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08:03:41阿楨

醫院船

    “岱山島”號(866)大型醫院船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具有遠海醫療救護能力的國家之一。目前雖然多個國家擁有醫院船,但大多數均為改裝船或多用途船。

    美國海軍的“仁慈”級醫院船噸位高達近7萬噸,堪比一艘大型航母。在中國“岱山島”號服役前,是世界上僅有的專業軍用醫療船。

世界上最大醫院船——“仁慈號” 2009-05-18 解放軍報第8版 
 
    爲提高遠洋救護能力,1983年美國海軍相繼購置了“價值”號、“玫瑰紅”號油輪,並于1984年和1985年將兩艘超級油輪改裝爲醫院船,命名爲“仁慈”號和“舒適”號。醫院船上設有直升機平臺、補給接收裝置、氧供應站、海水淡化裝置等設備,各種現代化醫療設施一應俱全,堪稱當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上救治機構。整個改裝工程耗資約5億多美元。
    “仁慈”號醫院船于1987年服役,母港是美國聖地亞哥港。該艦長272.6米,寬32.2米,吃水10米,滿載排水量69360噸,航速16.5節,續航力13420海裏。動力裝置爲2臺蒸汽輪機,功率24500馬力。艦上搭載了12艘救生艇。
    “仁慈”號醫院船上的醫療設施先進而齊全,設有接收分類區、手術區、觀察室、病房、放射科、化驗室、藥房、醫務保障等區域,並有血庫、牙醫室、理療中心等。艦上總共有病床1000張。船上配備醫務人員1207名,其中高級醫官9名;此外還有船務人員68名。平時,船上只留少數人員值勤,一旦接到命令,5天內就可完成醫療設備的配置和檢修,並裝載所需物資和15天的給養,同時配齊各級醫護人員。
    “仁慈”號醫院船上的生活設施齊全,設有洗衣房、健身房、理發室、圖書館和酒吧等。按日內瓦公約規定,艦上沒有裝備任何進攻性武器。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9-05/18/content_1766497.htm

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醫院船進行首次海上訓練2009-03-23解放軍報

檢查手術儀器傷病員換乘
 

檢查手術儀器

特護病房

  新聞背景 “和平方舟—岱山島”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專門爲海上醫療救護“量身定做”的萬噸級醫院船,2008年底正式列裝東海艦隊。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日本、英國等少數國家擁有具有遠海醫療救護能力的醫院船,但這些醫院船均由民船改裝而成。國産首艘萬噸級醫院船的誕生,標志著我軍海上衛勤保障能力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
  3月中旬,東海某海域,風高浪急。國産首艘萬噸級醫院船——“和平方舟—岱山島”號首次海上訓練拉開了帷幕。
  離開碼頭40多分鍾,醫院船穿過狹水道後,就被迎面而來的巨浪撞擊得搖晃起來。面對惡劣海況,船長于大鵬鎮定地注視前方,果斷地發出命令:“五度左,兩進四,全速前進!”迎著風浪,醫院船快速向波濤洶湧的大海深處駛去。
  巨浪一個接一個地拍擊著船體,白色的水霧彌漫著整個前甲板。擴音器裏不斷回響著船長于大鵬的命令:“全船注意,大風浪航行部署……”
  漸漸地,醫院船駛過的海水已經從土黃色變成了深藍色,風浪也有所減弱。此刻,船政委黃海洪臉上的表情輕松了許多。他向記者介紹,“和平方舟—岱山島”號技術含量高,功能全面,各項硬件設施相當于三級甲等醫院的水平,是專門用來海上收容、醫治並運送傷病員和遇難人員的非武裝勤務艦船,戰時可作爲“海上野戰醫院”爲傷病員提供早期治療及部分專科治療;平時則作爲中遠海域永久性的衛生機構,可到各個海域的軍港進行醫術交流,參加國際醫療合作,擔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在醫務中心,醫務人員王乃曉緊緊盯著遠程診療系統的屏幕,一只手不時地記錄著數據,另一只手則拿著一個方便袋。這位入伍不久的地方大學生幹部,航行不到1小時就已經暈得不行了,手中的方便袋裏裝的便是他交出的“公糧”。臉色有點蒼白的王乃曉對記者說:“暈船嘔吐的感覺很難受,但一想到自己肩負的特殊使命,就特別自豪。我一定能在大海上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醫院船共有8個手術室,總面積達520平方米,配有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新型CT機等高科技設備。重症監護室裏,記者迎面碰到了上海海洋醫學研究所的沈俊良教授。他正克服船的激烈搖晃,雙手扶牆慢慢地向外移動。沈教授告訴記者,結合這次惡劣海況下航行訓練,他們對這些醫療器械進行了各項技術評估。由于大部分醫療設備都不是專門爲海上使用設計的,醫院船在海上航行特別是大風浪航行條件下,設備的抗震性和精度都需要進行評估,從而爲日後訓練和執行任務提供科學依據。
  “解除大風浪航行,轉爲航行部署!”1個半小時的大風浪航行結束了,醫院船緩緩駛進了錨地,海面也恢複了平靜。望著臉色蒼白的專家和官兵,看著他們手中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數據,一股敬意在記者心中油然而生。
  船長于大鵬告訴記者,下一步將緊緊圍繞醫院船所擔負的和平使命任務,積極開展海上醫療救護課題研討。大至海上整體救援預案,小至營救落水人員、傷病員引橋換乘、醫療小組的手術搶救方案等,他們都將逐一科學論證,進行海上實戰性檢驗,確保醫院船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保障能力。

 相關鏈接

  根據1949年《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規定,醫院船殼體的水線以上塗白色,兩舷和甲板標有紅十字圖案,懸挂本國國旗和白底紅十字旗,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攻擊和捕拿。全船工作人員持有國際上規定的身份證並佩戴特制的臂章。醫院船不配備進攻性武器,只有少量的輕武器用來實施內部警戒和擊退強行登船之敵。
  根據國際法相關規定,醫院船不可侵犯,醫院船有義務救助交戰雙方的傷員,交戰各方均不得對其實施攻擊或俘獲,應隨時予以尊重和保護。 (本報特約記者方立華 通訊員琚振華 萬福盛)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3-23/1612732.shtml

外軍贊中國最新型醫院船先進:十年都不落後   2009-05-18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在海軍成立60周年暨多國海軍活動中,一艘標著“紅十字”的萬噸巨輪格外醒目,吸引著各國來訪海軍的目光。它就是中國海軍最新型醫院船——“和平方舟”號。儘管“和平方舟”號不是此次海上閱兵的主角,但它以特殊的方式,展示著中國海軍的風采,傳遞著友誼。活動期間,它不僅圓滿完成了各國武官軍事代表團參觀的接待任務,還成功對來訪的外國海軍官兵實施醫療救護,贏得了多方贊譽。外電評論,透過這個窗口,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步伐。
  此次隨“和平方舟”號執行任務的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徐曉羽,記錄下了外國海軍官兵在登船參觀、就醫過程中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彩片段。在外國海軍眼中,“和平方舟”號格外靚麗!

  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拉夫黑德上將: “夫人,您要不要檢查一下!”

  4月20日上午,浪濤拍岸,一群群海鷗掠浪而過,列陣鳴叫,好像知道尊貴的客人今天要來了。
  是的,停泊在青島某軍港碼頭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懸掛滿旗,船上全體船員和海軍總醫院醫療隊隊員們身著海軍白色禮服,精神抖擻,準備迎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拉夫黑德上將和夫人一行。
  上午10時許,拉夫黑德上將和夫人一行在海軍副司令員顧文根的陪同下,踏上醫院船的舷梯。在舷梯口,拉夫黑德上將向船尾的海軍軍旗敬了一個標準的美式軍禮。
  他們一行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檢傷分類區、手術區、檢驗室、特診室、CT室、醫生工作室、信息中心、消毒供應室、以及各類病房等。拉夫黑德上將邊參觀邊詢問,當他了解到“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醫療設備這麼先進,醫生的醫術很精湛,醫生的學歷都很高,不由發出連連贊嘆。
  當他們來到耳鼻喉診室時,醫療隊員劉婭博士用流利的英語介紹了診室的設備。聽完匯報,拉夫黑德上將對他身旁的夫人幽默地說:“這裡的設備這麼舒適先進,夫人,您要不要檢查一下!” 

墨西哥海軍艦員科羅拉多: “中國海軍醫生的醫術真高超!”

  X光室拍片準備、手術室手術準備、藥房藥品準備……4月18日傍晚,“和平方舟”號接到多國海軍活動衛勤指揮組下達的任務:參加本次多國海軍活動的墨西哥“誇烏特莫克號”風帆訓練艦即將到達,艦員科羅拉多左臂受傷,需要緊急救治。
  傷員是否骨折?是否需要手術?海軍總醫院醫療隊孫濤隊長迅速抽組骨科醫生、護士在內的6名醫療隊員組成救治小組,制定出3套救治方案。晚7點15分,身穿深藍色墨西哥海軍軍服的科羅拉多,在其艦艇軍醫的陪伴下登上了醫院船。醫院船醫療隊骨科主治醫師張超,在術前準備室為傷員一邊做初步檢查,一邊用流利的英語和他交談,詳細了解病情。
  4天前,科羅拉多在甲板上跳舞時不慎滑倒,受傷的手臂劇烈疼痛。由於當時艦上醫療條件有限,軍醫只能為他暫時用石膏做了簡單固定。張超醫生輕輕打開石膏,仔細查看他受傷紅腫的肘部,決定按照第一套救治方案,立即對受傷部位拍攝X光片。很快,受傷部位經儀器透視清楚地顯示:左橈骨骨折。此時,手術室護士盧英子已經將石膏準備好,張超醫生嫻熟地用石膏將傷員受傷的手臂固定好。傷情處理完畢後,科羅拉多竪起了大拇指:“船上的醫療設備真先進,中國海軍醫生的醫術真高超!”

  孟加拉國“奧斯曼”導彈護衛艦艦長: “你們是真正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4月21日晚11時許,孟加拉“奧斯曼”導彈護衛艦艦員阿萊姆被緊急送往“和平方舟”號,此時,劇烈的疼痛使37歲的水兵阿萊姆掩面而泣,痛不欲生。醫療小組立即對他進行會診,隨即安排B超、生化檢驗等項目的檢查。
  確診後,外科主任陳學東帶領醫療小組連夜為阿萊姆實施了肛旁膿腫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療小組為其做了留船輸液觀察的安排。
  手術一直做到了深夜。當聽說陪同的孟加拉國海軍軍醫還沒有吃晚飯,船上領導立即安排廚房準備了熱騰騰的雞蛋面條。坐在餐桌前,孟加拉國海軍軍醫的眼神中有一些猶豫,醫療隊員杜昕馬上意識到他不會使用筷子,於是為他拿來了勺子,他接過勺子高興地吃了起來。吃了幾口,他又拿起筷子說:“讓我試試這個!”坐在一旁的麻醉師李軍耐心地教他使用筷子。如此簡單的一頓飯,增進了中孟兩國海軍官兵友誼。
  第二天一清早,孟加拉國海軍“奧斯曼”導彈護衛艦艦長帶著禮品,來到“和平方舟”號表達謝意。他緊緊握著醫療隊隊長孫濤的手說:“你們是真正的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新西蘭水兵威廉姆: “我要在船上與醫生合個影,把照片帶回去給家人看看!”

  4月21日上午,隨艦參加多國海軍活動的新西蘭水兵威廉姆、史蒂文和丹尼爾前來“和平方舟”號就診。
  威廉姆20天前右手腕關節韌帶損傷,在拍攝X光確診後,可愛的威廉姆感嘆:“中國海軍有這麼先進的醫院船,我們國家還沒有,很希望可以參觀一下,我要在船上與醫生合個影,把照片帶回去給家人看看!”
  耳鼻喉科診室裡,耳鼻喉科博士劉婭醫生正在細心地為新西蘭補給艦水兵史蒂文清理已經堵滿雙耳的耵聹。23歲的水兵史蒂文一周前游泳導致雙耳外耳道發炎,加上耵聹過多,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聽力。當劉婭醫生小心翼翼地將黃豆大的耵聹從史蒂文左耳中取出時,史蒂文驚喜地說:“哦,聽見了!”經過半個小時的外耳道清理,大部分堵塞物被取出。劉婭醫生建議史蒂文先用有消炎作用的滴耳液對剩下的耵聹進行消炎和軟化,明天再繼續清理。史蒂文和他們的隨行軍醫欣然接受,並仔細詢問了滴耳液的使用方法,約好劉醫生明天再見。

  外國海軍“軍嫂”: “沒想到中國海軍的醫院船這麼先進!”

  4月22日,是海軍醫院船最熱鬧的一天,這天,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將軍夫人們,齊聚“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她們身著五顔六色的盛裝,興致盎然地到船上各艙室參觀,還不時邀請醫療隊員合影留念。
  手術區是全船最安穩的部位,寬敞的走廊連接著8間手術室,其中兩間為放射手術室,另設器械敷料準備室、術前準備室、器械清潔室、麻醉準備室、醫生辦公室、護士辦公室、更衣室、廁浴室、換鞋區、洗手消毒區等,其中兩間手術室的潔淨度為Ⅱ級,6個手術室潔淨度為Ⅲ級。
  檢驗室,醫療隊員榮陽正在有條不紊地做著生化檢驗。榮陽對參觀的貴賓介紹,這裡配備了幹式生化分析儀、血氣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冷藏櫃、幹燥箱、水浴箱等設備,可進行血常規、體液等檢驗和生化檢驗;微生物檢驗區裡,配有生物安全櫃、恒溫培養箱、全自動微生物分析鑒定儀、顯微鏡、台式離心機等設備,負責對臨床標本進行致病菌的分離培養、鑒定;血液準備區內,配有血型鑒定儀、溶漿機、血小板振蕩保存箱、血庫冰箱、試劑冰箱、低溫保存箱等;消毒區,配有下排氣式高壓滅菌器、電煮沸消毒器等設備,用於檢驗用樣本、物品的消毒。
  “沒想到中國海軍的醫院船這麼先進!”“這裡一點也不亞於大城市的中心醫院!”將軍夫人們連連贊嘆。

美國駐華武官:“中國海軍醫院船10年都不會落後!”

  4月22日上午,美麗的青島港灣風和日麗。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甲板招待會正在舉行。友好的眼神、親切的問候,舒緩的音樂,來自各國海軍將軍夫人、駐華武官和海軍總醫院醫院船醫療隊隊員們相聚在一起,友好地交流。醫院船醫療隊隊長孫濤身邊圍了一圈外國客人,他彬彬有禮地回答客人們提出的關於中國海軍醫院船的各種問題;另一邊,骨科主治醫師張超在和新加坡駐華大使館武官陳順利上校交流醫院船上開展醫療工作的情況。
  美國駐華武官聽了他們介紹說:“中國海軍醫療隊員的醫術是一流的,中國海軍醫院船10年都不會落後!我真希望中國海軍的醫療隊員和美國海軍醫院船上的醫務人員能定期進行交流互訪,共同完成國際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完美的處子“演出” 海軍總醫院副院長孫濤

  這次,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在重大活動中擔負醫療救護任務。

  為了完成好這次任務,海軍總醫院在短時間內抽組了一支由36個科室,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碩士和博士組成的40人醫療隊。據統計,整個活動期間,“和平方舟”號先後接診中外海軍患者逾百人次,其中有6名為外籍艦員,開展手術5台次,開展檢驗48人次,B超心電圖各項檢查68人次,放射科拍片55人次,CT檢查5人次,成功地扮演了海上“白衣天使”的角色,贏得了來訪各國海軍的贊譽。

  這次,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具有“實戰”意味的綜合演練。

  2008年底列裝以來,為了讓“和平方舟”號能在最短時間內形成保障力,我們積極開展海上醫療救護課題研討。此次任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對前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綜合檢驗。在從東海向青島港的航行途中,我們在海上進行了海戰傷救護、傷員轉運、海上手術等10多個課題訓練,取得了良好效果,實現了人員和海上裝備的有效“對接”。這次任務期間,還派出醫療小分隊專門深入邊防海島、艦艇部隊為官兵服務,累計巡診1170多人次。
  這次,也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首次向多國海軍開放,接受來自“國際目光”的審視。從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拉夫黑德上將到各國駐華軍事武官、再到普通的外國水兵,他們參觀之後都發出同樣的贊嘆:醫院船上的醫療設備很先進,醫生的醫術很精湛。這些贊嘆意味著一種肯定,是對我軍海上衛勤保障能力和裝備建設所取得進步的肯定。
  概而言之,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駛向未來海戰場的這場處子“演出”中,我們的表現應該說是完美無憾的!
http://www.zhaojun.net/doc/1009/7/2/8/100972803_4.html?coluid=4&kindid=17&docid=100972803&mdate=0518222406

我海軍醫院船救治多名外艦傷病員2009-04-23 新華網  
 
  4月22日11時許,孟加拉國“奧斯曼”號導彈護衛艦艦員阿萊姆被緊急送往我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海軍總醫院醫療隊為其進行了肛膿腫切除術,並留船輸液觀察,讓這名水兵告別了困擾自己15天的病痛。
  幾天來,我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海軍總醫院醫療隊成了外艦傷病員的“守護神”。他們接診的第一位外艦傷員是墨西哥“誇烏特莫克”號風帆訓練艦艦員科羅拉,醫療隊為他進行了骨傷治療。
  22日上午,醫療隊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還為紐西蘭參加海上閱兵軍艦上的3位傷員進行了診治。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04/23/541s2492435.htm

美媒:中國大型登陸艦醫院船入役 投射軟實力  2008-11-14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環球時報》消息:美國《世界政治評論》11月12日文章,原題:從中國海軍新艦船看其戰略演變
  10月下旬,美國海軍4萬噸級的“基薩奇”號兩栖攻擊艦載著數百名醫生、護士和工程師及大量醫療物品,抵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海域。這個小小的發展中國家是“基薩奇”號為期4個月的拉美之旅的第五站,此行目的在於推進五角大樓的通過善舉營造安全的新戰略。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稱之為“軟實力”。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國海軍也在打造能“投射”軟實力的艦隊。中國海軍在10月份接收了其第一艘醫院船———萬噸級的“866船”。據報道,該船配有“相當於三甲醫院水平的綜合功能和設施”。此前3個月,中國海軍還接收了一艘1.4萬噸級的071型兩栖攻擊艦,該艦本身配有手術室。
  一些觀察家認為,新艦船的交付表明北京決心在軟實力領域與華盛頓展開競爭乃至合作。另一些人認為,這些艦船主要用於更常規的軍事任務,但能在重大災難突發時進行人道主義行動。無論如何,這兩艘艦船是透視這個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之軍事戰略演變的窗口。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產能源的非洲國家)的投資。
  盡管如此,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海軍分析家鮑勃•沃克認為,中國建造“866船”源於2004年造成20多萬人喪生的印度洋海嘯。沃克表示,災難發生後,許多國家通過兩栖艦迅速向受災國家提供援助。而中國幾乎是大國中唯一沒有可出動援助艦船的國家,“海嘯讓他們尷尬。中國人對此做出了十分專注的反應。”中國於是迅速投入生產新船。
  其他分析家不這樣看。全球安全網分析家約翰•派克說,這兩艘艦船用於給中國對南海有爭議海域要求主權提供更多的軍事選擇。這種軍事行動要求有兩栖攻擊艦和醫院船提供的醫療支持,“如果他們只建一艘醫院船,我會相信他們是用於人道主義救援,但他們同時還造了這艘登陸艦,我認為這是為潛在的島嶼攻擊做准備的。”派克也指出:“但登陸艦也可用於人道救援。美國一直都這樣做。”
  不過,盡管美中都推出軟實力戰略和能予以推進該戰略的新艦船,兩國之間未必就是競爭關系。華盛頓的美國安全計劃的詹姆斯•布萊克在上月出版的報告中寫道:“中國人承認我們的經濟和軍事優勢。這使我們在引導兩國關系朝向更大的競爭還是協作方面處於駕駛席位。”(作者:戴維•阿克斯,汪析/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9/9/9/100799917.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799917

醫院船發展漫談 2009-05-18 解放軍報第8版

   醫院船是隨各國海軍的建立和發展而出現的,是戰爭的産物。世界上第一艘比較符合醫學要求的醫院船,是1856年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使用的“美女島”號醫院船。
    18世紀前的醫院船,都是臨時指定各種大小不同類型艦船,配上醫務人員和醫療器材,用于完成海上傷病員的救治和後送任務。到19世紀中期,隨著海上軍事行動的擴大,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造船業的進步,各國海軍對醫院船的布局、裝備、醫療技術人員及救治工作的展開程序等,提出了比較完善的醫用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先後改裝了約100艘醫院船,法國、俄國各16艘,德國17艘,意大利7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海軍改裝了11艘,美海軍改裝了12艘,德軍改裝了14艘。在後來的朝鮮、越南戰爭中,美軍開始在醫院船上加裝直升機平臺,開創了用直升機將傷員直接送往醫院船的先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世界上局部戰爭延綿不斷,爲給快速遠征部隊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前蘇聯和美國相繼開始建造和改裝醫院船。前蘇聯海軍于70年代末開始專門設計建造了兩艘“河”級醫院船,于1980年相繼下水,目前俄羅斯海軍已有“河”級醫院船4艘,分別在各艦隊服役。該型船排水量11000噸,續航力10000海裏以上,船上配有醫技人員200名,設有病床500張,7個手術室,甲板上還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將排水量16910噸的“烏幹達”號遊船,僅用65個小時就改裝成擁有1300張病床的醫院船,設有內、外、眼、口腔、X線、檢驗、病理、藥房、手術室、燒傷和加強護理病房,增添了直升機平臺、傷員輸送斜滑道、升降機、海上補給及海水淡化裝置和衛星通訊設備,該醫院船在這場戰爭中爲傷病員醫療救護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現役醫院船是美國海軍“仁慈”號。它的使命是戰時爲作戰部隊提供機動後勤保障,尤其是爲兩棲打擊群、快速反應部隊和海外作戰部隊提供應急醫療支持。醫療船的平時維修保養費用很大,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持,美國海軍每年要編列上千萬美元的預算,這種花費並非每個國家都可以負擔。
    如今,世界各國的醫院船,“模樣”都一樣:船體成亮白色,船體兩側各漆有三個巨大的紅十字。之所以如此,是因爲1949年《日內瓦公約》規定,醫院船殼體的水線以上塗白色,兩舷和甲板標有紅十字圖案,懸挂本國國旗和白底紅十字旗,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攻擊和捕拿。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9-05/18/content_1766496.htm

我國將建造可起降直升機大型遠洋救助船

有“中国海上第一救”之称的“南海救101”轮
 有“中國海上第一救”之稱的“南海救101”輪

“南海救101”甲板上的搜救快艇。 海南日报记者 程范淦 摄
 “南海救101”甲板上的搜救快艇。 
  新華網北京2010年12月19日電 (記者林紅梅)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和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19日在此間簽訂合同,我國將開工建造2艘最大的新型全天候遠洋救助船,船上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和機庫,可搭載中型救助直升機出海和返航。
  據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在此間介紹,這2艘船舶功率爲1.4萬千瓦,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爲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自主創新研發設計。船舶總長116.95米、型寬16.2米、型深7.8米,續航力1萬海裏,系柱拖力140噸,可搭載獲救人員200人。
  我國2007年在南海投入了一艘1.4萬千萬的大型救助船“南海救101”輪,在海上救助中屢建奇功。宋家慧介紹,與“南海救101”輪相比,新建造的2艘船增設了直升機起降平臺和機庫,可搭載中型救助直升機出海和返航,並可爲直升機進行加油、充電、補氣等;可配合救助直升機進行海上搜索、救生作業;設有二級動力定位系統,可滿足船舶在惡劣海況條件下的長時間作業需要,提高了船舶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能搭載多種特種設備和進行特殊作業。
  宋家慧表示,這兩艘船預計將在2012年交付使用,屆時將分別作爲我國北部海區和東部海區的救助旗艦,加強我國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的海上人命救助能力。
  宋家慧表示,目前,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已擁有1.4萬千瓦遠洋救助拖輪1艘,8000千瓦遠洋救助拖輪12艘。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全天候遠洋救助船將達到25艘,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20/0743624426.html

022翻版:中國雙體救助船 “東海救201”參加演習(圖) 2008-7-27


由廣州英輝南方造船(廣州番禺)有限公司建造的這艘雙體救助船采用全鋁質全焊接穿浪雙體船型結構,船長49.90米,船寬13.10米,型深4.50米,設計吃水1.75米,設計航速大于30節,滿載續航能力爲500海裏,是高速雙體船和小水線面船的複合船型,雖然噸位小但有很強的適航性和抗風能力,在5級海況下實施人命救助。救助船設有專用的救援艙,最多可容納安置獲救人員200人。
   “東海救201”輪還配有完善的監測報警系統,夜間航行或搜索墮海人員,可將救助現場的音頻、視頻信號傳輸回岸上和網上,實現遠程救助指揮。船上的監測報警系統和導航設備,設有主付機、噴水泵監測、衛星通訊站、雷達、自動操舵儀、DGPS衛星定位儀和紅外夜視儀等,在安全性、快速性、操縱性、穩性及抗沈性上都比其它近海快速救助船先進。船上的救助裝備較完備,救助手段多樣靈活,配備了兩艘專業高速救助艇及兩臺液壓折臂式吊機,並配備多種救助設備兩舷設離水面較近的下沈救生平臺,艉部設防撞救助平臺,可進行直升機懸停吊裝作業,實現點、面和空間立體的結合。
   “東海救201”輪還配有完善的監測報警系統,夜間航行或搜索墮海人員,可將救助現場的音頻、視頻信號傳輸回岸上和網上,實現遠程救助指揮。船上的監測報警系統和導航設備,設有主付機、噴水泵監測、衛星通訊站、雷達、自動操舵儀、DGPS衛星定位儀和紅外夜視儀等,在安全性、快速性、操縱性、穩性及抗沈性上都比其它近海快速救助船先進。船上的救助裝備較完備,救助手段多樣靈活,配備了兩艘專業高速救助艇及兩臺液壓折臂式吊機,並配備多種救助設備兩舷設離水面較近的下沈救生平臺,艉部設防撞救助平臺,可進行直升機懸停吊裝作業,實現點、面和空間立體的結合。
建造這些船舶的是英輝南方造船有限公司在引進澳大利亞穿浪型鋁合金雙體船生産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海域的實際情況建造設計的。船型總長49.9米、寬13.1米、高22.96米;型深4.5米、吃水1.63米;載客60人、滿載航速32.5節;抗風能力達到10級。

慶祝中國救撈成立55周年暨救撈體制改革3周年 2006-8-23 中國水運報 


全國海上專業救助力量部署圖。


2003年11月11日,東海救助局“德意”輪與救助直升機聯合,在狂風惡浪中救起“盛鑫8”輪上11名遇險船員。


2004年11月16日,“北海救198”輪滅火救助“遼海”輪。


2005年4月4日,“南海救199”輪在北部灣海域搜救翻沈的臺灣漁船上7名漁民,其中3人爲臺灣船員。

上海打撈局“大力”號吊裝東海大橋橋面箱梁。


2005年5月,廣州打撈局成功打撈翻沈在外伶仃島附近航道中的“銀河山168”輪。


煙臺打撈局扳正“遼漁18”船


南海救131”輪救助“粵陸豐61088”號漁船。


“南海救111”輪


高速救生艇。


廣州打撈局900噸全回轉浮吊船“南天龍”號。


近海快速救助船“北海救201”輪。


直升機救助場景。


參試的“德意”輪正在進行救援回收模擬艙訓練。


ROV潛水服務。


上海打撈局“德宏”輪救助集裝箱船“CALA PANAMA”輪。

致辭
  2006年,時逢中國救撈創建55周年暨救撈體制改革3周年。籍此,我們謹代表交通部救撈局向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委、辦,軍隊各有關部門,交通部和部機關有關司局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中外救撈界同行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向爲中國救撈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救撈系統全體幹部職工、離退休人員及其家屬,致以節日的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
  中國救撈創建于1951年8月24日,作爲我國唯一一支國家海上專業救助打撈隊伍,擔負著海上事故的應急反應、人命救生、船舶和財産救助、沈船沈物打撈清障、海上消防、海上溢油污染清除,及爲其他海上交通運輸、海洋資源開發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項使命。同時,中國救撈代表中國政府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和海運雙邊協定等國際義務。
  55年的光榮與驕傲,55年的拼搏與奉獻。5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交通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救撈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不斷變化發展。幾代救撈人發揚“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頑強拼搏,奮力進取,舍生忘死,不辱使命,爲我國海上交通安全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完成了我國第一艘萬噸貨輪“躍進”號失事原因探摸調查、我國第一次遠海大規模打撈工程——“阿波丸”輪的打撈、南沙永暑礁海洋觀察站建站、“11.24”重大海難中沈沒的“大舜”輪打撈、“5.7”空難黑匣子打撈、“5.25”華航空難飛機殘骸搜尋和小浪底搶險打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國救撈創建55年來,累計救助遇險人員3.8萬多名,救助遇險船舶近3000艘,成功打撈沈船1600多艘。
  進入21世紀,中國救撈事業的發展風起雲湧、波瀾壯闊。2003年6月28日,中國救撈完成了具有曆史意義的體制改革,掀開了嶄新的發展篇章。作爲國家應急反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救撈實踐著政府“以人爲本、關愛生命、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加快建立一支政令暢通、行動迅速、裝備精良、人員精幹、技術過硬、作風頑強的國家專業海上救助隊伍;努力建設一支裝備先進、技術精湛、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國家專業海上打撈隊伍,著力構建海空立體救助體系。改革三年來,救助打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嶄新業績,先後完成了“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海上緊急救援保障任務、中國青年志願者赴泰救援服務、我國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救援行動——330名越南遇險漁民海上大救援等重大任務,爲我國的經濟、政治、外交等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天,我們站在曆史的新起點上,審視中國救撈55年的曆史進程,深感“發展是硬道理”。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中國救撈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期尤爲關鍵。我們一定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救撈發展全局,以加快救撈事業發展爲中心,以實現“三精兩關鍵”爲總體目標,加強救助,發展打撈,堅持“五個並重”,堅決實施“關口前移、站點加密、動態待命、隨時出擊”的動態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全面提高人命救助和應急搶險打撈能力,爲構建和諧的交通事業作出新貢獻。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交通部的正確領導下,以慶祝中國救撈創建55周年暨救撈體制改革3周年爲契機,爲交通事業又快又好地發展,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再創中國救撈新的輝煌!

6大亮點

1、理念創新
    救撈理念的不斷創新,既是中國救撈實施體制改革,提升救撈實力的核心,又是助推新的救撈體制成功運作的動力。救撈理念的創新體現在行業發展的方向上,就是堅定不移地貫徹部黨組確定的“三精兩關鍵”總體目標;體現在行業發展的戰略思路上,就是落實貫徹“加強救助,發展打撈”的工作方針;體現在系統工作措施上,就是確立和堅持“五個並重”的管理理念;體現在救助策略上,就是堅決實施“關口前移,站點加密,動態待命,隨時出擊”的動態待命值班制度。
2、動態待命

    建立並實施“關口前移、站點加密、動態待命、隨時出擊”爲基本原則的動態待命值班制度,進一步提高了救助有效率。救助船舶開赴港外錨地、航道附近和事故高發海域實施值班待命,以基地爲依托,以待命點爲前哨,將救助基地、救助直升機和救助船舶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三者的聯動效應,變遠距離待命爲近距離待命,變靜態待命爲動態待命,大大縮短了救助半徑,爲人命救助贏得了戰機,提高了救助有效率。根據救撈動態值班待命制度,北起鴨綠江口、南至西沙海域,共設立救助基地20個,待命點76個,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國家專業救助船舶的救助效能。
3、立體救助
    救撈體制改革3年來,以海上專用救助直升機爲骨幹的立體救助體系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中國沿海目前已經形成了覆蓋渤海灣、長江口及舟山水域、臺灣海峽、瓊州海峽等四個重點海域的海空立體救助體系,初步實現了上述區域的海空立體聯合救助功能。尤其是今年7月15日,西沙救助基地的正式啓用,標志著中國救撈立體救助網絡在南海的覆蓋海域又向南推進了200海裏,縮短救助船的航行時間近10個小時。
4、基地建設
    救撈體制改革3年來,中國救助所屬3個救助局20個救助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從體制到機制實現了由原先“後勤保障”功能向“前沿陣地”功能的轉變。根據救助基地是救助前沿指揮所的功能定位,從人力、財力、物力三個層面對救助基地的功能、性質進行新的調整和加強。一批引進的近海救生快艇已經和正在配置到各救助基地,進入待命救助行列。
5、裝備建設
    救撈體制改革3年來,中國救撈以“裝備精良”爲目標,不斷加大投入,迅速扭轉和改變了中國救撈以前裝備薄弱和落後的現狀。目前,中國救撈已通過購置和租賃方式,擁有各型號救助直升機9架,分別進駐4個救助飛行隊所屬機場執行近海救助待命任務;一批國産新型近海雙體快速救生艇相繼配備給各救助局使用,8艘從英國引進的高速救生艇進點待命;同時,打撈系統還有一批先進的海上浮吊起重船、大功率拖輪正在建造中。
6、交流合作
    救撈體制改革3年來,中國救撈在強化系統自身建設的同時,積極謀求加強與國內外救撈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如與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就救助飛行訓練與技術交流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與臺灣中華搜救協會已建立24小時救助熱線聯系機制。1979年,中國救撈系統加入了國際救生聯盟(ILF),又于1994年加入國際救助聯合會(ISU)。交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去年率隊赴英國倫敦出席國際救撈聯席執委會會議,與各會員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技術交流,在人員培訓、業務合作、拓展市場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今年在英國伯恩斯茅斯市召開的國際搜救會議上,中國救撈拯救人命的行動震撼國際同行,帶到會上的英文光碟《大寒潮》被索要一空。

18件大事

    ●1951年8月24日,經政務院批准,交通部在上海組建新中國第一家國營打撈機構——中國人民打撈公司挂牌成立。初創時期的中國救撈業,只有職工120人,1艘125千瓦的“盤山”號小拖輪和10余艘小平駁,承擔了北起營口、大連,西到長江三峽,南到海南八所大量的沈船清航打撈重任。
    ●1963年5月,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制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航行中遇難沈沒。更名後的交通部上海海難救助打撈局受命派遣技術人員和潛水員參與調查。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救撈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1973年10月9日,希臘籍貨船“波羅的海克列夫”號在我國臺灣海峽遭遇臺風襲擊沈沒,這一事件暴露了我國海上救助力量尤其是裝備方面的嚴重不足,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關注,要求盡快改變我國海上救撈業的落後狀況。
  ●1973年,全國海上安全指揮部成立。翌年,交通部在上海救撈局基礎上又新建了煙臺、廣州兩個救撈局,同時增設了一批救助站。
  ●1975年,交通部設立了救助主管部門。1978年4月,交通部正式成立海難救助打撈局。
  ●1977年5月,打撈“阿波丸”工程開始啓動。打撈工程曆時4年,救撈系統總共在海上施工965天,投入潛水員500多名在59米深的水下作業1300多人次,1600多小時,共打撈遇難者遺骨310具,撈貨5418噸,遺骨由中國紅十字會轉交日本方面。打撈“阿波丸”輪工程提高了中國救撈的社會地位和國際影響。
  ●1999年11月24日,“大舜”輪在渤海灣航行時突遭大風襲擊遇險翻沈,船上有282人遇難或失蹤,震驚全國,也引起我國高層和交通部黨組對中國救撈隊伍建設的高度關注。而整個打撈工程難度之大、技術要求之高、海況地質之差,在我國救撈史上罕見。在決戰“大舜”輪期間,上海、煙臺兩個救撈局先後投入工程和輔助船舶10余艘,參加現場作業的施工人員達250余人。其中潛水員100名,下潛作業總時間近450多小時,並有多項技術填補了我國沈船打撈的空白。
  ●2002年5月7日,我國一架MD-82型客機在飛往大連途中失事,機上乘客和機組人員共112人全部遇難。空難發生後,救撈系統立即組織了160名船員和潛水員曆時19天,在大連大港以北海域展開拉網式搜尋打撈,水下搜尋面積達50萬平方米,先後打撈起失事飛機主體部分、部分遇難者遺體、遺物和絕大部分飛機殘骸,並成功打撈起失事飛機的兩只“黑匣子”,爲事故的調查處理及做好善後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2月,根據國務院的指示,交通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等六部委聯合簽署通知,批准了《救助打撈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03年6月28日,在交通部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3個救助局、3個打撈局和東海第一飛行隊正式挂牌,勝利完成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救撈體制改革,組建了“中國救助”和“中國打撈”兩支國家專業隊伍,由部救撈局實行統一垂直領導和管理。
  ●2003年7月24日8時19分,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助直升機“B-7310”從上海浦東高東機場緊急起飛,飛往長江口以東70海裏處,將一位腿部因粉碎性骨折大出血不止並已昏迷不醒的漁民救起。這是中國救撈史上成功完成的第一次空中救助任務。
  ●2004年6月22日,黃河小浪底庫區發生了特大沈船事故,交通部救撈系統奉命緊急派遣29名救撈專家和潛水員組成的救撈小分隊緊急趕赴小浪底庫區搶險打撈。爲了慰藉遇難者家屬,上海打撈局和東海救助局的潛水員們突破空氣潛水極限,成功打撈出遇難者遺體19具。面對滿頭滿臉泥漿、極度疲憊的潛水員,遇難者家屬發自肺腑地說:“謝謝,黃河兒女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2004年11月21日8時20分,由包頭飛往上海的MU5210航班起飛後不久在包頭機場附近墜毀。機上47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險情就是命令!22日,交通部救撈系統立即派出潛水隊趕赴空難現場實施打撈,爲空難原因的調查取證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4年11月26日,“海鷺15”輪在龍口港外遇大風翻沈,遇險人員落入冰冷的海水中,生命垂危。中國救撈的救助直升機及時趕到現場連續從水中救起9人,創造了國內飛行救助人數的最高記錄,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的嘉獎。
  ●2004年12月2日,受28號臺風襲擊,被困東沙海域的海南瓊海籍45艘捕魚船1125名漁民生命危急,“南海救159”輪奉命沖入風區,成功地解救了糧絕水盡的所有被困漁民。
  ●2005年2月25日,中國救撈派遣系統18名救撈專家和潛水青年志願者出征泰國海嘯災區救援打撈,這一青春壯舉,充分展現了中國救撈青年的風采,增進了中泰人民的友誼。
  ●2005年10月,繼勝利完成“神州5號”載人航天飛船海上應急救援保障任務之後,爲保障“神舟6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德翔”、“德意”和“德鯤”輪揮師遠征,在西起連雲港、東至太平洋關島的2400海裏洋面上,與海軍協同作戰,聯手守護,再一次出色完成了此項任務。
  ●2005年12月,我國沿海海域遭遇了罕見的大寒潮,4日清晨,“浙岱漁03221”輪在長江口外遇險,“B-7310”救助直升機在漁船沈沒的緊急關頭趕到現場,從冰冷的海水中救起11名漁民,最後一名落水漁民也被隨後趕到的“東海救169”輪救起。此後,救助直升機又再次出動,從行將沈沒的散裝船“振樂57”上救出兩批總計12名遇險船員。8日晚,“北海救169”輪和“北海救111”輪在滴水成冰的渤海灣成功營救出“遼瓦漁24078”輪的全部遇險船員。
  ●2006年5月17日,50年不遇的強臺風“珍珠”,橫掃南海海域,給正在該海域的越南漁船和漁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在曆時17天的國際海上大救援中,中國救撈共投入4艘救助船舶和一架救助直升機,搜尋海域達20多萬平方公裏,搜尋到越南漁船22艘,對其中15艘急需燃油物品援助的漁船和330名漁民進行了救助,並取得了重大勝利。救援行動得到了中越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關注。
http://www.zgsyb.com/GB/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105

海洋巡防總局首艘大型自動扶正搜救艇2002年10月24日交船

一般船舶在遭受風浪的侵襲致翻覆後,大都意謂著災難的發生及沈沒的結果;而自動扶正船的設計乃藉由設計技術的分析及考量,使船艇在萬一不幸發生翻覆後,還能自動回復至其原正浮之狀態,而且不失其推進動力,同時在翻覆的過程中有確保船上人員的安全措施設計,意即船艇及人員即使在惡劣風浪的侵襲下,仍能安全存浮於水面上。具有此種特性之船艇通常用於執行海上人命救援之搜救艇上,畢竟一個人肯冒自身危險去救援別人實屬人類高尚情操之一,因此,有必要盡力保障救難人員自身的安全,同時亦可增強救難人員在執行任務時勇往之信心。
自動扶正船艇由於要求的技術層次相較一般船艇高,建造具有自動扶正能力的船艇屬於高難度的挑戰,設計與建造時必須精準控制船體之重量重心,施工精度、品質及測試亦須嚴格管制,目前只有歐美少數國家具備此方面的設計建造能量,而此類船艇和同大小之一般船艇相比,其價位約為2.5-3倍,為技術及附加價值高之船艇,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船舶中心) 有鑑於此,且預估國內亦有此需求,乃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經費的支持下,於民國86年開始執行”自動扶正艇基本設計分析技術”之計劃,其目標為建立開發該特殊船艇之關鍵技術,於87年度完成。
我國行政院海巡署於民國89年初正式成立,海上救難為其主要任務之一,顧及台海周遭海域於秋冬季節之惡劣海象,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乃有採購自動扶正人員搜救艇之計劃,預計適當的分派該船艇於台海四周,期許能積極有效的執行海上人員之搜救任務。
民國90年5月,海洋巡防總局委託船舶中心進行自動扶正搜救艇之規劃設計案,其內容為依據船東任務需求,進行建造招標相關文件、規範之擬定及完成提供船廠據以進行設計建造之基本設計指導圖說,本案於同年10月底在船東及規劃設計單位的合作下順利完成,船東隨即於同年底完成船艇設計建造開標,共採購三艘,由蘇澳龍德造船廠得標,並由船舶中心監造。
本自動扶正搜救艇以執行海上人員之搜救為主,同時亦具備適當之海上消防及針對較小船艇之拖救能力;船長達19公尺,採深V船形,適合惡劣海象操作,具雙主機、雙螺槳及雙舵,巡航距離達三百海浬,有優越機動及操控性能;配置6名執勤人員及12名被救人員之座位或舖位,人員座位及舖位均具備四點交叉式之安全帶;船體結構採質輕高強度之複合材料,甲板室頂結構強度考量船艇翻覆時之負荷狀況,船殼底部結構強度則考量四個重力加速度(g) 之衝擊,以承抗惡劣海況之外力負荷;主機於船艇翻覆至自動扶正狀態過程中,可維持怠速不熄火運轉,主機等裝備機座考量倒置情況;可於駕駛室或露天甲板室頂操控船艇,有良好操船視野;甲板室周窗採特殊材質且較厚之特殊玻璃,可耐海上外物直接衝擊;主甲板上之駕駛室或其後之緊急醫療室,考量萬一其中之一因玻璃或結構受損致有泛水現象,船艇仍具有自動扶正之性能,全船設計有完整的水密安全措施,船殼部份在連續雙艙同時破損致泛水後,船艇仍能安全存浮;機艙之進排氣口、油水艙及通氣管等配有防止於船艇翻覆過程中會有大量海水侵入之設施;船內儀器裝備物件加強鎖固;配有緊急醫療設備,可進行簡易之人員醫療;船體最深吃水僅一點五公尺,可進出一般漁港,執行淺水區的搜救任務,另船艉設凹槽置有高速噴射式小艇壹艘,由船艉以斜坡滑道式迅速收放,可增強於淺水區或礁石區進行人員搜救之功能;配有高頻之方向探測器,可偵測遇難船隻或飛機的方位;本船艇主要尺寸及一般佈置如附圖示。
本船艇之尺寸係針對台灣海峽惡劣之海象而規劃,係屬目前世界上最大、高速(滿載試車船速達27.5節) 、功能設備完善、耐海性能極佳之大型自動扶正搜救艇,91年9月中旬,本型艇首艘順利完成後下水,如附照片,船廠隨後進行主機運轉情況下,實船分別向左及向右360度之翻覆試驗,試驗過程中先後有16位船東代表登艇就位,實際體驗船艇翻覆過程之滋味,試驗後檢查主機之運轉正常,侵入之海水量亦極少,登艇人員亦無不適現象,結果令人滿意,獲船東之讚賞,翻覆試驗過程狀況如附照片,其影帶則可上台灣船舶網網站(WWW.SHIP.ORG.TW)觀賞。首艘艇之海上實船公試亦於十月初順利完成,其性能均符合或超出原規劃設計之耍求,首艇已於91年10月24日舉行交船典禮,後續雨艘預定於91年底交船完畢,海總局預備將這三艘功能強之搜救艇配置於基隆、高雄及澎湖,其可涵蓋之搜救範圍幾乎可達整個台灣海峽,預計可提昇我國海上人員救援之能量,並對提昇我國在國際海運界之聲譽有所助益。
本特殊船型從研發、規劃、設計、監造迄建造,全部由國人自行完成,首艇並己經過完整的成功測試,順利交船;能藉由經濟部技術處法人科專計劃所建立之船型開發關鍵技術,再經海洋巡防總局、船舶中心及龍德造船廠等上中下游業者之共同合作努力,最後得於國內建立此特殊船型之規劃設計建造能量,應值國內船舶業界之自豪與欣慰,也為國內船舶產業未來發展,建立更大之信心。
http://www.ship.org.tw/news/detail.asp?tag=237

另參本館:

中國海洋調查船  中國大戰略  中國海軍   中國造船  新港艦與旭海艦  美聖安東尼奧LPD兩棲艦  日本16DDH  中國兩棲武力剖析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071、大隅與獨島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阿楨 2021-12-13 07:02:37

瘟疫哲學1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者,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很能歧視鬥爭)者,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新聞資料
  疫苗外交戰
全球疫苗接種即時動態(2021-11-30 )中國:24.9億劑(173.14劑/百人);印度:12.2億劑(87.78/百人);美國:4.5億劑135.12劑/百人)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85mhVvWS5i4
中國承諾2021年向外提供(援助+出口)20億劑疫苗(2021-11-25)已向106國和4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居世界之首。2021-11-29承諾2022年將再向非提供10億劑(6億無償援助4億聯合生產)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藥監局2021/12/09批准第1種新冠肺炎治療藥。學者:疫情讓中GDP超美時間提前到2025
  排除實驗室意外 世衛專家曝新冠病毒3大傳播途徑
世衛專家小組2021-02-09於武漢簡報新冠病毒起源初步調查,排除源於實驗室,較可能透過動物直接傳人、中間宿主傳人、冷凍食品傳人;沒證據顯示2019年12月之前病毒已在武漢廣泛傳播;還無法確定病毒的確切宿主是何種動物。團隊有以下幾項建議1:世界各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建立,將能更有效地追查來源。2會繼續追查武漢之外其他地方的早期病例。3:要研究其他國家可能的宿主動物。4:具體調查研究冷凍食品的傳染路徑。美質疑溯源報告,中籲美也邀世衛研究.《紐時》稱西方極力要求世衛赴華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給中國加分。溯源專家組:溯源將覆蓋全球 (回應:想快點找源頭應到歐美找!) 世衛2021-03-30公佈疫源調查報告:疫源來自蝙蝠而非實驗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疫源。 建議,在全球研究比華南海鮮市場要早病例的樣本,尋找病毒宿主的物種,瞭解病毒的冷鏈傳播過程。美國2021-05-26又炒作“中國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 中駐美使館:查美!徹查到底!外交部:請美同WHO聯合對美進行全面透明的調查(回應:要查美國病例/實驗室!) 世衛:病毒溯源被政治毒化.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50944

阿楨 2020-12-03 09:55:05

我軍新型醫療船入列,這時不禁想起了美軍“舒適”號……

  央視2020-12-01《南沙海域,我軍新型醫療船入列!》
  船長109米,寬17米,滿載排水量4000多噸,可搭載一架救護型直升機。
  由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派駐,設檢驗、眼耳鼻喉、內外、燒傷、特診、心理諮詢等科室;配有CT、DR、彩超、胃鏡、可擕式高級生命支援儀等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床位數是100張,具備同時進行3台手術的能力。
  比起和平方舟醫療船,滿載排水量是143000噸,續航能力達到5000海裡,醫療設施也達到三甲醫院的水準,南醫13船要小不少。。
  但南醫13有它自身的特點。建造它的主要目的在於擔負南沙島礁軍民以及海上艦船人員醫療保障、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人員輸送、科研試驗等任務。
  中國已經在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設有醫院,在此基礎上,南醫13的投入使用,使得中國在南海有了立體、完整的醫療救護鏈條。南醫13並不是一艘駛向深海的醫療船,也就沒有必要具有和平方舟那樣的規模。
  在歸建途中,南醫13船共服務南沙傷病員103人次,完成手術6台次。可見還沒有“參軍”,南醫13醫療船已經在發揮作用了。
  和平方舟醫療船在“和諧使命-2010”“亞丁灣護航”“和諧使命2011”“柬埔寨友好訪問和醫療服務”“赴菲律賓救援”“赴巴布亞新磯內亞訪問和醫療服務”“環太軍演-2016”“和諧使命-2017”“和諧使命-2018”等等行動中,發揮了一艘醫療船應有的作用。
  看到中國海軍新型醫療船歸建之際,海叔忽然想到了今年早些時候開到紐約的美軍美軍最大的醫療船“舒適”號。
  當時,美國的新冠疫情尚以每日新增上百在發展,累計確診人數也沒有破萬。一些評論樂觀地認為,醫療船來了,控制疫情能迎來轉機。網上還曾流傳消息說,美軍有好幾艘醫療船。但很快謠言不攻自破。
  當“舒適”號灰溜溜離開紐約的時候,美國的疫情已經發展到累計疫情兩萬多人。如今,美國累計確診已經近1400萬人。儘管這是一艘油輪改造的醫療船,可其設備還是非常齊全的。只是,在抗疫之事上,並不是一艘什麼醫療船拉出來做做秀,就能撲滅疫情的。有利器,卻沒能解決問題,美國的問題,自然不在船上。
http://newsxmwb.xinmin.cn/hsk/2020/12/02/31856841.html

阿楨 2020-03-25 07:04:54

美醫院船對防疫有多大用:船內病房既不負壓也不隔離 2020-03-23 觀察者網

  中國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總體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不僅實現了本土病例0新增,多地還實現了確診患者的出院清零;然而在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的全球性擴散還在持續之中,幾乎所有的西歐國家和美國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經濟和社會秩序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全世界最強大的美軍也無法倖免,在以美國陸軍為主力參與的歐洲防禦2020演習大規模縮水之後,美國海軍也慢慢體會到新冠病毒的威力。
…….
  最具備象徵意義的,還是美國海軍裝備的全世界最大的醫院船。也正因此,當美國海軍宣佈將向西雅圖和紐約派出美國海軍的醫院船之後,中國國內的自媒體裡也有人開始高呼美國國力強盛,並且順便把美軍賬上的醫院船數量從2艘吹水到了10艘,甚至35艘。
  美國海軍“仁慈”號和“舒適”號醫院船分別在1986年和1987年服役,兩船常年執行美國的海外人道主義活動,每艘船可提供1000張以上的床位,包括80張集中治療病床、20張康復病床、280張中度護理床、500張有限護理病床、120張輕傷病床和12張手術室病床。因其規模與我國專門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專門建設的火神山醫院相當,也有不少人就直接將其描述為“兩艘火神山”。
  不過為大規模戰爭而設計的醫院船基本上是以治療戰傷士兵為主,其救治能力相當於一所以戰傷外科為主的大型全科醫院。然而就像武漢的三甲醫院在接收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前需要對醫院進行全面的改造,並且停止大多數普通門診服務一樣,醫院船本身雖然可以實現與外界的高度隔離,但其艦上設施並不適合直接用於新冠肺炎病人的大量收治。儘管作為冷戰時期的醫務平臺,美國的醫院船具備全船超壓三防的能力,但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它在艦內就有大量適合收治傳染病人的負壓病房。至於對醫院船進行改造……醫院船上的大量設備都焊接在艙室裡,改造難度顯然要比在岸上醫院裡改動要困難得多。
  雖然五角大樓已經宣佈要派出醫院船,但計畫派往西雅圖的“仁慈”號醫院船按計劃將在5到10天后抵達,而計畫派往紐約的“舒適”號目前還在諾福克進行維護工作,其抵達紐約的時間至少要45天后,也就是要到4月底、5月初才能派上用場。
  相關新聞
美醫院船如何“致”公知的“軟骨病”
  回應
公知的屁股決定了公知的大腦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3-23/doc-iimxyqwa25647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