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恐怖》
《權力與恐怖》
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的《權力與恐怖》(商周出版,2003)是其《911》出版後,日本小摩出版社特別企畫為杭士基拍攝一部紀錄片,以宣揚其理念。本書就是該片的副產品,副標題「後911演講與訪談錄」。由於是演講與訪談錄,雖然較無系統,卻更加口語化,更容易理解,可說是杭士基立論基礎的極好入門書籍。
是嗎?我怎讀出以下:
(楨:擴而言之便是人/族/國之共性:己所不欲必施於人、好話說盡壞事幹絕
己所不欲必施於人:最現行的便是西方尤其美國之反恐,自己不願被恐怖攻擊如911,卻不知911乃別人對美國國家恐怖主義之反抗。
好話說盡壞事幹絕:掛民主自由人權頭,賣的卻是西方尤其美國之霸權牛肉利益。
以上參本台《霸權還是生存》《權力與恐怖》《流氓國家》《美國人權外交政策》《西方人道主義干預》書評)
不會吧!杭士基明明說其語言學研究和政治之作無演繹的推論關係(p71)。
但他有說追求表象下本質的理論和精神之聯繫關係呀!
哦!我了了,就是以下「共性」嘛:
《句法結構》是喬姆斯基介紹轉換生成語法的《語言學理論的邏輯結構》一書的精華版。這一理論認為說話的方式(詞序)遵循一定的句法,這種句法是以形式的語法為特征的,具體而言就是一種不受語境影響並帶有轉換生成規則的語法。兒童被假定為天生具有適用於所有人類語言的基本語法結構的知識。這種與生俱來的知識通常被稱作普遍語法。
這麼說來善惡皆是普遍人性了?人實在太可怕了!
算了,人性善惡之爭已幾千年無解,還是來看《權力與恐怖》講些啥:
本書為眾人殷切熱望的杭士基最新作品。承續其一貫信念,透過真相的揭露與陳述,杭士基大力抨擊美國外交政策的偽善與雙重標準,說明了美國帝國主義為何受許多人憎惡——美國之所以介入國際政局,並非為了協助維護人權,而是為了鞏固自身的利益。而所謂的「反恐戰爭」,也不過是美國包裝自我野心的糖衣,並非其一貫訴求的人權與正義。
杭士基指出,不管動手的人是一群有組織的穆斯林極端份子,或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國家,凡是動用暴力對抗平民,就是恐怖活動。杭士基以簡明、嚴峻、不妥協的措辭質問美國,要它用要求別人的道德標準,去度量自己的行動。雖然杭士基認為想用外力來約束強權國家的暴力是不可行的,但他相信,約束可以來自內部,來自其公民的自省與覺醒。因此,若將資訊充分提供給公民,便能使世界朝向文明,逐步發展。
永遠的異議知識份子>陳宜中(導讀)
杭士基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學與哲學系,公認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語言學家,並名列二十世紀「最經常被引用」的十位作者之一。同時,他也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政治評論家和行動者,一位把批判美國對外政策之陰暗面作為自身己任的異議知識份子。
自一九六○年代起,杭士基即持續不懈地揭露美國及西方強權國家在全球各地的帝國主義行徑,他不僅剖析美國主流媒體對這類行徑的刻意遮蔽和美化,並強而有力的質疑知識界所扮演的幫凶角色。杭士基擅長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評析複雜的國際政治現實。且由於他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批判,係建立在紮實的資料及檔案文獻的分析之上,所以往往讓當權者咬牙切齒卻又難以招架。在尼克森總統任內美國情治當局的「全民公敵」清單上,杭士基名列前茅。長期以來,他的政治言論遭到美國主流媒體的一致封殺,他的政治著作在美國甚至很難找到發行者。這種飽受打壓的情況,直到近年來才略見改善。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各界愛國情緒高漲,布希政府接連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甚至一度打算對北韓動武。布希政府以「預防性戰爭」為主軸的「反恐」策略,固然獲得了不少民眾的支持,但同時也引起了頗為強烈的反對和質疑聲浪。在這樣的脈絡下,杭士基的另類觀點開始受到了廣泛注視。他的《911》評論文集甫經發行,就即刻登上了二○○一年度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並已在二十六個國家出版。而二○○二年出版的《權力與恐怖》,則收集了他的多篇公開演講稿,以及一篇首次發表的訪談錄。就連封殺杭士基已久的《紐約時報》,都不得不肯定《權力與恐怖》一書的重要性。《紐約時報》的評論如此寫道:「在探討與論辯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回應,乃至於美國在全球所扮演角色的歷史及其未來時,這是一份絕對必備的文本」。
針對九一一事件及其後續發展,杭士基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九一一「顯然是件殘酷暴行」,然而,「過去數百年來,帝國主義強權就是以這種方式對待世界其他地區的。九一一算是個歷史事件,但不幸的是,之所以算是歷史事件,並非因為暴行的規模或性質,而是因為受害者的身份」。我們可以發現,在規模或性質上超過九一一的恐怖主義行徑,其實比比皆是,且多半是由強權國家所發動的;可是,這些以強凌弱的暴行,卻因為施暴者的優勢角色與受害者的邊緣位階,亦即在現實國際政治中不平等的層級關係下,根本就沒有成為被注視之歷史事件的可能。活在強權國家的人們,往往忘記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道理,而不肯認真去面對強權國家施加在弱勢地區人民身上的殘酷暴行。從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各界的反應之中,其實不難看出,強權國家的政府與人民似乎早已習慣了以雙重的道德標準,歧視性地看待「我們」與「他們」的苦難。九一一之所以會被永遠記得,是因為發生在「我們」身上,而「他們」既然不是「我們」,則其苦難又何需值得「我們」在意!
杭士基語重心長地指出,在批評弱者對抗強者的恐怖主義時,生於強權國度的人們亦必須深刻的反躬自省,並以同樣的道德標準去批評那種「搬不上檯面,卻更為極端的以強凌弱的恐怖主義」。他表示,如果我們接受美國政府對恐怖主義所下的基本定義,並根據此一定義去檢視過去幾十年來國際間種種的恐怖暴行,那麼,毫無疑問的是:今日世界的頭號恐怖主義國家正是美國。杭士基的這個論點,正如《權力與恐怖》的編者所言,「有著持續擴增的歷史案例研究、檔案資料及分析的支持」。
可想而知,杭士基當然會被扣上「反美」的大帽子。因為當不斷揭發、研究,並批評美國對外政策的陰暗面,就等於是「反美」的話,那麼杭士基的確當之無愧 。不過,「反美」之類的廉價指控,顯然無助於人們釐清他的立論基礎及用心所在。杭士基表示,美國之所以成為他的主要批判對象,不外乎是因為美國乃是舉足輕重的世界超強,而根據他的歷史研究,曾經居於此種超強地位的國家如英國,過去亦展現出類似的行為模式。換句話說,霸權及強權國家究竟是哪些國家,其實並非焦點所在。應該受到批判的,是霸權及強權國家那些大欺小、強凌弱、眾暴寡等種種違背公理與正義的醜惡行徑,因為這類惡行往往正是國際間衝突與仇恨的根源。
杭士基說:「為了杜絕恐怖主義活動,大家都在傷腦筋。但其實,有個無比簡單的方法:就是別涉入任何恐怖活動。」這是一個無比簡單的論點,亦即在要求美國人民譴責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同時,也必須以同樣的道德標準去要求美國政府停止涉入任何恐怖活動。然而,美國政府究竟涉入了哪些恐怖活動?為什麼大多數人不但不知道美國涉入了哪些恐怖活動,甚至根本就不相信或不願意相信美國會涉入恐怖活動?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佳的方式就是暫時先放下成見,直接閱讀杭士基的相關論述。
《權力與恐怖》是一本可讀性高、適合一般讀者的入門書。由於它是演講稿及訪談錄的選集而非專著,所以並未特別註明引用資料的出處。若讀者對國際政治及美國外交政策感興趣,想要進一步探究杭士基的論點及其立論依據,則可以參考《權力與恐怖》所附錄的「延伸閱讀」書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份書目還未來得及加上杭士基最近才出版的鉅著《霸權或殘存》(Hegemony or Survival: Americar )。
何謂恐怖主義?
在Live 8才敲鑼打鼓地用歌聲向G8嗆聲沒幾天後,倫敦地鐵就發生了恐怖攻擊,根據英國警方表示,這起恐怖攻擊似乎是「蓋達組織」策劃的,目標當然是要給G8下馬威。
連續爆炸沒多久後,英國首相布萊爾很快地出面譴責恐怖攻擊,美國總統布希也似乎很高興在伊拉克戰事焦頭爛額之際,平白無故掉下一個給他繼續維持反恐政策的好理由。
一時之間,幾乎大家都在「反恐」,「反恐」成為具有高度共識的政治議題。然而,到底什麼是「反恐」?反恐是在反誰?誰才是恐怖主義?恐怖主義到底是指什麼?怎樣才是恐怖份子?
似乎沒有太多的主流媒體願意花時間去釐清上述問題,「反恐」幾乎被無限上綱為一種道德訴求,好像「反恐」就等於追求正義、和平,恐怖主義則毫無疑問是需要消滅的毒瘤,於是,恐怖主義的起因和訴求為何,並不是主流媒體與一般大眾願意主動關懷的問題,也幾乎沒有人知道太多。
然而,這種近乎煽動群眾情緒的「反恐」訴求,在我看來是危險的。如果我們以為以暴制暴是獲得和平的唯一途徑,那我們其實無異於自掘墳墓;因為,武力、強權所能帶來的和平,從來都只是假象,那些因為不敵武力和權勢而被壓迫、剝削的弱勢國家和人民,終會暗自等待另一個以更大的暴力加以反擊的機會,暴力永遠不會被暴力終止。
當然,作為一個熟悉概念分析、而非政治情勢的個人,我所能選擇的討論進路是離開現實的脈絡,從概念分析著手。誠然,這方法有利有弊,但我比較願意相信利多於弊,畢竟,我們已經有太多空洞的口號和激情的正義,我認為適當地檢視一下恐怖主義的概念、內涵,對我們在進行政治判斷的時候,是會有幫助的。
因此,我計畫藉助Jonathan Barker的《誰是恐怖主義:當恐怖主義遇上反恐戰爭》(Terrorism),幫助我們掌握一些基本概念。這基本上也是一本小書,然而,幾個重要的問題點他都有討論到,視野當然也比一般媒體寬廣;當然,未竟之處我可能會考慮在之後繼續引介杭士基的《權力與恐怖》,不過,目前為止,我先把焦點放在對「恐怖主義」和「反恐」這兩個概念的釐清上。
法國在1790年代的革命時期,以Robespierre為首的Jacobin政府,讓斷頭臺成為了恐怖統治時期的象徵,根據官方統計共處決了一萬七千多人。英國保守主義的政治家Burke是率先使用「恐怖主義」(terrorism)和「恐怖份子」(terrorist)等詞彙的人之一,他希望藉此讓人民注意到Jacobin政府的暴行,及其「對人民任意施加的不法手段」。(p.12)
------ 這正是國家恐怖主義的絕佳範例。Barker定義「國家恐怖主義」(state terrorism)指的是政府所採取的恐怖行動,而「集團恐怖主義」(group terrorism)則是指非政府的團體所採取的恐怖行動。(p.13)
恐怖主義有很多類型,例如左翼恐怖主義、右翼恐怖主義、宗教恐怖主義……,雖然類型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恐怖主義一定有特定的意識型態;而恐怖攻擊的手法也各有不同,例如自殺炸彈攻擊、暗殺、使人失蹤……等等;目的可能是希望政治獨立、要求釋囚、復仇或宣揚理念……。Barker在28頁整理了一個「恐怖活動」列表,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也可參考Wiki百科英文版。
「恐怖主義」和「恐怖份子」的定義很多,Barker指出,大家最喜歡引用的一句名言是:「某人認定的恐怖份子也就是他人心中的自由鬥士」。(p.26)
換句話說,大家都理解到:『這些由非政府團體或是政府機關、政府機關的代理人執行的政治暴行,幕後計畫者總會宣稱他們動機正當。使用謀殺、破壞行動等醜陋伎倆的政權,絕對不會承認使用恐怖手段。』並且,『為這些機構…辯護的人……宣稱他們是在對抗壓迫、為正義而戰。』(p.26)
路透社和一些新聞機構因此排斥使用「恐怖主義」一詞,因為這個詞根本沒有意義,只是一種道德標示而已。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相對上比較適當的定義。
Boaz Ganor認為:『恐怖活動,就是蓄意或威脅要使用暴力來對付人民或非軍事目標,以達成政治目的。』這個定義適用於非政府團體和個人,也適用於政府機關,它排除的是諸如抗議、罷工、示威、抗稅等的公民抵制的非暴利的政治活動,此外,它也排除了針對軍警的暴力行動,因此,在這個定義下,游擊戰和都市暴動都不算恐怖活動。(p.27)
換句話說,所謂的恐怖主義的定義至少有三個要素:(1)暴力的威脅或運用;(2)針對非軍事目標(楨:美歐雖憑著精準攻擊,少傷及非軍事目標,但也更易發動戰爭,且隨攻擊而來的動亂、饑荒、疾病等被故意隱藏或忽視的間接傷亡,往往高達數十上百倍,故也算恐怖主義);(3)有政治目的。
至於實行恐怖活動的組織,無論是非政府或政府或個人,通通都算是恐怖份子,不因為有國家在幕後策劃,該恐怖活動就不是恐怖活動。這是因為,國家恐怖主義和集團恐怖主義都符合最基本的要素:為達政治目的而加諸平民身上的暴力和脅迫。
也就是說,唯有行動本身才能被稱為恐怖或非恐怖,雖然很多的組織、團體都會在政治活動中結合恐怖活動,但是他們不是判斷一行動恐怖與否的主體;不過,執行恐怖活動的組織,當然可以被稱為「恐怖組織」,而計畫並實行這些活動的人,則稱為恐怖份子。
美國面對911的反應是以更大的暴力回應之,然而,這種作為並不是沒有爭議的。
杭士基就指出,美國和恐怖主義的牽連乃是造成蓋達組織反美情緒的原因之一,因此出兵阿富汗作為回應911,是不合理也不會有效果的行為。
2002年參與南非舉辦的民主研討會的教授也發現,與會者並不擔心蓋達組織會帶來的危險,但卻一致對以下事件感到憂心:『反恐戰爭將賦予各國政府安全部門更多權力,而對他們努力提倡的民主活動造成阻礙。』、『美國政府為了捍衛自家的民主,便有系統地擊潰別處的民主力量』。(p.21-22)
換句話說,『在準備對恐怖主義開戰的各國政府方面,其行事更為隱密,對公民自由的限制更多。在加拿大、英國、德國及其他國家,限制政治自由及合法權利的各項法規在制訂過程中,就極少經過辯論,且在極短的程序內完成。』(p.32)
亦即,反恐似乎讓威權體制得到了滋養的養分。
除此以外,許多人士一再聲稱,不均正是造成恐怖主義的諸多原因之一,南方各國的所有階級中,都有人相信,他們受到極度不公地、來自那些以美國為首的北方國家的對待;恐怖主義顯然會和難以承受的不公不義發生關連,而這,正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http://blog.roodo.com/franwu/archives/275835.html
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是一個具有濃重政治色彩的概念。往往附著于某個意識形態。通常用來描述有計劃的使用暴力或威脅使用暴力來對抗普通平民或不特定的多數人,通常是爲了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目的,也有對社會現狀不滿稱要“革命”或“解放”,尋求“民族獨立”的。
語源
“恐怖主義”這個名詞譯自英語的“Terrorism”,而這個詞語的來源卻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末期的恐怖政治時期。
恐怖襲擊事件
九一一襲擊事件
別斯蘭人質事件
俄羅斯的車臣獨立武裝恐怖分子策劃了劫持莫斯科人質事件,包括有劫持劇院、學校,造成大量平民、兒童死亡。
恐怖主義的種類
國家恐怖主義:指支持恐怖主義或恐怖襲擊的國家。
蘇丹(參看達爾富爾)
1970年卡達菲開始執政之後的利比亞。
另外,有人認爲狂人伊迪?阿敏當政期間的烏幹達也是恐怖主義國家。
國內恐怖主義
左翼恐怖主義:美國,世界最大恐怖主義國家
基地組織,塔利班政權因爲自稱對九一一襲擊事件負責。阿富汗戰爭中塔利班被美軍推翻,導致拉登家族在阿富汗沒有了利益,現在其政權只能以遊擊形式存在。
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的哈馬斯派
意大利紅色旅
尼泊爾“毛派”反政府武裝
法國革命時期雅各賓派
柬埔寨共産黨(紅色高棉)
聲稱謀求解放獨立的恐怖主義
有關中國對待恐怖主義與反恐的態度參見恐怖主義與中國
中國新疆自治區內的東突,直接與基地組織有聯系,學習炸彈制作,對不支持其組織的人士進行恐怖襲擊和報複
俄羅斯的車臣獨立恐怖主義
愛爾蘭共和軍(注意,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作恐怖活動)
埃塔(ETA)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分離主義者,謀求全巴斯克地區的獨立
右翼恐怖主義
美國三K黨(Ku Klux Klan),種族主義極端組織
德國納粹黨(Nazi Party),種族主義極端組織
俄羅斯光頭黨,種族主義極端組織
著名的恐怖主義分子
本拉登
紮卡維
伊拉基
基地組織
奧姆真理教
日本赤軍
泰米爾猛虎組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1%90%E6%80%96%E4%B8%BB%E4%B9%89
恐怖主義(terrorism)少見的中共唱和西方之例
國際社會中某些組織或個人采取綁架、暗殺、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質等恐怖手段,企求實現其政治目標或某項具體要求的主張和行動。恐怖主義與刑事犯罪的國際恐怖活動兩者所采用的手段和造成的社會危害大同小異,但一般說前者具有政治色彩,故又被稱爲政治恐怖主義。恐怖主義事件主要是由極左翼和極右翼的恐怖主義團體,以及極端的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的組織和派別所組織策劃的。
20世紀60年代以後,恐怖主義活動日益頻繁,在西歐、中東、拉丁美洲和南亞等地區蔓延。恐怖主義活動嚴重威脅著國際社會的安全和秩序,許多國家紛紛采取對策,先後頒布了反恐怖主義的法令,建立了反恐怖部隊,並加強了國際間的合作。1972年11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成立恐怖主義問題特設委員會,負責研究制裁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措施。1973年起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反恐怖主義的公約。還有一些區域性組織也制定了反恐怖條約。中國政府分別加入聯合國和國際民航組織通過的反恐怖主義公約。中國政府一貫反對和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以恐怖主義手段進行政治鬥爭。
http://baike.baidu.com/view/8222.htm
美:反恐類似反共產 是思想戰
【大紀元訊】布殊政府05年7月23日為美國的反恐戰提出新的說辭,聲稱反恐戰是一種「思想戰」,類似反納粹主義和反共產主義之戰,不僅是追緝激進「作惡者」的組織而已。據法新社23日報導,繼倫敦遭遇一連串的炸彈攻擊企圖後,國家安全顧問海德里和總統國土安全事務首席助理湯生發表了這項分析。
倫敦的爆炸案沒有造成重大傷亡,卻使英國首都更加人心惶惶。
海德里和湯生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倫敦的攻擊事件明白顯示,激進伊斯蘭教徒「執意摧毀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以一種狂熱型態的獨裁與神權政治統治取而代之」。
他們指出,這種統治型態類似納粹和共產黨的極權主義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少數激進寡頭主宰無助的多數。
這些布殊的助理說:「究其根源,這種鬥爭是一項意識形態之爭,一種思想戰,我們所有的人,不論是公務員和平民,不論國籍,全都被捲入。」
兩人的說法和先前布殊政府鼓吹打贏反恐戰的文宣頗有不同,他們承認,當前的「意識形態之爭可能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因為「即使是腐敗的思想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吸引一批追隨者」。
他們堅稱,想要打勝反恐戰,不僅需要武力,也需要回教世界內的堅強盟友。
這項評析和布殊及其政府官員過去有關反恐戰的說法大異其趣,布殊等人原先聲稱,恐怖攻擊是由藏匿在阿富汗和回教世界其他地區的「作惡者」所發動。
新的說法暗示,美方承認,拉登和其他的激進伊斯蘭領袖擁有的支持根基遠超過華府迄至目前所願意洩露的程度。
http://hk.epochtimes.com/5/7/25/5168.htm
另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不讀或讀不通現代《孫子兵法》──中國《超限戰》嘛!不然超限戰就不會重蹈越戰、陷於伊拉克。
如果越戰失敗的教訓、是促使美軍新軍事改革的成功之母,並打勝了廿世紀末波灣戰爭,那此一成功的改革和勝戰、便成了廿一世紀初入侵伊拉克的失敗之父。
美軍不知「游擊戰」在任何地方都能打,越南叢林行、中東沙漠當然也行。
<越戰症候群:陷於谷底的伊拉克美軍>中國時報 2007.06.26郭崇倫
上周美國國防部心理健康任務小組公布了一份報告,內容是調查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回國的軍人,他們發現有卅八%的陸軍、以及卅一%的海軍陸戰隊有心理創傷症候群,包括沮喪、焦慮、創傷後緊張等,在臨時被徵召赴前線的後備軍人身上更明顯。
這表示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上的壓力,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國防部長蓋茲表示現在正緊急考慮多達三百項的建議,希望能夠紓減緊張的情緒。
五角大廈特別注意心理狀況,是出於越戰的教訓,當時越共不分晝夜伏襲,同時藏身在村落居民之間,心理失衡的美軍,於是犯下將美萊村村民全數屠殺這樣的大錯。
然而類似的情況已經出現了,無論是伊拉克或阿富汗,都發生美軍濫殺無辜的情形,單單上周在阿富汗就有一百名無辜平民死於炮火,就連最與盟軍合作的阿富汗總統卡札廿三日都大罵:「阿富汗人的命不是廉價的,要對付恐怖分子,你不能遠從卅七公里外就開砲」,今年死於「友軍」的阿富汗百姓人數,已經超過死於塔里班與基地游擊隊攻擊。
但就像越戰一樣,美軍目前面對的不是正規作戰的軍隊,而是化整為零的游擊隊,他們使用威力強大、自伊朗進口的路旁炸彈,炸翻裝甲車或悍馬車後,蓋達游擊隊等在路邊用小型自動武器伏襲,負責巡邏巴格達街頭的美軍個個自危,上個月有一百廿人陣亡,這個月到廿四日為止,美軍已經死了八十人,這套戰術最早從巴格達發展出來,現在阿富汗也學會了。
這就是美軍為什麼要採取堅壁清野的戰術,巴格達市一個區一個區清剿,目的在切斷炸藥的來源,將社區、宗教組織徹底翻轉,讓蓋達組織無立足之地,然後再移交給伊拉克治安與警察部隊,美軍就可以逐步減少了。
此刻美軍人數達到空前的十五萬五千人,這是自今年年初開始陸續增兵三萬人的結果,當時布希政府向國會保證,這個數目足夠執行「激增」(Surge)的堅壁清野作戰計畫,到九月作戰目的達成,就可以開始撤軍。
「撤軍」是個神奇的字眼,暫時堵住在野的民主黨的口,也再次鼓舞共和黨人繼續支持布希總統,在伊拉克追加軍費案上,投下贊成票。但是問題是,到時候撤得了嗎?最近,國防部長蓋茲,就被問到這個問題,他已經不像一月上任時這麼樂觀,「我們恐怕要再看看」。
當時期中選舉共和黨大敗,布希把倫斯斐解職,換蓋茲上來,就是看到了民意的轉向,承認過去政策有問題;蓋茲這六個月致力於修補與國會的關係,提高國防部士氣,更換八名高階指揮將領,但越進入狀況他越發現問題不像原來想的簡單。
卅九年前國防部長克利佛(Clark Clifford)遇到相同情況,當時美軍在越共「春節攻勢」後,傷亡慘重,駐越總司令要求在現有的五十二萬大軍外,再增兵廿萬,克利佛最後決定,這場戰爭靠軍事武力是贏不了的,不能再把部隊往這無底洞裡填,最後說服詹森總統開始走向和談撤軍的方向,七二年完全撤出越南。現在看起來,增派的三萬名部隊,並沒有在伊拉克創造出奇蹟,美軍死傷數目沒有減少,宗派屠殺越演越烈,伊拉克部隊戰鬥力極低,無法期待,巴格達附近的安全狀態沒有改進,情況如果持續到了九月,蓋茲會發現自己處於克利佛的困境。
屆時國會的撥款期限就到了,國會將要求駐伊拉克最高指揮官與駐伊大使提出報告,也會問蓋茲:「我們贏得了嗎?是要繼續丟錢丟人下去,挽回劣勢?還是就此打住,認賠退出?」前國安顧問史考克羅的高足,信奉現實主義的蓋茲,怎樣建議,將決定這場戰爭的方向,但他只剩兩個月的時間了。
將伊拉克與越南撤軍比擬的荒謬>中國時報 2007.08.26
美國總統布希引用越戰故事來形容今日伊拉克情形,如非無知便是唬人,由此可見,是否從伊拉克撤軍,已成為他政策上的難點。
布希在堪薩斯市一個退伍軍人集會上說:「越南戰爭給我們留下一個明白無誤的教訓,就是美國如果撤軍,數百萬無辜的人就會付出代價。」
河內一名越戰老兵對此向美國記者說:「他難道不知道,如果美國在越南駐留更久,他們就會殺死更多的人嗎?所有人都慶幸越戰沒有繼續拖下去,除了布希。」
回顧歷史,美國之所以從越南撤軍,是因為了解靠美國的軍力絕對解決不了越南問題,拖下去死傷的不僅是美軍,還有越共和真正無辜的百姓,甚至鄰國柬埔寨也會遭殃,而美國國內都已看清楚這情況,反戰情緒大漲,民主黨政府還在猶豫,共和黨的尼克森卻看出大勢不妙,進行了撤軍、談和。
美軍撤走後,美國所支持的越南政權當然打不過北越,後來投降,南北越統一。美國是失去了面子,但戰爭卻停止了,是免掉了再犧牲數百萬無辜人,而不是因撤軍而多犧牲了數百萬人,這根本就是個簡單的常識問題而已,布希沒有參軍,更沒有越戰經驗,才會說這種外行話。
美國民主黨政府堅持打越戰,是認為東南亞會有骨牌現象發生,越南赤化後,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均將陸續倒下去。但事實證明,越戰停止後,這現象根本沒有發生。
美國的共和黨政府認為美軍如從伊拉克撤走,伊拉克便會落入伊朗及敘利亞之手,這預測會不會像以前預測東南亞情勢一樣呢?
如今美國與越南關係很不錯,布希也訪問過河內,甚至傳說美國有意拉攏越南以制衡中國,布希如果認為越南撤軍是件後悔的事,那麼,他能描述一下如果不撤軍而打下去的話,今天是個什麼局面呢?
布希說只要他還是總統就不會從伊拉克撤軍,這種「擇善固執」的勇氣可嘉,但卻不必不倫不類地援引越戰歷史。
諾貝爾和平獎給予越戰停戰談和者,那是認為他們進行和平,拯救了人命,不知布希總統對此有無異議。
伊反美武裝運用嫻熟毛澤東遊擊戰法攻擊美軍
08年4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布,布什總統提名駐伊美軍司令彼得雷烏斯擔任下一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地戰事,只等國會批准後就走馬上任。6月2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載文介紹了這位上將的軍事思想。值得關注的是,這位將軍似乎對毛澤東的遊擊戰思想頗有心得。
上將精通“遊擊戰”
2003年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彼得雷烏斯的101空降師是直取巴格達的三大主力之一。但他引起廣泛注意是在2004年,由于他在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和尼尼微兩省的經濟重建和行政管理工作中表現出色,在當時一片混亂的伊拉克局勢中開辟了難得的緩和區,《時代》雜志因此稱他爲“拯救伊拉克的人”。後來他承擔了組建和訓練伊拉克軍隊和警察的工作。
在伊拉克的5年期間,彼得雷烏斯潛心研究遊擊戰,總結出了一套作戰思想以有效應對,他主持編寫的《美軍反暴亂手冊》,包含了情報搜集、戰術策略、軍隊領導、後備物資甚至當地語言、文化等軟實力等方面的內容,爲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指導。
反美武裝用“毛兵法”
如今,伊拉克反美武裝運用嫻熟的遊擊戰術,讓裝備精良的美軍疲于應對。從這些遊擊戰術裏都可以找到毛澤東遊擊戰思想的影子,如“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等。讓美軍巡邏隊及運輸隊防不勝防的路邊炸彈,跟“地雷戰”又何其相似。美軍精銳部隊發動對反美武裝“掃蕩”時,會發現武裝分子們突然不知所蹤。而美軍駐軍較少的兵營以及哨所等,都頻繁遭到反美武裝分子汽車炸彈甚至毛驢車發射火箭彈的襲擊。
反美武裝還靈活運用了毛澤東在朝鮮戰爭時提出的“零敲牛皮糖”戰術。在抗美援朝時,由于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火力對比上有明顯劣勢,因此毛主席提出用“零敲牛皮糖”的戰術,即利用絕對優勢兵力一次包圍對方一個營甚至一個連,力求全殲的戰術。在伊拉克戰爭中,就經常出現上百名武裝分子集中打美軍巡邏小隊的戰例。“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對牛皮糖的吃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塊、一小塊地敲下來吃。用在戰爭上,指志願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一個營甚至一個連。
難怪美軍要起用彼得雷烏斯這位精通遊擊戰的行家來主管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其實他的反遊擊戰思想也離不開研究“毛兵法”。
反用“毛軍事理論”?
毛主席曾說民心向背決定戰爭勝利與否。彼得雷烏斯作爲戰地指揮官也深知,贏得戰爭不等于贏得民心。2004年4月的《華盛頓郵報》載文,稱“彼得雷烏斯駐守摩蘇爾等北部地區時,與當地庫爾德族建立了緊密關系”。他在處理駐伊美軍經常在文化習俗上冒犯當地民衆引發沖突的問題上,也表現出相當的技巧。
越戰結束後,美國政界軍界都在總結經驗教訓,彼得雷烏斯也從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教訓受到了啓發。當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國際關系博士時的論文題目,爲《美國軍事與越戰教訓——對後越南時代軍事影響和軍隊部署的研究》,對越戰的反思對他後來在伊拉克承擔的工作不無好處。
英國《每日電訊》報的文章稱:“彼得雷烏斯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將毛澤東的遊擊戰術顛倒過來使用,毛稱成功的抵抗必須能夠激發人們的鬥志,而彼得雷烏斯強調美軍應消解伊拉克民衆強烈的反美情緒,從而清除反美武裝的生存土壤。
蓋茨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提名彼得雷烏斯時,稱“彼得雷烏斯是懂得如何打擊武裝組織,如何應對非傳統沖突的最佳人選”。在伊拉克的5年中,彼得雷烏斯積累了不少對付反美武裝的經驗。他擔任駐伊美軍司令伊始,便開始在巴格達采取嚴厲的反遊擊戰措施,將整個巴格達89個行政區中的30多個區用障礙物隔離,形成“隔離行政區”以維護地方治安。
《每日電訊》報的文章以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的名句結尾:“每個時代的戰爭都有其特定的形式和條件,因此每個時代必須有其特定的戰爭理論。”但是,彼得雷烏斯就任新職務後,他的理論能否奏效還要繼續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2/0745508217.html
入侵伊拉克前顯露好戰心態 布希受訪稱遺憾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6-12 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倫敦十一日電,美國總統布希在英國「泰晤士報」今天刊出的專訪中說,他對於當年入侵伊拉克前自己的言行看起來像是「渴望一戰」表示遺憾。
布希表示,他應該採取不同的說法,他並稱,使用像是「放馬過來」或「不論死活」這些語句,顯示出「我不是個愛好和平的人」。
根據該報報導,他說:「事後想想,你知道,我可能會用不同的語句。」該報引述布希的話說,他的措辭可能讓人以為他是個「確實渴望一戰的人」。
各界普遍指責布希在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沒多久,即全力推動派軍介入伊拉克,無視伊拉克與九一一劫機者間存在關聯甚少甚或完全無關。
布希堅稱,他一直努力推動以外交管道解決危機。
他說:「有一個伊拉克問題的狀況外界都不知道,那就是我們很努力尋求外交管道。」
他說:「我們都希望解決問題,在外交上要求他們『公開一切、解除武裝,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畢竟我已經訴諸聯合國安理會。」
布希昨天抵達德國訪問,此行會談主題為伊朗核計畫,而這趟出訪歐洲也是將於明年一月卸任的布希任內最後的告別之旅。他預定十五日前來英國訪問。
布希說,總統任期最後幾個月的焦點在於「留下一系列基本架構,讓下任總統能比較容易處理他必須面對的問題」。
布希告訴該報說:「例如,在遠東地區,處理北韓問題的六方會談,伊朗問題多邊架構,以及希望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界定的巴勒斯坦國。」
布希也強調,多邊主義尤其是處理伊朗問題的關鍵,他並告訴該報「當有人想要評估在處理伊朗問題上哪種措施能發揮功效,哪些又無法發揮功效時,他們就會了解,談判桌上不是只有歐洲的友邦與盟邦,還納入中國與俄羅斯,這種做法是有智慧的」。
布希今天將前往義大利,接著是教廷、法國與英國。
攻伊 布希政府說謊935次【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1.24
新聞公益組織「公眾清廉中心」及「新聞獨立基金」統計後發現,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的兩年內,美國總統布希與部分美國官員曾就伊拉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問題,發表935次不實聲明及談話。
這兩個組織22日透過網站http://www.publicintegrity.org發表統計報告指出,這些聲明與談話是一項精心設計的計畫的一環,不僅達到動員輿論的目的,最後並導致美國訴諸戰爭手段。
白宮發言人史坦塞爾未予評論,不過他強調,國際社會當時認為,已故伊拉克總統海珊對全球構成嚴重威脅。他說:「美國基於各國情報機構的集體研判而於2003年揮師伊拉克。」
報告指出,布希與部分美國官員曾在發表演說、簡報、接受訪問的場合中,至少發表532次明確談話,一口咬定伊拉克握有或企圖製造、取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與凱達勾結,甚或兩者兼俱。「新聞獨立基金」的路易士與雷丁─史密斯表示:「無庸置疑的是,伊拉克從未握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亦不曾與凱達勾結。簡言之,布希政府根據刻意散布的錯誤訊息引導美國步上戰爭之途。」
報告點名的其他高級官員包括副總統錢尼,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國防部長倫斯斐、國務卿鮑爾,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白宮新聞秘書傅雷雪、麥克雷蘭等人。布希發表259次不實聲明居冠,鮑爾254次居次
耗費三兆美元的伊拉克戰爭2008-03-11 郭崇倫
3月19日是伊拉克戰爭五周年,許多討論集中在目前增兵(Surge)的成效,何時可以撤軍,伊拉克政府究竟能不能自立無需依賴美國,進入大選年,議題更被放大檢視,最新的辯論是,究竟伊拉克戰爭要耗用多少戰費?布希政府對此諱疾莫深,當初白宮經濟顧問提出2000億的粗估,被國防部長倫斯斐嗤之以鼻:「胡說八道」,今年二月國會預算處計算,迄今為止,花在伊拉克、阿富汗與其他反恐戰爭上已達7500億之多。
但是現在民主黨方面提出的數字,直讓共和黨人跳腳─「三兆美元」。事實上,《三兆元的戰爭》正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史迪格勒與哈佛大學政府學院教授畢爾莫合寫的新書標題。
按照目前官方數字,每個月戰費是120億美元(加上阿富汗則是160億)累加上去,但這都是屬於緊急撥款法案中的額度,但史迪格勒與畢爾莫指出,軍費其實由廿四個法案分攤,如果加上隱藏在國防預算裡的、照顧傷殘與退伍軍人的、軍備折舊等,總額很快就達到1.5兆元。
其他的費用還包括借貸的利息、因為油價高漲所需付出的額外費用等等,史迪格勒在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他沒有誇大數字,事實上,全部費用接近5兆元。
這筆鉅款怎麼籌措?這是史迪格勒最強烈批判的。布希政府不僅沒有像其他戰時政府般遵節開支,反而沾沾自喜,以為憑美國經濟財力足資因應,戰時還大幅減稅,造福富人。
結果布希不僅把柯林頓政府的巨額歲餘全部花掉,而且一年比一年透支,財政缺口就靠借貸來彌補,仰賴外國購買美國財政部公債的比例越來越高,史迪格勒估計到了八年布希任期結束,所增加的2.5兆國家債務中軍費就佔了一兆元。
戰爭還未開打前,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玆曾幻想盟國可以分攤開銷,即使各國當初反對,看在分享伊拉克的原油的份上,終究要加入,可是伊拉克原油受限於國內政治鬥爭,加上恐怖分子破壞油管等阻礙,遲至去年才恢復生產,可是美國500億的重建經費卻已經花下去了。
美國國會最近覺得不對勁,拜油價高漲之賜,伊拉克政府去年開始有鉅額收入,今年預估更可達560億,可是支出的卻很少,去年到八月為止僅僅動用了重建預算的5%,錢到哪裡去了?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要國會稽核處調查,尤其這五年存在非伊拉克銀行的錢。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戰爭對經濟是有幫助的,所以戰費支出可以補得回來,譬如像二次大戰刺激生產,幫美國走出大蕭條,但史迪格勒認為,刺激經濟成長其實有更好的方法,不需要經過破壞重建的過程,像是全民健康保險、教育等,更可以增加生產力。
然而必須指出的,史迪格勒的估計有些不見得站得住腳,譬如他指出戰爭推漲了油價,自當時的25元一桶到現在一百元一桶,雖然也有印度與中國的「搶油」因素,但至少有5至10元是應該歸因於戰爭,三兆元當中部分費用是支付油價差額,可是許多學者卻提出數據稱,因為戰爭而讓伊拉克原油減產,所造成的影響是微乎其微,不到全球市場的1%。
在這場辯論中,有一些問題其實永遠沒有答案,就像是,如果不花這些錢,圍堵哈珊是不是也有代價?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戴維斯做過模型評估,入侵伊拉克是花錢,但不入侵,花在其他方面對付哈珊的錢,不比入侵少。
而美國經濟衰退與鉅額軍費有沒有關係?一些經濟學家強調,硬扯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把主要原因歸咎於房地產信用擴張太過、次級房貸浮濫,但是史迪格勒則強調,當時聯準會與銀行管理機構,在戰時粉飾太平,營造經濟欣欣向榮的假象,如果這筆錢沒有花掉,可以更好更快的振興經濟。
「如果當時沒有如此如此」,雖然是假設性的問題,但是政治上卻是有意義的。
去年夏天在國會佔多數的民主黨原想設下通過戰爭預算的條件─戰場上沒有成效,就要撤軍,可是「增兵」似乎有效,民主黨內部沒有共識,攻擊焦點渙散。
今年民主黨捲土重來,希望發起新的討論,把「布希─共和黨」與「伊拉克─經濟衰退」,連結起來,而三兆元戰費就是連結的關鍵。
民調顯示,對於伊拉克戰爭,現在美國人最擔心的是戰費,而有68%的人認為撤軍是拯救美國經濟的最優先要務,在大選年,這不是虛構的,而是再真實不過的題材了。
伊戰的受害者及受益者>中國時報 2008.03.19
美國經濟大糟,使全球國家蒙受損失,聯邦準備理事長一再降息,但難挽美元的頹勢,美國總統布希前天說經濟雖不妙,但仍在控制中,這有點自欺欺人,其實全世界的損失,不能不歸咎於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戰爭。
何以故?因為目前國際經濟最受影響的是高油價以及美元的不斷貶值,這使國際間對經濟前途大失信心,這心理因素不但影響到歐洲,甚至亞洲也難逃危運。
當美國醞釀要入侵伊拉克時,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不穩而上升到37美元一桶,現在呢?經過5年戰爭目前油價升至空前的110美元天價,而誰知道還會漲到什麼程度?「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分析很有道理,它說不會增產以平息油價,因為目前石油是處於供過於求的水準,油價之所以上升是由於預期心理及美元貶值所致。
布希政府侵略伊拉克時,原估計的軍費是500億到600億美元,但打下來的結果,目前軍費已較原計畫增了10倍,而布希政府還不斷要國會增加撥款,他把心力與財力都花在伊拉克了,政府財政赤字豈能不大增?美元豈能不止貶?
布希政府損人不利己的事真莫過於這場戰爭了,說是解放伊拉克,但伊拉克人民這5年來冤死的已有50萬人,財產損失則無法估計,而生活呢?哈珊統治時,巴格達每天停電平均8小時,而現在每天有電的時間不過8小時。
有因此戰爭受益的嗎?有其一是伊朗,想不到美國為它鏟除大敵哈珊後,現在伊拉克有一個什葉派政府倒向了它,使它如今在伊拉克問題上舉足輕重。其二是「基地」恐怖組織,它原已無立足之地,恰好有了伊拉克讓它施展身手,使勢力更壯大,而阿富汗的「塔里班」游擊隊也連帶受益,現在已在反撲了。
國際任何因伊拉克戰爭而受打擊,但卻有私人企業受益。美國副總統錢尼經營過的哈利伯頓公司,3年內便與伊拉克及阿富汗簽了120億美元的合同。美、英石油公司因油價上漲的獲利更難估計。
紅十字會:伊拉克生活條件為世界最差>中廣08-03-18 陶泰山
國際紅十字會最近發表報告指出,美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五年後,伊拉克的生活條件是世界最差的之一。
據香港(大公報)引述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說,紅十字會的報告指稱,戰爭的經濟制裁下,伊拉克二千七百萬人的生活條件進一步惡化。
報告指出,數以百萬計的伊拉克人缺乏水源、衛生設施和保健設施,而且安全也缺乏保障。
報告承認部分地區的安全有所改善,但同時說更多的人沒有得到當局及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的保護。
報告透露,伊拉克一些家庭每個月花費150美元購買乾淨的飲水,而這相當於這些家庭每個月平均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紅十字會的報告警告說,如果各方不儘快設法儘量滿足普通伊拉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伊拉克的人道危機將進一步惡化。
報告指出,目前伊拉克的醫療保健設施及服務比五年前更差,醫院缺乏合格的員工和基本的藥物。
目前伊拉克公立醫院共有三萬張病床,遠遠低於所需的八萬張水準,即使如此很多人也無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報告還透露,伊拉克戰爭在二○○三年開始以來,已經有數以萬計的伊拉克人失蹤。
報告說,很多死於暴力的人的身份從未得到確認,因為多數死者的屍體都沒有被發現。
美民權聯盟:美軍拘禁五百名伊拉克青少年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5-15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華盛頓十四日電:美國民權聯盟今天說,美國軍方在伊拉克拘禁了大約五百名青少年,在阿富汗則拘禁了將近十二名。
美國民權聯盟今天公布了美國政府向聯合國兒童機構提出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說:「自從二零零二年以來,美國已在關達那摩灣、伊拉克和阿富汗,大約拘禁了兩千五百名青少年,他們被逮捕時都不到十八歲。」
這項報導說:「到二零零八年四月為止,美軍大約在伊拉克拘禁了五百名青少年,不管是何種年齡的被拘禁者,都是因為對安全有迫切的威脅,所以在伊拉克主權政府的要求和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的規定下遭美軍拘禁。」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高登證實這項報告正確,但並沒有進一步的評論。
報導說,二零零七年美國在伊拉克拘禁的青少年人數曾達到八百人。
除此之外,大約有十名青少年目前被美軍拘禁在阿富汗的巴格蘭監獄,並且被視為「敵方戰鬥人員」。
伊拉克女人肉炸彈客發動襲擊43死73傷>中廣08-03-18 陶泰山
伊拉克戰爭五週年前夕,1名女性(自殺炸彈客)昨天在什葉派聖城(卡巴拉)發動襲擊,造成至少43人死亡,73人受傷。
這次炸彈攻擊發生在清真寺附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卡巴拉衛生官員說,死者當中有一些是來自伊朗的朝聖者。
去年4月,卡巴拉遭到炸彈襲擊,造成約100人喪生。
官員們懷疑凱達組織策劃了這次炸彈攻擊。
卡巴拉是伊拉克著名的什葉派聖地,這裏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孫海珊的陵墓。
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錢尼昨天突然抵達巴格達進行訪問。
隨後還將對其他中東國家展開訪問。
錢尼與美國駐伊拉克軍隊總指揮官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舉行了會晤。
據了解,錢尼還將會晤伊拉克總理等伊拉克主要政界人士。
伊拉克人對美國為首的聯軍部隊信任度仍然很低,但認為美國軍隊應該駐伊拉克、直到安全狀況有所改善。
伊戰5年 美軍陣亡破4000大關【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3.25
數名駐伊拉克美軍23日晚間乘車巡邏時,在巴格達南區遭到路邊炸彈攻擊,造成4死1傷,使得5年來殉職的駐伊美軍人數累計達到4,000人,其中包括102名女性官兵,受傷的美軍則超過29,000人。
殉職的駐伊美軍中,至少97%發生在美國總統布希2003年5月1日聲稱伊拉克的「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之後。美軍扳倒海珊政權後,疲於應付反美暴亂與伊拉克族群血腥衝突變本加厲的局面。
美國揮軍伊拉克已經屆滿5周年,目前在伊駐軍15萬8,000人。保守估計,美國已為這場戰爭投下逾4,000億美元(約台幣12.3兆)的戰費。
駐巴格達美軍發言人史密斯將軍表示,每一名駐伊美軍折損都是悲劇。他說:「不分軍種的美軍生命均同樣珍貴,折損同樣不幸。我們必須冒險犯難,俾為伊拉克人民帶來希望與持久的安全。」
據統計,81.3%的殉職美軍死於伊拉克境內的凱達組織成員、效忠海珊的遜尼派叛亂組織與激進的什葉派民兵之手,其餘死於與戰鬥無關的意外事故。路邊炸彈是奪走美軍性命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依序是汽車炸彈、小型武器、直升機墜毀、伏襲、火箭攻擊與自殺炸彈攻擊。
美軍將領及官員承認,美國增兵伊拉克使駐伊美軍承受更大的風險,不過去年6月起,伊拉克激進分子伏襲美軍的案例減少60%,增援的美軍亦開始逐步撤離。
駐伊美軍頻頻殉職是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與希拉蕊‧柯林頓主打的競選主題之一。兩人均主張撤出大部分駐伊美軍。
除兩次世界大戰之外,美軍陣亡最慘烈的戰役是越戰,1964至73年間總計有58,000名美軍殉職,每天平均26人。在伊戰,每日平均有2名美軍殉職
伊拉克撤軍? 美輿論兩極【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3.25
白宮官員24日表示,美國總統布希無日不緬懷在伊拉克戰場奉獻寶貴生命的4,000名美軍將士。
白宮發言人黛娜‧波瑞諾表示:「(布希)總統矢志圓滿完成使命;這是美軍遺族的主要要求之一。」布希在揮軍伊拉克屆滿5周年之際聲稱,擊垮伊拉克激進分子即可相對降低美國人民受到敵人攻擊的機率。
美國各大媒體都很重視駐伊美軍殉職突破4000大關的新聞,並評論此事再度激起兩極化的辯論。主張撤軍者會質疑這樣的犧牲和代價是否值得;而反對撤軍者則指出,戰事有進展,傷亡數字會越來越低。
icasualties.org網站報導,同一時期殉職的伊拉克安全部隊約8,000人,伊拉克政府表示,正確人數大約12,000人,至於死難的伊拉克平民則難以精確統計。世衛組織與伊拉克政府今年元月聯手調查後認為,死難平民約在10萬4.000人到22萬3,000人間。英國市調機構Opinion Research Business則認為,死難的平民約在94萬6,000人到112萬人之間。
對伊用兵是布希聲望低落主因之一。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台21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43%的受訪美國人認為,伊拉克戰場上的進展「尚稱良好」。這個百分比高於去年6月的22%與9月的33%。另有42%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增兵伊拉克已經產生正面效果,高於去年6月的17%
阿富汗緝獲237公噸大麻 市價約121億台幣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6-12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喀布爾十一日電,阿富汗內政部今天表示,該國緝毒警察本週成功出擊,查獲兩百三十七公噸的大麻,市價四億美元(一百二十一億台幣),據信是全世界歷來緝獲大麻數量最大的一次。
內政部副部長哈立德在喀布爾告訴媒體,警方九日在南部坎達哈省的斯平布爾達克地區查獲這些大麻。當地常有塔利班游擊隊出沒。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主導的駐阿富汗聯軍表示,這批大麻遭緝獲,將重創塔利班組織利用毒品交易取得購買武器所需經費的的能力。
哈立德說:「據我們所知,這是全球緝獲毒品數量最大的一次。」
他說,這些毒品藏在許多壕溝內,總重量為兩百三十六點八公噸,當天稍後已就地焚燒銷毀。
他又說,當局上週末也在南部的海曼德省查獲五公噸的鴉片。
當局在查獲這些鴉片的同時,逮捕十六名人犯,包括四名伊朗人和七名巴基斯坦人。
轟!神學士劫獄 1200囚逃光光【聯合報╱編譯王麗娟08.06.15
以自殺攻擊方式,阿富汗神學士武裝分子13日晚趁夜暗突擊南部城市坎達哈一座監獄,炸開大門讓1200名囚犯全部逃之夭夭,包括400名神學士武裝分子,這是神學士計畫最周密的一次襲擊行動,堪稱武裝分子的一次勝利。
攻擊者至少兵分兩路襲擊監獄。有人以卡車炸彈將大門炸毀,協助數十名神學士叛軍攻入,另有一名自殺炸彈客則在監獄後方圍牆引爆炸彈。其後有人從監獄內的庭院發射火箭彈攻擊建築,一連串的爆炸響徹全市。
當局表示,至少15名獄警殉職,8名囚犯死亡,逾30家附近商店受損。這顯然是受過嚴密訓練的突擊隊員的救人行動,當局正在調查是否有內應,或有政府官員涉案。有些叛軍乘車逃離現場。一名脫逃的叛軍打電話給美聯社說,叛軍備妥幾輛迷你巴士在獄外接人。
一名神學士成員興奮地說,他們出動30部機車、載滿戰士及2名自殺炸彈客,執行已策劃兩個月的計畫。警方表示他們未接獲任何線報或看出攻擊的蛛絲馬跡。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說,這是一次重大的保安事故,將讓阿富汗政府和美國聯軍極度憂慮。坎達哈當局宣布當地進入緊急狀態,而包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內的外國部隊與阿富汗警察正全面搜捕逃犯,目前無人回籠。
坎達哈是神學士組織與阿富汗政府、北約部隊及美軍的主要戰場之一。上個月,阿富汗國會代表團承諾將高度重視坎達哈監獄囚犯的要求後,囚犯才結束為期一周的絕食行動。
塔利班偷走北約3架直升機 包括AH-1武裝直升機
阿富汗戰事已持續近7年,但今年春天以來,以塔利班爲首的叛亂武裝大有卷土重來之勢,讓駐阿北約聯軍的裝備和人員遭受了空前損失,甚至龐大的直升機也成爲塔利班的獵物。
塔利班看中北約直升機
德國《世界報》7月2日獨家披露,稱北約聯軍的3架直升機,于上月早些時候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神秘失蹤。知情人士透露,丟失的3架直升機分屬不同型號,除用于運輸的CH-47“支奴幹”與UH-60“黑鷹”外,甚至還有一架火力強大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當時這批飛機被打包存放于集裝箱內,由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運往阿富汗的賈拉拉巴德,不料在通過邊境的開伯爾山口後便音信全無。雖然作爲當事人的美國軍方拒絕予以證實,但根據經驗判斷,這批“人間蒸發”的直升機可能已落入塔利班之手。
駐阿聯軍的後勤補給十分依賴穿越阿-巴邊境的陸路交通,缺乏自衛能力的運輸車隊就成爲武裝分子的目標。4月上旬,就曾有包括4部直升機引擎在內的一批軍火在該地區失竊。盡管被偷的直升機不太可能直接用于作戰,但從機上拆卸的某些精密儀器,會給塔利班武裝不小的幫助。
就在《世界報》曝料的同一天,另一架隸屬于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的“黑鷹”直升機,在喀布爾南部地區被擊落。這已是美軍一個月以來在阿富汗被擊落的第4架直升機(前3架分別是在6月5日、9日和26日被塔利班武裝擊落)。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12/0934510097.html
最新報告表明美國有可能輸掉阿富汗戰爭(圖)
http://www.sina.com.cn 08年01月31日新聞晨報
連年戰亂對阿富汗的影響如何,定于當地時間1月30日發布的美國研究報告給出答案:阿富汗面臨著淪爲“失敗國家”的危險。
據美國媒體報道,由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將領詹姆士?瓊斯和美國常駐聯合國前代表托馬斯?皮克林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報告中說:“阿富汗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由于暴力襲擊死灰複燃,國際社會意志不堅,地區挑戰重重,以及阿富汗人民對國家未來走向缺乏信心,6年來的國際幹預取得的進展正面臨嚴重威脅。”報告認爲,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經濟援助不夠。
報告警告說,北約國家對這場戰爭的支持正在減少,一旦國際部隊抽身而退,脆弱的阿富汗政府有可能土崩瓦解,因此美國應該重新思考在阿富汗的軍事和經濟戰略。如果美國和北約不采取行動,重新評估形勢,就將面臨輸掉這場戰爭的危險。
在提出嚴重警告之後,他們還獻上近30條建議,其中包括向阿富汗增派北約部隊,美國放松控制,任命一名特使全面協調美國對阿政策,與盟國達成統一戰略,用5年時間來穩定阿富汗等。(王輝)
在這份報告出臺的同時,美國國防大學顧問厄爾曼與華盛頓大西洋理事會分別進行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問題,他們也于1月30日發布各自的報告。
價值觀:邏輯邪12/66
說價值很主觀
價格高低決定價值高低者
根本不了價值學(axiology)
Scheler認為價值是先驗客觀的
有四個標準做為價值高低的判準
一、持久性,愈持久價值愈高。
二、可分性,愈可分價值愈低。
三、基礎性,若甲是乙的基礎,則甲的價值高於乙。
四、滿足度,愈能得到生命中愈深愈單純滿足的價值愈高。
問題是這四個標準本身就很主觀了
不然謝勒不會認為宗教具最高價值
但凡將生死價值學之價值絕對化者
多會變一門很邪門的邪問
生死邪大屍傅偉勳就以十大價值層次
先說生死學應以心性主體為立論基礎
又批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
只重倫理而忽略了「終極真理」
忘了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
指的是人應追求心性主體而非死後的世界
亦即是批判傳氏十層次中最高的終極真理
因為這不合心性主體且是虛妄的外在客體
原來是搞生死邪的邪者磚家叫獸
自己太邪門而非孔子在逃避死亡
那當然 「未知生,焉知死」
簡直可比佛家的「活在當下」
可惜當代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在當道
民主自由人權之軟實力 好話說盡
民粹監控反恐之卵實力 壞事幹絕
美帝是一手摸奶一手聖經的偽君子
霉帝是一面賣淫一面要牌坊的妓女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738301
美國承認“哈瓦那綜合征”與外國無關,紮哈羅娃諷刺
花了整整2年時間調查在90多個國家調查了超過1500多個病例,甚至考慮過外星人的可能.....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2023-03-01發佈報告稱,“哈瓦那綜合征”事件由敵對國家製造是“極不可能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上諷刺說,美國媒體和情報部門先前一直暗示俄方是背後黑手,所以這是不是意味著俄羅斯“邪惡帝國的形象正在崩塌”?
所謂“哈瓦那綜合征”事件是2016年以來,不少美國駐外機構人員自稱出現頭痛、暈眩、耳鳴等症狀,其中大部分人常駐古巴首都哈瓦那,美官員懷疑這是外國敵對勢力使用某種“秘密武器”所致,把相關症狀稱為“哈瓦那綜合征”。其範圍包括審查“俄羅斯可能的參與”、採訪、審查錄音、開發特殊的感測器,到創建事件地點的三維模型。還識別了“受害者”報告地點附近的個人和建築物,並跟蹤車牌。通過電子設備追蹤世界各地的個人,如軍火商,“看他們在做什麼,與誰交談”。但他們最終發現,軍火商與“哈瓦那綜合征”無關。 甚至,美國此次調查考慮了廣泛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外星人”。
許多病例和醫療疾病、空調和通風系統故障,以及來自電腦滑鼠的電磁波有關。‘非常不可能’由外國對手負責......沒有可信的證據表明任何美國的敵人擁有武器或收集裝置,包括電磁能量脈衝發射器,來引起這些症狀。”
回應
美國總是把美國綜合症以其他國家命名,應該更名為“美利堅幻聽綜合征。”這是美國進行全球監聽的後遺症。實際上純粹就是美西方典型的神經衰弱症狀!
間諜氣球後 美懷疑這個巨無霸設施是大陸的特洛伊木馬 2023/03/06
《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些國家安全和五角大廈官員把一家名為振華重工(ZPMC)所製造的起重機視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這些品質優異、價格便宜的起重機內部配備複雜的傳感器,可以記錄和追蹤貨櫃的來源和目的地。
隨著美中關係漸趨緊張,美國官員也越來越擔心,在美國各港口運營與軍方使用的大型起重機,有可能是北京用來進行間諜工作的工具。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體稱,有關說法完全是草木皆兵,誤導美國民眾。
回應
中國製的內褲,胸罩也可能是間諜工具喔 ~中國製的聖誕燈也可能是間諜工具喔 ~美國應該全面禁止進口中國相關製造品,以維持安全!哈哈哈 ~~~ 哈哈哈 ~~~
世界首強居然淪落到失敗國家,得了恐慌症和強迫症,壞事做盡,報應來了?
這神經病國家.........已被中國搞到~~~整天神經兮兮,精神快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