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公務員
(一)公務員的涵義
(二)公務員的範圍
二、公務員制度
(一)公務員制度的涵義
(二)公務員制度特徵
三、公務員制度的政治地位與功能
(一)政治地位
(二)政治功能
四、公務員制度的比較研究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特點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務員制度的歷史發展
一、西方公務員制度的產生與擴展
(一)西方公務員制度產生的歷史條件
(二)西方公務員制度的演進過程
二、中國公務員制度的產生與實施
(一)中國公務員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過程
(三)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實施與成效
第三章 公務員制度的指導原則
一、中西公務員制度共有的指導原則
二、西方公務員制度特有的指導原則
三、中國公務員制度特有的指導原則
第四章 公務員制度的制約因素
一、政治行政生態環境的制約
二、經濟生態環境的制約
三、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制約
第五章 公務員的人事分類制度
一、人事分類的類型劃分
二、西方公務員的人事分類制度
三、中國公務員的人事分類制度
第六章 公務員的權利與義務
一、公務員權利與義務概述
二、西方公務員的權利與義務
三、中國公務員的權利與義務
第七章 色務員的職務管理
一、公務員錄用制度
二、公務員考核制度
三、公務員任免制度
四、公務員培訓制度
五、公務員紀律與獎懲制度
第八章 公務員的權益保障
一、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
二、公務員退休保障制度
三、公務員申訴控告制度
第九章 公務員的管理體制
一、公務員的管理體制概述
二、西方公務員的管理體制
三、中國公務員的管理體制
第十章 公務員制度的發展趨向
一、西方公務員制度的發展趨向
二、完善中國公務員制度的構想
《台灣共犯體》第三章、說文解字。九、官僚制度
(一)官僚制度發展史
官僚制的產生與政治、經濟、及行政管理等逐漸由君王、貴族的私人幕僚,或由小國寡民(如雅典)平民直接行使,演變到專業官員行使,有關。故官僚制一些特質也出現在古埃及、羅馬帝國、尤其中國。但中國傳統的行政機關有以下三點不合現代官僚制:一、官員的養成和選拔資格是人文知識而非專技。二、欠成文的法典做為行政的基礎,而是以理想的道德律為基礎。三、官員的家族有礙行政運作(一四七p128)。
現代官僚制的產生與普、法的以下發展相關:一、為統治者服務的細緻分工,以及官員與統治者私人事物逐漸分離。如法國中央集權過程中,官員逐漸從君王私僕變成買官。二、雇用大量經培訓的法律學者,如普魯士的資產階級即雇用之。三、軍事管制官員向公共行政官員移轉,普法均如此(p132-4)。
與法相對,英君主因受制於貴族、資產階級、和地方自治,故官僚制不發達。但自十八世紀,為解決資本主義產生的問題,希望公共機關擺脫傳統的家族和特權的束縛,以提高文官效率,乃加強了官僚制的發展(p135-6)。
美國因政黨政治,官員任用受制於分肥制,內戰之後,自由主義者才加強了文官改革運動(p136)。
(二)官僚制特質
官僚制一開始就夾雜著官僚作風、官僚統治、和科層制之間的爭論,故貶之者盡批評之能事,美之者(或客觀者)則將之描述成理性化的科層制(詳見ch.1)。
官僚制到韋伯有了典範性界說,他分之為世襲性和理性官僚制,前者是傳統型支配,後者是法制型支配(p28-9)。因他將官僚制看成現代社會理性化過程中一個主要因素,故他對官僚作風、官僚統治、和低效果現象不太注意(p33)。雖在現實上曾力批德國當時的這些弊病(八六七p70-5)。
韋伯認為法制型支配有八特點:一、職任的任務是在持續的、受法規約束上授予的。二、這些任務依功能分成不同類判,每一類別都配備著不可少的權威和法規條文。三、各職位依層級原則,上層有權控制下層,下層有權申訴其不滿。四、節制職位行為的技術性法規或社會規範,均需經訓練才能達到理性。五、職員(泛指所有職位之人)不擁有生產工具或管理的所有權。六、職員不可能私占職位。七、行政措施、決議和法規都以文字的形式提出及紀錄。八、諸法制型支配中以官僚制最理性(一四七p313,一一二p34-5)。
韋伯接著界說官僚制如下:一、官員在私生活上是自由的,只有在公務上才須服從。二、以清楚的識位階層組織起來。三、每一職位的權限皆明定之。四、職位以自由契約取得。五、職員依專業考選而來。六、報酬是薪資,有退休金,可自由離職,在特定情況可被撤職。七、職位是在職者唯一或最重要的職業。八、職員與官僚內所有權分離,並不得將職位據為己有。九、公務上須嚴守紀律和規定。他並認為這些原則可用於任何合理性的組織(營利或非營利、物質利益或精神理想、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教育……)(一四七p32,一一二p36-7)。
(三)官僚制的內在危機
韋伯上述分析精闢地掌握到了西方論證理性在組織上的作用,但正因如此,官僚制如與國家機器結合,則往往形成國家主義、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共犯,如戰前德日、戰後共產國家。官僚制實施於一般公私機構,它強烈的理性往往會迫使情性萎縮,加上「彼得原理」(每一職員都爬至其能力所不及的階層,一四九p3)和「帕金森原理」(每一主管皆盡可能地增加其下屬的數量,官僚們皆彼此為對方製造工作,一五三p226),故官僚統治和官僚作風是無可避免的。
官僚制又存在著管理哲學中的人性之爭--X、Y、Z理論。X理論表現於泰勒式科學管理:「科學管理不是專為獲得效率的一種方法,不是一種計件制度,不是一種獎金制度,不是一種佣金制度,不是一種時間動作研究,不是一種表格……而是工作者的一種徹底的心理改革」(一五0p147)。故泰勒式管理目標除了一般所認為的效率外,還重視員工安樂的家庭和社會生活,有舒適的工作環境,保證個人工作能力的發展,建立工人的自信自尊,藉工作樹立人格,促進共同的瞭解、容忍和團隊精神(p150)。故X理論不是如Y理論所貶的X理論假設人厭惡工作該被管理(一五一p24-5),相反是理性徹底的實行。同理,Y理論也是理性,只不過自以為人非厭惡工作該被管,而認為人有Maslow所謂的自律、自我實現和創造力的要求(p31,34)。這二種立基於西方論證理性的管理哲學顯然無法面對日本等的競爭,故紛紛另闢出路(後述)。
韋伯以牢籠說明官僚制危機,並未正視到官僚制的最根本危機正是理性本身,而非新教倫理或資本主義精神之喪失(詳見《緣現論》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Philosophy/ZXYuanXianLun.mht)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中外公務員制度之比較
[摘要]從公務員制度規範出發,選取了美、英、日、法、德等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制度作爲參照系,通過與中國公務員制度進行對比分析,指出中國公務員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並且結合中國國情和公務員制度發展趨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期取長補短,對中國公務員制度的改革和發展有所裨益。
當今世界,公共人事管理與私人人事管理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共人事管理的法制化趨勢,公務員制度的建立是這一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法制化使公共人事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有法律依據,實現了國家對公共人事的依法管理。公共人事的法制化進程始于19世紀中葉,英國和美國先後于1855年和1883年率先建立了具有兩官分治、職務常任、政治中立和考試任用等特征的公務員制度。此後,公務員制度影響日盛,風靡全球,世界各發達國家和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接納了這一科學的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美國、法國、日本、德國等都將公務員制度法典化,從而將公共人事管理納入了國家的法治軌道。
1993年8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標志著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真正建立。從此,中國有了第一部符合社會主義制度要
求的公務員管理法規,結束了長期以來幹部“一攬子”管理的狀況,標志著我國的公務員管理步人法制化、科學化、專業化軌道,具有裏程碑的意義。當然,任何一種制度的完善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經過了一百多年,最終才得以成熟。而我國公務員制度才剛剛建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政府體制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公務員制度建設也步人快車道,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具備了與發達
國家公務員制度相比較的條件和基礎,足可以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制度進行比較,與國際慣例接軌。鑒于此,本文選取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作爲參考系,根據可比性原則,從公務員制度體系規範出發,與我國公務員制度作橫向比較分析。試圖通過比較中外公務員制度的優劣利弊,借鑒和吸收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優點和經驗,以彌補我國公務員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促進我國公務員制度的科學化、規範化。
一、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
所謂公務員制度,就是指按照憲法、法律的規定和行政法規的要求建立的國家人事管理的規範制度。中外公務員制度由于社會制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以批准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的範圍爲基准,與國外一些國家的公務員制度進行比較。
(一)中西方公務員界定的比較
關于公務員概念,有數十種之多,各國公務員在稱謂、內涵和外延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美國稱政府雇員、英國稱文官、法國和日本都稱國家公務員,波蘭稱國家工作人員、德國稱聯邦官員等。我國從1993年起,將行政機關幹部從幹部隊伍中分離出來,稱之爲公務員。
國家公務員包括:(1)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從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員;(2)履行國家行政權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但使用事業編制的單位的工作人員;(3)上述兩類單位中黨、團、工會等組織的工作人員。表1是中外各國公務員的範圍及分類,它比較了中外各國公務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表1各國公務員的範圍及分類
從表1可以看出,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在管理上都作了政務官(或特殊職)與事務官(或一般職)的劃分和區別。而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並沒有作此劃分,而是劃分爲領導職與非領導職。這可以說是我國職位分類的一個特點。但是,這種劃分,只是爲了適應我國目前行政情況以及行政傳統的一種過渡性劃分。這種劃分在實際運行中很容易走樣,比如會出現上一級非領導職務的人員對下一級非領導職務的人員實行“領導”。結果,還是分類不清。所以,根據我國的國情,建立政務官(特殊職)與事務官(或一般職)的劃分,對事務官依據《公務員法》進行管理,這將成爲我國公務員界定和劃分的一個趨勢。
對于政務官或特殊職是否屬于公務員的範疇,各國規定不同。但是,各國關于政務官的選舉、任命、任職、權利、義務等的制度都是由憲法、選舉法或其他專門法律加以規定;有關事務官或一般職的考試錄用、考核培訓、工資福利等制度是由公務員法加以規定。政務官並不適用于公務員法。我國不實行“兩官分途”,對類似西方政務官的公務員,統一適用于公務員法律。
(二)中西方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比較
對于公務員的選用,一般采用考試錄用制度或考任制,它體現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以及重視人才的原則。各國都有專門的考試機構,負責公務員的考試
和選拔。公務員考試的方式大多是以下三種:筆試、口試和實際操作考試。還有品行和經曆評定,是考試錄用方式的一種補充。考試的內容也大體相同,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智力發展、心理素質等五個方面,只是各國具體考試內容在不同方面偏重不同。
表2是各國公務員考試級別及應試資格情況,它比較了各國公務員在考試級別及應試資格方面的不同。
表2各國公務員考試級別及應試資格
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的考錄範圍爲擔任主任科員以下非領導職務的國家公務員,根據《新錄用國家公務員任職定級暫行規定》,考試錄用的級別一般爲11級到l5級,在職位分類中屬中下級。而西方則可直接錄用高級公務員。相比之下,我國的公務員錄用範圍不僅太窄,而且職位低。在今後我國的公務員改革中,在完善公務員分類制度的同時,應按照我國公務員的分級制,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的考試分級,進行劃分,擴大和提高公務員的錄用職位和職級範圍。另外,在公務員的選用上,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注重職務上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而我國不僅注重業務素質,還強調公務員的政治素質。這對于保證黨的領導地位以及黨和國家政策的一致性十分必要。這也使我國公務員帶上很濃的政治色彩。
(三)中西方公務員考核、晉升制度的比較
世界各國在考核內容和考核種類上的具體規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都是一樣的。不論考核項目多少,考核內容可以分爲三大部分:工作成績(包括工作
質量、工作數量、創造改造等)、工作能力(包括基礎知識技能和業務能力)和工作態度。其中以工作成績爲主。我國的“德、能、勤、績”的考核內容也不例外。考核種類可以分爲兩種:平時考核或隨時鑒定、年度考核或年度鑒定。詳情見表3。
表3各國公務員考核制度及等級
國別考核名稱考核等級。日本勤務考評優異、優良、良好、不良、劣,中國考核制優秀、稱職、不稱職在實踐中,目前我國大多部分公務員的考核成績或考核等級,都集中在“稱職”這一等。這十分不利于優劣的界定。從我國目前國情來看,可以將公務員的考核等級劃分爲四等或五等,對稱職和不稱職加以細化。稱職者可分爲優秀者、良好者、一般者。優秀者,給予提薪和優先晉升機會;良好者給予提薪;一般者不予提薪,同時鼓勵其向稱職努力。不稱職者可分爲:一般不稱職職者和嚴重不稱職者。一般不稱職者停薪,同時事先給予警告,敦促其達到工作標准;嚴重不稱職者,則給予免職。表4是國外考核等級與獎懲挂鈎的情況。
表4國外公務員考核等級與獎懲國別考核等級獎懲優等(工作超過標准)提薪一級,並擁有優先提職的機會美國滿意(工作合乎標准)不滿意(工作沒有達到標准)提薪一級酌情減薪、降級或免職
從表4上可以看出,國外考核成績與獎懲挂鈎,實際上包括了功績晉升制度。這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比較有效的晉升制度,它無論對于新公務員還是
老公務員都是公平的,而且在實踐中也有利于促使公務員改進工作,提高行政效率。除了功績晉升制,還有其它一些常見的晉升制度,國外公務員晉升制度見表5。
表5公務員晉升制度
晉升類型晉升標准優點缺點
比較可靠,不致工作年限囂坐等虢以求晉升惡等因素的影響考試堡表一績釜桁改越級成績突出、鼓勵作出較大貢晉升制貢獻較大獻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主要是年資晉升制,這很大程度上增長了官員的惰性,導致行政效率的下降。我國在《國家公務員職務升降暫行規定》中也確立了其它幾種晉升制度。通過表5,也可以看出功績晉升制具有明顯的優勢。對我國現行的公務員晉升制度改革,其應主要采用功績晉升制,這對于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幹部能上不能下”和“鐵飯碗”,打破幹部終身制十分有利,同時也有利于激勵公務員,提高行政效率。
(四)中西方公務員工資制度的比較
目前世界各國工資制度普遍采取的以下四個基本原則:(1)定期原則,即定期提薪;(2)平等原則,即同工同酬;(3)平衡原則,即與其他行業人員工資保持平衡;(4)適應形勢原則,即薪金增長率大于物價上漲率。表6給出了中外部分國家公務員工資制度情況。
表6各國公務員工資制度
私營企業人員的工資水平,根據市場法則,隨著企業經濟效益和物價變動而自然升降;而公務員的報酬是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程序性調節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工資形成和調節機制,這就勢必造成二者之間的工資差距,尤其是同類人員工資待遇方面的不平等。爲了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已有人才,而又不至于使國家財
政開支過大,目前西方發達國家都參照私營企業同類人員工資的增長幅度,調整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例如,美國《聯邦工資比較法》(1970年)規定,通過對私人企業相應人員工資的調查,找出聯邦雇員與私人企業的工資差,從而確定聯邦雇員綜合工資表的合理調整率,以彌補公務員工資與私營企業中同類人員的工資差距。我國也實行平衡原則(見表6),但是卻很大程度上保留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一經濟實體的痕迹。今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可以借鑒美國的工資水平制度,參照我國國情,對平衡原則的具體實施辦法進行改革和完善。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工資立法既是工資制度的定型化,也是公務員工資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通過工資立法可以保持公務員工資制度的穩定,合理
規範各類人員的分配關系,並保證工資水平的均衡增長,能有效地避免因財政原因而出現的隨意性狀況。
(五)中西方公務員培訓制度的比較
目前世界各國的培訓種類不外乎兩種: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我國把培訓種類規定爲初任培訓、在職培訓、專業知識培訓和更新知識培訓。其實後兩種可
以歸人在職培訓。目前,我國的對黨的幹部和主要行政幹部的培訓多由各級黨校來承擔。但是,這種培訓既沒有制度化,其體制也不適應我國建立的公務員制度。相比較西方發達國家的培訓制度而言,我國的培訓制度迫切需要完善,使之制度化、法律化、專門化。
西方發達國家比較注重政府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培訓公務員。而我國的《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規定》中卻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因此,我國在今後的公務
員培訓制度的改革中,應當注意與高等學府的合作,將培訓工作與高等教育工作結合起來,讓各類大學承擔中低級公務員的培訓任務,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優勢和發揮高等教育的作用。
全面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以後,我國實行“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的“三定原則”,一人一職,除了領導職位外,公務員崗位間很少流動和輪換,參加培訓學習的時間太多勢必會影響日常工作的開展,因此許多公務員不能納入到終身教育體系中。在處理工作與培訓的矛盾時,我國可以借鑒英國的“學徒制”和美國的“工作培訓”。中外公務員培訓制度比較見表7。
(六)中西方公務員退休制度的比較
從職務管理角度講,退休是政府解除其與公務員行政職務關系的主要方式;從公務員權力角度看,退休人員依法享有領取退休金等權利;從政府管理角度看,政府必須履行籌措和發放退休金、管理(或委托社會組織管理)退休人員的職責。所以,退休制度通常包括退休方式、退休金和退休管理機構三個方面的內容。
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的實行,打破了傳統幹部人事制度中最突出的弊端:領導職務終身制、幹部身份終身制。這有利于我國公務員隊伍的新陳代謝,促使政
府行政機關充滿生機和活力及高效率。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在退休條件的規定上的不合理性。中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20世紀的50年代制定的。20世紀50年代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50歲左右,而目前我國人口平均壽命71歲,而且將來有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也就是說在過去50年內全國平均壽命提高了20多歲,但是退休年齡幾乎沒有什麽變化,仍然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我國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中的有關退休制度繼續因襲這一規定。中國現行的政策主要是依靠仍在工作的人口來負擔已經退休人口的養老金。根據蒙特利爾中國分析報的有關報道,預計到2030年,中國尚未儲備基金的養老金額總數將會高達上萬億美元。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顯然是一個過于沈重的負擔。目前有許多國家和中國一樣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問題。針對這種狀況,爲了減輕養老保險給社會造成的壓力,許多國家都紛紛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退休年齡,實行彈性退休。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借鑒美國改革的經驗。
表8各國公務員退休條件
表9各國公務員退休費籌措
代表國家退休費籌措類型退休費籌措方法但是它也會給政府帶來財政上的困難。比如法國現在就爲其龐大的公務員隊伍的退休費問題感到頭痛。中國人口衆多,公務員的絕對數大,以前政府承擔公務員的全部退休費,這對于政府來說是一個沈重的負擔。我國現在進行行政改革,不能不考慮公務員退休費的籌措方式的改革。我國《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國家公務員退休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金。今後公務員的退休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範圍,由政府和公務員按一定比例分擔,共同籌集退休金。
二、西方公務員制度對我國公務員
制度建設的啓示通過對中西方公務員制度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指出其利弊,並爲中國今後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和發展提出建議。綜上所述,我們可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通過上述的比較中看到,各國公務員制度有共同點,又各具特色。這個特色之處就是與本國國情和曆史文化傳統相結合的産物。事實上,也只有與本國國情和曆史文化傳統結合,吸收借鑒別國的先進制度經驗方法才有意義,才能成功。因此,在吸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制度的同時,注意研究中國的曆史和現狀,不是生搬硬套或“全盤西化”,而是對西方先進的公務員制度理論進行中國化的科學化的實踐,從中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的公務員制度發展道路。
2.西方發達國家對于“政務官”和“事務官”實行“兩官分途”管理,即:政務官“政治化”,事務官“職業化”。這是西方多黨制的産物,爲了避免多黨輪流執政帶來政局不穩。中國共産黨是我國的唯一執政黨,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沒有必要實行“兩官分途”。相反,我國原有的對國家工作人員注重政治立場方面的要求應保留。事實上,讓公務員絕對的政治中立,是不太可能的,也有很大弊端。西方發達國家也在逐漸改變“兩官分途”的管理模式,使公務員在保證執行公務時公正嚴明的同時,保持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3.健全的法律制度是保證公務員制度順利推行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西方公務員制度的一個最爲顯著的特點,就是有一套與公務員制度相適應的法規體
系,我國從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以來,先後制定並頒布了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法規、規章和實施細則。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是,我國的公務員制度的法規體系並不完善。例如,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並不平衡,且各具特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務員的職責和職務規範還有很大差異。而我國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有關法規對我國的中央和地方公務員並沒有區分。這很明顯是不妥當的。因此,我國的公務員制度有關法律法規,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
4.一個國家行政體制運行效能的高低同該國公務員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密切相關。完善考試錄用制度是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的第一關。“要得到第一流的人選,必須求助于競爭。”我國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應根據公平競爭的原則,擴大考試錄用的職位範圍,對考試采取分類、分級、分地、分期舉行,筆試、口試、實際操作考試以及各種特殊方式等各種考試方式並用,全面檢測公務員的基本知識以及適應職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5.由于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同時也就意味著,公務員的知識陳舊率越來越高。因此要完善公務員培訓制度,運用國內培訓、國外培訓、在職培訓、進修培訓等各種培訓方式,加強對公務員的培訓,培養其創新能力、適應能力,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這是保持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關鍵。
6.公務員制度中考核獎懲措施對于提高公務員工作質量,提高行政效率,十分有效。因而要完善公務員考核獎懲制度。就考核獎懲的辦法而言,應結合崗位實際,使獎勵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研究科學、合理和切實可行的量化考核辦法,並且把培訓、考評和獎懲三者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考核結果的使用渠道,使之真正起到激勵作用,強化公務員自我發展的意識,並以公正合理的晉升和獎懲制度,吸引有志之士、有用之才加盟公務員隊伍,從而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和工作效率。
7.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健全退休保障,對于穩定公務員,使之安心專心工作,十分有效。當前處在體制轉軌、利益調整時期,工資福利直接關系到公務員的經濟利益和生活水平,退休保障直接關系到公務員的離職或晚年後的生活安定。而我國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制度和退休保障制度尚沒有建立起科學的體系,總體水平較低,因此,必須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健全公務員的退休保障體系,逐步建立起科學的、法定的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另外,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健全退休保障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保證政府機構運行的高效和廉潔。
http://www.fwsou.com/lunwenzhongxin/biyelunwen/2008-01-13/2332_3.shtml
西方文官制度起源
現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公務員制度改革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做法。實際上,西方的文官制度起源于中國的科舉制度。
西方學者普遍認爲,西方文官制度是源出自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美國學者威爾?杜蘭(Will Purant)在其宏篇巨著《世界文明史》中,盛贊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人類所發展出的選擇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令人贊賞的方法。科舉制度後爲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鑒,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可與‘四大發明’相媲美。”與西方中世紀貴族政治中所體現的由血緣出身來決定的等級差別不同是,科舉制本身強調的是平等精神。
早在16和17世紀,一些來東方的傳教士和旅行家就對當時中國的科舉制度有所著述。18世紀啓蒙運動時期,英法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等人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倍加推崇,對中國的科舉制度贊歎不已。
18世紀末,英國政府和商人爲了擴大他們的貿易,疏通與中國的外交和商業渠道,急于精通中國的語言、曆史、習俗和哲學,以便懂得如何與這個古老的帝國打交道。這一時期在廣州的英國商人紛紛建議在印度建立一所學院,專門培養派往東方的文職官員。1755年,在英國的《紳士雜志》上發表過一篇關于中國的文章,其中提道:“寫作是一個有理性的人惟一願意接受的考試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認爲,中國的行政管理水平遠在其他國家之上……他們的功名頭銜均非世襲……每年一度在中國的都城開科取士。”到19世紀上半葉,大批有關中國科舉制度的著作問世。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包括:馬禮遜以百科全書形式編纂的《漢英辭典》,以及郭施拉的《中國史略》、麥都思的《中國:現狀與前景》和密迪樂的《中國人及其叛亂》。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爲,“該制度本身無疑是值得推崇並仿效的”。這些傑出思想家要求實行中國式科舉制度的強烈呼籲,在對英國當時即將采用的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1847年,一位作者指出:“對于以中國原則爲基礎的考試制度的存在,每一位有教養的歐洲人都了如指掌。因此,如果認爲那些論述中國問題的作者(從上溯到150年前的耶穌會傳教士,到今天的漢學家)認識不到這一制度的影響,那簡直是難以置信的。”1855、1870年英國政府相繼發布了兩個樞密院令,標志著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樞密院令規定,行政機構工作人員的任命要通過公開競爭考試;考試分級、定期舉行;建立主持考試的文官事務委員會;使考試制度化;對初試合格者進行複試等。這些考試制度的原則與中國古老的科舉制度原則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假如說全然不存在中國的影響,那麽這是多麽奇怪的巧合。當時一些反對實行競爭考試者的言論,恰恰證明了中國影響的存在,而且他們對科舉制度的優點弊端的了解也相當准確。1875年,《雙周評論》發表了A?塞瑟的一篇文章,他寫道,“目前,公衆津津樂道于中國的理論……而中國人目前普遍的意識,已趨向于淪爲一臺考試機器……應該設法阻止這種中國新文化的入侵”。無論是早期英國思想家的著述,還是兩國考試原則驚人的相似之處,或是當時高級官員所做的明證,以及後代史學家們的考證,都證明:中國的科舉制度是當初西方特別是英國制定類似制度的藍本。後來,西方文官制度逐漸完善,發展成現代的公務員制度。至于爲何中國現在倒過來向他們學習,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http://news.xinhuanet.com/banyt/2005-03/07/content_2661587.htm
文官制度
資本主義國家關于各級文官的考試、任用、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體制。是以其特定的內容與形式構成的關于文官進、管、出的法律制度。目的在于選賢任能,提高行政效率。文官制度的産生可以追溯到中國西漢時的官吏任免制度,特別是隋唐時新興起來的科舉制度。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英國。
通常以 1870 年6 月4日英政府頒布的正式確立公開競爭考試制度的樞密令,作爲英國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標志。它的形成和建立,部分滿足了新興工業資産階級要求國家機器適應和保護生産力發展的願望,所以很快爲資本主義各國所采用。加拿大和美國在英國的影響下,分別于1882年和1883年建立自己的文官制度。德國、法國、日本長期保留封建官僚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真正確立現代文官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建立文官制度的同時,第三世界一些民族獨立國家,仿效或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制定本國的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任用制度。文官的任用有兩層含義 :一是將非文官錄用爲文官 ;二是錄用的同時或錄用後授予其一定的職務。主要有4種形式:選任制、考任制 、委任制、聘任制 。每個國家根據本國情況 ,往往采用1種或同時采用幾種形式。②文官的權利和義務。權利方面,主要有身份保障權和工資、退休金、撫恤金的領取權;義務方面,主要有執行職務、服從命令、嚴守秘密、對國家忠實、遵守法令、保持“政治中立”等項義務。③職位分類。將各種職位制出職級規範,作爲考試、任用、升遷、工資、考核及人事行政管理的依據,可分爲兩種類型 :一是美國的“ 職務分類”,二是英國的品位分類。前者以“事”爲中心,後者以“人”爲中心。④考績獎懲制度。定期對文官的考勤和工作成績進行評定,成績優秀者獎勵,工作成績不良者,給予教育、訓誡或調動工作、降低職務,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和提高公務員的工作效率。⑤報酬福利制度。各國都規定文官享有工資、退休金、撫恤金的領取權。⑥培訓進修制度。目的在于提高文官的素質和能力。⑦人事管理機構。各國都有專門人事機構,負責管理人事行政事宜。分爲部外制、部內制和折衷制3種類型。
西方國家文官制度的特點有 :①法治化。各國都設有統一管理文官的機構,文官只對法律或法定職權負責。各國法律明確規定了文官的法定地位、權力、責任、義務,文官職務常任,無過失不受免職處分。此外,各國法律按一定的標准將所有文官職位進行統一劃分和歸類,並據此作出對特定職位的要求與待遇,這是對文官進行科學、統一管理的基礎。②知識化和專業化。現代西方文官制度要在法律規定的知識、專業、道德和才能的統一標准下,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文官的任用須經過嚴格的考試,錄用後進行培訓、以確保文官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③講求職業道德。現代文官作爲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員,必須忠于國家,爲國家的總體利益服務。因此,各國文官制度幾乎都規定要“政治中立”,不受政黨進退的影響,依法辦事,廉潔奉公,遵守紀律,嚴守機密,不得經商和兼職,保持文官應有的形象等。可見,文官制度體現了資産階級的“機會均等”、“自由競爭”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維護資産階級的整體利益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315155.html
西方文官制度的産生與發展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含義
文官,也稱公務員,譯自英文Civil Servant(單稱)或Civil Service(群體總稱),在美國還被成爲“政府雇員”,即英文Government Employee,一般是指經過公開考試被政府擇優錄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機構中長期固定地擔任文職工作並具有一定等級的工作人員。
在不同國家裏,文官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範圍。通觀各國文官制度,其範圍大體可歸納爲以下3種類型:
第一是小範圍的,僅指中央政府系統中非選舉産生的和非政府任命的事務官或常任文官,英國及許多英聯邦國家如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屬于這種類型。其中尤以英國最爲典型。按照英國有關法律規定,文官就是指在中央政府中除“政務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員,即上自常務次官,下指清潔工。由選舉或政治任命産生的議員、首相、部長、國務大臣、政務次官、政治秘書和專門委員會等政務官以及法官、軍人等不包括在文官範圍之內。
第二是中範圍的,指中央政府機關中的所有公職人員,包括政務官和事務官。美國、加拿大等國屬于這種類型。美國文官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劃分。廣義的劃分是指與軍人相區別的所有政府雇員。包括總統、州長、部長、副部長、助理部長、獨立機構的長官等政務官和行政部門的所有文職人員,而立法部門的議員及國會雇傭的職員和司法部門的法官及法院其它工作人員、軍隊的軍官及文職人員等不包括在文官範圍之內。狹義的劃分僅指除選舉和政治任命産生的高級官員以外的政府行政部門的文職人員,即職業文官。但其範圍比英國的常任文官所包括的人員更廣泛,還包括公共事業單位的人員和政府經營的企業單位的管理人員。
第三是大範圍的,包括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國會除議員以外的工作人員、法官、檢察官、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等。法國和日本等國基本屬于這種類型。在法國,文官指國家機關的全體人員。在日本,把公務員(日本稱“公務員”)分爲兩種。一種是“國家公務員”,指在中央政府機關、國會、法院、國立學校和醫院以及國有企事業等單位供職的所有人員;一種是“地方公務員”,指在地方政府機關、立法機關、法院、地方政府經營的企事業等單位供職的所有人員。
盡管西方各國對文官稱謂不同,範圍各異,但基本上是指通過非選舉程序而被錄用擔任政府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第一,文官都是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通過一定程序而任用的人員,他們與國家的關系不是契約關系;
第二,文官都是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其服務對象是國家,與其它社會職業是根本不同的;
第三,文官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在執行國家公務時代表國家,因而必須依法行政。
所謂文官制度就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規定的有關文官的考試、錄用、考核、任用、獎懲、培訓、工資、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各項管理制度的總稱。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産生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國,是隨著資本主義政治、經濟不斷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在中世紀,英國實行封建專制制度,國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權于一身,所有官員都是國王的臣仆,一切聽命于國王,官吏的任命和升遷完全取決于門第出身和對國王的忠誠,而個人的品德和才學則無足輕重。這種人事行政制度就是所謂的“恩賜官爵制”。17世紀80年代末期,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取得最後勝利,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國王權力受到極大削弱,議會成爲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隨後建立了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體制。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黨派掌握了對政府中重要官員的任免權。于是,在議會選舉中取勝而上臺的黨派,便把政府官職看作是“戰利品”,合法地、公開地進行論功行賞,加以分配,這就是所謂的“政黨分肥制”。隨著執政黨的不斷更替和內閣的頻繁變遷,政府行政工作人員不斷的大換班,引發政治周期性的震蕩和資産階級的重重矛盾,嚴重損害了資産階級的整體利益。這一現實促使資産階級下決心改革舊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
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1805年英國財政部就設立了常務次官,隨後一些重要部門也相繼設立常務次官,到1833年政府所有部門都設立了常務次官。“政務官”和“事務官”兩大類的“兩官分途”體制由此發軔。政務官包括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務次官,負責制定政策,並隨政黨進退而進退;事務官包括常務次官、副常務次官、助理次官等,負責執行政策,不與內閣共進退。這一做法,有效地保證了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和政局的穩定性。與此同時,這一時期,英國許多政治性報刊開始不斷刊登介紹中國錄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主張實行中國式的文官考試。
1833年英國政府各部開始實行官職的考試補缺制度。1853年英國議會派遣麥克萊等3人組成委員會調查東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該委員會在調查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摒棄用人制度上的“恩賜”主義,實行考試任用制度。1854年,英國財政部高級官員查裏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對英國文官進行了全面調查,提出了著名的《關于建立英國常任文官制度的報告》。報告建議設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試、錄用文官、重視文官的專業水平、提撥優秀文官等等。英國政府以樞密院令的形式公布了這個報告,並決定成立了3人委員會負責文官的考試、錄用事宜。1870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第2號樞密院令,對文官的考試、錄用、等級結構等重要原則做了進一步的確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個文官制度在英國正式確立。
美國文官制度的建立,經曆了和英國大體相同的情況。建國後的美國,政治上實行多黨制,但“政黨分肥制”所帶來的政局不穩和官員素質低下問題絲毫不遜色于英國。例如1841年,哈裏森當選美國總統,一個月後便因忙于職位分配勞累而死;1861年,林肯當選總統,分官使他精疲力盡,他形容說“如果前院起火,我都無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導致菲爾德總統被刺事件發生,使資産階級異常震驚,爲了克服“政黨分肥”的種種弊端,1883年1月,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由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制度法案》(史稱《彭德爾頓法》),該法確立的原則主要有:用功績制取代分肥制;文官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文官爲職業官員,除非瀆職,不得被解雇;文官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在政黨政治中必須保持中立;依法成立3人文官委員會,負責聯邦文官的統一管理活動。
與英美不同,法國、德國和日本在曆史上都曾存在過強大的中央集權官僚體制。法國在拿破侖統治時期就建立了龐大的官吏隊伍,德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執政時期建立了中央集權政府體制,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建立了以天皇爲權力中心的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1946年,法國頒布了統一的公務員法,開始將文官的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1947年日本通過了《國家公務員法》,其主要內容有文官實行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實行功績制等;1949年,聯邦德國制定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對帝國的官吏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確立了“考試用人”、“機會均等”、“文官常任”等原則,1950年又頒布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公務員法》,形成比較完整的現代文官制度。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文官制度獲得了較大程度的發展。
衆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經濟在工業生産、國際貿易等方面獲得了穩定的發展,科學技術日益成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新的科學技術革命蓬勃興起,西方國家開始進入所謂的“信息社會”或“後工業社會”。科技革命不僅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而且給政府管理以極大的影響,政府管理手段越來越走向辦公自動化和電子計算機化,文官越來越趨向職業化和專門化。在此情況下,傳統的文官制度在許多方面相對落後,不能適應新的挑戰的需要。爲此,西方一些國家著手對文官制度進行改革,從而促進了文官制度的大發展。
在英國,1968年,以蘇塞克斯大學名譽副校長福爾頓勳爵爲首的12人委員會提出了改革文官制度的報告。這份報告共158項,主要內容有:精簡文官層次,打破行政官員系統的封閉性,建立開放的、統一的分類制度;成立文官事務部,代替財政部行使文官管理權限,改革對文官的管理辦法;重視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成立文官學院,專門從事對文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等等。報告建議具體,操作性強,其中大部分建議被采納和實行,大大推動了英國文官制度的發展。
在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有關文官制度的法律,其中職位分類是最爲重要的法律之一。職位分類注重職位的性質和對職位的工作要求,強調職位與責任、職位與能力的有機統一,職位分類的實行,有助于科學地選拔人才,有利于提高文官的素質和政府的工作效率。1978年10月,卡特政府提出並由國會通過了《公務員改革法》,對聯邦政府文官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確立九項成績制原則、改革人事管理機構、推行成績工資、改革考核制度等,其核心是推進按工作表現付酬的成績制,以達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目的。
上述改革措施,促進了文官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文官制度正在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趨勢,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這就是錄用形式趨向多樣化;越來越重視文官的專業化;越來越重視文官的權利保障;實行開放式管理,強化文官的流動性;強化職業培訓的終身化;強化人事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和作用等等。
(四)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
西方文官制度産生于特殊的曆史背景之下,經曆100多年的風雨磨礪,滄桑變化。盡管各國國情不同,法規條款差異明顯,但從總體上來說都呈現出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即絕大多數文官都必須通過公開的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政府任何一級文官職位,都要向成績優秀者開放。西方各國幾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試的內容、方式、條件、機構等方面固定下來,形成制度,例如日本法律規定,所有公務員都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進入國家機關,否則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輕者罰款10萬日元以上,重者處以一年徒刑。公開考試,擇優錄用制度地有效貫徹,對于建立一支精幹、穩定和高水平的文官隊伍,保持行政系統的連續性和高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嚴格考核,晉升唯功。考核是文官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中心環節。西方各國都非常重視對文官的考核工作,一般都堅持以下3個原則,即職責一致的原則、獎懲結合的原則、公平對待的原則;考核內容詳細、全面,例如英國對文官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識、人格性情、判斷力、責任心、創造力、可靠性、機敏適應性、監督能力、熱心情形、行爲道德等10個方面,每項按5等打分,再以5等總評。美國除了對文官定期考核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和工作適應能力之外,還非常重視平時考核,禁止文官在辦公室看報、吸煙、聊天、會客、寫私人信函等等,每天都要撰寫工作報告,准確記錄工作內容和數量,作爲考核的依據之一。
第三,政治中立,職務常任。西方各國普遍要求文官必須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得介入黨派活動,不得參加黨派競選,不得以黨派偏見影響決策,文官的工作與黨派完全分開。
西方國家一般把政府官員分爲兩大類,一類稱爲政務官,他們往往隨黨派競選的勝敗而進退,主要擔任各部、委的行政首長,構成內閣成員,有一定的任期限制;另一類爲事務官,即我們通常所稱的文官,他們一般被錄用後,就按工作成績逐年提升,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實行職位的常任制,只要沒有過失,就可以終身任職,有終身的職業保障。
第四,官紀嚴明,待遇優厚。西方各國對文官普遍具有嚴格的紀律要求,例如要求文官必須忠于國家,忠于政府,嚴守國家機密,不得參與任何商業性的盈利活動等等。與此同時,各國都有比較完備的關于文官的法律、法規,對文官的身份、地位、權利和義務做出了十分詳備的規定。所謂法律保障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文官的權利做出明確的規定;二是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犯,或因違反紀律受到不適當處分時,有權向司法機關或有關專門機構提出申訴,並受到法律和法律程序的保障。
西方各國文官待遇普遍比較優厚。除了較高的工資外,還有職務津貼、住房津貼、子女撫養補貼等等,退休後享有來源固定的、較爲豐厚的退休金。
然而,必須看到,西方文官制度並非完美無缺。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問題。例如在各行政部門中,作爲外部調任的行政首長(政務官)往往沒有多大實權,各部門的實際權力大多掌握在常務次長手中,而常務次長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馬,形成擁有實權的小官僚集團,他們以實力對抗行政首長,造成文官的實際地位高于政務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執行的難度。再如盡管官紀嚴格,但也經常發生一些財團、企業通過拉攏或收買握有實權的文官來爲自己謀利益,文官之間串通一起,常常能夠直接影響政策的制訂和執行等等。
http://jpkc.nwu.edu.cn/xzgl/ja17.htm
兩岸文官角力輸不起的競爭力>楊艾俐.陳一姍
當中國大陸正積極招商,以拚經濟的成績來決定文官的升遷時,台灣的六十萬文官大軍,卻成了被忽視的一群,深陷朝野意識型態的政爭火線中,士氣低落。
台灣的文官,從制度到培育、考核,出了什麼問題?他們的效能與世界評比,落在哪裡?他們的能力強弱,將如何決定台灣的競爭力?台灣的文官要如何與世界接軌?
「今天我在台北縣繳了不少稅,可不可以派人幫我跑一下?」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夜晚十一點,還在為鴻海的研發中心,焦急土地沒有著落,夜晚的寧靜更襯出郭台銘急切憤怒。
「這是蘇貞昌給我的公文,這是施顏祥給我的公文,這是環保署給我的公文……,」他拿出幾疊厚厚公文,重重擺在桌上:「要我們捐錢,五分鐘就回電話,要找他們解決問題,就找不到人。」
郭台銘的不滿,某種程度是與對岸政府官員的熱情招商,主動積極態度對比強烈。他說,松江(台積電將建廠處)區委書記潘龍清,每半個月就打個電話來問好。
未來,台灣生存重要關鍵取決於與大陸競合關係。中國大陸以優秀積極的官員,猛烈拉攏台商,大舉興建基礎建設,拉攏外資。「這是場兩岸文官大戰,」一位熟悉國內政經人士指出:「更是場輸不起的戰爭。」
中國 強勁的競爭對手
中國新一代文官正在崛起。他們年輕,有專業。主導上海多項新建設的四十八歲副市長韓正,經濟學碩士,越過幾位資深政府官員,獲得提拔,連《華爾街日報》都譽為是未來接班人之一。
揚州市長季建業來台訪問,馬不停蹄拜訪可能到大陸投資的台商,「台灣官員想著如何分配,他們卻想著成長,」一位長期駐中國大陸記者說:「他們升官要以當地經濟成長率為標準。」
另一位在許多國家都有投資的三千億集團負責人,談起大陸文官則稱讚有加:「他們連第二線、三線都市領導人都很有現代化的管理概念,都是碩士、博士。」
未來,中國大陸三十餘歲精英登場執政,「政府要趕快思考,如何培養現在這批三十歲官員來應對,」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黃重球說。
不只中國大陸,世界各國都在推動文官改革,政府再造,強調文官的能力、彈性與服務態度,及和外界接軌的能力。
台灣文官角色應該益形重要,六十萬大軍(除教師外的編制內公務人員、約聘雇與職工)競爭力,同時也是台灣競爭力。
但就在大戰開打,最需將士用命之時,很多接受採訪的人士都發現,文官士氣低落,很多學養俱佳的中高級政府官員已經或正等著政府優惠退休。不戰而退的氣氛正在蔓延。
「他們舒服得很,領退休俸,到私人機關做事,可以再拿份薪水,每天早上更可睡覺睡到自然醒」「對個人好,對國家卻是損失。」
多年來,我國文官經過不斷換新血,二十年來教育程度大幅提高,68%都是專科以上,比我國人口教育程度高很多,二十年前文官大專畢業只有54%,目前70%都正值青壯年三十歲至五十歲之間,二十年前只有41%屬此年齡階層。
他們大部份都滿懷理想,進入政府,縱使五年級生也不例外。
公務員待遇也大幅提高。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也是總統府政府改造委員會召集人施能傑指出,中央政府文職人員平均每人每年人事費用為110萬元,已是我國國民所得的二倍。
主計處指出,十年來,中央政府平均人事費用佔國內生產毛額的4.7%,比美國的1.9%高出兩倍,比日本的0.8%幾乎高出六倍,但與強調全能政府的新加坡相近。
但是這樣的高成本、大資源,顯然沒有換來應有的成績。我國政府效能與國際相較,更是落後許多。
根據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我國政府效率居世界第二十一位,遠低於美國,更遙遙落後和我國人事費用比例相近的新加坡。
長期封閉系統
公務員效率欠佳,來自文官體系長期封閉,與考試、任用、考核的自成一格。
文官體系極少借鏡國外、借鏡民間企業,與世界潮流相逆。歐美、新加坡政府都把人民當成服務的客戶。美國人事局請來知名顧問公司庫寶,巡迴各機關如移民局等,以顧客(民眾)滿意度評估單位績效。
而台灣文官進入政府時,也都是經過高考及格菁英,但缺乏有計劃的培訓、輪調、升遷;此外獎懲不明,不以績效為評估標準,「他們是被忽視的六十萬大軍,」一位文化界人士表示。
「大家對他們沒有要求,社會似乎放棄了他們,」施能傑表示,國外的國會都有專門委員會,定期檢討文官制度興革,公民服務應改進之處。
這三年政黨輪替後,文官士氣更是低落。接受訪問的人,幾乎很少意氣風發,希望在公部門一展理想抱負。
最大問題是,當政者提不出鮮明國家願景。中國大陸一意消除貧窮、吸引外資、發展科技;新加坡文官要帶領國家轉型,釋放創新活力,以「Thinking School, Learning Nation, Gracious Society」願景,欲使新加坡領先跨入知識經濟。
但台灣朝野陷入內耗,意識型態分岐,不但提不出響亮願景,這兩年連國家認同,都使得文官無所適從。
一位長期派駐國外的外交人員感嘆,以前工作忙,但有焦點,只要堅持中華民國國號,在各種場合爭取正名即可。
但自從李登輝前總統提出兩國論,陳水扁總統提出一邊一國,政治人物每發表一個談話後,他又要摸索著提出新的說法(因為情況不明),「你已經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了」。
對外,國家定位模糊不清;對內,文官也有內在的抑鬱。政黨輪替後,最大感覺就是不得長官信任。執政黨政府的大小政務官,似乎還調整不過來原先以批評為能事的「在野」習慣,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斥罵下屬公務員為「舊官僚」,不配合新政府施政目標,「領導統馭要對內嚴格,對外支持,」一位文官說:「就像在別人面前打自己小孩,只會傷我們的心。」
有壓力是好,」他說,「但需要時間適應,如果來的都是打擊批評,士氣當然低落。」
官僚組織有他的個性,「你一旦與他為敵,」一位曾經為國營事業負責人說:「他不會與你正面抗爭,只有消極抵抗。」
未來,台灣與中國大陸競爭益形激烈,文官是決勝必要條件。文官的優劣也將影響兩種制度的競賽結果。
「有如攀爬懸岩峭壁,」江丙坤強調:「政府必須是攻城掠地之官署,文官必須是反應靈敏,身手矯健之幹才。」
國家興革都有賴文官擬定與執行。「社會絕不能放棄他們,」施能傑說:「我們都是納稅人,有責任督促他們改進。」
兩岸文官角力,影響的,不僅是企業是否出走、經濟能否發展、失業能否解決、環境能否維護,也影響人民生活品質,甚至生命是否受威脅。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競爭!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UthQTnTTXUAJ:www.ktus.ttct.edu.tw/%E6%95%99%E5%B8%AB%E7%B6%B2%E9%A0%81/teacher35/%E6%95%99%E5%AD%B8%E8%B3%87%E6%BA%90/%E5%95%86%E6%A5%AD%E9%9B%9C%E8%AA%8C/%E5%85%A9%E5%B2%B8%E6%96%87%E5%AE%98%E8%A7%92%E5%8A%9B_%E8%BC%B8%E4%B8%8D%E8%B5%B7%E7%9A%84%E7%AB%B6%E7%88%AD%E5%8A%9B.pps+%E5%8F%B0%E7%81%A3%E6%96%87%E5%AE%98%E5%88%B6%E5%BA%A6&hl=zh-TW&ct=clnk&cd=5&gl=tw
經濟成長衝高 馬總統拋出公務員加薪【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11.01.11
馬總統開出可能加薪的支票後,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軍公教是否加薪,要看第四季進出口數據、政府稅收及經濟成長等,衡量企業尾牙、年終獎金發放及整體物價穩定情況,行政院會考量政府財稅收入及社會狀況再決定,已在檢討中。
主計處統計,國內經濟成長率從前年第四季開始逐季由負轉正,預計去年經濟成長率將達百分之九點九八,創廿一年來最高。
馬總統出席一項論壇活動時,主動向企業界喊話,希望企業今年不要減薪、裁員。他還即席向台下企業主詢問:「今年會減薪的請舉手?會裁員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人舉手。
他指出,去年經濟成長率很有機會突破百分之十,政府希望這樣的成長不只是少數人分享,因此已成立專案小組,致力縮小貧富差距。
包括台北市長郝龍斌及多位國民黨立委也建議,公務員加薪對民間企業會有激勵作用。但中央政府累積負債近五兆元,若今年幫軍公教加薪,勢必要追加預算繼續舉債,政院憂慮社會觀感不佳,仍在謹慎評估。
軍公教人員最近一次加薪是在二○○五年,調幅百分之三,距今已五年沒調薪。
相 關 新 聞
‧分享經濟果實? 稅收連兩年短徵
‧軍公教加薪 可望提升消費
‧去年賺錢 大企業加薪估3趴
‧郵局招考1480人 率先加薪
‧經濟學人:台灣經濟穩健成長
‧冷眼集/現在談加薪 又讓公僕背黑鍋?
‧評論/公教加薪 別忘基本工資
‧評論/經濟成長 公務員也有貢獻
‧投票/你贊成公務員加薪嗎?
馬總統昨天出席2011天下經濟論壇,首次在公開場合透露軍公教加薪的可能性,軍公教有機會終結連五年薪資凍漲,進入馬總統宣稱的消費年。外界均認為今年軍公教加薪有望,成為加薪列車的火車頭,帶動企業跟進加薪,提升薪資水準、促進消費。
不過,晚間總統府緊急發出聲明,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說,馬總統是重申政府立場,但實際情形由行政部門規劃研議。馬總統上午表示,去年經濟成長率很有機會突破10%,將是20年來最高的成長,他請企業搶救失業,加薪不裁員,行政院也正慎重考慮公務員加薪。
政府高層強調,軍公務調薪仍須視整體經濟與財政情況而定,特別是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及今年1、2月稅收情況、進出口貿易、政府舉債等狀況,3月間才能夠較為明朗。
行政院長吳敦義並已核定去(99)年軍公教年終工作獎金為1.5個月,在春節前十天,1月24日軍公教就可領到年終工作獎金。
據瞭解,軍公教加薪的腹案包括適當時機加發半個月工作獎金,等於調薪4%,所需經費約280億元,或者下半年軍公教調薪3%,軍公教調薪3%一年經費約214億元,下半年調薪3%經費減半為107億元。官員說,加發半個月工作獎金不會墊高軍公教的退撫支出,對政府財政衝擊較小。
至於經費來源,人事行政局官員說,追加預算或動用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或以現有人事經費支應都可考慮,最主要是看經費多寡,過去也曾以追加預算方式加薪,民國63、70年曾經年初、年終都加薪。主計處官員則說,追加預算必須符合條件,動用第二預備金規模不宜太大。
近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國民所得成長停滯,直到去年十月,才讓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政府已連續六年未調薪,若藉公務員調薪促進消費,能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漲薪資,對整體經濟應有其正面效果。
但公務員加薪不必然導致民間企業加薪的說法,未必有十足的說服力。過去十年公務員兩度調薪,調幅均為三,但同時期的民間薪資調幅均不到百分之一,民眾因此產生相對剝奪感。
吳敦義曾指加薪百分之三,政府將增兩百多億元負擔,因此調薪政策稍一不慎,就會被戴上「舉債加薪」的大帽子。公務員調薪雖常被提起,但馬政府始終未正式表態,為的是留下政策推動的緩衝縱深,避免「把話說死」的窘境。
現在大選剛過、年節將至,去年的台灣經濟又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放眼明年的立委、總統大選,公務員加薪能為政治帶來的正面效益,不言可喻;但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十八趴優利才剛掀起波瀾,調薪政策等於是拉長戰線,兩者加乘,可能變為巨大的衝擊效應。
對馬政府來說,最佳狀況是民眾將「公務員加薪」聯想成「小老百姓加薪」,若民間呼籲此政策,再由政府接手,馬政府可收割政策果實,又可避免政治風險。
公務員加薪是政策議題,卻有不容小覷的政治效應,若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會變成燙手山芋。總統府昨晚強調「實際情形仍由行政部門規畫」,把馬總統的話又縮了幾分,或許正可反映馬政府「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微妙心情。
十四家金控去年都賺錢,成為調薪指標,富邦去年獲利創新高,內部加薪人數可能超過六成,調幅可能有三%到五%;公股行庫部分,彰銀去年賺超過百億元,成為調薪領頭羊,內部已編列四%預算要幫員工加薪,羨煞同業。華南金雖獲利不如預期,但也將調薪三%,最快四月定案;同為三商銀的第一金,也「輸人不輸陣」,計畫跟進調薪三%。
儘管加薪會壓低毛利率,但在營收大幅成長及景氣回溫下,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已宣布,鴻海集團高層開會研議後,今年台灣及大陸員工的薪資,都會做適度的調整,但調薪的幅度和時間他未透露。
科技業薪資平均調幅,今年在三%到五%之間,鴻海方面表示,今年加薪幅度,也可望落在這個區間;股王宏達電去年就已對員工加薪,今年的薪資調整方案,農曆年後董事會後可能會定案。
太陽能矽晶圓廠中美晶去年就已加薪,今年下半年因業績暢旺,還依照員工表現,另發給業務獎金,為農曆年後就業市場跳槽風預作準備,中美晶今年調薪幅度仍是「機密」;LED封裝廠商億光,預訂三月之後才會決定今年度是否加薪。
鋼鐵業龍頭中鋼表示,今年加薪幅度,要等到公會和高層協商後才能決定,去年調幅是二%,今年希望高一些。
汽車業獲利豐收,已經三年沒調薪的裕隆集團,去年率先調薪,調幅依各家營運狀況不同有異,最高四.四七%,內部主管透露,「今年加薪也不是問題」。車市龍頭和泰車雖堅不透露幅度,但據了解調薪有望,保守估計約三%到五%。
最低薪資 到底幫助了誰2011-01-11 中國時報 黃宜侯
今年經濟榮景趨於樂觀,大家開始關心受薪階級薪資問題,連馬總統都提到公務員加薪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海峽兩岸也都在近日做了調漲基本工資決定。自一月一日起,我國基本工資調整為每月新台幣一七八八○元,時薪最低為每小時九十八元。無獨有偶,北京市政府也宣布調高最低薪資至一一六○元人民幣,每小時六.七元人民幣,於新年元旦生效。
最低薪資設定常是勞資雙方談判焦點,勞方認為最低薪資是勞工就業市場的保障,應隨經濟成長而適時調高,確保勞工的權益。資方則認為最低薪資會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對企業主的經營造成負擔,應該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加以設限。勞資雙方截然不同的看法,常讓最低薪資的調幅成為拉鋸式的討價還價,或是勞資談判的籌碼。估不論是站在那個立場來看待最低薪資,勞資雙方有一個共通的概念和邏輯,即最低薪資的調升,會導致整體就業市場薪資的上揚,也才衍生了上述雙方後續的論點及立場。
然而,經濟學理論和實證結果卻發現,最低薪資的調升,不但不會導致整體薪資的增加,反而會導致失業人口的上升;更重要的,其中因最低薪資的調升而失業的勞工族群,是所有勞工中在技術層面最弱勢的一群人。
先從理論來看,在沒有薪資管制的狀況下,供給和需求兩者會達到市場的均衡點,而該均衡點就反應了薪資和就業人數的水準。如果加入了最低薪資的規範,如同在就業市場設定了高於均衡點的價格門檻,使企業主必須要以高於其需求曲線所願意負擔的價格為薪資,等於迫使企業主降低從業數量的釋出;這時的就業市場是供過於求的,因為較高的薪資另一方面讓更多的勞工希望工作,供需失衡的結果也就導致失業人口的增加。
而且因為最低薪資所適用的族群,本就是薪資最低的就業人口,所以因為最低薪資的調升而無法取得工作的勞工,會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人,通常不會是參與勞資談判中受工會或契約保障的勞工。
以上經濟理論,實務上是否支持?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的兩位學者(David Neumark和William Wascher)歸納近年一○二篇有關最低薪資和失業率相關實證研究,有三分之二以上文獻支持上述理論分析,僅有八篇在特定樣本裏有顯著不同結論。當進一步歸納其中三十三篇較高影響力的文獻時,二十八篇論文證明了最低薪資的調高導致弱勢族群失業率的上升,僅有一篇明確提出相反的見解。
即便如此,沒有任何文獻提出最低薪資的調高,會提升整體實質薪資的證據。薪資水準的增減實由其他的經濟變數所決定,至於通膨壓力及貧富差距的問題,更與最低薪資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整體來說,實證結果和經濟理論的分析是一致的。
然而,世界各國幾乎皆有最低薪資的相關規範,一般民眾對最低薪資的刻板印象,似乎是主政者不願或不能說清楚的真相。弱勢的就業人口也無法理解最低薪資帶來的真正衝擊,更難以在主流社會有發聲的機會,在民氣難違的氛圍下,最低薪資的調升常是勢不可擋。即便如此,主政者實應搭配適當的政策或措施,特別針對弱勢族群的失業人口進行輔導協助,以降低最低薪資的副作用,並與勞資代表及社會大眾,清楚說明和分析我國最低薪資政策的實際影響,讓國民在資訊透明的條件下,認真檢視最低薪資政策的利弊得失。 (作者為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財金學群助理教授)
2010年的景氣復甦炒熱2011年的加薪氣氛,但《今周刊》最新民調發現,台灣上班族的「薪」情依然很悶!不但有近六成的人兩年以上沒加薪,而且高達八成覺得薪水被低估,卻也不敢主動向老闆提加薪!如何跳脫這種窮忙的窘境,搭上加薪列車?你需要拿回自己的加薪主導權!
「七年沒加薪?不會吧!」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每每提及自己曾經七年沒加過薪,總是換來大家訝異又同情的驚呼聲。
二十三歲初出社會,張庭庭一個月只領兩萬五千元,卻每天工作到深夜十點多,還得幫忙其他部門的業務,這樣的日子足足過了七年!當時對薪水不太計較的張庭庭,的確因為能幹、打拚而得到老闆賞識,晉升到了小主管的位階。
但有一天,她無意中獲悉下屬的薪水竟然比自己高,瞬間感到青天霹靂的張庭庭,終於按捺不住跑去問老闆:「我究竟哪裡沒做好?為什麼我七年來沒加過薪?」誰知道老闆淡淡地丟了一句:「沒加薪,是因為你從來沒跟我提啊!」讓張庭庭當場傻眼。
薪水被低估,卻不敢提加薪
辭職出國留學的張庭庭,回國後曾接過同公司的外包業務,她算一算,當年每個月的工作量大約值二十萬元的薪水!對這樁陳年往事,張庭庭早已釋懷,並以「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來鼓勵新人,多找機會學習比計較薪水更重要。
張庭庭並非特例,窮忙一族的「職場阿信」其實並不少見。在台灣,「加薪」是辦公室裡不能說的祕密,特別是前幾年遭遇全球金融風暴,許多人更不敢對老闆抱有加薪的期待;就算想提,也不知如何開口。
根據主計處最新公布資料,去年一至十月的平均薪資為四四九一九元,比前年同期增加五.八七%,實質平均薪資也增加四.九四%,皆為近十七年同期的最大增幅。但,許多民眾的感受並非如此。
據《今周刊》與「YAHOO!奇摩民調中心」最新的職場薪水大調查,有八成的上班族不曾主動向老闆提加薪,然而弔詭的是,也有近八成的上班族認為自己的薪水被低估,甚至有約四成的人覺得薪水被低估至少一○%!那麼,有多久沒加薪呢?近六成的人表示,自己兩年以上沒加薪,而五年以上沒加薪的上班族,竟超過三成!
大部分的人對薪水不滿意,又不敢提加薪,台灣上班族的「薪」情,真的很悶!不想被困在這種窮忙的窘境中,「跳槽」會是出口嗎?
《今周刊》的調查發現,如果二○一一年再不加薪,有高達七三%的上班族會考慮離職、跳槽。如果你選擇一「跳」解千愁,好消息是,剛放完盛大煙火迎來的二○一一年,可望是「事浮於人」、有利於上班族的黃金轉職年。根據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今年有七成四的企業計畫招募新血、「求供比」高達一.三,也就是每位求職者平均可分得一.三個工作機會。以一○四的求職資料庫來看,去年十二月的有效工作機會數目高達三十五.九萬個;而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資料庫近半年的新增職缺,年成長率亦高達三成。
擁有約五千位員工的王品集團今年就將大規模展店。王品人資總監許燕閣預告,今年王品將展店四十家,預估還須徵求三千位員工,因此王品本來就比業界平均多二成的薪資,今年將再拉高一成,來吸引人才。
加薪是留才最簡單方式!
不跳槽的上班族,也將會有好「薪」情!一○四的調查公布,今年有七七%的企業計畫加薪,平均加薪幅度是三.九%,而針對績效優異的員工則有六%的加薪空間。
不過,根據《今周刊》的調查,過半數的上班族覺得今年應該被加薪六%以上才合理,甚至有近三成的人覺得加薪幅度應該要超過一○%!看來,一○年上看一○%的經濟成長率,的確炒熱了今年業界的加薪氣氛,但勞資雙方對加薪幅度的期待值,落差仍然不小。
「『加薪』是留才最簡單的方式!」一○四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說,今年企業界普遍因為景氣回升而須擴大經營規模,因此高度渴求人才;與去年相比,企業對中高階人才的需求就增加了一.五倍,創下新高!
他提醒,在這場一觸即發的人才保衛戰中,企業主切勿因「前線告急」,只顧徵求新血,卻忽略公司員工對薪資的期待,讓關鍵人才被挖走,落得「後院著火」的窘境。
但是,要怎麼加薪,才能收買員工的心?「我曾經遇過一位老闆只加了新台幣七百元,就以為給了天大的恩惠,反而讓員工鐵了心跳槽!這樣加薪很沒fu(感覺)嘛!」方光瑋笑說,根據一○四的調查,對於績效優秀的員工要加薪達一○.七%,才是留得住人才的「有感加薪」。
「不加薪的風險是留不住人才,而壓抑人才爭取加薪、升遷的風險更大,可能讓整體的企業文化都變得不健康!」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台灣區總經理陳玉芬說,鼓勵表現好的員工爭取更好的薪資報酬,可幫助啟動正面的職場循環。
談加薪,先掂掂自己的斤兩
在軍公教考慮調薪、連經建會主委劉憶如都呼籲企業加薪的當口,多數職場專家認為,如果老闆遲遲沒有釋出加薪訊息或者加薪幅度低於預期,那上班族不妨考慮為自己爭取權益。
但在開口提加薪前,有一些「眉角」不能不知道。「首先,要看公司營運狀況,大環境景氣好沒有用,重點是你的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yes123求職網副總邱文仁說,在金融風暴中大失血的企業,現在可能還在回補資金缺口,這樣的公司就很難加薪;而你的直屬主管是否有權幫你加薪,也是一個問題。
邱文仁表示,如果公司經營績效不錯、有賺錢,那員工今年應該等得到普遍性的加薪。但如果想自己掌控升遷的節奏、擴大加薪幅度,還得以老闆的角度回過頭來掂掂斤兩,看自己是否是老闆想加薪的「關鍵人才」。
「你可以先問自己,你的老闆肯定你嗎?你在公司的地位如何?是不是容易被取代?」邱文仁說,其實每個職務都有相對應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例如是否達到年度業績目標,沒達到當然免談;接下來,就要評估整體的印象分數了,而這通常關乎老闆心中的「好感度」,包括是否有好的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與辦公室人緣如何?
此外,許多企業家所標榜的獨特企業文化,通常也是他們對「人才」的看法。像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出了名地重視「正直」(integrity);台塑集團因為創辦人王永慶的理念,而特別推崇「勤勞樸實」;而曾經被兩倍薪挖角卻不為所動的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他的「將才」標準中,則一定有「穩健」、「專注」等關鍵字。
如果確信自己就是關鍵人才,下一步,怎麼開口?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建議,最好選在公司獲利或自己有顯著貢獻的時候,而對談時除了秀出具體成果、展現對職務的企圖心,也要能提出未來工作藍圖,這樣才能穩操勝券。
掌握自己的加薪節奏、擺脫窮忙一族,你準備好了嗎?
軍公教十八%優存利率持續引發爭議,總統府昨天晚上發出新聞稿表示,馬英九總統針對近來十八%所引起的討論高度重視,認為原來的立法顯有漏洞缺陷,與社會大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有相當落差;總統認為,對於人民有正當性的批評,政府不能置若罔聞,必須通盤檢討與修正相關法令,以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說,馬總統已於昨晚指示國民黨中央,協調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立即著手推動修法,包括排富條款、替代率等機制都要列入檢討範圍。真正落實當初修法時所揭示的「瘦高官」的公平精神。國民黨也於下一會期主動提案,在最短的期間推動完成修法,以改正所有的缺失,以落實當初修法追求公平正義的宗旨。
對於總統府指示修法,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也表示,黨內很多立委本來就提出這樣的建議,只是目前尚未收到指示與訊息。銓敘部長張哲琛昨天也剛好上政論性節目為十八%辯護,但他同樣未聞要修法的訊息,張哲琛表示,十八%是否廢除或降低,可平心靜氣討論,但不要製造公務員與民眾對立。
國民黨立委朱鳳芝表示,十八%高利率是無法被社會多數人接受,如果政策能朝浮動利率邁進,相信會是社會大眾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向。立委邱毅也說,身為執政黨立委,面對改善政策缺陷當然是舉雙手贊成。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抨擊,國民黨前天才在捍衛十八%,昨天又說要幫公務人員加薪,今天又說要改革十八%,馬英九根本是時而昏君、時而明君,不知道明天他又要說什麼。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管碧玲表示,總統府想要修法,她樂觀其成,但十八%的相關制度規定多只是行政命令,總統府有心要改,逕行修改相關規定即可,這今天就可以做,根本不用修法。
國民黨籍的司法法制委員會召委呂學樟也抨擊,現在提這個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所得替代率早已不是十八%,只有十二到十五%,且有設限,現在都要休會了,要如何處理?
黨內人士透露,原本修法時,行政部門和總統報告修法的精神是「瘦高官、肥小官」,但沒想到真正修法後計算卻發現,有少部分的高官竟然可以收入增加,多出十幾萬的利息,因此,總統認為確實有排富的必要。
相關新聞
本報民調 18趴 6成反對 4成挺排富
人事局:目前沒規畫公務員加薪
社論-考試院長勿陷公務員於不義
公僕加薪 人民頭家不服!
留言
該改就改,能有心即好,總比綠當政越改越不公正,建議要有具體作為
最近輿論一面倒,批評十八趴不公不義。批評者想必不瞭解實際情況。就以本人為例,服公職廿七年,所得替代率約為上班時總所得的七五%而已。難道全部的退休人員所得替代率都是九五%以上?一竿子打翻整船人,這是什麼公平公義?
我有兩個子女,一個上高中,一個大學,還好有內人上班;我評估過,在這樣的替代率下才敢提前退休,連五五專案都放棄了。退一萬步想,如果真是「不公不義」,請把所得替代率降到大家認為「公義」的標準下,不過請讓我回去上班,恢復退休時的同職等、同待遇,而且提前幾年退就延後幾年退。因為在當時的狀態下,很多人是經過評估過才會做退休的決定,而且是在信任政府的情況下;如果政府背信,就請讓我們恢復退休前的狀態。
留言:
當時有許多人退休是基於綠色執政要解決失業問題,而推出退休優惠方案,一個個封閉性政論性節目說得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根本是狗屁。
不過張哲琛也說,指「十八趴制度可以辯論、可以討論,不是鐵板一塊」,但要不要廢除或調降,那是公共政策的議題,不能被汙名化、製造對立。
多名名嘴都認為,十八趴問題是被製造出來的,如今「話語權」已被特定人士掌控,擔心馬政府不能據理力爭、在此議題上退讓,「就是崩盤」。
相 關 新 聞
‧18趴修法 張哲琛:照總統指示做
‧18趴新制多領十幾萬?「連戰絕不多拿一...
‧公務員加薪/藍委多贊成
‧公務員加薪/企業建議暫緩
‧公務員加薪/去年稅收短徵成變數
‧公務員加薪? 人事局:暫無定論
不過,馬總統的改革宣示,卻在基層軍公教人員引發強烈的反彈聲浪。這股來自藍軍傳統鐵票的壓力,也湧向多數中北部地區選出的國民黨立委,國會辦公室接到的抗議電話此起彼落,有些老榮民講到激動處還潸然淚下。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馬總統並未否定去年銓敘部修法時,想要「瘦高官肥小吏」的原則和努力,但由於修法之後,仍然有少數案例有多領的情況,因此要求國民黨立院黨團修法,「馬總統只是希望補足制度的缺失,把改革做得更徹底!」
馬英九昨天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特別發表他對十八%優惠存款的態度。馬強調,原來的立法會出現疏漏及缺陷,是為了維護信賴保護原則,但也不能對外界具有正當性的批評置若罔聞,所以應該通盤檢討,修正相關法令,以符合社會各界對公平正義的要求。
馬英九表示,十八%是退休公務員在民國八十四年之前依年資可領的優惠存款,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存在,當時的改革方式是「肥高官、瘦小吏」,引起非議。銓敘部雖然提出改革方案,但是因為近期利率較低,僅有三分之一的公務員享有十八%,很多人覺得有相對被剝奪感。
馬英九認為,公務員十八%優惠存款是可以檢討的公共政策,合理的意見可以表達,但對於部分政治人物刻意操弄對立,這是不應該的,他身為總統,不能夠坐視全國公務員的士氣被打擊。他表示,雖然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曾針對十八趴優惠存款調整,但卻修得更不公義,這次法制化修正了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一部分缺失,讓高階官員的優惠存款利息大扣,但經檢討,發現仍有部分高階官員出現利息增加的情形,未能落實當初修法的宗旨,也就是改正民進黨時代「肥高官」的錯誤。
馬英九進一步解釋,他強調排富條款並非屬於社會福利制度的排擠富有者,而是讓高階公務員在未來的退休制度中,只拿到「一定比例」的退休金。總統還指示立法院與考試院盡速研議,在立法院下會期提出修正方案,「該修法就修法,能修辦法就解決就修辦法。」
相關新聞
考試院:全面清查漏網高官
蔡:馬若有誠意 今天就改
18趴改革 從排富思考 吳揆:不修法可解決
短 評-被制度妖魔化
邱毅爆料 蔡英文領18趴 月息6萬
日前,考試院長關中表示,綠營前政務官,也有人繼續領十八趴,且一毛都不少。邱毅昨天爆料,蔡英文公保年資有十八.五年,可以領四一○萬八千六百元的十八趴優惠存款利率的額度,每個月光領十八趴,利息就高達六萬二八二九元。
邱毅強調,蔡英文曾擔任政大副教授、教授、公平會委員、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所以可以領十八趴,但不能玩兩手策略,一邊享受十八趴利率,一邊卻汙名化、糟蹋其他基層領十八趴。
節目主持人李濤表示,之前他們向民進黨發人蔡其昌求證,蔡其昌說,他不清楚,要問蔡英文。另外兩個發言人鄭文燦及林佑昌回應,以他們的了解,應該沒有此事。
留言:
綠營也有人領十八趴,合法的不可以領?讓綠營儘是窮光蛋?選舉吃大虧?國民黨可以「非法」霸黨產?綠營不可以「合法」的領十八趴?這就是中國人的法律觀念?奇怪的腦殘黑心邏輯!無恥的中國文化!
to 樓上: 民進黨領18趴就是合法合理, 國民黨領18趴就是壓榨台灣人. 你是天才.
蔡英文等綠營官員如認為十八趴不公不義,則除應以身作則率先不領外,也可以領了之後, 透過透明方式,全數捐獻給社福團體,否則, 僅是裡外不一的政治騙客吧了!!!............蔡英文等綠營官員如有誠意, 現在就可以做!否則是喊假的!!!
馬英九總統前天深夜才下達十八趴優利存款再修法指令,立法、考試兩院昨天就達成初步共識,公務員退休法母法不修,改由立法院審查子法「退休公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利率存款辦法」,避免「肥」到前副總統連戰、李元簇等少數高官。
馬總統昨天主持中常會表示,十八趴是可以討論的公共政策,公務員不應被汙名化,現有機制確實有「疏漏和缺陷」,必須通盤檢討,考慮納入「排富條款」機制。
銓敘部長張哲琛昨天上午表示,去年七月三讀的十八趴修法採通案檢討,達到「高官多扣、基層少扣」目標,並無問題;李元簇、連戰因副總統身分,公職生涯又長,為目前僅知「唯二」因新法可多存十八趴的特例。
考試院長關中昨也指出,修法是為了處理常任文官「肥大官、瘦小吏」的不公,「沒有特別去想到這兩位(連戰、李元簇)」,連李兩人曾任副總統,並非一般常任文官。
但昨天下午試院官員指出,除了連李「唯二」兩位副總統,還有少數年資逾卅五、四十年的特任官,因新法可回存更多十八趴,要改革,應從「所得替代率上限」下手,例如將原先規畫的「每增一年年資增百分之零點五」取消。
張哲琛說,他與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溝通後,認為可將去年十一月送進立院「備查」的辦法改為「審查」,讓立院稍作修正,即可解決少數特殊案例,林益世已致電馬總統報告。
馬總統前晚「原來立法顯有漏洞缺陷」的措詞讓考試院官員錯愕,昨天一早兵分二路:關中與副院長伍錦霖、秘書長黃雅榜緊急開會研商對策,要求銓敘部速提方案,張哲琛則趕赴立院溝通。
依府院構想,不排除透過修法,進一步讓部分高層優存下修,杜絕「肥大官」的負面社會觀感,但實際排富門檻如何訂定,仍待進一步討論。
相 關 新 聞
‧藍嗆聲:蔡英文領18趴 每月多6萬元
‧綠反擊:十八趴問題在制度 不在個人
‧18趴 小英:黨職不該併年資
‧丁遠超:連戰樂見改革 不接受操弄
‧十八趴成箭靶 李元簇早不問政事
‧關中:公務員加薪 今年好時機
‧張平沼:旗下電子業跟進 加薪3%至5%
他說,政府加一點薪,也是盼望點火,希望帶動國內工商企業跟進加薪,「否則只有軍公教人員加薪,民營企業員工會很孤單」,應讓全民都能共享經濟成長果實。
他指出,去年工商業界拜景氣強勁回溫,多數企業都是日進斗金賺大錢,他呼籲工商企業除了讓股東和投資人獲利外,辛苦工作員工也應被列為第一考量,希望工商企業可以在年終獎金與新年度調薪上,適度給予員工調薪。
吳揆喊話公務員與企業一同加薪;晚間,劉憶如也再度提醒企業,正視加薪潮到來,「投資高成長、帶動就業大增長,接下來就是加薪,這是很自然發展。」對於這種趨勢,「企業主要有所準備,不要裝做看不見。」
國民黨立委邱毅前天爆料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是十八趴的受益者,昨天他繼續點名前考試院長姚嘉文、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前總統府副祕書長陳哲男、前銓敘部長朱武獻等人,也正享受公務人員優惠存款。邱毅質疑,十八趴如果真如這些人所說,是「不公不義」的制度,為什麼他們不願放棄這項權利?
另一方面,邱毅延繼續猛批蔡英文。他表示,民進黨內大力撻伐十八趴,蔡英文仍每月坐領優惠存款收入超過六萬元,「家財萬貫還貪這筆錢是妳家的事,但一邊拿還要一邊罵,簡直是一點羞恥之心都沒有。」
根據《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規定,政務官如果在就任前具一般公務人員身分,兩者年資可合併計算,退職後即可享有十八趴優存。依照邱毅所提資料,蔡英文因為長期在政大任教,並歷任政務官,九十七年卸任後,公保年資合計有十八年五個月,最高可以存入四百一十萬八千六百元,每個月可以獲得六萬兩千八百廿九元的利息收入。
具教師資格的陳哲男,公保年資更長達廿七年兩個月,每個月可獲得四萬七千一百廿四元利息;同樣通過國考,曾在電信局擔任業務員的姚嘉文,也有十七年又兩個月年資,每個月可以領到兩萬兩千五百廿八元;游錫 年資十二年兩個月,每個月可領兩萬九千一百八十五元。
邱毅強調,優利存款是國家賦予退休公務員的權利,絕對不是罪惡。民進黨執政時的政務官如何美玥、杜正勝、陳師孟、郭瑤琪、吳榮義等人,也都合法享受優利存款,但絕對不能像蔡英文一樣,「又要拿,又要糟蹋人。」
邱毅表示,當年前總統陳水扁刻意操弄十八趴議題,激化階級對立時,這些人分別身居要位。尤其蔡英文與姚嘉文因職務關係,對於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一定十分了解,也享受了應有權益,但是現在卻又跳出來批評十八趴,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邱毅強調,辦理十八趴優惠存款的前提,是由當事人「主動」將固定金額存入指定帳戶,而且根據他所掌握資料,蔡英文存入的金額,就是法定年資的最高上限,「該她拿的,一毛都沒有少。」
反觀曾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完全放棄優惠存款權益,邱毅推測是因為蘇知道以自己的角色,領取優存利息爭議太大,所以寧願不要這筆錢,「比起蔡英文,蘇貞昌至少有格調多了。」
至於蔡英文昨天發表聲明指出,即日起放棄優利存款,直到退休制度改革完成。邱毅質疑,「如果沒有被揭發,妳會放棄嗎?」
相關新聞
蔡英文言行不一 綠中常委氣: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
網友諷「又吃又拿又要罵」 藍:既是制度問題 別再汙名化公務員
四大天王 坐壁上觀 蘇謝沒領 游捐公益 呂資格不符
小英版興票案 讓民進黨改革光環蒙塵
國民黨立委:吃了甜頭還故作清高
關中:馬籲修18趴 純政治決定
現任公立教師 五成五都沒趴
首長退職金課稅優惠 日也想砍
銓敘部退撫司: 副總統政務官 瘦多少還沒算出
排富條款、替代率限80%、牌告利率加5趴 改革優存 綠營祭出3配套
台銀年背利息80億 代墊曾破500億
享18趴 月息6萬 蔡英文:馬上放棄 藍:超諷刺
三大共識 不動事務官 18趴設上限 大砍月退政務官
「住豪宅還領18趴」 綠議員批胡志強
短評-人性與制度
回歸制度面 談十八趴改革
熱門話題-十八趴不能淪為政治鬥爭
改革18趴 也該顧及軍公教的尊嚴正義
留言:
蔡英文最令人不齒的地方,在於明明自己在領18趴,還利用民眾的不滿,去攻擊執政黨,要求改革,現在民眾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被利用當為棋子馬前卒,但主使者卻是要被改革的對象,這種人把民眾當工具,去鬥爭政敵,根本不是為了改革理念,自己還在享受既得利益,真面目終於被揭穿了。
民進黨主打「十八趴」,沒想到國民黨倒打一耙,踢爆黨主席蔡英文也有領十八趴。民進黨二○一二年總統卡位戰,原本一路領先的蔡英文掉入「十八趴陷阱」,當年放棄十八趴的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謝長廷恐怕暗自慶幸;這樣一來,黨內競爭稍微回到「恐怖平衡」的起跑點。
民進黨執政時期,許多政務官過去早就有公務員資歷,照規定享十八趴優利存款是合理合法。只是,藍綠加強政治攻防後,十八趴已經從單純的「制度問題」提升到複雜的「政治問題」,領取十八趴「沒有法律問題、卻有道德問題」。
任何一位競逐大位的人都應該很清楚,十八趴是何其敏感的政治議題。國民黨立委邱毅爆料後,蔡英文才緊急宣布放棄十八趴,但民進黨砲轟十八趴議題,並不是這一、兩天的事情,如果蔡英文在一開始就主動宣布放棄個人利益,而不是被動接招,社會評價肯定大不同。
蔡英文或許是想訴求「制度改革」,不想藉由放棄十八趴來凸顯個人聲望,甚至造成其他領取十八趴的綠營政務官「壓力」,但蔡英文如果總是從行政官員的角度思考政治問題,這樣的政治判斷或危機處理能力,經常令人冷汗直流。相形之下,謝長廷、蘇貞昌老早就意識到十八趴可能帶來政治麻煩,處理起來比蔡英文「政治正確」多了。
不過,蔡英文雖在十八趴議題上受了傷,但掌握公權力者,若藉由爆料方式揭發每一位政治對手的十八趴「隱私」,藉此達到政治目的,固然很有爆點,但這種政治操作本身有很大的道德問題,也可能遭反撲。
相 關 新 聞
‧反18趴也領18趴 蔡英文:放棄18趴
‧18趴打趴蔡英文? 綠:難免會受傷
‧冷眼集/蔡英文的政治判斷 令人捏冷汗
‧對照組! 邱毅:蘇貞昌一毛沒領耶‧藍批綠「大喊不公不義 主席正領18趴」
‧18趴優存限額新版本 砍百餘高階政務官
‧馬蕭退休 沒有18趴問題
‧馬總統要修法 關中:政治決定
‧18趴攻防/別再算計了!共同面對歷史共...
‧主席拿18趴/綠營燃的火…燒到家門口
‧評論/原來,蔡英文也領十八趴
‧評論/邊批評 邊犯同樣的錯
‧小英陷18趴風暴 綠始料未及
‧冷眼集/排富變仇富 邏輯在哪裡
‧主席拿18趴/民進黨再批18趴 拋3配套
‧主席拿18趴/金溥聰:蔡應出面說明
調查發現,有五七%的受訪者認為這種邊罵邊領的做法有欠妥當。覺得就是因為領有優存,更有理由主張十八趴應該改弦更張者,佔十六%。
分析發現,綠營支持者有五九%的人認為蔡英文做法不適當。藍營擁護者有七六%的人覺得她做得不對,無明顯政黨傾向者,持相同看法者,佔四八%。但接受小英者,綠營民眾有二七%,藍營是十%,中立者,是十四%。
蔡英文遭爆料後,表示即日起放棄十八趴,此種危機因應,民眾反應如何?調查發現,有四三%的人認為蔡英文已經以停止領取優存的行動展示誠意,因此不需要再進一步向社會表示歉意。但也有三六%的人認為小英主席不夠誠懇,被逮到後才宣布放棄,只是損害控管的政治反射動作。
交叉分析反應,認為蔡英文不需道歉者,綠營支持者有六二%。藍營群眾有二二%,中立人士,是四二%。但覺得小英應致歉者,傾民進黨者,有三一%,擁國民黨者,有六三%,中立者,是二八%。
留言
蔡小英 + 綠蠅豬哥,公開大罵18趴不公不義,私底下卻大領18趴的利息,被抓包了還硬凹,根本就是貪污扁集團再現,一個無恥不要臉的狐群狗黨
民進黨的可惡,是在不能就制度批評制度,而只是要醜化全體軍公教人員,製造社會撕裂,煽動仇恨對立。一邊醜化十八%,一邊拿十八%。這就是民進黨;一邊要選中華民國總統及公職,一邊要顛覆中華民國,這也是民進黨。
相關新聞
本報最新民調 蔡英文跌8趴 綠營選總統 蘇聲望逆轉贏蔡2趴
短 評-高下立判
蘇謝幫蔡緩頰 呂說風涼話
施明德批蔡英文:犯錯硬拗 沒領袖氣勢
冷眼集/裝無辜 少反省 離2012更遠了
18趴爭議 楊照:領導人不能有雙重標準
冷眼集/13分鐘獨白 能救回形象?
金溥聰:急著辯解 不如理性討論18趴
總統府反擊:蔡英文污名化公務員
18趴改革 府:非針對個人
「政府洩個資」 綠喊不道德
邱毅嗆綠 要告放馬過來
黑白集/一邊拿‧一邊罵
冷眼集/回歸公共政策 讓口水趴了吧!
評論/改革歷史共業 藍綠共承擔
立委黃淑英:說勞工102% 不公平
考試院退撫司長昨天一席勞工所得替代率102%,引發勞團撻伐。事實上,勞工退休保障雖然持續改善中,但是退撫司長的計算方式不但有出入,而且勞退新制與勞保年金化都是這幾年的新制度,在此之前,勞工退休時大多只能領勞保老年給付,若以30年年資計算,所得替代率大概只有17%。
退撫司長呂明泰稱台灣勞工所得替代率102%,計算方式是「勞退46%,再加勞保年金54.45%」。
「勞退新制」是5年前才上路,過去的資深勞工多半領不到;即使5年前開始適用,經過30年後,累計滿35 年資,根據勞委會的勞退新制試算表,在每年薪資成長1%,每年勞退新制基金投資報酬率4%情況下,35年後,所得替代率也只有27.4%,前提還必須是勞工35年都是一樣的薪資水平,否則所得替代率更低,的確與呂司長所說的「46.45%」差距頗大。
至於勞保部分,勞保年金化後,若是勞工勞保年資滿35年,則以每一年1.55%計算,所得替代率為54.25%。若再加計上述勞退的27.4%,最好的狀況總計是所得替代率81.65%,但此一狀況不但要30年後才會發生,而且必須勞工每年加薪1%,而且勞退基金35年的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都高達4%。
連勞委會都坦承,過去勞工退休保障的確不足,但經過勞退新制與勞保年金化後,退休保障已經持續改善,未來退休的勞工,退休保障可望逐步提高。
至於幾年前退休的勞工,因為勞退新制尚未上路,真正能夠領到勞退舊制退休金的勞工約只有3%,其他97%勞工退休時,只能領取勞保老年給付,以老年一次給付標準計算,若是勞保平均投保薪資3萬元,勞保年資30年,領取勞保老年給付最高45個月,總計可領取135萬元,換算22年平均餘命,等於每月領5113元,所得替代率17%。
針對去年十八趴新制的修法,考試院秘書長黃雅榜表示,考試院主要是以常任文官為主,不過也有考慮到現在的100多位政務官。他表示,因為政務官都是準用,所以當初修法重點是「瘦高官」,都有全盤考慮到。
黃雅榜進一步表示,除了兩位卸任副總統外的特例外,確定現在100多位政務官的確有「瘦」到。
另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質疑「十八趴」為何不能降,黃雅榜解釋,因為有人是領一次退,如果要修,可說牽一髮動全身,將會很麻煩。
黃雅榜說,因當初政府針對公務員領退休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一次退,可享固定十八趴優惠存款;另一種是月退,則是隨著公務員調薪,來調動他的月退休金。他說,而且基於信賴保護原則,也不該另作變更。
至於針對昨日府院黨達成的共識之一,領月退休金政務官的十八趴優惠存款上限,考試院表示,明確上限數字還需要再研議,尚未有具體的數字。
一、領月退休金的特任官優惠存款金額設定上限,從原有的333萬元降到200萬元。副總統以上涉及禮遇條例的平衡問題,所涉精算過程複雜,必須由銓敘部仔細精算,再對外說明。
二、將繼續檢討實質所得代替代率,針對包括主管、非主管、政務官作更細膩的區分。
考試院昨天召開臨時院會,趕在過年前公布一百年十八趴優存方案。新方案將所得替代率降為最高九十%,最低五十三.七三%,不僅部長級可優存金額大砍,原本因九十九年版本回存金額大幅提高的基層公務員,也遭調降,兩位已退休副總統回歸九十五年版本,不得回存。
相較九十九年版本,新辦法一年可以減少政府三十四億元的支出,方案於二月一日實施。
《公務人員退休法》今年上路,但通過的九十九年版本的優惠存款部份,很多基層公務員因為優存金額增加,紛紛借錢回存,隨後又引爆政務官與兩位卸任副總統也因此獲利,馬英九總統獲知後,連忙指示修正,要求真正做到「瘦高官」。
經過五次府院黨協調會議,考試院昨天召開臨時院會,以不動利率「十八趴」、不修法為原則,通過新版本。銓敘部長張哲琛指出,新版本對於實質所得替代率再增加限制,超過實質所得(含本俸、專業、技術、主管職務加給、年終工作獎金的十二分之一)一定比率的人,原先可回存金額,因考量國庫負擔,將再調降。
張哲琛承認,九十九年版本,確實讓基層回存數目增加太多,才會引發爭議,因此新版本特別將五功十、七功六、九功七非主管人員的優存額度再降低,例如年資三十年五功十退休人員,與九十五年版相比,九十九年版原本每月可增加六千九百四十五元利息,但一百年新版,僅可增加七百八十一元。七功六退休人員九十九年版方案原可增加每月六千七百九十三元利息,一百年版方案僅可增加八百廿五元利息;九功七人員九十九年版方案每月原可增加九千一百三十九元利息,一百年版方案只能增加一千零四十七元。
此外,新版本退休公務員實質所得替代率降低,以一百年退休為例,年資二十五年者簡任級官員,實質替代率為五十三.七三%到八十%,年資三十年簡任級官員為六十.八九%到八十五%;年資三十五年的簡任級官員為六十八.○五%到九十%。部長級最高年資三十五年者為六十九.○九%。 依據銓敘部統計,目前有優惠存款的人數約四十一萬,軍方約十九萬、教職約十五餘萬、公務員約六萬餘人。銓敘部表示,適用新版的退休公務員約六.三萬人,若與九十五年改革方案相比,有九千零四十四人更為不利、三萬八千四百二十四人更有利,一萬六千四百一十九人不再受影響。
對於十八趴爭議,張哲琛表示,優存利率十八趴雖然沒有調整,但因為額度調降,公務員可領的利息實際上已經減少,最低約五%、最高十四%,現說十八趴不是事實。
相關新聞
「完全配合制度 處理圓滿就好」 李元簇與連戰 額度各少八~九百萬
5.8萬中小學退休老師受惠
正因為吳敦義是歷來最在意民怨的閣揆,因此在傳出內閣調整可能幅度極小的消息時,輿論忍不住跳出來大聲疾呼,經濟無感復甦猶可耐心等候,內閣改組萬萬不可無感。因為民眾擔心的不是「無感改組」,而是政府對民怨無感。政府必須用明確而徹底的改組行動,才能證明政府對民怨「有感」,而且有決心回應。
面對今年內逐步加溫的選戰,吳內閣不僅不能成為執政包袱,更要發揮戰鬥部隊的火力。為此進行的內閣布局,將是馬政府在選民心中建立全新形象的重要第一步。拋開選舉不談,國人經歷一年來沉重老邁的施政氣氛,更期待吳敦義能在春節前給國人一個滿意的內閣調整名單,讓大家能安心過好年,期待年後的內閣新氣象。
高層透露,馬英九與吳揆這兩天已分別約見賴幸媛告知此項決定,馬、吳都向賴幸媛表達感謝,並強調對她的能力毫無懷疑,只是兩岸關係目前發展穩定,面對選舉未來一年兩岸關係勢必緊縮不會有太多突破性的進展,「只是功能上的調整與轉換」。官員透露,賴可望轉任職總統府。
官員表示,李鴻源以治水見長,未來將借重他工共工程及河川整治專長。不過,李鴻源目前任職台大,若任政務委員需向學校借調,必須等到四月一日才能正式就任。李鴻源昨天受訪時證實,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與他聯繫,希望延攬他擔任工程會主委。他說,因學校借調問題,稍晚才會上任,期待將河川整治經驗推動到全國。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些看似華麗的經濟數據並不真實,與人民的實際感受有所落差,就像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的糖果,讓大家充滿期待卻又無法真正獲得滿足。然而,我們可以試著回想兩年前全球金融海嘯重創台灣的慘烈情況,不僅國內產業一片蕭條,許多企業更不得不對員工採取「無薪假」措施。
筆者以為,隨著台灣整體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已讓許多人逐漸淡忘那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人們對於經濟復甦的感受不大,是由於我們已愈來愈習慣當前的生活環境。
或許,有些人對於高度成長的經濟數據感到質疑,但這些數字卻實實在在紀錄了台灣逐漸走出經濟谷底的心路歷程。
當然,政府未來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絕對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與表現,反而必須更加努力把台灣帶向另一個高峰。
國際商業風險評估公司的最新報告指出,台灣投資環境評比居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加坡;全球則排名第四,僅次於瑞士、新加坡及挪威。此項評比中,日本全球排名第六、中國十五、南韓十九。
又據「安永二○一○年全球化指數」指出,台灣在六十大經濟體中排名第十二。前三名是香港、愛爾蘭及新加坡;美國第廿八,中國第卅九。
英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公布的「二○一○年全球繁榮指數報告」則指出,在一百一十國中,台灣的繁榮指數居第二十二名。新加坡十七,日本十八,香港廿,中國五十八。此項指數據以衡量的項目,包括經濟、企業及創新、施政、教育、健康、個人自由、安全、社會資本、生活品質等。
正當台灣為「無感復甦」擾攘不止之際,這些報告令人有些受寵若驚,甚至難以置信。尤其,兩年多前還為「開放/鎖國」爭吵不休的台灣,如今卻居全球化評比的第十二名,不但勝過美國、中國,也超過南韓(卅三)與日本(四十二)。
在「繁榮國家」亞洲排名居第四,「投資環境」亞洲排名第二,再加上全球化居亞洲第三,這些指標皆可見台灣的經貿體質正在蛻變之中。但本報記者的評論也指出,「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生產貿易,使就業機會及稅收成長皆落在中國大陸等境外地區,可見國人對這些亮麗評比之所以「無感」,應也是其來有自。
若以「築巢引鳳」的引喻來說,現在巢已逐漸成形,應當努力的是呼引各路鳳凰飛臨台灣。
新 聞 提 要
消費者信心指數新高 景氣復甦有感覺了
台經院樂觀 上修今年GDP至5.71%
景氣「有感」 買氣直上 百貨獲利飆
量販店有感/每台購物車 都像山洪爆發
餐飲業有感/包廂指數衝 圍爐一位難求
景氣再好轉 基本工資可望再調漲
基本工資會漲? 王如玄:讓薪資跟上物價
基本工資再調漲 工商界反對:肥了外勞
至於去年經濟成長率,主計處也由原先的百分之九點九八,上修為百分之十點四七,創下民國七十七年、近廿三年以來新高。胡仲英表示,因去年第四季財經數據優於預期,去年十二月公布的工業生產和海關進出口都創歷史新高,所以一舉上修到「破十」。
亞洲四小龍中,我國是最後一個突破兩萬美元大關。新加坡平均每人所得已逼近四萬美元,香港也早已突破三萬美元。南韓則是在二○○七年突破兩萬美元,但過去兩年因為金融海嘯衝擊,二○○九年回跌至一萬七千零八十五美元,去年最新數據尚未出爐。
胡仲英解讀,主計處的預測相當樂觀。由於去年第四季成長意外強勁,不管是工業生產或是海關進出口都創歷史新高,使得年增率從原先的百分之四點七,大幅增加一點七八個百分點,來到百分之六點四八,成長動能可望延續到今年。
民間消費方面,胡仲英認為,近來國內消費力明顯上升,不少餐廳業績好到不行,許多服務業訂單應接不暇,對今年經濟景氣有正面助益。今年經濟「內外皆溫」。
其次是民間消費,今年全年也預估有百分之三點七三的成長。官員說,由於國內景氣明顯好轉,消費信心也創下十年新高,加上失業率顯著下降,都有助於民間消費加溫。
上一篇:《中國廉政史》
下一篇:《近代普魯士官僚制度研究》
陸公務員減薪一片哀號 網上謠傳要為武統台灣籌錢 2021/12/14 中時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後,有關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已非猜測,日前在網上傳出各地公務員減薪,外界不斷猜測其中原因,大部份傾向於經濟趨緩因素,或是要應對房地產泡沫化形成的金融危機,也有認為是要讓實現共同富裕政策的政治因素,甚至還有猜測是為「解決」台灣問題需要籌集軍費,但絕大部份人都感受到:「要開始過緊日子了」。
許多地方政府把這次減薪稱之為「清理不規範津貼補貼」,因公務員的薪資是地方財政支付,而地方財政有很大差距,這些差異多半是以各種津貼、補貼、獎金的名義發放,加上多種歷史與經濟實力等因素,內陸與沿海省份同級公務員差異可能會多達年薪5萬至10萬人民幣(合台幣22至44萬元)。
公務員的收入受到普遍的重視並成為話題,主因不久前一份杭州市下屬餘杭區的一張招聘公告,錄取的8名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全都是北大與清華的碩士與博士,待遇據稱是年薪30萬。2019年招聘時還要求過只收清華與北大碩博士,年薪50萬元。大部份人認為是人力資源的浪費,而追求高薪又是人的本性。
大陸地方財政非常依賴出讓土地,但今年樓市行情不好,土地拍賣流標率高。此外,疫情除了影響企業的收入之外,疫情防控措施也增加了大筆的支出。這種地方財政緊縮的狀況未來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顯示,2025年中國財政收支缺口預計會達到約10.7兆元人民幣,未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很可能會更加吃緊。
相關新聞
大陸宣布2022年繼續實施ECFA 破除恢復對台關稅傳言
中國第三季GDP同比增長4.9%低於預期(一季18.3%,二季7.9%),和拉閘限電有關嗎?(回應:企業都停產檢修了,能不影響? 影音、房地產、教育、互聯網、煤炭等行業行政調控,能不影響?)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2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習急喊25次「穩」拚軟著陸! (回應:打擊房地產/滴滴/阿里巴巴/教育培訓等等不都是習幹的好事嗎?)
1個月3國營高層閃辭 TVBS新聞 2021年2月18日
回應
1.不想進立法院被立委糟蹋。2.亂黨高層要安排自己人賺。
不這樣弄怎麼塞自己人去貪污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dWkj5ljHY
公務員年減0.3萬人追真相 睡8小時還是累「可怕原因」2022-10-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r62DX1mc
回應
用約聘人數替代正式考試公務員然後可以塞自己有關係的人馬吧? 表面理由一大堆
公務員目前這種薪資根本讓很多人打退堂鼓,只剩應徵就能上的乖乖牌去當約聘
心累比身體的勞累跟嚴重。
當基層公務員想離職時,就代表整體經濟不錯,基層公務員薪資不如外面企業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於政府有能與無能的作為
說錯了好嗎? 一堆不是民選官員當了官,就不說某地方的一堆市政顧問快破百丟出來的事情了,考公職還不如去參加選舉,一旦進入某黨給的政府單位的特別小組,領的比一般公務員還多呢?還一堆福利事情又少。例如某個黨產會呢?或是網路特別單位呢?
統計數字上公務員變老,但「中高階層」能「提早」退休的都儘早退了,結果政府機關的知識、經驗銜接的斷層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