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
有這樣愚民的父母官嗎?
「父母」官?
敢問小孩生病時,父母告知為何要吃藥之道理有何用?強餵藥就是了,不然連哄帶騙,再不然包糖衣、加糖漿。
到底是民愚,還是名嘴愚呢?
另參本台<名嘴治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517143/20080809070014/
馬物價政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373774/20080526055437
馬能源政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973177/20080717060253/
六七月油電用量大減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08.08
七月油電雙漲,以價制量,民眾果然有效節約!台電統計,七月整體用電量共節省四億八千萬度,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五點八,相當於核四廠少運轉十二天;全月最高峰時段用電量不增反減,尖峰減少了一百七十多萬千瓦,相當於一座通霄電廠的發電裝置容量。
中油則指出,六月的汽、柴油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六千三百萬公升,相當於減少一百廿六萬輛小客車(油箱五十公升)加滿油,衰退幅度百分之五點五。
換句話說,全台灣平均每個加油站(包括中油和台塑)每天減少一千多公升加油量,等於每天每座加油站減少廿輛小客車加滿油。
行政院長劉兆玄說,根據台電提供資料,今年七月共有二百零五萬家庭用戶用電較去年同期減少,合計可享電費折扣達六億二千萬元。較去年省電百分之十以上(電費打八折)者多達一百四十四萬戶。
因現在台電每售一度電平均要虧零點五元,因此用電量減少,「幫」台電七月少虧二億多元。經濟部官員說,台電是國營事業,虧損減少,對全民有利。
經濟部能源局公布,今年六月汽、柴油銷售量是十億九千多萬公升,去年六月是十一億五千多萬公升,民間用油衰退約百分之五點五。
加油站業者說,油價漲破卅元後,加油的車輛明顯減少,特別是大眾運輸較方便的市區更明顯,除了大車換小車、小車改機車,很多人開始共乘。
重賞奏效 兩百萬戶省電六億元>中時08-08-05張子嫻
·
全民節約能源發揮成效!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統計,五、六月減少用電戶數約有二○五萬戶,共計減少四.八億度的用電量,扣減電費數達六.一億元,由台電吸收。當中有一四四萬戶,節省一成以上的用電,減少總度數達四.三億度,五、六月電費可打八折。
經濟部長尹啟銘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從七月份節能戶數的統計數據看來,顯示不只是少數人在節約用電,若以台電約一千萬用戶來算,當中就有兩成用電戶,達到電費打折標準。這顯示,老百姓滿配合節能,此項鼓勵全民節電的措施,效果相當明顯。
根據台電的節電折扣措施,實施對象約九百三十萬戶,包括一般家庭用戶及國民中小學,只要用電度數較去年同期用電度數減少或未增長,就可享有折扣。不過,對用電未設底度者、公共設施用電、一年內曾辦理過戶、分戶、終止契約、廢止用電及用電種別變更者,則不適用此項優惠方案。
根據節能獎勵方案,若用電度數較去年同期未增加者,電費可打九五折;若減少五%以上、未達一○%者,電費可打九折;若用電度數減少一○%以上者,電費打八折。
除了全民響應節能減碳外,今年氣溫較去年同期較低,也是用電量減少因素之一。台電指出,今年五月的平均氣溫,確實較九十六年同期降低一.五度,六、七月則較去年同期溫度大致相同,用電減少確實有受氣溫影響。
79%樂見馬主政 66%盼經濟優先>中時08.03.24
總統大選順利落幕,超過七成的國人滿意選舉結果,並且對台灣的未來信心滿滿!依據本報最新民調顯示,七九%的受訪者樂見馬英九接掌總統大位,六六%的民眾認為拚經濟將是當務之急,新閣揆人選受到各方關注,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受到二九%的民眾青睞,比例最高。
超過六成的民眾認為馬英九勝選有助於經濟發展、兩岸關係與族群和諧,七五%的人對台灣前途感到樂觀。
近三成屬意江丙坤接閣揆
依據本報於廿三日完成針對台灣地區九百餘位成人的電話民調顯示,雖然馬英九僅獲得五八%的選票,但是七九%的國人滿意本次選舉的結果,只有七個百分點的民眾表示不滿。
馬英九的競選主軸為拚經濟,多數國人也多認為經濟發展應為新政府最優先的施政要項。調查發現,六六%的受訪者表示馬總統上任後應該全力拚經濟,七%覺得教育文化才是應放在第一位。其他如促進族群和諧、改善兩岸關係與確保廉能政治,也都各獲得三%至五%民眾的高度重視。
未來新政府將由誰出任閣揆,引起各方高度關注。調查發現,在目前呼聲較高的幾位人選當中,財經背景完整的江丙坤受到二九%受訪者的支持,覺得他是馬政府拚經濟的不二人選,比例排名第一。國民黨立委吳敦義的呼聲居次,一○%的民眾認為他最有能力擔任行政院長。政績卓著桃園縣長朱立倫也受到七%的人擁護,覺得他足堪大任。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因為具有財經專長,而受到四%民眾的高度肯定,其他人選目前獲得關注的程度偏低。
國民黨取得立法院絕對多數的席次,如今馬英九又當選總統,但多數國人並不擔心會出現一黨獨大。調查發現,六三%的受訪者表示台灣民主政治已經逐漸成熟,不論政黨或民眾,都不會再容許一黨專斷獨行的事情發生。二八%的民眾則憂心國民黨今後會因為缺乏制衡而為所欲為。
七成五對台灣前途感樂觀
馬英九上台,國人普遍充滿樂觀心態。調查發現,六三%的受訪者表示低迷已久的台灣經濟發展將會變好,六三%的民眾覺得兩岸持續多年的緊張關係將會獲得緩解與改善,六一%的人認為因政客操弄產生族群裂痕將可獲得彌平與趨向和諧。至於對這些面向未來發展感到悲觀的民眾,比例都僅有四到八個百分點。
若與二○○四年的選後評估比較,當時認為陳水扁連任後台灣經濟發展、兩岸關係與族群和諧這些方面會變好的民眾,比例都僅有二到三成,如今抱持樂觀心態的民眾均大幅增加。
整體而言,馬英九當選之後,台灣民眾對未來顯得信心十足。調查發現,七五%的受訪者表示台灣今後可望脫離空轉,大步向前行。一成的民眾較為悲觀,看衰台灣未來的發展。
本次調查於廿三日晚間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並以電話號碼的尾二數進行隨機抽樣。共成功訪九百三十四位成人。訪問結果並依照台灣地區之性別、年齡與地區分布進行加權。在九五%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三%。
馬施政六十天 滿意度跌到卅六%>中時08-07-20民調中心
馬英九總統就任兩個月,民意聲望卻在當選後四月打了對折!施政滿意度創下歷史新低。依據本報最新民調發現,馬英九施政滿意度在過去一個月內大幅下滑至三六%,肯定閣揆劉兆玄與行政團隊的民眾也跌破四成的關卡。
至於「完全執政」的國民黨立委的問政表現,比馬英九還差,僅獲得二九%民眾肯定,四三%的受訪者不滿意。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馬英九感到不滿的民眾,原先還不到一成,上個月上揚至二九%,如今更暴增十三個百分點,高達四二%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他的表現。這也是馬英九聲望首次出現不滿意的民眾比例高於滿意者的情況。
統計分析還發現,濁水溪以南地區民眾不滿馬英九的比例,明顯的比其他地區來得高,但即使藍軍大本營的台北地區,不滿馬英九的比例也超過四成。
馬英九要站在第二線,民眾對此看法分歧。調查發現,三四%的受訪者認同,但是也有四○%的民眾,認為馬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至於馬英九要繼續下鄉長住,調查發現,三七%的受訪者贊成,不過也有四五%的民眾認為目前國政紊亂,不認同他的做法。
馬英九聲望大幅下滑,行政院長劉兆玄與施政團隊的施政滿意度也同步走低。調查發現,滿意劉兆玄的民眾比例為三三%,比上個月的四○%減少了七個百分點。相對的,不滿意劉揆的民眾由上個月的二九%上揚到四四%,增加了十五個百分點。
調查也發現,三四%的受訪者滿意執政團隊的表現,比例比上個月的四一%下滑了七個百分點。相對的,不滿施政團隊的民眾,則由上個月的三一%揚升到四六%,增加了十五個百分點。
馬政府著墨較多的兩岸政策,相對較獲得國人的肯定。調查發現,五一%的受訪者滿意馬政府在兩岸上的表現,三三%的民眾表示不滿。
股市不斷下跌,股民哀鴻遍野,調查發現,五五%的受訪者表示馬政府應更積極的拉抬股市,恢復投資大眾的信心。二三%的民眾則表示應該讓股市遵守市場機制,政府不應介入。 雖然馬英九與施政團隊聲望重挫,但是國人似乎仍對馬政府懷抱希望。調查發現,五五%的受訪者認為馬政府施政應該會漸入佳境,也就是會「馬上漸漸好」。三一%表示對馬政府已經失去信心。
本次調查於十七日夜間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並以電話號碼的尾二數進行隨機抽樣。共成功訪問八百二十八位成人。訪問結果並依照台灣地區之性別、年齡與地區分布進行加權。在九五%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五%。
民意不滿? 政院分兩路找問題【聯合晚報╱李濠仲08.06.20
針對內閣執政滿月滿意度不佳的情況,新聞局長史亞平上午表示,他們會虛心檢討,並根據各方數據,以確認民眾不滿意的,是政策本身,還是閣員間的表現,找出問題的關鍵著手改善。
史亞平表示,就政策部分,他們會進一步瞭解確認劉內閣所推動的政策,是否為民眾肯定、喜歡;至於不滿意部分,如果是因為閣員發言不當,部會間缺乏一致性,彼此步調不協調造成的,找出原因後,他們會立即改進。史亞平表示,如果是印象、觀感出問題,那比政策出問題好解決。
政院官員表示,根據內部交換意見,主要問題應該是出在和外界溝通不良,行政院長劉兆玄已指示朝三方面加強,包括民眾、媒體、立委,接下來都要更積極建立溝通管道。
官員表示,根據研考會進行民調,民眾對劉內閣政策面的表現,其實滿意度都在6成到7成之間,亦即工作內容本身,相當程度得到民眾的肯定,但外界對劉內閣還是多所批評,問題應該就在溝通的工作沒有做好,這是今後必須加強的地方。
不回應民調 官員:政策對最重要【聯合晚報╱黃國樑08.07.18
對於本報系最新民調,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民調逆轉,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行政院高層官員不願回應,官員表示,行政院會去檢討自己哪裡努力不夠,但現在重要的是做事情,不應該去討論民調。
對於究竟行政院認為民調逆轉的原因為何,官員不願討論,但私下仍認為是國際經濟情勢是主因,而民眾在遭到如此重大的經濟陰影時,情緒與感受不好,當然無可厚非。
官員說,有人認為內閣只懂埋頭苦幹,卻不懂得政策溝通,以至於被罵,但如果政策是對的,就算只懂埋頭苦幹,卻不懂宣傳,還是好事。因為只要政策正確,日後即會慢慢顯現政策的正面作用。但如果政策錯了,卻很會講,講得頭頭是道,最後民眾遭殃,又有什麼用?
官員認為,政院之前提出的擴大內需方案,預算終於已在立法院通過,這些高達數百億的預算開始應用支用後,民眾應可慢慢感受其效應。之前因為預算未過,民眾可能認為空有政策口號,卻感覺不到好處。
官員私下認為,行政院目前所推動的政策,都應該是正確的,包括各項鬆綁政策,日後會逐漸顯現效應,但這些都要需要時間。
企業界的期待 先做績效再做形象【聯合晚報╱陳雲上008.07.18
馬總統上任兩個月民調顯示「滿意度40%、首次低於不滿意43%」,面對此一結果,多數工商企業團體負責人直言,馬總統若想力挽民調信心,可能需要有一個「更強有力、且有魅力」的財金內閣首長,將全民最關切、急待解決的民生、財金法案放到第一位。
工業協進會理事長李成家直接點名「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是很有能力、專業夠、讓人民可以恢復信心的強人,現在馬團隊要的是,就是把績效做出來的人、而不是做形象的好人。
李成家認為,馬團隊中「學者」的同質性太高,和民間常對不上口。而現在人民連肚子都吃不飽了,好比一家公司董事長,此時,他寧可聘用一個大學畢業、能力很強的總經理,也不要放一個博士、有學位、卻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雖不認為此時需立即撤換行政院長,但他也認為,馬總統從過去的「市府團隊」變成一國總統,就好比經濟學,從「個體經濟」進到「總體經濟」,心態上一定要有大調整。
以前跑台北市一天可以跑好幾圈、差異性不大,但現在台灣從南到北,各有不同的生活文化,且資源有限情況下,要兼顧南北平衡、照顧弱勢,和以前市府團隊爭取自我競爭力是不一樣的,全體馬團隊應在心態、格局上有更大的體悟,才不會再發56%宜花東人埋怨總統不知民間疾苦的不滿民調。
另一方面,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和相關幕僚團隊,既要分工、又是一體。但目前「三個機構、六隻腳」各走各的,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行政、立法都無法達到同一步調,立法院民生法案速度跟不上行政院,看在企業主的眼中,總會有些不耐煩。
工總常務監事、豐興鋼鐵董事長林明儒則是認為,馬英九民調的滑落,主要是受到國際能源物價價格翻漲、美國次貸、二房等拖累全球股市,「非出在總統和閣員團隊本身」問題上,尤其馬團隊上任才二個月,已經推出了多項重大政策。但許多政策需要時間,如開放陸客來台、愛台12項建設等,這些都要時間,至少要再給馬團隊半年至1年以上的時間再來檢視績效,才是對上任二個月、每天加班辛苦的馬團隊合理的對待,而不是動不動就草率地提出「換閣揆」不負責任的說法。
外資:全球經濟差 馬民調下滑主因【聯合報╱記者陳盈羽08.07.30
外資昨天賣超177億元,里昂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指出,馬英九總統民調下滑有三大主因,包括全球經濟差、執政團隊合作不力和與黨內溝通不良,他肯定對中國的開放政策,但認為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對國內經濟發揮作用,在這之前,內需和出口都將持續疲弱,現階段看好金融和商用房地產類股。
蘇廷翰很肯定新政府對中國的開放政策,雖然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見到經濟因為這些開放而改善,預期到明年第三季,兩岸人員的交流將會完全開放,屆時將會對台灣經濟見到顯著的正面影響,但是之前國內內需市場和出口族群都將持續疲弱。
里昂證券看好台灣金融族群和商用房地產,蘇廷翰認為台灣金融股與其他市場比起來具有防禦性,因為貸款成長也比其他地區低很多,並認為台灣的中小企業貸款品質不會有問題。另外,他也看好商用房地產市場。至於內需市場,他還是建議投資人鎖定在防禦性的電信、商用房地產個股,遠百和統一超等個股留待明年下半年對中國的開放較完整後再回補。
馬執政三月 滿意度四成七【中央社08.08.1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日前完成馬政府執政三個月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四十七的民眾滿意馬總統的施政,不滿意的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三。對於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施政,百分之四十一點九的民眾滿意,不滿意者佔百分之三十七點九。
這份「民眾對政府三個月來施政滿意度及形象的看法」民意調查是在八月十四日、十五日以電話隨機抽樣實施,有效樣本一千零九十四人,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二點九六個百分點。
民調結果顯示,對行政院團隊整體滿意度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一,不滿意者佔百分之三十九點六。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蕭全政受訪說,研考會在馬政府就職滿月時曾做過相同民調,當時的數據是百分之四十八點二的民眾滿意馬總統施政,不滿意的佔百分之三十四點五;對於劉揆上任一個月的施政,百分之四十三的民眾滿意,不滿意者百分之三十八。行政院團隊整體滿意度達百分之四十二,不滿意度有百分之三十九。
他認為,研考會的民調有個缺陷,不像民進黨或主要媒體實施就職滿兩個月的民調,所以看不出民調趨勢的劇烈變化。
蕭全政舉民進黨民調為例,馬政府上任兩個月時,民眾對馬總統施政滿意者僅百分之三十七點一,不滿意者為百分之五十六點七;對劉揆施政滿意者僅百分之三十一點六,不滿意者是百分之五十六點一。
他解讀,政府剛開始施政時總有一段蜜月期,但七月份陸續出現股市持續下跌、油電雙漲、風災肆虐治水不力,執政團隊反應過慢等情況,當時的民意支持度可說是跌至谷底。
蕭全政認為,七月下旬後,馬總統親上火線要求相關部會、各縣市加強防颱應變,國際油價較為紓緩,且行政團隊與國民黨、立法院的溝通也較為順暢,因此,民眾對馬總統、劉揆與內閣團隊的滿意度慢慢從谷底翻身,顯現在這次研考會的民調中。
他說,從這次數據來看,滿意度還是未過半,馬政府應該趕快拿出作為回應民眾需求,趕緊把經濟搞好,讓一般民眾減緩生活壓力。
施政百日本報民調 馬滿意度46% 8月反彈10%>中時08-08-25
洗錢案喧騰國際,打扁風潮四起,嗆馬聲浪稍歇,馬政府滿意度也出現反彈走勢。依據本報最新民調顯示,馬英九聲望跳升十個百分點,達到四六%,閣揆劉兆玄滿意度也創下四二%的新高。不過行政團隊仍毀譽參半,其中法務部長王清峰表現最受肯定,國人對馬政府信心增強至五九%。
馬總統就任即將屆滿百日,依據本報於二十二日完成針對台灣地區九百餘位民眾的電話民調顯示,不但馬總統的聲望出現明顯反彈,閣揆與行政團隊的施政滿意度,也都同步出現上揚的走勢。
劉揆四二% 滿意度創新高
就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來看,調查發現,四六%的受訪者滿意,三八%表示不滿。趨勢走向顯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在七月暴跌到三六%,創下歷史新低,不過卻在這一個月內勁揚十個百分點。對他不滿的民眾,七月時有四二%,如今也減少了三個百分點。
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施政滿意度,也從低檔揚升,並且還創下新高!調查發現,四二%的受訪者給予劉揆正面評價,不滿意他的民眾為三八%。
若由這三個月的調查來看,六月時劉兆玄的施政滿意度為四成,七月時降到三三%,如今卻大幅上揚了九個百分點,達到四二%。對他不滿的民眾,也從七月的四四%,減少了四個百分點。
行政團隊表現 不滿者仍多
馬、劉兩人目前施政滿意度呈現同步,而且滿意的民眾比不滿的民眾略多,但是對於行政團隊目前的表現,國人則是貶多於褒。調查發現,四○%的受訪者滿意行政團隊這段時間的績效,但是仍有四二%的民眾感到失望。
馬政府這段時間推動的主要政策,民眾評價則是出現兩極化。調查發現,在開放兩岸經貿的表現上,四八%的受訪者感到滿意,三八%的民眾感到不滿。
無力抑制通膨 查弊有掌聲
股市低迷物價高漲,民眾多認為馬政府至今沒有拿出有效對策。調查發現,六○%的受訪者不滿意馬政府提升景氣與抑制通膨的表現,三二%的民眾肯定馬政府這方面的成效。
馬政府推動廉政與追查弊案,目前獲得的掌聲較多。調查發現,五六%的受訪者肯定馬政府這方面的表現,三二%的民眾對成效感到不滿。
照顧弱勢是馬政府施政的重點項目之一,民眾多覺得目前表現差強人意。調查發現,四一%的受訪者滿意馬政府照顧弱勢的表現,三四%的民眾感到不滿。
近六成民眾 對未來有信心
整體而言,雖然馬政府上任之初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不過似乎又逐漸贏得國人信任。調查發現,五九%的受訪者表示對馬政府未來施政有信心,三一%的民眾表示不樂觀。
本次調查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採取電話訪問方式,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簿為抽樣清冊,電話號碼末兩碼採取隨機編碼,於二十二日夜間進行,成功訪問台灣地區九百二十二位年滿二十歲的成人。調查結果並依據性別、年齡與地區分布進行加權。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三點三個百分點。
吳揆:開徵能源稅 無時間表2009-10-21 工商時報 崔慈悌
賦改會研擬2011年起開徵能源稅,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20日表示,這只是學者理想化的建議;政府絕對不會輕易的加稅或開徵新稅,能源稅的開徵沒有時間表,除非經濟明顯復甦,百姓生活有顯著改善,政府才會考慮。
能源稅議題引發朝野立委強烈反彈,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鍾紹和痛批賦改會的學者專家們不知民間疾苦,造成社會恐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認為配套措施不足;民進黨立委黃偉哲也質疑現在的時機並不恰當,貿然開徵能源稅等於是拿窮人開刀。
對國民黨團主張要等到馬總統的633政見實現後再說,吳敦義昨天在答覆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詢問時表示,馬英九總統競選時所提出的633,是以兩任8年為目標。和要不要開徵能源稅兩者間並無必然掛勾。
雖然賦改會建議2011年實施,也就是「今年規劃、明年立法、後年開徵」,不過吳敦義表示,現在開徵絕對不是適當時機,政府不能不考慮社會上的各種聲音。目前該議題只能算是賦改會的期末報告,何時確定開徵,最後還要立院決議。
他說,政府不可能在賦改會開會前就去告訴學者不能提出建議,「他們的建議也有很多理想,而且全球有很多國家老早就已經開徵能源稅和環境稅了」,不過政府一定會在庶民百姓艱苦的時候,與民同甘苦,不會增加百姓的負擔「這是無可動搖的堅持」。
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昨日出席第13屆裕隆汽車木雕創新獎頒獎典禮,會後朱立倫受訪時指出,賦稅改革委員會本週一並未就學者所提建議達成共識,能源稅的概念就是把當前汽燃費、石油基金、土污費及貨物稅等混亂的稅制進行整合,其實沒有加稅的問題,就算2011年完成整併,未來5年或10年能源稅都不會增加。
所謂能源稅概念就是將現有的石油基金、汽燃費、土污費、空污費及貨物稅做整合,只是將現行每1公升汽油總計課徵9.5元稅率整併為能源稅,其實沒有加稅的問題。
朱立倫願出面協調2009-10-21 工商時報 沈美幸
經濟部及財政部對於車輛業者建議現行汽機車貨物稅抵減再延長1年不同調,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昨首度表示,願意出面協調。
不過身兼台灣區車輛公會理事長的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強調,為了讓財政部官員理解,今年車市因實施貨物稅抵減而擴增至27.5萬輛,不僅汽車業銷售量增加,政府稅收也會增加,而可收到多贏的局面。同時也讓外界了解,現行汽機車貨物稅抵減措施不再延長,明年車市需求及產量將會出現大幅衰退的危機,仍會依照原先計畫,本週四(22日)國內各汽機車製造廠代表會站出來,對外舉行記者會,捍衛自己的生存權。
台灣區車輛公會彙總統計,今年前三季新車領牌192,264輛,比去年同期增加5.60%,其中國產車領牌合計151,852輛,只比去年同期成長1.30%,進口車領牌40,412輛而較去年同期成長25.80%。車輛公會彙整發現,各汽車製造廠因去年第四季碰上金融風暴而出現產銷嚴重失調,今年第一季必須調整庫存,於是出現前三季新車領牌成長,但產量僅145,185輛,還比去年同期減少2.20%。
陳國榮解釋說,財政部官員目前拿到1至8月汽車貨物稅減徵資料,指稱前三季銷售量大幅成長,其實今年上半年延續去年碰上金融風暴,出現比去年衰退的局面,直到7、8月車市才明顯成長。倘若今年台灣車市規模可從去年22萬餘輛提高至27.5萬輛,扣除進口車部份,今年國產車銷售量比去年增加25%,政府稅收不見得會減少,既然一個現行好的政策可以讓政府稅收增加25%,為何不能再延長1年,等到明年整個經濟回穩才取消,這對政府稅收、提升就業率及產值都有莫大幫助。
王信人/台北報導
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在法律上,汽車貨物稅優惠在今年底就落日,不會延長。至今財政部沒有收到新案,等看到新的建議案再說。
財政部當初提出今年內新買汽機車,享有貨物稅優惠的稅法修正案時,已考慮到通常受惠者都不願意「斷奶」,落日前會遇到很大的阻礙,所以條文明定只到今年12月31日止,沒有延續的空間。所以今年底之後,優惠案就一定會停止。
財部持續跨部會討論2009-10-21 工商時報 王信人
雖然吳揆表示開徵能源稅沒有時間表,但財政部長李述德昨天表示,能源稅的討論將會繼續下去,與經濟部的「非稅工具」做整合。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則表示,我國住宅用電價格居亞洲國家中倒數第4名,工業用電倒數第1,能源稅可誘使產業調整到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對經濟發展有利。
李述德昨晚表示,2011年開徵能源稅是原本的想法,關鍵不在哪一年開徵,而在內容,財政部會按照行程,繼續進行跨部會討論。
我國油價和電價20、30年來都偏低。汽油部分,以92無鉛汽油為例,今年6月每公升稅後價格28元,只高於美國而已,比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低,更無法和歐洲國家的高價格相比,排名倒數第2,在無產油國家中最便宜。
電價部分,我國發電成本分攤到住宅用電較多,工業用電分攤成本低,前者每度2.856元,在先進國家和亞洲國家中,只高於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與有產油的印尼;我國工業用電每度1.837元,只高於挪威和法國,比其餘國家都便宜。
蕭代基表示,課徵能源不是為了和其他國家相比,而是為了台灣自已好,不但可以節能減碳,並能誘使產業轉型到高附加價值。台灣不能一直沈溺於低能源成本中,課稅可能會造成一些無法適應的產業、企業出走,但如果不如此做,就只能永遠依賴低能源價格、低成本的勞工、土地、環境,不能提升競爭力。日本的生產成本高,但日本仍在生產電視、電腦,只是轉型到更高檔的產品。
中經院顧問黃耀輝表示,開徵能源稅後,台灣的價格才只達去年底日本和韓國均價水準,實在不能說貴,如果企業就因此倒閉出走也未免太沒競爭力。
嚴凱泰反對課能源稅2009-10-21 工商時報 沈美幸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昨日公開表態反對課徵能源稅,但他認為台灣發展電動車技術走在世界前頭,地方又小,有機會成為環保的先驅。朱立倫表示,節能減碳為重,政院及立院會共同支持台灣發展電動車產業,降低成本及售價,政府會努力建構電動車周邊設施,但不會訂定時間表。 嚴凱泰被問到對課徵能源稅看法時,嚴凱泰難得態度強硬一連說了兩次反對,甚至說:「這個朱副院長來,您問他就好了,我就不方便多說。」當有媒體問到:「會不會給建議?」嚴凱泰:「喔,我不會給建議,我們『草民』不隨便亂說話。」
蕭代基:今天不做 明天會後悔【聯合報╱記者許玉君2009.10.21
行政院賦改會委託研究綠色稅制的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昨天表示,政府應盡速推動開徵能源稅,因為目前能源價格相對處於低點,「不景氣才是開徵的好時機」。
他強調,施政者應有魄力,能源稅是「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政策。他認為,能源稅及環境稅的規畫,不會增加人民負擔,就算未來會加課能源稅,但新增稅收會用來補貼所得稅,政府總稅收也不會因此增加,「這是對未來國家發展有利的事」。
蕭代基有點喪氣地說,現在如果不開徵能源稅及環境稅,「說不定未來永遠沒有開徵的機會」。
蕭代基解釋,一旦景氣復甦,強勁的生產與消費需求將會拉抬油價大漲,課稅難度會大大提高;倒不如趁著景氣低迷、能源價格處於低點之際,逐年緩步增加能源稅或環境稅,才是實際可行的方法。
他分析,現在的能源價格跟以往能源危機早已不同,過去遭逢石油危機後,油價都會跌好久一段時間;這一波卻在短時間內就快速回升到每桶七、八十美元,顯示未來原油價格易漲難跌。
蕭代基說,能源價格主要由供需決定,在供給面部分,目前全球石油的生產量已經過了最高峰,以後每一天的石油產量都會不斷下滑;但需求面可能因為新興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等快速成長的支撐,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
中經院長:開徵能源稅 不景氣才是好時機【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 2009.10.21
能源稅究竟何時開徵?行政院與賦改會看法大不同。賦改會昨才宣布,2011年起開始課徵能源稅及溫室氣體環境稅(碳稅)。今上午行政院院長吳敦義卻立刻出面否認此事,強調沒有時間表。負責研究綠色稅制的中經院院長蕭代基指出,研究報告中確實「沒有時間表」,但政府應儘速推動開徵,「不景氣才是開徵的好時機。」
據了解,財政部下午擬將對外召開記者會說明一切。財政部次長張盛和中午透過秘書指出,賦改會昨天並未討論能源稅的開徵時間表,強調若要開徵,絕對會待整體經濟情勢等各方面因素都成熟後才會推動。至於財政部將以2011年推動能源稅開徵為目標,一切都只是預計的最快時程,強調並非是確定的開徵時間點。
蕭代基指出,賦改會的綠色稅制研究報告中,確實未規劃開徵時間表,但政府應儘速開徵,沒必要一直等到景氣復甦才開徵,因為不景氣才是能源稅開徵的好時機。他表示,現在能源價值正位處於低點,若等到景氣復甦後,屆時能源價值只會更高,要開徵恐怕會更困難。
蕭代基強調,能源稅和碳稅將分10年逐年調高稅額,採取漸進式的課徵方式,若只能等到時機好轉才開徵,恐怕在10年之中永遠都找不到開徵時間點。他表示,在無法滿足高速的經濟成長之下,能源危機不但至今未離開,未來恐怕也會一直存在,因此政府若堅持要等到景氣佳才開徵,恐怕只會碰到高油價時代,到時只會更難以推動。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賦改會昨決議最快後年開始課徵能源稅,但今早行政院長吳敦義卻說沒有課徵時間表;綠色能源業者表示,開徵能源稅是長痛不如短痛,如果還有任何遲疑,台灣產業將被邊緣化,將很難再找到下一個能在國際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產業。
開徵能源稅議題正在熱烈討論,外貿協會舉行首次綠色產業展。參展業者美菲德公司行銷經理黃治文表示,課能源稅對綠色能源產業有直接幫助,如政府不做,企業會沒有動力去推動綠色能源應用。可以體諒政府考量企業現在面臨不景氣困境,課徵能源稅會增加企業資出,但這是短痛,如果長遠來看,包括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其他先進國家都在發展,甚至開發中市場中國和印度也急起直追,屆時這些國家產業轉型後,台灣會更難找到下一個能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產業,台灣在國際上被邊緣化的危機會愈來越嚴重。
加稅的八大時機【經濟日報社論 2009.09.27
財政部9月23日公布中長期十大財政健全方案,主張在民國100年和102年提高營業稅。但次日朱立倫副院長立即表示政府尚無加稅計畫;吳敦義院長25日也說現在不加稅。被問到何時才是稅制檢討的時機,吳院長說:一是社會都覺得哪個稅應該要減時;一是景氣恢復而國民所得提升,新貧和近貧人口大量減少時。由此看來,吳院長似乎認為只有景氣好時才是加稅的時機。然而加稅的時機其實很多,只看政府有沒有以國家長期發展為重的誠意和能力去運用而已。
景氣好時,適合加稅的項目是奢侈稅和所得稅,因為這時大家所得增加甚多,比較不在乎被課去一點稅。景氣好時理論上也可以甚至應該對投機加重課稅,這不僅可以收到稅,而且可以抑制過熱的泡沫經濟。但政府通常卻不敢在這時候對泡沫經濟加稅,以免泡沫可能因此破滅,而讓景氣翻轉,讓執政者無力應付。
景氣好時通常也伴隨著物價上漲,若在那時候加營業稅、能源稅、環境稅或其他間接稅,都可能讓物價上漲率更高。所以政府目前比較想加的這幾種稅,在景氣好時恐怕更難加。換言之,吳院長景氣好時再加稅的主張應是外行人的看法。吳院長說要在新貧和近貧人口較少時加稅,也暗示他想要加的是貧民負擔不輕的間接稅。在政府已先對有錢人大幅降低遺產稅之後,這種想法恐怕也會招批評。
其實營業稅和其他間接稅在全球不景氣時反而可能是較好的加稅時機。當不景氣使各種成本和物價上漲率太低,甚至可能形成通貨緊縮的危機時,提高間接稅反而可以降低通貨緊縮的傷害。當然加稅的程度不能高到讓物價上漲太多,營業稅加一兩個百分點問題不大,一次加五個百分點以上就可能有不少爭議。這樣加稅雖然不免對貧民會有傷害,但傷害甚小,藉福利或救濟措施略微調整即可彌補。可惜我們浪費了一年來的機會。
第三種加稅的時機,是國家與人民急需用錢時。例如88水災剛發生那幾天,人民對災區充滿關懷和同情,也知救災和重建需要很多錢,因此適度地加稅以取得重建經費並不會有多大的反對。可惜政府沒有這個膽識,只把人民的愛心用於樂捐和舉債,而不敢接受郭台銘先生加稅的建議。
第四種加稅的時機,是要降低其他稅的時候。若稅有增有減,並讓稅制更合理,或更能符合未來經濟結構而在未來增加稅收,人民即較能接受。這是各國常採全面性租稅改革的重要原因。但我們過去降證交稅時未真心同時建立證券交易所得稅;降低土地增值稅未配合提高地價稅;降低關稅和貨物稅時未提高其他間接稅。馬政府更因急著降低遺贈稅,而未配合對資產的持有或交易加稅,也未等待和賦改會的其他加稅計畫一併提出,以致其他稅改方案可能因為已沒有夠多減稅案配合,而無法順利推動,實在很可惜。
這四種時機之外,政府也可以在新型經濟活動發展之初,稅基仍小因而抗拒課稅的力量仍小時,即開始合理課稅。政府要提供人民需要的新服務時,可依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加課相關的稅費,人民也會因用途明確且和自身利益有關而較願接受。國際間有新的規範或潮流時,例如我們若在主要國家開徵碳稅時同時開徵,不僅人民較能接受必須加稅的道理,廠商的國際競爭力也較不會受到傷害。若政府找不到任何好時機,最後還可在下台前加稅,自己做壞人,讓下一任政府好做事;不過這種想法大概太高估政客的責任感了。
新聞眼/一談加稅政策 官員能閃則閃【聯合報╱記者賴昭穎 2009.10.21
從營業稅調升、局部復徵證所稅到開徵能源稅,行政院長吳敦義最近面對外界質疑「加稅」,已有一套標準答案,就是「時地不宜」、「以後再說」,對於加稅政策能閃則閃,大眾看不到新內閣對賦稅政策的明確立場。事實上加稅政策貿然實施和突然喊卡,都是不智的,新內閣最近幾件反覆的賦稅政策增添社會很大的困擾。
減稅容易加稅難,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行政院賦改會從去年召開以來,遺產贈與稅大降、營所稅調降、個人綜所稅四大扣除額調高等減稅案,行政院都以急如星火的速度推動;不過,換成了加稅這種民意勢必會大幅反對的難題,用「從長計議」等種種閃躲方式就成了行政部門的標準回應。
如果說,景氣不好不是能源稅開徵的好時機,景氣好真的才是課稅的好時機嗎?其實不見得。因為就算景氣好轉,政府也會擔心,加稅會不會衝擊經濟成長的力道,到最後又成了景氣反轉的元凶。因此,把景氣好壞用來做為加稅與否的參考,說穿了只是推辭。
更何況,當吳院長把加稅引發的責難推給賦稅改革委員會學者時,他可能忘了,賦改會的全名可是叫「行政院賦改會」,不叫財政部或某研究機構賦改會,會議的主席是副閣揆朱立倫,列席的除了各部會官員、學者專家,還有立法委員,想以一句「這只是學者的研究」、「只是賦改會的結論」來切割責任,那就太超過了。
一個負責任的行政院長,除了不偏聽,眼光更應該放長遠一點,把庶民經濟無限上綱,對個人是短多,對政府卻很可能會是長空,希望「吳院長」不要忘了自己已經不是「吳立委」。
版本滿天飛 馬主席發威 要政院統一口徑09-10-22 中時江慧真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發威,下令行政院在政策未定案前「不得輕易對外發布」,並指示行政院祕書長林中森將此列入今日行政院院會議案。馬吳體制是否出現緊張關係?行政院長吳敦義回應,行政院會將提出議案,未來各部會委託學術團體的研究案應保密,由政府在適當時機宣布。
能源稅政策還未成案,各方版本已滿天飛,外界抨擊政府朝令夕改,吳內閣近日備感壓力。據悉,吳揆已下令要求各部會強化橫向聯繫,政策要怎麼做,各單位必須先有周全討論,以免重蹈劉內閣覆轍,免得好政策還沒出政院大門,就因誤解而胎死腹中。
能源稅是否開徵風波,政府被罵到臭頭。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在中常會裁示,行政院在政策形成過程中,未定案前,不要輕易對外發布;「要在政策出門前,做好整合。」並有別以往,強調「希望明天行政院會,將這個意見列入院會議案。」
不過,對於馬英九擔任主席後的強勢態度,政院不少資深官員感到詫異。官員比較,過去劉兆玄時代,馬總統對劉內閣採取絕對高度信任,儘管不少部會首長也出現「部會不同調」、「政策轉彎」等擦槍走火的混亂現象,但馬英九始終把發言權下放給劉兆玄,不管是油電雙漲、開放兩岸交流、大陸學歷、六大新興產業等議題,府黨均以行政院說法為主。
對照吳內閣上任一個月,首度在能源稅議題上發言「出包」,馬英九昨天強勢出擊下封口令,更以黨主席身分,交辦行政院院會議程。官員分析,這其實是可預期的發展,也是馬英九在九月痛失劉內閣的慘敗經驗後,早就設定好的角色調整。
官員指出,馬英九在取得黨機器全力奧援後,不可能繼續游移在第一線、第二線之間,歷經民調的大起大落後,馬英九面對第二階段執政已有不同思維,這從他強勢主導吳內閣人事就可見端倪。
可預見的是,馬勢必在吳內閣展現積極作為,「要求政院統整發言口徑,只是馬跳上第一線的執政宣告,代表他今後不會局限在總統府內指揮。」
對的政策為何朝令夕改?【聯合晚報社論 09.10.21(楨:<內閣改組!><庶民經濟>啊
在台灣現有的政治氣氛下,政策大轉彎好像隨時都會發生。這兩天有關課能源稅與碳稅的爭議,從政策宣布到踩煞車,連區區二十四小時的周期都沒走完。賦改會有關徵收「綠稅」的決議,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才剛做成重大政策宣布,但遇到民意反彈,吳敦義院長就馬上表示「沒有時間表」。所謂「沒有時間表」,翻譯成白話,就是「不急著去做」,甚至胎死腹中的意思吧!
吳揆的朝令夕改很糟糕。第一,這打了賦改會一巴掌;第二,這也打了朱立倫一巴掌;第三,政策從宣布到否定,行政院平白被在野黨與媒體名嘴修理了一輪。其結果,節能減碳的高度沒掌握,實質稅收目標也達不到,不僅裡子沒有,面子更是全丟光了。
這以後,賦改會不知還要不要開會,還能不能有什麼決議?請學者專家來討論半天,做成具體結論,卻如果閣揆一句話就推翻了,那還要這個委員會幹嘛?行政院以後任何政策宣布,民眾也不必太當真了,反正隨時可能踩煞車。
吳敦義會推翻賦改會的決議,從政治層面不難理解。剩不到兩個月就要選舉了,早不提晚不提,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做出加稅的政策,當然是搬石砸腳。問題在於,這不是起碼該有的政策敏感度嗎?去年劉兆玄內閣之所以出師不利,就是處理調漲油價缺乏時機掌握的敏感度,如今吳內閣面臨的狀況亦然。
從民眾角度來說,永遠反對漲價,但物價不可能永遠只跌不漲;民眾永遠反對加稅,但政府不可能不徵稅。處理這種議題本來就需要細緻,本來就應該考慮時機,這一點劉兆玄沒處理好,吳內閣也一樣在此摔了跤。
當年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時,曾說過一句「朝令有錯,夕改又何妨」,結果被媒體罵得灰頭土臉。現在朝令夕改幾乎是常態,討好民意的媚俗政治壓倒一切,結果連正確的政策也堅持不下去。能源稅「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從永續發展的角度實屬必要,但政府不願付出耐心和民意溝通,只求「今天不挨罵」就好,真令人感慨。
冷眼集/挨閣揆一巴掌,賦改會挺得住?【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2009.10.21
行政院賦改會連續兩周白忙一場。先是復徵證所稅,還沒開會討論,行政院長、財政部長先出面表態「不會貿然開徵」;昨天的綠色稅更勝一籌,決議打了折扣勉強過關,隔天就被全盤否認。賦改會連續被打了兩巴掌,日後如何繼續運作? 陪葬的還有處女秀就被拆台的朱立倫。更傷的是,原來濫情而理盲的還有政府。
任何租稅制度的討論,都必須有完整配套,也因此無論是減稅、加稅,都不能單一處理,必須減稅、加稅全盤評估,如此才不致流於片面、討好,更可阻卻加稅的反對力量。但是去年的賦改會,因為一味減稅,迫使賦改會兩個最高顧問陳聽安、朱敬一退出賦改會運作;稅改聯盟也因抗議只減富人稅而退場。賦改會超然角色已經重傷。
重新啟動的賦改會,因為副閣揆朱立倫的財經專業背景,一度被賦予厚望,但專業終究難敵民粹。上周的復徵證所稅,不過是學者的期中研究報告,但議題事先曝光,排山倒海的反對聲浪,馬上合理化炒作股市免稅,上自院長、財政部長出面「安撫」,如果決議早在賦改會前就已設定,期末報告還有意義嗎?
昨天的賦改會討論的環境稅及能源稅,會議中抵擋不住工商團體龐大的遊說力量,環境稅先被「搓掉」,院長、副院長會後只能為能源稅背書,宣示後年開徵,但不到24小時,今天連能源稅都「夭折」,如此重大決策說變就變,已經不是綠稅應否課徵的問題而已。
證所稅與綠稅課稅,影響的對象企業與個人都有,但是並非全無好處,例如證所稅開徵可調降交易稅,對散戶也是利多;綠稅開徵後則可以減免綜所稅、補貼大眾運輸系統等,尤其是避免環境惡化帶來的天災,這些專業說服的過程,相關政府官員還來不及好好辯護,「長官」已經先繳械了。
台灣的稅制長期扭轉不公,政府懼於各方壓力,才會轉個彎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位階崇高,直接由副院長領軍,組成分子有德高望重的學者、也有勞資代表,企圖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可行性,原本理想性、代表性十足,沒想到讓賦改會破功的,竟然不是民意,反而是政府的壓力。
開徵能源稅 一天就喊卡…【聯合報╱高正忠/交大環工所教授2009.10.21
賦改會日前決議最快後年漸進式逐年開徵能源稅與碳稅,這個決議很快的就被吳揆否認了。看吳揆及立委諸公的反應,好像開徵能源稅碳稅,人民就要受苦了,甚至還說要等經濟好一點才來開徵。似乎大家都該群起反對。
這些反應讓我頗失望的,就是沒有針對問題來討論。我甚至覺得很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內容,就開始反應了。我一直期盼台灣能早日邁入公民社會,但這種決策模式,實在是反其道而行。
其實能源稅、碳稅、甚至環境稅,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了。北歐國家早在一九九○年左右就執行碳稅了,但人民的社會福利反而很讓人羨慕。所以開徵人民就要受苦,不見得是對的。若人民能享受北歐式的社會福利,我看每個人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
至於有些產業會受害,這倒是事實。那些浪費能源及碳排放量高的產業肯定會受到衝擊,對那些想長期依賴低價能源的產業的衝擊會更大。然而這種衝擊若以全民利益及產業的長期發展而言,反而是好事。
我覺得與其讓他們像煮青蛙式的慢慢無可救藥,還是儘快給他們衝擊較好,以免他們無法應付已知的未來。節能減碳是連小學生都已知要面對的未來,但目前低價能源讓他們沒有誘因進步,反而會愈來愈沒有競爭力。尤其目前國際已開始推動企業的碳足跡及能源效率評估,若沒有進步,那就肯定要被淘汰。若能給他們一些衝擊,讓其能逐漸追上先進國家企業的效率,那對台灣的未來產業發展反而是好的。
十年後油價四十五元是否貴?舉個簡單例子,若我說陽春麵一碗十元好貴,你可能會說連小學生都知道好便宜。但若我是在四十年前說這句話,你覺得對不對?當然對,因為那時一碗才二塊錢。
至於等經濟好再來開徵,對其他稅或許應如此,但能源稅及碳稅反而那時更難開徵,因為等全世界經濟好起來時,油價肯定愈來愈恐怖。大家別忘了,不久前還有人預期油價每桶會破二百美元,屆時不必有能源稅或碳稅,大家就會很自然節能減碳,而那時開徵反而更難。
說實在的,僅由報紙我也還看不懂這二稅的內容是什麼,因此談不上贊成或反對。且若目的是節能減碳,其實有比執行碳稅更應先執行的政策,例如總量管制。先有總量管制,才能有效規劃碳稅或碳排放交易制度。但台灣是耗能大且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很高的國家,節能減碳是已知要面對的未來,因此任何相關的政策都應該當作國家重要政策好好公開討論。實在很不希望看到決策官員及立委用一天的時間,就迅速否決還沒討論的國家重要政策。
短 評-綠稅2009-10-21 中國時報
行政院賦改會剛達成課能源稅的共識,閣揆吳敦義卻立即「澄清」,政府沒有開徵能源稅的計畫。
台灣是個只顧眼前、不管明天的社會;人民的眼光也從沒跨出這塊島嶼。太平洋的島國因溫室效應而瀕臨亡國,是他家的事,與台灣無關;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即使已顯現在「八八水災」上,台灣人見了棺材,還是不掉淚。
這樣的社會,連調漲一點點健保費都困難,更別說課能源稅了。
中經院院長蕭代基說,綠稅是「無悔的政策」,現在不做,將來會後悔。
問題是,台灣人哪曾想過「將來」?健保、軍公教高到不合理的月退俸、老人年金……,哪樣不是「現在先享受,將來再後悔」的政策?
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客。福利,藍綠競相加碼;增稅,當然一起反對。所以能源稅大概也只是學者之見罷了。
不過,溫室效應是全球議題,當歐、美與大陸都開始節能減碳後,國際不可能縱容台灣依舊噴雲吐霧,汙染地球。
工總說,課能源稅將增加成本,逼產業外移。但,我們必須指出,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不依國際規定減碳,必遭貿易制裁;大陸都已跟隨國際節能減碳潮流,宣示發展綠能產業了,台灣怎能昧於時勢呢?
我們的油、電價格,與世界各國比,已屬超低,當歐美紛紛開徵綠稅時,這也算不公平競爭,國際間遲早會對此進行規範。台灣越早規畫、因應,衝擊將越小。大家與其杯葛綠稅,還不如識時務地適應高油價時代吧。
莫以紅眼看綠稅【經濟日報╱社論 2009.10.21
開徵能源及環境稅,被標榜成「無悔」政策;「節能減碳」或有共識;產業競爭力與環境永續發展如何兼顧,則爭議甚大。
依賦改會最新版本,開徵綠稅(包括能源稅及環境稅),第十年稅收可達4,037億元,總計為國庫累積增加稅收超過2兆元,金額相當可觀,卻產生諸多爭議。關鍵在於二氧化碳課稅;稅額雖由早先每公噸2,000元降至750元,經濟部及產業界則主張最多200元,因而第十年總稅收最多僅1,500億元。差異如此巨大,顯然賦改會強調環境永續,經濟部強調產業競爭,似乎各有所偏。課稅標準判若天壤,立論基礎何在?
學理上,開徵能源及環境稅首要目的在於矯正外部性;即應先確認外部成本大小,進而透過課稅與管制、道德勸說等工具來達成。然而政府基於扶植產業及民生用途等種種政策考量,能源價格不但長期偏低,結構也嚴重扭曲。且由於非稅工具缺乏顯著效果,以致研究團隊基於理念與社會責任,並參考先進國家作法,採取較高稅率課徵。然若能源價格原本偏低,行政怠惰以致環保績效不彰;如今卻加稅要人民一肩扛起全部責任,影響食、衣、住、行、育、樂,實欠公允。正本清源之道,應從能源價格合理化及加強非稅工具著手,否則能源及環境稅額所擔負的責任太重,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至阻礙政策推動。
過與不及的課稅,均難正確合理矯正外部性,皆有損公平與效率。進而言之,稅收嚴重高估,不但扭曲資源配置,且引起其他用錢單位覬覦,反而造成政府支出膨脹;若稅收其實沒有那麼多,豈非畫餅充飢,反更助長財政惡化?但若只是輕描淡寫的課稅,甚至聊備一格,又豈能達到節能減碳目的?
推動能源及環境稅的成敗,關鍵在於合理分配取得稅收,透過「補償效果」以贏得多數人支持。其實,綠色稅改精神,是在租稅或財政中立性下,以其稅收用來全盤改善租稅結構,包括:降低綜所稅及營所稅率,提高薪資、殘障、標準等扣除額,並取消部分貨物稅及娛樂稅、印花稅;尤其基於課稅造成能源及民生用品價格上升,產生累退性,故而優先補助低收入戶、大眾運輸系統,以期矯正「劫貧濟富」印象。然而產業界及經濟部卻主張對產業補助,建議設置減碳退稅機制,其結果極可能因原本能源效率低者取得較多補助、獎勵耗能產業繼續存在等諸多道德風險問題,反而大幅降低節能減碳誘因,我們期期以為不可。
此外,由於賦改會進行至此,絕大多數是減稅方案,必須搭配此獨一無二的加稅方案,才能形成「有加、有減」的完整配套。若能源及環境稅為了增加其政治可行性,稅率不能明確合理訂定,下一波所得稅改革內容就不能確定;如何激勵投資、儲蓄、勞動、生產等行為,產生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雙重紅利」效果?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極可能使整體賦改方案配套破功,賦改會主委須有此體認。
長期以來,我國能源生產力無法有效提升,產業結構未能適時轉型,每人能源消費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高達全球平均值的三倍,顯與能源價格嚴重偏低關係密切;而以犧牲環境來取得一時的競爭力,拖累產業轉型與升級,實非長久之計。既然這是「無悔」政策,且為馬總統的政見,政府就應展現魄力與決心,多與人民溝通,以期贏得支持。
社論-油電價格應該上漲 稅制不宜乾坤挪移2009-10-22 中國時報
行政院賦改會在十月十九日通過了能源稅與溫室氣體環境稅的課徵共識,將促使油電價格逐年調漲,分十年上漲約三五%至五七%。研究人員估計,十年之後將從油電等項目課得約四千億稅收,而財政部則表示將調降娛樂稅、所得稅、營所稅以為中和。但這一切的一切都不確定,因為行政院與財政部均強調,開徵這些稅沒有時間表,也要等經濟好轉之後才可能將油電漲價。言下之意,這次的增稅之議要付諸實施,恐怕還遙遙無期。
雖然行政院長立刻否定賦改會的共識結論有些短視、也有些鴕鳥,但是就事論事,我們還是可以對能源稅的原始提案內容做些檢視。從政策效果來看,課能源稅其實有兩重截然不同的目的:其一,是要矯正台灣長年來油電價格偏低的病態結構,調漲油電價格,透過以價制量的機制,達成節能減碳的效果。其二,是要以能源稅為新種稅源,部分取代目前的營所稅、綜所稅等課稅項目。以下,我們就要分別從這兩個方向,檢視能源稅的利弊取捨。
台灣的汽油價格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低,但我國並不產油,可見我們的低油價是政府政策扭曲的結果。從全世界節能減碳的大環境來看,我們的油價與電價早就該漲了,故此次調漲油電價格的動議,我們當然是贊成的。但是,如果只是想調漲油電價格以價制量、節能減碳,那又何必要勞師動眾以課能源稅為之?油價電價的調漲都是經濟部的職權,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生效,完全不必經過立法院,也不必涉及賦稅改革。假設執政黨真的有環境保護的使命感而要將油電價格調漲,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呢?台灣任何政黨執政都不敢任意調漲油電價,難道現在換個名目,以能源稅之名調價,就能使執政當局果敢起來嗎?我們對此難以樂觀。
課能源稅的第二個目的,則是要以此新增稅收相當程度取代現有的所得稅與營所稅,對此則思辨的角度就更多,我們也更不敢遽下結論。能源稅是一種間接稅,繳納者是中油、台塑、台電等公司,但負擔者卻是使用油品與電力的所有經濟個體,租稅轉嫁顯而易見。但所得稅是直接稅,某甲繳納就是由某甲負擔,無法轉嫁。間接稅與直接稅在概念上極不相同,促進租稅公平的效果也迥異,因此在學理上也就難以提出以前者「取代」後者的理論基礎。此外,所得稅有累進性質:某甲所得是某乙的一千倍,則由甲所徵之所得稅往往超過乙繳稅的千倍。但能源稅則有累退性質;即使甲乙所得相差千倍,某甲用油用電量絕不可能是某乙的千倍,因此甲所徵的能源稅與乙相比,反而是不成比例的低。因此,以能源稅部分取代所得稅之議,並不符合租稅上量能課稅或平均財富的功能。更何況,大富豪麾下都有好多家公司,他們幾乎所有的開支(包括能源)都是由公司出帳。一旦將能源稅取代所得稅,則這些大富豪很可能一毛錢稅都不必繳,這恐怕也是必須要考慮的負面效果。
台灣節能減碳效果不彰,我們了解。如果要以增加油電價格的方式予以因應,我們舉雙手雙腳贊成。台灣的租稅負擔太輕、稅制架構支離破碎,我們也了解。如果要做必要的增稅我們也會贊成。但「增稅」與「節能減碳」這兩個政策目的畢竟是截然不同的思考,未必該以能源稅一帖藥方做雙重治療。環保學者聲稱課能源稅能夠一石二鳥,產生「雙重紅利」,恐怕是一廂情願的說辭。國外經濟學者丁伯根(J. Tinbergen)反倒認為,多重政策目的最好由多重經濟手段來達成,方為簡易正辦。進一步言,真要談節能減碳,其所涉面向恐怕不止租稅一端;這不但不是財政部的職權,也似乎不是賦稅改革委員會所能全面觀照。
在全球暖化、哥本哈根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台灣談能源稅當然有其道德正當性。我們不贊成行政院的拖延態度,但也認為不該以道德正當性迴避該有的理性討論。把這麼複雜的議題丟給任務本應單純的賦改會,恐怕是太過為難了。
另參本館能源稅
賦改會 馬環境政策 馬能源政策 民可使由之 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
虛偽的美國「普世價值」 2013-06-12 中時 李宗隆/嘉義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
美國以「反恐」為由,透過九大跨國網路服務公司「合法」地祕密偵監全球網路、竊取他國機密。美總統歐巴馬認為美國這種行為是為了保護其智慧財產與國家安全,有別於他國駭客利用網路竊取美國國家機密。這種強詞奪理的「合法性」只顯露出美國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虛偽!
相關新聞
美國深喉嚨史諾登在港神隱 網友籌官司費 俄:考慮提供庇護
美國會要求檢討 《衛報》:還會爆更多
回顧判例 洩密者多逃過重刑
史諾登是英雄或叛徒 亞桑傑:史諾登是英雄
美間諜監控計畫 歐盟與德國質疑
若為反恐故 美民眾隱私也可拋
美刮中鬍子 自己卻沒刮乾淨
美抓深喉嚨 中如何接招
中美開展柔戰時代 2013-06-12 旺報 (李英明/中華科大副校長)
習近平主政以來,打具有特色風格的夫人牌,代表著大陸對公眾外交重視的程度,已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之外,而近幾年來,大陸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也顯示大陸對於柔實力及爭取話語權的重視。
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所建立的是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剛柔相伴相生的新型關係。這種關係不只會存在於中美之間,其實也會很明顯地體現在國際政治的舞台,這種剛柔相伴,叫做柔戰的國際政治,可以稱後冷戰時代為柔戰的時代。
蜜雪兒適時的缺席 2013-06-12 旺報 喬新生
不參與國內的政治紛爭,不干涉美國總統的此次政治活動,不僅可以充分顯示出第一夫人的政治智慧,同時也可以塑造出一個恪守本分的家庭婦女形象,從而贏得世界各國婦女的好感。可以說,美國總統第一夫人作為一個法學博士,其政治洞察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某些國家領導人的夫人。
回應
這文章太幼稚了,美國第一夫人參與他丈夫的政治活動還少嗎?作為一個法學博士應知進退有道.外賓夫人訪問美國,而美國縂統夫人竟不接見打個招呼是何等的無知無禮.有朝一日當她訪問中國時,而習夫人因事忙而不接見她時,我擔保她一定認為種族偏見了.
精英夢,平民夢,還是公民夢? 2013-06-10 旺報 范疇
習近平對奧巴馬說,中國夢與美國夢其實是相通的。但是,這種相通是平民層次的,還是精英層次的,或者公民層次的?
兩百餘年前的美國夢,其實就是平民夢經過了兩百餘年,美國的精英們萃取了歷史上歐洲精英的傳統,形成了一種背離平民夢的、以主宰世界秩序為價值的精英夢,帶來了世界平民對美國精英夢的憎惡。
中國呢,自秦朝以來,幾千年來的平民夢,就只是一場夢。在先秦時代,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有濃厚的平民夢精神(楨:?民本非民主!),但是法家卻是徹徹底底的精英夢。
鏡頭轉回今日台灣。在歷史的意外下,台灣可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第一次出現足以實現平民夢的霎那。在1987年蔣經國宣布解嚴開放至今的26年之間,台灣社會的平民精神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然而,台灣的精英夢並未消失,雖然已經有了一人一票,台灣人民還是希望魚與熊掌兼得,期待自己的選票能夠選出一位「包公式的明君」,從而照顧自己的生老病死。在這種「兩手都要有」的心理狀態下,台灣選民往往只記得自己是平民,而忘了自己也必須是公民,有著公民的自制和自治責任。
缺少了對自制和自治的責任意識,平民夢的無限上綱,就形成了所謂的民粹;平民夢,因而可能變為惡夢。國民黨內部採取的是包容民粹的路線;在人人只求自保的狀況下,不但進退失據也鬧出了不少笑話(楨:?國民黨是被由下而上之民粹所逼,而無法專業治國!)。而民進黨,多數則選擇了擁抱民粹的路線,比的是誰更民粹(楨:?民進黨是由上而下地操弄民粹!)。
台灣的平民夢在十字路口已經走岔了一步,沒能向公民夢(楨:存在公民夢?)轉型而邁上了民粹的方向。
而中國大陸呢,當下正處在平民夢與精英夢的十字路口。倘若台灣的平民夢繼續一頭栽進民粹的不歸路,那將是對中國大陸的傳統精英夢的一大鼓舞:君不見,在中華文化傳統之下,放開平民做夢的後果就是原地空轉的民粹,台灣就是實證。
而中美之間呢?倘若中美夢(ChiMerican Dream)被詮釋為共同主宰世界秩序的精英夢(楨:歐美會讓中共同主宰世界秩序?),那對世界將是喜訊,還是災訊?相信很多平民不會同意這種狹義的詮釋。
另參本館:民粹亡台 民主與民王 民主與民粹 民可使由之 九萬兆決策模式 《島耕作》庶民經濟 美國價值2 中共十七大 G2 《中國模式》
民調魔數:邏輯邪6/66
數字會說話
但常在說謊
數據有實據
但常是魔數
幸福指數邏輯常是:
愈呆愈窮愈自我感覺幸福
故台灣的南呆人比北歹人
幸福城市和市長滿意都高
綠真小人肚子扁扁也挺扁之故
藍偽君子腦子歹歹不挺馬之故
難怪一有了錢一有了腦
全球最幸福的不丹人
就不再感覺幸福了
性福經濟學亦然
經濟成長率愈高
愈不幸福不性福
客觀的經濟指數可信不可愛
主觀的幸福指數可愛不可信
問題是呆歹灣人全都要
經濟成長率高時不幸福
就業過勞想要慢活
經濟成長低時更不幸福
失業想要快點工作
所以別再搞排名 尤其那些
國際不透明組織的貪腐指數
只准中國不許台灣指數高
不自由之家的新聞自由指數
台媒已自由到可自由造假
各家不到1% 的電視收視率
不自由的陸媒質優於台媒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4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