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中共到底是怕美軍航母、怕昏了頭,或想打航母、想昏了頭?不然曲立樹在《航空母艦及其克星》(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怎會異想天開,要用地地彈道導彈去打航母(p.165-)?
又是個《超限戰》吧一一弱者自有弱者的打法!
航空母艦 六大“克星” 2008年03月15日
航空母艦是各海軍強國的重要象征和主要突擊力量,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種力量高度聯合統一的海上作戰武器系統,具有機動靈活、作戰威力強、威懾效果明顯等突出特點,尤爲適合遠洋機動作戰,成爲軍事強國海上作戰的有力武器。但它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不足:如作戰編隊陣容龐大、雷達反向體容易暴露目標、作戰能力會隨自然條件的惡化而降低、航母戰鬥群物資消耗過大、補給時防禦能力明顯降低、反潛能力和反水雷能力較差以及飛行甲板遭毀壞後會使戰鬥力嚴重削弱等。因此,其攻防體系並非無懈可擊,特別是隨著高新技術武器的迅猛發展,其面臨的“克星”也越來越多。
潛艇:水下攻擊神秘莫測
潛艇隱蔽性好,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強,突擊威力大,獨立作戰能力強。特別是攻擊型核潛艇可攜帶大量的潛射反艦導彈和魚雷,其數量都在20枚以上,攻擊力極強。其線導魚雷射程遠達40千米,而潛射反艦導彈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潛射導彈一般都可攜帶多種彈頭,其中最具威脅的當數核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潛艇水下航速與大型水面艦艇的航速(巡航速度)不相上下,能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占領有利陣位,而且可以多次實施攻擊,必要時還可以實施追趕攻擊。攻擊時,以潛艇兵力在敵航母編隊最有可能活動的海域或必經之地設伏、遊獵,待其經過,可突然攻擊。突擊的時機通常選擇在航母飛機放飛和接收時,航母補給時,海上氣象條件惡劣時,航母反潛警戒部署被打亂或分散時等時機。若數艘攻擊型潛艇同時從幾個不同的方向接近航母戰鬥群,即使只有一兩艘突破反潛警戒圈,到達攻擊陣位,也可對航母展開飽和式攻擊,將其擊沈或重創。
水雷:奪命攔路虎封航控道
水雷易布難掃、隱蔽性強、破壞威力大、威脅時間長。特別是現代水雷已逐漸智能化,且采用水雷與魚雷、導彈三位一體的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它的作戰性能。如果在敵航母戰鬥群可能活動的海域布設各種形式的水雷陣,撒下“天羅地網”,就會給航母及其護衛艦只以足夠的威脅和打擊。因此,航母編隊艦只數量多,噸位大,觸雷概率高,即使普遍安裝有雷達、通信、電子幹擾等電子儀器設備,精密度越來越高,但抗損傷能力仍不強。無需直接命中,水中非接觸性爆炸就可能會對航母戰鬥力産生很大影響。如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曾用二戰時期的陳舊錨雷重創了美國航母編隊中最先進的導彈巡洋艦“普林斯頓”號,“特裏波利”號兩棲攻擊艦也被水雷炸開一個大洞。可見,采用新舊水雷混用、虛實結合,不失爲對付航母的有效手段。
彈道導彈:遠程攻擊難以防範
彈道導彈射程遠、速度快、威力大、不易被發現。目前的戰術型彈道導彈射程都在1000千米以上,最遠可達4000千米,打擊目標的精度圓概論誤差爲數十米甚至更少,速度超過5馬赫,可攜帶集束式多彈頭或分導式多彈頭,一次攻擊多個目標,如裝備小型核戰鬥部時,無需精確命中就能給航母編隊以致命打擊。即使像美國“尼米茲”級大型航母,防空作戰的艦載機也僅有20多架,艦艇上的防空導彈也存在著一定的死角和盲區,電子戰飛機和預警機數量有限,難以完成全方位的預警和電子對抗任務。因而其防禦的空域必然出現漏洞和空隙,難以招架從多個方向、多種平臺上發射的彈道導彈攻擊。
電磁脈沖彈:海戰神經麻醉師
電磁脈沖彈被稱爲“電磁殺手”,是一種介于常規武器和核武器之間的新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種炸彈爆炸後産生的高強度電磁脈沖,威力相當于核子爆炸所放出的電磁波,覆蓋面積大,頻譜範圍寬,幾乎能夠攻擊其殺傷半徑內所有帶電子部件的武器系統。航母戰鬥群裝備有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是其擁有強大作戰能力的支柱。只要廢掉其電子指揮和電子進攻能力,航母戰鬥群的作戰系統就會陷入癱瘓,從而保證己方後續兵力到達有利攻擊陣位,實施猛烈打擊。
無人機:多功能空中敢死隊
無人機可裝備各種電子、偵察及火力系統,可遂行多種作戰任務,即使被擊毀也不會有人員傷亡,因此其使用越來越廣。在對敵航母戰鬥群作戰時,可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或以各種幹擾器對航母實施電子幹擾,破壞其指揮、控制和通信能力;或派出無人機頻頻向航母戰鬥群發起攻擊,使其戰鬥機不斷升空,最終無法保持正常有序的攻擊力;或將攜帶炸彈、導彈等無人機以自殺性方式直接向航母戰鬥群攻擊;也可將大批無人機投放到距航母戰鬥群一定距離空域,模擬機群編隊,誘敵分兵抗擊,同時可乘虛而入,對航母實施突然攻擊。
反艦導彈:冷面殺手攻擊沒商量
目前世界上反艦導彈發展迅速,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速度超過1.2馬赫。俄反艦導彈最爲先進,其“白嶺”超音速反艦導彈速度高達2.8馬赫,並具“發射後不用管”的能力。在其射程範圍內,航母根本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也就無法攔截。另外正在研制中的俄羅斯KH-15S型反艦導彈,能爬升至40千米高空然後以5馬赫的速度俯沖目標,被攔截概率幾乎爲零。盡管航母戰鬥群裝備有導彈防禦系統,其中包括中、遠距反導彈和近程速射炮,但目前的技術水平尚難以真正有效地對付導彈攻擊。
http://hi.baidu.com/dmj787yjzzf/blog/item/109d9a169d3f631c962b437f.html
中國研制出最新航空母艦克星2007-09-09 楨:偽基版白度
據美國衛星最新觀察,中國于2007年8月1日建軍節成功研制出新一代航母克星--“航公”!
頓時美國上下一片哀歎,驚呼航母只能在領海當遊船使用,美國的航母霸業告終。
據情報部門透露,“航公”由生鐵和低碳鋼制造,全重10萬噸,沒有任何電子設備,因此具備極強的抗幹擾能力,照明設備是使用幹電池的手電筒,“航公”上沒有安裝雷達,使用望遠鏡,水下裝甲、外裝甲(生鐵)達到10米的厚度,魚雷、飛機、導彈等均對其無法構成威脅。
“航公”的攻擊武器十分可怕,是一根重達10000噸的鐵棒,由于常規攻擊對其沒有作用,因此“航公”在高速靠近對方後,用鐵棍插入航母,使其喪失動力,然後在馬達驅動下一棍子一棍子接一棍子捅爛,最後再噴湧出大量化學液體,促使航母“受驚”從而徹底喪失戰鬥力,聞訊後,美國從各個海域撤回航母,以防止被“航公”蹂躪 。
總裝備部總工程師崔尚天向記者介紹說,這根10000噸的鐵棒端部用非晶矽材料制作,異常堅硬,俗稱“矽頭”,插入航母力量強大,能有效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因此常把這一進攻過程叫做“強殲”。“航公”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軍事力量徹底“雄起”。
http://hi.baidu.com/feiguang/blog/item/9821fa1f3b109a09314e157d.html
現代級驅逐艦真的是航空母艦的剋星嗎?
很多報紙,雜志,論文,評論員甚至電視新聞的評論都認爲現代級是對抗航空母艦的制勝利器。但個人認爲,這種看法實在是既片面而又思想單純的!沒有空中戰機掩護,任何一艘軍艦或是任何一支艦艇編隊想要單獨與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對抗是既 愚蠢 而又 必敗無疑 的!
首先,是攻擊距離的差距。航空母艦群主要依靠母艦上的航空兵,而不是水面艦艇。當前美國艦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都在1000公裏以上,加上機載反艦導彈的50公裏以上的射程,美國航空母艦可遠在一千多公裏外發動攻擊,如果進行空中加油的話,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攻擊距離能達2000公裏以上!這對于以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爲核心的艦群是鞭長莫及,只有捱打的份。
此外,即使航艦群的潛艦也能用戰斧(GPS制導的對海型)或魚叉式潛射導彈分別從550公裏及150公裏外發動攻擊,現代級艦群也只能捱打;在這種距離上。日炙超音速導彈毫無作用,現代級艦群還得高速航行近十個小時,或是捱十個小時打才能夠得著對手的航空母艦位置,對手早跑沒影了!打不到對手自己早被打光了。
其次是探測的差距。美國的航空母艦可派出E2C鷹眼(Hawkeye)空中預警管制機在距離現代級艦群500至600公裏外連續跟蹤及監視現代級艦群的動向,不斷指揮其它戰機發動進攻和調整航空母艦戰鬥群的相對位置,而現代級艦群卻望不可及,不依靠由軍事間諜衛星轉發的本土信息,艦群本身根本無法探測到航空母艦群的位置,對手所在的方向都難弄清,出動的現代級艦群會根本找不到對手。
第三,是抗攻擊能力的差距。現代級艦群的防空反導能力比起過去是提高了很多,但遠遠不具備抗「飽和攻擊」(在一段時間內向同一目標不斷不斷地投放數量極多的武器發動猛烈攻擊)的能力,世界上單艦具有飽和攻擊能力的國家美國是最強的。飽和攻擊更是美國人的致勝法寶。美國航空母艦的一支F/A18戰鬥攻擊機中隊(18架F/A18)一次就能發射72枚反艦導彈,若從全方位發動進攻,現代級艦群的防空系統會立刻全部被“梗死”,根本亳無招架之力!若航空母艦戰鬥群中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或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核潛艦等以反艦戰斧導彈在200-500公裏的距離上配合攻擊,到達現代級艦群的導彈將能夠達到上百枚!因此,現代級艦群難以與美國航空母艦在岸基航空兵保護區外對抗,如臺灣以東的西太平洋等海域,兩艘現代級絕對不能構成對美國航空母艦的任何威脅;即使在中國近海,真正威脅航空母艦群的也不是現代級,而是中國的海軍航空兵。
可能有網友反問:「加大日炙的射程不就可以了嗎?」
要知道,超音速導彈只在一定距離上有優勢,好處就是無須中繼和留給對手攔截時間少,射程再加大的話,就失去了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主要優點,對手就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和駛離預定目標區時間了,反而導彈就不得不采用中繼制導,而且中繼直升機等平臺就不得不前出到離本艦更遠的地方去中繼制導,更靠近敵人更孤立無援!敵方更容易截擊中繼飛機,攻擊失敗的可能性大;那樣准備時間更長,直升機就要花時間飛行到更遠的空域,再者探測要求更高,要探測到更遠處的敵人等等,總之一幹麻煩事,即使花很大代價,超音速導彈也失去了固有的優勢。美國人就是基于此原因,而采取另外的辦法,他們更注重遠程超視距准確攻擊,只有他們具有聯爲一體的全球探測手段(主要爲軍用衛星)和上千公裏射程的導彈攻擊武器,他們能了解對手在全球任何一個位置而不必接近對手,因此美國強調在對手的射程外消滅對手,而不在乎自己的導彈是否超音速,0.75-0.9M的速度對他們已經足夠了,他們在乎的是精准度,往往是一彈命中的。
在全球任何地點發動大規模的飽和攻擊能力也是美國的優勢,倒是天天喊有能力飽和攻擊美國航母的中國及俄國反而缺乏美國那種協調水平及攻擊手段。
中國沒法學美國的那種思路,也沒法學俄國人的法子,他們有的中國沒有,差距還很大,無法與這個比美與那個比美,本來就不是同一類,有了兩艘新艦就覺得自個雄了起來那是前清甲午年間的思維方式,近年中國有戰事的話,還得拿跟四,五十年前比起來有長足飛躍的裝備比較,因此還是琢磨如何使喚這些新舊不一、參差不齊,還未必能湊用的武器,就中國的現狀看,買,不失爲快捷方式,畢竟世界局勢不會等中國摸石頭過河,也不會因爲中國比50年前進步了就以爲中國強大到哪裏去,現實就是現實!
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有錯誤,請指正。
回應:
有一定隱形性的小型中子彈是航母的最大客星!
本人以爲,如果叫航空母艦自己和驅逐艦打航空母艦肯定不是他的對手,但是航空母艦出來就是一群保鏢,你就是20棵導彈發射過去他也有可能完全攔截的,現代航空母艦不是一艘船的問題,他是好幾十艘船的問題,希望大家可以明白,還有他是戰略力量,不是戰術力量.就好象拿戰術力量和戰略力量比一樣,你拿驅逐艦和航空母艦比似的,鬧著玩那
一艘航母加上艦載機,還有價格不菲的彈藥,造價高達上百億美金。出門別的不說,僅替身也不止一、二艘。一般真正做戰時,航母周圍不僅有衆多的護衛艦只保護,且有大型運輸船做替身。偶爾有個別沒有被攔到的導彈打來,那些主動向外發送誘耳信號運輸船也會把導彈引過來。
http://iask.sina.com.cn/b/4359913.html?from=related
艦船知識特稿:點評彈道導彈攻擊航母五大難點 2007年11月20日《艦船知識》
編者按:衆所周知,航空母艦屬于海上大型移動目標,而目前一些國家正在發展彈道導彈末段制導技術打擊航母,似乎爲這一難題找到了案。本期的藍色PK臺邀請了兩位作者就此問題從技術層面進行辯論。特此說明,作者僅代表他們個人觀點。
從目前情況來看,彈道導彈突擊航母的技術難點集中在彈道導彈對航母的偵察和破壞,主要包括發現、定位、突防、擊中和破壞等幾個方面。航母機動區域廣闊。發現難攻擊航母首先是發現航母,而之所以選擇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正是因爲其火力控制距離可以從數百到數千千米,如果在百余千米內即沒有必要使用彈道導彈,而在如此廣闊的海域內,長度300余米、寬70余米的航母如滄海中一粟很難被發現。
美軍平時保持約三分之一航母兵力在西太平洋、地中海和海灣等前沿地區執勤;三分之一在海上訓練;三分之一處于維修、保養或休整狀態。戰時,其維修和訓練時間都將相應縮短,可保持三分之二左右,約8個航母戰鬥群參戰。美國爲突出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反應能力,其在我國周邊長期駐泊1艘航母,主要依托日本的橫須賀基地,這也是美國唯一在海外長期部署的航母。近年來,美國正計劃在關島或夏威夷部署第二艘航母,而如果我國周邊發生事態,美軍還會從本土緊急調遣衆多航母支援。
依據美國現行軍事戰略,從設想要同時能夠打贏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出發,每場戰爭一般投入大約4個航母戰鬥群,以及相當數量的空軍和地面部隊。按照美軍規定,每艘航母海外執勤期一般爲6個月,但根據美新的“艦隊反應計劃”,戰時美軍可統一調配航母,在接到命令後,可立即派出6支航母編隊,隨後再派 出2支,即“6+2”模式。按照新計劃,航母以24個月爲1個任務周期,甚至可延長至27個月。
由于美目前在西太只部署有1個航母編隊,因此其只能擔負對臺海地區沖突的快速反應任務。而從本土調動的航母力量要跨越太平洋進入西太戰區,從美 軍太平洋部署和以前的活動分析,可以發現,美航母跨越太平洋一般有三條路線選擇:一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至沖繩,再南下臺灣海域, 需時約兩周;二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關島至臺灣海域,需時約l周半;三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新西蘭、 澳大利亞至 菲律賓,再伺機進入臺灣海域,需時約3周。
其中,夏威夷、關島航線完全依托美軍領土,比較可靠,而且是奔襲臺海地區的最短航線,考慮到彈道導彈的射程,打擊航母最可能的海域一是從沖繩南下臺海航線中的我國東海東部海區,二是從關島東進臺海航線中的臺灣以東海區。以關島航線爲例:關島與我國臺灣島相距大約 2500千米,如果一艘航母在該海域航行時,我們取得了一幅該海域的衛星照片,當拍照的原始照片的長62500象素、寬8333象素時,航母才對應爲一個象素點,而此時的照片已經達到5億2千多萬象素(普通數碼相機最大成像分辨率僅爲500~1000萬象素)。如果我們用顯示設置爲最常見的1024×768分辨率的電腦屏幕觀看,要看到航母這個點就需要61個電腦屏幕,況且一個象素點是無法判斷其性質的,要判斷一個衛星照片中船只的性質,一個有經驗的圖像判讀員起碼也要有10個以上的象素點,這就要有610個電腦屏幕才能顯示。
當然,偵察衛星一般采用窄幅多幀的形式偵照,這就會形成一系列的連續照片,但這將使數據量成倍增加,如此大的數據量,無論是對衛星照相技術、衛星與地面的傳輸技術,還是地面數據處理與判讀技術都是巨大的考驗。
偵察手段時效性低,定位難
發現航母後的第二步是持續跟蹤航母,並取得攻擊航母所需的定位數據。在航母進入作戰區後,航母會在相對固定的海區內巡弋機動,從以往經驗看,航母一般在距敵海岸200~600海裏之間海區機動,頻繁更換陣位,以規避對手的偵察和打擊。例如,美軍航母編隊通常要求部署在一個較爲開闊、安全(在對方攻擊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外)、便于攻防、便于機動、便于對盟友支援的海域。這一海域大致爲半徑50~100海裏的海區。正常情況下,綜合作戰區距敵岸 100~300海裏,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擴大或縮小。從目前情況看,美軍在我海區附近活動的距離明顯增大。這都使對作戰區內航母定位問題變得困難。
大家知道,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是固定的,因此衛星過頂次數是有限的,其一般只能對目標進行間隔數天或10多小時的偵察,無法進行連續監視。如果不進行變軌,其對地面某一區域的偵察就只能是隨機的“碰運氣”了,而要調整衛星軌道到重點地區上空,就必須消耗寶貴的星上燃料進行變軌機動,這對衛星的壽 命會有一定影響,即使變軌,這一過程也要數小時。
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商業成像衛星爲例,其分辨率可以達到0.8,是許多國家軍事偵察衛星的近10倍,其每天繞地球飛行14圈,但在不變軌的情況下,對同一地區的偵察間隔要在3天以上,如果犧牲分辨率,對其進行變軌,其重訪同一區域的時間也接近24小時。因此衛星偵察的時效性雖然高,但還達不到偵察突發事件和定位航母等移動目標的程度。例如,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美國在2天後才得到該電站的衛星圖片。而在2004年4月22日發生的朝鮮兩列火車在平壤北部的龍川火車站的相撞爆炸事故報道中,正是由于衛星時效性低這一原因,軍事專家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否定了媒體報道的配圖。當時英國 BBC新聞在報道中使用了一張聲稱是朝鮮龍川鎮的照片,而且特別生動的是這張從數百千米上空拍到的照片中顯示出在城鎮上空巨大的爆炸煙雲,這無疑使報道增 色不少。但軍事專家認爲衛星不可能這麽快拍到這一事件的照片,除非爆炸和偵察都是事先策劃的。因爲當時有如此分辨率的6顆商業照相衛星中哪一顆正好在准確的時刻將其照相機對准朝鮮的爆炸區域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即使得到消息,再行調整衛星也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後來有關人員承認這張照片拍自不久前的伊拉克戰場,這是美國數字地球公司的快鳥商業照相衛星,在2003年4月對當時剛剛爆發的伊拉克戰爭進行拍照時得到的一張照片。地點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一個城鎮,爆炸是聯軍空襲造成的,而爆炸後景象的衛星照片也是在幾天後才得到。
此外,即使衛星拍攝到航母目標情況,其向回傳送數據的工作量也很大,目前的傳輸型衛星一般每天才下傳一次數據,如果要緊急傳送,就要機動到地面接收站上空向下傳輸。上述偵察數據量少說也有數百兆,如此大量的數據要通過天地間的無線鏈路傳輸到地面,並完成地面數據的處理。因爲光學鏡頭拍攝到的景物 在底片上會發生變形,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平常拍攝到的照片,就會發現邊緣的景物會有些許變形,而爲了得到拍攝到目標的正確坐標和景物間的關系就要參考衛星的 軌道參數和相機狀態糾正衛星照片的畸變,然後確定衛星照片中目標的精確坐標。這一時間最低也要數十分鍾,甚至數小時。而典型航母時速在30節以上,也就是 說這一時間內航母至少已經移動了10多千米。
航母編隊防禦能力強,突防難
雖然世界上各國的航母戰鬥群目前還都不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但以美國爲首的一些國家正在發展以“標准”系列導彈爲核心的“宙斯盾”BMD反導系統,最終的攔截高度將達500千米,這一高度足以實現對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攔截。2007年4月,美國國防部透露,美國海軍計劃2009年初在全球部署的 18艘反導型“宙斯盾”艦中的16艘部署在13本、夏威夷等“太平洋地區”。這些“宙斯盾”艦無疑可能成爲美軍航母編隊的組成部分。
美軍1個航母隊編成一般裝備有“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各兩艘,其中至少1艘爲BMD型。針對西太的導彈威脅,BMD型“宙斯盾”艦有可能增加到4艘。而在2009年初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航母與“宙斯盾”艦之比將達到1:8,這些導彈防禦型“宙斯盾”艦可以針對主要方向多層部署與攔截,使攔截成功率成倍提高。
此外,目前外界一般認爲反航母彈道導彈采用末制導方式,而這一方式中彈道導彈重返大氣層會在彈頭周圍形成等離子鞘。這是因爲彈頭高速再人大氣層時,由于氣動力加熱,彈頭表面出現高溫,空氣分子開始分解爲原子,而原子又進一步被分解爲正離子和電子。由于這時出現的正離子和負離子的電荷量是相等的,所以被稱爲“等離子體”,彈頭在高速再入過程中,周圍形成的“等離子體”可以象刀鞘一樣將其包裹,其可以隔絕彈頭內外的電磁波,使其進入很長一段黑障區。這使所有無線電信號均被隔絕,末制導雷達無法工作,只有在最後時刻降低彈頭再入速度,末制導雷達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末制導方式中,彈頭會降低速度,然後采用與巡航導彈景象匹配類似的技術,這無疑使彈道導彈失去了突破反導防禦的最佳手段——“高速再入”。可見,雷達末制導在提高導彈打擊精度的同時,也使其更容易被攔截。因此,在有防備的情況下,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甚至比打擊地面目標的突防難度更大。
導彈飛行彈道固定,擊中難
由于在最後一次發現航母後,航母有可能轉變航行方向,因此航母的分布區域是以最後的發現點爲中心的一個圓形海區,而在30分鍾內的機動海區可達700平方海裏,要覆蓋這麽大的區域,現有常規武器是無能爲力的。
而常規導彈在發射前需要在彈內裝定目標的精確坐標參數,如果使用末制導技術,就需要在彈頭制導系統內裝入目標信息。例如,采用末制導技術的“潘興2”導彈專門設計了一套基准圖像生成設備,其將目標坐標和國防測繪局提供的地形數據列成數字基准圖像,並儲存在磁帶上,然後通過數據聯絡線引入彈上計算 機,以實現末制導雷達圖像的匹配。即使我們克服了偵察技術的局限,裝入了較爲精確的航母坐標參數和匹配用雷達圖像,而導彈近千千米的飛行也需要10余分鍾,而這一時間內,航母也已經移動了10余千米,已逃脫了彈道導彈的殺傷區域。這就好像用槍打擊飛行的小鳥要有一定提前量一樣,而如果這時小鳥突然轉向,其被擊中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此外,由于彈道導彈再入擊中目標時的速度非常高,而末制導的高度受到等離子鞘影響不可能太高,因此末制導對彈頭的作用是有限的,這也會使其打擊精度受到一定影響。例如,美國“潘興2”導彈在應用末制導技術後精度提高了10倍,但CEP也只有30米,這在彈道導彈中已經非常高了,但與巡航導彈相比還差得比較遠。而且彈道導彈再入彈道相對飛航導彈要垂直的多,因此其不可能象飛航反艦導彈那樣攻擊其吃水線,而只能從上至下打擊其甲板以上建築,這都對最終的破壞效果造成了一定影響。
航母結構堅固,破壞難
航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世界上最堅固的水面目標。例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采用封閉式飛行甲板,機庫以下艦體爲整體密封結構,艦底部爲雙層底,雙層底與飛行甲板之間設有多道橫向水密艙壁。水線以下部分每隔12~13米便設有一道橫隔艙壁,全艦共設有23道水密橫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這些縱橫隔壁構成全艦水密艙段共達2000多個,使該級艦具有很高的不沈性。該艦的甲板和艦體全部用優質高強度合金鋼制成,舷側某些部位的鋼板厚達63.5毫米,可有效地防禦半穿甲彈的沖擊。此外,考慮到近年來導彈攻擊威力的增大以及火災造成的損害,尼米茲級艦甲板和艦體全部使用了高彈性高強度合金鋼,以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而且還在舷側部分區域加敷了大約64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防護敷層,對彈庫和機艙等關鍵艙室裝備了抗導彈攻擊的箱式保護。該級艦不僅在結構上設有10道防火隔壁,而且在危險性最大、事故發生率最高的機庫內除設置有16臺噴淋/泡沫消防設備,還安裝有兩道滑動式防火門將機庫分成 三個區段,以便在危急時將火災區和中彈區段隔開。在飛行甲板上也設有18臺大流量的噴淋/泡沫噴射裝置,供消防和三防之用。以上能力可有效遏制由于遭到攻 擊而引起的艦內大火、
彈藥庫爆炸、有毒濃煙、窒息等二次破壞效應。
而目前彈道導彈彈頭載荷一般爲500千克,其中需要有防止再入燒蝕的殼體、突破反導攔截的誘餌、姿態控制 火箭和各種慣性/雷達等引導方式的制導系統,以及高爆炸藥和引信等。其中高爆炸藥最多只有300千克,按照西方標准其只相當于1000磅炸彈,因此,有人至今仍認爲不使用核彈頭,彈道導彈無論精度還是威力都無法對航母構成威脅。可見,依靠有限的彈道導彈擊沈或擊毀航母是不現實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彈道導彈突擊航母技術實際就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導彈武器對“時間敏感目標”、“機動目標”的打擊,這一問題的解決無疑將帶動軍事信息技術和導彈武器技術的發展,並解決對機動目標打擊的世界性難題。
艦船知識特稿:彈道導彈可以攻擊航母 2007-11-21《艦船知識》
雖然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有諸多困難需要解決,但早在1960年代,蘇聯就發展了以航母戰鬥群爲主要打擊目標的彈道導彈P-27K(SS-N-13)。而且隨著制導技術的發展,前兩年對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持質疑態度的美國許多專家也開始關注這方面的進展。實際上,針對航母的特點采取一定的綜合措施,彈道導彈突擊航母的技術瓶頸並不是不可以突破。
綜合措施,解決“發現定位難”
航母戰鬥群艦艇型號多,警戒海域廣,做到完全藏匿其行蹤實際是比較困難的,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偷襲珍珠港”的時代了。首先,航母戰鬥群有10余艘大型海上艦只,而且需要E-2c等周邊防空警戒和水下反潛警戒飛機,有些飛機航程短,只有航母搭載,爲航母戰鬥群特有機型,因此這些飛機的發現即意味著航母的存在。其次,航母戰鬥群的指揮通信、飛行導航、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偵察和預警探測等無線電設備形成了強烈的電磁信號源,這些信號強度會由于敵人飛機 和軍艦的臨近而增大;以上這些系統的無線電信號不但表明了航母的運行狀態,而且其語意內容可以透露出更多信息,是對航母警戒、識別、探測和定位的關鍵特征。此外,作爲大型海上目標,航母的活動必然伴隨著大量的海水尾迹、海上廢棄物和巨大的噪聲,這都是海上探測的可利用特征。特別是噪聲是海軍艦船聲呐系統 和預設海底聲呐探測系統工作的依據。目前,對航母的偵察手段主要包括: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預警機、偵察船及無線電技術偵察等。比較可行的有以下幾種:
衛星偵察除了成像偵察衛星外,海洋監視衛星是對海上艦船和潛艇進行探測、跟蹤、定位、識別的主要手段。這種衛星也是通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信和其他無線電設備發 出的無線電信號實施海洋監視。由于所要覆蓋的海域廣闊,探測的目標多是活動的,因此海洋監視衛星的軌道比較高,並多采用幾顆衛星組網的偵察體制,以達到連續監視、提高探測概率和定位精度的目的。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都發展了海洋監視衛星,這種衛星一般有兩種型號,即雷達型和電子竊聽型。前者屬于主動型。電子竊聽型衛星屬于被動型,主要用來截獲電磁輻射,包括艦對艦、艦對岸通信,收集雷達信號特征,其軌道較雷達型的高。這兩種衛星一般配合使用,性能可以互補。電子型的軌道較高,覆蓋面積大,能定出海上艦船的大致方位。而雷達型衛星下僅能探測艦船的航向、航速,而且能鑒定其大小,甚至類型。因此對于海上的軍事目標,無論其采用電子靜默措施,還是使用電子幹擾手段,互補的衛星都有辦法探測到。
海洋監視衛星的成本高、技術門坎高,因此比較實用的是發展小衛星群,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在向這方面努力。如果要在我國東海和南海方向形成對航母戰鬥群的不間斷監視能力,只需要發射3顆小衛星星座,就可以形成對我國東南海方向的不間斷監視,而小衛星由于成本低,發射靈活,可以在形勢危機時發射組網,而這種衛星可以是成像衛星,也可以是電子信號偵察衛星,由于對其壽命要求不高,因此其運行軌道可以比較低,這樣偵察的圖像甚至比大型偵察衛星效果還好。
航空偵察航空偵察按飛行平臺分爲飛機(包括無人機)偵察和氣球偵察;按偵察手段分爲照相偵察、目視偵察和電子偵察等。采用偵察機監視航母編隊是美蘇/餓較爲常用的方法。例如,1993年7月,俄曾派出4架圖一95遠程電子偵察機對以美國海軍“林肯”號航母爲首的編隊進行空中跟蹤和監視。當時,“林肯”號航母編隊駛離美國本土,沿太平洋駛往波斯灣水域,換防駐紮在那裏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當“林肯”號航母編隊駛離美國海岸線1400千米時,圖一95偵察機便開始對其施放電子幹擾,以便躲避敵航母編隊雷達的偵察。隨後,4架圖一95在距航母突擊編隊220千米處發現了“林肯”號航母。這時,由2架圖一95組成的雙機編隊以500米飛行高度,從林肯號航母上空飛過,並成功地對其實施了空中照相偵察。接著,這2架圖一95以500米高度第二次進入。正當“林肯”號航母 的2架F/A一18准備起飛攔截時,另外2架圖一95成功地完成了對航母編隊作戰補給艦的空中照相偵察任務。航空偵察不僅可以對航母編隊中的雷達、通信聯 絡等電磁信號進行截收和定向,而且對其實施照相偵察。
無線電偵察無線電偵察又稱爲信號偵察,無線電偵察和監聽系統不但在和平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戰時可以作爲對海上目標群的監視和定位手段。由于航母戰鬥群在活動中爲了進行警戒必須啓動各型雷達、聲呐等主動有源探測設備,而且爲了導引飛機和與其它艦只保持聯絡必須使用通信設備,因此其無線電信號繁雜,而使用無線電偵察手段可以對其探測和定向,通過確定信號源、判斷目標位置。例如,在沿我國海岸線的廣泛區域內,建立多個無線電測向站(至少兩個),將每個測向站測得 的方向進行交叉,就可以得到航母戰鬥群的相對精確位置,此類裝置不僅可以裝載在作戰艦艇上,而且可以裝在專門的僞裝偵察船上,也可以部署在沿岸和沿海島嶼上。每部雷達都有一定的電磁信號特征,其頻譜圖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因此經過長期偵察積累可以得到每艘航母上雷達的信號指紋特征,戰時通過分析記錄到的雷達 信號,就可以判斷出航母編號和航母編隊配屬的艦只類型。
戰.技術結合,解決“突防難”
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和其它突防行動幾乎一樣,必須將導彈戰術和技術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首先,保證一定的火力強度。從美軍發展方案可以看出,“宙斯盾”艦對目標的跟蹤和攔截能力是有限的。新“宙斯盾”艦攔截彈裝備數量一般爲20枚,如果采用4攔1的戰術,其單艦可攔截5枚彈道導彈,加上警戒率和發射協調問題,可保證一定數量的導彈突破防禦。這是因爲裝有“標准”一3型導彈的航母編隊防空區的 導彈攔截區與飛機攔截區相互重叠,對攔截火力的協調和指揮存在一定難度。此外,如果從不同陸上導彈陣地使用多枚彈道導彈從不同方向對航母進行突擊,亦可增加其警戒和攔截難度,提高突防效果。
其次,爭取采用多種火力形式。對航母編隊實施聯合火力打擊也是提高常規導彈突防效果的有效方法。首先,海軍水面艦艇、潛艇和航空兵是航母的傳統對手,彈道導彈與這些火力形式在武器進入空域方面並不沖突,而且可以將對航母的威脅範圍延伸到更高的空域,增大航母的防禦範圍。其次,多種火力形式的飽和攻擊,可以飽和編隊的警戒容量,阻塞其指揮控制信道,增加火力協調難度。第三,多種火力形式的參與可以誘使其打破電磁管制,暴露主艦位置,從而爲正確導引 常規導彈創造條件。因此如果常規導彈可以與這些傳統手段相互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常規導彈的突防能力。
三是發展新的突防技術。針對航母目標有很多種彈藥可以選擇,例如子母彈、霰彈、雲爆彈等,而這些彈藥對突防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采用霰彈技術可以從較高空投射,而且投射高度越高、攔截難度越大、穿透能力越強。而子母彈的抛撒高度不可能太高,因此就要有一定的突防措施,以防母彈在子彈抛撒前被攔 截。
實際上采用末制導方式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增強了其突防能力,而不像有些媒體指出的是降低了導彈突防禦能力。我們仍以美國的“潘興2”導彈爲例來說明這一問題。“潘興2”導彈發射後,在大氣層外達到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倍音速。彈頭在下降到目標上方約15千米後,首先在慣性制導系統控制下作速度控制機動(拉起和壓下)以降低再入速度和躲避反導彈攔截,拉到接近平飛狀態後,抛掉天線整流罩,彈頭朝目標方向機動。這時彈頭爲進行末制導不但降低了速度,而且脫離了原定彈道,也就是說,導彈在下降到15千米高之前是以高速再入的,此後是滑翔機動的,可見,其速度的降低是以改變彈道換取的,而這兩 項都是突破反導攔截的“必殺技”。這要15分鍾,而且飛行過程中地面人員無法幹預飛行,最多只能靠彈頭的末制導系統對預設目標進行小範圍的修正,而正常情況下,航母在15分鍾內可以航行約14千米,可能已經脫離彈頭末制導的修正範圍,但通過技術改進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采用被動無線電引導方式輔助。例如,蘇聯的SS-N-13導彈就是將航母的典型無線電頻率預置在導彈上,采用類似反輻射導彈的方式攻擊航母,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區別航母和其幕艦,因爲每部雷達的特征信號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適當提前末制導雷達開機時間。例如,“潘興2”導彈末制導雷達在4.5千米高度的天線掃描範圍爲35平方千米,此時搜索圓的半徑約爲3.4千米,而如果要覆蓋在導彈飛行15分鍾裏航母的機動距離14千米,末制導雷達的工作高度就要達到接近19千米,而只要適當增加雷達功率,這在技術上也是可以實現的。
最後,適當選擇打擊時機也是擊中航母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航母作戰消耗大,大約每隔3~5天就需進行海上補給一次,每次補給持續時間約爲2小時。如果航母要進行長時間海上作戰,必須進行頻繁的海上補給。編隊進行海上補給時,航速降低,只能以5~10節的速度航行,機動受限,艦載機也無法起飛作戰。海上補給和艦載機起降時航速都會相對降低,因此對于帶有末制導的彈道導彈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並相對精確地打擊航母等海上大型目標。
合理選擇戰鬥部,解決“破壞難”
航母具有很強的抗沈和自救能力,因此在這裏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突擊航母應該立足于打殘,而不是像二戰航母戰中的擊沈、擊毀,所謂打殘就是使其喪失主要作戰能力,被迫退出幹預戰鬥,或爲其它水面、水下和空中打擊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彈道導彈是打擊航母的“開路先鋒”,而不應該是最終的“絕殺武器”。基于這一觀點,我們就會發現,航母有衆多缺陷可利用。
首先,航母飛機起降設備工作與非工作狀態的易損性差異較大。航母飛行甲板上設有衆多的助飛設備,這些設備在不工作狀態,可被封閉在甲板下,具有很好的抗打擊能力,但在工作時人員和設備都暴露在外。因此,其易損性在不同狀態下的差異較大。
其次,航母升降機的破壞可以大大降低航母作戰效能。航母舷側裝有將艦載機從機庫升到飛行甲板或從飛行甲板送入機庫的升降機。升降機不但是航母上負責飛機進出機庫的運載工具,還是直接關系到航母作戰效能的關鍵特種設備之一。飛行甲板上還設有多部連接武器庫和飛行甲板的彈藥升降機,以及航空燃油加油站。由于甲板上活動的大部分器材和物資都依靠這些升降機運輸,因此對其 破壞可以大大降低航母的作戰效能,特別是在其工作狀態時,機庫側面和升降機部件暴露在外,這時如果遭遇打擊可以將其卡死,而使其停運或破壞機庫。
三是艦橋上的傳感器抗打擊能力較弱。航母的艦橋一般分爲司令部艦橋、航海艦橋和起降控制中心三層。艦上所有的控制裝置均集中在這裏,而且艦橋頂部集中了艦上絕大部分的傳感器和指揮/導航設備的天線,這些器材幾乎都沒有防護裝置,抗打擊能力較弱。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由于不寄希望于擊沈航母,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整體大威力爆破彈,而應該使用類似反坦克的穿甲子母彈,或穿甲燃燒子母彈,這類彈藥不但有較大的抛撒區,盡量覆蓋航母目標,而且可以穿入艦體內爆炸。此外,按照國際未爆彈組織統計,集束類子母彈由于各種原因的未爆率大概在12% ~15%,如果能夠合理利用這些未爆彈,也可以産生更好的打擊效果。因爲航母在遭到火力打擊後,隨艦的損管隊會出動進行滅火和修複,並清理甲板上殘留物 品,保證飛機的正常起飛和航母的正常運行,而這些有意或無意加入的延時引爆子彈或觸發式爆炸裝置,可能殺傷搶修人員,而遲滯搶修時間,使航母的搶修活動變 得危險、困難從而達到迫使其喪失戰鬥力的目的。
此外,雲爆彈也是一種打擊航母類目標的較佳武器。例如,俄羅斯在2007年9月11日宣稱試驗的“炸彈之父”類的熱壓炸彈可以有效殺傷航母上的有生力量。一般炸彈內的溫壓炸藥在預定的高度引爆、釋放燃料或炸藥粉末,再經第二次引爆,可産生2500~C左右的高溫火球,並産生巨大的沖擊波和高壓,爆炸産生的高溫持續時間比常規炸藥高5~8倍。而俄羅斯宣稱“炸彈之父”生成的高溫達到了美國類似“炸彈之母”的兩倍,其生成的高溫就可能達到近 5000C,如此的高熱和超壓不但可以殺死生物武器菌株,而且可以使化學戰劑分解變質,而且其在狹小空間中使用不會對洞穴等建築造成大的破壞,而只是殺傷有生人員。這種武器爆炸瞬間産生的大量雲霧狀的炸藥粉末,會在爆炸沖擊波推動下順著艦內通道彌漫開來,爆炸引起的震波會在航母封閉的空間裏不斷反射直至消失,這既能大面積殺傷有生力量,又能摧毀無防護或只有軟防護的武器和電子設備。而且爆炸會迅速將周圍空間的“氧氣”吃掉,爆炸現場的氧氣含量僅爲正常含量的1/3不到,而一氧化碳濃度卻大大超過允許值,造成局部嚴重缺氧、空氣劇毒,殺傷航母內的人員。雖然這種炸彈巨大,但俄美等國都研制過飛機投擲和導彈運 載的集束型燃料空氣炸彈,彈道導彈如果裝備此彈頭也可以對航母造成有效破壞。
航母和彈道導彈出現的時間接近,同樣是20世紀發展的兩種高技術兵器,技術成熟程度接近。在兵器的發展曆史長河中,兩種武器的對抗實際是航母攻 擊能力蓬勃發展的偶遇,但也是彈道導彈技術日益成熟的必然結果。冷戰結束後,航母已經成爲大國強權的象征,而彈道導彈在全球範圍內也同時成了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安全和挑戰強權的有效武器。航母強權依仗的是經濟強弱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而彈道導彈利用的是攻防技術發展的時間差。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攻防技術時間差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消失,而經濟強弱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卻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彌補。因此,利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在當前無疑是逼其退出軍事幹涉的有效手 段,但長遠來看仍需要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整體海軍反擊能力的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1/0730472568.html
外國媒體稱中國東風25導彈2004-05年突然服役 2008年01月17日 東方網
編者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一直以來都是被西方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戰略導彈也是西方一直追逐的熱點。以下是《今日中國防務》報道的相關中國DF25導彈相關報道,僅提供作爲大家參考。
東風-25彈道導彈由2個推進器組成,是一種使用固體燃料推進劑並且機動運行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2004-05年第二炮兵部隊對外簡單介紹了有關東風-25型彈道導彈情況。據稱這種導彈可以提供2種打擊模式,單彈頭打擊和多彈頭分導打擊模式。最大有效載荷搭載能力2000公斤,最大射程1700公裏。發射載車是一輛10X10輪式重型載重車輛,具有公路和簡易道路通行能力。
80年代末期,北京曾經下令加快東風-25彈道導彈整體設計方案進度,90年代這個計劃被放慢。就大多數西方情報機關都認爲中國就此會放棄這個計劃時,2004-2005年這種導彈突然進入現役 。
2006年首個比較模糊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中國互聯網上,此後的2007年7月解放軍報網絡版刊登一幅十分清晰的東風-25照片。不久解放軍報網絡版又發表了一張第二炮兵部隊官兵裝在東風-25導彈照片,其中可以看到巨大的豎立垂直車載發射器。這無疑證明了東風-25彈道導彈已經開始在解放軍服役。
東風-25彈道導彈是解放軍裝備的第二種2級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另一種東風21彈道導彈在80年代末期開始服役。兩種導彈都具有覆蓋1700公裏以上的殺傷面積幅度,但東風25有效載荷達到2000公斤,比僅有600公斤的東風21要大很多。
東風-25導彈安裝在一部WS2500輪式10X10重型卡車上,最大可以承載28噸。有報道說這是中國引用俄羅斯、烏克蘭MAZ543技術研制的國産化重型軍用載重卡車。高機動的公路通過能力是它的最大表現
此外一些報道說,東風-25型導彈實際上就是被簡化掉第三級火箭的東風31型縮減版。但改良了第二級火箭推進器。導彈放置在圓筒形集成發射容器內,彈頭延伸出發射器外,行軍狀態下,導彈采用水平放置姿態。發射容器底部有4個巨大的液壓穩定升降器。可以在進行戰鬥轉換時,提供良好的舉升穩定能力。
依據目前的分析和推測來看,東風-25目前可以攜帶高爆彈頭(HE),反裝甲子母彈藥,燃燒空氣彈藥(FAE)以及專門用于毀傷電子設備的電磁脈沖彈藥(EMP)同時解放軍目前正在借用東風25進行開發攜帶多枚常規彈頭打擊航母作戰群的相關技術。如此這是真實的話。那麽東風-25在這個領域顯然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運載和打擊平臺。此外東風25與東風11和15一樣,可能配備有一臺聯合慣性/全球定位制導系統這樣可以更加增加它的末端制導打擊精度。(編譯/寒風)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7/0746481599.html
平可夫:二炮廣東福建導彈基地戰時可隔離美航母
環球網消息:據UPI亞洲在線網站近來又刊登平可夫的撰文,題爲《中國的導彈能力》,根據谷歌地球衛星圖像,文章對解放軍二炮部隊靠近臺海的兩個導彈基地做了一番猜測,其中涉及導彈的位置、射程、彈頭種類及其導引方式。以下是部分內容。
臺島及其東部海域皆在二炮導彈火力覆蓋範圍
衛星照片顯示,東風-11和東風-15彈道導彈的發射車,已部署到廣東和福建的導彈基地。這些二炮短程導彈旅的基地,絕大多數都建有導彈庫,導彈庫的頂蓋。
平日,導彈發射和維修車輛停靠在庫內。通常情況下,一個導彈基地設有兩個這樣導彈庫,另外至少還設有4個大型倉庫。此外,還有一座指揮樓、一座辦公樓和一個體育場。類似的二炮部隊導彈基地都有這樣的體育場。
文章還說,新建的福建導彈基地的導彈射程覆蓋周圍500公裏,整個臺灣本島都位于其打擊範圍之內。很明顯,此舉的意圖是覆蓋整個臺灣島,甚至包括臺灣島東部海域。
一旦戰事爆發,二炮將“強制隔離”美國航母戰鬥群
對抗事件發生時,東風-15導彈可通過鐵路機動向前部署。平可夫稱,在福建省部署東風-15導彈,顯示出二炮部隊的戰術意圖,即一旦臺海沖突爆發,就“強制隔離”可能靠近臺海區域美國航母戰鬥群。福建新建的導彈基地建在深山,並新建了發射平臺。
衛星照片顯示,東風-11導彈正部署到廣東省的基地。這個基地至臺灣的直接距離爲550公裏,導彈可通過鐵路運至前線,然後向臺灣發射。廣東新導彈基地的建築格局與福建新導彈基地類似。
通過衛星圖,可以看見廣東新基地的三個藍色導彈庫,一個指揮大樓,一個通訊中心和一個足球場。該基地已部署了東風-11短程導彈。這三個藍色屋頂建築物的另一種可能用途是,用來存放導彈的後勤維護車輛。
在廣東新導彈基地,至少有14個類似的導彈庫,福建新導彈基地至少有10個導彈庫。文章推測,每個導彈基地至少配有27輛發射車。
中國導彈GPS制導兼容美俄
中國外銷型P-12短程彈道導彈都配有一個中段GPS制導裝置,打擊精度約爲50米。參考P-12、東風-15和東風-11的性能來判斷,經不斷升級之後,其精度更高。
根據先前有關中國軍方對民用GPS制導系統的判斷來分析,文章說,中國軍方的導彈專家傾向于以下認定,即除非發生大規模戰事,美國完全掐斷區域GPS服務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目前中國研發的GPS制導模式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兼容性很強,但該系統覆蓋臺灣地區的時間段非常有限。
特殊彈頭專門攻擊臺灣軍用機場
衛星照片顯示,二炮部隊在甘肅某機場對模擬目標進行了戰術演練,據此可以判斷,在未來的臺海沖突中,當攻擊臺灣的機場時,二炮將使用特殊設計的彈頭,實現對臺灣機場的大規模毀壞。中國已爲WS-2火箭炮系統研發出一系列特殊彈頭,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上述戰略的某些端倪。
新發展的彈頭包括爆破彈頭、集束彈頭、爆破燃燒彈頭、子母彈頭、雲爆彈頭等,其中有一部分隨著P-12短程導彈出口到海外。DF-11和DF-15彈道導彈的彈頭通常重500公斤。
文章特地提到,中國專門爲WS-1B 遠程多管火箭炮系統研發的子母彈頭,重達152公斤,總共含有475顆子彈藥,打擊覆蓋面達2.8萬平方米。
如果爆破燃燒彈頭的重量達到500公斤,其有效覆蓋半徑可達388米,二炮部隊可能使用這種彈頭攻擊臺灣軍用機場的燃料庫。(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24/0742482621.html
中國秘密航母克星問世 (2008-08-19
“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構想大約是出自1996年臺海危機。當時,美國派2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在臺海周圍以軍事嚇阻我們處理“兩國論”引發的臺海危機的軍事行動。
當時我軍只擁有殲-7、殲-8等二代戰機和從俄羅斯進口的第一批26架蘇-27。而美軍航母即使按中等威脅區實施威懾的態勢,其F-14A“雄貓”戰鬥機(現在已經退役,被F-18E/F取代)2個中隊24架、F/A-18A“大黃蜂”戰鬥/攻擊隊24架,加起來也有近50架三代戰機。就是說一艘航母的三代戰機已經是當時我們所擁有三代戰機總和的2倍!,中國海軍建立了以空潛快炮爲主的海防體系,然而共和國的決策者們在海灣戰爭後猛然發現,苦心孤詣40年的心血已經無法繼續信任下去,世紀末戰爭中美國海軍以射程1000海裏的巡航導彈告訴全世界,你們的海岸——不設防。
如果說海灣戰爭對中國軍隊還只是震撼,96年的臺海沖突則給了我們切膚之痛。沒有遠洋打擊力量,更不具備遠海防禦能力,堂堂三百萬人民解放軍竟然無法對抗美國海軍的兩個航母戰鬥群。近海防禦海軍的窘迫就在于無法脫離陸地獨立行動,不具備遠洋攻防作戰體系,不能構築海上鋼鐵長城禦敵于國門之外,只能作爲陸軍的附屬保衛區區十二海裏領海線。
可以說,美國人調集了兩個航母編隊,極大地刺激了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讓“軍隊要忍耐”的中國政府。所以,中國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論,這就是99年的超限戰理論。“彈道導彈打航母”便是其中之一。
最新研制成功的東風-25彈道導彈,可以運載一個或幾個分導彈頭,彈頭內裝有被動紅外導引裝置。彈頭重返大氣層後,可以進行機動以精確對准目標。
但是美國海軍計劃對所有裝備“宙斯盾”系統的62艘驅逐艦和22艘巡洋艦進行升級,使其具備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根據美軍計劃,到2009年美國海軍將擁有18艘裝備“彈道導彈防禦型宙斯盾”系統的戰艦,其中包括15艘驅逐艦和3艘巡洋艦。五角大樓水面戰委員會主席維克托•吉爾羅伊少將15日表示,18艘反導宙斯盾艦遠不夠用,因此計劃首先對所有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進行升級,使其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隨後22艘導彈巡洋艦的升級也將被列上日程。這對地區和平、尤其是東亞和臺海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從理論上說,如果美國全部宙斯盾戰艦作戰系統都升級爲“導彈防禦型宙斯盾”,這樣一支反導艦隊集中部署在一個方向,將可以同時攔截500枚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
從攔截區域上看,海基攔截系統覆蓋面積是“愛國者-3”反導系統的100倍;從技術成熟度上來看,目前海基攔截系統是美國所有能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中攔截成功率最高的一種。
所以,東風-25彈道導彈采用了“隱形戰術彈頭”概念,以減少彈頭在實施分導開始階段的“雷達反應紅外線”特征,使得東風25導彈更加難以攔擊。但要確保突破宙斯盾反導系統從而達到擊沈航母的目的,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故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06年提出了進一步研制新型彈道導彈,爭取在3年內裝備3種新型彈(目前定型爲:東風25乙、東風26甲、東風26乙三型)。要求采用低軌分導式,既導彈升空後保持在20千米至30千米的低軌道飛行,不必重返大氣層,使美軍裝備的“宙斯盾”海基攔截系統沒有充足的反應攔截時間。
野戰陸基型低軌分導式“航母末日” 反航母導彈系統(即東風25乙)的部分性能指標:
1. 彈頭數量: 6枚分彈頭
2. 導彈飛行高度: 20千米至30千米低軌機動飛行
3. 導彈射程: 1300千米__1800千米
4. 機動發射准備時間: 小于9分鍾
5. 每枚彈頭當量:450千克黑索今 (相當于1100千克TNT)
6. 導彈飛行速度: 8馬赫__12馬赫
7. 彈頭攻擊角度: 60度__90度俯沖攻擊
8. 彈頭飛行速度: 6馬赫__8馬赫小動量變軌飛行
9. 彈頭制導方式:紅外 自備激光群發 可視電視 圖像記憶
10. 彈頭攻擊方式: 穿甲 延時自爆
11. 彈頭飛行距離: 60千米
野戰陸基型低軌分導式“航母末日”反航母導彈(東風25乙)具備隱身和超強抗各種幹擾能力,發射准備階段和距離航母艦隊500千米前,利用GPS、北斗系統、低軌偵察衛星、天波雷達、地面監聽站等設備對航母艦隊進行連續跟蹤,以保證飛行方向。距離航母艦隊500千米時,彈載雷達設備自動尋標,對目標方位進行修正、定位。
其它性能:
1. 導彈母體在飛行中敵方雷達可探測距離小于100千米。
2. 導彈母體在釋放出分彈頭後,可在戰區上空盤旋,爲分彈頭提供制導,並對航母艦隊進行強電磁、電子壓制。
3. 導彈母體保持200秒以上盤旋時間。
4. 導彈母體保持200秒以上盤旋時間後,攜帶預留高燃劑以10馬赫速度、90度直角俯沖攻擊航空母艦。
5. 導彈母體俯沖攻擊航空母艦兼磁爆效應。
另外,野戰陸基型低軌分導式“航母末日”反航彈道母導彈(東風25乙)備有多種彈頭
1. 高爆穿甲彈
2. 電磁炸彈
3. 高爆穿甲燃燒彈
4. 高爆子母彈
5. 聲波彈
6. 誘餌彈
前段時間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張教授提出我國目前並不急于建造航空母艦的建議,原因很可能是知道反航母彈道導彈“航母末日”既將問世。
陸基型低軌分導式“航母末日”可有效地將航空母艦阻擋在海岸線1000-1500千米外,並對進入“航母末日”有效射程範圍內的敵艦予以毀滅性的打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a99a20100ak2v.html?tj=1
臺刊稱解放軍獵殺美國航母有三大必殺技(組圖)
從日本延伸至澳大利亞的第一島鏈,被視爲西方包圍中國的海上防線;能否擊退潛在對手以航空母艦爲核心的幹涉力量,被認爲是中國海空軍突破封鎖、走向遠洋的關鍵。7月出版的臺灣《尖端科技》雜志專門載文,分析了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最可能運用的各種反航母手段。現將該文重點內容介紹如下,不代表證實其中觀點。
戰法一:彈道導彈“天女散花”
彈道導彈具有射程遠、突防能力強、彈頭威力大和精度高的特點,從中國境內發射導彈攻擊位于第一島鏈東側的航空母艦,大約只需要6至8分鍾。當然,這種戰法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確保導彈既能保持速度又能精確捕獲目標;爲此,技術人員應考慮采用紅外制導或斜視雷達等探測設備,以避免導彈在再入大氣層時因幹擾而丟失目標。
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的另一個關鍵,在于其彈頭類型的選擇。文章猜測,每發導彈的彈頭中可以攜帶若幹經過特殊設計的微型制導炸彈。這樣,穿過大氣層的導彈就不必爲了直接擊中目標降低速度,而是在半空中如“天女散花”般釋放出衆多微型炸彈。這些炸彈如禿鷹般在航母上空盤旋,後者一旦被其鎖定,就很難通過高速機動來規避這樣的攻擊。
更重要的是,由于這些炸彈數量多、速度快又不易被擊落,它們能夠以相對很低的成本,對航空母艦上的雷達天線、通訊設備、指揮系統和飛行甲板造成破壞,甚至引發艦載機爆炸,從而迅速癱瘓航母的作戰能力。
文章認爲,在解放軍武器庫中有能力打擊航母的導彈包括:東風-15乙(射程1000公裏)、東風-21(射程2000公裏)和新型的東風-25(射程3000公裏),分別可以對第一島鏈附近、第一島鏈東側以及第一島鏈至關島之間的美軍艦隊實施攻擊。
戰法二:“魚雷導彈”水下突襲
五角大樓在2000年發表的《中國軍事實力年度報告》中,曾判斷中國已經完成機動水雷的研制。該報告所稱的機動水雷,很可能是魚雷同導彈結合而成的所謂“魚雷導彈”。這是一種整合魚雷、水雷、導彈、火箭推進器以及聲納、微電子信號處理、目標辨識等高科技于一體的全新水中兵器。
在結構上,“魚雷導彈”主要由作爲水下運載平臺的魚雷和作爲戰鬥部的導彈組成。其攻擊模式又可分爲兩種:其一,潛艇在探測到目標後,先用魚雷將導彈運送至目標附近海域,再將其點火射出海面;導彈采用貼近海面的航路飛行,最後引爆電磁脈沖彈頭破壞航母的電子設備。其二,利用艦艇自衛火力的薄弱區域,令導彈在距離目標20公裏左右的位置出水;隨即急速上升高度,搶在航母做出反應前,釋放前文所述的微型制導炸彈實施攻擊。
文章指出,“魚雷導彈”被視爲結合火箭上浮水雷與潛射反艦導彈二者特色的新式武器。其機動能力更強、作戰機制簡單、技術相對成熟,兼具魚雷潛航的隱蔽性與導彈的突防能力,有足夠的理由成爲未來反航母戰術中的一個選項。
戰法三:“戰神”加巡航導彈
2007年初,中國西安飛機公司試飛了一種新型轟炸機。文章稱,該機就是被命名爲“戰神”的轟-6K轟炸機。除了外形與舊轟-6相似外,“戰神”的內部經過了重新設計,不僅擁有現代化的座艙、功率更大的雷達和更多的燃油,還換裝了兩臺俄制D-30KP發動機,推力增加三成,耗油量減少四成。國外專家分析,大幅改進後的轟-6K作戰半徑應不小于3000公裏;它的服役,使解放軍首次擁有了空基戰略遠程打擊能力。
機載巡航導彈是“戰神”轟炸機的主要武器。據信,解放軍目前裝備的各型巡航導彈,其射程從600公裏至2500公裏不等,均可攜帶常規彈頭與核彈頭。爲了增強這些導彈的生存能力,科研人員還在設計過程中引入了隱形技術,使其更難被對手的遠程預警系統察覺。
在攻擊航空母艦時,作爲進攻方的中國空軍仍可遵循“化整爲零”的作戰思路。文章假設,轟-6K可在航母防禦範圍之外發射巡航導彈,每枚導彈裏又包裹了4架小型無人攻擊機;這些無人機在距離目標200公裏處被釋放出來後,通過滑翔方式隱蔽接近敵艦,同時借助數據鏈不斷更新目標位置,直到飛抵航母上空時才突然啓動火箭引擎發起突襲。
文章指出,10架“戰神”一次可發射70枚巡航導彈,以每枚導彈攜帶4架小型無人機算,總共就有280架無人機從不同方向實施攻擊。以航母戰鬥群目前的防空能力,幾乎無法應付這樣密集而又詭異的打擊,極易被摧毀重要設備而喪失戰鬥力。這種戰法的主旨是充分發揮高科技創意,利用武器微型化和隱形技術的優越性,在不造成大規模殺傷的情況下削弱敵軍實力並挫傷其銳氣,可謂是“四兩撥千斤”的上上之策。(本報特約記者 常礪天)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23/0919517888.html
另參本館:
巨浪1與東風21 海外推測中國巡航導彈發展 中國紅鳥巡弋飛彈發展秘史 中國巡弋飛彈研發史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中華俄式神盾艦051C 從美DD(X)驅逐艦看170的差距 052C垂直發射系統之爭議 美海軍專家對中華神盾的性能分析 台軍眼中的052C蘭州號神盾艦 中國最新型052C神盾艦解密? 新購現代級驅逐艦之議 評述137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日美評138現代級驅逐艦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俄羅斯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張召忠:中國航母設計合理,英日雙艦島純屬是瞎胡鬧 2019-11-06
我一直想不通搞這個雙艦島有什麼意思,因為從技術發展啊從工藝水準啊所有方面都是搞一個一體化的艦島是最好了,把它放右舷儘量外飄,這樣呢把甲板留出來。
你搞兩個煙囪大家試一下如果說十級風的話你下樓試試,兩個二十層的高樓中間那個風就是亂的,這叫湍流啊,這個亂流在飛行甲板上會把飛機給弄到海裡去,何況航母飛機還要起飛和降落。
英國是最早創造的蒸汽彈射器,它現在滑躍起飛,英國就像脫歐似的就是開始向相反的方向。
回應
主要就是遷就兩套煙筒/燃氣輪機
相關新聞資料
2021-06-10才公開「雙艦島」航母模型 南韓造艦商遭駭客入侵攻擊
076兩攻將至?雙艦島+貫通式直甲板+機庫+塢艙 2022-09-11 網易
航母雙艦島設計思路淺析 2023-02-13
動力系統原因
雙艦島設計會在兩個艦島中分設一個進排氣煙道,相對於用一個大艦島總體積減小,這使得航母雷達反射面積減小。由於艦島減小,航母甲板面積就可增加,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在兩艦島間安裝了一部升降機。
減少兩個艦島設備間電磁幹擾
雙艦島航空航海功能分離
雙艦島能減少擾流
雙艦島的設計似乎受到認可,比如義大利的兩棲攻擊艦,俄羅斯下一代PPT航母。至於雙艦島設計的利弊,只有經過實戰考驗,再做結論也不遲。
美CSIC智庫2023-01-09推演2026台海戰爭,解放軍3萬人被俘,美日聯軍取得慘勝?
說實話,這種模擬台海攻防的兵推模擬結論報告,沒有幾千個也有上百個了無論是美軍內部、台偽軍“國防部”,還是民間智庫和相關機構,都在不同時期進行了兵棋推演,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結論。當然熟悉台軍動向的人都知道,這個“漢光”兵推完全是個笑話,根本沒有現實意義。
CSIS設置了24次兵推,其中3次採取了所謂“標準設定”,其餘21次增加了多種變數。在標準設定的3次兵推中,解放軍2次被判定為“失敗”,1次被判定為“有利於中國的僵持狀態”。
在標準情況下,台軍的海空軍會在第一時間幾乎被全部摧毀,日本損失戰機超過100架,美軍損失戰機100~300架,其中90%被摧毀在地面。美軍將有2艘航空母艦,7~20艘大型戰艦被擊沉,日本也將損失慘重。由於不敢對解放軍的基地進行打擊,解放軍損失的戰機相對更少,在200架左右,但90%的兩栖艦船和50艘大型戰艦將被擊沉。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美日聯軍將摧毀解放軍登陸船團,登陸部隊將在10天之內失去補給。台軍預計傷亡3500人,而解放軍將有7000人在地面作戰中傷亡,1.5萬人在海上被擊沉,其餘3萬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在戰敗後被俘。唯一一次判斷有利於中國的推演中,指揮官佔領了台南港,雖然無法改變失去後續補給的局勢,但登陸部隊有效維持了21天以上的持續作戰能力,因此被判定為進入僵持階段。
首先,CSIS設定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台軍必須士氣高昂,選擇抵抗到底,決不投降。另一設定中為美國空軍大量裝備的JASSM-ER遠端巡航導彈增加了現實中並不存在,美在2026年預計會擁有超過3000枚JASSM-ER巡航導彈, LRASM反艦導彈只有450枚。增加了三個變數:東風-26有25%失效,以及火箭軍政委阻止發射東風-26,一點常識都沒有呀!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基本上沒什麼看頭,真正重要的,例如LRASM導彈為什麼能對戰局起到決定作用卻是一筆帶過。160多頁的長篇報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卻相當少,也不知道這種報告是不是按字來算稿費的。
回應
軍火商又來騙錢了而已,當真你就輸了
俄羅斯稱一艘護衛艦就能打殘一個航母編隊,牛皮吹大了【傅前哨】
回應
傅老師以專業和我們一再說明瞭俄羅斯打得拉垮的原因。坦克被摧毀,戰機被擊落,旗艦被擊沉,斬首斬不到,不是俄羅斯武器不再堪用,而是體系太差,個別優秀的武器發揮不了力量。體系太差說到底,還是國力問題。俄國已經沒有建設完整體系的國力與財力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c8lOZoakc
鋯石導彈--維基百科
俄羅斯高超音速鋯石導彈(俄語:Циркон,北約代號:SS-N-33,英語:3M22 Zircon或3M22 Tsirkon),2022年已量產,能以9倍音速打擊1000公里以外的水上和地面目標。
俄羅斯首試鋯石飛彈 飛行超過500公里 2020/03/02 中時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排水量4,500噸,長135公尺。目前是3M54「口徑」(Kalibr) 次音速反艦飛彈。不過,高超音速武器會遇到2個問題:一個是飛行的穩定與操作性,第二是尋標與導引的困難。
美媒《軍事觀察》評全球致命反艦導彈 2020-12-17
俄鋯石導彈結構緊湊,可從軍艦標準垂直發射單元發射,四枚鋯石只相當於一枚P-700。
俄Kh-32導彈2016年開始服役,能以4.6馬赫的速度攻擊1000公里目標。
中YJ-18導彈2015年首次部署,亞音速巡航,最後階段會加速到3馬赫, 300公斤的彈頭結合先進的電子戰對抗系統和高機動性,這使得YJ-18極難攔截。
中YJ-12導彈2015年亮相,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約為380公里,戰鬥部500公斤。
CNN:美智庫2026台海兵推 美日台慘勝|郭正亮批報告亂七八糟 2023-01-10 全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aRHhoQis
回應
智庫?哈哈,為何沒推算出美軍在阿富汗打了廿年最終狼狽撤走?
兒戲,大陸火箭軍就能摧毀美日韓臺的機場或雷達體系,火箭軍有幾千公里戰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航母就失去戰鬥力。
陸2026犯台誰贏?智庫兵推曝美失2航母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2023/01/09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9日公佈台海兵推。
美國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三周3200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折損的半數兵力。
解放軍,兩棲主力被擊潰,折損1萬名士兵,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
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被擊沉。
日本損失超過100架戰機及26艘戰艦,美軍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一旦台海開戰,任何部隊及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台灣,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美在日本及關島抵禦解放軍飛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回應
這些違反常理的「兵推」未免太可笑。1.「米軍折損2航母 陸萬人戰死」,搞清楚,米軍折損2航母就已經萬人戰死!2.就在台海周遭,你把解放軍移動式陸基長程火箭彈與導彈當擺設?3.米軍如果不源頭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必定慘敗!4.米軍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就是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必定反擊米國本土!5.一旦中米日互攻本土,基於戰略的必須,朝鮮與俄羅斯必定參戰。
這個兵推結果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其結論就是倡議台灣盡快大增軍備,為美國將台灣變成CSIS推向戰爭邊緣帶風向。
所以説到底就是美國要多造潛艦、多造轟炸機,多造彈藥?軍火商這種不入流的行銷手法,三歲小孩都可以寫出來
「閃電航艦」因應台海衝突 美司令:會比中國強得多 2022/12/09 中央社
先前美國官員就曾警告,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底前以武力奪台。
在美國海軍研究協會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0月的一場活動中,第7艦隊指揮官湯瑪斯揭露,今年整個夏天,美國海軍和陸戰隊(Marine Corps)都在測試「閃電航艦」的概念,可利用配備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取代航空母艦,如此就可以用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投放兵力。最多僅能搭載20架戰機,比可搭載超過50架戰機的艦隊航艦少。不過,輕型航艦不僅運作成本低得多,而且用途也更加廣泛。若採取「閃電航艦」配置,兩棲突擊艦的戰力將遠超過中國2艘現役航艦,殲-15和F-35B閃電II根本沒得比。
去年英國曾出動載有F-35B的航艦到太平洋執行任務;日本也正在改裝2艘直升機航艦,以讓F-35B可以在艦上部署。
回應
口憐,堂堂號稱第一海軍司令竟要鬼吹雷給自己壯膽,也會窘迫到胡言亂語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一道防線就是預警機,沒有預警機 兩棲攻擊艦那裡都不敢去
F35抗陸超難用 專家痛批「最大錯誤」 力促澳要美退費 2022/12/08 中時
澳洲即將組建第4支F-35戰機中隊,澳洲砸下超過160億美元採購了76架。
然而,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和《歐亞時報》報導,澳洲最初採購的興奮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如今洛馬已交付54架F-35,不過,問題卻一一浮現。
首先是維修費。澳洲每架F-35在空中的時間,要比原先預計的少23%。而接下來3年,在地面待更多時間,也會提高維修和保管費。而到2053年,必須為維修F-35A支付110億美元。
更嚴峻的問題,是F-35根本不合用,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要到南海,必須加油,才能達到1,500 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隨行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目標。此外,由於F-35在戰鬥中,需要強制加速或減速,實際耗費的油量更多,因此實際航程只有500公里。
所謂的「超音速」巡航並未反映現實。事實上,F-35的1.6馬赫只能維持90秒。
回應
民進黨這群垃圾狗官用F35單價買F16才更慘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福建艦的1130炮升級相控陣雷達,專剋隱形導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TgvfiUM30
回應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資料
航空知識公佈的資料:彈射距離91米,勻加速度4G,推力140噸,起飛速度305公里。
尼米茲C13蒸汽數據:彈射距離98米,加速度3-5.8G,推力122噸,起飛速度270公里。長跑道版本,起飛速度307公里,用於起降預警機。我們的彈射器,3條全部可以起飛預警機。
1:電彈本身指標,加速度穩定,誤差比不超過1.05,由於穩定3.95-4.05g,起落架和機體不會因為高超載減少壽命,還能減少飛機冗餘重量。C13的3-5.8就必須按照6g設計,還磨損嚴重。單條蒸汽每次起飛要25人同時維護。單次大型維護時間18個小時。
2:電彈節約了7米的艦體長度,相當於節省近萬噸排水量,福建號315米長相當於322米,與尼米茲和福特的332米接近了,但它們多了2萬噸排水量。
3:由於沒有氣缸和各種蒸汽管道,電彈整體系統重量減少上千噸。
4:航母結構是甲板—彈射器層—機庫,尼米茲彈射器層高3米,福特彈射器層高1.5米。福建號不會超過1.5米,節約的艦體結構噸位至少上千噸。
5:尼米茲升降機提升高度是機庫8米+彈射器層3米,共11米,用時25秒,電機獨立供電。福建號應該與福特級相當,估計10米,用時22秒,綜合供電能節約幾百噸重量。且尼米茲是4個升降機只能單機升降,福建號2個升降機可以雙機升降,效率更高。
6:根據福特級公開資料,電彈效率是蒸汽的1.33倍,就是說3電彈=4蒸汽。而且蒸汽故障比電彈更高,福特電彈那麼差,美軍還用著真香。
綜上所述:我國的電彈間接節約了1-1.2萬噸排水量,彈射效率高於尼米茲級,升降戰機速度更快,在70架載機數量相同情況下,實際戰鬥力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略強。如果在西太平洋作戰,我軍剛出海的航母戰機妥善率100%(維護交給基地),兩個月內妥善率超過80%。美軍遠洋長期作戰,妥善率70-80%。尼米茲級與福建號實際能出動的飛機相當,勢均力敵
解放軍演練反制美軍介入台海 中媒嗆 : 29戰機組兩戰鬥編隊 可擊沉美航母
台國防部2022-06-21夜間即時消息「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內容提及多架次的解放軍軍機「進出」巴士海峽,總共包含「運-9通信對抗機」x 1 、「運-8電偵機」x 1 、「轟-6機」x 6、「運油-20機」x 1、「空警-500機」x 2 、「運-8反潛機」x 1 、「殲-16戰機」x 8 、「蘇愷-30戰機」x4、「殲-11戰機」x 5 ,共29架次。外界疑是否是為了因應美軍將來可能介入台海,中媒22日放話稱,29架戰機組成兩隻戰鬥編隊,即可擊沉美國航母!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解放軍此次大編隊在台灣附近空域進行戰備巡航,除了在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大業之外,也顯示了「不惜一戰」的態度。 因為從此編隊看來,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作戰編隊,且這 29 架次的戰機很有可能是兩隻空中戰鬥小隊,由兩架空警-500 機來分別指揮。
中媒對此回應嗆聲, 這次的目的很明確,是給美、日等域外干涉勢力看的!就是明確告訴他們,膽敢在台海問題上越線,轟-6 在搭載鷹擊12/21導彈的狀態下, 6架次的載彈能力,足以擊沉美軍航母!
回應相關新聞
陸專家:21日29架的戰機巡航,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攻擊編隊,是針對美日的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的演練。
夠用嗎?福建艦隻有3部電磁彈射器,是否影響戰鬥力? 2022-06-20
雖然美國航母近幾十年來都選擇安裝了4部蒸汽或電磁彈射器,但4部都使用的情形很少見。多數只有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以及斜角甲板的一部彈射器。“福特級”航母4部的性能標準:最高可持續30天,每天12小時出動回收220架次;或持續4天,每天24小時連續作業出動回收310架次。
我國電磁彈射器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全尺寸樣機,之後2016年馬偉明團隊被公開報導表彰,2020年尹卓透露已完成上千次地面測試。因此,福建艦上的3部已有極高的可靠性,以及不輸於福特號4部的高效率。
什麼叫航母彈射器的不同 2022-06-20
福特級理論上彈射4100次出現一次故障,實際上無故障彈射僅為400架次:要完成連續4天的高強度作業,只有7%的成功率。保持一天的成功率也只有70%。4條彈射器的設計結構會導致:如果有1條出現故障,其餘3條將全部癱瘓。只能彈射不超過25噸的艦載機,連F/A-18、F-35C在滿載滿油的狀態下的起飛都無法滿足。為什麼?一、美國用的是中壓交流技術,而我們用的是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能彈射3-45噸的各類艦載機;二、電力儲備的難點,我們在2010年完成技術突破,成功研製出50MW/120MJ飛輪儲能ICON裝置。美國如果把現有的技術推翻重來,估計得再花費十幾年時間。
不要幻想直流完全替代交流2013-04-08 中國能源網
130年前愛迪生的直流輸電vs西屋的交流輸電之爭,是從發電、輸電、配電到用電整個電力工業是用交流電還是直流電之爭,最後確立了交流電一直發展到現在。
直流電回歸緣於:一是新能源,二是高科技,三是節能。新能源 “在分散式電網中,太陽能直流電最普遍”。高科技是指使用電動汽車、互聯網通信技術,用電負荷對直流電源的需求快速增長。20年內,直流電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20%增長到50%。對於節能,使用直流電比傳統的交流電配置節約15%能耗/節省成本10%-20%;傳統交流供電系統,從配電到用電設備需要經過三次交直流轉換,即使每次轉換效率90%,三次轉換後只有73%。如果導入直流供電的供電系統,僅需要一次。
130年前的交直流之爭,似乎是以交流電系統替代直流電系統,但實際上是互補共融的。130年中直流用電負荷一直存在,交流發電、交流輸電,將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供電解、電腦、電信的直流用戶;在超高壓、特高壓輸電中既有直流輸電、也有交流輸電,在用電、輸電中都是互補共融的,這是由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系統各有長處,又各有短處。
交流電的優點:升降壓自如,已經建立起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交流大電網;在發電量相同的條件下,交流發電設備比直流發電設備簡單,交流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簡單;有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缺點是:交流電力系統存在穩定問題;當電源是交流電時,負荷是直流用電時,需要經過多次整流、濾波才能使用。
直流電優點:直流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當具有直流電源和直流負荷時不需要整流、濾波設備就可使用,直流電比交流電節約能耗。缺點:升降壓困難,無法通過變壓器升降壓,只有通過專門的電子電路才能進行升壓或降壓;發電量相同條件下直流發電設備和電動機比交流的設備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大電網的先例,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
上述用直流電替代交流電的三大理由,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非化石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還有較長時間。二是直流電負荷能否像預測的那樣快速增長。三是大規模推廣直流電在技術上存在一些障礙。
中國馬偉明團隊的中壓直流技術領先美國中壓交流10年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指: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絡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以電能為通用載體的綜合利用。艦船的動力都是由核能、燃油等提供,而電力是由這些能量發電,被譽為是艦船動力的第三次革命。
目前世界只有英美海軍實際使用第一代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英國2009年7月下水的世界首艘綜合電力45型驅逐艦。
馬偉明團隊研製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輸出的是直流電,整流單元,減速齒輪箱和傳動的機械軸等都可以省去,提高了能源和電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艦艇的操縱性,而且和潛艇一樣減小了傳動噪音。
但中壓直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決高能裝備的上艦難題,因為這些高能裝備極為耗電。例如艦上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各種對海、對空和對潛的探測系統,都是耗電的大戶,並且為電磁軌道炮、鐳射炮等新型高能裝備上艦提供了條件。
回應
馬大神的中壓直流系統不是完全的直流,而是交流發電,變壓到6000伏,通過逆變器把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直流輸電,再通過逆變器把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變壓到220伏,使用交流電機驅動。003航母電力本就沒核航母充沛,現又在交直流轉換損失了近30%電力,那電將更加不足了。美國福特航母的綜合電力系統並不成熟,導致故障頻發,問題是有的,可以通過研發解決問題。(楨:? )
中國4.1萬公里柔性直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電力高速公路2021-06-23 科技日報
此前,世界主流輸電模式都是“直流送電、交流組網”,這緣於:常規直流主要用於點對點、遠距離、大容量的電源外送,並不能組網;交流輸電則可以滿足常規電源送出和電網互聯的需求,且成本較低。但面臨 “多直流饋入” 導致“閉鎖”問題。柔性直流對電壓、頻率的控制更加靈活。
無人機蜂群上中國航母 2022/06/03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6/02報導,山東艦上的無人機中,有3架看似有前置螺旋槳,還有扁平的T型或H尾翼。另外4架似乎有推進螺旋槳,以及有倒 V 形連接的雙尾翼,就是CW-20,機身長1.8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公斤、化油器發動機60cc,而無線電鏈路範圍可達35 公里。續航時間為180分鐘、巡航時速為100公里、抗風能力7級、實用升限4500米、最高起飛海拔3500米。此外,它能垂直起降,而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為3公分,水準方向定位精度為1公分+1ppm,最大任務載荷為2-3公斤。
2019年,南海艦隊052C型驅逐艦搭載了「海騎兵」SD-40型垂直起降無人機。
除了訓練外,這些無人機也能為「山東」艦等航母提供監視威脅,或是額外的狀況覺知力。無人機群,尤其是徹底連線的無人機蜂群,能夠相當快速地掃描周圍廣大的區域。而根據它們確切的航程,或許能為航母和打擊群額外提供一定的監視和偵察能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全球首艘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下水
中國首艘百噸級無人艇完成海試 2022-06-07
中國20噸無人神盾艇下水測試!
003型航母福建號2022/06/17下水 專家曝為當今美唯一勁敵
福建艦是中製第一艘彈射型航母,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多噸。福建號放棄了前兩艘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甲板,而像美國航母,改採3套「電磁彈射系統」(EMALS)。由於中方發展航母起步較晚,設計師獲益於前人數十年來的研發,結合了許多最新的技術。將搭載殲-35雙引擎戰機,以對應美國F-35C。而中方海軍擁有3艘航母將具備更大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能更頻繁地部署航母戰鬥群。
回應
可憐哪,又一艘鐵棺材
果然吃了莱猪、核食的绿蛙变身辐射超人,用你那吃屎的嘴打出的炮,击沉它,
還是燒柴油的,跟莫斯科號一樣!
聽說台灣海軍都燒柴的,連個柴油都買不起
003不是核動力嗎,只能用在局地戰
美國航艦採核動力目的就是全球橫行,是霸權心態的表現
以非核動力來說,福建號艦島不大,排煙囪不大,應是以大型燃氣輪機(配中冷循環)搭配柴油機.
恭喜福建,江蘇、廣東也別著急,成為核動力航母的機會來了
第一艘叫“遼寧”(銘記甲午旅大戰爭) 第二艘叫“山東”(甲午威海衛戰爭)第三艘叫“福建”(中法馬尾海戰),民族之恥,從未忘記!
福建號 暗示台灣?抗議!
收復台灣從福建開始
相關新聞
福建2022-06-15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活動 國台辦回應:鄭成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大民族英雄。360年前,他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開發建設臺灣作出了重大貢獻。
普丁2022-06-09在紀念彼得大帝350周年展覽自稱現代「彼得大帝」有責任拿回烏克蘭領土
警告美台 陸首秀055艦發射鷹擊21高超音速航母殺手 2022/04/21 中時
在解放軍慶祝海軍成立73周年前,中方海軍展示了先進鷹擊-21反艦飛彈。影片首度公開顯示,這款能由戰艦或戰機搭載的高超音速飛彈。
鷹擊-21的射程約在1,000-1,500公里,能對付整個航母打擊群。055型驅逐艦搭配鷹擊-21在於發揮在「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2AD)功能,反制美國在亞太的霸權」。
轟-6N空射鷹擊-21的戰鬥射程可增為1,500公里,而在高超音速加持下,讓它更難被攔截。
另一方面,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解放軍已在不同的平台上有系統地部署先進飛彈系統,不只是055型驅逐艦,52D型驅逐艦可能也已部署鷹擊-21。他並強調,台灣肯定需要更多武器自衛,因為至今台灣戰艦上的預警和防空系統都無法偵測鷹擊-21的攻擊。
回應相關新聞
解放軍73周年前,3新艦入列 陸火速飆升海上戰力
空射艦載版本同時進行,解放軍新型飛彈測試畫面傳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qcLL5FVD8
彩虹T1無人機,打航母可與東風21媲美 2021-09-30
早在上世紀,蘇聯就研發出了一種大型地效飛行器,這種飛行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利用翼地效應飛行,安全性高、飛行速度快不說,還可以貼著海面飛行、反偵測能力極強。也正因如此,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現了這種飛行器後,見蘇聯死不承認,便索性將其命名為「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最高時速大約在800公里每小時、航程為7500公里;彩虹T1無人機,最高時速0.65馬赫可達802公里,1.5小時續航航程1200公里。
裏海怪物雖然航程較大,但是其本身是藉助放大體型、削減隱蔽性來達到目的地,也正因如此,其很容易被攔截,在當下的海戰中根本就難以發揮作用。
而彩虹T1無人機就不一樣了,雖然航程較短,但是其突破能力很強、體型也很小,在突襲任務中,明顯比裏海怪物更出色。
雖然說廣大地效飛行器都宣稱自己能夠貼海飛行,但是它們實際上的飛行高度都在海面上10~15米左右,這個距離仍然是有一定可能性被偵測到的,只有彩虹無人機能達到在海面上0.5~1米飛行。
彩虹T1省下了駕駛艙,三噸起飛重量可載一噸魚雷從水下突擊。
2002年,美國為了測驗其航母的抗衝擊、抗直接打擊能力,所以曾經朝著航母發射了幾百枚飛彈,但是都沒能夠將航母徹底擊沉,如果將這數百枚飛彈在水下引爆,那麼航母決難從這種爆炸中倖免。
原因也很簡單,科學家們在設計航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其正面遇襲的可能性,所以不僅賦予了航母堅硬的甲板,同樣還將動力庫、彈藥庫以及機庫這種重要的配置都安置在了航母中下側,這樣即正面抵抗能力自然就增強了。
可是彩虹T1無人機排放的魚雷是直接攻擊船體下側的,正好掐在了航母的「弱點」上,在對抗上自然事半功倍。
也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所以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彩虹T1對於航母的毀傷能力,這方面是完全可以與東風17、東風21相媲美的,在命中率以隱蔽性上來看,恐怕前者比後者還尤有勝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6phfamBWo&t=76s
台媒曝台自研輕型狙擊槍射擊精度不足 島內線民嘲諷 2022-01-24 環球網
臺灣《聯合報》23日稱,臺灣陸海空軍及“憲兵”都編列預算向“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205廠採購自造“輕重型狙擊槍”,經台陸軍進行交裝前的驗收作業,被判定射擊精度不足,性能測試不合格,“全案蒙上陰影”。島內線民嘲諷稱“如今連槍都造不好,還說什麼潛艇”。
軍火商圍事 檢調應查有無洩密 2022/01/25 中國時報
潛艦國造後續艦要造7艘,蔡政府規畫編列特別預算,雖還沒成案,但根據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獲得的爆料音檔內容,軍火商已開始圍事,佈局吃下後續艦的技術顧問案。其中軍火商郭璽對潛艦案內情的掌握,都是第一手資訊,國造潛艦專案小組有無洩密,檢調應主動調查。
美國美軍3個航母和2個兩棲準航母戰鬥群 聚集中國周邊 2022-01-18
中國官媒稱「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和「埃塞克斯」兩棲作戰戒備群16日在南海完成演訓。加上西太平洋「林肯」號航母、日本橫須賀港的「雷根」號航母,美國「3+2航母群」部署亞太,劍指中國意味濃。專家指出,雖然有3艘航母都聚集在中國周邊海域,但是相隔的還比較遠,如果3個航母下一步的走向是聚一起,需要高度警惕。(回應:航母擠一起只是擺拍圖片,實際作戰,航母戰鬥群之間會距離非常遠,甚至達到數百公里。)
相關新聞
美F-35戰機24日在南海降落航母失敗 飛行員彈射7人受傷(回應:再來耀武揚威吧)
劍指美國「3+2航母群」 39架次大陸軍機24日巡航台島“創今年新高”
共艦突破第一島鏈常駐日台至菲東方海域
美地中海展示"三航母作戰" 俄調動"航母殺手"應對(回應:根據《蒙特勒公約》,航母不能進入黑海,非黑海沿岸國家進入黑海的軍艦總噸位不超過1.5萬噸,且在黑海的停留時間不超過21天。)
2022年秋天中共二十大將建構對台新框架將建構單方面對台新機制(回應:從目前台灣民進黨一黨獨大來看,和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武統的可能性就大。)
解放軍“旱地行舟”模擬航母靶標
美國海軍協會網站(USNI)2021-11-08稱,商業衛星公司MAXAR圖像顯示,解放軍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建造了一款可以“旱地行舟”的縮比機動航母靶板。長約75米,在6米軌距的超級寬軌特種鐵路上行駛。安裝了各種儀器,用於類比航母電磁和紅外信號,並且記錄打擊效果。據此前美媒報導,中國此前曾利用該全尺寸靶板,測試其所謂的“航母殺手”DF-21D反艦彈道導彈。
根據圖像顯示,伯克級驅逐艦上面有許多直立的杆子,可能是測量儀器。另外,這些杆子也可能是雷達角反射器,以類比船舶的上部結構,可以用於各類感測器的目標尋獲/目標鎖定。航母輪廓可以模擬真實航母的電磁信號,美國商業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拍攝的雷達成像照片顯示。
2021年度美軍《中國軍力報告》稱,2019年7月,解放軍首次向南沙群島北部海域發射了6枚東風- 21D,055型驅逐艦未來可以發射的艦載反艦彈道導彈。
回應
能不能把我們的衛星拍攝的美國隱秘事務偶爾曝曝光?
詳見南海態勢感知計畫的微博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11-08/doc-iktzscyy4404681.shtml
美航母抵達珍珠港後 俄艦隊在夏威夷外海演練反航母
2021-06-21,俄太平洋艦隊的2個艦艇編隊在千島群島東南約2500海裡(約4600公里)附近海域,演練了探測、對抗和對假想敵航母戰鬥群發起導彈飽和攻擊的科目,距離夏威夷僅有65公里(35海裡)。
出動了6架伊爾-38N、2架圖-142MZ岸基遠程反潛機,,得到了勘察加半島起飛的米格-31BM的護航,伊爾-78提供了空中加油支援。
回應
艦隊無空中優勢,只是一堆活靶子!這麼遠距離必須依賴空中加油,空中加油機群數量有限,也會被中途攔截,主要是飛機還真不適合超遠距離作戰,飛行途中就被攔截,到達不了戰區。
航母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 2018-06-04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馬六甲海峽,堪稱世界海運的「三大咽喉」。目前,蘇伊士運河經過屢次大規模挖深、拓寬後,已經可以自由通過25萬噸的重載民船和11萬噸的航母,沒船閘,也沒兩側的潮差,而且埃及也承諾不隨便封閉運河,因此對航母沒有限制。巴拿馬運河沿途數百里的地形有較大的山地起伏,而且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巴拿馬的兩側,還有20米潮差,因此必須藉助船閘通行。
蘇伊士運河航道水深23-24米,寬度215(北側)195(南側)米,通航吃水限深20米、限寬78米、限高68米,這幾乎就是比照美國超級航母制定的,不過我都沒查到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兩者有直接的關聯。
能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閘,任何船舶,最大水線寬度不超過33.5米,擴建後可以放寬到34米。美國現役航母的水線舷寬都超過40米,我國的遼寧級航母最大舷寬也接近38米。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過一條船隻要收取多少費用? 2019-03-10
巴拿馬運河過河費用如下:
1、一條船通過運河船閘時,一前一後需要用兩艘拖輪,一艘195美元。
2、運河共有3座船閘。
3、岸上還需用4個火車頭牽引,一根鋼纜6.5美元,通過3個船閘就是156美元。
4、2016年,10,000噸,每噸5.25美元。之後的10,000噸,每噸5.14美元。其餘為每噸5.06美元。
蘇伊士運河過河費用是根據每條船的噸位和運河費率表計算出來的,以1艘5000箱位的集裝箱船為例,單向為30萬美元。
https://www.luoow.com/dc_news/history_G9m5
埃及火車相撞事故已致32死165傷,初步調查為人為因素所致
2021-03-26位於開羅南約400公里的索哈傑省塔赫塔地區發生兩列火車相撞事故,32死165傷。埃及交通部稱,有身份不明人員按下了一列車的緊急制動閥門,導致兩列火車相撞。
回應
這調查甩鍋老百姓一點沒誠意。列車停駛,這太常見了。如果就能導致後車追尾,那每天都能個交通事故集錦出來。鐵路系統有一套保障措施叫做“區間衝突”,不管撞沒撞上,都屬於車輛調度系統的嚴重失職,都要嚴肅追責。例如當年的“723動車事故”,根源在於自動信號設備遭遇雷擊失靈之後,導致區間閉塞失效。從上到下進行了嚴肅追責,從鐵道部副部長到基層信號工,總共處理了52個責任人員。
運河堵,火車撞,似乎有人想分散他們的精力,好讓運河多堵幾天?
據說這艘船東是日本人的臺灣船,印度人開著在運河中以超過限速2倍的速度高速行駛,然後一頭撞向南岸,船尾在巨大的慣性下直接橫過來,完全堵死運河,如果按照限速走,即使撞向南岸,船尾也不會全部橫過來。
相關新聞
長賜號擱淺後的初期報告,均把肇事原因指向強風,和影響能見度的沙塵暴。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主席拉比,27日表示,可能是技術問題或涉及人為失誤,但在調查中;美媒則指出,長賜號在擱淺之前12分鐘超速航行,船長可能涉及超速。
2021年蘇伊士運河阻塞事件- 維琪百科
日媒:中國兩枚反艦彈道導彈試驗中同時命中南海移動靶
日本《讀賣新聞》2021-01-13報導,中方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公里),幾分鐘後,又從浙江省發射東風-21D(超過1500公里),兩枚 “幾乎同時擊中船隻,使其沉沒”。這表明,捕捉船隻位置的偵察衛星等監視系統和導彈的精密程度正在穩步提高。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2020年11月下旬承認:“中國軍隊對移動的目標進行了反艦彈道導彈測試。”
一艘航母的錢可買1238枚東風26 美國軍火業還有救嗎
2021-01-11,美國兩名眾議員 “美國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實現技術優勢的新承諾,20世紀——美國世紀——的成功將不再有保證。……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技術……這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對美軍構成嚴重挑戰。”
然而,美國軍備研發效率低下,是不同議員背後的利益集團都要從軍備研製當中分肥,吃相之難看叫人不忍直視。
從強按空軍接收品質低劣的KC-46,到義大利的護衛艦出售給埃及只要6.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居然上升到了8.5-9.5億。
依賴其他國家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嚴重了,源於德國的HK416步槍、源於西班牙的裝甲車底盤、源於瑞典的卡車炮、……近20年來美軍單獨啟動的自研大型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盡數失敗,從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空軍“轉型通信體系”,到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巡洋艦和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造價140億,東風21D單價1000萬,即使用十分之一的數量、120發導彈攻擊航母,福特號也要被打成篩子。
面對中國海軍火力心虛 美軍連登陸艦都要裝反艦導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2021-01-11報導,2021年美將在LPD 17兩栖登陸艦上試驗模組化的NSM儲存箱/發射器,最大有效射程約100海裡(185公里),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初段採用GPS和慣性制導,末端採用紅外/可見光圖像制導。
回應
美國失去資訊化/航母的不對稱優勢後,就拼火力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14/doc-ikftssan6091792.shtml
翔龍無人機披上空軍塗裝 低視八一機徽分外醒目 2020-12-17 新浪軍事
“翔龍”用途類似於RQ-4“全球鷹”無人機,只是尺寸要小一些。該機可執行高空偵察、監視和情報搜集任務,甚至據傳能執行為“東風”反艦導彈提供目標資料。
“翔龍”雖然不是純粹隱身無人機,設計上仍非常注重降低雷達截面積,如機身側面的棱線、背負式進氣口、三角形尾噴管等,大膽採用了聯翼氣動佈局。
所謂聯翼,就是一架飛機機身前後安裝例如兩副在翼面積和翼展都很接近的機翼,前後機翼被分別安裝在機身底部和頂部,並各自後掠和前掠通過帆片結構或翼尖對翼尖彼此連接,形成菱形框架結構。被認為是未來客機的一種理想氣動佈局,菱形框架能大幅提升大展弦比機翼的結構強度,有利於降低整體重量,此外在翼面積大增的同時前後機翼間的有利干擾降低了誘導阻力,提高了整體升阻比。
此次曝光的“翔龍”生產型與此前的原型機有大幅改進,原先的單垂尾被改為兩片尺寸較小的V尾以進一步減小側向RCS,尾噴管下方也增加了雙外傾腹鰭,聯翼之間的帆片結構被縮短為一個整流錐,相信也是出於隱身進行的改進。身上的衛星通訊天線鼓包和側視相控陣雷達也清晰可見。
“翔龍”無偵-7,起飛重量7.5噸,配備一台WS-13發動機,最大速度750公里/小時,任務載荷650千克,可在18000-20000米高空持續飛行10小時,與14.6噸的“全球鷹”相比,在有效載荷和持續飛行時間上遜色不少,但對於我國空軍在高原和南海執行高空偵察任務來說已經足夠。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17/doc-iiznezxs7364494.shtml
濱海作戰艦LCS設計缺陷難解 恐成「浮動垃圾」 2020/12/18 中時
濱海作戰艦(濱海戰鬥艦,LCS)可能是美國海軍的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造艦計畫,其中自由級(Freedom Class)推進系統的屢屢故障,問題可能發生在它複雜的變速箱設計不良,也就是說其他17艘同型艦也都有類似題,要是無法解決,將成為「浮動垃圾」。
由於自由級為了滿足高速度與效率運作,它有多重動力系統,安裝了兩具大型燃氣渦輪主機,還有2具主推進柴油機,僅使用柴油機,軍艦僅有10至12節的航度,若想更快地行駛,就必須使用燃氣渦輪主機。這兩套系統需要一套複雜的變速箱來整合,將引擎動力連接至船舶的推進軸,從而推動自由級的噴射水泵,自由級並不使用螺旋槳,而是射水推進。故障經常發生在不同動力系統在切換的時候,初步評估,缺陷似乎是設計上的問題,修正此問題的,只能限制自由級的船速10節,以降低變速箱的磨耗使用。麻煩的是,LCS艦的原設計就在於滿足嚴苛的40節以上高速度。
塔江艦快速阻截共軍登陸艦超實用 航母殺手純屬吹噓 22020/12/18 中時
首艦「塔江艦」近日曝光,與中共022型輕巡防艦有相似的設計理念:對美軍航母編隊進行干擾,為共軍兩棲部隊登陸台灣爭取時間, 2008年已全數退役封存(楨:?) 。但沱江級巡防艦的戰術理念,對台灣數十年來海軍發展與整體防衛觀念也是一大改革,未來兩岸發生軍事衝突,即便喪失多數機場與港口,仍能以海上遊擊式武力拖延共軍登陸,並以拖待援,仍算是現實大環境下非常實用的選擇(楨:?目標需要空中武器平台或預警機的數據鏈協助沱江級才能發揮雄2、雄3飛彈的威力!)。唯一令人噴飯的是把它吹成「航母殺手」,這與俄、中、伊朗等國把所有可以攻擊船艦的武器都吹成航母殺手是一樣的道理,僅供對一般民眾宣傳之用。
相關新聞
破解封存之說:央視2020.11.23曝光中國海軍022導彈艇演練
長劍100靠什麼實現4馬赫突防比美軍戰斧多了一級 2020-10-27 兵工科技
與現役的亞聲速巡航導彈多採用兩級結構(第一級為助推火箭發,第二級渦扇發動機)不同,長劍100採用獨創的3級結構,所以能實現射程和速度兼顧。
第一級助推進入數萬米高空後脫離,第二級固體衝壓發動機巡航階段結束後脫離,第三級高超聲速乘波體彈頭滑翔飛行彈道呈不規則狀,以規避反導系統的探測和打擊,同時彈體在末段降低高度,將勢能轉換成動能,速度從巡航的3.5馬赫,加速到4至5馬赫。
美報告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超350枚 美軍能攔截嗎 2020-10-27 觀察者網
用彈道導彈來反航母,這個想法最早源于蘇聯。
正當R-27K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蘇聯發現兩個悖論。第一是用彈道導彈反航母,純屬雞肋,沒實戰意義。第二R-27K是一種戰術武器,卻使用了核彈頭,一旦使用必然會遭到美軍的核報復,最終一起毀滅,所以蘇聯很快就放棄了發展。
二、中國的解決方案
1996年台海危機,美軍兩艘航母駛進臺灣海峽,中國如何克制?
真正的技術難點跟R-27K一樣: 搜索和定位的超地平線雷達(OTH)/海洋偵察衛星/岸基電子偵聽測系統,三種手段都有巨大的局限性。
至到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大閱兵上,中國公佈無偵-8:無偵-8的火箭發動機開機35分鐘建立高空高速狀態,之後處於高超音速的無動力滑翔狀態,發動機只在需要時才間隙性開機,飛行半徑8000公里以上,速度6至8馬赫;每小時的偵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1.5小時可將南海偵察一遍,日本只需要15分鐘。無偵-8隱身/速度/高度遠高於世界上任何一種防空系統。
攻擊流程大約這樣。首先無偵-8由轟-6或其它母機攜帶在中國沿海約10公里高空巡航待命,由其它情報手段,如衛星、超地平線雷達等粗略獲知航母動向後,然後無偵-8被發射升空對目標海域進行目標搜索定位,然後可根據目標遠近選擇不同彈種進行打擊。
三、美軍的困局:東風26/21/17理論上不可攔截
2020年9月1日,美國《2020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有5000公里射程的東風-26在200枚以上,射程3000公里的東風-21在150枚以上。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近防炮戰力對比:中國1130近防炮>美國密集陣>俄羅斯卡什坦 2017/01/10
H/PJ-11每分鐘11000發,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有效攔截4馬赫飛。
央視官宣:055大驅具備反衛星能力 反衛星導彈已日趨成熟 2020-10-14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首次正式承認055大驅裝備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對低軌道衛星的探測能力。
055的紅旗-9B,雖然最大攔截距離超過400千米,但最大射高只有30千米,理論上也可攔截末端彈道導彈(但末端反導的攔截難度大),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紅旗-9B還不具備擊毀大氣層外的衛星,或是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低軌道衛星普遍在120千米以上運行,美國薩德的THAAD ER防空彈(180千米)標準3(250千米)、俄羅斯S400的40N6(185千米)S500的77N6-N1(200千米)都能反衛星及中程反導。
而此次官方宣佈055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則表明,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擁有一型類似於標準-3的紅旗-9B升級版反導導彈。
2007-01-11,中國發射SC-19反衛星導彈,擊毀了高度865公里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2010年1月,又試驗了第二代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DN-2不再是第一代的近距離爆炸攻擊,而是動能撞擊攻擊。2015年,第三代DN-3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速度更快,射程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4/doc-iiznctkc5428311.shtml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澳媒:陸攻台只是遲早 美若不介入將喪失亞太領導地位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2020/10/10報導,史丹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梅慧琳)指出,以往中國大陸無力揮兵攻台,但今非昔比,解放軍在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具備奪台的能力。
回應
陸攻台只是遲早,美若介入將加速喪失世界領導地位,你說它會爲台獨分子在台海和中國打一場改變美國曆史的血戰嗎?
美國拼命派出軍艦在東海台海南海挑釁中國!結果美國海軍三分之二軍艦染上新冠病毒!
相關新聞
隨著美國大選逼近,美中對抗南海沸騰,雷根號航母演習模擬大規模傷亡
美海軍500艦隊計畫 專家唱衰:只是喊口號為川普騙選票!
網傳陸媒將連續播出涉台重要專題 紐約時報:不祥之兆
陸委會:北京不應放任環時總編胡言亂語
回應
台灣人要求中共去控制媒體,迫害新聞自由。民主進步黨是法西斯政黨嗎?
東廠在台灣干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上癮習慣了,現在連大陸都不放過了!
徘徊台海的解放軍"空中電子吸塵器" 威力究竟有多大
據臺媒報導,追蹤軍機動態的“飛機定點”2020-09-0表示,不明型號的解放軍偵察機(高新8?無偵-8?),沿海峽中線南北飛行整個臺灣海峽後,返回福州。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採用一對銳利的三角翼,兩個垂直尾翼在主翼的兩側。採用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不需從外界獲得氧化劑,可飛得更高更快,更難被發現和打擊。無偵-8的“雙四”(飛高40000米,飛速4馬赫),比美國號稱從沒被擊落的“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和D-21無人偵察機的“雙三”更強。無偵-8的隱身與D-21相當,敵方防空系統難以探測到,即時發現,現役的防空導彈也很難威脅。
無偵-8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敵方航母編隊準確的偵察定位資訊,而衛星,遠端雷達,以及有人電子偵察機,要麼存在距離太遠、探測精度差、即時探測能力不足的缺陷,要麼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攔截。
運-9電子偵察機可能性更大
無偵-8不會輕易暴露它的飛行軌跡。因此,此次可能是運-9電子偵察機(高新8),能夠對所經之處大半徑範圍內對方各種雷達、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發出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接收和定位,並且能夠進行儲存和分析,形成電子資訊資料庫,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空中電子吸塵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07/doc-iivhuipp2948444.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福布斯》2020-09-03稱,美國防部2020版《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或將反艦彈道導彈搬上055型驅逐艦
日本“准航母”進南海 沒逃過“天眼”
日本也來刷存在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航向東北。
此前密集發佈南海美軍動態引關注的北大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路,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說個以古鑑今的事例:在1982年6月,敘利亞發生一場現代戰機與防空武裝的大戰,是以色列與敘利亞兩空軍的「貝卡谷地空戰」(Battle of Beqaa Valley),在此戰爆發之前,以色列空軍派出無人機為餌,電偵機為間諜,敘利亞防空飛彈部隊,非常白目地「地面飛彈監控」,擊落了2架以色列無人機就洋洋自得,然後在6月9日真正空戰中,由於以色列早已獲悉敘利亞防空飛彈的電子參數,再加上E-2C空中預警機的指引,以色列的F-15、F-16戰機對敘利亞各型戰機是單方面輾壓,空戰創下82:0的驚人結果,還摧毀了敘利亞的全部13個防空陣地!可見防空戰管系統的魯莽,等於是提供對手情報!
回應
應追嚴懲究軍方自曝防空飛彈電子參數的責任。
美媒:美軍雙航母南海軍演後 中國試射東風26導彈
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2020-08-07報導,中國軍火箭軍在8月5日發射了一枚DF-26彈道導彈。此次發射是在美國海軍向南海部署兩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超級航母並進行了廣泛的軍事演習後進行的,因此可被解釋為中國對美國的一種反制,以強調美國的裝備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脆弱性。
DF-26射程4000公里,是從DF-21D發展而來的,被稱為“航母殺手”。中國彈道導彈的攻擊將得到其他裝備的補充打擊,例如H-6轟炸機部署的巡航導彈和其他戰術導彈,能夠完成空對地和防區外反航母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部署了270架以上的這種飛機,還有由中國水面驅逐艦和潛艇發射的遠端巡航導彈,能夠覆蓋整個地區。
蓬佩奧:中共構成挑戰大於蘇聯 現況非冷戰2.0 2020/08/13 中央社
正在捷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20/08/13表示,中國是成為比冷戰時期的蘇聯(Soviet Union)更難抗衡的對手。
回應
又是用引戰恐懼來總統大選,怎麼都是如出一轍。
芒果乾很容易製造的,低廉好用。
以前的蘇聯:對外輸出一元專政,追求共產主義的世界革命。
以前與現在的美國:對外輸出二元對立,追求圍堵威脅的東西對抗。
現在的中國:對外輸出財富機遇,追求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美學者:台灣應停止向美亂買「無用武器」 台美友誼應以「誠實」為根基 2020/08/12 中時
近日台美關係持續升溫。美國軍事戰略專家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與戴維斯(Brian Davis)2020/08/10在著名軍事網站「Defense One」發表評論指出:
首先,台灣應停止將稀少的國防預算虛擲在昂貴的傳統武器上。去年花費20億美元購買108輛M1AT戰車,還投入潛艦國造(IDF)計畫。作者認為,這種坦克「體積巨大,無法在台許多道路上行駛,也難以躲避敵機偵查」;IDF耗費50億美元,占年度國防預算近半,這「將造成台灣在長時間、高強度戰爭中難以支撐」。
其次,台灣必須徹底革新「龐大但日益空洞的後備力量」。理論上台灣有250萬後備軍人,但這些人不僅訓練不足,也缺乏裝備。
回應
兩位學者有些書生氣,不知道臺灣軍購的主要不是從軍事角度考慮的,而是:一給美國交保護費,二對內對外公關,採購high-profile武器,顯示力量,無論其是否怎得在軍事上有用甚至有害。
臺灣自己也知道,無論買什麼武器都無法抵擋大陸的武統,其防禦的重點是能抵擋多長時間以便美實際上蘭德公司和美國其他專家早就建議臺灣購買小型實用武器,等解放軍登島之後打遊擊戰和巷戰,換句話說焦土抗戰。老美不知道的是,臺灣絕大多數人民並沒有害怕仇恨大陸到那個程度,等真正解放軍登陸了,戰爭也差不多結束了。
250萬後備軍人?哈哈哈哈哈!炮聲一嚮,館長可混個營長.....哈哈哈哈!
空軍以防空飛彈鎖定共機 專家:過於魯莽也不聰明
美國衛生部長阿劄爾(Alex Azar)2020/08/09飛抵臺北松山機場訪問,左岸派出戰機跨海峽中線表態。臺空軍「以地面防空飛彈全程監控」,在國防專家看來,空軍的應對手段不符法理程式,以防空飛彈監控共軍戰機更是不聰明地曝露本身電子參數。
美國海軍宣傳部門叫板:美國航母不會被中國彈道導彈嚇倒
2020-07-04,美國“尼米茲”號和“雷根”號航母戰鬥群在南海海域舉行演習,宣稱要“以無與倫比的海上力量”慶祝美國獨立日。
面對美軍蓄意派重兵在南海舉行軍演,中國媒體表示解放軍有多種應對武器,比如東風-21D和東風-26彈道導彈。此時,美軍宣傳部門跳出來叫板:我們的航母不會被中國彈道導彈嚇倒。
回應
當他們這麼宣傳的時候,就證明心虛了。給自己吹口哨壯膽。
不知不覺的,輪到美國來說不怕我們了。真是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可喜可賀。
首先,地效飛行器價格不菲,但是性價比不高。
大型地效飛行器搭載多台飛機引擎,其控制系統也十分複雜,但它既沒有飛機的速度,也不具備船隻的載重量。其航程和它的起飛重量相比,也比較短,基本上不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其次,對於複雜海況下的適應性較差。
地效飛行器在海面飛行時對海浪高度、海況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因為飛行高度很低,在有霧天氣下就無法使用,1969年,就有一架“裡海怪物”因為海面起霧而迷失方向,最終被海浪拍擊後失事。
另外因為接觸海水,地效飛行器的使用壽命也比普通飛機短,保養很困難。
當今世界各國研究地效飛行器,名氣最大的當屬波音公司的“鵜鶘”。
它具有驚人的尺寸,機身長110米,翼展152米,載重量1270噸,可以飛行1.8萬公里,幾乎繞地球半圈的距離。
它一次可以搭載3000士兵或者17輛主戰坦克,比當今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安225載重量大4倍。
但是“鵜鶘”計畫已經提出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新的消息,這種巨型運輸工具有個大問題,它的尺寸導致其無法從常規機場起降。
要知道,安225的翼展也才88米,已經不能在普通機場起降了,比它重得多,翼展差不多超過一倍的“鵜鶘”,什麼樣的機場和跑道才能供它起降?
要是降落在海面上,運輸貨物的裝卸又是個大問題,而不靠海的地方,還得再次中轉,效率大打折扣。
相信在新技術突破以前,地效飛行器依舊只是個時髦的名詞。
美媒:俄羅斯正打造新款"裡海怪物" 裝備布拉莫斯導彈
美國軍事網站“We Are the Mighty” 2020-05-16報導,俄羅斯正在打造新型的“裡海怪物”
A-050“海鷗-2”型地效飛行器計畫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就像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裡海怪物”一樣,是一種結合了艦員與飛機特點的獨特飛行載具。
“裡海怪物”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到近500噸,配置8台VD-7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其機背上搭載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A-050使用了現代材料,重約50噸,可搭載9噸貨物,航程超過5000公里,可安裝“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回應
這想法確實很具有創造性,中國人過於追求四平八穩;!
冷戰老玩具,熊家基本脫離時代了,看看這幾年軍事領域全都是挖掘老玩具
貼近地面水面的一個飛行器,誰說脫離時代了?你的雷達需要多近才能發現他
對方只要空中有飛行器,這玩意就是送菜去的,純屬萬歲衝鋒!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5-19/doc-iirczymk2373591.shtml
裡海怪物:難實用的地效飛行夢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地面效應,蘇聯在地效飛行器上研究最早,投入也最大。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大型地效飛行器都只進行了試驗飛行,一直到蘇聯解體,只有兩架“小鷹”型列裝部隊,它的起飛重量只有140噸,此後蘇俄再也沒有進行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開發工作。
而世界其它國家雖然對地效飛行器也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型或者商用版本上。因為地效飛行器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
它的確是綜合了飛機和船的特點,但是也兼具兩者的缺點。
美媒:俄羅斯正打造新款"裡海怪物" 裝備布拉莫斯導彈
美國軍事網站“We Are the Mighty” 2020-05-16報導,俄羅斯正在打造新型的“裡海怪物”
A-050“海鷗-2”型地效飛行器計畫在2020年投入使用。這款飛行器就像蘇聯在冷戰時期研發的“裡海怪物”一樣,是一種結合了艦員與飛機特點的獨特飛行載具。
“裡海怪物”長106米、翼展40米,起飛重量達到近500噸,配置8台VD-7渦噴發動機作為動力。其機背上搭載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
A-050使用了現代材料,重約50噸,可搭載9噸貨物,航程超過5000公里,可安裝“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回應
這想法確實很具有創造性,中國人過於追求四平八穩;!
冷戰老玩具,熊家基本脫離時代了,看看這幾年軍事領域全都是挖掘老玩具
貼近地面水面的一個飛行器,誰說脫離時代了?你的雷達需要多近才能發現他
對方只要空中有飛行器,這玩意就是送菜去的,純屬萬歲衝鋒!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5-19/doc-iirczymk2373591.shtml
裡海怪物:難實用的地效飛行夢想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地面效應,蘇聯在地效飛行器上研究最早,投入也最大。事實上,這一類型的大型地效飛行器都只進行了試驗飛行,一直到蘇聯解體,只有兩架“小鷹”型列裝部隊,它的起飛重量只有140噸,此後蘇俄再也沒有進行大型地效飛行器的開發工作。
而世界其它國家雖然對地效飛行器也進行過研究,但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小型或者商用版本上。因為地效飛行器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美。
它的確是綜合了飛機和船的特點,但是也兼具兩者的缺點。
還有彈與彈之間的距離都很遠,還是不同的攻擊線路,當中的幾枚彈若是超出了彈與彈相互資料交換的距離後,每一枚導彈只能是自己記錄相對於發射平臺所在的動態座標(自己獲取的敵艦運動參數)即便是“領航彈”與其它彈之間的資料交換正常的動態座標,但是各彈之間由於座標不一致也無法共同使用,所以“領航彈”的說法是子無須有的。
從1970~1980年的技術水準來說,如果蘇聯使用P700攻擊航母編隊在理論上成功概率還是較大的,因為當時雖然有了“宙斯盾”雷達,但是發射器發射速率太慢了,比如說: “約克城號”巡洋艦,它雖然安裝了四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對目標的探測/跟蹤/鎖定能力都非常的強,但是它的發射器是雙臂機械式的,前後兩座理論上可在8秒鐘內將四枚“標準2”艦空導彈打出去,但再裝填時間需要10秒以上。但到了1990年代初,“宙斯盾系統”再完善和MK41型垂直發射器的大量裝備,P700導彈再想突防成功將變得非常的困難,發射速率是一秒鐘一枚,並且60枚以上,可在一分鐘內攔截至少40~60枚P700。
從這張“彼得大帝號”發射P700的照片上看它是高彈道飛行器,發射後經過加速段迅速越升到2萬米巡航段,但是它也就失去了隱蔽突防的能力,另外P700使用衝壓發動機,它的紅外特徵比一般的渦噴發動機高的多,就像一架大搖大擺飛過來的米格21一樣,現代戰艦會在100公里之外輕鬆的將它擊落!對於現代由遠中近、末端近防武器構成的四層防空體系面前它已經很難突防了。
“納西莫夫號”改裝P800的數量可能要增加到48~80枚,還有一說是要裝備“口徑”系列巡航導彈,它將具備了對1500公里外陸上目標的打擊能力,在目前俄羅斯大型戰艦青黃不接的囧境下,將發揮出獨當一面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uyvi3730336.shtml
俄基洛夫級巡洋艦3號艦開始改造:花崗岩導彈被淘汰 2020-05-18 新浪軍事
從2018年開始升級的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摒棄了笨重而且落後的P700型“花崗岩”反艦導彈,將升級為重量3噸但是更先進的P800型“縞瑪瑙”。
P700研製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由於紅海軍沒有與美國抗衡的航母,所以蘇聯力求在戰時高速突破攔截並利用重型戰鬥部的破壞威力重創航母,P700比“光榮級”攜帶的P500“玄武岩”(發射重量4.8噸)重了大約2.5噸。
“花崗岩”使用了兩種發動機,一種是渦噴火箭發動機,它的作用是導彈發射之後加速的,另一種是能以高彈道2.5馬赫的速度飛行就靠的這型KR21–300衝壓發動機,由於需要很大的進氣量“花崗岩導彈”採用頭部進氣道的方式,高速氣流進入與燃料進行更充分的混合,才能提供更大的推力。
關於“花崗岩”的傳說確實挺嚇人,說是:先發射一二枚充當“領航彈”或者“指揮彈”在高空飛行,然後間隔很短時間內再由戰艦和潛艇發射幾十枚彈在低空飛行,“領航彈”探測到後通過資料鏈將目標資訊傳輸給其它彈,當“領航彈”被“標準2/3”遠端防空導彈攔截後,另外一枚低空飛行導彈立即躍升到高空繼續充當“領航彈”,同時多枚彈通過先進的智慧連同功能和高速運算能力,進行共同決策和協調進攻,從不同的攻擊航線去打擊航母戰鬥群。
但,前面說的P700導彈的黑科技,經過十多年後的技術驗證之後被認為是根本不存在的,原因是:資料鏈傳輸和中繼制導的問題,蘇聯電子工業水準“傻大黑粗”,而且資訊傳輸的通道很窄,每一秒遠低於1K的資訊傳輸量,而P700在飛行過程中需要有海洋監測衛星進行彈道修正和潛艇聲呐獲得敵艦編隊的位置,通過資料鏈傳輸給“基洛夫艦”再裝訂給P700發射參數…這麼複雜的過程沒有高速電腦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論是雷達型還是監聽型都是在獲取敵方艦隊的電子資訊,但是獲取這些電子信號誤差是很大,特別是在戰時複雜的電子環境下,往往敵方機艦會實施電子徉動或者電子欺騙手段,干擾衛星的監聽,所獲取的資訊根本不能用作P700在初速資料裝訂時的最低精確度要求。
另外,潛艇使用聲呐對敵方航母戰鬥群的探測也是不能作為P700的初速裝訂資料的,因為聲呐較精確探測到大型艦隊的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並且探測到的是目標大概其的“概率圈”,而不是目標精確點也就不能用作目標資料參考了。
人不較真枉少年:為何航母的艦島一定要佈置在右舷?
回應
還較真,其實就是扯淡
作者辛苦了,胡扯也是樂趣,較真也是調侃
說求那麼多,看下人都是右手多就明白了。跟人的總體習慣有關,例如軍人向右看齊。
由於《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原因,船舶的船長房間都在右側,更容易看見對方來船,靠岸。
說了半天都是胡扯,在英國還是海上霸權國家的時候,為了避免船隻碰撞,規定船隻進港、在海上相遇,要靠左側行駛,後來各國都沿襲英國這個規定,英屬殖民地和保護國中除了美國、加拿大、埃及之外都是右舵左行,英國幫日本建立了鐵路系統,日本也把鐵路系統的規則拿到了公路上,所以日本也是右舵左行,而航母艦島設在右舷,是為了在兩艦交匯從左側繞行時,更精確地估測本艦與右側來艦的距離與航速,避免發生碰撞和互相干擾收起全部
我覺得你這說法最靠譜,就是個右舵駕駛的習慣。
艦島在右舷英美的習慣,二戰的日本海軍航母有艦島在左邊的,好與壞日本人已給出了答案。
交通工具的行進方式分為大陸派和海洋派。大陸派是以陸軍為主的作戰國家,軍人的武器是左手拿盾牌,右手拿刀槍。為了避免面對行進的時候傷及自己的軍人,所以規定所有的人員必須靠右行進。就形成了我們的通行方式;海洋派的交通習慣,來源於英法葡荷等這些海洋國家,他們艦船比較多,交匯比較複雜,為了停靠和交匯方便,他們統一為左舷靠岸,左側通行。所以航母這一類的大型艦船把艦島放在右側那是為了通行安全順暢。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75549.html
3大優勢 陸002艦傳駐南海 2019/11/21 中時電子報
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002艦年內服役的傳聞不斷,隨著它搭載艦載機,編隊穿越台海,赴南海海試,似乎又向服役的目標邁進了一步。廣泛認為,002艦完成海試後,將留在海南,等到12月舉行交付南部戰區海軍儀式,並部署到三亞的航母基地。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楊震指出,002艦的母港選擇除了要考慮地質條件,還必須要能滿足中國大陸和海軍的戰略需求,以致力扼守戰略中樞。在進攻時,要便於軍力快速投送,形成戰略威懾,因應重要方向的潛在衝突。而在防禦時,則能提供理想的防禦縱深和強勁的生存能力,盡可能遠離周邊假想敵,或鄰國的遠程精確打擊範圍。
其次是安全考量,航母基地需要建設多層、多方向的防空、岸艦飛彈陣地,尤其是圍繞基地內高危性的油料庫、彈藥庫,還有維修船廠等重點目標,以建設對空對海的防禦體系。不僅要應對敵方海陸空多重火力的硬殺傷,又要防禦水下蛙人、特種部隊的潛入偷襲。
而基礎配套設施的防護要依託地形,充分利用基地周邊島嶼地貌,做好兵力的掩護。此外,要確保港口水道的疏浚暢通,做好艦艇的疏散準備。
分析指出,目前除非是爆發大規模衝突,對港口安全威脅最大的,就是恐怖分子的自殺性攻擊,還有諜報人員的情報刺探。
最後是保障的考慮,母港就需要毗鄰海軍船廠,或是本身擁有大型修理設施。除了要有船塢或修理廠外,還要有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網,電站變電站、萬噸級的油料彈藥儲備庫,以及運輸設備和數百千米的管線等組成的超大「物流中心」。
分析指出,綜合這3方面的考慮,渤海,黃海和東海距離美軍在西太平洋和日韓的基地太近,顯然不符合需求,加上這些海域較淺,而且面積有限,以致失去了作為002艦母港的資格。而南海不但遠離美軍基地群,平均水深達1212米,加上具備35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因此雀屏中選的可能性較大。
美軍/中國2019年彈道導彈發射超其他國家總和: 11-22東風41,11-15東風31, 6月巨浪-3
回應
美國歷來是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快年底了,又到了向國會要軍費的時候了。
對付老美 3東風41旅部署東北有玄機 2019/07/31 中時電子報
東風41在攜帶3-4枚核彈頭時,射程只有11,000公里。攜帶10枚時,由於需要移除彈頭母艙內的第3級發動機,因此只有6,000公里。華北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不易隱藏機動式彈道飛彈。反之,黑龍江地區森林廣袤,地形複雜,人口密度低,並常年降雪。目前黑龍江地區已部署了3支東風41導彈旅、45套發射系統,還需3支,也就是45套發射系統,才能確保對美國最低限度的威懾力。從先前3支的部署速度來看,約2023年時就能實現。
用現有武器能否攔截東風17?美軍工巨頭提出新戰術 2019-11-27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會議上,雷達導彈巨頭企業雷神公司副總裁史蒂夫森提出新戰術:將帶有SM-3/6遠端防空導彈的軍艦,部署在高超滑翔器的軌道上,迫使其轉向規避,而每次轉向規避就會消耗其能量,使末端速度更慢,導彈防禦局現有的末段攔截武器應對更加有效。
SM-3是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導的概念,目前進行中的還有包括波音和洛馬的Valkyrie/Dart三種高超音速攔截器。(作者署名:中外艦聞)
回應
典型的美式妄想症邏輯,雷神公司高層提出效費比這麼低的方案,完全是因為標3是雷神的產品。
雷根號被圍 美在南海當場換將 2019/10/23 旺報
據美國海軍指出,不久前第七艦隊「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和「拳師」號兩棲登陸艦隊,在南海先後進行了海上打擊、搜救、快速攻擊艇防禦、海上攔截、輕型武器射擊和武器實彈演習、防空和反潛作戰的大規模高水準軍事演習,並且進入了由大陸領海之內。據說「雷根」號航母指揮官還因此被撤換。
「雷根」號航母以「航行自由」的進入南海,但遭到解放軍艦艇包圍。美方的說法,「雷根」號至少遭遇到了7艘軍艦包圍監視,而提前結束了軍事演習,附近一架RC-135偵察機和1架P-8A海上巡邏機引導下離開了該海域。
防止意外 雷根號急撤
美軍發現大陸在南海部分島嶼還部署以鷹擊-12岸基反艦飛彈在內的長程反艦飛彈與長程雷達,能夠有效控制整個南海海域。為防止意外發生,「雷根」號航母決定撤出該海域。
在被大陸海軍「圍觀」以後,9月29日,以「雷根」號航母為主力的第70特混編隊還在南海執行任務期間「當場換人」。喬治.威科夫少將接替此前被「圍觀」的卡爾.湯瑪斯少將,繼續指揮第70特混編隊。
美國擁有全球航母數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全是核動力,是稱霸全球大洋的重要依據,也是維持海上霸主的標誌。至於大陸所發展的鷹擊-12反艦飛彈的射程接近四百公里,而且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進行飽和攻擊,就是強如美軍,同樣忌憚。
飽和攻擊 美航母難擋
航母不僅有重要的軍事意義,造價不菲。美國目前擁有11艘航母,都是核動力,其中2艘排水量達到10萬噸。進入南海海域的「雷根」號航母排水量10萬噸,艦上配置相關人員達5000多人,能夠搭載80到90架F-18艦載機。
無偵8為何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可多次點火方便滑翔 2019-10-08 新浪軍事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機使用的兩台YF-50A常溫液體燃料發動機主要要滿足重量、機動性、反應時間及多次點火的性能要求。使用液體推進劑的主要優點:
1、比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成熟簡單可靠;
2、比沖通常高於固體火箭發動機,承載要更大些;
3、可多次點火,可以利用這個性能自由的平衡無動力滑翔和有動力高速飛行。
4、液態氫具備高的熱值,點燃同等品質的氫,可放出更多的能量,而且還是無毒的。
缺點:
1、準備時間較長,需要現場加注,短則1小時,長則2-3小時,不易躲避被攻擊危險;
2、以前使用的燃料通常是有毒或是腐蝕性很大的液體,只要火箭出故障,後果嚴重;
3、以前的燃料不耐儲存,只要注入燃料,發射工作就不能停止;
所以以前液體火箭技術多半用作發射衛星等大射程大載荷任務,近年來,由於燃料的適應性大為提高,加上氧化劑充裕,容易產生大推力的優勢,液體火箭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zrr0804013.shtml
美“愛國者”連導彈都能攔 為何打不下中國無偵-8? 2019-10-08 觀察者網
無偵-8用轟-6外掛,在高空釋放,然後在火箭動力下爬高、巡航,任務完成後滑翔返航,在常規跑道上自主降落。
無偵-8採用的大後掠角,背部有隆起的機脊,但腹部平坦,這是典型的高超音速滑翔體的氣動外形,以壓縮升力為主要升力機制,而不是傳統的機翼產生升力的機制。
超長航時的無人偵察機也可以保持跟蹤,但飛行速度太低,適合在廣大海區巡邏,不宜用作應召偵察。航母的移動距離不超過10-15海裡,完全在機載感測器的搜索範圍之內。
無偵-8的5噸級尺寸有助於降低雷達特徵,平坦的機腹更是有利於將入射的雷達波散射到其他方向,也肯定塗敷了中國最高水準的隱身塗料。
都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採用乘波體技術的防空導彈可以達到甚至超過無偵-8的速度和機動性,鐳射、粒子束武器更是受不受速度和機動性的影響,但這些技術都各有各的問題,離實戰化還差十萬八千里。在可預見的將來,無偵-8還真差不多是無敵的。
無偵-8則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高超音速動力巡航體,在技術成就上比東風-17初級的高超音速滑翔體還要高一個層次。
首次出口!中泰簽署071E船塢登陸艦建造合同 2019-09-10 觀察者網
中國船舶出口泰國海軍船塢登陸艦071E建造協議簽字儀式2019-09-09在北京舉行。
071E相對於基本型071綜合登陸艦,根據多年來使用的經驗教訓總結以及潛在外貿客戶的需求,又進行了若干重大的改進和升級。
首先,首先是HQ-10的FL3000近程防空導彈上艦,該導彈速度高、重量輕、反應快速、制導精度高、射程較遠、成本低廉,填補了此前我國外貿艦艇中末端反導能力弱的短板。
其次是佈置了兩門簡化版730近防炮,為了控制成本,火控雷達從炮塔上分離出來單獨佈置。射速最高可達4200發/分鐘,對導彈目標射程2500米,對飛機目標3500米,無彈鏈式供彈。
第三,原先071型能夠同時起飛兩架大型直升機,071E型通過對上層建築的縮短,可以同時起降三架大中型直升機,位於右舷的大型吊機也縮小了體積。
自用版071綜合登陸艦配備的快速登陸轉運工具,是高速氣墊登陸艇,在071E可變船型雙體登陸艇。該艇長32.3米、寬9.6米,攜帶2輛中型主戰坦克/3輛裝甲戰車。它可以是一艘平底船,車輛和人員上船方便;為了提升航速,這艘船縱向中部的船底就設計為可升降模式,航行時變身為一艘在速度上優勢明顯的雙體船,這關鍵所在,就是兩側船體中間夾著的升降機構。這一概念,與法國為配套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而設計的L-CAT快速兩栖登陸艇十分相似。
與外貿對手相比,071E具有三個顯著優點,第一是在技術水準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第二是071E的原型071在我國海軍服役多年,是已經得到證明的成熟平臺;第三是071E在性價比上更具競爭力,可謂物美價廉。
回應
自己用的比出口的落後是什麼情況.....
自用的由於是體系作戰,單艦不追求裝備最大化,因此,適當降低配置,滿足夠用就好。泰軍則需要高配,以提高艦隻的生存能力。
相關新聞
比航母更重要!075型兩棲攻擊艦已塗底漆預計2019年內下水
075比071艦大60%可同時起降5架直20
003航母2019-9-7已鋪設好龍骨配48機,4電磁彈射器,殲-20可上艦
美福特號預演陸東風21D來襲:實彈測試爆炸衝擊,著艦系統通過測試:可用飛機名單中無F35C,可能還要10年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9_09_10_517364.shtml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憑什麼反航母 陸東風21D功力大升級 2019/07/14 中時電子報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的反艦巡弋飛彈射程多在400公里以內,而航母戰鬥群的最大控制和作戰半徑為500公里,大於遠程反艦巡弋飛彈的最遠射程,這意味敵方航母戰鬥群搶先反制反艦巡弋飛彈。有了射程至少達2,000公里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就能趁航母戰鬥群尚未到達戰鬥位置前發動攻擊,將它們遠遠限制在沿海經濟區和主要航路外。
東風-21D與傳統彈道飛彈最大的區別之一,主要在於彈頭的末端制導。早期的東風-21C主要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系統複合制導,圓概率誤差約為100米。然而,以這樣的命中精度來打擊長度2、300米,寬度約100米的航母是遠遠不夠的。若要有效打擊目標,就需要將命中精度進一步提高到圓概率誤差達10米左右的等級。
由此可見,東風-21D有可能使用雷達主動制導,或雷達成像匹配制導來作為末制導。由於飛行末段反艦彈道飛彈會維持6~10馬赫的高速,彈頭溫度極高,因此東風-21D在設計上還可能會採用側窗技術,也就是在彈頭側部溫度較低處開一系列側向紅外視窗。此外,它還採用了內冷式保護罩,以降低視窗溫度,形成製冷通道,透過流入的製冷介質相變,而加熱升溫來吸熱,以降低視窗溫度,使制導頭能正常運作。
東風-21D雖能打擊航母編隊,但分析指出,一般航母戰鬥群通常會配備類似標準3型(SM-3)這類射程極遠,可以進行中段反導作戰的超遠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東風-21D究竟採用了什麼突防技術不得而知,不過有些側面資訊可以説明它的相關能力。根據報導,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出口型近程M20戰術彈道飛彈上,採用了所謂「彈道-巡弋彈道」突防技術。
採用這種彈道的飛彈,會在初段、中段採用彈道飛行,而末端彈頭則為重返機動體,在彈道下降的過程中,透過空動舵,或是可變彎尾控制飛彈姿態,利用攻角和側滑角的變化,調整導彈的升力和阻力,以控制速度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繼而調整彈頭飛行方向,並增加彈頭機動範圍,來實現末端精確制導。
東風-17刁鑽極速的決殺飛彈 2019/07/04 旺報
大陸再現新款飛彈。據瞭解是一種助推滑翔飛彈,由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發射升空,是一種高超音速與滑翔可變彈道兩種高新技術兼具的武器。
外媒報導,很可能是中國近期已經多次試射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東風-17」射程達到1800至2500公里。
美媒分析,飛彈在運用高超音速滑翔器(HGV)設計之後,不僅具備彈道飛彈原本已經極難攔截的高超音速飛行特點,還可以通過在大氣層或其邊緣滑翔機動,借助空氣動力產生多樣化、複雜化的規避飛彈,令反飛彈武器無法攔截。
西媒報導,中國至少進行了2次東風-17飛彈試射,報導中展現的發射成熟度,意味著此一助推滑翔飛彈武器已經少量裝備使用。
東風-17在60000米高度開始高超音速滑翔,能夠同時借助氣動力進行調整或規避,從而令它獲得普通彈道飛彈所沒有的彈道靈活性,對於反飛彈武器來表示,這種幾乎不可測的機動能力令其無所適從。
薩德、神盾有心無力
外媒報導,美國軍方人士早已注意到新型高超音速滑翔的6次試驗,並認為己發展成功。也有情報機構認為,這種武器可突破飛彈防禦系統,除了其自身出色規避能力外,也令薩德、陸基神盾等反飛彈系統攔截武器數量進一步變得不足。
東風-17的試射目標位於西北境內靶場,可滿足所需射程和全程監控需求。東風-17主要是中國火箭軍的東風-16B飛彈基礎上發展的,非常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現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彈道飛彈設計,預計2020年左右達批量作戰能力。
陸彈道導彈成航母殺手 2019/07/04 中時
中共解放軍近日在南海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射,對南海宣示主權的意義重大,更引起了美國與其亞洲盟國高度關注。
《衛星通訊社》引述俄羅斯軍事評論員卡申的分析稱,目前,中共幾乎是唯一將反艦導彈導彈形成系列生產並列裝部隊的國家,伊朗雖也進行此類研究,但研究成果尚未被確認。
卡申指出,反艦導彈導彈與打擊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不同,反艦有雷達或光電導引。但是當導彈在大氣層中以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等離子雲,使得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如果彈道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能根據陀螺儀和加速感測器等慣性導引系統運作,一路呈盲飛狀態直到擊中目標。但若要打擊移動目標,就必須降速至3馬赫或略高,此時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不過,降速之後導彈容易被攔截,而且降速後高度降低,導引系統的掃瞄範圍就更小,容易失去目標。為此導彈除了要在發射前獲知移動目標位置外,還必須依其行進資訊推算導彈抵達時的目標位置,否則以航母戰鬥群大約30節(約每小時60公里)的航速,導彈到達目標區時,航母可能早已離開至較遠的區域。
為彌補這段位置資訊落差,導彈在中段大氣層或其邊緣的太空飛行時,可向其傳遞目標位置變動資訊。但要完成此項任務,對目標的持續觀測就不能中斷。正因為如此,共軍在南沙擴建島礁後首先建立戰略基礎設施,包括雷達站、電子偵查站、港口和飛行跑道等。透過以此為基地的在無人機、巡邏飛機、艦船和其它工具協助下,可對敵艦動態進行不間斷的監控。
共軍在南海已建立起複雜偵查打擊系統,各種打擊手段和偵查工具都必須經過不斷測試和完善,因而需要定期舉行導彈試射演習。
相關新聞
澳媒:中國軍隊具備良好條件 阻止96年台海危機重現
美媒:中國向南海發射DF21D反艦彈道導彈 2019-07-02 觀察者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9-07-02報導,美國國防部知情官員稱,在上週末,中國至少向南海試射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
由於南海禁航將持續到7月3日,這位官員預計解放在禁航結束前前將進行其他軍事測試。
這名官員說,解放軍測試反艦彈道導彈時,美國軍方在南海照常部署了軍艦,但是她們沒有接近週末的測試地點,也沒有處於危險之中。
這位官員補充說,這次測試是“令人擔憂”的。不過這位官員未授權評論此事,同時五角大樓沒有立即回應CNBC和NBC的置評請求。
根據美國《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稱,DF-21D是一種射程超過1500公里、可以快速裝填、擁有機動式再入彈頭,可以在西太平洋打擊包括美軍航空母艦資產在內的反艦彈道導彈。美國防部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至少擁有60台載具和150枚備彈。
2016年2月12日,中央電視臺7套《軍事報導》節目報導,春節期間,我火箭軍某導彈旅隨即抽點發射營和相關保障要素,進行春節戰備演練。這證明我國南部戰區某部裝備了東風-21D,如果要進行演練,這些發射營可以隨時出動,在我廣東省某地向南海試射DF-21D。
考慮到我軍各個部隊已經列裝東風-21D多年,此次試射如果為真,那麼可能不是一次“科研實驗”,而是一次“實戰化戰備演練”,而且試射的數量可能不止一枚。
相關新聞
中國為何此時試射東風21D?一個月內4國航母進南海
“生銹艦隊”讓美軍焦慮 訪華伯克艦成片掉漆
美國《海軍時報》2019-07-01稱,儘管已經花費數十億美元用於艦艇的防銹保養,但人員配備不足、艦艇超負荷運轉,讓這支“生銹的艦隊”難以保證五角大樓規劃的2030年“355艘戰艦”規模。
回應
這種艦還闖南海臺海?
美國海軍部腐敗是出了名的。
地面艦島新天線 003艦傳具協同戰力 2019/06/04 中時電子報
新浪軍事分析指出,照片顯示,003艦的航母桅杆出現了多支新天線。分別可能是協同交戰,以及敵我識別等系統天線,而這顯示它可能是中國海軍第1艘,也是全球第2艘具備協同交戰能力的航母。
先前解放軍自製航母敵我識別系統是採用條形平面相控陣天線掃描範圍受限,只有120度,因此需要4套天線才完成全向覆蓋。相較之下,OE-120只需要1套環形天線,不僅體積和重量更輕,內部結構設計也更容易些。美國「福特」號航母是當今第1艘具備協同交戰、綜合防空火控能力的航母。
003型航母增加協同交戰能力之後,編隊能綜合有利於航母,護航艦艇與預警機等獲取空情資訊,形成整體防禦體系。003艦利用艦載雷達孔徑、功率較大等優勢,重點用於反導預警和目標指標,為護航艦載反導攔截彈提供中繼制導,也能接收來自預警機與護航艦艇的資訊,提前將導彈與火砲對準目標來襲方向,提高攔截效率。
美福特號航母自衛系統完成最終測試 擊落雙目標 2019/06/04 中時電子報
就在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003可能採用協同交戰與敵我識別系統時,雷神公司於4日宣佈,為福特號航母開發的船艦自衛系統(SSDS),測試中成功擊落2個目標。
相關新聞
美國會不爽福特級11具武器升降機只有兩具能正常運作/無法部署F-35
美軍5大最糟武器出爐:F-35戰機/朱瓦特級(Zumwalt)驅逐艦/瀕海戰鬥艦(LCS)/福特級航母/艦載電磁軌道炮
美為何放棄航母反魚雷系統?中國魚雷太厲害無法攔截 2019-04-14 新浪軍事
早在2014年,美國海軍就已經提出了放棄航母上的反魚雷防禦系統(ATTDS),2019年2月國防部正式稱,ATTDS系統將在不久的未來會被正式移除
ATTD由兩個系統組成,一個是警示系統TWS,一個是反魚雷系統CAT。當TWS檢測到威脅後,就會將收集到的目標資訊傳遞到電腦中,電腦隨即判斷目標威脅度和預計彈道,然後通過CAT的171mm反魚雷發射器,射出一枚重約220磅的類似魚雷的水下導彈,通過動能撞擊或者爆炸的方式摧毀來襲的魚雷。
但測試報告稱,TWS無法對目標做出合理的威脅評估,進而影響到了目標魚雷被精確摧毀的概率。另外TWS存在虛假目標警報或者誤報的嚴重問題,這意味著反魚雷防禦系統會被友方船隻發射的魚雷所混淆,實戰時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問題。
另外ATTDS是通過美國和北約盟友所生產的魚雷進行武器測試的,美國海軍無法模擬外國魚雷來襲來進行武器測試,美方估計,像是目前一些新款魚雷在水下就能具備TWS無法偵測到的能力,像是中國YU-9安靜的魚雷。(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14/doc-ihvhiqax2610084.shtml
美退出中導條約後 航母在亞洲沒用了? 2018-11-02中時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INF Treaty)後,航母在印度洋-太平洋上還有什麼未來性?《外交家》的文章稱,本月15~18日在加拿大召開的2018海事安全挑戰會議(MSC 2018)上,與會者重新檢討了從1945年以來有關航空母艦成本效益的爭論。印度和中國持續建立他們的航母艦隊,俄英法等國亦不落人後,美國就更不用說了,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也就日本是否應加建造航母而有許多不同的思考。也就是說,大部份國家都覺得航母確實能展現實力,但就是費用太驚人。
文章指出,著名海軍戰略專家哈默斯(T.X. Hammes)針對退出《中導條約》明白表示,成本低廉的陸基巡航導彈的實用性必定會超越航母,光是靠著陸基巡航導彈就足以阻止中國進入東海或者南中國海。因此美國花大量費在亞洲部署航母艦隊,以及其他易受導彈攻擊的水面艦艇。
美國戰略預算評估中心(CSBA)前主席克列賓維奇(Andrew Krepinevich)也就「群島防禦」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陸基導彈可以使航母及其他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大受威脅,而且不會像艦艇、潛艇和飛機一樣容易遭到攻擊,與海基、空基的作戰平臺相比,陸基導彈更容易隱蔽與防護。
不過,文章指出,目前所有關於陸基巡航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較之航母與護航艦隊孰優孰劣,都還只是在理論層次探討。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和儲量最多的短程、中程彈道導彈,但是中國仍然建造了兩艘以上的航空母艦以及航母編隊所需的護航船艦。亦即,陸基巡航導彈與反艦彈道導彈固然有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優勢,中國仍然相信建造航母會帶來更多的軍事效益。
雖然如此,建造航母的效用還是要取決於西太平洋作戰環境,目前有關航母的爭論當然會影響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的定位。出雲級目前已經可以執行航母的許多任務,包括人道援助、救災、反潛和軍力展示之類的外交任務。在日益嚴峻的水面作戰環境下,額外為出雲級配備幾架F35戰機作用似乎不大。
但是,文章最後提醒,陸基巡航導彈相當依賴良好的數據進行超視距攻擊,F-35隱形戰機可以讓日本將出雲級護衛艦與其陸基導彈相結合,也能對中國海軍在東海的活動發揮有效的掣肘作用。
美國航母抗沉性能有多強?十幾枚反艦導彈也無法擊沉 2018-10-14 新浪軍事
現代的大型航空母艦都擁有異常堅固的艦體,加強的多水密艙結構,抗沉性能非常優異。現代航空母艦的甲板和船體鋼板其實並不厚,但它的抗壓能力和抗衝擊能力卻非常強大。現代航空母艦的船體設計非常獨特。採用多水密隔艙設計,例如尼米茲級核航母,船體是整體的水密結構,由內外兩層殼體組成。飛行甲板和機庫都有50毫米厚的凱芙拉裝甲防護,內殼體由防護裝甲板組成,保護動力艙、油艙、彈藥艙等重要部位。在水線以下兩舷各設有4道隔壁的防魚雷結構,沿艦長方向共設有23道水密隔壁,外加10道防火隔壁,整個船體又被分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
有資料顯示,我國在70年代裝備的魚二型高速噴氣反艦魚雷,由轟-5轟炸機投擲,魚雷口徑450毫米,水下航行速度75節,水下射程2000米,戰鬥部重量250公斤,需要8枚才能擊沉一艘5萬噸級的美國中途島級航空母艦。而美國現役10萬噸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抗沉能力更加優異,能夠抗擊5枚以上威力更大的533毫米口徑重型魚雷的打擊,或者15枚反艦戰斧導彈級別的反艦導彈的命中,而不沉沒,這種抗沉能力是無以倫比的。
在2005年,美國海軍組織了一次擊沉退役航母的實驗,作為靶艦的是排水量8.4萬噸的小鷹級“美國”號航母,美軍動用各種先進武器,對這艘航母實施了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實彈攻擊試驗。在飽經2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美國號才緩緩沉入大西洋。不過,美國號這麼”抗揍“,主要原因是艦上沒有燃油彈藥的緣故。在實戰中,航母被擊中以後,很可能引發燃油的混合氣體爆炸,或者彈藥的殉爆,這才是航母被擊沉的主要原因。
現代航空母艦的安全度是極高的,它之所以強大,不是依靠於航母本身,而是依賴於它所搭載的先進戰鬥機和大型武器,另外在航母的周圍有驅護艦和潛艇為其保駕護航,外層500公里範圍內是預警機支持下的艦載機防空圈,內層是導彈驅逐艦的防空圈,以及伴隨的反潛艦和核潛艇執行反潛任務。可同時對抗數十個甚至數百個來襲目標的飽和攻擊。在現代戰爭中想擊中航母是非常難的,更不要說將航母擊沉了。(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廢棄的航母當然很難擊沉,可是要是滿裝的航母,可就不好說了,比如導彈擊中彈藥庫、出油罐、甚至核反應爐
為什麼一定要擊沉,打擊後喪失戰鬥力就達到目的了。
中國攻克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 反航母從單挑變群毆 2018-07-17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軍迷之中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俄羅斯反艦導彈具備彈群攻擊能力,導彈攻擊群之中有一個領彈,它可以探索目標,然後分配給其他導彈,對於這個傳說是真是假一直存在爭論。
這個技術就是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它讓導彈攻擊編隊內部可能進行戰術資料交換,以提高導彈協同攻擊能力,近日有消息說國產某型反艦導彈成功實現了這個功能,通過“打通協同資訊鏈路,支撐中華神鷹從‘單挑’到‘群毆’的體系化升級。”並且可能得到批准能夠出口,國產反艦導彈將是國際市場第一種具備這種能力的反艦導彈。
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看起來容易,但是實現起來難度非常大,因為導彈要在空中姿態是在不斷變化之中,因此資料鏈不但要在空中組網,還要能隨時進行網路架構調整,並且變化方式和速度都是不可預測的,因此導彈編隊資料鏈技術只有在新世紀無線寬頻網路、自組網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這後才得以實現,所以考慮到蘇聯及俄羅斯電子及資訊技術水準,此前傳說的蘇聯反艦導彈乃至俄羅斯反艦導彈具備彈群攻擊能力讓人持保留態度,從海外資料來看,同時期蘇-27SK戰鬥機的資料鏈大致相當於美國LINK-4資料鏈的水準,仍然是一種有中心網路,即便最新的蘇-35SK採用的資料鏈也只要當於LINK-16,這些資料鏈都採用靜態組網技術,也就是說網路需要預先進行架構,這個過程需要較長時間,不能進行動態調整,很難相信這樣技術水準能夠開發新一代動態、自組網資料鏈。
此前外界一直認為美國最新LRASM反艦導彈採用了導彈間資料鏈技術,據信這種資料鏈基於美軍新一代TTNT(戰術目標瞄準網路系統)資料鏈研製成功,可以實現空中和地面各種平臺的快速聯網,並以極高的速度傳遞資料,從而對時間敏感目標的精確打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實現了彈群之間戰術資料交換和共用,提高了編隊目標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這一點正是限制導彈攻擊一個瓶頸,因此採用這個技術被視LRASM一個技術突破,有效提高LRASM遠端飽和攻擊能力。
中國相關單位也將導彈間資料鏈列為反艦導彈關鍵技術進行發展和攻關,並且成功攻克了這個技術,此前就有報導說,中國已經實現無人機集群作戰能力.
中國公開全球首款無人預警機 普通軍艦就能搭載(圖)2018-06-19新浪軍事
非航母水面艦艇空中預警一直是各國和地區海軍面臨一個難題,不過這個世界性難題已經被中國攻克,中國相關單位在雷達展上面公開了JY-300無人空中預警監視系統,它也是全球第一型無人空中預警機。
無人空中預警機與固定翼預警機相比,它對於飛行甲板要求較小,一般兩栖攻擊艦或者較大甲板艦艇就可以起飛,不需要大甲板航母和彈射器,中國海軍也在建造兩栖攻擊艦,甚至有可能以兩栖攻擊艦為中心,組建兩栖打擊群,這樣就可以配備JY-300這樣無人預警機,提供空中預警,增強編隊防空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有MUX計畫,不過被中國搶先
JY-300最大特點就是實現了雷達天線與無人機一體化,換句話說它採用了保形天線、智慧蒙皮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突破了無人機安裝預警雷達這個難題,傳統預警機的雷達天線安裝機身外面,這樣設計比較簡單,但是會影響飛機氣動性能,降低飛機穩定性和操縱性,JY-300的雷達天線安裝在機身兩側、機翼前緣,既保證了雷達探測能力,對無人機氣動性能影響也降低到最小限度。
因此JY-300配備的預警雷達是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從而提高了無人機空中預警能力,無人機可以長時間在空中停留,對於相關地區進行探測和監視,探測低空飛機、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和水面艦艇等目標,可以有效提高編隊對抗反艦導彈攻擊的能力,另外中國也研製了新一代高速寬頻資料鏈,將這種資料鏈配備在水面艦艇和JY-300上面,可以發展協同交戰能力,JY-300為水面艦艇提供目標指示,讓紅旗-9B艦空導彈可以跨越水天線攔截反艦導彈,從而讓編隊對空攔截能力向前長跨一步。
不過JY-300公開展出的型號採用了較小的無人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對於能源供應較高,無人機在這方面是一個弱項, JY-300應該還可以配備更大無人機,例如國產翔龍無人機,這樣它可以長時間、遠距離、大範圍對相關區域進行探測和監視,增強無人機預警能力,當然這樣成本和費用就會升高,還要看用戶如何選擇。
未來中國海軍空中預警體系可能會有三部分組成,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預警直升機、預警無人機,它們既可以組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嚴密海上預警體系,也可以分開運用,用於不同場合,另外國際市場對於這樣一型無人空中預警機需求也比較大,相信JY-300在國際市場會有不錯的業績。(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9/doc-iheauxvz5460892.shtml
反/反艦導彈
(看到美國軍事專家叫囂4架B1即可摧毀中國40艘戰艦航母編隊,有以下感想:
1、美國終於發覺自己航母編隊的防空和反艦系統未必如哈美者宣傳地那麼厲害了。
2、用B1摧毀中國航母編隊就好比之前中國飛豹突襲日本艦隊/轟-6摧毀美國航母編隊一樣都是吹牛。
3、各國的反/反艦導彈宣傳和矛/盾一樣也都是吹牛。
4、天下武器雖一般吹,但中吹不准。以下簡述些資料,看誰在吹!
圖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96961
另參【新博館】: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中國重新生產“轟-6M”的現實意義 《航空母艦及其剋星》 B-1 臺灣雄風反艦飛彈 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
美稱中國已部署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系統瞄準美GPS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8.1.30文章,先是提到五角大樓情報部門的一份報告警告中俄將具備摧毀美國低軌道衛星的能力,緊接著就挨個盤點“中俄強大的反衛星武器”。 報導稱,中國已經部署了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並正在研製兩種更先進的地面反衛星導彈系統。
不過,中國專家表示,即便按照美國國防部的說法,中俄反衛星能力也只能在2020年形成,但文章卻認為中俄已形成了多種反衛星能力。該文很多內容顯示作者的想像力太豐富,關於中國用反衛星導彈攻擊中高軌衛星、以及用核彈頭攻擊近地軌道衛星的說法更是信口開河。而S-300、S-400這種只能在大氣層內使用的防空系統,也“被具有了反衛星能力”,實在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實際上,美國目前的標準-3攔截彈和陸基反導攔截彈具有實實在在的反衛星能力,而且已經實戰部署,標準-3還曾進行過實彈攔截衛星。文章對這種已構成的威脅卻隻字不提。
相關新聞
標準三測試7個月2次失全敗
專家:標準-3型Block IIA導彈難取代薩德
美上將坦言高超音速武器落後中俄 因4年前一事故阻礙(回應:中國製度優勢,後發先至,一定會後來居上重放光芒。)
解析中國購俄S400防空系統為何大氣層內尚無對手(楨:?)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3955649.shtml
中國連射12顆遙感衛星有啥秘密?全球組網追踪美航母
2018.1.25,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2號丙火箭第4次同時將3顆遙感衛星同時送上太空,在此之前,已將另外9顆衛星送入距離地面表面595公里的高空軌道。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遙感30號01組、02組和03組共9顆衛星,可能正在測試新型電子監聽設備或幫助中國軍方追踪美國及其他外國海軍的部署情況。04組3顆衛星的加入,可能預示著遙感30號全球組網已經完成。
從國外的報導來看,凡是冠以“遙感衛星”的發射,一般都是中國軍方的任務。按照官方的統一說法,“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這些說法是模糊的,明顯是在為軍用打掩護,而所謂的電磁環境試驗更是明顯的軍事目的。
據猜測,這些衛星3顆一小組,共4組組成一個環繞全球的24小時網絡。在一小組3顆衛星中,可能各有分工,其中一枚負責電磁監視,一枚負責光學追踪,一枚負責紅外跟踪,從而讓任何海上目標難以隱身。
分析認為,所有遙感30號衛星星座很可能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目標就是跟踪和監視美軍主要艦艇在港、出航、航行軌跡和部署去向的全部信息,特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範圍內的美海軍行動都會準確的顯示在中國指揮部的信息網中。而中國這種包括電磁、光學和紅外綜合跟踪的模式,恐怕就連美軍的隱身戰機也難逃被追踪的命運。就此來看,在中國家門口生戰,解放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任何敵手要想挑釁,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回應
這是東風21D和東風26的眼睛。
農業部表示,你們都想多了,都是我部用來監測小蟲子吃玉米的
相關新聞
中國新衛星傳回首批高清圖台北地標清析度驚人(圖)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高景一號03、04星傳回首批高清新圖,圖像指標再進一步。這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四星組網完成。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5458902.shtml
遼寧艦壓軸保命手段曝光:為何要轉身把屁股對著導彈2018.1.6新浪軍事
我軍曾做過針對反艦導彈的攔截對比試驗,052D使用紅旗10和1130型近防砲等末端防禦系統攔截來襲導彈,使用紅外熱成像系統能在15公里距離上捕捉到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反艦導彈。而在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時,遠在30公里外就能輕易捕捉到來襲導彈的紅外信號。
遼寧艦航母,通常編組2艘052D,2艘054A,擁有完善的對空防衛體系。硬殺傷武器主要有艦空導彈如紅旗9/16/10,大中口徑艦炮,包括76毫米艦炮,1130型近防砲。可同時對抗數十個來襲目標的飽和攻擊。
但事情都沒有絕對的,航母如果碰上個別沒有遭到攔截的反艦導彈,可採取劇烈機動和軟殺傷武器相結合的戰術來進行最後的防禦。
軟殺傷包括電磁干擾、煙幕干擾和誘餌干擾等等。一般公眾理解的航空反導干擾,是對著導彈來襲方向發射干擾彈,設置一片鉑條云,然後導彈就會傻傻的衝著箔條云飛過去。其實不是這樣,上述戰術只是針對距離較遠的反艦導彈,可以在本艦外圍2~4公里範圍設置幾層消極干擾雲,干擾雲會讓導彈導引頭迷失方向,喪失對預定目標的追踪。但導彈衝出乾擾雲以後,也可能會繼續追踪到軍艦。所以,軍艦的最後軟殺傷防禦,並不是隨便發射干擾彈。
航母最後的保命手段,叫做牽引式消極干擾。當漏網的反艦導彈逼近時,立即用無控火箭在距離航母200米處設置一塊消極干擾雲,使乾擾雲與航母同處於反艦導彈主動雷達的距離波門內,讓導彈雷達引導頭誤認為箔條云和軍艦形成的複合回波是一艘大軍艦。還可以啟動雷達干擾機,進行欺騙和拖引干擾。由於在艦尾兩側佈置有兩座1130炮/海紅旗10,所以軍艦需要嚮導彈來襲的相反方向做劇烈的急轉彎,把雷達反射面積最小的艦尾對著導彈來襲方向,這個姿態最有利於軟硬結合的反導作戰。
最後,反艦導彈制導雷達受到多重欺騙,導彈就會傻傻的從箔條云和軍艦之間穿過,導致失地落海。目前,在軍艦與反艦導彈的對抗領域,導彈是很傻的,軍艦暫時佔上風。(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航母四周都有1130炮/海紅旗10好嘛
艦尾雷達反射面積最小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6/doc-ifyqkarr7588838.shtml
又一位國寶級專家亮相:讓中國這類武器躋身世界一
2017.10.23新浪軍事
在反艦導彈領域,俄羅斯一直走的是大射程、超音速路線,這也造成了其反艦導彈體積、重量巨大,可搭載平台少的缺點;美國一直走的小體積、亞音速路線,通用性強,不過射程就一般了;而我國的特點就是兼收並蓄,兩種風格齊頭並進,形成了亞、超音速,中、遠射程系列化發展型號。
那麼,有沒有一種類型的反艦導彈,既有高速的優點,又有體積小、大射程的優點呢?有,那就是著名的3M-54E。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一超音速反艦導彈外麵包裹一層帶動力的亞音速巡航段,在飛行的前中期以亞音速巡航的狀態飛行,以增大射程;在後期拋離亞音速段外殼,減輕重量,並開始超音速飛向目標。
“俱樂部”長8.2米,重1.9噸,最大射程220-300公里,最大速度2.9馬赫,明顯比所謂的航母殺手——“日炙”的“長9.4米,重3.95噸,最大射程200公里”強出許多。正是看到“俱樂部”的這種綜合性的優勢,我國也研製出了類似的新一代通用型反艦導彈——YJ-18。
在前面,很多人以為YJ-18就是中國山寨版的“俱樂部”,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左右;然而最新官方資料證明,他們錯了。《中國航空報》最新的一篇報導我國反艦導彈型號總師朱坤的文章中稱,在核心技術上自主創新,在體積上比俄更小,卻在指標上實現了“翻倍”。
由於“俱樂部”的射程為220-300公里,所以YJ-18的最大射程很可能達到了前面人們不敢想像的500-600公里範圍;更小的體積卻達到了這麼大的射程,實在是讓人驚嘆。報導稱,YJ-18國際首創自適應海況超低空掠海技術,創造了了世界上最低飛行記錄;在反艦導彈水下點火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擁有大深度發射、高適應海況的性能。
YJ-18可360度全方向發射,攻擊區域比以前型號增加了百倍以上;由於其重量更輕,所以其平台適應性廣,空海通用,可由多種型號的戰機掛載,而且可掛載數量更大。一架殲-16可以掛載4枚這種最大速度大於3馬赫、最大射程550公里的反艦導彈,一個團即可掛載多達96枚的這種導彈,在500公里外就可以發起“飽和”式攻擊,其威力足以讓任何目標膽寒。
由於航母戰鬥群的防禦半徑通常為350-400公里,而YJ-18的最大射程則超出了許多。以前人們稱呼“日炙”型導彈為航母殺手,基本算是“徒有虛名”;而YJ-18以其強悍的性能,則足以擔得起“航母殺手”的大名!( 作者署名:利刃/晨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3/doc-ifymzzpv9864242.shtml
去年7月,海軍已與火箭軍在南海聯手上演了威懾域外大國航母群的“大戲”,此次空軍與海軍又首次聯手“打航母”,未來、空軍、海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軍種演練聯合作戰,空、天、海一體發動對“敵”航母群立體式打擊,將是解放軍聯合作戰的必由之路。(作者署名:百戰刀)
相關新聞
成飛已建兩條以上生產線殲10C戰機 裝備總量達百架
回應
解放軍的空海一體戰經驗還太少,這種演習需要多多舉行。飛豹電子戰吊艙的功率還是太低,真打起來肯定被咆哮者壓制,還是需要咆哮石榴。而且解放軍空中加油機太少,不到美軍的1/20,根本支撐不起戰役級的進攻,要盡快補上短板。
說的很對。不過單就西太平洋近海作戰是夠了,台海有事,也差不多可以了。但是對手如果是美國,還是有很大差距.
400公里發現航母,有用嗎?美國航母防禦半徑達1000公里。等你發現時,對方飛機和導彈早把你打爛了!
懂不懂啊?四百公里那是半徑!美國的一千公里那是直徑公平比較的話是四百對五百公里!關鍵是美國的這五百公里不是有效探測距離,而我們的四百公里是有效探測距離,在這個距離內發現目標就可以直接鎖定攻擊了!美國的艦用導彈和空艦導彈目前還沒有超過四百公里攻擊距離的!你說他說他的探測距離一萬公里有個屁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3/doc-ifymzqpq3416583.shtml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聯訓中,首先發現“敵”航母群的,是正在對藍軍艦隊實施打擊的紅軍水面艦艇。以052D領銜組成的紅軍艦隊,還得到了南海島礁雷達部隊的支援。
052D的346A型相控陣雷達、366型大氣波導主/被動超視距雷達等探測設備,最遠可發現約400公里以外、類似航母大小的水面目標。而且相比主要掌握空戰態勢的空中預警機,海軍驅逐艦等水面主戰艦艇對海監視的專注度更高。
所以,率先發現第三方“敵”航母編隊的052D由於正在實施對藍軍反艦攻擊而分身乏術,立刻將情報數據通過戰略戰役通信站、數據鍊等傳輸給設在空中預警機裡的空中指揮所,空中指揮所接報後立刻開始調遣在附近空域待機的空中作戰集群。
在殲-10C、殲-11B、飛豹等戰機對“敵”航母群發起攻擊前,首先參戰的仍是電子乾擾飛機。干擾機通過遠距離電子乾擾,奪取戰場電磁權,為突擊機群、攻擊機群搭起電磁保護傘。
此外,不同於可以“超長待機”的殲-11B,相對腿短的殲-10C還首次在南海上空接受了轟油-6的多次空中加油。此前,空軍曾做過測試,殲-10A在接受兩次空中加油後,在南海空域連續飛行了超過6小時。
除了專業電子乾擾機,作為對海攻擊主力的飛豹戰鬥轟炸機自身還攜帶了電子戰吊艙,可見解放軍對奪取戰場電磁權極度重視。
由此推斷,在殲-10C、殲-11B等戰機對“敵”航母戰鬥機群進行牽制、發起攻擊時,蘇-30MKK、飛豹戰轟等還需承擔部分自衛任務。其中蘇-30MKK由於同時兼具強悍空戰能力,“硬”自衛實力突出。飛豹戰機雖然也可攜帶中距攔射空空導彈,但機動性無法與戰鬥機相比,所以更強調電子乾擾等“軟”自衛能力。
從這次空軍、海軍首次聯合實戰化訓練可以看出,解放軍運用特種飛機、殲擊機、戰鬥轟炸機、電戰飛機、加油機、預警機等組成多機種空中突擊群已比較嫻熟,空中戰機與水面戰艦一體化作戰正在深入探索之中。
解放軍在南海大規模軍演殲10C與052D艦聯手打航母
近日,中國空軍首次聯合海軍部隊,在南海某海域進行大規模聯合實戰化訓練。2017.10.20出版的中國國防報對此進行了報導。本次聯合訓練有三大看點:一是空軍、海軍首次開展跨軍種聯合行動,其中還包括演練“打航母”這一重大科目;二是兩大軍種同時出動多種型號戰機、特種飛機組成空中混編突擊群,告別各自航空兵“單打獨鬥”時代;三是空軍戰機與海軍艦艇首次組成聯合作戰群,空海一體打擊“敵”海上目標。
此次聯訓不但兩大軍種聯合級別高,還出動了多種空、海軍先進戰機和軍艦。其中空軍出動了殲-10C、蘇-30MKK、飛豹、電子乾擾飛機、加油機等飛機;海軍出動了殲-11B、預警機等戰機,052D型驅逐艦等主力戰艦。同時,海軍指戰員坐陣空中指揮所、空軍指揮分隊登上海軍預警機以及驅逐艦、空軍航空兵與海軍海面作戰力量構成立體攻防體系……兩大軍種之間的深入協同與配合進入真正的聯合作戰層級。
從這次聯訓可以大致看出當前解放軍打擊航母編隊的思路,軍方正式用語為“對'敵'軍水面某重要目標實施遠程奔襲打擊任務。”而在這一科目開始前進行的演練,則更能體現我軍不打第一槍、實施積極防禦的傳統。
因為演練設定是,當我軍空中作戰集群在對“敵”軍機群發起攻擊後,突然有第三方“強敵”戰機出現,並蠻橫地介入空戰。這個第三方“強敵”,與“域外大國”一詞頗有異曲同工之處。更為意味深長的是,扮演第三方角色的,是空軍蘇-30MKK。無論是雙發雙座,還是多用途能力,蘇-30MKK顯然與航母艦載機F/A-18E/F非常相似。
類似在紅藍對抗演習中,第三方戰機強勢介入的設定已不是第一次。去年和前年的空軍“紅劍”系列體係對抗演習,兩軍交戰正酣時,就曾出現說英語的飛行員駕駛蘇-30MKK作為第三方突然出現的情況。這充分說明,解放軍已將某些域外大國介入我國周邊局勢、阻礙統一大業等,作為常設性因素融入到日常訓練中。
所以,解放軍對此早已提前製定預案,紅軍空中作戰集群指揮員可以邊駕駛戰機攻擊藍軍,邊通過空中預警機傳來的戰場態勢、信息數據,從容分兵警告、牽制,甚至驅離第三方戰機。
這只是對域外大國軍事力量介入的初步反應,屬於對第三方騷擾性介入的應對。接下來聯合打擊航母編隊的科目,則是對第三方軍事介入的深度反應演練了。
6、跑長跑,累死你
如果在大洋上遇到了難纏的對方跟踪艦艇,各種電磁輻射管制、欺騙等都不管用,那麼還可以教你兩招比較“文明”的方法擺脫跟踪:
惡略海況下高速航行:在海浪4~5級時,航母編隊集體加速和保持到20節以上航速,此時對方比較常用的跟踪艦艇,如遠海拖網漁船、大型獵潛艦甚至驅逐艦在這種情況高速航行已經非常困難,通常就會落在後面,被甩掉。這是充分利用了航母自身和所轄艦艇噸位大,適航性好的優勢,除非對方派寶貴的1155“勇敢”或者956“現代”級這樣的大型主力戰艦來跟踪。
持續高速航行:如果不幸對方的確派了適航性很好的大型主力艦來盯梢咋辦?那航母編隊可以連續12小時保持24節以上的高航速。24節並非很多艦艇的經濟航速,在這個速度下燃料消耗速度將非常驚人,在這種情況下,跟踪船隻很快就會耗儘自身燃料,不得不知難而退。而航母編隊可以依靠快速戰鬥支援艦,甚至航母對編隊內艦艇進行橫向補給的方式,保持持續高速航行,擺脫跟踪。(作者署名:默虹_美海軍學習小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8/doc-ifyfkqks4248605.shtml
戰時艦載機群歸航,不得直接向著航母下滑著陸,而是朝著個ZZ點下降。抵達ZZ點後,艦載機飛行高度一般只有幾百米高,甚至更低的超低空,已經不在敵人雷達屏幕上,這時再保持飛行超低空飛行高度,轉向到航母所在位置,進入真正的著陸航線。而在敵人看來,艦載機都是消失在ZZ點附近。
根據威脅情況,ZZ點可以距離航母更遠一些。同時如果艦載機燃油量許可,集群的起飛和歸航航線也盡量不要直接飛向或背離ZZ點。
由此,敵人根據艦載機群的出擊和歸航方向推測航母所在的難度也大大增加。當然帶來的代價就是機群要跑彎路,好在可以通過空中加油解決。
5、兩種擺脫盯梢的辦法
航母艦隊的機動是一個相當重要和復雜的問題,首先,機動本身並不存在戰術能力,它不能直接產生戰鬥力,艦隊的機動實際上是數個航行段的組合,馬漢說過,艦隊機動是戰術的能量積蓄。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機動等同於航行,但合理應用航行速度和航行路線,可以大大減小編隊被發現的機率,減少艦隊遭受攻擊的可能,同時可以為艦隊提供若干可供選擇的攻擊時間窗口,隱匿和突然襲擊也可以作為機動戰術效力的一部分。
日本聯合艦隊在珍珠港突襲時將機動的攻擊性發揮的淋漓盡致,戰前,美國海軍已經有遇見戰爭的可能性,在太平洋日本可能發動攻擊的路線上已經部署了一些潛艇巡邏線,在一些高度危險的區域海部署了偵察機。日本聯合艦隊採取了從未用過的貼近北冰洋的航線,夜間推進,在其6000海裡的行程中有效的避開了美國的偵查,儘管情報已經顯示日本聯合艦隊傾巢而出,但美國海軍在被襲擊前一個週多的時間裡始終無法找到聯合艦隊的影子,甚至與在被攻擊以後仍然無法確定艦隊的位置。
航母的機動也能提高防禦能力,如把編隊駛入難以偵測或或者攻擊的惡劣天氣海域。以及拉大艦載機出擊陣位和回收陣位的距離,進一步隱蔽航母位置。
水聲偽裝,編隊艦艇啟動類似“大草原”系統的水下氣幕降噪偽裝系統,消除高速戰艦推進系統特有的聲學信號;
電磁偽裝:派出部分艦艇在另一個海域,模擬航母的雷達和數據鏈信號;
替身偽裝:最常見的就是找一艘船隻來作為航母的替身,最常用的就是快速補給艦,從二戰到冷戰,屢試不爽。
以上手段綜合運用,往往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如冷戰時期的地中海,第6艦隊的編隊指揮官們面臨蘇聯駐地中海第5分艦隊的挑戰。眾所周知,地中海就是個狹窄的“澡盆”,艦隊機動的範圍非常有限,且周邊北非、南歐陸地、海上滿是蘇聯的盟友和眼線,可以通風報信,航母編隊想擺脫蘇聯艦艇的貼身跟踪很難。但航母編隊也充分利用了這些地理特點,如航母夜間可以進入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並關閉照明燈火,然後再群島附近游弋,蘇聯艦艇只能在外海保持雷達接觸。隨後,航母編隊護航的護衛艦豎起角反射器,裝扮成大型水面目標,甚至還緊貼著航母並排航行,然後又分開,等到天將拂曉時,蘇聯偵察艦驚異地發現,他們跟踪一整夜的居然是一艘大型補給艦,而航母已不知去向。
4、艦載機也能佯動偽裝
除了編隊內的艦艇要為隱蔽前行做貢獻,艦載機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重要因素。
在F-35等隱身艦載大規模裝備之前,現役的各種艦載機只要一上天,就成為對方雷達的跟踪的目標。
上世紀50年代“草垛”演習中,就發現雖然艦艇進行了分散部署,降低了根據編隊隊形發現航母的概率,但艦載機的起降航線暴露了航母所在。
為此,從60年代開始,美航母編隊的行動計劃中,不再直接規定以航母為參考基準點,而是規定了一個離航母有一段距離的點為行動計劃,尤其是艦載機行動計劃的基準點——俗稱ZZ點。
ZZ點一般距離航母30海裡,正好是地平線的邊緣。
在這些演習中,航母編隊的各艘艦艇被分散部署在更為廣闊的海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一定採用完全一致的航路,允許在一定範圍內各艦艇自定機動,甚至混跡在周圍的島礁或民船隊中,從而避免了過於集中且步調一致的行動被作為一個編隊被識別出來。
結果表明效果很明顯,如1956年的一次演習中,扮演“航母編隊殺手”的空中偵察打擊部隊對海上疑似航母編隊的8群目標進行了30餘次攻擊,僅有1次找到了真正的航母編隊。
而且還有一個提示,千萬不要被宣傳畫和電影裡的航母編隊所蒙蔽,實戰中的航母編隊極少是以航母為圓心的一個或多個同心圓的圓形編隊的樣子,那些都是擺拍,用美國海軍的行話來說,叫做Formation Excercise。因為這樣的隊形在對方的衛星和偵察機看來簡直就是自報家門。且實戰中會有一個或兩個主要的威脅來襲方向,編隊護航兵力會在這個方向上集中組織多層防禦體系,不會在360度範圍內毫無重點地平均佈防,編隊的形狀自然就不是圓形咯。而且航母隊形的散佈也不會像宣傳照片裡那麼集中,那些都是為了攝影師取景的需要。
3、七種佯動與欺騙措施
除了保持沉默,分散隱蔽,為了隱蔽自己的真實企圖,還離不開主動的欺騙偽裝和佯動。
讓航母編隊在敵人眼裡徹底消失固然安全,但最安全的其實是讓敵人充滿自信地認為你的編隊在另一個地方。這是最佳條件,行動也最有效。當然要造成這種情況就必須有欺騙和迷惑手段,這一行動遠遠超出了一個航母戰鬥群所能進行的活動,是一個整體性的軍事行動,這需要編隊以外其他兵力的支援。
但在編隊範圍內,也有一些欺騙措施可以採用。
如靠近國際商船航線,混進商船隊,偽裝民船的AIS(船舶身份自動識別系統),塔康等信號;
夜間進行燈光偽裝,模擬商船的桅杆燈光佈局;
在可能被偵察到時,進行航速偽裝,臨時降到商船常用的慢速;
船殼偽裝,包括光學迷彩以及現在更先進的可以欺騙雷達和紅外偵察設備的船殼塗層,以及上層建築水幕噴灑隱身系統,使得對方無論通過光學、紅外或雷達探測都難以準確判定本艦的類型;
曝美航母反偵察13種辦法:一艦充當航母替身很管用2017.5.18新浪軍事
貼身跟踪的偵察機、偵察船,是美軍航母編隊最難纏的盯梢者,但幾十年冷戰下來,美軍也積攢了6大類13中擺脫“狗仔隊”的方法:
1,消極躲避與主動誘殺
除了消極隱蔽,如果遭遇對方偵察兵力不可不免,就要採取一些主動措施了。尤其是在隱蔽航渡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對方的偵察兵力,主要是偵察機有與你遭遇的徵候,為了不讓編隊的隱蔽潛行功虧一簣,必要時必須派出攔截兵力,進行反空中偵察行動。
這種反空中偵察行動一般由1架預警機,1架電子戰飛機和2架戰鬥機參與。預警機負責密切監視和跟踪對方偵察機動向,如果能通過編隊航路的規避避免遭遇最好,頂多預警機被發現,但預警機的位置可以離航母很遠。
如果發現無法避免航母與對方偵察機的遭遇,則採取第二步,由電子戰飛機對對方偵察機的對海搜索雷達、電子偵察設備和通信設備進行干擾和欺騙,使得它無法探測到航母或無法回傳數據,達到隱蔽航母動向的目的。
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由戰鬥機直接進行攔截、驅逐,甚至開火擊落。
而在進入作戰海區後,將會有更大的概率遇到對方的偵察兵力。此時如果兵力充裕,可以派出數艘編隊護航艦艇甚至戰鬥機,在遠離航母的海區模擬航母的電磁或水聲信號,吸引對方偵察兵力,除了誤導對方偵察兵力的偵察方向外,可以利用艦艇和飛機設伏,將其直接誘殺,達到保護航母本隊的目的。
2、分散部署,戰時不擺圓圈
航母編隊還有一個識別特徵就是十餘艘艦艇“扎堆儿”行動目標大,對方可能根據在某個海區集中出現的多個電磁信號或者雷達信號,且這些信號源擁有類似的航向航速來判斷此為艦艇編隊。
畢竟即使是擁有280多艘軍艦的美國海軍,平時能派出去的也就2個航母編隊,2個兩棲戒備大隊,2~3個驅逐艦中隊而已。
為了避免因為“扎堆儿”行動暴露自己,美國海軍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嘗試航母編隊的“分散部署”,後期甚至發展出“基於電磁輻射管制下的分散部署”(DO-EMCON),並為此組織了數次名為“草垛”的演習。
比如本週四在法國巴黎發生了恐襲以後,雖然IS第一時間就爽快地認領了襲擊,但法國一時間也沒有什麼招法報復——“戴高樂”號今年2月下旬開始已經進塢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造,前幾天傳出的畫面裡,連作戰指揮中心都已經拆空了,拿什麼去展示法蘭西的快意恩仇呢?
同樣的尷尬也發生在印度海軍身上,印度海軍的建軍目標裡一直將三艘航母作為目標,最不濟也想要有兩艘航母實現全天候出動的目標,但因為印度軍費和國際上外購航母難度的問題,印度每次購買新航母的時候,舊航母都已經處於命不久矣的狀態。因此自1961年印度擁有航母以來,印度歷史上的雙航母戰鬥群雖然不是沒有,但基本都是一閃而過:1987年到1994年間,“維克蘭特”和“維拉特”同時在役,2014年到2017年間,“維拉特”和“維克拉瑪蒂亞”同時服役。隨著印度海軍自建的新“維克蘭特”的進展,應該說雙航母戰鬥群的目標第一次真正接近了——雖然“維克蘭特”的建造速度之緩慢已經為世人所嘲笑,但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能熬死剛剛入役4年的“維克拉瑪蒂亞”。
對於中國的決策者而言,第二條航母真正賦予了我們在絕大多數時間裡說出這句話的底氣——
“我們的航母在哪裡?”(作者署名:施洋)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4-23/doc-ifyepsec0426196.shtml
相關新聞
獨家解析:國產航母開工僅3年就下水10年內或有6艘2017.4.23 新浪軍事
中国海军未来10年仍下饺子 或造12艘055舰7艘054B舰2017.4.23新浪军事
中國航母數2:1暫時領先 美媒如今替印度著急2017-04-26環球時報
國產航母將下水令印度人不安 竟揚言抵制中國製造2017.4.25新華網
舰岛缩小上双波段相控阵!中国002航母何时现身2017.04.21
近日有网友拍摄到武汉的航母陆地模型又有了新变化,这次应该是为002型航母所做的改进,并进行电磁兼容测试,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新舰岛体积将进一步缩小,并装上两种相控阵雷达形成双波段。
回應
福特级航母是三面宙斯盾,咱们的是四面宙斯盾,而且高度上大大的提高了雷达高度,必定看的更远了
不是那么说 美国有大量舰载预警机 中国只有直升机
航母模型在武汉黄家湖,旁边还有一艘大驱,上次我去看的时候航母上还停了一架预警机,长得和E2C很像。
國產航母下水有何意義將令中國成全天候航母國家2017.4.23觀察者網
對於外界而言,關於中國海軍要建造多少艘航母的討論一直存在,不過對於中國海軍而言,無論是4艘、6艘或者數量更多,都不如第2艘、第3艘航空母艦的竣工入列來得意義重大。因為這兩艘航母的竣工入列,才是中國海軍真正“完全擁有”航空母艦這一力量的標誌。
在這一點上,法國海軍應該是與中國海軍最有共鳴的國家。作為二戰後開始幾乎從零開始建設新海軍的國家,法國雖然繼承了不少第三共和國和維希法國殘存的艦艇,並獲得了包括意大利等國的一些艦艇賠償,還作為重要盟友獲得了美國租借的一艘護航航母,但這遠遠不能滿足法國同時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戰略方向上保持存在的需求。法國因此在戰後就開始謀求獲得現代化的艦隊航母。法國先是在1946年利用英國甩賣戰時輕型航母的機會租賃了一艘輕型航母(後來在1951年正式購買),後來又利用加入北約的機會從美國獲得了兩艘輕型航母,構成了法國的三航母基本結構。這就是理想的“一艘現役、一艘改裝、一艘維護”的模式,可以保證法國海軍隨時能有可靠的航母力量使用。當然二戰水平的輕型航母在戰後貶值很快,法國因此開始自行建造(當然少不了引進美國的蒸汽彈射器)中型航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兩艘“克萊蒙梭”級,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法國海軍最初是想建造3艘中型航母的,而且第三艘吸取了前兩艘的經驗,性能還有明顯提升。但是這第三艘因為財政原因遲遲沒有得到批准,法國甚至想為了省錢造一艘直升機航母也行,但最終也沒有如願。在英國造航母“阿羅芒什”號退役後,法國就從三航母國家淪落為雙航母國家了。後來類似的故事又在“戴高樂”級航母的建造過程中上演,以至於法國再度從雙航母國家淪為單航母國家。
在雙航母時代,只要“克萊蒙梭”和“福煦”沒有誰要進船塢進行耗時幾年的大修或者現代化改裝,法國海軍總能向地中海沿岸派出航母編隊維護大國地位,或者派航母去北大西洋履行北約義務;而到了單航母時代,因為“戴高樂”號每次海外部署之後總得要入港維護,於是法國也就變成了有航母的法國和沒航母的法國,有航母的時候,炸利比亞、炸伊拉克各種威風,沒航母的時候,就算出了什麼事兒也只能慫著。
在山東號航母的編隊作戰中,如果敵方具備較強的海空突擊能力,那麼4艘052D有可能全部攜帶防空導彈,4艘艦合計可攜帶256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4艘054A型護衛艦平均每艘攜帶4枚長纓-8反潛導彈,則每艘艦還可以另外攜帶28枚紅旗-16A/B型防空導彈, 則4艘艦合計可攜帶16枚反潛導彈和112枚紅旗- 16系列防空導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由於山東艦配備有直-18預警直升機,預警直升機的雷達偵測距離通常在150-200千米左右,按直-18有效偵測距離180千米計算,由於其前出本艦約100千米處巡邏,加上180千米的偵測半徑,則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在其主要威脅方向上有280千米的預警空間,所以完全可以在潛在敵人發射魚叉反艦導彈之前就對本艦發出預警,這樣,擔任外層警戒的殲-15(通常2個雙機編隊)就會首先前往攔截,同時,航母也有充分的時間再起飛2個雙機編隊前去支援。
假設敵人在200千米距離上發射導彈(魚叉導彈射程大約為180千米,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按200千米算),則預警直升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偵測到,然後指揮052D驅逐艦上的紅旗-9先行開火(紅旗-9B的最大射程也為200千米)。魚叉導彈大約在距離艦隊168.8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首次攔截,考慮到直升機引導攻擊,火力通道有限,每一輪齊射每艘052D只能發射24枚導彈攔截12個目標(兩枚紅旗-9B攔截一枚魚叉,以確保命中率);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104.44千米處時遭遇第二輪攔截,同樣會有12個目標被攔截;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64.83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第三輪攔截,同樣按攔截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山東艦約54.7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第四輪攔截,同樣按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距離山東艦50千米以內時,則會遭到紅旗-9B和紅旗-16B的雙重攔截,在距離本艦約46.19千米時遭遇紅旗-9B和紅旗-16B的首次混合攔截,其中紅旗-9B導彈24枚,攔截12枚魚叉,紅旗-16B導彈32枚,攔截16枚魚叉;在距離本艦大約37.88千米時進行第六輪攔截……以此類推,距離本艦10千米時,4艘052D上還可以齊射多達80枚紅旗-10導彈攔截來襲魚叉導彈,當來襲導彈逼近艦隊5千米時,山東號航母戰鬥群還有10門1130速射砲和2座紅旗-10(航母自備)的攔截系統。
國產航母編隊防空能力有多強:368枚導彈組六層火網2017.4.23 新浪軍事
航母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因為航母作為一個海上的浮動機場,雖然依靠艦載機而具備強大的進攻能力,但是反過來說,航母因為體積大,目標大,各種電磁信號/紅外信號明顯,且又是海軍作戰力量的核心,所以也極容易遭到敵方的打擊。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個獨立開發出宙斯盾雷達系統的大國(俄羅斯的“天空哨兵”系統已經被廢棄,其他國家的宙斯盾系統都是採購美國原裝或者簡裝版AN/SPY-1系列系統)。並且,由於近幾年軍費增長,我國已經相繼下水服役了6艘052C型中華神盾和5艘052D中華神盾2.0版(052D首批訂貨高達18艘,等到2020年將全部服役)。我國已經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宙斯盾”系統艦隊。同時我國的054A新護衛艦也已經連續服役超過26艘,054A的隱身性能與法國“拉菲特”級護衛艦相當,火力方面和日式的村雨級/高波級驅逐艦相當,性價比相當優秀。
所以,我國山東艦的主力護衛艦隻肯定會以052D和054A為主,而055型艦現在還在建造中,由於是全新的艦艇,舾装、調試到正式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幾年時間,所以筆者推測未來我國的002和003號航母應該會以055型驅逐艦為主力護衛艦隻。
由於要直接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海軍的威脅,未來山東艦的編隊編制大致應該是4艘052D,4艘054A,1~2艘093G型攻擊核潛艇,1艘901快速艦隊補給艦。我國目前現役最新式的052D取消了以往的反艦導彈傾斜式發射架,改為全垂直發射系統(VLS),經過優化的艦體一共有64個VLS單元(前後各32單元),全部裝備防空導彈時可以攜帶最多64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054A是我國新一代通用型護衛艦,裝備有32單元小型VLS系統,可混裝紅旗-16防空導彈和長纓-8反潛導彈,艦體舯部還有2座四聯裝鷹擊83導彈發射架,專門用於發射鷹擊83反艦導彈,而且由於052D和054A都攜帶有直升機,並裝備拖曳聲納,所以,兩種護航艦艇的反潛能力也相當可觀。
異常低調的我國海軍093,其性能與美軍現役的洛杉磯級核潛艇基本相當,具備很強的水下作戰能力,可以有力確保山東艦編隊的水下安全。
相信除非特殊需要,001A的載機量並不會隨著機庫面積的增加而增加。機庫的擴容,主要還是為了增加艦載機調度的便利性,提高出勤效率。
可以說,以上三個主要方面的改進,除了是在彌補遼寧艦原設計的不足之外,同時也在為以後的國產航母探路。因為001A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可以比較自由的進行方案設計,通過實體驗證航母不同子系統的設想,以利於後續航母建造技術水平的提高。
001A形成戰鬥力的速度同樣會很快
正是因為進行了上述重要改進設計,同時也是第一次建造中大型航空母艦,很多工作仍是在摸索中前進。001A的建造並不像美俄航母建造那樣駕輕就熟,從開工到下水耗時3年零8個月,已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進度,這一“中國速度”仍然值得我們自豪。支撐這一速度的廣大科研、軍工人員的專業素養值得信賴,由此積累的技術經驗也是後續建造航母時的寶貴財富。
作為臨時“加建”的一艘航空母艦,001A被要求入列後就能快速形成戰鬥力,以確保人民海軍在2020年後就能擁有具備完全戰鬥力的雙航母戰鬥群。
有了續建遼寧艦的經驗,才有001A型航母不到4年下水,不到7年交付的較快速度。也是因為遼寧艦挑起我國航母工程科研試驗的重任,001A才可能達成快速形成戰鬥力的“奇蹟”。
在航母艦員方面,遼寧艦與徐霞客號航母保障船(舷號88)默契配合。每次出海時,可保證兩套操艦人員同步操作。也就是說,現在海軍就已經有了兩套航母艦員完整陣容,將來001A交付時可做到上艦即可操作,接艦即能開走。在航母操作方面,001A的配套艦員實際已經全部待命,只等上艦。
在艦載機飛行員方面,《解放軍報》慶祝第68個海軍節的報導透露,目前我海軍已有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數十名。同時,殲-15數量已突破24架,完全可以保障從岸基訓練到上艦訓練的全流程需要。那麼在3年後,相信至少有24名合格的殲-15飛行員可進入001A。
經過改進設計的001A艙室設置更合理,指揮控制更便利,甲板調度更從容,艦載機出動效率也更高。因此,001A也必然具備比遼寧艦更強的整體作戰能力。在順利下水之後,預計001A還要經過兩年左右舾装,然而將開始出海試航。
在此期間,首艘安裝彈射器的國產航母002型也將開建,從單航母到雙航母再到三航母,這一進程會越來越快,人民海軍的戰鬥力也因此會有跨越式提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5/doc-ifyepsch3132905.shtml
就我國目前的戰略需求而言,滿載8.1的小鷹級那樣的常規航母就足夠滿足需求,只不過,筆者相信我國早晚要上核航母。
山東艦是我國航母事業的新起點,早晚有一天,我們也會裝備使用彈射器的大型平甲板航空母艦!(作者署名:龍之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ec0421040.shtml
001A航母機庫加長15米面積擴大10% 可多停兩架殲15 2017.4.25 新浪軍事
001A仍承載了我國航母建造技術驗證重擔
作為人民海軍航母工程“四步走”中的第二步,001A工程突出一個“快”字。快速建造、快速交付、快速形成戰鬥力。因此,該型航母總體設計與遼寧艦變化不大。但是鑑於其參照原型並非徹頭徹尾的航空母艦,而是有蘇聯特色的重型載機巡洋艦,001A仍在多個方面做了重大改進。
首先是艦島的重新設計。遼寧艦在使用過程中總結出艦島體積過大,佔用甲板面積較多,艦載相控陣雷達位置偏低,航空指揮室視野不好等主要問題。對此,001A艦島設計有針對性地予以了解決。
001A艦島整體有所縮小,雖然幅度未超過10%,但對於小型化難度極高的艦島來說,已屬難能可貴。其減少佔用的甲板面積有利於艦載機調度工作;相控陣雷達位置更高,增加了遠程海空探測距離;艦橋面積擴大,有利於指揮人員和航海人員的室內作業;航空指揮室不但面積擴大,也更加突出,視野得到較大改善,增加了指控便利性,有利於艦載戰鬥機起降安全保障。
其次是飛行甲板的調整。001A經過對部分舷台的重新設計,以及一些人員通道的調整,甲板可用面積有所增加。加上艦島的縮小,這使得艦載機甲板調度更從容,效率更高,雖然不能淨增加甲板停放艦載機的數量,卻提高了起降、出動效率,對戰鬥力的提升仍有助力。
再次是內置艙室的全新設置。此前遼寧艦雖然取消了原有巨大的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但由於艙室整體結構難以改變,所以並未因此增加機庫面積。位於起飛甲板下的垂發裝置取消後,空出來的位置改為彈藥、燃料庫。其他艙室則基本沿用原蘇聯設計。
001A內置艙室則是全新整體設計,不但改善了居住、生活條件,而且根據中國人日常習慣設計了走道、居住區、餐廳等。更為重要的是,機庫加長了15米,面積擴大10%,可以多停約2架艦載戰鬥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001A的殲-1數量會增至26架。因為無論從航母艦載戰鬥機部隊編隊還是作戰效果來說,增加2架戰鬥機的意義並不大。
所以每彈射一次就要損失約1噸淡水,連續彈射20-30次之後,航母鍋爐就會因為缺少蒸汽而功率下降,必須後撤併緊急補充鍋爐淡水。因此,美式核動力航母雖然功率強大,但由於彈射器的“拖累”,其持續作戰能力一直是其軟肋。翹板航母由於沒有彈射器,不用擔心發動機功率下降,隨時都可以保持主機的滿功率運行。
由於需要考慮甲板調度和飛機起降作業,所以航母的“最大載機數量”並不具備實戰價值,實戰狀態下,任何航母都不會裝這麼多飛機——因為根本無法進行甲板調度。
蒸汽彈射器因為是敞開式設計,所以每彈射一架飛機,就要損失約1噸淡水。高強度使用會導致航母主機功率下降。
按照美軍40年來使用航母的實際情況來算,滿載8.1萬噸的小鷹號平均大修時間比核動力的尼米茲號要短一個月。因為常規航母所有的零件都是常規的,維修便捷,也不需要特定裝具。最關鍵的是,常規航母無論是執行任務還是基地維護都不用考慮放射性的問題。所以,其實在整個服役期計算,海外部署時間最長的,反而是常規航母。核航母進港大修,需要檢測的項目比常規航母要多一千多項。可以說核航母是成也核堆,敗也核堆。
雖然冷戰這些年,核航母的動力裝置沒有聽說出啥情況,但是核潛艇事故可是各大國都有過的。若是航母的核堆出現故障,在世界絕大多數港口都是不能處理的,只能派船隻緊急把航母拖回母港搶修,這就要延誤大量寶貴的時間。而常規航母一旦出現故障,完全可以就近找港口停靠,然後由軍方後勤部門盡快提供所需維護,然後就地解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寶貴時間,而且也不用擔心核污染等因素。
航母是漂浮在海上的彈藥庫,因此一旦出事故就是災難,1961年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突發事故,整個甲板被炸出5個大坑,航母“幾乎被摧毀”。
但是在效率和需求之間綜合考慮,10萬噸級別超級航母因為排水量過大,常規動力在功率密集度方面具備先天的劣勢,所以超大型航母不適合搞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比較合適。7-8萬噸的航母的話核動力和常規動力相比,優勢不明顯,成本方面核航母還要高於常規航母。7萬噸以下航母的話,則是核動力成本明顯高於常規航母。一個最直接的教訓:法國腦洞打開的搞4萬噸的核航母戴高樂號,最後戴高樂號的造價高達76億美元,只比尼米茲級航母少4億美元,而當時法國的預算是50億美元建造2艘戴高樂級航母!
再加上必要的直升機起降架次,001A東艦一天最大出動量約為72架次(12個預警直升機架次,4個救援直升機架次,12個反潛直升機架次)。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尼米茲級航母的實戰日均起落架次為160架次左右。山東艦的72個日最高出動架次是理論上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戰鬥機是精密裝備,一旦出現故障就要進行修理,所以100%的出勤率在事實上是達不到的。
所以正常情況按殲15出勤率80%計001A艦的戰鬥機出動率正好相當於尼米茲的四成。
翹板航母相對於裝備彈射器的航母,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翹板”。因為航母的長度都有限,作戰飛機想要滿載從尺寸有限的航母上起飛,就必須“借助外力”的幫助,這種幫助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裝備大功率彈射器,另一種則是改變航母設計,在航母艦首加裝滑躍翹板。美式大型航母通常裝備4部大功率蒸汽彈射器。中國在彈射器方面起步晚,研究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我們沿襲了俄做法——使用14度的滑躍甲板。
根據計算,14度的滑躍甲板可提供額外15%左右的升力。在遼寧號上的測試可知,殲15在使用艦首105米短起飛點起飛時最大自重可達28.5噸。殲15是我國獨立開發的我國第一代艦載重型戰鬥機,由於屬於蘇-27系列,所以可知其空重大約17噸(由於我國的航電系統比俄羅斯優秀,且殲15大規模使用新型非金屬材料,所以殲15的空重大約比蘇-33輕了1噸),機內滿油(9噸)的情況下,還可以攜帶大約2.5噸的彈藥(執行對空任務時攜帶2枚PL -8、4枚PL-12,執行對地任務時攜帶2每PL-8,2-3枚FT-2型500公斤滑翔炸彈或者LT-2激光制導炸彈或者2枚鷹擊-83反艦導彈),並在本艦400千米處巡邏1.5小時。而如果從195米重載起飛點的話,殲-15可以滿載(32噸)起飛,這時,殲-15除了滿油外,還可以攜帶4枚反艦導彈或者1噸左右的空對地彈藥。由此可見,使用翹板起飛的殲-15戰鬥機在製空作戰方面和使用彈射器的美式F/A-18戰鬥機差距並不大,只是在對地攻擊方面,載荷受限較大,無法充分發揮殲15重型戰鬥機的載荷和航程優勢。
翹板航母相對於彈射航母唯一的優勢在於,翹板航母不需要定期維修彈射器,這一點讓山東艦在持續部署方面略佔優勢。美式航母的彈射平均每彈射400次,就要進行停機維修,所以,為了保持航母戰鬥力,美國海軍通常都是只開啟2部彈射器,並且輪流使用,這樣可以有效確保彈射器的戰鬥力,而且,由於美軍航母使用的都是蒸汽彈射器,其需要從蒸汽輪機直接引出高壓蒸汽才能驅動,且由於彈射器是敞開式設計,
燒水燒飯?其實最大的用途是驅動4台蒸汽渦輪機,這個渦輪機才是驅動航空母艦螺旋槳的設備。鍋爐產生的蒸汽另一個大的用途就是甲板上的蒸汽彈射器,依靠這個彈射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半天之內就可以彈射120架次的飛機進行作戰任務。所以別小看這個鍋爐和蒸汽輪機啊。
蒸汽輪機從結構上看也是非常的複雜,這個不是瓦特時代的往復式蒸汽機,而是工業文明的結晶。全稱叫蒸汽渦輪發動機(Steam turbine)是一種採用水蒸汽能量轉換為渦輪轉動的動能的發動機。與詹姆斯•瓦特改進的單級往復式蒸汽機,渦輪蒸汽機大幅改善了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渦輪蒸汽機另一個用途就是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世界上大約80%的電是利用渦輪蒸汽機所產生。看蒸汽輪機的英文中的Turbine,中文裡還有一個音譯詞叫透平。所以蒸汽輪機是一個高大上的發動機,並不是帶有蒸汽就是代表落後。
航空母艦依舊使用蒸汽輪機,其實是因為技術需求擺在那裡,蒸汽輪機才是合適的選項。中國海軍擁有多年的蒸汽輪機的使用經驗,而世界主流航母也是採用蒸汽輪機,國產新型航空母艦配上鍋爐使用蒸汽輪機是理所當然的了。,一個高大上的發動機啊。
從技術延續性,從瓦良格到遼寧號,到現在的新型航空母艦某某號,以至於將來的蒸汽彈射的幾條航空母艦,蒸汽輪機還是將繼續使用,甚至後面的核動力彈射型航母也有可能繼續蒸汽輪機,除非上全電推進系統。(作者署名:太湖啥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5/doc-ifyepsec0849919.shtml
解讀國產航母:為什麼繼續採用滑躍起飛和常規動力2017.4.23新浪軍事
像001A艦這樣的航母,按照正常機庫容量計算,可以裝載約24 架戰鬥機和約9架直升機。如果在甲板上停放部分戰鬥機的話,則總計可以攜帶32-34架戰鬥機,9-12架直升機。按照每架戰鬥機起飛前進行3小時檢修(發動機、燃料、武器、飛控系統等),正常執行作戰半徑500千米的巡邏/打擊任務來計算,平均每架飛機每天可以飛2個起落(起飛前3小時檢查+1小時留空執行第一次任務+降落後進行3小時檢查+1小時補充油彈+1小時起飛檢查+1小時留空執行第二次任務+2小時降落檢查=12小時)。極限可以飛3個起落(考慮到飛行員的疲勞狀態,這種高強度飛行通常只能維持2-4天)。如果按照標準24架戰鬥機配置,每架飛機每天2個正常起落,則001A號每天可以出動48 個架次的戰鬥機。
第三,部分設計細節更為優化
細看001A型新航母艦島,發現部分細節也有不同,比如艦島前端的艦橋,由“遼寧”號的單層增加為雙層,下面又多出一層,更便於觀察和指揮。而“遼寧”號艦島前端根部的弧形結構,在新航母艦島上幾乎變成平的。“遼寧”號艦島前部雷達面板和側面雷達面板之間的轉角是直角,而在新航母上,則考慮到隱身效果,將直角切出一刀,多切出一個反射面,這有利於對雷達波的散射,提高隱身能力。可見,在細節上,新航母的設計師們下了很多功夫。
未來
目前除了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外,艦島上大部分的雷達、天線,包括數據鏈、衛星通信、塔康、搜索雷達等都還沒有安裝,也許這些設備的安裝位置和設計情況也進行了新的變動和優化,這就有待航母下水後進一步完成舾装後再進行分析了!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新航母肯定要比“遼寧”號更強、更好!中國海軍的明天充滿希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4/doc-ifyepsch2834494.shtml
解析中國國產航母動力裝置:蒸汽輪機相當高大上2017.4.25新浪軍事
在建的國產新型航空母艦會採用什麼樣的動力裝置呢?世界主流航母採用的是什麼動力呢?
就目前看,新型航母依舊保留著煙囪,這說明該航母是一艘常規動力的艦艇。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採用四台TB-12渦輪蒸汽輪機,另外為了驅動該蒸汽輪機配備了鍋爐用來產生蒸汽。另外中國採購過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的動力裝置也是蒸汽輪機,現代級裝備有兩台單台功率為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全艦共有4座高壓鍋爐。全部動力被用來驅動兩副定距推機器槳葉。“現代”級的最大航速達33節。當戰艦以18節的燃油經濟航速航行時,航程達3920海裡。而且中國海軍對於蒸汽輪機並不陌生,因為中國許多艦船曾經使用國蒸汽輪機,其中包括051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裝備兩台大功率蒸汽輪機。
不過從052驅逐艦開始,中國海軍還是採用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燃代表燃氣輪機。這是世界上先進的驅逐艦通用的動力裝置,中國海軍曾經引進過美國的先進的燃氣輪機系統,後期也引進過其他國家的燃氣輪機系統。
目前美國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動力裝置又是什麼呢,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核動力。該航空母艦裝備有2個西屋公司的A4W壓水反應堆,輸出功率為26萬馬力。然而,這艘航空母艦依舊有鍋爐,沒錯,就是鍋爐,燒開水的鍋爐,用來產生蒸汽的鍋爐,這些蒸汽用來做什麼呢?
△歐洲在模塊化造船上已經走得很遠
但儘管如此,艦艇下水和設備安裝的完好度還是有高下的,目前歐美造船發達的國家所倡導的模塊化造船所體現的就是這一點,模塊化就是每個模塊在建造過程的完成度非常高,如船體、設備安裝、塗裝在下水後基本上就不用再動。建造週期可以進一步縮短。
這背後體現的就是一個船廠的整體功力,以我國為例,同一款軍艦在不同船廠建造下水完成度必然也是不一樣的。
△上海江南造船廠作為百年老廠,包括上海的其它一些軍船廠,在建造工藝上也有優勢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僅是首艘國產航母的外表,內部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相信,隨著我國造船技術的不斷進步,西方能做到的我們也將可以逐步追上。(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ch2703694.shtml
國產航母艦島比之遼寧艦有三項大變化一設計可隱身2017.4.24新浪軍事
圖注:001A新型國產航母的艦島,與“遼寧”號相比,有不少可喜的變化
第一,艦島位置優化,橫向縮短、縱向拉高
001A “遼寧”號的使用經驗,對飛行甲板的佈局進行了調整,將艦島位置往右側甲板邊緣移動,取消了艦島右側的人員通道。這等於拓寬了艦島左側停機準備區的面積,不僅可以讓更多的飛機在此整備,工作區面積增大還能有效提高整備工作的效率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性。
同時,艦島外形大有變化,縱向拉高、橫向縮短,既抬升了相控陣天線的安裝位置,增加了內部空間,也減小了甲板佔用面積。從外形直觀看,就是艦島不那麼胖了,顯得更瘦更高了。其中最明顯的,是艦島頂部最高處的綜合隱身桅杆的長度顯著增加,這使得頂部即將安裝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等設備的高度相應更高,目標探測和作用距離也更遠。
第二,艦島上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顯著改進
從外形上可以明顯看出,原先安裝在“遼寧”號上的346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圓弧形防護罩,在新航母上變成了平整的平板。也就意味著,就像052C型驅逐艦向052D改進發展一樣,新的001A採用了類似052D上346A型改進型雷達的相關技術,取消了大型的製冷系統,表明新航母的艦載雷達T/R組件性能大幅改善,探測性能和探測距離都有顯著提升!
國產航母即將下水為何仍有設備未裝可縮短建造週期2017.4.23 新浪軍事
將航母下水時間確定在海軍成立紀念日前後,當然是考慮到這個日子特殊性,要說沒有“獻禮”的因素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認為只是為了“獻禮”就大錯特錯了,艦艇建造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在建造初期,全部的時間節點都有大致的計劃。尤其是下水,作為艦艇建造的核心時間節點,無論如何都要去保證的。
那當初規劃建造週期時,為什麼不考慮讓設備裝好在下水呢?如果按常規軍船的建造,北國防務認為,我們首先要考慮兩個因素:
首先是整體建造週期,這裡所指的是船廠有多條船在建造,而船廠總裝的船台、船塢位置是有限的,這時就要準確控制好每條船的下水週期,然後讓後面的船及時跟上,這對於我國各大正在“下餃子”的軍船廠便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考慮艦艇下水方式,比如我國很多軍艦的下水都是用滑道下水,這時你就要考慮軍艦上有如雷達的大量精密設備,滑道下水這種動靜不小的下水方式會否對艦上設備產生影響。
不過,這兩個因素在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中體現的並不明顯。如第一個因素,大連船廠廠區不小,也沒船會和航母“搶”位置;至於第二個因素,航母是國內軍艦建造中少有採用船塢建造的,這種方式下水比較“溫柔” ,水注進船塢拖船拉出來即可,衝擊較小,如英國最新航母採用船塢下水雷達就是裝好的。
排除這些因素,也就不難得出首艘航母選擇這個時間點、在設備未安裝完全就下水的原因——縮短建造工期。
我們要知道,艦艇建造工作設備的安裝只是一部分,海量的調試工作更是不可或缺。如果等設備全部安裝好再下水,然後展開調試,那麼艦艇建造週期說不定就要翻翻。因此要縮短建造工期,就是讓船舶先下水,邊調試邊安裝設備。
船舶的調試除了一些電子設備可以用岸電調試之外,其它的海量調試幾乎都要在水下進行,例如我們的航母一下水必然就要對艦上以千、萬公里計算的管路進行調試,這些管路包括燃油、滑油以及冷卻水,順帶著還有他們配套的成千上萬個閥門、泵站,這些試驗完之後,才能進行主輔機等動力系統的試驗,層層遞進。
此外,還有包括錨鏈在內的大量甲板機械試驗、壓載水艙試驗,到後面的傾斜試驗、繫泊試驗,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一點都馬虎不得。
說到這,大家也因該理解航母為什麼設備沒裝好就下水。
首艘國產航母海軍節能否下水?早已具備下水條件2017.4.23新浪軍事
在中國海軍成立68週年的前一天,據央視網22日報導,首艘國產航母又有新進展,萬能的網友拍到航母已經穿上中國海軍艦艇的統一“正裝”——標準的海軍灰色,腳手架也在陸續拆除中,預計將很快“下水”!“下水”通常意味著航母的主體建設已經完工,航母將離開船塢,進入水中,進行進一步的舾装,也就是電子設備、武器等的精密佈置工作。另外,艦島上的玻璃窗和四面相控陣雷達已在建設中,疑似提前進行了下水後的舾装環節?按照國際慣例,此時會舉行盛大的慶典儀式,對百分百中國製造的新航母來說,可是首次公開亮相!不過有專業人士指出,大型艦艇下水受潮期影響大,相比23日,4月27日至29日是大潮日,航母在這期間下水更符合科學。
但這位專業人士的話音未落,某大型軍事網立刻發表了一篇反駁的文章稱,從17號山東艦建造的照片可以發現,國產航母的設計水線低於外部海平面,而航母現在仍有大量的設備尚未安裝,船體重量很輕,因此實際吃水深度顯然達不到水線的位置。經過綜合分析,國產航母的吃水高度約為9米(數據參考遼寧號),在空船殼狀態下航母吃水深度恐怕不足6米。而國產航母的船塢深度足夠,結合照片可判斷其深度超過航母吃水深度。而參考美英航母下水時的吃水程度,這1米的差別對中國國產航母下水並沒有太大影響。那麼,誰的說法更靠譜呢?
……
今天就是23日,答案也許就在幾個小時內揭曉。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過了為政治獻禮的年代,不管是什麼重大軍事工程,已不再存在趕進度或拖延完工時間為節日獻禮的想法,一切似乎都在按照科學規律辦事。雖然從航母的船塢舾装進程來看,所有的細節均顯示17號山東艦早已具備下水條件,而最新的跡像也顯示下水準備工作也已完成,同時,也基本不存在什麼受大潮小潮影響的問題。那麼,17號山東艦何時下水也就沒有了什麼懸念,但選擇在海軍節下水,似乎要向世界或者國人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中國發展遠洋海軍特別是發展以航母為主的遠洋海軍力量!在中國海軍的生日做出這樣的宣示,也許更具備特別的意義!我們期待著,23日也就是今天,這個答案的最終揭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3/doc-ifyepsch2659959.shtml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今日下水范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 2017.4.26新華網
本報大連4月26日電記者安普忠、陳國全報導: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今天上午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出席儀式並致辭。
海軍、中船重工集團領導沈金龍、苗華、胡問鳴,以及軍地有關部門領導和科研人員、幹部職工、參建官兵代表等參加儀式。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4_26_405427.shtml
國產航母吊運小艇檢查塢內情況:確保安全下水2017.04.24
日前,中國首艘國產航母開始船塢注水,為正式下水做好準備。有圖片顯示,正往船塢內吊運小艇,將檢查注水後的船塢和艦體情況,確保下水時萬無一失。
回應
我贊成按科學規律辦事,不要搞那些節日趕工什麼的,就應該在最大潮時下水,只有辦事科學才會讓世界尊敬。
都是辛浪在瞎吹,其它網站早說了23號水文條件不合適,結果如何?
可能在27-29(周四至周六)大潮日下水,正式對外亮相。
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2017-04-25新華社
4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李克強分別在廣西和山東考察,回京僅僅3天之後,中央政治局就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習近平抵達大連 或主持國產航母下水儀式2017-04-22 多維
港媒《明報》報道,4月23日是中國“海軍節”,有消息披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將于今日在遼寧大連造船廠下水,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多名軍方高層近日已抵達遼寧大連,預計會出席今日的相關活動。
據港媒《明報》4月23日報道,習近平是在4月21日結束了廣西的考察及視察南部戰區陸軍機關後,當日抵達大連。
港媒《星島日報》稱,雖然有專家日前表示,今日大連沿海潮汐屬低潮期,并不適合大型船舶下水,航母下水日期應在本月26日後,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造船業已相當成熟,潮訊期影響船舶下水問題已可以技術解決,今日依然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最佳日子。
習近平早在2013年曾經到過大連,當時是參觀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更曾登上遼寧艦,觀看艦載機滑躍起飛、阻攔著陸訓練,又到沈陽軍區機關接見官兵。
張召忠罕見失聲大哭:我們受了多少窩囊氣才有今天
4月23日“海軍節”晚上,由空中網發起和主辦的“軍武大咖面對面——暢談中國海軍未來”直播活動中,張召忠將軍談及中國海軍的成長和奮鬥史時,講到動情處不禁潸然淚下。
假設敵人在200千米距離上發射導彈(魚叉導彈射程大約為180千米,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按200千米算),則預警直升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偵測到,然後指揮052D上的紅旗-9先行開火(紅旗-9B的最大射程也為200千米)。魚叉導彈大約在距離艦隊168.8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首次攔截,考慮到直升機引導攻擊,火力通道有限,每一輪齊射每艘052D只能發射24枚導彈攔截12個目標(兩枚紅旗-9B攔截一枚魚叉,以確保命中率);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104.44千米處時遭遇第二輪攔截,同樣會有12個目標被攔截;剩餘魚叉導彈會在距離山東艦約64.83千米處遭遇紅旗-9B的第三輪攔截,同樣按攔截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山東艦約54.72千米處遭遇紅旗-9B第四輪攔截,同樣按12枚導彈計算;當來襲魚叉導彈接近到距離山東艦50千米以內時,則會遭到紅旗-9B和紅旗-16B的雙重攔截,在距離本艦約46.19千米時遭遇紅旗-9B和紅旗-16B的首次混合攔截,其中紅旗-9B導彈24枚,攔截12枚魚叉,紅旗-16B導彈32枚,攔截16枚魚叉;在距離本艦大約37.88千米時進行第六輪攔截……以此類推,距離本艦10千米時,4艘052D上還可以齊射多達80枚紅旗-10導彈攔截來襲魚叉導彈,當來襲導彈逼近艦隊5千米時,山東號航母戰鬥群還有10門1130速射砲和2座紅旗-10(航母自備)的攔截系統。
而從200千米外敵方反艦導彈發射,到最終命中,至少要遭遇10輪空中攔截,按照2枚防空導彈攔截一枚來襲導彈計算,整個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合計可以攔截超過240枚來襲反艦導彈。按照F/A-18E/F戰鬥機每架攜帶4枚捕鯨叉計算,齊射240枚捕鯨叉導彈需要有60架F/A-18E/F,這顯然已經超出了美國海軍一個攻擊波的最大出動量(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通常一個攻擊波只有12-16架攻擊機,最大攻擊波不超過40架)。由此可見,在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我們的山東號航母戰鬥群絕非美國人忽悠的那樣,是“漂浮在海上的鐵棺材”,而是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海上堡壘”。(作者署名:龍之貓)
回應
繼續吹。
這文章還算客觀,畢竟是數據分析的,就算有出入,也不會超過10%
樓主只說編隊的防空導彈了 難道戰時航母上的艦載機是看客 暈
主要看艦載機的,小編只是說一個方面
我們也不只是在那裡等著別人打,我們的驅護艦隊和艦載機也帶著反艦導彈呢,它們也會同時撲向敵人的航母的。
客觀的講,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和中國的超音速反艦導彈還真不是一個級別。
國產航母編隊防空能力有多強:368枚導彈組六層火網2017.04.01 新浪軍事
航母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因為航母作為一個海上的浮動機場,雖然依靠艦載機而具備強大的進攻能力,但是反過來說,航母因為體積大,目標大,各種電磁信號/紅外信號明顯,且又是海軍作戰力量的核心,所以也極容易遭到敵方的打擊。
為了有效保護己方航母的安全,航母出擊執行任務,通常要攜帶護航艦隻,並以編隊形式護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航母戰鬥群”。但是航母戰鬥群的編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在同一個國家的海軍部隊內,航母戰鬥群的編成也是不確定的,其編隊組織的主要依據是執行任務的強度和危險性。
由於要直接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海軍的威脅,未來山東艦的編隊編制大致應該是4艘052D型驅逐艦,4艘054A型護衛艦,1~2艘093G型攻擊核潛艇,1艘901快速艦隊補給艦。我國目前現役最新式的052D型驅逐艦取消了以往的反艦導彈傾斜式發射架,改為全垂直發射系統(VLS),經過優化的艦體一共有64個VLS單元(前後各32單元),全部裝備防空導彈時可以攜帶最多64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054A是我國新一代通用型護衛艦,裝備有32單元小型VLS系統,可混裝紅旗-16防空導彈和長纓-8反潛導彈,艦體舯部還有2座四聯裝鷹擊83導彈發射架,專門用於發射鷹擊83反艦導彈,而且由於052D和054A都攜帶有直升機,並裝備拖曳聲納,所以,兩種護航艦艇的反潛能力也相當可觀。
在山東號航母的編隊作戰中,如果敵方具備較強的海空突擊能力,那麼4艘052D有可能全部攜帶防空導彈,4艘艦合計可攜帶256枚紅旗-9B型遠程防空導彈;4艘054A型護衛艦平均每艘攜帶4枚長纓-8反潛導彈,則每艘艦還可以另外攜帶28枚紅旗-16A/B型防空導彈,則4艘艦合計可攜帶16枚反潛導彈和112枚紅旗- 16系列防空導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由於山東艦配備有直-18預警直升機,雷達偵測距離通常在150-200千米左右,按直-18有效偵測距離180千米計算,由於其前出本艦約100千米處巡邏,加上180千米的偵測半徑,則山東號航母戰鬥群在其主要威脅方向上有280千米的預警空間,所以完全可以在潛在敵人發射魚叉反艦導彈之前就對本艦發出預警,這樣,擔任外層警戒的殲-15(通常2個雙機編隊)就會首先前往攔截,同時,航母也有充分的時間再起飛2個雙機編隊前去支援。
當然,即使沒有下水,001A在幹船塢中也已經開始舾装——主要是對上層建築的電子設備和通訊設備進行安裝,因此,其下水後將加快舾装速度— —也許會比預料的時間更早完成舾装。也就是說,如果001A原來預計下水後會在24個月內完成舾装試航的話,那麼,現在已在幹船塢內進行了差不多60余天的設備安裝,當該艦於4月23日正式下水後——而那時已安裝設備近三個月,因此其剩餘的舾装工作也許只用不到21個月就能完成了。按照這些數據推算,001A大概在2018年12月或者2019年1月就具備試航後交付中國海軍的潛力。換句話說,應該在2019年初,中國海軍就將首次成為擁有雙航母戰鬥群的國家——儘管這支軍隊在航母運用經驗上還很稚嫩。
作為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雖然還未臻完美,但是相對中國的航母發展經驗來說,這已經難能可貴了。正如有外媒分析所說的那樣,雖然在總體能力上,001A與美國“尼米茲”級或“福特”級還有相當大差距,但是與英國最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和法國的“戴高樂”號相比,戰鬥力可能持平或稍有超越,而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和印度的“維克蘭特”號相比,則可能要佔不少優勢。而不管怎麼說,001A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都是中國繼往開來的一艘航母,它既繼承了001型16號“遼寧”艦的前蘇聯技術特性,又融入了西方航母的某些技術,成為一艘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高技術航母。而在其基礎上,中國後續發展的002型和003型航母,不但將使用彈射器,很可能在技術水平上要直追美國航母。(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從圖上看來,噴漆工作還沒有完成,不可以急著下水,航母是國家寶貝,必須是一絲不苟。
又在胡說了,專家都說了前段時間北方下雪不宜刷漆。油漆都沒刷完,怎麼提前一個月下水?
下水一艘航母就刺激美國了?那美國航母下水多少艘了,何時考慮過中國感受。不要老把自己看得那麼“高”,美帝的神經比較粗。
航毋下水,按預定計劃走自己的路,沒必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就定在海軍建軍日下水吧,紀念意義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01/doc-ifycwymx3115629.shtml
國產航母1個月前就已具備下水條件卻因兩原因推遲
在2017.3.30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國產航母目前進展順利,關於何時試水,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此前報導說,從3月以來網絡上陸續曝光的“001A型航空母艦”照片得知,這艘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似已塗裝紅色底漆,艦島上已開始安裝玻璃及前部相控陣雷達等設備。最近曝光的照片更顯示已開始清理甲板,極可能在近期就會下水。報導猜測稱,下水日期可能是解放軍海軍建軍日,即4月23日。先前各種報導就已披露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在春節前就已進入下水前狀態,目前更傳出在解放軍海軍建軍日下水,因為這是中國自行建造的首艘航母,必須選一個特別的日子來紀念。
沒有否認,也沒有迴避,這次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直面這一問題,公開答復不會讓大家久等了,言外之意,就是隨時可以下水。但放眼整個4月份,唯有23日是中國海軍建軍紀念日,所以相信此前的傳說幾乎是真實的。這是官方給出的最新答案,同時也是最可靠的答案,也間接印證了此前中國海軍副參謀長王維明透露的國產航母最快上半年就可以下水的說法。而且,這也證明中國軍方正在走向務實,因為像航母這樣的龐然大物,天上有偵察機和衛星在監視,保密不是沒作用,而是效果不大,只要關注每天的建造進展,相信軍事專家就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001A型航母的甲板已清理乾淨、船底部已塗上最後一遍紅色防腐漆、塢內船體四周的腳手架大部已撤除、暴露在船體外的螺旋槳和舵都已安裝完畢、船體水線下已沒有開口搬運設備——這都是下水前必須具備的條件。
雖然在大概一個月前,這些下水基礎條件就已具備,但是,001A型17號“山東”艦並沒有立刻下水,而是開始安裝駕駛指揮艙室的軒窗和四面相控陣雷達——這些工作有時可以在下水後的舾装中進行,很明顯,這艘航母在等待一個重大的日子——4月23日正式舉行下水儀式——選擇這個日子對於中國未來海軍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重大意義。當然,這段時間中國也因為兩個重要日期而推遲001A的下水日期,一是美國新任國務卿於3月18~19日訪華,二是中國領導人要在4月6~7日訪美會見美國新任總統——中國不想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裡刺激美國。所以,如果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要下水,只能選擇在這些日子之後,而4月23日能夠滿足上述所有條件,因此001A的下水日期最終就定格在這個神聖的日子。
航母俱樂部就像其他很挑剔的貴族俱樂部一樣,不是所有會員都是玩家,有些只是陪玩或者看熱鬧的,或者只是為了和大佬套個近乎。真正的玩家是少數,圍著小圈子,旁若無人,專注於真正的遊戲。不僅單艘航母要搭載足夠數量和足夠性能的艦載戰鬥機才能形成有意義的戰鬥力,一個國家的海軍也要有足夠的航母才能形成有意義的戰鬥力。
時間快進到21世紀,泰國那艘孤獨的航母還在繼續曬太陽,西班牙、意大利的航母換到第二代了,但換湯不換藥,只是更新到可以使用F-35B了。印度的“維克拉馬提亞”號總算服役了,使用米格-29K,未來可能換成正在競標的更先進的雙發中型戰鬥機。國產航母則是在水里塢裡來回玩,就是不見完工。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冒著濃煙開到敘利亞,接二連三摔飛機,悄悄撤了,未來與過去一樣晦暗。英國造了全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等著F-35B上艦。法國的“戴高樂”號剛磨合得有點意思,就放假兩年,重回海上後即使不再在美酒咖啡裡消耗光陰,也只有一半壽命留下了,希望至少把30架“陣風”搭載量配齊了,到現在最多只搭載過24架。
由於預算拮据,美國航母建造速度大大放慢,在可預見的將來在10-11艘之間徘徊,特朗普在“福特”號上誇口要增加到12艘,那是假定停止“尼米茲”級的退役計劃,“尼米茲”號已經服役42年了,“艾森豪威爾”號也40年了,按照40年的設計壽命,都退役在即,而計劃替換“企業”號的“福特”號計劃今年服役,“企業”號在5年前就退役了,“肯尼迪”號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服役,新“企業”號在最理想情況下也要2025年才能服役;只有中國航母建造在快馬加鞭,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增加到至少3-4艘,但不會達到12艘。除了電磁彈射和新的反應堆,美國全新的“福特”級是“尼米茲”級的精細優化,但沒有在噸位和尺寸上有太大變化。
中國航母2號艦依然是STOBAR,是“遼寧”號的精細優化,但傳說中的3號艦可能是CATOBAR,在噸位和能力上更是有顯著增加。這不是中國照抄美國,最優的就是最優的。也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達到美國的60%,而且還在穩步縮小差距,才出得起這個會費,才能成為航母俱樂部的真正玩家。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0/doc-ifychhuq3656737.shtml
當然,大也是有限度的,有技術局限因素,還有成本限制,最終有一個最優點。在少量大型航母和更多的中型航母之間,這又是一個選擇。這裡要提到“美國”級和F-35B。說起來,“美國”級是接替“黃蜂”級的兩棲攻擊艦,但1號艦、2號艦取消塢艙,實際上相當於中型航母;3號艦開始恢復塢艙。像更早的“塔拉瓦”級、“黃蜂”級一樣,“美國”級實際上是直通甲板航母,但沒有彈射起飛,可用於運作直升機,或者“鷂”式和F-35B。就噸位和載機量而言,45000噸的“美國”號是名副其實的中型航母,現在也確實有呼聲,要以“美國”號為藍本,建造多達10艘中型航母,補充核動力大型航母的數量不足和部署上的捉襟見肘。F-35B為這一設想提供了新的可能。
“鷂”式作為“二流戰鬥機”,在高烈度戰爭中缺乏實戰意義。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鷂”式從來就是作為對地攻擊飛機使用的,空戰能力僅限於用作自衛,哪怕有了APG65雷達和AMRAAM中程空空導彈。但F-35B在空戰能力上與F-35A/C相同,這是歷史上第一次STOVL戰鬥機具有與陸基或者艦載戰鬥機相同的戰鬥力。
但先不考慮F-35家族是否為稱職的空戰戰鬥機,“美國”級缺乏搭載預警機和加油機的能力,作為中型航母,缺乏獨立作戰能力。因此,有設想指出,應該在“美國”級或者衍生的中型航母加裝一台電磁彈射和攔阻索系統,使得E-2D和其他非STOVL飛機可以起飛、回收。但F-35B的起飛、回收還是按照STOVL方式,簡化運作,加快周轉率。這樣,中型航母就具有一定的獨立作戰能力了,可以用於低危脅方向,或者艦隊船隊護航。但中型航母戰鬥力較低的根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超過20架戰鬥機要留出艦隊防空和扣除維修因素,實際能出動攻擊的只有個位數,這要什麼樣的低危脅環境才適合中型航母的使用?儘管中型航母與F-35B的組合有各種好處,美國海軍內部對這一概念還是高度抵觸,“打不贏的武器是最浪費的武器”。
如果不考慮實際戰鬥力的問題,F-35B在理論上可以直接接替“鷂”式,使眾多現有的小型航母繼續發揮航母作用,但F-35B的試飛經驗表明這不可行。F-35B的噴氣溫度和流量大大超過“鷂”式,在垂直降落時對甲板的燒蝕大大超過預計,“黃蜂”號在試飛中發現嚴重的甲板和支撐結構弱化問題,短期內用防熱鋪墊和噴水降溫解決,長期使用必須進塢翻修加強。“美國”號在設計時就考慮到F-35B的使用問題,結果還是需要根據試飛結果作耐高溫補強。
電磁彈射不僅能量效率高,可以從攔阻索回收電能,容易調節彈射力度,還可以適配到彎曲的滑躍甲板,為短滑跑雙重加勁,提高起飛重量,但除了電磁彈射本身的技術難度外,對艦載電力系統要求高,包括能快速充放電的大容量儲能係統。在同等技術條件下,重型戰鬥機的綜合性能永遠超過輕型戰鬥機。航母上再怎麼輕重搭配,戰鬥機數量總是有限的,有條件的話,或者只有很少航母的話,只有盡量考慮全重型,因為航母戰鬥機要以一當十,至少要個頂個,而且不是上馬對中馬、中馬對下馬那樣的個頂個,而是上馬對上馬甚至中馬對上馬的個頂個。這就是航母戰鬥機的宿命。
但能夠把重型戰鬥機放飛、回收只是航母戰鬥力的一半,形成足夠的數量和很高的出動率、周轉率,這是另一半。要搭載足夠數量的重型戰鬥機,只有大型航母做得到。要形成足夠的出動率和周轉率,更是只有大型航母才能做到。較高的出動率可以使得大量戰鬥機在短時間裡放飛,對首次打擊特別有用;較高的周轉率可以在短時間裡回收大量戰鬥機,做好準備,再次放飛,對持續作戰更有價值。出動率與周轉率是相關的,但並不等同。
大型航母的甲板面積大,但艦島佔地並不相應增大。艦島裡有飛行指揮中心、航海指揮中心、飛行員待命室等,還有各種天線和電子系統,佔地和體積要求相對固定。所以大型航母的艦島佔地不見得更大,中型航母的艦島佔地不見得更小,大型航母的艦島佔地反而相對於整個甲板面積而減小,增加可用的甲板面積。大型航母的甲板可用空間不僅大,而且完整、連貫,便於精細劃分,優化停機位和通道面積,也便於通道在更多的停機位之間共享,降低通道的相對面積。全平甲板則有利於把艦首部分也利用起來,作為批量回收時的停機位,加速周轉。這一切都使得航母的戰鬥力隨噸位和尺寸指數增長,大型航母比中型航母的戰鬥力顯著增加,全平甲板CATOBAR比滑躍甲板STOBAR的戰鬥力更強。
從VTOL到STOVL,從STOBAR到CATOBAR,從小到大,這正是美國海軍航母大論戰的走向和最後結論,也是蘇聯海軍糾結了幾十年最終想通但來不及走完的路,更是中國海軍正在走也快要走完的路。只要空中力量依然決定海戰場,只要航空技術沒有出現革命性的變革,大甲板CATOBAR是繞不過去的終極。這也決定了航母就是燒錢的貨,航母俱樂部付不起會費是進不了門的,裝飾性航母最終只是裝飾性的,空城計被揭穿就不成計了。
但最值得關注的實際上是美國海軍內部的航母大論戰。在馬島戰爭前後,美國海軍也對新概念航母發生了興趣,不光是“鷂”式,還有各種新奇的垂直-短距起落概念,引射增升還算傳統的,還有用平台起豎垂直起飛-吊車空中對接無滑跑降落等新奇概念。通向羅馬的道路有千萬條,但最後都繞不過一個問題:垂直起飛的重量和性能代價太大,勉強實現了也缺乏戰鬥力,最後還是要回到CATOBAR來。
其實,在“鷂”式圈子裡,垂直起飛也很快放棄,改用短滑跑起飛,但垂直降落。短滑跑不足以產生足夠的機翼升力達到氣動升空,但已經為升力發動機卸載很多,容許大大提高起飛重量。艦載戰鬥機的起飛重量就等於載油量、載彈量,就等於戰鬥力。短滑跑對航母要求很低,加裝滑躍甲板可以進一步增加起飛重量。但垂直降落還是重要的。返航重量本來就輕,垂直降落的推力要求比垂直起飛低,垂直降落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也大大低於掛上攔阻索。還在“鷂”式時代,皇家空軍的“鷂”式經常上艦訓練,並不需要特殊設備,飛行員也沒有多少特殊訓練。這種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hort Take Off and Vertical Landing,簡稱STOVL)已經取代垂直起落(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簡稱VTOL),成為小型航母的標準模式了。
STOVL比VTOL的起飛重量更大,完全靠滑跑起飛的起飛重量豈不更大?沒錯。只要有足夠長的跑道,較小的推重比也能使得飛機升空。當然,航母上跑道不可能很長,沒有助力的話,只有靠滑躍甲板幫一把,這種短距起飛-攔阻索降落(Short Take Off and Barrier Assisted Recovery,簡稱STOBAR)最早為蘇聯採用,可以使得重型的蘇-33從航母上無彈射起飛,蘇-33的戰鬥力至少不弱於F-18,比“鷂”式要強大得多了。但戰鬥機發動機推力有限,短跑道的滑跑加速時間也有限,只能輕載起飛,不利於發揮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戰鬥力。長跑道可以重載起飛,但起飛準備時間長,出動率和周轉率太低。
為了在短跑道上也發揮出最大起飛重量,只有用彈射加一把力,也就是說,回到CATOBAR。蒸汽彈射是傳統技術,但不是簡單技術,機械加工、運作維修的要求都很高。高壓蒸汽管道發生冷凝的話,會產生破壞力巨大的水錘現象。產生高壓蒸汽需要大量高純水,對艦上水處理要求很高,寒冷海區使用蒸汽彈射還有甲板結冰的問題。蒸汽彈射還難以調節彈射力度,不適合在輕巧的無人機和重載的戰鬥機之間靈活轉換。
還有就是印度。但印度就是印度,印度的問題和誰都不一樣。印度要打造“印度的印度洋”,但心比天高,力比紙薄,印度海軍與北洋海軍有一比,印度航母和鎮遠定遠一樣,實在是形象工程。像老“維克蘭”號,從英國買來的時候,是搭載“海隼”戰鬥機的,也有蒸汽彈射。但“海隼”是從“隼”發展而來的,是和米格-15同時代的東西,在60年代已經過時了,也只有印度海軍一直用到80年代初。那年頭印度還和美國保持距離,只有從英國或者蘇聯購買飛機,但蘇聯沒有合適的,英國祇有“鷂”式,就是它了。
“維拉特”號(前英國“競技神”號)下水只比“維克蘭”號晚一年,雖然老邁,倒是從英國買來時已經改裝“鷂”式了,在馬島戰爭中發揮餘熱後,在印度好歹撐到與同樣煥發第二春的“維克拉馬提亞”號(前蘇聯“戈爾什科夫”號)在海上隆重上演雙航母,也終於撐不下去了。印度航母也只有巴基斯坦海軍好欺負,還得到遠離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的地方去欺負。
法國是一個異類。直到1997年,法國還有兩艘在役航母“福煦”號和“克萊蒙梭”號,現在只有“戴高樂”號一艘了。在表面上,核動力中型航母“戴高樂”號既有核動力,又有比只有“鷂”式的輕型航母更加強大的戰鬥力。“戴高樂”號有不俗的載機量,“陣風”戰鬥機的性能也是三代半的,這似乎是少花錢、多辦事的理想組合。但除了在利比亞作戰中像徵性地出動了一次(利比亞那點距離從科西嘉或者意大利的陸上基地出動就足夠了),幾十年來“戴高樂”號基本上是專用碼頭上的半永久陳列品,有效、及時的作戰出動永遠介於理想與現實之間。
現在索性進塢大修,要18個月後才能重回海上,加上重新海試的6個月,這兩年里法國實際上就沒有航母了。艦載航空兵的訓練也只能回到陸上,並和空軍混編訓練作戰,但這還叫艦載航空兵嗎?航母大國要是能連續兩年沒有航母可用,那航母對其並非不可或缺,或許從來就沒有那麼重要。“戴高樂”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使得CATOBAR中型航母的優劣也只能停留於理論層面,因為除了理論上的載機量,誰也不知道出動率、周轉率到底如何。
巴西、阿根廷則是另外的情況,經濟拮据是一個因素,缺乏適合搭載而依然有足夠戰鬥力的輕型艦載戰鬥機是另一個因素,先後退出了航母俱樂部。
“鷂”式是作為對地攻擊為主的戰鬥轟炸機研製的,加裝雷達和“響尾蛇”近程空空導彈後成為“海鷂”,在馬島戰爭中大出風頭,後來進一步加裝F-18的APG65雷達和AMRAAM中程空空導彈,更使人誤以為擁有真正戰鬥機的空戰能力了。
“鷂”式在馬島戰爭中的表現見仁見智。公平地說,不是“鷂”式救了英國艦隊,而是阿根廷大陸到馬島的距離。“鷂”式有限的速度、航程和武器射程使得這更像空中機動的近程防空導彈連,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鬥機。在馬島這樣特定的守株待兔的作戰環境下,阿根廷戰鬥機只有硬往槍口上撞,而且沒有多少留空時間和空戰機動的餘地,才有了這樣的戰績。但讀書只讀封面的話,是容易讀出“鷂”式作為艦隊防空戰鬥機的輝煌故事的。
但是“鷂”式的故事也可以換一個方式來讀,這畢竟使得原本只能起降直升機的戰艦也能起降固定翼戰鬥機了,無論如何“鷂”式比直升機的戰鬥力要強大得多了。 “鷂”式能解決有無的問題,但不能解決有用還是無用的問題。馬島戰爭之後,很多國家擁抱“鷂”式,建造輕型航母,尤其在90年代,但各國的情況都有不同。
英國海軍在北約內部的定位是大西洋護航反潛,“無敵”級裝備“鷂”式並不是用來爭奪制海權的,那是美國海軍大甲板航母的事。“無敵”級的主要任務依然是反潛,“鷂”式只能用來欺負沒有航母掩護的脫單蘇聯海軍戰艦。對於把“無敵”級派入波羅的海或者北海與米格死磕,英國並沒有這樣的想法。
這對於西班牙、意大利來說,問題又不一樣了。意大利海軍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地中海裡,老實說,地中海太小,在岸基飛機虎視眈眈之下,根本沒有航母的施展空間,太菜的對手則岸基飛機就夠用了,也沒有出動航母敵必要。意大利的航母是裝飾性的,主要還是用作反潛,艦載戰鬥機是自衛用的。西班牙也差不多,只是活動範圍要再加上大西洋一側的比斯開灣。
泰國是屬於被誤導的,興高采烈地買了一艘“查克拉那魯貝”號,卻發現這東西實在沒有什麼大用。泰國實際上是陸地國家,反潛壓力不大。艦上這幾架“鷂”式只能自娛,連欺負柬埔寨都用不上,欺負馬來西亞的F-18(後來加上蘇-30MKM)、新加坡的F-16(後來加上F-15E)或者越南的米格-21、蘇-22(後來加上蘇-27/30)更是一點門也沒有,運作費用還高昂得離譜,只能養兵千日而無用兵一時。
世界航母俱樂部裡面有幾個真玩家中國崛起印度還在2017.03.10觀察者網
隨著巴西“聖保羅”號的計劃退役,世界上的航母俱樂部又少了一個會員。但中國的“遼寧”號和有望在上半年下水的2號艦(傳說命名為“山東”號)使得世界航母俱樂部又多了一個會員。這不是簡單的客來客往,而是代表了航母世界的深層本質。
如果把只能起降直升機的兩棲攻擊艦排除在外,航母就是能起降固定翼飛機的戰艦。固定翼飛機在航母上搭載,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起降問題,英國的“鷂”式可謂打開了一扇窗,使得中小國家海軍也看到了擁有航母的希望,甚至美國海軍都一時心旌飄蕩,畢竟常規的彈射起飛、攔阻索降落(Catapult Assisted Take Off and Barrier Assisted Recovery,簡稱CATOBAR)航母建造和運作成本太高,數量受到限制,能有低成本、高效能的新概念航母,美國海軍還是擁抱的。問題在於,“鷂”式只打開了一扇窗,並沒有打開一扇門。
航母的作用有很多,從反潛到製海到對陸攻擊,不一而足。反潛是另外的問題,這裡不去說它。在製海作戰中,要區分大洋和近海的情況,大洋情況還要區分對手有無航母。近岸制海作戰要考慮對手有空中掩護,對陸攻擊更是必須考慮突破對方岸基空中力量的攔截和反擊。
作為海軍主力戰艦,航母的戰鬥力來自艦載飛機,更具體地說,主要就是艦載戰鬥機。和所有艦載武器一樣,戰鬥力要有一定數量才成為戰鬥力,航母上能夠搭載的戰鬥機不能太少,否則這樣的航母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另外,航母搭載的戰鬥機要有足夠的性能,相對於數量上限制少得多的岸基戰鬥機,艦載戰鬥機要是做不到以一當十,至少在一對一的較量中不能太佔下風。
海軍從艦載飛行員訓練到體係作戰,都比空軍的壓力大得多。但空軍並不懈怠。航母要在高對抗條件下生存,只有把航母戰鬥力最大化。不能只解決有無問題,要解決有用無用的問題。性能平庸的航母戰鬥機不值得擁有,甚至是誤導、害人的。“鷂”式的問題正在這裡。
“鷂”式本身的歷史很多彩,這裡不重複了。“鷂”式是超音速時代唯一新研製的高亞音速戰鬥機,本身就是作為過渡戰鬥機來定位的,只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工黨政府大砍大殺,下馬了一大批軍工研發項目,臨時戶口成了常駐戶口了。工黨政府倒不是短視或者妄為,實在是錢鬧的。再硬撐下去,日落貴族就要看不到日出了。
英媒質疑美最新航母防禦力:在中國面前它就是靶子
英國路透社2017.3.9發布特別報導說:“讓特朗普得意的美軍航母,實際抗攻擊能力很脆弱。”
報導稱,如今,全球以航母為基礎制定海軍戰略的僅有美國。雖然擁有10艘現役航母的美軍艦隊的規模為中國、俄羅斯等主要軍事對手的十倍,但是在中俄等國近年開發的新型武器面前,美軍的航母卻“只是靶子”。
“毋庸置疑,航母不過是個靶子”,報導援引1966年至1986年供職美防長辦公室的防衛專家皮埃爾•斯普瑞的話說。
報導還稱,美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早在2015年就發布名為“美水面艦艇面臨中國威脅”的報告指出,如果爆發戰爭,“美軍航母面臨重大風險,而且風險還在上升”。
韓國慶熙大學防衛專家羅傑•湯普森教授說,近年來,中國、俄羅斯、伊朗等美國“潛在敵人”研發的一系列反艦艇武器都使得美軍航母變得越來越脆弱。
路透社稱,以中國的東風-21D反艦艇導彈為例,新式陸基彈道導彈的速度可達到10倍音速,打擊半徑可達1770公里。而且中俄一些特定型號的潛艇也可齊射精準制導的遠距離巡航導彈,這也對美航母艦隊的反導能力造成潛在威脅。
報導稱,俄羅斯、中國、伊朗等國還擁有時速達數百英里的超空泡魚雷。這種武器雖然無法精確制導,但如果直線瞄準打擊軍艦,則軍艦很難躲避。
路透社還說,上週特朗普沒有提到的是,他腳下的“福特”號航母實際還存在許多缺陷,目前還是個“失敗的系統”。他沒有說,該艦製造商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三年前就啟動了這一項目,但該艦現在尚因存在許多缺陷而無法服役。該艦的許多高新技術系統仍無法運作,其中包含電磁阻攔裝置。
雖然美軍宣布該艦今年可開始服役,但它仍面臨許多批評。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在去年7月的一份聲明中寫道,該項目已超支,而且還指出了一系列尚無法正常運作的關鍵系統。
今年1月剛卸任的前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也曾表示,“福特”號是“造艦的反面典型”,他說,“一切能犯的錯全犯了”。
路透社說,關於“福特”號類似的批評還有許多,長期供職於採購部門的前美國防部官員斯普瑞還曾批評說,“我們每造一艘'福特'級航母,我們就又為美軍的防禦能力拖了點後腿”。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10/doc-ifychhus0485815.shtml
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的採購價格均在10億元人民幣之上,中國海軍在過去的五年間共服役各類艦艇120艘,總噸65萬噸。外媒曾評估,一艘2萬噸補給艦造價約20億元,一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為20億元左右,一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為40億元左右,而最新的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則高達60億元以上。航母造價更是天文數字,據外國媒體估算,遼寧艦的造價大約260億元(指艦體設備+武器系統的造價,不含艦載機、使用費用和航母艦群)。
外媒估算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費占軍費比重可能從32%增加到40%以上。這與美國的武器採購費用比例差不多,美國每年軍費的約33%用於武器採購,大約2200億美元,分為直接武器採購費和國防研究開發項目。
按照2017年軍費總額1萬億元,武器裝備採購費用佔比40%計算,我軍每年的武器裝備採購費用大約是4000億元,折合580億美元。這些錢可以購買66艘055型導彈驅逐艦,或者15艘遼寧艦。
中國自用武器採購併不便宜,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海軍少將楊毅曾經在2015年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在談到中國軍費採購武器裝備的價格時,曾說中國發展國防軍事有一個特點,就是在特殊的困難條件下,在西方的封鎖下,我們搞武器裝備自主研發,費用肯定是比有些國家直接從盟友那裡買要貴多了。軍費增加額主要也是針對採購價格、維修成本不斷上漲勢頭,增加高技術武器裝備及其配套建設經費,改善武器裝備質量結構。
中國軍隊在近兩年多次明確表示,中國軍隊努力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打造以第三代為骨幹的武器裝備,形成完整和完善的戰爭體系。陸軍形成以直升機、裝甲突擊車輛、防空和壓制武器為骨幹的陸上作戰裝備體系。海軍形成以新型潛艇、水面艦艇和對海攻擊飛機為骨幹的海上作戰裝備體系。空軍形成以新型作戰飛機、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為骨幹的製空作戰裝備體系。火箭軍形成以中遠程地地導彈為骨幹的地地導彈裝備體系。
強大的軍隊絕不是靠人頭數量堆出來的,軍費對於軍隊的戰鬥力,也有著直接影響,很難想像一支經費拮据的正規軍隊卻能保持長久高昂的戰鬥力。目前我國軍費軍費佔GDP的比重為1.33%,大大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國軍費還可以進行穩步的適度增長,譬如軍費開支佔GDP比重由2016年的1.33%逐年提高到2025年的2.6%,平均每年僅提高不到1.5個百分點,這在經濟上完全有能力承受,在政治上也有理有節。(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10/doc-ifychhus0425914.shtml
實彈演習的一發普通砲彈是五六千元,一發96A坦克使用的125毫米殺爆榴彈則有1.2萬元,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更是高達五六萬元,一場演習就可能發射幾百到幾千發。此外為提高實戰化水平,需要進行訓練環境建設,比如要建設大型訓練基地,環境越複雜,自然保障難度越大。裝備越先進,訓練難度越大,成本也越高。
高強度訓練還會消耗大量物資,例如油料、修理用零備件等等。例如我軍殲-11戰鬥機每飛行一小時需要支出約20萬元,殲-10和殲轟-7飛機每小時約12萬元,當前我軍共裝備約800架三代機,人均年飛行時間從100增至200小時就意味著128億人民幣的額外支出。就這樣也沒有美國恐怖,美國B-2A轟炸機的每個飛行小時費用為1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16萬元,而老式的B52H轟炸機的飛行成本也要高達7萬美元/小時。
海軍的戰艦也是消耗大戶,單就燃油來說,一噸油平均7000元,出海三四個月,最經濟的耗油1000噸,相當於七八百萬元。在一個海域保持一艘軍艦的常年巡邏,僅平均每年在燃油消耗上就要3000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物資和人員開支等。
三是武器裝備採購費。近十幾年來,我軍的裝備建設地位不斷增強,強調必須把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強調裝備的跨越式發展,國防開支重點傾向裝備費用。從2010年起,中國軍費分配重心已經從調整改善軍人工資待遇的階段進入建設發展高新武器裝備,裝備建設投資逐年加速。
在2016年度的國防經費中,除了加強陸海空火箭軍和武警部隊的常規建設,新型作戰力量投入也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其中就包括建設海上軍事力量體系、應對太空威脅與挑戰、保障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震懾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近年隨著裝備現代化水平提高,武器採購成本也越來越高,飛機、艦艇、坦克的價格從幾千萬到幾億元不等。第四代戰鬥機、戰略戰術運輸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直升機、核潛艇、航空母艦、通訊衛星、偵察衛星、戰略核導彈,各類彈藥等新武器裝備,都很昂貴。
對中國國防費用最權威的解釋,應該來自於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根據以往的慣例,國防白皮書兩年發布一次,沒有固定時間。2004年首次將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單列成章,2009年首次公佈了中國軍費結構和具體數據,是目前對外公佈的最新數字。
中國軍費的準確稱呼應該叫國防費,我國的國防費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數額基本上均分,各佔國防費總額的大約30%左右。人員生活費用於軍官、文職幹部、士兵和聘用人員的工資津貼、住房保險、伙食被裝等。訓練維持費用於部隊訓練、院校教育、工程設施建設維護以及其他日常消耗性支出。裝備費用於武器裝備的研究、試驗、採購、維修、運輸和儲存等。國防費的保障範圍包括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同時也負擔部分退役軍人、軍人配偶生活及子女教育、支援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等社會性支出。
一是人員生活費用。主要是軍隊官兵的工資、補貼和各種福利,日常飲食住房生活所需的開支。以及軍隊為軍人執行各種軍事任務所支付大量津貼。
例如海軍艦艇人員出海有按天計算的出海補貼,航空兵飛行訓練和演習有按小時計算的飛行津貼,這些都會隨訓練強度的提高而增加。1999年之前,我國海軍驅逐艦年平均出海時間只有40天,現在則提高到200天。例如2015年海軍有一個特別的例子,執行亞丁灣護航和環球出訪任務的152艦編隊創造了一次任務持續309天的紀錄,需要向編隊官兵支付的出海補貼達到人均10萬元以上。過去我們的戰鬥機飛行員年飛行僅100小時左右,現在提高到200多個小時,比北約軍隊還要高,這都產生了大量補貼。
二是訓練維持費。這也比較耗費錢財,提高軍事鬥爭的準備和能力,會在部隊訓練等方面都產生大量經費需求,我軍是目前世界上每年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最多的國家,去年陸海空軍和火箭軍的演習就超過了一百場,僅一次南海聯合演習,消耗的彈藥量就超過了1982年馬島戰爭英國和阿根廷的射彈總和。
2016年中國軍隊共完成50場戰區級重大演習,舉行了200餘場師旅以上規模的實兵演習,以及30多場雙邊多邊中外聯演。據《解放軍報》報導,今年我軍跨區基地化訓練規模更大,將組織29個旅赴6個訓練基地和場區開展實戰演練。演習數量、規模成倍增長,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
中國軍費突破一萬億元該怎麼花:能買15艘航空母艦2017.03.10 新浪軍事
軍費開支用於支持國家安全的穩定和保障,同時對於國家政治經濟利益的維護和攫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今年的人大會審議2017年度軍費預算,國防費增長大約7%,以去年9543.54億元預算為基數,2017年中國的國防費將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大約折合1450億美元。其實這並不太多,僅相當於中國每年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比阿里巴巴公司在紐約交易所上市首日,創造的2300億美元市值還少850億美元,國防建設投入明顯的還不夠啊,還不如一家民營公司。
近年來,中國年度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相對穩定,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略有下降。僅在2008年和2009年增幅較大,分別比上年增長17.5%和18.5%,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軍費增長率都在10%~12%之間,從2016年起降至7.7 %,2017年仍維持7%,總體呈放緩趨勢。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軍費增加9%,至6540億美元,約合4.5萬億元人民幣。可以看得出,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很淡定,遠沒有跟美國搞軍備競賽的意思。
相對於世界其他主要大國,我國國防費無論是佔GDP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和軍人人均數額,都是比較低的。近10年我國國防費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平均為6.18%,而同期美國為18.04%。軍費佔GDP的比重平均為1.33%,不僅低於世界主要國家,也大大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色列或者阿拉伯海灣國家這些軍事化國家的6%到10%。
2015年,我國國防費僅相當於美國的24%;國民人均國防費相當於美國的1/18、日本的1/4;軍人人均國防費是美國的14.34%,日本的35.78%。日本人口只是中國約1/10,面積是中國約1/26,但日本人均國防費是中國人均國防費的5倍。
也就是說,我國軍費扯了世界平均值的後腿。
俄羅斯2015軍費是820億美元,較2014年爆增1/3,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4.2%。這比例相當恐怖。北約計劃未來10年28個成員國實現軍費開支佔GDP2%,目前北約成員國祇美國、英國、希臘和愛沙尼亞4個國家達到這一比例。這是北約成員國首次就實現軍費開支增加計劃設定時間表,扭轉近年防務開支下降趨勢。同時認為這個比例相當有威力,足以震懾俄羅斯。
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著地速度為每秒440米,按照動能公式,13噸的GBU-57炸彈落地時的動能可達13.7億焦耳。如果東風15C彈頭重量為1噸,末端達到6倍音速,也就是每秒2000米,那麼這種彈頭落地動能為20.8億焦耳,遠遠超過GBU-57。
中國在2004年徹底掌握了超高速鑽地武器的所有技術,實驗研究的戰鬥部速度從1200米/秒至1700米/秒,採用鎢合金六花瓣厚壁彈體設計,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東風15C導彈的彈道末速在6馬赫左右,為了進行精確制導和突防,還需要拉起減速機動和進入末制導,這時導彈的速度將降低到5馬赫,也就是1700米/秒,以戰鬥部直徑0.5米計算,按照上述單位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的研究成果,東風15C的最大鑽地深度應該大於25米,這意味著東風15C導彈能夠打穿大多數國家的重要防護目標,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在很多人的印像中,導彈戰鬥部爆炸時產生巨大破壞力,所以對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實際上,鑽地彈的命中精度是越高越好。因為鑽地導彈在命中目標時,往往需要姿態最佳,即導彈與目標掩體呈一定角度,才能使戰鬥部發揮最大效能,取得最佳毀傷效果。這個角度稱之為侵徹角度,而要保持最佳侵徹角度,就需要導彈有較好的命中姿態和足夠的命中精度,這也就是提高該型導彈命中精度的重要性。
東風15C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在鑽地武器發展上,已經在部分領域走到了美國前面。由於大幅度的增加了命中精度,使得中國近程地對地導彈的精度跨入分米級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下一步將發展速度更高,侵徹深度彈徑比值超過75,穿透鋼筋混泥土厚度超過60米,與美國GBU-57A/B超級鑽地炸彈水平相當的鑽地武器。
未來的“沖繩外賣”——射程1200公里的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以及“關島快車”——射程5000公里的東風-26中遠程導彈,也都非常有可能應用這種超高速鑽地戰鬥部。
這些鑽地型導彈,可以對中國周邊700~5000公里範圍內的關鍵目標“一發入魂”,實施精確鑽地打擊,全方位覆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其威懾作用十分明顯。(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058385.shtml
以前,總有軍事專家和媒體認為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的優勢只是火力反應速度快,但存在價格昂貴、精度較差的缺點,尤其美軍一直以來對中國火箭軍的打擊力度不屑一顧,認為中國火箭軍一個導彈旅的一百多枚東風15,也只不過相當於幾架F15E掛載數十枚衛星制導炸彈的威力。原因是美國人認為即便是東風15的精確制導改進型,圓概率命中誤差CEP也要高達30米左右,遠不如衛星制導炸彈5米左右的精度,所以要精確打擊敵方目標,需要發射更多的東風15。這種自大的想法到2016年戛然而止,這時美軍驚訝的發現,中國東風15的改進型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能夠在600公里射程外實現一米以內的精確狙殺。
據2016年7月29日解放軍報,從報導配發的圖片和文中細節來看,某導彈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海發射的是東風15C鑽地彈道導彈,該型導彈達到分米級命中精度,意味著鑽地毀傷效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東風15C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彈頭換成了拉長圓柱體的侵徹彈頭,可對機庫、地下掩體、指揮中心等目標進行鑽地打擊,是解放軍新一代的殺手鐧。
東風15C射程為600~700公里,擁有一個細長圓柱體的戰鬥部,彈頭長度為2.5米,直徑為500毫米,戰鬥部重量大於1000公斤,材料為厚壁鎢合金,裝填高爆炸藥,命中精度的圓概率偏差(CEP)為1米~10米。
對於東風15C的鑽地深度,各國軍方都有不同的猜測,美國軍方認為東風15C的打擊能力相當於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GBU28的BLU122戰鬥部。該彈長7.6米,彈徑356毫米,重2268公斤,配備BLU122戰鬥部,可侵徹9米深度的鋼筋混凝土,按照量綱-侵徹深度比值為25(X/D=25,其中X和D分別為侵徹深度和彈徑)。通常在鑽地彈研究領域,把侵徹深度彈徑比值50定義為先進鑽地彈的標準,例如美國GBU-57A/B,13噸重,炸彈長度6.5米,戰鬥部直徑0.8米,可打穿60米鋼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層,侵徹深度彈徑比值高達75。
東風15C的戰鬥部直徑應為0.5米,以BLU122戰鬥部侵徹深度比值為25計算,東風15C導彈只能打穿12米厚度的混凝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可以從國內的一些基礎研究得出結論,在2000年至2004年前後,中國國內發表了大量的鑽地戰鬥部研究論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學所和解放軍理工大學等單位關於《先進鑽地彈概念彈》、《深鑽地武器的發展及其侵徹》等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中國力圖以超高速侵徹來解決鑽地彈道導彈戰鬥部重量不足,無法到達美式亞音速重力鑽地彈侵徹深度的缺陷。
中國疑研成空射反航母彈道導彈遠洋追擊獵殺美航母2017.03.01新浪軍事
近日,據網絡信息顯示解放軍空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改進型首飛成功,時間在2016年12月底。轟-6K是轟-6家族的最新最先進型號,於2011年入役,該機最大幅度的提升來自動力系統,2台D-30KP2渦輪風扇發動機在推力提升30%的同時油耗下降25%,由此帶來的航程提升達2000多公里。該機主要武器是機翼下6枚可攜帶核彈頭的KD-20(長劍-20)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其最大射程2200公里。據悉,轟-6K最大航程可達8000公里,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里,如果結合KD-20,可達到覆蓋美軍駐關島基地的能力,因此正在成為中國的倚天長劍。
不過,轟-6K僅僅能打擊美軍關島基地,似乎還不能滿足中國戰略空軍的要求,因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在中國周邊還有不少重要戰略目標,比如澳大利亞北部的的達爾文和廷德爾基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和算是美國本土的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等。為此,必須為該戰機加裝空中受油系統,以便大幅延伸其航程,使其具備雖然不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可打擊那些封鎖中國的島鍊和基地群。
在今後具體的運用上,可以使用轟油-6伴隨轟-6K作戰的模式,進行編隊集體出動,不但可以更好的隱藏作戰目的,還有利於兩種同型戰機之間的加油作業。一般而言,一架轟油-6一個航次可以為一架轟-6K實施空中加油一次,加油量為20噸上下,可以使轟-6K延長航程4000公里,這樣就能使該戰機的打擊範圍擴大到5000公里左右,再加上機載長劍-20的射程,就能攻擊上述美軍的基地,甚至也有攻擊夏威夷的可能。當然,通過示意圖來看,也許新型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將攜帶新型反艦導彈,主要用來進行遠洋大海上的反航母獵殺作戰,從而讓美軍航母即使不在中國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內,也沒有安全可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型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的誕生,將使中國空軍的反介入作戰能力獲得更大範圍的延伸,這是一個不小的喜訊。(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h7238953.shtml
中國東風15C鑽地彈威力有多大精確狙殺誤差僅一米2017.03.01新浪軍事
按照中國火箭軍的戰役理論,高精度的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SRBM),是對敵方空中優勢的非對稱反擊手段,甚至在失去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導彈也可以對敵後大縱深目標進行有效打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成為爭奪空中優勢的手段之一。
主因是,美國海軍是以航空母艦作戰群為作戰單位。航空上有E2C的鷹眼預警機巡航距離達到2,700公里,搜索範圍達600公里。其艦載機F/A-18 E/F可以攜帶空射型的AGM-84,攻擊3,300公里以外的敵艦。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速度快,燃料耗費大,所以射程受到限制,更不符合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作戰群的作戰模式。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
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楨:?),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美國長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成功 中國遼寧艦挫著等
根據美國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網站指出,美國長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在2013.11.12的第二次試射中,再度成功擊中、長260公尺的移動靶船。1970年代,美國海軍曾有衍生自戰釜巡弋飛彈的RGM/UGM-109B長程戰斧反艦飛彈,不過自1990年代除役之後,美軍僅剩AGM-84。2009年,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與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合約研發長程反艦飛彈。原先,洛馬團隊開發出二種LRASM款式,一種是LRASM-A次音速巡弋飛彈,射程達920公里、裝有450公斤彈頭,以AGM-158B聯合空對地離岸 飛彈增程型( JASSM-ER)為基礎進行研發;另一款LRASM-B為使用先進渦輪衝壓發動機,性能類似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Brahmos)長程反艦飛彈。不過由於RASM-B研發失敗風險較高,因此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於2012年初取消RASM-B研發計畫。
臺灣之榮光! 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約2.5Mh;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連俄印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18呢?「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艦潛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雄風三-維基百科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媒報導為150,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高300萬美元)。改良增程型升為400公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
技術數據
長度 6.1米
直徑 46 cm
翼展 不明
整體總重 1,500公斤
發動機 固態燃料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5~3.5 Mach
有效射程 130公里(海平面)~ 400公里
飛行高度 20M~200M
導引方式 慣性導航 + 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150公斤
日本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
ASM-3長度約6米,重約900公斤,速度M3,射程150公里,制導方式為中繼慣導加末段主/被動復合制導方式,具備較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
美國有超音速反艦飛彈嗎?
美國目前沒有超音速反艦飛彈服役,RGM-84魚叉只有0.85馬赫。 美在2005年4月測試成功,射程110公里,速度2.8馬赫的 GQM-163A土狼超音速掠海靶彈,測試短程反反艦飛彈如麻雀或公羊飛彈效能之用的,不用來攻擊敵艦。
超音速反艦導彈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CM-400AKG 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 鷹擊12出口型(?)
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0.67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鷹擊12每枚約100萬,亞音速的中國C802A/803約50萬/法國飛魚100萬以上)中國梟龍FC-1(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戰機攜帶的CM-400AKG 重約兩噸、彈長6.5米,徑寬0.4米,最大射程達25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
鷹擊12(出口型CM-400AKG) 維基百科
服役 1999
設計生產 601、611所和海軍研究院、航天三院聯合研製
技術數據
長度 7m
直徑 0.6m
負載重量 2-2.5噸之間
發動機 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4.5馬赫
有效射程 250公里到500公里
導引方式 追熱和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200~300千克
發射平台 艦射、陸射、空射(轟炸機)多平台
鷹擊-18的攻擊方式很特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該導彈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導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燃料耗儘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導彈,該導彈採用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航程達到40千米;此時,該彈主要依靠命中目標時巨大的動能來增強威力。水面艦艇攔截超低空目標時一般來說最大射程也在40千米左右,這樣的導彈對於防禦一方的艦艇來說極難攔截,因而鷹擊-18具有很高的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而中國現在使用的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有可能還是可變流量的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這樣才能在長度並沒有特別加長的前提下,獲得一倍以上的射程提升。 而且,如果把鷹擊-12掛載在戰機上發射,採用“高-低”彈道,射程可接近400公里。
這一點引起了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的關注,他在2015年的《俄羅斯衛星網》上刊發的《中國反艦導彈成就》一文中,表達了自己的驚訝之情。 畢竟俄羅斯到現在為止自己用的Kh-31PD也才剛達到300公里的射程,而同樣採用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的日本的ASM-3,也未能到達400公里的射程,儘管它更輕。 這已經超過了大家對中國反艦導彈的認知,畢竟以外更出名的鷹擊-83在跨音速領域飛行。 而能夠結合高超音速和射程二合一的導彈,更顯得難得。 不過, 卡申同時認為,如果沒有當年的中國引進Kh-31P的經歷,是造不出來這樣的超音速導彈的。 但是顯然,俄羅斯這位專家並不知道,總中國靠自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研發了海鷹-3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用了四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兩個沖壓發動機, 所以就算沒有俄羅斯的技術支持,中國照樣能夠研發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如果說400公里的射程用來打航母似乎還有點短,但是對於單艘防空型“宙斯盾”戰艦那則是富富裕裕。 最主要的是, 中國能夠研發400公里的反艦導彈,背後則是中國海軍建立了強大的數據鏈傳輸系統 。 利用衛星、巡邏機、中繼通訊機、潛艇等跟踪手段對目標實施跟踪。 使得掛載鷹擊-12的H-6K/H-6M轟炸機根本不需要自身搜索到敵方艦艇,也可以依靠數據鏈發動打擊。 就算是針對航母作戰中,這些轟炸機也不是依靠自己突防,有護航戰機掩護,而在400公里外能夠攔截中國轟炸機的也就剩下敵方艦載戰鬥機,在雙方纏鬥的同時轟炸機完全具備發射窗口。 因此,未來中國周邊的戰艦, 無論是單艘的“宙斯盾”艦還是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將會面臨更高密度,更多層次,更多數量的飽和式反艦“導彈雨”。 (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025080.shtml
不過,一直都有一種疑問稱:鷹擊-12的技術來源是俄羅斯KH-31P導彈,不過由於一直只有一些模糊的試射照片很難確認。 一直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對外展示了一款外貿級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外界對中國鷹擊-12反艦導彈更為期待和好奇。
由於現代艦艇的防禦能力成倍提升,使得傳統的凌空轟炸和超低空突防都變得更佳困難。 因此,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蘇-30MKK開始,一同引進了Kh-31P反輻射導彈,並在此基礎上國產化了鷹擊-91。 根據俄戰術導彈武器公司總經理奧布諾索夫在2003年巴黎航天航空展上接受美國《航空周刊》記者採訪時證實,中國從俄羅斯採購了200套俄製Kh-31P的L- 112E反輻射導引頭,用於配屬給中國在俄羅斯授權製造的Kh-31P上。 當時, 奧布諾索夫認為中國現在根本沒必要自行生產這款導彈,俄羅斯足夠確保中國供貨量,並且將會成為中俄合作的典範。 不過,中國並沒有引進KH-31A,中國自行研發出的鷹擊-91反艦型號,則可以看做是中國自主嘗試的開端。 而後,中國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微電子技術提升,給鷹擊-91更換了頻率覆蓋範圍更廣的導引頭,而不是像Kh-31P那樣,根據不同任務更換不同的帶寬的導引頭。
Kh-31P和中國的鷹擊-91的長度都是4.7米,直徑0.36米,射程150千米左右,而且中國還利用自己的技術升級了寬頻引導頭技術,使得摧毀目標範圍成倍提升。 可畢竟這只是公開的參數,而且隨著現代艦艇防空技術的提升,150公里的射程並不足以確保載機的安全,所以鷹擊-12也就隨即進入大家的眼簾。 不過,一直以來外界無從得知鷹擊-12具體性能參數,只能通過猜測來判斷。 而這次中國公佈的CM-302恰好給了外界一個合理猜測窗口。
這次公佈的CM-302,長度約7米,直徑0.6米,重量估計約在2000至2500公斤。 雖然公佈的射程只有290公里,但是是為了能夠出口,自用型號必然射程會接近400公里。 其戰鬥部重量大於250公斤,命中概率達到了0.9,對於6000噸左右的戰艦具備“一擊必殺”的能力。 而在彈長並沒有顯著增加的前提下,射程較Kh-31或者鷹擊-91有了1倍的提升,這就說明中國在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獲得了新的提升。 從進氣道長和整彈長之比來推斷,中國出口的這款CM-302採用的是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 這項技術只有俄、美、法、日四國掌握並應用,這也足以驗證中國反艦導彈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 而且,美國的相應技術也是在引進俄羅斯的KH-31研究基礎上研製的。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42172
高超聲速武器的優勢及研究領域
[據航空周刊網站2017年2月14日報導]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於1946年提出“高超聲速”概念,描述馬赫5及以上速度的飛行。國防領域逐漸形成共識,高超聲速將是21世紀類似於隱身技術的新的顛覆性技術。目前,高超聲速領域研究焦點仍然集中在氣動熱、推進和飛行控制等關鍵問題上。
根據2015年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國防研究團隊的一份報告,高超聲速武器可提供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打擊更遠距離的目標;提供新的交戰機會;解決多種類型的攻擊;增強未來的聯合作戰。
熱防護技術已經滿足航天器和導彈高超聲速再入大氣層的需求,但仍然是實用助推滑翔和機動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究的核心。對於武器來說,這些能力可以使武器具有改變飛行軌蹟的能力,可顯著減小飛越它國領空的問題,降低被攔截概率,提升側向機動能力隱藏打擊目標。
其他高超聲速領域還有助推滑翔飛行器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的高速吸氣式推進系統,其重點是在研製實用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單獨作為高超聲速導彈動力裝置或作為組合循環推進系統的一部分。
中國早就能在400公里外對敵航母下導彈雨俄很驚訝2017.03.01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中國首要對海作戰戰略就是以摧毀敵方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為基礎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而構成這一戰略的核心除了“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以外,還有種類繁多的反艦導彈, 其中以鷹擊-12反艦導彈最為著名。 3倍馬赫的極速,在400公里外對敵方目標發動打擊,一架轟-6M/轟-6K轟炸機能掛6枚,可以隨時給敵方航母下一場“超音速導彈雨”。
美國會召開中國先進武器聽證會最顧慮這兩款導彈
2017.2.23,華盛頓,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USCC召開了名為“中國先進武器”的聽證會,透露出了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嚴重關切和焦慮,這是更大規模的中國反介入行動的一部分。
無論精確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如何,中國都在對美軍構成潛在威脅。但確保有效瞄準目標是代價高昂的,且會增加更多電磁頻譜漏洞為美國所利用。
中國在近海的很多海域越來越活躍,在有主權爭議的區域保持越來越大的優勢,並旨在挑戰美國的海洋控制權,發展精確目標系統來增加美國干預的風險。”
安德魯最後建議:“美國的決策者應當加強努力,制訂新的政策,尤其是電子戰領域。美國還應當試圖確保中國不把黃岩島發展為南海的一個關鍵節點。美國還應當增加海軍的戰艦數量,以避免中國集中力量獲得兵力優勢。”
USCC委員會是美國國會2000年10月創辦,立法任務是監督、調查並向國會提交有關美國與中國之間雙邊貿易、經濟關係對國家安全影響的年度報告,並酌情向國會提出立法和行政行動建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112954.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導彈遠超俄伊斯坎德爾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2016.11.06 新浪軍事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漢和稱中國研發短程高超音速導彈針對韓國部署薩德2017.2.26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可達10000公里 一小時打遍全球
094與巨浪2之謎(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但現在我們要考慮“微波武器”技術在中國海上“反介入”戰略上的運用,也就是在打擊敵方航母戰鬥群時,中國應如何使用這一技術。正如外媒分析的那樣,如果中國將“微波武器”技術搭載在大型無人機上,如“神鵰”、“翔龍”、BZK-005、“利劍”和“彩虹-5”等大型無人機,再輔以隱蔽接近的戰術,就能在足夠近的便於“微波武器”更好發揮效能的距離內,對於美軍的航母戰鬥群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實施“微波武器”攻擊。
如果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遭到“微波武器”的攻擊,那麼,“微波武器”必須通過航母編隊內艦艇的雷達天線、GPS天線、數據鏈天線和通訊天線等作為“入口”,只有讓“微波武器”瞄準這些部位實施攻擊,才能把高功率微波注入艦上的電子元件,從而起到燒毀或失效的作用。因為“微波武器”的作用距離一般都不很大,可能僅為數公里或十數公里,所以,必須依賴搭載平台的隱蔽接近才能發揮作用。就此來看,一方面是使用導彈作為平台,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大型無人機,這樣才能保證在特殊戰術下高速接近目標,從而在所需距離內適時讓“微波武器”發揮作用。如果在“微波武器”把敵人的武器平台的電子設備燒毀後,再使用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發起攻擊,那麼,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威脅將更大,甚至將使其完全沒有對抗能力。當然,失去作戰能力的航母也可以俘獲,那將是個很不錯的戰利品。
不過,據報導美國也在研發“微波武器”,只不過美軍主要是研發進攻性的技術,目前似乎較少研發防禦性的技術。因此,中國如今披露“微波武器”打靶試驗成功,並獲得國家級科技大獎,顯示中國今後有使用此類武器的能力。據稱,在珠海航展上,中國已開始對外推銷警用WB-Ⅰ型防暴拒止“微波武器”系統,這款非軍用防暴拒止系統的有效範圍為80米,但增大功率後,範圍能擴大至1公里。該裝備能夠發射微波波束,用於加熱犯罪或暴恐分子皮膚上的水分子,使其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從而放棄犯罪或者停止行動。就此來看,中國在軍用“微波武器”技術方面,應該具有很高的水平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5/doc-ifyamkzq1319458.shtml
中國又一反航母利器曝光 不用東風21D照樣摧毀美艦隊
“中國科學家正在發展一種新的戰爭規則改變者”,英國《每日星報》網站2017.2.12稱,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最新的射線武器技術可以在不射出一槍一彈的情況下,癱瘓對手的坦克集群,擊落空中戰機甚至摧毀整支艦隊。美國現代戰爭專家彼得•沃倫•辛格介紹了這種可怕的新武器裝備,“中國科學家們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微波武器'技術,可以毀傷作戰平台的電子設備,導致其燒毀或死機,對敵方造成毀滅性打擊”。對於現代戰機、坦克、水面艦艇和導彈等武器平台而言,電子裝置被毀,基本就喪失了戰鬥力,就會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囚籠。在打擊敵方的航母戰鬥群時,中國今後甚至不用使用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就能讓其失去戰鬥力。
好傢伙,星球大戰中的超級武器來了,這是英國媒體對中國武器的報導。所謂“微波武器”,實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定向能武器”中的一種,這種武器通過對某一方向發射高功率微波,能使敵方的電子設備或有電子設備的平台因瞬間超負荷而被燒毀失效。比如,美軍的核潛艇向中國某設施發射一枚BGM-109“戰斧”導彈,中國新近披露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高功率微波反導系統在捕獲這枚導彈的飛行軌跡後,就可以通過高增益天線定向輻射高功率微波“瞄準”目標,並使用較窄的波束聚焦能量,以便在導彈外殼或者透過非金屬殼體在彈內金屬物上形成高強度微波,從而使彈內微電子原件瞬間數十甚至數百倍超負荷而完全失效或者燒毀因此成為廢物。
當BGM-109“戰斧”導彈的精密電子原件失效時,其便不能命中目標,甚至也不能爆炸,所以就成為一個最終以拋物線墜落的鐵疙瘩。同理,如果命中的是一架F-22、F-35、B-2或其他戰機,其下場也是如此。但上述探討都是防禦性的,也就是中國研發的“微波武器”技術主要考慮的是反導,用來攔截敵方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先進戰機,而不是進攻作戰。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美媒稱中國首次實驗10彈頭洲際導彈將有千枚核彈
2017.1.31,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文稱,兩名五角大樓官員透露,1月早些時候,中國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試射,五角大樓認為,這次試驗中測試了新的東風- 5C導彈,這枚導彈攜帶了10個分導式彈頭。這次試驗早些時候曾有法國媒體報導,當時被認為是一次東風-41導彈的分彈頭試驗。
據報導,東風-5A射程超過12000公里,射程可覆蓋美國全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1/doc-ifxzyxmu8493575.shtml
中國火箭軍為何砸下幾千萬美元搞十枚導彈齊射令美日忌憚2017.02.01新浪軍事
在央視新聞報導中火箭軍公佈了一段軍事演習的視頻。 在該段視頻中十枚導彈同時升空,沿著不同彈道命中同一目標,實現了齊射齊中的集群精確打擊。 這表明火箭軍在精確制導和協同等各種尖端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導彈齊射戰術的第二個優點是使敵人導彈防禦系統應接不暇。
雖然導彈齊射戰術擁有很多優點,但其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克服組織協調、技術等諸多難點,例如統一指揮、飛行彈道設計、飛行時間、彈頭落點等問題。
可以說,這次導彈齊射在全面檢驗中國導彈技術水平同時,較好地檢驗了火箭軍部隊的訓練水平和保障能力,真實呈現出了中國火箭軍的作戰能力,令美日十分的忌憚。 這對於中國保持絕對威懾能力,從而遏制戰爭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意義重大。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最新消息稱,DF-ZF的第7次試射可能已經進行。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日試射新型反導導彈 我軍可用高超音速武器回擊2017.02.09新浪軍事
在官方最近的一次火箭軍某導彈旅應急拉動演練新聞中,從一閃而過的鏡頭中出現了一輛東風-31洲際導彈;據美國原子能科學家聯盟網站推測,東風-31最大射程達1.2萬公里,完全能夠從中國中西部地區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該導彈可搭載一噸級別的戰鬥部,彈頭既可為一枚大當量的單核彈頭,也可以是多枚中小當量的分導核彈頭,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威懾力。
相關新聞
日美標準3反導實驗2017.2.4成功 但戰時根本攔不住中國導彈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一小時打遍全球
094與巨浪2之謎
(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俄羅斯S500與美國薩德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2016年10月,俄國防部透露,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S-500試驗接近尾聲,首批近期可能交付部隊做試驗鑑定,S-500將於2020年前完成列裝。
S-500與美“末段高空區域防禦”(THAAD)相比,有怎樣的優劣勢?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THAAD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遼寧艦具備抗導彈飽和打擊能力2016.11.24 新浪軍事
從遼寧艦所配置的武器上來看,其主要所防禦的襲擊方向為水下、水面及空中。水下防禦的重點是敵方潛艇、魚雷和蛙人。水面及空中防禦的重點是敵方艦基反艦導彈、空基反艦導彈。作為航母編隊的核心,遼寧艦不但是潛、艦、機的作戰指揮中心,更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艦,編隊所轄的攻擊性核潛艇、驅護艦及艦載飛機為遼寧艦構成遠、中、近三級防禦網,遼寧艦自身所搭載的艦載武器是其最後一道防禦網,也可以說是最後的防御手段。
空中的威脅防禦由艦載機和防空艦對付,艦載機對空作戰範圍以航母為中心外延上千公里,防空艦防禦範圍達上百公里;水面威脅的防禦由艦載機和驅護艦完成;對水下敵潛艇的防禦網可從航母為中心外延數百公里,搜潛、攻潛的主要武器由艦載反潛直升機、攻擊型核潛艇及艦載反潛武器組成。
遼寧艦艦載防禦反艦導彈的“硬武器”為兩舷佈置的多座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和HQ-10導彈武器系統。
PJ-11,射速達每分鐘10000發左右,具有雷達、光學、紅外三種跟踪瞄準方式,抗干擾能力較強,在射擊區段內,該系統能對反射面積2平方厘米的脫穿彈丸測量並輸出脫靶量和彈丸的存速,性能遠超H/PJ12。H/PJ12型7管30毫米可抗擊2馬赫反艦導彈,讓中國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而H/PJ-11可抗擊4馬赫,已使得中國可傲視世界各國身管類近防武器系統。
HQ-10則較遠,但相對於艦炮類武器來說,導彈類武器則容易受到干擾。故此,PJ-11與HQ-10搭配使用是一種優化組合,構成對來襲的反艦導彈在不同區段上的攔截防線。
遼寧艦同樣具備軟作戰手段。遼寧艦配置了雷達偵查系統、激光偵查系統和雷達、光電、煙幕干擾系統,用於監視作戰區域內的各類電磁信號和激光信號並進行分析、識別和處理,提出威脅信號的類型和威脅等級,對敵方艦載、機載雷達和雷達、激光、紅外、紅外成像、電視制導的反艦導彈進行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或實施複合干擾,並能同時抗擊多批次目標。
遼寧號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抗飽和打擊的能力,具備了完善的、高冗餘抗飽和打擊的能力。這裡假設在超級極端的情況下,航母編隊的外層防禦全部失效,僅靠遼寧艦自身上述兩型武器已可抗擊十數枚乃至數十枚來襲的反艦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4/doc-ifxyawmm3218904.shtml
深度:台灣潛艇威脅遼寧艦?要破三道防線難如登天2017.01.16新浪軍事
遼寧艦通過台灣海峽威懾台灣地區,這個效應還在發散。
台灣目前擁有4艘潛艇,2艘是美國二戰時期的淡水鯉級,已經不堪使用,有戰鬥力的是2艘旗魚級“海龍”和“海虎”號,在上世紀80年代末從荷蘭引進這2艘潛艇,一度讓中荷兩國外交關係破裂,它配備有比較先進的聲吶系統、自動化作戰指揮系統,靜音性能、攻擊能力較好,進入新世紀之後又換裝了MK48魚雷、潛射魚叉導彈,作戰能力有所增強,在當時對大陸海軍的常規潛艇有較大的優勢,不過上世紀90年代之後,大陸常規潛艇戰術技術指標迅速上升,不但引進了基洛級潛艇,國產039系列也大量服役,新世紀之後大陸潛艇正在普及AIP系統。
就是台灣地區決定孤注一擲,派海龍和海虎號進行自殺式攻擊,攻擊大陸航母編隊,它也難以突破大陸航母編隊的反潛體系,遼寧艦的航母體系分為三層,第一層外圍反潛體係由艦載拖曳線列聲吶、直-18反潛直升機組成,大陸海軍裝備了先進的主/被動拖曳線列聲吶,對於現代靜音潛艇有良好的探測能力,可以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水下目標,直-1配備低頻吊放聲吶、聲吶浮標、搜索雷達、光電吊艙等多種搜潛系統,最多可以掛載4枚反潛魚雷,具備較強的搜潛和攻潛能力。
核潛艇是大陸航母編隊外圍反潛體系另外一個主要兵力,與常規潛艇相比,核潛艇的水下航速高、可以持續在水下作戰,配備有孔徑更大的聲吶,探測距離更遠,威力大,作戰能力更強,對常規潛艇幾乎是絕對的優勢,尤其在遠洋作戰環境之下。必要的時候,遼寧艦還可以得到空潛-200反潛巡邏機的支持,台灣地區旗魚級潛艇沒有配備AIP系統,因此水下作戰能力較低,潛艇一段時間就需要上浮充電,空潛-200可以在殲-15艦載機的掩護下,抵近台灣地區近海對旗魚級潛艇進行攻勢反潛,讓其無法上浮充電,就可以大大降低其遠海作戰能力。
遼寧艦第二道反潛防線是各艦配備的反潛導彈,它主要用於在反潛直升機無法立即升空的情況下打擊遠距離水下目標,或者填補反潛直升機和近距離反潛魚雷之間的火力空白,而第三道反潛體係是各艦艇自身的艦艏聲吶。324毫米三聯裝反潛魚雷、反潛火箭、拖曳聲誘餌等。(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美媒:中國築“水下長城”保國家安全2016-05-18環球時報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5.16文章,原題:中國的“水下長城” 一般認為,華盛頓對北京具有極大的水下優勢。西方戰略家對此結論相當放心。這些優勢包括聲學上技高一籌,艦船更大、更強,以及潛艇作戰和水下作戰技術創新經驗豐富。但是,美國的水下優勢也面臨挑戰,包括中國大力發展水雷戰,新的“水下觀測系統”提高反潛能力,以及可能試驗新型潛艇作戰理念。
哈工程:世界首個水下全雙工水聲通信機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2016.5.24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該校水聲學院喬鋼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完成了“遠程、矢量、全雙工水聲通信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在國際上首創具有全雙工通信能力和組網能力的水聲通信機,解決了過去水下聲波通信中收發不能同時工作的問題。科研人員在對樣機的實驗中,成功實現了5公里距離的雙向同步數據傳輸。這一水下聲通信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意味著未來水下通信有望告別“對講機”時代,實現像在陸地上打電話一樣的體驗。
因為海水對無線電波有較強的吸收作用,所以無線電波在水下傳播一般不超過百米而聲波在水下能以1.5千米/秒的速度傳播上千公里。但由於水下複雜環境和水聲信道的限制,水下聲波通信在質量、效率和組網能力等方面遠落後於當前飛速發展的無線電通信,難以滿足人們探索海洋和拓展水下空間的需求。目前在水下通信領域廣泛使用的設備分為無纜和有纜兩種。無纜通信設備採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通話效果類似於對講機,雙向通信效率低下。有纜設備可實現全雙工通信,可以像打電話一樣雙向說話,但設備的移動會受到線纜限制。
喬鋼教授科研團隊所攻克的水下聲波通信技術,能克服目前水下有纜通信的弱點,大大提高獲取數據的靈活性、時效性,降低風險和費用。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5_25_361674.shtml
深度:日軍官爆料潛艇遭中國深水裝備跟踪超24小時 2016.5.28 新浪軍事
根據一位已經退役的日本潛艇艇長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稱,日本潛艇不只一次在水中遭遇過各種不明物體跟踪,有的時候甚至會持續超過24小時。雖然日方艇長採用了諸多戰術動作根本就不能擺脫對方的追踪。甚至不止一次遭遇的不止兩個水下不明目標的聯合追逐。雖然根據螺旋槳的聲紋判斷可能是039型常規潛艇,不過日方一直自持自己潛艇性能優異,總想擺脫追逐,但是對方就是不上當。
1、信息探測系統:包括衛星,空基大型預警機,飛艇,無人機、直升機,潛艇、水面艦艇、戰鬥轟炸機自身雷達,以及岸基雷達,相當於“眼睛”,發現目標在哪裡。
2、火力攻擊系統:包括岸基、艦基、艇基、空基等四種類型的反艦導彈發射平台,相當於“拳頭”,執行打目標的任務。
圖注:中國海軍新型岸艦導彈也是海防體系中的重要火力單元
3、指揮中心:有三個級別,分別是國家級、戰區級、火力單元級,相當於“大腦”,匯總並分析探測系統收集的目標信息,指揮火力攻擊系統打哪個目標以及怎麼打。
4、信息中繼系統:包括衛星,大型預警機,無人機、直升機,飛艇,有兩個作用,一是通訊中繼,即將相互間隔了一定距離的信息探測系統、火力攻擊系統,以及指揮中心三方有機聯繫成為一個相互交聯的作戰整體網絡;二是中繼制導,即為各種火力攻擊平台發射出去的反艦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以美國航母戰鬥群為例,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般配備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三到四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理論上可以同時對抗數十枚導彈的飽和攻擊。 實際上,對於這種抗飽和攻擊能力,我們完全可以用更大烈度的飽和攻擊予以破解,比如,一個24架戰機“飛豹”轟炸機團規模出擊,能一次齊射96枚反艦導彈,只要導彈數量超越敵攔截通道數量,飽和攻擊就能把“宙斯盾”戳穿。
航母編隊讓中國海防體系進一步升級
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長,保護海上運輸線的任務將越來越重,而在遠洋巡邏/作戰方面,航母作戰編隊具有比驅逐艦組成的編隊更大、更持久的戰鬥力,目前中國海軍已經組建“遼寧”號航母編隊,更多數量國產航母也正在建造之中,預計十年內至少有三艘航母及其編隊建成服役,它們將成為捍衛我國海防安全的更強大的鋼鐵長城。
相關新聞
我軍靶場曝光和美1,2岛链基地一模一樣
回應
先在1,2岛链铺装完整海底反潜侦听系统,在全球构建完整定位系统和导弹预警系统,建立陆基、海基和天基初段、中段和末段反导系统再说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0/doc-ifyamkzq1222482.shtml
韓稱中國造船業超日韓成世界第一 訂單佔全球一半
韓媒稱,中國造船企業2016年以來已經佔據了世界造船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全世界船隻訂單暴跌至去年同期30%水平的情況下,中國造船業甩掉韓國和日本成為第一。
全球最大港口,十之七八在中國2015-8-20 環球時報
天津港被稱作全球第四大港,也有媒體稱其為第十大港口。這是標準不同所致。根據2014年貨物吞吐量排名,世界前10大港口,中國有8個:寧波-舟山港第一,上海港第二,天津港第四,唐山港第五,廣州港第六,蘇州港第七,青島港第八,大連港第十。其餘兩個分別為新加坡港(第三)和鹿特丹港(第九)。
中國海防已具備遠洋防衛能力可千里之外擊沉美航母2017.02.10新浪軍事
一支敵方海上航母編隊,以密集戰鬥隊形向中國海岸線不斷逼近,與此同時中國海防體系高速運轉,一場激烈的海上攻防戰驟然打響。 敵人來勢洶洶,中國海上防線經得起實戰考驗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已建成遠洋海防體系
對於濱海國家來說,海防建設模式可分為兩大類:進攻型海防或防守型海防。
進攻型海防,就是主動打擊潛在威脅國家,使其喪失侵犯能力,在當今國際,採取進攻型海防戰略的國家,可能只有美國一家,其他國家則都是防守型海防。
圖注:中國海軍海上水面艦艇是海防體系中的主要火力,其搭載的反艦導彈數量多,威力大,可對來犯之敵構成強有力的威懾
而防守型海防又因為具體國情不同,有不同層次之分,包括近岸防禦(12海裡 領海)、近海防禦(200海裡專屬經濟區)、遠洋防禦(200海里以外)。
近代歷史上,中國海防力量薄弱,連近岸防禦的標準都達不到,因而屢遭列強入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中國海上防禦能力實現巨大飛越,近幾屆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中國海防建設最新成就和水平得到集中展示,已由原來早期“近岸防禦” 、“近海防禦”的幾十千米距離,提升到了可以御敵於幾百、甚至上千千米以外,具備了充分的遠洋防禦能力。
中國海防體系構成
中國海防體係由四大子系統構成:
嗯,我是大連的,講真:要是沒有這些造艦項目大連船廠都好黃了,可是這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嗯,我也是大連的,現在這個時候,造船廠不景氣,造軍艦正好把造船廠過剩的產能利用起來。
這樣就對了,總不能讓造船廠閒著,正好把造船廠過剩的產能利用起來、正好把中國海軍缺少現代化軍艦的欠賬補上。
海軍的訂單總有乾完的一天,到時候如何辦?
等幾年后海軍的訂單幹完,國際航運又興旺起來了,造船廠再接著造民用船舶唄。
現階段低迷只是暫時的,就跟繁榮也不是永久的一樣。次貸危機使得航運量下降得厲害,再加上那群不會搞資本運營的老闆整的很多船舶企業都要退市或者破產了。但世界經濟終有恢復的一天的,在這期間抓緊趕便宜的時候造造戰艦,救救船舶業,一舉兩得。估計現在訓練合格水兵的速度都趕不上造船的節奏了。
任何一個產業都有高峰和低谷吧,這很奇怪嗎。高峰的時候要尋找合適的領域,低谷的時候要給與適當的資助以幫其度過難關,至於那些低效率的則被淘汰。
全世界經濟不緊氣,帶來的是航運業萎縮,棒子國航運巨頭已經倒下。軍單是保持技術力量,保持生存的救命措施。經濟復甦了,民用單就會又成主角。
等幾年后海軍的訂單幹完,國際航運又興旺起來了,造船廠再接著造民用船舶唄。
喊“中國崩潰”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中國從80年的13名(印度12)“崩潰”到了第二了,哈哈。
中國造船轉衰,其他國家造船業是直接崩潰了
全球造船都不景氣,韓國造船業海運業也是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0/doc-ifyamkzq1225922.shtml
日媒:韓國造船業陷危機中國造船業在嚴冬中崛起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6.6.29
2015年,三大造船企業——大宇、現代重工業和三星重工業,遭受創紀錄總虧損。2016年,形勢未見好轉。加上重大會計醜聞和眼下市場生存之憂,韓國可能面臨其最重要的一個行業的重大轉變。2010年至2015年,韓國這個部門在全球造船產量中大約佔了一半。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在建造最大、最複雜的水面戰鬥船隻(航空母艦)和潛艇方面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它們都涉及復雜的“成體系系統”(system-system),例如復雜的動力裝置和航空力量建設,由於中國偏愛的外國和國內技術的“二次整合”無法提供足夠好的結果。這種持續性的限制,以及缺乏海外基地,意味著中國海軍在遠離自身海岸線的地方將無法獲得很強的控制力。此外,在未來幾年,中國也面臨著保持其蓬勃發展的海軍艦隊的成本開支。
對於今天的中國,海洋代表著它的機遇和威脅的主要來源,中國的利益和影響力正在想向外擴張,準備著迎接新的摩擦。國家已經決心成為具有領導能力的“海洋力量”和領先的“造船力量”,在中國的最高層領導中,這些相關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北京方面正在全力實現這些目標。
(節選完,原文作者Andrew S。 Erickson博士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洋戰略研究所教授)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毋庸諱言,在目前全球海運行情的衝擊下,私人造船業和部分國有造船廠確實受到非常大的衝擊。但另一方面,中國造船業的核心,例如大連造船廠,上海江南造船廠,滬東中華造船廠和廣船國際等核心造船廠,在技術上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不僅中國海軍在2010年後大量下水和服役的軍艦也基本來自這些船廠,它們在高端民船市場上也正在迅速拓展市場份額。此外,埃里克森博士文章中提到的有關“中國於維護艦艇設施和能力不足”的問題,怕是“多慮”了。事實上,面臨艦隊嚴重缺乏養護問題更嚴重的是美國海軍自身。相比之下,中國造船行業總體比美國更健康,且海軍艦艇平均艦齡短,因此目前中國海軍艦艇維護保養水平還是相當好的。
此外,中國海軍發展的優勢還來自“體制優勢”,除了兩國船廠所有製形式帶來的造艦價格區別外,更重要的是中國造船整個產業鏈依然完整,而美國造船業則基本只剩下軍船建造,進一步加大了兩國造艦成本的差距。因此,中國能在相對較低的成本情況下大大擴展自己的海軍艦隊。
回應
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國家可以統籌全局,利用中國地大物博的優勢進行調節,外銷不景氣可以內銷,此時造艦既節約成本又給造船業大量訂單,真好!
這就對了,造船不景氣就應當猛造軍艦,這是對市場景氣循環的人為調節。
海運不景氣,民用貨運船隻價格下跌,船廠不好生存,正是大力生產軍艦的好實際,一來解決船廠的生存問題,二來價格也便宜
不過他指出,中國造船業的起落幅度尤其大,目前一個規模小得多的、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的造船業正在取代過去對私營企業敞開大門的造船業。
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行業分析師估計,中國數百家造船廠中工人的總數量仍超過50萬人。
《國家利益》原文編譯節選如下:
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擁有世界第二多國防預算的情況下,正在進行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軍建設。所有這些只是這一非凡海上力量變革的一部分——現代歷史上唯一一個由“陸上強國”轉變為“由陸向海混合型強國”的例子。確保這一轉型的物質基礎是一系列規模龐大的港口、航運和金融網絡,以及日益先進的軍艦。這是一次在和平時期,完全沒有西方色彩的頂級海上力量崛起。在明朝發展出先進的航海技術,並在六個世紀前和平地駛向印度洋之後,已經很少有這樣的事例了。這些事實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關鍵問題:中國將在海上駛向何方?(指中國海上力量發展的意圖)
船舶是海洋戰略的物理基礎,是一個國家實現海上戰略目標的基本要素。中國有三大海上力量:海軍,海警和海上民兵。其中海軍是中國前出近海邁向遠洋的主要力量,也是體現中國造船水平的關鍵指標。然而與其他具備造船能力的主要海上力量不同,中國從來不透露哪一種戰艦打算造多少艘。
中國海軍高速發展的另一代表是056型輕型護衛艦,短短幾年間已經下水超過40艘,甚至有傳言稱056最終產量不會低於80艘
中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史上最快的造船工業總體增長,儘管規模龐大但發展不均衡。通過“模仿和創新”的過程,整個國家跨越了發展的關鍵步驟,節省了時間和資源。在最保守的估計下,中國將在2020年擁有世界第二大藍水海軍力量,美國海軍情報部門認為其規模可能在313-324艘。如果按照目前的造艦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中國將有一支與美軍主導的盟軍規模相當的海軍,甚至在質量上也沒有劣勢。我(指《國家利益》原文作者)個人認為,即使中國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這種發展軌跡,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和世界各地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會產生嚴重影響。
中國目前進行著類似於前蘇聯那樣的海軍快速擴建,像幾十年前的莫斯科一樣,北京似乎沒有為在役船舶準備足夠的支持和維修基礎設施,包括足夠數量的干船塢和技術人員。目前中國海軍的高在航率,比如在亞丁灣執行任務,正在加速其船隻的磨損過程。
美媒:中國造船業由盛轉衰中國海軍為何卻高速發展2017.02.10觀察者網
美國《華爾街日報》2017.2.9發文稱,中國造船業正“遭受產能過剩衝擊,全國私營船廠紛紛倒閉,政府只保國有造船企業”,稱中國造船業正在“崩潰”。然而,有趣的是,此前一天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月8日刊發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發表的文章的意見與之完全相左,文章稱中國“造船業正達到頂峰”,認為中國是“現代歷史上唯一一個由'陸上強國'轉變為'陸海混合型強國'”的例子。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美國這兩篇文章的“打架”,也反映了美國對中國研究已分裂為兩個“派別”的現實,一部分財經界、外交界人士天天喊“中國崩潰”,然而這些人所談的“現實”,更多的恐怕只是他們自己的“腦補”;而一部分有識之士對現實的理解更為深刻,他們面對無可阻擋的中國崛起,正感到深刻的“擔憂”。
以下,觀察者網選編這兩篇文章如下,供讀者參考。
《華爾街日報》原文節選如下:
21世紀初,造船業成為中國工業實力的象徵,當時中國政府承諾到2015年年底將中國規模不大的造船業改造成全球最大造船產業。中國提前五年實現了這一目標。
不過,就在中國造船業居於領先地位之際,全球貿易下滑對新的集裝箱船、油輪和大宗商品散貨船的需求造成衝擊,而此時過度樂觀的航運公司的大量新訂單還充斥著整個造船市場。
2015年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表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化解造船等重工業的過剩產能。
造船業不久前仍是中國工業實力的象徵。但如今,全球對新船隻的需求疲弱致使中國許多造船廠陷入衰退
航運專家稱,結果是中國私營造船廠基本從地圖上消失了,而中國政府正通過補貼為最可能存活的國有造船廠續命。
IHS Maritime & Trade造船分析師Robert Willmington稱,中國造船業受到嚴重衝擊。他稱,市場行情最好時一艘大型散貨船價值1.1億美元,而現在只能賣4,500萬美元。
他稱,2013年以來中國大型遠洋船舶造船廠的數量已經減半,降至約70家,同時數百家小型造船廠已經破產。
Willmington稱,全球幾乎所有的船舶都由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造船廠建造,這些造船廠均因全球航運衰退而受創,而這種衰退趨勢2019年之前不會結束。
現代海戰中,為提高反艦導彈的命中率和抗干擾效能,往往會使用不同製導類型的如雷達、激光、紅外、紅外成像、電視制導或複合製導的反艦導彈進行攻擊,與此相對應的反製手段也應運而生並不斷發展。
遼寧艦配置的雷達干擾系統,能對多批次不同方位及不同頻率的艦載、機載和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進行噪聲干擾、掃頻干擾、噪聲調製干擾、速度欺騙、距離波門拖引、假目標以及組合式乾擾,並能與艦載無源干擾系統進行組合,實施複合式乾擾,使敵方雷達及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失效或失準,從而達到保護己艦的目的。遼寧艦所配置的雷達干擾系統,能同時干擾不同頻率、不同方位來襲的10多批反艦導彈,並同時干擾10多批不同頻率、不同方位的敵方雷達信號。
遼寧艦上所配置的726-4A型無源/光電干擾系統的發射裝置在數量上超過1130和HQ-10,由此也可見中國海軍對其較為重視。726-4A為24管,能發射紅外波段干擾彈、煙幕波段干擾彈、厘米波段干擾彈、毫米波段干擾彈等,實施質心、沖淡、遮蔽及轉移等各種干擾方式。此外,在反魚雷作戰時,該裝置還能共架發射水聲干擾彈。726-4A能自動選擇彈種、數量,可根據需要在發射裝置上靈活裝載配置彈種,該系統能自動識別不同的彈種並自動進行引信裝訂,自動解算作戰參數。在發射干擾彈後,自動將艦船規避建議信息發送給指控系統。
726-4A的無源干擾系統的質心、沖淡及轉移方式所形成的雷達截面積均可達數千平方米,能有效干擾反艦導彈的末制導雷達;煙幕干擾彈一次可形成自海平面起幾十米高、縱向數百米長的煙幕牆,對可見光和紅外、激光制導的反艦導彈進行消光干擾。
艦艇對反艦導彈防禦作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的任務,是多種軟硬武器協同進行的過程,在現代反艦作戰的手段日趨複雜化、高速化和飽和攻擊化的狀況下,傳統的單一防御手段顯然已經嚴重落後,硬武器的直接摧毀方式必須與軟武器的間接摧毀方式相互結合才能更有效完成防禦反艦導彈的任務。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在防禦反艦導彈作戰能力的設計上也正是按照上述思想進行,具備了高冗餘度強大的抗導彈飽和打擊能力。(作者署名文:鼎盛軍事POP3)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4/doc-ifxyawmm3218904.shtml
PJ-11,射速達每分鐘10000發左右,其立靶密集度指標、系統射擊效能(全航路至少命中一發概率、全航路累積毀傷概率)等指標均具有極高的水準,具有雷達、光學、紅外三種跟踪瞄準方式,抗干擾能力較強,在射擊區段內,該系統能對反射面積2平方厘米的脫穿彈丸測量並輸出脫靶量和彈丸的存速,性能遠超H/PJ12。H/PJ12型7管30毫米可抗擊2馬赫反艦導彈,讓中國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而H/PJ-11可抗擊4馬赫,已使得中國可傲視世界各國身管類近防武器系統。
PJ-11與HQ-10各有長短,PJ-11的不足在於其有效攔截距離相對較短,HQ-10則較遠,但相對於艦炮類武器來說,導彈類武器則容易受到干擾。故此,PJ-11與HQ-10搭配使用是一種優化組合,構成對來襲的反艦導彈在不同區段上的攔截防線。
PJ-11和HQ-10並非遼寧艦攔截來襲反艦導彈的唯一手段,而僅僅是直接命中摧毀方式的硬防御手段。在現代海上攻防作戰中,軟作戰手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並得到大量的運用,軟作戰手段在防禦反艦導彈作戰方面主要有偵收、干擾、欺騙、阻隔等等,遼寧艦同樣也具備了這些軟作戰手段。遼寧艦配置了雷達偵查系統、激光偵查系統和雷達、光電、煙幕干擾系統,用於監視作戰區域內的各類電磁信號和激光信號並進行分析、識別和處理,提出威脅信號的類型和威脅等級,對敵方艦載、機載雷達和雷達、激光、紅外、紅外成像、電視制導的反艦導彈進行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或實施複合干擾,並能同時抗擊多批次目標。
遼寧號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抗飽和打擊的能力,具備了完善的、高冗餘抗飽和打擊的能力。這裡假設在超級極端的情況下,航母編隊的外層防禦全部失效,僅靠遼寧艦自身來抗擊多枚不同類型、不同方向來襲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極端情況。分置於兩舷的多座PJ-11和HQ-10自身已具備多目標處理和打擊能力,如PJ-11可同時處理數十批目標,每座艦炮可同時跟踪兩批目標,根據威脅等級實現打擊一批和待轉火打擊一批,而HQ-10多目標同時打擊的能力較之PJ-11更強,由此可見,僅上述兩型武器已可抗擊十數枚乃至數十枚來襲的反艦導彈。
在抗反艦導彈飽和攻擊上,非直接命中擊毀性武器往往是悄然無息、無影無踪的,似乎並沒有傳統武器那般熱鬧,但其作用並不亞於傳統意義上的直接命中毀傷武器。
遼寧艦具備抗導彈飽和打擊能力2016.11.24 新浪軍事
遼寧艦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航母的半成品,中國購得後將其改造續建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對航空母艦來說,最主要的作戰武器毫無疑問當然是其所搭載的艦載機,但這不是本文探究的範圍,本文所試圖探究的是遼寧艦自身所具備的抗反艦導彈飽和攻擊作戰能力。航母作為龐大、複雜的國家現代化戰略武器,這裡只能管窺而難面面俱到。
遼寧艦在本艦作戰能力上所側重的是防守性而不是攻擊性,這是一種從宏觀角度為出發點所形成的決策和設計思路,強調的是航母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而非單艦面面俱到的作戰能力,採用的是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突出重點的作戰方式。這種方式的優點自不待說,其基礎是強大的信息互聯互通能力和卓絕的自動化統籌指揮協調能力。由此也不難看出,中國海軍對自身所具備的先進信息能力和自動化編隊指揮能力是相當自信的。
從遼寧艦所配置的武器上來看,其主要所防禦的襲擊方向為水下、水面及空中。水下防禦的重點是敵方潛艇、魚雷和蛙人。水面及空中防禦的重點是敵方艦基反艦導彈、空基反艦導彈。作為航母編隊的核心,遼寧艦不但是潛、艦、機的作戰指揮中心,更是重點保護的對象艦,編隊所轄的攻擊性核潛艇、驅護艦及艦載飛機為遼寧艦構成遠、中、近三級防禦網,遼寧艦自身所搭載的艦載武器是其最後一道防禦網,也可以說是最後的防御手段。
攻擊與防禦是作戰的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並隨時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現代海上集群在作戰模式上更側重立體戰和電子戰,武器的使用呈現更多的交疊性和軟、硬武器的交叉性。在航母編隊防禦作戰中,其威脅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即空中、水面、水下和電磁戰場。空中的威脅防禦由艦載機和防空艦對付,艦載機對空作戰範圍以航母為中心外延上千公里,防空艦防禦範圍達上百公里;水面威脅的防禦由艦載機和驅護艦完成;對水下敵潛艇的防禦網可從航母為中心外延數百公里,搜潛、攻潛的主要武器由艦載反潛直升機、攻擊型核潛艇及艦載反潛武器組成。
遼寧艦艦載防禦反艦導彈的“硬武器”為兩舷佈置的多座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武器系統和HQ-10導彈武器系統。
有人能認為它是巡航導彈,也有人認為它是反潛彈道。但是小編認為比較傾向於,它是一種基於巡航導彈思想而構建的遠程反潛武器。這種武器這種獨特的打擊,針對的就是高速移動核潛艇目標,這就說明中國現在正在考慮如何能夠打贏一場有可能有核潛艇介入的局部高技術戰爭。
而實質上,美軍現在發動每一場戰爭,其作戰先導力量中必然有核潛艇。通過核潛艇發射遠程“戰斧”巡航導彈,作為第一波打擊目標的有效補充。因為核潛艇具有盡可能靠近敵方區域而不被敵方發現的能力,在發射巡航導彈後,可以快速消消匿踪跡,從而更有效地打擊敵方目標。而中國現在在構建的是一片龐大的遠程反潛網絡,基於遠程聲吶陣列,和長期在海洋中“翱翔”水下無人機器人系統以及還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高新”系列的反潛巡邏機,再加上現在此次公佈的這款遠程反潛導彈系統,這整套系統組成之後,從發現、追踪、到摧毀一條龍打擊模式,完全可以針對可能存在的核潛艇發動致命打擊。這一打擊半徑是從地面到海中,至少300公里以上!我們有充分理由懷疑,這款導彈吸收了部分“東風-10”巡航導彈的相關技術。
而中國近期公佈的另一款導彈,也是同樣道理。有消息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聯合研製KS-172超遠程空空導彈,而且中國自己也有類似的超遠空空導彈正在研製。這些導彈的設計目標都是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用一打擊敵方大型戰略空中目標,比如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這些本來是屬於游弋在戰場邊緣安全區域的目標,現在卻成了中國戰鬥機的獵殺目標。
相對於大家比較熟悉的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這兩款武器可以說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打擊系統的第一檔,最遠程打擊手段,而上面所說的兩款則是中近程打擊手段。這一套體系完全不同於美國的傳統海空作戰體系,而是基於中國比較熟悉的遠程導彈作戰體系,這屬於典型的揚長避短,也是中國在經過多次戰爭總結後,針對美國提出的有效反製手段。而顯然中國這套作戰思想,也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起碼讓美國開始束手束腳,在部署的航母的時候,率先考慮的就是遠離中國的“東風反艦導彈”的射程。未來,核潛艇、預警機部署時都要考慮同樣的內容,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和目的!(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h5015682.shtml
由於採用了YJ-83的彈體,所以可能和米拉斯反潛導彈一樣,具備較大發射扇面和根據目標變化來修正彈道的能力,國產反艦導彈已經採用了激光慣導系統,可以支持導彈在發射之後以較大角度轉彎,這樣就提高了導彈的打擊範圍,不需要艦艇機動來賦予導彈攻擊方向,米拉斯可以在200度以內讓導彈轉向,另外慣性制導系統還可以提高導彈抵達預定陣位的精度,一般認為這個精度越高,反潛魚雷入水之後探測和攻擊水下目標成功概率就越高。由於水下目標是在不斷變動之中,所以在導彈飛行過程之中,水下目標可以會脫離預定陣位,所以需要數據鏈對其航向進行修正,以進一步提高反潛魚雷的攻擊成功概率,根據相關資料,米拉斯反潛導彈在引入數據鏈航向修正技術之後,其魚雷入水後對潛艇目標捕捉的成功概率提高了15%。
考慮到056A本身就配備有YJ-83,如果採用YJ-83的彈體及動力系統,有利於減少型號研製的難度、費用,簡化部隊的後勤保障,可以讓武器迅速形成戰鬥力。
中國海軍056A配備了主/被動低頻拖曳線列聲吶,它對於蒼龍級這樣先進常規潛艇的探測能力大為增強,原來056A反潛由直-9反潛直升機與輕型反潛魚雷構成,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空白,在東海這樣相對狹窄的區域,反潛艦艇往往需要面對突然出現的目標,而反潛直升機的快速出動、快速抵達攻擊陣位能力比較有限,所以需要反潛導彈來填補這個空白,這也是為什麼上世紀90年代之後,反潛導彈重新獲得各國海軍重視的主要原因。對於056A來說,新型反潛導彈可以更好發揮056A先進聲吶的效能。可以在新型聲吶探測到目標之際迅速發射導彈進行攻擊,這樣即便不能命中目標,也可以讓目標進行水下機動規避,為反潛直升機出擊爭取時間。(作者署名:鼎盛軍事文/小飛豬)
回應
1300噸的小船056級,小編瞎吹
俄羅斯的相近噸位的輕型護衛艦就可以發射巡航導彈,你知道嗎?
鼎盛小飛豬的文章還是靠譜的,別理那些職業噴子。
056的攜彈量太少了,必須增加攜彈量。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h5023998.shtml
深度:中國曝光兩款新型導彈可打擊美軍體系節點2016.11.23 新浪軍事
美國以為靠龐大海空軍就能徹底遏制中國? 如今卻被中國導彈束縛手腳
最近公佈的多款新裝備這個非常明顯的說明這一確實。第一款就是在新聞軍事報導中所出現的,被人解讀為“鷹擊-18”或者“魚-11”的遠程反潛導彈。
中國新型導彈亮相顯著增強056艦打擊日本潛艇能力2016.11.23新浪軍事
CCTV公開的國產新型反潛導彈試射畫面,注意其彈腹突出的進氣道
國產YJ-83反艦導彈,注意其彈用進氣道
法意聯製的阿斯洛克火箭助飛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不需要進氣道
054A護衛艦訪問香港的展板,注意其火箭助飛魚雷的字眼
從CCTV相關試驗畫面來看,這種導彈採用了傾斜發射箱,這似乎表明它配備在056A型反潛護衛艦,這樣056A將會形成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在內的綜合反潛體系,可以更好的打擊日本蒼龍級這樣先進常規潛艇。
中國海軍已經配備有反潛導彈,例如訪問香港的054A在展板上就曾經介紹艦載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HQ-16艦空導彈和火箭助飛反潛魚雷”,這表明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與美國垂直發射ASROC相當的反潛導彈,不過從CCTV公開的畫面來看,可以清晰的看到新一代反潛導彈彈腹下面有伸出式進氣道,表明這種導彈採用了渦噴發動機,而054A配備的反潛導彈採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存在明顯不同。
從這個動力系統來看,筆者推測中國海軍新一代反潛導彈應該和俄羅斯俱樂部91RE1/E2和法意聯合研製的米拉斯反潛導彈一樣,利用國產YJ-83的彈體、動力系統改裝而成,主要改裝包括原來的主動雷達製導系統、戰鬥部,換裝國產新一代輕型反潛魚雷,保底中繼慣導系統、數據鏈、動力系統和固體助推火箭。
中國海軍沒有給056A配備火箭助飛魚雷系統而是研製了新一代反潛導彈,一個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新一代反潛導彈採用了渦噴發動機,可以得到更大的射程,美國海軍垂直發射ASROC的射程大約在20公里左右,它主要作用填補反潛直升機與輕型反潛魚雷之間的火力空白,不過這個射程明顯偏低,所以冷戰後期美國海軍研製了海長矛反潛導彈,在載運MK50反潛魚雷的情況下,它的射程可以達到60公里左右,由於採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它的重量接近1500公斤,而米拉斯反潛導彈通過採用渦噴發動機,在載運MU90反潛魚雷的情況下,射程可以達到55公里,發射重量只有海長矛的一半,可謂效果明顯,因此可以推測中國海軍新一代反潛導彈的射程應該能夠達到或者接近米拉斯反潛導彈的水平。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目前的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在10月27日的央視《軍事報導》裡,055垂發系統單位的截面積達到850x850毫米,最大安裝深度為9米。
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設計年代不同。美國MK41研發於上世紀6、70年代,主要目的是配合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宙斯盾系統,搞出一套能連續向整個360度方向內來襲的空中目標連續、快速射擊的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以應對飽和式攻擊戰術。
因此在當時,MK41雖然也很注重兼容對於其它彈種、特別是對地對海攻擊導彈的能力,但主要的考慮還是滿足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要求,沒有進一步採用更大的發射空間設計。這主要是考慮到導彈垂發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控制要求,要照顧到一些噸位不那麼大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設計。
實際上即使是MK41,體積和重量對於輕型軍艦也非常夠嗆了。因此美國後來又推出了縮水型的MK48,它只能發射一些長度短得多的導彈——比如戰斧導彈就不行了,但能夠安裝在輕型軍艦上,並廣泛出口給美國的盟友國家。
美國海軍的導彈性能發展上,後來遭遇到了來自MK41比較嚴重的限制。比如從長度上說,標準2-Block4增程型就出現了因為超出MK41容納極限,不得不被迫放棄的情況。而在發射單元的直徑上也有類似情況,後來MK41為了提升導彈發射數量,在一個發射單元中裝填4發ESSM近程防空導彈;但是由於總的直徑有限,ESSM不得不採用細長的彈體設計,由於發動機直徑不足,其加速性能和攔截能力受到很大拖累。
而中國是在2000年以後啟動的,對於MK41等成熟的垂發系統優缺點都看的比較清楚。中國新垂發系統擁有3.3米、7米、9米三個安裝深度的規格,每個發射單元也根據導彈大小,選擇1-4發的發射能力。這樣就可以根據艦艇的作戰任務定位和噸位,結合發射單元數量,靈活的選擇最為合適的發射系統設計。(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63387.shtml
深度:中國研發新衛星美軍2.5米以上目標全被監控2016.9.1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光學成像的衛星為了保持高清晰度亞米級的空間分辨率,大多都是運行在離地球幾百公里的低軌上。這些運行在太陽同步低軌道的衛星還是繞著地球做規律運動,做不到對目標的持續性觀測。而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運行的衛星就能在距地球3.6萬公里的太空中,以相對於地球靜止的姿態對需要被觀測的目標進行持續不間斷的觀測,同時視場相當寬廣,通過對靜止軌道光學成像衛星姿態的調整就能對地球三分之一面積內的地區的快速機動觀測。
我國目前已經開發出一系列運行在低軌的新型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衛星,其中有的空間分辨率已經在高清晰度亞米級,而且有的還能實時高清視頻。有了這些低軌高清成像衛星彌補了我國在軍事偵察方面的缺憾,我們還研發並發射了高軌道地球靜止光學成像衛星-高分四號,它是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搭載了一台可見光50米/中波紅外400米分辨率、大於400公里幅寬的凝視相機,採用面陣凝視方式成像,具備可見光、多光譜和紅外成像能力,設計壽命8年,通過指向控制,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的觀測。但是這個可見光50米的空間分辨率還是不高的,關鍵還是鏡體直徑等性能被限制了。
近日傳來一個好消息,作為中國光學領域的龍頭-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已經成功自主研製出直徑4.03米的單體碳化矽反射鏡坯,將其應用於太空望遠鏡或光學衛星上成像,將極大地提高分辨率。碳化矽具有較高的彈性模量,適中的密度,較高的導熱係數,高比剛度和較低的熱變形係數等一系列優秀的物理性質。碳化矽反射鏡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鏡體重量,降低發射成本。
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主鏡口徑是2.4米,我們長春光機所研製的這個4.03米碳化矽反射鏡坯經過加工後估計直徑要大於哈勃望遠鏡。據長春光機所介紹,未來我國新型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搭載的高分辨率成像相機的分辨率高達2.5米,這意味著相機在距離地球3.6萬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可以看到地面上轎車大小的目標,就像在800米外看清楚一根頭髮絲,更別說航母之類的大型機動目標,理論上只要三顆這樣的高分光學衛星盯著,美軍2.5米方格以上的目標全球軌跡都能無所遁形。可以說我國在這一領域與美國相比已經是不相上下了。(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12/doc-ifxvukhv8181505.shtml
然而,完全保留機動性的重要細節是更換更強大的WS-15(兩台總推力約34噸)。但這種發動機暫時還沒有達到適合使用的水平,其壽命不符合第5代發動機的標準,因此,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先使用WS-10G發動機(0.7-0.75的推重比對現代化艦載機來說太低了)。
文章稱,殲-20並不是能與F/A-18E/F“超級大黃蜂”近身搏鬥的高機動性戰機,但它能很好地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和進行遠程空戰。
殲-20在11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在每小時1950-2200公里之間,低空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1400公里。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各種被動電子感應設備的中國戰機能用霹靂-21遠程空空導彈攔截100-150公里內的空中目標。殲-20在可視距離外的作戰能力遠勝於“超級大黃蜂”,可以匹敵F-35B/C。其1500-1600公里的作戰半徑比美國4++和5代艦載機大50%。需要指出的是,殲-20將成為美國艦載機的心腹大患:它的速度更快,雷達反射截面與F-35B相似。美國人很難追上這種飛機。F-14D“超級雄貓”艦載截擊機(速度可達2.3馬赫)的退役讓他們在這方面徹底沒了希望。
文章稱,除了獵殺E-2D預警機和P-3C反潛機之外,殲-20還可以出色地完成反雷達任務。利用其作戰半徑大、隱形能力強的特點,殲-20可以在中低空最大程度地靠近航母戰鬥群或單一戰艦,發射霹靂-16(射程超過80公里,速度為2.7馬赫)和CM-102(射程達到150公里,速度為3.5馬赫)超音速反雷達導彈。這些導彈的密集打擊可以突破美國戰艦的反導系統,哪怕只有一枚彈頭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空爆炸,就足以讓AN/SPY-1D多功能雷達失靈。這樣一來,只用幾枚鷹擊-91或鷹擊-62A反艦導彈就能輕鬆摧毀美國戰艦。
文章稱,眾所周知,“宙斯盾”系統擁有攔截彈道目的的出色能力,使用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無法確保突破由幾十枚RIM-161A/B攔截導彈組成的防線。在這方面,艦載版殲-20將向中國海軍提供與美國艦隊作戰的先進方案。
回應
殲20比15還小,並且海軍已經敲定。至於31那是fc31不屬於我國國家立項,而且性能很不靠譜
殲20不可能上航母,你讓它三角翼怎麼折疊?殲31才有可能
峨眉咋不想T50上航母呢?真當中國跟你一樣弱智?要上J20,這航母得多大?美國犯的著開發F35?為啥不直接改F22?
殲20不可能上航母,殲31才有可能,具體大家多看下海軍少將尹卓老師的評論
殲20是路基,針對的目標就是F22。航母就是殲31,對標的是F35。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03/doc-ifxvqctu6132196.shtml
戰力缺陷 129億航母福特號恐重新設計2016-09-01世界日報
海軍造價129億元的最新型「福特號」航空母艦,因存在嚴重的戰力缺陷問題,如不能解決,可能要重新設計,因此國防部已下令進行為期60天的獨立檢討。福特號的飛機彈射起飛、降落回收、自衛和彈藥運送四大系統都有問題。福特號的降落攔阻裝置,只可保證飛機連續25次降落,意味著不可能執行連續四天的高密度飛行而不出意外。艦上的電磁彈射系統在高密度飛行期間只能彈射400架次,遠低於要求的4166次。
俄媒曝艦載版殲20戰機部分參數全機增重2.5噸
俄羅斯軍事觀察網2016.8.31《艦載殲-20:遠程截擊機和海上防空系統殺手》的文章稱,設計能在海上和陸地行動的隱形超音速中程轟炸機和戰略導彈機是重中之重,它們將使中國軍隊在本國邊境和亞太地區遠境成為製衡或製霸的力量。要知道,在21世紀,亞音速噴氣式轟炸機轟-6H已經無法令美軍司令部感到恐懼,特別是考慮到它的平均作戰半徑為3500公里,長劍-10A巡航導彈的射程為3000公里——最大攻擊距離不超過6500公里。這甚至不足以打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關島基地或部署在阿拉斯加深處的美軍設施。更何況,我們還沒有考慮在北美防空司令部防空識別區活動的美軍戰機,它們將在太平洋中部摧毀中國轟炸機和部分巡航導彈。
文章稱,不過,更新未來兩艘中國航母的艦載機也同樣重要。高機動性多功能艦載機殲-15S項目正在紮實推進中。這種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雙座飛機具有可與印度蘇-30MKI相媲美的作戰性能(除了超機動性和推力矢量控制):它能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發揮預警機的作用,執行反艦任務。但12-15平方米的雷達反射截面使其無法隱身靠近航母戰鬥群發射反艦導彈,因為E-3D預警機可以在400-450公里內發現這種目標。因此,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受命啟動了殲-20隱形戰術殲擊轟炸機的項目。
8月底,中國互聯網上出現了艦載版殲-20的照片,並簡單配注了技術參數。從各種視角的圖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艦載機的主要標誌——攔阻鉤和折疊翼。其主要技戰術性能也與陸地版“黑鷹”略有不同。艦載版殲-20的翼展延長10.2%(14.2米),機長縮短0.7米(19.5米),全機空重增加2.5噸(19.5噸)。增重有助於強化電源系統,以及起落架支柱、排氣裝置、機翼等結構部件。延長翼展儘管略微擴大了飛機面積,但有助於在增重的前提下保留機動性。
其實,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是成體系的,並非完全依賴某一件武器,所以東風-21D/26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獨立的打擊武器,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魚-8潛射反艦導彈、鷹擊-100反艦導彈、AKD-20空射巡航導彈等,以及來自於陸基、空基、海基和太空的包括各種雷達、預警機、衛星和無人機以及信息網絡組成的C4ISRK系統,組成了一個信息網絡支撐的作戰體系。在這個體系的聯合作用下,美軍航母如果要進入以東風-21D為代表的打擊範圍內,那麼,其所面臨的風險將是前所未有的。但如果美軍選擇徘徊在1500公里外的海域,那麼,其將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卻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絕不會幹休,所以其自然會千方百計找到新的戰法來破解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一般認為,美軍的作法主要包括以下以幾種:打破撕開中國的打擊鏈條,擊落或摧毀中國的預警機和無人機以及關鍵的通訊設施,這一項由F-22或F-35來完成;摧毀中國的導彈發射平台,轟-6K的機場,陸地和海上支持整個打擊鏈條的各類平台等,該項任務主要由F-35或B- 2A來完成;干擾中國各個打擊和偵察平台之間的通訊和數據傳輸,讓它們成為瞎子聾子,從而削弱或降低其攻擊效能,這項作戰戰術由F/A-18G配合各種預警機和無人機等來完成。當上述這些任務完成或達到部分目的後,美軍的其他作戰平台就能再次擴大戰果,隨即美國航母就能放心大膽的進入它想進入的水域。
不過,美軍的這一設想基本上是一廂情願的,豈不知,中國為了打造和保護這個精心建設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也是花了很大力氣的。在美軍的主要反擊措施中,對隱身戰機的依賴是很明顯的,而中國的反隱身雷達網也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再加上新的具有打擊隱身飛機的第三代防空導彈已具備作戰能力,可以相信不管是F-22或F-35或B-2A均已難以安全靠近中國領空。如果美軍的隱身戰機不能有效打擊或削弱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那麼美軍的打擊中國反介入作戰的設想就成為空想,美國航母就必須繼續待在事發熱點地區之外。雖然美軍早已意識到這一切的可能性,但為了給美軍打氣,也為了從國會弄到更多的撥款,近來美空海軍高官不斷放話,刻意強調美軍“福特”級航母仍然有用且美軍有破解中國反介入的秘密戰法,看來也是費盡心機,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戰術上的虛張聲勢罷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3/doc-ifxvqctu6112923.shtml
因此,美國現在正在製定2020年反水雷作戰新策略,美國海軍除了直升機拖曳掃雷具以外,還選擇了建造大量的無人化掃雷艇來給航母保駕護航,確保不會被水雷所傷。即使這樣目前美國海軍的反水雷能力還是相對低下的,主要是因為美軍現在只有8艘反水雷艦艇,不足以為海軍航母戰鬥群提供反水雷保護。
但是話要分兩頭說,中國反水雷戰術是否能夠發揮作用還真得兩說,主要是儘管中國有10萬枚水雷儲量,但是面對上千公里的防線,仍然是杯水車薪,不能夠隨意布放;需要對美國航母戰鬥群可能出沒區域進行提前評估,然後佈置水雷。儘管這樣,也未必能擊沉美軍航母或者作戰艦艇,只能限制他們在某些區域活動,畢竟美軍的水下探測能力還是非常強的。有人可能認為,那就讓他們掃去把,用空間換時間,拖垮美軍不好嗎?其實並不用這麼落後的辦法。
限制住美航母活動,這樣已經足夠了,限制美軍航母在常規區域出沒就已經達成了中國的作戰意圖。如果美軍再一意孤行,強行闖入雷區進一步前出釋放作戰飛機的話,它等於進入了新時代的“海上口袋陣”,因為不可能知道前方有的是什麼,再加上從天而降早已等待多時的東風-21D/26的打擊,這就是個絕佳的打擊美軍航母的機會。此時,美軍航母又沒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周圍會不會有水雷,大範圍機動只是增加觸雷的風險;要不然就後退,要不然就等著被打擊。這樣的打擊戰術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兵種多兵器融合,對敵目標發動立體式全方位打擊的真正含義!(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3/doc-ifxvqcts9364939.shtml
深度:美最強航母遇天敵中國武器讓其數百億打水漂2016.9.3新浪軍事
美國已決定在CVN-78“福特”級航母上耗資數十億美元,以取代古老的“尼米茲”級。後者自從1975年以來就在美國海軍服役,最後一艘“喬治·布什”號是在2009年開始服役的。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8.31《美國的新“福特”級航空母艦能夠對付俄羅斯、中國或者伊朗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嗎?》的文章稱,各種配置的“福特”級新一代航母可以服役到21世紀末。隨著美國政府決定進行這項投資,眾多分析人士認為,特別是中國,此外還有俄羅斯和伊朗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A2/AD)的殺傷力增加使得美軍新航母過時了。如果是這樣,投資建造一批打算服役90年的軍艦可能看起來像是巨大的金錢浪費,這項巨大的工程似乎還沒完成就顯得過時了。
深度:中國已量產廉價反航母利器可全球威脅美艦2016.9.3 新浪軍事
說起全球最強大的海軍,自然就是坐擁11艘航母戰鬥群的美國海軍了。但是如此強大的海軍也有忌憚的對手,說出來您可能不相信,並不是(楨:?)東風-21D和東風26這樣的反艦彈道導彈,只要不靠近這2者的射程半徑幾乎是絕對安全的了。還有一種武器更廉價,但是也更致命,那就是已經有上百年曆史的水雷了。您還別不信,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編輯就專門撰文總結了這種被稱為“窮人的區域拒止”的“老式”武器,相當廉價的反航母利器。
其實從二戰以後,損壞或者擊沉美國海軍艦艇最多的武器其實是-水雷,這種裝備非常適合沿海經濟不寬裕的國家。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時候,價值數十億的美國“宙斯盾”巡洋艦“匹林斯頓”號就被一枚數百美元的老式水雷擊傷,而且儘管美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研究反水雷戰術,可仍不能確保完全清除這些“水下的惡魔”。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花費了7億美元給LCS濱海戰鬥艦安裝了新式的獵雷模塊,但是經過測試完全不能消除水雷隱患。這使得美國海軍在執行近岸任務時,不得不小心謹慎,尤其是面對現在的更智能化水雷隊伍,更要讓當心。
根據美國海軍統計,全球已知的水雷數量有25萬枚左右,這其中有10萬枚是來自中國生產的各種型號的水雷,例如飄雷、錨雷、沉底水雷三大類傳統類型。而且現在都是非觸發式水雷,不用非得艦體碰上才能引爆,可以根據船舶的聲波、磁場、水壓等物理特性進行引爆,還可以人工遙控觸發水雷,種類相當多元化。而且中國還在繼續生產各種新式“智能”水雷,可以根據不同的艦種的不同位置發動打擊,例如無法摧毀的航母,就毀傷其螺旋槳附近;而中小型艦艇則直接在其龍骨位置進行引爆,達到一枚水雷最大的發揮其用途,並且經過一段時間電池消耗殆儘後還能自我銷毀不留隱患。這種水雷還可以通過潛艇、水面艦艇、飛機等現代化裝備投放,也或者通過小型化的漁船加裝布雷導軌進行投放。因此非常適合資金並不寬裕的國家進行布放。美國專家斯科特。特魯維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期刊上撰文特地指出:中國近海的水雷戰術非常難以防禦,同時中國還在試圖出口這種一量產化的反航母武器,有跡象表明中國已經出口給伊朗這樣的“智能”化水雷,這也讓伊朗多了一種反航母的利器。
三是經過改裝具有強大信息化能力的E-2D,可以發現550公里外的陸地小目標和低空巡航導彈的能力,而且能與艦載“宙斯盾”系統和F-35C有效結合,能使反導防空效能提高2倍。E-2D可藉助衛星情報發現陸地機動的東風-21D車隊,並引導F-35C發起攻擊,還能為艦載“宙斯盾”系統攔截東風-10巡航導彈提供預警和數據支持。
四是如今隨著美國海軍的標準-3ⅡA和標準-6反導攔截彈的試驗逐步接近尾聲,這將使美軍航母的護衛編隊的反導能力更上層樓。理論上,這兩種反導攔截彈均具有一定的對付東風-21D的能力。
美軍的一系列海基反導試驗,大多都帶著攔截東風-21D的使命。如果上述四大手段聯合發揮作用,那麼,美軍自認為將能有效遏制中國的反航母作戰,由此將恢復美軍航母戰鬥群在西太的行動自由。
不過,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今美軍潛心發展破解“反介入”戰略的能力,實際上中國也不是固步自封的。從東風-21D到東風-26的接續發展,見證了中國在反航母作戰方面的再努力,從東風-ZF高超音速飛行器連續8次試驗成功,說明中國在突破美軍反導能力上的飛躍。所以說,隨著中國的崛起和軍事現代化的發展,亞太地區的戰略環境已今非昔比,美軍以往的飛揚跋扈應該休矣!(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深度:中國反航母戰略失效?美4款武器欲掃蕩東風21D
有美國海軍指揮官說,海軍航空部隊正在部署一系列高端武器,並且把焦點聚集在西太平洋。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6.8.19刊登題為《美海航部隊升級不懼“航母殺手”》的報導稱,美國海軍航空部隊司令邁克·休梅克中將表示,他屬下的部隊的前景光明。美國海軍已經獲得了30架F-35C第五代戰鬥機,目前正緊鑼密鼓地展開測試和訓練,計劃在2018年底之前宣布首批F-35C獲得初始作戰資質。最先進的“海神”P-8A型反潛機將優先部署在西太平洋戰區,一支E-2D型“鷹眼”預警機飛行隊正計劃派駐日本增強美軍第5航空聯隊的戰鬥力。而美軍的航空母艦配備有實力雄厚的航空部隊和戰鬥群附屬艦船,具有堅實的反潛和導彈防禦能力,有能力面對中國所謂“航母殺手”東風-21D型彈道導彈的威脅。
看到這樣的來自美軍高官的新聞,的確感到很震驚,震驚的不是美軍如何強大,而是美軍對中國“反介入/區域據止”戰略的輕視。曾幾何時,當發覺中國已經服役了東風-21D,並建成了可靠的“反介入/區域據止”能力之時,私下里很明智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儘管依舊在世界各地耀武揚威,但很明顯大幅減少了在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周邊部署的機率。但是,就在前不久,在中國南部海域亂局繽紛之際,多年來對亞太已有所忌憚的美國海軍,毅然派出了兩個航母戰鬥群前往西太,顯然表明其可能已具備或者找到了能夠保證自身安全的辦法。
也許,美軍重新開始肆無忌憚,就是本文題頭所說的美海軍已具有堅實的反潛和反導防禦能力,足以應對中國東風-21D的威脅。那麼,美軍所恃的是什麼武器:一是F-35C在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之後,將能尋機打斷中國的“反介入”作戰鏈條,如搜索打擊東風-21D發射車、雷達和通訊樞紐等,從而讓整個反航母作戰失效。
二是升級後的P-8A將具有對付先進靜音潛艇的能力,有發現中國039A、041、“基洛”636、093A/B等潛艇的能力,該機部署到關島和沖繩之後,將大幅提升美軍搜索西太海域水下目標的能力,可讓中國反介入鏈條中極為重要的水下打擊力量化為烏有。
首先,中美國航母的作戰定位不同!美國航母定義是移動的海上基地和攻擊跳板,主張對敵方目標進行絕對優勢打擊,在這個背景下,才有了能夠最多打擊單日打擊1200個地面目標的數目計算。如果換成擁有嚴密防空體系的國家,美軍艦載機的彈藥投送能力就會減半,而且如果對手同時擁有1700公里的對海防禦半徑,單日彈藥投放能力則會再下降2/3,所以,1200個目標美國人假象的最好值。
而中國航母的短期內我們看到的作戰目標分為兩類,一種是對周邊可能發生局部衝突地區進行戰略性威懾,另一個方面是對敵方艦隊予以防禦性阻擊。跑到別人家門口去轟炸這件事,無論是遼寧艦還是001A航母都不可能去幹,所以對中國來說,保證艦載機出動架次比對地轟炸目標數量更重要。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中國應該盡可能利用好2艘航母現有資源,保證艦載戰鬥機滑躍起飛架次,研究晝夜連續起降後勤保障。還有利用現有小口徑彈藥高速發展態勢,直接安裝到現有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上,提升單次出動的打擊目標數量。
當然,在彈射器出來之前,中國航母的艦載機出動架次在足夠熟練的甲板操作和後勤保障下,或許可以到120架次/日,畢竟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少一道工序和維護時間。並且由於中國現在的艦載機飛行員已經有2個團的規模,從飛行員和戰機角度來看追趕難度不大。接下來,更應該努力追趕的方向則是造大船,造好船,起碼10到20年內生產出達到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至少攜帶2到4部彈射器的新型航母。
總結來看,想追趕美國現役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應該分為基本三步走:第一步是提升現有艦載戰鬥機的出動效率;第二步是提升艦載戰鬥機武器掛載效率;第三步才是發展新型航空母艦。要指出的是,這三步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可以在科學工作計劃安排指揮下,進行的並行工作,畢竟別人在發展時去走過一些較長的彎路,中國是否能夠避免這樣的情況實現追趕,更多的還是要看我們現在航母計劃的規劃建造計劃能力了。要對中國造船人有信心,畢竟中國真正擁有航空母艦不過才4年,自行建造航母的時間才2年多,跟一個100多年航母建造和應用史的國家比,中國的發展其實已經足夠快了。時間如果放到到20年到30年以後來看,依照中國現有的追趕速度,完全可以追趕上美國同時代航母的水平。(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深度:中國新航母如何赶超福特級艦載機仍是重頭戲2016.8.20新浪軍事
從目前來看,全球能夠有能力在未來5年內再新造航空母艦的國家只有美、中、印,三國。俄羅斯儘管一再聲稱要造,不過最早是2025年的事情了;其餘國家比如土耳其要造2萬噸輕型航空母艦,但也面臨擱置,所以航空母艦這個東西不僅僅燒錢,更是對一個國家製造能力和裝備能力的最終考題。因此如何更好的使用航母,更好的升級改造現有航母成為了中國現在必須要面對的事情。
既然要造就要造最好,目前全球最好的航空母艦自然就是美國的“福特”級,這艘長330米,寬41米,滿載排水量10萬噸,僅單艦成本就已經高達129億美元,而且預期的40年壽命期內的維護費用高達1000億。僅僅這一點已經讓全球其他國家感到無所適從,造不起更用不起!在如此龐大的造價的背後,自然是比原來更高的性能提升,“福特”級擁有2座反應堆推動4座汽輪機,4個全新的電磁彈射器,上面可以搭載75架包括括預警機、艦載戰鬥機、電子戰飛機、直升機等多型戰機。而且革命性的電磁彈射器賦予了“福特”級更為驚人的戰鬥力。評價一艘航母的戰鬥力,必然是要看艦載機的出動效率,“尼米茲”級的航母的單日出動能力是140到160架次,而“福特級”已經到達了180架次到220架次。在這驚人架次背後是更為驚人的彈藥投送能力,“福特”級航母的艦載機聯隊一天能夠轟炸的地面目標數從“尼米茲”時的700個增加到1200個!當然能夠帶來如此提升的不僅僅是出動率,也有小直徑彈藥和復合掛架的功勞,僅僅從這一戰鬥力評估數據來看,“福特”級無愧于全球最強的航空母艦。
看到了最好的,再看我們自己現有的。“遼寧”號,長305米,寬38米,滿載排水量6.5萬噸,不過由於沒有彈射器只能使用滑躍起飛。這使得遼寧號的艦載機總數限制在36架,其中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24架,直升機12架,包括了預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和勤務直升機。未來中國自行建造的001A,艦載機數量最多40架,遼寧艦一小時內最大起降架次大約10到15架次,每日120架次,而且不會是最大掛載條件下起飛,對地打擊目標500個。
當然,這麼來看差距確實非常明顯,就算中國001A下水服役,中美之間的航母的戰鬥力仍然有巨大差距。不過這樣就不打仗?還是乾脆放棄追趕了?顯然不可能,中國一方面要展開彈射器和新式艦載戰鬥機的研發和裝備工作,另一個方面就是盡可能的提升現有航空母艦的作戰效能。
那麼中國就束手無策了?顯然不會是這樣,美國這種1000海裡戰略要分兩面看,它不過是把航母放到了1000海裡範圍外,但是其他艦種仍然會進入到1000海裡範圍圈內活動。單個驅逐艦或者潛艇活動,肯定比航母戰鬥群的被發現的概率要小,僥倖心理。中國現在的1000海裡的殺傷區仍然有效,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游弋的目標而已。另外在1000海里外,雖然超出了常規偵測範圍,但是中國仍然有辦法鎖定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根據中國在上個月最新公佈的一組達到4K級別的衛星視頻剪輯顯示,中國的“吉林一號”光學衛星甚至可以跟踪飛行中的737級別的客機!更不要說體積更大,航速更慢的驅逐艦還有航母了。根據相關研製單位介紹,中國的光學衛星未來將會加大組網密度,到2020年全球任何一點都可以做到亞實時監控,任意一點30分鐘內重新看一次,到了2030年這一數據將會被壓縮到10分鐘。這足以確保我們在茫茫大海上也能鎖定敵方航母戰鬥群的位置!
中國能夠發佈如此高精度的衛星圖像,得益於在中國近些年在高端圖像傳感器領域的突破,現在中國已經可以製造單塊1.5億像素的CMOS元件,這是世界上感光面積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衛星CMOS圖傳感器!正因為有了世界最大的頭頂照相機,才有了中國光學衛星能夠實時跟踪全球任意角落的實力。就算美國航母真的跑出1000海里以外,我們仍然可以用最大的天眼死死盯住住對方,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只要你敢來,絕對讓你跑不掉!(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深度:美要用雙航母困中國中方造最大天眼盯死美軍2016.5.10新浪軍事
根據最新調整後的亞洲策略,美國將會安排至少2艘航母戰鬥群長期游弋在亞洲附近,至於兩艘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有多強悍?曾有人測算過,2艘航母連續最高強度出動7天可以打擊近8000個地面目標,絕對的戰役級攻擊利器。當然,美國這一戰略調整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針對日益走向遠海的中國海軍和正在茁壯發展的中國火箭軍部隊,當然還有不能忽視的空軍遠程戰略打擊部隊。不過,美國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為了能夠逃避在中國沿岸1000海里內的打擊範圍,正在力圖構建遠海打擊能力,以自己的航母數量優勢,妄圖繼續圍困死中國的遠海戰略。
所謂遠海打擊能力,就是對比現在使用F-18E/F艦載戰鬥機的450-800海裡作戰半徑的常規打擊半徑劃分。由於現在反艦武器的日新月異,再加上多國的地對地導彈,甚至遠程火箭炮也具備了反航母戰鬥群的能力,使得美國航空母艦不得不利用自身優勢,在1000海裡(大約1852公里)以外發動打擊。雖然這樣會降低艦載機的打擊強度,但這是在中國等國的威懾範圍之外。一旦進入中國1000海裡的打擊圈,從火箭軍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再到空軍和海軍的長劍-10系列巡航導彈,都可以對美國航母戰鬥群構成直接的威脅。在1000海里以外,中國祇能使用東風-26多用途反艦彈道導彈才能打擊到美國航母戰鬥群,中國的東風-26導彈數量美國目前研判是不足50枚,這使得美國航母戰鬥群的生存概率大大提升,至於損失的艦載機航程和彈藥量,利用雙航母戰鬥群的數量優勢也可以抵消。
乍一看美國海軍這麼做確實挺有道理;因為要攻擊敵方航母戰鬥群,首先要知道敵方的航母在哪。在1000海裡範圍內,中國所能利用的偵察手段很多,從遠程的警戒機,到天上的預警雷達偉大,再到地面上遠程天波、地波雷達,都可以確認敵方航母戰鬥群的位置。而到了1000海里以外的範圍,警戒機的航程不夠,並且航母可以游弋大洋的範圍成倍增長,也使得航母被發現概率數十倍的降低,這也是美國為何在此時提出1000海里以外打擊的戰略的依據所在。
深度:俄航母返廠後發現大事不妙中國航母讓其感嘆2016.5.10 新浪軍事
雖然早在2010年俄羅斯就公佈了對“庫茲涅佐夫”號的改進計劃,但是實際上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對”庫茲涅佐夫“號最終改進的標準官方方案,這對於一艘已經拖行進入船塢的馬上就要開工的大船顯然是不可思議的。在2010年俄羅斯公佈的方案中非常類似於中國改造“遼寧”艦時候的方案,把原有的“花崗岩”反艦導彈全部拆除,進行機庫擴建;隨後要對整個軍艦的居住能力進行改進。因為在以前的“庫茲涅佐夫”號上,為了取暖,軍官和士兵們竟然把電暖氣私自帶上艦。所以現在俄羅斯已經到了必須要改的地步了。
而且在改造後,“庫茲涅佐夫”號將會使用米格-29K艦載機,這種艦載機相對於原來的蘇-33艦載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翼展變小,佔用的空間也變小。根據最大改裝程度的計算,米格-29K最多可以在裝載36架。這是讓俄羅斯能夠在一條航母上搭載盡可能多的戰鬥機,哪怕犧牲一些航程和載彈量,也要讓這條航母發揮最大的戰鬥效能。不過“庫茲涅佐夫”號的反潛直升機部分的空間也可能被擠占。
在蘇聯時代設計的航母方案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龐大的艦島設計其實並不科學,除了增加上層重心死重以外並不能起到多好的效果,所以在二戰結束後美國航母就把艦島的個頭和體積都降低下來,這樣不僅使得甲板利用面積有了顯著提升,也使得艦載機飛行更安全,雷達反射截面更小。在最新的美國福特級航母上,艦島也採用了隱身化設計。而且蘇聯當時全艦隊突擊的思想也使航母不合時宜的搭載了大型反艦導彈,這部分空間節約出來後,也可以使得整艦的燃料搭載水平提升近30%。對於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來說,燃料水平直接製約了自己的續航能力和艦載機的持續作戰能力。原本設計經濟航速18節/10000海裡的目標,要算上艦載機釋放可能會折半還要多,因為要進行轉向和頻繁的加速減速。所以能多帶些燃料也是相當關鍵!
俄羅斯下一艘航母到了2020年或許才能開始建造,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對比看著中國航母一天一個樣建造著俄羅斯曾經夢寐以求的大航母,除了能感嘆原來那個紅色帝國一區不復返的天命本應如此,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對於這種窘境最合適的說明就是當年那句話,當總理問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時,馬卡羅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遼寧號航母戰鬥力比美軍要差?關鍵要看揍誰 2015-12-31
近日,遼寧艦在渤海某海域展開艦機融合訓練,海軍司令員政委等主要領導上艦參訓並指導。訓練中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依次完成觸艦復飛、阻攔著艦等訓練課目並駐艦。遼寧艦入役三年多以來,訓練任務一直非常繁重。此前,有不少觀點認為,中國首艘航母要真正具備作戰能力至少需要5-8年的時間。但是遼寧艦的表現已經將這個預估週期大幅度縮短。
在沒有四代艦載機的情況下,殲-15與美國的F/A-18和法國的陣風並不存在代差。與早前美軍的F-14和俄羅斯的蘇-33相比,殲-15在航電系統和氣動佈局等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
從這個意義上講,遼寧艦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實戰能力,但是要看對手是誰和執行什麼樣的作戰任務。美國擁有超級航母不下10艘,未來還有會電磁彈射起飛的新一代福特級航母。因此,用打敗美軍航母作為衡量遼寧艦是否具備實際戰鬥力顯然是不客觀的。
目前,中國周邊來自海上的壓力與日俱增,一些國家也在大國的蠱惑下蠢蠢欲動,對中國海洋安全和國家主權都構成了一定的威脅,遼寧艦應對一些局部的海上沖突還是能夠勝任的。
遼寧艦到底有沒有實戰能力不應該主觀的設定一個嚴格的標準,只要能夠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能夠維護領海主權和神聖的國家尊嚴,那就是“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超級海空衛士,現在就把遼寧艦當做跟美國進行廝殺的“寶刀利劍”既不客觀也不公平。
回應
討論誰強誰弱有什麼意義呢?關鍵是我們有了遼寧艦就相當於有了寶劍在手,雖然沒有對手的劍鋒利,同樣可以殺人,足於令對手顧忌三分。雙方如果真要打起來,誰輸誰贏就看誰發揮的更為出色了,美國佬能肯定勝券在握嗎?
相關新聞
國防部2015-12-31 證實已啟動第2艘航母001A研製 (回應:排水量才五萬噸?傳說中的八萬,電磁彈射在哪裡啊。 不要好高騖遠,遼寧號原設計有不少裝導彈的地方,扣除這些部分也就是五萬噸。眼高手低亂改設計方案那是三哥的作風,光輝和阿囧的教訓擺在那,飯要一口一口吃,不然只會被噎死. 中國航母小步快跑的發展路線:遼寧艦001→升級版遼寧艦001A→裝備彈射器的平直甲板常規動力航母002→核動力航母003)
印度海軍膽真肥!科欽船廠造不好油輪竟敢讓它造維克蘭特號航母
印度改裝的超日王號航母鍋爐全報廢 中國改裝的遼寧艦真結實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什麼樣:戰力或比遼寧艦增1/4
日媒稱中國第3艘航母在上海開建不再模仿遼寧艦
那麼,如何解釋“高分四號”的這些特性呢?
考慮到“高分四號”是我國第一枚使用SATS-5000平台的衛星,上面安裝的成像系統也是全新研製的等等因素,我們可以推斷,這枚衛星是為這些新技術進行驗證的一顆衛星,同時,“高分四號”也確實主要承擔民間用途,真正執行發射時相關報導中提到的那些任務。
不要小看衛星的民用用途,“高分四號”可以長時間監視地面一塊特定區域,這種特性在很多領域都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值得軍迷們期待的,顯然並非“高分四號”本身,而是在這枚衛星驗證之後,中國下一步會發展什麼樣的新衛星,真正成為捍衛國家安全的新基石。
回應
新浪編輯腦子是漿糊麼?你見過老美有機動戰略導彈發射車?老美陸基導彈都埋在地下發射井,用的著用衛星偵查,還說衛星看不見?
小編就是SB一個,50米精度的可見光分辨率,找個300-400米長的航母還尼瑪分辨不出來這TM可能嗎?只要根據特徵確定下是郵輪還是航母就行了,還他媽整這麼大段廢話。
按這傻缺作者的邏輯,中國監視南海會產生大量照片需要海量人員去辨識,所以不靠譜。那美帝反導監控全球又要產生多少照片?是不是三億美國人裡有一億專門來分析DSP衛星拍的照片啊?彈道導彈反艦,這個毛子搞過,我國也在搞,可行性早有定論。你不懂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別百度幾個名詞就來信口開河好嗎
這作者百度了一堆廢話複製過來。做過圖像處理的都知道,對比視頻的兩幀就能輕鬆發現移動的目標了。同步衛星最大的意義正在這裡。連美帝自己都承認,航母編隊有攻有防就是沒有隱蔽性非常容易被發現,這作者還在這拼命洗地。醜不醜?蠢不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5-12-30/doc-ifxmxxyq4770869.shtml
2015-12-31 09:49:20
“高分四號”和誰像?
既然肯定了高分四號並非專門針對打航母任務量身定制,那麼我們就換個思路,看看這顆衛星的軌道和外形,和美國的什麼衛星比較像呢?
一看之下,第一個映入腦海的自然是美國80年代發射、服役至今、即將被更先進的衛星取代的DSP導彈預警衛星。
這種衛星被稱為“對著地面看的哈勃望遠鏡”,其中目前還在服役的DSP衛星重近3噸,星前部裝有一個大型“望遠鏡”,長3.7米。它也是在靜止軌道上運行的成像衛星,主要是運用紅外成像技術觀測地面情況。衛星上裝有兩個數據轉發器,用來與地面站進行聯絡,能夠高速向地面傳輸拍攝的高分辨率圖像。
相比之下,“高分四號”比DSP衛星重量增加近1倍,達到近5噸,光學、紅外共用的鏡頭直徑達到508毫米,圖像分辨率光學50米,紅外400米。
事實上DSP衛星的成像分辨率遠比不上高分四號,但它依然能夠有效對地面的火箭、導彈發射和森林大火、飛機墜毀等作出反應,這是因為紅外成像系統對於強烈紅外信號具有高度敏感的特點,很容易分辨出來。
目前海外猜測中國用於導彈預警的衛星是部署在低軌道上的“實踐”系列多顆衛星。它們的任務可能接近於美國新型的STSS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中短程導彈。美國STSS衛星採用了新一代的紅外成像技術,可以追踪火箭關機後的導彈目標。美國計劃部署24枚此類衛星,確保升空的導彈可以被4枚衛星同時觀測,這樣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來襲目標性質,甚至據稱可以分辨出實際彈頭和用於偽裝的誘餌。
而美國新一代的高軌道預警衛星SBIRS GEO也是被部署在靜地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上升段的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重量2.8噸左右,它裝有探測短波和中波兩個紅外傳感器,在靈敏度、精度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高分四號”是不是中國的天基導彈預警衛星呢?
顯然也不是。別忘了,這顆衛星並非屬於解放軍裝備,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像預警衛星一樣“兢兢業業”,每秒鐘拍攝6副圖像,等待著或許永遠不會到來的導彈攻擊。
“高分四號”的主要任務仍是為民用用途提供各種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這不是在做預警衛星之餘順便能完成的任務。
比較之下,蘭德報告中認為中國發射多枚“遙感”系列衛星具備10米或更高的分辨率,這才能真正看清航母的外形細節,將其識別出來。
“高分四號”的分辨率似乎不具備找到航母的潛力。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就和“東風”無緣了呢?
也不盡然。
事實上,美國人的報告中葉提到“中國同樣擁有多種'非軍事'衛星,由不同的政府機構管理。但在危機時刻,這些衛星都有可能被解放軍接管。然而,不清楚這些衛星將可能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硬要說高分四號對“打航母”任務可能有用,那筆者也只能設想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用天基雷達、光學、雷達衛星找到,並識別出航母后,利用“高分四號”的凝視鏡頭和與地面的直接高速通訊能力,對航母編隊進行持續的跟踪。這個任務對於停留在靜止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來說倒是可行。
在爆發實際衝突的前提下,這種跟踪似乎沒有太大必要。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將東風導彈射向目標頭上,讓它們在主動雷達引導頭指示下向目標砸去才是最有效的作戰方式。
但考慮到中美或許會出現危機對峙的情況,那麼這種跟踪就顯得很有必要。可以避免美軍利用我方衛星過頂間隔玩花樣——歷史上美國航母就有多種戰術擺脫追踪自己的蘇聯海軍“跟踪群”,例如在無線電靜默中讓航母趁夜高速狂奔,而在原地留下一艘補給艦,大開各種無線電設備,假裝自己是航母——這樣的戰術也曾屢屢得手。
此外“高分四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作為同步軌道衛星,目前美國還沒有公開的能打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美國國防部聲稱中國曾經試驗過能夠直接攻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 —所以它的安全性也要高一些。不過就算美國真的沒有對同步軌道反衛星導彈,要研製出來,應該也不會太困難。所以“高分四號”更多還是一個在“冷戰”前提下能夠發揮作用的平台,在戰時,肯定會成為對方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
當然並不是說有了“高分四號”,我們就可以隨時保持對航母的高精度跟踪。和所有歷史上新出現的技術一樣,“高分四號”的這種跟踪能力存在缺陷,略顯勉強,美國海軍也一定會找新的辦法來進行對抗——說到底,進行對抗的不是武器自身,而是人。
判讀衛星照片是一個很困難的工作,電腦基本無法完成,圖為伊朗的“道具航母”,這樣的目標出現在衛星照片上,除了經驗豐富的照片判讀員,電腦軟件是無法識別其真假的。
考慮到現實中海上航運的情況,在浩如煙海的照片中識別出航母並不容易。
具體到“高分四號”,雖然這枚衛星位於靜止軌道上,從公開的衛星成像覆蓋範圍來看,它能夠覆蓋東至新西蘭,西到馬達加斯加,南到南極,北到勘察加半島的廣闊海域。但注意,它每次拍攝成像範圍是一個“相當於河南省面積”的區域。如果用來在大範圍內實施搜索,恐怕用上千人去執行判讀照片的任務也不夠。
用可見光成像方法去搜索海上機動目標,即使可行,由於耗時耗力而困難很大,必須縮小搜索範圍,才能讓衛星有效找到海上目標。
大範圍的普查可以使用電子情報蒐集衛星或者地面設施,它們通過接收航母編隊航行時必不可少的無線電信號,來大致確定艦隊的位置。此外,還可以利用天波雷達,美國蘭德公司《中美軍力積分卡》報告書中提到,中國在襄樊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系統被認為在3300公里距離上定位精度可達36-178千米。
根據上述手段獲得目標大致位置,接下來才是衛星發揮作用的時候,根據目標大致信息,衛星將可以集中搜索目標附近位置。
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大大減小衛星“過頂”航母的間隔。
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中給出的評估數字是:以2010年的水平,如果沒有天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中國光學衛星過頂美國航母的重訪時間為13.8天;如果有指示,則縮短為8個小時。如果結合光學和星載合成孔徑雷達,重訪時間縮短為4小時。到了2017年,隨著中國衛星數量的增加,在沒有目標指示的情況下,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為2.9天;有目標指示,則可以達到2.6小時一次。
當然,上述數字並不准確,對於光學衛星來說,目標所在海區是否有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雲層覆蓋25%面積的情況下,2010年中國光學衛星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相應延長到8小時,增加一倍。
找到海上的大型目標是一回事,識別則是另一回事。為了避免把昂貴的彈道導彈浪費在偽裝成航母的其他船舶身上,必須對被搜索到的目標進行識別。
這就涉及到分辨率的問題了。“高分四號”的分辨率為50米,一個像素點的大小相當於20米,用這樣的精度去看航母,只能看到有物體在海面上,而無法真正將其識別出來。
中國高分衛星看不見美軍洲際導彈找航母不容易2015.12.30席亞洲(觀察者網評論員)
12.29中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眼力最好的靜止軌道衛星高分四號,可見光波段分辨率為5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網友認為該衛星是用於搜索海上的航空母艦,為我國東風-21和26彈道導彈提供目標指示的神兵利器。
美國稱中國在襄樊地區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能夠覆蓋太平洋廣闊範圍內的海區,可將搜索範圍縮小到100公里左右方圓範圍。
我國海洋監視衛星的部署方式與美國接近,採用光學和雷達衛星編組方式組成星座,圖為我國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不同階段的設想圖,下方採用的是俄製雷達,最終服役的是上圖中國產新型雷達
俄羅斯用望遠鏡拍攝的美國“長曲棍球”5雷達監視衛星照片,美國目前使用這種衛星和“鎖眼”光學偵察衛星和新型ELINT電子偵察衛星組合成三星星座執行海洋監視任務。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航母會留下非常明顯的尾跡,分辨率不高的光學衛星也可看見,圖為尼米茲號航母在某次航行中被拍攝到的尾跡
“高分四號”能找航母嗎?
通過肉眼目視,或者說可見光波段搜索敵方艦隊這一最為傳統的技術既然已經用了那麼多年,很多讀者想當然地認為現代海軍也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只不過是把搜索的眼睛搬上天,放到宇宙中去。
然而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不相信的話,讀者們可以自己打開谷歌地球,試試找找海上的船——不要去搜索網上公佈的“谷歌地球中航母的經緯度坐標”,自己找找哦。因為在現實中,用可見光衛星照片搜索航母就是這樣的過程。
當然,通過軟件算法,可以加快搜索的過程。但是想想你們聽說過的識圖軟件的笑話吧,比如把加菲貓圖片當黃圖……
在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等等因素的影響下,軟件是很難完成識別航母的過程的。現在用可見光搜索海上艦船的方法大概就是把海區劃分成很多方格,讓計算機尋找其中可能有船——隨便什麼船——的格子,然後由人來判讀照片。
美國防務專家凱文o波爾彼得說:“隨著中國研發並部署遠程精確打擊系統,高分系列衛星在打造這種系統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高分四號衛星可以獲得大片海洋的圖像,來試圖確定航母等目標的位置,當然在圖像處理過程中,航母位置會發生移動,但大致位置是確定的。”
戰時,當來犯航母的大致位置被確定時,中國可以派出國產的翔龍等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對計算好的目標海域進行偵查,以翔龍的高速巡航優勢,正適合在第一二島鏈之間的廣闊海區快速搜索美國的航母編隊。在搜索探測到航母之後,翔龍可以轉為精確跟踪定位模式,為反航母武器提供目標指示。
在這樣一套龐大復雜的反航母太空信息保障系統的保障下,當信息準確送達後,對於射程極遠,速度極快的東風-21丁反艦彈道導彈和東風-26彈道導彈而言,以射程超過3000公里,速度超過12馬赫,數量超過十幾枚的反艦/中遠程彈道導彈同時對敵航母發動精確的飽和攻擊,將是十分致命的。
高分四號並非是中國反航母太空監測體系的終點,在不久的將來,性能更強的衛星將會亮相,中國的反航母體系會更加完整可靠。在此,我們可以自信的說,那段靠兩艘航母就敢來中國近海耀武揚威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復返了。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865.html#p=4
此外,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必須在再次經過衛星地面站頭頂時才能回傳數據,雖然我國有了中繼衛星後確實可以省略這一步,但目前的技術,要處理這麼大範圍的雷達圖像,需要至少2個小時以上。就算僥倖發現了航母,2個小時,航母的位置又發生了變化,還要重新定位。
然而之前一步做不到,就無法調集光學偵察衛星進行探測,需要說明的是,光學偵察衛星為了保持分辨率,必須在低軌運行,這樣衛星的壽命很短,需要開戰時臨時發射才可以。一般在100公里左右高的軌道,這一高度美軍利用宙斯盾的標準3導彈(射高大於160千米)完全可以定點清除。
這樣一來,中國的海洋偵察監視系統就需要發展一種能夠在高空間分辨率和高時間分辨率上有突破的衛星系統,也就是俗稱的高軌道“凝視”衛星,位於高軌道的這種衛星與其他低軌道遙感衛星能起到相互彌補的作用。這種衛星就是中國發動“高分”系列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2010年5月,中國“高分專項”啟動,當時計劃在2018年前發射完畢並使用。其中2012年發射高分一號,具備2米全色分辨率;2013年發射高分二號,具備1米以內的亞米級分辨率;2015年初發射高分三號, 1米分辨率級合成孔徑成像雷達衛星;2015年末發射高分四號,地球同步軌道凝視衛星。
高分2號衛星的任務工程總師馬世俊曾透露,待高分專項系列衛星全部上天后,中國在遙感衛星方面將初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與之前的高分系列衛星相比,高分4號是在高度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它可觀測的面積大,而且還能長期對某一地區固定觀測。
同步軌道凝視監視衛星在時間分辨率上非常有優勢,能實現真正的“實時”監測目標。高軌道凝視衛星,通過大視場搜索和凝視功能,能夠實現對航母艦隊的初始偵察和目標指示,並牢牢盯住目標,再結合海洋信號監視衛星和低軌道高精度成像衛星,能夠使航母失去高機動性優勢,無處可逃。
而與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的相機相比,能夠靈活調整積分時間的高分四號衛星的相機更像是一台“單反相機”,可實現大動態範圍成像和使用長積分時間實現對暗目標的觀測。此外,高分四號衛星還可以對動態目標的運行軌跡、趨勢進行捕獲,成為準攝像機。這對打擊航母而言至關重要。
蒼穹之上辨秋毫:中國高分四號衛星如何反航母2015.12.29
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式上,中國公開展出了兩種威力強大的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丁反艦彈道導彈和核常兼備的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也具有打擊海上大型艦艇目標的能力)。這兩種導彈的公開展示,標誌著中國自1996年起發展的以陸制海打擊體係正式亮相。
然而,反艦彈道導彈只是這一制海打擊體系的一部分,要實現在上千公里外打擊來襲的航母戰鬥群,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浩渺的大洋之上發現航母,並能對其航跡進行持續跟踪,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中國的反航母監測體系中包含了地面空中和太空多重偵察系統:遠程超視距雷達、預警偵察機、水面偵察艦和水下潛艇跟踪監視。但更高效的做法是衛星偵察。首先以海洋偵察衛星和監視衛星系統為主的信號偵察體系,據悉中國的監視衛星系統可以45至60分鐘重訪頻率的全球海洋監視系統。
據外媒報導,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的電磁信號連續監測,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弄清其航向和速度。中國的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在建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在重點海域實現30-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
但目前中國對海監測系統的衛星都存在一些短板。低軌道的成像式光學偵察衛星的監視幅寬和實時監視能力不足,電子偵察監視衛星,容易受到拖曳式誘餌的欺騙,常見的遙感衛星主要在數百公里的低軌道運行,觀測面積相對狹小,且無法對同一地點連續觀測,只能在經過上空時拍照。
按照這樣的體系一般探測航母的過程為,有源、無源雷達衛星先監視海面,然後回傳圖像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後為排除虛警再次讓星載雷達衛星回到此地進行探測,再回傳處理。但是雷達偵察衛星本身極易被美軍干擾,可能出現很多假目標,或者定位精度差距極大,無法提供正確的位置數據。
於是科學家們想到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使用光學成像衛星再看一遍,畢竟眼睛是無法欺騙的。但星載雷達一般採取的是同步軌道,每轉一圈,要向西漂移15度,因此他在地球上的投影實際上是一條條的帶狀,等他轉完24圈後才能夠轉完一圈地球。這樣的周期,是無法探測航母踪蹟的。
航天“十二五”收官:高分四號發射 同類型衛星中“視力最佳” 2015-12-29
通俗來說,高分四號與前輩們採用的“巡邏守護”方式不同,它採用的是“貼身緊跟”式戰術,可以牢牢鎖定在中國領土上空,實現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快速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遙感任務。
“高分一號、二號衛星發射後,替代了近80%的同等分辨率的國外衛星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專項共分發數據約403萬景,廣泛應用於18個行業、1100家單位。
回應
11艘航母在哪裡?哈哈逃不出我高分四號的手心
我得說一句,你在同步軌道上放監視類型的間諜衛星,吊到過分了呀···軍用衛星為了分辨率一般採用低軌道,90分鐘一圈。這種同步軌道的應該是民用型的,可以為軍方提供一部分信息。軍用偵查衛星多采用過兩極點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極軌衛星),每24小時可以對同一地區刷新觀測;也有採用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軌道位於赤道上空)衛星,這類衛星一般對於一些重點地區“專注”觀測,如果要觀測其他地區,是需要變軌機動消耗衛星自帶燃料的。
高軌低軌相互搭配,同步軌道的提前預警,低軌二次識別,最後地面確認後擊毀之,這個過程不長。
中國明年將發射數十顆0.5米級高分商業遙感衛星 2015-10-31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透露,2022年左右將建成一個“16+4+4+X”,即由16顆0.5米分辨率光學衛星、4顆高端光學衛星、4顆微波衛星以及多顆視頻高光譜等微小衛星組成的0.5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系統,並將於2016年年底前執行首次發射。
回應
幾年前還說美國商業衛星分辨率比中國軍用的都高,現在……看來形勢變化太快,不僅外國人接受不了,中國人也很難適應
可怕的不是0.5米的地面辨識精度,TG的遙感衛星高度800公里,商業數據給的是0.5精度,軍工按說1:10。那麼按這個掃描精度,32000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同步衛星的地面辨識精度商業數據是200米,軍工是十分之一,航母長300米,寬100米。3顆地球同步就可以初步定位,調動低軌小衛星組遂行跟踪,分分鐘咬死他。順便說一句TG的遙感可不是CCD攝像頭,躲在雲下面沒用。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3.6萬公里外可見油輪
2015.12.29,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22次發射。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通過系列高分辨率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形成我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高分四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衛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間分辨率最高、幅寬最大的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位於赤道上空,觀測範圍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約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高分四號能夠對目標區域長期“凝視”,獲取動態變化過程數據,執行近實時應急任務。
高分四號重5噸,設計壽命8年。它的大口徑面陣凝視相機兼具可見光和紅外線全天候成像能力。可見光譜段分辨率50米,中波紅外譜段分辨率40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
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天,嫦娥三號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著陸,高分二號把我國遙感衛星分辨率帶入亞米級時代,北斗導航……中國航天十二五成績顯著。長征運載火箭十一五期間發射48次,十二五期間發射86次,我國在軌衛星數量達到144顆(不含5公斤以下的衛星);突破先進航天動力、新型衛星有效載荷等一批關鍵技術;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衛星大數據助力“互聯網+”和智慧中國建設,催生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回應
見油輪,其實就是告訴你;能看見航母。有航母的別靠近。當心誤擊。
分辨率50m就吹牛逼是世界是分辨率最高?你他媽知道不知道美國的kh—12衛星分辨率是多少啊?人家才11cm。相比之下你這他媽簡直就是瞎子。
google是近地軌道衛星拍的,離地面才一兩百公里,這是地球同步軌道,離地面三萬多公里呢,遠了幾百倍!沒文化真可怕啊!
噴子這麼腦殘是怎麼領到狗糧的?kh-12軌道高度多少?地球同步軌道高度多少?這麼沒文化奧黑怎麼會招你做狗偷笑
強烈建議這些無知的人趕緊回中學補補課……
在开拓者一号反卫星成功的同一年,美国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响应联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太空的快速军事部署。并提出了项目庞大的百星计划,目的是应对美国对手日益强大的太空反击能力,一旦美国的卫星遭到攻击破坏,美国及盟国可通过这一计划迅速恢复。
虽然美国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响应及百星计划,但在国防预算削减的背景下,美在太空应急发射能力的建设上并未抢得先机。2013年我国发射的快舟是世界首个星箭一体的小型运载火箭,同年,中国官方媒体开始披露类似太空快速响应的作战系统。
2014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号称中国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飞天一号”正式亮相。考虑到快舟和飞天弹体尺寸外形有一定的相似,二者在技术上或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不过 飞天的载荷整流罩更大,其格栅尾翼是快舟火箭所没有的。
从航展展出的发射车看,快舟与飞天相似,都是运输、起竖、发射三用工作车。根据参展人员的介绍,飞天在装备了发射车后,火箭可以不占用发射塔架,只要一块平整的硬地面就能执行发射任务,准备时间约4小时,远远快于传统运载火箭。
从“开拓者”到“快舟”再到“飞天一号”,中国固体火箭让中国卫星的战时部署和补网速度不断加快。当需要对特定目标进行紧急战术侦察和通讯服务或是卫星网遭对手反卫星武器进攻出现损失并急需补网时,载有星箭组合体的机动发射平台完成发射甚至仅需数小时,而常规发射则需数个月。
而今天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标志着中国的固体火箭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在运载能力上达到了350公斤,远超快舟和飞天火箭;另一方面,一箭四星,预示着中国固体火箭无论在卫星快速部署能力、还是在反卫星(撞击式)能力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从实战的角度讲,小编认为中国的固体火箭应该由解放军二炮部队装备,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载荷应该主要是战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在固体火箭生产成本偏高的情况下,应该大量使用成熟技术,尽量降低成本,使其能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使用。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中国固体火箭,将不断刷新运载能力和发射速度的纪录,当战事突然爆发,快速部署的卫星将让敌人无可遁形,而不期而至的反卫星固体火箭则将成为敌方卫星的噩梦。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8141.html#p=1
只手可摘星辰:谈中国固体运载火箭的军事用途
2015-9-25上午,中国自主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在酒泉成功首飞。火箭采用固体发动机和固体燃料,搭载4颗卫星,实现了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24小时内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
所谓固体火箭,是指用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的运载火箭。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生产质量要求更严格,成本也更高,比冲(火箭发动机单位重量流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一般也比液体火箭小,且不能二次点火,燃烧过程不易控。不过,固体火箭不需在发射前一定时间加注燃料,使用更灵活。而液体运载火箭机动性差,易受攻击。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出现了一种发展趋势:发射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由这些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组成星座,来执行各种复杂的航天任务。而因为全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可机动发射、操作简单、发射速度快等特点,这类小卫星和微小卫星的发射任务主要是由固体运载火箭来承担。仅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二十多个型号的固体运载火箭上马。
中国首枚固体运载火箭并不是长征十一号火箭,而是2003-9-16在山西太原发射的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开拓者一号(KT-1)”固体运载火箭。
KT-1是东风-31战略导弹基础上增加固体三级和四级的产物,所以有着全固体燃料、可机动发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响应发射速度快等特点。KT-1最快可在12小时内将小卫星送上天空,而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卫星,前期的运输、安装测试、灌注燃料,往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开拓者”系列还有开拓者二号(KT-2),2007年1月我国发射的一枚KT-1火箭携带动能弹头成功摧毁一枚运行于距地860公里轨道上的即将报废的“风云1C”号气象卫星。
继“开拓者”之后,中国又推出了“快舟”系列,快舟是在此前开拓者基础上开发的。
2013-9-25“快舟”将“快舟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
2014-11-21,又将“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关于“快舟”系列的军事用途,首先要从“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说起。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军方率先提出,旨在用于太空卫星军事应急。当战时己方在轨运行卫星遭到敌方攻击发生损毁时,己方能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装配出一枚卫星,通过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将其发射填补失去的卫星应急。
俄軍事分析家怎麼看:俄羅斯《莫斯科防務簡報》雙月刊主編瓦西里·卡申說:“在我看來這是危言聳聽。美國與日本和菲律賓結成了正式同盟,而《與台灣關係法》規定一旦中國大陸企圖以武力解放該島,美國可以介入戰局。但該法並未明確提出都有哪些行動方案,美國將自行決定介入與否。也就是說,這裡存在戰略不確定性。美國對其他國家沒有明確義務。但無需懷疑美國是否會馳援日本,因為這是關鍵盟友,棄之不顧意味著放棄全球領導權及對它的任何野心。對於菲律賓,一切則沒那麼簡單,行動級別又會不同。但顯而易見,現在東亞對於美國是重點地區。我認為,不應低估美國的決心,北京對此亦心知肚明。中國發動令美國措手不及的快速局部戰役是巨大的冒險。但未來十年的某個時刻,當兩國關係惡化、力量對比變化時,此舉並非不可能。”
同時,卡申認同報告作者的這一觀點,即中國軍力取得了長足進步,以至於他認為,某些方面超過了美國。
該專家表示:“即便在斯普拉特利群島區域,中國已有其優勢,因為它長期存在於該區域,而美國需從全球向那裡調集兵力。此外,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現代化高精度陸基導彈帶來的非對稱能力。在該地區,中國確實是美國極其危險的對手,對抗結果殊難預料。美國可稱雄全球,但在自己周邊,中國能夠挑戰一切。”
相關新聞
蘭德公司:中國已取得對美國航母優勢打擊基地
蘭德公司最新報告:中國令美軍在亞洲優勢逐漸消失
美國蘭德報告評解放軍弱點貶中國軍力遭到質疑
蘭德披露研究中國軍力手段:多靠軍事期刊和博客
蘭德高管否認預測中國出兵朝鮮笑稱是“童話”
回應
反艦彈道導彈不堪一擊?美國就喜歡忽悠,明顯怕的不行又這麼講就是希望中國放棄發展,然而這些伎倆終究不會得逞,我們非就要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氣死你、氣死你、氣死你!
我不知道中國核力量是否那麼不堪一擊,我只知道,核彈不是TNT,我不知道美國的核彈數是中國的多少倍,能毀地球多少次,我只知道,只要有一顆核彈能懸到美國頭上,美國就不敢動核!
摧毀對方1次的核武能力,和可摧毀100次有什麼區別嗎?
美國襲擊中國空軍基地能力:高精度武器的發展賦予美國一旦台灣爭奪戰爆發可資利用的一系列優勢和能力。因此在這方面,美國在附近區域具備優勢,在遠離區域則優勢明顯。
中國與美國水面艦隻作戰能力:中國武裝力量的作戰能力已達到這種程度——可用反艦彈道導彈威脅美國航母。儘管這些導彈在反導系統面前還不堪一擊,但美國將領如今必須正視的一點是,中國有能力攻擊航母,且這種能力只會增長。此外,中方的偵察,包括衛星偵察手段更加先進了。報告作者認為,除反艦彈道導彈外,美國司令部還應考慮到,配備巡航導彈和魚雷的中國潛艇也在得到完善。因此,中國在附近區域略佔優勢,在遠離區域中美不相上下。
美國襲擊中國軍艦能力:美軍極力防止中國陸戰隊登陸台灣。根據報告,美國潛艇、飛機和地面力量能摧毀40%的中國登陸艦,在遭受這樣的損失後,登陸後的集群將無法保持完整性和統一指揮。但中國不斷完善反潛直升機和艦船,繼續擴大登陸艦集群。1996年以來,中國的登陸能力提高了一倍。然而,一旦台海衝突爆發,優勢將屬於美國,在遠離區域這一優勢還會更大。
美國對付中國太空系統能力:中國日益依賴衛星,並傳出其研發能摧毀航天器武器的消息。與此同時,美國自2002年開始為反衛星武器的研製撥款。另外據報導,美國正在開發可令中國衛星光學感應控制設備失效的高能激光系統,和用以擊落這些衛星的彈道導彈。
中國對付美國太空系統能力:中國開展了若干次“動能”反衛星導彈測試。此外,中國正研製能破壞衛星設備的激光系統。報告評估美國衛星面臨的威脅很大。報告作者認為,在這兩方面雙方實力近乎相當。
網絡戰:儘管美國國家機構不止一次受到中國支持的黑客的重大攻擊,但報告顯示,一旦衝突發生,美國計算機網絡不會遇到特別的麻煩。中國也是如此,儘管美國將佔據一定優勢。
核穩定性:該指標衡量的是國家核力量在遭受核打擊情況下的生存及回擊能力。中國一直在發展核力量,部隊裝備了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包括東風-31/31A和改進後的東風-5。中國海軍獲得了巨浪-2海基彈道導彈。儘管如此,美中核彈頭的數量之比為13比1,因此中國沒有任何能力實施令對方無還手之力的打擊。
報告還提到,照目前事態發展,再過5至15年,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將下滑。同時,中國領導人可能得出結論:美國不會插手它與某個鄰國的衝突。
蘭德中國軍力報告中國在周邊幾近無敵2015-9-20參考消息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9月18日發表題為《美國開始認真看待中國軍隊》的文章,作者為羅曼·克列楚爾,編譯如下:
美國分析家對假想的中美軍事衝突進行模擬推演。最終發現,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美國無論如何都穩操勝券,那麼如今在一系列指標上,結局都不那麼明朗。而再過10至15年,力量對比還會進一步改變。
蘭德公司分析家起草了關於90年代初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變化情況的報告。作者從十個方面分別將1996年、2003年、2010年和2017年的中美軍力進行對比,預測潛在軍事衝突的結果。他們研究了兩種可能的對抗方案:在靠近中國的區域,即爭奪台灣;遠離中國的區域,即爭奪戰略上重要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網注)。
最終他們指出,二十年來解放軍實現了轉型:由人數眾多但裝備陳舊的武裝力量,變成了一支有戰鬥力的現代化軍隊。以下是對比的十個方面。
中國襲擊美國空軍基地能力:中國能以短程彈道導彈攻擊最近的美國空軍基地。他們約有1400枚這樣的導彈,其中一小部分就足以令美軍基地癱瘓數週,因此美國飛機將不得不從阿拉斯加、夏威夷和關島基地出發作更遠距離的飛行。在這方面,中國在附近區域的衝突中略佔上風,在遠離區域的衝突中則與美國勢均力敵。
兩軍空中優勢:當前,中國半數殲擊航空兵都配備第四代戰機。這本身就縮短了兩國軍力的差距。在附近區域雙方打個平手,在遠離區域美國祇佔微弱優勢。
美國滲透中國領空能力:中國防空系統的發展,導致(美國)在中國領空或其附近活動變得困難許多。1996年,中國地對空導彈主要是對蘇制老舊導彈的仿製品。到2010年,中國投入了約200套擁有更複雜追踪系統、射程達200公里的裝置。美國空軍依舊可以憑藉隱形技術滲透中國領空。但倘若90年代還可以談論美軍優勢,那麼眼下,在附近區域雙方呈現均勢,在遠離區域美國略微佔優。
所以那作者說“中國在太平洋上僅有三顆偵察衛星”是個很奇怪的說法,這種低軌衛星怎麼可能定位在太平洋上空不動呢?
如此龐大的衛星體系,當然是超級大國才玩兒得起的奢侈品。當年蘇聯在這方面很強大,最早就是它搞的,甚至有核動力的海洋監視衛星(準確地說是核電源),還曾掉到人家加拿大。後來毛子衰落了,沒錢造新衛星不斷補網,所以這個體係就基本崩潰了。據我所知,目前俄主要以被動的電子偵察衛星為主。
美國擁有著名的“白雲”海洋監視衛星系統,現已發展了三代。其特點是一主三輔的星座系統,除了三顆電子偵察衛星按前述原理偵測到航母,還加一顆長曲棍球成像偵察衛星來精確偵察確定。注意,由於電子偵察衛星先在茫茫大洋上找到了航母的大致位置,成像偵察衛星才有可能據此對該區域進行小範圍高精度的可見光或紅外拍照,部分取代了雷達衛星的作用。OK?
最後一個肯定有人會問的問題:中國有嗎? 你要關心中國航天發射的動態,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一箭多星組網伴隨飛行啊,還有雷達衛星啊啥的。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只要知道,首先這個衛星找航母的技術不復雜,主要是太花錢。而土鱉並不缺錢,而且技術早有積累。現在沒有美國那樣已經部署完畢的完善的海洋監視衛星系統,這是可以肯定的,畢竟我們現在還沒有對全球海域實施無死角實時監控的需求。但既然技術上已經實驗成功,那麼只要需要,隨時可以做到。個人估計,土鱉未來會保持至少一組衛星在天,然後戰時再補充以加強資料更新率的做法。安排好的話,只要加射一組,即可實現在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前提供航母準確位置,以及在再入大氣層前再提供一次精確位置更新以校正軌道的要求。
另詳參【圖博館】:尼米茲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及其剋星》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衛星 中國航母 中國新建航母與081兩棲艦之謎
如何在茫茫大洋上鎖定航母 2015-09-16
這次九三大閱兵,東風21D和東風26引起巨大轟動。然而馬上就有自作聰明的軍友跳出來抖機靈,說東26傳說中4000公里以上的射程全然沒用,因為中國根本沒有在如此遠距離偵測到美航母群的能力。還有網友煞有介事地著文,量化分析出在一張“5億2千萬像素”的衛星照片中找到航母的踪跡需要“610台電腦顯示器”,因此認定已經進入太空時代的人類發現航母依然是件“比想像難得多的事”。
沒錯,不看書學習而成天靠自己想像,確實解決不了這種難題。但作者不妨反思下,如果自己的推理是對的,那麼不僅中國發現不了美國的航母,美國又何嘗能在茫茫大洋中找到別國的軍艦?難道中國花費如此心力研發的裝備反艦彈道導彈,竟然都沒想到這麼簡單的問題?
關鍵一點,該作者全部推理的前提,是誤以為探測航母是靠照像偵察衛星的!這本來就是很傻很扯蛋的設想,後面的數據分析就不用看了。 其實,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並且部署了實用型的全球海洋監視衛星系統。從那裡起,茫茫全球大洋上的各國艦隊,對他們就像魚缸裡的金魚。
所謂海洋監視衛星(拜託別與監測海洋環境的衛星搞混),主要就是兩種: 一是電子偵察衛星。航母戰鬥群所載雷達、通訊和導航等設備有多少無線電信號輻射,大家可以想像吧?茫茫大洋上沒有任何其它東東會產生這麼多信號輻射,而電子偵察衛星就是專門收集這些無線電信號,通過與已知的各種設備頻率對比,來確定航母戰鬥群的存在。 但聰明的你一定會問,這樣被動地接受無線電信號輻射,又怎樣確定航母的具體位置呢?你要更聰明點,自然會聯想到GPS的定位原理。沒錯,電子偵察衛星正是成組發射和組網工作的!只要有三顆衛星,就能根據接收同一信號的時間差來鎖 定航母的具體位置,幾何學過吧?
第二種是雷達偵察衛星。畢竟被動探測有缺陷,萬一敵方就在你衛星臨空時實施無線電靜默,或者組織一些漁船發射假信號呢?所以得靠雷達偵察衛星,其實就是把雷達架在衛星上,對海洋進行大面積掃瞄。海洋雖大,能反射雷達波的艦船卻有限,這不比你在照片上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傻找容易多了嘛。 為保證偵察效果,這兩種衛星都是低軌的,只能在目標上空一掠而過。但還好返回頻率也很快,大概兩三個小時就能重返,這個刷新頻率對平時已經足夠。您要嫌不夠,那就在戰時再打一兩組唄。
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即將到來的美中之戰和其他戰爭
作者: 薩姆‧J.坦格裡迪 全球防務出版 2015
內容簡介
《反介入戰》沒有把“反介入”手段看做技術發展帶來的後冷戰時代的現象,而是看做自古以來,戰略弱小力量面對強大力量的大戰略組成部分。坦格裡迪還分析了如何運用高技術武器能力強化或減小威脅。比起對“海上力量”的依賴來說(也許這個概念不存在了),歷史學家認為“海上能力”才是突破類似伊朗和中國“長城”的關鍵
目錄
第1章 兩場戰爭的故事
壓倒性優勢
據守陸地和海洋
切斷海上交通線
五個基本要素
意識到攻擊方的戰略優勢
優先利用地理條件
海上領域的優勢
資訊和情報具有重要作用
外部事件的決定性影響
變革性戰爭
勝利的擴大
不吠的狗
當時的分析
全世界向「沙漠風暴」取經
第2章 發展現代「反介入」概念
界定「反介入」和「區域拒止」
作戰介入
「反介入」的海軍根源
冷戰中的「海上拒止」和「反介入」問題
關於「基本評估處」
術語的普及
「空海一體戰」及其解讀
「戰 略及預算評估中心」積極推進「空海一體戰」的步伐
與「非對稱戰」的關係
「反介入」網路
介入和「前沿存在」
後冷戰時代的「介入構想」
海外駐軍和介入
「區域拒止」概念的局限性
整合力量的其他要素
「反介入」,「反反介入」和「大戰略」
突破長城
第3章 「反介入」戰役及制勝要素
威懾:最終戰略目標
威懾的步驟或要素
與「反介入」國家的外交和經濟關係
「反反介入」的威懾措施
評估軍事「反介入」戰役
戰勝「反介入戰」
第4章 三場「反介入」勝利
評估方法
戰役抉擇
案例1: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
案例2: 奧斯曼土耳其組織土耳其海峽防禦
案例3:英國保衛戰的勝利和海獅行動
「反反介入」戰役的經驗
第5章 三場「反介入」失敗
案例1:納粹德國的「歐洲壁壘」防禦
案例2:日本帝國太平洋戰爭中的戰略
目 錄
2反介入/ 區域拒止戰——即將到來的美中之戰和其他戰爭
案例3:全力奪回福克蘭群島
「反介入」戰役的經驗
第6章 東亞:最棘手的挑戰
「反介入」系統
危機的原因
「反介入」行動
「反反介入」行動
以「海上拒止」作為「反反介入」技術
消耗 vs 精確
評估東亞戰役:基本要素
第7章 西南亞:非對稱戰術和經濟威脅
想定的區別
衝突的原因
核武器範例的變化
地理和世界經濟
深度:解析中國東風16導彈可破美第一島鏈重要目標2014-9-29 觀察者網
東風-16的發射車有5對輪子。不是東風-11的4對,也不是東風-26的6對,而是與東風-21相同的5對。也就是說,東風-16導彈和發射筒中的東風-21導彈重量基本相當。
東風-16射程1200公里。而東風-21導彈射程可達2100公里,東風-21A戰鬥部重量為300公斤(核彈頭)。彈頭重量每減少1千克,射程增加1公里,東風-16戰鬥部應是1.5噸以上。
除了早期的東風1-6系列導彈外,後來的東風導彈都用兩位數編號,第一位數表示導彈級數,第二位是序號。比如東風-41就是有4級火箭,而東風-21是兩級火箭。也就是說,東風-16是一個單級火箭。
結合上述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推測東風-16的基本特點。第一,射程能從我國沿海地區打到第一島鏈的大部分目標,且有精確制導能力;第二,有一個重達1.5噸的戰鬥部,且採用變質心機動方式,而不是氣動翼面控制。也就是說,它在再入大氣層向目標俯衝時速度可以極高。如果採用鎢合金頭殼的穿甲戰鬥部,將可以輕鬆擊穿任何鋼筋混凝土掩體,或許只有花崗岩山體這類的目標還難以直接穿透。
簡單的說,東風-16是一種具備精確打擊第一島鏈之內大部分堅固點狀目標能力的大威力導彈。
中國的東風-16所承擔的,正是與美國隱身飛機一樣的“踹門”和“碉堡殺手”兩大任務。兩者的區別只是一個是鬼鬼祟祟的隱身人,另一個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凌波微步。
東風-16的打擊目標,可以包括第一島鏈上所有的防空指揮節點,戰役級指揮部、通訊中樞……一旦這些目標癱瘓,敵人防禦的“大門”也就應聲轟然倒下了,我軍各種戰術飛機就可以一擁而上,完成打擊任務。隨後,東風-16就可以開始對敵人的加固目標進行定點打擊。 1.5噸的戰鬥部若是換上子母彈,將足以把正在集結或者行軍狀態的部隊徹底炸跨在路上。
可以說,東風-16就是冷戰時期設想的完美的戰役戰術中短程導彈。而東風-21以前的任務是向蘇聯遠東地區城市發射核武器,而今則是主要承擔反艦任務。兩者並無互相取代關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29/1106803624.html
大閱兵第三代地面反導系統全家福首次亮相
在9.3勝利日閱兵中,由我國自主設計的高、中、低地面防空反導裝備將組成兩個地空導彈方隊,代表空軍地面防空兵部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深度:淺析我東風41洲際導彈可攜帶多個滑翔彈頭
從網絡圖片分析,東風-41的直徑比東風-31A略大更長。東風-41的射程,有12000公里和15000公里的說法。
此外,與東風-31A相比,東風41的另一個重要改進可能是命中精度。東風-31A的命中精度為300米左右。相比之下,美國“民兵3”的命中精度可達120米以下。
目前世界上在積極研製新洲際導彈的國家,還有俄羅斯。俄目前研製的兩種新型洲際導彈一種是“亞爾斯”,這是一種在原“白楊M”基礎上改裝新型第三級火箭,並改進突防系統的新型導彈。另一種則是RS-26“邊界”,它可能是通過高超音速滑翔器大幅度延長射程的一種小型洲際導彈。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8-04/1444793768.html
俄稱中國東風31B導彈可做蛇形運動美軍無法攔截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2015-4-6宣稱,俄專家猜測,儘管外界對“東風-31B”了解甚少,但它的性能可能與俄“白楊”導彈相似,後者從發射到起飛進入彈道拋物線只需5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美國偵察衛星難以發現。另外,由於這種導彈在飛行時會進行蛇形運動,因此難以確定準確位置,無法對其進行攔截。
美媒:中國東風26導彈可打關島防禦系統難攔截2014-9-15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時報》2014-9-12稱,東風-26C能打到關島,以美國 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將難以對付。因此應該推動升級導彈攔截系統。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為何中國的彈道導彈最近很火紅?一下子炒作了短/中/遠程三種:
2014-4-22巴基斯坦公佈射程300公里可攜帶核彈的哈特夫-3導彈(東風-11出口版)
2014-4-29沙特閱兵30年來首次展示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美國:沒攜帶核彈)
2014-5-1解放軍報微博首次公開射程超1萬公里的東風-31A洲際導彈
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習慣了就好,還是來溫【圖博館】之故:
094與巨浪2之謎 4曾云: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潛艇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
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5亦云:解放軍SR-5遠程火箭炮山寨自美軍M270A1。
山寨?創新性模仿!SR-5是整合小國常用的122與300毫米口徑兩種火箭彈,而美軍M270和M142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玩的是大國的火箭炮飛彈化之整合。
那中國還可更創新性模仿些,再將400毫米的WS-2D火箭炮和B-611M、M20、SY400等戰術導彈,都整合起來!
相關新聞
簡氏:032潛艇裝載巨浪-2可打擊全美 能秘密滲透2013-08-01人民網
陸10日內連射2發洲際飛彈:2013-12-13發射東風-41,22日於渤海由094試射巨浪-2,覆蓋美國全境 增加美軍反導攔截難度
新浪軍事2014-1-3中國碳纖維材料技術獲突破可用于先進戰機和東風-41/巨浪2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美上將評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大校: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打航母提供技術可能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851335
中國的太空快速反應武器:快舟一號
(楨:中國於2013-7-20/9-25先後發射、可機動且快速發射之反/衛星武器,如果能依【圖博館:PLA最急需的武器】將東風21導彈配於、有遠程反航母/反艦/反潛/防空(反衛/反導)/攻陸/發射衛星等之飛彈的全能型巡洋艦,那更好!文末另贈尚未刊之全能艦詩一首。詳參【圖博館】: 巨浪1與東風21《航空母艦及其剋星》)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24834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美軍能靠3件武器打遍全球?
有了衛星和全球鷹偵察機,還需要SR-72?
有了捕食者和X-47彌補次音速巡航導彈之不足,還需要X-51A?
太空梭都已退出,還需要尺寸才太空梭1/4的X-37?
下面以夾批方式來評論!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04689
中國新建航母與081兩棲艦之謎
自從071級昆崙山號船塢登陸艦(Landing Platform Dock, LPD)2006-12-21下水以來,不時傳出(在2007-5-15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上,一名官員向簡氏肯定了081項目,但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中國將建081級的兩棲攻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就在第三艘071長白山號2011-9-26下水之後,終於在2012-3-5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會上展出了081模型,只是名稱是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而非兩棲攻擊艦,網上搜尋、名稱也各異:081兩棲艦/081直升機登陸艦/081型直升機母艦/081兩棲攻擊艦等都有。
這個嘛,大概要降低「攻擊」的意味吧!但不管怎叫,共軍除了以船塢為主、只有半身甲板可停直昇機的071,更想得到是以機庫為主、有全身甲板可停直昇機的081,甚至可改裝成如西班牙的LHD在加長滑躍甲板之後、可變能起降「垂戰機」(如英AV-8、美F-35、中J-18)之輕型航空母艦。
總比日本的兩棲攻擊艦光明吧,目的明明是能起降F-35之輕型航空母艦,可卻暗渡陳倉直昇機護衛艦(Helicopter Destroyer, DDH),不像美國的兩棲艦名稱雖各異、但總還名實相符。
那咱來猜猜、網傳上海所建巨艦到底是航母或081,還有能否裝載野牛超大型氣墊船?野牛這種大傢伙,除了運輸船誰也裝不下!
應是081,航母另有分段工程樣品曝光(就好比遼寧號航母之樣品屋)。另外那需081,071就裝得下的,071的船塢很大、滿水量19000噸、全長210米、寬28米,野牛全長56米,寬22米(中國726型氣墊船長30米 寬16米),071的登陸艙長度是70米,寬度也足夠容下歐洲野牛。當初推出071級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搭載野牛的。
您是學院派、不務實,尺寸雖夠寬但怕進出艙時餘容不足!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786423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楨:第二屆201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前後,中共各式無人機推陳出新,如新翔龍的奇妙翼型、翼龍的外銷和新概念無人機。2013-12-23直-20又成功首飛! )
翔龍無人機奇妙翼型設計意外獲隱形優勢2013-11-19新浪軍事
據來源於網路的視頻顯示,近日,中國一架新型國產無人機首次曝光。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這架無人機的整體佈局與以前曝光的翔龍無人機類似,但是採用了少見的翼尖小翼的連翼佈局。該機同時還採用了V型垂尾並安裝了腹鰭,發動機噴口為圓形(翔龍為多邊形),前後翼連接處做了加強處理。
………………
直-20機身顏色透露為陸軍專案 可配合運-20投送2013-12-24錢江晚報
國產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於12月23日上午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首飛。有分析稱,該10噸級直升機的總體佈局採用了單旋翼帶尾槳式的典型佈局。在外形設計上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和歐洲NH-90直升機。
“目前陸航的通用直升機主要是俄制的‘河馬’和美制的‘黑鷹’,買來的裝備畢竟受制於人。”李小健認為,直-20的入役將大大提高我軍陸航部隊的裝備自主性,可以不受限制地大量生產和裝備,廣泛用於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的救災工作。
而在新華社軍分社專家鄭文浩的眼裡,直-20未來在戰艦甲板上擁有的一片天,甚至比在陸地上更“陽光燦爛”。因為,中國海軍對於反潛直升機的求賢若渴,比陸航對突擊運輸直升機的需求更甚。
“目前,中國海軍主力戰艦搭載直-9和卡-28兩款反潛直升機,兩種都不太合適。”鄭文浩一一解析道,“直-9是4噸級直升機,因為個頭太小,搜潛時只能一架裝反潛魚雷,另一架裝聲呐浮標,進行配合。這大大降低了反潛作戰的效率。”
而卡-28雖然夠大,而且機身特別短,佔用甲板面積小,可它“特立獨行”地採用了旋翼共軸反轉設計,頂著兩幅旋翼,不僅有相互“打架”的危險,更增加了高度,迫使驅護艦在設計時就把機庫做高。這會抬高了戰艦的重心,難以設置雙機庫,限制了載機數量。
而直-20的低矮身材,一定會讓戰艦設計師笑開了顏。如果直-20能夠如“海鷹”(“黑鷹”的海軍型)一樣折疊機尾,那麼它只需要佔據很小的空間,一艘驅逐艦、甚至護衛艦搭載兩架中型直升機將不是夢。 “除了陸海軍,直-20還有望加入海軍陸戰隊,登上未來的兩栖攻擊艦,參與奪島作戰。”
………………
http://jsou.pixnet.net/blog/post/44591449
兩岸軍事磚家
兩岸很多磚家,遠的別的罄竹難書,就以2013年10和11月的兩則軍事磚家為例。
先是大陸的軍事磚家說東風15C導彈可摧毀玉山地下碉堡,估且不說玉山山脈根本沒有軍情指揮所,台北的衡山指揮所可以防防生化武器,連重型鑽地彈也無法摧毀,更何況精度和彈重不足的東風15C,即使東風21D反航母彈道導彈也用集束彈或脈衝彈。
再來是台灣的名嘴說:一艘日本宙斯盾艦可完敗解放軍,不知日艦不像美艦或中艦052D有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即使有也完敗不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30413
外媒稱中國東風21D裝備10個旅 航母殺手悄然成型2013-8-22世界報
美國《戰略之頁》、韓國《週刊朝鮮》等媒體報導,由於中國“遼寧”號航母已逐步形成作戰能力,可能開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美軍加緊推動其新型反航母導彈專案。美國《全球安全》則認為,東風-21D導彈旅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這款“航母殺手”已悄然形成作戰能力。
東風-21導彈旅增至10個
《全球安全》指出,美軍此前認為,中國東風-21D導彈的所有組成部分基本都可以有效運作,只是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對目標進行定位的難題,因而沒有進入實戰部署。現在看來,解放軍可能秘密進行了一些測試。東風-21D導彈旅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這款“航母殺手”已悄然形成作戰能力。
報導認為,解放軍運用衛星、偵察機和潛艇等探測系統的能力“超出想像”。通過多種裝備的協作,解放軍已經可以在發射反航母彈道導彈前確定敵方航母的大致位置。
《戰略之頁》認為,其實解放軍的某些定位裝備早已投入使用,只是未引起美軍的關注。如中國發射了數顆遙感衛星,在太平洋上空600千米的高度組成了一支“太空偵察編隊”。報導臆測,遙感系列衛星組成了中國海軍的海洋監視系統,也成為中國用於攻擊航母的彈道導彈系統的“定位儀”。
美軍“航母殺手”不會比東風-21D晚太多
首先,美軍設想用戰術無人機與P-8A巡邏機協同行動,前者捕捉大型戰艦的蹤跡,後者作為武器平臺發射反艦導彈。無人機和P-8A巡邏機都安裝雙向資料鏈,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資訊互通,以準確打擊航母。這種反航母武器可以在短時間內成形,以滿足美國海軍近期的需求。
美軍真正期待的“航母殺手”是一款性能更出色的反艦導彈,它不僅可以由飛機發射,還可由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據韓國《週刊朝鮮》報導,五角大樓高級研究計畫局交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價值2.18億美元的合同,委託後者開發新型遠端反艦導彈(LRASM)。洛•馬公司承接的項目包括兩種高性能反艦導彈,其中LRASM-A為空射隱身導彈,可由美軍最新型F-35戰鬥機搭載;LRASM-B是高速艦射導彈,可由各型戰艦搭載。
LRASM-A
LRASM-A是美國正在研製的一種遠端亞音速反艦導彈。200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簽訂了發展遠端反艦導彈(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的第一階段合同。遠端反艦導彈專案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共同出資開展,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負責,旨在開發並驗證一種全所未有的遠端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大幅超過現役180-240千米的反艦導彈;遠端反艦導彈須裝備先進的彈載感測器和具備較強資訊處理能力;該導彈還需減小對情報、監視、偵察系統及資料鏈、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可利用主/被動對抗手段突破敵防空系統,對敵艦進行精確打擊。
LRASM-A導彈屬於亞音速遠端反艦導彈。據悉,該導彈是在美國“賈斯姆”-增程型導彈(JASSM-ER)基礎上研製的新型遠端反艦導彈。“賈斯姆”-增程型在外形設計、氣動佈局等方面與“賈斯姆”-增程型導彈基本型保持一致,最大的區別是使用了F107-WR-105渦扇發動機,導彈攜帶的燃料也增加了45千克。由於渦扇發動機耗油率低於渦噴發動機,再加上燃料攜帶攜帶量也有所增加,“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的射程增加到1100-1300千米。2006年5月,洛馬公司在白沙導彈試驗場進行了“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的首次飛行試驗,試驗彈為一枚惰性彈,由B-1B轟炸機發射,導彈飛行了740千米後準確命中目標。洛•馬公司已基本完成“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研製計畫的第二階段工作。從洛•馬公司公佈的LRASM-A導彈的概念圖來看,LRASM-A導彈延續了“賈斯姆”導彈的氣動佈局和外形設計,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性能非常出色,其末端制導可能紅外成像制導基礎上增加了主動雷達制導,由於制導系統體積增大,從而減少了導彈燃料的攜帶量,LRASM-A導彈的射程約為800千米,該導彈彈頭為454千克侵徹/爆破殺傷多用途戰鬥部。
由於艦射LRASM-B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於2012年1月下馬,為了保證LRASM-A反艦導彈的順利發展,美國國防部國防預研計畫局對LRASM導彈項目進行了調整,洛•馬公司在2013年3月5日宣佈,獲得了一份總金額7100萬美元的合同更改,在原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額外的LRASM飛行試驗和風險降低活動。根據這份合同更改,將在2013年下半年用一架美國B-1B戰略轟炸機進行第三次空中發射飛行試驗(以前的合同規定進行2次空中發射飛行試驗),合同更改還包括對地面發射試驗、垂直發射試驗進行適應性修改及其它降低風險的措施。按計劃,LRASM-A導彈在2015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屆時,美國海空軍可以遠距離對敵國大型水面戰艦進行打擊。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的軍艦也非常明顯,若美軍海軍要攻擊5000噸級以下驅護艦之類的目標,美國現役的“魚叉導彈”、“斯拉姆”-ER等導彈已經足夠,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目標主要航母、兩栖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體。LRASM-A導彈對別國海軍戰艦特別是航母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高官的話來說,LRASM-A導彈是一種“改變博弈規則”的重型反艦導彈。
綜合各方面資訊,中、俄已經服役的新航母很可能只搭載艦載預警直升機,探測能力和續航時間都非常有限,航母戰鬥群內負責防空任務的軍艦雖然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和遠端防空導彈,但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載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一般比較近,攜帶LRASM-A遠端反艦導彈的B-1B憑藉自身出色的突防能力在航母戰鬥群800千米外就可以發動攻擊。出動4架B-1B就可一次向航母戰鬥群投射96枚性能優異的LRASM-A遠端反艦導彈,這對這些國家的航母戰鬥群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更加可怕的是,可攜帶LRASM-A遠端反艦導彈的作戰飛機非常多,美國空軍的B-52H、B-2、F-15E、F-16C/D,美國海軍的F/A-18E/F、F-35都可以攜帶該導彈,這意味著美軍主要作戰飛機都可以對別國航母構成重大威脅。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62930.htm 2013-08-25 11:17:02
外媒發現中國航母模擬分段 預留彈射器位置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3年8月刊(提前出版)報導,中國上海的江南長興島造船廠已經在室內船臺上完成了一段航母分段模型的建造。文章稱,中國海軍領導人參觀了這一模型,模型以全尺寸方式類比了航母的一個分段,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3676_25188.html
美國點評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太震撼了不可思議2013-8-5
憑什麼從船隻遠遠的一張照片判定是航母?首先,它那巨大、平整遠大於船體其它部分的頂部平臺——安裝飛行甲板的絕佳配置。其二是在飛行甲板下面的船體正中有一個大的開放空間,這看來會是當做機庫來用。
第一張圖片中你可以看到船隻右側有凹進去的部分(圖片的左邊),這可能設計用來安裝一個通向機庫的運載飛機的電梯。更新:這個部分也有可能是航母“艦島”的一部分。正如衛星圖片中所示,這部分的尺寸對於飛機電梯來說可能小了點。這可能和下圖中展示的遼寧號艦島下方開放空間作用類似的一個部分。
還有,後面的一些照片顯示在頂部平臺左側有一些V型的凹陷部位,這可能是用來安裝電磁彈射器的地方。真令人難以置信,這麼短時間就可以造出彈射器。
圖片還披露中國可能正準備研發一種類似于美海軍E2(鷹眼)空中預警機的螺旋槳電子戰飛機。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第二款隱形戰機J-31,或許就是設計用來在航母上服役的。
而且在2020年前會擁有至少2艘航母。日本海上自衛隊要小心了,西太平洋不久會成為中國人的海上樂園。
http://blog.sina.cn/dpool/blog/v4new/article.php?nid=98ec983f01019v4c&vt=4
我軍大校:中國將會發展核動力航母配電磁彈射2013-8-5 1新華網
今年7月10日,美國海軍無人艦載機X-47B首次成功降落在航母上。李傑表示,中國航母和無人戰機目前都還處於起步階段,像“利劍”那樣的隱身無人機,今後也將會出現在我國航母上。
今年2月,中船重工網站發佈消息稱,國家科技部有關“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的863專案正式立項,這標誌著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已經提上日程。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採用滑躍式起飛,艦載機載彈量受到限制。未來國產航母很可能會採用彈射起飛,包括蒸汽彈射器甚至電磁彈射器。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3-08/4208569.html
印度十二日替第一艘自製航母「維克朗特號」舉行下水典禮。(路透)
印度第一艘國造航空母艦「維克朗特號(Vikrant)」十二日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科奇造船廠下水。印度試圖透過這項耗資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造艦計畫凸顯國力,同時制衡崛起的中國大陸。
維克朗特號長二百六十公尺,寬六十公尺,排水量四萬噸,預定二○一六年進行多項測試,二○一八年正式服役。印度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以外,第五個有能力自行設計並建造航艦的國家。
十二日下水象徵維克朗特號第一個建造階段的結束,它隨後將回廠加裝全套武器裝備並繼續建造。印度一九八七年自英國引進船齡已經六十年的維拉特號航艦,該艦將於未來數年除役。
維克朗特在印度語中意思是「英勇」。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主持它的下水儀式時表示:「這是非凡的里程碑。這只是漫長旅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分析家表示,維克朗特號是印度競逐亞洲影響力過程中的一大進展。詹氏防衛周刊的國防專家貝迪表示:「維克朗特號將部署於全球貿易與經濟利益交匯的印度洋。印度國防的主要假想敵是中國大陸。」
服役後的維克朗特號將配置俄製米格廿九戰機與其他輕型飛機,多數的武器與推進系統仰賴進口。印度退役海軍少將梅朗表示:「它的主要角色是保護我國的海軍艦隊,不會用於陸地攻擊。」
分析家又說,印度的國防實力遠不及中國大陸,這使它搶在中國大陸之前自力建造航艦的成就顯得意義不凡。大陸第一艘航艦「遼寧號」購自烏克蘭,至今仍無自製航艦,詹氏防衛周刊日前報導,中共可能在上海附近的一座造船廠建造第一艘自製航艦。
回應
日本在二戰就能自製航母,記者是不是太年輕,沒聽過中途島海戰。
聯合報的無知從這裡就看出來了,這是一艘被下水的艦,因為它根本沒動力,居然也下水了,這是完成品嗎?!
印度的民主自由很好笑 家族是貴族的永遠是貴族 家族是乞丐的永遠是乞丐 在印度沒有任何人權
這艘自製航母只完成30%,下水後還要拖回船塢繼續其餘70%。原本預算5億,現在已經花了50億。
印度LCA光輝輕型戰鬥機,1983年開始研製,歷經30年,才在2012年1月初具『初始戰鬥運用水準』。然據俄羅斯軍事網4月22日報導,LCA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技術問題,迫使印度暫停AMCA『先進中型戰鬥機』的研製工作,集中力量對LCA進行改善;80年代中,印度海軍著手對其陳舊的水面艦艇進行更新,『15號計畫』應運而生。1986年3月,計畫獲得批准,建造一多用途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6700噸的德里級導彈驅逐艦,然前後共用了10多年才建成,創下另類的世界紀錄。2000年10月,俄羅斯提出將戈爾什科夫號航母,贈送給印度,並命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孰料就此跌進了『軍購陷阱』。印俄雙方商定,改裝工作必須在俄羅斯進行,印方承擔改裝費用,然協議墨蹟未乾,俄羅斯就以艦體老化嚴重致工程量大幅增加為由,不斷加價---最初要求增加4億美元,2007年11月又增加12億美元,使航母改裝費用攀升到22億美元。印度找俄羅斯理論後,再追加7億美元改裝費,幾乎和造一艘同等噸位的新艦相當。2012年秋開始試航的維克拉瑪蒂亞,鍋爐故障破裂,再返工加錢維修更新。綜述:印度軍工能力太差,虛有其表!
少講一個國家,日本. 前一陣子他們的準航母出雲號也下水了,等他們學納粹把憲法偷偷修改後,就可以更名正言順擴軍了
真是經典的畫面 想像一下 航母甲板、砲管、雷達、飛機機翼上面 全都擠滿了印度人 這豈只世界第5? 是第一 還是遙遙領先的第一
印度國防實力不及中國大陸,搶在大陸之前自建航艦意義不凡? 如此既可滿足印度的自尊心,又可讓中國威脅論有所緩解,對於雙方而言都有好處。其實航母不是單為抗中,是印度稱霸海洋(印度乃七海之鑰)戰略之一部分。所謂抗中祇是美、歐、日強加給印度的「任務」,不能反映事實之全貌。 2013-08-13 11:15:41
俄稱中國翔龍無人機可引導DF-21D反艦導彈攻擊
俄媒刊出的翔龍無人機照片
另據俄羅斯《紐帶》網2011年7月4日報道,中國成飛日前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翔龍”高空遠程無人機的部分數據,其中的部分指標明顯落後于美國的RQ-4“全球鷹”。
俄媒提到,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翔龍”無人機的長度爲14米,翼展23米,飛行高度可達1.67—1.83萬米,起飛重量爲7500千克,航程可達7000千米。該機可裝備探測距離爲480千米的偵察雷達。據悉,“翔龍”無人機將會配備衛星通信-指揮系統。
俄媒提到,有專家認爲,“翔龍”的機體表面將會塗裝可吸收無線電波的塗料,以增強其隱蔽偵察的能力。同時,該機還可被用于引導中國最新型的DF-21D型反艦彈道導彈。至于“翔龍”無人機的其他具體細節目前還不清楚。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7-05/0935655385.html
解放軍首次證實研製航母殺手2011-07-14 旺報
針對國際媒體指稱,中國軍方已經研製陸基型東風21導彈,並且陸續研究升級至東風21D型。由於該型導彈號稱「航母殺手」引發美方關注。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日前首度證實,中國正在研製中,但強調東風21D導彈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形成作戰能力,「就算它今後能用,成武器了,也是防禦性的,不是進攻性的」。
11日陳炳德和到訪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Mike Mullen)舉行會談,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中,陳炳德答覆中外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美擔憂成致命威脅
記者會中,西方媒體特別關心中國的東風21D導彈,按照美國軍事專家評估,東風21D導彈可以對進入到中國沿岸將近2000公里的範圍內的美國航母形成致命威脅,是中國阻擋美國戰機和艦船進入中國海岸附近水域的戰略武器重要部分。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上將去年底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已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不過,中國軍方過去從未在公開場合證實這一武器的存在。
資料圖:反艦彈道導彈攻擊航母假想圖
2012年8月10日,美國國會發布《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戰力的蘊義》的研究報告,報告詳細論述了中國海軍發展發展現狀、建設成果和存在問題,評價了中國海軍的藍水建設規劃,列舉了中國海軍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潛艇、航母、水面艦艇、兩棲艦艇、陸基航空和無人機系統、核武器、電磁脈沖武器、海監定位系統等先進裝備,闡述了美國國防部、美國海軍對于中國海軍現代化的反應。文章編譯如下:
……………
美國國會需要關注和解決下列問題:在應對中國“反介入”作戰問題上,美國海軍未來是否足夠強大?能否完成維護美國利益的其他任務?美國海軍應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潛艇的能力如何?美國海軍應對中國“反介入”能力是否需要改革艦隊編組模式 “海空一體”作戰理念。
反“反艦彈道導彈(ASBM)”能力。針對中國海軍的新型武器裝備,美國海軍未來將重點發展反“反艦彈道導彈”(DF-21D)能力。中國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被認爲能夠“改變海上力量對比”,美國因此研究了多種反制反艦彈道導彈的方案,並強調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破壞反艦彈道導彈的殺傷鏈是美國的主要應對方法,與直接擊落(硬殺傷)反艦彈道導彈相比,這種“軟”打擊就是僞裝美軍艦艇的精確位置來迷惑反艦彈道導彈,也可以攻擊反艦彈道導彈的探測、識別、定位等不同節點,向反艦彈道導彈發射迷惑數據包來擾亂其制導。2011年9月,空軍負責作戰、計劃和采購的副參謀長赫爾伯特-卡萊爾中將聲稱空軍已經能夠“把中國的打擊鏈肢解成N段”。美國海軍的水面艦艇采取控制電磁波發射或電磁幹擾發射器增加ASBM的探測、識別、定位的難度,並要研制特殊裝備幹擾中國海上偵察監視系統,幹擾ASBM的發射和不同飛行階段,尤其在ASBM接近目標時加大幹擾強度。美軍近年來發展了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BMD)“標准3 Block IIA型”攔截導彈、“標准2 Block IV型”末端制導海基攔截系統、“電磁軌道炮(EMRG)”、海基高能自由電子激光武器(FEL)、固態激光器(SSL)等進行硬殺傷,發展艦載電子戰系統、雷達遮障煙霧發射器幹擾ASBM的末端制導雷達。即便如此,美軍還認爲防禦存在缺陷,要進一步發展被動防禦措施。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國海軍計劃于2016年采辦 “伯克”級(DDG-51)Flight III型驅逐艦,該艦耗資18.8億美元,比當前的Flight IIA型具有超強的防空作戰(AAW)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BMD)能力,其防空和反導導彈直接針對中國的ASBM。DDG-51換裝直徑12-14英尺的防空反導雷達(AMDR)後,比目前裝備的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還要精確。美國海軍未來計劃建造的CG(X)巡洋艦具備更強的防空作戰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排水量可能超過20000噸,比DDG-51加裝了更多導彈發射管,防空反導雷達系統也更爲先進。2008年,美軍還爲DDG-51裝備了天基傳感器等離岸數據采集裝備,建立通信數據鏈以提高偵察探測能力。
大氣層內反艦彈道導彈樣靶。美國導彈防禦局目前正在發展外大氣層樣靶計劃,每個樣靶系統耗資3000萬美元,且不能重複利用。大氣層內反艦彈道導彈樣靶研發被認爲是海軍職責,制造成本更爲昂貴,但是目前沒有相關預算支持。未來幾年,美國海軍將采購3至5枚反艦彈道導彈的模型,作爲反導試驗的靶彈使用。2012年2月28日,美國報道美軍需要大量試驗導彈,用來模擬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射軌迹,但是美國海軍沒有研究、發展和采購的任何經費。
反潛作戰(ASW)。在反潛方面,美國認爲海軍沒有做好對抗中國潛艇的准備。2006年10月26日,一艘中國“宋”級潛艇在沖繩海域行駛離“小鷹”號航母(CV-63)打擊群5英裏遠時出水,而打擊群在“宋”級潛艇出水前沒有探測到中國潛艇,雖然中國政府否認了潛艇正在跟蹤美國航母,但卻認美國海軍對反潛作戰更加重視。美國海軍計劃采購更多的反潛戰平臺,發展艦載和機載分布式傳感器爲主的反潛方式,綜合使用網絡傳感器、無人機系統和離岸武器,前提是攻克整合聲納浮標等傳感器信息的技術難題。
相關報道:
美媒盤點改變海戰新技術 DF-21D將變得容易對付
美專家稱中國可能將在1月11日測試DF-21D導彈
外媒稱美航母顧忌中國DF-21D導彈威力
美稱中國研電磁脈沖武器 可裝備DF-21D打航母
回應
美國人牛皮哄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30/0918699496.html 2012-08-30 10:45:40
俄媒稱中國“粽子機”或研艦載版配國產航母
網上流傳的神秘“粽子機”。
中評社北京2012-6月27日電,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6月26日報道,從中國軍事論壇披露的相關圖片來看,沈飛研製的這種新型隱身殲擊機長度為16.94米,配備兩台RD-93級別的發動機。在飛機布局方面,雙垂直尾翼與F-22類似,發動機進氣道則與F-35相似。有網友評論稱,這種新型隱身殲擊機代號“沈飛中四”,其研製進程在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已經加速。
俄媒稱,如果上述消息屬實的話,那麼中國確實正在研製兩種型號的新一代隱身殲擊機。其中殲-20尺寸較大,用途廣泛,可對地面和海面目標實施遠程打擊,而“沈飛中四”尺寸稍小,與米格-29相當,主要研製目標可能是作為高機動性隱身殲擊機奪取制空權。由於尺寸稍小,因此對“沈飛中四”來說,更加重要的是艦載版的研製,將來可能會配備到國產新型航母上服役。有消息稱,中國1998年從烏克蘭購買當時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隨後自力更生完成了這艘航母的建造和改裝工作,如今已經順利完成了8次海試,預計將在近期服役,用作教學和科研艦,成為中國海軍首艘航母。今後,中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產新型航母也將會編入中國海軍服役。
千裏快運“粽子機”:神秘中國軍機運輸遭網友曝光
中國新聞周刊網2012-6月26日訊 有網友在端午節前幾天拍到中國某款戰機運輸照,從照片來看,該型戰機用迷彩帆布包裹緊實,具體型號不明,軍迷昵稱其爲粽子機。
各大軍事論壇紛紛對此戰機進行了分析:“此機尺寸不大,設計成熟,全機尺寸研判,采取常規布局中單翼,大平尾,傾斜雙尾翼,機長17米上下,機高5米上下,翼展12米左右,空重量12噸左右。”
有網友稱:“按照翼型判斷,類似雙發梟龍。翼型與梟龍類似,是梯形翼,後掠角相似,可能是42度左右。但是,照片上大致可以看到,機頭棱邊發端于進氣道的上側內角、高于進氣道的上側外角,也即機頭渦掠過機身背脊,産生增升效應。
同時,進氣道的上側外角,有小邊條可以産生邊條渦。雙渦融合,有一定的複合效應,不排除機頭渦外擴過程中融入並且增強邊條渦。渦流增升效應高于梟龍。加上升力體效應,在主翼翼型相似的情況下,升力特性肯定好于梟龍。具體數據不知道。”
還有網友表示:“此機不能拆開主機翼運輸,說明該機翼一體成型,材料工藝很先進。” 有網友猜測:“這款隱形戰機可能是沈飛設計的四代隱形戰機。”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9471_15998.html#p=1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272426111/2738/48/76/6_1.html
韓媒稱殲20用上自研二元矢量噴口高端發動機 2012-03-23 東方網
韓國軍事網站《韓國軍事防務網》2012年3月19日發表文章,對近期爆出的全新殲-20戰機照片進行了解讀。從技術上講,這兩處變化預示中國已經掌握美式二元矢量推力與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並成功的將其整合到了最頂尖的戰機之上。從發展上講,新型殲-20的出現,預示中國已經成功在自研戰機上擺脫俄式風格,成功整合了西方與自身的戰機技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2-03/2549829.html
俄媒稱美軍F-22再先進也難抵消殲-7數量優勢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6月26日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赫拉姆奇欣認爲,有人駕駛戰鬥機已經達到發展極限,主要是因爲:第一,飛機越來越昂貴,生産和維護更困難,導致有能力研制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國家減少,限制了多數國家空軍的裝備數量。現在北約28國作戰飛機的數量總和也不如80年代末的美國。哪怕損失一架飛機都極其痛心;第二,飛行員培養費用更高,對其技術、體能、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合適人選自然越來越少。而且他們極有可能會流失到收入較高、風險較小的民航部門。哪怕損失一名飛行員都極其痛心;第三,當前類型的作戰飛機構想已窮盡想象,實際上難再發展和完善。而在當前網絡中心戰構想框架內,對飛機技術工藝標新立異的要求也更高。
俄專家稱,盡管現代化作戰飛機使用高精武器,飛行員對戰場局勢洞若觀火,作戰效能明顯提升,但是作戰潛力本身卻無法提高。即便能夠達到根本不現實的“一發彈藥命中一個目標”的最高作戰效能,也根本無法摧毀比機載導彈和炸彈數量多出許多的目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質量因素無論如何無法取代數量因素,比如不妨想象一下美軍兩架第5代戰鬥機F-22與中國20架第2代戰鬥機殲-7遭遇時的空戰場景,即使F-22能超視距擊落10到12架殲-7,剩余8到10架中國飛機一旦靠近,就能憑借數量多、尺寸小的優勢,以及機動性能相當的均勢,在視距內發射導彈,全殲兩架F-22。相比之下,美國損失兩架F-22,顯然要比中國損失10到15架殲-7要痛心得多。
赫拉姆奇欣認爲,美國的經驗表明,第5代殲擊機的構想顯然已陷入僵局。美軍F-22僅有188架,而不是最初計劃的750架,很難完全替代893架F-15A/D。而且,F-22極爲昂貴,單價3-4億美元,幾乎是F-15飛機0.3-0.5億美元的10倍。另外,F-22載彈量小,哪怕是相同的AIM-120和AIM-9空空導彈,也只是F-15的2/3。隱身的F-22生存能力較強,但是F-15的戰場生存能力也並不差,雖已多次參加實戰,卻沒有一架被證明在空戰中被擊落。何況F-22還有比較嚴重的座艙缺氧問題。相比之下,F-35的情況更糟糕,爲替代F-16、A-10、F/A-18A/D和AV-8,美空軍計劃采購1763架F-35A,海軍航空兵采購260架F-35C,海軍陸戰隊采購80架F-35C和340架F-35B。但是項目遇到嚴重技術問題,量産日期一再推遲,價格卻在猛漲,原本應比F-16便宜的F-35的價格現在至少是F-16最新型號的兩倍,是最舊型號的5-6倍。很難想象昂貴的F-35會像A-10一樣直接對抗敵方防空火力,雷達隱身性能也將無濟于事。
可能有3條發展道路:一是技術進一步複雜化,從第5代向第6代,以及高超音速無人機過渡;二是繼續完善第4代殲擊機;三是技術簡單化,借鑒4代和5代機技術,退向第3代。相比之下,第一條路障礙較多,而且無人殲擊機技術極其複雜;第二條路最簡單,分歧也少,但是飛機同樣日益昂貴而複雜。多數國家出于慣性在走這條路,其中歐洲和中國的情況最樂觀,歐洲“臺風”、“陣風”、“鷹獅”戰機都借鑒了美俄F-16、蘇-27,但是數量太少,不足1000架。中國完全不限制數量,而且殲-10、殲-11、殲-16性能先進,在生理年齡上遠遠優于美俄同類戰機;第三條路只有中國謹慎行走,繼續生産和完善殲-7,主要用于出口,同時也爲自己儲備。另外一個方案是把高級教練機發展爲輕型殲擊機,在此方面韓國FA-50較爲成功,在戰術技術性能上已成爲標准的 第4代輕型殲擊機,俄羅斯的雅克-130也有這種潛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27/0904694081.html 2012-06-28 09:42:48
專家建議造浮島機場讓戰機作戰半徑覆蓋南海2012-06-04南方日報
資料圖:永興島機場是南海少數可供戰鬥機起降的機場。
吸取以前空軍支援不足的教訓,中國大力研發提升空軍作戰半徑。根據目前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先進戰機的作戰半徑已經超過1500公裏,加之空中加油技術的不斷升級,中國空軍的作戰半徑將再度翻番。
而黃岩島、釣魚島以及部分南海島礁都在距大陸1500公裏的範圍之內,遠者也在2000公裏左右。
殲-20作戰半徑將達到2000公裏,但是殲-20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能投入使用。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戰機有殲-11、殲-10、蘇-27、蘇-30系列戰機,以及外界已多有報道的殲-16和殲-18。這些戰機的作戰半徑都已經達到或超過1500公裏,而且這些戰機都可以空中加油。
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空軍的蘇-27和蘇-30戰鬥機,數量爲150架。緊隨其後的是超過100架的殲-11戰鬥機和將近200架的殲-10戰鬥機。除此之外,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也擁有數百架先進戰鬥機。
除了研發新式戰機、完善空中加油技術。爲了奪取包括南海領域在內的中國周邊海域的制空權,我國一方面加快了西沙永興島機場的建設,另一方面開始研發航空母艦。日前,還有軍事專家呼籲中國建設“浮島基地”。
目前,永興島上已經擁有一條設施基本完備的、長2700米的跑道,貫穿島的一側。機場可以起降運七、運八等大中型平臺的運輸機、反潛機、預警機、巡邏機。也可以起降殲-8Ⅱ、殲10、殲11、殲轟7等多種輕重三代戰機。據稱,該機場可起降近百架軍用飛機。
另一方面,如果目前仍在建設的“瓦良格”號航母最終在南海服役,那麽中國其他先進戰機便也可以在南中國海可能的戰局中發揮作用。俄羅斯媒體曾披露,“瓦良格”號航母預計將配置包括24-36架殲-15殲擊機、4架預警機(以運-7或雅克-44爲基礎)、6-18架卡-28PL和2架卡-28PS反潛直升機,以及其他飛行器,總數爲50-55架。
當然,相關分析也認爲,中國空軍的戰力仍有提升的空間。除了殲11系列,可遠程作戰的殲-10、殲轟-7A遠程,都只能帶少量彈藥。有專家指出,以黃岩島爲例,中國軍機從三亞出發,運-8預警機和海巡機只能在黃岩島附近警戒兩三個小時,24小時不間斷需要7-8架次。殲-11也只能在周邊海域巡邏幾小時,維持2架在空中不間斷執勤需要不少兵力交替。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04/0859692149.html
筆記本電腦是越小越貴,因爲在小的地方實現高性能計算,是很困難的。要用到大量稀有金屬,比如黃金等。
同理,在航母上也是這個道理。要用到專用的機載飛機,要用到精心的設計,要用到大量專有技術。而且建造很困難!一被擊損擊沈,再造就要等個1,2年。
而浮島式航母,建造就容易多了。一些浮箱,連在一起。就搞定,太容易了。而且可以起降大飛機,運程轟炸機!大量軍用物資儲備。
受打擊能力也強,幾個炸彈扔下來,壞掉一兩個浮箱,把它扔掉,再連上新的就是。
而且戰時,可以大量制造。
缺點:太慢!
要讓浮島式航母發展起來,必須解決它這種致使問題,運動起來十分的慢。 兵貴神速,雖說他的遠程打擊力量很強,但也必須要有較高的極動性,快速運動到戰區去。
中國如果要發展這種浮島式航母,就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太困難。在浮箱形狀上,吸收中國新型排浪式快艇雙體船設計思想。使浮箱更加適合高速動性。
驅動這種大的東西,高速航行,必須要用到核動力。因爲浮島式航母有的是地方,這樣就給核發應堆充分的空間,所以可以兩個以上的核反應堆。提供強大的能量。
http://lt.cjdby.net/thread-379294-1-1.html
浮島式航母
“浮島式航母”想像圖
加拿大和日本設想的浮島式航母基本是固定式建築,相當于在海上建造一個小型飛機場,跑道長1000米左右,可供各種飛機安全起降,而造價只有幾億美元;而美國設想建造一個排水量50萬噸,全長900米、寬90米、高60米,可搭載300-500架各種類型的陸基飛機,航速6節,造價12億美元的大型半潛型浮島式海上機場。
構想來源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撤除了8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如此大量的海、空軍基地撤出之後,美國要想繼續推行全球戰略,繼續使用海、空軍力量幹涉其他國家的事務就不那麽方便了,浮島式航母概念恰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由于浮島式航母上起降的飛機作戰半徑都很遠,所以在作戰方面,浮島式航母和類似于沖繩基地這樣的海、空軍基地一樣,遠離戰區,不進入有威脅的海域,不直接參加戰鬥任務,因此應該是比較安全的。據測算,如果把2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部署在高威脅區,把1艘浮島式航母部署在遠離戰區的海域,其總體作戰效能相當于5艘重型航母。從戰術技術性能上來看,浮島式航母和尼米茲級這樣的斜角甲板航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浮島式航母的發展並不會取代尼米茲級這樣的重型航母,但作爲一種補充和支援兵力,其作用是不可小看的。據稱,2020年前美國海軍將建造2-3艘。
海上國土
根據國際法規定,軍艦是一國流動的國土,是一國主權和權利的象征。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軍艦,任何飛機、艦艇不能隨意對軍艦構成威脅,任何對其進行攻擊、摧毀的事件都被認爲是對一國的正式侵略。因此,那些想造航母而因爲種種原因造不了航母的國家,可以發展一些類似于浮島式航母這樣的海上平臺。
合算的平臺
其實,作爲近海防禦型海軍國家,這樣的平臺非常合算,能夠航行和機動更好,爲了節省經費,即便是不能機動的固定式海上平臺也沒關系。如果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爭議地帶的前沿海域,進駐一些作戰或支援飛機,同時也可爲軍艦提供一些支援,從而能夠使海、空軍力量在中遠海域進行正常巡邏,以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其威懾作用是相當明顯的。也可以利用浮出水面的島礁或不能浮出水面的珊瑚礁盤建造或部署幾個這樣的固定式海上基地,完全是民用性質,可將其劃歸某個地方政府管轄,民用船舶、民航飛機和海洋石油開發部門都可利用這樣的浮島進行海洋開發,漁業捕撈,空中航運,油氣勘探,海洋調查,海上救援,物資、食品、淡水補給,機械設備的維修和人員的醫療救護等,也可開辟海空旅遊航線,對國民進行海洋觀和國防觀教育,當然在需要的時候軍隊可緊急征用,作爲軍事基地支援海上作戰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617.htm 2012-06-04 12:23:10
美國海軍首度試射電磁彈射裝置2010-12-22
五十多年來,美國航母都是靠引擎室產生的蒸汽在彈射戰鬥機,雖然這個系統經過這麼多年的演變,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但是在效率和控制發射力道方面,仍然不是那麼地理想,因此美國海軍將在新一代的航母上,將改用電磁力來彈射飛機。這個稱為 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EMALS) 的系統在原理上這和磁浮列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靠著輸入電力的不同,可以提供更準確的彈射力道控制,使得用彈射器發射未來的小型無人飛機成為可能。這次的測試是陸基測試 -- 第一艘預計搭載 EMALS 的航母 CVN-78 福特號目前還在建造中,要到 2015 年才會完工,但 EALS 的陸基測試結果將直接影響到福特號是否能將這個系統整合進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NTIwNTI0.html
俄媒體稱中國航母用電磁彈射器已經研發成功
資料圖:美國研發的電磁彈射器。
據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2012年4月26日報道,近日中國網絡論壇上出現了國産航母電磁彈射系統原型圖片,其設計師馬偉明因成功研制出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而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從能量消耗角度推測來看,中國未來航母顯然可能會使用核動力裝置。
俄媒稱,中國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設計師馬偉明1982年畢業于解放軍海軍工程學院,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現在是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電動機和潛艇電力供應系統專家,並因成就突出而在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日前,又因成功研制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而受到中央軍委的表彰。
據悉,中國航母電磁彈射系統長度超過100米,使用直線感應電動機,有複雜的供電和指揮系統,其中最爲關鍵的高效儲能裝置能在45秒內積聚艦載機彈射起飛所需的電能。爲保證最重的艦載機起飛,彈射器需要消耗的能量大約爲120兆焦,而高效儲能裝置最多可儲存140兆焦的能量。此時充電功率爲3.1兆瓦,加上能量損失,不會超過4兆瓦。算上4套電磁彈射器以及其他系統,中國航母需要的能量最多爲60兆瓦。這樣算來,中國未來航母可能會使用核動力裝置。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4-28/0833689041.html
美國近年來不斷爆出研製電磁彈射器的新聞,並反覆強調傳統的蒸汽彈射器已過時,美國航母將徹底淘汰蒸汽彈射器。對此,中國有關方面頗為所動,因為國產航母計劃很可能就要啟動,而彈射器是其中的關鍵技術,有關方面認為,相對於老式的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器的誘惑力要大得多。
如今,世界上有好幾個國家擁有了航空母艦,但真正具有戰鬥力,並能對別國海軍造成絕對空中威懾的,則只有美國的航母,其他國家(如俄羅斯、英國、印度等)的航母,所搭載的戰機,要是戰力很差的垂直起降飛機(如英國鷂式),要就不能滿掛起飛(如俄羅斯蘇33,不能滿掛起飛,戰力大打折扣),這是何原因,就是由於沒有彈射器,航空母艦做得再大,其跑道長度仍不足以讓噴氣式飛機平滑起飛,俄羅斯、英國採取的是滑躍或垂直起飛方式,這兩種起飛方式皆要求飛機起飛重量不能過大,也因此限制了飛機的作戰能力(燃油和武器不能多帶,導致航程火力大為縮水),而美國航母使用彈射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借助彈射器的力量,滿載的重型戰鬥機可以在甲板上順利起飛(如f18),另外,航母上的預警機,反潛機也很重要,這兩種飛機一定要借助彈射器才能起飛,如果把滿載的重型戰鬥機比作航母伸長的利劍,那預警機和反潛機就好比航母靈敏的耳目,具備這些條件,航空母艦這個龐然大物才能真正發揮出他的威力來,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彈射器,因此彈射器對航母來說太重要了。數十年來,美國之所以能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不動搖,並最終擊敗對手蘇聯,很大原因在於他擁有世界上唯一配備著彈射器的航母艦隊。蒸汽彈射器技術迄今只有美國掌握著。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直到今天仍然未開發出來。
中國近年來國力持續增強,對外貿易不斷加深,海洋權益日顯重要,再加上許多歷史遺留的海上爭端(如東海問題,南海問題)仍未解決,因此迫切需要裝備航母。而一旦把開發航母提上日程,就不得不考慮彈射器的問題,我們如果要開發彈射器,是開發美國已使用數十年的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還是新近提出的電磁彈射器。
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體積龐大,甲板下要留出大量空間安放蒸汽罐,且需要大量淡水。工作過程複雜,要先加水,再加溫,儲存蒸汽,還要計算好水量。而且據說在寒冷的北冰洋還無法使用。因此美國近年來不斷爆出其研製新型電磁彈射器的消息。這電磁彈射器聽起來很不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咱中國有關方面曾多次表示,開發彈射器技術難度大,研製週期長,如果搞蒸汽彈射器,最後費盡周折,卻弄出個落後的東西來,準會得不償失。不言而喻,咱國家是想直接上電磁彈射器了。
但此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論是傳統的蒸汽彈射器,還是新型電磁彈射器,都只是美國在研製,使用,到底誰優誰劣,外界對其一無所知,說電磁彈射器先進,也是美國放出來的話,美國會好心提醒對手別走彎路嗎。要知道,自古「兵不厭詐」,美國可是欺騙老手,國際舞台上的「大忽悠」。俄羅斯就曾被他「忽悠」過一回,至今仍後悔莫及。八十年代,俄羅斯的前身蘇聯,開始研發蒸汽彈射器及重型航母,欲與美國爭奪海上霸權。可偏偏在這時,美國軍界大談航母無用論,說什二十一世紀是無航母的時代,還說準備將現役航母退役。蘇聯一聽這話,慌神了,心想,彈射器研發難度大,週期長,重型航母造價昂貴,使用成本高,到時候我們費那大勁弄出來,要真成了沒用的廢鐵那可就慘了。於是他們趕緊停了該項目,只搞了兩艘中型航母(滑躍起飛)。幾年後,他們發現自己上當了,美國不僅未淘汰舊航母,還又建了幾艘新航母,現代戰爭仍然離不開航母(海灣戰爭就是最好的例證)。可這時已經來不及了,蘇聯已解體了,新生的俄羅斯千瘡百孔,國力衰退,根本無力再上該項目了。因此,直到今天,俄羅斯仍然沒有真正的航母呢。
俄羅斯慘遭美國「忽悠」的教訓,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不可步其後塵,蒸汽彈射器雖然落後,但畢竟是很成熟的技術,可靠性毋容置疑,另外其製作工藝極其高超,其他國家遲遲不能裝備,就是因為達不到其工藝要求才未成功的。如果我們能解決蒸汽彈射器,那就意味著我們的工藝水平能大上一個台階(軍工生產帶動整個工業體系),超過英國,日本,這是很誘人的。而所謂的電磁彈射器,美國自己都未搞出來,管不管用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不加考慮就盲目跟風,很可能會中老美圈套,重蹈俄羅斯覆轍。花上數十億的資金,十幾年的時光,最後,老美來一句「sorry,it is wrong!」那時我們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27468 2012-04-28 10:26:55
戴高樂號航母研發教訓及啓示 2012-03-12 學習時報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將撤離利比亞進行維修保養
法國作爲歐洲傳統的海軍強國,曆來注重海軍建設與發展,特別是對研發航空母艦這一“海戰利器”尤爲重視,始終走在歐洲各國前列。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中型航空母艦,它既是法國人保守與創新交織的結晶,又是法國人傲骨與短視的産物;既是法蘭西海軍的王冠,又是法國人心頭的痛。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研發過程一波三折,引人深思。
搖擺不定的戰略意圖和好高騖遠的技戰術指標。上個世紀70年代末,法國決定發展核動力航空母艦有其深刻的戰略考量。法國作爲北約中最爲獨立的國家,認爲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保持其大國形象、對抗華約組織和蘇聯軍事威脅、維護大國地位的重要標志和工具。雖然無法與美國相比,但在核動力航空母艦進入現役後,法國將成爲歐洲無可爭議的海軍強國。
同時,法國作爲歐洲“去殖民化”不完全的國家,有許多海外利益和戰略目標需要航空母艦去維護與實現。正是基于這些戰略企圖,法國國防委員會于1980年批准了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計劃,但計劃的執行卻朝令夕改,充滿了變數。柏林牆倒塌和法國國防預算的大幅度削減嚴重影響了項目經費,這一項目推遲到1989年才正式開工,期間又經曆了核心設備研發滯後、配套設備不完善等諸多困難,曆時 15年直到 2001年“戴高樂”號才正式服役。
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致使該計劃失去了主要的作戰目標。研發過程中,技術指標幾經修改,充分暴露了超出自身制造能力和一味追求高精尖的問題。排水量僅4萬噸的中型航空母艦,卻標新立異地采用自身掌握不成熟的核動力推進方式;設計裝備彈射器、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等先進配套設備,由于沒有自主研發能力只能高價向美國訂購。上述種種問題暴露出設計者在航空母艦這種大型裝備研發上表現出的貪大圖全和決策失誤,原本只有8萬噸以上大型航空母艦才具備的作戰能力和指標,非要強加在一個戰力有限的中型航空母艦上,魚與熊掌兼得的目標,最終沒有實現。
不斷攀升的制造成本和實力不濟的制造水平。截至2000年11月“戴高樂”號開始進行遠航實驗,整個項目耗資800億法郎,排除物價因素,比原計劃投資的120億法郎高出了近6倍,預算超支的狀況實在令人瞠目。法國雖然采用諸多成本控制措施,但成效甚微。
據法國《巴黎競賽畫報》報道,在研發制造“戴高樂”號的數十年中,軍方和承包商已習慣于分散、隱藏其經費,通過成千項預算,將它們分散在更多的巧立名目之下,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和成本失控。同時,法國盡管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但在航空母艦這樣的大系統面前,其制造水平仍顯得力不從心。
例如,航母核心動力裝置,法國原計劃設計全新的艦用核反應堆,但整個項目千頭萬緒,制造商水平實在難以達到,再加上1992年歐洲金融危機和法郎急劇貶值的壓力,使工作處于停擺狀態。無奈之下,生産商只能將剛下水的導彈核潛艇“凱旋”號的動力裝置K-15壓水式核反應堆做細節修改、提升功率後裝在航空母艦上。這種取巧的做法,雖然節約了時間,但其複雜性最終導致該動力系統的子系統太多,可靠性極低,且成本費用居然比從美國進口航空母艦專用核動力還高,最大航速卻只有27節,是所有核動力航空母艦中最慢的。這樣的低航速和動力系統的糟糕表現,嚴重影響了艦載機的起降和全艦的在航率,進而制約了全艦整體作戰能力的發揮。
層出不窮的技術故障和差強人意的實戰表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自1994年下水以來曆經磨難,陸續暴露出諸多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源于設計不合理和質量不過關。“戴高樂”號下水後才發現飛行甲板太短,無法供計劃裝備的 E-2C“鷹眼”預警機起落,不得不返廠全面檢查,最終將斜角甲板跑道加長4.5米才解決問題。2000年11月,“戴高樂”號在北大西洋進行首次遠洋試驗時,一部螺旋槳的槳葉突然斷裂,沈入大西洋洋底。螺旋槳事故讓法國政府難堪不已,經過一個月的調查,法國國防部在調查報告中指出,法國“大西洋鑄造實業公司”1997年在爲“戴高樂”號制造和安裝螺旋槳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特別是最後的精加工質量低劣,導致産品出現缺陷,致使螺旋槳葉在航行中斷裂。此外,還有更爲離奇的問題,在試航中“戴高樂”號的冷卻系統線路和核反應堆沒有任何接觸,絲毫起不到冷卻作用。就連水兵們用的洗衣機也出了毛病,所有滾筒若是全速運轉起來,整個艦體都會出現難以忍受的震動。如此麻煩不斷、頑疾纏身的“戴高樂”號,仍然咬緊牙關,苦苦撐起了法蘭西海權的“保護傘”。自服役以來,“戴高樂”號先後參加了美軍打擊塔利班政權行動和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行動。2011年 3月,“戴高樂”號又參與了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但是,在執行對利軍事行動4個月後,“戴高樂”號突然以戰費開支過高爲由提前撤出戰鬥,外界對其以經費制約爲由提前結束任務的解釋均表示懷疑,更多趨向于認爲“戴高樂”號“頑疾”複發,再次出現故障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而被迫退出戰鬥。正如法國媒體所評價的:“戴高樂”號每次出海,總是大吹大擂一番,但返航時卻總是悄無聲息地溜回港口。總體來看,“戴高樂”號的實戰表現,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研發的曲折曆程帶給人們諸多啓示,其經驗與教訓值得深刻汲取。
啓示一:要緊貼實際做好頂層設計,強化決策的剛性執行。對于研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裝備,要注重抓好項目的頂層設計,緊貼自身基礎工業制造水平和具體任務目標需求,且不可脫離實際,人爲加碼,尤其是在沒有研發和使用航空母艦經驗的前提下,更要處理好借鑒與創新的關系。同時要針對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目標,從戰略層面上科學嚴謹地做好整體設計,在噸位、動力模式、艦載機等多個子系統研發上做好總體規劃,做到科學決策、系統配套、結構合理、形成合力。要充分認識到航空母艦研發的複雜性、困難性,強化項目決策的剛性執行,防止出現朝令夕改、前後矛盾和搞變通、走捷徑的問題,以堅韌的毅力、無畏的決心,堅持發展,一以貫之。
啓示二:要科學合理地做好項目預算,確保效費比達到最優。做好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研發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裝備采辦項目的關鍵環節。
啓示三:要全面細致地做好項目預研,抓好核心技術的突破。這些核心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對于一國基礎工業水平和綜合國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要想突破上述瓶頸難點,就必須發揚“兩彈一星”的科研攻關精神,堅持獨立自主抓重點、科學創新求突破,注重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創新集成具有我國特色、實在管用的武器系統。尤其要確保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核心裝備不受制于人。應科學籌劃各子系統的研發,防止因單個系統研發滯後造成整體計劃的拖延。應統籌規劃配屬艦艇的裝備研發進度,確保航空母艦整體作戰能力的發揮。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03/12/c_122821564.htm 2012-04-06 14:04:11
日本伊勢號大型戰艦甲板薄無法承受F-35B起降
“伊勢”號下水儀式于2009年8月21日下午在石川島播磨重工聯合船舶公司橫濱工廠舉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和各國軍事專家都在熱烈討論將“日向”級驅逐艦經過簡單改裝後轉爲輕型航母的可能。
“日向”級采用全通式甲板和位于右舷的艦島設計,在外形上與航母基本一樣。美國《全球安全》網站認爲,只需要安裝和英國“無敵”號航母類似的滑躍甲板,並配備美制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這艘1.35萬噸的戰艦就能轉爲標准的輕型航母。換句話說,日本在戰爭爆發後很短時間就能將改裝後的航母送上戰場。
然而美國《防務新聞》稱,外形相似並不等同于具備相同的性能。
報道引用東京和平與安全研究院院長的話表示,“新的直升機驅逐艦甲板太薄,無法承受F-35著陸時的壓力。”而且,爲起降戰鬥機,飛行甲板的高溫性能也必須改進。因爲F-35B垂直降落型飛機降落時尾噴管會向甲板噴射出上千度的高溫氣流,足以融化“日向”號的飛行甲板。
除了甲板問題外,原爲停放直升機設計的升降機和機庫布局都不足以滿足容納固定翼戰鬥機的要求。如果對這些部位進行改進,“日向”號還需要“傷筋動骨大動手術”,絕非短期內就能完成。
美國海軍研究飛機起降生熱引起飛行甲板變形的解決辦法
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2009年11月22日報導,據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NR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研究表明,MV-22鶚鳥(Osprey,或稱魚鷹)傾翼機(Tiltrotor)的機翼在飛行甲板上無酬載運轉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會使飛行甲板在10分鐘內發生融化變形現象;飛行甲板反覆形變會使飛行甲板的壽命縮減40%;F-35B閃電二式(Lightning II)聯合打擊戰機(JSF, Joint Strike Fighter)的引進會使飛行甲板變形的問題變得更嚴重。為此,ONR正在尋找改進飛行甲板的辦法,以使甲板能抵擋新型飛機所產生的向下洗氣氣流帶來的大量熱量,並使這些熱量均勻分散在甲板表面。
目前,ONR想要建立1套「飛行甲板熱量管理」(flight deck thermal management)系統,該系統能使來自飛機的熱量均勻分散在甲板上,並可使甲板溫度保持在300度以下。試驗表明鶚鳥傾翼機的下洗氣流能使飛行甲板的溫度升高到攝氏350度左右。
另參本館:
美“聖安東尼奧”LPD兩棲艦兩棲 日本16DDH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071、大隅與獨島西北風
瓦良格號甲板上的攔阻索機構
中國航母攔阻索機構組件和鐵索
圖爲工程人員吊裝攔阻索機構。
鋼索
環球網國際軍情中心2012年1月7日消息:瓦良格航母改造期間,網友拍攝了瓦良格號甲板的視頻,從視頻截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瓦良格號甲板上的攔阻索機構的身影。關于瓦良格號沒有攔阻索的謠言可以不攻自破了。
資料鏈接:攔阻索的工作原理
攔阻的阻力産生裝置,當飛機接觸後裏面將充滿蒸汽,最終使飛機停下來,攔阻索不是就是一根鐵索,最具有技術含量的是阻力産生裝置,當飛機接觸後飛機和拉彎的攔阻索形成三個力,這三個力的合力最終沿著飛機的飛行方向。
保持合力在飛機的飛行方向,假設飛機恰好拉住中點部分,那麽攔阻索的兩邊拉出的長度應該是一樣的,而兩段的力也應該是一樣的,這種是最理想的方式。然而並不是說每次都能鈎住中點,如果鈎住靠左或者靠右幾米,那麽攔阻索兩邊拉出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兩段的力也是不一樣的。則就是攔阻索的核心部分,即如何使得兩邊産生的力不同,最終使得飛機和兩段攔阻索上的力的合力保持不變。
當艦載機降落時,尾鈎放下,其位置比起落架還低,著艦點在1、2道攔阻索之間爲好,這就要求飛行員有很高的操縱技術。白天著艦的艦載機尾鈎挂住2、3道攔阻索的合計約占62-64%,尾鈎挂住第4道索的約爲18%,尾鈎挂到第1道索的約爲16%。在夜間尾鈎多挂住第3、4道索。如尾鈎未挂住攔阻索,著艦機必須拉起複飛,這在白天約爲5%,夜間則高達12-15%。
http://mil.news.sina.com.cn/p/2012-01-07/1029679579.html
中國航母可能將開始進行艦載機相關試驗
資料圖:近日被吊裝到航母上的殲-15艦載機模型。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3月1日報道,近日互聯網上出現了艦載版殲-15殲擊機和直-8AEW直升機全尺寸模型登上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的照片。專家推測稱,航空裝備模型上艦可能與艦載飛機和直升機開始在航母甲板上進行移動性能測試和相應行動有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02/0856684067.html
傳中國航母八一節服役 軍方稱視訓練情況而定 2012-03-30 中國新聞網
據國防部網站消息,國防部29日舉行例行記者會,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記者會上就中國航母平臺等問題做出回應。
有記者問,有媒體報道稱,在建航母平臺有望今年“八一”正式服役,請問這一消息是否屬實?
楊宇軍稱,武器裝備從研發到裝備部隊,都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我航母平臺等新型武器裝備正按照計劃開展各項科研試驗和訓練,後續的相關工作要根據科研試驗和訓練情況來確定。 2012-04-06 13:52:53
我國首艘航母可能在明年八一南海服役由軍委直接指揮
資料圖:我國首艘航母試航歸來。
人民網2011-8-16,有關軍方消息人士表示,經過多次測試完畢後,中國第一艘航母預計在明年八一建軍節正式交付海軍服役;航母歸屬中央軍委直接指揮,初步計劃日後在南海服役。
羅援少將稱我航母試航可能已完成艦載機試飛
經過4天的試航,中國首艘航母昨天凱旋歸來。2011年08月14日上午10時45分,航母被拖船拖至大連造船廠以東約1.5公裏處。10時54分,航母拉響三聲汽笛,持續約20秒,隨即造船廠內響起鞭炮聲。記者看到,航母原來的停靠地,一臺吊車將一幅大型條幅挂起來,上面寫著“熱烈歡迎首航試驗凱旋歸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8-15/0842661514.htm
陸建國產航母 萬名職工簽保密合約 2011/08/13朝鮮日報
「兩年前開始在造船廠工作的丈夫現在在造航空母艦。」
日本《產經新聞》12日根據該報記者對江南造船廠附近居民的採訪內容報導說,中國可能在江南造船廠三號船塢附近的巨大建築內建造中國的新型航母。《產經新聞》稱,表面上看只是在建造大型集裝箱,但據村子里的人說是在建造航母,而這個事實已經是家喻戶曉。據說,該造船廠今年年初招聘了1萬名職工。
當時有居民透露說:「錄用條件是不許使用手機,也不能和家人或親朋好友聯絡。」共同社本月1日報導稱,這些人簽了保密合同後被錄用。造船廠內外有數十棟公寓,還有可能用作外國人專用住所的高級公寓。
共同社報導稱,高級公寓將提供給計劃從9月份開始在這裡工作的烏克蘭技術人員居住。高級公寓旁還設有足球場,烏克蘭技術人員可以在閒暇時到這裡活動。
一般來說,像航空母艦這樣大型、複雜的艦艇,它的測試階段一般是比較漫長的,通常是以年來計算的。
我們可以看看法國的“戴高樂”號,這是法國建造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它是在1999年的1月進行海試的,整個海試階段到2001年5月才完成。雖然這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但是之前法國就擁有了航母,法國建造和測試航母並不是從零開始,但海試過程仍然經歷了兩年多的時間。
對於中國來說,這一次是我們擁有的第一艘航母,在此之前我們沒有任何的設計、建造、試驗,那麼這個測試過程中包含的測試項目肯定會更多、更複雜,這就有可能使海試時間更長一些。
完成海試之後,僅僅可以說航母平台具備了基本的使用條件,並不意味着航母具備了作戰能力。
航母平台要和艦載機進行配合,這需要完成艦載機的訓練、使用,包括科研的各項任務,等到艦、機能夠完全匹配、正常運作,這艘航母就能夠擔負作戰任務了。
但這仍然不是一艘航母真正形成戰鬥力的標誌。
航母出海作戰和執行任務需要一個完整的戰鬥群,需要航母平台和各種護航、保障艦艇聯合編隊,這還需要一個訓練、磨合的過程。同時,作為一個第一次擁有航母的國家,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去摸索航母的各種使用經驗,包括在不同的戰術背景下的使用方法。等到航母戰鬥群能夠正常的運作、能夠在不同的戰場背景下發揮作用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這個航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戰鬥力。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xinhuanet/20110810/22352675914.html
黨報刊文質問美國就中國航母還想要何解釋 2011-08-15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8月10日的美國國務院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航母成了一個主要話題。在十來個問答回合中,美國國務院上任不久的發言人紐蘭女士左支右絀。話鋒騰挪間,這位發言人不僅因邏輯混亂遭到窮究,且不經意間再次凸顯根深蒂固的偏執。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8-15/0738661504.html
相關新聞
評論稱中國首艘航母成明星高調難低調也難
外國媒體報道我航母試航紛紛談及中外領土爭議
陸首艘航母是廢料?為何各國仍擔心? 美國之音
俄國評中國航母出海:抄襲和野心 美國之音
大陸首艘航母性能? 美雷根號官兵: 太落後
專家稱瓦良格不能裝彈射器 航母護航艦數量不足
臺灣專家稱臺軍反艦導彈攻擊航母如蚊子叮大象
據香港中通社 2011-8-12報道,臺灣軍方11日在臺北展示自行研發、號稱是“現代克星,航母殺手”的雄風三型導彈受到矚目,但以雄三對付航母,卻被臺灣防務部門前副負責人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2011-08-17 10:30:35
俄稱中國翔龍無人機可引導DF-21D反艦導彈攻擊(另參本館:中國無人機 巨浪1與東風21 )
俄媒刊出的翔龍無人機照片
另據俄羅斯《紐帶》網2011年7月4日報道,中國成飛日前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翔龍”高空遠程無人機的部分數據,其中的部分指標明顯落後于美國的RQ-4“全球鷹”。
俄媒提到,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翔龍”無人機的長度爲14米,翼展23米,飛行高度可達1.67—1.83萬米,起飛重量爲7500千克,航程可達7000千米。該機可裝備探測距離爲480千米的偵察雷達。據悉,“翔龍”無人機將會配備衛星通信-指揮系統。
俄媒提到,有專家認爲,“翔龍”的機體表面將會塗裝可吸收無線電波的塗料,以增強其隱蔽偵察的能力。同時,該機還可被用于引導中國最新型的DF-21D型反艦彈道導彈。至于“翔龍”無人機的其他具體細節目前還不清楚。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7-05/0935655385.html
陸東風16、航母殺手對台威脅更嚴重2011-03-17 旺報記者慶正
國安局長蔡得勝昨天證實,大陸已發展專門對台的攻擊性新型東風16型導彈,射程更遠且威力更大,對台灣的威脅「更嚴重」!
目前大陸對台部署的飛彈,以東風11型、東風15型為主,前者射程至少300公里,後者的衍生型射程超過800公里。
蔡得勝並指出,研發攻擊美軍航艦的東風21丁型導彈也已測試成功,完成部署。
國安局長蔡得勝及情治首長昨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針對「國家情報工作」報告,質詢大陸對台導彈部署和東風21丁型發展現況,蔡得勝被動證實最新情資。
美稱中國二炮增加2個裝備東風21D反艦導彈旅
據美國“戰略新聞網”2011年4月27日報道,分布在中國幾個省的中國二炮部隊在過去幾年實力大幅擴展,包括新增了兩個明顯裝備長期流傳的東風-21D反艦導彈的旅。
由前蘇聯「瓦良格」號改造的中國大陸首艘航母原定七月一日試水,據大陸軍方人士轉述,該航母因零件待修和南海局勢等因素將延遲至八月舉行。從目前公開資料和圖片上看,這艘改造的航母並非如外界所傳僅作為訓練艦而已,它本身就作為一艘海上打擊平台,從安裝的武器系統、雷達與電子設備、艦載機的選擇到編隊組成等,均證明它對作戰性能的充分考慮,且整個作戰思路跳脫俄羅斯的遺風而傾向美國。必要時,它還能作為兩棲登陸艦在南海島嶼爭奪上扮演主戰角色,對台海安全同樣也帶來威脅,它的出現將使台澎防衛的作戰方向,更加複雜而難以兼顧。
(一)武器系統
目前停靠大連港的瓦良格號已經裝配近程防禦系統,由FL-3000N近程防空飛彈和730近程防空火炮組成。FL-3000N防空系統之前在珠海航展展過,與美國的「拉姆」反飛彈系統(台長註:RAM,海公羊飛彈系統)類似。不過,由於FL-3000N採被動雷達+紅外線成像雙模制導,飛行過程不如「拉姆」靈活,但仍具備一定殺傷力。730近防火炮裝配於炮塔上端,可以發揮對反艦飛彈、飛機、近岸目標、小型艦艇和水雷等目標實施點防禦功能。
從近程防空武器的種類來看,由於FL-3000N近程防空飛彈,已經在中共海軍實驗艦上通過安裝測試,而730近防炮火更廣泛裝備於052B/C型驅逐艦和054A型巡防艦上。因此,瓦良格不會僅作為測試相關設備的訓練艦,否則沒必要安裝上述防空系統。
(二)雷達與電子設備
根據最新的瓦良格改造現場圖所顯示,該艦已經安裝中遠程三坐標雷達(台長註:三維雷達),以及中共自主研製的艦用相控陣雷達,和目前安裝在旅洋級二型(052C)飛彈驅逐艦上的相控陣雷達非常類似,052C有「中華神盾」之稱,而安裝在瓦良格的相控陣雷達在功率和外型尺寸上都有明顯提升。可以說,瓦良格的武器和電子設備都是按實戰型軍艦進行配置。
(三)艦載機選定殲15
總體來看,殲-15應是中共在T-10-3基礎上,大量結合國產化殲-11B和殲-11BS上取得的技術而研製出的一種全新艦載機,不論其機體材料、航電、火控雷達系統和飛控系統等均為國造。殲15的外型雖類似蘇33,但它的武器掛載設計比後者更具野心,能攜帶鷹擊83K反艦飛彈、鷹擊85空對地飛彈等制海與對陸等攻擊性武器,不像蘇33為單純的重型空優機,同時殲15極可能採用國造「太行」發動機,達成國造自主的目標。
在艦載預警機方面,除中共海軍訂購的9架卡31預警直升機外,目前還出現裝配機載搜索雷達,以及指揮系統外部天線的直-8AEW直升機照片,表明中共在進口的基礎上自主研製類似的預警平台。即便預警直升機能力不及常規起降固定翼預警機,但它和殲15的搭配組合,顯示中共航母的艦載機走向國產化意圖至為明顯。
一個合理的航母機動編隊,應採「4+4+2+1」的形式出現,即4艘052C、4艘054A、2艘093核攻擊潛艦和1艘綜合補給艦,或採「2+4+2+1」的編隊形式,組合能量將視任務而定。按此思路發展,中共首艘航母編隊擺脫蘇式風格,不像俄羅斯的航母集反艦、反潛和防空於一身,編隊分工遠不及美國艦隊細密,反觀中共航母的防空責任基本,也交給編隊其他艦隻負責,自己除具備近身防空能力,本身即扮演海上的空中機動打擊載台,作戰思路較傾向美軍。
(五)中共建造航母特點
共軍研製航母並非如外界想像般耗費巨資,亦非單獨對航母立項,而是長期分攤到各相關部門,並統籌安排預研費、研製費和裝備費,避免重複浪費,所有計畫需經中共中央軍委討論方能定案。最大的特色是,航母編隊所需武器裝備系統均立足於現有裝備,並進行有效整合,包括編隊組成的海上和水下艦隻、防空系統、情監偵手段,乃至艦載機的選定都在現有裝備條件下進行國產轉型,不是刻意的量身訂做,所以武器的兼容性強,也利於編隊的後勤保障。近年中共海軍多次赴亞丁灣護航,大半以航母編隊的組成艦隻為主,顯然是累積遠洋航海經驗。如此看來,中共海軍發展航母兼具耐心與謀劃,不是東拼西湊,謹慎而有自己的戰略考量。
估計中共首艘航母編隊出台首重大國效應,任務初期以「非傳統安全」(維和、反恐、打擊海盜、海上救難、人道救援)為主,同時維護從南海方向而來的海上運輸線的安全;航母作為軍事存在的主要載台,能在衝突萌發階段實施戰略性威懾,必要時進行有限的軍事打擊。
來源:中國國民黨大陸情勢雙週報1601期【中央網路報】
阿楨回應
貼文較合事實之論
不過有關中共航母
戰力/何時成軍 之爭
待驗
我個人認為會超乎
一般對滑躍式航母之貶見
其因是共軍不會笨到花大錢
去建一不能抗美的航母
http://mypaper.pchome.com.tw/f14tomcat/post/1322373254 2011-08-17 10:38:03
東風-21D迫美重新部署航母 2010-12-30 旺報 記者張凱勝
《華盛頓時報》報導,美軍太平洋司令威拉德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透露,大陸這種新型陸基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可搭載6枚重達450公斤彈頭,發射進入太空後再返回大氣層,然後自行導向攻擊距離逾1500公里以外目標,可精確穿透航行中最先進航空母艦防禦系統。他說,「東風-21D經過中國長期測試後,目前已進入初期部署階段,並具備初期作戰能力」,但中國尚未對真船進行實彈射擊,「關鍵點是還未在海上測試整個系統。」英國《每日郵報》甚至認為,東風-21D還具備太空反衛星能力。
威脅日本及東南亞國家
威拉德表示,東風-21D射程可越過第一島鍊,與該地區的日菲等國重疊,處於中國A2/AD(反介入/區域封鎖)武器系統涵蓋的範圍內,美國和日本、菲律賓、越南對此極為關切。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稱,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航母戰鬥群支配著亞洲水域及航道,東風-21D的部署將改變亞洲安全形勢的遊戲規則。
擴大影響力成軍事強權
威拉德稱「雖然中國目前將焦點集中在渤海、黃海、南海及東海等近海,但我認為,它有意把影響力超越這些地區,最終成為全球軍事大國。」
《金融時報》說,有軍事專家稱,東風-21D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因可阻止美國航母進入中國沿海,削弱干預台海或朝鮮半島衝突的能力。美國海軍情報局去年8月公布的《中國海軍特點》報告,也證實這一點。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今年9月曾表示,東風-21D的研發,將迫使國防部重新考慮部署航母方式。
重申防禦性國防政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威拉德言論應向解放軍了解,她重申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並強調中國始終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力量。
另據美國《時代》周刊網頁報導,西方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近日大陸網頁上有人張貼出一系列有關一架大型、似乎擁有隱形性能的戰機照片,這可能是證明中國新型第五代戰鬥機出現的第一個證據。
這款被稱為「殲20」的戰機,似乎是美國F22戰鬥機的前半部和俄羅斯T50隱形飛機原型機的後半部。如果「殲20」為真,就標誌著中國空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再依賴以色列或俄羅斯的過時設計。(另參本館:PLA四代機之爭)
針對國際媒體指稱,中國軍方已經研製陸基型東風21導彈,並且陸續研究升級至東風21D型。由於該型導彈號稱「航母殺手」引發美方關注。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日前首度證實,中國正在研製中,但強調東風21D導彈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形成作戰能力,「就算它今後能用,成武器了,也是防禦性的,不是進攻性的」。
11日陳炳德和到訪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Mike Mullen)舉行會談,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中,陳炳德答覆中外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美擔憂成致命威脅
記者會中,西方媒體特別關心中國的東風21D導彈,按照美國軍事專家評估,東風21D導彈可以對進入到中國沿岸將近2000公里的範圍內的美國航母形成致命威脅,是中國阻擋美國戰機和艦船進入中國海岸附近水域的戰略武器重要部分。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上將去年底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已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不過,中國軍方過去從未在公開場合證實這一武器的存在。
陳炳德表示:「這個事情(東風21D)正在研究,正在科研,在試驗之中,還沒有形成能力問題,這種武器以後能夠成為武器,它也是防禦性的,不是進攻性的武器,我衷心希望中國的專家們能夠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但是這種高新技術的武器困難重重,要經費投入,要先進的技術,還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這都是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因素。」
據了解,中國大陸是在1975年同時研製陸基型東風21導彈,並於1995年完成試射,射程1700公里;隨後大陸又陸續研究改型,到東風21D型,有消息稱射程已達3000公里。
十幾年來,五角大廈的戰略專家一直擔心會有一種新超級導彈摧毀美國航母艦隊。這些航母維持著美國在東亞海域的戰略地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海軍上將曾說:「中國目前擁有一種可能摧毀我們的21世紀航母艦隊的武器。如果中國決定部署並且向我們發射這種導彈,我們將被迫退到角落。將不得不動用核武來反制。」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吉原俊井則斷言,現在「早在美國能靠近中國大陸進行反擊前,中國就能攻擊美國」。
將改變海上軍力平衡
因此,東風21導彈一旦投入使用就會改變列強的海上遊戲規則及軍力平衡。
美國海軍目前在全球共部署了11艘航空母艦,每艘航母都配有超強火力的戰機。美國的核航母長近1100英尺(約335公尺),裝載6000多名人員,80多架飛機,雖然龐大,但不失迅速,速度可達每小時30海浬。從目前來說,除非遭遇核彈攻擊,否則航母不可能被擊沉。
但美國軍事專家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及海上軍力」教授、前海軍指揮官克拉斯卡提出一種假設:攜帶穿透彈頭的東風21D導彈可以擊沉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因為東風21D的特殊性在於其能夠精確擊中擁有強大防禦力的移動目標。
為了反制中國新型導彈的威脅,美國正在發展雷射武器,但問題是歐巴馬政府是否會允許測試並部署這些武器。
雷射武器的發射速度可達每秒30萬公里,比普通槍彈快40萬倍、比導彈快10萬倍。據了解,這些武器大都停留在設計和實驗階段。(另參本館:雷射與電磁砲 )
揭秘美軍艦載激光器與電磁炮尖端項目下馬原因 2011-07-09 環球網
6月中旬,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投票取消了美國海軍兩大尖端武器——電磁軌道炮和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發經費,一心追求絕對技術優勢的軍方,在財政壓力下不得不再次低頭。
也有樂觀人士指出,在美軍龐大的武器研制清單中,還有數十種激光武器和電磁武器,它們部署的位置從陸地、空中一直延伸到太空。即便上文中的兩種先進武器真的胎死腹中,美國海軍新型艦艇的戰鬥力因此受損,美軍開發類似“科幻”裝備的總體勢頭也不會削弱。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就算二者在2012年的預算中被砍掉,等到下一個財年來臨,它們依然有機會得到“再包裝”,進而被釋放出來重返新武器研發序列。考慮到美軍其它軍兵種也有相似的科研項目,同樣不能排除美國海軍在需要時,會把其它單位開發的現成産品移植過來“爲我所用”。
事實上,美國參議院削減的武器項目,節省出的資金大都流回了優先級別更高、需求相對緊迫的計劃中。由于多數局部戰爭已不再迫切需要此類耗資巨大的高新技術武器,“數量上削減,質量上提高”,反而逐漸成爲美國在21世紀前期保持總體軍事優勢的思路。 2011-07-14 09:41:05
美學者預測中美戰爭:中國擊毀美航母封鎖航道
環球網2010年02月1日消息,臺灣《聯合報》援引了《朝鮮日報》的一篇有關“中美戰爭”的假想文章,文章稱,2015年,正在東中國海上巡邏的美國航空母艦“喬治 華盛頓”號被中國發射的中程誘導導彈擊中。寬92米、長360米、高81米、重9.7萬噸的巨型航母在短短20分鍾之後便沈沒海底,這艘甲板上搭載著60多架艦載機。
文章稱,隨著中美關系最近不斷出現摩擦,美方提出的“中國海軍恐怖論”愈演愈烈。詹姆斯 克拉斯卡(Kraska)通過《在2015年海戰中美國如何敗給中國》的報告,對美國海軍面臨的危機發出了警告。他曾擔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戰略規劃及政策部主任顧問。
該假想版本以中國擊沈美國航母爲開端,同時還詳細描述了之後的情況。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首次在海戰中嘗到失敗苦果的美國感到驚慌失措。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快速行動起來,率先向聯合國解釋說:“探測到核航母喬治-華盛頓號發生放射物泄漏事故,不得已將其擊沈。”之後,美國出動潛艇進行報複。但是,中國封鎖了其所有的巴拿馬運河,擋住了美國第二艦隊的通道。第六艦隊也在蘇伊士運河受到穆斯林勢力的恐怖襲擊威脅,耽誤了時間。而“看中國眼色行事”的亞洲各國也是抱著模棱兩可的態度。
文章的描述中,美國海軍在事發一個月後在東中國海集合,但國際輿論和周邊國家的態度都偏向中國。最後,雖然失去了第七艦隊的主力航母,但白宮也束手無策。克拉斯卡稱:“中國海軍開發小型航母和低噪音柴油潛艇以及中程彈道導彈,造成了巨大威脅。”而軍事專家羅伯特 羅斯(Ross)則在國際政治雜志《國際安全》中聲稱中國具有“向全世界炫耀其以航母爲中心的海軍力量的野心”。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02/1008582962.html
美軍退役官員稱航母防禦體系有漏洞生存力脆弱 2010-02-12 中青在線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航空母艦牢牢地把持著“海戰之王”的寶座,憑借強大的攻防能力贏得人們的頂禮膜拜。那麽,航母真的像某些支持者相信的那樣永遠不可戰勝嗎?美國海軍退役情報官,現供職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約翰?帕徹,在刊登于今年1月出版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上的《海上要塞?航母無敵的神話》一文中指出,即便是當今最先進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在特定環境下也有可能像“緩慢移動的靶標”般脆弱。
多強的防禦體系都有漏洞
1945年以後,美國海軍的大型航母從未有過被擊沈或遭重創的記錄。盡管有關航母價值的爭論始終存在,但它們大多是圍繞航母的使命、成本以及兵力結構等展開,從未有人質疑其生存能力。換言之,在美軍內部,“航母堅不可摧”幾乎已成爲一種潛意識。
文章指出,在支持航母的人看來,高航速、厚裝甲、重火力乃至海洋的天然庇護效應,都是航母具有強大生存能力的有力證據。然而從理論上分析,足夠聰明的對手仍能從航母的防禦體系中發掘出某些漏洞並加以利用,譬如:
在臨近主要航道或海岸的地方,頻繁的通訊可能暴露航母的位置;
航母在高速機動過程中無法確保艦載機持續出動,夜間尤其如此;
在低戰備等級下,航母上的裝甲機庫門往往處于敞開狀態;
航母艦員人數衆多、成分複雜,令破壞分子的滲透成爲可能;
核動力航母不受航程限制,但仍需定期補充食品、航空燃料及其他物資;
航母爲確保信息流通而配備的網絡節點,同樣可能成爲攻擊的對象。
如果掌握了這些弱點,再輔之以有一定戰鬥力的常規武器,潛在對手完全可能給美軍的航母造成嚴重威脅。這裏所謂常規武器,包括巡航導彈、靜音潛艇以及智能水雷,近來被媒體熱炒的反艦彈道導彈當然也在其列。
不對稱戰術更讓美軍頭痛
如果上面所說的常規威脅尚容易應付,那麽在後“9?11”時代的海上沖突中,如何應對恐怖主義、黑客攻擊等“非傳統威脅”,無疑是更加嚴峻的考驗。後一類威脅之所以令人頭痛,主要原因在于其無法被精確定義和預測,也就難以提前采取針對性防範措施。2006年黎以戰爭期間,以色列海軍一艘最先進的護衛艦“出乎意料”地遭遇真主黨武裝的導彈襲擊而損失慘重,就是對美國海軍的明確警告。
事實上,由于“非傳統威脅”的行爲主體多爲行蹤詭秘的非國家性政治實體,身在明處的航空母艦往往要面對各種“超常規”戰術的突襲。簡而言之,對于那些“有創意”的敵人來講,影響航母戰鬥力的各種要素——諸如通訊、機動性、後勤補給乃至水兵的士氣,都可能是其下手的目標。此類行動不必以擊沈或重創航母爲目的,哪怕只是暫時限制了航母的行動,就可能嚴重擾亂美軍的通盤布局。
爲了更生動地說明這一點,文章作者構思了幾種針對航母的“不對稱戰術”:
在一個無法起降飛機的夜間,一小隊武裝人員駕駛隱形快艇接近遠離護航兵力的航母,強行登艦後迅速在航空設施上安裝炸彈。艦員未及反應,艦載機已損失大半。
敵對國家派特種兵占領了一艘大型貨輪,趁美軍航母通過蘇伊士運河時駕船撞擊。後者躲閃不及,艦體受損導致航速降至每小時10海裏以下,艦載機無法正常起飛。
某極端組織避實擊虛,利用自殺式快艇同時襲擊了多艘相對脆弱的美軍後勤補給艦。由于無法及時獲得食物、飲用水及其他物資,航母的戰鬥力在此後數周內大爲降低。
“航母是武器,不是神明”
就像世貿雙子塔轟然倒塌所帶來的震撼那樣,多少年來一直被視爲美國權力象征的航母一旦遭襲,給人造成的心理沖擊同樣將是難以想象的。上面所設想的種種情況並非妄想狂的夢囈,而是美軍官兵有朝一日可能面對的最嚴峻事態。畢竟,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沒有誰能料到區區幾個恐怖分子,能在紐約市中心導演多麽可怕的災難。
非傳統威脅的凸顯,令美國海軍不得不著手修訂作戰條例並引入新的作戰思想。美軍指揮官們所能做的,首先是對航母的弱點及對方可能采取的戰術加以評估並制定預案,之後還要在日常演習中增加相應的科目,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建立起這樣一種意識:不對稱威脅隨時可能出現,一切計劃的制定都必須以此爲基礎。
美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所做的一份內部報告曾指出,“航空母艦是強大的戰爭機器,但它並非某種神明,會因爲信徒的膜拜而增加力量……”正如上文所強調的那樣,事實上,對航母威脅最大的內部因素,恰恰是某些人長期以來“航母堅不可摧”的幻想。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12/0818584117.html 2010-02-12 10:13:42
恐癱瘓美航母 陸殺器罕見揭密 2024/08/06 中時
綜合《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和《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報導,相關評估是根據央視6月19日播出的一段影片顯示, 039B型潛艦在解放軍演習中,以魚-10魚雷擊沉一艘靶艦做出的。在這罕見展示中方潛艦攻擊力的畫面中,很可能是1艘退役074型兩棲登陸艦的靶艦被一枚魚雷擊中,而艦尾隨著震波露出水面,還伴隨著近100米高的水柱。
而上個月播出的這段影片,是慶祝中方海軍潛艦部隊成立70周年紀錄片的一部分。
儘管官方未公布具體規格,但據中方軍事雜誌《兵工科技》說,這枚魚雷很可能是中國自製,約於2015年服役的魚-10。「從央視的影片來看,這種魚雷的威力意味著縱使是航母,也難逃沉沒的命運,更別說是驅逐艦,或船塢登陸艦了,」7月號的雜誌指出,「就算它們不沉沒,基本上也無法繼續作戰。」
文中指出,儘管這次測試的靶艦只有500噸,但從震波的規模看來,這款武器足以擊沉遠比這更大的船隻。文中說,魚雷在水下移動的影片顯示,它配備了先進「艉跡歸向技術」。「這種技術利用目標船隻產生的艉跡,來校準魚雷的方向,以更準確追蹤,並有效打擊移動目標,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反應力和準確性,使它更能抵抗干擾。」
據估計,魚-10重型魚雷射程至少達50公里,可與美製MK-48Mod7魚雷相媲美,並已廣泛裝備中方海軍潛艦和水面艦。而最近在影片中發射魚雷的,似乎是北約代號為「元級」的039B型柴電潛艦。中方海軍共有17艘039B型現役潛艦,為常規潛艦的主力。而它們的「絕氣推進」(AIP)系統能在不靠大氣中氧氣的情況下,長時間執行任務。另一方面,升級版039C型潛艦經改進後,加強了靜音和匿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