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危機透視》
石鳳軍的《科索沃危機透視》(北京:世界知識,1999)不只比前評馬克.馬佐爾的《巴爾幹:被誤解的歐洲火藥庫》挑戰西方主流民主民族國家觀,還拆穿了西方打著防止種族屠殺、人道主義幹預大旗,實則是圖謀霸權地位。
少見多怪,前評《美國人權外交政策》《西方人道主義幹預》已拆穿多回了。
獨人者人恆獨之!
科索沃前例鼓舞 積極實質獨立>中時08-08-10 閻紀宇
喬治亞共和國南奧塞提亞自治州的獨立運動已經進行了十多年,近年來更是聲勢高漲,原因除了俄羅斯全力相挺外,還有一個難以想像的幫手:數千公裏外的科索沃。
原本是塞爾維亞一省的科索沃,在今年二月十七日不顧塞爾維亞及俄羅斯強烈反對,宣布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至今已獲四十多個國家承認。這自然令南奧塞提亞獨派領袖躍躍欲試,要將實質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共和國」推上國際。
科索沃獨立後,南奧塞提亞「總統」寇科伊提透過發言人表示:「科索沃的先例促使我們更積極追求自身權利。」「外交部長」吉歐耶夫也說:「西方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其他未獲承認的共和國將視之為先例。如果西方仍然不願承認南奧塞提亞獨立,那就是雙重標準。」這聽在喬治亞當局耳中,難怪會急於奪回對南奧塞提亞控制權。
不過對比「兩國」情況,會發現相當大的差異:科索沃面積約十一萬平方公裏,南奧塞提亞只有三千九百平方公裏;科索沃人口約兩百一十萬人,南奧塞提亞只有它的卅分之一;科索沃國內生產毛額(GDP)約四十億美元,南奧塞提亞只有一千五百萬美元。外交方面的對比更有趣,科索沃獨立最大助力來自美國與西歐國家,這些國家大力支持南奧塞提亞的死對頭─喬治亞。俄羅斯雖是南奧塞提亞獨立運動的衣食父母,但卻堅決反對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形同另一種「雙重標準」。(楨:雙來雙去啦!不只!西方更存在民主、人權、人道、主權、安全之「多重標準」)。
另參本臺<俄喬戰爭><比賣國為榮><如此的台獨><假獨與假統>
科索沃危機與後冷戰時代的國家主權>王福春
冷戰結束以後,隨著前蘇聯、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國家的解體,民族分離主義勢力空前活躍。以致有人認爲,我們正面臨著20世紀的第三波民族主義浪潮。這次民族主義的新浪潮來勢洶湧,它起源于前蘇聯東歐地區,同時沖擊著歐洲地區並有向世界其他地區蔓延的趨勢。與20世紀前兩波民族主義的浪潮不同,新的民族主義浪潮多半是以民族與原有國家之間裂隙的擴大爲特征的,從而構成了對現代民族國家合法性及其國家主權之基石的嚴重挑戰。前南地區科索沃危機的爆發,正是上述國際大背景的集中反映。
一、科索沃危機的由來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但長期以來,科索沃的阿爾巴利亞族一直要求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並與阿爾巴利亞合並,甚至組成一個大阿爾巴利亞。目前,科索沃的阿族人約爲200萬,占該地區總人口的95%;另外還有50-60萬阿族人居住在馬其頓、塞爾維亞本土和黑山共和國。1990年7月,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解散了主張分裂的科索沃省議會,並收回了該省自治權。1991年,科索沃阿族人舉行“全民公決”,決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國”。翌年5月24日,科索沃舉行了 大選,選舉出議會和總統並拒絕承認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任命的合法權力機構。近兩年來,激進的阿族分離主義分子還建立了“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暴力活動達到與南斯拉夫分離的目的。1998年2月底,南斯拉夫特種部隊進駐科索沃自治省,並與科索沃解放軍發生流血沖突,科索沃危機遂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今年年初,南聯盟武裝警察部隊與科索沃解放軍再度交火,造成“拉察克事件,”引起國際社會的震驚。拉察克是位于科索沃南部的的一個小山村。在今年1月15日南聯盟部隊與科索沃解放軍的沖突中,約有45名阿族人被打死。不久,這些死者的屍體被挖掘出來。1月16日,美國退役將軍、歐安組織駐科觀察團團長威廉.沃克爾在科索沃首府普裏什蒂納發表聲明說,據他的調查,塞爾維亞武裝警察部隊在拉察克村屠殺了45名無辜的阿族平民,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他還要求海牙國際法庭在24小時之內派員到拉察克村進行調查。沃爾克的聲明在國際上立即引起了強烈反應。對此,17日,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盧蒂諾維奇也發表緊急聲明,稱在拉察克村被打死並非阿族平民,而是恐怖分子。同時,塞爾維亞政府還對沃克爾下了驅逐令。
拉察克事件發生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大國決定幹預科索沃局勢。一方面,北約各成員國先後通過了對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動武的決定,並特別授權北約秘書長索拉納選擇動武的時機;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則以武力威脅爲後盾,強迫科索沃沖突雙方前往法國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並限期達成協議。和談前,主要由西方國家操縱的前南問題6國聯絡小組擬定了一個和平協議文本:即沖突雙方完全停止暴力活動,遵守停火協議,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維護南聯盟領土完整,但塞爾維亞共和國給予科索沃阿族以“實質性”自治:規定3年的過渡期,以便尋求最終解決的途徑;在3年過渡期內,由北約派遣3萬人的維和部隊來保證協議的實施。1999年2月6日,和平談判在法國朗布依埃正式開始。科索沃沖突雙方立場尖銳對立,美國等西方國家施加了強大的壓力。和談剛開始,美國就提出,如果因塞爾維亞方面的原因達不成和平協議,北約將對科索沃附近的目標和塞爾維亞共和國進行空襲。但是,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估計相左,和談的主要障礙是阿族強硬派,爲此朗布依埃和談的最後期限不得不一拖再拖。直到2月23日,在西方的壓力下,阿族才同意接受和平協議,但卻要求把協議簽字的時間推遲15天。有鑒于此,南聯盟代表團也作出讓步。2月22日,南聯盟代表團團長、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盧蒂諾維奇表示,作爲主權國家的南聯盟反對“外國軍隊”進駐科索沃,但如果達成一個很好的協議的話,南聯盟可以接受“國際介入”。 3月2日,科索沃解放軍總政治代表、阿族強硬派德馬奇在科索沃辭職。對此,歐安組織輪值主席沃勒貝克認爲,阿族代表非常有可能在3月15日恢複和談後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相反,他對南聯盟政府反對外國軍隊進入科索沃表示不滿,認爲北約駐軍是維護當地和平的必不可少的保證。3月10日,美國特使霍爾布魯克前往貝爾格萊德,與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舉行了會談,試圖說服南聯盟政府放棄拒絕外國軍隊進駐科索沃執行維和任務的強硬立場。但是,霍爾布魯克的使命沒有成功,南聯盟的立場沒有絲毫改變。3月15日,關于科索沃問題的和平談判能否准時恢複,對此人們將試目以待。
二、科索沃危機、國際幹預與國家主權
科索沃阿族分離主義分子的活動,對南斯拉夫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造成了重大威脅。大阿爾巴利亞的計劃則可能威脅到整個巴爾幹半島的和平與穩定。而且,按照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一國內部的族際沖突畢竟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是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事務。因此,西方國家以維護少數民族人權爲借口,試圖用武力幹涉科索沃危機,並准備派兵進駐科索沃,這是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公然違背,也是對民族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原則的嚴重挑戰。
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國家的根本屬性是擁有自己的主權。而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隨著國際交往的發展和曆史的進步,國際社會已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國際法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原則及其派生的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以及禁止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的原則等。例如,《聯合國憲章》第二條規定:“本組織系基于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俾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其他任何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聯合國憲章》還規定:“本憲章不得認爲授權聯合國幹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並且不要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以本憲章提請解決。”至于少數民族的人權保護問題和民族自決問題,原則應當服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例如聯合國關于民族自決權的問題的宣言和決議明確指出,民族自決權的行使不得損害“具有代表領土內不分種族、信仰或膚色之全體人民之政府之自主獨立國家之領土完整和政治統一。”
進入後冷戰時代以後,國際政治出現了力量失衡,在世界的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地緣政治的真空。因此,個別地區霸權主義者和民族分離主義勢力試圖加以填補。在波黑沖突和盧旺達事件中,竟然發生了滅絕種族的大屠殺。對此,國際社會當然不應該聽之任之,而必須加以幹預。因爲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聯合國安理會對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負有責任。在波黑沖突和盧旺達事件中,該地區或國家的合法政府實際上已經瓦解,同時出現了大規模種族清洗的情況。因此,國際社會進行幹預對于制止該地區的惡劣事態,恢複和平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問題在于,在後冷戰時代,是否仍然需要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與上述所講的情形不同,科索沃危機仍屬于南聯盟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事項,南聯盟合法政府仍然有力地控制著事態。科索沃危機應當在尊重南聯盟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尋求政治解決的方案。
可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卻繞過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直接通過北約對南聯盟進行武力幹預。對此,俄羅斯、中國等國家都表示強烈反對。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科索沃危機中的所作所爲決不是偶然的。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依仗其雄厚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企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全世界。爲此,它們不斷幹涉傳統上屬于一個國家內政的事務,並經常繞過聯合國或國際社會對小國、弱國進行武力威脅和空襲。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波黑危機的幹預、對伊拉克的持續空襲,目前對科索沃危機的幹涉等等,都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試圖搞單極世界的具體表現。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98
科索沃
科索沃(Kosovo),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西南部的一個自治省,南部與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毗鄰。面積10887平方公裏,首都普裏什蒂納,人口約200萬,其中90%爲阿爾巴尼亞族人,塞爾維亞族人,克羅地亞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由于種族沖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離開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斷上升。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爲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由聯合國管轄。境內多丘陵山地。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700毫米。農業以谷物、煙草、葡萄種植爲主。山地飼養牛、羊。有占全國一半的鉛、鋅礦和60%的煤礦。工業以采礦、電力、有色金屬冶煉爲主。城鄉手工藝和手工業普遍。重要城市還有佩奇和普裏茲倫。
“國旗”、“國徽”、“國歌”
2月18日,科索沃的“議會”在通過“獨立”宣言的同時,但是科索沃的“獨立”違反聯合國憲章,至今中國未承認科索沃,表示嚴重關注。
科索沃“國旗”爲藍色背景,下方是金色的科索沃地圖,上方是六顆白色星,代表著科索沃的民族多樣性以及其對歐洲和歐盟的渴望。
在科索沃“首都”普裏什蒂納的“獨立”慶典上,人們揮舞著的,是阿爾巴尼亞國旗。黑色、紅色和雙頭鷹是阿族人古老的象征。
科索沃“國旗”下方金色地圖表達了科索沃議會和政府希望北部米特羅維察和塞族飛地以北地區不會分裂。
科索沃“國徽”大體與“國旗”相似。
關于“國歌”,作曲家正設法想出了一首新“國歌”,立法者也將開始設計“憲法”草案的副本。
人口與經濟
科索沃有200多萬居民,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人,其余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和馬其頓族等。科索沃的人口出生率極高,因而人口增長非常快。1988年科索沃人口增長率爲2.4%,而同年南斯拉夫全國人口增長率只有0.62%,其出生率之高,可稱得上南斯拉夫乃至整個歐洲的“冠軍”。 1948年科索沃自治省只有73.3萬人,只相當于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50%,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44%,但到了1990年,科索沃人口已遠遠超過了斯洛文尼亞和伏伊伏丁那。
在科索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特別在農村,有許多虔誠的穆斯林。目前在科索沃農村阿爾巴尼亞族聚居區,—夫多妻制還很盛行,有的男人可以娶四、五個妻子,生育幾乎沒有節制,有的家庭四代、五代同堂,這也是造成科索沃經濟十分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的7.9%,但社會生産總值只占原南斯拉夫的2.2%,出口只占1.4%,是原南斯拉夫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科索沃原是一個內陸省,是原來南斯拉夫最貧窮的省之一,也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科索沃碳、鉛、鋅、鉻和銀含量豐富。戰爭中,大部分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只有農業有望收獲。
曆史
科索沃的曆史悠久,據克羅地亞曆史學家亞曆山大斯迪帕切維奇考證,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40多個伊科裏.特拉切好戰的遊牧部落,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紀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他們修建城堡、教堂,開墾荒地,把從事放牧的伊利裏人趕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到公元14世紀,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統治下,塞爾維亞王國進入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一度擴大到馬其頓和希臘,而科索沃則是王國的中心。當時的地緣政治學認爲,統治科索沃就統治了巴爾幹,可見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蘇丹穆拉特率領奧斯曼大軍,在科索沃的梅爾勒平原同塞爾維亞王子拉薩爾率領的基督教聯盟軍隊進行決戰,結果,穆拉特與拉薩爾雙雙戰死,科索沃從此被土耳其人占領,整個巴爾幹地區逐漸被奧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軍隊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貝爾格萊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
土耳其的占領導致巴爾幹地區一分爲二,南方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亞人,北方是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拉渥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當時奧地利的維也納是歐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亞洲專制主義則是愚昧、腐敗、混亂和暴戾的同義詞。許多塞爾維亞人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紛紛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別是克羅地亞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移居科索沃,填補了塞爾維亞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實施一種改變當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當地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則販依天主教。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采取強制性措施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這些教徒沒有規定非信伊斯蘭教不可,他們允許東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須向當地政府繳納人頭稅,而這種稅款相當高,幾乎使一般東正教、天主教教徒無力承擔得起。而如果有誰皈依伊斯蘭教,成爲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項稅款。故而許多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塞爾維亞人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這種長途跋涉在17世紀達到高潮。曆史資料表明,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約有三、四萬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裏亞海的克羅地亞地區。土耳其統治者將流亡者留下來的土地與房屋分給了改變了宗教信仰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把居住在相鄰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科索沃已成爲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的地區。據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已占當地人口的60%以上,其余爲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從18世紀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塞爾維亞經過兩次起義,于1815年成立了公國,1852年黑山公國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戰爭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複興運動不斷高漲。日益沒落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由于擔心塞爾維亞的強大而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了。在1880~1889年間,有6萬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爾幹國家聯盟向土耳其宣戰,推翻了土耳其的統治,處于奧斯曼帝國奴役下長達5個世紀之久的科索沃重新並入塞爾維亞,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經是阿爾巴尼亞人了。爲了恢複多種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國沒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莊園,將土地優先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士兵,大批在莊園種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這樣,定居在這裏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急劇減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裏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並吞,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由于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于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時期,占領者並未遭到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相反當地居民對于加入統一的大阿爾巴尼亞感到格外興奮。
當時並肩抗擊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兩國共産黨領導的遊擊隊對科索沃的歸屬各執己見。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將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但該決定隨即被南共中央反對。1944年 l1月,南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在科索沃成立了軍政府。3月16日,軍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稱他們是大塞爾維亞專制政權的擁護者。4萬名南斯拉夫軍人同1萬名阿族軍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結果是塞爾維亞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並入塞爾維亞共和國。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不過,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黑山等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憲法將科索沃規定爲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中的親法西斯分子進行了清洗,但這又激起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正因爲上述如此長期複雜的曆史變遷,使得塞爾維亞族人與阿爾巴亞族人都認爲自己是科索沃地區的主人,沒能成爲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國更使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認爲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舉行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後,強調“獨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決權”,在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建立了一個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在60年代,大約有7~30萬阿爾巴尼亞人逃到科索沃來。隨著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傾向逐漸擡頭,發達地區要求取消國家控制,而塞爾維亞則堅持中央集權和聯邦掌握投資基金。由于曆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貧窮的地區,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國民生産總值爲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總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統治的發達地區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後于塞爾維亞人,但出生率卻大大高于塞族人,人口過多又反過來加劇了貧困狀況。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國民生産總值降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長率爲3.79%,阿爾巴尼亞族的人數增加到 100萬,而南斯拉夫全國的人口增長率僅爲1%。1968年,科索沃的學生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首次要求自治,並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國的要求。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同意讓科索沃實行某種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占了總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決要求日益強烈。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憲法賦予科索沃廣泛的自治權,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國差不多的權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語教學的學校,這些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阿族知識分子。由于科索沃地區經濟文化的落後,許多塞爾維亞族人紛紛離開科索沃到其它地區尋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識分子因無法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懷不滿,成爲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核心。
1980年5月,鐵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個人權威的領袖,各共和國的分離傾向不斷加強。1981年3月至4月,由阿爾巴尼亞交流教授在普裏什蒂納大學培養出來的阿族大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示威群衆首先同警察發生沖突,許多學生被捕,塞爾維亞當局派軍隊對科索沃臨時實行軍事管制。這樣導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常常醞釀成流血沖突。塞爾維亞人認爲,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是塞族文明的搖籃,出于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爾維亞不能放棄科索沃。而從種族的角度來看,科索沃已越來越阿爾巴尼亞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只占總人口的11%,而1961年時塞爾維亞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維奇訪問科索沃時,呼籲當地塞族居民不要因爲生活困難而離開這塊土地。
占人口少數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則努力爭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斷加劇。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指責阿族人對他們進行騷擾,並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廢除憲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20世紀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于民族矛盾和經濟危機而走向四分五裂,塞爾維亞共産黨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利用民族主義情結來爭取群衆,提高自己的威望。塞爾維亞無力阻止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從南斯拉夫聯邦分離出去,但它決心不借一切代價阻止科索沃的獨立。之所以如此,從民族感情上說:“科索沃作爲曆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誰放棄了它,誰就會在塞爾維亞人心目中成爲千古罪人”。米洛舍維奇正是利用了塞爾維亞人的這種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提出了“大塞爾維亞”的口號。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維奇不顧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議活動,宣布實行緊急狀態,派軍隊平息阿族礦工的罷工和學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憲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學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組織機構,包括新聞機構都被取締。阿族人同警方發生了暴力沖突和槍戰,20多人死亡,許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爾維亞警察用催淚彈、警棍和高壓水龍頭鎮壓阿族示威者。面臨著塞族的“大塞爾維亞主義”,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國的希望破滅了,塞、阿兩族之間的對抗情緒越來越激烈,騷亂越來越嚴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駐軍隊、警察、坦克和飛機,並在科索沃實行宵禁。但此舉並未消滅阿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塞、阿之間的沖突日益升級,矛盾日益惡化了。
由此可見,科索沃問題是曆史形成的一個難題,它既經曆了上下兩幹多年的曲折演變,又遭受過列強的蓄意擺布,至今在許多爭端上仍難辨是非。關于科索沃的歸屬問題,塞爾維亞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說法。塞視科索沃爲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搖籃,因爲塞在12世紀就在這裏建立了自己最強盛的國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奧斯曼帝國入侵和塞軍敗退北方後才大量遷入的。阿族人則堅持認爲,公元前4~5世紀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裏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的領土。這樣,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獨立,而塞爾維亞人又不會輕意舍棄他們十分珍愛的“故土”。科索沃這顆巴爾幹的“定時炸彈”時刻存在著爆炸危險!
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機爆發。
科索沃原來是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省,人口200萬,其中90%爲阿爾巴尼亞族人。阿族人于1991年單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國”,近兩年又組建了“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暴力手段獨立,當然南聯盟是不會接受的。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裝分子同塞族警察發生流血沖突。從此,阿塞兩族的矛盾升級,武裝沖突不斷。
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急了,他們認爲,如果科索沃局勢失去控制,將在巴爾幹地區引發一場比波黑戰爭更可怕的戰爭,從而甚至威脅到整個歐洲的安全,因此,西方國家介入了科索沃危機。7月5日,美國特使霍爾布魯克與科索沃阿族政治領導人魯戈瓦會談,表明美國政府堅持科索沃在不獨立的前提下恢複自治權的主張,然而,南聯盟在北約軍事威脅面前並未罷手,反而加強了武裝打擊和圍剿。
有戰爭就有難民。到了8月,科索沃難民已達20多萬,西方國家擔心會引發難民潮。安理會再次要求科索沃沖突雙方立即停火,北約甚至威脅要對南聯盟動武。10月11日,迫于北約的軍事壓力,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南聯盟將從科索沃撤軍,由國際社會派員監督,並盡早與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問題開展談判。10月27日,北約宣布暫緩對南斯拉夫發動空中攻擊。
科索沃戰爭
當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軍向塞爾維亞官員和阿爾巴尼亞人發動攻擊時,沖突開始白熱化,塞爾維亞警察在1998年3月開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區的科索沃解放軍,沖突更加激烈,安理會對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實行武器禁運,但境況愈演愈烈,直至爆發戰爭。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並在科索沃塞爾維亞人進行進攻的情況下,“北約”對南斯拉夫實行空襲轟炸,秘書長說這是外交失敗造成的悲劇,雖然有時候“爲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會在任何這樣的情況下都必須參與進去。
南斯拉夫對科索沃解放軍進行大規模攻擊並開始大量驅逐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造成了史無前例的85萬難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在阿爾巴尼亞和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對難民進行多方面的幫助。
聯合國維和
在六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國集團提出的一個和平計劃(八國集團包含七個西方工業國和俄羅斯)。安全理事會支持這一計劃,授權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員國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敵意、解除科索沃解放軍的武裝、促進難民的回返。計劃還請求了秘書長建立暫時的國際平民行政局,使人們可以享受實質上的自治,擁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省撤退之後,北約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動,有50萬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進入了該省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省的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立刻建立了一個安全存在。該任務的複雜性和其範圍之廣是空前的。安全理事會授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科索沃省享有特權:包括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權力,以及司法管理權。該任務有四個主要方面:聯合國直屬的民政、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負責的人道主義者援助、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引導的民主化和機構組建、以及由歐盟管理的經濟重建問題。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這是一個獨特的團隊合作,也使四個國際組織走到了一起。
在戰爭期間逃亡的85萬難民中至少有84.1萬人回了家,首要問題是幫助他們度過嚴冬。完成這項任務以後,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重建正常生活,確保長期經濟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派團頒發了一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罷免,銀行業,許可證發放,建立一個財政權力中心和科索沃預算中心等等。同時,特派團還與族裔社團的領導建立了對話關系,重建公共設施,開辦學校。
一個聯合臨時行政結構成立,成員包括各民族團體的代表。在整個區域,布置了3000多名特派團警官,建立了一個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數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務局。科索沃解放軍于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員編入民間社會。停火後的幾個月中,約有21萬非阿爾巴尼亞族的科索沃人離開了科索沃去塞爾維亞和黑山(現已獨立成爲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兩個國家),一個聯合委員會確保他們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逐漸被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所替代,盡管該組織在當地起了積極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建立了一個新的機構用以強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從屬于民事管理部門。新的“警察和司法”機構直接受聯合國的領導。
對非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安全保護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進展雖然巨大,但總體局勢尚爲緊張,對非阿爾巴尼亞人的威嚇、謀殺、暴力在繼續進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在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的保護中被隔離開來,爲了打破有罪不受懲罰的圈子,鑒于司法系統的惡化,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開始任命國際法官和檢察官。
在2001年4月,針對前南斯拉夫的國際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和其他4人在“對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平民進行一系列攻擊”中犯有反人道罪,並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會取消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武器制裁。11月,舉行了全科索沃選舉,選出了120名立法大會成員。2002年3月,大會選舉了該省的首任總統和首相。
盡管如此,在發展臨時民主機構,確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兩個議題,聯合國特使團領導覺得被迫否決科索沃大會的議案——一次是關于邊境問題;另一次是他們未能保證少數民族的權利,安理會完全支持這些決定。
近2003年底,高級官員爲聯合國協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標准,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選舉活動;自由新聞媒體報道;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統。12月30日,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把一些特別責權轉交給地方臨時政府,保留了一些權力,包括安全、外交、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和能源等。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獨立。
科索沃獨立雖然在國際社會的預料之中,但依然讓人驚爆眼球。因爲科索沃的獨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戰爭所形成的由聯合國和北約聯合托管(由聯合國特派團管理,北約領導的維和部隊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爾幹地區再次成爲歐、美、俄各方勢力拉鋸角力的熱點,不啻于激活了這個休眠多年的歐洲火藥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國爲首的北約組織在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的旗號,以武裝打擊逼迫前南政府簽訂城下之盟的結果。科索沃戰爭也擊碎了俄羅斯以擁抱資本主義回到歐洲大家庭的夢想。所以,科索沃戰爭表面看去是美歐爲首的北約和塞爾維亞的直面交鋒,實際上是北約對俄威懾性地殺雞儆猴。科索沃戰爭之後,俄羅斯面臨著北約東擴、歐洲TMD(戰區導彈防禦計劃,Territorial Missile Defense)、顔色革命等連番挑戰,逼迫普京總統直接同美歐攤牌。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造成了俄羅斯和美歐的尖銳對立,一個分裂的歐洲和危險的歐洲展現在國際社會面前。
一方面,美歐對決使歐洲內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認爲,白種人的歐洲同屬于基督教文明。其實不然,俄羅斯之所以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共屬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搖籃。因而兩國同仇敵愾地堅守科索沃底線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內。另一方面,俄羅斯和塞爾維亞同屬于東正教。前南分崩離析的過程中,屬于天主教的克羅地亞就受到羅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獨立的過程中,同屬于東正教的塞浦路斯和希臘也表達反對之意。因此,科索沃獨立的負面效應已經開始逐漸發酵,歐盟內部也出現了民族、宗教沖突的苗頭。這給致力于歐盟全面整合的歐洲人敲響了警鍾。更重要的是,由于普京總統調整了全球戰略,在全球範圍內和美歐展開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開始驚呼“冷戰”重來。由于俄羅斯能源對歐洲的戰略制約作用,歐盟對俄羅斯處于又驚又怕的矛盾心態中。爲了化解俄羅斯的憂慮,北約已經考慮讓俄羅斯加入TMD的計劃。總之,俄羅斯的國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別。此外,俄羅斯反對科索沃獨立的現實因素還包括,眼下美國正醞釀同屬斯拉夫民族的烏克蘭加入歐盟,而烏克蘭則是俄羅斯文化的發祥地。因此,俄羅斯支持塞爾維亞,其實也是對本國命運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獨立其實也激活了美歐之間的矛盾。雖然美歐都支持科索沃獨立,但在獨立進程和方式上卻存在不同。美國主張急獨,認爲“關于時間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布什總統語)。歐洲則希望同時吸收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加入歐盟的方式溫和解決科索沃獨立問題。這一矛盾其實在科索沃戰爭之後就有所體現。一方面驚懼于美國軍事力量對北約的主導控制,歐洲開始警醒建立獨立防衛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戰爭的當年12月份,歐盟赫爾辛基首腦會議上就作出了推動歐洲獨立防務建設決定。歐盟計劃組建一支5萬至6萬人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以使歐盟有能力在北約不參與的情況下獨立實施危機控制、維和以及救援行動。法國前國防部長就認爲,科索沃戰爭是“歐洲覺醒的一個起點,它使歐洲意識到如果想要在國際舞臺上特別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陸上維護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話,那它就必須擁有自己的防務。” 另一方面,厭倦戰爭的歐洲人不願意在歐洲本土和俄羅斯發生直接對抗。尤其美國在歐洲做出部署導彈防禦計劃(TMD)的決定之後,歐洲各國尤其北歐國家對于深陷美歐冷戰式對抗頗爲不滿。現在的問題是,歐盟的算盤落空,如親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當選塞爾維亞總統後,雖然對加入歐盟充滿期待,但是對于科索沃獨立卻表達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不僅反對科索沃獨立還將降低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的外交關系。聯想到此前和俄羅斯簽署的能源合作協議,以及俄羅斯警告烏克蘭親歐將其視作導彈打擊目標的信息,俄羅斯不惜和歐盟死掐對決的態勢已經形成。因此,科索沃獨立,將會造成俄歐相爭,美國得利的尷尬局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沈澱,隱形的美歐矛盾可能就會大白于天下。
科索沃獨立也並非美、歐、俄、塞、科的私事,對國際形勢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首先,美歐等國以意識形態的偏見,先是繞過聯合國通過武力侵淩一國主權,繼而鼓勵分離主義脫離母國的做法成爲一種不可寬恕的違反國際法行爲。這種由大國集團操縱所謂“民族自決”的做法,將會鼓勵其他國家的分離主義效仿,導致全球性的動蕩不安。
其次,美歐支持科索沃阿族民族自決,卻又反對前南地區塞族的民族自覺,體現了美歐一貫的雙重標准。這加劇了該地區擦槍走火的危險性。由于巴爾幹地區激燃了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科索沃獨立所引發的歐美俄多邊矛盾和利益糾葛會不會引發新的沖突,讓人憂慮。必須指出,科索沃獨立和中國核心國益也有密切關系。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中國駐前南大使館被“誤炸”,引發中美間一場差點擦槍走火的大危機。現實是,由于中國存在著臺灣難題,加之也有外部勢力介入,對西方主導的“民族自決”遊戲應該有足夠的警惕。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索沃獨立沒有經過聯合國達成共識,屬于自行宣布獨立,從國際法的角度講,也屬于不妥行爲。由于俄羅斯表達出在聯合國內決議否決的立場,同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當慎思以對,在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基礎上爭取最大利益。
科索沃總理塔奇表示,在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志”將得以實現。
科索沃首府普裏什蒂納已出現了海報,海報呼籲人們在慶祝活動期間保持平靜。一個用阿爾巴尼亞語寫的海報稱:“有尊嚴地進行慶祝,爲了一個好的開始,爲了科索沃。科索沃歡迎未來。”
與此同時,科索沃議會于2008年2月15日舉行會議以通過一系列在獨立後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確保科索沃塞爾維亞少數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裏什蒂納的當地報紙稱,議員們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裏什蒂納,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時後開會。除了在獨立宣言上簽名外,議員們還將批准官方印章和國旗。
科索沃問題有關各方立場
塞爾維亞
堅決反對科索沃成爲獨立國家,在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反複重申任何解決科索沃地位問題的努力都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按聯合國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承認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組成部分;二是科索沃不能單方面宣布獨立或采取類似舉動。塞爾維亞只同意給予科索沃實質性高度自治,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行爲視爲非法行徑。
科索沃阿族
占科索沃總人口90%的阿族人一直謀求科索沃獨立。在談判中,科索沃阿族一貫堅持除了“獨立”其他一切免談的立場,拒絕接受塞爾維亞提出的妥協方案。2007年12月10日,科索沃阿族談判小組發言人斯肯德?希塞尼表示,科索沃阿族自治政府將與西方國家就科索沃獨立及國際承認問題展開密集磋商,並將在2008年5月之前宣布科索沃獨立。
美國
支持科索沃獨立,表示只有科索沃獨立才能保證巴爾幹地區的穩定。2007年12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將與盟國密切合作,並主張科索沃在國際社會監督下實現獨立。主導科索沃問題談判的“三駕馬車”特使中的美方代表威斯納曾表示,科索沃的唯一出路就是獨立。
俄羅斯
支持塞爾維亞,堅決反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2007年12月10日表示,一些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是違背國際法的行爲。俄羅斯外交部17日發表聲明,呼籲有關各方認真考慮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後果,建議制定科索沃問題“路線圖”。
歐盟
歐盟各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包括英國和德國在內的一些歐盟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西班牙、希臘、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暫不承認科索沃獨立。但塞浦路斯則堅持科索沃地位問題應由聯合國通過決議來決定,表示將不會承認一個單方面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國家。意大利則主張,歐盟通過加快與塞爾維亞入盟談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對科索沃獨立。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2007年12月18日表示,在科索沃問題上歐盟將作爲一個整體采取行動。
中國
中國一直認爲,塞、科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決科問題的最佳途徑。科方采取單方面行動的做法,可能産生一系列後果,給巴爾幹地區和平與穩定以及在科實現建立多族裔社會的目標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中方對此深感擔憂。 科索沃的獨立對中國的臺灣及西藏問題也同時敲響了警鍾.
獨立
科索沃總理塔奇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
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獨立,俄羅斯呼籲安理會磋商。
科索沃議會2008年2月17日下午召開特別會議通過“科索沃獨立宣言” 。
會議于當地時間2008年2月17日15時(北京時間22時)左右召開,在科索沃議會議長亞庫普?克拉斯尼奇、科索沃總理哈希姆?薩奇和科索沃總統法特米爾?塞伊迪烏分別上臺講話之後,薩奇再次登上主席臺宣讀獨立宣言,要求議員們投票決定是否通過這份宣言。
隨後,克拉斯尼奇要求議會到會的109名議員投票。議員們以舉手表決形式通過宣言。克拉斯尼奇宣布,科索沃成爲一個“獨立、主權和民主國家”。11名塞爾維亞族等少數民族議員缺席會議。
隨後,克拉斯尼奇、薩奇和塞伊迪烏輪流在一份寫在羊皮紙上的“獨立宣言”上簽字。
簽字儀式完畢之後,科索沃議會公布了國旗、國徽等標志。
科索沃宣布獨立後,塞爾維亞方面迅速作出反應。塞爾維亞總統鮑裏斯?塔迪奇說,塞爾維亞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塔迪奇說,科索沃宣布獨立是“單方面”和“非法”的行爲,“塞爾維亞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並將竭盡全力”廢除科索沃方面作出的獨立宣言。
他說:“我呼籲我們在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所有公民理智行事。”
各國對科索沃獨立的態度
支持的國家
阿富汗:科索沃獨立以後第一個宣布承認的國家
哥斯達黎加:已經承認科索沃獨立
阿爾巴尼亞:承認科索沃獨立,雙方已經互設使館。
法國:已經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土耳其:已經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美國:已經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並在科索沃開設使館
英國:已經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並在科索沃開設使館
澳大利亞:科索沃獨立第二天宣布承認
塞內加爾:科索沃獨立第二天宣布承認,第一個承認科索沃獨立的非洲國家
拉脫維亞:科索沃獨立第三天宣布承認,2008年6月10日,科索沃與拉脫維亞建交。
德國:科索沃獨立第三天宣布承認,2月20日,德國在科索沃開設使館。
愛沙尼亞:科索沃獨立第四天宣布承認,4月24日,科索沃與愛沙尼亞建交。
意大利:科索沃獨立第四天宣布承認,5月15日,意大利駐科索沃使館開館。
丹麥:科索沃獨立第四天宣布承認,3月6日建交。
盧森堡:科索沃獨立第四天宣布承認
秘魯:科索沃獨立第五天宣布承認
比利時:2月24日承認,並開設聯絡機構。
波蘭:2月26日承認
瑞士:2月27日承認,3月28日開設駐科使館。
奧地利:2月28日承認,3月20日開設駐科使館
愛爾蘭:2月29日承認
瑞典:3月4日承認,目前已經有聯絡處。
荷蘭:3月4日承認
冰島:3月5日承認
斯洛文尼亞:3月5日承認,5月15日開設駐科使館。
芬蘭:3月7日承認,設有聯絡處。
日本:3月18日承認
加拿大:3月18日承認
摩納哥:3月19日承認
匈牙利:3月19日承認,目前已經有聯絡處。
克羅地亞:3月19日承認,目前已經有聯絡處。
保加利亞:3月20日承認,並開設使館。
列支敦士登:3月25日承認
韓國:3月28日承認
挪威:3月28日承認
馬紹爾群島:4月17日承認
瑙魯:4月23日承認
布基納法索:4月24日承認
立陶宛:5月6日承認
聖馬力諾:5月11日承認
捷克:5月21日承認
利比裏亞:5月30日承認
塞拉利昂:6月13日承認
沙特阿拉伯:將會“很快承認科索沃”
孟加拉國:總理法赫魯丁?艾哈邁德在會見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時說,孟加拉國已經准備承認這個“歐洲新國家”,並協助科索沃以後的建設。
馬耳他:2008年7月9日,馬耳他外長托尼奧?博格稱,馬耳他政府應該承認科索沃。他建議馬耳他政府承認科索沃。
卡塔爾:卡塔爾首相稱,他的國家正在“承認科索沃的進程當中”。
此外,科索沃一獨立,臺灣當局就予以“承認”,但科索沃對該“承認”不予理睬,科索沃民主黨發言人稱,科索沃正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並與其建立外交關系。
反對國家:
阿爾及利亞:外長梅德爾西稱,國際法應該得到尊重,阿爾及利亞現在還不能承認科索沃,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阿根廷:外長塔亞那明確表示不支持科索沃獨立,因爲這會影響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的解決。
阿塞拜疆:成科索沃獨立是違反國際法的,阿塞拜疆不予支持。
白俄羅斯:譴責科索沃獨立,總統盧卡申科給塞爾維亞總統偕親筆信表示支持塞爾維亞。
玻利維亞:明確表態反對科索沃獨立。
巴西:只有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巴西才會承認。
古巴:譴責北約推動科索沃獨立,不支持其獨立。
塞浦路斯:尊重塞爾維亞領土完整,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格魯吉亞:拒絕承認科索沃。
印度尼西亞:嚴重關切形勢,目前不打算承認科索沃。
伊朗:總統內賈德已表態,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以色列:對科索沃人民表示同情,但是現在不打算承認科索沃獨立,因爲這不便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哈薩克斯坦:反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吉爾吉斯斯坦:不承認科索沃獨立,因爲這將會給分離主義活動提供先例。
老撾:強調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省。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利比亞:不承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卡紮菲稱,應按照聯合國決議解決問題。
馬裏:稱科索沃獨立違反國際准則。
摩爾多瓦:對科索沃獨立表示“嚴重關切”,將不會承認科索沃。
羅馬尼亞:議會中投票,以357:27的結果作出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決定,總統和總理也都不支持。
俄羅斯:強烈反對科索沃獨立,稱這是一個“可怕的先例”
塞爾維亞:視科索沃爲自己的一部分,自然反對其獨立。
斯洛伐克:副總理稱,科索沃開了越過國際法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先例。總理羅伯特?菲喬稱,斯洛伐克沒有義務很快作出決定,甚至不排除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可能。
西班牙:科索沃獨立違反國際法,西班牙不予承認。
斯裏蘭卡:稱科索沃獨立開了一個非法的先例。
塔吉克斯坦:明確表態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烏克蘭:明確表示將站在塞爾維亞一邊。
烏拉圭:已經明確表態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委內瑞拉:反對科索沃獨立,因爲這是美國在背後操縱的。此外,總統查韋斯還指責美國通過科索沃獨立來削弱俄羅斯,稱科索沃總理爲“美國人扶植上臺的恐怖主義分子”
越南:科索沃獨立是不合法的,只能使局勢複雜化。
中立或觀望國家:
亞美尼亞:當選總統塞爾日?薩爾基相稱:是否承認科索沃獨立“還需要深入討論”。但是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他傾向于支持承認。
巴林:將會適時決定,不過《巴爾幹透視》雜志稱,巴林將很快承認科索沃。
波黑:不急于承認科索沃獨立,需要考慮國內衆多塞族人口的感情。
智利:對此表示關切,希望各方尊重國際法,平等談判。
中國:對此“嚴重關切”呼籲雙方談判,在國際法框架內解決問題。
哥倫比亞:正“認真分析形勢”
埃及:強調國際法和區域穩定,並沒有對是否支持科索沃獨立作出表態。
加納:將跟隨聯合國的行動作出決策,希望塞爾維亞得到“真正的和平和穩定”
希臘:同中國一樣,表達關切和穩定的渴望,但不作出直接表態。
印度:需要“評估事態”,未表態。
約旦:按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行事。
科威特:希望有關各方達成合理的協議。
馬其頓:稱會根據自身利益作出適當的決定。
馬來西亞:對科索沃獨立持歡迎態度,但是不准備“過早”承認科索沃獨立。
墨西哥:呼籲各方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不急于作出決定。
黑山:會根據本國利益考慮,還要考慮歐盟的意見。
莫桑比克:將會在適當的時間作出適當的決定。
新西蘭:總理克拉克稱,新西蘭不會在如此形勢下承認科索沃獨立,正式聲明尚未作出。
尼加拉瓜:對這一事件還沒有成熟的意見。
巴基斯坦:只承認“合法獨立”的科索沃。
巴拿馬:對沒有作出雙方均可接受的協議表示遺憾,並稱目前沒有決定是否承認科索沃。
巴拉圭: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且正在分析。
菲律賓:強調通過對話保持地區穩定。
葡萄牙:總理稱將詢問總統的意見,而總統說,科索沃的獨立是“不正常的”,葡萄牙不應該在沒有嚴肅考慮的情況下就作出承認。
聖基茨和尼維斯:還需要進一步考慮是否承認科索沃。
新加坡:希望通過國際調解作出協議,尚未作出決定。
南非:敦促雙方深入談判。
蘇丹:還沒有正式聲明,但是土耳其在伊斯蘭國家會議當中提出有利于科索沃的議案,蘇丹投了反對票。
泰國:按聯合國安理會的決定行事。
烏幹達:尚未作出決定,需要充分考慮。
烏茲別克斯坦:還沒有作出決定。
贊比亞:稱政府需要更多時間做出決定。
獨立前景 恐難引發新戰爭
科索沃宣布獨立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科索沃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員,請他解讀科索沃獨立的有關問題。
科索沃或成歐洲隱患
上世紀90年代,前南斯拉夫聯邦的每一次領土分裂都伴隨著流血沖突,甚至是戰爭,這一次科索沃的單方面宣布獨立會不會再來一場新的科索沃戰爭?
有關專家認爲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流血沖突,更不會上升到戰爭的層面,但是小規模的暴力沖突和流血是不可避免的。現在的科索沃還生活著10多萬的塞族人,他們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北部,阿族主要居住在南部。生活在科索沃的塞族人不同意科索沃的獨立,他們和阿族人之間估計還會有流血沖突,但規模不會大。
塔迪奇在2008年2月早些時候再次當選塞爾維亞總統,他雖然也堅持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比另外一位激進的總統候選人尼科利奇要溫和,這也意味著塞爾維亞政府對科索沃的獨立不會采取激進措施。
塞爾維亞一直否認會用加入歐盟爲代價換取對科索沃獨立的默認,總理科什圖尼察表示這樣的行爲是有損國家尊嚴的。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在塞爾維亞這個國家,真正掌握實權的不是總統,而是總理科什圖尼察。
科索沃的獨立可能會給周邊局勢帶來更大的動蕩。雖然它並入阿爾巴尼亞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後,科索沃很可能與素有“歐洲貧民窟”之稱的阿爾巴尼亞一道,成爲歐洲地區最大的安全隱患。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已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政府警告若有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即降低與該國的外交級別,目前英美等國有承認科索沃的傾向。
科索沃獨立被認爲是“潘多拉魔盒的開啓”
科索沃:流血的土地
隨著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美國率先承認其是“一個國家”,塞爾維亞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科索沃嚴重的民族矛盾從何而來?很不幸,曆史的發展就像過山車一樣,反複改變塞族和阿族在科索沃的種族構成,嚴重破壞了這裏的政治和曆史積澱。
在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約占90%,塞族人約占10%,還有黑山族人等。原先的南斯拉夫有六個共和國,1991年蘇東集團瓦解後,原屬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即波黑)以及馬其頓相繼獨立,1992年4月27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組建起新的南聯盟。2006年5月黑山通過公投獨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又單方面宣布獨立,完成了曆史上南斯拉夫分裂的最後一幕。
■12世紀起,科索沃成爲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後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伊斯蘭化科索沃這一名字來源于塞爾維亞語中“黑鳥的土地”一詞,據迄今爲止可考的曆史,生活在科索沃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4-5世紀伊科裏?特拉切遊牧部落。大約在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並很快同化了當地人。他們修建城堡、教堂,開墾荒地,把從事放牧的伊利裏人趕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1170年,塞爾維亞人戰勝拜占庭人後,科索沃就成爲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當時阿爾巴尼亞人還住在今天的阿爾巴尼亞的北部高山地帶,他們與塞爾維亞人共同生活,並接受了塞爾維亞的語言和一些習俗,諸如和塞爾維亞人共度聖誕節等。此後塞爾維亞族一直以科索沃爲中心來擴張自己的版圖,到公元14世紀,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統治下,塞爾維亞王國進入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一度擴大到馬其頓和希臘。科索沃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當時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注意。1389年6月15日,塞爾維亞拉查爾親王的軍隊和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的軍隊,在科索沃荒野開始了戰鬥。塞爾維亞貴族米洛什?奧貝利克假裝土耳其士兵進入土軍的軍營,他潛入蘇丹的帳篷中,用毒藥浸過的匕首把穆拉德刺死。但是這並沒有能夠挽救塞爾維亞。蘇丹的兒子巴耶塞德立即平息了隨之而來的混亂局面,包圍了塞爾維亞軍隊,並將其擊潰。科索沃戰役之後,塞爾維亞被迫向土耳其納貢,成爲土耳其的附庸,整個巴爾幹地區逐漸被奧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軍隊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貝爾格萊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
當時的兩大帝國奧斯曼和奧匈帝國對巴爾幹分而治之。南方由奧斯曼帝國統治,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亞人成了附庸,北方由奧匈帝國統治,統治的種族包括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許多塞爾維亞人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爾巴尼亞人則趁機移居科索沃。奧斯曼帝國爲便利其統治,采取措施讓皈依天主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約3-4萬塞爾維亞人在17-18世紀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裏亞海的克羅地亞地區。土耳其統治者將流亡者留下來的土地與房屋分給了改變了宗教信仰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把居住在相鄰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科索沃已成爲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的地區,科索沃地區也迅速伊斯蘭化。據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已占當地人口60%以上,其余爲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南斯拉夫王國將土地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人,成爲20世紀科索沃民族紛爭的起點
造化弄人,1912年,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由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組成的聯盟,打敗了日益衰弱的土耳其帝國,科索沃在500多年後又重新歸屬塞爾維亞。爲了恢複多種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國沒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莊園,將土地優先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士兵,大批在莊園種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人口的39%左右,由此阿爾巴尼亞人對塞爾維亞人仇恨入骨。當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裏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並吞時,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許多阿爾巴尼亞人對此拍手相慶,對意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則不做抵抗。
1944年l1月,鐵托領導的南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二戰即將結束之際,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在科索沃成立了軍政府。3月16日,軍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稱他們是大塞爾維亞專制政權的擁護者。4萬名南斯拉夫軍人同1萬名阿族軍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結果是塞爾維亞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黑山等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而是成爲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
曆史的發展就像過山車一樣,反反複複地、不厭其煩地改變塞族和阿族在科索沃的種族構成,嚴重破壞了這裏的政治和曆史積澱,無法形成穩固的認同力量,主觀的政治劃分造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激烈沖突,造成了科索沃地區塞族和阿族激烈的對立。
■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美國、歐洲各國和俄羅斯的幹預,進一步促成了科索沃戰爭爆發爲緩和民族矛盾,1963年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修改憲法,把科索沃升格爲阿族自治省,1974年進一步修憲,使其成爲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的“聯邦單位”,可與南聯邦的六個共和國平起平坐,科索沃因此也獲得了廣泛的自治權利:可以有自己的議會,可以向聯邦中央機構派出等額代表並享有否決權。它甚至還享有一些特殊權利,如塞爾維亞修改憲法必須征得科索沃的同意,而科索沃省修改憲法卻無需塞爾維亞首肯。鐵托的這一政策,使得塞族人感到本民族在科省地位下降,許多人氣憤地遷出該地區。因此,塞族人口在科省的比例由1961年的四分之一減至目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1980年鐵托逝世後,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中的分離主義活動也日趨頻繁,暴亂頻發。1989年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開始對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中的民族分離主義分子實行強硬政策,並于1990年頒布新憲法,取消了科索沃地區的大部分自治權利,然而此時的科索沃政策已經積重難返。
1991年,阿族人舉行了被視爲非法的“全民公決”,決定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並在1992年秘密選舉魯戈瓦爲總統,隨後建立議會和政府。1994年阿族激進分子又在境外機構的支持下建立了“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暴力活動爭取獨立。至此,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對立沖突不斷升級,美國、歐洲各國和俄羅斯爲了各自利益對科索沃沖突的幹預,進一步促成了1999年科索沃戰爭的全面爆發。
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轟炸。經過73天的戰爭,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爲了避免更大的民族犧牲,接受了聯合國的調解方案,同意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並且最終讓聯合國管制科索沃。科索沃邁開了離開塞爾維亞和黑山的第一步。
隨著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美國第一個宣布承認科索沃是“一個國家”,有關科索沃的前景再度引人關注。目前在塞爾維亞已經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如何避免混亂進一步擴大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http://baike.baidu.com/view/77659.html
另參本館:
以黎巴又戰 以入侵巴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 《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南斯拉夫分裂大戲》《巴爾幹》《神學士》《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全球反恐戰爭》《政治沈屙系列》《政治謀殺》《科索沃危機透視》《為什麼不殺光》《戰爭的罪行》《暴力十二章》《權力與恐怖》《流氓國家》
12架運20抵塞爾維亞 美媒:中國人凸顯戰略投送能力提升
美聯社報導,6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近日經過土耳其等國領空,2022-04-09降落塞爾維亞首都,10日第二批6架,交付紅旗-22(HQ-22)防空導彈(外貿型號為FK-3)。
美聯社還稱,中國武器“會加劇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緊張局勢”,西方擔心,俄烏衝突期間,巴爾幹地區的武器運輸可能會威脅到該地區“脆弱的和平”。
The Drive網站《戰區》欄目援引開源情報(OSINT)表示,他們已經追蹤到43架完成組裝的運-20A/運油-20運輸機,實際的運-20機隊規模可能要大得多。
回應
俄烏戰爭,西方天天送武器!有力的回擊北約的中國威脅論!
西方能賣臺灣武器,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就不許中國軍售嗎!
20年前中國沒運武器,不是也被強盜們把塞爾維亞打得肢解了嗎?真是強盜的嘴臉!
相關新聞
國產航發量產建功,運20產量翻倍,可載最先進坦克99A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每當解放軍新武器的數據佳時,反對者最常反駁的是:「中國武器差因欠缺實戰驗證」。
還好啦!沒說是造假的山寨貨1或非民主體制2就不錯了。不過「實戰是檢驗武器的唯一標準」,而非館長<中國防空武器虎頭蛇尾?>所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軍就憑其中國特色的制度養活了眾多軍工企業和效費比/性價比高之軍武,不只能滿足各軍種軍區的軍武所需,還能針對各國推銷不同產品、比如中國的肩式對空導彈就已經出口到印尼(QW-3)緬甸(HY-6)泰國 (QW-18) 3
是嗎?那全球只剩美軍武器最有實戰成績了!
也未必!美軍武器在越戰很有實戰成績,但越戰還是失敗4了。相反,因應越戰失敗而革新的美軍數位化武器5,沒實戰經驗下便在波灣戰爭6科索沃戰爭7大顯身手!
所言極是!如今的數位化武器除非數據造假,不然測試結果很接近實戰!「中十大武器 缺實戰驗證」?好過「美軍十大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吧!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338278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