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
看下醫學報導,誰還敢批評中國人隨地吐痰、不衛生、不文明?
這個得怪演化之神無法預知人類的進(退?)化,在大自然無傳染疾病之慮,本應隨地吐痰,可是文明社會就不行了。
文明禮儀至少要能容忍(甚至要鼓勵)「吐在衛生紙內後丟進垃圾桶,或吐在洗手檯(最好是便池)裡後沖洗乾淨」吧!
「痰」吐學問大,寧嚥不吐,病毒恐危及五臟六腑>KingNet 08-09-24
喉嚨卡痰!不少人怕麻煩,寧嚥不吐。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胸腔內科黃國良醫師指出,有痰還是咳出來比較好,一來可以藉此觀察痰的顏色,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二來若是感染了不自知的結核病,病菌也不致隨著嚥回的痰液在體內散播。
痰是怎麼形成的呢?人體的下呼吸道黏膜具有黏液和纖毛,黏液會將從空氣吸進呼吸道的異物黏住包覆,透過纖毛運動,就會將黏液和異物往上推,喉嚨便會有癢癢的感覺,所以痰的產生是身體的反應造成,其功能主要就是排除清潔之用。健康的人也會有痰液的產生,只是量很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吞進去;而生病的人因黏液分泌會增加,混雜發炎細胞、病菌及剝落的上皮細胞,刺激了呼吸道,造成咳嗽而吐出痰來。
健康的呼吸道分泌物是清的;當有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時會呈現濃稠的白色;細菌感染的痰液因為細菌和膿的關係,變成黃色或是綠色;如果痰的顏色較深,有紅色或是黑色的話,表示痰裡有血,可能是嚴重疾病的預兆,如肺癌肺結核等,應盡速就醫。不過要詳細知道病情,還是要靠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及痰液的檢查,如利用細菌培養、痰抹片的方式,可以檢查出是否患有肺結核;而透過痰液的細胞學檢查,則可以診斷出一部分的肺癌。
檢驗科常會要求病人取早上醒來的第一口痰作為檢體,目的是經過一晚累積,剛起床咳出的痰濃度最濃,檢驗出病因的機會比較高。但是如果感覺有痰卻咳不出來怎麼辦?黃國良醫師表示,先深呼吸後再用力一咳,也可將頭採下,請旁人幫忙拍背,不然就是服用些化痰藥,讓痰的性質變得較不那麼黏稠,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多喝水,使痰的濃度降低,自然就能咳出痰了。
吐出的痰,應確實包覆在衛生紙內後並丟進垃圾桶,若是吐在洗手檯裡,則要沖洗乾淨,以免痰裡的細菌在痰液乾了之後,會隨著空氣四處散播;痰不建議吞進肚子裡,原因是擔心病菌在身體裡流竄,雖然胃裡會有胃酸保護,但久了會造成腸胃不適。
有些人常有習慣性的清喉嚨動作,黃國良醫師提醒,這可能是鼻涕倒流的問題,尤其是鼻子過敏的病患最常發生,無論怎麼清喉嚨、用力咳嗽,仍還是感到有異物感,此時就應前去就醫,明確掌握是何種因素造成的,才能夠對症下藥。
阿楨
為了傳染更多人,你不知道這種細菌多主動! 2020-04-14 新浪科技
除了新近感染人類的新冠病毒外,還有多種病原體也會借助咳嗽在人與人之間播散,比如我們熟悉的流感病毒,還有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
結核病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傳染病,過去被稱為白色瘟疫、癆病。如今,全球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多達130萬。被結核菌感染的人數就更多了。全球70億人當中,差不多有1/4人的體內隱藏著活的結核菌,一生中有5%~10%的機會變成結核病人。
最近,一項針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新研究,讓我們見識到了這種致病細菌促進自身傳播的“主動性”,也讓我們對結核病的咳嗽症狀有了全新的理解。主導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傳染病學和微生物學專家,相關論文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細胞》。
科學家們首次查明,結核桿菌竟然會產生一種分子sulfolipid-1(SL-1),直接刺激氣道的神經,從而引起咳嗽。SL-1是一種結構複雜的脂質分子,為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所特有,存在於細菌細胞表面。SL-1就像疼痛反應的觸發器,可以刺激人體痛覺神經細胞。
不過,細菌在促進自身傳播時採取主動,我們在預防疾病傳播時可以更主動!科學家們由此提出了針對性控制結核病的新思路。研究者指出,如果後續研究能夠證明抑制咳嗽不會對感染者有害,那麼開發一種抑制SL-1產生的藥物,將有可能阻止結核病的傳播。
阿楨
促進血液迴圈
在睡眠狀態時血液迴圈的速度也會慢下來,呼吸和心率趨於平穩,畢竟在心臟蹦迪的情況下沒人能睡得著。在醒來之前的那段時間,通常是人個體心率相對來說最低的階段。
而伸懶腰時大多會舉起手臂、頭也會向後仰,這使得血液迴圈加快,更多的血液流向四肢,特別是供給大腦的血液更充足了,人也就更清醒。雙手離地了,人就沒壓力了,智商又重新佔領了高地了。
刺激交感神經
在人的脊椎位置分佈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它們組成了自主神經系統,大部分器官都受這二者的支配和調節。不過它們的調節方向往往都是相反的,比如說交感神經能讓瞳孔放大,而副交感神經則可以讓其縮小。
當我們伸懶腰的時候會刺激到交感神經,它負責調動身體的資源來應對環境中的壓力,起床也是其中一種應用場景。
當交感神經開始工作時會釋放一定量的腎上腺激素,讓人感覺到興奮心情愉悅,心率也會隨之加快,相當於給自己打了針雞血。
幫助呼吸
所以在早晨睡得暈乎乎的時候,伸個懶腰伴隨著擴胸運動,胸腔被一定程度的擴大,能夠讓氧氣更順利的進入到人體內部。進完貨才能讓紅細胞帶著這些養分分發給身體裡其他已經餓了一晚上的細胞。
打哈欠降溫
有時候當我們伸懶腰時,也會伴隨著一個長長的哈欠。一般人們覺得打哈欠的時候會吸進很多空氣,空氣裡有氧氣,所以能給大腦供氧。
不過,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打哈欠的主要功能是給大腦降溫。
張大嘴巴打哈欠的時候,冷空氣順著口腔進入肺部,又隨著血液迴圈來到腦部,差不多就是一套人體版的風冷系統了,給CPU大腦降降溫。
阿楨
一般情況下,我們放屁就是因為腸道內積累了太多的氣體,氣體多了壓強就比較大,為了保護我們的腸道,我們的消化道會通過蠕動將這些氣體運送到肛門處,將其排出體外,也就形成了屁。
而這些氣體的來源一般來說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們在吃飯和說話的時候,吞進去的一些空氣,時間久了,這些氣體就會積聚到腸道中。另一種是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被產氣細菌群分解產生的氣體。
比如,當我們吃高蛋白質飲食時,這些蛋白質在被消化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這樣一來,我們放出來的屁也就帶有了某種特殊的臭味。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於臭屁的認識還是因為那句俗語,“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呢?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放出來的屁響與不回應該看屁的氣量和腸道的通暢性。一般而言,當屁的氣量很大時,它的流速也會變快,當它沖出肛門的時候造成的空氣振動就比較大,屁的聲音就會比較響;當消化道排泄物增多時,腸道就會不通暢,氣流在腸道裡穿行的也就比較慢,這樣一來含有的臭味元素也就會比較多,因為氣量不夠大、速度也不夠快,造成的空氣振動也就比較小,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啞屁”。
伸懶腰打哈欠為什麼這麼爽?看完忍不住又伸了一個 2019-09-21 新浪科技
喚醒肌肉
當我們在睡眠狀態的時候,肌肉也同樣的在停工休息。所以當早上起來伸個懶腰的話,拉伸動作會讓肌肉重新活動,並告訴它們差不多該開工了。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減輕身體的酸痛感,讓緊繃和僵硬的肌肉放鬆起來,就像坐久了起來活動活動也會感覺舒服很多。
阿楨
憋回去的屁都去哪兒了? 2019-09-20 新浪科技
被憋住的屁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被腸道重新吸收,通過血液迴圈到達肝臟被處理,然後通過心臟來到肺部,最後,呼出去。所以,不管你多麼努力地想要擺脫它,它就是甩不掉!另外,長時間的憋屁還可能會導致憩室病(憩室病是指胃腸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狀突起,常發生在大腸)。所以與其憋著它,倒不如趕緊去廁所盡情地把它放出來!畢竟每個人都會放屁,這也沒什麼好尷尬的。
為什麼總覺得別人的屁更臭?難道是大型雙標現場?
先來說一種最常見的觀點。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別人的屁比自己的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味道。
第二種觀點是,我們的小腦可能從一定程度上調整了我們聞自己屁的感受。我們知道小腦監控著身體的運動,除此之外,它還能區分預期的感覺和意外的感覺,不過小腦往往對預期的感覺關注的要少,反而是更多地關注意外的感覺。
這多少有點像撓癢癢。比如,別人給自己撓癢癢的時候,自己就會傻笑個不停,但是自己給自己怎麼撓都沒事。
為了證明這種觀點的存在,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專門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通過掃描受試者的大腦來測試受試者在被自己和被別人觸摸時的反應。結果顯示,當別人觸摸受試者時,受試者軀體感覺皮層(參與處理觸摸)的大腦反應要比被自己觸摸時強烈得多。
還有一種觀點是說這是我們進化的一種防禦機制。人對不熟悉的氣味有防禦心理,屁味也一樣。比如,屁會傳播化膿性鏈球菌,這種病原體可引起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疾病。
屁從哪兒來
其實,屁並不是單一氣體,而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根據“殺傷能力”的強弱,我們暫且將這幾種氣體分成兩類,一類是占比到99%以上的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氣等,這些氣體都是沒有味道的,“殺傷能力”較弱。另一類氣體就是屁臭味的真正來源,它們是占比不足1%的氨、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胺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
阿楨
戴口罩真的能遠離疾病嗎? 2019-03-19 元氣網
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醫用口罩能確實預防流感。2013年的一份研究發現,醫用口罩可將流感患者周圍空氣中的大病毒飛沫吸入量減少至1/25,不過只能將更具傳染性的微小病毒飛沫吸入量減少2.8倍。
另一項有關加拿大446名護士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醫用口罩在保護健康的人免於罹患流感的功效上,和N95口罩一樣有效。澳洲一項研究指出,在居家環境中,佩戴口罩可以讓健康的人將患病的風險降低60%至80%。
然而多數人佩戴口罩的方式其實並不確實,以至於無法達到上述的保護程度。對於在醫療場合以外的地方佩戴口罩的態度,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 P)表示「對於無症狀的族群,包括有可能產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在社區中佩戴口罩預防流感病毒上,我們並不能給出任何建議」。
專家建議,若是沒有口罩,或是不想佩戴口罩的人,站在距離患者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地方,將會提升你保持健康的機率。即便患者沒有咳嗽或打噴嚏,他們的身邊仍充滿具傳染性的霧狀微小顆粒。
印度醫院吐痰必遭痛打
印度醫院張貼警告 民眾吐痰必遭痛打【中央社09.01.22
在印度公共場所,民眾隨地吐痰、吐菸渣是常態,造成環境髒亂,一家公立醫院顯然忍無可忍,最近貼出英文與印文雙語告示警告說:「凡在醫院吐痰者,必遭痛打一頓。」
印度東部西孟加拉省(West Bengal )政府設在首府加爾各答的公立護理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高許(Ashok Kumar Ghosh)今天表示,這是該院第一次發出如此強硬的警告,相信也是全國第一家公立醫院率先採取這樣的措施。
高許說:「許多到醫院求診的病人和探病的親友,都是來自鄉下或是落後階層,習慣隨地吐痰、朝牆角吐顏色褐紅的菸草渣(類似檳榔渣),弄得醫院裡外到處斑跡駁駁,髒不忍睹。」
他表示,醫院員工雖然定期洗刷或重新油漆地面和牆壁上的污垢,但事後沒過多久,又是一片髒亂,即使口頭要求訪客注重整潔也無濟於事,院方只好針對多數訪客的「草根習性」,採取相對的警告措施。
不過,據高許表示,告示張貼出去至今已將近半個月,並未見到有人前來抗議或表示意見,民眾隨地吐痰和吐菸草渣的現象,也未有減少的跡象,院方開始有人懷疑是否民眾多屬文盲,看不懂告示。
高許也解釋說,即使訪客繼續在醫院裡吐痰、吐菸草渣,院方也不會真如告示所說「痛毆」犯規者。他表示,告示使用的措詞固然誇張,但主要在加強訪客對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的認知。
拍痰剋肺炎
拍痰小動作 肺炎大剋星>自由時報09-01-15黃惠敏(校護)
根據96年衛生署統計國人十大死因報告,肺炎佔第六位,因流行性感冒間接誘發的二度感染肺炎死亡率為12%,且每年死於肺炎的人數不減反增。
從上述資料,可知預防肺炎發生的重要。
◎哪些人需要拍痰?
無法或無力將痰液咳出的病患,例如:中風、重症肌無力、長期臥床的病人或幼兒。
◎拍痰原理
拍痰是利用重力及震動的原理,鬆動肺及支氣管內的痰液使病患將痰液咳出。
◎實施拍痰的用具
●拍痰時,手呈現弓起如杯狀(如圖一)。
●一般醫療器材行賣的拍痰及化痰器(如圖二)。
◎何時是拍痰的最佳時間?
●飯前30分鐘至1小時、或飯後1.5至2小時之後,執行拍痰;每次拍痰10至15分鐘,每兩小時執行一次。
●執行蒸氣治療或服用化痰藥30分鐘後,執行拍痰。
●洗完澡或喝溫開水後,會促使痰液較易咳出。
◎拍痰姿勢
拍痰前,先使用聽診器確立痰液位置,再加上姿勢引流達到最佳效果(例如:痰液在左側→病患採右側臥,痰液在右側→病患採左側臥)。
一般拍痰姿勢為頭低腳高的姿勢,若病患合併有腦、心臟病或呼吸不順暢者,採頭抬高30至40度側臥姿勢。
◎拍痰注意事項
●執行拍痰過程中,隨時注意病患是否呼吸困難、臉色有無發紺?若有上述症狀,先暫停拍痰,先清除口鼻分泌物後,評估呼吸通暢再執行拍痰。
●拍痰要避開胸骨、腰部後側、脊椎骨、腹部、骨突處等部位。
●隨時補充適量溫開水。
●幼兒執行拍痰時,要注意安全。
●注意室內溫度變化,適時調整衣物。
●拍痰後,維持頭低轉向外側腳高等姿勢,保持10至15分鐘,以利痰液排出,若有特殊疾病(例如:腦、心臟病或呼吸不順暢)勿採此姿勢。●執行拍痰的照護技術需經醫護人員正確教導。
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libertytimes/20090115/index-12319704681013125012.html
為了傳染更多人,你不知道這種細菌多主動! 2020-04-14 新浪科技
除了新近感染人類的新冠病毒外,還有多種病原體也會借助咳嗽在人與人之間播散,比如我們熟悉的流感病毒,還有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
結核病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傳染病,過去被稱為白色瘟疫、癆病。如今,全球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多達130萬。被結核菌感染的人數就更多了。全球70億人當中,差不多有1/4人的體內隱藏著活的結核菌,一生中有5%~10%的機會變成結核病人。
最近,一項針對結核分枝桿菌的新研究,讓我們見識到了這種致病細菌促進自身傳播的“主動性”,也讓我們對結核病的咳嗽症狀有了全新的理解。主導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傳染病學和微生物學專家,相關論文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細胞》。
科學家們首次查明,結核桿菌竟然會產生一種分子sulfolipid-1(SL-1),直接刺激氣道的神經,從而引起咳嗽。SL-1是一種結構複雜的脂質分子,為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所特有,存在於細菌細胞表面。SL-1就像疼痛反應的觸發器,可以刺激人體痛覺神經細胞。
不過,細菌在促進自身傳播時採取主動,我們在預防疾病傳播時可以更主動!科學家們由此提出了針對性控制結核病的新思路。研究者指出,如果後續研究能夠證明抑制咳嗽不會對感染者有害,那麼開發一種抑制SL-1產生的藥物,將有可能阻止結核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