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世代
真有那麼厲害?一場北京奧運,就能將哈台的大陸「剩女」「宅男」改造成陽光自信進取的「鳥巢世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49499/20071128062112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2127664/20080120061831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248726/20070514061906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5903390/20070930065650北京奧運前的四川地震,就有不少年青人當志工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029209/20080205063338可惜類似台灣二蔣時代,由上而下動員出來的下鄉大學生,當政治一解嚴,全成了失落的「空巢世代」。
會嗎?等著檢驗吧!
百萬義工當表率 自信進取 「鳥巢一代」興起>中時08-08-26亓樂義
奧運過後,中國留給世人許多回憶,其中有百萬志願者(義工),在奧運期間的無私奉獻,令國際人士刮目相看,這群自信和擁有進取精神的群體,被衍生為所有受奧運影響的年輕人,並冠以一個新的名詞─「鳥巢一代」。
根據《中國青年報》經由《新浪網》進行一項在線調查顯示,在三○○六名網民的回應當中,四七.四%的網民認為,「所有受奧運會影響的年輕人都是鳥巢一代」,成為最具民意共識的選項。
當被問到「鳥巢一代」的關鍵詞為何時?五五.三%的網民認為是「自信」;認同「和平、和解、和諧」的占五一.九%;堅持以「開放」為特色占四九.八%。
除此,回應的網民認為,「鳥巢一代」還應具備下列特質,如「理性愛國」(四八.四%)、友善(四四.四%)、有夢想(四四.一%)、敢於競爭(四一.八%)、奉獻精神(三八.六%)、快樂(三八.一%)、平等交流(三五.○%、責任心強(三四.六%)、崇尚參與(三四.○%)等。
對於何以「鳥巢」而非其他體育場館,作為自我認同?
四四.四%的網民指出,因「鳥巢」是北京奧運會的標誌,而奧運會是當代青年的重要人生經歷,故稱「鳥巢一代」;四二.七%的網民認為,奧運會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當代青年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的一代;四一.五%表示,奧運期間,當代中國青年向世界展示其風采,他們熱情的笑臉和「鳥巢」成為世界目光下的中國符號。
北京的室內設計師郭飴說,「鳥巢」是北京奧運會的標誌。從開幕式上的驚艷亮相,到田徑比賽中多項紀錄被打破,再到閉幕式的快樂海洋,「鳥巢」征服了世界,它獨特的造型和理念,也是中國高科技時代的標誌。
可以說,奧運過後,「鳥巢」成了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圖騰。
調查還顯示,七一.四%的網民認為,北京奧運會將改變自己的生活。其中,四四.三%的網民,將努力讓世界更多瞭解和認識中國;二七.二%的人將以奧林匹克的公平公正意識,參與今後各項社會活動。
另有二六.三%的網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對中國的認識;二三%的人表示會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中國加油。
鳥巢世代vs.鳥籠世代【聯合報╱蕭衡倩08.08.28
北京奧運結束了,世界上不同國家的人民分享了運動員奮戰精神及得獎的歡愉,度過幸福的十七天,一些國家政治領袖的支持度也因而提升不少。但十七天的幸福之後又如何呢?
無疑的,大陸人民是幸福感最強烈的。原為體育盛事的奧運會,被中國視為展現廿一世紀國力的舞台和國家形象的轉捩點,這種國際實力之戰,讓京奧的政治味特別濃厚。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陸「鳥巢一代」的興起,其無形的影響將更深遠。
被稱為八○後和九○後的一代,是在中國經濟發展下成長的一群,本就非常不同於成長於生活困頓及國家積弱的前幾代。他們生在中國崛起之際,懷抱自信和大國的企圖心,這從他們在京奧前後與聖火在海外傳遞時的熱烈參與即可窺知。
當時世界各國對這群年輕世代所表現出來的氣勢印象非常深刻,且討論良多。如今經過京奧的洗禮,這群年輕人被冠上「鳥巢一代」的稱謂,他們的動能與向世界展開心胸的態度,讓國際更關注這些未來大陸的中堅份子會如何影響中國的變化。
相較於大陸的「鳥巢一代」,台灣八○後和九○後的年輕人成長於政治、經濟及社會皆紛亂的氛圍中,或可稱之為「鳥籠一代」。馬英九總統上任將近百天,各方面的前景仍難見開闊的希望。前總統陳水扁的洗錢疑案鬧得風風雨雨,但最後能偵辦到什麼程度,實在也讓人難以期待。
台灣的「鳥籠一代」被困在種種的不光榮感中,見不到典範,卻處處可見錯誤的示範。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年輕人會如何成長,又能成為未來台灣社會什麼樣子的主流,大概也不難想像。
許多政治人物喜歡對年輕人講好聽的話,「世界是你們,也是我們的,但是最後還是你們的」,他們內心總是想著「世界是我們的」,所以自私地操弄一切。也許有一天,政客能認清「世界不是我們的,而是他們的」,那樣,「鳥籠一代」才能破籠而出。
北京奧運會影響改變了五大人群(圖)
奧運會精彩閉幕了,和任何盛會一樣,曲終人散是唯一的結局,留下的依然是余味飄香。應該說它極大的提升了國人的士氣和自信,對國家的健康長久的發展極具正面的意義。尤其,對下面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參與奧運會的五大人群長遠的影響將在若幹年裏長久存在。
一是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不論過去的成績怎麽樣,不論過去他們的名氣大小,從此他們便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社會、包括在隊內的地位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生活也將發生變化。因而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整個的人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也許要延續到下一屆奧運會;
二是奧運志願者。十幾天的奧運會期間的辛勤工作,以及之前的各種艱苦的培訓。讓這些原本生活在比較自我的生活中的人,一下子逾越到人的海洋中,一下子把小我變成了大我,把小愛變成了大愛。不管他們當初報名當志願者的初衷是什麽,但是在奧運會期間當志願者,爲各種各樣需要他們幫助的人服務,不僅讓他們品嘗到了工作的辛苦,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爲他人提供幫助後的快樂,他們就是傳播大愛的星星之火,但願能夠帶動神州大地傳播大愛呈燎原之勢;
三是參加開閉幕式的演員們。百年一遇的一次在家門口的盛會,並能在其中翩翩起舞,歡呼雀躍。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得到的殊榮。相信這些身臨其境,身在其中的年輕人們,不僅是在現在,即使過了若幹年後都會提到此次奧運表演而津津樂道,艱苦的排練讓他們知道了收獲的不易,精彩的結局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收獲的幸福;
四是手執導演棒的張藝謀們。過去他們在表現自我,體現價值中沈沈浮浮,東沖西撞,爲一次失敗而沮喪,也爲一次成功而開懷,爲一時的迷惘而住足。而此次奧運會的參與終于讓他們看到了藝術的力量。圍繞著北京奧運的一切精彩都得到了回報。用奧運會主席羅格先生的話說,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國,中國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別的我不敢說,張藝謀絕對不會再拍類似于《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挂》之類的作品了。因爲那些所謂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品,只會給中國添醜不會加分。那些至今還以爲中國人梳著長辯,穿著馬褂的外國人難說不是看了這些所謂的文藝作品受到的影響;
五是直接或間接地看到奧運會的老外們。從中國申辦奧運會成功就不絕于耳的批評,大都來源于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和大多數對中國不夠了解的人。原以爲通過全球火炬的傳遞,誠心誠意地邀請各國之嘉賓,老老實實地表達自己與世界人民同樂之情。然而此舉卻讓一直對中國和平崛起心不甘情不願的一些人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強大後的可懼,由此又感到了沒有來由的所謂威脅的可怕。好在奧運會的精彩開閉幕,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以及宣傳的力度加大,開放、開明政策的新姿態和一些老外親臨北京,走街串巷,走親訪友,這才讓他們多多少少了解了真實的中國,親近了中國,甚至有的人愛上了中國,愛上了北京,讓很多人摘掉了看待中國的有色眼鏡。
人要改變自已很難,其實我們要改變對中國誤解、不夠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戴著有色眼鏡的老外們更難,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讓世界了解我們,認識我們,恐怕是今後若幹年內國人最要做的一件事。因爲中國已走到了今天,這條路只有走下去。中國的希望就在前頭,我們的希望也就在前頭。因此我們不得不由衷的說,感謝奧運,感謝改變!
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奧運會盡管閉幕了,但奧運會的一幕幕令人難忘的場景還曆曆在目,奧運會的後續影響還在依然發酵……
http://bbs.2008.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68&;subid=0&fid=160824&tbid=892
搭地鐵有禮 搶座位變少了【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08.08.27
京奧帶給北京市民好的效應,是「文明禮儀」再上一階,北京地鐵人潮還是那麼多,但已亂中有序;扶手電梯「右立左行」的通則也建立;地鐵車廂搶位子的情況變少,動作也變得柔和與更規矩。
建國門地鐵站賣了好多年報紙的趙阿姨說,前幾年因為各種原因,環境比較髒,乘客也不珍惜,地面一角只要出現紙屑、塑膠袋、瓶罐、廢報紙,馬上就有人跟進亂丟。
但是,現在不同了,整個月台大廳遠遠望去,光滑亮潔,雖然固定有人勤打掃,但更多的是大家不敢再亂丟東西。進出地鐵的人潮,穿著也愈來愈體面,穿得邋遢的人愈來愈少。
奧運時,有龐大的一百七十萬志工做文明禮儀的後盾,他們多半是大學生或社會精英,以身作則在車廂內主動讓位,在街道上遵守交通規則。
對他們來說,不論以後是否再穿上志工的衣服,他們都有一份榮耀與使命感。
在北京國際新聞中心擔任志工的清華大學機械系三年級張同學說,京奧後,他對社會的責任感更不會放棄;他希望人與人之間尊重、和諧的氣氛能持續下去,別再回到原有的自私冷漠。
奧運後遺症 京奧屢奪金 陸人沉醉強國夢>中時08-08-26白德華
京奧落幕,但對北京民眾來說,奧運遠未落幕。他們腦子裡想的,嘴巴說的,全是奧運。打開電視、報紙,映入眼簾的還是金牌話題,民眾似不願從強國夢中醒來。外商公司經理Michelle說,「這是北京,奧運後遺症很難避免!」
廿四日深夜隨著鳥巢聖火熄滅,奧運正式落下帷幕。早打定主意隔天請假的小陳,沿街亢奮訴說北京戰績,「我看鄒市明會取代劉翔,成為新偶像,為中國拿下五十金,又是拳擊…。」
上班族請假狂歡 話題全是奧運
原是最繁忙的周一上午,沒想到環線交通竟暢通無阻。該是拜奧運之賜,奧運通道尚未撤除,但出租車師傅給了另個答案,「怕是很多人請假不上班了」。
果不其然,奧運閉幕才唱畢「請你留下來」,很多人真的留下來了。只不過轉移陣地到后海、三里屯和南鑼鼓巷酒吧街,他們不願讓這夜的光榮褪去太快。
「估計他們請個兩天假就受不了」,在北京四年的Michelle說,「奧運後遺症肯定要爆發。上班不起勁,在家無聊,焦慮失神,什麼都不對,就是失落感。」中午醒來的小陳說,「覺得空空的,央視一、二、五、七台來回轉,都是重播!」
奧運期間也每天超high的Michelle說,她已想辦法轉移注意力,「不像我同事,一上班還開搜狐看奧運。我不會像北京人啦,比較沒有抽離的問題。」
到了鳥巢放慢油門 希望甫開幕
北京模特兒李艾說,「我現在就陷入一種狂歡後的失落,這種感覺好殘酷哦!」她說到一個朋友,「今天到了鳥巢,還不由自主放慢油門,感覺還那麼激情,真希望今天還是開幕式當天。」
一場奧運,中國創下主辦國囊金新紀錄,讓國際奧會前後任主席同時以「有史以來辦得最好的一次奧運」及「無與倫比」盛讚,就像過年,北京人無疑想繼續揮霍難得一見的狂歡。
不過,夢醒總要面對現實。「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中文系畢業的小陳說,「還是歐陽修了解我,我還是寄望下半年的股票、基金吧!」 經濟會不會也陷入「奧運後遺症」,的確令人擔心,專家說法卻南轅北轍。有些人主張,中國很難避免「奧運低谷效應」。奧運主辦城市因奧運大量建設,刺激經濟增長,但奧運後投資需求下降,場館閒置,相關產業產值下滑,經濟面臨衰退。
摩根士丹利最近對一九五六年以來主辦奧運的十一個城市調查顯示,只有一九九六年美國(亞特蘭大)經濟在奧運會後沒有明顯放緩。中國能擺脫「經濟魔咒」嗎?
擺脫經濟魔咒 大陸央行砸鉅資
最近大陸已傳出將籌資三、四千億人民幣,推出「振興經濟方案」,從出口、財政、貨幣及股市等面向,刺激消費、經濟增展。「我對奧運後的經濟發展很樂觀」,大陸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樊綱如此說。
擔任世行副行長的林毅夫先前說,北京奧運投入相對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小,「這問題根本不用擔心」。他認為,上屆雅典奧運跟北京投入差不多,但希臘當時國民產值一八五○億美元,中國三兆美元,是希臘的十六倍。
「何況二○一○年上海世博、廣州亞運召開,都是經濟增長點」,林毅夫很樂觀,「美國次貸影響中國有限,中國在奧運後不僅不會出現蕭條,且還會高速增長。」不過對小陳這樣的人來說,他只希望股票、基金大漲,荷包滿滿才是真的。
2008中國奧運 香港6成青年國民自豪感提升
2008 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今晚上演,標志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已成真。本港一項調查發現,在京奧開始後,超過6成被訪青年對自己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有提升,較4年前一 項同類調查,增加73%。同時,郭晶晶、劉翔及楊威三位選手,更成爲受訪者最欣賞的運動員。負責調查的團體表示,京奧對本港青年,無論在國家層面或個人層 面方面,均有正面影響,亦鼓勵青年繼續關注國家發展。
香港文彙報報道,香港青年協會于京奧開始後,即本月17日至21日,向343位15至39歲人士進行“國家走向世界——青年看全球體育盛事” 調查。結果有63.7%表示,自己對國家的支持度增加;有61.6%表示,奧運開始至今,他們對自己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有所提升。
較雅典奧運後增73%
而該會于2004年12月,曾訪問527名15至39歲青年,當時僅35.6%表示對自己作爲中國人有自豪感,今次調查證明青年對自己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提升了73%,創下新高。
同時,今次調查有38.5%表示,京奧開幕式是他們最感動的場面;其次有28.8%認爲是鏡頭下運動員勝利的一刻;另有14%表示,升國旗及奏國歌的場面最爲感動。
最欣賞郭晶晶黃金寶
至于受訪者最欣賞的中國運動員,首3位依序是郭晶晶、劉翔及楊威;受訪者最欣賞的香港運動員,首3位依序是黃金寶、高禮澤及李靜。
30.3%受訪者表示,最欣賞運動員的毅力或恒心;有24.4%則欣賞運動員永不敗或拚搏精神。
調查中,26.3%受訪者認爲,京奧最成功的地方,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的地位;20.5%表示,京奧令更多人認識中國。
事實上,該會于京奧比賽開始前的本月3至8日,亦透過電話訪問507名15至33歲青年,發現分別有29.8%及22.2%表示,最感到驕傲 是中國人有能力辦世界盛事,以及中國人的百年夢想成真;有47.2%表示,國家的經濟發展,最能顯示國家走向世界;44.1%認爲,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最突 出的形象是進步。
負責調查的香港青年協會表示,京奧對本港青年,無論在國家層面或個人層面上,均帶來正面影響,本港青年以務實角度來看國家走向世界,並視經濟 發展作爲國家走向世界的重要指標,這方面與全球化及知識型經濟發展等趨勢接軌。該會鼓勵本港青年,繼續關注國家發展,積極裝備自己,在國家走向世界的過程 中,作出更大參與及貢獻。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70&;subid=0&fid=23629&tbid=6435
香港“隱蔽青年”增多 有人六年幾乎足不出戶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8-27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8月27日電,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在香港,有一些年輕人因不堪社會壓力,甘願蹲在家中與漫畫、電腦、電視為伍,不願接觸社會,成為隱蔽青年。當前,隱蔽青年的問題引起香港社會高度關注。
隱蔽青年是指選擇自我封閉,過著足不出戶生活的年輕人。他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躲在房間,不上學,也不工作,大多沉迷於網上世界。據社會人士分析,香港年輕人成為隱蔽青年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香港年輕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習慣獨處,欠缺與他人相處的經驗,令他們難以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因此,玩電腦、看電視就成為他們日常的消遣活動,孤僻自我的個性由此養成。
此外,香港年輕一代從小到大備受照顧,抗壓和應付逆境的能力較低,當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會因為缺乏同儕的情緒支持,“沒用”、“失敗”的感覺很容易湧上心頭。他們因此選擇獨處來逃避壓力。
香港流行高學歷主義,社會普遍認為年輕人最少擁有大學學位,才可以前程錦繡。這種思維讓未能考上大學的年輕人感到自卑。而且,香港崗位招聘,大多要求申請者有大專或以上學歷,沒有上大學的年輕人只能找到既辛苦、薪金又低的工作。來自社會觀念和現實環境的雙重壓力令他們寧願躲在家中上網、看漫畫,也不願到社會上尋找工作機會。
縱使擁有高學歷,年輕人也可能成為隱蔽青年。如1997、1998年時畢業找工作的年輕人,剛好碰上亞洲金融風暴,就業情況困難,令他們自信心受損,產生“懷才不遇”的心理。為了逃避現實,其中一些人選擇躲在家中,最終成為隱蔽青年。
據瞭解,隱蔽青年問題不是香港獨有,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例如日本、英國也有相同問題,這些隱蔽青年問題起源大致與香港一樣。在眾多擁有隱蔽青年問題的國家和地區中,以日本最為世界所關注。據統計,日本的隱蔽青年數目占全日本青少年的一成,約100萬人。
至於香港的情況,一些社會福利團體統計顯示,2006年,香港10至24歲的隱蔽人士高達18500名,占全港青年的2.1%,比2005年的數字增加兩倍多。隱蔽青年中,以男性居多,他們的平均隱蔽期為2年,有人曾經過了6年的“隱士”生活。
隱蔽青年的數目越來越多,不單使社會的人力資源減退,也增加了香港社會福利負擔,社會各界都積極協助隱蔽青年重投社會。由於隱蔽青年的問題是近十年才漸漸被關注,社會消除隱蔽青年問題的方法正在摸索與改善中。
90後 缺少挫折教育的一代2009-08-20 旺報 記者吳貴奉
大陸90後(1990年後出生的中國公民),是第一代網路原住民,他們的身體觀、道德觀、名譽觀甚至沉默,都與上一代人脫節,探討發現,他們的行為似曾相識,只因上一代的失憶而覺得他們像是陌生人。
90後是奧運冠軍、網路新秀、演藝新星、作家、超模、快樂女聲和學生,他們是成長環境最優越的一群人。
90後也是凌虐同學的少男少女、以醜聞轟動網路的「賤女孩」、使用火星文的主力、著裝怪異的「非主流」,「摸奶門」、「脫褲門」、「耳光門」、「秋千門」、「邯鄲大學教室做愛門」等事件的主角也是他們。
觀念行為 與上一代脫節
面對90後,兩代之間存在一種極端的資訊不對稱:上一代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和怎麼想,但他們卻完全知道上一代想要什麼和怎麼想。
他們是F40們(將步入和剛走過40歲的一群,年齡在35-45歲之間)的產品,但父輩的旗幟不在他們的戰場;他們與上一代人自動脫落,不反社會主流價值,但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他們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方教育之外,第一代完整接受了資訊教育的人。他們是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遊戲和網路的虛擬空間對他們來說就是真實空間。
2004年,《新週刊》第一次調查90年代生的人的文化傳承「還有多少中國味?」結果並不樂觀,他們的「全球味」在擠壓「中國味」。2009年,《新週刊》再一次透析「90後」,考察他們的生活必需品、溝通模式、性態度和社會認知。
用代際理論(研究不同代之間思想和行為差異和衝突的理論)來解釋90後已經太out了--他們不是另一代人,他們是另一種人!他們的行為方式、身體觀、道德觀、名譽觀甚至沉默,都是與上一代迥異、讓人完全陌生的。
自成體系 無視傳統規則
美劇《X檔案》裏時常出現這樣的情節,外星人降臨地球,潛伏在我們周圍,他們不顯露身分,也從不正式發言,外貌也和我們無異,只是「偶爾露崢嶸」。90後開始顯露蹤跡之後,我們慢慢發現,他們是我們周圍的潛伏者,是我們全然不熟悉的一群人,90後,是我們生活裏的陌生人。
曾軼可(快樂女聲,用自己獨特方式寫歌唱歌)這樣的90後早早表現出了一種無視和自成體系,包括對傳統歌唱規則的無視,包括在世界觀上的自給自足。面對90後,我們慣常的了解方式、認知程式全都無法正常發揮。
曾軼可這個生於1990年1月3日的女孩,參加2009年「快樂女聲」之後,懷抱吉他唱著自己的原創歌曲,在強手如林的情況下一路過關斬將,最後進入了大陸全國十強,卻由此掀起了巨大的爭議。
「快女」怪咖 評審為她反目
爭議並非源自她的中性形象,也不是來自她的原創歌曲--她的歌曲,是最早得到承認的,人們甚至認為,這些歌多半是從「藝術市場」上買來的。爭議的重點,是她的演唱方式。她使用的是一種纖細的、發嗲的、顫巍巍的聲音,明顯未經任何訓練,也完全不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這聲音被網人稱為「綿羊音」,她也由此獲封「綿羊天使」稱號。這聲音,使得擔任評審的包小柏與沈黎暉反目,並憤然離場,使得網人懷疑曾軼可的來歷,並放出「曾軼可的父親是菸草大王而且是湖南衛視的重要贊助商」的傳言,使得支持她的音樂人高曉松、沈黎暉和小柯備受詬罵,使得包小柏重返「快女」評審席時,也帶著一種務必要手刃這個小女人的強硬態度。
如果傳言屬實,人們還好受點。結果,殘酷的事實是:曾軼可的歌曲多半是自己寫的,她的父親也只是一位普通的高校教師。那麼,她為什麼會被當作天才?她僅僅是湖南衛視在話題匱乏的情況下,為了製造爭議提高收視率而推出的嗎?
網路空間 醞釀特有氣質
人們不願承認的,或許只是不知道她何以會這樣唱歌。她帶來的,很可能是一種人們完全陌生的歌唱方式。過去 30年,歌唱方式無論怎樣變化,到底一脈相承,都注重高亢嘹喨,都滿懷「舞台下有很多人觀看」的表演意識,是廣場性的。而曾軼可的演唱卻完全是室內的、私語式的、無視他人的,她的歌曲和歌唱方式,可以在日本和北歐的音樂裡找到一點源頭,但在中國歌唱方式的鏈條上,是完全斷裂開的一環。
就像60後中的一部分人,曾激進地表示過對世界的反對,但從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和他們所反對的也並無不同。70後也表示過反對,但反對仍然是建立在承認和重視的基礎上。而曾軼可這樣的90後卻早早表現出了一種無視和自成體系,這是我們完全陌生的。
我們不知道曾軼可何以會這樣唱歌,我們無法想像曾軼可怎能在只學習了一個月的吉他的情況下,就敢於參賽和上台表演。80後還體現出了某種承繼,並且愉快地勝任了「鳥巢一代」(指以運動員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年輕群體)的身分,而90後卻是完全斷裂的。他們的生活、閱讀、聆聽史,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他們由網路、QQ空間(網誌)、手機、輕小說哺育,是這些養料最後醞釀成了這種歌唱方式、這種年代氣質。
綿羊天使 怪怪歌聲征服評審2009-08-20 旺報 記者吳貴奉
曾軼可的暱稱是「綿羊天使」,她一直用稚嫩的不穩定發音,唱著自己的原創歌曲,歌詞裡念念不忘不離不棄的,都是古老簡單到蒙塵的故事「天使」、「星座」、「孩子」、「只有友誼才能萬萬歲」。
「快樂女聲」的比賽從晚上十點半持續到凌晨一點半左右。家長們在兒女要求下,必須待到散場才能帶孩子們回家。很多中年人撐到中場已經疲憊不堪,在現場進廣告的時候,悄悄坐在舞台邊緣休息,然而馬上就會被舞台監製要求離開。
孩子們狂熱頑固執著,家長在他們身後亦步亦趨,只有火力全開才追趕得上。不過,喜歡曾軼可,比起其他90後臭名昭彰的愛好,看起來是安全綠色無公害的。曾軼可的綽號是「曾哥」,因為她瘦削短髮,又被湖南衛視按照中性的路線打造。圍繞著「曾哥」有許多不雅的惡搞,她的聲音也被渲染成魔音穿腦一樣可怕。
詞帶憨態 評審找回失落
曾軼可在參加「快樂女聲」之前,唯一的公開表演是在大學時系裡的「風采大賽」,她得的是「最具創意獎」。她唱歌時,在場的許多老師和同學都哭了,歌名叫《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快樂女聲」的評審高曉松老師,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談起大學民謠的歌詞都是失望,他總說下一代表達不出心中所想。而曾軼可的詞帶著自說自話的憨態,是高曉松「這幾年見過最好的創作歌手」。
能在選秀裡走紅的人,絕不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的優秀,而是能挑起愛恨極端的人。來自台灣的評審包小柏很不喜歡曾軼可,因為不滿曾軼可突圍進入二十強,嚴肅聲明:「我站在我身處專業領域25年的立場,對於這個結果,我只能說,她留我走!」然後,憤然離場。
面對批評 以不變應萬變
曾軼可面對所有的不滿,簡單回答,「那些恨我的人,就別恨我了吧。」而化解恨的方式,就是「去聽別人,別管我了」。「不喜歡聽就不要聽,不喜歡看就不要看」,這是90後面對矛盾最常用的解決辦法。「無所謂啊」是她的口頭禪。外界對她最嚴重的威懾,也不過是要求她被淘汰。
曾軼可就讀的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管理嚴格,出校門需要開假條,人際圈子多半局限於同學圈,對此,她沒有感到不適,而是說:「我挺感謝學校的。」
外人看起來,曾軼可的四周充滿了各種引爆前和引爆後的危機:以前博客口無遮攔的內容,有關身世的謠言,對惡意刁難的缺乏應對……更嚴重的是,在越來越封閉的環境,越來越狹窄的限制,越來越緊鑼密鼓的要求下,她的音樂創造力日漸式微。危機下的曾軼可很難以不變應萬變。
像曾軼可這種草根出身的90後就成為了窺視的視窗:90後到底在想什麼?
代際衝突 中國社會常態
每個時代都有一個倒楣蛋,會收下前輩的委任狀,任命他為這個時代的代言人,其實就是任命他為這個時代的靶子。70後、80後的時代代言人們,窮盡整個青春歲月,掙脫身上的時代文化符號。
90後是試金石。中國人的全球化、資訊化、應試教育、道德培養、家庭計畫……喏,現在產品就擺在面前。
一扇扇「90門」打開,曝曬在公眾的目光之下。有人感歎「世風日下」,90後的道德底線退及膝下,也有人稱「習以為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達方式,就像其父輩60後選擇上街遊行一樣自然。代際衝突是中國這個急行軍社會的常態。上輩對新世代的「看不慣」也是常態。
中國經歷30年快速成長,社會全方位的失衡正引起廣泛關注。如果選擇兩個關鍵字形容,囂張與惡搞應恰如其分:強者囂張,弱勢者惡搞。90後就生活在這種囂張與惡搞並存的環境中,空想讓他們在溫室裡「學學學、考考考」是自欺欺人的。
缺乏訓練 90後成長寫真
做為獨生子女一代,90後自稱有殘酷青春,與父輩相比這種殘酷又算什麼?因為父母的過分保護,讓他們失去了自己正確認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90後的教育應是「放養」而非「圈養」,他們缺乏「野蠻訓練」。
這個世代老練與缺練並存。90後誕生於網路時代,出生時嘴裡銜著滑鼠。他們熟練操控電腦的程度讓父母這等「菜鳥」無從監管,「綠壩」是個無可奈何的選擇。如今一個北京11歲的小學生都要用PPT格式交作業了,而其父甚至都不知道PPT範本是啥東東。
90後用谷歌搜索作文內容和性知識,認同出名要趁早的時代法則,在孤立電腦後尋求認同感,郭敬明(作家,上海「快女賽」評審)是他們的教主。90後渴望有個機器朋友,他們是孤獨的獨生子女一代。《變形金剛》讓他們以為做人很無聊,做機器真酷,機器人夠朋友、真哥們,還不鬧劈腿。
現實只會帶來挫折。他們不願意在街上踢球,因為那樣太危險,他們只玩虛擬的足球遊戲。90後成長歷程中缺少挫折磨練。一個少年夏令營都要父母陪同,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玩法。現在到哪兒去尋找挫折?父母們一邊過分保護,一邊要求他們成才,不是天方夜譚是什麼?
另一方面他們又是老練的。有了網路,90後可以上網學習,一個網站可以大於一座學校。同齡群之間的學習大於家庭+學校之和。家長只會給錢和溺愛,老師只會給作業和體罰,網路除以上之外可以給他們一切。
以誇張形象 進入人們的視野2009-08-20 旺報 記者吳貴奉
即便她的同齡人,也對這種自發呈現的年代氣質缺乏了解。別的「快女」都在竭力打壓自己的屬性,都在模仿不屬於自己的演唱方式以求獲得認可,而曾軼可卻始終不為所動,絲毫不受干擾。所以,曾軼可在「快女」賽場上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被排斥,她晉級十強時,其他的選手都沒和她握手,在「快女」講述生活花絮的片段,沒有一個人提到她。
正是這樣,她的指標意義才格外純粹。
她不是任何人推出的,而是時代派出來的,是替90後顯露崢嶸來的,她和90後一樣,是我們世界裏的陌生人。
被時代派來的陌生人,不止曾軼可一個。
行為「脫」序 無視旁人眼光
是的,自從人們意識到90後的存在,90後就以一種誇張的形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廣東開平凌虐同學的少男少女是90後,以醜聞轟動網路的「賤女孩」(19歲少女受害變助賣淫)是90後,使用火星文的主力是90後,眾多奇裝異服的「非主流」是90後,最近引起轟動的「摸奶門」、「脫褲門」、「耳光門」、「秋千門」(指湖南某高中男女在校園鞦韆旁做愛事件)、「邯鄲大學教室做愛門」等事件的主角也是90後。
他們的身體觀、道德觀、名譽觀,都是我們完全陌生的。在廣東開平凌虐視頻中,施虐者固然洋洋得意,受害者卻也麻木不仁,任由擺佈;在「摸奶門」事件中,女生露出胸脯任全班男生撫弄和拍攝視頻,媒體稱她「幾次進入狀況」,事件引爆之後,她萬般委屈發表感想,表示自己只是為了團結全班同學;「脫褲門」視頻中,五名中學男生在教室裏強行脫下女生的衣褲進行猥褻,所有人都嘻嘻哈哈,使得觀看的人都懷疑,它的嚴重性是不是被自己誇大了。
《新週刊》記者表示,朋友的服裝店裏,有個19歲的女店員,濃裝豔抹,假睫毛上壓著寶石粉,渾身上下的顏色超過十種,鞋子上還綴著一對碩大的泰迪熊。她是一個少女幫派的首領,副業是給富有的男人尋找少女。凡是被她們相中的少女,都會被以誘騙、毆打、恐嚇等方式拉上麵包車(箱形車),洗淨剝光送進賓館。對這種行為,她們稱之為「發貨」,上一次「發貨」,她賺了三千元人民幣。
鏡頭前面 展現天生演員
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和適應,也是我們陌生的。在拍攝電影時,他們在鏡頭前的輕鬆自如,當70後、80後還在鏡頭前試圖進入表演狀態的時候,90後卻已經消解了鏡頭的全部莊嚴感,鏡頭和影像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經進入他們的血液,成為他們生命本能的一部分。
我們了解90後嗎?那些「門」(描述醜聞事件的詞語)的當事人,是否可以代表90後的全部?他們的形象,是否是90後的真實形象?
80後登上舞台時,曾伴隨巨大的非議,湧現出大量駭人的事件。如今,大部分80後完成學業、出國歸國,並開始掌握權重。那些浮面上窮形惡相的80後,其實只是時代的煙霧彈、犧牲品。
敢愛敢恨 排他性非常強
與90後壞的一面進行比較的話,70後也並不遜色。在70後作家路內(本名商俊偉)小說《少年巴比倫》、《追隨她的旅程》之中,暴力與性也曾是70後青春期的主要經驗。
其實隨著時間流轉,多數人會忘記了當時的心境,甚至因此矢口否認自己的經歷,儘管他們現在所知所感的,是我們曾經感知過的。
90後就是這樣,因我們的失憶而成了陌生人。
90後敢愛敢恨,但是表達出來就只是淡淡的。90後的曾軼可跟70的尾巴、80後也談得來。她覺得年齡無所謂,心理年齡OK就OK。
90後是偽物種。偽物種嚴格限制成員,排他性極強,內部也有明確的分化。90後掌握最領先和敏銳的工具,獲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資訊,他們過著最封閉最自我的生活。他們創造和掌握最難懂的語言,他們使用最貧瘠最結巴的形容詞。90 後用「一捆捆矛盾」把自己封入膠囊,讓其他的世代(70後、80後)好奇得抓耳撓腮。
狂熱追星 父母亦步亦趨
曾軼可不笑的時候,表情介於了然和木然、恬淡和冷漠之間,紋風不動像超越了七情六欲。這樣一張成熟到幾乎讓人簡直無法參透的面孔,開口竟然是淺扁輕顫的童音,也難怪很多第一次聽曾軼可說話的人會嚇一跳。
「快樂女聲十強」開賽,舞台下曾軼可的粉絲團「可愛多」們忙著辨認,不時低聲尖叫著,而她們平均只有十四、五歲,比起她們的「90後偶像」,更年輕到無可救藥。
幼齒的「可愛多」隊伍裏,還有一些中年人,他們也舉著曾軼可的大幅照片高聲?喊:「軼可軼可!非軼不可!」然而,他們不是曾軼可的粉絲,他們是陪自己的孩子來的,兢兢業業愛其所愛。
與90後交往 要懂10項原則2009-08-20 旺報 記者吳貴奉
中國經濟30年高速增長,他們幹勁更足,目標更明確。他們的行為是興趣取向和目標取向的。只是,誰來教授美育和德育呢?
問題出在,你關心的事情他們不關心,你的新聞太假,他們製造的新聞才是真新聞。90後聰明、早熟、消極、信仰缺失……非主流是他們主流精神特質。
90後在蜜罐中長到六七歲,從幼稚園蹦進學校,像是跳進一架永不停歇的絞肉機,人生的競賽開始了,作業、奧數、課外班、考重點、高考、找工作……這個人生的角力場讓角色迅速切換,導致的困惑和緊張可想而知,「90門」的反叛行為當視為某種抗議,或者解壓。
中國社會當下為學生設置的文化只有一種,就是考學文化,至於身心需求就沒有文化安排了。原始社會沒有壓力和緊張,年輕人沒有青春期,沒有反叛。當代中國反之,考學文化只會增加壓力和緊張,新生代老練卻一點不陽光。
考學壓力 叛逆視為抗議
雖然90後課本上也有「王小二智鬥鬼子兵」的故事,但已被當作漫畫故事看。自上而下的灌輸教育絲毫打動不了他們。人民網的提問題方式及話語體系已徹底出局了。
曾有一位研習國學的政治課老師,見到高二女學生的領口越開越低(已是「風尚」),並未當面制止。課堂上老師講《黃帝內經》,講天象與人體,最後說東方人不隨意裸露的養生之道,那些袒胸露肚的女孩中年之後必受其果。其次,女人當自重,別人才尊重你,男孩口頭推崇所謂西式性感,但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女友有東方式的清純。那堂政治課之後,班上的女生都收緊領口。
90後是試金石。中國人的全球化、資訊化、應試教育、道德培養及家庭計畫看似輝煌光鮮,喏,現在產品出來了!全球化下的蛋,網路下的蛋,考學文化下的蛋,個個小眼鏡兒、大腦袋的模樣。長輩們與其驚奇不如反省,這是你的世界出了問題。長輩要做的是先端正自己的世界,拋棄考學文化,給他們恰當的挫折歷練,讓其長大成人。
第一條要明白什麼是「90後」,就不要將「90後」叫「90後」。
放棄按年代劃分人群這種愚蠢做法吧,人當然會被出生的時代所影響,但這種變化絕不會恰巧在每個年代的第一年發生。第二條要理解90後,就不要認為把「徹底」理解作為目標。
百無禁忌 話題無須設限
理解代溝是克服代溝的最好辦法,但請把解析90後思維誕生原理的任務交給社會學家。簡單地說,你又不是90後,怎能徹底了解90後為什麼這樣想?
第三條要試探90後的禁忌,就不要和90後談禁忌。
各種「90門」足夠讓我們杞人憂天。衛道人士認為90後代表的是世風日下,也有人認為90後活出了自我。或許我們應該撤去說教的嘴臉,重新分析那些他們觸犯的禁忌那些需要警惕,那些只需一笑而過。90後大可百無禁忌,如果對他們亦對社會無害的話。
第四條要防止90後變成美國人,就要學習美國父母。
他們生活在全球化環境之中,動畫片的影響有時超越了父母和老師。既然如此,不如向美國父母學習一二,讓他們在自己的試驗中獲得屬於自己的道理。西方的一套當然不是全對,但應該讓90後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第五條要說服商業時代誕生的90後,要先明白商業社會的生存原則。
他們生於商業化社會之中,戀愛都講究「短、頻、快」。讓他們自己權衡利害,比理想主義教育更加有用。有媒體奉勸不要對90後憶苦思甜,不必苦口婆心,不要和90後談父母很辛苦,因為他們只會回答你:「那他們這麼辛苦幹什麼?」
第六條要明白90後的邏輯,就不要和90後講邏輯。
90後的邏輯很多人表示無從理解。大可堅持你的邏輯,在90後面前堅持你的意見,但沒有必要將虛無縹緲的邏輯性用來比較、譴責與嘲笑。準備迎接多元社會吧。
第七條要讓90後不要沉溺於網路世界,最好用網路工具說服他們。
90後活在一個由QQ空間、貓撲、勁舞團、魔獸世界等組成的虛擬社會裡。你可以選擇匿名窺探他們的隱私,也可以大膽在網路上與他們交流。試著接受他們的交流方式,你會發現大家其實還是有共同語言的。
第八條要教育90後,不要試圖當90後的老師。
你必須明白他們生於資訊化社會。你知道的未必超過百度知道,你隱瞞的未必在論壇就看不到。在資訊相對透明的這個時代,與其端起架子,不如與孩子來一場辯論。
第九條要看清90後,就不要當看客。
回顧自身,過去10年你的思想經歷了怎樣的動搖與變化?在你依然因為你的價值觀而迷茫的時候,先不要急著譴責。若要和90後談理想,必須自己先有理想;若要批評90後,就要先批評自己。動物園外手舞足蹈的無知遊客,豈不是比猴子更可笑?
第十條要和90後談平等,但不要苛刻的平等。
面對的社會環境不同,每代人都有自我調節。「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郎。」90後勝在青春無敵,他們面臨改變這個世界的任務,誰知道擰巴(北京方言,偏執之意)的你,是不是事物發展所必須面對的阻力的一部分? (取材自《新周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1174+112009082000392,00.html
90後>百度百科
90後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90後與80後相同,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但不同的是,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
由于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爲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于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有著不同于前人的價值觀和行爲方式。
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的社會價值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一、社會背景
90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沒有經曆過曆史和政治上的動蕩,也沒有經曆過大的經濟波動。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裏,有相當一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于“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
二、時代變遷
在信息方面,1999年,中國只有四百多萬互聯網使用者,而到2009年的今天,有了三億人。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7歲到15歲之間的中國兒童中,超過70%至少上過一次網。如今超過一半的城鎮兒童家中有互聯網連接。
在教育方面,由于從1997年以來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中國教育體系慢慢脫離死記硬背,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也與前一代中國人的學習方法大爲不同。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關數據大致表明,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極的心理特征,如心理問題、焦慮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漸增多或增高。例如,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從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約7%。同時,部分積極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關于我國青少年的心理變遷,仍尚無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
在社會方面,一項關于“90後”社會調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調查對象否認不關心社會。該調查結果所顯示的最鮮明的特點是“富于個性與創造力”,但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同時“90後”也是充滿自信的一代人。
三、問題
心理
由于知識經驗的相對增多,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相對發展,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不斷廣泛而深入,特別是對新的自我的發現,使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部世界,指向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系,此時他們逐漸出現了心理上的閉鎖性。這種閉鎖性,使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較高,選擇條件也比較苛刻,此時,他們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産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並由此而産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由于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理的大門。但由于很難找到這種知音,他們常常感到煩悶不安。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迷茫.....
教育
由于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徑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鬥,許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與此同時,“90後”的家長們又把自己感受到的競爭壓力急于傳遞給孩子,他們認爲到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應付真實的世界,在教育産業化的政策下,學校加壓,各種各樣的培優如雨後春筍,于是90後孩子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輔導書進行專業培訓,過早的競爭壓力使“90後”普遍聰慧多才、愛好廣泛,比較注重自我,但同時也存在學習焦慮、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強、對網絡依賴等問題,他們自信又比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家長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感到了迷茫,他們現在成了孩子的“錢包”;指責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沒有他人,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來越差。學習成績令人擔憂,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已經喪失了很多本應該擁有的快樂,還被冠以問題少年,覺得十分委屈。以至于矛盾雙方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四、評價
“一代人的標志是時尚:但曆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羅德?羅森堡 《荒漠之死》
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爲他們身上打上了標志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贊揚嘉許。但是,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 迷惘的一代”、 “憤青”、“垮掉的一代”,到現在的“新新人類”。但不論怎麽說,每個人都是曆史長鏈中的一環,只是曆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後終將有一天成爲中國的主人翁。同樣是獨生子女,但90後和70後、80後一代卻顯出非常的不同。關于90後,有的開始關注他們這個群體,有的可能還沒有注意到,他們已經開始展露出他們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爲方式。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臺,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于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爲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不論如何,“90後”所暴露出的問題絕非他們僅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這對于社會和家長的溝通與引導方面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五、90後代表人物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時代的步伐,我國開始湧現了一些90後人物
運動員
乒乓球:丁寧、劉詩雯
體操、蹦床:龐盼盼、何寧、江鈺源、何可欣、李珊珊、鄧琳琳、楊伊琳、肖莎、
舉重:龍清泉、
跳水、遊泳:林躍、焦劉洋、王鑫、陳若琳、徐田龍子、
女足:古雅沙、婁佳惠、
棋類:周睿羊、古靈益、侯逸凡
籃球:李曉旭
演藝圈
BY2、李媛希、曾軼可、殷葉子、錢琳、鄭爽、張一山、楊紫、尤浩然、王莎莎、謝昀杉(叮當)、楊洋、李沁、于小彤、林妙可、秦俊傑、張藝興、王睿、侯高俊傑 等。
文學領域(括號內爲其個人著作)
小說家:吳子尤(《誰的青春有我狂》)、另維(《美麗時光走丟了》)、魏天一(《死亡筆記》)、張牧笛(《走走停停》)
其 他:原筱菲、呂日陽、魏天一、袁泉、許仕龍、朱雀、高璨、歐英澍、艾濺果、李軍洋、習修鵬、後博寒、柯雪、時迪芬、張悉妮、周麗晶、海紫
其他人物
還有林浩(抗震救災小英雄)、趙俊傑(網絡工程師)、丁仕源(演藝公司總裁)、艾水水(導演)等。
另類人物:
謝澤熙(黑市車手)已死亡
以上只是部分,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90後走上社會,他們中間一定會有更多優秀代表
http://baike.baidu.com/view/816346.html?tp=0_11
00後>百度百科
“00後”是指2000年至2009年出生的最新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2000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
00後的基本特征
他們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後,沒有經過毛澤東時代。
但是也有例外,有些00後,父母是60後。
00後的孩子三大劣根性
80,90後一直以來是個熱門的話題,問題多了隨之産生的影響也就大了,許多人拿80,90後的一代相提並論,當然其中我也寫過,不可否認的是,80,90後的一代確實有許多的不一樣的地方,如穿著打扮,自我意識,性格特征等等猶如跨了好幾個代溝,正所謂三年一代溝,90後的一年一個代溝也不爲過,你不敢想的她們卻敢做,這就是區別了。不過今天不再談論關于80,90後的事情了,放眼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孩子都被說成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2000後的孩子如今可謂是被家人捧的比東方明珠還要高,想想一個孩子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老少三代寵著,這不嬌氣還能怎麽樣,老人們生怕自己的孩子吃的不好穿的不好,常常換花樣,買好的,穿好的供著,還要去跟別人家的小孩子攀比,導致了現在的小孩子養成了很多的惡習,如果說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還不如說是他們的家長造成的好!
00後的孩子生活的優越性
2000後遠不像80,90後的孩子,我們這一代小時候還是挺貧窮的,沒有什麽玩具玩,也沒有什麽好衣服穿,能夠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在鄉下這種地方,小時候還要跟著父母一起去田裏什麽的,不過那時候的我們也照樣有著現在的2000後的小孩所沒有的樂趣,我們可以和小朋友捉迷藏玩,玩過家家,抓蝌蚪,釣龍蝦等等(估計現在的孩子都不敢抓),我們不懂什麽貴賤,小朋友在一起就是很快樂,也不嫌棄誰很髒很臭的,現在的孩子真的不一樣了,不一樣的有些讓我大開眼界,是什麽讓他們變得如此自私驕縱,如此的以自我爲中心?
首先,2000後的小孩不許別人碰他自己私有的東西,甚至有時候連摸也摸不到。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堂姐家的一個小孩,我時常去玩,他對我也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和我關系最好的一個,經常粘著我,可是當他媽媽說:“寶寶,媽媽借你的調羹給小妹妹吃一下。”反映來了,立馬拿掉說:“這樣小妹妹吃過的,我不要吃了,髒的。寶寶不要!!!”僅僅是一個調羹而已,如今的小孩都這麽潔癖了,以後該怎麽辦?
其次,生活的品質越來越好了,以前有句老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也穿過補過的衣服,我也穿過以前姐姐穿不下的鞋子,也穿過鄰居街坊給的衣服,可是放到現在呢?誰還會穿,甚至有些小孩看到外地人的小孩穿了破一點立馬對著自己的媽媽說:“媽媽,這麽破的衣服,髒死了,難看死了”一句話反映了一個現實:2000後的小孩很現實。很趕潮流,只要不喜歡的衣服絕對不會再穿出來的,況且長輩們也任由其放縱,這絕對是形成了一股嫌貧愛富的趨勢。
再是,2000後小孩子作爲更加的囂張了,說話更是顯出大人化的趨勢。我記得有一次夏天在街上正好碰到一對母子,我們都在等著過馬路,正巧是路燈出了故障,就有兩名警察在維持秩序,只聽見小孩子在說:“這兩個警察像傻子站在中間,都不帶把陽傘遮一下啊,待會兒我回去要開空調多舒服啊,媽媽,好熱現在~我要吃“哈根打死””;其實這個還算好的,我聽過我外甥在三歲時說過的話:“爸爸,儂各紮戇嘟(上海話),幹嗎搶寶寶的東西!”唉,80後的我沒想法了,想當初哪裏敢說出來呀!現在的小孩太無法無天了。
小孩子的這一切的天性其實歸根到底就是被寵出來的,是他的就是他的,別人休想得到,在這裏我想跟所有作爲長輩的說一聲,不要什麽事情都答應他,過渡的溺愛就是罪過,小孩被寵的無法無天那是不行了,到長大了有你們大人吃苦頭的日子!我們應該正常對待他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我覺得可恥的是,有些家長聽到了一些不該從小孩嘴裏說出的東西還覺得挺興奮的,到處跟別人說我家小孩怎麽怎麽樣,很驕傲!這些都是不好的惡習,小孩必須改正才行!
也許我說這麽多也沒有用,2000後的小孩子就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的,愛的就是他們真的很聰明,恨的就是他們有時候太聰明了!現在的家長們應該把他們當成是80後的孩子來撫養,我提個建議就是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放在農村教育,這樣會比較好。大家覺得呢?
擴展閱讀:00後的社會新聞
是否該擔憂“00後”了?5歲小女孩竟掌摑老師
大連某高檔幼兒園的老師讓5歲的小女孩吃飯時,這個孩子竟然掌摑老師,並且“姿勢很專業”。被打老師很委屈,孩子竟不屑一顧,不但不道歉,還揚言讓她的父親賠錢就可以了事。當老師把這事轉述給家長時,家長雖然向老師道歉,但對女兒並無過多的責怪:“雖然教育了幾句,但其語氣和臉色告訴我們,家長不是引以爲恥,而是引以爲榮,好像自己的女兒能‘頂天立地’似的。”
當人們還在爭論“80後”、“90後”是否是“垮掉的一代”的時候,一位“2000後”的小女孩,對著關心她的老師扇出了很“專業”的耳光,還非常老到地表示:多大個事兒呀,大不了讓我老爸賠你幾個錢嘛!孩子的囂張和對金錢的膜拜,都讓我們這些成人感到震驚。莫非,我們已經到了該爲新生的“2000後”擔憂的時候了嗎?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家長在事後的態度:不是引以爲恥,而是引以爲榮,自以爲自己的女兒“頂天立地”!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前幾天在公園親眼目睹的一幕: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不知爲什麽吵了起來,其中一個二話不說伸手就扇了對方兩巴掌。打人孩子的父親不僅不批評孩子,反倒連聲誇獎:“好兒子,有種!打得漂亮!”挨打孩子的家長當然不幹了,小孩的打鬧最後演變成了大人間的爭吵。挨打孩子的家長一邊同對方理論,一邊痛心疾首地“教育”自家的孩子:“真窩囊!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以後長點記性!”
類似的例子可能不少人都能舉出一個、兩個來。一個或是幾個孩子的表現說明不了什麽,也上升不到“2000後”如何如何的高度。而我們要引起重視的,還是家長自身存在的問題。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能懂得什麽呢?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家長的教育存在問題,孩子不可能小小年紀就如此暴戾、如此自私、如此是非不分。
家長和大人的某些不好的教育方式和錯誤的言行,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沿襲甚至是放大。“2000後”的父母不少都是“80後”,他們將來出現的問題是否會比父輩更多呢?莫非,一些堪稱“劣根性”的東西,就這樣代代相傳、揮之不去?
很多人爲“80後”、“90後”憂心忡忡,感歎其是“垮掉的一代”,可與此同時,反思過其上一代乃至整個社會風氣給他們造成的不良影響嗎?同理,當我們開始爲“2000後”擔憂的時候,怎麽能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呢?
與其感歎“XX後”如何如何,還不如從自身做起改掉不良習氣,讓下一代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真善美、看不到假惡醜。否則,擔憂完“80後”,要擔憂“90後”;擔憂完“90後”,開始擔憂“2000後”……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我們萬萬不可陷入不改變自己、卻去擔憂下一代的怪圈不能自拔![編輯本段]00後恐怖寫真組圖
網絡上因爲一組恐怖00後寫真圖片的出現,引起了一場大的關于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性格特征的大討論。這組圖片最早在“巫山夢網”後經各大網站轉載,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這也是00最早進入網民話題的討論題材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9589.htm?func=retitle
70後>百度百科
70指的70年代,70後就是指在1970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現在很多年青寫手都是70年代以後出生的;75往後來的小夥子們和大姑娘們,大器早成,不是寫書出了名,就是演戲、唱歌出了名。這種現象就叫“70後寫作”或者“70後現象”。
70後作家是當今文壇最具沖擊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學力量。不過,廣義的70後不僅僅包括了文學的範圍,明星、運動員,還有普通的70後出生的人現在都統稱爲70後。
最新的70後解釋:70後字面意思就是1970年以後出生的人,但是從網絡文學的發展來看,70後是特指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這部分人具有各個行業的專業水平,但是社會並沒有發展到能夠接受他們的地步,是一個早到的階層。這個階層在幾年內處在失業或者准失業狀態。
70後的人繼承了父輩們失去的社會價值,因爲父輩們是被國家耽擱的那代人,10年動蕩,讀書讀不成,做事受束縛,甚至說話都不能談政治,但是70後不是這樣的。所以70後這代人渴望成功,努力達到高點來彌補上代人所沒能得到的價值體現。
如果說80後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第一代人,那麽70後就是伴隨著中國社會體制轉型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只是這代人的個性特征並不象80後一代那麽明顯。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3730.htm?func=retitle
80後>百度百科
【1】.80後定義
80後一詞來源于國際社會學家們討論社會發展一代名詞.是指國家依法執行計劃生育後所出生的一代人(計劃生育發展的新階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詞。以此討論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類生育後所面臨的問題及80年以後所出生的獨生子人群所面臨的生活、成長、文化發展問題。後來此詞被廣泛的作爲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群代名詞,也由此出現了70後、90後等一些類似詞彙。
首先要判定:以出生時間來界分人的文化群,方法不科學。這個詞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本來是文壇對1980~1989年出生的年輕作家的稱呼,後被各個領域借用,指代整個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
80後字面意思是指在1981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實包含著一種文化現象,其實質意義遠遠超過80後文學等簡單字面含義。
由于80後所經曆的特殊曆史背景,他們在人們眼中一直沒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網絡等媒體上到處是“歧視”80後的現象,包含攻擊的字眼處處可尋,如被稱“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人們對80後的一些看法和偏見亦在逐漸改變,尤其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以及奧運聖火護衛戰中,這一群年輕人的血性表現,作爲有力的中堅力量點燃了國人又一次的愛國熱潮,充滿活力地宣傳了愛國、思辨、正義、人性的積極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他們的看法,至此各種媒體對80後進行的積極報道和正式宣傳開始進入主流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80後是一直親眼鑒證著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日漸發展崛起並與之一同成長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個民族的自強不息奮起拼搏史。
與90後不同,他們存有從小到大眼見祖國由相對困難落後直至今天的成就的完整記憶,度過了沒有高科技圍繞、沒多少物質生活享受卻簡單充實、在今天看來珍貴特別的童年時代,以及率先跨入中國的信息新時代前沿接觸新生事物、成爲新千年第一批彰顯個性的族群的少年時代,最終成爲了現今這群開始思考民族榮譽國家前途、日漸成熟進入社會有所擔當的青年一代。
80後年齡正處在20歲到30歲之間。現在很多年青寫手都是80年代以後出生的。85、86往後來的小夥子們,小姑娘,大器早成,不是寫書出了名,就是演戲,唱歌出了名的叫“80後現象”、“80後寫作”。
狹義80後:指80-89年出生的人
廣義80後:指80年後出生的人
另外,還有一種在80後內部細分出85後(85-89年出生的人)的說法,用意大概是旨在強調80-84年出生的這代人身上的過渡特質和宣告85後新時代個性的正式成型,不很普遍。
09年春晚,80後有了個新的概念,80歲以後的人群。
【2】生于八十年代
有人說“80年代出生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然而面對“你自信麽?”,這樣一個問題,所得到的答案卻有點出人意料。
回答“比較自信”的有63.2%“十分自信”的有23.8%,“不自信”13%。
他們不願張揚,自我意識在我們看來已經潛移默化到生活中的種種方面。
十分有意思的是,在被調查者的狀況與“你自信嗎?”這一問題的交叉分析中,被調查者的現狀嚴重影響著其自信程度。在“大專”這一類群中,“十分自信”的比例最低,僅有12%,“初中”最高,有50%,其余類群均爲33%-35%;而在“不自信”這一回答中,“大專”的比例又最高,約有28.6%的人做出了這種回答。“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卻幾乎沒有人回答“不自信”。
“80年代出生者”的自信,67.1%的源自“自我認定”,27.9%的是“朋友評價”,“權威評價(論斷)”的有4.9%。
“80年代出生者”對自己外表的認可度中,43.9%的是“滿意”的,34.9%的“無所謂”,“不滿意”的有21.2%。
對“整容術”的看法是,41.4%“只要效果好,就接受”,31.1%的“無所謂”,27.5%的因爲“反自然,所以堅決不接受”。
盡管有34.9%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外表無所謂,可是仍然有41.4%願意接受“整容術”。
從對“目前”這一狀態的把握,也可窺見“80年代出生者”的“自我”。調查中,“80年代出生者”中有36.7%覺得最美好的年齡是“現在”,有33.5%的認爲在“比現在小的時候”,而29.8%覺得在“將來的某個年齡”。
另外,有10.1%的“80年代出生者”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幸福”,認爲目前生活無聊的則比前者多一倍(20.8%),認爲生活得“充實”的占16%,生活得“累”的占16.6%,大部分都是認爲自己生活“還可以”(35.3%)。可見,超過60%的“80年代出生者”對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
67%的“80年代出生者”對自己的未來的看法是“主要看個人努力”,14.7%的認爲“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12.8%的“主要看運氣”。
在“80年代出生者”的社會新聞裏,關于他們如何不能承受挫折的消息常常讓社會震驚,以至于感慨:“抱大的一代!”我們的調查又顯示了怎樣的結果呢?
如果遇到挫折,你會覺得
人生必經之路 63%
個人努力不夠 22.5%
我不會遇到什麽挫折 1.4%
運氣不好 10.1%
沒有貴人相助1.4%
而讓我們最有理由詬指“80年代出生者”“幼稚”、“淺薄”的“星座”,究竟在他們心中占據何種位置?圖表17顯示了答案
你怎麽看待星座?
好玩 53.1%
無聊 15.8%
可以解釋人生14.9%
不可不信6.8%
67%的“80年代出生者”認爲未來“主要看個人努力”,63%的人能夠坦然面對挫折,覺得這是“人生必經之路”。只有14,9%的“80年代出生者”相信星座“可以解釋人生”。大部分的“80年代出生者”對人生的認識是正確的,也是明確的。大人們的擔憂是否過于杞人憂天?甚至,有了打壓之嫌?而他們對“80年代出生者”的熱門人物和成功人物韓寒的看法是:認爲“有一定天賦,外加炒作”的占37.7%,認爲“天賦加機遇”的占20.2%,認爲“天才”的占3.3%,“純粹炒作”的占8%,另外有25.2%的“不知道這個人”。
超過60%的人認爲韓寒的“成功”具有“天賦”的因素。這讓人感到困惑。是否“80年代出生者”比較注重先天帶來的優勢,又或者是因爲他們所接受到的成功人物(大部分是時尚與娛樂明星)的成功道路的商業宣傳都有影射天資、天生的指向?有45%的人認爲韓寒的成功具有炒作的成分,說明“80年代出生者”對商業社會的特征已經有清晰認識。
“80年代出生者”所處的商品經濟發達的生存環境對于他們實現“自我”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80年代出生者”表現自我的大好環境,因爲他們的自我、他們的時尚將可以領導社會的潮流。社會已經有了這樣的共識。
【3】.80後的心聲
有些人總愛指著鼻子批評80一代,說什麽“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這是大錯特錯的,是誰說的將會是曆史的罪人,因爲你們把80一代看的太扁了,看的太低了,看的太歪了。是你們眼神不好,是現代伯樂太少。你們把這些沈重肮髒的包袱背在所有80人的肩上,這是天大的錯誤,也是天大的冤枉。你們這樣只會導致惡性循環。讓我們這一代永遠綁在恥辱柱上,這比文化大革命還要殘酷。我們承認80這一代相比來說確實生活的很幸福,衣食無憂,這證明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證明中國確實富裕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後的孩子們會越來越幸福,會吃的越來越好,會穿的越來越俏,這難道說以後的孩子們會越來越垮掉,越來越沒責任嗎?只去注意個別的叛逆青年,而他們是極少數的,大多數80青年,還是積極向上,有責任心,有進取心,有愛心的。如果要舉例子的話,姚明、易建聯、劉翔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力量,堅強、毅力、速度;李想等代表了年青一代的智慧、進步、創新;胡彥斌、馬天宇、周筆暢等代表了中國年青一代的樂觀、活潑、魅力、張揚;韓寒、郭敬明、張悅然、鄭小瓊、鞏玟語、李傻傻、鄧安東、戴志康等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的才華、博學、聰慧、激情。這足以說明我們80這一代的強大,我們有理由相信80是不敗的,是強大的,是勇往直前的。
【4】.80後童年回憶
小學時我們一邊在老師面前唱“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爲什麽背上小書包”
初中時我們一邊學人體生理衛生,一邊看古惑仔,研究金庸武俠小說
高中時我們一邊傳著紙條看著漫畫,一邊練習東西海三城模擬做四中黃岡試題。
大學時我們一邊狂熱世界杯讀哈利?波特同居翹課,一邊學鄧論馬哲毛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我們吃過小豆冰棍喝過北冰洋汽水用過糧票,也吃過哈根達斯用過信用卡。
我們穿過棉衣棉褲白球鞋,也穿過耐克阿迪。
我們讀過《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也讀過《神雕俠侶》、《月朦朧鳥朦朧》、《幻城》。
我們學過唐詩宋詞,也自學過三毛席慕容。
我們看過《婉君》、《我愛我家》、《新白娘子傳奇》,也看過《還珠格格》、《浪漫滿屋》、《越獄》。
我們玩過魂鬥羅超級瑪麗,也玩過任天堂NDS和索尼PSP。
我們喜歡過四大天王小虎隊林志穎,也喜歡過謝霆鋒周傑倫F4超級女生。
我們一邊被人注目著,一邊被人鄙視著。
我們一邊任人寵溺著,一邊任人聲討著。
我們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默默保護著,和男朋友女朋友同學發小兒網友偷偷長大著。
我們——80年以後生人,被叫做“80後”,大多數人別稱獨生子女。
我們度過了沒有電腦和綜藝的童年,正經曆著沒有戰爭和饑餓的成年。
沒有電腦遊戲陪伴的童年大多是和很多很多的經典動畫片和影視劇一起度過的。變形金剛,阿拉蕾,機器貓,黑貓警長,足球小將,灌籃高手,小龍人...太多了太經典了。直到現在我們還能記得很多動畫片的情節和主題曲。也正是這些東西陪伴我們一直成長著。所以現在很多80後都在無限懷念著這些美好的東西。其實我真的很懷念我的童年,有時候做夢都想在從新來一次,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真的希望,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童年的快樂.即使已經爲人父母!美好的童年能換回多少我們青澀的記憶.......懷念 其實,我們80後,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回憶
【5】80後詩歌
人們常說人比人氣死人,確實如此,但是在21世紀這個強大的國家裏沒有競爭是不可能的,當然要看比人參麽,比吃穿那是貽笑大方,要比的有價值,尤其這風頭正勁的80後人物對比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同爲“一家”的10大人物,“一家”是因爲他們同爲從事與文學創作,所以稱爲“一家人”這是根據他們每個人的風格特點來譜寫的一首詩,人們稱爲《打油詩》,也稱爲《一家十兄妹》,後者多用與前者,故此詩稱作《一家十兄妹》,被人們流傳。
【6】.80後人物
80後不僅僅包括了文學,明星,體育等各個領域上出生的人,運動員還有普通的80後出生的人都稱爲80後。其中運動員中代表爲:姚明,易建聯,劉翔,丁俊暉,何雯娜,林丹,張怡寧,馬琳等等。另外,值得驕傲的是現中國大陸首富楊惠妍也是80後的著名代表人物,在娛樂圈中有從超女脫穎而出的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 , 何潔 等,還有一位是中國第一個在韓國出道的藝人——韓庚,快樂男聲:俞灝明、王櫟鑫等,還有花兒樂隊等.
80後作家是當今文壇最具沖擊力、最有激情的一股文學力量。原先的80後概念就是指80後作家,只是後來概念被寬泛化了。80後作家人物:有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徐鵬、 李智超、鄧安東人較出名,最近還有創作了長篇教育反思小說的紹興作家駱燁,還有寫過回憶性追憶學校往事小說《火煙霧》的張誠瑞,其中1985年出生的徐鵬,以小說《少年耶,安啦》出道,現已成長爲著名的80後作家,並參與了汶川地震的首批災區記者。1986年出生的鄧安東作爲80後作家出身,已經成爲國內著名的青年編劇。
學術界的80後也逐漸興起,甚至吸引了部分搞文學創作的作家,譬如在國內文學界風頭正勁的郭敬明,本人就是80後代表作家之一,1987年出生的薄瓜瓜是英國哈羅公學曆史上第一位中國學生,曾經擔任過牛津大學最高聯合總會常務理事,2008北京奧運會海外學生志願團團長等職務,17歲時在國外出版了的英文專著《還有不同》。同樣是87年出生的鞏玟語,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大才子。1984年出生的龔哲軒,現在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訪問學者,主攻量子物理學,1980年出生的複旦大學博士金理,榮膺“華語傳媒年度批評家獎”,1981年出生的張鴻巍是德國柏林大學的法學博士,現在是廣西大學法律系的副主任,並具備教授職稱,1985年出生的朱子夫,集作家、畫家、書法家、青年學者、媒體人等多重身份,現任某傳媒集團CEO,而另一位1981年出生的北京大學美學博士胡鵬林,則是湖北師範大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他們共同承擔起了80後在國內學術界繼往開來、更新換代、全面構建年輕化學術梯隊的曆史責任。
80後還包括正在興起的以‘泡泡網:李想’和‘我是80後:誰知果’爲代表的IT和傳媒精英。
最新的80後解釋:80後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但是從網絡文學的發展來看,80後是特指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這部分人具有各個行業的專業水平,但是社會並沒有發展到能夠接受他(她)們的地步,是一個早到的階層。這個階層在幾年內處在失業或者准失業狀態。
另一種說法:80後本質是指計劃生育政策出臺後産生的一代人。因爲沒有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護和潛在競爭而産生的,較前代人更自我膨脹,自我爲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時,這一代人的出現讓中國有了新的家庭結構。
社會學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每10年分成一個階段加以研究,80後就是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美國也把這一代叫做“Y一代”。
【7】.80後的文學
國內研究80後文學的權威專家江冰教授認爲:“80後”這個稱呼最先出于何處,有待考證,但其所以迅速成爲超出文學範疇進入社會視野的代際標志,卻是與下述幾個原因有關:
1、現代大衆媒體強有力的廣泛傳播,信息加速流動,流動中促成變化;
2、文化轉型期的作用,市場化、全球化時代的真正到來,中國人的意識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3、新媒體的廣泛使用,比如網絡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全面進入;
4、文化消費與商業炒作的作用;
5、“80後”這一代人自身的文化差異特征強烈程度遠遠超過70後、60後,並出現某種文化斷裂迹象,表現在文學中也有觀念方式全新的明顯趨向。
恰恰因爲此種“斷裂”,“80後”代際差異凸現,帶動了全社會對于“50後”、“60後”、“70後”的指稱流行,其實這裏也就蘊含了人們對于“代溝”的關注與認同。
然而,在我看來,文學研究領域的“80後”,仍然與社會廣泛使用的“80後”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小于社會流行概念的,並非簡單的指稱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而是有如下的幾個限定詞:
1、指出生並成長于大都市的青年人,即城市裏的“80後”;
2、一般指出生于中産階層以上,相對富裕家庭的獨生子女,即獨生子女的“80後”;
3、具有現代消費觀念,融入時尚生活的青年人,體現出都市消費文化的精神,即現代消費的“80後”;
4、樂于接受新媒體,在網絡空間中自由穿行的青年人,因此1984年至1989年出生的“80後”,因爲他們的青春期與1999年開始在中國大陸普及的互聯網保持完全同步,即新媒體的“80後”。
第1點是“80後”的一條清晰界限,它似乎一下推開了出生于農村的廣大青年,但我以爲無論是作爲“後現代文化”,還是“全球化”浪潮的産物,農村“80後”由于還處在溫飽生存線上,他們即使已經進入城市,仍然在城鄉徘徊的心態上與父輩沒有太大的區別,更勿論某種文化承傳上的“斷裂”。因此“大都市”就是一個迅速縮小範圍的圈定,爲何是“大都市”呢?主要是考慮獨生子女人群、富裕收入家庭、消費文化與新媒體空間唯有大都市才具備存在的前提。目前,世界通行的貧富懸殊已經不僅僅放在物質財富的衡量上,同時也將標准定在對信息占有與消費的富有與匱乏上,在網絡時代和數字化的世界裏,我所說的大都市的、獨生子女的“80後”顯然是“信息富裕者”的一群人。這也是“80後”文學得以生存的特殊的“曆史語境”。
八零後在出現時是一個文學詞彙
“所謂八十後作家,就是出生于80年代,以網絡爲主要創作媒介,以商業利益爲主要目的,作品意境與內涵以城市爲背景、青春爲主題的青年作者群。”
——八十後作家 韓寒
目前絕大多數80後作家依然處在學藝期,生活積澱的增多、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文學修養的提高,是寫作升華的關鍵。雖然80後文學正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壇的確認,《花城》、《上海文學》《人民文學》等主流刊物已發表他們的大量作品。但文學畢竟應有其特殊的質地和要求,不能降低對他們這一代的評價標准。這時,對80後來說,文學自上的演練與高下之分,需要的既有才力,更有定力,而沈寂、思考、閱讀顯得尤爲重要。作者以爲,對傳統曆史文化、時代精神、當下社會心理、基本的理論等等的了解與掌握是必要的,因爲這些是促使有效的寫作資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誘惑叢生的當下,誰能保持必要的獨立和清醒,能夠不斷地超越、否定自己,維系內心的一份純淨,將文學創作進行到底,誰便能真正地傲立文壇。
“80後”不是一個文學概念,是一個市場與商業炒做出來的概念。自己被不被籠絡到這個概念之下無所謂。真正的文學不是以年代劃分的。一個作家,他不樂意自己被劃入任何一個流派,因爲作家追求藝術性的獨一無二。劃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評論家或者出版商願意做的事情。因爲這樣做對他們都有利。前者是學術上的方便,後者則是經濟上的利益趨勢。、
“80後”主要文本:韓寒《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郭敬明代表作《幻城》、《夢裏花落知多少》。 張悅然 《櫻桃之遠》。 澤嬰 《荼縻》、孫睿《草樣年華》、春樹 《北京娃娃》、駱燁《問題學生》。
馬教授認爲,80後現象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學的市場化、文化化的一種表現,是適應青少年閱讀需求,在外部商業資本(傳媒、出版)的推動下産生的一種新型文學創作現象,是借助小讀者和小作者的互動進行偶像化市場造勢和炒作的文化現象。80後創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雜志創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他們一方面適應新的環境下小讀者對于文學創作、欣賞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學生的高考情結和教育弊端,與一些著名高校達成協議,在大賽中表現優異的小作者可以通過自主招生方式錄取,從而極大地吸引了中學生參與其中,同時也引起傳媒、家長以至社會的普遍關注。
新概念作文大賽也確實湧現出一些有天分、有個性、有創造力的小作家。由于他們的作品率真、原態地記錄了部分當代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情感特征,適應了他們的閱讀需求和心理,個性十足,抒發了他們自己的心聲,例如高考的壓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說出了自己心裏話,在閱讀中得到宣泄,受到廣泛的推崇和喜愛。一些敏銳的出版社和書商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市場和商機,全力打造這樣一批青春寫手、作家,導致80後創作大量出現,一些小說的銷量竟逾百萬冊。由于新概念作文大賽、80後創作在社會上掀起的巨大影響,媒體也熱烈地關注、參與其中,不斷爲80後創作造勢、炒作。通過對此的運作,許多涉獵其中的傳媒影響力劇增,而他們的宣傳、造勢,又爲80後文學的創作、作家的名譽提高、作品的銷售推波助瀾,相得益彰。
對于80後創作,馬相武的評價中肯而客觀。他認爲,從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發行量來看,80後創作在青少年中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這種巨大的影響與其說是因爲其文學藝術上的造詣,不如說是抓住了青少年讀者們的閱讀心理。80後作品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主要反映在語言層面上富有藝術性,個性十足,同時其細膩、逼真的心理、情感變化,也有十分可取之處。千百萬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長期特別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歡最合適的“青春讀本”,80後小說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個需求。當然,其價值取向還是有很大爭議的,也許爭議並未充分展開。現在是大家都願意表現寬容的年代。
馬相武肯定80後創作的積極一面,同時也指出了80後創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于書商、出版集團要在短時間內出書、獲取利潤,所以會要求作家在短時間內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稅、稿費以及創作名望的推動下,作者們有時候也希望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創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創作的質量有時難以保證,部分作品的創作立意源于出版集團的策劃,容易造成作者個體寫作行爲失範。另一方面,由于小作家、小作者們並沒有受到專業的寫作訓練,結構上不免松散;同時,由于年齡、經曆,其社會閱曆、文化積澱不深,也難以寫出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節、人物塑造上稍顯單薄,而且有雷同的現象。同時,標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難免淪爲矯情,真實便失真了。語言上追求自由縱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讀者對于80後創作的喜愛與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爲文化以及生存狀態。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後創作對于青少年讀者來說,是“我們寫我們”,後一個“我們”是指80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體;前一個我們則是指80後作家們,也就是用青年的手,來寫青年的事。這是區別于“他們寫我們”的,這裏的他們,是指那些先一代的專業作家們。相對于“他們寫我們”,“我們寫我們”顯然更加容易爲“我們”所接受,受“我們”的推崇。
然而,“我們寫我們”,與“他們寫我們”相比,盡管的確更加率真、更加貼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聲,但是由于這些“我們”的生活閱曆、文化積澱並不豐厚充實,往往顯得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難以對青少年青春時期的心理、情感變化作一客觀、理智的分析,題材的篩選上難免良莠不齊,某些作品過于暴露、誇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還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寫,很容易對身心尚不成熟、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學生産生不利的引導和指向,這也是馬相武所深感憂慮的。
沈湎于文字的赤裸狂歡,在安靜的夜晚異常亢奮,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過黎明!在熙攘嘈雜的環境中,無法真正寧靜地寫作;在虛熱、浮躁和追捧中……
這一群人,鬧哄哄地走向了文學的殿堂,但是活在尷尬裏,活在陰影裏,活在文學喪失它純粹性的危機中!這就是所謂的“80後”。
80後代表作電視劇<奮鬥>這是一部描述大學畢業生闖蕩社會的作品,講述三對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面對社會現實與校園...面對人生的掙紮與奮鬥。
【8】.80後的精神面貌
有人曾預言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最沒責任心的一代”,“愚味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甚至更有人說:“什麽80後?不就是一幫孫子麽!”
也曾有名家說,當一個人開始懷念的時候,這個人已經開始衰老。如果這句話是真理,那麽,80後無疑已經走在衰老的路上了,那麽出現類入“八零祠”這樣“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的宣傳語,也就不足爲奇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80後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
(1)陶醉、煽情和力量
有80後說,很多人都說自己有雙重性格,而我們是多面性的。我們能躺在沙發上,聽一天周傑倫的歌,陶醉得不吃飯。我們能坐在電腦前打高檔遊戲,一遍又一遍,徹夜不眠。我們能讓摯愛的摩托車,風馳電掣,在馬路上狂奔時速100邁。我們能在繁鬧的街邊路旁,開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店,尋求經商下海的刺激,而不在乎賠與賺。我們能將籃球場、足球場上的氣氛,推到熱血沸騰的頂峰,讓對手崇拜得五體投地。我們能把身邊的夥伴,逗得滿地旋轉滾爬。我們能吸引白馬上的王子,跪下來向我們求愛。我們能讓驕傲的公主,變成愛情的囚犯。我們,有的是力量。
(2)讀書沒用,學曆貶值
他們說,辛辛苦苦小學六年,勤勤懇懇初中三年,廢寢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進高考的考場了,卻趕上國家擴招,任他貓貓狗狗也都能混個大學文憑,現在大學文憑算根什麽蔥?稀裏糊塗大學混了四年,使盡渾身解數拿到英語四級、計算機等級證,但卻不一定用得著。畢業證、學位證,二證齊全了,卻怎麽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就連一般的工作都找不到——剛畢業就失業了。
(3)職業不穩定,掙錢少
千辛萬苦進了外商獨資企業當白領,還是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進去了才發現,原來中國現在遍地是外企,五百強中有499家都在中國有分號。幹白領的活,承受巨大壓力,天天加班。可是,掙得的錢,比沒上大學的民工又多不了多少。稍微發點牢騷,就有老外拍桌子:你是什麽玩意兒?上午把你fire,下午我就能找一個!
(4)住房,買不起
福利分房早已成爲明日黃花,房改優惠政策與己無緣,住房公積金補貼少得可憐。80後沒有屬于自己的住房,離開老子,只有睡馬路上。又趕上無恥之徒們,像畜牲一樣遍地炒房,越炒越熱,越炒越貴。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忽然發現,如果不吃不喝睡馬路,一年攢的錢買不了幾個平米住房。貸款住進新房吧,那貸款合同,就像一張賣身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要還20年的貸款啊!
(5)學用不符,有反差
小時候老師教育要做個誠實的孩子,中學大學又普及誠信教育。工作後,卻不得不抽假煙、喝假酒、說假話。人家拿著假文憑,把我們頂得真夠嗆。雖然假話不敢說,但假酒喝了不少。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可是還得抽,那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哦,原來是如此80後!
有人說過,80後的人不熱衷政治,不關心社會。因爲他們出身在一個更加開放的世界,他們沒有經曆社會變革所帶來的掙紮和痛苦,他們崇洋媚外,喜歡韓國肥皂劇和法國的時尚,還有來自更多國家的非主流文化生活。他們無病呻吟,習慣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尋求憂郁和悲傷。
汶川這個名字,反複被人們提起、不斷銘記在心。在舉國同心,抗震救災的日子裏,全國各界表現出的團結和友愛同樣在這場特殊的戰爭中被人們銘記。而新一代的80後,更是在國難面前表現出無所畏懼的精神面貌,他們勇敢,他們善良,他們崛起。在這場災難面前,越來越多的80後走進抗震救災隊伍,捐款、義賣、甚至深入最前線。源源不斷救災物資、善款彙聚成巨大的數字,這其中也凝聚著80後對災區同胞的愛與祈禱。
民族的成長需要經曆陣痛,少年的成長需要時間的考驗。80後在始料未及的國難中用無私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扛起了時代的使命。
目前正是80後發展的鼎盛時期。80後的青年們背負著祖國複興的重大的任務,在結合中國的國情(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且80後中國重新對教育重視,從我們80後的孩子們都面目煥然一新,在以前走過那麽多彎路後重新走上了正軌,80後的新生一代沖破了世俗的牢籠,思想得到了曆史性的飛躍,從真正意義的思想解放。
80後是現社會的動力!
【9】.80後宣言
1.張誠瑞說過:我們出生于80年代的人,沒有前輩的過于吃苦,也沒有90後甚至更後輩的享受,所以我們更懂得珍惜屬于我們自己的,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創造未來,我們小時候就是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以陌生人的關系擦肩而過的,我們成功靠努力但也靠運氣,我們不會刻意的要求自己,更不會執意的放縱自己,我們只能適當的約束自己。
2.韓寒說過:我這輩子說得最讓人無從反駁的話就是被子不用疊——本來就是要攤開睡的——然而這也是第一個被人反駁掉的。懂麽,這就是規矩。我們之所以悲哀,是因爲我們有太多規矩。
【10】.80後現狀
“80後”主要是計劃生育後的一代,童年度過了美好的一段時間,學曆也較上代人高些。但相對較低的就業率和房價是該群體面臨的主要困難,當然還包括與“70後”爭奪女友的競爭。剛參加工作的他們也因低收入和物價上漲而成爲非自願的“月光族”。該群體同樣面臨著即將擔負家庭重擔的壓力。所以種種壓力使得80後人群逐漸成熟起來。
“80後”現在已經成長爲壯年,逐漸成爲各個崗位的責任人,逐漸變的理性而不再沖動,“80後”大學生居多,在各個崗位上都沖在最前線,當然做苦力的事情也變的多了。“80後”獨具個性和魅力,80後做什麽的最多呢?是互聯網,領軍現代科技,將人們的生活引向新的時代。
【11】.史記《八零後傳》
夫80後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碩博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余,抑郁成疾。醫保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乃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無果,因欠費被逐院門。友憐之,賒三鹿一包,沖而飲,卒。
後續文:
二十一世紀,高科世,重優才。嗚呼!頹廢豈爲80後?09國策,狀元下鄉,振興鄉鎮,亦興農;投筆從戎,綠裝衛國;商界英豪,下海泛舟。條條條大路通羅馬,共建和諧爲國家![編輯本段]【12】.80後十三種最深沈的寂寞
1、獨自在街道上遊蕩,看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歡笑著的臉孔,那些都是不屬于你的,你只是一個過客,什麽也帶不走,什麽也留不下,再怎樣的熱鬧,再怎樣的繁華,卻越發襯托你的形單影只,在人群中,你默然擡起頭,卻找不到一張熟悉的面孔……
2、一個人蜷縮在床上,無法入睡,腦子裏想著莫名其妙的問題,黑暗猶如一張巨大的蛛網把你包裹在內,厚厚的棉被裏,你感覺好冷,從枕頭下掏出手機,卻發現你不知道該打給誰,于是,無奈的又塞回枕頭中,你把頭縮進被子裏,輕輕的抱住自己的膝蓋,像一個孩子把自己抱緊一點,那麽,就不會冷了吧……
3、你恨一些人,一些事,甚至恨著這個世界,你總是在想,爲什麽是你,爲什麽承受一切痛苦的都必須是你,你只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子,開心過完自己的童年,讀書,找工作,戀愛……可是,這麽普通的一切,對于你,卻如此的難……你感覺背後似乎有一雙眼睛,帶著諷刺的笑意看著你,然後,搖搖頭,走開了……
4、面對著電腦發呆,身邊的咖啡已經漸漸發涼,耳機裏綿延出悠揚的音樂聲,此時,已是淩晨,你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變成這樣的,像是一個穴居動物一般,躲在自己的窩裏不想出來,什麽時候,開始害怕外面的陽光,討厭出門,面對著門外的那些人,你覺得他們甚至沒有你那臺冰冷的電腦親切,有時,虛擬世界,確實要比現實世界美麗……
5、你靠在窗邊,透過蒙蒙細雨,靜靜的看著這個陌生的城市,你不知道要在這裏停留多久,你不知道你會遇見什麽樣的人,不也不知道你會留下怎樣的回憶……點一支煙,煙霧繚繞中,你靜靜的咪上眼,享受這一刻的寂靜,過去的一切就讓他這樣過去吧,從今開始,你要學會認識陌生的人,做陌生的事,過陌生的生活……獨在異鄉爲異客……
6、你習慣一個人在學校的走道上手插口袋漫步徜徉,沒有目標,沒有終點,你只是想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走到自己筋疲力盡爲止,你學會在這種只屬于一個人的時間裏,獨自思考著解開一些問題,無論你的結論是對是錯,都已經不重要了……你看著那熱鬧的操場,嘴角,輕輕上揚著一絲微笑,夕陽下,你的影子拉的好長……
7、你在夢裏看到她/他的離開,哭泣著從夢裏醒來,看著空蕩的房間,你靜靜的走到洗臉臺前,看著鏡子裏,自己蒼白而憔悴的臉,你一瞬間淚流滿面……
8、你清晨起床,家中空無一人,你給自己泡了一杯牛奶,呵著暖暖的熱氣坐在陽臺上的沙發裏,隨手翻開著旁邊厚厚的書籍,冬日的陽光懶散而溫暖的照在你身上,周圍寂靜而安詳,不知不覺中,你再次睡著,輕聲打著呼嚕,如同一只懶貓。
9、你一直沈醉在回憶裏,不願意醒來,你想起以前和朋友在一起的場面,便會微微發笑,你想起以前的一些窘事,便會微微臉紅,你想起以前的一些無奈,便會輕聲長歎,你想起了她,便會死死的咬住下唇,你害怕……你會哭出聲來……
10、你在酒吧裏點一支啤酒,聽著震耳欲聾的音樂,看著舞池裏扭動著的人群,你漫無表情,冰冷的啤酒從食道一直涼到胃裏,你輕聲的呻吟……然後,隨著眩目的燈光,腳輕輕的打著拍子,巴臺上,你的背影像是一尊石像……
11、學會不再哭泣,學會不再透露自己的感情,他們說你冷血,你卻只是在那裏微笑,你知道,沒有必要試圖讓別人了解你,知我者爲我分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帶來吵鬧,很多的事情,我們可以感動,卻不能流淚,因爲一旦放任自己的感情,怕會讓自己泣不成聲。
12、參加一場聚會,喝很多酒,卻一直沒有醉倒,眯著一雙眼睛看這個世界,光怪而陸離,告訴自己,你喜歡這種感覺,獨自去洗臉臺,潑了點冷水在臉上,然後看著鏡子一個人傻笑,醉後……世界好美……
13、默默的喜歡上她/他,卻不敢玷污這份感情,一直將它默默珍藏,無論她多麽的驕橫,無論她多麽的不講道理,無論她讓你氣上多少次,你都一直在讓著她,你明白你現在給不了她什麽,你明白現實比愛情殘酷,你明白,等你能夠給她想要的東西時,你才配去愛她……最後,當你鼓起勇氣去找她,去尋覓每一個她可能在的角落,想跟她說明白一切時,卻發現她的身邊,已經有了一個能夠讓她幸福的人。不愛她的理由有很多,愛她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4689.htm?func=retitle
從世博看「文化軟實力」的問題【聯合晚報社論 2010.05.01
上海世博會登場了,昨晚的開幕式吸引了萬千目光,繽紛絢爛不在話下。而台灣觀秀的熱門話題有二:一是有藝術界重量級人士直言開幕表演「俗氣」,令人失望;另外則有諸多報導,探討台灣文化界人才在這次世博幕後工作所扮演的貢獻角色。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漸漸有了傑出的表現,值得欣慰。而中國大陸在經濟實力之外,如何以文化力量與國際接軌,應是下一階段挑戰。
這兩年以來,北京和上海,各自以主辦奧運和世博會這種世界級的活動,宣示中國已經站上國際舞台中心。北京奧運,中國躍居囊括最多金牌的體育大國。上海世博,不僅是國際觀光和商業的盛會,並且展示了新科技和新的生活趨勢。現代化的跑道上,中國從積弱不振、貧窮封閉,終於漸漸向領先的地位趕進。
然而,中國的苦難累積已久,真正的改革開放及繁榮崛起,不過是最近三十年的事。現代化的目標想一步到位,這種快速的追趕,幾近目不暇給的物質建設,卻可能忽略了「表裡銜接」的結構性問題。尤其,為了民族的光榮而進行形式上的追趕,往往只集中於物質層次,只在經濟與科技上鑽營,而忘了內在制度與文化層面的搭配。
中國大陸如今已是新興強權,有朝一日可望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過度旺盛的物質主義未必讓大多數中國人民得利,例如在貧富兩極化之下也出現民怨,文化生活的貧乏和壓抑成了另一個問題。近來大陸爆紅的文字「異議分子」韓寒,在世博會論壇上演講「城市讓生活更糟糕」,認為世博是中國硬捧出來的盛會,反映了很多小市民的心聲。最諷刺的是,這個演講在大陸的網路上被刪,更凸顯了中國言論自由受限的現況。(另詳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上海世博 鳥巢世代 海龜與烏龜 《和諧社會導論》)
在世博開幕的前兩天,韓寒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世界百大影響人物。韓寒只用一支戲謔的筆,試圖改變社會,也代表著大陸人民已在追尋更高層面的心靈寄託。韓寒入選百大,可視為對世博開幕的一大獻禮,這種不妥協於現實的精神,才是中國累積文化軟實力的元素。
關於韓寒未來的猜想2010-01-31
2010年1月 韓寒的博文被和諧
2010年2至7月 韓寒的博文被繼續和諧,網民紛紛翻墻
2010年8月 上海市政府表示,由於韓寒在世博會期間發表不恰當言論,嚴重影響了上海市的城市形象,他們已和新浪取得聯繫,強制關閉韓寒的新浪博客。同時有關部門領導表示,韓寒事件表明互聯網已經到了需要整治的關頭,政府將組建網路輿論監管隊凈化互聯網,遮罩一切不良資訊,為國慶獻禮。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稱這是上海繼禁發黃色短信後的又政策創新,號召各地方政府認真學習,努力落實。
2010年9月 韓寒表示鋻於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狀況,他將不再開博,轉而專心做雜誌
2011年 韓寒的雜誌由於涉及諸多不良資訊誤導青少年被禁止發行。全社會就韓寒問題展開廣泛討論。諸多專家學者齊聚CCAV在晚間黃金時段進行嚴肅探討,他們都表示,十年前討論過韓寒,十年後再來批判韓寒。這十年的歷史證明瞭韓寒德成長是完全錯誤的,並強調各個家庭引以為戒。接著,磚家叫獸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國防外交各方面對韓寒問題進行深入談話。CCAV表示,長達三小時的節目播出後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各方面均表示這是CCAV本年度的最佳節目之一。
2011年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表示,韓寒的失足不完全是他本人的錯,關鍵在於他沒有讀過大學。他強調,接受完整的大學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缺少思想道德修養、馬列主義毛鄧三概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些課程的熏陶,年輕人很容易走入歧途。
2011年 人民網發起投票,結果顯示97%的網民支援查封韓寒。新華社就此發出社論表示: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都是支援政府決策的。網上一度氾濫成災的支援韓寒言論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韓寒追隨者發動五毛黨刷出來的。
2012年 文化部長余秋雨發表《含淚勸韓寒書》,此文得到了包括賈平凹、鐵凝、于丹等文化名人的聯名推薦,隨即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據說已退休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因不願簽名而被停發退休工資,但此消息被迅速和諧,然後馬上有官方領導出來辟謠稱易老未參與只是由於身體不適。
2012年 中國作家協會代表郭敬明公開出面勸說韓寒。韓寒再次強調他與郭敬明“男女有別”,並說“一個連自行車都騎不穩的小女人怎麼有資格和一個開賽車的男人說話?”。此言一齣輿論譁然,許多十六七歲(不管是生理年齡還是心理年齡)的小女生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地控訴韓寒對她們偶像郭敬明的人格侮辱。她們表示,自己是讀著郭小四的書長大的,是小四給了她們華美的青春時光和深邃的感性思想。並稱韓寒的文字“很黃很暴力”,讀了讓人“心神不寧”,屬於文化垃圾。
2013年 “韓寒”成為敏感詞彙被以百度為首的各大門戶網站和諧(屆時谷歌早已在天朝消失)。同時被遮罩的還包括“韓少”、“韓暖”以及“李承鵬”。南韓被統一改稱南北韓。南韓政府表示抗議,中國外交發言人稱:這屬於中國內政,外國無權干涉。
2013年 有聰明的網友在百度搜索“當代魯迅”這個詞以期能搜出韓寒,不料搜出的卻是宋祖德。
2014年
2015年
................
我就開個頭,以下都供各位自由想像,順便強調下,我也只是在猜想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e542f0100go2r.html 韓寒世博會論壇上被刪演講《城市讓生活更糟糕》全文(附視頻)
……………
20樓回復:韓寒世博會論壇上被刪演講《城市讓生活更糟糕》全文(附視頻)感謝樓主。我覺得韓寒是個異數,可能不多久就要被和諧掉了,所以能看看他的文章,聽聽他的發言,有一次是一次。但願我不是一語成籤!
http://hk.56.com/big5/tieba.56.com/v/tn-990389
韓寒>百度百科
韓寒,1982.9.23出生于上海金山。作家,賽車手。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其文筆老練,語言犀利。 1999年三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至今銷售量已逾190萬多冊。後退學,現爲上海大衆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成績優異。
社會評價
因韓寒極強力的筆杆下總是帶著對世俗醜陋的譏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給他挂上一張灰暗冰冷的臉。與網上傳言狂妄、傲慢、裝酷的韓寒相比,現實中的他卻文質彬彬,與人說話時總是帶著和善的笑意,他格外熱情,通常會接受所有人合影和簽名的要求。
有說法稱他爲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但韓寒並不贊同這種以年代劃分作家的態度,評價說:“作爲我本人,非常討厭以年代劃分作者,每個優秀作者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哪能分類。”
他的經曆和作品都頗受爭議。因爲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談到社會中的各種現實,並透露出對某些現象的憤慨與譏諷,鮮明地體現獨立的思想。他的文學作品曾獲得 中國大陸許多獎項,並受到許多文學專家的關注,但他也因爲其不佳的學習成績和特立獨行的作風而被遭許多非議。由韓寒引發的相關社會現象被媒體稱爲“韓寒現象”。
關于韓寒,中國文學家歐發偉認爲,韓寒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産物,“韓寒現象”是中國民主進步的體現,說明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偉大而正確的。
路金波(韓寒的出版商)和梁文道(總部設在香港的鳳凰衛視的評論員)贊同韓寒將成爲下一個魯迅。(魯迅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他以強有力的批判文章而被讀者喜愛。) 《時尚先生》雜志總監馬一木說,“韓寒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他像正常人一樣喜歡美女並且對他不喜歡的東西說'不',如果中國還有更多韓寒,這個國家將會更正常。”
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一月雜志入選“2009中國魅力榜”排行,被稱爲“天性之魅”。
http://baike.baidu.com/view/5972.htm
韓寒-維基百科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小說家、網路作家,並涉足音樂創作。
目錄
1 生平
1.1 名字來歷
1.2 身世之爭
1.3 成名及退學發展
1.4 博客論戰
1.4.1 韓白之爭
1.4.2 其他論戰
1.5 網上書店與創辦雜誌
1.6 賽車生涯
1.7 時事關注
2 作品
3 爭論
4 評價
5 相關書籍
6 相關條目
7 參考文獻
8 外部連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F%A9%E5%AF%92
評韓寒「像少年啦飛馳」
NBA評論家說:「評斷一個球員的成就,要看第四年。」原因是菜鳥球員都簽三年約,為了再獲得新的合約,前三年必定拚「小命」。第四年剛換新約,又正值球技邁向成熟的轉型期,如果因為坐享高薪而不思進取,或突破不了心魔,只把打球當例行公事,就注定成不了一代球星。熟悉流行音樂市場的人會說:「歌星能否持續引領風騷,要看第二張或第三張專輯是否叫好叫座。」原因在於:首次發片前,唱片公司對於潛在的搖錢樹,都務求打響第一炮,廣泛收歌、挑歌,發片時還砸大把銀子行銷、包裝,所以呈現出來的「商品」都有一定品質。如果第一張賣座,通常唱片公司會想打鐵趁熱。但急著出片,就只能在有限的歌中挑選,甚至湊合著用;行銷策略無法細心擬定;短期出片,歌迷邊際效用遞減,故購買專輯慾望降低…此時,唯一沒變的是歌手個人的實力和魅力。如果自己的實力和魅力沒有獲得市場的回應,那就無可避免成了流行音樂市場上的過客。
我不知道有沒有評判小說家的類似標準,但我覺得看作者的第二本長篇小說,是個「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標準。
我應該是台灣最早閱讀韓寒的人之一。早在2000年我就讀了他的第一部長篇「三重門」,並寫了評論;還很瘋狂地到中國的各個網站看韓寒的介紹和討論。我覺得「三重門」是非常好的小說。可惜2002年台灣的出版社出版「三重門」繁體版時,除了一堆無聊的人報導韓寒長得神似謝霆鋒外(我一個朋友說:「只要頭髮弄成那樣子,恁誰都變得八分像謝霆鋒。」),沒看到什麼深刻或深入的評析與討論。
讓我回到正題吧。看完「像少年啦飛馳」(作家出版社),我的感覺是:有點失望、非常憂心。我沒讀過太多小說理論,也沒有寫作小說經驗,實在沒資格夸夸其談「成為小說家的必要條件」。但據我猜想,「豐富的人生經驗與敏銳的觀察力」和「過人的想像力」,至少要擇一具備吧!在台灣,大部分的未成年人實在談不上太豐富的人生經驗(所以年輕網路寫手的成功,往往靠的是想像力)。我們的社會相對穩定,多數小孩都還在體制內打轉。中國倒是出現很多「顛沛流離」的少年。寫「北京娃娃」的作者,在混亂的社會中磕磕碰碰,用自己的肉體經驗尋找心目中的真愛。韓寒被退學,拒絕清華的入學邀請,在大江南北晃蕩了一年。本來,我期待他因此能寫出自己的「靈山」,卻沒想到他寫得是「野山」--小說中一半篇幅的故事發生地…
「三重門」可謂遍地開花,處處是令人嘖嘖稱奇的新鮮字句,充分展現了韓寒對中文的掌握。「像少年啦飛馳」中還是有很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段落,但頻率降了。這和流行唱片界與NBA的現象或有暗合之處:新銳作家如果第一本不賣,別想要有下一個合約,自然全力以赴。第一本書可以用上自己截至當時為止的所有人生經驗;許多妙言佳句可能也是作者多年來胡思亂想時就累積在錦囊中的;作者可能生怕沒有第二本書可以一吐為快,就忙不迭地把壓箱寶都給用上了。清詞麗句是韓寒的特色與優點(可能也是他小說的唯一優點。他有一些反抗體制的思想,不過這在散文集「零下一度」中表達得比較明顯),如果頻率遞減,讀者亦與之俱遷矣!
缺乏人生經驗,導致場景單調。兩本小說都是以學校為背景,往往穿插著荒謬的教育現象。大陸讀者看來有共鳴,我這個台灣讀者看來有新鮮感。但韓寒也只有到高一的學校經驗,這個題材總有枯竭的一天。此外,我在「三重門」的評論中曾稱讚韓寒雖然七科被當,仍然引用了該學科的觀念與名詞作為修辭的素材。但不幸的是,在這本小說中我沒有看到同樣的修辭了。這就是我之前擔憂的,沒有其他學科或科學的養分,韓寒很容易枯萎。
因為懶散(這是韓寒在序中自己爆的內幕),所以這本書毫無結構可言。「三重門」的故事主線集中在四個人身上,時間設定在國中升高中的那幾年。這樣比較能看出作者佈局和刻畫個性的能力,讀者也比較能抓到作者的意念。但在「像少年啦飛翔」中,韓寒信筆所至,往往有頭無尾。小學寫一寫,不想寫了就跳到成年,童年玩伴就添一句「死了」帶過。又常常跳回大學時代。場景也轉換得沒麼章法,上海、北京、香港,想去就去,想回來就回來,但看不出這樣的安排有什麼意義。還有一個兩本書共同的缺點:結尾草率。我不是要求要有塵埃落定的「結局」,像「雪山飛狐」那樣懸疑的結尾也很好。但,尤其是「像少年啦飛馳」,結尾似乎不是有意的、精心思考後的安排,想讓讀者有餘韻不絕的感覺;而是不想寫了或寫不下去了,所以大筆一揮結束全書。講難聽一點,就像一刀把蚯蚓切兩半,它可以變成兩個活生生的個體,如果把這本書拆成兩半發售,佈局結構也不會更差!
當然,這是愛之深、責之切了。這仍然是一本相當好看的小說,否則我不會在半夜強忍睡意,一口氣讀完才就寢。但我深深期盼,韓寒的下一本小說,仍然有這樣的魅力…
http://www.kleiber.idv.tw/prose/cold2.htm 韓寒被《時代週刊》利用?2010-04-08
近日,韓寒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時代週刊的醒目標題是:韓寒,中國文壇的壞男孩。大致內容和國內報道大同小異,只是有幾個地方,別出心裁,頗有新意。
據悉,《時代週刊》從2004年開始每年評選 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按照“領導人與革命家”、“創業者與企業家”、“科學家與思想家”、“英雄與偶像”以及“藝術家與娛樂界人士”五大項目,選出當年全球在各行各業引領風潮的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美國《時代週刊》關於韓寒的雷人報道
有一句,“Han…is carefully groomed in an epicene,metrosexual way that is unusual among chinese males of his age.”這句話令我費解,說韓寒的裝扮,屬於很中性,男女不分的都市型男。Epicene這個詞,“中性,無性別差異”,形容李宇春倒是合適,郭敬明也可以,雖然他更偏女性陰柔一些。韓寒在我印象中,是一個酷酷的賽車手,有點陽剛之氣,經常口無遮攔,還帶點血性。
從《時代週刊》配的韓寒整頁照片來看,不算很中性化,可能亞洲人不太符合歐美鬍子拉扎的肌肉男標準。後面那半句更為離奇。大意是,韓寒這種中性化裝束,在他的同齡人中顯得異類。言下之意,韓寒的同齡人大多屬於肌肉型猛男。記者似乎對當代中國不是很了解,全憑臆測。據我的觀察,現在不少男青年,哈韓一族,留著長長尖尖的劉海,模樣俊俏,在我的審美觀裏,顯得女氣十足,催生雞皮疙瘩。
文章談及韓寒的出格言論,引用了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教授的話。大致意思是,“人們都以為韓寒對政府持批評態度,針砭時弊,屬於民主鬥士一類,其實不然,他依然是政府的同謀,和政府心照不宣,代表著80後的墮落,即,你只要讓我快活,我就不動搖你的政權。青年的躁動不安的多餘精力,都被消解到到消費主義的狂飆之中。”這位教授,把韓寒的小說,歸入商業化的消費主義類型。
這個教授說的有道理。但站著說話不腰疼。不了解當今中國社會的實情,就下如此刻薄的論斷,委實不該。韓寒的很多言論,我看了都為他捏把汗,懦弱如我等書生,絕無這勇氣。看客總是希望能看到砍頭,嗅到烈士頸子裏的血腥,這就是鼓吹人性的美國人。
剖析韓寒被《時代週刊》利用的理由
時代周刊當然了解中國的輿論媒體,所入選的包括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百度總裁李彥宏、台灣宏碁集團行政總裁王振堂、青年作家韓寒在內的多名中國人,必然引起媒體的關注,對於其中的有些入選人物,大家可能不會過多的議論,甚至不議論,因為他們是高級的領導,百姓無法在媒體上討論的。
既然必須有中國的人物入選,就一定要達到時代週刊影響自己的目的,也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韓寒是最佳人選,因為韓寒是引起關注的人物,尤其是一定能引起火爆議論的人物,因為韓寒的歷史背景不受約束。
有人說“韓寒的思想意識,比較符合西化的意識形態,所謂的真實、憤世嫉俗,正好迎合了美國的所謂自由。”我說這是其中之一,還有幾個理由。
1.韓寒是網路焦點人物。就拿韓寒是關注度排名第一的博主來說,已經符合《時代》週刊的計劃了,因為韓寒只要在部落格里弄個信號,就會引來幾十萬的關注,誰能做到?
2.韓寒是80後的網路代表。韓寒1982.9.23齣生於上海,同樣佔據網路主流的人群也是像他一樣的80後,單從韓寒的粉絲瘋狂為韓寒投票,可以肯定,這正是《時代》週刊想看到的結果。
3.網路推動其他媒體的效應。網路上,對韓寒入選的觀點,反對也好,支援也罷,只要火爆的議論,網路外的其他媒體就會跟蹤報道宣傳,這是《時代》週刊期望的結果,目前,已經做到了。
4.韓寒如同《時代》週刊靈魂附體。在這次對韓寒的討論高潮中,離不開的字眼就是“《時代》週刊”,韓寒本身近期沒有引起關注的言語和行動,這次為什麼成為焦點話題?以為他被《時代》週刊入選了,正是,刊不離寒,寒不離刊,侃不離寒,寒不離侃。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64/2010/04/08/1326s2809801.htm
韓寒批判—從韓寒博客看網絡SB群體
SB處處有,網絡特別多。可以說,韓寒粉絲有多少,SB就有多少。
最近韓寒入選《時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新聞在各大媒體炒的沸沸揚揚。貌似韓寒更有名了,其實這是一場杯具。
時代周刊,JY群體在華的喉舌之一,此次發掘出韓寒來,意思很曖昧,給韓寒一個“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的虛帽子就能拉攏一大批韓糞們,一箭多雕的詭計。
滲透、不停的滲透。
媒體都是逐臭的,看看國內媒體最近對韓寒入選《時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的轉載程度便可知道,國內媒體不是一般的弱智。 在這點上看,國內媒體除了人民日報能和時代周刊抗衡外,其他媒體都是小兒科。
韓寒已經入選《時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了,按照美帝對華滲透攻略來看,下一步應該是發他個諾貝爾文學獎什麽的。
那時候韓糞們才應該更開心。
一群弱智,不被這人QJ就被那人QJ.
這是時代周刊對韓寒的評價:
Age: 27
Occupation: Author, race-car driver
Previous TIME 100 Appearances: 0
Han Han’s first novel,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as a high school dropout in Shanghai, became a best seller in China and sparked a debate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country’s rigid education system. An avid rally car driver, he writes a mega-popular blog that pokes fun at prominent cultural figures and incompetent officials.
看看這段說明就明白韓寒入選《時代周刊》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背後的真正原因:小樣,我給你帶帽子是爲了讓你去當打手呢。
韓寒在接受鳳凰網體育連線時表示,“現在用水都有罪惡感。” 挺能裝B的,每天就他洗車洗寵物的水都夠西部幹旱地區澆幾畝地了。
沒什麽好說的,如同那個年代的人一樣,莫名其妙的出生再莫名其妙的長大;
韓寒的成名背景:
高考,就如同科舉一樣被人愛著恨著,N多的少男少女對高考更是又怕又恨,而韓某人的偏激言論正好說出了這群少男少女想了不敢說的話,于是乎痛哭流涕的把韓某人當成了偶像。
少男少女的崇拜不足以讓韓某人一夜成名,恰恰相反,那些掌握了話語權、以“出賣”爲謀生手段的媒體才是寒某人成名的背後推手。 媒體靠眼球而活,當它們吸引不了眼球的時候就是它們的滅亡之日,韓某人的出位表演,正好符合吸引眼球的需要,于是乎這群媒體如蒼蠅逐臭般圍繞著韓某人,恨不得報道韓某人每天打幾次飛機。——這就是當今國內媒體的癖好。隱私、暴力、凶殺等等,什麽吸引眼球就報道什麽。
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高考門生們慢慢長大,對高考的批評已經難以吸引更多的眼球,韓某人自然是深入學習了科學發展觀,自然是理會了小胡同志的“與時俱進”的諄諄告誡,變得比以前更滑頭,也變得比以前更聰明了。
至于如何聰明,估計多數韓式SB們是無法領悟的。于這個SB群體而言,它們只需要口水。
沒辦法,SB太多了,尤其是韓寒這樣的SB和那些自稱韓寒粉絲的SB。
難得在論壇上逛逛,卻看到一大堆網絡SB,複制粘貼一大堆的韓式SB語錄來污染姐的眼球。
最近姐挺無聊的,就罵罵這群網絡SB來找點樂子。
網絡需要SB就如同自然界需要臭蟲一樣,所以網絡才到處是SB。尤其是這群韓式SB,更是舔著韓某人的口水當蜜糖,捧著韓某人的臭腳當靈牌,處處招搖,真不明白這群SB的大腦這麽多年了怎麽還沒進化呢?
在這群韓式SB面前,達爾文的進化論徹底被推翻了。
http://www.hanhan.mobi/
批判韓寒
新年前,我上網見一報道,大概是講巴金老舍被少年作家韓寒批評文筆太差,沒有文采。我那時也看過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如果拿《我的人渣生活》這樣詼諧的,無厘頭的筆調的要求去看巴金的《家》確實覺得文字過分單薄,平鋪直白沒有一點可以玩味。我當時看張愛玲的《再生緣》便悶得慌。但說老作家的文筆差得無法看進去顯然是韓寒的無知,我當然是覺得兩老沒有《我的人渣生活》來的有趣。不過文學作品是要用不同的筆調去寫的。巴,老這類作品用質樸的文字表達才能放映出那本文學作品的本質。如果用無厘頭的筆調來寫《家》我不知道這本書有什么值得我讀的地方。我當時并不同意該作家韓寒的話,記得大明湖好像是老舍寫的,寫的很不錯。覺得該作家有點癡呆,見識淺薄。(后來據說是媒體斷章取義借此炒作而已。)
由于那陣子網上老炒作韓寒,我也去了解這個人,聽說他初中退學寫了部《三重門》賺了不少錢。我搜索了該書,也認真看了,開始也有值得噴飯的地方,后來覺得作者老一味地在文字里上搞飛機,直到林雨翔旅游回來忍不住放棄了。如果看小說只為消遣我倒不如看周星星笑片,逛社區看牛人回覆。我覺得韓寒根本就是閱歷不夠所以在文字上面做功夫。(因為我也寫故事遇到同樣的問題)。《三重門》遠比不上《我的人渣生活》。兩位作者文字都很有現代感,不過后者的故事情節更讓人稱贊。
儒家發明“禮”是要控制情欲。所謂發乎情,止乎禮。人有七情六欲,如果任由放肆枉為,則亂了秩序,社會不安定。孔子更說什么少年戒之在斗,少年不狂能叫做少年?人生有幾次狂,又不是殺人放火,干嘛要限制少年的真性情。雖然畢露鋒芒遭人妒嫉,這只是古代的事情了,妒忌又不至于被暗殺,裝什么謙虛?我認為少年的狂分為兩種,輕狂是負面的,好強是正面的。好強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性子剛烈做事不認輸,什么都要比一比。于我而言謙虛是固步自封的表現,輕狂也或許會使人變成井底之蛙,但是只要在自己專長上認為不輸人,輕狂某程度上還可以是正面的,這是滿足了好強以來認真學習得來的成功,是種心理安慰,獎賞。若果某一天大家見到李敖竟然跟人客氣下來,說我的國學不如你,我得向你好好學習,那不知道大家還會不會欣賞他,買他的書。少年之狂是可愛的,李敖保留了年少輕狂的性情也是大家所鐘愛的。
我在節目上發現見到一帥哥,沒想到他竟然跟韓寒同名同姓的。我敢肯定見過韓寒上《對話》節目,沒人不吃驚,怎么現代版的韓寒長得那么對不起過去,弄得跟整容失敗似的,簡直就兩個樣子。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沒什么難理解。有了版稅終于能養活自己,自由了,玩瘋了。吃飯不定時,睡眠不規律,妞妞泡多,元氣傷了,肥肉把代價付給瘦肉,清秀把代價付給滄桑,瘦肉和滄桑相處久了自然憔悴,憔悴長大成型叫樣衰。專家對韓寒分析和理解非常不靠譜,我聽了暗笑不已,真是太大的代溝。現在已經沒有爭論這個話題的必要,事實放在眼前韓寒活得比各大學生好。不過我仍然想說點話。按《對話》內容談談。
韓寒不屑于學校的教育在于興趣的錯位。聽說韓寒從小酷愛讀書,翻爛了不少書藉,那種與年齡不搭配的見識,肯定是讓韓寒看不起學校的教育方式。他認為讀那些沉悶的教課書,不如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來的正道。這是也符肥仔說韓寒偶爾偏離正軌的說話,但我認為接受正正規的教育對韓寒來講是才是偏離正軌。
當韓寒七門科目齊亮燈,受到很大的挫折,經過艱難的思想斗爭,他選擇退學。韓寒的見識多了,視同齡人的評判如幼兒之言,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沒有退路只有堅持到底,而後終于在年少之時出版了《三重門》這一成功大大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輕狂之意更甚了。而瘦仔則認為輕狂的他時時刻刻在表演,而且還在是制造另類文化,這未免高估了韓寒,他的做法完全符合一個真性情的少年人的心態。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自己球技高超,看輕隊友是在制造另類文化,這根本就是人之常情罷了。年輕之輩互相比拼,互不相讓,這是積極向上的態度。何來的另類,何來的表演,若果要他畢恭畢敬地下問同學,那才是表演,叫假謙虛。
韓寒中途退學,即便他成功了也絕不是三好學生。在那樣的公開的平臺上,我完全明白兩位專家的立場,他們不能支持韓寒的做法,他跟傳統教育所定義的好學生相背馳,立場一變既有可能引起愚昧學生效仿之風。韓寒的退學怎么說也關乎現代教育制度問題,韓寒退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背后肯定有那么一撥人厭惡讀書,承受不了壓力而逃學,退學或者自殺的學生,專家們怎么不好好檢討教育制度,或提出建議這類學生應該怎樣應對學習問題,或是否開辟另一條可行方法。他們不但避而不談而更加清算韓寒,說他不上學不對,觀眾的眼睛是閃亮的。但大家聽說了老師解說韓寒怎樣被發掘,而文章怎樣出色,不少觀眾的臉色是泛起羨慕之情,有如此才情的學生,七門科目不及格,這太讓觀眾們匪夷所思了,他們一定認為錯的肯定不是韓寒這邊。一個十八歲的退學學生,寫書出版賺到50萬版稅,如果是錯的話,信的人肯定是癡呆的。別跟我講讀大學是為了更深地認識這個世界,學習人生道理,人人都為了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發展就是賺錢而已。韓寒不就是個現成品嗎?比人更快一步,沒讀完都能賺到大學生10年都賺不到的錢。胖子還胡扯說什么,你應該跟社會共存,不讀大學你很快就滅亡。如果我是韓寒我真想問,我讀大學你開工資給我?怪不得韓寒不喜歡專家,原來是有道理的。
人們一直講鴻溝,所謂鴻溝就是這邊人望見那邊人不順眼,那邊人望見這邊人不順眼。大家沒有接觸過,你怎么能了解對方?節目上的專家的分析完全是純理論話,不符合實際情況。就如一篇作文,他們作為分析家竟然反對本文作者的認定的思想,反而還覺得這文意應該是怎樣怎樣。老年人跟青年人代溝不淺,年輕人與年輕人隔膜也不薄。一個大學生說你如果隨便進出是對大學和老師的不敬,如有學生把大學和老師當成佛祖那樣敬拜的,就不會有逃課,遲交功課了。大學同門師弟你都教訓不了,還教訓一個未進門的,憑什么?韓寒其實指彈性的上學時間,有選擇性的聽課,并不是想怎樣就怎樣,誰敢當大家面前說如此橫行的話?他一說你就誤會了,而且還把神主牌都拉下來,顯然年輕人之間的隔膜,被你這么一挑撥,輕狂的年少者又賭氣了,我就是不上大學還要比你們博聞,韓寒怕這句不夠傷,再拿現在的成功來壓到他們,你們這些大學生拿著家人的錢呆在學校里十年,八年的,老師都快當媳婦了還講綜合能力?
別扯談人生,談見識,大學不見得能有什么見識,讀幾年還只是個專科畢業而已。高中沒資格看輕大學的,大學的也沒資格看輕高中的。讀大學的最終目的只是方便工作而已,誰先有賺錢能力就可以選擇不讀大學,沒有好爭論的。很多時顯然高學歷為了平衡多年以來的奮力讀書,以為不好好以高輕低是個大遺憾,這真是笑話。
韓寒的文字
我同樣討厭上學,所以我非常理解韓寒,但我是比不上韓寒,他十八歲出書,我十八歲連《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不知道有什么區別。他從小酷愛讀書,而我則沉迷于游戲中,所謂習相遠也。我這兩年來看過寫小說,也試圖寫過小說,認識了韓寒,我翻了《三重門》而且對于韓寒的文字是挺贊賞的,他的文字標志著網絡文學語言的流行。那兩個專家是不可能知道他的文字從哪里來的,韓寒的文筆跟我以前看過的文學作品是很不相同的,比較相似《我的人渣生活》(網絡小說)。韓寒自己也說過喜歡梁實秋,和錢鐘書。我翻查一下梁實秋的散文風格主要是以挖眾取寵的筆法來寫,而錢鐘書的圍城比較有點顯擺學術性的感覺,比如三重門的林雨翔簡直就是照搬方鴻儒過來,林雨翔寫文言文書信,還有說什么道德經,明明顯擺學識。他充滿很現代感的文筆,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有一定影響,但最大的應該還從泡社區,論壇積累出來的。韓寒那樣的文字其實不難寫,多上網溜達就很容易掌握,他受讀者歡迎,某程度也迎合了讀者喜歡網絡文字的表達的方式,直接,幽默,惡搞。
由于不是學術研究暫時不多講,只舉個泡網的例子“馮小剛拖女新聞”,網友會這樣評論。
甲說:拍照的肯定想報復
乙說:是他報復自己
丙說:馮小剛是誰?無聊。
丁說:你太無知了,馮小剛都不認識,告訴你吧,他就是打乒乓球的。
韓寒的文字表達風格的大概就是這樣的。像這樣的文筆表達方式,一般讀文學的人是比較難寫出來,好強自信又調皮搗蛋的人比較容易學會。我想韓寒批評老作家沒有文采的原因,大概是因其欠缺文字生氣活力。
韓寒的罵街
韓寒找名人罵街確實有炒作的嫌疑,但是更大的還是本身的輕狂所致。如果我叫你去罵王朔你敢不敢?你當然會掂量自己的力度到什么斤兩,抗壓能力有在多少,要是被別人幾句話就尋死的那簡直就是自討苦吃。但如果你認定韓寒找名人罵街完全沒有炒作嫌疑也不正確。我就敢罵名人,不關王朔多流氓。草根找名人罵街是百分之百贏定的,不是說他口才好,而是名人的地位不同造成是階層的歧視,上面人就是看不起你,不屑跟你計較。最切實的例子,我曾經在榮松先生的博客留言說他的博客不更新,沒人會看,后來haiyan姐認為我說的話有點不敬,其實我壓根就沒有那點意思,隨之留言解釋,後來上榮松的博客,知道他也登錄了好幾次,他甚至到我博客溜達過,只不過就不給予留言回應,這便我說的上面人放不下架子,不屑跟下人計較的例子。下面人是江湖小米無人認識,罵街不用負責,而有地位的名人則動輒被人指指點點。比如無名小卒找學者罵街,先講些不負責任的話,再而搬弄是非一番,最后再狠狠罵道:我操你老娘。由于不是討論學術問題,學者肯定不理踩你,首先你所搬弄的是非,公眾議論肯定有議論,而且你自己家人沒有被回罵,你肯定沒有輸,沒輸就說明贏了,那么在精神上他老媽也被你騎上了。這是不戰而勝。如果他跟你論戰一定損失重大,第一是他的時間用來賺錢,時間成本大,你時間用來睡覺,時間成本近乎零。他這是金錢損失。如果他回敬罵娘,他死得更慘,經營多年的君子牌照毀于一旦,人家便批評他太計較!而且他的回應更惹得媒體把聚光燈照到你身上,你紅得發紫,肯定是大贏家了。這是戰亦勝。
大家明白這道理后,就知道韓寒罵街并不高超,誰都可以罵贏他,因為他沒時間陪你玩。而且他的輕狂很正常不是什么另類的文化,《對話》中他一直在做自己,沒有所謂的表演,專家太高估了韓寒,而且也正好驗證了專家只是紙上談兵往往不切實際。
我看了一個《對話》就能說出韓寒的真實性格,而且說得比專家正確萬倍。如果當時真要搞個什么研究韓寒現象的話,我肯定是搞贏專家,我是從自身的想法去看待韓寒,都是年少人,只是他讀書的歷史比我早十多年而已。
我不是韓迷,對他不敢興趣,初略講講只為證明專家的不濟而已,沒必要寫得太深入。其實我可以不發這文章,立刻收集韓寒出道以來的資料,再去搜素他出版的書籍,整理后寫出全面的《評判韓寒》一書,肯定是賺錢的。我干嘛要浪費時間幫他著書立說,還不如讀好書。媽的,我這里就教了些癡呆的抄襲者,記得別忘恩,稿費捐點給環境保護機構就,我是一粒沙子呼吁大家愛護自然。
《對話》節目還談到韓寒上考場,評判員刁難韓寒,就地扔紙進杯出題,韓寒揮筆一就寫成《杯中窺人》。觀眾一聽,羨慕之情從表情都能讀出來:“太了不得了,真天才也!”其實這有什么奇怪。報道說過他從小酷愛讀書,翻了無數書本,一個人的腦袋里裝著那么多書本,臨場考題有何難?需要什么資料信手拈來,就如抄襲課本而已。視頻中還見到他引用了《三字經》只是沒有被主持人讀出來而已。如果你沒有讀《三字經》你如何做引用?總不能要求你你另創一本《三字經》。所以作文首要條件必須有充分的資料引用。
我解讀韓寒,你們覺得他不牛了,沒有神秘感不崇拜他了,那別怪我。要怪就怪兩個專家弄玄乎,老誤會他,搞得韓寒差點想砍人,惟公眾場合不好殺人,只好找個大媽對罵兩句泄憤。這下子,你們似乎被迷住了,都覺得他很酷,有性格。其實韓寒應該感謝專家的誤讀,要是遇到我,他最多兩淚汪汪地說:“哥們太了解我了,相見恨晚。”若是這樣的場面,你們猜會怎樣。我不告訴你們,肯定猜不出。結果當然是有一半的韓迷支持郭敬明去了。原因是你們看不到韓寒的輕狂。韓寒的出道以來如果沒有輕狂的性格,你們不會看他的書。我看過《三重門》只覺可玩味一下罷了,小說整體而言是站不住腳的。相信很多人沒有看完。
回應
中國有那么多韓迷,我寫了《批判韓寒》一文就算了,竟然還敢放到天涯社區去,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板磚四飛,我太不智,誰都知道崇拜心理有多厲害,我這一文說韓寒很普通還不被人砍死,簡直自討苦吃。韓迷看完文章立刻找罵,流血受傷的不計其數,唉,太傷心了我也不想那樣,不過沒辦法,人家一找我渣子,我幾句話塞了他們的口,弄得後面的講了我的威風都不敢發言了。我見情況不妙人氣太低了,查看一千多條,而回覆才60多條還包括我的,後來屢下戰書,要求牛人挑戰我,展開罵戰,不知后果如何,暫時還沒發現一個牛人讓我難堪。
这样好文竞没人评论呀?~赞一个~
http://club.vodone.com/html/50/25468950-66468.html
韓寒只是個批判家~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是
我曾看一篇報道,說韓寒是當代魯迅,邊上附了一張他的照片,一貫玩世不恭的表情。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文明人,猛然間,卻想破口大罵。可是我也很快平息了自己的情緒。我想,那個人一定沒有好好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一點都不瞭解魯迅先生。他一定以為,魯迅先生只是一個批判家的存在。無知者無罪,我願意原諒那個無知的人,以及他不經意帶給魯迅先生的侮辱。
在白色恐怖瀰漫的年代,一個作家不是僅僅憑著創作的熱情就可以生存下來的。魯迅先生不是為了批判這個世界而寫作的,他是飽含了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愛和關懷而創作的。他說「我以我血薦軒轅」,他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他仍不放棄,在病痛和恐怖的籠罩下,依然鼓勵了一批批的年輕人。他是用了自己的血和生命,證明了自己熱愛。他無愧於文字,無愧於天地。
那韓寒呢。不錯,他是針砭時政。他說的也一點也不錯。可是,他說的,又有什麼是我們說不出的呢!他質疑現在的教育,質疑所謂的愛國教育,質疑政府,質疑社會。可以這些質疑之後呢?他又做了什麼?汶川地震的時候,從不可能的高度空降而下的人不是他韓寒,據說第一時間趕往了災區,可是他趕往的又是什麼地方呢,安全地帶?捐助一所學校又算什麼呢,人們總以為愛是某種行動,不是的,愛是一種習慣,愛也無微不至。辯論屆的人士應該都知道一個辯題,善心是真善,還是善舉是真善。我義無反顧的站在前者。一個富翁可以拿出一百萬一千萬去做慈善,做完了呢,他不是依舊在他的別墅裡快活,那錢不過是他的一個零頭,那些人最後怎麼樣,他也不會去在乎。可是,一個乞丐只能捐出自己僅有的一塊錢,同樣的行為,因為數額問題,我們就可以忽視那個乞丐麼!只有苦難的人可以懂苦難的人。韓寒,他應該心存感激,至少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至少不用想我們的先輩還要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
是,我不否認,現在的中國社會,有太多問題。最近中美關係緊張。人民幣又要升值。房價久高不下。也有些人弄權弄勢。人和人之間的公信度下降。這些問題,我們誰會看不到。我們都看到了。可是因為這樣我們就要學韓寒,罵,把這個社會罵到千瘡百孔?這個社會,從來不缺批判家,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可是,我們需要的不是批判家。我們需要的是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像一個父親,一手狠狠打在孩子身上,心頭卻依舊是濃濃的愛意。
韓寒稱不上當代魯迅。無論他看問題有多麼深刻,總可以找到一個人替代他,像李敖。他和魯迅先生的不同就在於我們可以在魯迅先生的字裡行間體味他對這個民族的愛,而韓寒,我不知道。
我不曉得為什麼大家都那麼追捧韓寒。為了他可以高姿態對待他的六盞紅燈,還是他玩世不恭的態度。是什麼讓那麼多人甘心買他的書,然後供他開賽車!
我也想起廈門大學的易中天。他賣品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在杭州的簽售會,用壞了八支籤字筆,有按摩師在身邊不斷給他按摩。我透過電視鏡頭只覺得可笑。對於易中天熱潮,北京一位作家曾說,我不想對易中天教授作任何評價,我只是覺得悲哀。越多的人喜歡他的作品,只能說明,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自己看書,而是拾人牙慧。
魯迅先生說,我也不願意別人勸我去吃他所愛吃的東西。這才是有思想者的語言。
韓寒的話不錯,易中天的話也不錯。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我只悲哀,為什麼大家要跟在他們後面,人云亦云。
我想如果一定要歸納一個當今社會的問題,那麼在中國,就是教育問題。教育的唯一問題,只在於它教出的小孩,有思想的都喜歡發牢騷,發完牢騷就出國去了。沒有思想的呢,就只跟風,跟在被人後面,忘了自己的名字。當然,還有些人,寫了些什麼,說了寫什麼,大家覺得他們很有思想。可是,我想,他們總會被忘記的。因為他們誰也不是魯迅!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3734
爲何這兩位批韓寒的網友都生了病?(楨:反之亦然!)
談點職業話題,本文絕不是批評誰是誰非,而是談談人的心理衛生。
一位網友經常批判韓寒,他最近的健康狀態不佳,文章中顯示他似乎處在亞健康狀態,我看了他的文章後,覺得他的健康主要是因爲如下幾個原因:
1:生物鍾顛倒,他很多文章是半夜和淩晨發表的。
2:過于憤世嫉俗。寫雜文時評的人大多有些憤世嫉俗特點,但是過于憤世嫉俗對身體就有害了。
3:對韓寒始終看不慣,可以看出他性格上有一定的偏執。應該說,韓寒的觀點也不都是正確的,我也寫過批判韓寒的文章,但是韓寒的絕大多數觀點還是值得贊賞的。將韓寒文章中的一些誇大、刻薄、刁鑽的語境去掉,韓寒的大部分觀點還是站得住腳的。打個比方,韓寒近日批判世博會的文章,言詞刻薄了些,但80%說得還是有道理的。
另外還有一個網友。這個人雜文寫得很深刻,文筆也不錯。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這個人性格很偏執。他90%的文章都不是批判貪官污吏社會醜惡的,而是批判韓寒的。我刻意搜索了他網上的所有文章,發現他批判韓寒批了好幾年,幾乎是韓寒每更新一篇博客,他就寫一篇批韓寒文章,有時一天要寫好幾篇。
我就有點擔心,這人這樣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果不其然,在他個人博客裏我看到他難得的一篇不批韓寒的文章,文中他爲自己的失眠而煩惱。
我心裏想,這樣的偏執性格怎麽能不失眠了。而且我幾乎可以定論,他不但失眠,可能腸胃功能也不協調。
一個人總是人和事看不慣,偏執的長年累月的批判韓寒一個人,而韓寒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他這樣的批判就成爲一種火上澆油的惡劣情緒的惡性循環。批判的對手不知道、不回應,批判的文章也缺少讀者認同,或者根本沒人看,這種批判就會陷入自言自語、自尋煩惱的郁悶狀態。
偏執——煩躁——憂郁——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失眠、心慌氣短、腸胃失調——最終身體免疫力下降。
雜文是一種特殊的文體,雜文題材很豐富,有政論、時評、文化、民俗、文學等等。
雜文也有風趣詼諧、輕松幽默的。但總體來說,雜文未必都是批判性的,但是批判是雜文很主要的特點,所以,有人將投槍匕首作爲雜文的一個重要特點。
因爲雜文的這個特點,所以,雜文作者文風如果過于偏執,勢必會影響情緒,長期偏執于批判某一個人、某一個具體的事情,容易惡性循環的惡化自己的情緒。
惡劣的情緒容易導致失眠、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等亞健康問題。甚至,長期的亞健康容易導致增加患癌症和憂郁症的危險。
所以,有不少作家因患憂郁症而自殺。著名的病例有跳樓自殺的徐遲,海明威,川端康成。
如果一味針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窮追不舍,成年累月的批駁。這既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影響我們的情緒,並導致讀者閱讀的審美疲勞。
所以,我們寫雜文應該將自己的心胸放大,將自己的視角放大,所謂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可以寫的東西很多,不要長年累月的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批評一個人、一件事上。這樣容易偏執、容易鑽牛角尖,最終容易導致心態失衡,引起亞健康,患上心身疾病。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我們的耳朵應該聽到多樣化的聲音,這樣我們雜文的筆觸就會更博大一些。以一種有胸懷的文字、博大的視界來批評社會、闡述思想。
韓寒是個有正義感的青年,他的叛逆性格有優點也有缺點,筆者也批評過韓寒,不能神話韓寒,也不能將韓寒批駁得一無是處。這才是正確的以平等平視的視角看待文學青年韓寒。
http://6066.info/597/
關于韓寒 2008-10-11 來自: 範萊麗雅
說實話,我一直挺看不起韓寒的。我不喜歡整天刻薄別人,滿嘴小聰明,自己卻毫無建樹的小男人。
批評別人,是件非常容易事情。只要看過幾年書,莫要說巴金冰心,就是莎士比亞契訶夫的缺點也是張口就來。以叛逆形象出現的他,在多年沒有作品的情況下,要維持自己的人氣,能做的事情,只有弄出和大師作對的樣子。
其實韓寒內心很虛弱。他罵了別人文章過時,文字垃圾,可他更怕別人指責自己其實早已江郎才盡或者根本就是先天不足,所以他在罵過人後,立刻擺出“我只是普通讀者”的姿態,擺出“我不和你們玩兒”的模樣。完全一副小無賴的嘴臉。
韓寒其實看書不多,眼界就更談不上了。看韓寒的博客,他的淺薄和無知真讓我替他汗顔。什麽叫做少見多怪,韓寒和他的粉絲們就是典型。當然,此話一說,必然得罪很多人,但的確如此。韓寒一門心思拜倒在錢鍾書的腳下,看不見別的作家,粉絲們一門心思拜倒在韓寒腳下,聽不見別人的話。
對于是否應該受高等教育的問題,我只覺得,進入高等教育的途徑或許不是很不科學的(我也是極不適應的那種,考試心理素質超差),但是,韓寒如果你接受了高等教育,一定會從容很多,不會像現在這樣天天整事作秀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366455/
批判韓寒會有什麽風險?
鞭笞韓寒,要冒很多種風險。
在韓粉或類韓粉眼裏,凡是寫文鞭笞韓寒的人,要麽是出于嫉妒,要麽是借韓寒這個名人[至于他是怎麽出名的先不提]來炒作自己,要麽是身在醬缸裏面的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圍剿韓寒。
當然,更多的風險暫且不提,主要的嚴重的能積毀銷骨的風險,大概就是以上三種罷。
針對韓粉或類韓粉給我羅織的第一個罪名,即嫉妒韓寒的問題,我在《我確實有點嫉妒韓寒》一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所以在此不想再重複。
針對他們給我羅織的第二條罪名,即借韓寒這個名人來炒作自己的問題,我本不屑作出任何解釋,無奈有人已經擅自代表我發布了“聲明”,並用他們自己的想象“證明”了我本人是因爲想借韓寒這個名人來炒作我自己的“事實”,所以我不得不在此糾正一下某類人總喜歡擅自代表他人的一廂情願的卑鄙行爲,是很滑稽可笑的,也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常流氓的行爲。
“借韓寒來炒作自己”這個罪名,實在滑稽,實在不可理喻。既然我敢鞭笞他,就從沒打算借他的“名人”效應炒作我自己,我若真想炒作我自己,也該想辦法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而韓寒的形象在我眼裏不過是個混迹于文學界裏的跳梁小醜,不過是個流浪在愚樂界裏的地痞流氓,他究竟有什麽地方值得我把他看成爲“巨人”?
若寫文鞭笞韓寒就等于借韓寒炒作自己,那這個世界上還有“鞭笞”這個概念的容身之處麽?
那麽多人都寫雜文鞭笞過貪官,尤其是鞭笞過一些被媒體曝光了的貪官,而那些貪官,自然也都是很有些知名度的“大人物”,若按照韓粉或類韓粉的“理論”,那麽舉凡寫雜文鞭笞過貪官的人也一定是借那些貪官之名炒作他們自己了?
鞭笞貪官和鞭笞韓寒,雖然鞭笞的性質不同,但鞭笞的目的都一樣,殊途同歸的結果無非是鞭笞假惡醜。
我若真想通過名人炒作自己,也會慎重地選擇炒作的對象,不論我再怎麽糊塗,也絕不會去選擇像韓寒這種寫作水平相當不入流的文壇敗類:我大可以去大罵蘇東坡的詩詞如何沒有價值或大罵李白如何不會寫詩等等,我認爲用如此方式的炒作才可能會産生炒作效應,正如韓寒不認可老舍巴金徐志摩朱自清等——“通過韓寒炒作自己”的罪名,也不過就是韓粉或類韓粉們通過一廂情願的“代表”所代言的腦殘思維罷了。他們很喜歡把韓寒當成他們的精神領袖,同時還喜歡到處去強迫其他人也把韓寒當成精神領袖,而持不同論點的人一旦鞭笞“精神領袖”的狗屁謬論,在他們眼裏就是“通過韓寒炒作自己”。
韓粉或類韓粉,在你們眼裏,韓寒也許是你們的精神領袖,但絕不是我的精神領袖,甚至有更多的人都不認可韓寒這個“精神領袖”,至于“既然你不崇拜韓寒,那你崇拜誰?”這樣弱智這樣腦殘的問題,就不要再提出來罷,因爲我拒絕搞個人崇拜——不論是讓別人崇拜我還是妄想讓我去崇拜別人,對我而言都是智商低的人所搞出來的腦殘笑話。
針對第三個罪名,即“圍剿韓寒的人都是醬缸裏的蛆”之罪名,原本也不屑于作出回答。但現在的實際情形是:若繼續對這個罪名保持沈默,那麽某些韓粉或類韓粉還真就喜歡蹬鼻子上臉,簡直就是給臉不要臉。
首先這個罪名的邏輯有問題,鞭笞韓寒並不等于圍剿韓寒,圍剿的定義是爲了達到消滅的目的,而鞭笞的內涵卻是爲了揭發並打擊假惡醜,在韓寒身上若不存在那麽多假惡醜的東西,誰稀罕去鞭笞他?誰又有閑功夫去關注他?所以鞭笞韓寒不等于圍剿韓寒,更不必把“鞭笞”的定義一廂情願地給解釋成“圍剿”:若某些韓粉或類韓粉對“鞭笞”和“圍剿”這兩個詞的根本區別都搞不清楚,那麽我建議他們回到小學重新學一遍基礎語文。
至于鞭笞了韓寒就等于“醬缸裏的蛆”的理論,我認爲是個根本不堪一擊的強盜邏輯。
是不是舉凡寫文鞭笞過貪官的人,也都是醬缸裏的蛆呢?我說過:鞭笞貪官和鞭笞韓寒,雖然鞭笞的性質不同,但鞭笞的目的都一樣,殊途同歸的結果無非是鞭笞假惡醜。
鞭笞假惡醜的人,就一定等于醬缸裏的蛆?是不是韓粉或類韓粉所定義的醬缸裏的蛆就一定是蛆?哪怕他們不是蛆也一定要爲了迎合韓粉而去做個蛆?不過若參照一下絕大多數韓粉或類韓粉們慣用的強盜邏輯,舉凡敢對韓寒不敬的人,根本不用經過法庭這一關就可以拉出去輪奸或槍斃,有些人可能爲了不被韓粉或類韓粉們拉出去輪奸或槍斃,也許就真的骨頭一軟做了那麽幾回醬缸裏的蛆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dba0f0100hhpc.html
韓寒是一張惡魔的畫皮
如何准確定義韓寒,是一件頗費腦細胞的事兒,針對韓寒個人而言,使用諸如“腦殘”,“人渣”,“流氓”,“無德文痞”,“上海的一塊糞屎”,“亂咬人的瘋狗”等等字眼去形容他都絲毫不過分,但問題是韓寒早已刮起了泛韓寒現象,這些現象發自惡本性的居多,出自善良人之口的幾乎絕無僅有。
把韓寒與泛韓寒現象一並討論,我只能歸結出一個結論:韓寒是一張惡魔的畫皮。
韓寒所代表的,是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部分,而不是光明和善良的一面。
韓寒所大張旗鼓去宣揚的,往往不過是惡性的明目張膽,而非善性與理性的回歸。
韓寒的冷箭和冷屁,的確傷害了不少原本有點爭議的人-事-物,同時也爲很多和韓寒同樣內心黑暗心理肮髒的人渣們提供了發泄他們黑暗內心的渠道。
韓寒,是黑暗勢力得以粉墨登場的爪牙,是惡魔用來搶掠輿論話語權的畫皮!
韓寒的炒作能屢屢得逞的原因,是利用了國人喜歡苛求完美的心理。
現代詩歌及某些現代詩人生了點病,韓寒不是想辦法去尋求治病的良方,而是認爲現代詩歌和現代詩人都應該去死。爲什麽他這麽希望詩人和詩歌都快點死掉呢?因爲他不喜歡現代詩人,也不喜歡現代詩歌,尤其是因爲他寫不出有價值的現代詩歌。
韓寒認定:凡是不完美的人-事-物,應該一律槍斃,比如作協,比如電影《孔子》等。
不完美的人-事-物,就應該一律槍斃麽?
反過來想,在這個世界上,究竟什麽樣的人-事-物才算是真正完美的?你韓寒完美麽?你韓寒身上有一點點美感麽?
國人喜歡苛求完美,當然只是喜歡對身外的人-事-物去苛求完美,而不是對自己的言行也苛求完美。
韓寒就利用國人喜歡對他人苛求完美的心理,對任何有可能成爲輿論焦點的人-事-物都不遺余力地去攻擊:當大家正熱烈地討論一部小說的文藝性時,韓寒會出乎大衆意料地跳出來破口大罵寫那部小說的作者臉上長了難看的痣或作者小時得過小兒麻痹症之類,然後聽衆就會發愣:這究竟是怎麽回事?難道小說的文藝性與作者的臉上是否長了痣或是否得過小兒麻痹症還有關系?
大多數人自然會認爲沒有關系,但韓寒就認定有關系,不但韓寒認定有關系,他的那些糞屎也會跟著韓寒亂起哄。
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連自己身上存有污點都不知自省的文人,算個啥狗屁作家呀!
韓寒只是一張惡魔的畫皮:這張畫皮不但絲毫不具有電影《畫皮》裏面的那張畫皮的美感,相反倒是極端的醜陋和惡心。
若不完美的人-事-物真的該被槍斃,那麽我認爲首先應該就地正法的家夥應該是韓寒及他的那群糞屎。
韓寒及他的那群糞屎,不但不具備絲毫的美感和善心,相反還假惡醜到令人極端厭惡的地步,若他們不被槍斃,天理何在?
韓寒在十年間所攻擊過的人-事-物數不勝數,當然舉凡被他給攻擊過的人-事-物,幾乎都存在或多或少或壓根就是通過造謠誹謗所産生的缺點,而韓寒卻熱衷于抓住別人的小缺點對之大放冷箭。
有點缺點就該被韓寒槍斃?有點缺點就能徹底抹殺被韓寒所攻擊過的那些人-事-物之優秀一面?
韓寒想槍斃劉謙,沒有得逞後轉而遷怒于董卿;韓寒想槍斃語文教育,沒有得逞後轉而破口大罵語文課本裏的文章都是奴才文章;韓寒想槍斃現代詩歌及現代詩人,被詩人罵得狗血噴頭後轉而力捧安妮寶貝和徐靜蕾的博文寫的如何有水平;韓寒想槍斃民主,沒有得逞後破口大罵“通向民主道路的最大阻礙就是人民”;韓寒想舔美國婊子沙朗斯通的菊花還想獨霸輿論,在備受國人的非議後狗急跳牆地撕爛了他那假裝高傲的外表,聲嘶力竭地喊出“不要動不動就舉國暴怒”。
仔細想想,韓寒還真就是一張惡魔的畫皮:其渾身上下都是潰爛化膿的爛瘡毒瘤,他的那些流氓言論,把人性的醜惡面幾乎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他的那些糞屎們自然也都沒閑著,他們高舉著韓寒這個爛瘡教的教主旗幟,不遺余力地四處傳銷著韓寒的毒瘤哲學:很多原本善良的孩子在韓寒的影響下瘋狂退學,很多不學無術的混混在韓寒的教唆下打著追求自由的旗號到處造謠誹謗無事生非且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這個世界有善良,韓寒沒有,這個世界有寬容,韓寒沒有,這個世界允許不完美的存在,韓寒不允許,這個世界有惡毒的攻擊和流氓的炒作,韓寒對此最熱衷。
韓寒推行的是下流與黑暗,追求的是不學無術與唯我獨尊,期待的是建立並擴張拜韓寒教,終極欲望是毀滅一切不完美的,並扶植一切絲毫不具美感的人-事-物。
當然,韓寒這麽做的最終目的自然都是爲了商業炒作。
2010年3月17日 山野居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dba0f0100hflh.html
韓寒什麼時候會OUT 2010-04-08 李鐵
最近,《時代週刊》公佈了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候選人名單,除了奧巴馬、希拉裏、李光耀這些“老套”的候選人之外,韓寒也位列其中,這令韓寒的粉絲們有點受寵若驚。
《時代週刊》賦予韓寒的頭銜是“中國最暢銷的作家之一”,而實際上,韓寒今天的盛名絕大多數並不是因為那幾本上了暢銷書排行榜的文學作品,如果僅僅是因為那幾本諷刺中國教育的小說,韓寒真還很難實現與郭敬明的多大區分。
儘管他本人相當不屑郭敬明,但遺憾的是,他早期小說的讀者,和郭敬明的讀者,區別只是一個中學班級裏不同的群體而已。即使他的小說再暢銷,恐怕也很少有25歲以上的讀者關注。如今盛讚韓寒的一些文化名人,比如鄢烈山、張鳴、梁文道、陳丹青等人,也很少有人會去看他的小說。
當然也不是因為他的賽車成績,苛刻一點說,對於普通公眾,韓寒參加的那些賽車賽事可能還沒他本人有名。更不可能是因為他長得帥,儘管他的髮型和長相都酷似謝霆鋒,但即使完全整容成了謝霆鋒,也上不了《時代週刊》的榜單啊。
今天的韓寒,核心競爭力還是要落在“公民韓寒”、“公共知識分子韓寒”、“意見領袖”這一面上。當然,一流的國內賽車手、暢銷書作家、帥哥,這些身份無疑也使“公民”、“公共知識分子”的頭銜,來得更容易一些,更炫目一些。
不管他本人口頭上喜不喜歡這些頭銜,但這是事實:今天韓寒的公眾影響力主要來自他的部落格,來自他在部落格中對各種社會熱點事件的辛辣評論。
韓寒是當代魯迅嗎?
截至4月7日,韓寒的主部落格的累計訪問量已經達到了3.46億次,早就成為了中國點擊量最大的部落格。他達到這一訪問量,只用了253篇文章。一篇文章的點擊量過百萬,可謂是家常便飯。以最近的一篇《韓峰是個好幹部》為例,閱讀116萬次,評論1.1萬條,轉載1190次,收藏619次。
試問,當今中國,乃至當今世界,有幾人的言論能有如此的影響力?
韓寒是不是當代的魯迅?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事實已經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作為這個時代的意見領袖,他的言論已經深深嵌入到了諸多公共事件當中。僅以影響力論,韓寒不是當代魯迅,誰是?
韓寒的走紅一不靠權力,二不靠有組織的炒作,而且還不能說他是靠媚俗,因為他贏得了不少大牌公共知識分子的讚賞。從這個角度來講,他肯定是個中高手。
我常覺得人的思維能力應該細分為很多不同的區域,就好像有人數學天生厲害但外語總是不及格一樣,是很不同的一些天賦。對於社會政治等問題的一種批判思維能力,一種識別謊言的綜合判斷能力,是有別於智商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很難用考試來測試。甚至與知識的多寡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相信很多人都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同樣是考上清華的省狀元,但在有關社會、政治、歷史等問題的判斷上,批判思維能力差距極大,有人天生判斷敏銳而精準,有人卻極容易被矇騙,甚至可以被稱為“腦殘”。
我們姑且稱這種能力為“批判思維能力”,對於公共知識分子而言,這種能力具有核心價值。在我看來,韓寒的“批判思維能力”很強大,天分相當高。僅就天賦而言,國內時評界的名家能比得上韓寒的,為數不多。
他的敏銳常讓我想起傅斯年,一個“批判思維能力”在胡適之上的人。即使韓寒沒走作家的路,最後做了學者,我相信他的學問也一定做得不錯,至少充滿靈氣。
這可能也是韓寒不屑于一幫教授們的批評的原因,因為以大多數批評者的能力,還跟不上韓寒的思維。
我並不認為韓寒很狂,很叛逆。狂嘛,像這麼聰明的人難免都有那麼一點。叛逆則完全說不上,因為在絕大多數社會問題的判斷上,韓寒秉承的是當今世界最主流的價值與常識,只是在我們這個特殊的語境下,有些人卻覺得這是叛逆。這就不是韓寒的問題了。
這個“魯迅”太山寨
從韓寒開始走紅一直到現在,對他的評價一直都充滿爭議,對韓寒的水準不屑的文化人,絕不在少數。這些批評,韓寒本人顯然已經無法作簡單回應,因為其中的很多批評,是切中了韓寒的局限。如果對這些批評進行一個粗略的概括,那就是:韓寒的評論缺乏技術含量。
不管是批評還是讚美韓寒的人,都會提到韓寒說的都是“常識”。讚美他的可以說,他用諧趣的語言捍衛了常識,其實有時候這個時代最缺的就是常識。比如,陳丹青說韓寒只是“一個說了大實話”的人。鄭淵潔說他很像《皇帝的新衣》中說真話的小孩。
批評他的人說,韓寒僅僅只知道一些常識,認為韓寒的文章其實沒有多大價值,只是擅長痛打落水狗,他所“針砭”的時弊,都是思維健全的公眾早已看清的流弊而已。這些東西,並不需要多大的洞察力,更像是加長版的新概念作文,對思想的推進功能不明顯。說這就是公共知識分子的思考,實在是說我中華無人。
而被韓寒的粉絲們大為推崇的文采,不過是些抖抖小機靈的俏皮文字。這些油滑的插科打諢文章和脫口秀差不多,其啟蒙意義相當有限。或者說,韓寒的文章還難說有多大的啟蒙意義,因為那些喜歡讀韓寒部落格的讀者,早已經對這些問題有了相同的判斷,閱讀只是尋求一種一起圍毆的快感而已。韓寒的文章,既沒有為讀者們提供一些新的知識,也沒有提供一種新的視角,狂歡之後,倒沒剩下什麼。
“老虎們”都到哪去了
哪個時代都需要一些機靈的插科打諢的“怪才”,但一般來講,這樣的“怪才”不太可能成為一個時代公共知識分子的主流,更別說成為一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但韓寒做到了。這顯然不是因為韓寒的個人有多偉大,而是這個時代出了點問題。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老虎們”都到哪去了?
按照常理,承擔啟蒙重任的公共知識分子,學院派應該是主流,因為他們能最先突破資訊和理論的封閉,在理論和知識上都具有優勢。但自打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學院派集體衰落了。發生了什麼事?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思考當下的社會問題,公眾似乎已經不再需要多複雜的理論和多有技術含量的東西。
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奇怪,我們來看看三十年來思想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妨礙中國社會進步的主要還在於思想層面的欠缺,也就是說,經過了長時間的混亂,整個知識和思想資源極其匱乏,人們還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社會進步的最大阻力在於與一些錯誤的思想作戰。一旦人們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一定會照著對的方向去做。因為在改革初期,來自於利益層面的阻力很小。
在這個背景下,啟蒙的主要需求就是知識,因此,從8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幾年,學院知識分子英雄輩出。至今活躍的學院派知識分子,幾乎都是那個時代冒出頭來的。
在那十幾年裏,啟蒙的幾條主線都在幾個學術領域裏推進,有對當代史的研究與反思,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批判,還有對西方經典及理論的譯介與傳播。從8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中期,你可以看到研究與思考越來越深入,學理上的探討越來越精緻和專業。
開始是一批老先生帶著剛冒出頭的青年一輩從普及常識入手,從極其有限的學術資源來闡釋啟蒙,李慎之、王元化等老先生帶著恢復高考後的新三界們開始了破冰之旅。到90年代初,一批學術訓練更加健全的新銳逐漸成長起來,學問和思想都越來越成熟。將早期的《走向未來叢書》的那批參與者與後來留學歸國的劉小楓等人所做的學問與思考作個對比,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一個進步的軌跡。學者們的西學越來越好,看問題也越來越深入。
在90年代中期,新三界一代挑起了公共知識分子的大梁,劉小楓、秦暉、徐友漁、賀衛方、朱學勤等人都是那個時代的活躍人物。而他們的70後學生輩,繼續學術思想推進的勢頭本來毫無懸念,因為他們有著比新三界們更健全的學術訓練,外語功底也更紮實,很多人更是直接從國外學成歸來。
但這批70後的學院派,卻成了思想史上的失蹤者,今天還活躍著的體制內學院派,依然是秦暉等老面孔。這是為何?
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90年代中期之後,改革和社會進步的阻力已經不再是思想和知識的問題,利益成了前進的主要障礙。形成了這樣的局面: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出於利益,就是改不動。隨著矛盾與問題的積累,中國的許多問題已經成了禿子頭上的蝨子,有點正常思維的人都能看懂,根本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來指導了,啟蒙事業對學院派知識分子的需求逐漸降低。
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高校的體制問題,糟糕的學術環境和待遇,使得很多的優秀人才不願意去做學術研究。加上高校內體制的巨大束縛,也使得70後、80後的學院派很難有人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冒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近幾年活躍起來的公共知識分子多半都是脫離體制生存的,比如陳丹青、艾未未,還有韓寒。他們都不靠體制內的資源生活。身自由了,心才自由。
網際網路時代言說方式
說到韓寒的走紅,就不能不說網際網路帶來的言說方式的巨大變革。
前面我們說,當改革的阻力由思想變成利益以後,啟蒙就進入了一個瓶頸,而且在這個瓶頸中,一卡就是十幾年。公眾暫時已經不再需要學院派來分析深刻的道理,而對於媒體所展示的各種聳人聽聞的煽情報道,也有了相當的審醜疲勞。
如果道理已經爛熟,而你又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會怎麼辦?調侃與自嘲,正是弱者的典型表達方式。人們開始變得不好好說話了,因為已經沒多少好說的了。而韓寒插科打諢的俏皮話,正好撓到了這個時代的癢處,網際網路的普及為撓癢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服務場所,韓寒也很快因為搔癢而名聞天下。
網際網路給讀者帶來了資訊的爆炸式增長。那個資訊匱乏、一個辦公室訂閱一份報紙、連中縫廣告都捨不得放過的時代已經被網際網路資訊炸沒了。據說網民們閱讀時,在一個頁面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他們更需要快餐,而且,不管多好的文章,都必須輕鬆好玩。這正是最近微博火熱的原因所在,而韓寒的部落格文章,其實就很像微博。
推特公司的創始人傑克始終很難理解,在美國,推特更多的是用來做生活交流的社交網站,而中國的推特用戶們為何卻熱衷於在上面談政治。他不知道,中國的網民們,有時候只是需要一種圍毆的發泄和狂歡,微博的虛擬世界,是最好的場所。也因為同樣的道理,韓寒成了這個時代“最好”的公共知識分子。
虛擬世界裏的圍毆與狂歡,歸根到底太飄渺,當這種找到共鳴的新鮮勁開始過了的時候,當油滑的俏皮話和微博一樣氾濫之後,沒有多少幹貨的韓寒,也自然不會那麼火了。
韓寒說他2000年後就不怎麼看書了。如果我們的社會發展度過了這個煎熬的瓶頸期,當中國的社會問題不再像禿子頭上的蝨子繼續擺在那裏的時候,這個不讀書的韓寒,可能必須拿起書本,搞點更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才能避免被OUT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盼著那個不讀書的韓寒早點OUT了。(另詳參本館:選擇性失聲 學者老矣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院士之怒 邪者叫獸名嘴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finance.ifeng.com/money/wealth/star/20100408/2025235.shtml
韓寒,為何敢於評論一切? 2010-02-22
近日,韓寒在博客上撰文批評魔術師劉謙是帶著一群托兒“忽悠”全國老百姓。劉謙隨即撰文回應稱韓寒不夠專業,無權評論。此後,兩人的文章均神秘消失。論戰事件背後,凸顯出韓寒等知識分子目前遭遇的困境。知識分子們一方面敢言、直言,頭腦清醒,背後無利益糾葛,自然也就擁有了大量支持者,被視為社會的“良心”。但另一方面,當知識分子們突破自己的知識範圍,去評論一些專業性較強的事件時,則往往會露出自己“外行”的短板。韓寒等人成為中國著名的知識分子是中國的幸事,因為這個時代太需要這樣的獨立聲音;但“韓寒現象”的背後,凸顯了其他更多的知識分子們獨立精神的匱乏。
韓寒們被民眾視為自己的“代言人”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推出了50名知名知識分子榜單。近來,有媒體也把八零後作家韓寒歸類為“敢言知識分子”。韓寒在很多人看來是個“另類”,高中輟學,成為暢銷小說作家和賽車手。其實,韓寒的輟學正好讓其免受傳統教育模式的毒害,看問題的視野更為無拘束,更為開闊。 此外,互聯網的發達為其思想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他以博客為陣地,對各種公眾事務、新聞事件發表辛辣獨到的見解。逐漸被很多人奉為精神偶像。在當今的中國,類似韓寒這樣的知識分子之所以受到追捧,就在於他們獨立而大膽的聲音在當下顯得十分的稀缺,他們被民眾視為“代言人”。
相比之下,專家們卻普遍“失聲”
而在眾多領域,本來很有發言權的專家們,卻受到各種力量的掣肘、或者本身受到利益誘惑,缺乏獨立性,面對事務普遍“失聲”。例如在醫療領域,醫院院長們不會站出來自揭家醜;在教育領域,大學校長們也不會痛斥高招問題。這讓公眾轉向了雖然沒那麽專業、但敢言的知識分子。如今的環境下,仗義執言之人本來就不多,能談出有信服力觀點者更是少之又少,一旦有知識分子脫穎而出,更多的媒體會吹捧他們,其影響力也就再度倍增,受到更多人的追捧。
在傳播學上,有一個“沈默的螺旋”效應,當掌握話語權的知識分子們發出某一觀點,並得到了輿論的廣泛認同,即使有人持不同意見,也會因感覺到自己的聲音太弱小而變沈默,甚至轉而支持知識分子們的觀點。在此效應下,知識分子們信心會更加膨脹,敢於評論一切。
韓寒和劉謙的PK,就發生在這種背景之下。韓寒評論魔術,確實是一個不懂魔術的“外行”評論“內行”,露出破綻在所難免。這種情況並不鮮見,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有知識分子站出來評論稱,地震是可以預測的,這與世界主流的地震不可預測的觀點相悖,得不到有說服力的論據支撐,評論自然顯得外行和蒼白。
如果僅靠常識去批判,“韓寒”將不敵“劉謙”
過去的知識分子多是通才,可以跨越不同的領域針對社會而發言。而如今時代的各種社會問題已經異常復雜,人文的因素與技術的因素摻雜在一起,假如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僅僅憑“常識”實施批判,在事務上,韓寒等敢言的知識分子(民眾“代言人”)很難與劉謙之類的技術專家(他們往往是體制的受益者和維護者)競爭。無所不能的知識分子,在技術專家面前評論專業問題,很容易被抓住破綻。 而現狀卻是,有專業知識的知識分子不敢說話,眾多敢說話的知識分子因專業知識不足,靠“常識”發表觀點。
王小波曾說:“一個只會明辨是非的人總是憑胸中的浩然正氣,然後加上一句:難道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任何受過一點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簡直找不到什麽不言而喻的事。”當今世界變化之快,很多問題遠遠超出常識的解釋半徑之外。即使是常識管用的地方,由於各人的經歷不同,他們所擁有的常識經驗也不同。誰也不可能擁有對常識的最終解釋權,一切只能取決於領域中公眾之間的理性討論。
中國知識分子普遍喪失獨立性
縱觀中國知識分子的現狀,其共性是普遍喪失了獨立性。西方在近代社會通過知識分子這個階層強烈地發展了一種“批判的建設性”,西方知識分子非常註重其抗議精神,即堅決跟政府保持距離,不直接合作,它的自我責任是永遠的批判者。
然而在中國當下,專家型知識分子首先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客觀上的原因是,他們往往依附於某種體制或者機構,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出於現實的考慮,他們不願意拋頭露面去評論自己擅長領域內的公共事件。好比說,如果有一個魔術專家站出來與劉謙論戰,顯然要比韓寒更有說服力。但我們也可以推斷,這個人將很難在業內生存下去——因為他觸動不只是劉謙,而是一個體制。
主觀上的原因是,專家型知識分子往往是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是維護者。他們如果“發聲”,也只能是體制的代言人,或者,他們只有選擇沈默“失聲”。
媒體型知識分子:缺乏專業知識,評論淪為“八股”
在當前,經常“發聲”的知識分子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不以專業見長,主要以媒體或網絡為平臺的媒體型知識分子,如韓寒、連嶽等;一類是既從事科研或教學,同時又跨界於媒體或網絡發表公共意見的學院型知識分子,如賀衛方、汪丁丁等。
媒體型知識分子或曰時評家,其長處在於熟悉新聞事實,了解現狀的流變,因此對新聞價值更有體認,對大眾熱點也更為敏感;其弊則在於缺乏深入的專業背景,其評論常常是“一招鮮”,如某著名評論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談經濟問題,就是“更多的市場”,一談社會問題,則離不開“法制的進步”,加上“對權力的限制”,初看尚覺新鮮,久而久之,就難免有八股之嫌,不客氣地說,今日的時評,已有相當之高頭講章氣息,讓人敬而遠之。此外,受限於信息渠道的不暢通,以及自身水準,媒體型知識分子常常陷入為評論而評論的窘況,不僅容易浮於表面,甚或強作解人,貽笑大方。
學院型知識分子:脫離社會基層,視角過於單一
如前所述,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缺乏獨立性,因而少數敢於從公眾立場發言的學院型知識分子顯得更加稀缺。然而,盡管學院型知識分子具有專業背景,但其所涉及的話題卻大多越出了其研究範疇,與媒體型知識分子相比,學院型知識分子的長處在於擁有深入的專業視角,常能道人所不能道,提供這個時代所急需的洞見;其弊則在於身居象牙塔,與社會進程有所隔膜,因此易於陷入“片面的深刻”。學院型知識分子更擅長以觀察者的角度,從外部觀察社會現象,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而不習慣從內部進行觀察,對於最新也相對細微的社會脈動缺乏體認和敏感。
此外,學院型知識分子也容易畫地為牢,對於話題的復雜性和利益關聯有所忽略。幾年前,圍繞圓明園鋪設水工膜引發了廣泛的環保討論,部分理工科背景的學者力證其並沒有造成環境問題,但是,作為一項工程,不僅需要在各種並立的社會需求中作出平衡,也因其耗用大量的資源,而需要立項和審批上滿足基本的程序要求,從工程學專業進行的論證,只應作為多重視角之一,而不能作為唯一的決定力量。
http://lukystar2007.blog.hexun.com.tw/45693027_d.html
“韓寒現象”批判的批判 作者:胡樂樂 2/21/2006
寫在前面的話:“韓寒現象”是目前國內媒體報道的焦點,也是燙手的山芋,這倒難倒了我們的教育界、文化界和整個社會。對韓寒本人和“韓寒現象”的認識與議論頗多,莫衷一是。但概不外乎兩種極具有代表性的派別:褒派和貶派。褒者,嘉其“反叛”的思想、前衛的行爲、大膽的創作;貶者,嗤之反叛的思想、越軌的行爲、幼稚的寫作。那麽,對韓寒、“韓寒現象”究竟是該褒還是該貶呢?我們不能片面評議和主觀臆斷,只能客觀地去認識韓寒、“韓寒現象”。只有這樣,對韓寒本人的評議才是最公平的、對“韓寒現象”的認識才是最正確的。
一、關于韓寒和“韓寒現象”
要解讀“韓寒現象”,就必須首先要了解“韓寒現象”的主人公韓寒,知道他的基本情況。
韓寒,男,今年17歲,爲上海市重點中學松江二中高一年級的一名學生,嗜好文學創作。
韓寒讀初中的那年,他的短篇小說《彎彎的月亮》和《書店》就分別刊登在《少年文藝》(南京)1997年第7期和第9期上。自此一炮打響後,他就迷戀上繼續寫作,沖動一發不可收拾。隨後,他的另外幾篇短篇小說又相繼被《少年文藝》(上海)采用。因此,他的作品還分別榮獲這兩家少年文藝刊物的“少年文藝獎”。1998年中考時,韓寒以低于482錄取最低線14分的成績和長跑特長被松江第二中學破格錄取。1999年,在上海《萌芽》雜志社和北京大學等7所大學聯合舉辦的面向全國中學生的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中,作爲一名高一學生的韓寒,他參選的3篇文章《書店》、《求醫》和《杯中窺人》全部入圍,並最終以《杯中窺人》榮獲一等獎。同年,韓寒在上海《新民晚報》上發表文章揭露批判他所受的應試教育。2000年,他再次參賽,《穿著棉襖洗澡》一文以文筆流暢、思想深刻,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獲得二等獎。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21萬字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並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作序,引起極大轟動。該書剛發行即銷售一空,上市至今,銷售量已逾23萬多冊--即使在韜奮圖書中心,《三重門》也在排行榜之列。不久,他的另一部寫宿舍生活的被他自己號稱“孔慶東的風格像我”的散文、小說集也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小小年紀的韓寒,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的確不簡單;但同時糟的是,他也爲此成就付出了不少代價。韓寒迷戀上寫作後,除了抽時間抓緊讀《錢鍾書傳》、《草原部落》、《資治通鑒》和臺灣作家的書與寫自己的小說《三重門》外,幾乎很少花時間用于文化課學習。原本還不錯的成績便一落再落。1999年,因考試7門課亮紅燈,韓寒按有關規定不得不留級,重讀高一。2000年,4月4日,因期末考試又7門課亮紅燈,萬般無奈之下的韓寒只好辦理了休學一年的手續。休學後,他呆在家中繼續他想幹的事。
知道了韓寒,了解了韓寒的經曆,“韓寒現象”就不難理解了。“韓寒現象”中的“韓寒”代表了現今一部分某一方面極特長的學生的另類式的發展模式。“韓寒”形成一定的規模,便就是“韓寒現象”了。“韓寒現象”的主體的性格大都十分特別,要麽張揚,要麽孤僻。總之,他們在一般的學生群體中十分特殊,或格格不入,或鶴立雞群。在衆人的眼裏,他們是群體、整體的異類、另類等等,反正不和大多數人一樣。除此之外。他們的行爲舉止又十分地大膽,敢走自己願走的路,具有一定的反束縛性。這類學生到一定年齡階段,會本能地感覺到周圍環境和體制的壓抑與限制,表現出異常的作爲。這些學生爲了自己的理想,拒絕所謂的學校教育的全面發展或門門及格與優秀;厭倦現行的正規學校教育模式,不甘沈浸在規則甚多的學校中,卻極崇尚個性自由、自我學習、特長發展,甚至不惜休學與退學。他們一旦脫穎而出,就很難回歸正規的學校教育。“韓寒”們著裝新潮、思想前衛、個性鮮明,有一種放蕩不羈的樣子。“韓寒現象”就是這樣一種教育現象,同時也是這樣一種多元化價值取向的文化和敢于反叛與創新的社會現象。
二一、解讀“韓寒現象”批判
“韓寒現象”牽扯到教育體制變革、文化多元化與融合、社會新價值取向等。因此,“韓寒現象”既是一種教育現象,又是一種文化現象,還是一種社會現象。當然,對“韓寒現象”的批判就有三撥人了。
(一)解讀“韓寒現象”的教育批判
“韓寒現象”的教育批判的典型主張就是大學以下的學生應以全面發展爲主,特長發展爲輔(次)。這種觀點本是對的,但對于“韓寒”,對象的特殊性則決定了它是明顯錯的。反對韓寒的人認爲,韓寒要想成爲一個很出色的作家,就必須要先接受正規、系統的學校教育,這樣才能打好堅實的基礎,以後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和建樹。而這樣做事實上是沒有必要的,也不可能這樣做。一個人才、一個作家,必須要有深厚的功底,沒有是不行的。誠然,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這並不等于說非要一步一步地在學校中學習。要明確的是,從幼兒園入學到大學本科畢業,整整19或20個年頭,而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暫,把大量時間都花在學校,時間效益不是很高;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學到的知識很快就過時,我們還得花更多的時間在校外學。另外,我們不必要就要什麽都學,只要基本的會了就行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白墨博士認爲,韓寒的“作品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如果真是這樣,韓寒的小說就是架在空中的了。白墨從他的職業立場來評一個高一學生的作品恐怕不合適吧。殊不知,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我們知道,任何作者的任何思想意識都是客觀的主觀反映,原形都能從現實中找到,即使是錯誤的同樣也是如此,怎能說是空的、虛的?這豈不是明顯的錯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石博士認爲,“韓寒及韓寒的贊揚者所忽視的主要就是,韓寒的時代不是李白、杜甫的時代,甚至也不是魯迅所處的時代”;網絡時代數理化學得很差是行不通的,“只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就行了,這簡直是癡人說夢”,竟“是一個玩笑”。這實在是令我很困惑不解。韓寒不願意學習數理化,並不等于他不會用電腦、網絡等高科技工具。
至于說韓寒片面發展就更站不住腳了。“他們老說我是偏才,我書法好、作文好、音樂好、攝影好、足球好、長跑好,我怎麽是偏才?”韓寒爲自己辯解道。這個社會,有所謂的全才嗎?有必要嗎?
這裏要特別指出的是,批判者更爲忽視的就是,現行教育教學內容,尤其是數理化等自然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脫節是産生“韓寒現象”的根本原因。別人願意一直在校讀完19或20年,那是別人的事,關韓寒何事?況且是學校不容韓寒這樣的學生,“韓寒”就只得休學、退學。怎能怪罪于韓寒呢?此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二)解讀“韓寒現象”的文化批判
韓寒的《三重門》確實是受錢鍾書大師的《圍城》影響而成的。他初出茅廬,筆法稚嫩些,實屬在所難免。至于說韓寒的《三重門》文化底蘊不如《圍城》,這更正常了,要是韓寒超出了大師,那簡直是真正的怪事。韓寒的初衷肯定是想有所超越《圍城》的文化內涵,我們也很希望如此。有人還說韓寒班門弄斧、閉門造車、依葫蘆畫瓢、畫虎不成反類犬,很幼稚。事實上,武斷地下結論的人是世界上最幼稚的人。再者,文化是要創新和改造的。韓寒只是想試一試,成了就好,不成就算了唄。如果不試,韓寒又怎知《圍城》之深,又怎能趕上錢鍾書,何談最終超過他?誰不是這樣的,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不深逐步到知之深。總之,扼殺、扼殺,除了扼殺,還是扼殺!這樣文化怎能推陳出新、更新換代,不斷發展?當然,一個高一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顯然是微不足道的,畢竟他還很年輕。我們不可一味地苛求韓寒。他正在成長,需要全面的關愛,不澆水施肥、捉蟲犁土就算了,讓他自由生長。爲何要苛刻地批判,反對他勇敢的決擇?
說韓寒反文化,那就更談不上了。事實上韓寒並沒有反文化,他所反的是那些限制這一代人自由成長的陳腐的東西(文化垃圾)。中國文化的痼疾就是保守。我們知道,文化要進一步發展與繁榮,就必須吐垢納新。如果我們13億人每人都反一下,中國文化就會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機和勃勃的活力,中國就不會老是這樣。不支持,不參與就罷了,嚴厲批判反對者,其居心又何爲?難道不是想徹底封殺我們的文化嗎?這些人發言時老忘掉的是,任何文化的發展進步都是與反叛和否定分不開的。不說古代,就說近代的新文化運動,正是那些人高舉反叛的新文化大旗,才推動我們文化的近代化進程,最終才有如今的文化。中國文化確實需要新鮮的空氣,就像人一樣,不然就會憋死。韓寒至少願意去這樣做。我們理應全力支持他。不是嗎?
(三)解讀“韓寒現象”的社會批判
很多人說韓寒很狂,自恃寫得好和又有媒體的炒作,出言太不遜。韓寒確實說過他自己是“一塊上海大金子”,說過他的《三重門》是“50年內無人能及”,也說過他自己“古今不肖無雙”。有些人就抓住了話柄,說韓寒如此如此之狂。其實,這只不過是年輕人在受壓抑後的發泄和自信的表現而已,何必大驚小怪,即使是“狂”,韓寒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也不必坐立不安。更爲重要的是:是這個社會造就了韓寒,逼出了韓寒;韓寒是在無可奈何之下才“造反”的--走自己的路。社會統一的模式、單一的價值取向,壓地韓寒都快喘不過氣來了。剛求的解放,還沒來的及大口呼吸幾下,反對者就尾隨而至,又說韓寒不合群。按照這些人的邏輯,恐怕“合群”就是一模一樣,如工廠的産品一般,可能還有淨重大于多少小于多少吧。不允許出格,就是不允許。梢有個伸胳膊蹺腿的,就會被認爲是出格、不合群。我們的社會難道就是要這樣只會聽話的“合格”者嗎?他們越不安,就越暴露出他們的虛僞。
陳石甚至認爲韓寒“繼承了這個時代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從極端的、狹隘的個人立場對待社會、對待人生、對待文學”。實際上,陳石代表這個社會說出了真話--從狹隘的、極端的、片面的角度來看待它的“人”—人只能爲它服務,人不可出軌。韓寒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我似乎隱約記得人也應該有人權。人爲社會貢獻力量、犧牲自己是對的,但人追求個性也沒錯。社會大環境和形式變了,中國社會已是開放的、包容性極強的社會了。崇尚個性自由、獨立發展權利是大潮流、大趨向。“韓寒現象”正集中體現了社會發展趨勢。現在,中國社會尚處于轉型時期,社會觀念的沖突是難免的,但主導方向絕對不可改變。實際上,中國缺的就是韓寒這樣的敢于破舊立新的時代闖將。“韓寒”們成了氣候,中國就很有希望。
三“韓寒現象”批判的批判
(一)“韓寒現象”教育批判的批判
“韓寒現象”教育批判者原以爲,學校教育是韓寒所必需的。但他們殊不知,應試教育籠不住個性極強的韓寒的。他早就厭惡了這種沒意思的教育,憧憬自由、自我教育和充分發展特長的教育。韓寒覺得現行語文教育極失敗,死板的很。他舉例說,有人給他寄來的用他的文章作分析題的語文題爲:“到底韓寒參加了A.全國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B.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C.‘新概念’全國首屆作文大賽”。“這是什麽玩意兒!”,韓寒出語尖利地說,“考試的目的是什麽?我們的教育真偉大!”韓寒受不了這種所謂的教育,故而從學校出走。韓寒語文課不作筆記,但他卻比作了筆記的學生還好。這又說明了什麽?難道我們只會指責韓寒,不會反思我們的教育弊病嗎?是時候了,我們桎枯式的教育與教育體制早該從“韓寒現象”中找找自己的毛病,徹底反思反思教育本身。是不是這樣,除了反對指責韓寒,反對批判“韓寒現象”外,我們還應向韓寒學習?成材之路決不是只有學校這一條,而是多條。今年年初,江澤民主席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就已明確指出了這一點。
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從作中學”。這在現在還是有極大的現實意義的,我們應大力倡導這種非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非教條的而是靈活的、非模式化而是多樣化的真正能寓教于樂、因材施教的新型教育。學校教育的目的就爲了是讓學生畢業後能更好地生活。韓寒離校發展自己的寫作特長也能達到更好地生活的目的。韓寒反問到,他可以“走出校門去學,在家中學,在路上學,……在成功中學,在失敗中學,……如此豐富多彩的學,如此生動有趣的學,難道會達不到‘高中數理化程度’?寫不出含量很深的作品?”殊途同歸,爲什麽非要韓寒回到學校呢?事實上,韓寒休學前早已作出了以後決不回去複讀的決定。況且韓寒已接受完了九年義務教育,退學自由發展特長並不違法。教育學博士、國家教育部課程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石筠和中國兒童中心副主任陳學鋒很能理解韓寒,也很支持他。他們認爲,讓韓寒學他不喜歡的,強迫是沒用的。他應該有,也有屬于他的方向。
我們的教育非要培養千人一面的,一寫作文就是“啊,我光榮的大橋”(韓寒語)嗎?除此之外,關注生活、反映社會、思考人生、反思自我也同樣是我們教育所要培養的我們國家急需的人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蔣國華認爲我們“一個模子”的教育該停止了。而我們的學校教育的這種模式化的傾向和現象確實很嚴重。韓寒說“我會讓很多人反思自己”。其實,他將會讓所有人來認真反思自己,讓整個教育、文化、社會人來認真反思自己。“韓寒現象”的意義就在于此。
韓寒是個文學特長生,如果他是體育、美術、舞蹈或音樂特長生,想必不會招致如此多的非議。在我看來,我們對特長生的觀念轉變是很有必要的。我不明白,爲什麽韓寒作爲文學特長生卻不能和其他特長生一樣被高校破格錄取呢?另外,所有非議者,都是肇事于性惡說的。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會自主發展,尤其是像韓寒這樣將要成人的學生。我們不應專斷孩子的教育,而應適時地、民主地給孩子提供發展的建設性的意見,以便孩子更好地發展。
除了冠以“不合群”和動輒就責令休學、退學外,我們的教育還有什麽別的好辦法?教育應對一切受教育者負責。這些都是我們公認的教育民主和民主的教育的基本原則。如果我們的教育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那我們辦教育的初衷和終極目的又是什麽?教育不得回避它所承擔的責任。
(二)“韓寒現象”文化批判的批判
文化有它的發展惰性,需要有人叫醒它。而中國文化的惰性就是保守性。韓寒在他的作品中講劣根性,講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壓抑而不敢真正表現自己的解放之願望。這正是生存在這種文化下的人民的典型的寫照與反映。另類式的作品內容,不管恰當不恰當,畢竟或許將會從另一個方面激活我們的文化。大家都知道,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跨掉的一代”並沒有脫跨美國的文化,反而從另一面促進了美國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擔心“韓寒”們會搞壞我們的文化。
一種文學、文化現象作爲一種事實存在,它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客觀價值。“韓寒現象”反映了韓寒這一代文化價值觀念與“韓寒”們的上一代的文化觀念價值的沖突、對抗,以及渴求解脫的迫切的心理需要。《三重門》的暢銷就正好映證了這一點。韓寒生活在大上海,升學、就業、生存的壓力極大,心理負擔很嚴重。韓寒很敏感地感覺到了,所以,他想抱怨、想發泄、想自由,只能借助于文字。這些文字又絕非文字遊戲,它深含這韓寒的許多東西。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文學批評與政治的關系,“新生代”女作家們的境遇等等。
我們的文化該爲這些孩子作些什麽……
(三)“韓寒現象”社會批判的批判
社會往往決定社會上的一切現象。人也會受到影響。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是決定性的。呆板劃一的社會下生活的個體于群體,要麽是被決定,要麽是叛逆的存在。
中國社會有一個痼疾:總是渴望新生,卻又畏懼變革。這種矛盾的未明確選擇,決定了這個現狀:垂而不死,醫而不活。對“韓寒現象”的批判正好生動地反映了這個矛盾。韓寒是一個未常年人,他的“返潮流”式的所作所爲,相對于龐大的社會體系來說,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躁動罷了。但它就已經觸動了社會,足見其對社會的反作用力之大。“韓寒現象”如以把利匕,刺向了這個畸形、異化的不成樣子的壓抑人自由生長、發展的教育、文化和社會。同時,中國人又有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想革新,又寧願苟安。社會需要創新,國家提倡創新。難道今年全國高考作文的創新、多元化價值導向出錯了?韓寒就是這樣的好學生,具有難得的果敢精神。
400多年前,出了個孫悟空;現在有韓寒。同樣的叛逆,但不同樣的“待遇”。難道我們的文化就這樣的偏心和無動于衷?!莫非我們的文化病了?但病了還得醫好啊!
要突出強調的是,韓寒的思想或者說是他的言行所表達的東西,並不是他個人獨有的感悟,而正是韓寒這一代人共有的思想(或者說是未表示出來的潛意識),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東西。對韓寒來說,他本身就是受害者,是無辜的。我們不能把問題一概蓋在韓寒身上。我們所要繼續批判的應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深層次的教育、文化和社會原因。
韓寒問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與社會的問題,更是社會與個人的問題。韓寒實際上是時代的産物。他表現了時代性,即是我們這個時代在經曆過近百年的現代化革命以來,在與西方沖突或交融後形成的自我反叛意識或個性獨立意識、壓抑的或叛逆的心理。“韓寒現象”給我們許多很有價值的思考,特別是他以激烈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後,常常逼迫我們去作正面回答。所以我們要主動些。不要處于好心關心“韓寒”,想給“韓寒”以正確的指導,卻恰恰走向了反面。這種所謂的關心是非理性的、也是不應該的。悲哀?--
四“韓寒現象”批判的批判的理性終結
韓寒走的這條路是正確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韓寒有些叛逆,但他是有理性的人。據了解韓寒的《萌芽》編輯胡蒔說,韓寒參加了兩次作文大賽,“當然希望能用這種方式直接被大學錄取”。《三重門》的編輯、作家出版社的袁敏說韓寒表現出的是玩世不恭,但內心是嚴肅的,非常有想法的,袁敏強調說,“他對北大非常向往”。不要誤解韓寒,不要指責他,因爲既然他作出事關終生的如此之大的決定,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們有尊重韓寒的選擇的義務。他需要自由發展。請站在韓寒的角度去,理解韓寒。
社會轉型時期難免出現“韓寒”。韓寒是無辜的。應受到指責、批判的應是現行的教育、我們的文化和中國社會。韓寒已經夠煩了,他需要安靜,不要再給他添事了。我們至少給他同情、安慰、支持,這樣會撫平他受傷的心靈,也會給他無限的發展動力。韓寒從桎枯中費力地爭脫出來--求得哪怕是暫時得解放--應被迎入另一個溫暖的好報,這個懷抱充滿了激情助陣和理解寬容。面對商業誘惑極強的市場經濟社會,韓寒的道路上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我們應該相信韓寒能把握好自己的方向,邁向成功。
在衆人的無端嘲諷下,韓寒依然高昂起他高傲的頭顱,直面不屑一顧的所謂的“千夫指”,堅如磐石地、義無返顧地走他自己的路。
曹文軒這樣深情的說:“他早熟,早慧,卻也幾乎不見孩子的蹤影。他思想銳利,對社會、對人生、對周圍的一切事,能發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來。即使人感到可怕,又使人感到驚羨……”曹先生可怕的是什麽?是韓寒的叛逆嗎?是韓寒的思想和見解嗎?可以肯定地說,他可怕的是這種束縛人自由伸展的教育、文化、社會。他驚羨的又是什麽?也可以肯定地說,曹先生驚羨的是韓寒大膽的叛逆性格、勇敢的行爲等等。
“給韓寒讓出一條路吧!”
“讓他走自己的路!”
關愛韓寒、關注“韓寒現象”,就是關心教育、文化、社會,關注中國的未來!因爲中國的未來的主人是“韓寒”他們這一代!
參考資料
1.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2000年2月1日
2.韓寒:《三重門》,作家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零下一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天才少年被迫休學》,《哈爾濱日報》,2000年月日
4.丁小平:《韓寒休學引發爭議》,《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2000年6月19日
5.楊東平:《透視“韓寒現象”:全面發展還是個性發展》,《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2000年7月5日
6.王琿:《誰將左右韓寒》,《三聯生活周刊》,2000年第16期
7.《再看“韓寒現象”》,《科學時報?成才導刊》,2000年8月10日
8.《該不該爲他讓一條道--衆說風紜“韓寒現象”》,《科學時報?成才導刊》,2000年8月14日
9.《“韓寒現象”:泡沫上的舞蹈--透析“韓寒現象”》,《科學時報?成才導刊》,2000年8月24日
10.《爲韓寒讓出一條道》(本文爲滿分),《長江日報?2000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選登專版》,2000年7月20日(感謝網友chaochao_xiong推薦)
http://reading.cersp.com/Especial/200602/908.html
阿楨
巴黎奧運會2024/08/12落幕
中國(含香港)以42金、27銀、26銅排名第1;美國以40金、44銀、21銅排名第2;日本以20金、12銀、13銅排名第3
閒聊巴黎奧運會開幕式2024/07/27幕前雨添浪漫 幕後一場災難
我看了下評論區500多條評論,基本都在吐槽巴黎奧運會LGBT(跨性別)大雜燴,LGBT成西方搞活動的標配了。三人直接在圖書館裡卿卿我我,然後追逐打鬧進了一個房間裡摟在一塊,然後把房門關了。西方搞LGBT,說要包容性取向,但給全世界精神污染,恕我無法接受。法國所謂浪漫,其實就是濫情。也難怪直播到3P時,把央視主持人弄沉默了。3年前日本東京開幕式是群鬼亂舞,法國這次是搞群魔亂舞。有讀者評論:日本接地府,巴黎接魔界。有老外還做了個對比圖,說這是撒旦文化。
回應
通過評價就能分辨出哪些人的價值觀有問題了。尤其是 “美吹、印吹、日吹”。
不管吹得多好,俺是欣賞不來,村頭放牛的二楞叔說簡直是妖魔亂舞,不成體統!
人類對美和醜有公約數,正常人都不會把翔當成美味的,自己要吃,別出來噁心大家。
相關新聞
無人機、LED大螢幕… 巴黎奧運滿滿「中國製造」
管清友:很多中國觀眾難接受,要提高認知維度(回應:廣大觀眾的觀感,跟企業家精神有啥關係?)
郭正亮批巴黎奧運荒腔走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Ofyu_YbEw&t=1664s
游泳池太白了!不讓中國進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7wdenPHeA
奧委會加索爾:很遺憾中國運動員要接受如此高頻的檢測,我很欽佩他們對檢測的配合
體壯如牛的美國選手,各個有哮喘心臟病,吃藥還贏不了
開幕把外國網友都看傻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nAWgVx2_w (回應:法國品味和藝術並不高尚,只是他們很懂得話術型態搞宣傳!)
開幕驚現《最後的晚餐》惹火基督徒 贊助商怒撤廣告 奧運官方致歉 刪除開幕式視頻 (回應:查理周刊用漫畫悔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時,西方說了沒 ?)
帶你看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yHAb5ZvaU (回應:連法國人都吐槽不滿,還能被你說的如此好,真的是天才!女主是文青,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是無法接受!)
史上最具創意也最環保的巴黎奧運--文茜的世界周報(回應:文茜長時附和白左)
打著綠色環保的幌子窮辦事(回應:選手村無冷氣!成本史上第6高,恐成錢坑!)
阿楨
“舉國體制”下的金牌數量,能否反映這個國家真正的綜合實力?2023-10-12
【本文來自《金牌不代表實力?西方用這話麻痹自己,我們不能也被麻痹了》評論區】
就一般情況而論,世界性大型運動會的金牌數量,確實應該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但是,這是在一般意義下的普遍情況,但卻不是用於特殊情況。而我國,恰恰就是。
回應
比不過就拿體制說事,放心,慢慢你們這些白皮國家一樣都比不過,慢慢爛下去
因為我們的金牌越拿越多,樓主才這麼說.要是大清民國那會,一比賽就零收穫,樓主又要開始扯東亞病夫了.順帶一提,當年美國登月就是舉國體制,請問能不能代表美國國力.
其他國家沒有舉國體制?英國96年亞特蘭大只拿了一塊金牌,視為國恥,後來專門成立了UK Sport,由政府撥款培養奧運選手,多年後,在裡約奧運會拿了27塊反超中國。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直接把奧運會奪牌目標寫進了2012年度的全日本《體育基本計畫》中,未來要力保“夏季奧運會前五,冬季奧運會前十”。在乒乓球上更狠,直接搞斷代計畫,廢掉老一代運動員,然後才有了近些年日本乒乓球新秀在國際大賽上的異軍突起。
要不然你先讓英國撤了舉國體制的金牌?沒搞舉國體制前,1996年英國佬的奧運金牌數量連艾瑟爾比亞都不如,英國佬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要臉,你不要?
舉國體制也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我們在抗疫期間的展現的能力,遠超過了其他國家。
他們倒是想舉國體制啊,有能耐自己也這麼幹啊
舉國體制特別能反應每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中外第一顆原子彈、衛星都選擇了舉國體制就很能說明問題。質疑舉國體制所取得的威力,本質是質疑國外沒有舉國的能力,法國運動員還不一樣在國企掛職領工資,全天專職體育訓練和比賽
阿楨
年輕人愛上“國貨”,不只是因為自信 2023-10-12 環球時報
近日,搭配自動駕駛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問界新M7”上市25天訂單量累計超過5萬的消息引發了熱議,國產新能源汽車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肯定。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資料都證實,從服飾到美妝,從手機再到汽車,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在日趨“國牌化”。
不少人認為,導致我國年輕人越發青睞“國貨”的原因是中國消費者更加自信了,還有人說這背後有愛國等民族情感因素的驅動。這些分析不無道理,但也忽視了消費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決策,國貨日益受到青睞,正是市場規律的結果。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製造雖行銷世界,但一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都不算高,這也導致中國產品價格低廉但品質低劣的刻板印象。
但近十年來,利用產業集群優勢,中國製造保持世界第一;同時,國貨也在產品的品質把控、品牌行銷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上不斷取得質變。中企更理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再加上年輕消費者幾乎沒有多少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更加天然地接受中國本土品牌。
中企也越發理解如何用品牌故事來打動消費者。很多中企品質不輸外企,但西企更懂得行銷。如今,中企的行銷策略也越來越具有創意。
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上不斷取得突破的華為,以及在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生產方面取得領先地位的比亞迪等企業,是目前這一方面最為突出的案例。
中國市場巨大,國貨也越來越爭氣,未來不可限量。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需要保持清醒,消費者感情上或許傾向於國貨,但理性決定了他們不會盲目追求國貨。此前的“花西子事件”就充分說明,國貨身份值得驕傲,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擋箭牌。未來的中國品牌會面臨更加激烈的內外競爭,因此在更具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放眼世界,讓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和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都邁入新階段。
阿楨
2023,年輕人不想買鑽石了? 2023/02/27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很明顯,Lily就是這句話的“受害者”。
臨近婚期的她,在婚戒的選擇上犯起了愁,“我現在想到買鑽戒,我就頭大。買小的湊合一下,耳邊傳來的都是‘別買一克拉以下的鑽石,都是碎鑽,不值錢’。那我就看大的,好傢伙,單就一克拉的鑽石動輒就要大幾萬塊錢,有的牌子大的,款式好的,十幾二十萬的都有,別說買了,我連看看都肉疼。”
上世紀中期,著名“鑽石大亨“戴比爾斯以一句膾炙人口的“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將鑽石與愛情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用鑽石的堅硬品質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渝,讓鑽石在全世界消費者心目中與愛情劃上等號。就這樣,鑽戒被捧上了全世界的婚禮聖壇,與此同時,稀有、特殊的定義也讓當時全球鑽石價格暴漲。2021年,中國用於訂婚及表達愛意的鑽石用途占比合計達58%。
但事實上,在萬物互聯,資訊化浪潮的席捲下,當代年輕人不再認為鑽石是愛情和婚姻的必要象徵。而以實現“克拉自由”的培育鑽石行業也正發展的如火如荼,逐漸瓦解鑽石物以稀為貴的“買賣論”。如果按零售端計算,0.5克拉的品牌天然鑽戒,可能在3.5萬元左右,而使用同等級的培育鑽,價格在1萬元內。
最後,這屆年輕人喜歡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當代年輕人購買珠寶首飾的習慣,已經從買價值轉變為買保值,消費者不再為象徵著愛的寶石心動,新穎、小眾、個性化的產品才能滿足他們喜歡獵奇的心,給他們帶來新鮮感。
回應
這個就是智商稅,買個白金的刻上名字足矣,剩下的買個金條還保值。
也和中國青年更自信更有主見了有關。
阿楨
單身時代來臨 2023-02-04 華視新聞雜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sSAlOOA6o
全台單人戶數已破300萬,占全台戶數34%。南韓,2016年就超500萬個1人戶,占40%。2015年也占34.6%,預估2040年單身率將達47%,成為超單身社會。單身社會帶來單身經濟和商機,讓單身的邊緣標籤漸轉成經濟獨立的象徵,不過單身社會藏哪些警訊,對又帶來什麼衝擊,台灣準備好了嗎?
超單身社會:「單身化」時代來臨! 日本.荒川和久 出版2018/07/30
內容簡介
未婚者是社會的亂源?
職業女性增加,造成社會走向不婚化?
九成的未婚者想結婚是漫天大謊?
男人失去談戀愛和做愛的能力了嗎?
女人因為金錢選擇結婚,男人因為金錢選擇不婚?
終生「無子率」比終生「未婚率」的問題更嚴重?
比起談真正的戀愛,男人寧願訂做「理想中的VR女友」?
單身經濟時代,將從「物質消費」變成「精神消費」?
單身時代逐漸來臨!從日本單身男女看出結婚的優缺點 2018-08-02
單身者眼中「結婚的優點」不外乎是可透過家人獲得精神上的避風港;反觀「單身的優點」則是生活輕鬆、經濟寬裕、有自己生活圈。結婚優點的男女差值男生是除了「社會信用」、「生活更方便」外,最重要的是「精神避風港」;而女性除了「可以回應父母和周圍人的期待」外,還認為「有經濟上的餘裕」。單身優點的女性高於男性,對女性單身的優點是「自由」,「維持和家人/朋友/社會的關係」;男性則認為是「經濟寬裕」,「不需要養家」。
單身- 維基百科
單身,是指已經到或超過國家或地區的法定結婚年齡後,未婚,或離婚、喪偶者。但更廣泛和流行的定義是未婚或未有伴侶的人,其中不論其是否已成年。有穩定戀愛關係的固定伴侶、但從未結婚的人,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單身,其中主觀意願認定不想結婚的,俗稱獨身主義者或不婚族。
獨身主義- 維基百科
獨身主義(Celibacy)是自願未婚、性禁慾或兩者兼有的狀態。可能是為了追求理想,或為了保留個人自由,或因為宗教禁欲主義等等。
相關新聞
社會心理學家6項研究有力證實:結婚沒比較好,單身一點都不慘
10大獨身主義特質中: 1. 工作狂 • 2. 懶惰 • 3. 害羞、怕陌生 • 4. 喜歡自由 • 5. 眼角太高 • 6. 喜歡宅在家 • 7.自私• 8. 習慣獨處 9. 個性獨立不依賴• 10. 為情所傷。
阿楨
白酒得不到年輕人青睞,00後會消滅酒桌文化嗎?2023/01/12
近期,茅臺董事長稱:“買不到茅臺還吃不起霜淇淋嗎”引發熱議,同時年輕人不喜白酒這一現象引發關注。此前艾瑞諮詢所《酒精飲料用戶洞察報告》,除去年輕人對酒桌文化的厭惡外,白酒口感難以接受、喝完會頭疼。洋酒、果酒、少女酒等產品憑藉口感好、微醺後可有效緩解情緒壓力、社交場景豐富等優點才成為了部分年輕人優選酒類產品。
回應
酒文化當然不會消亡,黃酒啤酒果酒都會回到一個各自配得上的位置,白酒也一樣。
現在的年輕人愛喝酒飲料不假,但年紀越大越偏愛茅五瀘。
白酒在中國歷史悠久,酒桌文化跟飲酒習慣沒關係,領導/客戶/長輩要你喝酒你不得不喝,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喝酒,是不喜歡酒桌文化,私底下哥們之間喝的可不少。
江西南昌市發佈《抵制天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彩禮不超過3萬,婚宴不超過15桌,有用嗎?
回應
彩禮實質就是男方對女方父母養女成人所付出的各種辛勞(成本)的一種補償。這實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是有的媒體刻意去炒作。
扯淡,你的立論就不對,完全是基於“男女不平等”“結婚是利益交換”這種歪理邪說。為什麼國外就沒這問題,彩禮完全是封建陋習,必須革除,否則還扯什麼“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
有毛用,誰理你啊?
廣州一女子上班第一天因已婚被辭,對於女性遭遇的這類職場歧視,該如何破局?
王女士問人事面試時為什麼沒有告知她不要已婚人員,人事稱現在公司的通知和決定就是這樣,就希望招一個穩定的不會懷孕的。律師表示,因已婚、未婚、懷孕被公司辭退是違法的,可向人社局申請勞動仲裁。
回應
有一些女性進單位就懷孕,產假休完馬上二胎,生完就辭職,就是這樣破壞了女性的職場生態,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然後惡性循環
阿楨
2018年,義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三段視頻,視頻中,一名中國模特艱難地用筷子吃義大利食物乳酪卷和披薩。被廣泛視為種族歧視,引發了強烈抵制,多家中國零售商撤下了該品牌的產品。
2019年,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一名高管發表支持香港的網絡評論在中國引發抵制,其總裁稱NBA遭受了「重大」損失。
2017年,韓國企業面臨的抵制是最激烈的。當時韓國同意部署一套美國反導彈系統,北京表示,該系統可用於監視中國。韓國旅遊業造成收入損失達65億美元。韓國的化妝品和娛樂業也受到了打擊,使該韓國當年經濟增長減少了0.4%。最大的輸家是韓國的樂天集團,它為導彈防禦系統提供土地
,在中國損失17億美元。
十大世界體育運動品牌排名 2021-12-28 青鳥捷出體育文化
其中國際代表的是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而中國國內的比較成功的代表是李寧(LI-NING)、安踏(ANTA)、特步(XTEP)。
1、耐克Nike
創始於1972年美國,蘇州耐克公司,世界500強
2、阿迪達斯Adidas
創始於1948年德國,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合作夥伴
3、銳步Reebok
創始於1895年英國,世界500強企業
4、彪馬Puma
創始於1948年德國,彪馬(上海)公司
5、斐樂FILA
創始於1911年由FILA兄弟在義大利BIELLA創立
6、美津濃MIZUNO
創始於1906年,美津濃(中國)公司
7、茵寶UMBRO
創始於1924年英國,天運 (深圳)公司
8、背靠背KAPPA
創始於1916年在義大利,中國動向公司
9、迪亞多納DIADORA
創始於1948年義大利
10、樂途Lotto
義大利足球,網球領域的領導者
相關新聞
世界十大運動品牌分別是耐克、阿迪達斯、CN帆布鞋、彪馬、李寧、亞瑟士、斐樂、安德瑪、匡威、NB。 2022-06-28 bilibili
阿楨
耐克Nike兩季度蒸發8000億,市值暴跌85% ,首個因抵制新疆棉而破產美企?
回應
耐克2022-12-21發佈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超預期達133.15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6%至17.88億美元。
自從大陸牌子産品質量越造越好,我再不信外國名牌了,越南造的更差的無法接受,千幾港元一雙鞋,穿不到半年爛了,雨天更乜底,氣死,穿鞋費都二三百元一個月。
體育用品牌以前只穿 Adidas/Nike...潮牌,現在全家只用國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WMdXXzzSI
Nike光環失色!中國國產運動品牌飆速成長 2022/04/11
大中華曾經是Nike、adidas等國際運動品牌旗下成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但如包括李寧、安踏等中國大陸國產運動品牌,在最新的2021財報,出現4到6成的巨幅成長;相對的,Nike、adidas等卻從去年第二季起開始出現負成長,關鍵的影響因素,包括去年3月爆發的新疆棉事件,以及從去年8月到今年2月的奧運話題。
新潮的設計與充滿活力的客群,這些受到中國民眾歡迎的產品,不是大家所熟悉的Nike、adidas等國際運動品牌,而是大陸國產品牌。排名第一的安踏,去年總營收493億人民幣,增長38.9%;第二的李寧,達225億元,增長56%;其他特步以及361度,分別是100億與60億。
2021年新疆棉花爭議事件--維基百科
2021年新疆棉花爭議,又稱新疆棉花事件、新疆棉花風波、新疆棉風暴,是於2021年3月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爆發的抵制運動。源於2021年3月24日,瑞典時裝公司H&M因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相關報道和指控而於2020年9月發布一份聲明稱「不與位於新疆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也不從該地區採購產品或原材料」所引起的一系列爭議。
H&M與新疆棉:遭到過抵制的西方品牌能否在中國市場復活 2021-04-27 BBC
「任何冒犯中國人民的人都應該凖備付出代價」,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最近被問及此事時直白表示。
H&M是此次抵制的主要目標,但耐克、阿迪達斯和彪馬也受到了影響。
阿楨
雅培撤出中國內地市場,洋奶粉不香了嗎? 2022-12-23
作為美國最大嬰幼兒奶粉供應商的雅培,準備退出中國內地市場。雅培中國曾在國內外資嬰幼兒奶粉市場擁有一席之地,2019年市佔率4.9%,而2022降至3.1%。此外,雅培近年屢屢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雅培近些年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不夠。
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從雅培事件看,眾多外資奶粉品牌在中國未來發展還面臨品牌行銷與產品老化和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本土奶粉品牌正處於崛起之中,尤其是在行銷創新方面更為突出,不過卻普遍面臨食品安全與品牌信任度不夠的問題。對於未來國內奶粉市場格局中高端奶粉依然會以外資為主,中低端市場國產品牌的市占率會快速擴大和提升。”
“本土奶粉品牌目前整體發展後勁十足,已經具備了競爭力和影響力,也得到了新一代85後,90後媽媽們的青睞。未來,國產奶粉,一定會像國產手機、國產汽車一樣,走出發展、壯大道路。”品牌行銷專家高承遠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嬰幼兒奶粉的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及標準也愈加嚴格。2021年3月,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發佈,現在距離2023年3月22日新國標正式實施只有不到三個月時間,國內領先的奶粉企業都早已為新國標的實施做足準備,根據新國標註冊嬰幼兒奶粉配方、研發推出產品。
阿楨
鄭強稱“二十幾歲年輕人沒資格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如何看待買車買房難?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教授2022/11/19在亞洲教育論壇上,評某些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說你寒窗四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出來就想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還抱怨買不起車是社會對他不公,買不起房是他爹媽窮?”“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沒有教我們的國民以平靜的心態欣賞自己的勞動和生活。”
回應
觀網評論,今天讓我很意外,我以為會有很多罵鄭強的。
他們年輕的時候,結婚難嗎,買房難嗎,看病難嗎,養老難嗎?
你瞭解過八九十年代的人都過的什麼生活嗎?你有過結婚三五年連房子都沒有,夫妻二人各過各的,只能在別人都走後偷偷跑到一間宿舍裡過夫妻生活的日子嗎?你有過一家三代人住十幾平米,全靠一個人的死工資,不敢吃肉、不敢生病,有病只能硬挺著不敢去醫院的日子嗎?今天年輕人是上一代人,甚至上幾代人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幸福生活。
主要還是對比之下年輕人的心理失衡,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收入,沒有那麼優渥的工作,天天被老闆挑刺的同時還得大量加班。
日媒:日本Z世代對華好感來自“對等”
日本東洋經濟線上網站2022/11/22,日本18-29歲的“Z世代”對中國的好感度達40%以上,與其他年齡層的人有明顯差異。從Z世代開始掌握選舉關鍵的世界潮流來看,只依靠“反華輿論”和“右派”的岸田外交岌岌可危。
河南鶴壁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16歲女生遭霸淩續:校長等多人被處理,涉案學生被開除 2022-11-22
回應
由這個就會想到55分流,在這些技校,以前霸淩不知道有多厲害
55分流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是把更多中等學生逼去垃圾的職業學校,跟最差垃圾學生在一起,慢慢也讓更多中等學生也變成垃圾學生了。
說句現實的話吧,讓孩子好好學習吧,不好好學習就得跟這些人同學。
好學校也有霸淩行為,我鄰居的一個豪門初中女生也被霸淩了,有些霸淩不是用暴力打人,而是用語言歧視。
阿楨
瑞幸咖啡打敗星巴克 2022.08.21 工商時報
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因財務造假,被紐約交易所打入粉紅單交易、高層大換血,企業生命幾可說跌落穀底。未料才短短兩年,瑞幸就轉虧為盈,甚至門市數超越對手星巴克,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戰。
瑞幸2022年第二季,總收入人民幣32.99億元,同比增長72.4%。星巴克中國則為5.4億美元,年減40%。此外,瑞幸門市7,195家,星巴克5,761家。
據美國會計準則(GAAP),瑞幸2022年第二季的營業利潤為2.416億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9,200萬元,利潤率更超過7.3%。尤其瑞幸的自營門市已連續盈利,第二季利潤為7.122億元,自營門市同店銷售增長率為41.2%(星巴克則是下降44%),利潤率為30.6%。
帶領瑞幸成功逆襲的秘密武器,乃是一款新的飲料。2021年4月,瑞幸推出了生椰系列飲料,該飲料頗受好評,在上市一年後累計銷量1億杯。時隔一年,瑞幸玩起了跨界行銷,與大陸老牌飲料「椰樹椰汁」聯名推出的椰雲拿鐵,再次引爆社交媒體話題熱度,第一周就售出了495萬杯。2022年第一季瑞幸咖啡推出了34款新品,對業績形成支撐。
此外,瑞幸也未停止過開店的計畫,繼續向三、四線城市耕耘。另一項讓瑞幸快速趕超星巴克的主因則是疫情。瑞幸門市多主打外帶街邊店,而星巴克向來以商務社交空間、品牌體驗為其強項。三年疫情下來,白領階層對於上述這類空間的使用大幅縮減,加之星巴克門市較大、又選在高房租的黃金地點,輕資產的瑞幸反而有更多生存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幸咖啡竭力自救的這段時期,大陸的咖啡市場上也出現更多的競爭者,除了NOWWA、Manner、Seesaw等,就連中國郵政、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體育品牌李寧都相繼傳出有意跨界經營咖啡市場的消息。據艾媒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大陸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817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4,856億元,2025年達到1兆元。
回應
星咖真的價高,工作日自己煮(國產的咖啡豆,性價比超高),休息日就瑞幸,星好久沒喝了。
現在點咖啡一般不會考慮星巴克,除非要去約人。
只有找個地方去坐坐的時候才去星巴克,喝的話一般選擇瑞幸,瑞幸的咖啡味更濃
阿楨
為什麼現在有些男生都不主動了?2022-10-12
回應
現在互聯網影響越來越深,慢慢的滿足了從生理因素激發的好奇心,男生也就理性的多了。而且現在女性的地位也在上升,要求這要求那得,什麼勞什子事都喜歡整整,男人開始平視女性,突然發現女人其實也就那回事,還不如兄弟好處。慢慢的這會變成常態,男女平等嘛。
其實就是成本問題,現在工作很累,買房很難,攢錢不易,在不主動之前,我的生活還是穩定的,攢錢,娛樂,工作都還可以。主動之後呢?一消費多了,送禮物,請吃飯,逛街乃至更多,花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就更大了,沒有盡頭,收益不定,而且上班還能累,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現在是男女平等時代,權責是相等的,女權崛起已是事實,男人把權力交過去的時候,責任也卸一卸吧。
韓國街采| 為什麼不想生孩子?年輕人:這些話我們能在攝像頭面前說嗎
外媒Asian Boss繼上次在日本街頭採訪後,韓國2022年的生育率再創全球歷史新低。即便政府提供了1600美元的生育補貼,依然未能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現在男女性別對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出現仇恨的情緒,結果越來越多的人發誓不結婚。”
“我覺得包括我本人在內,很多女性,都不想成為家庭主婦。如果有孩子的話,會不利於我事業的發展。
回應
若是大好年華去懷孕生孩子,再回到工作中,可就沒精力時間培養出高能力了
我接觸到的人裡,半夜起來換尿布和餵奶都是男的來的
【本文來自《夫妻都上班但老婆回家還得照顧孩子,老公偶爾做個家務就覺得自己很好,這種我見太多》評論區】
回應
我嬰兒時晚上餵奶或哭泣,也是父親起來照顧
專家稱中國有超94%老人仍在養育孫輩,如何看待這一資料?
回應
老人帶娃這事,其實也是有積極的一面。幫子女分擔了養娃壓力,也讓他們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了起來,老人退休後如果閑著沒事做,是很容易抑鬱的。
這是中國人人倫傳統,礙著誰的事了?
礙著資本家的機構賺錢了唄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阿楨
美寶蓮進入中國27年後敗退關店,新國貨從線上進軍線下 2022-07-29
近日,歐萊雅旗下品牌美寶蓮將關閉線下門店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為了順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美寶蓮從2020年開始逐步對傳統線下管道進行調整,之後僅保留在美妝集合店屈臣氏內的櫃檯。
事實上,除了美寶蓮之外,還有多個國際品牌撤櫃甚至全面清倉退出線下管道的消息被不斷爆出,如羽西、薇姿、茱莉蔻、貝玲妃等品牌均要撤離線下櫃檯。
反觀中國新銳彩妝品牌,從線上破土而出之後,中國品牌正在佈局線下銷售管道。截至2021年年底,完美日記共有252家線下門店,預計共開設600家門店;璦爾博士於今年3月在杭州銀泰百貨開設了首個品牌直營店,將“以點帶面”加速江浙滬華東地區品牌店佈局;橘朵在銀泰in77落戶了直營旗艦店。
1917年美寶蓮推出世界上第一支睫毛膏之後,該公司隨即推出眼線筆、防水睫毛膏等單品,並於上世紀70年代將產品線拓寬至唇部彩妝、遮瑕及美甲等產品。在1995年登陸中國後一年,美寶蓮被歐萊雅收購,更名美寶蓮紐約,總部由曼斐斯遷往紐約。
由於美寶蓮定位大眾化妝品,其價格親民,而彼時的國內彩妝品牌還較少,至此美寶蓮成為國內最暢銷的大眾彩妝品牌。百貨是美寶蓮主管道,至2009年初,在中國660個城市擁有12870個銷售網站,包含專櫃、超市及大賣場。
雖然美寶蓮多年來一直穩坐“中國彩妝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一”,保持在20%以上。但隨著大眾彩妝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日韓與中國本土彩妝品牌一波波出現,美寶蓮從2013年的20.3%下滑至2019年的9.1%。
2010年時百貨佔56%,但2019年電商已達56.54%。美寶蓮於2018年開始撤出家樂福、沃爾瑪、物美超市等。自2020年1月起,美寶蓮陸續撤掉北京、長春、哈爾濱等地的百貨專櫃;當年6月,美寶蓮又集體撤出了上海當地的百貨管道。然而近兩年,在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產美妝品牌的衝擊下,美寶蓮2018年在淘系平臺為5.05億元,排名第五,至2020年為第九至7.35億元;在2021年其更是跌出彩妝銷售前十名。
回應
微博和網易論壇有意思了,說這是中國經濟大衰退的徵兆,中國人連美寶蓮都買不起了。哎,蘋果在中國的銷量這幾年飆升了(華為高端手機沒了),這不矛盾嗎?
已多年不去養豬網了,烏煙瘴氣的什麼牛鬼蛇神都有,看多了降智
相關新聞
CNN:蘋果為何離不開中國?因為中國不僅擁有他國難以複製的供應鏈優勢,而且還是不可或缺重要海外市場。
阿楨
中國參與國際奧數史上最佳成績 6名選手全部滿分強勢奪冠 2022/07/17 中時
參加63屆國際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6名大陸選手以全部滿分的6金成績奪下團體冠軍,這是中國代表隊第23次取得團體冠軍,同時也創下中國參賽史上最佳成績。這項榮譽在16日晚間的微博很快地就衝上熱搜排行第一。
數奧始於1959年,旨在激發青少年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從1985年起,中國科協每年組織中國優秀中學生參賽,共累計選派218人參加競賽,獲得金牌174枚、銀牌36枚和銅牌6枚,23次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奧數熱--維基百科
奧數熱,是對21世紀初中國大陸學生、家長和教師大規模參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及其他類似競賽有關培訓這一群體性事件的代稱。這一事件前後持續長達二十餘年,而其是否完結、何時開始及有無必要至今尚有較大爭議。
2019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代表隊無一人獲得金牌,「舉國奧數體制」失效了嗎?
今年的比賽結果公布後在網上引起爭議,不少網友把中國隊在RMM上的失利,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鈎聯繫到一起。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掛鈎;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 2015年起,各地逐步取消奧數高考加分;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2018年,中共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門,通知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嚴禁超綱教超前學等「應試」培訓行為。
一些和培訓多有掛鈎的競賽已被叫停:32年來共4000多萬學生參賽的「華杯賽」決賽被暫停、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被暫緩、「學而思杯」不再舉辦,甚至連長期參與培訓的家長微信群,為了防止被查,都連夜改了微信群名,刪掉「數學」、「牛娃」等敏感詞彙。
然而,五大學科奧賽獎項和科技創新競賽獎項依舊是高校自主招生最關鍵的指標,北大、清華還幾乎同時發出了「奧賽生召集令」。家長們對於官方「一刀切」的「減負」行動也並不領情。
阿楨
中國花樣游泳隊世錦賽獲4金2銅,創造歷史
2022年6月游泳世錦賽花樣游泳專案25日結束。中國隊以4金2銅共六枚獎牌的優異成績在本屆花遊項目獎牌榜上排名第一。本屆世錦賽中國隊報名參加的六個專案全部站上領獎臺,創造了隊伍參賽歷史最好成績。
回應
直覺,毛妹沒參賽吧?
毛妹若參加了,千年老二還得繼續當。
千年老二當起來有點憋屈。
未來可以歸化一些俄羅斯運動員,她們苦練這麼多年卻得不到應有的舞臺,挺不公平的,
歸化俄羅斯運動員而佔用我們苦練了多年的國內運動員的名額,公平?如果我們這個項目很爛那就算了,可是這個項目,我們經過這二十年多年的努力,已經坐穩的世界第二的位置,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迴圈,完全沒必要。
俄羅斯的強隊員的因素只是一小部分,她們的教練員更關鍵,要是有俄羅斯教練的指導中國僅靠國內的隊員水準也會有很大提高的,但是俄羅斯花樣游泳教練是禁止出國執教的。
阿楨
國風的火,不只是一陣風 2022-03-24 解放日報
中國元素的有效繼承和傳播,是在當前時代背景與文化語境下進行再融合、再創造的過程,特別是抓住了傳統假日的契機。當下的國風節目創作尚處於嫁接與拼貼的初級階段,還未真正建立完整、堅實的表達體系,有若干門檻需要跨越。
國風內容的創作生產,緣起於音樂領域。20世紀90年代,《仙劍奇俠傳》《金庸群俠傳》等電子遊戲流行,遊戲粉絲在BBS(網路論壇)上進行古風填詞並翻唱,這種創作帶有自娛自樂、基於社群認同的特點,逐漸形成古風音樂亞文化圈層。隨後,以周傑倫創作的中國風歌曲為代表,國風內容進入主流文化圈並風靡亞洲。
不過,國風內容的普及,是伴隨網路文學中穿越文、古風文的興起而到來的。2003年,是中國網路文學商業模式落地元年,起點中文網依託強運營能力脫穎而出,首創VIP付費規則,網路文學的可持續變現模式拉開帷幕。在這個過程中,分眾傳播與爆款運營的商業邏輯顯現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而國風內容則貢獻了巨大份額,如國風文佔據“女頻”頂流的狀態達10多年之久。
近10年來,國風網文IP崛起,根據IP改編的國風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深入新消費、新文化領域,成為當前潮流性社會文化現象的一大策源。與此同時,相關綜藝節目紛紛亮相,如《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國風美少年》等皆頗受觀眾好評。特別是,河南衛視的舞蹈節目《洛神水賦》《唐宮夜宴》、央視春晚舞蹈節目《只此青綠》和B站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等精品力作的令人驚豔,真正引發了國風內容的傳播爆點,將國風承載的古意、典雅、莊重等元素予以動人展現。
總體來看,當下國風內容的火爆是由三個意識促成的:一是精品意識,二是傳播意識,三是行銷意識。國風文化在當下熱起來,除了國家的引導、民族自身文化認同的需要等文化訴求因素外,互聯網時代下的數位化傳播手段的發力,是使其火爆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國風文化能否走出粉絲圈層,真正引領大眾文化,成為共有文化和個性自我的表徵,還需要更多優秀作品和產品的支撐、傳播和行銷手段的運用,以及時間的檢驗。
相關新聞
安踏體育超過阿迪達斯,位居2021年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第二名,份額達16.2%。
阿楨
北京冬奧會花了多少錢?能賺回來嗎? 2022-02-11
先看看最近幾屆冬奧會各國的花銷: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花了60億美金;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花費500億美金成為歷史最昂貴的奧運會(包含冬夏奧運),2018年韓國平昌花了122億美金,2022年北京冬奧會直接花費:1.賽事花費為15.6億美元。2、場館建設為15.1億美元。間接性投資比如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冬奧地鐵、相關公路等。中國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估算總開支總花費是420億美元(約人民幣2,900億元)。
北京冬奧會有那些收益?
第一:賽事轉播權突破11億美元,超過平昌冬奧會9億美元和索契冬奧會8億美元。
第二:門票收入,為防新冠肺炎,僅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因此門票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45家品牌贊助費超過歷屆冬奧會。參照索契冬奧會的13億美元,保底收入為13億美元。
第四:冬奧會周邊產品商品,突破25億元。
第五.國際奧委會補貼3.38億美元
3.帶動冰雪相關的周邊產業發展規模達上萬億!
相關新聞
吹噓北京冬奧節儉39億美元 外媒曝實際開支高10倍(回應:酸言酸語,不到美國侵略阿富汗一天的費用)
北京雙奧看中美關係 美自信瓦解
嗆谷愛淩滾回中國?網譏:真的回去拿金牌了。 美媒酸了:美國隊金牌數“意外”輸給中國隊,怪谷愛淩。谷愛淩不確定未來是否繼續參賽,將去斯坦福讀書(回應:不要對一個谷愛淩大驚小怪,以後谷愛淩只會越來越多,習慣就好了。 華裔回歸祖國只是美國種族矛盾激化的結果,靠金融霸權也救不了經濟,說白了就是美國迎來了週期律。)
「正義會遲到 但不會缺席!」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在2019年遞補銅牌後, 2022-02-18日深夜,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公告,由於英國運動員違反興奮劑規定,英國隊獎牌被收回,蘇炳添和中國短跑遞補銅牌。(回應:拖這麼久也能叫做正義?若遞補的是白人,肯定檢驗出來馬上定案。)
CNN惡意揣測:北京冬奧分裂世界,中國卻認為成功了(回應:冬奧不是分裂了世界,而是分裂了西方國家內部,認識到了中國的真相,不再受反華媒體的蒙蔽。)
分裂祖國的「彈性華人」?谷愛淩的中美國族認同焦慮(回應:看不出谷有什麼焦慮?眼瞎嗎?去看看各國代表隊。 因為中國崛起讓美國感到威脅,才衍生出這些困擾。也可以說美國越來越沒自信。)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阿楨
年輕人怎麼又愛趕集了? 2022-02-11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集市與城市集市也有了新的變化。
集市,原本是一種定期集聚進行商品交易的活動形式,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定期的空間集聚現象。
集市誕生後,許多有關的活動也隨著產生,如趕集、趁墟、趕街、趕場等等,這些活動在如今的鄉村還尤為常見。
鄉村集市保留了以往一貫的商品,如蔬菜、零食、鍋碗瓢盤等等,但隨著科技的創新化及媒體平臺的發展,許多鄉村大集進入了大眾的視線,成為網紅大集。以往鄉里人喜歡跑到城裡進貨,現在反而是一些城裡人想要感受鄉土氣息與熱鬧氛圍而跑到鄉村大集裡進行採購。
比如寧夏銀川,目前其鄉村市集在直播的帶動下吸引了不少的客流量。如距離銀川市區不遠的金貴集市,交易著各種各樣的糖果、小吃、麵食。,這個占地近3.5萬平方米、有近300家商戶的鄉村大集,在每逢日期尾號為1、4、7的開集日中,平均吸引了近萬人次的人流量,若是恰逢節假日高峰,這一數值可高達3萬人次。
同樣在哈爾濱的鄉村大集中,也形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不同的文化民俗下,許多農村的趕集習俗或日期並不一致,如有的村1號趕集,有的村5號趕集,這一點倒是和廣西農村存在的“嶺頭節”有些類似。
在這種幾乎每天都有大集的情況下,許多村子輪流“坐莊”,為鄉村集市帶去連續不斷的客流量。在時間的發展與人員的管理規範下,鄉村集市越來越大,產品品質越來越好。
除了鄉村集市外,城市集市也紛紛興起。不過與作為農貿品交易、更接地氣的鄉村集市不同,城市集市往往更加地高端化、新穎化與個性化。在城市中,許多依託購物中心、步行街、景區的集市紛紛出現,涉及文創類、體驗類、主題類商品。
城市集市如今在媒體網路平臺上受到許多90後、00後的追捧,其中小紅書上搜索“集市”就能找到42萬+篇筆記,北上廣深、杭州、長沙等地的集市赫然在列。
上海網紅集市的蓬勃發展就不用說了,豫園舊校場路整條超長的校場復古集市、大學路的天地創市集、康定路的近1000平方米的Vintage集市及外灘金融中心的BFC夜市等等數不勝數,吸引了無數當地及外地的遊客。
作為網紅大城的成都,其集市經濟發展也很熱鬧。錦江畔的文創商品集市在每月推出一個主題集市下,至2022年1月中旬,已舉辦7大系列主題活動,吸引了300萬人次。
回應
逛集市,除了熱鬧有人氣,更重要的是說不定會遇上自己意想不到的新奇玩意。
阿楨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阿楨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阿楨
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負債?日媒:顯然是誇大其詞
日本JB Press網站2022-01-03文章,原題:出人意料的穩健? 中國年輕人的財務狀況 不久前,有一篇標題聳動的日文報導——《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背負巨額債務》。作者聲稱“中國銀行下屬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1.75億90後年輕人中,86.6%的人有各種分期付款或逾期未償還的債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12月,中國家庭儲蓄額為9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6月增加至100萬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一項突出的資料是儲蓄率,即儲蓄占收入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資料庫CEIC統計,2010年中國的儲蓄率是51%,2020年降至45%。但與日本20%到30%以及美國5%的儲蓄率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高。
中國年輕一代也更願意存錢。根據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國35歲以下年輕群體將月收入的25%用於儲蓄。這一數字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中國年輕一代儲蓄率的提升受多個原因影響。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76%的年輕一代表示計畫增加應急儲備。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為退休準備的儲蓄目標更高,為155萬元,高於35歲以上人群139萬元的目標。
中國年輕一代為了養老而穩步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資料表明年輕人的負債在增加。從2010年開始,“月光族”就成了對背負高額債務年輕人的描述。“月光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於通過移動支付借貸比傳統的銀行借貸更容易,再加上網購日趨便利,很多人早早背上債務。
但是,渲染中國1.75億90後中有86.6%的人背負債務顯然是誇大其詞。“86.6%”這個數字來自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儘管確實有86.6%的人背負債務,但42.1%的人在一個月內還清了債務。換句話說,他們只是使用了金融科技服務作為支付手段。
中國年輕人正在積極利用新的支付方式,但與前述報導的論調不同,中國年輕人對於長期債務的態度出人意料的謹慎。(作者加藤勇樹,曾茂譯)
阿楨
年薪破十萬美元的「亨利族」年輕世代 經濟也有壓力 2021-07-26 世界日報
年紀在20多歲到30多歲之間,擁有令人羨慕的好工作而年薪破十萬美元的高收入族群,因為「高收入,但還算不上富有」(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的財務特點而獲得「亨利族」(HENRY)封號。不過,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身為「亨利族」的千禧世代年輕人承受學貸、房租等負擔,其實經濟條件沒有外界想像那般寬裕,朋友之間相互比較的社交壓力,買房、買車、買名牌,也讓「亨利族」備受壓力。
2019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元,相較之下,年紀輕輕的「亨利族」年收入便有六位數,經常被認為是「美國夢」願望成真。千禧世代年輕人當中超過70%是「月光族」,比例之高超過任何世代。
住在紐約的30歲投資顧問柯列斯便說,年薪雖有10萬5000元,但絕大部份薪水都拿去繳學貸。
美國人均負學貸4萬元。不過,「亨利族」,約8萬元,原因是進修更高等的學位、就學時間拉長等。
許多「亨利族」居住的地點,近年來生活開銷一路走高,年輕人希望在工作之外追求舒適生活,偶爾購買奢侈品,難免在社交區面臨與朋友相互比較的壓力。
回應
對這些人說要省吃儉用,他會跟你說為什麼省這小錢。說要減少出國旅遊,他會跟你說出國是要國際化。說先不要買奢侈品,他會跟你說人生要及時行樂。說到底,這些人就是自討苦吃而已,可憐。
人性是可以被抑制的,叫作"自律",
結論:大部分亨利族=“高級”月光族
阿楨
有趣的是,十年前這些人寫大陸,角度是“大陸經濟崛起,臺灣軟實力勝出”;如今這類人的角度往往變成“大陸軟硬實力崛起,臺灣該怎麼做。”
多虧了這些敢說的臺灣中年菁英們,讓我從中看到臺灣社會對大陸的糾葛態度。
大陸已經不再是台商們的天下了,中年臺灣人開始離開,被臺灣媒體稱為“太陽花世代”的青年開始西進。
有時候一票臺灣人聚會,也會嘴碎:在美國、澳洲,日傑的臺灣青年都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憂政治不正確,在大陸的臺灣青年,一下可能被罵台獨,一下又被臺灣鄉親喊親中賣台。
90年代我第一次出國被震撼到了,但女兒第一次出國後說,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 2021-08-19
我第一次出國出差,那還是九十年代,西方的高速公路,新幹線,機場,給我的感覺是震撼滴。幾年前,我女兒第一次出國遊玩,回來後我問女兒:怎樣啊?女兒從鼻子裡哼了一聲:一出機場,到處是破破爛爛的,老外身上一股子臭烘烘的氣味,女兒臉上一副鄙視的神態。唉,沒辦法,這就是二代人的差距啊。
我是德國留學生,西方喜歡從個人/反政府角度報導,用宏觀講中國故事會失敗 2021-08-19
回應
1 現階段中國不管變什麼方法都無濟於事,如果歐美民眾知道了中國做的事,那政客的末日就到了。2 外國民眾也不想聽。3 外人接觸最多的互聯網是反華大本營,尤其中文版塊多由臺灣人操縱,謠言多是那裡出來的。
我在國外待了十多年,接觸過各個國家的人後,我很少去用爭論改變他們的想法。得每個國家和民族的行事,有他自己背後錯綜複雜的原因,爭辯什麼的並不能改變根源。
阿楨
在大陸長居的臺灣人,為何招人煩? 2021-08-13 周青衣
最近小S事件沸沸揚揚,這幾年各路線民看到臺灣都挺煩膩。
2012年時在雙井聽到熟悉的臺灣口音,難免回頭多看一眼,然後對彼此稍微頷首,在對方的眼神中看到“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惺惺相惜。如今在三裡屯兒聽烈釆的臺灣咚,或是多看眼或是眉頭一挑,然後冷笑著告訴身邊的大陸朋友“看看看,又一個臺灣的,人才外流喔”。
在北京待了超過一年的臺灣人,能夠與初來乍到的臺灣小鮮肉們形成明顯對比,臺灣社會的小確幸(或是海島型的閉鎖)將年輕人們培養得有如小鹿斑比,用好聽點來說是單純,用難聽點的說法是單蠢,總歸而言就是一個字形容——萌。
但是通常,這樣天真的小鹿斑比會在一年內迅速成長,他會逐漸明白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每個人來自五湖四海、彼此擦肩而過,“我從臺灣來”這句話就跟珍珠奶茶一樣,不代表什麼特別意義。就算碰到老鄉,點頭示意即可,不必沖去加微信。
長居大陸的臺灣老鳥們,往往比長居歐美日的臺灣人還認清國際現實,不會被臺灣政治人物的“我們都是民主同盟”這種白癡謊言欺騙。
長居大陸的老鳥們,往往很明白這片土地的好好壞壞,卻總是又怕會被臺灣朋友唾棄,於是回臺灣,幹言萬語只剩一句“臺灣東西真好吃啊,真想念”。
簡而言之,在大陸長居的臺灣人,有時會讓臺灣親友與大陸鄉親共同厭煩,有時我們反省自身,會覺得自己真挺討人厭的。
我挺煩一種人:常出差到大陸的半吊子臺灣菁英。這類人西裝筆挺、抱著筆電,年齡普遍從四十歲到六十歲不等,靈活運用微信,去大陸的理由常常是“去大陸的工廠看看或“我們有商品在大陸賣”。
這類人講起“對岸”,一類是認為臺灣死定了類是會著重在“其實大陸在某某層面還差臺灣很遠,你看我們工廠的工人,薪水才三千!”
阿楨
衣食住行 國貨全面“包抄” 2021-06-28 北京青年報
新秀國貨迎合Z世代需求
新國貨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目前已進入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階段,消費者的本土文化意識集體復蘇,國貨消費加速崛起中。
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國內品牌以模仿國外產品為主,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來開拓市場,典型品牌有海爾、格力、中華等;第二個階段從21世紀初到2014年,國貨品牌逐漸成熟,開始追求時尚和潮流,但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典型品牌例如聯想、康佳、回力等;第三個階段從2014年開始至今,新秀品牌更能迎合Z世代的需求,兼具高性價比、創新性、個性化的特點,典型品牌例如泡泡瑪特、花西子、完美日記等。
電商平臺開啟助力
國產電子產品“死忠粉”最多
阿楨
領導昨天電話問我去不去川藏鐵路項目,猶豫中……2021-03-23
我們單位近期中標了川藏鐵路專案,目前主要猶豫的地方:那邊工期比較久,條件艱苦,工資待遇還不明朗,最現實的問題還在於目前單身,有老哥前輩能給點建議參考嗎?
相關新聞
交通運輸部:川藏鐵路工程難度極大,工期將超10年
回應
我是學土木幹土木的,幹過一段海外工程,大學同學也有長時間幹海外工程的。首先,國家級的工程可遇不可求,幹一個土木人終身無憾。其次,你的具體情況真的對待遇和家庭需求高,可以放過這個機會。這種工程選擇人員往往選家庭很穩定和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為主。最後,我周圍長期從事海外工程的同學,多數最後都成家立業了。這主要有年齡問題,如果題主真的年輕,時間應該來得及。
不談待遇,也沒結婚,不要去了
贊同,如果都不去這待遇一定會提上來,婚姻問題也會被上級關注考慮。畢竟時代不一樣了,不是那個只講奉獻的年代。
待遇和婚姻,都要有,才去?我只能說這個項目真的不適合你,萬一一直找不著對象,不得怪川藏鐵路耽誤了你。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工地上掙到錢,找到婆娘的。我很後悔在工地上呆了十年。如果生命能重來一次,我絕對不會到工地上上班,可惜生命不能重來一次。所以,這十年讓我抱憾一生。
說個我身邊朋友的經歷供參考:石油行業的,單位派遣去西藏工作,在西藏結婚生子,娃兒小學時一家人回來,但娃兒戶口在西藏,在內地讀完高中去西藏參加高考,高考排名進入西藏全省100名內。
阿楨
戀愛自由與婚姻包辦,殊途同歸,還是背道而馳? 2021-03-25
愛情與婚姻並不同:愛情是一種感覺,而婚姻是社會契約。但各時各地,二者都以迷人的方式交織在一起——且並不總是浪漫先行。
雖然婚姻的深層歷史模糊不清,但在農業發展之後(約在1.5萬至1萬年前),包辦婚姻成為有組織的國家社會的標準。家庭成員和媒人開始根據經濟、社會地位、聲望和傳承香火等因素安排誰與誰結為伴侶。
婚姻需基於“永恆之愛”這一觀點在很久之後才開始出現在文字中:學界認為其分別出現於13或14世紀的英格蘭、18或19世紀的俄羅斯、20世紀的中國。在各文化中,“永恆之愛”概念的出現,似乎與推動子女在戀愛中選擇自己的婚姻伴侶同步發生。
如今,包辦婚姻在印度和多數中東地區還很強勢,但近幾個世紀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已大幅衰退,尤其是在更城市化的社會中。雖然很難確定確切數位,印度如今有95%的婚姻是包辦婚姻,而日本則有6%。
…..
全世界升溫的線上約會熱能夠幫助人們在見面擦出火花前審核潛在伴侶擁有的重要特質:從外貌到財富、教育、性格和愛好。
婚姻種類、動機和其中融入的感情界限並不分明。當一些人相信自己進入了一段基於感情或純愛的婚姻,而另一方卻將其視為錢色交易時,常常會產生嚴重的誤解。眾多研究都評論過這種誤解在跨國婚姻中發生的頻率,即一方投入感情,而另一方僅僅是為保證經濟地位而“演出”愛情。
家長包辦婚姻的原因之一是保證二人的匹配度,以防止短期性吸引力壓倒對適配程度的考慮。可以說,自由婚戀與此是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尋找社會經濟地位和優先順序相近的對象。
也許,常言中作為愛情之基礎的曖昧“化學反應”,也不過是一種與價值觀、態度、品味和生活目標相近之人交往時的共鳴體驗。
不論婚姻與愛情孰前孰後,重要的是意識到,在所有文化中,物質基礎和匹配度往往是人們墜入愛河的基礎。通往婚姻的各種路徑或許並未分岔太遠。
阿楨
中美2021.03.18-19「2+2」高層戰略對話針鋒相對,落幕未發聯合聲明,布林肯開頭就關切新疆、香港、台灣、網路攻擊等議題,中共中央外事室主任楊潔篪則稱新疆港台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美干涉內政,美應拋棄冷戰思維,反勸美先顧好自己國內屠殺非裔等人權問題,並指美才是網攻冠軍。外交部長王毅也抨擊美在會談前夕對中發動新制裁,不是待客之道。 中國外交部:美方挑釁在先。 華盛頓郵報稱中方的反擊是戰狼外交。彭博社稱美一開始就失控,給中重擊的機會。BBC稱中國知道會發生什麼,已準備好反擊。 環時稱美對華指手畫腳的時代早結束了。外媒評價“東升西落” 美國網友罵“像是去被訓話的” 外國網友稱沒哪國敢對美這樣(回應:灣灣們仔細看看外國網友回應。 PTT稱外國網友=翻牆出去的海外支那五毛戰狗小粉紅。) 美中談不攏,共軍直接秀肌肉(21至22日南海東南演習軍,中時社論稱中美極端競爭台海危機白熱化) ,「拉幫結派」持續角力(布林肯22至25日將參加北約外長會議,俄外長拉夫羅夫22至23日將訪中國)。 拜登剛上任就卯上中俄(拜登稱蒲亭是劊子手,蒲亭回諷「他是在說自己」並祝福78歲的拜登身體健康,俄召回駐美大使),紐時稱全球大國競爭邁入新局。俄外交部轉發並盛讚楊潔篪發言視頻。
習近平2021-03-06在全國「兩會」表示,今天中國的「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習在元月11日,在省部級第一把手講習班上講話稱,“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1月15日,官媒刊出中共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傳達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文章題為“‘東升西降’是趨勢,國際格局發展態勢對我有利”“美國是我國發展和安全最大的威脅”。
阿楨
該改掉刻板成見!日媒:中國年輕人不再插隊、大嗓門了
日本現代商業網站2021-02-09原題:日本人不知道的事,中國年輕人如今已不再插隊,也不再大嗓門了! 從前,很多日本人都會有一種刻板成見,認為“中國人說話聲音大”“中國人亂插隊”等。但如果看看如今的中國年輕人,早已沒有這些不好的習慣了。
最近一兩年,我就有明顯感觸:以前在中國,不僅對服務員態度蠻橫的客人多,服務態度差、常和客人吵架的服務員也很多。但如今,經常看到對服務員態度和善的中國年輕人;以前,經常有人不排隊,即使前後只有10釐米的縫隙,也會有人插進去,但現在中國人都會規矩排隊,如果有人不排隊,還會招致他人的白眼或警告等。
類似的顯著變化還有很多。可能會有讀者覺得,“中國人不會有這麼大改變吧?”“這樣有禮貌的年輕人只是少數”。的確,若從整體看,這類人可能只是一部分,但就我個人感觸來說,“像日本人一樣講禮貌”的中國年輕人正在增加,且不僅局限於城市。
隨著網路在華普及,流行話題並不是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地的單向漸進,而是在中國各地多點同時推進。因此,受到網路帶來的巨大信息量的影響,中國城市和農村年輕人的行為、生活方式都已發生巨大變化,對以往一些沒太在意的陋習的認知也發生改變。
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從陳舊價值觀中解脫,這也使家長們的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進而推動整個社會改變。如今中國很多中產以上家庭並不希望給孩子填鴨式教育,而是希望讓孩子自由學習,接受多樣化教育。就業方面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人不願去大企業工作,而是選擇成為網紅、開網店等。這反映出他們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認知的變化。中國“90後”占人口比重不算太大,但這些年輕人對父輩和中國社會的影響不可小覷。(作者中島惠,曾茂譯)
阿楨
台媒:大陸春節百億紅包大戰的背後,“流量大戰”
臺灣《中國時報》2021-02-09原題:大陸網路巨頭拼支付 紅包燃戰火 春節臨近,並成為大陸網路巨頭們角力的新舞臺,一場高達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紅包大戰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場紅包大戰表面上看來是各巨頭的砸錢遊戲,骨子裡是一場赤裸裸的支付大戰,也是流量大戰,整個戰場早已硝煙彌漫,引信一觸即發。
在兩家短視頻龍頭抖音和快手分別宣佈以20億元和21億元加入2021年的紅包大戰後,百度高調砸下22億,互別苗頭。光這三家巨頭就拿出63億元,超過2020年10家網路平臺發出的60億元左右紅包。淘寶也再次成為央視春晚獨家電商合作夥伴,據說將至少發20億元紅包。
除以上幾家巨頭外,支付寶集五福,微信、天貓、京東等也都沒在這場紅包大戰中缺席。在春節紅包大戰走進第七個年頭後,(大陸的)網路巨頭們動作越來越大,玩法也從原先單純的紅包不斷演化創新,從搖一搖到集福卡再到各種遊戲互動,不斷刺激、挑戰著用戶的神經和手速。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這些巨頭如此熱衷砸錢比拼紅包,無非是想通過紅包獲取新用戶和流量——這才是業者的本意,然後通過提取紅包時的銀行卡綁定等,來打造自身支付體系,再由此衍生出理財、信貸等各項業務,撒出的紅包就可以賺回來。
現在的春晚熱鬧非凡,已成為網路巨頭撒錢發紅包的兵家必爭之地。但在早期,春晚的贊助商多半是鐘錶業、酒廠或家電業金主。隨著網路時代來臨,春晚幕後贊助的演變也是與時俱進,並成為網路巨頭廝殺火拼的灘頭堡。
從早期的鐘錶、酒廠藥企、家電業競爭春晚標王,到如今網路巨頭的互動紅包,38年來的春晚廣告贊助、冠名競標,折射出大陸商業版圖沉浮的縮影。
阿楨
小說影視化改編為何難成功? 2021-02-03
1.被選擇的作品,無不是洞悉人性、洞察社會的精品力作
文學文本的敘事媒介是語言文字,其表現手段具有較大的伸縮性、包容性、不確定性;而戲劇和影視的敘事媒介更多的是借助表演和畫面,其表現手段相對局限、固定甚至不可改變。文學語言、舞臺語言、影視語言是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在文學作品舞臺化或影視化過程中,語言轉化問題尤為重要。並非所有的文學名著都適合舞臺化、影視化,根據夏衍的說法,好的文學劇本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內容,作品對廣大觀眾有教育意義,這是先決條件;其次,電影不同於散文、詩歌、小說,要有比較完整緊湊的情節,要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即有矛盾、有鬥爭、有結局。如果作品缺乏這個條件,就無戲可看;最後,要有幾個(至少一個)性格鮮明、有個性特徵的人物。
2.名作舞臺化不只是修枝剪葉,更要賦予作品新的生命
將文學語言搬上舞臺,不僅要將文字轉化成觀眾可看、可聽、可感受的表演,用舞臺語彙完成文本的轉化,還要賦予作品新的生命。戲劇不是通過舞臺來複述小說故事的說書場,一次成功的改編無異于一次全新的創作。然而在實踐中,同樣經典的文學名作,改編品質卻參差不齊,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作品的命運。
3.小說影視化要有舍的魄力,但不能丟了原作的魂
文學名作影視化的確要有舍的魄力,但又不能丟了原作的魂。
前段時間,由陳彥小說《裝台》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以及由阿耐小說《大江大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引發觀劇熱潮,而莫言的《豐乳肥臀》、金宇澄的《繁花》、梁曉聲的《人世間》、陳彥的另一部小說《主角》等已經在影視化的路上,嚴肅文學改編精品的春天值得期待。
回應
“一流作品三流改編” 是作品改編很難突破的魔咒 ,除非原作者能當導演,而且是說話算數的導演。郭敬明成功拍自己的作品就是明證,你別說郭拍的是垃圾,但是人家確實是把自己寫的味道完美還原了啊。
話劇必須“咬文嚼字”,才能讓後排觀眾聽清楚,這就使得口腔和嘴唇產生很誇張甚至扭曲的變形。為了讓所有的觀眾能看清楚他們的臉龐,跟所有的舞臺劇一樣,話劇的劇妝也必須濃墨重彩。肢體語言、舞臺動作都很豐富也很誇張。
阿楨
日媒:日本製造在中國不香了,更多中國95後喜歡買國貨
日本現代商務網站2021-01-26文章,以前,中國人眼中的日本製造就是高品質和安全放心的代名詞,而中國製造基本上是粗製濫造且土裡土氣。然而,這種觀念在上世紀90年代後出生的中國年輕人中已發生很大轉變。2020年底中媒對全國約1000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約八成支援中國本土品牌,四成說買東西時會優先選擇國貨。
中國的新興經營者善於捕捉年輕人的消費動向並成功將其商品化,他們成長在已變富裕的21世紀中國,很多具有歐美留學經歷,不僅善於觀察潮流趨勢,還諳熟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經營手段。
以前,中國人別說是購買國貨,對國貨甚至抱有強烈的自卑感。一些赴日爆買的中國人曾稱“日本某品牌的日本制電鍋能煮出好吃的米飯,而同一品牌的中國制電鍋煮出的飯卻不夠鬆軟”。其實這只是個毫無根據的謠言,但一些人竟信以為真。那時很多中國人不信任本土產品。可事實上,早在10年前中國GDP總量就已超越日本,但一些中國人對此似乎毫不知情。
如今,中國產品比日本人想像的還要受中國年輕人的追捧,那些熟知從前中國人消費觀的日本人對此會感到震驚吧。
日本媒體總結“中國人說話大嗓門的五個理由”,排名第一竟然是它……
日本otonanswer網站2021-01-25文章,中國人說話很大聲的五個理由。
首先,漢語發音講究抑揚頓挫,須大聲說話才能表達清楚意思。
第二是中國人覺得熱鬧就是吉利,說話響亮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第三是中國人口眾多,不大聲表達觀點就沒人把你當回事。
第四是大聲說話能撐門面、充排場。
第五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建築工地等噪音越來越大,很多人自然而然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在中國,買房子很多需自己裝修。中國人不覺得裝修噪音給鄰居添麻煩,因為以前多數人是過集體生活,對鄰里的生活噪音比較寬容。
阿楨
一邊捨得花錢一邊能省就省 年輕人消費你看懂了嗎? 2021-01-19 人民日報海外版
“95後”“00後”們,為什麼一邊不惜大價錢買絕版球鞋、奢侈美妝,一邊又熱衷拼單、拼購,幾塊錢的配送費能省就省?說熱衷享受吧,他們的確更愛旅行、愛休閒、愛下午茶,但在互聯網上樂此不疲地“砍價”“蓋樓”中也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習慣在社交媒體、視頻、直播上被“種草”,但敏銳的商家又發現他們其實最愛比價、流覽下單轉化率更低。
為所愛買單,突出個性標籤
近年聲勢日漸浩大的圈層文化、國潮等消費新現象,同樣印證著這樣的邏輯。
二次元、電競、潮玩、手辦、國風……它們原本還只是年輕人的圈層文化,但這幾年,圈層被不斷突破,成為十分顯著的年輕消費現象。拿漢服來說,統計顯示,2019年淘寶平臺上漢服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億元,並且保持著每年150%左右的增速。Lolita、漢服、JK制服……異軍突起的小眾市場背後,正是以年輕人為主力的消費群體在支撐。
“國潮”是另一個火遍全網的詞彙。從大白兔、拉麵說,到回力、飛躍、李寧,再到花西子、完美日記,許多地道的中國品牌、中國製造贏得年輕人青睞,而IP合作、跨界、國風設計、圈層文化等常常是品牌的“利器”。
“的確,現在的‘95後’‘00後’更偏愛‘中國製造’。相比國際品牌,這些國產品牌更懂得洞察和滿足年輕需求,更符合他們的個性表達,而不是其他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年輕人。
是消費,也是表達方式
他們多是獨生子女,現實中缺乏社交或者傳統的社交出口更少,互聯網成了他們尋求社群歸屬、進行社交的替代方式。現實社會,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在獨特的小眾圈子裡,更能展示自我,相對容易獲得尊重和認可。再加上他們是溫飽不愁的一代,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們願意消費,敢於消費,甚至消費成了他們的表達方式。
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願意超前消費,尼爾森發佈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18-29歲消費者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為86.6%,其中42.1%的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並且在當月還清,43.3%的年輕人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沒有利息,感覺分期更划算,這便宜不占白不占。”
喜歡圈層文化、興趣多元、崇尚個性、關注顏值、熱衷網路社交、……今天的年輕消費者真是與以往不同了。
阿楨
影視學博士聆雨子:為什麼挨駡的和賺錢的,都是郭敬明? 2020-12-17 觀察者網
積壓兩年的《爵跡》改名《冷血狂宴》、轉為網路發行,騰訊上線5天收入破8億,口碑卻是“評分3.9、70%觀眾給差評”的一地雞毛。再是他親任監製和編劇、由旗下作家落落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3日攬下1.47億,拿到當周票房冠軍,它的豆瓣評分還是只有4分出頭。最後是新片《晴雅集》將於12月25日上映,宣發攻勢正在全面鋪開。
在郭曾經最風光的那些年月裡,不僅是圖書,中國現在所有傳統文學類刊物發行量加一起,才僅僅能抵上郭旗下5本雜誌的發行量。
郭作品品質真不行、市場吸金第一名;文化商人善運作,借力造勢有一套。
若要為“敬明大師”總結一個成功要素,那就是,無限造夢、無限圓夢。
和韓寒相比,他二人不過是從兩個維度上滿足了少年人的憧憬:一個鮮衣怒馬錦帽貂裘的夢境,和一個仗劍四方浪跡天涯的夢境;一個物質豐盈的溫柔鄉里的夢,和一個精神激越的烏托邦裡的夢。
在物質的夢裡,我們需要郭和《小時代》;在精神的夢裡,我們需要韓寒和《後會無期》。
重要的是,來自偏遠縣城的、彼時看起來還有點土的郭,他自己正在憧憬的東西,其實,很可能跟他的讀者們、也跟《小時代》裡的四位姑娘,別無二致。從“書寫潛在的欲望”這個意義上,那一年的郭敬明,好歹是真誠的。
還有,如果拿到現在這個時間點,拿到今日數量爆棚的甜文爽文、霸總故事跟前,《小時代》裡的那種拜金,其實還真不是特別過火。
當我們吐槽郭時我們該思考的,是對當下娛樂圈之虛榮、荒誕、膚淺、精神貧瘠的難於容忍。
罵郭是一件很簡省、很政治正確的事情,但,口誅筆伐也是一種流量,而流量這兩個字,是整個娛樂產業、整個互聯網的王。
如果你真的厭惡和厭倦,那你要警惕的、要致力於改變的,大約也不是郭,而是這些生意,和這些生意背後的邏輯。
相關新聞
Netflix奈飛12月15日買下中國“年輕人最愛的製作人”郭敬明執導的奇幻大片《晴雅集》
回應
文化娛樂圈跟郭一樣的多了,為什麼更多針對郭?
最近觀網有一些偏激的人借身份/性別/民族/中西醫的問題來攪動對立,勸一些人還是就事論事
阿楨
電影的青春又疼了? 2020-12-11
冷嗖嗖的電影市場,雪中送炭者是郭敬明——《演員請就位2》被群眾吐槽電影水準和電影審美的郭監製、落落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馬上坐滿一周的單日票房冠軍。2.1億票房壓過了《赤狐書生》的1.6億。
豆瓣評分只有4.2的青春片的逆襲,也再次讓圍觀群眾無語問蒼天。但其實,它已是郭攜手光線影業的第二次成功。
真正的打樣是《悲傷逆流成河》——用社會話題包裝疼痛青春片,上次用校園霸淩,這次用抑鬱症,郭氏青春片再次成功抓住了“正在年輕”的95、00後受眾。
如果說2018年3.6億票房的《悲傷逆流成河》還只是曙光乍現,2019年同樣有著霸淩話題的《少年的你》狂攬15億票房,才真正讓業內感受到疼痛青春片的市場回歸。
摻雜科幻元素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乍看相當有人文關懷。其故事涵蓋了抑鬱症、家暴、性騷擾等新鮮社會話題。
但若細究,還是疼痛青春的內核,上演的還是青春虐戀。雖然沒了墮胎、劈腿、車禍三件套,但失憶、自殺、生死別離這些優良傳統一個都沒落下。
2013年,趙薇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億票房開啟了國產青春片的疼痛潮。此後《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簫默》《同桌的你》《梔子花開》等接連襲來、大同小異:
改編自熱門小說IP或懷舊金曲,流量小生出演,主打懷舊牌,以讓觀眾在電影院潸然淚下乃至泣不成聲為宣傳口號和成功準繩。
但這些同質化嚴重、橋段誇張脫離現實的青春片很快就被市場拋棄,倒是留下不少經典的吐槽段子。
從2016年開始,青春片票房明顯下滑。
降至冰點後,青春片在2018年開始觸底反彈。
這批捲土重來的青春片明顯變了:一是疼痛青春被包裝成更具社會意義的影片;二是青春片的受眾換了。它們不再是主打80、90後的懷舊戲,而是拍給當下更年輕的95、00後受眾的校園戲。
而有意思的是,當電影圈的疼痛重啟,電視劇領域的疼痛卻早早退場,如今是甜劇當道。
相比臺灣(楨:?) ,內地青春片的類型創新和想像力仍待挖掘。
好在內地青春片也開始了新探索,除了青春虐戀,還可以有兄弟姐妹親情,可以講追夢、談理想,也可以很鄉土很有社會價值。像侯孝賢的《戀戀風塵》《風櫃來的人》,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青春可能真是一個尋找疼痛、感知疼痛的過程,但大可疼出些花樣來。畢竟現在母單這麼多,恐怕消化不了如此巨量的人造愛情。
阿楨
留美學生:美國令我很失望,但我仍選擇留下 2020-11-30 觀察者網
編者按:一出國就愛國已經成為很多出國過的中國人的真切感受。海外知乎Quora上也對類似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在西方生活過後,變得更加愛國和維護中國?”有理有據、力挺祖國的論述相當之多。不過,也有留學生寫下了其內心對於這個問題的糾結,即使意見本身可能存在偏頗,往往也反映著很多問題的深刻。
上大學之前,我對中國社會和中國政府是冷嘲熱諷的。坦白說,我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我的憤世嫉俗,我只知道:某些話題不允許談論,當我終於來到(美國)這片“自由”的土地時,生平第一次聽到了“解放西藏”、“新疆再教育營”類的事情……我感到遭到了欺騙與背叛。同時,作為一名藝術家,自由的狀態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自在感。我以為,如果我想繼續創作能照亮現實的藝術,我就不能回到家去。最重要的是,我以為美國是我最終的歸屬。
之後,在寒暑假回家的時候,我感到自己比同輩們更開明、更有優越感。然而,每次我回去,中國的生活都會變得不一樣。更多的摩天大樓,更多的主權,更多的驕傲感。最重要的是,人們是快樂的,比“自由”國度的民眾要快樂得多,諷刺地是,在“自由”國度,人們感到的壓抑和窒息卻更多,而另一方面,他們又認為自己高中國人一等。
所以,作為一名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當我試圖拋出“我們國家和社會實際發生的很多事和你們以為的是不一樣的”的論點時,大多數中國人並不在乎。人們對於廉價的公用事業和勞動力、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以及數千萬人在幾十年內擺脫貧困的事實感到滿意。
正是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在美國這四年裡接受了多少宣傳和洗腦,意識到我已經成為西方帝國主義/救世主中的一員——居高臨下地對待著“野蠻人”,以轟炸、入侵、顛覆(以及強姦)的方式“引入”文明,而就在你閱讀這篇貼文之時,上述這些(罪行)仍在繼續。
事實是:如果不是因為(新冠)大流行,我會盡我所能獲得(美國)這片“希望”之地的公民身份。我會填寫好所有的檔,請我能負擔得起的最好的律師,把最完美的檔材料寄給美國移民局,以證明我是最有才華和最勤奮的人之一……我會拼命工作,納稅,然後等待獲得公民身份,等上10年,或者20年。
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立場該是怎樣的。我不相信民族主義。可悲且不幸的是,現在我可能不得不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一路堅持下去。
阿楨
所以:也許今天的美國更像冷戰時的蘇聯。剛才講到的肯南是個大咖,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我只是一個上海的小商人,人家寫了8000個字的長電報,我不能跟他比,不過我決定今天“山寨”一下他:
讓中國去單挑自自由主義陣營是不現實的。對美國的擴張企圖最有效的政策是保持長期、審慎、堅定的制約。
我們要認真理解西方自由主義的本質,就像醫生檢查一位失去理智的病人一樣,拿出非凡的勇氣,客觀的態度、中立的立場和堅定的決心,避免受到情緒上的干擾。我們要讓公眾瞭解美國的真相。我堅信我們的民眾對美國瞭解得越深入,那種盲目的敵視和無端的畏懼就會少很多。
中國有能力對美國在政策上施壓,迫使美國表現得更加克制,謹慎。應對美國,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我們自己社會的健康和活力,這是我國內政和外交的一個焦點。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每一步推進,都是一次對美國的外交勝利。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同世界各國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在接軌與不接軌方面,我們採取了趨利避害、有所接軌,有所不接軌的方針和民本主義的導向。這樣做一方面使我們成功阻止了西方把顏色革命的禍水通過互聯網蔓延到中國的企圖,另一方面又保持了有效的中外交流與合作,最終使互聯網在中國大地上獲得了勃勃生機,促進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進步,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民生活,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了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走到了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最前沿。中國這種開放模式的成功反襯出了其他一些國家盲目西化的失敗。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只知接軌,不知不接軌。
相關新聞
金燦榮:世界正在與中國接軌
阿楨
李世默主題演講:中美新格局 2020-11-28
首先:中國不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特別是60年代以後,蘇聯及其盟國體系和西方體系幾乎完全隔離,沒有任何交流,連貿易都幾乎沒有。蘇聯對美國和歐洲形成的是根本的生存威脅,兩者互不相容,兩種意識形態都要把世界全吞了,而且都有核武器。
60、70年代以後,蘇聯的經濟不斷衰敗,70、80年代,發生了嚴重的政治衰敗。不過,蘇聯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個很多民族國家組成的聯邦,所以說散夥馬上就散夥。
中國現在是一個全球性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與外界高度互聯。我們是全世界,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現在是大概130個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以美國為最大交易夥伴的國家大概只有70個。中國經濟正在日益增強,收入在增長,產業在升級。
中蘇對美的威脅也有質的不同,中國只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並不具備生存上的威脅。中國對歐洲更是只有經濟競爭,也不存在生存威脅。在意識形態上,中國實施的是防禦政策,不讓別人來干涉我們的治理模式和意識形態。而且十八大以後,我特別意識到我們的政治在崛起。在習主席領導下,特別是90後、00後的年輕人對祖國越來越有信心。
第二,今天的美國也不是冷戰時期的美國。今天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內在矛盾在不斷加劇。美國在60年代以後,進入了經濟收入增長,產業升級的黃金時代 “美國世紀”。
那時候的美國也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今天,美國正在經歷福山說的政治衰退,經濟面臨失調,貧富差距沒有辦法緩解,社會契約無效。
另外,還有保羅•甘迺迪教授講的,美國的過度擴張和國家利益發生了巨大的矛盾。今天的美國跟那個時候的蘇聯一樣,在實施意識形態擴張,到處輸出他們的意識形態,要全世界買它的政治,甚至不惜用軍事手段強迫別的國家接受。
有些人說,因為特朗普敗選了,所以美國政治體制的自我糾錯能力發生了。這種觀察並不準確,美國政治衰敗、經濟衰退,都是在特朗普以前就發生了的。特朗普的當選是一次自我糾錯的嘗試,但是失敗了。拜登當選是舊制度的復辟,根本不是什麼自我糾錯。拜登的支持者、給他資助的,幾乎都是美國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另外,美國的國家認同正在從內部瓦解。他們現在搞所謂的“身份政治”,我比較尊重的政治學家福山也講到這一點。
阿楨
分數走低的美國
如果說多年前我出國的時候,美中就像是“100分”和“70分”。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現在的美國不僅面臨著內部的撕裂,還因為疫情期間的表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信用危機。它幾乎是釜底抽薪的移民政策也讓很多外國人才寒了心,無論是已經在美國的,還是曾經嚮往美國的。
失掉國際信用,失掉外來人才,美國的實力會被嚴重削減。
回應
總結:在美國不好混了,所以我得去找個好混的地兒
哪裡好就往哪裡去,人之常情,這就是人性.
澳媒: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
2020-11-19,《今日西澳》報導,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即將離任的西澳大利亞州財長本•懷亞特(Ben Wyatt)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指責“一些評論員和民選代表”攻擊中國,是“毫無幫助”的,澳應與中建立相互尊重的聯繫,維護好雙方強勁的貿易關係。
“中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幾乎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懷亞特說。
在懷亞特看來,此前中澳關係是良性的,但近些年來變得不同了。在TikTok、華為5G、南海問題及貿易調查等問題上“找茬”,給中澳關係的發展製造出巨大雜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回應
土澳終於有人出來說了句人話嘞
因為要離任了……
阿楨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90後中國留學生發長文流露心聲 2020-11-22 中國日報
今年9月,北京姑娘欒奕從紐約回到她從小生活的城市,這也意味著她6年美國生活的結束。
我在紐約一共生活了6年:在紐約大學讀研2年,工作4年。2017年拿到美國工作簽證,原計劃在明後年完成綠卡申請。
讀書時做過很多兼職,工作後做過公立學校教師,自媒體博主,紐約知名餐飲品牌PR經理。就職期間幫公司三登《紐約時報》並獲得過近百篇主流媒體報導,個人也上過一些華人報紙。
對我來說,離開美國是一個幾乎要前功盡棄、成本極高的決定。
但我還是回來了。原因概括來說有四個:
➤ 美國疫情以來的行為,完全站在了它所宣揚的那些價值觀的反面。
➤ 在美國我無法獲得我所看重的共鳴共情與社會參與感。
➤ 美國綜合得分日益走低,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我有生之年甚至有可能實現反超。
➤ 同等條件和同等努力下,我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012年我開始準備出國的時候,美國宣傳的主流價值觀大概是這樣的:崇尚科學、人人平等、民主法治、自由多元。
對於一個有點人文情懷的文科生來說,這簡直就是“理想世界”的定義。
而在紐約這個“最不像美國”、最激進多元的地方,我曾經一度覺得世界真的還挺美好。
直到疫情、特朗普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這記組合拳,徹底打碎了所有的美國濾鏡。
她從三個角度寫了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
1.民主與法治:“看不見的手”突然看見了
美國政府對華為、Tiktok、微信明目張膽的制裁,“看不見的手”突然能看見了,還連扇了我們三個嘴巴。
這讓我對美國的民主法治和市場經濟屬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政治體制沒有優劣之分,哪個體制能讓自家國民踏實發展、國家穩步向前就是好的。國民幸福感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才是王道。任何拋開歷史階段和國情空談體制都是耍無賴。
2.反智與傲慢:“反疫苗”的美國人
這使我對美國人“崇尚科學”的濾鏡破滅了。
3.有條件的自由和開放
口罩這件事本質上是高度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和東亞文化圈的社會責任感的觀念區別。
我們都沒錯,只是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中國老百姓這種心照不宣的社會責任感,對我來說更加熟悉,也更加有安全感。
4.促使我做出回國決定的導火索,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
阿楨
國貨霸榜雙十一,韓妝真的不行了? 2020-11-07
“雙十一”常年是各大品牌的必爭之地。天貓突破1億銷售額的100強商家中,美妝品牌數量和3C行業不分高下。
國貨美妝。完美日記、花西子、橘朵……5年左右,線上銷量已能和老牌彩妝巨頭平分秋色。2012年前20位的化妝品中國產品牌僅為7.6%,而2020年已占56%。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中國成為全球美妝市場最大增長引擎。全球時尚產業2020年跌29%-37%,而中國區逆勢增長10%。
2019年我國美妝市場4225億元,預計2022年突破5000億元,2023年將達5490億元。
回應。
作為80後見證了,港臺妝,日妝,韓妝,歐米妝的興衰起落。化妝品的潮流主要還是客戶群體對於崇拜物件的模仿帶動的。隨著中國對於港臺日韓的不斷超越,新一代用戶群體也更加自信,港臺日韓在他們眼中已經顯得太low了。
用過的產品也挺多的,不是說沒有好用的,只是同樣的價格裡彩妝國貨以及日妝開架產品性價更高,護膚品更是。
相關新聞
雙迴圈下內需經濟爆發:雙11全球狂歡季,天貓成交4982億,京東成交2715億
外媒聚焦雙十一:各國企業指望中國消費者幫“回血”
韓貨最大問題是性價比不高,說除了晶片和造船都這問題 2020-11-07 淩雲志
韓價格跟歐美差不多,品質跟國貨差不多,被拋棄是早晚的事
回應
韓國8G記憶體最貴時900元,現在國產180元。
汽車也還行吧
經營開鎖的表弟給我買車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買韓國車,韓國車的防盜系統連國產車都不如。
阿楨
超過韓國,中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成東亞第一,你當年什麼水準?
《柳葉刀》2020-11-07最新研究,從1985年到2019年,中韓成為了5至19歲兒童及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中,中國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為175.7釐米、163.5釐米,分別超過韓國0.2釐米、0.3釐米(男性175.5釐米/女性163.2釐米),位列東亞第一。
過去35年裡,中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釐米,達到175.7釐米,增幅在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元列第一,相應的世界排名從1985年的第150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65名;
中國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釐米,達到163.5釐米,增量全球第三,平均身高全球排名從第129名上升到第54名。
資料顯示,19歲男女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均為荷蘭,分別為183.8釐米和170.4釐米。東帝汶的19歲男性最矮,平均身高為160.1cm;瓜地馬拉的的女性最矮,平均身高為150.9釐米。
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飲食不良,可能導致平均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國家之間,有大約20釐米的差距。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在5歲前健康狀況較好,但5歲後明顯落後。
回應
這兩年很多吹日本青少年超過中國平均身高的文章,打不打臉?
微博已經開始了:中國兒童身高飛漲是因為食品中含有激素
記得以前說本朝男兒身高矮是因為基因導致的,現在想想當初的公知時代真是可笑!看看兵馬俑就知道了,我們其實是高大基因,北方長大的,就要比南方長大的高10cm左右。同樣的遺傳基因。
身高和飲食、營養關係很大,同樣的遺傳基因,北方長大的就要比南方長大的高10cm左右。。這個日本在60年代就做過研究。日本二戰後平均身高提高了接近20cm。以前叫小日本真不是白叫的。因為當時他們平均身高是真的迷你。營養上來了,身高就會增加。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09673
阿楨
本人在大型百貨從業,很多新興國化品牌抓住了20歲左右的市場,比國際大牌有前途
2020年以來,我們商店的高檔化妝品銷售很好,因為疫情使那些高檔化妝品的消費人群,不方便到香港買,都只能在當地的高檔百貨商店內購買。
儘管如此,我還是看好國化,即使那些現在名氣不大的國化品牌,前景都不錯。因為,那些進口一,二線品牌的化妝品,現在的消費群體都是40,50歲左右,20左右的基本沒有。相反,在我們商店外面(依然在廣場內的,它們與我們的進口品牌也就一坱玻璃之隔),有很多新興的國化品牌專賣店,生意也異常紅火,而且,都是20歲左右的消費群體,那些年輕的小姑娘,覺得用這些國化新品牌才是青春的象徵,進口一,二線品牌,雖然高貴,但老氣,是她們媽媽奶奶才用的。
相信再過5年,10年,國化品牌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這14億人口的大市場,也有可能培育和造就國化華為出現。總之,國化品牌加油!!!
回應
20歲小姑娘沒錢,對化妝品的要求就不高,40歲女人有錢,皮膚品質遠不如20歲。
年輕人不媚外才是國產化的真實現狀。有時候評論完全和社會脫節,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賣國產品牌的年代。殊不知,新興的國產品牌層出不窮,銷量也蒸蒸日上。
中國化妝品全球消費第二,“國貨”發展卻受技術牽制
《科技日報》2020-11-02,利潤率高的高端化妝品還是以國外品牌為主,我國企業科研水準低,產品技術落後,科學配方研製開發仍處於模仿階段,創新實力弱,研發投入占比小,原料品種少且品質不穩定。
我國化妝品進口原料達到80%以上,國產化妝品原料在品種和品質上均居劣勢。由於國人對於中國化妝品原料的信任度很低,有些企業甚至把中國的化妝品原料出口至國外,把原料貼上“進口”的洋標籤,以獲得競爭優勢。
回應
國貨也有很多優秀的護膚品,我一直都在用國產護膚品,便宜又好用
確實是,我以前一直用所謂的高檔進口化妝品,現在已經全換國產了。
阿楨
父輩趕上中國經濟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年輕人如今成功更難?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2020-10-31
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父輩也就是大約老胡這一代人更加幸運,趕上了中國經濟的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而他們要成功則更加困難。
覺得我們年輕時機會多,大學畢業都有工作,單位還分房,這是誤解。其實根本沒什麼機會。那時一結婚就能分到房的是極少數,大多擠在父母不大房子裡,要30、40歲才能分房,而且人均3、4平米。如果分房能夠解決,就不會有後來的商品房浪潮。
我們結婚時要是沒有房子,就真的沒地方住了。不像現在年輕人,可以選擇先租房過渡幾年。大家都說,過去買房子多便宜啊。但在北京、上海這樣中心城市的人們,每一個時期買房的人從來就沒有感覺便宜過,收入低,貸幾十萬款也像身上壓了三座大山。
老胡只是想幫助年輕人換一個角度思考,我不希望大家在抱怨的情緒中隨波逐流,耽誤了自己的努力,也搞壞了自己的心情。
回應
老胡說到點子上,人的苦惱絕大多是對比出來的,現代的傳媒網路讓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楨:?)對中等收入的理解如下:2020-10-31
1、工作城市有房有車有存款。
2、肉蛋奶菜水果,想吃就買。
3、舒適、美觀的物品,不會捨不得買。
4、偶爾可以出門旅遊;
5、公交地鐵充值一百兩百也不心疼;
6、小孩奶粉衣服學費書本費都不會肉疼;
7、可以給老人一定的生活費;
8、每個月有10%的結餘。
本文來自《國內的中產概念到底是啥?被異化了嗎?》
回應
兄弟,你把那幾點算一算,中產的頂尖了。1、北上廣房價至少600W,買車幾十萬再加車位保費,至少700W。2、方早餐8-10,午餐20-30+,晚飯20+,算上聚餐…一月3000+。3、傢俱5-10W,日用品一月1000+ 。4、旅遊算每月1000+。5、公交地鐵每月就200+,假日開車算400+。6、家教藝體課外輔導,每月1200-2200。7、如果老人身體好,每月500-1000。8、每月結餘10000+。如果貸款買房買車,每年還要額外23W+!總加起來至少要年薪35W+。啊對了,以上都是以0社交0送禮算的。
全國那麼大,只拿北上廣深來算帳是不合理的。其實不需這樣細算生活成本和收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如果連房和車都買不起的,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中產”這個概念都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阿楨
高校獎勵新生一個人報到?網友卻吵翻了 2020-09-14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迎來了10000多位“萌新”,學校特別設置“獨立新生獎”,規定凡是學生一個人無家長陪同報到的,可獲得一個獎狀和學校發的文化衫,此次共有2000位穫獎。
網友:獨自一人報到並不能和獨立劃等號。
相關新聞
讓新生獨立報到是好,但對落後地區沒出過遠門的孩子,真的是很大挑戰
回應
還我上大學時,爸媽死都要送我去,然後到學校把學院系裡全部老師請飯送禮都過了一圈,宿舍食堂阿姨都沒放過,大學的時候我基本上被各個老師領導像是個小公舉一樣寵著,畢業時一個朋友都沒有,畢業照都不想去。等我小孩要去大學了,行李都不准帶,自己去大學要,去買,去打工,交朋友。
時代變了,我上大學時我父親送我去的,被班主任嘲笑了四年。現在上大學一家人來送,跟獨立不獨立沒關係,我覺得是因為現在人有錢了,家長要過來看看,順便旅個遊。
阿楨
95後只會吃喝玩樂?我不服! 2020-08-30 觀察者網
現在有個概念叫“Z世代”95後,指的是1995年-2009年出生,受互聯網影響很深的一代人。
社會對95後的印象兩極端:要麼覺得這是“垮掉的一代”,花錢大手大腳,不運動純死宅,不學習不上班,滿腦子就是談戀愛;要麼就拍出《後浪》這樣的片子,覺得他們人均富二代,玩的都是衝浪跳傘賽車機器人,拖個行李箱說走就走環遊世界。那麼,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僅不亂花錢,還很“摳”
某知名電商智庫去年底調查,發現比起其他年齡段的用戶,95後是最不喜歡流覽完商品就立刻下單的,他們喜歡貨比三家,同時還很愛參與各種拼團、分享、返利活動,熱衷於分期免息付款,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不僅如此,95後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盲目追求外國品牌,相比起來他們甚至更喜歡國貨。這一點在買家居日用品時尤為明顯,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只在乎東西好不好用,是不是大牌不重要。
不僅愛運動,還開始養生了
95後的運動熱情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拿B站來說,關於減肥健身的視頻有上百萬個,每天有574萬人在看健身視頻,其中60%在18-24歲之間。男生喜歡練背肌和手臂,“引體向上”類的視頻受歡迎;女生追求練出好看的腿型、鎖骨和直角肩,美體類看得最多。總的來說,“美麗芭蕾”“瑜伽冥想”“健美”是B站健身相關的最高頻搜索熱詞。
但生活壓力大和熬夜的問題,也確實造成了這個群體脫髮、發胖等問題,所以,他們早早就開始養生。今年CBNData報告顯示,超過97%的年輕人已經有了養生意識,並且5成多已經加入到養生大潮中。很多95後調侃自己現在不需要父母提醒,就已經過上了把秋衣紮進秋褲,秋褲紮進襪子的日子。看綜藝節目的時候,上熱搜的往往不是明星們的潮牌服飾和名牌護膚品,而是洗腳盆、艾灸眼鏡和成人背背佳。評論區裡,他們還有模有樣地交流起了自己的養生經驗。
……
回應
我們公司的90/95後新員工,精氣神很足,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去。要知道只有少數骨幹員工和幾個主管才會加班的,他們主要拿的是專案提成。普通員工是6點下班,他們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新員工一是為了跟前輩學習技術,積累經驗,二也是為了儘早適應高效率的工作節奏,能夠加入團隊和公司核心層,公司為了獎勵這些人的進取心,經常佈置些較為簡單的附屬性工作,並給予一定的獎金。
阿楨
新個體經濟來了 助陸青圓夢 2020/08/24 旺報
其實,在李克強總理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前(李2020年提出地攤經濟),大陸年輕人想投身自己的事業,這股勢頭已經不可擋了,有許多學校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建立了「孵化基地」也就是育成創新中心。
新個體經濟的來源是時代潮流,首先,脫貧致富讓農村經濟起來了,於是許多農村長大的孩子們在外地讀了書,就可以回到老家創業,,加上互聯網和物流的推波助瀾,很快就能夠成立當地的合作社。其次,由於上一代的老人們不再需要支撐孩子的生活,年輕人無所顧慮的可以拚多多。第三,媒體鼓勵直播帶貨。
地攤經濟也拉抬了一些人的真心嚮往,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煙火經濟。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傳奇故事,比方90後女子夜晚擺地攤每天賺4千,買了奧迪獎勵自己;大叔創業擺地攤,一天出攤5小時,賺的盆滿缽滿.許多城市都紛紛公佈一些地段,讓攤主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擺攤,那些地方不可以擺?
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
不擺地攤,就要開始正規營業,於是展開了「小店經濟」發展計畫。2020年7月,大陸商務部等七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定位「小店經濟」是一個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承載著城市經濟活動的動力,同時也是驅動城市經濟多元化及創新的重要機制。
大陸在2019年底已經有了8千多萬戶註冊的小店,帶動就業約有2億人,所以此後要在個城市之間,落實好現行扶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還要給予金融支持,放寬准入條件。
無論是地攤也好,小店連鎖也罷,只要是能讓年輕人的夢想能夠起飛,就值得期待,新個體經濟時代來臨,將會是線上線下齊發。
回應相關新聞
陸過七夕 訂房暴增
英媒:在中國,七夕為何值得慶祝
海底撈上熱搜:因七夕人多 應用程式排號出現異常
阿楨
經濟學人:不要小看習近平的新經濟模式
2020-08-15,英國《經濟學人》刊文評論“中國新經濟”。
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正在危險地升級。在過去一周,白宮宣佈它即將在美國禁用TikTok和微信,並已經開始制裁香港領導人,此前還派遣了一名內閣成員前往臺灣。壓力不斷升級部分出於競選需要,還鷹派意識形態一種臆想:只要施加足夠的壓力,中國的經濟就可能崩潰。
這個邏輯很簡單,但卻是錯誤的。美國關稅戰對中國經濟的傷害並沒有預期那麼大。中國經濟對新冠疫情的抵抗力也要強大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2020年將增長1%,而美國則是下降8%。深圳股票市場是今年全世界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而不是紐約。
中國的新經濟模式具有三個要素。首先,嚴格控制經濟週期和債務機制。大規模的財政和債務放水盛宴已經結束。與對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反應不同,這次中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有所節制,放出的刺激措施金額約為其GDP的5%,不到美國的一半。
第二個要素是效率更高的國家行政機器,繁文縟節被抹去:現在在中國成立一家公司僅需9天。更加可預測的規則使得市場機制能夠更順利地運轉,從而提高了經濟生產率。
最後一個要素是模糊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的界限。國有企業被迫提升效益並允許私人投資者投資。同時,國家也通過在私營企業內部設立黨組織來加強自己對私營企業的戰略控制。失信黑名單制度會對那些行為不端的公司進行處罰。中國也不再實施粗放的產業政策,比如2015年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而是將關注重點轉移到了如何打通供應鏈瓶頸,這些瓶頸或者是外國威脅下的中國薄弱環節或者是中國易在海外施加影響的節點。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在像半導體和電池這樣的關鍵技術領域提高自給自足能力。
美國希望一旦發生衝突中國就會屈膝投降的想法,遏制這條路是行不通的:與蘇聯不同,中國龐大的經濟精密複雜並與世界緊密相連。中國14萬億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實力雄厚,絕不是靠做白日夢就能抹去的。現在是時候丟掉這種幻想了。
阿楨
美學者:對華“科技冷戰”暴露美國脆弱性來源 2020-08-17 中國日報網
美國對華為5G與TikTok的“圍獵“其實是是歷史的重複,是美國強取豪奪老故事的最新一章。
這就是為什麼微軟今天要收購TikTok,就像昨天購買諾基亞一樣。當估值下降時,資產會更便宜。
現在,中國公司和應用程式已經加入了全球領先創新者行列,而抄襲已經成為美國企業新的遊戲規則。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並不能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只會起到破壞作用。美國想借助這些非經濟手段清除中國創新技術,註定會失敗。
相關新聞
歐洲人:抖音無害 人們只是在上面發揮創造力 美打壓TikTok威脅全球市場
川普封殺微信 專家警告iPhone出貨恐減30%! 受影響的不只是蘋果,星巴克、肯德基、迪士尼、麥當勞等美企,都已高度依賴微信。
日媒:中企在12個品類全球市場份額居首
美媒:全球500強排行榜發佈 中國企業數首超美國
英媒:美無法改變中國 沒有哪個大國比中國更大更強
英國《一周》週刊網站2020-08-13《美國無法改變中國》的文章,面對中國,美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改革自身。由於美國四分五裂,讓政府以自由的名義與中國對抗的想法成為笑柄。中國的命運最終將掌握在中國人民的手中。
回應
搞亂世界是美國的本性,只要世界不太平,美國才能把武器賣出去,所以有美國存在一天,世界就不太平一天,
阿楨
現在印度政府頒佈的反華禁令沒有任何意義,近期,印度政府與新加坡的STEC公司簽訂了在Meerut-Dehradun路上修建隧道的合同。然而,這家公司實際上是中國上海隧道工程公司的子公司。現在中國人看不起印度——現在他們或許正在嘲笑我們抵制中國貨的行為,因為這些抵制在實際上永遠不會實現。
回應
蠢還不讓人笑了?
英媒:放棄與中國的貿易談何容易
英國廣播公司2020-08-16中國與貿易——打破談何容易,當中國(因疫情)採取封鎖和停工措施時,整個亞洲地區的供應鏈受到衝擊,企業無法獲得原材料和產品。
95%的受訪美國公司表示,他們會在中國和中國以外的地方推動供應多元化。但是,即便是在疫情和中美貿易戰持續的情況下,約87%仍表示,中國大陸是他們的三大採購目的地之一。 “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與其他國家不同。他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打消企業的疑慮,讓企業有信心復工。”
中國還是今年唯一可能增長的經濟體。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貿易一直由中國定義——這種狀況一時不會改變。
德媒:美國對華“脫鉤”將失敗的4個理由
德國《焦點》週刊2020-08-17:特朗普他無法贏得中美貿易戰的4大理由
首先: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更具抗震性。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但中國將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大國。而美國將至少8%的負增長。
其二:特朗普每次推出反對中國的政策,常常引發美國股市下跌。自2019年1月4日以來,深圳成指已上漲85%,紐約工業指數只上漲了19%。
其三:中國國內市場擁有近14億消費者,是美國人口的4倍。
其四,美國再也無法阻止中國融入全球經濟。自1995年以來,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已從2%增加到16%。全球各地的出口商都熱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
結論:美國不斷強調的所謂“西方”其實並不存在,中西經濟已經牢牢捆綁在一起,“脫鉤”不會成功。
阿楨
美國消費者習慣中國製造,印度消費者離不開中國製造 2020-08-12 新浪網
今年美國跟印度一直在搞動作,無端制裁中企,試圖找出中國商品的替代品,然而全球化已經到來,美印的想法不適用於全球市場的發展規律,消費者最先關注的是商品的品質。
美國政府一面排斥中企,可是對於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者在行動上並沒有說不,只有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對於產品的精心製作。
而印度屬於口行不一,一邊轟轟烈烈地砸掉中國產品,一邊用著中國製造,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品質是不可代替的。
回應
憑什麼說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貨
看看印度現實情況,離不開是真的
印度政策中心主席:為什麼中國人總在嘲笑我們?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印邊境衝突引發印度國內大肆規模抵制中國經濟影響,但是這些抵制一方面不切實際,另一方面甚至滑稽可笑。下面我就具體說說原因。
首先,消費者自身有理性判斷:中國Oppo手機的價格僅為韓國三星….的一半,印度進口了約45%的手機零件。
原產中國的商品占印度進口貨物的23%,按照貿易量的順序依次是電子產品、API(活性藥物成分)、汽車零件、傢俱和像鞋和家居用品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國。
當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國暴發時,印度所有與汽車製造相關的活動都陷入停滯,全球產業對中國的依賴性暴露出來。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印度企業家不得不圍繞罷工等勞工問題與工會進行事無巨細的爭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而印度IT服務出口額約為1000億美元,但不涉及任何實際製造業。中國出口的工業品在為其增加1200億美元附加值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而這意味著中國能夠更好的保障財富分配公平。
在中國,有2.5億工人在正規部門就業,印度有4.1億勞工,但其中2億是農場工人,另有2億人受雇於中小微企業,其中多打1.5億是拿日薪的臨時工。
中國幾乎什麼都不依賴印度。1990年,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相似。20年後印度GDP總量是2.5萬億美元,而中國已高達13萬億美元。直到1995年,我們還沒有真正從中國進口任何東西。然後,突然之間,我們開始從中國進口幾乎所有的東西。我們以前和當前能以8.5%的經濟增長率增長的原因之一正是中國——與其競爭,從其購買和向其學習。
阿楨
復旦教授張維為:美神話終結 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人了 2020-08-17 觀察者網
中國過去數十年波瀾壯闊的崛起,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走在世界前列,一部手機知曉世界,百姓獲得了更開闊的國際視野,民智大開,中國公知很難再忽悠多數人了。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據說多黨競爭更能產生為民服務的領導人,但怎麼就是選出那麼一些不上心的領導人,處理疫情更像任性的熊孩子或是冷酷的投機分子,跟著感覺走,而非跟著科學走,死多少人都不當一回事,這不是草菅人命嗎?
據說言論自由可以讓吹哨人提前發出警報,但美國的情況表明你有10個20個吹哨人也沒有用,它叫你噤聲你就要噤聲,不管你是科學家,大夫還是航空母艦艦長。連美國疫情防控的首席專家福奇都驚呼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
據說醫療市場化可以讓市場發揮作用,自動達到供需平衡,美國是醫療市場化最充分的西方國家,結果是數千萬人沒有醫保,輕症不看病,重了看病可能要破產,如此落後的醫療體系怎麼能夠應對新冠疫情大危機?
據說歐美公民素質高,市民高度自律,但沒想到那麼多人根本就不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這次國人真正見識了西方社會反智的力量,從縱火焚燒5G基站、喝消毒水防疫,到相信上帝可以驅散病毒,無奇不有。許多“公民社會組織”忙的不是抗疫,而是上街抵制抗疫措施。
據說美聯儲遵循經濟學原理,嚴格把控貨幣供應,但美國為了救股市,救富豪,救經濟,印錢毫無底線,拼命放水。
據說美國是市場經濟國家,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節,可以避免權力尋租。據說美國還是法治國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總統居然可以強行要求中國的位元組跳動公司出售Tik Tok,總統還張口要“傭金”。
據說美國有學術自由,但是當麥卡錫主義浪潮再次襲來,多少學者噤若寒蟬,客觀介紹中國都成為禁忌。
據說美國尊重個人隱私,但美國邊境人員,無須事先申請搜查令,就可以檢查和扣留任何人的手機、通信記錄、電腦等電子設備。美國竟然還公佈“被制裁人員”的住址和身份資訊。
中國“互聯網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90後、95後、00後為主的群體,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他們是真正地完全平視西方的一代,它帶來的將是國人思想的去美國化,它必將伴隨我們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整個進程!
回應
忽悠永遠存在,擦亮眼睛!
阿楨
港媒:中國“小姐姐”軍團正推動消費增長
香港《南華早報》2020-08-10“小姐姐”軍團為中國消費增長故事提供動力,投資者需要對她們有何瞭解 被稱為“小姐姐”軍團的年輕女性群體,正迅速成為一股推動中國支出的力量,為銷售從啤酒到流媒體節目、化妝品等各種產品的公司帶來滾滾財源。她們受過良好教育、正推遲或直接跳過婚姻和生育,從而擁有更多用於消費的金錢和信心。“小姐姐”們在鼓勵她們放鬆並為悅己大把花錢的流行電視節目——例如今夏熱播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她們正成為中國女性消費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女性佔據購買總量的3/4。瑞銀香港策略師、有關“小姐姐”經濟的新簡報作者文迪•劉(音)說:“如今在內地電視劇和娛樂節目中,20至40歲高學歷城市女性的崛起正成為熱門題材。”
“小姐姐”們日益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對化妝品、免稅商品、醫療保健、移動遊戲等產生很大影響,推動了運動休閒、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的蓬勃發展。女性已佔據中國4.6萬億元餐飲行業消費的60%。7月份,中國女性的啤酒消費同比大增27%。她們甚至喜歡上白酒——長期被中國男性主導的烈性酒。
女性消費者實力的與日俱增(如圖),正值中國努力擺脫疫情帶來的不利衝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在追求更好品牌、更好設計、更好體驗、更好服務甚至更環保方面,她們也是引領者”,某電商報告表示,“中國女性正在消費升級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阿楨
公知過去二十年為什麼能佔據輿論優勢,歸根到底是西方的實力優勢在中國輿論場上的映射。西方是神,公知就是傳教士,是具有對神諭做出解釋權的人。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得更多民眾也能親身接觸到“神的國度”,這導致公知對“神”的壟斷解釋權不復存在了,而近距離觀察所發現的“神”的醜陋和陰暗,更使得傳教士們的話語權和“道德高地”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潑皮無賴賤招,加上抗擊疫情和治國理政的無能、甩鍋、膚淺甚至滑稽的面孔,讓美國勉強表面維持的“神性”光環全無,即使拜登上臺,也很難重新建立起來了。
世界充滿矛盾,矛盾無處不在,舊的矛盾消失往往意味著新的矛盾開始,或者原先的次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比如說公知的對立面裡,其實從“極左”到左,到右,到“極右”,各個政治光譜都是存在的。從最左邊的原教旨主義革命派,到最右邊的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諸如國家主義者、中華傳統文化捍衛者等等,彼此之間其實並不完全是一路人,而只是由於公知對整個民族、共和國歷史的否定,分別觸碰了這些人群中不同的厭惡點,因此使得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公知的話語權。
對於民族主義者,他就意識到中華民族不比西方白人差;對於激進革命派,他也會覺得資本主義國家不是不可戰勝;對於部分毛派,他會覺得前三十年打下了基礎;對於國家主義者,他會覺得只有一個強大團結的國家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這些厭惡點實際上不是完全一樣的。這使得一旦對立面消失或者式微,由主要矛盾蛻變為一般矛盾,那麼這些人內部的不同見解的衝突也會逐漸浮上水面。
過去,當公知很容易,只要把“體制”、“專制”、“民主”、“自由”、“獨立思考”、“普世價值”等等幾個詞翻過來覆過去的排列組合,你就是“公共知識份子”了。無論你是高中畢業,還是教授博導,當起公知來,都是半斤八兩。
回應
市場上的公知(茅於是、高曉松、袁騰飛等人)很容易辨別和提防,體制內的公知(張維迎、柴靜、方方之徒)才是更要警惕的。
相關新聞
哈佛大學13年研究: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滿意度超過了93%
相比之下,蓋洛普2020年1月發佈報告稱,美國人對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僅38%。
阿楨
老梁怒懟金燦榮| 公知汙名化是社會反智現象的代表 2020-06-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SrFdJZDl0
回應
金症痿真是無恥到極點!垃圾五毛狗!
金老師說著沒錯啊,公知之所以汙名化,主因是公知失去民心。
拿公知和明末東林黨比的人最無知
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公知從來沒有發揮過任何健康的作用。公知的問題是什麼?就是這幫人覺得自己代表知識,別人都無知,進而要求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利益,沒得到就覺得社會出問題了,那就是政府的錯,所以就恨共產黨。
老梁不懂什麼叫反智。所謂公知,是那些「專業能人,由於並不專心致志,擔心喪失職業頭銜,便自貼公知標籤來魚目混珠。平成以來,公知電視藝人化←知識異化,當職業來做。在利己驅動下,把大義名分與私心相雜交,借煽乎危機來攫名漁利,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境。」(「知識人とは何か」,《福田恒存全集》第六卷)。中國公知的“知識異化”比日本厲害,知識異化即反智。
崔永元2020-05-13我是公知。我永遠是公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A3sK9K0xI
公知崔永元的“愛國方式”
所謂的公知,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底蘊。這些公知在年輕時代,被美國所扶持的漢奸進行誘導和洗腦教育,最後被成功的培育成新一代的漢奸優等生。他們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是在網路的各種平臺對新一代的學生和社會上的城市居民進行誘導和洗腦,宣揚美國優秀理念,以及國內哪哪都不行的思想。導致的後果就是廣大的線民對於中國的現狀越來越不滿,對於政府的政策越來越不擁護,對於民族的前途越來越沒有信心。到最終,這些公知所營造出來的令人絕望的黑暗氛圍會彌漫到整個互聯網上。被這樣氣氛籠罩的國人,在精神上會被徹底的摧毀。在精神上被瓦解的國人,在文化上又被拆掉了地基,這就是可怕的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的後果。而在這場戰爭中,這些中國公知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後公知時代”的中國輿論市場 2020-07-20
2009年時,新自由主義和恨國黨在網路上整體佔據上風,並隨著此後爆發的移動互聯網而一度蓬勃發展,甚至曾經形成了“政治正確”。
2020年一月份面對疫情初期的慌亂,曾經一度讓對中國制度貶低的有些人又興奮起來,又始談論“西方制度優勢”、“‘自由民主‘’面對疫情的優勢”。但令人沒想到,光環在身的西方世介面對疫情竟然能表現出這個樣子。官員竟然能這樣自私、無能、無恥,民眾竟然能這樣愚昧、反智、落後。
原本以為是一次反擊,結果變成了迴光返照。
阿楨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2020-07-08 魯舒天
01. 前浪:精英當道
代表人物:鞏俐、章子怡、周迅、郝蕾、趙薇
成名基礎:科班畢業,專業受訓
事業跳板:藝術大獎
護城河:業務能力、大咖御用、文化底蘊
天花板:題材限制、市場定價、審美風向
80年代的計劃經濟色彩仍然很重,大陸還沒有“娛樂圈”這種說法,演員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歐洲三大電影節與奧斯卡等著中國電影去攻陷,飛天獎、白玉蘭獎和金鷹獎…
02. 後浪:民主乍始
代表人物:李宇春、張靚穎、戚薇、趙麗穎
成名基礎:大眾投票 選秀機遇
事業跳板:草根主義
護城河:風格特長 兩棲動物
天花板:年輕世代 市場定價 造血能力
03. 破浪:民粹橫行
代表人物:流量明星們
成名基礎:資本支援
事業跳板:飯圈文化 犬儒主義 反智主義
護城河:倒賣人設 粉絲經濟 金主砸錢
天花板:年齡增長 同質加劇 意外醜聞 行業整風 公眾覺醒
遊戲規則完全變了,破浪不復前浪的風韻與後浪的棱角,他們揮別“科班精英”和“票選素人”的模式,迅速變成娛樂產業的輕工業商品。
04. 瞎浪:姐姐的出路在哪裡?
國外閃閃發光的成熟女性形象,在我們這裡仍是極度缺乏的,要改善這個問題,不是把抽象的父權制一頓痛批,更不是以看“姐姐”來臆想一場完勝,而是搞懂一個邏輯——產業升級失敗才淘汰老人,為什麼我們的產業升級會失敗?
有人說,那我們多拍好作品不就有救了嗎?實際上,拍更多好作品從來不是一個單靠行業就能解決的問題。
…..
回應
觀眾是浪,大浪淘沙總會淘出一些金子來的。
公眾永遠沒有覺醒的時候,任何時候99%都是跟風族。
整個文化圈都是娛樂產業商品所以就會有網路小說作者不算作家之類的說法是什麼玩意?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阿楨
「後浪」火熱 嗶哩嗶哩獲資本市場青睞
在美上市中概股、知名影視平台嗶哩嗶哩(B站)2020-05-03晚間播出五四青年節宣傳片「後浪」,迅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不僅吸引網友目光,更引來投資者青睞,促使該公司近日股價大漲。
回應
這個視頻同時得罪了左和右。左認為是小資產敘事,右認為是獻媚與招安。18年後能讓知乎上兩邊合力討伐的真不多了,B站確實用心。
後浪-維基百科
正面
《人民日報》認為《後浪》中反映年輕人的熱血、奮鬥,並勉勵年輕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央政法委發文介紹《後浪》,並稱讚此體現出青年比想像中更優秀。《新民週刊》則認為《後浪》展示了年輕人更廣闊的世界。
負面
《新京報》指何冰表現得過於獻媚,與年輕人產生隔閡。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也指,影片「做作、虛假」,沒有反映出青年人面臨困惑、焦慮。有很多人認為,影片聚焦的多為城市中小康家庭的年輕人,其去國外旅行、玩高空跳傘等極限項目、乘搭直升機觀光的生活體驗,大部分人都不能體會,而工作上「996」、經濟上被房貸、車貸束縛的人在影片中卻沒有體現。亦有嬰兒潮一代的人士不滿影片粉飾太平,掩蓋了如Z世代成為小粉紅的弊端。影片中「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的語句,令人聯想到過激的小粉紅網際網路出征或舉報行為。《紐約時報》專欄作者袁莉稱,《後浪》所傳達的資訊與中國政府向年輕一代傳達的資訊是一致的:「你們今天生活在中國是幸運的,你們應該壓低批評的聲音」。
港媒:中國最新的網路潮流——國風
香港《南華早報》2020-01-21文章:中國的最新網路潮流?學傳統文化和穿漢服 他們背唐詩、練書法、學武術,還穿上中國傳統服飾。
國風的影響可在各種網路平臺上感受到,最明顯的是在嗶哩嗶哩2018年到2019年的國風視頻激增60%。這些視頻涵蓋廣泛內容,如傳統音樂、舞蹈和詩歌、動漫……此類視頻在抖音上也很火。
人氣爆棚並非偶然。中國政府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構建“文化自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也出現儒學文化學校的復興。
許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絕大多數國風粉絲都是Z世代年輕人。在淘寶網站上,搜索漢服的結果要多於常規服裝,雙十一購物節銷售額超2500萬美元。
阿楨
世界各國「李子柒」集合大賞!她們為何驚人相似? 2020-05-18 文化產業評論
自從李子柒走紅國內外,親近自然、擁抱傳統的“桃花源”生活儼然成為一種潮流。然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李子柒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相似,她們之間是相互模仿,還是真的是在過著自己獨特的生活呢?而這樣的生活又為何會備受青睞與追捧?
…….
因為都市里的我們,更多的是這樣的生活常態:
消費主義的盛行,鋪天蓋地的各類廣告;
高壓的職場文化,朝九晚五已是奢望,996、807、716等才是許多社畜們的真實寫照;
過分的鼓吹成功學,社會對成功單一的衡量標準,房奴、車奴、卡奴等不計其數;
資訊超載,資訊焦慮,難辨真假的各種新聞,各種炒作與各種黑子前赴後繼......
所以任何“詩與遠方”有關人和事總會引起大家諸多討論,而同“詩與遠方”有關的綜藝、電影以及其他作品也能擁有很好的市場。
…..
所以,無論網路紅人還是綜藝節目、電視電影,只要能“詩與遠方”“創造一種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方式”就能引領潮流。與成功無關,與金錢無關,只是純粹地回歸生命的美好與純粹。
回應
其實遠離城市的生活,在油管上很早就有了,有的播放次數很驚人的,比李子柒都高,但都沒達到李子柒的高度,使觀眾產生的是獵奇心理,所以波動大,觀眾的粘性不足,僅僅是獵奇。李子柒和滇西小哥(儘管是模仿者)她們兩位元的視頻把以前老外拍的手法,個人魅力等,都昇華了,現在她們的視頻風格,拍攝、表現手法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模仿者。
中國傳統之美有兩種:第一,下里巴人之俗美。第二,士大夫文人追求之雅美,典型的就是蘇州園林。李子柒表現的是雅美,不說話,就是用恬淡沉靜的神態,勤勞樸實的行為。
李子柒很難複製。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李子柒不是擺樣子,是真會幹農活的。
在大自然裡用刀叉吃著精緻食物喝著紅酒的沙耶香,感覺違和
阿楨
在殘酷的彩禮面前,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被徹底推翻,小鎮的姑娘們也更加有見識,工作能力更強。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強壯、有力量再不是男人的優勢,而女人的感性、細心、耐心則成為她們的優勢。在這種背景下,小鎮姑娘是非常希望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以鞏固階級地位,比如知識付費、有償閱讀正在小鎮漸漸流行起來,Kindle在城市中銷量非常慘澹,但在小鎮卻是非常地受歡迎。通過網路視頻,小鎮姑娘看到越來越多的潮牌、美妝產品,也是非常怦然心動的,於是,網紅直播帶貨的口紅、護膚水也漸漸成為小鎮姑娘的最愛,如果再配上拼多多的模式,把價格降下去,市場簡直一片沸騰了。此外,新時代的小鎮青年、小鎮姑娘都渴望住上樓房、嚮往在屋裡上廁所的生活方式,而新農村建設也讓更多的人住進了小鎮中心的社區,如此“准集中”的居住模式,給快遞、外賣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而且隨著傳統的集市、廟會的衰落,連鎖型的大規模超市,和小型的便利店,也都下沉改變著小鎮,令其生活豐富。
面對小鎮消費者,無論是姑娘還是大媽,價格因素始終非常敏感,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模式會成為“商業下沉”的最大亮點,有很多小鎮姑娘每天例行的生活就是:發佈限時秒殺、價格美麗的商品。此外,相比於城市擁堵的交通,冗長的通勤時間,小鎮姑娘有著更多的業餘時間,她們樂意把時間消耗在“猜成語、搶金幣”、守株待兔搶紅包、轉發領獎品之類的活動上,類似的商業模式也更容易在小鎮裡流行起來。
阿楨
中國商業下沉,“小鎮姑娘”是消費主力軍? 2020-02-14
兩年前,電影票房的一組資料顯示,小鎮青年成為一些電影的主力消費者,幾乎貢獻全部票房的50%,如此資料讓嗅覺靈敏的商家意識到:小鎮青年、小鎮姑娘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主體人群,他們有著不錯的消費能力,卻被長期忽略。於是如你所見,越來越多的商業板塊開始下沉到小鎮,包括電影、互聯網、美妝、智慧手機、外賣、網約車等等,它們帶給小鎮青年現代化都市生活,最起碼是低配版的都市生活:iPhone11在農村並不受青睞,但也沒有人再用諾基亞,時尚酷炫又便宜的OPPO/Vivo成為主流機型;喬治阿瑪尼的衣服顯然經不起鄉村的塵土,弄一身最新款耐克外套卻是司空見慣的;年輕的農村一代,同樣喜歡聚會,喜歡擺脫家裡的油鹽醬醋,他們再沒有心思去殺一隻活雞或者捕一條活魚,更希望坐在裝潢精緻的火鍋店內,小鎮裡沒有海底撈,也要經常去小龍坎等品牌火鍋店。此外,移動互聯網催生的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城市服務,也漸漸地于廣大農村地區流行開來,小鎮姑娘說:我們早就可以叫外賣了!
我國中小城市數量已經達到2160個,直接影響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96%,總人口達到10.16億,占比75%以上,這些數字背後是龐大的藍海市場,小鎮青年之于消費的渴求正逐漸爆發。
其實,之所以會特別談到“小鎮姑娘”,正在于農村、鄉鎮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特殊現象:局部小鎮離婚率達到45%。因為二十年前,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困擾著小鎮父母,多數的家庭非常渴求男孩,“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標語被嚴重忽視,而等到二十年後,因男生偏多、女孩稀有,小鎮姑娘成為婚姻關係中的絕對主導者,她們會要求琳琅滿目的彩禮:如三金,含金手鐲、金項鍊、金耳環;再來三斤,就是100元的鈔票,稱上三斤來提親;在一些工商業比較發達地區,則是四有要求:有樓房、有汽車、有工廠、有店鋪,更尷尬的是,即便過了彩禮一關,婚姻關係也無法高枕無憂,如今小鎮姑娘們把家庭看作公司,稍有不如意就會“跳槽”,而且從來不缺乏接盤俠。
阿楨
絕處何以逢生? 土味直播裡的中國底層青年 2019-11-09 觀察者網
【導讀】 “小鎮青年”是社會消費下沉趨勢中,被產業樣態、生活場景與個人心態等共同塑造出的新興階層。他們呈現出休閒、勤奮、叛逆、愛美、仗義等不同的性格特徵。對於休閒者而言,他們通過平淡的生活來獲得意義的救贖;對於勤奮者而言,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獲得價值的實現;對於叛逆者而言,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進行反復掙扎;對於愛美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外形的“城市化”來緩解自我的認同危機;對於仗義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劇情想像來建構理想的社會秩序。
消費下沉趨勢中的“小鎮青年”
近幾年,“小鎮青年”一詞成為社會熱點。首先是在電影市場上,票房冠軍《戰狼2》和《前任3:再見前任》讓人們看到了小鎮青年這一新興消費力量的巨大貢獻。隨後人們發現小鎮青年也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市場—他們用“閱讀”打造了趣頭條,用“消費”供養了拼多多,用“觀看”帶火了快手和抖音,可以說,小鎮青年是作為新崛起的市場消費力量被關注、被重視的。
......
扶貧遇上懶漢:我房子不好丟的是你們村幹部的臉,幹部們還能怎麼辦? 2019-11-09觀察者網
......
回應
扶貧的目標設定在100%是不現實的,這樣讓基層幹部壓力太大,可以考慮將目標設定在98-99%,實在扶不起的懶漢可以剝奪其孩子的撫養權,由政府機構照顧,不要將懶漢心態傳遞到下一代。而且扶貧不能光靠幹部,要組織村子群眾來幫和推。當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改造懶漢時就是依靠底層組織力量説明並監督,而不是光靠幹部去扶。
剛解放的時候:建立合作社、生產小組,互相監督、批判。現在這些沒了,想要靠單槍匹馬的定點幫扶拉動這些思想懶漢比登天還難。
https://www.guancha.cn/liuchengliang/2019_11_08_524441.shtml
阿楨
文娛寒冬裡,利潤率400%的網劇生意瞭解一下? 2019-11-01 介面新聞
2017年在愛奇藝上線的《花間提壺方大廚》豆瓣評分高達7.9,利潤率高達400%——兩季36集,沒有大IP,沒有知名演員,投入成本在2000萬左右,累計收益則達到8000多萬。
2016年,成本僅 500萬的《妖出長安》在愛奇藝拿下 2000萬分賬收益。到了今年,在多部大劇競爭激烈的暑期檔,《我的鄰居睡不著》成為優酷首部收穫2800萬分賬的A級劇;《絕世千金》在愛奇藝上線4天分賬金額就突破1000萬,截至9月底累計分賬破5500萬。
風險和機遇總是並存。
誰在看分賬劇?
不像頭部大劇,分賬劇只要精准抓住一部分人群,就能帶來可觀收益。《花間提壺方大廚》《絕世千金》《等到煙暖雨收》等大都是女性向劇集。
以往中國的古裝劇概括為兩大類,第一類偏正劇,像是《康熙王朝》、《雍正帝國》,甚至《甄嬛傳》,第二類塑造的是玄幻傳奇式的超級英雄,像是《擇天記》、《古劍奇譚》。《花間提壺方大廚》開啟了第三類古裝劇。這部劇改編自網文中的種田文,定位是“暖味甜寵,美食正宗”,“通過濃濃的生活細節和生活氣息,讓你極具代入感地跟故事裡的人物經歷成長。”
敢於做這樣的嘗試,是因為新聖堂影業對90到00一代使用者的生活狀態和訴求做過研究。他們發現,年輕人樂於分享旅遊、電影、美食、音樂,特別愛看抖音和快手上的美食視頻,另一方面,他們懼怕面對面的交流和複雜的社會關係。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父輩積累的財富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年輕一代不像80後那樣需要面臨就業買房的壓力,他們渴望回歸純真的生活。基於這樣的認識,朱先慶帶領編劇團隊按照甜寵陪伴的模式,創造了一個“輕甜不虐”的故事。
阿楨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為啥撲街? 2019-10-21 觀察者網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內地上映了,帶著4天才入帳1.48億的票房來了。之前,北美的開局不利就已經讓人捏了把汗,爛番茄新鮮度25%,IMDb只有5.7分。擁有李安+威爾•史密斯這樣的雙保險,票房口碑還能雙雙淪陷至此?
有人說,李安變了,從一個對故事精雕細琢的人,到現在在技術上執迷不悟。
回應
又一個在美國票房不行,指望在中國回本的。
劇情真的是太弱智了。
好萊塢就是追求技術,技術代替故事……
其實去看美國那些超級英雄電影裡那些反派基本都是這個套路,都是蠢得要命的行為與邏輯然後被正義的超級英雄們給打敗,看出這編劇都是照搬超級英雄電影裡模式寫出這種劇本吧
《雙子殺手》口碑是創新低,是江郎才盡,還是不懂欣賞? 2019-10-19 潤祥娛樂
《雙子殺手》,加入了許多的新技術,跟前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較,具有可看性。李安導演是拿過奧斯卡的金牌導演,為何《雙子殺手》會遇到這般的處境呢?其實這一點原因難避免。
看過了《雙子殺手》,觀察到李安的創意性。在影片中注入了許多新穎的元素,例如克隆反思、父權挑戰、自我對立等等。同時《雙子殺手》注入了4K120幀的技術,例如在銀幕上見到了真假史密斯的打戲,能被那酷炫的打鬥所吸引。化妝服飾等方面,《雙子殺手》中的角色達到了巔峰水準,但劇情故事槽點不斷,引來觀眾的吐槽。其中克隆本體,再派去殺掉原裝,這一段劇情令觀眾感到甚是不解。
劇情故事情節方面重點關注,李安導演這部電影也算得上佳作。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見到其年輕版本,感覺挺激動的。個人看完這部影片後,能覺到李安導演想要帶來一些新視覺,就像郭敬明的《爵跡》一樣,但做得不夠完美。雖然不知李安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會選擇怎樣的題材與故事,如果依然是科幻動作方面,小編想李安導演應該不會再重蹈。這部新片有些情節我們還是值得觀賞的。
被嫌棄的郭敬明的前半生 2019-10-21觀察者網
郭敬明在2016年《爵跡》慘敗之後就神隱四年裡,直到最近,郭在《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終於讓一些網友松了口風。原因是即便和其他幾位專業導演同台,他這個門外漢也不露怯,還能輸出專業理論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喜歡。
回應
韓寒沒有被資本媒體嫌棄 但大眾難道不嫌棄?至少我看來韓二郭四半斤對八兩
爵跡在中國算最好的動畫電影.
阿楨
一個上中產買了1000萬元的房子,一個中產買了輛50萬元的車,一個小白領買了一個1萬元的蘋果手機,當他們進行這類所謂的“高欲望”的消費時,他們的很多消費就會呈現出“低欲望”的特徵。這不是欲望變低了,而是欲望轉型了。
例如,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中國人的文化服務消費迅速增加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
這些現象都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值得警惕的是,雖然中國經濟整體上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說法,但也應該看到,年輕人面臨階層固化,以及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導致某些方面呈現出低欲望特徵。但顯然,輿論也不必以偏概全,貿然做出“中國接近進入低欲望社會”的結論。
俄媒關注風靡中國的“盲盒”:它的魅力是什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10-14刊登了題為《盲盒讓人買不停:它的魅力是什麼?》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盲盒是一個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的盒子,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買家在購買之前並不知道裡面裝著哪一款玩偶,買到的樣式全憑運氣。正是盲盒帶來的這種未知的驚喜,使得很多人“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中國盲盒愛好者徐女士告訴記者:“我收藏的盲盒玩偶已經超過了50個,抽盲盒帶來的一種不確定性讓我很享受。”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少華解釋道:“不確定性帶來更多的想像,如果這種想像是美好的,就會帶來衝動並刺激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受到影視動漫作品的刺激,意猶未盡之餘,就有了購買盲盒的需求,這本身就是期待的力量。”
據某電商平臺2019年8月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2018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而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因此,在盲盒上花費2萬元,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大多數盲盒玩家們都認為,只要自己能夠負擔得起,花錢多少並不是問題。
相關新聞
美媒:美國品牌正失去中國消費者
美媒:漢服漢服產業的市場總規模估計達到10.9億元,中國古老的時尚正在回歸
馬媒:大馬刮起“漢式婚禮”風 新郎網購花轎禮服留紀念
阿楨
中國進入"低欲望社會"?那是不懂時下國人的消費 2019-10-14 新京報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經濟資料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結論。
城市廣場的店鋪裡,曾經顧客絡繹不絕的名牌服裝店門,現在人變少了;以前高高在上的高檔餐廳,也因為顧客變少,做起了團購活動;年輕人不再去攀比買包包,轉而購買幾十元一個的盲盒……這些現象讓一些人驚呼:低欲望社會來臨了。
某種程度上,這些現象是因為新一代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生活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這種低欲望,本質上是欲望的轉型,而不是欲望的消失。
“低欲望社會”這個詞,源於著名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出版的同名社會觀察類暢銷名作。在書中,大前研一眼中的日本,高端專賣店和百貨公司不復當年熱鬧,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百元店,與人氣超高的優衣庫、遍地開花的便利店。日本人不再追大牌,轉而開始崇尚“極簡主義”“斷舍離”。大前研一將這些現象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即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不過,中國與日本並不相同。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的水準,排名世界第74位。離日本人均4萬美元的水準,還有很大差距。有發展空間,就意味著機會,有機會就會促使人產生創造財富的欲望。
更具體的經濟資料,也並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觀點。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多項消費資料創下新高:10月1日至7日,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黃金周期間,重慶、青海、湖北、四川和江蘇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0%、16.3%、15.7%、14.0%和11.3%。某移動支付平臺發佈的2019國慶黃金周出境遊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國人出境遊移動支付消費再創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同比去年增長14%;單筆消費金額同比增幅達11%。這些數位都顯示出消費並未呈現出“低欲望”,而是出現某種程度上的轉移。
其實,一些人眼中的低欲望社會,更精確地說,是欲望的升級轉型。
阿楨
中國人都是攀登者
大陸網民曾經嘲諷訴求愛國主義者是「5毛黨」,但近來主動為政策辯論的「自幹5」,越來越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千禧年後和90後的民族自豪感在滿分10分中,分別為9.38分和9.21分,比其他年齡段高,是向@微信索要國旗的主體,更在網路發動「飯圈女孩814大行動」、「帝吧817大出征」和「海外留學生包圍港毒」。對比香港黑衣憤青敵視中國,台灣青年疏離大陸,中國崛起,中港臺青年間顯然存在認同的反差。
西方國家習慣指責大陸網管,封鎖推特、臉書、穀歌、維基百科等,利用市場影響運動、演藝和出版業,卻未曾反思對東方文化輕薄和對中國鄙夷的慣性粗暴。當西方自豪的民主軟實力在香港變成黑色暴力時,中國新世代的中國夢當然會更明亮。(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阿楨
中國機長vs.南方四賤客 2019/10/13 陳建仲
中共建政7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將大陸民眾的民族自信心與愛國情拉到最高點,中國女排國慶受閱方隊刷爆網路,連同「給我一面國旗@微信」爆紅,掀起90後青年的國旗熱,兩部中製影片《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一票難求;但同時,香港黑衣青年街頭暴力進一步惡化,NBA火箭隊總經理因挺香港抗爭,遭大陸全面抵制;著名動漫《南方四賤客》也因內容涉及辱華遭大陸封鎖;這場中國機長領頭和四賤客聯盟的大對抗,背後實際反射出大陸新世代認同的轉向,如果西方國家仍用西方至上的濾光鏡、居高臨下的蔑視中國,失去的絕不只是大陸市場。
陸新世代認同轉向
大陸女排在國慶前夕,以11連勝奪下2019年世界盃冠軍,「女排精神」再度被各界追捧。1977年日本東京世界盃,中國女排首次出征竟擊敗地主隊,其後日本隊故意輸給南韓,讓大陸原可獲得的銅牌反落入南韓之手;1981年大陸隊在「鐵榔頭」郎平帶領下,擊敗日本隊奪冠,之後並開創女排史第一個5連冠。
中共4個現代化從60年代就喊得震天價響,但到80年仍然貧窮落後,差距世界一大截。當時中國文化界一面倒向西方,《河殤》盛行,全面否定黃河母親文化;《人民日報》頭版特別刊文指出:「用女排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女排精神」自此成為大陸民族精神的代名詞。
《攀登者》之所以火紅,影片描述中國1960年中印爭奪珠峰主權的困難時期,以簡陋裝備從珠峰北坡登頂插旗的歷史,攀登者為捍衛領土主權與尊嚴,視死如歸。主演的吳京說,中華民族一直都在攀登的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攀登者,這種勤勞勇敢、不畏艱險的攀登者精神,正是千百年來銘刻進中華民族血脈中的傳承。《中國機長》改編自2018年的川航5.14事件,在重慶飛往拉薩的航班上,擋風玻璃突然爆裂,機上數百人命懸一線,機長沉著和死神搏鬥,奇蹟迫降成功,安全返回地面;繼《戰狼》、《流浪地球》後,中國式英雄電影,再度席捲票房。
阿楨
速食麵市場低迷5年後回暖 兩大巨頭仍占超8成市場 2019-09-16 證券日報
中秋節期間,很多家庭都把大魚大肉大閘蟹擺上餐桌,但還是沒有擋住速食麵上熱搜。
尼爾森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速食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加7.5%,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4%。 同時,從2013年到2018年,時隔五年,速食麵銷量重回400億包以上。
實際上,速食麵在我國市場“幾經沉浮”。2000年到2011年,國內速食麵市場曾經歷了“黃金十年”,銷量從178億包猛增到424.7億包。但是,2013年到2016年,國內速食麵銷量從462.2億包大幅下跌至385.2億包。
但有意思的是,隨著外賣補貼減少,以及外賣品質不斷下降,速食麵重回消費者視野。
近日,韓女士連續向《證券日報》記者推薦了兩次某品牌的番茄雞蛋速食麵,並再三強調“特別好吃”,經常買一箱速食麵囤在家裡,感覺比外賣乾淨,便宜,味道也很家常,不是以前傳統口味的速食麵。
2018年全世界速食麵銷量達到1036億包,而中國市場為402.5億包,占全球速食麵銷量近四成,排名第一,2019年中國速食麵銷量有望維持在400億包以上。
推陳出新迎合新消費群體。
今年上半年,康師傅實現營收304.95億元,同比下滑1.62%;淨利潤15.03億元,同比增長15.05%。其中,飲料業務實現營收183.67億元,同比下滑4.08%;而速食麵業務則實現營收115.44億元,同比增長6.38%。
而今年上半年,統一實現營收114.7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9.98億元,同比增長39.6%。其中,飲料業務實現營收67.95億元,同比增長0.6%;速食麵業務實現營收42.68億元,同比增長2.8%。
需要一提的是,在市場低迷期,各大速食麵企業開始轉變策略謀求轉型。
資料顯示,統一速食麵5元以上產品占比由2017年的21%上漲至2018年的26%,旗下高端產品湯達人在2018年銷售額同比增長達30%,營收規模超過19億元;康師傅售價較低的乾脆面銷售額同比下滑24%,而高端速食麵銷售額同比增長10.6%。
95後和00後已經成為消費主力,以10%的人數達到40%的消費力,他們的消費特點是價格脫敏、與眾不同、偏好嘗試新品和小眾產品。白象推出的三款產品正是迎合這樣的發展趨勢,並結合了白象本身擁有的管道、研發、行銷優勢。
回應
我寧願相信速食麵的防腐劑,也不信外賣的地溝油,很少點外賣,信不著。
速食麵地溝油都被妖魔化了
阿楨
陸泡麵造化 大師級口味顛覆味蕾 2019/08/12 旺報
從填飽肚子的果腹產品,到層出不窮的奇葩口味,充滿儀式感的花式吃法,泡麵在大陸吃貨心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美國諮詢公司里斯諮詢發布最新泡麵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世界泡麵銷量達到1036億包(碗),大陸市場為402.5億包,占全球泡麵銷量的38.85%世界第一。2014年達444億包,2015年起下跌,到2016僅385.2億包創新低。但從2018年開始明顯回暖,預計2019年有望回升到2014年的水準。
在大陸,如果對泡麵的口味認知還停留在紅燒牛肉、香菇燉雞或鮮蝦魚板麵,那就已經out了。跟十年前相比,人們在泡麵的口味上擁有更多選擇。除了香菜口味、鹹蛋黃口味、番茄雞蛋口味這樣的「入門級」,還有鴨脖子口味、小龍蝦味、酸辣肥腸味、花雕醉雞味甚至乳酪起司口味等奇葩進階版,各種奇葩口味應有盡有,看得眼花撩亂。
在眾多口味中,海鮮口味和老壇酸菜仍是大陸民眾對泡麵最主流的選擇。南海鮮、北酸菜,從地域分布看,一條長江不只地理上的南北分割線,也是泡麵口味的分野。
除了口味和食材多元化,「顏值黨」對包裝也提出更高要求。從適應在家簡餐的袋裝麵,到出差旅行果腹的杯狀、碗裝麵,近年來,又出現適合走親訪友或是做一頓富有儀式感的大餐的紙盒包裝泡麵。以康師傅Express速達麵館為例,麵盒內從餐具到食材一次配備齊全,更有大塊肉料包,儘管單盒售價高達30多人民幣,仍受到吃貨瘋搶,泡麵開盒的過程猶如享受一頓大餐。
緊跟年輕人 贏回市場
泡麵的用戶以95後居多,且近70%是女性,這也意味著在泡麵市場回暖背後,是口味創新、加強顏值的努力,緊跟年輕人喜好終於贏回市場。商家也在年輕人吃麵的儀式感和社交文化上進行多方面開拓。如今,將泡麵吃出法國餐的高級感,已經成為社交網路秀廚藝重要方向。
如何讓麵條Q彈爽滑,如何讓湯汁濃郁鮮香?泡麵做法遠不只是用開水一泡這麼單調。隨著線下「泡麵小食堂」實體店火爆,美食博主們也鎖定簡單易學的「花式泡麵做法」。例如,煮好的泡麵放入冷水中過一下,瀝水撈出,之後無論拌麵或炒麵,脫離湯汁的麵條都會更勁道。
更進階的還有泡麵披薩、微波牛奶火雞麵等網紅做法。首先泡麵披薩需要將醬料包與雞蛋、麵粉一起攪拌,再把煮熟的麵放入平底鍋,鋪上香腸、四周倒入調好的汁,小火至表面凝固後就成披薩形狀。微波牛奶火雞麵則需要用網紅火雞拌麵作基礎,輔以微波爐,用雞蛋包漿,起司注入靈魂,香辣味會更濃郁。
阿楨
跌破眼鏡 陸90後生財有一套 2019/07/30 旺報
大陸最近公佈一份90後的攢錢報告,可能會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徹底改變很多人的觀念。原本大家都誤以為90後多數是含金湯匙出身,是屬於伸手一族或是月光族。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證明你落伍了。現在大陸的90後不僅更精打細算,不該花的絕不亂花,反而會利用省錢工具,節省開銷可以存更多的錢,並再用來理財,快速累積財富。
90後這一代無論是出生後的環境或是在物質條件上,都優於他們的父母,甚至比祖父輩更好。以現在的觀點來看,90後應是無憂無慮,其中搞不好還有不少出身富貴之家,根本無需擔心生活。因此,多數人都會認為,90後應該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不需煩惱生財術。
大陸最近由支付寶發表的一份報告,就顛覆上面傳統的看法,讓很多人都很驚訝這一代的90後,不僅更會省錢,還是理財高手。表面上他們利用花唄買東西,並不是因為是剁手族,看了喜歡就下手,而是因為用花唄買東西較省錢,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儲蓄觀念,甚至會利用錢滾錢,為自己快速累積財富,這些作法或許都超乎你我所想像,這還是現在90後的一代嗎?
這項調查反映出,90後一代在理財觀念的丕變,不會坐享其成,反而提早進入理財的階段,為自己打造更多的財富。這種觀念的轉變,也突顯出90後在未來生活的需求上,不再是亂花一族或是過度消費,反而更擅於精打細算,會用錢生錢,快速累積自己的財富,這對很多廠商而言,很可能今後要改變行銷策略,如何迎合新一代90後,推出更精準的行銷手法,才能贏得90後的芳心。
阿楨
政治成熟的可能性:以“工業黨”和“小粉紅”的話語行動為例2019-06-17北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吳靖/盧南峰
前言:理解新社會階層崛起及其話語模式的理論框架
當代中國活躍的網路政治生態催生了“公知”“自幹五”“小粉紅”等諸多邊界模糊的網路群體及與之配套的話語體系。近年來,在圍繞《臨高啟明》等網路小說形成的亞文化中, 在軍事論壇、知乎、觀察者網等言論平臺的知識生產中,在各種涉及科技和產業的自媒體公眾號中,在關於中美貿易戰的公共討論中,甚至在某些影像作品的文化表徵裡,比如《厲害了,我的國》《大國工匠》《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等,我們能識別出一支將工科和工程實踐領域的知識方法、生產力和技術至上理念、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立場相結合的網路話語力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觀察者根據一些活躍的核心人物的自我命名, 將這樣一個崛起的話語群體稱為“工業黨”。
首先,“工業黨”和“小粉紅”的話語風格、語彙與邏輯體系,相對獨立於學院派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公立學校教育中教條的政治常識,以及政治官僚系統中的檔式話語。他們利用市場化出版、網路論壇、網路文學寫作、自媒體、專欄寫作等方式,持續穩定地生產有關國家發展方向、歷史敘事、產業政策、國際政治、意識形態鬥爭等宏大敘事層面的內容,並且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共識——包括社會精英共識的生產之中。
…
接下來比較兩者的文化生產與社會行動策略的異同,分析兩個群體在中國當代思潮光譜中的不同角色、位置和未來變化的可能性,借此理解當代中國不同都市中產階級新主體的生成與分野邏輯。
回應
唯一不同就是工業党是自己自信的稱呼,小粉紅是扣帽子貼標籤的惡意。
https://www.guancha.cn/wujing/2019_06_17_505894.shtml
阿楨
鄭姝音世錦賽金牌被東道主“偷走”,裁判的判罰“肆無忌憚”
新華社曼徹斯特2019-05-17電,在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73公斤以上級決賽中,鄭姝音後兩個回合一直大比分領先英國的衛冕冠軍沃克頓。沃克頓不斷採取將鄭姝音推出界外的戰術,裁判屢屢判罰鄭姝音扣分。臨近比賽結束,鄭依然以20:10領先,這時裁判認為鄭扣分次數達到10次,按照跆拳道規則,對手自動獲勝。但現場的英國觀眾不斷給沃送去噓聲。鄭被這意外的判罰驚呆了,她一邊擦淚一邊走下競技台。現場觀眾不斷給她鼓掌,鄭重新返回賽場,哭著向觀眾鞠躬致意。
“要不是國家不允許罷賽,我們絕對不會領獎的。”
回應
西方人比不過人家:比如本文明目張膽的作弊;比如乒乓球改規則,還贏不了中國,我不玩了;中國人比不過人家:管他什麼人種差異不差異,我就是要突破。這種思維同樣表現在其他的方面,比如5g。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5000年來絕大多數時間內都是世界領先的。
易中天說中華史只有3700年,能這麼砍嗎?2019-05-17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裡頭工作隊隊長許宏
易中天先生的演講,非常富有煽動性。《易中天中華史》,開宗明義地講中華歷史,一講就是從3700年開始,3700年以前基本上無從談起。
狹義地看,作為政治實體的中國只能上溯到3700年那個時候……我們一直以來就存在著歷史文獻學和考古學兩大話語系統:一邊是歷史文獻上的伏羲、女媧、三皇五帝、國家級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邊是考古學上的前仰韶、仰韶、龍山、二裡頭、二裡崗時代。這兩大系統的合流是在殷墟有可以證明自己族屬和王朝歸屬的文字材料出現。
如果看一下全球更早的文明,早在一兩千年之前,整個地中海東岸地區、中亞地區就有了比較發達的青銅文化,我們如果放開眼界,就會發現中國以青銅冶鑄為代表的一些外來的因素有東漸的趨勢,很明顯,這種交流和傳遞(西風東漸)是一波一波的。
回應
文明外來,文化外來,人種外來,這是一個系列作者的邏輯。他們這套路和米軍天天跟國會說“中國威脅”一樣的。
阿楨
日男子越年輕越草食 20世代約2成「被迫」發生性關係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男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隨著年紀層的下降而遞增,跳脫一般人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想像。日本「しらべぇ」近期對1284名年齡層遍佈20-60歲的男女調查顯示,30多歲的女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最高,其次分別是20多歲與40多歲的女性。而日本年輕男子「多草食」。40多歲中為4.7%,30中為12.5%,20多歲上升到19.4%。20幾歲的年輕男性有5成沒有接吻經驗,就算有交往對象對性的需求也不高,若交往的對象為「肉食女」則會對這個族群男子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
「草食男」變多了! 18-39歲日本人25%沒性經驗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東京大學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顯示,2015年18-39歲日本人中,有25%沒有性經驗,比1992年的20%增加。由此可見,正如日本流行語「草食男」、「遠離性愛」所指的那樣,不追求性愛的人有所增加。
今天所謂的“小鮮肉”,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種進步文化 2019-04-08 觀視頻
今天很多人把“娘炮”跟偶像文化聯繫起來,認為偶像文化裡的男性有大眾印象中的女性特質,進而延伸出“娘炮文化”。其實不止日韓有所謂的女性特質的男星,歐美也有很多。
五六十年代日本有大量女性投入到工作當中,她們成長起來正好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這些女性基本來自中下層,也會追求自己的獨立審美。
資本發現這麼大一個市場之後,就會非常努力地投入其中。這跟禦宅族有一個相似之處,開始時把你當作外來者或邊緣群體,排斥你,獵奇你,一旦發現你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是驚人的,那資本也會來迎合你。共同參與到造星運動中,打造一些所謂的國民天團,就是看中了他們背後巨大的經濟效益。
回應
完全反對作者的邏輯。
對,我也對此匪夷所思。
非也,小鮮肉的流行恰恰說明女性消費階層的崛起。事實上女人的審美並不喜歡粗獷大漢,而是看上去細皮嫩肉,一樣能幹粗獷大漢所做的活。
贊同,女性地位和經濟的提高使她們有選擇自己審美觀的機會和權利。
阿楨
小鎮青年消費力 2018/11/17 旺報
生活在大陸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消費潛力巨大。首先是人口基數大,對比一二線城市青年的0.68億,小鎮青年數量高達2.27億;其次,2017年三四線城市GDP成長速度分別達到8.87%和10.58%,超出全國平均水準甚多。另外,三四線城鎮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休閒娛樂的時間較多,互聯網的普及也提供消費的便利性。小鎮青年對於價格更為敏感,更偏愛性價比高的產品,與台灣青年較為相似。
小鎮青年_百度百科
2017年12月,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了小鎮青年。小鎮青年一般指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以下,甚至縣級城市裡小鎮中的年輕觀影者們。
根據拍拍貸和南方週末聯合發佈的《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共6個部分,分別是:受訪者背景、小鎮青年職業觀、小鎮青年婚戀觀、小鎮青年家庭觀、小鎮青年消費觀、小鎮青年遷移觀。
相關新聞
三四線的2億小鎮青年貢獻了《戰狼2》50億的40%
截至2018年底「范冰冰們」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 稅務總局2019-01-22對補繳稅款影視企業及從業人員免予處罰(回應:選擇范性執法就是枉法 TVB曝光被約談17位藝人,戰狼吳京赫然在列,愛國生意好做啊,別相信愛國英雄! 沒有馮小剛華誼兄弟,馮是不是反過來控訴崔永元誣陷罪!)
中央聯合調查組2019-02-22查明,所謂“卷宗丟失”系最高法院民一庭助理審判員王林清因工作中對單位產生不滿而竊取相關案卷材料。崔永元幫王林清錄視頻(回應:原來王是個騙子,監守自盜還誣衊陷害! 小崔必須擔當,像個男人認罪伏法! 應依法追究崔的法律責任! 小崔說的事情,還真有人信,有腦子嗎?)
春節檔票房57.8億 吳京們笑了觀眾稱看不起電影了:高票價帶來的是觀影人數下降/網路盜版.
呂德文:青年標籤“小鎮青年”出自底層,具有民族主義意識,主要人群是屌絲/小粉紅;而“豆瓣青年”則是離開了小鎮自戀脫離現實的小資。其實是同一個群體。
官媒熱捧《流浪地球》成太空版「戰狼」:如同複製好萊塢的科幻災難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將「大美國主義」或「只有美國人能拯救地球」變成為「中國」
"流浪地球"登陸北美但電影院裡全是中國人
《流浪地球》離開大陸掉神壇 香港票房奇慘
阿楨
“金句”流浪漢是誰?上海徐匯:此前在區審計局工作因病休假 2019-03-21 澎湃新聞
上海一名流浪漢在網上走紅。他名叫沈巍,因“精通”《左傳》、《戰國策》等書籍,並向路人講述《論語》等經典著作,被網友錄製成視頻發佈後走紅,其中不乏網路主播、微商借沈巍的走紅而宣傳自己。與此同時,有關他的傳言也越來越多,復旦大學畢業生,妻女車禍過世,上海徐匯審計局的公務員......上海徐匯區新聞辦:沈巍1986年進入徐匯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其他情況因涉及其個人隱私,單位不便予以公開。網路上有關他從復旦畢業和妻女車禍過世的資訊都是謠言。沈巍稱自己在外流浪撿垃圾是因為對垃圾分類理念的認同,但是家人卻不理解他。
回應
這麼長時間不去上班,不是應該辭退麼?或者辦理因病退休?
患精神病,不能開除辭退。
無知菁英太多 上海博學流浪漢被直播成網紅 2019-03-21 中央社
沈巍的走紅,是窺見中國社會諸多現象的一個切口。在強調物質生活、消費主義的時代,尤其是功利氣息相對濃鬱的中國社會,沈巍非主流的生活顯得出格,這讓不少感到浮躁的大陸民眾眼睛一亮。
復旦大教授陳雲告訴中央社記者,民眾一窩蜂的現象,與當下中國社會的趨同性有關。很多人過著與他人雷同的生活、不能反抗,這時發現了有人堅持另類生活20餘年,很自然會感到驚奇或驚喜。因為社會精英的表現多少令人失望,真實的或喬裝的無知者太多,民眾才會轉而去關注邊緣社會裡面的「有識之士」(楨:精神病患?)。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張雪忠認為,隨著中國的言論空間不斷縮小,社會輿論幾乎喪失了公共性,媒體不敢直面真正的公共問題,更側重獵奇的報導。
流浪國學大師憑什麼這麼火 顏值比得上當年犀利哥? 2019-03-21 聯合報
說到流浪漢,不得不提到最經典的「犀利哥」。犀利哥本名程國榮,2010年初在浙江寧波流浪行乞時,被人試用相機時拍攝下一組照片,隨後以「秒殺宇宙第一極品路人帥哥!」為題轉載於天涯論壇,受到網友的追捧,迅速成為網路紅人,連英國媒體都曾報導過他。由於「犀利哥」可能患有精神疾病。他在過度關注下驚慌失措,無法與人正常交流,並拒絕前往救助站,他曾在家鄉與親人團聚,但不久後又在老家附近開始流浪生活,2013年又被送到鄱陽精神病醫院安頓治療。
阿楨
中國視頻分享超級明星的突然崛起已招致抵制。印度政府最近採取措施限制外國公司,以便本土科技企業發展,一些團體對這些應用上的不雅內容感到擔心。發言人稱,抖音和Helo面向年齡不低於13歲的人群,Like在印度市場面向18歲及以上人群,Bigo Live用戶必須年滿16歲。兩者都有舉報不良內容的機制。
回應
抖音不是啥好東西,充斥著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還有很多食品加工不利於減肥,最後還有很多曬貓、曬狗的,這一切都佔用了我大量時間,不說了再去刷一波
你說的不是什麼好東西,那為什麼中國航太、中國三軍、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共青團中央等國字型大小在用呢?!
騙子,我的抖音為什麼就沒有【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
你的偏好決定了抖音給你推送的內容!
這個跟個人愛好有直接關係,平時你什麼看的多,喜歡收藏什麼,大資料就會推薦你喜歡的內容給你。比如我喜歡看戶外運動旅遊,還有一些專業內容,基本推薦給我的也是這些內容。
自從下載了抖音,我就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有人給朕唱歌, 有人給朕跳舞,有人給朕演戲,有人逗朕樂,朕還要挨個批閱評論,累死朕了
阿楨
“臉書無聊”,中國短視頻APP正“圈粉”印度新線民
《華爾街日報》2019-03-15報導,中國多款內容分享應用正在印度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興起,目前大多數印度人正首次利用低成本智慧手機和極其便宜的資料套餐上網。這些應用包括Bigo Inc.旗下的Like和Bigo Live、跳動科技旗下的Helo和抖音(TikTok)等。
這些應用介面簡單,非常吸引使用者,例如31歲的Asha Limbu,她來自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目前在新德里做管家。在為一戶中產階層家庭做家務的間隙,Limbu每天都在Like上花費三個小時,流覽數百個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與朋友和陌生人交流。她表示,Facebook讓人感到無聊。
FB旗下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有超過2億用戶,該應用在印度不同社會經濟階層、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群當中頗受歡迎。不過,一些來自中國的新應用增長速度更快,有可能很快就會削弱Facebook和Alphabet在印度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
雖然騰訊、阿裡和微博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尚未在印度站穩腳跟,但Like等應用在當地已很受歡迎。Like與其姊妹平臺Bigo Live在全球擁有6900萬月度活躍用戶;Bigo今年2月表示,將投資1億美元擴大在印度業務,並在當地招聘1,000名員工。Ranveer Singh等寶萊塢巨星入駐Like提升了這款應用的人氣。Singh上傳了他跳舞的視頻,在四個月內積累了460萬粉絲,幾乎是他FB上1020萬粉絲數量的一半,是Twitter上1,170萬粉絲的三分之一還多。
其中許多中國應用瞄準了印度會說英語的城市居民以外的用戶。跳動2018年專門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一款名為Helo的新應用。用戶打開該應用後可選擇設置14種印度語言,但不包括英語。無需選擇要關注的帳號,應用用戶就會自動收到簡單的、滾動播出的消息推送,顯示熱門短視頻和圖片。Helo已累積擁有2500萬月度活躍用戶,目前平均每天新增約10萬用戶。已與Twitter相當。Twitter是印度記者、政界人士、藝人和其他精英最青睞的,在印度擁有約2600萬月度活躍用戶。跳動旗下抖音在全球受到歡迎,在印度的用戶量迅猛增長約2.6億用戶,占其全球1/4,接近FB印度用戶數。FB印度數位廣告市場規模仍較小,相比美國市場1,000億美元的年收入,印度只有20億,不過,未來五年可能會擴大兩倍。
阿楨
年後找工作 大陸平均薪資竟已比台灣基本工資高 19-02-28 聯合報
據中新社旗下新媒體《中新經緯》報導,大陸人力資源業者「58同城招聘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9招聘趨勢報告》顯示,春節過後全大陸平均薪資水準達到人民幣6,014元(約新台幣2.7萬元)。其中,上海基層職務薪資更高達人民幣8,389元。
今年元旦起,台灣的基本工資月薪調升至新台幣2萬3,100元。不過,對這項數據有不少大陸網友留言稱,「對不起!我又拖後腿了!真是不好意思呀!」
根據這份報告,節後大陸全國薪資水準達到人民幣6,014元。上海是基層崗位薪資最高的城市,達到8,389元,其次依序是杭州、南京、廣州等城市。
最特別的是,拉薩、烏魯木齊等西部城市在這份報告中脫穎而出,分別位居省會薪資榜的第五名何第八名,甚至超過武漢、鄭州、瀋陽等新一線省會城市。報導稱,這說明,「西部大開發」帶動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市民生活水準提高,基層就業者也從中得到了實惠。
報告指出,春節後全大陸招聘規模最大的職位是普工/技工,其次是銷售、餐飲服務員、家政保潔/安保、營業員等崗位。
相關新聞
工人難找 廣州成衣廠開出月薪7萬--批踢踢
回應
支那終於要嘗到一孩政策惡果了
這種賣勞力的工做年輕人幹嘛做,在台灣還會被罵草莓
幹你媽被台灣帶壞了是嗎?
共匪假新聞!甘有可能?別唬爛了!大陸工人月薪7萬?
不要再報了, 民進黨會受不了的。
蔡陰魂政權早就說了,這是假新聞!
圖博館
有些比較幸運的人在家庭的支持下買了房子,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壓力馬上會成倍增加,且會延續很長時間。
對一些中等收入者來說,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經濟壓力,而且也是時間的壓力。最近流傳的許多段子,都反映了中等收入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壓力。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僅要有支付學費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陪同。即便子女教育很順利,一些中等收入的年輕人也會面對年老父母的贍養問題。現在進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中青年,父母大多是從中國經濟起飛的年代過來的,無論是資產或退休收入,大多是比較低的,需要子女的贍養。
所有這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造成一些中等收入者主觀評價較低——他們若論收入,也許已經屬於中等收入人群,然而在享受有品質的生活,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等方面感覺很不夠。中等收入人群無疑是中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然而他們中不少人獲得感並不強,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最近中央和各地陸續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如減少個人所得稅、保障租房人的利益、防止房價暴漲等,都有利於保障中等收入人群的合法權益,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充分發揮這些政策的保障與提升效用,讓中等收入者有更多的獲得感,善莫大焉。
回應
首先是房子讓收入顯得微不足道,其次醫療教育的潛在開支讓年輕人感到焦慮。獲得感幸福感從何而來,生育兒女的意願也不高
醫療教育有壓力?小城市的我表示,義務教育不是免費了嗎?醫保不是每年都辦嗎?
什麼免費義務教育、醫保啊,這些都只是滿足一些基本生存需求。
高收入群體基本都在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的房價能讓人們產生幸福感嗎?
我說下我為什麼獲得感低。1.不知道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找不到被廣泛認可的,可以追求的東西。2.工作累,自由支配時間少。工作沒有激情。3.婚姻焦慮,自己很快將不再年輕,內心渴望組建家庭,但仍舊孤單。4.買不起房,自己掙得還可以,但家裡窮的底朝天。房價太高。越焦慮越想買買買,越買買買就越難攢夠錢。5.社會潮流的不滿,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女權主義,娘化,資本化。
圖博館
媒體:中國一些年輕人是中等收入人群 但不肯承認
據《北京青年報》2019-01-20報導,許多研究表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儘管已經是中等收入人群,但是他們卻不肯承認這一事實,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低於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們的獲得感要低於實際所得。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低的人,經常感受到的是生活壓力,而不是享受高品質帶來的滿足感。如果說扶貧讓低收入人群有了獲得感,那麼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獲得感,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些中等收入者的主觀認同感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原因源於一些中等收入者對中等收入人群應有生活品質的主觀想像。中等收入人群對生活的想像主要有兩個參照系,一個是歐美發達國家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一個是國內富人的生活。在一些歐美國家,房子和汽車似乎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標準配置,但是在中國,由於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房價普遍較高,有些大城市實行汽車限購政策,即便是中等收入人群,要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和車子,並不容易。
中國大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與歐美國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生活品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國內媒體對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反映較少,媒體或者渲染富人的富有,或者實錄窮人的窘迫,關於富人和窮人生活的報導,往往會更讓人感興趣。儘管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遠遠高於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和富人生活的差距太大,巨大的差距讓他們產生了心理落差。
另一個因素是中等收入人群所面對的客觀現實。中等收入人群大多是工薪階層,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不少人遠離父母或家庭,長時間面臨巨大的壓力。壓力之一可能是職場上的壓力,相對收入較高的職位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職位,中等收入人群在職場上需要高度緊張。在許多公司,超負荷工作成為常態,員工不僅要加班加點,還要隨時防備被解雇,在如此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他們感到更多的是壓力,而不是中等收入人群應該有的自信和從容。
除了來自職場的壓力,一些中等收入者還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特別是購房、孩子教育和贍養父母的壓力。對於年輕一代的中等收入人群來說,房子無疑是巨大壓力,許多年輕人在貸款買房以後感到生活品質下降,除了償還房貸,其他的支出都會壓縮,而且還要時刻警惕被裁員。
圖博館
國足2:1泰國隊 晉級亞洲杯8強 2019-01-20 觀察者網
2019-01-20,亞洲杯1/8決賽展開爭奪,中國隊迎戰泰國隊。最終中國隊2:1戰勝泰國隊晉級8強。8強對手是伊朗和阿曼之間的勝者。
這次勝利也是中國隊亞洲杯15年淘汰賽首勝。國足上一次在亞洲杯淘汰賽取勝,要追溯到2004年的中國亞洲杯,作為東道主的中國隊最終取得了亞軍。
相關新聞
新華社談國足亞洲杯晉級:也就是如此,還是那副要死不活樣子
回應
對於足球。我真心想說,網上也別罵了。甚至連關注都不要關注。畢竟,這世界上的中美俄三國,我沒發現誰足球牛叉的。但人家美國俄國,都沒說幾億人找不出幾個踢球的這種胡話。而足球強的國家都是什麼國家?巴西,阿根延?我不知道跟這些三流國家湊腳到底有什麼意思。另,2018年,日本註冊足球人口已是92萬。而中國是3萬。德國註冊足球人口600多萬,竟大利400多萬,英國400多萬。 我說這些並不是想說踢足球不好。而是說,中國人既然沒什麼人愛踢這玩藝兒,就沒必要太放在心上。而世界強國,也沒幾個真的玩這東西強的。你愛玩什麼玩什麼,有必要成天把一個自己不玩的東西放在嘴上念?
公知大V噴子就是要罵!雖然中國人不喜歡踢,但是喜歡贏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1_20_487578.shtml
圖博館
英媒:中國的90後買買買,除了房子
英國《金融時報》2019-01-04文章,原題:中國債務纏身的“千禧一代”能否繼續購買喜歡的奢侈品牌? 滙豐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90後的債務與收入比已達到驚人的1850%,該群體欠各類信貸機構的平均債務超過12萬元人民幣。
相比之下,這幾乎是美國“千禧一代”債務的一半。美國西北相互人壽保險公司2018年的最新資料顯示,美國“千禧一代”平均欠債約合24萬元人民幣。中國申請消費貸款的人群中,約85%是1980年後出生的。
中國對奢侈品牌的購買夢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的“千禧一代”消費者。據全球管理諮詢公司貝恩估計,到2025年,這些購物者將占到該市場購買量的46%。但如果這種充滿希望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債務推動的,那又如何?
在上海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26歲女白領於玉亭(音)就是超前消費的中國90後大軍中的一員。於每月收入9000元左右,其中約95%的收入用於房租、基本必需品和其他支出。于女士目前在各類信貸平臺的欠款總額約為5.7萬元,每月支付利息近1900元。“在我工作的單位,從接待員到經理,每個人都至少擁有兩個豪華手提包。我的大多數同事都通過消費貸款為這種生活方式買單。”於說道。“我回家的時候,我會求父母幫我還清(欠款)。”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債務壓力時於如此說道。
于對債務狀況的樂觀顯示中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千禧一代’消費者大多是獨生子女。”智威湯遜公司創新集團亞太區總監陳美曄(音)說道,“他們沒有父母那一代人的種種限制。”“中國90後對住房和汽車的購買態度與前幾代人截然不同。”歐析管理諮詢公司合夥人帕斯卡•馬丁說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放棄購房,轉而享受當下。”(作者Yiling Pan ,胡建坤譯)
回應
許多人已經放棄購房,轉而享受當下。說的很對。購房對他們來說是2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剩下的唯一的不需要選擇的而選擇:享受當下。
90後的那一代雙方父母共有多少套房子了?
我也選擇放棄購房,買房錢拿來做生意不是很好麼!
不要過度消費,,還是量入為出好!
圖博館
陸三高患者6億人 死亡率竄升 2019-01-03 經濟日報
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生活愈來愈好,每餐大魚大肉已成為生活常態,更已經成為「三高」大國,總患者已逾6億人。
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容易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壓易引起腦出血和腦血管破裂;高血糖則導致糖尿病等。新華網報導,大陸高血壓患者達2.7億人,高血脂患者2.5億人,高血糖患者不少於1.14億人。
在台灣,根據歷年死因統計,因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每年致死高達5萬多人,遠超過癌症奪走的4萬多條人命。近十年死亡人數成長率,是癌症死亡人數成長率的近3.5倍。
究其原因,中國人不僅研究美食,而且更喜歡吃美食。吃的好、吃的精、吃的細、吃的多,是當下中國人對美食享受最突出的特點。相對於歐美國家對健身的熱愛程度,大陸人普遍不喜歡健身,所以走在大街上,映入眼簾的除了一些小鮮肉以外,到處可見大腹便便的大叔和大媽。
三高症狀更容易纏上中年社會精英,多數是公職人員、企業家、大學教授、退休老師等各單位的骨幹,從年輕時期就承受工作壓力、應酬多、健身鍛鍊又少,因此普遍被三高盯上。
以糖尿病為例,大陸患者人數已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79.4%的人45歲後就會得糖尿病,每12秒大陸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死亡,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大陸早已超越印度,成為名副其實糖尿病第一大國。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超過300萬中國人在70歲前死於心臟病、冠狀動脈阻塞性心臟病、腦中風、癌症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此類死亡定義為過早死亡,而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非傳染性疾病,都源於三高慢性病。
圖博館
古裝劇加持 大陸音樂界吹國風 2018-11-28 旺報 記者廖慧娟/綜合報導
《延禧攻略》、《老九門》等影視作品加持,原已被華語歌壇天王周傑倫、二次元動漫及遊戲等配樂炒熱的中國風音樂、古風音樂再度成為大陸樂壇爆款,且逐漸打破次元壁,不僅登上主流影視節目舞臺的古風歌手越來越多,抖音APP更充斥大量穿漢服的少女,搭配《紅昭願》、《九張機》等爆紅古風音樂。
所謂的「國風」是最近在主流媒體及年輕社交網路中頻繁出現的流行文化名詞,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機構或媒體對此一文化現象下一個準確而明確的定義。因此,11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中,B站(嗶哩嗶哩彈幕網)主導的論壇「文化傳承與國風創新」、「中國自信與青春表達」,即邀請影視業者與國樂藝術家們共聚一堂,探討「國風」的發展趨勢與走向。
90後00後愛上傳統文化
業者認為,古風和國風都是年輕世代因為喜歡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把文化轉化為音樂的一種形式;過去認為古風音樂是「懷古之風」,致敬優秀傳統文化,但有人認為古字與今字對比,容易讓人覺得老或舊,所以把古風上升到國風的高度,讓更多人接受此一文化風格。
事實上,喜歡古風音樂的90後、00後世代,已漸漸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主力,因而讓更多商家、資本願意投資古風音樂;當古風音樂觸及年輕次文化的範圍越來越廣時,發展空間也逐漸達到極限,勢必向主流市場進軍,因此,「國風」取代「古風」也可視為資本對年輕次文化的「收編」。
鞠婧禕加盟國風美少年
目前影視市場的「國風」相關產品也越來越多,例如愛奇藝策畫已久的網路綜藝節目《國風美少年》,號稱是邀請「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禕、「2018富比士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古風歌手霍尊,以及相聲「德雲社」四公子之一的張雲雷等年輕偶像擔任召集人,以達到推廣「國風文化創新唱演秀」的目標,預定12月1日上線播出。
日前網易雲音樂舉行「國風極樂夜音樂盛典」,更邀請楊千嬅、潘瑋柏等大批和古風毫不搭的「三次元歌手」參加,以流行元素與古風音樂結合,吸引年輕粉絲更關注大陸樂壇吹起的國風趨勢。甚至連被大陸廣播電視總局要求下架整改的平臺今日頭條,再度上架時,也推出「國風頻道」,對外標榜該頻道旨在「扶持傳統文化優質內容」。
相關新聞
沒內涵的美怎能叫國風?《國風美少年》遭質疑
回應
本身服裝就是內涵。小編自己沒有內涵,看不見內涵而已。
圖博館
中國95後 富則思變 2018-12-14 聯合報 李春
環球大局風波,遮掩了中土社會的些許窘迫,比如說,多年來年年都要送喜報的就業問題,近日傳出裁員風波,而這風起的兩大青萍,出乎意料是金融和網路;這兩大領域,正是中國年輕人就業最集中的,同時也是最高薪的。由於來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歷史新高,有司開始愁上眉梢。
中國年輕一代就業,預期明年再成問題,而且是大問題。這倒不是因為來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得很,以社會主義的政治動員能力、以大學和地方造假的能力,預期會形勢大好。只有一點沒法辦,就是年輕一代口味變了,令就業難題,由隱性化走向顯性化。
中國年輕一代,特別是大學畢業生,相當數量在家玩電腦、玩網店、做代購之類度日,也被算成就業,那叫隱性失業。但其走向顯性化,不在就業市場出現多少變化,而在一代人就業心態大變,而就業市場未能適應其變,就出現學者說的結構性供需矛盾,於是就業問題難上加難公開化。
現在踏上就業之路的一代,中國叫九五後,意思是一九九五年以後生的一代,他們的就業和生活取態,已經成了研究對象。據近期幾個研究報告,中國九五後就業和生活新取態,可精煉為「敢花錢、怕窮忙、圖安逸」。
先說敢花錢。有調查報告說,以九五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習慣先使未來錢了。年初清華大學有份《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說中國廿九歲以下年輕人已成中國消費信貸主體,其中絕大部分人月收入五千人民幣以下。而中國商務部統計報告,說十一月光棍節當天,全中國網絡零售成交額破三千億元人民幣,其中九○後年輕消費群體占比超過七成。
所謂怕窮忙,是九五後人說的,加班加點忙一天,但月入三五千人民幣的活,他們是絕不去幹的。所以最新一個調查報告說,中國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月薪八千四百卅一元人民幣,企業平均支付月薪是七千九百一十五元人民幣,二者差距不足千元人民幣,據說是比去年明顯縮小了。
最後一個圖安逸,算是新特點。最新一個調查說,中國九五後最熱門的就業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和深圳,新增了兩個二線城市,是杭州和成都。問卷中杭州和成都因何成就業首選,答案主要是安逸;這兩個城市,因之被稱為中國新一線城市了。
回應
李春/聯合報打旺中
圖博館
潘妮妮:又見日本之禦宅族文化 2018-10-28 觀視頻工作室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回應
這位學者的意思就是日本的動漫產業政治傾向沒有問題,有問題全是政府逼得。我也看動漫,就說一下,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一部作品,是以靖國神社裡面的一個屠夫為原型的!還有一部叫做錢進球場的作品,裡面有參拜靖國神社的鏡頭,嗶哩嗶哩刪了那個片段後,還在那裡掛著呢,地下全是洗地的。嗶哩嗶哩精日多不是沒有道理的。
就這樣b站還被某些人欽定為小粉紅基地
B站它本身如何我無法評價,但是其中共青團與觀網等官方UP與其他UP發的一些教授的講座(如金一南將軍,瘋狂打CALL)還是不錯的,確實聚集了一批愛國到發紅的人,客觀上起到了愛國人群交流學習的作用,他們做的就很好。至少我自己這這麼做的,主動去爭奪B站這個陣地,而不是上來就嘲諷B站如何如何,哪怕僅僅是去發點評論。
B站是有很多精日,但是極左評論也很多啊,這樣有左有右才是正常現象。哪天一個幾千萬用戶的網站只有左而沒有右,才是出大事了。極端分子最喜歡鬧事,所以才會給人他們人多勢眾的錯覺,其實沒有那麼必要擔心。做好的事情,讓中國強於日本,其他的問題都是小問題。退一萬步講,你要批評極右的動漫作品,但是我們國家之前鋪天蓋地的抗日神劇那是更下作了,日本人什麼感想我不知道,但是抗戰老兵們是覺得自己被褻瀆了。尊重歷史,尊重對手也是尊重自己,區區幾個右翼作家算個球。
我也愛某些動漫——都是戰爭和科技方面的,也偶爾上B站——感受下年輕人的“激情”和“快樂”。可在我看來,禦宅文化是一種“逃避”加“玩物喪志”的綜合性產物!禦宅有時候也超級具有大局和愛國及社會集體思想,在感情上也更容易受“感染”。但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禦宅極度欠缺主動性和能動性,禦宅文化的消極、苟安、得過且樂的因素也非常強。這對一個尋求上進和持續活力的民族和國家而言,不是好事而是壞事。中國人口多,可以有千萬種人,但萬萬不應該容許禦宅和禦宅文化成為社會主流之一,哪怕是人數夠多的“主流”。只可惜,當前這種禦宅和禦宅文化在中國有越演越烈的兆頭。想要避免出現壞的結果,需要國家和社會共同努力,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保持年輕人的上升管道,吸引年輕人參與社會等方面。
日本除了禦宅族文化,還有個很重要的文化——AV文化及風俗產業,這才是大頭。
https://www.guancha.cn/PanNiNi/2018_10_28_477197.shtml
圖博館
美媒:在中國,現代化並非意味著西方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8-9-13:現代化對亞洲來說往往意味著西方化,但對中國“千禧一代”來說並非如此 “中國‘千禧一代’有著與西方同齡人完全不同的身份認同和觀點視角。”這是我從中國研究學者口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智庫“青年中國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紮卡裡•戴克沃爾德週二在里昂證券投資者論壇上對記者表示,希望進入中國年輕一代消費市場的外國公司需要瞭解什麼正在影響他們的決定。目前中國大約有4億多“千禧一代”,該數字遠高於美國和加拿大“千禧一代”的總和。而該群體正在從金融、科技到文化等諸多領域對全球市場帶來影響。
在其一本名叫《年輕的中國》的新書中,戴克沃爾德指出,正是因為人數龐大,中國年輕一代將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和政治影響。他說,“許多中國‘千禧一代’遊歷廣泛,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元的文化。他們希望被認可與西方同齡人在文化上的差異,他們甚至不渴望西方化。”
“很關鍵的一點是,中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可以憑藉自身實力穩步探索,所以中國能夠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實現其現代化。”戴克沃爾德說,在技術進步方面,中國已經超過世界上一些較發達的經濟體。騰訊旗下的微信是中國最大的社交通信應用,擁有超過10億用戶,其中約8億人使用微信支付功能。“這種商業和社交媒體之間的深度無縫融合在世界其他地方是完全看不到的。”戴克沃爾德說道。
回應
五千年文化一脈傳承,中國巨輪有自己的航向!
現代化絕對不是西方化。現代化也絕對不是西方化的代詞。西方化,本就是冷戰時期製造分裂的產物。凡與蘇聯對立者為西方,凡推行美式民主制度的就是西方化。以美國為首的英法等大國的政治人物,都把現代化做為西化中國的寄託。現在他們覺得毫無希望了。因為全世界人民逐漸看清了西式民主的墮落是明顯的。美國一向被吹虛為民主的天堂,也被邦派政治、金錢政治擊垮,亂象環生,榜樣走向反面。勿呼!西方化見鬼去吧!
現代化就是現代化,西方只是走了現代化的一條路,好的東西我們學習吸收,然後走自己開闢的路,省的每次都給西方交過路費
jsoujsou
趙薇開的“樂福餐廳”也由於生意慘澹,經營不到一年便關店,同時還傳出欠債糾紛。郭德綱的“郭家菜”也在經營3年後黯然停業。去年,包貝爾的火鍋店也被爆出以牛血冒充鴨血的新聞,包貝爾還因此事在微博上道歉。
缺乏管理,副業也不好幹
僅靠粉絲經濟能幫明星把餐廳開好嗎?現在看來,這個答案並不一定。有業內人士就表示,一家餐廳能夠生存,味道才是吸引客人回流的主因。嘗過新鮮後,人們最終會回歸理智,選擇性價比高、口味好的飯館用餐。
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周根紅也曾分析,如果單從明星效應來看,投資餐飲行業並非最佳選擇,“餐飲業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進行管理,明星很顯然不具備時間優勢”。
確實,很多明星都只是“掛名老闆”,很少能夠參與到實際經營中。此前,趙薇的餐廳被曝出有16萬元的貨款未付清。趙薇就曾回應稱,自己未經手餐廳的管理,不清楚此事。
而包貝爾火鍋店發生冒充鴨血事件後,他也曾回應稱,自己在日常管理中參與較少,對此事件並不知情。
不過,也並非所有明星餐廳都經營不善,任泉的餐廳之前開了十幾年,演員鄧家佳的火鍋店也開得有聲有色,胡歌的日料店也一直評價尚可。
任泉曾表示,自己經營餐廳的要訣是事必躬親,從把控預算、選址、購材、施工到品菜,全部都由他獨立完成。同時,他還會每週和餐廳團隊開會,從裝修佈置到產品升級換代都會嚴格把關,保證菜品質量過關。
因此,如果想僅靠明星名氣就賺吃客的錢,無疑過於天真,畢竟餐飲業的消費者是“靠嘴投票”,不好好管理,價格昂貴不好吃,只會無人問津。(完)
回應
我還是喜歡兩三個字的那種店名,像這種長句子店名,什麼轉角遇到愛、很高興遇見你,有濃烈的臺灣調調,一看都長不了。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名言的創造者,你想怎樣。
我來翻成大白話,喜聞樂見韓寒的餐廳停業。
jsoujsou
韓寒餐廳遭員工起訴 明星餐廳為何"又貴又難吃"? 2018-07-20 網易娛樂
明星餐廳又出問題?有媒體報導,韓寒投資的餐廳品牌“很高興遇見你”,其天津加盟店因欠薪被員工起訴至天津和平區法院。
提起訴訟的員工表示,自己所在的門店自5月下旬便開始停業,至今聯繫不到老闆。他提供的欠薪表格還顯示,該店30名員工5月份不同工時總計薪酬12.28萬元。
該店老闆則稱,這次5月的薪水已經承諾過會在9月中旬之前結清。而由於經營不善,餐廳虧損已至1000萬元。
“很高興遇見你”是韓寒和友人于2014年投資成立的餐廳,由於打著韓寒的“旗號”,一開業便非常火爆。2015年迎來開店高峰,在北京、廣州、深圳、武漢、杭州、太原等地都有分店,高峰期曾達幾十家。
然而,隨著店面的快速擴張,問題也開始出現。先是2015年,寧波首家“很高興遇見你”因無照經營被罰28萬。2016年,“很高興遇見你”武漢店因無證經營、鼠患嚴重,而被強制關停。去年3月,“很高興遇見你”西安店也因經營不善、拖欠供應商貨款而關店。
目前,上海僅有一家分店仍在營業,有網友評論,排隊的人也沒有以前多了。而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分店仍在正常營業。
明星開餐廳成潮流,被吐槽“又貴又不好吃”
由於擁有現成的粉絲優勢和知名度,不只是韓寒,開餐廳一度成為很多明星做副業的主要方向。
早在學生時代,任泉就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廳,之後還入股了“香天下”火鍋店,現在還跟黃曉明、李冰冰開起自創品牌火鍋店“熱辣壹號”。趙薇除了開酒莊,還投資了自己的餐廳“樂福餐廳”,主打無國界菜式。
此外,郭德綱有家常菜館“郭家菜”,趙忠祥有賣炸醬麵的“三生麵館”,孟非開了“孟非的小面”,包貝爾開了家火鍋店……
不過,明星開餐廳看起來自帶“流量”,但能夠持續下去卻不多。不少餐廳沒過多久就成了“過氣網紅”,有的因為價格昂貴,菜品又留不住顧客,有的則因為經營管理跟不上,不得不關店。
記者注意到,“又貴又不好吃”成為不少明星餐廳的槽點。在某點評網站,有網友這麼評價韓寒的餐廳,“隨便吃吃還行,環境可以,味道很一般,就是借韓寒名字炒作的網紅餐廳”。之前,趙忠祥的麵館也被吐槽太貴,一碗普通的面就要25元,招牌三生面要36元,該店僅開了一年後便關門了。
jsoujsou
台青小確幸中青焦慮感?
(怪哉!兩岸青年明明是中強台弱分明,台青怎小確幸而中青則焦慮感?
莫非年青時當憤青的韓寒忘了自己曾貶中(之言罄竹難書)褒台(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公知大V噴子),人到中年當起公知大V不再憂國憂民反而販賣雞湯了?
別以人廢言,台灣在校教學生快樂學習,出校又要幸福經濟,故台青充滿小確幸。而中青則「教育/醫保/房產等三座大山壓力山大」故公知大V易販賣焦慮感。
另參【圖博館】:CP值與小確幸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鳥巢世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81283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作者: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2018-04-08
這兩天,一篇題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引起爭議。
大V韓寒批評該文:標題除了不夠嚴謹外,還在販賣焦慮,甚至是製造恐慌。
而被韓寒懟了之後,文章作者“王耳朵”昨晚又發了篇文章“回懟”。全文如下...
圖博館
小張的這種想法跟現在絕大部分鄉村年輕人一樣,渴望自己有所發展,不過把這種想法落在現階段農村環境下似乎看不到實現的可能性。年輕人的訴求在農村這一層級是很難得到滿足的,目前農村仍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備,沒有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更沒有多樣的職業崗位選擇,農村的這些不完備,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推力,默默地推著小張離開村莊。
在筆者離開小張所在的村子至目前為止,他還留在了這個村莊,但他仍認為出去是最佳選擇。羈絆小張仍沒有離開村子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他仍留戀這個村莊。
“我覺得在我離開之前,想再為這個村子做點什麼”。至於“做點什麼”,小張又出現了新問題,就是雖然想做些事情服務村莊,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由於缺乏適當的引導,一個本村的90後年輕人很難形成具體的行動。鄉村也是一個社會,這個社會跟我們所講的城市社會還不一樣,這裡面的不穩定因素更多,小張急需一些導師去引導、一些長輩去幫助,但目前為止,這似乎都沒有出現,進而讓他越來越顯得“孤軍奮戰”,這在一定程度更加劇了他離開的意願。
就小張在村莊的經歷,反映了現階段90後返鄉青年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離開村莊呢,還是留在村莊?
選擇離開,無可厚非,城市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職業選擇,在城市,會遇到伯樂、知己、朋友、伴侶等,這是一種無形的拉力在吸引著他們前往。
圖博館
小張是村子裡剛剛大專畢業、返鄉就業的年輕人,應聘到一家當地的社會組織,薪資符合當地的經濟水平,但肯定不及外出務工的薪資,日常工作是運營管理村莊一個公共空間、負責給村莊的孩子做一些自然教育活動。
在他參與村莊社區建設的一年時間裡,公共空間初見起色,引入了快遞業務,滿足了村民對於網購的需求,此外,所在機構負責人多次提供出外學習自然教育先進經驗機會,使其可以在村莊定期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極大豐富了本村孩子的業餘生活。
關於小張返鄉的原因,他說,“作為這個村莊的年輕人,我想為村莊做點事情”。正是這個原因,他才選擇加入當地的社會組織,投入草根公益,服務他成長的村子。但對於鄉村來說,公益是一個相當陌生的詞彙,小張所在村子也不例外。這個村莊由於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在村莊發展的過程中,當地社會組織長達十年的服務功不可沒。
對於普通村民來說,如果問他們如何評價當地社會組織的行為,他們無法區分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係,以為社會組織就是政府。在他們的意識裡,公益是一個未知領域。村民們讚賞當地社會組織對村莊的服務,但對於小張這種大專畢業後返鄉加入本地社會組織服務村莊的行為,村民未必是讚賞的,因為在他們的傳統思想裡,讀了書的年輕人應該出去賺錢,而不是待在村子裡,更有甚者會認為這是在“啃老”。
在這種不被村莊所理解的氛圍下,小張在村子裡服務了一年。一年後,他漸漸產生了外出務工的想法。“我想出去外面闖闖,我還是想賺錢,我想去外面學習,現在村子很多人都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很簡單,但是這些事情都是需要不斷學習後才可以完成的”。小張漸漸陷入了矛盾,一方面他想留在村子繼續為村莊服務,但村民似乎不太理解他這種行為;另一方面,他也像正常年輕人一樣渴望城市的各種服務、便利,找到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
在問到如果出去想從事什麼職業的時候,小張似乎有了自己的小藍圖。“因為我讀書時的專業是市場營銷,我可能會去做銷售,雖然不確定是不是對自己未來會有所幫助,但銷售應該可以讓我認識更多的人,積攢我的人脈,我可以利用這個人脈來做我的副業,租一個店鋪,賺點小錢”。
圖博館
90後返鄉青年:離開還是留下?2018-03-12 劉臻
“返鄉青年”一直是農村發展研究關注的一個群體,經常被熱議,且關注點多集中在在返鄉後有所成就的年輕人身上,這種成就的特徵性明顯,指的是返鄉創業。返鄉創業的青年人,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本地人,另一部分是外地青年,這兩個群體都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及資源鏈接能力。
現實中,大部分所謂的“返鄉青年”並不是上面所羅列的這兩類群體,而是指接受初高中教育後投入“打工潮”,後因金融危機失業不得不返鄉的本地青年,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人群指向又有了新變化,即90後返鄉青年。
90後返鄉青年,除了小部分是完成本科、研究生學業後返鄉創業成功的本地/外地青年外,大部分都是具有大專學歷,應聘到村子裡的機構、公司等組織工作的本地青年,在受教育程度上遠高於前文提及的“現實中的返鄉青年”。這部分年輕人流動性極大,而且數量極少,並不是村莊里穩定的人員,離開鄉村返回城市打工成為他們返鄉後的一大特點。
這種特點的形成原因有三。第一,在城市完成大專教育期間已經逐漸形成“市民意識”,對鄉土慢慢淡忘,返鄉後不能完全融入農村社區,“逃離”成為他們越來越強烈的需求;
第二,長期以來,農村形成了“受教育後要外出務工”的意識,村民不能完全理解年輕人回村的行為,這些返鄉青年被貼上“沒能力”“吃閒飯”等標籤,為了撕去這些標籤,他們不得不繼續外出務工;
第三,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莊經濟發展吸引年輕人返鄉,但目前新農村發展的經濟類型不能完全滿足90後本村青年的發展需求,繼續回到城市尋求自身發展成為他們返鄉後日漸清晰的思路。
筆者曾以志願者身份在河南某村服務過一年,期間認識了幾位返鄉就業的本地90後青年,但他們後來又重新離開村莊,回到城市就業。我不禁產生疑問:90後返鄉青年,是離開還是留下?
圖博館
中國「海歸」掀返鄉潮 矽谷緊張不安2018-02-19 世界日報
美國夢曾讓許多的中國畢業生在畢業後選擇了留在美國,但如今在騰訊等中國企業工作往往也擁有相同地位。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已擠進全球前10名,與亞馬遜和facebook並駕齊驅。另外,全球價值前5高新創公司有3家總部設在北京,而非加州。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以及智聯招聘2017年對1821人的調查,科技已取代金融成為中國吸引最多海歸的領域,15.5%的海歸投入科技領域。另外,2016年從海外(主要是美國)返回中國的畢業生有43萬2500人,比2013年增加22%。
在中國祭出史上最嚴密網路監控之際,引誘人才放棄矽谷並不容易(楨:聯合報一貫的反中共!) 。不過,中國科技巨擘有3大優勢:薪資成長較快、機會和「家的感覺」。
另外,相較於美國,中國升遷機會較多。愈來愈多已在矽谷工作一段時間的中國工程師發現,進入快速成長的中國企業對他們的職涯較有利。
網友表示,「中國人畢業後返回中國的比率增加,主要跟美國緊縮H1B工作簽證,不易取得移民身分有關。」也有人認為,「時空市場已變,為何一定要在美歐當二、三等公民,而只能為其打工,功勞及創新全歸老外呢?」
回應
矽谷高層主管全由印度裔掌控。因為他們英文較好,又會吹牛會表現,拉幫結黨升的很快。中國人只埋頭做事,無法升遷。
說的對 "矽谷高層主管全由印度裔掌控。因為他們英文較好,又會吹牛會表現,拉幫結黨升的很快", 我女兒同事是印度裔(生技科,劍橋,哈佛PhD,MBA)。寫的,做的報告馬馬虎虎。"會吹牛會表現" 會拍馬屁是真的, 這也是印度國內計畫案很多, 實際上做出來很少。對微軟,思科没新産品也不奇怪, 希望美國不會步印度後塵。
2015年大陸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示要在十年內躋身製造強國之列,並明訂「由大到強」的三步驟行動戰略,十年內先超越第三級對手如韓國、台灣,20年內追上第二級國家如日本與德國,並在30年後擠下最強的美國,成為中共建國百年的新使命。
日本經濟學者野口悠紀雄: 中國的基礎科學正在快速發展,論文數已經遠超日本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日本對此不瞭解,這是非常危險的。
大前研一:2055年時中國經濟規模會是日本的十倍大,到時,台灣究竟是要獨立,還是要與中國統一,情勢已非常明顯。日本因為百年來都是領先中國,一下子被中國超越,難免心理上會有些不平與不安,但是要維持企業的繁榮,只有向中國轉移,是今後唯一的戰略...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絕非空言.
圖博館
韓寒:應該慶幸在中國,別真覺得讀書無用2018-01-11 觀察者網
韓寒,一個80後90後都很熟悉的名字。
他曾是桀驁不馴的代名詞,但凡反思中國教育的文章,十有八九會用韓寒作為論據。
30年河東30年河西。
最近,韓寒又因為“教育話題”上了頭條,畫風卻變了。
起因是他8日晚發了條微博,承認自己當年退學是很失敗的事情。
網友們看的一臉懵圈:
畢竟,他當年的慶幸退學,還引來過很多崇拜和模仿:
故意交白卷的徐孟南
退學去北大旁聽的鄭球洋
考上復旦卻主動退學的袁濤
或許是看輿論反響大,10日下午,韓寒又在微博發表了一篇長文《我所理解的教育》。
這篇文章更反常,韓寒誇獎了中國教育制度,稱“在中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生活,改變家族命運的可能性,一定比在發達國家要大得多。”
並且他還說道,中國的教育質量不是頂級,但整體不算差,無需妄自菲薄。
最後,韓寒還勸大家“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稱高考是最公平和有效率的。
網友們看完這篇微博,都覺得韓寒變了。
有人調侃是韓寒最近幫女兒輔導功課被氣到了,所以想徵集一個高材生;
有人懷疑從評論的互動看,這可能只是想推廣一下自己的APP;
還有人說是韓寒成長了,不一樣了;
沒錯,韓寒是變了,時代也變了。
回應
正常,你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對事物的看法一樣麼
帶偏了一幫人,最後自己來個鳳凰涅槃?精緻的利己主義典範?
前幾天臺灣媒體還拿韓寒說事,説韓寒把中國一頓埋汰。
韓寒是怎樣不知道,他的書我也沒看過,可能是我這人比較落伍吧,再就我這人也不怎麼看書,不過看他說的這些話感覺還蠻真誠的
純潔的孩子啊
高曉松雖然說過無數不靠譜的話,不過有一句話我一直覺得挺對:埋怨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8_01_11_442687.shtml
圖博館
7:我住在郊區,是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喜歡田野的味道,喜歡自然的開闊,我喜歡那樣的生活。你要是讓我住在上海那種頂層豪宅里,天天看著黃浦江外灘陸家嘴,看著這個光怪陸離紙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他媽也很開心啊。
8:平時睡覺很晚,要是被割草機或者裝修的雜音吵醒了,我會很生氣,然後睡不著,被小朋友吵醒了,就很開心,然後轉身就睡著了。所以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心境很重要。世間一切很簡單,就看喜歡不喜歡。
最後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自由快樂。
回應
一個被退學者的語文水平。讀不下去。
倒不是說他退學有多對,但你讀不下去只能說明你根本不識字!
本來就讀不下去
圖博館
韓寒發文感慨: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2018.1.9新浪娛樂
前幾天接受了“一條”的訪問,聊了不少。我總結一下中心思想,這也是我這些時間的所想所得。
1: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2: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我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3:很久沒寫雜文也是因為悲劇的源頭往往雷同,除了宣洩情緒也沒有其他作用,況且很多微信號和微博已經寫得很好。我不認為這個時代裡,雜文可以成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時間和感情留給小說散文和電影的創作。
4:為電影做了很長時間準備和學習的,有很強的表達願望的,轉行做導演很可能會成功。覺得當導演好聽又貼金,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籌碼的,肯定會扑街。
5: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6:自我表達是很奢侈的東西,你不能又要完全自我表達,又必須要市場為你的自我表達買單,否則這世界就多麼崩壞了。這也是一種自私的體現。表達的出口有很多,比如詩歌,比如寫作,比如唱歌,不是事事都有必要拍成人力投入和資金投入不菲的電影。而且據我所知,很多優秀的藝術片導演,其實很為他人考慮成本回收,根本不是人們想的那麼任性。不要讓信任你的表達的那些人賠個底朝天去喝西北風,這樣才能讓表達走的更遠。當然,如果你自己有錢任性,那就當我放屁。
圖博館
但是,如何看待短視頻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均出現下滑的現象,如何讓優質內容的生產者的變現能力提升,短視頻社交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風口,短視頻和直播之間的粘連最終會走向何種業態,種種問題留待2018年去解決。
電子競技
如果你依然認為打遊戲是件玩物喪志的事,也許是你“out”了。在遊戲的頂端,有另一個名字,叫“電子競技”,簡稱電競。
2003年,電子競技就已經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據新華社報導,截止到2015年,全國共有9700萬的電競愛好者,整個電競產業的相關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2016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6年增補目錄,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列為增補專業。電競實驗室、電競專業、電競基地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儘管中國的電競核心觀眾近7000萬,遊戲用戶超過5億,但是電競職業選手的人數在5萬人左右。從遊戲用戶到電子競技選手,有一條艱辛的路要走。
直播平台在電競和遊戲事業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職業選手在直播平台直播自己的線上比賽、訓練或者“路人局”,即不在比賽環境中跟普通玩家一起玩遊戲。他們積累人氣。而每逢電競大賽來臨,直播平台的首頁最醒目的推薦位總會留給它。
將游戲及其相關的直播看作是不入流的事物的觀念已經過時了。今年的兩個爆款遊戲,社交類的“狼人殺”和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絕地求生”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隨之而來的是在這兩款遊戲中取得話語權、開動吸金機器的明星主播。前者延伸到了線下實體連鎖門店,而後者也被稱作“吃雞”,其職業選手數量正在快速增加,職業賽事的規範化正在進行中。而普通玩家裡不乏依靠它開始直播生涯的人。
相關新聞
台藝人嘆台灣辦事效率低:台已成全中國最落後的省
老鼠門后海底撈:問題店重開事業版圖再擴張
圖博館
二次元
幾年前,人們對於“二次元”這個圈子還十分陌生,並且還有“低齡化”“非主流”的負面刻板印象。然而,近年來,二次元文化已經逐漸成長擴散,從一個“小圈子”變成了一種泛文化。
2017年,二次元遊戲呈現井噴之勢,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尤其成為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據艾瑞諮詢統計,“二次元”核心用戶已從2014年的4984萬人上升至2017年的8000萬人。以90後和00後占主體的“二次元”用戶群體對遊戲、社交和文學內容付費意願較高。
二次元用戶及泛二次元用戶主要活躍平台之一為嗶哩嗶哩彈幕網,也稱為bilibili簡稱“B站”。B站的特色為懸浮於視頻中的實時評論功能,亦即當下熱議的“彈幕”。所謂彈幕即觀眾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能夠看到其他觀眾的評論。獨特的視頻體驗讓基於互聯網的即時彈幕能夠超越時空限制,構建共時性關係,從而形成具有互動分享和二次創造的二次元社區。
而隨著二次元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普及,“虛擬偶像”逐漸成為一個熱詞。一個月前,日本的二次元虛擬人物“初音未來”在上海舉辦了第三次中國官方演唱會《未來有你》,一場全靠光電科技的演唱會票價最高達到了1480元,依然獲得粉絲的瘋狂支持。
手機、快餐、電子產品、汽車、遊戲甚至奢侈品牌的合作和代言中,也開始出現“虛擬偶像”的身影。二次元借助AR、VR等科技,讓日益龐大的“虛擬偶像”產業,開始逐漸進入主流視野。
今年,文化部發布了《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動漫遊戲是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要板塊。文化部也已明確將動漫遊戲產業納入“一帶一路”文化發展總格局,並出台《動漫遊戲產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行動計劃》。未來,二次元文化或許會在年輕群體中有更深入的普及。
波士頓諮詢公司和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年輕消費者,連同不斷擴大的相關階層,將成為未來中國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共同推動中國消費市場轉型升級。“出生在1980年以後的中國人,即將成為推動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投資驅動增長向消費驅動增長轉變的主要力量。他們較上一代更為強勁和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讓本土消費市場發生深刻變革。”
短視頻
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3季度移動全網短視頻平台根據用戶滲透率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秒拍、快手、西瓜、美拍;第二梯隊是土豆、火山、抖音、鳳凰;第三梯隊是小影、快視頻。這10家也是排名前10的短視頻平台。
圖博館
新經濟改變了年輕人生活:“共享單車出行”無法迴避2017-12-26中國青年報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共享單車、新零售、B站、二次元、直播、短視頻、現象級手游等由於技術驅動而產生的新經濟、新現象層出不窮。而80後、90後的生活方式也由此產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一年,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外賣
2017年,“宅”與“忙”文化依舊在年輕一代中盛行。與此相關,外賣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常態。相關數據顯示,白領和大學生已然成為在線外賣平台的主力消費人群。週末的訂單率要高於工作日,“宅文化”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解壓的一種選擇。
一個有意思的現像是,外賣的興起直接減少了方便麵的銷量。2016年,中國內地消費385億份方便麵,同比下降17%。2013年方便麵消費曾達到462億份。康師傅和統一的市場佔有率,多年來佔據了中國方便麵市場七成以上份額。但從去年開始,兩家企業的財報就開始不斷提醒風險,方便麵業務不斷下滑。
共享單車
2017年11月共享單車活躍用戶總量超過2500萬,活躍用戶數量)排名top5的App依次為ofo、摩拜、哈羅、永安行和酷騎,其中ofo和摩拜的MAU均超過2000萬。ofo和摩拜的市場滲透率分別為5.34%和5.33%,意味著每100個中國移動網民中,有超過5個網民安裝了ofo摩拜。
除了共享單車,2017年興起的各種“花式共享”也頗受年輕人青睞。無論是被緊急叫停的“共享睡眠艙”,還是此後的共享KTV、共享按摩椅、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等,都打著“共享經濟”的大旗出現在年輕人視野中。
綠色消費——“無閒置”的分享經濟
2017年,除了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風生水起,“分享經濟”也迅速躥紅,以90後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二手交易的方式。一方面降低開支,另一方面又可獲得品質的生活。國內最大的分享經濟平台閒魚有超過2億用戶,其中52%是90後;每個月都有5000萬用戶在閒魚上尋找好物,其中20多歲的年輕人佔比最大。據北京市環交所評估,三年來,閒魚僅3C電器類物品的轉讓再利用,減少的碳排放就近1億kg,按照螞蟻森林17.9kg可以種植一棵梭梭樹的標準,相當於種植500多萬棵梭梭樹,而這只佔閒魚交易的10%。而崇尚綠色低碳生活的年輕人,也越來越熱衷在螞蟻森林上種樹。
圖博館
兩岸微流行/油膩中年與佛系青年2017-12-18 聯合報
大陸近期兩個最潮網路流行語,都與年紀和標籤化特定族群有關,一是油膩中年,一是佛系青年。
所謂「油膩」,是一些讓人討厭的特質,諸如油腔滑調,不修邊幅,喜歡自我吹噓等等。今年十月,大陸作家馮唐的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掀起一場網路大討論,網民紛紛列舉「中年油膩男」的標準配備,大致可概括為:自我感覺過於良好,好為人師,說話油腔滑調,外貌上看起來大腹便便,不修邊幅。同時被貼上標籤的還有「中年庸俗女」,都屬於「油膩中年」一族。
「油膩中年」一詞,帶著使人無法愉快聊天的濃濃惡意,也讓許多資深熟男熟女忙著自我檢討,擔心與「油膩中年」沾上邊。於是,避免成為「油膩中年」的守則也紛紛出籠,其中,第一條就是,不要成為胖子,要保養身材和注意外型;其次是,不要停止學習,不要追憶當年勇,不要教育晚輩,還有避免當眾談性或出口就是黃段子,更不要邋遢髒兮兮。
如果說「油膩中年」是中年人危機的反映,「佛系青年」就是「九○後」對生活現狀焦慮與無力感的自我調侃。「佛系」一詞最早出自日本,二○一四年日本某雜誌將喜歡獨自待著,關注自己興趣愛好,不想浪費時間談戀愛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近期,大陸網路一篇「第一批九○後已經出家了」文章,瞬間引爆「佛系」一詞在大陸流行,大陸網友更創造出一系列「佛系」概念,諸如「佛系戀愛」、「佛系考研」、「佛系十二星座」等等。
「佛系」一夕風行,年輕人競相自稱「佛系」一族,看似「佛系」的淡定和無所謂心態,背後正是生活負重過度的自我嘲諷與抒懷。
圖博館
在“佛系”之前,還有個年輕人喜歡用的詞——“喪”。“喪”已經是消極了,更消極的是,連“喪”都懶得“喪”。或許,不管想要怎樣、能夠怎樣,年輕人終究還是要“嗨起來”。畢竟,消極不是放縱,沉穩不是慵懶,有所節制不是無欲無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非無喜無悲。不“盡人事”,怎能徒“聽天命”?
“佛系”與90後相遇的背後,潛藏著保溫杯泡枸杞的中年隱憂。曾經拒斥“90後”這一標籤的90後,或是困惑於現實,或是迷茫於選擇,於是給自己貼上了“佛系”的標籤。積極也好消極也罷,“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膩”一樣,也不過是個標籤,並不足以指代豐富多彩到無所不有的人生。我們還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漢子、社交宅、鏟屎官,青年既懼怕被歸類,又希望得到認同;既要彰顯個性,又要互相取暖,說到底,這或許只是年輕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會定位,在追尋人格層面、精神層面的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我們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標籤,而沒有看到“佛系”心中那不屈不撓的“鬥戰勝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當真,也不能不當真。
這正是:事事隨緣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
回應
宗教消磨人的鬥志!我信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奉行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說白了就是精神空虛.什麼卵的佛係不佛系喲
這是趨勢,你對抗不了,佛系只會越來越多
什麼佛系員工,就是害怕競爭、害怕多幹活,不想負重前行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是佛系員工,因為我們再怎麼表現,也是普通人。可我想,還是應該表現優秀一些,競爭力強一些,起碼不能每天安於現狀、混吃等死!
佛教又背鍋了,這麼多人看到個佛字就跳起來批判了麼,只不過換了個有點宗教氣味的網紅流行語而已,其實這東西跟以前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摸魚心態沒什麼差別
圖博館
人民日報評論部談佛系:讓人聯想到日本的“低慾望社會”2017-12-13
你的朋友圈被《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一文刷屏了嗎?佛系朋友圈,佛系乘客,佛系戀愛,佛系健身……一大波“佛系”概念洶湧襲來。2017-12-12晚,微信“人民日報評論”發表原創文章《年輕人,真的“佛系”了嗎》,全文如下:
12日一早,人民日報評論君翻開朋友圈,被“佛系”的90後嚇了一跳。網友總結出佛系粉絲、佛系員工、佛系甲方甚至佛性前任,考試、戀愛、健身、網購等行為也找到了“佛系”的方式。
什麼是“佛系”?舉個兩個簡單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員工”,被描繪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但從來不會有驚喜”。再比如,“佛系戀愛”,是“不溫不火,不會奪命追魂call,主要相處方式就是一周一兩次見面”。
怎麼看這樣的“佛系”?這當然跟大乘佛教所言“眾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網友的“夫子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樣,我們還是可以分兩面來看“佛系”的狀態。還原到生活場景,一方面,這可以是不爭不搶、不鑽營不吹捧的隨性、豁達;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面對競爭、面對壓力時候的怠惰、消極。好與不好,存乎一心。
應該說,年輕人天性是熱烈的、向上的,對生活充滿熱忱、對世界充滿好奇。不過, “佛系”一詞能讓很多人覺得深有同感,也讓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狀態。業績只能“更快更好”,成績總要“再創新高”,房價高、物價貴、好工作也難找,經常要使出渾身解數,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經總是緊繃、壓力總是“山大”……有拼搏、有奮鬥,有成功的熱望、有向前的激情,不過,也難免會有緩下來、松下來的念頭——畢竟弦不能繃得太緊,容易斷。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態,“佛系”一說,也承載了一種對於生活中快與慢、進與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質上,這樣的“佛系”人生,跟“我們是誰”的咆哮體,跟“葛優躺”“感覺身體被掏空”的吐槽,跟“第一批90後脫髮了”,也都有些相似。不過,“佛系”之說,在無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執著、不強求”的態度,也未嘗沒有“不願給人添麻煩”的心情。這難免讓人聯想到日本的“低慾望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吃飽穿暖不是問題;“隨緣”的人生,沒有大的野心和抱負;城市生活便捷,連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們從中,也會看到“世代轉換”之後人生觀、價值觀的悄然轉型。
圖博館
陸95後慢就業 企業鬧頭疼2017.12.12旺報
大陸首批95後大學畢業生將步入職場,目前,各大學秋冬季校園招聘已逐漸接近尾聲。央視報導指出,調查中發現,相比80後、90後畢業生,95後畢業生求職緊迫度明顯降低,一部分畢業生呈現出「慢擇業」現象。
與前幾年招聘會上學生擠破頭投遞履歷、著急定下工作相比,95後大學生表現大都很淡定。首都經貿大學的王天順指出,雖然有數家單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他並沒有著急定下工作。
家境優渥 壓力減輕
對於一些畢業生觀望心態,一家企業感受頗深。這場招聘會是他們走訪的第4所大學,秋冬招聘馬上結束,但招聘計畫只完成了1/3。該企業招聘負責人表示,面試的時候,學生會表示自己在2個月後或春節後才能入職,在此期間內會有更多的選擇。
對於普通企業,很多學生熱情度不高,但即便一些大型的國企對畢業生心態的變化也感受強烈。北京市國資委下屬一家大型國企的招聘負責人對此表示很「頭疼」:近2年的校招中,學生往往不是特別著急,求職意向逐年降低。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尹兆華說:「學生現在找工作的時候已經不再是只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就可以了,他們對到這個職位上去能不能發揮我的特長,實現我個人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非常關注。」
「慢就業」正在大陸年輕人中成為流行趨勢。形成的原因,是社會發展、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部分家庭的父母選擇不給孩子施加就業壓力,社會上「畢業馬上就業」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這給「慢就業」提供了土壤。
過半學生 沒有規畫
清華大學學生田麗說,「我既然有父母的支撐,就想去看看我父母那一輩沒有做成的事情,做一些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能實現人生理想的事情。」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磊表示,「慢就業」大多適用於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他們沒有什麼家庭負擔,希望能夠嚐試更多可能性,擁有更豐富的閱歷。但「慢就業」不宜時間過長。
在應屆生求職網所做的調查中,選擇慢擇業人群,有超過60%的受訪者曾經有過職業規畫,但並不清晰;近20%的受訪者並沒有清晰的職業規畫,且非常迷茫;擁有非常清晰的職業規畫,知道自己將來做什麼的僅有20%。
一些大學就業中心負責人表示,不理性的慢擇業可能發展成為懶就業、怕就業,對於即將走向職場的95後學生而言,自身要進行合理的定位與分析。
圖博館
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博士博士周顯坤臥底富士康:低收入群體去向何方?2017-12-10 城市週看
1、誰是富士康工人?
人群可以明顯地分成兩類:一是中年人,二是小年輕。
前者最鮮明的特徵,不是滿臉風霜,而是都帶著一個個大包裹,床單、被子、水桶、臉盆,一應俱全。而後者,往往只是簡單拉著一個行李箱,各種大件用品,臨時再買就是了。或許這也是兩代打工者的心態區別,老一輩是來掙錢攢錢的,年輕一輩來打工就是個暫時的選擇,並不想太委屈自己。
...
其實,每個國家總要存在一批只受了基礎教育的人們(而且,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上還是不太差的)。提供給這些人的工作崗位的多少與好壞,決定了社會發展的下限。
要升級的,不是底層民眾,而是低端產業。
如果沒有富士康,他們可能找到的工作更加不體面、或者收入更低。有人就說,若說對中國工業化進程、對中國消除地區貧困貢獻最大的企業,富士康一定是候選者之一(寧南山,《富士康與中國的工業化》)。
有時候,是更好的工作崗位在塑造人,在給人更好的習慣與素質。比如,富士康代表的先進製造業,相對於過去的傳統手工業。比如,現代物流快遞業,相對於過去人拉肩扛的運輸業。勞動者在更嚴格的生產過程中,獲得了更現代的規範理念。
要培育的,不僅是底層人群,而更是給他們從事的產業。過去,我們有幾大產業大量吸納人口:建築業、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生活性服務業。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放緩,建設行業的崗位會長期減少。機器人與自動化的加速,使得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的崗位面臨收縮。生活性服務業按照發達國家經驗會吸納最多人口,可是面對種種壓力,也未必會一帆風順……從現在出現的一些趨勢看,讓人不由得擔憂未來低端產業的承載和吸納能力。
5、結語: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
最大的感想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一些你不樂意的工作,也許是他人的最佳選擇;
一些你不喜歡的場景,也許是他人的生活本身;
一些你不屑的條件,也許是他人的生命線。
對此,或許沒有什麼最好的辦法,只能呼喚盡可能的寬容與理解。
並且謹記著,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她還有種種不完美的地方,需要我們一代代人去建設她。
回應
讀過為數不多的一個比較中肯的關於富士康的文章,至少作者沒有高高在上,沒有批判,最後說的特別好,你不屑一顧的,可能是別人最好的選擇。
圖博館
安徽高考故意交白卷小伙10年後欲重新報考:一時衝動選錯路
2017.11.3,徐孟南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這些年他一直在外地打工,現在想通過大學學習來充實自己,10月23日已回老家報過名,準備參加明年高考。
2008年參加高考時,徐孟南效仿2006年河南“0分考生”蔣多多,在高考試卷上亂寫一通,以此表達對高考的看法。此後,因不再打算繼續上學,徐孟南便隨著父親外出打工。
“高考故意違規交白卷後,我承受了很多壓力,也讓父母極其失望,更錯失了大學校門。”接下來的兩年裡,徐孟南更加關注高考“0分考生”的報導。“我發現步我後塵的人很多。和我當年一樣,因為年少叛逆,一時衝動選錯了路。”徐孟南幡然悔悟,他覺得自己有必要站出來,以親身經歷告誡後來人。
2011年,徐孟南帶著條幅與4000份傳單,到南京、合肥等地學校宣傳,用他親身經歷勸告考生,珍惜高考這次人生難得的機會,希望大家不要效仿自己。
想讀大學改變生活
這些年來,徐孟南在全國各地打工,製作過廣告燈箱,幹過衛浴組裝,後來在江蘇親戚那裡幫忙做管理工作。如今,徐孟南已經成家立業,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收穫著一份平淡的幸福。可是,這種平淡又讓徐孟南感到一絲遺憾,他想重拾高考走進大學。
“人應該先駕馭好自己,然後再考慮其他事情。”徐孟南的生活歸於平靜。他認識到自己當年沒有認真參加高考,沒有給自己一個交代,最終影響的只能是自己。徐孟南說,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現在工作之餘偶爾寫寫東西,調劑自己的生活。10月23日,徐孟南專門從外地趕回老家蒙城報了名,準備參加明年高考。
“這次高考,肯定不會再交白捲了。如果當初有過來人勸我,我可能也不會去交白卷。” 徐孟南說,他現在邊打工邊複習,希望明年能考出一個好成績。
回應
十年前如果有人勸你,問題也聽不進去啊
都被韓寒們害的
有什麼後悔的,不上大學成功的有的是。
反智主義,善於拿低概率事件來說服別人。
又是一個被忽悠殘的,現在知道後悔了?被現實打擊了吧!
現實是最好的老師。
現在大學生不值錢,但不是大學生更不值錢!
大學是座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去出去,人生大抵如此
大學不是城那麼簡單,大學是台電梯,高考就是這台電梯的票,不坐電梯也能到達想去的樓層,努力爬樓梯就是咯。
圖博館
施一公:年輕人若著眼點只是什麼工作能讓生活更富足,是狹窄
2017.10.28,在北京召開的未來科學論壇上,中國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作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獲獎人,和青少年分享他在突破一項新研究時的感受。
施一公說:“中國人因為教育模式比較單一,考試無論是怎麼樣,我們希望學生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後,所以我們的均值非常高,但是方差很小。 ”他認為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學生水平很高,但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沒有領先於世界,中國的基礎研究還沒有領先於世界。
施一公說:“如果我們最後無論是學習也好,研究也好,還是做什麼也好,最後我們主要的著眼點是什麼工作掙錢多,什麼工作能夠生活得更富足,這個至少對年輕人來講,是太不可思議的狹窄了。”
回應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難道不是這樣的嗎?生活不富足,你再有什麼更多的追求想法,也被一日三餐、高額房貸車貸給壓死了。
施校長好好搞研究就行了,別弄的像公知似的。中國科技不行原因很簡單,時間還不到,中國發展才幾年,沒有幾十年的積累,哪能取得突破,西方的科技水平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以前施一公鼓吹搞高水平私立學校,我就覺得不對勁了,他只看到美國教育的表象,有點被忽悠了。私立學校只會成為教育公平的吸血黑洞,最後就會變成公立學校是所謂低水平的公平,而私立學校壟斷了高水平。
圖博館
路透社採訪了一名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讀碩士的留學生,雖然已經獲得了美國的工作簽證,但她更加嚮往回國工作。她驕傲地目睹著中國在崛起:“中國很多行業(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人工智能等)發展很快,有朝一日,中國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可能超過美國”。雖然一直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但對祖國有強烈的自豪感,不斷促使她的思維的轉變——是不是該回國了,生怕自己跟不上中國發展的速度被拋在後面。
曾任智威湯遜廣告公司亞太地區CEO的Tom Doctoroff表示,中國“90後”年輕人希望能與世界“和睦相處”,他們想帶回海外經驗和全球視野為祖國所用。
在美國“問與答網站”Quora上,就有人好奇地問:“中國90後一代的未來怎樣?”有一位外國網友回答,他們這一代的未來可以說是很樂觀了。中國90後是我見過非常“雞汁”、對新想法接受很快的一代人,同時他們也欣然“擁抱”傳統思維。
路透社都忍不住感嘆:中國“90後”兼具抱負和務實雙重優秀品質,世界屬於這一代人。
回應
我到覺得是騰訊網易那群美分起的作用
天知道有多少人是被這些美分噁心成自乾五的
感謝媒體上那些抱團的和自以為獨立的公知大V噴子,你們辛苦了。
那些人豬油蒙了心,凡是這個國家發生的好的能給執政黨加分的事情,他們全閉嘴失聲,凡是不好的事情,即使同樣在歐美國家也一樣發生的事情,他們馬上兩套標準,叫喚的比誰都大聲,而且像患了失心瘋一樣要把根子往體制和共產黨身上扯,這是國內的。那些像喪家犬一樣流竄到國外已經被徹底邊緣化,甚至馬上就被歷史遺忘的,除了以上愛胡噴的特徵,為了錢,甚至可以和任何反華勢力勾結:白左藏獨疆獨台獨...
90後00後沒老一輩骨子裡的自卑和弱者心理,這是好事,一個族群長期活在那樣的心理狀態下,於國家發展不利。
70、80後更多接受的是西華或資本化了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因此他們更多的是西華或反中國化的思維,這是90後與之不同的最根本的原因。而通過這種不同,也可以反映出中國社會的進步。70、80後讀了更多的“傷痕文學”作品,並因此而受到影響,這也應該是屬於教育(社會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被大w們虛無了的歷史,在70、80後中也很有市場,這也是其一大硬傷。
圖博館
中國90後怎麼樣?外媒:愛國又自信2017-10-29
他們樂觀、思想開放,有時帶點兒“放蕩不羈愛自由”的範兒,但他們也是為祖國打call的“自來水”。這,就是中國的“90後”
近日,路透社採訪了10位“90後”感慨道,他們是在中國繁榮與和平時期長大的一代人,愛國主義情感早早紮根在他們“深深的腦海裡”。
作為伴隨中國互聯網成長的一代,“90後”在互聯網上有著極高的活躍度。人民網發布的《2016年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90後”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享有改革開放的紅利,目睹祖國國力強盛,逐漸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的過程,因此他們對國家模式和發展道路認同度很高,為國家幾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樂於在網上傳播正能量。他們的視野從風花雪月轉向了“星辰大海”,把國家的榮譽與自己緊密聯繫在一起,敢於在公開場合表達愛國情感。
報告指出,在微博平台上,數量龐大的“90後”愛國青年凝聚在“共青團中央”的官方微博周圍,在事關國家利益的熱點事件中,表現出“90後”強大的自我動員與組織能力。
在亞文化大本營——bilibili彈幕網站(俗稱B站)上,聚集了大量90後00後年輕人,總是瀰漫著二次元鬼畜畫風。但B站也常被貼上反差感滿滿的標籤,下面這些標題小伙伴可以感受下:“B站前十的國產動漫告訴你:這樣愛國才帶感!”,“在B站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零點研究諮詢集團進行的“90後”調查中,93%的90後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81%的90後表示“寧願居住在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85%的90後認為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正處於或高於世界平均水平,79%認為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曾分析過“90後”秒變祖國的“自來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的“90後”的愛國主張還體現在“留學生歸國潮”中。法國《歐洲時報》網站就刊文稱,中國正處於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中,“90后海歸”的拐點似乎已經到來。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16年逾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後回國發展。
圖博館
另外,根據埃森哲的調研來看,95後中偏愛逛實體門店的比例也很高,占到31%,這只比網購佔比少10%。實體店中,他們更愛那些被數字化改造過的門店,比如自助點單、移動支付等功能。過去兩年裡,為了吸引年輕人,老牌快餐品牌肯德基、麥當勞都接連升級了自家的門店。因此,埃森哲也提醒零售商,門店體驗將成為品牌的延伸,但是零售商需要重新改造門店,打造數字化互聯、互動、高度個性化的實體店購物體驗。此外,零售商還應考慮提升銷售助理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購物體驗。面對95後群體,零售商的挑戰在於,用創新的方式將自身從產品銷售向打造體驗和講述品牌故事轉型。
說白了,當線上商品品牌信息多到要花很多時間去辨別時,還不如到線下去體驗一番。這種消費模式變化下,互聯網公司尋求變化則因為依靠線上流量的商業模式遇到了收入增長的天花板。而所謂“新零售”是線上和線下購物體驗的融合,也附和95後的這種消費習慣。比如,偏好更新的購物體驗,能夠鏈接線上和線下;更個性化的物流配送體係等等。
中國95後群體規模接近2.5億。而據諮詢公司Witop調研數據報告,中國95後的月均花費達到1314元,接近2015年全國人均水平可支配月收入(1830元)。那些瞄準新零售的零售商,也是為了抓住年輕的消費主力。畢竟,到了2020年,現在被稱為Z世代(1995年到1998年出生)的這一代會占到全部消費者的40%。
回應
80養家,90剛畢業沒多久捨不得花,95後不花自己錢。
圖博館
新零售有啥必要?請看這份關於95後購物習慣的報告
據界面新聞2017.10.24報導,社交網絡裡,90後已經開始嚷嚷著自己老了,零售商們也把目光轉向了更年輕的95後。
近日,諮詢公司埃森哲中國發布了一份《全球95後消費者調研中國洞察》,認為這一全球性現象級的消費群體,在中國具有其獨特性。比方說,中國消費者更偏愛網購,也更喜歡借助社交媒體購物,其比例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從去年雙11,中國兩大電商平台天貓和京東發布的數據來看,移動端訂單的比例超過PC端。比起80後、90後,95後更依賴網購,而且他們藉助更多的並非手機,而是電腦。
95後消費者中有24%依賴手機購物,他們都是重度社交網絡用戶,往往會在社交媒體中直接購物。除了主流的微信、微博、QQ空間之外,他們還會在直播和視頻平台消費;嘗試新購物方式的熱情也很高,比如語音下單、定期購、精選訂購、電器租賃等。為此,淘寶現在都快變成內容平台了,包括產品推薦文章、網紅直播、美妝視頻等,京東則推出了自家的智能語音音響叮咚。
95後的消費口味還是不好琢磨。34%的95後在購買服裝時會瀏覽至少4家線上或線下銷售點,而當購買健康和美容產品時,這一比例會增加到48%。他們也會因為配送時間模糊不清而取消網購訂單。許多95後會計算配送時間,並希望在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內就能收到產品,並願意為此支付額外的費用。
好在,關於他們信任哪些品牌也並非無跡可尋。和千禧一代相比,95後更愛去品牌網站、電商網站給購買過的商品留下評價。喜歡社交購物的他們,也會在朋友微博、朋友圈底下留言。當然,他們也有自己信任的博主。
儘管目前95後消費者的經濟實力不如80後和90後,但他們容易衝動購物。在全球受訪者當中,因為想買東西或者偶然看到了喜歡的商品而決定購買的95後人數,與千禧一代相比多了近60%。中國95後的這一數字雖不到60%,但為買而買的比例也高於80後和90後。隨著95後的財務更加自由,這可能成為這一群體的一個重要特性。同樣參考他們購買其他商品的行為(如機票、 飯店或酒店),凡是喜歡的,他們往往會立刻購買。
衝動購物也會帶來頻繁退貨,若商家的退貨政策不能令95後消費者滿意,那麼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接近2/3的95後可能會因此而流失。
圖博館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到2016年,每100個中國人裡有97個有手機。
BBC稱,微信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一天會是什麼樣的。
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ABI研究公司駐北京技術分析師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說,“微信作為一款應用,它就像一個生活的工具箱,有點像瑞士軍刀。”
他說,消費者接受了它所帶來的便利,包括支付賬單、商店裡的無現金支付、出租車和自行車租賃、轉賬,當然還有交流。
5、中國學生出國人數逐年上升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中國學生出國的人數從2010年的284700上升到了2016年的540000,出國求學的人數逐年上升。
APAC首席經濟學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說:“這些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回到了中國,2016年的歸國人數達到了433000人。”他還表示,中國海歸人數的上升,使得中國的下一代更多的擁有國際化的思維,更能理解多元的文化。
回應
看到最後一句,果然還是原來的BBC.而且它繪製的中國地圖缺少台灣、藏南、阿克塞欽地區。
中國海歸人數的上升,使得中國的下一代更多的鄙視國際化的思維,更能蔑視多元的文化。
說好的美國房子便宜~說好的美國一棟別墅就北京1、2平米房價的呢?離婚率上升,包含多少為了湊買房資格的假離婚?
觀察者網發文也真是,先說美國年青人讀不起大學,這篇文章又說住不起房,弄得不少網友信以為真,與實際情況差別很大。
有問題,與美國房地產稅相比,問題很大,我先問您:你住房多大平米?物業費每平米?元?
回答你一下,房本面積94,物業費0.85,我爸媽的是90,物業費三毛幾好像。我大姨在邁阿密有一個獨立別墅,每年8000多美元,價格是60萬美元,行了我都給你說了,你算吧
還算什麼?你拿60萬在中國賣個別墅來!你的物業費不具代表性,邁阿密相當於中國三亞,三亞的物業費4—5元/平米。
BBC沒有告訴你為什麼中國人買房多。在中國房子是固定資產,是一種保障。而在美國,房子是一個累贅。你100萬在美國買的房子每年要交3萬的稅,交不起馬上沒收房子,交得起交夠30年等於把房子又買了一次,所以在美國,窮人買房不如租房。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0_16_430988.shtml
圖博館
英媒:中國千禧一代擁有住房比例為美國兩倍
英國廣播公司(BBC)當地時間2017.10.15刊文《中國家庭財富的5張圖表》。文章稱,習近平主席執政的這五年來,中國變得越來越富有。但這對中國普通家庭意味著什麼?BBC通過了解中國政府的數據和主要調查,用五張圖表概括了中國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的變化: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但離婚率仍低於歐美;男女比例失衡,但女性地位不斷提升;中國千禧一代擁有住房的比例是美國兩倍;人人都有手機;留學生人數逐年攀升。
1、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離婚率仍低於歐美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中國的結婚率下降16%,離婚率卻上升16%。這顯現出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同的趨勢:結婚率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人離婚。
但這數據會有誤導。上海紐約大學的助理教授李璇(Xuan Li)說:“中國的離婚率在過去和現在都比美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低。與周邊國家相比相比,中國人結婚率更高。因此,有關中國家庭正在解體的說法在統計學上是站不住腳的。”
2、男女比例失衡,但女性地位提升
BBC認為,開放二胎政策後,性別失衡的問題會逐漸顯現出來。
牛津大學經濟學的路易斯(Louis Kuijs)解釋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促進了人口結構的轉變。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和人口老齡化給勞動力帶來了下行壓力,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他估計,“雖然現在中國開放二胎,高出生率目前只會出現在近20年的勞動力中。”
儘管當前的性別失衡使得男性很難找到妻子,但更高的生活標準也正在緩慢地影響傳統的性別觀念,這轉而也對性別平衡帶來了積極影響。新加坡國立大學家庭與人口研究中心的鄭穆(Mu Zheng)說:“性別不平衡已經發生改變。女性在教育和工作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社會保險體系更加完備。”
3、千禧一代擁有住房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雖然近年來,關於中國房地產泡沫的討論持續不斷,但,在中國的千禧一代中,擁有住房的人的比例很高(70%),遠高於美國(35 %)、英國(31%)等西方國家。中國千禧一代擁有住房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
在中國,(結婚時)丈夫提供住房是一種風俗。很多情侶最終因為男方無法提供婚房而分手。因此中國的父母會盡可能地給他們儿子買房,以供他們結婚。
4、人人都有手機
中國的平均收入在農村和城市地區都有穩定的增長。在過去的十年裡,食品的相對支出顯著下降,但用於健康、服裝或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卻增加了。通信也是如此,手機的激增就說明了這一點。
圖博館
而在一些學校,隨意使用“疊被神器”,一旦被發現,學生要承擔相應後果。一名來自長春建築學院的學生告訴記者,“去年有新生被發現用'疊被神器'後,東西被沒收了,學生本人也被輔導員教育了,要扣分的。”一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學生告訴記者,9月3日,學校發過通知,不讓學生使用“疊被神器”,“你用了,對別人來說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你的被子疊的過分整齊,檢查內務的老師會特意檢查一下,伸手一抖就知道了。”
專家:使用“神器”致動手體驗缺失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特邀教授許建國對記者表示,疊“豆腐塊”是解放軍的一個傳統,這個行為的目標不是為了一個“方塊”,而是把無形的被子變成一個方塊狀被子的過程。
“疊'豆腐塊'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一種磨煉,能夠提陞技巧、調整心態,完成的話,則是自我享受的一個過程,在乎於形,更在於心。”許建國說,“另外,我們的孩子現在動手的機會太少了,兩隻手都已經被手機等電子產品'吸'住了,這種'神器'大可不必使用,如果什麼都讓別人或'神器'代替,就可能造成動手能力的退化。”
不過,許建國認為,如果發現學生使用“疊被神器”,其實也沒有必要採取太嚴格的處罰措施,進行適度的引導即可。
回應
真心沒必要,這種事情都還要作弊,豈不是太沒挑戰性了。
被子疊好疊整齊就行了,疊那麼高標準有什麼意義?
這種被子其實並不難疊,掌握好技巧,學校的被子很容易疊出來,我軍訓的時候學會了,後來大學幾年一直都是這麼疊的,自己看著也舒服。
圖博館
軍訓“疊被神器”熱銷:有學校明令禁用,伸手一抖就露餡
據北京青年報2017.9.6報導,隨著各大高校陸續開始軍訓,內務檢查中“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的要求,成為不少新生軍訓的挑戰。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許多網購平台上,一種用密度板製作的“疊被神器”成為搶手貨。賣家介紹,使用這類“神器”只需60秒鐘就能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對此,一些教育專家表示,軍訓讓學生疊“豆腐塊”更多是為了鍛煉他們的心智,如果讓“神器”介入,則會讓學生失去很多動手體驗的機會。
記者註意到,在淘寶上檢索“疊被神器”、“豆腐塊被子模型”等關鍵詞,可以發現有數十名商家在銷售此類產品,稱其是“單位集訓疊被神器”和“學生軍訓疊被神器”,單價從18元至24元不等。商家介紹,這類產品“材質是密度板”,尺寸為45厘米左右寬,140厘米左右長,“適合學校使用”。
有商家告訴記者,攤開軍訓時用的被子,然後將疊被板放在被子中間,“按照步驟,將被子包裹著疊被板折起來,就能成'豆腐塊'的形狀,整個過程不超過60秒”。一家月銷量為918筆的商家表示,“這款疊被神器不需要將板子拿出來,用起來很方便,都是軍訓的學生來買。”另一月銷量為1299筆的商家也對記者表示,這款產品的購買者大部分都是正在軍訓的新生。
講述:有人用“神器”被發現後遭處罰
記者註意到,不少高校學生對待“疊被神器”有不同看法。有學生告訴記者,“花幾十塊錢,買個'疊被神器',就能節省很多整理內務的時間,很划算”。這名煙台大學的學生還稱,不管是軍訓期間,還是學校定期評選優秀寢室,“買這種疊被神器,宿舍的整體外觀都能加分不少”。
有學生稱,沒有用“疊被神器”之前,“會託別的會疊的同學幫忙疊好,睡覺的時候都不敢動疊好的被子,用了這個就會很方便,不擔心疊不成'豆腐塊'了,能偷個懶”。
記者註意到,也有同學表示,軍訓的時候要求整理內務,原本就是對大家的一種考驗和訓練,“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偷懶,整理內務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圖博館
浪漫七夕 九五後成開房主力女大生主動訂房2017-08-28 聯合報
今日是七夕情人節,大陸各旅遊預定平台相繼發佈七夕酒店消費報告。有報告稱,今年七夕,95後成為「開房」的新力軍,由於七夕恰逢開學季,帶動了大學周邊的星級酒店漲價1成。其中,女大學生訂房高過男大學生。
上海澎湃新聞網,報告顯示,18至29歲的情侶是七夕節重要的消費群。平日訂酒店提前3天居多,而七夕酒店提前7天即進入預訂高峰期。有用戶甚至提前42天就開始預訂七夕當晚的酒店。而從消費者的偏好上來看,高檔星級酒店獨佔鰲頭,預訂佔比高達62%,特色酒店同樣需求旺盛。
85後和95後在七夕節時,對於酒店的選擇有明顯分別。85後青睞熱門商圈、景區附近高星酒店。而95後則青睞大學周邊酒店。正因為18歲至22歲的95後學生情侶,成為了七夕節酒店預定的主力,由此帶動了大學周邊的星級酒店漲價10%左右。
從地域來看,成都、重慶、西安、昆明等「新一線城市」大學附近高星酒店預訂最為火爆。從入住時間上來分析,工作纏身的85後更青睞七夕前夜,因為這一天恰逢周日;而95後多選七夕當晚。
在預訂酒店者的性別方面,95後女性顯然更加「勇於表達」,主動訂七夕酒店佔比約55%,這比85後女性高出近7%。至於,哪些酒店更受年輕人歡迎?數據顯示,露台、泡泡浴、水床、香氛、房內影院、圓床等酒店配套較受歡迎。
在酒店風格方面,85後與95後群體也有明顯的不同:95後在主題房型上更偏愛「二次元」,注重「萌」,要求彰顯個性,與眾不同。帶有動漫主題牆飾、日本動漫人物抱枕、及提供Cosplay服裝的酒店,住客95後居多。
除了預訂酒店之外,選擇旅遊度過中國情人節的年輕情侶也為數不少。該平台統計顯示今年過節期間,雙方情侶都是18-29歲的情侶佔到境內遊的32.09%,比去年高了6.1%。
圖博館
在影視作品中,由於迴避了人民戰爭,其塑造的形象常常是對中國人的一種貶低。比如《亮劍》所宣揚的所謂“亮劍精神”——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其實不過是“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的匹夫之勇罷了,連“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也沒有達到,比之武士道“在生死兩難之際,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這樣的作品,如何能夠真正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以上種種背景下,軍國主義時期的日本反而顯得團結、強大、悲壯、淒美,頗具魅力。一位頗有影響力的電視名流,被美化神風飛行員的電影《永遠的零》所感動,根據其中的一個橋段編造一個國民黨空軍“李姓教官”單機獨挑日本32機,並留下遺言“我的學生都戰死了,現在該我這個老師上去了”的英雄故事,一時間賺了不少眼淚。
同樣在此背景下,出現“極端哈日族”身著日軍軍裝夜襲四行倉庫的荒唐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就是中國晚近三十年,在文化上沒完沒了的民國化的產物。民國文化必然產生“極端哈日族”、“極端哈美族”,因為民國文化就是一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面對“純正”資本主義的日本和美國,不可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文化皇協軍”已經在招搖過市,但孕育“文化皇協軍”的民國卻儼然成為今日中國文化的主流,並沒有受到認真的批判,這才是最讓人焦慮的。
回應
高法社科都跪了,文化界能剩下啥?
“日雜文化”,呵呵,民國就是一個媚外求辱的時代,民國文化養日雜,合情合理嘛。
http://www.guancha.cn/GuoSongMin/2017_08_24_424293.shtml
圖博館
但這裡存在一個悖論是,儘管看上去中國已經全面勝出,為什麼還會出現數量龐大的“哈日族”?甚至“極端哈日族”?
原因應該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則是中國儘管富國強兵做的很好,但卻沒有建立起對日本的文化優勢。
或者更準確的說,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曾經確立了對日本的文化優勢,中國對日本,一度曾是文化輸出國。但晚近三十年,這一格局卻被逆轉了,日本再次確立了對中國的文化優勢,成為對中國的文化輸入國。
就中國國內的情況來說,隨著主流知識界、文化界對民國的懷念和美化有增無減,抗日戰爭敘述的主流,也從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逐漸轉化成了蔣介石、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一轉換,看似僅僅是中國不同的抗日武裝誰是中流砥柱的爭論,但實際上卻再次確認了日本相對於中國的“先進性”,也再次確認了日本對於中國的文化優勢。
為什麼呢?因為從人民戰爭的視角看抗日戰爭,是“先進的中國VS落後的日本”,而從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視角來看抗日戰爭,則是“先進的日本VS落後的中國”。這一點,我在《國家公祭日:抗戰敘述不應遮蔽中國進步性》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大家可以參閱,這裡不贅述。
由於國民黨軍抗戰成了主流敘述,由於在這種敘述中看不到中國相對於日本的先進性,所以中國雖然是抗日戰爭的勝利者,但卻不能建立起對日本的心理優勢。現在一談起抗戰就是悲情,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至於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中國的地面上,絕不允許日本強盜橫行霸道”的豪情,則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遮蔽中國先進性的另一個附帶的後果,就是媚美、崇美、恐美情緒的產生。因為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相對於已經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日本沒有任何優勢,所以“死”就是國民黨能夠想像的抗戰最高境界,國民黨的抗戰不是奔著勝利去的,而是奔死而去的,但最後居然不死,那就只能感謝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大恩大德,感謝陳納德的大恩大德,總之,中國欠了美國一個大人情,今生今世是還不清了。
其實,當時的反法西斯陣營是相互支援的,蘇聯在納粹德國1941年發起突然襲擊後不死,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能夠迅速轉入反攻,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主要是敵後戰場拖住了日本陸軍。蘇美中,支援是相互的,感恩也應該是相互的。
圖博館
郭松民:“文化皇協軍”夜襲四行倉庫意味著什麼?
《國企》雜誌社研究部主任2017-08-24
近日,一張四名中國青年身穿仿製的二戰日本軍服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前合影的照片在網上流傳。8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依法對涉案的李某、高某、項某處以行政拘留處罰,對胡某、劉某予以教育訓誡。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的通報,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李某、高某、項某、胡某、劉某是所謂“軍服迷”,他們經事前商議後於8月1日前往上海拍照聚會。期間,於8月3日22時許穿著仿製的二戰日本軍服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廣場(彈孔牆)拍攝照片。幾天后,李某發文配所攝照片上傳QQ空間並被多次轉發。
這件事情當然是偶然的,但現實生活中哈日族的氾濫,卻是一個值得研究、關注的社會現象。
一般的喜歡日本文化,包括櫻花、和服、繪畫、影視、動漫等等,這是沒有問題的,不必大驚小怪。但喜歡日本文化,到了是非不分,乃至於穿上日本舊軍裝,完成日本法西斯分子沒有完成的“夜襲”夙願,往歷史的傷口上撒鹽,那就是嚴重問題了。
我把這四個穿日本軍裝照相的青年,稱為“極端哈日族”。
鑑於“極端哈日族”的行為,說他們是“文化漢奸”或“文化皇協軍”也並不為過,因為這客觀上是對日本當年侵華戰爭的一種美化,傳遞出的是迷戀或懷念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回傳到日本,日本右翼會更加“理直氣壯”——“既然中國人都在懷念皇軍,那大東亞聖戰還有什麼錯?”——普通日本人會因此產生藐視中國的心理。日本政府也更不願意真誠面對歷史,中日之間解決歷史問題也會更困難。
中日之間,經歷了戰後七十多年的和平競爭,如果以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雙方共同追求的富國強兵目標來衡量,中國已全面勝出——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足以使“日本沉沒”的兩彈一星,日本再想像甲午、三十年代那樣肆意侵略中國卻不受致命打擊,已絕無可能;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超越日本,2014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兩倍,今天,日本的經濟總量僅相當於中國的44%,日本再想實現經濟逆襲,反超中國,也完全不現實。
圖博館
39名大學生拖欠校園貸被訴:假裝創業其實買手機
華聲在線2017.8.18消息,你在讀書時有沒有借過“校園貸”來超前消費?若是藉了沒還,最好早點還上,省得被貼上“老賴”標籤。當天,記者從長沙市開福區人民法院獲悉,長沙一網絡貸款平台向39名大學生提起訴訟,要求他們償還貸款,同時追繳其四倍銀行利率的罰息。
借款都在5000元以下,多已失聯
被起訴的39人中,在藉貸時都是在校大學生,以大三、大四學生居多。其中,男性32人,女性7人,年齡最小的是1997年出生的。他們申請貸款的理由多以微商創業為主,所借金額在2000至5000元之間,按12個月還清本息,利息按當年銀行年利率計算。
罰息不應按四倍銀行年利率計算
在已經處理的案件中,記者註意到,法官對於追繳罰息這一項,沒有支持原告公司“按四倍銀行年利率”的訴求,而是按照同期的銀行年利率來計算。
[提醒]
莫拖欠“校園貸”,以免被列入失信名單
“目前國家是明令禁止校園貸的,但對於之前已生效的貸款,借款人仍應足額及時償還,不然很可能會被列入失信名單。”
國家之所以限制校園貸,是因為學生一方面沒有穩定還款能力,同時也沒有理智成熟的消費觀,因此一旦逾期償還不但容易造成經濟責任倍增,同時也會導致自身徵信信息受影響,所以暫時禁止校園貸肯定有益於社會。
回應
校園貸高手續費、高出銀行上百倍上千倍的高罰息亂象,多少學生和家長被坑害的想去自殺!校園貸既然是違法的,那這些學生就是受到了矇騙,當然不用負法律責任!
法官:目前國家是明令禁止校園貸的,但對於之前已生效的貸款,借款人仍應足額及時償還,不然很可能會被列入失信名單。罰息應按照同期的銀行年利率來計算
且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貸款是否違法,作為一個大學生,用錢也要考慮一下吧,工作都沒有還借高利貸,自己找死還害了家人。
孰是孰非本來非常清楚,一些噴子偏要在這里胡說八道。嚴重鄙視這種人!
大學生駕駛共享汽車肇事逃逸被拘後稱:我沒錢賠
共享模式走紅的同時也衍生出了一些矛盾。2017.7.7西安市市民張師傅駕車,遭遇共享汽車撞後逃逸,交警找到了逃逸司機,誰知司機卻說,沒錢賠。此時共享汽車也沒拿出一個解決方案。無奈之下張師傅將肇事司機及共享汽車起訴至新城區人民法院。
相關新聞
上海暫停投放共享單車“車海戰術”該終結了
回應
大學生沒錢賠可以啊,做三年牢不就完了,多省事呢。
圖博館
港媒:中國的“我能”一代將成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香港《南華早報》2017.8.20文章,原題:中國積極進取的一代將成為中國和全球增長引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經濟被美國消費者改變。如今,坐在駕駛座上的是中國正冉冉升起的“我能”一代。
在中國,過去30年來的社會和經濟迅猛轉變已催生出一個消費者新時代:“我無所不能”或“我能”一代。在多年經濟增長的激勵下,如今這一代正在中國以淘寶/微信網購和“通信軸心”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中逐漸壯大。在該過程中,他們的電商活動不但已創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數字經濟體之一,而且正在孵化大量使全球舞台能感受到其存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
“我能”一代的人口特徵非常獨特:既擁有西方嬰兒潮一代曾享受的所有機遇、樂觀和財富,也精通現代科技。這一代人更國際化、更富有創業精神、更有個性、思維更開放且更樂於消費。這個龐大的“我能”群體超過4億人,幾乎相當於中國1/3的人口,比美國和西歐的總勞動人口還多。他們是創業者也是消費者,到2020年時,他們有望拉動中國65%的消費增長,其消費佔中國總消費的比重將從去年的45%增至約53%。
在互聯網時代中,他們有無窮的消費潛力。中國網民超過7.3億。其中,約5億人使用智能手機支付。僅在去年“光棍節”當天,這些“我能”一代就在網購中花掉178億美元——比美國人在前年的“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期間的網購總額還高。
毋庸置疑,這一代勢必成為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市場的主導力量。他們的消費能力正在重新設定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由國內消費拉動而非依賴傳統的外國投資和出口。這意味著中國的“我能”一代將很快成為一支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大軍。從長遠看,中國的“我能”一代消費者將使中國轉變為數字技術應用更普遍且更側重消費者拉動的經濟體。他們的龐大消費能力不但將成為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支柱,還將成為保持全球經濟穩定的主引擎。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男女經濟差距全球最小剩女保持獨立
德媒:中國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
圖博館
機構房東迎來春天住長租公寓將成為年輕人的時尚?2017-08-2021世紀經濟報導
一個初到大城市舉目無親的年輕人,有沒有一個安全、便利、溫暖的房子,可以讓他停靠?
長租公寓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它正在成為畢業不久,來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新選擇。
而另外一些年輕人,他們“沒錢買房”、“不願和父母住一塊”、“喜歡社交”、“對品質有一定要求”……也讓互聯網時代生長起來、注重社群營造的長租公寓,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機構房東蜂擁進場
敏銳的人們會發現,自2015年開始,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都陸續出台了培育租賃市場和機構房東的政策。
租賃市場也在爆發。鏈家研究顯示,2015年、2016年中國租房市場的規模大概在1.1萬億,預計到2025年,住房租賃市場租金總額將接近3萬億元,租賃人口將達2.3億人。
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利好之下,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出現了大量的機構房東。
.....
長租公寓的出現,正在逐漸影響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甚至置業觀念。
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份報告顯示,更看重個人價值的90後大學畢業生,可能成為“不買房一代”。他們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接受“為了買房,我願意降低生活質量”;另有超55%的90後畢業生,選擇“如果要背上沉重的房貸,我寧願不買房”。
不過,嚴躍進表示,要實現租購併舉,同權、平權的概念是最關鍵的。這需要國家和地方政策真正剝離附著於房子、房價之上的各種資源,賦予租房人享有和買房人同等的在這個城市生活、享受當地公共服務的權利。
近期,廣州、無錫、常州、鄭州和濟南等多個城市出台“租購同權”措施,支持擁有經租賃登記備案的承租人在一定條件下可進行落戶、子女就近入學以及享受其他公共服務等。
北京走得更快更遠。8月17日,北京發布《關於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對於租賃的賦權下了很大力度,在戶籍、教育等方面賦予了承租家庭一些切切實實的權益,在逐步實現“購租並舉”上邁出了一大步。
比如,租住公租房可以辦理戶籍遷入,這使得很多集體戶口無房家庭看到了未來。
同時,符合條件的京籍無房家庭子女可以享受在租房所在區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顧云昌指出,租購併舉,已經成為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楊現領說,未來,人們可以期待租房讓生活更美好。
相關新聞
各地密集出台租房新政“購租同權”成發展趨勢
圖博館
當然,現實主義情懷從來不迴避現實中的問題與矛盾,民族國家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往往同樣是個人發展較勁時,無論房價、就業,還是升學、婚戀,人生可能真沒有太多的“舒適帶”,真的需要我們奮力拼搏、合力突圍。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該有遁世逃避的心態,這正如論者言,“讓此刻沉浸在喪的悲傷中是對當下最大的浪費,有時你覺得很糟的事情,其實不過是你的臆想”。在科幻名篇《三體》中,面對外族入侵的威懾,人類曾集體恐懼、無望,陷入“大低谷”時代停滯不前,最終還是現實主義佔據了理性制高點,帶領人類從近乎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光芒。
孩子是希望,孩子是明天,今天孩子們的所思所想根本上決定著中華民族未來數十年的價值觀念、社會風尚。蕩滌泛起的沉渣,清潔網絡的空間,徹查工商審批的漏隙,嚴肅莊重地寫下舊邦新命的文化自信,年青一代定能汲取古聖先賢卓越智慧,笑起來,站起來,勇敢起來,拒絕喝“喪茶”,自覺走正途,著力抒寫我們這個新時代的自強不息。
回應
官媒總算干點正事了
呵呵,少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評判你所不了解的文化
把頹靡不振當時髦就夠奇葩了,還有把這稱為文化的,真無語!
喪文化和表情包是不同的吧?碌碌無為茶前男友過得比我好茶的確是喪,葛優癱只是調侃吧,而鹹魚和皮皮蝦又犯了什麼錯?你這論調和十年前網絡遊戲會導致暴力犯罪的論調有什麼區別?
可風氣一旦蔓延開來便亟需警惕。往輕了說, “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年青一代的消沉、困惑與迷茫不利於個人成長,不利於家庭和睦。往重了說, “鹹魚”和“皮皮蝦”都可能被渲染、“異化”成吃人的藍鯨,釀成死亡遊戲、洗腦犯罪等不可挽回的人間悲劇。這絕非危言聳聽。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8_16_423124.shtml
圖博館
人民網評:加了精神鴉片的“喪茶”喝不得2017-08-16
“碌碌無為紅茶”“浪費生命綠茶”“前男友過得比我好果茶”……這份驚世駭俗的菜單,不是網上臆想,而是近期升為“網紅”的“喪茶文化”。據報導,“喪茶”拓展的野路子已從網上蔓延至實體店,在西南多個地市當街露臉。
某喪茶菜單圖源網絡
據人民網16日報導,什麼是“喪文化”?提到這個網絡熱詞,不少人可能是一頭霧水,但是發在微信上的“馬面人身”“悲傷蛙”“長腿鹹魚”等沮喪圖像,大家其實並不陌生。這些似乎見怪不怪甚至有幾分冷幽默的文化符號,一段時間以來在年輕網民中快速感染、加速擴散,有時代表個體無奈的情緒,更多凸顯群體極端、消極、絕望的心態,很值得關切與討論。
如果說“喪文化”只是小範圍的調侃、個性化的設置,比如“葛優癱”等也無傷大雅,可風氣一旦蔓延開來便亟需警惕。往輕了說,“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年青一代的消沉、困惑與迷茫不利於個人成長,不利於家庭和睦。往重了說,“鹹魚”和“皮皮蝦”都可能被渲染、“異化”成吃人的藍鯨,釀成死亡遊戲、洗腦犯罪等不可挽回的人間悲劇。這絕非危言聳聽。
追根溯源,種種“喪文化”的動畫形像大多來自緊鄰的島國“喪劇”,還有當年歐美文學《麥田裡的守望者》折射出的“迷惘一代”。而這種來自異域的“喪文化”已被證實與畸高不下的犯罪率、自殺率密切相關。這種“精神鴉片”在一時麻醉年輕人的同時,還一步步誘惑他們偏離正常生活與工作軌道,於日漸頹廢中空耗歲月、沉淪沒落,極少數則選擇了極端慘烈的方式終結“喪”的無限痛楚。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愛無能酒館”“沒希望酸奶”及上街的“喪茶店”,更不要簡單化把年輕人的“喪”視為自嘲、解壓,而要清晰、冷靜地琢磨背後的文化侵蝕。與“喪文化”發源地的文化與經濟特質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中沒那麼多怪力亂神,沒那麼多消極避世,現實中的民生、就業狀況也要優越得多,社會環境與其完全不相容。我們今天借之成風化人的,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事業觀,是“意映卿卿如晤……亦以天下人為念”的愛情觀,是“欲買桂花同載酒”“莫愁前路無知己”的友誼觀,是通達國家、社會與個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是根植於我們民族血脈中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與無盡財富。
圖博館
皮尤研究中心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10個歐洲國家裡有七個(包括英國和德國)認為,中國現在是引領世界的經濟強國。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全球受歡迎度的差距顯著縮小。
文章還指出,2015-2016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總計328547人,創歷史記錄,較六年前增加了160%。以前,大多數中國人完成學業後會留在美國。如今,約80%的中國人都選擇回國,很多人覺得國內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中國青年研究》雜誌2014年發表了一項小型調查,涉及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的131名中國留學生。調查發現,他們在離開中國前並沒有明顯的愛國激情,但近80%說在出國後反而感覺更愛國了。
《華爾街日報》文章還介紹,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陳和生(音)2014年曾在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學習項目。而2012年兩名中國留學生就是在該校附近遇害遭槍殺。陳和生晚上不敢出門,他對美國糟糕的公共安全感到震驚。
他對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鼓吹的民主和人權覺得反感:“年輕人並不相信西方做得更好,為什麼你們要對我們說西方更好?”
陳和生說,互聯網與“周遊列國”讓他們更準確地認識了中國。他還常常會在國外社交媒體上駁斥那些自己認為關於中國不准確的看法。
《 華爾街日報》稱,對這些在外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如果有同胞妄加貶低祖國的言論,就會立刻引起極大的反響。今年5月,美國馬里蘭大學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畢業演講中發表爭議言論後,從大量中國留學生的反應就可見一斑。
回應
意思是老一輩賊崇洋
老一輩確實比年輕人多,60、70經歷過中國一窮二白的年代,有些人到現在都看不清中美已經今非昔比。
任何牛皮都有吹破的一天,真當中國年輕一代傻啊。習大大都說了,我們自信、自豪,而且不會自滿。
最經典的一個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你有空看看,看看裡面各色北京人是怎麼崇洋的。
我是90後我自豪,我是中國的90後我更自豪
從小,連老師都一直灌輸“外國的東西都是香的”。中國的素質多麼多麼差。出了國才知道,我們和老外都是被謊言蒙蔽了雙眼的人。
還真是這樣,我是七零後,身邊覺得國外月亮圓的大有人在,反而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那自信真是剛剛滴。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8_11_422508.shtml
圖博館
他還曾在網上找到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數據進行了篩選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平等現象正在削弱美國國力。此外,他認為美國分權而治的政治制度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束縛,而沒能服務於廣大民眾。
去年12月他在一篇博客文章裡寫道:“在這幾十年間,美國的政治家換了一撥又一撥,上台之前口號都喊得很動聽,要如何如何振興中產階級、促進社會公平等等。但基本都是空頭支票。”在另一篇文章裡,他大力稱讚中國的科學成就,包括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拔得頭籌等,認為這是中國日益壯大的證據。他寫道:“中國震驚了全世界!”
李曉鵬表示,近距離觀察西方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他很喜歡引用中國年輕人現在常說的一句話:出國才知愛國。他說:“不出國,就無法真正明白中國有多偉大。”
《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為,美國奉行了幾十年的外交政策信條是,通過與西方充分接觸,中國人會接受西方的價值觀,然而中國人認為自己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美國正在面臨挑戰。
章稱,在英國脫歐、特朗普上台以及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憂心忡忡的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像李曉鵬這一代年輕人認為,中國是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的“力量與穩定的燈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深受民眾支持,《華爾街日報》寫道,“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把中國塑造成了一個有別於西方的大國形象,具有絕無僅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時也是國際貿易,對抗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領導者。”
非營利組織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說:“中國人現在開始自豪起來,這是一種'你說話有人聽、或必須有人聽'的自豪。因為中國孱弱過。”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企業、留學生和遊客正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遍布世界各地,關於中國的新聞見諸媒體顯赫版面。中國人的說法是,他們現在的愛國情懷不是別的,而是建立在自豪之上,而自豪是因為中國快速脫貧致富,因為中國經濟的傲然於世。
圖博館
美媒:美國的新挑戰——中國年輕人不再崇洋2017-08-11 觀察者網
《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稱,美國一度堅信,通過與西方充分接觸後,中國人會接受西方的價值觀,但如今,中國年輕人自豪地認為,中國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衰落。
“我們這一代人裡,認為中國應該照搬西方的並不多。對這些人而言,中國已然是個偉大的國家。”文章介紹了兩位曾留學海外的中國年輕人,一位是曾經訪學劍橋大學與哈佛大學,現年34歲的李曉鵬,另一位是也曾留學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名叫陳和生(音)。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他們通過“周遊列國”,漸漸地發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的“力量與穩定的燈塔”。
《華爾街日報》文章稱,在美國領導人遲疑不決的襯托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將中國塑造為自信的世界強國形象。文章認為,從30年前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30年後的“中國例外論”,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讓中國政府越來越有底氣。
文章援引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以來的年度調查數據稱,超過80%的中國人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感到滿意。去年,7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比10年前更為重要,6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參與是積極的。
文章介紹,現年34歲曾有多年海外學習經歷的李曉鵬,學生時代的他常常關注海外新聞,對美國也充滿了嚮往。但如今,李曉鵬認為,中國正在不斷崛起,美國則受收入不平等、分權政府及社會兩極化影響,淪為明日黃花。
“中國終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李曉鵬曾在微博上這樣寫道。
李曉鵬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自己的博客上,從蘇格拉底到明朝經濟政策,幾乎無所不談。對於中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李曉鵬也花了不少筆墨。
他認為,中國與美國不同——在美國,個人魅力比專業素養重要,贏得總統大選需要錢作支撐,而中國在推動經濟發展、管理大城市和政府機構時,則是任人唯賢。
《華爾街日報》介紹,讀經濟學博士時,李曉鵬在劍橋大學呆了半年,對於西方的疑慮也是在那時從他心裡悄然升起。和中國嶄新的基礎設施相比,英國大多數城市的建築稍顯破舊。甚至,辦一張銀行卡也要花數天之久。
2010年,李曉鵬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他思想上的轉變開始加速。他驚駭於地鐵站裡有那麼多的行乞者,也為糟糕的社會治安感到驚愕。
圖博館
蔣方舟:我獨自一人在東京生活了一年,東京也拯救了我2017-08-09 好奇心日報
“二O一六年,我獨自一人在東京生活了一年,東京也拯救了我。”
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之邀,蔣方舟在東京獨居了一年。她越來越喜歡寫漫長的日記,覺得孤獨地生活一輩子也不是壞事。以下是本書的部分摘錄:
....
這幾年我很反感的一句話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眼前苟且”與“詩和遠方”是一對虛假的對立。我在東京一年的生活表面看是“詩和遠方”,生活在迷人的異域,雞毛蒜皮消失了,可東京的生活同樣存在著無奈的人性、瑣碎的溝通、窘迫的算計與虛偽的寒暄。
回應
蔣方舟是誰?
女版韓寒
據說5歲寫出一部小說!於是,你懂的!但是和韓寒一樣,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啥東西!而且都鼓吹日本彎彎最美的風景是人!日版“這裡最美的是人”
她的文字華麗空洞,還瀰漫著“喪”的感覺…她喜歡日本,大概因為這是喪文化的源頭?但更討厭的是他們在中學生中的影響力導致學生寫文也有這種味道…
不談日本,不談歐洲,蔣方舟就沒有思想沒有生活了?這種幼稚病去了日本更加嚴重了,去大巴山支教一年,收穫比什麼都大,什麼都明白了,而不是現在這樣無病呻吟!不接地氣,精神空虛,脫離真實,需要的是下基層錘煉,洗掉污垢!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日本人深刻懂得歐美的那一套。
圖博館
印媒解讀《戰狼》:中國剛剛萌生的領導世界的衝動
印度《經濟時報》2017.8.5文章,原題:中國蘭博來了:觀看這部電影,了解中國能做什麼 軍事動作影片《戰狼2》推出了一個“中國版蘭博”的角色,他講述了中國剛剛萌生的領導世界的衝動,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則有交出這一角色的跡象。
該影片模仿了好萊塢系列大片《第一滴血》的幾個主題。《戰狼2》的主角是一名犯了錯誤的突擊隊員,因為在家鄉與壞人衝突而被判入獄,隨後被中國的特種部隊開除。在服刑完畢後,他前往非洲尋找內心的平靜。在一個未具名的非洲國家,“中國蘭博”再次回歸自己的本色,從僱傭兵和叛亂分子手中拯救平民,其中許多是在該國工作的中國工人。
考慮到中國在非洲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最近的“一帶一路”倡議,一連串的公路、鐵路和港口將穿過幾十個非洲和亞洲國家,《戰狼2》的故事似乎具有現實意義。中國承諾,“一帶一路”倡議將會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小國從經濟停滯中解脫出來。“中國蘭博”救出了在非洲工作的工人同胞,這進一步表明,中國的全球實力是經濟和軍事的集合體,中國有能力保護在外工作和生活的同胞。中國最近在非洲吉布提設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這並非巧合。
從2015年上映的《戰狼1》中在中國國內與美國人打鬥,到《戰狼2》裡在非洲掀起一場道德戰爭,這名突擊隊員也實現了跨越。短短幾年,中國開始承擔世界警察的責任,而不再是美國的挑戰者。在《戰狼2》末尾,“中國蘭博”更通過帝國主義者的兇殘角色來傳達自己的信息。如果你仍然沒有破譯出電影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影片最後出現了一本中國護照的鏡頭,而且還搭配上了直接的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再見了!美式和平。(作者達敏德·庫馬爾,王曉雄譯)
回應
作者內心不爽,嘿嘿!
圖博館
戰爭片大賣 「大陸年輕一代很愛國」2017-08-06 聯合報
今年暑假大陸最賣座的電影,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竟是部「主旋律」戰爭片—「戰狼」。
「戰狼1」基本在宣揚解放軍的英勇、忠誠與紀律,強調「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則以二○一五年葉門內戰期間大陸執行的大撤僑為故事原型,傳達中國國威遠播,連正打得不可開交的政府軍與叛軍,在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時都會自動停火,讓中國撤僑車輛平安通過交戰區。
比起兩年前上映的「戰狼1」,「戰狼2」不僅戰爭場面更浩大,電影特效與拍攝手法也有長足進步。但若純就娛樂性來看,仍與好萊塢有段落差,且劇情恐不易引起非中國觀眾的共鳴。
那麼何以這部愛國片可以吸引大批觀眾走進電影院?很顯然,大陸民眾並不是要享受兩小時的聲光刺激,而是隨著電影的劇情去感受一股民族的自豪感,並從中獲得滿足。
這從「戰狼1」上映時,不少年輕觀眾帶著小國旗進場揮舞,並跟著電影高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以及「戰狼2」飾演中國特種部隊「戰狼」隊員冷鋒的演員吳京,最終手刃白人傭兵時,現場觀眾連小朋友都高聲叫好,就可明顯感受到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緒。
大陸最大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群「B站」董事長陳睿早前在上海一場演講中表示,他運營B站一個深的感觸是,大陸這一代年輕人非常愛國。
陳睿說,大陸「九○後」、「○○後」的年輕人從小生活富足,教育等各方面都很好,他們是真的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好的國度,是發自內心的愛著自己的國家。
大陸當前高漲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緒,會為中國自身及周邊國家與地區帶來什麼影響?
近來不時傳出的「武統」呼聲真只是少數?這恐怕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成都無人電影院 手機掃碼一切搞定2017-08-05 世界日報
繼無人超市、無人咖啡店、無人KTV後,中國近日出現一家24小時無人值守的電影院。青檸影咖裡面設有11個小型影廳,涵蓋哆啦A夢、海賊王、熱情非洲等各類主題,空間從2個人到10個人都可容納。
圖博館
明星跨界出演,雖說演技有待提高,卻也帶來了新的元素,豐富了電影的形態和內涵;粉絲的瘋狂需要引導,但這個以90後為主的青春群體,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難得的生氣。
說到底,存在即合理,粉絲電影一面是質量上的參差不齊,可它一面又儼然成了時代的風向標。
電影消費,求的就是滿意度
電影好不好,觀眾說了算。而對於粉絲電影來說,特定的消費群體就是衡量成敗的第一標準。
有人說,這電影剪輯太亂,沒看過原著或劇版,根本看不懂劇情。
事實上,一部不到110分鐘的電影,不可能容納30多萬字的原著內容。所以,電影版不得不砍掉大量角色和感情線,主要講述白淺和夜華第三世的故事,並穿插了不少「第二世」的記憶。
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拍給原著黨的。了解故事的觀眾才能get到電影里的各種專有名詞,什麼「四海八荒」、「上神天族」;電影很難交待清楚的人物關係、輔線情節,也不致為原著黨觀影帶來困難。
而對於明星粉絲來說,兩位主演的顏值撐起全場,完全滿足了顏狗們舔屏的需求。
91年的楊洋正值顏值巔峰,把「夜華」演繹得夠蘇夠甜,即使是被群嘲的「拉麵梗」,也在高顏值的濾鏡下讓人黑不起來。
而劉亦菲此番更是重歸仙界,不少定格都能看到當年靈兒的影子。天仙容顏不改,但在更好的電影製作下,比當年更加唯美夢幻。
背景畫面夠美,也給了演員合適的襯托。電影的兩位導演,一位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趙小丁,一位是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獲得者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兩位大師的合作為畫面增色不少。
白淺坐著章魚艇下海,海天融為一體。
用心的特效,讓誅仙台的畫面看上去也很大氣。
落到海里的狐狸,水準沒得挑。
所以說,對於追求視覺享受的觀眾來說,《三生三世》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商業電影歸根到底是消費品,讓潛在消費群體滿意才是關鍵。僅從商業角度看,票房和上座率是觀眾用真金白銀去評分。從這個意義講,粉絲電影的又一次探索,《三生三世》還是做出了成績。
圖博館
不是要抵制抄襲嗎?為什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還能這麼高?2017-08-04
在見過楊冪、趙又廷主演的電視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全網的壯觀場景後.我們再次迎來了電影版《三生三世》的爆紅,首日票房達到1.74億!
需要肯定的是,這部電影的特效、顏值、服裝設計都是超水平發揮,確實不能算是爛片.
如果原著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沒有抄襲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完全可能成為楊洋、劉亦菲的一部代表作!
所以有的粉絲就說啦——
「哎呀抄襲關我們愛豆啥事兒啊,電影好看就行了嘛~」
「電影抄襲是原作者的鍋,為什麼要怪演員和導演啊?」
「怎麼能因為抄襲,就否定其他人背後的努力呢?」
甚至瑞秋的閨蜜小紅在看完電影以後,由於電影中的楊洋實在太帥,著迷的她不自覺的就為電影辯解,說出「電影劇本≠小說」這樣的話來
可見愛豆對於粉絲的影響力是多麼深遠
粉絲電影不好拍?爭議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08-05
2.4億票房,4.2的豆瓣評分,這是截至昨日18時,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交出的成績單。
精準定位,打的就是粉絲牌
如果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下個定義,那麼它原本就是以原著和明星粉絲為潛在觀眾的商業電影。
為什麼能火?多個IP相繼疊加的結果。論文本,同名小說在網絡上聚攏了大批原著粉。在2016年11月發布的「中國IP價值榜」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榮登網絡文學TOP10。
女主劉亦菲素有「神仙姐姐」的頭銜,這次出演白淺,顯然是對慣有人設的再一次成功複製。想起《仙劍奇俠傳》里的趙靈兒、《神鵰俠侶》里的小龍女,粉絲團能不去捧個場?
相比劉亦菲,男主楊洋作為新生代小鮮肉,粉絲黏性更強,號召力更大,實為流量擔當。
粉絲營銷,推的就是新產品
《三生三世》是一部典型的粉絲電影。何謂粉絲電影?就是迎合某偶像粉絲而拍的電影,只對特定人群有著非看不可的意義。
粉絲電影作為一種新的類型,一經出現就在電影圈引發巨大爭議,有人追捧有人罵。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它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自然產物,它也在豐富著我們的電影實踐。
電影如何產業化,在我國本來就尚未打通路徑,成功的商業電影也乏善可陳。「偶像+電影」是個新模式,它還在探索初期。眼下它還有不少缺陷,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在未來為我們打開一個新的出口。
圖博館
豆瓣4.3被觀眾diss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什麼票房還這麼火?2017-08-04
口碑,看起來三生三世也補不回來了,豆瓣4.3,就是觀眾對這部暑期檔最受期待IP大片最直接的評價。
票房卻是另一個故事,影片上映首日票房已經1.7億——今年以來在工作日開畫首日票房過億的影片,在這之前,就只有《戰狼2》。
從商業上說,這應該是一部面對粉絲的粉絲電影,一是書粉,二是為劉亦菲和楊洋來舔屏的粉絲,對於後者對於那些不關注,或者說不在乎劇情只想舔屏的觀眾來說,只要銀幕上有一個明媚的盛世美顏可以吸引他們,這樣的電影,基本已經完成了任務。可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一部講到最後依然看不懂墨淵和夜華是不是同一個人的電影,並沒有完成電影的基本任務:講明白一個故事。
電影明智地砍去了原著中其他人物線,只保留了主角夜華與白淺這一條主線,問題是就這一條主線,也沒有將故事講清楚。與電視劇從第一世開始講起、順流而下的敘事不同,電影敘事是從“第三世”出發,逆流而上,穿插著白淺找回的“第二世”凡人時與天族太子夜華相戀的記憶。
電影大部分時間被拍成了一部《記憶大師》,這件事就不說了,最大的問題是敘事時間線的迷糊,儘管影片一直活在無盡的回憶中,但觀眾根本無法搞清楚白淺與夜華經歷的“三世”,白淺時不時與被冰封的師父對話,更是很容易讓觀眾驚嘆,是發生什麼了嗎?
這個鍋當然不能完全由電影來背,對於一部100分鐘的電影來說,一部30萬字、結構複雜、規模宏大的原著顯然是太難承受了,但是導演也不能假設所有的觀眾都是看過電視劇或者小說的吧!
但故事的問題其實對於一部玄幻大片來說未必是最大的麻煩,《三生三世》給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特效不如預期。當然,這也是最要命的(?)。
《三生三世》在特效製作上,其實是用了不少心思的,由於是在對原著里天界、東皇鐘那些魅麗場景的還原上,單挑出來看,靜態圖還是很唯美的,也體現出了趙小丁和另一位奧斯卡級攝影的視覺審美,但是打起來就不行了。
更大的問題是違和感。就像一部喜劇,裡面埋了很多梗,也有各種用心,但是,梗是埋下去了,包袱卻抖不太響,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包袱都是西式的。
《三生三世》的視效設計實際上是重複了《封神傳奇》的錯誤,就是太過西化了,卻沒有拍出一個東方神話的視覺體系。可如果要看西式魔幻場景,觀眾看《指環王》就夠了,為什麼看《三生三世》呢?
圖博館
在這種全新的粉絲文化中的粉絲們,他們非常清楚如何讓自己的愛豆可以有效地提升作為明星的象徵資本。他們在相當主動地參與塑造、建構愛豆的形象。我們千萬不要輕視這種從傳統明星到愛豆的文化躍遷,它已經深度影響到影視領域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比如,以前的電影觀眾觀看古月那些特型演員扮演的毛澤東等偉人,毫無疑問必須要演得像才能符合他們的觀看預期。而現在由“小鮮肉”們參演的《建軍大業》,和過去的要求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粉絲的愛豆經過粉絲們的長期共同努力,也開始參與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話語建構,也開始進入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社會,這既是粉絲的愛豆的成功,也是粉絲的集體成功。
正是這種我們不太好理解的、上述文化躍遷完成後的新一代年輕群體的文化價值代入感,開始在改寫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娛樂消費,電影自然也不會例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小鮮肉”們即便確實演得不好也還有市場的深層次原因。粉絲文化的影響,也絕不僅僅局限在文化娛樂領域,也正在向經濟、政治等多重領域持續擴散。這確實很悖論,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文化挑戰。
(本文原刊於“i看影視”公眾號2017年7月31日,觀察者網已獲作者授權轉載)
圖博館
“小鮮肉”本身並沒有原罪,他們不過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爭議的焦點在於天價片酬等問題是否是“小鮮肉”所獨有。事實上,對於我國的影視行業而言,天價片酬問題早已經是一個全行業的普遍性問題,不僅僅是90後、95後甚至00後所喜歡的“小鮮肉”,那些大媽們迷戀的“老臘肉”,同樣也都有著令人驚愕不已的天價片酬,而在他們的背後則是當前中國影視行業自身的結構性困局。
“主旋律”在當下的另一個特徵,是在它的傳播過程中,受到了青少年群體的廣泛關注。以前無論是《大決戰》《開國大典》,還是《焦裕祿》《孔繁森》,顯然都屬於成年人世界的話題。然而,現在更多的青少年對“主旋律”卻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中紀委的《永遠在路上》在B站上就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眾所周知,支撐“小鮮肉”崛起的主要文化消費群體是90後、95後甚至00後等幾乎完全在互聯網語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他們也在新世紀第二個10年之後,迅速佔據了電影、電視等領域的消費主體位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由於90後、95後甚至00後等一批批年輕人不斷登上社會的舞台,為了照顧和適應他們的文化娛樂消費習慣,影視領域即便是“主旋律”的創作和拍攝、生產和傳播,也同樣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所以,“主旋律”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它的很多特徵還要深入挖掘,越來越多的“小鮮肉”出現在“主旋律”中,是新的粉絲文化消費形態的產物。
當前粉絲文化下的愛豆與傳統明星的一個巨大鴻溝在於:前者建立在當代粉絲文化的土壤之上,這種新的文化經驗不在任何過往的理論闡釋範疇中。比如去年年末,TFBOYS成員相繼慶生之時,他們的慶生視頻竟然被粉絲們集體籌資付費,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巨幕上播放——而那裡正是前幾年官方出資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地方——這足以讓上幾代人都驚掉下巴。
粉絲們的“驚人手筆”,遠不止“承包”紐約時代廣場的大銀幕這一樁。在偶像生日當天包地鐵、包飛機都是近兩年的尋常事。更多粉絲為偶像承擔起了宣傳、公益等活動。王嘉爾的粉絲集體為他購買某知名視頻網站的廣告;鹿晗的粉絲則在《重返20歲》上映期間在影院包場,請養老院的老人免費觀影;黃子韜與經紀公司解約後一度面臨形象危機,其粉絲主動以他的名義向埃博拉疫病區捐款,還籌建了一片公益森林,幫助他重塑形象。
圖博館
孫佳山:《建軍大業》的“小鮮肉”能否走進“主旋律”?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研究員2017-08-04
在“八一”建軍節臨近之時,千呼萬喚的《建軍大業》如約上映,演員表上一連串閃亮的“小鮮肉”,以及《紅色戀人》導演葉大鷹等人對“小鮮肉”參演主旋律影片的公開質疑,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那麼,這些“小鮮肉”到底能否承擔起演繹那段沉甸甸的革命歷史的重任?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圍繞“小鮮肉”的天價片酬和演技水準等問題的爭議,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背後自然有著多層次的結構性成因。
毋庸置疑,《建軍大業》是主旋律影片,但它和過去一般意義上的“主旋律”已經有了很大不同。從1987年的“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開始,“主旋律”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至今已經30年,它大致分為4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前後,以《大決戰》系列、《開國大典》、《渡江戰役》為代表。現在對“主旋律”的主流認識其實還停留在那個階段,認為“主旋律”就是完全由國家出資,拍給國家看的東西。
第二階段則是21世紀初的一批長征題材作品。從那時候起,國家投資開始從主旋律影片中逐漸退場,主旋律影片在投資意義上開始嘗試市場化運作。
第三階段就是《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這些影片,不僅在資金投入上已經和國家沒有關係,而且在內容製作邏輯上也開始市場化轉向,試圖遵從好萊塢等主流大片的製作邏輯。
第四階段則以《湄公河大案》《人民的名義》為代表,包括《建軍大業》。今天這個階段比之前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復雜。與過去由國家標明邊界的主旋律作品相比,今天的主旋律作品有了相當的自主性,對於文化邊界的“勘測”也是在商業邏輯摸索的基礎上完成的。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討論《建軍大業》時就不能抽像地講過去的那些大道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它的生產、傳播所面臨的具體商業風險和挑戰,並不是我們坐而論道就能夠體會的。比如在《人民的名義》中,“老戲骨”們的片酬都是“內部價”“人情價”。如果按照市場價,這部劇總成本就得接近3個億,並不是其所標榜的中小成本投入。
圖博館
有一種說法是,當今文壇的作家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擁有讀者的,另一種是擁有粉絲的。擁有讀者的作家基本是以埋首書齋、寫作、出書為主,被我們稱為傳統作家。而擁有粉絲的作家被稱為明星作家,他們不但寫書出書,還包裝自己,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或營銷活動現場,像明星一樣生活在聚光燈下。時下文學圈,前者深居簡出,後者光亮頻閃——頗有一些作家熱衷於“作家富豪榜”,有喜歡在衣香鬢影的商業活動中推介自己乃至頻頻走秀、通過團隊把自己包裝成為娛樂明星的,有在文化行為上甘願把自己歸屬於“做市場化和商業化作家”的,有追求炒作以吸引眼球佔據媒體娛樂版甚至熱衷於掀起文壇“口水仗”來增加知名度的……不怕見光死,就怕關注之光照不到自己身上,很多有點名氣的寫作者對此孜孜以求。
對於“出鏡率”,無論是國際文壇還是我們的文學界,其實還是存在一個基礎性共識。作家上電視接受訪問、參與簽名售書、參加社會和商業活動本無可厚非,但人們希望作家應該在文學創作方面拿過硬的作品說話,還是第一要義。
美國著名作家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出版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圍繞作品積累起多個年代成千萬上億的書迷,當然首推龐大的年輕讀者群體,但在塞林格聲譽日隆之後,他卻深居簡出,難得在公開場合露面,並拒絕記者訪問。出版商知道他下筆成金,籲求他多多發表文章,他並不理會,不為時尚、暢銷、“搏點擊率”而寫作,因而被美國文學界看作是“美國當代文學界中最出名的怪作家”,獲稱“美國遁世隱居作家中最極端的一位”。
我們熟知的米蘭·昆德拉在幾十年寫作生涯中,只接受過一兩次採訪。平時,他除了釣魚和看書就是寫作,這不僅僅是高調低調的問題,而是作家理性看待名利場上不可承受之“輕”的選擇。
在此當然少不了說到《百年孤獨》作者阿西亞·馬爾克斯,他一輩子堅持在寧靜中生活、在寧靜中寫作,作品也因此有一種寧靜卻巨大的內心力量。
“'出鏡率'考驗明星,同樣在考驗作家。”希望在這面“鏡子”面前,作家們姿態各異,心曲不同,卻不會忽視最本源的心靈狀態和精神世界,願你們守護應有的安靜心靈,表現出堅定而超拔的靈魂,這是個體超越慾望的選擇,也是人類向上向遠處行進的方向。
回應
隱則與世無爭,出則華麗一生。
誰不熱衷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圖博館
回應
數據是靠書籍在各電商銷量推測而來,毫無公信力。對於數據造假問題,國家應加強治理。
作家的收入也許可以統計,但編劇的收入據我所知,在目前的影視環境下,除了編劇本人,其他人不可能得到準確數字或接近準確的數字。吳懷堯說達到百分之九十的準確率是不可能的。上榜編劇們都已現身說不准確,不知道吳懷堯老師何以如此自信,難道他比編劇本人還清楚編劇的收入?
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5-11/doc-ifyfeivp5573062.shtml
作家該不該熱衷“出鏡率”? 2017.5.9 袁躍興
看到近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出鏡率'同樣在考驗作家》,很有感慨,值得我們從事文學寫作的人讀一讀。文章分析如今文壇上一些作家為文的心態:“害怕被覆蓋、被淹沒、被遺忘的心理或隱或現地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文學創作”,“先混個臉熟”成為一些新晉作家的現實策略;而在不少成名作家那裡,維持“出鏡率”亦成為寫作的重要驅動力。半年不發表作品便有恐慌感,可視為新老作家們的集體心理寫照。十天半月趕出一個“活”成為常態,“十年磨一劍”成為讓人感慨、追憶和仰慕,卻無意效仿的“古人行跡”。在一個信息海量呈現、資訊以秒更新的時代,作家的定力受到空前考驗……
何謂作家的“出鏡率”?這是指,作家經常被文化媒體關注,經常參加自己或他人的新書發行會、推介會,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包裝自己和作品,甚至炒作製造熱點、成為話題人物乃至將自己明星化、娛樂化……在一些作家心中,正是因為“害怕被覆蓋、被淹沒、被遺忘”從而追求“出鏡率”,所以多“先混個臉熟”和“半年不發表作品便有恐慌感”的心態……這些心態,催迫他們熱衷於與文學寫作關係不大的作秀、炒作、娛樂和商業活動。
對於作家該不該“出鏡”,在文壇上和一些作家中,也是存在爭議的。曾有一位作家對一檔作家出鏡參加真人秀的節目說,追求曝光率並沒有錯,“我認為去評判一個作家的好壞,不應該通過他的社會活動,而要去關注他的作品。一個作家,他的最新作品能不能代表他這一階段的水平,與以前相比有沒有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適當增加曝光率,可以使讀者看到作家的另一面。”
圖博館
最新“編劇作家榜”榜單遭“打假”
很顯然,創始人的上述解釋沒能讓質疑的人信服。今年“編劇作家榜”公佈後,再次有人對榜單真實性提出疑問,集中在收入數據、評選標準等方面,更直指此榜單連編劇信息都寫錯。
記者按圖索驥,查詢了排名第16位的陳建忠編劇的情況,他在榜單上“經典代表作”列為《煮婦神探》,但據之前的新聞報導,《煮婦神探》的編劇應為“陳健忠”。
另外,榜單上編劇們收入那一欄標明是“版稅”,而在榜單最末端顯示,此數據是由作家榜APP調查組完成,採集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中國編劇主要影視作品的稿酬收入。而“版稅”與“稿酬”,是一個概念嗎?
“一般會把二者歸為一類,但其實有很大區別。”一位出版界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網記者,“現在大多數出版社都是支付版稅:先和作者約定一個版稅率,定價*版稅率*印數=支付給作者的錢;稿酬是是出版社和作者按照字數直接約定一個稿費,後續書賣多賣少和作者沒有關係。而編劇費不存在版稅,基本是按集付費,更接近於稿費”。
創始人回應質疑:一個榜單有爭議正常
除了以上槽點,宋方金還對記者表示,今年這份編劇作家榜榜單上的朋友告訴他“是假的”,“編劇的年度收入除了自己,其他人不可能知道。陳彤上榜那年是第二,她跟我說是假的。也沒有人通知今年上榜的束煥這個事兒”。
記者隨即多次撥打編劇束煥的電話,但對方未接聽電話。但他此前在接受自媒體“編劇幫”採訪時表示,自己不知道上了這個“編劇作家榜”,並覺得“這種榜單毫無意義,因為沒有一個數據是對的”。
另外,今年榜上有名的編劇張佳也在接受上述自媒體採訪時表示,“我之前就有在其列,今年不是第一次,但我從來不知情”,“我張佳個人未收到保密協議,也並沒有任何相關團體和個人向我聯繫、問詢,確認過”。
“一個榜單有爭議很正常,每一個有影響力的榜單都有自己的調研方法,比如全世界的大學排行榜,登上榜首的大學未必一樣,因為採取的權重係數不一,結果會有差異。”針對以上質疑,吳懷堯對中新網記者說,對作家榜有建設性的批評,作家榜團隊心懷感恩,會汲取改善;對於為了炒作博眼球、那些與事實不符的說法,不想回應。(完)
圖博館
“編劇作家榜”是個“假榜”?創始人這麼回應……
中新網北京2017.5.11電 前不久推出“作家榜百萬天才獎”的“作家榜”團隊,近日又吸引了一次眼球,起因是編劇宋方金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稱“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是個“假榜”,並列舉了一些證據。而“作家榜”創始人吳懷堯則通過工作人員向中新網記者回應:“與事實不符的不做回應。”
宋方金所說的“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指的是“第11屆作家榜”的子榜單“編劇作家榜”,該榜單公佈於2017年4月,因為《人民的名義》大熱的著名作家周梅森、著名編劇高滿堂等人都在榜單上。
2006年,這份榜單創立之初叫“作家富豪榜”,“富豪”兩個字很快招來一陣諸如“用金錢衡量文學”的詬病。不過,該榜也曾獲得上榜作家力挺,易中天在談到這份榜單時便說“作家就該窮困潦倒?”
2014年,該“作家富豪榜”更名為“作家榜”。與此同時,榜單數量也幾經變化。從最初的一個榜單,到2010年,出現了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逐步擴展出“漫畫作家富豪榜”、“網絡作家富豪榜”……2013年, “編劇作家富豪榜”出現,隨後又增加了“明星作家榜”、 “企業作家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不過,雖然對外公佈的名字換了,但是它的微博名稱還是“中國作家富豪榜”。
一路風波:數據是否權威可信?
“作家榜”火起來後,伴隨著雪片般的報導而來的,是數不清的質疑:榜單為何如此的不固定?它的增加有科學依據嗎?對此,吳懷堯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曾解釋過,增加的榜單都是經過精心調研和長時間策劃,它們都承擔了自己的戰略任務和角色。
如果說,關於子榜單與最終獎項的設置還是一些可商榷問題的話,在公眾看來,上榜作家收入數據的準確性則絕不能有假——它可信麼?
2014年,吳懷堯曾對中新網記者說,榜單公佈的數據準確度至少達到90%,但數據調查確實有10%不太準確的情況,“有時收入會算高。原因在於我們雖然調查到實打實的銷售數據,但截止榜單發布,版稅並未結算;因為一些原因,有時候也會算低”。
當時,吳懷堯表示,“作家榜”不是譁眾取寵,也不是將文學娛樂化,請一些明星來助陣,也是希望“借助明星的正能量去推廣閱讀”。
圖博館
最新民調顯示“普京一代”的“道路自信”
中青在線北京2017.4.17電(記者關健斌)自普京1999.12.31從葉利欽手中接過權杖以來,俄就正式進入了“普京時代”。出生的孩子今年已17歲了,而當時年滿17歲的青年,在普京政策的直接影響下,可以稱其為“普京一代”,這些青年的所思所想將直接影響著俄羅斯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今年3月下旬的俄各地反腐敗示威遊行的人群中,人們看到了很多年輕的面孔,不僅示威的發起者是1976年出生的“新生代反對派”,就連示威的主力軍也似乎是年輕人,特別是青年學生。個別歐美媒體稱這一社會現像是普京一代的政治覺醒”。
那麼,普京一代的政治觀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俄“社會意見”基金4月中旬對4000名17-34歲的俄青年進行了民意調查,此調查把被訪者分成4組,17-23歲的大學生、17-23歲的非大學生、24 -28歲、29-34歲的青年各1000人。
問題一:“你認為自己的政治觀點更接近以下哪種觀點: 28%的被訪者選“社會主義”,20%選“自由主義”,13%選“保守主義”,2%選“無政府組織”,9%選“其他觀點”,28%選“難回答”。
問題二:“你認為,從總體上講,俄現在是朝正確的方向前進,還是不正確的方向?”69%的被訪者選“正確的方向”,18%選“不正確的方向” ,13%選“難回答”。
問題三:“你認為,哪種方式更利於國家的發展: 73%的被訪者選“由國家所有”,17%選“由個人所有”,14%選“難回答”。
問題四:“在知名人士中,是否有誰是你的偶像,或者沒有這樣的人?”29%的被訪者選“有偶像” ,68%選“沒有偶像”,6%選“難回答”。
問題五:“如有你的偶像。請說出他們的名字。”11%說出了“普京”,3%說出了“日里諾夫斯基”,2%說出了“紹伊古”,1%說出了“梅德韋傑夫”。
對於這一“意外”的最新民調結果,俄《獨立報》評論道,“年輕的俄羅斯人愛普京、國有和社會主義”。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俄羅斯青年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認可度正在提升,從2016年10月的48%提升至當下的69%。
對此,俄社會動態研究中心的維諾格科多夫主任也感很意外。他說:“一般情況下,年輕人的社會樂觀主義態度要遠遠低於老一代人,年輕人在生活中會遇到更多的個人問題,比如工作不滿意或社會上升空間小,等等。” http://news.sina.com.cn/c/2017-04-17/doc-ifyeifqx6168527.shtml
圖博館
周立波非法持槍案再次延期 鳳姐:他到美國犯罪被抓才開始愛國
據北青報報導,2017.4.8清晨,針對周立波開庭前對媒體喊話“多宣傳中國正能量”這一事件,羅玉鳳發表微博評論稱:周立波在國內時沒見他愛過國,到美國犯罪了被抓了就開始愛國起來。言語中似乎透露著對周立波此番喊話的不屑。
據外媒報導,1月19日,中國脫口秀演員周立波與友人唐爽在紐約被捕,二人涉嫌非法持有槍支武器和持有毒品。周立波另被控為開車時使用手機。當地時間4月7日下午,周立波案在紐約二次開庭審理,面對媒體採訪,周立波喊話:“你們應該多宣傳中國的正能量,多宣傳周立波捐了四千多萬。”
對於羅玉鳳此次的言論,有些網友卻並不買賬,在評論中反問道:“鳳姐何必笑話別人,你忘了自己也加入美國籍了?忘了自己參加反華組織了?忘了自己發表的反華言論了?”也有網友替羅玉鳳抱不平:“鳳姐這次三觀很正,為什麼要罵她?”
據《世界日報》報導,中國知名脫口秀演員周立波今年1月涉嫌持槍藏毒被捕,6月7日在長島納蘇郡法院出庭。周立波再次呼籲媒體多關注國家大事,別再報導這件“根本沒有什麼事情”的案件。另據美國中文網報導,周立波和唐爽兩人7日先後在長島納蘇郡法庭出庭,均未認罪,法庭將案件再次延期至6月9日。
周立波法庭外玩脫口秀
《世界日報》的報導指出,周立波始終以說笑方式來回答現場記者的問題,對於為何持槍,他表示自己身強體壯不需要靠槍來保護他還指出不願意入籍,“我拿的永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涉案雙方口供不一致
案情回顧
1月18日晚,長島納蘇郡警方在長島萊亭頓貝弗利路發現周立波駕駛的黑色奔馳車在向西蛇行,而且周立波在開車時使用手機。交通執法人員在攔下該車,發現後車座有黑色槍套,並蒐出一把手槍,以及兩個裝有可卡因的塑料袋。警方隨後逮捕了駕車的周立波與副駕駛座上的唐爽。兩人都被警方指控7級非法持有管製藥物、二級非法持有武器等多項罪名,周立波還被加控開車使用手機罪。
1月20日,周立波在長島納蘇郡第一地區法庭出庭,以五千美元交保。與周立波一同被捕的唐爽也在當天下午出庭,其律師稱唐爽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現在在紐約州立大學材料科學系任助理教授。法官裁定以四千美元交保。
回應
鳳姐的政治避難綠卡去的美國,結果混的也一般,現在瘋狂抹黑中國,想回來卻回不來了
有點汪精衛嘲笑週佛海是漢奸的感覺。
圖博館
如此“普及、弘揚”,就彷佛高喊“足球從娃娃抓起”,推出的“振興校園足球”方案,卻只是給每個孩子發個足球,讓他們每天抽時間在教室裡、課桌邊做“足球課間操”一般。
詩詞肯定是小眾化的,為什麼要普及?
就個人管見,詩詞文化在“筷子型”、“古裝型”和“纏足型”三類傳統文化元素中,更接近“古裝型”的定位,即“小眾愛好者的最愛”和“大眾可以欣賞、有所補益借鑒的精神食糧”。
對這類傳統文化遺產,比較合理、可取和可操作的保護、傳承方式,是利用當今科技和資訊的方便,為“小眾愛好者”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準確的輔助工具和參考資料。同時讓更多願意感受、領略其美感的朋友,能夠更好、更“不走樣”地得到感染、產生共鳴。
托網絡和資訊時代的福,如今的條件已經好多了。當年我學習格律詩詞時,連最基本的入門資料如《詩韻合編》《白香詞譜》都很難找到。我初學填詞時,詞譜就是藉來別人的書手抄的,抄了兩天一夜。和其它同好間的交流,更是難比登天。
而如今,各種工具書、各代詩詞作者詩集都能很方便找到,和天涯海角的詩詞愛好者也能“無時差交流”。一些網絡應用更可提供一些有趣、便捷的輔助服務,新人學詩也有很多可行的選擇,而不必走閉門造車的彎路。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讓“路標”更清晰,避免初學者“挑花了眼”。
而在後一點上,則應該更倚重“詩詞”味多一些、“大會”味少一些的形式。這類形式或許不會像《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火、這樣容易成為大眾熱點,卻更容易讓盡可能多願意接近詩詞的朋友,對這門“曾經的大眾藝術”真正、持久地愛好和欣賞起來
回應
就算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了解一下我國歷史悠久的詩詞文化。有問題嗎?再說了,上個電視就是普及嗎?更何況,詩詞這東西從古至今,壓根也就沒普及過!這就是一場針對不同文化需求的普通的文化節目。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
如今社會物慾橫流,“下里巴人“佔據主流,很多人忘了還有“陽春白雪”。電視台推出這檔節目,喚醒很多人對陽春白雪的嚮往之心,效果還是不錯的。
京劇,崑劇等不也是小眾嗎?央視不也隔三差五的放!就搞一場讓觀眾認識詩詞存在的節目,也不可以嗎?又,我要告訴自稱寫了34年詩詞的博主,古體詩是不講平仄的,近體詩才講平仄!
圖博館
如從語言習慣來講,中國詩歌兩千年來大體上遵循著每句字數由少到多、句式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規律。
又如音韻變化,漢樂府適用上古音,近體、詞則適用“平上去入”的中古音,元曲更有南北音韻的差異,而自元代以來,普通話和大多數北方方言“入派三聲”,在近體和詞牌中地位重要的“入聲”完全消失。
簡單說,像念奴嬌、滿江紅這類押入聲韻且很常見的詞牌,如果按漢語拼音去讀根本就不押韻。
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古體詩詞所附著的這些氛圍、土壤和硬件前提都已發生變化,它的“小眾化”就不可避免。
毛筆書法原本是中國大眾化書寫模式,隸書在秦漢兩代是“普及性書寫體”,如今卻成了“文化愛好”和“高雅藝術”,這本身就是合理的,是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的標誌之一,對此作一番感慨是可以理解的,如喪考妣則大可不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唐代詩歌的大普及,與唐朝“以詩賦取士”、學好詩歌有希望做官有關。而明、清兩代官話和北方方言已和唐宋大相徑庭,但依託中古音的近體詩仍然很“大眾”,和“八股時代”的科舉考試仍然保留了“試帖詩”(五言六韻、適用和近體詩一樣的平水韻或“洪武正韻”)息息相關。
如果現代高考、公務員考試加考“詩詞創作”為必答題且佔分很高,詩詞創作很快就會重新“大眾化”。當然,任何頭腦清醒者恐都絕不會認同這樣的“普及”、“弘揚”。
數典忘祖、摒棄傳統中的精華,在任何社會、時代和人群中都是不可取的。但尊重和堅持傳統必須持揚棄的態度,必須認識到只有具備生命力的傳統才能生存下來,對新時代適應性的強弱,會決定傳統元素在新時代的生存空間。
比如同樣是“傳統元素”,給無數人提供方便的筷子流傳至少兩三千年,至今仍然是普羅大眾中“活的文化”。古代服飾則只能成為藝術表演、收藏的“小眾寵兒”,新式時裝的借鑒藍本。而纏足、割股奉親之類陋習,則必然要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邦雖舊其命維新”。對上述規律和不同性質“傳統元素”間差異不加區別,“只揚不棄”,或“只棄不揚”,是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背離傳統文化表現。
至於將可算“優秀娛樂節目”的《中國詩詞大會》曲解、包裝成“弘揚詩詞和傳統文化的最佳手段”,則更是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圖博館
刨去創作,善於賞析也可算“詩詞才華”範疇,只不過文學欣賞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性,怎樣的鑑賞算“有才華”或“有大才華”,恐怕是見仁見智的。
無論如何,背誦詩詞與才華無關,或至少不是主要衡量因素。
有位朋友在網上對我這個觀點不敢苟同,認為“背誦詩詞檔次高過背誦其它”,並舉例說,“王勃在贛江邊吟詠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這條河啊真XX的寬'能是一個檔次麼”。
然而,這恰給我、而非給他提供了論據:王勃是《滕王閣序》的原創者,他在滕王閣落成典禮“徵文大賽”上用佳句脫穎而出,的確是才華的體現,而這樣的“大會”也確實可以起到“弘揚文化”的作用。
如果當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主辦單位”讓所有“參賽選手”背誦同一段文字以決高下,他們背誦的是《古文尚書》《唐本草》或隨便一段有意義乃至無任何意義的文字,又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背誦大賽”,又能裁量什麼“文才”、或弘揚什麼“文化”?
一些對詩詞較熟悉的朋友或許已經發現,儘管“背誦比賽”之外的《中國詩詞大會》考題其實十分簡單,但仍有許多選手屢犯常識性錯誤。
如“詩句填空”,某兩位選手(包括一位“才女”)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都不懂,在只能填平聲字的地方填了仄聲字。
而這樣的錯誤就連高中生都不應該犯。1987年的語文高考試卷,曾讓考生將打亂的一首符合七絕格律的隋代民歌“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排序,結果大多數考生都作出正確選擇。當時全國版語文教科書中明確提到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律。
如此“普及”,於詩詞何用?
有人問我“那麼照你看法,怎樣才能普及詩詞”,我反問,“為什麼要普及”?
詩歌和其它文學體裁一樣,都是用來寄託、遣懷、歌頌、諷喻、抒發某種意境或情感的。隨著時代的演進,主客觀因素和環境在不斷變化,適合該時代大多數人的詩歌表達形式就會發生變化。
如先秦流行四言詩、“兮字體”,漢代流行樂府,南朝流行五言古詩,唐代絕律等近體格律詩崛起,宋代流行宋詞,元代則南、北曲盛極一時,近、現代則成為各種新詩流派爭奇鬥豔的舞台。
這種詩歌體裁的與時俱進,和外部環境、社會結構的變遷有關,也和語言習慣、音韻變化息息相關。
圖博館
江弱水:古人對孩子的詩歌教育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開始就讀《楚辭》,一般都從字句簡單的五言讀起。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說,他小的時候爺爺教他背詩,第一首是“松下問童子”(賈島《尋隱者不遇》),他很快就背熟了,回家背給爸爸聽,爸爸很高興,就教他“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回鄉偶書》)。第二天,他背給爺爺聽,爺爺很生氣,埋怨兒子把自己的教學計劃打亂了。為什麼讀古典詩一定從“春眠不覺曉”,“白日依山盡”開始?因為字都認識,句也簡單嘛。關鍵的問題是,詩歌教育的過程中,不要把背詩變成負擔。很多小孩對古典詩不感興趣,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教他們背得太多了。我反而希望,我們什麼東西都不要“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雖然“熱”一下可能會好一點,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到詩上。所謂“衣食足而知文學”,物質好了,開始料理精神了。怕就怕開始新一輪的背誦比賽。
詩詞肯定是小眾化的,為什麼要普及?2017-02-08 陶短房
在昨晚(7日)央視舉行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來自上海復旦附中的16歲小選手武亦姝最終勝出,獲得冠軍。
首先必須承認並祝賀,作為一檔商業性電視娛樂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是非常成功的:拉高了收視率,製造了熱點和“大眾英雄”,而且還成功搭上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便車,貼上了“詩詞普及”的高大上標籤。
可以說,一檔商業娛樂熱門節目該紅的要點,《中國詩詞大會》差不多都有了,倘若僅點評其作為商業電視節目的價值,是絕對可以給高分的,若點評其炒作創意、手段,則更可加上“出手不俗”四個字。
問題是,倘若當真將《中國詩詞大會》當作一檔詩詞普及節目,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幾天通過《中國詩詞大會》一炮走紅的“大眾英雄”,一位是漢服登場、背誦成名的某大耳朵女生(這裡並無任何對大耳朵人士的不敬,我年僅九歲的長子就五官比例而言耳朵只怕更大),另一位是靠背誦過關斬將的某農村大媽。
許多《中國詩詞大會》的粉絲對這二位仰慕追捧有加,“圈粉”“才女”之類溢美之詞不要錢一般噴湧而出。
於是第一個問題來了——“詩詞才華”的含義是什麼?稍稍公正客觀一點的朋友都會脫口而出,“創作,是創作”。沒錯,古體詩詞到了今天固然已是小眾文化,但畢竟還有相對人數不算多、絕對人數不算少的創作愛好者人群。包括我自己,從13歲學近體至今,堅持不間斷也有34年之久了。
圖博館
新京報:關於讀詩的方法,葉嘉瑩推崇吟誦,你如何看這種吟誦的讀詩方法?依你的經驗,詩應該怎樣讀好?
江弱水:我聽過葉嘉瑩先生的講座,也聽過她吟誦詩。台灣成功大學的王偉勇教授也致力於詩歌的吟誦活動,做了很多年。我現在覺得,吟誦的方式無助於對古典詩歌的欣賞。我覺得還是用普通話讀出來,甚至未必要讀出聲。現代人要閱讀的材料太多了,所以我們養成了默讀的習慣。能很自然地用普通話讀出詩,當然有助於對詩歌韻味的回味。但是好多人以為,讀詩就要用相對誇張的“話劇腔”朗誦,這簡直是黑現代詩嘛。時過境遷,那種吟誦方式,也會讓古典詩顯得怪裡怪氣。詩歌總是在一種相對平靜的氛圍裡去讀比較好。詩人並不是誇張的,誇張也一定不是詩的共同點。吟誦和朗誦都是帶有誇張性質的。這種誇張可能會破壞詩,它們放大了不自然的部分。
…….
詩教
“就怕開始新一輪背誦比賽”
新京報:現在的學校語文教育,對古詩詞的理解僅停留在意義的解釋上。而詩詞的魅力所在,恰恰是閱讀者對其產生一種情感的投射或智識的共鳴。對於教育者而言,如何培養或啟發這種投射和共鳴呢?
江弱水:其實,小學和中學的老師也是在負擔“批評家”的作用。他們也不是讓學生背了就完了,還要指點一首詩為什麼好,韻律好,描寫好,還是用詞好。世間有各種各樣的批評家,也有各種各樣的老師。比如葉嘉瑩先生就是了不起的老師。但她的主要作用還是“普及”。葉嘉瑩先生的老師顧隨先生,他的作用則是“提高”。從任何意義上講,他是更偉大的批評家,對詩歌的體會之獨特,會讓你在讀他的批評時腦洞大開。我們做詩歌批評的,都會說這首詩好在哪裡。但顧隨可以說,蘇東坡、辛棄疾這首詞這幾句差在哪裡,可是儘管差了,最後還是好起來,那麼究竟又怎樣好起來的。我寫《詩的八堂課》時,心目中有一個想要高攀的標準,就是顧隨。當然我知道我攀不上。
新京報:對於如何教一個人進入詩歌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為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先背熟,年長後自然能體會。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鍾錦在接受采訪時說:“如若在孩子的感悟力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時候向他們教授詩詞,即使之後感悟力日趨成熟,孩子也會因對作品太過熟悉,再無法敏銳地體會其中的情感。”人們對於文學或詩歌的情感認知程度,會隨時間的推移階段性增長。應該如何教孩子慢慢了解詩歌的魅力?
圖博館
新京報:大眾讀古典詩詞,普遍習慣於走兩個極端,不是“雞湯化”,就是“神聖化”。前者從詩詞中尋找解決自己當下問題的方法,後者將它們抬高為傳統文化或國學的象徵。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讓大眾對詩詞的閱讀和理解更加深入呢?
江弱水:《論語》和《莊子》都能成為心靈雞湯,詩詞就更容易了。有很多詩的確有精神的按摩作用,比如白居易的閒適詩。但杜甫的詩,辛棄疾的詞,雞湯就不能定性。相比之下,諸子思想更有代表性吧。世界上的事情,平衡點最難找,各取所需,各走極端,這就是閱讀的民主。一般我們喜歡一位詩人,會選好的選本,再看全集、評論、研究著作,最終變成鐵粉。詩人的品級是按照鐵粉多少和專家多少來定高低的。
新京報:似乎現代詩到今天為止並沒有“熱”起來?
江弱水:今年,白話文運動正好一百週年。胡適的《兩隻蝴蝶》最初發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那以後新詩就算誕生了。但新詩一百年了,大眾為什麼還不大能接受?一方面是現代詩人的爛詩寫得太多,一方面是好的詩人沒被大眾關注到。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教材沒有把好的現代詩選進去。如果現代詩選一個“三百首”,當然比不上“唐詩三百首”;但選一百首,不會比唐詩三百首裡面的很多詩差。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把詩詞熱限定為古典詩詞熱,現代詩其實應該熱,可是還沒有熱。我的《詩的八堂課》不分古今中外來談詩,就是不想獨沽古典詩詞那一味。
鑑賞
“在最廣闊的時代裡打動最多人的,就是好詩”
新京報:一首詩的好與壞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江弱水: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時候簡單好,有時候複雜好。詩歌的好壞,要看讀詩的人。總體來說,在最廣闊的時代裡贏得最多的人的喜愛,打動最多人的詩,就是好詩。一個人的否定不能代表全部。比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就不喜歡他的作品。在《詩的八堂課》裡,我也或多或少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哪些是好詩?好詩肯定都有“味道”。這個味道是讀詩的人讀出來的。就像有人不喜歡榴蓮,有人卻嗜榴蓮如命。當然,詩畢竟不是科學,它沒有一個度量衡。
圖博館
江弱水曾批評台灣作家蔣勳
“中文世界裡的三聚氰胺”
2012年,江弱水曾撰文《撕扇記:美言不信的蔣勳》,對台灣作家蔣勳做了不留情面的批評,引起了一陣騷動。原來,“我將本著愉悅的心情,看看他怎麼講唐詩,講宋詞,講《紅樓夢》。結果呢,那些很硬很硬的硬傷真的如約而至,十分守信。”他感慨“我覺得中古的幾位大詩人,陶淵明,李白,王維,白居易,都會出來找蔣勳拼命。我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不嚴謹的寫作,比所有的'戲說'和'大話'都強,幾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說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劑,不算是過於嚴厲的指控吧?”
此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蔣勳的東西一向如此,他在台灣的主力讀者是不太讀書的,偏偏他們很擔心自己跟不上,就喜歡去聽聽蔣勳演講,教學生買他的書,這樣就懂得美了,懂得藝術了。台灣瞎吹內地亂捧,蔣勳就這樣成了美學大師。”
……….
對話江弱水:詩詞熱不應局限在古詩
新京報:伴隨一系列詩詞類電視節目的熱播,當下又迎來一次“詩詞熱”。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詩詞的學者,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江弱水:這總是好事。但是“熱”不夠好,“不溫不火”更好。詩詞不是我們從小就在讀嗎?哪一個人學會認字之後,父母不是教你“春眠不覺曉”、“白日依山盡”呢?所以中國古代講究“詩教”,即詩的教育。我們的文化教育都是從文學教育開始的,文學教育總是從詩開始的。但如今我們總喜歡把一件事搞成比賽,比的往往不是寫詩的能力和對詩的欣賞能力,而是背誦的功夫。背得多當然好,但詩也不是光要背的。有些媽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教他背一百首詩,結果孩子長大就忘記了。詩總是要感動你,才有意義;你不理解、不感動的詩,不過就是一些符號。一般人對日常事物都麻木了,詩歌就是喚起你對日常事物所擁有的魅力的重新發現。讀詩讀多了,事實上是讓我們擁有更多情感表達的方式和能力。讀小說也一樣。讀小說就是體會別人在某種事件或場景中那種情感的力量。閱讀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反反复復進入他人的心靈。不讀文學的人,肯定一天到晚總是“我、我、我”,只知道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我”,不知道別人思想的深度、強度和高度。
圖博館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耳熟能詳,幼兒能誦,字字簡單,音韻流轉,一“曉”一“鳥”一“風雨”一“花落”,自然之雅趣,生命之意味,皆在其間。古人見花落淚,聞鳥驚心,並非哀怨矯情,而是由於心靈自在安寧,萬物於心中經過,都可留下痕跡,亦可由此感知自我。
古人詩教的傳統,從來不止於字句的誦記,更不是為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讓麻木訥然的心靈重新敏感,讓受困於庸常生活的思維恢復靈動,更積極的意義,是培育“溫柔敦厚”的品性和人格。
如今,詩教傳統漸漸失落了。原本培養觀念和價值的詩詞教化系統,連同“不學詩,無以言”的時日一去不返。今天的大眾古典詩詞閱讀,容易走向兩個極端:“雞湯化”,從詩詞中尋找解決當下問題的方法,偏重詩詞閱讀的工具性作用;“神聖化”,將詩詞閱讀抬高為傳統文化或國學的象徵,囿於高校課堂和學者研究。
無論是以上哪種閱讀,毫無疑問的是,縱使百年間語言變革、時代行進,詩在今日仍能打動人心。這或許恰因漢語本身的典雅之美仍深烙於我們的基因,並時時召喚我們的文化記憶。
詩詞的魅力,本就在於閱讀者對其產生的情感投射和智識共鳴。而在這個詩不再和我們的生活直接發生關聯的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讀詩?如何了解詩?怎樣借助詩,繼續觀照自我與他人的生命,知悉自身的境遇?當下迎來的新一輪“詩詞熱”,究竟會將我們帶往何處呢?
為此,我們採訪了浙江大學從事詩歌批評研究的學者江弱水教授。從詩人到詩歌批評家,他一直渴望衝破時空的藩籬,打通古今中外,將詩還給詩本身。新書《詩的八堂課》,即是從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玄思、情色、鄉愁、死亡八個角度,致力於解決上述關於詩的問題,探尋詩之於人的意義。
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詩歌就是喚起你對日常事物所擁有的魅力的重新發現。讀詩讀多了,事實上是讓我們擁有更多情感表達的方式和能力。”
詩贈與我們的,無論是共情、想像能力也好,還是自我認知、品行養成也罷,都和血脈骨肉之中的某種生命體驗密切相關,遠不止是一時一地的企圖與榮耀吧?
江弱水 詩是招魂的聲音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等。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等。
圖博館
靳智偉(媒介專家)
文化的痛點常成傳播的熱點
關於詩或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一部中國歷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盛世必言詩,“大江東去”形成唐宋詩詞創作的頂峰,“紅軍不怕遠征難”體現著當今中國人的豪情;節日必言詩,所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入世必言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世必言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觸景時言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生情時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閒適時言詩,“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在媒介專家靳智偉看來,雖然在現代詩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自古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
■第二季亮點
改進賽制
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許走不到最後
新增環節
“飛花令”強勢圈粉無數
馮驥才:別指望人們靠幾台節目就對詩歌感興趣2017.3.7新京報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認為,文化影響人,還是影響人的心靈、人的氣質,這才是真正的影響,而不是做幾台節目熱鬧熱鬧,炒作炒作。
談提案:學習文化,最主要是體驗文化
神聖而雞湯的古典詩詞,該消停了2017.3.6新京報
一百年前的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所謂“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由此開啟倡導文學革命之新篇章。
一百年後的今天,在電視媒體的推動下,我們迎來了新一輪“詩詞熱”。
百年間,我們的文辭習慣和生活方式早已變改,詩卻穿過時間的重重帷帳,留存了下來。
事實上,在傳統教育中,“詩教”一向承擔著重要作用。《禮記•經解》引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儒家觀點認為,在詩教、樂教、易教、禮教、春秋教諸多教化方式中,詩教之於一個人品格的養成、心性的熏陶意義非凡。所謂“溫柔敦厚”,即不驕不躁,不溫不火,謙和厚道,儒雅大度的人格品性和思維方式。
圖博館
中國詩詞大會為何這麼火?2017.02.09 北京晨報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被譽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成為年初電視節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馬”。前晚,節目總決賽落下帷幕,“00後”復旦女孩武亦姝不負眾望奪得了冠軍。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為何如此火爆?為此,不少專家從各個角度點評了《中國詩詞大會》口碑與收視齊飛的原因。“中國人詩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專家嘉賓、原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蒙曼認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詩詞基因還在,一旦有一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就會形成一種噴發。
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幾年前曾有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這兩句詩自己特別喜歡,但恨才華不夠,希望有人能續寫兩句。“中國人詩心不死,這就是很好的例證”,蒙曼回憶稱,帖子發出後最終有上百萬人在跟帖。“從詩經開始,人們非常習慣詩詞這種審美方式,願意用這個來表達感情,雖然這樣的文學形式逐漸被放棄了,但是基因還在,《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一下激發了中國人的詩詞基因。”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00後”選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網友大量的關注。在蒙曼看來,武亦姝的走紅和詩詞大會成功的道理相近,因為他們都激發了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情感共鳴,而並不是因為她奪得了最後的冠軍。因為早在節目剛剛播出時,武亦姝憑藉強勁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就在“飛花令”環節一戰成名。當時的主題字是“月”,武亦姝微笑著將《詩經•豳風•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脫口而出,令大量網友折服其氣度和才情,也讓不少人高呼,這才是“00後”的正確打開方式。
蒙曼認為,激發人們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會得到奇蹟般的噴發,詩詞如此,人亦如此。“我們都喜歡那種國民好閨女形象,誰家裡有這麼一個姑娘,心裡都會覺得特別開心”,蒙曼坦言,“我們心目中對一個女孩不就是這樣期盼的嗎?希望她很文靜,有高雅的品位,學問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國人對於年輕女性的審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
圖博館
我們都是普通人,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走紅,也波及了“我在國圖修古籍”的修復師們,這間修復室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但顯然,人們對這個職業的了解還停留在好奇心的階段。
每當親朋好友問起,“你的工作到底是做什麼的”,李屹東就答,“修書的”;如果再問,“到底怎麼弄呢”,答,“就是粘吧粘吧”。
潘菲笑著說,自己是“搞古籍”的,而爸媽是“搞航天”的,雙方處於一種“誰也不懂誰的友好狀態”。有一次帶媽媽去博物館看展覽,潘菲講解,“裱畫的時候要把畫噴濕”,媽媽當時就震驚了。
工作之餘,潘菲在每週的兩個晚上,都會參加合唱團的排練。團裡成員有金融行業、醫生、老師、公務員……幹什麼的都有。“很多人認為,你幹古籍修復,是不是都'那樣',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工作和生活是兩回事。同事們有各種愛好,越劇、合唱、鋼琴、古琴、繪畫、足球… …”
有時候,李屹東也覺得自己和時代有一些脫節。“和大學同學吃飯,人家都在講創業,什麼P2P,C2C,O2O,我聽得云裡霧裡。時代進步挺快的,我們仍然在和最古老的東西天天打交道。”李屹東說,“但北京就這點兒好,圈子很多,總有一個適合我。”
李屹東住在北京大興區,每天上班單程地鐵需要50分鐘。在地鐵上,他最常做的事兒就是看手機,“工作時看紙質書夠多了,其他時間就看點兒手機吧,別被時代拋棄了”,但看到和古籍相關的內容,還是會格外關注。
李屹東說:“現在把做修復的都抬得跟世外高人似的,其實就是工作。只是人們太長時間沒有接觸這個職業,就給它貼上了虛幻的標籤,非得和匠人精神聯繫在一起。其實哪行哪業不都得有匠人精神,敬業而已。”
在這間安靜的文獻修復室,除了古籍,年輕人們也經常討論房價漲了跌了,炒麵筋又有什麼新的做法,話題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煙火氣。如果你有志於從事此業,潘菲還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好多人說我們組的人長得年輕,大概是因為修身養性吧。”(文/蔣肖斌)
回應
在故宮修文物的感覺嘻嘻
媽呀,我才看見這個,帥呆了,100個贊
絕對厲害,藝術家goodgoodgood
圖博館
修一本古籍,與上一代修復師對話
潘菲在修書時,會和書先建立一種感情,“就像新認識一個人”;修完了,她甚至會輕輕打個招呼,“嗨,我把你修好了”。有的古籍內容很有意思,潘菲會一邊修一邊看,她發現,有些事兒從古到今都差不多。比如,前兩天修《元版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元代人就提到了“晚婚”,還說“可謂失東隅收桑榆”。這讓潘菲頗有同感。
李屹東覺得,自己修書時是在和上一代修復師對話。“古代修復師也有不認真的。書頁上有破洞需要補紙,一般補上去的紙就比破洞多出一毫米,如果多太多,一是不好看,二是會不平整。但有的古人拿著一張大紙就糊上去了。”李屹東說,“我們最怕上一代修復師不講究,我們也要防止自己被下一代修復師罵。”
在過去,古籍修復有嚴格的師承關係,師父耳提面命,手藝代代相傳,每位修復師都能上溯到當年的某位修復大師。這種師徒制度在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文獻修復室仍有儀式存在,每個年輕人進來,都會擇期舉行拜師儀式,指定一位師父。不過,給師父端茶倒水的舊式師徒關係已經消失了,主要是技術和經驗指導;在將來,學校體系教學或將慢慢成為主流。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說:“修復師以前一直被當成工人,不受重視,評職稱難度大,所以造成很多人才流失。現在不同了,年輕人都受過專業的學術訓練,大部分擁有碩士學歷,他們一方面跟師傅學,一方面把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用到工作中,比如用顯微鏡分析紙張纖維,用化學分析看顏料成分,這是以前做不到的,這是年輕人的優勢。”
在2006年有一個說法,全國當時約有1000萬冊古籍,修復師約有100人,按這樣的情況,大概需要1000年才能把所有的古籍修一輪。但書不斷修,不斷又有損壞,這個事兒永遠完不了。
“來這兒是一件幸運的事。”李屹東說,“本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裡講到,複製可以做到和原物一樣,但缺少靈氣兒,當你觸摸到實物,紙張的纖維、粗糙,墨是浮在上面還是沉在下面,直接和你肌膚相親,這是複製品無法企及的。有形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它將來的價值在哪裡,一定要好好保護。 ”
李屹東小時候想當一個藝術家,藝術家要創新,但現在修古籍不能創新,“你在古籍上創新就是破壞文物”。那會遺憾嗎?“不遺憾,我能把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保護好就已經很成功了。”
圖博館
不過,年輕的修復師們並不排斥新科技,有好用的也絕對不放過。“比如,先進的紙張纖維分析系統能夠準確地檢測出原件和補紙的成分,對古籍修復就有很大的幫助。”李屹東說。
過敏是組病,手機貼膜是“組傳”秘技
潘菲畢業於金陵科技學院古籍修復專業,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統招的古籍修復專業。她幹這一行,純屬各種機緣巧合。“小時候喜歡音樂,差點學作曲;又喜歡孩子,想學教育;給孩子畫牆畫時,覺得自己動手能力也比較強;高考看到這個專業,就報了,就錄取了,就來了,慢慢就喜歡上了”。
從不認識繁體字,到考試都得用繁體字答卷,潘菲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泡在南京圖書館認字。基本功紮實的她,可以自豪地在同齡人李屹東面前宣布,“打漿糊,我上學的時候就會了”。
這兩年,潘菲參與了清乾隆藏書“天祿琳瑯”的修復,291部藏書,破損嚴重的有300多冊。“有一冊已經變成'書磚',都粘在一起,就要經過蒸、揭等步驟。”潘菲說,“過敏是組病。”
李屹東記得,自己上手的第一個任務是一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報紙合訂本——被水浸過,長了黴,一打開書,就能看見煙從書上升騰起來。李屹東戴著口罩捧著書,先把灰小心撣掉,再到室內水洗,前後半個月,才把書修好。
“還有的書,封底被老鼠咬過,封面有蟲子的屍體……古籍裡什麼臟東西、新奇的東西都有。我們基本都過敏,我手上就經常起皮。”李屹東說,而更讓人擔心的是一不小心,還可能誤除了關鍵性信息。
前段時間,李屹東修一本印譜,發現附頁上有一塊黑乎乎的東西,“還以為是番茄醬呢”。後來經過高倍放大鏡仔細看,發現是一枚海關燙印,上面還有出入境的字樣,這就透露了這本古籍的一個重要信息——海外回流。
李屹東參與修復過的最珍貴的古籍,是乾隆時期的《五百羅漢圖》孤拓,原石早已不存,拓片也只此一件。修復小組有十幾個人,年輕人就給老師傅打下手,20多米長的拓片鋪在地上,老少修復師跪成一排,全撅著屁股,足足修了一兩個月。
除了過敏這個職業病,潘菲透露,修復師們都會有一門頗為實用的技術——手機貼膜。“我們全都自己貼膜,如果乾我們這行不會自己貼膜,那就太奇怪了!”
圖博館
大學剛畢業,我去國圖修古籍2017.01.18中國青年報
在古籍修復師李屹東和潘菲的帶領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七繞八繞才走到了隱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深處的古籍館文獻修復室。這是一個安靜的空間,說話都不自覺地降低音量。窗外,是北京冬季的陽光,室內,是年輕的修復師和他們手中有著千百年曆史的古籍。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有200餘萬冊古籍,修復師不到20人,80後占到一半以上,最年輕的李屹東和潘菲都是1989年生人。修復師們在大學學的是化學、美術、歷史等各種專業,但一進到修復室,從和古籍打了個照面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有了共同的事業:我在國圖修古籍。
古籍修復第一課:打漿糊
修復室門口的地上,擺著一個有些歷史的漢白玉魚缸,游著幾尾紅色金魚。初次來的人都會誇一句,“養得真好”;李屹東則笑著說:“勤換魚就好了。”
李屹東本科學的是美術史,碩士學的是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對書畫修復算是有一些基礎。但每個年輕人進到修復室後,都要先上幾個月基礎課。
第一課,打漿糊。
“別看第一課,很難的,我練了幾個月,才基本學會。”李屹東說,漿糊分兩種,澱粉漿糊和麵粉漿糊,前者多用於修書,後者多用於修畫。市面上賣的澱粉可能有添加的,修復師們不放心,所以,打漿糊用的澱粉是他們從麵粉中手工提取出來的。
“先把麵粉和麵,然後水洗,洗掉的就是澱粉,洗剩下的那團特別有彈性的東西就是麵筋。”說到麵筋,李屹東也很有研究,“麵筋先蒸,蒸完放冰箱裡凍,凍完切片,和辣椒一起炒最好吃……”打澱粉漿糊的副產品——炒麵筋,大概是專屬修復師們的特殊福利。
儘管澱粉漿糊步驟繁瑣,但真正考驗修復師打漿糊水平的還是麵粉漿糊,要掌握麵粉和水的比例、水的溫度、沖水的高度、時間、力度……最好的麵粉漿糊應該微微發黃,拿碗一舀就是一坨,不會散,放涼水里一鎮就能用,總之,“比新東方學做菜難”。
漿糊很稠,李屹東這樣的年輕小伙兒都打得胳膊酸疼,但必須手工,不能用攪拌機。在修復室裡,有很多工具都是“前輩修復師傳下來的”,比如,壓書的鉛砣、大理石磚,儘管有了電器設備,但機器始終沒有手的感覺,力量大小很難控制。
圖博館
“別人覺得我們還是小孩子,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寫作沒有到達一個量級,我們在寫作的成長上有所欠缺,這是一個事實。”1991年出生的王蘇辛以“普魯士藍”為筆名在網上發表作品,“嚴肅文學還是小眾的,作家的早熟不是常態,晚熟可能才是常態。我們的前輩十幾歲就參加工作,累積了很多社會經驗。而我們這一代人,碩士、博士畢業都快要30歲了,才剛剛進入社會,生活還比較單純。沒有辦法去否認,也沒有辦法去辯駁,只能靠作品來說話。”
當作者還是藝人,要讀者還是粉絲
吳清緣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齡寫作者運營著一個微信公眾號,輪流發表文章。在網站“知乎”,他以犀利評論、幽默文風見長,擁有數万追踪者,成為另一種形式的“網紅”。在他看來,自媒體時代對寫作者有更高要求,既有文學性的,也有傳播度的。傳統寫作與網絡寫作可以“並駕齊驅”,兩隻腳走兩條路,“但被'點贊'的時候,確實會感受到非常大的愉悅和成就感,這讓人上癮,同時也值得警惕,千萬不要背離寫作的初衷。我一直跟自己說,現在處於非常關鍵的時點,我可能會動搖,走到那邊去。”
吳清緣所說的“那邊”和“這邊”的拉扯,可能正是這一代寫作者所處的分岔點。在近兩年的上海書展上,90後“高顏值”作家張皓宸、北大90後雙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等,都引起眾多年輕讀者追捧,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每一條動態,幾乎都能在瞬間收到幾萬條“秒贊”。但對主流文學界來說,“他們是誰?”這樣一個基本問題,甚至還是一頭霧水。
當作者還是藝人,擁有的是讀者還是粉絲,對於新一代寫作者來說,未必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選擇題,但確是一道需要回答好的思考題。“你必須始終清楚,自己真正想寫的是什麼?無論是寫暢銷作品還是嚴肅作品,都要想明白自己的情感來源是什麼,否則你的理想讀者可能會比較少。但最有可能的是,你遇到的那幾個讀者就是你的理想讀者。”王蘇辛說。
“90後”會成長,“90後”作家的讀者群抑或粉絲群,也終要深入生活和生命的本質,終會需要在文學中尋找靈魂的位置。“無論是幾零後的寫作者,都要老老實實寫作,老老實實體驗生活,堅持初心,善於思考,自由書寫自己的文學夢想,奉獻給守候著的理想讀者。”李偉長說。
圖博館
一面是嚴肅寫作一面是網紅出書,90後寫作走上分岔路2017.2.16 解放網
“90後”寫作群體即將全面登上文壇——這一在業界流傳多年的判斷似乎正要“瓜熟蒂落”,老牌文學雜誌《人民文學》今年第1期首次開出“九零後”欄目,《上海文學》雜誌則將去年最後一期闢為“青年專號”,包含“新人場特輯”小說、“90後詩歌選”兩大板塊。
一方面是傳統文學圈多年熱切盼望、扶持“90後”寫作者成長,另一方面,新一代寫作者活躍的舞台已不再局限於傳統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絡社區、APP培養起一大批大V寫作者、段子手、網紅作家。尤其是在年輕寫作者中,出現“顏值當道”的偶像化傾向,寫作和出版則流於碎片化、“雞湯”化。
“這是一個點讚的時代,可能你的傳統小說賣不出去一、兩千本,或者被退稿。但在網上寫一篇文章,幾萬人點贊,擁有更多粉絲群”,青年評論家李偉長指出,對於新一代寫作者來說,文學生態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是堅持寂寞的嚴肅寫作,還是邁向熱鬧的網紅出書,在“90後”面前鋪陳開的,是一條逐漸分岔的寫作道路。
“純文學的主流反而是非主流”
農曆新年後,第四屆“黑馬星期六•上海文學新秀選拔大賽”悄然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行頒獎儀式。這項由作協旗下云文學網主辦、面向上海地區高中生的寫作比賽素來低調,僅通過入校海報和官方微博等形式介紹賽制,但每年仍吸引數百高中生參賽。今年,來自曹楊二中的張越揚經過三輪賽事從800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奪冠。
除了面向高中生的“黑馬星期六”,上海作協旗下“會師上海•90後創意寫作大賽”已連續舉辦5屆,每年邀請知名作者、文學期刊主編為進入決賽的選手擔任一對一寫作導師,並與世紀文睿合作推出“90後•零姿態”系列叢書,先後有數十位“90後”作者出版個人文集。但與市場上流行的那些動輒數十萬銷量的高顏值網紅作家的作品相比,更偏向嚴肅寫作的“零姿態”仍是小眾的。
圖博館
一百年前,梁啟超曾經說:少年強則中國強。這句話今天依然有效,然而,強弱的現狀一百年來已大為改觀,對於“強”的理解也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近二百年來,中國最為可喜的是,如今以及未來的中國年輕人,文化心理開始了朝著真正強大發展的過程,自信如浩然之氣徐徐充盈,這種強大才是真正可貴的。它將使未來的中國人不再膜拜西方,而以平常心對待世界,以平視的角度觀察西方。超越西方,對於他們來說並非遙不可及、難以想像,其實就像家常便飯一樣簡單。連仇視西方都因為其中包含了過於看重西方而變得沒有意義。伴隨著西方社會日益顯示出自身難以解決的根本難題,我們的前輩以及我們這一代所接受的西方知識和價值觀,實際上都已經顯示出面對現實的無力感。因此,未來的中國年輕人將按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理解世界、組織世界。這就是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樂觀的根本理由。
圖博館
我們這一代人中,雖然也有反思、探索的,但他們是少數,是孤獨的,是被潮流邊緣化的,他們的聲音被點鈔機的嘩嘩聲響完全掩蓋。說實話,他們即便反思、探索,也因為在西方的思想圍欄裡打轉而沒多少像樣的、足以抗衡西方價值觀體系的成果,他們是不願服輸又只能被淘汰的犧牲品。
我兒子是90後,中學時參加中美共同舉辦的夏令營,在美國的一個家庭裡,與真正的美國人一起生活了一個月。回來後對我說:美國不怎麼樣,東西太難吃了。一個中學生還很難將諸多問題上升到思想文化高度,然而,90後親歷美國,對美國食物的感受,與我年輕時北京前門第一家肯德基開張時的火爆相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中國80後、90後、00後,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最為自信的一代中國人。客觀地說,這一代年輕人的自信也得益於他們數代前輩的不懈努力,我們必須承認,如今年輕人日益凸顯的自信,其實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結果。但還是應驗了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論斷。當初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前幾代人在上層建築領域難有新的建樹,如今的經濟基礎將必然導致今天以及未來中國人在精神層面、上層建築領域將產生重大突破。
下一代年輕人對於世界、對於西方的了解與我們和上一代在整體上有很大不同。我們以及我們的數代前輩,絕大多數對於世界、對於西方並不真正了解。魏源、林則徐對於世界和西方的了認識並不完整,也不准確。有著嚴復那樣經歷的人不多,而且,當時的中國現實使得嚴復那樣的人也容易偏激。那時候的普通中國人要么是對世界和西方茫然無知,要么是通過胡適之類的人物接受了西方的二手貨,要么是在書本里看到一個想像中的世界和西方。如今,無數的年輕人親歷西方,其感受和認識要真實得多。即便很多年輕人沒有去過西方、遊遍世界,互聯網上豐富的諮詢和快捷的傳播,使得他們不再像祖輩父輩那樣坐井觀天。書本里、想像中的西方終於顯出海市蜃樓的底板。他們很容易就從觀念、價值、習俗、禮儀,哪怕美食等諸多方面開始對比中西,質疑西方,尋找能夠產生自信的所有元素來裝備自身。例如,在我認識的年輕人中,漢服控大有人在,甚至有年輕的公務員每天著漢服上班。一位朋友的孩子還在上中學,便穿著漢服在上海與著普通服裝的父母一起逛街。他父母與我同齡,面對路人的目光,母親只能解釋說:這是為了拍電影!這一幕充滿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心理解釋。如今,我們甚至需要小心翼翼地防範下一代自信變為自大的可能。
圖博館
面對中國,悲觀還是樂觀?2017-02-14
聊天時朋友問我:你對今天的中國是悲觀還是樂觀?我說:樂觀。他又問:為什麼?我說:我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年輕一代。
我們的上一代大多數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度過青少年時代,又跨越了新舊社會,總體上說,精神層面比較複雜。但是,馬克思主義有一條始終是適用的,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個時候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有目共睹,因此,關於中國,落後、愚昧等描述深入人心。在試圖改變中國的努力中,上一代人雖然採取了不同的方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們所接受的思想觀點,幾乎都是半個多世紀前的價值體系。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一波一波的變化也影響了他們,但年輕時的印記難以從根本上消除。於是,我們今天看到一些八、九十歲,甚至更老的老人,在觀念上幾乎完全回到自己二十歲時的懵懂狀態,彷彿半個多世紀的新中國歷史對他們毫無影響,或者只是一個可以抽掉的歷史插曲,可以被詛咒的歷史錯誤。他們在耄耋之年奮力繼續著自己二十歲時的幼稚理想,全然不顧中國的現實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這樣的人只是少數極端,但這種現像在我們的上一代那裡,尤其是上一代知識分子那裡還是有普遍性的。只不過他們因為已經年邁而遠離了實際工作,只能在言論上兜售他們年輕時讀拜洋人書的潦草筆記,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拍打筆記時揚起的消化不良的灰塵。
我們這一代的精神狀態比上一代要簡單,其中有一個大趨勢影響甚重。十年動亂造成一代人信仰坍塌,一批人不想再受思想精神的折磨,直接投入改革開放大潮。在價值觀上接受來自西方的整套理論,在行為上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方式招搖過市。以我自身的經歷而言,上個世紀80年代上大學時,每一本西方名著的出版都能暢銷,都能引發一個新的主義流派。昨天還在說黑格爾,今天就已經在“力比多”面前落伍了。明天,有人會拿起巴門尼德顯示他的西方深度。然後還有法蘭克福學派、芝加哥學派,韋伯、科斯、三哈等等。從思想觀念到科學技術,再到經濟管理,西方的教科書即便沒有完全落地,至少也是未來不變的指路明燈。最為關鍵的是,這一代人在中國經濟兩位數高速增長的年代裡,成為了社會中堅力量,幾乎佔據了社會各個重要的崗位。他們基本上只有一個標準——學習西方!就改革來說,西方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彷彿是不言而喻的共識。
圖博館
中國大學生素質調查:愛國感等較強,正直感等較弱2017-02-24澎湃新聞
一份對中國大學生素質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國當代大學生情感素質總體發展水平較好,情感總平均分超過了6分(滿分10分)。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發展水平較高,但人際、審美、理智情感和情緒智力等相對較低。
據澎湃新聞2月24日報導,這項成果是中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中國青年情感素質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首批成果之一,由上海師範大學盧家楣團隊歷時三年多完成。
研究團隊組織了大規模調查,涉及經濟發達、較發達和欠發達三類地區高校相對集中的14座大城市,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100所大學的萬餘名大學生。
項目首席專家、上海師大心理學研究所所長盧家楣教授22日向記者介紹,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大學生情感素質現狀,具體涉及六大類33種情感素質。
研究表示中國當代大學生情感素質總體發展水平尚好,情感總平均分都超過了6分(滿分10)。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發展水平較高,人際、審美、理智情感和情緒智力等相對較低。
在33種具體情感中,大學生的愛國感、責任感、信用感、自尊感、關愛感、感恩感、理解他人情緒能力等得分都超過7分,達到較高水平,反映出大學生情感素質較好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諸如正直感、寬容感、表達情緒能力、人文美感、公益感、奉獻感、探究感、樂學感、自信感、專業感、科學美感等需要加強。
研究還發現與以往有關研究相左的現象:在道德情感這方面,大學生的性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健全狀況、大學類型、專業類型等因素,均未導致具有實質意義的差異。
這說明了道德情感的形成不受性別、學科、辦學層次、學校類型、經濟地區等因素制約,但其中原因尚需做進一步探索研究。
回應
愛國既是最大的正直!
愛國不能置於普適價值之上,至少對於普通人是這樣。
愛國而不正直易導致愛國賊的出現,前幾年某些地方的什麼事兒就不說了
普世價值才是最危險的,看看世界上由於普世價值死了多少人?不長記性?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2_24_395812.shtml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田中實加造假 陳芳明:對整個台灣史的巨大傷害
「灣生回家」書考慮絕版 文化部討論追回金鼎獎
家人挺她: 人生不就是真真假假嗎
陳芳明:田中實加利用台灣人歷史失憶症撒謊
「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 偽造身世履歷道歉認錯
回應
你們什麼都選擇性的,誠實也選擇性的,正義也選擇性的!
連這個也騙, 台灣真是無所不騙! 騙久了就可執政, 不騙更待何時?!
公視紀錄片《紀錄觀點》(楨:公共綠/獨觀!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電視紀錄片創作》)
TFBOYS _百度百科
TFBOYS是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少年偶像組合,由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 3名成員組成,2013年8月6日正式出道,2013年10月18日發行出道EP 《Heart夢•出發》。
2014年3月13日,發行單曲《魔法城堡》。4月15日,榮獲第二屆音悅V榜年度盛典 “內地最具人氣歌手獎”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獎” 。8月3日,舉行出道一周年粉絲答謝會。8月16日,單曲《青春修煉手冊》MV上線,破5項V榜吉尼斯,奪取內地音樂榜冠軍寶座。11月17日,發行迷你專輯《青春修煉手冊》 。12月6日,榮獲尖叫2015愛奇藝之夜 “最受歡迎組合獎”和“年度金曲獎”。
2015年3月25日,榮獲QQ音樂年度盛典 “華語最受歡迎組合”、“新勢力組合”兩項大獎。3月30日,榮獲東方風云榜音樂盛典“最佳組合”、“年度風雲組合“兩項大獎。4月11日,榮獲音樂V榜年度盛典“內地最具人氣歌手”、“內地年度風向藝人”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三項大獎。4月13日,榮獲音樂風云榜年度盛典“年度最受歡迎內地組合”和“年度最受歡迎歌曲”大獎。8月15日,舉行出道兩週年粉絲見面會。9月24日,確認參演電視劇誅仙《青雲志》。10月22日,加盟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12月29日,發行迷你專輯《大夢想家》。
2016年2月7日,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3月23日,榮獲2016QQ音樂巔峰盛“典QQ音樂巔峰榜至尊分享”、“最受歡迎華語組合”兩項大獎。4月9日,榮獲第16屆音樂風云榜年度最受歡迎組合獎。4月10日,榮獲第四屆音樂V榜內地最佳組合獎。
…………
http://baike.baidu.com/item/TFBOYS/9083733
圖博館
对于你说的学术界的那些的事,我很赞同,这正是我一直说的,因为我们太不注重学术(包括科学和艺术)的培养和正确的宣传。使得我们很多人都觉得知识是可以剽窃的,创新是可以盗取的。中国那么少国际级的科学家,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就是因为环境所致,也正是我觉得需要宣传和改进的地方。你说的“戏子”,其实他们演技完全够不上文艺工作者更别说的艺术家,很多偶像事实上就试戏子。但说实话,这些戏子一个月赚的的钱比那中科院的院士10年的工资还多,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吗?我看过很多国内外的纪录片,那些优秀的纪录片的确让人震撼和感慨良多。但还是那句话,这样一个偶像团体的“宣传”,用纪录片形式来拍摄很不合时宜,不过作为访谈或是采访那无可厚非。这一部片子也许你觉得没什么。但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呕像团体,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这样的打着“纪录片”幌子的宣传片出来。 纪录片是对某个人和件事或是某个时代的记录,里面不带任何的宣传或是美化的形式。但这部“偶像记录宣传片”不光不能代表90后或是00后这一全体。更使得纪录片这个形式变了味。真正的90后和00后现在要么在家族企业里任职或是过着逍遥的生活,要么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艰苦的努力着。那些我们在电视上看不见的人,记录他们才是真正的对中国的新生代进行记录和解析。我可以感受到中国纪录片水平越来越高,但不代表纪录片整体水平都提高了,这部是不是一个好的宣传片我先不与讨论。但就纪录片本身来说,我不知道纪录了什么,最多也就是拍摄记录的形式。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wtKnUqdRZNp62ciR7dSpon
紀錄片真實與虛構…引討論2017-01-02聯合報
第五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作品「灣生回家」,監製田中實加承認她對外宣稱的台日混血身分實為造假,引發紀錄片「真實與虛構」的討論。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認為,片子沒有造假問題,因為故事是真實的;另一位紀錄片導演侯季然則認為,紀錄片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者觀點」,因此本來就不可能反映全然的客觀真實。
楊力州曾經以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就他了解,田中實加只是「灣生回家」監製,並不負責影片的實際執行工作,真正導演是黃銘正。
楊力州說,紀錄片呈現出的都是「經過選擇的真實」,其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導演的「觀點」,最重要的關鍵又在於「誠實」。
圖博館
去年有一部很短的央视纪录片叫作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没有化妆,没有穿光鲜亮丽的服饰,但所做的事却让人无比敬佩。当然我不是说这三个唱歌的小呕像有什么错,而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拍这样的负面宣传片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中国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孕育娱乐偶像的土壤,而缺的是支持培养伟大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氛围。
不完全赞同。我曾经也不喜欢娱乐明星。不过这些年看油管的感受是,中文视频,不管是科学经济社会领域的,几乎都会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互相吵架。唯独这些娱乐明星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下面一片祥和。台湾、韩国人常常感叹中国文创产业发展如何如何快,我觉得这跟这些“娱乐明星”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在他们所制作的节目中除了可以看到八卦之外,还可以看到对于中式服饰、礼仪等等的一些传承和创新。想想学术界,每年出产那么多论文无人引用无人阅读,很多人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混饭吃。中国社会总体的价值观还是将很多文艺工作者看做“戏子”。有的人说他们一些人的生活不检点。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私生活被放大了。哪个圈子里面都有不检点的人,科研圈里面伪君子和绿茶婊也不少。
看来你观点说服不了我,我的观点也说服不了你。好吧,我再和你讨论一下我的一点见解,希望不会影响你太多时间。对于中文视频的comment里两岸三地的网友不断的吵架,我觉得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和环境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外主流媒体所报道的中国永远负面的大于正面的,中国更不用说了,就希望西方国家出一些什么丑事,然后添油加醋加以宣传,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立场不同。你所说的综艺节目下面一片祥和其实也不竟然。很多人因为自己所喜欢的明星相互不满而在网上互骂的事绝不占少数。这就是意识形态和人性素质所至,无论娱乐圈或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有多好这样的现象永远有。 你说的台湾,韩国感叹中国文创产业发展如何如何快,我不提清楚,但我确信的是他们感叹的中国在某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速度让台湾同胞和韩国民众所感叹(当然,回到我一开始说的,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就算事实是那样,但总会有人喜欢出来骂几句)。
圖博館
掏粪男孩,三个娘炮,央视居然给做了纪录片!不知道他们的经纪公司花了多少钱、疏通了多少关系?
淘你妹 人家的努力你是沒看到嗎 ?我看你是嫉妒加羨慕吧! 失敗的人只會酸人家 廢物一個
一定有人來噴,告訴各位一句,真的不要理他們啊!
陪伴这个概念找得很好。建构的也不错。长城里面那个信任的概念的建构应该学学这个。
感觉被小孩子教育了。活了这么久还是活不明白
对央视出这纪录片感到失望,靠采访粉丝做出来的纪录片。他们是比较热门,然后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和传奇的故事,现在这纪录片看着就像是宣传片。能体会到上面急切想迎合年轻一代的心理,说实话,并不成功。
我对记录片不了解,但觉得纪录片除了被用来讲解历史文化、树立榜样之外,最最重要的作用该是展现社会本来的面貌。从一个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的角度来看,加油男孩系列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调查报告。尤其喜欢第四期,讲的是TFboys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成长的陪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finding. 从这一期节目可以更加了解90后、00后这一群体。所以,这部片子在本质上不是加油男孩的宣传片,而是以这个偶像团体为窗口,对中国的新生代进行记录和解析,其中涉及互联网传播、粉丝团体等等社会现象,扯远了还可以讨论与文创环境的关系等等。讲真,第四期如果用文字表现,在加上一些相关文献,使之概念更清晰,然后用英文写出来,是完全可以上SSCI的。
我们的生命的价值观正在被这些“东西”所扭曲。大家可曾知道或是想过,中国为什么那么少国际级的科学家,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我们中国人不比别人笨,但我们已经没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部纪录片好像是在传递所谓的什么正能量,说他们怎么努力怎么不容易,那请问我们这个年代谁活的容易过。那些在中科院辛勤奋斗一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为社会和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些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用毕生的心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的努力我们都看不见。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在被误导。
圖博館
TFBOYS王俊凱晉級複試 有望成影后學弟 2017/02/18 14:31(2天前)
大陸人氣男孩團體「TFBOYS」隊長王俊凱日前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粉絲為爭睹風采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他前天獲知通過初試,2017/02/18赴電影學院參加複試,穿著白色羽絨大衣加上黑口罩,低頭看路不發一語,在保鑣護送下入校考試。
美少男團體「TFBOYS」人氣超夯,隊長王俊凱日前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時,吸引大批粉絲追星圍堵,現場人山人海,好在王俊凱並未受到影響,仍穩定展現精彩演技,16日順利通過初試,許多粉絲也替他開心。
王俊凱初試時展現精湛演技。(圖/翻攝自北京電影學院微博)
今天王俊凱再度現身北京電影學院參加複試,身穿白色長版羽絨大衣,低調地帶著黑色口罩,直視路面不發一語,看上去有點緊張。他在保鑣護送下進入校園。不過現場不像初試時聚集大批粉絲,想來王俊凱應可心無旁騖好好發揮實力,取得好成績,有望成為周冬雨、趙薇、、陳坤、黃曉明等知名前輩演員的學弟。
【CCTV《加油男孩》】TFBOYS励志发展史【全5集】
【《加油!男孩》介绍】2013年,在中国大陆,三个平均年龄只有13岁的普通男孩组成组合宣布进军娱乐圈,没有娱乐圈背景,不是世家出身,甚至在一开始只能翻唱其他人的歌曲,可谁也想不到,一出道,他们的粉丝以稳定的速度逐年增长,他们也以惊人的速度蹿红,从互联网走向主流媒体,从主流媒体登顶春晚,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TFBOYS,今天,这个名字在中国青少年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底他们是如何从三个普通的邻家男孩成为万众瞩目的少年偶像?是什么样的时代和机遇给予了他们今天的成就?对于这个时代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又给予了这个时代什么?对于男孩们来说,在这生活发生巨变的三年间,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回應
三观不正的YY片请不要用来洗脑青少年,不配叫纪录片
太噁心了。不知要把中國男孩都引導到什麼路上去。too low !此風一張,要亡國啊
不喜勿喷啊各位
这是什么套路;鼓励青少年去卖艺当戏子吗?与其播他们,不如去播英年早逝、为全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天才。这种小明星的故事你去让狗仔去讲,你需要做的是全民科普
他们也是青春偶像,央视需要他们传播正能量
圖博館
德媒:對中國獨生子女預測都錯了他們更具有獨立性
德國《萊茵郵報》2017.2.11文章,原題:“小皇帝”正在長大 中國正在長大的龐大的獨生子女人群,並沒有落入之前很多人對該群體的偏見之中。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中國,一個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正在長大的獨生子女們該如何適應社會?在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後,中國於去年開始放寬一胎化政策。但目前的大城市中,每10個年輕居民中就有9個是獨生子女。目前,全中國有2.8億人在沒有兄弟姐妹的環境中長大。
中國獨生子女的生活環境與他們的父輩和祖輩們有根本不同。通常,他們在家裡被稱為“小皇帝”,因為他們的父母往往對他們疼愛有加——不管在教育投入上,還是生活照顧上,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但家長對孩子過多的關愛甚至溺愛也引發了一些學者的擔心。他們認為獨生子女對別人不信任,迴避風險、不願競爭等。
不過,上海同濟大學此前的研究結果卻不同於人們通常對獨生子女一代的偏見。同濟大學學者趙旭東表示,獨生子女的獨立性反而較高。他們在表達和數學技能方面的學習成績也較好。他們與父母也有更緊密的關係。此外,研究還顯示,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我們沒有理由對中國年輕一代的未來感到悲觀。(作者芬•梅爾-庫庫克,青木譯)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人愛上春節境外遊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2017-01-25
英媒:獨生子女後的嬰兒潮,中國要依靠高齡產婦2017-01-03
美媒: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後果獨居家庭猛增改變社會2016-06-23
圖博館
此外,稿費中還得扣除一部分個人所得稅。按照相關規定,所有稿費只要超過800元,就得繳納14%的個人所得稅。多名作家都表示,起徵點過低、稅率過高,依然讓他們覺得負擔較重。
部分稿費上漲的文學期刊
《人民文學》《詩刊》《作品》《收穫》《上海文學》《鐘山》《福建文學》《解放軍文藝》《紅艷》《天涯》《小說界》《湖南文學》《芙蓉》《江南》《青年作家》《當代》《十月》《作家》《長江文藝》《廣州文藝》《草堂》《鴨綠江》
回應
純文學稿費漲了,但這是靠政府補貼實現的。與之相比,網絡文學讀者還是巨多,大神級收入不要太多——那是市場效應。
早就該漲了,不過,一般人單靠這樣的稿費還是不能為生的。
靠寫作謀生不現實,文學只能當作一種愛好貫串一生。不是每個人都是JK羅琳啊。
原來讀書時看的那些純文學期刊不少還在出版,我以為消失了,可是現在買不到,上海過去到處的報亭幾乎消失殆盡了,就是在的時候報亭中也看不到幾種,只有上海出版的幾種還能看到,外省根本看不到,《花城》還在麼?
圖博館
讓作家更從容地面對生活
去年1月,作家陳希我在《花城》上發表了將近4萬字的中篇小說《父》,收到將近4萬元稿費時,他以為雜誌社搞錯了,把別人長篇小說的稿費發給他了。“我打電話給雜誌主編,結果他們告訴我,沒弄錯,是稿費漲了,千字千元。”陳希我說,這是他在雜誌上拿到稿費最多的一次。
“感覺這幾年突然有一股漲稿費的風潮,早期一般千字300元,現在能有千字500元,還有一些千字上千元。”陳希我說,別看稿費提高得較慢,但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對文學的幫助很大。對那些作品能發表的幸運兒來說,漲稿費能讓他們過上更體面的生活。”
陳希我回憶,幾年前稿費較低,往往是千字100元這樣的標準。作家一般不會提前問稿費多少,但最後拿到那麼一丁點兒稿費時,心裡會很鬱悶,“我當時想,如果能撤回來,寧可撤稿也不要這樣的稿費!”後來他發稿便有意避開那些稿費太低的刊物。
其實,大部分寫作者對稿費多少都不太在意,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夠變成鉛字出現在各大刊物上,受到更多讀者的肯定。作家阿乙認為,寫作者的理想不一定會被金錢所指揮,但像這樣的鼓勵,一定會使寫作者得到幫助,“高稿費能讓作家更從容地面對生活,將更多精力放在寫作上,同時也會提高整體的創作水平。”此外,由於長篇作品一般第一發表渠道是出版社,期刊則多為中短篇,提高稿費能更有針對性地促進中短篇創作。
完全靠寫作謀生仍不現實
稿費上漲以後,會不會出現更多怀揣作家夢的文學青年,暫時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期刊質量會因此而走高,一分錢一分貨,高稿費可以吸引到更好的稿子,從而提高期刊整體質量。
然而,按照目前的稿費標準,一個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完全靠寫稿賺錢養家,仍然不太現實。在記者採訪的幾位作家中,所有作家,在寫作之外都還有正式工作,比如高校教師、編輯等,稿費上漲對他們而言是錦上添花,但如果想完全靠寫作謀生,這點稿費遠遠稱不上雪中送炭。作家林白直言,一個清潔工的月工資高的都能達到四千八百元,高於國內大部分嚴肅文學作家的稿費所得。“創造性勞動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並不僅僅是坐在桌前寫作的時間,還需要投入全部的人生歷練,長時間的閱讀與思考……一個國家從事精神創造的人,如果收入過低,這是說不過去的。”
圖博館
王俊凱來了北京電影學院萬人空巷(圖)
回應
這些大學生去追小孩幹嘛?戀童?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帥炸啦!愛你愛你愛你
這麼多腦子有病的?還是網絡吹鼓手在鼓譟?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凱凱加油
大批嚴肅文學期刊稿費上漲千字千元已不稀奇2017.2.9中國新聞網
優秀稿件每千字800元,其他稿件平均在每千字500元左右,新春伊始,嚴肅文學第一大刊《人民文學》便傳來了漲稿費的好消息。
其實,近一兩年來,漲稿費似乎成了國內文學期刊都在忙活的事情,有的在全國帶頭開啟漲稿費先河,有的在低調中默默提高了稿酬標準,還有的正奔走在漲稿費的路上。儘管寫作者不會因為稿費高低而增加或減少對文學的熱愛,但越來越高的稿費,的確讓寫作變得更有尊嚴,也更能激發優秀作品的誕生。
漲稿費成多數期刊常態
“漲稿費現在應該是一種常態吧?”對於這一話題引起的較大關注,《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顯得有些驚訝。在他看來,作家寫作這麼辛苦,與他們的勞動相比,“這點稿費差遠了”。
與年年上漲的物價相比,或者與其他行業相比,國內作家從期刊上拿到的稿費實在少得可憐。根據國家版權局2014年最新施行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只有每千字80元至300元。面對這麼低的標準,各家期刊只得自己給作者漲稿費。早在2011年,《上海文學》《收穫》就將稿費標準提升至每千字500元,一躍成為國內的“稿費高地”,去年又將最高稿費標準提升至千字千元。有上海的文學期刊打頭陣,其他全國性、地方性的文學期刊也相繼提高了稿費標準,《鐘山》《解放軍文藝》《青年作家》《長江文藝》等國內大部分知名文學期刊都漲了稿費。
漲稿費的錢,多數來自財政支持。相對流行文學來說,曲高和寡的純文學往往不能獨立依靠市場的力量,需要政府給予一定扶持。《人民文學》上漲的稿費來自中宣部的一筆專項資金。《長篇小說選刊》今年新開了“長篇小說論壇”欄目,專門刊登評論家對長篇小說的爭鳴與觀察,稿酬定為千字千元。這筆錢除了雜誌社自籌一部分,其所屬的作協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也會有一定補貼。
《十月》雜誌主編陳冬捷透露,2013年他們漲過一次稿費。“我們當時從每千字80元至100元,漲到了每千字200元至500元,現在正在計劃申請新的專項資金,爭取再漲一次。”
圖博館
除了培訓外,在石家莊住宿、水電費、各種生活用品以及吃喝等,小趙花了3萬多塊錢。高考藝術類專業校考開始後,為獲得更多考試機會,增加考試通過的機率,小趙只能多報名,每一個高校的報名費從180塊錢到200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預計報了六個,剛考了三個,我是大選,省重點、211、各種三本都報。”
小趙坦言,最後能不能通過藝考成功邁進大學校門她不得而知,但她知道,想要成功這些花費是必須的。
記者對藝考各個專業的花費進行了粗略統計,美術類專業是靠慢功夫,花費是細水長流,預計花費6萬元;音樂、舞蹈等花費雖然預計6萬,但是由於要買樂器、長期培訓班以及各種演出服裝,屬於燒錢打不住,花費沒上限;與之相比,播音主持、表演專業以及編導攝影等,基本屬於短期突擊和速成的,預計花費基本在2萬到3萬不等。
武漢理工大學 ( 分數線 , 專業設置 )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楊杰指出,“可以肯定藝考培訓對於一些有志於系統化學習某種藝術形式,在藝考中取得理想分數有幫助,但藝考培訓存在弊端,藝術是個性化的美,而藝考培訓是模式化的,工藝化的批量生產把藝術當成一種工具,並不是真正的藝術,更不能通過培訓提高一個人的藝術天分與素養。”
回應
其實。藝術專業和其它政、經、文、哲、理、工專業不同,它是需要天分的。不是經過培訓和努力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勸那些沒有藝術天分或缺乏藝術細胞的考生,不一定非擠藝考這個獨木橋不可。
要用不少銀子的啊,沒有錢的學生真的就不要當藝考生啦,就算你有才藝,真的也要看看自己有無這方面的財力,
北影藝考美女顏值養眼2017.02.10 新浪娛樂
北京電影學院考試初試第二天,眾多美女考生素顏上陣,清新範兒吸睛。
回應
小雞娃!害人精!
素顏裝裝素顏,晚上賣個好價錢。你一炮他一炮,賺的滿缽哈哈笑。
做導演,長大後一定要做導演
晚了,哥是校長先嘗為敬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
新疆的妹子長的超級漂亮、有種混血的感覺
我居然覺得 很一般?!
素顏說不美,整容了又說不真實,眾口實在難調,真不知道噴子家裡的家眷親屬是不是個個顏值爆表,還是躲在網絡背後單純的羨慕嫉妒
說得好!
圖博館
藝考培訓市場火爆培養一個藝考生要多少錢?2017.02.10新浪綜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前兩天中央戲劇學院藝考初試開始,2017年藝考大幕也逐漸拉開。全國各地藝考生開始“南征北戰”。藝考全稱是藝術聯考,指的是各藝術類院校或者藝術專業對於藝術類考生進行的專業考試。只有藝考合格後,藝考考生才能通過高考進入這些藝術類院校。
藝考現場吸引眼球的不僅有前來應試的考生,更有使出渾身解數招攬考生的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打著能快速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招牌,培訓費動輒上萬元。實際上,不少藝考生在培養藝術專業的過程中就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錢,藝考結束後還要再花費一筆不菲的費用來提高文化課成績。培養一名藝考生一共要花多少錢?
隨著高考藝術類考試關注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藝考這條路,通過這樣的方式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正因如此,專門針對高考藝術類考生的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各自獨特的教育方式更是各個培訓班熱衷宣傳的賣點。
當然,要想學到這些天花亂墜的提分方法,考生和家長們還得做好大投入的準備。
實際上,這些針對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投入對於培養一個藝考生而言只能算得上冰山一角。培養孩子藝術素養和技能的過程才是花費的大頭。這中間不僅有經濟的投入,更包含著考生和家長的精力和心血。
考生1:我是學播音主持的,花了差不多2萬吧。
考生2:學費半年2萬多塊錢。
考生3:我學了三年,高一開始學,預計6萬多。
考生4:我們住日租房,先交了20天的錢,因為20天起租,三個人一起住三間,一人一天70元,20天1400元。
採訪過程中,每位考生並沒有認真統計過自己參加高考藝術類專業考試到底花了多少,不過粗略統計一下,花費主要集中在專業培訓費、購置器樂費、服裝費、報名費以及住宿、吃喝等。小趙從高一開始學習古箏,自從2016年6月從邢台老家來到石家莊後,就一直在學習、培訓,直到最近幾天高考藝術類專業校考開考。
小趙介紹,“學了三年,如果只專業投入,琴、外出學習各種加起來有小10萬,沒有達到10萬也差不多。”
小趙說,高一開始學習古箏後,她花了不到6000塊錢買樂器,這個價位的樂器僅僅屬於中低檔,隨後就開始各種報名和培訓,花費從幾千元錢累計到數万元。過去半年來到石家莊後,小趙主要學習在培訓班,是她花費最集中的階段。“在這學費半年2萬多,現在還沒有交完,還有一個月。”
圖博館
外國人對某些詞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與中國文化不一致,若遵循他們的思路出發,便會逐漸喪失話語權,我們應該有民族自信,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管他人怎麼說呢, 我們要記住的是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才能應對一切挑戰!
中國保護自己合法利益,不應歪曲成民族主義。西方媒體對偉大中國缺少尊重,自我感覺優越,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
幾年前還批評中國存在嚴重的民族主義,斷定其是危險因素,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現在又予以否定,自己打臉,這種翻手為去,覆手為雨的伎倆其實是西方輿論戰的慣用手法,根本目的還是為西方服務.
中國政府積極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民眾的安全福祉,中國民眾感到放心,當然就沒有過度的激烈情緒(西方視為民族主義)。中國政府按照中國民眾的意願辦事,中國人的“民族主義”下降了,愛國主義上升了。
有道理.西方媒體將其他國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鬥爭描繪成\"民族主義\"稱其具有攻擊性、排外性,根本目的是藉此醜化發展中國家人民爭取合法權益的鬥爭,企圖使其陷於被動而西方卻處於道義至高點,藉此束縛發展中國家的手腳而放棄鬥爭任由西方宰割。對此,我們要理直氣壯、義正詞嚴的予以回擊,堅決捍衛合法權益
圖博館
但近日公佈的一個新論文顯示,有關中國民族主義的那些報導或許有些離譜了。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斯頓在該校的“國際安全”期刊上刊登了自1998年以來,他與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一道對北京市居民進行民調的結果。從2002年開始,調查提出意在了解受訪者民族主義的一些問題,包括在多大程度上他們同意或反對以下衡量民族主義情緒的論點:即使能選擇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我仍願意做中國公民;總體上,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好;每個人都應該支持政府,即便政府錯了。研究顯示,北京居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沒隨著時間推移而提高。相反,2002年至2015年,對上述第一條和第二條“強烈贊同”的受訪者比例急劇下降。強烈贊同“中國是更好的國家”的比例略微增長。
調查不僅顯示民族主義的下降,還凸顯中國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民族主義情緒更少一些——這與那些認為網上的年輕憤青越來越多的看法並不一致。自2002年以來,對任何鼓動民族主義的問題,1978年後出生的中國人很少像年紀大的人那樣“強烈贊同”。誠然,北京奧運舉辦後的2009年,調查呈現出巨大的民族主義浪潮,70%年輕受訪者說更願意做中國而非其他國家的公民,60%以上的人說中國是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好的國家。但到2015年,只有不到1/4受訪者對民族主義情緒表達強烈贊同。
此外,該調查還跟踪了北京人對中國宿敵日本和地緣政治對手美國的態度。儘管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潛在煽動性事件,但對美日持有強烈負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自2000年以來變化並不大。這些結果的潛在政治含義重大。調查表明,中國向更強硬外交政策的轉向,並非是為了回應日益增長的國內民族主義。對美國而言,對於一個新的強烈反美中國年輕人大軍的擔憂,也許被誇大了。(作者馬特•施拉德爾,楊檬譯)
回應
民族主義是褒義詞,是真正站在歷史高度看問題,且真正全身心代表民族利益的頂級人物!現在中國缺少民族主義,人心渙散,正中列強下懷,可以放心大膽地來分割中國了!中國人再次上當受騙!
這當然歸功於西方尤其美日溫水煮青蛙式的輿論誘導和文化滲透!西方常常歪曲的愛國民族主義有什麼不好?中國青年不是不“民族主義”而是更加理性與包容了!不信美國再炸中國大使館、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跟中國徹底掀桌子、兩百年間的系列排組式挑釁試試?在中國周邊打個代理人戰爭試試?中國青年弄不爽你美帝!
圖博館
港媒:中國年輕消費者喜歡去購物中心吃飯和看電影
香港《南華早報》2017.2.8文章,原題:中國奢侈品消費有起色,但仍救不了傳統零售商家 現在,中國消費者在國內購買更多的奢侈品,但這可能不足以挽救掙扎的傳統百貨商店——特別是那些沒有餐廳、影院或滑冰場的商場。
中國政府為鼓勵國內消費,削減了進口稅,並且允許設立更多的免稅店。同時,一些在華全球奢侈品牌也在降價吸引消費者。對此,惠譽分析家表示,線下實體商店或許會受益於國內奢侈品消費的複蘇,但對於日益敗給電商平台的傳統零售商家來說,未來仍然黯淡。分析師陳以文和趙凱西認為,為了爭取懂網絡的消費者和挺過激烈競爭,實體商店有必要把提供“購物體驗”作為重心。
從目前市場趨勢看,線下零售商家有必要提供飲食、生活和娛樂選項來吸引追求全方位購物體驗的中國年輕消費者。地產專業人士表示,雖然年輕消費者喜歡網購,但他們仍去實體購物中心放鬆和參加社交活動。據一份在2015年對1000名中國千禧世代年輕人的調查顯示,他們每月平均有5.9天在外麵館子吃飯,平均有4天去電影院看電影或參加商場的現場活動。1/4的受訪者稱,他們到實體店購物的首要原因是“看一看和感受產品”。(作者薇奧拉•週,喬恆譯)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電影觀眾變的挑剔了2016-12-30
美媒:中國年輕人沒有那麼民族主義了
美國《外交政策》2017.2.7文章,原題:令人驚訝的發現:中國年輕人變得不再那麼民族主義了 長期關注西方媒體對華報導的人都熟知一種觀念:為迎合不斷加劇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領導人得要表現得比較強硬。太多報導都是關於展現民族主義的憤青和小粉紅等。西方媒體常斷言,這股不斷上漲的民族主義的壓力,已迫使中國政府在諸多事情上打造相應的外交政策——從南海領土之爭到應對易怒的對日關係。
圖博館
輿論場上對這個事情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捍衛傳統文化,大快人心;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本不必如此嚴肅;還有人說這有妨礙宗教自由之嫌,於國家形像不利。立場不同導致觀點不同,有多種聲音也很正常。但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不過聖誕節,不僅有利於培養社會良俗,也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宗教自由是個人的信仰自由,而不是宗教組織的行動自由。我國宗教組織的活動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在宗教場所之外的傳教活動都被視為侵犯公共空間,屬於非法活動。國家不能也不可能允許任何宗教組織打著“宗教自由”的旗號為所欲為。換句話說,壓根就不存在信了某個宗教就可以無視國家法度的什麼“自由”。
其實我國為宗教活動設定的法律框架非常合理——將宗教“限制”在宗教場所,恰恰是對宗教及其信徒的最大保護。如果放任宗教活動滲透至公共空間,那麼各宗教群體在試圖瓜分公共空間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尖銳矛盾——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黎巴嫩和印度的宗教衝突持續數十年,導致成千上萬平民死亡;波黑的慘劇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科學無神論統治下的公共空間,對人民群眾來說才是最安全的。一切宗教活動都必須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如果宗教活動和國家安全產生衝突,那麼宗教一定是錯誤的一方。
回應
洋節本身也是這幾年搞出來的,其實還是消費營銷產生的,對於年輕人來講這些節日本身是用來玩和消費的一個藉口,他們聖誕節會就教堂參加彌撒嗎?不會,所以這不是洋節,而是消費節本質上和11•11一樣。
1,聖誕慶祝活動≠傳教。2,正常或不正常,除了活動地點外,主要看活動的內容。3,是有的高校自己規定,不是政府(國家教育部)規定。據稱,全世界只有文萊索馬里和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明確規定禁止慶祝聖誕節。
都說了學校裡不能搞。你要在商場搞是商業行為。你要是今天允許搞聖誕,明天msl就要搞開齋節,後天佛教徒搞佛誕節。然後阿貓阿狗的都來學校拉橫幅搞慶祝。一再歪曲別人的觀點有意思嗎,學校是公立的事業單位,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是宣傳科學理念和無神論的前沿陣地,禁止在其中公然組織聖誕節這種以宗教為基礎的節日再正常不過,你個人想過聖誕節完全沒問題,出了校門有人阻止你嗎,有誰限制你吃喝禱告加打炮的權利了嗎?別動不動就拿宗教自由當幌子,無論哪種自由都不是絕對的。
http://www.guancha.cn/xushi/2016_12_25_385967.shtml
圖博館
Hottolink 的數據分析還發現,如今的日本,甚至新年都比聖誕節更受歡迎。聖誕節是基督教新年,和日本新年相差不到一周。日本慶祝新年的風俗傳承了上百年,已經成為傳統節日,相當於中國的春節。這一天,日本家庭都會家人大團圓,而不像聖誕節,僅僅限於情侶及朋友慶祝。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之間,日本包含“大掃除迎新”關鍵詞的推特數量達到了5萬7362條,遠遠超過了關於聖誕節的推特。也就是說,日本人將“迎新年”又玩出了新樂趣,“掃除迎新年”成為了人們相互比拼的新項目。有人抱怨不想打掃,但最後還是不想讓家人看到自己家裡的邋遢樣,壓力山大之下只能刷新;有人在大掃除的辛勞後向大家曬出各種亮閃閃的得意成果;有人吐槽新年了自己還沒完成掃除,這個新年算是沒法過了。其實,這也是潔癖的日本人慶祝新年的特殊方式。而再看看聖誕節,遠沒有這麼熱鬧。
Hottolink 公司的調查數據同時顯示,聖誕即將到來之時,也是日本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在推特上祝福他人“新年新氣象”的人越來越多,而“祝聖誕快樂”的用詞頻度卻大幅下滑,年輕人群中尤為明顯。在推特上發送新年祝福,是日本年輕人在寒風陣陣的世道,與過去正式告別,元氣滿滿邁向新開始的一種儀式。在不少日本年輕人看來,把新年擺在比聖誕更重要的位置,說明自己告別了年少時的輕狂,開始成人。而要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告別聖誕,迎接新年!
回應
蔣先生所言極是,日本年輕人對“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日確實沒有中國年輕人那麼高的熱情。他們對自己的民族節日“新年”和“盂蘭盆節”的參與熱情真的值得我們反思。任何一個民族絕對不能輕易丟掉自己的傳統,去盲目崇拜異民族的東西。
過聖誕節的中國也很少,它畢竟是宗教節日。是商家在操作而已。
日本年輕人之所以不願過節,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沒錢過節了。
徐實:高校禁止慶祝聖誕,是為了個人能更純粹地過節2016-12-25
聖誕來臨,就在大大小小商家、公司努力營造節日氛圍,爭著過洋節時,一則新聞引起了熱議:全國多地高校禁止慶祝聖誕,溫州市教育部門還專門發布通知,禁止各級學校舉辦聖誕慶祝活動。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近年來已多次作出相同表態,拒絕過聖誕節。
圖博館
日本年輕人為何無情拋棄了聖誕? 2016-12-26
又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日本人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大概又是那一樣:去看“銀河星光”。早在聖誕前的一個月,日本各地為了慶祝就開始“聖誕燈光秀”,六本木的櫸樹街道上,安裝的120萬個LED彩燈,是每年的重頭戲。可見,聖誕節在日本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當然了,“重要”二字,說到底還是對商家更重要,畢竟每年大肆渲染的聖誕節氛圍,正好藉機打撈一筆。聖誕蛋糕要預定,平安夜餐廳要訂位,連家門口連鎖炸雞店的聖誕套餐也眼花繚亂。聖誕節在日本真有那麼火爆嗎?也不見得。
其實,一個沒有文化根源和宗教意義的聖誕節,本身是很容易被動搖的。這不,最早“脫亞入歐”的日本,聖誕節也開始快速邊緣化。最近,日本著名的大數據分析公司Hottolink 開展了一項關於聖誕節的調查,利用推特大數據分析日本年輕人對聖誕節的態度變化,結果十分有意思。
從去年與今年的12月統計數據來看,在開通推特人群暴漲的背景下,第一周關於聖誕的推特發布數量卻已經連續兩年大幅減少,尤其是今年的推特數量更是比去年減少了10%。從減少“發推”的年齡層人數來看,20歲以下的人最多。聖誕節對於日本年輕人的吸引力,已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Hottolink 公司的分析員指出,現在日本的聖誕節與中國一樣,是名副其實的“虐狗節”。在日本,聖誕節平安夜當晚,如果一個人想逛街,最好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大街上到處都是“虐狗”的情侶,甜甜蜜蜜恩恩愛愛,根本不可能驗證“日本年輕人不願意談戀愛”的說法,年年如此。於是日本的“單身狗”都不願意慶祝聖誕節。而日本單身人群的數量一年超過一年,不願意過聖誕節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而且,萬聖節還有取代聖誕節的趨勢。日本是一個Cosplay大國,全民參與Cosplay狂歡的那幾天,一定是萬聖節前後。萬聖節的澀谷街頭,各種妖魔鬼怪,恐怖的、可愛的、搞笑的和無厘頭的,年輕人對這個節日幾乎沒有抵抗力。比起聖誕節,萬聖節似乎老少皆宜,更具有年輕人喜歡的屬性。
圖博館
央視春晚台星少了 小品、新人撐場2017-01-28聯合報
今年已邁入第卅四年的大陸春節聯歡晚會,昨晚八點準時直播,本屆節目重心放在語言類節目、數量高達九個,除北京主會場會外,還在上海等四地設置戶外分會場,各個場面炫麗熱鬧非凡,「雞」祥如意色彩濃厚。
昨晚央視春晚北京主會場,由朱軍、董卿、朱迅、康輝、尼格買提等知名主持人搭檔,開場走年輕風,由偶像團體TFboys和「歡樂頌五美」等歌舞歡唱;隨後鏡頭轉往代表「東西南中」的上海、四川涼山、廣西桂林與黑龍江哈爾濱等地,依序拜年。
第一個節目是中共空軍藍天幼兒藝術團的「金雞報曉」,小朋友們身穿金雞造型的服裝,滿場蹦蹦跳跳十分討喜可愛;第二齣是小品「大城小愛」,由「不會吐絲的蜘蛛人」、高空玻璃作業工小夫妻,帶出基層工人對首都北京的貢獻。
小品向來是央視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類型,今年語言類節目高達九個,且新人作品比重也超過歷屆;內容涉及民族團結、家庭親情、傳統文化、心理健康、誠信友善、社會新風等題材,像小品「天山情」,是講述鐵路施工隊和維族牧民的民族團結故事。
明星也是春晚賣點之一,不過近幾年,台灣藝人的上春晚的人數日益減少,今年僅歌手張信哲,香港藝人則有成龍、李玟、李克勤等人,以及新加坡歌手林俊傑,而成龍的節目是率領兩岸三地少數民族大學生演唱「國家」。
雖然臉書在大陸遭封鎖,但春晚節目仍選在臉書進行直播,或許是全球觀眾太多、直播卅分鐘後開始出現連不上的當機情況;歷屆的海外華人新春賀電橋段,今年改採「快閃」形式替代,藉以表達海外華人華僑的新春祝福。
回應
天天窮開心: 台星少了,臉書封鎖,整場都是口號教條,非常無聊且北韓化,失眠的人想要睡好覺建議去看看,包管一夜好眠!
台星少了,臉書封鎖,就整場口號教條北韓化了?真是天天窮開心,你怎麽知道整場都是口號教條,你看了吗?看了,说明你还是不由自主被吸引,没看,就说明你是在胡说八道!
圖博館
如何評價晚會效果?
語言類節目新人多時間段好?
節目行不行沒太糾結節目過硬就敢用
語言類老人少突破難?
在導演組一視同仁的標準下,一方面,不少新人順利登上了春晚舞台,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幾位春晚“老人”在經歷了多次審查、彩排後還是因為節目原因無緣大年三十兒當天的舞台。雖然這樣對“老將”來說顯得有那麼點兒“狠心”,但楊東昇也感嘆:“現在做晚會走到了一個必須創新的階段,如果你不創新,不給人家一個衝擊感,大家還是不會買賬。”
“鮮肉”搭檔組合多彼此競爭嗎?
不考慮競爭關係只看作品需要他們都很敬業
歌舞類創意搭配?
除了人氣“鮮肉”搭檔備受年輕觀眾追捧。這次春晚另有不少意想不到的組合,譬如張傑、毛阿敏這樣的前後輩搭配唱《滿城煙花》。導演表示之所以設計二人合唱,是因為《滿城煙花》本身極具情懷,這類情懷之作如果是純老歌手唱,那種情感點還不能釋放得很準確,但若光是年輕人來唱,又沒那種深度。所以從各種角度衡量之後,才決定嘗試一下這樣的老少搭配。至於二人最後的表現,導演連讚“我覺得是非常成功的!”
明年還來麼?
今年春晚已盡力如觀眾滿意明年願意繼續執導
回應
還不錯!比去年強太多了!
http://ent.sina.com.cn/z/v/2017-01-28/doc-ifxzyxmt1435516.shtml
圖博館
總導演楊東昇:朋友好評不算數得看觀眾2017.01.28新浪娛樂微博
在正式被任命為2017雞年春晚總導演後,楊東昇曾幾次表示“今年春晚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創新”,“這次節目我們要做到好聽、好看、好笑”,“有吐槽是很自然的,但希望今年不要被罵得太厲害”……言語間彰顯對本屆春晚精益求精之心,但也流露著不小壓力之感。
眼下,四個半小時的雞年春晚已落下帷幕,結束了最後一項工作的導演楊東昇走進了新浪娛樂的採訪間。未落座前,導演緊盯手機屏幕,正翻看著什麼。我們順勢問:“是在刷觀眾評論嗎?”楊導露出略顯疲倦笑容,回道:“還沒來得及(看),這些都是朋友發來的(問候),他們肯定都是說好話,那都不算數。” “您還得回去親自考察一下?” “對,觀眾的意見才是最中肯的,我們肯定要做個綜合判斷。”“您會很客觀,不管是批評、建議都可以接受?”“那肯定,到了我這把年紀,我們自己的判斷力還是有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惡搞的,這個我都能判斷出來。”
儘管是第一次領銜任央視春晚“總導演”之職,但楊東昇對春晚舞台並不陌生,在此之前,他參與過六屆春節聯歡晚會相關工作,既做過導播,也擔當過歌舞導演、執行導演等職,這些年觀眾對於春晚的各種討論,包括對晚會這種形式顯露出的些許疲態,他熟知於心。為了將這屆春晚做的更充分,自去年三月開始,語言類節目就已早早開始籌備,去年六七月左右,楊導也正式進駐節目組。
“一定要做出新意”,是他反復強調的。於是在這次春晚舞台上,確實有不少不同於以往的編排、設計:譬如在陣容上,這次也堪稱是集聚了最多人氣藝人的一屆春晚,胡歌、王凱、鹿晗、張藝興等“男神”現身吸引到不少年輕族群的目光;節目安排上,多達九個語言類節目登場也創了歷年之最,且不乏新鮮面孔。在對話過程中,楊導和我們分享了選中這些年輕藝人的過程是怎樣的,以及和他們合作的感受,連讚他們“很敬業”。
儘管這屆春晚確有一些新鮮體驗,但似也不乏另外的議論。如頗受觀眾喜愛的“老熟臉”賈玲、苗阜、王聲等人在幾次彩排後,各位的節目還是無緣春晚最終舞台,究竟是什麼原因?尤其就語言節目而言,新人真的撐得住台、不擔心笑果生澀嗎?就這些疑問,導演也一一作了解答。另外導演也透露,雖然就呈現而言,整個晚會環節進行的還算順暢,但其實晚會當晚後方也一度出現“危機”,讓人捏了把汗。
圖博館
郭松民:被建構的“中產逃離”情緒2017/1/19環球網
署名“鳳姐”的一篇題為《求祝福, 求鼓勵》的雞湯文,短時間內閱讀量達到200多萬,打賞20多萬。 事後證實,這是由他人代筆的偽作。 文章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營造出了一個美國才是夢想之地的灰姑娘童話,暗合時下中國眾多中產人群的“逃離”情緒。
中產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社會的穩定力量,為什麼會有人想到逃離? 如果要找客觀原因, 可以“信手拈來”不少:經濟增速放緩、2012年以來兩次“股災”、一線城市房價快速上升、食品安全形勢嚴峻、教育資源稀缺、霧霾嚴重等。
但這些問題即便完全真實存在,也不構成逃離的理由,更何況不少是被媒體誇大或做了片面解讀。 比如中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下降,但仍遠超美國和歐盟。 再比如食品安全,雖然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負面消息,但中國的人均壽命、發病率等指標並無異常,仍優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由此可見,“逃離”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或者文化背後的政治。
這其中的邏輯是:中國相當一部分擁有較大話語權的文化精英並不認同“中國道路”和“中國製度”。 “逃離”在他們看來是一種“用腳投票”。 他們喜歡在各種平台,用真實或虛構的故事,明示或暗示“逃離才是最好的出路”,就連“雷洋事件”也能與“逃離”掛鉤。
從更深層的文化心理來看, 近三十年來,美國在中國的當代主流文化中被某種程度營造成“伊甸園”、浪漫的烏有之鄉,常帶有彼岸、故鄉般的溫暖色彩。 這種語境中,美國作為“逃離”的目的地是理所當然的。 儘管“佔領華爾街”和特朗普當選都表明美國夢絕非完美,但在中國的不少影視作品中,美國夢仍然熠熠生輝,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夥人》《我最好朋友的婚禮》乃至更早的《刮痧》,講述錢學森被美國政府迫害經歷的《錢學森》等。
可以說,“美國夢”不僅被好萊塢再生產,更時不時被中國的文藝人再“創作”。
相較之下,“中國夢”到目前為止還主要停留在官方的宏大敘事中。 我們暫時只能在《湄公河行動》等部分影視作品中捕捉一些中國夢的影子,這也是此類影片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逃離”都不應是中國中產解決問題的方案。 美國歷史上的排華劣跡及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遭遇雖顯極端,但殷鑑未遠。 美國夢屬於美國人,中國夢才真正是中國人的。 (作者是崑崙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圖博館
由於民眾對“制度缺乏信任”,對經濟和社會狀況的恐慌加劇,對現狀感到憤怒,轉而支持民粹主義政客,尋求改變。英國脫歐和此次美國大選是民眾心理變化的最好體現。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67%認為製度失敗或對製度感到恐懼,希拉里的支持者中有45%持這個觀點。英國支持脫歐的民眾有57%對製度感到失望,留歐人群則為28%。
受訪民眾對製度缺乏信任和對多重社會和經濟問題恐懼交織
近年來逐漸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表明這種“信任危機”正在形成全球性的惡性循環。很多本地勞動者由於缺乏培訓和專業技能,在職場競爭上本就力不從心,而外來移民的競爭和自動化浪潮的衝擊,以及全球化導致企業將工作崗位轉移到勞動力廉價的地區,進一步加劇了民眾對失業的恐懼。調查顯示,接近50%的受訪者支持貿易保護主義,他們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有損於本國勞動者的利益。72%的受訪者甚至認為,即使以犧牲經濟增速為代價,政府也必須保護工作崗位和本國工業。
報告稱,政府、媒體等機構獨享權威和影響力的時代正漸行漸遠。過去,精英們管理這些機構,扮演“為民眾謀取福利的角色”。如今,儘管這些機構仍然享有“金字塔端”的權威,但民眾可以通過影響力反作用於既定權威。雙方衝突的結果,就是“信任危機”和“民粹主義盛行”。報告建議,未來的製度應向“與民相伴”的模式轉變,這些機構應該和民眾“融為一體”,將自上而下的垂直體系變為水平的循環體系。
回應
媒體和NGO信任下降是好事。
我們就擁護了一下下自由主義,然後就信任度第一了。
這個榜單的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是“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的——既是自己選出來的,自己又不信任,不浪催的嗎?
其實這並不能具體代表什麼,重點在於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這個調查缺少了朝鮮,這個或許是真正的第一。想說就說了,你們踩吧。
我是來看噴子的酸言酸語的
被洗腦和被脅迫的。
對對對,就你們公知大V噴子清醒。
你說的在我20歲左右的時候認為很對,認為被TG洗腦了,後來家里安裝了撥號上網,多了些網上的新聞,依舊感覺自己被TG洗腦,然後有了寬帶,接觸的網絡新聞開始多了,但是還是認為自己被TG洗腦了,直至2010左右網絡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很多所謂的新聞逐一被無情的證據反轉及打臉,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我們不是被TG洗腦而是被西方和公知洗腦了!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1_20_390454.shtml
圖博館
在所有被調查國家中,印度人對本國在上述4個方面的總體信任度最高,達72%;俄羅斯最低,為34%。印尼(69%)排名第二,中國(67%)排名第三。其中,在對本國政府的信任度調查中,76%的中國人對政府表示信任。此外,中國受訪者對媒體、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信任度分別為65%、67%和61%。在2016年的調查中,中國曾被評為總體信任度最高的國家。
上述四個方面信任度總體排名,2016中國第一,2017中國第三
從整體上看,上述四個方面的信任度都出現了下滑。本輪“信任危機”中還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第一是,西方國家出現了製度信任危機,受訪者對西式民主制度“系統性”地喪失信心。法國和意大利均有72%的受訪者認為本國製度不管用,西班牙為67%,德國為62%,英國為60%,美國為57%。而中國的受訪者中,有30%信任本國的製度,47%持不確定態度,持負面態度的為23%。
西方國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製度“信任危機”,受訪民眾對社會和經濟問題存在多重恐懼
其次,“普通大眾”和“知情大眾”對於上述四個方面的信任度差距由2012年的9%上升到2017年的15%。這種分化在2016年經歷脫歐公投的英國和總統大選的美國體現地更加明顯,兩者差距分別為19%和21%。但同時,焦慮的情緒並不限於“普通大眾”,那些處在社會頂層的群體對未來也感到迷茫,接近一半的“有識公眾”也認為製度不管用。
“普通大眾”和“知情大眾”對於上述四個方面的信任度差距,由2012年的9%上升到2017年的15%
近半“有識公眾”對製度的失望
愛德曼公司今年報告的結論是“全球信任爆裂”("global implosion of trust")。報告稱,被調查的28個國家和地區中,21個的總體信任度今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平均信任度水平從2016年的50%下跌至今年的47%。受訪者對政府機構、商業組織、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的信任度都下降了。愛德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愛德曼(Richard Edelman)表示,“全球信任危機的影響深遠。它始於2008年的大衰退,全球化和技術變革進一步削弱了民眾對全球性機構的信任。民眾脫離精英的控制,結果就是惡性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
報告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包括腐敗、社會價值被顛覆、湧入的移民、快速的科技創新步伐和全球化。越來越多的民眾擔心失業,對政客和腐敗不滿,對媒體和非政府組織愈發不信任。
圖博館
據介紹,這是愛德曼公司第17次發布年度信任度調查。本次調查在2016年10月13日至11月16日進行。這次調查包含六大洲的28個國家和地區。亞洲:中國、中國香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印度、阿聯酋、土耳其;歐洲: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荷蘭、瑞典、波蘭、俄羅斯;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非洲:南非;大洋洲:澳大利亞。
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受訪者都包括18歲以上的“普通大眾”和“有識公眾”(即留意新聞的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其中美國和中國受訪的“有識公眾”為500名,其他國家和地區為200名。據介紹,“有識公眾”的標準是:年齡在25-64歲之間、受過大學教育、家庭收入在所處年齡段的前25%、留意新聞、關注商業話題和公共事務。
政府信任度調查中,中國受訪者對政府的信任度最高,達76%。南非受訪者對政府的信任度最低,只有15%。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內部政變和暴恐不斷、周邊局勢動盪不安的土耳其,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保持在51%的較高水平。受難民問題衝擊、歐債危機影響的歐盟國家的受訪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普遍較低,其中德國僅為38%。
對企業的調查顯示,企業處於“不被信任的邊緣”。18個國家和地區民眾對企業的信任度下跌。其中,韓國企業的信任度排名最低,為29%;中國企業的信任度排名第四,為67%。
但是,75%的受訪者支持企業採取“特殊”行動,兼顧企業利潤和改善所在社區的經濟和社會狀況。
和企業相比,民眾對非政府組織的信任度更低。調查顯示,21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非政府組織的信任度下滑。其中,俄羅斯受訪者對非政府組織信任度排名墊底,為21%;中國受訪者對非政府組織信任度排名第6,為61%,和2016年相比下降10%。
17個國家的受訪者對媒體的信任度跌到歷史低點,平均值僅為43%。土耳其的媒體可信度最低,僅為25%。傳媒大國美國和英國的受訪者對媒體的信任度分別為47%和32%,而美國的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受訪者對媒體的信任度下降了11%和10%。媒體公信力前三的國家分別為印尼(67%),印度(66%)和中國(65%)。
圖博館
世界幸福國家排名丹麥第1中國第83這個才是我們的真是數據...再見
戰忽局..反正你高興就好~~~寧願世界講中國倒數第一...我過我們的,你們排你們的
世界幸福國家排名不丹第1,破產的冰島排第三,菲律賓排名在中國之前,還真有把它當回事兒的。
對,只要中國排名不靠前的,都不用當回事,你高興就好
呵呵,只有中國排名靠後的才是真實,中國排名靠前就是黑幕是舞弊是造假,你高興就好
中國人的幸福觀也在不斷提高。而且中國人一直都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我們的後代肯定比父母要好,中國的父母都是在為後代打拼,這同西方的個人主義不同。其實任何時候普通中國人都是樂觀的人生態度,所以,這對中國的發展也是一個正能量。
我認為,下一代的前半生會比上一輩過得好,但是後半生會過得更慘。
那是你自己自甘墮落,不去努力不去工作就別怨這個社會,你的後代都是你這個德性有什麼辦法能怨誰?別說國家沒給你的機會,是你自己不好好把握不去努力!再說,像你這樣能有後代?
70後和80後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條件比現在差得多,下一代生活條件好也是當父母的創造出來的,難道一點自豪感都不讓發展中國家擁有嗎?
還能叫醒裝睡的人?
說話不能這麼不要臉。這個國家絕大數人拿著5000元以下工資。買不起房。結不起婚。
做人說話不可以這麼無恥。中國不是只有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5000可以過的很好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1_20_390300.shtml
愛德曼全球政府信任度調查:中國第一
全球最大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2017.1.16發布2017年度“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報告。受訪者被要求對本國政府、企業、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4個方面的信任度進行評價。對全球3.3萬名民眾的調查顯示,中國受訪者對政府的信任度最高,達76%;上述四個方面的總體信任度,中國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對製度的信心方面,西方國家出現了製度信任危機,受訪者對西式民主制度“系統性”地喪失信心;即使處於社會頂層的群體,也對製度失望,對未來感到迷茫。
圖博館
德媒稱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幾年間生活質量飛躍
德國《世界報》2017.1.18稱,長期的經濟快速增長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大多滿足自己的經濟狀況並對未來表示樂觀,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在發展是在飛躍。因此,衡量各國民眾滿意度的學者們從好幾年前起就把中國人選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外界對中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財富和大量機會的新興工業國家的內部視角。另一種是確信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的富裕社會的外部視角。但後者忘記了用樂觀的眼光看待未來。
而孫寧開車穿過北京北部時對變化展示出來的那種近乎純真的樂趣在中國隨處可見。
報導稱,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在發展是在飛躍:從土坯房到有衛生間的公寓,從自行車到高鐵,從沒有固定電話的時代到手機微信。進步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那不是用了一代人的時間,而是在幾年之內。
因此毫不奇怪,衡量各國民眾滿意度的學者們從好幾年前起就把中國人選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報導稱,五分之四的中國人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比自己過得更好。這與歐洲和美國形成鮮明對比。那裡的大多數人經常在民調中承認,預期自己後代的生活將變得更差。
有這樣的擔憂源自:上世紀80年代有核武器和酸雨,上世紀90年代有高失業率,今天有人口結構巨變。恐懼在改變,但懷疑態度卻一直保留。
報導稱,德國應該多一丁點中國味,多一些樂觀和改變的意願,或者多一絲冒險精神。那不僅會讓德國變得更幸福,而且也將釋放社會和經濟能量。
回應
最近盛行拿錯劇本?哦買尬德,德媒竟然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德媒不是最反華的嗎,我國西部人民不是在吃草嗎,中部人民在吃土,東部人民在喝西北風,只有十萬權貴喝得起可樂,火車站吃個泡麵都被人圍觀,怎麼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呢,我一定看的是假德媒。不過玩笑歸玩笑,還是要正視,外媒對中國態度轉變的背後是中國日漸強大的國力。
你德要堅持人權理念,堅定引進難民一百年不動搖!不要學兔子!
外國媒體真有意思 不是抹黑就是捧殺 這是看到川普上台了沒有人投資你們來討好中國了?要么成了最慘要么最幸福 不帶這麼編的 怪不得川普說CNN是假新聞 德媒也好不到哪去
圖博館
當年第一次來中國時,還是一片荒地的奧運建築和盤古廣場,已經是五座龍形大樓,一個比一個炫目。
幾年來,北京建起了許多新樓。 Chase的父親曾說中國計劃三年內建造超過曼哈頓島三倍的樓房,也就是每三年造出一個新紐約市,父親對這個計劃的實現深信不疑。
因為奧運會,北京的高鐵火車站也已投入使用,北京開往天津的列車最高時速可達330公里/小時,全程只需要三十分鐘多一點。 火車的票價也很便宜,只有58元,這是紐約到華盛頓票價的不到二十分之一。
天津的火車站也是嶄新的,站在這裡,Chase感覺自己像是站在一個新興的歐洲工業城市。
Chase此行的目的是尋找博偉,而博偉正在夏日驕陽下的一個靠近網球場的建築工地上,認真砌牆。 最終,Chase選擇默默離去。
全文結束。
在2013年《美麗的國家》出版時,作者約翰•蘭多夫•桑頓接受光明日報採訪時表示,寫作此書的目的,不僅因為喜歡閱讀和寫作,更因為中國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我想寫一部書,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國家。這也是我和家人商議將《美麗的國家》一書首發選在中國的原因。”
北京青少年網球隊的訓練生活,讓桑頓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來自社會基層的網球少年身上的職業素養、成熟穩重和進取心。 “他們對自己熱愛的運動非常專注,帶給我很多啟發。我認為任何一個社會,只要有如此努力奮進的年輕一代,必然會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桑頓的父親一直堅信中美關係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桑頓深受其父親影響,他希望自己的書能夠使中國讀者了解美國人,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即便是微小的促進也好。
回應
這個作者的父親才是絕頂的聰明人,因為他的孩子來到中國可以享受那種幾乎永遠的一等公民的待遇,這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有無限的好處。號稱聰明的移民美國的國人,卻是最愚蠢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的後代到了美國,將幾乎永遠的享受二等公民的待遇,這對後代一生的成長有無限的傷害。兩相對比,高下立現。
我喜歡看歪果仁寫書,但不喜歡他們看中國高高在上的視角
我上的大學比較偏遠,在西北,那會兒還是12年,經常有美國人擠到學校做文化交流,擠進去練聽力結果就听他們控訴我們政府沒有人權,我們過得如何水深火熱,莫名其妙接收一堆同情的眼神真是讓人很想掀桌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1-20/doc-ifxzuswr9664833.shtml
圖博館
“當你想要了解中國的時候,他說當前最重要的前二十條問題都是如何保持國內和平穩定。每當要分析中國的時候,永遠要記得這一點。中國就像一艘巨大的戰艦,沒辦法輕易地改變航向。不管做什麼都要放慢速度,三思而後行。因為幾乎沒有可以犯錯誤的餘地。”
他的父親告訴他,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網絡,技術發展之快以至於有些人從沒有電話,一下就有了手機。
回家路上,到處都是“盜版DVD”,剛剛在美國播完的美劇,要等兩三個月才發售DVD,而在這裡就已經可以買到了,售價只相當於北美的十分之一。
網購也開始出現,“在中國,工作強度的增長十分迅速,每個人都需要至少兩三件工作用的百色T卹,最便宜的方式就是網購了。”
Chase對中國的印像還有擁擠的交通,糟糕的空氣,無處不在的山寨仿貨……
除此之外,在中國的日子裡,Chase節假日參觀故宮、去天津吃狗不理包子、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到798藝術區走訪畫室,體驗中國文化。
其中無比美味的狗不理包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老闆為狗不理取了個英文名“Go Believe”時,他舉雙手贊成。
《美麗的國家》封底
全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Chase和網球隊裡最有天賦最有實力的男孩博偉建立的深厚友誼。 Chase看到博偉受到新舊中國價值觀的衝擊,在墨守成規和別創新格中的糾結。
Chase對中國網球少年過早職業化、中國大學不像美國那樣青睞優秀網球選手感到困惑,對陳舊的訓練體系和過時的教練理念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美國,他(博偉)是每一個網球教練都夢寐以求的那種選手——既有天賦又如痴如醉。但在中國不是這樣,博偉被抓到違反規定(偷偷到資料室看比賽視頻),不管他的動機是好是壞,都沒有破例的可能”。
這本書終止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 離開北京3年之後,因為其父親受邀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主人公Chase故地重遊。 無與倫比的一屆奧運會震驚世界,北京乃至中國的巨變令人瞠目。
落地的新機場是為奧運特地建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場。 機場的設計指標是滿足2020年,每天客流量能夠達到5000萬人次,這個數字已經和英國的總人口相當。 作者桑頓還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首都機場的設計者、英國著名設計師諾曼福斯特爵士,曾向那些出席奧運開幕式的外國嘉賓訴說“中國人在3年裡完成英國人12年也完不成的工程”。
圖博館
這本書出版於2013年,是一本完全發生在中國、講述中國故事的小說,作者是90後約翰•蘭多夫•桑頓。 2004年,14歲的他來到中國遊學一年,學習中文和“空降”到北京市青少年網球隊訓練網球。 7年之後,桑頓根據此段在中國的經歷完成了這本小說。
這個作者名不見經傳,但是他的父親,約翰•桑頓,卻是高盛的前總裁,後又執教清華大學,一直致力於中美關係問題的研究,曾被認為是駐華大使的熱門人選。
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魔力,連特朗普都要在案頭放一本? 也許特朗普正是通過這本書來了解中國。
小編特地買了一本,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筆下的中國。
其實故事相當簡單,一位14歲美國少年Chase來到中國北京,與北京青少年網球隊一起訓練一年。 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一群可愛的中國小伙伴,跟教練鬥智斗勇,吃狗不理包子、逛北京胡同……
全書以一個外國少年的視角,記錄在中國的各種生活。
故事開始,因為其父親的關係,剛來到中國的Chase暫住在北京一劉姓人家,體驗了一把中國頂級富豪的生活。
“有錢”這是他對這家人的第一感覺。
這個劉先生的豪宅,由三套公寓打通,當Chase在劉先生的家裡,看到一間屋子的正中央有一隻純白色的浴盆,他對此感到非常驚異。
這種富豪的生活,從這套公寓的鑰匙也可窺見一二。
這套公寓只有一把鑰匙,由他們的貼身保鏢掌管。 這把鑰匙從來不離開這棟屋子,除非是他們舉家出門度假,才會由劉先生帶著。 聽起來,北京似乎很不安全。
但是Chase呆在北京的那些個日子裡,從來沒能分清是否有危險存在,他從未聽聞有關綁架或者搶劫的新聞發生,不過他無法確定那究竟是沒有發生,還是沒被報導出來。
在中國最大的國家級訓練中心的體育館,Chase發現角落裡是胡亂堆疊的槓鈴片,兩三張舉重練習凳,一台多用途機,卻沒有跑步機、自行車、橢圓機和任何一樣現代化運動設備,而在他看來,美國一些經濟型酒店小健身房裡的運動器械設備甚至都比這個國家級的綜合訓練場所來得更先進些。
Chase還看到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事物,而他的父親也算是他了解中國的導師。
圖博館
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去改善,不是靠別人的救濟來改善,中國現在是自己創造財富最好的時期,自己不把握也怨不得別人。
要想全面改善超越,就先要局部領先突破,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在現有條件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真去了你就知道了,光看到美國的好了,不好一點沒說!
看起來是關心民生,其實呢?要不你是啥都不懂,要不就是別有用心。
國家直接撥款給你就有關係了,科技發展跟任何人都有關係,因為你也可能用上。
你說這番話我能理解為醋罈子打了嗎?!你太小瞧中國老百姓的智商了!還超算無用,呵呵,美國逗比都是你這樣的智商嗎?!演技太差,你還是回你自己的狗國享受生活去吧,別再出來丟人現眼了!
然而工資還沒漲,我還買不起房
呵呵……指漲工資買房?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好日子是自己奮鬥來的!畢竟想在世界上還沒很少聽說過 哪個國家 給 對社會國家 沒有一點貢獻的人 免費提供住房的!當然收容所是 另外一種方式…………
呵呵!人民生活要國家改善麼?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不要怪祖國這個那個!祖國是你堅強的後盾!但不可能無償的去養些廢物!美國好?呵呵!估計到美國你連住房那一些列的稅都交不起……美國也沒有餘糧去養那些 ,只想不勞而獲!只想坐享其成的垃圾…………
美國社會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經過了上百年的資本原始積累,經過了一戰、二戰兩邊賣軍火的暴利,經過近百年的科技領先才能達到現在這樣。中國要想追上美國,就需要跑的更快,付出的也更多,如果你想體驗第二超過第一的成就感,大家就一起努力,如果想吃現成的,就移民去美國,去感受一下被超越的,上錯船的感覺。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1-20/doc-ifxzuswr9650526.shtml
特朗普辦公室那本跟中國有關的書到底講了什麼
白宮的新主人特朗普,就要入主白宮。在這之前,許多媒體獲得了參觀特朗普大樓的機會,也得以窺見特朗普辦公室擺設的秘密。
2017.1.17,英國《每日郵報》詳細解讀了特朗普桌上的物品和牆上的畫框。 在這15件物品,第一個就和中國有關。就是這本書——《美麗的國家》。
《美麗的國家》英文版
圖博館
相關新聞
天河二号计算能力将升级至10亿亿次/秒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級計算機。而中國接受了挑戰--11月,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回應
核心器件是國產的嗎?不知道在驕傲什麼?
你有多久沒看新聞了?現在的世界第一,用的就是我們自主的cpu啊。
哦 用的是哪一款啊 普及了嗎 來說說
井底之蛙,還活在上個世紀呢,看來你連自己百度都不會,就知道吃別人嚼過吐給你的東西
還百度?能信嗎?谷歌好過
哈哈哈!自卑狗!慕洋犬!嫌家犬!
不要 侮辱狗
幾十年時間,在我們之上的國家20個,在我們之下的國家近200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關鍵是過程中你做了啥?過的不如意,天天噴?你還是有功勞的,繁衍後代。哈哈哈哈
繁衍的都是些低智商的後代?這就是功勞?
他這可不是功勞!而是在給國家增加負擔!
中國人現在最缺的不是錢,也不是人,更不是技術。而是被遺忘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自信。
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全宇宙第一對中國百姓沒半毛錢關緊,計算機運算速度再快也沒改善國人生活狀態。什麼時候我們的民生工程能接近美國就是最大的福音
呵呵,人類的進步就被你忽視了,目光短淺, 計算機計算速度快意味著很多很多東西, 方方面面,比如天氣預報更精確,工業金屬製品更優異,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 你無法理解。超算無處不在,舉個簡單的,你真以為你的手機上的導航、網購、物流、遊戲、微信支付、支付寶、網上銀行、證券交易等等功能是因為你的手機運算快?其實都是雲計算,而云計算的支持平台就是超算。都是手機把你的需求通過網絡傳給超算,超算算完後再把結果傳給你的手機。
中國有最快的計算機又如何?我只希望中國普通百姓能過上物價低、住房有保障、醫療有保障、教育有保障的生活。中國百姓的生活,能有美國的1/10就滿足了。不要整天吹,吹有什麼用,多做實事吧,改善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
沒有高科技產品的支撐你就不要跟我談論這些福利待遇!歐美的福利好也是靠科技壟斷實現的!所以歐美人懂得科技領先的好處,才沒有你這樣這麼多的腦殘!
圖博館
奧巴馬為美國設定的2025年目標 卻被中國提前8年實現2017.1.20新浪軍事
雖然,中國進步的速度讓人有些目不暇接,但依然很多人不太自信。不自信歸不自信,但在中國有的是自信的中國人,他們的努力正在加速中國進步。這不,很快,中國就將在今年底擁有運算速度達百億億次每秒的超級計算機了!
毫無疑問,這又將是世界第一,而且是短期內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追得上的世界第一!事實上,在超級計算機領域中國已經霸占第一很多年了,現在世界第一和第二都是中國,在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中國所佔數量去年也超過美國成了世界第一。
2015年7月底,當中國再次蟬聯超級計算機冠軍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很不服氣,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在2025年造出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計算速度達到每秒100億億次。而在當時,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系統是剛剛獲得世界冠軍的中國“天河二號”,其計算速度的峰值才只有5.49億億次。
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也稱“E級超算”,被全世界公認為“超算界的下一頂皇冠”,將在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危機、污染和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上發揮巨大作用。
在奧巴馬看來,比當時中國運算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運算峰值幾乎快20倍,咱10年時間總可以研製出來吧,他相信中國10年時間不可能將超級計算機的速度提升20倍,所以他才下了這樣的行政命令。由於不作老二是美國的國家信仰,所以奧巴馬才下這樣的行政命令,他相信10年之後美國就能重返世界第一。所以,他堅信美國在10年後能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百億億次運算速度的超級計算機。
為啥奧巴馬寄望10年成功的事中國祇用兩三年就能實現?難道是美國的科技實力不夠強?錢不夠多?都不是,美國綜合國力、科技實力、經濟實力都比中國強大,美國之所以在超級計算機的發展方面落後而來中國,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的體制優於美國。中國的舉國體制可以將最優秀的人才和物力聚集起來,然後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美國則不同,美國靠市場化推動,市場化要靠需求,當美國需求沒那麼大的時候市場動力自然就弱了。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體制方面的確比美國有優勢。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會有更多領域超過美國,而美國的體制機制劣勢會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
圖博館
韓寒電影《乘風破浪》插曲使用劉家昌《在雨中》被指侵權 韓寒:通過華納授權
韓寒又拍電影了,但前腳剛發布了定檔預告片,後腳就因引用了劉家昌的一首《在雨中》而惹出了個侵權的風波。
2016.12.29日,台灣著名音樂人劉家昌在微博向韓寒喊話,要求給個回复。他寫道:您是國內知名作家,用我的歌是我的榮幸,在我微博回憶錄第一集我就提到中國不尊重版權,用做公益,我不講話,商業用途起碼要打聲招呼,我的粉絲發來您的廣告,唱的《在雨中》詞、曲都是我寫的,您非但不打招呼,還將我的歌詞掛了別人的名字,您寫的書我掛了別人的名字來賣,您會如何處理,請回复。
在看到劉家昌的質疑微博後,韓寒先是找了同事以及華納唱片確認歌曲的授權,並承諾將在第一時間反饋信息。
但劉家昌卻表示自己在創作《在雨中》時,台灣的華納音樂還沒成立,還放話說,“華納是我這一生見過最無恥的唱片公司,我跟他們交過手,一群奴才伺候洋人,他們跟我無關,版權是我的,送給您用,不收費。”
場面一度很尷尬,吃瓜群眾表示看不懂這齣戲啊。
好在,半個小時後,確認完信息的韓寒終於在微博致歉。
然而,韓寒在致歉的同時兩次提及了百度百科與蝦米音樂,希望這些個網站能更正錯誤信息。
面對這場版權風波,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劉家昌,支持版權。
而另一邊,一些資深韓粉則更願意相信這都是個誤會。
回應
習慣了,改不了!
韓2這是習慣成自然。
韓寒開餐廳欠人家的錢還了沒有,這個錢還不還上才考驗人品哦。
他就是“盜版”發家的
韓寒拿別人的作品來發表不是常態麼?
弱弱的問一聲,韓寒拿了哪個人的作品來發表?
你應該問韓寒發表的哪篇作品是他自己寫的。這樣,名單可以短一點。
韓2還以為每個人都像他爸爸一樣,可以任由韓2安名字作作品的作者。韓2有一部作品,在他20多的時候,書中寫“回顧這幾十年”。嘿嘿,就知道不是誰寫的了。
到底他爹是代筆這事兒有確鑿證據沒?難道非要他爹掛了才能露原形?
只看過《三重門》,記得寫的不怎麼樣,這人真的是作家嗎?他的作品還沒有他的新概念作文留給我的印象深。
《三重門》我讀了三遍,但都是開頭。每次都下決心讀下去,但是做不到。
圖博館
回應
很多人看不到、也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即年輕一代更優秀。
他們倚老賣老,拿著專屬於他們的情懷、生活觀念和暫時比年輕人更多的生活經驗,去把年輕人批評得一無是處。那些嚷嚷著“世風日下嘍,現在這些年輕人讓人沒眼看嘍,這國家藥丸嘍”的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而現代中國的變化太快了,要在幾十年間把人家西方幾百年的進程弄完,導致70後、80後、90後、95後、00後、05後……都頗有不同,以前好歹十年一代,現在五年都要換一代了。這麼多“不同時代”的人都在同一個急速前進的社會中碰撞,所以就充滿那些老人的“藥丸”聲了,他們在無法避免地衰老。
當拋開生活觀念,真的從技能才華方面比較起來,從平均方面而言,老人們就會暗中發現:咦,不對啊,他們怎麼會這個?會那個?會彈鋼琴,會畫畫,會唱歌,會體育……他們幾歲大就去過好幾個城市,甚至好幾個國家……他們談及西方不再是“國外的月亮特別圓”,他們為什麼在微笑,要笑成那個討厭的樣子,他們以為他們懂些什麼啊……他們沒有去挖過蚯蚓,沒有種過番薯,沒有和小伙伴們在地上跳過飛機,他們沒捱過苦,他們沒有情懷……靠!我真想教訓他們,可是他們長得好高大啊,怎麼回事?怎麼現在的娃兒都長這麼高大,一個個那麼大種……
可悲!作為一個沿海發達地區的90年生人,就已經有了些這種可悲的感受。我們這代人還沒有完全長大,走在社會的前頭,就已經被社會拋在後頭了。中國這些新生代太快了!他們真的趕上了好時代。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這一代代人所努力的不就是為了這樣的結果嗎?給我的孩子、我們國家的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受到最好的教育,讓中國少年越來越強。現在我們做到了,年輕人們一代勝於一代,他們更強壯、更健康、更有才華、更有見識、更有素質、更優秀。我們做到了,只不過尚未衰老的舊一代,只還是有點兒自憐。我們早生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2_10_383672.shtml
圖博館
B站董事長:95後00後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2016-12-10澎湃新聞網
以二次元動漫在互聯網世界裡打開一席之地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又稱B站),似乎已經不滿足於佔領年輕一代亞文化視聽娛樂的市場。
12月8日,在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在發言中表示,人們對於現在95後的年輕人喜愛的網絡文化普遍存在誤解,能吸引95後、00後的不是“錐子臉網紅”,走心不媚俗也可以把流量做起來。
陳睿認為,從B站可以看出95後和00後這一代的用戶是真正具備文化自信的一代,他們從小見多識廣,有了更多的知識才會自信;其次,他們的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從小接受了非常好的人文教育;並且擁有道德自律,在道德水准上優於更年長的觀眾。
12月2日,百度公佈了百度沸點2016中國區搜索排行榜,其中“嗶哩嗶哩”位列中國地區00後熱搜詞首位。
“當提起嗶哩嗶哩的時候大家首先想到什麼?二次元、彈幕、小學生等等,這些標記是有道理的。” 陳睿說道,“在我們1億的活躍用戶裡邊,25歲以上的用戶不到10%,我們大量的用戶應該是90後、95後以及00後的用戶。”
儘管用戶以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為主,但B站已經不僅僅是二次元亞文化的陣地,熱門內容向優質的主流文化產品靠攏的趨勢顯現。
陳睿在演講中列舉了一些嗶哩嗶哩上當下最熱的視頻節目:據他介紹,目前B站上播放最高的視頻是一個叫千本櫻的女生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去彈奏動漫音樂。
B站up主咬人貓投遞的舞蹈《極樂淨土》,目前點擊量已經超過500萬
而一部B站參與製作的現象級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實際講的是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發展的歷史,其內容經過黨史研究室監修,看似枯燥卻受到大量年輕人喜愛,其貼吧熱度超過了《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
另外,此前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其中的一個被拍攝對象——修鐘錶的王津師傅成為了“B站男神”。之後,B站又參與投資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電影版。
“確實以現在的紀錄片市場應該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我相信喜歡這個片子的用戶在大熒幕上看到,他們心裡面會非常高興的。”陳睿說。
圖博館
B站董事長:95後00後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2016-12-10澎湃新聞網
以二次元動漫在互聯網世界裡打開一席之地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又稱B站),似乎已經不滿足於佔領年輕一代亞文化視聽娛樂的市場。
12月8日,在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董事長陳睿在發言中表示,人們對於現在95後的年輕人喜愛的網絡文化普遍存在誤解,能吸引95後、00後的不是“錐子臉網紅”,走心不媚俗也可以把流量做起來。
陳睿認為,從B站可以看出95後和00後這一代的用戶是真正具備文化自信的一代,他們從小見多識廣,有了更多的知識才會自信;其次,他們的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從小接受了非常好的人文教育;並且擁有道德自律,在道德水准上優於更年長的觀眾。
12月2日,百度公佈了百度沸點2016中國區搜索排行榜,其中“嗶哩嗶哩”位列中國地區00後熱搜詞首位。
“當提起嗶哩嗶哩的時候大家首先想到什麼?二次元、彈幕、小學生等等,這些標記是有道理的。” 陳睿說道,“在我們1億的活躍用戶裡邊,25歲以上的用戶不到10%,我們大量的用戶應該是90後、95後以及00後的用戶。”
儘管用戶以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為主,但B站已經不僅僅是二次元亞文化的陣地,熱門內容向優質的主流文化產品靠攏的趨勢顯現。
陳睿在演講中列舉了一些嗶哩嗶哩上當下最熱的視頻節目:據他介紹,目前B站上播放最高的視頻是一個叫千本櫻的女生用中國的民族樂器去彈奏動漫音樂。
B站up主咬人貓投遞的舞蹈《極樂淨土》,目前點擊量已經超過500萬
而一部B站參與製作的現象級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實際講的是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發展的歷史,其內容經過黨史研究室監修,看似枯燥卻受到大量年輕人喜愛,其貼吧熱度超過了《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
另外,此前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讓其中的一個被拍攝對象——修鐘錶的王津師傅成為了“B站男神”。之後,B站又參與投資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電影版。
“確實以現在的紀錄片市場應該賺不了什麼錢,但是我相信喜歡這個片子的用戶在大熒幕上看到,他們心裡面會非常高興的。”陳睿說。
圖博館
90後雙11最愛買什麼?70後、80後側目2016-11-13 快科技
對於已經結束的雙11來說,你都買了什麼?
現在,阿里巴巴送出了一份有意思的統計,那就是70後、80後以及90後都愛買什麼?在雙十一全球狂歡節中,倘若將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賣出的安全套摞起來,總高近9500米,比珠峰(8844.43米)還要高出600多米。
從年齡層面劃分,雙十一當天,70後、80後在天貓醫藥購買件數最多的均是枸杞類商品,90後購買件數最多的商品則是安全套。
看到這樣的統計,你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回應
說明生孩子太嚇人了
新一代終於吸取到80後未婚生子的教訓。
港媒:雙十一與快遞員:是他們掙加班費的大好時機
香港《南華早報》2016.11.13.文章,原題:對害怕光棍節的快遞員來說,此後一周是掙加班費的大好時機 對林振輝(音)來說,2016年最忙的一天到來了。估計有268萬名快遞員要把今年光棍節購物狂潮中產生的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作為他們的一員,林周六早上5時起床,工作了19個小時,投送了數百個包裹,是平時工作量的兩倍。“有這樣的購物日我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我有更多工作要做,能掙更多錢。”他11月份工資能提高到8000元,比平時高出1/3,比上海藍領工人平均工資高40%。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在網上購物,過去3年快遞生意一直很好,林掙到的錢能過上體面生活。林每天要加班6小時,平均投送約200個包裹,“很多人說乾快遞工資高,但這活兒很辛苦。”
回應
我的包裹從11開始就說已經打包了,但是到14號都沒有發出來,這是快遞應該有的速度嗎?
我有9個包裹,目前收到5個,還有兩個在旅途,另有倆大件還沒發貨,承諾一周內發。一切還算好。
圖博館
順我者贊,逆我者噴。去年天津爆炸,馬雲微博下的評論也跟著炸了。鍵盤俠化身道德品質至上的“聖母”,指責馬爸爸賺了幾十億、買了十幾套別墅,居然不捐款一個億!你對得住人民群眾,對得住黨和國家嗎?為富不仁,真是可笑、膚淺、庸俗至極!
到了祖國母親的生日,舉國群眾都飽含熱淚地守著電視看閱兵,偏偏有些不識趣的明星,不是秀恩愛,就是曬萌娃。這在古代可不是小罪,於是一群頭腦已經返古的鍵盤俠又轉移戰場,包圍一眾明星。在這些莫名其妙的罵戰中,鍵盤俠從來不會輸。
不是沒有明白是非的人,但明白是非的人根本幹不過鍵盤俠。因為鍵盤俠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目的是想讓中國人都變成反智的怪物,趕走講道理的謙謙君子。首先,用強盜邏輯故意挑刺兒。當你找到漏洞,道理上站穩腳跟,以為要大獲全勝的時候,鍵盤俠就使出第二招:竊取群聊表情包中的創意,對你進行人身攻擊,直到你跪下來喊他爸爸。
明白是非的人根本幹不過鍵盤俠。
打不過鍵盤俠,跑了就有用嗎?
不是每個君子都是軟柿子,人總有被惹毛的時候。但鍵盤俠的強大就在於,你要認真算賬的時候,他倒賴皮了。其中一招,便是貼標籤。
跟鍵盤俠較真,可能要被氣炸。
中國網絡環境中的鍵盤俠,就像《釜山行》裡的殭屍怪。一個不小心,理客中就會被鍵盤俠的病毒傳染。面對“暴力解決一切”的殭屍怪,正常人如何應戰?
一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比如今年喬任梁去世,被暴力言論綁架的井柏然,不堪重負,寫下了“微博再見”。在鍵盤殭屍趕來之前,僥倖撤退。雖然心有餘悸,好歹算平安大吉。此舉能快速“止損”,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放縱了鍵盤俠的惡行。
二是“頂硬上”,跟殭屍怪掐架。若不小心用力過猛,把殭屍怪打殘了,原來力挺正義的吃瓜群眾便會見風使舵,成了殭屍怪的幫兇,再次給正常人貼上標籤:“玻璃心”和“太認真”。此舉風險很高,如果不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三寸不爛之舌,建議三思而後行。
跟鍵盤俠理論前,請三思。
2015年6月,英國兩名男子因在facebook上用拳頭、手槍、救護車等威脅性emoji鬥狠,被警方起訴,稱最高可判刑五年。在英國,用人畜無害的emoji鬥狠都會被抓,然而中國的鍵盤俠到處開戰、隨意侮辱他人,卻相安無事。這就是優越性。
王小波說,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集三大邪惡於一身的鍵盤俠,正在加速散播這些病毒,使語言貧乏,使思想激進,使真正的道德價值被一個個誇張的表情包所蒙蔽。
圖博館
鍵盤俠的三大原罪:低智、偏執、思想貧乏2016-11-10馬克琦
今時今日,純文字聊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了,沒有足夠的表情包儲存量,根本沒法在群裡說話。於是,賤萌黃暴的真人表情包應運而生,徹底改變了互聯網的語言生態。
網上的辯論不再討論觀點,而是鬥圖。你扔一輪川普表情包,我發幾張希拉里大笑圖,既像是扔炸彈一樣好不熱鬧,又像是扔糖果,見到好玩的表情包就收藏起來。
做人嘛,最緊要開心。生活那麼混蛋,還不許發幾個表情,說幾句髒話?但有一群人的鴻鵠之志可遠大了,你收藏表情只是為了在斗圖大戰中獲勝,他們收藏表情可是為了在網絡罵戰中把不同意見者往死裡懟。
他們的信條是:做人,最緊要“自己開心”。
鍵盤俠總能出其不意地鑽出來懟你一把。
鬥圖與罵戰,沒什麼不同
比起用文字聊天,現在的人更喜歡用表情對話。跟朋友聊嗨了,發點賤萌表情來活躍氣氛。異性之間,用小污圖試探底線,搞搞曖昧,也是常有之事。
形像不是賤萌就是猥瑣,配文則天馬行空,可以狂拽炫酷吊炸天,可以一言不合就開車。鬥圖的人都知道,表情包的尺度越大,內容越囂張,說明這朋友越聊得來。大家也明白,不正經的東西,要用戲謔的態度對待。一講邏輯,你就輸了。一旦認真,樂趣全無。
某系列表情包。
不過,如果只把表情包當作社交神器,那你還是圖樣。殊不知,潛伏在各大社交媒體和網站的鍵盤俠們,就是從表情包的配文中吸收精華的。他們自認是正義的化身,能夠睥睨天下,傲視眾生。Papi醬在吐槽鍵盤俠的視頻中說,網絡是他們的保護色,鍵盤是他們的武器。
其實,鍵盤只是發射器,表情包才是他們的必殺技。
回想今年年初的帝吧出戰facebook,不少人拿著一堆“我們一條狗的粉絲也比你們人口多”“還不跪下來喊大陸爸爸”的圖片去嘲諷對岸網友。一場自說自話的鬧劇,是鍵盤俠的狂歡派對,於兩岸交流毫無益處。如果有誰把佔領facebook看作是一次表達民族情感的正義之戰,我們只能感嘆:鍵盤俠的意淫技能簡直滿分。
鍵盤只是發射器,表情包才是鍵盤俠的必殺技。
強盜邏輯,狂噴就行
圖博館
《我的美女老板》小說
http://tw.9pwx.com/list/20229/index.html
《我的美女老板》電視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52cBDTYGbX72lF1qo0os9gfFvKCHC2Ql
《我的美女老板》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_3nXNSQvg
2008 《我的美女老板》20集電視劇_百度百科
該劇根據網絡同名小說《我的美女老闆》改編而成的,由導演張新建執導,女主角何雅由隋俊波扮演,男主角王宇由齊奎扮演,雙胞胎徐氏兄弟由高雲翔扮演。
劇情簡介
出身草根的小程序員王宇(齊奎飾),默默承擔著供妹妹讀大學和貼補家用的重擔,事業和愛情都一無起色。一場誤會令他結識了蠻不講理、心地善良的美女何雅(隋俊波飾),並被其再三戲弄,但王宇身上的優秀品質卻暗中打動了何雅。“四有新人”徐世傑(高雲翔飾)對何雅展開愛情攻勢,令王宇更加望而卻步。鄰家女孩楊曉蘭(梁琳琳飾)與王宇的交往,使得何雅又氣又急。接踵而來的厄運是否會離間兩人關係?一場場誤會是否會使這對歡喜冤家分離?
《我的美女老板》電影_百度百科
《我的美女老闆》是由北京星光燦爛影視公司出品的愛情片,由李虹執導,何潤東、景甜領銜主演。該片於2010.7.30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貧窮落魄的小職員大雄與身價過億的大老闆小愛之間的一段不打不相識的愛情故事。
圖博館
陝西西安:怕弄髒銀行地面,農民工脫鞋跪地取款
據華商報2016.10.27報導,大學生小張在西安市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一幕讓他動容:一農民工在進入銀行前,脫掉鞋子,然後跪著去ATM機前進行操作。農民工說,他的鞋太髒了,會弄髒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張說,很多人在看了這張照片後,覺得心酸的同時,對銀行保安提出了質疑,覺得保安有些冷漠。“其實不是這樣的。”小張解釋說,“其實保安也很好,他對農民工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可農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沒事,我一下就出來了!”然後就脫下了鞋。這一幕讓小張感到很溫暖,他說,農民工和銀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這則新聞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在不少網友看來,農民工脫鞋的行為才體現了“真正的素養”。
為此,有網友曬出了對比圖:與這位進城的農民工相比,一直號稱“素質高”的城里人卻經常作出不雅的舉動。
在某銀行等候大廳,一名男子脫鞋蹺腳扇扇子,一派悠然自得
一位去銀行辦業務的妹子脫鞋露出腳底
男子去銀行ATM機取錢,結果卡被吞了,暴怒下脫鞋猛砸機器十幾分鐘。事後,民警調查發現,男子的銀行卡並不屬於他本人,並且是一張已經被註銷的卡
不過,也有網友表達了質疑:這樣的行為有“作秀”之嫌。馬上,就有網友提出了反駁,認為上述質疑正是凸顯了心中對農民工的不屑。
同時,有網友認為,脫下鞋子就夠了,沒有必要再跪下,因為這事關尊嚴與平等。
回應
不給別人添麻煩,這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社會若由這樣的人組成,“和諧”這倆字就不需要了。
公知這三十年來一直各種吹國外素質怎麼怎麼好,最典型的就是說日本各種“不給人添麻煩”,接著就趁機掏出私貨~就算全民素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仍然有許許多多這樣默默無聞卻已經做到公知級國際標準的素質水平了。所以,不純粹存在文明低劣和人種低劣的問題,有物質基礎後自有人心向善的力量逐步解決這問題。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0_27_378556.shtml
圖博館
回應
很有人情味,真是最美麗的風景
無腦青年去了台灣,學會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騙子一個。去台灣開店騙錢吧。
講真,出了少數幾個菜品確實不錯,大都不好吃!這點屬於去了一次就不回去第二次的那種店!
金錢真是一塊試金石,看到沒有情懷、傲逆在金錢面前洗淨鉛華,露出原來本質,只不過一介商人,所以一切都是商品,欺騙初高中的朦朧少年永遠都是一筆好生意啊~
香港富豪在真人秀體驗貧窮生活 感嘆大陸鄉村比這還要好 2016-10-27
最近,一檔香港幾年前播出的真人秀節目《窮富豪大作戰》再度在網絡熱傳。在本期目中,節目組安排體驗清潔工的生活,住進1300港幣每月的豪華籠屋。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公共廁所的上方,住戶還利用僅有的空間加了一個隔間。面對此情此景,田北辰竟感嘆:“大陸的鄉村比這裡還要好,香港竟然變成這樣子。”
節目錄製結束後,田北辰投身於政治事業,他代表新民黨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結果成功以37808票當選。2016年立法會選舉,競選連任。
…............
香港
香港法官參選特首:港獨違憲 有責任為23條立法
人民日報海外版:勿讓一小撮人(港獨)辱沒了香港
回應
大陸鄉村?城里人都想成為鄉下人了
“都”字去掉。只能說,城里人想成為一二級城市邊上的鄉下人。太偏遠的鄉下,吸引力還是比較弱的。
有一句說一句,農村破地方比這還破多的是,我在東北旅遊就碰上只是挖一個坑的廁所。不要妄自尊大
我每次回鄉下外家,住的是二層小洋房,門口擺一茶几,擺上一杯熱茶,看遍地的稻香,望遠處高山西下的夕陽,你們港燦有這麼舒坦的生活?
你指的是沿海鄉村吧,這話太武斷,到內地再看看,有很多被遺棄之地。
內地我實在找不到1300港元每月這種廁所的。
圖博館
鄭博宇:如何轉變“天然獨”?北漂台灣青年這麼說
【2016.10.21,北京創業公社台灣驛站在中關村正式啟動,台灣“北漂”鄭博宇先生擔任總負責。這是鄭博宇與北京結下不解之緣的第七年。從09年第一次到北京,到16年在北京紮根,7年時間,起起伏伏,他始終相信北京能給他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致力於推動兩岸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與了解、緩解兩岸日益高漲的對立情緒。觀察者網有幸採訪鄭先生,同各位讀者分享他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
觀察者網:據我所知,台灣有一批年輕人很排斥“走出去”,推崇留在台灣享受“小確幸”,尤其討厭接觸大陸。而您似乎截然相反,從09年開始,幾乎每年都要到大陸來,並在畢業後決意留京工作。您為什麼會有和那些人截然不同的想法?
鄭博宇:其實和08年奧運會有關。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就會覺得,這個地方現在發展得很不錯,想過來看看。其實來大陸的台灣學生更多的選擇去上海,不過我更喜歡北京,因為自己喜歡歷史嘛,所以古都更有興趣。
.................
回應
“天然獨“這個詞就是洗腦術的一個符號,讓人們相信台獨是“天生”的,“自然”的。人的思想從來就沒有什麼“天然”的,都是培養出來的。
鄭博宇:“接觸大陸90後、00後之後,我的危機意識更強了。80後的大陸年輕人會跟你講,同宗同源,血濃於水。但是到了90後、00後,他們更務實。如果到最後,他們希望台灣統一的原因是台灣的戰略地位,而不是因為血濃於水的情感,這是比較可怕的。當感性的認識被理性的解讀替代,判斷事情的時候就會缺少感情,比較冷漠”。可惜,貓在島上的井蛙可不這麼想。
70後80後也越來越看清現實了
http://www.guancha.cn/zhengboyu/2016_10_28_378631.shtml
韓寒在杭州開的餐廳出事了:遭人舉橫幅討債2016-10-28
去年10月,韓寒在寧波開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因為無證經營被罰28萬。據都市快報10月27日報導,寧波的這家餐廳在上個月已經關門歇業,而餐廳卻拖欠了蔬菜、調料等供應商每家好幾十萬。26日,這些要債人來到了韓寒在杭州湖濱銀泰開的餐廳“很高興遇見你”門前,拉橫幅討債。
..............
圖博館
學會“共情”才能讓你的內容被更多人傳播!2016.10.14常寧.
前段時間,關於微信公號刷流量事件被討論的不亦樂乎,許多微信公號憑藉刷流量工具成為廣告商的新寵,並從中獲得巨大廣告收益。然而這件事卻反映出內容創業者面臨的矛盾問題:一方面,在內容創業紅利期漸漸遠去時,自己的微信公號如何通過真實的內容生產獲得較好的流量?如何讓內容獲得較高傳播量?另一方面,如果不能通過自身努力脫穎而出,那麼又如何獲取利益?是否靠捷徑就能獲取?
今年中秋節,新世相憑藉《為什麼中秋不想回家?請你和父親談談》再次刷爆微信朋友圈。這次是繼《四小時逃離北上廣》之後,又一次漂亮的內容營銷戰。如果說,與航班管家合作的《四小時逃離北上廣》在內容營銷傳播方面還稍顯青澀的話,那麼與科沃斯機器人合作的《為什麼中秋不想回家》系列則足足奠定了新世相“內容營銷代理商”的地位。
那麼,這些能夠在內容傳播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內容創作者,他們在內容營銷、內容傳播方面的方式和方法是什麼?
我們對一些內容傳播力較強、運營較為成功的內容公號進行長期跟踪研究後發現,它們在內容運作上有非常明顯的共通性,它們創作出的內容有一種共同的能力,那就是:共情。
一、共情是什麼?
二、信息內容中的“傳染物”會引發共情;共情會迅速引發分享傳播行為
三、共情在內容營銷傳播中是如何發力的?
四、內容營銷傳播並非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場持久戰!
我們提出以下內容營銷傳播的建議:
1、明確你的目標用戶是誰,他們的信息需求是什麼。
2、明確你的內容定位是什麼,將內容定位和目標用戶的信息需求結合考慮。
3、內容創作前,需先明確你的“傳染物”是什麼,你想傳遞什麼情緒、情感、觀點、態度、思想等?
4、創作傳播內容,當然,需要將你確定的“傳染物”按照你的行文風格和邏輯完美地鑲嵌在文字內容、視頻或圖片中。
5、在你的內容定位原則下輸出能滿足目標用戶需求(信息需求、心理需求或情感需求)的內容,你的內容才能夠被用戶理解、體會、感受和認可。
6、如果有可能,找到第一波輿論領袖,可以較為快速地幫你將帶有傳染物的內容擴散出去,以便打通社交關係通道,引起更多的共情。
當然,上述建議並不一定適合所有領域的情況,但可能值得參考。
圖博館
四、一萬年來誰著史,接下來就是他們說了算
調研設置了的最後一個題目是「你眼中的95後和70、80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有35.52%的受訪者表示,「獨立自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這個群體最大的特徵。
在接觸「95後群體」這個命題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身邊居然不存在這樣一個角色,對他們的特徵、喜好、習慣都來自於網絡以及媒體,這本身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隔絕。正如面聊對像說到的,「80後處事沉穩、思想向後,00後幼稚,張嘴閉嘴稱王稱霸,這些都是年齡引起的,根本就不算特殊群體的標籤」,給出這個結論的是一個1997年出生的姑娘。
而真正存在95後身上的另外一個很明顯的差異是,他們確實有更大的嚮往和更稀奇古怪的愛好。得益於社會經濟發展,95後出生的自然要80後的生活學習條件優越一些,而且更具備國際化的視野,還是按照這個姑娘的說法,「80後太喜歡懷舊了,但這不怪你們」。
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日常健身的習慣,18%的受訪者會為健身事項付費,包括私教、器材和裝備等。這個數據對一個80後出生的我來說還是很驚訝的,我讀書的時候只有網絡遊戲的依賴程度和付費率能達到這麼高的比例。
他們認為自己最喜歡的是玩,是旅遊,是一年一次的出國旅遊;他們願意自己通過興趣和愛好去規劃自己的時間;他們也會因為手機卡頓和內存問題卸載軟件,他們更想擁有一台iPhone,但是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兼職和努力來賺取。
她們對IKEA、無印良品、優質的淘寶店抱有好感;她們想過更有品質的生活,更物超所值的體驗;她們不願意早早進入穩定工作的狀態,還有更豐富的世界需要去經歷和體驗。仔細看來,這些和正在上升週期裡的互聯網用戶的特點有差異嗎?
回想下中國社會當年對80後有多少的微詞,並且非常不願意將社會發展的重擔交到這幫人手中,那麼今天媒體及大眾對95後在做的可能是同一件事。如果純粹是因為年齡的隔閡和閱歷的不同而導致群體特徵明顯,那麼這個觀念遲早要被抹平。就如畢業後我們一致拋棄了人人網一樣,遲早有一天,95後需要加越來越多的微信好友,沉迷更多的互聯網新鮮事物,在互聯網上的開銷也會越來越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款純粹去迎合95後群體的產品可能會面臨很尷尬的市場環境,因為並沒有明顯的特徵表明他們的需求有多麼的獨特。正如,「大媽」確實具備一定的群體特徵,但「跳廣場舞的大媽」和「為兒女婚事發愁的大媽」才可能是需求群體,「XX的95後」的XX才應該是需求所在。
圖博館
在這次調研中,想印證的其實是兩件事,第一,社交產品的吸引力到底在哪兒;第二,在95後群體是否存在陌生人社交這個剛需。當然,開頭也有提到,是用戶定義了產品,而非產品去圈用戶。那麼作為目標群體的95後也只能是樣本之一,如果真實存在完全異於80後、90後的需求,那麼迎合是必然的。 30.75%的受訪者表示,吸引他們留存在一款社交產品裡的主要原因是有圈子有話題,例舉是微博和QQ空間。25.57%的受訪者認為產品的功能一定要新穎獨特。17.07%的受訪者則表示自己沒有明確的需求需要去滿足,因為QQ和微信已經可以完全夠用了。
而針對陌生人社交,近六成的95後受訪者表示自己有過陌生人交友的機會,體驗來自QQ,偶爾會有人加好友,但無非就是客套幾句,能發展為熟人的並不多。同時,我例舉了今年來噴發的直播產品及陌生人視頻社交,有93.4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過和親朋好友視頻聊天的經歷,不到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和陌生人有過視頻聊天。他們對陌生人社交充滿了恐懼,對陌陌和探探的污名化表示理解,也不願意去嘗試;偶爾會聽到有校友在當主播,「聽起來不是很健康的行業」。
三、相信我,不是每個95後都花錢買手辦了
調研數據表明,95後群體的網絡消費習慣是購物、視頻會員、遊戲幣等。尤其是網購一項,佔比高達91%。不管是新疆的高中生還是山東的專科學生,都有過網購的經歷,且是網絡開銷的大頭。
要說存在「95後消費觀念」這件事,倒不如討論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跟曾經年輕過的70後、80後一樣,作為一個沒有獨立收入的學生群體,可自由支配的財富並不多。受訪者表示,日常開銷的佔比由高到低是:吃飯>學習支出>穿衣打扮>社交>旅遊。
如果以一個經濟問題去做考量的話,將受訪者當成獨立消費者,收入和支出才可以判斷其流通能力和價值。在調研群體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除了父母的生活費以外額外的收入。有332人從事了校外兼職和實習;有160人從事微商。有151人從事校園兼職,不外乎發傳單、送外賣等。面聊受訪者表示,很願意從事微商,來錢快,投入產出比高,只需要轉發朋友圈,不負責轉化,不會因此運營微信群及過多複雜的溝通。幾個從事微商的受訪者表示,月收入可以到千元的水平,不過掙得多花的自然不會少,服飾化妝是她們的首要支出。
圖博館
信息獲取
微博和百度貼吧是兩個符合媒體鼓吹和現實存在的案例,百度貼吧在95後人群中擁有超高的知名度和留存。大多數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百度貼吧里經常關注的是學校、知識類、明星吧等。可能因為PC上論壇的式微以及校內BBS的局限性,百度貼吧恰好滿足了95後用戶群體在移動端的論壇需求。當然,受訪者同時也表示,自己是那種只看不發的人。且對人氣超高的搞笑類、惡趣味類吧毫不關心。
微博的用戶也是經歷過一次反彈,從微信誕生、火爆到用戶增量觸頂,對包括娛樂、段子類信息有需求的用戶則又重新回到了微博,而95後一類對社交關係及明星偶像有著天然機敏性的用戶自然而然地轉變為微博的新增用戶。在我之前參與的一款新聞客戶端的調研中,有20位年齡、階層較為分散的受訪者也表示,微博的熱搜和熱門微博依然是他們每天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
而標稱擁有千萬級以上安裝的新聞客戶端、瀏覽器類產品在這批受訪95後群體中存在感非常之弱。優先通過新聞客戶端獲取資訊的受訪者僅為21.84%。同時,號稱專門為95後打造的新聞資訊產品,諸如「light」「蓋範」「熱門話題」等並不存在知名度,有幾位面聊受訪者甚至表示不理解「網易新聞」是什麼意思。而「騰訊新聞」的品牌知名度則是依靠微信和手機QQ裡的「插件形態」而存在。
社交產品
信息獲取的另外一個維度是微信公眾號和垂直網站。面談受訪者近乎偏執地聲明「不是每個95後都喜歡二次元」,對豆瓣、知乎等擁躉眾多的優秀web2.0產品也僅僅是有所耳聞。微信公眾號的處境則更加糟糕,優惠券、學校官方、校園內兼職信息是他們訂閱的主要公眾號。因為微信本身對這一群體的粘度並不是很高。
87.23%的受訪者表示優先會使用QQ,僅有9.03%的受訪者表示優先會使用微信,陌陌探探等陌生人交友軟件的滲透只有0.34%。理由是:「微信裡陌生人太多,朋友圈也不敢亂發。班級群、以前的好友都在QQ裡,自然要使用QQ了。」更不用說QQ還有一個能十足吸引年輕群體的利器,就是QQ秀。
正如易信和來往們的突圍失敗、微視小咖秀以及當下風起雲湧的直播產品的快速更迭一樣,社交產品到底需要怎樣的姿態,滿足用戶怎樣的需求才能突破上一代產品建立起來的護城河,這個問題是我們想深究的。
圖博館
一、正如80後幾乎變成了社會人,95後都在校園裡
受訪人數2,624人,其中生於1995年-1999年的佔比93.21%,生於2000年以後的佔比6.79%。 受訪人群主要分佈在山東、甘肅、浙江、北京、新疆、江甦的初高中,樣本還算分散
有49.31%的受訪人群使用智能手機1-3年,49.20%的受訪人群使用智能手機達3-5年,而僅有1.49%的受訪人群從未使用過智能手機。
受訪人群智能手機使用時間的調研,預設了95後學生群體的使用習慣,跟社會人相比,任何意義上的學習都是佔據他們時間的最主要方式。
根據「零點研究諮詢」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95後在移動設備使用中,學習一項花費的時間是佔據很大比例的。因為並非如我們所想,在讀的95後擁有手機的決策以及手機的使用其實是受到家長很大的干預的,手機品牌以及手機支配時間均在理性狀態之下。
而視頻無論對哪個水平的移動互聯網使用者來說,向來都是「時間殺手」。排列第二的是社交,也就是聊天,這個分佈其實和整體互聯網使用人群的規律大致一樣的。在視頻一項中,對「搞笑類網友自拍視頻」的定義為傳播性廣的UGC碎片內容,如快手、微博和秒拍上生產的一系列內容,電視劇和大陸綜藝節目則佔據了視頻消費中的大量時間。
二、他們真的,幾乎,甚至不喜歡用微信
有一種說法是95後天生就是互聯網原住民,這麼說不足為過。中國也是於1995年第一次接入互聯網,同時開始湧現出一系列ICP和ISP,BBS、聊天室等一些初級互聯網服務開始誕生。80後一代出生後的趨勢是城鎮化,解決溫飽,人人有學上,家家通電視通電話。95後一代則完完全全進出生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他們生來就是這個比特時代的寵兒。
移動應用獲取
在移動應用獲取層面,一半以上的受訪人群表示自己會主動在應用商店搜索下載最新應用,而38%的受訪者表示通過口碑和社交圈了解到最新應用。在一次訪談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幾位同學都提到了一款修圖軟件,而他們無一例外的都稱是因為看到周圍的同學在用,所以會主動去下載嘗試。對這些95後網民來說,實用性和流行性才是決定受訪者群體下載一款產品的重要原因。
圖博館
95後用微信?買手辦?不!真實的95後社交2016.10.14陳匿
社交產品的進化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相輔相成,因為天然的社交需求而進化出移動互聯網的內容、服務、消費;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而更新了人們對社交產品的認知。上一代成功者紛紛建立起壁壘,以基於「通訊錄」的即時通訊整合涉及衣食住行的基礎服務,從而躍遷為操作系統級別的流量黑洞。就像暗含在革命中的隱喻一樣,微信、iMessage、WhatsApp們致力於超越移動運營商而過分佔據用戶時間,那麼總會是有其它形態的產品在嘗試破局。後進者如Snapchat、Tinder、Instagram及一眾模仿者。而對這個川流不息的時代來講,已經發生的和已經被接受的都叫「上一代」。
例如,創新者們一直在猜測,8-15秒的短視頻應用會不會成為讓用戶快來快走的有趣應用;在即時通訊類產品裡添加閱後即焚、重新匹配和定義用戶關係會不會是人們的痛點;以陌生人視頻聊天、圖片聊天為切入點能否升級陌生人社交關係。
然而產品的性格取決於使用人群,我們更願意相信的是,由用戶的行為及用戶群體的特徵定義了產品。舉個例子,手機QQ重塑讓它擁有了不一樣的氣質,大量年輕用戶的湧入和依賴賦予了手機QQ更加新鮮和活潑的氣質。從一些熱門話題來看,價值觀衝突、認知水平衝突的內容截圖多誕生自QQ和QQ空間。也很少有00後在朋友圈裡寫下,「今天下午,我會讓你知道誰才是二中的王者」這樣的話。在他們眼裡,「微信是老年人和80後們使用的」。
月初,因為我們自己在運營的一款視頻社交產品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渴望通過了解95後、00後的群體狀況及客觀需求來尋求產品的更迭。按照一般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生產路徑來講,首先定義目標群體還是定義需求很容易混淆。設若我們認准95後、00後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那麼在這個群體身上一定存在不同於90前用戶群體的生活學習習慣、世界觀、消費習慣等。於是我通過一系列的面對面訪談及調查問卷的方式接觸到了2,600名左右的95後。並通過生活學習習慣、互聯網使用習慣、對社交產品的認知三個角度去做了一次簡單調研,本文旨在於分享一系列的發現。
圖博館
相比之下,美國的千禧一代往往需要自購住宅,但是很少有人能夠買得起。那些好不容易使盡“洪荒之力”買房的年輕人,則不得不將每月收入的大頭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受收支所限,他們很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千禧一代有強大的消費能力。與西方的同齡人相比,他們沒有背負沉重的學生貸款和住房按揭,因此他們可以當“月光族”。浙江大學的邁克·杰拉奇教授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35歲以下的中國人幾乎沒有什麼積蓄。
中國的千禧一代也並不總是那麼無憂無慮。曉婕已經開始擔心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但是,不管她是否能找到工作,都不太會陷入經濟上的窘境。她很可能會和許多同齡人一樣,與父母同住,或者搬進家裡的第二套公寓,所以她即使沒有收入也可以繼續出去旅行。
到2020年,中國千禧一代的人口規模大約會有3億人。在美國,這一數字僅為8,000萬左右。作為第二代中國消費者,他們與父母那一輩人不同,他們不那麼愛“炫富”,也不會花幾個月的工資買一隻LV包。他們樂於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並視旅行為開拓視野的途徑。但是這一群體也是多元的,有些人喜歡結伴出遊,而還有些人則偏好獨自旅行的體驗;一些人熱衷於奢侈品消費,而還有些人則更願意把錢花在親子活動上。
我認為曉婕和她的朋友將成為日益多元的“全球旅行者”群體中的一員。這次她們跟團去日本旅遊,下次她們也許會在Airbnb上訂民宿,更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
中國的千禧一代並非都很有錢,但是不管是花自己的錢還是父母的錢,總之他們的可支配收入都相當可觀。(張成譯自《福布斯》)
回應
國內和東南亞一般的旅遊在三千以內,如果想來個品質高一點的,可以控制在一萬以內!對於城市有房家庭來說,那都不是事兒!中國的年青人主要還是想了解世界,不管是窮遊還是富遊!
我的大學學費也才5500左右,沒想到均值居然到了2200美元?難道三本把平均值拉抬得那麼高嗎?
現在幼兒園都要每月1000多了,學費是比以前貴多了
中國人有錢有房有時間有禮物,中國社會主義好!
城市出生的千禧一代壓力小些,其父母一般都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農村來的壓力還是蠻大的,不過等70、80、90後這一波佔穩了,00、10、20後壓力真是小了。
關鍵是這群年輕人有三億人,十分之一愛旅遊就夠跑得滿世界都是了....
圖博館
黃海倫:中國年輕人為什麼比美國年輕人有錢?2016-10-13
2016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中國出境游人數達到600萬人次。21歲的大四學生曉婕(音)是其中之一。作為家中的獨女,曉婕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次她的父母出資10,000元支持她去日本旅行。和她一起去日本旅行的朋友也是如此。
在中國,曉婕和她的朋友並非個例。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2015年中國出境游人數達到1.2億人次,花費高達1,940億美元。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一代”約佔中國出境游客總數的一半,他們在境外旅遊的開銷則佔總額的三分之二。
中國“富有”的千禧一代的到來,使旅游從業者興奮不已。中國的年輕人固然有一些是“富二代”,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是。與西方的同齡人相比,中國年輕人有兩個顯著的優勢。
其一,中國的千禧一代沒有背上沉重的助學貸款。中國家長即便省吃儉用,也要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大學。曉婕在杭州城郊的一所高校學習時裝設計,她的學費完全由父母承擔。因此她畢業後,也不需要償還助學貸款。
中國多數大學生的情況都是如此。根據Tuition.io(美國一家學生貸款管理平台)的統計,中國大學的平均學費為每年2,200美元,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承擔得起這筆費用。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也不鼓勵借貸,除了貧困生,多數人不但對學生貸款前所未聞,也沒有貸款的渠道。
而美國的千禧一代則完全不同。20多歲的美國年輕人背負著沉重的學生貸款,總額已達1.3萬億美元。目前有700多萬筆學生貸款出現債務違約,更有數百萬名學生在無盡的按揭還款中掙扎。
其二,中國的千禧一代大多不用承擔住房開銷。例如曉婕家就已經有了兩套公寓房,而且都是全款付清。曉婕的父親在國有公用事業企業上班,她的母親則在醫院做行政管理工作。曉婕家並不富裕,但屬於典型的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家庭。
這種家庭情況在中國十分普遍。我造訪的許多中國家庭都擁有多套全款付清的住宅。我想再次強調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比較抵觸用抵押貸款形式購房。另外,中國金融市場產品種類很少,因此許多家庭將購買房產視為一種投資手段。
甚至一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也有自己的住房。他們或許在打工的大城市裡買不起房,但是可以在老家買房或者蓋房,這些中小城鎮逐漸變為擁有上百萬人口的城市。
圖博館
“雞湯”與“反雞湯”2016-10-11人民日報
“當你覺得自己又醜又窮一無是處時,別絕望,因為至少你的判斷還是對的。”“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就不知道自己還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與在朋友圈上氾濫的心靈雞湯相比,這些專門調侃“雞湯”的“反雞湯”段子如今在網上越來越流行,它們常常以犀利的言辭,劈頭澆人一瓢冷水,讓不少人大呼“中槍”。
“雞湯”與“反雞湯”,如今在網絡上逐漸成為一種現象。有的人在朋友圈裡樂此不疲地轉發各式各樣的雞湯,有的人則對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專門對心靈雞湯進行調侃、解構、證偽,成為堅定的“反雞湯黨”。
仔細觀察“反雞湯”對“雞湯”的“反動”,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雙方最喜歡在如何面對自身失敗的問題上“較勁”:當你“又醜又窮”時,雞湯勸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雞湯則告訴你休想做白日夢;當你沒有把握時,雞湯鼓勵你“你是最棒的”,反雞湯則會說“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雞湯”喜歡進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反雞湯”則喜歡給你當頭一棒,要你認清現實。
人人都害怕失敗,這是人的天性。每個人也都對失敗的程度、次數有一個閾值,超過這個閾值,人會變得沮喪和失望,進而趨向於放棄。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一個“習得性無助”的概念,他用狗作了一項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鈴聲一響,就對它進行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鈴聲一響,還沒進行電擊,狗就伏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即使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逃走了。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離,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心理學證明,人在長期面對失敗時,也常常會“習得性無助”,而這時,人們最需要的其實不是面對失敗“如何解決”,而是“如何相信自己可以解決” ,這也正是心靈雞湯大有市場的原因。
其實,人人都有需要“雞湯”的時候,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曾被某種溫暖的“雞湯”觸動、激勵過。在最虛弱的時候,喝一口“雞湯”補一補,確實有“強身健體”的效果。只不過,當我們喝下這些咕嘟咕嘟冒著熱氣的心靈雞湯時,也不應忘卻現實處境,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有網友所說:心靈雞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喝了一萬碗雞湯後,卻還在為每天早點起床天人交戰。
所以“雞湯”雖好,可不要貪杯哦。如果欲罷不能,還請再乾一碗“反雞湯”。
圖博館
“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三島由紀夫有哪些著作?”
“不知道?……我教給你,記著! 這些書應該記著。將來房貸還清、閒來無事的時候可讀。”
“誰要你教,不就是什麼《金閣寺》、《假面的告白麼》?” 文藝青年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還有《秘樂》和《愛的渴望》,你知道麼?”
就這樣,偽文青們一面鄙視著市井小民們雞毛蒜皮的俗,另一面把他們關於“遠方的詩和田野”的幻想變成了另一種俗。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的教規:窮遊、入藏、騎行。旅途中遇到靈魂伴侶這種事情在電影裡總是很美好,自由而放縱,滿足了所有年輕人關於青春的幻想。然而在現實中,這些看似很美好的事情總是被那些急於洗滌心靈的偽文青們弄成一出鬧劇。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偽文青們對文學藝術虛假而膚淺的熱愛,這也是偽文青身上最大的黑點:偽文青們無時不刻不在不遺餘力地展現因無知、膚淺、虛榮所帶來的尷尬。他們把文化和藝術變成了朋友圈裡鐵軌上的自拍,不明所以的歌詞引用和加過濾鏡的書本封面。文化藝術混雜了消費主義的精神狂歡後變得膚淺而可笑,就像是馬塞爾·杜尚的那個便池,本質上都是被貼上了藝術標籤的不知所云。
是的,“文藝青年”的存在是尷尬的。當今全面被偽文青所取代的文藝青年更像是一種互聯網文化現象,就像60年代的美國嬉皮士們一樣:反中產口味的主流文化、熱愛自由、唾棄物質、放縱慾望、厭惡矯揉造作。
在這個年代,“文藝青年”更像是一種幻想,是那些在大城市裡遍體鱗傷的小年輕們用來掩蓋不安、焦慮、孤獨和失落的最後的遮羞布。似乎套上“文藝青年”的幌子,便能逃離現實世界中生而為人的桎梏。這個幌子美好而虛無,吸引了太多徬徨在大城市中,觸不到紙醉金迷的快感也回不到無憂無慮的故鄉中的漂泊的人。
不過,誰不想要一個逃叛的出口呢?真文青也好,偽文青也好,大抵都是些心思細膩而敏感的人,也許有時候嘲笑他們口中“庫布里克”、“村上春樹”的“非文青”們太麻木不仁。“文藝青年”也許被污名化了,熱愛文學藝術卻永遠不會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圖博館
人們心中的“文青”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圖片來自網絡)
與此同時,社交網絡的出現給了那些急於展示個性、尋找身份認同的偽文青們一個狂歡的舞台。他們的身份認同感可以通過社交網絡的傳播功能無限擴張,社交網絡便捷的交流功能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與其他同好們親切地互動緊密地抱團,從而鞏固其“文藝青年”的身份。跟那些生活在詩和遠方的田野中的人不一樣,現在披著文青外衣的偽文青卻在很大程度上活在微博和朋友圈裡。讀完了《門薩的娼妓》之後拍下封面,加個濾鏡,放一句莫名其妙的話當做讀後感,大概算是讀完這本書的全部意義。這樣的偽文青在社交網絡上源源不斷地湧現,以至於漸漸取代了人們對那些真正愛好文學藝術的、數量極少的“真文青” 的印象。
幾乎每個“文藝青年”的豆瓣相冊、朋友圈或者微博相冊裡,都會有一張這樣的照片
將“文藝青年”這個詞污名化的,正是這些偽文青們。
這些偽文青最讓人生厭的地方便是他們的矯揉造作。在他們眼裡,文學藝術是優越的,高傲的,就像是名牌皮包上的大Logo或者某部豪車的鑰匙,只要擁有了便能歡呼雀躍地用朋友圈裡的幾張照片來宣誓自己的優越感和滿足感。然而,當TA的知識水平不足以支撐其將自己塑造成小布爾喬亞精神貴族的野心時,就會非常尷尬。
比如下圖中這位捧著書試圖擺拍出文青情調的女模特,她肯定不知道手上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挖掘機修理的專業工具書。(書名《Ремонт экскаватора Э-505》,只按字面翻譯的話是《Э-505挖掘機維修》)
圖片來自twitter.
模特手裡的書本封面很好看,恬靜又不失活潑的蒼藍,搭配看似笨重卻不失活力的挖掘機無比合適。
偽文青們總是驕傲的。好像只要能報出一長列書名並且記住作家的名字,他們便擁有了鄙視那些為生活與實務奔忙的同齡人的資本。他們不屑那些在城市裡按部就班的上班族,以及早早結婚生子歸於家庭的同學和閨蜜的公務員相親對象,認為他們的生活中只有眼前的苟且。他們大概覺得談論孩子去哪裡上學、住房公積金之類的事情俗不可耐。卻又能不費吹灰之力地把那些當代小說家的著作聊出“學校只能搖號才進的,還好我們儿子運氣好”的感覺來。活有一種孔乙己寫“茴”字的即視感,尤其是你不小心流露出“你也讀書”的時候:
圖博館
文藝青年是如何被污名化的?2016-07-2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文藝青年變成了一句損人的話。把《孔乙己》中的場景稍加修改,說是文藝青年毫無違和感:“文藝青年小A是站著喝咖啡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頭亂蓬蓬的黑頭髮。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舊,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庫布里克、村上春樹,叫人半懂不懂的。”
如今的許多人,看待文藝青年就像是酒館裡的鄉民們看孔乙己一般。所以彼時穿著白裙留著長發,仙女般的文藝青年是怎樣落到今天這地步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文藝青年。
百度百科詞條給文藝青年的定義非常簡單:凡是愛好文學藝術的青年,都是文藝青年。
而現在,成為文藝青年似乎不止光有興趣愛好這麼簡單。如果你問一個路人甚麼是文藝青年,TA大概會說,“瘦瘦的,女孩子最好不要化妝,穿棉麻料衣服,光腳穿帆布鞋,喜愛當代文學,歐美文藝片。” 這是著名傷痕文學作家安妮寶貝筆下的文藝青年——先是穿衣打扮,再是興趣愛好。
安妮寶貝本人,她的形像被許多女文青模仿著
這和後現代社會年輕人獨特的消費心態有關。美國學者詹姆森(Jameson)認為,後現代社會的標誌之一便是身份(identity)的碎片化(fragementation)和標籤化(labelization)。在此基礎上,馬菲索利(Maffesoli)認為後工業社會用消費來塑造身份是一種普遍現象,人們通過消費行為定義自己的生活方式、個性特點、以及所屬的社會族群。這個嘈雜的年代,物慾橫流,We are what we buy,人們的身份核心變得簡單而膚淺。人們的興趣愛好和精神信仰(commitent)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消費行為,就好比在當下“文藝青年”們對文學藝術的愛好以及他們對自己“文藝青年”身份的認同,多以消費行為的形式展現:比如說,買下一部復古徠卡,一本原版外文小說的初版,或者買一件“乾淨的白色麻布連衣裙”……
這種現象的直接後果就是“文藝青年”和“文學藝術”的分離,從此,“文青”不再文藝,更多的時候是在消費文藝。所以,在這裡“文藝青年”需要加上引號,因為他們和我們曾經以為的文藝青年已然不是同一撥人,我們應當更直白地稱他們為偽文青。
圖博館
“95後”更在乎工作的自由選擇 2016-08-15
2016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再創新高,達765萬人。這一年,“年輕”“有想法”卻又“自我”“任性”的95後畢業生紛紛步入職場。有媒體報導,新環境下,“95後”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就業觀念與渠道,畢業去向更加多元化、靈活化,就業觀念發生較大改變。
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不再在乎一份固定、穩定的工作了。很多人帶著“不差錢”“不將就”“不在乎”的態度,走上了“不就業”的道路。
有調查顯示,在“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排行榜裡,絕大多數人選擇“主播”職業,接下來還有:網紅、聲優、化妝師、Cosplayer等。而且,與這些“面”上的職業相匹配,95後高度重視顏值,通過各種方式追求高顏值,有人甚至為了找一份好工作頻繁整容。
看著一個個“小鮮肉”可著勁兒“作”,很多人都會有恍若隔世之慨。由此而產生的不解、誤解,既有代際因素,卻也夾雜了諸多人性代償的成分。家長們痛說家史,試圖以傳統矯正或者部分修正一下青年人的思路;更多的人則不免羨慕嫉妒恨,為啥我們那會兒沒趕上這樣的自由與開放呢?
其實,大可不必不解、誤解,或者強作解人。比如,在讚賞顏值同時,順帶一句,美容整容也要適度云云。或者篤定認為,這些“作”的青年人,終歸還是要回到“主流”渠道裡等等。這樣的中庸、中和,恰恰是當下中年人未能竟全功的癥結所在,凡事還沒開始就想著適可而止,怎麼可能看到彩虹?
相較而言,我倒是更同意“代償”的說法。想當年,畢業若不服從分配,非但不可能有人來欣賞你的顏值,甚至吃飯都成了問題。無他,社會的空間過於逼仄,除了按照人家早已安排好了路徑去走,循規蹈矩地做一個低級辦事員,掃地打水忙雜事,不可能找到其他的職業,何談實現自我?
現在青年人為什麼可以不就業?很簡單,不就業未必意味著不做事,而只要肯做事,自然就會有回報。職業有不同,不過是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而已。“主播”有什麼不好?“網紅”又有何不妥?只要社會需要,也能夠抵達,不妨報以讚賞的笑容。
不只95後,任何一個年齡段都會歡呼這樣的時代與社會。95後可以盡情揮灑青春、成就人生,而韶華已逝的人則可以重溫舊夢,尋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準兒,還能成就一番事業呢。
圖博館
回應
社會發展了,個人審美也南轅北轍,看電影不衝劇情衝鮮肉明星,不能說95後、00後的審美有問題,只能說作為80後已經跟不上步伐了。而且粉絲電影的異軍突起是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所沒有預想到的,很多小成本、文藝片,這種電影是不賺錢的。
從韓國回來發展的那幾個,純粹的娘娘腔,看著就彆扭!
小鮮肉、錐子臉太多,只會將人的審美閥值拉高,漸漸地對現實不滿意,不屑於面對無處不在的痛苦與醜惡,變得越來越冷漠、虛榮。如果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恐怕對公共事務有責任心的人會越來越少,“抵韓”最受傷和叫屈的不就是這些人麼?所以別小看鮮肉文化,人都被他們同化了還需要大張旗鼓地進攻嗎?
如果說公知大V噴子他們標杆國的好萊塢不是意識形態輸出機器,那可能是我太“小鮮肉”了。
電影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奔錢去的,另一種是為了獲獎的,錢和獎二者不可兼得,因為沒有人願意花錢坐到電影院裡,去接受導演的教育;觀眾花了錢,都是去找樂子的。
我覺得是電影人把觀眾的審美太過低估了。奔獎而去的電影,宣發成本幾乎為0,影院拍片也太不給力。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6_09_27_375578.shtml
圖博館
梁鵬飛:百花獎“靠不住”,我們還能靠什麼2016-09-27
日前,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唐山揭曉,然而結果卻引發了很多爭議。如果說馮紹峰獲得最佳男主角只是讓人覺得有點詫異的話,李易峰和Angelababy拿下最佳男女配則徹底引發了網絡新一輪口水戰。
粉絲們當然稱其“實至名歸”,但吃瓜觀眾們紛紛釋放了嘲諷技能,輿論也對此表示質疑。比如著名電影評論公眾號“毒舌電影”稱之為“2016年中國電影最大的笑話”。
應該說新科百花獎男女配角這兩位明星,或者說偶像的形象,恰好是今年以來國產電影的某種縮影:外表光鮮,內涵堪憂。
臉蛋漂亮,缺乏演技,選秀出身,綜藝吸粉,是這些明星的共同特點。在電視劇裡面混個臉熟,收穫上千萬個粉絲,經常炒作弄個大新聞,微博上話題不斷吸引眼球,等這個套路打完,他們就敢跑到大銀幕上收穫名利。
結果是,那些被資本操作,熱錢追捧,沒有接受過專業表演訓練,本身演技能力著急的小鮮肉們,傷害了國產電影的形象,弄出了一堆徒有其表的作品,甚至被有些人批評為拉低質量下限。
看看今年的國產片吧,尤其是這些小鮮肉們主演的國產青春、愛情、小妞電影。三觀不正,故事稀爛,情節膚淺,表演面癱。用MV式的美圖秀秀柔光濾鏡渲染,不是為了講好一個電影故事。只顧著堆砌明星,搞話題營銷,靠狂轟濫炸的過度宣傳騙粉絲的錢。
悲哀的是,這些爛片也綁架了大多數沉默的觀眾。就因為它們有話題性,有粉絲追捧,最終佔據了太多的院線排片,搞亂了國產電影的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導致了整個國產電影市場的浮躁心態,資本和熱錢都忙著撈一票再說,太多電影人向資本妥協投降,用心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少。
國產電影產業今年自春節檔之後票房增長乏力,陷入了近幾年前所未有的低潮,個中原因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一條無非是今年國產電影太爛(楨:?) ,觀眾實在懶得進電影院了。暑期檔和中秋檔剛被這些小鮮肉們主演的爛片轟炸完,還沒有緩過勁兒來呢。百花獎就跑出來給他們頒了個獎,說他們演技好?此情此景,叫觀眾如何不憤怒?
真實性和感染力是好演員應該具備的能力
.........
圖博館
陳睿在演講中也談及中國人和外國人創造力的對比,“有的時候我在想,為什麼美國在2005年的時候,就能夠有youtube ,為什麼他們有原創的文化?是因為美國在七十年代就有家庭錄像機,在八十年代就流行家庭攝影機,他們的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開始有創作的條件了。而中國的用戶其實在互聯網出現之後,才打開了視野,擁有了創作的條件。其實中國人和外國人在創造力方面沒有任何差異的,唯一的差別是咱們小時候見的世面少,但我們下 一代不一樣了。他們是真正的有創造力的一代。 ”
目前,B站擁有動畫、番劇(連續劇)、音樂、舞蹈、遊戲、科技、娛樂、時尚等分區,並開設直播、遊戲中心、周邊等業務板塊。陳睿在演講中還透露,“創造快樂、多彩的文化,讓B站成為下一代的文化樂園,這是B站管理層想做的事情。”
翻頁見B站董事長陳睿的演講全文:........
回應
其實中國人和外國人在創造力方面沒有任何差異的,唯一的差別是咱們小時候見的世面少,但我們下 一代不一樣了。他們是真正的有創造力的一代。
這一代不但具有創造力,而且更具自信!
倉廩足而知禮儀。現在的孩子們道德水平遠勝長輩的太多了,比如“對插隊和逃票的天然厭惡”和支持正版付費使用的習慣。網易搜狐天涯評論再烏煙瘴氣,你去問幾個90、00後會去那種古老的綜合性網站?
為什麼?因為看動漫的小孩子不接觸政治,思維是中立的,等他們長大了態度就是客觀的,這僅僅是正常人本應有的表現罷了。
更難得的是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在老師和長輩的各種歷史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洗腦”下成長起來的。
你這就是想當然了,去看看現在的孩子,人家關注政治比我們這一代還多,儘管他們更關注動漫之類的文化,但是對國家政治的關注絲毫不比我們這些70後80後少,而且這一代人生活在中國已經開始崛起而且逐步走向富強的時代,他們有文化自信和國家自信,所以愛國愛得更加純粹。相反,70後這一代,在改革開放初期面對西方的強盛自身的貧困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在這種落差下產生了對國家製度的整體否定,所以這一代人看待自己的國家很難保持客觀。80後處於思想和國家體制急劇轉型的一代,所以,能感受國家日益走向強盛的過程,但是因為走向強盛的過程存在著財富積累,這一代是創造財富的一代,是最辛苦的一代,相反90後是享受國家富強的一代,所以,因為基本上80後已經創造了讓他們可以更加安逸的享受生活的條件。這種富足足夠建立自信。
圖博館
2016上海網絡視聽季開幕 B站董事長陳睿:90後00後們是發自內心地愛國
2016-09-20,2016上海網絡視聽季暨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在上海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融合品質多元”。作為視聽行業極富影響力的年度盛會,論壇吸引了東方明珠總裁張煒、愛奇藝CEO龔宇、企鵝影業CEO孫懷忠、合一(優酷土豆)副總裁邵峻、bilibili董事長陳睿等多位重量級人物參加。陳睿作了題為“年輕一代的文化背景”的演講。
陳睿在演講中提及,“在運營B站的時候,非常深的一個感觸是這一代年輕人,90後、00後,他們非常愛國。他們從小的生活很富足,他們的教育各方面都很好,他們是真的覺得他們生活在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國度,他們是發自內心的愛著我們這樣一個國家。”
B站留給外界的最大形像是聚集了大量90後00後年輕人,同時瀰漫二次元鬼畜畫風,殊不知在互聯網上,B站還經常被貼上反差明顯的標籤,下面這些標題大家可以感受下:“B站是小學生和無知愛國份子的天下……”,“B站前十的國產動漫告訴你:這樣愛國才帶感!”,“在B站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顯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國20-29歲網民佔比高達29.9%,而這部分群體恰好是出生於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千禧一代”,這是在互聯網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一群人。這群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尤為讓人關注。
對此,陳睿評價道:“在我看來中國的00後和90後是非常牛逼的一代,因為他們從小在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他們從小在教育上的充實,導致了他們真正是有文化自信,有道德自律和有人文修養的一代。”
實際上,中國90後和00後的愛國態度早已引發媒體熱議。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5年曾刊文分析指出,90後更愛國是中國愛國教育的成功之處。在觀察者網編輯看來,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愛國熱情已經擺脫宣傳和說教的老套路,而是發自肺腑充滿自信的心態。
陳睿直言:“B站的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裡面有一句話'每一個兔子都有大國夢',其實在我看來每一個二次元都有一個中國夢。”
圖博館
奧運游泳冠軍劉子歌將嫁恩師師徒相差23歲
《東方體育日報》2016.9.14消息,金煒教練與弟子劉子歌在本月24日正式結婚,並一一發出婚宴邀請。
金煒早在幾年前便已經離婚,目前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處於單身的狀態。而劉子歌在“蝶後”的盛名之下,其實是一位十分低調與敬業的女孩,此前很少有人會將他們兩個人通過“婚姻”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兩年前,一家媒體突然曝光金煒已與劉子歌已經領證。面對新聞,金煒在當時選擇了堅決否認,並澄清了網上關於他與弟子劉子歌結婚的傳聞。
劉出生於1989年,從遼寧到上海,從15歲到27歲,劉子歌在十多年的專業生涯裡,在舉世矚目的成績背後,劉在平常十分低調,常年都在訓練基地裡埋頭苦訓。平日愛讀老子著作、愛彈琴,更像是遠離俗世,低到塵埃的溫婉女子。
劉子歌的低調可以低調到連微博、微信都沒有,甚至不使用手機,沒有專門的電腦,這在知名體育選手裡幾乎是“珍品”級存在。“我不需要手機,平時要聯繫家人,打電話就行。”成為奧運冠軍後兩年,劉子歌對媒體如此說,“有什麼找教練就行。”
回應
為啥都點荒謬,劉做了她認為正確的選擇
大夥噴的不是年齡,而是師生關係。這教練師(私)德有虧!
這在古代算亂倫嗎?但我們在現代,相愛就好,也算志同道合,日久生情.
想噴的人努力吧,遠有國父,近有諾獎。
新浪網的評論全是一片罵聲,這裡卻是一片祝福之聲,固然年輕人和老頭子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老年人還是比較忠黨愛國的。
這事怎麼扯到忠黨愛國的?無非就是屁股問題,新浪網上全是年輕人,屬於被搶走適齡配偶的群體,當然罵;觀望都是老頭,屬於娶了幼妻的群體,當然點贊。
被你强行变成了老年人,我明明是年轻人
罵街的把自我利益代入此事,妒忌而已
人家兩口子覺得合適就合適唄,就算是以後吵架離婚也不關外人的事
http://www.guancha.cn/sports/2016_09_14_374413.shtml
圖博館
福布斯作家收入榜:詹姆斯·帕特森年入9500萬美元排第一
據澎湃新聞2016.8.12報導,美國《福布斯》雜誌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本年度全球作家收入榜。在過去的一年裡,這些富有的作家們累計收入達兩億六千九百萬美元。其中,排在首位的詹姆斯·帕特森以其9500萬美元的收入,繼續蟬聯全球收入最高作家的稱號。
作家們賺得很多,除了天文數字的圖書銷量,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作品被改變成電視、電影。這個榜單上的作家收入由尼爾森公司評估完成。尼爾森根據紙質書、電子書以及有聲書銷售,以及電視電影跟他們帶來的收入作為考量,再通過與作家、代理商、出版商以及其他領域專家對話後綜合得出作家收入排行榜。榜單上作家收入統計的起止時期是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按稅前收入排列。
帕特森的驚悚小說《困獸》被美國CBS電視台看中,已預定了該劇的第二季。這部機場小說再次為帕特森帶來巨額收入,帕特森同樣是全球少年讀者的收割機,每年他還要發表四到六本兒童讀物。
位列第三的是JK羅琳(1900萬美元),即使她的讀者已慢慢長大,哈利·波特系列依舊在持續吸金。
許多高收入作家的收入實際上連續數年都在下降,這一方面反映出讀者群正在不斷萎縮,另一方面也說明老作家的新作市場號召力不夠。
而馬丁大叔依靠電視劇改編,依然還留在榜內。《冰與火之歌》在全球擁有無數忠實讀者,而馬丁大叔亦因為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HBO熱播劇《權力的遊戲》而獲利頗豐。不過馬丁也面臨著未來收入下跌的情況,HBO電視網已承認《權力的遊戲》下季播完後將告一段落。如果沒有新書面世,下一年他的收入勢必下跌。
【附】2016年世界作家收入排行榜
1.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 9500萬美元
2.傑夫·金尼(Jeff Kinney) 1950萬
3.JK羅琳(JK Rowling) 1900萬
4.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1800萬
5.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1500萬
5.丹尼爾·斯蒂爾(Danielle Steel)1500萬
5.諾拉·羅伯茨(Nora Roberts) 1500萬
8.EL詹姆斯(EL James) 1400萬
9.維羅尼卡·羅斯(Veronica Roth) 1000萬
9.約翰·格林(John Green) 1000萬
9.寶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 1000萬
12.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 950萬
12.丹·布朗(Dan Brown) 950萬
12.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950萬
.............
回應
唐家三少年入過億,在這個榜單上至少可以排到第八位吧
圖博館
在我看來,前兩點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甚至高於後一點。否則,很難理解為什麼民主制度在很多國家顯得「水土不服」,為什麼在實施民主過程中有時會形成「多數人的暴政」,等等。另外,民主制度是一種公開化的利益博奕制度,缺乏前兩點,很容易造成國家管理效率的低下、社會的動盪以及族群的對抗分裂。因此,民主制度自身也有弱點,才被稱作是「最不壞的制度」。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大而物不博的國家,領土問題、民族問題、地區發展差異問題、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問題都是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在西方已開發國家要麼不存在、要麼經過長期努力已經得到解決。而在實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發展中大國,這些問題仍是大問題,時不時造成社會矛盾與動盪。
埃及等國社會轉型的巨烈動盪,公知們大可視而不見;印度、非洲、美洲等國家建立的劣質民主,公知們大可自信滿滿地認為中國不會遇到;俄羅斯經濟十幾年倒退、大國地位喪失、被美國欺負到家門口的情形,公知們大可認為是杞人憂天。但我不這樣認為,相信很多人也不會這樣認為。
沒有民主的精神,沒有民主的品格與風範,單單只有民主制度,只會建立形式上的民主而非實質上的民主。而在公知們宣揚的民主觀中,告訴我們的卻是,只要建立起了民主制度就可以解決一切矛盾和問題,只要是市場和私有化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一切經濟問題。這種「民主原教旨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我只能說,要麼是幼稚,要麼是別有用心。
民主的精神、民主的品格與風範,我在公知們群體中基本看不到,以人劃線、立場決定是非的反面例子卻比比皆是。公知們更象是一群不受寵於君王卻急於自薦枕席的怨婦,更象是一群不擇手段意圖獲取權力的政客,更象是一群只要求權利而不願承擔責任的無賴。
公知中,要麼是外國人、要麼擁有綠卡、要麼被國外勢力關注、要麼經常為有錢人的利益鼓與呼、要麼自己就是權貴階層,最不濟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門道與神通,如果社會動盪,你們或是會受到保護,或是可以依附某些人,或是可以拍屁股走人。我們呢?後果只會由我們來承擔。因此,無論是出於愛國情懷,還是出於個人利益,我所希望的中國民主進程,走的是溫和的改良主義而激進的革命主義的道路,以減少社會變革與轉型中痛苦與動盪,儘量降低民粹主義盛行、國家分裂、族群撕裂與內鬥等問題出現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護普通百姓的利益,避免國家不出現倒退。
三、結束語
...............
https://read01.com/e06N2K.html
圖博館
而且公知們的言行明確地向大家表示:只要你喊兩句民主、支持政改,你就是我們的人,你有什麼問題,兄弟我會罩著你的,會為你辯護甚至可以為你洗地。
公知們這種洗腦式的做法不僅讓類似我這樣的一部分網民變成「自乾五」,連李敖、邱毅這樣在台灣冒著生命危險推動民主進步的人士也發表言論加以批判。結果是可以預料到的,李敖、邱毅被公知粉絲痛罵為「五毛」。
公知們洗腦式的做法和他們自身的表現,帶來的最大危害不在於他們自身公信力的喪失,而是使民主在中國逐漸遭受污名化,致使一些網民對中國發展民主心存疑慮甚至產生抵制心理。雖然公知們不會意識到,但事實上,他們兜售的含有高濃度三聚睛胺的民主使公知群體成為中國民主發展進步的一個極大阻礙。
第九,貶低愛國情懷,傷害民眾感情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愛國,我會告訴他:我的祖先生於斯、長於斯、葬於斯,我亦會如此,我的子孫仍將如此。作為一個人,我的絕大多數社會關係存在於這片土地,我的眼淚、歡樂、奮鬥、消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刻在這片土地上。國家於我而言,就是一個大家,無論貧窮或富有,先進或落後,無論存在多少不足和問題,無論我個人如何不得志、不如意,我都會愛這個國家、愛這片土地、愛這裡的人民。我也會批評,但絕不會抹黑甚至詛咒他。
而公知們呢?居然「創造性」地發明了「愛國賊」的大帽子,並將它扣到一些與他們有不同見解與看法的網友身上。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建造航母保衛海權不應該嗎?你們卻陰陽怪氣、冷嘲熱諷。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變態辣椒」卻畫出「自擼圖「來諷刺,你自個不覺得委瑣與變態嗎?攝影師賀公知認為三名航天員站在艙內與領導人通話是造假,馬上被網友搬出美國航天員整齊坐於艙內的圖片打臉;某公知用「性關係」來諷刺男女航天員同時上天,你自個不覺得噁心和無聊嗎?還有媒體人西門公知,居然在「9.18」 紀念日調侃國人抗日。你這是幸運地生在了當下的中國,若在美國,你敢如此調侃「9.11」試試,不僅會丟飯碗,還會被民眾的唾沫給淹死。
二、我對民主的一點粗淺認識
我認為,實現實質的、優質的民主,至少要做到三方面:第一,要有科學理性精神作為民主精神的內核;第二,要有「寬容、妥協、合作」的理念、「個人權利的實行與個人責任的承擔」的切實統一,作為民主行為的品格和風範;第三,要有民主的規則和制度作為民主運行的保障。
圖博館
搞移花接木,做標題黨,這事公知微博中也不少見。網上知名律師袁公知前不久發了一篇微博,指黃河上游某區域漂屍萬餘具無人管。但實際上是過去五十多年來該流段估算漂過萬餘具屍體,而且無人管之說也是很可疑的,至少公安機關會介入,以查清是否存在被人謀殺的可能性,我就經常從報紙上看到公安機關登此類的尋人啟事。
有些不完全是學識水平問題,而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原因。比如,搞歷史研究的袁姓公知,《百家講壇》上亮過相,厲害吧,可微博中經常出現對歷史事件認識與分析的不嚴謹(本人曾反駁過);還比如,法學教授何公知評論某案件時,居然忘了「上訴不加刑」的訟訴規則,讓人好一通笑話。普通網友出現這些錯誤情有可原,可你們是專家,犯常識性、專業性錯誤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第七,私德不堪,名譽掃地
本來不想談私德問題,但是要求公眾人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修身方能治國」是中國民眾的傳統,也是令公知們喪失公信力的因素之一,還是得談一談。
給人感覺,一些公知嘴上喊的是正義,私下做的卻是生意。尤其是有的公知表面打著慈善濟貧的旗號,暗地裡卻幹著騙人錢財的勾當。
...........
第八,亦真亦假,污名民主
我不是說公知們批評社會、監督政府的言論都是錯的,都是戴著有色眼鏡或懷著故意歪曲的目的來發表的。然而,由於公知們缺乏實事求是、就事論事的思維習慣以及「屁股決定腦袋」的思維特點,許多言論卻是不符合事實、缺乏理性精神的。他們言論中的邏輯非常簡單:現實所有的一切發展與進步都是醜陋的、黑暗的、不可持續的,只要實行了他們鼓吹的民主制度,一切會自然地美好起來,中國面臨的一切政治、經濟、社會、外交、民生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某公知(忘了姓氏)曾說:只要中國實行了西式民主,釣魚島主權爭議問題自然解決。我就納悶了:馬爾維納斯群島、北方四島、獨島(竹島)的主權爭議怎麼就沒得到解決呢?
「陰陽兩分」、「非黑即白」的論調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方式,很能迎合人、蠱惑人,絕對是愚弄民眾、開展洗腦的利器。我必須承認,在半真半假、半正義半虛偽的言論之下,公知們已經對很大一部分民眾成功洗腦。你若與他們辯論,不管是什麼議題,他們基本都會扯上地溝油毒奶粉貪腐空氣污染,要不就是扣上「五毛」的帽子,說你拿人錢糧支持專制反對普世價值。
圖博館
第五、氣量狹小、宣揚暴力。
老外罵人,不過是「FUCK、SHITE」幾個詞翻來覆去,了無新意,遠不如我中華之罵詞豐富多彩、花樣翻新,加上中國人未經歷民主辯論的充分訓練,因此網上污言穢語層出不窮,沒被人罵過「2B」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網民。
普通網友罵人雖不對,但用不著去較真。公知跳起腳來與網友對罵可就有失風度了。不僅對罵,如「木刀公知」、「鼻毛公知」等還經常主動挑起罵戰,動不動將生殖器官掛在嘴邊,特別喜歡問候別人家的女性,讓人懷疑電腦後面是街頭潑婦。
罵人也就罷了,還喜歡拉黑。
拉黑也就罷了,還宣揚暴力。
宣揚暴力也就罷了,還真動手。北京朝園公園,吳法天被公知們你一拳我一腳他一板磚的吃了不少悶虧,胡楊林被誘入白虎節堂眼鏡被打飛。公知們也叫屈,左派的韓老頭不也打人嗎?問題是韓打人你們齊聲譴責,公知打人你們要麼保持高貴的沉默、要麼高喊打得好,這是何道理?可氣又可笑的是「木刀公知」,挎著木刀、甩棍晃來盪去,動不動上門叫陣、與人約架,見真章時卻又犯慫,進得局子對警察大哥噓寒問暖、自稱高幹,與龍哥對仗無果只留下「兩行清涕,一身孤影」。
聽不得不同意見,無一點寬容精神,動不動想以拳腳解決問題。「五毛你丫給閉嘴,我們在討論民主」,「你再給老子提反對意見,小心老子揍你」。請問,這是在搞民主,還是想搞專制呢?
第六、學識淺薄,移花接木。
我倒不是指公知都學識淺薄,但許多貌似學識較高的公知在分析問題時表現出的偏頗與牽強附會、對常識的無知、對異見者的無視實在讓人大失所望。
比如半路出家搞經濟學研究的茅姓公知,其著作《一個經濟學家的良知》,我幾年前就讀過,經濟學功底差的毛病咱就就不談了,其中一篇否定國家18億畝土地紅線政策的文章,一下就露了怯。海地那麼小的國家,都曾因糧食問題發生騷亂,你主張國家放棄土地紅線,糧食不夠從國際市場購買。這不是幼稚嗎?國際市場能供應多少糧食?你指望別國不坐地起價?別國同時遇到荒年,只夠自己的口糧怎麼辦?糧食是戰略物資,別國不賣你怎麼辦?那就等著國家發生內亂吧。生搬硬套市場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我也會,要你個「經濟學家」幹什麼。
圖博館
捧歐美已開發國家咱可以理解,雖然有時捧得過於肉麻,以至於「大山」、「雷克小流氓」等老外都看不下去,開始變成 「自乾五」隊伍中的國際友人,但畢竟人家是發展得好,多少有一定說服力。可公知們覺得還不夠,為徹底貶損體制,居然去捧「阿三哥」。「阿三哥」那劣質民主是你捧得起來的嗎?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數標全面落後於中國;文盲率達到30%;嬰兒出生死亡率與南撒哈拉沙漠貧窮國家一樣高;清廉指數的國際排名排在中國後面;每年收入幾千人民幣就算中產階級;近一半人沒有廁所解決內急問題;全民醫療只能開些治頭疼腦熱的藥,免費動個大手術等到死都不一定排得上隊......可公知們硬是把「阿三哥」街頭的堆堆牛糞誇成了朵朵蓮花,把飄著死屍與骨灰的恆河誇成了流淌著蜜與奶的聖河。甚至有公知放言:寧要民主制下的輪姦,不要專制下的攝像頭。告訴公知們一個常識:英國街頭的「CCTV」為全世界密度最高,我印象中,至少在五年前,數量還是全世界第一。
生拉硬拽,預設立場,腦子就容易犯迷糊。
不就事論事,搞兩套標準,「公知」就會變成「公痴」。
搞兩套標準,就會左支右絀、自煽耳光。某大報的送報工在報社門口拉橫幅,抗議拖欠工資。平時公知遇到此類事件,定會群情激憤、義憤填膺、唾沫橫飛,但這回,公知們又默契地保持了高貴的沉默(於建嶸除外),而且網上刪貼那叫刪得一個凶。有公知粉絲強辯:報社是報社,小編是小編。那我說:黨是黨,官員貪污是官員貪污。公知們同意嗎?
第四、以人劃線、抱團取暖。
公知們開始潰敗的標誌性事件是韓寒代筆門,這也是本人對公知群體徹底喪失信任的開始。去年春節,眼見著由南方系一手打造樹立、公知們不遺餘力吹捧、意圖號召和影響中國年輕一代的「青年意見領袖」韓寒的底褲被一點點扒掉,眾公知坐立不安、紛紛出動,全方位、立體式地為韓寒洗地。
先有人民大學的張姓公知將質疑韓寒定義為:「這事挺無聊的」,後有清華大學的郭姓公知「悲憤」地呼喊:「搞掉韓寒,中國民主將倒退20年」。我的確不理解大學教授為何會說出如此弱智言論。
......
宣揚民主不是搞宗教,不是為了樹立神像讓民眾匍伏崇拜,而是為了開啟民智,引導民眾塑造獨立人格,提高獨立思考與理性判斷的能力。搞偶像崇拜與宣揚民主背道而馳。
圖博館
一、公知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第一、信謠傳謠,誤導民眾。
第二,為我所用,邏輯混亂。
有網友說,世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公知邏輯。公知們既批評外交部在領土問題上的表態是軟弱,同時又批評中國軍人發出強硬聲音是好戰;既義正辭嚴地批判國企高管貪污腐敗是損害公共利益,又將國企高管與地產商涉及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定義為「私德」(墨姓公知);既能將村長村支書視為驕橫跋扈的國家官員,又能將國企高管看作無權少錢的「屌絲」(左姓公知)。
網友夢遺唐朝總結得很精闢:「最近有這麼一幫大V:平時總打著為底層人民代言的幌子,這次某報的欠薪問題他卻視而不見了。平時總義憤填膺的打著反貪腐的旗幟,這次潘仁美的官商勾結事件他卻左右而言他了。平時談到日本美國總教育我們要向前看放下仇恨,這次習大訪問俄羅斯取得進展他們又開噴毛子的歷史問題了。孫子,你丫忒精分!」
給網友的感受是,在「公知邏輯」之下,已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是「怎麼說都是公知有理」。過去說「官字兩個口」,現在網民看到的卻是「公知兩張嘴」,無論事情正反,道理總在他們一邊。人家是搞民主的,說不過呀。
打著正義旗號的公知邏輯,公知們曾經迷惑了很多人,現在仍在迷惑一些人。可公知們忘了網上隱名的背後,有多少是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是外國名校教育出來的明白人哪!還真以為中國的教育體制全盤失敗,製造出了一堆劣質產品可供你們忽悠?
第三,生拉硬拽、兩套標準。
發言者是否為公知,一個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什麼事件都能往體制上扯。動車出軌,體制問題;釣魚島領土爭端,體制問題;李天一涉嫌輪姦婦女,體制問題......。大陸孕婦闖關赴港生子,葉姓公知評論是「嚮往自由」。你採訪過孕婦了?街頭擊斃吳克華,吳姓公知便搞了一個「該不該當場擊斃」的調查。你讓美國警察情何以堪?
在公知們的眼中,有一種體制是世間一切罪惡之源,而有一種體制則是包治百病的大力丸。於是乎,中國成了人間地獄,而歐美國家、印度便成了天上人間。
圖博館
時至今日,愛國主義根植於13億中國人的根本共同利益。它既不是騙人的政治假鈔,也不是專門要把人灌醉的劣質酒,或者劃酒令用的骰子。它是中國社會能夠挺過那麼多危機並走向復興的真實動力和支柱。
愛國主義是情懷,是價值觀,人們應如何愛國,則更多是認識問題。不排除一些人愛國的方式是不恰當的,他們還有可能犯各種錯誤。但把他們對愛國的認同單獨剝離出來,稱他們因為“愛國”而成“賊”,這不是同他們的各種錯誤過不去,這就是同愛國過不去。
這就像一個法治主義者如果踐踏了法律,一個民主主義者如果在實際中破壞了民主,我們決不能分別叫他們“法治賊”和“民主賊”一樣,編造“愛國賊”這個概念,最後打擊的不是“賊”,而是愛國本身。
如今“愛國賊”這頂帽子被一些人四處亂扣,很多軍人、愛國知識分子和普通群眾都被他們劃進了這個圈子。那些人在通過污名愛國來彰顯自己的道義正確,其中還有些人是要通過這樣作為自己幹背離國家利益的事情進行辯解。
希望普通網民不要跟著這些人身後做拉拉隊,幫助他們把“愛國賊”這個不該有的概念炒火。到處喊“愛國賊”,這不是互聯網的光榮,更不是中國社會的光榮。
我們不要針對愛國主義的喪心病狂攻擊或者無厘頭似的嘲弄,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中應當保留一些神聖的東西。有些人要搞鬥爭,那麼請他們換個地方和話題,它們顯然能找到很多很多。愛國主義是中國一面穿越了時空的精神旗幟,它往往超越了很多時代的局限,一直傳遞到今人的手中。對愛國主義亂潑髒水的人,請你們自重。
「公知病」九大病症詳細診斷 2015-03-27
前不久,著名公知、「民主女神」劉瑜和另一著名公知慕容雪村向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痛陳中國公知被污名化。對兩人陳述的觀點和內容的反駁,劉仰先生已有洋洋之作在前,「前面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我乃網上無名小卒,學識淺薄,與劉仰先生一樣談民主理論,恐會貽笑大方,因此只想談談個人感受。
公知們從昔日網上的一呼百應、風光無限,到今日網上的人人喊打、處處被諷,直至淪落到告洋狀、向洋人哭訴國內民眾對其不公的時候,清楚地表明中國公知公信力的喪失。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南方系樹立起來並大力推薦的中國公知,為什麼在宣揚民主這個普世價值、先進理念的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拋棄?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網友號稱「自乾五」堅決與公知作對?值得深思。就本人上微博幾年之所見,談談一些看法。
圖博館
愛國賊 維基百科
愛國賊(中式英語:Patriotic thieves),本詞早在1922年的中國劇作家陳大悲的獨幕劇名《愛國賊》已出現,「愛國賊」一詞亦被日本籍中國問題學者加藤嘉一批判中國現狀在2011年出版的的《愛國賊》一書中用到;書中內容稱一些中國人以愛國作為藉口,打著愛國的名號為所欲為;顛倒是非,甚至無視法律,將反對他們的人扣上賣國帽子加以討伐,作者認為這此行為不是愛國,對國家無助,而是害國;而相對比的,基本沒有信息能顯示,加藤嘉一本人在對其自己的國家時是否也如對中國人會那樣用到此類概念。類似加藤嘉一的論調,英國文學作家約翰遜也曾說過:「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
當代含義
隨著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不斷發展,「愛國賊」還成為新的政治詞語在網際網路政治討論中使用,表示那些支持中國政府、中國共產黨、或者持左翼觀點且有愛國主義色彩的政見持有者的稱呼之一。表示他們是被洗腦的愚民,愛國反而誤國,與「賣國賊」立場相對,但是均為貶義詞彙。
社評:“愛國賊”罵的不是賊,而是愛國2014-10-23 環球時報
在中國有著深厚根基的愛國主義,近年來經受了互聯網輿論的反复洗禮。近日茅于軾發微博猛烈抨擊“愛國賊”,受到相同價值觀陣營中一些人的助陣,但也遭到反對者的砲轟。我們認為,發明“愛國賊”這個詞,本身就是針對愛國主義討論的嚴重出軌。它包含了對相當一批愛國者和人們通常理解的愛國主義的挑釁性質疑甚至蔑視。
茅于軾等人給愛國賊做了些意義限定,並通過這種限定說出了“愛國就變成賊,賣國反而是正確的”等驚人話語。他們的限定就是“獨裁國家”,並以二戰前的日本為例。我們不知道茅于軾等人把愛國主義放到那樣的極端條件下去批判有什麼現實意義,人們不能不認為,他們在暗指中國實行的就是類似的“獨裁”,他們真正想說的就是“賣國在中國是正確的”這樣的狠話。
這哪裡還像是什麼討論,這分明就是對中國傳統價值和信仰的直接捅刀子。
愛國是中國人乃至人類社會的普遍情感,至少在中國,它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和在大多數人群中發揮的都是正面作用。不顧時代局限而較真中國境內歷史上不同民族間愛國主義的對立,是毫無意義的。那種抬槓的出發點就是扭曲的。
圖博館
1935.7.26,胡適在給羅隆基的信中稱,他曾寫信給外交部長王世傑“主張與日本交涉解決一切懸案;中國可以承認滿洲國。”(《胡適全集》第24卷第233頁)
胡適在日記中哀嘆汪精衛:“汪精衛死在日本病院裡。可憐。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名,終身不免有'烈士'情結,他總覺得'我性命尚不顧,你們還不能相信我嗎'?”
在行動上,胡適親自另搞了一個以“興辦實業為宗旨”的“自覺救國會”,來抵制“抗日救亡”團體。他給自己參加的不滿主戰派的團伙命名為“低調俱樂部”,這個組織的成員很多日後都加入了汪精衛偽政權。直到被蔣介石派去美國做大使,胡適才從和平幻想中醒了過來。
周永明教授在文章裡引用並贊同了學者周錫瑞的話:“二十世紀幾乎所有積極參與政治的中國人都是民族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試圖在現代世界恢復中國的尊嚴、地位和主權。他們的主要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即便是胡適,或許也該被看作民族主義者,也不會說出“愛國賊”這種話。從胡適的日記裡,可以看到他試圖恢復中國尊嚴的關切,同樣,也能看到他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與當時主流意見的分歧。
但胡適又不同於普通的知識分子,他被許多人豎為代表民主、自由的旗幟,罩上民國大師的光環,因此有必要還原更多的歷史細節加以說明。他的弟子唐德剛的評價或許也可作為參考:“我們如果把胡適看成個單純的學者,那他便一無是處。連做個《水經註》專家,他也當之有愧。”、“胡先生的政治言論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是相當空泛的。甚至是一些沒有經過'小心求證'的'大膽假設'!”。
從這個意義上,反對李敖為胡適在北大豎立銅像的人,未必沒有道理。
回應
謝謝此文,以前我沒有研究過胡適,此文讓我清楚地認識到了:胡適,的確正是個賣國賊!作者似乎不明白一個道理:所有賣國賊都是打著愛國的旗號貶低愛國之言行。愛國,見諸行而非言。如果你多看幾個賣國賊,就會發現胡適與他們之特徵完全一樣,不在其位則罷,在其位必然賣國!
汪精衛也是打著曲線救國的旗號做漢奸,做漢奸也要粉飾一下
愛國賊這詞是公知李大眼發明的(?),不應賴在胡適身上
胡適的某些立場,在他抗戰時期擔任駐美大使時已表現出來,當時胡適曾公開聲明他當大使有三件事不干:不從事任何宣傳活動,不介入採購武器彈藥事務,不參與尋求貸款和信貸工作。這使外交界頗覺吃驚,因為在抗戰時期,這正是外交工作中三項最重要的事項。
圖博館
當然,分辨愛國名義下的行動是否對國家和歷史負責是一回事,而愛國這個詞本身,作為崇高的概念,是被敬重還是玷污,則是另一回事。
李敖2005年在北大演講,表示願意捐款在北大設立胡適的銅像。當時就有不少人翻出了胡適“親日”、“賣國”的舊賬。除了上述“愛國癲”的例子,還有從《胡適全集》中搜出的許多罪狀,比如指出胡適對《二十一條》的讚賞。胡適在日記中的原文是:“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有說法稱,胡適將《二十一條》全文抄錄在日記中,並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事實是怎樣的呢?胡適在4月1日記了《日本要求二十一條全文》之後,並未加以評論。而上述這句話,是在5月10日的《日人果真悔悟乎》中的。胡適首先指出中日交涉得暫時了結,“日人似稍憬然覺悟侵略政策之非計矣”,然後列舉了日本在聲明中取消的要求,種種讓步後的結果,包括可以將膠州歸還中國。在詳細分析了每一個條款之後,胡適給出的是這樣的評價:
“此次交涉,餘未嘗不痛心切齒,然餘之樂觀主義終未消,蓋有二故焉:(一)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亦能剛,此則歷來外交史上所未見。吾國外交,其將有開明之望乎?(二)此次日人以青島歸我,又收回第五項之要求,吾雖不能驟變初心之原因果何在,然日人果欲以兵力得志於中國,中國今日必不能抵抗。日之不出於此也,豈亦有所悔悟乎?吾則以為此日人稍悟日暮途遠倒行逆施之非遠謀之徵也。”
對於胡適日記中的觀點,讀者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包括能否據此推斷胡適讚賞《二十一條》,這裡僅做澄清事實,與流傳的版本確有出入。
不過,這並不等於說,胡適沒有對日妥協的思想,他在《提議廢止國恥紀念》的演講中,反對將簽訂《二十一條》的五月九日定為“國恥日”,認為“這種機械的紀念,毫無意思。”
胡適日記中,也確實還存在支持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和主張在談判中對日讓步的言論。
九一八事變後,胡適依然說:“我不能昧著我的良心,出來主張作戰……我情願亡國,決不願學著這種壯語主張作戰!” (《胡適全集》第21卷第617、618頁、《年譜》第211頁)胡適還主張由國際共管東三省,主張東三省問題“我們可以等候五十年”。
圖博館
胡適沒說“愛國賊”,說的是“愛國癲”
孫武 觀察者網編輯 2016-07-29
觀察者網日前刊載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周永明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回國後第一次聽到“愛國賊”的說法,驚訝莫名,感嘆某些中國人對愛國者這一概念的影射和褻瀆超出想像。
有讀者指出,“愛國賊”一說,是魯迅先生的發明;也有讀者留言,稱“愛國賊”的說法是胡適提出的,發明的時間,是在1946年發生的美國士兵強暴北大女生沈崇事件,認為胡適污衊反蔣反美的廣大師生與民眾是“愛國賊”。今天,我們來對後者的說法做一番考證。
胡適在沈崇事件中的表現,確實受到一些批評。胡適對記者稱:這是一個法律問題,希望能夠早日得到合理合法解決。這是東方特殊的道德問題,國人當然同具憤慨。學生間的開會遊行,亦屬理之常情,但不可罷課,希望能即日恢復,免廢學業。
筆者沒有查到胡適在當時用“愛國賊”一詞的直接證據,而胡適的態度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否定學生的愛國行為。不過,胡適確實發明了一個詞“愛國癲”,當時他用這個詞表達的意思,和今天在社交媒體上頻現於論戰中的“愛國賊”是不是一回事?
1915年,還在美國留學的胡適,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北美的中國留學生也和國內一樣抗日情緒高漲。但對於與日本決一死戰的呼聲,胡適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此刻,餘要說上述言論完全是瘋話。吾輩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理智失常,可以說得了'愛國癲'。諸位,在此危急關頭,情緒激動是決無益處的。”
胡適認為開戰的主張不負責任。當時《中國學生月報》上有人稱:“我有100萬敢決一死戰之雄獅。”而胡適列舉事實,認為中國僅有12萬訓練有素的士兵,且裝備簡陋。最大的戰艦也只是噸位僅4300噸的三等巡洋艦。開戰的後果“不僅於國無所改觀,而且所得只是任人蹂躪!任人蹂躪!再任人蹂躪!”
胡適確實甩出了“愛國癲”的帽子,自己也被扣上了賣國之名。
不過細讀胡適的原文,不難再次驗證一個常識:以愛國的名義,完全可能提出相反的主張,做出相反的行動。而任何人都可以打起愛國的旗號。
圖博館
美國沒有“愛國賊”,是因為美國沒有類似胡適先生這樣的人。作者和很多網友或許不知,“愛國賊”一詞是由著名的胡適先生髮明的,不想此詞在發明隨後沉積70年後的今天,再次被引用,成為“熱詞”。抗戰結束後,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國民黨的親美反共打內戰,在中國各地派駐了大量軍事人員。這些美國大兵以佔領者姿態,橫行霸道,惹是生非,胡作非為(今天駐日、韓等的美軍大兵也是如此),激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而1946年12月,兩名美國大兵強暴了北京女大學生沈崇,卻在治外法權的庇護下,從輕發落遣送回國了事。這就是著名的“沈崇事件”,激起了北京廣大師生和市民的強烈憤慨,進而迅速在全國形成聲勢浩大的反美反蔣的浪潮。“沈崇事件”極大地震撼了美蔣勾結,當局急需“滅火降溫”,於是著名的文人、學者胡適先生出馬,在報刊、電台發表文章和談話,猛烈抨擊反蔣反美的廣大師生和民眾的愛國行為,誣衊他們是“愛國賊”——打著愛國旗號、被共產黨利用、危害“國家”(當然是他支持的蔣介石黨國)、對不住“友邦”(美國)的愚蠢賊子。胡適的言論,非但沒有幫到美蔣,反而遭到廣大愛國師生與民眾的憤怒聲討和強烈批判,名譽掃地!胡適一生都親美挺蔣反共,反對革命(提出所謂“多思考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但他的學者文人身份、文化大師民國范的光環,至今在知識分子中依然很有影響與迷惑性。今天,那些公知大V在網絡、媒體上重提、批判“愛國賊”——比胡適更進步,他們往往先裝扮成“愛國賊”,意在搞亂人們的思想,抹黑誣衊愛國主義——大家應該警惕、明辨!
圖博館
美國媒體和學界嚴格區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使用語境,用心不謂不良苦。“愛國賊”這樣的詞在中國用起來是雙刃劍,只會辱人辱己,甚至迎合他人話語,自取其辱。
學者周錫瑞(Joseph Esherick)曾經說過:“二十世紀幾乎所有積極參與政治的中國人都是民族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試圖在現代世界恢復中國的尊嚴、地位和主權。他們的主要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周錫瑞的話,我深以為然。只要內心熱愛中國,關心中國的發展,希望中國崛起在世界上享有應有地位的人,都應視為愛國者。至於存在個人表達愛國情感方式不同,對實現目標方式和路徑的選擇不同,對中國所處國際環境的理解不同,再正常不過。我們樂見理性清醒的愛國者,我們也敬佩感性熱血的愛國者!
總而言之,人們不妨多一些寬容,包容,善意,對愛國主義、愛國者這些概念多一些敬重。繼續惡搞概念,哪天又會冒出類似“民主盜”、“自由匪”“人權寇”這樣的詞來。雖然小布什、布萊爾此等以捍衛“自由、民主、人權”而肆意發動戰爭的政客,被冠以這樣的帽子倒也很合適,但我實在不願更多的崇高概念被此類人物所玷污。
“愛國賊”這種叫法可以休矣!
回應
大美利堅確實是個自由國度,那裡的人民可以自己愛自己的國家。反觀中國,誰敢說自己愛國,馬上會被一大群不明生物圍攻。
一些人覺得許多現像在西方就理所當然,到了中國就變成貶義詞被扣大帽子了,比如表達愛國就被扣成“民族主義”,說幾句非理性的話就成了“民粹主義”了
美國的邏輯就是強者的邏輯,老子就是王法的最好詮釋。
為什麼美國主流語境下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涇渭分明,民族主義帶有貶義?因為事實上從來不曾存在所謂的“美利堅民族”,把握主流語境的精英們從來對此洞若觀火。
我愛國但不愛政府的這一套太老了,可以休矣.不管愛還是不愛政府,我們都需要政府。作為個人,可以加入政府從內部改善它,也可以在外部監督它——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與其為敵——只要這個政府還代表著中國人民。
圖博館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其實早在1905年,就有中國精英對義和團進行了反思,並提出了進行對外抗爭的新路徑。
這些人以當時上海商務總會成員為代表,提出的口號是“文明排外”,發起的緣由是抗議美國的排華條約,動員組織使用的新技術手段叫做電報,抵制美貨是主要的抗爭方式。為此他們專門組織了“文明拒約社”,號召禮貌文明地對待美國商人和傳教士,不要把抵制美貨弄成國際性的爭端。
新傳播技術,民族主義,中美衝突,熱門話題和大眾參與,製造轟動效應的要素齊備,100多年前的歷史和當前何其相似!
可惜的是扒一扒精英“文明排外”的實績,卻鮮有亮眼之處。1905年5月運動初起時,群情激奮,通電紛飛,立7月20日為限,若美方不修改排華條約,即開始抵制。但是,隨著截止日期的迫近,一些商人建議將期限重新解釋為自此日起不再下單訂購美貨,並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此後,截止日期再次被推遲到8月10日。隨著激進領袖曾少卿於11日宣布辭職,抵制運動漸落低潮,以虎頭蛇尾收場。顯然,部分“文明排外”的鼓吹者在一己私利可能受損時,做出了“理性選擇”。
如果當時上海的精英得知抵制美貨,這種自己視為“文明”的愛國方式,一個世紀後被打上非理性的標籤,一定會哭暈在九泉之下。
過去精英“文明”的愛國方式和當今所謂的“愛國賊”竟享有共同的遺傳基因,歷史就是這麼喜歡和人開玩笑。
當然,當今被視為非理性的“愛國賊”,大多年輕,受過教育,且對使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十分嫻熟,我曾在一文中稱其為“知情的民族主義者”,和當年的義和團不可同日而語。
理性愛國,不是某些人自封的專利,最好先收起道德上的優越感。歷史棱鏡告訴我們,精英們也會以“理性選擇”為由,掩飾行動上精緻的利己主義。
某些人喜歡超越國家,超越民族,將自己置於泛人類的道德高地上來批判愛國主義。我想提醒一句,要談普世價值,民族主義內涵極其複雜豐富,不論是作為一種政治體制,社會運動,還是一種意識形態,中國都是後發者,體系化的民族主義在中國還遠未完成。民族主義或者愛國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將長期存在。 可以這麼說,在現代世界,民族主義是最強大的普世價值。只要我們還生活在民族國家為核心的世界體系裡,請不要輕率貶低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
圖博館
在美國的政治話語中,愛國者以及愛國主義,和自由、民主、人權等其他普世意識形態概念一樣,被尊為立國理念,地位崇高,從小就灌輸於國民意念之中,已獲得葛蘭西所說的“霸權”地位,美國人大多將其視為其意自明,不用證明的公理。
兜了一個大圈,讓我回到中國。當我第一次聽到“愛國賊”的說法,驚訝莫名!感嘆某些中國人對愛國者這一概念的影射和褻瀆超出想像。
據說這個詞的鼓吹者來自所謂的公知。而他們又被“愛國賊”們反諷為帶路黨或西奴。兩派之間的口水仗一直沒斷過。
根據定義,“愛國賊”指的是狂熱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打著愛國的旗號,抵制普世觀念,煽動中西仇恨,鼓勵過激行為,不加阻止,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暴力和災害。
提起“愛國賊”,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是清末的義和團。盲目排外,極端愚昧,毀鐵路,拆電線,殺公使,戮教民,標榜刀槍不入卻在八國聯軍前潰不成軍,京城失陷,慈禧西遁,最後簽訂《辛丑條約》,賠款天量。義和團罪大惡極,罪不容誅。
至於引發“拳亂”的種種複雜歷史因素,諸如慈禧對義和團的利用,清廷中政治派系的鬥爭,義和團興起的社會背景以及列強對中國的殖民覬覦等等,已被主流歷史講述放到一邊。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趙薇撤換台灣演員,美國插手南海仲裁,以及民間抵制肯德基和蘋果手機等事件,引發了網上又一波圍繞民族主義的討論。時不時有人憂心忡忡,擔心情緒過於狂熱,事態走向失控。
閱讀此類網絡書寫時,人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字裡行間散發的道德和智力優越感。這些寫手往往以“理性“的化身自居,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出現,將呼籲抵制美商美貨者醜化成愚昧顢頇的“愛國賊”,和時代格格不入。
如果給“愛國賊”這一概念做一譜系學分析,義和團理所當然地被視為老祖宗,而當前號召抵制肯德基和蘋果手機的人則被描繪成最新一代。
對此我將信將疑,覺得應該回頭看看歷史,畢竟中間隔了一百多年,難道這麼長時間沒有其他明白人,提倡愛國時不忘理性。
圖博館
周永明:在美國叫愛國主義,在中國就叫民族主義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2016-07-27
從寫博士論文起,民族主義和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關係就是我的一個關注點。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我每每感受到濃郁的民族主義氣氛。1989年來美不久,一個美國朋友帶我去觀看當地棒球隊的比賽,才知道賽前全體起立唱國歌,這在美國是慣例。小女兒四五歲時,一天從幼兒園回來,口中念念有詞,“我宣誓效忠國旗和它代表的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國家在上帝之下,統一而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正義的權利”,讓人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美國這種精緻前置的意識形態灌輸。事實上,女兒上學後,背誦《效忠宣誓》成為每天都得重複的晨課。
和美國相比,中國學校現在舉行的升國旗唱國歌等儀式,普遍實行的時間要晚的多。民族主義也好,愛國主義也好,在儀式、教育和宣傳上,美國做得自然順暢,潤物無聲。
我同時注意到,在美國的媒體甚或學術話語中,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兩詞涇渭分明,用途迥異。民族主義一詞似乎和美國沒有關係,通常只用來描繪蘇東解體後的各方衝突,或者世界其他地區的反西方情緒。當然所謂中國民族主義的高漲二十多年來也一直是美國津津樂道的話題。
讓我納悶的是,當一部分美國人狂熱地支持小布什開打伊拉克的時候,當奧巴馬振振有詞地叫喊美國要永做世界第一的時候,當美國人將維護國家利益堂而皇之地當做對外干涉的依據時,卻很少看到美國人對自身民族主義的反思和探討。分析美國的政治意識形態時,民族主義這個詞難見踪影,似乎被媒體和學界聯手屏蔽。
為一探究竟,我專門請教我的同事,著名政治學家愛德華·弗里德曼教授。據他解釋,民族主義(nationalism)一詞在美國語境中,因為容易和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ist socialism)相連,具有強烈的貶義色彩,所以人們一般不用,更多的時候是選擇愛國主義(patriotism)一詞來指稱我眼中的美國民族主義。
弗里德曼教授的解釋頗具啟發,細細思量,在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被稱為偉大的愛國者,而不是民族主義者,雖然美國獨立戰爭是民族主義在世界興起的標杆之一。同理,那些整天將美國國家利益掛在嘴上的人被捧為愛國者,如果換成中國人,早就會被扣上民族主義者的帽子。
圖博館
郭敬明在《小時代》系列中抖的小聰明是奢華、唯美和廉價的勵志。在廉價勵志方面,韓寒的《後會無期》有過之而無不及,繼而配合的是粗糲和假裝的豪放。無論韓寒還是郭敬明,不夠真誠,已經成為作品質量無法提高的命門。在資本運作面前,這樣的作家,很難真誠起來。而依靠抖聰明來進行創作的作家,小說改編電影的最大問題,就是,有個別字句的可以付之一笑的小包袱,卻沒有通篇結構上的恢弘,做的了小的,玩不轉大的。
所以,韓寒基本上全部的小說,都是小聰明的拼湊,讓孩子們讀,自然可以讀出個別字句的好來,但整體的大故事上,無力把握。初級的小說家,往往如此。很多孩子學韓寒,在沒有資本炒作的配合下,最終折戟沉沙,也是必然。對於韓寒而言,更大的問題是他早年的讀者已經成長,已經見過更多的除了小聰明之外在大結構與宏大內容上有建樹的小說和電影。韓寒屬於學了王朔、王小波等人的皮毛,字句上抖聰明的皮毛,但沒有學會這兩位作家基於現實主義的浪漫抒寫方式,沒有宏大敘事作為鋪墊。廉價的小聰明,貶值已經是必然。
最近兩年來,影迷的審 美訴求,開始有了強烈的故事性的願望。對白上的機敏,沒大意思。故事上的起承轉合,才是根本。比如,《鬼吹燈》系列,只要故事足夠彎彎繞,就能獲得好票房。這種風向的轉變,對韓寒來說,是致命的硬傷。而韓寒近來多往文藝電影路線上靠攏,為《家在》、《百鳥朝鳳》等電影背書,實際也是想給自己一個文藝的標籤,用文藝去掩蓋自身作品故事性的不足。但是,文藝,需要骨髓裡邊對人類終極命運的思考,對國家和民族將往何處去的憂慮,這兩樣,沒有真誠是取得不來的。韓寒作品,最缺的,便是真誠。《長安亂》的IP慘敗,最著急的,不會是竹卿導演,她早拿了導演費了,一定是韓寒,他的硬傷全被暴露了,下一部到底應該怎麼走?諸位看官,不妨期待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11041.htm
圖博館
出於中立,老馬在此事爆發時,沒有寫文章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最近兩天,韓寒在上海出來幫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站台背書。《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在世的時候創作的一個講嗩吶藝人技術要失傳的故事,最近會上映。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很多文藝電影喜歡找韓寒出來幫著背個書。但是,另一個有趣的事情是,韓寒背書,也不能帶來多少觀眾,其中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就是李睿珺導演的《家在雨水豐茂的地方》,文藝上的呼聲很高,韓寒也出來幫著站台吆喝,但最終的票房,還是過百萬都難。若是不出意外,沒有大規模如《葉問3》一樣票補的話,《百鳥朝鳳》也只能是《家在》的尷尬。而同樣是根據韓寒小說而來的《一座城池》,即使有房祖名、王太利這樣的知名演員,也沒有多少票房成績。當時,韓寒是幫著吆喝了的。那區區幾百萬的票房,估計也是房祖名自帶的。
而在《喜樂長安》的是否站台問題上,我有一點業內的看法。一般電影公司購買某些熱門小說作家的版權的時候,都會附加一個條款:電影上映的時候,這位作家需要出來幫著背書。包括很多電影在聘請明星的時候,合同里邊也都包含著電影上映期間的配合宣發的條款。竹卿導演是從業多年的導演了,這一點,不會不清楚。若他們按著行規購買的版權,韓寒不出來站台,一定是違約的。當然,也存在他們根本沒有按著正常的版權購買合同簽約的情況。其實,無論是韓寒站台與否,對票房的幫助都是無濟於事的。
讀者可能會舉出反例,說韓寒自己導演的《後會無期》票房也是過了五億的。作為對標郭敬明《小時代》系列的韓寒,《後會無期》過五億,不過是基本標配。《小時代》系列是怎麼運作的,《後會無期》也不過變本加厲地照搬罷了。資本運作時代,這樣的票房,無法作為論據進行參考。而“韓寒”這兩個字,在十幾年前,本身是被當做IP去運作的。資本關心的是“韓寒”這兩個字,而非作家背後的作品質量。可以說,在資本助推的前提下,我們這個時代對韓寒和郭敬明等人進行了揠苗助長。所以,造成他們二人在後續的作品創作中,十分乏力,幾乎近於“傷仲永”。
圖博館
幕後製作
早在2006年,韓寒原著小說《長安亂》的電影改編權就被台灣女導演張艾嘉購得,但這期間改編電影的計劃一直未被提上日程。5年過去,版權再度回到韓寒手中。2010年2月,中國新銳導演竹卿重新購得《長安亂》的電影改編權,《長安亂》小說最終被改編成電影《喜樂長安》。
導演竹卿在拍攝中使用了“神經武俠”的獨特概念,並更多地保留了韓寒原著中的橋段和角色的特質。
影片評價
《喜樂長安》中的韓式幽默,意指爆笑荒誕的武俠喜劇,既有網絡化的喜劇元素,又有韓寒式幽默的經典風格。同時該片還具備“神經武俠”和“超純愛情”兩大亮點,打造出一段純愛、淒美的江湖絕戀。(新華網評)
《喜樂長安》不僅有刀光劍影的武俠故事,還具備有荒誕喜劇和清新愛情的點綴。無論是定位,還是整體風格和傳統武俠都有明顯的差異,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多類型混搭、“反武俠” 。(中國網評)
精彩影評
像少年韓寒一樣去飛馳!
假如用回韓寒原作IP的名字《長安亂》,或許《喜樂長安》對於觀眾的吸引力會更大一些。但是從導演竹卿的堅持來說,或者說從她女性的細膩來說,當然更希望如這個名字一樣,願全天下所有的少年,... 全文>>
非一般的武俠片
非主流的武俠世界觀影之前,先看了一段關於導演竹卿的採訪,對本片有了大概的認識。在竹卿看來:她忠實於原著,領會到韓寒原著小說《長安亂》的精髓,並對其進行二次元的改造;同時她也期... 全文>>
《長安亂》IP慘敗,韓寒這個名字已無多少含金量
3月底的時候,竹卿導演的電影《喜樂長安》上映。這部電影,根據韓寒的小說《長安亂》編劇而來。隨著該片的院線下架,最終票房才一百萬出頭。在一個院線屏幕數字都上兩萬了的當下,一塊屏幕只為這部電影產出五六塊錢,實在難堪。該部電影的投資方更是召開新聞發布會,斥責韓寒不參與電影宣發,不幫助站隊。導演竹卿現場更是哭泣起來。這部《喜樂長安》目測投資成本在一千萬上下,若是多於這個數字,那肯定是讓運作者中飽私囊了。而目前這個票房,資方穩穩了賠了近千萬。
圖博館
喜樂長安_百度百科
《喜樂長安》是竹卿執導的古裝愛情喜劇電影。根據韓寒的小說《長安亂》改編,由何泓姍、張天陽、金亮、萬倉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小木寺俗家弟子釋然與青梅竹馬的女孩喜樂一起下山闖蕩江湖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3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簡介
一場大饑荒,6歲的孤兒隨饑民逃荒到小木寺,衝突中只有她在夾縫中擠進了小木寺,被小木寺收留,方丈給她起名為喜樂( 何泓姍飾),喜樂成了大家的願望。釋然(張天陽飾)兒時看到一場在長安城妓院樓頂上對決武林盟主的盛事,卻以苦當派掌門人雖然奪得盟主,被困樓頂餓死的荒誕結局而收場。江湖風雲突變,人心自此大亂。十八歲那年,釋然的師父(萬倉飾)預感小木寺將有一劫,秘密安排釋然改名長安還俗下山,去找尋一名鑄劍老人(王連生飾)。懵懂的釋然覺得自己還沒什麼武功,萬一遇到江湖高手怎麼,師父說,博弈時關鍵在於速度和力量,而你具有天賦異禀,眼睛能將任何快速的東西放慢,並告誡他打不了就逃。已改名為長安的釋然,帶著喜樂,怀揣美好夢想,便懵懂涉足江湖,踏上莫名凶險旅程。長安和喜樂剛下山不到100裡,就被江湖第一毒莊--神秘的“永朝山莊”莊主萬永(金亮飾)以比武為名陰險毒倒,並帶回山莊,最後又莫名把長安和喜樂給放了。長安和喜樂通過一個小偷找到鑄劍老人,得到一把神奇的劍,老頭告訴他江湖人士在他劍鋪買了很多兵器,勸他回去看看。小木寺旦夕間遭遇滅門之禍,橫屍遍野。長安一怒之下揮起鑄劍老人贈予的寶劍,仇恨和鮮血使劍的神性開啟,變得無比鋒利,道道劍氣,瞬間了結了眾多殺手的性命。長安受鑄劍老人的指引,前往雪邦參加比武,並被命運推上了盟主之位,但在他心裡,盟主的位子遠遠比不上一個喜樂有意思,一切江湖動盪,好似一盤棋局,人如棋子,豈能由己,世間的事,只是人類的一個遊戲,而人類,是上天的一個遊戲。
幕後花絮
小鮮肉張天陽在該片中首次 單挑大樑,飾演歡脫小和尚“釋然”。該片也將首次展現張天陽的喜劇天賦,他在劇中神秘高冷,呆傻可愛的形像以及冷不丁冒出的一句韓氏台詞令人忍俊不禁 。
何泓姍和張天陽在台上還演出了一場與電影風格神似的即興對白,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片中人物的無厘頭式的語言風格 。
何泓姍不僅演唱了電影主題曲,趙佳霖則與崔恕兩位音樂人現場演唱另一首電影主題曲《長安亂》 。
圖博館
正面評價
針對輿論的批評,導演郭敬明亦作出回應,否認《小時代》「拜金」,並回擊著名影評人周黎明「你看見什麼你就是什麼」不少評論認為,《小時代》引起爭議的原因在於不同年齡段之間的代溝,僅僅一部電影也不至於改變年輕人的價值觀,將批評矛頭指向人生觀、價值觀是「上綱上線」。亦有評論認為《小時代》定位精準、受眾清晰,成功挖掘出了青少年觀影市場,是一部值得借鑒的國產類型片。
《小時代2》上映的第二天,之前批評小時代的《人民日報》改口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整頓世風不能靠打壓<小時代>》寫到:整頓世風、收拾人心,不能靠打壓郭敬明之類的作品,就好像振興傳統文化不能靠于丹一樣。
其他評價
《好萊塢報道》稱,《人民日報》的批評文章使得本限於影迷及社交網絡的有關該片的爭論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引述了部分博客寫手及電影從業人員對政府喉舌媒體代表的國家權力干涉文化內容的質疑。
《明報》的石琪給予兩顆星(最高五顆),他說:「《小時代》不算爛片,只是過於『唯美』『擺pose』『貪慕虛榮』地討好小女人觀眾,有包裝無實質。」
票房
中國大陸
影片上映首日排片量達45.01%,票房人民幣7100萬元,打破中國影史紀錄[39]。第一輪首映場次票房人民幣750萬元,打破2009年引進片《變形金剛2》的人民幣350萬元紀錄,也超越了2012年3D國產片《畫皮II》人民幣419萬元的中國影史記錄。首周四天票房收穫人民幣2.73億元,是該周的票房冠軍,隨後一週蟬連票房冠軍。至7月28日,影片累計票房達人民幣4.88億元。
臺灣
首週末三天臺北票房共138萬元新臺幣,名列單週第八位,雖為華語片冠軍,但成績並不如預期,臺灣觀眾對《小時代》並不買帳。至9月5日,臺北票房累計513萬元。除了台北、高雄兩城市,其他地區只上映一星期,第二週已下片。
獎項及提名
獎項 類別 名字 結果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中國新片單元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 《小時代》 獲獎
最佳新人導演 郭敬明 獲獎
第9屆中美電影節 金天使獎優秀影片 《小時代》 獲獎
圖博館
負面評價
中國大陸
電影上映後,不少看過該片的大陸網友表示「非常糟糕」,主要批評集中在劇情空洞炫富、對白台詞矯情等吐槽點上。儘管如此,該片卻獲得了不錯票房成績,上映一天半就打破中國大陸的票房紀錄,和此前中國大陸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叫座不叫好的情況類似。
該片上映後票房一路攀升,亦引發巨大爭議,不少人紛紛直斥該片空洞,價值觀扭曲,是超越同年上映《富春山居圖》的年度大爛片。郭敬明粉絲則表示堅決支持該片。也有評論指這種營銷模式除了營收以外,沒有任何藝術性和人文情懷,更沒有普世價值觀可言,而且由於該電影主要受眾是青年人群,這樣下去不僅讓中國大陸電影產業垃圾化,還不多不少對一些觀看過電影的青年人群的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批評《小時代》拜金,「如果僅僅停留在物質創造和物質擁有的層面,把物質本身作為人生追逐的目標,奉消費主義為圭臬,是『小』了時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或者因為票房有利可圖,就無條件地縱容《小時代2、3》的出現,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資本運作或許成功了,但是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卻失控了。」面對批評,出品方表示會在《小時代2》的宣傳上,重點強調影片中積極、勵志的正向價值觀。
美國
美國《大西洋》月刊指該片迎合的是男性對女性渴望的幻想,完全圍繞男性以及男性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無論物質上還是身體上。電影表現了一種扭曲的男性自戀,以及一種渴望父權和控制女性身體及情緒的男性慾望,並將這些曲解為女性的渴望。對中國女性而言是嚴重倒退。
香港
《頭條日報》思慧:「劇本支離破碎、故事老土到核爆、情節硬拖拉、剪輯一忽忽、演員演技浮誇、楊冪懶有感情的雞仔聲才是本片爛之精髓。」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列孚:「《小時代》是繼《天機:富春山居圖》後又一部垃圾電影。後者遭罵得體無完膚,本片則同樣以沒有絲毫內在審美的浮華表現了內地電影的墮落。」
圖博館
郭敬明也提及2003年出版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意外爆出的抄襲爭議,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此退縮,雖然官司敗訴,但他堅持只賠錢不道歉:「你質疑我不會寫,我就寫給你看!」希望以行動代替語言來證實自己的能力。他也不諱言,這次事件讓他成長很多,也直接了當地表明自己對文學沒有太高的野心,追求深度也不是他擅長和感興趣的東西,他真正在做的是堅持用商業角度來經營藝術。
小時代 維基百科
本文介紹的是《小時代》系列電影的第一部。關於其他同名條目,詳見「小時代」。
《小時代》(英文:Tiny Times 1)是一部2013年上映的都市青春片,由原著作者郭敬明擔當編劇並執導,楊冪、柯震東、郭采潔、鳳小岳、郭碧婷、謝依霖、陳學冬領銜主演,是作為作家和商人的郭敬明首次涉足影視行業。影片的情節改編自小說第一部《小時代1.0摺紙時代》和衍生漫畫《小時代1.5青木時代》,講述了林蕭、顧里、南湘、唐宛如四個在上海的女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包括林蕭在公司的實習經歷、顧里與男友顧源的分分合合等,最後以一場凝聚了四人友誼的服裝設計大賽的成功舉辦結束。
劇情
故事發生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的上海,主角林蕭、南湘、顧里、唐宛如四個女生在這座風光而時尚的城市裡生活與學習、工作與成長,四個女生從小感情深厚,卻各自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她們在同一個宿舍朝夕相處,相互扶持,轉眼間到了大學生涯的後期,平靜的生活開始面臨層出不窮的挑戰。
林蕭面臨工作實習的忙碌,以及隨之而來的由她實習公司--「M.E.」與大學主辦的時裝設計新秀選拔大賽,主辦方正是她所就讀的大學,林蕭被指派擔任此次「M.E.」方的負責人,而校方的負責人正是--顧里,兩人共同為這次大賽忙得焦頭爛額,對於最後的決案--林蕭異想天開在江邊搭建舞台的想法,顧里似乎自有打算……
唐宛如則是遇見了她的心儀對象,使盡全力的追求著。南湘則是不斷努力著,希望只是選修服裝設計的她也能夠參加此次選拔大賽。看似平靜的校園生活相繼發生著種種讓她們措手不及、需要抉擇的事情。同時,顧源、宮洺、簡溪、崇光等一群男生和這四個女生之間也正發生著千絲萬縷的情感交錯……
圖博館
韓寒與郭敬明經典對罵。
近日,韓寒在接受《南都周刊》採訪時,聲明自己與郭敬明並非同一類人,且“最關鍵的是我覺得我和他男女有別,沒有什麼可比性。”。回應記者提出的“你們的恩怨是怎麼回事”時,韓寒稱兩人沒有恩怨,但性格差異比較大,故沒有辦法比較,且“男女有別”。他還稱由於個人審美觀的不同,郭敬明喜歡的東西在他眼裡不值一文。在被問及《獨唱團》與《最小說》辦刊理念上的差異時,韓寒表示自己的期望很低,只想改善作者的生活,“再就是內容上給大家些開心”。他批評郭敬明提供的道路並不能讓人開心,並且“灌輸的價值觀是很賤的價值觀”,因為“他給的價值觀是最純粹的物質”。韓寒坦言不喜歡自己只見過一次的郭敬明,因為對方“不在我的審美里”。他還將自己與郭互相比較,“對於他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我除了錢比他少外,所有都比他強,如果一個人生全部拿錢衡量,我也沒有辦法,可能他的東西在90後那裡有吸引力,尤其對於城鄉結合部的孩子。”
郭敬明被終審判定“抄襲”,同為“80後”作家的韓寒沒有半分同情,近日更在博客上含沙射影,稱“就算你超(抄)了,也超(抄)得漂亮。” 對郭敬明因抄襲被判賠償作家莊羽20萬,韓寒發表言論,主張法律應對抄襲更嚴厲處罰,“如果我抄一本書,賺了300萬,我只要賠人10萬,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毅然去抄。” 當他聽說仍然有許多粉絲支持郭敬明抄襲行為時,便果斷認為“很多時候,粉絲是沒腦子的,不需要討論”。(2L附韓寒狗叫郭粉語錄)
5月30日凌晨,酷愛賽車的韓寒由於自己比賽時火拼太猛,因黃旗超車被仲裁罰了30秒一事借題發揮,在博客上稱“關於黃旗超車被罰時一事,我的讀者應該吶喊,小三小三(我賽車的車號是三號),就算你超了,也超得漂亮!哪怕你把安全車都超了,我們都喜歡你。”
郭敬明坦承 不喜歡與韓寒比較 2015.7.3
話題電影《小時代4:靈魂盡頭》7月9日在大陸上映,該片導演郭敬明日前參加安徽衛視新節目《易時間》。對外界常拿他和另一位80後作家韓寒做比較一事,郭敬明坦承「不喜歡」,認為這樣的行為是製造一種荒謬的對立感,所以他一直都在盡可能的把比較降到最低。
圖博館
當下文學界,寫而優則編、導的情況比比皆是,江南目前卻並沒有“跨界”的打算。“我是個很偏執的人,對東西要求品質很高,在作品上我們可以在某個領域做到最好,但如果去學習導演、製片,可能做不到寫作上那麼好。如果有一天我要去做導演,一定是學得很好才去做,而不是去玩票。跨界不是玩出來的,一定要很謹慎。”
談行業紙書需要厚度
“紙書是慢媒體,在快媒體時代生存下去,需要厚度。人既需要碎片化的閱讀,也需要厚度閱讀。因為碎片閱讀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只是知識流通的途徑。《龍族》的意義不是賣了多少本,而是保留了慢閱讀、高黏度閱讀和深度閱讀的審美。”江南說。
對於近年大火的“IP(知識產權)”一詞,江南也有自己的冷思考:IP不是永恆的金庫。“我通常不使用IP這個概念,但這個詞使用太多了。IP是一個資本化很重的概念,相當於一個買賣,一個IP獲得了價值的轉移,尤其是影視和遊戲的價值。一部作品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IP,但是沒有團隊、沒有後期,怎麼做出來?我們從內容創作到演員,到導演,都要參與,這樣才會有更高的成功率。”
對於年輕的作者,江南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創作比一般人想的難,從故事結構、章法到情節都很難,寫作是一個自我較勁、自我矯正的過程,要合理平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复考校自己的作品,不斷地追求更高的品質。對於有成名渴望的作家,不要看當下的作品,一定要去看、去構想未來的作品,最後通過創作而紅的人,被市場擁抱的人,一定不是跟著別人走的人。”華西都市報記者荀超
另參【圖博館】: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電子書》 《台灣數位文學論》 《出版大崩潰》 書展大拜拜 《打造暢銷書》 《貓空愛情故事》 《戀空》 鳥巢世代90 《中國電影史》
圖博館
2015年的影視熒屏,似乎要被網絡小說改編“承包”了。從網絡上起步的網絡小說,出成紙質書,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比如位列作家榜第33名的果果代表作《花千骨》,斬獲4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榜單第38名的顧漫,憑藉《何以笙簫默》3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再次上榜。
資深高齡作家的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在榜單上,104歲的楊絳、91歲的金庸都是再度上榜;73歲的馮驥才憑藉《俗世奇人》205萬元版稅收入首次榮登作家榜。
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這也讓劉慈欣2015年年度圖書銷量暴增,版稅收入一舉達到1000萬元,穩坐主榜第11位。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
作家榜首江南談寫作: 創作不能急IP不是永恆的金庫
繼2013年問鼎第八屆作家榜主榜榜首之後,內地幻想文學代表人物江南,再次以32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第十屆作家榜榜首。
儘管此前並不知情自己再次問鼎作家榜主榜,但21日下午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時,江南淡定表示,自己大致能夠猜到“排名不會差”。
談成功“眼界”加“勤奮”
江南早期憑藉回憶北大生活的小說《此間的少年》踏入文壇,用武俠人物的視角記錄著自己的青春;以中國歷史和神話為原型的架空小說《九州縹緲錄》,再版兩次,單行本銷量超過200萬冊。此後,江南創作的《龍族》系列作品,在中國創下了單本銷售240萬冊的紀錄。
憑藉《龍族》系列,江南多次榮登作家榜,兩次登頂作家榜榜首。江南坦言:“我們做紙媒挺不容易的,讀者讀你一本書,需要知道你這是什麼書,什麼時候出版,還得花錢去買,與互聯網相比,這就需要閱讀者的專注力更高。《龍族》是我很自豪的一本書,從第一本開始創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年了,但它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
《龍族》是江南七年磨一劍的作品,“作品的價值如果被利益捆綁的話,可以每年做一部。但花七年做一個作品,就需要比一年一個作品好七倍才能收到這個回報,就像登山一樣,得步步向上走。”江南總結自己的成功秘籍,“第一不能急,第二要相信作品未來的空間,當你能做十萬冊的時候,你要有做一百萬冊的心。一個是眼界,一個是勤奮。對我來說,這兩件事就算是秘訣了。”
談轉變寫作仍是主業
“我現在的工作一是管理公司業務,一是寫作,但公司業務都是源於寫作。”江南告訴記者,靈龍是創作型公司,企業商務並不復雜,“我無非就是跟同事一起創作,業務方面不怎麼管理,公司有專業的人力資源和財務人員,我連錢都看不到。”
圖博館
同郭敬明一樣,韓寒在作家榜的位置下跌也是“步步驚心”。在過去連續四屆作家榜上,韓寒的排位一直在前10強之內,其中2014年他還位列第6,靠的是當年出版的新書《我所理解的生活》,但這本新書並不全是他的新作,而是收錄了他很多的舊作博文。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韓寒的位置已經跌到第55名。
郭敬明、韓寒在圖書市場的表現大跌,跟他們在近幾年將精力重心轉移到影視領域有關。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屆“狀元”身上。在2014年,靠一本睡前故事讀物《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夜躥紅的張嘉佳,在2015年與王家衛合作當起了電影導演,忙得天昏地暗,使他從第九屆作家榜的黑馬“狀元”,跌到第十屆作家榜的第7名。
顏值作家,躥升
代表作家:張皓宸、艾力
“高顏值小鮮肉”,搶占暢銷市場
郭敬明、韓寒轉移重心,留下的暢銷書的市場空白,自然有人來搶占。
近幾年,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很多出版機構選擇作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個作者有沒有粉絲,有粉絲是圖書暢銷的一個有利基礎。這也使得作者群體比以前更大,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作家,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出道”的明星,而很可能是一位人氣很高的微博紅人、段子手、睡前故事講述者。總之,只要有足夠的粉絲和關注者,就有足夠的機會被策劃運作出版圖書。
2015年,不管是從各大書展的簽售人氣,還是在網上書店的暢銷榜,抑或是微博上的話題熱度,“高顏值小鮮肉”與作家、出書,聯繫得越來越密切。
在第十屆作家榜主榜單上,這樣的現象自然也有所體現。“90後”張皓宸憑藉青春讀物《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等作品,吸金650萬元位列作家榜第19名,超過了曾經的青春文學“風雲人物”郭敬明。26歲的“奇葩說”明星選手艾力,則以《你一年的8760小時》59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位列第21名。
心靈治愈,風行
代表作家:張德芬、張小嫻
心靈雞湯剛需,網絡小說逆襲
心靈作家領域內堪稱“女王級”的人物張德芬、香港情感作家張小嫻等都已經是作家榜的常客。
在第十屆作家榜上,心靈、情感的領域又出現了“新血”,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屢屢被摘抄刷屏的李筱懿、李尚龍、喬一等。據吳懷堯分析,心靈治愈系圖書一紙風行,“跟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有關,人們普遍需要心靈治愈系,對優質的心靈土雞湯有剛性需求。”
圖博館
第十屆作家榜全民閱讀節 作家榜主榜震撼發布 2016-03-22 0
郭敬明韓寒排名下降 雷歐幻像成黑馬
萬眾矚目的第十屆作家榜主榜2016.3.22震撼發布,作家江南以3200萬元榮登榜首!雷歐幻像和鄭淵潔分別以2000萬元、19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二三名!此次上榜作家人數創新高,總有70名作家榮登榜單!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清晰看見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景觀。
幻想文學,爆紅
代表作家:江南、雷歐幻像
幻想文學作者,“霸占”前四席
在第十屆作家榜10強榜單上,幻想類作品作家佔據了前四席。騎著“龍族”的江南再度登頂,其作品是標準的幻想類。處於“榜眼”位置的雷歐幻像,跟“狀元”江南類似,也是一位“腦洞大開”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查理九世》已經有超級暢銷的數據佐證。“探花”則是眾人愛戴很多年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楊紅櫻以《笑貓日記》年版稅1830萬元的收入位列榜單第4。
幻想作品最暢銷,青少年讀者是大戶,在作家榜創始人吳懷堯看來,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範圍都有同樣的表現。“比如在歐美國家,持續暢銷的書是《魔戒》、《哈利波特》。幻想作品之所以能暢行,跟一個人在青春期,在深入現實世界之前,更傾向於以幻想與世界打交道,還與人類對熱血、勵志故事的心理需求有關。這也顯示,中國的閱讀市場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吳懷堯說。
風雲人物,大跌
代表作家:郭敬明、韓寒
他們重心偏移,瞄準影視領域
郭敬明、韓寒的作品暢銷在圖書出版市場上,曾是一種文化現象。在第六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高居榜首,而之後在第七屆作家榜的排名,滑落到了第4位,2013年跌至第8名,勉強躋身十強。2014年,郭敬明的電影熱映拉動圖書銷量,排名有所回升,位列第九屆作家榜第7位。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首次跌出十強,位列第20名。
圖博館
對此李戡的父親作家李敖在《楊瀾訪談錄》節目說:「韓寒就是長得蠻好看的,蠻體面的,人也很活潑,他知道媒體要什麼東西,所以他給出來的就是媒體所要的膚淺的那一面。可是我們知道,人類社會是有很多深度的東西,需要很多時間累積的東西,如果否認了知識活動,那努力念書的人,去發明的人、去研究的人,這些努力都被抹煞了」,接著解釋「韓寒的問題使我想起一個跟我同年的法國女作家莎崗,她就是寫愛情小說的,她寫一輩子我們也不會講話。可是小說寫到了人物疾苦的問題,就要看你的歷練;談到哲學要看你的深度。這些都沒有,韓寒不會成功,因為他只是寫感想。」李戡跟韓寒最大的不同是他真正的進入檔案與史料閱讀,才寫出東西。因此李敖直接指韓寒的作品是臭雞蛋。
著名作家莫懷戚說:「我想在未來20年到30年內,很難出現像金庸和梁羽生這樣的大師了,因為他們的寫作不易被模仿,還有現代社會環境下的青年作家們都太浮躁和商業,沉不下去,時下備受關注的郭敬明和韓寒就只是玩弄一些文字遊戲,吸引大家的眼球罷了,產生不了心靈的碰撞。」
清華大學教授肖鷹在《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稱:「從電影敘事看,《後會無期》是一部十足的爛片。這部被自我標榜為「公路文藝片」的電影,在115分鐘的片長中,導演用以炫技的招數就是不斷地讓演員一邊背誦出戲的「段子」,一邊表演「韓氏猥瑣耍酷」。清理「天才韓寒成名史」,不僅是給歷史以真相、還文壇以是非之必需,同時也是肅清20世紀以來對中國文化毒害極深的反智主義流毒,給青年以正確引導的應有之義。著眼於反腐治國,「假造天才作家韓寒」的最後查證,不僅將坐實當代文壇的最大醜聞,也當是揭開當代中國文壇腐敗蓋子的一個關鍵契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5%AF%92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鳥巢世代 )
圖博館
自我評價
韓寒既聲稱過自己為對文字最講究的作家,也否認自己是作家,但稿酬頗豐。
對於稱他為「80後作家」代表人物的說法,韓寒並不承認自己是80後作家,並評價「作為我本人,非常討厭以年代劃分作者,每個優秀作者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哪能分類。」
正面評價
記者閭丘露薇曾撰文評點韓寒,文中說道:「有的香港媒體,給韓寒冠上異見分子的稱號,我想這並不準確,對韓寒也不公平。事實上,韓寒是在他的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到了一個公民的責任,用他作為偶像的影響力,使得一批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產生興趣。」
先鋒派作家莫言評價韓寒說:「最近幾年,我也瀏覽韓寒的博客。他敢於跟大多數人的流行觀點唱反調,在無數網民狂熱、暴怒的時候,能從另外一個方向思考,說明他確實已經成熟了。我們過去老覺得他是另類,實際上他是當今青年的代表,很多人把他當作榜樣。我們將來的國家領導會出現在這群人里。開玩笑地說,再過10年20年,韓寒應該競選上海市長。柯林頓當年是什麼樣一個人?吹吹薩克斯,唱唱搖滾,甚至還吸大麻,當時美國人哪裡會想到這麼個人若干年後會成為總統,而且還幹了8年!應該說幹得還不錯,當然缺點是經常犯一點領導幹部愛犯的小毛病。」先鋒派作家馬原說:「韓寒的小說我讀過,感覺挺好,確實是時代氣息濃郁。」新華網刊登的一篇文章則認為韓寒真正價值在於:面對敏感話題和公共維權事件,他從不缺席,他不靠青春外表和包裝,而用思想和內容和腐朽僵硬勢力博弈。
負面評價
台灣名主持人陳文茜認為:「不過我認為,韓寒是很可愛的,但他有的言論是很膚淺的,比如他對世博會的談論,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但他應該珍惜這個話語權。」
作家李敖認為:「韓寒不需要談,沒底蘊,長得帥,過幾年就跟馬英九一樣,再美的男子不過如此,他的知識基礎不夠,他紅了也好,不紅也是理所當然。」
作家李敖的兒子李戡在接受平面雜誌訪問時說,「韓寒算老幾?連大學都考不上。「此話一出,在網路與媒體都造成了不小的迴響與批評,事後李戡極力否認出此言論,然而該雜誌社卻拿出相應的語音記錄作證據,反駁李戡言論。
圖博館
是的,我是個公知,我就是在消費政治,我就是在消費時事,我就是在消費熱點。我是消費這些公權力的既得利益者。大家也自然可以消費我,甚至都不用給小費。面對政府,公權,政治,你不消費它,他很可能就消滅你。 最後,面對各種不同的不公,沒人能夠替你代消。一切還是得你親自出馬。這就是社會變化的過程。但在這過程裡,並不該鼓動大家都唾棄公知,而是鼓勵大家都成為公知。
回應
可是當臭公知也得多少有點知識呀。你個近似文盲如何當臭公知,那得多累呀、幫你寫的人各有所求,且都比你年紀大,你將來可怎麼辦?以暴死的方式掩蓋一些?
哇,寒哥怎麼喜歡搞這個了?
韓寒不用搞得這麼牛B吧!
韓寒 維基百科
目錄
1 經歷
1.1 網上書店與創辦雜誌
1.2 賽車生涯
1.3 代言品牌
1.4 時事關注
1.5 博客論戰
1.5.1 韓白之爭
1.5.2 代筆之爭
1.5.3 其他論戰
1.6 公益活動
2 家庭生活
3 作品
3.1 書籍
3.2 唱片
3.3 電影導演
4 相關書籍
5 榮譽
6 爭議
7 評價
7.1 自我評價
7.2 正面評價
7.3 負面評價
8 相關條目
9 參考文獻
10 外部連結
評價
韓寒的經歷和作品有所爭議。因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談到社會中的各種現實,並透露出對某些現象的憤慨與譏諷,鮮明地體現獨立的思想。他的文學作品曾獲得中國大陸許多獎項,並受到許多文學專家的關注,但他也因為其不佳的學習成績和特立獨行的作風而被遭許多非議。由韓寒引發的相關社會現象被媒體稱為「韓寒現象」。
圖博館
就要做個臭公知 2012-04-20韓寒
公知”這兩個字越來越臭,還株連到了“知識分子”這個名詞。“公知”被污名化應該就是這兩年的事情。記得以前,很多雜誌還會評選年度公知,我也曾入選過,但不知何時,大家就開始用“公知”兩字罵人了,明明兩方都是公知,觀點之爭到一半,一方忽然大喊,你們是公知,另一方就不辯自敗了,比“對方開著寶馬揚長而去”還要有效。後來大家又聰明了,一上來先全部變成草根,但很快又發現草根和草根之間的爭論就像屁民與屁民之間的互掐一樣,兩敗俱傷且無人關心。很快,又冒出來一個詞,叫意見領袖,但沒過多久,網絡上意見領袖又氾濫了,每次公眾事件,看著意見領袖自動排成一個連,還不如去看易建聯。終於,大殺器出現了,“公民”兩字隆重登場,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平民化變種,這個詞又安全又不容易被污名,但最近也有人說,什麼公民,也是圖“功名”,都是大尾巴狼。於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群體應該叫什麼了。 “公知”的臭掉和“公知”自己也有一定的關係,知識分子的確有一堆的臭毛病,有的迂腐,有的圓滑,有的好色,有的沒譜,有的投機,有的嘮叨,有的粗魯,有的裝逼,有的故作高深,有的譁眾取寵,有的拉幫結派,有的愛作姿態,有的人品不端,有的言行不一,有的危言聳聽,有的黨同伐異。加上公知一直在發言,自身缺點也會被一再放大,所以最終開始惹人厭煩。
不過回頭想想,各行各業的各色人等不都是這樣麼,比如你老說演藝圈的男女關係實在太亂了,但回頭一看自己的辦公室,可能也好不到哪去。故事一定是這樣發展的,一開始有公知和意見領袖大聲說話,很多人覺得舒服,把自己的心聲給說出來。後來大家又覺得,怎麼都是車軲轆話來回說。當然,這也不完全怨公知,主要責任在於政府老是車軲轆錯來回犯。後來有人突然喊了一嗓子,公知得了名,賺了錢,自己其實也好不到哪去,他原來是在消費政治,消費情緒。臭公知。
我發現一種心態,只要不是當街被迫害死的,或者生活還算不賴的,就會有各種誅心揣測。激進一點,就成姿態,保守一點,便成五毛,總之就是消費政治,消費公共事件,而且一旦觀點不同,兩派公知就容易互挖老底,留給觀眾原來全是王八蛋的印象。加上群眾的筆力也越來越強,“公知”終於從一個頒獎讚美的用詞變成了一個搬弄是非的用詞。 既然這樣,我也終於明白了,不管我否定或者肯定,甚至給自己找另外一個獨特的詞彙替代,其實我就是一個臭公知。
圖博館
“選民”結構就檢驗了雙方的傳播效果:公知佔據塔尖,少數大V,和塔基,海量低活躍度粉絲,自乾五的粉絲數和活躍度介於其間。也是社會的投影。
..................
回應
公知這詞out了,現在都叫慕洋犬.
年輕時的記憶和感覺是最深刻的,對我來講小虎隊和寶麗金是最好的,周杰倫聽不懂,TFboy是像女孩的小男孩,但我女兒說TF最好。心態也一樣,50.60經歷改開起步,巨大的差距導致自卑、自我否定,70.80處於國家艱難爬升階段,有一種我也這麼NB嗎,這樣心裡沒底的感覺。至於90.00這些孩子明顯自信足足,港農、台巴子就是他們叫出來的,他們的愛國更加去政治化,愛國主要動機就是“我們家這麼NB,你居然不知道?” 他們是希望,是未來,我們的責任就是給他們造一艘“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用的船。
公知之所以萎縮,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教育了民眾。所以,90.00.10後真的必將是這個國家的希望。他們一定是最愛國的一群人當然,和道德無關!因為他們一出生就是改革開放的獲利者,也看見了美國轟炸大使館的暴行,更見證了這個國家的強大,而蘇聯呢?蘇聯再怎麼修,也已經解體了,和他們並沒有關係。所以,才能有帝吧出征這類事。而在青年期呢?和中老年看見的國家在發展,TG在腐敗不同。他們看見的是:國家在強大,TG在改革。所以,他們對於國家是很有感情的。也只有在他們口中,才能自發的說出:習大大。
http://www.guancha.cn/renzaotiantang/2016_02_01_349913.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謠言》 )
圖博館
而是延續議題操作的精神,否定反對派的人格,創造了著名的五毛標籤。五毛的本義不解釋,按本義,大多數五毛實際上不是五毛,又衍生出自乾五。
從傳播的角度,這對標籤非常地成功,簡單明了、朗朗上口。自乾五的行為方式像五毛,這也體現了傳播的形式原則。五毛+自帶乾糧,無死角炮打對方動機。傳統鬥爭藝術與新時代結合,誅心之論。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自乾五的技術話術。塑造出鮮明的對比,物質追求vs 精神追求。
而自乾五的人身攻擊,沒有形成集中、清晰的策略。最常見的,同樣延續反議題操作的精神,否定公知的智商。配合微博大環境,這個策略取得一定的成功。大V言多必失,光環黯淡了不少。
早期有自乾五以“五美分”反擊。對手的模仿,就證明成功。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效應,對傳播更強烈,這個標籤自然沒有傳播開來。同樣大部分公知實際上是自帶乾糧五美分,但要靠縮寫傳播,縮寫卻一樣。所以沒人往這方面想。
內涵相似的“狗糧”使用稍廣。著名公知李承鵬提過一個“聖奴隸”。這兩個標籤攻擊性太強,指向卻不明確。對比五毛+自乾五,攻擊性不明顯,意味深長,特別是後者,有一種“欲得五毛而不得”的賤感,度拿捏地正好。自乾五還用過“帶路黨”。但五毛是關聯一個公眾熟悉的事物,市場經濟充斥付費的文案,國家昇平日久,帶路卻不常見。都不利於傳播。
傳播技巧高下立判。公知做到了六字真言:聚焦、簡單、重複。自乾五總是嘲笑公知的智商,但這正是對方的優勢:簡單重複對傳播者和受眾的素質要求較低。而技術總是複雜、分散的,難以傳播和理解。就像段子,讓兩岸的小朋友分別抄寫“憂鬱的台灣烏龜”100遍……傳播者還總有賣弄的嫌疑,招致受眾反感。
傳播有術,但也有限。傳播的效能,最終取決於組織的效能。共同目標凝聚想共體,而自乾五隻是一個鬆散的組合。歷史反复證明,前一種組織總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這也是為什麼公知選擇五毛的標籤。甄嬛傳裡也引用朋黨論,小人以利合,必以利散。另一個用濫的術語,降維打擊。
早年,兩派的前身,已經在散佈的論壇各自為戰,微博開通後,成為主戰場,樹起旗幟,自我識別站隊。微博最初幾年,公知主導了幾乎所有的公共議題,隨著雙方的基本盤瓜分殆盡,又以薛某某的倒掉為轉折點,經過整改,公知有所收縮,最終達成某種均勢,就像一戰的塹壕戰。
圖博館
帝吧遠征,公知和自乾五之後的公關學革命 2016-02-01
帝吧出征FB事件,標誌社群的壯大,從小眾走向世界。
國內的互聯網語境,繼承傳統、泛政治化,也繼承其分裂。公共議題最活躍的群體,自稱公共知識分子,簡稱公知,可追溯到法國啟蒙運動。公知致力於構建想像共同體,認同政治,這不展開論述,可見本尼迪克特著作《想像的共同體》(以下簡稱想共體)。
構建想共體,是用傳播動員群眾。傳播,就是把核心想像簡單化再重複化,給受眾製造深刻的印象。這是門科學,也是藝術。詳見《定位》和《品牌洗腦》。
傳播沒有門檻,但上段難。最近一個高中肄業生在知乎詐騙了幾十萬。在知乎啊,太諷刺了。公知傳播也很專業,兩個盛產公知的職業:媒體和律師,媒體就是傳播,律師是說服的工作。
重複化的實踐,叫議題操作。先選擇素材,主要是新聞,短期記憶強烈,也可以是歷史事件或學術命題,有權威性。選擇的標準,素材本身的邏輯並不重要,有則放大,無則加勉,重要的是,直觀感受是否容易聯繫預設的結論:公共部門的合法性。這樣的標準,也會選擇偽造素材。但經過整改和多起訴訟,偽造行為已經大為收斂。
這個標準,體現了傳播的原則:形式大於內容,訴求又大於形式。形式務必新奇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經常炮打全國人民,要全國人民反思,被稱為逆向民族主義。公知的祖師啟蒙運動,也曾以想像的中華天朝來否定法國當時的體制。
反者道之動,很快出現了反對派,被公知稱為“五毛”,又衍生出“自帶乾糧五毛”的標籤,以下統稱“自乾五”。公知在哪裡進攻,自乾五就在哪裡反擊、成為微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當然,雙方都明白,不可能說服,或用別的什麼方式,消滅對方,仍然樂此不疲,早已經超越較勁,傳播主要針對中間派,沉默的大多數,特別是年輕人。爭奪年輕人,就是在爭奪未來。
這場混戰難以名狀,我們只討論傳播戰。雙方立場針對,傳播策略卻錯位,看上去激烈,正面交鋒其實很少。又分兩層:圍繞議題的攻防和相互的人身攻擊。
自乾五一般不會順著公知的思路,去討論價值問題,而是轉換成技術問題,技術“打臉”,啪啪。特別發展“釣魚”戰術,將計就計,偽造投公知所好的素材,預伏破綻,誘使其操作議題,再揭穿。相應公知也不會順著自乾五的思路,去討論技術問題。自乾五一般不搞想共體,也就不操作議題,公知也不釣魚。
圖博館
大陸游客在台灣餐廳用餐遭老闆呵斥:出去強國人有什麼了不起!
據中國台灣網2016-02-01 報導,有大陸游客在台灣花蓮一家知名的蒸餃店用餐時,疑因等太久跟老闆起爭執,然後遊客表示不吃了,要求店家退錢。這時老闆大喊,“ 出去,把錢退給她,強國人有什麼了不起。 ”一段長約1分14秒的視頻記錄了這段爭吵。視頻隨即被傳到Youtube上,引發網友熱議。台灣網友評論稱,“這裡是台灣,不是讓你們這些沒水平的'大陸仔'囂張的地方。”
在youtube上,有一個網友這樣評論道:........
回應
台灣趕緊學學香港,也搞出個什麼類似於『蝗蟲』“反水客”的遊行,這樣我們就更有理由,並且更自願減少赴台旅遊人數了
心靈格局小小的,即沒有確定性,又缺乏幸運感。這就是部分台灣人的“小確幸”?井底之蛙的現代版。有意思。
本來也就是個小島能有多麼好的服務水準,何況那三教九流混的狀態會好到哪去,看看他們執政與在野及立法院的亂象就知道台灣有幾斤幾兩了。
我們已經被大陸的服務業慣壞了,去體驗一下什麼叫做民主先進的服務業也是有必要的……
這就是台灣媒體自吹的人禽味?由此可見,台灣是個不人道的黑社會。是個禽獸不如的詐騙社會。大陸人去台灣鬼島旅遊,就等於拿著錢去討侮辱。這是自取其辱。有自尊心的人就不要去台灣自討苦吃!
誰讓你們去給台獨送錢的?活該被罵!
敬告觀察網的某些網友,別以為你們很高尚,你們跟噴子沒任何區別!
智商水準跟港台持平也就別說別人了,總比弱省渣好聽的多,他們說是貶義就是貶義了?
一群弱省廢物,即使心裡再不滿意表面上也得說句強國人,然後意淫成貶義詞
唔,反過來說,我講到台巴子和港燦燦這個詞的時候,高智商的他們最好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強行聽成我很尊敬他們那就太好了
對自己國家認為是“強國”有問題嗎?那道要說弱國大家才高興嗎?咬文啄字有意思嗎?
“強國人”的真正意思是“弱國人”,難道你的智商只會看字面意思?咬文嚼字不是目的,文字背後的邏輯和觀點才是。你覺得『蝗蟲』是褒義詞麼?
楨:「強國人」是香港人對於中國人的暱稱,意指強大國家的人,但實則是外強中乾貶抑詞。對香港人而言,「強」也是指台灣網友熟知的蟑螂「小強」,所以「強國」也就是「蟑螂國」。
圖博館
香港人不愛讓座?2015-08-24 人民日報海外版
逾半市民認為“低頭族”是主因
一項新出爐的調查顯示,逾半香港市民認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之所以不愛讓座,主要是他們慣於做“低頭族”,看不見周遭疾苦。
老人直批欠公德心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今年暑假期間舉辦“中學生民意調查體驗工作坊”,60名高中生在教授和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市民對香港讓座文化的看法”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逾半(55.1%)受訪市民認同“乘客普遍低頭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計算機”是香港本地乘客不讓座的原因。分析指,不少乘客乘車時低頭專注手機屏幕,往往忽視了身邊可能出現有需要人士。
不過,有約三成八受訪的60歲以上長者認為,問題不在於“低頭族”,而在於香港人普遍缺乏公德心。調查報告認為,這些老人因深受其苦,所以對不讓座者做出道德上的負面評價。
實際上,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之前,就有評價認為香港“缺乏禮讓文化”,有關香港地鐵和公交車上乘客不給老人和孩子讓座的新聞不時見於報端和網絡論壇。
讓座要靠立法?
曾有人撰文為香港的不讓座文化辯解,稱香港人不服老,所以不願別人給他讓座,而且香港社會崇尚自力更生精神,所以許多人對讓座不以為然。
顯然,香港老年人並不同意這種論調。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是香港一個關注老年人生活的社團,該社團調查了1100位老年人,發現香港老人在搭乘公交系統時有四成人不給他們讓座,甚至有老人要求別人讓座反遭責罵。有老年人對媒體表示,有許多年輕人做得很不好。
香港的公交工具普遍有顏色特殊的優先座位,但車廂裡時常能看到站著的老人。一名香港老年市民說:“我不能站得太久。一旦站得太久,就會眼花、看不清東西。我經歷過坐地鐵的時候,有些青年在玩手機。我叫他讓座給我,我說我不能站太久,麻煩你讓座,他就裝作聽不見。”基督教女青年會耆年服務部主任江國儀就此表示,年輕人缺乏同情心是問題所在。
江國儀認為,政府應該在推動讓座文化上做得更多。此前就有香港媒體指出,香港的禮讓文化在東亞發達地區不算突出,相比日韓等地還差得很遠。有立法會議員曾經提出為讓座立法,但也遭到不少人反對,認為自覺讓座還得靠社會禮讓風氣的培養才行。
阿楨
屌絲時代已臨? 2013/01/10
【前言】
作者在中國生活十二年,從台籍陸生到重點大學教書四年的台籍陸師,以不同身分親歷其境地參與了中國轉型最戲劇化的時期。是這個世代的台灣知識分子對中國觀察與書寫的重要一人,這次他要以現場對中國年輕身影與教育故事的深度觀察,拆解中國的八、九○後將迎∕贏來什麼樣的未來?
屌絲時代已臨?
在重重現實的壓力下,「屌絲」(註1)在二○一二年登場。
屌絲,又一個造詞時代下的新興語彙,網路再次扮演中介舞臺。「屌絲」 一詞的由來與已轉任教練的中國足球明星李毅有關。李毅的粉絲自稱「毅絲」 ,李毅稱自己在足球場上的動作像法國足球明星亨利(Thierry Henry)。亨利被稱為足球大帝,亨利的粉絲則以「帝絲」 自居。中法足球實力懸殊,李毅的說法引來「帝絲」 對「毅絲」 的無情嘲諷。未料,「毅絲」 居然對這些嘲諷欣然接受,「屌絲」 便從「帝絲」 的諧音而來。
無奈與自嘲是屌絲們的心理,他們自覺為非屬官二代、富二代的草根階層,「跪了」 、「跪舔」 是他們在微博上經常使用的語彙。在奮發向上的言論面前,他們跪了;在「高帥富」 (身材高大、帥氣、富有)面前,他們也跪了。有人因此說,屌絲是這個時代的阿Q精神。
詞彙裡的中國
(註1)屌絲:表達無奈與自嘲的語彙。屌絲們認為自己在精英、高帥富(高大、帥氣、富有)、官二代、富二代面前,僅是一介草根百姓。
(本文轉載自李政亮之書《中國課:繫上紅領巾的中國式青春》,中文版由日出出版)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31290
阿楨
裸辭旅行 2012-11-15 旺報短評
如果說「裸婚」是成人的婚姻文化、「裸退」是眾人期待的官場文化,那麼,「裸辭旅行」就是青年人的次文化。
「裸辭旅行」意指辭掉工作去旅行;暫時不工作,不眷戀地出發旅行。聽起來有些張揚、有些個性,也有些不計後果、不惜代價,證明年輕人擁有勇氣、願意體驗生活。新華社最近報導了大陸年輕人的新興流行現象。
「裸辭旅行」風潮和一部以此為題材的電視劇《北京青年》熱播有關。戲中一群年輕人辭掉穩定的工作,到大陸各地旅行,最後收穫美好愛情的故事。劇中人物青春靚麗、率性大膽,深受年輕人喜愛和追捧。
在網路上,以「裸辭旅行」為宗旨的社交團體也很熱門。一個名叫「休學辭職去旅行」的團體擁有15萬名成員,僅從去年夏天到現在就增加了6萬多人。這股風潮讓一些公司發生80後、90後上班族突然人間蒸發,連薪水都不拿就再也不見人影的事件。
年輕人有本錢,可以揮霍不表示可以不負責。多數的中國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備受長輩呵護、萬千寵愛於一身,不過,同儕競爭、升學壓力往往非外人能夠想像。「裸辭旅行」如果是有計畫、能為自己負責的舉措,行萬里路可幫助自立成長;假如一時興起、故做瀟灑,後果仍是非常現實。冒險的開拓精神是創意的泉源,盲目而不負責任則是失敗的來源;年輕人必須自主決定!
高學歷難找工作 2012-11-15 工商時報
台灣鐵路局最近很紅,因為大家搶著去台鐵工作,不僅博士生要去做道班工,尚未成年的高中畢業生,也選擇馬上卡位,不再升學,可見台鐵的工作多麼寶貴。
從台鐵公司招考員工,就可以了解目前台灣年輕人失業或找不到工作的嚴重性,一葉知秋,如果景氣仍差,這種現象恐怕還會惡化。
回應
教育政策是否出了問題?讓博士搶基層工做,再加台灣整體經濟不好才會有這個下場,每個人要思考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不要盲目要修碩博士,顧肚子比較重要
詳參【圖博館】:鳥巢世代 高學歷高失業 啥是閃跳族
版主回應
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聯合報 2012.09.1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十一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學、失業,報告警告說,這種現象已危及「從校園投入職場或家庭生活的傳統途徑」。
報告指出,根據二○○八到二○一○年的數據,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成員國,平均約有百分之十六年齡在十五至廿九歲之間的年輕人失學或失業,由於全球經濟近來更趨動盪,這種現象可能持續惡化。在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最甚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問題特別嚴重。報告認為,未來數年,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前途黯淡。
OECD指出,十五歲的青少年如果展望未來十五年,平均可能接受七年的教育、工作五點五年,失業一年,完全離開勞動市場一點三年,雖然最後一類的部分成員已經成家,年輕成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尤其是在生育率偏低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意味問題嚴重許多。
根據這項報告,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較低,在廿至廿四歲的年齡層中,教育程度較高者的失業率減少百分之八,廿五至廿九歲的年齡層則減少百分之六點七。
報告並發現一項重大的逆轉趨勢。年輕女性首次比年輕男性更可能完成高中教育,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已經超越男性,甚至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已經迎頭趕上。這種落差在冰島與葡萄牙尤其突出。
另外,以規畫未來的職業生涯而言,OECD國家的青少年,女孩也比男孩更有企圖心,而且比較期望社會地位高、專業的職業生涯。
相關新聞
失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失業世代/南韓頂尖大學生 也找不到工作
美國也窮忙 低薪低就業經濟難成長
美貴族大學 學費破6萬美元【中央社2012.10.06
美國廣播公司(ABC)網站報導,美國大學學位或許日益不值錢,不過大學四年教育費用卻持續上漲。根據大學新聞刊物Campus Grotto,讀大學1年的學費,今年首度超過6萬美元。
Campus Grotto清單顯示,超過70所大學學費都超過5萬5000美元,這個價錢使得學生經常必須尋求金錢奧援,例如透過就學貸款跟其他方法。
去年全美就學貸款超越1兆美元。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報告指出,全美1/5的家庭求助於就學貸款。
皮尤研究中心報告說,戶長35歲以下的家庭,有40%背負著就學貸款。所有背負就學貸款的家庭,平均未償還貸款額度從2007年的2萬334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萬6682美元。
兩岸3地7所大學 進全球200大
英國《泰晤士報》2012-10-04公布全球大學排行榜,兩岸三地以香港大學35名最佳,北京大學46名、北京清華大學52名各有斬獲;台灣唯一進入前200名的台灣大學獲134名,比去年進步20名。 英美名校包辦前10強,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蟬聯冠軍,英國牛津大學與美國史丹佛大學並列第2。
大學極度擴張 退場、轉型救品質2012/10/3國語日報
針對調查指出,臺灣大學教授「重研究、輕教學」,且有四成受訪者認為,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素質一事,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過去的確有「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但從九十四年起,教育部注意到這個現象,開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推動以教學為主的系所評鑑。
陳德華說,人才培育是大學最重要的教學工作,過去大學教師升等以研究為唯一考量,近年來也將教學服務納入,但教學成果不容易具體量化,因此,學校可自行辦理教學評鑑,提升教學品質,並以學生為主軸,讓學生學習與教學、就業市場及學生的生涯發展密切結合。
臺灣的高等教育體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政大教育研究所所長秦夢群表示,臺灣大學極度擴張的結果,大學的優勢不再,促使大學須拚頂尖大學,要求教授拿出研究成果,評鑑制度及升等都以學術研究成果為主要考量,加上教學成果不易進行客觀評量,才造成教授「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
如何提升大學素質?秦夢群說,除應推動大學退場機制,增加退場誘因及輔導轉型外,也可仿照美國推動大學預備課程,要就讀大學的學生須具備一定的基本能力,因為能力不足的學生,導致教授無法引導進行高深的學習。
阿楨
韓寒 盼老婆、前女友和平共處【聯合報2012.09.26
大陸人氣作家韓寒日前接受「南都娛樂周刊」採訪談到疑似婚外情的傳聞,韓寒語出驚人地說:「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堅固,但也許和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親人。我甚至希望她們之間能夠友好互助和平共處。」
此言一發,立刻引來網友爭論,不過昨天中午十二時,韓寒便在其部落格中澄清,說這本雜誌斷章取義,自己的原意是表達對前女友的內疚,並希望太太和前女友成為朋友。
之前有人爆料女藝人趙卓娜在微博上和一個叫「何安」的人有一百多條親密的思緒告白,而這位何安正是韓寒,隨之韓寒這段久藏三年的「婚外情」鬧得沸沸揚揚。
南都娛樂周刊日前專訪韓寒,韓寒說,「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女人是我的女兒,關於爭房產不要女兒的傳聞都是那個網路炒家獨孤意惡意杜撰,有意跟我過不去,獨孤意此前寫過很多文章攻擊我,還說我的文章是由太太代筆。這完全是扯淡。」
韓寒還語出驚人地說:「實際上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堅固,但也許和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親人。我甚至希望她們之間能夠友好互助和平共處,就是這樣。其他人會愛上我,我也許也會中意其他人,但沒有人能改變我和我太太的感情。」
對於韓寒如此高調承認自己的「婚外情」,眾多網友表示不能理解。而讓女友和妻子和睦相處的想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有網友戲言,找小三的有不少,但是能像韓寒這樣希望正室、小三和平相處的,實在不多,引發了諸多爭論之聲,網友、粉絲甚至專家、學者在網上吵得不可開交。
由於韓寒認為「自述不清」,有些地方被網友誤解,乾脆自己在部落格發文,表達他對前女友感到內疚,是希望太太和「前女友」成為朋友。韓寒言下之意,暗示趙卓娜是那位「前女友」。
版主回應
韓三篇 疑似韓寒父親代筆 2012-11-19 旺報
大陸知名作家韓寒的「代筆」風波延燒近1年仍未平息,日前又有網友聲稱發現「終極鐵證」,指韓寒於去年底在部落格發表的「韓三篇」,都是由其父韓仁均先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的。儘管韓仁均事後刪除,但仍遭網友以搜索工具找出疑點。韓寒本人與親友昨日晚間9時前尚未做出回應。
先發表在韓父博客
「韓三篇」即韓寒於2011年12月23日、24日、26日分別發表的《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等文章,文中談到對大陸國民素質的悲觀,諸如「最關鍵是就大部分中國人一副別人死絕不吭聲,只有吃虧到自己頭上才會嗷嗷叫的習性,一輩子都團結不起來」,以及「現今中國是世界上最不可能有革命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急需要改革的國家。」在當時引發極大爭議。
《長江日報》報導,一篇標題為「終極鐵證:韓寒的《談革命》等文章,竟然先發於韓仁均博客(部落格)」的帖子,17日凌晨3時多現身天涯雜談網站,被著名網友吳法天微博轉載鏈結後頓時成為微博熱點。
吳法天寫道:韓寒的《談革命》等博文先發於韓仁均博客,網友在『SOSO』(騰訊公司搜索工具)中輸入『fjfh6602 sina 我的2011』,第一條結果就是韓仁均的博客(綁定了韓仁均的微博),點擊快照,《談革命》赫然在列,發表時間是2011年12月23日05:28,早於韓寒的博客的時間2011年12月23日06:03。吳法天同時在個人博客全文轉載網友列舉的證據以及發現過程。
博客「fjfh」是韓字五筆碼
網友推測,韓仁均是在電腦上登錄自己的微博,實際上也同時登錄了這個fjfh6602博客。等韓仁均寫完文章,準備發表,他就順手點新浪頁面上的博客。本來想進韓寒的博客,但進了自己的博客。一順手就發了,隨後發現失誤才刪除。當時網友「西柚味」發現並留言提醒他。
另有網友發現,「fjfh」就是「韓」字的五筆碼(輸入法),韓仁均用的是五筆,而韓寒一直用的是拼音。
還有網友將fjfh6602的文章與最後韓寒的文章進行比對,發現部分文章被更動。例如《談革命》中「如今的局面則是我們『父輩』的選擇」,被韓寒改成了「如今的局面則是我們『爺輩』的選擇」。網友調侃說,「這個當然要改,因為父子兩人間隔了一代人。」
阿楨
慕容雪村:庸俗哲學鼓勵做順民 2011-12-25 旺報
大陸知名的70後網路作家慕容雪村12月上旬在巴黎接受法國廣播電台訪問,22日他將訪問內容以《每一滴水都曾經參與犯罪》為題在博客上發表,內容提及他對大陸時政、官場腐敗與法治風氣不足等社會現象的批判,讓大陸網友議論紛紛。
對於自己近期的發言風格改變,慕容雪村認為是資訊技術的發展,讓大陸知識份子接觸到更多的外部資訊,瞭解更多的歷史真相,難免會產生表達的欲望。
慕容雪村以維權律師陳光誠的事件,談國際社會對此事的關心與大陸官方「干涉內政」的論調,他認為兩者之間是不能畫上等號:「陳光誠事件,是單純的內政,還是帶有普遍性的人權問題……」他也大膽剖析大陸社會現在動盪不安的現況:「中國社會是個不正常的社會」,他認為沉默是金等庸俗哲學,實際上是在鼓勵大陸民眾做一個打死不說話的順民,像是最近發生的校車安全、煤礦安全等等,都是制度不夠完善所造成,而掌握權力的領導人沒有一個監督制約的力量,就成了大陸社會大多數問題的根源。
為了讓大陸網民更了解訪談內容所述論點,慕容雪村23日也在網易微博發文說明:「在正常的國家,『社會』是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中文的『社』和『會』本意都指民間團體。中國雖然號稱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實際上,『社會』已經接近消亡,沒什麼真正的民間團體,甚至沒有了宗族,有的只是單個的個體,一盤散沙。」
對於慕容雪村的文章,正反評價皆有。網友「公民石漢明」即以嘲諷地語氣呼應他的文章:「一盤散沙才好統治,你看WK潮汕人那麼團結多難管啊。」
網友「望聞問切111」則稱讚說:「是的,分析的很好,這個社會人與人都是用金錢來維繫的;其餘的關係都不存在了!」
但也有人認為慕容雪村的說法太悲觀,散淡閑人即抨擊:「慕容雪村先生說中國現在的社會形態還停留在歐洲『大洪水』之前,這等於說中國文明是劣等文明,中國人是劣等人種。慕容雪村先生拍洋人的馬屁也拍得太肉麻了吧?」
版主回應
被嬌寵還是被苛待的一代?【聯合晚報社論 2012.11.13
前兩天嚴長壽在一場演講裡提到,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用教育膨脹滿足望子成龍的虛榮,把學生寵到不用去面對問題,結果畢業後失去競爭力。無獨有偶,昨天本報的專訪裡,全球最大生產唯讀記憶體的旺宏公司總經理盧志遠說,台灣的年輕人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想把手弄髒,當然達不到企業的需求。
這兩位企業家並非只是高高在上,空口苛責年輕人。嚴長壽近年投身公益關心教育,四處演講呼籲重視人才培育。旺宏電子設有教育基金會,認真籌辦了科教研習營、青年教授講座、各種科學獎以鼓勵年輕學生等活動。企業領袖語重心長,讓很多民眾覺得點出目前人才問題的重點。但網路上同時也有很多人反駁這樣的說法,認為現在企業待遇太差,所以找不到人才;還有人說錯都錯在教育政策和制度,年輕一代是當今教育的受害者。雙方簡直雞同鴨講。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是被寵壞了的一代,還是被大環境所苛待的一代?這個問題有點像是杯子一半滿又一半空。年輕一代並不是只有一種形象,各有各的背景和經歷;被寵壞了的草莓族、月光族當然有;而吃苦耐勞,創意十足,想要追求夢想,卻苦於時代的機會之窗太窄,這樣的人也很多。
從整體制度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成為教育受害者」的這點特別值得重視;關鍵在於教育政策,也在於家長心態。文憑「虛胖」的情況讓很多人錯估了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但家長虛榮心不改,最近傳出兩位老師作假讓自己小孩進入北一女,就是最清楚的例子。社會的文憑心態還是傳統式的,升學制度和教育內容的設計也還在迎合這種傳統心態;但學生一出學校所面臨的,卻是當今的經濟景況和國際競爭。孩子在嬌寵的氣氛裡長大,然後被迫面對嚴苛現實裡的「生存遊戲」的挑戰,落差當然很大。
每個世代都可能面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的環境和機會。這一代年輕人頗多成長於溫室,一跨出門卻可能迎面襲來風雨的惡劣氣候,這個時代挑戰必須警覺應對。
回應
問題出在傳統企業仍是目前社會所必須,但古老技術和人力卻沒被現代的科技所取代,而教育體系所想培養的又是科技人才,年輕人所要的工作又是能運用現代科技來完成的工作因此覺得自己太委屈了還不如在家啃老
新加坡、香港,高中升大專,考取率皆不到百分之廿;台灣升學率百分之一百零一,產出碩博士,多數十倍!
三十年前,新加坡給外勞是6000,如今新加坡競爭力還是特強,國民所得也翻了倍. 而當年的韓國人在海外標案子是使用外勞,二十四小時開工,進度快到讓地主國受不了,這就是為甚麼韓國人把我們甩在一邊的工作精神. 教育方面我們受到美國影響太大,說好聽是快樂學習不放棄任何一位,但是缺少規劃與責任,提升整體社會文化水準方面說得過去,但對於國家社會人才需求則疏於用心,國家的競爭力就一點一滴的流失. 大陸過去生活苦,大家明白一定要實幹,拼命搶進重點大學,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修的是理工科.美國人則是鳥兒郎當的讀書,就讓一些天才鬼才與新移民去拼,大家往輕鬆的服務業與賺大錢的財金方面靠,久而久之,美國的基礎逐漸流失,中國與韓國的產品到處充斥. 競爭已是全球化,許多企業員工每日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作不作呢?
你有沒有看過大陸在春節返鄉的各大車站的[人潮]之恐怖,而,他們-那群人們卻願意在車站或睡或躺的等車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ㄋㄟ 回家;那種群眾等待三天以上的車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台灣,24小時內車站就會被砸掉了;他們為什麼願意等待?
為什麼高學歷者失業率這麼高?要怪阿扁時廣閞大學之門啊.大家高興可以唸大學,但台灣不需要這麼多大學生啊..
失業率這麼高!薪水這麼低!寵個屁!誰把台灣弄窮了,環評假環保阻撓經濟發展,台塑鋼廠產值3,828億元可創造就業4萬人備趕去越南成為越南最大外資(170億美金),國光石化帶動相關產值6,500億元可提供17萬人就業被趕去馬來西亞,台灣以一窮二白現在又想趕六輕,環保團體罔顧台灣失業嚴重,招商困難!
外勞本勞薪資不脫鉤害死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都比台灣有錢,外勞薪資為NT10000及6000,台灣凱子加勞保要20000,外勞當然湧入,產業成本又為降低
阿楨
"北京精神"評選--千龍網
導讀:
一個國家需要擁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種文明素養和道德理想的綜合反映,是一種意志品格與文化特色的精確提煉,是一種生活信念與人生境界的高度升華,是城市市民認同的精神價值與共同追求。
更多>>
• 北京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解讀北京精神
• “西城精神”表述語12月底前公布
• 組圖:體育館路街道迅速傳達學習“北京精神”
• 道德模範社區宣講“北京精神”
• “北京精神”表述語評選活動填寫說明
• “北京精神”表述語評選活動投票方式
• “北京精神”表述語評選活動投票時間
• “北京精神”表述語評選活動獎勵辦法
"北京精神"詮釋
1.愛國 創新 包容 厚德
2.正大 包容 和諧 日新
3.納百川 凝千載 踐行首善
4.繼古開今 尚德求新
5.包容與夢想
• 北京精神的表述:首善首創,文明開放
• 城市精神是一種文明素養和道德理想的綜合反映
• 城市精神是曆史沈澱與現實的融合
• 熱情好客,胸懷寬廣,笑對天下, 超級豪爽
• “包容、大氣”應該是新北京精神的很好體現
• 城市精神要從自然特色和曆史現實概括
• 城市的最核心精神是發揚和進步
•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 城市精神是城市精神風貌的體現
城市精神
• 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
• 運動成都 走向世界的一扇窗
• [東京]博愛的都市合作精神
• [全國]全國各地城市精神表述語
• [大連] 走進大連:追尋大連的城市精神
• [上海]胡曉明:略說上海城市精神
• [深圳] 深圳城市人文精神解讀
• [杭州] 有關杭州城市精神的全新詮釋
• [成都] 城市超前 精神不能滯後
• [紐約] 感受紐約城市精神
專家意見
• “北京精神”表述語說明
網友留言精選
• 北京城市精神是:充滿京韻的熱情招呼聲
• 熱情好客,胸懷寬廣,笑對天下, 超級豪爽
• 我眼中的北京城市精神應該有“包容和大氣”!
• 最能代表北京的精神是城鄉日新月異的發展
• 文明,進步,包容,向上的精神理念
http://beijing.qianlong.com/bjjs/
版主回應
“北京精神”引發各界熱議 2011-11-04《北京晨報》
“愛國、創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表述語發布成昨天熱詞。昨天一早,天壇、頤和園、北海公園的LED大屏幕上已出現“北京精神”表述語,倡導市民文明游園,踐行北京精神。各大網站的微博上,北京精神也成為熱議話題。
天壇公園導游班班長張紅媚告訴記者,昨天一早,公園大屏幕上就打出北京精神表述語,很多遛早的市民見面打招呼都變成了“北京精神發布了”!張紅媚說,能在北京、在天壇服務市民,她有著強烈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為不斷提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力與輻射力做貢獻。
在各大網站上,北京精神已成為熱議話題,僅新浪網上就有約8萬人關注。網友“哇嘀嘀”說:“北京精神應該是每個首都人都要遵守的守則。隻要我們做好首都人,就是對北京精神的最好詮釋。”網友“快樂都都媽”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北京城,也都有一個北京夢,總有那麼多理由讓我們願意留下,甚至扎根下來。”
(楨:愛將網上糞青之言誇大為與官對立之民意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鳥巢世代)
北京精神 官媒力捧庶民譏諷 2011-11-12 中時 李文輝
北京市費時一年半,動員近三百萬人力票選出的「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公布十天以來,媒體反映兩極,主流吹捧、庶民譏諷,不但天子腳下愛貧嘴的老皇城民有意見,各地也加入調侃行列,庶民版北京新精神:「烤鴨、鹵煮、豆汁、仿膳」似乎更受歡迎。
去年五月以來,北京市動員產官學、文史哲等學者專家,開了七次會,找出五條表述語候選,據「新華網」報導,經過近二九三萬人次投票,得票率五九.九七%的「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雀屏中選為「北京精神」。
《新快報》引述網友小耿說,最欣賞「厚德」,因為「整個場面就是要厚德(HOLD)住才對」!事實似乎不然;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指出,輿論對北京精神出現兩極反映,主流媒體讚歌連篇,草根階層調侃不斷,更有人批評,為何只有北京能「愛國」?
借微博之力,北京精神被網友創造出「精神體」句法,相關創作超過十二萬條,拜中國人愛吃所賜,飲食類最受歡迎,網友「Kielboat」認為,北京精神是「烤鴨、鹵煮、豆汁、仿膳」,引來讚聲不斷,也有人把仿膳換成焦圈(類似炸麵包圈),更有北京土味。
各大城市也不遑多讓,像是天津精神:煎餅、果子、多放、香菜;南京精神:鴨血、粉絲、多放、辣油;濟南精神:大明、湖畔、雨荷、等朕;成都、瀋陽也陸續跟進。
除饕餮精神,更多是現象面,比如北京:堵車、官多、沙塵、嘴貧;股市精神:買進、下跌、套牢、割肉;微博精神:發布、轉載、評論、刪除;及領導精神:吃喝嫖賭。
財新網報導,這種情況尷尬地展現出官方宣傳倡導、和民眾真實感受之間的錯位。畢竟,真正的城市精神,都是自發生長出來的,否則,就算官方隆重推出,也難入人心;經濟觀察網評論指出,既然官方北京精神,完全不能呈現出北京風采與氣魄,那就活該遭到公眾譏諷與嘲笑。
阿楨
絕對諷刺:韓寒未婚生女為什麼上了娛樂頭條2010-11-24(楨:韓寒本是假藝人!)
韓寒是不喜歡娛樂的。至少在我的感覺裏,他是不喜歡娛樂的。他喜歡娛人,娛貴人權人蠢人,但應該不喜歡被人娛。
可網絡就是如此吸引眼球的,于是也就不管韓寒是個什麽樣的人物,硬是將他、他女友和女兒塞到娛樂版裏去了。去將他及他的女兒與張柏芝之類的人物並在一個版面裏,不說是對他的侮辱,至少也是絕對的不合適。
在我等心中,韓寒是個公衆人物、意見領袖、文壇鬥士,他敢說一般人所不敢說的話,寫一般人所不敢寫的文,自高中讀他的《三重門》、《零下一度》開始,就知道他有那種權威視爲狗屎的勇氣——那些文字那些語言,讓正處在叛逆期無處發泄的我們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感覺終于找到了苦覓的知音——如若不然,怎麽會有無數的擁躉呢?
他的文才文膽,使他的博客人氣如珠峰般高聳入雲,讓無數自命不凡的人望塵莫及。說他影響了一代人,應該不算是溢美之辭。
雖然他還有個身份是賽車手,但更多的,他不以這個身份存在——雖然,或許他自己更願以賽車手的身份示人,可卻身不由己——他就是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就像十年之前在我等心目中是英雄一樣。
他生了個女兒,以其名人效應,當然會有人立傳的。然,以他的身份,他女兒的出生最合適的應該是個文化事件——或者說,至少是未婚先育等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然而,在不知不覺之間,卻成了娛樂事件,而且,還冠以“獨家”“頭條”,想來,真是無奈。
他從來都在消解娛樂,然世事難料,現在他和他的女友、女兒卻被娛樂消解。
這真是一種諷刺的存在。
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3966582-1-1.html
韓寒未婚生子,不知道會不會被罰款?
那叫社會撫養費,到時候韓寒肯定會像那個楊博士一樣,挑戰計生政策,也或者人家早就申請美國國籍去了。
韓寒這等聰明人 還用你替他愁
只要你有足夠的RMB,生100個都可以。
錢對這些人哪算是問題..
我好奇的是孕期計生有沒找他,估計都被那張嘴頂趴了~~
http://bbs.xmfish.com/read-htm-tid-5154267.html
版主回應
韓寒擇偶宣言:會做飯比胸大重要2010-05-22騰訊女性論壇(楨:外表新好男人/內在舊大男人)
80後最具話題性和叛逆精神的公衆人物韓寒,最近在與天涯網友進行的對話中,對理想妻子開出的條件卻無比傳統:“要乖、懂事、得體、發自內心地喜歡我。她可以不會賺錢,但要會做好吃的。”“如果我在外面很辛苦,回家還挨餓,面對老婆吃泡面,那會嚴重沖擊到我的世界觀,這是我不能容忍的事情。好歹有盤番茄炒蛋吧?”
他表示:“外貌方面,“臉第一,腰第二,臀第三,腿第四,胸排最後。胸放第一位,那是高中生幹的事兒。”
韓寒的觀點女人們是否受用?可以肯定的是,當這位精神指標性的帥氣偶像走入尋常百姓家,被當作沒過門的夫婿來品頭論足一番時,女人們不管是否願意買單,都樂于享受這個快樂八卦的過程。
“我一直很傳統 是世界太瘋狂”
新女報:你提出的幾條標准,比如臉第一、要乖、懂事、會做飯,都是中國男人對于娶妻的傳統要求。有人說,這樣平和、傳統的標准太不“韓寒”了。你是否認爲,回歸傳統是男人開始成熟的表現?
韓寒:我從小就是這樣的要求,我也從小就認爲我是傳統的、成熟的。只是這個世界太前衛、太先進、太瘋狂,太幼稚。
新女報:你認同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你是否希望另一半爲你做全職太太?
韓寒:希望的,而且是必須的。如果她有她的理想,我希望我可以幫助她加速完成自己的理想,然後相夫教子,不再抛頭露面,享受平靜生活。當然,她的理想必須是正當的、合法的、可實現的。
新女報:你對另一半才能的要求高不高?她一定要是你的書迷嗎?她的工作能力一定要優秀嗎?
韓寒:她一定要喜歡我,崇拜我,要有一定才華和才能,但不要蓋世。讓我蓋世就行了。她一定要有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萬一在陌生的地方走失了,她可以自己找回酒店。當然,最好能夠彌補我的弱項,我的弱項在于容易掉東西,不會裝軟件。新女報:以你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當你遇見喜歡的女生,你會主動去追,還是會有所顧忌等對方先表態?
韓寒:追!我體力過剩。 新女報:你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極品好男人?你自認爲有哪些時下男人稀缺的優點值得女人嫁?
韓寒:我是極品好男人,要不然我以前的女朋友也不會和我分手後不再喜歡異性了。但是我做錯很多事,我希望得到她們的原諒。我可能表面上是個花心的人,我總是借口我的兩大職業(作家和賽車手)都必須花心才能做好。我可能是有太強的征服欲望,但我覺得這其實並不是我的內心模樣。我希望我可以做對一次。
新女報:你覺得幾歲還沒結婚算是大齡男青年? 韓寒:100歲吧。 新女報:現在進入剩女時代,在你看來,大把優秀女人被“剩”下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韓寒:因爲她們不夠優秀。她們把自己弄剩下了就是不優秀的表現。優秀的車手永遠是有一臺優秀的賽車的。
http://lady.qq.com/a/20100522/000037.htm
阿楨
李敖滬上談韓寒:“一進入知識的境界就出局了”(另參本館:上海世博
中新網上海2010年8月29日電(記者 李佳佳)攜全家浩浩蕩蕩來滬赴世博之約的台灣著名作家、學者李敖,29日下午在此間舉行《李敖大全集》的新書發表會,其間不忘幫兒子李戡的新書《李戡戡亂記》造勢、拉抬人氣,護犢之情盡顯。
不久前李戡與大陸80後作家韓寒引發的“口水仗”自然是當日媒體關注的焦點,對此話題父子二人均給予回應,只不過或許是吸收之前沒管好嘴巴的教訓,李戡此番的回答顯得中規中矩;相比之下,父親李敖則老辣許多,他直指韓寒“要是只寫小說、只賽車完全沒有問題,但一進入知識的境界就出局了”。
一句“韓寒算老幾”,韓寒的“粉絲”自然對說這話的李戡口誅筆伐,就連一些中立的網民也都指責他“小小年紀,過於狂妄”。今日父親在旁,李戡鋒芒明顯收斂了不少,李敖笑言:“這是因為他知道不要搶了我的風頭”。
“我們原本就是兩個不相干的人,現在被動不動放在一起,我自己也是很意外。”說起韓寒,李戡言語裏流露出些許無奈,對於外界指陳文茜力挺他是因為二人想借合夥攻擊韓寒來炒作自己,李戡說“從來沒有想過”。
“從那個時候起就沒完沒了,我一天到晚被媒體窮追不捨,其實這也沒什麼,就是運氣比較差而已”,用有點自嘲的口氣,李戡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他直言自己不明白,為什麼大陸有那麼多作家,就偏偏要天天把韓寒拿出來,“其實不一定要一直提韓寒的事情,我對大陸的一些人也是很了解的,我們可以多談這方面的問題”。
李戡的老實回答倒叫身邊的李敖坐不住了,他接過話筒補充道:“我的兒子很忠厚,不大說一些過分的話,我來做一個公道的評論”。
李敖舉例說明一個人不能超越本位去生活。那麼什麼才是韓寒的本位,在李敖看來就是寫小說。他說:“韓寒如果不超出他的本位,僅僅是寫一些小說,他肯定可以寫一輩子;賽車也可以儘管賽,因為這是健身的範疇,但他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會很痛苦。”
他說,就好比你要和一個歷史學家談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你必須把294卷都通讀一遍,“因為這是進入知識境界的先決條件”。
李敖說,韓寒現在的舉手投足很顯然難以在這個境界紮根,“我們希望他能夠紮根進去”。
他甚至表示,李戡與韓寒是兩種不同類型,“韓寒比我兒子大10歲,10年間我兒子要翻江倒海、要賽車也未可知啊!”
版主回應
李敖子李戡再批韓寒、杜正勝 2010-07-29 旺報 記者黃奕瀠
即將赴北京大學攻讀經濟學的李戡,在這個暑假搶足鋒頭。頂著李敖之子的光環,李戡先於七七事變紀念日當天宣布自己棄台大擇北大而上了新聞版面,而後因陳文茜攜他出席香港書展並批評韓寒而聲名大噪。昨日又為新書《戡亂記》舉行發表會,再批韓寒和杜正勝,口才不好但砲火不輸其父。
「台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根本沒有台灣文學可言。」剛脫離高中教育的李戡出書表達他對台灣教育制度的不滿,直斥民進黨執政後大力修改課本,讓教科書內容在前後7年可以天差地別,政治力介入的表現以杜正勝最明顯,而國民黨政府的教育部長吳清基今年3月說自己愛台灣,並成立台灣史研究會,也讓他大嘆:「台灣歷史教育沒有希望了。」甚至直言,現在的歷史教科書是「站在異族角度寫歷史。」
李敖力挺兒子
針對兒子痛批歷史教育,李敖表示這是「草莓族的憤怒」,李戡在證明他不是草莓,而是胡桃。
「台灣人視野太小,僅關注島內一小部分的事,陳致中召妓的新聞也能大炒特炒。」李敖批評一小群人把台灣弄得很「渾」,原本只有國民黨史觀的「渾歷史」經過民進黨攪和,「渾上加渾」。李敖期許李戡應將視野放大,而他選擇到北大就讀便是一種方式。
日前陳文茜帶李戡出席香港書展,因批評韓寒「說話像放屁」而招惹非議,李戡也在新書發表會中提出解釋,他不滿中國媒體及評論說他「貶低韓寒來賣書」或者「因為沒上時代封面吃醋」,因而大罵:「我是李敖的兒子,做什麼韓寒第二?」
他不僅對韓寒「用錢買賽車」不以為然,也批評媒體對陳文茜話語的斷章取義,並表示陳文茜很少上網看文章,僅因韓寒針對世博的意見有問題,而認為韓寒應該珍惜話語權和影響力。
陳文茜也表示,她對韓寒那句「世博是用錢堆出來的」感到不滿,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公平,畢竟上海市政府確實改善了城市生活,打下現代城市的基礎。
她舉例說,一位喜歡韓寒的中國記者當場解釋了韓寒的意見,如建地鐵讓交通不便,陳文茜回應:「他可以批評貪腐或政府,怎麼會去批評蓋地鐵讓交通不便呢?」她自嘲,沒想到在中國,韓寒跟胡錦濤都是罵不得的。
兩岸新銳人物李戡,韓寒 隔空交火2010-08-24廣州日報
李戡在日前接受《南都週刊》採訪時,被記者問道:“陳文茜批評了韓寒,你怎麼看?也有人說過,你是第二個韓寒。”李戡脫口而出說:“韓寒算老幾啊?他連大學都考不上,連大學都沒有念過,這種沒念過什麼書的人,我估計他也沒讀過什麼經史子集,是只會玩賽車的人。”
李戡此話一齣,引起韓寒粉絲的不滿,就連中立的網友也都指責李戡“小小年紀,過於狂妄”。然而,李戡透過微博表達了憤怒,他指出:“關於對韓寒的看法,半個月前我在深圳衛視的《直播港澳臺》節目裏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已經在節目上講清楚了,幹嗎還要到雜誌上去發牢騷?有些媒體為嘩眾取寵,擅自加油添醋,實在可惡。”
李戡一開始否認自己曾說 “韓寒算老幾”的言論,但《南都週刊》公開表示有採訪錄音可供查證。一時之間,指責李戡“不誠實”的言論四起。隨後,李戡改口稱:“我當然可以說我沒講,我確實在訪談中沒講,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是訪談。我被同樣問題問煩了,想趕快結束,才隨便敷衍幾句。”
李戡表示:“週刊把我表示不耐煩的話,擅自當做訪談內容,我當然可說是記者編的,因為我要是知道是採訪,就好好回答了……她假借 ‘聊天’之名,問一堆早被問爛的問題,又把我表示不耐煩的話妄加解釋,才變成現在這樣。”
日前,韓寒終於在微博上“冒泡”回應了。韓寒沒有單獨發帖,而是選擇到李戡的微博後面回帖發表評論。他對李戡說:“不管什麼場合,說了便說了,我完全無所(謂)。只是我覺得一個真誠的文人,不該臺上台下兩套評價標準,也不該耍小聰明,搬弄文字威脅記者……願你在大陸一切順利。”
李戡回復了韓寒的留言:“謝謝,我希望你能好好了解一個月來各種新聞報道是怎麼回事,就知道我對這篇報道這麼憤怒的原因。從來沒有所謂的威嚇記者,我也沒有兩套標準,就是以深圳衛視那次(訪談)為準。你看我那篇博文,就知道我為了澄清所做的努力,包括對你的看法。我是來唸書的,不是要找對手搞對立(的),更不會用這種方式炒作。”
http://big5.cnfol.com/big5/haixi.cnfol.com/100824/417,1980,8281752,00.shtml
阿楨
專家:台商應人性化管理【中央社 2010.05.25(楨:生產線型工作再怎人性化也不可能像研發/創意/服務型的,如同公務員不可能像NGO,故首要是適才適用!另參本館:鐵飯碗 鳥巢世代 啥是直升機父母 中國職業病)
台資富士康集團今天發生第11名員工跳樓自殺案例,顧問業台商李仁祥說,過去許多台商採取軍事化管理,已不適用於目前的大陸年輕人,台商應檢討並加強人性化管理。
今天清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觀瀾園區1名員工墜樓身亡,這是今年以來此集團第11件員工墜樓事件,共造成9死2重傷。
台商昆山漢邦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李仁祥說,富士康的員工福利不錯,比起一般企業好,但是許多台商對員工的管理風格,一直引發爭議。
富士康工人悲歌2010-05-26 中時短評
大陸富士康發生第十一起跳樓事件!急赴深圳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氣急而無奈表示,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
殘酷地比較,富士康的員工自殺率並未特別高於全球、或中國的平均線,但是,生命價值終究不是小數點。
大陸媒體《南方周末》在此之前,即派出記者「臥底」訪查,他們指出四十多萬人的龍華富士康,流水線作業井然有序,設備優越齊全,待遇、保險和福利均符合規範,「連跳」事件背後有著更深層社會問題:一代產業工人的命運。
儘管跳樓事件頻傳,廠區外,每天排隊等候應徵的打工仔卻數以千計。他們爭著上作業線,爭著加班,累垮了連「工傷」都是幸福,因為可以住院休假,但薪水照領,每個月九百人民幣的微薄薪資,加上超時加班費,讓他們築一個不知何時才能實踐的發財夢。
富士康的工人悲歌,很難不讓人想起台灣加工出口區時代的女工,同樣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展模式,那個年代沒聽聞太多的自殺故事。差別在哪?加工出口區的女工下線之後,還是回到家庭裡,有家人有朋友,還有自己的生活,富士康集中管理的宿舍,每個人卻都是孤立地、「碎片般的存在」,人際交流近乎零,遑論「關心」。(楨:當時離鄉背景的女工巴不得有宿舍住,省錢又安全!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富士康的悲劇,是中國依靠廉價勞動力經濟模式的悲劇縮影,但做為全球首富排行榜的企業主,鴻海有責任改善現況,最基本的,得把員工當「人」,而非作業線上的一顆無感無覺的螺絲釘。
版主回應
職業死亡率 大陸偏高2010-05-27 旺報
台灣自2001年以來,陸續推動各項策略以降低職業災害,由2000年每千名勞工中因職業災害死亡者0.077人,降至2004年的0.044人,而2008年更續降至0.036人,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而在中國大陸方面,因政府單位的重視,職業死亡千人率也從2006年的0.145,大為下降至2009年的0.107,但與先進國家差距仍大。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自殺問題2010-05-27 旺報(另參本館: 《自殺的權利》 《人類自殺史》
評論解讀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自殺事件,企業主郭台銘親自前往廠區巡視,並向家屬致歉,表現出企業的負責精神;但伴隨於此,則是引起對中國自殺問題的探討。中國自殺問題一直被嚴重低估,因此,富士廠員工連續跳樓,就不僅是新生代農民工的處境而已,如本文作者的觀點,富士康甚至是正規外企、是工人的夢想,富士康只是因其特殊背景而易為「靶子」,那麼,已知的自殺率中也許隱藏的是更為驚人的黑數。
今年以來,深圳富士康已經發生了11連跳,這讓這個擁有40萬人的超級大廠連續處於媒體的風口浪尖。平心而論,絕大多數媒體並沒有將發生連續自殺的責任歸因於富士康,而是更突出新一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我只是擔心,媒體對富士康連續自殺案的關注,甚至由此而生的對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狀態的關注,都有可能模糊自殺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的焦點。
中國的自殺問題一直都被嚴重低估。媒體報導中引用心理學家的數據稱,中國每年每10萬人中有12人死於自殺。即使從這一數據出發,富士康今年以來的連續自殺事件都是低於全國平均數的——除非在未來的半年裡,這個數據累加到36人,才勉強追上全國的平均數據。
自殺問題被嚴重低估
我不知道專家的數據是從何而來。現實是,1999年以後,中國再沒有過官方公布的自殺死亡率數據。現有的WHO數據中,依然是1999年衛生部所公布的中國人死因調查中的數據,而這個死亡率為男性每10萬人自殺率13.0,女性14.8,平均13.9。香港的數據為2006年15.2(直覺上,我不相信中國大陸的自殺率會低於香港)。韓國2006年的自殺死亡率為21.9,日本2007年為24.4。
不過,在2000年,另一個學術會議中,前衛生部部長殷大奎則承認,中國在1995至1999年之間的平均自殺死亡率為22人/10萬人。這一數據遠遠高於衛生部提交給WHO的年度報告數據。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473x112010052700524,00.html
包吃住 全空調 福利冠台商 工作壓力大2010-05-26 中國時報 李道成
許多進過富士康龍華廠區的人,對內部工廠的管理與規模之大,都會驚訝不已。為了穩住全球電子專業代工龍頭的地位,這家蟬連大陸多年出口第一寶座的台資企業,在員工的管理上可說是恩威並濟。
在龐大的龍華鴻富錦保稅園區內,員工按照階級,宿舍分為十人、八人、六人與四人一間模式;不像其他許多工廠,還要員工分擔部分住宿與三餐費用,富士康員工的食宿全部免費,甚至連衣物送洗也不要一毛錢。
就以龍華鎮高度發展的房地產來說,過去二、三年間,富士康就買了上千戶的商品房,免費送給自己的幹部與主管。這些在職場上表現優異的幹部,不分陸籍、台籍,都能得到公司非常好的照顧。
相對於深圳許多工廠的員工宿舍,只有電風扇可以吹,富士康的宿舍不分幹部、基層,都有冷氣機,酷暑也不用擔心晚上熱得睡不著。
就曾有多家富士康的台資零組件供應商,向這家台資企業的主管反應,不要給太多福利,否則他們都招不到工了。
由於富士康在龍華鎮上已設廠超過廿年,當地的農民多數都已是富甲一方的「田喬仔」,不論是公車、餐廳、飯店,甚至夜總會等娛樂場所,都要靠富士康吃飯。
龍華的地方官員、民眾,都對這個衣食父母讚譽有加。不過相對於對地方的貢獻,還有拉攏員工日益增加的福利待遇,富士康仍保有當初講究節儉文化的企業精神。
一位與鴻海長期往來的台商就透露,他三年前,第一次到龍華廠區去洽公,看到大門的馬路邊蹲了一堆人,找到了陽傘下的警衛一問,才知道這些都是客戶或供應商。
第二次到龍華,他因為認識台幹才能進去洽談室,免於蹲在馬路邊曬太陽;但進了這個廠區,才發現他們的洽談室內,不僅家徒四壁,還是由二個貨櫃屋改裝而成,沙發全破,簡陋到極點,這位見識到郭董簡約風格的台商,事後讚嘆不已。
阿楨
北京鳥巢將變身爲冰雪樂園2009-11-30東方衛視
首屆鳥巢歡樂冰雪季,由國家體育場、北京世博國際體育賽事公司和北京電視臺聯合主辦。三方將借鑒國外體育場冬季運營的成功經驗,在鳥巢主場和熱身場共計57000平方米的場地上,別具匠心的營造出北京市區最大的雪上運動中心,爲國內外遊客和北京市民提供一個冬季參與冰雪活動的全民健身場所。據了解,冰雪季期間,鳥巢將搭建氣勢恢宏的雪山舞臺、10米高的自由滑雪高臺、雪地足球、冰上拔河等多項體育娛樂項目。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將給北京的冬季帶來更多歡樂,也將是奧運會後奧運場館賽後利用的一次大膽嘗試。
http://video.sina.com.cn/news/c/v/2009-11-30/185649062.shtml
鳥巢 變身雪世界
繼月初變身賽車場舉辦大型賽事後,俗稱「鳥巢」的國家體育場下月又將變身為北京市區最大的雪上運動中心,呈現一個歡樂的冰雪世界,屆時除可滑雪外,還可欣賞雪地狂歡夜、新年倒數等大型活動。
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昨宣布,首屆鳥巢歡樂冰雪季活動將於下月19日亮相,活動持續兩個月。屆時,鳥巢主場和熱身場合共5萬7000平方米活動場所將變成白雪世界,營造出北京市區最大的雪上運動中心。
鳥巢主場內的造雪面積近2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冰雪樂園,同時將有大量雪雕供遊客觀賞,晚上還有表演節目。熱身場位於鳥巢的東北側,面積近4萬平方米,包括一條長200多米的主雪道,每逢周末還有雪橇犬現場表演。
鳥巢賽車 韓寒不敵董荷斌2009年11月03日 中國新聞網
11月2日晚,爲期3天的ROC世界車王爭霸賽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拉開序幕,荷蘭籍華裔車手董荷斌力挫群雄,在擊敗最後一個對手韓寒之後,首次獲得中國車王爭霸賽桂冠。
國家體育場-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5%AE%B6%E4%BD%93%E8%82%B2%E5%9C%BA
鳥巢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48.htm
版主回應
最近一週 中國主要城市房產成交劇跌【中央社2010.04.29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佈近一週房地產市場交易情況顯示,從本月19日到25日,35個監測城市中有21個房產成交量比前一週劇跌,北京跌45%,上海跌38%,深圳跌64%,杭州跌幅最大,達72.5%。
新京報引述這項統計報導,在35個城市裡,10個城市是重點監測城市,其中9個房產成交量下跌,而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主要城市中,成交量下跌最少的是廣州,為2%。
不過,一些2、3線城市的房產成交依舊活躍,例如海口、大連、長沙等地,成交量出現大幅增加。
新國十條能醫治房價發燒?2010-04-30 旺報 林建山
中國國務院17日再次下達第十號通知,出台新「國十條」措施,希望能夠整治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市場,遏抑部分城市房市地價上漲過快的「房價發燒」現象。
新國十條主要想達成五大目標:一、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職責,二、有效抑制不合理住房的需求,三、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四、加速推進高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建設,五、加強市場監管。
中長期建設才能穩定房價
新國十條規定,房價過高地區的銀行,可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房的貸款等;並強調要發揮稅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產收益的調節作用。但是,與以往出台的多項措施相比,新國十條措施真能有效控制中國房價上漲嗎?
長期以來住房問題一直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中國新浪網的調查顯示,67.5%的受訪者認為,停發第三套住房貸款,應該會有效抑制房價。
其實這次新國十條的措施的政策力度,明顯較過去加大很多,事實上更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信號:除了以往所使用的金融手段外,中央政府也正加快研究祭出稅收政策壓抑房價,這當然更會給予市場留下很重要的想像空間。
不過,獨立的經濟學者認為,要控制中國房市地價高漲問題,不在於要如何再推出新的政策,而是要如何落實執行現有的政策;另有評論則認為,目前中國政府為房價降溫所採行的種種措施,其實都是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事實上,中國房價過高問題,固與制度有關。要想穩定房市地價,不是光做表面的引導以及治標措施就能解決,而是要特別注重中長期的建設問題,才能為中國今後幾十年房地產市場發展打好制度基礎。
房價瘋狂漲多方力量造成
依中國現行體制,購房者,只要繳納交易稅和印花稅,不必負擔類似先進國家的房產持有稅(類似台灣的房屋稅),也就是說對所持有的房產每年所須繳納的年度稅負。
另外,中國房地產過熱,是許多因素構成,最重要的是土地漲價,房價當然是跟隨土地上漲。英國的分析認為,許多大型國企藉由政府的4兆內需刺激政策,拿著銀行貸款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靠房地產獲取暴利,更積極抬高了土地價格和房價;而另一方面,房地產業的成長,更已經成為各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以致很容易連鎖反應而產生中國房價越調越高的「怪現象」。當然,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腐敗現象,也是造成房價瘋漲原因之一。
毫無疑問,房地產業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房地產可以大力拉動內需,但也同時「綁架了」中國經濟。至少,現在中國新國十條所發出的調控信號,應該可以給人帶來一個比較樂觀的消費者市場展望。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4x112010043000426,00.html
中國房產進入混沌期2010-04-28 工商時報 夏幼文
新華社對房市調控的評論一向是政策和市場的重要風向指標。新華社現在最新提到的房市概念是,中國房地產進入「混沌期」的概念,這是新華社第一次以多空交戰的混沌不明的狀態,來形容房地產市場現況。
新華社質疑混沌期還能持續多久?似乎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於高房價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過去新華社對於房價的措辭是遏止房價過快上漲,但現在則是從「遏止上漲」轉為「回落」的重大變化;這也否意味著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會有一波更大的發威政策!
新華社的社論提到眾多地產仲介對行情看法不一,市場進入混沌期,買賣雙方的博弈白熱化。正是在此基礎上,社論引述專家建議提出,房市調控政策應持續發力,引導房價回落到合理的區間。
……………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6+122010042800247,00.html
汶川世代
大公報:五四精神是“鳥巢一代”自省的鏡子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5-05
香港《大公報》5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五四運動過去了九十年。與九十年前的前輩相比,現在的青年人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相應的,“80後”的“汶川一代”和“鳥巢一代”,以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們的義無反顧和無私付出,以奧運賽事時的志願服務和勤懇工作,證明了他們這一代青年對責任和使命的承擔。不過,相當多青年人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弱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於“鳥巢一代”而言,五四精神應是一面自省的鏡子。
文章摘錄如下:
………………………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9&docid=100755741
另參本館:《五四運動史》天災?人禍?
版主回應
「蝸居」火紅/當局關切中 北京先禁播【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2009.11.26
「蝸居」電視劇在大陸火紅,近日卻傳出大陸廣電總局對劇情有意見,造成正在北京電視台青少年頻道上映的「蝸居」被撤掉,無法繼續播出,但在其他省的電視台卻照常播出。
三十五集的「蝸居」,九月下旬已在大陸某些電視台播過一次,佳評如潮;十一月中旬起,北京電視台青少年頻道、天津電視台及上海東方衛視,再次重播。
但二十二日晚間十點在北京台播出的「蝸居」,卻突然停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部電視劇。
有媒體傳出,大陸廣電總局可能因台詞露骨等尺度問題,對「蝸居」下了封殺令,禁止所有電視台播出。但弔詭地,同時在天津電視台和上海東方衛視,「蝸居」卻照常播出。
大陸廣電總局官員透露,該局確實就「蝸居」一戲討論過,但未下定論;最後,確定並無任何要求禁播「蝸居」的指令;即便是禁播,「對這種頗受爭議的電視劇,也不會明令要求禁播」。
其他正播出「蝸居」的電視台則表示未接獲禁演令。東方衛視回應:「會呀!我們晚上七點半照常播。」
住北京比台北苦【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 2009.11.26
月薪一萬元人民幣(約台幣四萬八千元),是一般北京老百姓「中薪階級」;但對在外商公司服務五年、三十歲的小同,「這丁點兒」薪水,卻被房貸啃掉一大塊。
小同前年初結婚,靠雙方父母贊助,在五環外「回龍觀」,買了總價八十多萬元的新房,貸款六十五萬。當時,房價,一平米約七、八千元(一坪約十一萬台幣)。
「有產階級」小同,生活被房貸壓得苦不堪言。「我光月供房貸,就要四千元」,已育有一子的小同,扣掉柴米油鹽支出、給父母的安親費、老婆和寶寶的生活費,他每月生活費竟只剩一千元不到,比民工還慘。
出身山西的他,鬱悶地說,在北京「生存」十年,仍是苦哈哈,有時想想不如回老家,有房有車,一個月三、五千元就夠了。
麥兜族 奮鬥代名詞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琮盛 2009.11.26
「蝸居」引發網友關於房子與愛情的討論。「麥兜族」成大陸時下流行語。
「麥兜族」是指沒有顯赫家境,辛苦地在城市為生計奔波的草根階層。他們購房、買車的夢,都得經由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生活雖然艱辛,但精神富有,樂觀向上,鍥而不捨,有人說,「麥兜族」是奮鬥的代名詞。
香港動畫片裡的麥兜,是隻平凡的小豬;現實中也有與麥兜相似的一群人,出生於80年代後,他們在大城市揮汗打拚、默默奮鬥。「麥兜族」與「富二代」截然不同,凡事須親力親為。
塵俠
這樣以本國具特殊意象的實體
來作為那個時期的世代符號
的確可作為頗具鮮明的區隔
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是"101世代"囉?
......
我擔心別人說你是"陽具崇拜"
層次也太低了吧
好好的一個中國風的竹子意象
被你說成粗俗不堪...
版主回應
上海101的實高已超台北
摩天樓皆似"陽具崇拜"
乙男蟻女:106個世代標籤,深入你不知道的日本 (麥田 2011)
日本文化觀察專家茂呂美耶,以詼諧幽默的文筆詳細分析日本男女關鍵詞,帶你從中探究日本近代文化發展與生活型態。
作者簡介 茂呂美耶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並於1986-1988年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是嫻熟中文與日文的水瓶座作家。網路暱稱「Miya」,愛與讀者閒話家常日本文化,深受華文讀者愛戴,是知名的「日本文化達人」。
目錄
20代男子標籤
裙裝男子 / 便當男子 / 乙男 / 草食男 / 雜食系 / 巢籠男子 / 御宅爸爸 / 電車男 / 請教君 / 型男
20代女子標籤
森林系女孩 / 相機女子 / 蟻女 / 網咖女子 / 肉食女 / 歷女 / 干物女 / 素敵女子 / 腐女 / 鐵子 / 三手
20代男女共通標籤
離世代 / 嫌消費世代 / 泡沫後世代 / 無緣社會 / 跳槽窮人 / 海外繭居族 / 犒賞窮人 / 網咖難民 / 成人尼特族 / 十二月病 / 格差婚 / 邊走邊吃族 / 外朝族 / 超商約會
30代男子標籤
中年童貞 / 保留君 / 足君 / 體面老公 / 小職員 / 爸爸友 / 志趣相投父子 / 專業主夫
30代女子標籤
Around 30 / 敗犬 / 晚婚、晚產的女子 / 仙人掌女 / Mart族 / Hot Mama / 婆婆 / 公園登台
30代男女共通標籤
低溫世代 / 團塊第二代 / 寄生單身族 / 隱蔽青年、繭居族 / 大拇指族 / 個族 / 豪華婚禮 / 事實婚 / 離婚歷 / 式場離婚 / 成田離婚
40代男子標籤
住在老婆娘家的女婿 / 螢火蟲族 / 通知回家的電話 / 身心俱疲症候群
40代女子標籤
歐巴桑軍團 / Hanako族 / 老爸辣妹 / 聖誕蛋糕
40代男女共通標籤
泡沫世代 / 新人類 / 3D族 / 3K / 螞蟻螽斯 / 頂客族 / 大人家族
50代男子標籤
二十世紀歐吉桑 / 窗邊族 / 橫出世 / 失樂園 / 自宅難民
50代女子標籤
女權運動 / annon族 / 導航姬
50代男女共通標籤
斷層世代 / 鑰匙兒童 / 熟年離婚
60代男子標籤
男介世代 / 瘋癲族 / 大型垃圾 / 社區登台
60代女子標籤
六十歲前後的女子 / 鼴鼠女 / ?鴨女 / 有房、有車、沒婆婆
60代男女共通標籤
團塊世代 / 核心家庭 / 新成田離婚 / 無會話高齡者
70代男女共通標籤
太陽族 / 團地族 / 斜陽族 / 三種神器
巴黎奧運會2024/08/12落幕
中國(含香港)以42金、27銀、26銅排名第1;美國以40金、44銀、21銅排名第2;日本以20金、12銀、13銅排名第3
閒聊巴黎奧運會開幕式2024/07/27幕前雨添浪漫 幕後一場災難
我看了下評論區500多條評論,基本都在吐槽巴黎奧運會LGBT(跨性別)大雜燴,LGBT成西方搞活動的標配了。三人直接在圖書館裡卿卿我我,然後追逐打鬧進了一個房間裡摟在一塊,然後把房門關了。西方搞LGBT,說要包容性取向,但給全世界精神污染,恕我無法接受。法國所謂浪漫,其實就是濫情。也難怪直播到3P時,把央視主持人弄沉默了。3年前日本東京開幕式是群鬼亂舞,法國這次是搞群魔亂舞。有讀者評論:日本接地府,巴黎接魔界。有老外還做了個對比圖,說這是撒旦文化。
回應
通過評價就能分辨出哪些人的價值觀有問題了。尤其是 “美吹、印吹、日吹”。
不管吹得多好,俺是欣賞不來,村頭放牛的二楞叔說簡直是妖魔亂舞,不成體統!
人類對美和醜有公約數,正常人都不會把翔當成美味的,自己要吃,別出來噁心大家。
相關新聞
無人機、LED大螢幕… 巴黎奧運滿滿「中國製造」
管清友:很多中國觀眾難接受,要提高認知維度(回應:廣大觀眾的觀感,跟企業家精神有啥關係?)
郭正亮批巴黎奧運荒腔走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Ofyu_YbEw&t=1664s
游泳池太白了!不讓中國進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7wdenPHeA
奧委會加索爾:很遺憾中國運動員要接受如此高頻的檢測,我很欽佩他們對檢測的配合
體壯如牛的美國選手,各個有哮喘心臟病,吃藥還贏不了
開幕把外國網友都看傻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nAWgVx2_w (回應:法國品味和藝術並不高尚,只是他們很懂得話術型態搞宣傳!)
開幕驚現《最後的晚餐》惹火基督徒 贊助商怒撤廣告 奧運官方致歉 刪除開幕式視頻 (回應:查理周刊用漫畫悔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時,西方說了沒 ?)
帶你看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yHAb5ZvaU (回應:連法國人都吐槽不滿,還能被你說的如此好,真的是天才!女主是文青,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是無法接受!)
史上最具創意也最環保的巴黎奧運--文茜的世界周報(回應:文茜長時附和白左)
打著綠色環保的幌子窮辦事(回應:選手村無冷氣!成本史上第6高,恐成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