中國併購(一)
近一年來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資料累積了一千五六百頁(台灣部分亦然),分成:
中國振興方案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俄羅斯經濟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股市 中國房地產 中國併購 貿易保護主義 G20vsG2 中國崛起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等共18篇來貼。
另參本館:中國石油大戰略 《石油世紀》 《石油耗劫》 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 中國鋼鐵量與質 兩岸高鐵 中國造船 《黃金的魔力》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兩岸私募大戰 物價到底有沒漲? 物價漲不漲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陸企撿便宜 併購美國企業【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8.10.31
美國企業股價不斷創新低,甚至部份瀕臨破產倒閉,中國企業正趁機低價收購美國企業品牌和資產,「收購美國」已成為中國企業的發展策略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美國一研究機構的調查,美國經濟受到次貸風暴和經濟增長放緩等影響,今年美國企業和個人破產案例總數將達到約110萬件。由於美國企業股價低,中國企業趁機收購美國企業資產的企圖越來越明顯。
福建雙飛日化公司日前成功收購擁有十多年歷史的美國品牌「Body & Earth」和「Green Canyon Spa」。
戰略意義大於經濟效益【工商時報09-02-13李道成
金融海嘯當頭,去年中國大陸的海外投資幾乎全軍覆沒,然而這並未澆熄大陸企業「走出去」的基本戰略;中鋁在背後有國資委撐腰的加持下,毅然投入巨資,圖的不僅是未來礦業景氣復甦,藉此鞏固這些具戰略意義的物資來源更具前瞻性。
從金融危機爆發後,大陸國內就有多股力量,自四面八方而來,共同圍剿過去幾年的企業海外投資;包括中投對歐美金融機構的參股,即使有戰略作用,但仍在董事長樓繼偉承認經驗不足,搞不懂西方金融業的情況下喊卡。
不過中鋁這次收購力拓股權,卻完成呈現不同的風貌;早在股權收購行動前,國務院就下達一定要達成目標的指令,在其他買家不敢追價,同時力拓需錢孔急情況下,即使力拓集團內部都仍有反對聲浪,仍讓這個股權收購案輕鬆過關。
固然有人批評,這個中國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案,應該等到景氣更壞,或力拓財務更差時再出手;然而礦業的收購,畢竟與金融大相逕庭。
在全球礦產勢力更趨集中於三大集團的環境下,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需求萎縮,正是中國大陸出手的最佳時機;就算沒買到最低點,但未來能掌握這些金屬礦源,等於間接鞏固了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於不墜。
因為按照以往經驗,大陸的海外投資,雖然花費最多資源在礦業的收購上,然而成效卻最差,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幾年全球礦業原料需求成長快速,此外,這些具戰略物資意義的礦業集團,往往都是當地政府的優先保護對象。
利用龐大的現金存量,大陸除了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多的發言權,同時在下一波經濟高度成長發展來臨前補強自己,期待未來擁有更好的競爭力。
展現國力 中國投資團錢進歐洲>中時09-03-08林克倫
趁錢大好用趕緊撿便宜,鑑於本月初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率團赴歐洲採購成效斐然,現中國決定再派由六十名企業家組成的「投資團」,於下周赴歐洲進行「走出去」併購戰略,希望能藉人民幣相對升值機會,投資或併購歐洲企業以換取先進企管觀念與經驗,並轉移高科技技術以強化中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為落實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本月三日,率領採購團在歐洲簽下一三○億美元商業合同後的「投資團」支票,據上海《21世紀經濟導報》引述商務部內部消息報導指出,商務部將於下周組織由六十名企業家組成的「投資團」,再次前往德國、瑞士、西班牙與英國等四國,進行投資與併購的商業活動。
藉人民幣升值 走出去併購
報導指出,再訪歐洲原因是陳德銘率採購團赴歐時,歐洲企業界曾提出「不購買、請投資」的要求,由於「投資」有助中國協助歐洲企業度過金融危機難關,且能借人民幣相對升值機會,以低價投資歐洲企業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在一舉兩得的思慮下,促成陳德銘再次率團訪問歐洲。
至於投資團的關注標的,商務部內部人士透露指出,「汽車、機械製造、電子、化工製藥、節能環保是投資團的主要接觸領域,金融機構也出現在投資團名單上」,據了解,今年初起,中國即開啟新一輪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力的海外併購潮,而此次投資團成員將包括浙江、江蘇、上海與山東等卅多家企業,且投資總額可望超過一三○億美元。
鎖定德瑞西英 學習先進技術
中國積極前赴海外採購目的,主要是想牽制以美國為中心、且正逐漸抬頭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聲浪,陳德銘二日曾指出,支持有實力企業到外國投資,是中國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在訪歐期間他也不斷強調:「可以阻止世界經濟低迷的不是保護主義,而是開放市場。」
此外,下周出發的歐洲四國投資團,僅是中國海外投資併購戰略一環,陳德銘曾表示,「目前正考慮此次投資團訪問西歐四國後,再派人去北歐、東歐尋找投資地區」,由於陳德銘月初率領的採購團斥資一三○億美元,採購英國勞斯萊斯客機引擎、太空產業設備、磁浮列車設備等高科技產品,讓諾基亞、西門子等大廠,對投資團的造訪十分期待。
達賴事件惹惱 法國未列行程
法國則去年因達賴喇嘛事件惹惱中國,無緣分享採購團與投資團大餅。據歐洲委員會的經濟預測,今年法國經濟將下降一.八%、失業率高達九.八%,中國現代國關院歐洲所研究員王朝暉指出,刺激國內需求與出口是法國政府兩大當務之急,「採購與投資團沒去法國,對法國肯定是一種觸動,或許或對其決策產生影響」。
大陸貿投團 在美簽約3300億【聯合報09.04.29
大陸機電貿易投資合作促進團,前天在美國華盛頓簽署涉及卅二項、總金額高達一百零六億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億)的貿易投資合約;代表團團長、中國機電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說,本次簽約的項目,全是企業自主行為。
「中新社」報導,本次簽約的項目涉及電子通訊、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一百零六億美元的總額中,貿易額為九十六億美元,投資額為十億美元。
姚文萍說,本次簽署的項目,正是大陸需要的,如環保技術、太陽能、風能等,這些項目有利於拉動大陸的經濟、調節產業結構和內需市場的活躍。
貿易投資團將在芝加哥簽署雙邊合作項目。
陸企海外併購 砸6720億【聯合報 2009.05.27
全球金融危機下,不少跨國企業身價大跌,大陸企業卻大舉進行海外投資併購公司。「央視網」報導,大陸商務部指出,近兩年大陸企業海外併購聲勢旺,去年達二百零五億美元(約台幣六千七百二十億),併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製造業、商貿、服務等領域。
前天,中石油宣布,下屬子公司以十點二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百分之四十五點五一的股份;之前,大陸企業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瑞典沃爾沃汽車等一系列競購活動當中。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處長李明光認為,對中資企業來說,現在的確是進行海外併購的好機會,前提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策略。
大陸企業併購國際級企業,算盤打得精。以大陸唯一家生產高檔鑽頭的大連遠東集團為例,該集團最近併購全球最大的鑽頭廠—美國格林菲爾德公司。
集團負責人齊樹民說,工廠從○五年起,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國外市場開始艱難的推廣;自己的品牌不容易被接受,收購品牌企業,對打開國外市場非常有好處。
美國的肯納集團,是全球工具行業的第二大企業,旗下的格林菲爾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鑽頭廠;齊樹民僅以二千九百萬美元的低價,收購格林菲爾德,不僅使遠東集團的技術迅速跨越十五年,而且可以佔領其八個品牌的國際銷售渠道。
大連有很多企業跟遠東集團一樣,密切關注國外同行,伺機低價併購國際知名品牌,目的同樣是要迅速提高技術水準,拓展國際銷售渠道。
大連機床廠的姜懷勝,最近也每天緊盯著收購對象。
大連機床廠是大陸最大的機床生產企業,連續多年銷售收入和產值都在機床工業行業排第一位,去年的盈利超過五億人民幣,在世界機床行業排名第八。一旦收購一個國際較大企業,加上機床廠現有的規模,可以做到保證進入世界製造企業的前三名。』
無畏金融海嘯 中共逆勢「走出去」【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09.06.04
金融風暴正肆虐全球,各國政府經濟被風暴摧殘得搖搖欲墜,大企業要不咬牙苦撐,否則破產;中共卻選擇逆勢操作,加快邁開「走出去」腳步,在國際間併購石油礦產、貿易投資和金融,目標在尋求確保能源安全、突破貿易保護、提高國際發言權等。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明確表態,「這是一個較好的、該走出去的時候」,為此,商務部發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放寬大陸企業海外併購的條件和手續。
能源蒐購,是中國在金融海嘯中,規模最大的安全戰略行動。
為確保石油能源安全,原油進口依存度高達五成的中國,正積極在中亞、非洲、南美、中東及亞太等地區,加強「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雙向戰略。
今年二月,中共以五十億至兩百五十億美元不等的「貸款換石油」新模式,和俄羅斯、中亞、南美產油國簽訂合作協議,意圖揮別「油荒」的夢魘。
此外,中國鋁業再投入一百九十五億美金,總計投資三百三十八億美元,併購全球第二大鐵礦石公司「力拓」,更是中共開拓海外市場版圖的另一項驚動歐美國家的傑作。
今年三月,中共商務部組成兩個大型貿易投資團,遠赴貿易摩擦日益激烈的歐洲,廣發數百億美金採購金額的「大紅包」,樂得不少歐洲政府笑開懷。
走出去,既是商業動作,也是政治手段。以雄厚的外匯存底為後盾,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更公開向美國喊話,要求改革國際貨幣基金和外匯儲備體系,一劍直逼美國利益心臟。
儘管以中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推翻美元霸權,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因敢向「老大」揭穿「國王的秘密」,儼然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最佳代言人。
中國中東 撐起非洲經濟【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7.06
經濟衰退導致全球投資普遍銳減,但中國和波斯灣國家仍持續競逐非洲國家的投資機會。圖為中國在蘇丹首都喀土木投資的工程。路透
經濟衰退橫掃全球,但非洲在中國與波斯灣國家的資金持續挹注下,受到的衝擊相對較輕,不過觀察家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非洲也付出相對代價。
中國國營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本月在南非開普敦市舉行的非洲世界經濟論壇向非洲各國領袖表示,即使全球經濟危機讓其他國家的投資縮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不但持續成長,且愈來愈多元化。
波灣投資人雖然也受經濟衰退影響,但對非洲的投資卻持續不墜。
油價大跌投資大戶一度縮手
原油價格大跌與不動產市場崩盤後,不少杜拜重量級投資人一度縮手觀望,但隨著油價回升以及國內股市加溫,他們再度在非洲四處尋找商機。
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來說,外資挹注是經濟不可或缺的命脈。此區的國家因為商品價格下跌與政府收入萎縮,人民所得大不如前。海外的非洲籍勞工也因失業增加,匯回外匯持續下滑。
中國、波灣國家,甚至印度的投資,除了協助支撐非洲的經濟發展,也鼓勵部分非洲政府要求更有利的合作條件,或創造更競爭的企業環境。數個非洲政府的官員表示,中國和阿拉伯政府的援助或投資計畫,附帶的條件比西方國家少。
在非洲投資超過十年的中國,正努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建立工作機會提供者與商業夥伴的形象。中國工商銀行與南非標旗銀行(Standard Bank)近日達成協議,將合力擴展波札那主要火力發電廠。工商銀行的大客戶中國國家電力設備公司,已取得9.7億美元的發電廠設備更新訂單,全面提升這個礦產豐富國家的供電量。
投資計畫附帶條件比歐美少
姜建清表示,中國工商銀行透過標旗銀行的穿針引線,在整個非洲大陸正積極爭取65個大型開發案,每個單價高達數百萬美元。中國工商銀行已在2007年收購20%的標旗銀行股權。
中國由於經濟起飛,在非洲初期的投資集中在強化原物料的取得,隨後將觸角延伸至基礎建設與礦業以外的產業。
不過,在一些中國投入資金的非洲國家,當地居民抱怨中國公司不管是礦泉水或衛生紙全都從中國進口,完全繞過當地經濟。在礦產豐富的尚比亞與剛果,部分來自中國的公司被指控剝削當地勞工,並因安全設備偷工減料,造成礦坑意外和人員傷亡。
尚比亞國會議員坎布威里說:「把中國引入我們的工業,就像一方面進口貧窮,一方面出口財富。他們支付極低的工資,不斷開採我們的天然資源,而我們國家卻拿不到什麼好處。」
中國企業 海外併購一波波【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 2009.08.12
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動作頻頻,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兗州煤業將以40億澳元(33億美元)收購澳洲Felix Resources煤礦公司,雙方已達成協議。
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也聯手提出以至少170億美元收購西班牙Repsol YPF石油公司的阿根廷部門YPF,若成功將是中國最大筆的海外投資。
消息人士透露,兗州煤業將以每股略低於20澳元的價格收購Felix,而Felix最近一次交易日收盤價為16.9澳元。
兩家公司的股票10日均停止交易,Felix表示在公司可能發布控制權移轉的公告期間,預計停止交易五天,而兗州煤業也表示,暫停交易是因為正在進行「重大的資本重組方案」。
併購消息曝光後,澳洲煤礦類股應聲大漲。
但在中鋁對澳洲礦業巨頭力拓(Rio Tino)注資案失敗後,中國資源業者再度向澳洲業者出手,加上中國拘留力拓駐上海員工,這項併購案恐將再度引發政治反彈。
此外,華爾街日報也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中石油和中海油將以170億美元收購阿根廷YPF石油,據道瓊社取得的資料顯示,中方代表和Repsol YPF高層7月30日在歐洲開會,就收購案討論長達兩個半小時。Repsol是西班牙最大石油公司,1999年併購阿根廷的YPF。
這項收購計畫再度突顯中國近來積極向外尋找能源供應的努力,另一方面則意味,多年來單打獨鬥向外擴展的中國企業,現在開始合作爭取外國能源資產。此外也凸顯中石油意欲在南美洲立足的企圖心。
但潛在的阻力也不小。YPF上下游業務通吃,在原油開採和提煉、銷售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如果阿根廷認為中方會影響國內戰略天然資源的供應和定價,可能不會同意併購案。主管阿根廷能源事務的規畫部尚未發表意見。
西班牙官方尚未置評,但可能不樂見Repsol YPF的重要資產落入中方手裡。中石油則認為有辦法化解外國政府或民間的反對力量。
中韓資源爭奪戰 韓「屢戰屢敗」 【朝鮮日報2009/08/10記者金承范
近來,韓國在與中國的「資源爭奪戰」中屢戰屢敗。進入今年一以來,韓國在收購海外礦山和資源企業的競爭中共四次敗給中國。這是因為,不僅是資金,韓國的人力和戰略都遠遠不及中國。
有人指出,如果中國持續「吞噬」海外資源,韓國將很難穩定獲得海外資源,從中長期看,韓國的增長潛力將受到影響,而且將難以應對能源價格上升。
上月20日,中國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簽署了收購加拿大bloom lake鐵礦石項目部分股權的協議,讓韓國礦物資源公司淘汰出局。該礦山儲量達5.8萬噸,韓國礦物資源公司為收購股權積極展開了協商,但是因為中方針對加拿大政府等展開全方位的遊說,最後不敵中國,吃到苦頭。
今年6月份,為收購在伊拉克和尼日利亞擁有礦山的瑞士埃達克斯石油公司,韓國國家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Sinopec)展開了一場較量。在韓國方面,政府決定通過韓國年金管理公團(國家養老基金)提供資金,石油公司甚至發行公司債券,提出了69億美元的報價。但是中方出價72億美元,力壓韓方,收購成功。
韓國還於今年2月和5月分別為收購澳大利亞羅斯貝里(Rosebery)礦山和澳大利亞第10大礦業企業礦山Pan Aust Limited股份,與中國企業展開了較量。
羅斯貝里礦山收購戰時,中國企業除了礦山外,還收購了擁有礦山的的企業;Pan Aust Limited股份收購戰時,中國提出了高出韓國(5000萬美元)近兩倍的1.42億美元的報價。
連敗病根原因在於財力和戰略不足
問題在於,這種局勢可能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持續下去。因為中國開始憑借高達2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積極確保資源。
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並購(M&A)市場萎縮,中國反而借助這一機遇積極推進收購海外企業,尤其是在能源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世界經濟全面復甦後,歐美企業也將開展收購工作,中國此舉是為了儘可能最大限度地搶先確保資源。
據全球資訊企業麥肯錫稱,在全球M&A交易中,中國所佔的比重從2007年的0.7%增至去年的1.6%,今年第一季度增至4.0%。中國的M&A集中在能源企業,佔今年第一季度交易數量的54.5%,交易額方面佔98.8%,主要是能源、礦業等能源相關企業。
與此相比,韓國首先在財力方面比較落後。韓國石油公司為今年勘探和收購新礦山而籌措了比去年多出一倍的8.8萬億韓元預算,但這僅僅相當於中國石化收購埃達克斯這一家石油公司的費用。韓國礦物資源公司今年為開發海外資源和收集相關信息而籌措的預算僅為2700億韓元。
今年中國開始大規模進口銅,使銅價在上月同比上漲63%。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金弼洙(音)表示:「韓國的能源自主開發率僅為5.7%,中國搶佔資源戰略造成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會對韓國造成巨大打擊。韓國要獲取的石油、鐵礦石、無煙煤等6大戰略礦產,與中國要獲取的資源大部分重合,必然引發激烈的競爭。」
專家紛紛主張,韓國經濟正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復甦,因此當前應該由國家出面確保資源,而不是個別國家企業。
韓國能源經濟研究院資源開發室室長鄭宇鎮(音)表示:「必須動用礦山開發和收購股份等各種渠道,還有必要考慮將韓國具有優勢的煉油設施等生產設備產業與資源開發聯繫在一起。瞄準中亞等對中國牽制心理較強的地區,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韓國礦物資源公司總經理金信鐘錶示:「除了石油、銅等主要礦產以外,還有必要制定夾縫戰略,以儘早確保稀有礦物資源。」
中國有錢也買不了全世界>中時09-06-26胡晴舫
儘管,金融海嘯餘波蕩漾,信貸危機低空盤旋,全球經濟尚未恢復,中國這位國際買家依然挺立,繼續出手跨國收購。
中石化日前宣布收購加拿大阿達克斯石油公司,創下中國歷來最大海外石油收購案。不久前,中石油剛完成對新加坡石油公司的股份收購。
雖然,國際社會承認中國崛起乃必然趨勢,也靜待觀察夾帶新增經濟實力重新回到國際舞台的中國將如何扮演龍頭角色,各方對中國國際收購活動卻始終惴惴不安,使得中國想要以經濟合作淡化政治歧異的「和平崛起」之路走得很不平順。
二○○五年中海油欲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優尼科,引發美國社會反彈,聲浪之大,甚至大過阿拉伯企業管理美國港口的爭議規模,中海油不得不放棄。這個月初,簽定投資一九五億美元入股澳洲力拓集團的中鋁遭對方毀約,澳洲政府偷偷鬆了口氣,不必再處理國內抗議,近來發言已務實許多的中國官方卻少見措詞嚴厲,譴責力拓「一女嫁二夫」,背信舉動「實在令人不齒」。
從中國企業角度來看,全球化時代裡,自由貿易至上,中國按照規矩參與跨國併購,既不犯法也不犯人。中國輿論指控西方社會雙重標準,以冷戰思惟指導經濟,危言中國威脅論,用政治力圍堵中國的正常經濟發展。信奉自由經濟的西方社會則辯駁,這些進行國際收購的中國企業均為國營背景,代表了中國政府觸角深入他國,無法視為單純民間商業行為。
其實,政治主權在後下指導棋的國際商業行為並不罕見,日本企業配合政府進行能源採買,新加坡主權基金積極出擊投資,而印度企業進行國際併購數量更遠高於中國,卻都很少遭到在地社會的強烈質疑,唯有中國時常受到當地政客與民間的抵制。
當然,中國的黨國同家與人權紀錄對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活動並沒有幫助。無論市場經濟如何時常遭人詬病,實情是為了進行自由貿易,開放資訊與民主制度仍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石,沒有了透明化的決策過程與民主的市場監督力量,投資者不可能安心,企業不能進步,商品不會有競爭力,那就沒有利潤,而利潤畢竟是自由經濟的終極目標。
我以為,中國的環保聲譽更是關鍵。目前為止,中國的國際收購案多與能源有關,由於中國經濟起飛,短時間內需要大量原料,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對能源稀缺性高度敏感的年代,全球抗暖意識抬頭,在國際爭奪能源戰裡,中國被描繪為能源掠奪者的惡徒並不純然意外。中國過去幾年來的經濟成長來自於把自己當作世界工廠,生產低價商品行銷全球,而中國之所以能壓低成本並不只因為廉價民工,也因省略了環保代價,後果是許多農地飽含重金屬,河川染黑,空氣髒汙,都市沙漠化。
尤其,讓孩童吃含嘴裡的玩具與牛奶測出毒物,這類案例給中國形象帶來的殺傷力超乎想像。在十四、五世紀,西方各國嚮往中國優質商品,傾盡財力打造航海艦隊,但求打通一條商路,與中國直接貿易。十七、八世紀,他們挖空南美白銀,為了換取中國的茶葉、瓷器與絲綢。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卻成了自私吞噬地球能源只求富裕強盛的邪惡大國,這種形象轉變已不是害怕黃禍的陰謀論足以解釋。越南最近接受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進入開採鋁礦,美國企業很少遭罵,中國企業卻老是受批,不僅因為史上中國占領越南無數次,越南對中國有歷史性的擔憂,更因為他們害怕中國企業將破壞環境,遺留難以收拾的殘局。
全球化運動發展至今,已不祇關於貨幣流動或商品交易,也形成普世的人文價值,其中,尊重生態、珍惜資源更是世人覺悟「地球只有一個」的深根共識。這是中國在進入全球經濟活動之餘必定無法閃躲的道德責任。 (作者為(楨:偽)文化評論者)
熱帶雨林出口原木 半數運往中國 【聯合報08/12/12
目前中國森林未受侵擾的部分僅佔中國森林資源總量的2%,相等於55,448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受到嚴格保護的只佔0.1%。中國在1998年推出『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嚴格限制砍伐中國森林。天保工程標誌著中國森林政策的重大改變,為中國僅存的天然林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喘息機會。可是,渴求原料的林產品加工企業也因此轉移到海外尋求木材,因此1998年也標誌著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木材貿易,而且變得愈來愈依賴木材進口。
天保工程主要是為了全面停止在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劃定的生態公益林內砍伐森林,並大幅度減少上述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地區的商品木材砍伐量,嚴格控制木材消耗,以解決天然林的休養生息和發展問題。
很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加強了保護天然林,但是中國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目前中國未受侵擾的森林分佈於四川西部大雪山西側、雲南怒江州中緬邊境地帶、西藏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內蒙古最北端的大興安嶺,以及在新疆最北端存在很小面積的原始林。
故此,中國必須嚴格保護僅存的原始森林及具有生態價值的天然林,並以政策科學管理中國其他的森林資源和鼓勵可持續利用。綠色和平反對破壞中國森林,包括將天然林地轉為人工林地。
中國在保護全球森林中的作用
每10根從熱帶雨林出口的原木,就有5根被運往中國。
中國的人均森林資源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必須依賴進口來滿足對木材的需求。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林產品消耗和進口國,在原木和熱帶木材方面,中國更是全世界最大的進口國。由於中國的主要木材供應國大都存在比較嚴重的非法砍伐,因此中國的木材進口中也有比較大比例的非法木材。
同時,許多來自中國的私營企業,也包括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近年來在其境外購買或投資原始森林、人工林或者礦產資源。個別企業在操作過程中也同時在破壞森林,比如購買大片原始森林進行砍伐,以大規模棕櫚種植園取代天然林,以及採礦對植被造成過度破壞等。
目前,雖然買賣非法木材和木製品,以及上述的森林破壞是企業和個人行為,但卻對全球對森林資源和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它不利於中國木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的話,這種犯罪行為是難以停止。
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非法砍伐及相關木材貿易等問題所帶來的嚴峻後果。近年中國政府簽署了一系列相關國際公約,以及中國政府參與『森林執法與施政』(FLEG)進程的加快,都表明了中國政府打擊非法砍伐,保護全球森林的決心與願望。下一步,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共同的行動計劃將有助非法砍伐等問題的解決。
綠色和平致力於保護中國森林,同時我們也推動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停止進口和買賣造成森林破壞的木材。我們深信,如果有政策和法律的引導,負責任的企業行為,和消費者的環境意識,中國的發展並不需要以破壞中國和國外的森林為代價。
【主權/私募基金】
美金融業 歡迎大陸主權基金投資【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8.12.06
美國與中國大陸昨(5)日結束第五次美中戰略經濟對話,雙方承諾將共同合作因應金融海嘯,但並未決定未來這項對話是否將持續下去,而且兩邊對人民幣議題也是各說各話。
美中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的進出口銀行,將額外準備200億美元為貿易融資,特別提供給有信用的兩國進口商,並期望這筆資金每年可以推動每年380億美元的貿易往來,有助於推動全球貿易。
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閉幕記者會上說:「在這次對話中,中美雙方再次表明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堅定信心,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落實20國集團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的共識。當務之急是要採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市場信心。」
在各方矚目的人民幣議題上,雙方並未取得具體結論。美方官員表示,大陸保證將持續貨幣改革,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中方並未對本周一人民幣大貶0.7%做出任何解釋。中共財政部長助理朱光耀表示,中國大陸將繼續讓市場扮演決定人民幣價值的主要角色,維持合理而平穩的價位。
美中雙方對於大陸增持美國政府公債有共識。朱光耀指出,中共官方可能繼續買進美國公債,以穩定美國金融體系。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對此說:「中國是美國公債的投資人,這是事實。我不認為持有這麼大部位的任何國家,在我看來會是個威脅。」
美方也歡迎大陸主權財富基金與大陸銀行業者,在商業的前提下投資美國金融業。寶森支持中國大陸加入金融穩定論壇,扮演更積極的國際金融角色。
法新社報導,金融穩定論壇創立於1999年,成員包括美國、英國與德國等主要經濟體的高階金融官員,目的是促進全球金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動態,他在4日開幕典禮致詞結束後,立即動身前往紐約參加G30組織的定期會議。G30是由30位全球金融領袖組成的非營利國際組織。
歐巴馬新政府的財經大員,包括財政部長蓋特納、白宮高級經濟顧問桑莫斯、曾任聯準會主席的總統經濟振興諮詢委員會主席伏克爾,與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全都是G30成員。預期周小川將藉此機會與歐巴馬財經內閣見面,交換對金融海嘯對策的意見。
星淡馬錫控股去年虧損1/3 總資產劇減31% 【中央社09.02.10
新加坡政府今天在國會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淡馬錫控股投資組合總資產劇減31%,虧了約總資產的1/3,剩下1270億新元(約新台幣2兆7940億元)。
根據這份資料,新加坡淡馬錫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1270億新元總資產,比八個月前總資產1850億元,虧了580億新元(約新台幣1兆2760億元),相當於虧掉淡馬錫1/3的總資產。
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擔任淡馬錫總裁後,把金融業投資比例拉高到40%,導致淡馬錫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蒙受重創,光是注資美林(Merrill Lynch),帳面虧損就達20億美元。
對於淡馬錫控股的鉅額虧損,新加坡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惠華表示,雖然淡馬錫總資產跌幅達31%,但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資本國際MSCI新加坡指數(MSCI Singapore Index)的44%跌幅,和亞洲除日本以外指數(MSCI Asia ex-Japan)的45%跌幅要低。
陳惠華指出,儘管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新加坡政府有信心淡馬錫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應付各種經濟和市場週期波動,並帶來長期的報酬。
陳惠華說,GIC和淡馬錫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金融危機,兩家金融機構資產總值雖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1年的網路泡沫中劇減,但過後都回升。
陳惠華強調,儘管新加坡經濟陷入衰退,但截至2008年的20年間,淡馬錫仍然獲得13%的長期投資收益;此外,GIC也獲得相當可觀的報酬。
GIC和淡馬錫控股都在金融風暴之初注資幾家財務受到波及的國際金融機構,而傳出蒙受虧損。
賣美銀股 淡馬錫慘賠46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5.16
主管機關資料顯示,新加坡國營投機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今年第一季已出清所有美國銀行股權。熟悉內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因此虧損約46億美元。
據淡馬錫向美國證管會(SEC)申報的資料,截至3月底止淡馬錫已把美國銀行3.8%的股權全部售出。淡馬錫發言人證實此事,但不願透露細節。
淡馬錫從2007年12月起,陸續以59億美元買下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共14%股權。今年1月時,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淡馬錫在美林的持股轉換成1.89億股美國銀行股票。
道瓊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淡馬錫以平均每股7美元的價格分批賣出美國銀行的股票,共得逾13億美元。
換句話說,淡馬錫慘賠46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淡馬錫當時並未被告知美林與美國銀行正在談合併,而且「從未想過要當美國銀行的股東」,淡馬錫今年初就已計劃出清這些股票。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美國銀行也沒有什麼潛力。如果看過美國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和分析師的報告,就會發現該行的前景並不光明。
歐巴馬政府上周公布對19大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美國銀行需增資339億美元。
淡馬錫近兩年從事不少引人注目的投資案,除美林外,該公司在去年6月砸下3.99億美元,將巴克萊(Barclays)持股加碼至2%以上。但後來碰上金融風暴,這些資產價值隨之大幅縮水。
新加坡財政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惠華3月向國會報告說,至去年11月底為止,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價值從去年3月底的1,850億星元萎縮31%,減至1,270億星元(850億美元)。在淡馬錫掌舵近七年的執行長何晶,預定今年10月下台。
儘管淡馬錫對美林的投資栽了大跟頭,但仍積極尋找投資標的。該公司今年在亞洲市場就相當活躍,沒錯過星展集團(DBS)和特許半導體等公司的增資案,日前也才提高中國建設銀行的持股。巧的是,這部分股權是向美國銀行買下。
今年元旦到3月底期間,美國銀行股價介於2.53美元到14.81美元。
淡馬錫 8個月虧399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09.05.30
新加坡國營投機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去年3月底至11月間共虧損580億星元(399.1億美元),把過去五年來的獲利賠去大半;此外,有媒體報導阿布達比的投資公司有意買下淡馬錫持有的特許半導體股份,但遭特許否認。
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向國會表示,在2003年至2007年間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價值成長1,140億星元,去年3月至11月間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在新加坡的投資大幅縮水。
尚達曼說:「在580億星元的虧損中,有320億星元是因為淡馬錫在新加坡投資的十大上市公司市值大幅減損。」他表示這些公司的股價在去年3月到11月間平均重挫41%。
淡馬錫在新加坡掌控的公司包括全球最大的鑽井建造商Keppel公司、新加坡航空、嘉德置地(CapitaLand)及新加坡電信公司等。
尚達曼也表示,至今年3月底止的年度帳目和目前公布的虧損應該不會有太大出入,因為去年11月到今年3月間全球股市沒有出現重大變化。
此外,華爾街日報與新加坡商業時報29日均報導,阿布達比國營的先進科技投資公司(ATIC)出價約23.5億星元(16.2億美元)向淡馬錫收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的所有股權,ATIC的出價每股約2.5星元,總價較特許28日市值高出19%。
根據淡馬錫4月中旬向新加坡交易所申報的資料顯示,淡馬錫持有特許62.33%的股份。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淡馬錫正在考慮這項交易,先前也一直有收購的提議,但沒有達成協議。這次的溢價相當吸引人。」淡馬錫一年來一直為特許尋找買主,而特許將被收購的消息近來也甚囂塵上,但一直沒有達成協議。
淡馬錫 資產減278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2009.07.30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21日表示,3月底止的過去一年內,旗下投資組合的規模縮水逾400億星元(278億美元),執行長何晶承諾未來將審慎追求利益,並且考慮開放給民間參與投資。
何晶指出,去年3月淡馬錫曾公布全年風險值達400億星元,這意味到今年3月止,投資組合的價值有16%的機率萎縮逾400億星元,如今印證這個結果,且情況甚至更糟。但她並未具體點出投資組合的價值剩多少。
星國政府的資料顯示,去年3月底止,淡馬錫的資產規模為1,850億星元,到了11月底,總價值已銳減580億星元,降至1,270億星元。
何晶表示,未來淡馬錫將致力於強化資產價值,也不再為了撤資輕易出售持股。她說:「我們不打算放縱投資胃口,或短視近利而出售傳家寶。往後公司將謹慎維護利益,並進行合理、有意義的投資,以確保公司能追求永續價值。」
何晶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在她領導下,淡馬錫擴大海外投資,買進美林、巴克萊與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等金融類股,使金融類資產占整體投資組合的比率提高到40%。不過,信用危機爆發後,這些持股的價值已大幅縮水。
儘管如此,何晶說,淡馬錫仍對金融業「有信心」,未來金融類標的仍會是公司核心持股的一部份。
何晶也透露,淡馬錫考慮組成新的股東會,也可能邀請大眾「共同投資」,未來五到八年間,公司希望吸引專業投資人共襄盛舉,接下來八到十年間再開放給散戶。
何晶補充說,淡馬錫也在尋找長期投資人。
Action Economics公司亞洲經濟預測部門負責人科恩指出,淡馬錫必須權衡股東和政府之間的利益,「但我想,他們應該能吸引到一些大型投資」。
新加坡市值前十大的股票上市公司中,淡馬錫是其中五家的最大股東,其中包括東南亞第一大通訊業者新加坡電信,以及該區資產最龐大的星展集團(DBS)。
淡馬錫控股去年12月和1月認賠出售巴克萊持股,第一季又賣掉美國銀行3.8%的全部持股,因而慘賠46億美元。
虧怕了 中投布局全球轉變【工商時報09-02-22夏幼文
中國大陸最大的官方投資公司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公司),由於先前在金融與基金上的投資慘虧,因此今年投資重點將轉向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等防禦性較強的領域上。過去1年,中投公司投資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和基金公司黑石集團的累計虧損,高達86億美元。
2007年9月成立的中投公司,在外界眼中掌控了大陸外匯投資的大權。但受到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中投公司對美國金融與基金項目的投資遭到巨大虧損,在中國內部也飽受批評。
根據「東方早報」報導,中投公司另類投資部門負責人周元近日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中投近期不太可能投資任何海外私募基金。而在對海外私募基金投資轉趨謹慎的同時,中投公司的投資重點將移往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領域上。
報導指出,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率領的中投代表團在上周訪問澳洲。澳洲鐵礦石開採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在18日表示,公司已經與英美資源集團一起和中投公司就投資事宜進行談判。
據報導,除了澳洲之外,中投公司還將對歐洲和美洲的礦業資源進行投資。
中投公司同樣看好的還有房地產和固定收益項目。中投公司專家相信,澳洲和英國等已開發市場的房地產價格將會在2009年稍晚觸底反彈。
此外,最近中投公司正以全球為範圍,招募在房地產、基礎建設以及REITs基金的專業經理人,同時擴大其在北京交易部門的固定收益團隊,種種跡象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在全球投資布局上的改變。
中投學乖了 轉投資實業【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02
遠離海外金融資產後,中國投資公司正在轉向新領域。最近,中投網站正在招聘房地產、另類投資類人員。有關人士表示,這主要是為下一步投資轉向儲備人才。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一位中投人士透露,「經營環境生變,中投的確在考慮投資轉向,看好資源類資產是國家共識,關鍵在於如何去操作。」
2007年9月成立不久,中投便以670億美元的價格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收購匯金公司。當時,匯金持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股權市值超過了3,500億美元。
從中投海外投資中,不難看出其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變。業界評價其投資黑石是一次敗筆,但其注資摩根士丹利時採可轉債的方式已略顯成熟。
不過,中投海外投資金融機構均出現巨額虧損。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去年底在香港稱:「市況過於險惡,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投資金融機構了。」
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孟慶軒分析,「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屬性決定了必須做出跨制度的全球眼光下的戰略部署。」
孟慶軒說,首要任務是建立自己一方的主動戰略,恰當地利用外儲資源轉化的博弈能力。如果我們戰略缺位,反而會有利於作為仲介的國際投行實現套利。他表示,中投公司應加強戰略性思維,建構長期預測的制度層面的資源布局,在總體戰略之下再進行戰術操作,以減小機會成本。
沃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稱,大國必須建立足以防守本幣特定價格的黃金儲備。「技術上,本幣出現信用危機可通過龐大的外匯儲備防守,但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如果外幣率先崩潰,本幣將無法獲得有力支撐。」
中國買海外股票 慘賠2.7兆【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17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外匯管制局從2007年大手筆投資海外股票後,遭到金融海嘯衝擊,海外股票投資縮水逾半,虧損達人民幣5500億元(約新台幣2.7兆元)。
持股價格腰斬
據熟悉中國外匯管理局的分析師表示,負責管理中國近2兆美元外匯存底的機構,從2007年初開始大筆投資於海外股票,並堅持執行此一戰略,至少直到2008年7月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崩潰為止。
報導指出,外管局持有約1,600億美元海外股票估計,其後全球股價大幅下跌來看,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經濟學家塞澤爾認為,中國的這些投資已縮水逾50%,即虧損超過800億美元。
據證券時報分析,中國近來海外股票投資失利,主要有中投公司投資黑石集團、中國平安投資損失慘重、QDII投資海外遭重創三大敗筆。
首先是國家主權基金的中投公司,第一筆投資就在美國的黑石集團栽跟頭。直到去年底,中投公司投資黑石的虧損已達人民幣144億元,損失慘重,因此飽受社會各界批評。
拖累中國平安
其次,中國平安在二級市場購入1.13億股富通集團股票。由於比利時富通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導致股價暴跌,手持富通股票的中國平安投資虧損超過人民幣157億元。
目前看來,富通集團股價由年初的18歐元一路下滑至4.3歐元,降幅超過76%。由於投資者憂心盈利表現,平安的股票在A股市場也遭受到拋售潮,中國平安近期股票持續大跌。
第三是QDII投資海外遭重創。中國首個股票型QDII南方基金全球精選前年火爆發行,當天被搶購一空,此後華夏、嘉實和上投摩根分別發行的QDII均受到內地投資者的追捧。
QDII全線虧損
受美國次貸危機衝擊,一年後的QDII出現鉅額虧損,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單位淨值已跌至人民幣0.52元,全國已發行的九檔QDII基金均全線虧損,僅前四檔先發行的基金QDII持有人虧損幅度就高達人民幣700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在三大敗筆投資中,都表現出濃厚的急功近利和市場投機,這些投資都是高風險的證券市場,不是以實業投資為目的。
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曾說,「國際市場上23%,國內市場40%的債券都是美國的。新興市場國家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最終都變成了次級債兩房債、雷曼公司債。
中投:主權基金中 我們算好的【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09.03.17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日前接受經濟觀察報專訪指出,中共國資委近期可能組建「中投Ⅱ號」,建議國資委應「暗渡陳倉」,不要大張旗鼓,才能當聰明投資者,學會駕馭市場。
汪建熙不願透過中投未來的收益率和投資標的,他認為,中投在國家主權基金當中績效不錯,會繼續穩步在國際市場進行投資,現在是中投很好的時機點。以下是經濟觀察報的專訪:
問:中投是否有計劃在國內購買資產?
答:國務院下達的業務範圍是進行國際投資,不是中投願意與否,而是國務院要求。
問:國資委可能會組建類似第二中投,如何看待?
答:若由國資委組建,和中投差別很大。從目前瞭解的國際形勢看,大張旗鼓的組建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不如暗渡陳倉,這樣可能更高明。過去有個說法,中投買什麼,什麼價格高,如果還大張旗鼓的組建,在市場上會提前引起波動,要少說多做。要做得更加巧妙,做聰明的投資者,學會駕馭市場波動。包括國資委、國家儲備局、能源局、其他投資機構,以及政策性銀行等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投資。
問:對於第二輪金融危機衝擊,會持續多久?
答:多長時間會見底,未必有充分的資料來支撐,判斷很難,迄今沒有看到經濟刺激方案產生明顯效果,需要時間觀察。
問:中投今年投資策略會怎樣?預期收益大概會多少?中投是否還會出手國際金融機構的股權?
答:按照基本資源配置框架,按照市場情況,會在基本類別上穩步實施。今年對中投是很好的時機,下行風險仍有,要有長遠眼光,不能出現浮跌,就說失敗。全世界主權基金中,我們從業績來看是比較好的。
問:如何看待主權基金在海外併購,遭遇所在國的政治反應?
答:確有其事,最近一些國家在修改國外投資審查的規定。我們不是併購,而是被動的財務投資者,中投是定位成國際公共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機構。
大陸央企 不准碰金融投機【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25
大陸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昨(24)日發出通知,嚴格限制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要求中央企業有效管控風險,不得從事任何形式的投機交易。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中國遠洋、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中央企業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相繼爆出巨額虧損。以航空業為例,至今年1月初,國航、東航及上航等三家國有航企,金融衍生品的帳面虧損總額已達人民幣131.7億元。
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必須審慎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嚴格堅持套期保值原則,與現貨的品種、規模、方向、期限相匹配,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機交易。
通知要求,中央企業開展金融衍生業務,應當提報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決策機構批准同意,指定專門機構對從事的金融衍生業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並向國資委報備。
通知特別強調,資產負債率高、經營嚴重虧損、現金流緊張的企業,不得開展金融衍生業務。
據了解,國資委已將通知發至各中央企業。按照要求,中央企業對包括期貨、期權、遠期、掉期及其組合產品等在境內外開展的各類金融衍生業務進行清理,並已將清理整頓情況上報國資委。
儘管國資委尚未公布中央企業從事金融衍生業務的相關情況,但通知坦承少數企業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槓桿性、複雜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存在僥倖和投機心理,貿然使用複雜的場外衍生產品,違規建倉,風險失控,產生巨額浮虧,嚴重危及企業持續經營和國有資產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國資委還規定,企業持倉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2個月或現貨合同規定的時間,不得盲目從事長期業務或展期,不得以個人名義(或個人帳戶)開展金融衍生業務,對於持倉規模超過同期保值範圍現貨規模規定比例、持倉時間超過12個月等,應及時向國資委報備。
中行 去年獲利增14%【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3.25
中國銀行昨(24)日在香港公布2008年業績,去年純利人民幣643.6億元,比2007年成長14.46%,中銀每股收益0.25元,較上年增加0.03元。
中國銀行業績報告指出,去年底市值達人民幣6,699.97億元,名列全球上市銀行第六大,資產總額達6.95兆元,較2007年底增長16.03%。
嚴控營運成本
新華社報導,去年中國銀行稅後利潤穩健成長,主要得益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營運成本嚴格控制和實際稅率下降。
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表示,2008年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和波動,由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面對嚴峻挑戰,中國銀行加快轉變服務模式,加強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使公司金融主要業務指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
他指出,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可能繼續惡化,全球經濟將持續低迷,由於大陸政府推出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來看,銀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2009年銀行面臨的機遇仍然大於挑戰。
擴大業務規模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說,「不確定、不均衡、高風險、低回報」將成為今年銀行業的主要挑戰,中國銀行將積極應對挑戰及機遇,全面實施發展策略規劃,著力擴大業務規模,加快調整業務結構,全面加強深化風險管理。
中國銀行是中國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之一,2006年先後在香港交易所及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完成在內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國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昨天在香港收市報價港幣2.38元,上漲0.05元,漲幅2.15%。
97%私募有意設人民幣基金【工商時報09-04-08黃怡錦
國際資本市場行情尚未回穩,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尋求海外籌資的困難度較以往高出許多,據中華創投協會昨(7)日公布數據顯示,高達97.4%的外資PE或創投(VC)機構有興趣設立人民幣基金。
外資PE以往所設立的基金,交易規模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然而,在金融海嘯之後,外資PE的槓桿融資操作方式,受到銀行放款態度更加審慎的影響,融資不易;此外,在市場上尋求募資,也不若以往順利。
中華創投協會指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海外投資機構投資者的資產縮水,影響到其投資意願趨於保守,連帶影響外資PE/VC機構在海外募資的難度變高;此外,外資PE在海外市場的退出管道變少,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境內投資的退出環境出現實質性改善,加上外資設立人民幣基金的政策環境現已具備。
據統計結果顯示,高達逾97%的外資PE想設立人民幣基金。
雖然目前外資PE機構在中國的投資熱度,稍有放緩,但長期而言,外資PE對於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仍增加15.4%。此外,據新興市場私募股權協會最新調查也指出,未來12個月,中國仍是外資PE機構最熱衷投資的全球市場。
外資PE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原因,據統計,97.4%受訪者認為企業投資價值浮現,PE投資成本已有所下降;此外,有41%的外資PE機構認為,開始看到真正好的投資項目、逾1成也認為中國政府對於PE/VC相關政策的放寬,也是誘因之一。
調查結果並顯示,未來1至2年,外資PE機構在中國會進行重點投資的產業,近8成會關注環保與新能源,而中國內需商機的消費品及服務產業投資則居次;通訊/電信、金融服務等有意願投資的比例為23.1%,房地產則僅獲得7.7%的支持。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中國全國私募股權基金規模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私募證券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1兆人民幣。
外資主管指出,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外資PE看好在中國資本市場套現的獲利機會。目前,中國也正在建立私募股權市場,對於外資而言,就是潛在利多。
中投 入股加國礦業一哥【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2009.07.05
大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與加拿大泰克資源公司(Teck Resources)達成協議,中投將以1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93億元)的價格,收購泰克資源約17%的股份。
泰克資源是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礦業企業,據中新社昨(4)日報道,總部位於溫哥華的泰克資源發表聲明稱,將以每股17.21加元的價格,將公司1.013億次級投票權B類股票出售給中投。
該公司總裁兼CEO林賽表示,此舉與礦業領域中最重要的消費者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他認為中投將幫助泰克更加瞭解大陸經濟以及大陸對金屬的需求,「這也將強化我們與核心商品最大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中投也發表新聞簡報說,作為長期財務投資者,中投同意在交易完成後,持有泰克資源B類股票至少一年。
中投在未來可以購買泰克資源股票(包括一年的鎖定期)、也可以出售其持有的部分或全部B類股票,或進行與這些股票相關的其他交易,這些交易將根據雙方的約定進行。
新華社報導,在交易完成後,中投間接持有的B類股票約占泰克資源發行在外B類股票的17.5%,約占泰克資源發行在外股票的17.2%,並約占泰克資源的所有投票權(包括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6.7%。
預計交易將在7月14日左右完成,具體完成時間視交易前提條件的完成情況而定,包括獲得相關股票交易所的批准。
泰克資源去年收購一家煤出口商,共貸款98億美元,這一收購使其成為冶金煤生產巨頭。但隨後遭遇全球經濟危機,金屬和能源價格下跌,公司損失嚴重。今年5月間,泰克資源表示,正與幾家大陸公司展開談判,希望出售旗下煉焦煤資產,擬藉此減少銀行債務。
國企扯上政府 影響日後投資【工商時報09-07-15連雋偉
大陸這兩年大肆發動國有企業海外併購,為消除國企由政府嚴密掌控的疑慮,國企海外併購時政府通常退避三舍,還聘請海外顧問公司協助,以營造出國企獨立運作的印象,但大陸以國安理由逮捕力拓上海員工,有可能讓此努力毀於一旦。
大陸國有企業的海外併購行動能夠成功獲准的關鍵常常在於,強調自己是商業獨立實體經營,只負責賺錢,與政府無涉。近年來,許多大陸國企更砸大錢僱請西方顧問,讓他們相助,令全世界相信它們獨立於政府之外,其中包括中國鋁業公司欲入股力拓的收購案,大陸石油業近期的海外收購,更都由西方顧問公司出面,以消防外界「為不民主國家所服務的企業將買下我們國家產業」的疑慮。
但上海國安部門在逮捕力拓中國員工後強調,力拓員工的行為損害了中國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將煉鋼廠商的命運與中國政府的利益直接連結起來,顯示中國的國有企業處於一個擁有強大安全部門的政治體系當中。這些員工現在在負責情報和國家安全的國家安全局控制之下。
《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少外國觀察家指出,大陸官方在力拓案的強硬態度,當然符合中國國有企業的利益,但卻嚴重破壞大陸國企不受政府干預的理念,大陸政府部門採取的行動,是政治代價很高的舉措。
可以預見,在力拓案發生後,對於大陸國有企業日後在海外投資,將產生不利影響,跨國企業高管在大陸的營運模式,也會受此影響,轉趨保守。
溫家寶催化 陸企併購大噴出【工商時報09-07-23黃怡錦
中國外匯存底上半年累計高達2.132兆美元數據公布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明確表示,中國將動用外匯準備,支持並加速企業海外擴張與收購。
近年來中國政府制定「走出去」戰略,有策略地透過企業為中介,提升國家利益。溫家寶談話,讓外界相信中國政府將加速企業海外併購的速度,根據湯森路透今年稍早報告稱,截至2月17日,中國企業今年的海外收購總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0%,涉及金額達到218億美元,僅次於德國。
而針對溫家寶談話,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回應指出,這是首次聽到官方支持企業購買海外資產的政策宣示。
屈宏斌昨(22)日受訪時指出,過去中國缺美元、外匯,鼓勵中國企業發展出口賺取外匯;現在情況不同了,中國「掙得多、花得少」,外匯存底高達2.132兆美元,在基於不想讓美元外匯資產再多增加的情況下,外管局近日也鬆綁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溫家寶日前強調,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必須以改革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亦即,要把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加以結合,穩定提高中國出口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
他表示,除了仍堅持引進外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之外;溫家寶並指出,必須把外匯存底運用搭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將對外投資與商品出口予以結合。
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意在鼓勵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收購,特別是指中石油、中國電信、中國銀行等大型國有企業。
據統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金額,已經從2002年的1.43億美元,去年已暴增至407億美元。
此外,外管局近日放鬆外匯管制後,不但境內企業從事境外直接投資的審批程序簡化,大陸企業現在已經可以直接向銀行申請換匯額度,並且政府原則上不會限制金額。
屈宏斌分析,中國政府不想繼續讓外匯存底再多增加,便會希望民間企業多使用一些外匯,如此一來,中國也可以少買些美國公債,因而會鼓勵將外匯換給企業進行海外拓展之用。
陸企海外投資 虧3.3兆【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9.07.25
曾在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的經濟分析師彭俊明指出,近兩年大陸企業海外投資「虧很大」;據公開資料估計,大陸企業套期保值帳面虧損約五十六億美元,股權投資虧損達一千億美元(約台幣三兆三千萬元)。
「人民網」刊登彭俊明的文章指出,去年以來,中國國航、東方航空、中信泰富、深南電等公司與高盛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簽訂多份遠期保值合同。這些航油套期保值合約,是油價在一百四十七美元之前簽的;此後油價一路跌到三十五美元,有關企業全部套牢。
去年十二月初,中信泰富披露,過去兩年中,分別與花旗集團、美洲銀行、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銀行等十三家金融機構,簽下二十四款外匯累計期權合約,因澳元兌美元大幅下跌,導致其澳元累計認購期權合約損失約一百八十億港元。這一損失,導致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下台。
彭俊明指出,○七至○八年,中國對外收購礦產或其股權近三十次,大多數都是在油價高達一百四十七美元一桶之前簽訂的合約。近兩年來,中資機構共動用資金三百八十三億六千萬美金進行海外股權收購,截至今年二月底,帳面虧損累計二百九十三億一千萬億美元,總虧損幅度高達百分之七十六。
另外,據美國財政部二月底公布的調查統計資料,截至去年六月金融危機前夕,中國持有一千億美元的美國股票,結合增持成本和美國股價跌幅超過百分之五十來看,其帳面虧損已高達五百億美元。
中國大陸企業“走出去”銀行應否先行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4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和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大陸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已經在製造業、資源類和金融業等多個領域展開了跨國收購和海外直接投資,但成功的並不多。從幾年前TCL、聯想的跨國並購,到如今國開行、平安保險和中國投資公司的海外投資,都有不少中國大陸企業在自身相關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急於向外擴張時不可避免犯下的錯誤,值得好好總結。但筆者以為,如果中資銀行能先行一步,跟隨到海外提供服務,則有利於中國大陸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增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減小失敗的風險。
應該說,大陸銀行在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提供金融支援,解決企業“錢袋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跟隨到海外提供服務則做得很不夠。原因在於,一是中資銀行自身走出去不夠,國際化程度不高。在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前,也只有5家中資銀行控股、參股9家外資金融機構,有7家中資銀行在海外設立60家分支機搆。由於中資銀行海外並購比較晚,缺乏跨國經營經驗,自然難以跟隨客戶到海外提供服務。二是中資銀行走出去的目的局限在增強自身資本實力,為綜合經營探路,而沒有著眼於為“走出去”的國內企業提高各種服務,而中資銀行如果不能為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出去後充當並購財務顧問,提供專案風險評估、金融資訊諮詢、企業資質保障、競標金融支援,以及當地理賠及法律糾紛支援等一系列金融服務專案,那就很難適應企業“走出去”後的新形勢。
對企業來說,“走出去”後,迫切需要金融“跟出去”,因為企業“走出去”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還要實施本土化經營,即“走進去”、“走上去”。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對全球性金融網路、對跨國銀行廣泛和多樣性服務、對整合並購對象等提出了很多要求。中資企業必須借助中資銀行的專業化服務水準以及全球化網路、綜合化經營平臺的優勢,才能得到強有力的金融支援,增強對東道國商業環境、法律環境等方面的瞭解,提高企業海外經營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無論從企業還是從國家的發展長遠戰略出發,中國大陸企業加快跨國收購和海外直接投資的步伐勢在必行。目前中國大陸企業的資金實力加上潛在海外並購對象的價值大幅縮水,無疑為到海外市場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實踐證明,決定海外並購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如資金、政治、文化、社會關係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並購的過程和結果。尤其是否具備整合並購對象的實力,仍然是開展海外並購和跨國經營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企業“走出去”雖然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絕大多數企業還不能成為海外並購和跨國經營的專家,缺乏並購或海外直接投資完成後整合和管理一個跨國企業能力的情況下,應鼓勵和大力推進中資銀行先行一步“走出去”。這樣不僅可以推動大陸金融國際化的進程,提高中資銀行跨國經營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中資銀行跟隨客戶進軍海外,通過發揮在國際投資中的仲介作用,成為國內企業的戰略夥伴,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進去”、“走上去”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援和服務。在筆者看來,這才不失為推進中資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並購和直接投資的謹慎而又積極之舉。
中國銀行 進軍英房貸市場【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 2009.07.27
信用緊縮之際,全球第三大銀行中國銀行 (Bank of China)開始向英國人提供房屋抵押貸款,而且利率低於英國許多老牌銀行。中國銀行先前在英國的業務重點是華人社區,現在擴展範圍,希望成為和匯豐、巴克萊一樣家喻戶曉的品牌。
《金融時報》報導,抵押貸款經紀人表示,中行的固定加碼利率 (tracker rate)以英國基準利率 (目前為0.5%)加2.5個百分點起跳,是英國最優惠的利率之一,應該有助舒緩英國房屋貸款不易的情況。經紀人表示,抵押貸款市場的供應嚴重緊縮後,一家大型銀行加入市場的消息令人歡迎。
預計中行初期將提供相對較小額的房貸,但可能迅速擴大整體放貸規模。中行表示,有機會從更廣闊的英國市場中爭取高品質業務,達到擴張版圖的目標。
分析師認為,外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較健全,而且帳上沒有高風險的舊貸款,在英國借貸市場的發展空間較大。
中行在提供貸款前,將先和每一位申請人面談,並用本身的資本儲備來提供貸款。英國銀行業原本也採這種傳統做法,但後來在房地產熱潮中拋棄保守態度。
中行一開始按照中國人對8的觀念,把貸款手續費定在888英鎊(約台幣4萬7900元),但本周已將手續費調整為英國人更易於了解的995英鎊。
【溫州商人】
聯想砸大錢 送走兩位外籍【工商時報09-06-30李純君
聯想近期公佈的財報中揭露,付給甫卸任的前CEO阿梅里奧325萬美元的補貼,若加上前前任CEO沃德160萬美元的卸任補貼,外界解讀聯想之所以耗資485萬美元撤換兩位外籍CEO,主要的原因是兩位外籍主管對聯想缺乏戰功所致,但此舉卻成功讓聯想的大陸專業團隊重掌所有兵符。
聯想集團財務會計年度計算方式與一般企業不同,是以3月31日為年度終止日,上一年度淨虧2.26億美元,其中包括1.16億美元的一次性重組費用,這也是自聯想集團2004年收購IBM PC業務後的唯一一次全年虧損,雖然虧損主因是來自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但聯想董事會多次公開表示對此成績並不滿意,也因此,前CEO阿梅里奧的卸任,其實是在市場的預料之中。
另外若以薪資結構的角度來看,剛剛卸任的前CEO阿梅里奧,年報披露他在去年的財會年度獲得了325萬美元的補貼,這一數字比前前任CEO、IBM前高階主管沃德的卸任補貼多了165萬元。
而上一個財會年度聯想雖虧損,但2007至2008的財會年度阿梅里奧竟獲得了399萬美元的業績獎金。另外,這兩位外籍CEO每年的薪資,占聯想整個高階主管全體薪資的63%~69%。
再者,今年初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回鍋後,進行人事與組織的大整頓,其中將行銷部分分開,陳紹鵬負責新興市場,劉軍負責IDEA產品集團,這兩塊都被看作是聯想集團接下來一段時間收入的主要增長點,陳紹鵬與劉軍明顯獲得提拔,另外,楊元慶重任CEO,而柳傳志也重掌董事會主席,種種跡象均突顯出,大陸兵團已經完全掌控聯想集團。
聯想 擬收購巴西電腦商【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08.12.12
外電報導,聯想昨(11)日證實,正就投資或收購,與獨立第三方進行初步討論,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協定;據稱,聯想鎖定的標的包括巴西最大電腦製造商博斯資訊(Positivo),以及富士通西門子。台系組裝廠對聯想動作積極,均表示樂觀其成。
巴西媒體報導,聯想高層已造訪巴西第一大電腦製造商博斯的總部,並對併購博斯資訊表現極大的興趣。但與此同時,聯想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戴爾,已向博斯資訊提交了一份計劃書,並標明收購價格。
路透社報導,聯想集團昨天在公告中證實,正就潛在投資機會及收購與獨立第三方進行初步討論,但在現階段並未就任何可能收購進行談判,也未達成或簽定任何交易條款或協定;聯想稱,實質協定未知最終能否落實,將於適當時候公布。
對於聯想考慮併購博斯的傳言,聯想執行長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9日在上海新聞發布會上稱無可奉告。但他表示,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公司的估價明顯下降,個人電腦產業將會展開新一回合的整併。
另,上海證券報報導,富士通9日證實,包括聯想在內的多家公司,正就收購富士通西門子消費個人電腦業務與富士通進行接觸。
日本大和研究所分析師表示,聯想在歐美市場一直受到惠普戴爾的壓制,如果價格合適,富士通無疑將成為聯想一個很好的併購對象;不過相形之下,收購博斯進軍巴西市場,對於聯想而言可行性更高。
大和分析師指出,截至9月30日為止,聯想手頭握有15億美元現金,博斯的市值僅約2.15億美元,因此聯想可輕而易舉買下博斯。聯想若加上伯斯在全球個人電腦市佔率約為7.9%,雖然仍遠落後第三名的宏碁,但聯想第三季業績明顯下滑,如能找到適當的收購對象,可望讓聯想達到預期的成長目標。
中國富豪購屋團 赴美撿便宜【工商時報09-02-17夏幼文
大陸富豪團已經成為美國房地產業眼中的新金主。2月24日,第一個由中國富豪組成的赴美購房團將抵達美國洛杉磯,展開從美國東岸到西岸的搶購有增值空間的超跌住宅。而他們瞄準的房屋價格,在美金30萬到80萬(約為新台幣1,000多萬到3,000萬元)的豪宅。
中國富豪的購房團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根據美聯社報導,這幾年中國有錢人零星的在美國看房買房,但是很少見到這些有錢人組織起來,一起飛到美國團購房產,中國富豪到美國團購買屋算是新鮮事。
而英國「泰晤士報」則稱,這個由大陸網站組成的富豪購房團,成員包括企業主及教授,每人手上至少握有百萬美元的資金可以自由運用。
去年中國大陸百萬富翁共有39萬人,居世界第5位,但有錢的中國人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機會並不多。
根據統計,去年12月底美國共有367萬套未賣出的房屋,大量空屋成為新崛起的中國有錢人投資目標。賓州一位華裔房地產商就指出,中國人準備抓住房價下跌,房屋拋售的機會來臨。從去年底開始已經有100多個中國大陸觀光客參加類似的旅遊團。
美國亞太棕櫚大酒店副總裁何美湄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南加州的商用房價格在今年還會下跌,但是美金35萬元(約為新台幣1,150萬左右)的中價位住宅的房價已經見底了。
她表示,介紹給中國購房團主要類型都是集中在此價位的房屋。何美湄強調,大多數中國大陸來美國買房子的人以投資為主,所以華人聚居區的中高價位房屋就成為熱門看屋區。
但在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的大背景下,仍有人對大陸購房團此時赴美抄底表示懷疑。
根據路透社對25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房地產價格不會很快到達底部,還需要數年才能止跌回穩。美國房價從高點到現在低點,已經下跌35%。今年房價應該還會再跌10%,明年甚至會更低。
但一位中國專家的分析指出,到美國購屋團是很好的試驗,且到美國買房子的都是高收入的中國有錢人,這群人到美國買房子有的想要投資,有的則是想要過新的生活方式。
只是這些購房者可能低估海外投資的風險,因為他們不熟悉美國文化和制度。
千萬富豪團 購屋赴美撿便宜【聯合報09.02.25
美國金融海嘯,房價大跌,大陸富豪趁機搶進;由專業人士構成、身家全部超過千萬元人民幣的大陸富豪團昨天出發,第一站將到美國洛杉磯,開始十一天的美國房地產「抄底之旅」。
「東方早報」報導,有「中國首個美國抄底購房團」之稱的富豪團,由四十名團員組成,來自大陸各地,大部分是搜房網的合作客戶,或者是主動報名用戶中的高端人群。團員分別來自山東、江蘇、大連、杭州、深圳、北京、重慶、上海等地。
搜房網表示,從報名者填寫的資料看,大部分報名者身家在一千萬元級別,年齡主要集中在卅五到五十歲之間,大部分是房地產、商業服務、商業零售企業、跨國公司的高管,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購房目的,是為投資或自住。
按行程安排,購房團將停留美國五個城市,第一站洛杉磯,接下來依次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波士頓以及紐約。選擇這些城市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都是華人居住較密集的城市,有豐富的教育資源。
溫州商人 搶買50個義國品牌【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3
近日傳出中國兩家民營企業出價2億歐元,購買法國時裝品牌皮爾卡登遭否認後,又傳出有一批浙江溫州商人赴義大利洽購50個國際知名鞋服品牌,顯示溫州商人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的旺盛企圖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12家溫州企業組成的考察團於6月底出發,前往義大利馬爾凱大區,與50個義大利鞋服品牌就收購、合作等事宜進行接洽。
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榕芳表示,她正與12家溫州鞋服企業負責人一起考察義大利知名品牌,而7月這些義大利品牌也會應邀到中國考察,到時將會達成合作協議。
且除了義大利以外,溫州企業9月還將再次組團前往歐洲進行品牌考察。
新聞晨報報導,為吸引溫州龐大的民間資金,義大利廠商這次推出了GEOX、ANCONA、FILOTTRANO等50個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鞋服品牌,義方並將於品牌出售、貼牌生產、設計等方面,與中國企業進行各個層面的接觸。
據指出,這次前往義大利「探營」的溫州企業,除吉爾達鞋業、巨一集團,還包括天雅鞋業等八家製鞋業,以及奧奔妮服飾公司等服裝企業。
吉爾達鞋業總經理余進華表示,公司確實有意購買一些義大利品牌,但一切事宜還在商談中。
巨一集團總經理潘建中也坦承,現正與一些義大利品牌洽談,還沒有正式定案下來,因此暫時無法透露更多訊息。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說,溫州民間企業在去年底就開始醞釀到義大利洽購鞋服品牌,但畢竟企業要的是實際成果,過早曝光很可能對企業併購產生不利影響,所以業者暫時不會對具體的收購金額、意向品牌做過多描述。
提到溫州企業集體到義大利洽購名牌的動機,周德文認為,代理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透過培育自主品牌不僅過程長,效果可能也不理想,對於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來說,能收購一些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僅意味銷售管道的打開,還意味擁有這個行業訂價的發言權。
溫州富商買下英國電視台【工商時報09-07-14李書良
在中國大陸商場以剽悍團結、擅長炒作聞名的溫州商人,如今又傳出驚人之舉。溫州富商西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茂西昨(13)日在葡萄牙出席一場會議後親口透露,英國本土一家衛星電視台:PROPELLER(譯為螺旋槳)電視台已被其全資收購。
根據「溫州網」報導,儘管葉茂西並未提到自己為了這次交易,付出多少金額為代價,但消息傳回中國國內,仍是讓媒體大感好奇,也帶給不少溫州商人幾許「有為者亦若是」的振奮豪情。
其實,這並非溫州商人第一次在海外收購外國媒體,早在2006年年中,溫州商人王偉勝就已買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家國有電視台:阿拉迪爾衛視(ALDEER TV),並於2006年8月1日正式開播。但這次葉茂西的收購,卻是溫州商人首次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英國手中,全資收購媒體。
報導指出,葉茂西所收購的PROPELLER電視台,為英國格林斯比研究所的附屬公司─圖像頻道有限公司於2006年2月所創辦,是歐洲第一個100%播放全新原創節目的數位衛星電視頻道,透過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衛星平台傳送,最早在英國約克郡播放,後來在歐洲數十個國家落地。2008年11月,該電視台在義大利威尼斯獲得「全歐洲最佳衛視電影頻道」獎項。
讓葉茂西與PROPELLER電視台搭上線的契機,在於今年年初,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英國期間,葉茂西曾跟隨中國經貿代表團出訪。其間,葉茂西偶然得知,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使得PROPELLER電視台無法再獲得英國政府的資助,急需引進戰略投資人。
當時,葉茂西馬上以西京集團的名義與該電視台達成初步收購意向,之後經過約半年的努力,西京集團目前已完成了對PROPELLER電視台的收購工作。
此次「一戰成名」的葉茂西,儘管之前作風頗為低調,但卻並非默默無名之輩。葉茂西是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人,現任北京溫州商會會長、中國絲網印刷協會理事長、西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在溫州被人稱為「印刷大王」。
即將度過50歲生日的葉茂西,高中畢業後選擇從軍,當了三年兵之後,他離開部隊,被分配到溫州的一家國有企業去工作,當時每月工資只有29塊錢人民幣。葉茂西手頭拮据之際,很羡慕周邊已經先富起來的同鄉。
為了求富,1988年,葉茂西隻身來到北京闖蕩。最初,他和北京電車二廠廣告部合作,主要是印製一些車內廣告,工具就是一間簡陋的廠房和幾台陳舊的手工印刷設備。當時為了辦成一項專案,他可以白天談業務,晚上趕路,三天三夜不睡覺。就靠這樣苦幹,葉茂西慢慢積攢起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次買下英國PROPELLER電視台,對該台的營運方向與播放內容,葉茂西表示,將對該台發展規劃進行大幅度調整,將利用這個宣傳平台,大力傳播中華文化、禮儀、歷史、風土人情、經濟發展以及產品品牌、菁英人物等,激發歐洲人對中國大陸的關注。
葉茂西說:「調整後的電視台會有專門介紹中國和溫州的欄目,一些欄目將用中文播放,讓當地人對我們有更多的了解,也讓在歐洲的中國人第一時間能獲知祖國的情況。」
剽悍溫州幫從中國炒到海外【工商時報09-07-14李書良
在中國大陸商場,溫州商人、溫州幫一直不能為人忽視。儘管不少大陸業者批評溫州商人只會炒作賺錢,不懂得打品牌,但溫州人擁有的敏銳商機嗅覺,以及剽悍犀利、團結強勢的作風,仍讓大陸其他各地業者畏懼三分,溫州商人更能依此引領市場潮流。
在大陸,溫州商人被稱為是「無所不炒」,舉凡房地產、車輛使用權、礦產、大宗物資、木材、黃金、中藥材、品牌等,這幾年幾乎都被溫州商人玩過。大陸市場上更因此把溫州人當成是市場溫度計,以溫州商人的進場或退出,當作是某個領域是否大有「錢」景,或者是市場過熱的指標。
例如,打從2000年起,溫州人集體開始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寧波、金華等地買房,其購買範圍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溫州購房團」因此聲名遠播,迄今不衰。當時大陸房產業者估算,溫州有10萬人在炒房,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在溫州人的炒作下,大陸房產市場很快迎來眾人炒作,價格飆高的局面。
炒作過房地產的溫州商人在嘗到甜頭之後,了解到藉由廣布在全中國各地的同鄉耳目,構建了自身對商機訊息的敏銳度,以及「錢流+群體」的作戰模式,這些年開始在出租車使用權、礦業、物資、中藥材等諸多市場進行投資與炒作,每次出手都成為媒體與市場的焦點。
連在金融海嘯發生以後,溫州人儘管也蒙受損失,但似乎僅是「傷皮肉而未傷筋骨」,溫州商人的金流實力依然雄厚。今年以來,溫州人每次都有過億元的行動,靠著囤積鎳,以及收購國外名牌,為自己創造更多日後的財富。西京集團董事長葉茂西這次全資收購英國PROPELLER電視台,也可看作溫州商人出擊海外的重要舉動。
炒房、炒糧、炒鎳礦 溫州幫什麼都能炒 【工商時報09-08-21記者楊文琪】
中國大陸很難找到第二個城市像溫州一樣,幾乎每個人都熱衷做生意,而且喜歡「集團作戰」,到處攻城略地,這種集體行動炒高商品價格的經商風格,已形成一種「溫式效應」,很多人都很好奇,下一步溫州人要炒啥?
集體作戰拚命賺
有一個笑話,一個外星人意外流落地球,降臨在中國上海馬上就被圈起來進行展覽,為上海人帶來鉅額的門票收入;來到廣東馬上被解剖,廣州人會琢磨這個外星人能不能食用;而他們來到溫州會成為每家的座上賓,競相邀請去吃飯,並被每個人問同一個問題:「你們那裡什麼東西最好賣?」
正因溫州人擁有猶太人一樣喜愛經商的熱情與能力,使他們從過去身無分文,即外出擦皮鞋、彈棉花、賣眼鏡、挑糖擔拚命賺錢,在他們的帶領下,大陸逐漸掀起一股下海經商的熱潮。
溫州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與發展,慢慢建立起多種行業的王國,他們開始攜著鉅款從故鄉出發,如水銀瀉地般的奔向全大陸各個城市,東至上海、西及喀什、南抵芒街、北至哈爾濱,千里奔襲。
在溫州自家的房市從每坪人民幣6,000元(下同,約新台幣2.92萬元),炒到2.1萬元高價,導致溫州幾乎無房可炒後,2001年8月,第一個溫州炒房團浩浩蕩蕩出發,157人整整坐滿了三節火車廂,到上海三天內就買了100多套房子,把5,000多萬元砸向上海樓市。
買樓像買大白菜
兩個月後,溫州炒房團又空降上海,再次砸下8,000多萬元的訂單。據稱,當時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房價,幾乎一夜之間上漲了三分之一。
溫州人不只在上海,在杭州、昆明、喀什、香港,同樣把一間間、一層層,甚至一棟棟的樓房與店舖,像買大白菜一樣買了下來,以前溫州人雙手戴滿黃澄澄的金戒指,轉眼變成腰間掛了十幾把房門鑰匙的「樓主」。
中國房地產因為溫州人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大方、快進快出,導致房市持續升溫,發展到後來,中國許多地方一聽到「溫州炒房團要來了」,就可以讓當地的房價立刻上漲。
2006年溫州銀監局抽樣調查顯示,當時溫州民間流動資本約有1,900億元,其中有400多億元常年跨區域流動。但實際上很早之前便有業內人士預測,溫州有5,000億元民間資金,外流到中國各地有3,000億元左右。
崇尚炒豆子理論
有人說,溫州人的頭髮都是空心的,每根頭髮都蘊含著商業智慧,加上溫州人自己有一套「炒豆子理論」,認為豆子要不斷翻炒才會熟,經商辦企業也一樣就應該炒,炒才能成就大業,所以只要認為有機可圖,便集體進行炒作。
於是溫州人挾其龐大資金,在炒房後接著炒煤、炒糧、炒電、炒棉、炒冬蟲夏草、炒國企、炒股,一直到最近整團出發到歐洲考察買國外名牌服務、鞋業,以及大膽炒鎳,都讓人不敢小覷這股巨大的經濟衝擊力。
溫州人下一步炒作的標的是什麼?可能是收藏品,可能是木材,也可能是防治疫病的藥物。
他們總是以敏銳的嗅覺,像螞蟻雄兵般不斷地尋找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機會,他們每涉足一個地區、一個行業,所動用的能量,總是攪得人心惶惶。
【通膨vs通縮】
全球性通縮 各國無良策>中時08-01-24王曉伯
根據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占全球經濟近四○%的美國、日本與英國目前都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然而由於世人因應全球性通縮威脅的經驗實在太少,以致造成因應對策錯誤的風險大增。
由美、日、英三國的物價情況即可知目前全球面臨通縮的威脅有多嚴重:美國十月生產者物價指數較前月下降二.八%,是有史來最大跌幅,而其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下跌一%,也是歷來最大跌幅。日本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而根據巴克萊銀行的估計,日本明年陷入通縮的機率高達四成。至於英國的物價也在急速下降之中,十月消費者物價下跌○.二%,是自一月來首次下降。
此外,中國的通膨率十月分已自二月的十二年高點八.七%下降至四%。中國政府在振興經濟的同時,也開始將重心放在如何避免陷入通縮困境。
但各國政府的反通縮的風險會來自兩種情況,一種是對通縮反應不足,以致造成通縮情勢更加惡化,不論是消費者、政府,還是企業,債務壓力都告大增,而且物價的持續下跌,也將嚴重侵蝕企業的獲利。
另一種是反應過度,雖然成功抑制了通縮,卻導致通膨升溫,進而再度形成泡沫。我們不要忘了本世紀初美國面臨通縮威脅的情況:科技泡沫破滅與九一一恐怖攻擊,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物價也告走低,聯準會因而連續調降利率,直至把利率降到一%的水準,結果反而造成了另一個非理性榮景,即是我們現今的問題之母:房市泡沫。
停滯性通膨→停滯通縮→衰退通縮>中時08-01-24陳忠瑞
美國次級房貸在華爾街引爆的核子彈,驚人的輻射能量從美國、歐洲、亞洲至中東、南美,荼毒全球每一角落,核子廢料殘毒危害擴及每一產業,使全球經濟衰退哀嚎聲此起彼落,而這百年難見的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三部曲如下:
(一)停滯性通膨:金融海嘯初期,長期低利率所創造的資金大浪,將所有商品價格衝上浪頭,到處製造泡沫,引發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使可支配實質所得減少,消費緊縮,階段性通貨膨脹開始使經濟成長停滯,上升的利率使經濟停滯的現象雪上加霜。
金融海嘯三部曲 接踵而來
(二)停滯性通縮:高升的利率終於使過度炒作的商品價格大跌,停滯的經濟抑制商品的實質需求,投機泡沫與實值需求萎縮,終於導致商品價格崩盤,居高不下的CPI反轉,企業與民間預期價格下跌心理,使買盤更加縮手,連續性物價下跌與經濟的停滯,所謂停滯性通縮風險於是誕生。
(三)衰退性通縮:景氣循環從高峰反轉,收縮期的末端大都以衰退呈現,衰退是經濟負成長的代名詞,若加上物價大跌的通縮因素,就形成了經濟學上最難處理的衰退性通縮,民間消費與民間投資縮手,股市崩跌信心瓦解,但景氣嚴冬也埋藏春天的種子。
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當然也反應在產業上,以美國為例,三大產業遭到重創,首先是始作俑者次級房貸的房地產業,房地產業也是所謂火車頭工業,一棟房屋的建造,需要鋼鐵、水泥、塑膠及家中的配備如電視、電器、家電、廚衛等,新建房屋減少,上述產業需求下降、房屋價格下跌、人民財富縮水,其引發效應之大,稱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並不為過,故房地產何時止跌,是經濟落底的觀察指標之一。
其次是金融海嘯震央的金融業,以次級房貸包裝而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就如藉由核爆後的輻射蔓延全球,龐大的資產減記使信用緊縮,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不是倒閉、被併就是轉型。金融業是所有產業的造血工廠,信用緊縮產業失血,其打擊面之大超乎想像,不只體質不佳的公司面臨立即危機,就連賺錢的公司也可能因資金調度失序而產生黑字倒閉,故金融業何時恢復,就像一個人造血功能正常化,所有器官才能健康運作。
再者就是現在面臨存亡關鍵的汽車工業,汽車工業是最基礎的工業,產業供應鏈長,雇用人數多是其特色,美國就有約三百萬人受雇於汽車相關產業。美國三大車廠已面臨現金燒盡的窘境,政府已在救與不救間陷入兩難的抉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最終引發三大產業的困境,真令人始料未及,而非必需品的電子科技產品,也被經濟衰退及民眾看緊荷包的悲觀氣氛下,掃到風暴的颱風尾。
企業倒閉失業潮 漫漫長冬
事實上每次景氣循環的衝擊都有一定脈絡可循,只是每次衝擊層度不一而已。景氣循環由高峰反轉之初,最敏感最領先的股市一定率先反應,在高檔爆大量又大幅震盪,這是景氣反轉的初期警訊。但當時政府一定尚未察覺,上市公司老闆還是一片樂觀,散戶投資人也依舊信心滿滿。
隨著股市反轉,人民的財富受創,資金開始退潮,需求開始減弱,上市公司也漸感寒意,待上市公司接單不如預期,庫存上升,獲利隨之下滑,砍人減備料降資本陸續上演,公司財報下修潮不得不展開,最終終於看到經濟成長率出現衰退現象,故民間失業潮、財報下修潮、公司倒閉潮成為經濟衰退的必然結果。當以上三種情形大量出現之際,常常就是經濟谷底浮出之時,所以最悲觀、最恐懼的時刻,往往也是景氣落底之時。
IMF、惠譽、標準普爾及經濟學人等機構都宣告全球景氣二○○九年步向衰退,歐盟、日本、德國等GDP已連二季負成長,十月份美國的領先指標、ISM製造業、非製造業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及零售銷售都呈現衰退,可見景氣漫漫長冬還未見盡頭。而產業面之PC、手機、半導體明年皆呈負成長,Nokia、Intel、Walmart等國際大廠更下修財報及景氣展望,上述景氣循環之痛苦過程:企業倒閉潮、勞工失業潮及財報下修潮也還在持續中。(作者為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
商品價大漲 通膨幽靈蠢動【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03.22
商品價格上周創近兩個月最大漲幅,主要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推出規模逾1兆美元的注資計畫,引發通膨增溫疑慮,美元隨之重挫,促使資金湧入黃金和原油等商品市場。但分析師大多看空長線走勢。
追蹤24種商品價格的標準普爾(S&P)GSCI指數,上周共漲8.56%;追蹤26種商品價格的UBS彭博CMCI指數,上周攀高7.54%。本周若維持漲勢,本季可望出現去年第二季來首見的季線上漲。
GoldMoney.com網站創始人特克表認為,美國正朝向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發展。如果政府支出不設限,央行任意把公債變成貨幣,此時就會引發惡性通膨。
澳洲Commodity Warrants公司分析師哈薩爾表示,Fed的量化寬鬆政策,給美元帶來沈重壓力,卻大幅推升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RBS全球銀行和市場部門分析師墨爾指出,如果全球央行都積極避免落入通縮,換句話說他們得擁抱通膨,最直接受惠的就是金價。
倫敦商品交易業者Armajaro控股公司執行長瓦德表示,商品是通膨的最佳避險工具。
紐約交易最熱絡的黃金4月期貨,20日收盤下跌2.6美元至956.20美元,前市創半年來最大漲幅的7.8%,總計上周共漲2.8%,今年來漲8.1%。白銀5月期貨20日收盤上漲32美分至13.84美元,前市大漲13%,漲幅為1979年來之最。
西德州輕原油5月期貨20日小漲0.03%至52.07美元,總計上周共漲10.7%。
但分析師對商品前景並沒有特別樂觀。上周的多頭氣勢看起來主要是受政策面帶動,而非需求回升等基本面好轉,因此這波漲勢能否延續還是問題。
部分分析師甚至質疑,Fed大手筆注資市場究竟有多大刺激效用。Louis資本市場公司總經研究部門主管安恩以1990年代的日本為例,若沒有結構上的改革和適當的財政刺激,再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還是無法終結通縮。
此外,就算寬鬆政策奏效,要讓商品的需求大增、企業消化大部分庫存,也可能要幾個月、甚至一整年才能辦到。
國際貨幣基金(IMF)已說得很清楚,在全球經濟活動趨緩之際,商品價格不可能回升。
美元急跌 原物料行情衝高【經濟日報╱編譯謝璦竹 2009.03.24
銅價今年來飆漲28%,漲幅比黃金驚人,但這不表示經濟好轉,而是中國趁低價大量囤積的結果。
美元急跌觸動商品行情,國際油價23日直逼每桶54美元的四個月高點,銅價也飆至去年11月以來最高,黃豆則在阿根廷農民抵制出口稅的刺激下,升抵一個多月來的高峰。
西德州輕原油5月期貨23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最高上漲83美分,每桶報52.9美元,是12月1日以來最高。
由於中國進口大增,而庫存銳減,刺激預期性買盤,倫敦三個月銅期貨23日盤中最多上漲4.6%,報每公噸4,135美元,最新報4,076美元。
據中國海關23日發布,中國2月份精銅進口量比1月大增50%,達27.1萬公噸。上海上周銅庫存減少9.6%,至3.14萬公噸,不到一年前的一半。
上周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大膽注資市場1.2兆美元,造成美元匯價下滑,帶動商品行情。
據追蹤24種商品的標準普爾GSCI現貨指數,上周大漲8.6%,是1月2日止的該周以來最大單周漲幅。其中,油價上漲13%,銅價上漲7.8%。
Commodities Warrants Australia分析師海瑟爾說:「Fed宣布注資後,市場信心絕對有改善。不過,原油價格要在每桶50美元築底,美元還要再跌才行。」紐約匯市早盤,美元以1.3641美元兌1歐元成交。
不過,分析師大多不看好商品行情可以持續,理由是實質經濟還未見到升溫的跡象。
倫敦蘇格蘭皇家銀行指出:「目前為止量化寬鬆政策還沒有激發成長預期,美國與英國的實質收益率反而下滑。商品上漲不能用風險偏好升高來解釋。」以歐元計價的商品價格普遍維持平盤,沒有上漲。
此外,追蹤運費費率的波羅底海乾貨指數(BDI)再度下滑,顯示商品前景並不看好。本季BDI上漲逾一倍,但自11日起,已連續第九天下跌,23日早盤報1,773點。
原料價格下跌 中國在非洲經營更加審慎【中央社 2009.03.26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隨著原料價格暴跌以及部份非洲國家局勢更趨混亂,中國在非洲開始精打細算,不再像過去一樣採取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態度,轉而開始在投資之前訂定嚴苛條件。
報導說,中國在非洲原本有若干野心勃勃但具有高度風險的計畫,現在已經打退堂鼓,而且跟西方國家長期以來的做法一樣,在實際投資之前,要求當地有要經濟和政治穩定的局面。
報導說,中國追求原料的腳步並未減緩,國營企業繼續在尚比亞和賴比瑞亞等比較穩定的國家找尋便宜的銅礦和鐵礦,但中國公司現在會訂定對他們更加有利的條件,並且避免局勢最混亂的地方。
報導說,非洲政府面臨收入減少的局面,才意識到他們畢竟需要西方國家的幫助。
民間研究機構「歐亞集團」(The 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龐泰特(Philippe de Pontet)說:「前沒多久,中國公司會前進到沒有別人願意去的國家。這種情況可能在改變中。」
紐約時報說,2007年,中國宣布跟剛果達成協議,中國可以開採剛果蘊藏豐富的銅、鈷、錫和黃金等礦產,交換條件是為剛果重建道路、學校、水庫和鐵路。剛果面積跟西歐差不多,在超過10年的內戰中飽受蹂躪。
但如今這項協議的前景蒙上陰影,而下滑的原料價格使得剛果談判籌碼大減。
同時,剛果突然發現它需要國際貨幣基金(The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幫助,但IMF不肯將剛果之前欠下的債務一筆勾消,而且剛果還向中國貸款,原本打算要用礦產償還,現在則變成欠下新的債務。
報導說,中國在非洲取得礦產的辦法,是跟非洲國家簽署協定,為他們建造大型工程,以交換礦產。
同時,西方捐助國和投資者針對勞動條件、環境以及對民主與人權的尊重會有所要求,但中國對這類問題概不過問,例如中國國營石油公司就跟遭到西方孤立的蘇丹政府打交道。
非洲政府歡迎中國採取這種政策,雙邊貿易在1980年代不到1000萬美元,去年則升高到1000億美元以上。
但報導說,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此刻,中國這種做法出現了問題。非洲政府發現,他們跟中國的協議基本上是拿未來的收入當抵押去跟中國借貸,一旦原料價格下滑,他們就會欠下龐大債務。
在幾內亞,當地政府原本確信中國要為他們建造一座10億美元的水庫,但中國已經撤消計畫。
中國駐幾內亞大使火正德說:「這個水庫不是送的,它是一項投資。」
報導說,許多幾內亞人認為中國公司跟西方國家國家的公司一樣,都在剝削當地人,甚至可能更厲害。軍方在去年12月取得政權之後,下令搜索涉嫌販賣偽藥的中國公司,結果壓抑已久的不滿在行動中爆發,演變成公然行搶中國企業的局面
掌控原物料 中國增貸拉美【聯合報 2009.04.17
紐約時報報導,在華府試圖與拉丁美洲修補破損關係之際,中國也積極投入這個地區,提供大筆貸款給經濟急遽衰退、商品價格重挫和信用緊縮的國家。
中國正迅速增加在拉丁美洲的貸款,以長期掌握大豆和鐵礦等原物料的供應。中國與阿根廷的貸款協議將使阿根廷獲得人民幣,購買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報導說,這幾周中國一直在磋商協議,把提供委內瑞拉的發展基金增加一倍,達到120億美元;至少貸款10億美元協助厄瓜多興建水力發電廠;提供阿根廷逾100億美元的人民幣信貸額度;貸款100億美元給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協議多聚焦中國掌握石油等天然資源供應的目標。
歐巴馬訪拉美修好:平起平坐【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4.17
美國總統歐巴馬16日訪問墨西哥,接下來將轉往千里達及托貝哥出席美洲國家高峰會。他這次拉丁美洲之行除了討論經濟危機、毒品武器走私和貧窮等重大議題外,也將試圖與拉美國家修好,做好睦鄰工作。他行前說,他將與拉美國家領袖平起平坐討論事情。
歐巴馬接受CNN訪問說:「時代改變了。」他將與巴西總統魯拉會晤:「我和魯拉總統的關係是兩個大國領袖的關係,我們試圖為人民解決問題和創造機會,我們是夥伴,不分大小的夥伴。」
歐巴馬首站抵達墨西哥,也是他除了峰會以外唯一訪問的國家,對墨國總統卡德隆積極對抗販毒集團和加強美墨邊界安全,表達敬意與支持。白宮官員說,歐巴馬訪墨極具象徵意義,因為墨國正在掃蕩空前的毒品犯罪暴力,這些罪行已擴及美境。此行象徵美國與其南鄰團結,並證明美國對阻止毒品和武器走私十分認真。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15日任命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邊界事務總管」(border czar)一職的貝爾辛(Alan Bersin)回鍋,督導美墨邊界對抗販毒集團行動。
美國邊界以南各國的犯罪、絕望和政治動亂,都影響美國的利益,歐巴馬出席美洲高峰會,將設法安撫布希主政時自覺受漠視的領袖。
歐巴馬也避免批評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的領袖。這三國總統藉修憲延長任期。歐巴馬說:「我認為美國不應告訴別國如何實行民主、他們憲法的內容應由其國民決定。」
克魯曼專欄》散播通膨恐懼 政治做怪啦!【經濟日報田思怡譯09.05.30
突然間,好像大家都在談通貨膨脹。輿論文章嚴厲警告說,惡性通膨迫在眉睫。市場也許注意到了這些警告:長期政府債券利率上升,對未來通膨的憂慮是利率走高的一個可能因素。
但對通膨的嚴重恐懼有什麼道理嗎?基本上,沒道理,我稍後會解釋。我懷疑這種恐懼氣氛至少一部分關乎政治,而非經濟。
先說重要的。了解現在美國經濟沒有任何通膨壓力跡象很重要。消費者物價比一年前低,面對高失業率,薪資停止調升。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貨膨脹。
因此,物價若沒漲,為何憂慮通膨?有些人宣稱,聯準會印了大批鈔票,勢必會通膨,也有人宣稱,預算赤字終將迫使美國政府利用通膨打消赤字。
第一種說法根本就錯了。第二種說法有可能對,然而不對。
聯準會最近確實採取了前所未見的行動。說得更明確些,聯準會大買政府和民間債券,並藉由提供銀行更多儲備金來付帳。在平時,這將引發高通膨:儲備金充足的銀行會增加放款,帶動需求,使物價上漲。
但現在不是平時。銀行沒把額外的儲備金借出去。他們只是坐擁儲備金,事實上他們把錢直接送還給聯準會。因此,聯準會根本沒有真正印鈔票。
不過,這些行動豈不遲早會引發通膨嗎?不會。日本銀行(央行)過去面對的經濟困境和我們今天面對的差不太多,它在1997和2003年之間大買債券。結果消費者物價如何?下跌。
總之,目前有關通膨的討論大多令人想起大蕭條最初幾年的情況,儘管物價大跌,許多有影響力的人仍警告會有通膨。
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寫道:「這些人表達了對通膨的荒誕恐懼,這是在挪亞洪水來臨時高喊失火,失火。」他繼續寫到:「在大衰退和失業減緩後,通膨才會變得危險。」
經濟復甦後我們會面對通膨風險嗎?有些人這麼說。這些人注意聯邦赤字可能升高到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00%的預測,並表示美國終須利用通膨打消赤字,亦即拉高物價,讓赤字的真正價值降低。
過去有過這種事。例如,法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欠下的債務,最後泰半用通膨打消了。
比較現代的例子可就難找了。過去20年來,比利時、加拿大,當然還有日本,都經歷過赤字超過GDP100%的時期。
美國本身從二次大戰崛起時,赤字超過GDP的120%。
這些案例中,沒有一個政府試圖以通膨解決問題。
那麼,有任何理由認為通膨就要來了嗎?一些經濟學家主張,把溫和的通膨當成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當成鼓勵借貸和降低民間債務負擔的手段。
我認同這些主張,並曾在1990年代對日本提出類似建議。但當時日本決策者從未採用通膨手段,沒有跡象顯示美國決策者現在會有興趣。
凡此種種全指向一個問題:如果並沒有真正的通膨風險,為何這麼多人都說有。
你也許已經注意到了,經濟學家有時意見相左。像現在這種非常時期,許多一般法則不再適用時,更可能出現重大歧見。
這很難讓人不認為,目前販售通膨恐懼部分有政治動機,這些經濟學家多半可以接受減稅造成的赤字,卻在政府開始花錢救經濟時,突然對財政百般挑剔。他們的目的似乎是嚇唬歐巴馬政府,讓政府放棄這些救經濟的努力。
不用說,總統不應被嚇到。經濟仍然問題十分嚴重,需要繼續給予協助。
沒錯,我們有長期預算問題,我們必須為長期的解決方案打基礎,但談到通膨,我們唯一該懼怕的,就是對通膨的恐懼。
油金飆風再起 金屬強彈【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2009.06.11
受美元下跌、需求增加刺激,商品漲風又起,原油價格七個月來首次突破每桶71美元,金價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銅、鉛、鋅、鎳、鋁等非鐵金屬價格活蹦亂跳。
美國石油協會9日報告,上周美國原油供應減少近600萬桶,降為3.579億桶,是3月以來最低水準,刺激原油價格急升。紐約油市西德州輕原油7月期貨10日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早盤上漲74美分,每桶報70.75美元,漲幅為1.1%,盤中最高升抵71.79美元,創下去年11月4日以來最高價。北海布侖特原油7月期貨上漲1.58美元,每桶報71.20美元,漲幅2.3%。今年以來,油價共上漲59%。
美元對一籃六種貨幣加權匯率指數10日下跌0.5%,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重挫,引發市場揣測美元繼續下跌,通貨膨脹會加速。美元下跌時,金價、油價與金屬價格通常會上漲。
美元跌勢助長金價強勁上漲,黃金8月期貨大漲12美元,漲為每英兩966.70美元,漲幅達1.3%,稍後在紐約金市早盤,8月黃金期貨報964.80美元。倫敦現貨黃金大漲9.32美元,漲為964.1美元。
GFMS研究公司執行長華克在東京接受專訪時指出,年底前,金價可能突破1,000美元,而且可能漲到1,100美元,但明年平均金價可能比今天的行情低100美元。
非鐵金屬受到全球經濟逐漸好轉、金屬需求即將回升激勵,紛紛大漲,銅、鉛、鋅三個月期貨價都漲到去年10月以來最高紀錄,鎳價漲到去年10月初以來最高價,鋁價漲到去年12月以來最高水準。
其中鎳價10日在倫敦早盤暴漲4%,每噸報15,598美元,稍早鎳價一度漲到15,690美元,創去年10月2日來最高紀錄。
三個月銅期貨每公噸大漲60美元至5,230美元,漲幅1.2%,銅價一度衝上5,264美元,創下去年10月15日以來盤中最高價紀錄。紐約早盤7月銅期貨上漲0.55美分,每磅報2.371美元,創下去年10月15日來最高價。
鉛價漲到每噸1,768美元,漲幅達3%,鋅價每噸升抵1,639.5美元,漲幅2.2%。
倫敦金屬交易所管理的銅、鋁、鎳庫存持續下降,進化證券公司分析師柯諾特指出:「漲勢反映投資人在需求回升前建立存貨。」
農產品大漲 糧食危機山雨欲來【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2009.06.11
金融危機才稍微平息,糧食危機似乎又準備再次上場,近日玉米、小麥、黃豆漲到八、九個月來的最高峰,逼近上次糧食危機開始時的價位,凸顯世界糧食供應減少、需求增加,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成為隱憂。
美國玉米7月期貨9日以每英斗4.44美元收盤,黃豆期貨以12.434美元收盤,漲勢稍弱的小麥以6.434美元收盤,雖然都低於去年糧食危機高峰時的天價,但今年以來,漲幅至少都超過50%。
穀物價格上漲的原因包括中國大陸需求強勁,種植減少造成供應降低、以及拉丁美洲旱災摧毀阿根廷的作物。
倫敦巴克萊資本公司農產品分析師安尼基希南說:「農產品市場相當緊張,我們並非處在80或90年代糧食過剩的環境中。」
雞、豬重要飼料的黃豆粉價格已經突破每噸405美元,是1973年石油危機和去年糧食危機中僅見的天價,導致美國即時烹調雞肉漲到十年來最高峰。
不過,去年糧價暴漲、若干國家發生暴動的糧食危機,應該不會重演。
米價去年漲到每噸1,000美元以上,目前交易價大約為550美元。牛肉、豬肉、牛奶價格都相當低迷,進一步壓制食品價格全面上漲的可能性。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供應展望相當樂觀,民間部門分析師和食品業主管比較擔心,警告玉米和黃豆之類的農產品供應相當吃緊到了值得擔憂的程度。
大宗物資強彈 採購更難了【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 2009.08.04
下半年大宗物資行情怎麼走,國內業者看法多空分歧,頂新集團看多、嘉穀公司看空,統一集團認為會暴起暴跌,但業界都認同,美元匯率、基金等非基本面因素的影響性加劇,大大增加採購大宗物資的難度。
業者表示,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從上周四起連續兩天強勢彈升,關鍵是美元弱勢與基金炒作,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美元將持續貶值,帶動油價、商品期貨聯袂大漲,此外,基金大量回補大宗物資的多頭部位,也是造成大宗物資期貨價格大漲的原因。
業者強調,影響未來大宗穀物行情的因素,基本面包括全球景氣、天氣,非基本面則包括美元匯率、基金、油價等。8月12日美國農業部將公布最新的耕種面積報告,屆時對於新年度黃豆、玉米的耕種面積與總收成量可望大致明朗。此外,黃豆、玉米種植與生長即將邁入成熟期,未來半個月也是影響基本面的關鍵時間。
頂新集團、福壽及大統益等業者,則看多下半年大物資料價格。福壽表示,北美黃豆今年耕種進度遲緩,加上美國中西部的氣溫是百年來第四低,黃豆收成恐遭遇早霜威脅,加上澳洲發布聖嬰警訊,都有利黃豆價格走升。福壽並基於此因素買足8月所需的黃豆全部買完,9月要用的量,下單也超過一半。
嘉穀則看空未來大宗物資價格。偏空論點在於上半年黃豆價格大漲,造成北美與拉丁美洲的農民紛紛搶種,加上產區天氣頗佳,9月起的黃豆新穀不僅豐收機會大增,且單位收成量可望比原先預期來得更高,不排除明年全球的期末庫存有機會較今年度的4,103萬公噸增加近兩成,並突破5,100萬公噸。
大成集團看法與嘉穀接近,採購也以穩健保守為原則。大成集團認為,雖然黃豆、玉米短線受到基金炒作,有短多題材,但穀物價格已偏高,長期應回歸基本面操作。
【鐵礦】
需求降溫 鐵礦砂將降價四成【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08.11.05
隨著汽車、營建與一般設備的需求降溫,全球主要鐵礦砂生產商正醞釀對鋼鐵業者大幅調降價格,降幅最多達四成。
雖然新合約明年才會簽訂,但跡象顯示,包括澳洲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與巴西淡水河谷(Vale)等鐵礦砂大廠,都想調降新的合約價,估計會比目前價位低20%至40%。這些公司掌控全世界75%的鐵礦砂產量。
供應商聯手降價凸顯市場情勢丕變。今年稍早由於市場供應緊俏,有些業者將鐵礦砂價格調漲85%,現貨價甚至暴增逾三倍,飆至每公噸200美元。
為避免價格大跌,鐵礦砂廠商紛紛減產因應。例如,淡水河谷公司上周開始減產10%,相當於3,000萬公噸,導致裁員與關閉部分礦場。由於無法確定不景氣會持續多久,該公司未表明何時恢復產量,僅強調此時決定減產有利於股東、員工與生意夥伴,減低他們未來可能承受的更高成本風險。
到目前為止,必和必拓和力拓仍維持現有產量,但如果鋼鐵的銷售和價格不斷下滑,情況也許會改變。必和必拓商務長卡德隆說;「目前並無減產計畫,我們仍依合約出貨。」力拓執行長阿爾巴尼斯上月表示,正在檢視資本支出,鐵礦砂產量有調整空間。中國鋼鐵協會表示將減產20%,全球鋼鐵業龍頭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也在某些工廠減產15%。
必和必拓早已對力拓虎視眈眈,希望藉購併力拓打造市場霸主地位。全球主管機關與鋼鐵同業也存有疑慮,擔憂兩者合併可能壟斷市場,使鐵礦砂價格居高不下。如今鐵礦砂需求疲軟,使必和必拓一償宿願希望增濃,但該公司表示,歐盟已正式行文反對這項併購案。歐盟發言人不願對反對交易置評,但該組織早先曾憂慮這兩大鐵礦砂廠合併,將不利於市場。
近期鐵礦砂現貨價已跌破合約價格,每公噸降到70美元上下;相形之下,長期合約價約為每公噸80美元至90美元。價格大幅回檔的主因是鋼鐵需求萎縮,尤其是熱軋鋼捲,迄今價格已跌三分之一。
鋼板價大幅下跌 魯南再掀造船熱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13 張達智/整理
11月12日,山東台兒莊區一家造船廠的技術工人在造船船位焊接鋼板。 受金融“風暴”的影響,進入11月份以來,鋼板價格大幅度下跌,加上京杭運河台兒莊複綫船閘工程開工建設,通航能力和運量提高一倍,使得魯南地區的船民們紛紛簽定訂單,開始建造大船。
據瞭解,近一個月內,魯南台兒莊地區10餘個造船廠接到造船訂單已達40多艘。據悉,2003年,由於船舶運輸價格高漲,魯南地區曾掀起一次造船熱。
澳大利亞礦企FMG欲攜手大陸鋼企應對金融危機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1-25陳恆光/綜合報導
“FMG在全力支援華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是在反哺FMG自身的發展。”二十四日晚,澳大利亞FMG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弗雷斯特在此間與湖南省長周強會見時,表達了與湖南鋼鐵企業華菱集團在低品位鐵礦開發、原礦加工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的強烈願望。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FMG公司是目前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也是大陸鋼鐵企業重要的進口鐵礦石供應商。大陸鋼鐵企業是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最重要的市場,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波及鋼鐵產品需求與價格迅速回落,鐵礦石供應商面臨減產和滯銷的緊要關頭,由弗雷斯特率領的澳大利亞FMG公司高級代表團一行二十四日專程來到湖南,欲與大陸鋼鐵企業通過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攜手共渡難關。
弗雷斯特表示,FMG對目前華菱集團以及湖南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充滿信心,並尤其看好以中南大學為代表的一批湖南高校強勁的人才和科技實力。FMG通過與華菱合作,不僅將保證華菱長期穩定的礦石供應,同時也可以獲得湖南在低品位鐵礦開發等方面強有力的技術支援。
周強認為,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華菱集團仍保持著較好的業績和發展態勢,其關鍵是在全球範圍內選擇了許多合適的戰略合作夥伴。華菱與FMG有著很好的合作基礎,FMG此訪是“在關鍵時期作出的關鍵選擇”,必將揭開雙方合作新的篇章,而湖南政府也將為雙方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推動其向更加廣泛、全面和深入的方向發展。
寶鋼3月盤價再調漲【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9.01.20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鋼鐵業龍頭寶山鋼鐵將調高3月主要鋼品盤價,每公噸調升人民幣300元,顯示寶鋼非常看好農曆年後的大陸鋼品市場走向。
路透報導,這是寶鋼繼調升2月盤價之後的第二次漲價,在此之前寶鋼已經連續五個月調降大陸鋼品盤價。
消息人士指出,3月寶鋼的熱軋鋼捲價格漲為每公噸人民幣3,742元,漲幅為8.7%,高於2月的漲幅6.1%。
至於冷軋鋼捲則漲為每公噸4,226元,漲幅7.6%,低於2月的8.2%。
澳洲麥格理銀行駐上海劉姓分析師說:「接下來兩個月連續漲價,反映出寶鋼對於農曆年後國內鋼價的多頭展望,如同以前一樣,工廠在年後恢復上班後市場都會走高。」
去年12月底,寶鋼調漲今年2月的主要熱軋鋼品價格,每公噸提高人民幣200元,主要冷軋鋼品每公噸則調高300元。寶鋼高層昨天並未對這項消息發表任何說法。
報導指出,去年下半年起寶鋼不再公開每季盤價,並且變為每個月調整報價,希望更精確反映市場狀況。
不過,日本大和證券駐上海劉姓分析師指出,寶鋼3月冷軋鋼品價格仍稍微低於目前市價,反映出寶鋼對於汽車與家電業的需求展望仍不明確。
大陸市場研究機構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分析師馮君從透露,由於下游業者的需求疲軟,2008年底前寶鋼的鍍鋅鋼產能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一。
報導提到,寶鋼這次也調高可用於汽車與家電市場的鍍鋅鋼品3月價格,每公噸調高人民幣350元。
大和證券劉姓分析師說:「(寶鋼)漲價顯示訂單狀況有所改善。寶鋼加價將刺激其他鋼鐵業者跟進,進而穩定市場價格,並且進一步恢復市場信心。」
寶鋼漲價不代表大陸鋼鐵業的春燕即將到來。上周中共國務院在公布針對鋼鐵與汽車業的第一波產業振興方案時,就明言北京將遏止鋼鐵業者持續擴張產能,因為大陸鋼鐵產能早已過剩,若放任業界擴產將打壞國內外市場的行情。
破天荒 阿賽洛米塔爾上季虧損【經濟日報╱編譯紀迺良09.02.12
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阿賽洛米塔爾公司(ArcelorMittal)11日公布歷來首見的季虧損,去年第四季淨損26億美元,遠低於前年同期的獲利24.4億美元。
上季營收衰退21%至221億美元。阿賽洛米塔爾將虧損歸因於稅前認列44億美元的庫存及原物料合約減值,和資遣員工費用。
該公司表示上季產出減少45%,本季也將維持這樣的減產幅度,直到出清存貨。
由於車市、營建業和機械工業對鋼鐵需求大幅下滑,使得鋼鐵業也進入寒冬,阿賽洛米塔爾之前計劃裁員9,000人,現在表示從白領到藍領裁員人數都會再增加,也準備關閉部分工廠,裁去臨時雇員。
該公司上季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益(EBITDA)為28億美元,比前年的48.5億美元縮水42%,但仍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3.5億美元。今年第一季EBITDA預估只有10億美元。
2008年全年銷售為1,249億美元,比前年成長近20%,但獲利卻下滑9%至94億美元,鋼鐵出貨量也減少7%。
執行長米塔爾(Lakshmi Mittal)表示,去年表現受到第四季拖累,但EBITDA為245億美元,仍達年度目標。本季依舊充滿挑戰,不過已「開始看到改善跡象」。他預估今年需求還會減少7%到10%,可能需要二至三年的時間才能自這波衰退中復原。
財務長阿迪提雅‧米塔爾則表示這些跡象表現在鋼鐵價格觸底回升,以及中國市場的景氣信心好轉。該公司期望北美銷售在近期內可以回升,因為減產幅度遠遠大於需求下滑及庫存。
阿迪提雅說:「我們並沒有時間表…但現在庫存已經很少,應該會出現復甦,因為需求並未減少45%」。
該公司也努力削減2006年米塔爾收購阿賽洛時累積的龐大債務,在上季就減了60億美元,並安排48億美元的再融資,將2010年及2011年到期的債務延至2012年清償。
美祭「雙反」 大陸鋼界急商對策【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 2009.04.12
中共商務部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15日將召集14家鋼鐵業者商談對策,應對美國提起的鋼鐵反傾銷案。知情人士指出,以印度作為替代國測算,平均傾銷幅度高達80.72%。
業者指出,顧慮可能被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從今年初開始,美國採購商不敢在中國下單。
美國鋼鐵業者對中國212家鋼鐵企業,提出訴訟金額高達3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115億元)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案,這是中國遭遇規模最大的「雙反」案件。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七家石油管材企業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提出訴訟,美國鋼鐵業提交的起訴書多達300多頁,涉及約50個稅號,總共點名212家中國企業,遍及各省,涉及金額達33億美元,遠高於日前傳出的27億美元。
這已經美國鋼鐵行業第14次對大陸鋼鐵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的合併調查。尤其是去年,美國、歐盟、加拿大等曾先後對大陸的管線管、不銹鋼壓力管、無縫鋼管、非合金焊管等多類鋼管發起反傾銷或雙反合併調查。此次針對的石油管材,占大陸出口鋼管的一半營收,是鋼管中的最大類別,影響極鉅。
報導指出,被控反傾銷的大陸企業已收到損害調查問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受命協調企業積極應訴。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管分會秘書長孔令銘指出,已緊急召集14家主要出口商,15日將會商對應之策。
根據規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收到申請的20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立案,5月26日前做出產業初次裁判,美國商務部將於9月8日前做出補貼初裁,11月6日前做出傾銷初裁。
報導引述數家大陸鋼管廠商表示,美國鋼鐵業要提出雙反,已傳聞兩個多月,美國採購商顧慮可能被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從今年初開始,不敢在中國下單,中國最大的鋼管出口商─天津無縫鋼管廠第一季度甚至沒有接到一張出口訂單,對比去年同期出口量是1萬噸。
知情人士說,起訴書列出中國產品享受大量政府補貼,包括:優惠貸款、土地優惠、稅收優惠、低價提供原材料、政府贈款等九大補貼類別,以印度作為替代國,測算的傾銷幅度為40到90%,平均傾銷幅度高達80.72%。
力拚寶鋼 天津四鋼企擬整合【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2009.04.14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天津市國資委正醞釀整合天津市天鐵集團、天鋼集團、鋼管集團與冶金集團成為一家超過2,000萬噸等級的鋼鐵集團,力拚寶鋼集團。
天鐵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新的鋼鐵集團公司可能會命名為「天津鋼鐵集團」或是「天津渤海鋼鐵集團」,最快可能在今年5月前掛牌,目前天津國資委仍在調配適當的領導、管理等高層職位。
據了解,天津市目前擁有十多家鋼鐵企業,其中以天鋼集團、天鐵集團、天津鋼管和冶金集團四家國有鋼企為主,其餘多為民營企業。
冶金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羅凱聲表示,天津市去年就有重組四家鋼企的想法,今年1月大陸國務院公佈「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又再推了一把,而且3月推出的規劃細則也明確指出要推動天津區域內鋼企的聯合重組。
目前,天鐵集團是四家鋼企中規模最大,產能近1,000萬噸,主要生產熱卷、中板、螺紋鋼、線材和冷軋產品;利潤最高的是生產無縫鋼管的天津鋼管,產能與冶金集團相近,約300萬噸;而天鋼集團的產能在650萬噸左右,主要生產中板和棒線材。
如果這四家鋼企順利整合,規模將超過2,000萬噸,相當於寶鋼本部的規模。按照天津市國資委的計畫,四家鋼企都是新的鋼鐵集團旗下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將重新劃分產品定位,避免重複競爭。
為了淘汰落後產能的鋼鐵業,大陸各省近年都在整合省內鋼企,包括去年山東省將濟鋼集團和萊鋼集團重組為山東鋼鐵集團,河北省也整合唐鋼集團、邯鋼集團,組建了河北鋼鐵集團,目前產能達到3,175萬噸,規模超過寶鋼,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鋼鐵集團。
除了省內區域性的整合,「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細則也要求加速鞍本集團與攀鋼、東北特鋼,寶鋼與包鋼等跨地區的重組,,希望在2011年能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5,000萬噸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集團,還有若干個1,000萬到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集團。
大陸鋼鐵業》拚產量沒用…關鍵在技術【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4.14
大陸是世界周知的「鋼鐵生產大國」和「鋼鐵消費大國」,卻不是「鋼鐵強國」,產能過剩、結構不平等的矛盾一直困擾著北京當局。
大陸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全球第一,年平均增長21.1%。去年產量達到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38%,直接出口的粗鋼6,000萬噸,占世界鋼鐵貿易量的15%。
大陸在鋼鐵業雖然占盡優勢,但盲目投資卻導致產能嚴重過剩,2008年底,大陸粗鋼產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1億噸。
大陸鋼鐵業的問題,從鋼企數量也可以窺知一二;跟鄰近國家相比,日本有三大鋼鐵廠,韓國則是一個,但大陸境內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鋼鐵廠,2007年大陸全國前四大的鋼企產量不到全部的40%。
大陸官方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3月公布的鋼鐵業振興細則就明確提出,要淘汰落後產能的小廠,讓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希望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集團。
雖然細則規劃了未來三年鋼鐵業的發展願景,不過,甫重組完的河北鋼鐵集團卻為人詬病。大陸媒體形容,這項重組看似把邯鋼、唐鋼結合在一起,但事實上只是將一堆小高爐擺在一起,沒有任何改變。
在「大魚吃小魚」的重組方式下,應思考兼併重組不應該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應是如何提高鋼企的技術,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品質,否則重組就只是產量提升;數千萬噸的大鋼企看來雖然美好,但沒有實質意義,矛盾仍然存在,無助於大陸邁向「鋼鐵強國」之路。
中鋼噴天量 驚爆被併危機【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09.04.14
外資大賣中鋼股票,市場傳出有特定買盤持續承接,中鋼昨(13)日再爆36.2萬多張的歷史天量,股價也創波段高。市場研判,特定買盤以台塑集團低檔收購中鋼的可能最高。
台塑企業相關主管昨天否認買進中鋼股票,也否認有入股中鋼的計畫。不過坦承「與中鋼合作的可能性,一直都存在」,台塑企業高層說,「台塑和中鋼一直有接觸,不過,目前還沒有進一步合作細節」
中鋼執行副總鍾樂民說,不清楚是誰在買中鋼股票,要等到4月21日停止過戶,新的股東名冊出來後進行分析,才知道買家是誰。
法人指出,中鋼昨天成交量連同盤後交易為36.2萬多張,創單日成交最高紀錄,總計五個交易日破百萬張,半個月交易量就占中鋼股權30%,中鋼遭併購不是不可能。中鋼昨天以26.05元作收,上漲1.15元。
前幾年全球鋼鐵業併購風潮興盛,中鋼為抵禦可能的併購行為,強調「做大做好」的策略,股價一度站上50元以上,提高門檻,如今中鋼股價腰斬,自然會受到有心人士覬覦。
法人說,農曆春節後,外資就不斷出脫中鋼持股,持有中鋼股票比率由23%降至15%,中鋼股價卻盤堅不跌,顯示特定買盤趁市場恐慌殺盤時,大量收購中鋼股票。
至於這股特定買盤,法人分析,因金融業身陷海嘯陰霾自顧不暇,電子大亨的可能性也不高,傳產中有實力吃下中鋼的唯有台塑集團,尤其台塑在越南及大陸都各有鋼廠,跨入鋼鐵領域的企圖心強烈,研判是這波支撐中鋼股價的特定買盤。
台塑高層主管昨天也坦承,台塑越南大煉鋼廠投資案,不排除與中鋼合作的可能性,「一起攜手到海外,總比單打獨鬥好」。
不過他強調,雙方合作,是基於你情我願的互利前提,「透過入股中鋼或取得董事席次的方式去談合作,不是台塑企業的風格」。
這位主管指出,台塑集團去年僅買進自家集團股票,並未買進中鋼股票,今年集團因股利大幅縮水,也沒有那麼多閒置資金去買進中鋼或其他公司的股票。
台塑企業在雲林離島工業區新興區規劃興建的大煉鋼廠,因被環保署要求進行二階環評,進度停滯,台塑企業轉往越南蓋大煉鋼廠,此案也經越南政府全力支持,通過環評,台塑企業並在今年3月取得土地,預定年底動工。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表示,台塑企業實力確實雄厚,若真要參與中鋼經營,也不見得不好,因為台塑企業的營運實績大家都看得到,上下游同心攜手,共創台灣鋼鐵產業前景。
新聞分析》藏鏡人 覬覦中鋼經營權【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09.04.14
趁著外資出脫持股,神秘買家不動聲色大量買進中鋼股票,持股占比少則10%、甚至可能高達23%,已具備和官股分庭抗禮之勢。熟知業界動態的人士分析,神祕買家買股的動機,已排除短線投資獲利的可能性,介入經營權層分相當高。中鋼如何因應這股勢力進逼,恐是未來最受關注之事。
外資持有中鋼股票在去年達到38%的高點,多屬於國外基金持有,股權分散,單一法人持股最多不會超過2%。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外資去年下半年紛紛賣股求現,今年2月初外資持股降為25%,到目前只剩15%。
外資一路砍殺中鋼股票,中鋼股價從去年10月至今,一直在22元上下盤整,這段期間外資至少大賣10%中鋼股票,若以中鋼資本額1,260億元計,有12.6億股換手,以每股22元核算,外資等在市場上套現275億元,但中鋼股價未見大跌,顯然有特定買主承接。
法人表示,中鋼去年第四季提列170餘億元的存貨跌價損失,並沒有完全提足,今年上半年中鋼恐需增提30億元以上的存貨跌價損失,加上煤鐵價格下修,6月鋼價還得續下修;中鋼今年在虧損邊緣浮沈,基本面難有起色,若非特定買盤,中鋼恐無法站穩20元,因此想藉投資中鋼股票賺價差,可能性不高。
中國鋼廠 4月虧18.7億人民幣【工商時報09-05-25馮復華
根據中國鋼鐵協會周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4月份鋼鐵企業虧損18.7億元人民幣(下同),鋼價跌至1994年來新低。即使中國工信部發出史上最嚴厲減產令,要求鋼鐵廠全面減產,但直至4月底,中國鋼鐵產量僅小幅下降3.6%,在供過於求局面未解下,中國鋼鐵市場鉅額虧損也仍持續。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日前舉行的「2009年中國鋼鐵市場形勢研討會」中透露最新數字,1至4月,中國國內市場需求明顯減弱下,鋼鐵業仍持續性產量過剩,因此即使中央發出停止信貸等減產令,仍難以扭轉今年鋼鐵業全年虧損的局面。
中國鋼鐵協會周六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末中國市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95.56點,比去年四月146.48點,下跌50.92點,降幅達34.76點。羅冰生對此表示,國內鋼材價格不斷走低,當前鋼材價格已經低於1994年的平均價格。
中鋼協數據顯示,4月份中大型鋼企有29家虧損,比第一季增加4家,相較於第一季鋼企業整體虧損33.08億元,中國光4月就虧損了18.7億元。1月至今已虧損51.79億元,與去年1至4月利潤達634億元形成巨大反差。
世界鋼鐵協會同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4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減少23.6%,其中美國產量同比下降達53.4%,歐盟下降48.6%,中國粗鋼產量則僅減少3.9%,中國4月份粗鋼總產量4,341.3萬噸為當月世界第一,佔全球總量的48.53%。
鋼鐵業看壞下半年鋼企行情,分析師則認為鋼鐵庫存壓力將在第二季開始紓解。
遼寧 發現亞洲最大鐵礦【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2009.06.25
中新社報導,遼寧本溪發現亞洲最大鐵礦,已知儲量逾30億公噸,未來可提供的鐵礦量可滿足遼寧的鞍鋼、本鋼等大型企業生產量,開採時間約在50年以上。這個消息昨天激勵陸股創一年新高,但外資分析師對此仍保守以對。
業界人士認為,若這項消息屬實,意味身為全球最大鐵礦砂進口國的中國大陸,今後在與巴西淡水河谷等全球前三大礦商洽談年度鐵礦砂採購合約時,將擁有更大的談判籌碼。
報導指出,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橋頭鎮大台溝的這個鐵礦,是本溪市根據近15年地質資料,對全市展開區域地質大調查和二次開發時所發現。
為確定這個鐵礦的實際規模,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勘探隊伍共打下17個勘探孔,其中12個勘探孔勘探到鐵礦,面積涵蓋長4公里、寬3公里的區域,這些探孔從地下1,200公尺左右發現鐵礦後,一直到地1,860公尺的,都還能挖出完整的鐵礦岩心。
目前已完成探勘的作業,仍未穿透礦體。據此估算,現已查明的鐵礦儲量超過30億公噸,若按理論估算還有可能翻一番。
受到這項消息激勵,大陸鋼鐵類股全線攀高,龍頭寶鋼在A股市場大漲逾3%;在香港上市的鞍鋼收盤也飆升5%,馬鋼及重慶鋼鐵盤中最高上漲逾3%。
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昨(24)日再度收高,終場上揚1.0%,收盤指數2,922.30點,創下去年6月中以來最高收盤紀錄,累計本月漲幅達10%以上。
不過,道瓊社報導,外資分析師對於這項報導仍抱持保守態度,認為中新社報導本身過於概略,而且沒有任何政府機關或礦業機構出面證實。
蘇格蘭皇家銀行駐雪梨交易業務負責人Justin Gallagher說:「大家可能有點樂過頭了一些。」市場人士也承認,若這項消息是真的,對於大陸鋼鐵業者可能是一大利多。
倫敦金融業者Knight Capital集團交易員Ioan Smith說:「這也太幸運了。我猜他們(大陸鋼鐵業者)現在在價格談判上,有了稍微多一點的籌碼了。」
根據大陸專家意見,大台溝鐵礦的礦石儲量,相當於原本鐵礦石豐富的遼寧鞍山和本溪地區所有鐵礦礦區儲量的總和,而且大台溝鐵礦具有埋藏深、礦體延伸大、傾角陡與礦體規模大等特點。
據指出,2006年中國國土資源部就在遼寧部署了叫做鞍山本溪鐵礦資源評價的大型調查項目,當年就鑽出鐵礦體,並預測資源量在10億噸以上。
遼寧發現亞洲最大的鐵礦資源外,中國日報報導,遼寧鞍鋼增資澳洲礦商Gindalbie已獲中國政府批准,這是繼中國五礦成功收購澳洲礦產商OZ大部分資產後,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又一成功個案。
雙方將在未來七天內完成配股程序,在進行配股澳幣1.62億元(約新台幣42.82億元)的配售交易後,鞍鋼集團持有的股權比例,將從原來的12.6%提高至36.28%,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新京報報導,巴西鐵礦石生產商MMX發布公告,宣布已收到武漢鋼鐵集團發出的一項非約束性收購要約,武鋼有意以4億美元(約新台幣131.4億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及子公司MMX Sudeste少數股份。此一收購舉動代表中國海外鐵礦收購對象不再限於澳洲,而是已擴展至巴西。
溫家寶促整併 鋼鐵股漲【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7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一個多月來先後三次到多家鋼鐵企業考察,他指出,鋼鐵業結構調整,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必須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兼併重組腳步。
和訊網報導,溫家寶對於鋼鐵企業再度指示要加快兼併重組,使得6日中國鋼鐵股聞聲大漲6.4%,遙遙領先其他類股,多檔股票並多次挑戰漲停,其中馬鋼、萊鋼、柳鋼攻上漲停,武鋼和寶鋼兩大龍頭上漲幅度也超過7%。
新華網報導,溫家寶於今年6月19至20日赴河北考察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深入冷軋薄板廠。他表示,當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必須痛下決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強技術改造,堅決壓縮落後產能,在改革中推進企業兼併重組。
溫家寶6月27、28日又前往山東考察濟南鋼鐵集團,要求鋼鐵業要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透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來增強企業競爭力。
7月4至5日溫家寶再前往山西考察太原鋼鐵(太鋼),表示鋼鐵業結構調整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必須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兼併重組腳步。一連串的考察與指示,顯示他對鋼鐵企業兼併重組與淘汰產能落後鋼廠一事相當重視。在赴山西太鋼考察時,溫家寶詳細考察了4,350立方米高爐和不鏽鋼冷軋生產線,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煉鐵高爐之一,且耗能達世界先進水準,溫家寶詳細詢問不鏽鋼新產品開發和銷售狀況。
他表示,要把鋼鐵業的發展和信息化結合起來,與新材料結合起來,與經濟循環結合起來,使鋼鐵業經驗國際金融危機的錘鍊,真正強大起來。
米塔爾 邀中國進軍鐵礦石【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07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全球最大鋼鐵企業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 Mittal)全球副總裁羅蘭威斯本表示,米塔爾可以與中國一起建立鐵礦石合資公司,以解決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問題。
他提出該項建議的理由是,中國鋼鐵業發展中,鋼鐵企業面臨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價值產品,及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而鐵礦石銷售是解決挑戰的突破口。
羅蘭威斯本說,如果阿賽洛米塔爾與中國鐵礦石業務上成立合資公司,可以為中國鋼鐵企業提供資本和原料。
北京商報報導,米塔爾一直致力於對鋼鐵上游資源的掌控,計劃在未來將其自身的礦石自給率提高到75%左右。
米塔爾的目標是把鐵礦石年產量提高到1.1億噸。在2008 年的「中國鋼鐵併購重組論壇」期間,米塔爾就曾宣稱,其在2012年可望成為世界第四大鐵礦石生產商。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在鐵礦石供應方面受制於三大礦企的中國鋼企來說,這一提議與中方拓展多元化鐵礦石進口管道的願望是相符的。
北京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認為,對於米塔爾的邀約,中國有這方面需求。儘管雙方在鋼材市場是競爭的關係,但是在鐵礦石、煤炭等鋼鐵上游的原材料市場,則有著利益共同點,是可以攜手合作的。
他表示,或許這個合資公司可以擴展到對上游礦山的共同開採和投資。
徐向春說,米塔爾覬覦中國鋼企已久,但是礙於「國有大中型鋼企不允許外資控股」的政策規定而少有作為。之前入股萊鋼,以及透過控股中國東方集團間接控股津西鋼廠的嘗試均告失敗。
因此,這次提出建立鐵礦石合資公司,也許是想變換一種方式,從上游資源領域進入,這比直接收購中國鋼廠的難度要小。
目前米塔爾在歐美市場的粗鋼市場市占率都是第一,但在亞洲市場的作為還不是很大。因此,中國也成為米塔爾發展戰略優先考慮的地區,特別是在眼下全球鋼鐵行業不太景氣的情勢下。
據指出,目前米塔爾已持有湖南華菱鋼鐵33%的股份,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東方集團28%的股份。
中國買鐵礦 6年漲5.4倍【工商時報09-07-15林殿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也是世界三大礦場最大的單一客戶,從「以量制價」的採購策略來說,中國在購買鐵礦石的過程中理應取得最優惠的價格,但事實卻未必符合理論,礦場非但沒有給予中國鋼鐵廠任何折扣,而且價格更是連年上漲。雖然近期所發生的力拓間諜案很可能只是單一事件,但是卻無法遮蓋中國年年購買天價鐵礦石的事實。
根據業內專家估算,從2002年到2008年這6年內,中國的平均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了5.4倍,溢價幅度更是高達1,400億美元,相當於7,000多億元人民幣,或是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2倍以上。
針對不斷攀升的鐵礦價格,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部長李毅在去年也表示,「不能再吃第二次虧了!」評論員邱智華表示,不論力拓案的商業賄賂如何操作,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羊毛不是出在澳洲的羊身上,而是出在每一個中國消費者身上。
中國鋼鐵廠對付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策略,就是提高鋼材價格,也導致鐵路、公路、汽車、家電、建築等與鋼材相關產業的成本上漲,最終就是由消費者承擔,來為這些不合理的漲價買單。
大陸媒體認為,一旦力拓的商業間諜行為得到確認,很有可能會遭受與西門子相同的下場。
西門子為了解決賄賂各國政府的醜聞,總共支付了數十億美元的罰金給相關國家與世界銀行,作為和解的代價,而力拓與其他兩大礦場更可能要付出比西門子高出數倍的賠償金,來挽回喪失的商譽。而中國鋼鐵產業也能夠趁機檢討行業內沉積已久的弊端,整合過剩的產能,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成本。
鐵礦石暴漲 砸傷中國鋼鐵業【聯合晚報2009.07.15
中國是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受到鐵礦石現貨價格大幅上漲的打擊,中國鋼鐵業預期有關力拓間諜案的糾紛將導致進口限制,各鋼廠爭相進口鐵礦石。
據上海諮詢公司環球鋼訊(SBB)網站報導,本周印度鐵礦石價格飆漲8美元,至每公噸近90美元。漲價原因一是澳洲礦商暫停對中國出貨,造成供應短缺,二是因為有媒體報導,多達20份鐵礦石進口許可將被吊銷,促使中國鋼廠急於進貨。
環球鋼訊說:「雖然有些交易員認為,漲價原因是印度港口出現壅塞。但多數人相信,關鍵原因是兩大礦商力拓和必和必拓停止現貨供應,發貨量自7月初以來大幅下降。」一名上海交易員指出,來自澳洲的鐵礦石目前幾乎停頓。
中國官方決心整頓鋼鐵業陋習,讓鋼廠業者十分緊張,四名力拓員工上周被中國拘留,被控竊取國家機密。有官方背景的中國網站指稱,這四人與中國鋼鐵業主管勾結,收買有關中國鋼鐵需求的資訊,使力拓在與中國鋼鐵商的年度鐵礦石合約定價談判中取得優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分析師提出,促發對力拓調查的推手,似乎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急於打擊中國投機交易、獲取定價控制權。
深圳的市場分析師姜謙表示:「中國正在整頓鐵礦石和鋼鐵業,並將減少持有鐵礦石貿易許可的公司數目。」
但至少在短期內,這項調查可能已適得其反,使現貨價格上漲,甚至超過基準價位,鐵礦石現貨價格的一路上漲,對中方在鐵礦石談判明顯不利。這項談判目前仍陷於僵局,中方堅持2009-10年度的合約價應降價40%至45%。
中國獵礦 前進俄羅斯【工商時報09-07-19吳瑞達
中國東北首富周福仁所屬的遼寧西洋集團,斥資近2億人民幣,收購一家俄羅斯鐵礦場,而西洋計畫在礦區附近,投資興建建設一座鋼鐵廠,預計2012年底可完工投產;這項收購案,就在中國與國際三大礦山的鐵礦石價格談判仍在膠著之際,中國民營企業的動作,備受矚目。
就在中國與澳洲的鐵礦石談判,一直談不攏,最近又扯出「行賄」、「間諜」等疑案,中國與國際三大鐵礦場的談判,更顯得錯綜複雜。
稍早,更傳出中國數家大型鋼鐵企業,已和力拓達成協議,宣布接受比照日本鋼鐵企業,降價33%的條件;2009年中國鋼鐵協會領頭的鐵礦石談判,戛然而止,中鋼協希望達成的降價40%的目標告吹。
昨(18)日,市場也傳出,中國民營企業大步邁出海外尋求鐵礦場,而且大有成效,消息指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營企業,遼寧的西洋集團,稍早斥資近2億人民幣,從赤塔魯能礦業公司手中,收購了俄羅斯別列佐夫鐵礦礦權,該礦場儲藏量達7.47億噸。
「上海證券報」報導,這項收購案,已獲西洋集團董事長周福仁證實,周福仁表示,上周他與俄羅斯地方政府官員會晤後,表示全力支持西洋集團的投資計畫。目前別列佐夫鐵礦收購案,已獲得中國商務部批准,投資案也獲得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核准,計畫於明年4月正式動工興建。
該報導引述周福仁的談話指出,西洋集團計畫在鐵礦區附近,投資興建一座鋼廠,分兩期投資、每期200萬噸鋼坯規模建設,總規模達400萬噸,建廠時間4年,預計2012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投資約33億人民幣。
他表示,未來成品銷售,3成將在俄境內,3成出口中國,3成進入國際市場。
上海證券報報導指出 ,別列佐夫鐵礦位於俄羅斯的赤塔州,南距中國室韋口岸直線距離僅4公里,開採條件良好,礦區面積220平方公里,礦藏面積達12平方公里,70%以上可露天開採,主要為菱鐵礦、褐鐵礦,含鐵量在40%~55%。
該礦區鐵路交通連接中國境內,距離近100公里路段,將由西洋集團與中國鐵路建設總公司合作修建,雙方分別出資30%和70%,並已達成協定。
「經濟觀察報」也報導,周福仁在企業界,素有「鋼鐵狂人」之稱,20年來,周福仁的鋼鐵夢想在中國屢屢受挫。
實際上,讓周福仁連續幾年成為富比世的富豪人物,他持有的西洋集團,從事耐火材料製造與複合肥料生產,這兩項產品,西洋集團已經做到了中國最大,但東北首富的周福仁卻更愛鋼鐵。
鐵礦石現貨價 每噸攀90美元【工商時報09-07-21張令慧
由於市場盛傳中國政府為整頓鐵礦石進口秩序,有意將現有100多家鐵礦石進口商中,取消30多張牌照,使得大陸鐵礦石進口商忙著搶進貨,不但造成國際鐵礦石現貨價格首度攀高達到每噸90美元,波羅的海指數也在跌破3000點後,又迅速站回3500點。
由於中國鋼協與全球三大鐵礦石業者的年度合約價格一直談不攏,大陸卻出現部份小型鐵礦石進口商,持續從現貨市場進貨,甚至已經採取先開信用狀,將價格定在較去年下跌33%,等到合約談判結束後再多退少補。在大陸進口商需求不減下,使得中國鋼協對三大鐵礦石業者的價格談判更為困難。
正因為中國鋼協遲遲無法與三大鐵礦石業者談定價格,多少與大陸進口商需求不減的動作有關,也因此,市場傳出大陸政府有意對大陸鐵礦石進口商進行整頓,要取消30多家進口商的執照。導致這些進口商連忙趕著向現貨市場買貨,這也就造成國際鐵礦石的現貨價格升達90美元,而波羅的海指數也在載運需求增加上,連連上揚。
除了鐵礦石的現貨價格與波羅的海指數雙雙揚升外,國際廢鐵的價格也持續走揚,美國近期廢鐵的價格已達每噸228美元,較前一個月的每噸188美元又上漲40美元,美國最高級的Bonus公司的廢鐵報價,更高達每噸350美元,且沒有任何的折價空間。
武鋼一天內 併購澳、加兩礦業【工商時報09-07-23楊泰興
儘管中國在鐵礦石進口談判上蒙受重大挫折,但中國鋼企在拓展海外新鐵礦源再獲得突破;中新社報導,武漢鋼鐵集團在20日與澳洲CXM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南澳埃爾半島中部、南部鐵礦項目。同一天,武鋼還完成對加拿大聯合湯普遜鐵礦有限公司(CLM)的收購交割。
一日之內完成2個海外鐵礦投資項目,顯示中國積極尋找3大礦山之外的資源,尋求擺脫3大礦山對鐵礦石的控制。
據報導,武鋼與CXM共同開發的南澳埃爾半島中部和南部鐵礦項目,是南澳最大的鐵礦開發項目,礦區總面積約600平方公里,預計資源總量達20億噸以上。
雙方此次合作共有2方面:一是股權投資,CXM上市公司向武鋼增發股票,收購完成後,武鋼將成為CXM第二大股東,並擁有擁有一名董事席位。另一方面,是雙方共同出資實施CXM特定礦區的勘探、開發和建設。
而在武鋼與加拿大聯合湯普遜鐵礦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購項目的交割後,武鋼將成為CLM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獲得Bloom Lake項目25%的股權及50%的產品。
這是武鋼首次收購國外鐵礦石股權並同時在項目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而首期合作的Bloom lake鐵礦資源量達到9.09億噸。
武鋼目前規模在中國鋼企排名第二,一直苦於礦產資源不足,該公司由於地處中國內陸地區,每年內河運輸成本比沿海同類企業要高出數十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每噸鐵的生產成本較同業平均水準高百餘元。
據了解,武鋼投資海外腳步較慢,海外權益鐵礦量明顯低於寶鋼、首鋼、鞍鋼,今年因而快馬加鞭,積極尋求海外礦源。
大陸華能 想吃印尼煤礦五哥【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7.25
以經營電力為主的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有意競購印尼第五大煤礦PT BERAU COAL(BERAU)51%股權。
此事由負責海外業務的華能集團香港公司操作,目前已投出指示性標書,市場預估競購金額將逾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7.85億元)。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除華能對競購感興趣外,印尼的INDIKA、泰國最大煤炭企業萬浦集團、英國礦業集團Xstrata和美國煤炭巨頭博地能源等都宣布參與競購,華能集團內部認為,能否競購成功還很難說。
Berau公司成立於1983年,為印尼第五大採煤企業,這次出售的51%股權是由印尼商人Rizal Risjad控制的Armadian Tritunggal投資公司所持有,另外兩個股東是持股39%的荷蘭Rognar公司和持股10%的日本雙日株式會社。
近期Armadian Tritunggal投資公司有意退出Berau公司,並公開在市場出售股權,由於印尼能源企業很少在市場上出售控股權,吸引不少區域性及全球能源企業。只要取得其控股權後,即可獲得穩定高質的印尼電煤供應。
據Berau公司資料顯示,公司生產的動力煤灰份、硫份相對較低,熱值範圍為5,000至6,000大卡。至2008年底,Berau公司擁有2.99億噸的煤炭儲量,年生產和銷售煤炭1,320萬噸。對於Berau公司所產電煤品質,用過該公司電煤的國內電廠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所產電煤煤質相對其他印尼公司,煤質並不算太好,熱值相對較低。
據指出,印尼一直是中國進口煤的主要來源國,今年以來因重點合同電煤遲遲未能落實,加上中國國內煤價高於國際煤價,使得包括華能在內的中國電力公司紛紛增加進口煤的比例。
華能集團人士表示,從今年第二季開始,華能每月煤炭進口量都超過100萬噸,預示著僅華能一家,2009年煤炭進口量將超1,000萬噸,約占華能沿海沿江15座電廠用煤量的20%至25%。
大量進口煤的需求使得華能對收購海外煤礦興趣日增。華能集團說,如果能取得印尼煤礦,將使華能進口煤供應保持穩定並降低成本,減少國際煤價波動所產生的價格風險。
華能集團還說,由於地方利益等因素,當前要在中國國內取得優質煤礦資源已經很難,要想橫向併購煤炭企業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國際併購存在機會,大陸電力企業就應爭取。
國土部:目前大陸已啟動礦產資源核查礦區8950個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4 王鵬捷/綜合報導
中新網7月24日電: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和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等三項工作,自2007年啟動以來已取得較好成績,目前全國已啟動核查的礦區有8950個,已完成1100個。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方面,部省兩級組織管理機構已全面到位,共有47個項目組、2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各項技術準備工作全面完成,編製了總體技術要求並開展了大規模技術培訓,完成了11項潛力評價典型示範,圈定鐵礦預測區488處、鋁土礦預測區38處。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方面,已完成技術指南、總體實施方案、試點及培訓等準備工作,各地野外實測工作全面展開。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方面,各省項目組織機構和核查隊伍基本到位,技術培訓正在進行。試點工作已完成,取得初步進展,落實了部分工作經費,開始全面實施。目前,全國已啟動核查的礦區有8950個,已完成1100個。
就三項調查工作,一些地方還存在領導重視不夠、進展不平衡、潛力評價部分省之間存在地質資料使用不便等問題。國土資源部要求,各地應提高認識、狠抓落實,將三項調查作為全面改進和完善礦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確保落實項目配套經費和人員,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完成。
國土資源部要求,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今年要完成13個礦種遠景區選區和鐵、鋁定量預測。各地要對收集地質資料提供便捷服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借閱或收取工本以外的費用。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年底要完成野外實地核查工作,與探礦權採礦權登記作好銜接,順利做好配號工作。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要嚴格按程序辦事,確保工作質量和數據可靠。
阿賽洛米塔爾 連賠三季【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7.30
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阿賽洛米塔爾(ArcelorMittal)上季淨虧7.92億美元,已連虧第三季,表現不如預期。但該公司表示,拜增產和原物料成本下滑所賜,本季獲利展望將改善。
阿賽洛米塔爾29日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淨虧7.9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虧57美分,遠不如一年前的淨利58.4億美元(每股盈餘4.19美元),也比分析師預估的虧損3.36億美元還差。上季的虧損包含認列一筆12億美元的存貨減值和裁員預備金。上季營收驟降60%至152億美元。阿賽洛米塔爾股價29日在阿姆斯特丹股市交易一度大跌7.9%至23.33歐元,創兩個月來最大跌幅。
阿賽洛米塔爾財務長阿迪亞‧米塔爾說:「第二季的需求疲軟,使本公司持續遭遇挑戰,我們預期上半年是景氣谷底。」
阿賽洛米塔爾本月表示,正在重新啟動位在比利時、法國和西班牙的煉鐵爐,以滿足客戶補充庫存的需求。該公司第二季出貨1,700萬公噸的鋼鐵,比一年前劇減43%。
阿賽洛米塔爾說,第二季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提前的利益(EBITDA)為12.2億美元,比去年同季陡降85%,但比第一季高38%;第三季EBITDA盈餘可望增至14億到18億美元。該公司並預測,鋼鐵的平均售價將持穩或略為下滑,而本季出貨量可望比上季增加至少100萬噸。
英國MF全球公司分析師多夫艾德溫說:「要是所有的鋼鐵製造商都增產,我們將回到原點。市場並未出現足夠的需求,生產更多鋼鐵將導致價格下跌。」
分析師預期,阿賽洛米塔爾本季可望轉虧為盈,主要受惠於需求回溫和價格上漲。根據金屬通報公司(Metal Bulletin)彙整的資料,用於汽車和營建的熱軋鋼捲的價格,在第二季上漲4.2%,為一年來首見。
阿賽洛米塔爾說,在第二季底達成削減84億美元年度固定成本的目標。
這家鋼鐵製造商日前表示,已要求放款機構修改310億美元貸款機制的條款,並取得正面回應。
彭博彙整的資料顯示,阿賽洛米塔爾自2008年初以來共斥資38億美元進行收購,目的是取得更多鐵砂與焦煤供給的掌控權。世界鋼鐵協會指出,該公司去年生產1.016億噸的鋼鐵,占全球總產量13.2億噸的7.7%。
中國鋼管輸歐 最高課稅39%【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09.07.30
歐盟執行委員會28日決議對中國鋼管預先課徵懲罰關稅,這項開創先例的措施意味在經濟不景氣的當前,歐盟已逐漸訴諸保護主義行動。
貿易專家說,歐盟27個會員國的決議意義十分重大,表示歐盟已接受阿賽洛米塔爾等鋼鐵製造商的說詞,認為有必要徵收懲罰關稅以抵擋中國低價進口產品的威脅。以往,投訴者須證明進口品已對他們的生意造成傷害,指控才能成立。
這項案件牽涉到無縫鋼管這項鋼鐵業最重要製成品之一。無縫鋼鐵管是住宅興建、煉油廠與汽車業的主要材料。熟悉內情的歐盟官員透露,表決的票數十分接近,但拒絕透露最後的投票結果。
歐盟官員說,懲罰稅率將介於17.7%到39.2%之間,預料將自10月起實施,效期五年。歐盟自4月以來,就已對中國鋼鐵課徵最高達24.2%的臨時關稅。
中國官員說,他們準備針對歐盟與美國的鋼鐵關稅,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抗議。中國商務部27日發布聲明說,對歐盟與美國課徵反傾銷稅的措施表達「嚴重的關切」。
出口鋼鐵到歐盟地區的衡陽華菱鋼管公司經理譚玲(譯音)說:「課稅會讓我們失去歐盟市場。」歐盟占該公司銷售的5%到10%,譚玲今年來已數度前往布魯塞爾向歐盟官員解釋。她說,公司將加強對中東與非洲的輸出作為補償。
中國鋼材的歐洲消費者也對新關稅感到不滿,從中國進口鋼管、再轉銷其他歐洲地區的荷蘭Jan van Meever公司執行長范梅爾說:「由於市場受到保護,消費者必須更高的價格,這年頭的情況就是如此。」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就大量對歐盟出口產品。去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值達3,570億美元,遠高於2000年的670億美元。
歐盟鋼鐵業一年的規模達2,500億美元,有42萬名從業人員。由於歐洲勞動成本和環保成本高昂,這個行業無力應對進口產品的衝擊。代表歐洲鋼鐵公司的遊說組織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就一直呼籲提高關稅。
中國最近才打入歐洲無縫鋼管市場,2005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量僅3.5萬噸,但去年暴增至逾55萬噸,2006年歐盟對俄羅斯與烏克蘭進口鋼材課微反傾銷稅,導致來自兩國的鋼管大幅衰減,中國進口品便趁機崛起。
阿楨
倫鎳暴漲,青山控股遭逼空!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何「拉偏架幫中國人」 李永樂老師
回應
整個過程敘述清楚明瞭,贊!問題是青山賣空超出自己供應能力的空單,已不是套期保值了,而是投機!雖然投機也是期貨市場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青山沒有超賣,那青山在期貨市場的虧損,完全可以通過賣出實物補回來,虧不了的!
這不算投機。青山作為會世界最大的鎳廠但又控制不了定價權,所以必須做套期保值,它不做的話,接幾筆訂單它就得倒閉。李老師還是比較善良,市場中的其它大部分商品,老外是可以想辦法控制定價權的,但非白人國家不行,再大的企業都有辦法讓你定不了價(美國商務部,稅務局,海關,NGO輪番上陣),然後再弄死你。青山這類的事不知道出了多少了,基本就是收割中俄印日韓南非巴西這些國企業,連韓日的央行都被它們用差不多的方式收割了,別說企業了。
7日開始,LME鎳主力合約價格大幅跳漲。8日,L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大關,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48%,並刷新紀錄新高。8日,LME緊急叫停鎳交易。LME於3月16日恢復交易,但對鎳設了日價格浮動的上下限,青山也已與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談妥:靜默期內,青山集團無需追加保證金,不必擔心會被強行結束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Zg1qmcU
相關新聞資料
「妖鎳」事件背後是中共: LME是港交所所屬公司
中國鎳礦巨頭調現貨反殺:LME上周爆發史詩級軋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全球最大鎳與不鏽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彭博更點名,摩根大通等10家銀行及經紀商全部涉入其中,不過青山化被動為主動,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回應
發改委一個電話給青山,問他需要多少鎳!中國五礦集團全力支持!
不只救了中國,也救了金屬生產加工業者。鎳是不鏽鋼金屬必要的材料。現在鎳的價格也已經開始下跌,平穩。
也讓西方嚐嚐,每次都是他們在吃人:美國常隨便發布大宗商品庫存量,隨心所欲(沒規則)炒作期貨,美元覇權,什麼都要吃全球的
李老師說的比較合理,主要是青山與大型銀行團綁定,如不停止交易,這些大型銀行團的損失會很重,去年的GME事件也是類似的,LME所要救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期交所建立目的,不是炒賣,目的是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Rut93qI1E
圖博館
吉利計劃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奔馳或成中國“獵物”
繼收購寶騰、蓮花、沃爾沃、倫敦出租車等海外品牌後,國產汽車巨頭吉利又打算“買買買”了。
據德國星期日圖片報2018.2.3報導,近日,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計劃入主戴姆勒,甚至有望成為戴姆勒的“大老闆”。
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的戴姆勒,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製造商、最大的豪華車製造商及第二大卡車製造商。而著名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便是戴姆勒旗下的重要業務單元。
報導稱,李書福計劃大筆買入戴姆勒股份,並一舉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最多的是海灣國家科威特的投資局,持股比例為6.8%。按照戴姆勒目前總市值約900億美元計算,李書福至少要拿出60餘億美元,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據了解,去年11月,吉利曾表示希望在戴姆勒增發新股的情況下,持有3%至5%的股份(價值約45億美元),繼而成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而這一請求被戴姆勒斷然拒絕,理由是不願現有股權遭到稀釋。當時戴姆勒回應稱,集團對目前的股東架構“非常滿意”,歡迎吉利“在公開市場進行股票購買”。
而據報導,此次,李書福與戴姆勒董事會主席蔡澈已經進行了會晤,計劃正在慢慢變成事實。最新消息稱,該項收購或於春節後正式完成。
李書福表示,希望讓吉利與戴姆勒結成聯盟,對抗包括蘋果、谷歌等不斷“跨界入侵”汽車業的互聯網巨頭。一名戴姆勒管理人員說,“一個強大的伙伴將有助於我們打好這場戰鬥。”
戴姆勒官方則表示,“我們歡迎每一位對我們具有長期興趣的股東。”
回應
有那些錢,為什麼不好好搞研發,做好自有品牌呢?
吉利現在的車其實並不差,但不得不說,國內有些人只要見到是國產牌子就天然的覺得低端。
你買,我就不再買奔馳!
當初吉利買了沃爾沃汽車後,網上很多日本人都是再也不會買沃爾沃了。結果,這幾年下來,沃爾沃在日本的銷量不降反升,去年年底XC60更是拿了日本的年度汽車大獎。
買也可以,收購沃爾沃時有人還懷疑技術搞不過來,現在不是連技術帶CMA平台全過來了嗎,吉利的領克品牌就是這麼出來的。
大街上怎麼看不到國產車?就算純國產,也沒有核心技術,汽車傻子才買國產,所謂國產都是假洋鬼子。
滿大街的長城H6和傳祺GS4,您跟我您看不到?
吉利這幾年的博瑞博悅再到獨立子公司LYNK哪款不是市場上的耀眼之星?現在吉利最火的車是領克,付款後提車要等2個月,這是事實!這不是內化了沃爾沃的技術是什麼?什麼叫糟蹋沃爾沃,一群井底之蛙。
圖博館
一方面,在一個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數據資源的本地存儲並不能充分保障安全。近年來,中國已經出現過多起規模重大的網絡數據洩露事件,足見絕大多數網絡服務商並沒有充分履行數據保護的責任。中國應以《網絡安全法》執法監督為契機,提升全社會和企業對此問題的重視。對於互聯網巨頭來說,數據越多意味著責任越大,更需要履行更高的安全標準和社會責任。
另一方面,中國應當加強數據資源利用、應用和保護上的技術、人才、資源儲備。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中美在這一領域一場無聲的較量已經開始,只有擁有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相關技術,中國才能確保在這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文/李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
回應
中國是到了禁止使用蘋果產品的時候了。
矯枉過正,因此而閉關鎖國,重踏上清朝的覆轍,這才是美國狙擊華為的終極目標
不要拿什麼閉關鎖國的大帽子嚇唬人,對國家利益的保護是每個國家最基本的常識。只有對自己做有效的保護,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戰勝敵人。你應該有點危機意識喲!
那你真是美帝的親爹哦,禁止蘋果給特朗普笑死掉哦,蘋果在華工廠將全部撤出中國回美國建廠,你是特朗普的超級助選員,老特必因此獲得連任
http://news.sina.com.cn/o/2018-02-05/doc-ifyreuzn2829729.shtml
圖博館
你的數據,我的籌碼
美國在認識數據資源的戰略價值上比中國晚了不止一步。早在2013年斯諾登事件以前,中國就對使用美國公司的操作系統、軟件和網絡產品有所疑慮,擔心被美國安裝後門竊取信息。2016年,中國發布《網絡安全法》,明確提出網絡運營商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在2016年美國大選後,美國也得出了類似結論,即數據資源已經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需要從國家安全高度考慮對該項資源的保護。
2017年12月,特朗普發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提出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概念。該報告認為,數據資源是美國保持其技術優勢的重要憑據,一旦被他國竊取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直接影響。
數據資源並非天然擁有如此巨大的價值。但是,近年來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讓數據不僅僅是枯燥的數字,而成為了可以轉化的財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曾說,數據將成為“21世紀的石油”。
這種轉化每天都在發生。大數據降低了零散數據的整合成本,解決了數據大而不可用的難題。人工智能在逐步替代枯燥的數據轉換、聚合、篩选和應用過程,讓數據分析人員的生產力大幅提升。物聯網讓服務商可以採集更為直接、更為精確的數據,我們所使用的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和車載導航讓數據採集的觸角伸到了前所未有的領域。
隨著數據資源完整性的不斷提升,其功能也發生了質變。在不久的將來,運用個人數據對某個人或某個群體採取有針對性的心理戰和信息戰,從而引導其採取有利於某個公司或某個國家的行為將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保護和競爭兩手都要硬
華為和螞蟻金服在美國的遭遇可能成為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面臨的常態。除非技術領域的突破能夠解決個人信息安全風險問題,否則美國以此為藉口的所謂“監管”只會更加嚴格。面對這種新狀態,中國需要提高對數據資源保護的重視。
圖博館
中美在這一領域展開無聲較量爭奪的東西你我都有2018.2.5參考消息
近日,境外媒體報導稱,美中兩國在互聯網瀏覽和購物記錄等數據資源方面的競爭十分激烈。隨著經濟的數字化程度提高,數據對於分析消費者嗜好和預測宏觀經濟活動至關重要。數據的質和量決定著競爭力
的確,近年來,各國對於數據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一些國家之間甚至上升到政治層面。中國和美國作為兩大互聯網強國,在這一領域的衝突和矛盾正在不斷深化。
2018年初,兩家中國知名科技企業在美國吃到閉門羹,被迫取消了大額商業大單,並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1月2日,中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公司宣布,將中止與美國網絡金融服務商速匯金公司的合併交易。主要原因是負責審核該交易的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該計劃,原因是稱該交易可能會對美國公民身份數據的安全性構成挑戰。螞蟻金服被迫付出3000萬美元的分手費。幾天后,1月9日,中國通信巨頭華為公司原計劃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與美國通訊服務商AT&T推出首部打入美國市場的手機。在發布會召開前一天,AT&T卻臨時取消了這次合作。外界認為,AT&T臨時變卦可能與美國國會方面的壓力有關,後者一直認為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可能傷害美國國家安全。
先前,中國企業在美國的併購和營商也屢次受到美方的干擾和阻撓,因此很多人認為美國這一次仍然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企業,其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但除此之外,從美方近期一系列涉華相關表述看,美國此次設阻的原因和邏輯與以往發生了不小變化。除去知識產權、技術轉讓、國企補貼外,美國又找到了阻止中國進入美國市場更有力的理由,即保護美國的數據資源安全。
這種傾向其實在之前已有所體現。中資收購美國芯片廠商萊迪思半導體公司,以及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東方弘泰收購美國移動營銷平台AppLovin都遭到了CFIUS的否決。有媒體認為,CFIUS幾乎不可能支持任何中國企業收購美國網絡安全產業及擁有眾多用戶數據的美國互聯網服務商。在此之前,網絡安全和用戶數據並不屬於CFIUS的國家安全審查範疇,CFIUS更關注涉及軍方和軍民兩用的投資審查。
圖博館
相關新聞
高曉川:審查匈塞鐵路,歐盟為何給自己加戲2018-01-23 觀察者網
“一帶一路”倡議下影響中國中東歐國際合作的製約因素分析:1,匈段鐵路建設衝破了歐盟具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壁壘。2,中國與歐盟政策機制上的錯位。3,中歐在匈塞鐵路的規劃上存在差異。4,經貿合作項目的政治化傾向與媒體輿論的負面軟環境影響.建議:1,歐盟的調查應是其內部利益集團的壓力所致,調查僅是歐盟的程序,它不會終止項目的執行。2,基礎設施與工業園區的雙輪驅動。3,中東歐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的重要次區域支點,中歐“16+1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國“一帶一路”和中東歐國家的戰略關聯度。
一帶一路相關新聞
王毅邀拉美共建“一帶一路”:陸洋一體大聯通
回應
不修就不修,好像我們逼著你修一樣
是不容易,慢慢摸索吧,中歐東歐各國,但還是比那些伊斯蘭國家靠譜得多,政治風險小。
表面上是歐盟出面,實際背後卻是美國佬的挑唆和支持!
西歐一直把南歐和東歐視為自己的後花園。一帶一路直插東歐,西歐當然急了。
一定要乘勝追擊,利益對於西方來說最好溝通了。
http://www.guancha.cn/gaoxiaochuan/2018_01_23_444181.shtml
圖博館
普華永道:2017年中國企業赴“一帶一路”沿線併購交易金額同比翻十倍
普華永道2018.1.23發布《2017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18年展望》稱,2017年,中國企業赴“一帶一路”區域的海外併購交易數量從2016年的22個增長到135個,併購交易總金額從近20億美元漲到2017年的214億美元。
相較於“一帶一路”沿線併購的熱度,2017年中國企業出境併購整體有所下降。一方面相關政策促使中國企業出境投資方向從房地產和娛樂業資產轉移至戰略性投資;另一方面,超大型出境收購案例數量也在減少。不過儘管如此,2017年中國企業出境併購數量和金額還是要大於2014年和2015年的總和。
在併購領域上,高科技和高標準的工業品仍舊是中國企業出境投資最活躍的領域,消費品緊隨其後也佔比較高。報告指出,該現象符合中國產業升級,吸收穫取海外先進技術、品牌、消費品的宏觀策略。
在併購區域上,獲取高科技以及知名品牌的訴求使發達地區如歐美,包括部分亞洲發達國家持續成為中國買家展開併購的主要目的地。
儘管受到來自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安全審查等因素影響,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案例數量仍然小幅增長並創出歷史新高。但從金額來看,2017年中國企業赴美併購交易金額劇減;不過,在亞洲的金額翻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在歐美的下跌。
展望2018年,報告表示,隨著海外併購政策日趨明朗,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料重新開始進入成長趨勢。
回應
中國開始發力了!以前那些懷疑的以後都會是一帶一路接盤俠!
中國實力,中國全球影響力穩步上升,贊!
圖博館
《華爾街日報》:為什麼馬雲的事業很難在美國紮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18.1.5稱,螞蟻金服終止收購全球第二大匯款機構速匯金,是馬雲在美國市場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中的最新打擊。與亞馬遜、eBay等競爭對手相比,阿里在美國電子商務服務中幾乎找不到需求空間。美國的信用卡滲透率很高,限制了支付寶的擴張可能性。
螞蟻金服一旦成功收購速匯金公司,可將其12億美元的交易匯款交由支付寶辦理,並有能力向速匯金客戶推銷服務,後者在全球200個國家擁有大約大約24億個銀行或移動賬戶。
隨著中美貿易關係日趨緊張,馬雲和其他中國公司可能更難在美國收購企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希望美方能為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可預期的環境。
2014年6月,阿里曾試圖通過推出11 Main——以服裝、飾品和工藝品銷售維護的美國購物網站——打入美國的網絡零售業。這一努力並未取得成功,一年後,阿里巴巴將該業務出售給紐約一家名為OpenSky的電子商務網站。
去年,阿里採取了不同的做法,試圖吸引美國小企業主向中國消費者出售商品。希望,製造出足夠的銷售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在2017年1月與特朗普總統舉行的一次會議上,馬雲承諾幫助美國創造一百萬個美國就業機會。
一個潛在的複雜因素是,美國政府一直將阿里旗下的淘寶在線商場列入售賣假冒和盜版商品的全球市場名單。2016年12月,當美國貿易代表將其列入上述名單時,阿里質疑此舉是否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
螞蟻金服至今已在一些主要市場併購了幾個電子支付網絡,其中包括兩年前將印度的Paytm收入麾下,建立了橫跨亞洲、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支付聯盟。
目前在美國,螞蟻金服的合作夥伴包括支付服務商美國第一資訊集團硬件製造商惠爾豐;2016年併購了光學技術製造商EyeVerify公司。
回應
呵呵,美國以安全為由阻絕中國企業,當年華為不就這套嘛。要不然自由競爭,思科現在應該破產了
作者在轉移焦點,阿里無法進入美國市場不是因為沒有需求空間,和信用卡普及率更沒一丁點關係,完全就是美國的政治審查在作怪。
原因在於美國阻止中國的投資嘛,這樣的洗地文也幫人轉載。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8_01_06_442074.shtml
圖博館
海外投資該往哪去?
按照這樣的管理原則,企業應該往哪兒投資,投什麼,怎麼投?
此前官方曾經明確,對外投資管理要做到三個“確保”:確保企業境外投資行穩致遠,確保“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
在此情況下,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商務部數據,1-11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59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123.7億美元,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1.5%,較去年同期增加3.2個百分點。
同期,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135.2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4.1%,同比增長13.1%。
分行業看,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屬於“朝陽產業”。據商務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
回應
那當然,拿著銀行貸款,說穿了就是中國百姓的錢,這些私企老闆們在海外大肆收購酒店,影視公司,足球隊,這些除了能夠給老闆們倒騰錢之外,不能給國家創造任何財富,而且,風險極大。
圖博館
這幾個行業的對外投資“零批准” 背後有何玄機?2017.12.25中國新聞網
2017年中國對外投資估計會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前11個月,中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累計達1075.5億美元;同期,對外承包工程新簽項目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達600多個,合計1600多億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房地產、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新增項目為零。這背後有何玄機?
“不務正業”風險幾何?
曾經高歌猛進的房地產、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今年一落千丈,與官方加強監管直接相關。
2017年8月,官方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將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娛樂、俱樂部等行業納入限制類。
商務部合作司司長周柳軍25日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說,中國對外投資政策是有導向的,有鮮明的戰略考慮。具體來說,就是一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通過對外投資,支持中國商品、服務、技術和標準“走出去”。
不過,上述行業對外投資也沒有被一棍子打死。
周柳軍說,房地產、體育、娛樂業對外投資今後要“更加審慎、更加規範”。如果是以這些行業為主業,實力又比較強的企業,“我們會認真幫助企業分析,做好前期調查和戰略考量,把握好海外項目和企業做大做強的內在關係”,“但是(這些企業)不能有高負債率”。
投資監管風往哪吹?
至於2018年中國對外投資管理風往哪個方向吹,周柳軍透露出幾點重要信息。
一是繼續收緊“緊箍咒”。他表示,2018年要特別遏制盲目併購等非理性投資行為,反對並製止企業藉機向境外轉移資產,對企業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繼續做好審查。
二是爭取“上台階”。周柳軍說,今後中國將提高對外投資質量和效益,使對外投資更好服務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鼓勵“抱團”。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通常會遇到兩個問題,不是金融、法律等相關服務不配套,企業只能單打獨鬥、孤軍奮戰,就是企業互相“拆台”,惡性競爭。中國將鼓勵銀企、產學研、中外多方合作,推動設計諮詢、投融資、建營一體化企業聯合“走出去”,提升對外投資整體競爭力。
四是注重“形象”。周柳軍說,未來將致力於打造中國投資品牌,選擇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跨國經營企業和重點項目,引導企業有效防範風險,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圖博館
中國首條穿越秦嶺高鐵西成高鐵陝西段試運行16小時縮短至3小時
據新華社2017.9.27報導,今天上午9時10分,一列動車組列車從西安北站開出,沿著西成高鐵一路向南駛去,標誌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西安至成都高鐵陝西段進入試運行階段,為西成高鐵開通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西成高鐵工程以橋隧為主,橋樑127公里/48座,隧道189公里/34座,橋隧比高達92.1%,其中穿越的亞洲最長的高鐵雙線隧道天華山長達16公里,超過10公里的隧道有7座,這在我國高鐵建設史中尚屬首例。
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鐵網京崑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速鐵路。屆時,西安至成都列車運行時間將由目前的16小時縮短至3小時。
回應
橋隧比93%,應該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了
坐別的車是忽然進隧道了,坐這趟車估計是“咦,突然看到天了”
遺憾的是速度太慢,期待技術進步後加快速度
秦嶺地形太複雜不能求快安全最重要 橋樑隧道比重那麼大速度太快容易出事 再說已經節省13小時了
能不能沒事別瞎腦補理由?你知不知道這條鐵路就是著名的“按350公里級別設計並已經開工建造,7·23後降速降標後強行改回250公里的建設標準”這場災難最主要的受害者?都開工了還要降標,是安全問題嗎?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9_27_429006.shtml
圖博館
西門子與阿爾斯通合併交通業務年營收153億歐元抗衡中車
據路透社2017.9.26報導,根據交易條款,西門子將持有新公司50%的股份,阿爾斯通CEO Henri Poupart-Lafarge將擔任結合體的首席執行官,以應對法國國內的一些質疑言論,有質疑者認為兩家合併將導致法國放棄對國內工業巨頭的掌控。另外,阿爾斯通股東每持一股將得到合計8歐元的兩筆特殊股息,總額約18億歐元。非執行董事將來自西門子集團。
“這次法、德兩國競爭對手的合併,在多方面發出了強烈的信號。我們與阿爾斯通一起實踐了歐洲一體化的理念,長遠來看,締造了歐洲鐵路行業新的領軍企業。 ”西門子CEO Joe Kaeser評價稱。
目前合併框架協議已經獲得阿爾斯通董事會、西門子監事會、阿爾斯通股東Bouygues的一致通過,但仍有待經過阿爾斯通股東們以及監管者的同意。這項合併將是法、德兩國在工業合作領域的巨大突破,對法國馬克龍政府來說也是一大政績。
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的交通業務包括法國TGV高速列車、德國ICE高速列車,以及信號和軌道技術。兩家整合後的年營收將達到153億歐元,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達到12億歐元,利潤率為8%。新公司將一共有62300名僱員,預計合併後的4年由協同效應創造收益4.7億歐元,預計業務的合併整合將在2018年底完成。
兩家公司表示,這項合併有極大的互補效應,目前阿爾斯通在中東、非洲、印度、中南美洲市場有不錯的增長,而西門子則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佔有一定市場地位。
而與此同時,今年8月傳出與西門子商談合併事宜的加拿大龐巴迪公司被冷落,將獨自面對國際市場的爭奪戰役。
西門子、阿爾斯通與龐巴迪的共同競爭對手中國中車,目前年營收在350億美元左右,超過西門子鐵路系統、阿爾斯通和龐巴迪交通業務的總和。中車之前聚焦於中國國內市場,而在業務出海之後,去年已經贏得了英國和捷克共和國的訂單,同時在爭取英國高速鐵路2號項目,這條鐵路將連接倫敦和英國北部城市。
回應
如果合體了還打不過,豈不尷尬
請去掉“如果”二字。
通信行業:阿爾卡特、朗訊、西門子、諾基亞,80-90年代都是神級企業。最後被逼的,阿爾卡特和朗訊合併,叫阿朗。諾基亞和西門子合併,叫諾西。現在更是這四家公司合併了。更不要說死在路上的北電和摩托羅拉。凡事中國爭氣點的行業,都是這個結果。
圖博館
儘管NAND記憶體的眼前市況很好,產品也有很高的未來性,但是風險也非常高。TMC是一個賺錢企業,2015年度的營業額約8,000多億日幣,營業利潤約1,000多億日幣,加上有高端生產技術與人才,但是為何日本企業都不要出手,最後落到美日韓聯盟手上?原因很簡單,就帳面上TMC是賺錢的,但是要維持競爭力,每年要投資2,000億日幣以上,因此就企業現金流來說,買下TMC每年要倒貼1,000多億日幣。
另外,半導體景氣循環快,眼前全球記憶體市場的好光景,不代表三年後也會好。投資金額愈大,景氣循環風險愈高,還有目前長江儲存等中國企業相繼投入,因此日本各大企業不理會日本政府的邀請,拒絕出資買東芝,是合理的冷靜判斷。
日本企業不肯接手,日本政府為了搶救東芝只好找願意冒高風險的美國私募資金。私募資金的打算是,未來等到TMC上市後,就可以股票換鈔票賺一筆,而日本政府的打算是,日後可以從私募資金手上買回股票,TMC的大部分股權還是在日本人的掌控下。
然而就算貝恩資本的實力雄厚,也是要控制風險,因此邀請了韓國SK海力士、美國Apple、Dell等企業一起出資。美國Apple與Dell出資顯示,美國的智慧型手機與電腦產業,願意協助TMC度過危機,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讓TMC在此跌倒,將來3D NAND記憶體將會是三星獨霸,市場價格也是三星決定,這會是美國資訊產業的惡夢。
而韓國SK海力士,雖然在併購的第一階段,只有出資無法取得表決權,但是在TMC股票上市的階段,有可能取得一部分的經營權股份。急於在快閃記憶體領域加速發展的SK海力士,才願意接受眼前只出錢無議決權的方案。
對於台灣產業界而言,在NAND記憶體的生產上,已經落後日韓十年以上,再去追趕恐怕也意義不大。適合台灣的做法應該是「蛙跳策略」,亦即是直攻下一世代記憶體。台積電正採取這種戰略,日前已經宣布明後年將試產eMRAM以及 eRRAM這兩種次世代記憶體。
然而,次世代記憶體要有成熟的產能、成為主流商品,恐怕要花費十年。這十年間的空白,台灣企業應該學習美國Apple、Dell的策略,透過出資與TMC形成策略聯盟,防止三星一家獨大,同時也能穩定的獲得3D NAND記憶體供貨。
回應
好文章, 拍拍手.可惜有兩個別字. 威騰收購的是 SanDisk, 不是 SunDisk.
圖博館
東芝賣了! 晶片事業賣給貝恩資本陣營2017-09-20 經濟日報
延宕多時的東芝晶片事業出售案終於揭曉,消息人士20日透露,東芝已決定把半導體事業賣給由貝恩資本為主的的美日韓聯盟。
路透報導指出,東芝董事會已在今天(20日)作成決定,並將在稍晚公布。東芝、貝恩資本目前都不願回應這項報導。
東芝晶片事業出售案一波三折,曾多次改變交涉對象,過程中也與合作夥伴威騰電子(WD)產生法律爭議。
回應
郭老頭白忙一場辛苦了
郭董:等它下回拍賣肯定更俗!
鴻海沒買到東芝 台廠「跳蛙」突圍2017-09-21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東芝董事會昨日宣布,半導體子公司(TMC)出售給「美日韓聯盟」,這場喧騰半年之久的出售案,終於告一段落。在全球記憶體產業技術最前線的3D NAND製程,台灣電子業欠缺生產能力,產業界期待如果鴻海能夠併購TMC成功,台灣的快閃記憶體產業一口氣從落後世界最強的三星十年以上,縮短到一年。但事與願違,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辦?
從昨日出售案的結果,就可以知道為何鴻海無法買下TMC。美日韓聯盟的議決權比率為,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49.9%,東芝40%,其他日本企業10.1%;換句話說,日本人掌握了過半的議決權。這半年來TMC擺盪在各買家之間,東芝不變的態度就是,TMC賣出後,實質上也要由東芝掌控。想要垂直併購TMC的鴻海,當然不是東芝想出售的對象。
如果TMC出售後,東芝還實質掌控,那美日韓聯盟的各買家,為什麼要出錢?答案就在於3D NAND記憶體的重要性。眼前由於智慧型手機硬碟的大容量化,以及物聯網時代來臨,3D NAND記憶體供給不足,TMC不僅是次於三星的世界第二大NAND記憶體供應商,世界第三大威騰電子的產品也都來自TMC管理的工廠。
TMC在1999年開始與SunDisk共同研發製造NAND記憶體,工廠設在日本三重縣四日市。2015年威騰電子併購SunDisk,也繼承SunDisk的權利。在TMC出售過程中,威騰電子擔心TMC一旦被其他企業併購走,技術就會外流,因此不惜告上法院,阻止出售案,同時也與其他美國私募資金合作,表明願意出資TMC。
但是威騰電子的條件,讓東芝擔心失去TMC的主導權,因此最後拒絕威騰電子的提案。
圖博館
相關新聞
歐盟擬推新框架審查外資是針對中國?外交部:應避免保護主義干擾
港媒:西方對中國的評價從不屑到驚慌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17.9.18文章,原題:西方對中國的不屑變成驚慌 2015年中國股市泡沫破裂,西方主流輿論認為,中國的經濟繁榮將在一場堪比美國次貸危機或歐洲南部債務危機中灰飛煙滅。隨著今年中國股市已大幅上漲(按美元計算),西方這種輿論正在消失。
投資者對中國股市開始看好。與此同時,中企在全球電子產品生產份額已從2012年的30%上升到2016年的近60%,年底有望上升到87%。中國如今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零部件市場,美國公司可缺席不起。
上週,特朗普否決中資收購萊迪思半導體公司。此事登上新聞頭條,其實不應如此的。萊迪思是家二流公司,其生產設施早已搬到亞洲。實際上,干涉美國公司對華技術轉讓從中短期講損害盈利。美國企業的好日子仰賴中國崛起,CEO們擔心的是今後5年公司的股價,而非10年後美國的競爭地位。
西方分析家曾普遍小瞧“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正改變周邊地區經濟,這具有鮮明、深遠的戰略影響。土耳其如今背離西方、東望中國,尋求經濟未來。依靠對華貿易的伊朗也日益依賴中國對油氣開發的投資。與此同時,美國在西亞的影響力迅速下降。突然之間,從南海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美國的一舉一動處處碰到中國的影響力。(作者斯本格勒,陳俊安譯)
俄媒:歐洲成中國FDI最大流入地,哪國最受青睞?
分享到:38108
據俄羅斯衛星中文網2017.9.18刊文“中國在歐洲併購領域獨占鰲頭”,文章稱,2000-2016年,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額達1013.86億歐元。中國投資商最鍾愛的投資地是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芬蘭和葡萄牙。其中,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包括物業服務、交通、基礎設施、工業機械製造、設備、能源、企業、消費商品和服務領域等。2016年,這些領域的資本流增速較2013-2015年同比增長15%以上。
回應
總感覺俄羅斯此舉意圖“深遠”。中國的習慣是“靜悄悄的進村”,俄最近是只要發現中國進了哪個村,就在村口鳴鑼吆喝:“嘿,中國就是棒”。尼瑪,你嫌知道的人還不夠多麼?
昨天有俄媒宣傳人民幣要搞金本位,取代美元。尼瑪,現在只能說挖美元的牆角,要說取代美元,那還遠著呢。
相關新聞
委內瑞拉2017.9.15發布以人民幣計價的油價棄用美元,稱是為從美元暴政中解放出來。
圖博館
印媒:印度根本無法承受抵制“中國製造”的代價
印度SCOLL網2017.9.18文章,原題:印度根本無法承受抵制“中國製造”的代價 印度一些人發出抵制中國製造這類噪音,但給出的理由很愚蠢。讓我們逐條審視這些膚淺邏輯。
一、“中國是敵人”。或許是。中國與印度存在邊界爭端並與印度多個鄰國保持密切關係——而印度與其中幾個的關係很複雜甚至正在惡化,比方說尼泊爾、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等。
那麼,中國是印度無法和解的敵人嗎?不是。眾多印度企業正在華開展業務並與當地企業組建合資企業。中國對印度大舉投資。新德里和北京在國際論壇上經常擁有相同利益和共同立場。印度眾多項目都在吸引包括國企在內的中國企業競相投標。
儘管存在邊界爭端且印度拒絕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但許多跡象表明中國樂見擴大與印度的經貿關係。北京總是對貿易關係持務實態度。例如中國有無數理由憎恨日本,但中日間存在巨額貿易往來,這也是地緣政治專家認為兩國不太可能存在真正敵對的原因之一。類似邏輯也適用於印中經貿往來。或許,中國祇是把印度視為純粹的貿易夥伴和龐大市場。但若沒有經貿關係,中國很可能選擇在各領域(對印度)加大施壓力度。
二、若印度停止購買中國商品,中國將損失更多。考慮到兩國GDP規模,中國受到的影響更小。中國對印出口約佔印度GDP的2.7%,但僅佔中國GDP的0.5%。印度對華出口約佔中國GDP的0.08%,但佔印度GDP的0.45%。若發生貿易戰,雙方都將因從別國進口而多花10%資金,那這只相當於中國GDP的0.09%,絕對值僅為110億美元;而印度支出將高達660億美元,相當於其GDP的2.9%。誰的損失大?不言自明。
印度並非出於行善才購買中國商品,而是因為其他進口選項更昂貴,且印度無法以同樣低的成本生產同樣質量的產品。
三、若印度停止進口商品並在國內生產一切,將擁有強大經濟。並非如此。印度已嘗試這種蠢行幾十年,結果是價高質差的汽車、不製冷的冰箱……另外,中資企業正在印度僱用大量員工,這些人將在貿易戰中失業。
印度從中國進口商品是因為中國提供最佳性價比。目前,印度抵制(中國製造)的意識形態無異於狂熱鼓吹自我傷害。(作者迪旺舒·達塔,丁雨晴譯)
回應
這種聲音在印度有市場嗎?回歸客觀、理想的引導民意健康發展不在莫迪政府的執政清單內,加上一群靠煽動民粹賴以為生的媒體。
圖博館
中國加快海外港口併購步伐一年收購9個港口2017.9.6新浪綜合
中國正進一步將海外港口納入囊中,剛剛達成了以近10億美元收購巴西港口運營商TCP的交易,這是一家中國政府支持的集團進軍南美的最新斬獲。
招商局週一宣布,已同意以9.24億收購TCP 90%的股權。這筆交易將使招商局港口首次在巴西獲得港口運營能力。
今年早些時候,招商局港口表示,將投資逾10億開發和運營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招商局港口隸屬於一家腳跨銀行業和航運業的國有企業集團。中國政府計劃向歐亞大陸和南美地區的一系列港口、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投資數千億,這筆交易正是其中的一環。
這項倡議經常被稱為中國的“新絲綢之路”,也是習近平主席的全球雄心之一。過去一年,該倡議推動中國加快在世界各地收購和運營港口。
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銀行Grisons Peak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間,中國企業集團宣布了對9個海外港口進行收購或投資的計劃,相關項目總價值201億,與一年前同期99.7億相比,增幅巨大。
世界各地的港口吸引中國投資的同時,全球航運公司也是如此。今年7月,中遠海運(Cosco)同意以63億收購香港的東方貨櫃,此舉將使國有的中遠海運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航運集團。
雖然中國監管機構今年加強了對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的控制,但國有集團進行的收購一直都更容易實施。與新絲綢之路倡議相關的海外交易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鼓勵,而此類投資多數都通過政府支持的集團進行。
雖然遠離北京聚焦的歐亞大陸,但在過去兩年間,拉美也已成為新絲綢之路倡議的受益者,對中國基建投資來說,該地區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Dealogic的數據顯示,自今年初以來,中國企業在拉美基礎設施方面達成了79億的交易,全年將超過去年99億的交易總額。
巴西一直是中國拉美投資的首要目的地,自2013年以來,中國在拉美地區10個最大的基建交易項目中有9個落戶巴西。國家電網是中國的首選。自2016年7月以來,國家電網在巴西的投資已超過130億美元。
回應
中國已經有無人港口的技術了,買下這些港口後一改造,運營效率立馬幾何級提升
總比收購什麼酒店、球會好
到時候是賺是虧呢
趁著能源都在低價把油田礦山買了,反正自家都需要用。世界各個重要節點的港口更應該趁著這些國家還沒發展就把買下來,等未來這些國家發展了,也是大賺一筆。
圖博館
國務院辦公廳:限制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等境外投資
據新華社2017.8.18報導,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指導,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推動境外投資持續合理有序健康發展。
《意見》鼓勵開展的境外投資包括,一是重點推進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二是穩步開展帶動優勢產能、優質裝備和技術標準輸出的境外投資;三是加強與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企業的投資合作;四是在審慎評估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穩妥參與境外能源資源勘探和開發;五是著力擴大農業對外合作;六是有序推進服務領域境外投資。
7月31日上午,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3311億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這些成效,都是因2016年底以來,監管層踩下急剎車,整頓非理性海外併購的大力度,前所未有的堅決意志。《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7月31日文章稱,來自商務部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上半年,房地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海外投資同比下滑超過82%,只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3%。另外,上月底,復星、萬達及海航等也接連表態,響應國家號召。
.....
回應
早就應該這樣了。老百姓都能看出來的錯誤,專家精英卻盡力鼓吹,奇哉怪也.
換句話說,我們只要資源和技術。
王健林,你轉移資產的問題中央已經知道了!
主要是貸了銀行的款去弄這些,大手筆的收購球隊。
洗錢投資
通過債券基金股票,套現,所謂境外投資,就把中國財富轉移出去,洗錢幾次就是某些富豪的私人財產了。
看你說話者語無倫次不知所云的樣子,還沒接受過基本的高等教育呢吧?沒文化真可怕!
沒文化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忽悠不了吧,錢不好掙哇
圖博館
中國渦扇15發動機或已投產殲20調整結構後才能換裝
2017.6.21新浪軍事
2017年,中國殲20戰機開始服役,讓中國空軍進入五代機時代,這讓心喜不已。不久前,新聞報導中,又傳出一個好消息,中國發動機工作正在生產渦扇15發動機,並明確指出,它就是殲20使用的發動機。讓許多人高興的不得了,甚至有人認為,殲20已經裝上渦扇15,可惜有點過於樂觀。目前只是渦扇15已投入量產,實際尚沒裝上殲20。換發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需要有一個過程,至少不是說換就馬上能換。
有關的報導
我們用太行替代俄式發動機只能算小改,畢竟兩者在尺寸上接近,但是渦扇15就不一樣了,不僅是全新的型號,尺寸也要大一些,其主要尺寸為:長5.05米,直徑1.02米,總重量達到1600公斤級。這樣一來,需要對殲20的結構進行一些小的調整,考慮多種因素,不會太快。可能需要先安裝一架進行測試,這就是需要一個調試的過程,不是直接應用到生產線上,批量裝備,所以大家不要心急。
渦扇15的狀態也需要測試,畢竟才投入量產,量產型號的性能如何也需要測試等等,也許要2年之後,人們才能提到安裝渦扇15的殲20飛上藍天。
可以豪不誇張的說,殲20在未來擊敗F22就靠它,它的推重比已超9,努力一下就是10的水平,早期目標為:加力推力16噸到18噸,比俄製117S要高2噸左右,未來的技術發展目標為:20噸。如此大的推力,讓殲20可以進行超音速巡航,以及更大的航程,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以及矢量噴口的配合,可以讓殲20進行矢量機動,將機動性能發揮在極致。
當然了,有人習慣於給國產貨找親戚,可惜對它基本無效,沒有一款能與匹配的國外型號,至多能找到別人幾十年前的舊紙圖,然後叫喊這是仿某型設計的,很可笑的提法。
使用俄製發動機也許很快會成為歷史
至於目前使用的俄製發動機,或太行發動機,只能算暫時性的措施,以保證整個項目進展順利。否則,等到渦扇15可用,再讓殲20飛上藍天,最早也要2021年了,為了一台好發動機,讓殲20晚10年首飛值得嗎?(作者署名:浴火)
回應
國內的無恥之徒,總會有辦法說出無恥之言,千方百計給中國貨找到干爹乾媽,要不然就沒辦法摸黑中國人!
10年研發一款戰機發動機,這速度已經是在飛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1/doc-ifyhfnrf9423947.shtml
圖博館
中國28億收購美盟友航空引擎生產線還有上百項專利2017.6.21新浪軍事
近日,我國一家公司以28億,收購了英國一家公司100%的股權。讓很多網友感到很振奮,那這家叫做加德納的航空公司,到底有多厲害呢?
加德納是英國一家非常有名的航空零件製造公司。其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飛機發動機上面的高溫合金葉片,是空客公司的一級供應商。
加德納在航空金屬零部件製造領域具備較強實力。在航空金屬零部件成型、零部件表面處理、零部件組裝等方面具備深厚技術積累,公司擁有符合全部航空供應鏈標準的零件加工設備和能力,具備包括AS9100,ISO14001 及OHSAS18001 等認證,技術及渠道皆具較強實力。
而其具備的實力,其實也正是,我國現在所欠缺的地方,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但是,直接收購,則讓我國航空業直接前進了幾年時間。
讓我國掌握西方最新的航空零件和高溫合金的製造工藝,對於,運20和國產大飛機都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並且加德納在英國、法國、波蘭、印度均建有工廠。擁有歐洲業內百項認證,其生產的零部件主要應用於寬體/窄體商用客機、直升機、引擎、無人機,其他飛行器、工業產品等。由此,可見這次收購的價值之大了。(作者署名:精兵堂)
回應
別吹的那麼好!真有那麼好 別人肯讓你收購?
賣給你說明,國內已經研究攻克了!
吹吧,錢多了,打水漂
國家強大了,有錢了,收購一些國外的公司很正常,你們就不要疑神疑鬼的!多些祝福吧。
英國羅羅的發動機核心零件供應商之一,這錢花的值。
Q5:自己無能,只能靠收購,這樣的收購可靠嗎?如果英國禁止出口中國,該怎麼辦?
自己無能吧,靠領狗糧過日子的貨,中國的事情需要你這噴貨操心嗎?
Q5腦殘,就知道噴!
Q5短路了吧?收購還叫無能?是被收購者無能吧?該英國企業根本做不大,收購跟玩似的。收購瑞士企業那才叫大,400多億美元。貧窮收購富裕的,落後收購先進的,中國模式就是要氣死你,怎麼樣?
你們可以直接無視Q5狗和流浪狗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1/doc-ifyhfnqa4551728.shtml
圖博館
海外併購“刺多”不好惹市場趨於理性
新華社在6月1日刊發《中企海外併購由熱轉冷市場趨於理性》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經歷前幾年高歌猛進之後,今年由熱轉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系教授王叢表示,中國企業近年海外併購進展並不順利,通常遇到兩類挑戰——阻力多、溢價高。阻力包括外國政府阻撓、勞工壓力、民族情緒高漲等。同時,中國買家扎堆“搶購”外國公司的情況時有發生,抬高了溢價。
而如果併購不成,則有可能支付不菲的分手費。據了解,根據各國情況不同,“分手費”的區間從交易股權價值1%到20%不等。前些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分手費”一般在交易額的2%左右,但近年來上升到5%以上。
而監管收緊也是眾多買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據中國網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嘗試中大型的海外併購交易。從交易的難度來看,越是金額大的交易,由於涉及復雜的融資方式和交易結構,審批障礙也越多,因此通常來說交易執行難度也越高。報告顯示,以2016年前20大的交易來看,其中不少交易尚未完全交割。2016年末的監管趨嚴之後,對於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境併購交易受到了額外的關注,預計在短期內,中國買家可能會盡可能避開這類大型併購交易,以避免交易失敗。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資金監管和外匯兌換的收緊可能使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速度放緩。
翻頁為《2016易界胡潤中國跨境併購百強》完整榜單: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06_411956.shtml
圖博館
胡潤認為,香港因為其特殊的政治和地理位置,也是中國企業出海時必經之地,許多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併購時,首先會在香港投資設立併購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或者成立併購基金,這就解釋了為何香港會位列第二。
近年來,中國企業的併購熱點行業也有所轉向,製造業、金融服務、能源、計算機、文化娛樂、消費、汽車零配件、半導體、傳媒和醫療健康等成為十大併購熱點領域。而過去,中國對外投資併購主要聚焦於資源與能源行業。
2016年中國企業跨境併購交易最集中的十大行業
為何中國企業熱衷海外併購?在胡潤看來,大約2012年起,中國的部分企業家開始認真的考慮全球化策略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外併購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家們私下里討論的熱點話題。人民幣貶值的威脅一直徘徊在企業的頭上,同時經過多年的成熟經營,絕大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都已經進入了需要開始配置全球化戰略的階段。
私募股權基金積極參與跨境併購
2016年,以私募股權和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參與交易的交易數量超過381億美元,為2015年數字的兩倍以上。私募股權基金也已經在海外併購交易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成為了交易結構中的常客。2016年,市場上最為活躍的海外投資併購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光大資本、IDG資本、東證資本、凱輝基金、賽領資本、中信資本、漢德資本、弘毅投資等。
2016年百大跨境併購交易總私募股權基金參與的交易
《特別報告》中還梳理了2017年以來宣布的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案,發現其併購資金的安排主要分為三大方式。如:通過海外子公司的資金或利用其進行融資進行收購;以境外上市的公司實體進行投資併購;仍然通過海外併購交易慣常的審批和備案流程進行。
發布會上,馮林針對中國買家在應對監管層的政策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對已經將海外併購投資作為企業戰略重要一步的買家可以為長久的發展早做準備,例如公司尚未建立海外子公司,則可以考慮以合適的方式建立相關公司實體,並在資金籌劃方面做好多種準備,以便為長期戰略所服務。
圖博館
9個月後,海航利用Avolon以約100億美元收購美國競爭對手CITGroup旗下飛機租賃業務。收購後,將把Avolon的規模擴大一倍,推升至行業前三。
在2016年,海航還拿下了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卡爾森酒店集團,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份,以及海外若干高爾夫球場、商業地產等。
從交易的頻率來看,海航無疑是中國最為活躍的買家,可能在全球範圍內也無人能出其右。
通過近幾年來的一系列併購,海航早已不再是一家航空公司,而成為了一家覆蓋多領域綜合性的商業集團。
騰訊“橫刀奪愛”,萬達爭奪影視話語權
瘋狂併購的背後,是行業地位的提升。
去年6月16日,騰訊宣布接手軟銀在Supercell的全部股權,總金額約86億美元,這打破了“暴雪56億美金收購Kings”所創造的遊戲行業併購交易記錄。
在這場豪賭中,騰訊獲得了超過1億的手游用戶和頂級的手游研發拼圖,而supercell這家世界頂級手游開發公司也迎來了自己的新靠山。
憑藉騰訊歷史上最大的這筆併購,騰訊也從一家中國互聯網大企業變身為全球性的遊戲巨頭。若不是軟銀深陷債務危機,騰訊還真不一定能如此順利地成為Supercell的新歡。
同樣從去年開始,萬達集團宣布多起併購,包括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100%股權;萬達旗下AMC院線宣布將以11億美元收購美國連鎖影院卡麥克影業; AMC院線以9.21億英鎊(約合80.63億元人民幣)併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等等。
在去年,萬達集團基本完成全球電影院線的佈局,在世界電影產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美國成中企最愛併購地
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數量最集中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中國香港、德國、澳大利亞等。不難看出,中國企業出海首選的是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其中美國最具吸引力。
圖博館
中企去年海外併購花1.47萬億海航成“最活躍”買家
據中國證券網報導,2017.6.6,“造榜愛好者”胡潤百富聯手易界發布《2017中國企業跨境併購特別報告》。據統計,中企累計宣布的交易金額為2158億美元(約合1.47萬億人民幣),較2015年大幅增長150%,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併購瑞士先正達,成為2016年最大的一筆跨境併購交易,海航以4筆總額近百億美元的併購成為“最活躍買家”。不過,由於價格原因、外部阻力和監管收緊等因素,中企海外併購正由熱轉冷,市場也逐漸趨於理性。
2016年中國跨境併購Top 10(來源:胡潤百富)
報告顯示,2016年一整年內,中國企業已經宣布且有資料可查的海外投資併購投資交易達到438筆,較2015年的363筆交易增長了21%;而累計宣布的交易金額為2158億美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了148%。併購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金融服務和能源行業。
民企成海外併購主推力量
2016年的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主要推動力量,其交易數量較上年增加了三倍,並在交易金額上超過了國有企業。而從2017年一季度的數據分析,83%的海外併購交易是由民營企業參與發起的。胡潤表示:“民營企業交易的佔比在去年達到歷史最高,而國有企業交易的佔比在去年達到歷史最低。”
中國企業跨境併購交易投資者性質分析
海航去年“掃貨”量排第一
報告顯示,海航、中國化工、萬達、美的、騰訊、海爾、國家電網、巨人網絡、艾派克、復星被評為“2016最活躍的十大買家”。據AI財經社報導,胡潤在6日的特別發布會上表示:“海航是最活躍又是低調的企業。”
海航2016年的海外併購交易在“2016年百大跨境併購交易”中佔4筆,交易額達97.93億美元,安邦、萬達,洛陽銀業以3筆並列第二。
在買買買的路上,海航極為慷慨。2016年1月,海航旗下渤海租賃完成了對愛爾蘭飛機租賃和租賃管理服務企業Avolon公司的收購,一舉成為為世界第四大飛機租賃集團的核心品牌。
圖博館
澳媒:海外購房熱降溫中國新規令澳加樓市受重挫
摘要:看起來,除非有些人利用洗錢渠道,否則溫哥華將只能低價甩賣那些無法還清房貸的房產。
根據《澳大利亞人報》2017.2.2文章,中國禁止公民把資金轉移到境外以購買墨爾本、悉尼、溫哥華等海外房產的行動,已然開始發威。隨之而至的是,作為澳樓市熱潮重要推手的中國資金在迅速縮減。
中國一直在打擊個人資金外流現象,但把國內掙到的錢寄到海外已成中國中上階層支出文化的一部分。政府多次開展整治行動並於今年出台嚴打措施。如今中國人向境外轉移資金不僅變得更困難,還因為可能與貪腐有關而變得危險。
就在幾年前,海外投資者和在澳華人還佔悉尼公寓成交量的80%。在墨爾本,該比例更高。但以在悉尼公寓住房市場一家獨大的美利通集團為例,隨著非華裔澳大利亞人紛紛進入,去年11月至12月,海外投資者和在澳華人佔該集團住房成交量的比例跌至50%。
鼎盛期,非澳籍中國人在該樓市佔比達50%至60%,並因此成為最大海外購房群體。但如今,這些買家在悉尼新公寓成交量佔比已跌至25%,且仍在下降。有的樓盤竣工時,一些曾交納10%房款的期房購買者甚至難以支付房款。
根據美國商業內幕網2月2日文章,中國新規正使個人資金難以流入外國樓市。中國買家不但將無力繼續為海外房價推波助瀾,還可能無法為已購房產還貸。這將影響全球樓市。溫哥華所在的BC省財政數據顯示,去年6月至11月外國人在當地購買4515套住房,均價約合77.6萬美元,相當於該省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4倍。
當然,這些買家並非都無法還貸,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該省僅跟踪外國買家6個月,而溫哥華早已是中國購房者的熱門目的地。因此,受限於新規的中國購房者可能遠多於此。看起來,除非有些人利用洗錢渠道,否則溫哥華將只能低價甩賣那些無法還清房貸的房產。(作者史蒂芬·潘瓦斯等,王會聰譯)
圖博館
奧巴馬否決中企併購德芯片企業德國:不關你事
德國愛思強公司(AIXTRON)2016.12. 3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命令,禁止中國福建宏芯基金收購愛思強的美國業務。對此,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表示,美方審查結果對於德國官方正在進行的審查“不構成任何影響”。愛思強方面則強調,美國這一決定僅限於該公司在美業務,且並未禁止宏芯收購其股份和股票。
回應
交易已經告吹,事實證明,所有的抗議都是假的,無用無效的
德國領土還有有美國駐軍,德國不聽話要挨揍的,說難聽德國現在是美國的狗。
沒有美國芯片中國照樣研製出全球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這就是最大的諷刺!
想知道你哪來的那麼大勇氣吹牛B
中國就是造出了全世界厲害的超級計算機,連續好幾年蟬聯世界超算第一,自己不了解國家的事情別bb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世貿組織的這份裁決書說,中國沒有顯示出它對稀土、鎢、鉬的出口所採取的一系列配額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稀土是國防工業生產以及製造包括iPhone、磁盤驅動器和風力渦輪機在內的現代科技產品的重要成分。
中國出產全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從2010年起,中國宣佈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並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污染和保護稀土資源。
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後,國際稀土價格飆升了百分之幾百。
美國、歐盟和日本投訴說,配額限制措施讓中國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和節能照明等產品的生產競爭方面佔據優勢。
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會認真評估這項裁決,繼續改善其對資源消耗產品的管理,符合與WTO一致的方式,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競爭。
圖博館
美以安全為由出手阻撓致中企購德半導體巨頭失敗
2016.12.8,福建宏芯基金駐德國法蘭克福辦事處發布聲明,宣布因交易條件無法實現,其對德國半導體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收購要約已經失效,也令愛思強這家德國公司的未來陷入不確定之中。
對愛思強的收購要約中的4.2.2(ii)涉及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規定收購必須要在滿足(1)美國總統超過期限未宣布對交易採取暫停或禁止決定;(2)美國總統宣布放行交易。
而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發布行政命令,禁止宏芯收購愛思強的美國業務,稱這一交易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成立於1983年的愛思強是德國一家著名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也是世界上僅有的能生產MOCVD設備的兩家公司之一(另一家是美國VEECO)。MOCVD是LED外延芯片製造的關鍵核心設備。
愛思強目前經營困難並陷於虧損。5月,宏芯有意收購約6.7億歐元(7.15億美元)。愛思強也期望通過資金雄厚夥伴的扶持,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並向中國市場擴張。
德國經濟部於9月8日批准福建宏芯基金收購愛思強,但於10月24日突然“反悔”。德媒披露,此舉與美國情報部門的介入有關。美國情報部門稱,愛思強的技術也可用於衛星、雷達等軍工產業。愛思強製造一種設備可以生產氮化鎵結晶層,後者可以作為武器系統的半導體器件,被用來升級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
10月26日,愛思強的最大股東,認為這種充滿陰謀論色彩的指控完全站不住腳,“要是這個邏輯成立,那以後中國投資者要併購德國鋼鐵企業也可以用這個理由叫停,因為鋼鐵可以用來造坦克”。
而中國商務部也表示,希望德方重啟審查“僅是個例”,不代表德國改變其經濟政策,因為這一舉措不利於中德雙向投資的發展和經貿合作大局。
這是奧巴馬任期內叫停的第二筆外資收購。2012年9月28日,他曾禁止三一重工在美關聯公司拉爾斯控股(Ralls Corp)收購美國俄勒岡海軍訓練後勤基地附近的4個風電場。這是三十年來美國總統第三次以安全為由阻止中國公司的商業收購。
回應
這家公司老闆有頭腦
不是他們不想賣,是美國不讓。德國還算不上主權國家
美國的自由精神和公平主義呢?
政府應該嚴禁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出口稀土!向美國出口稀土嚴重危害中國安全!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6-12-09/doc-ifxypipt0668134.shtml
圖博館
總之,國外巨頭修築的專利壁壘,FPGA相對偏小的市場,以及用戶更傾向於性能更好的FGPA等因素使得國內FPGA廠商哪怕開發出廉價的中低端產品,但因性能差距而被很多潛在用戶拋棄。換言之,國產FPGA必須在發展之初就和賽靈思、阿爾特拉、萊迪思短兵相接拼性能。
海外收購不失為追趕的有效途徑
目前,國內FPGA廠商與美國賽靈思和阿爾特拉差距如同鴻溝。而且承接2014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FPGA研發與產業化應用課題的京微雅格還在今年遭遇過經營困難,某些網媒甚至不負責任的謠傳:“京微雅格公司已倒閉”。在國內FPGA廠商與國外廠商差距過於懸殊的情況下,如果能成功收購在技術上相對先進的美國公司,並逐步將科研人才、研發中心和技術轉移到國內,實現技術和人才的本土化也不失為技術追趕的有效途徑。
本次收購案中的主角萊迪思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消費性電子、通訊與工業等範疇,推出包含USB Type C、智能手機與平板等各式裝置互連解決方案、影像傳輸解決方案、電源控制、無線通訊傳輸芯片等產品,在FPGA廠商營收中位列全球第三——雖然名列全球第三,但在IT行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行業老大和老二能活得比較好,但其他廠商就會過得比較拮据。比如在X86 CPU上,Intel一家獨大,AMD雖然經常虧損但也勉強過活,像VIA這樣的廠商則直接被攆出市場。無獨有偶,萊迪思在技術上與賽靈思和被Intel以167億美元收購的阿爾特拉有一定的差距,在市場份額上,賽靈思和阿爾特拉瓜分了全球60%以上市場。
收購萊迪思的Canyon Bridge則是新近成立的全球私募併購資金,初始資金募集自幾名中國合夥人,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矽谷,其投資重點是科技公司。由於初始資金募集自幾名中國合夥人,以及其高級顧問David Wang在加入Canyon Bridge之前,曾任中芯國際總裁、華虹集團首席執行官、華虹NEC董事長等職務,使Canyon Bridge增添了幾分中資色彩,給國人對此次收購添加了不少想像空間。
本次收購是否是中國政府意志的體現尚未定論,更不可能將萊迪思的人才和技術在短時間內轉移到中國,但相對於一潭死水的現狀,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11_09_379944.shtml
圖博館
雖然中國FPGA廠商不少,但和賽靈思、阿爾特拉的差距非常大,不僅在硬件性能上如同鴻溝,在軟件上,大多沒有自主研發出一整套EDA工具——想在FPGA領域安生立命,光有硬件是不行的,需要有完善的EDA軟件做支撐,而國內FPGA廠商很難拿出一套讓用戶滿意的EDA工具,有的甚至直接拿國外公司的軟件充數。
從市場份額上看,國內FPGA廠商與國外巨頭的差距則一目了然——全球FPGA芯片市場規模大約50億美元左右,其中中國市場約15億美元,但國產FPGA產品根本不具備國外市場搏殺的競爭力,即便在國內市場,所佔市場份額也僅有2%。
在FPGA方面追趕國外巨頭難度高
在FPGA方面追趕國外巨頭的難度其實比在自主CPU上追趕Intel的難度還要高,因為如果做不了高性能的桌面或服務器CPU,那麼可以做MCU和各自低功耗嵌入式芯片,比如ARM就是依靠深耕嵌入式芯片領域,並最終發展壯大羽翼豐滿,甚至隱隱威脅到了Intel的地位。
而FPGA則不然,由於FPGA很大一部分場景是做一些芯片模擬工作,使用者在其基礎上做編程,必然會有很大性能損失,在性能降低了很多以後,還要和CPU、ASIC等芯片去匹配,使用戶會對FPGA的性能有著越高越好的要求。另外,在軍用領域,雖然局部場景對FPGA性能要求不高,國內反向設計的FPGA也能滿足使用需求,但也有很多場景對FPGA性能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說,除了囊中羞澀的用戶,或定位於工控等對性能要求有限的特殊情況,大部分用戶對FPGA的需求是性能越高越好。
此外,FPGA的設計和製造結合的比較緊密,採用更先進的工藝就能在性能上居於上風,因此,賽靈思、阿爾特拉等巨頭產品往往採用最先進的工藝,並且將工藝的潛力挖的很透,而後來的追趕者則沒有這個條件和技術實力,這導致在性能上大幅遜色於兩大巨頭。具體來說,賽靈思和阿爾特拉的FPGA已經開始著手採用最先進的14/16nm工藝,而國內FPGA廠商根本無力承擔採用先進製程工藝的高昂成本。
另外,FPGA的市場相對偏小。全球FPGA市場總額僅為50億美元,相對偏小的市場份額很難養活太多的大公司,必然導致競爭異常激烈,往往出現行業老大吃好,行業老二勉強吃飽,剩下的搶一些殘羹冷炙的局面。舉例來說,在2014年萊迪思的銷售額為3.66億美元,而賽靈思在2014年的銷售額則高達20多億美元。在今年第二季度,萊迪思甚至還虧損1380萬美元。技術實力較為雄厚,全球排行第三的萊迪思尚且如此,國內從事FPGA開發的廠商的際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圖博館
FPGA在軍事國防領域的作用也非常大——FPGA被廣發運用於航天、航空、電子、通信、雷達、高端波束形成系統等領域,在各種軍用電子設備中也經常會有FPGA的身影,就以相控陣雷達為例,一個大型相控陣雷達有幾千個TR組件,幾個TR組件組成一個小的處理單元對信號進行數模轉換和預處理,每個單元就含一個FPGA。大型軍用電子設備中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一般由FPGA或DSP來完成,CPU只作終端和邏輯控制,一個大型軍用電子設備可能會有數十至數千個FPGA,但CPU只會有幾個。另外,對夜戰非常重要的紅外設備也離不開FPGA,美國國防後勤局就曾採購過賽靈思的FPGA用於監視、偵察和火控系統中紅外傳感器的數據處理。
在軍用CPU的選型上,龍芯已經完全能夠替代國外CPU,在DSP上國內也有中電某所的魂芯等產品。但唯獨在高端FPGA產品上,中國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這對中國國防安全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因為如果沒有FPGA,大量軍用電子設備將成為電子垃圾。
相對於民間渠道商擁有大量庫存的PC和服務器CPU,一些高端FPGA僅僅用於軍事等特殊領域,因而民間鮮有庫存,而且一片幾萬元的價格,過高的渠道積壓成本使渠道商也很少去儲備。如果要去正常訂貨,光訂貨—發貨週期就要幾個月。即便向第三國購買,和中國關係較好的亞非拉兄弟根本不存在高端FPGA的市場需求,而有庫存的全是和美國站在同一戰壕的西方國家,一旦發生戰爭,在現有庫存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將嚴重影響高精尖武器和信息化裝備的補充。
國產FPGA與國外產品差距很大
賽靈思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做FPGA,在30多年時間裡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在該領域有異常雄厚的技術底蘊,並與阿爾特拉、萊迪思、美高森美等公司用近9000項專利構築的知識產權壁壘,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後來者追趕的道路。即便強如Intel,最後也是以耗資167億美元收購阿爾特拉獲得了FPGA領域的入場券,而非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在FPGA領域站穩腳跟。因此,如果純粹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難度非常大,在過去十多年裡, IBM、摩托羅拉、飛利浦、東芝、三星等60多家公司曾試圖涉足FPGA領域,但紛紛遭致慘敗。
從產品上看,國產FPGA也看不到迅速追上國外產品的希望,國產FPGA基本上相當於賽靈思的低端產品。京微雅格的CME-C1採用台積電的40nm CMOS工藝,容量達2000萬門級別,按照京微雅格的PPT,CME-C1的競爭對手是賽靈思的kintex7。同創國芯也有3200萬門級別的產品,另外,復旦微電子和高雲也有1000萬門級別,或接近1000萬門級別的產品......
圖博館
鐵流:13億美元收購全球排行第三FPGA廠商有何深意
2016-11-02,美國商務部長普利茨克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場演講中,嚴詞批評中國政府投資1500億美元用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並表示,“中國政府的投資規模相當於去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一半,如此規模的投資造成的市場扭曲,將與鋼鐵、制鋁和綠色科技行業面對的扭曲雷同,結果是全球市場供應過剩,人為壓低價格,導緻美國和世界各地就業機會損失,對全球的半導體行業造成顯著破壞……這個前所未有的國家推動的干預行動會扭曲市場和壓抑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創新能力。”
這15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實在是驚人,也不知道美國部長哪裡來的情報,他對全球半導體行業國際主義式的擔憂,也真是讓人“感動”。
巧合的是,就在普利茨克批判中國政府投資半導體產業的一天后,一家疑似有中資背景的基金Canyon Bridge以13億美元的價格溢價30%收購全球第三FPGA廠商萊迪思,這場收購又有何深意呢?
什麼是FPGA
由於PC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相信很多人知道CPU、GPU,但相對冷門的FPGA恐怕就鮮有聽聞了。雖然FPGA “曝光率”遠遠不如CPU和GPU,但其重要性卻不遑多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FPGA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可以在其上編程的芯片,用戶可以在FPGA上編程實現一個特殊的硬件加速算法,比如精確指導武器上的地圖匹配算法。在CPU的設計中,FPGA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用來模擬所設計的CPU,在龍芯將GS132、GS232開源的項目中,為了輔助教學,美國FPGA龍頭老大賽靈思也作為合作夥伴之一參與其中。
在民用方面,FPGA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比如即將到來的5G通信,通信基站其實就是一個小相控陣,這就必須採用FPGA進行數據處理。現有的通信設備也離不開FPGA,比如前段時間美國製裁中興通訊,FPGA也位列制裁名單之上,而華為和中興所需的FPGA大多依賴於美國FPGA廠商進口。
在醫療領域,FPGA被用於聲波檢測儀、CT掃描儀、核磁共振、x射線等設備。在消費品電子、物聯網、汽車電子、機器人、數據挖掘、工控等領域,FPGA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會隨著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物聯網、無人駕駛、5G通信的興起,市場前景會越來越好。根據Gartner估計,從2014年到2023年,FPGA的年均增長率達7%。
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 新概念浮空器示意圖 據上海觀察2016.3.30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據此前報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發的“圓夢”號飛艇曾進行相關試驗。 他們在以往飛艇式的浮空器基礎上,創新採用了形如飛碟的“歐拉體”構型,浮空器最大直徑在數十米尺度範圍上。放飛後,可利用氣球原理的浮力做到指定區域駐留,並利用自帶太陽能動力做到抗風懸停。項目負責人透露,目前最好的飛行器留空時間也在30小時左右,而平流層浮空器的留空能力可以達到數日,甚至數週、數月。在完美往返臨近空間的試驗之後,他們將進一步延長浮空器的這種空中駐留能力,首要目標是達到一周左右。
美中貿易戰 燒向半導體 2016-11-04經濟日報
美國商務部長普莉茲克(Penny Pritzker)警告,中國大陸政府大規模投資半導體產業,可能會扭曲全球積體電路市場,導致破壞性的產能過剩並扼殺創新。
路透報導,此時正值美國與大陸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涉及傾銷、工業產能過剩,以及在大陸做生意的外資企業面臨商業環境惡化等問題。
普莉茲克2日嚴詞批評大陸一項規模1,500億美元的計畫;此計畫預定2025年前,把大陸製造積體電路的國內市占率提高到70%,遠高於目前的9%。她說:「這種史無前例、由國家驅動的干預,會扭曲市場,破壞創新生態系。」
她批評,大陸的投資額將相當於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的一半,會導致類似擾亂鋼鐵、鋁和綠能技術產業的市場扭曲。她說,全球已經見識之前這類有針對性、政府主導的干預影響,就是全球市場產能過剩、人為壓低世界各地的價格,導致企業裁員,並嚴重損害全球產業。
美國商務部為了避免類似情況重演,正在研究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並說服大陸和其他國家政府避免採取扭曲市場、或促進技術轉移的政策。普里茲克說,美國政府將把握一切機會,明確告訴大陸領導人,不會接受大陸意在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而補貼1,500億美元的政策。
普莉茲克說:「我們還看到大陸根據政府利益、而非商業目的,收購企業和技術的意圖。我們也看到大陸企圖限制(外國企業)進入其國內市場。」她說,大陸試圖往價值鏈的上層移動,這應透過健全的競爭和自由公平貿易,而非透過國家主導的投資來實現。
12位美國參議員2日也以國家安全為由,呼籲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否決大陸忠旺國際旗下的忠旺美國以23億美元收購美國愛勵鋁業公司。
回應
美國人講話好好笑,一本正經的講蠢話... 美國壟斷才不健康,大陸加入才能提供高性價比的好產品。
好了,張維迎反對的政府引導投資的真正目的原來在這
西方最後不多的金飯碗,堅決打碎之,環球同此涼熱。
這飯碗主要是台灣韓國的
聽說市場經濟的精粹在於自由競爭,應避免政府的干預,怎麼現今所謂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忙碌起來了。真是一個拿錯了劇本的年代。
現在是中國在死死的撐著自由貿易,市場經濟的大旗。
圖博館
德國籍歐盟委員嘲弄中國 被批種族主義
據德國之聲2016.10.30報導,本週三(26日),現任歐盟數字經濟委員厄廷格(Günther Oettinger)在漢堡的一次企業家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對同性戀、女性和中國出言不遜。當時他並不知道,聽眾席間有人錄下了這段視頻,後來將有關片斷傳到了社交平台YouTube上。
視頻中,厄廷格在談論德國的部分立法規劃時說,可能過不了多久德國就會引進"同性戀義務婚姻"。在談到他不久前在布魯塞爾接觸到的一個中國代表團時,厄廷格說:"9個人,來自同一個黨派,沒有民主,沒有女性比例,當然裡面也沒有女性……全都是一身西裝,深藍色、單排扣,頭髮全部從左往右分,好像抹了黑鞋油。"聽眾席間不時傳出笑聲。此外他還使用了"眯縫眼"這個過去常用來嘲諷東亞人的字眼。
爆料視頻在網上流傳開後,對厄廷格的批評響成一片。社民黨秘書長巴爾利(Katarina Barley)對厄廷格是否適合出任歐盟最重要的財政委員一職提出質疑,"用種族主義和對同性戀的偏見來說事兒,這樣的人沒有資格擔任政治要職。 "她對《明鏡在線》表示:"厄廷格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世界觀,一位有這樣思想的歐盟委員將給整個歐盟帶來損害。"
綠黨議會黨團主席格林·艾卡特(Katrin Göring-Eckardt)在推特上說,看來厄廷格經常這樣說話,並覺得自己很風趣。更有人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喊厄廷格回家,不要在布魯塞爾繼續出洋相。
厄廷格週六在接受《世界報》採訪時,為自己作了辯解。他說使用"眯縫眼"(Schlitzauge)這個詞時,並無貶義和不敬。"這只是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完全沒有對中國不尊重的意思。"厄廷格當時用了Schlitzauge和Schlitzohren(狡猾之人)這兩個詞,明顯是想做個文字遊戲。厄廷格說,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中國人很聰明,他們清楚地看到歐洲什麼地方有技術優勢。"如果他們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赶超,就把它買過來。"相反,歐洲企業在中國則面臨更高的門檻。
回應
你們那叫民主?默克爾的支持率有習大大的支持率高?我們的民主不需要你們來定義
沒落的西方,也只剩下嘴炮了。
其實他說了什麼、在想什麼並沒什麼意義。
德國人啊,長長心吧,希特勒的幽魂在頭頂徘徊哈哈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6_10_31_378880.shtml
圖博館
德國口口聲聲說中國保護主義,你們跟隨美國人封鎖中國多少年了,你們還記得嗎?德國很多企業面臨嚴重虧損,中國企業對它們發起收購是在幫助你們!
這是惡人先告狀,德國經濟依重中國多得多,還這麼趾高氣揚。別認為憑著技術高明就不得了。憑中國的知識人力資源優勢的擴大,大量的工業技術集結,前沿科技的發展,要不要德國也無所謂,只不過我們必須調動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快速進步。
過幾年還得賣,到時候價格可能更便宜。給你們在全球最大的市場大賺的機會不要,很好,你們就這樣守著你們那點很快就會過時的技術和可笑的自大去過窮日子吧。
歡迎封鎖!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兔子要教教他們怎麼做人了,讓他們清醒認識到覬覦中國市場的大有人在,所謂的技術也沒有當年那麼稀罕.
德國對中國是有極嚴重的政治歧視。
生意加入政治因素就難辦了!難道中國人只能收購歐洲的一堆破爛玩意兒回來當古董擺著?
呵呵,政治和經濟從來沒分開過
一遍自己貿易保護一遍責怪別人貿易不開放,西方到底怎麼了?
西方有錢的時候就談自由市場入侵,沒錢的時候就談民主。呵呵
沒搞明白,一邊兒出言不遜一邊兒上趕著去做客。
這是西方人一貫的套路,在訪華前一般要沒事找事的說些人權之類的問題,給中國施壓,同時也給自己增加談判的籌碼,以便從中國獲取更多利益。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10_31_378892.shtml
圖博館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將訪華行前指責中企在德收購“犯規”
在連續叫停兩項中國企業對德國公司的收購後,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2016.10.30起帶領一個經貿代表團訪華,但在出訪前,他在29日出版的德國《世界報》上撰文對中國企業在德收購說“不”,並呼籲歐盟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姿態,以保障公平競爭,“沒有人可以指望歐洲容忍其貿易夥伴進行不正當收購”。中國是德國在歐盟之外的第二大經濟夥伴,法新社30日分析稱,加布里爾本週二將率領60多人的代表團抵達中國,“這些話有激怒中國的風險”。
加布里爾說:“德國是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而中國一再加大歐洲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的難度,而且這些企業只有同意歧視性的條件才會獲得允許,可是中國自己卻帶著長長的感興趣企業名單在我們這裡展開購物之旅,這對我們來說就更加困難了。中國顯然意在獲取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對德國和歐洲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就應該保護技術安全。,我們歡迎真正的經濟目的的投資,但要製止那些國家控制的帶有地緣政治的收購。”
...........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29日以“加布里爾艱難的中國之行”為題報導稱,德國與它在歐盟之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氣氛變得緊張。將隨同加布里爾訪華的德國工商總會主席埃里克·施魏策爾說:“從企業角度作出的投資決策不應該遭到政界的質疑,只要它在法律框架內。”他指出,中國轉型為以消費和科技為基礎的、具有環保意識的經濟給德國帶來了基於。德國聯邦批發和外貿協會主席安東·伯爾納同樣對於政府乾預提出了批評,他說:“德國恰恰依賴自由的市場准入。只有我們也具備這種開放性,我們才能這麼要求我們的伙伴。”
“截至目前,一貫支持中德經貿往來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並沒有對此事表態,中國官方的反應也較為克制”,法新社30日稱。報導引述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市場部門負責人施特拉克的話說,德國企業從中國獲益很多,“中國市場確實有很多限制,我們應該增加政治壓力和商界壓力,讓中國去除這些障礙,但是如果我們只和那些開放的市場做生意,這將傷害德國企業”。
觀察者頭條
媒體:什麼世道?中國在非洲買毛驢都能被黑
回應
建議這個副總理不要安排接見,整個代表團都可以原路返回了
不要給德國人臉,要對大眾懲罰,大眾給美國賠償178億美元
八國聯軍之一的德國軍團,以另一種方式來華了。
德國佬真以為少了他,地球就不轉了!
圖博館
美媒: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是長期趨勢的五個原因是啥?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6.7.14文章,原題:中國海外併購是長期趨勢的五個原因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海外併購金額達到1353億美元,超過以前任何一年的全年總和。
來自中國的併購增加,引發中國企業併購活動頻繁是暫時現像還是長期趨勢的討論。筆者認為是後者,有五個充分理由。
一、市場多元化。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遠高於全球3.0%的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縮小。因此,許多中國企業認定,現在是出國收購實現市場多元化的好時候。
二、政府優惠政策。中國政府希望本國企業“走出去”,積極鼓勵它們通過併購成為全球龍頭企業。中國還出台具體措施,方便企業境外併購。比如,2015年初修訂的監管規定放寬對國企的限制,如果收購價低於10億美元並且目標公司業務屬於國企主業範圍,那麼就不再需要監管部門批准。
三、技術。現在,中國不願意再向世界出口網球鞋了,而想要賣高科技產品。為此,中國企業把海外併購作為獲得所需專門技術和知識的一條途徑。
四、獲得硬通貨。今後人民幣所面臨的壓力主要是向下的。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子,人民幣走在了2020年前自由兌換的道路上。在此過程中,貨幣限制會逐步放寬。現在中國出口增長放慢,流入中國的硬通貨相應減少。在中國貨幣今後可能進一步走弱的形勢下,企業尋求通過海外併購獲得美元等硬通貨計價的收入和利潤流。
五、對股價有利。進行海外併購使中國企業的股價上升,而且很多時候,公司市值的增加與併購目標公司的相對價值不成比例。(作者傑克·佩爾科夫斯基,喬恆譯)
相關新聞
澳媒:中澳鐵礦項目走上正軌系中企海外礦產投資最大項目2016-06-14
英媒:蘇寧將控股國米"足球夢"促中企收購海外勁旅2016-06-06
英媒:中企海外併購恐需重新評估且看下面三理由!2016-04-26
日媒:中企海外收購網越撒越廣從德國一路殺向美國2016-02-05
圖博館
日企從收購者變為被收購者 中國成主要買家
據新浪科技2016.7.4報導,2016年上半年,外資機構總共提出以3.8萬億日元(約合370億美元)收購日本企業的資產,同比增長77%,創下9年來新高。與此同時,日本企業在海外的收購額同比下降70%,至1.92萬億日元,低於去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近期,外資正在拯救日本處於危機中的公司。例如,鴻海精密決定收購夏普,而美的則收購了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本週末有報導稱,聯想將收購PC合資公司中NEC的股份。過去6個月,外資對日本企業的收購額達到去年同期的4倍,至1.73萬億日元。
2011年聯想集團和日本NEC共同組建了合資公司“聯想NEC控股公司”,雙方共同利用聯想和NEC的品牌,面向日本用戶銷售電腦。在這一合資公司中,聯想持有51%的股權,NEC持有49%。
回應
死了的日本公司才是最好公司,應該讓它加速倒閉,只需要重金引進科技人才與賣專利
買完之後技術留下自用,品牌給丫廢了,市場直接壟斷
正常穩健的發展就可以了,日本公司並不是都倒閉,中國就有出路了。反之日本企業的存在對稀釋其他國家的勢力也是有幫助的。現在買日本企業還是對中國很有幫助的,在技術上日本還是有很多優勢和好技術的,對於現階段的中國.
安倍辛辛苦苦射了幾年的箭,好不容易把日元給貶下去,英國一脫歐,又升回去了,這倒霉催的.
這本來就是聯想跟nec成立的一個合資公司,聯想有過半的投票權,公司本來就是做個人電腦業務的,只是這是收購後,聯想的股份更大。
聯想真把自己當開銀行的了。收了IBM就已經半條命了,又去收MOTO到現在賠得一塌糊塗,又要去收NEC,別人不要的他全要。楊元慶真是不作不死,聯想就是一個敗家的玩樣.
懂個屁啊,你以為買公司就為了買幾間破廠房或者破辦公室啊?大頭是別人公司掌握的一大堆專利。專利懂嗎,老外經常卡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產品的專利。
其實日本人的這些公司的殘餘價值實在是不值得讓中國去收購。雖然說有些日本公司還保持著一些專利甚麼的,但大多數都是淘汰過時的,你就是不去收購它,它也只有灰飛煙滅的份了!更何況這些公司有大量的手尾,不如我們將這些錢投向新產品研發更加實在!
圖博館
同樣在用石油償還中國債務的還有安哥拉等國。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安哥拉從2010年以來依照與中國簽署的石油換貸款協議拿到了多達250億美元的貸款,路透社文章稱,這迫使安哥拉幾乎將今年的所有石油產出都用於該協議的償付。
據彭博新聞社4月份報導,中國今年從國外採購石油的總量可能達到3.7億噸,超過美國今年預估的進口量3.63億噸。
投資進化之路:從買油田到放貸款
過去十多年中,當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時,中國油企曾經大舉出海收購油田資產,但在油價低迷的今天紛紛陷於虧損甚至停工。相比之下,石油換貸款讓中國獲得了穩定的海外原油。
斯里蘭卡為何效仿希臘翹辮子後賣中國更多資產? 2016-06-03
中國在世界上與相關國家合作,當一國新政府上台後,往往會傳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譬如暫停正在進行的中國項目什麼的,立刻看到很多朋友抱怨:中國沒一個朋友!就不該出去投資云云······其實,這種事本身就是政治博弈的一個過程而已,換一個政府上台暫停項目的最終結果往往不是壞事。
別的不說,以這兩年比較典型的兩個國家為例。希臘,斯里蘭卡.....
另外,中國最近在緬甸也是屢屢獲得新項目和重啟老項目,這些都表明任何國家都有發展的需要,只要需要就會繼續交易,中國都不會吃虧。未來,像希臘、斯里蘭卡這種事多了,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
菲候任總統問美大使:若與華沖突,你們幫忙嗎?
據BBC中文網2016-06-22 報導,杜特爾特在南部達沃市出席一個商界論壇發言時表示,雖然菲美1951年簽署了《共同防禦協定》,但如果菲律賓因主權爭議與中國發生衝突的話,華盛頓不會自動介入並立即提供防禦協助。
美國務院說,美方將履行對菲律賓的(防務)承諾,任何共同防禦協定的盟友都一樣。“除此之外,我們不對假設問題進行評論”。
杜表示,現在正等待海牙仲裁法庭就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再決定下一步行動。但他表示,他不會冒著損失菲律賓部隊的風險與軍事上強大的中國開戰。他表示,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將帶來好處,包括中國提出資助菲律賓興建鐵路。杜稱,中國駐菲大使提出,中國能夠在2年內興建一條往來馬尼拉與班班牙省克拉克的鐵路,杜還想修一條從馬尼拉市到描東岸省的鐵路。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社評:委內瑞拉的“中國錢”面臨多大風險
中國企業海外「任性」併購2016第1季規模1011億美元 已接近2015年全年
2016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年 日經中文網
誰說中國經濟要垮台?中資併購速度連德國佬都怕了
回應
中國的確存在民粹,主要表現形式就是逢中必反,這些垃圾說白了就是崇洋媚外,反對中國政府,反對中國人民,反對中國的一切成就和進步!
2003美3300萬買下然後2012年1美元再賣給塞,自己損失4.5億美元,而中以市場的經濟行為收購該鋼鐵廠,呵呵,到底是中國“撒錢結與國歡心”還是美國是撒錢結與國歡心?
最好是在商言商,不要拍腦袋瓜子投資或以意識形態投資,委內瑞拉的巨額貸款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關新聞
英媒2016. 6. 20中國派出非正式特使與委反對派舉行會談,希望如果馬杜羅總統的繼任者將履行還款承諾。
一圖看懂,為什麼中國靠“石油換貸款”賺翻了?
2016-05-26 ,一張新加坡海岸擠滿超級油輪的圖火了。
2007年至今,中國大約向委內瑞拉提供了500億美元的貸款,或許是由於委目前的經濟結構過於糟糕,不少中國人對委的還款能力產生的懷疑,還有外媒聲稱委要把一座小島送給中國抵債。而一些報導則把中國的貸款稱為援助,讓人以為中國似乎是在將大筆的錢扔進無底洞。
其實中國目前尚未把2年前達成的200億貸款發放完畢,而英國巴克萊銀行預計,委已經償還了100億的金額。委今年需要向中國每天供應80萬桶石油,而油價在100美元時只需供應23萬桶。
儘管國內危機重重,但委還沒有出現國際債務違約的情況,近年來,它一直在靠拋售黃金儲備來償還外債。而中國甚至不需要委內瑞拉用黃金來還債,這也正是石油換貸款的含義。
圖博館
社評:“逢對外投資和外援必反”是民粹主義
河北鋼鐵集團2016年4月達成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廠協議,出資4600萬歐元。消息近日傳出,同時有人查出,美國鋼鐵公司曾於2012年以1美元將該廠賣給塞爾維亞政府,兩相對照,一些人大呼中國 “又虧了”。儘管不太沾邊,但質疑中國“外援”的聲音又起。
一個時期以來,中國輿論場上有種“逢對外投資和外援必反”的傾向,而且經常把對外投資、貸款和援助混淆起來。表達這種情緒的人強調中國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只要去國外花錢都被他們看成“亂撒錢”,相關的外國都被認為有可能成為“白眼狼”,有朝一日“反咬中國一口”。
這種毫不專業的民粹主義質疑不斷蔓延,而且經常一點就著。就像塞爾維亞的這單生意,乍一聽像是言之鑿鑿。
然而這個對中方“很傻”的編排根本經不起推敲,美方當年以1美元出售那家鋼廠,與河北鋼鐵集團4年後花4600萬歐元收購它,條件不可能是一樣的。而那些條件的變化值不值4600萬歐元,只有談判者才會知道。
河北鋼鐵集團是企業,不是政府。企業對外併購除了可能有獲取資源和技術等目的,還可能為了規避貿易壁壘,完善企業的區域佈局等。河鋼的這次收購一定有它自己的戰略考慮,“發展中塞友誼”肯定不是它的首要。
中國企業必須向外走,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需要勇敢面對的一段經歷。看看全球有多少美國、日本、德國的企業吧,再看看新興工業強國韓國的大公司走了有多遠。中國企業如果都是“窩裡橫”,中國豈有現代化的未來!
有些網友不了解情況,想當然說說風涼話,也就罷了。然而少數有知識的人也跟著做毫無根據的質疑,對個別對外投資的閃失做政治化的誇張解讀,甚至推動營造中國對外經濟活動總體上“很失敗”的輿論氛圍,就很不應該了。
中國近年來有戰略意義的作為不時在互聯網輿論場上“被黑”,載人航天被指“亂花錢”,造航母被說成“沒必要”,搞大型天文望遠鏡被炒作有“強制搬遷”,中國最好的東西遭一些人冷嘲熱諷。我們或許只有想到這表明中國真的實現了輿論多元化,才會感到一些安慰。
這些聲音顯然是非理性的。它們的存在或許是合理的,但決策者們應當有主心骨,能夠承受少數、甚至一時較大量的反對聲則是必要的。非如此,中國人就只能永遠集體做農民和小商小販了。我們也唯有擠在神州大地上,膜拜著西方跨國公司的產品和廣告,再過多久也掙脫不了黃土地的束縛。
圖博館
德媒:德國副總理不滿中國求購敏感企業
德國副總理兼任財政部長加布里爾2016.6.9明確要求歐洲聯盟各國協調,對非歐盟國家的買家購買德國和歐洲相關未來工業科技前途與國家安全和就業的關鍵企業,採取限制措施。據德國之聲中文網當日報導,儘管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表明並不針對某個國家,但德國媒體明確說,加布里爾所指是中國。
按照德國法律,德國政府有權阻止並反對一項併購案,如果併購牽涉到德國工業與科技戰略安全。
星期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出發訪問中國,默克爾本人小心對庫卡併購案發表講話,以避免沾惹保護主義的指責。
法新社還指出,法國政府反對中國錦江酒店集團收購法國雅高酒店集團的併購案。
回應
說好的市場經濟呢?張維迎老師出來解釋一下
自由市場經濟——我呸!
德國不是自由市場經濟嗎
法國人有毛病吧,德國反對的技術外流還有點道理,法國反對併購酒店是個什麼鬼?
切,全身都敏感
滿清時代,歐洲強盜是用什麼理由炮轟中國大門的,說中國不開放市場,閉關鎖國。呵呵,今天我們也要求歐洲強盜開放市場,不要閉關鎖國
這才是真正的閉關鎖國!滿滿的“工匠”精神
泥馬,老子是用白花花的銀子向你買,通常都是高溢價收購的,以為都像你們白皮那麼野蠻用搶的?愛賣不賣,滾!
我們弱小的時候,你們說要開發市場,市場經濟就是好來就是好.我們強大的時候,你們說要國家安全,貿易壁壘就是好來就是好.公知大V噴子在大面上什麼時候能學到這種唾面自乾。
把40億歐元,投入中國機器人研發,一定能夠彌補差距,同時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說明,高科技,主要需要靠自己
我們國家也應該限製本國的資產購買外國的房子啊、地產之類的,多買點有技術含量的啊,亂花錢。
拒絕開放本國市場?那美的別買庫巴了,先把大眾在中國的股份撤出去,你好我也好。
會有一天的,中國拒絕給予歐洲國家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企業的自信心是越來越強的。呆板的德國人還能有多少高科技可以賣給中國的呢?再過幾年,求我們也不會買了。
最近經常看到別人抗議我們,我表示很高興,這是新常態,以後還會更流氓的,你們要適應
圖博館
從基本的經濟角度看,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本創新”與“產品創新”這兩種不同戰略的區別。當生產率提高時,有兩種途徑可以提升競爭優勢:
•以更低的價格生產同樣的產品。技術、物流、管理等創新,可用於生產同樣或者類似質量但價格卻較低的產品——國際上稱之為“成本創新”。比如,華為或小米等智能手機廠商所生產的產品並不優於蘋果,但他們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擁有同蘋果類似的功能但價格低得多,即性價比更好。
•第二種戰略則是價格保持不變,生產的產品質量更加優越。這是蘋果所使用的戰略——不是以較低的價絡競爭,而是維持較高的價格,尋求引進新且優質的產品。這一過程稱之為“產品創新”。
經濟基本面決定了“成本創新”,在一個時間內,仍然是中國的主導戰略。
“成本創新”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中國的主導戰略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15年的人均GDP僅為美國的25%;按照當前匯率計算,中國2015年的人均GDP則僅為美國的14%。中國能生產優質產品,就認為很快就可以搶占“技術前沿”美國的地位,是不切實際的。經濟冒險主義總會帶來挫折。比如,忽視成本創新的重要性,轉而尋求產品創新的虛幻戰略,將會給中國的競爭對手印度等國創造機會。
因為這個問題對中國如此重要,所以我特摘錄我的新書《一盤大棋?中國新命運解析》之第八章《為什麼蘋果選擇在中國製造iPhone》以饗讀者,為大家分析兩種基本的創新戰略。......
後發優勢
發展中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經濟體的原因從經濟學角度是很容易理解的,簡而言之,這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經濟學家林毅夫將這種“後發優勢”視為他的經濟發展理論研究的基石,他總結道:
發展中國家在引進新技術時,能夠借用或改造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的技術,這樣一來,就把自身的落後轉化成了優勢。而發達國家則必須站在全球科技前沿,因此需要持續投入巨額資金從事新的研發活動,以實現技術創新。因此發展中國家有可能以幾倍於發達國家的速度實現技術創新。
.........
http://www.guancha.cn/LuoSiYi/2016_05_25_361591.shtml
圖博館
除了市場份額相對偏低之外,在技術上國內企業也處於劣勢,國產工業機器人多集中於低端應用領域——相對較複雜的多關節機器人市場,國外公司佔據國內市場的90%以上份額;應用於汽車製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的六軸或以上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企業佔據,國產六軸工業機器人佔全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不足10%。而國產機器人種類主要是搬運、碼垛等低端機器人,應用領域多在家電、基礎製造領域,附加值偏低。
..........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05_25_361592.shtml
羅思義:為什麼蘋果選擇在中國製造iPhone? 2016-05-25
【近日,媒體報導稱蘋果總裁庫克表示,將著手在印度市場開設"蘋果生產線和研發以及服務",雖然觀察者網已經發布陳經的文章予以辟謠。但各界對於中國製造業企業外遷的擔憂仍然存在。
中國正在多方鼓勵創新,期望在某些領域彎道超車,佔領國際科技最前沿。不過,羅思義賜稿觀察者網認為,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國依然不應放棄成本創新的巨大優勢,這一優勢目前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超越國際同行的核心優勢,也是中國走向繁榮的關鍵。】
創新無疑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但中國一些媒體在討論此問題時往往不能抓住重點,搞不清“成本創新”與“產品創新”兩種不同類型創新戰略的區別。
華為、萬向集團、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MC)與其他中國公司遵循“成本創新”戰略,成功贏得國際競爭力;蘋果則是遵循“產品創新”戰略。
搞不清這兩種類型創新的區別,可能會導致中國製造的發展策略遭受挫折。比如,印度近來試圖吸引富士康等公司搬遷到該國,以與中國競爭製造基地——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近來訪問印度引起了該國極大的關注。
圖博館
德國庫卡是機器人領域的巨無霸
德國庫卡公司最早於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奧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專注於室內及城市照明。隨後涉足焊接工具及設備、大型容器等領域。1973年公司研發了其名為FAMULUS第一台工業機器人。1985年,庫卡通過設計革新,去掉了早期工業機器人中必不可少的平行連桿結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關節控制,並從此成為機器人行業的規範。1996年,庫卡採用了當時最為開放和被廣泛接受的標準工業PC-Windows 操作系統作為庫卡機器人控制系統和操作平台,使得庫卡機器人成為當時最開放和標準化程度最高的控制系統。至今,德國庫卡已是世界頂級的自動化生產行業提供生產系統、機器人、夾具、模具及備件的供應商,與瑞士ABB、日本FANUC和YASKAWA為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該四家公司佔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此外,德國庫卡是全球第一家為冰箱、洗衣機製造提供自動化焊接設備的企業,第一個開發出六軸機器人的公司,其產品的應用行業覆蓋了鑄造、塑料、金屬加工、包裝、物流等領域。庫卡公司的工業機器人遍布全球各大汽車工廠,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汽車、保時捷、寶馬、奧迪、奔馳、大眾等都是庫卡的主要客戶,在波音、西門子、哈雷-戴維森等公司的廠區裡也能見到庫卡工業機器人的身影。
除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頗有建樹外,庫卡公司也積極接入新興領域,將工業機器人用於醫療技術、太陽能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等方面。據了解,2015年,庫卡公司全球員工總數達1.2萬人,實現銷售收入29.66億歐元。
中國機器人企業與庫卡差距較大
相比之下,國內機器人公司在與庫卡相比無疑差距明顯——雖然在一些領域,中國機器人的系統設計和集成能力倒不差,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的機器人足球隊曾獲得ROBOCUP冠軍,在軍用機器人方面,一些中國軍用機器人也不遜色於美國同類產品。但就總體情況而言,國內企業完全處於劣勢——2014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7萬台,佔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7.45%;2015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為2.2萬台,國內市場份額依舊不足20%,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份額依舊不足兩位數。
圖博館
鐵流:美的收購庫卡是“撿漏”,還是“交學費”? 2016-05-25
日前,德國工業機器人供應商庫卡公司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美的集團向庫卡公司的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擬以每股115歐元的價格增持庫卡公司股票。庫卡公司是德國領先的工業4.0解決方案供應商,而美的是中國家電領域的巨無霸,本次美的收購庫卡,則是力圖重演當年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之舉——中資企業獲得了相關技術,德國公司則收穫了中資公司的銷售渠道和中國市場。至於美的集團能否真正獲得庫卡的技術和管理模式,促進中國工業4.0轉型,尚有待時間檢驗。
在筆者看來,美的集團收購庫卡顯然是想重複當年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的成功案例。科堡公司是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家族企業,以生產龍門銑聞名於世。而且北京第一機床廠與科堡公司已有二十多年的合作歷史,北京第一機床廠的很多重型銑等設備就是從科堡引進。
在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之前,科堡公司已經兩轉其手——先被美國英格索爾收購;後被賣給德國公司海格勒斯。由於海格勒斯主業為磨床領域,於是打算將專攻銑床的科堡公司出售。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後,一沒有空降管理層,二沒有抽空公司的技術和人才,三沒有將工廠搬回中國,反而給予科堡很高的自主決策權——主管財務、人力資源,生產、製造、技術,銷售、市場的都是德國人,而唯一的中國人負責整個公司的協調。此外,科堡也將派出工程師到中國的工廠中進行技術指導。
通過這種方式,中德雙方攜手共進——中資企業獲得了相關技術,德國公司則獲得了中國市場——而這使已經三次被轉賣的德國科堡重獲新生,不僅在4年時間裡營業額增長到原來的3倍,而且在2009年德國機床生產行業的業績在同期下降了30%的大背景下,科堡公司的營業額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長率。而對於北京第一機床廠而言,在收購科堡公司的3年後,銷售收入已達到收購前的3倍,訂單合同是收購時的10倍,利潤總和是收購前的5倍。
海外收購同樣存在風險
其實,海外併購並非都能像北京第一機床廠收購德國科堡這樣實現互利共贏,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這其中最典型的就屬中國上汽併購韓國雙龍汽車。.......
圖博館
據悉,收購方宏芯基金專注於投資集成電路及相關產業鏈,首期基金規模二十億人民幣,投資者多來自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宏芯基金表示,通過本輪收購,未來愛思強將更加深入中國市場,同時其產品線、產能也會得到快速提升,進軍全球集成電路設備產業第一梯隊。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本次收購中擔任宏芯基金的投資顧問為德晟金融,是香港證監會持牌機構,在集成電路產業具備全球投資經驗和深入研究。目前,德晟金融主要為企業提供證券交易、就證券提供意見和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針對本輪收購,德晟金融方面稱,“集成電路是物聯網時代的基礎產業,公司看好未來十年集成電路產業在中國的高速發展,其中特色半導體,包括砷化鎵、氮化鎵、碳化矽等將大放異彩。”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截至2015年,愛思強在全球有748名員工,其中475名在歐洲。自2012年起,愛思強在蘇州開設培訓中心和實驗室。愛思強提供的生產半導體沉積設備的技術越來越多的用於娛樂電子,中國也成為其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中國和亞洲本土相關領域技術的發展,愛思強在過去幾年裡面臨訂單減少和投資撤資等困境。2016年3月,愛思強正式宣佈出售股權,歡迎投資企業競購。
圖博館
德國頂尖半導體製造商虧損宏芯基金擬49億收購
2016.5.3,半導體設備商愛思強公司(AIXTRON SE, AIXA GR)聯合福建宏芯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宏芯基金)宣布,宏芯基金將以每股6歐元現金(合計金額約為6.7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49.1億元)全面要約收購愛思強,德晟金融有限公司(Buttonwood Finance Limited)擔任宏芯基金的投資顧問。
根據協議條款,愛思強股東持有的每普通股將得到6歐元現金,比愛思強上週五收盤時的每股4.86歐元高出近24%。相比愛思強過去3個月加權平均股價,上述報價代表著51%的溢價。
上月,愛思強報告截至3月底的3個月期間業績遜於預期,營收較2015年同期下滑47%,至2140萬歐元。同期淨虧損擴大至1550萬歐元,而去年同期為950萬歐元。在第一季度令人失望的財報公佈的4個月前,這家設備製造商失去了其最大的客戶,遭受了創立16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天。去年12月,愛思強表示中資集團三安光電取消了訂單,迫使愛思強削減了全年銷售指引,其股價當日暴跌43%。
公開資料顯示,愛思強公司是德國知名芯片製造商,成立於1983年,主營半導體行業沉積設備供應。公司為全球客戶提供基於化合物、矽基和有機半導體的電子和光電子器件製備的技術解決方案。前述器件目前廣泛應用於顯示、信號、照明、光纖通信系統、無線和移動通信應用、光學和電子存儲設備、計算、以及一系列其他尖端應用領域。
公司旗下產品範圍包括可在各種不同尺寸和材料的襯底上沉積材料薄膜的客戶定制化系統,主要包含四類技術。第一,用於光電子和電力電子領域的沉積技術,包括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可沉積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用於LED、電力電子、光電子器件的生產。第二,用於OLED(有機物發光二極管)等有機電子領域的薄膜沉積技術,包括聚合物氣相沉積(PVPD)和有機物氣相沉積(OVPD);第三,用於薄膜封裝的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 PECVD)技術,同時PECVD技術還被應用於沉積複雜的碳納米結構(碳納米管、碳納米線、石墨烯)。第四,用於邏輯器件和存儲器領域的化學氣相沉積(CVD)和原子層沉積(ALD),可在直徑300mm以上的晶圓上沉積薄膜以製備存儲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介紹,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第一類MOCVD將被廣泛使用於沉積化合物材料以製備邏輯器件。
圖博館
報導稱,迄今為止,澳大利亞經濟靈活性已經在適應正在發生改變的中國。在去年年底,隨著家庭儲蓄率下降,在消費者支出的推動下,澳大利亞的增長加速至3%。
中國向消費主導的增長的過渡正在加劇,這有助於提振澳大利亞的非資源產業。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正在尋求新的機會,以向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提供食物、服務和醫療產品,而飛往悉尼和其他城市的中國大陸游客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
在過去七年間,隨著抵押貸款利率下降到50年來低點,外國人在澳大利亞的購房(許多人與中國有關聯)幫助推動了房地產價格暴漲55%左右。
回應
Sb多呀,他們去買。
房產什麼的真的沒有意義,還不如買礦呢
發表時間:2016-04-05 07:39:39
“滬九條”出台後首周,上海新房市場量價齊跌
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監控的數據顯示,上週(2016.3.28-4.3)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8.36萬平方米,環比前週下跌60.44%;上周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2916元/平方米,環比前週下跌3.42%。上週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為43.12萬平方米,環比前週上漲45.43%。
此前,上海出台“史上最嚴”樓市新政,二套普通房首付不低於五成,二套非普通首付不低於七成;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稅或社保年限由累計繳滿兩年調整為連續繳滿五年。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屋奴 房市 中國房地產 史上最牛釘子戶 中國建築的虛實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中國併購 中國後/現代建築 選最醜建築? 《台灣的世界級》 《世界現代建築史》 《國外後現代建築》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胡同面孔》 《台灣敬字亭》 《新葉村》 《西文興村》 《梅縣三村》 《石橋村》 )
圖博館
回應
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的經營權都集中到部分私人手中時,如何保證土地的公有製屬性?以房地產為例,土地名義上都歸國家所有,購房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權,但是現有政策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一直延續,這樣土地的所有權事實上是已經私有化了!由於現在農村土地承包權也沒有明確的時限規定,因此地主的回歸不可避免,歷史上的張半城、李半縣這樣的鄉紳們又開始還鄉了!
你粘貼的怪多,你吃透了多少呢?
農村人城市化是國家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即熱閒置在農民手裡的土地單個農民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應該給農民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對於無論是城鎮化推進,城市剩餘人口利用,減貧,還是縮小貧富差距都是好事,只要法律與監管到位即可。別拿短視的屌絲眼光去看,也許這是“家庭聯廠承包”的2.0版呢?
這是在給農民遞錢,盤活社會存量資金,風險國家(銀行)幫擔,非常利好。農民可根據實際需要,考慮用活這一筆財富,以實現利益更大化。大家千萬不要忘記了,土地房屋都是有年限的,同時也永遠是國家的,現在是無形中就給農民增加了一筆資本,可用於投資目的。當然,如果你貸款了是為遊山玩水的,那同時也就有了真正的風險。總之,家還得由農民自己當好。
我家一直想把村里的宅基地賣掉在城裡買房,可惜一直賣不掉
我老家一直等拆遷,好住樓房,這才是大多數農村人的真實想法,可惜被這些自以為是的人代表了,哈哈,真可笑啊
外媒稱澳在發達國家中最依賴中國不賣鐵礦改賣房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2016.4.1報導,根據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中國對食品和能源的需求將僅部分抵消鐵礦石出口的緩慢增長。十年多來,鐵礦石出口為整個澳大利亞輸送現金。這意味著,在房地產市場降溫之際,澳大利亞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異常低的利率推動了資產價格,給人們帶來了信心,此刻這種信心提振了澳大利亞的經濟。”
報導稱,對澳大利亞而言,賭注很高。中國約佔澳大利亞貿易的三分之一。
壓力並不僅限於亞洲,由於擔心中國生產商對歐洲大陸同行構成威脅,歐盟採取措施,考慮徵收更嚴厲的鋼鐵進口關稅,中國的鋼鐵產量可能會實際上下降。這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行業,其價格已在過去五年中下跌了大約75%。
圖博館
問題是,一個只有幾十年曆史的國家,你拿什麼去文化別人?
不知道中華民國有多少年曆史了?
淚目,以為不想中式嗎?你曉得那多貴嗎?裡面十套別墅的價格估計都抵不上一個中式別墅。中式別墅的設計,構建,和規劃很講究的,首先就不是什麼地都可以建設,其次就是製作工藝都繁瑣得多啊,而且有這種工藝的都是師傅級別人物啊,人工費貴得很啊。關鍵是沒多少人會建.
你覺得麻煩,是因為包括你我在內的多數中國人的腦海裡沒有一個詞,叫“現代中式”,或“新中式”,西式建築風格,跟隨著現代化的步伐,不斷推陳出新,有花錢的做法,也有省錢的做法,有繁雜富麗的做法,也有簡約明快的做法,它可以適合多數人的需要。這裡有西方設計師的多年的努力,也有中國設計師和百姓在為西方文化添磚加瓦。而我們的中式,一直沉睡在歷史裡。我在之前回复裡講過,中式風格最大的特色,一是親近自然,二是通風透光,三是簡潔,實際上,這正是現代風格的趨勢,是最能和現代風格相結合的。中國也有建築師願意建造新中式建築,但多數屬於公共建築,如博物館,學校、公園等。偶爾有一些住宅的案例,比如万科第五園,但,實在太少了,少到我們絕大多數網友都沒聽說過。現在的新中式,還太“高”、“雅”,希望有更多既有中國傳統神韻,又能適應現代生活,還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建築風格出現。
http://www.guancha.cn/life/2016_03_17_354199.shtml
央行發文:農村土地經營權、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正式鋪開
2016-03-24 ,中國央行發布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辦法,從貸款對象、貸款管理、風險補償、配套支持措施、試點監測評估等多方面,對金融機構、試點地區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明確了政策要求。
“兩權”為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
辦法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合理自主確定貸款抵押率、額度、期限、利率,簡化貸款手續,加強貸款風險控制。要求借款人獲得的“兩權”抵押貸款應主要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等貸款人認可的合法用途。
辦法要求,堅持不改變公有製性質、不突破耕地紅線、不層層下達規模指標,用於抵押的承包土地沒有權屬爭議,且不能超過農民承包土地的剩餘年限。明確借款人要有其他長期穩定居住場所,並獲得集體經濟組織書面同意,金融機構處置抵押物時要採取多種方式,並保證農民基本居住權。
圖博館
武漢別墅群航拍照登英國網站美國網友:像加州(圖)
據武漢晚報2016.3.16報導,14日,英國每日郵報上刊登了一組航拍武漢的照片,照片中一片氣勢磅礴的別墅群讓外國網友直呼:“像加州!”不過,這其實只是武漢黃陂區郊區的一片別墅。
報導中介紹,武漢作為中國中部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幾年建築行業發展迅速,這樣的別墅群基本都是在這幾年修建的。照片中房子,幾乎都是多層式別墅,建築風格統一,並且非常具有現代感。相比起武漢的友好城市曼徹斯特北部工業區的排屋,有非常大的差別。
新聞評論裡,不少美國網友覺得,這個地方看起來像加利福尼亞,或是佛羅里達州的某些地方;還有澳大利亞的網友盛讚了郊區住宅綠化十分到位。
武漢晚報記者聯繫到這組圖片的拍攝者柯皓。他告訴記者,兩個星期前的周末,他到黃陂的一個別墅區拍攝了這組照片。柯皓介紹,3年前自己曾經到過這片區域,雖然只建了一半,但已經初具規模。今年,自己在拍攝以武漢城市夜景為主題的作品時,想到了這個地方。“當天下午到了別墅附近後,先放了一個小的航拍器上去預覽取景。我本意是去拍攝夜景的,但飛上去我就發現,夕陽下別墅的房頂,色彩很豐富,綠化、池塘以及道路清晰,也非常不錯!”柯皓說。
回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別墅群。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實施2006年版《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別墅、高爾夫球場、賽馬場等項目用地被明令禁止。十年過去了。
這是農村的農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的房子,經過了統一規劃。
問了武漢的朋友 這別墅便宜得很,原來咸寧旁邊3層樓帶車庫的別墅,50W不到,這是他的原話.
這個樓盤是黃陂的F天下,當時(毛坯)價格大多在300-800萬之間。05年我在其他位置的一套花了220w左右。
連建築都以西式為現代化。中國人已經忘記了自已的審美觀,新建住宅小區,喜歡用歐式建築風格我們的百姓,追求更西式的生活,我們的設計師,不斷為西式文化添磚加瓦,建築審美以西方為嚮導,那自然覺得西方更正統、更專業,所以都喜歡請歐美建築師,喜歡去西方留學,哪怕不談精神層面,只談經濟,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我們是西方文化殖民地,不斷為西方的人高收入貢獻力量。
圖博館
此外,俄羅斯《獨立報》也注意到,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還有龐大的農業人口,他們正在經歷快速的城鎮化,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將成為增長的重要因素。比如,《日本經濟新聞》就指出,作為消費的工具不可或缺的是基於智能手機的電子商務。“電商正迅速擴大,2015年銷售額達到約3.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2%。如今,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子商務大國。”該報刊文稱。
擔當引領式“創新”勢不可擋
中國市場畢竟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調整帶來的機會從未被嗅覺敏銳的國際觀察家們放過。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刊文稱,在原油價格下跌和美國金融政策正常化的大背景下,預計世界經濟規模佔比擴大最多的將是中國和東盟等亞洲國家。中國經濟雖然可能減速,但經濟規模將達12.3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規模總量的16.1%。這意味著,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整個歐元區。
而且,在自信前進的同時,中國顯現出的責任擔當與互利共贏的智慧也令外媒讚歎。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導稱,據統計,2015年中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分別比2014年激增74%和34%,同時煤炭消耗下降了3.7%,煤炭進口銳減30%。這個“清潔能源”比重上升的積極信號可謂是“新興經濟努力轉變發展模式的完美例子”。
不斷增強的經濟力量已經成為推進中國海外“軟實力”最有效的工具。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網站日前刊文稱,預計許多新的經濟外交倡議將在“一帶一路”計劃下提出,這對於中國“軟實力”的擴大和增長至關重要。
這也就是為何國際輿論認為:從現實的博弈來看,以歐亞大陸為舞台的經濟網絡建設正在按照中國的計劃一步步實現。而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潮下,處於“變革”之中的中國也給世界帶來新的思考。“中國想要在創新型增長方面聯合鄰國力量,成為地區乃至世界技術領袖,認為這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明智之舉。”俄新社稱。
另參【圖博館】: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中國市場 對中貿易戰 貿易保護主義 兩岸私募大戰 主權vs私募基金 中國併購
圖博館
踩下急剎車的同時,中國也大步邁入了調整期。儘管中國努力使創新和創業成為增長新的引擎,但其中暴露出的風險與危機仍有待更準確地評估和認識。“在目前傳統製造業和出口下滑之際,推動創業、創新似乎只是解決增長放慢的短期之策。”美國《華爾街日報》稱。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也刊文指出,製造業的大規模裁員很可能奪去對消費構成支撐的新興中產階層的收入。零售業和服務業能否成為新的就業承接地也成為很大的問題。
彭博社總結道:“到底是允許工資快速增長以支撐消費帶動型增長,還是防止工資快速增長,以免持續侵蝕出口競爭力並不斷推高與日俱增的勞動成本?
這真是兩難選擇。
潛力調整“積極性”令人鼓舞
不能二選一,那麼如何智慧地平衡就愈發關鍵。
從理論上講,經濟模式轉變的根本性指標是儲蓄和投資的減少以及消費的增加。換句話說,中國轉型的關鍵在於自身能否成功變為消費驅動型經濟。令人欣慰的是,這方面顯現出的積極信號越來越多。
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方面繼續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德國《時代》週報網站刊文稱,2015年中國淨增就業崗位1300萬個——比政府宣布的目標還多300萬個。在勞動人口減少的勞動市場實現就業崗位的增加,表明中國具備充足的接收能力,能在保證社會平穩的情況下為諸如鋼鐵、鋁、水泥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亟待削減的崗位提供緩衝。
造成這種變化的核心是服務業的擴張。新加坡《聯合早報》稱,2015年中國服務業擴張了8.3%,超過了曾是領頭羊的製造業和建築業,而這一結構性的變化對於其“消費拉動的再平衡戰略”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對於向著促進內需的發展模式過渡的經濟體來說,中國人日益擴大的消費顯然是個好消息。”西班牙《國家報》報導稱,消費目前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只有36%左右,遠低於西方國家的60%,而就業的增加、工資的上漲也讓中國人有更大的消費動力。
按照BBC中文網的觀點,中國處於消費規模擴大、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中高收入消費者更加追求生活品質,更傾向於選擇質量好、價格合理、品牌文化內涵豐富的產品。
圖博館
中國“信號”讓外媒睜大眼睛2016-03-30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縱觀近期國際主流輿論可以發現,世界在更全面地認識崛起中的中國這一議題上表現出了越來越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正面的態度。《日本經濟新聞》也刊文指出,製造業的大規模裁員很可能奪去對消費構成支撐的新興中產階層的收入。
(據《金融時報》中文網)
縱觀近期國際主流輿論可以發現,世界在更全面地認識崛起中的中國這一議題上表現出了越來越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正面的態度。
從博鰲論壇上各國嘉賓對亞洲“新願景”的暢想,到習近平主席出訪捷克令“一帶一路”戰略再次引發熱議,不少外媒指出,這些令人“振奮”的事情表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放慢和金融市場短暫的動盪似乎並未影響到大眾對於這個國家恢復“動能”的信心。更加引人深思的是,越來越多的國際觀察家們將中國的這份信心看作是亞洲乃至世界的“定心丸”。在全球增長乏力的環境下,中國發出的每個“信號”,都讓外媒睜大了眼睛。
挑戰階段性“陣痛”漸次呈現
有“亞洲達沃斯”之稱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週在海南博鰲閉幕。儘管外媒普遍對中國提出的“新願景”表示欣賞與期待,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少直面挑戰與憂慮的聲音。
按照CNN近日在一篇聚焦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文章中的說法,最大的擔憂或許並非是針對放緩本身,而是針對對穩定的新增長模式動能的尋找。“大部分商業領袖們仍然持非常積極的態度”,該媒體稱,問題是人們更擔憂短期內不知該往什麼方向走去。
這與英國《金融時報》的觀點不謀而合。該報刊文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官方數據,中國1月和2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8%,結束了持續7個月的負增長,而且是自2014年7月以來的最快增長。“這個跡象表明,各種刺激措施正在幫助緩解中國製造業的減速。”
然而,整體實力的維持並不能掩蓋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工業企業的盈利能力分化趨勢更加明顯。”《金融時報》指出,在遭受重創的行業,就業崗位已經大幅削減。儘管如此,由於投資水平仍居高位,工業產能擴張依舊太快,這或許將壓低利潤的前景。
圖博館
“飢餓的歐洲需要投資 ”,《印度教徒報》稱,經濟不穩的歐洲正努力恢復,迫切需要中國的市場和投資。今年初,中國正式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一項主要考慮就是該行與中東歐地區發展關係密切。
“這次訪問是中國這個不斷發展的世界大國長期戰略的一部分,旨在保障其在歐盟和歐洲的貿易與投資。”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8日援引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拉多斯維奇的話說,捷克或能成為中國進入歐盟的投資平台,捷克是中國進入歐洲的潛在橋樑,但不是唯一的。
英智庫:中國用經濟力量打造軟實力!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網站2016.3.25文章,原題:中國經濟軟實力不斷增強多年來,中國努力傳遞以“和平崛起”為中心的外交信號。但這並未得到所有鄰國的全盤接受,部分原因在於中國與幾個亞洲國家存在領土爭端。但中國最大的阻礙還是缺乏“軟實力”。
毫無疑問,過去30年來中國的“經濟硬實力”迅速增強。但中國的軟實力卻是另外一回事。
誠然,中國是一個古老文明,有著豐富的文化與可口的美食。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國外設立不少孔子學院來擴大文化影響力。但這一切並未顯著改善中國在國外的政治形象。或許可以說,當前的國際秩序由西方政治和文化價值觀主導,因而對中國存在固有的偏見——即便事實已證明中國的製度在經濟增長和發展方面取得了高效的成功。
鑑於眾多內在的障礙,中國決策者自然而然地將其不斷增強的經濟力量,作為推進中國海外軟實力的最有效工具。
2000年,朱鎔基總理提出中國-東盟自貿區。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成立,2014年雙邊貿易達到50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東盟所有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
中國還大幅增加官方發展援助。2010年至2012年,中國向非洲和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援助140億美元(主要是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的形式)。
總的來說,中國在這場博弈中仍是新手,特別是在市場環境下。但中國以“南方國家”和發展中世界的捍衛者自居,沒有諸如要求自由民主或改善人權承諾的意識形態限制,因而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力。最重要的是,中國沒有領土野心或謀求任何軍事同盟。
圖博館
法國投資銀行中國部經理克里斯蒂娜·朗貝爾—古埃解釋說:“歐洲在經濟和政治領域遇挫,中國人利用這一點以更優惠的價格敲定收購。有的企業收購了歐洲的生產部門,在中歐之間的運輸成本上掙錢。有的企業需要一個服務歐洲市場的切入點。中國人非常務實。”
中國人將繼續投資哪些領域?
報導認為,一方面,中國化工、中國核工業和中海油等國有企業可以被視為北京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武裝力量”:糧食自給自足、能源供應安全、工業和技術升級等。另一方面,私有企業力求保護資產。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的業務涉及三個領域:金融服務、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該公司國際合作部總經理董斌表示,該公司資產僅有5%在海外, 其他都在國內。該公司現在想平衡這一分配,希望到2020年投入海外的資產比例可達10%,到2050年達到20%。中國競爭太多,利潤低,投資渠道有限。首創集團主要瞄準了大洋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
從行業來看,2015年投資漲幅最大的是工業。該領域的收購總額幾乎翻了一番。相反,由於中國經濟放緩,資源和原材料領域的投資額下降了60%,約為總投資的8%。克里斯蒂娜·朗貝爾—古埃說:“與中國最初的收購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收購目標的所屬行業。3年到5年前,中國主要只收購原材料企業。如今轉向了食品、房地產和技術領域,實現多樣化。”
相關新聞
德媒:買到就是賺到中企斥巨資14億歐元收購德國垃圾處理廠
美憂心中國“經濟擴張”:用錢買走美先進技術
中國化工尋求貸款350億美元收購外國先進技術
印媒:飢餓的歐洲需要投資中東歐看重中國機遇2016-03-29環球時報
在分析人士看來,捷克作為中東歐重要的國家,對促進整個地區對華關係的發展有帶動作用。新加坡《海峽時報》稱,“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近年來的深入合作,中東歐16國都位於“一帶一路”線路上。捷克眾議長哈馬切克稱捷中關係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他表示,捷克相信自身在中國與中東歐16國整體合作中能發揮關鍵作用,並積極成為中東歐對華合作的領先國家之一。報導稱,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於2012年建立了16+1合作機制,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年度貿易總額達439億美元,到2014年這一數字激增到602億美元。中國計劃到2019年將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總額翻一番。
圖博館
法媒稱中企大舉海外收購:欲將五星紅旗插遍世界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2016.3.21報導,中國再也不滿足“世界工廠”的角色。它將五星紅旗插到世界每個角落,不再僅僅在外企中持有少量股份。中國的半國營聯合企業和私營集團毫不猶豫地收購能源和農業化學等戰略領域的跨國公司。多年來,民族龍頭企業的國際化是中央政權的一大首要任務。作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在通訊和家電領域成功興建跨國公司(華為和海爾)。但在今年2月初,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是一個轉折,象徵著北京燃起新的國際資本雄心。這是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規模遠遠超過201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這當然不是中國最後一場收購,因為中國經濟非常需要在國門之外找到新的市場。
中國企業為何轉向海外?
報導稱,出口下滑、經濟增長放緩、製造業活動倒退……2016年初,烏雲籠罩著中國大地和全球股市。所幸在這一連串不良數據背後藏著一個喜訊: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生機勃勃。內部放緩導致中國企業巨頭放眼海外,增加收購。它們的海外投資規模已經刷新紀錄:專注於歐洲投資的亞歐聯合資本公司(ACapital)指出,2015年,中國海外投資共計1180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5%。投資目的具有多重性:掌握品牌、技術和經銷商來提升價值鏈,獲得未開發地區的市場份額,以及分散資金風險。這場攻勢如此猛烈,2016年或將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海外投資曲線追平繼而壓過外企在華投資曲線。數據指出,當前兩條曲線的差距僅為80億美元,而在10年前的差距則高達480億美元。在北京關注該領域的歐洲消息人士證實:“我們注意到這一重大趨勢有一陣子了。中國正在變成資本淨出口國。”
報導稱,迄今胃口最大的是化學巨頭中國化工。這個擁有14萬員工的大國企在2015年以79億美元收購了意大利輪胎企業倍耐力,又對瑞士先正達提出了430億美元的報價。
歐洲已經變成中國人的新首選嗎?
報導稱,是的,毫無疑問。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22%的中國海外投資是在歐洲實現的,達到近250億美元。北京的另一位西方消息人士評論說:“歐盟在技術領域就是中國人的'自助餐'。”分析人士還提到了導致歐洲資產貶值的“危機效應”。
圖博館
以前超越的更多的呢,二十年前你連電視都是奢侈品,現在呢?動不動就超越中國,除了電子技術和材料,日本還能領先多少?別神話日本,日本比起美國差的老遠,中國在頂尖科技很多領域現在是和美國比,美國人不會以日本人用美國的東西自豪,那是理所應當,日本人會以美國人用日本的東西自豪,這就是區別,日本能領先的東西越來越少,二十年前還能得瑟,現在也就一般了領先也有限,再過二十年日本在技術上說有多領先那還真不是
Q5:碳纖維,潛艇技術,這個有嗎?
你是真瞎呢是假瞎,碳纖維中國產量世界第一,潛什麼艇?潛艇技術最高的核潛艇日本一艘都沒有,別拿身單項技術來比,沒意思,在航天航空領域沒有美國支持,日本什麼都不是,包括半導體工業都是.
Q5:產量代表質量?日本不生產核潛艇是國際限制,常規潛艇日本質量比中國好多了.
日本潛艇連AIP都是瑞典的。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富士康事件 韓台面板大戰 面板 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金球資訊業 各國資訊業 中日筷箭之爭 《龍行天下》 《海爾中國造》 《矽谷紅衛兵》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中國併購(一) 中國AIP潛艇
圖博館
大家現在追求的是性價比。家裡有一台以前的金星電視,居然還能工作,但是不能上網、不能看高清,而且屏幕小,現在還有什麼用?
Q5:我不認同,現在人追求功能,品味,而不是價格.
電腦主板的從電解電容到貼片電容等電子元件,最好幾乎都是日系的;華X的mate、蘋果等用的液晶屏幕皆是日本JDI,手機攝像頭都是索尼;日本三菱幾乎壟斷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自主品牌汽車的汽油發動機供應;德國博世、美國德爾福、日本電裝(屬於豐田集團)幾乎壟斷了所有中國電噴市場份額;雖然沃爾沃集團旗下不掙錢的沃爾沃轎車業務二次易幟,沃爾沃集團仍舊是業界老大,諸如沃爾沃集團持有東風商用車公司45%的股權,07年收購了山東臨工作為其下品牌.
由於電腦主板廠家主要是台灣公司,廣達,仁寶,華碩,緯創,富士康等等,日系電容器廠的日子非常不好過,因為台灣品牌和韓國品牌的產品有價格優勢,被優先採用了!
安培上台後想打擊中國經濟,日企撤離也不少,撤走容易,市場可帶不走,八九十年代日貨最輝煌的時候恰恰是中日關係最好的時候,日本家電就是在亞洲好,歐美其實並不怎麼樣,歐美的第一家電品牌都是自己本土的,中日關係不好,中國自己的家電又比起二十年前強了許多,哪裡還有日本人的份,再好的產品沒有市場也沒用
Q5:所以現在日本要和中國開戰,就是為了搶奪市場.
搶個毛,歐美進不去,中國也不待見,最大的三個市場都沒份,他們搶誰去,其他市場連這三個市場的零頭都不夠
Q5:日本有技術,但是資源有限,所以被限制了,所以日本現在要擴張,
日本現在就是在吃老本,靠著八九十年代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電子和新材料技術的革新趕上了才有了優勢,現在先發優勢越來越小,距離被亞洲其他國家,包括中韓趕上不遠了
Q5:吃老本?日本的電子,軟件,機械技術,不在發展?你開什麼玩笑?
開什麼玩笑,日本的電子都被韓國美國甩幾條街了,以前還能抗衡,軟件就更扯淡了,日本的軟件業還要靠中國人撐著,機械技術除了汽車還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和二十年前比,差不一星半點,早就不是那個能和美國叫板的日本了
Q5: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日本目前的技術,仍然超越中國.
你說的好像就客觀一樣,你說的最牛的日本電子技術,裡面的設備都是偷的抄襲人家美國人的,就這樣現在連三星都是不如,更別說和美國的英特爾和應用材料比,不知道就不要亂比比,日本沒你想的那麼牛,沒有歐美的技術隨意敞開,日本也就一般.
被山寨攻陷了
圖博館
從東芝對外公佈的報表看,2015年家電等方面的銷售為1.1萬億日元,虧損1000億日元。東芝股票的時價在3月17日為8127億日元。按通常的併購方式看,筆者認為,東芝家電的股票,價格應該在1300億日元上下。如果購買其中的半數,購買價格應該在數百億日元上下。
換算成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貨幣,鴻海併購夏普用去了大約60億美元,美的買下東芝家電的半數以上股票,用去的美元該在數億美元。
鴻海有組裝家電的最成熟的技術,美的不僅有組裝技術,而且有一定的品牌。但是在家電方面,不論是黑色家電(電視、相機等多為黑色,且主要供娛樂用),還是白色家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強調清潔衛生,多用白色),日本企業的品牌價值、生產技術、研發能力依舊在很多方面是中國台灣企業或者大陸企業所沒有的。
大陸及台灣企業的特點是生產“最好賣的產品”,通過併購日本企業,今後在保有現有能力的同時,具有生產“最好的產品”能力,這不是用幾十億美元就能輕鬆實現的,併購日企該能讓大陸及台灣企業如虎添翼。
中國企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在智能家電上。以目前東芝的研發能力,今後能在相關方面為美的提供的技術等會相當的多。中國企業今後的主要市場應該在一帶一路上,這裡有42億人口,是世界最有開發潛力的地區。
有了日系品牌及技術,中國企業能夠更好地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最好的產品”也一定能夠從中國企業開發出來。並且通過對日系企業的併購,還能規避中國人力成本的增加、家電市場需求疲軟、人民幣匯率波動等風險。
在日企家電業務走下坡路之後,中國企業到日本獲取品牌及技術的時機已經到來。
回應
全球化的日本企業,沒有全球化的思維,不虧才怪。我在日立呆了七年,我呆的這個企業就是日企的縮影,官僚,呆板,人浮於事。日本人自己如此(總經理自己包小蜜),在內部工作的中國人也只是跟著混,沒有歸屬感,當然就沒有擔當。日本人開公司會議之前,自己內部先開個小會,這算什麼企業運行模式?拉倒吧!
Q50:開什麼玩笑,索尼,日立,松下,等等,是中國有多少能比的?
手機電腦你看看還有沒有人買索尼傻掉。都是蘋果三星的了。國內都是華為。小米。中興。聯想。國有品牌的。汽車現在吉利收購沃爾沃了。我爸原本想買輛日產省油。但考慮日本車不安全大算買輛大眾了.
日產的產品是在萎縮,但是質量還是比國產的好.
圖博館
幾年前,在東芝做過總裁的西田厚聰,曾是經團聯會長的重要人選。東芝公司絕對不能出現赤字,日本也不會讓一家企業經營赤字累累的總裁當經團聯的會長。
東芝的經營以“穩健”著稱。在日立、松下巨虧的時候,東芝應該好不到哪裡去,但過去的幾年,日本財經媒體報導的東芝基本上是“不倒翁”,業績不錯。
上世紀東芝以巨款併購美國核電技術企業西屋公司後,沒幾年日本發生了2011年3月的大地震,特別是東京電力的核電站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事故,這讓東芝在核電方面的業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消化併購西屋的費用,成為經營一大問題,但日本財經媒體幾乎從未質疑過東芝的核電事業效益問題。家電、半導體等方面的業務,能夠賺取的利潤更加有限。2015年7月20日,東芝自己發表了由第三方出具的關於過去幾年賬務造假的報告。
東芝的“穩健”忽然消失了。到了2016年3月,人們先是看到東芝方面對外宣布將最賺錢的醫療方面的業務剝離出去,以換取7000億日元資金。
目前佳能獲得這部分業務的可能性很大。另外一家在最近十幾年一直傾力做醫療的企業----富士膠片非常的不滿,3月16日向東芝方面提出了“質問狀”,追問東芝在作出相關決定的時候是否符合反壟斷法。
更大的看點是東芝把家電業務轉讓給美的集團一事。3月17日下午,東芝方面對筆者說,該公司與美的就相關事宜達成了“基本合意”。
“東芝將家庭電器事業一半以上的股票轉讓給美的公司。在交易完成後,東芝家電將繼續在全球開發、製造並銷售東芝品牌的白色家電產品,例如:冰箱、洗衣機、吸塵器以及其他小家電產品等。”
今天的西田已經完全沒有了出任經團聯會長的可能性,而東芝也在這輪日本家電企業巨虧中,徹底地丟失了百年來的穩健傳統,同樣的巨虧大白於天下。而且東芝在這輪巨虧中的損失,其慘烈程度大大超過了往日的日立、松下。
中國企業收穫技術與品牌的時機
當這輪日企家電江河日下的時候,鴻海在容忍夏普有3500億日元的“偶發債務”(或有債務)的同時,另外要大致向該公司注資7000億日元,最後併購夏普。
美的最終以多少日元買下東芝家電業務中一半以上的股票,目前東芝方面守口如瓶。
圖博館
夏普在1912年用50日元資本註冊企業,後來在日本生產各種家電非常的著名。比如過去的微波爐、現在的空氣淨化器等等,夏普的口碑在日本十分具有美譽。
夏普的神話是以“龜山工廠生產的液晶電視”登上頂峰的。
電視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電子管顯示屏的形式推出的,當時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也相當的大,到了70年代開始有晶體管後,以日本企業為中心逐步用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電視只剩下顯示屏還是電子管的,其他基本上都小型化了。
進入21世紀後,電視開始平板化,當時有兩條路可走,一條以鬆下、日立為代表開發出來的等離子電視,其特點是可以做到20英寸以上的大型平板電視。松下、日立在等離子方面投資巨大,也形成了很大的優勢。
再一個是以夏普為代表的液晶勢力,這個陣營裡還有索尼等廠家,但重頭是夏普。夏普堅信能夠把液晶做到20英寸以上,而且還在國際家電展上推出過超過20英寸的樣板機。但從成本、圖像的清晰程度、用戶使用感覺、耗電量上看,當時均不能和等離子較量。
但是夏普生生地將等離子比對了下去,在成本、圖像清晰度等各個方面,大大超過等離子,逼退松下及日立,是因為夏普有“龜山工廠生產的液晶電視”。在夏普人開來,“龜山屏”就是是液晶的最高代表。夏普在龜山工廠的生產線方面,按日本的報導是一共投資了9450億日元。
巨大的投資首先是壓倒了松下日立聯軍,讓他們徹底退出了等離子。其次也有和韓國等廠家競爭的意思。和日本之外的國家比,夏普能夠生產“最好的產品”,國外廠家生產的是“最好賣的產品”。
這一字之差,讓夏普在2010年以後,幾乎就沒有盈利過。儘管這期間日本實現了電視從模擬到數字的技術轉型,爆發出大量市場需求,但這也沒有能夠解救夏普於危難之中。
“龜山神話”漸漸成為了夏普經營上的巨大負擔。“用液晶電視來煥發出夏普青春。”大量刊登夏普廣告的日本財經媒體,用了最好的語言歌頌過的夏普,但現在只剩下遠嫁鴻海的命運了。
曾經:東芝“穩健”的經營體制
在日立、松下巨虧的時候,東芝雖然也有虧損,但沒有到日立、松下的地步。
人們都知道,東芝在社會責任方面與日立、松下不在一個等級上。日本上市企業組成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多次推選東芝總裁任會長(石坂泰三、土光敏夫)。經團聯會長在日本就是“財界總理”,與政界總理齊名,作用非常的大。
圖博館
東芝夏普日本多家電器巨頭接連淪陷中國的機會來了2016.3.18觀察者網
東芝在中國,也曾是神一樣的存在。
又一家日本巨頭的家電業務淪陷了。
日本家電企業虧損已司空見慣
3月17日下午5時30分,日本東芝總公司就與中國美的集團合作內容正式對外發布。
這幾年與日本家電製造企業的負責人打交道,參加相關的媒體吹風會,對於某日本企業突然說虧損了幾千億日元,筆者聽後已經變得無動於衷,不會立即趕回辦公室寫文章,也不會急於給該企業的高管打電話,或找某方面的專家討論為什麼會虧損如此之大。
虧損,特別是家電的虧損在日本成為了某種正常,到是盈利了反而讓人覺得有些新聞價值。
每個時代有該時代的領頭企業,那樣的企業必定效益好,企業家也肯定是風雲人物,在日本經濟媒體上也會被描寫成具有先知先覺、經營才華的領袖。如果一個時代同行企業大都哀嚎叫喚,而只有一家幾乎毫髮未損,記者不能急著跟日本經濟媒體一樣去唱讚歌,否則真的會難以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文章。
應該說,日本家電企業引領日本產業的時代已經過去,從事家電生產銷售不可能讓日本企業賺(大)錢,能不大虧,就該給企業高管發獎金了。如果還有一個神話在日本媒體上風起雲湧,那過不了太長的時間,就等著看搬起石頭怎麼砸自己的腳吧。
太遠的故事,如2009年日立虧損7800億日元,2011年松下虧損7000億日元就不說了。近一些的,如2013年富士通虧損950億日元,2015年索尼虧損1200億日元,也都算不上多大,看看2016年3月的夏普、東芝,就知道日本家電業務已經日薄西山。
黑色家電的夏普被台灣企業鴻海收購於門下,東芝剝離白色家電業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
曾經:夏普“龜山工廠”神話
夏普被鴻海吞併一事,中國媒體非常關注,相關的報導已經很多,這裡就不再重複夏普何以破落到這個地步,鴻海如何數年追夏普的風流韻事了,只想寫寫中日消費者往日心中的夏普形象。
比中國消費者更加了解夏普的該是日本消費者。人們可能不太知道,夏普的鉛筆,後來夏普生產的自動鉛筆有多好,以至於“早川金屬工業公司”的名字反而沒有什麼人知道,而只知道“夏普”(SHARP=筆尖)這個名稱。
圖博館
日稱中企頻出高價在全球展開收購攻勢1年花費上千億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6.3.16報導,中國大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準備收購東芝公司的白色家電業務。美的的出價高於正在與東芝談判的土耳其家電巨頭Arcelik公司。
報導稱,通過收購,美的不僅可以獲得東芝的品牌,而且還可以同時獲得東芝自1969年起在東南亞建立起來的生產和銷售渠道。美的在東南亞主要6國的白色家電市場份額也將達到目前的約3倍。
14日,美國大型酒店連鎖企業、經營喜來登和威斯汀等品牌的美國喜達屋集團發佈公告說,公司收到來自一個企業聯合體的收購要約。喜達屋集團未公開企業名稱,但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稱,該企業聯合體是由中國安邦保險集團牽頭組成。
報導稱,喜達屋集團去年11月一度與美國萬豪集團就122億美元的收購金額達成協議。但新收購方案報價達到128億美元,高於萬豪集團的報價。喜達屋集團將慎重比較兩份收購方案,做出決斷。
據專業的企業併購網站Dealogic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收購外國企業案例達到約600例,金額共計1123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50%以上。今年的增長勢頭比去年還猛,2月,中國國有石化巨頭中國化工集團宣布以約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公司。這創下了中國企業收購史上的最高金額紀錄。
報導稱,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企業意識到去國外掙錢的必要性。一家併購諮詢公司說,由於人民幣的持續貶值趨勢,“企業產生了在進一步貶值前完成收購的心理”。有些中國企業為了早一些獲得現地市場的經驗和銷售渠道,甚至會報出超出行業常識的收購金額。
在此前的收購中,原油等支撐製造業的資源權益比較多。但隨著經濟重心向消費轉移,收購對像開始向消費和娛樂擴散。
報導稱,不過,急速的收購也容易引發對方國家對技術流出的警惕。中國半導體巨頭紫光集團2月因“美國當局決定開始調查”,放棄了對美國硬盤驅動巨頭西部數據的參股計劃。中國家電巨頭海爾公司2011年從松下公司收購了原三洋電機的冰箱和洗衣機業務,但其在日本國內的份額停滯不前。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如何向對方國家市場滲透也成了一項課題。
相關新聞
商務部:支持外資併購參與國企改革
今年中企海外併購將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企業舉債收購外國先進技術尋求貸款350億美元
中興遭遇美國出口限製商務部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中企在美投資遭審查最多
俄媒:中國企業紛紛進軍全球酒店業
英媒:2015年中國對歐美投資額創新高
圖博館
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軍工企業的國際化之路並不平坦。據英國《金融時報》1月21日報導,中國企業正試圖併購有著200多年曆史的世界級精煉鋼鑄、鍛件企業——英國謝菲爾德鍛造集團。由於該廠是軍用特種鋼的生產商之一,曾為英軍現役主力戰略核潛艇前衛級製造用來包裹核反應堆的壓力容器,英國朝野因此不斷傳出擔心洩密的質疑聲。
無獨有偶,據美國《國防》月刊網站2月19日報導,美國軍用工程機械的重要防務承包商特雷克斯公司在收到來自中聯重科的33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後,美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也敦促本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考量”阻止這一收購案。
連一家製造推土機和起重機的公司,美國高層都有人不願賣給中國企業,其對華敵視心理可謂根深蒂固。
回應
活塞,那不是落後技術嗎?現在有幾多飛機不是噴氣、渦噴、渦扇的?化大價錢買破爛。
要買就買:羅·羅,GE,普·惠三家的飛機發動機公司。
做夢,高端技術會賣你?你怎麼不說把洛克希德馬丁也買了。
買活塞能成功就是因為沒有太多威脅力!
俺們的公知大V噴子怎麼不去勸說美國高層人士推動自由經濟啊?
這說明什麼?說明商業運作並不是某些燈塔人士所說的自由
都是活塞發動機,最多也就是幫助無人機研發,歐美是不會賣渦扇發動機的。
彩虹無人機就是需要活塞發動機的,彩虹無人機的發動機功率只有美帝的一半不到,不買難道永遠都只有7/800公斤的負重麼?
現在有了汽車,就沒自行車賣了嗎?以後通用航空普及,你覺得是噴氣飛機普及多,還是私人螺旋槳普及的多?活塞飛機可以飛100不失速,200米草地就能落下去,噴氣的做得到嗎?
中國軍工巨頭海外爆買,買的不單是發動機公司,還買到了中國空軍未來。
如果這些都給民企就好了,民企的強大才是國家穩定支撐的基石。
普通民企哪有那麼多錢去收購啊?
錢是有的,不過民企進不了國內軍工業
在發動機領域只要你有技術還怕是民企?你看看這50年全球軍用發動機生產商基本就那幾家沒變過了...發動機領域已經不是可以用錢砸出來的了.../
民用的不需要?整點飛機軍民兩用的不行啊?多實惠的東西.
這次算終於知道放棄蘇式思維的路子了!贊!以後會發展一路順風的。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併購(一) )
圖博館
中國軍工巨頭海外爆買斥資上百億購多家發動機公司2016.2.27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刊文稱,以中航工業集團為代表的中國軍工業正掀起新一輪海外併購潮。外媒稱,中航工業發布官方消息,稱該集團在十二五期間共完成14宗海外併購,總額達149.5億元人民幣(約合23億美元)。該集團還說,這些併購為接下來5年其在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張“打下堅實基礎”。
據統計,從2009年至今,中航工業已先後併購了奧地利未來先進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美國西銳公司、美國大陸航空活塞發動機公司、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德國Thielert航空活塞發動機公司。海外併購使得集團海外收入激增。2011年,中航工業海外收入為431億元人民幣,2015年這一數字便增至753億元,增幅近75%。中航工業計劃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將併購目標鎖定在“發達國家”。
據悉,FACC是有著20年復合材料研製、生產經驗的企業,擁有空客、波音、龐巴迪等重要客戶。被中航工業收購後,FACC近水樓台先得月,順利成為國產首架自主知識產權支線噴氣客機ARJ-21的主零件供應商。
美國西銳(ciruus)公司則是全球領先的小型飛機製造商,其王牌產品SR-22(如圖所示)是全球最暢銷的輕型飛機,號稱“空中寶馬”。中航工業收購西銳,開創了中方併購歐美整機製造企業的先河。
通過海外併購,中航工業綜合實力迅速增強。據中航工業官網介紹,該集團2009年入選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426位,成為首家入選的中國軍工劇透。2015年,中航工業連續第7次躋身《財富》世界500強行列,排名已躍升至第159位。
2014年,中航工業總收入達到3940億元,年均增速近13%,2015年則有望達到約4350億元。殲-31“鶻鷹”隱身戰鬥機、FC-1“梟龍”戰鬥機、殲-10、L-15“獵鷹”高教機、L-7初教機、K-8基礎教練機、武直-10 、運-8、運-20以及太行、秦嶺、崑崙等發動機都是該集團的王牌產品。
外媒分析認為,海外併購除拓寬國際影響力外,還能幫助中國軍工企業擴大國際供應鏈、推動出口、獲得國外先進技術。比如SR-22所擁有的整機降落傘技術,可確保一旦飛機在空中出現故障,艙內人員不用跳傘,即可安然著陸。這一技術如果運用於軍用航空器上,或可大大提升戰時人員特別是滲透敵後的突擊隊員的生存機率。
圖博館
日本正積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夏普出售案正是外資觀察日本開放跨國併購的重要指標。稍早日方力阻這項併購案時,外資圈即指出,鴻夏戀一旦觸礁,必定影響國際社會對日本開放市場的信心,坐實日本市場太不透明的批評。如今,鴻夏戀出現積極結果,對日本而言,其實是一個正向指標,將增加外資參與日本企業的興趣。
回看台灣,近期國內正為紅色供應鏈來襲一事爭執不下;民進黨對類似案件一直持反對立場,但其理由僅有「影響國家安全」等空泛說詞。台灣究竟何種產業與技術必須保護,哪些產業在技術或市場面已走到瓶頸,必須藉併購、整合取得再生動力,政界和產業必須有更理性、務實的討論。
年初,大陸家電企業海爾宣布以五十四億美元收購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美國政府和民間並沒太多雜音。主要原因,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對通用或美國而言,已不再是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另外一案,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要審查紫光入股科技公司威騰(WD)一案,最後迫使紫光取消該收購;這意味,美國認為此案可能危及其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這些案例顯示,在愈來愈多的跨境資本併購中,各國都要在自身利益上決定什麼該「拒」、什麼該「迎」,在迎拒之間,找到產業發展與企業經營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正是台灣目前的困境所在,通常是企業界想「迎」,而政界卻選擇「拒」,而缺乏對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正確評估。就如民進黨在野時常操弄陸客來台的負面觀感,但執政後卻改口歡迎陸客,心中只有政治盤算。觀察鴻海的進擊,終於讓夏普低頭,這次商戰是值得反思的一課。
圖博館
從「鴻夏商戰」看拒迎失據的台灣2016-02-26 聯合報社論
經過近四年的纏鬥,鴻海集團終於擊退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等對手,搶下夏普的經營權。高達七千億日圓的收購代價,與變數橫生的纏鬥,凸顯了郭台銘勢在必得的決心。此案創下外資收購日本大型機電品牌之首例,突破保守、排外的日本企業高牆,也引起全球產經界的注目。
此案雖被稱為「鴻夏戀」,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激烈商戰;它影響的不僅是鴻海與夏普兩家企業,對全球蘋果供應鏈、面板業及台日產業的走向,都將有長遠影響。對鴻海而言,這次併購,是布局面板產業、白色家電及鞏固蘋果供應鏈的勝利。然而,以七千億日圓的代價收購市值二千億的夏普,也可能對鴻海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甚至拖累其獲利。
夏普對鴻海遲未點頭,除了百年品牌拱手讓人的民族情結外,它不甘心的是自身的技術不輸人,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領域也擁有關鍵技術,卻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夏普最終低頭接受鴻海併購,主要是鴻海提出的振興夏普方案含金量最高,讓夏普股東和債權人難以抗拒。
在收購過程,日本官方、企業界乃至夏普本身,都表露出欲迎還拒的矛盾心理。夏普最初只想得到鴻海的資金奧援,二○一二年它邀鴻海入股不到十%的股權,但當鴻海想要進一步掌控經營權時,夏普與日本業界的抗拒就一一浮上檯面。
日方與夏普最大的顧慮,並不是鴻海能否幫夏普振衰起敝,而是擔心夏普的關鍵技術外流,影響國家科技競爭,並損害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其背後,當然還有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心結。儘管鴻海是台灣的上市公司,但日本業界擔心鴻海以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夏普的技術終將輾轉流入大陸。
也因此,夏普最後雖同意出售,但對保護專利不外流及員工權益等,設下了不少但書。外傳鴻海已同意接受夏普條件,提出一千億日圓保證金,作為鴻海履行此收購案條件的「押金」。但昨天傍晚鴻海宣布暫緩與夏普簽署「最終協議」,其目的,就是要確認雙方同意的條件沒有落差,以免大意失察。
圖博館
上海福喜食品案10人判刑澳大利亞籍被告人驅逐出境
2016.2.1,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依法對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上海福喜)、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福喜)、被告人楊立群、賀業政等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一案進行了一審公開宣判。法院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分別判處兩家公司罰金人民幣一百二十萬元;澳籍被告人楊立群等十人均被判有期徒刑。其中楊立群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驅逐出境。賀業政等9人被判二年八個月至一年七個月不等,並處罰金8萬至3萬元不等。上述9人中有4人適用緩刑。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間,兩家福喜生產、銷售的部分食品因不符合百勝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勝公司)的工藝和原料要求,被退貨或終止訂單,造成相關產品大量積壓。楊立群等人為挽回經濟損失,經商議決定並下達指令,沿用原處理方案,將上述產品重新加工包裝後繼續銷售或作為原料進行生產,致使部分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福喜食品案”背景
2014年7月20日晚間,上海福喜有限公司被曝向麥當勞肯德基提供過期肉的新聞引爆輿論。上海福喜食品將大量過期的雞皮和雞胸肉,摻入絞肉機粉碎、油炸,製成麥樂雞重新出售。不僅如此,該公司還通過過期食品回鍋重做、更改保質期標印等手段加工過期半年的劣質肉類,再將生產的麥樂雞塊、牛排、漢堡肉等售給肯德基、麥當勞等大部分快餐連鎖。此事引發社會巨大反響,不僅因為上海福喜所屬的福喜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加工企業,還因為此次爆料系上海福喜內部員工所為。
隨後,多家快餐品牌紛紛與福喜撇清關係。
2014年7月23日,上海市公安食藥偵總隊已對上海福喜事件進行立案調查,警方已依法對5名涉案人員採取刑事拘留。至8月3日,有6名高管被刑拘。
2014年9月22日,據OSI(中國)網站消息,上海福喜執行員工遣散計劃,遣散員工總數共計340名,其中226名員工為上海福喜直接僱用,114名為外包合同員工。該計劃通過當地政府和工會審批,只針對上海福喜。
上海福喜是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國獨資企業,隸屬美國OSI集團。公司位於上海市嘉定區馬陸工業區內,主要從事為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提供肉類、海鮮、米麵製作及蔬菜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業務。
OSI集團分別在山東乳山、河北廊坊、昆明和上海開設了工廠,其亞太總部位於上海。
圖博館
由於長期以來國人對“奶粉”話題高度敏感,一旦“奶粉”、“限購”、“海關”之類的“熱詞”疊加,便近乎一點就著。這就為全球範圍內許多聰明的“眼球行為藝術家”提供了借題發揮的大好契機,因為他們確信“奶粉+華人=點擊率”。
正因為中國人近年來出境搶購奶粉成風,一方面讓一些境外奶粉產業鏈上的商家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也確實干擾到某些海外市場原本正常、平穩的市場氛圍,給當地終端商家、消費者帶來某些不便,而隨之而起的代購等行為又無形中助推和放大了這些干擾和不便。因此,引發一些話題、糾紛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難免的。自“三鹿事件”以來,中國國產奶粉市場形象“一黑到底”,“假洋奶源”的不誠信事件又一再被曝光,為孩子找尋更安全、更放心的奶粉無可厚非。另一方面,當地消費者保護自己權益的樸素想法同樣可以理解——你的孩子是孩子,需要奶粉,我的孩子不也是一樣嗎?
要解決這一矛盾並沒有捷徑,說到底這是個市場誠信恢復的問題,“中國人洋奶粉情結”怕是只有時間才能慢慢治愈。然而,“奶粉+華人話題”一再被刻意點燃、渲染和擴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眼球行為藝術家”所致,其目的則五花八門,既有“眼球經濟”,也有“眼球政治”。一言以蔽之,就是明知這裡是傷口也硬要揭開並撒一把鹽,挑起話題、擴大矛盾,自己好從中得利,這個“利”可能是“利己”,也可能是“損人”,既可能是經濟上的,也可能是政治上的(支持率、關注度、選票等等)。
對此,媒體、媒體人和網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關注此類熱點、民生話題是無可厚非的,但切勿用“眼球報導”助長“眼球行為藝術”的威勢。“眼球行為藝術”的獨門絕技,就是刻意引導公眾往偏激、片面的方向去聯想甚至爭吵。一旦嚐到甜頭,效仿者也勢必紛至沓來,“灑奶粉”話題就勢必會在一次次拙劣但有效的“模仿秀”推動下,成為一盆盆潑向中外受眾的“狗血”。(陶短房,旅加學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毒物魅影》 中日毒餃大戰 中韓泡菜大戰 這是咱吃的油嗎 黑心油事件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 雙基恐慌症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台灣毒奶症瘊群 「蒙牛」VS「蠻牛」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
圖博館
日本的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無論是數量還是嚴重性,一點都不比中國少,而且出事的一般都是行業巨頭(中小企業早被擠垮了)。和日本核電站不一樣的只是——出事前後據說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誰讓人家善於國外公關,肯花巨額廣告費呢)。某種程度上,國內的黑心廠商正是從日本學來了偷工減料和違法添加有毒物質。只是大部分國人並不清楚日本產品的黑歷史與現狀,仍然迷信日本質量神話。在這種迷信不可能短期內破除的情況下,無論國內企業怎麼努力,到日本買買買仍會是常態。
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與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及國際先進水平,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但不是所有領域),需要努力創新、提高質量,但消費者同樣要破除對國外產品的盲目迷信,支持高質量國貨。如果高端市場永遠被外資品牌佔據,國內廠家哪有動力去生產必須以高成本維持的高質量產品?媒體也別把個別廠商的問題歸咎於整個行業,卻對國外同類廠商的問題視而不見,變相幫助外企侵吞國內市場。如果去日本掃貨的消費者事先了解日本產品的黑歷史與現狀,會這麼不理性的購買日貨嗎?無論是創新還是提高產品質量,都需要很大投入,如果購買力大量外流,民族工業拿什麼和外企競爭?告訴消費者真相,既是對消費者負責的行為,也能讓國內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有利於整體質量的提高。
“華人+奶粉”為何總能點燃輿論?2016-01-28 海外網
摘要:如果報導和推介時有意無意地做“標題黨”、“情懷黨”,而非盡可能冷靜、客觀、全面地還原細節和場景,“眼球行為藝術”就可能成倍發揮其威力。
日前在網絡流傳的“荷蘭青年向街頭華人拋灑奶粉” 視頻引發當地華人和國內同胞的熱烈議論。一些習慣於“遇事先自省”的朋友照例反思“中國人又做錯了什麼?”,並“習慣性”地將思路“迂迴”到中國人搶購洋奶粉的老問題上。當然,還有另一些人將這種行為直接定性為“辱華”。
好在這一熱點事件很快就有了下文:種種跡象表明,此次街頭灑奶粉事件系當地視頻網站——“御用惡搞賬號”精心策劃的一起“眼球行為藝術”,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流量和點擊率。兩名肇事青年當天也在電視台和Facebook上發布了道歉視頻,否認該行為是“針對華人”的。
事情看上去是結束了,但話題卻不會就此打住。
從這次“眼球行為藝術”策劃者本身的角度看,雖然當天就被迫道歉,但其所想達到的目的——吸引更多流量、點擊率,無疑妥妥實現了。而“成就”這些“行為藝術家”達到目的者不是別人,正是許多國人自己。
圖博館
作為專業人士,對中國遊客狂掃日本感冒藥的行為,應該批評而不是以此不理智的行為作證據,攻擊國內同行,抬高自己。
是藥三分毒,即使真感冒了,也得在醫生指點下服藥,不能自己亂買。何況去國外買藥的中國遊客,多數連日文說明書都看不懂,怎麼判斷這藥是否對症。要是吃錯了藥,那可真是花錢買罪受了。再說藥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不可能保存太長時間,如果在此期間沒生病,藥也白買了。感冒藥不是什麼緊俏商品,哪都能買到。也沒什麼證據說明日本藥的藥效就高於國產藥,花了大價錢買外國感冒藥,不僅是在糟蹋錢,也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開玩笑。作為專業人士,對中國遊客狂掃日本感冒藥的行為,應該批評而不是以此不理智的行為作證據,攻擊國內同行,抬高自己。
國人赴日本瘋搶各種商品,以至於日本人發明了略帶貶義的“爆買”一詞來形容,足以說明不理性的成分有多高。國外買得到的商品,國內基本都有,而且功能、質量也未必差,價格還低不少。有些人一味搶購日貨,與其說是國內產品不懂創新、質量差,不如說是崇洋媚外的老毛病加重了。雖然有人以國內馬桶蓋抽檢結果來為赴日購買馬桶蓋者辯護,但別忘記,國內生產廠家眾多,無論如何不可能出現全部產品百分百合格的情況。平時只要有一兩家企業出現質量問題,有些人就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把國內所有同類產品都稱為劣質貨,卻無視日本同類企業近年來曝出的類似問題。水土不服的日本智能馬桶蓋買回來後沒用幾天就“罷工”的情況不少,能說質量好嗎?有些日本馬桶蓋的質量確實不錯,但幾千甚至上萬元的東西,本來就該有這樣的質量,拿著千元不到的國產貨和貴它幾倍的進口或合資產品比質量,公平嗎?問題是,很多人就是這麼比較的,難怪會認為中國製造一無是處。
每次提到國貨和日貨的質量問題,都有人提到三鹿,可有多少國內媒體會告訴你,出過比三鹿更嚴重問題的砒霜奶粉製造商——日本森永乳業不僅活得好好的,沒有關門或破產,還是日本最大乳企,而且最近基本上年年曝出質量醜聞,可這也無損於其江湖地位,甚至還以“精湛的技術、高品質的產品”為幌子在華大做廣告。至於另一家同樣造成數万人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發病、死亡的日本毒奶製品廠商雪印牛奶,拜三鹿事件所賜,也活得不錯。至於目前的真實質量嗎?恐怕也只能呵呵呵了。
圖博館
“赴日搶藥”是中國藥企恥辱嗎? 2016-02-01 未來網
摘要:日本的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無論是數量還是嚴重性,一點都不比中國少,而且出事的一般都是行業巨頭(中小企業早被擠垮了)。
“到日本買感冒藥,是中國製藥企業的恥辱。”在湖北省“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政協委員、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坦言,企業靠拼價格的競爭路子已經堵死了,創新仍是企業的第一要務。王學海說,買個小小的感冒藥,寧願用外國產品而不選擇中國製造,歸根結底是中國製藥企業普遍缺乏創新,藥品質量無法滿足老百姓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1月31日新華網、《湖北日報》)
這一被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載的新聞,後半段居然都是對人福醫藥集團的情況介紹。要不是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真讓人覺得這不是新聞而是廣告。王學海究竟是在用中國遊客日本買感冒藥的新聞來激勵同行,還是變相利用湖北省“兩會”的新聞發布會給自家企業打廣告?反正從其對人福醫藥的介紹來看,每年投入上億元做新藥的該製藥企業顯然不是行業恥辱,那躺槍的就是國內其他同行了。
可問題是,感冒作為常見病,並無多大創新空間。目前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特效藥問世。國內外市場上銷售的感冒藥,配方大同小異,療效根本不會有太大區別。某些被人認為是格外管用的感冒藥,其實只是加重了劑量,但副作用也同樣被放大了。但這些感冒神藥,也還是逃不出“吃藥一周好,不吃藥七天好”的感冒治療怪圈。當然,類似禽流感等特殊流感病毒,的確需要研發新藥,可一般人不會得這病,真得了,日本藥房裡買來的藥恐怕也治不好。
許多醫學專家都稱,感冒藥只能緩解症狀、減輕痛苦,指望其“治好”感冒是不可能的。現實中,也有不少醫生從不給自己或家人開感冒藥,而是通過多喝水、多休息,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付感冒病毒。吃感冒藥,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安慰,治療作用並不明顯。當然,發高燒等特殊情況就沒必要硬撐了,還是得趕緊求醫問藥。
是藥三分毒,即使真感冒了,也得在醫生指點下服藥,不能自己亂買。何況去國外買藥的中國遊客,多數連日文說明書都看不懂,怎麼判斷這藥是否對症。要是吃錯了藥,那可真是花錢買罪受了。再說藥品都有一定的保質期,不可能保存太長時間,如果在此期間沒生病,藥也白買了。感冒藥不是什麼緊俏商品,哪都能買到。也沒什麼證據說明日本藥的藥效就高於國產藥,花了大價錢買外國感冒藥,不僅是在糟蹋錢,也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開玩笑。
圖博館
一張圖看懂不合格進口食品種類前十名 2015-12-29
近年來,食品安全似乎成了困擾國人的“心病”。相比國產食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而信任和青睞起進口食品,有的甚至達到迷戀的程度。不過,“他地生產”真的是能“治病”的“速效救心丸”嗎?
據第一財經日報整理,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農產品進口國,進口食品貿易額從2010年的259.6億美元飆升至2014年的482.4億美元。相應地,不合格進口食品數量也隨之增長,2014年不合格進口食品貨值高達3268萬美元。
據統計,2010年至2014年這5年間,檢疫不合格進口食品產地前10名為:韓國、日本、台灣、香港、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加拿大以及美國(排名不分先後)。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種類前10名依次為:糕點餅乾類、飲料類、糧穀及製品類、乳製品類、酒類、醣類、調味品類、水產及製品類、幹堅果類以及特殊食品類。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進口食品跌落“神壇”呢?這包括,黴菌不合格、超過保質期、菌落總數超標、大腸菌群超標等等。
看到上述數據,難免有些驚慌,下次再購買進口食品要學會“三看”:一、看進口食品外包裝有無中文標籤;二、看質監部門出具的檢驗檢疫證明,可向經銷商索取進口食品檢驗檢疫證明;三、看進口食品准入情況,可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查詢。
回應
不合格進口來源地台灣第二歐盟第一,但是歐盟是進口來源地第一名,台灣只是在第十名的其他選項了,但是不合格食品卻可以拍第二名。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毒物魅影》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全球黑心產品 美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真有哈台族?)
圖博館
馬雲投資伊利牧場開養奶牛 北美新浪2014-07-04
記者昨天從伊利方面了解到,由馬雲聯合發起的雲鋒基金,以及中信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權。
伊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將持續長遠地提高公司原奶供應保障體系能力,加大牧場建設力度,擴展和優化奶源基地佈局並化解牧場投資資金需求不斷放大的壓力,集中資源於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據了解,雲鋒基金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是馬雲和聚傳媒創始人虞鋒,公司名稱也是各取兩位創始人的名。
GIC注資華夏畜牧
除伊利牧場外,位於河北三河的華夏畜牧近日也獲得大筆投資。作為主權投資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2日表示,該公司與區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資組成的財團將共同向定位於中國高品質奶源市場的華夏畜牧公司注資1.06億美元。其中,GIC將投入7000萬美元,泰山投資將注入3000萬美元,大河資本等其他投資者則投入600萬美元。
泰山投資此前已經對華夏畜牧進行投資,加上這次的追加投資,共計投入1.08億美元,是華夏畜牧的最大股東。
據了解,華夏畜牧是Costa咖啡店在中國的牛奶供應商,同時該公司也在生自有品牌牛奶“萬得妙”。
背景
奶源牧場成行業競爭核心
其實,中國的原奶市場爭奪一直異常激烈。就在今年2月,光明乳業宣佈引進亞太知名私募投資基金RRJCapital作為戰略投資者,RRJ將以現金方式向荷斯坦牧業增資相當於15.25億人民幣的美元。增資完成后,RRJ將持有合資公司45%的股權。而在2013年9月,私募巨頭KKR宣佈,聯合鼎暉投資與現代牧業將在中國合資建造兩個大型乳業牧場,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
“中國乳製品市場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都認為未來中國乳品市場還會有爆髮式成長,奶源就成為競爭的核心”,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點評道,從馬雲旗下的基金投資伊利來看,馬雲看好國內乳品市場發展,以及伊利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雄厚基礎。
相關新聞
電商巨頭“養奶牛”釋放中國乳業變局信號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祝賀伊利進入全球乳業10強
伊利取得亞洲乳企的最高排名
乳業世界盃10強看門道伊利改寫亞洲乳企歷史
中國乳企首次躋身全球乳業十強“走出去”指日可待
中國乳企躋身全球乳業20強蒙牛連續六年入圍
蒙牛躋身全球乳業14強去年營業收入超400億
圖博館
此外,還有一批正在跟澳洲牧場洽談合作的中國企業。為畜牧業提供良種改良業務的天山生物去年10月中旬就曾表示,公司與澳方合作事項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該公司曾在去年7月公告稱,擬使用2525萬澳元(約合人民幣為1.46億元)收購克拉克家族擁有的明加哈牧場資產組合。
為何如此多企業紛紛出海,到澳大利亞佈局畜牧業、乳業呢?
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後,近年來,奶源的問題成為製約國內乳業發展的“瓶頸”,2013年下半年的奶荒事件就讓諸多乳企自亂了陣腳,頂著來自市場的壓力不得不提價。供給穩定、質量安全的奶源成為乳起的頭號問題。2012年9月,聖元宣佈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建設一座全新現代化嬰兒奶粉工廠。這被業界視為本土乳品企業首次到國外直接建廠搶占優質奶源。隨後,國內乳品巨頭紛紛走出去,收購乳品加工廠,或與外資乳品企業合作,直至如今直接在海外買牧場養奶牛。
而肉類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越來越多受到青睞,在我國肉類總體消費佔比中提升至15%左右,而從國際人均消費水平來看,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Dealogic的數據顯示,中國日益偏重肉類的飲食結構使得中國企業僅在過去五年裡就為食品領域的跨境收購支付了近200億美元。現階段製約國內牛肉企業規模壯大的原因主要在於牛源問題,國內外禀賦差距決定了未來競爭成敗在於海外佈局。對於國內牛肉企業來說,未來誰掌握海外肉牛資源,誰就具有持續發展壯大的優勢和可能。
可以想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澳自貿協定的生效,很多本土畜牧企業、乳企會越來越多將目光投向這個資源禀賦異常豐富的國度,買牧場、收工廠,優化資源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也難免會有磕磕絆絆。沒必要太擔心,等到中國企業“見得多了”,也就慢慢具備國際競爭實力,同時也能加快中國市場全面與國際市場的接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0-19/1644841573.html
圖博館
就此,北領地首席部長亞當·賈爾斯表示,在簽署租賃權協議前,曾就事件諮詢澳洲國防部的意見。而澳聯邦政府發言人說,國防部在了解有關租賃權協議的情況下,已確保有權使用達爾文港口設施15年。國防部還表示,正耗費巨資在達爾文修建一個替代的駁船碼頭設施。
其實中企已經買下一個“江蘇省”
雖然澳大利亞這個不知道是最大的島還是最小的陸地的地方,堪稱是美國“亞太再平衡”的重要橋頭堡,但是在商言商,如果不涉及“國防安全”,這次中企競標一個“浙江省”大小的牧場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中國商人剛剛才在這裡買下一個“江蘇省”。
寧波牛奶集團最新收購的3家牧場,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維多利亞州吉普斯蘭地區,3家牧場水草豐美,有100多年曆史,飼養了1000多頭奶牛,總收購價格約1360萬美元。“這次收購的牧場就在2012年我們收購的牧場旁邊,兩次收購的牧場面積加在一起共有10萬平方公里,至少能放養幾千頭奶牛。”寧波牛奶集團董事長張銀沖說。
實際上,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佈局購買牧場、投資畜牧業堪稱“風起雲湧”。
參加前文所述安娜溪牧場競購的上海鵬欣集團集房地產、礦產、農業和股權投資等於一體,於南美、非洲、亞洲以及澳洲各國投資和參股了幾個大型礦業和幾十萬畝現代產業化的農場項目。此外,該集團計劃收購兩家澳洲牛肉巨頭———聯合畜牧公司(C onsolidatedPastoralC om pany,CPC )和SK idm an& Co公司合併為一家,交易額逾10億澳元。
今年7月,此前和畜牧業毫無關係、軸承起家的天馬股份收購了澳大利亞北部地區2個牧場的全部有效資產,包括歷史最悠久的沃洛哥朗牧場,交易金額4700萬澳元。沃洛哥朗牧場的歷史可追溯到1881年,牧場面積7057平方公里,折合每平方公里價格為6660澳元。
去年10月還有一個中國乳企在維多利亞州收購50個牧場的大手筆。來自北京的一個乳製品集團與50個牧場簽署交易協議,這50個牧場一共有9萬頭奶牛,每年產奶量為5億升,大約相當於維州牛奶總供應量的二十分之一。這個集團的計劃是使新合併農場的牛奶產量提高至少50%,向兩家將在維州西部建設的新加工廠供應牛奶,這些工廠將加工並向中國及其他全球市場出口價值7億元的優質嬰兒配方奶粉。
圖博館
有分析認為,松峽基地的監控範圍非常廣,跨越幾乎半個地球,涵蓋中國、俄羅斯部分地區和中東石油產地在內。它不但能截獲靜止軌道的通信衛星信號,也可能具有乾擾功能。另外,它對導彈、火箭試驗的遙測信號可進行截獲破譯,他國向南太平洋發射的導彈遙測信號,很有可能被該基地的精密儀器截獲。而鬆峽本身地處大漠深處,國外的偵察船隻很難在公海內截獲它的信號。
粗看下來,中企要買的地方何止關係到澳大利亞國防安全,連美軍都牽扯進來,那麼遇到困難幾乎是在預料之中了。不過,負責此次招標和銷售的Don Manifold稱已經將詳細信息上交澳大利亞國防部,並且和多個政府部門洽談過。這筆生意能否達成還需要澳大利亞政府的首肯。
無獨有偶,就在中企要買下新聞出來後5天,觀察者網還報導了另外一宗中企在澳投資案。澳大利亞北領地政府10月13日與來自中國山東的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簽署了總值5.06億澳元的租賃權協議,將達爾文港碼頭,包括達爾文海上供應基地和福特山等碼頭設施等租賃給這家中企,租賃期99年。嵐橋集團計劃未來25年向達爾文港投資2億澳元,促進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和旅遊聯繫。
如果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稍有些了解,也許會知道,2011年前,美國在澳大利亞沒有駐軍;2011年,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提出,美澳軍事合作加強;2012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以輪換的方式進駐澳大利亞中北部的達爾文港;2014年8月,美國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到2017年,駐紮達爾文基地的美軍人數將增加一倍多,輪駐規模達到25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未來25年,美澳還將繼續擴大軍事合作。
達爾文港的軍事設施相對完善,曾是美國航天飛機的應急著陸場,很多型號的戰機也能從這裡起飛,一些分析人士稱其為“第二個關島”,而且它是澳大利亞距亞洲最近的城市,被稱為通往亞洲的門戶,能為美軍提供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立足點。
如此戰略要地,一家中國企業買下港口8成股份自然不能不引起澳大利亞軍方高層的擔憂。澳大利亞國防部一位高級官員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表示,由中企持有一個有海軍活動的港口的租賃權,令人產生安全方面的擔憂。北領地議會委員會此前曾警告,由於達爾文港的戰略位置,任何外國投資都不能危及澳洲的安全利益。
圖博館
伍默拉位於南澳大利亞州,1948年,澳大利亞政府在此建立澳英聯合導彈發射試驗基地,市鎮和基地均由澳大利亞聯邦國防部管理。
1971年,英國在這裡成功發射“黑箭”運載火箭,成為繼蘇、美、法、日、中之後第6個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進入21世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多次在此測試小型無人超音速試驗飛機,為“開發下一代超音速客機進行必要的技術準備”;美澳合作的高超聲速國際飛行研究實驗(Hi -Fire)項目也在此進行。
而對於中企此次收購更具有參考意義的是,澳大利亞國防部曾經兩次否決涉及伍默拉地區的中企收購案,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2009年3月,澳國防部就拒絕過中國五礦集團收購OZ礦業公司的計劃,原因是該公司旗下的普羅米納特山銅金礦位於伍默拉武器測試區內。同年9月,中國武鋼的子公司——武鋼-澳大利亞能源投資公司與西普萊斯能源公司聯合組建合資企業開發磁鐵礦的項目也被澳國防部否決,澳大利亞防長約翰·福克納說:“這個計劃案的困難之處是它的地點。它位於試驗場範圍的中線區域內,鷹巢公司(Hawks Nest)的設施位於這個區內一向是最危險和非常敏感、最為敏感的部分。 ”
而鬆峽是一處位於北領地旅遊勝地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西南18公里處的衛星跟踪站,由澳大利亞和美國共同運作,並協助美國無人機全球出擊。該站建於1970年,當時有400個美國家庭移居澳大利亞中部地區,起初被稱作聯合空間防禦研究設施(Joint Defence Space Research Facility),自1988年起被稱為松峽聯合防禦設施(Joint Defence Facility Pine Gap)。2013年7月29日,澳大利亞新聞網站就披露該基地時形容“這裡被稱為澳大利亞的51區,是澳大利亞最為神秘的地方。”
松峽基地最初只是美國國家情報辦公室(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的信號情報衛星地面控制站,這些衛星可截獲彈道導彈試驗的遙感信號和微波通信信號,目前這裡仍然具有該功能。此外,松峽基地還對來自美國導彈發射跟踪系統和早期預警衛星——天基紅外系統的數據進行中繼傳遞。
1999年,澳大利亞政府甚至根據有關條約拒絕向議會披露關於松峽的詳情。2015年5月,澳媒報導了由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情報研究人員、學者和記者根據美國前情報僱員斯諾登披露的情報文件製作的報告,稱松峽可能在本世紀初開始扮演衛星通信截獲的秘密角色,並且得到派往此地的美國空軍情報分遣隊的支援,換句話說,這裡就是美國監聽全球的“幫兇”。
圖博館
中企豈止要在澳洲買個浙江省剛剛買了個江蘇省2015-10-19觀察者網
澳大利亞地圖
基德曼公司下屬牧場位置圖
中國買家要在澳大利亞買下一個“浙江省”!饒是剛經受過十一黃金周中國遊客各種“買買買”新聞的洗禮,聽到這麼大手筆也未免倒吸一口涼氣,可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什麼是購買了一個浙江省而不是江蘇省什麼的?要知道,這兩個省的面積可是相差無幾(10.2和10.26萬平方公里)。
近年來,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們忙於在全世界“買買買”,房地產買,葡萄酒莊買,歐洲古堡牧場買,牧場也要買。據觀察者網報導,最近,就有來自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多個龍頭企業盯上了澳大利亞一個家族企業名下的一片大型牧場,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約等於浙江省或江蘇省的面積),連同近20萬頭牛,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養牛場安娜溪(Anna Creek)。預計售價將為3.25億澳元,合15.1億元人民幣。
這些土地的所有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私人土地持有人基德曼公司(S. Kidman & Co),該公司是澳國最大、最古老的畜牧企業之一,98%股份為基德曼家族持有。
基德曼公司擁有約18 .5萬頭肉牛,平均年產牛肉1.5萬噸,約佔澳洲出口箱裝牛肉的1.3%,公司出產的草飼牛肉出口到日本、美國和東南亞等地。
今年4月初,基德曼公司表示將出售旗下土地使用權,包括位於西澳大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和北領地等的18處牧場的租約。每平方公里的價格僅為3250澳元(約合1.5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讓很多人都感慨澳大利亞的牧場真的很便宜。不過中國企業家購買這些牧場,買到的只是它的租賃權或者使用權而已。
被認為有望中標的企業包括總部位於廣州的植物油生產商東凌糧油、上海鵬欣以及一個由上海中房置業牽頭兩家民企組成的財團,還有上海證大和杉杉集團,均為大型民營企業,預計下月初將宣布奪魁者。
中企投資連續遇到“國防安全”問題
中澳自貿協定剛簽訂不久,中國民營企業赴澳投資,本是雙贏的好事,但是,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話了,因基德曼公司在絕密的武默拉(Woomera)導彈發射試驗基地擁有地產,任何新買家都須經過安全評估。
此外,澳方有關消息人士還表示,儘管與基德曼家族牧場距離有數百公里,由美澳聯合運作的松峽(Pine Gap,或譯作松樹谷)衛星測控站也可能使出售給中國買家的過程複雜化。
圖博館
中國商人盧先鋒獲准以2.8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頭號乳企2016-02-25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表示,中國商人盧先鋒及其澳月亮湖投資公司出資2.8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3.12億元)收購塔斯馬尼亞範迪門斯地公司(Van Diemen's Land Company,VDL)的交易已獲得批准,但雙方仍需承諾遵守一項旨在抑制海外企業的避稅舉措的新法規。
範迪門斯地是塔斯馬尼亞州的一處地名,如今是一片農場,約200年前則是英國的流放地(澳還曾拍攝一部以此地為名的驚悚片)。範迪門斯地公司自1825年成立,至今已有逾190年曆史,目前擁有近1.8萬頭奶牛,每年生產乳固體770萬公斤。但這個具有標誌意義的乳農場從未真正屬於過澳洲,此前隸屬新西蘭的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市議會。
澳輿論對此也有不少反對聲音。據安業集團網站消息,澳聯邦議員威爾基Wilkie非常反對這次併購,他說:“我們向中國人出租了達爾文港,然後又把最大的乳企賣出去。今天的收購表明了政府既不理解也不關心澳洲資產的重要性。大規模向外輸出地價值商品,不管是牛奶還是木片,都不能刺激塔州的經濟。如果想增長經濟,一個像原本範迪門那樣有聲望的食品品牌,結合旅遊業,將是
回應
自從中國放開了二孩政策後,國外的奶牛們都不禁胸口一緊,這日子沒法過了
北美是我們的玉米地,南美是我們的棉花園,俄國是我們的加油站,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韓國是我們的美容院。
牛奶還是我們自己北方出來的好,仔細想想就知道。
最好把大多數國家的乳企都收購回來,看看那些整天買外國三無嬰兒奶粉的裝逼犯們還怎麼裝下去。
趕緊投產,到時候內地敞開賣,鄉港人只能買2罐/人。
抄底,抄底,抄底,重要的事只做不說
能買的就不用打,一個紙幣就換這麼地方還是不錯的!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中國黑心奶粉 台灣毒奶症瘊群 「蒙牛」VS「蠻牛」 中國併購(一)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毒物魅影》 中日毒餃大戰 中韓泡菜大戰 這是咱吃的油嗎 黑心油事件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 雙基恐慌症 全球黑心產品 國黑心食品 台灣黑心食品 日本黑心食品 )
圖博館
中電科建成國內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後封裝示範線,減薄機、劃片機、裝片機、引線鍵合機、倒裝機等集成電路後封裝關鍵設備相繼實現尺寸從6英寸、8英寸到12英寸,機型從半自動到全自動,封裝工藝從傳統封裝、晶圓級封裝到三維封裝的市場覆蓋。並為某客戶順利完成了批量化減薄、劃切、挑粒任務,全部100%良率出貨。
中微半導體已掌握能用於15nm—28nm及以下的芯片刻蝕加工刻蝕機的生產技術,產品遠銷韓、台、新,其中對韓出口占中微半導體營收三成。北方微電子的28nm刻蝕機被中芯國際批量採購。
雖然在前道光刻機方面,上海微電子和ASML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在封裝光刻機等領域,上海微電子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80%,全球市場佔有率為40%;在用於LED製造的投影光刻機的市場佔有率為20%。
國人可以期待,在10年之後,半導體製造設備全面國產化將不再僅僅是幻想。
結語
總之,中國在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方面是從半導體材料、IC設計、代工、封測、半導體製造設備全方位的扶持,並力爭以全產業鏈的形式實現“通吃”。
一旦半導體產業被中國攻占,並將產品以“白菜價”向全球輸出,一方面能削弱美國製霸全球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將使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徹底擺脫產業發展受制於人,信息安全受制於人的不利局面。
想必這才是美國真正擔憂之所在。
圖博館
晶圓代工領域
在資金上,集成電路大基金向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注資30.99億元人民幣;上海市政府投入300億元集成電路製造基金,用來支持在滬興建新一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
在技術上,在中國政府的協調下,中芯國際、華為、高通以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共同投資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著力研發14納米CMOS量產技術,而且研發將在中芯國際的生產線上進行。據小道消息稱,中芯國際將於2018年風險量產14nm芯片。
此外,中國政府還引入芯片代工業龍頭老大台積電在南京投資——台積電計劃投資30億美元在南京設立12寸晶圓廠(月產兩萬片),並於2018年下半年導入16nm製程。
封測領域
封測領域是中國大陸和海外公司差距最小的領域。2015年,紫光試圖收購矽品、力成、南茂備受矚目,由於在《紫光豪擲百億收購兩家台灣半導體公司會成為中國版三星嗎》已有詳細介紹,本文不再贅述。
相比較於紫光的買買買,江蘇長電科技成功擊敗台灣日月光半導體,和日本村田一同獲得蘋果SIP模塊訂單則更具含金量,而這也與國家的扶持息息相關——長電科技獲得大基金注資2.8億美元,並在大基金和中國銀行的支持下,以7.8億美元(其中集成電路大基金出資1.4億美元,中國銀行貸款1.2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在實現蛇吞像後,又投資2億美元擴充廠內SIP模塊封測生產線。
製造設備領域
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離不開光刻機、刻蝕機、減薄機、劃片機、裝片機、引線鍵合機、倒裝機等製造設備的輔助。為實現這些半導體製造設備國產化,中國政府不惜投入巨資扶持——上海市政府於2015年投資上海微電子2.2億元;集成電路大基金投資中微半導體4.8億元;七星電子募集9.3億元配套資金(國家集成電路基金認購6億元,京國瑞基金認購2億元,芯動能基金認購1.3億元),用於北方微電子“微電子裝備擴產項目”建設並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
雖然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份額大半被美國應材、ASML、東京電子等國外公司壟斷,但中國企業已經向該領域吹響了衝鋒的號角:
圖博館
由於氮化鎵的優異材料特性——氮化鎵基LED比傳統LED外形更小、功率更高、發光度更強,使其在LED電視、顯示器和普通照明領域獲得大展拳腳的空間,而中國一旦完成對飛利浦旗下子公司Lumileds的控股,則有可能獲得氮化鎵方面的相關技術。
更關鍵的是,氮化鎵在高頻大功率應用方面,其功率密度是現有的砷化鎵材料器件的10倍,不僅可以廣泛運用於通信基站、電動機車、電動汽車、風力發電等民用領域,還可以用於相控陣雷達等特殊領域。
因此,無論是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還是在軍事應用方面,氮化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美國政府之所以阻止中國投資人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業務,既有出於技術在軍事應用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但更多的還是出於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保持美國科技公司技術優勢方面的考量。
美國緣何“擔憂”
中國被一些網友譽為“發達國家粉碎機”——任何一個工業領域,只要中國人突破了技術門檻,那就基本沒外國人甚麼事了。部分發達國家在失去高附加值的工業品以剪刀差獲取高額利潤後原形畢露,在造血能力大幅萎縮後,又要維持高福利,進而產生“老歐洲病”,比如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四豬”。
在去工業化的浪潮下,美國本土勞動力密境型製造業大量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半導體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中國以資金、政策,以及對外技術合作、海外收購等多種方式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不僅在投入上不惜血本,而且在局部領域成果斐然:
IC設計領域
一方面整合國內IC設計公司——紫光在2013年底以18億美元和9.1億美元分別將國內最大的兩家IC設計公司展訊和銳迪科收購,實現資源整合。
另一方面試圖引進國外技術——在2013年與VIA合資成立兆芯,並由兆芯承接核高基1號專項,給予不少於70億資金;在2014年與IBM合資,獲得資金不少於20億;2016年1月1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與美國高通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貴州政府出資18.5億佔股55%,高通以技術入股持股45 %;2016年1月22日,清華大學、瀾起科技和英特爾在華建服務器芯片合資公司……(不過,筆者對上述合資/合作仍有些擔心,發展路線一旦錯了很可能南轅北轍)
圖博館
美為何否決中國購飛利浦憂中國將一設備賣出白菜價2016.02.10 觀察者網
2月5日,《紐約時報》刊登題為《美國對中國芯片雄心的擔憂與日俱增》的文章,文章中稱,“中國正投入巨資打造本國半導體產業,這一提升其軍事力量及本土科技產業的舉動引起華盛頓的注意”。而在2016年1月下旬,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否決了中國投資者以29億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業務的提議,就是美國政府擔憂的具體體現。這早已不是第一次中資收購國外科技公司被美國政府阻擾,從早些年華為試圖收購3COM,到去年紫光提出收購鎂光被否決,中資在海外收購科技公司被行政力量阻撓已經屢見不鮮。
美國為何阻撓收購
美國政府要阻止的並非中國投資人所收購的照明業務本身,而是要阻止中國投資人通過收購飛利浦旗下子公司的照明業務後,進而掌握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氮化鎵的相關技術。
半導體材料發展至今已曆三代: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以鍺和矽為代表,被廣泛運用於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第二代半導體材料以砷化鎵、磷化銦為代表,主要應用於以光發射器件為基礎的光顯示、光通信和光存儲等光電子系統;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則以氮化鎵、碳化矽、金剛石為代表,具有具有寬的帶隙、強的原子鍵、高的熱導率、高熔點(1700攝氏度)、耐腐蝕等優點。特別是在傳統材料的功率器件發展到材料極限,已經很難滿足高頻、高溫、高功率、高效能、小型化等方面新需求的情況下,氮化鎵則可憑藉其材料特性,在光電子、高溫大功率器件和高頻微波器件應用方面取而代之。
也正是因此,諸多科技公司紛紛致力於氮化鎵功率器件的研發和生產——2015年1月,富士通和美國Transphorm在會津若松量產氮化鎵功率器件;2015年3月,松下和英飛凌達成共同開發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協議;同月,東芝照明技術公司開發出在電源中應用氮化鎵功率元件的滷素LED燈泡……國內也有中航微電子、中鎵半導體等公司從事該領域的研發和生產,上海市政府則投入100億資金用於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不局限於氮化鎵)。
可以說,氮化鎵已經全球半導體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那麼,“高大上”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怎樣和普普通通的電燈產生交集的呢?
圖博館
外媒稱西方不懂中國深意位高權重者不知已被操縱
加拿大國際廣播電台新聞網2016.1.13文章,原題:中國日益增長的世界戰略影響力
中國剛收購了德國機械製造大企業克勞斯-瑪菲集團。一直以來,中國不動聲色地在全球收購多種資產。不久前,奧巴馬不得不放棄總統下榻著名的華爾道夫酒店的傳統,因為擔心這家如今已是中國人擁有的酒店會有安全問題。然後是在吉布提在建的大型新海軍中心,許多人認為那可控制經由紅海的世界最大航線之一。還有很多人說,中國在全球參與修建港口設施。理論上這些設施對中國和東道國有經濟好處,但也可能被用於擴大國際政治影響力和軍事。
有專家表示擔憂,這是中國深思熟慮的長远战略目標,它基於簡單概念:購買老牌西方公司;企業運營利潤流回中國;不戰而獲得知識產權和市場份額;在收購公司所在的國家獲得巨大影響力。中國的政策就像《孫子兵法》中所講的:“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中國影響力如今深入全球資源領域、土地和糧食控制、金融機構、製造業、技術、基因研究、文化產業等等。除了取得技術信息和商業機密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所有這些舉動都可轉化為政治影響力,無論對那些國家的國內還是國外政策。
中國的政策似乎根據的是古老的圍棋。這種遊戲講究耐心和平衡,一個強手必須要變通但果決。西方民主和政策著眼於短期選舉,而中國的戰略是放眼長遠。西方大多數政治人物根本不懂中國不按“西方規則”行事的背後深意,許多位高權重者都沒意識到自己被操縱了。
回應
謀略方面中國人認第二,估計沒人敢認第一吧!但最怕就是漢奸太多,外敵不怕,就怕內賊!
難道你們全世界建基地就正常,中國就不能,強盜邏輯。
勤勞和智慧是中國人的宇宙中的立足之本!
借他國媒體抬高自己,讓國內民眾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中。
有意思嗎?這樣自我吹捧,好像民眾一定會相信一樣,奧巴馬的國情咨文講話...
政治家都是滿嘴跑火車,奧巴馬說的就靠譜嘛,缺貨
太平洋沒蓋子,快去找你美爹去,黑嘴噴子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中國併購 習李三中全會 中國大戰略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
圖博館
沃爾沃2015年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創歷史新高2016-1-8 環球網
沃爾沃官網,2015年沃爾沃共售出503,127輛車,創下了89年曆史上首次銷量超過50萬輛的紀錄。
這一業績是對沃爾沃的新產品戰略的一個認可—最新的XC90SUV在2015年下半年大幅提高了沃爾沃的銷量。
在全球三大核心市場,沃爾沃的銷量都有所斬獲,其在歐洲的全年銷量大漲53.5%至269249兩,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也上漲24.3%,獲得了里程碑式的增長;在中國市場全年銷量雖然與去年持平,但四季度銷量也上漲了11.4%。
預計其增長勢頭將在2016年得到保持和延續。
沃爾沃第二款全新產品S90轎車將在本月的底特律國際車展上亮相,並在第一季度登陸美國市場。沃爾沃將在4年內全部更新其車型陣容。
未來幾年內沃爾沃將繼續定位於與全球頂尖的汽車製造商展開競爭。沃爾沃將繼續復興其美國業務,並擴大全球產地分佈。從中期規劃來看,沃爾沃將在中國持續增長,並將雙倍擴大騎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將其全球年銷量提高到80萬輛。沃爾沃將推出全新的車型產品線,搭載新的引擎技術,並保持其在安全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沃爾沃未來的90和60系列車型都將基於SPA平台設計和生產。沃爾沃也將試試全球小型車戰略,將其SPA平台驗證的技術和質量普及到基於CMA構架打造的小型車上。同時,沃爾沃還將成為三缸和四缸引擎混合動力系統的領先製造商,並將首次推出純電動車。沃爾沃計劃在中期實現10%的電動/混動車型銷量比例。
相關新聞
沃爾沃為何駛入復甦快車道?車主真實口碑中的答案
沃爾沃S90在美將標配半自動駕駛系統
沃爾沃無人駕駛車採用英偉達超級電腦2017年路測
沃爾沃攜手愛立信將聯合發布流媒體服務
回應
好車,吉利收購沃爾沃(富豪 Volvo )眼光獨到。
圖博館
中國重金收購德國36個高科技企業出價比對手高30%
德媒稱,“德國製造”的標籤在中國非常受器重:上層社會人士駕駛著大眾或者奧迪等品牌的德國汽車,在家庭主婦們的眼中,德國雙人牌刀具或者WMF牌鍋具則是顯示廚房裝備高檔的象徵。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再是僅僅消費者對來自德國的產品感興趣的年代,而是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開始收購德國公司。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2016.1.1報導,《世界報》文章說,2015年,中國投資商對德國企業的收購熱潮史無前例,總共進行了36次收購,僅機械製造行業的公司就有15家。。而此前的2014年,中國公司對德國企業進行了30次類似的收購。
回應
流浪恆星A [遼寧瀋陽]大家別想太多,中方只有投資收益權,就相當於入股而已,沒有經營權,更無權接觸企業技術。
啥叫控股,啥叫參股老兄你明細沒搞懂啊
你就是100%全資了,也不讓你接觸企業技術衰
我不信,什麼叫資本主義,誰給錢聽誰的,當年招商引資都能學到現金技術,現在當他老大了!
當年招商引資人家也只不過是把一些落後產能搬到你這來了而已,人家白人都是一個圈的,就算德國人民有國際主義精神,一旁的英法美等等也得同意啊。
流浪狗你真能編,怪不得你喜歡做狗。
流浪啊 你是沒弄懂啊!我給你簡單舉個例子吧,吉利收購沃爾沃收購了全部家用車技術,但吉利不可以把沃爾沃的技術運用到吉利品牌汽車,用也可以交專利錢!國產汽車的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很高了,比如比亞迪汽車的小毛病要比美系車少很多,穩定性也很可靠,自己的核心技術積攢的也很多.
你說的再多,實際是:不差錢的幾乎沒有選國產品牌汽車的。
這個流浪真是人如其名哪都能看見你什麼都懂
我說的是實話,曾經看見一哥們開著一輛改裝後的國產品牌的SUV,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把車標擋住了···
你能交到什麼朋友?都是和你一樣崇洋媚外認賊作父的美狗漢奸!對了!流浪狗,你不是掙美元的麼?沒給你那朋友借點啊?也好發展一下你的下家擴展一下你的團隊啊!
我說那是我朋友了?那是我在大街上看到的。
大街上看到的哥們?我還在大街上看到你把從日本買的國產馬桶蓋頂在你的自行車把上狂飆
與流浪講道理就是你們腦殘。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天下民主一般黑 伊斯蘭革命 中國崛起(二) 中國併購 中國製造業)
圖博館
中投公司2014年境外投資收益率5.47% 新成立“中投海外”待增資
新華社北京2015-7-3電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3日發佈的《2014年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其承擔境外投資業務的子公司——中投國際實現了5.47%的凈投資收益率,自成立以來的累計年化凈收益率為5.66%,境外組合增值超過600億美元。
這是中投自成立以來發佈的第七份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目前中投公司總資產已超過7400億美元,較好實現了受託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與2013年9.33%的境外投資全年凈收益率相比,2014年其凈收益率的下降也凸顯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複雜。
根據年報,中投公司去年重點採取了三大措施拓展境外投資:一是基於市場研判與組合特性,降低了新興市場債券、美國通脹挂鉤債和流動性大宗商品敞口,同時增倉發達國家股票。二是優化簡化公開市場組合架構,對外部管理人進行撤資與增選,進一步提升了公開市場投資的精細化水準。三是積極推進長期投資,注重增加穩定收益類實物資產,同時審慎開展現有項目的投後管理,對部分項目擇機進行了重組或退出。
同時,中投公司還修訂了直接投資等5項風險管理指引,進一步強化了市場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水準。
截至2014-12-31,中投公司境外投資組合中,公開市場股票和長期資產的佔比繼續居於前兩位,分別為44.1%和26.2%;餘下固定收益、絕對收益和現金產品的佔比分別為14.6%、11.5%和3.6%。
此外,中投的公開市場股票中,美國股票、非美發達股票和新興股票的佔比分別為45.6%、33.5%和20.9%。從公開市場股票的行業分佈來看,金融佔比仍然最大,達22.6%;佔比在10%以上的行業還有可選消費品(14.3%)、資訊科技(12%)、必需消費品(10.8%)和工業(10.2%)。
年報還披露了2015年1月中投最新成立的專門從事境外直接投資的子公司——“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新聞發言人、公關外事部負責人劉芳玉說,該平臺旨在通過直接投資和多雙邊基金管理,促進對外投資合作,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進一步提升長期資產投資管理的專業化水準。中投海外初期注資規模為50億美元,未來可通過多種資金補充方式擴大資金規模。中投海外的成立,意味著中投公司的子公司由原來的2個增加為現在的3個。劉透露,中投公司境內和境外不同業務之間實行嚴格的“防火牆”措施。
阿楨
苦守黑石7年 中投獲利解套2014-7-11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2007年,斥資30億美元入股黑石集團的中投公司,股票被套牢七年,終於在去年末獲得解套,至今更是獲得了35%的總彙報。按30億美元的本金推算,浮盈在10億美元左右。
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表示,黑石集團去年整體利潤達到35億美元,股價大幅度上升, 包括歷年的股息在內,中投入股黑石的投資已經獲得了35%的總彙報。
新加坡主權基金GIC注資中國奶企
新華網新加坡2014-7-2電(記者陳濟朋)作為主權投資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2日說,該公司與區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資組成的財團將共同向定位中國高品質奶源市場的華夏畜牧公司注資1.06億美元。
馬雲投資伊利牧場開養奶牛 北美新浪2014-07-04
記者昨天從伊利方面了解到,由馬雲聯合發起的雲鋒基金,以及中信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權。
相關新聞
中證監明確四類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
私募投信基金可投資黃金礦產、大宗物資
中證監指私募基金銷售不得通過徵信向不特定對象推介
詳參【圖博館】:主權vs私募基金 中國黑心奶粉 「蒙牛」VS「蠻牛」 光棍節vs感恩節
阿楨
跨國並購 (2011) 央視紀錄片 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中國企業逐漸成熟,海外投資和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一種熱點現象。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企業發起的跨國並購無論在金額上、規模上、深度上都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時期。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企業的身影在跨國並購領域表現得越來越活躍。如何降低跨國並購的風險與成本?如何通過跨國並購,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這是中國經濟當前的重大命題。但目前國內經濟界對這一經濟活動的認識還存在不少模糊地帶,財經媒體也從未對這一經濟活動進行過系統深入、專業權威的報導。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歷時半年精心打造的七集系列片《跨國並購》,用國際化多維度視角,深度解讀跨國並購經典案例,揭開跨國並購背後的韜略與機謀、博弈與利益、交鋒與合作,對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鏈條的中國企業,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節目聯合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深入索尼、聯想、中遠、TC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距離跟蹤報導它們展開跨國並購的艱辛歷程,以國內外經典案例為切入口,探索跨國並購活動的核心區域,揭秘跨國並購所暗藏的商業玄機。節目既具備全球視野,又具有歷史縱深,既細緻解剖企業個案,又在理論上對跨國並購的商業規律進行了高度總結和歸納。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仲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知名經濟學者胡祖六等將走進節目,分享他們對跨國並購的經驗和思考。節目還採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導中國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5%9B%BD%E5%B9%B6%E8%B4%AD&type=video&sid=0000&pid=0000
阿楨
中國冒犯了資本主義的競爭經濟模式 2013/03/11
【前言】
看中國如何在全球佈局,掌控石油、可耕地、礦產、水、糧食等大宗物資,改寫「新殖民主義」世界史!
作者為我們攤開世界地圖,繪製出地球上各種大宗物資的分布板塊,無論硬性(如礦產、金屬、土地、水、能源)或軟性(如木材、糧食穀物等)物資,均從需求、供給到消耗與流動,全盤解析中國如何操控全球期貨交易市場,一步步寫下「新殖民主義」的史頁,以及世界各國如何進行制衡;而現在和未來,又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
中國冒犯了資本主義的競爭經濟模式
有人會說,大宗商品業界損益平衡成本的降低,等同於或至少是類似於某種傾銷。成功傾銷是發生於傾銷者將該產業的成本壓得夠低,使其他任何理性的投資人要想留在業界、賣出商品,都變得不符經濟效益時。在國際貿易界,傾銷指的是某國以大大低於別國國內市場價格的價格,將商品出口到該國販賣的情形。一段時日之後,由於消費者選擇購買較划算的舶來品,而非較昂貴的本土製造商品,舶來品能使本土製造業者幾乎全活不下去。雖然並非完全相似,這類傾銷發展的結果,可見於製造業一蹶不振已經四十年的美國。例如有一千五百萬左右與製造業相關的美國工人失業,因為他們所製造的產品敵不過來自以中國為首的全球市場的較廉價製造品。循著類似的思惟,擁有買方壟斷地位的買家(中國),能將其買方出價(買方所願意付出用以購買資產,且得到廣泛補助和零資本成本支持的價錢),提高到讓其他買家無法跟著追高而不得不失去市場的程度。
韓國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姜泳元深切了解這種趨勢,在二○一○年,向鎖定他這間國營公司為收購對象的投資銀行業者,發出非常明確的訊息:「留意來自中國的競爭,要避開規模更大、資本更充裕的中國公司。」換句話說,別提出最終可能會與中國打出價格戰的計畫。
狂熱的自由市場論者無法忍受,價格在中國作為唯一買家的情況下,被以買方壟斷的方式決定。在這類人的思惟裡,中國的作為明顯冒犯了資本主義競爭經濟模式的神聖地位。中國的全球性資源積聚活動,即願意付出高於「合理」市場應有價值的價錢,和熱衷於補貼複雜的中國企業網,大大貶低了完全競爭市場的準則,並帶來不好的影響,導致資產價格升高(石油、糧食價格攀升就是明證),資源落入單一持有者中國的手裡。
版主回應
那些可能被視為清教徒的資本主義者的憤慨心態,大體上來講,對中國影響不大。中國龐大的現金使它能在各種大宗商品領域都成為邊際買家,亦即因為是資產的最高出價者,從而成為決定市場價格的買家。如果中國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優勢地位持續存在,使中國成為最終價格制訂者,完全平衡的市場可能會瓦解,中國在取得大宗商品上的成就,可能令嘉能可望塵莫及(有人會說這兩個情形發生的機率不大)。事實上,中國是能夠囤積大宗商品來操縱價格的。
如何使用法律遏止壟斷
除了公共政策和經濟障礙,法律架構和規章制度也能在產業裡助長非競爭性的買方/賣方壟斷狀況。
賦予企業、產業,乃至國家的法定權利,提供了迅速達成賣方壟斷市場的機會。製藥公司所享有的法定權利,就是說明法律使賣方壟斷產業的絕佳例子。靠著專利權,製藥公司取得新藥在特定期間內的唯一販售者的地位。開發出新藥的公司擁有該藥從生產到配銷的整個市場。類似情況,可見於從書籍版權到某些專利技術的整個智慧財產權領域。這些獨占權(賣方壟斷的一種)大體上旨在藉由獎賞發明者和創造者,來鼓勵創新和研發。但賣方壟斷普遍被視為不利於經濟的順利運作,因此常透過法律來預防壟斷,以維持產業內的競爭性。
國際貿易、反托拉斯規定、反托拉斯官司顯示,若任由市場自由發展,市場可能朝賣方壟斷來平衡發展。因此,國際法致力於監督搖搖欲墜的市場,以避免市場遭到賣方壟斷。一九九八年,美國、歐洲的監管機構分別指控,微軟濫用其在電腦軟體市場的支配地位,將競爭者趕出業界;兩場官司都以微軟支付龐大的罰款而收場。歐盟命令微軟支付將近五億歐元(八億美元左右)的罰款(是當時歐盟所祭出的最大罰款),並限令微軟在一百二十天內公開相關技術資訊。對微軟罰款和罰款背後更大的法律架構,都建立在市場會自然而然走上賣方壟斷這一假設上,但諷刺的是,誠如下一節會提到的,這些規則和規定其實可能使中國得以控制大宗商品市場。
缺乏國際法來規範中國的收購行為
許多國家的反托拉斯規則,具體表明旨在管理企業活動,卻少有反托拉斯法適用於由主權國政府領導的全球性活動。換句話說,為阻止任何實體在某產業取得牢固據點而設立的市場保護措施,有很多不適用於中國入侵大宗商品領域的活動。
事實上,藉由嚴格管制企業同時,放任由政府領導的活動,中國受益於目前普見的國際法律環境。藉由消除中國在取得資源時可能碰到的部分競爭,這些管制在無意間,助長中國成為全球大宗商品業界制訂價格的買方壟斷者。中國在土地、農業交易上的支配地位,不管是在巴西,還是在非洲,都在在說明此點。
雖然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法律真空,全球決策卻一直收不到成效,這有一部分是因為眾國沒有作為,一部分因為這個事實未得到充分關注,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無能為力。
個別政府因應情勢所做出的臨時決定,或許能澆熄中國的衝勁,例如美國攔下中國的收購行動。不過,除非創立一個統籌性且得到全球支持的法律架構來規範中國政府的行為,否則大部分決策者會繼續從國家角度而非全球角度來看這類事情,未能對往後所會面臨的、真真切切的國際大宗商品風險預作準備。與此同時,中國很可能會繼續增加其在全球土地、能源、礦物上的市場份額、使用權與控制。
(本文轉載自丹碧莎.莫尤之書《當中國買下全世界》,中文版由野人出版)
回應
一小撮人 其實就是當權者 資源掠奪者 假法律之名 影響市場 這才是最大的壟斷
從頭到尾充滿的偏見,沒有一個買主願意購買高價的產品,比方說石油好了,中國過去花了多少時間經營海外油田,不論如何總比歐美日大型石油公司晚吧,換言之除了蘇丹,安哥拉,等這些歐美政權認為獨裁不與之來往的國家,中國的石油公司可承租一些油田之外,其它的油源多落在歐美手上,如果不向它們購買,還向誰買哪 ? 請看 埃克順石油季報,平均Exxson每一桶石油淨收益(扣除成本) 約在 30 --40USD 之間,換言之,美國如 Exxson & Chavon 的石油取得價格因有自己的油田,故可以獲得較低的成本,市價越高,這些油商獲益越高,反之台灣中油,或對岸的中海油,因少有直屬油田,成本就高了很多,透過直接擁有油田要比現貨市場購買原油要便宜多了,因此對岸大手筆收購美國,加拿大石油公司,透過直接擁有油田降低購油成本,此篇文章作者顛倒事實,但此書必定大賣,因為該篇文章頗對一般美國人味口,不適合做為事實論辨的知識書,到可列為小說類,作者的目地就是寫一些大家喜歡閱讀的書,投其所好..多賺些銀子而已,令外此書可窺探一般歐美沙文主流意識形態,讓我們了解到歐美人的傲慢與無知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45188
阿楨
公共〔主題之夜〕 老闆是中國人
節目介紹
2010 年一件投資案震驚了日本,中國山東如意集團以40億日圓收購日本最知名的服裝生產商Renown 的41% 股權。Renown 是一家日本上市公司,更是百年老店,曾經是日本最大的服飾品牌營運商,而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日本的最大手筆投資。
山東如意集團希望透過這樁合作案,提升品牌、管理、行銷和服務的質量,向價值鏈上游攀升;Renown期待引進中資,充實資本、降低成本、擴張海外市場,尤其是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但這項投資卻給中日雙方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出資的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要求Renown 必須在三年內在中國展店300 家,前十年展店2000 家,Renown 認為速度太快了,拓展業務若太專注在店面數量,將會栽進陷阱中。在展店策略上,邱亞夫主張「鄉村包圍城市」,從二線、三縣城市的百貨公司出發,站穩腳步再投入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而Renown 想要先攻佔一線的北京和天津市場,打響品牌知名度後再拓展到全中國。雙方始終無法取得共識。但一封令日方錯愕的電子郵件打破了僵局,中方發布第一家店即將在二線的大連開幕。打著Renwon 的品牌,裝潢、Logo都變了樣……
老闆變中國人 日本員工適應震撼 公共電視 2012-7-27
==北京瑞納如意時尚公司總經理 大桐敏治==
衣服就像蔬菜一樣 都會腐爛
我想這國家多數人
都不懂這個道理
我敢說懂的中國人 比日本人少
他們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他們從不認同我們的做法
在展店策略上,邱亞夫主張從鄉村包圍城市,從二線城市的百貨公司出發,不過瑞納想要攻佔一線的北京和天津市場,先打響品牌知名度,雙方始終無法取得共識。
==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 邱亞夫==
他們其實在用日本的規定動作
規定的那種速度再去做
這個可是麻煩 一定做不成功
這項投資給中日雙方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老闆是中國人】瑞納改頭換面的400個日子,日本NHK團隊全程紀錄,檢視追蹤管理高層和員工如何適應新老闆的作風。面對中國經濟崛起,已經超越鄰國日本,瑞納在中國的前400天充滿了嘗試跟歧見,目標三年內開三百家店,瑞納在中國的奮鬥還要持續下去。
另參本館:台灣時尚沙漠? 《NO LOGO》 中國併購 兩岸紡織業
版主回應
中國大陸下半年紡織業增速放緩
澳門日報2010-08-11報導,2010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紡織行業將繼續呈現穩步回升向好,產銷、出口、投資均將實現穩定增長。但由於受貨幣、匯率政策影響,以及原料、燃料動力、勞動力工資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存在,行業全年可能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下半年行業經濟增速將比上半年有所放緩。
共「織」前景 黃重球:搶6,000億美元商機【經濟日報記者陳怡君 2010.08.11
「兩岸紡織與纖維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昨(10)日舉行,兩岸紡織業有超過300多位產、官、學、研代表出席,兩岸代表期望,在大陸轉型成為紡織強國之際,兩岸可藉著優勢互補,共創商機。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在會中表示他說,大陸已是台灣紡織成衣業第一大進、出口及投資市場,他深信,結合大陸原物料的生產及台灣精緻加工、品管等強項,兩岸的紡織業透過合作,將為全球的紡織產業創造顛峰,在全球超過6,000億美元貿易額的紡織成衣業,取得絕對優勢。
大陸團此行的團長、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說,過去十年,大陸紡織業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正因台灣對大陸紡織的投資,幫助大陸紡織業過去十年快速成長。但面對勞動人工、土地成本上漲快速,紡織服裝業這類勞動密集的產業,面臨大的結構轉變。
中國人攻占義大利成衣業 引發反華潮【聯合報記者陳世欽2010.09.14
紐約時報13日報導,數百年來,佛羅倫斯郊區的普拉托市生產舉世最優質的紡織品,儼然「義大利製」品牌的重鎮,但近年來中國資金大舉進軍此地,如今中資擁有的紡織廠已超過義大利本土廠商,加上中國合法或非法移民湧入普拉托,使當地開始出現排華情緒。
報導中說,中國勞工1980年代末開始大量出現。他們將這個義國紡織重鎮化為廉價成衣之都,許多人因此致富,但也引起強烈反彈。
當地登記在案的義資紡織廠已不足3000家,比中資廠商還少200家。普拉托曾是義大利的主要紡織品生產及出口重鎮之一,如今當地大量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數量約占義大利全國的27%。
普拉托當局已開始嚴格取締中國籍的非法勞工。去年當選的右派市長席尼表示:「中國怎麼可以在歐盟境內留下這種印記?喧嘩、壞習慣、色情交易。市民再也無法容忍。」(楨:義自己更黑/黄/亂!另參本館:《教父》)
義大利時尚 等中國「敗女」救【聯合晚報2012.02.26
在歐盟債務危機籠罩下,上周揭開序幕的米蘭時裝周瀰漫著愁雲慘霧,義大利頂尖的設計師時尚品牌如今都期待中國挺身當救世主,挽救持續滑落的銷售。
義大利時裝業原本期望能夠維持去年營收成長5.5%的趨勢,如今希望已經破滅,業界公會上周預測,今年的整體銷售可能萎縮5.2%,降到602億歐元(790億美元)。義大利時裝業2008年的銷售也下滑4%,2009年的減幅更創15%的紀錄。
平價時尚的年代來了 2011-11-07 中國時報 【王乾任】
上個周末,來自西班牙的平價時尚Zara進駐台北一○一,以八百坪的旗艦店規模,向台灣推銷「平價」的「快速時尚」。從單日來客量超過去年日系成衣品牌優衣庫的現象,預告了一個平價時尚年代的來臨。
許多人喜歡拿Zara和Uniqlo來評比,國際上也有將H&M、Gap、Zara與Uniqlo等走平價路線的成衣品牌並列比較的許多報導和評論。不過,Zara和Uniqlo其實主攻的目標市場差異頗大,Uniqlo強調基本款、機能、實穿、低價,以創造超單一款式的大量銷售為主;Zara則強調豐富多變化,款式多而數量少,每兩周換季一次,每周進貨兩次,故而又被稱為「快速時尚」。如果說,Uniqlo是靠大量生產的薄利多銷,Zara就是靠多款式限量的方式來刺激目標族群市場提高重複購買率。
快速時尚,其實是一種計劃性過時。廠商透過廣告行銷換季等各種手法,加速商品的生產製造與販售流通,讓消費者賣入大量功能一樣只是性能或設計感不同的產品,藉此獲利的一種商業行銷手段。若從批判理論的觀點來看,其實「快速時尚」是一種助長消費者欲望無限膨大,刺激消費者不斷重複上門購買的行銷手法。「快速時尚」的商業操作核心概念抓準了人們「雖然衣櫃裡有多到穿不完的衣服,卻永遠少一件」的心態,以不斷推陳出新,商品迅速熱銷一空(買不到會讓人更想買)的方式刺激消費者購買慾望,如消費者對此品牌上癮,很可能做出非理智的瘋狂消費。
平價時尚海外頻擴點 本土卻萎縮【聯合報2011.11.07
平價時尚品牌在海外看似風光,但日本UNIQLO和將開幕的西班牙ZARA都雙雙面臨本土市場內縮窘境,GAP將在北美急縮二百家,轉而進攻大陸,H&M第三季淨利也下滑百分之十五。
阿楨
中企海外並購苦與樂字號
2012年6月13日,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並購峰會召開,會上將集中討論近些年熱火朝天的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問題。
不久前的5月21日,中國商業地産巨頭大連萬達集團宣布以 26億美元正式並購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正式並購完成後,萬達集團將以占有全球行業10%左右的市場份額,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公司。
此前的2012年5月,光明食品有限公司宣布,根據雙方協議,光明食品收購英國著名品牌食品企業Weetabix公司60%股權,此次並購是迄今爲止中國食品企業最大一宗海外並購。這標志著光明食品通過具代表性的維他麥品牌進入英國以及全球食品市場。
調查顯示,受全球經濟複蘇影響,中國內地企業對並購活動的意願大幅提升,相當數量的中國企業在近年有不同程度的跨境收購活動。
這也無外乎國外驚呼:中國要買下世界麽?
並購之風洶洶
當下,面對因危機影響下的部分外資企業資産價值縮水,資源價格下行,加之中國政府的強勢推動,中國企業的自信心從來沒有如此強大過。
2012年初,三一重工以3.24億歐元收購了德國著名工程機械公司普茨邁斯特90%的股權。廣西柳工亦同時斥資3.35億元人民幣收購HSW的工程機械事業部;此前,濰柴集團以3.7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豪華遊艇巨頭意大利法拉帝集團。
“富起來”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傾向于購買像礦産和石油儲備之類的有形資産。當然,除此之外,他們也青睞于以高科技爲目標的新興技術提供商,以及擁有海外研發機構的外國公司,畢竟這些公司所擁有的知識産權、專業知識以及研發設計流程正是中國企業當下所欠缺的。
香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敏稱,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當下的海外並購時機比較好,企業應該大膽地試一試,在風險策略上要主動,不過宋強調,這並不是說鼓勵企業要一窩蜂地走出去。
幸福與痛苦同在
2010年,吉利集團完成對福特汽車旗下沃爾沃轎車的收購,當時吉利表示,沃爾沃將保留其瑞典總部以及在瑞典和比利時的生産基地,李書福同意加強沃爾沃在歐美市場的傳統地位。
中國民營企業吉利以18億美元的代價,獲得了擁有80多年曆史的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産,包括知識産權。從吉利的角度考慮,利用沃爾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是個不錯的選擇。
版主回應
但並不是所有的跨國婚姻都能幸福。
比如四川騰中工程機械公司與美國通用旗下的悍馬品牌,就最終沒能步入教堂。當初,雙方猶如外交辭令的表態,讓外界認爲這樁婚姻絕對是板上釘釘,衆多人士只等著喝喜酒,當然,在此之前,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騰中公司的名字,以至于經常有人誤認爲其是雲南騰沖的公司。
當時,騰中要悍馬的品牌,悍馬要騰中的投資,雙方一拍即合。
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各種質疑聲中,中國監管部門最終沒能批准該案,于是通用汽車公司宣布交易失敗。隨後,通用汽車聲稱將關閉悍馬品牌。曾經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車,最終在跨國商業並購未果後無奈凋落。
在汽車業的並購案中,這還不是最戲劇性的。
遙想當年,意氣風發的上汽意欲入主韓國雙龍汽車,但沒想到就在簽約前五天,雙龍工會氣勢洶洶地要求與上汽簽署一份特別協議,包括允許工會參與董事會決策過程,保障雇傭和設備不被轉移等條款。
當時的上汽爲了拿下雙龍,不惜放低姿態,以近乎討好的形象出現在韓國員工面前——雙龍關鍵崗位員工被賦予極具吸引力的薪酬,凡韓籍員工家裏辦婚典、喪禮,來自中方的首席副社長都會盡量參加。在員工家人的靈堂前,都按照當地習俗下跪祭拜,做足姿態。
但即便是這樣,韓國人仍然沒有放下警惕心——在韓國人看來,中國企業慣會轉移技術與産能,此舉對于依靠公司生存的韓國産業工人來說,無異于過河拆橋。
于是矛盾最終在上汽解聘雙龍社長蘇鎮琯後爆發,蘇鎮琯被辭退後,第一個電話便是打給工會,讓他們組織罷工。其後幾年,蘇又以“未付退休金補償”等罪狀起訴上汽,雙方的各類糾紛如同商業大片一樣,讓旁觀者過足眼癮。
據說在雙龍工廠的車間裏,赫然印著“掐住上汽的喉嚨,把它趕出去!”
要小心有歧視
況且,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並不放心,加之雙方缺乏溝通與了解,並購公司所在國對國企的國資背景不放心,擔心中國企業代表中國政府進行並購,本國資源被中國控制,中鋁收購力拓失敗很大原因便是澳大利亞部分政客的反對。
2009年,中鋁收購力拓案中,澳大利亞政客認爲中鋁代表中國政府的利益,其收購行爲或將有損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
其實,困擾中國企業的,不僅僅是與各國溝通的問題。除了政府層面的政策作用,當下中國金融體制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革。而且,中國雖然擁有高企的外彙儲備,但是企業海外並購所需的融資資本並沒有包括在內,也就是說,高額外彙儲備與海外投資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動。
宋敏稱,國內企業走出去風險依舊很大,國內相對封閉與保護的環境,例如壟斷、融資成本低、簡單粗放等優勢,在海外都沒有。
最關鍵的,其實是人才與觀念。
目前,國內企業依然缺乏人才,尤其是對海外了解的人才。
另外,由于各國文化不同,商業環境不同,民衆觀念不同,導致國內企業並購國外企業時,不斷出現人才缺失乃至流失的問題。這其實已經與國內企業的初衷背道而馳——當初企業並購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得到目標企業的研發力量和銷售渠道。
由于並購方和目標企業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機制上有差異,在企業文化的整合過程中,如何使母公司與新並購的子公司在文化系統上獲得統一,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宋敏稱,企業內部治理不完善,也是中國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宋敏強調,並購後的企業最終應該采取本土化管理。否則,按一些國企的做法,不願放棄權力,不信任當地管理,他們空降的官僚並不一定能夠擔當重任。
透視下的隱憂
世界諸國的海外並購先例,足以引起中國企業的重視。在宋敏的了解中,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制造業飛速崛起,而彼時世界制造業的核心國家美國則尚未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于是,看准這一時機的日本資本大舉進軍美利堅。
在這場大進軍中,三菱財團耗巨資將紐約的標志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收歸囊中,這讓不少美國人擔心:日本人是不是准備收購整個美國?——這個擔心如同當下世界對中國人的擔心。
然而日本人並沒能把這些買來的資産消化掉——幾番周折之後,洛克菲勒中心重回美利堅懷抱,而大量的海外並購資金壓力,也牢牢拖住了日本經濟的後腿。
當下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收購行動,一個很集中的現象是“收購品牌”,在宋敏的觀察中,日本韓國當年靠收購成功將自己的品牌打了出去,但是中國與他國並不一樣,在當下的世界經濟形勢下,用本土的低端品牌收購海外的高端品牌,中國企業應該慎重。
http://news.hexun.com/2012-06-08/142256926.html
阿楨
海外並購無法回避“人”的因素 2012-05-28 中國青年報
5月21日,萬達集團宣布:以31億美元並購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此次並購總交易金額26億美元。在中國企業並購之路上,這絕對是件喜事。但從雙方表態亦可發現,並購的實質意義仍很有限。首先,並購後萬達集團只會派駐一兩個代表,具體經營仍由原管理團隊負責;其次,中國影片引進仍由AMC管理層根據美國的行業規則、市場決定。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並購整體成功率不足三成。華為美國並購受阻、中國移動因“間諜嫌疑”被拒、騰中收購悍馬夭折、中鋁與力拓收購交易失敗……在數得上的成功案例背後,是層出不窮的失敗案例。無論是實力雄厚的國企,還是活躍度較高的民企,並購之路始終一波三折。
2009年,中鋁斥資195億美元增持力拓股份。當時的背景是:力拓公司負債387億美元,亟須資金補救。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需要穩定、充分的鐵礦石資源供應。然而數月後,力拓集團撤銷了對中鋁交易的推薦,並為此支付了1.95億美元違約金。細細想來,突如其來的失敗一點也不突然。早在收購計劃傳出時,澳大利亞內部的反對聲音就此起彼伏。澳方認為:中鋁是中國國有大型企業,其行為代表中國利益,因此會損害澳方利益。
這是一種沒有邏輯的邏輯:商業合作不是非得你死我活,共贏才是智慧。但澳方的“陰謀強迫症”仍舊毫無懸念地爆發了。3月,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宣布,交易原定的30天審查期增至120天。在拖延期,礦石價格上漲、資本市場重獲流動性。力拓公司通過內部調整渡過難關,拿出了一筆違約金,並松開了中方合作者的手。
這是一種不仗義的為人之道,在商場卻無可厚非。總有人不屑在經濟領域提及政治和人為因素。但在一個個由人組成、操作、傳遞的經濟市場,我們如何能夠理想主義地撇開人們的觀念、喜好帶來的影響,可丁可卯地談經濟合作?在兩個語言不通、習俗各異、代表不同國家的團隊合作時,失敗或失意來得並不突然。
版主回應
陸企併購金額 居全球第二 2012-06-22 工商時報
湯森路透集團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大陸企業參與的併購案共計1,468件、總金額達8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824億美元增加2.6%。其中,材料、高科技與能源電力相關企業仍為大陸併購案3大主要行業。
統計顯示,年初至今,大陸併購活動占到亞洲地區總額的38.4%,僅次於美國,維持全球第2大的併購市場;大陸併購案交易金額占全球總量的8.7%,比去年同期6.2%還多。
由於工業、製造仍為大陸經濟主要來源,因此,今年以來材料、高科技與能源電力相關企業仍是大陸併購案三大主要行業,三者合計占總併購額的56.4%(478億美元),共計580項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必需消費品市場的併購案成長率暴增,較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大漲180%,顯示「以消費拉動內需市場」的政策正在發酵。
數據顯示,國內併購占到全大陸併購市場金額的67%,達571億美元,共1,071項交易,主要是受到高科技和材料行業的併購交易持續成長。另一方面,海外企業收購大陸資產的交易量則大幅減少,僅達9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02億美金下降54.2%。
大陸對外收購方面,能源與電力行業的對外併購比去年同期增長15%,反映大陸長期以來對能源的渴求。路透報導,比較意外的是,今年第2季成長最高的併購類別為媒體娛樂與電信產業;包括大連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AMC影視公司,以及中國聯合網絡通訊公司收購香港的中國聯通電信。
互聯網併購案的增加,也象徵大陸產業轉型的加速進行,行業併購金額從去年的32億美元躍升至109億美元,為近10年來同期互聯網併購案的最高金額。其中,阿里巴巴私有化、優酷收購土豆網、阿里巴巴斥資71億美元回購股份等大型交易,為行業整合升級貢獻不小。
從地區看,美國仍是大陸企業跨境收購的最大目標市場,目前總計20項併購案,金額達53億美元。
忍辱 2013-03-08 旺報短評
美國政府在2月上旬,批准了大陸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原本外界以為老美對大陸終於「正常化」了,但數日前曝光的交易條件卻顯示,哎,老美還是對大陸「另眼相看」。
尼克森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這個交易案需要美國批准,主要是尼克森擁有墨西哥灣油田的控制經營權,對美國而言,這不僅影響重要資源的控制,更影響著國家安全。但最後美國核准此案,原因是中海油放棄對墨西哥灣油田的控制經營權,只收取油田的收益。但過去北歐的挪威、南美的巴西等國家的國營石油公司,都可控制在墨西哥灣的油田。
在公司的董事長上,大陸與加拿大的比例,竟然是「2比4」,也就是說加拿大籍占的比重但超過大陸,還超過半數;董事長雖然由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擔任,但尼克森的執行長繼續擔任原職。
這些條件,夠苛刻吧?中海油花了151億元,號稱併購了一家公司,但除了分紅利益算是正常的企業常規外,其它條件都違背企業運作的常理,中海油撒大把銀子卻無法完全掌握這家公司,老美的確對大陸的國營企業非常、非常的「另眼相看」。
不過,換個角度看,雖然是忍辱、把這些苛刻條件「吞下去」了,但畢竟是跨出了一大步。中海油藉此跨足全球油氣市場,可取得更先進的技術與管理,同時掌握重要的油源。但,由中美的競爭與彼此作為對方「假想敵」的情勢判斷,老美的退讓,很可能僅止於此。
(楨:西方的公平貿易!詳參【圖博館】:中國併購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入世》)
中國企業“走出去”要防範內幕交易風險 2013-03-08
去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加拿大能源企業尼克森股份公司(N exen Inc.,以下簡稱尼克森),美國證監會就及時發現涉嫌內幕交易的行為並迅速立案展開調查。這是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加拿大爆出內幕交易醜聞後,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再觸內幕交易“地雷”。此事件提醒我們,中國企業境外戰略併購的風險管控體系存在重大缺陷,值得注意和深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4/6/2/2/102462212.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2462212&mdate=0308064206
中美爭奪能源 升級霸權競賽2011-12-07 旺報
中美雙方近來「交手」已從匯率、貿易壁壘轉向能源領域,最近傳出加拿大想與大陸石油公司合作,卻被美國「技術性」警告;針對南、北蘇丹石油爭議,中方則以「斡旋者」身分進駐,似在取代美國「世界警察」地位,讓能源爭奪戰升級為中美霸權競賽。
阿楨
阿根廷將該國第一油企國有化 稱為開啟強國之路 北京新浪網 2012-04-21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20日電(記者馮俊揚宋洁云)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日前表示,阿政府將該國第一大石油企業YPF公司國有化的決心不會動搖,因為衹有國家控制了石油資源才能為阿根廷開啟強國之路。
克里斯蒂娜說,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政府都牢牢把握對石油產業的戰略性控制,因為這事關一個國家的存亡和發展。在拉美主要經濟體中,衹有阿根廷政府還沒有掌握石油資源這個經濟命脈。她強調指出,阿根廷控制了石油資源後,這個南美國家將開啟強國之路。
阿根廷政府日前宣布將向YPF公司第一大股東、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強行收購51%的股份,實現對這家阿根廷石油巨頭的控制。阿政府將YPF公司國有化的舉措引起了西方國家強烈不滿,歐盟準備對阿根廷采取集體行動,維護西班牙企業的合法權益。
阿根廷國有化“誤傷”中石化? 鉅亨網 2012-04-18
但“國有化”風波卻有可能讓第三方受害,比如中國。成為一家政府控股的石油企業后,YPF在阿根廷石油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將處於絕對優勢,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將被破壞,中海油早在2002年就曾與YPF在印尼合作過,目前還持有阿根廷第二大石油企業泛美能源20%的股份。阿根廷國有化YPF事件本身都再次提醒中國企業要及時注意在海外投資項目的風險。
無獨有偶,蒙古礦產資源局4月16日在烏蘭巴托宣布,暫停由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全資附屬公司SouthGobi Sands LLC擁有的若干許可證的勘探及開采活動。這意味著,南戈壁旗下惟一一個已經運行的煤礦敖包特陶勒蓋(Ovoot Tolgoi)也受到負面影響,其許可證也遭到暫停。
不光是中石化和中鋁,中國企業近年來頻頻在海外經營的過程中遭遇各方面突發事件:既有相關國家審批環節的風險,也有地緣政治的風險,還有被收購的企業的違約風險。同時,部分企業也確實遭到了不小的損失。比如,因利比亞戰爭影響,有專家預言,中國近200億美元的資產可能在該國的利益洗牌中“打了水漂”。
“從種種事件來看,中國企業不僅要知道如何投資,還要學會及時應對相關的突發事件。”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需要企業努力,同時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助力。
另參本館:《衝突與合作》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 中國併購
版主回應
中國併購金額全球第三 2011-3-26大公報
湯森路透昨日發布的中國併購市場一季度報告顯示,中國相關併購(包括境內和跨境)總金額達422億美元(約人民幣2783億)和769項交易數量,金額與交易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總併購金額佔亞太地區的三分之一,並排名全球第三。
其中,中國境內併購活動總計159億美元,佔中國總併購交易金額38%和併購交易數量的67%。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的交易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併購案例為173項,較去年同期增長166%,創下第一季度入境併購最高紀錄。中國企業對外收購總金額達1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
就行業來看,在第一季的併購交易中,材料産業是併購總金額最高的産業,併購總金額達101億美元,較去年增長18%。其次為金融行業,併購總金額達76億美元,較去年下降20%。能源與電力與去年持平,併購總金額達68億美元。
而名列一季度中國前五大併購交易之首的是中石油國際投資公司斥資54.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一個頁岩氣項目權益,其次是香港富商鄭裕彤旗下的周大福斥資194.5億港元認購中國平安2.72億H股。
排名第三位的是中國藍星集團以20億美元收購挪威綜合企業奧克拉集團旗下太陽能公司埃肯公司。而中國煙台萬華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匈牙利BorsodChem96%股權,排名第四位。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總成功率達40% 2012-04-19工人日報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4月17日透露,迄今爲止,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總成功率大概是40%,高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
近年,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發展迅速,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十一五”期間跨國並購的投資額累計將近940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35%。按國際上通行的跨國並購的成功率的計算口徑計算,從鎖定並購目標到談判、競購、交割、整合,再到運營獲利爲止,目前全球跨國並購成功率大概是25%。也就是說,從鎖定目標到交易成功,大概能夠成一半;從交割到整合順利,並且運營獲利,這大概也是一半。
沈丹陽分析說,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成功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國企業整體比較謹慎,鎖定的目標比較少,不輕易發起收購,第一階段的成功率可以達到鎖定目標項目的70%左右;二是多數並購發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並購的成本比較低,交割後的整合總體也比較順利。當然還有一部分並購項目還在整合期內,還不能確定成敗。
“我們認爲,中國企業開展跨國並購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自身全球經營戰略的決策結果,企業業務重心放在境內還是境外,與是否實施跨國並購並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取決于自身發展的方向、市場情況、經營成本等因素,取決于如何能夠實現盈利。”沈丹陽表示,我們認爲這樣的行爲是企業的商業行爲,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繼續加強政策促進和服務保障,指導企業有序開展境外投資並購,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阿楨
(楨:還是讓油水電徹底民營化吧,不然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老是肖想民營效率和公營補貼福利全都要!另參本館:油價漲不漲 民可使由之 兩岸油災 九萬兆決策模式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併購 綠能產業 物價漲不漲 馬物價政策 《公營企業改革》 公家月薪與獎金 鐵飯碗 瘦馬與肥貓 )
「減半緩漲」措施取消 油價大漲【聯合報2012.04.02
經濟部昨天宣布,今天零時起取消油價「減半緩漲」措施。儘管依浮動油價機制,本周油價應下跌一角,但中油一口氣反映六成累計「應漲未漲」額度,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將一次大漲三點一元、九八汽油漲三點六元。
台塑石化稍晚也宣布跟進漲價,九八汽油漲價三點七元、九二汽油漲二點二元。
經濟部長施顏祥說,一輛使用九二汽油的摩托車,每月平均使用十五公升汽油,漲價後,每月油錢將增加四十元;一輛汽車每月平均加油量兩百公升,每月將增加七百元支出。
油價大漲首當其衝的產業,包括染整、紡織與水泥,主因是鍋爐燃料需求。
能源局長歐嘉瑞指出,這次油價平均調幅逾百分之十,估計可能造成經濟成長率降低零點二二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可能增加零點三七個百分點。
經濟部宣告,油價將回復到正常浮動油價機制,但因為還有四成累計的油價還未補足,因此今後「漲價照漲、降價只減半降價」,直到先前累計未漲的部分完全補足。
為減輕物價衝擊,經濟部同步宣布多項照顧弱勢的配套措施,包括:桶裝瓦斯本月每公斤降二元,以二十公斤為例,每桶降四十元;天然氣本月也不漲價。未來桶裝瓦斯仍實施「減半漲價」機制,以照顧小吃店及物價不致大幅漲價。
另外,大眾運輸(含載客船舶)用油、計程車、油氣雙燃料計程車、以及復康巴士,也提供油價補貼。其中,大眾運輸業者定額補貼,由目前每公升二點四元提高到五元;與中油簽約的計程車用油,每月四百五十公升定額補貼,由現行每公升二元提高至五元。這項補貼每三個月檢討一次。
相關新聞
電價 最快五月漲
油漲後 「就怕民生物資跟著漲」
油價漲 CPI↑0.37 GDP↓0.22百分點
油漲電蠢動 法人:台股不妙
油價利空 台股面臨回測壓力
油電雙漲 央行將讓台幣升值
油荒恐懼蔓延 英美怕怕
歐巴馬擬釋戰略儲油
經濟學家:總統無力控制油價
燃料補貼 成新興亞洲國重擔
印尼大馬 快被燃料補貼壓傷
巴基斯坦調漲汽油8.2%
版主回應
看問題/不抓肥貓 全民被揩油【聯合報記者劉俐珊2012.04.02
首先,中油每次都聲稱,油價凍漲或減半緩漲,導致虧損連連。問題是,中油的競爭對手台塑石化,員工貢獻度是中油的三倍。請問:中油的員工貢獻度遠不如民營事業,這方面的績效不彰等於是強迫全民埋單,中油迄今仍拿不出「合理化的績效方案」,難怪民怨難平。
尤其,中油經營績效差,但員工的年終獎金照發、油品補助照領。昨天中油高層釋出「將檢討員工使用油氣優惠」,結果竟只是「打九折或八折」;這種「聊勝於無」的改革決心,看在荷包愈來愈薄的升斗小民眼中,又做何感想?
截至去年底,中油公司累計稅後虧損達三百六十一億元,縱使官方一再對外表示,人事成本僅占中油總成本的百分之二點二,甚至不到一成,主要是購油成本上升。但對一個虧損的國營事業來說,如果戮力改革,從改善人事結構、增加採購效率等多管齊下,肯定一定可以見到改革績效,回應全民對於國營事業的改革期待。
無感凍漲 休克回漲【聯合報黑白集2012.04.02
這麼劇烈的調幅,許多民眾勢必覺得難以承受。但這也就是油價的吊詭:政府凍漲、緩漲時,就像冷水煮青蛙,大家沒有「坐享其利」的感覺;而一旦油價要反映真實成本,就如同鍋子裡的水突然沸騰,大家都像遭到了電擊。這場休克,就是人們享受了幾年無感低油價後,要開始償還積欠的費用了。
台灣是個大量倚賴進口能源的國家,按理說,能源價格越真實越能遏止浪費,並鼓勵節能及替代產業的發展;但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常出手干預。中油原有一套「浮動油價調整公式」,扁政府在二○○八大選前,由張揆逼著中油實施油價緩漲機制,甚至一度下令「凍漲」。這項措施到政黨輪替前實施了七個多月,造成中油上千億元的虧損,這正是今天要補的黑洞。
學者:荒謬的油價機制 官民雙輸【聯合報2012.04.02 03:02 am
淡江經濟系教授廖惠珠認為,大部分國家的油品市場已自由化,除弱勢族群以外,少見台灣的補貼現象,油品業是否非得國營?「仍有討論空間」。
馬凱指出,國內油品市場有二個扭曲:凍漲讓國內油價沒有等比例反映國際油價漲幅,是第一個扭曲;第二個扭曲是政府規定中油每年上繳一定金額的法定盈餘,讓中油擁有合理利潤,間接讓另一家煉油公司台塑化享有「不合理的利潤」,由於國內油品市場是寡占,消費者只能被迫接受中油與台塑化開出的油品價格。
油價不漲 窮人補貼富人【聯合報╱林建甫/台大經濟系教授2012.04.02
台灣近幾年來的物價卻非常平穩,波動程度非常小,每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都控制在一%左右,比起新興國家動輒五%以上,或是幾乎雙位數的通膨率,台灣的物價狀況,足為表率。
當油價一直被壓抑,雖然大家都可以便宜的加油,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油因為收入不敵購油及煉製成本,導致虧本,終需國庫補貼,最終負擔的還是全體人民。尤有甚者,使用最多的,補貼最多。
當國際油價漲,國內不漲價,就會造成浪費。例如,油價漲,人們會改變生活習慣,改搭大眾運輸工具,甚至賣掉小轎車,改騎自行車,既環保,又健康。當油價漲,節能、綠能、新能源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否則在原來的價格結構下,沒人有誘因去做研發或是採取新能源政策的動機。
媒體對比多國油價:中國進石油開支占收入比10強 2012-04-01北京新浪網
3月19日,隨著發改委對油價進行了今年內的第二次上調,不過,飽受高油價困扰的並不衹是中國。本報統計134個國家的3月份汽油價格後發現,中國(以北京為代表)的油價排名處於第81位,似乎並不是很高。但若把石油開支放進人均收入里比較發現,中國排名已經躋身“十強”。
兩岸中國石油 寡佔油品市場 損益大不同
近來國際油價受到伊朗禁運問題而高漲,國內中油去年(2011)竟稅後虧損361億台幣,到今年前2個月還再虧損125億台幣,逼得政府宣布自4月2日開始一次漲足。而同是油企的台塑石化,2011年稅前淨利246.7億元,稅後淨利224.98億 元,每股盈餘2.36元。
對比對岸的油企營運, 大陸油價在今年3月20日已開始調漲,汽柴油價格每噸各漲600人民幣,上調的幅度約為6%至7%,許多地方的油價普遍超過每升8元人民幣(約台幣40元),是比國內的油價高。再比較石油公司的營運,大陸的三大油企在去年共賺 2750億人民幣,平均每天賺7.5億元,並上交暴利稅共1720億。
三大油企去年油氣產量增速基本維持穩定,尤其是上游油氣收入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中海油與中石化的上游收入增長接近三成,中石油的上游收入增長更達42%。中石油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利潤2195.39億人民幣,比2010年增長42%,勘探與生產板塊仍是中石油最重要的盈利貢獻板塊。
http://blog.cnyes.com/My/caizischool.com/Article740396
阿楨
陸買遍全球 西方讚又怕【聯合報記者陳思豪2011.12.24
中國三峽集團以卅五億美元,收購葡萄牙電力公司超過兩成的股票,同時間,兗州煤業集團也以七億澳元收購Glouces-ter公司,取得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的出口權。隨著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大陸正不斷透過海外收購的方式,企圖增加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
細數大陸這幾年的收購史,從TCL收購阿爾卡特、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到中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中國石化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創下大陸海外收購最大案)、蘇寧電器入主日本LAOX。大陸「買遍全球」的舉動,引起全球注目,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奇蹟的讚嘆之餘,也擔心經濟實力強大後的中國,未來將進一步掌控全球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卻是大陸企業的本質問題,很多企業屬於國營,多半抱持著「搞大做專」的想法,卻忽略了固強保精的思路,從TCL、聯想、中國平安的虧損案例來看,過多的併購動作,或許不是一個太明智的舉動。
統計數據指出,先進國家併購後的成功率,只有兩成左右,對許多剛起步的中國大陸企業來說,很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舉例來說,就像一個財大氣粗的富豪,因財力雄厚,而到處收購藝術品、亂投資股票,其中的風險是難以估算的。
中國人過去普遍存在好大喜功、愛面子等陋習,不少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但企業本身的體質尚未完善,縱使財務報表亮眼,但不能反應整體實力。
在世界經濟動盪不安的情況下,大陸是穩住全球經濟形勢的重要關鍵,但一窩蜂的盲目,很可能會讓自己也陷入危機當中。
版主回應
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收購薩博資産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2012年6月13日電(記者劉一楠)負責瑞典汽車制造商薩博破産事務的行政官13日證實,近期成立的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成功收購薩博的破産資産,未來將致力于電動汽車的生産。
據悉,瑞典國家電動車公司由一家香港能源企業和一家日本投資公司聯合出資建立,其中香港企業占51%股份。這家合資企業今後將利用薩博生産線生産電動汽車,目標爲年産20萬輛。
“中國收購”時代來了?
中評社香港2012-6月13日電/英國《金融時報》6月13日載文《“中國收購”時代來了?》,摘要如下:
差不多5年前,中國政府設立了自己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IC,以下簡稱:中投公司),其宗旨是更加積極地把中國從出口中獲得的美元收入投資於海外,以期獲得高額回報。
如今中國已經有數家政府投資機構在世界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中投公司不過是其中一家。目前這樣的機構至少有6家,它們的對外投資金額也越來越高。資金從中國流出,勢必對全球證券和資產價格產生影響,何況中國的投資風格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加主動。然而,這些投資機構的決策過程越來越具有集中色彩,因而透明度也越來越低。
資金流出正迅速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品種。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萊昂斯(Gerald Lyons)最近曾表示,“我們正從‘中國製造’階段進入‘中國收購’階段。”
中國國家外管局(Safe)通過旗下中國華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地開展海外投資。該投資機構擁有至少3000億美元資金,還可以從其母公司3.2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中獲得更多資金。知情人士表示,這家機構新扮演的積極角色,反映中國政府決心推動投資多樣化,特別要減少美國國債和美元的比重。
中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方式歷來偏於保守,主要投資對象是美國國債、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等美國政府支持企業的抵押貸款證券(數量日趨減少)、德國國債以及其他信用評級較高的債務。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香港一位前政府官員表示,中央政府“認為投資於美國國債或歐洲政府債券、為西方赤字提供資金是不明智的。目前的做法才更理智。”
這句話裡的“目前的做法”指的是,中國決心利用投資和貿易,獲取自己需要的技術和資源,使中國經濟增長再上一個台階,同時在海外留下越來越多的足跡。例如,中投公司的許多舉動都涉及成立基金,幫助中國企業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公司進行投資或收購,從而獲得能源等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技術。
除了中投公司和外管局以外,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Sasac,簡稱國資委)同樣也變得更加主動。國資委下面設立了中國改革基金,旨在為對外投資活動提供支持,並已獲得約100億美元資金。如今國資委有兩種投資方式,一是通過它所監督的國有企業進行投資,一是自己直接投資。國資委的新舉措意在推動中國國有企業通過海外收購成長為跨國巨頭,這與中投公司的目標相似。
即便設立了彼此競爭的投資機構,但在資金管理方面,只要力所能及,中國政府似乎就會採取集中控制方式。比如,國資委設立的基金就引起了爭議,有些觀察人士認為,投資決策應由各國有企業自己進行,因為它們更貼近市場和現實世界。但那會削弱政府的權力,而政府顯然仍熱衷於控制資金流出的數量和去處。投資決策既日益受到回報的驅動,也越來越具有政治色彩。
比如,中國政府最近似乎已經決定,上市國企應把它們現金中的更大一部分以紅利形式派發給股東。可以說,這聽起來是負責任的公司治理方式,因而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國企的大股東還是政府,增加分紅從本質上來說是將資金返還給政府自己的一種途徑——這是一種再集中的方式。
此外,諸如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這樣的政策性銀行——這些銀行也可以從政府資產負債表獲取資金——以極其優惠的條件提供貸款,也會增強中國在世界的金融影響力。
由於中國政府的決策方式大多數情況下都極不透明,外界很難知道那些錢花得是否明智。中國調動資金出海正促使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加大海外動作的力度。
對需要資金的其他國家而言,這樣的競爭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對中國本國的民眾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就不那麼一目了然了。他們可能指出,政府在把他們的錢用來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收購之前,首先應該用在國內無數個需要用錢的項目上。
阿楨
戳天堂假象 華西村民密謀遊行 2011-11-28 旺報(楨:煸報!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50年前,華西村負債累累,殘破不堪,50年後,已是充斥資本主義色彩下共產社會的最佳典範,並贏得「天下第一村」的美名。不過最近有村民踢爆,華西村的天堂假象,並準備密謀大遊行,不料事前先曝光,立刻遭致封殺。但也凸顯華西村周邊村與中心村矛盾公開化。華西村毀譽參半,再度成為大陸各界關注的焦點。
張捷:莫讓華西村老書記成第二個褚時建
號稱“中國第一村”的華西村,先是被爆出花4億元搞旅遊、建金牛,繼而又被曝出老書記吳仁寶的4個兒子,掌握了全村9成的財政支配權。這讓“紅色天堂華西村”再度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中國經濟網2011年11月25日訊(記者 李凡)針對今天《我財經》榜單第二位的新聞《華西村老書記4個兒子被指支配全村90%資金》,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張捷認為,這實際上就是產權明晰的問題,華西村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老書記的智力奉獻,是他帶領大家創業的,他的突出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同時,張捷也提醒說,“不公平的分配機制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就像紅塔集團的褚時建一樣,他把紅塔做得那麼大,但他自己只拿很低的工資,所以他不平衡。在產權的分配上,我們經常走兩方面的極端,比方說紅帽子企業,曾經一段時間,紅帽子企業全變成了國有企業,不承認它了,等於剝奪了紅帽子企業當時主要勞動者的創造,實際上它是承包這個企業,把沒有的變大了。後來還有一些走向完全的反向,紅帽子企業的產權完全變成個人了,這等於是利用了國家的商譽。尤其是在企業一窮二白的時候,國家商譽還起到了企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因為企業賠本的時候是挂靠國家的,債主不管這一點,只要企業賠光了,肯定是國家替你賠,因為它是國家的無限責任公司,並不是產權明晰的有限責任公司。”
“在歷史問題上,要以歷史的眼光去看,要有一定的歷史寬容,要承認一定的貢獻,以合理的方式解決。就像當時解決股票全流通時一樣,給創造者一定的對價,讓個人有合理的資產。如果不讓他以合法的權利獲得資產,他一定會以非法的辦法把資產拿在自己的手裏。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111/25/t20111125_22868831.shtml
褚時健
褚時健紅塔集團原董事長,曾經是中國有名的“中國煙草大王”。一手將紅塔集團建成大型企業,後因貪污被捕,是中國最具有爭議性的財經人物之一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67961.htm
版主回應
華西村金牛被批病態炫富 反對者稱投資黃金保值 2011-11-23 北京晨報
華西村金牛,重1噸。“華西村有錢了,用黃金造了一個金牛,這違背傳統美德。有錢了,可以拿去幫助西部地區的貧困孩子,幫助老百姓。用些黃金堆在那裏,美嗎?
反對 先讀懂華西再說事兒
從表像上,造金牛違背傳統美德,與崇尚節儉相悖,似乎還佔著理兒。然而,將這尊金牛放在華西村的發展史上看,恰恰相反,金牛閃耀的正是華西人傳承的傳統美德之光。重1噸、價值3億元的金牛與春節前向村民發黃金一樣,一來製造關注點,擴大華西知名度,為旅遊業造勢,二來通過投資黃金保值,讓全體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層樓。據報道,金牛現在已增值三成。不知“小蠻腰”現在增值了多少?
華西人不差錢,有錢就要搞各種投資,否則就是守財奴或是坐視貶值,甚或坐吃山空,富不過三代。但沒聽說華西人炒房團滿天飛,也沒有見到華西人放高利貸,出產了“跑路老闆”。華西人利用多少年來打拼的金字招牌搞投資,錢生錢,連一丁點兒的資源都不浪費,可以這麼說,“誰知大金牛,汗毛皆辛苦”。別以為華西人會把辛苦攢來的錢只用來炫富、玩虛榮,華西人精明到家了,每一個大手筆都是掰著手指頭算過賬的。就在地球人都在爭論摩天樓和大金牛時,華西人已在數他們用這些東東賺回來的銀子了。他們將傳統美德演繹得叫你不細細咀嚼品不出來有多少傳統美德的含量。
再說華西的扶貧濟困。“十一五”期間華西村投入2500萬元,免費培訓5萬名村支書,智力扶貧帶動了10多萬人脫貧致富。此外,他們在寧夏、黑龍江建設了兩個省外“華西村”,還在江西吉安建設第三個省外“華西村”。值得一提的是寧夏華西村,堪稱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創舉。華西村不僅幫助1萬多寧南山區的農民解決了溫飽,更在幾代人的心裏種下了窮則思變、求富發展的希望之樹。因此,用傳統美德來綁架華西金牛,不公平,也打錯了靶子。要拿金牛來說事,還是先讀懂華西村為好,否則,就要貽笑大方了。
金牛擠出的依然是奶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徐宗威司長對華西村的這一指責,在邏輯上有點問題。華西村有錢了,就應該把錢全部拿去資助西部嗎?要是這麼說,那麼所有的官員都不應該坐公車,畢竟還有孩子沒有校車坐。這些年來華西村對西部資助不少,建起了不少“西部華西”。希望華西村承擔更多責任,更多的應該是經驗和理念扶持,其中包括必要的資金,但並不是說華西村有多少錢就拿多少錢對口捐助,這是在搞“均貧富”,這樣做還會有華西村嗎?
先富的煩惱
“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是絕對的先富地區。富者有炫富的資本,也有保值增值的渴望。凱旋門、美國國會大廈、微縮版天安門、長城及維也納畫廊、愛因斯坦天文臺,再到金牛……我們可以認為華西村在炫富,但按照華西村的解釋則是,這些建築都是我們在2000年作為旅遊景點開發建設的“世界公園”旅遊項目,並且,金牛讓華西村旅遊火起來。就金牛而言,亦是華西投資黃金保值的行為之一。據悉,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共有10萬多海內外遊客前往華西村遊玩參觀。
華西村金牛,其實是先富的煩惱。創業難,守業更難。先富難,持續富裕更難。對財富的保值增值,是富裕者共同的心願,無可厚非。華西村所做的保值增值,單純從經濟學角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財富品質。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111/23/t20111123_22861963.shtml
阿楨
溫貸危機連累鄂爾多斯 五千萬以上融資者被監控 2011-10-12北京晨報
《北京晨報》9月19日曾報道,鄂爾多斯民間放貸氣氛濃厚,家家放貸不炒股,甚至在京的鄂爾多斯白領也通過各自渠道返鄉放貸,著名財經評論人葉檀發表評論稱“高利貸是可怕的堰塞湖”。如今,這一風險已得到官方的高度重視。
“你的錢收回來了嗎?”這是如今在鄂爾多斯市一句很流行的問候語。“遇到十個人,至少有八個人這麽說。”在鄂爾多斯從事房地産開發的李總監告訴記者,“溫州老板跑路,很多媒體也報道了鄂爾多斯民間借貸的風險,加上鄂爾多斯的房子賣不動了,這裏的開發商都沒錢,銀行又不給貸款,確實有些謹慎的人把錢收回來存銀行了。”
記者獲悉,在鄂爾多斯,除了個人對民間借貸的態度開始有些“緊張”外,當地政府也已開始低調嚴防高利貸資金斷裂的風險。“先開始准備控制融資一千萬的人,後來發現太多了,就控制了融資五千萬以上的,如果是做實業,如果短期資金周轉有問題,政府可能還幫一幫;如果是拿錢揮霍的,直接就凍結財産,清償。”一位接近當地政府官員的人透露,“不過清償是從你開始從人家那存錢拿利息開始算,如果給你的利息已經達到本金額度,就不再補償了,相當于你拿走本金。”鄂爾多斯某銀行工作人員、小額貸款公司的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地表示確有此事。
當地人表示,如果目前還沒把錢拿回來,也就不用著急再拿了。“當下小額公司湊個百八十萬都困難,等到明年信貸緩緩估計就好了!”有人依舊樂觀地判斷。
銀行:市場反應過度
晨報訊(記者 劉映花)民間借貸開始崩盤的消息讓原本低迷的股市雪上加霜,但民間借貸是否真的猶如一顆定時炸彈,甚至會拖累中國經濟硬著陸?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梁兆基昨日表示,對于民間借貸,市場的反應有些過度。“首先,民間借貸的規模比正規的銀行體系小很多。中國銀監會預計,民間借貸市場的規模可能在3萬億元左右,而中國銀行(2.96,0.03,1.02%)(微博)體系規模超過52.4萬億元。第二,銀行系統以外的非正規借貸可能僅限在一些城市中。”
民間借貸危機讓近日市場上放松貨幣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此,梁兆基認爲,中國必須謹慎地對待經濟前景,采取的政策必須反映事實,而並非根據市場情緒或謠言。
版主回應
溫州擬設150家中小擔保公司 2011-11-09 旺報
溫州市政府全面啟動「1+8」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戰略,從體制、機制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債務危機。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長周德文透露,溫州擬成立150家中小擔保公司,「招安」上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民間資本。
溫州市今年4月開始爆發企業債務危機,民間資本借貸出現惡性倒閉潮,包括三旗集團等溫州企業相繼出現倒閉、出走與跳樓事件。溫州市政府因此訂出《地方金融業創新發展綱領性總方案》及8個配套子方案,引導民間資本規範化、陽光化,從根本上化解債務危機。
新華網報導,總方案提出要打造資本集散的「資本之都」。2012年溫州將舉辦「資本之都高端論壇」,實現資本與項目、企業、市場的對接,逐步形成民間資本集散中心。
方案中,溫州3年內將發展小額貸款公司120家。此外,全市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總數增加到30家,並將農村合作銀行改制為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溫州市政府副祕書長陳俊表示,今年內將先啟動10至15家小貸公司,為高位運行的民間資金「減壓」。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周德文透露,溫州擬成立150家中小擔保公司,集資上千億的民間資本。周德文說,溫州將成立「民間資本服務中心」、「民間資本基金」、「溫州金融資產交易所」等機構,來引導民間資本流動。總體目標是成立幾十家村鎮銀行、150家中小擔保公司,註冊資本在1億到5億不等。
以今年溫州民間借貸1200億元規模來算,周德文表示,村鎮銀行和擔保公司能聚集的資本,至少會「招安」70%至80%以上。
溫州中小企業未獲得銀行貸款 擔保公司中間阻截 2011-11-26鉅亨網
高利貸危機以來,尤其是總理視察溫州之后,溫州市政府各種拯救市場的方案相繼出臺,每一個方案都打著拯救實業的旗號,每一次方案出臺,公眾都認為資金鏈緊張的中小企業應該得救。
據中國經營報11月26日報導,兩個月即將過去,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銀行,還是擔保公司、小額信貸公司,都未實現資金與實業的有效對接。資金仍難到達嗷嗷待哺的實業。
在銀行資金難以有效到達之時,由於年關將至,資金需求增加及信用風險日益加劇,原本一直在溫州盛行的企業和個人間自有拆借也幾乎停止。溫州民間信用危機加劇,實業困境進一步升級。
一線調查
資金來源有限,銀行貸款難以到達,擔保及小額信貸公司“阻截”
資金流向實業仍差最後一公里
“說是拯救小微企業、金融業開閉門會議之類的,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質舉措,我也沒有看到哪一家銀行有具體的行動,就是找幾個有代表性的人出來做做樣子罷了。”一位汽配行業的老板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對於大多數溫州企業來說,從銀行貸款依然只是一個傳說。
由溫州高利貸而引發跑路潮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要求銀行不抽貸,不壓貸,保障企業正常運營。
上述老板認為,雖然政府出臺了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但是目前銀行對風險把握依然非常謹慎,即便是放貸,也只是短暫地針對“自己認可”的少數企業來做,大多是短暫的、小范圍的行為,并沒有普及到大多數企業。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溫州調查采訪發現,盡管各種促進放貸政策并進,但銀行沒有實質性舉措,小額信貸和擔保公司一起捂緊錢袋,資金仍沒有進入堅守實業的中小企業。
……………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126/KE0GABU1E3R32.shtml?c=macro
溫州企業家應重歸溫州秩序 2011-11-21 鉅亨網
七八年前,腦海中浮現過一個概念:溫州秩序。那個時候,溫州模式還相當走紅。今天,溫州經濟正在遭遇巨大的麻煩。也許,走出單純經濟維度的溫州模式,從綜合性秩序的框架內思考溫州,是溫州擺脫困境的一個出路。
……………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121/KE0F80VVRPSJA.shtml?c=index
阿楨
華西村建村50周年:奢華的村慶獻禮 鉅亨網2011-10-09
譽滿天下的華西村終於迎來了建村50周年的神聖時刻,作為華西村建村50周年獻禮的黃金酒店也在同日宣布開業。建村50周年,是華西歷史的重要時刻,然而,曾以儉樸著稱的華西村,這天呈現的卻滿是奢華和浪費。
據新華社10月8日報導,有著“天下第一村”美譽的江蘇省華西村8日迎來了建村50周年。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慶祝大會上,華西村致富的領頭人吳仁寶回顧了50年走過的歷程,并描述了華西村美好的未來。同日,由華西村村民每戶出資1000萬元,籌資30億元建起的72層328米高“空中新農村”——龍希國際大酒店剪彩開業。該酒店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單體酒店之一,也是華西村為迎接和慶祝華西五十年村慶的一大獻禮。而酒店開業后更顯奢華,頂部的61層會有空中花鳥園、空中游泳池;酒店二樓則設有2000平方米的購物區。據稱,酒店鎮樓金牛用價值3億元黃金鑄就因此該酒店也被網友稱為“黃金酒店”。
如此奢華的酒店,在國內恐怕找不出第二家,更何況還是一家村級單位出資建造,恐怕也只有華西也這樣的事例和魄力了。
50年來,華西村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歷程。他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共同富裕的集體經濟,建成了家家住別墅、開汽車、有工作、存款多、保障好、精神富的中國農村先進典型。
華西是成功了,成功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之路,因此華西也有了今天建造“黃金酒店”的能力與魄力,30億元的投資,3億元的鎮樓金牛,華西的奢華,是不是真的有點過了?
目前,我國處在農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期,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尤其是廣大中西部地區,農村人均收入甚至不足千元,一個縣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區區幾個億,和華西相比,相距甚至幾個世紀的距離,這些地區,恰恰是幾十年前華西的一個縮影,30億,可能在中西部能建幾個中型企業,解決數十萬人的生計,能建立幾十所小學,讓更多孩子接受教育,即便是3億,在中西部地區也是大有可為的。
我們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先富帶后富,不能變成先富帶炫富,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華西不應淡忘。
版主回應
溫州高利貸失蹤案專題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gldwenzhou2011/index.shtml
背景資料
浙江省溫州市民間高利貸“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一旦某個環節出問題,很可能造成倒帳的骨牌效應。有報道說,今年溫州至少已有16起涉及高利貸的失蹤案。
據全國工商聯在17省市的調研顯示,90%以上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另有數據顯示,目前商業銀行指導利率水平是7%左右,而體制外“委托貸款”利率卻是高達20%以上,浙江民間借貸利率最高達180%。
浙江涉高利貸老板出逃事件一覽
2011年4月初
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鶴逃往國外,傳因賭博欠下巨額賭資
2011年4月
波特曼咖啡老板嚴勤爲出逃,因公司經營不善向民間借入高息資金,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2011年4月
三旗集團老板陳福財出逃,源于公司資金鏈出現困境,企業互保出現問題
2011年6月初
溫州鐵通電器合金實業有限公司股東之一範某出逃,傳因涉及千萬元民間借貸
2011年6月中旬
浙江天石電子公司老板葉建樂出逃,傳因欠下7000萬巨額債務無法償還
2011年7月
恒茂鞋業老板虞正林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2011年7月底
巨邦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和霞出逃,傳其參股擔保公司出問題,涉資金1億
2011年8月24日
錦潮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列竣出逃,傳其參與經營的擔保公司出問題
2011年8月29日
耐當勞鞋材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志雄出逃,傳因欠下巨額債務
2011年8月31日
部落之神鞋業公司董事長吳偉華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2011年8月31日
唐鷹服飾董事長胡緒兒攜妻兒出逃,胡緒兒曾向多家商業銀行貸款,債務總額2億元左右。
2011年9月1日
蝶夢兒鞋廠老板黃傑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2011年9月9日
百樂家電董事長鄭珠菊攜款潛逃被警方追捕歸案,共欠債權人現金借款、銀行承兌彙票等共2.8億
2011年9月13日
奧米流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負責人出逃,公司價值千萬精密加工設備不翼而飛
中秋節期間
新耐寶鞋業董事長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唐風制鞋董事長黃伯鶴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星際鞋業董事長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歐霸標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出逃,原因和所涉資金不詳
2011年9月15日
寶康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吳保忠失蹤,欠銀行貸款2億多,民間借貸8000萬,承兌彙票5000萬
2011年9月19日
福燕兄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出逃,傳其欠上億高利貸,資金鏈斷裂後房産被銀行轉賣
2011年9月22日
龍灣藍天大藥房董事長出逃,涉案資金8000萬
2011年9月21日
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出逃,所欠款項達8億,知情人透露實際欠款20多億
相關新聞
溫州跑路眼鏡大王回國談重組 銀行同意分期還貸
溫州眼鏡大王胡福林出逃 銀行斬斷最後生機
溫州政府各界應對跑路潮 部分出逃老板有意返回
溫州90多名老板負債出走已有3人返回國內
溫州老闆跑路潮 可望減緩
彭亮:老板跑路是江湖宿命
張冰:溫州老板爲何頻頻跑路
程武:溫州商人的誠信鏈千萬不能斷
溫州人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
溫州財政局公務員涉嫌非法吸儲放高利貸被批捕
溫家寶:赴溫州前曾先派人前去調查
溫州老板: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總理南下提振中小企業信心 浙江官方立志保領先
溫總理要求浙江1個月內穩定溫州中小企業局勢
溫家寶談溫州老板跑路現象:畢竟是極少數
浙江要求各級政府幫扶中小企業脫困
溫州嚴禁暴力追債 年內或有進一步救市政策
溫州重拳整頓溫企 嚴打暴力討債
錢寧放股市 高利貸業者悔恨
據稱溫州中小企業超1/4虧損
溫州民間借貸資金規模達440億元 年利率180%
溫州九成家庭涉足民間借貸 今年壞賬或達1500億
消息稱溫州向央行申請1年期金融穩定再貸款600億元
溫州270家擔保公司集體歇菜 浙江警方發布預警
辜勝阻: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緩解中小企融資難
李龍:老板頻頻逃跑引發多重反思
成思危:中國當前民間高利貸問題相當嚴重
一財社論:民間金融出路還是要靠改革
阿楨
中國 啟動搶糧大戰2011-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
中國去(2010)年主要農產品進口增幅突顯;其中玉米進口量較2009年爆增約18倍,小麥進口量也大增36%。反應出中國對農產大宗物資的需求不斷升高,以及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充裕。分析師稱,這些因素恐再次墊高中國今年度農糧進口量。
此外,中國對農產品的龐大需求,讓美國、巴西、加拿大、澳洲等農業原物料大國最受惠。近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即大手筆採購300萬公噸的大豆,總金額高達18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較2009年成長18倍,遙遙領先各項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幅度。
民間和出口商的估計,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達200萬噸。相較之下,2008年、2009年的玉米進口量分別只有4.9萬噸、8.3萬噸,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展望未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中國糧食生產率的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減緩,使得玉米成為進口量增加的「明顯候選人」。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也表示,2011年進口玉米的需求將更高,原因是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大型養豬場的興建將越來越多(玉米是豬的飼料)。
除了玉米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麥120萬噸,較2009年成長36%。預估今年進口將達到145萬噸。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國有糧食貿易商中糧集團為首的中國買家,已購買4船飼料小麥,約20萬噸;他並指出,澳洲各大小麥出口商皆參與這次與中國買家的談判。
至於大豆方面,去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史上最高5,480萬噸。預估今年將突破6,000萬噸,再創新高;中國對於棉花的進口也大幅增加,去年為280萬噸,較2009年成長86%;去年中國糖進口量也增加66%。
此外,稻米可說是最受中國政府保護的糧食,但去年進口量也增至36.6萬噸,較2009年成長近2.9萬噸,增幅約8.6%。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媒體報導來看,官方數據並未包括經由南部國境運至中國的走私稻米。
版主回應
中國赴外投資應謹守「務實沉潛」原則2011-10-04 工商時報
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外匯存底)持續擴張,目前已多達3.2兆美元,穩居全球超級王座。在當前歐美經濟動盪不安情勢下,中國因手握這筆鉅款,已儼然成為世界頭號金主,前來爭取中國投資者絡繹於途。跡象顯示,中國即將成為舉世各國「外投」的領頭「大戶」。但值得中國政府注意的是,外投數量膨脹是一回事,外投品質能否同步長進,才是真正的考驗。
首先要強調的是「務實投資」的重要性。關於這方面,日本過去的經驗足堪借鏡。回顧1980年代,日本經濟高度成長,出口貿易順差快速增加,外匯存底鉅幅累積,日本企業熱中前往海外特別是美國從事投資,其中三菱集團在紐約購買洛克菲勒大樓尤其廣受矚目。但曾幾何時,隨著日圓大幅升值,以及投資標的價格崩跌,這些對外投資嚴重虧損,連帶削弱了日本整體國力。
如今中國外匯存底不斷締造新高,如何妥善運用,既能增強本身實力,同時避免引起其他國家負面的情緒化反應,無疑是中國主政當局必須正視的課題。從以往統計資料來檢視,可以發現去年中國赴外直接投資(FDI)淨額雖有68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五,首度超越了英國和日本這兩個傳統的外投大國,但是該淨額相對於去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淨增4,481億美元,仍屬少數。這表示中國去年新增的「外儲」,大部分作了金融資產投資,只有少部分(即上述之FDI)是放到「實業投資」。這樣的投資布局,稱不上是「務實」。
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詭譎幻變的情況下,外匯儲備過多地投入外國金融資產,不論是股權或債權投資,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國際金融泥淖之中。例如中國近年一直持有近兆美元的美國國債,以致在美元幣信危機發生時,中國政府即忐忑不安,深怕相關資產「打水漂」。中國主要領導人都曾公開發言,要求美國管好金融、維持債信,以免損害他國利益。
然而,中國這股金融投資之風至今猶在。如今年南歐希臘、義大利等國,主權債信危機越演越烈過程中,中國國內財金界即熱烈議論,如何對那些國家注資予以挽救。頗多論者隱然還有著「金融大頭病」。惟因中國財金當局對此有所猶豫,所以資金還沒實際投入。只是,中國數量龐大的外儲非要有投資去路不可,未來恐怕仍脫不了「對歐金融投資」,即便不買希、義的國債,也不免要擴大持有德、英、法等國發行的債券。
中國政府現在有必要採取強力的舉措,來調整對外投資結構。最好的辦法,是把一籃子的不動產納入投資組合。如此不但能加速淡化「金融投資偏好」,而且能藉「實物資產」的擴張,來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而在各種實物資產之中,目前對中國最有用的,應是礦場、農牧場、商辦大樓等。
這方面現在已在做。內陸的重慶市,最近已到南美洲買大塊農地種大豆,相同事例實不勝枚舉。只是,全國此類赴外投資的總量,相較於外匯儲備規模,仍不成比例。
其次,中國在未來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還應謹守另一個原則,就是「沉潛」,以避免引起外國的人為抵制。為此,最好不要為了展現氣勢,而去強力吸購外國的指標性企業,或地標性建物。
近年實際發生的被抵制案例並不在少數。今年稍早就有中國民營企業對冰島一片土地的購買行動,被西方解讀為中國藉此布建北大西洋戰略基地,以致於遲遲未能成交。
近年中國因崛起太快,使西方國家對其戒心有增無已。為了避免類似的抵制案例太常發生,中國赴外投資的行動,應該採取「鴨子划水」的模式,切忌「鑼鼓喧天」。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穩妥地建立對外投資的完善架構,並充分運用國際經濟資源,來助益國內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類似購買不動產的實業投資,其「反饋國內」的效益,遠大於金融資產類的赴外投資。且前者的投資主體,若能普及到中小企業乃至個人,那就是一種「藏匯於民」的投資機制,其對國內經濟社會將有很深遠的正面影響。而要讓赴外實業投資「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先導正投資心態和投資手法。一定要避免「一鳴驚人」,也不能「囫圇吞棗」,否則會減損外匯儲備的價值。那和金融投資所遭遇的匯兌損失,又有何不同?
阿楨
溫州落跑老闆 澳門遣返20多起2011-10-01 旺報
為防止企業老闆落跑,溫州市政府已下令各港口、機場等要道全面嚴格把關,但仍有不少漏網之魚潛逃至澳門,不料至目前為止,已有20多位溫州落跑老闆闖不過澳門警方法網,先後都被遣返大陸受審。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對於今年以來企業主的落跑潮,溫州市政府已採取緊急應對措施,溫州市出入境管理局全面加強空港等口岸管理。該局高層證實,今年以來共有20多名溫州人被澳門警方遣返,但具體案由「不便透露」。
這次溫州企業老闆的落跑風波,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眼鏡大王信泰集團胡福林拖欠2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後跑路,頗令溫州當局十分難堪,並憂心整個落跑風波再擴大。
高利貸已嚴重威脅實體產業發展,據甌海區對105家中小企業的抽樣調查,在企業初始資金來源中,有15家企業完全靠自有資金,占14.3%,其餘90家企業多少都涉及民間借貸,其中有32家完全通過高利貸融資,占30.5%。
里昂證券的民間借貸調研報告指出,溫州民間未償貸款總量可能高達8000億元到1兆元,由於一些當地企業開始破產,估計今年有10%至15%的未償貸款將會變成呆帳。
有官員透露,「我們將重點緊盯問題企業,避免跑路現象進一步擴大」。
版主回應
救溫州企業 政府大舉進駐銀行【經濟日報2011.10.01
受資金收緊衝擊,溫州企業主「跑路潮」蔓延,溫州政府緊急於日前指派工作小組進駐銀行,要求「不抽資、不壓貸」,試圖為企業爭取喘息時間。
據第一財經報導,在銀行和民間借貸同時催債的雙重壓力下,導致溫州中小民企資金鏈紛紛斷裂。從溫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27日,已經有26家企業的企業主跑路,涉及金額正在調查之中。而且僅 9月22 日一天就有九家企業主跑路,加劇趨勢明顯,引起了大陸官方高度警覺。
為此,溫州市政府緊急於29日召開記者會,分析當前企業、金融、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問題,並通報經濟金融維穩和民間金融規範措施。
溫州市政府對媒體表示,市政府下一步將組織調查組進駐全市銀行縣級以上支行,市政府組織25個調查組,每組由一位副縣處級幹部帶隊,進駐25個市級銀行業機構。
調查組將協助銀行業機構做好銀企融資對接,要求銀行業機構「不抽資、不壓貸」;協助銀行業機構瞭解貸款企業情況,防止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此外,溫州市政府網站9月29日發布一份「意見」,則敦促落跑的企業主盡快返回處理後續事宜。「意見」表示,「對繼續回避的,公安、勞動保障等部門要強勢介入,嚴查快辦;對惡意欠薪,搞『假倒閉』、“『假出走』、「假破產』的,要從嚴從重處理。企業主管部門、銀行業機構、公安機關要相互配合,必要時控制相關人員出境。」
香港中通社指出,事實上,溫州小企業高利貸崩盤只是大陸全國民間借貸市場這一金融灰色地帶危機的一個縮影。
就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借貸風險高危區除了浙江省之外,還有江蘇、福建、河南以及內蒙古等省區。有專家認為,若無嚴格監管,恐釀成中國式信貸危機。
瑞信新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據溫州政府的數據顯示,溫州的非常規貸款可能已經達到人民幣1,100億元(約新台幣5,280億元),是當地銀行貸款的20%。
若根據溫州的數據推算,中國20個主要城市的非常規貸款已經達到人民幣2.8兆元(約新台幣13.4兆元),全國則達到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19.2兆元),佔常規貸款市場的8%。
盡管這些不是銀行貸款,但瑞信認為,大陸的銀行未來恐將要間接地承受這些非常規貸款的風險。
首先,非常規貸款牽涉到銀行作為安排人的委託貸款,一旦貸款人違約,銀行也會遭殃。
其次,倘若為銀行貸款提供擔保的企業陷入資金困境,那麼其作擔保的貸款,信貸風險亦會上升。
更重要的是,向銀行貸款的企業的財務狀況總體緊張,為銀行帶來嚴重的間接影響,這亦是最大的風險。
例如,如果地產商被迫要出售庫存來償還非常規渠道的貸款,那麼樓價總體會被壓低,所有發展商都有承受損失的風險,而有向這些發展商發放貸款的銀行亦會受到牽連。
阿楨
全球水旱肆虐 糧食危機蠢蠢欲動【聯合報 2011.01.25
全球天災不斷造成糧食歉收,加上市場投機炒作,正醞釀糧食危機。聯合國全球糧食成本指標在一個月前創新高,上周末在柏林集會的四十八國農業部長警告說,糧價飆漲恐引起社會不安和糧食暴動。廿國集團(G20)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克吉也呼籲討論農產品市場的改革和規範。
沙克吉表示,農產品價格最近刷新二○○八年的新高紀錄,「如果我們坐視不管,一些窮國恐爆發糧食暴動,這對於全球經濟成長極不利,廿國集團國家不可能不關心」。他邀請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監督農產品市場改革小組。
國際糧價過去十八個月漲了一倍,已在一些國家引起動盪,包括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吉利亞、莫三鼻克和葉門。高漲的糧價是上周突尼西亞總統班阿里被人民推翻的重要因素。
根據聯合國資料,過去一年國際糧價上漲平均百分之廿五,其中玉米漲了百分之五十二、小麥漲百分之四十九、大豆百分之廿八,非糧食類農產品咖啡上漲百分之五十三,棉花漲了百分之一百十九。
糧價上漲,窮國受害最大。食物變貴使勞工和窮人生活水準下降,在埃及和衣索匹亞,食物占家庭支出的五成,在莫三鼻克占七成五。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過去一年糧價上漲百分之廿五,是生存與餓死之別。
俄國去夏遭逢半世紀以來最惡劣乾旱、加拿大的水災、哈薩克、歐洲、南美洲等地的旱災,加上最近農產大國澳洲的百年水患,都使糧價漲不停。
一些國家以擴大補貼和限制糧食出口來因應糧價上漲。
中國和印尼宣布控制糧價措施。印度上周宣布限制糧食出口和放寬進口限制,俄羅斯也將去年旱災後的穀物出口禁令延長到今年七月。
儘管如此,由於國際農產品市場缺乏管理,糧價持續飆高。歐巴馬政府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也被認為造成國際熱錢流竄,助長市場炒作。
德國農業部長艾格納表示,「糧食市場不能成為賭徒追逐的目標。糧食和農產品與其他商品都不同,糧食攸關人命」。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中國 啟動搶糧大戰2011-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劉馥瑜
中國去(2010)年主要農產品進口增幅突顯;其中玉米進口量較2009年爆增約18倍,小麥進口量也大增36%。反應出中國對農產大宗物資的需求不斷升高,以及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充裕。分析師稱,這些因素恐再次墊高中國今年度農糧進口量。
此外,中國對農產品的龐大需求,讓美國、巴西、加拿大、澳洲等農業原物料大國最受惠。近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即大手筆採購300萬公噸的大豆,總金額高達18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進口玉米157萬噸,較2009年成長18倍,遙遙領先各項農產品進口量的成長幅度。
民間和出口商的估計,中國今年可能會進口玉米達200萬噸。相較之下,2008年、2009年的玉米進口量分別只有4.9萬噸、8.3萬噸,成長幅度相當驚人。
展望未來,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中國糧食生產率的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減緩,使得玉米成為進口量增加的「明顯候選人」。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也表示,2011年進口玉米的需求將更高,原因是為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大型養豬場的興建將越來越多(玉米是豬的飼料)。
除了玉米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小麥120萬噸,較2009年成長36%。預估今年進口將達到145萬噸。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國有糧食貿易商中糧集團為首的中國買家,已購買4船飼料小麥,約20萬噸;他並指出,澳洲各大小麥出口商皆參與這次與中國買家的談判。
至於大豆方面,去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史上最高5,480萬噸。預估今年將突破6,000萬噸,再創新高;中國對於棉花的進口也大幅增加,去年為280萬噸,較2009年成長86%;去年中國糖進口量也增加66%。
此外,稻米可說是最受中國政府保護的糧食,但去年進口量也增至36.6萬噸,較2009年成長近2.9萬噸,增幅約8.6%。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媒體報導來看,官方數據並未包括經由南部國境運至中國的走私稻米。
中國需求說迫中國高價買糧 糧食安全戰略存硬傷 2010-12-23 信息中心
近日,美國將乙醇的稅收抵減政策延期一年,此行爲必將導致食用玉米(2334,-2.00,-0.09%)短缺,擡高玉米價格。作爲世界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的中國將成爲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可以預見,國際玉米價格會在“中國需求說”的影響下逐步走高,中國將再次被迫高價買入玉米。如何走出“買什麽什麽貴”怪圈成爲了中國必做的課題。
回顧我國的糧食安全戰略,不難發現我國總是處于一種靜態“防禦”狀態。即確保95%的自給自足率的同時,如果出現供需缺口往往會從國際市場“一次性”購進。
“糧食缺口的‘硬傷’,常常讓中國不得不吞下國際糧價暴漲的苦果。而且進口糧食時,國家常常大張旗鼓,唯恐國際糧商不知道這個消息。”
其實,從技術角度而言,我國可以避免“買什麽什麽貴”的尷尬。可選的方法是,把靜態的糧食安全轉爲動態,更傾向于把糧食看作一種商品,實行“低買高賣”的策略。國際糧商就較難判斷中國是在自然購進,還是在彌補缺口。
在低買方面,今年的小麥進口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其購買價格遠遠低于當時的國內小麥價格。
據悉,進口小麥的大多是廣東、浙江、山東等地的面粉企業。“國家要想低價購進也很簡單,只要及時給需求企業及時下配額。”這些企業的進口也是中糧代理的,只不過走的是市場渠道,屬于自然購進。相反,如果是發改委給中糧下的死命令,中糧往往不會考慮成本問題。
“在高賣方面,在保證國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高價時期出口一部分糧食也未嘗不可。但由于糧食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存在,不能大批量地出售,以免對國內糧價造成很大影響。出口下遊的加工産品到是一個選擇。”馬文峰說。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則不同意低買高賣的策略。他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低買高賣是一種市場化交易手段,糧企作爲市場主體必以追求最大經濟利潤爲目標,但將極大地傷害廣大農民生産積極性以及民衆消費者的利益。
糧食不適合長期儲存,儲存的成本較高,而且國際糧價波動性很大,較難做出正確判斷。
但不能忽略的一點是,糧食進出口的配額一直在國家的掌控之下。“只要國家在進出口數量上控制到位的話,應該能避免出現這一點。對國際糧價的預判也是我國必須要做的功課。”
http://caizj.nanyang.gov.cn/structure/czyw/cjxw/cjxw_content_69071_1.htm
阿楨
陸企海外併購 全球第二 【經濟日報╱記者邱莞仁2011.01.25
相較歐美國家投資規模在金融海嘯後明顯萎縮,滿手現金的大陸企業卻逆勢成長,逐漸變成海外市場的收購主力。根據中國社科院統計,在國有企業帶頭下,2010年上半年,陸企併購額僅次於美國,躍居全球第二。
專家預估,若以年成長30%的速度保守推算,到2015年,中國每年對外投資額將高達3, 507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的對外投資大國。
中國青年報報導,這份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布的「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近兩年,陸企擴張海外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以發展能源產業為主的企業。
事實上,包含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近年已開始由過去資產被收購角色,轉變成海外市場的主要收購方。
根據摩根大通日前公布的一項統計顯示,在2010年上半年,中國作為收購方的海外併購交易額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其中,如浙江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富豪(VOLVO)即是去年最具指標性的收購案。
如果從2003年開始算起,當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只有28億美元,不到十年內,此規模已達到400多億美元,每年平均成長速度高達70%,相當的驚人。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金傑預估,在陸企加快併購海外市場下,未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兩者間的規模,將逐漸達到一比一或相對平衡的階段。
不過,由於陸企國際化的程度目前仍遠低於西方跨國公司,在整體經營規模和企業績效上存有差異,也缺乏對外投資及跨國經營的經驗,張金傑認為,陸企在短時間內形成角色轉換,更須注意投資風險,避免重演2009年中鋁併購澳洲力拓的失敗覆轍。
版主回應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存四大瓶頸 2009-06-27北京商報
中國“走出去”戰略呼聲一片之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官員,成思危和樊綱等知名學者卻濟濟一堂給當前企業海外併購潑了一盆冷水:外匯不放開、貸款銀行缺乏、政策促進不升級、文化排斥不融通,中國企業還沒有那麼幸運能大規模“走出去”。從昨日出席“海外併購戰略研討會”官員和經濟學家的規格與規模可以看出,政界學界對當前“走出去”瓶頸的關注可見一斑。警示之餘,眾人紛紛建言獻策。
瓶頸一:外匯不放開
●可設立稀缺外匯資產外債市場
資金障礙是制約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問題。業界的共識是,只有完全放開資本管制,海外併購的星星之火方能形成燎原之勢。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說,當前解決企業“走出去”的一系列困難,首先需要金融體制加速改革。他認為,中國之所以遲遲未能下決心放開外匯管制,是出於兩個擔憂。其一是擔心一旦放開外匯自由買賣,將帶來境外資本炒匯風險;其二是擔心引發中國民間財富流失海外。
儘管兩個擔憂很難短期內打消,但國家發改委官員則繞過此症結提出,中間性、漸進性的改革“這個可以有”。
國家發改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孔涇源表示,可以把稀缺的外匯資產設立外債市場,中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在內都在國內的海外基地購買品牌、購買資源能源。通過這種方式找回貨幣政策的資本權。
瓶頸二:貸款銀行缺乏
●可增加海外併購貸款銀行
中國高額外匯儲備與海外投資借款尚未形成良性互動。2008年末,中國資產結構中對外直接投資僅占6%,而儲備資產高達67%。日本2007年此數字分別是10%和18%。
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司長孔令龍表示,融資渠道方式相對單一是中國海外併購的一個突出問題。目前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機構僅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兩家銀行資本金不足嚴重制約企業“走出去”步伐。
企業海外併購所需資金一般要幾十億美元,多則上百億美元。目前中國商業銀行基本上沒有參與海外併購和海外融資。
數字顯示,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支持比例中,商業銀行不到5%。
瓶頸三:政策促進不升級
●政府可參與併購可行性研究
商務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將企業海外投資審批核准權利下放到地方。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建議,當前應出台一部促進“走出去”的國家性法律,將促進境外投資提高到立法高度。他指出,此舉“非常必要”。
成思危表示,政府應參與到併購初期的可行性研究環節,可行性研究是海外併購最難的環節。
企業對海外資信掌握不夠、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全面,導致併購後發現“上當”的情況很多。他指出,應建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支持企業做初期工作的調研基金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若併購成功可歸還政府出資部分,失敗則國家也承擔部分損失。以此分攤風險。
他還表示,境外投資應逐步由審批制轉向核准制,最終轉向以咨詢服務為主的登記制或備案制。
瓶頸四:文化排斥不融通
●併購後可採取本土化管理
隨著企業海外併購增長加快,中國經濟威脅、資源掠奪等國際輿論的非經濟因素正影響著海外併購的成敗。
併購後文化的融合也至關重要。此前上海汽車收購韓國雙龍即因當地工會問題將企業搞垮。海爾收購美國美泰克時,管理層遇到的最大問題也是非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文化政治因素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難關。北京第一機床廠2005年併購德國百年品牌科堡集團時曾遇同樣問題。其併購完成後,德國媒體刊登大版面負面報道,並引用科堡老員工的話說:“對於北一這個母親來說,科堡這個孩子太大了。”北一最終決定不辭退科堡老員工,避免公司內部躁動,並用反映北京城市現代化程度的宣傳片打消媒體質疑,贏得德國媒體隨後的正面報道。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表示,中國部分企業已經在併購後實現了非常高水平的管理本土化。他在韓國、日本考察中國企業併購後的公司時發現,一些企業已實現完全的本土化管理。 作者:王曉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0/6/5/10100650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06506
阿楨
騰中娶悍馬 最終協議簽了【聯合報╱記者汪莉絹 2009.10.11
四川騰中重工機械九日在底特律與美國通用汽車簽署最終協議,收購通用旗下的悍馬越野車品牌。外傳收購價為一點五億美元。騰中重工總經理楊毅表示,收購完成後,悍馬的日常運營仍由原管理團隊負責。
楊毅表示,根據最終協定條款,騰中將獲得悍馬品牌、商標和商品名稱的所有權,同時,擁有生產悍馬汽車所必需的具體專利的使用權,還將承接悍馬與現有經銷商簽訂的經銷協議。
該協議還約定,悍馬將在過渡期內委託通用汽車為其組裝整車、提供關鍵部件以及商業服務。通用公司的三個組裝廠將繼續代工組裝H2、H3、H3T型車,代工期最長可至二○一二年六月底。
此舉將使三千個與悍馬在美國銷售和製造相關的工作職位,得以保留。
外傳收購價格為一億五千萬美金,較之前市場傳聞的五億美元大幅降低。楊毅表示雙方有保密協定,不能透露收購價格。
騰中對悍馬的收購將透過一家投資公司完成,騰中擁有投資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權,此項交易的生效還有待常規交割條件的完成,以及中國和美國政府主管部門的審批或審查。大陸商務部官員表示,尚未收到騰中收購悍馬的申請案。
楊毅表示,與通用簽約後,騰中重工已經開始與相關審批機構接觸,將正式展開相關的報批工作,爭取交易順利完成。
以大排汽量和高油耗著稱的悍馬,與當前全球的節能環保風潮不相符,楊毅表示,騰中入主後,在保留悍馬高性能的同時,也將強化經濟性。
悍馬未來是否在大陸本地生產,楊毅表示,公司正在評估在大陸建立生產基地,未來大陸生產基地將主要為大陸的消費者服務,並將根據市場需求開展業務。
版主回應
併購知名品牌 大陸企業走出去2009-10-11 中國時報 林克倫
四川騰中重工併購通用汽車旗下悍馬部門,由於整套協議未涉及「技術轉移」,引發大陸業界與媒體議論是否值得?然海外併購對中國企業言,「走出去」與學習全球化運營能力是關鍵,過度重視技術的硬價值,而忽略品牌的軟實力,也不太健康。
併購近來成為中國企業的心頭痛,據官方統計,單是去年中國海外投資併購即高達二百億美元,創歷年之最紀錄,然從聯想電腦併IBM個人電腦部門、TCL投資湯姆遜,乃至上海汽車入主韓國雙龍等「慘痛過程」看,大陸企業的海外併購總給人「失敗較多」的印象。
事實上,企業海外併購的原因甚多,聯想的「蛇吞象」是為了進入全球化市場,大陸汽車業收購英國汽車廠則是想提升運營能力、熟悉國際市場操作經驗,更多大陸鮮為人知的代工製造廠則開始併購品牌廠,目的是整合產業鏈降低成本,甚至是「借殼」躍升知名品牌。
從國內市場跨足全球,面對文化消費差異,絕非拿到「技術」就能大賺錢,以悍馬車民用型為例,在節能減排效應下淪為「吃油虎」,但悍馬卻是山西煤老板首選代步車,應驗買得起的不怕油貴,重點是「Hummer」(悍馬)二字的品牌價值,一種「無人能擋」的想像。
從騰中重工看,悍馬車看似與其特殊機具製造本業無關,但併購前的全球宣傳效應,已讓默默無聞的騰中「一併天下知」,而最終併購協議裡的保留原經銷商協議與繼續製造悍馬,對企業言,是學習先進製造工藝技術觀念與全球行銷理念,屬修「內功」,況知名「品牌」的壽命絕對比背後企業活得久。
另參本館:中國車的虛實 兩岸車市 各國車市 中國併購 中國越野車 美軍越野車史
美國專家談悍馬收購:爲何不能成功 2010-02-26 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2月26日訊 北京時間昨日上午,悍馬、騰中和通用公司相繼告示公衆騰中收購悍馬失敗,通用將關停悍馬。 關于失敗原因,三方口徑一致,稱是由于在約定期限內該收購未能獲得中國官方的批准。爲什麽收購案通不過?前通用高級咨詢師羅伯?克雷勃(Rob Kleinbaum)對網易財經說,“綠色”二字是關鍵原因。
克雷勃指出:“悍馬收購和中國總汽車産業發展策略相左,特別是‘綠色汽車’的發展方向。”他說,四川當地政府是支持騰中收購悍馬的,但這顯然不能起決定作用。
此前,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公開否認商務部否決騰中收購悍馬。王超表示商務部截止2月24日未收到騰中收購悍馬的申請。他還重申了商務部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立場,但要求企業按市場規律來展開合作,商務部將會依法進行審批。
克雷勃認爲,“未收到申請”的說法是商務部一種含蓄的說法,表示不支持騰中收購悍馬。
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商學院的汽車産業研究員陶慶久認爲,“申請之說”屬于技術性半實話。 他認爲申請肯定存在,但遞到哪一層級就不得而知了;否則騰中無法對通用和其他投資者以及銀行方面交代。
此外他對整個騰中收購悍馬曆程做了評價。 他說,從通用的角度看,他們是真心要賣。悍馬有3000員工要養活,150家經銷商要維持,而每月在美國只能賣出300輛悍馬,這個壓力對于通用來說是不堪重負了。他認爲從騰中的角度看,他們開始應該是真心想買,並非單純炒作,否則不會走出這麽遠,投入這麽大。
但他認爲是該收購對騰中未必是最好選擇。 因爲作爲汽車市場的新來者,騰中需要跨越很多進入門檻。無論是制造能力,技術基礎,營銷能力上看,它都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另外更重要的是悍馬在中國和美國的銷量完全不足以支撐其美國工廠,研究和發展,以及150家經銷商的運轉。
“從經營的角度上看,這個失敗到不是壞事。騰中失馬,焉知非福?”陶慶久說。
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E31/hummer.html
阿楨
溫州炒煤團山西受挫 二千五百億蒸發2009-09-25 中國時報 王銘義
山西「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行動,讓擅於炒作的溫州人遭遇空前挫敗!據估計,溫州「炒煤團」在山西投資五百餘億元人民幣(約二千五百億台幣)的五百座煤礦,在「國進民退」資本戰役中,遭政府最後通牒,並於限期內被國有大型煤礦企業賤價併購,民營礦業資產嚴重蒸發。
為解決持續不斷的礦難,保護煤礦資源,今年四月國土資源廳即發文,推動山西史上最大規模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改革;兩千多家中小型煤礦將被大型國有煤礦兼併,其中,五百多座煤礦就是溫州人投資的。
山西寧武縣擁有三座煤礦的溫州「煤老板」黃益銚對《浙江線上》說,寧武曾是他寄託人生夢想之地,如今變成噩夢。與黃益銚面臨同樣命運的溫州「煤老板」,目前最關注的就是五百餘億元投資的處境。
「沒有賠償條款,沒有具體補償金額,我被迫與山西汾西礦業集團簽訂兼併協議。」溫州煤老板李松權說,在寧武的溫州煤老板,基本都簽訂了《進駐被兼併煤礦協議》,政府最後通牒下,他是最後一個簽訂協議的溫州人。
根據《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所涉資源權價處置辦法》,山西中小煤礦將由國有煤企全面整合重組,預計到二○一○年僅保留一千座煤礦,兼併重組整合後的煤企,規模不低於年產三百萬噸,單井生產規模原則不低於九萬噸。山西省限期九月廿日前完成所有小煤礦併購接管工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究各級黨政領導責任。
按現有政策,小煤礦被併購的補償分三部分:資產、已繳納礦山資源費一千七百萬元的返還和其他損失補償,每座投資億元以上的小煤礦能得到五千萬元至八千萬元補償。
汾西煤礦集團表示,全部按照資產評估公司的評估來給小煤礦主補償是不可能的,還要打一定折扣,另外補償款一次性付給也是不可能,只能先付一部分,而後分期付款。
版主回應
杜拜風暴 浙商炒樓蒸發20億【世界日報2009.11.30
杜拜爆發金融風暴,使年初就已經受挫的浙商再次遭受重創。浙商表示,他們在杜拜樓市投資已損失近半,粗略估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歷來有中東香港之稱的杜拜,曾以非常寬鬆的自由貿易政策和商業環境著稱,多年來吸引10多萬華商前往淘金,而其中浙商達5萬多人,其中來自溫州、台州和義烏等城市。
報導說,最初,浙商赴杜拜主要從事五金電器、皮鞋、箱包和小商品等的銷售,而後杜拜樓市崛起,許多浙商開始將目光鎖定地產。據報導,杜拜地產開發的鼎盛時期,其擁有的高樓起重機就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
回報率曾達100%
據報導,當時杜拜幾乎每一個建設項目都可以冠以「世界最大的」、「區域最大的」頭銜。浙商在這股火爆的樓市中也頻頻出手,甚至還相邀家鄉的親朋好友參與。
曾收購杜拜當地電視台而成名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溫州商會會長、亞洲商務衛視董事長王偉勝透露,2003年開始,杜拜樓市一路看漲,投資的回報率之高、回報周期之快,是傳統貿易所無法企及的。比如,一套價值1000萬元的房產,投資者一般只需付10%的首期費用,一個月後該房產的總價很可能就漲了10%,一個月便有100%的收益。 樓價跌掉一半
「前些年,許多在杜拜從事傳統貿易的浙商手頭都會有好多套房子總價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不過除了自住的房子,其他的房子像流水一樣經常變換。」王偉勝表示,隨著去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杜拜樓價目前已下跌逾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溫商表示,在杜拜從事貿易的浙江老闆超萬人,其中起碼半數以上擁有或買賣過房產,按照平均每人買一套,而一套以100萬元計算,浙商在杜拜投資樓市的總額便達50多億元,而現在樓市縮水一半,那麼起碼有20多億元資產化水。
一人就損失1.9億
就單個華商而言,受損最大的當數溫商胡賓,他2007年斥資2800萬美元(約1.9億人民幣)買下杜拜「世界地圖」中的「上海島」,目前已因金融風暴緊急叫停。
今年初開始,投資受損且經營受困的部分溫商相繼回國或前往他國另尋商機,其中還出現一天內就有數十人返回中國的情況。
溫商>百度百科
溫商溫商即溫州商人,是與徽商,晉商,申商,粵商齊名的中國地方性商人團體,有“東方的猶太人”之稱。 溫商是中國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溫商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一位著名的韓國企業家感歎到:從我兒子8歲開始,我就跟他講溫商的故事,我相信等到他80歲的時候,他會發現,他一生的成功都來源于這些故事。
目錄
溫商概述
評價世界上惟一可以和猶太商人比肩的群體
世界上財富積累速度最快的群體
世界上最會賺錢的商人
世界上最活躍的商人群體
世界上最能創業的群體
世界上最會算計的商人
世界上最善于創新的商人
世界上最敢于冒險的商人
世界上最懂得人脈的商人
世界上最能把苦難當作財富的商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477.htm
先從中小項目入手
中國鋼企 入股海外礦山【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09.09.03
愈來愈多大陸鋼鐵企業向上游的資源領域推進,不約而同的投向入股國外中小礦山,以股權來換取礦石資源。
北京晨報報導,寶鋼集團日前以2.9億澳元(約新台幣79.45億元)收購澳礦15%股份後,31日再傳出包頭鋼鐵集團斥資4,000萬澳元(約新台幣11億元)與澳大利亞CXM公司合作開發鐵礦一事。
報導指出,包鋼集團獲得CXM班格魯磁鐵礦項目50%的股權,雙方擬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來開發班格魯磁鐵礦,這項協議還需澳洲外商投資審批委員會及大陸政府同意。
北京商報報導,CXM公司成立於2001年的一家資源類上市公司。
在南澳巡迴半島擁有2,140平方公里礦區14個探礦權證,班格魯磁鐵礦礦區探勘目標至少有2.5億噸儲量,包鋼自2006年購買10%股份,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
武漢鋼鐵集團也有意與CXM 聯姻,今年7月,武鋼與CXM簽訂合作開發南澳鐵礦項目的協議,不過協議仍等待政府審批。
蘭格鋼鐵資訊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指出,鋼企海外找礦的步調顯然在加快。
資深專家李新創曾表示,中國應支援國內鋼企走出去買礦開礦,扶持海外中小型礦山擴張產能,使中國進口鐵礦石來源多元化,才能削弱三大鐵礦石巨頭的壟斷格局。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凱認為,選擇投資中小礦山有兩大優勢,成本低和風險小,無論是商業風險還是政治風險都大大降低。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鞍鋼集團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大陸鋼鐵業在海外的鐵礦石項目基本都不是最大最重要的項目,以中小礦山居多,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穫得大項目的可能性很小,只能先從小項目入手。
英國巴克萊銀行駐北京一位礦業分析師說,中國在模仿日本二、三十年前走過的路,問題是「好東西都已被人瓜分了」。
中國大陸無疑對鐵礦石供應商最具吸引力,在合作時作出適當讓步,並把收購範圍放大一些,還有成功的機會。
中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
中國大陸鋼鐵產能嚴重過剩 【中央社2009.08.29
中國大陸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大型鋼鐵業者紛紛傳出虧損消息,包括寶鋼、鞍鋼等鋼鐵巨頭近期連續公佈的鋼鐵企業期中財報都是清一色的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繼濟鋼、萊鋼、寶鋼、鞍鋼等鋼鐵巨頭之後,本鋼和華菱鋼鐵業加入虧損的行列,近期連續公佈的鋼鐵企業期中財報都在向股民「報憂」。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表示,「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鋼鐵行業虧損是必然的。」他認為,盲目擴張導致鋼鐵產能、尤其是板材產能的嚴重過剩,而在市場萎靡的前提下,產能過剩將進一步擠壓企業的盈利能力。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張平分析,「熱軋板與中厚板過剩最為嚴重,所以今年的板材價格一直上不來。」他透露,這些板材主要集中於大型鋼企,而中小鋼企主要生產的長材銷路則很好。
中國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員表示,「中國的鋼板在2005年就嚴重過剩。」他指出,各大鋼企瘋狂的投資讓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等板材的產能超高速增長,並遠遠超過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增速。
李佐軍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目前製造業在出口上受到限制,板材市場受到的打擊比較嚴重,這也導致板材市場的產能過剩嚴重。
中國進口大增 煤價新高
中國進口大增 煤價燒上1年來新高【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2009.08.24
中國今年煤產量下降,進口量因而大增,導致全球煤炭價格上漲到一年來的新高水準。
《金融時報》報導,煉鋼用的原料煤 (煉焦煤)現貨價格上周飆升至每噸160美元,過去三個月來上漲近40%,為12個月來的高點。現貨價格已經比2009-10年度的合約價高出四分之一左右。
去年底到今年初,煤價大幅下降,迫使中國許多成本較高的煤礦停產。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整頓經常發生災變的非法煤礦,中國境內產量因而下降,進口需求上升。
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燃料煤2400萬噸,與2008年同期出口400萬噸對比明顯。同一期間,中國原料煤進口量達1260萬噸,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10萬噸。
受全球景氣循環影響,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傳統大買家的需求降低,煤炭開採廠商Xstrata、必和必拓、力拓、英美資源集團本來已有價格長期低迷的心理準備,中國進口量大增讓他們喜出望外。
上個月,美國業者Consol能源公司五年來首次將一批美國原料煤運到中國,反映中國需求吃緊的情況。中國通常從距離較近的澳洲進口煤。
美國銀行-美林 (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最近將明年原料煤年度合約價格預測金額上調至每噸140美元,高於今年的每噸129美元。燃料煤現貨的漲幅較小,目前價格為每噸75美元,比3月份每噸60美元的價位上漲25%。燃料煤價格仍遠低於去年創下的每噸超過180美元紀錄。
不過,隨著價格上升,中國業者重新開採煤礦,中國大量進口煤炭的情況能維持多久不無疑問。
另參本館:《煤礦》
倫鎳暴漲,青山控股遭逼空!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何「拉偏架幫中國人」 李永樂老師
回應
整個過程敘述清楚明瞭,贊!問題是青山賣空超出自己供應能力的空單,已不是套期保值了,而是投機!雖然投機也是期貨市場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青山沒有超賣,那青山在期貨市場的虧損,完全可以通過賣出實物補回來,虧不了的!
這不算投機。青山作為會世界最大的鎳廠但又控制不了定價權,所以必須做套期保值,它不做的話,接幾筆訂單它就得倒閉。李老師還是比較善良,市場中的其它大部分商品,老外是可以想辦法控制定價權的,但非白人國家不行,再大的企業都有辦法讓你定不了價(美國商務部,稅務局,海關,NGO輪番上陣),然後再弄死你。青山這類的事不知道出了多少了,基本就是收割中俄印日韓南非巴西這些國企業,連韓日的央行都被它們用差不多的方式收割了,別說企業了。
7日開始,LME鎳主力合約價格大幅跳漲。8日,L突破每噸10萬美元大關,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248%,並刷新紀錄新高。8日,LME緊急叫停鎳交易。LME於3月16日恢復交易,但對鎳設了日價格浮動的上下限,青山也已與期貨銀行債權人組成的銀團談妥:靜默期內,青山集團無需追加保證金,不必擔心會被強行結束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PHZg1qmcU
相關新聞資料
「妖鎳」事件背後是中共: LME是港交所所屬公司
中國鎳礦巨頭調現貨反殺:LME上周爆發史詩級軋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全球最大鎳與不鏽鋼生產商青山控股,彭博更點名,摩根大通等10家銀行及經紀商全部涉入其中,不過青山化被動為主動,調配充足現貨進行交割。
回應
發改委一個電話給青山,問他需要多少鎳!中國五礦集團全力支持!
不只救了中國,也救了金屬生產加工業者。鎳是不鏽鋼金屬必要的材料。現在鎳的價格也已經開始下跌,平穩。
也讓西方嚐嚐,每次都是他們在吃人:美國常隨便發布大宗商品庫存量,隨心所欲(沒規則)炒作期貨,美元覇權,什麼都要吃全球的
李老師說的比較合理,主要是青山與大型銀行團綁定,如不停止交易,這些大型銀行團的損失會很重,去年的GME事件也是類似的,LME所要救的不是人,而是制度,期交所建立目的,不是炒賣,目的是交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Rut93qI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