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
阿楨
再為「鐵桿兄弟」說話 普亭:中國經濟模式比美國有效 2024-06-07 世界日報
繼日前駁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中國產能過剩論」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5日再為中國發聲,他表示,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企圖以某種方式阻礙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並指中國成功創造了一種獨特、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比美國模式更有效。美國能源專家也指美總統拜登的「中國產能過剩論」可能是「致命錯誤」,因為世界需要中國來應對能源轉型挑戰。
相關新聞
俄總統普京:中國經濟模式比美國更有效,已成為俄專家的普遍共識
拜登:中國經濟快崩潰 一帶一路「討人厭」
拜登再覇大夢:先打敗俄國,再打敗中國!
回應
拜登的正確說法是:美國經濟快崩潰 一帶一路「討人喜」
拜登的打敗俄中比川普的「讓美國再偉大」 更荒謬。
阿楨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阿楨
人民教授金燦榮:美國已單方面對華發動“新冷戰”2023-08-16
筆者認為,以2023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誌,美國已經單方面對華開啟“新冷戰”。
新舊冷戰存在四個共性:
一是確立一個唯一的全球性對手,彼時是蘇聯,現在是中國。
二是展開配套的內外動員:對內表現為反華意識形態化,對華強硬成為“政治正確”,對華理性派、不斷被邊緣化。對外試圖構建亞太“小北約”;推動北約亞太化;逼迫中立國家選邊站,比如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4)等。
三是不留空隙地全方位對華施壓。
四是在全方位施壓的同時竭力避免熱戰。
中美雙向“新冷戰”並未開始
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拒絕“新冷戰”。
二是美國內外動員並不順利。美國主要大型企業在對華關係上普遍保持理性。“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對華政策上公開跟著美國跑,同時幾乎所有東盟國家明確反對選邊站,再加上俄烏衝突等牽制,導致美國對華“新冷戰”的動員和實施障礙重重。
美國對華為何越來越歇斯底里
二戰結束之初美國是民主國家“兵工廠” ,美國造船佔世界90%,製造業占一半。但今天的美國“造血能力”明顯減弱。筆者認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突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國經濟開始走向虛擬化、金融化,利潤較低的中低端製造業開始外移。因此,維持“一把手”位置在美國一些精英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利益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雖然中方多次強調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但美國的戰略焦慮仍然不斷積聚並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得越來越歇斯底里,直至單方面對華髮起“新冷戰”。
面對美國的新冷戰釁,中國不能再對中美關係心存幻想,關鍵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尤其是要以新舉國體制推動下的晶片、工業設計軟體和工業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穩步發展。在外交層面繼續以全球發展/安全/文明等“三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在此基礎上,面對美方對華“新冷戰”挑釁,可借鑒國共合作末期我們党應對國民黨反對派挑釁時的做法,我們可以繼續保持不主動挑釁和“後發制人”的總體戰略框架。
阿楨
德媒:德國經理人可以向中國學習什麼?
德國《焦點》週刊2023-08-10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崛起為一個創新超級大國,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企業文化如何,文化差異在經濟中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中國人具有強烈的職業道德,由於政府治理和高度職業道德,中國成功實現社會穩定並確保廣大人口的富裕。
實用主義是中國經濟的優勢,員工突出的職業道德和積極性讓從想法到實施的速度非常快,在我看來,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在德國,官僚主義和缺乏靈活性以及高品質標準往往會削弱創新能力。中國經濟的座右銘是:不說,只做!面對新技術的巨大勇氣也令人驚歎。微信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超過80%的中國人現在使用智慧手機支付,在德國僅11%。
德媒:中國的經驗可以給巴西帶來啟發
德國之聲網站2023-08-13《中國怎樣避開俄羅斯休克療法》 中國成功避開了旨在一舉將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一系列政策,而是發展了一種以國家作為增長戰略核心的市場經濟。
發展電動車走錯路了?不如反問為什麼日韓不行(回應:現在這波“日韓電動車無用論”,就是之前“日韓移動支付無用論”的翻版,說什麼中國是因為假幣太多、小偷太多、信用卡支付落後才那麼順利發展起來的,而日本/韓國因為“國民素質高”、“體貼老年人”、“假幣少而atm多”等等,然而現在再看,人家不也老老實實加入移動支付的“真香”?現在是人家落後了才跟你忽悠“電車無用論”罷了。)
阿楨
當我問“戰敗可能性有多大”,俄羅斯人回答Ничего 2023-01-31 觀察者網
回顧十年與俄羅斯人打交道的感受——果敢、達觀、豪爽、無所無懼、不拘小節…。“Ничего”簡直就是他們的性格標籤,而能夠傳達其神韻的中文詞,我暫時想到的是東方哲學中佛家的“空”和道家的“虛無”,或者簡單理解為“心大”。
傲慢與偏見:有關俄烏衝突的幾點迷思
首先,俄戰力問題。外界認為“戰鬥民族”的戰鬥力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龐大俄竟打不過區區一個烏”。對此,莫斯科民眾則相當看得開。俄在這場“群架”中四兩撥千斤,能維持國內政局穩定,經濟相對平穩,而不是迅速“垮掉”,屬實不易。
其次,反戰情緒及反戰遊行的確存在,但更大反對的是戰爭本身,而不是普京政府。25-35歲以下不少青年人不滿普京,卻也不知更好的選擇是什麼。50歲以上中老年“戰爭很糟糕,而俄沒有更好的選擇”,表現出理解、信任及支持。
此外,民眾並沒把烏放在敵人的位置,更罕見的民粹主義情緒。絕大都相對客觀、冷靜,無奈而平靜地描述傷亡損失,講述著俄烏曾如何情同手足、又為何走到今天。
第三,民眾認為俄並不是為了支撐“帝國野心”,而是為了保持其國際地位不繼續下滑以及不被“霸淩”的剛需。
第四,關於俄的各種負面資訊鋪天蓋地,甚至國內某些研究國際關係的前輩和同行也時常發來一些諸如“俄還行嗎”之類的讓人哭笑不得的“關切”。
有意思的是,也許是因為疫情、戰爭的突然爆發,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身邊的俄羅斯年輕人在經歷過短暫的苦悶後,反而更加“今朝有酒今朝醉”,旅遊、閃婚、五花八門地狂歡…將及時行樂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對於“俄羅斯有多大可能戰敗”的問題,我很熟悉的兩位老師,一位表示:“俄羅斯人不考慮/不適合這樣的問題”,另一位表示:“萬物各有其時”。這不是個例,從與當地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有一種難以描述的信念或者說“信仰”支撐著他們即使在千鈞壓頂時,也能淡定。這大概也是“神秘的俄羅斯靈魂”的具體表現之一吧。這能從歷史中找到注解,就像19世紀俄羅斯詩人丘特切夫那首經典四行詩所描述:“用理智無法理解俄羅斯/不能用一般標準來衡量她/她具有獨特的氣質/對俄羅斯只能信仰。”同樣具有借鑒意義的是“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經典論斷:“永遠不要同俄羅斯人作戰。對你的任何戰鬥謀略,他們都會報以不可預知的蠢行。”
阿楨
'23.01.20趙少康 關中談「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6nKF6aaHM
相關新聞
高盛:2035年陸超美世界第一 2075年印度第二
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檢討 關中 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美國神話變成謊話,美國民主變成笑話。
美國的資本主義其實是戰爭的資本主義、
掠奪式資本主義和贏者通吃的資本主義。
美國一向自認自己的偉大,自認是「山頂之城」、「希望之地」和「天佑之國」,「美國第一」是永遠。冷戰之後,美成唯一霸權,不允許他國挑戰。
美是最霸道的國家,有著強烈的優越感和使命感,自認是「例外」:有使命去宣揚基督教和教化落後的國家和人民;只相信資本主義,排斥非資本主義國家;以「利他主義」來包裝美國的自私自利,以「自由、民主和人權」、「解救被壓迫的人民」為口號,在海外打仗,其實都為自己的利益。
本書分析美後冷戰外交政策的失敗,使美享有的「單極時刻」不到20年便被消耗殆盡,「大美和平」曇花一現。
●像是北約東擴、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推動以巴和解、北韓的核武問題、與中國的「化友為敵」等等,分析美國由勝而衰的原因。
●美外交精英集團──「美國戰狼」,評價美國的五位總統及外交政策上認知的錯誤。
本書詳解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並整理許多學者跟專家的論述!
肯楠(George Kennan)
敵人對美的危害,遠低於來自美國政治菁英們的幻想。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冷戰後,美國首要工作是妥善處理俄中問題。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美不可過度伸張武力,要爭取俄留在西方陣營,俄不能失去烏克蘭。爭取俄中合作,並以日印牽制中國。美最大夢魘是中俄和伊朗的合作。
漢廷頓(Samuel Huntington)
冷戰後,世界進入多極和多元文化並存時代,美應接受非西方文明,並尊重多元文明。西方文明的沒落,主要是道德敗壞、文化墮落和政治分歧。
佛格森(Niall Ferguson)
美未能記取歷史教訓,帝國不能只靠武力,還需正當性。美入侵伊拉克是公然說謊,在伊建立民主也是神話。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中國的文化是難以匹敵的力量。
卡布蘭(Robert Kaplan)
中國崛起沒有任何不合法和不合理之處,東亞現狀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分裂國家經常會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統一。
阿楨
古代朝貢體系會在中國現代出現嗎? 2023/01/18
回應
美國就是實際的朝貢體系,而且比朝貢體系更黑,中國朝貢體系只是形式上不平等,但是你除了稱臣之外,其他經濟上是賺的,中國不會干預你內政和誰當國王,美國是不僅經濟剝削,還嚴重干涉內政,控制媒體和核心的技術管道和產業。
你說的這個不是朝貢體系,是奴隸體系或者說黑社會體系。朝貢體系是雙方自願的。
失敗的顏色革命 2023/01/18 文大教授周陽山
2023-01-08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闖入巴西利亞的國會大樓,不是一次失敗的顏色革命?顏色革命指的是美歐國家以普世價值與國家利益為名,運用示威、抗議及暴動等手段,顛覆在地政權,輸出革命經驗,並實現「美國優先」與「西方優越論」的價值。2023-01-08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闖入巴西利亞的國會大樓,無疑是一次失敗的政變,也可說是流產的革命。
顏色革命_百度百科
顏色革命是指21世紀初期,美國在前蘇聯和中東北非地區發生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更迭運動。
顏色革命- 維琪百科
相關條目
美國參與的政權更迭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民主促進
輸出革命
世界革命
阿楨
俄羅斯計畫讓影院播放盜版好萊塢電影,這算回擊制裁還是妥協?2023/01/12
部分網友認為,雖然這聽上去像是俄羅斯又一次成功扛過了西方制裁,但感覺這其實側面證實了俄羅斯民眾內部羡慕西方社會的比例其實很高,喜歡看好萊塢電影的俄羅斯人更多。
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情況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在俄羅斯使用西方盜版已經是常態了,不過這樣的舉動對俄羅斯日後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那可就說不準了。
回應
比起來扣留沒收外國國家和公民財產那些更流氓的行徑這點盜版算個屁
完全合理。當對手的行動不再是為了維護規則,而僅僅是為了削弱你,甚至消滅你的時候。單方面遵守規則就是一種愚蠢。關鍵的是,你國內的文藝創作呢。
俄羅斯也算是文化大國,就不能拍一些弘揚民族文化的正能量影視作品,非要搞這些上不得檯面的事,真他麼丟人
歷史上,俄羅斯沒有創新能力,從彼得大帝開始,科技到文化,都是引進西歐的,然後模仿一番。
最搞笑的是,俄貴族不說俄語,說法語。目前仍癡迷西方文化,初心不改。
那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類,叫做加加林,請問他是哪國人?
阿楨
有識之士紛紛反思西方民主失靈的根源,這時候一些人居然還在聲嘶力竭地鼓吹西方“民主自由”的“普世性”。明明自己得了病,為什麼不趕緊去看病,反而以醫生自居,給全世界開藥方?
自然是因為別有用心。長期以來,他們打著“普世主義”旗號,大肆輸出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社會政治制度,大搞文化同化運動和意識形態洗腦,甚至公然策劃政權更迭、“顏色革命”。他們以專制的手段推銷自由民主,千方百計“普世化”那套由自己牢牢把控、服務一己私利的制度和規則,試圖建立起一個“等級世界”和“中心—週邊”體系:三十幾個“自由民主制國家”永遠居於這個世界的頂端和這個體系的中心,而其他國家則永遠被壓制在發展的中低端和國際體系邊緣,淪為西方予取予求的物件。這不就是披著“皇帝的新裝”的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麼?
事實反復證明,經歷過西方“民主改造”的發展中國家並未得到被許諾的自由、民主和繁榮。“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並未幫助撒哈拉以南非洲擺脫貧困和戰亂,反令其陷入逢選必亂的怪圈。“阿拉伯之春”沒給西亞北非帶來繁榮和穩定,反而成為阿拉伯國家的嚴冬和噩夢。
在21世紀的今天還能聽到這些譫語,說明西方一些人人陷在所謂“西方中心論”“普世主義”敘事中難以自拔,拒絕甚至是無力客觀看待、理性分析自己所處的世界。各國人民摒棄傲慢和偏見,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攜手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普世主義。
回應
世界最搞笑的是一個霸權國家天天喊民主!
應該把democracy改譯得魔可拉稀,freedom佛戾得魔,美國黴國,大眾容易被這些美文帶偏。
郭正亮曾說:不要以為民調民意在決定歷史的大勢,歷史的進程不是群眾決定的,而是5%的政治精英在塑造思維跟認知。按郭說法,西方所謂“民主”,只不過是被政治精英塑造的群眾,有投票權便以為自己可以作主的一種幻覺。
阿楨
中國駐法使館:當西方一些人談論“普世主義”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2023-01-10消息,日前,法國《世界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自由,戰鬥繼續》,大談西式民主(亦稱自由民主制)的“普世性”,為有關國家“人民反抗威權統治”搖旗呐喊,呼籲歐洲作為“自由和法制堡壘”肩負起自身責任。文章竭力渲染“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打著“普世主義”的幌子鼓吹“西方優越論”,企圖霸佔民主自由定義權。
西式民主並不“普世”,將其同“普世價值”劃等號本身就是偷換概念。從時間上看,西式民主脫胎於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距今不過300年,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倏忽一瞬。即使我們根據流行觀點,將民主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臘,那麼自古羅馬帝國建立到中世紀結束的漫長歲月裡,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在西歐早已湮滅。從空間上看,根據《世界報》文章引述的瑞典研究機構V-Dem統計,當今世界只有34個“自由民主制國家”,僅占全球國家總數的不到五分之一,世界總人口的不到13%。
西式民主也不“民主”。近現代的西方民主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資產階級取代封建階級統治而逐步確立起來,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即為實現和保障資產階級利益、保護資本主義私有制而創制的政治制度。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就指出,民主共和更有利於資本的統治。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對本國勞動者的剝削和對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掠奪實現了資本積累和工業化,又試圖用“民主自由”來洗白其罪惡。1840年,英國議會正是用投票的“民主”方式決定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實踐中,無論在英國、美國或其他任何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發展史上,民主制度下的選舉權都長期被刻意地限定在“某一群有資格的人”中。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前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才實現了18歲以上男女公民平等擁有選舉權的普選制度,而這也不過是“金錢代替刀劍成了社會權力的第一杠杆”。
縱觀當今西方世界,社會撕裂、貧富分化、中產墜落、金錢政治、極端思潮等亂象疊出。就在這幾天,西方民主世界發生了兩件令人震驚的事件。一件是美國國會經過15輪投票才選出眾議院議長,另一件是在美國國會山暴動兩周年之際,在實行西方民主制度的巴西也發生了幾乎一模一樣的國會山暴動。
阿楨
【亮點交鋒】2023國際十大預測 2023.01.02 郭正亮
1、俄烏戰爭56月份停戰
2、1季度大量國家會訪問中國
3、中俄深化經濟合作
4、中國建構國際新秩序
5、美國朝野惡鬥加劇
6、中美鬥爭持續惡化
7、美國霸權持續衰退
8、英國持續沒落、分裂
9、歐洲瀕臨分解
10、日本持續沒落、政經兩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ZwHDUNaI
經濟學人智庫(EIU)公布「2022年全球風險展望」
一、美中關係惡化,迫使全球經濟完全脫鉤。
二、貨幣政策意外快速緊縮,致美國股市崩盤。
三、中國房地產崩盤,致經濟巨幅趨緩。
四、國內與全球金融環境緊縮,拖垮新興市場復甦。
五、對疫苗有抗藥性的新型Covid-19病毒株現身。
六、社會躁動遍地開花,衝擊全球復甦。
七、中國與台灣爆發衝突,迫使美國介入。
八、歐洲聯盟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
九、嚴重乾旱引發飢荒。
十、國際網路戰爭,癱瘓主要經濟體基礎建設。
回應
經濟巫師
阿楨
如何看待俄媒發文稱“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2022-1212刊登《為什麼趕超美國的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稱,看看中國經濟,你會感到嫉妒。幾十年前,它還是個農業國家,近10億人過著窮日子,被看作強盛蘇聯的“小老弟”。而現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高科技強國,在全球市場擠走了其他競爭對手——從玩具、服裝到汽車、電腦。
前不久,阿爾平納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創新者:中國企業是如何征服世界的》一書。文章指出,一種流行的看法是,中國人只會模仿。但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解釋說,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效仿老師是必要的。這並不是偷竊。許多中國企業從生產西方產品起步,按照許可證的規定,一絲不苟。而且中國很快就認識到,僅僅生產別人的產品沒有多大意義。“中國人的口號是‘市場換技術’。你們需要培訓人員,把技術帶到我們這裡來。而作為回報,我們給予巨大的市場——你們將在這裡獲得補償。”中國人不但獲得了新技術,還完善了它們。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國內競爭。中國共產黨也很務實:在照顧企業的同時,給予其行動自由。
文章總結道,重點在於中國人採取的戰略,他們巧妙地利用了自身優勢,並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中國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給經營活動提供最大的自由,掃除官僚主義障礙,鼓勵各種發明和創新,保護企業利益。同時,監管不能惹人厭煩,以促進企業家更多地考慮國家利益。另一個重點是,遊戲規則不能變來變去。
回應
俄國官僚主義的腐敗是全民性的,腐敗的不僅僅只是政府官員。
阿楨
美國是如何搞垮蘇聯的 2022/12/15
《雷根政府是如何搞垮蘇聯的》是彼得.施魏策爾(Peter Schweizer)的作品,當時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2012年和特朗普的前首席戰略師和高級顧問班農創立政府問責研究所。特朗普算是雷根粉絲。下圖是雷根的一系列攻勢行動,看下跟今天西方對俄做法,也會對中國。
1:扶持波蘭的反對派團結工會。
2:對阿富汗抗蘇組織提供資金和軍援,同時設法把戰爭燒到蘇聯境內。
3:和沙特壓低石油價格,限制蘇聯向西方出口油氣,減少蘇聯收入。
4:精神戰,在蘇聯領導層中引起憂慮和緊張,使得其不敢果斷做出決定。
5:技術封鎖。
6:大量散佈假的技術情報,浪費蘇聯研發和經濟資源。
7:開展進攻性的高技術國防力量建設競賽,加大蘇聯的經濟壓力。
當時西方很多人看來,蘇聯有巨大的韌性和經濟能力,尤其德法義大利等西歐國家,比美國面臨更大軍事壓力,傾向和蘇聯維持經貿。雷根政府耗費了很大的外交資源,來切斷向蘇聯和東歐提供貸款設備技術的管道。
第一點感受是:這對目前的中國是有啟示的,中歐經貿非常大,歐洲公司在中國有巨大市場。讓美國的反華同盟普遍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是不可遏制的,跟隨美國除了讓自己耗費極高的成本之外,也是不會成功的,因此不如和中國展開貿易,從中國的發展和這個全球最大市場中獲利。
韜光養晦與高調秀肌肉,是不同時期的不同策略,這幾年在台海不斷的軍演,以及不斷的官宣各種新武器入列的資訊,都是在展示我們的力量和秀肌肉。
第二點感受是:對內一定要穩定,對外不要輕易戰爭和擴張:蘇/俄在阿富汗/烏克蘭作戰。
……….
最後,我覺得蘇聯輸掉冷戰,原因是實力和西方有巨大差距,卻要勉力維持一個龐大的霸權和勢力範圍。今天中國實力遠遠超過當年蘇聯。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阿楨
外交學者:突厥國家組織可能讓中國感受重大威脅,真的是這樣嗎? 2022-12-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6EX-3dP6k
回應
中亞各國眼晴都很明亮,決對不會為土耳其人火中取栗的!
請你看看突厥國家組織成立儀式上懸掛的那幅地圖:包括中國新疆。土耳其就是疆獨理論的誕生地和最大的後臺,外交學者的擔憂是對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及高加索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土開始加強與前蘇聯突厥語族國家接觸,作為北約一員及歐盟親密夥伴的土,亦被西方認為是向前蘇聯地區輸送西方民主及自由的視窗。
相關新聞資料
土耳其2022-11-15第8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改名為「突厥國家組織」,成員國: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觀察員國:匈牙利;北賽普勒斯。
《環球時報》:土耳其企圖分裂中國 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前所長潘志平:暴露區域大國擴張野心!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結合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成立的國際組織,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美國曾於2005年申請成為觀察員,不過遭拒絕。俄曾邀土庫曼,但2019年該國議會已再次重申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因此無任何加入之可能性。儘管如此,土庫曼自2005年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上合會議。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阿楨
戈巴契夫評價兩極 西方讚譽英雄 2022/09/01 旺報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逝世,儘管他在莫斯科的執政時間不到7年,但在任期中,他結束了冷戰,允許了中歐和東歐國家和平解放,導致了蘇聯帝國的解體,他在西方被譽為英雄,並在1990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但另一方面,不少俄羅斯人或前蘇聯民眾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批評他導致一個超級大國的崩潰,甚至成為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遠因。
1985年,年僅54歲的戈巴契夫被選為蘇共總書記,他上台時,蘇聯是一個被疲軟的經濟拖累,官僚腐敗嚴重的大國,問題很明顯,但解決問題方法卻沒有那麼簡單,戈巴契夫高呼「開放透明」(glasnost)及「重建」(perestroika)等關鍵詞,但這些政策成為一把雙面刃,結果在不到7年時間內,他帶領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共產主義集團解體,蘇聯於1991年12月25日宣告解體,結束40多年來的東西冷戰,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統,各國共產主義制度陸續崩潰,戈巴契夫率先帶動改革風潮,改變了世界秩序,但蘇聯不復存在,經濟並沒有起色,商店貨架上依然空空如也,戈巴契夫也失去權力。
中蘇同樣經歷共產制度轉型為市場經濟,戈巴契夫上台時,蘇聯國力遠超過中國,如今俄羅斯等國的經濟一蹶不振,中國大陸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蘇聯當時的改革無方難辭其咎 ,「休克療法」造成蘇聯社會民生大幅動盪,不如大陸的「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摸索前進漸進式改革有效。
曾任大陸外交部長李肇星卸任後的外交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一書中就提到,李肇星有一次擔任當時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特使出席美國前總統雷根的葬禮。回程的飛機上,碰巧和戈巴契夫坐同一班飛機。李肇星和戈巴契夫聊了起來,李肇星問,「多年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朋友一直特別想知道,為什麼那麼大的蘇聯,那麼強的社會主義大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解體了?」戈巴契夫猶豫了片刻,面色凝重地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告訴你的是,在各國領導人當中,我最敬佩的是鄧小平先生。而在我們那裡沒有個鄧小平。」
張維為:戈巴契夫,一個失敗者 2022-08-31 觀察者網
2022年8月30日晚,蘇聯最後一位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病逝,終年91歲。
對於戈巴契夫的功過,各界褒貶不一。西方把戈巴契夫描述成結束冷戰的“英雄”,而許多俄羅斯人則將他視為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
阿楨
西媒文章:北約全球地緣戰略遭遇五大挫敗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2022-06-27安德列斯•皮克拉斯的文章《北約走向全球》稱,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然而,盎撒軸心國和北約在至少五個主要戰略領域都出現了重大失誤。全文摘編如下:
資本的文明危機陷入一個無可救藥的迴圈,導致資本系統迅速走向國家內部的社會戰爭和國家之間的渦輪帝國主義。於是,各種混亂的地緣戰略開始粉墨登場。而這同時也意味著,掌控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霸權國家正在進一步轉向全面戰爭。
這是一場兼具混合、經濟、媒體、政治外交、認知、控制論和空間性質的戰爭,而系統性謊言則成為一件戰略武器。
蘇聯解體後,美國覺得自己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一直忙於起草各種檔以設計其全球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盎格魯-撒克遜軸心國逐漸把摧毀“一帶一路”倡議、阻止中國崛起、消滅俄羅斯、重組亞洲、奪回非洲等視作優先事項。
阿楨
無人機蜂群上中國航母 2022/06/03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6/02報導,山東艦上的無人機中,有3架看似有前置螺旋槳,還有扁平的T型或H尾翼。另外4架似乎有推進螺旋槳,以及有倒 V 形連接的雙尾翼,就是CW-20,機身長1.8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公斤、化油器發動機60cc,而無線電鏈路範圍可達35 公里。續航時間為180分鐘、巡航時速為100公里、抗風能力7級、實用升限4500米、最高起飛海拔3500米。此外,它能垂直起降,而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為3公分,水準方向定位精度為1公分+1ppm,最大任務載荷為2-3公斤。
2019年,南海艦隊052C型驅逐艦搭載了「海騎兵」SD-40型垂直起降無人機。
除了訓練外,這些無人機也能為「山東」艦等航母提供監視威脅,或是額外的狀況覺知力。無人機群,尤其是徹底連線的無人機蜂群,能夠相當快速地掃描周圍廣大的區域。而根據它們確切的航程,或許能為航母和打擊群額外提供一定的監視和偵察能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全球首艘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下水
中國首艘百噸級無人艇完成海試 2022-06-07
中國20噸無人神盾艇下水測試!
阿楨
003型航母福建號2022/06/17下水 專家曝為當今美唯一勁敵
福建艦是中製第一艘彈射型航母,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多噸。福建號放棄了前兩艘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甲板,而像美國航母,改採3套「電磁彈射系統」(EMALS)。由於中方發展航母起步較晚,設計師獲益於前人數十年來的研發,結合了許多最新的技術。將搭載殲-35雙引擎戰機,以對應美國F-35C。而中方海軍擁有3艘航母將具備更大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能更頻繁地部署航母戰鬥群。
回應
可憐哪,又一艘鐵棺材
果然吃了莱猪、核食的绿蛙变身辐射超人,用你那吃屎的嘴打出的炮,击沉它,
還是燒柴油的,跟莫斯科號一樣!
聽說台灣海軍都燒柴的,連個柴油都買不起
003不是核動力嗎,只能用在局地戰
美國航艦採核動力目的就是全球橫行,是霸權心態的表現
以非核動力來說,福建號艦島不大,排煙囪不大,應是以大型燃氣輪機(配中冷循環)搭配柴油機.
恭喜福建,江蘇、廣東也別著急,成為核動力航母的機會來了
第一艘叫“遼寧”(銘記甲午旅大戰爭) 第二艘叫“山東”(甲午威海衛戰爭)第三艘叫“福建”(中法馬尾海戰),民族之恥,從未忘記!
福建號 暗示台灣?抗議!
收復台灣從福建開始
相關新聞
福建2022-06-15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活動 國台辦回應:鄭成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大民族英雄。360年前,他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開發建設臺灣作出了重大貢獻。
普丁2022-06-09在紀念彼得大帝350周年展覽自稱現代「彼得大帝」有責任拿回烏克蘭領土
阿楨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
阿楨
為什麼美國好像有用之不竭的財富?中國該如何做? 2022-01-21
首先,美國底層百姓,並沒有過著作者想像的那種生活,超過40%的美國人連400塊美元都拿不出,超1/3沒有任何社保醫保…答案是:二戰之後,國際產業分工、國際貿易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美帝為輪轂,以歐日加等美帝附庸國為輪輻的羅馬帝國式體系。美帝通過美元和美軍,把帝國聯為一體。
美國輸出核心科技/理念/資本;第二層週邊日德法意等提供核心裝備;第三層中國等作為工作臺;第四層週邊提供原材料和市場。外層國家賺的是辛苦錢,外層國家的百姓,只好內卷苦鬥。
美帝向全世界收取四重“稅”, 1. 美元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2. 高科技“稅”(智慧財產權、品牌);3. 金融“稅”4. 安保“稅”;
美帝全球霸權的架構和運轉,採用了和羅馬帝國相同的輪輻式統治架構。三個核心支柱必須穩固,支柱一:社會和文化共識:對羅馬所代表的價值觀/政治制度/文化的深度認可,無論是英格蘭,北非,還是亞細亞的行省。支柱二:羅馬從各行省獲得穩定的稅收收入。支柱三:軍事霸權:行省駐軍,關鍵軍事要塞、交通要道的控制。帝國的崩潰始於政治的腐壞,,越來越低效的國家機器,土地和財富的集中,各行省的私利,造成帝國稅源不斷的流失,維持龐大帝國的開支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財政崩潰!支柱二的衰敗,擁兵自重,變成了軍閥,如龐貝和凱撒的出現,使得支柱三最終倒塌,帝國分崩離析。
美式民主是當代羅馬帝國的支柱一;美元體系,全球第一的科技創新,美帝國用來收取全球各國高昂的鑄幣稅和專利稅,是支柱二;全球140多個國家的370餘個軍事基地是其支柱三。
美帝國的三根支柱如何瓦解,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取代美帝國,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
阿楨
俄烏衝突中的營級戰鬥群 "鋼鐵重錘"還是"合金匕首" 2021-09-29
“營級作戰群”最初是美軍提出,俄軍官方是“多兵種合成作戰群(ОТГ)”,“營級戰術群(BTG)”。但從俄國防部長紹伊古2021-08-10表示“俄軍已組建了168個營級戰鬥群”來看,已被俄官方接受。
面向新時代的俄羅斯營戰鬥群 2021-07-29
20世紀80年代,在阿富汗多山的地形環境下作戰,大兵團難以展開,於是蘇軍組建了數個“營特遣隊”,通常是在一個摩步營的基礎上加強1個坦克連、1個炮兵營或炮兵連、1個工兵連、1個防化排。
兩次車臣戰爭中,俄軍訓練廢弛、作戰單位缺編嚴重、作戰裝備維護情況不佳、作戰能力急劇衰退的現實暴露無遺。
2008的俄格(喬)戰爭雖然俄勝,但依舊暴露出軍隊缺編嚴重,戰平轉換節奏緩慢,各分隊獨立作戰能力弱,對上級資源保障依賴嚴重等現象,俄開始效仿美軍打造旅級作戰單位,以替換靈活度不高的師。
以2010年組建的重型摩步旅為例,其下轄2個坦克營、2個摩步營、2個榴彈炮營、1個防空營、1個偵察營、1個通信營、1個工兵營、1個後勤營、1個指揮連、1個電子戰連、1個防化連、1個衛生連。
其中,每個坦克連下轄4個10車制坦克連和1個修理連。每個摩步營下轄3個15車制的摩步連、1個營屬炮兵連、1個維修連和一個反坦克排。偵察營下轄1個輕型偵察連、1個重型偵察連、1個火力偵察連、1個電子偵察連、1個近程無人機連和1個遠程無人機排。每個榴彈炮營下轄3個6門制榴彈炮連。
我們所熟知的合成營通常是在營建制內配屬支援作戰單位,各兵種單位在資訊化通信指揮系統下圍繞各自的戰技術特點開展協同訓練。但俄軍的營戰鬥群則以一個編制31輛步兵作戰車輛的摩(機)步營為核心,在戰時會得到1個18門制的自行火炮營、1個6車制的火箭炮連、1個10車制的坦克連,外加偵察、防空、電子、後勤、通信若干單位得加強。實質上就是以全旅的作戰力量保障一個營,形成作戰拳頭。
俄軍既決心進行軍事改革,為什麼不打造真正融合多兵種協同的合成營,而要搞出一個需要抽空一個旅級作戰單位配屬加強的戰鬥群呢?主因是營戰鬥群已是俄軍在現有條件下所能組建的最有效的作戰單位了,通俗一點說就是養不起真正的合成營。
從實際作戰效果來看,俄軍的這種編制模式確實提高了部隊戰鬥力。但要面對電磁環境更加複雜,作戰節奏更快的現代化戰爭,俄軍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楨
2022哈薩克動亂相關新聞資料
哈薩克油氣價格上漲2022-01-05遭遇"顏色革命"“中亞之春” 。哈動亂01-10平息164死、近6000人被捕,400多輛汽車被毀,100多家大型商場和銀行被搶,損失約2億美元。哈舉行全國哀悼:在緬懷中走向復原。
哈總統:抗議團夥在國外受訓,襲擊為外部侵略,調查定性:未遂政變。背後涉及內部權力鬥爭,解除國家安全委員會兩名副主席職務。哈前總理涉嫌叛國罪被捕,大批外國人被抓。
哈總統請求集安組織(CSTO)派維和部隊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
俄率集安組織5國聯軍出兵維和,特種兵突襲,奪回首都政府大樓/機場,叛軍措手不及,扭轉局勢。哈總統解除緊急狀態01-13集安組織維和部隊開始撤離。
哈50輛軍車包圍200抗議者 現場傳出槍響。哈警方:數十名暴徒企圖襲擊警局被擊斃。
哈總統:批准無警告開火,不投降將被消滅。哈記者:西媒CNN“標題誤導”帶節奏“哈領導人下令毫無預警地殺人,街頭躺滿屍體” 。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向哈派兵維和 否則像烏克蘭一樣送美大禮。
哈官員稱暴徒行動專業:用特殊通訊方式,專人做狙擊手。
哈第一大城前首都阿拉木圖市長險遭刺殺司機身亡。查獲非法運送武器和人員車輛。
哈總統:恐怖分子約兩萬,繳獲暴徒裝備:汽油桶醒目,還有各式槍支。
哈暴徒自述:收錢上街,每人分一瓶"飲料"喝完就失控。
哈搗毀伊斯蘭極端組織窩點,負責人為外國公民,暴徒曾接受外國訓練。哈總統:有阿富汗等國民兵參與了此次未遂政變。
上合組織:對哈騷亂表示關切 願向哈提供必要協助。
習近平向哈總統表示,反對外部勢力在哈策動顏色革命,反對任何破壞中哈合作的企圖。
哈暴亂有明顯外力介入:烏邊境重兵集結,美俄即將談判,哈薩克突發暴亂!(回應:美歐圍魏救趙,豈料普金老謀深算、棋高一著!)
俄主導維和部隊進駐哈,影響中國一帶一路發展 -- 三立 (回應:中國也表態,哈顏色革命不可能成功!)
哈動亂恐延燒新疆,美國讓中國剉咧等--關鍵時刻(回應:這節目常不經查證,當脫口秀看。)
哈暴動! 中:提供必要支援--全球大視野(回應:哈動亂實則是美給中俄送大禮!)
哈騷亂背後:美國控制的NGO組織煽動哈暴動,哈天然氣75%為美資,但國內供氣不足,2019年哈油氣補貼130億美元,由於人為壓低價格,導致供應短缺和品質下降。但補貼已成騎虎難下,有阿拉伯之春在前,任何去補貼和漲價都會成不穩。
阿楨
習普2021/12/15視訊會議 聯手抗美意味濃
兩國元首將對明年關係做出頂層設計,並就重大國際及區域議題交換意見。由於剛落幕的美國「民主峰會」正在營造「天下圍中」的國際態勢,加上俄國與烏克蘭邊境戰雲密佈,預料這場「習普會」可望進一步確立中俄聯手抗美的基本戰略態勢。
美國最大的失誤, 是把俄羅斯當紙老虎而過度關注中國 (原載Foreign Affairs)
【導讀】本文分析,俄羅斯並非像一些政客所認為的那樣不堪一擊。俄經濟總量雖然停滯不前,但是體量依然十分龐大。雖然人口在不斷地減少,但是人口結構仍然在不斷改善,並且一直在積極地吸納優秀移民。在軍事力量方面,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革與資金投入,仍然具有強大實力,並對俄的傳統勢力範圍保持威懾。而且,寄希望於普京卸任後俄出現重大變革的想法也不現實。所以,作者認為美國必須重新調整戰略部署,拋棄俄日薄西山的迷夢。
回應
作者的意圖是要挑撥離間中俄,現在美國最害怕的就是中俄的戰略夥伴關係,幸好俄羅斯人特別是普沒有作者這麼傻,他們十分清楚美歐的意圖!
相關新聞
俄美領袖2021-12-09會談,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跨越「紅線」,拜登警告普京前所未有經濟制裁:不派美軍保衞烏克蘭
尼加拉瓜2021/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美國受打擊! 拜登民主峰會、抵制冬奧,習近平美後院開戰。路透社:痛擊美國! 日本產經新聞:潑民主峰會冷水!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國會牌、互訪牌、軍售牌、日本牌、歐洲牌、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的目的。而民進黨當局亦倚美謀獨。
阿楨
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跨越「紅線」
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劃出的「紅線」,美國總統拜登12月3日回應稱,他不會接受任何人的「紅線」。
普京說,北約東擴已威脅到俄羅斯的核心安全利益。普京對北約最終可能利用烏克蘭領土部署能夠在短短5分鐘內打到莫斯科的導彈表示擔憂。普京警告北約勿在烏克蘭越「紅線」,否則將引發強烈反應。
警告普京前所未有經濟制裁 拜登:不派美軍保衞烏克蘭
俄美領袖2021-12-09會談後,拜登翌日表明,他已警告普京,一旦俄入侵烏,美將向俄實施普京前所未有的經濟制裁,但沒有考慮派駐軍隊阻止俄羅斯入侵。他補充,這將取決於北約其他國家的意願,但若是美單方面使用武力對抗俄入侵烏,現在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普京拜登會晤後 烏克蘭局勢下步走向的三種可能
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邁克爾•科夫曼說,面對西方採取一致的和懲罰性的經濟制裁的威脅,俄可能會退縮;或者可以開啟某種新的外交進程,以避免衝突;或者,也許普京已經下定決心,只有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才能實現他在烏問題上的目標。考慮到西歐冬季的能源困境、被外界認為的拜登總統的軟弱,以及新冠疫情分散世界各國的注意力,現在是打擊的最佳時機。
相關新聞
德國暫停審批北溪2號:地緣政治背景及俄歐「通氣」前景
天然氣短缺危機:歐洲各國路在何方
阿楨
《島中對》2021.10.30補:
國家戰略:用一切手段(經軍政文化)達成國家(有限)目的之科學與藝術。
軍事(含外交)是政治的延續,目的在使彼屈服於己之意志。
兵者、不祥之器,上兵伐交、伐謀,次伐兵、攻城:知彼知己(但彼己皆難知故須)料彼(不論敵友軍民)從寬(且)出彼不意(如此代價才小)。能戰才能和(迦太基和南北宋雖富而亡於不能戰)能守才能功(二戰德日亡於不能守)。
蘇聯瓦解後,國際戰略的實(然之)相非福山《歷史終結》而是亨廷頓《文明衝突》,各國多回歸傳統。但非亨氏所言,儒回共抗美國,而是美帝為保霸權,以儒(韓日越)制儒(中國)、以華(台港獨及海內外反中華人)制華、以回制回(含以疆獨制中)、以歐制歐(含制中歐投資協議)。
美回歸從古希羅以來的霸權零和競爭,美不許挑戰者(不論敵友軍民)崛起,故見,二戰前美挫敗德日軍國,戰後壓制日本的經濟(從日本第一墜至泡沫失落)科技(扶持台韓打壓日本半導體全球市占從50%墜至10%) 。2016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以石墨希取代矽。
中國回歸天下觀:以文化判華夷(實則以父系血統),對夷(客人)朝貢(禮尚往來、往多來少),對華(家人)統一(家國體制、堅拒分裂獨立)且嚴厲(故常見「寧給外人不予家奴」、習從2020嚴打各行業猴王猴后「殺猴警雞」野雞被逼在密林秘行、詳見【圖博館】《習中國夢》)。
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陷於「和平與發展」之迷失而未能積極備戰、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如此便可能戰才能和),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能守才能功)。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135413
阿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有人認為是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才導致生育率降低。這種說法只出現在中日韓,倒還是能理解,但全球華人的教育水準和收入均高於當地人,生育率無一例外的墊底。實際上,生育率高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貧窮國家。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台灣人也愛去!烏克蘭慘淪為歐洲妓院與代孕之國 2021/05/12 中時
近日出現有台灣男子花數百萬在烏克蘭尋求代孕後遭丟包尋求協助,引起政府呼籲國人赴國外尋找代孕要有風險意識。烏是前蘇聯成員國,也是軍事工業重鎮,但在蘇聯解體後,因族群與政治紛爭無法協調,被歐美俄強權操弄,政治動亂頻生,民生凋敝、經濟困頓,為尋求溫飽的年輕女性被迫出賣靈肉,或是出租子宮從事代孕。
西以烏克蘭語為主,信仰天主教,反俄情緒強烈,政治上比較傾向歐洲;另一半東烏則以俄羅斯裔為主,使用俄語,信仰東正教,政治上親俄。北約組織在前蘇聯解體後持續向東擴展,在捷克、波蘭與波羅的海3小國加入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烏克蘭,這已經貼近俄國土,讓這隻北極熊倍感威脅。也因為這樣的地緣政治結構,烏克蘭的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註定要在美俄兩大強權間遭到劇烈拉扯而變形。
回應
烏克蘭淪為歐洲妓院與代孕之國,走上悲慘的命運,美國的功勞最大。
曾經接受過美國的顏色革命指導的國家沒有一個現在是完整的。
相關新聞
危機解除?俄國撤回集結烏克蘭邊境軍力| 國際焦點| 聯合 2021年4月22日
阿楨
國家統計局:中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紅利繼續存在 2021-05-11 觀察者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表示,2020年,14.1億人,占全球18%,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具體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
第二,受教育水準明顯提高,人口的素質不斷提升。15歲受教從2010年的9.08年至9.91年。16-59歲從9.67年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4.08%降為2.67%。
第三,性別比為105.1,出生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準。
第四, 0-14歲比2010年增加3092萬人,“二孩”生育率由2013年30%升到2017年50%。
第五,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占總人口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近70%。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
第六,十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
相關新聞
國家統計局:生育率1.3,意願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的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回應
報喜不報憂,生育意願才1.8,低於2.1世代更替生育率。
人口紅利並不只是“年輕勞動力”供給豐盛,而是有多個維度:有消費需求與能力的人口紅利,有豐富的簡單勞動力供給的紅利,有各方面大量供給高端人才的紅利,有工程師紅利,有研發人才紅利,有科學家紅利......但是都和教育,與國民健康水準和社會保障能力相關。人口數量並不一定會轉化為以上所有紅利。過量的低素質失業人口和糟糕的政府治理相結合就可能是一場災難。
阿楨
蘇聯吧,一群極左分子 2019-05-25 愚者
本人在看了馬列之聲的視頻後,幾經周轉認識了一下這群人,一開始當作左翼的同志的,但漸漸發現他們說話時過於喜歡引用,極其教條主義,喜歡排除異己,談起馬列頭頭是道卻不能用自己的話說服別人,但對其他領域的認識極其淺薄幼稚,還極其自以為是,喜歡製造白色恐怖氣氛,喜歡造謠傳謠,抹黑政府。
他們極其反國家反愛國,反對任何的愛國主義,特別反華,一切以推翻政府為中心,嘴上說著代表人民和馬列,卻不在乎人民死活,不在乎真相,有相當強的政治目的性。他們打著馬列的旗號企圖在中國製造動亂,主張推翻現政府,喜歡拿前30年的成就來全面否定後40年,號召推翻中國政府,卻覺得事後就算是更壞也無所謂,認為中國已經無比黑暗了。喜歡強調因為自己喊著馬列,所以不是境外勢力。
極左和極右的共同點我發現極左極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反愛國,反國家,反觀察者,反兔子這個形象,經常喜歡看些自媒體和網易之類,獲取資訊極其片面,對於國家只相信不好的東西,對於新聞比較喜歡youtube,都很自以為是,喜歡陰陽怪氣,比較唯心主義,比較喜歡排除異己,嘴巴上都喜歡喊著為了人民代表人民。
蘇聯解體是個偶然事件,但蘇聯輸掉冷戰是個必然事件 2021-01-13
古代的俄羅斯和中國一樣,都是地大人多的典型代表。這種國家的特點是體量極大,只要足夠團結,打總體戰幾乎是不可能輸的。這點無論是蘇聯硬抗小鬍子還是民國抗過日本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蘇聯能打贏的是熱戰,而絕不是冷戰。
冷戰。既要搞軍備競賽,還要比生活水準。
蘇聯最大的問題是——調門起的太高了。
在蘇聯的官方宣言裡,是從來沒有將蘇聯人民的幸福作為終極奮鬥目標的。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橫掃世界全球反,實現人類大同。
所以蘇聯人民的落差感是非常強烈的。一方面,自己是第一世界國家,無產階級的老大哥,世界的核心。本國的火箭上天航母下海,七條航母橫行大洋,六萬輛坦克碾壓西歐,幾萬枚核彈是世界無產階級的壓艙石。但是,眼下的你連買點好衛生紙都費勁,彩電一用就爆炸,你的下水管沒人來修,你一家五口擠在六十平米的老樓裡,和人共用衛生間和廚房。
冷戰是消耗戰,蘇聯以一個蘇東集團之力,跟美、歐、日三大工業中心整合的全球市場拼消耗,他是不可能拼得過的。更不要說歐美巨大的先發優勢和自然條件優勢,以及蘇聯自己的戰爭創傷,雙方本來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能撐五十年已經算是奇跡了。
阿楨
恬不為怪
美國一直以新羅馬自居,其行為舉止和造神符號無時無刻不在模仿羅馬,各種公眾建築竭力模仿羅馬風格,連立法機構都取名為元老院。羅馬每一代奧古斯都去世後,就送入萬神殿供奉,而美國則是在歷任總統卸任或去世後,享有輿論豁免和崇高尊位。
美國大大小小的選舉,其選舉造勢活動,本質上是一種大型宗教儀式,其核心支援群體的內部組織形態高度類似於教會。
這種定期更新換代,推陳出新,確保了人們對上一個聖徒厭倦了之後,馬上可以獲得下一個聖徒,口味花樣從不雷同,每一個都是新玩法。
回應
美帝輿論主導世界近百年,被軟實力洗腦的人絡繹不絕......
美媒外交政策:美國好運將盡 中國是比前蘇聯更強大的對手 2021-02-03 觀察者網
美國人喜歡把非凡成就歸功於自己祖先的美德、開國元勳的睿智以及美國自由民主資本主義所獨具的內在優點。但真實原因是,除了對原住民和非洲奴隸的殘酷壓榨,好運氣也在美國崛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國人很幸運,北美洲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能通航的河流縱橫交錯,氣候也通常溫和適宜。
沒有其它大國曾享有美國自建國以來所享有的所謂自由安全。
自成為一個大國以來,美國在選擇敵人方面也很幸運。德國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軍事強國,但到1918年美國遠征軍抵達歐洲大陸時,其武裝力量已經損失殆盡。納粹德國國防軍的實力更加強大,但希特勒卻是一個不合格的戰略家,而且蘇聯為打敗德國出力最多。1941年,日本經濟規模是美國的五分之一,其戰時領導層嚴重分裂,而且還有數千隻部隊陷入到中國的戰爭泥淖之中。
蘇聯的經濟規模相比美國要小得多,它的盟友也弱得多且更不可靠。蘇聯的指令經濟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和低效,而蘇聯領導人卻仍將很高比重的國內生產總值投向國防領域,以便本國軍力不落後美國太遠。
冷戰的結果是出現了短暫的單極世界,全世界已沒有任何強大的競爭對手能挑戰美國,政治家和權威專家都相信,美國已經找到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的靈丹妙藥。
可今天以下四個原因美國的好運可能正在耗盡。
首先,美國自建國以來所享有的自由安全已不像過去那麼穩固。
第二,中國是一個比前蘇聯更強大的對手。
第三,美國人已開始自己傷害自己。
回應
沒有千年帝國,大國衰落往往是從內部開始的。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正改變全球智庫格局?德媒:中國智庫數量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阿楨
華盛頓只是三流軍閥大奴隸主 為何被美塑造成神 2021-02-03 托卡馬克/觀察者網
好不容易選出了拜登,美媒毫不掩飾對老派精英拜登的喜愛。就連最近給拜登拍照,角度也出奇的一致:
美國搞造神運動的歷史貫穿其整個政治文明進程,從華盛頓和所謂“立國先賢”時代就開始了。
華盛頓軍事能力一般,也沒多少實權,和英軍交戰長期遊而不擊,就連把首都設在華盛頓都是為了炒地皮,還是個大奴隸主。
其它美國的所謂“立國先賢”同樣有此待遇,例如開訟棍治國之先河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開近代政治迫害之先河的約翰•亞當斯。
林肯,僅僅由於他為了打擊南方分離主義分子,就被狂熱吹噓為偉大的種族平等鬥士、廢奴運動領導人和有色人種救世主,全然無視其在任期間對北美原住民的大規模種族滅絕行為、在南北戰爭期間對南方邦聯的三光政策、在戰爭期間屠城焚城的戰爭罪行、在廢奴之後的種族隔離,其激化南北矛盾的政治手腕被粉飾為具有遠見的高明政治操作,就連其被刺身亡都被裝裱為殉道而死。
宗教為本
美國造神運動已從最初的宗教式造神逐步發展為,以商業公司為運作模式,以現代傳媒為工具,以娛樂休閒為點綴,橫跨符號學、心理學、古典藝術、影視傳媒、團體建設等多學科的綜合性龐大系統工程,服務於美國特色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為美國的政治合法性提供內在支撐,為美國的普世帝國提供內在凝聚力和外在向心力,製造大量崗位,產生巨額利潤,橫貫整個美國近現代史的巨型宗教複合體。
符號為法
其次是重視符號和儀式,並通過符號和儀式來塑造心理,提供暗示,提供群體性精神理療和大規模思想按摩。
例如白頭海雕、明星闊條、金色束棒、航空母艦、主戰坦克、懂王的小紅帽和睡王的總統光環;旗幟、條幅、口號;聖經、憲法、文選;披薩、可樂、漢堡;貨幣、債券、股票。
商業為器
而通過商業化包裝、娛樂化內容、公眾式行銷,讓政治宣傳變得有利可圖而不是單方面的賠錢貨,這對於其它國家還在長期依賴政府補貼勉強維持運轉的政治宣傳來說,完全是工業化對手工業的降維打擊。
阿楨
留美學生:美國令我很失望,但我仍選擇留下 2020-11-30 觀察者網
編者按:一出國就愛國已經成為很多出國過的中國人的真切感受。海外知乎Quora上也對類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在西方生活過後,變得更加愛國和維護中國?”有理有據、力挺祖國的論述相當之多。不過,也有留學生寫下了其內心對於這個問題的糾結,即使意見本身可能存在偏頗,往往也反映著很多問題的深刻。
上大學之前,我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政府是冷嘲熱諷的。坦白說,我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我的憤世嫉俗,我只知道:某些話題不允許談論,當我終於來到(美國)這片“自由”的土地時,生平第一次聽到了“解放西藏”、“新疆再教育營”類的事情……我感到遭到了欺騙與背叛。同時,作為一名藝術家,自由的狀態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自在感。我以為,如果我想繼續創作能照亮現實的藝術,我就不能回到家去。最重要的是,我以為美國是我最終的歸屬。
之後,在寒暑假回家的時候,我感到自己比同輩們更開明、更有優越感。然而,每次我回去,中國的生活都會變得不一樣。更多的摩天大樓,更多的主權,更多的驕傲感。最重要的是,人們是快樂的,比“自由”國度的民眾要快樂得多,諷刺地是,在“自由”國度,人們感到的壓抑和窒息卻更多,而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自己高中國人一等。
所以,作為一名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當我試圖拋出“我們國家和社會實際發生的很多事和你們以為的是不一樣的”的論點時,大多數中國人並不在乎。人們對於廉價的公用事業和勞動力、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數千萬人在幾十年內擺脫貧困的事實感到滿意。
正是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在美國這四年裡接受了多少宣傳和洗腦,意識到我已經成為西方帝國主義/救世主中的一員——居高臨下地對待著“野蠻人”,以轟炸、入侵、顛覆(以及強姦)的方式“引入”文明,而就在你閱讀這篇貼文之時,上述這些(罪行)仍在繼續。
事實是:如果不是因為(新冠)大流行,我會盡我所能獲得(美國)這片“希望”之地的公民身份。我會填寫好所有的檔,請我能負擔得起的最好的律師,把最完美的檔材料寄給美國移民局,以證明我是最有才華和最勤奮的人之一……我會拼命工作,納稅,然後等待獲得公民身份,等上10年,或者20年。
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立場該是怎樣的。我不相信民族主義。可悲且不幸的是,現在我可能不得不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一路堅持下去。
阿楨
所以:也許今天的美國更像冷戰時的蘇聯。剛才講到的肯南是個大咖,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我只是一個上海的小商人,人家寫了8000個字的長電報,我不能跟他比,不過我決定今天“山寨”一下他:
讓中國去單挑自自由主義陣營是不現實的。對美國的擴張企圖最有效的政策是保持長期、審慎、堅定的制約。
我們要認真理解西方自由主義的本質,就像醫生檢查一位失去理智的病人一樣,拿出非凡的勇氣,客觀的態度、中立的立場和堅定的決心,避免受到情緒上的干擾。我們要讓公眾瞭解美國的真相。我堅信我們的民眾對美國瞭解得越深入,那種盲目的敵視和無端的畏懼就會少很多。
中國有能力對美國在政策上施壓,迫使美國表現得更加克制,謹慎。應對美國,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我們自己社會的健康和活力,這是我國內政和外交的一個焦點。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每一步推進,都是一次對美國的外交勝利。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同世界各國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在接軌與不接軌方面,我們採取了趨利避害、有所接軌,有所不接軌的方針和民本主義的導向。這樣做一方面使我們成功阻止了西方把顏色革命的禍水通過互聯網蔓延到中國的企圖,另一方面又保持了有效的中外交流與合作,最終使互聯網在中國大地上獲得了勃勃生機,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進步,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民生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了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走到了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最前沿。中國這種開放模式的成功反襯出了其他一些國家盲目西化的失敗。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只知接軌,不知不接軌。
相關新聞
金燦榮:世界正在與中國接軌
阿楨
李世默主題演講:中美新格局 2020-11-28
首先:中國不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特別是60年代以後,蘇聯及其盟國體系和西方體系幾乎完全隔離,沒有任何交流,連貿易都幾乎沒有。蘇聯對美國和歐洲形成的是根本的生存威脅,兩者互不相容,兩種意識形態都要把世界全吞了,而且都有核武器。
60、70年代以後,蘇聯的經濟不斷衰敗,70、80年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衰敗。不過,蘇聯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個很多民族國家組成的聯邦,所以說散夥馬上就散夥。
中國現在是一個全球性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與外界高度互聯。我們是全世界,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現在是大概130個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以美國為最大交易夥伴的國家大概只有70個。中國經濟正在日益增強,收入在增長,產業在升級。
中蘇對美的威脅也有質的不同,中國只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並不具備生存上的威脅。中國對歐洲更是只有經濟競爭,也不存在生存威脅。在意識形態上,中國實施的是防禦政策,不讓別人來干涉我們的治理模式和意識形態。而且十八大以後,我特別意識到我們的政治在崛起。在習主席領導下,特別是90後、00後的年輕人對祖國越來越有信心。
第二,今天的美國也不是冷戰時期的美國。今天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內在矛盾在不斷加劇。美國在60年代以後,進入了經濟收入增長,產業升級的黃金時代 “美國世紀”。
那時候的美國也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今天,美國正在經歷福山說的政治衰退,經濟面臨失調,貧富差距沒有辦法緩解,社會契約無效。
另外,還有保羅•甘迺迪教授講的,美國的過度擴張和國家利益發生了巨大的矛盾。今天的美國跟那個時候的蘇聯一樣,在實施意識形態擴張,到處輸出他們的意識形態,要全世界買它的政治,甚至不惜用軍事手段強迫別的國家接受。
有些人說,因為特朗普敗選了,所以美國政治體制的自我糾錯能力發生了。這種觀察並不準確,美國政治衰敗、經濟衰退,都是在特朗普以前就發生了的。特朗普的當選是一次自我糾錯的嘗試,但是失敗了。拜登當選是舊制度的復辟,根本不是什麼自我糾錯。拜登的支持者、給他資助的,幾乎都是美國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另外,美國的國家認同正在從內部瓦解。他們現在搞所謂的“身份政治”,我比較尊重的政治學家福山也講到這一點。
阿楨
美軍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FFG(X)價格飆升 1艘頂6艘中國054A
彭博社2020年10月13日報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稱,前10艘FFG(X)可能耗資123億美元,比預估高出40%,每艘12億美元,再加上機械缺陷、火力不足和易受攻擊等問題,新型護衛艦採購計畫已經被大大削減。
美國國防部長上周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45年,美國海軍將擁有500艘艦艇,其中包括重量、能力和成本都未知的無人駕駛艦艇。
預算分析人士說,從歷史經驗看,美國海軍總是低估首艦的採購成本,而成本超支的首艦往往會導致後續艦隻的成本升高。如FCS濱海戰艦成本增長了155%,聖安東尼奧級兩栖戰艦成本增長了84%,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成本增長了44%,以及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成本增長了25%。
回應
要用美國拖死蘇聯的手段,拖死美國!
你在逗麼,拖死印度還差不多,美國,還是算了吧,底蘊很強的,
美元霸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用紙買世界其它國家的商品,另一方面軍火這種只能自己造的東西變成了天價。
美元快破產了,一旦美元掛了,你看看美國還有多少底蘊,蘇聯掛了後,俄羅斯到現在都緩不過氣來,美國不比蘇聯好多少!
美國的幾大造船廠,目前是專吃美國海軍!他們造的船成本越來越高,品質越來越差,成了個惡性循環,軍艦永遠超支,還不得不造下去!
阿楨
一帶一路沿線的吉爾吉斯,為什麼那麼不穩定? 2020-10-07 國際關係觀察者王驍
………
吉爾吉斯以天山為界地分南北,南方是農業區,北方是牧業區。蘇聯計劃經濟規劃,北方變成工業區,南方還是農業區,導致了南北對立。吉長期是農業文明,又沒有統一政權,農牧民為了個人安全,必須依靠家族、部族,這就形成了部族政治的傳統。反對黨不論嘴上喊著什麼主義,其實心裡想的都是如何跟割取政府權力,維護自身部族利益。
2018年,熱恩別科夫和阿坦巴耶夫雖同社會民主黨,但阿出身最北部楚河州,熱出身最南部卡拉庫勒賈地區。社民黨實質上是舊官僚俱樂部。
舊官僚們利用了民主政治,在蘇東後社國家是常見現象。但吉社民黨的實操,既不社會,也不民主。政黨精英出身于不同部族,黨派權力牽扯到各地利益分配。
吉所謂的“革命”,實際上只換了個莊家。2020年10月4日的選舉,看似選了個新的面孔,實際上“新瓶裝舊酒,紅紙包爛肉”,這才導致大規模抗議。
從我國的角度出發,對於這類國家,可以搞大國外交,友好外交,但是如果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那麼單單和中央政府搞好關係意義不大,有效期基本上就是5年,關鍵在於要研究,並且找到這個國家的各個勢力,他們的派系領袖,他們的主動意識還有利益訴求,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深入社會,在當地推動建設。
相關新聞
吉爾吉斯中選會2020-10-06宣佈選舉無效,兩周內確定重選日期,總理博羅諾夫、議長茹馬別科夫辭職,選出反對派領導人薩德爾•紮帕羅夫為代總理、議員梅克特別克•阿卜杜勒達耶夫為新議長。
本月4日議會選舉初步結果不滿,吉多個落選政黨5日在比什凱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廣場組織示威集會,當晚,抗議者試圖闖入吉總統辦公室和議會所在地“白宮”並與警方發生衝突。6日,一群抗議者闖進吉國家安全委員會拘留中心釋放了前總統阿坦巴耶夫。總統熱恩別科夫6日向全國發表講話,指出一些政治力量試圖非法奪取國家權力,呼籲各方維護國家和平穩定。
回應
在反中眼,所有政權變更都危及一帶一路......反中,請問現在誰反了?一帶一路國家的在野黨好像民進黨哦,efca要斷!結果一上位…說來說去,就是為了騙選民手裡的選票,但凡執政的馬來西亞/斯裡蘭卡/緬甸…等,發現還是中國好.
阿楨
中美軍力誰強?美報告見真章 2020/09/16
美國國防部發布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核心,中國一日千里的軍力進步,已經不單是在某些特定領域,縮小中美兩軍的實力差距,實際上與美軍並駕齊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選擇性超越美軍的意圖,就是「中國已在某些特定領域領先美國」。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總體戰力是350艘艦艇和潛艇,包括130多艘水面主戰艦艇,比美國海軍多出50多艘艦艇,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警力量以及海上民兵。
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常備陸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防空體系之一。
中國擁有1250多枚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飛彈,以及陸基巡弋飛彈。美國部署陸基常規彈道飛彈,射程70到300公里,但沒有部署陸基弋飛彈。
中國核武軍力有三大新發展方向。核彈頭儲備數量在,未來5年增加到200枚,10年內翻一倍。
回應
冷戰時期的最後十個年,美國幾乎每年都要出一本《蘇聯軍力報告》。它不把你誇的厲害著,如何藉口自己擴充軍力。
這就是故意誇大解放軍軍力的 現在為止還比不了美軍 這是事實!它們想把中國威脅論炒作起來而已!
那也要有錢才能隨意擴充,美元也不是無節制的隨便印的。只要國人都努力,2050年全面超越美帝是大概率事件。
美軍當然比解放軍強大,但是美軍要是靠近中國沿海就和解放軍沒得打了。
阿楨
這些矛盾單獨拿出來看時沒有上世紀三十年代、六十年代那麼尖銳,但是加在一起以後情況就遠遠比那時候複雜,要全部解決其實比以前更難。
觀察者網:那您認為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根源在於哪裡?
金:一部分原因在技術層面,比如說科技發展讓網路化時代到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隨之出現了分野。另外兩個原因:
一個是自由主義的流行。上世紀七十年代時,歐美日的市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停滯,“新自由主義”應運而生,其標誌就是1979年的“柴契爾革命”。新自由主義的特點就是特別喜歡資本、服務於資本。它破壞了支撐美國三大力量:資本、政府和民眾之失衡。
第二個讓美國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冷戰後的的政策錯誤。美國的精英層普遍誤認為是美國贏得了冷戰,於是他們變得很傲慢——對內,美國的精英層以種種改革的名義剝奪中產階級的福利,在國際上,美國也表現得盛氣淩人,覺得所有事情都得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做。
以前的美國是很有遠見的、願意承擔責任的、比較寬容大度,也很有幽默感。今天的是一個分裂和焦慮的美國。不僅如此,2016年美國人還選出了個商人總統特朗普。由於政治上沒有人脈,所以他所用的人都是一些邊緣化的人物,很多行為和政策思路是脫離常規的。在一群不靠譜的人領導下增加了焦慮感的美國就變得很危險。於是,我們中國很不幸地成了它國際上第一個壓制對象,這樣中美矛盾就顯得特別突出。
金:中國的中美關係研究者大部分對國內情況不瞭解,而對中國理解不充分,研究的根基就不穩。
新中國不僅繼承了我們5000年的文明,又有所超越。超越的部分主要是實現了工業化。
中國雖然現在問題也挺多,但是如果橫向比較,至少在未來十年有四個相對優勢:第一是政治穩定;第二,經濟基礎相對其他主要經濟體還是不錯的;第三,我們的科技進步應該是大國裡面最快的。第四,我們的軍事力量進步也非常快。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12/doc-iivhuipn8202209.shtml
阿楨
中國的精英層從晚清到民國,對美國是比較仰視的。所以把它叫做“美國”嘛,“美麗的帝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精英層對美國就更有好感。1979年中美建交以後,中國的精英層在文革當中受衝擊,對中國的制度、文化產生了質疑,於是就出現了“河觴”一代,骨子裡就有文化自卑。而美國在八、九十年代確實達到它歷史的巔峰。
金:美國最近的困難把它很多的本性暴露出來,本性暴露出來的美國才是真正的美國。美國主要繼承了英國的文化,而英國化實際上“海盜文化”——擴張性很強,進攻性很強,“匪性”很重——歐洲人登陸美洲的時候,明明那裡有幾千萬印第安人,但英國法律叫“無主土地”,土著不是人。
西方社會科學本質上是西方人集體的歷史記憶和經驗的總結。因此,它服務于西方的現實,把近代西方崛起的原因以科學的面目進行包裝,有意識地淡化非法的成分,而突出科學、合理的方面。所以我們在學西方社會科學的時候,必須要有一種意識:西方社會科學其實不是一種純科學,它有很強的政治功利性。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那麼你就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所以,如果我們從他們的迷信崇拜中跳出來,就會發現實際上他們過去走過的路是很殘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思想,擴張性與掠奪性非常強,以自我中心。東方這種“雙贏”的思維他們也有,但很少。他們一直要獲取絕對優勢,連相對優勢都不接受。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最近在中美兩國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就不會讓你感到很驚訝了。
美國雖然多元,但是一旦遇到會威脅到它那一套白人新教文化為基礎的基本價值觀的思想時,就會歇斯底里地反對。相比歐洲國家,共產黨運動和勞工運動在美國歷史上影響是比較小的,但美國卻是西方國家中反共最厲害的,就是因為凝聚力弱,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很可能會動搖那一套美國的基本價值觀。
今天的美國面臨五大問題:
“上下”階級矛盾,具體表現就是特朗普依賴著民粹派,而建制派也是公開蔑視民眾。
“左右”兩派意識形態的對立非常尖銳,而民主政治是需要妥協的。
“黑白”種族矛盾。
另外,美國是一個資本家當道的國家,但現在也分裂成虛擬經濟集團和實體經濟集團。
國際主義派和本土主義派間也有矛盾。很善於國際化的資本集團會強調擁抱世界市場,在全球賺錢,而國際上競爭力不好的那些資本集團則強調保護主義和本土優先。
阿楨
蓬佩奧:中共構成挑戰大於蘇聯 現況非冷戰2.0 2020/08/13 中央社
正在捷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20/08/13表示,中國是成為比冷戰時期的蘇聯(Soviet Union)更難抗衡的對手。
回應
又是用引戰恐懼來總統大選,怎麼都是如出一轍。
芒果乾很容易製造的,低廉好用。
以前的蘇聯:對外輸出一元專政,追求共產主義的世界革命。
以前與現在的美國:對外輸出二元對立,追求圍堵威脅的東西對抗。
現在的中國:對外輸出財富機遇,追求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世界500強”企業城市 十年變遷史 2020-08-12 新浪財經
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今年500強排行榜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接近中美兩國GDP的總和。
《財富》雜誌早在1995年就開始發佈世界500強排行榜,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年入榜中國企業為12家,以後逐年迅速增加,先後超過了德法英日。在今年,中國大陸企業首次超過了美國,上榜企業數量位列第一。十年間,中國從42家擴至116家,總共新增74家。
人大教授金燦榮:為什麼美國反共最厲害 因為它價值觀很脆弱 2020-08-12 觀察者網
金燦榮:很多人,包括很多學者都認為自己很瞭解美國,然而,我們對美國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之前接觸到的美國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美國,而彼時的中國正好處在歷史的低點。那時歐洲正處在巔峰,打造殖民主義,外交上咄咄逼人。而美國當時的全球戰略重點是搞門羅主義,鞏固對美洲的控制,所以對中國也比較客氣。
阿楨
巴鐵用中國技術升級哈立德MBT2000坦克 功率已趕上美軍M1A2 2020-07-30 新浪軍事
本週二,一輛升級版的“哈立德-1”坦克,在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重工業公司展出,具備了更強的防護系統,可以抵禦智慧彈藥和其他形式的頂部攻擊。
“哈立德”是巴中在90年代聯合開發的,以中國90-IIM為基礎,已生產了500輛坦克。裝備一台烏克蘭6TD-26缸液冷柴油機,功率1200馬力。但哈立德-1已升級到1500馬力(與美軍M1A2坦克相當)。
俄自造兩栖攻擊艦能否開啟俄海軍的新紀元?
2020-07-24,在普京的主持下,俄同時開工建造了6艘新艦。
回應
俄因沒錢,如果給他們足夠的錢,他們什麼都能做出來,不比美帝差
就好比10年不練習,一參加就能拿奧運冠軍一樣
俄不僅沒錢更缺技術,補給艦的橫向補給系統買中國的,導彈艇上也買了中國的柴油機,俄艦設計理念、製造工藝,艦載系統和國際水準已有脫節。俄專家二十多年都沒幹過什麼正經項目,反觀我國,這些年各類艦艇就沒停過,已經培養了一批基礎扎實,能力早已經在俄專家之上!
土耳其要擺脫對外國武器裝備的依賴 美媒福布斯:不可能 2020-07-29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佈,計畫2023年(土國100周年之際)在國防工業領域擺脫對所有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但土耳其無法在2023年甚至2020年代末擺脫這種依賴。
以“島”級軍艦為例,只有60%的是本國生產的。兩栖攻擊艦“阿納多盧”號的設計與西班牙的 “胡安卡洛斯一世”級相同,只是配備了土製相關系統。
T129攻擊直升機與是基於義大利A129,配備了土製造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而已,當土準備以15億美元向巴基斯坦出售30架T129時,卻需要美國的出口許可證,因為使用了美製發動機零件。
“阿勒泰”主戰坦克,希望取代老式豹II和M60,並出售給其他國家。但阿勒泰源自的韓國K2。土耳其的T-155火炮也是源自韓國K-9。
土從俄購買了S-400防空導彈,美就將土踢出第五代F-35專案。土聲稱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完成自己TF-X項目或購買俄蘇-57,但都不可行。
回應
中國也一樣啊,幹嘛小看土。中國武器的發展都有蘇式影子, J-10,J-20開始也是用的俄發動機。日韓軍備都有美式的概念。
開始都是仿製,但土自主的路還很遙遠!
相關新聞
採購俄製發動機大減 俄軍方:陸將全面換裝國產貨 2020/07/28 中時
阿楨
蘇聯科技是如何被忽悠瘸的? 2020-07-16
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是二戰結束後的首次世博會,各國紛紛拿出看家寶貝。其中,蘇聯展出一台可以由數位程式控制的機床被評為金獎,遺憾的是,蘇聯很快就失去了這一優勢。如今蘇聯在設備數位程式控制上已經落後于世界平均水準。這是蘇聯科技的一段「典型」往事,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個類似故事。
1.死于沒有未來的小型化電子管,為什麼會走這樣一段彎路?
最流行的說法是,蘇聯的官僚們認為電晶體無法抵禦核戰中強大的電磁脈衝,從而選擇了受干擾較輕的電子管。
另一種說法是,冷戰中美國對蘇聯的技術封鎖,遮蔽了蘇聯科學家的技術預見。選擇電子管道路的並非蘇聯官僚而是科學家,資訊不對稱導致其科學預判結果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性,與世界脫節。蘇聯科學院的專家們認為,電子管的小型化才是電子工業反覆運算的正確方向。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說法,蘇聯人首先在半導體領域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
2.消失的三進制電腦Сетунь:死於蘇聯僵化的官僚體制和計畫科研
三進制電腦相比現在使用的二進位電腦,具有相反數的對稱一致性,因而架構要簡單、穩定、經濟得多,指令系統更便於閱讀,同時也非常高效。三進制真正具有前瞻性的地方是對「模糊數學」的應用:符號1代表真;符號-1代表假;符號0代表未知。
模糊數學同樣可以追溯到蘇聯,創始人查德教授,1912年出生于蘇聯巴庫,1944年移居美國,1965年發表《模糊集合論》。
三進制電腦如能發展至今,可能會是人工智慧更優的演算法基礎。
3.消失的行動電話ЛК-1:死于無人買單
……
回應
我們要小心了,美國現在對我們好像也是這個套路,現在開始製造緊張局勢誘導中國窮兵黷武,我們不要上當了。
那個年代的美國製造業極其發達,現在對抗中國5G優勢的辦法卻學了當年的蘇聯搞“反移植”,今天美國首先要栽在窮兵黷武上。
阿楨
程亦軍:俄羅斯經濟困難中有亮色 2019-12-20 環球時報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9日舉行的年度大型記者會上表示,俄內部局勢已經穩定,但有很多經濟問題還沒有解決。
其實,進入新千年後,俄經濟曾一改20世紀90年代持續衰退的面貌,在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揚的拉動下,從2000年到2008年獲得了連續9年的快速增長,GDP年均增長率接近7%,這樣持續的高增長在以往的俄 (蘇聯)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然而,2008年下半年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不期而至, 2009年俄經濟下降了7.8%,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下降幅度最大。
直到2012年才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隨後在各種消極因素的疊加效應下,國民經濟重現疲態,增長動力逐年減弱,2015年再度出現負增長(-2.3%)。2016年重拾升勢,然而2019以來形勢再度趨於嚴峻,上半年GDP只實現了0.7%的增長率,明顯低於此前的各方預測。俄官方將此歸咎於西方對俄經濟制裁,但是應當指出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最根本原因還在於俄自身。
不過,在總體蕭條的大背景下,也呈現出些許亮點。首先,最近十餘年來俄農作物連年豐收,由進口大國轉變為出口大國。2018年,俄大麥、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產量位居世界第三,小麥出口總量超越美加等。其次,聯邦政府極力推行的進口替代政策初見成效,大量的本國產品湧入市場,取代了進口商品,尤其是農副產品。第三,能源工業產值和利潤在GDP和財政預算中占比下降。
展望未來,在發展經濟方面俄還有許多優勢可以發揮和利用。
一是聯邦在財政政策方面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國債占GDP比30%。
二是軍用技術向民用技術轉移的優勢尚未充分體系。俄軍事工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民用工業卻嚴重落後。如何快速和高效率地利用軍工企業的技術和科研優勢來哺育和促進民用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俄羅斯面臨的一個重大且緊迫的任務,同時也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三是作為科技強國,俄在將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方面具有無窮潛力。
最後,在不斷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加強對外合作,將使俄經濟獲得更多的發展動能。(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阿楨
王友明:拉美之亂與模式之爭 2019-12-11 環球時報
用“亂”字總結今年拉美政治生態的特徵應該是恰如其分的:委內瑞拉“雙總統”之亂尚未塵埃落定;玻利維亞左翼總統莫拉萊斯在騷亂中避走他國;阿根廷在左右再對決的亂象中迎來左翼重掌大權;“優等生”智利出現了近年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烈度最強”的騷亂。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拉美國家的歷史與現實似乎在反復印證著這個認識的正確性。當外界要給智利過去幾十年的新自由主義算總帳時,新自由主義者是不會輕易認輸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實踐,無一例外地迅速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結果,在拉美更是如此。
智利騷亂後,歐洲模式的青睞者難掩心中喜悅。但實際上,新自由主義在智利受挫並不反襯歐洲模式的高明和勝利。歐洲國家奉行的以“福利傾向”為主要內容的社會秩序政策,一方面起到了拉平收入差距、調節階級關係、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另一方面豐厚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了人們對國家的依賴性,淡化了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意識。
在拉美,學界除了經常討論新自由主義模式和歐洲模式孰優孰劣外,近年來中國模式漸成熱議話題。拉美學者認為,成就中國道路的要素之一是政局穩定,感歎在穩定政局之下“中國能制訂那麼多的五年計劃,我們拉美有的國家連一年計畫都難做到”。有拉美學者認為,中國模式已經不再拘泥於“大小政府之爭”,而是追求“更聰明的政府”,即讓市場在配置資源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拉美持續多年的模式之爭在反復證明:世上既沒有高出一等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統天下的終極模式。發展模式是一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具有特徵鮮明的發展體系,模式之間只能結合國情相互借鑒而非盲目移植。發展模式優劣的鐵律是: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所所長)
阿楨
明鏡:一個現象的出現削弱了我們慶祝東西德統一的熱情,那就是最近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在東德幾個州的州大選中攻城掠地,進步神速,這個黨是非常排外的。
默:從我個人的角度看,1989年11月9日這天是非常值得高興和紀念的。從1949年到1989年,不少東德人都渴望一種更自由的環境,突然間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公開地閒談政治了。
我已經注意到,雖然在這場和平革命之後,東德人的自由度提升了,但不少東德的村落荒廢了,年輕人們紛紛離開,留下的只有空巢老人。我想提醒某些人,雖然你們對當地的基礎交通建設不滿,對醫療體系不滿,對政府施政體系不滿,但你們也沒有權利散播對他人的仇恨和輕蔑,甚至動用暴力,這是我們全體德國人都無法容忍的。
…….
回應
世界只看到了柏林牆倒塌後的鮮花和歡笑,之後西德政府對東德人的政策性歧視卻被東西方惡意掩蓋封鎖了。蘇聯領導人不想讓這種事情動搖正在進行的新思維改革,而西方自然也不想正在進行的東德資產重組受到影響。
默克爾可是非常痛恨社會主義的,能讓她說出這話,說明這兩年德國和歐洲的事情搞到她焦頭爛額了,認識到資本主義自由化一不咋地啊。
阿楨
默克爾: 如果柏林牆還在,我當初的夢想早實現了 2019-11-09 觀察者網
《明鏡》週刊:當下,德國社會各界都在慶祝柏林牆倒塌30周年。設想一下,如果柏林牆一直沒有倒,現在的東德人民應該在慶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國70周年,而你會是怎樣一種狀況呢?
默:如果那樣的話,我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裡對話了,這點可以肯定。
明鏡:想像一下,如果柏林牆現在還存在,你現在會在幹什麼?
默克爾:至少我當初的夢想就實現了。在東德,女性60歲退休。我今年65歲,意味著5年前我就可以拿起護照周遊全世界了,我會去美國旅遊。退休人員在東德可以被允許出入境,即那些不再是社會主義工作所需要的那批人。
……
明鏡:每個人對當時的歷史記憶都不相同,其中有一部分人相當懷舊。
默:當年每個東德人在現在生活的如何,決定了他們追憶的方式和內容。從最基本的層面上講,有一點是西德人很難體會的:不管你們說東德當年多麼的專制,但我們依然可以在那種體制下生活得很幸福。雖然政治氣氛較為謹慎,但我們仍可以和家人朋友們自由地慶祝生日和耶誕節。當然了,按照當時的法律法規,退休之前出國只能去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去美國是不可能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東德人可能都無法理解,這也是西德人所忽略的,那就是東德老人們的回憶為何會帶有如此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把東德從我們的記憶中抹去。
阿楨
柏林牆倒30年 德國民心難統一 2019/11/09 中國時報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崩塌,間接促成次年10月兩德統一。但在這座冷戰時期分割鐵幕與自由世界的象徵垮臺30周年之際,昔日的兩德人民之間依舊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官方統一早在1990年實現,但人民間真正的團結一心,卻仍是未了的過程。
東德成附屬 心中不滿
受到自由與繁榮夢想的鼓舞,東德人民選擇了最快的統一路徑。但2年內從工業化經濟快速轉變為服務業導向經濟,從共產主義轉向資本主義,這是震撼教育。他們以為,統一後能過著廣告中描繪的優渥人生,對於「西德並非全然完美,一樣有各種問題」,他們沒有心理準備。
兩德以西德吸收東德方式統一,程式簡單,但未把東德視為對等主權國,當然讓原東德人民產生成為西德附屬的不滿。30年後的今天,這種情緒依舊存在。
梅克爾承認 仍待努力
今年出爐的德國官方報告,盛讚兩德統一為「了不起的成功故事」,1990年前東德人均GDP不到西德的一半,但去年已增長至75%。失業率從2005年的18.7%高峰,下滑到10月的6.4%,這數字與全國的5%相較,沒有高出太多。
但許多前東德人依舊感覺自己是次等公民。全德五百大企業只有16家總部設於德東,9月的智庫調查顯示,分別有近半與6成德東選民認為,他們在政治與經濟上,未得到足夠認可。
出身前東德的總理梅克爾不諱言,「德國已完成正式統一,但德國人的統一未竟全功,迄今依舊如此。德國的統一並非完整且完成狀態,而是一段無窮無盡的過程。」
經濟學家分析,德東的不滿來自於,人們對統一後抱持達到和前西德差不多水準的憧憬,在期望落空後,東部各區成為極右派政黨另類德國黨的溫床。今年該黨在德東3個邦選舉中,繳出亮麗成績單。
阿楨
大國不重視結盟策略,有助於強化國家的主權觀念。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原則必然會忽視中小盟國的利益,中小國家就必然會強化本國的主權來維護自身利益。
不結盟式的大國戰略競爭,增強了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
中小國之所以願意與大國結盟,原因就是缺乏安全自保能力,因此以讓渡部分軍事主權換取大國的安全保障。當沒有大國願意與他們結盟時,他們只能選擇安全自保的戰略。朝鮮搞核武器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特朗普表示不願承擔北約費用之後,德法再次提出要建立歐洲自己的防務部隊,也是。
如今,中美俄都不重視結盟戰略的現象,並不意味著結盟從此再也不會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的主導戰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盟戰略的效率有高低不同。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一戰後、二戰、冷戰、冷戰後四個時期,最長的不足半個世紀。目前世界處於兩極化的過渡期,其時長超不過十年。也就是說,我們還不能斷言,結盟戰略從此將再也不會成為大國競爭的主導戰略了。
回應
美盟友那麼多,理所應當要回彈下,所以美不深化同盟之做法不足以學習,且重要的軍事同盟絲毫沒有放鬆。俄還在為自保奮戰,誰能與之同盟。中國有建立同盟的需求,而無建立同盟的機遇….
你看看中國的春秋戰國歷史,結盟壓根就沒用。美蘇玩了幾十年,才發覺這個事實,還是歷史短了,到現在才後知後覺。
阿楨
2 同盟價值下降的原因
以同盟維護生存的軍事價值下降。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核武器只能防止核大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認為小國擁有核武器也能防止戰爭。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4月威脅對朝進行軍事打擊,但“卡爾•文森”號航母烏龍事件證明,即使非常原始的核武器也具有防止核國家間直接戰爭的作用。對於核國家來講,既然遭受軍事打擊的可能性極小,那麼依靠同盟來維護自身安全的需要就減少了。
以同盟推廣意識形態的價值下降。近年來,歐洲民粹主義和美國反建制主義的興起使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衰落,與此同時,中美在戰略競爭中都不以擴展自己的意識形態為主要目標。於是,與冷戰時美蘇戰略競爭不同,意識形態在大國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很小。這也是為何安倍政府提議的價值觀同盟建立不起來的原因。宗教意識形態在中東地區有結盟作用,但意識形態在全球性大國的戰略競爭中的作用卻有限。
維持同盟的經濟成本被視為包袱。近年來數字經濟開始成為國家財富的主要來源,這一領域裡的競爭集中於網路技術上。然而,結盟策略本來就不是用於增加經濟收益和科技進步的。為維持同盟,成員國特別是盟主還要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特朗普把美國與盟國的關係作為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關係對待,反映的就是這種思維方式。
3 大國不重視同盟的影響
大國不以結盟方式競爭,小國則傾向於採取對沖戰略。東盟發明的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戰略是在中美之間搞對沖的典型。很快中東歐開始效仿這一戰略,隨後韓日德法英這些美國盟友對中美採取的戰略也越來越有對沖色彩。如今,這一策略變得更加精細,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問題上分別選邊中美。在中美兩極化的格局中,當中美都不採取結盟的戰略時,中小國缺乏戰略安全保障,於是對沖戰略就成了他們的戰略偏好。這種戰略可以在不得罪中美任何一方的情況下,給自己保留與中美進行討價還價的戰略砝碼。
阿楨
1 結盟戰略的失寵
中國政府視結盟為冷戰思維。中國政府是從1982年開始實行不結盟政策的,冷戰後將結盟定義為“冷戰思維”,從語義上將“結盟”轉化成貶義詞。雖然中國沒有宣佈廢除所有的同盟條約,但不承認與任何國家有同盟關係。自朝鮮開發核武器後,中國明確宣稱中朝只是正常國家關係。中國不但沒有接受葉利欽政府建立中俄同盟的建議,而且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規定 “中俄關係不具有結盟性質”。即便中國於2019年將中俄關係提升到“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外交部仍解釋說,這“不是走結盟對抗協力廠商的老路”。
俄否認結盟戰略思維。俄於2002年與白俄、亞美尼亞、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共六個國家成立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然而,近年來集安組織卻沒有什麼重大活動,這可能與俄不如以往那樣重視同盟有關。在2015年的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說 “俄與中不會組成任何軍事同盟”,“我們沒有同盟的思維”。此後便與中國在2016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雙方關係定義為非同盟性質,在2019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中將不結盟確定為“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
美國政府不再與盟國保持緊密關係。自特朗普2017年執掌白宮之後,美國政府對盟友的重視程度明顯下降。特認為其盟國在同盟中占了美國的便宜,要求盟國承擔更多的軍事開支:要求北約歐洲盟國將軍事開支提升到 GDP的2%;要求日本在承擔美國駐軍75%費用的基礎上承擔更多的開支並增加購買美國軍備,特別是F35戰鬥機;要求韓國承擔10億美元的“薩德”部署費用和購買美國最新武器。同時,美國以增加關稅威脅盟國的做法,也疏遠了它與盟國的關係。
印度回歸不結盟戰略。莫迪于2014年任總理後曾一度放棄印度長期堅持的不結盟政策,有意與美國結盟。莫迪政府回應日本提出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同盟倡議,將美印“馬拉巴爾”軍演擴大成美日印三方年度軍演,並曾放話拉澳大利亞入夥,意欲建立四國同盟,積極回應特朗普提出的所謂的“印太戰略”。然而,莫迪2018年出現轉向,開始回歸不結盟政策。在當年6月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莫迪稱:“我們的友誼不是遏制性聯盟......印度在印太地區的參與——從非洲海岸到美洲海岸——將具有包容性。”為了表示無意搞四國同盟,印度政府還拒絕澳大利亞參加“馬拉巴爾”年度軍演,並將四國戰略對話從副部級降至局級。
阿楨
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警告:我們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在主持完七國集團(G7)峰會後,馬克龍2019-08-27發出警告,稱“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
他稱,部分原因是由於西方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失誤。
當前的市場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由於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市場經濟過於依賴金融,導致不平等,這“正在動搖我們的政治秩序”,因此他呼籲建立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在對俄問題上,他還稱歐洲把俄羅逐出去是個嚴重的戰略失誤,這使俄加強了同中國的盟友關係,並使俄恢復了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非洲周邊的影響力。
他希望歐洲重新思考與俄關係,否則歐將會淪為美俄戰略博弈的舞臺,“永遠不會穩定,永遠不會安全”。
馬克龍表示,法國將作為一個“平衡者”,出現在俄羅斯和它的競爭對手之間,在美國和伊朗之間,在“富國”和“窮國”之間。
俄專家:拉攏俄羅斯更多是為了制衡
回應
霸權還想到永遠?
相關新聞
川普揮舞關稅大棒、翻臉像翻書!G7高峰會聯合公報史上首次難產
G7重提中英聲明效力 北京嗆聲:外國無權干涉
近萬人08-25抗議G7峰會,法警催淚彈水炮驅散,並以未露臉名義逮捕17人。(回應:這標準要在香港,1/3都要抓進去,香港真是一點都不民主自由!)
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大國青睞(原載《國際政治科學》》2019年第三期)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根據歷史經驗,我長期建議中國政府採取結盟戰略來實現崛起。近年來,不僅是中國政府堅持不結盟的戰略,俄羅斯和美國政府也不那麼重視結盟了。現實必然有合理性,中、美、俄三國同時不重視同盟是不能歸於巧合的,只能說明我的建議不符合客觀世界。故此,我反思為何結盟戰略不受重視。
阿楨
普亭掌權20年 俄國從自由走回獨裁 2019-08-10 聯合報
俄國總統普亭九日掌權滿廿年。廿年前,俄國總統葉爾欽提名普亭為總理、並指定他為總統接班人時,普亭還只是知名度不高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對處理政務少有經驗,幾乎沒人料到,廿年後,普亭仍大權在握,並在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
法新社報導,俄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史瓦尼澤在普亭剛上臺時,經常訪問普亭,他說:「普亭剛執政時,俄國雖然窮,而且犯罪率高,但仍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但普亭掌權廿年後不再自製,實際上成了帝王。」
普亭支持率高達六成八,但其實俄國經濟停滯和生活水準下降,已讓他的支持率失色不少。最近幾周,反對派在首都莫斯科發動幾波示威,當局逮捕數千人,是二○一二年民眾抗議普亭回鍋當總統以來,俄國當局規模最大的鎮壓行動。
現年六十六歲的普亭面臨接班問題。分析家波夫特指出,普亭不太可能在二○二四年任滿後完全放棄權力,可能會創建新機構,由普亭擔任首長,繼續領導國家。
回應
因為被西方騙了太多次。葉爾欽一味討好西方,結果北約東進,威脅俄國生存。烏俄是同一斯拉夫民族,又被西方拉去當反俄先鋒。
普亭受俄人愛戴,因為他不像戈爾巴喬夫、葉爾欽―樣跪舔美國和西方,西方就培植反對派,罵他獨裁。
葉爾欽喊民主自由、市場改革,上臺後的休克療法,使俄國經濟崩潰。葉爾欽一心討好西方希望得到援助,得到的是北約擴張一巴掌。
阿楨
回應
自由民主的普世口號不管用了就又想出了文明衝突,美國不能代表西方,也不可能代表世界。利用文明差別進行挑撥離間,製造仇恨,在當今世界已經行不通,因為人類發展到今天,不再閉塞,不在愚昧,不再盲從。
朱雲漢:從全球史視角看中國再興與人類的未來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文根據臺灣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教授2019年3月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國•政大講堂”所作專題演講《中華民族再興的全球意涵》整理。
我們無論是從100多年前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作為回顧的起點,還是從最近70年中國民族快速復興的過程出發,都需從全球史的架構來理解中華民族再興對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意涵。在這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展望未來。中國70年來走的道路,當然有曲折,但也有很多方面是史無前例的,突破了過去各種不同文明曾經創造的歷史,中國肯定要超越他們。
如果中國繼續保持既有的發展軌跡,那麼她必然會進一步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未來,實際上她已經開始在深刻地影響全球社會,以及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不僅如此,這一作用將來還會更關鍵,而且她的關鍵程度甚至會超過歷史上美國所起的作用。......但是美國花了多少時間才讓自己的GDP增長了36倍呢?他總共花了117年,也就是中國的工業化追趕速度是美國的3.9倍。所以為什麼英文世界的媒體經常說“China Speed”。什麼叫中國速度?這就是中國速度,史無前例,尤其是在那麼幅員遼闊的版圖之上建設“奇跡”的速度。
https://www.guancha.cn/ZhuYunHan/2019_05_06_500355.shtml
阿楨
社評:美國務院想用“文明較量”誘騙西方 2019-05-05 環球時報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斯金納日前說,國務院正在以“與一個真正不同文明的較量”想法為依據,制定對華策略。這一動向在美國也引起不少反對聲。
看來在蓬佩奧的主持下,美國務院真的正在推動美國對中國的根本敵意,也就是對中國文明的敵意。
斯金納所提到的計畫,顯然是以西方文明為中心的,帶有對中國文明的歧視。這同時也是對西方文明錯誤的提煉,因為文明的基本方向是和諧、包容、共贏,而不是相互排斥、唯我獨尊和炮艦外交。
即使與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概念的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今天的世界也有了巨大的不同。文明的隔閡、分歧仍然會有,但文明發生有國家力量參與組織的巨大衝突卻越來越難以思議。如今處於不同文明的群體在生活層面不斷融合與一體化,利益相互交織,只要彼此能有基本的相互尊重,不同文明很難形成西方世界中世紀的那種深仇大恨。
斯金納說,過去的大國衝突、包括美蘇冷戰,一定程度上都是“西方內部較量”,而與中國之間是美國首次面對“非高加索人”的超級強國競爭。
美國務院此時拉起“文明較量”的旗幟,其首要目的大概是想要拉攏其他西方國家,促使那些在對華問題上態度搖擺的國家站隊,與美一道遏制中國。
然而我們相信,除了華盛頓少數狂熱的政治精英,這個世界上歡迎“文明較量”到來的人一定少之又少。
華盛頓真的在為西方文明操心嗎?美國這兩年的表現恰恰是在嚴重傷害西方文明,西方世界普遍認同的國際行為準則已經被華盛頓踐踏得面目全非了。
中國社會一直對西方文明保持著敬意,向西方學習是中國近代以來知識份子的集體信條之一。中國與西方的摩擦主要集中在我們反對西方干涉中國的內部事務,中國人沒有在文明層面唯我獨尊的認識,更沒有讓中國社會價值體系主導世界的野心。
因此“文明較量”是個偽命題,不可能出現,美國到底想在遏制中國方面走多遠,那是另一回事。儘量往中美的中間地帶站要比站到美國一邊參與遏制中國,更符合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利益,這是國際政治常識。蓬佩奧和他領導的“中情局化的”國務院是想誤導和欺騙整個世界,但世界可不會那麼傻。
圖博館
無論中國或特朗普政府當下採取何等行動,美國的長期實力優勢都有較大可能維持下去。這些優勢一是地理因素:美國周圍是海洋以及可能長期保持友好的鄰國;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印度、日本和越南存在領土爭議。美國的另一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極度依賴進口能源,而今葉岩革命已經使北美從能源淨進口轉向淨出口,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依賴通過印度洋運輸的中東進口能源。
在人口結構上美國也具有優勢。根據預期,美國是唯一能保住全球人口數量排行(第三)的主要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美國人口增長率已經減緩,但不會像俄歐日那樣出現人口萎縮。中國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很快將讓給印度,適齡工作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內減少。在21世紀主導經濟增長的關鍵技術(生物、納米、資訊)領域,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研發方面投入鉅資,在某些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那些宣稱“中國治下的和平”即將到來或美國時代即將終結的人,其實對國家實力的多種來源缺乏全面考慮。
對美國來說,驕傲自滿固然危險,但缺乏自信和誇大恐懼會導致過度反應,這也同樣危險。在恐慌情緒的作用下,美國可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美國背棄盟國和國際機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稱讚特朗普政府敢於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勇氣,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要對盟國徵收關稅。
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稱作“修正主義”國家,但中國不同於二戰時的德國或冷戰時的蘇聯,它不會對美國的存續構成威脅。中國並不想橫掃世界,也不想踢翻牌桌,它只想在當前的牌局裡獲得更多利益。今天中美並沒有陷入一場新冷戰,至少不是像四十年前那樣的冷戰。隨著我們展望下個四十年,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適應新形勢。在中美未來的“合作性競爭”中,我們既不應忽視“合作”,也不應忽視“競爭”。
回應
相比與其他保守主義學者他的觀點已經算是清醒的了,但仍然跳不出傳統的歐美零和思想。他只是覺得現在美國過度誇大中國威脅了。而他本質上還是趨於傳統的冷戰思想。
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仍然缺乏對新中國的發展路線的科學定位。新中國到第五代領導人,經歷了打破-重建-發展-和諧-復興的重大歷史階段,新中國與舊中國已經在基本社會結構,共同價值等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中國才跳出了傳統歐美零和和冷戰思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新型國際關係。
圖博館
約瑟夫•奈:美國就不能平視中國嗎? 2019-01-21 觀察者網
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
中美正在以一場關稅戰來紀念兩國建交40周年,這件事多麼諷刺!有人認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特立獨行的個人風格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但不管2016年誰當選總統,這種緊張局勢都會出現。許多美國人覺得,中國沒有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公平參與開放式貿易;也有不少人對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大失所望。潛伏於這些觀念背後的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恐懼——害怕中國的崛起會導致美國時代的終結。
歷史上,對均勢格局變動失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1972年尼克森訪華,是想制衡在他看來越來越強橫的蘇聯。而他也把蘇聯實力的增長理解為美國實力的衰弱,而非將其視作美國“回歸常態”——事實是,二戰後由於人為原因,美國在世界總產值中占比高得不正常。尼克森宣稱世界將呈現多極化格局,但實際上蘇聯的解體卻促成了美國在20世紀末迎來其單極時刻。
今天,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都同樣危險,以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約等於三分之二個美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這一刻到來的具體時間從2030年到2050年皆有可能,一切取決於他們對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假設。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把伯羅奔尼薩斯戰爭歸結於兩個原因:新興大國的崛起,以及它所引起的守成大國的恐懼。大多數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這段話的前半句,但後半句也同樣重要。過度恐懼中國崛起可能會引發新的冷戰或熱戰,而這種恐懼是美國能夠避免的。即使有一天,中國總體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經濟規模也並不是衡量地緣政治實力的唯一指標。在軟實力指標上,中國遠排在美國之後,並且美國的軍事支出是中國的四倍。儘管近年來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仔細研究中美軍事制衡就會得出結論,中國仍不具備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地區的能力。
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以及最大的雙邊債權國。但今天,中國是近100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而美國只是57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在未來十年裡,中國計畫借出1萬億美元用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專案,而美國卻在削減對外援助。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將不僅來源於其市場規模,也來源於其在海外的投資以及發展援助。總而言之,相較於美國,中國的實力有較大可能進一步提升。
圖博館
福山是個聰明人,可惜把歷史念歪了 2018-10-21 觀察者網
美國文學批評家、哈佛大學英文系教授路易士•梅南德
1989年2月,芝加哥大學為法蘭西斯•福山辦了一場關於國際關係的講座。時年36歲的福山剛好處於事業變動期,此前他在加州聖塔莫尼卡市的智庫蘭德公司擔任蘇聯外交政策專家,而不久後他將赴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務院履新擔任政策規劃司副司長。
在蘭德公司時,福山的工作是對蘇聯的具體政策進行剖析。而在芝加哥演講時,引起了歐文•哈裡斯的注意,後者在華盛頓一本名為《國家利益》的期刊擔任編輯。哈裡斯提出將講稿發表出來,於是1989年夏天這篇題為《歷史的終結?》的文章問世,一舉改變了美國外交界。
福山的論點是,隨著蘇聯行將就木,除自由主義之外的最後一種意識形態選項已被否決。此前法西斯主義已在二戰中被剿滅,如今共產主義正在從內部瓦解。中國等國家雖仍自稱信仰共產主義,但政治和經濟改革正在邁向自由主義秩序。福山在書中說,黑格爾曾預想過這樣一個時刻,完全理性的社會和國家形態將獲得勝利。而今隨著共產主義被征服,主要大國向單一的政治和經濟模式趨同,黑格爾的預言終於得以實現。未來的國際關係將“共同市場化”,世界將達到自我平衡的穩定狀態。
即便在眾多不入流的雜誌當中,《國家利益》也只是個小角色。1985年,它由新保守主義領軍任務歐文•克裡斯托爾創辦,到1989年發行量只有6000本。出了專門研究蘇聯的學者圈,幾乎沒人知道福山這個名字,也沒人考慮過末世終結論。但“歷史終結論”仍然得到了主流媒體的賞識,詹姆斯•阿特拉斯在《紐約時報雜誌》上刊登了關於福山的簡介,他的文章在英國和法國引發辯論,並被翻譯包括日語和冰島語在內的各種語言。
……
回應
從冷戰後這幾十年的世界政治歷史看,亨廷頓的理論,都應驗了,而福山膚淺的神棍理論,則幾乎全盤破產。亨廷頓的才是美國的先知。
西方人都是遊牧民族的思維方式,內心深處只相信窮兵黷武。福山、亨廷頓都是些極其淺薄的傢伙!這些人能上了美國和西方的政治的檯面,也真是西方文明的災難!
哪裡是福山念歪了歷史,福山是不過是其背後勢力的台前表演者,猶如國內的某些經濟學家,不過是既得利益集團手中木偶,這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在背後勢力的財力支持下,成名成家,最終服務的還是既得利益集團
https://www.guancha.cn/LouisMenand/2018_10_21_476251.shtml
jsoujsou
從中西文明基因看中共與蘇共之異同 2018-07-01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白鋼
如果說,列寧主義式政黨是以類似神對凡夫的“聖愛”的態度對待人民,那麼在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那裡,這一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作為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就在於要感動人民大眾所代表的“上帝”,二者一起努力來實現目標。
西方文明的根底即在於古希臘傳統與基督教的結合,而黑格爾意義上的主奴辯證法是對於這種文明核心特徵(或說道體)極深切高明的把握:彼此陌生的雙方相遇後展開生死搏鬥,勝利者成為主人,失敗者成為“奴隸”,二者通過關照對方發現自我。
俄國共產黨乃至其後的蘇聯共產黨的歷史與實踐,體現的正是主奴辯證法中極高的形式,即接受了革命理想和革命理論的知識精英主動放棄主人身份,領導原先作為“奴隸”的勞動人民走上革命和構造新型社會的新道路。這可以名之為顛倒的主奴辯證法。只是,這種顛倒的主奴關係依然有其相應的痕跡與力用,上下、尊卑、支配—受制、主導—依附等主奴辯證法中衍生的範疇會繼續頑強而深刻地影響新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
中國文明深處則遵循著一種與之根本不同的邏輯:師生辯證法,這即是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在道體意義上的差別。在這種互為師生、教學相長、學習共進的關係中,必然包含對人的本質(乃至作為人之共同體的類本質)的開放理解和超越性追求:不把人當作某種具有恆常不變特質/屬性的抽象體,而始終將人看作具備高度主觀能動性、以自我實踐改造著世界及自身的實踐主體。在這種關係中,平等不離覺悟,覺悟終歸平等,二者互攝互入,相即相融。
這一邏輯如何落實在國際關係中?
第一,尊重各國基於其歷史與現實形成的道路選擇應是長期堅持的原則,不搞傳教式的帶有強制性、排他性的理念或價值觀輸出,而是通過榜樣垂范的影響和感召形成天下歸心之勢,所謂“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第二,現在已經有大量的第三世界國家政要來中國學習經驗,未來會有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這一向中國學習的隊伍,在此過程中,我們應始終堅持教育與學習相結合的原則,既傳授自己所知,也學習對方的經驗,特別應鼓勵外國友人將在中國所學與其實際相結合,形成新鮮的經驗與我們共用,共同探索更好的發展路徑。。
http://www.guancha.cn/BaiGang/2018_07_01_462208_2.shtml
圖博館
俄媒:為什麼俄羅斯不像中國?
俄羅斯“銀行”網站2018.2.7文章,原題:為什麼俄羅斯不像中國? 為什麼中國的經濟比俄羅斯從更低的水準起步,如今卻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開始市場經濟改革早於中國的俄羅斯卻位居世界第12位?俄專家表示,發展模式可以解釋俄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巨大差距。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91年俄羅斯名義GDP為5180億美元,而中國卻只有3834億美元。到2000年,俄羅斯GDP降至2597億美元,而中國卻升至12113億美元。到2016年,俄羅斯GDP達到1.3萬億美元,而中國為11.2萬億美元,兩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在俄經濟剛剛走出低谷之際,中國經濟則繼續高速增長。2017年中國GDP增長為6.9%,而俄羅斯的增長率為1.5%。
在數字面前,俄羅斯人必須認清現實。而中國的發展起步於更低的經濟水準。俄中兩國都是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起步的。當初落後的中國如今經濟發展遠超俄羅斯,關鍵就在於循序漸進的發展道路。在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俄羅斯用近乎一刀切的方式不僅摧毀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也讓自己的轉型之路走得無比艱辛。而中國從鄧小平時代起進行市場改革,逐漸增加私人資本的份額,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平穩轉型。中共中央到目前為止仍實施“五年計劃”,從2016年起開始了第13個“五年計劃”。
公平地說,中國是較早開始轉向市場經濟的:在1978年的中共中央全會上就公佈了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中國的特點是循序漸進、逐步開放市場。而俄羅斯則不同,上世紀90年代國家資本主義幾乎全部被摧毀,但到了21世紀又開始恢復,在一些領域,國家資本主義擠壓私人資本主義。例如,在銀行領域,我們看到私人銀行的破產。
在中國逐步實施改革開放時,俄羅斯近30年來卻摧毀了已建立的經濟結構。這樣中俄經濟出現大的差距就有了明確的答案。當然,造成這一差距還有其他重要原因。例如:廉價勞動力是中國主要競爭優勢。低收入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了中國工業增長的基礎。廉價勞動力也成了向中國經濟投資的吸引力,包括外國投資。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強大的工業化開始了。反觀俄羅斯這些年的發展,還是過於依仗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出口油氣只需要管道,並不需要工廠,如何解決就業問題也成為俄羅斯經濟的一個障礙。最終,俄羅斯成為了“荷蘭病”的受害者。(作者為俄羅斯BKF銀行分析部主任馬克西姆·奧薩德奇,柳玉鵬譯)
圖博館
馮紹雷:俄羅斯自由派開始反省,自己的話語體系在哪裡?2018.1.12
在觀網年度論壇的自由討論中,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提到,俄自由派也在批評90年代的俄國精英,危機當頭卻只會左顧右盼,缺乏自主的理論話語系統。這也是普京上台、自由主義陣營衰落的一個原因。
馮:從8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30多年的Transitionology (轉型學)這樣的一個說法。它跟民主理論、新自由主義、authoritarianism(威權主義),跟現在流行的new authoritarianism(新威權主義),跟民粹,他都是一整套東西。
今年我有一個多月在歐洲,在日內瓦參加了幾次(會議)談這個事。(會上)連續幾次討論authoritarianism(威權主義)。因為情況在發展,歐洲人自己,特別是新歐洲這一片跟20多年前(相比)面目全非。...我注意到一個保加利亞學者很厲害,07年他就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文章談威權,當然這個語詞有點問題,還是西方語言系統,讓我們一下子找不出一個更好的貼切的(詞語)去描述這樣一種政體。但是問題在哪裡?07年他就提出,為什麼這個所謂的authoritarianism(威權主義)能夠維持?
到了前兩年,歐洲學者普遍也提出了一個問題:何以new authoritarianism(新威權主義)會這樣地持續?會這樣地經久不衰?你批評它罵它,甚至有的人認為dictatorship(獨裁)跟authoritarianism(威權主義)是一樣的。但它為何能維持到今天,而且這個聲勢越來越大呢?什麼道理呢?沒有解釋。
所以我個人在以Transitionology(轉型學)來理解這樣一套。我注意到大概是世紀之交,也就是普京上台前後,為什麼俄國人普京能夠起來,而他原來所在的自由主義陣營衰敗?實際上我有些好朋友都是自由派,而且都是90年代的高官。他們反省反思,他們批評俄國的精英。碰到這麼大的危機,俄國人卻左顧右盼,看人家意識形態。你自己的自主性在哪裡?切合於俄國的本身命脈的理論系統話語哪裡?就不去做這些事。現在反思的都是當年的大自由派,七八十歲的老先生了。
所以我覺得,現在我們到了一個時候,就是需要一種總體性的學術範式的構建。因為光是政治學、民族理論、經濟自由主義恐怕是不夠的,甚至也要包括社會學、人類學,當然也離不開歷史,要有一個總體性的範式構建。大家能夠填補一下學術飢餓。
回應
對的,當他們在用“自由派”、“保守派”這樣的字眼的時候,就已經落入了美國的話語體系之內了!
圖博館
蘇聯立國之初也曾有過“一窮二白”的困難歲月: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內戰的破壞,1920年相比戰前的1913年,工業產值下降了86%。直到1926年,蘇聯的工業產值才恢復並超過了1913年的水平。然而,正因為擁有明確的國家發展構想,蘇聯才得以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創造世界歷史上的經濟奇蹟,由一個農業國變為工業產值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強國。
這一時期蘇聯的國家發展構想,被後世稱為“斯大林體制”,包括以下方面的基本內容:
•實行中央計劃經濟,以迅速實現工業化、優先發展與國防相關的重工業作為國家戰略。
•打造各產業健全的國民經濟體系,以此達到不依賴外部環境、“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的目標。
•從國家內部積累工業化的資金,主要依靠工農業剪刀差。
通過控制居民消費,將盡可能多的國民收入用於投資,斯大林體制誠然存在缺點,但這是在國家安全極為惡劣的歷史環境下的必然選擇。在當時極端險惡的國際環境下,事實上並不存在更好的道路。蘇聯通過工資控制和工農業剪刀差大量“收割”工人和農民的勞動成果,可是不這麼做就沒有資金推動快速工業化進程,只怕難以逃脫滅國的命運。衛國戰爭的勝利,離不開蘇聯戰時生產的10.8萬輛坦克、14.4萬架飛機及其背後的強大工業基礎。
可是普京總統和統一俄羅斯黨有什麼成體系的國家發展構想呢?迄今沒有說法。用17年工夫還無法提出系統的國家發展構想,只能用思想匱乏來形容了。
俄羅斯的悲哀在於,當權者只有維持現狀的本事,卻沒有開創嶄新時代的宏圖大略。“維持會”治下的俄羅斯不會立即崩潰,但很難避免痛苦而漫長的沉淪。也許終有一天,俄羅斯人民在沉淪的谷底,將不得不正視過去的歷史地位,進而找到真正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社會制度。
回應
俄羅斯過於強大和過於衰弱,都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不肥不瘦的毛熊是兔子最愛。
所以俄羅斯從經濟數據來看,就是有核武器的沙特。
http://www.guancha.cn/xushi/2017_08_07_421664_2.shtml
圖博館
•1940年,年僅36歲的柯西金被任命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相當於中國的國務院副總理),主管消費品生產工作。後於1964年至1980年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總理),任期長達14年。
•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時,斯大林委任時年33歲的烏斯季諾夫為人民總裝備部政委。他成功地將超過80家軍工企業和超過60萬工人、技術員、工程師被轉移和疏散至烏拉爾山以東。斯大林稱烏斯季諾夫為“紅色領導”,並獎勵其最高榮譽“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烏斯季諾夫在整個勃列日涅夫時代負責軍工板塊,並於1976-1984年間擔任國防部長。
•1943年,年僅34歲的葛羅米柯被委任為蘇聯駐美大使,1946-1949年間擔任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後於1957-1985年擔任蘇聯外交部長,幾乎支撐了蘇聯在整個冷戰時期的外交工作。
崔可夫元帥(國防部副部長兼蘇聯陸軍總司令)、格列奇科元帥(國防部長)、戈爾什科夫元帥(海軍司令)等軍事人才就不用多說了,都是衛國戰爭中打出來的高級將領。
與當年組織嚴密的聯共(布)相比,今天的統一俄羅斯黨簡直就是依靠權力和利益維繫的烏合之眾。俄共、自由民主黨、公正俄羅斯等在野黨的資源匱乏,更沒條件建立幹部培養體系。普京掌權已有17年,可是他身邊的高官能和斯大林當年帶出來的那些能臣猛將相提並論嗎?兩則新聞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2017年3月10日,普京解除了10名在強力機構任職的將軍的職務;2017年7月7日,普京又下令解除內務部、緊急情況部和聯邦處罰執行局8名將軍的職務。普京對當朝高官的看法可見一斑。
俄羅斯的人才匱乏恐怕是自下而上的問題。俄羅斯科研工作者聯盟主席卡利努什京於2009年透露,10年內有50-80萬俄羅斯科學家前往國外工作,專業涉及航天、物理學、精細化工、計算機、微生物學、遺傳學等 。說得不好聽一點,蘇聯時代培養出來的能人差不多都走光了。至於將來由誰來治國、誰來推動產業升級,都成了未知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缺乏思想,路在何方?
俄羅斯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存在嚴重缺陷,然而比一時困頓,更為可怕的是缺乏科學合理的國家發展構想,這讓人們看不到從根本上扭轉頹勢的希望。
圖博館
統一俄羅斯黨自身在理論、組織和實踐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內部組織鬆散。該黨的建立和發展以總統權力為主要依靠,雖然有自己的章程、綱領和宣言,卻脫離不了實用主義的性質。從某種意義上說,統一俄羅斯黨的組織形式與十月革命前後的立憲民主黨和右派社會革命黨比較相似,這類政黨的共同特徵包括:
1.在思想基礎上,並無高度一致的、成體系的意識形態作為依托,慣於以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的口號博取公眾的關注。
2.在發展成員上,以籠絡“有頭有臉”的既得利益者為要務。雖然標榜自己是“代表全體人民”的政黨,但工人、農民等普通勞動者在黨內幾乎沒什麼話語權。
3.在組織形式上,沒有硬性明確的組織界限和強制性的紀律約束。這使得大量機會主義者為獲得利益而加入政黨,然後打著黨的招牌自行其是、牟取私利,而政黨難以製約具體黨員的行為。
這種落後的組織形式註定了統一俄羅斯黨自上而下的腐敗。統一俄羅斯黨作為普京總統的選舉機器和籠絡人心的工具還算稱職,但是真的無法做到批量培養人才。而當年的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倒是曾經擁有強勁有力的干部培養體系。斯大林本人是這樣說的:
“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應該了解:在我們目前的條件下,幹部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在工業、農業、運輸業和軍隊中擁有大量的優秀幹部,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將是不可戰勝的。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干部,那我們就會寸步難移。”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聯共(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建立了國民教育、黨校教育、崗位鍛煉相結合的完整幹部培養體系。工作表現出色的青年干部往往受到特別關注,在接受培訓和鍛煉之後得到提拔。儘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問題上犯有嚴重錯誤,但無可辯駁的是,斯大林時期建立起來的干部培養體系,確實為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力地支撐了蘇聯的全方位發展。仔細研究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冷戰期間在蘇聯挑大樑的許多重要官員,早在斯大林時期就已嶄露頭角、展現出過人的才幹。例如:
圖博館
寡頭們是願意將巨額財富用於個人享樂、封妻蔭子,還是甘願冒著不小的風險、忍受5~10年甚至更長的投資週期、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去搞產業升級,答案顯而易見。
2014年10月18日,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在俄共中央全會所做的政治報告中給出了這樣的結論:俄羅斯的金融信貸制度癱瘓。各個經濟和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急劇下滑。與官方的宣傳相反,俄羅斯的工業持續惡化,很多企業縮減工作週、壓低並拖欠工資。而且俄羅斯建立起來的是寄生的資本主義——今天的俄羅斯國家機關是整個蘇聯時期的兩倍,大量健康勞動力竟然集中在私人保安公司。與2000年相比,工人數量縮減了200多萬人,而不動產行業和銀行金融部門的就業人數幾乎增長了300萬人。
朝中乏人,青黃不接
說過經濟基礎,再談上層建築。普京總統再能幹,也不可能單槍匹馬領導國家,各級政府都需要大量具體做事的實務型官員。可是這些人才從哪裡來呢?俄羅斯欠缺的恰恰是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和蘇聯時代完全沒法比。政府所需的大量人才總需要一些輸送途徑,可是無論是執政的統一俄羅斯黨,還是在野的俄羅斯共產黨、自由民主黨、公正俄羅斯黨,都面臨嚴重的人才危機。
統一俄羅斯黨的定位是“政權黨”,它的職能就是幫助普京籠絡各方勢力。回顧一下歷史,普京於2000年初當選俄羅斯總統,而統一俄羅斯黨直到2001年4月才由“團結運動”和被普京收編的“祖國-全俄羅斯”合併而成,其職能顯而易見。2005年成立的“納什”青年組織,可以理解為“普京粉絲後援會”。“納什”與統一俄羅斯黨的關係十分密切,二者協力對沖西方勢力試圖輸入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一旦得知反對派要組織遊行,他們就組織多幾倍的人把對方的遊行隊伍整個包裹起來,用“人海戰術”對沖影響。
統一俄羅斯黨和“納什”青年組織為維護普京的統治出力不少。但是從內部結構來看,它們不過是“既得利益者大雜燴”。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根據俄羅斯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通訊院士托先科提供的數據,2014年俄羅斯110個寡頭掌控了35%的國民財富,3%的人掌握了70%的國民財富,而且這一指標在穩步擴大。俄羅斯國民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速度和規模都超乎想像。普京總統其實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擁護者,這從他的經濟學副博士學位論文中就能看出來。既然普京沒有自下而上改變俄羅斯社會制度的意願,那麼籠絡既得利益者便是他維持影響力、穩坐江山最為便捷的手段。
圖博館
軍品尚且如此,民品的狀況就更糟糕了。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送給習近平主席的手機,雖然是俄羅斯品牌,但卻是在中國製造的。俄羅斯不具備平板電腦的生產能力,不過這也難怪,誰讓你家沒有造面板的京東方呢?
俄羅斯企業研發電子產品的實力究竟如何,我們可以從一則新聞見微知著:因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甚至筆記本電腦之類的民用電子產品也被列入制裁範圍。制裁之下,俄羅斯企業終於“雄起”、推出了第一款國產筆記本電腦,重量超過10kg,電池夠湊合著用一個小時……說到這裡,大家就不難理解機電產品在俄羅斯出口中的佔比為何只有3%了。
2015年美國出口貿易的結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美國2015年的出口貿易結構,巨大差別顯而易見。美國雖然也賣石油和天然氣,但是能源礦產在美國出口中只佔8%的份額。在美國出口貿易中佔比最高的是機電產品(27%)和交通運輸產品(15%,包括汽車、波音飛機等等),與高端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很是匹配。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2015年的出口貿易結構。機電產品竟然佔了43%的份額!說到這裡,真應該向華為、京東方、大疆、格力等代表“中國製造”的知名企業和辛勤的勞動者致敬。由圖表推算,2015年中國出口的製造業產品總量已超越美國不少,而且中國出口貿易的結構和發達國家比較相似。
2015年中國出口貿易的結構
更糟糕的事情在於,儘管俄羅斯的製造業已經萎縮到了悲催的地步、甚至出現“去工業化”,上述趨勢迄今沒有出現扭轉的希望。為什麼這麼說呢?要想重振製造業,唯一的選擇就是通過長期投資推動產業升級。可是投資所需的海量資本從哪裡來?廣東省2016年全年第二產業投資為11088.49億元,比2015年增長了10%左右。而在經濟體量與之相仿的俄羅斯,製造業投資卻比2015年減少了9.5%。如此下去還怎麼翻盤?
即使沒有美國和歐盟的製裁,俄羅斯也很難從外部獲得充足資本進行產業升級——西方國家難道會樂呵呵地幫助戰略對手邁過難關?要說從內部積累資本完成投資,按照現在這個狀況同樣沒戲。
俄羅斯的很大一部分經濟力量掌控在大資產階級寡頭手裡,普京上台後只是消滅了幾個不合作的舊寡頭,但是很快和一些新寡頭達成了妥協,與他們共同分享權力。寡頭們依靠能源和冶金工業掙到錢之後,倒是在世界各地添置了許多豪宅;著名寡頭阿布拉莫維奇甚至還成了英格蘭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老闆。
圖博館
徐實:經濟下滑又遇制裁令,俄羅斯會被打趴下嗎2017-08-07觀察者網
特朗普簽下制裁令,莫斯科會感冒嗎?這恐怕是很多人這幾天的疑問,畢竟這項製裁主要針對俄羅斯的支柱產業——石油和採礦產業,具體措施包括凍結資產、禁止與俄羅斯公司或個人商業往來、限制與俄羅斯公司的金融交易、禁止向俄羅斯出口用於石油和天然氣勘探或可能用於軍事的產品。對已受到低油價、高通脹、貨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等因素打擊的俄羅斯經濟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世界銀行的數據來看,2000年以後俄羅斯出現了一定的經濟增長,但是成果並不穩固。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4年遭遇西方制裁後,俄羅斯的GDP都出現了縮水。2016年俄羅斯的GDP為1.283萬億美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呢?2016年廣東省GDP約合1.17萬億美元,江蘇省GDP約合1.12萬億美元。人口1.443億的俄羅斯,GDP已和中國一個省份差不多。
馬上面臨下一屆選舉,可能尋求連任的普京曾經豪言: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然而遭遇挫折的俄羅斯近期有望實現復興嗎?無論俄羅斯官方如何宣傳,實際情況恐怕並不樂觀。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俄羅斯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難以支撐“復興”的大局。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先說經濟基礎。俄羅斯出口貿易額佔GDP的20%以上,出口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俄羅斯的經濟支柱。美國哈佛大學有一個很有價值的經濟學數據庫,提供近20年各國對外貿易數據的可視化分析。我們來看一下俄羅斯2015年的出口結構。
2015年俄羅斯出口貿易的結構
俄羅斯的能源礦產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佔據出口貿易高達62%的份額,金屬、化工產品的佔比分別為11%、7%,而機電產品佔比僅為3%。這反映了一個悲催的事實——俄羅斯的外貿支柱是原材料和初級產品,而製造業已經萎縮得不像樣子。
以造船業為例,由於受到船台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下)的限制,再加上大多數船廠設備陳舊、生產工藝老化,俄羅斯的民用船隻生產萎縮到了原始狀態,世界範圍內的民船生產已基本是中日韓的天下。近年來,北方造船廠等大型造船企業幾乎完全依靠少量軍方訂單勉強維持生存。
蘇聯的電子產業雖然與西方國家有一定差距,但從電子元器件到各類成品的產業鏈大致健全,從雷達到大型計算機都生產得出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電子產業一敗塗地,如今連產業鏈都不健全了。俄羅斯出口給印度的T-90主戰坦克,竟然需要集成法國的熱成像儀。直到2016年俄羅斯才製造出國產熱像儀,比中國晚了20年。
圖博館
英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則表示贊同。他指出,現在中國的發展已經達到這樣一種階段,以購買力平價來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且還在不斷增長,儘管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3到4倍。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目前也許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而這也是我們談論“中國世紀”的原因。有預測表明中的發展趨勢仍將持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預測,到2019年前後,中國經濟規模將比美國經濟高出20%。
馬丁·雅克指出,有關“中國世紀”的討論不斷出現,原因很簡單:中國在持續崛起。你可能知道,西方對中國看上去“忽冷忽熱”。總體上說,西方人更傾向於談論中國存在的各種問題;然而,西方也時不時地意識到,中國正在迅速發展,變得越來越強大,然後就有了這麼多有關“中國世紀”的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2015年就此問題則表示,現在的中國不過是“1872年的美國”,當年美國GDP按購買力平價第一次超越英國,而世界進入“美國世紀”要到一戰以後,因此,中國世紀的元年還遠遠沒有到來。
回應
這種捧殺水平太低
另一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拿中國嚇唬美國呢
管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們利益為先就好了,自己要掌控主導權。
先把歐洲土地上的那群美國大兵趕走,自己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再來談什麼擁抱不擁抱中國的問題。自己脖子上的狗鍊子還沒解開呢,就想上桌當人了。
歐洲就是一幫聖母白蓮花
對歐洲來說,也就是面臨著兩種選擇,你是要和兔子擁抱著一起搞“小錢錢”呢,還是要繼續和老鷹手拉手一起玩“小鋼砲”~
不要太相信這些鬼話,韓國不過是大號的台灣,日本不過是大號的韓國,歐洲其實類似於大號的日本,在今天脫離美國祇能是想想,幾十年後還有可能。寶壓在歐洲和壓在韓國一樣,還是好好經營自己的一帶一路吧。
嗯,美國不過類似大號的歐盟,俄羅斯不過大號的美國,非洲不過大號的俄羅斯。亞洲不過大號的非洲。好好自己玩一帶一路吧。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7_06_22_414518.shtml
圖博館
延伸閱讀:諾獎得主稱2015年是“中國世紀元年”
1941年,美國《時代》周刊聯合創辦人亨利·盧斯發表了著名的《美國世紀》:“美國的經驗是未來的關鍵,它將成為國際社會的領袖。”
74年後,美國《名利場》雜誌發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寫的《中國世紀》:“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國已回到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所佔據的位置。”文章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爭論。
施蒂格利茨的“中國世紀說”,主要依據是經濟學家們推算中國經濟規模在2014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4年10月份發布報告稱,按照購買力平價,當年中國經濟規模將達17.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17.4萬億美元。此前,世界銀行也發布過類似的報告。
很多專家認為,“購買力平價法”並不科學,忽略了資本流動、貿易成本和非貿易壁壘、勞動力流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表示:“到目前為止,包括聯合國統計委員會組織的PPP研究仍被公認為屬於研究、探索性質。所以用這種方法來衡量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總量只具有參考價值。”
2015年會成為“中國世紀元年”嗎?贊成者認為,除了中國GDP總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趕上美國外,還有其他“類中國世紀”現像出現,比如倡導亞太自貿區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推行“一帶一路”戰略、主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反對者則認為,近期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看到上限”,甚至稱“好像不久中國時代就要結束似的”。
通常情況下,“世界第一”的稱號總是讓人陶醉,但中國網民卻很淡定。2015年,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曾以“世界將進入中國世紀,你怎麼看?”為題,在新華網、騰訊網發起民意調查,有近10萬網民參與。大多數網民對“中國世紀”說法審慎而冷靜,人們更關心自身生活水平、中國未來如何發展等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網民普遍認可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並將原因歸結於改革開放(51%)和抓住了全球化機遇(35%),但超過半數網民並不認同“中國世紀”已經到來的說法。的確,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即便按照可能存在高估的購買力平價法,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收入也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
“就目前而言,居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主要差距,也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所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舍福爾德對此表示。
圖博館
《中國世紀》一文指出,特朗普帶領美國持續走向孤立,因此讓中國成為世界舞台上的頭號選手。特朗普上台後的首批行動包括埋葬耗時多年時間逐步達成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該協定旨在創造一個美國領導下的、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無壁壘新經濟區。
文章稱,特朗普從未理解這一意圖以及該協定的可能影響。在去年的競選過程中,他不遺餘力地批評中國人,甚至指責說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的惡意發明。退出TPP後,他現在又把競選中承諾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付諸實施。這樣一來,特朗普就兩次給美國造成了巨大損失,使他的國家孤立於自己的伙伴。
文章稱,這一國際政壇上的此消彼長再次提出了製度優越性的問題。當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和西方在冷戰中取得勝利,這一問題原本已經有了答案。但時局變化,今非昔比:“當年美國曾經打造了堅固的聯盟堡壘,軍事基地遍及世界各個角落,而如今中國卻積極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堤壩、公路、發電站--這些工程如果沒有中國的巨大財力是無法實施的。這樣的方式比軍事手段更為聰明,在東西方對峙的冷戰時期,軍事措施常常會帶來戰爭威脅。”
但是,這種做法影響力太小,因為世界上不僅有貿易。中國的做法可能在經濟方面是有意義的,但迄今為止卻沒有世界觀或者倫理道德的承諾。而只靠自己的話,歐洲是沒有足夠的魅力和政治影響力在新體制競賽中去宣傳開放世界和自由民主的。
文章稱,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現在轉向中國。兩國很長時間以來就希望合作:投資,購買股權,收購。在柏林,人們將會想到必須利用各種可能性。兩國相互是對方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德國在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夥伴。
此前,歐洲各國還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太平洋世紀到來感到憤怒:在他的領導下,美國把目光投向亞太,而不再投向大西洋對面。歐洲曾認為自己處於失敗地位。
文章稱,現在,對歐盟來說,到了掙脫美國霸權、作為西方領導力量擁抱和塑造未來的歷史時刻。
文章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口號事實上終結了美國的主導地位,並標誌著美國統治時代的結束。現在,中國已經踏入美國空出來的位置,“中國世紀”正在開啟。
圖博館
英國調查:中國大陸民眾對國家發展道路最有信心2017-06-22
英國著名調研機構益普索(Ipsos)近日發布了2016年度30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報告,統計了全球人民最關心的問題。在“民眾對國家(地區)發展道路認可”(Right direction)這個問題上,中國大陸以89%的讚同排名第一。
在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不佳的背景之下,全球大部分的民眾往往都表示了一種非常悲觀的態度。在調查中,全球對於自己國家和地區表示悲觀的民眾平均數高達63%。相比起金融危機高峰期的2010年(62%),這項數據還提高了一個百分點。看起來,大家的情緒都沒有好到哪兒去。
在這項數據中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首先是中國大陸在這項數據上獨占鰲頭,高達89%的群眾認為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排名第二的印度尼西亞和沙特均只有80%。同時,美國在此項數據上為36%,有64%的民眾認為國家走錯路了。和美國並列的是我國台灣地區,民眾對於自身發展的不信任度同樣高達64%。墊底的是巴西,只有12%的國民同意國家的發展方向,另外88%不同意。
另外,屢遭恐襲的法國民眾的支持率也只有13%。陷入經濟“滯脹”的日本也是反對者居多(61%),贊同者偏少(39%)。
.....
回應
國外機構發布的報告,當成娛樂看看就行了,不必太當真。之前一直唱衰中國的是他們,現在這半年總是捧中國的也是他們。國內媒體也別一天到晚當別人的傳聲筒,努力搞些報告調查啊什麼的傳播出去,爭奪話語權才是正事。
和美國並列的是我國台灣地區,民眾對於自身發展的不信任度同樣高達64%。
好棒!爸爸永遠跟我們站在一起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7_06_22_414659.shtml
德媒:歐洲到了掙脫美國霸權,擁抱“中國世紀”的時刻
德國《焦點》周刊網站2017.6.18發了一篇此類文章——亞歷山大·格拉赫的《中國世紀》。文章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口號事實上終結了美國的主導地位,現在,中國已經踏入美國空出來的位置,“中國世紀”正在開啟。
為什麼該討論不斷出現?英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曾指出,原因很簡單——中國在持續崛起。馬丁·雅克表示,西方對中國看上去“忽冷忽熱”。總體上說,西方人更傾向於談論中國存在的各種問題;然而,西方也時不時地意識到,中國正在迅速發展,變得越來越強大,然後就有了這麼多有關“中國世紀”的討論。
圖博館
1949年4月4日與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公約於1949年8月24日生效。
隨後,北約迄今共經歷了8次擴張:
1952年2月18日,希臘、土耳其加入。
1955年5月6日,聯邦德國加入。
1982年,西班牙於正式加入該組織。
早在1996年7月,俄外長普里馬科夫曾指出“北約東擴”的兩條“紅線”。縱線是我們不能接受通過新成員國加入北約的軍事設施威脅性地向我們領土推進的形式;橫線是波羅的海國家和其他原蘇聯各共和國加入北約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然而,1999年3月,就在北約轟炸南聯盟(5月)之前,捷克、匈牙利、波蘭三國,成為了首批加入北約的前華沙條約國家,也首次踐踏了俄劃下的北約東擴“紅線”。
2004年3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七國正式加入北約。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的加入,使北約來到俄邊境,蠶食其傳統勢力範圍。俄領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國際地位受到極大挑戰。
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正式加入。
2017年,黑山正式加入。
對於“北約東擴”,俄屢屢作出“激烈反應”,卻從未能有效阻止。目前,還有三個國家遞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分別是格魯吉亞、波黑和馬其頓。其中,格魯吉亞對於俄的地緣戰略意義尤為重要。
回應
蘇聯都解體了,俄也改制了,還是不放過他。那些希望中國改制,以換取美歐日友誼的人,該醒醒了,看看美國是怎麼對待俄的吧。只要中國作為一個實體存在,不管我們實行什麼制度,美國依舊會視我們為敵人,這不會有任何改變。
加一句:直到中國被支解成N多塊,還是不會放過你,還得讓中國N多塊互相戰爭火拼打到稀爛,才會出來可憐一下你。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米國在全世界挑動地區衝突,在亞洲挑動中日印澳對抗和朝核危機,在歐洲挑動北約和俄對抗,中東伊朗,卡塔爾和沙特,埃及對抗。這是想要搞個大事情,翻版一二次世界大戰米國發跡時全世界衝突,米國漁翁得利的國際環境。
現代歐洲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群沒有之一!跟著遠在天邊的美國佬把自己家門口的村莊打個稀巴爛,而美國佬躲在大西洋那邊,把門一關袖手看景。歐洲人不但不自省,還指著美國佬來救他們。還有比這更蠢的人群嗎?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6_06_411847.shtml
圖博館
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美國副國務卿托馬斯·香農2017.6.5在華盛頓主持儀式,歡迎黑山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出席。
這個曾在前南斯拉夫時期被北約作為轟炸目標的巴爾幹國家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在當天美國國務院舉行的儀式上,美國讚揚黑山不顧俄羅斯的施壓,加入了這個西方國家的軍事聯盟。
在美國國務院舉辦的儀式上,黑山外交部部長達爾曼諾維奇向美國副國務卿托馬斯·香農轉交有關黑山加入北約的文件,標誌著黑山正式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
俄隨即警告將對黑山的“敵意路徑”採取報復行動,並譴責該國的“反俄癔症”。
俄報復:給塞爾維亞的軍火禮包
就在3月底美參議院表決放行黑山“入夥”北約的第二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說,按照2016年底俄塞雙方達成的協議,塞爾維亞很快將免費從俄獲得6架米格-29戰鬥機,30輛T-72坦克以及30輛BRDM-2型裝甲車。
新華網分析稱,這份軍火禮包看似大方,實際上卻凸顯俄羅斯軍力捉襟見肘。單就這批武器來說,清一色蘇聯時代的“舊貨”,擁有類似裝備的南聯盟軍隊在科索沃戰爭時,就被北約信息化作戰體系打得“體無完膚”。
冷戰結束後,俄軍20多年僅下水了一艘全新設計、建造,但排水量僅4500噸的護衛艦,其餘包括戰機、導彈等一系列裝備基本上是在蘇聯原型武器平台基礎上改進升級。而後勤保障和日常訓練可能也存在一些問題。
北約東擴,步步緊逼,俄每次也有向西部增兵等一系列反制動作,卻基本上一個也攔不住。除白俄和身陷內戰的烏克蘭以外,放眼俄以西,如今歐洲幾乎已盡屬北約。
普京:“鬥而不破”,俄應與北約合作反恐
儘管早已知曉黑山將加入北約,俄總統普京2日仍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俄與北約應該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北約與俄是多年的“夙敵”。長期以來,雙方一直缺乏軍事互信。然而,隨著歐洲政壇的更迭和恐怖主義的加劇,有些北約成員國已經走出製裁俄的死胡同,開始嘗試與俄恢復對話。
分析人士認為,鑑於在經貿、反恐等方面的密切聯繫,俄羅斯與北約“鬥而不破”,雙方仍將在對抗與合作中前行。
資料:北約東擴,如何擦掉俄羅斯“紅線”
北約的全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本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在冷戰期間為遏制蘇聯而建立的軍事集團組織。
北約擴張示意圖
圖博館
回應
所有經濟都是計劃經濟,無非是誰制定計劃而已,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製定計劃,中特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制定計劃。
人類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物質文化需求,而不是為了利潤。從這個根本邏輯上來講,計劃經濟才是回歸本質的,市場經濟則將人和社會異化了。計劃經濟的大問題就是信息的缺乏和滯後容易導致資源錯誤配置,最終抑制生產的有效運行。市場經濟則利用信息的不對等,放開資源自由流動的限制,來賺取差價。如果真能解決信息的缺乏和滯後問題,比如能將每個消費者的需求精確又實時的反映到工廠,那工廠的生產當然就會是極具計劃性的,完全就不需要中間商的存在了,更不會有消化庫存或產能不足的煩惱。剩下的就交給物流了,而物流也能夠根據工廠生產的實時數據和消費者的訂單信息計劃性地安排精確合理的配送服務。
很有意思的想法,聽起來也很有啟發。數據產生智能,或者以後也可以不說市場經濟或計劃經濟,叫數字經濟?智能經濟?
圖博館
這種新經濟模式中,信息十分全面。所有人消費所有產品的信息都被記錄在平台上,只要調出來就一目了然。不用再像蘇聯的國家計劃委員會那樣以非常粗糙的技術去收集十分有限的信息。
這種新經濟模式中,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抱著己方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加入進來,所有人都在做決策,所有人也都在共擔風險。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新產品、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無法被納入這種“需求指導生產”的模式中,但平台依然會給他們提供容身之所,這樣,就能為將來的技術變革和組織變革留下可能的空間。
所以,大數據時代的新型“計劃經濟”保留了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目標明確、執行高效的優勢,卻完全摒棄了它的粗放、浪費、呆板僵硬和信息粗糙的缺點。
不過,在未來“市場”依然會存在,但是按現在的教條研究“市場”的經濟學家們恐怕要失業了。因為大數據的思維方式跟人類註定不一樣。
如果讓大數據來研究太陽系,它恐怕不會像牛頓那樣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因為它可以在自己的系統裡完整地再建一個太陽系。
經濟活動也是一樣。它不需要像蘇聯計劃委員會那樣去“抓大放小”,也不需要學著研究市場的經濟學家們去總結規律,建立各種理論模型。對它來說,計劃也好,市場也好,沒有我們人類感知意義上的“複雜性”,接入其係統的所有人、資源、設備、產品和貨幣的運行軌跡,在它眼裡都是纖毫可見。
也只有在這種大平台大數據的支持下,“計劃經濟”才有可能重新復活。換句話說,也許這才是計劃經濟的正確打開方式!——在新經濟模式中。
不是把一個國家粗暴地變成一個步履蹣跚的巨無霸企業,相反,應該讓公司和企業——市場經濟中的“計劃經濟體”——自然而然地生長為跨地域跨國界的經濟平台和大數據庫。
圖博館
試想一下,如果將來的企業平台,既可以做到像中國當下的社交網絡、手機支付、網購平台和共享經濟一樣滲透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又能像亞馬遜一樣將業務覆蓋到全球範圍,也許整個社會經濟的運作方式就會完全顛覆。
現在的主流市場經濟中,企業都是對外自由競爭,對內指令計劃,但從今以後這種模式將被打破。
以網購市場為例,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網購平台表面上依然是消費者向產品生產者支付貨幣,購買產品(經銷商等中間環節注定是要消亡的),但背後產品如何生產出來,卻發生了極大變化。
從前的企業家製定產品生產計劃時,都是依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一鱗半爪的信息和“敏銳的商業直覺”,風險太大。但有了網購平台,產品製造商們就可以從平台數據庫中獲取各種消費信息(即前文提到的消費者的消費數額,消費頻次和產品偏好;消費產品大小、款式、顏色、型號等各方面的需求度),根據這些信息再去調派資源生產。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的食品和日用品,出行時乘用的交通工具,住房需求,人工服務甚至文娛產品,可以說除了那些處於技術發展前沿,前景不明的科技產品(如2007年的初代iPhone),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絕大部分物品都可以依據這種方式去生產。
這種生產模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將“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產品在生產前,先要通過各種消費信息分析出真正的“社會需求”,根據這些“社會需求”再去製定生產計劃;而產品的分配問題,依然交給市場解決,即仍然按照個人的經濟購買力去分配。
新型經濟模式絕不是計劃經濟簡單的“復辟”,或是拋棄市場,它依然是全民參與,全民決策,不會把“運算權”和“控制權”上交給某個具體機構。
圖博館
這就是分佈式計算的好處,一個節點斷了,可以立刻用另一個取代和彌補。這就跟樂高積木一樣,所有的構件都可以隨時替換,也許到最後所有原來的構件都已經被替換,甚至構件形成的結構也發生了深刻改變,但作品依然擺在那裡,不會發生中途崩潰的慘景。
但計劃經濟體制就不一樣。計劃經濟體制中是由上而下構建的。如果只改革裁撤底下的機構,於大局並無影響,整個經濟運行體制也就不會發生根本變革。而計劃經濟的最上層又跟國家政治生態牢牢綁定在一起,如果要對上層機構做傷筋動骨的手術,已經無異於一場革命,注定會引發政治波動和社會動盪。市場經濟把風險分攤到每個具體的公司和消費者頭上(決策權和風險一併下放),而計劃經濟體製本身就是一個大包大攬的巨無霸企業,也因此,它也就把所有的風險都攬到了自己身上。
蘇聯的迅速崛起和緩慢隕落,根源都在於這套蘇式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和劣勢。
蘇式計劃經濟的優勢,是因為它打通了需求和生產之間的渠道,可以直接根據需求制定生產計劃(“按需生產”),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目的明確,執行高效。
它的劣勢,在於獲取需求信息和實現產品分配的手段過於粗糙,經濟體制從上而下又管得過死,扼殺了基層的活力,也阻礙了外界新鮮血液的注入。
幸運的是,隨著大平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計劃經濟的優勢不會丟掉,它的劣勢卻可以有效地避免。
雖然創業前輩們經常苦口婆心地勸說後來者們不要“一門心思想搭建網絡平台”,但多少人依然趨之若鶩,因為一旦真的功成,就擁有了一樁躺著也掙錢的生意。
一個網絡商業平台一旦匯聚了海量用戶,不管它是B2C、C2C、還是社交網絡,它就可以搭建自己的生態鏈,變成一個具有很高競爭壁壘的商業帝國——名副其實的帝國——國家尚且需要依靠暴力機器來逼迫公民登記戶籍,繳納賦稅,但在網絡平台上,用戶們(不管是消費者還是生存者)卻是心甘情願地向平台交出自己的各項身份信息和消費習慣,主動在平台上消費形成平台內部的現金流。
圖博館
除此之外,由於計劃經濟是跟國家體制相結合的,它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政治權力的影響,比如行政命令一層層向下傳達時會扭曲放大;比如一個生產部門的具體負責人由上級委派,本身不熟悉業務,會瞎指導亂指揮等,這就相當於計算機系統中信息在傳遞和解讀的過程中發生了扭曲和失真,或者說這個輸入信息本身就是錯誤的,這使得缺乏準確信息輸入的問題就更加嚴峻。
第二個缺陷,是這台大型機的運算能力有限。
市場經濟中,參與經濟活動的所有人,都在根據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的波動更改自己的決策,也就是幾乎所有人都參與了市場經濟的信息傳遞和決策制定的過程。即使你不是生產者,不是公司高層,你也可以扮演消費者購買者的角色,從而逆向影響到到生產計劃的製定過程。所以說,“市場經濟”的計算節點分佈在每一個公司,每一個消費者身上,所有人存在相互的聯繫,所有人都會影響到最終的計算結果。
但計劃經濟就不一樣,計劃經濟的運行體制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傳統企業,掌握決策權的只有最高層。計算機的CPU掌管著整台機器的運算和控制,“國家計劃委員會”也掌握著整個經濟運行的決策和管理。如此一來,計劃經濟體制這台封閉式的大型機,要以有限的計算能力,去跟市場經濟中全民參與的“雲計算”相競爭,勢必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還談得上什麼勝算?
第三個缺陷,也是最嚴重的缺陷,是計劃經濟體制這台機器擴容和升級的潛力不足。
市場經濟是由一家家公司和一個個消費者構成的。公司不適應時代的潮流的話,就會被全新商業模式的初創公司所顛覆;老一輩的消費者即使觀念守舊也沒關係,作為自然人他們總會消亡,然後又被新一代消費者取代。在這個消亡與取代的過程中,每一個消逝的公司或個人,只是一個隨時可以被替換的個體,他們的消亡並不會撼動整個大局。
圖博館
市場經濟中,每一套價格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律,相互之間又彼此聯繫,互相影響;身處市場經濟活動中的每一個人,也都參與了信息的解讀和傳遞,在這套系統中,其運算中心和控制中心分散在各個節點,通過價格信息的傳遞而互相關聯,所以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可以算是“互聯網+分佈式雲計算”。
與之相區別的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體制內,能夠參與到社會需求信息收集與傳遞活動,以及生產計劃制定過程的人畢竟是少數,掌握最終決策權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更像是一個封閉式、自成體系的大型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套大型機的陋處愈發暴露,作為指導經濟發展的“CPU”——國家計劃委員會至少有三大缺陷:
第一,這台機器的輸入信息十分簡陋。作為上個世紀設立的經濟運行機構,國家計劃委員會獲取社會需求信息的手段非常有限,也非常粗糙。它最多也只能做到“抓大放小”,即抓住國民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抓住大宗商品的生產,至於其他的邊邊角角,它是無能為力的。
在今天中國的淘寶網站上,淘寶的後台可以記錄每個客戶的消費數目、消費頻次和產品偏好。甚至具體到某一個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某一件商品的大小、數量、款式和顏色的需求程度時,也都可以調出數據進行檢索和分析。
上個世紀的國家計劃委員會能怎麼辦?它能搞清楚全國人民對冰箱一共有多少台的需求,並調動資源去生產分配就已經老費勁了,更別提去關心每個個體的偏好。
市場經濟中,其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市場經濟本身也是由一個個“計劃型生產機構”——公司組成的。沒錯!公司也是“計劃經濟體”。雖然對外需要面對市場的自由競爭,但在公司內部,尤其是傳統大企業的內部,員工等級分明,公司的生產計劃由高層拍板,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下攤派,說到底董事會也是個小號版的“計劃委員會”。
公司做大了,決策層就不熟悉基層的情況,這是大企業的通病。也因此,這些傳統大企業的老闆,非常擔心自己會陷入資訊滯後、消息閉塞的窘境。所以才有這樣的說法“CEO是最後一個知道公司破產的人”,所以才會有華為提出“要讓聽得見炮火聲音的呼喚炮火”。而作為管理國家經濟生活方方面面的最高層“國家計劃委員”,一個超級放大版的“董事局”,也就更不可能倖免於信息錯漏與滯後的問題。
圖博館
任跡:計劃經濟在大數據時代的重生2017-06-02 觀察者網
人工智能現在火得“不要不要的”,大數據這個概念甚至都已經“炒爛”了,技術進步或許將以更快的速度改變我們的社會,包括顛覆一些既定的認知,比如“計劃經濟”。
說到計劃經濟,最大的模板無疑是蘇聯。但蘇聯的計劃經濟在其實施之初,已經偏離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設想。馬克思所設想的計劃經濟,是由全社會共同佔用生產資料,個人勞動作為社會勞動的組成部分;負責生產計劃的機構,在充分了解社會各方面需求後,制定相應的生產計劃,生產結束後,再根據之前收集到的個人需求信息,按需分配。
不過,上個世紀的蘇聯在推進計劃經濟時,其手段還非常原始落後,具體來說,就是需求信息的收集過程、生產計劃的製定以及按照“需求”去分配的實現辦法都是十分粗糙的。如果說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的話,這種經濟體制只是非常粗糙地實現了“按需生產”。
蘇聯的這套體制時當然有先天不足,但實施時,正好抓上了二次工業革命的尾巴。二次工業革命是以內燃機的普及和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主要標誌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工業如電力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都要求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歐美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而蘇聯則更進一步,在國家層面上設置了經濟計劃委員會,取代公司和企業的職能,全面接管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
這樣做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計劃經濟徹底摒棄了私人競爭,極大地減少了內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這種體制可以確保資金和資源的規模調用和集中投入,對於需要大量資金大量資源的重化工業的發展是再適合不過。因此蘇聯在實施計劃經濟後,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規模效益,社會生產力也取得長足進步。1929年到1933年歐美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經濟危機時,蘇聯卻在著手開展五年計劃。兩個五年計劃後,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
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計劃經濟體制適應了二戰前重化工業發展的需要,推動蘇聯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但二戰後,隨著新一波技術革命的興起(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這種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逐漸逐漸跟時代脫節,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阻礙。
圖博館
我現在主張社會科學家應該秉持的是“唯成乃真知”,只有按照理論去實踐的時候,能夠取得所預期的“改造世界”成果的理論,才是真正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理論。所以我現在主張“知成一體”。
怎樣實現“知成一體”呢?按王陽明的“四句教”,我也提出四句。第一句是“因行得知”,社會科學的理論來自於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社會經濟現象則是社會中行為主體行動的結果,所以“知”是依靠觀察研究社會經濟中的“行”而得。“用知踐行”,學習理論是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應該用學到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這是“用知踐行”的意義。
但是“行”本身不是目的,“成”才是目的,應該用行的結果來檢驗理論,只有能夠幫助我們改造好世界的理論才是真正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理論,所以說“以成證知”。最好,只有能被“成”驗證的“知”,才是“知成一體”能夠“改造世界”的“知”。
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將再度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在中國快速復興的發展和轉型過程中,許多現像是不能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的,中國在未來的經濟運行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也可能是史無前例的,作為中國經濟學家我們是坐在理論創新的金礦上,我們應該有自信和自覺來挖掘中國這座理論創新的金礦,提出一套新的理論。
用這套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民族的複興,也可以幫助跟我們條件相似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讓他們實現跟我們一樣的經濟蓬勃發展,實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好世界的願景。
回應
很好,幸虧他當年抱著籃球從對岸游過來,給大陸一個實事求是的經濟學家。
真是先行者,30年前就有最符合中國實際的人生觀價值觀
http://www.guancha.cn/LinYiFu/2017_05_19_409052.shtml
圖博館
工業革命以後,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在世界經濟中心研究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家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因此,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經濟學研究的中心也跟著逐漸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大師級的經濟學家也就更多地出現在美國。
我相信到2025年左右中國應該會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那時中國的人均GDP還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還會繼續比較快速地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中心向中國轉移,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像也將會是最重要的經濟現象。
沿著我前面提出的用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現代經濟學的範式和範疇來研究中國的經濟現象,可以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轉型、運行等有很多新的認識,這既是中國經濟學家的機會也是中國經濟學家的責任。
這樣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在繼續前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實質和背後的原因,貢獻於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而且其他發展中國家過去跟我們一樣抱著“西天取經”的心態,依靠來自發達國家的理論指導,普遍在發展轉型上遭遇各種挫折,未能擺脫貧困,縮小跟發達國家的差距.
發展中國家跟我們有較為相同的條件,來自於中國的理論對解決它們的問題也將會有比較大的參考借鑒價值,有助於佔世界總人口85%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黃益平老師在前面致辭時說我追求“知行合一”,“知為行之始,行為知之成”。認識到了就應該去做,確實這是為什麼1979年我會從台灣到大陸來,也是為什麼1987年我會放棄美國的工作機會回到中國來。
既然我認識到了中國知識分子對國家社會的責任,那就應該回到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來貢獻自己的所學。然而,我現在覺得作為社會科學家“知行合一”是不夠的,因為按照我們所學之“知”去“行”,經常事與願違。
圖博館
新結構經濟學把這種反週期財政政策的思路稱為“超越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瓶頸比發達國家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下滑時,使用“超越凱恩斯主義”的積極財政政策來改善基礎設施的機會比發達國家多,因此,發展中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只要是用在基礎設施的完善上可以比發達國家更積極。
同時,在發生全球的金融經濟危機時,也可以用全球的基礎設施的投資來作為走出全球危機的辦法。用基礎設施投資作為反週期的政策措施,以及用全球的基礎設施作為治理全球經濟危機的倡議,我在世行工作時就提出,現在國際上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國際發展機構支持。
四、結語
很高興在今天慶祝我從教30週年的大會上讓我有機會來談談我對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和發展的看法。回想1994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創立,1995年舉辦成立大會那年,我曾應邀在《經濟研究》創刊40週年時寫一篇祝賀文章,提出“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主張以規範的方法來研究本土的問題,指出這樣的研究成果就是對經濟學發展有國際性意義的貢獻。
在文章中我還提出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會在21世紀轉移到中國來,2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的命題。這個命題是根據從亞當•斯密提出《國富論》以後,世界經濟學的中心最早在英國,絕大多數著名的經濟學家不是英國人就是在英國工作的外國人,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則轉到美國,絕大多數著名的經濟學家不是美國人就是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
為什麼著名的經濟學家會有這種時空的集中?原因是經濟學的理論來自於對經濟現象的抽象,一個理論的重要性決定於所解釋的現象的重要性。什麼是重要的經濟現象?出現在世界經濟中心的現象就是最重要的現象,研究這個國家的現象所提出的理論就是重要的理論。
圖博館
當然,貨幣政策寬緊需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技術的可能性相適應,如果過度寬鬆超過了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可能性,那麼,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對創新者是一種補貼,對儲蓄者則是一種稅負,會有收入分配的後果。
因此,在平衡貨幣政策寬緊對推動經濟發展和通貨膨脹的代價之間需要有個平衡,會有一個最優的貨幣增長速度。這個速度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什麼不同呢?
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靠自己發明,發展中國家可以靠引進,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會比發展中國家的速度慢,因此,發達國家的最優貨幣增長速度應該比發展中國家的最優貨幣增長速度慢。
另外,像凱恩斯主義認為在經濟下滑時應該使用積極財政政策來創造需求以穩定經濟。西方主流經濟學包括芝加哥大學的理性預期學派則反對這種觀點,認為在經濟下滑時用積極財政政策搞投資創造就業,家庭收入會增加,但是將來政府需要償還投資的資金,就需要增加稅收。
將來增加稅收,一般消費者為了平滑現在和未來的消費,現在就要開始增加儲蓄,而出現“李嘉圖等價”,即政府增加政府財政赤字去創造就業,但是,消費者會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結果投資增加消費減少,總需求並不增加,並不能阻止經濟下滑,帶來的只是政府財政赤字的不斷增加。
但是如果把結構的概念引進來,看法就不一樣。經濟發展的過程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過程。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完善負有責任。
在經濟下滑的時候,失業率高,與其發放失業救濟不如投資於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創造就業減少失業,這樣基礎設施投資的機會成本較低,而且,當時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也低,投資的成本也比在經濟發展正常時低。
並且,這樣的積極財政政策可以消除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的瓶頸,等走出危機以後,經濟增長的速度還會加快,政府財政稅收會增加,可以用未來增加的稅收來還債,避免出現“李嘉圖等價”的問題。
圖博館
但是,發展階段不一樣,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不同,所需要的人力資本也是不一樣的。發達國家的產業在世界的最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的升級都必須自己發明新技術、新產業,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可以依靠引進。
不管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都需要人力資本,但發明比引進所面對的不確定性高出很多,發明所需要的人才和引進所需要的人才在處理不確定上的要求不同,顯然所需要的人力資本也不一樣。
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和教育的水平相關,所以,在發展中國家並非教育水平越高就越好,人力資本的結構應該適應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特性。
不僅在經濟運行理論上新結構經濟學和西方主流的經濟學在許多方面會有不同的看法,還可以對一些被主流經濟學作為“基準”的理論有新的認識。
例如,貨幣中性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的寬緊只影響價格的水平,不影響經濟增長。這是芝加哥大學對經濟學理論的最主要貢獻之一。但是,引進發展的機制是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視角以後,貨幣就不見得是中性。
為什麼呢?因為經濟發展靠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都需要投資。投資決定於資金的成本,資金的成本決定於利率水平,利率高低和貨幣的發行寬緊有關。
如果貨幣政策很緊,利率就會非常高,投資於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成本高,投資就會少,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會慢。反過來講如果貨幣比較寬鬆,利率就比較低,創新的成本和意願就會比較高,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意願和速度就會比較快,這樣貨幣就不是中性的。
在芝加哥大學的貨幣中性理論中,並沒有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貨幣政策寬緊當然只影響價格水平的高低,不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但是,如果放在新結構經濟學的框架中,一個經濟體的發展是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從一個階段不斷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的過程,就會發現貨幣不是中性。
圖博館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的路徑基本是按取消政策性負擔的思路來進行的,先把社會性負擔剝離,並逐漸地讓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部門快速發展起來,資本積累就會很快,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逐漸地變成符合比較優勢,保護補貼就從“雪中送炭”變成“錦上添花”。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把各種保護補貼消除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價格信號完全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來決定也就水到渠成。
所以,有了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經濟結構不同和企業自生能力的概念以後,對發展和轉型的認識就會和主流的結構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認識不一樣。而且在經濟運行上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認識。
金融是經濟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現在西方主流的金融經濟學主張發展大銀行、股票市場、風險投資等。這對發達國家確實很需要,因為他們發展的產業和技術在全球的最前沿,資本很密集,而且,技術創新、產業升級都必須靠自己發明,風險也很大。
所以,發達國家必須有能夠動員很多資本又能分散風險的金融安排,全國性的大銀行、股票市場或者是像納斯達克那樣的二板市場對發達國家而言都是合適的。
但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不是合適呢?發展中國家有自生能力的企業集中在傳統的勞動力比較密集,資本需求量少,而且,生產的產品以及使用的技術是成熟的,產品的市場也是存在的,主要的風險來自於企業家有沒有經營能力。
所以,發展中國家金融所要動員的資本的規模和所要克服的風險和發達國家是不一樣的。小銀行、大銀行、股市、二板市場等金融安排在動員資金、配置資金和分散風險的能力上各有不同。因此,合適的金融安排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是應該不一樣的。
人力資本也是現在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要素,人力資本理論是芝加哥大學對現代經濟學理論的最重要貢獻之一,有多位諾獎獲得者認為決定現代經濟增長的最主要決定因素是人力資本。
圖博館
這種轉型績效的反差只有從企業自生能力的概念才能解釋清楚。現在國內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在轉型期經濟上取得的成績是因為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但如果只是因為從計劃向市場的過渡,蘇聯、東歐推行的比我國徹底,績效應該比我國更好,但他們怎麼卻是經濟崩潰停滯?而我們的半拉子轉型反而是穩定和快速發展!
另外,轉型中的很多現象,例如預算軟約束,這個概念是科爾奈提出的。他觀察東歐國家的國有企業,虧損的時候國家總會給予補貼,幫這些企業度過難關。他認為這是國有產權造成的,只要是國有,國家和企業之間有父子關係,企業一有虧損,國家就只能給予補貼。
從企業自生能力的視角來看則不是這樣,這些現代化大產業是國家要發展的,是國防安全和現代化的需要,但是這些產業違反比較優勢,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沒有自生能力,必然會有虧損,這種虧損可稱為戰略性政策負擔;這些國有企業不僅有戰略性政策負擔,因為在轉型之前政府動用了很多資本來投資現代化的大產業,但創造的就業的機會非常少,為了就業的需要,政府就把大量的勞動力分配給企業,變成了一個崗位有三個工人、四個工人,所以,這些企業還承擔著就業的社會性政策負擔。
有戰略性政策負擔,或者社會性政策負擔,所造成的虧損誰來負責?應該是政府。但是,政府不參加經營,有信息不對稱,不知道這個虧損實際是多少,所以,就只能把所有虧損,包括經營性虧損也承擔起來。
認識不同,提出的改革策略就不一樣。如果認為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是產權的問題,那私有化就好了。如果預算軟約束是政策性負擔造成的,國有企業的改革就應該先把社會性政策性負擔剝離,然後,創造條件快速積累資本使原來不符合比較優勢的國有企業變成符合比較優勢,把戰略性政策負擔也消除。
沒有了政策性負擔,政府就不再對企業的虧損負責,也就能夠釜底抽薪地消除預算軟約束。實際上,蘇聯東雖然推行了私有化,但是,私有化以後政府還對政策性負擔所造成的虧損不能擺脫責任,還要繼續給予補貼,私營企業尋租的積極性比國有時高,今天蘇聯東歐對私有化以後的國有企業的補貼反而比原來還多。
圖博館
那麼,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就會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優勢,有了競爭優勢就會創造最大的剩餘,可以用來積累,而且,資本的投資回報會最高,家庭和企業都會有最高的積極性將剩餘轉變為儲蓄來進行投資,這樣資本的禀賦增加的會最快,資本就會從相對短缺逐漸變成相對豐富,產業也就會不斷地從勞動或資源相對密集逐漸升級到資本相對密集。
所以,新結構經濟學對發展的看法和作為發展經濟學第一波思潮的結構主義看法不一樣,結構主義忽視了產業結構是內生的,必須先改變內生現象的外生條件,才能夠把這個內生現象真正的改變過來,結構主義的失敗原因就在於這一點。
從轉型的角度來看,有企業的自生能力的概念以後,就可以對發展經濟的第二波思潮新自由主義主張的休克療法為何失敗和轉型過程中的一些矛盾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
中國漸進雙軌制改革,避免了社會政治的不穩定
社會主義的國家開始轉型時,當時主流經濟學有個共識認為休克療法是最好的方法,漸進雙軌則是最糟糕的方式。
但是如果從企業自生能力的概念來看,發現在轉型之前有一大批違反比較優勢的重工業,這些產業中的企業沒有自生能力,如果按照休克療法取消掉所有保護補貼,這些企業會破產,產業會垮台,會有大量的失業,造成社會、政治不穩定,任何當權者都不會允許這種狀況的持續;另外,那些都是先進的產業,許多和國防安全有關,為了國防安全,政府領導人也會認為這些產業一定要存在。
結果前門把那些保護補貼都消掉,後門又把那些保護補貼以更隱蔽的方式引進來,其效率更低。漸進雙軌的轉型從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來看會造成資源錯誤配置繼續存在及腐敗的惡化,認為這是最糟的轉型方式,但其實是最務實的。
承認原來的國有企業沒有保護補貼不能活,那就老人老辦法繼續給予保護補貼,同時放開原來被抑制、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的准入,而且不僅准入,還要發揮政府的因勢利導,幫這些產業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和經營環境不良的問題,結果取得了經濟的穩定和高速增長。
圖博館
新結構經濟學
新結構經濟學是2009年我在世界銀行擔任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一周年時正式提出。但是,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則肇始於1988年對我國高通貨膨脹的研究,並經1994年發表的《中國的奇蹟》、1997年發表的《充分信息與國有企業改革》、2001年芝加哥大學的“D•蓋爾•約翰遜講座”、2007年劍橋大學的“馬歇爾講座”、2011年耶魯大學的“庫茲內茨講座”而逐步成型。
新結構經濟學是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現代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的範式來研究,一個經濟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決定生產力水平的技術和產業,和決定交易費用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製度安排,等經濟結構及其演化過程的決定因素和影響。
新結構經濟學以要素禀賦和其結構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以企業自生能力作為微觀的分析基礎。引進了企業自生能力的概念之後,對發展、轉型和經濟運行,都會有很多和主流的理論不同的看法。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既然經濟發展的目標是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有賴於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從勞動相對密集、資本使用相對少的傳統產業,不斷地轉型升級到資本相對密集、勞動使用相對少的現代化產業。
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既然是內生於該階段的要素禀賦結構,要從勞動比較密集的產業往資本比較密集的產業升級,條件是什麼?既然產業結構是內生於要素禀賦結構的,那就要先改變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要素禀賦結構的狀況。
發展中國家是資本相對短缺,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相對豐富。那怎麼改變這個要素禀賦的狀況?這就是我常講的,必鬚根據每個發展階段的要素禀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
因為如果發展的產業符合比較優勢,企業具有自生能力,其要素生產成本在國內、國際的比較中會處在較低的水平。如果再加上合適的硬的基礎設施和作為上層建築的軟的製度安排,交易費用也會低。
圖博館
這裡我強調一下,現在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分析的範式是馬歇爾1890年出版《經濟學原理》中搭建起來了的。當時為了搭建這個框架,他做了很多簡單化的暗含假設。這些簡單化的暗含假設包括沒有交易費用,信息是充分的,信息都是對稱的等等。
在馬歇爾之後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相當大部分是將這些暗含假設放鬆。例如,科斯在經濟分析中引入了交易費用,而發展出新制度經濟學;斯蒂格勒引入了信息不充分,信息的收集需要費用,斯蒂格利茨、斯賓塞和阿科爾洛夫等引進了信息不對稱而發展出信息經濟學。
仔細想起來馬歇爾還做了一個暗含的假設,就是一個經濟體中的企業都有自生能力,只要管理正常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就可以獲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潤率,但是,在發展和轉型過程中,如第一節中討論的資本密集型國有企業由於所在的行業違反比較優勢,沒有保護補貼是活不了的,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發展和轉型問題時把自生能力的概念正式引入,這是對新古典經濟學分析範式的一個擴展。
提出一個經濟體在某個時點的要素禀賦結構,決定了這個經濟體在該時點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該產業決定該經濟體在那個時點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並由此決定合適的上層建築的觀點也同時擴展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分析了經濟基礎如何影響上層建築,以及上層建築如何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主張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必須相適應,但是馬克思沒有討論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在現代經濟中是由何因素決定。
所以,提出在現代經濟中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由該經濟體的要素禀賦結構所決定的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來決定,也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在分析現代經濟的運用上的一個貢獻。
圖博館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什麼是經濟基礎?是生產力和由生產力決定的生產關係。生產力到底由什麼決定的呢?實際上跟一個經濟體的主要產業有關,如果這個經濟體的主要產業是土地和勞動力都密集的傳統農業,或者是勞動力很密集的輕加工業,這樣的產業生產力水平低。不僅生產力水平低,而且,這樣的產業也決定了資本跟勞動的關係。
首先,這樣的產業資本使用的非常少,僱傭的勞動非常多,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非常低,在溫飽線上掙扎,資本擁有者比較富有,在資本和勞動的關係中就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反之,如果一個經濟體的主要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的,這樣的產業生產力水平高,而且,資本密集型的產業當中資本使用非常多、勞動力相對少,使用的勞動力通常需要高人力資本,其收入水平高,自我保障能力強,資本家對勞動者的控制是小的。
但是,什麼因素決定一個國家以勞動力密集的產業或以資本密集的產業為其主要產業,是因為在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要素禀賦和其結構不一樣。在一個落後的國家一定是自然資源或勞動力相對多、資本相對短缺,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不是資源相對密集的就是勞動力相對密集的產業,生產力水平低,勞動跟資本的關係就像前面討論的。反之,到了比較高的發展階段,資本積累多了,勞動力變成相對短缺,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生產力水平高,勞動和資本的關係也如前所述。
為何一個經濟體的要素禀賦結構會決定該經濟體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是因為只有一個經濟體中的產業所使用的資本和勞動的多寡和其要素禀賦結構的特性相一致,這個產業中具有正常管理的企業要素生產成本才會最低,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才能具有自生能力,也就是才能在不需要政府的保護補貼下獲得社會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潤率的能力。
自生能力的概念是我在1994年和蔡昉、李周合作出版的《中國的奇蹟》中開始使用,並在1999年和譚國富合作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上的“政策負擔,責任歸屬和預算軟約束”一文中正式定義的概念。
圖博館
現代的主流經濟學的理論總結於發達國家的現象,把發達國家的上層建築作為暗含的前提,就像姚洋院長在今天上午的開幕致辭中所指出的,沒有看到發展中國家跟發達國家的結構差異。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則明確地提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階段不同而必然有結構差異,中國經濟學家在研究中國的經濟問題和現象時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把結構的差異性作為研究的切入點。
第三,為什麼我主張採用現代經濟學的範式和範疇來進行研究呢?有兩個原因:
一是,只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範式,研究出來的成果才能夠跟學習現代經濟學的學界交流、溝通,才能讓他們了解、認識、接受中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理論,否則中國經濟學家研究出來的成果別人看不懂,也就不可能認識、接受。對國外是這樣,其實對國內也同樣,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大學開設的經濟學課程不是直接翻譯自國外大學通用的教科書,就是根據國外大學的教科書來編寫,學生學的是西方主流的範式,如果不是用同樣的範式來做研究,取得成果很難被理解和接受。
二是,在一定的結構下經濟怎麼運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非常少,馬克思主義作為革命的理論研究的主要是為什麼一個社會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轉變的道理,但是,馬克思主義欠缺在一個階段裡經濟怎麼運行的研究,而這正是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研究的重點。所以,在藉鑑現代主流經濟學時不僅要藉鑑其研究範式,還要參照其研究範疇,研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怎麼運行。
要根據中國的現象來提出新的理論,是1988年我發現不能用西方主流的經濟學理論來治理中國的通貨膨脹以後就認識到了,中國的前提條件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在推動中國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時,要以中國的現象為研究的對象應該不會有多大的爭議。
但是,馬克思主義和西方主流理論是兩個不同的體系,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研究範式和範疇如何結合在一起來推動中國的經濟理論創新?我認為結合點是一個經濟體在每個時點的要素禀賦和其結構。
圖博館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道理也不難理解,因為去西天取的經都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提出來的。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從發達國家學來的理論確實可以把發展中國家的現像說得很清楚,為什麼落後,為什麼會有資源的錯誤配置,為什麼會有尋租行為。
但是如果真的按這些理論去做,結果都跟理論的預期相差非常遠。原因是什麼?理論是不是適用,決定於理論的前提和條件,來自於發達國家的理論必然以發達國家的發展階段、經濟社會制度等作為前提。這些前提跟發展中國家不一樣,因此,把那些理論拿到發展中國家來用必然會有“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問題。
所以,作為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的知識分子,希望理論成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或者工具,就應該自己根據發展中國家的現象,了解其背後的道理,提出新的理論。
中國經濟學理論創新的三個來源
要提出新的理論必須要有揚棄,也要有繼承。中國經濟學界如果要推動中國自己的理論創新與發展,怎麼來進行?我認為,首先必須以中國的經濟現象為理論創新的來源,其次,要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來認識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結構差異,第三,在研究中要採用現代經濟學的範式和範疇,這樣才能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學家交流溝通。
首先,新的理論總是來自於不能用過去的理論解釋的新現象。如前所述,中國的發展和轉型中的許多現像不能簡單地用現有的主流理論來解釋,中國經濟學界必須深入了解中國經濟現象背後的道理,不能看到一個現象就簡單套用現有的理論。需要自己深入了解現象背後的道理,自己構建理論來解釋,這樣提出來的理論才能發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其次,現實的社會經濟現象總是很複雜,怎麼來認識?我認為必須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是馬克思從長期的歷史發展經驗總結出來的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指出發展階段不同,關係經濟運行的各種制度安排、組織、價值等上層建築也就不同。
圖博館
從現有的理論來講,中國推行的漸進雙軌的改革被認為是錯誤的,但是,卻取得了穩定和快速的發展。而當時按照華盛頓共識的主張去推行休克療法的國家,他們的知識分子跟中國的知識分子一樣是希望國家好的,俄羅斯推行休克療法的蓋達爾,他生前我曾經和他見過多次面,他是一個很誠懇的,很熱愛俄羅斯的經濟學家,但是在他主持下推行休克療法的結果是怎樣?是經濟崩潰了、停滯了、危機不斷。
而且,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在華盛頓共識指導下進行轉型的其它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的國家也一樣,普遍遭遇到經濟崩潰、停滯和危機不斷。也就是說現有的理論是不能指導我們怎樣比較好地轉型。
後來我又發現不僅轉型的問題是這樣子的,在發展問題上也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發展經濟學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應運於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才從現代經濟學中獨立出來的一個子學科。第一波思潮是結構主義,當時的分析認為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落後、發達國家所以發達,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沒有發達國家那些先進的現代化大產業。
發展中國家不管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其實領導人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很快建立跟發達國家一樣現代化的先進大產業。但是,現代化的先進大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倡導結構主義的經濟學就認為是市場失靈所致。
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他們推行的都是政府主導的進口替代戰略去發展現代化的大產業。而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發展比較好的亞洲四小龍,推行的政策則是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小工業開始,他們沒有推行進口替代,而是出口導向。
從主流的結構主義來看,這種政策是錯誤的,發達國家發展的是先進的生產力,這些經濟體發展的是落後的生產力,這樣是永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但是現在反過來看,成功追趕上發達國家的就是那少數幾個,他們推行的是從當時的主流理論來看是錯誤的發展戰略的經濟體。而推行從主流理論來看是正確的發展戰略的那些國家沒有一個成功,雖然他們把現代化的大產業建立起來了,但很快經濟都陷入到停滯,接著危機不斷。
圖博館
其實就在1988年的通貨膨脹研究中,我去了解為什麼有很多的國有企業、為什麼那些國有企業很大型,又資本密集。後來了解到,其實是因為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的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複興。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洋務運動開始,到孫中山,到毛澤東他們那一代人,一直到我們這一代人,都認為要讓中國富強起來,就要有先進的生產力,也就是要有跟發達國家一樣先進的產業。而這些先進的產業都是資本密集型的。
但是中國在社會主義建國初期是一個一窮二白的社會,資本很短缺。在資本非常短缺的經濟中,去建立資本很密集的現代化大產業,這是違反比較優勢的,這些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當中就沒有自生能力。
既然沒有自生能力要把它建立起來,就需要靠一系列政府的保護補貼,就如我跟蔡昉、李周,在我們合寫的《中國的奇蹟》一書中所講的,由於發展的戰略目標和經濟現實之間的矛盾,形成了宏觀政策上的扭曲、資源上的計劃配置,以及在微觀經營上剝奪了企業自主權的三位一體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看法。
有了上述的認識以後,反思一下,我覺得我們其實是非常幸運的,中國政府能夠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式來推進改革。因為我在美國讀書以及讀書回來以後,看到整個學界的看法是計劃經濟效率很低,所以要向市場經濟過渡。計劃經濟要向市場過渡,就應該按照華盛頓共識所提倡的,以休克療法來推行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
從理論來看這種主張非常嚴謹、自洽,轉型國家就是因為沒有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而效率很低。當時學界的共識是要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必須將上述措施一次性地全部實施。如果不是一次性的實施,而是漸進的、雙軌的,所導致的結果會比原來計劃經濟還差,會有資源的錯誤配置,尋租行為會更加猖獗,腐敗的現象會更多。
圖博館
那時我可以寫文章去宣傳,政府應該提高利率,不應該用治理整頓的行政手段來治理通貨膨脹。可是我又一想,從1978年到1987年連續九年,中國平均的經濟增長速度是9.9%。連續九年的高速增長,在一個轉型中國家應該講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亞洲四小龍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高速增長,但他們是比較小、體制比較完善的經濟體。中國當時是大的經濟體,而且是轉型當中的經濟體,能維持這樣高的增長速度,那政府的決策者一定是很理性,如果不理性,那就是“瞎貓碰到死耗子”,只能一年高增長、兩年高增長,不可能連續九年高增長。
如果政府是理性的,為什麼要用行政干預的方式,而不靠市場手段來治理通貨膨脹?後來仔細了解以後,原因是當時有很多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效率非常低,而且大型的國有企業都在資本很密集的行業裡,資本密集的行業最重要的投資成本跟經營成本是資金的價格,如果把利率提高,那麼這些大型國有企業就會有嚴重的虧損。如果大型國有企業有嚴重的虧損,政府怎麼辦?就只好給予財政補貼。可是如果財政補貼的話,財政赤字就會增加,就要增發貨幣來彌補財政的赤字。貨幣增發以後不是又要通貨膨脹了嗎?
這時我突然想到,原來在芝加哥大學讀的那些理論,假定所有企業只要經營管理好就能盈利,如果有通貨膨脹用提高利率的辦法,讓那些管理不好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掉,以此既可提高經濟的效率,又可恢復市場均衡一舉兩得的好辦法。但是當時中國政府面臨的限制條件不一樣,既然限制條件不一樣,採取的理性的政策措施當然就會不一樣。
1988年對我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從一個篤信“西天取經”的知識分子變成了後來我常講的要研究中國問題,必須有一種“常無”的心態,必須把現有的理論都拋開,自己來研究中國經濟現象背後的限制條件是什麼,決策者的目標是什麼,有什麼限制條件,然後考慮決策者採取的措施是什麼才是合理的。
圖博館
比如說我在北大學習時就經常聽到老師講,自己接觸時也看到,在國有企業裡的工人沒有積極性,為什麼沒有積極性呢?從芝加哥學習到理論就很容易解釋,因為當時中國推行的是八級工資制,干好和乾壞沒有什麼差別。按照現在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如果一個工人的勞動投入多少和工資收入高低沒有關係,那當然就不會有積極性,我覺得這樣的解釋非常的合理。
另外,比如說在中國改革初期出現的“倒爺”現象,從芝加哥大學學到的道理來看也很清楚,當政府對價格進行扭曲時,政府就必須用行政計劃的方式配置資源,但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放開了市場,出現市場價格比計劃價格高,自然就會有很多人想方設法從政府那邊去“倒”計劃配置的低價物資賣到市場去套利。
所以我在芝加哥大學上學時非常努力,認為這套經濟學理論很有道理,拿這套理論到中國來可以改造中國,讓中國的經濟發展得更好。
1987年回國時我信心滿滿,認為已經學習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理論,用這些理論可以指點江山。但是在1988年時,我碰到了一個很大的衝擊,當年中國出現了18.5%的通貨膨脹,這是中國從1949年以來最高的一次通貨膨脹。第二高是1985年的8.8%。那出現18.5%的高通貨膨脹怎麼來解決呢?
我從芝加哥大學學到的最新的、最先進的理論認為應該提高利率,這樣投資的成本增加,投資的願就會減少。把利率提高了以後,儲蓄的意願會增加,當前消費的意願也會減少。投資和消費都減少,總需求就會減少,通貨膨脹率就會降下來。
理論上這是一清二楚的。但是中國政府當時沒有提高名義利率,採取的是靠行政手段的治理整頓,用砍投資、砍項目的方式來減少投資需求。導致的結果就像理論預期的那樣,出現了很多半拉子工程,例如當時的新大都飯店正在蓋新的17層樓,因為治理整頓,這個項目就被砍掉了,那個樓一直不能封頂。從這種角度來講當時中國政府是很不理性的,所用的政策是很愚笨的。
圖博館
林毅夫:中國經濟學界應該揚棄“西天取經”的信念
【本文為林毅夫教授在2017-5月13-14日他歸國任教30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林毅夫賜稿觀察者網發布,首發於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官方微信號】
各位老師、同學、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按照安排,讓我來談談對中國經濟學理論發展與創新的看法,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論述。
首先,中國經濟學界應該揚棄中國知識分子一向抱有的“西天取經”的信念。其次,揚棄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創新,中國經濟學界怎麼來創新?
這裡我想談中國經濟學界創新的三個來源:1,中國的經驗,2,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3,現代經濟學的研究範式和範疇。然後我想用我這些年倡導的新結構經濟學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怎麼樣從這三個來源來推進中國經濟學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最後是一個簡短的結論。
中國經濟學界應該揚棄“西天取經”的信念
我常講我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第六代中國知識分子。中國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從天朝大國變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一個受到列強欺凌的國家。作為知識分子追求的是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複興,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過去跟很多與我同時代以及前五代的知識分子一樣,認為西方之所以強大一定有他的道理,把那些道理學會了以後,就可以貢獻於國強民富,也抱著“西天取經”的想法。
學經濟學對我來講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經濟學研究的是經世濟民。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北大拿到碩士學位以後,有機會到當時被認為是現代經濟學殿堂的芝加哥大學去學習,去時我還特地帶了一幅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拓片懸掛在寢室里以自勉。
在芝加哥大學學習時覺得收穫很大,因為學到的理論在邏輯上非常嚴謹,因果關係非常清晰。而且用那些因果邏輯來看中國出現的問題可以解釋得非常清楚。
圖博館
回應
簡單地逐條逐點反駁作者:1、(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雅典與斯巴達不是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無法用來論證新興大國不挑戰傳統強國。以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為例,馬其頓崛起滅亡波斯,羅馬崛起滅迦太基,大金崛起滅遼宋,大元崛起滅金宋,不勝枚舉。說明在不同文明中,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都是共性與常態。2、(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並非不可避免”,已經說明了作者也承認衝突是大概率事件,不衝突是小概率事件。3、(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可比。a,一戰前英國與德國也相互經濟交融,皇室還是親戚。b.古代交通不發達,對於雅典與斯巴達來說,希臘世界對他們來說就幾乎是整個世界,兩國間的戰爭對他們來說就是世界大戰,但他們仍然決定戰爭。4.(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英美全球霸權的和平轉交是國際關係中的特殊現象,有太多的偶然性。中美之間的關係,相比英美,更像英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蘇同盟尚且兵戎相見、牢不可破的聯盟尚且不攻自破,中美亦敵亦友,現在就自信滿滿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最終肯定會希望破滅;只有時刻警惕“修昔底德陷阱”,才能使得雙方在處理中美關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合作的大船才能不翻。
逐條反駁一下你的觀點:1. 就算在冷兵器的古代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強國是常見現象,到了熱核武器時代,誰還敢輕言戰爭?馬其頓遼金元這些短命文明不說,就算羅馬與迦太基,與今日中美這樣偉大的超級文明有可比性?2. 衝突必然有,關鍵是可否控制,失控的衝突是大家都全力避免的小概率事件。3. 雅典與斯巴達,英國與德國能夠爆發全面戰爭,是因為他們相信勝利者終將得到整個世界,俄國與美國,中國與美國不會爆發大戰,是因為沒人相信勝利者還能得到一個完整的世界,更可能得到的是地獄。4. 日本人說中國像一戰前的德國,用心何其毒也?你一個中國人,也拿英德來說事兒,你是哪頭的?作者批駁修昔底德陷阱,就是為了破解人家給我們挖的坑,你卻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談修昔底德陷阱,不是正好掉坑里嗎?
http://www.guancha.cn/pengbo/2017_05_16_408595.shtml
圖博館
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的國際關係背景,與當代中美關係不具有可比性。用“修昔底德陷阱”並用來比擬中美關係並進行炒作,是政治家和外交家不懂歷史的一種表現。當然,也是某些人別有用心的表現,本身又是美國大國戰略的一部分。
對此,中國政府具有清醒的認識。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再次提到:“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令人高興的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國際戰略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偏向於意識形態轉為更加務實。假如中美兩國在交往中均首先強調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則兩國之間難以找到共識。
但是如果雙方均立足於經濟利益,考慮到兩國在經濟上的融合程度,則爆發直接衝突的概率相當小。雙方的爭執,無非是在共同做大蛋糕時候,誰分得多一點,誰分得少一點而已。
當下,“一帶一路”高端峰會的召開,中美取得全面經濟對話框架下的早期收穫,在雙方各自讓步的基礎上達成了十項共識,及美國、日本、韓國都派出代表團參加中國的“一帶一路”峰會,均說明中美兩國已經暫時達成和解,雙方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顯著下降。
不僅如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稱,除了此次的十項初步協議,未來中美兩國還會出台更多協議,“有500項,甚至超過500項內容可能會被討論。”在中美雙方進行越來越深入的談判,達成越來越多協議的過程中,中美之間經濟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高,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低。
參考文獻:
1、《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人民日報》,2016年4月17日。
2、錢乘旦:《“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北京日報》,2016年9月5日。
3、[希臘]修昔底德著,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
圖博館
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1914年和1939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但是這個例證並不成立。因為當時首先挑戰英國的並不是德國,而是美國。在當時的世界上,美國的經濟實力才是世界第一,而且早在1890年前後就超過了英國,而且是全面超越,然而兩國之間卻並沒有發生衝突。
而德國不但超越英國在美國之後,而且對英國造成的壓力也遠不能與美國相比。
外交學家們多對歷史一知半解。除德國的例子之外,其他例子如英國挑戰荷蘭等等,仔細考察歷史,也多不成立。
“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
如前所述,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完全不顧歷史事實的說法。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的確不是修昔底德本人提出的,而是當代的美國人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
格雷厄姆•艾利森是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美國國防部長特別顧問,與美國政府關係緊密。他為了給美國壓制中國的發展尋找理由,特意杜撰了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如修昔底德自己所說,並非新興強國挑戰原有強國,而是兩個現有強國之間的衝突。而且前提是雅典不斷侵略斯巴達的盟國,逼迫斯巴達不得不反擊。
必須說明的是:修昔底德本人是雅典人,還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擔任過雅典的最高官職將軍,親自指揮過雅典的海軍。他對戰爭的了解及解釋應該是最為客觀和真實的。
也正是格雷厄姆•艾利森用德國挑戰英國歷史案例來證明“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如前文分析,這個例證同樣不成立。
大致可以這樣判斷: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無非是給美國壓制中國的戰略製造理由而已。這是美國一貫的國際戰略,也是當年大英帝國“打擊最強對手”戰略的延續。而美國向來是將自己標榜為大英帝國的繼承者的,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國際平衡戰略。
圖博館
只是到了後來,如修昔底德所述:“最後,雅典的勢力達到頂點,人人都能夠清楚地看見了;同時,雅典人開始侵略斯巴達的盟國了。在這時候,斯巴達人感覺到這種形勢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決定發動現在這次戰爭……”
因此,雅典與斯巴達之間曾經長期共存,兩國直接的衝突並非不能避免。只要雅典不是把斯巴達逼到無路可走,雙方的直接衝突原本是不會爆發的。
事實上,即使在戰爭爆發之後,兩國之間依然存在和平解決矛盾的機會。
公元前421年,長期戰爭之後,雙方都筋疲力盡,雅典與斯巴達簽訂了《尼西阿斯合約》。根據該合約,雙方恢復了戰前的疆界,實現了和平。但是僅過一年,雅典內部的民主派領袖得勢,再次挑起了雙方的衝突。最終在羊河之戰當中,強大的雅典海軍全部覆滅。自恃強大,一再挑戰對手、挑起戰爭的雅典不得不最後投降。
一帶一路峰會中美關係中國一帶一路美國
(三)雅典斯巴達的關係與中美關係不具可比性
歷史上,雅典土地貧瘠,無以為生,是一個以工商業為主的國家,貿易利益遍及地中海世界。而斯巴達則是一個農業國家,利益局限於伯羅奔尼撒半島之上,少有海外利益。兩者之間在經濟上雖然沒有競爭,不存在任何利益衝突,但也沒有任何合作。
現代的中美兩國則不然,兩國之間存在全方位的經濟合作與互相融合。在貿易上,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在金融方面,中國長期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國。因此,當代中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重要的衝突,但是在更根本上是合作的關係。
另外,當前世界上,美中是屬一屬二的大國。而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時候,雅典與斯巴達在當時的世界上只能算是比較小的國家,周圍比他們強大的國家還非常多。雅典與斯巴達的強大,只是在希臘世界而已。
所以,雅典與斯巴達的衝突,僅僅在局部地區有意義,對其他地區的衝擊較小。而中美之間假如發生衝突,影響是世界性的。因此,中美兩國之間,必將更加慎重,受到的製約也將更多。
(四)歷史教訓說明“修昔底德陷阱”不成立
據說:人們發現,自1500年以來,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15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11例。在這些例子當中,一戰常被用於證明“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
圖博館
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
但是仔細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過程及結果,再分析修昔底德的原話,可以認為並不存在上述引申含義,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存在,用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來比擬中美關係也是完全不成立的。
(一)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新興國家挑戰傳統強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不是什麼新興大國挑戰傳統大國引發的衝突,而是兩個同樣古老的強國之間的戰爭。
一般認為,雅典城邦於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建立,並成為古代希臘的核心城邦之一。
從公元前594~前593年梭倫(Solon)改革開始,中間經過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隸主民主制度過渡。最後經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公元前429)的改革,達到當時民主制度的頂峰。
在這個過程當中,雅典逐漸強大。並於公元前6世紀到4世紀長達將近200年的希波戰爭當中,多次領導希臘城邦抵抗外來侵略,在擊敗波斯帝國的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著名的馬拉松戰役就是雅典的傑作。更加著名的斯巴達三百勇士固然了不起,但是在軍事上其實是失敗的。最後領導戰爭取得勝利的,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擊潰了波斯海軍,才在根本上扭轉了戰局。
斯巴達更不是新崛起的大國。斯巴達城邦於公元前10世紀就已經建立,公元前8世紀左右就征服了周邊地區,成為南部希臘地區的霸主。而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於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因此,在爆發直接衝突的時候,這兩個城邦都是古老的國家,長期是希臘並立的雙雄,沒有哪個是新崛起的。只不過斯巴達陸軍更強,而雅典海軍更強。至少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之前,雅典的國力是長期強於斯巴達。
(二)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雅典與斯巴達共存了將近4個世紀,兩者之間沒有發生衝突。而且,在雅典真正崛起的時候,在綜合國力實現對斯巴達的赶超,並且把斯巴達越拉越後的時候,兩國之間也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
一如修昔底德所說:“在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們的帝國日益強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們自己國家的權勢。斯巴達人雖然知道雅典勢力的擴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製止它;在大部分的時間內,他們仍然保持冷靜的態度,因為在傳統上,他們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戰的時候,他們總是遲遲而作戰的;”
圖博館
彭波:中美之間修昔底德陷阱是個謊言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2017-05-16
5月14-15日,“一帶一路”高端峰會在北京舉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美國、日本、韓國等均派代表團參加。此前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之後約定的中美經貿“百日計劃”成果也一一公佈。這些行動說明一個問題:世界老大美國,與新崛起的中國之間,並非不能共同發展,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不能運用於中美兩國關係。
事實上,“修昔底德陷阱”是當代人編造出來,並不符合歷史演變的真實情況。
近幾年, "修昔底德陷阱"成了一個流行的詞語。尤其常常用於指代中美關係,炒作中國對美國的挑戰。
面對西方國家的炒作,2014年1月22日,《世界郵報》創刊號刊登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專訪。針對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這樣的舊霸權國家發生衝突的擔憂,習近平在專訪中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祇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修昔底德陷阱”的特定內涵
據說,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古代希臘曾經爆發過一次涉及整個希臘世界的大戰——伯羅奔尼撒大戰,當時希臘世界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強爭霸。
從公元前431年到前404年,雙方進行了長達27年的戰爭,最終以斯巴達的勝利和雅典的慘敗而告終。對於這次大戰的原因,當時擔任過雅典海軍統帥並親自參與指揮的史學家修昔底德曾經這樣總結,“……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對於修昔底德這句話,當代的國際關係學家進行了引申,指代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兩者之間的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並進而提出在當前的國際社會當中,美國是現在的領袖,而中國也在快速崛起,兩者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無論東方西方,政治家們都非常重視歷史經驗教訓。因此,這一說法提出來之後,對於中美之間可能會發生如當年雅典和斯巴達兩國之間那種激烈的擔憂就成為了牽動人心的問題,也成為中美兩大國領袖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問題。
圖博館
社會經濟的崩潰有時候是突如其來的,八十年代朝鮮哪裡會想得到,好好的沒打仗,沒作死,未來十年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此時的朝鮮以來自中國的援助為主要支撐,從1991年開始,中國取代蘇聯,成為對朝原油供應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輸送約50萬噸石油,佔朝鮮進口石油總量的80% 。2005年,中國援朝糧食達53萬噸,佔當年國際對朝糧援的92%。
從2010年開始,朝鮮度過了長達十餘年的苦難時期,經濟連續五年平穩增長。朝鮮2011年GDP增速為0.8%、2012年為1.3%、2013年為1.1%、2014年1.0%。
以下一組圖片是近期在平壤等地拍攝的,看上去朝鮮的經濟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過去幾十年的歷史表明,就朝鮮自然資源、國民素質、科技水平和相對獨立的工業體係來看,是完全可以實現強國之夢的,如果經濟發展戰略正確,政策得體,並將經濟發展體系融入國際社會,恢復往日輝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強盛大國”並非妄言。(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當時如果沒有來自中甦的大量無償援助,朝鮮根本就不可能有那麼高的發展水平。可惜朝鮮人把這些都歸功於自己,一時夜郎自大,極端看不起中國,還把中國狠狠地得罪了。等到蘇聯一垮,沒了外援,短暫的好日子也就一江春水向東流了。朝鮮人不知反思自己,還埋怨中國不給援助,歸罪於中國。中朝關係形成今天這個樣子,是有前因後果的。
先軍政策害死人。都什麼年代了,還用那一套冷戰思維。
朝鮮要想恢復原來的生活水平,首先必須棄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25/doc-ifyepsch3174423.shtml
圖博館
當然,朝鮮對蘇聯經互會體制和石油的依賴極其嚴重。所以蘇聯完蛋以後,朝鮮買不到廉價的石油,就沒辦法大規模發電,也沒有了各國的援助,朝鮮就順勢飢荒了。
最致命的是,朝鮮沒有自己的完備工業體系,朝鮮有豐富的煤炭和水電資源,但沒有建立基於煤化工和煤水電為基礎的工業體系,能力領域嚴重依賴外來石油。在工業領域,朝鮮只是重點發展了輕紡工業,當時朝鮮最常見的面料是李升基博士在日據時代發明的、從煤炭副產品中提煉出來的“比那龍”,也就是維妮綸。柞蠶絲紡織的綢緞就更是了不得的高檔品了,所以“穿綢緞”與“吃米飯、喝肉湯、住瓦房”並列為朝鮮共產主義四大遠景。
朝鮮實行的是純計劃經濟,國民經濟統計事項裡面,不計算GDP,只計算國內工農產值。諸如旅遊、服務、商業、金融等等第三產業,都不計入社會財富。而且朝鮮官方也從來沒有對外公佈過他們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所以,以下的數據均來自聯合國統計局或其他機構估計數字。
這是1970~2014年,朝鮮韓國GDP及人均GDP等主要經濟指標比較:
“穿綢緞、吃米飯、喝肉湯、住瓦房”,是朝鮮共產主義四大願景,所以朝鮮人民是有骨氣的。1953年朝鮮半島實現停戰後不久,朝鮮就開始規劃經濟重建。1954年朝鮮執行恢復國民經濟的三年計劃,1957年起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61年執行第一個七年計劃,後來又延長三年。1970年11月,在朝鮮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宣布已成功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戰爭結束後的10年,朝鮮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25%,可能是當時世界最高的。1960年,東德媒體讚揚朝鮮為“遠東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蹟”。60年代的朝鮮和被認為創造戰後經濟奇蹟的日本並稱。60年代末,朝鮮農村全部通電;70年代末,朝鮮糧食實現自給自足;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積的70%實現灌溉,70%農活實現機械化。1985年朝鮮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實現了糧食自給並部分出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朝鮮人均GDP、人口壽命、識字率大大提升。1979年就已實行全面的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制度,實現對小學到大學的全體學生和幼兒園兒童免費供應外衣、內衣和鞋子等生活必需品。一般認為,1979年的朝鮮已是一個準現代化國家。
蘇聯解體後,朝鮮經濟陷入衰退,進入“苦難行軍時期”。被西方國家製裁後,朝鮮經濟更是一落千丈,再加上農業連年歉收,到了90年代初,朝鮮陷入嚴重的飢荒。
圖博館
朝鮮30年前生活質量很高:吃米飯喝肉湯穿綢緞住瓦房2017.4.25 新浪軍事
直到80年代,朝鮮還不像現在一樣是特別窮的國家,那時候朝鮮經濟水平還比較高,統計數字表明,從60年代到80年,朝鮮的經濟一直在穩步增長,人均名義GDP從1970年的384美元,增長至1985年的836美元達到頂峰,而這一年中國的人均GDP直到1995年才突破600美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朝鮮的城市化率達到了一半,基本實現了工業化,人均壽命有70歲,新生兒死亡率大約千分之20,現在朝鮮的實際生活水平比起80年代嚴重退步了數倍。
韓國從1974開始,人均GDP等主要經濟指標開始超越朝鮮,在那之前,韓國經濟發展水平只有朝鮮的三分之二。到了90年代以後,韓國更是遠遠的把朝鮮扔在後面,2014年韓國人均GDP是朝鮮的40倍。
這是1980年代末期,朝鮮出版的時裝雜誌,這種雜誌當今中國叫時尚刊物。有人質疑朝鮮雜誌文字全英文?還能有露肩膀花裙子,太資產階級自由化了吧。為什麼那個年代的時裝雜誌都要把毛衣的成分、克重和組織都要寫出來,這更像服裝廠商做的產品介紹冊。
在蘇聯未解體時,朝鮮在經互會體系中的分工是紡織業,七十年代朝鮮的紡織業比中國還發達,當時中國還需要派遣留學生去朝鮮學習紡織,所以出版此類比較時尚的冊子是正常現象。圖片上的LOGO是韓國韓聯社(yonhap news)後期打上去的。圖片的背景應該是平壤錦繡山議事堂。
光是看照片,說這是韓國的時裝,人們絕對信。看上去朝鮮的開發程度一點也不亞於正在進行改革開放的中國。拜蘇聯經互會體制的照顧,當時朝鮮發展經濟的條件甚至比中國更優越,那個時候,朝鮮的天很藍,水很清,人很富。
七十年代,朝鮮社會經濟並不比韓國差。那時候中國人看朝鮮電影《賣花姑娘》、《鮮花盛開的村莊》,都非常羨慕朝鮮人民,他們的生活顯然比我們富裕得多。即便是1986年的《金剛山之戀》,那生活水平也不輸跟同時代的中國電影《廬山戀》。
1986年,剛剛擔任文化部長的王蒙率代表團赴朝鮮訪問,發覺朝鮮民眾穿衣服都普遍比中國好,他們纖維製造比中國強得多。1984年韓國爆發洪災,有20萬人受災,朝鮮一出手就援助糧食五萬噸,布匹50萬匹,那一年朝鮮糧食產量突破了1000萬噸。
圖博館
首先,由於政治原因,中國還是可以從西方通過商業併購獲得一些相對落後的技術,雖然單純引進技術很容易形成“引進一代、落後一代”,但如果國內有實力強勁的技術團隊,從中藉鑒國外技術,從而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這還是有希望的。相比之下,俄羅斯在這方面基本不具備可能性。
其次,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特別是烏克蘭危機之後,俄先後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出手,加上美國聯合沙特打壓油價,俄羅斯政府不可能像中國政府那樣耗費巨資投資半導體產業。
再次,中國半導體產業從原材料、設備製造、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整個產業鍊是完整的,即便局部不如西方,也可以就不足方面集中人力財力發展,補足自己的短板。而俄在蘇聯解體後,產業鏈破碎,很多方面要從零開始起步,如此追趕談何容易。
最後,中國有最龐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而且中國還有全球最龐大的受政府控制市場。正如幼稚工業保護論,在本國自主技術發展初期,必須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予以保護,在發展壯大之後才能與美國巨頭競爭。而中國的黨政軍、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有幾千萬台PC,以及海量的服務器等各種電子設備。根據相關計劃,到2020年黨政系統2700萬台計算機和60萬台服務器將全部換血。而這種規模的黨政市場是俄所不具備的。
回應
說的好像龍芯不是MIPS核心,沒找台積電代工、性能不有限一樣。真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
龍芯只是用了mips指令格式,設計實現是自己的,俄國是買的IP核,建議您先搞懂兩者的區別。
前蘇聯在電子方面就是垃圾,由於遭到封鎖,比現在還要垃圾(對照當時的平均水平)你看過蘇聯電視嗎?我看過,提著命看,隨時爆炸。而且電視後面的電子管還是什麼的,超長.再補充幾個家電的產量數據
電視機產量:1952年,蘇聯4萬台,美國575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4倍;1980年,蘇聯753萬台,美國103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倍。
洗衣機產量:1958年,蘇聯46萬台,美國377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2倍;1985年,蘇聯507萬台,美國546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電冰箱產量:1958年,蘇聯36萬台,美國31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7倍;1985年,蘇聯586萬台,美國64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以上數據來源於《世界工業統計彙編1988》
1985年的話,歐美家電市場佔大頭的是日本吧,而且生產量不等於銷量,得把從日本進口過來的加上。
http://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17_04_11_402998.shtml
圖博館
到80年代,蘇聯的半導體工業進一步成長,進入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微型機年產量突破60萬台,有5家大型工廠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機,這些微型機被用於180多種工業設備和生活用品上。
特別是在超高速集成電路和集成電路抗衝擊方面,蘇聯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在其他方面,即便相對於美國,局部的差距最多不過5年。必須指出的是,蘇聯建立起了從原材料、設備、設計、製造等一整套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而且這整套工業體係是完整而獨立的,當時僅有美蘇具備這種實力。
俄羅斯無法效法中國發展產業
導致當今俄電子工業一蹶不振的原因並非是蘇聯體制問題。恰恰是蘇聯的舉國體制、高效的理工科教育和龐大人才儲備使蘇聯在半導體工業上得以快速發展。而蘇聯解體才是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罪魁禍首。
在蘇聯的經濟佈局之初,斯大林為了加強各個加盟國的聯繫,就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把產業佈局按照上下游關係分配到各個加盟國。根據產業佈局,烏克蘭是蘇聯的電子信息工業基地,白俄羅斯是蘇聯的半導體工業和微電子工業基地,即便是波羅的海三國,蘇聯也曾經佈局半導體工廠。
而隨著蘇聯解體,直接導致蘇聯時代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破碎化。加上俄羅斯寡頭和西方國家用非戰爭的方式洗劫了蘇聯人民的財產,導致原蘇聯各加盟國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
恰逢此時,美國、西歐和日本、韓國、中國不遺餘力的從蘇聯挖掘人才。
不過,在人才搶奪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美國。美國從蘇聯挖走了不少出色的架構師,比如彼得希洛科夫,他是超標量之父,在英特爾期間提出了simd的概念,參與p3的核顯設計和英特爾3d工藝的預設。
正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造成的經濟困難和人才斷檔,導致如今俄羅斯半導體工業實力有限。即便和昔日的小兄弟中國相比,差距都非常明顯。
就以軍用電子設備來說,中國在軍用電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高得多,以某型預警機為例,其CPU、DSP、T/R組件等關鍵電子元件全部國產化;某坦克火控系統和很多導彈的關鍵電子元件也實現國產化;北斗導航衛星國產化率達到98%,“神舟”、“天宮”里大多都是國產電子元件。可以說,中國在武器裝備電子元件自主化方面已經遠遠超越昔日的老大哥了。
雖然目前俄羅斯也開始致力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前景非常不樂觀。
圖博館
雖然當今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很厲害,但蘇聯時期家底還是比較厚實的。中國建國初期計算機技術從無到有,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蘇聯的技術,103計算機是根據蘇聯提供的M-3設計圖紙進行局部修改後研發的,運算速度達每秒3000次,該計算機共生產36台。104計算機根據蘇聯БЭСМ-II計算機為模板研發,每秒運行1萬次,共生產7台,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一些觀點認為,是蘇聯的體制問題影響電子工業的發展,比如搞三進制和電子管小型化等等。
(採用超小型電子管的耐火箱)
但其實,這種解讀是片面的。蘇聯在50、60年代確實做過三進制計算機,只不過後續工作沒能得到上級的支持,導致三進制計算機研項目擱淺。
事實上,三進制計算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美國也研究過三進制計算機。如果把蘇聯研發三進制計算機歸結為體制問題,那麼美國也研究三進制計算機,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美國的體制也有問題?
(真空管電子管)
同樣的,關於電子管小型化蘇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真空電子管雖然具有壽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燒壞、體積比晶體管大的缺點,但優點在於工作穩定,而且抗干擾能力非常強悍,非常適合在軍用設備中使用。
特別是在冷戰中核大戰的陰影下(在核大戰環境下,存在大量的電磁脈衝,電子管基本不受干擾,而晶體管就呵呵了),蘇聯在軍用電子設備上選擇電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且,蘇聯在發展電子管小型化的同時,並沒有放棄晶體管的研發。在1948年,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與莫斯科化工學院蘇珊娜•馬多婭發表了蘇聯第一篇關於晶體管的文章。後來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因在半導體晶體管研製方面的傑出貢獻榮獲列寧勳章。
1950年,蘇聯多家單位分別完成了類似的晶體管樣品研製。
(蘇聯第一個矽晶體管П104 )
1953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蘇聯科學院院士А.И伯格起草了一封上書蘇共中央委員會的信,建議開展對晶體管的開發工作。到1957年,已經有晶體管收音機進入蘇聯百姓家庭之中。
P-353“質子”電台,採用了超小型電子管,裝備蘇軍傘兵和克格勃特種部隊
不過,由於核大戰的陰影,60-70年代,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是蘇軍裝備的一個特點,比如蘇軍裝備的無線電台基本上都是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
圖博館
從蘇聯時代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電子工業整體衰退。即便俄羅斯目前積極發展本國處理器以及半導體產業。但在如今的國際格局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茁壯成長,俄羅斯半導體產業走向沒落已經是定局。
貝加爾-T1性能有限且受制於人
貝加爾-T1其實是集成了兩個MIPS P5600 CPU核的SoC,由台積電代工。本質上,和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購買ARM的IP授權集成SoC類似,真正由貝加爾電子完成的工作只有一系列的集成工作,由於設計CPU的過程中80%的功夫都花在研發CPU核上,這種從MIPS購買IP授權集成SoC做出來的芯片,其俄羅斯血統就非常有限了,而且還不能保障從MIPS購買的P5600 CPU核絕對沒有後門。
在性能上,貝加爾-T1也非常有限,其主頻只有1.2G,而且P5600也是性能比較一般的CPU核,是Imagination收購了MIPS之後,在2013年發布的一款產品,根據有限的信息判斷, P5600與ARM Cortex A15、龍芯GS232e大致處於同一水平,是一款嵌入式產品。
而從用途上,其實也能看出來貝加爾-T1芯片性能有限——主要用於路由器、IP電話、數據存儲、工業自動化、車載系統等方面。因此,貝加爾-T1顯然達不到桌面CPU的性能,即便是T-Platforms推出的搭載貝加爾-T1芯片的Tavolga Terminal TB-T22BT,其實也是一台瘦客戶端。
對於貝加爾-T1這款芯片,俄官方顯然是比較重視的,否則也無法獲得《2008-2015年電子元器件和廣播電子發展規劃》聯邦專項規劃的支持。但就意義而言,更多的在於解決有無問題,哪怕這款芯片是買IP做集成的產物。
俄軍用電子元件大量依靠進口
俄民用電子產品大量進口早已不是新聞,即便是軍用電子元件,俄也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比如俄羅斯最新服役的蘇35戰機上就有3000種外國組件,當中就有很多進口電子元件。再比如T-90等不少坦克的火控系統中就曾經集成法國的熱成像儀,而且原裝的俄國產熱成像儀連印度都嫌棄,印度在引進T-90的過程中,換裝了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在電子元件和模塊方面俄船廠對外國元件的依存度大約為70%。在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事件之後,西方制裁促使俄無法從美國採購電子零部件。
俄官媒引述俄羅斯宇航局消息來源的話說:俄宇航局目前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合作,中方下屬的一些研究所已向俄方面提供了幾十種電子零部件樣品,這些配件或是能全部,或是經過少許改動後可替代美國進口貨。
772所研製的抗輻照芯片出口俄羅斯
圖博館
對3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目標言,上視迎擊與追擊搜索距離分別為130公里與50公里,下視距離分別為120公里與40公里。這類目標通常為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攻擊機或者小中型轟炸機。但是與中國為殲-10、梟龍研製的新型雷達相比,Zhuo-M雷達性能並不出色,而且俄方面在宣傳上一貫性的誇大自身武器系統參數,真實性令人懷疑。
因為Zhuo-M的性能有明顯突破,給米格-29帶來了真正的對地打擊能力,在此之前米格-29和蘇-27很難有效捕捉和鎖定地面雜波中的目標:它有不同分辨率的地形繪製能力,可同時跟踪4個目標,能對海面目標實施探測。可以區分和跟踪移動的地面與海面目標,能夠提供超低空地形迴避飛行控制能力,能進行600公里距離的氣象探測。應當說,中國在這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走了不少彎路。飛豹攻擊機在服役後十幾年裡根本不具備捕捉地面小目標的雷達探測能力,因此空軍一直沒有像海軍那樣裝備飛豹。直到配備真正出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飛豹A出現,空軍才首次裝備了飛豹攻擊機。
按照俄最初的計劃,甲蟲ME雷達可以用於米格-29SMT等,甲蟲MFE用於米格-29SMT-2、米格-29K等。
與俄相比,巴也在裝備中國KLJ-7雷達之後,於2017年初決定將KLJ-7A相控陣雷達和意大利雷達,列為梟龍Block3改進型的雷達選項,進度未必慢於俄。當然巴在選定梟龍配備的中國雷達後,也沒有考慮使用俄雷達。KLJ-7A雷達是一種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又甩開了領先俄無源相控陣雷達的距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看評論就是一群不懂電子工業的人在那自我意淫淫,中國的電子工業很強?人家毛子做數控機床的時候你們這些人還在娘胎裡,能在八十年代做數控機床世界前三的國家你說電子工業很差?以為成天做殼殼做組裝做電路板就叫電子工業很強?
餵!你的磚搬完了嗎?你也不抬頭看看都啥年代了,你還活在八十年代看老黃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1/doc-ifyeceza2051357.shtml
戰鬥民族無法實現軍用電子元件國產化給中國什麼教訓2017-04-11科工力量
日前,俄羅斯貝加爾電子公司正式啟動了貝加爾-T1芯片大批量產,產量規模為10萬片。俄軟件協會專家對貝加爾-T1做出了評價,認為該公司在工程樣本發布後一年時間裡就實現了貝加爾-T1芯片的量產,並且芯片性能絲毫不遜於外國類似產品。俄目前電子元器件進口依賴程度已高達99%,包括關鍵領域的應用,微處理器的首批量產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事。
圖博館
俄戰鬥機雷達真的先進嗎在中國慘敗只有一個原因2017.4.11新浪軍事
“甲蟲”M改進型雷達,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工研製的一種先進戰鬥機雷達。
而且,它的特殊改型參與了中國殲-10與JF-17“梟龍”戰鬥機的選型競爭,但卻被中方直接拒絕。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一改進型雷達,是俄為米格-29中期改進中規劃使用的先進雷達。它實際包含了兩個主要型號:甲蟲ME機械掃描雷達,以及甲蟲MFE相控陣雷達。後者又稱作RP-35,裝備FAR-700相控陣天線。
甲蟲M還有一種稱為Zhemchoug的奇特改型,這是為中國殲-10與FC-1/JF-17研製的,以爭取外銷合同,換取當時俄極其匱乏的外匯。這一改型雷達,配備中國模式的敵我識別(IFF)天線,天線口徑根據殲-10等具體情況進行了縮小。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縮短為80公里,最大鎖定距離60公里,可以跟踪20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目標。重180公斤。
但是,同一時期中國戰鬥機火控雷達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了隨FC-1出口的KLJ-7火控雷達等等,都有著接近世界頂尖水平的技術參數。這令俄將己方雷達出口到中國或者巴基斯坦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最終這一計劃不了了之。
平心而論,與米格-29原本配備的N-019雷達相比,甲蟲M不論天線工作體制、作戰模式還是探測距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對於俄自身來說,這些改型雷達仍有相當的實際價值。最初的Zhuk雷達,僅僅增加了模式,卻幾乎沒增加探測距離。裝備甲蟲M的米格-29SMT等中期改型,終於獲得了使用R-27ER/ET等真正的中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也就是說,相關雷達首次賦予了米格-29視距外交戰的能力。
上述雷達的典型參數為:重220公斤,體積400立方厘米,天線口徑624毫米。天線增益34.5dB,尖峰功率6kW,平均功率1.5kW,故障間隔200小時。如果不做特殊修改,這一雷達並不能裝入殲-10機頭將,更不要說梟龍偏小的雷達艙內。
這一系列雷達有多種對空作戰模式:搜索與測速測距、下視下射、邊追踪邊掃描模式(TWS)等等。可以同時追踪10~20個目標,並同時控制多枚導彈打擊2~4個目標。還有格鬥模式、對付貼地飛行直升機的模式、辨識目標大小(小、中、大)模式、辨識目標種類(噴氣機、螺旋槳飛機、直升機、導彈)模式和判定敵機群內飛機數量的模式。
圖博館
其次,航母作戰的效費比是最高的。一艘40架艦載機的航母一天的使用費用大約是700萬元人民幣。如果全部用驅逐艦來代替,要達到同樣的打擊效果需要15-20艘。費用反而比航母編隊更高。
最後,就是航母帶來的國家收益。美國航母在兩伊戰爭後就為波斯灣地區各國航運提供護航。打破了伊朗對霍爾木茲海峽的封鎖。中東石油出口的90%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每天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價值高達9億多美元。我們很難直接計算出美國航母為本國挽回了多少經濟損失,說美國人通過這次軍事行動賺回了自己航母的成本,毫不誇張。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美元霸權:享有全世界流通的信用和無本發行貨幣帶來的暴利,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航母就是美元霸權的打手,只要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挑戰美國的航母,它的貨幣信用就不會崩潰。就可以繼續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
那中國有全球利益嗎?2015年中國外貿總額為3.9萬億美元,有3.2萬億是通過海運,這就是中國的全球利益。現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的政策,航母就是領頭羊。將來海上有任何不利於中國的事情發生,我們都可以派出航母進行干預。這就是航母的經濟賬、國家賬和未來的發展賬。(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蘇美冷戰軍備競賽,蘇軍美經,蘇亡美興.
圖博館
中國造一艘航母可解決18萬人就業效益是房地產十倍(?)2017.4.4 新浪軍事
說到航母在大家的印像中,那就是錢堆出來的,就是一座海上移動的金山。為什麼這麼說呢?以美國尼米茲級為例,其建造費用,加艦載機和艦上武器裝備以及護航艦艇等費用總計約在200億美元。據統計中國一個面積50平方公里的地級市,所有的市政基礎建設花費約在150億,這麼一比,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編隊就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的費用。這還不算它整個壽命週期約2000億的花費。
因此許多人都說航母就是個吞金獸,有多少錢都能花下去。國家經濟實力不強,根本玩不起這個。象英國這樣老牌海軍大國都要退役自己的航母,俄羅斯也因為經費不足,唯一的一艘航母也是狀況不斷。
反觀中國,自第一艘航母入役後不久,第二艘和第三艘航母就開工了。未來可能保持四到六個航母編隊。有人說中國這是窮兵黷武,實際上是嗎?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幾組數據。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2.2萬億,美國是3.25萬億。中國是美國的67%。2015年中國軍費開支1458億,美國6000億,中國是美國的24%;2015年中國軍費佔財政收入比為5.8%,美國是18.4%;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按尼米茲級服役週期50年,全壽命費用2000億計,每年分攤費用約40億。這40億只占到中國2015年軍費開支的2.7%;也就是說中國2015年就可以養得起至少30支尼米茲航母編隊。這個比較雖然有些粗糙,但說明了中國絕不會因為4-6支航母編隊而背上沉重的財政的包袱,更不會削減對其他軍種的投入。同時也讓人看出,究竟是誰在窮兵黷武。
說了這麼多航母花錢的,那它能帶來什麼經濟效益嗎?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航母作為大型工業建設,它能帶來大量上下游基礎工業的建設。如造船、機械、材料、航空、電子通訊、武器裝備等。中國造一艘航母需要4000萬個工時,可以解決約18萬個就業崗位,還能帶動上下游近150個的行業、3000家配套企業的生產。造一艘300億人民幣的航母它對產業的帶動作用是開發300億元房地產項目的十倍以上(?),航母是名副其實的產業龍頭。
圖博館
又一個3月30日,1856年3月30日,戰爭雙方簽訂《巴黎和約》。沙皇俄國放棄所有佔領區域,黑海領域不得駐軍,打了敗仗,丟了面子,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仗打輸了,但事情沒完。大砲一響黃金萬兩,克里米亞戰爭一戰打掉了8億盧布,等同於俄國四年中央財政收入。這一筆巨大支出給沙皇留下了一屁股爛事,首先是國庫債台高築,沒錢了。再次俄國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原本俄國就窮,農奴被壓榨得怨氣沸騰。兵敗之後起義更是頻繁,去給沙皇當兵也是死,反抗也是死,那還不如反抗好了。
而俄國知識分子們也認識到,俄國不是什麼大國上邦了,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弱,要搞改革才對。催著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學習英法,打造海軍。林林總總這些玩意歸結到沙皇的案頭,都需要一個東西——錢。
…………
回應
完全不同意文章的觀點。賣掉國土還有道理了?!即使變成無人區,也絕不可以賣掉。這個世界最寶貴的就是土地,即使是現在看起來最貧瘠、最沒有利用價值的國土,也是國土。怕被敵人奪走就不要了,沒有開發價值就不要了,那還要政府和國家政權幹什麼?
那塊地只是殖民地,離國家領土還差得遠呢。英國占了那麼多殖民地,不也散了麼。對於西方列強來說,攫取資本利潤才是首要,海權國家更在意流動的控制權,對於一塊死地沒有那麼深的執念。土地都是可以拿來換的,如果國力衰敗,丟失的可就不只是殖民地了。
變成無人區當然沒問題,但關鍵是守不住,不說英國人,即使是美國人也可以輕鬆搶占那裡
守不住就不要了?就當時的俄國而言,那可不可以說,賽瓦斯托波爾守不住,不要了;明斯克守不住,不要了;基輔守不住,不要了;彼得堡守不住,不要了;莫斯科守不住,不要了……國土淪陷,還有機會奪回來,“合法”賣掉,就真的永遠失去了。
http://www.guancha.cn/XunYue/2017_04_02_401761.shtml
圖博館
荀越: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2017-04-02 外交、軍事觀察員
150年前的3月30日,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筆土地出讓合同簽訂。沙皇俄國與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了以720萬美元出售阿拉斯加的協議。根據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派委託人在華盛頓簽署的協議,阿拉斯加以720萬金美元的價格脫離俄羅斯帝國。當時,這約合1100萬盧布。同時,美國在9個月內付清這筆錢。
以現在人的眼光看,這筆交易實在是太便宜美國了。平均才4.47美元一平方公里,更不用說後來阿拉斯加發現了黃金以及石油等戰略物資。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這是傻了麼,平白給美國狂送大禮包?
究竟誰傻誰賣國?
實際上在當時,真正被罵成違禁詞彙的是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和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在淘金熱還沒興起,石油更是連影子都沒有的阿拉斯加,當時有價值的出產大概也就是各種動物皮毛這些玩意。所以美國人民實在是覺得主持這一交易的西華德腦子跟雪橇三傻有的一拼,或者是總統大人吃飽了撐想養北極熊玩。直接把阿拉斯加叫“西華德的冰箱”或者是“約翰遜總統的北極熊花園”。
當時的阿拉斯加有什麼?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
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簽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
實際上早在協議簽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軍開入奧斯曼帝國屬地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然後英法等國相繼向俄羅斯宣戰,從俄土戰爭擴大成俄國和英法為爭奪巴爾乾和黑海的國際戰爭。
雖然戰爭開始在歐洲,但是戰場可不僅僅在歐洲。英法海軍幾乎是全方位地襲擊俄國。從歐洲的黑海英法艦隊和陸軍猛攻塞瓦斯托波爾、波羅的海英法艦隊炮轟博馬松要塞,到亞洲的勘察加半島,英法亞洲艦隊運送水兵登陸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甚至英軍軍艦直接衝進白海,堵著港口對300艘商船進行了檢查,臨走還砲擊了科拉半島。
圖博館
制度之間的比較,比的應該是哪一種制度可以更有效的組織社會資源,不論是戰爭還是生產。輿論,腐敗,法制,乃至於容忍度,認同度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涵蓋到觀察的範圍之內。美國的製度不僅是腐敗,而是腐朽,那是一個從企業托拉斯到常青藤學校,從政客到官僚的完全封閉的高等白人圈子。然而美國朽而不倒的原因在哪裡?在於美國的這個封閉圈子非常具有共享精神。
其實就是美國底子更厚,更折騰得起。比如,假設都有20%的腐敗,但是經濟實力上畢竟美國底子厚得多,美國有200塊,蘇聯只有100塊,美國政府腐敗掉40,蘇聯政府腐敗掉20。冷戰中軍備競賽+支持各處小弟美國花掉60,蘇聯也必須花掉60。最後美國老百姓還有100塊錢過日子,蘇聯老百姓就只剩20塊了。
“蘇式腐敗”打不過“美式腐敗”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把腐敗合法化了。腐敗合法化會導致人民對於腐敗認知的模糊,同時也會讓民眾找不到憤怒情緒發洩的對象。現在“俄式腐敗”未必比“蘇式腐敗”輕到哪裡去,但是已經沒有蘇共來給毛子們發洩了,一個個只好酗酒、吸毒、鬥毆。
這才是真正的原因,美國可以吸小弟的血,而蘇聯爲了表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甚至要放自己的血,所以資本主義的優越性顯示出來了——榨取剩餘價值越多資本家越有錢,有錢就什麼都不怕了
公有製無法解決創新和個人積極性問題,特別是商業模式、生產管理模式、社會組織形態創新。因為沒有成功後的巨大利益誘惑,誰還願意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創新?國家和官僚體系更不願意冒險,失敗了算誰的責任。所以蘇聯幾次大發展都是西方遇上危機,大規模引進西方技術,蘇聯體制是創造不出新技術的。
蘇聯體制創造不出新技術,它的核彈、洲際導彈、航天技術、航母、核潛艇、隱形戰機全是你穿越了給蘇聯帶去的。蘇聯的科技創新能力非常強大,以最基礎的數學來說,整個蘇聯時期,都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世界。蘇聯數學家是當時世界上非英語國家裡,唯一用母語——俄語,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
斯大林說過,勝利者是不可被指摘的,美國是勝利者,其他都是瞎扯。蘇聯人民不能忍受?當然不能,誰讓你號稱是比資本主義先進得多的製度呢?你理應科技更先進,腐敗更少,人民生活水平更高。你做不到,要么是你胡說,要么有別的問題。
中美現在也處於全面較量中,美帝自從特朗普開始競選起處處顯示出來衰敗、分裂的跡象。
http://www.guancha.cn/GaoBo/2017_03_14_398618.shtml
圖博館
高波談大國反腐:“蘇聯方案”為何敗於“美國方案”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2017-03-13,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分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工作報告,報告中的反腐成績再次引發關注。
多年來,反腐一直是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大國興衰也與腐敗相關,本文作者比較了蘇聯與美國的腐敗與反腐歷史,指出“ 腐敗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特殊視窗,檢驗的是'國家提案能力'和國家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腐敗就是腐敗,既不應當在國家崩潰的歷史審判席上缺席,也不應該大包大攬為那些國家治理體系的結構性'硬傷'頂罪”。】
是什麼壓垮了“蘇聯熊”
美國和蘇聯,都是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國,也是冷戰時期的世界兩極。兩強對峙,美國人何以笑到最後,分析林林總總。其中一個較為公認的原因是,蘇聯人是“自己打敗了自己”。特別是蘇共黨內的特權和腐敗等問題,成了壓垮“蘇聯熊”的最後幾根稻草之一。
然而,在人類社會進入20 世紀的全球化初潮期,美蘇兩國都曾是“全球腐敗治理公開賽”的領跑者。比如,19 世紀末,在南北戰爭之後統一起來的美國逐漸開始走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腐敗高發期,逐漸與腐敗的“老歐洲”拉開了距離。十月革命之後,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共和國不但給蘇聯人民以希望曙光,還曾燃起了廣大亞非拉被壓迫民族的自強夢想。
事實上,儘管各自建立了一整套關於腐敗治理的體系框架,但蘇美兩國一直受到腐敗問題的困擾。比如,尼克松,就因水門事件不光彩地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蘇聯時期的種種腐敗醜聞,更是被“段子手”編進廣為流傳的“政治笑話”。很多研究者指出,蘇聯政權的崩塌是從信仰的瓦解開始的,其根源是國家治理體係以及信仰體係與本國現實脫節、與人民需求相悖。
……….
回應
腐敗問題並不是“蘇亡美興”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區別在於,當整個國家直面“腐敗之痛、貪瀆之恥”時,人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美國人民在抱怨中,選擇了和這個腐敗的國家一同改進……蘇聯人民則喪失了希望。——這段話值得每個人注意
圖博館
深度:中國新坦克剛服役印度馬上招標遲早會被拖垮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7.1.23的報導,印度主管國防研究和開發的DRDO已經決定要研發下一代主戰坦克的需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型坦克的要求,研發一款40噸級的主戰坦克,這一噸位已經跟中國在珠海上展示的VT-5坦克差不多,按照傳統劃分已經到了中型坦克,顯示出印度“似乎”有些務實了,放棄60噸的“阿瓊”。但是接下來就讓然看起來更符合印度的“傳統”了,要求在2017到2019年間開發馬力達到180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和配套的傳動裝置!印度也有自己獨特需求,在16,400英尺(4920米)的海拔高度和低至-20℃的溫度下啟動並正常運行。有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要求只有在”世界屋脊“區域才能達到相應的環境溫度,可見印度新坦克潛在對手目標已經相當明確了。
雖然在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發動機功率一般都會降低為原來的40%左右,可印度這麼高的指標,能達到嗎?這個非常值得懷疑,畢竟“阿瓊”上面還是使用引進德國MTU的發動機。
相關新聞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日漸活躍 印度下血本欲遏制中國
回應
感覺印度又要被坑,緊跟是什麼節奏,被坑的節奏,有沒有考慮到吃不消?從不考慮。
印度萬國牌裝備,再打起仗來後勤供給問題會比較大。印度那麼緊跟中國估計是對之前中印戰爭心有餘悸。
中國按自己節奏一步一步來就夠了,想跟著咱節奏來的人看他有沒有這本事跟得上了
別低估對手,謹慎應對沒毛病
論鬧笑話,我只服阿三!
能不能嚴肅點?這是軍事版,不是娛樂版,看新聞要專心!嘻嘻嘻嘻嘻嘻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1/doc-ifyameqr7428337.shtml
圖博館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俄國人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圖博館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相關新聞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美軍歡呼特朗普要兌現擴軍 承諾帶來3000億軍費
特朗普會成為裡根第二與中國大搞軍備競賽嗎?(回應:別猜這猜那了,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想遏制並延緩中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增強自身軟、硬實力是關健。 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原蘇聯是因為雙方在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競爭,而中國祇要看好周邊就行,結果就是美國更容易被拖垮。 美國政府那20萬億的債務,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看看近兩年中國軍事技術和新裝備的爆發,明明是中國在拖著美帝搞競賽!)
圖博館
回到中國戰略學界的問題,我們既要更多了解中國,又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科學素質。中國文科知識分子總體上知識面偏窄,對科學數據等不甚敏感,這種缺點需要有效彌補。中國在國際和社會層面都對戰略研究有著旺盛需求,我們的戰略學界應該利用好傳統以及當下的優勢條件,實現更好發展。
回應
中國能夠夾住尾巴多少與南斯拉夫使館事件相關。
正是使館被炸才讓軍隊建設重回正軌。軍費正是從那以後逐步提高,甚至影響教育支出計劃。
金燦榮。你敢說美國戰略家集體犯錯?你跟世界上的所謂專家 學者。戰略家比 你算老幾?弱
你和他比你又算什麼?說一個,沒有集體犯錯的理由。集體犯錯的理由,美國延續了冷戰思維,美國打兩伊戰爭,敘利亞,卡扎菲,凌鏡門事件,克里米亞,重返亞太戰略……種種, 美國還是 零和思維 。21世紀 是 合作共贏思維。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2-11/doc-ifyamkqa5600985.shtml
美媒:美軍陷入燒錢戰爭大砲打螞蟻貽害無窮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11.14發表題為《美軍真正的問題是用“大砲”打“螞蟻”》的文章,作者為托比亞斯•比格爾斯和斯科特•尼古拉斯•羅曼紐克,編譯如下:
高技術武器意味著更多的花費
高昂花費將令軍事行動不可持續
對手也在利用廉價的先進技術
追求絕對的安全將意味著破產
印度軍費超俄成第四為何還不夠花 都是自己折騰的2016.12.15觀察者網
2016年簡氏防務周刊發布的年度國家軍費報告出來了,在今年的軍費排名中,印度成功取代俄羅斯,排到了世界第四,令不少人感到“震驚”。
英國世界第三的軍費,咋還不夠用?
在當年日不落帝國雄心壯志、天下布武的年代裡,這些軍事基地是耀武揚威,施展與軍事和外交影響力,攫取海外利益的跳板,但到了今天,這些基地就變成了吞噬英國軍費的血盆大口。一個地區性的強國的體格,非要去維持一個世界性帝國的架子——哪怕僅僅是空架子,可想而知,代價也會是非常巨大的。
俄羅斯的窘境
印度軍費為啥就不夠花呢?
圖博館
這種戰略認知和應對當然主要得益於鄧小平等領導人的洞察力和政治智慧,但中國戰略學界的貢獻不能被忽視,至少沒有誤導決策層和整個社會的戰略判斷。
再看美國戰略學界,他們在1991年之後基本是在集體犯錯,這是今天美國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所在。雖然美國學界在冷戰後發表了很多研究性或評論性文章,但他們把冷張結束的原因和結果本末倒置了。雖然冷戰的結果是美國贏了,但原因並非美國擊敗了蘇聯而是蘇聯自己的沉淪。美國學界不應把這種意外之喜當成美國自己的成績而心安理得,而應心懷謙卑地感謝對手犯錯。基於這種認知,美國本應在經濟上幫助俄羅斯渡過轉型難關,在戰略上允許俄羅斯參與全球治理。如果真那樣做了,今天美國的戰略處境會好很多。可惜彼時整個美國戰略學界都驕傲了,福山“歷史終結論”那種在學術上根本站不住腳的總結判斷竟然一時洛陽紙貴,沒有遭到嚴肅反駁。正是在這種錯誤戰略判斷的影響下,美國才開始逐漸走向對外欺負別國、盲目擴展美式意識形態的道路,國際權威下降並陷入種種困局。
只有通過這種比較,我們才能對中國戰略學界的整體面貌形成更準確的認識。目前來看,美國戰略學界面臨巨大困惑,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對戰略學界採取冷落態度,這對戰略學界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還未可知。但從大趨勢看,我國特別支持戰略學界進步,比如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智庫的目標等,這無疑將有利於中國戰略學界整體水平和影響的進一步提升。
戰略學界應在反思中實現更好發展
當然,既然對去年國際重大事件的預測失誤是世界性現象,那麼包括中國學界在內的整個戰略學界都應反思。比如要擺脫精英主義,更接地氣。美歐以及亞洲一些國家現在都出現較強的民族主義和民粹思潮,這其實是對精英主義的反彈。過去30多年來,新自由主義採取強烈的精英主義立場,這就容易讓學界脫離社會,一旦脫離民眾需求,研究方向就容易出錯。基於這個教訓,以後戰略學界要更多地去關注社會真正的問題,做到“為人民服務”。
再如要盡量減少甚至擺脫任何左或右的意識形態束縛。過去我們有過強烈的蘇聯意識形態,後來經過努力逐漸擺脫了,但後來又有點落入與西方類似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被任何意識形態綁架都會產生佛家所講的那種“心魔”,知識界因為覺得自己真理在握而尤其容易陷入“心魔”,進而帶著偏見看待問題,而偏見往往比無知更可怕。
圖博館
中國戰略學界總體水平處在世界前列
我跟美歐日印等很多國家的戰略學界打過交道,總體感覺中國戰略研究實際處於較高水平。就戰略對話而言,目前中美處在一個檔次,別的國家要往後排。即便在中美戰略學界之間,兩國也是相互“教訓”,而不是美方單邊“教訓”中方。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兩方面,一是中國戰略學界的自身優勢,二是美國同行過去20多年的集體犯錯。
就中國而言,首先是我們源自歷史的戰略遺產極為豐富。我們是諸子百家的後代,無論兵家、法家還是道家都蘊含深邃的戰略思維,這是老祖宗留給當代中國戰略學界的資源。
其次,中國近年來在智庫建設上的投入在世界大國中佔優,從人數和資金等方面衡量可能只比美國略差。雖然中國智庫存在機制建設等方面的主觀缺陷以及漢語不是國際通行語言等客觀束縛,但從國際智庫間的對話來看,我的感覺是目前任何重大國際議題探討,主要發言者都是中美。歐洲國家或日本、印度等國智庫的視野還是相對較窄,認知水平達不到中美學界的高度。
第三,與中國的體量和國際地位上升有關,我們的客觀重要性已經達到這個程度。從1991年冷戰結束到現在,中國在諸大國中戰略獲益最大。美國當時雖然贏得冷戰勝利,但跟其戰略學界或智庫並無太大關係,而主要是尼克松政府和里根政府做得不錯,加上蘇聯出了戈爾巴喬夫這樣的領導人。對冷戰終結這個20世紀後期最重大的世界史事件,國際學界都應有正確認知和應對。在這方面,中國顯然在大國里做得最好。
以1991年為時間點,除中國外的所有對手跟美國的差距都在拉大,比如日本GDP當時是美國的65%,現在只有不到1/4;德國當時接近美國50%,現在是1 /5左右;蘇聯當時是美國的70%,現在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只有美國的1/14左右。只有中國是從當年的1/15左右達到了今天的2/3左右。這種格局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對冷戰結束的總結和應對準確,現在國內基本的共識是蘇聯解體一是搞擴張主義、透支國力;二是國內經濟缺乏效率。因此,我們的應對簡單有效,對外就是韜光養晦、“悶頭髮財”;對內就是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經濟增長是硬道理,並且通過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強內部效率,進而實現了快速發展。
圖博館
再看美國戰略學界,他們在1991年之後基本是在集體犯錯,這是今天美國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所在。冷戰的結果是美國贏了,但原因並非美國擊敗了蘇聯而是蘇聯自己的沉淪。可惜彼時整個美國戰略學界都驕傲了,福山“歷史終結論”那種在學術上根本站不住腳的總結判斷竟然一時洛陽紙貴。在錯誤戰略判斷的影響下,美國逐漸走向對外欺負別國、盲目擴展意識形態的道路,國際權威下降並陷入種種困局。
社會科學主要功能是“馬後砲”的解釋
國際社會去年發生很多“黑天鵝”事件,戰略學界對這些主要發生在歐美的事件大多沒預測對。不僅中國學界如此,歐美學界也是如此。某種意義上,中國戰略學界的失誤是歐美學界預測不力的必然結果。因為我們處在北京,對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事件進行預判時要參考歐美同行的研究。歐美戰略學界預測失誤,直接導致世界性的預測失誤。
社會天然有著掌握自身命運的渴望,對這類重大國際事件,希望學界能夠作出正確預測。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我們學者也有這種抱負,希望在預測方面有所成就。只是社會科學本身就有落後性,學科成熟度低,主要功能是在事件發生後進行“馬後砲”的解釋,但預測功能確實很弱。
我們只能根據同類事件過去出現的多次博弈和經驗,進行一些有關事態會否發生以及在何等形勢下發生的判斷,但不可能“後知五百載”。現在人們指責戰略學界對去年這些重大國際性事態預測失誤,但按照嚴格科學的預測標準,對20年前蘇聯解體那種量級的事件,也是沒任何學者真正預測到的。這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根本區別。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定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其一,對於國際性事件或說到底是人這種不斷變化的對象進行研究,事後解釋和總結仍然極具意義,至少能盡量避免犯二次錯誤。這種社會科學應有的預防性功能,可能被普通人引申為預測功能了。其二,從國際競爭角度講,如果一個國家戰略學界對已發生事態解釋得好,就有利於增進該國政府決策能力,提高其在國際博弈中的勝算,正所謂運籌帷幄決胜千裡。
圖博館
再加上中國打造的多層反艦網絡,遠程空艦導彈配合轟炸機和多種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組成的水下攔截網,這些都是為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量身定制的。而通過2016年的多次實兵對抗演習,中國海軍已經在證明自己這套戰術的有效性,根本不怵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所以,埃里克森認為,中國海軍其實就是為在中國周邊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而量身定制的,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美軍航母成就中國史無前例造艦潮!”這句話其實已經切中了要害:能夠把對抗全球第一海軍作為首要戰略目標,中國海軍的規模和質量,以及相應的戰術戰法必然要進一步發展。而這勢必將會徹底摧毀在亞太已經十分脆弱的戰略存在。
當然,中國海軍還需要吸取美軍的發展經驗教訓,例如:持續的高速發展是仍然是中國海軍未來十年的首要任務?如何保持持續的投入來維持這樣的高速發展?新舊船舶的加速服役,也會帶來諸多維護成本的上升,是否會有利於中國海軍未來的持續發展?這些問題,是美國海軍發展總遇到的,而且也正是現在困擾美國海軍的,而中國海軍如果想要持續偉大,這些問題不容忽視,甚至需要提早預防,才能保證可持續性的高速發展。(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美軍在亞太的存在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國遲早這樣,只是美國逼我們加快了這個步伐
鯰魚效應
預防冷戰時期,美為俄設下的軍備競賽陷阱再度重演,無需盲目追崇,攀比,發展適合本國經濟實力,科技含量高,足以保證自身安全的一定數量的國防軍事裝備就可以了!俄經濟就是冷戰時期被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的……
這是事實。利害關係,國際形勢。他們這些評論的根本不懂啊。
總得有根打狗棍那
前車之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1/doc-ifyamkzq1241978.shtml
金燦榮:美國戰略學界集體犯錯盲目擴展意識形態2017.2.11環球網
原題:中國戰略學界不必妄自菲薄
作者: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以1991年為時間點,除中國外的所有對手跟美國的差距都在拉大,這種格局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對冷戰結束的總結和應對準確,現在國內基本的共識是蘇聯解體一是搞擴張主義、透支國力;二是國內經濟缺乏效率。因此,我們的應對簡單有效,對外就是韜光養晦、“悶頭髮財”;對內就是把發展放在第一位,經濟增長是硬道理,並推行市場經濟增強內部效率,實現了快速發展。
圖博館
美軍專家:美國航母亞太行動促成中國海軍造艦狂潮2017.2.11新浪軍事
在2016年,中國一共服役了24艘各型軍艦,總噸位接近15萬噸,這一規模已經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海軍的總和。而且,在2017年,中國海軍將會迎來遠多於2016年的艦艇服役,而且將會有一艘6萬噸的航空母艦進入下水舾装。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被國外專家們廣為稱道,甚至有美軍專家稱其為“史無前例的造艦潮!”並“使得中國海軍將會再度偉大”。
安德魯•埃里克森是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的教授,他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出版的”中國海軍發展研究“的第六卷《中國海軍的造艦潮》一書中,詳細分析了中國海軍造艦速度必然性,以及將會對美國海軍部署能力的影響。在他這本不算特別厚的書中,其實就說明了幾個事情:中國海軍正在保持著史無前例的造艦潮,而必然將會使得中國海軍變得再度偉大起來。而促成中國海軍再度偉大的關鍵,則是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頻繁出沒在亞太,使得中國不得不選擇建設領先的“海洋力量“。
根據這位美軍專家的分析,目前美國在亞太的航母戰鬥群所面臨不再是如何打擊別人,而是如何在別人的飽和打擊中生存並反擊的問題。這一趨勢已經愈加明顯,隨著中國海軍4艘055型驅逐艦和至少2個航母戰鬥群的建成,美軍在亞太的海上優勢進一步被削弱。再加上中國使用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正在迫使美國必需要加緊研究相應的對策。不要說是否能打中,僅僅是為了應對這種潛在的威脅,美國海軍就不得不投入資金來升級自己的艦空反導導彈,“標準-3”導彈,這種現在已經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僅一套系統就要2000萬美元。而對於中國來說,2000萬美元不過就是2枚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價格。而且這種導彈具備多種打擊能力,而美國這套系統只能用來攔截。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實際投入產生的威脅效果遠好於美軍。而且東風-21D有效的維護了中國的海上利益,確保了美國航母戰鬥群不能夠輕易進入到3000公里射程半徑內。這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只要讓美軍的航母無法起飛艦載機進行有效的作戰,這個戰術就是有效的。
圖博館
紐約時報:美國總統選戰 醜態畢露 舉世鄙夷 2016-11-07聯合報
美國總統投票前七十二小時,紐約時報以「別提候選人付出的代價了,美國為這次選戰的付出更慘」刊出專論,指出二○一六年大選,是美國政治制度遭舉世鄙夷譏諷最嚴重的一次。這次選戰卻將美國政治醜陋面赤裸裸攤在世人面前,且暴露美國這個以民主理想自我界定的國家,其實和第三世界民主停滯國家一樣,成為反民主勢力受害人。
這次選戰充斥謾罵、性醜聞、貪腐指控,川普還說他擔心做票。美國這個品牌究竟失去多少光澤,目前無法量化。
美國人一度自覺是舉世羨慕的對象,現在則常覺得處境尷尬。美國的品牌仰賴美國夢,美國商家向來將牛仔褲等商品包裝成美國夢的一部分,向全球行銷,如今全部聽從建議,取消類似廣告。
回應
這次美國大選,醜態畢露的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CNN、、等所謂的主流媒體。紐約時報選邊站,積極充作希拉蕊的打手,每天批評的矛頭直指川普,不管道理只問立場,天天洗選民的腦,完全喪失了媒體中立的基本原則。
這次美國的大選,把二戰後國際新秩序,全世界民主系統設計的核心價值『商業帝國利益派』四處發動戰爭.掠奪全世界的資源,美國國內分贓不均、內部爆發嚴重衝突,讓全世界的人民直接戳破民主的神話
美是金錢立國! 假民主!
是的,美國不要再輸出民主了,你們的制度並不是最好的
美國總統是間接選舉 即使獲多數人支持 仍然落選 :在1824年、1876年、1888年及2000年曾出現過。
另參【圖博館】: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藏疆港台獨之毒藥 民主的烏坎之路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東協東協加三 中國崛起(二) G2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日筷箭之爭 中國市場 對中貿易戰 大陸經濟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雙率大戰 對中貨幣戰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入世》 俄烏戰爭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一) 民主偽形(二)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伊斯蘭革命 《歐洲新霸權》 《歐元》 歐豬四國 《歐洲共同市場》 《費城神話》 美善的《帝國》 《歷史的終結》 《文明衝突》 《美國的分裂》 《美國時代的終結》 《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 《美國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實力的衰落》 《全球反恐戰爭》 《恐怖主義威脅與美國政府的回應》
圖博館
其後,這些示威者轉往附近的干諾道中和西邊街交界處示威,占據了十字路口,令交通癱瘓,而現場所見,當時大概有數百人。
在與示威者對峙多個小時後,警方於凌晨12時採取行動,從3方面推進,逼使示威者回頭向東走向中環方向,但推進行動時而進行,時而停頓。
凌晨2時左右,有個別示威者向警員投擲磚塊後,警方採取終極行動,派遣俗稱「速龍」的特別部隊驅趕示威者。
在短短10多分鐘內,示威者四散,占據行動結束。
香港宣誓事件反釋法遊行 警民爆發衝突2016-11-06聯合報記者李春╱即時報導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就香港立法會兩名青年新政議員宣誓風波釋法,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今天下午發起萬人遊行反釋法。中方駐港官員說絕不讓港獨分子進立法會。
香港民陣今天下午發起遊行,反對人大釋法。遊行隊伍下午三點半由灣仔修頓球場出發,五點到達終點中環香港終審法院,在法院前集會。
民陣發言人說,有一萬一千人參與遊行,感到滿意。民陣召集人區諾軒說,人大常委在香港法院審理宣誓事件的司法覆核期間釋法,是破壞香港的法治的行為,希望人大常委撤回釋法的決定。
部分參與團體社民連、香港眾志、工黨等,接近遊行終點後就繼續前行,準備遊行到大陸駐港中聯辦示威。警方舉黃旗指其違法,雙方一度對峙,最後開放一條行車線放行。
但也有人支持人大釋法,一個叫「保衛香港運動」的團體,在分域街附近集會,約有五十人參與。
大陸駐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下午召集香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中聯辦,講述人大常委釋法。張曉明指港獨言行觸犯一國兩制底線,危害國家領土完整及統一,絕不允許港獨分子當立法會議員,釋法主要針對港獨。
張曉明又說,中央已預計到,部分香港人對人大釋法持抗拒態度,部分年輕人可能採取激烈行動,但為保持原則,即使抗爭行動難以避免,會堅定地應對。
回應
支持釋法,捉拿暴民。
香港这些英皇民的逻辑就是:他们可以打砸抢,可以骂你支那猪,你却不能用法律制裁他们。其實以前英國管治香港年代,香港不像現在那麼自由、民主。
圖博館
相關新聞
中聯辦:絕不容許“港獨”分子就任立法會議員
人民日報微信:是時候給“港獨”分子一次徹底教訓了!
港民眾期待“人大牌釋法消毒水”澆滅“港獨”
中央出手 港府:人大常委會將主動釋法
內地學者:釋法有助維護法治權威和香港民生福祉
港媒力挺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釋法
环球网社评:人大释法打击了“港独”和极端势力
英媒妄称释法系香港终结的开始 中方:不要干涉中国内政
多名“港獨”分子或失去议员资格 “港独”终遭主流民意唾弃
港議員不依法宣誓 人大:不得就職 港獨議員喪失資格
环球网社評:香港社會千萬別中了西方輿論的招
西方妄稱破壞香港司法獨立 外交部:中國不是你們在亞洲的傀儡
回應
不僅要釋法,還要對一切分裂國家的跳梁小丑施以重刑!
趕緊通過第23條吧,具體應該在刑法裡增加分裂國家罪,可操作性就強了。
香港是中國的,你要獨立,請滾出中國。
這是修改基本法!
這是修改法律?你的智商真值得懷疑。法律條款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用解釋的,但是有人肆意利用法律條款概括性往別處解釋,那就要說明法律的本意了。
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誰觸碰底線,就應該從嚴懲處誰,國家完整的根本大義,誰都不可違背。
港示威者試圖重演占中 但被驅散2016.11.07 中央社
香港一批年輕示威者6日晚試圖重演「占中」運動,但占據馬路數小時後被警方驅散。事件起因緣於泛民主派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遊行,抗議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香港立法會宣誓事件釋法。
遊行於下午3時半由港島灣仔修頓球場出發,向西遊行前往位於中環的終審法院,泛民各黨派代表都有參加,包括民主黨、社會民主連線、青年新政、香港眾志等。
民陣方面宣布有1萬1000人參加,警方則說有8000人。
遊行於晚上結束後,部分激進年輕示威者沒有散去,而是轉往西環的北京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大樓示威,期間他們曾衝擊維持秩序的警員,警員向他們噴射胡椒噴霧。
圖博館
回應
裡面那個黑中國的文風,完全是中國公知的風格啊,燒成灰也認識。
人不要臉最可怕
文人之筆利於刀劍,古來如此
手段精巧,內心邪惡。西方政治幾百年來一貫如此
儒以文亂法,果真如此啊
結果出來之後,不管誰當選,都會有人說是民主的勝利。再順便黑一波某國沒選票。民主國家誰上台都一樣,民主再差都比沒選票強云云。
http://www.guancha.cn/SongLuZheng/2016_11_08_379857.shtml
全國人大通過香港特區基本法第104條解釋2016.11.07新華社
新華社快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7日上午經表決,全票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7日釋法通過發表談話。該發言人說,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及個別候任議員在宣誓時宣揚“港獨”主張,侮辱國家、民族引發的問題,對基本法有關條文作出解釋,明確了依法宣誓的有關含義和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解釋,表明了中央政府反對“港獨”的堅定決心和意志,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和香港法治, 順應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完全必要,正當其時。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此次釋法有利於解決香港立法會部分候任議員宣誓違法引起的爭議,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打擊和遏制“港獨”勢力,有利於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連日來,香港許多政界人士紛紛表示,人大釋法就是為了遏制“港獨”。
有關立法會議員宣誓的問題,目前在香港正在進行司法程序,香港高等法院最快下週一才會作出判決。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認為,人大釋法選在這個時間段是有技術上的考慮,有利於澄清本地法律模糊不清的部分,“就算法官盡快裁決,還都會有一段訴訟時期,在香港也可能上訴到終審庭,也許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在這段時期內,怎樣的宣誓才有效,怎樣才符合《基本法》第一條、第104或者其他條款的要求,才能當特區的議員,這方面香港的法律就很不清晰,所以人大常委在法律上早日將有關的法律原意澄清,是有幫助的。
………..
圖博館
大選中,媒體的表現最為詭異,可以說打破所有底線和禁忌。在共和黨初選時,紛紛炒作特朗普的出格觀點,頗有嗜臭如飴的感覺。結果很快就把特朗普這個政治素人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政治新星,為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立下汗馬功勞。
這種反常的背後首先反映了媒體在互聯網時代的困境:傳統媒體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單靠不痛不癢、四平八穩的報導已經不可能贏利。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把市場效應放到極高的位置。所以即便特朗普表現得很政治不正確、很不靠譜,只要能吸引眼球,媒體便一擁而上,充當了他傳播的媒介。雖然,職業道德讓位給了生存壓力,透著一番無奈,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短期內還是得利者。
那段時間,特朗普利用媒體或者主動被媒體利用做得十分成功。
只是沒想到,美國媒體“溫飽”之後,還有餘力追求“淫欲”。等到進入兩黨對決階段,各大媒體又打破長期以來的中立、客觀原則,一邊倒地站在了希拉里的一邊。
我在美國觀選期間,雖然選舉已經進入尾聲,但媒體的風格依舊。《New York》雜誌封面是特朗普誇張、醜陋的特大頭像,封面標題則是大大的《LOOSER》。《大西洋月刊》乾脆發表社論:請不要投特朗普。
至於各家紙媒和電視台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攻擊特朗普。出版界也出了紅寶書——《特朗普語錄》。
顯然,這一會兒,媒體發現先前自己玩火玩過了頭,但悔之晚矣。於是只能不顧“節操”,鼎力支持希拉里以求“彌補過失”。然而,這種為了“正確”的目的,不顧手段的風格一旦成為傳統,後患無窮。
也難怪美國著名的媒體人庫克在一場研討會上說:“紙媒的方式在我看來違反了所有新聞報導的準則。”
當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對媒體的觀察並不僅僅局限於大選,還有對中國的報導上面。這裡面不妨以西方媒體的標杆《紐約時報》為例。
最近《紐約時報》有這樣兩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其春秋筆法簡直讓人自愧不如。
這一次大選重創美國的軟實力,把展示其製度優越性的機會變成了一場鬧劇乃至悲劇。但《紐約時報》的文章竟然還能把這個“制度事故”轉化成對中國的攻擊。
.........
圖博館
川普唱反調 歐巴馬4壯志難酬
接納非法移民遭擋 待川普、新國會決擇
歐巴馬推寬赦非裔 川普:縱容販毒
川普要恢復禁運 美古伊朗關係恐退回原點
TPP觸礁
相關新聞
RCEP 觸礁 亞洲國家紛紛琵琶別抱TPP 天下雜誌 2015.11.22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川普)反TPP與亞太國家焦慮 中時社論 2016.8.5 TPP遇阻 多國欲投中國RCEP懷抱
英媒:是時候宣布TPP臨床死亡了
天災黨爭不斷 安倍放棄在本屆國會通過TPP
聯合報:G20峰會 看中俄縱橫 憂台灣孤立:中(一帶一路)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方向一致;美國歐(TTIP)亞(TPP)布局難產。
百日大計 川普怎打造新美國
川普第一步 先弭平被撕裂的國家
川普勝選釋善意 市場巨震後趨穩
Fed臉綠 下月升息生變
川普經濟解方…減稅、增支出「把就業帶回美國」
川普傾向孤立主義…亞歐中東 美恐放手
世界權力版圖重劃
民粹川普 掀起歐洲反體制政潮
老美移民加拿大 不是笑話
美歐反體制怒火 愈燒愈旺
國際關係巨變 …全球瀰漫濃濃震驚、不安
習近平電賀川普當選:中美管控分歧、合作共贏
川普勝選 陸:盼中美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陸學者:川普保護主義 陸反有戰略機會
印媒稱美大選致決策停擺 中國出手撬走美兩重要盟友:菲律賓、馬來西亞
环球网社评:中国为何无需担心美国总统更迭:中美关系已经不是华盛顿一方说了算,更不是白宫的某位阶段性主人说了算,是由华盛顿和北京共同塑造,且北京塑造的能力在增强。
張小寶:為了證明美國媒體在大選中客觀中立,中國磚家也是拼了2016-11-09
本屆亂象頻頻的美國大選迎來了最後時刻,許多人心中的“尷尬癌”大概終於可以切除了。大選中美國媒體的偏向也令人大跌眼鏡,遭到了美國國內外的諸多批評。然而,美國媒體產業發達,積累了許多粉絲擁躉,為其辯護者“理直氣壯”,毫無尷尬,氣勢一點不輸批評者。筆者最近就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研究了一篇媒體界專業人士的辯護文,果然受益匪淺。
圖博館
票數多卻落選 民主黨再一次飲恨2016-11-09經濟日報
截至美東時間早上8點10分為止,柯林頓的全國總得票數為59,163,675票,贏過川普的59,027,971票。逾13.5萬票的領先差距,使柯林頓成為歷來第五位贏了總票數,卻輸了大選的美國總統候選人。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在2000年的激戰中,以些微票數領先小布希,但最終以五張選舉人票敗選。
川普贏了!外媒分析四大原因
選前民調完全失準,讓許多專家跌破眼鏡,票數領先的4大原因:
第一,川普獲得無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壓倒性支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選民在幾次大選較傾向共和黨候選人,但2016年多轉向支持希拉蕊。第二,歷史紀錄顯示,低收入選民傾向支持民主黨,富裕的選民傾向共和黨,而收入與教育相關,使得每個水平收入指數的選民,對於兩黨的支持率有大幅更動。第三,少數族群如拉丁美洲裔、非洲裔及亞裔壓倒性支持希拉蕊,但支持率仍普偏低於四年前的歐巴馬。而川普在白人族群的支持率,與歷代共和黨候選人的支持率相當。第四,川普獲得男性選民壓倒性支持,但女性選民也沒有減少。
主流媒體民調崩盤 沉默之聲集體反撲2016-11-10聯合報
川普勝出,各家主流媒體眼鏡碎一地。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瑪格麗特.蘇利文指出,美國記者從來沒把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當一回事,因記者大多出身良好,不相信川普這個歧視殘障者和少數族群、以性騷擾女性自豪的人真的會當選,就算目睹大批選民嘶吼著想要改變,也視而不見。記者無法看清美國社會真正發生的事,只是不斷查詢喜愛的選舉預測網站,並暗自感到安心。蘇利文說,川普顯然嗅到了美國大眾對貿易和移民等議題的憤怒。雖然許多記者報導這些美國人的挫敗與幻滅感,但並不真的當一回事,只一廂情願地相信,得體和禮貌在美國仍然很重要,像川普這樣粗魯、言詞激烈的人一定選不上。
國內學者則表示,從英國脫歐公投到這次美國大選,顯見民調和真實民意差距太大,值得思考。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提到,川普的支持者是相對沉默的一群,當然也是民調無法反映的原因之一,這群偏向藍領、中低階層選民的主動或被動「沉默」,也是因為所謂的「主流媒體」沒有讓他們的聲音出來。台灣閱聽眾接收到的是美國自詡自由派大眾媒體的詮釋,他們型塑出來的川普形象,是充滿負面爭議的狂人。隨著科技發展變遷,過去包括電話、出口民調等傳統訊息收集方式,亟待重新思考改變,因為其結果是否充分反映意向,已經是一個問號。
圖博館
批評中國模式主要有三個觀點。第一,中國還不完善,還有很多缺點。然而現實世界怎麼可能會沒有缺點,怎麼可能有完美的國家呢?當然有,美國完美無缺,美國經驗完美無缺,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能有中國模式。第二,中國還處於變化當中,而現實世界怎麼可能不變化呢?哪一個國家幾十年沒有變化?當然美國沒有變,美國200年都沒有變,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能有中國模式。第三,中國太特殊,中國經驗不能擴散,而且擴散有害,但是哪一個國家的經驗不特殊,能擴散呢?美國經驗可以擴散,人家可以照搬,所以可以有美國模式,不能有中國模式。非西方國家照搬美國模式的,照搬一個失敗一個,大致是兩種結局:要么是從希望到失望,要么是從希望到絕望。其實美國國內也沒有搞好,美國應好好反思自己的模式了。我看美國大選期間,反思美國各種問題的聲音似乎越來越多了。
圖博館
第四,加強在各級官員與企業家、智庫群體之間的互動,強化政策事前預估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政策失誤,嚴禁“朝令夕改”,強化各類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與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觀念,依法治國,調動各方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加大對民營企業家在國內的安全感。
第五,推動雙邊與多邊的產能合作,以中國人成功走向世界、中國護照含金量越來越高為基本旋律,更多講述中國在“一帶一路”中的精彩奮鬥進程與對世界的積極貢獻,以真實的中國海外運營實力和資源配置能力提升事例,增加中國作為“大國國民”的尊嚴感、自豪感,為中國經濟中長期健康發展培育內生的持續增長動能與心理預期。
回應
看多了,早免疫了!還得多謝謝戰忽局的同志們幫打疫苗!
崩潰論西方的精英們必須撒謊,崩潰論說到底都是給p民看的,說中國有牆,自己這堵牆其實砌的比中國的還高
張維為談中國模式(一) 蘇聯模式失敗,因為和中國差了五千年 2016-10-27
這些年,從老生常談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衰落論”,到“中國拖累論”“中國世紀元年”,中國的發展總是備受關注。而面對國際社會的種種議論,該如何真實客觀的去看待中國的發展,一起來聽聽張教授怎麼說。
張教授指出“中國模式”涵蓋的範圍很廣,它可以指“中國發展模式”,也可以包括其他內容,如“中國政治模式”“中國商業模式”等。究竟誰最早提出“中國模式”,還需要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是最早提出者之一。
“中國模式”這個概念非常好,我們國內主要是兩種人不認同它。一種是覺得“模式”就等於“樣板”和“要別人照搬”的意思。實際上,“模式”這個詞確實有樣板這一層的意思,但是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對一整套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我們改革開放當中,“模式”這個概念用得很多,如“深圳模式”“蘇南模式”“浦東模式”等,就是經驗和規律的總結,沒有強加於人的意思。另一種反對聲音是源於缺乏道路自信,在他們眼裡,怎麼可能有中國模式,只能有西方模式。中國要做的無非是爭取接近西方模式,這對於我們這些在西方長期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的學者來說,實在是貽笑大方。西方模式下,過去20多年,多數國家都經歷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他們中多數人(包括美國人)的實際收入這麼多年都沒增加,甚至減少,這種模式怎麼能成為中國學習的榜樣?
圖博館
正是這些“不變”,使中國經濟長期處在全球增長領頭羊的位置。2010-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是5.4%、4.2%、3.4%、3.3%、3.4%、3.1%,中國為9.2%、10.6%、9.5%、7.7%、7.7%、7.3%、6.9 %,大體穩定在同期全球增速的2-2.5倍之間,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長期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2016年4月、6月、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三次調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增速預估均連續下調,而對中國經濟增速預估連續上調,可見國際重要經濟組織對中國未來的信心。當然,儘管如此,我們仍要對中國經濟要有更多的憂患意識。
目前最需要的是政策定力
在全球輿論紛繁複雜的背景下,中國社會尤其需要有明辨是非、去偽存真的能力。社會需要一些雜音,一些擔憂與批判可視為是對中國發展的社會責任,有的則可理解為是對中國未來不確定的焦慮,但雜音不應演變為對某種理論原教旨主義的傲慢與對中國式探索的偏見。中國經濟決策者與社會主流需要有定力與耐力,讓經濟改革的成功故事與民眾感知,不斷戰勝國內外消極輿論的強烈衝擊,既要減少短期經濟失誤的頻度,又要發掘長期願景實現的預期。
第一,讓重大改革成果落地,儘早普惠民眾的實際利益。正如二孩政策的迅速出台帶給人們中國老齡化解決的曙光那樣,倘若十八屆三中《決定》中列舉100多項改革計劃,如減政放權、戶籍改革、去行政化、追責條例等都在各個層面逐條落地,人們將會重燃對政府與體制的信心,也將大大激發民眾的經濟信心。讓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是體現各級政府堅定改革意志與誠意的最好方式。
第二,在真正能夠提升國民幸福感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安全感的經濟政策上下功夫,如發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的基礎性作用,對老少邊窮困群體予以底線救助,樹立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成功典例,激發鬥志。尤其要在目前房價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推行樓市改革,減少社會焦慮感上做大文章。
第三,樹立群團式創新團隊榜樣,對創新團隊進行製度性的表彰和獎勵,大力支持和推進技術創新轉化。尤其是在軍轉民技術推廣和應用上,引導人們向群團式創新團隊榜樣學習,形成全社會創機關報風氣的正能量,對沖國內外複雜輿論對國內經濟發展“停滯論”的不良影響。
圖博館
“三個不變”是中國經濟可持續性高增長的關鍵
與輿論悲觀主義完全相反,從民眾到政府,從國際到國內,各方面因素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與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動搖,而這些“不變”是保持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關鍵。
第一,中國人民的向上心態沒有變。面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倒逼出了大量激流勇進的勞動者、企業家和投資者,掀起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屌絲經濟”的新浪潮。
第二,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之勢沒有變。2015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6.1%,遠未達到歐美髮達國家約80%的平均水平,隨著新一輪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將為經濟增長創造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產階級人口,仍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國。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消費對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1%,遠高於2015年的66.4%和2014年的51%,充分發揮了經濟增長“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展開,智能消費、節能消費、綠色消費、服務消費、品質消費、便利消費、安全消費等將進一步持續穩步增長,消費結構也將持續優化。中國繼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出口大國後,在近年內有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這個進程蘊含大量商機,不僅為世界各國投資者營造了一個大市場,更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一輪騰飛提供動能的增量。中國新興產業也處在快速壯大階段,健康產業、文化服務業、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等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據估算這些產業累計產值規模潛力在60-80萬億元。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餘量沒有變。目前,中國國家債務率遠低於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且40%左右的債務集中在基礎設施與社會保障等民生內容上;較高的國民儲蓄率轉為投資和消費的空間較大;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基準利率較高,有足夠多調節流動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空間。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的啟動運行,跨國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將加快推進。這些舉措就像是源源不斷的彈藥,不斷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激發企業和投資者積極性,為下一輪的經濟活力、保持長期中高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源泉。
圖博館
王文:關於中國經濟悲觀論的三點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6-10-26
近年來,時常有一些關於中國經濟惡化的消極輿論,與國內其他領域的悲觀主義心理形成共振,嚴重戳傷了投資者的信心,對國家運行埋下了嚴重的隱患。長此以往,還將衝擊社會穩定和政治團結。從這個角度看,提升社會對中國改革未來的信心,化解國內外消極言論的干擾,已經成為同宏觀政策調控、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佈局同等重要的政策指向。
三類誇大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論調
梳理那些揣測中國經濟的論斷,看似振振有詞,引經據典,但多少顯得過於悲觀,有的甚至危言聳聽,與1990年代末以來輿論界流行的“中國始終要亂”邏輯一脈相承。大體看來,類似論調可分為三種:
一是以偏概全,將經濟金融個別領域的短期波動視為中國經濟的整體未來。
二是以點蓋面,將一些人的不適應情緒視為中國社會的整體心理。比如,粗放增長、排污增長、賣地增長、腐敗增長等方式被摒棄,讓部分人無所適從;高檔、奢侈、菸酒行業的畸形發展被抑制,讓部分行業狀態低迷;官員不敢權力尋租, “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官場心態,造成了一些領域辦事效率的下滑。這些情緒在相當多的範圍內存在,但並不是中國的全部。
將摒棄過去“不正常”現像被視為發展下行風險的短視看法,往往看不到諸如“互聯網+”、“分享經濟”等新經濟增長點的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繼續提升,廉潔的社會交往模式正在形成等良性、健康發展態勢。更糟糕的是,他們忽視了對近年來社會風氣轉好、經濟結構優化的宏觀感知。
三是短視武斷,將技術創新的短期乏力視為全球增長永久困局。比如,一些聲音認為目前中國正陷入互聯網業態的經濟泡沫,會溢出衝擊到未來的世界經濟。事實上,他們忽視了這些年來新技術革命蓄勢待發前夜普遍存在的昏暗與平庸規律。目前各國都出台大量技術創新的刺激政策,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兩化融合”、“中國製造2025”等,相比之下,中國在加快推動重點產業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的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後發優勢。中國不少省份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高於GDP增長,微商、電子商務、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新業態快速發展,形成中國未來發展的獨特競爭優勢。
圖博館
到了80年代,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工資上漲了,正好我們改革開放,也抓住了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在原來的經濟體失掉比較優勢,給我們帶來的進入市場的窗口機遇期,讓我們快速地實現了從農業經濟向現代化經濟的轉型。
中國成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結構變遷的領頭龍
在2010年,我在世行的時候,應邀到聯合國世界發展研究院做年度演講。當時我提出,由於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原來依靠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成為“世界工廠”,現在隨著工資上漲,也會出現像日本在60年代、亞洲“四小龍”在80年代那樣的產業轉移的窗口機遇期。
這個窗口機遇期跟過去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在60年代的時候,日本在整個製造業僱用了970萬人,80年代韓國製造業僱用了230萬人,我們的台灣是150萬、香港是100萬,新加坡是50萬。我們中國內地這一部分,在整個製造業僱用的人數是1.25億,在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就有8500萬人。
現在的低收入國家,加起來整個製造業僱用的人數只有850萬人,非洲54個國家,包括北非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以及沙漠以南的國家,它們現在製造業僱用的工人加起來差不多只有一千萬人。所以中國讓出了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會使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像東亞那樣的經濟騰飛的非常好的窗口機遇期。
華堅鞋業在埃塞俄比亞的迅速成功
C&H 成衣在盧旺達的快速成功
結束語
所以總的來講,經濟發展是一個結構變遷的過程,在這個結構變遷的過程當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完善是需要投資的。如果給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融資,是用來增加它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的投資,或者是消除它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在市場當中的各種瓶頸,來減低交易費用的,這些發展融資應該就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快速地發展。
遺憾的是,過去發達國家總是以它的理論和經驗為標準,讓發展中國家照搬,結果都不成功。我覺得非常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成功的道理是什麼,根據這個道理來建議發展中國家,市場怎麼發展,政府怎麼發揮作用。發展援助也應該是按照這個思路,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結構轉型。
這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必須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技術的創新,這樣勞動生產率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收入才能不斷增長,我們的增長也可以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個史無前例的黃金窗口機遇期。
http://www.guancha.cn/LinYiFu/2016_10_06_376277_1.shtml
圖博館
此外,我們還有絲路基金,還有中非基金,只要是用於投資,基本上都是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按照它們的比較優勢來發展產業,解決這些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所以這些也應該包含在發展援助裡。
最後一項是一些主權債務基金,總之只要是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結構調整、結構變遷的,都是有利於它們發展的。我們用一個指標,包容髮展的理念,可以看到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南南合作的發展趨勢。
比較起來,傳統的北南發展援助,是以發達國家的理論和經驗為基礎的,它的口徑是窄的,主要是贈款和低息貸款,並且它的援助是跟貿易脫鉤的。因為發達國家在這些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項目上沒有比較優勢,所以它建議跟貿易脫鉤,但這些努力並不能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結構轉型,也就沒有辦法幫助它們快速提高勞動生產率,縮小跟發達國家的差距。
而南方國家之間的發展援助,是以南方國家的經驗為基礎的,比如怎樣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怎樣建立工業園區,並且來自南方國家的這些資金,是把援助、貿易和民間投資結合在一起,更接近市場行為,會更有效率,所以它是互利雙贏的。
南南合作推動結構轉型的新機遇
飛雁模型和發展成功
如果沿著這個新思路的話,現在非洲國家,或者是其他南方國家,會面臨著非常好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機遇,因為我們看到經濟發展是一個結構不斷變遷的過程,成功發展的國家可以利用後發優勢。
但是利用後發優勢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隨著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就讓出了原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空間,如果你正好進入到了這些產業,你就可以大量地將勞動力從農業中轉移到現代化的製造業,只要這個產業是符合比較優勢的,你就會發展很快,積累資本,然後不斷進行產業升級。
最明顯的例子,我們知道,18世紀工業革命是在英國發生的,從紡織業開始,紡織業是勞動力很密集的,英國發展得非常好,資本積累,產業升級了。在19世紀的時候,西歐的德國、法國、比利時、瑞典、意大利、瑞士,就去發展那些紡織業、成衣業,實現了它們的工業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同樣工資上漲了,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以後是最先發展的,也就是依靠美國讓出來的紡織、成衣、電子加工業。到了60年代的時候,日本工資上漲了,亞洲“四小龍”當時還是農業經濟,正好利用日本工資上漲、勞動力密集型加工業失掉比較優勢的窗口機遇期,它們進入到勞動密集型加工業,所以發展起來了。
圖博館
一方面是發達國家從2008年危機發生以後到現在還沒能複蘇,它們能夠提供的貸款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我們能夠提供的對外發展合作的資金越來越多。而且不僅我們的政府提供的資金越來越多,我們的企業也在越來越多地“走出去”,帶出去資金、技術,帶出去我們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學者沈曉方做了一個研究,2015年我們在非洲民營經濟的投資當中,有將近40%是投資在製造業的,當然都是勞動力比較密集的製造業。在能源基礎設施上的投資,礦產上是7.4%,基礎設施上是6.2%,在零售、物流方面的投資是13%,所以民營經濟走出去更多地是在製造業上面。政府做的當然有很多是在礦產資源、大的基礎設施上面。
我們知道,推動一個國家發展的最主要的是結構變遷,從農業經濟逐漸地去發展製造業,爬製造業階梯,慢慢變成一個工業化、現代化國家,進入到後工業化時代,進入到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這是我們從結構變遷的理論和經驗中了解到的。
我們要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這些外來資金應該是用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結構調整,實現結構變遷。但是我前面談到,過去來自於發達國家的是兩種傳統的資金來源,一個是贈款,不用還的,一個是優惠貸款,很低息的,但是他們過去思路錯了。開始的時候是發展違反比較優勢的大的製造業,後來就是要政府退出,發現效果不好以後,到90年代末又開始進行人道主義的教育、健康援助,但這些都沒有真正推動這種結構變遷。
而我們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的對外合作,不管是政府的贈款,還是低息優惠貸款,或者是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支持它們基礎設施、產業建設的貸款,即使優惠力度沒有像發達國家的贈款或者低息貸款那麼低,但是這些錢能夠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家來實現它們結構轉型和變遷,所以更有效。
隨著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將來給其他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資金越來越多,同時它們帶去的知識、信息、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進行結構轉型,所以有必要把這種發展融資的概念進行拓寬。
除了傳統的政府贈款和低息貸款,應該增加第二種,就是跟結構有關的,比如說我們給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信貸,這也是有利於它們結構變遷的。
第三,像我們的進出口銀行和開發行,還有我們的雙邊機構,有些也是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這種貸款雖然是按照國際上的市場利率,但它是用在改善基礎設施、進行結構調整上,有利於這些國家的發展。
圖博館
這些符合比較尤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當時沒有這生產技術的,那就招商引資,所以這些產業,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很快發展起來,達到了穩定和快速發展。而且發展很快的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又增加了很多資本,這些產業可以利用後發優勢發展得很快。
而隨著資本的積累,原來違反比較優勢的大型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變得符合比較優勢。在違反比較優勢的時候給它保護補貼是雪中送炭,但是現在再給它保護補貼那就是錦上添花,企業當然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又可能造成腐敗、收入分配不公現象,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深化改革,把這些保護補貼取消掉。
中國對外援助實踐:以非洲為例
從這種角度來看,進入21世紀後這十年,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展中國家可以發現,它面對的國際環境有所變化。
第一個是儲蓄的來源,在70年代的時候,發展中國家的儲蓄是相對較少的,在這種狀況下,很多資金是來自於發達國家。但是進入到八九十年代以後,中國儲蓄率高了,所以現在發展中國家的儲蓄總額是高於發達國家的,資金來源也更多地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從投資角度來看也是一樣,在60年代的時候,80%的投資是發達國家做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只有20%。但是進入到2000年以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越來越多,而且中國的投資佔發展中國家總投資的將近一半,所以更多的儲蓄和資金會來自於發展中國家。
尤其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第一大經濟體,而且有全世界最高的儲蓄率,它的資金來源就會越來越多。並且隨著中國的發展,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對國際發展做出了很多新的承諾。
這裡麵包括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倡議秉持著三個原則:廣泛徵詢、共同建設、利益共享。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倡議成立亞洲開發銀行,通過新的多邊國際發展機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
在2015年聯合國7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建立20億以上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資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並且成立20億美元的南南合作基金。
2015年在南非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上,習近平主席也提出在未來三年我們要提供600億美元資金,這當中包括贈款、無息貸款、優惠貸款、非優惠貸款,用於非洲的結構轉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並且還要設立一個20億美元的產業合作基金。
圖博館
另外很多轉型中國家不願意讓那些大型企業垮台,除了因為就業,那些先進的大型企業還跟國防安全有關,所以即使把它們都私有化以後,還要繼續給保護補貼。
像俄羅斯,它把原來的這些重工業都私有化,現在成了八大企業壟斷集團,它們是國防安全所需要的,同時又是違反比較優勢的,沒有保護補貼就活不了。
而且通常私有化以後給的補貼會更多,為什麼?在國有的時候,這些大型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會跟政府要保護補貼,但他是國家僱員,拿了保護補貼放在自己口袋裡是貪污,是犯法,是要槍斃的。
但是私有化以後,私人老闆同樣跟政府要保護補貼,因為他們生產的是國防產品,沒有這些國防產品,俄羅斯今天也不敢跟美國叫板,但是這些私人老闆拿了保護補貼可以放在自己口袋,是天經地義的。在這種狀況之下,當然他有更大的積極性去尋租。
我在90年代跟國內外很多人爭論,他們認為當時的國有企業,大部分都是零售和輕工業,當然應該私有化(這樣可以減少政府補貼,減輕政府負擔)。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對於違反比較優勢的現代化資本密集型產業,因為企業沒有自生能力,所以要保護補貼,並不是因為它們是國有企業,所以要保護補貼。按照這種思路,當時我推斷,如果把這些大型企業快速私有化,給它的保護補貼是更多而不是更少。
現在20年的時間過去了,有大量的實證經驗證明蘇聯、東歐、拉丁美洲的那些大型國有企業私有化以後,效率比原來低,從政府拿到的保護補貼比原來還多。這就造成了我們看到的在華盛頓共識改革過程當中出現的經濟崩潰停滯和危機不斷。
那麼為什麼漸進雙軌的改革反而是成功的呢?漸進雙軌的改革就是一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式,既然舊的產業不符合比較優勢,沒有保護補貼活不了,那就繼續給保護補貼,但是放開對符合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準入,而且因勢利導支持其發展。
比如說當時交通基礎設施差,我們就設立工業園、加工出口區、經濟特區,把基礎設施做好;當時的營商環境不好,但是至少在工業園區裡面,在加工出口區裡面,是“一站式”的服務。
圖博館
第三,如果你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剩餘會多,剩餘積累的積極性會高,投資回報會高,所以儲蓄也會多,這是增長委員會講的第三個事實。
所以這樣講起來的話,成功是有藥方的,這個藥方就是按照每一個發展階段要素禀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選擇技術。它的製度前提是有效的市場,和能夠因勢利導的有為的政府,產生的結果就是開放、宏觀穩定,儲蓄率、投資率都會高。
結構主義和“華盛頓共識”主導的援助為什麼失敗?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知道為什麼根據原來的發展思潮所做的國際發展援助不成功。主要原因是結構主義是建議政府優先發展跟發達國家一樣先進的現代化大產業,那些現代化大產業是發達國家資本相對比較多的比較優勢所決定的。符合它們的比較優勢,就違反了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
如果違反了你的比較優勢,你的要素生產成本就會比發達國家高,在開放競爭的市場當中,你的企業就沒有自生能力,是不能盈利的,除非國家給保護補貼,不然就活不了。
當時的發展援助,不管是贈款還是優惠貸款,都是支持發展中國家去發展現代化的大產業,違反比較優勢,造成企業沒有自生能力,所以不成功。
這些企業在開放的競爭市場當中沒有競爭力,只能靠政府保護補貼才能生存,而政府保護補貼是用各種干預市場的扭曲來執行,所以在進口替代戰略或者結構主義的時候,那些政府的干預扭曲是滿足於保護補貼這些違反比較優勢、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的需要的。
華盛頓共識為什麼失敗?首先它當時只看到發展中國家政府有很多干預扭曲,然後它認為那些干預扭曲是發展中國家失敗的原因,因此建議政府把各種干預扭曲取消掉。
而當時的發展援助,基本上是提供一筆錢,要發展中國家來進行消除乾預扭曲的所謂結構調整的貸款。但是它忘了這些干預扭曲是決定於很多違反比較優勢的大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中的企業的需要,這些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當中是沒有自生能力的。
在這種狀況之下,按照華盛頓共識的建議,把各種保護補貼都取消掉,那些企業馬上就破產,會出現大量的失業,失業導致政治不穩定,政治不穩定就不能發展經濟。所以很多國家在推行華盛頓共識的改革以後,前面是把各種干預扭曲取消掉,後面又引進各種干預扭曲,當然效果更差。
圖博館
所以在這種狀況下,必須給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一定的激勵,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講就是外部性補償。發達國家可用的激勵是專利,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我前面講過,大部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可以利用後發優勢,是可以引進的,可以模仿的。你不能給專利,並不代表你不需要給激勵,這是外部性補償。
同時,隨著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所用的各種基礎設施也必須不斷完善,各種制度安排也必須不斷完善,而一個企業家沒有能力來推動基礎設施以及法律、金融制度的相應完善,這些必須由政府協調不同的企業家,或是政府自己來提供。
新結構經濟學的處方
增長委員會發現這13個經濟體有五個共同的特徵:第一,它們是開放經濟,它們用世界上先進的技術、理念,來生產世界所需要的產品,也就是利用它們的比較優勢來生產,利用後發優勢來發展。第二,它們都實現了宏觀經濟的穩定。第三,它們都有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第四,它們都是市場經濟,或是走向市場經濟的國家。第五,它們都有一個積極的、有為的政府。增長委員會說這五個特徵是成功的要素,但不是成功的處方,就像中藥材一樣,如果要成功,一定要有這五種藥材,但是單單知道藥材,沒有藥方的話還不夠。因為我們知道,每種藥材如果用量對的話,它可能就是良藥,如果用量不對的話,它就變成毒藥了。這樣來講,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增長委員會的五個成功的事實反映的就是我前面講的藥方,新結構經濟學的藥方。
第一,新結構經濟學講的是你必須遵循比較優勢來發展,這有兩個制度前提,即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這就是增長委員會所講的成功經濟體的第四個和第五個特徵。
根據這個制度前提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如果你按照比較優勢發展,你一定是開放的,你什麼東西有比較優勢就生產出口,什麼東西沒有比較優勢就進口,而且產業升級的時候,你可以用現成的技術,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這又是增長委員會的第一個事實。
第二,宏觀穩定。為什麼有宏觀穩定呢?因為你的實體經濟非常有競爭力,在外在危機爆發的時候,你抵抗外在危機的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在這種狀況下,這種經濟體會相對穩定。如果你違反比較優勢,實體經濟很差,可能就會出現很多危機,或者碰到外在危機衝擊的時候,你也沒有能力做應對措施,所以宏觀就不穩定。因此所謂的宏觀穩定,其實是內生決定的。
圖博館
如果一開始你的收入水平低,人均資源少,在這種狀況下,你就要快速提高你的資本擁有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每一時點上按照這個時點的要素禀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和選擇技術。這樣的話你的生產成本才最低,才會有最大的競爭力,可以佔領最大的市場,能夠創造最大的剩餘,而資本就是剩餘積累來的。
而且如果你是按照比較優勢來投資的話,投資的回報率會最高,在這種狀況之下,不僅你的剩餘會最多,而且你儲蓄的積極性會最高,資本積累也會最快。所以成功是有處方的,那就是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
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缺一不可
但是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是一個經濟學家才聽得懂的理論,對於企業家來講,他關心的不是要素的比較優勢,他關心的是怎麼樣讓利潤最大化,所以要讓企業家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時候,能夠自發地按照禀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技術,必須有一個制度安排。就是讓各種要素的價格信號,能夠非常準確靈敏地反映各種要素的相對稀缺性。
到現在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唯一能夠產生這種信號的機制是一個競爭性的市場。所以要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它的一個制度前提就是有一個有效的競爭市場。
那麼市場非常重要,政府有沒有什麼作用?
我們談的是經濟發展,不是經濟的靜態資源配置,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技術要不斷創新,產業要不斷升級,各種軟硬基礎設施必須不斷完善。而在完善的過程當中,必須有第一個先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企業家,他肯定要冒很大的風險。
如果第一個吃螃蟹的失敗了,他要負責失敗的成本,然後跟後來者講說,這個方向不對,我們不要去。他也可能成功,但是成功以後,後來者會馬上跟隨,市場競爭就來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不會有壟斷利潤。
所以不管成功失敗,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都給後來者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可是他成功和失敗的代價和收益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話,聰明的企業家,如果他是理性的,最好是等別人吃了螃蟹以後,證明螃蟹是可以吃的,他再吃螃蟹,如果大家都等著的話,就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我們也就不可能進行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圖博館
為什麼禀賦結構這麼重要?其實每個國家在每個時點上的要素禀賦,就是這個國家在這個時點上的總預算,而它的各種要素有相對稀缺性,這個相對稀缺性,就會決定這個國家在那個時點上的各種要素的相對價格。
其實經濟學家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講的不是總預算的效應就是相對價格的效應,而要素禀賦和禀賦結構同時決定這個國家的總預算和它的相對價格,也就決定了這個國家在一個時點上在哪個產業的生產成本最低,也就是這個國家在這個時點上的比較優勢。
如果你所有的產業都符合你的比較優勢的話,生產的要素成本會最低,在其他條件給定的情況下會最有競爭力,這樣的產業結構也就是最優產業結構。
遵循比較優勢是快速發展的處方
當然我們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是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要不斷提高,產業就必須不斷地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更密集的產業去升級,技術也是這樣的。
但是這種產業技術升級的前提是什麼?更根本的要素禀賦結構必須不斷升級,也就是每個勞動者所擁有的資源要越來越多,這樣的話,自然你的比較優勢就變成資本更密集的產業。
當然,在市場上競爭的時候不光是生產成本,還包括交易成本。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必須相應地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和製度環境,來降低交易成本。這樣在簡單地以要素禀賦作為切入點來研究產業結構升級的內生性的時候,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一個國家長期陷在低收入陷阱或者中等收入陷阱,就代表這個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節奏太慢了,不能趕上發達國家,那它的收入水平和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就不能縮小,所以所謂收入陷阱,不管是低收入陷阱還是中等收入陷阱,它的含義都是技術產業結構變化的速度太慢。
所以我們知道,經濟發展要成功,並不是像增長委員會所講的是沒有處方的。如果我們知道一個經濟體的收入水平是內生決定於它的技術產業水平,技術產業水平又是內生決定於要素禀賦結構水平。
圖博館
所以現代經濟增長,從本質上講它的決定因素是各種技術、產業不斷創新,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各種軟硬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從而降低交易費用的過程——這是一個結構變遷的過程。
為什麼叫新結構經濟學
要研究結構和結構變遷,我採用的是新古典的方法。所謂新古典方法,就是當一個決策者面臨選擇的時候,在給定條件之下,在所有選擇當中他總會選擇他認為最好的。
我想用新古典的方法來研究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結構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發展中國家都是以農業和自然資源為主,為什麼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以及為什麼發展中國家製度相對落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等等。這種結構差異是什麼造成的,這些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制度都不斷在完善,完善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我想用新古典方式來研究這些現象背後的決定因素和這些現像變化的決定因素。
按照現代經濟學的命名方式,我們應該叫結構經濟學,因為按照新古典的方法,研究金融叫金融經濟學,研究勞動市場叫勞動經濟學,如果我們用新古典方法研究結構和結構變遷的因素,應該叫結構經濟學。
為什麼叫新結構經濟學?因為第一波的發展思潮叫結構主義,要區分於結構主義才叫新結構經濟學。這樣的命名方式也有先例,上世紀60年代,諾斯在用新古典的方法來研究制度和製度變遷的決定因素的時候,本來應該叫制度經濟學,但是因為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個制度學派,為了區別於製度學派所以叫新制度經濟學。所以說新結構經濟學的“新”最主要是要跟結構主義相區隔。
那麼,什麼決定了一個經濟體的結構和結構變遷?新結構經濟學分析的切入點是,每個經濟體在每個時點上都有給定的資本、勞動、自然資源,這些要素禀賦每個經濟體都有,有的比較多,有的比較少。
發展中國家普遍是勞動力比較多,資本相對少,或自然資源比較多,資本相對少,發達國家則是正好相反,資本比較多,勞動力相對少,自然資源相對少。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是內生於這個國家的要素禀賦結構,而要素禀賦在每個時點上是給定的,並且隨著時間變化。這種變化會帶來產業結構的變化。
圖博館
林毅夫:對外援助,中國如何超越西方好心辦好事?
這邊廂和張維迎對戰產業政策,另一邊林毅夫的研究和實踐並沒有止步:繼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大旗張起之後,林毅夫繼續豐富他的理論,他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對外援助上。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之際的南南合作圓桌論壇上宣布成立的南南合作學院,由林毅夫出任院長,已於9月初開學,來自20多個國家的學員齊聚北大燕園,聆聽中國的成功發展經驗。此前,世行工作期間,林已經幫助埃塞爾比亞及盧旺達引進中國企業投資,為非洲當地人造了無數個就業機會。
2016.9.25,他帶著新書《超越發展援助——在一個多級世界中重構發展合作新理念》做客北大博雅講壇,並發表題為《南南合作機制與中國企業機遇》的演講。
南南合作,這是一個巨大的課題。“雖然發達國家和多邊金融機構提供的各種援助高達3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卻還是在貧困當中。”林毅夫感慨道。
原因正在於,“思路決定出路”。“發展中國家和多邊機構的努力不成功,最主要的是它們的思路受到主流的發展思潮的影響,而這些發展思潮並不是非常合適的。因此,有很多是好心並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
無論最開始結構主義提倡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還是後來新自由主義所倡導的徹底私有化,西方多邊機構給發展中國家的藥方,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經濟面貌。相反,被西方主流經濟理論認為錯誤的雙軌制,給中國以及東亞部分國家,帶來了高速的經濟增長。
2008年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GDP中的佔比超過了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增長的主要引擎。隨著中國政府倡導“一帶一路”並牽頭建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機構,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一個新的、多極的、包容性的全球治理結構正在出現。
在持續數十年的西方援助,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並附帶華盛頓共識的發展藥方作為條件,已經證明失效的時候,中國帶著“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新發展思路,正成為援助發展中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麼,中國如何不重蹈覆轍,如何超越西方的援助舊思路,好心辦好事? 林毅夫對此有著深入的思考,包括實踐經歷。從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低迷期,提出超越凱恩斯主義,到如今對外援助的超越發展援助,以林毅夫為代表的中國本土經濟學家的思想,正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中,日漸被證實更加有效,從而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不容忽視又積極務實的中國智慧。
圖博館
儘管她在接受采訪之前一再表示不太想回答政治相關的問題,希望多聊些文學。但在鳳凰文化報導的字裡行間,阿難以避免地提到了生活因政治變遷而帶來的改變,“我的書叫《二手時間》,因為我們永遠都活在以前人的影子裡,我們永遠都是在重複。”
“法國的資本主義、德國的資本主義可能都不太適合我們,但到底什麼是適合我們的,大家也不知道。窮人會有窮人的想法,包括我這些書裡的主人公,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商店裡一些老人很難能夠感覺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有什麼樣的不同。牛奶、雞蛋,其實這是人們最需要的……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現在的人生活怎麼樣,我們是怎樣生活的。” 阿說。
回應
俄在西方的角色有些像日本在東方文化,都是是個學習者,雖然善學,但是沒有核心的自信,容易被洗腦。我們要感謝自己的歷史,如果今天的中國是在漢朝以後出現的大國,我們也可能走蘇聯的老路。幸虧,我們什麼陰險邪惡都見過。所以西方那套才不容易真正在中國找到市場。
白俄羅斯女公知,憑藉自己對蘇維埃祖國的輕蔑和無知博得了西方主子的好感
我想說她是沒有能力對蘇聯的誕生到解體做什麼經驗、總結的。她最多只是站在一個作家的角度談談對蘇聯的感想罷了。
經常有人說,蘇聯的誕生給了中國希望,蘇聯的失敗給了中國警示。不完全是這樣。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只要中國不出某夫某欽,世界任何國家都阻止不了中國強大。
白俄羅斯女公知,憑藉自己對蘇維埃祖國的輕蔑和無知博得了西方主子的好感.具體她對蘇聯多麼無知可以參閱她的《鋅皮娃娃兵》,此人對阿富汗戰爭及蘇聯軍工的描述簡直是胡扯,稍有軍史常識的人都能看出她在基於自己的臆想為祖國抹黑。
圖博館
前蘇聯諾獎得主來華:希望人們吸取蘇聯解體的經驗以免重蹈覆轍
作為前蘇聯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花了40年寫蘇聯的故事。最近,她頂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記者、作家的身份在蘇州、上海、北京參加活動。2016.8.25,她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向在場的中國人分享了一條“經驗”:“ 我寫下了蘇聯社會主義的這個經驗,它的崛起,它的失敗,是想著這樣的經驗有一天可能會派上用場,人們也會反思這段歷史……我希望,其他人可以吸取這種獨特經驗,以免重蹈覆轍。”而這段話是由俄羅斯衛星網記錄下來的。
《二手時間》是阿“烏托邦之聲”的最後一部著作,它講述了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痛苦的社會轉型,俄人的生活,為夢想破碎而付出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
阿對讀者說,“我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研究蘇聯。在《二手時間》這本書中,我講述了一個偉大帝國的隕落,講到了許多人置身於並不是他們理想中的國度。蘇聯社會主義經歷了失敗,人們也不明白建設當中的國家是什麼體制,是資本主義,還是其他?大家很難做出抉擇,因為人們沒有一個為之而奮鬥的思想” 。
作家繼續道,“我寫下了蘇聯社會主義的這個經驗,它的崛起,它的失敗,是想著這樣的經驗有一天可能會派上用場,人們也會反思這段歷史”。
阿強調,“我的父母一代,經歷了失敗,我們這一代也本想進行改革,但也沒有做到,同樣遭遇了失敗。我希望,其他人可以吸取這種獨特經驗,以免重蹈覆轍”。
作家說,“這40年間,我創作時也並不是那麼輕鬆,有時甚至產生放棄念頭,但熱愛生活本身,熱愛人類,幫助我渡過了這一困惑,仇恨無法解救我們,能夠拯救我們的只有愛”。
1989年,阿列克謝耶維奇曾作為蘇聯作家訪華,27年後,她認為中國變化“真的非常大”。這是她反復被問及的。她承認,“中國有很多的改革以後,毫無疑問的是現在有自己的步伐、有自己的道路了。”
而在鳳凰文化記者的“牽引”下,她也想起了蘇聯的變革,“1990年代的時候我們看電視,會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疑問——怎麼會變成這樣的,當時我們有很多思考,我們是要像美國像歐洲一樣的生活嗎?但是大家還是覺得我們應該往那個方向發展,所以當時民主主義就擺在了我們面前。葉利欽也想快速地進行一個改革,其實這樣並不是很好,按理說應該是有計劃的,從文化上從政治上慢慢進行改革。”
圖博館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人開始大批渡過黑龍江,到俄發展農業,農墾潮基本不受控制,令莫斯科的民族主義政客發出抗議的呼聲。電影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戈沃魯欣拍了一部電影,警告說中國正在“接管這塊土地”,還寫了一本書,稱遠東地區正在被“大規模中國化”,不久後這裡會變得儼然是中國人的天下。
而海參崴遠東聯邦大學學者伊万·祖恩科從事研究中國人參與俄農業的情況。他認為,那種對中國人不可阻擋的湧入,侵占俄遠東土地的擔心,是基於民族主義者的編造,而不是基於現實。
報導稱,俄有太多閒置的土地,部分是由於地理原因。它的遠東領土面積相當於整個美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但只稀疏地分佈著610萬人口。遠東地區經開墾的土地大部分位於中俄邊境相對肥沃的一片狹長的地帶,自1990年到2006年,這樣的土地減少了將近60%。俄村民紛紛離開,去別處尋找工作,留下大量肥沃土地無人耕作。而在邊境另一側的中國,正好相反——人口激增,就連最貧瘠的土地也被耕種,還有數百萬農民沒有土地。距離此處約50英里,黑龍江另一側的中國黑龍江省有3800萬人口,是猶太自治區人口的200倍。
李鑫今年35歲,10年前初次來到俄務農。他學了一些俄語,和當地女子妮爾婭·澤盧特斯卡婭開了一家養豬場。他和他的父親,以及一位叔父如今和澤盧特斯卡婭和她年輕的兒子一起,居住在一棟破舊的農場建築裡。
他說,隨著豬肉價格下降,他們的養豬業也是舉步維艱,他開始轉向大豆種植業,因為大豆容易生長,在中國需求很高。他的父親在黑龍江靠一小片農田勉強維生,三年前和那個叔叔一起來到俄,和兒子一起幹。
李鑫說,俄是個“艱苦的地方”,特別是在冬天,但是這裡也帶給他在中國永遠無法看到的前景。“中國人太多,我這樣的人在那邊沒什麼前途。”
回應
俄完全不用擔心,中國人就是愛種個菜,養個豬什麼的,不要說在大陸地上,就是在小鳥礁上也要這麼幹。中國人本質上是個農民。
中國人太多了,分點給俄吧。俄土地太多。剛好啊。他們把遠東地區分一小半給我們,我們分2億人口給他。
本來就是我們的地,給點錢已經夠給面子了
那些地方原本就是我們的!最終還會是我們的!
斯大林做過些錯事但功績是很大的。把俄從一個農業國建成超級大國
蘇聯集體農場崩潰蘇聯解體,斯大林惡貫滿盈,壞事做盡,居然還有人讚美他。
圖博館
外媒稱中國農民在俄遠東耕種俄擔憂土地被中國接管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6.8.2報導,李成斌和兒子現在在俄羅斯耕種的這片土地接近82英畝(約合495畝),中國農民擁有的土地絕大部分都不超過2英畝(約合12畝),李成斌在黑龍江的家庭農場規模甚至更小。他們是通過當地的一名女子獲得了這些土地的使用權,這名女子租下了之前由當地國有農場擁有的土地,讓李成斌及其兒子李鑫(音)耕種。作為回報,他們給她交一些錢。
報導稱,俄遠東地區土地上耕種的中國農民在莫斯科和俄西部其他城市的民族主主義者心中引發了極其強烈的擔憂,他們擔心中國人不聲不響地“接管這些土地”。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執念,儘管中俄兩國關係日趨緊密,這種想法依然盤踞在許多俄羅斯人心裡。
但在遠東地區,當地官員和許多居民雖然抱怨說難以適應中國人的工作習慣,卻還是傾向於把中國及其數量龐大的勤奮勞工視為開發常被莫斯科忽略的貧困地區的最大希望。
“我們自己的人民都被慣壞了,”當地議會負責人柳德米拉·沃龍說,“男人們酒喝得太多,不想工作……當地人可以從中國農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
至於究竟有多少中國人以全職受僱於俄土地所有者的勞工、季節性勞工,或者租賃土地自行耕種的農民的身份在這一地區工作,沃龍說目前還沒有相關數據。但她表示,在最初由斯大林于1930年代下令興建,以作為猶太人的未來家園的這一地區,有一點非常清楚:“中國人比猶太人多得多。”
沃龍所在的地區總共有1716名俄人,猶太人家庭只剩下兩個,其餘的都搬到了以色列或其他地方,但這裡卻生活著數百名中國人。
沃龍的女兒、當地行政長官瑪麗抱怨說,許多中國人不辦理登記手續便開始工作,還“睡在田野裡”。但他們的工作熱情也讓她稱道:“他們工作起來像瘋了一樣,”她說,他們把以前沒人開墾過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農場。
報導稱,然而本地人(其中不少是酗酒者)卻沒有那麼熱情,他們埋怨中國人起得太早,使用太多化肥,過度使用土地。最近,地區政府收到一個憤怒的男性居民送來的視頻,裡面是中國人耕種的土地,上面佈滿青灰色的粘稠物質,據說是水利灌溉出現錯誤和施用化肥導致的。
圖博館
分化的結果是中產階級減少,根據官方理論,中產階級應當增長並構成“民主”的基石。同性戀遊行、同性婚姻、以自由為名的吸毒和賣淫取代了傳統價值觀。此外,為了讓不久前剛擺脫共產主義枷鎖的相對落後的東歐國家感受到“民主主義”的好處,歐洲最發達國家的納稅人不得不為此埋單。正如蘇聯公民為了能在共產主義制度下幸福生活,以及為了讓眾多第三世界國家邁向“社會主義目標”而埋單一樣。但歐洲發達國家和蘇聯的納稅人都不喜歡這樣。
精英民眾意見相左
正是英國精英贊成最大限度地擴大歐盟,甚至支持接納土耳其。但這些精英忘了,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不僅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越來越意識形態化的年輕人和大城市居民,還有工人、農民、漁夫、商店售貨員、小酒吧的常客和狂熱的足球迷,他們的口音甚至都與精英人士非常不同。出於務實的原因,這些人一貫對歐盟不滿:他們不願拿出自己本已微薄的工資來為意識形態目標、東歐和北非人民的自由與幸福埋單,不願讓出工作崗位。他們想在解決自己國家問題時擁有投票權,但過去他們從未被賦予這樣的權利。
英國的“民主”選舉制度建立的十分狡猾,在某些問題上人民沒有選擇:一切由精英決定。議會擁有最高權力,根據多數選舉制選入議會的基本上是三大政黨的代表,其領導人秉持的立場不是親歐就是極親歐。歐洲懷疑論者的小黨派在這一制度下幾乎毫無機會。
卡梅倫首相就是英國的戈爾巴喬夫,他犯了蘇聯前輩的錯誤。卡梅倫是新一代意識形態化政治家的代表,篤信民主信條。然而卻和戈爾巴喬夫一樣,卡梅倫並不了解自己的同胞,他們厭倦了與歐盟有關的一切,討厭承諾在地球上建立民主天堂,實則導致貧窮和國恥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投票反對。當然英國脫歐後,英國的百姓很可能不會得到想要的東西,而英國很可能像蘇聯一樣解體,而不是變成一個驕傲獨立的大國。
顯然,歐洲其他發達國家的民眾也存在這種不滿情緒。很難說最終是讓人民表達意見還是精英採取措施。但歐洲未必能放棄對民主的迷信,而這意味著精英的意識形態理想將經常與民眾否認真正意願相左。與戈爾巴喬夫政府一樣,歐盟的改變是緩慢的,如果進行改革,也只可能流於表面,並且為時已晚。
階層矛盾導致分裂
......
http://www.guancha.cn/YaLiShanDaLuJin/2016_07_05_366428.shtml
圖博館
亞歷山大·盧金:英國脫歐與蘇聯解體很相似2016-07-05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東亞和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
意識形態脫離現實
多數英國人在公投中投票支持脫離歐盟,這成了貨真價實的轟動消息。專家們思考了英國對歐洲的特殊態度、人民針對精英的起義和移民危機的影響。但鮮有人關注到另一件事:歐盟分裂與蘇聯解體很相似。關鍵在於,歐盟和蘇聯都是建立在意識形態基礎上的地緣政治實體。宣稱的意識形態目標和現實之間的根本矛盾導致了兩者的解體。正是這點引發了非意識形態階層民眾的起義,他們一旦被給予表達個人意見的機會,就會要求當局履行承諾或者下台。
蘇聯的意識形態承諾平等、公正、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比“資本主義世界”更好的生活標準。而實際上蘇聯公民得到的是商品短缺、不公正的分配、由上級任命的特權階級政權、遠落後於西方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標準。
不滿情緒起初出現在嚴肅對待承諾的“信徒”和意識形態精英代表中間。“真正的列寧主義”運動意味回歸理想狀態、履行承諾和達到意識形態目標。從“恢復列寧理想”起家的戈爾巴喬夫當政開始,就明顯意味著國家解體。蘇聯最後的這位領導人認為,官僚制度妨礙烏托邦式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而人民邊睡邊看這個理想到底怎麼實現。因此,他請求人民反對官僚制度,並相信人民會支持自己。
但人民多年來第一次得到在自由選舉中發表個人意見的機會,卻將票投給了戈爾巴喬夫的反對者——部分投給承諾與“文明世界”融合的、未來會更好的親西方“民主主義者”,部分投給右翼民族主義者。“人民政權”的意識形態與人民的實際願望相矛盾。結果民主化方針的倡導者還是失去了權力,人民終究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近年來,歐洲社會同樣變得越發意識形態化。“民主主義”的意識形態承諾給歐洲人最高的福利水平和人人自由,承諾一個沒有國界及戰爭衝突的世界,以及平等公正的權利和民主,即人們在政治決策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然而,現實情況是歐盟公民看到了歐盟中一小部分最富有的企業家和最貧窮的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鴻溝,看到了人滿為患的移民佔據本土居民的工作崗位,以及以民主而非和平為名的戰爭,還有非選舉產生的布魯塞爾官員決定主要政治問題,而非人民政權。
圖博館
這個物理學家出身的國防部長的智慧不怎麼高,到頭來恐怕是美國成了前蘇聯
卡特不過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貨色,恰恰是美國危機四伏,債台高築到56萬億美元,窮兵黷武已經到了經費難以支撐的地步。中國絕不是前蘇聯,像當年勃列日涅夫之流的愚蠢做法只能在那個歷史時期出現,而中華民族僅僅在大清王朝最後階段出現了真正的危機,現在習李新政遠遠比世界大國高明得多,上屆政府留下的問題解決方案是靠創新精神和創新路子來解決的。中國實實在在的創新和生產力是現在的美國不能相比的,美國搞的GDP第三產業比重過大,而且其中問題多多,08年的金融風暴恰恰證明美國的內核相當糟糕,它欠下的天文數字般的債務永遠還不清。卡特你這個希特勒式的戰爭狂人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事實的發展將給你一記耳光。
卡特到死也看不到中國自垮,他將含恨而終!哈哈。但是注意‼—— 我們也不得不警惕他所說的“內部變化”,也許美國軍事及經濟上的施壓都不是最可怕的,但是如果它從中國內部著手將是致命的,例如派更多更精的間諜進入到中國各個行業竊取機密情報,誘惑收買培訓更多中國年輕人為其利用(像對香港所做的),利用宗教鼓惑煽動民眾反政府等等。
中國的“內部邏輯”是什麼?請問美國:你為什麼一天到晚操心著要搞垮中國?
在我國,就有了一些個搞“和平演變”的高級黑。環球網有個用戶名“小龍哥就木了”,發表的跟帖有的無關痛癢的有道理,有的有明顯的“高級黑”傾向!比如,“小龍哥就木了”發表的“一國兩制實乃禍國殃民的害國政策”、大陸攻台沒有合法性、“大陸正式放棄對台動武”、“在其他新聞網站和各大社交網站上,環球時報被我國網民罵得狗血淋頭”等等,就是把對中國不利的捏造或者誇大,把對西方反華勢力有利的粉飾、也誇大,妄下定論,長期“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居心何在!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大船!美國人痴心的想把中國這條大船搞翻!美國人在做夢!
卡特言論很狂妄也很可笑!但有一點人家自信的有道理,在美國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情況下中國還有那麼多的美粉。人家從中國的美粉身上看到了和平演變的希望。
圖博館
但是中美面臨長期緊張卡特可能沒說錯,美國對霸權的追求決定了“亞太再平衡”的長期性。亞太是最有活力的地區,中國崛起尤其使這裡成為戰略重心。美國的經濟前途係於亞太,它的超級大國特權也要轉到這裡固守。由此帶動的壓力中國都需承受。
美國對華博弈目前主要在四個方向上用力,一是圍繞中國的軍事部署和盟友構建,二是TPP,三是“聰明外交”,也就是挑撥離間。第四則是保持對華接觸,促使中國生變。
美國有全面軍事優勢,科技也高出中國一截,但中國的規模優勢正逐漸顯現,這是美國無法破解也最感煩惱的。美既不敢冒險尋求對中國的“速勝”,又生怕耗久了最終輸給中國,同時對於耗到一半中國像蘇聯那樣垮掉沒有把握,因此有了戰略焦慮。
有鑑於此,中國需要築牢安全底線,在此之上則要防止被美國鷹派牽著鼻子走。我們對美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合作面牽制對立面,讓美國鷹派空發狠而難以下手,也不敢下手。
中國的工業化奮起直追,而且我們是十幾億人口的工業化國家,這不是可以被軍事恫嚇的對象,再多的航母戰鬥群派過來,對中國的國防潛力來說也微不足道。卡特和他領導的軍隊應當懂得這一點。
回應
美國現在不會對中國直接發動戰爭,因為中國不是小國,它還沒有這個狗膽。美國在南海的所作所為是給亞洲的盟國壯膽和對中國有領海要求的國家打氣,意在支持越南、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對中國開戰。這樣美國一方面可以發軍火財,另一方面就可以達到消耗中國的目的,從而遏制中國崛起。在亞洲最可能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國家是小日本、越南。因此也是美國拉攏的重點。奧巴馬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就是這個目的。因此,中國一定要淡定、冷靜面對。一是搞好內部加快改革大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其次打蛇打七寸,集中國家人才、高科技、財力優先研製可以重創美國的高科技武器,使美國不敢對中國輕易動武,否則它同樣面臨毀滅;再者美國是在中國的家門口,它要長期維持百分之60的軍力也是其沉重負擔,中國就是要準備和其長期抗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美國同樣消耗不起。卡特的狂吠色厲內荏是對中國的心理戰,誰怕誰啊!
圖博館
社評:卡特鼓吹中美“冷戰”期待中國自垮2016-05-27 環球時報
據美國 “防務一號”網站報導,美國防部長卡特25日在海軍戰爭學院發表演說時,把美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說:“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我們的亞太再平衡不會淺嚐輒止,而會長期進行。”
卡特還說,中美在南海的行動與反應不過是時代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他認為,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
稍早卡特還曾說,美國軍機與軍艦在南海巡航只是更宏大計劃的冰山一角,“亞太再平衡”遠不只是執行自由航行權,而是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
卡特的幾次講話大概是迄今為止美國在任高官對華冷戰思維最全面的公開闡述。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幾名中國學者認為,這些闡述在美國戰略界、尤其是在美國軍方有很強的代表性。美國會把60%的海空軍力量調到亞太地區已是既定方針,中美關係中的緊張部分逐漸增加大概很難避免。這與中國在南海上是否擴大了幾個島礁的面積關係不大。
美國的壓力要一直持續到“中國內部發生變化”為止,美戰略界對中美博弈結局的設想是以蘇聯解體為版本的,美國將通過軍事壓力及“和平演變”促使中國發生導致“結束遊戲”的改變,卡特的話證實了很多中國人的這一擔心。
了解了美國鷹派的對華思維之後,中國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們首先應確信一點:中國是已經擁有戰略自衛力、從而使美國不得輕舉妄動隨意冒犯的力量。中國有寬裕的能力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美國無論採取多少遏制中國的措施,只要一絲理智尚存,就不至敢於主動對華全面開戰。此外由於中國的巨大體量,美國也窒息不了中國的發展。
有了這一信心,我們就可以更加冷靜地分析美國戰略界不時湧現的遏制中國的衝動。美方陰暗的想法乃至主張無疑存在,但它被按照美蘇冷戰模式加以實施的條件幾乎不存在。
美蘇對抗發生在東西方大致隔絕的時代,今天的全球化則是既成現實和潮流。中美的矛盾比重雖在擴大,但兩國合作面很寬,利益交織,比美蘇對峙要復雜得多。冷戰的鬥法在今天未必使得上勁,將美國對華政策推向“軍事化”並不符合美國全社會的利益。
圖博館
俄羅斯的民族性特別偏好獨裁嗎? 2016-03-25 羅伯特·席勒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以及俄民眾對政府直接控制媒體的默許讓人不禁發問:是否俄羅斯民族具有某種內在的獨裁基因呢?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經驗告訴我,從單一事例得出關於國民性的某些結論時,我們要非常小心。
1990年,我們在紐約和莫斯科用這份問捲進行了調查,我們發現,在對待自由市場經濟的態度方面,兩國人民觀點的差異非常小;在對待獨裁和民主的態度方面也是如此。
2015年,我們決定再進行一次調查,看看如今是否兩地民眾的觀點是否還一致。鑑於如今俄羅斯的獨裁專制氛圍更濃,也許莫斯科民眾對自由市場經濟的態度會更加趨向消極。但看了調查結果,你並不會相信最近的事件是由美俄兩國人民對自由市場和獨裁統治具有不同的觀點所導致。認為俄羅斯人與西方人具有根本差異是錯誤的。1991年,我們得出結論認為,俄羅斯的國民性並不是該國通往自由市場經濟的障礙,我們當時對了。希望我們這一次也是對的,國民性並不會阻礙俄羅斯終有一天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
回應
荒唐的文章?美國根本不配評價民主與獨裁。獨裁事實上並不應該是一個狹義的概念。任何權力不受控制,並控制其他所有人都可以被視作獨裁。不受控制的政府是政治獨裁,不受控制的軍隊是軍事獨裁,不受控制的資本是資本獨裁,不受控制的媒體則是媒體獨裁。美國這個國家表面上看,政府與軍隊是無法單獨控制國家了。但事實上國家是被資本與媒體控制的。
美國不是獨裁國家,但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金融壟斷聯盟政治利益集團領導的帝國主義國家。目前,已過了更年期,步入了老年時代!無論他們自詡的法律和民主制度多麼完美,但都不能掩蓋其掠奪、侵略、反動的趨利無人性的本質。
好笑,全世界有不是獨裁的政治制度的嗎?國家就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俄羅斯的總統也是多黨選舉制選出來的,只是俄羅斯人擁護普京長期執政,難道就是獨裁?非得把普京選下去,換一個普京的反對派上來才算是民主?
自由是相對的,西方口中的自由僅僅只是一個掠奪他國的工具。
說得好像美國是真正的民主社會似的……
一個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寫出這種文章,讓我必須誠心誠意地說一句:你個不務正業的騙子!
圖博館
對於列寧和蘇聯歷史,普京到底是怎麼評價的?
2016.1.22,網上廣泛流傳一則消息。大意是:21日當天普京總統主持召開了科學教育委員會諮詢會議,談到:“列寧的思想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它像是被安放在'俄羅斯'大廈下的核彈,後來這枚核彈爆炸了。”
對此,最新一期《紅旗文稿》刊登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原所長吳恩遠的文章《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是“偉大的革命”——評對普京講話斷章取義引發的爭論》 ,文章指出,這些報導或者斷章取義,或者只選擇自己需要的觀點,不是完整闡述普京的思想,嚴重歪曲了事實真相。
實際情況是,網絡媒體的報導,恰恰漏掉了普京所指列寧“民族自治”和“世界革命”思想,顯然對讀者起了誤導作用。
普京指的是在當年列寧和斯大林之間就如何建設新型國家蘇聯發生的一場爭論。列寧的主張是:未來的國家(蘇聯)應當由當時的四個主體,即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這些國家之間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而且有權退出蘇聯。普京認為列寧是錯誤的。很明顯,普京這裡並不是對列寧全部思想的否定。
一、如何評價蘇聯
二、普京對蘇聯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態度
三、關於蘇聯解體原因
回應
傻子才會認為普金“全面反對列寧思想”!國內一部分媒體極其個人在“反共”這個大是大非上和西方保持了高度一致!
“地雷”。中國應該引以為戒。
要尊重過去年代歷史上一些傑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響。……這句話也適合中國以及某些想要全盤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人。望你們不要思想紊亂,走火入魔
蘇聯是一面鏡子啊。1、英國也是一個聯邦體制,也有退出機制,也沒出現解體啊。歸過於列寧有點過了(楨:?)。2、蘇聯是人類一次偉大的探索實踐,只是理想不敵人的本性——私心和墮落的本性。3、蘇聯的舉國極權體制,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成功的一面讓國家迅速現代化,失敗的一面就是人性的壓制導致最後最後集體對這個社會的反叛。4、現代社會制度既不能絕對自由資本主義的治理,也不能極權化的治理。複合治理是潮流,美國大危機後吸收共產主義的一些做法,二戰後歐美吸納了一些共產主義理念,完善了治理。相反,蘇聯、東歐幾經引入市場失敗最後採取休克療法,導致國家失敗。歸根結底還是治理問題。5、蘇聯解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
圖博館
中時短評-美國的夥伴: 歐巴馬日前讚揚普丁為解決敘利亞危機所付出的努力,還形容俄是「具有建設性的夥伴」。就在歐巴馬說這番話之前一個多月,美國才批評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是「短視、犯了戰略錯誤」。歐之所以出現重大轉折,是因為俄最近開始轟炸IS目標。美對俄態度如此,誰曉得哪一天,中國又會成為美國口裡「具有建設性的夥伴」?
美油2016-1-13 盤中跌破30美元/桶 多家投行預測進一步跌至20
油價重挫 中國2016年戰略儲油採購量倍增至7-9,000萬桶
中國儲油空間近乎滿載!大型油輪運費暴跌至13個月來新低
中國戰略石油三期儲備三期能力為2.32億桶 相當於37天進口量: 中國目前的石油儲備相當於大約30天的進口量,政府尋求到2020年提高至100天。一期4個儲備基地儲備原油9,100萬桶,二期7個1.68億桶。
沙特上調國內油價,土豪過年也難? 2016-01-02王晉 以色列海法大學博士生
這次發改委沒降油價,我帶頭鼓掌2015-12-17 張捷 政法大學金融研究院主任
英媒:汽油廉價推動SUV銷售美氣候目標面臨風險
低油價打趴美國頁岩氣 中油進場撿便宜 抱330億要獵美頁岩氣2016.1.7
中石化在重慶涪陵建成首個國家級年產50億立方米頁岩氣示範區 2015.12.25
中石化擬提高重慶頁岩氣項目年產能一倍12.28
頁岩氣銷售受阻「兩桶油」壓縮目標產量12.8
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價並宣布低於40美元國內不降價
另詳參【圖博館】:習李三中全會 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中共研究方法論》 民主形式萬歲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中共為何反維權 中國的國際責任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東協 袈裟革命? 中國與印度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中國模式》 中國石油大戰略 《石油世紀》 中日高鐵之爭 拉美向左轉 俄烏戰爭 中國熊報? 俄羅斯經濟 《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金磚褪色為土磚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二) 《歐洲新霸權》 歐豬四國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恐怖攻擊本土化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 波灣世紀來臨? 伊斯蘭革命
圖博館
法国不能一个人战斗 俄媒:建立国际反恐联盟时刻到
外媒:法俄反IS同盟不太可能 西方不会解除制裁
對俄制裁延長半年為烏克蘭選舉護航2015-11-22
多国舰机密集搜索俄潜艇 俄回应:这是反俄大合唱
美法俄圍殲IS 說比做容易?
IS仍有生命力 因:1、單靠空襲難以解決。美主導的國際聯盟,各有各的打算,行動虛多實少,空襲次數不少,命中率不高;2、不派地面部隊,僅靠訓練伊拉克政府軍、庫爾德武裝和敘利亞溫和反對派武裝很不理想。。3、排斥異己,不與伊朗和敘利亞合作。4、IS仍有生命力。目前,伊、敘亂局正是該極端組織生存的土壤和空間。它可利用教派矛盾、權力之爭、群雄割據,擴充兵員,增強實力,甚至招募世界多國極端份子,前來參加聖戰,據報導來自世界104個國家的大約3萬人參加了IS。
利比亞警營2010.1.7遇襲致70餘死 石油命脈遭IS攻擊
非洲警察法國與非洲糾纏半世紀 恐怖組織眼中釘:巴黎恐怖攻擊才剛屆滿一周,法國昔日在非洲的殖民地馬利就發生首都五星級「麗笙酒店」170人遭挾至少27死,不是意外,更非巧合.
中國駐馬里大使館:襲擊事件中3名中國公民遇難 2015-11-20
新疆打掉一境外組織指揮暴恐團伙殲滅28人 2015-11-20
法國《新觀察家》駐華記者高潔(Ursula Gauthier,郭玉)未獲續籤2016.1.1離境 郭曾撰文攻擊中國反恐政策,被斥“政治偏見和雙重標準”
殺害中國人質是IS對華的陰險策略:中國千萬別上當(回應:煽動中國出兵的都是美國的陰謀)
美专家:没看出中国有向海外派兵打算 他们不好这口
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為何不能救人質:無法理權限
法国在马里给自己挖好大一个坑:法国收获的苦果大部分是自己种下的(回應:还是中国够机智)
巴黎恐袭应该让西方看清自己的衰落 by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英国上议院议员,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誉教授
奥巴马公开拉拢台 台湾网民:怕引火烧身
台灣被IS點名 國防部:妥慎因應 練新戰技
圖博館
巴黎11.13爆炸案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w/z/Parisqjjbzsj2015/
IS週四揚言讓俄國、歐洲血流成河
苗柔柔:民主还是安定,也许是法国人民选择的时候了
巴黎恐袭事件后第二次全球反恐或将到来(回應:越反越恐)
巴黎恐袭比利时成后方基地 外媒:比利时怎么就成了“贼窝”?
巴黎爆炸後謠言四起 中國媒體躺槍(回應:公知真是不擇手段!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比賣國為榮)
恐怖主义是现代人类社会之癌
“阿拉伯之春”,歷史不賣後悔藥
突尼斯总统卫队2015-11-24遇IS袭 阿拉伯之春昙花一现恶果凸现
「阿拉伯之春」再起 突尼西亞宵禁
巴黎恐袭,西方的失败还是恐怖主义的成功
阿拉伯之春第五年 突尼斯多地爆發衝突 抗議青年失業率高
中國強勢崛起 以美為首的民主制度仍是最好選擇嗎?by湯錦台(台灣史學家)
沙特邊境被也門攻破 戰力太渣 已經失去一個省 (沙特國王該考慮一下自己盲目出兵的後果了,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美式裝備堆積的沙特陸軍。)
沙特在也門最高指揮官陣亡2015-12-14 疑遭胡塞武裝導彈(中國M-7)襲擊
占豪:沙特要玩一票大的了?事實上,沙特組建35國聯盟,其根本目的和白宮借打擊IS推翻敘利亞政府一樣,是要藉打擊IS之名進一步擠壓什葉派勢力。之前,沙特為首的12國聯軍打了大半年實際效果如何?連王室最帥的那個王子戰死了,就在前兩天最高指揮官又被胡塞武裝的導彈給炸死了。就現在的狀況看,35國聯軍也就那麼回事,大部分是濫竽充數。
沙特2016.1.3與伊朗斷交 :沙特2日以恐怖主義罪名處決了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在內的47人。2日晚,伊朗示威者衝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譴責焚燒沙特大使館的行為,表示伊朗當局將保障外國使領館安全,伊警方逮捕了40抗議者。尼是2011年沙特東部爆發的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的支持者,當地的什葉派穆斯林長期以來一直抗議被邊緣化對待。沙特政府處死尼的最主要罪名是里通外國。尼被處決後,引起中東乃至全球什葉派穆斯林的抗議浪潮,也點燃了遜尼派主導的沙特和什葉派主導的伊朗這對中東宿敵的口水戰。沙特執行死刑人數之多經常受到國際人權組織批評。鑑於沙特是重要的產油大國,沙特的重要盟友美國一直迴避對其實施制裁,不過即使如此,美國也對沙特頗有微詞。(回應:美國佬怎麼不在沙特推銷它們的價值觀? 沙特後面的美國人才是真正的劍子手。 )
沙伊斷交凸顯美中東控制力減弱
中東風雨逐漸吹到沙特身上
圖博館
俄戰機被擊落對中國有何警示: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端中,也存在自己的戰機或艦船被潛在對手擊落或擊傷的威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遇到對方挑釁的情況,我們必須提前做好就地反擊的準備,但是更需要判斷出對方的挑釁是不是一個圈套。如果對方的挑釁是為了惡化中國周邊的投資環境,有意逼你動手,一旦上套,就等於幫助對手惡化我們的周邊環境,有助於對方謀劃全球資本從中國周邊撤出意圖的達成。土擊落俄戰機一事,導致了歐洲股市大跌,以及土耳其里拉的貶值和俄羅斯股市的下挫,也就是說使大量的資金撤出了當地資本市場。這一結果最有利於美國,因為與此同時,美聯儲加息預期正吸引著國際資本流向美國。
中國反恐分三步 出兵中東是下策 美將抽身巡航南海 : 第一步,國內強勢反恐,對國際反恐道義或者物質支持。第二步,實在熬不住,向西“一帶一路”的中亞反恐。 第三步,增強實力後,全球反恐。 如果直接一步到位,痛快固然也痛快,“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國內估計也會有一些喝彩聲。但這其實正中西方國家下懷。別忘了,中東是一個無底洞,已經吞噬得美國苦不堪言(所以奧巴馬反復強調不會派地面部隊),俄羅斯可能也不知會如何收場(俄客機爆炸、與土耳其摩擦,都是警訊)。
美俄在敘拉鋸對中國最有利:當今世界三足鼎立。一足過強,必然影響世界的平衡。如果中國從經濟上上積極支援俄羅斯,使俄羅斯有能力在敘利亞與美國長期拉鋸,必將極大削弱俄羅斯和美國的力量。這顯然對中國有利。俄羅斯依賴中國的支持,必然要給予中國相應的好處。美國要中國削減對俄羅斯的援助,也要拿出交換條件。這樣的交換條件,顯然應該在第一島鏈一線向中國做出必要的讓步。中國在經濟上支援俄羅斯的一個聲明,即可能對美國在敘利亞的政策產生巨大的影響,讓美國重新考慮中美利益博弈關係。這樣的好事,何樂不為?
美稱中國海軍繞道西太赴南海大練兵欲敲打美國(回應:大國博奕就是這樣針鋒相對,好得很!這些大動作可以理解為中國在下一盤大棋,目的是在南海拖住美國,同時俄國在中東開闢新戰場,遙相呼應,讓它深陷泥沼不能自拔。)
圖博館
土耳其对驻叙俄军有压倒优势 俄机一起飞就被发现 俄对北约摊牌力不从心:当然,如果有需要,俄完全能用不对称战术抵消土耳其的空军优势。(回應:没钱就没志气了,俄现在就剩下个空壳,真打起来外强中干更难看。 金钱不能决定一切,但启着重要作用,现在我国还是发展经济还是重之重,美国现在挑衅,还得忍,经济再强大些,美国也得忍。)
惹了俄羅斯又闖伊拉克 土耳其高調背後有三大目標 : 一是蒐集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的戰場情報。第二是培訓親土耳其的地區力量。第三是加強土耳其-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邊界管控,防止可能出現的難民潮。
奧巴馬終於出手普京在中東遇5大麻煩:一、俄在中東的戰線在被迫拉長,戰爭時間也在被拉長,俄有陷入戰爭泥潭的危險。二、俄在東歐面臨美方的反擊。三、美國與沙特繼續聯手打壓石油將會給俄經濟繼續帶來巨大壓力。四、美空襲敘利亞政府軍,將會使中東局勢陷入更加膠著的狀態。五、俄土關係惡化,俄羅斯在敘利亞港口的補給正遇到麻煩。
為何總是贏在北京 : 當大災難發生時,一個國家的態度最能反應這個國家的國格和國品,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北京,無論哪裡起風雲,它總是能恰到好處地成為贏家。從2001紐約9.11,美國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2015巴黎11.13恐怖之夜.
当IS/反政府武装攻击西方/俄国時,中国仍在崛起 (回應:IS/反政府武装报仇来了! 肢解土鸡。 键盘侠头脑一定要清醒,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我们国内千万不能瞎折腾,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经济,强大国防。 其實,普京的戰略基本失敗了,普京的戰略目的是控製石油價格,即使保住巴沙爾政權,只要沙特等產油國維持低價,普京即使滅了IS,也是然並卵。美帝看準這一點,挖了大坑。 鄧小平打越南,計劃就打十幾天就收兵,這是深通兵法的大師的做法。兵貴勝不貴久,長期用兵,亡國之道。我們希望俄再撐十年,如果明年,後年倒了,土共的壓力山大。)
土軍進伊拉克要斷俄後路中國出手援俄可獲3大收益:一是俄改變中東格局就是改變世界格局,這對世界政治經濟秩序重組有好處,而重組加快正是中國所需要的。 二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將美國、歐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中東,這對中國經略周邊、非洲、拉美都有好處。 三是俄對中國越依賴,歐盟越感覺到自己的風險,不但越有利於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還有利於加快中國與俄、歐合作的步伐。
中国为何对俄土争端沉默不语 俄媒称因为有智慧
西方深陷中东 中国是唯一没犯错的大国
圖博館
俄軍介入敘利亞局勢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eluosijrxly/
相關新聞
IS聲稱擊落俄羅斯A321客機 飛機墜毀於交戰區
俄航委會10.31失事客機空中解體
BBC:俄客機墜毀前曾試圖迫降 升空23分後突然減速
埃及總統稱可能要數月時間查明空難原因
俄媒公布俄客机残骸可疑弹孔照 或为炸弹爆炸 俄或进行重大报复
黑盒子錄到爆炸聲 失事俄機顯示被裝炸彈
俄客机坠毁水落石出 普京会尽量拖延公布
俄客机坠毁埃及超一周找到黑匣子为何还没有答案
俄客机坠毁系恐怖袭击 普京:恐怖分子无论在哪儿都将把他找到
埃及逮捕17名俄航空難嫌疑人 2人疑協助炸毀客機
IS:用汽水炸彈炸俄客機
俄客机坠毁背后的大国较量:美给俄设了个大圈套
美副国务卿:俄军在叙利亚军事行动陷入泥潭(回應:美就没陷入?)
俄媒稱敘軍在俄空襲配合下擴大戰果解放8個村鎮
德媒称叙军无能拖累俄军 损失24辆坦克突进半米
叙政府军大反攻已经快2周:为何前进还不到1公里
美國2015.12.16接受俄立場稱不求敘政權更迭阿薩德熬出頭
俄軍轟炸IS往往一刀切缺準頭 敘總統正輸掉戰爭
俄轟炸IS每日花費250萬-1億美元
俄经济濒临崩溃 普京倒回苏联模式
俄石油收到中国972.6亿预付款 美媒:雪中送炭
獨聯體國家貨幣兩年來大幅貶值:盧布兌美元貶值超50% 受油價大跌、俄羅斯經濟衰退,以及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
敘利亞和談前夕 IS襲擊敘首都大馬士革 歐盟:欲破壞朝野和談
聯合國特使:敘利亞和談正式展開2016.2.1
敘利亞內戰和談登場 情勢悲觀 俄稱繼續空襲直到擊敗恐怖組織
美国防部确认土耳其F-16击落俄SU-24战机前曾10次警告 2015.11.24
土总统:击落侵犯土领空的俄军机符合规则
土总统:俄根本没反恐,炸的都是我们亲人叙利亚反对派中的土库曼人
俄寻找苏-24的米-8直升机被叙反政府武装用陶氏反坦克导弹击落
土总统拒绝向普京道歉赔偿 俄才该道歉俄 驳斥与IS石油交易: 俄媒曝光土总统之子与IS头目合影,参与IS的石油走私(回應:照片上的两名蓄须男子是土当地的餐厅老板,被误认为恐怖分子。)
俄:空袭了叙土边境的运油车队 土:是救援车队!
俄全面制裁土 略谈苏俄对外“报复”史
俄对土经济制裁会有何效果:俄GDP萎缩比韩国还低
普京執政16年不能成中國也該成阿聯酋 結果卻很悲劇
圖博館
朝鮮牡丹峰樂團演出因工作層面間溝通銜接原因 2015-12-12取消 (回應:這是因為本來就不是一場單純的文藝演出,而是有重要政治目的的政治活動,政治目的沒達到,演出自然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來演出是為金三胖訪華做鋪墊的吧,也可說是文藝外交了,但出了一出朝鮮有了氫彈的消息,TG也不會含糊吧,取消演出就不奇怪了。 看來分歧不小 半島無核化對中國也是意義重大,這事中國不會含糊 鬧妖娥子。鬧吧,折騰一次,好感下降一點。)
中国驻朝使馆:“朝鲜当局逮捕百余华侨”报道子虚乌有
外媒:朝鮮脫北者自殺率高受不了在韓當下層人
30年,沒人能攔住朝鮮核試驗
美國稱中國對朝政策已不管用 中方:關鍵不在中國
朝鮮2016.1.6進行氫彈試驗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w/zx/2016-01-06/doc-ifxneefu2310218.shtml
朝鮮春節發射「衛星」或為遠程導彈
為何印、巴、以可以擁核而朝鮮不可以? 一直以來胖粉們都忿忿不平,為何你們中、美、英、法、俄、印、巴、以可以擁核,而我們社會主義強盛大國朝鮮卻不可以擁核?首先說說中、美、英、法、俄。我們知道這五個國家是世界上唯一合法擁核的國家,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五個國家就是國際秩序的領導者、就是國際社會的當家大哥。做為領導者當然就要有領導者的特權,而擁核就是特權之一。 再說說印度。一是因為印度的體量太大,這一切使國際的製裁都難以奏效。 巴以原因有三。一、這兩個國家的核武不能威脅到當家大哥的安全。二、這兩個國家服從當家大哥的戰略利益。三、這兩個國家保持低調不給當家大哥找麻煩。 綜上所述,這個世界上除了五大流氓沒有其它國家可以合法擁核,想體制外擁核原本就是萬里挑一的事,多少國家想體制外擁核都失敗了,日本、韓國、南非、巴西.....,特殊機緣造就你體制外擁核了,就要學會順勢而為、學會乖巧、學會八面玲瓏,狂妄無知、招搖過市只能招致全世界的聲討,到頭來手裡的核彈非但成不了自己的護身符反倒成了自己的上吊繩。(回應:以、印、巴可以有核武器,朝鮮為什麼不行?美國人能說出理由嗎? 美國是世界霸主,他想給誰權利就是合法,還說朝鮮是流氓國家,但是美國尿泡尿照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氓。 朝鮮可以,這都是美國逼的。伊朗十年後再看吧,波斯人早晚會有原子彈的。 都是美國逼得,所以,中國就冷處理,中越/中朝關係一樣,正常對待,不再援助,一切都歸於貿易,走互利關係道路。)
圖博館
占豪:中國高鐵在印度輸給日本是壞消息嗎?一、中國戰略投資重點現階段應放在汎亞鐵路、中巴經濟走廊。二、讓日本適度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對中國有利無害,因為這種投資終歸是推動亞洲國家互聯互通的。三、中印合作穩中求進推動更為合適。印度也不可能將自己的所有高鐵訂單給日本,這不僅僅是因為日本的高鐵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印度也想拿到中國投資。另外,以印度效率看,日印度的合作恐怕並不高,未來印度還會有高鐵線路給中國做,到底誰先修通運行這事還真難說,我們拭目以待。
印度二手航母开进斯里兰卡港口
印度反對斯里蘭卡被迫棄買梟龍?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抵達斯里蘭卡訪問
斯里兰卡宁弃印度4亿美元援助也要买枭龙 拒购印度瘸腿战机
港媒:中國如何在尼泊爾打敗印度?西方很關注
印媒:尼泊爾總理或首訪中國向印度施壓
中國與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一帶一路」推進焦點地區和優先區域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抵達巴基斯坦訪問
印度擬在越南設衛星站合作監視中國與南海 料將激怒中國
越共總書記之爭 親中派1.26打垮總理
越南政壇巨變 親美派阮晉勇出局 對抗中國戰略不會改
老撾1.25被指對美承諾打擊中國南海立場 媒體稱美國自吹
克里拉柬埔寨攪局南海遭當面拒絕 柬方表態打美國臉
印度海軍的作戰實力會超過中國海軍嗎?
印度神盾艦全面落後於中華神盾艦
印度海軍膽真肥!科欽船廠造不好油輪竟敢讓它造航母
新印度快報 感慨印度浪費十年:中國武器進口減半印翻番
中國市場見頂蘋果轉攻印度 暫難取代中國
鴻海生產重心正移轉?捨棄中國,傳印度建全球最大代工廠
印度製造能取代中國製造?太天真了
莫迪顧問:印度最佳選擇是模仿中國
英媒:「印度龜」將超越「中國兔」
英媒評論"印度龜將勝中國兔"觀點
獨家揭秘所謂資本主義如何毀了印度?
中國成就多個世界第一:莫迪慌忙對印度下新命令
印度擬五管齊下 抗衡中國經濟影響力
五理由力證:已錯過起飛機遇印度只能做阿三
印媒:中國曾強大數個世紀世界應習慣其崛起
圖博館
中国要担心缅甸投向美国怀抱吗?
纽约时报2016.1.24称昂山素季向中国靠拢 中缅将有更多合作
中企2015.12.30中標“一帶一路”緬甸皎漂經濟特區深水港工業園(回應: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港、緬甸港,孟加拉港...阿三又要睡不著了。注意防範各種不利因素,吸取密松。水電站經驗教訓,不要再重蹈覆轍。中國是緬甸搬不走的鄰居,素雞都已承認了,即便民主派上台執政,發展還是離不開中國。)
投资缅甸经济特区风险莫测
中國企業主導緬甸西部經濟特區開發
中国能建承建缅首个世行贷款 11.9万千瓦EPC电厂项目
中国产新客运列车在缅甸投入运营
美媒称中国对缅甸北方领土影响巨大
美國《外交政策》2016-01-12緬甸為何必須重啟與華關係?首先,緬甸應率先制定振興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發展計劃,邀請和鼓勵中國發揮重要作用。其次,緬甸領導人必須認識到,搞發展不能以損害和平為代價。此外,緬甸的和平進程應該是全球合作而非無謂的競爭,可以通過中國也參加的聯合國相關機制進行。
緬甸執政黨 只能靠憲法續命
從偶像變為領導人的昂山,能治理好國家嗎
缅甸能走出一条新路吗?
緬甸民選國會開議翁山蘇姬時代來臨
緬甸軍方學泰國翁山蘇姬頭痛
維持緬甸安定翁山蘇姬不尋求立即修憲 爭取修憲拚明年當總統
斯里蘭卡清除所有障礙 中國承建科倫坡港有望復工
斯里蘭卡欲與中國修好 尋求投資扭轉經濟下滑
斯里蘭卡財長:懇請中國拋去不快幫助我們
美媒稱斯里蘭卡因欠中國巨額外債試圖修復對華關係 (回應:別看外國那些反對黨們沒上位時個個反中,一但上位了他媽比前任更親中。放眼全球,還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政府更有錢?前段時間的斯里蘭卡不就是這樣嗎?一上台馬上停掉中企承建的科倫坡港口建設,還沒有一年吧,當初的藉口環評也過關了,還賠中企一年的損失。看看西方領導默克爾,薩爾科奇,奧巴馬上台前哪個不反中?後來不是一樣愉快的玩耍。)
德媒:中國沒有對斯里蘭卡耿耿於懷 美印很嫉妒(回應:自個是漲臉了,老百姓呢? 這不是長不長臉的事,中國已經長大,但不用美國那一套,美國那一套高軍事聯盟已經過時了,互利的經濟聯繫才是最核心的,高層比你想得遠。)
圖博館
暴政仍然持續埃及醞釀再革命?
埃及投票率惨淡——选民从希望到失望到绝望?
埃及黑市匯率1美元兌8.6埃及鎊
阿拉伯之春五年埃及經濟為何無起色?
阿拉伯之春5週年埃及嚴防抗議活動2016.1.24
埃及革命5周年:推翻獨裁政權,卻換來鐵腕政府?
希臘2016.1.21批准中國中遠集團4億美元購買比雷埃夫斯港67%股權
希臘危機和中國的一帶一路
中國要趁希臘危機入市?
中國會從金融崩潰中解救希臘嗎
趁債務危機中國銀彈佔領希臘?
希臘債務難民悲劇和歐盟危機的迷思
希臘島嶼外海移民船翻覆增至24死
歐盟指責希臘「嚴重忽略」控制邊界義務
堵截難民不力或被踢出申根希臘罵歐盟「騙子」
左翼齐普拉斯微弱领先 将与希腊极右翼组联合政府 希臘人:誰上台都一樣
委內瑞拉將親美?中國已經做了準備 : 2014年,中委雙邊貿易額169.8億,中方進口113.2億,出口56.6億,主要進口原油、成品油、鐵礦砂及其精礦等。2007年以來,中已向委發放逾500億貸款,其中超過一半已經償還,仍有約200億未還。不過,中對委債務違約的風險並非毫無準備。路透社援引委《官方公報》7月報導稱,委中修訂了兩國的石油換貸款融資協議,對之前沒有設定償付時間框架的貸款設定了三年償還期。
拉美左翼倒下第二塊骨牌?委反對派控制議會
環球時報社評:委內瑞拉很難回到傳統資本主義 在委政局出現變化後,中國對委擁有債權是否安全,多名學者表示這種委對華惡意賴賬的可能性很小。
油价暴跌危机深重委宣布进入“经济紧急状态”
开始清算?委反对派调查中国贷款
油價暴跌加劇委債務違約擔憂
巴克萊:委拉或將重組中國石油債務,不然就無法對其他國際債權方要求
2015阿根廷向中國出口大豆943.84萬噸同比增長57.19%創歷史最高紀錄
阿根廷天氣擔憂CBOT黃豆玉米上漲
大豆期货下跌因中国经济忧虑和阿根廷天气改善
解除4年外匯管制阿根廷披索狂貶30%
阿根廷新政府宣布取消外匯管制披索狂貶30% 將把部分人民幣換成美元用於與華貿易和對外融資。(回應:取消外匯管制等於束手就擒,任人魚肉. 看這心操的。 確實,取消外匯管制,能進去的也不是只有美國,中國也可以啊. 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新總統比前總統好多了。尤其是取消限制工業產品進口簡直就是……幾十年來,我國和世界各國打交道,就怕對方是個左派逗逼,下手、捅刀子都不太方便。)
圖博館
習1.19-23出訪中東三國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c/z/xjpcfzdsg/
習近平訪中東 撒550億美元
中國伊朗簽署核能 17項合作,10年內使雙邊貿易規模達到6000億美元
國際社會投資伊朗的熱情強烈“多數美國公司只能靠邊站了”
伊朗總統訪法砸8千多億購118架空巴
伊朗增產石油法、希、義買單
核子協議後...伊朗無人機飛越美國航母
伊朗市場難經營
美打破中東平衡致沙特伊朗對峙 中國為何要當調解人
中東多國受西方欺騙內部混亂崩潰 齊倒向中國
土媒:中國不干涉內政 易被阿拉伯國家接受
中時社評-習近平訪中東 中國走自己的路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覆蓋:習總上任三年來,外交佈局有氣勢,一招一式都是奔著全球謀劃的。先是跟俄美等大國接上頭,接著訪問非洲重點國家,然後密集的中亞東南亞南亞周邊行,從14年初開始,歐洲也接連走起,拉美也氣勢恢宏地開了新局,中間還密集穿插著多邊舞台上的縱橫捭闔和直來直去只訪一國的點穴式外交。轉著地球儀看來看去,哎,就差踏上中東的土地了!
習文《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湧向前》:中阿關係呈現蓬勃生機,迄今為止,已有埃及、阿爾及利亞、沙特、阿聯酋、卡塔爾、蘇丹、約旦、伊拉克等8個國家同中國建立或提升了雙邊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14年,中阿貿易額突破2511億美元,中國從阿進口原油1.46億噸,成為阿第二大貿易夥伴。7個阿國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60年來,中國累計向阿提供了254億元人民幣經濟援助,培訓了2萬多名各類人員,向8個國家派遣援外醫療隊。11個阿國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中阿每週往來航班達183架次,每年往來人員達102萬人次。
埃媒2016-1-4中企將幫埃及建設能居住500萬人的新行政首都,該項目將在今後5年至7年執行,預計耗資450億美元。之所以計劃建新行政首都,是因為開羅人口將在40年裡翻一番。據稱,開羅現人口有1800萬,2050年將增至4000萬。(回應: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希望國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當心像利比亞那樣,政權更替了,我們投入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中國的眼光是把世界當成試煉場,做一切可做的生意,交一切可交的朋友,國外國內一樣重要,唯有這樣才符合中國夢強軍夢.)
習訪埃簽巨額經貿協議
振興觀光埃及積極拉攏陸客
埃及紅海酒店遭IS襲擊3名外國遊客受傷
埃及吉薩金字塔區穆斯林兄弟會恐攻 警方中計遭炸至少6死
圖博館
社評:西方罵的白俄“獨裁者”何以高票連任2015-10-13 環球時報
白俄羅斯現任總統盧卡申科以近84%的得票率第五次當選總統,西方感覺不舒服,白俄國內反對派表示不服氣,但這些都不被看成盧再領導這個國家5年的障礙。歐安組織監督了這次選舉,西方抱怨三名盧的競爭者不具挑戰能力,而資深反對派“沒被允許”參加選舉。但西方也沒敢說盧的近84%高得票率“是假的”,因為白俄民眾對現任總統的廣泛支持“是真的”。
盧1994年首任白俄總統,在那之前白俄在蘇聯解體後混亂了一陣子,他以反腐敗起家,擔任總統前的職務是白俄最高蘇維埃反貪污臨時委員會主席。白俄在他領導下鞏固了西式民主框架,但國家實際運行又回歸了斯拉夫文化的傳統,維護國家獨立,在打擊腐敗和促進社會公平方面比較下力氣,從而在獨聯體國家中經濟發展還不錯,社會穩定尤顯突出。
由於白俄羅斯緊挨著烏克蘭,後者的動盪提供了白俄“做得正確”的一個有力參照。白俄的人均GDP約合烏克蘭的兩倍,社會非常安定,且犯罪率低,貧富差距小,老百姓安居樂業。這一切使得40歲開始當總統的盧卡申科一任再任,外界所猜選民對他的“厭倦”至今沒有發生。
一個人連續當總統21年,這從西方的價值角度一眼看去就“不正常”。白俄有反對黨,也有反對派媒體,其體制的形態已經“西方化”,但實際差異又很明顯。現在的問題是,白俄社會認同了這種差異,烏克蘭按照西方教誨反复“民主革命”的後果嚇住了他們,他們寧肯要盧卡申科帶來的這一套。
世界的多樣性總是結出奇花異草,烏克蘭應算獨聯體裡學習西式民主的優等生,白俄羅斯是劣等生,但二者的經濟差距和一亂一穩製造了困惑,民主政治看來真的不是通行世界的均碼鞋,讓不同的腳削足適履,很難推行下去。
然而從白俄羅斯得出“總統做越久越好”的結論是危險的,因為中東有很多總統無限連任的最終悲劇。
至少西方制裁白俄羅斯的做法可以評價為是粗暴的。它違反了白俄當下的民意,起不到什麼作用。歐盟透風將取消制裁,這樣的鬆動信號是個有趣的動向。
盧卡申科從西方得了惡名,在這樣的地緣政治環境中長期執政,並把國家治理得不錯,在政治學上究竟該如何定義?它恐怕不是“民主”“獨裁”這些傳統概念所能準確描述的。白俄羅斯的威權政治像埃及,還是像新加坡?還是它就是在“另搞一套”?恐怕只有時間能做出回答。
阿楨
俄烏戰爭
館長真是先知,不只預知俄國普亭不再柔性吞併南奧塞1而會合法合併克里米亞,還預知俄烏難免一戰!
館長又非政軍巫師2,只要依理性專業事實的方法論研究3再加了解蘇俄歷史4,便能預測普亭5的決策!
原來普亭早就看穿、美國和歐盟北約會假反恐/人權6之名、計謀推翻烏克蘭民選總統,普亭於是將計就計、合併克里米亞、裂解東西烏克蘭!
普丁果然是有吞併他國野心的大帝!
少來了,普亭只不過模仿西方在東歐7南斯拉夫8拉美9伊斯蘭10等世界幹過的丑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667497
阿楨
習李三中全會
境外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為何會再次誤判習李的三中全會?
不依理性專業事實、只依反共意識形態之中共研究1,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誤判中共是正常、正判反而是反常,中國崩潰論2即是明証!
問題是會前中共大力強調改革之重要、又傳出有啥「383」改革方案,結果卻只是會後的新設國安會和改革小組而已,沒啥具體方案。難怪境外的評論者,會從原先的「雷聲大雨點小」、到《決定》文件的60個具體方案出來的「改革超過預期」,有人又放馬後炮似的說啥「誤判、驚訝與懸念」。
自己不去了解知內情的真正專家,早已言:「改革有了明確的時間表」「改革深度廣度 三中歷來最大」,怎能怪中共沒講清楚?
問題是中共太威權了,不像民主國家要經過各種公開的辯論才形成透明的決策!
問題是大多民主國家含美日台(德除外)的辯論似「便」論、常便秘沒效率吧!怎能反怪中共(含新加坡) 的威權太有效率呢?
民主「便」論豈只沒效率,還常假民主之名3、相互噴糞4成民粹5。
民粹又怎樣,反正一句「不民主」便能否定中共的一切改革。
那就讓反共者盲目地隨便否定唄,自以為閉著眼睛,中共的一切改革都不存在,包括不在改革方案中的軍事改革「修正大陸軍主義增加海空軍」5「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6等.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67270
阿楨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楨:不知誰先點評<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但由鄉民憤青噴子糞青的噴糞,也可反思出美/蘇在冷戰時如何富/窮兵黷武,美比蘇富且多未量產、故勝。中國不管因實力不如人或以美蘇為鑑,重視武器的創造性模仿和性價比效費比,反較可取!以上詳參【圖博館】: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蘇俄與中共《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DDG1000排第一?
回應
吃不到葡萄諷葡萄酸,一味貶低對手只能說自己虛弱。
你這2 B那裡看出是在貶低了?
華而不實還不是貶低別人,你語文課要回校補補
沒有貶低,這是事實,上面出現的武器沒一樣大量生產使用過
什麼叫華而不實 那都是技術儲備
他們的技術儲備對他們來說是儲備,對我們來說多少也能算一點儲備,我們再搞要節約不少成本,少走很多彎路。
不管美軍這些裝備是否具有強大戰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技術絕對一流,即便某些裝備由於某些原因下馬或者服役期間表現不足,至少他們做了嘗試,他們敢於嘗試,這些技術積累是不可估量的。
嘗試就是不斷的提供大量投入,百分之九十的投入全部打水漂,只有一部分可以出成果,對於我們這個世界排名中下的窮國何必這樣學美帝?人家嘗試過了我們再搞,節約大量的金錢,否則必定被軍備競賽拖死。
小編是一根筋,不定型不裝備就不意味著是垃圾,在這些下馬的裝備裡有許多設計理論和有益的嘗試,一旦有需要這些東西會馬上變成真正的戰鬥力。天朝下馬的東西也不少難道都是垃圾?現在的主力戰機殲10如果木有殲9的基礎,那還得多走一大節彎路(詳參【圖博館】:殲9之敗)。
很簡單,有些是過於複雜了,美軍裝備的傳統,不喜歡過於複雜華而不實、效費比不高的先進性。像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造價奇高,作戰效能比伯克高不了多少,肯定不會大量裝備,最多是做一個技術儲備。例如科曼奇,般直升機是超低空飛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雷達本來就不容易發現的,搞隱身效果不明顯,另外,最大的雷達反射源旋翼又不好隱身。投入與效果不成正比,科曼奇就下馬了。但一些成果應用在了新一代隱身的黑鷹身上,就是突襲本拉登那次出現的黑鷹。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56956
阿楨
俄羅斯反普京運動陷入低潮2013-1-8紐約時報中文網國際縱覽
隨著2012年的最後幾天過去,丹尼斯·捷列霍夫(Denis Terekhov)的公司裏再沒人談論下一次反政府示威了。
曾在去年潮起潮落的示威中看著他的雇員走上街頭的捷列霍夫說,他們參加示威只是爲趕時髦,沒有別的動機。他說,他們對于反普京集會有強烈認同, 但“他們對自己的iPhone手機也很有感情”。
盡管如此,看看這些人,仍然不能說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V. Putin)重新當選總統的這一年裏什麽都沒有改變。去年街頭運動的激情已經完全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疏離感,爲國家體制帶來了長期的隱患。
在這家名爲社會網絡機構(Social Networks Agency)的互聯網營銷和通訊公司,對于政治運動的討論現在都蒙上了一層失望,仿佛一個難得的機會就那麽眼睜睜地溜走了。去年夏天對朋克搖滾樂隊Pussy Riot審判時,捷列霍夫單拿出一間辦公室作爲放映室,雇員們可以在這裏看到法院證詞的實況,他說,他們在看的時候,“又是哭又是笑。”
公司項目經理、反對派活動人士帕沙·葉利紮羅夫(Pasha Elizarov)已經離開了。調查人員在一起煽動暴亂的調查中傳喚了他,之後他便辭職並離開了俄羅斯。他從坦桑尼亞發來了節日祝福。
他們的故事,是一個政治季候的故事。普京在去年重登總統寶座時,遇到了空前的公衆反對,包括像他們這樣年輕的都市潮流領袖,也加入了國家政治,告訴普京,他們不歡迎他重新做總統。克裏姆林宮采取了制止抗議的行動,新的法律規定異見行爲將受到嚴厲懲罰,法院還關押了一些活動人士。普京和他的左右采取了一套新的極端保守主義措辭,把城市中的抗議者貶爲叛徒、褻瀆者和俄羅斯的敵人。
http://cn.nytimes.com/article/world/2013/01/08/c08russia/
俄羅斯街頭反普京抗議式微 2012-12-26 國際先驅導報 胡曉光
12月15日,俄羅斯體制外反對派在莫斯科舉行“自由行軍”示威活動。原定將有5萬人參加,而來自警方的消息稱,參加者僅爲700人。場面平靜,沒有發生嚴重事件。在莫斯科爆發大規模抗議浪潮一周年之後,只有如此之少的市民響應體制外反對派協調委員會的號召走上街頭,當局暗自高興,反對派倍感淒涼。俄國內輿論認爲,普京政府一年來回應反對派訴求進行政治改革,關心民生,“疏”“堵”結合,成功瓦解了反對派的群衆基礎,政治局勢趨于穩定。
到廣場上“呼吸新鮮的冷空氣”
反對派的召集能力削弱
俄羅斯人的樂觀情緒增強
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2/1226/141485
版主回應
陸不蹈蘇聯解體覆轍 2013-08-02 旺報
大陸官媒新華網1日刊出文章〈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重炮抨擊「微博上的公知」,指他們「營造一種中國即將崩潰的末世景象,詆毀現有的社會主義體制,宣揚歐美的資本主義憲政模式」。文章強調,「中國人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制度雖然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比歐美強加給中國的要好,至少我們現在在發展前進」。
批自由主義 陸官媒炮火四射 2013-08-02 旺報
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網和《環球時報》8月1日接連發文重炮攻擊自由主義人士,聲稱他們為「叫囂推翻現體制的西奴公知」和「那些成天在網上忽悠的帶路黨們」。文章聲稱,「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大陸官媒的批判強度和措辭的高度情緒化,引起外界關注。
自7月19日,大陸知名學者胡鞍鋼在人民論壇刊文論證「人民社會優於公民社會」後,中共黨媒和官媒連連發文劍指自由主義人士。
斥西奴公知煽動怨恨
新華網這篇署名王小石的文章「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指出,曾動盪過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民並未到達幸福的普世價值彼岸。「如今俄羅斯百姓確實覺醒了。他們覺醒到被歐美畫出的民主化大餅騙得輸個精光。」
文章更重炮攻擊:「微博上的天使、導師、公知們天天造謠傳謠製造社會負面新聞,營造一種中國即將崩潰的末世景象,詆毀現有的社會主義體制,宣揚歐美的資本主義憲政模式。」
王小石痛批,這些人不斷煽動民眾怨恨現政權,痛罵中國人奴性十足,赤裸裸煽動民眾當炮灰引發中國社會動盪。
他說,「冷眼看叫囂推翻現體制的西奴公知,那些成天在網上忽悠的帶路黨們,你們誘使中國走向被人欺負、貧國弱兵、給美國人當狗、給中國帶來恥辱的災難時代。」因文章力度強悍和言辭激烈,官方通訊社刊登此類評論,相當罕見。
指改造中國路走不通
不僅如此,《環球時報》也在同一日聯手把炮口指向自由主義分子。該報社論「自由主義,剪不斷理還亂的思潮」告誡,欲借自由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手段的自由派知識分子,「這樣的路是走不通的」。
文章直指,中國拒絕自由主義已無可能,但少數人想把自由主義變成挖給中國的一個「坑」,用自由主義「扳倒」中國,是犯了「烏托邦」思想毛病,其政治幼稚和虛妄會空耗他們的人生精力。
絕不右轉 中共態度明確 2013-08-02 旺報
「蘇東波」浪潮後,中共極為警惕西方國家對中國「和平演變」的威脅。直到鄧小平南巡,確立改革路線的堅持、解決「姓社姓資」的紛擾,意識形態爭議才暫告平息。
但20年後,「左右」交鋒又躍居思想舞台,夾帶自由主義氣息的政治改革呼聲不絕於耳。甚至,中共還一度被外界懷疑,是否仍堅持毛澤東思想。
直到去年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三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強調了「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清楚表明習近平毫不動搖的「政左」路線。
從胡鞍鋼、王紹光到官媒的文章,都把矛頭指向自由主義分子,無非藉由「打自由」向外界強調,習近平任內,絕不可能、也不允許有人在政治上有任何一絲「打左燈向右轉」的「嫌疑」。
阿楨
巴國暗助 塔利班圖奪回阿富汗
巴基斯坦當局下令拆除拉登生前住所
巴基斯坦議會要求美國停止無人機空襲並道歉
重啟補給線 美巴關係可望改善
巴基斯坦總統七年來首訪印度 表善意 印巴互釋對方囚犯
巴基斯坦恐怖頭目遭通緝 否認涉及孟買恐襲案
巴基斯坦大雪崩! 逾百官兵遭活埋 中向巴提供搜尋裝備
俄外長:俄羅斯支持印度與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
埃及足球迷暴動 73死逾千人受傷 軍警挨批
足球暴亂悲劇 危及埃及革命成果
參選爆炸 埃及總統大選23人角逐
埃及大規模遊行要求禁止前政權高官參選總統
埃及兄弟會擬參選總統或致與軍人集團關係惡化
以色列遭埃及境內發射火箭彈襲擊 無人傷亡
埃及輸往以色列和約旦的天然氣管道第14次被炸
中國石化與埃及公司合建海上鉆井平臺
中埃簽署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向埃提供9000萬人民幣無償援助
葉門總統就職 基地攻擊26死
蓋達葉門分支襲擊軍營 造成44人死亡
蓋達組織劫葉門軍火庫 15名戰俘遭處死
葉門50名基地組織成員被擊斃 美無人機參與行動
葉門石油出口因管道遭破壞暫停
蓋達運用葉門軍隊分裂取利
奈及利亞復活節不平靜 教堂倒塌、汽車自殺炸彈 至少38死
奈及利亞激進組織博科聖地 將成另一個蓋達?
非洲民主櫥窗馬利 總統大選前驚傳軍事政變
叛軍宣布北部獨立 馬利南北分裂
馬利臨時總統就職 揚言全面攻擊叛軍
西非馬利內戰 逾2萬難民逃亡
民怨引爆政變突尼西亞出現茉莉花(突國花)革命
突尼西亞新憲法不以伊斯蘭為基礎
突國民爭集會權 警民衝突火爆
突尼西亞不解決就業問題歷史還可能重演
重返華爾街 占領運動2.0再起
占領華爾街抗議者與警方衝突 多人被捕
抗議警方粗暴抓人 美占領運動發起五一罷工
佔領華爾街為何失敗
貧富分化加劇 美國夢難圓
美貧富差距為何越來越大
版主回應
改革緬甸 添盛難為 2012-04-03 中國時報 郭崇倫
國際媒體過去談緬甸,總是強調翁山蘇姬,此刻她已經補選勝利,未來真正關鍵的人物是總統添盛。
添盛改革的首要挑戰,就是軍方的特殊利益。雖然軍隊去年交出政權,但是仍然掌握著憲法,新上任的三軍總司令敏昂日前誓言,捍衛憲法是軍隊主要的責任,而憲法保障軍人在國會有四分之一的名額,修憲又需要四分之三的多數,換句話說,沒有軍人的同意,修憲是沒有辦法進行的。翁山蘇姬對此大加抨擊,分配席次給軍方代表,基本上是不民主的,翁山要求修憲,但這馬上就碰觸到緬甸政治改革中最敏感的部分,除了軍隊的特殊利益,還有過去老軍頭對少數民族、民主人權分子、佛教僧侶的迫害追究問題,在所有民主轉型國家,這都是改革的核心。
相關新聞
總統登盛 將成緬甸戈巴契夫?(楨:緬甸將似蘇聯瓦解?另參本館: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緬甸的改革 民主漫長路
拉攏緬甸 美、陸各懷鬼胎
翁山蘇姬當選後 中緬關係展望
獨家採訪撣邦國慶大典 反抗軍:停戰建立新緬甸
緬甸靠不住 中國應介入幫助克欽武裝
選舉落幕 歐盟 美國擬放寬對緬甸部分制裁、全面恢復邦交
西方企業 等著列隊進入
南海問題 中在東協峰會獲勝 2012-4-5 旺報
中國大陸再次在南海問題上獲得勝利,剛剛結束的東協峰會結束後發表的宣言中,強調貫徹落實10年前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未強調制定《南海行為準則》,這同中國的口徑一致。
本次東協峰會前,菲律賓曾提出東協須先就起草《南海行為準則》取得一致,然後以統一陣線的態勢與中國談判。但菲律賓的提議並未獲得多數成員國贊同。
相關新聞
中國經略中南半島
印媒:中警告勘南海將付出代價
加緊戰前準備? 解放軍3月南海「火爆」軍演
越南聯俄開發南海抗衡中國 俄不會突破中方底線
菲最大軍艦VS.中國海監船
中國駐菲使館:中國對黃巖島主權有充分法理依據
外交部:中方要求菲律賓軍艦立即撤離黃岩島海域
菲派海警船接替軍艦繼續和我國海監船對峙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hjfjj/
麥克風沒關 歐巴馬「悄悄話」全球聽到【聯合報2012.03.28
歐巴馬在南韓核安高峰會場邊與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闢室密談,。
歐巴馬說:「所有這些問題,特別是飛彈防禦,都可以解決;重要的是,他(普亭)要給我空間。」
麥德維夫:「是,我了解。我了解您有關空間的意思,給您空間…」
歐巴馬:「這是我最後一場大選。大選過後,我會有更大彈性。」
麥德維夫:「我了解。我會把信息轉達給弗拉基米爾(普亭)。」普亭將於五月七日就職俄國總統。
相關新聞(另參本館:)
領袖「悄悄話」 外洩事件簿
美欲建飛彈防禦系統 中:慎重處理
朝鮮暫停核試驗和遠程導彈試射
將獲美24萬噸食品援助
分析: 朝鮮發表停核係中國因素影響
六方會談重啟?各界存疑
北韓擬發射衛星美將停止援糧
北韓認為發射衛星不牴觸與美方協議
(另參本館:《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韓朝 天安艦事件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管不住北韓 重挫北京大國聲威【聯合報/陳欣之/成大政治系教授2012.03.28
相對於美國重振亞太領導地位的恩威並濟,中國大陸在東亞對外關係上,口惠不少,卻每每在外交關鍵事件上退縮自封,少有令東亞諸國感受到北京是有能力維繫區域和平的大國風範。北京對北韓的無能為力,折損在東亞創建華夏和平圈的正當性基礎,無力回應美國重振影響力的聲威,更將為兩岸和平發展道路,增添不必要的領導信心危機。
回應
學校待久了! 不太了解國際情勢的阿諛我詐! 詭譎事項~ 政治鬥爭 ,環境愈嚴苛愈厲害,中國可是玩了幾千年 美國小弟是兩百年,敵消我長,風水輪流轉,你怎知誰在耍誰?!
相關新聞
美日韩要求朝鲜停止发射火箭 中国希望各方克制
美籲大陸施壓北韓 迫棄射火箭
西方爲何對銀河3號和烈火5厚此薄彼
北韓射飛彈 尊重代替逼迫
30余名外國記者受邀抵朝鮮報道衛星發射
北韓駁斥假借發射衛星試射飛彈
北韓:發射衛星合法 美勿對抗
北韓在施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謀略
攔截飛彈 美第7艦隊神盾艦部署黃海
日防相下令 準備攔截北韓火箭
專家:火箭發射失敗對金正恩的地位不會產生影響
北韓幫少主立威 恐無寧日
南韓分析:金正恩為拉攏軍民心 下一步是核試
衛星發射成功與否 金正恩政治贏家
國際(楨:誰的國際?)譴責 擬制裁北韓
地球最孤立國家 北韓不怕制裁
韓媒大爆驚天內幕︰擊沉“天安”號凶手是以色列潛艇
朝媒體戲謔韓衛星發射2次失敗稱應拜托朝鮮
北韓飛彈專家人數上萬 為南韓3倍
阿楨
(楨:中俄以利比亞被西滅為鑑,敘利亞算挺過了,伊朗得加緊備戰了!緬甸親西就不怕重蹈利比亞被西滅?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美以伊朗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 美伊與中東 以黎巴又戰? 以入侵巴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東協 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偽形 )
俄中拒絕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埋伏筆 2012-02-05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5日電 合國安理會4日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和中國投了否決票,決議草案未能獲通過。
在利比亞問題上,北約濫用了聯合國安理會授權。這一次,俄對決議草案中任何軍事干預敘利亞的明言或暗示都表現出不容忍態度。
行使否決權,拒絕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埋伏筆,其實質是反對以外部武力強行推動一個國家的政權更疊。
相關新聞
敘利亞危機幕後實為教派角力 伊朗是真正的靶子
伊朗兩艘軍艦抵達敘利亞 將向敘海軍提供培訓
伊朗媒體稱敘利亞軍方抓獲約50名土耳其軍人
敘利亞是否將重演利比亞式崩潰?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中出現阿拉伯之春是幻想
外交部:反對借人道主義之名幹涉敘利亞內政(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人權理事會譴責敘利亞決議 中俄投反對票
普丁即將回鍋 美俄關係恐惡化(另參本館:俄羅斯聯邦選舉制度與總統職權)
敘利亞防長參觀俄航母
俄羅斯2架飛機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抵達敘利亞
俄特種部隊潛入 敘:助剿反對派
敘利亞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 變一黨製為多黨制 2012-02-27新京報
2月26日,敘利亞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投,超過1400萬敘利亞人在全國14185個投票站進行了投票,新憲法草案以89.4%的支持率獲得通過。
雖然阿薩德政權在新憲法草案中作出大量讓步,將全民公投看成扭轉執政危機的良機,但敘利亞反對派第一時間宣佈抵制公投,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公開指責敘利亞此次公投“可笑”。(楨:民不民主西/奴說得算!)
相關新聞
俄使:敘利亞將擬新憲 交公民投票
敘利亞人怕內亂 55%還挺阿塞德
反對派拒提供當局保證 敘利亞停火協議恐破局2012/04/09華視新聞
阿拉伯聯盟聯合特使安南日前表示,敘利亞政府同意遵守6點和平計畫並在10日撤軍停火。但敘利亞叛離組織敘利亞自由軍首腦阿沙德卻在昨(8)日表示拒絕提供敘利亞當局任何保證,停火協議恐破局。
相關新聞
敘利亞反對派棄守霍姆斯巴巴阿姆魯
政府軍攻陷大本營伊德利布!敘反抗軍逃
聯合國調停 敘利亞一週內停火
中俄力挺 安理會促敘停止暴力
安南斡旋成敗繫於美歐
版主回應
伊朗強硬派贏得國會大選 恐加劇核危機 2012-3-5 今日新聞網
伊朗2日舉行國會大選,根據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與總統阿曼迪內加敵對的保守派的宗教勢力大幅領先,預計將掌握國會,可能使伊朗發展核武的立場更加堅定。
由於此次國會選舉被視為伊朗明年下屆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因此伊朗政治觀察家認為,隨著阿曼迪內加陣營的慘敗,明年將不可能再競選連任,將由效忠於基本教義的強硬派的政治人物繼位,如此將使伊朗發展核武的立場更加堅定。(楨:民主選舉西/奴照打,還說啥「兩個民主國家不會開戰」民主和平論!另參本館:核能與核武)
相關新聞
伊朗再示硬 啟動鈾濃縮
伊朗官方首次承認有制造核武器能力
伊朗議員聲稱能制造核武 美方回應稱系“唬人”
伊朗核子專家 又遭炸彈暗殺
回應西方敵意 伊朗啟用濃縮鈾新離心機
伊朗將國産核燃料棒裝至反應堆
歐巴馬傳話:可接受伊朗民用核計畫
伊核“6+1”談判今日2012-4-14重啟 或將緩解海灣緊張局勢
美決對伊朗發動嚴厲制裁
為促伊朗棄核 美制裁陸公司
中方對美國制裁珠海振戎公司表示強烈不滿
溫家寶:中國與伊朗正常貿易應受保護
中日韓 進口伊朗石油大減
中國不可能禁買伊朗石油
美倡制裁伊朗,盟友各有盤算,甚或暗渡陳倉
制裁伊朗 中國未必是輸家(另參本館:《石油世紀》 中國石油大戰略)
伊朗石油禁運 中國大陸最樂
學者:禁運伊朗石油 拖垮全球經濟
伊朗警告:波灣國增產石油_後果自負
朝鮮新型火箭炮射程可覆蓋韓國中部美軍基地(楨:伊朗也將跟進覆蓋波灣?另參本館:中國火箭 各國火箭 )
美軍模擬:以軍攻伊朗後果可怕
美國大選前中東不可能爆發戰爭 2012/03/12 泰國世界日報
美國如果在發動對伊朗戰爭上不與以色列合作,以色列憑它自己一國之力,能不能對伊朗發動這場戰爭呢?答案是不可能。
所以目前形勢只是你嚇嚇我,我嚇嚇你,如此而已。在美國今年底總統選舉之前,中東不可能爆發新的戰爭。
相關新聞
分析師稱長途奔襲伊朗核設施超出以色列空軍能力
專家:伊朗頻繁軍演 意在向西方顯示實力
頑抗到底 伊朗加強防衛核設施
俄警告伊朗不要輕視外部軍事打擊威脅
俄媒稱美挑逗伊朗采取封鎖海峽等行動引發戰爭
歐巴馬:不應對伊朗輕言戰爭
歐巴馬不惜對伊朗動武 以總理樂見
以:暫不攻伊朗 但堅拒伊擁核
供以新武器攻伊?白宮撇清
以色列製新型炸彈可攻擊伊朗核設施
德諾貝爾文學獎作家 被批反猶 (?另參本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天下大亂,局勢大好 聯合報2012.03.29張佑生(另參本館:法總統能改革嗎 )
法國政壇近數月流傳一種說法:唯一能讓總統沙克吉連任成功的,是一次重大危機,讓他展現領袖的高度;否則,社會黨的候選人歐朗德幾乎是已勝券在握。
危機果然發生了。一名恐怖槍手奪走七條人命,讓法國人心惶惶,而沙克吉憑著應對得當,使兩年來「不支持率」始終高於六成的他,又回到了民調領先的位置。
相關新聞
法國血案誰之過
「攻猶太學校 為巴勒斯坦復仇」
寧住以色列! 法國猶太人掀移民潮
以巴交火四天後 達成停火協議
部落沖突致利比亞面臨分裂風險2012-04-06 北京新浪網
繼利比亞東部近期要求自治,南部賽卜哈發生騷亂後,西部地區近期又發生部族間武裝沖突。此間輿論認為,利比亞境內此起彼伏的部落武裝沖突,凸顯了利國內嚴峻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後格達費時代的利比亞正面臨著國家分裂的風險。
相關新聞
四派武裝主導利比亞 國家可能走向分裂
聯合國車隊利比亞遭襲
俄外長稱利比亞國內仍存很多問題 促聯合國協助
普京:利比亞新政府發出有意與俄合作的信號
格達費之子卡扎菲在拘禁期間遭毆打
卡扎菲第三子稱利比亞即將爆發起義
美國和利比亞調查 意法油企與卡扎菲關
中俄或失去與利比亞的合約
反美情緒再升高 美駐阿士官濫射 16死5傷
阿富汗人命幾何 賠償金差百倍
阿戰使美軍精神崩潰
6成美國人 認阿戰不值得
濫殺衝擊大 美誓對阿戰略不變
阿富汗抗議美軍焚燒可蘭經進入第5天 至少25死
犯眾怒 阿富汗千人包圍美基地 聯合國機構
北約決定撤出在阿富汗政府部門職員
德軍因阿富汗反美騷亂擴大提前撤離軍事基
阿富汗西部遭自殺式炸彈襲擊 9人死亡
美阿簽協議 夜襲需阿富汗批可 阿不再做傀儡?
上海合作組織要發威 中俄聯手將美軍驅出中亞(另參本館: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美國在中亞連連失利
伊戰9周年 18城 30炸彈攻擊 52死連環爆 蓋達給巴格達難看?
美軍一走了之 伊拉克陷入難解動亂
伊拉克3月份112人死于沖突
美式自由讓世界付出慘重代價
伊拉克至土耳其輸油管道遭破壞
伊拉克召開全國和解大會調停內部矛盾 專家:作用有限
伊拉克前政權薩達姆副手現身 批評馬利基所領導政府
阿楨
強國戰略奏效 俄再迎普亭時代2012.03.05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
俄羅斯總理普亭正式宣佈,贏得此次俄羅斯總統大選。由此,普亭繼2000年至2008年之後,在今後6年再次成為俄羅斯的領導人。普亭的新政治口號可以總結為“重建光榮的俄羅斯”,再造曾與美國爭霸的輝煌。普亭在大選過程中重點承諾將加強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滿足了企盼“俄羅斯強大”的普通國民的希望。
普亭今後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加強軍事力量上。他上月20日在每日發行的《俄羅斯報》發表文章說,截至2020年將投入7900億美元的國防費。
普亭具體計劃,未來增加部署400枚洲際彈道導彈(ICBM)、8艘核潛艇、20艘潛艇和600架戰鬥機。他直指西方說,不會向任何人示弱,對美國和北約要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
他上月24日與國家安保專家會面時說,不會讓美國擁有核優勢,不會對西方俯首貼耳言聽計從。
普亭還承諾,將通過每年6%至7%的經濟增長率把目前全球排名第11位的俄羅斯經濟規模提升到第5位。普亭的承諾能夠深得選情,是因為他曾在執政時期,使1991年蘇聯解體後一蹶不振的俄羅斯經濟提高到了較高程度。
在普亭執政的2000年至2008年,俄羅斯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年均7%,按購買力評價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91年的1萬億美元上昇到2009年的2.2萬億美元,增長了1倍多。
普亭在本次大選中還得益於國民的不安心理。13萬名普亭的支持者上月23日在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集會,高呼“不能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口號,併發出警告說,一旦在野陣營候選人當選,就會重現過去的動蕩混亂。美國的《紐約時報》3日分析說,葉利欽執政的上世紀90年代,國民經歷了40余個政黨林立的政治動蕩和債務違約宣言等嚴重的經濟低迷,俄羅斯國民的這種不安心理直接聯繫到普亭的當選。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渴望穩定的國民找不出普亭之外的人選。普亭鎮壓了侵吞國家財產的金融大亨和導致社會混亂的黑惡勢力,其鐵腕的領導人形象無人能夠超越。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03/05/20120305000005.html
版主回應
普亭打造「中國夢」?
2012年3月4日,俄羅斯總理普亭(Vladimir Putin,另譯普京或蒲亭)以64.39%得票率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創紀錄地贏得了他的第三個總統職位。作為俄羅斯的鐵腕政治人物,普京深知自己的歷史重任,得知自己勝選後,這位鐵打的硬漢面對莫斯科市馬內茲廣場上而對十餘萬支持者,在凜冽的寒風中流著眼淚高喊:「我們贏了,榮耀歸於俄羅斯」!
按照2008年修改的俄羅斯憲法,普亭這屆總統任期將為6年,如果2018年總統選舉順利,普亭的總統任期還將延伸到2024年(前後4屆總統任期加在一起長達20年),最終實現帝俄時代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1年6月9日至1725年2月8日)的那句名言:「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的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痛切地品嘗到國力衰微的苦果。1999年8月,當葉利欽總統任命普亭為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代總理時,人們並不太看好這位其貌不揚的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又稱克格勃)特工。然而普亭很快就顯示了強人作風,他大膽實施國內改革,提振經濟和民眾生活水準,對俄羅斯金融石油寡頭和車臣(Chechnya,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所轄的一個共和國)分裂勢力施以重拳打擊;在2000年開始的8年總統任期裏,普亭對美、歐霸權採取強硬政策,2008年8月果斷出兵擊垮喬治亞(Georgia,中國大陸譯為格魯吉亞),使俄羅斯重返世界大國舞台,恢復了俄羅斯人民的自信心。
2012年2月21日,普亭在《莫斯科新聞報》上發表關於外交政策的競選綱領文章:《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闡述他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以及一系列國際事務(包括俄中關係、北約東擴、阿拉伯之春、伊朗核問題)的觀點及戰略構想。普亭指責美國和北約「打著人道主義幌子用空軍修理了利比亞當局,格達費被殺非常令人厭惡,這是原始人的方式,連中世紀都不如,我們不允許利比亞一幕在敘利亞上演」。普亭認為:「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經濟中心,談論中國大陸未來在全球經濟和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變得非常時髦。
2011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按照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專家估計,不久的將來,中國大陸這一指標將超越美國」「北京贊同我們對正在形成的平等世界秩序的看法,我們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互相支持,加強在聯合國安理會、金磚四國、上海合作組織、20國集團和其他多邊機制中的協作,共同解決尖銳的地區和全球問題。
普亭目前的思想是:「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而穩定的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需要一個強大而成功的俄羅斯」。另一方面普亭在競選時,誓言要恢復「俄羅斯旗幟」的威力,未來10年將擴充軍備,包括建造8艘戰略飛彈潛艦、20艘多用途潛艦、50艘水面作戰艦,並裝備100具軍用航天器、600架新型戰機、1000架直升機、S-400防空飛彈系統、勇士防空飛彈系統、伊斯坎德爾-M飛彈系統、2000輛現代化主戰車、2000輛自走砲。
2011年10月普亭以總理身份訪華以來,俄羅斯已經與中國大陸結成全天候盟友,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提出嚴峻挑戰。普亭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後,美、歐等西方國家普遍感到失望,美國國務院發表書面聲明,對俄羅斯人民表示祝賀,卻隻字不提普亭的名字,歐巴馬總統5天後才從「空軍一號」專機上,打電話向普亭表示祝賀;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則發佈聲明譴責普亭操縱此次俄羅斯總統選舉,及阻止俄羅斯人民和平表達政治訴求。這些情況已說明普亭的「王者歸來」現代版連續劇,對美國而言是「如鯁在喉」,確實是擺在美國領導人面前的難題!未來如何調整與俄羅斯的關係,因為稍有差錯就會促成俄、中兩國新一代領袖的結盟態勢,形成21世紀初另一種形式的冷戰格局。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總編輯 畢誠倵
http://www.dtmonline.com/
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東歐變貌》柏林圍牆倒塌20年有感《美國分化中蘇聯盟內幕》中國熊報?《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聯合報也變熊報 《俄羅斯軍情瞭望》《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俄喬戰爭《當代中國》《國際競合與升沈》《當代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 G2 《強國不是夢》 中國崛起《強國之鑑》中共十七大
阿楨
俄國人快成為垂死的種族?
俄羅斯是歐洲最體弱多病的國家。現在,該國人民雖比當初在共產統治下自由得多,平均壽命卻也跟著縮短。男性尤其如此。高死亡率加上低出生率,導致這個全球第七大國的人口每年減少五十萬以上。二○○六年,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在對俄國聯邦議會發表國會演說時,將俄國的人口危機稱為「我們國家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俄國的人口動亂現象已持續了好幾個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一九一七年的革命,加上次年的一場流行性感冒,導致該國的人口在一九二三年比一九一四年少了六百萬。後來的飢荒與史達林在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間推行的農業集體化,又造成了至少一千萬人死亡——這項後果極為悲慘,在一九三七年的人口普查中揭露此一事實的統計學家因此遭到史達林處死。
除了白俄羅斯之外,俄羅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損失最慘重的國家。在打敗納粹德國的過程裡,蘇聯喪失了至少兩千萬名士兵,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俄羅斯人。等到終於有人有機會數算存活下來的國民,才發現中年男女的比例竟然是六十比一百。往後幾年,人口逐漸復甦成長。一時之間,男性的比例也逐漸回升。不過,從一九八○年代末期以來,男性死亡率又再次上揚,以致男性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再度無量下跌。
二○○八年,俄國女性的平均壽命為七十三歲,比日本少了十三歲,和泰國差不多。那麼男性呢?今天,俄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只有五十九歲。這個「六十減一」的數字比起一九八○年代中期還少了九歲。世界上沒有其他工業國家出現過這樣的逆向發展,而且男女平均壽命之間高達十四歲的落差,恐怕也是和平時期的世界記錄。在全球男性平均壽命的排行榜上,俄國的名次為一百六十四,介於柬埔寨與迦納之間,比孟加拉男性少四年,比印度男性少七年,比巴西或印尼男性更是少了九年。
這種現象比戰爭還糟糕。俄國男性吃得不多,經常以暴力對待自己和別人,經常生病,撒手人寰的更是頻繁。為什麼?
印地安納大學的社會學家威廉.普賴德莫爾(William Pridemore)說的也許沒錯:「市場化導致蘇聯國家父權主義的失靈,包括國家的社會安全網,以及醫療、住宅與糧食方面的保證,從而對人口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版主回應
堤摩西.赫倫尼亞克(Timothy Heleniak)為人口資料局進行的研究,其中提出的說法可能正中要害:「俄國的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經濟與社會混亂影響。」不過,問題的根源其實始於「市場化」之前。在市場革命以前,就先出現了「伏特加革命」(vodks revolution)。這場革命發生於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年代中期,蘇聯改革派領袖戈巴契夫曾致力反酒。他關閉了國營釀酒廠、禁止商店在下午兩點之前販賣酒類商品,也提高了伏特加的價格。這是他「改革」(perestroika)政策的一部分,結果促成男性平均壽命延長三年。不過,這場改革運動卻在一九八八年喊停,原因是非法釀酒廠迅速取代了國營事業,導致國家流失稅收。一瓶伏特加的價格原本是一公斤香腸的兩倍,但國家的管制放鬆之後,價格隨即跌為一公斤香腸的一半。俄國男性對於此一發展的反應正如意料:狂喝濫飲從此展開,為數龐大的男人都喝酒喝得丟了性命。往後六年間,男性死亡人數都增加五十萬,平均壽命隨之縮短七年。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男性以酒代食,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俄國記錄在案的死亡人數,約有三分之一的死因是酒精中毒、酒精相關疾病(如心臟病)或營養不良。意外與自殺致死的人數也迅速飆增。這實在是一場大災難。一九九二年,俄國的人口成長達到巔峰,轉為逐漸縮減。就在這一切發生的同時,戈巴契夫也遭到驅趕下台,由葉爾辛取而代之;禁酒的取代為酗酒的。
除了飲酒現象之外,俄國還有其他許多的改變。大體上而言,俄國女性對於新的政經秩序的調適方式,與西方婦女並無不同。她們生的孩子愈來愈少,生孩子的時間也愈來愈晚。她們採用現代避孕措施,而不是墮胎。她們經常擺脫不幸的婚姻,趕走不懂得疼惜她們的伴侶。男性沒有那麼善於調適,只好靠伏特加麻痺痛苦。
一九九三年,我隨同十幾名俄國科學家到西伯利亞從事為期三週的實地研究。這群科學家的狀況不太好。有些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領到薪資,還有人好幾年不曾與太太見過面。除了價格低得荒唐的伏特加之外,商店裡似乎也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買。這些飽學之士喝起酒來的模樣實在難以言喻,真的是一瓶接著一瓶。一天晚上,我們在鄰近北極圈的一條河流岸邊紮營過夜,我試圖跟上他們的酒量,結果因此在床上躺了兩天,宿醉更是持續了整整一個星期。我接著就搭機回家,那群科學家則是待了下來。現在,他們大多數都已經不在人世了。直截了當地說,數以百萬計的俄國男性——不論背景與資歷——都因為喝酒而淪入早夭的下場。
在伏特加造成的危害與生育率下滑的影響下,俄國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人口空洞化的現象。二○○八年,《衛報》記者盧克‧哈丁(Luke Harding)走訪俄國西部的斯羅吉(Slyozi)。這座村莊距離拉脫維亞只有四十公里,而拉脫維亞也是歐盟的新邊界。他發現,這座村莊的人口從五十年前的一百人縮減到只有四人,而且這四人全是女性。最後的一個男人在前一年去世了。他報導指出:「俄國至少有三萬四千座村莊的居民都不滿十人。」另一座名叫維利亞(Velye)的村莊還有幾個男人,但村裡年紀最大的婦女,七十九歲的吉奈妲對哈丁表示:「酗酒是這裡的一個大問題。男人一拿到退休金就去買酒喝。他們什麼都喝——私釀酒也喝,甚至窗戶清潔劑也喝。」
在偏遠地區,人口衰退的現象不僅是高死亡率造成的結果,人口外移也是一大原因。北極區和西伯利亞的大片地區都隨著工作機會消失、基礎設施的荒廢,而遭到居民遺棄。沒有人想要被困在暖氣系統漏氣的北極區市鎮裡。俄國北極區的三大城——軍事大城莫曼斯克(Murmansk)、金屬煉製大城諾利斯克(Norilsk)與煤礦大城佛庫塔(Vorkuta),從一九九○年以來,都已流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俄國人向來都是國家意識極重的民族,對於這種人口衰退現象已經開始感到不安。海參崴周圍的遠東地區在一九九○年之後已經喪失了五分之一的本土人口,當地許多區域都已成了中國移民的聚居地。這些中國移民絕大多數都是在寒帶針葉林購買了伐木權的中國公司所雇用的臨時工人。不過,有些人懷疑俄國是否有可能保住這個莫斯科以東佔地廣及七個時區的地區。中國在鄰接俄國遠東邊界的省分共有一億兩千萬居民,但俄國遠東地區的人口卻只有七百萬。
「俄國人的俄國」是句常見的口號,但隨著俄國人成為垂死的種族,這項政策顯然並不可行。引進新的俄國人也許可以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積極接受外來移民是減緩或遏止俄國人口縮減的唯一方法,」俄羅斯科學研究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人口學中心主任維史奈瓦斯基(Anatoly Vishnevsky)指出。
(本文轉載福瑞德‧皮爾斯新書《人口大震盪》,由天下雜誌出版)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78598
阿楨
獨裁政權解體 喜劇或悲劇?2011-08-31 中時 張鐵志(另參本館:《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蘇俄與中共 伊斯蘭革命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進入了民主時代,至少看起來是。
在那一場改變世界的八月政變的二十年後,出現了利比亞的八月革命,以及這一整年的阿拉伯之春。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的獨裁政府倒台了,但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真的誕生了嗎?那些被壓迫的人民真的從此解放了嗎?
只怕歷史無法讓人樂觀。俄國這二十年的政治轉型之路,最能證明民主如何從希望走向失望。
首先,被視為民主英雄的葉爾欽很快地就顯示出他缺乏民主信念。一九九三年面對政治衝突,他派軍隊進攻國會大廈,造成一百多人死亡。而在他的執政時期,巨大的財富集中於少數寡頭,不尊重法治,阻礙公民社會發展,並且兩次攻打車臣。而後,葉爾欽選擇了情報單位出身的普丁接掌政治大權,俄國政治更往威權倒退。普丁是徹底的強人統治:他鎮壓反對力量(從逮捕不聽話的企業到涉嫌暗殺人權記者)、限制言論自由、任命過去軍事和情治的人擔任重要政府職位,更不斷強調秩序、國家權威與民族主義。然而,普丁的支持率在任期前三年曾高達七八成,後來也都超過五成。顯然,他具有民意基礎,但卻實行不民主的統治。這是民主還是威權體制?
葉爾欽與普丁統治下俄國的特殊「民主」不是第三波民主化的特例。在蘇聯解體之後,許多所謂第三波民主轉型的國家都未能如外界或他們人民所期待,建立一個健康的民主政體。學界也創造不同名詞來形容這些體制:「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非自由主義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或「競爭式威權主義」(semi-authoritarianism)等等;而學界一開始還認為這是民主轉型的過度,但現在已經承認這些制度並非轉型過程的意外,而就是一種穩定的狀態。
俄羅斯經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紐約時報》引用一份俄國的民調指出,有百分之二十的俄羅斯人渴望回到蘇聯時期,這個數字在過去擺盪於一六%到二七%之間。另外,現在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認為一九九一年的改變是代表民主的勝利,而有近四成的人認為那是一場悲劇。
中國與東歐的不同歷程
發展轉型之路︰中國與東歐的不同歷程
From Aarx and Mao to the Market︰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Agricultural Transition
作者:[比]約翰‧思文 [美]羅思高
譯者:田士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20世紀末、21世紀初,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迅速崛起,一系列中歐和東歐國家成功加入歐盟,而與此同時,俄羅斯通往市場經濟的道路仍然坎坷不平。
本書是首部系統地對中國、前蘇聯以及東歐國家的農業轉型過程進行經濟學分析的著作。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數據,對28個國家的農業轉型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
書中,作者拋棄了多數學者用農業產量的變化來評價“漸進式改革”和“激進式改革”的成敗得失的做法,而是以勞動生產率作為改革成功的度量指標,從改革前的初始條件開始,分析不同政策組合在不同背景下所可能產生的結果,並給出詳實而可靠的證據,在分析的過程中,還分別針對改革中的基層生產者、農業組織以及政府等主體的行為展開了生動的經濟學分析,並得出了可靠的政策結論。
就中國而言,我們認為,本書首先適合政策制定者去閱讀,理由很簡單︰任何一個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或者任何一項改革的執行,背後都蘊涵著一個政治經濟學問題,而如果不將這一問題搞清楚,則必定不會有一項英明的政策或改革方略誕生,甚至,還會產生如作者所說“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政府的政策措施很容易就會對關系到數百萬人生活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的惡果。也正如作者總結中國農業改革成功的經驗時所闡述的那樣,領導者對改革自上而下的認可和基層生產者對改革自下而上的支持,這兩者對于改革的成功必不可少,俄羅斯農業改革的失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我們相信,等您認真仔細地閱讀完這本專著後,對于作者的結論一定不會表示反對。
本書還適用于社會科學領域內的研究者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因為它不但針對眾多經濟學者關注的經濟現象給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精闢理解,而且還會讓您領略到政治經濟學分析的精妙之處,我們相信,特別是當您閱讀完作者們對于中國農業改革的精闢分析之後,一定會深有感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115265
版主回應
錢不是萬能的!中國與俄羅斯的差距是民族性格
在衛國戰爭期間,斯大林是冷酷鐵血的,爲了戰爭的勝利,他組織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敢死對,那些平時從未玩過槍的學生,還有許多害怕鮮血的女孩也在其中,結果可想而知,在沖鋒中他們一個個地成了老練的德軍的靶子,但這並未影響戰爭的進展,包圍與反包圍,大縱深地穿插最終冷酷戰勝了狡猾,德軍大潰退。
50年前,蘇聯向太空軌道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從此進入了新的太空時代。當時,蘇聯的這一成就震驚了西方。它使蘇聯在空間技術領域搶得先機,影響了美國大選;它使美國的戰略轟炸機群趴在機場不敢動彈;它也促使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放出狂言———“造導彈如同做香腸”。更讓美國人尷尬的是,首次直播的衛星發射,居然失敗了,赫魯曉夫精典地稱之爲----“天上掉下的大柿餅”
格爾巴喬夫民主化的改革,讓加盟共和國之間的固有矛盾,無法調和,即以人爲本,那也只能好聚好散,蘇聯解體。
從1991年全面鋪開激進的改革方案到1992年12月蓋達爾政府下臺,短短兩年功夫,“休克療法”在俄羅斯走完了從大紅大紫到人人唾棄的過山車曆程。隔著轉軌國家十余年的辛苦路回頭望,俄羅斯在壯士斷腕之後,多少顯得有些無奈和苦澀,但當俄羅斯再次複興之後,感覺那苦澀不只是絲絲的甜意。
兩年前,俄對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有理有節,果敢迅速,僅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將格打趴在地下,不僅大出格總統薩氏的意外,似乎連歐美的主子也沒有想到,于是異口同聲地大罵俄,除此之外北約的艦隊也開進黑海,與俄對峙,而格更是主動與俄斷交,完全投入到西方的懷抱.
對于西方來勢洶洶的壓迫,俄不爲所動,普京斷言歐盟不會因此與俄爲敵,更說離開了俄油氣資源歐洲人無法活下去,而總統梅氏更說,不怕與美再來一次冷戰.更有意思的是,俄效法西方肢解塞爾維亞的做法,公然宣布承認南阿的獨立,美國人爲此氣破了肚。
然不吃鼈肉來一碗,俄又將自己的遠程戰略轟炸機直接開到美國人的後院,這一切雖然都被我們國內的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視爲愚蠢,或上了歐美的當,但就一般民衆直感而言,俄羅斯贏了,贏在氣節,贏在不畏強權,贏在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大無畏,相信這種敢當強者的敵人的精神,會贏得哪怕是敵方的民衆也會投以心理的尊重,而普京射虎贏得一片喝彩,就不爲怪了.
冷峻地對待敵人,冷峻地對待自己,緊緊地抓住最根本的東西
不怕陣痛,不怕流血,不怕別人所說的粗暴。也許這是俄羅斯的特質,感覺只剩四個字---深該到位。
相比之下中國所受的屈辱更多,但國人信奉的是忍,信奉的是寧立不破,被人打了左臉,把右臉也伸給他,其實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精神,只要是真心爲民好,當官的都受得了,P民就更爲話可說,但忍辱要有價值,能夠換來統一及偉大複興最好,不能的話,實現全民小康那也差不多,再退之國民都有發展,都有希望也行。
可眼下似乎樣樣都在淺表的層面上作秀,南海東海只求擱置爭端共同開發,TW上一味綏協,政改原地踏步,貪官越抓越多,極差越來越大。這影響了世界的觀感。
我們的四大發明,被西方明正言順地使用,從未聽說過他們付過一分錢的知識産權,相反他們的某位總理競睜著眼睛說,中國對世界沒什麽貢獻。
西方對于俄羅斯,即便是冷戰結束至今,他們仍然是又恨又怕,他們曾對中國上下傾情努力的奧運會,說成是“狗屎”,俄羅斯再不好,也沒有降到"狗屎"的地步,從尊嚴的角定講,中國缺失的是一種勇氣,一種冷峻,一種從不用尊嚴換取利益的冷峻,這是我們與俄羅斯人的差距!
回應
說得好,中國最缺俄國人的狠!!!
LZ的理論,不能解釋眼下中國崛起,俄羅斯衰弱的現狀。如果中國一味學習“俄羅斯精神”,中國就是第二個蘇聯。
作爲一個國家領導人要多爲人民福祉考慮考慮,明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內部毛病蠻多,偏要向外顯擺肌肉,沒什麽意思。還是把國內的問題搞搞好,把經濟搞上去,才是真的。如果一味窮兵黷武,那是對人民的犯罪,前車之鑒比比皆是。
還是有和平的環境好,忍些吧!
說的解恨!但是凡事都要一步一步來,我們的政府不是一屆就能把什麽事都幹完的!承接在中國政府是必要的,可以說上一屆在爲後一接打基礎,難道我們沒有看見中國政府越來越強硬了?我們不可能要求政府在短期內把過往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事都解決吧!我們再說政府軟弱的同時可曾了解政府是否有長遠的戰略目標!我們和俄羅斯比不了,俄羅斯是占著別人的地方,我們是地方是讓別人占著,俄羅斯也沒有入我們的臺灣,有的是日本的北方四島,我們做憤青可以,但是千萬要做一個理智的憤青!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05165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