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
看下目錄是雜了些,溫三農的觀點可看後貼<解構溫鐵軍的“三農”問題研究>:
綜上所述,溫氏關于“三農”問題言說的思想動機和邏輯思路是十分清楚的:他從自然稟賦論的觀點出發,將人地關系矛盾、城鄉二元格局和經濟全球化看作造成中國“三農”的根本原因,其目的顯然在于強調客觀條件的決定性影響,從而淡化社會體制問題的考量;他不厭其煩地反複強調西方經驗和市場經濟模式的種種弊害,其目的顯然在于以特殊國情論爲借口,反對進一步改革開放;他提出“去意識形態化”的口號,主張“只談問題、不談主義”,其目的顯然在于挾“政治正確”的威勢打壓不同學術觀點,以一種曲折隱諱的方式維護他所認同的意識形態。
太政治化了吧!還是來看一般的三農問題之條目和論文(後貼)
《三農問題》目錄:
一、三農問題:非不能也,而不爲也
三農問題:非不能也,而不爲也——溫鐵軍博士答記者問
“三農問題”的世紀反思
農村基層經濟組織與相關制度建設
制約“三農問題”的兩個基本矛盾
“市場失靈+政府失靈”——雙重困境下的“三農”問題
緩解“三農問題”的五項政策
近期農民增收的兩個途徑
二、農村:真問題是什麽?
農村基本制度20年變遷的分析
中國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是就業問題——2000年上半年農村形勢分析
農村的真問題是什麽
市場化改革與小農經濟的矛盾
農業與國民經濟的累積矛盾——兼談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主要措施
貴州扶貧體制改革中幾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三、耕地:爲什麽不能私有?
土地的“福利化”趨勢與相關制度安排
交易成本與制度安排——關于農地制度創新的思考
公司與農戶的産權沖突——“鬥南事件”案例分析
四、糧食:是問題,但不是糧食的問題
糧食是問題,但不是糧食的問題
中國的糧食與人口之間的結構關系
中國50年來糧食供求的6次“波動”
中國入世對“三農”問題的挑戰
WTO原則對我國農業的影響
五、金融與稅費:我們付得起現代制度的交易費用嗎?
六、縣域經濟:發展要點是資源資本化和發育資本市場
七、鄉鎮企業:負債經營何去何從?
八、城鎮化:打掉小城鎮的大門檻
個人簡曆:
溫鐵軍,男,漢族,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科研處長,學術委員會委員。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79-83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本科學習期滿,獲法學士學位。
1987年公派赴美國密執安大學社會調查研究所(ISR)和世界銀行進修,獲抽樣調查專業結業證書。1991年,自費公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並到康奈爾大學和南加州大學講學交流,其間參加密執安大學夏季學院量化分析培訓,獲ICPSR(國際社科聯)頒發的統計分析專業結業證書。
1995-99年,在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和經管學院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6年7月-97年2月通過碩士研究生必修課考試和教委外語統考後轉修博士課程,1998年7月修滿學分通過各科考試獲得博士論文答辯資格。
1983年畢業分配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研究室。1985年末調入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聯絡室從事農村調查研究工作。1987年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正式組建後調入,1988年任監測處副處長,1993年任調研處長,1995年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1998年試驗區辦公室機構變動,調任農研中心科研處長,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宏網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改革》《改革內參》雜志社社長兼總編
主要研究課題與成果包括:國情與增長、農村産權問題、鄉鎮企業與小城鎮發展、農村政治體制與稅費改革、農業的穩定性等問題。曾經獲國務院農研中心、國家體改委、國家科委等中央五單位聯合頒發的“農村改革十周年優秀論文獎”、農業部農研中心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1998年獲國務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
主要著作:《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解構現代化》、《中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研究》、《我們到底要什麽》、《認識與實踐的對話》
其他資料:新浪財經溫鐵軍主頁
http://finance.sina.com.cn/scholar/wentiejun/index.html http://www.blogchina.com/new/member/_%CE%C2%CC%FA%BE%FC
坐在田間的“溫三農”——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研究“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
他獨到的視角、新穎的見解、深刻的思想以及充盈在字裏行間的憂國憂民之情,讓不少中國人牢牢記住了一個叫“溫鐵軍”的經濟學家。
孫中山和毛澤東都說過:中國的問題是農民問題。
農民是第一位的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溫鐵軍都是一個低調的人。但談到“三農”問題時,這個低調的知識分子卻言辭犀利,不斷爲農民的處境大聲疾呼。
溫鐵軍強調“三農”問題不是“農業、農村、農民”,而是應該將順序調換過來,即“農民、農村、農業”問題。“農民在‘三農’問題中是第一位的”,農業問題只是派生的。他說:“這並不是我個人的獨創。‘中國的問題是農民問題’是20世紀中國兩個偉大的人物——孫中山和毛澤東都說過的,是他們最先發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中農民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衆所周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我今天這樣講的時候,只不過增加了一點解釋:20世紀的農民問題是土地問題,21世紀的農民問題主要是就業問題。這是我個人在基層調查研究、向農民學習的體會。”
溫鐵軍可能最早在1985年左右提出“三農”問題的研究思路。迄今,“三農”問題已經寫入了黨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足以說明其影響力和洞察力。采訪中,他不斷地變換著手勢,分析道:“按照國家統計公布的數據,現在農村勞動年齡人口是5個億。在這個正式公布的勞動年齡人口基礎之上,恐怕還得加個30%——因爲還有半勞動力,這麽算下來,農村的勞動力就有6個多億。我們的農業按照現在的生産力條件大概需要1.5億的勞動力,也就是說,還有將近5個億的剩余勞動力。這怎麽不是就業問題呢?”溫鐵軍認爲,無論上什麽項目,只要能夠帶動就業,那就是好的項目。另外,應該爲農民安排必要的保障。
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很大程度上要靠農村外部條件的改善,要讓農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
功夫在農外
“中國其實沒有純粹意義上的農業的經濟科學,沒有單純的農業問題,農業經濟科學的一般理論解決不了中國現在的複雜的‘三農’問題。”溫鐵軍認爲,對我國的“三農”問題起制約作用的矛盾主要是兩個:一是基本國情矛盾即人地關系高度緊張;二是體制矛盾即城鄉分割對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溫鐵軍強調指出:從根本上講,人地關系高度緊張是我國農業不發達、農民貧困的根本原因。由于人地關系高度緊張,耕地承擔的對農民人口的福利保障功能遠遠大于耕地的生産功能。
在人地關系高度緊張這個內在的基本矛盾制約下,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很大程度上要靠農村外部條件的改善,要讓農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新空間。溫鐵軍說:“1978年的時候,小城鎮的總量才2000多個,現在已經超過2萬個。它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以前我們分割兩元機構的社會,進大城市非常之難,所以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旦大包幹實現以後,首先就要解放農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要就業,發展鄉鎮企業要形成規模,便都落腳到了小城鎮。小康城鎮在小城鎮的實現,相對來講,它就既能夠使農民群衆基本上享受到小康社會應該享受到的現代生活,又同時使它維持了自己傳統鄉土社會的這些基本的文化特征。”溫鐵軍直言,破解“三農”難題,功夫在農外。
“我們中國不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是個農民大國。”經曆改革開放30年的飛速發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今天已成爲現實。然而,作爲一個整體的農民,這個特殊群體仍然相對貧困。解決“三農”問題既要在“三農”之外下工夫,也要在“三農”之內找出路。溫鐵軍坦陳:有些問題,如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等,則需要“農內”與“農外”功夫雙管齊下方能奏效。
“我不再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出身的小知識分子,至少,我懂得了農民,懂得了士兵、工人。”
尊重農民的情感
初中沒有畢業,溫鐵軍就趕上“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的時候,溫鐵軍才十六七歲,被安排到山西汾陽插隊。有一次,他帶隊進山搞副業,“想給大家搞點活錢,因爲窮嘛。結果人還沒有出發,那邊的批鬥會已經准備好了,批鬥我走資本主義道路。批鬥會正在進行的時候,當地的大隊幹部覺得那樣不合適,就把我給保了。從那以後我就完全跟當地的農民們在一起了”。
之後溫鐵軍又參軍,當工人,“我就這樣在社會的底層滾爬,滾出了一身泥巴——我不再是一個傳統的讀書人出身的小知識分子,至少,我懂得了農民,懂得了士兵、工人。”11年的工農兵經曆形成了溫鐵軍從農村基層出發看問題的角度,和關注農民的感情。
1979年溫鐵軍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的是新聞,卻最終選擇了研究“三農”問題。也許是新聞專業的熏陶,溫鐵軍一向注重社會調查,注重“用事實說話”。畢業後不久,1985年他發起並組織了首批記者團,駕摩托車沿黃河考察8省40多個市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至今,溫鐵軍難忘自己的兩位恩師在學術上給自己的影響,一位是自己的博士導師杜潤生;一位是著名經
濟學家吳敬璉。“上世紀80年代,我在杜潤生老先生門下做農村調研。我私下有一個想法,不圖別的,就圖跟他學,圖給他當一名研究生。如果你想跟他彙報什麽問題,你可以推門而進,不用通過什麽秘書彙報什麽的。但是,他所問的東西,第一個涉及到你這次調查有沒有到村到戶,迫使你想跟他談問題之前,一定要把基層弄清楚。他問你的問題會一個接一個地問,深入地問,問你調查情況。”溫鐵軍慶幸自己碰到了一位好導師,一生受之無盡。“其次,杜老先生能博采衆長,多方面的意見他都能聽。除聽老同志的意見外,還特別注重聽取年輕同志的意見,在各種政策討論的場合總是不忘給在基層調研回來的年輕人交流的機會。”
說到對“溫三農”這個綽號的觀點,溫鐵軍說:“其實,‘三農’是千千萬萬從事農村調研工作者的總結,不是我的獨創。說到我的農村情結,只不過是我們這代人與共和國一同成長,這代人責任感比較強,沒有什麽特殊的感情,只是認真地執行上級安排的任務。”說完,溫鐵軍感歎自己“得之于認真,失之于認真”。這種複雜的心理,一般人或許難以理會,但身爲局內人的溫鐵軍自有一番品味。
正是穿著大褲衩、騎著自行車,寂寞地穿行在鄉間小路上的多年農村調研經曆,給了他今天縱論“三農”問題深厚的底蘊和自信。
他坐在田間
2004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在一個頒獎典禮上說:“中國的農民很不容易,我常常覺得,9億農民就像希臘神廟裏的柱子,他們托起了大廈。農民很多,但是真正關注農民的人不是很多,替農民說話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溫鐵軍就是中國農民的代言人。”站在一旁的溫鐵軍厚重中透出幾分“靦腆”,很誠摯地表白:“我只不過是做了一點調查而已。”
爲文不說民瘼苦,再作詩書也枉然。這些年來,咬准“三農”問題的溫鐵軍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大部分農村,細心地調查,認真地研究,然後把第一手材料寫成文章。我們只要看一看他文章的題目,就知道他的研究成果爲什麽會令高層領導和國外學者這麽關注。他寫了《世紀之交的“三農”問題》、《“三農”問題的認識誤區》、《當“三農”遭遇WTO》、《半個世紀農村制度的變遷》……這位很少呆在研究室裏的“研究員”成果多多。這些論著有具體例證、有抽樣調查、有確鑿數據,因此具有振聾發聵的說服力。溫鐵軍把心貼向百姓,把腳踏在大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文章都是用腿“寫”出來。
隨和、親切,沒學者架子——這是周圍人對溫鐵軍的印象。盡管多年從事農村政策調研,爲政府出謀劃策,部分觀點被決策層采納,影響到中國農業政策的走向,但作爲一位比較典型的“政府經濟學家”,溫鐵軍不樂意說自己是中國高層的智囊人物,更願意把自己說成是“一個農村問題的普通調研員或實驗者”。他說:“形成正確決策的惟一途徑是,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聚思廣益,才能形成的,而不是少數幾個人捏出來的。”在注重實際的調研中,他找到了一種做學問的好方法。不管是與高官腳踏紅地毯交談,還是和農民坐在田埂上聊侃,他都是那麽笑容可掬。多年的農村研究給他留下的理念是:“深入基層試驗所得到的感性經驗,比書本上那些精確漂亮的理論模型更能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他已經經曆了一個從教科書式的專家到奏折式的策士、再到影響大衆躬身實踐從而最終也影響到決策的公共知識分子的轉型。
是的,只有在基層沈下身子,才能獲得對中國現實問題的深刻體悟。20多年田間地頭的行走,溫鐵軍對于中國農民的要義和處境有超乎尋常的理解。正是穿著大褲衩、騎著自行車,寂寞地穿行在鄉間小路上的多年農村調研經曆,給了他今天縱論“三農”問題深厚的底蘊和自信。他的大聲疾呼“沒有農民,誰能活在天地間”給人的醍醐灌頂般的警醒,他那發自肺腑的呐喊,喚起世人將視線重新投向其實一直張目可及的苦難,也令一度逡巡的決策者找到了果斷的落點。
如今,“三農”問題已成爲顯學和傳媒眼中的寵兒。溫鐵軍反複稱“三農”問題爲中國的“世紀難題”,而更多的學者則稱之爲“結”。對此,盡管有人視爲危言聳聽,但是誰都不能否認,“三農”問題是中國近百年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目前“三農”存在的問題確實已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嚴重的、亟須解決的關口。
“三農”問題,中國經濟繞不開的坎。冬天快過去了,春天孕育著希望,溫鐵軍期待著,中國的農村改革再次迎來沈甸甸的豐收……
http://baike.baidu.com/view/395665.html
解構溫鐵軍的“三農”問題研究
在當下的中國經濟學界,溫鐵軍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近年發表了大量關于“三農”問題的論著和演講,曾經獲得2000年長江讀書獎優秀論文一等獎,CCTV2003年度經濟人物獎。而他個人最中意的贊譽,恐怕還是“用腳做學問的學者”、“溫三農”和“鄉村建設運動的複興者”。
在認真拜讀了溫鐵軍的相關論著以後,我覺得某些媒體對他的贊譽未免有些言過其實。至少將他稱爲“中國農民代言人”是不恰當的。與于建嶸、李昌平等人相比,他似乎更像是一位政府發言人,或至多是一個比較關心“三農”問題的“奏折派”經濟學家。他對宏觀經濟走勢的關注顯然遠甚于對“三農”問題的關注,他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考量顯然遠甚于對農民利益的考量。至于說他是“用腳做學問的學者”,並“以個性人格真實可感”勝出于一般麻木不仁、閉門造車的“學院派”學者,似乎也很牽強。他雖然長期從事農村政策調研工作,但近年來他對抽象的理論思辨的偏好正在不斷加深。他雖然也經常發點牢騷,但這種牢騷不過是爲了調動聽衆的情緒而采取的一種演講策略,並不影響他對“政治正確”的強調。他從個人主觀預設和價值偏好出發,以經濟學的供求關系理論爲基本依托,別出心裁地構建了一套關于“三農”問題的解釋體系,表面看來似乎觀點新穎、論據充分,實則帶有顯著的僞實證主義的傾向;而他提出的那些緩解“三農”問題的辦法,表面看來似乎成龍配套、切實可行,實則帶有濃厚的空想主義色彩。如若不信,且聽下回分解。
一
溫氏關于“三農”問題的言說主要是由一系列即興發言和演講構成的,其中包含著大量相互抵觸的觀點和事實。不過如果抛開那些枝節性的問題,其主導思想和基本觀點還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他強調中國“三農”問題的形成,首先源于“自然稟賦”的先天不足,其次源于“工業化”和“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爲了闡釋這個主題,他進而提出了以下觀點:自有史以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明就呈現出一種二元發展格局,與狩獵/采集文明孕育了西方國家的掠奪/戰爭性格截然不同,灌溉/農耕經濟孕育了中國古代的“德政”傳統,這個優良的政治傳統一直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傳說。爲了應對“人地關系緊張”的矛盾,曆代盛世君王對外開拓疆土、對內實行均田。因而在世界性的工業化浪潮席卷中國之前,中國始終是一個富足、穩定、和諧的社會。不幸的是,進入近代以後中國的曆史出現結構性斷裂。一方面,西方列強的野蠻入侵和瘋狂掠奪,使得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建立在這種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德政”傳統難以爲繼,中國的“三農”從此陷入一種悲慘的境地。另一方面,爲了救亡圖存,中國不得不順應曆史潮流,開始了國家主導的工業化、近代化進程。不過作爲一個後起國家,中國無法通過對外殖民/掠奪的方式實現工業化的原始積累,而只能走自我積累、自我掠奪的道路,以“三農”利益作爲國家工業化的犧牲,這又引發了後起國家所特有的“城鄉二元格局”。此後,“人地關系矛盾”和“城鄉二元格局”矛盾相互交織,互爲因果,惡性循環,使得“三農”問題日益發展成爲一個無法化解的難題。
第二,他強調作爲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不可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曆史經驗,也不可能采用“市場經濟”的理論模式。
爲了論證“西方經驗”的不可複制的特性,溫氏對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行了一番解構。他指出:“三農”問題原本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一個必然産物,在任何國家都不例外。西方國家曆史上的“三農”問題之所以不像今天的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這樣突出,乃是因爲這些國家通過對外掠奪的方式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通過對外殖民的方式化解了國內“人口過剩”問題。西方國家的這些做法,是不同國情和特定曆史條件下的産物,不是任何國家都可以仿效的。尤其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經濟分工格局形成以後,後發國家如果試圖沿用這些做法化解國內的“三農”問題,就意味著對業已形成的國際秩序提出挑戰。這是西方國家絕對無法容忍的。日本當年“脫亞入歐”嘗試的失敗,就是述觀點的一個經驗證明。由此可見,中國不可能重複發達國家的經驗變成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我們還得眼光向內。解決農民問題就是解決內需問題,解決內需問題就是解決了中國的發展問題。
對于“市場經濟”與中國曆史國情的相互抵牾,溫氏作出了如下說明:中國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天然排斥西方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式的社會進步。市場經濟模式能夠在某些國家(如美國)正常發揮作用,而且對“三農”沒有産生明顯的消極影響,乃是因爲這些國家的農業有條件實行産業化的規模經營,從而使得農業生産的利潤率大于或等于社會平均利潤率。中國的情況則不然。長期以來,爲了應對人地關系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曆代統治者不得不在農村實行按人口平均占有土地的政策。這無疑強化了中國農業的小農經濟特征。小農經濟生産方式與産業化規模經營相比毫無效益可言。中國農業之所以能夠長期維持簡單的生産與再生産,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完全忽略了土地資源價值和勞動力價值等因素的考量。如果按照現代經濟學理論將這些因素都計入生産成本,那么中國的農業實際上是零效益或負效益的。在這種情況下推行市場經濟模式,必然使農業處于一個更加不利的境地。出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考量,不但遊離于農業之外的社會資金和科學技術不會轉入農業生産領域,而且連農民通過兼業經營獲得的微薄贏余也會通過商業化銀行流向農業以外的領域。由此可見市場經濟只會給中國的“三農”帶來更多的問題,而不可能緩解或改善“三農”的現狀。
與上述觀點相互呼應,溫氏還反對以農村土地私有化的方式解決“三農”問題。他認爲“農業中國”的曆史經驗表明:因爲存在資源稟賦制約,中國社會只能體現“非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中國古代社會的“穩態結構”與曆代統治者一直注意實行“計口分田”的政策密切相關。中共三代領導人對此也十分重視,因此才有了20世紀前半葉的三次土地革命戰爭和後半葉的三次土地政策調整。目前實行的土地集體所有、農民承包使用的制度是中國國情下一個最理想的選擇,它既體現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和個人權益,又體現了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正確導向。在這種制度下,土地不僅是生産資料,而且是農民的社會保障。中國之所以沒有出現拉美和南亞國家那樣的社會動蕩,就是因爲現行的土地制度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權益。在農村社會保障和農民就業問題徹底解決之前,如果貿然實行土地的私有化和市場化,就無法避免大資本操縱下的土地集中。一旦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中國就有發生“拉美化”的危險。
他進而指出:從目前我國宏觀財政狀況看,社會資金供給並不缺乏,中央政府也很願意將一部分資金投向“三農”領域,然而困難在于沒有合適的渠道和中介能夠保證這些資金順利到達需要資金的農民手中。假如中央政府直接與數以億計的個體農戶打交道,從行政運作的角度看是不可能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是不合算的。一個切實可行且成本低廉的辦法,就是普遍建立農民合作組織。以此類組織爲中介和載體,政府不但可以通過財政補貼、低息貸款、直接參股等形式向農民提供直接的經濟援助,而且可以通過物價、稅收、財政、金融、保險、農副産品加工、土地流通、內外貿易等領域和環節的體制改革,逐步擴大農民合作組織的社會經濟職能,同時有效拓展農村融資渠道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空間。
他的上述構想部分源于世行專家的指導意見,部分源于他對“日韓臺模式”的經驗總結。他根據世行專家的意見指出: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在過去20年呈現出逐漸走低的態勢,因而僅僅從糧食生産環節著手,試圖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或者提高單位面積産量等方式來扭轉農業生産的虧損局面是難以收效的。但是如果我們轉變思路,將“農業”概念由單一的“糧食生産”擴大到包括“糧食生産、糧食流通、糧食加工、農村金融、農村保險”等領域在內“大農業”概念,將那些可以贏利的涉農領域和行業統統納入“農業”的範疇,由政府特許農民合作組織從事經營和管理,以這些領域和行業的贏利補貼種植業的虧損,就可以實現“農業”領域整體上的正效益,從而極大地改善“三農”的境遇。“日韓臺模式”就是遵循上述思路解決“三農”問題的成功典範,可以作爲中國的借鑒。
在他看來,“日韓臺模式”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是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各種相應的政策扶持;第二是農民合作組織的普遍建立與發展。這兩個特點與中國的具體國情天然契合:中共領導的三次土地革命戰爭和三次土地政策調整,成功地解決了農村土地的歸屬問題。這既是中共政權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一個表征,也是以農民互助合作方式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有利前提。在工業化已經初步實現的今天,只要政府及時調整發展戰略,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充分利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制度優勢,引導和幫助農民建立以股份制爲主要形式的經濟合作組織,同時將以前由政府部門壟斷經營的經濟領域和涉農行業對農民合作組織開放,“日韓臺模式”就會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中國的“三農”問題就不難走出困境。
綜上所述,溫氏關于“三農”問題言說的思想動機和邏輯思路是十分清楚的:他從自然稟賦論的觀點出發,將人地關系矛盾、城鄉二元格局和經濟全球化看作造成中國“三農”的根本原因,其目的顯然在于強調客觀條件的決定性影響,從而淡化社會體制問題的考量;他不厭其煩地反複強調西方經驗和市場經濟模式的種種弊害,其目的顯然在于以特殊國情論爲借口,反對進一步改革開放;他提出“去意識形態化”的口號,主張“只談問題、不談主義”,其目的顯然在于挾“政治正確”的威勢打壓不同學術觀點,以一種曲折隱諱的方式維護他所認同的意識形態。
二
我們說溫氏對“三農”問題的解釋帶有顯著的僞實證主義傾向,是因爲他的整個解釋體系是建築在個人的主觀預設和價值偏好基礎之上的,而非建築在客觀的經驗和事實基礎之上的。他的解釋體系之所以能夠達成某種形式邏輯上的自恰,乃是因爲他在構建自己的解釋體系時,刻意淡化或完全抹殺了那些與他的主觀預設和價值偏好不一致的客觀事實。
例如,他爲了突顯工業化和全球化對中國“三農”問題的影響,不惜歪曲和閹割曆史事實,爲我們提供了一幅極不真實的中國曆史速寫。這幅曆史速寫完全忽略了中國社會內部自古代以來始終存在著的固有矛盾。我們在某種意義上承認中國古代社會存在“超穩定結構”,並不意味著中國古代社會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所謂“超穩定結構”是通過周期性的改朝換代方式維系的。從先秦到民國,各種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絕于史書,客觀上構成一個十分重要和十分普遍的曆史現象,而且這些農民起義似乎並不像溫氏所描述的那樣,呈現出某種與所謂“盛世/衰世”相對應的規則排列,也不存在所謂“古代”和“近代”的明顯斷層。
爲了掩蓋自然稟賦論觀點和曆史事實之間的矛盾沖突,溫氏在其論述中不得不偷換“自然稟賦”概念的原始含義,使之與因社會制度不公所造成的“貧富懸殊”概念相互混淆,以籠統抽象的“農民貧困”表述來支撐“自然稟賦論”觀點。而且爲了掩蓋社會制度問題和階級鬥爭事實,溫氏不惜將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觀點和階級鬥爭學說看作水土不服的外來理論,在概述中共農村土地政策發展流變問題時,突出強調了抗戰時期的暫時性調整,而淡化了從大革命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一貫主線。
如果正視曆史和現實,我們就不得不承認:從古代到近代,中國社會的持續動蕩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社會動蕩與自然稟賦之間的關聯,顯然沒有其與封建統治者的剝削壓迫之間的關聯那么重要。貫穿于古代農民戰爭和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之間的一個相同主題,是在自然稟賦沒有發生顯著的階段性變化的前提下,通過對生産資料占有方式的結構性調整來緩解社會性的矛盾與沖突。這實際上意味著,與所謂“自然稟賦”因素相比較,“社會制度”問題顯然更爲重要。而且,伴隨1950年代初期土改和1980年代初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而來的兩次農業生産的飛躍式發展,也充分說明了在自然稟賦條件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社會體制的結構性調整,也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有效改善“三農”的境況。因此,溫氏試圖以曆史經驗論證其自然稟賦論的觀點,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再例如,關于“市場經濟”的作用與評價問題,溫氏的看法也值得認真商榷。他從一些零散的、片段的個人經驗出發,認爲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三農”問題的加劇與市場化的改革導向有關。他還認爲如果聽任市場經濟自由發展,最終必將導致“拉美化”的結果。
我與溫氏一樣,對于改革開放過程中伴生的貪污腐敗、社會不公現象深惡痛絕,但我並不認爲這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産物,恰恰相反,這是市場經濟改革不徹底、不成功的一個結果。真正的市場經濟必須具備以下特征:第一,市場經濟必須有多個法律地位完全對等的交易主體共同參與;第二,價格體系的形成是參與交易的各方共同博弈、相互妥協的結果;第三,交易的完成意味著各方都能夠通過某種形式的權利讓渡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否則利益明顯受損的一方便會推出交易,另外尋找機會。也就是說,真正的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自願而非強迫的基礎之上,必須建立在共贏而非單贏的基礎之上,必須建立在公平競爭而非壟斷經營的基礎之上。
溫氏所言拉美和南亞諸國的社會病態是否可以完全歸因于“私有化”和“市場經濟”,我因知識局限不敢妄加評論(在有些演講中,溫氏似乎十分強調這些國家的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主導作用。這種事實是與所謂“市場經濟”定性相抵牾的)。但溫氏認爲當下中國“三農”問題的加劇是推行市場經濟的結果,則顯然是錯誤的。對這個觀點的證僞無需另外尋找證據:溫氏論著中大量提到的那些涉農部門和行業的“壟斷經營”是否可以看作市場經濟的結果?政府以“行政劃撥”方式占用農民土地是否可以看作市場經濟的結果?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或鄉村幹部相互勾結,以極低的價格占用農民土地從事房地産開發,並從中牟取暴利是否可以看作市場經濟的結果?農村幹部根據上級指示強迫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發生虧損由農民買單是否可以看作市場經濟的結果?如果這些行爲都可以看作“市場經濟”的結果,那么“市場經濟”和“統制經濟”、“權力經濟”的區別何在?如果這些行爲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那么溫氏對市場經濟的指責不都是主觀臆斷、無的放失的空論嗎?
客觀的事實非常清楚,造成“三農”困境不斷加劇的主要症結不是改革的市場化導向,而是市場化改革構想在實踐中發生了變異。導致這種變異的主要原因也非常清楚,就是那些涉農部門與行業不願放棄“統制經濟”、“命令經濟”體制所賦予的那些壟斷特權和既得利益。由于這些部門和行業的頑固抵制,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十分遲緩。當下的中國的經濟體制,只能定性爲一種過渡性、混合型的經濟體制。由于這種體制容留了大量的“統制經濟”、“權力經濟”殘余,才導致了“市場化”表象掩蓋下的“權力”與“資本”的聯合專制。由此造成的諸多問題怎么能歸咎于市場經濟呢?
再例如,溫氏在其論著中反複申明過以下觀點:中國現行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農民承包使用的制度已經有效地解決了土地的歸屬問題。在這種制度下,土地不但是生産資料,而且是農民的基本保障。中國之所以沒有發生拉美和南亞諸國那樣的社會動蕩,就是因爲現行土地制度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權益。如果貿然實行土地私有化,中國就有發生“拉美化”的危險。
農村土地私有化以後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我在此不敢妄加判斷。但是溫氏關于現行土地制度可以保障農民權益、避免社會矛盾的看法,顯然受到客觀現實的無情挑戰:
于建嶸最近撰文指出:從1990年到2002年,全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達4736萬畝。因這些非農建設占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畝,每占用一畝耕地就會造成1.4人失去土地,以此推算,13年來全國共有6630萬農業人口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補償標准低,失地農民所獲得的土地補償費不足以創業,又沒有合理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導致這些失地農民大都成爲無地可種、無正式工作崗位、無社會保障的社會流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國家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總隊聯合發布的《2005年農村經濟綠皮書》也指出:低價征用農民土地,致使失地農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已成爲當前“三農”問題一個敏感的焦點。農民在土地被征用以後,生活水平提高的不到10%,降低的占60%以上。《綠皮書》還進而指出上述局面的形成與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收益分配結構不合理有很大關系:地方政府獲得其中的20-30%,企業獲得40-50,村級組織獲得25-30%,農民獲得5-10%。
正是由于正視上述事實,于建嶸、李昌平等人近年來發表了大量關于農村治安問題的報告,指出農村中存在著的嚴重危機。溫氏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1990年代以來的兩次圈地運動中,農民因失去土地而鬧事、上訪的數量和比例在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並不能有效保護農民的利益,堅持這種制度也無法避免“拉美化”的危險。溫氏所說的“拉美化”問題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客觀存在、不容否認的事實。不知溫氏對此有何感想?
我們說溫氏提出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案帶有濃厚的空想主義色彩,是因爲他的那些方案需要兩個基本前提:第一是要有一個公正無私、廉潔高效的政府;第二是要有大量的農民合作組織。然而我們固有的經驗常識和溫氏論著中提到的許多事實都告訴我們,這樣的前提並不存在。
我們先來談談政府的作用問題。在我看來,溫氏理想中的“好政府”是不存在,恰恰相反,過去的曆史經驗證明,正是由于政府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強力幹預,才造成中國“三農”問題的不斷加劇。
在1950年代,爲了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的目標,政府發動農業集體化運動,相繼建立了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其主要目的是爲了更方便地榨取農村各項經濟資源,而不是解決農民貧困問題。強制性的社會分工將農民禁錮在土地上,只允許他們進行單一的種植業生産,並通過農業稅和工農産品剪刀差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超經濟剝削和榨取。這些做法極大強化了中國的“城鄉二元格局”,使農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難。三年困難時期農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數以千萬計。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人民公社體制發生了嚴重危機,生産隊、大隊和公社出現高額負債,政府爲了轉嫁負擔才不得不接受人民公社解體的事實,在賦予農民較大自由的同時也放棄了對農民承擔的社會責任。此後的各項改革也莫不以政府自身的利益爲出發點,始終遵循著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只放棄那些已經發生嚴重虧損負債的領域和行業,而對那些可以贏利的領域和行業則繼續保持壟斷經營。
在很大程度上,改革開放以後鄉鎮企業由蓬勃興起到走向衰敗,也與政府的大力幹預有關。正是由于政府放棄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賦予鄉鎮企業太多的社會職能,才造成鄉鎮企業的高負債局面。與此同時,在實行財政分級包幹和分稅制以後,地方政府都把鄉鎮企業看作自己的“錢袋子”,在鄉鎮企業80%的負債中,政府的借支占到30%以上。這最終造成大量鄉鎮企業破産倒閉,就地轉化農業人口的戰略構想遭到嚴重挫折。
上述事實似乎應證了溫氏對拉美國家政府作用的描述:那些國家都是在政府主導下完成工業化的資本積累的,因此政府必然地成爲了經濟主體。而政府作爲經濟主體的一個必然後果,就是它爲自己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服務。
基于這些事實,我們有什么理由相信溫氏的“好政府主義”主張呢?
其次,我們再來談談農民合作組織問題。溫氏的相關論著除了樂觀地陳述了其主觀構想中的這些合作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外,從來沒有令人信服地分析過建立這種組織的現實可能性,也沒有對曆史的經驗教訓給予足夠的重視。
以我對溫氏所謂“農民合作組織”概念的理解,似乎毛澤東時代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就是這種組織的最理想的現實形態。但是曆史經驗已經證明這樣的農民合作組織是沒有生命力的。事實上,從合作化運動開始到人民公社解體,“將農民組織起來”的構想始終遭到廣大農民的反對和抵制。如果不是政府利用各種手段大力推動,合作社根本建立不起來;如果不是政府采取強硬措施加以維持,人民公社早在1960年代初安徽實行“包産到戶”試驗時就已經解體了,根本不會持續到1970年代末。溫氏對中國農業集體化運動的曆史緣起和最終結局並沒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他以經濟學的成本效益理論給出的那些解釋——例如說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建立是政府爲了減少它與農民之間的交易成本,人民公社的解體是因爲1970年代以後化肥、農藥、良種、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導致農業生産成本過高、集體經濟不堪重負的結果等等——在我看來都是簡單片面、似是而非的。此外,他多次提到改革開放以來在各地“農村改革實驗區”中所取得的那些“創新經驗”,卻沒有令人信服地說明爲什么這些在他看來十分合理十分有效的“創新經驗”,沒有像當年的“大包幹”經驗那樣在極短的時間內不徑自走、風靡全國。這樣,就不能不使人對其上述主張的現實可行性産生懷疑。
如果我們退一步講,假定這樣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能夠建立起來,它們能否相溫氏所預期的那樣順利進入那些可以贏利的涉農領域和行業,從而實現“大農業”概念下的“盈虧互補”構想,在我看來也是一個潛在的疑問。溫氏似乎認爲只要中央發一道命令,那些靠壟斷經營方式盤剝農民、大發不義之財的“利益部門”和“壟斷行業”就會乖乖地向農民合作組織拱手“放權”、“讓利”。如果真能出現這樣的結果當然皆大歡喜。我會首先向溫氏道賀。但是我們只要想一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出臺的諸多關于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村耕地指示的貫徹落實情況,就不能不對溫氏的這種熱切期待潑一盆冷水。正如溫氏在《胡溫的難題》一文中指出的那樣,實行財政分級包幹和分稅制以後,地方政府和利益部門已成一種尾大不掉之勢。利之所在,勢所必爭。還是以溫氏爲我們提供的情況爲例,李昌平當年手握中央七常委的批示尚不能在他任第一把手的鄉鎮將改革進行下去,我們有什么理由相信在這個問題上會出現例外呢?
由此可見,溫氏關于普遍建立政府主導下的、綜合性的農民合作組織的構想,不過是曆史上的“集體主義”幽靈的回光返照。這種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的烏托邦理想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是無法實現的。
四
溫氏一再標榜自己是“只談問題,不談主義”的。其實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問題”和“主義”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主義”並不是空洞抽象的東西,它實際上涉及一個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不同的知識結構和主觀預設出發,就會看到不同的“問題”;從不同的指導思想出發,就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就“三農”問題而言,溫氏從“自然稟賦論”和單一的經濟學觀點出發,看到的是人地關系矛盾、城鄉二元格局、全球化的影響所帶來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問題、糧食市場價格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問題、農業發展資金籌措問題、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等,其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歸結爲“好政府主義”和“集體主義”;于建嶸、李昌平等人從“制度危機論”和社會學、政治經濟學觀點出發,看到的是公共權力異化所造成的職能部門和鄉村幹部“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問題,農村土地低價/違法占用問題,農副産品交售和中央扶貧款發放中的“打白條”問題,農資壟斷經營中的“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問題,農民進城打工的工資拖欠問題等,其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歸結爲“憲政民主”和“社群自治”。上述兩種“問題意識”中哪一個更貼近廣大農民的立場,上述那些“問題”中哪些是更緊迫的問題,上述兩種解決方案中哪一個更富于時代氣息,在我看來是顯而易見的。
坦率地講,絕大多數中國農民還沒有多少現代“公民”意識,也不懂溫氏“發展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的高頭講章。“國民待遇”、“社會保障”、“充分就業”等概念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字眼。絕大多數中國農民是非常淳樸善良、講求實際、膽小怕事和容易滿足的,他們在現有的“善政”之外不敢奢望中央出臺更多新的“善政”。他們近來不斷鬧事/請願,並不是要求政府對于他們在工業化過程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給予補償,也不是要求另外賦予他們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資金或更多的技術,更不是要求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工資待遇和一樣的社會福利保障。他們所極力爭取的,只不過是中央早已三令五申的那些“保護農民”的政策能夠兌現,他們所大膽要求的,只不過是把那些已經少得可憐的法定權利還給他們。溫氏不去研究中央早已出臺的那些“善政”爲什么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不去研究“三農”問題表象背後的體制性弊端,而是千方百計地爲各級政府開脫責任,爲許多現行政策做合理性辯護;不是從農民最關心的“生存”問題出發,想方設法解決這些問題,而是避實就虛、舍近求遠,大唱“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高調,甚至主張爲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而繼續犧牲農民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到處大言不慚地表白他的“心裏面裝的是農民”,尤其不能不使人感到他的虛僞和矯情。
我始終認爲,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現實需要出發,于、李等人提出的那些問題才是當下中國“三農”所面臨的“真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基本上與“自然稟賦”、“城鄉二元”、“經濟全球化”無關,而與公共權力的異化有關。通過閱讀于建嶸、李昌平等人和溫氏自己的大量論述,我們不得不承認公共權力的異化是導致中國衆多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那種認爲“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集體’、‘個人’是三位一體的權利主體,‘大家’與‘小家’的根本利益和願望是一致的”看法是極不真實的。從農民的立場觀點出發,“國家”(更多地代表城市的利益)、“集體”(實際上由鄉村幹部操控)和“農民”是三個平行的權利主體,它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通常是一種零和博弈的關系。“三農”問題之所以發生和不斷加劇,乃是由于“國家”和“集體”憑借“公共權力”的強勢和便利,過多地侵占了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群體的利益。這種利益關系格局在實行財政分級包幹和分稅制以後更加顯性化。
我們不妨以稅收/財政政策爲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具有一般現代政治學常識的人都會承認,稅收是公共權力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沒有稅收公共權力就無法維持。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軌道的現代國家政治建構中,稅收的基本原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可以保證政府稅收全部用于公共事業開支,而且可以使稅收的數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以內。然而在不上軌道的政治實踐中,這個簡單明了的問題卻呈現出一種錯綜複雜的形態。在中國封建時代,政府稅收首先是皇室的“錢袋子”,其次是各級官吏的“錢袋子”。伴隨法定稅收而來的還有數量巨大的“火耗”、“陋規”。所以我們常說封建時代的苛捐雜稅是造成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我們對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稅負問題做一些結構分析,就不難發現使農民不堪重負的其實還不是法定的“農業稅”,而是數額巨大的“農業稅附加”(如所謂“三提五統”等)和以各種名目出現的“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溫氏根據統計年鑒指出各種“附加”超過“正稅”50-100%,顯然還是就中央明文規定的各種附加而言的,至于稅收征管中的“火耗”和“陋規”根本不可能進入他的視野。
“火耗”、“陋規”當然不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在繳納了法定的“正稅”和“附加”之後,農民群體能夠享受到什么實惠呢?溫氏告訴我們:自1980年代中期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國家財政基本上不再承擔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支撐。所謂曆年財政用于農業的開支或支農資金,實際上主要是政府及其部門開支,是計劃經濟時代留下來的涉農的各部門如水、電、供銷、糧食、農業技術等相關部門的維持費用,是這些職能部門在財政的盤子裏分配的所謂支農資金。他還告訴我們:根據過去的監測調查,大部分財政資金——包括扶貧資金——結果支的是鄉村幹部或者幹部親屬。這樣我們便不難理解爲什么上個世紀末完成了“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卻又新增了1億農村貧困人口。原來扶貧計劃內的貧困人口降到3000萬以下,但新增了返貧人口。尤其是1995年以後每況愈下。1995年農村人均現金收入在零值以下的只有1%,到2000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在零值到負值的占16%。而溫氏提供的另一個15省40村調查數據,則從不同側面說明了相同的問題:目前農村民間借貸的發生頻率是95%,高利貸的發生頻率是85%,農民所借高利貸的33。8%是用于日常生活性開支,29%是用于壟斷性消費(如教育、醫療等)。
從上述分析和引證可以得出的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是:正是由于國家稅收/財政制度的嚴重不合理,才造成“城市富,農村窮”、“國家富,農民窮”的結果;正是由于稅收征管中的“火耗”、“陋規”和中央各項轉移支付中的“跑冒滴漏”大量存在,才造成農村中的階級分化與幹群對立。前面提到的其它那些與農民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也無一不可以歸咎于公共權力的異化。當公共權力淪爲政府利益部門和少數既得利益集團謀取私利的工具的時候,溫氏在其著述中反複提到的“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現象就不難解釋,中央的許多“善政”在貫徹執行的過程中最終演變爲“苛政”、“劣政”也就不難理解了。
由此可見,消除公共權力的異化現象,重建公平合理的社會政治秩序,是有效緩解“三農”問題的前提和關鍵。這個關鍵問題不解決,即使中央再出臺許多新的“善政”,也都無法避免“淮橘成枳”的結局。另一方面,曆史的經驗已經反複證明,通過思想教育和體制內監督的方法並不能有效預防和制止公共權力的異化。反貪局長、紀委書記因貪污腐敗被撤職查辦的例子不勝枚舉,土地監管部門的官員卷入違法占地活動的例子也不鮮見。正是基于上述認知,于建嶸、李昌平等人才在討論“三農”問題時提出了社會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他們主張在農村基層普遍建立“農民協會”或其它形式的鄉村自治組織,主要目的在于使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群體團結起來,以團體的力量抗衡異化了的公共權力,以民主自治的原則構建新型的鄉村政治秩序。而且他們都明確指出:他們所主張的現代社群自治,不是中國曆史上“王權止于縣政”政治框架下的“鄉紳自治”的簡單翻版,而是建立在現代憲政理念基礎上的村民自治。這種民主自治不可能以“制度孤島”的方式存在于農村基層,它的最終實現有賴于整個國家社會政治制度的結構性轉換。
以上內容在溫氏看來或許是“意識形態化”思維的産物,但在我看來它卻是一個具體的實在的現實“問題”。溫氏對這樣重要的問題視而不見,是由他的“問題意識”決定的。
五
溫氏是十分喜歡也十分擅長調侃的,這裏我們不妨也調侃他一下:在我看來,“搞了20年調研,收獲了一堆困惑”不是溫氏的自謙而是他當下思想狀態的真實寫照;他的“三農”論述體系中雖然不乏吉光片羽式的睿智與靈感,但給人的整體感覺卻“恰似一張破碎的臉”;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不是別人,而是溫氏自己;“不斷重複昨天故事”的不是別人,而是溫氏自己。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溫氏關于“三農”問題的言說總是給人以淩空蹈虛、隔靴搔癢的觀感,他的許多觀點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檢驗,顯然並不是因爲他生性駑鈍,也不是因爲他對現實情況不夠了解。從他對西方國家的國際戰略和對華政策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學者,從他對“李昌平現象”的解釋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對中國的社會現實有著深刻的認知。那么如何看待他在“三農”問題研究方面的拙劣表現呢?我的回答是:他的表現再一次應征了一位智者的以下看法——“知識分子”不但要有許多專業“知識”,而且必須是一個處于遊離狀態的“分子”。“分子”一旦失去了獨立性,“知識”就會變質。
從溫氏近來的抱怨中,我們知道他似乎正在被逐漸邊緣化。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一方面,我傾向于主觀善意地將這種變化看作當政者更加務實的一個表征。另一方面,我覺得溫氏退出權力中心以後,或許真的可以擺脫“意識形態化思維”的影響,潛心從事“真問題”的研究。這樣,他對“三農”問題的論述就會多一點啓人心智的慧光,少一點“新左派”的鴰噪。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5391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三農問題則特指中國大陸的農村問題、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從而産生的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及流動人口等。“三農”作爲一個概念則由經濟學家溫鐵軍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漸漸被媒體和官方廣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總理寫信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以及出版《我向總理說實話》後,“三農”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2001年三農問題的提法寫入文件,正式成爲大陸理論界和官方決策層引用的術語;中共中央于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工作報告。
內容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中的核心問題,表現爲農民收入低,增收難,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大,實質表現爲農民權利得不到保障。
農村問題:集中表現爲農村面貌落後,經濟不發達。形象比喻爲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
農業問題:集中表現爲農民種田不賺錢,産業化程度低。
背景
農村勞動力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導致農村人丁稀少。圖爲江南某農村城鎮和鄉村的收入差距增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2006年中國大陸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587元,二者比例爲3.28:1(2005年爲3.22:1);而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工資690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97元,二者差距爲1.74:1,20年時間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了85%。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地區實行的是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並開始推動農村産業化進程。同時中國農業産品開始面對外國農業大國的競爭,單一的家庭生産單位無力進行市場競爭,農民第一次出現了“手裏有糧賣不出”的現象
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開始起飛,與同期中國總體經濟的發展相比,第一産業的發展程度遠不及第二、第三産業發展。農民認爲種田沒有足夠的收入,因而農村地區開始出現農民進城打工的現象,但城市並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提供,從而形成大量集聚在城內而沒有工作的農民工群體。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村地區生産積極性下降,農業投入開始減少,引發更多的農民進城“找工作”,形成惡性循環。由于農業的發展將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而農村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3/4,他們的總體生活情況是中國總體生活情況的最主要體現。農村的發展將是實現中國共産黨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最大的挑戰,從而使三農問題成爲當前社會中顯著的問題。
三農問題的衍生影響
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鎮和鄉村的發展差異使貧富懸殊差距擴大。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亦同時加劇了土地兼並問題,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農民轉化成流動人口到城鎮謀生,從而將問題亦帶到城鎮。在惡性循環下,三農問題不斷擴大成爲全國性的社會現象。
解決措施
推行農村稅費改革。2003年3月,爲了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民收入恢複增長,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全面進步,解決制約中國發展的農業生産落後的瓶頸問題,中國政府在原有的于2000年首先在安徽進行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基礎上,發出《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的文件。
國家領導人承諾推出給農民減負具體方案。2004年3月5日,溫家寶在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的時候作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産,在五年內取消農業稅。(附注:世界各國中已很少有國家征收農業稅)
推行新農村建設目標。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其核心內容是發展農業和建設農村,增加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包括鄉村道路建設,強調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基本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對農村學生免收雜費。
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06年總體工作要求中,提出“著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2005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06年開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
取消農業稅。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國農民告別有2600年曆史的“皇糧國稅”。
推出“農民工”維權方案。2006年1月18日國務院第122次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了《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幹意見》。
城鄉二元體制改革
加大行政手腕力度,控制農業生産資料的價格,采用新政策保證農民最低收入。解決城市農民工歧視現象,安排適合農民工的工作崗位。向農村地區推行産業化調整,鼓勵成立鄉鎮企業就地解決農民就業問題。推行小城鎮化,采用減少農民的數量的方法來解決農民問題。
三農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業問題的總稱
我國加入世貿後,參與國際競爭,使得三農的矛盾更爲突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結構調整,改革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等。但都無法回避由于農業人口過多而導致的生産能力過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資源過少限制收入增長,以及轉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數太大形成的財政壓力等。因此,關鍵在于減少農民,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促使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以此帶動農産品的商品需求,促進結構調整,從增加非農就業和農村人均資源占有量兩個方面,提高農民收入,降低中國加入世貿後對農業帶來的風險。
爲何“三農”問題成爲關注熱點
影響社會穩定
據國家統計局等11個部委抽樣調查,平均每個鄉鎮黨政內設機構爲16個,其人員平均158人,超過正常編制的2—3倍;平均每個鄉鎮下屬單位爲19個,其人員290余人。嚴重超編的吃飯人頭給農民帶來了沈重的壓力,一部分政府機關背上了沈重的債務,入不敷出,而這種財政狀況正是農村濫收費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農村的基尼系數由1978年的0.2124擴大到0.3361,增幅過快,也遠遠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是看“三農”問題能否得到很好解決。
“三農”問題不解決,長期來看,不利于社會穩定;從短期來看,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勞動力過剩;就業壓力大
據測算,中國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億農業勞動力,而目前農村總計有勞動力約5.5億,以吸收1.2億計,依舊有近3億剩余勞動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和提供的勞動機會,至少在四十年後,中國還依然面臨著的勞動力嚴重過剩的問題。衆多的勞動力農村無法消化,只能向城鎮轉移,如何解決3億人口的就業問題,成爲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巨大困難。
解決“三農”問題
關于“三農”問題産生的原因,學者們爭論不已,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觀點,因爲,每種觀點都既有說服力又有其難以應答的“死穴”。但是學者們卻對“三農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上完全一致,即,所謂的“三農問題”的其實就是農民問題,而中國的問題根本上是農民問題。
3.1城鎮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發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認爲要解決“三農”問題,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鎮化,創造有效的就業崗位,把勞動力轉移到制造業和服務業上,最關鍵就是要提高制造業的效益。從國外的發展曆程來看,都是通過實現現代化來帶動城市化,最後解決農村問題。
徐宏源還指出,對于現在各大城市實行放開城鎮戶口的戶籍改革,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城鎮戶口放開以後,農民只不過是從農村潛在的失業人員變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對社會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這樣的先例。治標也很重要,但從長期來看,還是要治本。國民待遇相對城市居民而言,農民在政治權利和經濟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個農村居民無論是剛出生還是年過百歲都得交納稅費。另外在義務教育的權利、社會保險、醫療等一系列權利的落實上也有待完善。
3.2減稅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我國的農業稅、特産稅加在一起大約400億元,而我國一年有1萬億元左右的稅收,完全可以免掉幾百億的農業稅。農村費改稅的問題,以後主要要靠完善制度來保證,農民減負涉及的農村教育、政府經費問題也要妥善解決。
厲以寧還認爲,增加農民收入,首先應該是政府加大投資。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良種基地的建設;二是農田水利的投入;三是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四是對農民的技術培養。其次是要發展優勢産業,如蔬菜、水果、花卉、茶葉、中藥材、養殖等。各地可以積極推行“公司+農戶”的模式,農民按訂單安心生産,公司負責銷售。
政府措施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把加強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爲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二是深化糧棉流通體制改革。三是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四是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五是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六是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http://baike.baidu.com/view/18557.html
“三農問題”研究>作者:柴福洪
內容摘要:“三農問題”不是中國特有的, 但有中國特有的客觀實際;“三農問題”是三農的各個方面的弱質性帶來的,有其質的、曆史的、社會的深刻原因;解決“三農問題”要從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入手,對宏觀政治體制、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隊”與廣大農民“三同”,在實踐中探討、創造、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一、“三農問題”的定義
“三農”:即農民、農業、農村的簡稱。
農民:是指中國共産黨政府自20世紀50年代,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後,與城市居民形成對稱的二元國民的弱勢群體。占我國總人口近70%。非指自然意義上居住在農村,並從事種植、養殖業的農業勞動者。其劃分的標准並非産業,而是以父母的戶籍爲唯一標准劃分的群體。
農業: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場、山林爲主要生産資料的産業群的總稱。與其它産業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其生産過程受自然資源制約,具有天然的弱質性。二是産業鏈條中斷,農業只指其中間的生産環節,産前、産後環節則不屬農業範疇。它是二、三次産業的基礎産業,居民生存的原産業,農民的主産業,20世紀末,其創造的GDP占整體國民生産總值的15%以下。
三農問題:獨立地描述是指廣大鄉村區域,只能以種植、養殖生産業爲主,身份爲農民的大部分國民的生存狀態的改善與産業發展以及社會進步問題。系統的描述是指21世紀的中國,曆史形成二元社會中,城市現代化,二、三産業發展,城市居民的殷實,受制于農村的進步、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小康相對滯後的問題。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且不論質的提升,僅從量上考察,中國的重大經濟問題都依賴于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突破。三農問題實質是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同步問題,結構不協調問題。
三農問題,並不是中國特有的,它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必然産物。任何工業化國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曆,問題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國人口基數大,解決起來規模大;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面獨進,三農問題積攢的時間長,解決起來難度大;新中國建國50年,許多城市政策設計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比較效益短時間內凸顯,解決起來更加複雜罷了。
二、三農問題的根源
2000年8月24日,《南方周末》發表湖北省監利縣一個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國務院領導的一封信稱:“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把中國的“三農問題”提到了極至。爲什麽一個有著5000年農業文明史,有4000多年處于世界第一強國地位的中國,在21世紀的農村處于“苦”、“窮”、“險”的境地?究其原因有以下五點:
1、産業的天然弱質性。種養業,依賴于當地水、土、日照、氣溫等天然資源的配置。人類到目前爲止,對天然資源的配置,只能適應,不可能整體改變,只有局部或某一方面改善的可能,如自流灌溉和大棚。具有改善大自然氣候的森林和植被,中國實際整體上是破壞,環境在惡化。這是農業的天然弱質性。
2、生産資料的弱質性。種、養業量的增長,依賴于可耕種土地和草原的面積擴張,從每個農業勞動力占有農地面積的國際比較看:1992—1994年,美國爲118.2公頃,加拿大爲173.8公頃,澳大利亞爲1074.4公頃,英國爲28.2公頃,荷蘭爲6.4公頃,低收入國家平均也有1.7公頃,而我國僅有1公頃。我國總體上是一個農業資源缺乏的國家,在農業人口直線上升的情況下,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獲得更多的收益。加之,中國有史以來曆次“均貧富”的革命,首先是均田地,必然是小農經濟成爲中國社會的主體。即使進入工業化時期,農業機械化投入大、成本高,沒有需要,也沒有可能成爲農業生産主要手段。因此,我國農業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也是弱質的産業。
3、勞動主體的弱質性。首先,有限的土地資源承載的人口數失去控制,新中國50年增加8.5億人口,主要是農村人口的增加,增加的人口抵消了生産力提升創造的價值,人均可分配的消費品相對減少,用15%的GDP養育70%的人口,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農業人才。其次,工業化過程,鄉村商品流通政府壟斷,阻止了農村市場的形成,農産品商品率和農村消費品市場化程度低,沒孕育出市場經濟人才與機制,農民不具備闖市場的天資。再次,城市需要的勞動力通過各種途徑的篩選,吸納的都是農村中的精英人才,降低了農業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最後,農業生産第一線的勞動者普遍文化素質低。據2003年2月14日《中國青年報》刊登的我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稱:2000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萬人,其中3/4分布在農村。農村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爲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城市、縣鎮和農村之間勞動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況爲:具有大專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爲20:9:1,受高中教育人口比爲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爲0.91:1.01:1,受小學教育的人口比爲0.37:0.55:1。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分析,2000年我國第一産業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爲6.79年,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人超過95%。日本同期同行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爲10.67年,1997年~1999年間,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産率僅是日本的1.03%。一線農業技術人員的身份都是鄉鎮“政府官員”或國有企業雇員,與農民沒有利益關系。靠行政力量推動的農業科學技術,最初非九牛之力不可,由于方法問題,有的地區甚至抗拒科學技術的推廣,更談不上新的思想、觀念了。由于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國任何一個産業的勞動者素質都沒有從事農業的産業大軍的文化科學水平低。
4、農業組織上的弱質性。幾千年以來,社會管理者都沒有對農民進行任何形式的實質性組織,新中國,“人民公社化”才真正實行農民組織化管理。80年代的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是又一次“均田地”行爲,二輪承包30年不變,是固化小農經濟的行爲,單純從組織管理方面看,是一種社會退步(起碼是一種制度複歸),阻止了現代農業的內生。任何社會制度都不可能面對千家萬戶、利益各異的松散群體進行有效管理。
5、社會政策造成農村社會整體的弱質性。第一是40年的資源輸出。自統購統銷,農業生産資料壟斷經營,一直到開始按保護價收購農産品止,國家通過工農産品“剪刀差”,40年整體上是農村支援城市,農業向工業輸血。第二是30年的人口膨脹。從5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村生育實際上處于失控狀態,至今農村人口出生率仍然高于城市,出現高素質、高收入人群少生育,低素質、低收入人群多生育的逆向調節政策。第三是10年的橫征暴斂。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戶後,農民中釋放的熱情到84年達到最高峰,國家便出臺了“農業特産稅”,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農村高度組織條件下的管理機構不減人反增人。94年稅制改革,提高兩個比例,財政收入向上集中度提高,縣鄉兩級財政入不敷出,加之普九義務教育投資、基層官員政績需要的形象工程以及吃喝風、行賄風等等。20世紀末的10年,在農村基本上是橫征暴斂的10年。第四是農業産業鏈中斷。産前産後服務,前40年國家壟斷專營,原因是産前和産後有錢可賺,唯獨生産環節不賺錢。國家雖然出了錢,但不是給農業生産者,給了經營者,國家受到中間商盤剝,最典型的是糧食系統和供銷社生資系統、棉花系統以及農業系統的種子公司。由于産業鏈中斷,導致農業作爲一個産業是不完善的,一下子抛向市場,其結果可想而知。第五是農村其它産業被現代工業取代。農村社會曆史上的其它産業,如手工業,各種作坊等,被現代工業取代,農村自救力,內生産業力盡喪。第六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建立。小病拖,大病等,促長了農村封建迷信盛行,養兒防老、家族意識等傳統觀念大行其道。第七是政府和城市居民深層意識歧視農民,政府保護農民利益的舉措收效甚微。在社會二元結構中,呈現出城市居民始終在政府的保護下生存,而農民沒有享受到一丁點(除保護價一項外)社會福利。打工是盲流,春運加價,克扣農民工工資,大城市設計許多限制外來工的壁壘等。農民在城鎮成了低智商、犯罪的代名詞。
三、三農問題的解決
三農問題是社會熱點問題。在網上google網站鍵入“三農問題”搜索,有簡體中文網站和網頁17000項,三農問題研究已十分深入。筆者認爲:中國農村地域廣,東西跨越5個時區,南北氣候迥異,各地資源稟賦差別大,東、中、西部經濟條件懸殊,不可能有一套適合全國各地農村的最優方案,靠一個“一號文件”解決農村所有問題。這裏,筆者提供兩條基本思路,一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思路;二是農村地區的一攬子改革思路。
(一) 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思路
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黨的16大確定的方針政策,也是工業化過程中的必然産物,是社會發展的必經曆程,是社會人口空間布局變化規律與經濟規律的協調規律。任何人爲限制人口流動的制度設計都是對規律的違背。農民進城打工就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表現,誰能阻擋民工潮?民工潮的背後是經濟規律(比較效益)在起作用,與臺商到大陸投資原理一樣。因此,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經濟行爲,是市場行爲,而非政府行爲。政府在人口布局調整過程中,政府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清理一切有關人口、人才流動的壁壘,給外資、內資企業,國營、民營企業,農民和城市居民同等國民待遇。首先,取消戶籍管制爲戶籍登記制,變“要不要給你城市戶口”爲“我願不願”登記爲城市戶口,把權力交給人民自決。同時,把戶口與身份證(變更登記身份證以舊換新)、保險、納稅、銀行帳號捆綁在一起。其次,取消正式工與臨時工稱謂,一律稱雇員(公務員本質也是雇員),實行崗位工資制。其次,社會組織分成四大類,軍事單位、行政單位(含黨、政、人大、政協、司法)、事業單位、企業單位。政府只管軍事和行政單位的收與支,全額納入國家預算管理,定員定編;事業和企業單位全權交由市場調節,事業單位財政補貼法制化。最後,對外資企業、內資企業,國營企業、民營企業,小企業、個體戶,外國人、中國人,城裏人、農村人,北京人、外省人,大城市人、小城市人,一律實行國民待遇,除法律規定特殊優惠外,所有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工資待遇,執行一個標准,不厚此薄彼。
第二件事是規劃、引導、誘導、指導,法律規範。首先,就是規劃。中國目前的共識是限制特大城市,發展中小城市。這是錯誤的,我國人口最高峰是2050年,16億,2013年是勞動力最高峰爲10億,後者比前者提前37年到來,就業高峰在“小康”之前,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必須加快。按最低標准一半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居民就是8億,60%就是9.6億,70%就是11.2億,2020年小康目標,取中間值(8—11億)9.5億人口計算,一半居住在特大城市有4.75億,按美、日、德1995年特大城市居民占總人口之比例(39%、37%、41%)取最低值37%計算有5.92億,取二者平均值是5.33億。這樣2020年中國特大城市人口不得少于5億,也就是說1000萬人口特大城市必須有50個以上,現在所有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城市人口都增加到1000萬,還不夠。然而,我國號稱1000萬的特大城市沒有一個城區人口達到800萬,都包括郊區農村人口。而特大城市看起來單位成本高,但承載人口多,其實是最節儉的人口居住途徑。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特大城市,大力發展中小城市,二者齊頭並進,才能容納巨大的人口規模。
中國幹任何與人口有關的事情,必然是世界第一,就必須拿出世界第一的膽識、第一的謀略、第一的舉措。但我們不能盲目發展特大城市,如長江以北(除東北外),成昆線以西就不宜發展特大城市,因爲水資源不足,現在可以“南水北調”,將來可能只有海水淡化一條路了。因此,50個特大城市只有長江中下遊流域、珠江流域、東南沿海和東北四塊地方可供規劃了。 其次是引導、誘導、指導問題。所謂引導就是政府告知每一位農民,進城者必須有一技之長,即大力興辦職業教育;所謂誘導,即城市接收單位應有一定的進入門檻(與目前的限制門檻有本質區別),基本條件不得太高。所謂指導,即告知每一位進城民工,由一個農民向城市居民轉變不是一天的事,有觀念與綜合素質問題,政府應加強市民教育。目前民工進城打工的負面影響是政府沒有做好引導、誘導、指導這三項工作造成的,待國民取下“有色眼鏡”看農民工、政府做好“三導”工作,農民變市民不是一件難事。 最後就是政府在“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過程中,必須作好法制建設,用法律的形式,而非“紅頭文件”形式來規範。這次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遷徙,包括上述規劃、“三導”工作,以及取消壁壘和普遍國民待遇等,都應通過人大立法形式予以規範。
(二)農村地區一攬子改革的思路所謂一攬子改革,就是農村地區的政治、經濟體制實行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基本思路是:
2、撤銷縣級市建制,恢複縣建制,精簡縣級(含城市郊區)財政供養人員(含垂直系統),撤銷鄉鎮建制,取消農業稅。其理由有:其一,徹底斬斷向農民亂收費的根源,龐大的鄉鎮級機構,在土地承包到戶的條件下,沒有存在的意義。其二,自秦、漢以來,2000多年,中國都是“皇權不下縣”,鄉鎮級設立政府機構,勢必增大管理成本。其三,憲法明確規定村民自治,自治單位何需政府事無巨細全權管理?其四,鄉鎮機構是由區公所演變成人民公社,再由人民公社演變而來的,設立區公所即是上層建築恢複、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需要。其五,農業稅已經征收5000年,農業産業已成爲弱質産業,美歐都實行農業補貼政策,我們對農業不補反征,特産稅只能按實際外銷金額據實征收,取消農業稅,以利于養育農業,發展、引導非糧産業。其六,縣級市經濟規模小,城市規模小,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非是一個大一點的縣城,市建制未必能促進經濟發展,倒不如把縣城經濟作爲一個城鄉結合點,帶動農業發展的經濟實體來經營運作。
3、選派大批青年(含優秀大學畢業生)幹部,長駐村、鎮幫助農村奔小康,長期與農民“三同”,不達小康不歸隊。其理由有:其一,整體小康目標,農村是難點和重點,沒有黨和政府的引導、誘導和指導,很難突破。其二,農村、農業、農民處于弱質狀態,沒有黨的強有力領導,現狀難以改變。其三,農村産業調整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正確的理論指導,勢必造成浪費和土地抛荒。其四,農民素質的弱質性與樸素的愛黨、愛國情結,呼喚著黨和政府的代表與他們朝夕相處,共同建設小康社會;我們的幹部有必要深入人民生産、生活的最底層,在實踐中摔打,培養出新一代的既懂現代科學知識,又深知中華民族文化與民族情感的社會中堅。其五,鄉鎮機構的撤銷,農村黨的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有必要培養鍛煉出一批農村新生領導力量。其六,三農問題的解決辦法必然在實踐産生,全國不可能是一個模式,任何模式必須適應客觀需要。 僅一孔之見,未經實踐檢驗,僅供參考與批判。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2012
公視(主題之夜)「為什麼貧窮?」八部紀錄片全球 180個國家同步播出
制度的力量
窮人是無助的受害者,或是能掌握自己的未來?我們常認為每個人都能脫離貧窮陷阱,但窮人做得到嗎?兩部紀錄片《出路》《太陽能媽媽》和系列短片探討這個議題。
貧窮陷阱是什麼?
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理論認為,窮人無法翻身,是因為貧窮造成的因素會讓貧窮狀況持續,甚至惡化。讓人貧窮的因素會令人一直窮下去。例如在《出路》(Education Education)中,王盼的家人想讓她上大學,因為他們認為上大學能夠脫貧。 但王盼能念的學校,文憑大概不值錢。王家花的錢並無法讓他們脫離貧窮,而虛擲的學費可能讓他們更窮。王盼因為窮而無法受教育;因為她沒受教育,就無法脫離貧窮。 但貧窮的運作方式,還有人們無法脫貧的原因,引發激烈論戰。有人主張脫離貧窮陷阱必須靠外力介入;有人則認為沒人是被困住的,每個人都有潛力可以自行脫貧。正如短片《操之在我》(In Your Hands)的主人翁亞希爾(Yahir)所說的:「貧窮並不存在。 我們都有能力成就和得到事物。」
能打破循環嗎?
「打破貧窮陷阱」是人們關心援助和福利措施問題時的重點。助人脫貧時,外力介入是必要措施,或是用不著也沒有必要?援助只是某種會鼓勵依賴和貪腐的殖民主義嗎?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當我們窮在一起》(Poor Us)中受訪時認為,如果外國援助金額夠大,持續夠久,就能克服貧窮。而《搖滾救貧窮》(Give Us the Money)中的莫悠(Dambisa Moyo)則認為行不通,改變必須從社會底層向上推展。如果某些國家有辦法增加財富,其他國家也應該能比照辦理。 但正如艾瑟杜佛蘿(Esther Duflo)在〈當我們窮在一起〉所說的,讓大眾脫離貧窮並沒有單一解決方案:「經濟學家無法預測要做些什麼,經濟就會成長。」
我們發佈的一系列短片,呈現人們試圖打破貧窮循環的不同作法,從藝術到行動主義;微型貸款到都市農耕,還有小措施如何造成出乎意料又廣泛的影響。但以《太陽能媽媽》(Solar Mamas)中的拉菲雅(Rafea)來說,光是有機會還不夠。為了改善生活,拉菲雅必須違抗傳統和丈夫,因為 「女孩子 10 歲之後就不能繼續唸書, 不然會很丟臉。」 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毅力才做得到。
好窮人,壞窮人?
有人期許窮人要做對的事才能脫離貧窮。窮人必須儲蓄,花錢度日要精打細算,尤其是如果需要援助的話。如果他們浪費錢,購買非必需品,或是做出愚蠢的決定,窮也是活該。我們當然可以說,王盼的父母要是對她唸書的事能有更明智的決定,就不會陷於貧窮。 但這是在要求窮人展現非常人所能的良善,無視於窮人處境的壓力和困難。每個人都會做出糟糕的決定,購入不該買的東西。就連學歷優異的人也會對子女唸書做出差勁的決定,憑什麼沒受過教育的人要做得更好? 接受窮人也是人,有正常的衝動和欲望,這是終結貧窮的重要一步。
貧窮的面貌
貧窮是什麼樣子?貧窮如何改變你的人生?兩部紀錄片《人之初,性本窮》《當我們窮在一起》和系列短片探討貧窮是什麼,以及貧窮為何是可以解決,而且應該解決的問題。
怎樣才算是窮?
貧窮的衡量方式既困難又充滿爭議。世界銀行根據收入來衡量貧窮。 如果每日收入在 1.25 美元以下,就算是赤貧(extreme poverty)。 根據這個標準,全球有 14 億人口,也就是大約每四人中有一人,過著低於貧窮線的生活。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並非完美無瑕。有人質疑計算方式、對收入的強調,以及制訂的階級。 撇開計算方式不說,光是以收入衡量貧窮的想法就引發爭議。如果以 1.25 美元為基準,是否收入高於這個數字,日子就過得去?那 1.26 美元呢?一個財務數據,又能讓我們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少瞭解? 在《當我們窮在一起》中,瓜迪歐拉李維拉(Oscar Guardiola-Rivera)提到中國的脫貧故事,但強調必須考量背景,尤其是有大批人口遷離傳統社區,在工廠不人道的環境下工作。他表示:「我相信任何頭腦清楚的人,都不會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工作能叫做富裕」。在這種情況下,光是衡量收入沒什麼用。 更精細的衡量方式綜合了多種數據。例如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UN Development Reports)引用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將識字率和平均壽命等指標綜合成單一數據,讓人能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程度。 人類發展指數也有批評者。 但這是衡量貧窮的不同方式,著眼於「人類生活的富裕,而非金錢上的富裕」,影片製作成員之一的先恩(Amaryta Sen)如是說。
人們有免於貧窮的權利嗎?
人類發展指數反映出人們改變了對貧窮的看法。重點是人,而且是人權議題。這不只是取得食物或水等物質需求的特定權利,而是關乎身為一個人的意義。 聯合國對貧窮的定義說得很明白:「基本上,貧窮斷絕了選擇和機會,這有違人類尊嚴。這表示缺乏實質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這樣說來,終結貧窮的重點並非施予窮人「恩惠」,或是該幫助誰的問題。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說的好:「克服貧窮並非慈善工作,而是伸張正義。貧窮就和奴役或種族隔離一樣,不是自然現象。這是人為狀況,而且可以克服。」
終結貧窮是要讓窮人找回身為人類的權利。這帶出令人不安的問題,是什麼人否決了窮人的這些權利。是腐敗的政客和無恥的企業?還是一般大眾也有責任, 因此有義務要解決問題?
金援的真相
開發中國家接受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有豐富的資源可進行貿易。但這並未能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脫離貧窮。兩部紀錄片《生財有「盜」》《搖滾救貧窮》 和系列短片探討緣由,以及為何我們會對這個狀況看似習以為常。
救貧要花多少錢?
重點不是錢。錢雖然有幫助,但光靠錢不能解決問題。 重點是改革錯綜複雜的全球結構。這部份在「金援的真相」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逐步給窮人機會和能力,讓他們能抉擇和掌握自己的人生。這部份在「制度的力量」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緊咬貧窮議題不放,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貧窮感到憤慨。這部份在「世界的公義」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意志。我們要有心解決貧窮問題。我們必須問「為什麼」。
貧富不均是壞事嗎?
是的。貧富不均會影響社會中的每個人,不單是窮人而已。貧富差距大的國家,衛生與社會問題也比較多:平均壽命比較短;毒品問題增多;精神疾病增多;健康狀況惡化;暴力事件增多;還有肥胖人口增加。 貧富比較均等的國家,例如日本和瑞典,在許多社會因素上的表現,要比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更好。 關鍵是貧富差距越大,勢必意味著社會階級流動性越低。在許多國家,貧富差距近年來逐漸擴大,讓最窮的人越來越難向上爬。
有錢人造就窮人?
貧富不均的社會讓少數人─最有錢的─對其他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掌控。和所有特權團體一樣,他們通常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對其他人來說未必有利。《有錢有保庇》(Park Avenue)便在揭露美國富豪如何以金錢買權力。有錢人提供競選經費,資助有影響力的智囊團,換取對自己有利的法案。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便說:「華府現在幾乎是由美國企業部門掌管操作。幾十億幾十億的錢被拿去關說;一大堆說客在制訂法規和法令;政治活動一大堆金援,有太多被收買的政客了。」
他們不只創造出讓其他人貧窮的環境,還在過程中將窮人妖魔化。作家珍梅爾(Jane Mayer)便在《有錢有保庇》中提到,有錢人把窮人當成轉移民怨的擋箭牌:「他們將中產階級這幾十年來對經濟產生的怨氣,轉移到社會階層更低的人身上。」
要富有還是要自由?
《耕者無其田》(Land Rush)中的農民遇到開發商開條件:他們會失去田地,但是可以在新成立的蔗園當契作農民。很難評判這筆交易的價值。農民自耕自食,非常貧窮,而開發商真心相信他們開的條件很有價值,政府也希望開發案能帶動經濟。 但我們可以不顧別人意願,改變他們的生活嗎?如果對象不是窮人,政府會推這樣的開發案嗎?民主只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嗎? 在〈耕者無其田〉中,反對派的科利巴里(Ibrahim Colibaly)提到,這種情形在馬利共和國越來越多,因為「對(政客)而言、歐美是獨一無二的榜樣。他們不去找踏實的作法發展非洲,卻硬要套用根本不適合非洲的模式。」
我們常認為民主是西方世界比較正面的貢獻,但馬利的窮人似乎和美國窮人一樣的無能為力。或許西方世界的民主和開發中國家的一樣,需要同樣程度的把關?
金援的真相
開發中國家接受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有豐富的資源可進行貿易。但這並未能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脫離貧窮。兩部紀錄片和系列短片探討緣由,以及為何我們會對這個狀況看似習以為常。
我們是否還想救貧?
現在替發展中國家募款越來越難。重大災難仍然能得到大量捐贈。但是對於日常的發展,援助經費正在減少,而將經費侷限在政府背書的發展計畫上,作法也引人爭議。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包括捐助倦怠(donation fatigue)、對援助成效冷嘲熱諷、在意貪腐問題,以及金融危機衝擊等等。部分原因也和聲援活動本身有關。 讓人們關注簡單或個人的概念,例如免除外債、資助兒童,或是買一頭山羊,要比關注結構性、複雜、甚至曖昧不明的議題來得簡單。但散播簡單的訊息有可能扭曲實情。這需要從特定角度吸引人們的興趣,而且不容失敗。導演 Thom 的短片《尋找約瑟芬》(Finding Josephine)講述資助非洲女童的故事,他說定期收到的女童近況報告「在我看來,這些印著非洲孩童笑臉的光面折頁就跟平常收到的垃圾郵件沒兩樣。」
做好事的聲援活動會有壞影響嗎?
如果有助於解決問題,扭曲事實沒關係嗎?《Kony 2012》是個很好的例子。這支講述烏干達真主反抗軍(Lord’s Resistance Army)綁架兒童惡行的影片,吸引超過 1 億人次觀賞,引發全球極大的關注。但這部影片被人批評資訊過時,誤導問題,將注意力完全聚焦在美國的角色,把非洲人摒除在外。這對烏干達人民來說是好是壞? 簡化報導是否會更難以吸引人長期關注?這是否強化了負面的刻板印象,創造出 「他們和我們」的分立心態?這是否會助長不信任和憤世嫉俗的心態,讓人難以論斷,或正確的報導、進步?如果簡化事態隱瞞了更複雜的真相,可以用成果將功贖罪嗎?
搖滾藝人波諾(Bono)在《搖滾救貧窮》中便提到有人對於「Make Poverty History」活動的批評:「有人不高興,因為這看來太過簡化。一切只是唱唱歌、只是 T 恤口號,只是誘人上鉤。你並不能為了口號就否定一個改變了世界的活動。」
錢到哪兒去了?
不管募到多少錢,不管做了多少好事,由於大筆援助流往其他地方,遠離開發中國家,到了有錢國家手中,援助成效一直大打折扣。開發中國家被奪走的錢比得到的援助還多。 窮國的資本外流估計是得到的官方援助的 8-10 倍。 部分援助因為貪腐和犯罪而消失,但大量的錢是在合法避稅下流失。許多跨國企業濫用稅務漏洞。紀錄片《生財有「盜」》(Stealing Africa)說的是尚比亞的故事,跨國企業出口 30 億美元的銅產,只要繳 5 千萬美元的稅。他們還能得到尚比亞政府 1 億 5000 萬美元的補助。 尚比亞無力協商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當時參與政府出售礦場談判的納瓦奇威(Edith Nawakiwi)回憶說:「我不像部長, 倒像個乞丐。」尚比亞受困於援助與貿易的全球制度中。正如波格(Thomas Pogge)在《當我們窮在一起》(Poor Us)中說的,全球化本身沒有錯:「問題在於由誰把持? 我們現有的制度是由富國為富人所設立的。」
控制各國如何通商,以及發展中國家如何接受援助的結構需要改革。這些結構多半受到世界最富有國家的利益左右,讓窮國沒什麼實際影響力,剝奪他們發展的機會。
要改革世界銀行還是買羊?
兩者都要。底層結構需要改革,並不表示小型的努力就毫無價值。但用買羊取代改革世界銀行並不可行。波格也主張,目前受惠於這個制度的國家,有義務改革制度。他認為目前消極支持國際制度的人,就好比當年消極支持納粹政權的德國人。 這當然是個比較爭議的類比,意指大多數的人(或許也包括正在這個網站上的每個人)都是沆瀣一氣地在做違反人權的事。不過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能力來做點什麼事來改變這樣的處境,無論這件事再怎麼微不足道…
世界的公義
為什麼有錢人無法成為窮人的勵志榜樣?貧富不均對社會有什麼影響?兩部紀錄片《有錢有保庇》 《耕者無其田》 和系列短片探討這個議題。
貧富不均是壞事嗎?
是的。貧富不均會影響社會中的每個人,不單是窮人而已。貧富差距大的國家,衛生與社會問題也比較多:平均壽命比較短;毒品問題增多;精神疾病增多;健康狀況惡化;暴力事件增多;還有肥胖人口增加。 貧富比較均等的國家,例如日本和瑞典,在許多社會因素上的表現,要比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更好。 關鍵是貧富差距越大,勢必意味著社會階級流動性越低。在許多國家,貧富差距近年來逐漸擴大,讓最窮的人越來越難向上爬。
有錢人造就窮人?
貧富不均的社會讓少數人─最有錢的─對其他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掌控。和所有特權團體一樣,他們通常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對其他人來說未必有利。《有錢有保庇》(Park Avenue)便在揭露美國富豪如何以金錢買權力。有錢人提供競選經費,資助有影響力的智囊團,換取對自己有利的法案。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便說:「華府現在幾乎是由美國企業部門掌管操作。幾十億幾十億的錢被拿去關說;一大堆說客在制訂法規和法令;政治活動一大堆金援,有太多被收買的政客了。」
他們不只創造出讓其他人貧窮的環境,還在過程中將窮人妖魔化。作家珍梅爾(Jane Mayer)便在《有錢有保庇》中提到,有錢人把窮人當成轉移民怨的擋箭牌:「他們將中產階級這幾十年來對經濟產生的怨氣,轉移到社會階層更低的人身上。」
要富有還是要自由?
《耕者無其田》(Land Rush)中的農民遇到開發商開條件:他們會失去田地,但是可以在新成立的蔗園當契作農民。很難評判這筆交易的價值。農民自耕自食,非常貧窮,而開發商真心相信他們開的條件很有價值,政府也希望開發案能帶動經濟。 但我們可以不顧別人意願,改變他們的生活嗎?如果對象不是窮人,政府會推這樣的開發案嗎?民主只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嗎? 在〈耕者無其田〉中,反對派的科利巴里(Ibrahim Colibaly)提到,這種情形在馬利共和國越來越多,因為「對(政客)而言、歐美是獨一無二的榜樣。他們不去找踏實的作法發展非洲,卻硬要套用根本不適合非洲的模式。」
我們常認為民主是西方世界比較正面的貢獻,但馬利的窮人似乎和美國窮人一樣的無能為力。或許西方世界的民主和開發中國家的一樣,需要同樣程度的把關?
瞭解更多
世界的窮人住在哪裡?《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蒐集的證據。
赤貧人口如何度日《貧窮經濟學》(Poor Economics)作者的圖表。
正確可靠地衡量全球貧窮狀況新經濟學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成果如何?One.org 檢視承諾和進度
貧窮是人權議題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說分明
貧窮:事實與數據有多少人每天靠不到 2.5 美元度日?有多少百分比的人面臨收入差距增大的情形?
國際發展由英國BBC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說分明
慈善救援基金會的全球行善指數對全球慈善行動最大規模的研究
http://whypoverty.pts.org.tw/zh_TW/theme/the-system
(楨:如此地探討貧窮、尤其批中國之白領/藍領勞工《出路》/《當我們窮在一起》,妄想脫貧致富!詳參【圖博館】:《饑餓政治經濟學》 《窮人的銀行家》 鱷魚的眼淚? 全球新貧族 《全球社會學》 高學歷新貧階級 《M型社會》 《富爸爸‧窮爸爸》 富孩子‧窮孩子 高學歷高失業 貧富的數字魔術 中國就業 《三農問題》 中國醫療體制 改革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海龜與烏龜 富士康事件 過勞死 《委外革命》《誰偷了我們的工作》《當債務吞噬國家》《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
“中國式扶貧”政策呈現三特征 2011-11-16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6日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新進展》白皮書表示,中國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中國的扶貧開發政策有三個特征。
——堅持開發式扶貧和社會保障相結合。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群衆以市場爲導向,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2001年到2010年,中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兩者的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底,農村低保覆蓋2528.7萬戶,5214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堅持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編制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爲主要資源的專項扶貧開發規劃,分年實施。水利、交通等部門將貧困地區作爲各自發展重點,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支援,社會各界參與,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民收入。
——堅持外部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專項扶貧資金、財政轉移支付、部門項目建設、社會各界捐助、引進利用外資等途徑,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貧困地區自強不息,投工投勞,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困落後面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中國扶貧領域共利用各類外資14億美元,加上國內配套資金,直接投資總額近200億元人民幣,近2000萬貧困人口受益。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11-16/3464376.shtml
扶貧
中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産、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其基本內容與特點爲:①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爲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②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爲主。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産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③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爲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曆史演變
中國的扶貧工作大致經曆了3個階段:①多種形式的生産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産自救方針,采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産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産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衆互助,采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③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爲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産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産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確定貧困的標准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爲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爲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爲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爲兩類: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産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②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産和生活資料。
扶貧方式
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方式主要有:①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②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③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④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對貧困戶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營式。扶持家庭發展各種農副業。②創辦經濟實體。它以吸收貧困戶勞動力爲主,從事專門生産或經營活動。③經濟聯合式。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兩方或多方聯合起來,從事生産或經營,發展合作經濟。④開發投資式。扶持貧困戶參加開發性生産項目的投資,以適應開發性生産的需要。⑤安置就業式。將貧困戶的勞力安置到集體企業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意義和作用
中國由于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産力發展十分緩慢。采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産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爲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http://www.hudong.com/wiki/%E6%89%B6%E8%B4%AB
廣東:扶貧結出幸福果 2012-11-30 北京新浪網
2009年,廣東省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3年來,按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工作要求,廣東省探索新路徑、增強內生動力,為建設幸福廣東夯實了基礎──
11月9日上午,廣東省樂昌市長來鎮前溪村的村民們紛紛聚集在前溪村小學,幾間義診教室被擠得水泄不通。原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組在這裡為村民把脈問診、免費發放藥品、宣講健康知識和疾病預防知識。
“小山村地處偏遠,能有專家來義診,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前溪村村委會嚴主任告訴記者,近年在各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前溪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現代生態農業,實現了貧困戶100%脫貧,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集體經濟迅速壯大。同時,前溪村衛生站建成了符合標準的診療室、藥品室、輸液廳等固定設施,村裏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實現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這,衹是近年來廣東“雙到”扶貧的一個縮影。
實現新目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江三角洲經濟一日千裏。但由於地理區位、自然稟賦、經濟基礎、歷史文化、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窮廣東”現象也令人關注。數據顯示,2009年廣東農村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就有316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的6.14%,高於全國4.6%的貧困發生率。同時,全省城鄉收入差異系數已連續多年維持在3以上的高位。區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的問題長期制約著“幸福廣東”的建設。
2009年,廣東出臺《關於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正式向“窮廣東”宣戰。3年來,按照“雙到”工作要求,廣東省積極動員並組織政府、企事業單位直接參與挂鉤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瞄准機制、靶向療法,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並建檔立卡,對貧困村及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加快實現“一年脫貧、兩年致富、三年發展”的穩定脫貧目標。截至今年9月,廣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5.5億元,派出駐村幹部11500多名,定點、定人、定責幫扶全省3407個貧困村的37萬戶貧困戶。
探索新路徑
要脫貧致富,首先要解決貧困村落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營造適宜“造血”的基礎環境。為此,廣東提出了生態移民安置政策和整村推進工程,幫助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村移民搬遷,幫助低收入困難戶進行住房改造。
得益於扶貧“雙到”的惠民政策,2010年底,韶關市乳源縣53歲的趙天香一家6口從深山老林遷到了位於東莞瑤胞新村的寬敞新屋。趙天香還在一樓開了一個小便利店。
“平常一邊在家看店,一邊照顧2歲的小孫女,老婆在附近打點散工。兒子和兒媳通過幫扶單位的牽線在縣城找到了穩定的工作。一個月下來,一家人的收入有四五千元。”趙天香高興地告訴記者。
產業扶貧也是廣東扶貧開發工作的一大亮點。
在清遠市連南縣三排鎮三排村,廣東省煙草專賣局的駐村幹部王清明和村民們在荒山亂石中開墾了一條致富路。昔日一窮二白的三排村,如今已在荒山上、石縫裏種滿桑樹、金銀花以及花生,並建立起蠶桑、金銀花、花生等生產基地,實現了種養業產業化發展。
“我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形成了‘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有效帶動了農民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積極性,確保了農戶實現穩定增收。去年,全村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13068.48元。”王清明自豪地說。
趙天香家的變化、三排村的發展……這些都是廣東扶貧開發工作的剪影。經過近3年的摸索,廣東成功創造出產業化扶貧、工農相輔扶貧、金融扶貧、整村推進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社會保障扶貧、智力扶貧、社會力量扶貧、基層組織建設扶貧等多元化的扶貧模式,有效地推進了貧困戶脫貧增收和貧困村改善村容村貌。自來水“清”起來,村路“硬”起來,小洋房“建‘起來,農家書屋“用”起來……如今,廣東貧困村落正煥發出一派濃濃的新農村氣息。
增強內生動力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廣東基本完成了14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住房改造以及7751戶“兩不具備”村莊移民戶的搬遷工作,並完成300個“幸福安居示範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去年廣東全省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6111元,達到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65%。按照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500元的脫貧標準計算,96.6%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成功脫貧。同時,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8.6萬元,比2010年增加5.6萬元。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廖紀坤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廣東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將達到7028元﹔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或超過3萬元,平均每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9萬元。
“雙到”扶貧在幫助貧困村摘掉“窮帽子”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廣東整個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71.7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395元,同比增長1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9%,創自1983年以來的新高。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87:1,低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為建設幸福廣東夯實了基礎。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130/8433294.html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 (洪葉文化出版 2007)
內容簡介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社會救助一直是社會工作專業所關注的領域,但曾幾何時成為發放津貼的行業。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從當代社會救助政策的變遷,說明上述趨勢已然轉變。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然而,社會工作不應該只有說法而沒有做法,因此我們一方面從規範與實務兩個層次為脫貧工作找出理據;再方面從華人特有人情文化的生態脈絡下,察考它對現有脫貧實務操作的影響;三方面則由服務使用者與供給者立場,檢視現有服務供給的情形。盼望透過這樣的梳理,可以為國內社會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省思與借鏡。
作者簡介王篤強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楔子:兩則故事
第二節 貧窮與社會工作
第三節 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四節 脫貧行動的想像
第二章 社會救助政策與脫貧實務的當代發展
第一節 社會救助政策轉向的背景
第二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
第三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的比較
第四節 對於台灣脫貧實務的意涵
第二篇 脫貧行動的理論綱要
第三章 脫貧行動的規範理論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第四章 脫貧行動的實務理論
第一節 增強權能理論
第二節 優勢觀點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節 資產形成模式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第三篇 生態環境對個人因應行為的影響
第五章 人情文化與資源分配
第一節 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的理論
第二節 對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理論的反省
第三節 低收入戶資格審查行為中的人情因素
第四節 人情文化、資源分配與社會工作
第六章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一節 求助行為的意義與歷程
第二節 求助行為的理論與研究
第三節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四節 低收入戶的求助行為
第四篇 低收入戶生活現況、脫貧福利需求與服務輸送的影響因素
第七章 低收入戶的生活現況與脫貧福利需求——以某縣為例
第一節 國內低收入戶人口分佈與歷年更迭
第二節 低收入戶之生活現況
第三節 低收入戶之脫貧福利需求
第八章 為什麼不脫貧?——低收入戶經濟戶長的生態位置與利基
第一節 國內、外現有脫貧方案簡介
第二節 低收入戶經濟戶長對現有脫貧方案的參與意願與考量因素
第三節 為什麼不脫貧?生態觀點的檢視
第九章 公私部門脫貧方案服務輸送的阻礙因素
第一節 公私協力下脫貧服務方案執行現況
第二節 現行脫貧方案的服務輸送缺口
第三節 人情社會中公私協力的脫貧服務輸送阻礙
第五篇 結論:社會工作的處遇
第十章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操作模式與批判省思
第一節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
第二節 脫貧行動的操作模式
第三節 脫貧行動的批判省思
表次
表2-1 強制工作、資產形成與原始政策比較表
表7-1 台灣省2006年列冊低收入戶服務措施一覽表
表7-2 台閩地區2001---2005年低收入戶整體概況表
表7-3 台閩地區2005年各縣市低收入戶統計表
圖次
圖4-1 以收入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2 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3 三元交互決定論
圖4-4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關係
圖6-1 求助歷程模式
圖6-2 人情社會中的求助歷程
圖10-1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示意圖
圖10-2 脫貧行動的行政設計示意圖
圖10-3 脫貧行動的方案策略示意圖
圖10-4 抗貧體系示意圖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父親自從鄉鎮幹部退休後,就是宗族理事會的成員,平常幹的事情就是這些2023-09-25
【本文來自《反封建任重道遠,祠堂的復興是反封建的失敗》評論區】
前段時間,浙江蒼南的黃氏宗祠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這件事情的官方說法是:“未經相關審批的違建建築”、“多次違法擴建”。
據我所知,宗祠是沒有房本的:既不能作為文化單位或者宗教單位註冊,也沒有辦法以私人名義或者公司名義登記註冊。因為宗祠沒有業主,根本就不存在合規的途徑去申請修繕、或者擴建。一直以來,鄉親的做法肯定是先幹了。
黃氏宗祠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擋了某些人的財路了。因為大部分的宗祠通常位於村落的中心位置。當城區擴張到這些村落時,宗祠才會變成問題、難題和封建糟粕。
我的老家還是純粹的農村,宗祠只是一個供鄉親祭祀、聚會、以及辦紅白事的場所。希望它能保持這份純粹。至於每個男丁每年50元的紅花費,真的說不上昂貴吧。
回應
黑老大也只會說自己好事幹的很多
權力不會真空,基層政府不作為或者沒法作為,自然會有其他的組織來掌控權力,宗族宗教皆是如此。
地方宗族勢力開始抬頭,就是80年代農村搞“承包責任制”後,在那以前,公社、大隊、生產隊,根本沒有其它勢力生長的空間。
不理解網友想要啥,又想保留傳統文化,又想毀滅宗祠宗族。
宗族就是搞小圈子,跟文化沒一毛錢關係。
農村都快空了,沒有年輕人,連老年人都沒多了了,祠堂無非就是給回鄉掃墓的人有個落腳吃午飯的地方,紅白事有個辦事的地方,能封建到哪去?有這麼大的罪狀?農民生活堅苦,擺攤被打怎麼不見大善人說封建復辟資本主義復辟了?幾個老頭閑得維修一下祠堂修個族譜就是封建復辟,這些老頭能量真大哦。商會協會怎麼不禁止呢?不也是小圈子?祠堂無非起個連絡感情,回鄉掃墓有個落腳吃午飯的地方就有這麼大的罪狀了?
商務部研究員彭波:拯救地方債,中央不必急於出手
回應
地方債中央兜底?那馬上再給你整出65萬億地方債來。看你能兜底幾次?
相關新聞資料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其實,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大舉發行債務,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美家庭債務總額為15.6萬億,隨著通脹加劇,美國家庭的壓力也會更大。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美元,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我除了沒自己的房子,全深圳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租的起
【本文來自《“想靠工資買房不可能”,網友面試北京某航太院被勸退》評論區】
誰說買不起,降低要求,北京買不起買燕郊,上買不起買太倉,要是這樣都不行我無話可說
涼山地區,知道窮成啥樣嗎?
【本文來自《16歲少女逃婚事件婚約已解除,父母承諾退還彩禮》評論區】
不客氣的說,她打工三個月,比在村裡幹一年掙的都多。 嫁到窮困涼山地區,16歲生娃,在大山裡呆一輩子,就這命運,還有比這更難的嗎?
回應
前幾年有一批當地的未成年人在廣東工廠被解救,孩子們紛紛表示不願回去,在家只能吃土豆,在廣東打工可以吃肉
想解決人口問題,最快捷的方法是給年輕人提供保障性住房
【本文來自《9省份常住人口變動一覽:出生率全部下降,部分降幅擴大》評論區】
回應
完全可以參考新加坡組屋計畫
新加坡的生育率還不是一樣低,分房+分錢,在新加坡被證明是不行的:
鄉下好是好,可是晚上肚子餓了有外賣嗎?生病了附近有醫院嗎?
【本文來自《為什麼新加坡人均八萬美元了,卻並不讓人神往》評論區】
相關新聞資料
過去60年的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陷阱(回應: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個話語陷阱,這是美歐為掩蓋割發展中國家韭菜的話語陷阱。)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人均壽命為什能超美?
要麼工作到70歲,要麼永遠不退休……美國,養老也難
現在的農村吸引人的只剩下房子和環境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溫鐵軍:錯過了“鐵公基”、房地產的,抓緊看向“第三資產池”》評論區】
驚訝,新時代的男女比例繼續失衡(回應:第一胎生男就不再生了,第一胎女會再生一個,50%機會生男孩,那自然就男比女多了。)
這些人口小縣為啥要“精兵簡政”?
原因是人口太少、無需太多編制人口,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倒逼的改革?
我在北京待了十多年,開始感覺和地方差距較大,這些年覺得差距越來越小了
【本文來自《如果時間退回到23年前,我會堅定不移的選擇留在北京,甘心租房子過苦日子》評論區】
小崗村現在確實不如很多村,但不能以此否定小崗村當年的先進
【本文來自《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到小崗村調研》評論區】
我是安徽定遠人,鳳陽的鄰縣,看到有人陰陽怪氣評論小崗非常生氣! 從開始包產到戶到如今才不過四十年,大批經歷過這段從大集體轉變包產到戶歷史的人還活著呢,還有幾億人,怎麼有些人就想否定歷史!
回應
那些認為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重要的,根本就不懂三農!大集體時,很晚還在栽秧,而分田單幹後,秧苗很早就載好了。
分田後農閒時間多,可以去做其他產業,增加收入。但是: 1、農民生產積極性不再。2、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械,推廣不開。3、農民分化開始了,農業水準徘徊了。我地90年代開始,就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級政策扶持;流轉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規模化、集體性質的經營。
私有制單幹對農村真的好嗎?那你說說,小崗村現在為啥幹不過大寨和華西村?
相關新聞資料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或臨破產?負債369億 2022-09-07 新浪財經
從免費分房到今天還房貸到八十歲,這期間發生了什麼?
我拒絕回到八十年代,但我不拒絕當時的免費分房,免費醫療
回應
八十年能分兩套房的人,自然會懷念那個年代,你得去問問逃荒的農民看他們懷戀不懷戀。
我不會喜歡改開前的那種住房體系, 所有的資源被少數人把握,現在的不管這麼說主動權多少還是在自己的手裡。
便宜無好貨,沒有免費的午餐。 任何貌似免費或便宜的東西,背後都有高昂的成本。就說便宜的“福利房”吧。 50年代一些單位建造的“筒子樓”基本上就是磚砌、少量水泥;鋼筋缺乏怎麼辦呢?竹子替代。60、70、80年代的房子“長了一些筋、要害是預製板”。90年代的房子樓板是“現澆面”結實一些了。 現在的各種商品房是框架結構和框架剪力牆結構。
單純降房價,其實未必能真正解決民眾的不滿
【本文來自《“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評論區】
哪怕是住炒分開的方案,貧富差距還是擺在那裡的,不滿依然在。地段差異依然在啊!
台灣蛋價明起漲2元 2023/02/12
受國際原物料高漲、禽流感疫情等問題,蛋價始終居高不下,每日缺口仍達40萬顆,批發價由每台斤50元漲到52元,下一波清明過後是關鍵,民眾直言「含淚繼續吃」。
相關新聞資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02-16籲不用搶購雞蛋!農委會做4措施:價格波動低於美日(回應:台灣人薪資是美日幾? 而蛋價卻要比美日?有這種不專業的農業官員,是台灣人之恥!)
才笑台灣吃不起雞蛋!中國抗疫也一蛋難求價格翻倍飆漲,從每斤(500公克)4元(18元新台幣)漲至8元人民幣 2022-05-21 新頭殼newtalk (回應:整天帶仇中風向的爛頭殼,監督對岸好努力好用心,台灣不必封也翻過倍了吧! 綠頭殼就愛比爛? 綠民真好騙! )
2023年第1周中國大陸雞蛋批發價每公斤10.73元人民幣(48.5元台幣),環比跌2.4%,連續10周小幅下跌。
蛋價再創新高!台灣為何會缺蛋? 2023-01-04 聯合新聞 極端氣候/疫病禽流感/飼料價格/小農高齡化/…,根本原因還是雞場如何升級,2021年全台1613個蛋雞場中,現代化的水簾式、高床式分別僅有75場和59場,剩餘的都是傳統雞舍,占比91.7%。(回應:綠色執政、缺蛋保證!)
中國現代化蛋雞養殖場,全流程自動化,比德國的還先進,真酷!2022-02-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MoIAeXoEY
中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場:投資5.82億元,養300萬隻蛋雞,年產蛋4.5萬噸,銷售收入5億元,年生產3萬噸有機肥 2009-03-22在京奠基。
2019年中國生產3300萬噸雞蛋,占世界40%。過去,每個農場有100–1000只蛋雞。幾十年裡,朝標準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養了數百萬隻蛋雞。
2020年中國水產品6549萬噸,養殖占79.8%,占世界60%以上。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中國的糧食儲備超過6.5億噸足以養活14億中國人,儲備量超過6.5億噸,稻麥能夠滿足一年以上需求。2017年玉米儲備2億噸,2019年儲備100萬噸豬肉。中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為2.2億桶,相當15天需求量,國際能源署(IEA)建議90天,年煤1.2億噸,銅、鋁、鋅的戰略儲備分別為150至200萬噸、80至90萬噸和25至40萬噸。約7000噸鈷,是製造電池的關鍵原料。此外,還儲備有鎳、銻、銦、鍺、氧化鉬等金屬及其化合物。
3斤飼料一斤豬肉,牛羊肉要7到8斤才夠,任何國家牛羊肉都比豬肉貴 2023-02-16
回應
美國12美元/磅
中國是26.44美元一公斤啊。
2023年1月全球牛肉最便宜的10國(美元/公斤):阿根廷6;烏茲別克5.9;;烏克蘭5.71;馬來西亞:5.69;喀麥隆5.67;緬甸5.36;烏干達:5.23;尚比亞:4.69;巴拉圭:3.97;巴基斯坦:3.32。價格最貴的10個國家和地區:香港60.2;瑞士55.72;韓國55.3;澳門38……
悄悄漲價的牛肉 會一飛沖天麼?全球牛肉產業大起底 2020-09-16
和豬肉相比,牛肉漲幅小,價格貴。但長期漲幅卻驚人:2007年初,1公斤牛肉20塊錢,2013年破60元。
2018全球六大牛肉出口國依次是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美國、新西蘭和阿根廷,而前六大牛肉進口國家/地區依次是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
為什麼進口牛肉比國產牛肉便宜?大規模養牛進口的成本非常低。大型農場成本/飼料成本/牛品種差異。我國黃牛淨肉率僅45%,料重比8:1,反觀國外商品牛,淨肉率55~60%,料重比5~6:1
物流成本:牛肉從新疆內蒙古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成本甚至比澳洲海路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更高。 此外,在發達國家,養牛服務體系健全。
還有關稅。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以來,大大地減少進口牛肉的成本。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 2020年,國內牛肉80元/公斤,而進口岸價僅35元/公斤,加上稅費、冷鏈物流、檢測等項成本,也不超過45元/公斤。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牛肉走私!
2013年,國內每年走私牛肉高達200多萬噸。巴西只有22元/公斤,當時50元/公斤,引得無數商人為之鋌而走險。走私肉源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主產國,經香港和越南中轉,或直接在南方沿海地區登陸,進入中國境內。
2018年後,國家持續加強邊境管控力度,打擊走私行為,並不斷擴大牛肉產品准入清單,走私下降,國內牛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醫保改革六大焦點:為何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 澎湃新聞
一場涉及3.5億職工參保人、上萬億醫保資金的“醫保史上最大改革”引起普遍關注和討論。2月15日晚,國家醫保局2023-02-15醫保改革的配套《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將更多的藥店納入門診統籌服務提供的範圍。
焦點一:職工醫保改革主要改什麼?為什麼要改?
2021年4月,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調整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結構後,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於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在高血壓、糖尿病等群眾負擔較重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的基礎上,支付從50%起步,並向老人傾斜5-10% “大共濟”,還家庭小共濟,配偶、父母、子女的醫藥費用,可由個帳支付。
焦點二:為什麼要減少個人帳戶劃入金額?合理嗎?
我國醫保制度存在結構性問題,至2021年,參加職工醫保35422萬人,年末結存36121.54億元,其中統籌基金17834億元、個人帳戶11575.43億元、居民醫保6712億元。參保人感覺到劃入個帳金額減少了,有不滿,這是正常現象,但個人看門診、藥店購藥可報銷的卻更多了。就算是目前身體好不怎麼看病,年齡越大,總還是要看病買藥的,所以,國家說要算大賬、算長遠賬。
焦點三:短期“吃虧”能否換來長遠實惠?
並非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明確感受到醫保改革後的利好,因為人們權益的置換並非同期實現,對部分人來說有滯後感。
焦點四:這場改革誰受益?
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的主要受益人是老年人。此次“邁步”最大的武漢醫保局也表示,從長期看,所有參保職工都增加了此前沒有的普通門診待遇,特別是患病群眾和老年人受益更多。
焦點五:門診統籌就醫購藥方便嗎?
在地方上,武漢市醫保局也在15日將第三批4065家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職工醫保門診統籌服務試點。
焦點六:醫保基金資金夠用嗎?
武漢市醫保局也表示,醫保基金收支是平衡的,收支規模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國家醫保局回應,2021年,全國醫保收入2.87萬億元,支出2.4萬億元,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2022年參保率95%以上,總收入26576.42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職工醫保收入18058.52億元,同比增長9.2%。
回應
這個問題很敏感,前幾天有人就談這個話題,沒有跟評。因為有些話說多了,給自己找麻煩。
中國爆白髮運動 抗議消減醫保金|2023-02-16 公視
回應
原來清零之後立刻躺平就是為了消滅老年人口
原來是有人給錢的內外勾結的抗議封控/醫保社保的白紙/白髮革命的白癡革命。
這些老人還能鬧事,我媽辛苦大半輩子土裡刨食,一個月就拿200塊錢養老錢。無論是醫療還是養老,都是一代人養一代人。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我們學不來,沒有哪個國家的投資能養得起中國這麼多老年人口。我們理性的討論一下,現在除了削減開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農民繳農業稅,醫保都沒有呢,而且新農合每年還在漲錢,連鬧事的資格都沒有。老人生了病就只能忍著,沒人可憐也沒人為他們發聲。
現在農村早就不收稅/早就有醫保了好吧?騙別人可以,別把自己也給騙了?
2023醫保改革,之前每月醫保卡裡錢=公司或者政府的部分+個人繳納的部分。改革後,變成了統籌部分。以後去醫院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了,以前是只有住院才能用醫保卡報銷,總體看來有利有弊。
中國醫保個帳改革何去何從? 2023-02-10 黃麗玲
武漢爆發退休人員2023-02-08抗議醫保權益縮水(包括,每月個人帳戶的醫藥補貼由人民幣286元降至83元,而年度門診起付標準提高至500-700元未達者須自費支付,還設下3500-4000元的門診補助上限。) 官方稱個人帳戶劃入統籌基金,擴大醫療支付能力,對參保職工的長期保障其實不減反增。專家說,中國醫保一開始就走錯了個帳的路,現在應能導正醫保功能,中國醫改難免陣痛頻傳。
醫保專家蕭慶倫(曾為中臺港、南非、瑞典等地的衛生改革提供諮詢)說取消個帳的改革方向正確:個人帳戶是個不公平的一種保險,從薪水扣錢是我的,死時是我的遺產,這是跟新加坡學的。保險的原則應該是大家統籌,個帳彰顯貧富差距,並壓縮到可造福更多病人的醫療統籌基金。
中國從2009年推廣醫保,做到96%的覆蓋率,目前的改革方向是擴大保費統籌的範圍,從一開始35萬人的縣統籌起,現已做到城市等級的統籌,但已經遇到相當多的阻礙,因為富有的城鎮會抱怨財源被貧困的城鎮拖累到,未來若進一步要統籌到省份的層級,挑戰更大。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1.最近湖北鄂州26層養豬大樓火了,還有深海巨型網箱養魚,都是超乎想像的生產方式。
2.這些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投資很大。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3.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前中國絕對做不到的,思路就沒有,有想法也差技術。但是,如果所有要素都不缺了,那就會突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效率高的生產方式!
4.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5.一些高精尖的領域,IT互聯網晶片人工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生物醫藥。這些中國不弱,但把普通人的日子過好,這沒有任何生產力問題。
6.生產出足夠的肉/魚/…..,好日子就要來了!
回應
一枚導彈過來,生豬產率下降好大,生產集約化是好,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要忘了,抗風險能力差,分散式生產,抗風險能力強也是有好處的。
老兄啊,導彈都打到湖北鄂州了,你覺得還要考慮養豬🐷的事兒嗎?
生產資料都被資本家霸佔了,我有勞動意願,但沒有勞動崗位,所以只能在這裡說屁話啊。窮只是因為本屬於窮人的東西被某些人霸佔了,只是因為窮人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了,僅此而已!
如果肉價不下降你就吃不起,你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去掙錢,而不是在這裡罵東罵西的說這些沒營養的P話。
世情國情極速變化,共同富裕时代的新型再分配,人大國關學院呼喚出臺全民基本收入的中國方案(回應:假設十四億每人發十萬,一百四十萬億國債,利息多少?誰負?消費增長,通貨膨脹,十萬還是原來一樣的購買力?)為什麼政府不能直接發錢?(回應:如果發錢能解決問題,窮國早就解決了。)
延遲退休不是解決社會養老的好辦法(回應:現在的情況就是人的壽命不斷延長,領養老金的時間變長,養老金入不敷出。)
農民60歲領100多元養老金,專家建議與城鎮職工退休工資增速相一致 2022-12-0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回應
錢從哪來,一個月500,需要1.6萬億,財政收入才20萬億。
以前大量農民排隊退出新農保,非常開心愉快,現在抱怨沒有養老金,不交社保金領養老金公平?
相關新聞資料
為什麼城裡的老人有退休金而農村的老人卻沒有? 2022-11-03 因為城裡老人交社保
為什麼很多農民不願意交高檔的養老保險? 2022-11-12 農保總共八個檔次,最低年交500,最高6000,交多領多,交少領少,但是很多人負擔不起。
最近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到底有什麼用? 2022-12-01 我國養老金體系分三個層面,一是普惠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二在職人員共濟型年金保險,個人交工薪4%、企業交8%。三是自保型每年每人最高可交12000元免稅。
很多領域都監管協力廠資金了,為啥一到農民工欠薪,勞動部門就做不來呢 2022-11-28
【本文來自《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評論區,標題為小編添加】
現在很多工程,至少三四層轉包,如果不向下撥款,整個工程涉及到的人,都得完蛋。工程,包括其他很多行業,大多先賒後付,所以信用、誠信尤為重要。但工程行業暴利,民間承建大多摻雜著黑惡勢力,所以誠信就變的不值錢。父親曾是小包工,每年年關,拉著大量土特產去催要工程款,上面得到款項,就是壓著不撥付,非要去求去要才給。
回應
正規施工企業的農民工工資確有銀行專戶監管,代發工資。但這些外包的施工隊就無法監管。
農民工拿不到錢,消費者拿不到房,錢都去哪兒了? 2022-11-27
2020年《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規定,如果甲方沒錢,施工單位要先行墊付農民工工資,對相關的人工費支付方式也做了規定。但實行起來有難度,很多承包單位分包給他人,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農民工就可能拿不到錢。
中國西北“暖濕化”究竟真的假的? 2022-11-30
近年來,新疆的洪水災害呈現多發態勢。2018年7月,新疆哈密市伊州區突降特大暴雨引發洪水,造成20人遇難,8人失蹤。2022年7至9月,新疆塔里木河的洪水持續了80天。洪水的背後是異常的高溫融雪和多次暴雨的襲擊。
“西北暖濕化”最早是由著名地理學家、冰川學家施雅風院士在21世紀初提出的。隨後,大量針對西北的氣候變化研究陸續展開。1979到2019年,西北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顯著,尤其是新疆每10年降水的增加趨勢超過15mm。
西北暖濕化的原因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顯著提升“全球變暖”,“西北暖濕化”正是全球變化的小小縮影。
回應
小時候,都是一片片的黃土坡。兩年前返回老家上墳,發現山上的野草沒入腰間,最多的一條建議是:千萬別點燃山火。最後,我沒敢按照老傳統給老爹燒紙錢,只是在墳頭獻了點果蔬和鮮花了事。
西北暖濕化和植樹造林的雙重加持是顯著可見的。雖然到甘肅西部和新疆地表植被還是少一些,但是內蒙、陝北、甘肅東部變化真大。
法媒:中國啟用一座26層的垂直農場,這是世界最大的養豬場
法國新聞廣播電臺2022-10-26,中國武漢啟用一座26層世界最大的養豬場,可容納65萬隻,造費超過5.8億歐元。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這種養豬的“摩天大樓”正在成倍增長。
據介紹,生豬住在這裡保證不會感到擁擠,它們可以在樓層內活動。這種模式還有利於環境保護,“廢水在現場就進行了再處理。實現了糞便零排放,溫室氣體排放也非常低。目前已建造第二棟26層的養豬大樓,整個建築群有5棟建築,總共可容納300多萬頭生豬。
相關新聞
2021年中國養豬巨頭20強,出欄超1.3億頭,約占全國20%,比2020年20強多5827萬頭,同比增長75%。
豬價過度上漲觸發一級預警!紅燒肉自由危險了?
發改委監測,2022.10.10-14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同比上漲超過40%。超市,豬肉價格幾乎都是“2”開頭,前後腿瘦肉15.5元/斤,帶皮後尖25.98元/斤,裡脊31.98元/斤,帶皮五花33.98元/斤,優質腔排39.98元/斤……
專家認為,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市場供應量。眼下養一頭豬,獲利早已超過1000元。
面對不斷走高的豬價,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相較於鮮肉,儲備肉的價格確實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後腿瘦肉15.99元/斤,一級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多管齊下後,10月25日生豬價格為28.15元/公斤,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政府在引導養殖企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大型養殖企業的銷售行為,避免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而損害市場秩序。資料顯示,全國散戶數量占養豬主體的99%以上,其出欄生豬的數量約占總體的近一半。
回應
放開農村自養豬就可以緩解
不行的,因為現在要抓農村宜居環境,養豬要在離村500米遠,基本要上山,同時很耗水,屎尿處理污染極大。
其實是有一個無形的手--資本在收割財富而已
你即不瞭解經濟,也不瞭解行業。豬肉漲價的原因目前有兩個:豬吃的飼料糧絕大多數進口,以飼料成本上升,豬肉成本就漲。第二2019年非洲豬瘟,導致市場生豬出欄下降,豬肉漲價,為補市場需求,養殖量大量增加,這批大規模出欄後豬肉曾經下跌很多很多,甚至於養殖戶開始賠錢,養殖開始賠錢那麼養殖就開始減小,現在豬肉漲價就是關聯的“膝跳反應”。
為什麼現在農村大多數家庭不養豬了? 2022-10-27
【本文來自《針對豬價過度上漲,簡單說一下農村散戶養豬的困難》評論區】
1、有的地方政府環保考慮不許一般農戶養豬;
2、豬舍較髒,氣味難聞,而且夏天蚊子多;
3、養豬比較辛苦,現在農村很多人已經老了,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
4、養豬最怕瘟疫,豬若生病也麻煩;
5、豬仔、飼料等漲價較快,但豬價不穩定,很多不再養豬;
6、平時要吃肉去買就是了,現在農村都不差錢,自養過節過年時殺了吃的已經非常少了。
全球饑餓指數一出,印度政府怒了!中國排名是... 2022-10-17 觀察者網
上週末,最新一期全球饑餓指數(GHI)發佈,印度在所列121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07位元,較上一期下滑6位。這一排名,引來印度政府的不滿。
據《印度快報》16日報導,相關排名發佈後,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發表聲明,指責這一指數“持續”對印度搞汙名化,稱其“脫離現實,故意無視印度政府為保障糧食安全所做的努力”。
GHI的資料由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收集和研究,並由德國和愛爾蘭的非政府組織發表,被認為是研究世界糧食安全情況的權威資料之一。中國的指數從2000年起逐年下降,到今年已排在全球前列。
最新公佈的GHI指數中,印度為29.1,排名世界107位
根據最新一期發表的GHI,印度今年評分為29.1分,排名世界第107位,較上一期下滑6位。在GHI的評分體系中,印度本次的表現被評為“嚴重”。
與周邊國家相比,印度的表現也不算良好。印度的排名低於巴基斯坦(99位)、孟加拉(84位)、斯里蘭卡(64位)和尼泊爾(81位),僅比阿富汗高兩位。亞洲範圍內,中國和科威特排名最高,指數均小於5。
從縱向資料看,印度的GHI從2000年的38.8開始下降,在2014年達到28.2的最低點,之後又開始上升,今年達到29.1。此外,資料顯示,印度營養不良率不僅高於2014年(15.1%),甚至高於2000年(17.15%)。2019至2021年間,16.3%的印度人長期營養不良。印度兒童營養不良率達到19.3%,為全球最高。
GHI給出的總體評價是,印度從2000年來已獲得長足進步,饑餓威脅從“警戒”狀態下降到了“嚴重”狀態,但仍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領域,特別是兒童的營養狀況。
本次GHI指數,主要以四方面衡量:營養不良、兒童體重年齡比、兒童體重身高比,以及兒童夭折率。而在這四個領域,印度的表現都不佳。其中,印度的兒童體重身高比資料,更是全球最差。
針對這一資料,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表示:“這是又一次顯而易見的玷污印度國家形象,把印度描繪為一個無法滿足人口糧食安全和營養需求的國家。錯誤的資訊,似乎已經成為年度GHI報告的標誌。”
此外,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還表示這一報告脫離現實,“故意忽視印度政府在疫情期間為確保糧食安全所做的努力”,而印度正運行“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安全項目”。
黃宗智:我是如何思考中國小農的 2022-10-12
【導讀】 長期以來,受“資本主義萌芽論”和西方“規模化農場”經營理念的影響,不少人都將小農經濟視作農業現代化必須消除的負擔。黃宗智提出:我們必須接納“小農經濟”將不可避免地較長期延續的現實,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小農經濟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農業的未來出路不在於大規模機械化的農場,而在於借助小農經濟的特殊組織邏輯和頑強的生命力,來推進高附加值的“新農業”和資本—勞動雙密集的小規模家庭農場的發展。本文為黃宗智著《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與《長江三角洲的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二書再版合序,發表于《文化縱橫》2022年10月刊。
回應
即便中國農業人口只有一億,規模化的農業用的都是大型機器,我們除了東北和新疆,其他地方都無法用。
丘陵地帶的農民已廣泛使用中小型農機了,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他們雖不是很大的種田專業戶,但有的也已種了一兩百畝了。我老家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後生走上種田專業化道路耕種了180多畝水稻田,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比以前的噴霧器,效率高了好幾十倍。
《習中國夢》中共農村之脫貧、增產、環保靠四基:一貫(先確定土地使用權再由專業代耕)、二戶(從包產到戶至農戶可兼市籍)、三保(醫社環保)、四基 (水〔自來水及水利工程〕電〔電力及電信〕鐵〔含高鐵〕公〔含高速〕)。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中秋回家,在附近十幾個行政村轉了一圈,幾乎看不到莊稼,全撂荒了 2020-10-13
【本文來自《全國秋糧收穫4.48億畝,多個主產區呈增產趨勢》評論區】
家鄉長江流域剛摘帽的某前國家級貧困縣,丘陵地貌為主,五六十年代山裡修建了幾座大型水庫,農業生產可以旱澇保收。連年回家探親,發現農田越來越少,以至於,今天中秋回家,在附近十幾個行政村的地面上走馬觀花轉了一圈,我幾乎看不到莊稼,曾經的良田好地,現在,要麼退耕還林了,要麼,改種苗木了,還有一個村的最好那部分良田集中被城裡的某大企業租種“有機蔬菜”返城自銷,山裡的水庫,現在都改稱(人工)湖,開發成旅遊風景區,以及城鄉自來水的水源地,不再給下游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了,如果都象我家鄉這樣,全國的十八億畝紅線還保得住嗎?懷疑是不是各地在虛報產量。
回應
現在都是大面積種莊稼,山地、丘陵還去種莊稼?你成本能保住?做調查之前也瞭解實際情況。
我隔壁鄉鎮就有,一對夫妻統包全村民小組的責任田(每畝每年給原責任承包人二百元轉包租金),大約三百多畝,自己置辦一套適合南方小塊水田耕作的農機,包括,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以及用於打農藥和施肥的大疆無人機,他們家的年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但農忙的時候也確實辛苦多了,不過好在基本上是忙半年閉半年,而且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用受別人的管。
美國為何對亞裔有“系統性”歧視? 2022-04-18 中國僑網
從殖民地時期白人登陸美國以後,對於這個當地的原住民的這種種族屠殺,然後他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佔據統治地位以後,這種白人至上主義就是一直在存在,而且一直蔓延到今天。1854年至1874年,美國法律禁止華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於白人的證詞,實際上等於宣佈可以任意淩辱華人。亞洲移民從最初的廉價勞動力,逐漸被看作白人就業的“威脅”。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開啟了禁止中國移民進入美國的災難性政策,這是美國聯邦法律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明確禁止特定種族移民的法律,到1917年這項限制擴大到所有亞洲人,直到1943年12月才被廢除。
不光是在科研、教育領域長期受到區別對待,亞裔能夠在政治領域發揮影響的人數更是寥寥無幾。
美國“甩鍋主義” 替罪羊”文化 2022-04-22 人民網
現在與過去,美國政客總是習慣尋找“替罪羊”,把問題歸咎給他人,甚至嫁禍於人。近年來,美國“甩鍋” 俄中更是發展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地步。對此,美國分析人士分析了這一現象的根源“美國例外論”與霸權主義思維根深蒂固。
相關新聞
俄烏戰爭揭穿西方社交媒體“三大陷阱”散播謠言、顛倒黑白、封鎖打壓……,俄以牙還牙,對中國“資訊戰”有何啟示?
日經亞洲評論:中國著力應對西方的金融武器(俄烏戰爭,普京不怕制裁、有兩大靠山:能源+中國、避險貨幣首選人民幣近4年新高,盧布變成盧金。)
菲媒馬尼拉時報:誰在散播中國債務陷阱謬論,菲債占菲GDP的60%,處於可持續的狀態。70%債務來自國內。30%外債中,日本占1/3,其次是美英,中國僅占5%。
美國石英財經網:為什麼美國緊盯著中國在非洲的崛起,是擔心其自身實力衰弱。
港媒南華早報:五眼聯盟對中所協議歇斯底里“澳大利亞的古巴危機”。
2008全球金融危機/2018美中貿易戰/2019新冠疫情/2022俄烏戰爭...... 反逆全球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4fVs7AwN0
去/反/逆全球化- 維琪百科
外媒:中國仍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移植了豬腦細胞,人會變蠢嗎? 2022-03-25 新浪科技
移植豬器官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畢竟豬的器官大小、運作方式和人的相近,加上豬比較容易得到。
生物技術公司LCT,正致力於開發用豬腦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2013年,科學家把小豬的腦細胞(脈絡叢)移植到了恒河猴的腦子裡,這些猴子都有帕金森病。
2017年,科學家用同樣的方式將120個帶有豬腦細胞的膠囊植入了病人腦部。一共有18個病程至少5年的老年人參與了實驗。植入手術18個月後,根據受試者的主觀感受,帕金森的各項症狀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患者變蠢。
LCT目前共進行了兩輪臨床試驗,第三輪正在準備中,所以想要知道豬腦細胞移植到人腦的療效究竟如何,能不能上市,還得過一陣才能知道。
2020年,科學家給美國加州一隻患有癲癇症的海獅做了手術,在它受損的海馬體處植入了豬腦細胞。經過一年多的觀察,這只海獅的癲癇症不再發作了,食欲和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至於這項移植豬腦細胞的技術什麼時候用到人身上,科學家說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
看來啊,未來說某個人是“豬腦子”還真不是罵人了。
相關新聞
中國農大田間試驗,敲除KRN2基因後,玉米和水稻產量增加10%和8%。2022-03-25 新浪科技
全球60%養殖水產品來自中國 2021-09-17 新京報
自1989年以來,中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此後30多年中,始終保持著以養為主的生產格局。2020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549萬噸,養殖產品占79.8%,占世界的60%以上。
2020年,中國水產養殖種類達到300種以上,養殖水產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中國國民的動物蛋白消費約1/4來源於養殖水產品。
同時,水產品養殖也助力脫貧攻堅、脫貧增收。漁業產值占農業從1978年的1.6%到2020年的9.27%。2020年,專業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口達到457.5萬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依靠捕撈天然水產品的歷史,極大緩解了天然漁業資源保護利用的壓力,國內海洋捕撈產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萬噸控制到2020年的947.41萬噸,減少了23.7%。這是什麼概念呢?自然資源的捕撈產量在降低,但市場的水產品供給還是充足的,主要得益於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中美扶貧差異對比,美國扶貧50年,為啥窮人越扶越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7dcXgQbQk
相關新聞
美國社會福利 愈窮愈享「白吃的午餐」2021-12-08 世界日報
2019年美國50萬遊民分佈10大城市
加州食物券 現金補助計劃助養未成年子女
無法無天! 美加州暴徒爬火車砸貨櫃行搶 宛若第三世界畫面曝光(回應:自2020年起,因為疫情讓貧窮問題惡化,搶案1年內暴增3倍多,加上司法當局對類似案件定罪率低,警方就算逮人也沒什麼作用。)
美國社會分歧嚴重「內戰恐開打?」
中國2021-02-25舉行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習近平宣佈,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中美扶貧的比較分析 2019-10-21
三十年扶貧工作經歷了不同國家的起伏跌宕,中國讓8.5億人脫貧了,有些朋友感嘆為何中國扶貧最成功卻得不到西方認可,我看不必糾結於西方對於中國經濟問題的許多偏見,他們好的我們就學,他們缺失的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扶貧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要知道扶貧最艱巨的任務是防止返貧,例如,三十年前美國貧困發生率是15%,如今依然是,其中還有6萬美國人無家可歸。美國扶貧依賴稅收支出,短期項目多,長期項目幾乎沒有,各州都有自己的方案,往往與納稅人之間存在利益衝突,每次選舉換人都會打斷某些項目,窮人往往處於政治弱勢,經濟上難以翻身。返貧有體制結構問題,也有社會文化問題。美國扶貧變成了「養貧」,而中國扶貧是為人民提供了安全感,改善了生活品質,增加了家庭總資產,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有更好的職業培訓和生產線經驗。
河南淅川夫婦3個月獵殺8頭野豬被判緩刑,稱莊稼被糟蹋嚴重 2021-11-27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對夫婦在3個月內獵殺了至少8頭野豬,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庭審中,被告人吳某辯稱:“野豬給地裡莊稼糟蹋得非常嚴重,才滅了它。麥子損失了30多畝,吃得也沒啥了,100多畝玉米也被吃得70多畝絕收。現在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願意認罪認罰。”
南陽市林業局稱,今年以來,全市受災農田面積20509畝,經濟損失2285萬元。南陽市建議:保證野豬種群平衡前提下,對成災野豬科學獵捕。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防護意識,避免野豬傷人。
回應
農民的損失誰賠償呢?建議法官和家人全部遷居到野豬環伺的農地種田一年,看看他們怎麼選擇。
野豬增多,就該獵殺? 2021-11-27 新浪科技
從生態角度看,野豬雖不是瀕危物種,但:可以幫助多種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在尋找果實和根莖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防止林下植物生長過密,並加快有機物分解;排泄物有助於增加土壤肥力等等。此外,野豬還是多種掠食動物食譜上的一員,它們種群數量的波動直接影響頂級掠食動物的生存。我國虎、豹、狼、豺等食肉動物的生存現狀普遍不容樂觀,這也是導致部分地區野豬種群增長過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首先,區野豬是否過剩,不能簡單地用是否與人類發生衝突為依據,而是要建立在對野豬種群參數的科學監測和評估的基礎上。
其次,人工狩獵要滿足以下:該物種的數量已明顯超過環境承載量、狩獵的數量不會影響該物種以及該地區其他野生動物的可持續增長。經驗顯示,人工狩獵並非總能奏效,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生態系統保護大局出發,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破解之道。(作者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
回應
“站著說話不腰疼”……野豬增多是不應獵殺,但危人類的安全,就須獵殺。
跨國婚姻如何幸福久久? 移民署:男女雙方請牢記「二要三多」 2021/10/13 中時
「仲介跨國婚姻搞直播,台男恐被騙媒合費」,移民署日前獲報有民眾透過臉書社團搜尋越南新娘,發現有人以婚媒名義在網路用直播方式提供「線上選妃」,並涉嫌從中騙取媒合費。對此,移民署表示,違法在臉書社團或網路等平台刊登招攬跨國(境)婚姻媒合廣告者,每案可處新台幣10到50萬元不等罰鍰,移民署提醒,跨國婚姻要幸福,也要合法,務請牢記「二要三多」口訣。
移民署提醒民眾,網路世界資訊多元,民眾日常社交利用網站、臉書或LINE等社群軟體日增,不論以何種方式認識外國對象,仍禁止要求期約報酬或登載廣告;移民署並呼籲民眾,勿以「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等字搜尋婚媒網站,也不要輕易相信網路臉書社團的私人介紹行為及網路廣告,以免日後發生糾紛。
移民署表示,有需求民眾可至移民署官網查詢合法婚媒團體,由於跨國婚媒涉異地服務,媒合過程細瑣,務必要牢記「二要三多」以維護自己的權益,「要記得」與媒合者簽訂書面契約,「要索取」付費收據,「多詢問」比較合法婚媒團體後再選擇服務,雙方於婚前要「多了解」彼此家庭背景與風俗文化,婚後「多溝通」加強彼此支持,跨國婚姻才會幸福長久。
回應
買賣婚姻還好意思上新聞,停止買賣婚姻。
環時老胡求教,人口都在往大城市集中,有什麼辦法能讓人口的分佈變得更合理?2021-09-16
老胡在吉林的通化市,它的中心區新房售價不到北京的1/10,平均月收入是4900元,約北京的一半。
說實話,老胡活到60多了,也沒活明白這一點。但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生活的中國人畢竟是小部分啊,三四線城市乃至“十八線城市”畢竟生活著更多的人口,那麼“卒子過河”的人生哲學究竟是當代中國人的主流價值觀嗎?老胡還是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不解。求年輕人幫老胡解惑。
另外,全世界的人口都在越來越朝著大城市集中,歐洲很多美麗的小城市人口不斷減少。中國會有一個什麼辦法讓人口的分佈變得更合理嗎?
經常出差的老胡也發現,無論走到哪,從司機到當地新聞同行、學者,一說當地房價,幾乎都以當地房價高為榮,說得眉飛色舞。如果當地房價低,他們會覺得沒面子,唉聲歎氣的。這與互聯網上旗幟鮮明的反高房價態度形成反差。
各地老百姓,有多少支持房價穩中有升的,有多大比例支持穩中有降的,又有多少支持穩定不動,或者支持大升大降。他們的理由哪些是合理的,應當被關注、回應。這對政府制定宏觀政策顯然很重要。
房價的問題非常複雜,幾乎“難倒了世界”。據我瞭解,世界很多大城市都被房價高企困擾,最大的問題是高房價阻礙了最活躍年輕建設者的流入。那些年輕漂族增加了城市的價值,卻被高房價“反噬”,這不利城市長遠發展。
回應
先把大中院校遷到三四線城市,再把科研部門遷到二線城市。以前我們幹過,那時叫三線建設。(楨:三線建設由於低效率,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就卻非常有限。)
老胡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哈?城市人口的集聚效應,能帶來規模化成本降低和知識外溢,比如人多就可以修地鐵了,可以修漂亮的公園、更多的公園,可以開更多的公司、大公司,可以給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發展空間...反之,如果在低密度人口的城市,就很難。人群聚集產生的效應還會不斷自我強化,雖然可能會帶來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空氣不佳、工作壓力大等問題,但就看每個人如何抉擇,想選擇那些好處,就可能要忍受下面這些不足。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
二,學生流失嚴重。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相關新聞資料
放假不准補習!陸祭雙減政策 補教業不死股價也半殘 2021-07-26 聯合報
北京學區房價格驟降 學區房時代是否終結? 2021-07-07 中國網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為什麼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奉為經典,現在網路中的玄幻小說卻不被廣泛承認?缺少文化內涵!
回應
70/80後成為社會中堅之後金庸才平的反,之前屬於精神鴉片。玄幻還要再等10年
相關新聞資料
為什麼奧運健兒們接不到代言,他們真的比流量明星差嗎?
回應
體育界一直有代言,且一度嚴重商業化,但成績一落千丈. 其實體育明星也是明星,飯圈邏輯兩者是一模一樣的,自然就是比誰的粉絲多,誰的商業價值就更高.)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
二,學生流失嚴重。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相關新聞資料
放假不准補習!陸祭雙減政策 補教業不死股價也半殘 2021-07-26 聯合報
北京學區房價格驟降 學區房時代是否終結? 2021-07-07 中國網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為什麼金庸古龍的武俠被奉為經典,現在網路中的玄幻小說卻不被廣泛承認?缺少文化內涵!
回應
70/80後成為社會中堅之後金庸才平的反,之前屬於精神鴉片。玄幻還要再等10年
相關新聞資料
為什麼奧運健兒們接不到代言,他們真的比流量明星差嗎?
回應
體育界一直有代言,且一度嚴重商業化,但成績一落千丈. 其實體育明星也是明星,飯圈邏輯兩者是一模一樣的,自然就是比誰的粉絲多,誰的商業價值就更高.)
“大胃王”消失的8個月 2021-04-16
大胃王與吃播最早起源于日韓。早在1989年,日本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逐漸將大胃王演變成一種競技文化,勝出者會得到豐厚的獎勵。 在韓國吃播Mukbang是將韓語的吃飯和直播兩個詞進行組合,主播從中獲得粉絲的打賞與平臺的獎勵。2020年6月,韓國吃播博主榜首月收入1659萬人民幣,前五月均超100萬。
中國模仿日韓吃播並創新。2015年前後,吃播在B站、微博以及各大短視頻平臺佔據一席之地。
去年8月,央視報導,部分大胃王依靠視訊短片假吃、吃下海量食物後催吐。在這批評下,抖音、快手、微博、鬥魚等平臺立刻遮罩關鍵字、下架相關視頻。
在平臺的封禁下,大胃王們開始改名,嘗試轉型,如大胃mini改名為梨渦少女mini,大胃阿倫改名阿倫吃吃吃,視頻風格也由海量吃喝轉型為探店分享。
失去大王標籤以後,不少吃播博主的視頻資料明顯下滑,處境有些尷尬。
但吃播和美食仍然是無法輕易捨棄的賽道,畢竟這意味著充足的廣告行銷市場和極高的關注度。克勞銳發佈的《2020年美食KOL行銷價值分析報告》顯示,美食類KOL增速迅猛。2019年10月-2020年4月間,抖音美食KOL增長了114%、快手增長133%。2019年食品飲料是KOL投放金額第二多的行業。2020年B站百大up主中,美食類UP主有11位,僅次於遊戲(20)、知識(13)和生活類(12)。
在內容型吃播達人中,密子君的轉型比較成功。在吃播禁令前,密子君就做了多期美食探店、Vlog視頻。除了內容創新,美食帳號做直播帶貨成為越來越常見的變現嘗試。
平臺經濟幫了滯銷農民,卻也讓他們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2021-04-12 觀察者網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樊鵬
2021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處以182.28億元壟斷罰款,重罰之下會打擊平臺經濟發展。特別我國數位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GDP的占比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回應
農業是不可能有競爭力,什麼農場還是合作社都是扯淡,一是學美國巨額補貼給農民,另外就學日本給予農協補貼,讓農協控制價格,這樣市民就慘了!
國家若想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生產力,就要引導合理的資源(高鐵/高速公路/平臺經濟...),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反資源聚集性的調動。但人向錢多的地方流去能夠逆轉嗎?事實證明,人口向錢多的地方流動是必然。其實發展的不平衡,體現在各領域。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為什麼縣城以後不能蓋高樓了? 2021-04-12 新浪財經
住建部為了回應碳中和,發起了關於綠色低碳建設的徵求意見。
縣城的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占比應不低於75%。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築的,應嚴格充分論證,並加強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
回應
電梯將是一個重要的配置。年齡大的人非常需要。現在舊住宅改造一般都要加裝電梯。莫名其妙的限制,真是不接地氣。為啥不直接禁止汽車呢
樓層少了減少熱交換就是扯蛋了。減少熱交換的方法有好多,減少暴露面才是真正的原則。一樣的住房面積,樓層多了少些房頂少些暴露面所以熱交換會減少才是。而且樓層多了省土地面積,能減少供熱廠跟住戶之間的距離,也減少熱損失。至於說6層的樓房可以不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更是扯蛋。房子都是越來越堅固,建些落後不安全的房子沒人買才是浪費。
這種閉門造車的決策往往無法堅持,會帶來社會財富極大的浪費和碳排放)。
武大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返貧是個偽命題 2021-03-10 觀察者網
2020年是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最近正在召開的兩會,也多次聚焦扶貧問題。
呂德文:脫貧攻堅有歷史意義,以今天中國的經濟發展水準來說,國家已經有足夠條件消滅絕對貧困。在政策、資金等各方面準備充分的情況下,脫貧攻堅並不是特別難的事。
回應
我作為基層扶貧的參與者講幾句。可能不太中聽,現在的扶貧就是個政治任務,關係帽子問題,由不得領導不重視不投入,這種保障是一定時期無底限的,長期呢,不好意思,就如中國其他的政治運動一樣會淡化和消失。然而扶貧沒辦法消失,動態的貧困始終是存在的,現在這種運動式扶貧是無法長期持續的。沒有永遠的運動,三反五反那麼嚴厲還是要結束。
返貧可不是偽命題,而是隨時、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的大概率事件。現在的全員脫貧,應該講是比較初步的,也是比較脆弱的,還要繼續加強。要不然,國家把扶貧辦改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就沒有意義了。
我是駐村工作隊員,不能看到現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就說返貧是偽命題。如果不是國家領導人親自過問和督導,如果不是實施了非常之舉措,絕對貧困問題絕對不會這麼快解決,也絕對不會按呂教授的想法,經濟發展可以自然解決貧困。我親身參與扶貧三年,扶貧工作內容很多,雖然也出現了形式主義的問題,但瑕不掩瑜,要看主體。國家制定的各項扶貧舉措,都是通過在貧困地區深入調研得來的,不是盲目的推出的,都非常有針對性,在扶貧工作中確實起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也是邊實踐邊糾正邊完善。扶貧幹部落實國家扶貧政策等各項工作也有計劃和針對性,雖然我們對各種考核、檢查過於頻繁有點疲于應付有過怨言和牢騷,但這不是主要的,貧困戶對國家的政策是非常擁護的,對扶貧幹部工作是滿意的,貧困戶也不都是懶漢,大部分希望靠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貧困戶中確實有懶漢,對這個問題,國家也有對策,要求扶貧扶志。現實中不能排除貧困戶返貧情況,也不排除有非貧困戶致貧情況,因為絕對貧困解決了,農村中相對貧困的情況還大量存在。而相對貧困在特定情況下會轉變為絕對貧困。因此,國家提出,脫貧摘帽後,扶上馬還要送一程,設定了五年過渡期,用於夯實鞏固脫貧成果,通過鄉村振興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實現共同富裕。因此,我不贊成呂教授的返貧是偽命題的說法,不能以偏概全,全盤否定。
日媒雅虎新聞網:在中國,婦女節為什麼成了“女神節”? 2021-03-09 環球時報
近年來在中國,婦女節當天送禮物已不再局限於公司企業,很多個人之間也開始贈送禮物,比如男人向妻子、母親和戀人贈送禮物等。
近年來,很多以女性商品為主的大規模網路促銷活動也會在3月8日這天舉行。比如,阿裡巴巴已把“雙11”打造成大型網路購物促銷活動,如今準備將3月8日也打造成“女王節”促銷日,從最開始就把所有年齡段的女性納入其中。
從前,中日一樣,都使用 “國際婦女節”的英文直譯“婦女節”。然而,很多中國年輕人不(喜歡)使用“婦女”這個詞,而是用“女王節”“女神節”來(替代)表述。“女王”在這裡的意思不是“女性君王”,而是“強大、果敢、聰明、有先見之明的女性”的意思。
婦女節這天,中國很多地方舉行專門面向女性的活動、男性還送禮物給女性,這與中國的歷史有關。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打破舊的封建制度。對社會主義中國而言,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新中國的建設發展,不能沒有女性參與。
與日不同,中國有很多女性在管理層等重要崗位工作。中國的職場也沒有(太大的)男女性別差異,當然原因也在於中國法律有效地保障了女性權利。因此,3月8日也是向職業女性表達感謝的日子。
政協委員2021-03-10建議保障農村女性平等土地權益
回應
男女同權,嚴重支持!
分地分男女了嗎?老家分地都是看戶口的啊
分地是看戶口的,所以女性出嫁後地自然就沒了。
農村剩男配城市剩女——中國式生硬催婚 2021-02-17
官媒一篇有關農村“剩男”的報導日前登上熱搜,原因是受訪專家提出,城市剩女多,農村剩男多,建議將剩男進行技能培訓,輸出到女性集中的行業和地區。
此番言論自然在中國線民間引起強烈反彈,農村剩男是因為沒有錢、沒有本事而“剩”,城市剩女則大多因為財富自由、不願意承擔家庭壓力而“剩”;這樣一來,農村剩男的素質也根本無法和城市剩女生活在一起。
回應
流水線上的40歲剩男,配副處級高級知識份子剩女,煤渣配鑽石,想想吧
沒臉回家、失業、民族主義…農村青年的標籤從哪來? 2021-02-17 武漢大學研究員呂德文
“小鎮青年”和“豆瓣青年”的思想分化往往因議題不同而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全文]
回應
房價和就業是表面原因,城鄉差距本質上是一個地區的產業鏈產業集群經濟成熟度。蘇南農村年青人很少為這樣問題發愁,因為蘇南農村那時候已經基本上產業化,城鎮化,甚至生活條件超過城裡一截。我高中同學讀大學時候娶了碩班女孩堅決回去,不留城裡找工作。女孩那邊條件比城裡都強,他只好過去,變成那裡農村戶口。前兩年微信裡私聊,有2輛好車有別墅兒女三個,什麼不缺,就愁惕年輕很多報負都萎了。
假如國家告訴年輕人,只要你達到法定年齡了都會給你房子,局面是不是會好點?
【本文來自《房子離今天的年輕人有多遠》評論區】
回應
計劃經濟時就是這樣啊,特別是在城市。事實已經證明了,會供給不足,得排隊……
坐等市場無序,讓房一錢不值。
早點睡,夢裡啥都有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 2020-12-12 央視
從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到公租房實現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應保盡保,再到小戶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賃住房幫助越來越多的新市民解決住房問題,“十三五”期間,我國住房保障網越織越廣、越織越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前不久,河南焦作最大的棚改項目解放區棚改項目一期主體完工,這意味著到明年五月,4000多戶居民就能陸續搬入新居了,這讓前去工地參觀的居民們特別開心。
提速的不止河南,“十三五”期間,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超額完成2000萬套棚改目標任務,説明5000多萬居民改善了住房條件。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髒亂差的棚戶區的景象,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歷史。
同樣成為歷史的,還有低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因為他們已經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家住甘肅酒泉的張秀娟,2017年申請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公租房,一個月的租金才302元。這對家庭困難的她和老伴來說,意義非比尋常。
截至2019年,全國已有3800萬困難群眾住進了公租房,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了租賃補貼。在此基礎上,各地公租房分配進一步放寬了准入條件,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其中。在四川南充,進城務工人員何紹強今年4月就順利地申請到了一套公租房。
為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十三五”期間,國家還在13個城市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今年又在11個城市試點籌集120萬套小戶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賃住房,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或其他機構參與建設運營。前兩天,合肥高新區首個國有市場化租賃住房項目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企業來替員工租房。
五年來,各地通過棚改、公租房實現對困難家庭的兜底保障,通過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不斷豐富住房供應管道,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中國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大幅提高的進口飼料基礎上 2020-12-10
【本文來自《13390億斤,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評論區】
使用糧票的年代,成年人定量30-40多斤,重體力勞動者接近50斤。按現在人的經驗,這麼咋能吃的完呢?
學過生物化學的都知道,糖類包括澱粉的消化速度遠快於蛋白質和脂類。不考慮肉蛋奶以及油供應條件下的所謂主食夠吃,這是個偽命題。中國現在的糧食夠吃,是建立在肉蛋奶的供應大幅度提高基礎上的。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最大的肉、蛋、奶、糖、油、穀物的直接進口國,全都是高能量食物。而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呢,大部分是茶葉,蔬菜,水果這類低能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們出口的農產品才是調劑品,進口的大部分是必需品。
回應
中國糧食夠吃?我們每年進口了多少糧食,榨油和當飼料,這種騙人的鬼話千萬別跟我說。
中國進口糧是有數可查的,前兩位的就是大豆(榨油、飼料)、玉米(飼料),不是榨油和飼料根本消費不完。 2019年,中國水稻產量2.0961億噸,小麥產量1.3359億噸,每人就有245公斤,還有蔬菜水果,誰也不是只吃主食!中國每年還生產2.6億噸的玉米,靠人吃得撐死.中國每年產1900萬噸大豆,這個確實主要是人吃的!中國生產的大豆都是非轉基因的,蛋白質含量高,但是出油率太低,而且中國大豆死貴死貴的,作飼料成本太高了!每年進口的9000萬噸大豆大都是轉基因的,出油率高,而且特別便宜,基本上都用來榨油了,剩下的豆粕正好用來作飼料!對了,我打這麼多字不是給你看的,你這種人不值得我費這個事!
有地都不讓種,為什麼日本農協破壞農業? 2020-11-28 觀察者網
都說日本吃瓜貴,貴到論片賣,但這不是因為日本人種不出西瓜,或者種的西瓜有多麼牛,完全是人禍。禍首就是號稱保護日本農民利益的日本農協的壟斷帝國。
農協通過控制農民影響政治。日本選舉有個制度叫“票差格局”,靠選區劃分加重了農村選票權重,農村一票,最高頂城市五票。自民黨的票倉就是農村,政府有大量世襲議員都是依賴農村選票的,他們也不敢與農協為敵。
這也看出來了,農協從最開始主導日本農業現代化,變成了一個具有自己利益的惡龍。他的使命已經從推動農業發展,轉變成了維持自身存在與壯大。農協不希望農民減少,咋辦呢?“減反政策”,也就是農民少種糧,而日本政府花錢提高糧食市場價格。
在這種高度內卷的環境下,日本農民翻開了匠人寶典。一粒三百的岐阜草莓,能賣到一千二的夕張蜜瓜,六百一個的熊本植木西瓜,單位全是人民幣。這都是農協的商業行銷造出來的神奇農產品。
美國的農業改革,六十年前就從高價收購轉向財政補貼,三十年前歐共體也開始了農政轉型,轉向讓所有納稅者承擔。同樣曾經是小農經濟,如今法國農民人均耕地789畝、德國農民人均837畝,英國農民人均1179畝地。只有日本農協這個利益集團,讓全體日本人吃高價農產品,最終只有農協自己受益。
回應
所以精日吹捧的日本農產品其實就是壟斷的高價品而已,沒什麼品質優勢。
陸媒籲美抄作業 美媒反擊:在陸脫貧和在美不脫貧,你選哪個? 2020/11/27 中時
大陸貴州省上周宣佈省內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脫貧後,陸媒興高采烈地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規劃目標。陸媒藉機指出,美國尚有4千萬貧困人口,應該向中國學習。美媒隨即反唇相譏稱,兩國貧困標準不同,政府對貧困人口提供的救助更有天壤之別,若問是中國窮人願意來美國不脫貧,還是美國窮人想去中國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美國之音》甚至指出,陸媒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中國的脫貧經驗給其他國家的減貧措施提供啟示,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美國底層人口生存危機加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曾明白指出,大陸已實現脫貧,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包括扶貧的經驗。
報導說,張維為沒有指出的是,美國的貧困標準不同於中國,與世界銀行2015年訂定的標準也不一樣。世銀的極度貧困是每天支出不足1.9美元,美國的貧困線是年收入12760美元(約每天35美元),其50%則是極度貧困線,約合17.5美元。
中國的貧困標準是滿足「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年收入4千人民幣(約611美元),「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但目前設定的脫貧標準是年收入9000元人民幣。
報導嘲諷道,美國實際貧困人口大約4千萬人,但「中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美國不脫貧,而美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中國去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回應
美国之音大概忘了成千上萬蝸居在各大美国城市的homeless。
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比劃。中國平均收入剛破1萬美元,以美國標準, 中國全國都還沒脫貧呢,台灣的貧窮人應該是一半以上吧!中國的脫貧很大部分是輔助就業,訓練再教育,加以政府的協助與優惠使貧困人口得以自食其力,開始有穩定的收入。美國的是福利制度,目的是養活你,不是要幫你脫貧。
在陸戴口罩與在美不戴口罩, 你又選哪一個?在大陸再窮只要得新冠,政府免費治療你!在美國那超過20萬死亡的新冠患者中,有多少是付不起醫療費而放棄或"被放棄"治療?
為什麼我國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從東部轉移到西部,而是轉到了東盟? 2020-11-25
【本文來自《為什麼中國人討論RCEP很熱烈,日本人談得比較少?》評論區】
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三點是:
一,人力資源是流動的,你認為西部經濟不發達,人力成本低,但是勞動力是可以出來打工的,如果工資太低,人家就出來打工了,所以廉價勞動力的紅利是不存在的。
二,運輸成本,現代畢竟還是海權時代,海運的成本還是遠遠低於陸運,空運,這樣的話國際貿易的運輸成本在東南亞是遠遠小於中國西部的。
三,國家政策希望中國產業升級,不想再以前一樣只用GDP來考核地方官員,像環保,科研,等等資料都在考核中,這樣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沒有了政策上的優勢!
回應
我不從中國內部自身的角度去談,而是外部因素,我們公司做越南的業務,越南為了吸引外資,在政策上做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低價拿地,低息貸款,免稅等等等等,對外進出口政策也是有利於吸引外資。中國有強大的基建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用工成本提高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市場,如果所有成品都自己造,然後出口到越南,加之關稅,產品在越南當地可能就沒競爭力了,也就失去了當地的市場。
不是匯率問題,是因為中西部沒法設立關稅保護,誘導產業在西部落地。
所以中西部地區還是要走適合的產業發展之路,比如貴州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我住農村集鎮,一個月600塊能過挺好,對應美國什麼收入水準?
我在農村有第二居所,,扣掉週末回家的費用,我一個月600塊就能生活的很好。三項費用:一、強制成本,電信寬頻以及手機通訊,78元/月;二、使用成本,水電氣,二百/月足夠;三、飲食成本,考慮自留地、飼養雞鴨等,200塊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一個四口,人均千元/月的話,正常點二千塊/月積蓄是有的,就生活水準來說,在美帝離城一小時車程的城郊社區,一家四口家庭沒有五萬刀名義收入一年的話,是遠活不到國內農民水準的。最少也是沒有保障或是積蓄的,極大概率會淪落到信用喪失(破產)人群。
NASA去年那張說中國讓地球變得更綠的照片 又有後續了
2020年10月29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學術文章《從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估算出中國陸地碳匯量巨大》引發媒體關注。
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簡言之,至少近六年來,中國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近一半,都被我們所種植、培育的森林吸收掉了。據文章指出,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中國重要林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
作為一直以來被公認 “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國家”,一旦所排放二氧化碳的近一半能夠被日益茂盛的森林所直接吸收,那麼這麼多年來圍繞碳排放等氣候議題而形成的話語場無疑將發生深遠變化
,對國際社會長期以來借中國碳排放量說事兒的一次有力回擊。
而有了這些資料的支撐,無論是在曾被發達國家佔據主場的氣候談判中,還是對未來中國承諾的踐行中,中國的底氣和信心都會更足——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領導人作出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回應
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到了讓沙漠面積逐年減少,為此我感到自豪!
法國人說:中國推廣的環境綠化不符合科學,對環境保護有害。公知們也可勁的吹捧轉發,看到這篇文章,公知們又要忙了。
給宇航員的好消息:月亮上的水比想像中多 2020/10/28 中國科學報
本周發表于《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的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
2008年,人類在月球探索到水的痕跡。大多數水會蒸發,但還有些水會通過稀疏的大氣層直達月球上的那些陰暗角落。
此前,洪尼伯等人使用NASA紅外天文學的平流層望遠鏡,發現,月球表面的窄帶上,每公斤月球土壤可能含有100-400毫克水。這不僅能讓NASA決定將宇航員送往何處,還可以減輕有效載荷,攜帶更多科學設備到太空中。
中國已有耕地紅線政策保證糧食安全,為什要建紅旗河?2020/10/28
新疆氣候很適合種植高質作物,白天熱光很足,夜晚氣溫低,糖分很足。而新疆乾旱少雨,是靠高山冰雪融化水。
橫斷山脈在豐水期是大量降水的,東南亞也是雨水期,通常都形成洪災,中國利用通過紅旗河運水是合適的,對東南亞也是有利的。
紅旗河運水不只是新疆的,甘肅,青海,等地也可以抽調部分水用於滴灌種植,實質上有利於西北部發展,只是因為成本這方面需要考慮。
回應
勞民傷財的想法,硬要搞就是國運的轉折。
當初南水北調時也是這麼說的,結果現在呢。
有紅旗河的施工量,你從渤海搞海水淡化往上抽不好麼....
紅旗河是永久型工程,建好後也不消耗能源,哪一樣不比海水淡化強?紅旗河工程量是巨大,但和鄭國渠/都江堰一樣,建好後沃土萬里,況且開工後,會帶來多少的就業機會、材料設備需求?
水熱聯供:「零能耗」海水淡化新方向 2020/10/28 中國科學報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提出「水熱聯供」利用北方東部沿海地區火電與核電餘熱為動力,將海水製取為100℃~120℃的熱淡水。通過單管長途輸送,不僅能用於建築供暖,還能在終端分離出常溫淡水,滿足城市淡水的需求,實現了零能耗海水淡化。從連雲港到大連沿海地區的1億千瓦火電和核電,可滿足這一地區40億平方米建築冬季供熱需求,占我國北方供熱建築總量的四分之一;在供暖期產生的35億噸淡水,還能滿足20%的淡水供應需求。
比開銀行還賺 大陸「生豬養殖」龍頭年利潤破1500億 2020/10/22 中時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在2019年,平安銀行的淨利潤為282億元,在股份制銀行中排名第7。由此觀之,牧原股份養豬獲利堪比開銀行,其富貴逼人之勢著實令人刮目。
牧原股份19日發布的第三季財報顯示,當期公司獲利能力達到了2019年6月豬價起漲以來的巔峰,今年7至9月短短3個月時間裡,公司淨利已達到102億元。
究其原因,無非量、價兩方面帶動,在第三季豬價反彈之下,牧原股份生豬銷量也出現明顯增長。受益極高的業務集中度,牧原股份幾乎獨占大陸生豬養殖業上市公司淨利的半壁江山。
截至10月20日,按照業績預告淨利下限計算,已進行業績披露的A股16家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合計淨利為468.7億元,而牧原股份一家便達到了209.9億元,占比高達44.8%。
牧原股份獲利暴衝,主要原因在於上述公司沒有一家業務如牧原股份般集中,溫氏股份是「豬、雞並舉」,正邦科技是飼料、養殖業務各半,新希望業務更為龐雜,飼料、禽類、生豬、食品,反觀牧原股份,上市公司97%的收入來自於生豬養殖。
牧原股份全年出欄目標為「1750萬頭至2000萬頭」,公司上半年單月銷量峰值為6月的152.3萬頭,進入第三季後,公司銷量穩步增長,7至9月銷量依次為181.6萬頭、163.4萬頭和165萬頭,均高於6月峰值水準。
銷售端的明顯放量,加上第三季銷售均價創本輪豬週期的高點,最終促成了牧原股份單季營收181億元、淨利102億元的一幕。若僅從經營效率來看,二級市場將其稱為「豬中茅臺」毫不為過。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目前部分地區生豬價格已跌破每公斤30元,但是第四季行業供給端並不具備大幅改善的條件,而這將對生豬價格和牧原股份的獲利能力帶來支撐。
受益於公司今年突出的業績表現,牧原股份市值高達2807億,而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實控人秦英林夫婦,也以2000億元的身價入圍10月20日發佈的「胡潤百富榜」前十名。
四、新型的國家與社會互動關係
在小農業之外,治理體系方面的去官僚主義內卷化的動向也容易被人們忽視。人們大多將中國的“改革”簡單視作向西方的“市場經濟”的“轉型”,有的更簡單將其視作向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現代科層制化的轉向。殊不知,從中國自身的演變歷程來看,它實際上代表的是一個從高度內卷化的計劃經濟和官僚主義體系出發,有意識地讓權、賦權予社會的改革:
先是將土地經營權賦權賦能予小農戶,而後是將市場創業權力和權利賦予不僅是小農戶,更是城鎮市民。同時,還由中央賦權賦能予地方政府,在行政體系中廣泛採用了(中央)發包予地方政府,也包括政府通過“項目制”發包予社會人員(包括學術界人員),借此來激發由下而上的積極性。這些做法與其說是來自西方,不如說是來自傳統的“集權的簡約治理”中的“簡約治理”。它是個有實效的去官僚主義內卷化的政策和機制。
國家如今已經基本拋棄了過去革命傳統中的、由上而下的群眾運動,不再借助可能趨向極端的高度感情化、甚或群眾暴力化的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極端群眾運動。代之而來的是上述的有序賦權和賦能。
其背後的理論模式不是西方的、抗拒國家權力的“公共領域”或“市民社會”,更不是其所虛構的“無為”國家,而是一個政黨—國家體系。
如今,國家已經朝著放權賦能予社會的方向邁出巨大的步伐,成功地釋放了強大的能量。
這樣的方向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同於西方的社會vs.國家二元對立建構,更符合中國式的簡約治理傳統,以及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傳統治理理念。也更符合今天憲法和黨章所申明的謀求“最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治理方針和理念。它的走向既不是西式相對政府的“民主主義”,也不是革命時期的“群眾主義”,而是一種更為中允、更可持續的新型“人民主義”。政府積極納入民眾的參與和能量,借助人民的參與和主體性來克服長期以來的經濟和政治內卷化弊端,才是真正的現代中國治理模式的走向和願想。
美國加大歷史系教授黃宗智:中國該如何去內卷化發展? 2020-10-21
20世紀80年代,黃宗智老師借用內卷化概念(involution)用於分析中國小農經濟,近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黃宗智老師的一系列著作,並邀請黃老師就內卷化展開討論。
一、人多地少的農業內卷化
迄今關於內卷化的論述主要聚焦於兩大領域。首先是筆者論述的在人多地少的客觀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越來越高的單位土地勞動投入和越來越低的邊際回報,從而形成一個比較頑固難變的封閉體系。由於其內”(或過密)狀態,甚至能夠抵禦、排除質變。
明清時期長江三角洲高度依賴輔助性、副業性的高勞動投入的棉花—紗—布經濟便是最好的例子:棉農們以18倍的按畝勞動投入來獲取僅數倍於水稻的每畝收益的回報,形成一個農業與手工副業緊密結合的頑固生產體系,完全消滅了之前還可以看到的一些較大規模、依賴雇工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農場。
其中的關鍵機制在,一個小農戶家庭相對一塊小耕地而言,憑藉自身的僅具低機會成本的廉價輔助性家庭勞動力,能夠承擔比營利型經營式農場更高的地租,亦即地價,借此完全排除了後者。那樣的農業甚至能夠頑強抵制機械化的進入。
在一個仍然是相對可用資源而言極高人口密度的中國來說,在眾多領域中都會呈現類似的改而不變的現象。
…….
三、去內卷化的小農農業
在農業方面,以下因素的交匯已經促成一定程度的去內卷化。其中至為關鍵的是,國家使用聯產承包責任制來賦權(經營權)、賦能予小農戶。在城市快速發展所導致對高檔蔬果、肉禽魚的市場需求的大規模擴張下,越來越多的小農戶轉入了相應的經營,特別是一、三、五畝的小、中、大拱棚高附加值蔬菜(包括反季節蔬菜)種植,幾畝地的果園,和一二十畝地的“種養結合”的小農戶農產品生產。國家則在提供肥料、塑膠、優質品種和技術等投入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結果是“勞動與資本雙密集化”的“新農業”的大規模興起。如今,那樣的農業已經占到農業總產值的2/3,總耕地面積的1/3,這種新農業大規模提高了小農戶的收入,堪稱一個新型的“勞動與資本雙密集”的“新農業革命”。
日本現代商業網站2020-10-14中國技術太厲害了幫助尋找被拐兒童,
中國2018年警方立案的婦女兒童拐賣案件為5397起,每天約15起。
為了消除社會的不安,打擊拐賣犯罪,騰訊自2012年起推出“公益404”服務。阿裡巴巴則在2016年推出“團圓”系統。當發生拐賣或兒童走失事件的時候,當地警方會在團圓中錄入有關兒童的外貌、衣著等資訊,而相關內容就會在半徑100公里內的用戶的智慧手機裡出現。一小時後則會擴大至半徑200公里內的用戶,以此類推。參與協助團圓的還包括運營TikTok的位元組跳動、搜索巨頭百度以及騰訊旗下的即時通信軟體QQ。用戶如果有任何線索,都可以通過智慧手機立即報警。
外賣平臺餓了麼和打車軟體滴滴也參與到團圓找尋失聯兒童的工作中。中國大街上到處都是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每個人都有著一雙找尋失聯兒童的眼睛。推出後的3年(截至2019年5月15日),團圓共發佈3978條兒童走失資訊,成功找回3901名兒童。
外國人:脫貧攻堅是中國的一項偉大成就 2020-10-15 中聞網
2015年,聯合國通過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20年,中國將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這是中國的一項偉大成就。任教於浙江外國語學院的巴西外教若澤•達席爾瓦表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8億多人擺脫貧困。
新農村建設以來,中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經濟收入大幅增長。尤其是不少農村開始在網上推銷農產品,消費者有機會網購到最新鮮的農產品,這些都與中國實施的精准扶貧政策密不可分
,做到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
作為一個被迫農轉非的人,感覺很多網友對農民農業一無所知 2020-10-11
首先,農村戶口值錢嗎?這看以後農村還分不分地,舍此農村相比城市戶口任何優勢。從建國到21世紀初,工業化所需資本是依靠壓榨農民取得的。城裡人得到了各種各樣的隱形福利,現在看到農民手機有點土地就眼紅了。其次農民貧困是因農作物價格太低,如果國家不壓制糧價,國際糧價可以瞬間翻一番。
回應
作者偏執了:1.農村戶口突然吃香一是因為有宅基地,可以蓋上有天下有地的別墅式住宅,二是有可能成為拆遷戶,三是有村集體分紅。2.關於養老金丶退休金,城裡人沒進單位的就沒有。3.農村戶口至少還有塊地,找不到工作也不致於挨餓。城裡人一日不打工連買菜錢都沒有。作者不能把所有城裡人都當作既得利益者。
國家不打壓糧價,進口糧價最終會很高?我國是糧食最大進口國,如果放開糧價,先不說漲價的後果,單就國外補貼的低糧價就把你打得七零八落,所以國家的調控和儲備是在保護農民。
如果農村真的那麼好,你是把所有無人村的的農民都當傻子看嗎?
我老家就是無人村,都遷到鎮上買房住,但是權益還在,田補山補還是一樣有。
現在網上買東西,對於農村的來說不友好,買了根本送不到 2020-10-11
中郵是目前在中國快遞點最細最全的物流企業了,能到達村裡,不過效率不高就是了,偏僻的山村可能1個星期1次甚至半個月一個月1次都有,增加通郵頻率是目前最快捷的辦法,指望私人企業不大可能,因為設點和通郵的所有成本是真的高
回應
中國的郵政系統也就是和中國的快遞比顯得沒效率,放眼全世界,中國的郵政系統也是第一等的存在。另外,還是因為有郵政在,我們的快遞費才這麼便宜。
城鎮化率44.38%:我國提前完成一億人口落戶目標 2020-10-07 新華社
“十三五”期間,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放寬。各地取消了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之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延續半個多世紀的“農轉非”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中西部地區除省會(首府)城市外,基本實現了落戶零門檻。東部地區普遍降低了落戶條件,部分大城市取消或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南京、武漢、成都、鄭州、西安等特大城市全面放開了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群體落戶政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建立了公開透明的積分落戶制度。
目前,31個省(區、市)全部出臺居住證實施辦法。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發放居住證超過1億張。教育方面,“兩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惠及1400余萬農民工隨遷子女。就業方面,2014年以來累計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超過1億人次。
此外,在社會保障方面,全國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19年底,農民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301萬人、工傷保險8616萬人、失業保險4958萬人。在住房方面,各地加大對環衛、公交等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基本公共服務行業外來務工人員的保障力度,滿足其基本居住需求,取得明顯成效。
回應
為了城鎮化而進行城鎮化,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是提高城鎮化品質,現在的農村都是三四層的別墅,帶花園車庫。上城開車十幾分鐘,遠的三十分鐘。按照常住人口算中國城鎮化率早就六成了,但也只是美國戰後初期水準。落了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裡人,才能真正享受城市的公共資源。
農村是中國人最後的退路,為了城鎮化把這條退路堵死了,真的經濟蕭條或者有戰爭,百姓往哪裡退?
各有各的煩惱。農業戶口意味著宅基地以及農田,但缺乏機會、生活單調、公共服務缺乏,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會進城的。發達國家城市化率都是80%以上,中國13億多人就算城鎮化率80%也還有3億農民。
多地出臺最嚴禁酒令:公職人員下班也不能飲酒 2020-10-07
近日,甘肅省慶城縣印發了《關於禁止公職人員飲酒的規定(試行)》的通知,要求全縣公職人員一切公務活動禁止飲酒。公職人員工作日24小時嚴禁飲酒其實並不鮮見。
河南南陽:工作日24小時禁酒 抽查需隨叫隨到
江蘇南京:全市公安機關在編在職民警 工作日一律禁止飲酒
青海門源:工作時間外宣導禁酒
甘肅環縣:工作日八小時外一律禁止飲酒
………
回應
有人以為這是限制,其實這多半是保護。某些人已經聞酒色變了,這跟某些地方禁止辦酒席一樣。
禁酒令在21世紀不合法也不合情,每個人有自己的人際關係。
現在酒桌文化有多少是打著活躍氣氛的幌子在滿足酒癮或不可告人的目的,你心裡沒數嗎?
如何禁止濫辦酒席 2019-03-28
酒席,也稱筵席(宴席),是指人們為了某種社交目的,以一定規格的酒菜食品和禮儀來款待客人的聚餐方式,它是宴會與筵席的總稱。對於酒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周禮•春宮•司几筵》的注釋說:「鋪陳曰筵,籍之曰席」。意思是說:鋪在地上的叫做「筵」,鋪在「筵」上的叫做「席」。
圍繞人的一生各種名目的酒席非常多,可分為喜事類和喪事類,主要如下:滿月酒、百日酒、狀元酒、當兵酒、訂婚酒、結婚酒、上樑酒、開門酒、搬家酒、開業酒、做生酒、喪事酒、豎碑酒等等。
…..
對於這些酒席亂象,人人都不滿,人人都痛恨,人人都盼望減少甚至被取消,但人人都不敢直說、不敢拒絕、不敢破「例」,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情誼難破。二是保住資源。三是被迫還禮。
通過以上原因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要想禁辦那些五花八門的酒席,單靠群眾自我約束自覺禁辦是非常困難的,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得到徹底根治的。那如何解決呢?丹霞鎮坪川村通過《村規民約》來禁辦酒席,《村規民約》明確規定,除婚喪嫁娶而外的所有酒席一律禁辦。
相關新聞
靠「村規民約」剎住了「人情」濫辦酒席風
為什麼塔拉灘的地表以前很缺水,建了太陽能電站就不缺水了? 2020-10-03
其實很簡單:因為扶貧建了太陽能電站後地表有了水了。
這地方以前是荒漠。因為:1.缺水。也就是天上基本不下雨。2.巨曬。啥生命都能迅速曬乾曬死。
1.架起來的太陽能板提供了遮蔭。2.太陽能板需要清洗維護,洗太陽能板的水流到地面後滲入地表,地表有了水,撒上草籽後,草就長出來了。
回應
近些年來,中國西北內陸的降水量普遍明顯增加,這是全球氣溫變暖的同步進行的一個現象。歷史上的王朝盛世跟較高的平均氣溫有高度的正相關。可以預料,中華盛世再臨,是有生之年看得見的。
機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西北假如沒有人綠化,不照樣還是荒漠?有了綠植也就固定了沙土,涵養了水分,久而久之變成了草原,再持之以恆幾個百年過去說不定就是森林。
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中國樹立扶貧領域光輝典範2020-10-03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近日,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屈四喜高度評價中國在扶貧領域的成就:中國的耕地面積和草原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中國整個耕地面積只占全球的9%,但是人口占到20%,中國很好地利用了9%的耕地,解決了全球20%人的吃飯問題。
基層創新是形式主義重災區 2020-09-24
近些年來,筆者幾乎沒到一個地方調研,都會聽說這個地方在搞創新,有些是上級佈置的,有些則是基層自己主動搞的“特色工作”,好向上級展示基層在積極進取搞好工作。
基層本來就是治理創新的天然試驗場。基層治理有創新的要求,基層幹部也有創新的動力和經驗。相較于這些創新經驗是否可以解決實際問題,人們未必在意將這些創新成果的制度化。
這些年來,基層治理創新已經成了一股風潮。究其原因,一是有那麼一兩個亮點工作,在年終考核時還是用得上的,算是加分項。二是,基層如果能夠迎合上級某個強勢部門或主要領導的需要,在其關注的制度領域有點動作,就能夠成功吸引上級的注意力。
和苦幹工作相比,搞政策創新確實是低投入、高回報的事。乃至於,基層治理創新的從醞釀到實施,再到總結宣傳,幾乎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現如今,基層對人才可為求賢若渴。但凡有新進的公務員綜合素質比較高,比如,當過學生幹部,文字水準比較高,必定會受到重用。基層的主要領導一般都會將之放在工作任務比較重(文字材料比較多)的崗位,主要領導甚至會親自帶,讓其更好地學習基層工作經驗,更為準確地領會領導的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筆桿子”。
…..
“為創新而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基層的普遍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創新”回歸原來的位置。概言之,基層是政策執行者,不該承擔治理創新的任務。
在更大程度上,基層工作本來就是比較常規型的工作,並不需要有太多的“創新”。事實上,為了“創新”而折騰幹部,折騰群眾的事,並不少見。很可能,“創新”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也在製造更多的問題。
回應
作者不懂,寫材料的往往才是活最累挨批最多晉升最慢的。體制內壓根沒多少人願意寫材料。
沒創新真比瞎創新強,瞎創新=瞎折騰,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製造問題。
有創新不一定不好,做錯了可以修正,一天到晚就說風涼話的人太多了,放心去創新,大膽去創新,做基層不是混日子的藉口!
創新可以先吹風,逐步從嚴要求,根據回饋出臺硬杠杠,這樣才合乎規律
農村教師的待遇要比城市的高,那為啥還是缺老師呢? 2020-09-24
農村教師的待遇現在比城市的要高:一、城鄉教師工資同步,包括績效工資和績效增量部分。二、農村教師每月有兩項農村教師專有的補貼,各地發展水準不同,同一薪級、同一崗位的教師要比市區的教師高600左右。
那麼為啥農村教育還那麼欠缺教師?我個人覺得有以下一些因素影響:
1.交通不便利。
2.農村學校學生少,編制的教職工較少,只有10-15名教師,每週大約要承擔17節課時,而市區則12-16課時。
3.農村學校也要像市區學校一樣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82盒台賬制度,無形中,又增加了農村教師的工作量。
4.農村學校的生源品質相對城市來說偏弱,所以有些志願教師職業的寧願報名市區學校也不願意去農村(畢竟投入的精力精神要比市區高等於變相提高了工作量)。
5.農村學校的家長比較難溝通。很多農村學校的本地家長都覺得,讀書學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捱到義務教育結束就成年了,可以工作了。
6.教師榮譽獲得感太少。很多學生競賽活動的指導獎,這是教師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市區學校,小型學校競爭不過大型學校,而農村學校則根本不參與。為啥?缺錢!像我們這裡現在每個學生每個學期政府撥款600元的教育經費。市區大的學校一間將近1500人,也就是90萬元左右的財政撥款。而農村學校,一間一兩百人,財政撥款也就幾萬乃至十萬元。
所以,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根子是在教師待遇上嗎?我覺得並不是!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這個議題,重點是均衡!怎麼才是均衡?教育資源的配置均衡、師資力量的配置均衡、教師工作量額定均衡、向弱勢地區傾斜!這些才是均衡。
【本評論由風聞社區撈取,來自《教育部:全國義務教育輟學人數由去年大60萬人降至2419人教育部針對60萬輟學學生建立台賬,每一個孩子都有一條記錄,實行銷號制度,勸回來就銷號。2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基本完成勸返。2019年全國小學淨入學率99.94%,初中毛入學率102.6%。》一文
回應
太艱苦,而且賺不了補習外快,也沒有家長送禮,反正再高我也不去。
相關新聞
八部門2020-09-24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升學率片面評價學校和教師
回應
扯淡,不用成績怎麼平均,家長學生會用腳投票
生源分配不均衡,好學生都擠到一個學校去了,這個學校能不好嗎?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兩級分化,無解
我之前一直在農村做電商,種地到底賺不賺錢,我給大家算筆賬 2020-09-22
種地本來就不賺錢,我們村一個包地種的,自己買耕地和收割的機器,一年到頭忙下來買兩台機器的錢都沒賺到,還倒虧,種了300畝水稻,一年到頭收入7萬左右,兩台機器在國家補貼後9萬元左右。
也許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會質疑,怎麼可能種幾百畝地這麼不賺錢,給大家列個數。
早稻一畝地收成大概900斤,去年73元100斤濕稻穀,一畝收入就是657元,然後我們來算下成本:
耕地與收割一畝地大概200元,化肥與農藥最少200,拋秧與打農藥人工最少200,今年強制買了農業險。這樣算下來一畝地還有收成嗎?還沒算田租呢。
回應
你的算法有誤,每畝收入1300元左右,300畝地20萬以上了。再加補貼兩萬多有吧,機械明後年也不用再投資,現在都找無人機打藥,10元/畝,比請人打藥便宜還快,怎麼能說不掙錢呢?我不知道你是怎麼種的,我是湖北荊州人,我弟弟在家種地,一大家有30多畝都給他在種,自己還包了別人20多畝,我們那裡是蝦稻混養,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沒有投資蝦苗,就是去年的蝦種,個小價不好,才賣了四萬多塊錢,水稻一畝1300多斤,每斤1.07元。
我們安徽蝦稻連作蝦的排泄物是肥料,也能除草,收入主要是靠養蝦,水稻是附帶和補充。
農業是高風險行業,農民是低收入職業。為了保證國家安全,必須對農業進行補貼——這是任何一本西方經濟學在農業方面的共識。如果沒有補貼,美國的農業也玩球。
其實補貼是有,一畝地會補幾十塊錢,但是一言難盡。我們又地處江西這個大貪窩。
現在種地的補貼都是打在銀行存摺上,誰能貪到你的錢?還這麼點贊的我是服了,你整篇文章看下來就是為了證明種地不掙錢而寫的。
歐洲吃播火不起來
歐洲吃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起源于韓國的Mukbang,內容主要是吃世界各地的食品,比如漢堡包、德國香腸等。
第二種ASMR(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的英文縮寫),更注重視覺、聽覺和嗅覺產生的暢快反應,聲音效果是重點,比如打開包裝、煮食、咀嚼時都要錄下原聲。與Mukbang相比,ASMR在歐洲更受青睞。
許多歐洲民眾告訴記者,歐洲食物種類不如亞洲豐富,且價格相對昂貴,“如果都像亞洲吃播那樣,肯定很快破產”。不過他們也承認,各式美食以及進食時產生的聲音會讓人放鬆身心,帶來愉悅。其實歐洲“吃文化”與亞洲區別很大:亞洲人更喜歡聚餐,邊吃飯邊看視頻能減少孤獨感;歐洲人習慣單獨或兩人用餐,更注重吃飯禮儀,也不習慣看別人用餐。此外,吃播與歐洲近年來宣導的素食潮流也不相符。目前歐洲有近10%的人是素食者,一些素食播主也會走向另一極端。“素食讓我停經了!”39歲的芬蘭素食博主米科寧去年6月的這句坦白在素食圈引發熱議。米科寧並非個案。在YouTube上有200萬粉絲的Kalel、“素食王子”蒂姆•希爾夫等素食博主陸續承認,由於健康原因已放棄純素食,開始重新吃肉。與以前提倡純素食相比,這些博主如今的帳號點擊量明顯減少。“亞洲的大吃大喝應該反對,歐洲的過度素食也該改變”
各國“吃播”亂象不止“娛樂過頭” 2020-08-28 環球時報
“3歲吃播女孩被喂到70斤”近日引發輿論質疑,也讓“吃播”Mukban這一在韓國興起並走紅的直播文化再度引發國人關注。韓日吃播文化隨著行業性、商業化發展,如今也產生不少問題。
本月,韓國多位人氣吃播播主因發佈廣告視頻時未明確向觀眾提示是收費廣告,引發網友不滿。憤怒的網友認為這些主播把收錢的產品偽裝成自己花錢買的來欺騙大家。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計畫從9月1日起施行包含禁止“暗廣”。此外,韓國多位對外宣稱“吃不胖”的大胃王播主都曾被爆出通過假吃、使用鏡頭切換造假哄騙大眾。
首爾大學醫院 2018年度(韓國)國民健康調查,64.2%的人認為大胃王吃播會對健康習慣產生負面影響,有半數以上認為應監管。2019年起,韓國有關部門針對有暴飲暴食傾向的電視節目、社交媒體內容、廣告等制定指導意見,並建立監測系統,具體措施包括禁止吃播中出現暴飲暴食、禁止過度使用調味料、禁止推薦高熱量食物等內容。目前該政策因受多方阻礙仍未被具體實施。
日本大胃王比賽轉戰網路
1989年至1991年,東京電視臺推出《全國大胃王錦標賽》,曾在美國紐約國際吃熱狗大賽中連續六奪冠軍的小林尊就曾參加過《全國大胃王錦標賽》。
該節目取得成功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出現很多類似綜藝,如TBS電視臺的《美食戰鬥俱樂部》等,不僅比拼誰的飯量大,還比拼誰能吃得快。實際上在《全國大胃王錦標賽》風靡之時,日本國內就有一些批評聲音,認為該節目所宣傳的價值觀並不好,不利於健康、浪費糧食等,但並未形成氣候。直到2002年,一位日本中學生因模仿該節目橋段導致食物卡在喉嚨裡死亡,才使得相關批評聲達到高峰。此後,很多電視臺紛紛停止製作有關大胃王的電視節目。幾年後,《全國大胃王錦標賽》的製作者提出保障參加者健康的“大胃王三原則”,即“飯量要適當”“感恩食物”“嚴禁快食”,才使得該節目得以重新播出。
近年來,以往只能在電視上播出的大胃王節目,開始轉移到YouTube等網路平臺,在變成吃播的同時湧現出新的大胃王。與此同時,針對吃播的批評與反思也並未消失。
中國式浪費暴食歪風:習近平與《央視》譴責的「大胃王吃播」
中國官媒近期高調推廣糧食危機意識,起因於今年7月習近平前往吉林省視察糧區生產之後,針對糧食問題表示「國內的餐飲浪費現象怵目驚心、令人痛心!」隨即官方媒體跟著強力宣導,希望民眾文明自覺厲行節約糧食。8月12日,《央視》名中國社群網路盛行的「大胃王吃播秀」嚴重浪費、應該改善風氣。
儘管外界憂慮今年度之後的農糧生產短缺,但7月22日高調現身的習近平仍樂觀保證「糧食無虞」,吉林的視察之旅僅為確認下半年的東北產量。話鋒一轉,習近平引用著名的李紳〈憫農〉詩詞:「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直指當前中國社會大量浪費食物的情況,應該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的大胃王和吃播秀現象,約莫從2015年左右逐漸盛行,引起正反兩面的網路輿論。
節約糧食在中國已經是老問題,特別是在經濟高度成長之後,中國社會內部出現的高度消費,也出現了不同世代的生活差異。以北京為例,許多餐廳都可以見到「文明點餐」的標語,不要浪費、宣導只購買需要的份量。
不過近十年來,食物的大量浪費確實是社會現象,諸如各種節日聚會上極為大量的餐食,象徵目的大過於食用目的;甚至於在大學校園中,舉凡研討會或是招待學者嘉賓的場合,亦可見到超量點餐現象。
相關新聞
吃播“大胃王”們靠浪費糧食創造流量
大胃王因浪費糧食或遭封殺,吃播產業要涼了?
抖音B站等規範吃播:搜索會提示珍惜糧食,浪費糧食將罰
央視批評後 有大胃王吃播帳號消失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禁止在直播中假吃、催吐
醫師揭大胃王真相:大胃王的食量並非來自異於常人的消化能力,而是由於胃部長時間被食物撐大,
許多大胃王其實都是瘦子都是身體構造異於常人的一種病
那些大胃王吃下去的東西都去哪了?https://kknews.cc/zh-tw/health/pxzjym2.html
浪費糧食也是個人的自由,為什麼浪費糧食要受到批評?- 知乎 回應:不限於糧食,一切有價值的人類勞動所得都不應該被浪費:1.節約資源。環保上,浪費也不被人們認可。2.法理和道德出發點的不一致。3.對價值的尊重。
全球每年浪費的糧食達13億噸,中國食800萬噸夠2億人吃1年排名第一
印度的耕地1.6億公頃比中國1.2億還大,為何2017年糧食產量2.8億噸不到中國6.17億噸一半:1.印度工業不行,比如農機、化肥以及農藥。2.水利,而印度大多地區要依靠季風降雨。3.印度沒有土改,還存在大量的佃農和雇傭農,導致勞動積極性不高,以及政府推進農業工業化時阻力重重。
庫恩:中國脫貧攻堅是21世紀最了不起的故事之一 2020-08-04 中國日報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在《中國脫貧攻堅》紀錄片走訪多個貧困地區後表示,中國的脫貧攻堅是21世紀最了不起的故事之一,值得全世界更多讚賞。
精准扶貧成效顯著
庫恩說:我明白精准扶貧。不過,當我看到一堆堆代表著幾個村莊每家每戶的檔時,還是印象深刻。
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地方官員被派到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通常為期兩年。黨內的扶貧幹部直到其實現具體的、量化的扶貧目標時,才會受到提拔。
易地扶貧搬遷令人讚賞
庫恩說:儘管全世界都在與貧困作鬥爭,但是其他地方沒有像中國這樣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遷移整個村莊的——將人們從偏遠地區搬遷到城市及郊區,給他們提供住房和工作,讓他們獲得過上更好生活的機會。不過,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搬遷,根據政策,他們不得強迫村民搬遷。
打擊扶貧領域腐敗至關重要
庫恩強調,“在這麼龐大的國家,有如此巨額的(扶貧)資金,又有那麼多官員冒著職業風險,因此必然存在濫用職權和違規操作的風險。”
2017年1月至12月,全國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87萬個,處理6.45萬人。
同樣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引入協力廠商進行評估,以確保扶貧工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我讚賞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進行的獨立督察和巡查,它明確表示若有任何虛假報告或者欺詐行為,官員將被追究責任、嚴肅查處。如此一來,政府的透明度越高,人們對政府的信心就越大。”
脫貧目標即將實現
庫恩指出,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對中國的行動和動機有疑慮,而脫貧正是打破這種刻板印象的最佳途徑。
由於新冠疫情暴發,有人質疑中國能否實現在2020年年底前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庫恩說,中國國家領導人在陝西省考察時指出,要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儲備玉米存在品質問題?中儲糧公佈初步調查結果:視頻與事實基本不符
2020-07-14,中儲糧集團針對近日網上關於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肇東直屬庫外租收儲庫點——青岡榮昌公司拍賣銷售的一次性儲備玉米存在品質問題的反映,經初步核查,視頻反映的這批玉米數量品質問題與事實基本不符,倉內個別點位的品質問題不代表整倉玉米品質狀況。經黑龍江省糧食品質安全檢測中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現場扡樣和實驗室檢測,色澤氣味正常,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各項檢測品質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品質要求,與該批玉米提報拍賣標的時的品質指標基本一致。經對該貨位剩餘玉米進行核查,數量賬實相符。
關於視頻中反映的“水泡糧”是黑龍江個別地方一種民間叫法,是指玉米在生長期後期因雨水偏多、光照不足,造成成熟度不夠、籽粒不飽滿,經高溫烘乾後產生的色變糧粒,不是被水浸泡過的玉米,現場扡樣檢驗也未發現該批玉米有被水浸泡的情況。“篩下物”是在入倉過程中沒有及時進行清理。篩下物不影響整倉玉米品質和數量,玉米出庫時數量按照實際過磅計量。如出庫時雜質含量超過標準規定一定限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扣量。
回應
自己查能查出啥來?會不會監守自盜?
這個相當於國家糧食局了,不能算自己查!要不然上級紀檢監察查辦案件也是不是都算自己查自己?
全國農村集體家底摸清:帳面資產6.5萬億元 2020-07-13 人民日報
歷時3年,全國農村集體家底目前已基本摸清。據統計,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帳面資產6.5萬億元。這是改革開放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清查,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效——資產權屬更加明晰,大量閒置的村集體資產得以盤活,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將推動集體資產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
2017年以來,中央和地方累計安排專項資金26.7億元,確保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順利開展。截至2019年底,全國擁有農村集體資產的5695個鄉鎮、60.2萬個村、238.5萬個組,共計299.2萬個單位,完成1.2億張報表線上資料包送。全國農村集體家底基本摸清,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
從整體看,資產總量龐大。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帳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元,是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非經營性資產3.4萬億元。集體所屬全資企業超過1.1萬家,資產總額1.1萬億元。
從結構看,固定資產占比近半。固定資產為3.1萬億元,其中2/3是用於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的非經營性固定資產。
從地域分佈看,農村集體資產大體呈“6、2、2”分佈格局,東部地區資產為4.2萬億元,占總資產的64.7%,中部和西部地區資產大體相當。此外,超過3/4的資產集中在14%的村。
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要通過構建合理的產權結構,並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效能,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推動資產管理有序,經營有效,收益可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發展動能。
截至2019年底,中央試點單位包括15個省份、89個地市、442個縣(市、區),各級試點單位覆蓋全國80%左右的縣。今年3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商請13個非整省試點省份全面推開改革(北京、上海、浙江等3省市基本完成改革任務)。至此,改革試點實現省級全覆蓋。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41萬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認成員超過6億人。
下一步,將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加強對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升。同時,指導地方通過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方式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人大就業所長曾湘泉:中國1億人“隱形失業”?有人嚴重誤解了我的資料 2020-07-06
按照統計局已經公佈的資料,有6%受疫情影響退出了勞動力市場,我判斷大部分是農民工。18.3%的人是有職業未上班,按照國際標準,這還算處於就業狀態,不算失業,他領工資,當然工資水準和工時長短受很大影響了。
也有人覺得統計局調查失業率6%太低,自己琢磨計算一個20%的調查失業率,或者這幾天又有人把我本人計算出的1.02億說成是“隱形失業”,其實都是錯誤的,這都是對勞動經濟學就業-失業-退出勞動力市場,所謂存量和流量模型不知曉的外行判斷和認識!比如,4月份有工作沒上班的這個比例大幅度下降了,從3月份的18%已下降到3%,5月份已降到1.2%了。
回應
其實「真實失業多少人」是各國一個都很灰色也不敢講明的問題,長期來經濟學上「失業統計遊戲」可說不可說的明顯荒謬遊戲規則至少就兩個,一是所謂自願失業與是不是勞動力問題,很多國家用的統計,你必須有意願找而找不到才算失業,這最大遊戲成果就是巨量純家庭主婦不算失業~ 然而這些家庭主婦真是家裡優渥太爽而不想工作,還是找了很久都受挫最後放棄? 這種內心戲是無法統計的所以也是一謎團。第二是農村是個巨大灰色型態,屋裡住了8個人有一塊農田,但兩人耕就夠。所有農民工都是農村過剩勞力所以他能出來打工,沒工打回村裡,他是農業有工作。
我曾多次失業,從來沒有安全感,也沒有享受過失業保險金(雖然社保都交了),低谷時都是自救,沒有任何政府性保障,全憑自己學了一身過硬的專業熬了20多年。
你這就屬於國家有好多政策,不去瞭解。失業保險金要自已去申請,不會有人主動聯繫給你送上門。我申請失業是為了辦理靈活再就業,這樣社保每個月只交一百多元,剩餘應交納部分由國家補貼。我是自由職業,這樣已經十年了。單就社保一項,我感覺就享受了國家發展的紅利。政策一直有,要學會去利用。
北京:29項不文明行為下月起依法治理 2020-05-29 北京日報
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正式施行。這份由141萬餘人參與“票選”的京版文明新規,不僅明確將懲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29項不文明行為,還將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線”、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習慣納入條例,以法律“硬制度”促進市民文明習慣“軟著陸”。
相關新聞
中央文明辦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政策鬆綁“地攤經濟”保民生穩就業
成都推「地攤經濟」促十萬人就業
捷克世界報業05-28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美國2020年財政赤字將達3.7萬億美元,占GDP的17.9%。中國主要是對企業和居民家庭實施減稅降費,財政赤字只略微增加到GDP的3.6%。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儘管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世界需要的是改造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和就業模式,中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在人大會議上,沒有設定今年的GDP目標。
不考核“占道經營”!允許擺地攤,城市文明更有溫度
2020-05-27,中央文明辦發佈消息: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此前,成都、杭州等城市已經出臺政策,對占道經營暫時放寬管理。這一舉措贏得輿論叫好,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截至5月21日,成都增加就業崗位超10萬個,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中央文明辦此次專門發文明確測評標準的調整,不考核“占道經營”,是為回應民間關切、切實服務民生的善政。
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上半年的經營狀況令人擔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和以前的完全禁止相比,放寬占道經營,承認“地攤經濟”之後,市容市貌、健康衛生的管理顯然難度增加了不少,兼之疫情防控也不能放鬆,對基層管理者來說,就必須一地一策地研究本地管理方案,下足繡花功夫。同時,這也是探索城市治理轉型的一次機會。不怕繁難、勇於探索、多方嘗試,才能形成機制,將基層的點滴創新,凝練成制度成果。
回應
允許臨時占道經營,不再對馬路市場、游商一刀切封殺,而是加強管理,就是順民意接地氣的好法子。這樣城管也好做一點了.
世界各國「李子柒」集合大賞!她們為何驚人相似? 2020-05-18 文化產業評論
自從李子柒走紅國內外,親近自然、擁抱傳統的“桃花源”生活儼然成為一種潮流。然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李子柒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相似,她們之間是相互模仿,還是真的是在過著自己獨特的生活呢?而這樣的生活又為何會備受青睞與追捧?
…….
因為都市里的我們,更多的是這樣的生活常態:
消費主義的盛行,鋪天蓋地的各類廣告;
高壓的職場文化,朝九晚五已是奢望,996、807、716等才是許多社畜們的真實寫照;
過分的鼓吹成功學,社會對成功單一的衡量標準,房奴、車奴、卡奴等不計其數;
資訊超載,資訊焦慮,難辨真假的各種新聞,各種炒作與各種黑子前赴後繼......
所以任何“詩與遠方”有關人和事總會引起大家諸多討論,而同“詩與遠方”有關的綜藝、電影以及其他作品也能擁有很好的市場。
…..
所以,無論網路紅人還是綜藝節目、電視電影,只要能“詩與遠方”“創造一種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方式”就能引領潮流。與成功無關,與金錢無關,只是純粹地回歸生命的美好與純粹。
回應
其實遠離城市的生活,在油管上很早就有了,有的播放次數很驚人的,比李子柒都高,但都沒達到李子柒的高度,使觀眾產生的是獵奇心理,所以波動大,觀眾的粘性不足,僅僅是獵奇。李子柒和滇西小哥(儘管是模仿者)她們兩位元的視頻把以前老外拍的手法,個人魅力等,都昇華了,現在她們的視頻風格,拍攝、表現手法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模仿者。
中國傳統之美有兩種:第一,下里巴人之俗美。第二,士大夫文人追求之雅美,典型的就是蘇州園林。李子柒表現的是雅美,不說話,就是用恬淡沉靜的神態,勤勞樸實的行為。
李子柒很難複製。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李子柒不是擺樣子,是真會幹農活的。
在大自然裡用刀叉吃著精緻食物喝著紅酒的沙耶香,感覺違和
世行援助發展中國家貸款落入精英口袋 高層阻撓報告公開 2020-02-28 觀察者網
導語:美國控制下的世界銀行壓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證明了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資金或有7.5%被本地的精英階層截留,世行首席經濟學家隨即辭職。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此前污蔑中國的“一帶一路”資助貪污。
世界銀行的多年資金援助,為什麼沒有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2月18日,世界銀行在其官網上披露的一篇題為《精英俘獲國家援助:來自離岸銀行帳戶的證據》報告給出了部分答案。
研究結果發現,1990年到2020年間,在22個對援助依賴程度較高的發展中國家貸款中發現,世行向這些發展中國家發放的援助貸款中,可能有7.5%左右被當地的精英俘獲、流入離岸銀行帳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發現是通過世行的專案資料庫得出的。此前外媒報導,世行高層一直極力阻撓報告公開。
三位元經濟學家以世行援助支出的季度資訊和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資料為基礎,前者涵蓋22個最依賴援助的國家,後者可以給出這些國家在瑞士、盧森堡、開曼群島、新加坡等離岸避稅天堂的銀行帳戶資金資訊。
這些避稅天堂的離岸銀行帳戶通常都是這些窮國的精英富有階層持有,窮人可能根本沒有銀行帳戶。如果說是企業轉移了它們從援助項目中獲得的資金,那麼在那些非避稅天堂國家的帳戶資金應該會增加,但是並沒有。報告給出結論:援助被這些國家的政客、官僚及其裙帶關係所捕獲。
世行的高層阻止報告發表,外界猜測她的離職可能與此有關。與上一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相同,潘尼擔任這一職位也不到15個月就辭職。
回應
救世行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貧困,中國從改革開放以後使七八億國民脫離了貧困線,這麼多人口脫離貧困線但並沒有使全世界貧困人口減少。
援助不過是一個幌子。避稅和吸血才是真的。
世行援助貸款就是西方推行自身利益的誘餌。
世界銀行純粹是美國的政治工具!
在殘酷的彩禮面前,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被徹底推翻,小鎮的姑娘們也更加有見識,工作能力更強。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強壯、有力量再不是男人的優勢,而女人的感性、細心、耐心則成為她們的優勢。在這種背景下,小鎮姑娘是非常希望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以鞏固階級地位,比如知識付費、有償閱讀正在小鎮漸漸流行起來,Kindle在城市中銷量非常慘澹,但在小鎮卻是非常地受歡迎。通過網路視頻,小鎮姑娘看到越來越多的潮牌、美妝產品,也是非常怦然心動的,於是,網紅直播帶貨的口紅、護膚水也漸漸成為小鎮姑娘的最愛,如果再配上拼多多的模式,把價格降下去,市場簡直一片沸騰了。此外,新時代的小鎮青年、小鎮姑娘都渴望住上樓房、嚮往在屋裡上廁所的生活方式,而新農村建設也讓更多的人住進了小鎮中心的社區,如此“准集中”的居住模式,給快遞、外賣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而且隨著傳統的集市、廟會的衰落,連鎖型的大規模超市,和小型的便利店,也都下沉改變著小鎮,令其生活豐富。
面對小鎮消費者,無論是姑娘還是大媽,價格因素始終非常敏感,這也是為什麼拼多多模式會成為“商業下沉”的最大亮點,有很多小鎮姑娘每天例行的生活就是:發佈限時秒殺、價格美麗的商品。此外,相比於城市擁堵的交通,冗長的通勤時間,小鎮姑娘有著更多的業餘時間,她們樂意把時間消耗在“猜成語、搶金幣”、守株待兔搶紅包、轉發領獎品之類的活動上,類似的商業模式也更容易在小鎮裡流行起來。
中國商業下沉,“小鎮姑娘”是消費主力軍? 2020-02-14
兩年前,電影票房的一組資料顯示,小鎮青年成為一些電影的主力消費者,幾乎貢獻全部票房的50%,如此資料讓嗅覺靈敏的商家意識到:小鎮青年、小鎮姑娘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主體人群,他們有著不錯的消費能力,卻被長期忽略。於是如你所見,越來越多的商業板塊開始下沉到小鎮,包括電影、互聯網、美妝、智慧手機、外賣、網約車等等,它們帶給小鎮青年現代化都市生活,最起碼是低配版的都市生活:iPhone11在農村並不受青睞,但也沒有人再用諾基亞,時尚酷炫又便宜的OPPO/Vivo成為主流機型;喬治阿瑪尼的衣服顯然經不起鄉村的塵土,弄一身最新款耐克外套卻是司空見慣的;年輕的農村一代,同樣喜歡聚會,喜歡擺脫家裡的油鹽醬醋,他們再沒有心思去殺一隻活雞或者捕一條活魚,更希望坐在裝潢精緻的火鍋店內,小鎮裡沒有海底撈,也要經常去小龍坎等品牌火鍋店。此外,移動互聯網催生的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城市服務,也漸漸地于廣大農村地區流行開來,小鎮姑娘說:我們早就可以叫外賣了!
我國中小城市數量已經達到2160個,直接影響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96%,總人口達到10.16億,占比75%以上,這些數字背後是龐大的藍海市場,小鎮青年之于消費的渴求正逐漸爆發。
其實,之所以會特別談到“小鎮姑娘”,正在于農村、鄉鎮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特殊現象:局部小鎮離婚率達到45%。因為二十年前,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困擾著小鎮父母,多數的家庭非常渴求男孩,“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標語被嚴重忽視,而等到二十年後,因男生偏多、女孩稀有,小鎮姑娘成為婚姻關係中的絕對主導者,她們會要求琳琅滿目的彩禮:如三金,含金手鐲、金項鍊、金耳環;再來三斤,就是100元的鈔票,稱上三斤來提親;在一些工商業比較發達地區,則是四有要求:有樓房、有汽車、有工廠、有店鋪,更尷尬的是,即便過了彩禮一關,婚姻關係也無法高枕無憂,如今小鎮姑娘們把家庭看作公司,稍有不如意就會“跳槽”,而且從來不缺乏接盤俠。
除了抑制生長發育和產卵,微孢子還能讓蝗蟲喪失“社交”的欲望,抑制群集行為,安於做佛系散居“單身蝗”,從可持續發展上講,這比直接殺死它們更有意義,不然雞、鴨、鳥兒們吃什麼呢?
第一種生物農藥可以歸結為導致“蝗蟲癌症”的各種微生物,卻人畜無害,有利於生物多樣性,所以受到各國的重視。
第二種生物農藥是提取或合成的蝗蟲、植物的化學成分。例如,目前研究和應用最多的是成蝗聚集資訊素,顧名思義,能讓蝗蟲聚集到一起,主要活性成分就是之前提到過的苯乙腈。這種物質能提高蝗蟲幼蟲(蝗蝻)對農藥的敏感性,用苯乙腈處理過的蝗蝻,只需要更少的農藥就能殺死;另一方面還可以用苯乙腈把成蟲吸引到一個地方聚會,再集中消滅,精准打擊。
從植物中也發現了一些對蝗蟲有效果的成分,如最早研究利用的印楝素,它能夠破壞蝗蟲口器的化學感應器官,讓它們吃什麼都味同嚼蠟,對一切食物喪失欲望,即便勉強吃兩口,印楝素對腸道消化酶的作用還會抑制營養吸收。蝗蟲對此表示:“我實在是太難了。”
未來展望
除了以上方法,隨著人們對蝗蟲的研究日益深入,人們還會通過多種植大豆、苜蓿等蝗蟲不喜歡吃的作物、增加植被數量、改造蝗蟲產卵地等各種手段進行綜合防治。
https://news.sina.com.cn/s/2020-02-22/doc-iimxyqvz5025414.shtml
蝗蟲危害中國數千年,為何短短幾十年便在中國“銷聲匿跡”? 2020-02-22 中國經營報
近日來,肆虐多國的4000億蝗災引發全球關注。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如果不加以遏制,蝗蟲數量到6月可能會漲至目前數量的500倍。
這也令我國的民眾開始擔心,蝗蟲大軍會不會跨越千山萬水席捲而來。
所幸的是,專家很快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由於高山阻隔、地理因素差異,此次的沙漠蝗對中國的危害很有限。
但要知道,蝗災此前已經困擾了中國人數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依舊是一個難題,想靠牧雞和全國“吃貨”把蝗蟲吃成稀有物種或許有些過於樂觀了。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中國戰勝蝗蟲到底靠的是什麼?
全民動員鬥蝗蟲
1943~1945年,中國正處於戰亂時期,長期的乾旱加上各水系頻繁氾濫決口,給蝗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遮天蔽日的蝗蟲不斷地吞噬承載人們希望的禾苗。於是在當時的革命根據地,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滅蝗總動員就此展開。……
新時代的滅蝗方式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我國終於告別了飛蝗災害頻發的歷史,不過主要的治理手段仍是化學農藥。起初效果很顯著,但由於化學農藥的濫用,生態被破壞,天敵被“誤殺”,蝗蟲也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反而導致蝗災發生頻率上升。
這時,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生物防治”,簡言之就是這種手段只會殺滅蝗蟲,對生態環境卻很友好。
雞鴨可不能吃光蝗蟲
神奇的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就是一些微生物或者提取的化學物質,它們專門針對蝗蟲,要麼讓它們生病,要麼讓它們不孕不育,卻不像化學農藥那樣無差別殺傷。
第一個要介紹的是蝗蟲病原微生物,包括微孢子、真菌、細菌、病毒等。以蝗蟲微孢子為例,一旦蝗蟲吃了含有這種微孢子的食物,孢子就會在它們體內迅速繁殖,消耗宿主的能源物質,使它們生長畸形、壽命縮短,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而且這種微孢子還極易傳染,最喜歡蝗蟲成群結隊湊熱鬧。我國1986年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後,累積防治蝗蟲的面積達到1000多萬畝。在內蒙古和青海草原使用微孢子9年後,依舊在草原蝗蟲體內有較高的寄生率。
江蘇“17人未脫貧”背後,是人類史上的一場偉大鬥爭
2020-01-07,江蘇省政府公佈十三五時期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實施4年來,目前僅剩17人未脫貧。一些網友開啟哭窮模式:投票中,截至目前的8.7萬參與者中,有6.5萬人聲稱自己沒脫貧,還有大V由此質疑扶貧工作的成效,認為貧困線的劃定有問題 。
不過,哭窮黨們同時招致眾多網友何不食肉糜的抨擊,也沒有蓋過為扶貧工作者鳴不平的聲音。
世界上貧困的標準並不統一,但普遍以世界銀行為參照。2015年10月,世銀從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
2014年中國的貧困標準就上升至2800元,按購買力約每天2.2美元,到2020年為4000元,江蘇省在2015年已提前實現,2019提高至6000元。。
至於如此精確的資料是如何確定的,江蘇省扶貧辦對表示,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在國家、省市縣、鄉鎮各級扶貧辦平臺都實現了聯網,保證資料精准。原先,資料庫每年開放一次進行調整,但建檔立卡每天都有動態進出,再過一個星期,可能這個資料就會出現變化,有實現摘帽脫貧的,也有返貧情況,會有一定增減。但波動幅度不會太大,報告中提到脫貧率達到99.99%以上是可以保證的。
相關新聞
雲南一村民年收入為5811元因“什麼享受也沒得到”拒絕脫貧被通報
回應
有些人不懂感恩,哪天不給錢了,還會恨上國家
按印度標準,08年中國已經沒有窮人了。
是脫貧不是脫窮,質疑的鍵盤俠好好看文章,貧困線劃分不是你說說算。在我們省做到兩不愁三保障,年收入有四五千,就已經算是脫貧,生活已經改善了很多。扶貧幹部都是非常辛苦的,我參觀的那個村扶貧幹部國慶日只放了兩天假。
江蘇稱「8000萬人僅17人未脫貧」 網友狠酸 2020-01-09 聯合報
網友稱,何不對他們發放六千元人民幣,以實現全省脫貧?對此江蘇省扶貧辦表示,「輸血式扶貧沒有生命力」會返貧。江蘇推動的是「造血式扶貧」,透過「家門口就業」、公益職位元等方式,加入產業帶動,希望通過勞動來實現持續脫貧。
回應
賴清德的幹話:台灣均薪4.8萬,不到「可對老闆說太低」。
央視暗訪安徽阜陽廁改亂象:記者拍攝設備遭當地幹部搶奪 2019-12-28
“一個坑,兩塊磚,三尺牆,圍四邊,捂鼻子,踮腳尖,蚊蠅飛,臭熏天”,這首順口溜是過去農村廁所髒亂差的真實寫照。2017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不懈推動農村環境整治,開展新一輪“廁所革命”,多地農村終於告別了旱廁。
然而前不久,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檢查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現場檢查發現,一些村鎮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不好用,不能用,新廁所長期閒置,成了擺設。農村廁所“為改而改”“一改了之”等問題,亟待解決。
…..
回應
懶政怠政行為,不僅損害了政府形象,更傷害了人民的感情!
這是腐敗貪污。現在基層這種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事越來越多,本來是惠民的政策,硬是被搞成了噴政府的擾民,而且伴生的是腐敗問題。
廁所革命根本就沒法大範圍適用,最多只能適用到新農村那一級,新農村那一級有個典型特徵,居住密集,水電供應密集,可以建立起完整的排汙系統。
那天看央視新聞的。印象最深刻是12億,100萬個簡易廁所,每個投資1.2萬。一下子就想起印度的廁所革命,全部被“中奸商”給坑了。
城市化進程改變了我國社會結構。之前農民進城路線是從鄉村到城市再返回鄉村,目前將轉變為從鄉村到城市定居,人口從土地上“拔根”。我國正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三元”結構轉變。在鄉村與一二線城市之間形成一個“非工非農”的結構。
縣市級城市與中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缺乏工業化基礎,城市就業不足,工資水準低。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之後,無法支撐起體面的城市生活,有可能繼續向沿海地區流動務工。缺乏工業化作為基礎的城市化,本質是“消費性”和“依附性”的,有可能成為“偽中產”群體。相對於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三元”結構蘊含的系統性風險大,需注意三點。
一是城市化與工業化保持匹配。“消費性”的城市建設,在短期內,有可能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來看,農民的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人口大量脫離土地,會造成社會彈性喪失、社會風險集聚。
二是提升縣域治理水準。大量人口集聚在縣市已成為既定事實。中西部地縣市的“繁榮”源於兩方面。一是外出農民工換取工資收入,返鄉消費。二是財政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縣市城市承擔家庭再生產、教育、醫療等功能。縣域治理可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借助國家資源投入來構建基層治理體系,預防風險發生。
三是“三農”改革堅守底線。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高度發達的市場體制中,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在城市投資的效率更高。資本下鄉的目的,一般是看中那部分不能流動的農村土地,而土地是社會穩定的最大根基。(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回應
農民進城買房落戶,能否負擔起中產的生活成本,我明確告訴大家:不可能,高技術高門檻工作農民想搶也搶不到,低端產業一方面工資低福利差一方面在低端產業也在逐步轉移工作崗位在減少。這才是文章所說“偽中產”的矛盾所在。
農民我自己認為市政、保潔、養老、維修或是超市、洗浴等就近就業。我所在集鎮,如果過千戶市民(不含附近村組吸引就業人口),是可以自給的。汙水處理、保潔、公安消防、中小學、衛生院等市政基本夠了。
「快進城買房!」 陸取消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2019-12-28 世界日報
中國近日公佈新戶籍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並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紛喊「快進城買房啊」。專家解讀,中國已有超百餘座城市推出相關「零門檻」落戶措施,這項新政將加大中國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催生新「明星」城市,有助拉抬受中美貿易戰牽制的中國經濟發展。
俠客島評論指出,取消落戶限制新政主要是針對農民群體,他們將從「農村城市就業鄉村養老」,轉變為「農村城市就業城市定居」,還能吸引一批人去購房。放寬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說的是通過升學、就業順利遷入第二、第三重點城市的人群。「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目標是優秀人才。
2020年落實2億農民工落戶城區,將有助農村發展及整個社會群體改善。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是明年以及今後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能。
評論指出,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也使中國正從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三元」結構,面臨著不小的機遇和挑戰。
桂華:應對城鄉“三元”結構的挑戰 2019-12-27 環球時報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得益於正確的城市化道路。在引入市場手段配置城鄉要素的同時,堅持社會政策對城鄉關係的干預,建立起了保護型城鄉關係。農民在鄉村完成家庭再生產與勞動力再生產,在城市參與就業,保持我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農民進城就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鄉村脫貧。在保護型城鄉關係下,農民可進城,可返鄉,城鄉結構富有彈性,城市化風險被化解。在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中國沒有出現城市“貧民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放寬放開大城市進城落戶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這意味著農村人口將加速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全國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 離婚該不該有"冷靜期"?
2019-12-24,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分組審議。有委員建議,婚姻家庭編草案中涉及的“離婚冷靜期”適用應當設立甄別機制,引起熱議。有業內專家表示,現實中的婚姻登記機關缺乏調查與辨別證據的能力,“離婚冷靜期”不宜設置排除性規定。
最新提交審議的草案沿用了一審稿中關於“離婚冷靜期”的規定。草案第1077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的,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人大常委會委員李鉞鋒建議,應當對離婚冷靜期的規定予以完善,在草案1077條後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不設置冷靜期: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
經媒體報導後,“離婚冷靜期”制度再次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這一規定可以減少衝動離婚的發生,利於維護家庭穩定,有人認為該條文可能會干涉婚姻自由,不利於保障當事人權利,也有人在討論是否該設立甄別機制,設置排除性規定。
回應
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的性別為女性
因為傳統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已經破產了,無論男女都能獨立生產和生存使得家庭不再是合作的生產單位,變成純粹是為了生育和感情的合作關係。現在的婚姻中男性要負擔彩禮買車買房,結婚成本大部分都是男性承擔,所以離婚對男性是虧本的。而女性現在相親過程中不用出錢就算了,結婚的成本也不用負擔,自然申請離婚沒有壓力。
不敢苟同。離婚對女人的打擊遠大於男性,什麼申請離婚沒壓力,現實生活裡女人往往都是婚姻的奴隸,能不離婚就不離婚。只不過現代女性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反而很多男同胞大男子主義作風還沒轉變。
過去結婚是很神聖的終身大事。現在變了,既沒有硬性約束,更沒有道德約束。建議傳統家庭出身的人找同樣較為保守的家庭結親,男女雙方的婚姻價值觀高度一致,家庭更容易保持穩定。
“冰花男孩”之父申請貧困戶被拒 村支書:不符合標準
據中新網,2018年1月9日,雲南昭通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村一名頭頂風霜上學的孩子照片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照片中的孩子王福滿被網友稱為“冰花男孩”。
2019年12月6日,王剛奎在網上發文稱,“現在我們家還沒有被村裡認定為貧困戶,我們想申請這個貧困戶的名額,還有村裡每個月都會給參加掃路的人發500元錢,我媽和我老婆也想去參加,但我們遲遲申請不到……”
這篇文章引來網友的諸多討論,還有網友表示,“冰花男孩”的爸爸是在利用輿論給自己爭取利益......
王剛奎承認此網文是自己所發,他說自己雖然有一個麵包車,但也只值兩三千塊錢,他現在昭通昭陽區打工,收入頗低,“我在我們轉山包村應該是最窮的一家。”
針對此事,村委會於9日上午專門派人去王家裡核實情況,發現王家在2015年就享受了建房專案4萬元補貼,有約160平米的兩層平房,家中還養著三頭黃牛和三小一大四頭豬,不符合建檔立卡戶標準。
對於王提出將其母親和老婆去村裡參與掃地的要求,耿濤說,這是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用於照顧村裡的殘疾人和五保戶,王母和老婆身體健全,不符合標準。
此前,“雲南一扶貧工作者‘罵’貧困戶”和“雲南昭通一村民拒絕簽字脫貧被通報”的新聞先後成為網路熱議事件。此次,“冰花男孩”父親王剛奎發文再次引發了“扶貧先扶志和扶智”的熱議。有專家表示,在“後脫貧攻堅”時代,應該把扶“志”和扶“智”結合來,樹立脫貧標杆,從“要我脫貧”真正變為“我要脫貧”。
回應
有些媒體又想帶節奏,有手有腳的壯漢,家裡兩輛車,住兩層樓,兒子被拍到頭上帶個冰花就能借機申貧困戶?
幸好這村支書不糊塗,沒有被媒體輿論左右
生育率明明在降, 為何農村卻開始流行“先育後婚”? 2019-11-22 文化縱橫
【導讀】生育行為背後蘊藏了深刻而複雜的社會機理,其受到傳統文化中最深沉的積澱與現實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的疊加影響。這種複雜性體現在,生育行為往往是在倫理道德、利益考量、價值觀念、社會認同等多重因素左右下進行的。在國家主導型社會體系中,生育行為作為最能凸顯人性欲求的本能行為,與國家治理手段之間存在激烈且長期的博弈。這種博弈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也挑戰了社會內在的公平性。本文基於實際調查,對中國農村日益興起的“先育後婚”現象作了深入探究,分析了性別偏好、面子競爭與生育邏輯的內在關聯,認為“先育後婚”的增多,並不利於實現當前人口政策所追求的性別平等和優生優育等目標,值得反思。文章轉自“浙江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供諸君思考。
…..
回應
城市生育率低,農村生育率高,正好調和。不能學西方,白人生育率急劇下降,移民大量湧入,亡國滅種。
我接觸的相關案例,座標廣州。家裡請了一個臨時保姆,50多歲的阿姨,是廣州郊區一個村子的。她說他們村裡現在都是懷孕了才結婚,有的要等查出來懷了男孩才結婚。一是現在不生育的比例在增大,二是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嚴重。
雲南一村民因拒絕脫貧被通報,當地:正在瞭解情況
據雲南新聞網2019-11-18報導,當日,昭通市鎮雄縣羅坎鎮茶蔚村民委員會發佈了《關於薑同勳拒絕簽字脫貧的通報》。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姜同勳年人均純收入為5811.76元,經村委召開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評議會研判預脫貧物件,一致認為姜同勳達到脫貧標準,可以脫貧。但當片幹部通知本人到村委會簽字認可時,薑同勳卻拒絕簽字認可,還說出“我什麼也沒有得到、都是拿給那些關係好的人享受了”之類的話。
實際上,姜同勳戶享受2018年農危改拆除重建指標,補助3萬元(因不配合拆除舊房,還有2萬元未劃撥);2018年政府代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280元;2019年政府代繳醫療保險,養老保險280元;享受A類低保一個,每月304元。
這則通報發出後,迅速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熱議。不少人都認為,扶貧先扶志,這種等靠要的思想應該引起重視。
作為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昭通這幾年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面比較受關注,多個經濟發達城市和央企在對昭通對口幫扶。2015年,昭通就有508個貧困村出列,今年還將實現7個縣區脫貧摘帽、624個貧困村出列。10月20日,還有相關縣區組織了脫貧摘帽衝刺誓師大會。
回應
有個網友說得好,“除非殘疾人、年邁無勞力、久病臥床不起、孤兒”,過了期限後就不要給補助了,會越補越懶;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人不懂感恩,哪天不給錢了,還會恨上國家。
我作為幫扶連絡人,對這個方面我是很有瞭解的。借用我們這裡村第一書記的話,做上去給領導看的資料是99%,貧困戶得到的時候是20%。比如以前說的有電視看,是指每個貧困戶都能收看到電視臺,後來縮減為方圓50米內有點事就算,什麼有乾淨的水喝,叫人裝完一套水管設備,可是管道裡一滴水沒有,就是為了拍相片,填寫的收入也是憑空想像的。產業獎補,臨時去隔壁家借頭牛拍拍照也能獲得補助。一級應付一級,現在全縣為了應付上級的四合一檢查,全縣事業單位不得休息,加班加點作假。
來,同志,你說說是哪個地方,我以前就是精准扶貧工作成效協力廠商評估的,你把地方說給我聽聽,我們搞評估的最喜歡這樣有問題的地方,不但有獎勵還會有嘉獎。
施捨幾枚硬幣罰100歐元?法男子因施捨乞丐被罰 2019-11-22 中國新聞網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前,法國圖盧茲一名男子,因為在火車站前給乞丐施捨了幾十歐分硬幣,被員警罰款100歐元。
報導稱,當時,這名被罰款的男子從自動售票機找回一些零錢,一名帶著孩子的乞丐婦女找他討要施捨。儘管鐵路員警警告禁止乞討,這位名叫傑瑞米的遊客,還是向乞丐施捨了70歐分。最後,一名執法人員向傑瑞米開具了100歐元的罰款單。
傑瑞米說,他將對罰款提出申訴,無論如何都不會支付,因為施捨70歐分而受到的100歐元罰款。
法國國家鐵路公司表示,這次事件是執法部門的“不靈活行為”。鐵路公司將與乘客聯繫,並取消對他的罰款。
回應
不會處理、解決問題的人,去處罰解決問題的人,這世界…………
很中國
很符合西方的邏輯!
絕處何以逢生? 土味直播裡的中國底層青年 2019-11-09 觀察者網
【導讀】 “小鎮青年”是社會消費下沉趨勢中,被產業樣態、生活場景與個人心態等共同塑造出的新興階層。他們呈現出休閒、勤奮、叛逆、愛美、仗義等不同的性格特徵。對於休閒者而言,他們通過平淡的生活來獲得意義的救贖;對於勤奮者而言,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獲得價值的實現;對於叛逆者而言,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進行反復掙扎;對於愛美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外形的“城市化”來緩解自我的認同危機;對於仗義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劇情想像來建構理想的社會秩序。
消費下沉趨勢中的“小鎮青年”
近幾年,“小鎮青年”一詞成為社會熱點。首先是在電影市場上,票房冠軍《戰狼2》和《前任3:再見前任》讓人們看到了小鎮青年這一新興消費力量的巨大貢獻。隨後人們發現小鎮青年也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市場—他們用“閱讀”打造了趣頭條,用“消費”供養了拼多多,用“觀看”帶火了快手和抖音,可以說,小鎮青年是作為新崛起的市場消費力量被關注、被重視的。
......
扶貧遇上懶漢:我房子不好丟的是你們村幹部的臉,幹部們還能怎麼辦? 2019-11-09觀察者網
......
回應
扶貧的目標設定在100%是不現實的,這樣讓基層幹部壓力太大,可以考慮將目標設定在98-99%,實在扶不起的懶漢可以剝奪其孩子的撫養權,由政府機構照顧,不要將懶漢心態傳遞到下一代。而且扶貧不能光靠幹部,要組織村子群眾來幫和推。當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改造懶漢時就是依靠底層組織力量説明並監督,而不是光靠幹部去扶。
剛解放的時候:建立合作社、生產小組,互相監督、批判。現在這些沒了,想要靠單槍匹馬的定點幫扶拉動這些思想懶漢比登天還難。
https://www.guancha.cn/liuchengliang/2019_11_08_524441.shtml
旺報社評》政治集權、經濟分權的試探 2019/09/25
大陸人大常委會決定,自2020年起改變農村土地僅能由國家徵收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資源整體規畫的前提下,作為工商業經營之用的農村建設用地,將可以由農村集體透過出售或出租等方式,轉讓給單位或個人使用。修訂案也大幅改善過往地方政府強制徵收土地的弊病,明確界定土地徵收的公共利益用途,也加入更多限制條件與補償規定,讓地方政府不能隨便亂徵收農村土地,也讓農民擁有更多的參與、監督及話語等權利。
北京這次土地改革獲得正面的肯定。一方面,對人口比重高達4成的大陸農民來說,這是對早先土地管理過度傾向城鎮發展的矯正,也是遲來的公平正義展現。另一方面,對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北京當局而言,此舉將可全面解放長期被凍結的農村土地財富,為陷入成長停滯困境的大陸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資金動能活水。除有利市場化的加速進行外,也將有助大陸挺過這一波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危機。
這些看法,都沒有錯,但似乎流於表面。嚴格說來,這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有兩個深層意涵,一是加速推動大陸城鎮化進程,另一是打破中央權力愈來愈加集中的迷思。
首先,在加速推動城鎮化進程方面,農村土地交易的市場化,代表農民不需在苦守著代代相傳的土地,而可以透過土地的買賣移轉,離開鄉村進入城市,從而擺脫農民身分,除可加快城鎮化的步調外,也可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換句話說,土地改革不只是要創造「土地紅利」,更是希望透過這個過程提供農民誘因,加快農業人口轉移為城鎮居民,進而達成2035年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5%的目標。
其次,這次土地改革,無疑是北京政府再一次大規模的放權讓利行動。目的是把過去國家壟斷的農村土地買賣權利,重新歸還給農民。這就不免令人聯想到,1979年大陸經濟改革的濫觴,即是源自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個讓大陸得以實現市場經濟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這個改革,不僅改變當時農村貧瘠的樣貌,也為大陸經濟帶來40多年的榮景。箇中關鍵,無非就是中央政府願意放手,把權利下放給人民。
袁隆平公佈新夢想:超級稻攻關畝產1200公斤世界紀錄 2019-09-19 新浪科技
“現在我們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攻關。”本月,剛剛度過90歲生日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百畝示範田的超級稻來勢很好,其中兩個點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大關。這其中一個點,就在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德州鎮瀘塘村的超高產攻關示範點。
2018年3月,“超優千號”超級稻第一次在百畝示範田上播種。“去年,我們在小面積上實現了畝產1200公斤,但真正衡量成敗的是能否百畝片實現畝產1200公斤。”他說。
袁隆平團隊又出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站設立 2019-09-19 央視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東北地區試種選育逐步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昨天(18日)上午在黑龍江省鐵力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設立國內首個“海水稻”寒地育種工作站。
截至目前,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五大類鹽鹼地區建立了8個“海水稻”試驗種植基地,2019年種植各類品種的“海水稻”約20000畝。黑龍江省大慶地區種植的“海水稻”2018年測產,畝產可達500斤以上。
退一萬步說,就算視頻裡那不是中國目前真實的農村,但李子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活在農村,農村生活該什麼樣還不比你我這些城市精緻人更有話語權?人家努力靠自己組建起了團隊,賺得起高檔裝修的錢,把自己生活過起來了,重新定義了一種新的農村生活方式。
更諷刺的是,天天想著與國際接軌的城市人,怎麼也沒想到,人家李子柒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活躍於當今國際互聯網的中國第一代表。前段時間,我中午去YouTube總部吃飯,他們餐廳每天都會精選一些全球最火YouTube up主的視頻輪播,當天放的是李子柒。李子柒現在YouTube資料標準的國際一線視頻博主,數個視頻都在30 million播放量以上,這是很多知名華人明星的MV也很難達到的資料。我國為數不多的、實打實的文化輸出。
李子柒在油管有623萬訂閱,兩年時間發佈了92個視頻,視頻播放量最高的3400萬次,有22個視頻上了1000萬播放量。
在下面的評論裡你都很難翻到中文,評論區被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瘋狂的示愛所佔領,李子柒在他們心中就是仙女,仿佛天使一般,有愛上她的,有被她激勵的,有被中國文化感染的,有因此要學習中文的,你可以從各個方面深刻感受到這些外國人有多麼的喜愛她。
有外國網友說,“她讓我有了改變生活的衝勁,讓我變成最好的自己。”
有人甚至說,這是油管裡正面評論最多的頻道。
從這一點來說,不論是在文化傳播還是在正能量傳播上,李子柒都做得很不錯。
目前,這場爭論還在持續中,不過據觀察,支持李子柒的人還是占多數的。
說點個人看法吧。
回應
對我來說李子柒有沒有團隊、是不是擺拍其實都無足輕重。我喜歡的是她整個視頻裡流露出來的那種接地氣卻又很詩意的感覺,而且所有的事情她的確都做了: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飯,醃鹹鴨蛋,春耕秋收……
我們從小就學習田園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誰能說自己從來沒有嚮往過想像中愜意、閒適、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呢? 我覺得,她的視頻中傳達中華傳統文化中詩意田園的這個部分,簡直太成功了。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也幫忙幹過農活,但是完全比不了李子柒幹活那個麻利勁,人家確實很能幹,尤其那個做沙發的視頻,看完我真心瑞思拜,多看幾個視頻,你會發現她真的什麼都會,就沖這點我就黑不起來
為什麼很多人不爽李子柒的“農村古風”? 2019-09-12 觀察者網
李子柒的作品題材來源於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到後期,她的視頻古風意味慢慢減弱。唯一不變的是,她總是試圖身體力行去詮釋一樣東西從何而來。她曾溯源到西漢,用麻皮和樹皮手工造紙。做洗漱台時,她還想過切割鵝卵石、挖坑做面盆。提到她,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沒有李子柒不會做的。”
不過,圍繞著她的除了讚譽,還有許多爭議。
最近,因為一些“大V”的質疑,李子柒又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裡,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有人抨擊她是“擺拍”,將田園生活描繪得過於精緻美好,誤導大眾。
還有人認為她都是團隊在運作,她不過是又一個“立人設再行銷變現”的網紅罷了。
其實在她火了之後,她自己就承認過現在有團隊運作。想想也是,要種糧食、做美食、製作家用,還要開淘寶、拍視頻,各平臺運作,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大多數觀眾其實都是默認並支持她有團隊這件事的,這其實算不上一個“黑點”。
重點在於“是否擺拍”以及“美化甚至過分虛假化了農村生活”,這是李子柒應該被指責的地方嗎?
其實也不必那麼嚴苛。
支持她的人認為,李子柒是以“視頻博主”的身份紅起來的,她在自己的視頻裡的確為大家展現了很美好的田園生活,多數人只是為了“看一個感覺”。
再者,她做農活時動作都非常標準,並不會“誤導”不諳農事的城裡人。
農村生活的確不如她描繪的那樣美好,但誰規定農村婦女就不能“擺拍”?
將美好有趣的一面挑出來給觀眾看,有什麼不對呢?
關於李子柒再說最後一條。那些罵李子柒把農村生活拍得做作的,建議去看下美國那些90年代的Midwest bakery shows. 那裡面把中西部大農村的田園生活拍得要多lofty有多lofty,怎麼不去罵做作?
農村“外嫁女”有無分田資格?江西女子未獲分地起訴村委會 2019-08-18 澎湃新聞
曾麗頻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株潭鎮後槎村村民,2015年與另一村村民結婚,婚後戶籍一直未遷出。在2018年的新一輪耕地調整中,當地村委會小組以“不符合傳統分地傳統、習俗”為由,未分配給曾麗頻耕地。
“不只是她一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全組都是這樣的規定,嫁出去的女兒要把田地讓出來,我們娶進來的可以分地。” 株潭鎮後槎村村民委員會曾家組村民小組組長韓菊生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全組共三十多戶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該份協議上簽字。
株潭鎮人民政府指出,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相關規定,良田分配問題,鎮人民政府只能進行協商調解,此為村民自治範圍,,無強制命令後槎村曾家組更改決定的權力。
多次信訪未果,曾麗頻決定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起訴村委,法院:不屬行政案件,屬民事爭議,駁回起訴。
“外嫁女”有無分地資格? 專家說理:學界意見不一
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昌松認為,以前的土地承包法只是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全家遷入縣級小城市也不得收回調整。2018年該法修訂時,這一規定也刪除了。哪怕舉家遷入城市也不能收回土地,30年承包期的效力絕對強,除非承包戶自願交回。“她雖然外嫁,但戶口還在村裡,當然有資格分配土地了。”
回應
民法裡有公序良俗原則,不得違反。土地是用來種的,不是用於當財產分的。別忘了,土地集體所有,而且女方外嫁,讓地荒著?
戶口沒遷出就有資格,農田是按戶為單位,依每戶人頭數分的。
怎麼啦?農村人搬到城市裡去住,戶口只要遷過去,農轉非之後就沒有土地了,這不是很正常嗎?中國農村的土地不是國有的,而是集體所有的,你不屬於這個集體了,你就沒有土地了,這很正常的。澎湃新聞又出來搞事情了。
印媒:水資源比中國多近4倍 但印度應向中國學用水
印度金融商業網站2019-05-28印度應向中國學習用水 印度曾頻頻報導稱中國為了水資源恐會用幹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要理解這種狀況,不妨看看圖表(如圖)。儘管中國幅員遼闊,但水資源缺乏。印度的水資源要比中國多近4倍。事實上,印度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正因缺水,中國被迫做出印度懶得做的一些事。中國可能曾覬覦跨界河流。但2010年中國成功降低太陽能板的成本,圍繞水資源與印度的危機似乎已緩解。
過去20年來,中國展開種種改革,確保了在農業不降低生產率的前提下使用更少的水。這是印度應學習的經驗。印度水資源豐富,從沒有教農民如何節制用水。且在印度,河流湖泊被污染後,管理者和企業都不會受到懲罰。
印度總是說土地分散影響農業。可看看中國,土地分散比印度更嚴重。但看看農業生產率,雖然中國的水資源比印度少得多,但從農業產值來看,中國打敗了印度。中國的農業產值至少比印度大6倍。中國在這方面創造了奇跡。
首先,中國教育農民如何少用水多種植。這意味著要安裝相關系統,測量用水量,然後對過度抽水加以處罰。其次,中國擬定了一份高耗水(工業)生產清單,然後制定措施減少此類產品的國內生產。第三,中國對用過的水進行回收利用,如今是世界上在這個領域做得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此外,中國還制定了防止“因水而戰”的政策。如此一來,印度就不用擔心與中國因為水發生紛爭了。而印度國內的水戰卻是個大問題。印度在這方面反應太慢。最後,中國會嚴懲污染水的企業,甚至對過度用水也不放過。中國有許多值得印度學習的地方。而在用水經驗上,印度尤其需要向中國取經。(作者RN•巴斯卡爾,喬恒譯)
目前,中國仍有2.6億農戶,其中2.3億戶是承包農戶。小農戶占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占農業人員90%,其經營的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70%。小規模的家庭經營是必須長期面對的一個基本現實。
美國的農業集中程度遠高於中國。2010年美國的農場約有220萬個,佔用350多萬的農業勞動力,以及一部分兒童老人做輔助。每個農場主平均經營400英畝的土地,約等於2400畝,卻只需要1.6個勞動力。
小農太多,必然導致單台農機的耕作面積小。2013年,中國單台拖拉機負擔的耕地面積(5.94公頃/台)幾乎是全世界最低。
這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中國的拖拉機尤其是大型拖拉機利用率不夠高,二是中國依然以小型拖拉機為主。
為了改變土地細碎化的現狀,不少省份開始了嘗試。比如湖北省沙洋縣在土地確權登記時,推行了“按戶連片耕種”模式,以水源、農民住房、農戶最大田塊、農戶最集中田塊、適合發展的產業、涉農專案實施等為參照物引導,通過“流轉經營權實現連片耕種”“重新分地、面積不變”“農戶間協商、交換承包地”等方式,完成連片耕種85.3萬畝,占全縣耕地的89.6%,農業生產成本約降低20%~30%,機械化程度大幅提高。
在全國消滅小農,勢在必行。
回應
其實,中國農業無法做到全工業化,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溫鐵軍講過,其他沒有人關注:就是中國有14億的人口。其中目前至少有50%在農村。如果把這些土地全部集約化,那麼這些農民在農村如果沒有工作機會,如果城市無法提供這麼多的工作,最終會變成城市的貧民窟,就像印度,巴西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所以,溫鐵軍給出的建議是發展生態農業和多樣型農業。而不是大農場農業。
中國的土地集約化應該叫土地使用權集約化,並不改變土地的所有權。這個和國外的失地農民進城找不到工作而聚集形成的貧民窟有本質區別,同時中國農民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權轉包出去,依然能從土地獲利。由於未能集中土地使用,導致土地的條塊化,並且已經嚴重的阻礙了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展。至於丘陵地帶,這不是農業現代化的禁區,丘陵地帶更需要功率強勁的農機,但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不需要也採購不起大功率的農機。
然而,我們和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美國2010年左右有約110萬公頃耕地種水稻,需要的農民僅6000人左右,平均每人照顧180公頃,產量依然超過每公頃8噸。
“摘棉專列”保持到今天,原因和發展趨勢也和水稻插秧差不多。
2008年70萬人進新疆摘棉花,去年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的83.8%,同比增加9.8個百分點,進疆摘棉花的人數卻降到不足10萬。如今,新疆棉花機采率達到35%,北疆地區和新疆兵團機采率超過80%,南疆機械化率也接近二成。過去的摘棉工開始在新疆找另一份工作——采辣椒。
機械化發展空間依然很大。中國的辣椒還需要手工摘取,而美國連摘草莓都開始機械化作業了。
對於全程機械化率的發展,國務院也有規劃:
到2020年,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基本建立。
到2025年,薄弱環節機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馬鈴薯種植、收穫機械化率均達到45%,棉花收穫機械化率達到60%,花生種植、收穫機械化率分別達到65%和55%,油菜種植、收穫機械化率分別達到50%和65%,甘蔗收穫機械化率達到30%,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左右。
3.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什麼?
和“全程機械化”對應,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指標——“全面機械化”,這意味著機械化不僅僅要包括糧食作物,還要覆蓋經濟作物;不僅僅覆蓋種植業,還要改造牧漁業;不僅僅覆蓋平原地區,還要佔領丘陵山區;不能限於農業生產,還要延伸到農民生活領域。這個“全面機械化”指標,就是我們和美國差距最大的地方,中國2800個縣區,去年只300多個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地形複雜和土地細碎化是機械化的兩個大敵。
從地形上看,中國丘陵比美國多,最大河流的流域面積占國土比例低,所以農業機械化開展難度大,需要更小、更智慧化的農機。
農業機械化水準是美國6倍 為什麼還有“插秧專列”?2019-05-24
日前,《科技日報》的一句話吸引了馬前卒工作室的注意: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曾專門對比過中美兩國農機效率,目前我國每畝地的平均農機動力是美國的6倍。”
一直都說美國農業機械化水準高,現在中國農機規模已經秒殺美國了嗎?如果不是院士出面,我還真不敢相信這樣的數字。
之所以對“六倍”表示懷疑,因為不久前還有這樣兩則新聞:
黑龍江插秧專列連續20年開出
多省“采棉專列”赴新疆
問題出在哪裡?
1.真的有六倍
2016年我國田間作業畝均動力0.41kW,美國畝均動力0.06~0.07kW,我國是美國的5.8~6.8倍;發達國家農機動力機械與作業機具之比為1:(3~6),而我國平均只有1:1.6,說明我國的農機作業效率和綜合利用率不高。
2.不平衡
2018年水稻機插(播)率超過48%,玉米、馬鈴薯機收率分別接近70%、30%,同比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油菜收穫、花生種植及收穫機械化率均超過40%,同比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可見在機械化率明顯上升的同時,還有大量工序的機械化率低於50%,即人力要承擔大多數工作。這就是“全程機械化”水準不足。
傳統上的農業機械化概念,就是田間地頭的機械多,比如拖拉機耕地、聯合收割機取代鐮刀。
但真正決定人力消耗的指標是“全程機械化”,即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機械化流水線比率,很多不出名的機械,如育種機、種子加工處理機、乾燥機都會影響這一指標。
去年中國綜合農業機械化水準67%,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顯然經濟作物的機械化水準較低。
具體到各個環節, 201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3.82%,其中機耕率較高為80.43%,但機播率和機收率都較低,分別為52.08%和53.40%
具體以水稻為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80%,機耕水準近100%,但機種水準達只有48%,機收水準接近90%。
黑龍江省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高達96.8%,是國內最高的省份,但水稻秧苗補種、擺盤等環節仍舊需要大量人力。
每年5月初,黑龍江都有大量民工從家鄉來到糧食主產區,集中幹一個月的插秧工作,綏化赴三江平原地區的最多。這就是為什麼黑龍江水稻產區需要“插秧專列”。
當然,這一短板也在被彌補。
目前黑龍江的水稻機械化插秧率達到96%,遠高於48%的全國水準,插秧客主要負責補苗、操作機械。過去平均1公頃需要5人插秧,而使用插秧機,30頃地僅需要10個人,所以插秧專列的規模也在不斷下降。
(三)本地升學入園難、費用高問題仍需關注
進城農民工家長對隨遷兒童教育的評價中,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75.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對所在學校師資的評價中,認為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占78.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50.8%的農民工家長反映在城市上學面臨一些問題,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本地升學(入園)難、費用高依然是進城農民工家長反映最多的兩個問題。對於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家長持此觀點的分別是26.7%和27.2%;對於3-5歲隨遷兒童,持此觀點的分別是38.7%和51.4%。
六、進城農民工社會融合情況
(一)進城農民工城鎮歸屬感較為穩定
在進城農民工中,38%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鎮的“本地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已定居農民工中該比例為79.2%,對所居住城鎮高度認同。城市規模越大,農民工的歸屬感越低。在500萬人以上大城市中,該比例僅為16.8 %,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從對所在城鎮的適應情況看,19.6%表示自己非常適應,61.5%表示比較適應。其中,已定居農民工中,該比例分別是34.8%和57.8%。
(二)進城農民工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在進城農民工中,26.5%參加過所在社區組織的活動,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3.5%經常參加,23.0%表示偶爾參加。15.3%參加過人大代表選舉,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加入工會組織的進城農民工占已就業進城農民工的比重為9.8%。在已加入工會的農民工中,經常參加工會活動的占26.0%,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偶爾參加的占56.3%,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
(二)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例提高
在進城農民工戶中,購買住房的占19%,與上年持平。其中,購買商品房的占17.4%,與上年持平。租房居住的占61.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單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占12.9%,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在進城農民工戶中,2.9%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1.3%租賃公租房,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1.6%自購保障性住房,與上年持平。
(三)居住設施不斷改善
在進城農民工戶住房中,有洗澡設施的占82.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使用淨化處理自來水的占87.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獨用廁所的占71.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能上網的占92.1%,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擁有電冰箱、洗衣機、汽車(包括經營用車)的比重分別為63.7%、63.0%和24.8%,分別比上年提高3.6、4.6和3.5個百分點。
五、進城農民工隨遷兒童教育情況
(一)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提高
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含學前班)83.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26%在公辦幼稚園,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35.2%在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城市來看,入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的比例相差不大。500萬人以上城市中3-5歲隨遷兒童有63.3%入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50萬人以下城市中的比例為61.8%。
(二)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例提高
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校率98.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從就讀的學校類型看,小學階段隨遷兒童82.2%在公辦學校就讀,與上年持平;11.6%在有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初中階段隨遷兒童84.1%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10%在有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月均收入穩定增長
農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長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提高1.9、1.1和0.1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收入增速與上年持平;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4和0.8個百分點。
(三)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農民工
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4107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長7.9%;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3340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長5.3%。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務工農民工多767元,增速比本地務工農民工高2.6個百分點。
(四)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加快
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955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長7.6%,增速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237元,增長7.1%,增速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522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增長5.1%,增速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298元,比上年增加44元,增長1.4%,增速比上年回落4.8個百分點。
四、進城農民工居住狀況
(一)人均居住面積繼續提高
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戶人均居住面積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農民工戶占4.4%,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城市來看,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均有提高。其中,500萬人以上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積1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50萬人以下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積2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其中,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占68.1%,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有配偶的占90.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二)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逐年提高
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2歲,比上年提高0.5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52.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從農民工的就業地看,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4.9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占比重為35.0%,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33.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5.2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占比重為69.9%,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11.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三)新生代農民工中超半數為“80後”
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1.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老一代農民工占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8.5%。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後”占50.4%;“90後”占43.2%;“00後”占6.4%。
(四)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占比繼續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2%,小學文化程度占1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8%,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專及以上占10.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在外出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本地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就業狀況
(一)在第三產業就業的農民工比重過半
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一是從事傳統服務業的農民工繼續增加。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2.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二是脫貧攻堅開發了大量公益崗位,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中就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9.1%,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其中,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7.9%,比上年下降2.0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8.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新生代人數超老一代,收入上升 2019-04-29 國家統計局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增速回落明顯
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農民工增量比上年減少297萬人。在農民工總量中,在鄉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0.9%;到鄉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增長0.5%。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在外出農民工中,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7594萬人,比上年減少81萬人,下降1.1%;在省內就業的農民工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省內就業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56%,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二)西部地區輸出農民工人數增加最多,東部地區輸出農民工略有減少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輸出農民工10410萬人,比上年減少20萬人,下降0.2%,占農民工總量的36.1%;中部地區輸出農民工9538萬人,比上年增加88萬人,增長0.9%,占農民工總量的33.1%;西部地區輸出農民工7918萬人,比上年增加104萬人,增長1.3%,占農民工總量的27.5%;東北地區輸出農民工970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增長1.3%,占農民工總量的3.4%。
(三)在東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減少,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繼續增加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808萬人,比上年減少185萬人,下降1.2%,占農民工總量的54.8%。其中,在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218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下降1.2%;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452萬人,比上年增加65萬人,增長1.2%;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4536萬人,比上年減少186萬人,下降3.9%。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051萬人,比上年增加139萬人,增長2.4%,占農民工總量的21.0%。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993萬人,比上年增加239萬人,增長4.2%,占農民工總量的20.8%。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905萬人,比上年減少9萬人,下降1.0%,占農民工總量的3.1%。
二、農民工基本特徵
(一)女性和有配偶的農民工占比均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占65.2%,女性占34.8%。女性占比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女性占30.8%,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中女性占38.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占17.2%,有配偶的占79.7%,喪偶或離婚的占3.1%;有配偶的占比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社科院:東部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達13.5%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04-28發佈了《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8~2019)》。
綠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村宅基地閒置問題日益普遍。2018年,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平均為10.7%。按四大區域分析,東部農村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西部次之,東北第三,中部最低。
綠皮書指出,按村莊區位條件看,村莊離城市距離越遠,宅基地閒置程度越高;按地形來看,平原農區村莊宅基地閒置程度最高,丘陵地區最低;從貧困角度看,村莊宅基地閒置程度隨村莊貧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
綠皮書分析稱,農村宅基地閒置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和城鎮有其他住房。分區域看,城鎮有其他住房是東部、中部和東北部宅基地閒置的最主要成因。隨著村莊離中心城市距離加大,家庭成員長期外出務工原因對宅基地閒置程度的影響增加,而城鎮有其他住房原因的影響減弱。
為盤活和重新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各地開展了農村宅基地整治,而主要做法、安置補償方式、推廣條件等方面有所差異。針對農村宅基地整治中存在的問題,綠皮書建議,分區分類推進宅基地整治、適度放活宅基地流轉範圍、提升農戶參與度、完善補償標準、多管道籌集資金、提升退出宅基地複墾率等。
回應
農民可以進城買房,而居民就不可以去農村買房。這很不合理。農民有田有宅居地,居民什麼都沒有。以前曾經有段時期,做居民的可以由政府安排一個工作,因為這事,成了農民受苦受難的資本,當居民的被罵到現在。可當居民的早就沒有了工作的機會了,他們一無所有。世態早已改變,可農民們還是以為他們是吃虧的,受苦受難的!這世道太不公平了
麻煩你把前幾十年工農剪刀差吐出來再說這話。看農村這幾年國家補助多了各種怪話出來了。也不想想當初怎麼不留在農村?現在有點好處了就開始不公平了
從奢食變平民小吃 美企「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 2019-04-23 聯合報
魚子醬向來是富貴階層享用的昂貴美食,可是中國大陸生產的價格低廉魚子醬大量銷往美國,使其身價和地位大跌,變成平民小吃。
自2012年以來,美國魚子醬批發價暴跌一半以上,每噸進口價從85萬美元(約台幣2645萬元)降到35萬美元。
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價格愈來愈低廉,魚子醬愈來愈普及,成為炸馬鈴薯餅和墨西哥捲餅等各種食品的配料。連職業男籃(NBA)各球隊都分別推出魚子醬系列,希望使其成為像熱狗和玉米片一樣的看球零食。
一個世代前,美國人還把歐洲食品視為地位象徵,高級食品都是進口貨,從鵝肝醬、松露、香檳酒到海尼根冰啤酒(Heineken)。
裡海魚子醬最風光時期,全部由沿岸的蘇聯和伊朗控制。蘇聯瓦解後,業者竭澤而漁,最著名的貝魯加鱘魚瀕臨絕種,2005年美國禁止其產品進口。
美國一直企圖養殖生產魚子醬,可是成果有限,中國大陸卻大有斬獲,成為這一行的霸主。2017年中國出口超過130公噸魚子醬,美國的產量卻不到16公噸。
美國業者抱怨聯邦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水產養殖管制法規太苛刻,從水質標準到限制使用生長激素和殺蟲劑,影響他們的競爭力。
許多美國國內業者原來希望川普政府去年決定對中國海鮮課徵10%關稅,對他們有幫助,結果希望落空。
加州Regiis Ova魚子醬公司總裁畢夏普(Shaoching Bishop)說:「我花了八年推廣美國魚子醬,現在卻像美國每一個分銷商一樣,買中國魚子醬。……每一個人都很氣中國魚子醬那麼便宜。他們並未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東西就是那麼便宜,他們人力很便宜。」
她說:「每一家米其林星級餐館過去五年都用中國魚子醬。那些魚子醬品質很好,很穩定。」
回應
都説到了中國手上,高大上稀缺品會變白菜價爛大街
以後就會看到台灣學者說:魚子醬統戰之類的了
文章的意思,應該是從超高貴變成普通貴...
美媒:美國人愛上中國魚子醬 2019-04-24 環球時報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被中國轉變為廉價小吃後,魚子醬正陷入喪失其奢侈品身份的風險。
回應
看這文章,就知道為什麼美國的貿易保護的不合理和非法了。美國業內明明知道中國沒有低於成本在銷售商品,並且中國產品的穩定性占那麼大優勢。仍要求進行徵稅。原來還把中國劃進非市場經濟體來進行排擠,還想用技術手段來阻撓。現在連最後一片遮羞布都不要了。
公益組織想為“安全帽視頻”當事人介紹工作遭婉拒:不敢相信任何人
據澎湃新聞2019-04-23報導,竇師傅22日再次上了熱搜——因為他當前的窘境。他是“脆皮安全帽”事件的主人公。身處輿論風暴之中,他對澎湃新聞說,近期找不到工作,已無法正常生活。
22日晚,竇師傅在他一直活躍的某視頻平臺上進行直播,這也是安全帽事件發酵後他第一次上線直播。直播中,他像以前一樣,展示唱歌等才藝。不少網友刷禮物打賞,他逐一感謝。竇師傅表示,進行網路直播,這是他目前唯一可以維持生活的辦法。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來看直播,他開通了個人微博,並開通了打賞功能。
截至4月23日11時,他的個人微博粉絲已突破千人。一天多的時間,竇師傅通過視頻平臺直播和微博收入超千元。“我昨天(4月22日)晚上直播收到打賞有八、九百元,以前每次也就五、六十塊錢。”竇師傅表示,有好心人士主動加他微信,發紅包對他表示支持。
回應
可能是我多想了,真的就其一系列操作來看,此人很善經營(戲很多),當然還是很感謝他將一線工人的安全隱患,推向公眾視野……
怎麼還有人搞不清問題在哪?工地不發安全帽 ,這是施工方和勞動者的矛盾,你要罵就罵工地啊。
結果呢?這傢伙是怎麼幹的?說什麼“領導的帽子”之類的P話。 矛盾就變成了公民和領導之間的矛盾。這就好像你同桌欠你橡皮不還,結果你說他強X你。故意把事調大,節奏帶騙,活該被罵。
這個人就是個騙子裝可憐,,怎麼會找不到工作呢,只是想借機炒作,裝可憐,想不勞而獲,真正需要關心的不是他,而是千千萬正在工地上幹活的農民工,不是他個人,當初他拍視頻初衷肯定不是為了多數農民工的安全,而是想博眼球,多賣弄幾下,
從“風散紙錢灰”到掃碼寄哀思 外媒這樣看中國清明祭掃方式變遷
新加坡《海峽時報》2019-04-04刊文稱,在中國,掃墓方式正在變得更加環保。文章援引中國媒體的報導稱,位於中國江蘇南京的公墓“雨花臺功德園”日前向逝者家屬推出“天堂銀行”(轉冥寶小程式)新產品。使用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輸入逝者姓名、轉帳虛擬金和寄語等資訊。
受傳統習俗影響,每年清明節,中國人在燒紙掃墓上都花費不菲,而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過,中國的許多城市都在鼓勵更加環保的掃墓方式,而且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早在兩年前,“雨花臺功德園”就對掃墓方式進行了創新,推出了一項線上直播的“代客掃墓”服務。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還對此進行了報導。
除了利用網路寄託哀思,鮮花祭掃在中國也日益受到追捧。新加坡AisaOne網站援引中國媒體的報導稱,同樣是在江蘇省,白菊花在許多花店中銷售一空。 一些墓地還提供免費鮮花來代替燒紙。
《聯合早報》認為,“網上掃墓”之所以逐漸流行起來,是由於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忙碌,加上許多人都在外地生活工作,很難抽出時間回鄉掃墓。而“網上掃墓”平臺讓用戶突破時空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與祭掃。BBC則認為,這些新的祭掃方法的不斷湧現離不開中國官方的鼓勵,是中國為減少空氣污染而採取的舉措之一。
無論是用 “天堂銀行”虛擬轉帳,還是“網上掃墓”,抑或是僅用一束鮮花寄哀思,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緬懷的心意。美國華文報紙《世界日報》4月2日報導稱,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球華人掃墓祭祖的日子。在美國許多大型墓園,都會有華人掃墓的身影,他們掃墓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人會用清水擦拭墓碑,有的人會在墓前擺上逝者生前喜歡的水果食品,還有的人會用鮮花裝飾墓碑。儘管方式不同,但表達的心意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追憶先人,抒發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福州回應豪華活人墓:迅速清理 十日內平墳恢復植被
2019-03-29日,新華社對福州沿海部分地區毀林建造豪華活人墓問題進行監督報導。福州市委市政府立即部署開展整治行動,要求對文中提到的活人墓,所在地區要迅速清理,十日內平墳恢復植被。
回應
不作為,放任多久了呢?
評論好搞笑,在河南平墳的時候,都在攻擊政府不講理,現在又攻擊不作為
民工住進南京明代公主墓直接睡石棺上,街道辦:已勸離
2019-03-27,江蘇南京雨花區一石刻園內的明代墓葬中住進民工的消息引發熱議。記者從當地街道辦事處瞭解到,目前已勸離民工,並安排專人長期值守,對於有需求的民工可提供幫助求職和救助。
回應
民工雖有生活上的艱難,但要懂:古代墓葬絕對是歷史文物,任何人都需保護它
生活能過好一點,誰又願意在墓裡呢。沒飯吃,何不食肉糜?
何不食肉糜的是你!沒飯吃?中國的農民工有家有房有地的,外出只不過打工而已;看報導,他們半年沒活了,既不換地方,又不回家,這是農民工?(不過從你們這些聖母白蓮花的評論角度看,也沒把它們當成農民工)
相關新聞
柬埔寨金邊墓園貧民窟活人比死者多
菲律賓逆境生機 5萬人夾縫生存以墓為居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和墓地住在一起? 2017-10-17 中華網
其實與墓地同居,一開始並不是他們主動選擇的。
在江戶時代,日本為了阻止基督教在日本的大肆傳播,挑戰佛教的地位,設立了寺院與信徒的關係維繫制度。那時在一座村莊裡,很多時候只有寺廟主持會識文斷字,掌管著村民的一切。村裡只要有人去世,必須也只能埋在寺院內。因此日本寺院及周圍,開始有了很多墳頭的雛形。
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場空前的災難席捲了東京和橫濱,地震和火災損毀了大量建築。震后土地重新規劃,東京都政府和寺廟達成協議,重新分配了擁有巨大土地的寺廟,順帶也影響到了墓地的遷徙,寺廟可以在城區保留小塊墓地。自此之後,寺廟裡的墓地被分割成了一個個小塊,慢慢形成了城區里隨處可見的墓地群。
從世界的範圍來看,捕撈水產品在全球水產品中主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水產養殖發展迅猛,目前全球的水產品增長几乎來自水產養殖,其中最主要的貢獻來自中國。中國的水產養殖對世界的貢獻是巨大的,但總有一股聲音反對水產養殖,他們認為水產養殖會威脅食品安全,會威脅環境安全,會威脅野生魚類資源。有國外學者認為要恢復原來的粗養、生態水產養殖模式。麥康森院士認為這些觀點都過於極端,缺乏全球視野和長遠的考慮。因為全球的人口仍在繼續增長,而且隨著人文生活的增加,對食品結構的需求也在改變。麥康森院士認為,全世界對水產品需求增長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如果不進行水產養殖,而是原來的低產、粗放式的生態養殖,無法滿足全球的水產品需求。
我們養魚能替代對魚的捕撈嗎?麥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尤其在中國,已經實現了這個答案。中國的水產養殖歷史比較長,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但真正取代捕撈是解放之後的事情。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水產養殖迅速發展,1988年中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和捕撈產量各占水產品總量的50%,到1994年水產養殖產量占比超過60%,2009年占比已經超過70%。FAO 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捕撈量排名倒數第二,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任何指責中國過度捕撈、破壞了世界漁業資源的結論都是不公平的,中國還沒捕撈到它應得的份額。
船員老齡化,是因為年輕人不肯接班。工業社會足夠發達後,年輕人有了更多職業選擇,不願忍受枯燥、孤獨的海上生活。只有高收入才能雇到人手——這意味著遠洋漁業會迅速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工業國。日本之前的美國,西歐也是這樣逐步讓出遠洋漁業領域的。 眼下,中國一方面是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另一方面工資水準還不算高,所以暫時佔據了全球遠洋捕撈的最大份額,和全世界的海警打遊擊戰。
而今,舟山的漁船上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外籍船員。舟山嘉德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央南給了一組數位:中國普通船員年薪4-7萬元,印尼船員年薪3萬多人民幣,菲律賓船員3.3萬人民幣。一艘船上50多名船員,如果全部雇傭外國人,就能省下幾十萬的成本。在中國捕魚船更密集的西非,中外船員工資的落差更大。在當地,月薪1500元人民幣已經是高薪。
從歷史趨勢看,中國遠洋漁業技術還有一定爬升空間,但人力成本已經開始升高。用不了幾年,當遠洋漁船的收入對國人不再有吸引力時,中國也會淡出遠洋捕撈,讓勞動力更廉價的東南亞准工業國出頭,去賺這份有點技術含量的辛苦錢。
回應
問題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國的高端遠洋捕魚船能跟上嗎?
麥康森院士: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及未來 2016-01-07
中國的水產養殖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產業。但在世界上一直有反對中國水產養殖的聲音,西方反對中國進行水產養殖的理由是什麼呢?中國水產養殖的現狀、面臨著什麼問題?未來要如何發展?在今天舉行的2016(北海)海洋經濟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院長麥康森教授作了詳細的報告。
與激增的捕撈量相比,我國的捕撈設備研發近乎停滯。在相當長時間裡,金槍魚捕撈都要依靠蘇聯、德國、挪威、日本、韓國等國建造的二手漁船。一直到2012年9月,我國才建造了第一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金槍魚圍網船;2013年7月,才建成了第一艘秋刀魚/魷魚釣船。
但目前高端遠洋捕魚船中,國產船仍是少數。2013年,1500艘在役的遠洋捕撈漁船中,70%是近海船改裝而成。大型漁船全部是外國二手甚至三手舊船,普遍船齡超過25年。而即便是這些船,也比國產仿製船管用不少。
無論是造船還是買船,中國至少有能力維持這麼大的一支漁船隊伍,能使用技術含量不低的遠洋船。這也是工業實力的體現——蘇聯解體後,遠洋漁業捕撈量減少了70%。印度13億人口,遠洋捕撈量和中國比不值一提。
發達國家不捕魚?
前面提到,日韓德都為中國提供遠洋漁船和遠洋捕撈設備,理應比中國更擅長打魚。為什麼這些國家沒有頻繁和別國海警衝突?世界上還有其他發達工業國,為什麼讓中國占去一半的遠洋捕撈量。
倒退100年,日本曾是中國近海最大的盜漁者。
1912到1914年,日本漁業發展初期,政府不斷出臺政策,補貼甚至強迫漁船到遠海打魚。中國的東海和黃海就是他們的主要捕撈水域。1926年4月18日的《申報》描述日本漁輪的捕撈場面:“續捕三晝夜,獲漁約二十萬斤”。
入侵江浙沿海只是一個開始,1929到1931年,日本漁船愈發猖獗。僅1929年,就有172艘日本漁船進入上海港。1948年,《漁業》一書中談到日本船:“在我國捕魚者,計達一千二百多艘。每艘每年平均以捕獲價值三萬元計,合計三千六百萬元。”
日本漁業在80年代達到頂峰,包括養殖在內,日本的水產量曾達到1200萬噸。近20年來,隨著日本工業和經濟發展,日本水產量已經萎縮到頂峰時期的30%。而論述日本漁業走衰的論文,都會提到船員老齡化問題。
機械化的圍網機、起網機研製成功,降低了勞動強度;吸魚泵讓裝卸漁獲更加便捷;探魚儀和電子海圖的應用,提高了捕魚效率;制冰機、魚片聯合加工機械能及時加工並保存海產……但是,海洋捕撈的“主幹”——漁船製造,始終是中國的短板。即便是國內80年代最先進的8201型圍網漁輪和8154型雙拖尾滑道冷凍漁船,仍和國際先進水準有很大差距。1984年,中國海洋機動漁船數量首次超過人工漁船。中國開始翻越遠洋捕撈的門檻。
“挨打”的資格
1985年3月,我國第一支遠洋漁船隊開赴西非海岸。首航的13艘漁船到達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港後,分頭前往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等西非國家,進行捕撈實驗。這次嘗試,中國漁民沒少受挫折。在西非外海,我國傳統拖網捕撈底層魚類的作業方式失效了。這一捕魚方式和當地蝦類為主的漁業資源不匹配,船隊連續虧損8個月。經過3個月的漁具改造,才實現了盈利。在摩洛哥,中國船隊同樣“水土不服”。我國慣用的漁網捉不到章魚,直到改造了網具才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套漁網一直沿用至今。“首航”不僅為中國遠洋漁業積累了經驗,也給我國金槍魚、魷魚等高價值海魚捕撈帶來了轉機。
1985年5月,日本熊本縣立水產高等學校向上海水產大學贈送了一艘魷釣船,船上具有水上光源和全自動魷釣機等設施。以這艘船為藍本,舟山海洋漁業公司又改造出兩艘“光誘魷釣船”。這三艘船成了我國魷釣作業的起點。
1985年,上海從德國引進了“開創號”大型拖網加工漁船。第二年,“開創號”就奔赴白令海捕撈狹鱈,獲得成功。
1988年,我國開始在南太平洋海域進行冰鮮金槍魚延繩釣作業。
1993年,中國從韓國購置了4艘大型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二手船,開創了超低溫金槍魚延繩釣漁業。
有了先例“壯膽”,越來越多的海洋公司開始引進大型拖網加工漁船。
十幾年間,我國捕撈能力從起步時的年產2600噸,增長為2014年的203萬噸,增長近800倍。公海魷魚釣船隊規模和魷魚產量居世界第一,金槍魚延繩釣船數和金槍魚產量居世界前列。
歷史的行程,送中國漁船去全世界挨槍 2019-03-11
2019-903-9,一艘中國漁船在阿根廷海域因涉嫌“非法捕撈”,被該國海警追捕3小時,遭受多輪槍擊。過去4年中國就至少挨了3次“打”。最嚴重的一次,一艘載有32名船員的漁船被擊沉。
這倒也不是阿根廷的海警比別家暴力,近年來,中國漁船還在喀麥隆、幾內亞、南非、韓國、秘魯等國海域被武裝海警射擊,仿佛全世界的海警(軍)都在追逐中國漁船。
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國遠洋漁船太多。2017年,中國遠洋漁船增長到2600艘,遍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極海域。即便只按照上報的捕撈量,中國漁船也撈走了200多萬噸的遠洋魚蝦,占全球遠洋捕撈量的一半。而實際捕撈量又遠遠大於上報量。所以各國海警發現的大多數外國漁船都是中國船。
為什麼中國在這個行業上如此“強勢”?或者說,為什麼這些年中國漁船忽然“占滿”了地球?其他國家呢?
遠洋捕撈不是一個開船出海就能撿魚的輕鬆活,很多國家在硬體和軟體上還沒有達到它所需的最低門檻。
硬體方面,遠洋漁船不僅要航行、停泊,還要捕魚、加工、儲存和運輸。大處要考慮船型是否適應疾風大浪,鋼材的耐腐蝕性,淡水儲量。特別是保鮮系統的水準,直接關係到魚肉是做成罐頭還是製成生魚片,兩者之間有5000美元/噸的差價。小處,捕撈工具各有專攻,拖網漁船要用絞機,延繩釣漁船要配有理線機、卷線機、放線機、掛餌機,魷魚釣船藥要裝備自動釣機。這一整套設備用起來,技術含量不亞於大型油船。
軟體上,遠海捕魚必須熟知漁場特徵和魚類習性。用近海的方式捕遠海的魚,血本無歸也不稀奇。沿海國家雖然都有幾百年的海洋傳統,但遠洋捕魚都是工業時代的新鮮事,所有外海資料都必須從頭積累。
這些要求湊到一起,世界上很多國家邁不過遠洋捕魚的門檻,幾十年前的中國也不行。
50年代,我國的漁船仍以木帆船為主,海洋捕撈多是人力船。60年代,我國開始建造木制機動船。此後二十多年間,海洋捕撈的技術“旁枝”一一問世。
展延接地氣?「選票政治」大開後門 2019-02-18 聯合報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後很要求「接地氣」,要聆聽民意,一方面是記取去年九合一選舉敗選的教訓,另一方面為了明年二○二○政權保衛戰做準備,不能再讓民進黨政府失分。如今中南部的民進黨立委受到民間壓力,希望能夠展延農地違章工廠,甚至擴大輔導適用對象,行政院似乎也有意從善如流,要接一下地氣。
農地違章工廠於二○一○年已經展延一次,約有七千家工廠做臨時登記,現在十年快要過去,但政府輔導不到百家,而每年違章工廠家數仍呈倍數成長。現在政府擺出傾聽、體諒民意的姿態,再擴大適用對象,凡是二○一六年五月廿日以前既存的農地違章工廠,都可以有「就地合法」的機會。要求再展延十年改善期,亦即將明年六月二日完成輔導合法化的大限,再展延十年,經濟部卻大放送,刪除大限且不訂落日,現在臨時登記的農地違章工廠愈來愈多,完成輔導合法化的卻少之又少,還有違章加速搶蓋,看看過往,難免讓人存疑,立委諸公、政府真的有心輔導違章工廠合法化嗎?還是只為了選舉敷衍性的修法?
民進黨政府上任兩年來,對農地違章工廠拿不出輔導決心,留給外界的觀感是「以拖待變」不想管。倘若行政院決再展延十年改善期,藍綠也難得團結在立法院達成共識,但問題還是不會解決,違章工廠還在,只是不斷延展成下個政府的包袱。
當罰不罰,行政院一再開後門,看上去是回應所謂「民情」,其實是怠惰的藉口,這是選票政治,哪裡有選票就往哪走,絕對不是「接地氣」,只是「接選情」。
民進黨九合一慘敗後 農業縣市檢討沒?農民仍罵聲一片 2019-02-17 聯合報
蔡總統日前臉書提到,台灣農產品出口總金額去年破54億,創20年新高!反遭雲林縣農民林佳新打臉 「很會玩文字遊戲」;Lin bay 好油更在臉書質疑,2年前執政黨提出新農業口號,但沒幾項做到,產銷失衡問題嚴重,但總統覺得我們出口產值恢復到24年前的水準,忽視貿易逆差的擴大,只看到出口增加,這難道不是一種阿Q精神?
諷刺的是,蔡總統和蘇揆相繼引用數據誇耀去年農產品銷陸的佳績,卻反而更顯示自己的心虛。如果成績真的這麼好,為何去年選舉農業縣全面倒戈造反?在野黨更點破,去年輸陸農產的好成績,泰半是民間與藍營執政縣市爭取來的,民進黨根本就是在割稻尾。蔡政府既以防陸堵陸為政策主軸,又要竊取他人的努力當成政績,既昧於現實,又自相矛盾,怎能不招惹農漁民反感?
村民為母親慶生辦酒席而被村委取消低保待遇,有網友:窮人不能活得有尊嚴嗎?
據恩施晚報2019-01-28報導,湖北恩施建始縣長梁鎮榨茨河村一村民為母親慶祝70歲生日整酒,當地村支兩委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下發處理決定,取消其全家低保待遇。生日酒就是無事酒。正規整酒只包括結婚和喪事,不僅不能超標,還需向紀委報備。
這條新聞剛出的時候,大部分網友還是表示贊同的:一個低保戶本來就不該辦酒席啊。
但漸漸地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了。
有網友覺得,低保戶就不能辦酒了?窮人就必須活得沒有尊嚴了?
支持者覺得“低保戶的錢不是自己勞動所得,花錢就是要有所限制”。
但反對者認為,“雖然低保戶享受國家津貼,但這是他作為公民應得的。他也有拿這筆津貼享受生活的權利。”
不過,其實這個方向是有點歪了。
因為報導裡寫得很清楚,村委取消該村民的低保待遇,並不是因為“他以低保戶的身份辦酒”,而是單單因為“辦酒”這件事本身,與該村民是否為低保戶的關係不大。“取消其低保資格”也只是懲罰而已,如果該村民不是低保戶,村委肯定會做別的懲罰。
此外,還有網友表示,現在整酒已經是風氣,他們為母親慶生也許不是花錢,反而是在回收自己當初交出去的份子錢呢?
如果按這麼想的話,村委這種做法就有失考慮了。
還有網友提出質疑:村委有權利取消村民的低保嗎?
對於這個問題,村委:低保屬於動態調整和動態管理。
對於該村委的做法,觀友們怎麼看?
回應
這題目有問題,明明是生日辦酒席被取消低保,說成慶生日被取消低保。另外慶生日不辦酒席大宴賓客就沒有尊嚴?虛榮不是尊嚴!我不吃低保,從小到現在50了,慶生日都是吃碗長壽麵加上親人的祝福,從來沒有辦酒席,感覺挺好。
有錢辦酒,說明其收入已經超過低保線
辦酒席是指招待外人,收份子錢那種。如果只是自己家人辦一桌,村委應該不會管。另,這家辦酒席是被村民舉報的。
即便這個人是個困難戶,也該好好的懲罰他啊!你的生活都如此困苦了,居然還為母親慶生擺酒席?如此的不知道怎麼生活,也難怪會貧困,所以得好好給他教訓。孝敬母親有很多種方式,不是擺酒席就是孝敬,說穿了,擺酒席不是為了孝敬,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
北方的人不太理解明明有地有人務工但為什麼還貧窮,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地的產值不高,大概也就夠日常吃飯的樣子,而父親外出務工的同時也是有一定的開銷的,每年務工得到的錢也僅僅只夠個人在外開銷和一家人的日常用度(順便說一下,貴州這邊農村普遍有兩個孩子所以實際上是一個人供養四個人)而在家的母親耕種的土地實際由於地理問題對比北方平原地區每戶的地是非常少的。再說交通問題,絕大多數深度貧困村交通都不是太好,並不是說還像以前一樣的土路,而是道路遙遠翻山越嶺,比如黔南某縣級市的一個貧困村,開車都需要超過兩個半小時,並且由於多山相當一部分道路是延山而走,旁邊就是懸崖說個笑話吧,以前有北方跑貨的司機開了一段就不敢再開了,因為坡度大道路一側就是深不見底的懸崖直接停車花錢請當地人開過山,這雖然是個笑話但也能反映出地理的限制。所以當地留在家的人基本只能在村子附近找活兒幹,而很明顯這些小廠子給出的工資是不會有城裡的工資高的。那麼父母務工+務農的收入除掉日常開銷逢年過節添點東西上學看病,實際能存下來的錢的確不多了。再說農村合作社方面,的確有農村合作社,但是由於沒有什麼成系統的產業,產品也沒有什麼知名度所以來自這一方面的收入其實也不多。上面作者提到了有喝酒的習慣,至少我在黔南這裡,的確農村普遍存在喝酒的習慣,但這個習慣其實是由於禦寒所產生的,舉個例子,還是我說的那個貧困村,由於地處高海拔地區,比如我提到的那個村子需要走翻過山,夏天的時候那座山上的村子晚上就要蓋薄棉被睡覺了,用電和空調的話首先是效果比較差(這邊基本是濕冷,用電暖爐取暖就只能呆在暖爐旁邊一離開就冷)其次就是費用太高,那麼這個時候飲酒就是一個相對廉價並且有效的取暖方式,所以才形成這種習慣,也的確由於氣候原因造成了一筆開銷。那麼上面的開銷再加上各家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的開銷,每年存下的錢對比北方平原農村的確要少不少,而本來就少的存款一旦涉及大病,蓋房等大支出就會出現不夠需要借貸的情況,所以有部分人會出現因病致貧因房致貧。上面說的都是我所瞭解客觀存在的困難和情況,這些貧困村在我看來缺乏的是底蘊,也就是通過時間和勞動來慢慢增加自己的存款,所以不能單純的說你窮是你懶。
也就是說,在遇到家庭生命週期上的重大事宜如建房、結婚時,單獨依靠家庭是很難完成的,需要親朋村鄉之間互相借貸支持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如果沒有這些支持,則很難建得起新房,也難以完成家庭再生產。
因為建房、結婚等事情需要一次性花費較多,一般農戶,基本上沒有那麼多存款,也就拿不出錢來,必須借錢。“不借錢就沒法過日子,隨時都要借錢”。村莊內部廣泛存在的借貸行為,說明當地農戶家庭經濟積累的嚴重不足。
黔西北S村村民廖海,今年48歲。家中一共有三畝土地,種了一畝玉米和兩畝水稻。玉米主要用於餵養兩頭牛和三頭小豬。但餵養牲口賺不了太多錢,很多時候都是虧本。水稻大部分留作自己吃,每年只能賣1000元左右,還要用作第二年買農藥化肥的成本。
他偶爾也會出去打零工,每天收入六七十元,一年打零工的收入也就兩千元左右。廖海家中的收入不高,但開支卻很多,除了日常的生活生產費用,每年醫藥費還要花兩三千元,人情開支四五千元。
所以對他來說,基本上是入不敷出,需要向親朋好友借錢,每年都要借七八千塊用於開支。去年借了八千多,從2017年2月份開始,借錢買農藥化肥,付水電費和醫藥費等。借了錢後就要想辦法還,只要掙到一點錢就要還一點,廖海家去年借的錢到今年還沒還完。
為什麼打破不了傳統的自給自足模式?
在深度貧困農村,每個家庭都面臨著建房、結婚等壓力,但為什麼打破不了傳統的自給自足模式?這有客觀原因,如外部環境、交通不便、歷史原因等。但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層面上的。
…….
回應
“經濟的貧”還是可以扶的,“思想的貧”太難扶了,扶貧也要實事求是,不要一刀切。
像是常見的“貧窮是因為懶惰”的論調
是傳統生活方式和現代生產方式的碰撞吧,現在生產方式的巨輪在前行,歷史的變遷面前個體顯得極其孱弱……
作者提到的應該是貴州黔西南,剛好我在黔南地區說說我的看法吧。目前的貧困村中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懶也不是不存錢,而是涉及交通,土地,地形的複雜問題。並不能說深度貧困村的人不存錢不思進取,他們中大多數是父親外出務工,母親在家耕種閒時在附近的工廠做工,孩子讀書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做一些雜事的狀況。
深度貧困農村何以貧困?有些深度貧困戶,為何既要體面,又不思進取
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講師袁明寶 2018-12-20 觀察者網
前些日子,雲南楚雄80後扶貧幹部刷屏,除了讓人們感慨基層工作的不易,也把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扶貧工作上。
精准扶貧戰略實施以來,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當前,深度貧困成為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深度貧困度地區不僅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而且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複雜、發展嚴重滯後、公共服務不足。
筆者在西南省份農村調查時發現,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戶不僅具有經濟上的貧困特點,更呈現出文化上的貧困特點。
自給自足的家庭生計模式
S村是黔西北赫章縣的深度貧困村,全村有170多戶,700多人,苗族、彝族、白族和布依族占了村莊人口的80%。S村位於海拔1800-1900米的高山地區,人均土地少,只有8分左右,主要種植包穀、洋芋,餵養豬、牛、羊、馬等牲畜。
深度貧困地區基本保持著傳統自給自足的種養殖模式為主的生計模式,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用於餵養牲畜,通過賣掉牲畜獲得家庭的主要收入,種養殖內部自我迴圈。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家裡種點玉米可以釀幾百斤酒,種點稻穀可以夠一年的口糧,用自己的打米機打也不花錢,養一頭豬過年殺掉夠吃大半年,種點板栗、油桐、餵養牲畜也可以收入一點零花錢。有限的種養殖收入不但能滿足家庭的基本生活生產開支,還成為每個家庭大宗消費開支的主要部分,如為子代結婚、辦酒等。
在S村,大部分家庭辦紅白喜事都很少有貨幣支出,因為酒席上所需要的飯菜基本可以依靠家庭內部獲得,如豬牛雞不用買,都是每家自己養的,菜也是自己種的,酒是農戶用玉米釀的,需要購買的物品就只有啤酒飲料和煙。
自給自足的生計模式,使得很多家庭溫飽有餘、小康不足。雖然依靠家庭勞動力從事種養殖和打零工可以掙得一部分收入,但這些收入只能夠支付一個家庭一年內生活、生產、人情以及小孩上學的費用,很難有更多節餘。
這就造成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積累不足,發展性資金缺乏,在解決建房等大宗開支時,就需要村莊內部的借貸。
這造成深度貧困農村借貸市場發達。在很多深度貧困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借債,像雲南武定縣某貧困村村民所講“建房不差賬,等倒;討媳婦不差賬,等老”。
深度貧困農村何以貧困?有些深度貧困戶,為何既要體面,又不思進取
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講師袁明寶 2018-12-20 觀察者網
前些日子,雲南楚雄80後扶貧幹部刷屏,除了讓人們感慨基層工作的不易,也把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扶貧工作上。
精准扶貧戰略實施以來,農村貧困人口顯著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當前,深度貧困成為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深度貧困度地區不僅貧困發生率高、貧困程度深,而且基礎條件薄弱、致貧原因複雜、發展嚴重滯後、公共服務不足。
筆者在西南省份農村調查時發現,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戶不僅具有經濟上的貧困特點,更呈現出文化上的貧困特點。
自給自足的家庭生計模式
S村是黔西北赫章縣的深度貧困村,全村有170多戶,700多人,苗族、彝族、白族和布依族占了村莊人口的80%。S村位於海拔1800-1900米的高山地區,人均土地少,只有8分左右,主要種植包穀、洋芋,餵養豬、牛、羊、馬等牲畜。
深度貧困地區基本保持著傳統自給自足的種養殖模式為主的生計模式,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用於餵養牲畜,通過賣掉牲畜獲得家庭的主要收入,種養殖內部自我迴圈。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家裡種點玉米可以釀幾百斤酒,種點稻穀可以夠一年的口糧,用自己的打米機打也不花錢,養一頭豬過年殺掉夠吃大半年,種點板栗、油桐、餵養牲畜也可以收入一點零花錢。有限的種養殖收入不但能滿足家庭的基本生活生產開支,還成為每個家庭大宗消費開支的主要部分,如為子代結婚、辦酒等。
在S村,大部分家庭辦紅白喜事都很少有貨幣支出,因為酒席上所需要的飯菜基本可以依靠家庭內部獲得,如豬牛雞不用買,都是每家自己養的,菜也是自己種的,酒是農戶用玉米釀的,需要購買的物品就只有啤酒飲料和煙。
自給自足的生計模式,使得很多家庭溫飽有餘、小康不足。雖然依靠家庭勞動力從事種養殖和打零工可以掙得一部分收入,但這些收入只能夠支付一個家庭一年內生活、生產、人情以及小孩上學的費用,很難有更多節餘。
這就造成深度貧困地區的家庭積累不足,發展性資金缺乏,在解決建房等大宗開支時,就需要村莊內部的借貸。
這造成深度貧困農村借貸市場發達。在很多深度貧困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借債,像雲南武定縣某貧困村村民所講“建房不差賬,等倒;討媳婦不差賬,等老”。
農村建築的面貌不是那個設計師或者那些設計師短期內能夠解決的。這一類建築屬於自組織設計,或者叫鄉土設計,換句話說,民居根本不是那個建築師設計出來的,而是自己生長出來的。所以,靠哪個建築師去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農村的建築形式其實也在不停的發展演變過程當中,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就能演變出優美的建築形式出來。
農村建房以前是沒錢隨便蓋一蓋。今後錢多了慢慢會出現很多古式庭院或者現代別墅之類的房屋~~~以前政府專門出了一套新農村建築大全之類的,全是農村小別墅的樣式和圖紙~~~都是建築師們設計的,兼顧美感和農村實用性~~
錯了!鄉村和民居那種形式是建築師設計不出來的!這類建築是自組織設計,或者叫鄉土設計,就是沒有經過建築師設計,而自發形成的建築設計形式。目前世界上有60%以上的建築仍然屬於這類設計。這類建築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對於這類建築,只能在形式上加以引導,一棟房子一棟房子的設計是不現實的,也是做不到的。
最煩刷白牆,說水墨畫,其實多數陰森森。
有幸父親有位同事在東梓關,就是這個新居上樑,蹭了頓酒吃。裡面不僅不陰森,空間還很大,中間還有個小天井,採光不錯。附近的老建築被很好地保留下來,做成夜景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6846&s=syfwjxbt
中國農村建築真的越來越沒有美感嗎? 2018-11-30
美麗鄉村的實現,必將依靠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
對鄉村的傷感和擔心沒毛病,但未來未必會那樣悲觀。
確實,包括我們的鄉村在內,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村小時候同樣池塘環繞,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大片蘆葦蕩和濕地,夏天水多的時候,摸魚抓蝦,看鳥游泳,大柳樹下消磨夏日。短短20幾年,這些都已不復存在。不過,最近看了一期三聯週刊,專題:民宿、鄉愁與民族之根——到鄉村去
在個專題中,三聯週刊尋找了幾個樣本:郝堂:一座鄉村的“非主流”復興,我把雜誌中的幾個圖摘下來大家一看。這個郝堂號稱最美的鄉村,很遺憾我竟然是第一次知道,從文章的圖片上看,這裡坐落在北方,古樸典雅,人居和諧,非常的令人嚮往。
在中國的這三個樣本中,郝堂給我的印象太深,首先它是個北方的鄉村,其次它沒有莫干山顯得那麼洋氣精緻和不可觸碰;最後,就山就水就人,保留了當地的人和融入生活的煙火氣。它讓我有種“鄉村還可以活出詩意”的那種感慨。
….
回應
先把農村經濟搞起來,再談其他,不少農村面臨人口流失,經濟衰退,邊緣化的整體性凋敝,還談什麼美感,鄉愁?
傳統民居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形式很漂亮的。之所以現在的鄉村建築變成了包豪斯一樣的方盒子,看起來覺得粗俗、沒有美感,是因為農村正處於從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這樣一個階段,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是如此。鄉村民居也從優美的傳統建築形式向新的、適應當代生活的建築形式轉變的不穩定狀態,所以農村的建築形式處於一種不穩定、不成熟的發展階段。所以,看上去很笨拙,甚至是粗糙、俗氣。
北方過冬蔬菜價格坐過山車 紛紛創下近5年新低 2018-11-28 中新經緯
編者按:在11月這個普通的月份裡,大宗商品市場發生了諸多不平常的事。一是,北方蔬菜價格逆勢大跌,白菜、豆角、胡蘿蔔等主要品種跌幅達80%。二是,工業品原料價格也大幅下跌,鋼材價格1個月下跌600元,國際原油價格暴跌21%。
顯然,無論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還是工業原料價格都在大幅下挫,這與2014年的情況非常類似。那麼,出現這種狀況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當年的通縮風險會不會捲土重來?這都是本專題關注的問題。
每年入冬後,隨著氣溫逐漸降低,蔬菜價格通常會一路上漲。但是,今年11月份,北方蔬菜價格卻一反常態,普遍大幅下跌,跌到了近5年來同期的最低點。不僅北京地區如此,在鄭州、武漢、蘇州、長沙等地普遍出現類似情況。
蔬菜賣出了“地板價”
不少菜農陷入虧損
回應
沒人炒了唄,自然就降了。只可惜苦了那些農民,國家應該給農民適當的補助了。
農民炒的
阿裡巴巴聯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 目標實現全球零飢餓 2018-11-05 聯合報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3日與阿裡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阿裡將利用尖端技術和阿裡平臺生態資源,幫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實現數字化轉型,阿裡旗下阿裡雲將聯合世界糧食計劃署開發全球饑餓監測系統「世界飢餓地圖」,共同為實現2030全球零飢餓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努力。脫貧是阿裡的戰略性業務,2017年12月成立脫貧基金,計畫5年投入人民幣100億元,通過電商脫貧、生態脫貧、教育脫貧、女性脫貧、健康脫貧等方向推進脫貧戰略。
德媒:中國經濟崛起持續40年 民眾財富增速領跑全球
德國《南德意志報》2018-9-27稱,中國成功的經濟崛起已持續了40年,40年前中國開始向外國資本開放門戶,從而為日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億人口擺脫了貧困,許多一無所有的人變成了百萬富翁,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為全球中產階級的壯大作出如此大的貢獻。
德國安聯公司26日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表明,中國人的財富增幅每年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去年,中國人的財富增幅為14%,高居世界榜首。去年年底,人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程度:工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同步增長,以及全球股市持久不衰的牛市,使全球財富增加了7%以上,增至168萬億歐元(約合1346萬億人民幣)。
安聯公司統計了53個國家的現金、銀行存款、證券、針對保險公司的索賠和養老金,但沒有統計房地產,因為這方面的資料很難作國際比較。結果表明,超過5億中國人的社會崛起與很多工業國家的收入和財富停滯不前形成鮮明對比。
聯合國糧農組織:減貧,世界需要向中國學習 2018-11-02 中國網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糧食日的主題為“行動造就未來——到2030年能夠實現零饑餓”。當天,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等國際機構紛紛呼籲各國重視糧食生產,努力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根據《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17年全球饑餓人口達到8.21億人,較2016年的8.15億人有所上升。儘管近幾十年全球在消滅貧困和饑餓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挑戰依然艱巨。中國、巴西、秘魯等國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減少了饑餓人口,高度評價中國在應對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上取得顯著成就,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中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養活世界1/5的人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有7億多人擺脫貧困,譜寫了人類減貧歷史上的奇跡。經過最近5年多的努力,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3.1%。
中國減貧和消除饑餓注重實效,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准扶貧戰略,扶貧步子具有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的針對性和邏輯性。各國應根據本國國情制定減貧和消除饑餓戰略,並注意相互學習、開展合作。
中國在脫貧方面推出了許多創新之舉,比如電子商務,將農民與市場連接起來,這可以提高農民收入。中國還通過雙邊與多邊合作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中國的發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派出了超過10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説明這些地區的國家提高糧食安全和營養水準。
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各國正在擴大農產品的生產和貿易,這對於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意義非凡。隨著中國繼續在精准扶貧方面的創新和實踐,中國可以與其他國家分享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尋求解決貧困問題的更好方案,在全球減貧事業中發揮建設性的示範作用。
第二節 推進鄉村法治建設
第三節 提升鄉村德治水平
第四節 建設平安鄉村
第二十七章 夯實基層政權
第一節 加強基層政權建設
第二節 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
第三節 健全農村基層服務體系
第九篇 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
第二十八章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節 改善農村交通物流設施條件
第二節 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建設
第三節 構建農村現代能源體系
第四節 夯實鄉村資訊化基礎
第二十九章 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品質
第一節 拓寬轉移就業管道
第二節 強化鄉村就業服務
第三節 完善制度保障體系
第三十章 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
第一節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第二節 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第三節 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第四節 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
第五節 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第十篇 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政策體系
第三十一章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節 健全落戶制度
第二節 保障享有權益
第三節 完善激勵機制
第三十二章 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第一節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第二節 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第三節 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第三十三章 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
第一節 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節 完善農村新增用地保障機制
第三節 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
第三十四章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
第一節 繼續堅持財政優先保障
第二節 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
第三節 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
第三十五章 加大金融支農力度
第一節 健全金融支農組織體系
第二節 創新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
第三節 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政策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
第三節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第十五章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第一節 加大支農投入力度
第二節 深化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
第三節 提高農業風險保障能力
第五篇 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第十六章 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
第一節 發掘新功能新價值
第二節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第三節 打造新載體新模式
第十七章 完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第一節 提高農民參與程度
第二節 創新收益分享模式
第三節 強化政策扶持引導
第十八章 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第一節 培育壯大創新創業群體
第二節 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第三節 建立創新創業激勵機制
第六篇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第十九章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第一節 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
第二節 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第三節 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
第二十章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第一節 加快補齊突出短板
第二節 著力提升村容村貌
第三節 建立健全整治長效機制
第二十一章 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
第一節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第二節 健全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制度
第三節 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第四節 發揮自然資源多重效益
第七篇 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第二十二章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節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節 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第三節 宣導誠通道德規範
第二十三章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一節 保護利用鄉村傳統文化
第二節 重塑鄉村文化生態
第三節 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
第二十四章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第一節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第二節 增加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第三節 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第八篇 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
第一節 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
第二節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
第三節 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
第四節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責任與保障
第二十六章 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
第一節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
中共中央 國務院 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8-09-26 新華網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篇 規劃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義
第二章 振興基礎
第三章 發展態勢
第二篇 總體要求
第四章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第三篇 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第七章 統籌城鄉發展空間
第一節 強化空間用途管制
第二節 完善城鄉佈局結構
第三節 推進城鄉統一規劃
第八章 優化鄉村發展佈局
第一節 統籌利用生產空間
第二節 合理佈局生活空間
第三節 嚴格保護生態空間
第九章 分類推進鄉村發展
第一節 集聚提升類村莊
第二節 城郊融合類村莊
第三節 特色保護類村莊
第四節 搬遷撤並類村莊
第十章 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
第一節 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第二節 重點攻克深度貧困
第三節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第四篇 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第十一章 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
第一節 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
第二節 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
第三節 提升農業裝備和資訊化水準
第十二章 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第一節 優化農業生產力佈局
第二節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第三節 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第四節 保障農產品品質安全
第五節 培育提升農業品牌
第六節 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十三章 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第一節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第二節 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第三節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第四節 促進小農戶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第十四章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第一節 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準
第二節 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
新媒:小喇叭廣播助力農民脫貧
新加坡《聯合早報》2018-8-13文章,原題:重慶平安鄉幹部:廣播與政策齊施協助農民脫貧 傍晚6點,重慶奉節縣平安鄉的寧靜被廣場喇叭傳出的廣播打破。男主播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嚴肅地播報當日時政新聞,接著念出各類關於醫療、教育與產業扶貧的政策。
“這提醒我們該吃飯了!”重慶市政府外僑辦駐平安鄉茨竹村第一書記趙印對記者笑說。但他補充說,“更關鍵的是,這段每天三次、每次15分鐘的廣播可讓村民邊幹農活邊聽政策,瞭解這個深度貧困村的扶貧舉措。”
平安鄉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這裡因位處地理與交通死角導致貿易物流發展落後。隨著中共為全國貧困人口定下2020年脫貧的目標,平安鄉的扶貧工作近來也按下“快速鍵”,每天三次定時播放的“扶貧廣播”便是對村民最直接的提醒。
在扶貧幹部看來,通過扶貧廣播等宣傳管道推動思想轉變,其實與農業轉型等實質扶貧工作同等重要。趙印解釋說,平安鄉多年來交通不便,村民接收的資訊少,因此害怕新事物,此前只願意耕種“三大坨”(玉米、紅薯、土豆的俗稱),對賺頭更多的農作物反而抗拒。別看現在鄉里辣椒種植棚井然有條,數年前根本沒有村民願意種辣椒。貧困戶熊禮國坦言最初的顧慮:“膽小嘛,怕辣椒種了賣不出去。”
平安鄉宣傳委員高成國說,“最大的挑戰還是貧困戶的思想,要讓他們知道要自己加油幹。所以我們成立了講習所,每個村都有,為的就是宣傳引導。”除了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企業的擔憂也必須正視。高成國坦言,平安鄉雖然引入了農產企業,但這些公司利潤並不高,生意模式也具脆弱性。
如今,平安鄉農業轉型逐步到位,但高成國也明白,各類扶貧措施即便解決了貧困戶的三餐溫飽,深度貧困鄉鎮的扶貧工作也還沒有結束。他解釋說,“平安鄉青壯年人口很多在外務工,衍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等問題。因此,扶貧更長遠的目標是將流失的鄉村人口吸引回來,要讓他們可以掙到錢。要做到這點,就只有發展產業,尤其是農產業。”
英媒:中國的治汙戰轉向農村土地和水源
英國路透社2018-7-24報導,原題:隨著政府出臺清潔農村土地和水源的新計畫,中國的“治汙戰爭”正轉向農村戰場 中國生態環境部本週二表示,已經批准一項在該國廣大農村解決與日俱增污染威脅的新計畫,將大力清潔遭受污染的農村土地、飲用水並改善廢棄物管理。這項新計畫還要求在整個農村地區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並改善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中國已進入旨在逆轉數十年迅猛增長造成的環境破壞趨勢的“治汙戰爭”第5 年,但迄今為止這場戰爭仍主要聚焦於改善東部沿海工業化地區和北京周邊的空氣品質。專家表示,許多農村地區的環境品質尚未得到善,一些地區 (的環境狀況) 甚至仍在惡化。
面對越來越多未處理垃圾被傾倒在農村等問題,中國國務院已出臺一項具有針對性的計畫,承諾動員各方力量並整合各種資源,以使農村人居環境到2020年獲得“明顯改善”。相關計畫承諾恢復濕地、開展植樹造林,並聚焦於改善垃圾和汙水處理等工作,以及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現象以改善農村風貌。
但業內人士表示,事實將證明,農村污染是遠比城市霧霾更為嚴峻且需要付出更大代價的難題。農村地區嚴重缺乏相關基礎設施,來處理人類的廢棄物及污水、大量畜禽養殖業廢料、化肥和農藥殘留,以及其他許多垃圾。
農業部: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
據科技日報2018-7-27報導, “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這比2015年都提高2.2個百分點,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26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說。
2015年,我國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2017年又進一步啟動實施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等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
“科技創新是破解環境污染和資源約束的關鍵。突出創新聯盟作用,依託畜禽養殖廢棄物等國家科技創新聯盟,開展產學研企聯合攻關;加強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促進產業與環境科技問題一體化解決;集成推廣典型技術模式,發佈重大引領性農業農村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技術,推介一批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綠色環保的主推技術。”廖西元說。
回應
真垃圾,那是因為,農田被徵用,沒人願意種地了!
2014年我國耕地面積135,園地14,林地253,牧草地219,其他農用地24;2015年我國耕地135.0平方公里,園地14.3,林地253,牧草地219.4,其他農用地23.7;2016年我國耕地面積134.9平方公里,園地14.3,林地252.9,牧草地219.4,其他農用地23.7。嗯,中國統計年鑒2018還沒看到,話說,查一下資料是不是會累死你們這種噴子啊。
只從耕地面積計算有個卵用!一是所謂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而“補回去”的都是劣田!二是現有耕地的大面積拋荒。三是農藥用量統計口徑是有大問題的。
這幾年糧食產量下降了?你被餓死了?糧食沒減產,農藥使用量下降了,每斤糧食所含農藥是變多還是變少了?不懂就不要裝懂,老老實實看新聞.現在有遙感衛星了,各地造假瞞不住的.
過去我們曾認為,可以通過推進城市化,減少農民數量,擴大在鄉農民生產經營規模,而後使他們的產業收入結構與城市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的方式來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現在來看,這個願景不現實。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收入,還將長期與城市收入存在差距,也無法在一段很短時間內將農村所有剩餘勞動力都轉移到城市裡來。由此,通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融合發展之路,才是“三農”問題的解決之道。尤其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落實支農惠農補貼,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作者是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曹錦清:城鄉二元結構仍將長期存在2018-06-19環球時報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的推進,傳統的農村社會發生變化,有關注“三農”問題的論者就此認為,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已經演變為城鄉、鄉村間幾重疊加的多元結構。
這樣的論述有一定的“小”道理,其合理性在於,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地農村間差異拉大,有些地區從原先的農村空間中“長”出工業化城鎮,成為吸納周圍地區人口就業的蓄水池。再有城鄉結合部的一些地方、風景旅遊區、土特產經濟作物有優勢的地區以及少部分特優糧食作物區,通過網上銷售、特色農業、採摘農業、農家樂、觀光農業等經營方式,產業結構發生變動,就地產生新就業、新收入以及新消費方式。這類地區雖然還屬於農村,但整體收入以及消費方式已經高度城市化。再把上述地區歸入城鄉二元結構顯然是不合適的。
但是,這些“小”道理不能準確解釋中國城鄉歷史脈絡和現實的“大”道理。傳統意義上的城鄉二元結構,主要是指從1958年至1961年建立起來的城鄉戶籍制度。當時國家出於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的特殊需要,為有效地從農業剩餘中為工業化提供內部積累,於1958年1月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明確將城鄉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戶籍。由於政策執行不嚴,當年新進城人口約達2500萬至2800萬人之多,到1961年,又有約2000萬人入城,導致城市糧食供給出現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國家進一步強化戶籍制度,1961年新入城人口統統返回,完整的二元結構至此建立,至今戶籍制度尚未全部退出,從這個意義上說,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存在。也由於這個結構的存在,產生了一個極為特殊又龐大的,一頭連著土地、另一頭連著工商業、往返於城鄉之間,沒有得到城市保障的農民工階層。這個階層的完全消失,才意味著城鄉二元結構的徹底消失。
一些經濟特產區、風景旅遊區有條件發展為閃光點,但點難以成面。就更大的範圍而言,城依然是城、鄉依然是鄉,廣大糧食生產區依然是農村主體,農業依然是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村產業振興、農民收入保障以及各種農業補貼,依然以城鄉之間存在某種對立為前提,並且這種差異還將長期存在。
中國三農
(啥是中國三農?
農民,農村,農業之簡稱!
另參【圖博館】:《三農問題》《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民主的烏坎之路《當代城市病》)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362287
相關新聞
聚焦農民工老齡化:是城市引力大,還是年輕人更顧家?2018-05-16 觀察者網
掙的比大學生多?最新調查農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2018-04-30新京报
8億人口脫貧 世行行長:陸扶貧經驗值得借鑑
是什麼讓小學生“夢想當貧困戶”?
審計署:各地清退虛假貧困戶10.18萬人970人被問責
土葬7天強行起棺 江西上饒殯葬改革為何頻遭質疑2018-05-22法制日報
山西一村換屆3名村主任候選人花數百萬競選,正在查是否賄選
公安部長郭聲琨:嚴防黑惡勢力染指黨政機關和農村基層政權
中國上訪
(中共的上訪與古代的下巡有何異同?
同是依情不依法,異是上訪有心理安慰作用!
另參【圖博館】:別侮辱民眾智商 《三農問題》 中國治安)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313496
相關新聞
陳柏峰:碰到偏執型上訪者,還得當一回心理醫生
《最後一公里村莊》書摘:無理上訪的道理
上訪人的神經和國家的權力 2009年4月8日 BBC
事實上,在“共用”這個魔性的詞語還沒有大範圍出現前,日本就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共用墳墓”。比如2012年年初,東京多摩地區的都立墓地,一個可容納4萬人的小平陵園就獨闢蹊徑,打造了一個“樹木葬”。墓地的形式呢,則是在椿樹、櫻花樹等樹下預備一個寬1米5米、深2米多的共同埋骨洞,可埋葬5至10人的骨灰盒。小平陵園的這個“樹木葬”的一期工程共設有500個共同埋骨洞,前來申請安葬的多達8000餘人。另有還有16萬人已經為自己預訂了還沒有啟動的二期、三期工程。
眾所眾知,日本和中國一樣,是根深蒂固的儒教國家,在孝道理念下,大家重視厚葬、墳墓風水,並且都有祖宗崇拜等。那麼是什麼讓日本人變得越來越“想得開”,開始熱衷於跟非親非故的人“生不同裘而死同穴”呢?一言概之,是生活,是生活讓人們接受了變化,學會了妥協。
首先,高齡化社會的加劇發展,導致日本的墳墓用地面積與死亡人口數目的比例開始失衡,墓地價格逐年上漲。
其次,日本社會價值觀多樣化,部分城市已經認可同性婚姻,選擇終生獨身的男女也越來越多,像過去那樣男子繼承祖墳,女子葬入夫家墳墓的風俗開始變得不大現實。另據大洞龍德住持介紹說,他創建“共用墳墓”的靈感,就來源於一位女性。這位女性是女同,年齡大了開始考慮最終歸宿的問題,覺得一個人承擔墓地的費用有些吃力,“如果能夠和朋友們一起入葬就好了。” 日本還有一名紀實文學作家松原惇子,她曾經專門創建了一個可供終生單身的女性們使用的“共用墳墓”。墓地位於東京都的府中市,外觀也設計的非常女性化,是橢圓色的白墓碑,周邊植滿了玫瑰花。”
另外,日本還存在一種由來已久的“共用墳墓”的方法,就是把去世親人的骨灰都放進寺廟的佛像內部。位於大阪市天王寺區的一心寺從1887年開始,就建造了“骨灰佛”,佛像內部中空,一次可以容納上萬人的骨灰盒。目前,一心寺中已經有14座“骨灰佛”。自2007年到2016年,一共有22萬3千人申請將自己或親人的骨灰盒放入“骨灰佛”中。這可以說是日本最具歷史的“共用墳墓”了。
土葬7天強行起棺 江西上饒殯葬改革為何頻遭質疑2018-05-22法制日報
據法制日報5月22日消息,今年4月起,上饒市正式推開殯葬改革,提出要打好殯葬改革硬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到今年年底每個村都有公益性墓地;扎實做好通道沿線的整治工作,確保可視範圍內沒有亂埋亂葬墳墓;大力推進綠色殯葬,確保2020年年底之前全市火化率達到100%。
收繳焚燒、強行起棺、嚴厲打擊取締非法生產、銷售棺材並遏制土葬用品流通……為完成上述目標,上饒下轄12個縣區相繼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
據媒體報導,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該市至少收繳、焚燒5000餘副棺木。一個有著上千年土葬文化的地區,以如此劇烈、快速甚至強力的方式推進殯葬改革,也夾雜著爭議的聲音。
有法律專家認為,當地政府突然之間出臺這種“一刀切”的火葬政策,儘管符合國家殯葬改革要求,但對於這項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和民俗傳統的重大決策,起碼應當通過公眾聽證、專家論證、合法性評估、集體討論,如果將這些程式全部省略,其決策的合法性值得商榷。
...
回應
越落後的地方,很多風俗越根深蒂固,雖然說強制執行有些無情,但是還是要支持一下政府,靠慢慢說教,官員一任傳一任,越拖以後越難執行下去。我們縣城前幾年也還是墓葬,後來大開發,都改火葬了,也沒聽說誰鬧事,畢竟改革開放幾十年了,大家思想也比較開明了吧。
不用點雷霆手段是沒用的,考說服教育?就是把中國所有專家學者組織起來去說服教育也不會有人願意,考說服教育就是扯,現在死人占地已經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了,我支持政府強制手段,人埋得越多越難搞。
農村完全沒必要搞火葬,有的是土地埋,農村基本上都是有一座山專門埋人的,你省出來再多的地也沒人會去那座山耕種,火葬在城市推行就可以了,城市沒地.
呵呵,這還有贊的?死人占活人地?
全球最吸睛,日本流行起共用墳墓2018-04-10日本天天“蔣”
共用雨傘、共用單車、共用房屋……如今,共用經濟已經充斥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日本甚至還被玩出了一波新操作——“共用墳墓”。
“共用墳墓”是位於東京都荒川區的町屋光明寺的住持大洞龍德開拓出來的創新產業。目前町屋光明寺已經開闢了1500個待售的墓地,一個墓地最多可以由6個人共用。據大洞龍德住持分析認為,共用墳墓最初的利用者可能是LGBT群體,接下來就會吸引高齡未婚的女性,再後來可能就是跟故鄉的親人們已經沒有什麼來往的都市移民們了。
掙的比大學生多?最新調查農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2018-04-30新京报
又到5.1勞動節,作為中國勞動者隊伍中最重要的力量——農民工們生活的如何呢?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2.86億人,比上年增加481萬人,增長1.7%。
截至2017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7歲,比上年提高0.7歲,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部分因為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提高較快。但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成為農民工主體,2017年首次佔比超半,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0.5%。
農民工月均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長6.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每月平均掙4048元。
除了工作,業餘時間農民工們主要活動是看電視、上網和休息,分別佔40.7%、35.6%和28.4%。進城農民工中,對目前生活狀況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佔56.1%,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http://news.sina.com.cn/c/2018-04-30/doc-ifzvpatr5918354.shtml
印媒:中國的農業奇蹟,印度可學習
印度《腳踏實地》雜誌網站2018.3.13:中國向可持續農業邁出一大步 食品安全和環境退化將是未來幾十年世界面臨的兩個首要且相互交織的挑戰。但中國似乎正大步邁向既生產充足食品又保護環境的雙重目標。
中國正在開展使其小塊土地種植業更可持續發展的大型管理項目。這項“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體系”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與技術有關,對特定地區製定了基於當地土壤類型、氣候模式和其他可利用資源的種植模式。第二部分則是通過各種有關專業人員和推廣人員將基於這些戰略的建議告訴農民並和他們一起落實。在開展該項目期間,三大糧食作物——水稻、小米和玉米——平均增產10.8%至11.5%,而且該成就還是在這些糧食作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下降的情況下取得的。農業擴大的另外一種重要負面效果是氮污染帶來的危害,而全世界2/3的氮污染來自農業。可喜的是,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可持續種植模式已使氮肥使用下降14.7%至18.1%,減少氮肥用量120萬噸。從總體上看,該項目帶來的生產率上升和肥料用量下降已為中國節省資金122億美元。
印度也有大量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其中67%持有的農田不到1公頃。因此,中國在該項目取得的成就對印度具有重大借鑒意義。(作者阿克施特·桑格姆拉)
美國石英財經網3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或將在不破壞地球的情況下餵養該星球的“農業奇蹟” 這是一項龐大的研究,但全球學者都將該研究結果稱為一項農業奇蹟。中國研究人員已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如何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餵養其人口找到一把鑰匙。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崔振嶺教授表示,該研究結果是重大發現,因為這為我們帶來希望,我們能夠有效滿足人類人口增多的糧食需求並降低農業對氣候的影響。因此,這些研究結果將對中國以外的農業種植產生積極影響。(作者查斯·珀爾迪,王會聰譯)
小張的這種想法跟現在絕大部分鄉村年輕人一樣,渴望自己有所發展,不過把這種想法落在現階段農村環境下似乎看不到實現的可能性。年輕人的訴求在農村這一層級是很難得到滿足的,目前農村仍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備,沒有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更沒有多樣的職業崗位選擇,農村的這些不完備,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推力,默默地推著小張離開村莊。
在筆者離開小張所在的村子至目前為止,他還留在了這個村莊,但他仍認為出去是最佳選擇。羈絆小張仍沒有離開村子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他仍留戀這個村莊。
“我覺得在我離開之前,想再為這個村子做點什麼”。至於“做點什麼”,小張又出現了新問題,就是雖然想做些事情服務村莊,但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由於缺乏適當的引導,一個本村的90後年輕人很難形成具體的行動。鄉村也是一個社會,這個社會跟我們所講的城市社會還不一樣,這裡面的不穩定因素更多,小張急需一些導師去引導、一些長輩去幫助,但目前為止,這似乎都沒有出現,進而讓他越來越顯得“孤軍奮戰”,這在一定程度更加劇了他離開的意願。
就小張在村莊的經歷,反映了現階段90後返鄉青年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離開村莊呢,還是留在村莊?
選擇離開,無可厚非,城市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的職業選擇,在城市,會遇到伯樂、知己、朋友、伴侶等,這是一種無形的拉力在吸引著他們前往。
小張是村子裡剛剛大專畢業、返鄉就業的年輕人,應聘到一家當地的社會組織,薪資符合當地的經濟水平,但肯定不及外出務工的薪資,日常工作是運營管理村莊一個公共空間、負責給村莊的孩子做一些自然教育活動。
在他參與村莊社區建設的一年時間裡,公共空間初見起色,引入了快遞業務,滿足了村民對於網購的需求,此外,所在機構負責人多次提供出外學習自然教育先進經驗機會,使其可以在村莊定期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極大豐富了本村孩子的業餘生活。
關於小張返鄉的原因,他說,“作為這個村莊的年輕人,我想為村莊做點事情”。正是這個原因,他才選擇加入當地的社會組織,投入草根公益,服務他成長的村子。但對於鄉村來說,公益是一個相當陌生的詞彙,小張所在村子也不例外。這個村莊由於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在村莊發展的過程中,當地社會組織長達十年的服務功不可沒。
對於普通村民來說,如果問他們如何評價當地社會組織的行為,他們無法區分政府和社會組織的關係,以為社會組織就是政府。在他們的意識裡,公益是一個未知領域。村民們讚賞當地社會組織對村莊的服務,但對於小張這種大專畢業後返鄉加入本地社會組織服務村莊的行為,村民未必是讚賞的,因為在他們的傳統思想裡,讀了書的年輕人應該出去賺錢,而不是待在村子裡,更有甚者會認為這是在“啃老”。
在這種不被村莊所理解的氛圍下,小張在村子裡服務了一年。一年後,他漸漸產生了外出務工的想法。“我想出去外面闖闖,我還是想賺錢,我想去外面學習,現在村子很多人都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很簡單,但是這些事情都是需要不斷學習後才可以完成的”。小張漸漸陷入了矛盾,一方面他想留在村子繼續為村莊服務,但村民似乎不太理解他這種行為;另一方面,他也像正常年輕人一樣渴望城市的各種服務、便利,找到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
在問到如果出去想從事什麼職業的時候,小張似乎有了自己的小藍圖。“因為我讀書時的專業是市場營銷,我可能會去做銷售,雖然不確定是不是對自己未來會有所幫助,但銷售應該可以讓我認識更多的人,積攢我的人脈,我可以利用這個人脈來做我的副業,租一個店鋪,賺點小錢”。
90後返鄉青年:離開還是留下?2018-03-12 劉臻
“返鄉青年”一直是農村發展研究關注的一個群體,經常被熱議,且關注點多集中在在返鄉後有所成就的年輕人身上,這種成就的特徵性明顯,指的是返鄉創業。返鄉創業的青年人,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本地人,另一部分是外地青年,這兩個群體都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及資源鏈接能力。
現實中,大部分所謂的“返鄉青年”並不是上面所羅列的這兩類群體,而是指接受初高中教育後投入“打工潮”,後因金融危機失業不得不返鄉的本地青年,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人群指向又有了新變化,即90後返鄉青年。
90後返鄉青年,除了小部分是完成本科、研究生學業後返鄉創業成功的本地/外地青年外,大部分都是具有大專學歷,應聘到村子裡的機構、公司等組織工作的本地青年,在受教育程度上遠高於前文提及的“現實中的返鄉青年”。這部分年輕人流動性極大,而且數量極少,並不是村莊里穩定的人員,離開鄉村返回城市打工成為他們返鄉後的一大特點。
這種特點的形成原因有三。第一,在城市完成大專教育期間已經逐漸形成“市民意識”,對鄉土慢慢淡忘,返鄉後不能完全融入農村社區,“逃離”成為他們越來越強烈的需求;
第二,長期以來,農村形成了“受教育後要外出務工”的意識,村民不能完全理解年輕人回村的行為,這些返鄉青年被貼上“沒能力”“吃閒飯”等標籤,為了撕去這些標籤,他們不得不繼續外出務工;
第三,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村莊經濟發展吸引年輕人返鄉,但目前新農村發展的經濟類型不能完全滿足90後本村青年的發展需求,繼續回到城市尋求自身發展成為他們返鄉後日漸清晰的思路。
筆者曾以志願者身份在河南某村服務過一年,期間認識了幾位返鄉就業的本地90後青年,但他們後來又重新離開村莊,回到城市就業。我不禁產生疑問:90後返鄉青年,是離開還是留下?
為此,2016年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規定的“成員身份的確認既要得到多數人認可,又要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切實保護婦女合法權益”有待進一步落實。
“全國婦聯委託農業部農研中心在固定觀察點所做的抽樣調查顯示,有30.4%的女性在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沒有登記姓名,有80.2%的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權證上沒有登記姓名。 ”崔鬱提到,對已出台的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2014年農業部與全國婦聯在總結安徽鳳陽等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以會談紀要的形式共同推廣試點地區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的有益經驗,提出“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簿和權證上寫上婦女名字”,以實現農村婦女“證上有名、名下有權”。為此,農業部新頒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要求記載承包方家庭成員的名字。根據中央有關文件,此項工作將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2016年12月,國土資源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第八條規定:“農村婦女作為家庭成員,其宅基地權益應記載到不動產登記簿及權屬證書上。農村婦女因婚嫁離開原農民集體,取得新家庭宅基地使用權的,應依法予以確權登記,同時註銷其原宅基地使用權。”
....
回應
坐在辦公室裡瞎起哄譁眾取寵。村集體劃撥宅基地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並不是以性別劃撥的。未婚的村集體成員,不管是男是女,都沒有資格獲得“宅基地”。外嫁的女性,她們的村集體成員身份就遷移到夫家所屬的村集體。與丈夫一起獲得夫家所屬村集體劃撥的宅基地。村集體年終分紅也是在夫家那邊的村集體領取。
這個是社會結構造成的。一直都是女的長大嫁人,所以家產大都傳兒子,如果家產子女平分,就要解決嫁娶誰入誰家問題,同事也要解決婚嫁聘禮問題。這種問題一般人都想得到,代表竟然單獨剔出來提。還有現在年輕人結婚,大多都成了城市戶口,而且現在男女一般經濟各自獨立,離婚還能養不活自己?
想改變農村父權社會的現狀就只有讓更多的農村人變成城市居民,單純的去分割父權的利益這只會適得其反。我國目前的現狀是農民還是一種身份而不是職業,務農人口占比太高。只有繼續推動城市化,允許人口自由流動才能瓦解掉農村傳統的父權社會結構或者說徹底消滅農村。美國一百個人中才有一個農民,在工業化加持下這才是農業發展的方向。
全國婦聯政協提案: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農村婦女沒有宅基地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2018.3.5獲悉,本次兩會上,《關於在深化農村改革中維護婦女土地權益的提案》將以全國婦聯的名義提交全國政協。日前,記者就該提案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崔鬱。
“在我國廣大農村,婦女的財產權益雖然在婦女權益保障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中有明確規定,但需要深化改革相關立法、政策和措施配套,才能使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保障婦女土地權益的法律精神獲得真正落實。”崔鬱指出,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改革試點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大多數農村地區農戶家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越來越穩定地帶來財產性收益,權利流轉可以獲得不菲的補償性利益。但在我國廣大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保障依然面臨一些問題。2016~2017年全國婦聯本級收到婦女土地權益相關投訴8807件次,比前兩年增長182%。
崔鬱提到,目前農村婦女作為家庭成員的財產權益在法律上還不明晰。在父權制為傳統家庭組建形態的農村,按照“從夫居”的傳統,農村婦女在成年前後至少分別屬於兩個家庭的家庭成員(離婚再婚婦女更為複雜),婦女依據自己家庭成員的身份而獲得的土地承包權益和宅基地使用權既不穩定,也不長久。“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規則使得婦女對於家庭共有財產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無法得到保障。而絕大多數農村婦女離婚後如果不能及時再婚,就會陷入“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錢無一分”的悲慘境地。同時,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過程中婦女權利易受損。很多地方在土地確權、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正度補償分配過程中,由於現有法律和政策都沒有明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的辦法,很多地方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工作交由村委會,通過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的方式進行,使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村婦女易因婚嫁喪失成員權利。這些村規民約或利益分配方案違反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規定,卻沒有有效的違法糾錯機制。
中國森林覆蓋率達21.66% 今年擬造林超1億畝2018.3.12中國新聞網
你是否有感覺身邊的樹木越來越多了?根據國家林業局的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完成造林5.08億畝。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了2018年造林1億畝的目標。
今年提出,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範圍,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嚴控填海造地。嚴格環境執法。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1億畝約6.67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一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面積。
全國森林面積達到31.2億畝
在衛星地圖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成片的綠色。那麼,中國現在共有多大面積的森林?
全國森林面積達到31.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51.37億立方米。
放眼全國,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以65.95%位居第一,江西省則以63.1%位居第二。
全國多地的森林覆蓋率也穩步提高。如北京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43%;上海從13.1%提高到16.2%;寧夏由11.9%提高到14%;河北由27%提高到33%等。
而從國際的角度來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的最新《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2015》,全球的森林覆蓋率為30.6%。中國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不過,今年1月4日,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則為中國未來森林覆蓋率的提高打了一針“強心劑”。會議指出,中國將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萬億元
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500億美元,繼續保持林產品生產和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此外,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推進林業精準扶貧,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人,精準帶動130多萬人增收和穩定脫貧。
力爭2018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5萬億元,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600億美元。
退耕還林還草1230萬畝
2017年,中國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30萬畝。超過了“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00萬畝以上”的預期目標。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下達2018年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的通知》,部署今年的退耕還林還草工作。
雲南省2018年度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為330萬畝,重慶市為151.8萬畝,四川省為39.4萬畝。(完)
這也是在美國大多數華裔家長抱怨和喊冤的一點。大多數華裔孩子單就成績來講,都是個頂尖的,但是美國名校不僅看成績,還看其他方面。申請美國好的大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孩子如何能夠讓自己和別的申請者區分開來,如果能夠在某一方面脫穎而出,那一定是有把握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不僅成績要好,還要參加那麼多社團活動,並且要在這些活動中脫穎而出,這分明就是鐵人十項全能啊!不僅如此,美國的每個大學申請並不像中國那樣有個統一的標準—分數線擺在那裡,而是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偏好,並沒有任何成文的規定綱領可以照章辦事,所以說,中國高考不好考,你以為美國高考就容易啊?雖然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被不斷地唾棄,但是我想高考仍然算得上目前中國最公平的考試了吧; 而美國的高考更像一個社會選拔,每個家長和孩子都使出渾身解數,就為了能夠鶴立雞群,而這背後的艱辛,又豈是中國家長能夠感受得到的?
下面這張圖表是二○一五年、二○ 一六年美國錄取率最低的十所大學,敢於報考這些學校的學生已經是絕對的出類拔萃了,但是錄取率仍然非常之低。史丹佛大學最近連續幾年擊敗哈佛成為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作為史丹佛校友的我對此深有體會,也永遠忘不了曾經拚搏的日日夜夜!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和孩子們:學習從來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無論是中國的高考也好,還是美國的高考也罷,沒有哪裡的學生可以不通過艱苦的努力就換來好的成績,作為家長也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孩子在中國學不好,到了美國就可以後來居上。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能夠吃得了學習這個苦,我想未來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一定是很棒的!
回應
由此可知在台灣念大學真的很容易.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曾經提到,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除了分數外,孩子們還要盡可能地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但僅僅只是「蘸醬油」混過可不行,還需要在這些社團裡謀個「一官半職」,無形中會占用孩子們很多的課外時間。
前面提到我的那位「學神」朋友的孩子,就身兼學校辯論社和電腦社的兩個會長。他說,「別看美國高中貌似下午三點就放學,我兒子一放學就要去圖書館查資料寫論文,完成作業後還要繼續和同學討論社團的活動方案。他們還參加了全美電腦程式設計大賽,參加的學生都是電腦程式設計高手,個個都異常亢奮,要想拿個名次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美國教育中「服務他人」的意識也被看得非常重,所以就算是高中生,每週花費一定的時間做志願者幫助社區做些公益活動,也是美國好的大學非常看重的學生品質。
而反觀中國的高三學生,別說服務他人了,在家裡父母恨不得把飯都餵到他們嘴裡,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學習。
選拔什麼人才—中國選拔全才,美國更喜歡偏才
我曾經看過一張圖,我覺得很傳神地詮釋了中國和美國高考對於選拔孩子上的區別,中國的高考更像是「補短式」的選拔。我們常聽到老師對高三的孩子一再強調:「你們千萬不能偏科啊,某一科差一截的話,會把整個分數都拉下去的啊!」
而美國的高考選拔,更趨近於「揚長式」的教育。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有一欄是「特長」,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還需要註明「得獎地區」:州、全國,還是世界級的比賽,如果不是成績特別優異,根本算不上特長。
舉個例子,在中國鋼琴十級算很厲害了吧。要知道美國鋼琴過十級的孩子真是多如牛毛,如果不是拿過州級,甚至是全國的鋼琴比賽大獎,只是鋼琴十級在大學申請表裡都不好意思當作特長,特長意味著必須與眾不同、出類拔萃,而如果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上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有人曾測算過,美國高中生一年要背一百一十二磅的課本,約等於一百零四斤。美國教育從小強調批判性思考,所以很多時候高三的老師甚至不上課,讓學生泡在圖書館裡查資料、寫論文,所寫的論文並不是胡亂堆砌材料東拼西湊,而是要求自成邏輯、有獨特的見地!就這一點來說,學習強度完全不亞於中國高三的孩子!
分數不是萬能,但沒有好分數卻萬萬不能
中國的高考就算現在不斷地強調要摒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高考仍然是唯分數至上。
而反觀美國高考,誰說分數就不重要了?在美國,分數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好的分數卻是萬萬不能。我曾經和一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聊起美國大學對於孩子分數的話題,她是這樣跟我說的:「分數不代表你的智商,但分數絕對代表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只需要花費別人一半的時間就能夠學得和別人一樣好,那不僅說明這個學生聰明,更說明他比別的學生擁有更好的歸納、總結、梳理知識的能力,只會死記硬背永遠不可能獲得高分。」
另外,和中國的高中相比,美國的高中提供孩子們更多選修課的自由。比如開設除了英語以外的第二外語,學生們可以選修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中文等。除此之外,很多高中還會鼓勵高中生選修很多大學預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課程)。
我的那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還強調,「當我們拿到成績單的時候,不僅要看分數,也要看科目,我們需要考查學生是否選擇了對他來說最具有挑戰性的科目。」舉個例子,如果同樣兩個華裔家庭出來的孩子選修第二外語,一個選修了中文,另一個選修了法語,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選修法語的孩子更願意挑戰自我,因為華裔家庭有學習中文的天然語言環境。
拚的方向不一樣—中國檢視分數,美國檢視能力
除了需要足夠多的最高平均成績四.○的分數外,美國的大學還要檢視孩子的其他能力。當孩子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的時候,課外活動就成為競爭的另一個戰場。
據介紹,2018年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全國85%的縣達到基本均衡目標。同時,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推進。
回應
扶貧難就難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上,城鄉教育資源到底均不均衡不是你教育部說出來的,有精力做這些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假的數據,為啥不花點時間多建幾間農村教室
又在講笑話,如果蓋個樓刷刷牆就算教育均衡了,那這事倒簡單了,我只知道我這裡有點門路的老師都調走了,然後用剛畢業的特崗老師來補充...
總有一些NC網友跳出來,說什麼什麼不平衡,大概在他們眼中,必須在山區給30多個孩子建一個北大,然後還必須讓全國優秀教師去授課,才叫公平。
農村與城鎮之間的教育是不均衡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也是正常的。
中國高考不好考 美國考大學就容易嗎?2018-03-01唐蘭蘭
我自認為這輩子讀書讀得不少了,這些年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我們認識的「學霸」「學神」 這樣厲害的人真的不計其數;但是說句真心話,無論哪國的孩子,要想考進一所好的大學,都同樣是異常艱苦的。我們常常看到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孩子備戰高考的情景是課本、試卷疊成書海,學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深陷其中挑燈夜讀,中國很多家長卻在媒體的誤導下,以為美國孩子備戰高考是輕輕鬆鬆玩出來的。
其實不然!曾獲得最高新聞獎—普利茲獎的美國記者艾德華.休姆斯(Edward Humes), 曾經花了一學年時間,在一所美國公立高中蹲點。一年的體驗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四是有魔力的數字:四小時睡眠,四杯拿鐵,四.○」。也就是說,美國高中的孩子們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四.○,他們一天只睡四個小時,灌下四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全國超八成縣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截至2018-03-01 ,全國有2379個縣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基本均衡,佔全國總縣數的81%;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吉林、安徽、山東、湖北等11個省(市)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介紹,2017年,全國有560個縣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吉林、安徽、山東、湖北4個省整體通過評估認定;1816個基本均衡縣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略有提高,也有10個省份的15個縣出現滑坡;500多個尚未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明顯低於國家標準,中、西部地區分別有16.3%、29.1%的縣尚未認定,將是攻堅難點地區。
據悉,自2013年啟動督導評估認定以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新建改擴建學校約26萬所,增加學位2725萬個,補充教師172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43萬人次。目前,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擴大,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其中,全國近5年累計建設各類校舍和附屬用房面積4.5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3.4億平方米、實驗室功能室746萬間,新增設施器材和信息化裝備價值3257億元、圖書14.4億冊、計算機1248萬台;全國近5年新補充教師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教師31萬人,佔新補充教師總數的18%;目前,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惠及400多萬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
據介紹,從2017年督導評估認定情況來看,儘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地方政府推進力度不夠、部分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不夠、部分地區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力度不夠等。下一步,將依法依規持續增加經費投入,真正把經費投入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解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強烈的擇校、大班額、學業負擔過重、豪華校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全面提升教師素養,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骨干教師和優秀學校管理人員合理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流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製改革、學校聯盟、城鄉結對等,帶動薄弱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而Ⅲ和Ⅳ類沒有對子代教育的足夠重視,子代參與市場機會競爭能力不強,在全國性勞動力市場和婚姻市場中均處於受擠壓的窘境,屬於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勞動力,只能從事低附加值行業或非正規經濟。但由於Ⅲ類型下父母有對子代極強的婚姻責任,所以可以通過深度動員家庭勞動力資源的配置,依托家庭勞動力的數量參與市場機會的競爭,以家庭代際合力的方式來幫助子代實現婚姻與家庭再生產的任務。因此,Ⅲ類型地區下的光棍是比較少的。而Ⅳ類下的子代在勞動力市場與婚姻市場的擠壓下,在沒有父代的強代際責任支持下,往往成為高度競爭環境下的“被甩出者”,陷入光棍、跑婚、離婚等家庭再生產困境。
在家庭資源充裕時,一般不會面臨父代對子代的婚姻與教育投資的選擇難題。往往是在家庭資源有限而匱乏時,父母就會陷入抉擇的困境。但是在全國性勞動力市場和婚姻市場已經形成的大背景下,需要鄉村社會的父母將眼光從村莊內部競爭轉化到全國性競爭上去,即此時競爭的場域已經由過去的村莊轉化為全國,這就需要父母在完成對子代的基礎養育責任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子代的教育,集中家庭資源培養子代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方是實現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根本之道。即使上了個“孬大學”,從短期來看是高投資、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但是收益不能僅僅看眼前的工資收入,勞動能力和質量的提高還存在很多隱性的福利和長期的回報,包括子代的眼界、勞動力增值空間以及子代的後代品質等各方面。總而言之,即使子代上了個“孬大學”,他也基本上完成了鯉魚跳龍門,也走出了村莊和進了城,他自己的子代就不可能再為農民,也就不會再重複祖代在村莊“生娃—放羊”時代循環的人生。
【回鄉記】供孩子上學還是給孩子娶媳婦,家鄉父母犯了難2018-02-17 觀察者網
一、高額的彩禮
.....
根據父代對子代的婚姻責任與教育責任兩個維度,劃分為四種類型:
Ⅰ類為“雙強型”,即將對子代的婚姻責任與教育責任都視為父代的“硬任務”,代際資源向下傳遞,不僅有利於提高子代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還有利於子代順利實現家庭再生產,這無疑是對子代最有利的。
Ⅱ類為將對子代的教育責任視為父代的“硬任務”,而將婚姻責任視為“軟任務”,此類父母注重的是培養子代參與市場機會競爭的能力,而子代的婚姻與家庭再生產則主要是子代自己的事情。這種類型是現代社會的家庭觀念,一代人只管一代,傳統的血脈傳承與傳宗接代的觀念已經很弱了。此類以筆者調研過的浙江上虞和江漢平原等地為典型代表,這兩地鄉村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子代的教育,進城買房主要是為了子代能夠接受城裡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年輕一代接受大中專以上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浙江上虞鄉村的80後一代基本上都上了大學。
Ⅲ類為北方村莊將對子代的婚姻責任視為父母的“硬任務”,而將教育責任視為父母的“軟任務”,筆者的家鄉華北平原是此類的典型。此類型下父母注重的是血脈傳統的傳統價值,因此首要重視的是幫助子代娶媳婦抱孫子,實現家庭再生產的目標。
Ⅳ類為“雙弱型”,即將對子代的婚姻責任與教育責任都視為父代的“軟任務”,代際責任有限,父代主要將子代撫養成人,完成基礎的養育責任即可。此類主要以雲、貴、川、湖北秭歸巴東等高原山區為典型代表。在這種類型下,不管是子代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還是實現家庭再生產的能力,都是要靠子代自己去完成。
需要在這裡提請注意的是,在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全國性勞動力市場與婚姻市場後,一旦父代通過重視教育投資培養子代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那麼教育文化資本是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本與婚姻資本的,也就潛在地提高了在全國婚姻市場上的婚姻競爭能力,即使不需要父代的幫助,子代靠自己也可以完成婚姻責任和實現家庭再生產。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我們就可以對以上四種區域類型的整體競爭力進行比較,無疑Ⅰ類雙強型區域競爭力最強,接著依次為Ⅱ、Ⅲ、Ⅳ類。Ⅰ類和Ⅱ類由於對子代教育的重視,注重培養的是子代參與市場機會競爭的能力,子代主要依托勞動力的質量參與市場機會的競爭,因此該類型下家庭的現代化與城市化程度比較高。
農村學校校園暴力我一看就笑了,當我們老師不存在啊,打打架是有的,有組織幫派的我上學就有,沒有更嚴重,還古惑仔呢,啥時候的片兒啊,作者二十年前發過的改改重發的吧
懷疑你當沒當過老師,居然沒有被(學生)打?或者你的武力值堪比喬峰,戰無不勝?
地域不一樣,情況是不一樣的。山東要好一點,沒有那麼嚴重。湖南湖北可能要嚴重一些。
父母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校園暴力我自身也經歷過、參與過,但是,人一定要自己學會走出陰影,開闊心胸、視野,找到自己的方向,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
農村沒有那麼慘,再怎麼慘,也比改革開放前好吧?關鍵是推卸責任,不要相信部分農民父母說的話,他們把自己教育子女不利的責任,都推到自己窮上,可是自己盡到教育子女的責任了嗎?
你所謂的比改革開放前好,是指日常的物質生活。精神層面上已失之千里,特別是農村教育,文章說的有代表性。
想辦法改變大家的觀念,另一方面,加強義務教育方面的補助和管理,切實讓每個人都有出路,有奔頭。
我問你農村父母了解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又怎麼了,拿什麼比城市裡2萬7千塊36節的藝術訓練班,600萬的學區房?100個入取名額有200個條子生的私立小學,條子只是必需品,有條子的還要拼面試成績,拼才藝表演?
經濟基礎的貧窮導致的視野的狹窄,思維層次的欠缺,進一步引發的教育失敗,導致貧窮代際傳遞,才是作者想要探討的問題所在。
可惜這是個偽命題。改開40年。農村比較有鬥志天份的都進城成為市民了。今天的農民大多是剩下的,一旦成功了進城了就被排除出農民隊伍。
階級的鴻溝早就在那裡了,努力所能做到的是有限的,你沒成功不是你不努力,而你努力了也會被和你差不多努力但是卻擁有你幾倍物質,社會基礎的同齡人碾壓。有了那麼嚴重的鴻溝、再不去努力才是最可悲的吧!
3.“寒門富養子女”的故事
筆者的親友中就有不少“寒門富養子女”的案例,以二表姐為例。.....正在撫育子女的農村年輕父母多數經歷了從物質匱乏時代到物質豐裕時代,總想著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卻忽略了精神生活和行為教導。教育的缺失導致眼界的偏狹,父母無法為子女設計或想像更好的未來,他們對子女不恰當的愛和不到位的教育使得“寒門富養子女”的怪現像不斷出現。除了懶惰、追求更好的物質享受之外,子女在閒暇中沒有學到更多的東西。
在這種家庭生活下,年輕一代用懶惰、浪費、自滿、攀比代替了祖輩從生活中習得的勤勞、節儉、節制和謙遜等品質。這些孩子,只知道去與他人攀比外表的浮華卻不追究他人在背後付出的汗水和努力,諸事不順之後就向生活發出無盡的抱怨,卻不知自我反省、自我努力。經過青春的迷茫動盪期之後,他們重新走上父母一代的生活老路,回到了放羊娃故事的起點。
...
【作者簡介:魏程琳(198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省鄉村治理與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講師,社會學博士;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
回應
作者寫的不錯,用心良苦,可惜缺乏基本的統計學常識,導致了作者這篇文章出現了嚴重的失誤,文中唯一有價值的圖表——【部分高校本科農村新生佔比】但是被統計地區,農村適齡青年和城市適齡青年難道是1:1?假如當地城鎮人口是農村人口的兩倍乃至三倍,那麼這個圖表反而說明了農村學生升學率高
但凡查一下中國的城鎮化率就可以知道,即便是以城鎮化率最高的2016年計算,城鎮人口:農村人口也不過是4:3。43%的人口出了30%的名校大學生,難度孰高孰低不是很明顯嗎?
對照之下的城市子女,他們自小便接受各種素質教育培訓班,在小學時便請家教或上輔導班,寒暑假還會有各種旅遊、素質拓展訓練,日常還要保持相當的閱讀量。我與許多年輕家長聊天得知,現在城市小學生能在晚上十點之前完成作業睡覺的都很少;而我老家在上小學的孩子們則沒有任何補習班,放學之後除了滿大街跑著玩無事可做,幾乎沒有課外閱讀,讀高中之前很少走出縣城範圍。
研究表明,技術類職工家庭的子女學業負擔更重,因為父母除了教育資本沒有什麼可以傳給子女。事實上,任何一個階層的城市父母都知道,為子女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教育是最有價值的投資,而今的留學熱不正說明上層家庭更重視教育投資嗎?文化教育資本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本不富裕卻還不努力,而富裕者不但努力而且努力得法。顯然,農民口頭上重視教育與現實中的不關心,使得原本已有差距的城鄉教育愈加擴大。
“寒門出貴子”所肯定的不是“家境貧寒”而是學子的堅韌,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在現代社會“寒門難再出貴子”,除了以上所提的校園環境、教育質量、教育觀念等因素外,還在於農村對於成功的重新界定。
傳統農業社會,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除了讀書極少有改善生活現狀的機會,故而,鄉村社會推崇讀書、尊重知識人,今天的社會高度開放,一切都可以貨幣化,成功的標準也貨幣化了,誰能夠掙錢誰就是成功人士,而讀書看上去並不是一種特別見效的投資,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讓孩子那麼辛苦?很多鄉民對目前吃喝不愁的現狀非常滿意,甚至無法想像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什麼狀態,這種“小富即安”的保守心態在農村非常普遍。在這種缺乏想像力且自我滿足的心態下,“寒門富養子女”的怪現象進而出現——“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決不讓孩子吃苦受累”——成為他們的育兒信條。
【回鄉記】和表姐聊了聊孩子教育,她說女兒和人私奔了2018-02-17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
【又到一年回鄉時。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重新回到那個生養自己的鄉村,以一個“他者”的視角觀察家鄉這一年人情世故的變化,有欣喜,也有憂思。與往年一樣,今年我們繼續與觀察者網合作,聯合發布“回鄉記”,希望這些觀察能幫助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農村,一個真實的中國。】
“教育是實現階層流動的最重要途徑”早已被理論和實踐證明,然而,人們意識的轉變往往比社會的轉變緩慢的多,尤其在鄉土社會。早幾年“讀書無用論”在鄉土社會頗為流行,有些家長用那些沒讀大學就買車買房的案例,來擠兌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剛畢業的人,筆者及身邊的博士研究生同學返鄉回來後對此都深有同感,讀書人不但不被重視,反而遭到不同程度的輕視,我們寧願這種輕視是未讀大學者的心理補償機製而非他們真正的認識,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大學雖然在擴招,家鄉讀大學的人數並未明顯增加,反而在學校質量上明顯下降,農民子女想要讀個“211”院校實屬不易。
1.校園暴力的困擾
2.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
費老在生育制度中指出,“生育”不僅包括生還包括“育”,相比於生、養行為,教育則貫穿子女自出生到組建新家庭的整個過程,更為重要。筆者近些年回鄉發現,老家人在生育上重視數量忽視質量,認為只要把子女養大成人即可,無論他是否得到良好的成長。
當你和一個個具體的父母交談時,他們都會“正義凜然”地說,“只要孩子願意讀書,我砸鐵賣鍋也願意供他。”然而,面對子女學習中的偷姦耍滑甚至逃學,他們卻不聞不問,總是說“反正不是讀書的料,再過兩年等他們長大了,帶出去一起打工”,如果你對其輕視教育提出批評,他卻有一番強有力的說辭:“如果人人都去讀大學,誰來種地;如果孩子都去讀大學,誰來看家護院、照護老人?”
當城市父母為子女教育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農村父母卻不斷地為孩子成績差找藉口和心理安慰。於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農村子女難以考取好大學了,而且據我們觀察,即使少數農民子女考上“211”“985”等優秀大學,他們在大學裡也馬上變得不優秀,他們既不會琴棋書畫,也不會各類體育運動,在社團活動中也難以突出,表現的更加迷茫和隨大流,因為除了學習他們一無所長。
英媒:中國的“內衣小鎮”助居民脫貧
英國《金融時報》2018.2.4文章,原題:中國的產業政策正在以內衣為主題的小鎮發揮作用 在中國某農業縣內新鋪設的一條街道上,一家名為午夜魅力的服裝公司,正生產透明女性內衣和“性感女生”套裝。10年前,位於江蘇省的東王集鎮還基本上全是稻田。但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國生產“情趣內衣”的核心地帶。
作為實施發展聚焦特定產業的“特色小鎮”倡議的一部分,當地官員正大力支持該公司和其他600餘家內衣生產商。該倡議彰顯中國政府引導的市場經濟的構想,其間不僅通過國有製管控龍頭企業還吸引私人投資流向各地重點發展的行業。各地區在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需要“立足各地區要素禀賦和比較優勢”。午夜魅力總經理雷叢瑞是東王集鎮最早生產內衣的企業家之一。當地政府表示,如今該鎮及周邊約有2萬餘人從事內衣產業,該鎮所在縣的情趣內衣網絡銷售在全國占比已達到約60%。東王集鎮及其所在縣的官員已批准該鎮發展“情趣內衣”特色小鎮。該鎮黨委書記湯景棟表示,該項目將使當地小作坊通過集中購買布料等原材料降低成本。“一旦通過審批,我們就將獲得土地和財政支持,大量銀行融資將會湧入”,湯說,“這是幫助我們當地居民脫貧的途徑之一。”
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總共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除情趣內衣以外,其他特色小鎮的主題還涉及寵物、巧克力、無人機和電子競技等。許多特色小鎮都位於曾被中國迅猛工業化“落下”的貧窮農村地區。專家表示,只要得到正確執行,該理念就將奏效,不過該概念也可能被濫用以助長房地產泡沫或其他無用投資。為發展電競產業特色小鎮,重慶的貧困郊縣忠縣正尋求吸引50億元投資。當地專門修建的6000人電競館已於去年舉辦過一場全國性電競賽事。但中國至少有5個其他地方也在開發電競小鎮。忠縣並不存在既有電競經濟,它能否走出一條路還有待觀察。
1個“一律不准”:“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外,各部門一律不准再組織其他檢查考評” ;
這點其實蠻重要的,因為最近媒體頻繁曝出在扶貧攻堅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搞形式主義,表格、數據滿天飛,但最後恰恰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形式。把檢查考評的權力上收,就是針對地方形式主義下的刀子。
3個“不搞” :(鄉村振興)“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
2個“防止” :“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集體資產”、“防止脫實向虛傾向,嚴格管控風險,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
有“禁止、不得、不准、不搞”的,也有需要“嚴懲”、“整治”、“打擊”的。對這些問題,一號文件的措辭強烈。
1個“嚴懲”:“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切實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對挪用和貪污扶貧款項的行為嚴懲不貸”;1個“加大懲處力度”:“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1個“查處”:“科學確定脫貧摘帽時間,對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嚴肅查處”;
3個“打擊”: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
2個“整治”: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嚴厲整治惠農補貼、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徵收等領域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個整頓:“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相關新聞
俠客島:黑惡勢力犯罪人員中央給你們下最後通牒
央視用9分鐘揭露的村霸到底乾了啥?
回應
事實證明村民自治和村官選舉是行不通的,必須強化黨對農村事務的領導。
不從人性出發解決問題,一切的集合都是烏合之眾。
一人一票,黨內走私派不就喜歡這樣嗎?還好中國人講實事求是,試驗田,結果出來了,還要不要一人一票了?
事實證明村民自治和村官選舉是行不通的,必須強化黨對農村事務的領導。
警察管不到的地方,黨員靠什麼?不還是嘴炮和撒錢嘛。還不是一樣的路數。
黨員自己清廉,下面誰敢亂來。
中農辦主任:鄉村振興不是造些典型就可以收官交賬2018.2.6 新京報
2018.2.5,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表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最大的亮點是,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這是貫穿始終的主線。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今年的一號文件具有承前啟後的里程碑意義。”韓俊指出,《意見》既體現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三農”政策的繼承和總結,更是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的綱領性文件。
土地增值收益將更多用於支持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不是造些典型或乾幾年就可以大功告成、收官交賬的。鄉村振興講究的是實幹。必須真刀真槍地干、持之以恆地干,必須有真金白銀的硬投入、有更加健全的製度軟環境。”韓俊表示。
放活宅基地不是讓城里人去買房置地
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集中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
中西部村莊廁所普及率達85%
■ 背景
中央一號文件連年鎖定“三農”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1982年一號文件正式承認包產到戶合法性,1983年一號文件從理論上說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1984年一號文件提出疏通流通渠道以競爭促發展,1985年一號文件取消了30年來農副產品統購派購制度,1986年一號文件要求增加農業投入和調整工農城鄉關係。
時隔18年後,2004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於2003年12月31日發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首次對農村、農業、農民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回歸農業。
此後至今,中央一號文件持續鎖定“三農”。
讀懂中央一號文件裡的這些“狠話”,很重要2018-02-06 俠客島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作為一個大戰略,“鄉村振興”實施起來當然不能圖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端的是求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這份文件中的一系列“禁止性規定”,引發了島叔的興趣。
島叔梳理了下,歸納如下:
1個“嚴禁”、1個“嚴格禁止” :“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
2個“不得” :“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
周少來:鄉鎮政府為何容易陷入“形式主義泥潭”?2018-01-24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理論室主任、博導
形式主義,其來有自,源遠流長,在各種形態的管理體制中均存在。其基本的規律是:越是基層的政府單位,其所受到的上級壓力愈大,形式主義作風越發普遍;越是“運動式”治理的任務,其所受到的時間壓力愈大,形式主義作風越發嚴重。
由此看來,各種顯性或隱性的形式主義氾濫,有其根本的“體制性根源”,絕非一兩次“人人喊打”的“運動式治理”所能根除,更非責難幹部素質和作風甚至撤職查辦一兩個領導所能完胜。以基層鄉鎮政府普遍存在甚至自身也深惡痛絕的“填表考核”為個案,我們深入辨析一下地方和基層政府“形式主義痼疾”的根源。
但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決勝精準脫貧的關鍵時期,鄉鎮政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信訪維穩、防火防災、精準扶貧、環境治理、交通安全、公共服務、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基礎教育……,幾十項、甚至上百項各種任務,接踵、疊加而來。更有甚者,縣級政府為了顯示“政治重視、執行有力”,而把各項任務的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分解,一項工作往往要分解為幾十項具體“量化指標”,並且都要“按月、按季度”並“全過程跟踪檢查”。這便是我們在基層調研中,幹部反應最為普遍的“層層加碼”。
.......
回應
個人經驗,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填表、報數據是有必要的,不這樣壓根體現不出來基層工作成績,不能直觀的看到一項政策的實行效果如何。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同部門要求同一基層單位填報的表格往往高度重合,這就加大了基層的工作量。加上層層加碼拍大腿的德行,很多政策從上到下的傳遞不斷變味,很多好的政策就因為各級部門為表現自己的能力,瞎提高任務標準而無法施行。
最高領導人已經說了2020年一個不漏全部脫貧,各級官員誰敢說個不字。我的感覺現在的政治氛圍已經讓各級官員不敢說心裡話了。
形式主義害死人!因為這樣是與習總書記的初衷相違背。
形式主義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老百姓看成是無個人無私慾的一個整體。
看了大家的發言,個人認為表格要填,但是需要更簡便快捷,最好是能電子化,各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到時候基層人員就不那麼麻煩,有所變動還能實時反饋,將信息化和現代化的工具應用在基層,大大提高效率。
央視已報導精準脫貧電子化
山西一村換屆3名村主任候選人花數百萬競選,正在查是否賄選
據中國青年網2018.1.23報導,近日,山西交城縣奈林村換屆選舉在網上被曝賄選等違規情況。在網友的舉報帖子寫道“只要給每個村民賄賂1000元,就可以當選村長”。其中,還發有一張地上放著“三個袋子裝滿錢”的圖片。
......
回應
中國基層選舉制度,問題很嚴重。1是家族化,這多發生於浙閩粵等地區,這些地區一姓一村比較嚴重,很容易產生家族式捆綁對抗上級。2是黑社會化,這多發生在北方,這些地區社會問題很嚴重,黨政窩案頻發,基層黨員幹部勾連黑惡勢力,已經不是什麼秘密。3是賄選問題,這多發於貧困地區,個人一直認為,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永遠別想在貧困地區成功。這是在走解放前封建殘餘鄉紳化道路,完全違背歷史規律,是在開歷史倒車!這3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無論打蒼蠅還是打老虎,最後的結局都是明初割“韭菜”,割掉一茬又一茬,直到“敗死”為止!
這就是西方皿煮的示範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1_23_444337.shtml
廣西大圩鎮官方明令禁止“走眾親”:陋習,與走親戚是兩碼事
據澎湃新聞2018.1.23報導,近日,一份名為《大圩鎮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禁止走眾親活動的決定》的告示在網上流傳。該決定稱,會議審議了由鎮人大主席團提出的關於在全鎮範圍內禁止走眾親活動的議案,該議案最終獲批,並於今年1月15日印發。
何為“走眾親”?
所謂走眾親,就是在春節前後,村莊之間以獅相親,以獅拜年,相互走訪問候的活動。這種關係是在平時的生活及生產建設活動中,經相互支持和幫助建立起來的。
不過,《南國早報》早年間的一篇報導曾指出,很多村子通過多種途徑跟周邊村子結成“眾親”,即“全村人的親戚”,但這種親戚並不一定要有血緣關係。一旦搭上了這層關係,遇上有大的活動,全村每家每戶都要派一名代表參加。以前僅僅是為了在當時的條件下共渡難關而結成的“眾親”,慢慢演變成現在找藉口吃喝、拉幫結派的活動。
當地政府稱“走眾親”系陋習
據上述官方告示描述,由於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大圩村部分村屯仍有走眾親、聯宗祭祖等陋習,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該鎮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產生農村不穩定因素的根源。例如,告示稱,組織者以走眾親為由,強行向村民籌款集資,增加了農民負擔,影響了農戶的生產生活,違反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條例》。再如,告示稱,走眾親易被宗族和黑惡勢力利用,引發群體性糾紛械鬥,破壞社會安定,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不過,仍有不少網友疑惑,禁止走眾親是否意味著對村民走親戚的限制?
對此,該鎮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明確告訴澎湃新聞,“這是兩碼事。”他表示,“走親戚是正常的人和人來往,我們也鼓勵,走眾親是以自然村的名義,綁架所有的村民和別的自然村、別人的親戚來往。”“比如說打架,你也得幫忙,紅白喜事,村里人全部都要來,都是大規模的。”該工作人員透露,參與這些活動的每家每戶都要湊錢,少則一兩百元,多的可達到一兩千元,有些人本來家裡就窮一點,搞得勞民傷財。
回應
國內不少較偏僻和不開化地區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宗族復辟了,搞械鬥和私刑,有些還和宗教勢力扯上了關係。
農村三大害:非法教會,宗族勢力,村霸幹部。
如果政府不正確引導基層的活動,多搞文體活動來豐富群眾的生活,這類的風俗習慣就會慢慢佔領市場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1_23_444297.shtml
第三,對國家的財政貢獻程度,並不必然等於“對國家貢獻程度”。一些欠發達地區,雖然需要中央補助財力,但其在人力資源、能源資源等方面為發達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些地區還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為維護國家領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河南、黑龍江、吉林、四川、安徽等,都是農業大省,給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商品糧的糧食補貼都需要國家拿錢,所以這方面的“補助”也就所需更多。
當然,從上面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經濟運行的規律,可以供管理者參考。比如,為什麼江甦的財力“淨貢獻”會比浙江大?在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看來,江甦的上市公司比較多,企業規模都比較大,市場競爭力比較強,上繳利稅較多;浙江的企業數量也很多,但是企業規模比較小,因此相比江蘇,上繳利稅相對較少。
同理,為什麼山東GDP總量很高,但財力貢獻在全國祇排第七呢?也是因為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山東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社會資源都集中在幾個重點城市,臨沂等革命老區的包袱卻很重,因此整體產業層次在東部沿海地區比不上江浙滬。
居安思危,在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的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隱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後,真正在日常做到精細管理、見微知著。尤其在“高質量發展”成為舉國目標的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專業性、技術性更強的管理者。
回應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些年貴州重慶四川發展的好的原因了
http://news.sina.com.cn/c/nd/2018-01-24/doc-ifyqyesy0448893.shtml
制度
的確,單看各個地方的財政情況,我們似乎很容易產生一些樸素的情感傾向,認為只有對國家財力有淨上繳的才對國家有貢獻,對國家財力沒有淨貢獻的就是在“拖後腿”。
事實並沒有簡單。
這是因為,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存在著複雜而精細的一套財政收入和分配系統。
我們知道,94年改革之後,中國現在實行的是分稅制。什麼意思?企業和個人按照屬地原則,給地方政府繳稅以及稅以外的收入(比如大企業的總部在北京,就給北京繳稅);我們也知道有國稅和地稅,按照法律規定,稅種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央地共享稅。各地需要把這些收入上繳國庫,之後再由中央進行分配。
這其中其實有兩次分配:第一次,按照分稅制的比例規定進行劃分,形成中央財力和地方財力(比如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七三開);第二次分配,則是中央統籌全國,看情況,再對各地進行“補助”。補助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轉移支付。比如給偏遠地區、農業補貼、財政困難地區,中央都有轉移支付。這也就是“補助”的來由。
而一個地方真正具有的“財力”,也不光是來自於這些。除了央地之間的分配之外,地方政府還有一些財政來源。比如我們知道的地方債,就是收入之一;上一年存留的資金,也可以進入下一年的財政;此外,還有財政穩定調節基金等一些具體操作手段。像廣東這樣的經濟大省,2015年的上年結餘資金、調入資金、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資金,就佔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0%以上。
說這麼多是為了啥呢?是為了更清楚地看清各地區的財力差異,以及在簡單的數據背後的國家運行邏輯。
理解
事實上,第一,少數省份對國家財力有淨貢獻、多數地區需要中央補助,這樣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是常態,從改革開放以來也一直存在。這很好理解,中國的改開本來就是“先富帶後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個長期過程。這一結果,受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人口規模、特殊因素等影響很大。
第二,中央財政給各地“補助”,本就是國家性質的職責所在。為什麼要從中央層面進行財力調節、給地方補助呢?經濟發展需要效率,生產要素要自由流動,不平衡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從國家的層面看,即使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也需要讓各地的老百姓享受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務,這就需要中央調節。經濟落後的地區,也要修路建廠,也要醫保社保,財力不夠,中央調節。“天道者,損有餘而補不足”。
俠客島:據說這幾個地方的財力在“供養全國”?2018.1.23
最近,關於地方財政的話題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比如GDP“ 擠水分 ”,內蒙核減了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天津濱海新區,則將2017年預期的1萬億GDP直接擠掉1/3,調整為6654億元。對於這件事,我島已經寫過分析。
不過,就這問題,輿論也有一些討論。比如,有的文章稱,中國有25個省份在負債,只有6省1市在賺錢;從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計的財政缺口從3.2萬億元,上升到了4.88萬億元,補上財政缺口的能力堪憂。
那麼,是否真的像大家擔心的那樣,只有東部幾大省份在供養全國,而其他省市都在“拖後腿”和“吃老本”?如果一個地方對國家的財力貢獻靠後且需要中央大額補助,是否就意味著這個省份的債務壓力或者隱性債務壓力的比重就很高?
為此,經濟ke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詳細計算了“十二五”以來(2011—2016 年)全國31個省份財力貢獻排名。同時,我們也請這一領域的專家對數據進行了解讀。雖然本文可能存在一些不太容易讀懂的經濟學分析,但讀後各位應該會有收穫。
經過計算,我們得到了一份如下的數據,跟網上流傳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樣:
“十二五”期間的五年中,全國31個省區市,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為9個,依額度從大往小排序為: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天津、山東、福建、遼寧,共計為國家財政“貢獻”了14.76萬億元;
剩下22個省區市,顯然,則是需要中央財政予以“淨補助”的。根據補助額度從小往大,排序依次為:海南、山西、寧夏、重慶、陝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雲南、西藏、江西、安徽、內蒙古、新疆、甘肅、廣西、湖南、黑龍江、貴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間,22地共獲得中央補助收入12.09萬億元。
光看名字可能有點暈,我們可以按照粗略的華北、華東、華南等“七大地區”來劃分。其內部對國家的“財力貢獻”,其實是呈現不均衡態勢的。
......
最有意思的是東北,情況比較複雜。跟我們目前討論熱烈的印像不太相同,2011-2016年,遼寧進入了對國家財力有“淨上繳”的陣營,吉林接受淨補助在全國處於中等水平,黑龍江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則比吉林多了將近一倍。有意思的是,正是有貢獻的遼寧,是全國第一個主動給GDP擠水分的省份。
這些看上去略顯枯燥的數據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美媒:中國,從自行車到子彈頭列車的國家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18.1.21文章,原題:重返中國——一位記者發現一個從自行車到子彈頭列車的國家
1983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日子,我乘飛機到北京,迎面見到的是灰色、冰凍的景象。機場的路上空落落的,只有一些衣著破舊的人騎著自行車,一輛馬車搖搖晃晃。當時,我剛大學畢業,初出茅廬當駐外記者。80年代多數時候,我生活在北京和香港,近距離目睹務實的領導人鄧小平推進改革,中國很快煥發生機。1992年我離開時,中國已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說中文,連做夢也常用中文。如今重返中國探訪在上海的兒子,我渴望再去發現25年後的中國。上海和這個國家最讓我吃驚的是那種極致,什麼都是巨大無比。
但我知道,上海只是中國的一面。從那裡,我西行進入內陸地區。坐火車沿中國古絲綢之路經過崎嶇不平的甘肅省,目光掃過風沙黃土地,以為會見到層層梯田里幹活的農民。然而,我看到的是一片片光禿、乾旱的陌生景象。偶爾,列車會經過“鬼城”——那是無人居住的高樓群,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一座龐大的風電場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風力發電機一動不動,因為缺少需求和輸電線。甘肅是中國的貧困地區。它與上海對比鮮明,凸顯中國新出現的貧富差距。邊疆地區對中國擴大其經濟力量、安全及在亞洲以外擔當領導角色的雄心勃勃計劃至關重要。在“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倡議之下,中國將從亞洲到歐洲修建道路、油氣管道和港口,預計多達65個國家參與,總人口達到44億。
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中國事務的戴維·蘭普頓教授說:“中國前進速度之快超乎我們所有人的預期。我們要警醒,認識到中國現在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作者安·斯科特·泰森,向陽譯)
回應
去年年底本人乘高鐵從西安回長沙,沿途所見和泰森所見大有不同,雖無上海光鮮,但仍是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同車旅客年輕高大,很多還是出差的科研人員,衣著得體,言行文質斌斌,沿途大小火車站高大雄偉,富麗堂皇,哪來泰森所寫灰色景觀,泰森如此寫中國西部是有意誤導西方讀者。
乘車穿越美國西部翻山進入美國西海岸,除了繁的賭城外,沿途所見乾旱荒涼人煙稀少,見不到有水平的建築,上世紀建的電站輸電設施鏽跡班班……和中國西部繁榮沒法比。
湖南長沙拆遷片區背後怪像調查:兒媳離婚後嫁給公公,舅母與外甥結婚
2018.1.17,長沙市開福區紀委一位女性負責人向封面新聞記者證實,此前一天由《長沙晚報》刊發的“女子離婚後與前公公結婚、舅母嫁給外甥”等瀏陽河街道拆遷片區發生的怪像屬實。
日前,長沙開福區紀委披露了該區40多戶家庭涉嫌非正常離結婚套取拆遷補償款的事實。
每人補償14萬,買房花9.5萬
...
60多歲的當地人楊林華(化名)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我們一家老小6個人,總共獲得100多萬元,可以買6套房,但是買了房過後就沒錢裝修了。”
對於此次拆遷,他認為政府的政策對老年人很有好處,既安置了房屋,還給予了養老金,“政府承諾,男性老年人,年滿60歲的,每月發放1200元養老金,女性滿55歲的,也有1000元多一點,老年人的生活是有保障了”。
“但是,還是有做得不到位的”,他說,政府沒有考慮年輕人的收入問題,“賠14萬,要花9.5萬買安置房,剩下的錢還要裝修,還要買家具,以後靠什麼吃飯呢”?
回應
政府怎麼對拆遷戶這麼好啊??花的難道不是進城買房戶的血汗錢??6個人6套房,每個人每套房還有4.5萬可以簡裝修,天啊,我無語了。
人啊就是貪心,多少年輕人被房子壓的累死累活,這倒好,一家6套房,老的有養老金,還不滿意,還要養你們全家一輩子的節奏?不會去上班賺錢是吧,沒人養要餓死是吧
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貪婪啊……所以那句話還真沒說錯,有些人恨貪官,不是因為貪官傷害了他的利益,而是他恨,為什麼是那個人當了官而不是自己當上了然後貪個痛快6個人就要住6套房?你們是一家人嗎?
最需要改造的,是人民自身,而不是民粹主義者們所指責的一切自身以外的東西。
歷時4年升級生活措施川藏線所有兵站冬季吃上自產新鮮蔬菜
“從過去一到冬季的土豆、白菜、蘿蔔'老三樣',到現在餐餐有綠”,這個變化就在川藏線上的座座兵站官兵餐桌上。
據解放軍報2018.1.15報導,近日,川藏線上海拔4100米的榮喜兵站傳來好消息,雖然時值隆冬,但兵站溫室大棚內綠油油的白菜、芹菜長勢喜人。軍委後勤保障部軍需能源局領導稱,現在,川藏線上所有兵站冬季全部能吃上自產的新鮮蔬菜,這極大地改善了官兵們冬天的菜盤子。
近年來,川藏兵站部在上級大力支持下,歷時4年對兵站部所屬單位新改建了日光溫室39棟、鋼架大棚42棟、豬圈21棟、菜窖15座,確保每個單位至少有一座蔬菜大棚和保溫豬圈。這一舉措,有效化解了川藏沿線兵站冬春季自身保障能力不足,接待過往部隊新鮮蔬菜不夠的歷史性難題。
據悉,目前兵站各類日光溫室大棚,全年可種出30餘種綠色蔬菜,各單位蔬菜自給率達80%,豬肉自給率可達90%,即使遇到大雪封山、暴風雪等惡劣天氣,也能基本滿足官兵一日三餐需求。
此外,趕在隆冬來臨前,川藏兵站部還新建了一批全天候晾衣場,解決了官兵晾曬衣物難的問題。兵站機關黨委也為高原官兵宿舍配備了一氧化碳監控報警器,讓高原官兵溫暖過冬,安心戍邊。
回應
所謂有兔之處必有菜,想當年鄭和下西洋在船甲板上種菜,現在川藏線兵站種菜,南海島礁種菜,連神州飛船到太空都沒忘了試試能不能種....
全球爭霸之種花無敵
農耕文明就是耕戰一體啊
是啊。不過我看主要還是中國人普遍有的“看見空地總想種點啥,否則心裡不舒服”綜合症在起作用。
種菜種族的正常發揮而已。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8_01_16_443360.shtml
是什麼讓小學生“夢想當貧困戶”?
2018.1.10,《北京日報》就“夢想當貧困戶”這一現象發表評論文章。
“我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貧困戶。”近日,一篇署名為“某貧困縣小學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網絡上熱傳。而促使這位小朋友立此“大志”的原因竟然是,一些貧困戶“什麼也不干,就能享受各種扶持、優待”,讓人“欣羨”。
且不論該文是否假託小學生口吻,但讓人哭笑不得的“理想”的確折射出一個長期存在的現實問題:在個別地方,扶貧政策“養”出了一些“盼著送小康”的懶漢,“等靠要”思想嚴重,缺少主動脫貧的意願和動力。
有的不願吃苦,有致富的機會還要挑肥揀瘦,嫌髒怨累;有的直接“撂挑子”,整日拿著補助喝酒、打牌、睡大覺;更甚的,扶貧幹部送來的供養殖的羊,沒幾天就被端上了餐桌。
誠然,如此混日子的人只是少數,但卻是脫貧攻堅中亟須拔下的“釘子戶”。
相較於經濟生活上的“物質貧困”,這般“不著急摘帽”的“精神貧困”更值得警惕。
一段時間以來,大水漫灌的扶貧政策管“肚子”多、管“腦子”少,致使一些人懶出了“底氣”:反正吃穿不愁,就這麼耗著也挺好。這無疑給當前扶貧工作點出了重要課題,那就是如何治懶。
扶貧先扶精氣神。時下,我們強調精準扶貧,而“精準”二字講求的不僅是政策要細化到錢、房、物,因地制宜、一戶一策,更要聚焦人心,朝著志氣、幹勁等靶向多多發力。
在這方面,造血式扶貧是一個關鍵。如靠技能扶貧,讓貧困戶有乾事創業的一技之長;靠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靠產業扶貧,充分挖掘當地生態等資源,讓貧困戶有能持續忙活的生計。如此一來,貧困戶就不只是口袋鼓了,還新增了“技能包”。
面對有些懈怠、懶散的貧困戶,我們要想方設法焐熱他們的心頭,讓其燃起念頭、鼓起勁頭,精神上富足起來,如此全面小康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更紮實。
雲南因輟學引發官告民案勝訴後:1人懷孕休學2人在外打工
據《澎湃新聞》2017.12.23報導,雲南首例因輟學引發的“官告民”案件11月24日公開審理,當天,怒江州蘭坪縣啦井鎮人民政府將5名學生家長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判令學生家長立即送子女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庭審後,當地政府對外通報稱,有3名被告家長送子女再度入學。
但政府和學校再次遭遇尷尬。
蘭坪縣啦井鎮一輟學女生小琴在庭審之後返校,向老師遞上一份當地醫院出具的體檢報告,體檢報告顯示其已懷孕90多天,另外2名學生因在外打工聯繫不上,只能等到他們過年回家時再執行。
啦井鎮中學校長楊慶文說,從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該校一學年輟學學生13個,輟學率達2.21%,因家長重教意識差,輟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選擇出遠門打工,早婚的有三四個。
回應
這批人回到學校,也就為難老師啊,已經不肯讀書了
我帶鄉鎮初中,沒班有幾個不適合唸書的,上課打滾,玩鳥,摸女生,家長從來不問,每次一發補貼就來了
我作為本地人也許更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原因是成績差的讀書無用,考上了大學也不一定是好大學,而且現在不是都說大學一畢業就失業嗎?那麼何不現在就和隔壁某某某一起出去打工?我真心呼籲不要再擴大大學招生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擴大職業教育.
就是傻子,所以只能找個讀書沒用的理由,有些人沒文化鼠目寸光,還自以為小聰明能運籌帷幄。
我是農村出來的,我家小時候年收入才一千多塊,後來爸爸帶著我們全家到國有煤礦投靠舅舅、工作,家裡也一直在抓教育,雖然我只考了一個末流211,但是我覺得教育是個人投資最為廉價,回報最為豐厚的方式。
一個農村孩子在學校學習,按現在的政策,如果寄宿的話一學期一千六百的伙食(我們這是4.2元一餐,週五中餐免費。)如果是貧困學生有寄宿生生活補貼,我們這一期六百多。
審計署:各地清退虛假貧困戶10.18萬人970人被問責
2017.12.23,審計署審計長胡澤君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截至2017年10月底,整改金額4872.5億元,能夠按金額計量的問題整改率達到95%;處理處分相關責任人員8123人次。
對“被提前脫貧”人口逐一核查,將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脫貧人口重新納入貧困人口或給予財政補助。被審計的各縣共剔除和清退不符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18萬人,重新識別補錄貧困人口9.51萬人,完善建檔立卡數據信息21.68萬人。
一些地方還建立了扶貧對象收入財產與公安、民政、工商、稅務等部門大數據比對機制,切實提高貧困對象識別精準度。已按規定向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發放補助或退還資金4.01億元,收回違規使用的貸款及貼息補助等2.52億元。
回應
現在是以吃低保為榮爭貧困戶為榮!你讓貧困戶脫他就是不想脫,脫了就沒人送錢了
90年代億元村如今破敗吃飯成問題原因讓人唏噓2017.12.23 央視財經
山西大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長期大規模開採,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煤礦關停潮席捲而來,大同“一煤獨大”的經濟發展模式受到了嚴峻挑戰。
在這樣的形勢下,當地經濟該如何轉型?礦區村民生活又該如何得到保障呢?
曾經集體蓋洋樓如今吃飯成問題
....
為了讓採煤沉陷區村民能得到良好的安置,大同市在受損較為嚴重的鄉鎮進行試點搬遷,建設採煤沉陷安置區,實施整村異地搬遷安置,但搬遷後的村民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村里煤礦已經關閉,賴以生存的土地因缺水而無法耕種,村民生計沒有了著落。
光伏產業扭轉大同採煤沉陷區窘況
大同在長期大規模的煤炭開採中,形成了約1687平方公里的採煤沉陷區。2015年6月《大同採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規劃及2015年實施方案》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准,國家能源局首個“光伏領跑者示範基地”項目在大同落地。
山西省大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明生:大同這片土地上,老天也是先天的一個因素,也是非常好的,光照二類地區。再一個它要有一些電網的接入與消納具體的條件,採煤過程中需要供電,形成了穩定的220千伏的環網。我們這一塊區域它這個電網就是很堅強的,這在別的地區也是少有的。搬遷以後老百姓就是離開那片土地,土地它是閒置的。恰恰給光伏產業,就騰出了空間。
雖說採煤沉降區的土地遭到破壞已經閒置,但大部分屬於退耕還林用地,屬於林地。如何將這些閒置土地合法化利用是擺在當地政府部門面前的難題。經過反复論證大同市提出了“林光互補”的新設想。就是做光的同時,滿足林業管理、生態管理。
秦家山村與華能光伏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按照每年360元/畝,將村集體1349畝地流轉出去,合同期為26年,村集體每年能夠收入土地流轉費48萬多元,這筆收入對於多年零收入的村集體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這筆錢村里將按照人數均分,村民每人每年能夠拿到600元,加上退耕還林補貼,加在一起村里每戶一年可以拿到補助2000多元。
....
回應
典型的為了短暫的經濟利益,不計後果的破壞自然資源。在當時,不只是大同,不只是山西吧?
幸虧早年煤都挖出來賣了,否則留到現在,這一掉價,還發個啥財嘛。
辦法會有的,吃飯同樣也會有的,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了。
華西村掌門人回應負債389億元:網傳文章斷章取義
新京報2017.12.22訊(記者彭彬)近日,一篇名為《中國最富村負債389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在網絡上發酵,對於網傳文章,華西村黨委書記、主任、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網傳文章斷章取義,今年華西集團鋼鐵、化纖板塊業務盈利大幅度增長,服務業整體平穩,集團經營情況好於往年,納稅穩中有升,整體發展態勢良好。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華西村實現盈利1.62億元,負債總額為387.42億元,去年同期為360.44億元,同比增長6.96%;資產總額為558.26億元,資產負債率69.4%;現營業收入202.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超20億元。
“今年以來,鋼鐵、化纖行業行情火爆,是近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華西集團會經營不好?”吳協恩表示,負債有所提升,主要是因為佈局了許多新業務。“適度的負債率,對企業經營也有好處,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吳協恩表示。
據吳協恩介紹,目前投資的效果正在顯現,部分投資收益已達數倍。此外,新佈局的金融、電競等業務也在推進,利潤將逐步釋放。
“我經常跟村民說,有質疑,說明外界一直在關注華西村,有關注也是好事,對於這些傳言,我們也不必過多理會,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吳協恩表示,每隔一段時間,網上就會出現一些傳言,這都是不了解華西村所致。
吳協恩表示,網上有些聲音認為,華西村比較封閉,但實際上華西人心態非常開放。“歡迎有質疑的朋友,到華西實地走走看看,眼見為實嘛。”吳協恩表示。
微評-小崗村與華西村2017.12.23旺報
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小崗村的18位農民頂著政治風險「貼著身家性命」開啟土地承包制度,解決民生溫飽,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中新社近日報導,如今的小崗村踏上改革新征程,在去年習近平考察之後,小崗村制定了「三年大提升」行動計畫,包括農村改革、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5大類工作。
小崗村正在創建國家5A景區,另外,小崗村葡萄專業合作社、美國GLG集團產業園、小崗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和農村電子商務等項目,也為小崗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除了小崗村之外,另一個模範村華西村的發展也受到關注,媒體近日報導該村現在負債300多億人民幣,媒體也指華西村是「能人發展模式」,家族式經營導致負債局面。
事實上,大陸的農村的確需要更深入的改革。中央1號文件連續10幾年聚焦在「三農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口仍持續大量向城市流動,顯示農村仍然缺少發展機會,醫療、教育、基礎設施等資源條件比起城市的大幅落差,更是農村的痛點。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創造農村普遍的宜居環境,應該要成為農村改革重要的一環。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被曝負債389億元吳協恩你怎麼看?2017.12.22新浪綜合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稱,昔日的天下第一村,如今已走到亟需轉型的岔路口。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華西集團總負債高達389.0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78%,有息負債245.7億元。
然而,10月21日,新華社刊發一篇《華西村的發展“秘訣”》報導卻是另外一種表述。文章說,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完成可用資金比去年同期增長21.37%;過去5年,華西村完成可用資金比上一個5年增長11.29%,上繳稅費增長37.01%。
這與《中國青年報》上述報導形成鮮明對比。
與其說華西村是一個村,不如說它更像一個龐大產業矩陣的企業集團。在華西村諸多的產業中,鋼鐵、紡織、旅遊是三大支柱。華西鋼鐵也趕上了“黃金年代”,為華西村源源不斷產生高利潤、高收入。
......
然而,擺在吳協恩面前的不僅僅是美好的夢想,還有諸多困境,如華西村背負的389億元的債務。對此,吳協恩到底怎麼看這些巨額外債,答案仍不得而知。
不過,回首吳協恩接班的這幾年,華西村經歷了由盛到衰、負債高企,或許他心裡有苦難言。
我們那裡這兩年已經開始重新進行農田水利建設——類似滴灌那種,幾年前就通了自來水——大家做飯用自來水,附近道路今年也都硬化了,網絡幾年前就有了,只有年輕人在家比較多的家庭開通了寬帶,今年也開始搞土地流轉了…這都是這些年的變化
北京出台27條措施激勵七類群體增收看看有你嗎?2017.12.16新京報
北京市政府近日發文,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基層幹部隊伍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類群體,提出了8個方面27條差別化的收入分配激勵措施。
看點1 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帶動就業可享社補
2017年1月29日,農業部出台“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
看點2 鼓勵高校骨干教師到企業兼職取酬
看點3 低保人員就業可享獎勵和救助漸退
對於已經就業的低保申請人員和低保就業人員,在核算家庭收入時,可扣除低保標準的80%作為就業獎勵再計算家庭月人均收入。同時,當家庭收入增加後,救助金並不是當即停發,而是繼續發放6個月,即前三個月按其家庭原享受低保金100%發放,後三個月按50%發放。
看點4 網商從業者可享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對於小微創業者,北京提出將健全創新創業政策和服務體系,優化創業准入環境、降低創業融資成本、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政策提出,對新註冊的市場主體住所或是經營場所,放寬登記條件限制;同時,優化審批流程,推行“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告知”,實現“多證合一”。
為降低創業融資成本,北京將推進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運作,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孵化期、初創期、成長期創新型企業發展。同時簡化貸款流程,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持,給予財政貼息,減輕小微創業者融資負擔。
此外,對自主創辦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並帶動就業的城鄉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應屆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企業分流職工等人群,可按規定享受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 措施
企業疏解須向職工發生活費 標準不低於最低工資70%
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今年已突破2000元,從按照此項政策規定,相關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生活費不得低於1400元。
一、農業經營主體
2016年,全國共有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2016年末,在工商部門註冊的農民合作社總數179萬個,其中,農業普查登記的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91萬個;20743萬農業經營戶,其中,398萬規模農業經營戶。全國共有31422萬農業生產經營人員。
二、農業機械擁有量
2016年末,全國共有拖拉機2690萬台,耕整機513萬台,旋耕機825萬台,播種機652萬台,水稻插秧機68萬台,聯合收穫機114萬台,機動脫粒機1031萬台。
三、土地利用
2016年末,耕地面積134921千公頃,實際經營的林地面積(不含未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的生態林防護林)203046千公頃,實際經營的牧草地(草場)面積224388千公頃。
四、農村基礎設施
2016年末,在鄉鎮地域範圍內,有火車站的鄉鎮佔8.6%,有碼頭的佔7.7%,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佔21.5%;99.3%的村通公路。
2016年末,全國99.7%的村通電,11.9%的村通天然氣。25.1%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
2016年末,91.3%的鄉鎮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鄉鎮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
五、農村基本公共服務
2016年末,96.8%的鄉鎮有圖書館、文化站,11.9%的鄉鎮有劇場、影劇院,16.6%的鄉鎮有體育場館,70.6%的鄉鎮有公園及休閒健身廣場。59.2%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
2016年末,96.5%的鄉鎮有幼兒園、托兒所,98.0%的鄉鎮有小學;32.3%的村有幼兒園、托兒所。
2016年末,99.9%的鄉鎮有醫療衛生機構,98.4%的鄉鎮有執業(助理)醫師,66.8%的鄉鎮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81.9%的村有衛生室。
六、農民生活條件
2016年末,99.5%的戶擁有自己的住房,47.7%的戶使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36.2%的戶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
回應
肯定有人不信九成村莊通了寬帶互聯網,要明白村莊通了寬帶互聯網不代表每戶都用了
是行政村通寬帶,不是家庭普及率,國家長期規劃目標,到2020年,農村家庭普及率目標也只有70%,懷疑的人是不太懂統計的.
“農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懷疑這條,因為我們這邊已經很久沒有維修水利設施了,以前修下來的很多水渠也廢了
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16年,全國開展旅遊接待的村佔全部村的比重為4.9%,比2006年提高2.7個百分點。農村電商由無到有,2016年全國超過1/4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有4.4萬規模農業經營戶和5.1萬個農業經營單位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從事設施農業的分別有48.6萬戶和13.1萬個,從事循環農業生產的分別有12.6萬戶和7.2萬個,從事工廠化生產的分別有1.8萬戶和2.5萬個。大量返鄉下鄉人員在農村創業創新,為農村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農民:住房水平、生活質量提高
農民住房水平顯著提高。2016年末,99.5%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擁有1處住房的農戶佔比為87.0%,比2006年下降5.5個百分點;擁有2處和3處住房的農戶所佔比重分別為11.6%和0.9%,分別比2006年提高5.2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擁有商品房的農戶達到1997萬戶,佔全部農戶的比重為8.7%,而10年前很少有農戶購買商品房。
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據城鄉住戶調查結果,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363元,比2012年增長47.4%,實際增長36.3%,年均實際增長8.0%。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速比城鎮居民高1.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差距擴大的趨勢成功實現逆轉。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72(農村居民收入為1),比2012年下降0.1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2%,比2012年下降5.3個百分點,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末,有近1.1億農戶飲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佔全部農戶的比重為47.7%,比2006年提高24.6個百分點。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有8339萬戶,佔全部農戶的比重為36.2%。
耐用消費品擁有數量增加。2016年,全國平均每百戶農戶擁有小汽車24.8台,比2006年增加21.4台;彩色電視機115.2台,增加27.9台;電腦32.2台,增加30.0台;手機244.3部,增加174.5部。
衛生設施條件改善。2016年,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有8339萬戶,佔全部農戶的比重為36.2%;使用衛生旱廁的2859萬戶,佔12.4%。
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共調查了31925個鄉鎮,其中鄉11081個,鎮20844個;596450個村,其中556264個村委會,40186個涉農居委會;317萬個自然村;15萬個2006年以後新建的農村居民定居點。
農業機械化達到較高水平。2016年末全國聯合收穫機114萬台,比2006年末增長105.3%;排灌動力機械1431萬台,增長6.1%。三大糧食作物達到較高機械化水平,小麥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達到94.5%、82.0%和92.2%;玉米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為73.7%、69.9%和61.7 %;稻穀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為83.3%、29.0%和80.1%。
農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2016年末全國能夠正常使用的機電井和排灌站比2006年末分別增長8.2%和8.9%,能夠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庫數量合計增長53.3%。2016年灌溉耕地面積佔實際耕種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55.2%,夯實了農業生產基礎。
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文化素質提高。2016年全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一個月以上的人員數量為3.14億人,比2006年下降8.7%。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文化素質提高。2016年,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佔比為48.4%,比2006年提高3.3個百分點;高中或中專文化程度的為7.1%,提高3.0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的為1.2%,提高1.0個百分點。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大量湧現。2016年末全國農業經營單位達到204萬個,比2006年增長417.4%。農民專業合作社幾乎從無到有,快速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2016年末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1萬個。
二、農村建設:基礎設施改善、社會服務進步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鄉、村組織數量減少。2016年末全國鄉鎮31925個,比2006年減少8.1%;村委會和涉農居委會596450個,減少6.4%;自然村317萬個,減少3.8%。但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2006年相比,2016年末,全國通村主要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所佔比重為76.4%,提高41.2個百分點;村內主要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為80.9%,提高53.2個百分點;村內主要道路有路燈的村比重為61.9%,提高40.1個百分點。有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提高58.1個百分點。
農村基本社會服務全面進步。2016年末,全國有幼兒園、托兒所的村佔全部村的比重為32.3%,比2006年提高2.2個百分點。有衛生室的村比重為81.9%,提高7.6個百分點。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公報公佈近九成村莊通了寬帶互聯網
國家統計局2017.12.14發布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公報顯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與10年前相比,我國鄉鎮數量減少了8.1%,自然村減少了3.8%,但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七成多通村道路為水泥路面,近九成的村通了寬帶互聯網。此次普查顯示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現代農業建設成就輝煌,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據新華社14日消息,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是繼1996年和2006年兩次全國農業普查之後,我國又一次摸清全國“三農”家底的大普查。
國務院農普辦主任鮮祖德介紹,農業普查獲得了海量反映我國“三農”最新家底的基礎數據,查清了糧食、棉花、畜禽、水產品等主要農業生產底數,系統反映了農民和農村新變化。同時,獲取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等方面常規統計調查沒有覆蓋的信息,填補了“三農”統計上的空白。
由於我國的農業普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普查之一,組織實施難度很大,《經濟日報》15日報導稱,為準確摸清家底,近400萬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進村入戶,嚴格按照普查規程和要求調查登記,全國共調查了60多萬個村、2.3億住戶和200多萬個單位。根據事後質量抽查和對現場調查數據的分析評估結果,本次農業普查登記戶的漏報率為0.19%,普查指標數據差異率為0.40%,低於二農普0.63%的水平,數據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數據質量可靠,真實反映了“三農”的發展變化情況。
一、現代農業建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機械化水平提高
全國糧食總產量2006年低於10000億斤,2013年首次突破12000億斤大關,2014-2017年連續四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新台階,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全國肉類總產量和水產品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主要經濟作物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保持較高產量水平,為保障大宗農產品基本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
巴庫姆指出:“收入平等改善正成為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一個日益重要的推動力。中國表現不錯,整個亞洲也和中國一樣表現不錯。”
巴庫姆表示,較低的基尼係數也有助於降低在中國投資的風險。“中國當前領導層明白,社會不平等和環境問題可能導致社會動亂”。
羅福萬同意平等狀況改善有助於讓潛在投資者安心的觀點,他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在長期而言很重要,如果你認為社會和政治將會不穩定,而且如果你是像我們這樣的長期投資者,你會對投資有顧慮。”
回應
事實上,中國的基尼係數式拋掉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美外最高的.
基尼基數只適用於自身平等性的趨勢比較,不適用於不用國家之間橫向對比。因為基尼基數是無差別的分配情況,客觀導致了越小的國家基尼係數越小,比如新加坡,就一個城市,連農村都沒有,收入當然平均。像中國這種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即使再平均,天然的自然環境和人口區別也是存在的,你不可能讓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發展的一樣,那沒必要也不現實。僅有的幾個人口地域都和中國可比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美國基尼基數42以上,沒比中國好多少,還要考慮到美國的地域區別沒中國這麼大(美國兩邊都沿海),人口也沒中國多。印度基尼係數比中國還高。
扶貧,2020年完全消除特貧困,天然氣代替其他供暖。政策都是好的,普通人民也是支持的,不過就是操之過急了。一個國家完全消除貧困,全球也沒有.就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國內貧困人口也是有的,乞丐也有。
但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過去我們通過扶貧,創造了6億...剩下的都是出於極度貧困的人,有好幾千萬人呢!但都是難啃的骨頭。那些人也要享受現代化的成果啊。
新興市場收入不平等也在下降
文章還指出,在中國基尼係數不斷下降的同時,以拉美為首的各個新興市場,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在下降。
拉美曾是世界上不平等現象最為嚴重的地區。但根據世界銀行對16個拉美國家的基尼係數統計顯示,拉美國家平均基尼係數從2002年55.2的峰值下降到2015年的47.1,雖然它仍然遠高於西歐通常25-35的水平(自2006年以來,世界銀行沒有委內瑞拉的任何數據)。
如圖所示,以玻利維亞為首的拉美國家整體有所改善。從2000年到2015年,玻利維亞基尼係數從63的極高水平下降至45.8。該地區的主要經濟體——巴西的基尼係數從2001年的59.3下降到2015年的51.3,阿根廷從2002年53.8的高點下降到42.7,智利從1999年的55.5下降至47.7。同時,厄瓜多爾、秘魯和薩爾瓦多也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集團高級顧問費雷拉指出,拉美地區基尼係數改善有兩個原因。首先,在過去的12年至15年間,拉美推出了一系列的社會進步政策,比如通過稅收和轉移支付來進行現金轉移和收入重新分配,“這種方式在(基尼係數低得多的)歐洲非常普遍”。
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勞動力市場上的教育和經驗的供應增速超過了需求增速”,從而縮減了具有這種優勢的勞動者傳統上能夠獲得的薪資差距。
文章援引世界銀行擁有的81個國家數據指出,就全球範圍來說,從2008年到2013年,有41個國家的基尼係數下降了1點以上,同時還有19個國家的基尼係數上升了1點以上。
費雷拉表示,除了拉美以外,亞洲表現也不錯,其基尼係數在2008年前基本上是上升的,自那以後持續下降,非洲則是升降各佔一半。
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就全球來說,從1820年到上世紀90年代,不平等程度穩步上升,但從那之後開始下降,原因是新興市場崛起讓窮國薪資增速超過西方富裕國家的薪資增速。
文章稱,例如,在中國,政府正試圖使經濟擺脫對製造業和出口的過度依賴,轉向一個更多由國內消費驅動的社會。巴庫姆表示:“增長構成繼續迅速變化,轉向更多的家庭消費,後者已經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以上,並已經取代出口,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推動力。 ”
他認為,鑑於較窮的人比較富的人有更高的消費傾向,收入平等改善將會加強這一趨勢,而中國政府改善公共醫療並加強社保體系的努力也應使低收入者有信心花更多的錢。
當然,也有人認為反腐的作用並沒那麼重要,比如銘基亞洲投資策略師羅福萬就指出,畢竟中國在基尼係數開始下降數年後才發起了反腐運動。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集團的高級顧問弗朗西斯科•費雷拉表示,中國的一部分情況是,“在傳統的沿海製造帶地區,薪資水平大幅上漲,以至於製造業活動開始轉移到內陸較貧困地區”,這提高了收入較低地區的薪資水平。
對此,羅福萬也同意這種說法。他說,“ 近幾年來,經濟較貧困地區的收入增速超過了較富裕地區,(也就是說)其他地區正在迎頭趕上 ”。
他同時認為,政府政策也發揮了作用。“這十年來,中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水平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同時有大量資金投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上。在習近平的第一個任期裡,教育、醫療和環境方面的支出全都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
除了基尼係數下降以外,文章還提到,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舍唐•阿赫亞指出中國的另一個不平等指標也有所改善,即農村與城市收入比——從2004年29.4%的低點升至2016年的37%。
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將在2025年邁過世界銀行製定的人均1.37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較其之前的預測提前兩年。
阿赫亞表示,除了薪資增長以外,平等狀況改善還受到中國戶口制度逐步改革的推動。戶口制度讓大量湧入中國主要城市的數百萬農民工無法獲得公共醫療、教育和住房服務。
阿赫亞認為,戶口制度的存在意味著,“從根本而言,收入不平等實際上(比基尼係數體現的)更為嚴重”。然而,隨著人口少於50萬的城市現在完全向農民工開放、人口不高於500萬的城市不得不接受已繳納5年社保者的居住申請,以及中國政府制定到2020年讓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目標,這種障礙開始被消除。
不過,他也指出,與主要國家為發達國家的經合組織(OECD)2014年平均基尼係數32相比,中國的基尼係數仍然很高,“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已知和潛在的不平等,以確保社會福祉的持續改善”。
金融時報:中國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
《金融時報》中文網2017.12.5刊登題為《2017年度報告——中國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的文章,作者史蒂夫•約翰遜。
中國的基尼係數在下降
文章開篇寫到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會議上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講話中,數次強調解決中國社會不平等問題的決心。事實上,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不平等程度自2008年以來已經在下降。
文章說,目前這一變化在世界銀行的數據庫還看不到,因為它只有中國在2008年和2012年兩年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數據。
基尼係數是衡量收入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數。以0-100衡量,基尼係數為0代表完美平等,而100代表最大的不平等。
從圖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基尼係數隨著工業化進程從1981年的31升至2001年的44.7。2003年,中國國家統計局開始每年發布基尼係數。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8年,基尼係數不斷攀升,2008年達到49.1的峰值,顯示中國不平等程度持續上升。之後,中國的基尼係數開始下降,在2016年降至46.5。
對於基尼係數下降的原因,《金融時報》在援引多位經濟學者的話中,肯定了中國政府對教育和醫療的大規模投資,以及針對較貧窮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巨額補貼項目”。比如荷蘭資產管理公司NN投資夥伴的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馬爾滕-揚•巴庫姆就持這樣一種觀點。
巴庫姆同時提到,在中共十九大後參加的一場主要由經濟學家和技術官僚參加的會議中一個共識已經形成——中國不平等程度下降的部分原因正是反腐運動。因為反腐運動“改變了高收入者的心態”,“'他們一直致力於政府系統的清理',數位與會者都提到了這一點而我表示認同。”
北京安委會:說專項行動是驅趕“低端人口”毫無根據
2017.11.25,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就社會關切接受了北京青年報專訪。
問:網上有人傳言,這次專項行動是在驅趕“低端人口”,您怎麼看?
答:說專項行動是在驅趕“低端人口”,這是不負責任、毫無根據的。這次專項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生命的安全。我們針對的,是存在安全隱患的違法建設和違法經營,針對的是一些經營者只顧私利無視安全法規、無視員工和租戶安全的違法行為。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外來人口選擇了在這些場所工作和居住,但他們並不了解身處的危險。我們的原則是生命至上,在這個問題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些無視安全的非法經營,才是對生命的漠視。
問:在專項行動中,是否個別存在工作方法簡單生硬的問題?
答:應該說,排查清理工作總體是有序的,但其中也有個別簡單生硬的情況。比如有些村的工作過於焦急,給搬遷群眾的生活安置造成了暫時困難。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已經下發通知,要求即時糾正這些問題,在拆除清理隱患前必須先發通告,講清利害,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在向社會或企業所發的通知公告中,要講清政策,做好引導,依法依規清理整治。尤其是要求企業要負起員工安全的責任。
以中和大火為例,兩層樓竟可隔出廿五間套房收租,絲毫不考量防火與逃生路線,正是專業人士形容的「棺材房」。類似的租屋大火,僅今年媒體報導的就有四起,一起是地下室,三起是頂樓加蓋。可見在台灣的「租房黑市」和違建普及的情況下,已經不是偶發單一個案。但每次災後,無論政府官員如何「震怒、究責」,租屋安全的結構問題仍不動如山。
懾於接連大火的輿論,立法院上月底火速三讀通過擱置多年的《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重點在於確立租屋雙方的權利義務、包租代管產業的遊戲規則。這只是台灣租屋市場改革的第一步,類似中和大火的消防、違建問題,當然無法靠一部專法解決。
奪命大火後,「鐵腕強拆」看似風聲鶴唳,其實仍是睜隻眼閉隻眼,說的比做的多。政府早知違建存在,放任不管,出了人命,難道沒有責任?更重要的是,只負擔得起違建租金的房客,原就不易找到棲所,強力拆除後,又該如何安置?北京強力清除低端人口引起的「境內難民」人道危機,是最好的警惕。
當務之急,是要先將租屋市場納入「實價登錄」修法,並設立「吹哨人」條款,揭開租屋市場的黑幕,讓陰暗的角落現形。
回應
北京採取嚴厲執法來改變社會亂象;但被攻擊為暴政!台灣以視而不見面對各地嚴重違建;還吹牛說執法嚴!
北京賺得多 低端人口再艱難也不走2017-12-02 中央社
北京驅趕「低端人口」的話題持續延燒,官方原想(楨:?)藉由提高生活成本而讓大部分來自外地的「低端人口」知難而退,但由於北京收入高,即使流離失所,這些人也不願離開北京。
不過,明報記者採訪多名因清理「低端人口」而流離失所的民眾,幾乎沒人動過離開北京的念頭。
來自河北張家口的邱姓洗碗工說,她在張家口洗碗一個月包吃不包住、月薪人民幣1800元,但在北京包吃住可以賺到3500元,若節省一些,一年可存下3萬多元,遠高於在家鄉的收入。
回應
跟台灣一樣,北部花多賺多南部薪水低
在北京包吃住可以賺到3500元
惡火下兩岸的「低端」現形記2017-12-03聯合報社論
傷亡慘重的都市大火,也是一種政治顯影劑。兩岸的首善之區外圍,上月底巧合地同時發生奪命大火:北京大興區的惡火奪去十九條性命,新北市則發生三起嚴重縱火,十人葬身火窟。兩岸均隨即展開違建違租的清理工作,北京短短時間就驅離了數十萬「低端人口」,導致地區性勞力立即不足,也引發人道爭議;台灣則火速由立法院通過了《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但實際的拆除工作仍只見嘴上談兵。
繁華都會吸引龐大討生活的勞動人口。不論是逐工作而居的「北漂族」,或者跨國移工,乃至中老年獨居者,面對都會高漲的房價與年年飆漲的租金,往往只能選擇都會邊緣廉價甚至違章的簡陋居所。北京大興區月租五百的廉價公寓如此,新北中和的違建及頂樓加蓋隔間的五千元籠房,何嘗不是如此。
城市邊緣底層者的居住正義保障,事涉租屋管理,消防、建管、都市規劃、人權、社福等等,千絲萬縷,輕中有重、重中須輕,絕非拆屋、辦人即可了事。惡火之後,兩岸政府的處理明顯存在巨大差異。在北京是鐵腕拆屋,以拆除「安全隱患」之名,行「清除低端人口」之實(楨:?)。在外地勞工、小工廠集中的城鄉交接地帶,充斥典型的「生產、倉儲、居住」為一體的三合一建築,一夕之間拆遷機器與制服人員直接進村驅趕。短短一周,已清出廿萬名「低端人口」,淪為龐大的「境內難民」(楨:?)。
如此龐大的人口流離失所,演成一場人道危機(楨:?),已引起國際注目,西方媒體紛紛批評。大陸境內的知識分子、公民社會也自發連署,並組織行動安置無力返鄉的北漂族、農民工。這場「北京切除」,其實並非單純一場火災之後的反射型清理,而可溯自二○一四年習近平「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宣示。高層意志確定了北京市兩千三百萬的人口上限,清理多餘人口即成為北京市府「恢復首都功能」的首要任務,那場火災不過是多個加速的理由。
台灣擁有比較成熟的公民社會,居住人權組織如「巢運」等早對台灣失控的租屋黑市提出針砭;但因為政府失能,遲無行動。租屋安全問題一直是隱藏於都會的未爆彈,在政府無知與縱容下,租屋市場一直是法外三不管地帶,房東為擴大收入、降低成本,違建、頂加、不設消防安全設備都是常態。而租屋者因缺乏危險意識,或負擔不起高昂的租金,只能因陋就簡。也因此,房東把陽台隔成小室,居然也能稱為「採光佳」的套房。
杜建國:這幾年為什麼很少提“希望工程”了2017-11-13 觀察者網
在上一篇《脫貧攻堅為何成不了輿論熱點?》文章中,我談到近兩年參觀過多個省區的扶貧,親眼目睹中國政府為此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與人力。至少,我能肯定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脫貧是很有成效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住房、醫療與教育。在上述三個領域,現在的農村比過去要好多了。下面,我盡可能通過我的直接觀察,來介紹一下住房與教育改善方面的情況,醫療方面留待它文介紹。
一、在農村很難見到破房子了
....
回應
這幾年為什麼很少提“希望工程”了?也許作者故意遺漏了一點重要原因:因計劃生育和農村人口流動至城鎮,農村中小學生源驟減,希望小學被大面積荒廢。 據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求是》刊文稱,全國農村的小學從1985年的83萬所,到2000年只剩不到50萬所,近40%的學校被撤併了。而從2001~2010年10年間,全國小學由49.1萬所又減少到25.7萬所,其中農村佔減少總量的87.6%。初中由6.7萬所減少到5.5萬所,其中農村佔減少總量的91.7%。
近幾年來,一些人講中國農村怎麼破敗,甚至鼓吹要恢復什麼鄉紳制度,做為出生於農村,成長在國家級連片特困地區的我,很清楚現在的農村部分地區存在破敗的情況是什麼原因,中國農村的問題從來不是要把更多人重新拉回到農村,而是要盡可能的把農民送進城市!
完全符合我的觀點,農民要過上好日子,大量減少農業人口的基礎上重建規模化、工業化、集約化、合作化的新農村。
現在中國存在著一股強大的醜化城市化的思潮,其中最突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舊北京的過度美化和對當代北京的過度醜化。多年來,媒體與學界大肆炮製“老北京”神話,把老北京吹噓為一個祥和、環保、宜居的古都,這是不符合事實的。老北京一刮風就是沙塵暴,一下雨就是爛泥塘,有什麼好?一個大雜院擠進去幾百人,無上下水,有什麼好?老北京的代表是什麼?就是老舍筆下的龍鬚溝,這能叫祥和環保宜居?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82歲、公園綠地星羅棋布、人均GDP已接近兩萬美元的當代北京,無論經濟、科技還是文化等都為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的、這樣一座吸引集聚了越來越多的人,並讓他們生活越來越好的超級大都市,怎麼就不如龍鬚溝了?怎麼就不宜居了?製造“老北京”神話,第一是為了醜化新中國,第二是為了誤導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讓中國去工業化、去城市化。
因為正是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養老金做支撐,沒有後顧之憂的農戶才更願意主動退出“三權”。而農村老人原有的每月100多元的養老金很難支撐退地後的日常生活,以地養老模式的探索可謂“難上加難”。
半小時觀察:農村養老需要更多智慧
.....
陸「以房養老」險 展開試點3年承保僅90人2017.8.27旺報
大陸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就是俗稱的「以房養老」保險,從2014年7月開展試點已有3年多,根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截至7月底,全國只有幸福人壽一家保險公司開展該業務,共有65戶家庭90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續,多數長者顧慮還是比較多,主要擔心能否退保、房屋評估是否公正可靠、房價漲了養老金能否跟著漲等方面。
雖然人數不多,但大陸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受養兒防老和家產傳後等傳統觀念影響,「以房養老」長期來看會是小眾產品,但依舊有其市場。另從國際上看也是小眾業務,即使發展比較早、比較成功的美國,也只有約3%的參與比例。
台以房養老挑戰傳統 20月僅1751件
在傳統觀念難扭轉下,2015年11月,由合作金庫銀行率先推出的「以房養老」商業型逆向抵押貸款,目前已有九家銀行共同參與,但截至2017年11月前、開辦兩年內,全台僅能先拚突破二千件大關
子女反對 退件數最多
台企銀主管直言「退件數最多就是子女反對」。他說,除了拿「起家厝」辦以房養老,怕被街坊鄰居扣上亂花錢的帽子,還有很多是走到最一關,被兒子或女兒擋下,因為他們擔心未來可能少了一筆可繼承的財產。
正在打乒乓球的老人馬占福,是這個養老院裡入住最早的老人,今年68歲,和老伴兒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年。幸福院是鄉里唯一的一所養老院,由村里原來的小學改建,成立於2014年,總共住著84位老人。對於馬占福來說,這裡的生活雖然平淡,卻既充實又快樂.
馬占福原來的家在靈沙鄉勝利村,距離養老院並不遠。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但也衣食無憂。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地里莊稼種不動了,四個兒女三個進城了,還有一個身體不好,幹不了農活。老兩口守著五間房子20多畝地,卻開始發愁生計。於是三年前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村里的房屋、耕地、宅基地,搬到村里的養老院來養老。
馬占福不僅“賣了房”又“賣了地”,還賣出了不菲的價格:一畝地九千塊錢,十畝地,五間房子,共十八萬塊錢。
十八萬,對於馬占福來說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和地這麼值錢。那麼他把房子和地賣給誰了呢?原來,從2013年開始,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開始探索退出三權,以地養老的政策實施。
退出三權,簡單說就是農民退出自己所擁有的房屋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交給政府。退出土地的村民會獲得相應的補償。剛開始有政策時,村里很多人都有顧慮,而馬占福卻第一個報了名,他說自己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
住在這個養老院裡,馬占福和老伴兒每月的管理費是360元,加上吃飯、電費、買藥的花銷,每月大概在1000元左右。馬占福每月135元的養老金加上老伴兒馬秀蘭每月1380元的養老金,老兩口在養老院的收支基本持平。馬占福說,退出三權補償金自己一直存著,不僅會有銀行利息,而且可以作為應急時使用。
.....
週學忠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以地養老”模式之所以能實現,關鍵還是藉力了插花移民社會保障政策,所謂插花移民,就是將困難地區的居民分散安置到生產生活條件良好、閒置土地、宅基地比較多的村落。
插花移民政策實施後,當地政府獲得了一筆資金,因此每一個希望退出土地的村民都會依據房屋、宅基地、耕地的評估得到政府相應的補償,每戶平均可以得到10萬左右。2013年至2016年,平羅縣共1638戶插花安置生態移民,這其中有522戶60歲以上的老人,利用退出農村三權獲得的補償,或者住進養老院,或者進入城市養老。
港媒:退休生活被打破,中國“孫奴”們淪為老年流浪者
香港《南華早報》2017.11.5文章,原題:中國的“老年流浪者”為照看孫輩犧牲退休生活 5年前當孫女出生時,孫玉蘭(音)平靜的退休生活突然被打破。在兒子兒媳請求下,孫和老伴心甘情願地放棄了在鞍山的安逸生活,前往上海開始了忙碌的日子:打掃、清洗、做飯和送孩子。但如今,這種曾令他們心滿意足的安排正讓孫沮喪,“我們就像不用花錢的僕人,但有什麼辦法?在上海僱保姆太貴。”
在中國一線城市,近半數老年外來人員都為照顧子女或孫輩離開老家並犧牲退休生活,這種趨勢代表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結構正發生轉變,令這些老年人面臨被孤立的風險。他們被戲稱為“老年流浪者”,約佔中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43%是為照顧子女或孫輩而背井離鄉。京滬穗深等經濟發達城市的比例更高:超過54%。他們中許多人不僅要忍受長時間體力勞動的艱辛,還受困於孤獨和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等問題。即便是那些已在子女所在城市生活多年的老年人,通常也只是熟悉通往當地學校和市場的路,依然生活在幾乎沒朋友聊天的孤單生活中。研究顯示,這些老人很少與鄰居來往或參加社區活動。
周芳雲(音)曾在西安過著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直到她和老伴3年半前到北京照看孫女。她的新作息表是從清晨5時30分直至兒媳下班,吃飯和休息的原則是“孩子第一,我們靠後”。“我不認識任何人,我說話有濃重的陝西口音,擔心被人看不起。”專家表示,越來越多老年外來人口已使中國城市管理面臨巨大挑戰,一些新措施被推出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相關新聞
英媒:僅靠政府還不夠誰來照顧中國的“老年孤兒”?
英媒:外商瞄準中國老年人口牟利以醫療為突破口
加媒:人口變遷影響經濟老年顧客推動電視購物繁榮
日媒:日本老年護理品憑啥搶灘中國電商?
美媒:北方老年“雪鳥”一族盤活南方低迷樓市
宅基地也能賣了!國家出錢回收,農民養老無憂2017-11-05央視財經
在我國,農村老齡化的水平高於城鎮,再加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出導致的農村老年人“留守”、“空巢”問題,農村養老也因此變得更加棘手。面對漸漸“老”去的農村,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退出三權獲得高額補償集中養老樂享幸福晚年
早飯過後,位於寧夏北部的平羅縣靈沙勝利互助幸福院裡就熱鬧起來。老人們有的揮拍打球,有的下棋、打撲克,還有的聚在牆邊曬太陽聊天。
除了上面些福利,國家還有更多的好政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讓農民受益!
1。三部門發文:鼓勵地方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2。國家發改委:到2020年建成300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利好政策頻出,農業機會不斷湧現。展望30年後,鄉村依舊,但會出現很多莊園與現代化農場,村里居住的絕大多數是有文化又有錢的村民。你是願意留在城市,還是回到農村?
回應
這個政策對農民奔小康確實是個天大的福利。
給農民那麼多優惠也賴著北京不走,還動不動數落北京人,特別是四川的女人特別野蠻。
那你是沒有看見過更野蠻的地方的人,見識短淺的傢伙
既非所有者又非經營者,中間這個“承包者”顯然是多餘的,加重了經營者的壓力,既不利於發展經濟和保護耕地,同時也是對社會主義公有製和社會公平公正的一種破壞。
這說明你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穩定劑的作用的農民土地承包製度認識的非常淺薄
現實是有大量的嫁入城鎮的農村女性被野蠻剝奪了土地承包權。她們原所在的村根本就不分土地給她們。
承包期過長、不調整,很多死人有地、後出生的人沒地不公平。
當前農村土地問題矛盾較多。一是新出生的孩子不能及時分給土地。二是從農村走出去的青少年,戶口已轉城市多年卻仍佔著土地不交。三是去世老人佔著土地不交。四是某些人把自家耕地用來建樓房,審批只需村長吃餐飯搞定。沒有相關細則出台是不行的。
民以食為天。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前也面臨不少新的困難和挑戰,農業基礎仍然薄弱、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好我國“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
剛剛國家傳來大消息這6億人身價漲了
2017.10.31,一部關乎6億人的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初審。草案帶來哪些利好?
草案對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作了吸納,從立法的角度上進行了明確。
所謂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就是所有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農民擁有土地的承包權。後來,隨著進城務工的農民把承包土地出租、轉讓給其他人目前,農村已有30%以上的承包農戶在流轉承包地,流轉面積4.79億畝。
實行“三權分置”後,土地可以作為要素要流動起來,集中在農村能人手裡,搞現代農業和規模經營。這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就有了基礎,農民收入增加就有了新的製度保證。
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
這次的修正案草案確定,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並明確規定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30年。
為進一步規範對個別農戶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適當調整,草案劃定了紅線:
必須堅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不得打亂重分的原則;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承包方可以用承包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
草案還規定,承包方可以用承包土地經營權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第三方通過流轉取得的土地經營權,經承包方或其委託代理人書面同意,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這大大激發了農村土地的金融屬性,讓農民不再只是獲得土地上的單純的農作物收入,同時還能夠獲得土地價值收益。
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進了城,原先的承包地怎麼辦?這個問題最受廣大農民關注。此次草案也有明確規定,刪除了現行法律中關於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的規定。
8億人口脫貧 世行行長:陸扶貧經驗值得借鑑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2017.10.12在華盛頓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7年秋季年會的新聞發佈會上作出上述表示,隨著大陸經濟改革和融入全球市場,使8億人口脫離貧困。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比重從40%降到目前的不到10%。
金墉還稱,世界銀行目前正與大陸在多方面展開密切合作,如努力確保偏遠地區民眾能夠獲得社會服務和醫療保障。我們正在對醫保體系進行試點改革項目,如果成功將會給整個醫保體系帶來重要變化,有助於整體改善結果。
金墉強調,世界銀行不僅幫助大陸發展,同時也從大陸吸取相關經驗。大陸使8億人口脫貧,這值得其它中等收入國家借鑒。他還表示世界銀行正在與大陸阿裡巴巴公司合作,探討解決非洲國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談及大陸經濟前景時,金墉認為今年大陸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大陸很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正在實現從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經濟增長方式向以服務和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即從快速增長轉向更高品質的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在另一場新聞發佈會上稱,鑒於大陸財政政策的支持,IMF看好2017年中國經濟前景;IMF歡迎大陸央行採取的控制信貸增長的措施,繼續推進相關措施對於控制金融風險來說很有必要。
雄安新區:百姓將作為城市“股東” 參與年年分紅
據央視新聞2017-09-20報導,記者日前從雄安新區管委會獲悉,雄安新區的城市發展不搞大規模土地出讓,將避免土地流轉環節中政府與民爭利的問題,土地使用權也由少數人所有變為社會共有。
農民的佔地補償將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農民的一次性補償,還有一部分是折成“股份”,農民每年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紅。這意味著,政府和百姓將作為城市“股東”,在共同建設新區的過程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回應
拼爹拼贏了,還要拼戶口,活在天朝不易
投胎很重要
又製造出一批食利階層,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是一個打擊
這也不是什麼新模式,這就是集體經濟。東莞的鄉鎮,廣州的城中村,都有一家代表全體居民利益的經濟發展公司,村領導就是公司領導,每年根據土地收益分紅。
按勞分配,叫集體經濟。政策讓少部分人不勞而富,且保證他們子子孫孫皆富。這叫八旗子弟。
深圳是市場經濟實驗特區,感覺雄安是社會主義經濟實驗特區,看看以後誰發展的好吧
土地怎麼就成了少數人的利益啦?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百姓將被徵土地、拆遷房屋作股年年分紅。
全中國都這種模式。
回應
想听實話嗎?扶貧,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官員和當地村民斂財的方式了。廣西東南部某貧困村村支書的兒子長期在南寧開奧迪Q5,買了房。這個村長期是扶貧村。但凡參與過扶貧的人都知道,扶貧的水有多深,腐敗有多嚴重。
趕緊去舉報啊,國家有獎勵的。
扶貧,必須解決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強的問題,解決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不強的問題,讓一個村的黨支部成為一個組織生產、銷售的戰鬥組織,讓每一名黨員幹部成為種養殖能手,銷售能手,讓黨組織成為脫貧“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強集體。
一看就沒在基層呆過.
感謝提醒。我高中畢業就回鄉種菜,當了八年農民,種過溫室,養過肉雞,羊,後來考出來的。歡迎你提出你的觀點,我來回答你。
說得對!貧困地區伴隨的基本是黨組織比較弱狀態。扶貧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的基層組織是不可能實現目標的。
五是完善扶貧開髮用地政策。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充分考慮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需要,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佈局,優先安排脫貧攻堅用地。出台更加靈活的國土資源管理政策。按照應保盡保要求,加大對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支持,符合條件的節餘指標可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增減掛鉤收益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及時全部返還貧困地區。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休閒農業,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傾斜。
六是鼓勵廣大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廣泛參與扶貧。2014年,國家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在扶貧日前後組織開展系列活動,以募集資金。啟動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建設社會扶貧網,著力打造社會扶貧參與平台。
七是健全完善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中央統籌、省(區、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領導責任制,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各級黨委和政府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將脫貧攻堅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貧困縣黨政領導的重要指標。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實施省市縣鄉村逐級督察問責機制,對落實不力的部門和地區嚴格追責。
建立貧困退出機制,制定嚴格、規範、透明的貧困退出標準、程序和核查辦法,貧困村、貧困縣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中部地區下降到2%以下、西部地區下降到3%以下才能退出。
八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旨在找到“貧根”,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和鼓勵全社會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扶貧。
第一,通過產業扶持,幫助有勞動能力和生產技能的3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二,通過轉移就業,幫助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三,通過易地搬遷,幫助“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約1000萬貧困人口脫貧。第四,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二是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繼續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
加大中央財政對貧困地區通信設施建設的支持,紮實推進貧困村信息化工作,有效提升農村及貧困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水平;加大貧困地區水利建設力度;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大對貧困地區,特別是西藏、新疆及四川、雲南、青海、甘肅四省藏區等西部偏遠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電力建設的投資支持力度,大幅提升貧困地區的供電能力和電力普遍服務水平;加快貧困地區交通建設速度,實施交通扶貧脫貧“雙百”工程;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三是不斷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財政扶貧政策體系。積極創新財政扶貧體制機制,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發揮財政投入的槓桿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撬動金融資本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四是創新發展金融扶貧方式。精準對接脫貧攻堅融資需求與貧困地區發展規劃,滿足特色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就業就學的金融需求。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扶貧資金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信貸產品,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大力推進貧困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完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推進支付服務進村入戶。完善精準扶貧金融支持保障措施,設立扶貧再貸款,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發揮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配置。探索保險扶貧的路徑。
林毅夫:中國特色扶貧道路越走越寬
經濟學家,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2017-09-21
消除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之一,也是人類的共同使命。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思想的指導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國際減貧事業中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155美元,屬於低收入國家,84%的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之下。2002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100美元,超過1045美元的門檻,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到2010年中國人均GDP達4240美元,超過4126美元的標準,成為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
在減貧事業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有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2015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5.7%,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頂層規劃出台系列重大舉措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根據基本國情,立足貧困現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後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等中長期扶貧規劃,我國貧困人口大量減少,貧困地區面貌顯著變化。
2015年底,中國提出“十三五”(2016-2020年)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為實現上述目標,根據2014年底貧困人口統計數據,分別制定了不同的脫貧方案。
魏程琳:在中國,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成為貧困戶2017-09-2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
在美國,說起貧困戶首先讓人想起的住在貧民區帶領一群孩子的黑人婦女,為了能夠領取救濟金,孩子的父親通常選擇逃離家庭。在中國農村,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成為貧困戶呢?筆者近期在中部某省農村做扶貧調研,發現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
除了單身漢,貧困戶中較多的就是五保戶和純女戶,例如在坪村40戶貧困戶中五保戶有11戶,純女戶有4戶,二者佔總數的37.5%。五保戶在財富積累方面與單身漢差不多,但他們畢竟是在多年孕育孩子無望之後才逐漸剪短與村民的人情往來的,為了夫妻體面的生活,為了讓人看得起,他們還是要適當的積累財富;但因知道老了由國家供養,他們認為財富留給他人享用不如自己現在清閒些,這些農戶的家庭積蓄往往不多。“掙那麼多錢,給誰繼承呢?”
......
歐美國家崇尚個體主義,鼓勵強者,個體最不易成為貧困戶,那些無子女的丁克家庭更不容易成為貧困戶,多子女家庭則容易成為貧困戶;在中國則相反,多子女家庭最不容易成為貧困戶,丁克家庭較容易,單身家庭最容易成為貧困戶。這種貧困分佈差異有著深刻的文化與製度內涵,值得進一步挖掘。
回應
“不愁吃、不愁喝、房子不漏雨,不就行了嗎?”這心態不正是某些精英公知小清新所推崇的嗎,這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的真意啊是不是。
看過一幅解放前的宣傳畫《改造二流子》,放到現在感覺仍然適用。
這種人就不能扶貧,納稅人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浪費在這種人身上你們就心痛嗎?
不扶貧容易成不穩定因素
懶到如此的人是極少極少數,這種人也成不了什麼事,幹壞事就就抓起了重判,在牢裡強制勞動。
在清代鄉村就有一批“光棍”,同樣的故事,只不過清代鄉村秩序並不好,光棍往往騷擾村民和女性,成為地痞流氓。現在鄉村還算有人管,他們只是貧困而已,還沒有成為鄉村的麻煩。
市場經濟不可能消滅貧困。貧困不問原因不分青紅皂白脫貧大躍進,不讓一個家庭一個人掉隊,那政府就哄著抱著養著,國家不是供不起,而是這一兜底做法是對懶惰、賭博、吸毒行為的鼓勵,是對改變貧困努力的打擊。富是窮的動力,窮是窮的壓力
剛聽到這些無理上訪的故事時,我感到很難理解。一個無理上訪的人,每週甚至每天都來鄉鎮政府上訪,政府乾部每次都必須耐心聽取訴求,好言相勸,耐心相待,甚至還要倒茶管飯,安排送上訪人回家,等等。這些上訪者明顯沒有正當理由,卻每週或每天來鄉鎮政府上訪,鄉鎮政府又必須安排專人接待對話,徒耗行政資源。我就想,若這樣的上訪者不是三兩個,而是二三十個,鄉鎮政府所有行政人員都來接訪恐怕都不夠。若有二三百個纏訪人,鄉鎮政府就一定無法運轉下去了。
奇怪的是,雖然我調研的每個鄉鎮幾乎都有這樣無理的纏訪人,卻也就只有幾個人,而不會很多。幾乎沒有一個鄉鎮政府會有十幾個常年纏訪的上訪人。
如果只有幾個纏訪人每週甚至每天都來鄉鎮政府上訪,這就好辦。辦法是,鄉鎮政府安排一個耐心細緻的接訪員,每天專門接待這些定期來的上訪者,耐心接待,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激化矛盾。不是不解決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解決。關鍵是不要激化矛盾,防止這些上訪變成惡性事件。對於可以解決的上訪,鄉鎮政府是一定要想方設法解決的,絕大多數上訪都已經解決了,少數無法解決的上訪就維持在那裡,不激化就可以了。
以不變應萬變
......
回應
贊一個,很現實,道出基層政府的艱辛。
按照現行法律,對於無理上訪戶,也只能這麼辦。這裡可別說“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無理上訪戶不存在,有些人就是願意為蠅頭小利而糾纏。
《最後一公里村莊》書摘:無理上訪的道理
賀雪峰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專注鄉村治理與建設
信訪製度在當前社會矛盾複雜多樣、僅靠法院難以完全解決的情況下,可以給弱勢群體以權利救濟,可以緩解社會矛盾。正是因為信訪製度能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卻不能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形成了信訪製度運轉中的一種均衡。理解這種均衡是理解信訪製度運作的關鍵。
“滿紙荒唐言”
到農村調研,不經意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幾個老上訪戶,每天或每週都來上訪,其上訪的理由幾乎不成立,訴求根本就不可能解決,或者就沒有什麼明確的訴求。而且他們每次來上訪,聲音都很大,脾氣都很大,根本就不講理。鄉鎮相關部門對這些老上訪戶當然也十分熟悉,十分了解他們上訪的規律,一般會安排人要么洗耳恭聽,要么好言相勸。這個接訪的干部必須極有耐心,語言小心,態度誠懇。上訪戶即使來時怒氣沖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最多也只是石頭砸在棉花上,有力使不上,也就無可奈何。
這些上訪者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對社會不滿,有怨氣,很生氣,來上訪主要是為了發洩。知道問題解決不了,罵上一通可以解氣。這樣的上訪者,可能隔一段時間來罵上一頓,之後也就沒有什麼事情了,這是最好應對的。
二是有困難要求助,但鄉鎮相關部門根本就不可能滿足救助要求。經常來,天天來,希望碰碰運氣,也給鄉鎮一些壓力,以解決自己的困難。
三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不解決而堅持上訪,時間久了,忘記為什麼上訪,每週一次到鄉鎮相關部門上訪成了習慣。
四是強迫症式的偏執性上訪。上訪既是反映情況,要求解決問題,又是表達抗議。
五是通過上訪獲得利益。尤其是一些身體、智力有殘疾者,每每通過上訪獲得好處。
六是通過上訪來尋求安慰。
所有這些上訪者,其訴求要么不明確,要么無法解決,要么解決了又會提起新的訴求。總之,這些上訪者反復出現,週期性出現,其中個別人每次上訪都在鄉鎮政府大吵大鬧,嚴重影響鄉鎮政府正常的辦公秩序。但總體來講,這些提出訴求或表達抗議的上訪以及偏執性上訪,並不違法,這樣的上訪無法解決,也只能持續下去。而反復出現的無法解決的上訪,就屬於無理上訪。
煎餅攤大媽一月可賺3萬?這位大叔賣燒餅攢7套房
據《金華日報》2017.9.3報導,前段時間,北京的一個煎餅攤大媽火了。一名顧客拿到煎餅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
......
回應
餐飲業,最辛苦的行業之一,而且很講究技術的,能賺大錢的只能是少部分人
商家打著物價上漲的口號漲價.但成本這麼多年,也沒漲多少,國內漲價完全沒有監督機制,你漲我也漲,你看台灣,他們吃方面的物價比國內便宜,現在倒是一些三線城市,價格趕上了北京上海了
工資水平,是由製造業勞動生產率所決定的,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在過去20年提高了10倍,而同期製造業人均工資只提高了7.5倍,因此,工業製成品的總體質量提升,價格下降。但服務業與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是很難快速提高的,比如,經過20年,理髮師、家政服務人員和賣包子的勞動生產率並沒有增長。那麼當製造業人均工資已經增長到4000元以上時,服務業是不是應該仍維持在20年前400元左右的工資水平上呢?如果真這樣這些職業恐怕早就消失了吧。正常情況下是這些服務業人員的工資會緊隨製造業同步增長。再來說農業,過去20年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了2.2倍,增長速度只有製造業的近1/5。同樣,你不能在製造業工人工資已經提高7.5倍的情況下,期望農民兄弟們的收入只增長2.2倍,農民兄弟們的收入增長要想保持同步,只有通過農產品價格上漲這一途經來解決了。 再來看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過去20年製造業萎縮,製造業工資都沒增長,其他行業更不可能增長,所以發達國家物價增長速度要比中國這種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要溫和一些,因為你工資都沒漲,如果物價再快速增長,那大家還不鬧顏色革命。 所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物價上漲是一個必然現象,肯定會高於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是反映在工業製成品上的,而不是多理幾次發,或者多吃幾個包子上的。比如,二十年前可能存一輩子的錢也買不起一輛車,現在只用存兩年就能買輛車,因此,中國汽車銷量從1996年的146萬輛增長到2016年的2803萬輛。二十年前可能要存兩年的錢才能買得起一台25寸的彩電,如今只用一個月的工資就能買一台55寸的液晶電視,所以,20年前即便是25寸的彩電也很少有家庭消費得起,如今那怕在農村,多數家庭也買得起大屏幕的液晶電視。
數據:農村淘寶項目覆蓋全國611個縣半數為貧困縣
截至2017年6月底,農村淘寶項目已經在全國29個省611個縣開業,其中包括17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47個省級貧困縣,建立起了約3萬個村級服務站,招募了近5萬餘名村小二或淘幫手。數據顯示,2016年,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零售平台上的活躍賣家超過33萬,共完成了292億元的銷售,有280多個貧困縣超過1000萬元,其中40餘個貧困縣超過1億元。通過農村淘寶搭建的物流體系,去年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共節約支出超過200億元。
以陝西為例,截至目前,農村淘寶已與陝西22個區縣簽約並設立了786個村淘點。2015年9月至今,陝西農民通過農村淘寶購買城市消費品的支出達到2.8億元,主要集中在農資農具、大家電和服裝類商品,通過農村淘寶下沉到鄉村的物流體系,村民節約開支接近1億元,達到20%以上。在扶助當地農產品上行領域,農村淘寶落地陝西後,成功打造了山陽核桃、禮泉蘋果、眉縣獼猴桃、介休小米等特色農產品。2016年年貨節,農村淘寶扶持的洛川蘋果3天內銷售超過20萬公斤,為當地果農創收300多萬元。
回應
功德無量
打通最後一公里
全國有2000多個縣級單位吧,繼續努力啊。
回應
有民主自由選票的美國人民都買不起房,我們這種腐敗獨裁的國家的人怎麼買得起房😂😂😂還有,說你國你國之前請先燒戶口本
好像你國年輕人能買起房子似的!
目測,我國30歲有房的超過8成,是米帝的兩倍有餘。
我建議你去看看北上廣平均工資,一對夫妻一個月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多少,再看看二三四線城市房價多少。買?買你奶奶個腿
三四線有心要買,買個五到八年內的二手問題不大,買新的只能買小的,還要裝修,費用不少
哎呦看來噴子怨言很多啊。人家說的還真沒毛病,以我老家的4000左右的房價,我現在在上海的工資水平,4年可以全款買個100平的,怎麼了就買不起?就是不太想回去而已。
房子是給人住的,如果家鄉有房,但是工作在外地,那不能讓人跑到家鄉住吧。所以,中央說房子是用來住的,而這個住是為了工作而住。
國家憑什麼要保證你有房子住?難道人生來不是靠自己奮鬥?幼稚之極。
人最痛苦的事就是追求和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財富和地位,你就那點收入那點兒本事,想在北上廣深買房?就不知道老老實實在一個還算過得去的三四線城市埋頭苦幹,好好經營為自己兒子女兒做點鋪墊送TA去二線城市?然後兒子女兒送孫子去一線?雖然這種說法有點不負責任的簡單化了問題,但事實擺在這裡,目標遙不可及,就要細分下來讓這個構想慢慢來實現。不少人抱怨房價的應該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匹配和那些精英對等的付出和努力?你有本事去考復旦大學的金融碩士研究生啊?到時候出來買不起房你找我麻煩。
回應
呃,民主的政府不亂花錢、對職員的保護就是周到、絕不跟老百姓爭奪住房....好吧我編不下去了。
政府廉潔呀,官員敬業呀,民主的大樓再危險也不會倒呀,
真是的,這個好誇!看看人家皿煮自由的典範,公務員是真正的公僕,錢肯定都拿去幫助人民了,政府大樓破成這樣也不建新的,比起某些國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被錄取了嗎?
馬上來觀網上班
冥煮的三鍋很奇葩嘛
這是給帶路黨的最好的素材了,就這能給你吹三年!
我們村這兩年也蓋了幾棟樓,叫村支部,還建了個小廣場.村里的大媽每天晚上還去跳廣場舞,過年回去我感覺我的思想跟不上村里的發展
10年前還是土得掉渣,不管是路還是民居,土路土牆的,今年回老家參加婚禮,變化確實大,村民活動室,小廣場,柏油路,親戚家還弄了金魚池,小涼亭,犬舍,全是院內的,弄的和私人花園一樣,都有心留在村里了,北方三線小城下轄的一個小村。
美國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主要因為助學貸款太沉重?2017-07-19 好奇心日報
最近,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了份報告,他們估算出了沉重的助學貸款是怎樣影響美國房地產的:2007年至2015年期間美國年輕人住房擁有率的顯著下降,35% 的原因是高額學生貸款債務。2009年至今,美國學生債務已經翻了一倍,達到了1.4萬億美元。平均每人擁有3.4 萬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大約有5%的學生擁有10 萬美元的債務。而且不少人都還不上錢。
.....
群租房隱患重重 租售並舉是出路嗎?2017-07-19 觀察者網
兩處掛滿數十台空調的外牆屬於北京昌平區天通苑西三區的兩家群租房。執法部門已於18日在現場對懸掛的空調外機進行拆除,並且要求租戶在5日內搬離。
這空調掛的確實有點多,但為什麼一定要拆呢?有同學就解釋了,首先,這種框架結構的高層樓房,牆體大都是泡沫磚砌的,這麼多空調掛上去,再同時開啟,時間長一點,單是震動牆體就會受不了的,會砸死人的;第二,這麼多空調開起來,這種單元樓的線路受得了嗎?這就意味著短路是一定會發生的……
回應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平民百姓確實有這樣的需求,全拆了,咋整?
隔斷又不能住,房子又買不起,城市真得對打工者很不友好。
上海所謂租賃住房的地塊,我就問上海要多少這樣的地塊才能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租房問題,這種所謂租賃地塊最大的可能就是所謂政績,實際上都是杯水車薪
香港如今的結症就是鴿子籠發展而來的,告訴你們這種鴿子籠貧民窟建得越多房價就越停不下來,大家多讀點書,別信了這些評論裡頭“為民呼喊”播撒仇恨的人。
廣州一父母凌晨外出4歲兒子墜樓身亡 法院判房東承擔15%賠償
據廣州日報2017.7.20報導,凌晨時分,租住在東莞厚街出租屋的一對夫妻臨時外出,留下4歲的兒子小文(化名)獨自在4樓的房間裡睡覺。沒想到半小時後回來,在出租屋樓下找到小文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其後,小文父母認為房屋存在不安全因素導致兒子身亡,狀告房東索賠17萬多元。
回應
這個沒啥問題哈,房東陽台不達標,當然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是公寓還是自建樓房?是前者的話還要追究設計方、建築方、監理、開發商等其中幾方責任,不合標準為何通過驗收?如果是自建樓房,那麼不合標準房主需承擔責任。最後,死者父母負最大責任,從各方面來說,追究刑事責任更公平和符合法治精神。
那邊很多都是私建房屋
印度一政府大樓天花板掉水泥員工被迫帶頭盔工作
《印度快報》2017.7.16報導,在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當地政府辦公室由於建築老舊,牆壁和屋頂都已經破敗不堪,甚至不時有水泥從天花板上掉下來。因此在那上班的員工為了不被掉下來的水泥砸中,不得不每天戴著頭盔工作。
....
而這些個所謂的“貧困戶”們,它們或許很懶惰不假,可不代表它們沒腦子,沒有農民式的狡詐與精明。它們很清楚國內現在的社會大環境,所以它們不怕政府不會不管它們,如果真不管,或是管的慢了,它們可以自己主動去找政府要嘛,這種破事又不是發生的少些了。 一個人一生過的是好是壞這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心態好,那自然會富。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但衣食無憂是問題不大的。而如果心態不好,那注定只能受窮,即便有再多的政策、資金、物資扶持也是白搭! 說直白點,現在的扶貧政策已進入死胡同,成了惡性循環!一方面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可你又不得不繼續往裡砸錢,可你錢砸得越多,人就會變的更懶! 現在的貧困戶就是這種思想,吃低保,一切國家政府兜底,他們不該窮誰該窮?養豬都嫌這嫌那更何況其他?很多政府出資入股建合作社,他們領分紅。想法很好,但是這群好吃懶做的。這樣有何意義?不還是等於花錢養著?勤勞致富才是根本,坐領分紅我就問憑什麼?就憑他們窮嗎?
我覺得評論裡還是太極端了。長期貧窮,尤其是長期處於一個集體貧窮的環境中生活,對人的思維局限性是很大的,不能單純批判他們懶或自甘貧困。正是因為貧困,所以特別害怕更貧困,對可能的風險的心理承受度就特別低。固然有一些生性懶惰,做吃等靠的人,但一定是少數。不要嫌棄他們,更不要嘲笑或鄙視,盡最大的努力和真誠去幫助他們,這才是習大說的扶貧攻堅戰!
你不懂。當今社會,除了運氣實在不好,因病或者其他各種拖累貧困的外,其他的,如勤勞、機靈等等都不會陷入極度貧困。那麼扶貧攻堅戶是些什麼人?你可以想想
這些人,完全可以不需要去管,因為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優先從教育扶貧下手,從他們的孩子學習上先扶貧,讓他們的孩子能讀書就行,生活上政策兜底有吃有住,國家就算盡到責任了。話說每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人,不必要強求百分百脫貧,不現實也不必要。大多數人脫貧已經是偉大的成就了,試問有幾個國家敢說自己做到了!
扶貧幹部動員養豬貧困戶:要是死了你賠嗎?2017-07-10 半月談
脫貧是誰的事?是貧困戶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會的事,但歸根結底,還是貧困戶自己的事。
然而半月談記者最近在多個貧困縣調研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脫貧摘帽,脫貧攻堅開始進入“深水區”,部分貧困戶精神貧困問題日益凸顯,“我要脫貧”異化為“要我脫貧”,脫貧主動性、主體性不強,成為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幾乎免費的新居,有貧困戶不想要
寧願窩在山旮旯,也不外出務工
你讓我發展產業,你得給我兜底
回應
政府扶貧項目中有發展養殖業這一項,可當把種牛、種羊、種豬發到它們手裡時,用不了多久就被它們殺了吃肉了! 發放良種時有些人直言不要種子,只要錢。有些人到是要的,可沒幾天就被它們拿了去換酒喝了。
而有些人呢?直言他不種,誰愛種誰種去。當扶貧人員播了種,施了肥,收割了莊稼,再裝了袋送到貧困戶人家裡時,他就躺在那種用木棍捆紮成的破床上,不聞、不問、不接手的看著扶貧人員把糧食碼放好,臨了連冷水都不會給人家喝一口! 我這不是在黑誰,也不是在胡亂造誰的謠,而是紅果果的社會現實。這些事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是看不到的,就算偶爾在旅遊閒逛中看到了,在同情心氾濫的同時,剩下的就只會是大罵政府的不做為,小懷疑公職人只把錢給貪了! 我所說的幾個例子並不是某一州,某一地的事,而是好幾個地、州都有這樣的破事!我以前對我所在市的這些破事就知道一些,而前天下午公司裡幾個同省不同市的同事吃飯時,無意間話題聊到扶貧問題上,大家紛紛吐糟自己所在地、州里自己了解的事時說出來的破事。 事實上當時說的不至這麼點,我自己知道的也沒有講,但限於篇幅我不可能全都說出來。 近些年國內一說貧困問題,四川涼山就會被人反复拿出來說。可我今天所說的這些並不是發生在四川涼山的事情,如果說涼山的貧困還有自然條件不好這一塊摭羞布摭一摭的話。那我今天所說的地方就只能說活該窮死它們。 因為我所說的都是發生在雲南自然條件最好、最富饒的中、緬,中、越邊境一線的地州。外地不了解這些地方情況的人可參考一些國人比較熟知的兩廣及海南。以種水果為例,這些地方的自然條件與兩廣及海南是等同的。 這些個破事,做為負責具體工作的基層公務員是清楚的,我想就是帝都的大佬們也不可能毫不知情。可知道了又如何呢!難道就就此不管它們,讓它們自生自滅嗎?可管又怎麼管?只能是不停的往這無底洞裡砸錢嘍!
新華社:用全民健身化解農村矛盾效果超乎想像
新華社2017.6.28發表題為《一個“百人上訪村”的健身“解藥”》的評論文章。文章稱,在一些老區基層,全民健身正成為農村治理的新“密碼”,許多鄉親都在體育鍛煉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與意義,村民間的關係也得到了極大改善,“以全民健身為抓手化解農村矛盾,效果超乎想像”。原文如下:
.....
鑼鼓隊隊長吳晚鳳曾是村里的上訪大戶、有名的“刺兒頭”,數次去過省城太原上訪。“當初鬼迷了心竅,覺得自己搬遷吃了虧,平常沒事乾就去上訪。”回憶起當初上訪的情景,45歲的吳晚鳳略顯尷尬。她說以前自己鑽了牛角尖,整天只想著鬧事,直到村里建了廣場、搞了鑼鼓隊,她才慢慢醒悟過來,現在的日子不知比原來好了多少。
吳晚鳳說她如今才真正學會享受生活,而每日的廣場舞和鑼鼓訓練就是她快樂的源泉。“住上了新樓房,過上了好日子,每天有事忙,生活充實了,心情也好了,自然就想開了。”她告訴記者,許多鄉親都跟自己一樣,在體育鍛煉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不光如此,隨著體育鍛煉火遍全村,村民間的關係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吳晚鳳告訴記者,如今村里人說閒話的少了,相互關心的多了。年前她得了場大病,鄉親們紛紛相助,捐錢的捐錢,出力的出力,讓她十分感動。“如果我沒有和大家一起跳舞,我想不會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在乎我。”她說。
“以全民健身為抓手化解農村矛盾,效果超乎想像。”馮斌說。實際上,隨著山西省28200個行政村體育場地和1196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兩個全覆蓋”的實現,健身已經成為基層農村治理的新“抓手”。
回應
廣場舞維穩:上訪不如跳舞,鬧事不如跳舞
青年網吧維穩,老年廣場舞維穩。
說實話,有這矛盾真是閒出來的!
閒一點不好嗎,你老了不想閒?
老了閒扯淡,什麼東家長李家短,王二麻子少個點,和老了休閒自娛自樂是兩個境界
你不叫老頭老太太跳廣場舞, 有點事兒乾, 難道蓋教堂培養一神教徒麼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29_415703.shtml
蘇州大媽花2400元包籃球館跳廣場舞?官方:系免費培訓
前段時間,廣場舞大叔大媽與年輕人爭籃球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備受爭議。
2017.6.22,有網友爆料稱:蘇州市區的一個籃球館被廣場舞大媽們包了下來跳舞,費用為2小時2400元。
對於大媽們包場跳廣場舞的行為,網友們紛紛點贊表示:“大媽真硬氣!在衝突不斷的情勢下,這種花錢包場跳舞的方式絕對是一股清流。”
為了跳廣場舞,大叔大媽們真的願意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嗎?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為此,《揚子晚報》記者前往蘇州市民健身中心進行了實地探訪。
.....
網友“擦肩而過的兔子”認為,“實際上大家對跳廣場舞沒有一點意見,中老年人鍛煉身體,追求精神生活,擴大交際朋友圈,是一件好事。但現實中產生衝突的是,有不少是噪音擾民,與年輕人爭奪球場,各個廣場舞小團體之間利益衝突。蘇州大媽們租體育場館活動,只花了小錢(每個人均攤),滿足了高層次的需求。露天廣場的鍛煉和在室內舖有地板的場館活動,那感覺不一樣,花這點費用,值!”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錢人也不能侵占別人的活動場所吧。籃球館就是打球的地方,大媽這麼做也不太合理吧。中國的球場本來就很少,大媽們花錢包場如果蔓延到全國,那大家都別打球了!”
網友“日行一善加油”表示:“我覺得就應該這樣包場跳舞,既不佔用公共地方,也不會產生噪音影響。我個人挺反感佔用市民的公共地方跳舞,音樂也有點擾民。運動、健康要建立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
網友“勤快的小牧川”則認為,“蘇州大媽花2400包藍球場跳舞兩小時實屬無奈之舉,看來蘇州大媽已經被逼到絕地,實在無處健身跳廣場舞了,要不老年人哪會有閒置資金包租籃球場。”
......
回應
終於有一篇廣場舞的正面報導了。
你是沒看懂呀,這個是政府出錢在辦培訓班呢。
政府一直在通過社區大力推動啊,每年都有撥款的。相對於傳統體育項目,健身舞可以算性價比最高的項目了。人均佔地面積極小,投資花費極小,成效還非常顯著。
我們小區的大媽就在自家樓下跳舞,音樂聲音不大,一點也沒擾民。
我們小區也是,晚上18.00-20.00,音量都不大,在房間裡聽外面隱約傳來的音樂,感覺也不是很壞,高考期間還停了。
得看廣場舞的組織者的素質了。還有參與者的。素質好就問題不大,素質不好的,光顧著自己的也不少。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23_414675.shtml
廣西城管勸離殘疾賣唱男子不成舉“騙人”牌賣唱者認為受辱
2017.6.15,住在廣西南寧經開區森林假日廉租房小區的殘疾男子陸富街頭賣唱,自稱為治病籌款。因屢被市民投訴,經開區城管執法隊員前往處置勸離。隨後,城管隊員在殘疾男子身旁舉一紙牌上寫著“騙人”二字,此舉被人拍照傳到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有人為城管如此執法提醒市民免於受騙而叫好;也有人質疑城管未核實信息就給人扣帽子做法不妥。事情的真相如何,當時城管舉牌背後是出於怎樣的考量?當代生活報記者就此對事件進行了調查採訪。
......
回應
一個殘疾人,即使騙點小錢也無妨,至少讓他能生存下來.
重點不是騙點小錢,而是擾民,你怕是沒碰到過何種街邊賣唱的
我居然在觀網看到:殘疾嘛騙點小錢無所謂,這種觀點也是讓人無語
不是錢不錢的問題,這種人很擾民,弄個超大的音箱滿街放,吵死人了,我前兩天剛遇到一個!
生活所迫?以前殘聯說幫助他安排點工作或做點小生意他不干,他說他沒有勞動能力。他家在農村是有土地的,他為了得貧困戶就和他弟分戶口然後把地全給他弟。他說他要開榨油店,自己不努力想辦法,就想著別人投資一筆錢給他開,讓他來管理,然後他又什麼都不做就數錢。他不是生活所迫,是不勞而獲,比他殘疾程度更高、年紀更大、處境更慘的殘疾人多得是,很多都是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他竟要求並威脅當地政府要求把合法建起來的五保戶的房子拆了。前年,他們家評不上貧困戶的事可是在論壇裡鬧了很久呢,後來不得了,他就想辦法以他父母的名義騙了一套江南區的公租房,為什麼說他是騙?因為當時我們對比過相關政策和他的實際情況,他是有不符合的條件的,不過大家也沒有真去揭發他。
本來,大家對於殘疾人都是有同情心的,但陸富這個為了自己的小心思屢次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惡意攻擊,多次試圖利用廣大網友對他的同情誤導輿論炒作自己,從以前的“廣西陸富”到現在的“南寧陸富”,他不知消耗了多少時空網友對他的同情,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糾住他不放的原因。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23_414703.shtml
房價“變天”還不是全國現像三四線城市活躍
國家統計局2017.6.19發布《2017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顯示,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地產正在趨冷,三四線城市則持續活躍。包括北京在內的9個熱點城市房屋價格下降。房地產的“黃金時代”要結束了嗎?
大城市“六月變天”成事實
6月初,万科在一封流出的內部郵件中承認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並醞釀調整薪酬體系。5月万科月度銷售額降至359億元,為今年以來最低,環比大跌14%。同期,碧桂園、恆大、萬達等房企銷售額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萎縮。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作為房地產最炙手可熱的北京在5月份首次出現房價下降。這一報告得到國家統計局的印證,15個熱點城市中,9個城市一手房價格環比出現下降,70個城市中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7個,這兩項都包括北京。
三四線仍在上漲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70個被統計的城市中,房價環比下跌的只有9個,更多的城市房價仍然在上漲,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其中蚌埠、北海、湛江等表現比較突出。
楊紅旭認為,對於一二線熱點城市來說,確實可以用樓市已變天來形容,這包括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環渤海經濟圈的30個正受到政策調控的城市。“但是,不能說全國范圍內的樓市都出現了變天,三四線城市的樓市依然成交活躍,並且將持續一段時間。”
楊紅旭預測說,三四線城市活躍的成交可持續到年底,明年開始全國房地產出現整體低迷的概率會增大。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整個市場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房價突然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目標是“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何時才是拐點
李迅雷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只漲不跌的市場,房地產週期一般是18到25年,如果從2000年開始算起,這個週期的上行階段也已走得差不多了,但中國樓市何時發生拐點並不好確認。
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研究員鄒琳華表示,隨著資金面的收緊,以及地方政府對住房投資需求特別是跨區域住房投資的聯合管控,多數城市房價短期漲勢將得到抑制,前期房價上漲過快、泡沫較大的城市短期可能出現下跌,但房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
回應
三四線城市活躍?過於樂觀了
全國炒房熱是事實!要么中央領導人特別出來講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至此,全國的炒房熱才剎住了腳
公安部長郭聲琨:嚴防黑惡勢力染指黨政機關和農村基層政權
國務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郭聲琨2017.6.15在全國打黑除惡專項鬥爭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關於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對黑惡勢力的高壓態勢,打掉了一批作惡多端的涉黑組織,剷除了一批魚肉百姓的惡勢力團伙,沉重打擊了黑惡勢力犯罪的囂張氣焰,有效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黑惡勢力不除,人民不得安寧,社會不得安寧,國家不得安寧。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民期盼為念、為人民利益而戰,堅定不移地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不斷把打黑除惡鬥爭推向深入。
郭聲琨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依法嚴打方針,堅決把黑惡勢力犯罪的囂張氣焰打下去。要突出重點,以“鏟鄉霸、除村惡”為抓手,進一步深化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集中打擊整治橫行鄉里、欺壓百姓、侵蝕基層政權的農村黑惡勢力犯罪。要重拳出擊,在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全過程貫徹嚴打精神,依法嚴懲“黑老大”和骨干成員,始終保持對黑惡勢力犯罪的高壓震懾態勢。要除惡務盡,及時通報涉黑案件“保護傘”線索,全面調查涉黑資產來源和去向,堅決剷除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和經濟基礎。要專群結合,積極發動群眾舉報黑惡勢力犯罪線索,認真辦理群眾舉報線索,從嚴查處打擊報復舉報人行為,著力打好打黑除惡人民戰爭。
郭聲琨要求,要積極構建打黑除惡工作長效機制,著力探索治理黑惡勢力犯罪問題的根本之策。要健全重點環節預防監督機制,完善職務犯罪防範體系,加強對行政執法司法權力的監督制約,嚴防公職人員被黑惡勢力拉攏腐蝕,嚴防黑惡勢力染指黨政機關和農村基層政權。
回應
不僅黑惡勢力,而且各種傳教的早就染指農村了,基層才是執政黨的根,根都沒有,那麼樹肯定會倒!這點道理應該都清楚
農村基層黑惡勢力問題可不是一般的嚴重他們甚至要藉資本化來洗白
俺就不明白,為啥把勞動教養取消了?
被公知忽悠了唄
http://www.guancha.cn/FaZhi/2017_06_16_413546.shtml
除了規模化飼養降低成本外,科爾沁牛業董事長李和還提到了飼料成本問題,“這可能是個容易被忽略掉的因素,但非常重要。”他以牛的主要飼料玉米舉例,美國種植玉米的成本大約每噸折合人民幣800元,而中國農戶種植的玉米成本高達2400元。“如果靠買農民種植的玉米養牛成本就太高了,所以在飼料種植方面也必須實現規模化,即打通整個養牛業的產業鏈才能夠有效降低成本。”他介紹,科爾沁曾試點了集約化玉米種植,已經能夠做到每畝的成本650元左右。“如果實現畝產750公斤玉米,飼料成本就不比美國高了!”
因此他認為,解決國內牛肉成本高的原因,一方面要加大肉牛養殖的規模化,另一方面要打通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到肉牛養殖再到後端牛肉加工、銷售的整條產業鏈,有效降低全過程的成本,才能與養牛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抗衡。
回應
觀網的網友估計都很年輕,大都不去買菜吧。1,美國進口牛肉的數量的多少一定會影響國內市場的售價,參看羊肉加大進口就明白。2,冰鮮牛肉對口感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請記住:國內大餐廳大都有凍庫的,小餐館有冰箱。3,養活14億人不易,要小康、富足更難,中國人能消費世界,這本身就值得驕傲。
妙哉,牛肉那麼貴,希望進口肉可以讓肉價便宜點。
價格下來就可以適當取消牛羊肉補貼了
我國耕地和草場不足,進口牛肉也是應有之意,就是要嚴格控制進口品質
內蒙古牧民又要受難了,反正肉類進口內蒙古就要倒霉。當然國家也會想盡辦法救助,但是還是杯水車薪。最終還是要自己想辦法,集中養殖,規模化,農業龍頭企業帶頭。但很多農牧民會被淘汰拉隊,苦啊!
工業化國家效率低被淘汰很正常正確的辦法是加快轉型往高效率發展
美牛的問題...灣灣都鬧了多久了.結果現在輪到咱們吃了?
彎彎的問題其實是美豬,當然我們國家的豬肉不快速工業化生產也沒法和美豬比拼
中國養的牛到底多不多?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不一樣。有人說多,因為根據農業部的統計,我國存欄牛達到4000多萬頭,這一數字比澳大利亞的2400多萬頭還多了不少。但是按照中國人口折算,其實中國的養牛數遠遠不足,形成了巨大的供應缺口。李和認為中國的牛肉整體來說還屬於供應短缺的狀態,因此可以容納更多的進口牛肉。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牛肉的需求量還會越來越大。他舉例說,目前一個美國人的年均牛肉消耗量是50公斤,而中國平均僅為5公斤。“養牛規模不可能一下就快速漲上來,所以增大牛肉進口是必要的補充。”
李和認為,中國養牛業確實也應該借助美國牛進來的這個時機好好“補補課”,因為中國養牛業雖然規模大但確實不夠強。他甚至用“淪陷”這個詞來描述中國的養牛業的萎縮,但他也指出,其實歐美國家都經歷過養牛業的低谷期,這是一個國家工業化進程的結果。“畢竟養牛需要大量的土地,但其繁殖慢、飼養週期長的特點又決定了養牛的效益有限,因此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養牛業的淘汰。”
不過,隨著中國對越來越多養牛大國打開進口牛肉的大門,真正受衝擊最大的並不是中國的養牛業,而是走私凍牛肉。近年來,通過走私渠道進入中國的牛肉數量驚人,其實也是衝擊中國本土牛肉的最大因素之一。目前從國外走私到中國的牛肉基本都是凍肉形式,他們在國內的售價大約在40元/公斤。之前之所以走私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價格優勢。但如果美國牛肉進來後,其正規渠道進口的價格可能也就是這個價格甚至還要低,那麼走私牛肉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擠壓。從這個角度說,走私牛肉未來受美國牛肉的衝擊可能比中國本土牛肉還要大,甚至反而對於中國牛肉是個利好。
關注美國牛肉價格為什麼比中國低那麼多?
人們更關注的一點在於,為什麼美國的牛肉價格會比中國低那麼多。原因自然是美國養牛成本明顯低於中國,但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
規模化飼養減少了牛均成本是重要原因。目前國內的肉牛大多數還是散養在農戶家中,每戶幾頭牛的飼養方式大大提升了飼養成本。而在國外養牛發達國家的牧場中,上千頭牛隻需幾個人管理的模式非常普遍,美國甚至有28人養25萬頭牛的規模化牧場,成本自然降低。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中國養牛業的主要形態,但這其中涉及土地流轉等很多現實問題。
在物美超市中,像月盛齋這樣的老字號的生牛肉中,也可以從產地上分辨出有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進口牛肉的價格明顯低於國產牛肉。
事實上,國外牛肉價格遠低於中國市場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逛過美國超市的人都知道,每磅不到2美元的牛肉在那裡很常見,折合人民幣也就是每斤10元左右。而在中國市場,雖然近一兩年牛肉價格有所下滑,但目前依然在30元左右的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一期50個城市食品價格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旬我國牛(腿)肉的價格為每公斤66.96元,每斤超過33元。
不過,雖然價格便宜,但進口牛肉全部是凍肉,而國產牛肉則既有凍肉也有鮮肉可供選擇。但即便同樣是凍肉,進口牛肉的價格也遠低於國產牛肉。對此有銷售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進口牛肉都是凍著海運過來的,差不多路上就要一兩個月,所以不可能有鮮肉賣。”他表示,雖然凍肉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不如鮮肉,但很多顧客對此並不很在意,銷售量還是很大的。“很多人是衝著低價格去的,也有很多人覺得買進口肉更安全。”至於進口牛肉是否更安全,賣肉人表示自己也搞不清。
聚焦便宜的美國牛肉將帶來哪些影響
大量進口牛肉湧入對中國本土牛肉的影響也開始顯現。“大量湧進來的便宜牛肉拉低了中國的牛肉價格。”這是很多多年經營牛肉的商販最直接的感受。一方面,大量進口牛肉豐富了市場,牛肉不再那麼緊俏,價格自然鬆動;另一方面則是在進口牛肉的低價格面前,國產牛肉不得不適當降低價格。
面對價格更為便宜的美國牛肉,中國牛肉的養殖成本甚至比美國牛肉的市場售價還要高,那麼未來中國本土牛肉會遭遇多大的麻煩?
科爾沁牛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本土牛肉供應商之一,公司董事長李和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牛肉出產國,但放開美國牛肉的進口其實對中國市場的衝擊並沒有想像那麼大。首先他認為,中國牛肉市場近幾年已經迎來了好幾個世界級牛肉大國的進口高潮,無論澳大利亞還是巴西牛肉,都沒對中國牛肉產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所以美國牛肉的到來也沒那麼可怕。
便宜的美國牛肉7月要來了中國牛肉怎麼辦?
在中國進口牛肉市場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大家熟悉的進口來源國,但實際上兩國還巴西和烏拉圭等牛肉賣家,其中巴西是向中國出口牛肉最多的國家,在巴西向全球出口的牛肉中有1/3銷往中國。
不過進口牛肉市場的格局可能很快又要改變,2017. 5.12,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要在7月16號前,也就是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100天時實現美國牛肉輸華。
實際上,十四年前的美國曾是中國牛肉的主要來源國。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2003年中國的牛肉進口總額為1500萬美元,其中來自美國的牛肉進口額高達1000萬美元。不過2003年,由於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被查出牛腦海綿狀病感染——即俗稱的“瘋牛病”,中國頒布禁令,停止了絕大部分對美國牛肉的進口。
隨著此次全面解禁美國牛肉,中國牛肉將如何應對?北京青年報對此作了詳細報導。
雖然這個消息似乎在中國還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則反響格外強烈。不僅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都在記者會上專門介紹了這一消息,甚至特朗普也忍不住為此事發了推特,稱“中國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才是真正的新聞”。而美國的全國養牛者牛肉協會更是對中國將解禁美國牛肉進口發表聲明,稱:“怎樣形容這對全國養牛業者的好處都不過分!”
調查北京市場裡都可買到進口牛肉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在北京一些市場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無論是商場超市還是農貿市場,基本都有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可以買到。進口牛肉的產地來自於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雖然一些農貿市場中有商戶自稱還有來自日本的“和牛”,不過由於目前我國並沒有放開日本牛肉進口,因此有知情人士稱這些“和牛”要么是非正規渠道進口的走私肉,要么就是假冒。
而除了所謂的“和牛”價格昂貴外,農貿市場上大多進口牛肉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便宜,這與其他很多食品中進口貨價格遠高於國貨的情況恰好相反。這種情況在物美、京客隆等超市中同樣存在,國產牛腩的價格基本在每斤30至40元,但來自巴西的凍牛肉價格基本只有20元出頭。
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台上線:幹活有數據,討薪有實據
農民工欠薪,這個多年的難題可能成為歷史。2017.5.11,全國建築工人實名制管理平台正式上線,借助於實名制管理平台,建立工資專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可以有效防止發生欠薪。這是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湖北省科技館新館項目工地,工人註冊實名制管理平台以後得到一張出入證,相當於有了第二張“身份證”。項目常務副經理杜永奎說,“這個出入證,既可以當作門禁卡,也能當作消費卡,可以吃飯、洗澡、看電影。”
實名制之後,項目部設立工資專用賬戶,確保工人工資足額發放。業內人士分析,以前農民工被欠薪的原因,不外乎“包工頭跑路”“甲方拖欠總包工程款”“分包搞虧了”等等。從發放流程來看,總包按施工進度將錢打給分包,分包再轉給包工頭,最後包工頭給農民工發現金。
而現在,中建三局作為總包方與勞務公司分包方和銀行簽訂三方協議,建立工資共管專用賬戶,實行銀行代發工資制,總包方起到監管職能,為農民工資足額支付、月清月結提供保障。杜永奎說,現在工資直接由總包打給銀行,銀行根據分包提供的明細直接將錢轉到農民工個人賬戶,從源頭上避免了農民工資被拖欠。
會上,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企業經營和勞務管理分會會長劉錦章說,平台要想順利實現政府主管部門監管功能,就必須保證全國性地普遍上線應用,以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否則就不會真正發揮作用,最終成為一個“半拉子工程” 。
劉錦章還表示,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建築業發展很不平衡,對於落後地區、貧窮地區、通信不發達地區如何推廣實名制平台,更需要全行業集思廣益。
回應
好事!互聯網和大數據提升治理水平的又一實例!
什麼都實名制。
你心虛什麼?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實名制,大量黑孩要沒工作了!連磚都沒得搬了
不是說超生也給上戶口嗎?
是個好事,希望不要過度提高農民工門檻。
混日子的不好過了
有了網絡和技術,解決問題的路子越來越廣了。
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加,真心希望國家給每個上網的人也留數據,對那些侮辱禍害國家的人不論國外還是其國內的走狗,都清清楚楚的記上一筆。不能叫這些人以後發達了控制國家的權力和命脈。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5_17_408685.shtml
法媒:中國農村戲班子正在面臨消失
法國 24小時電視台2017.5.4報導,原題:中國農村戲班子正面臨消失 在中國鄉村,為人們熟悉的傳統戲曲表演正走向滅亡之路。當然,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比較複雜的。
如今,這類在村莊間流動演出的戲班子越來越難招收到新學徒。學習戲曲的費用很高昂,但是演出的所得卻很微薄,這令很多年輕人打了退堂鼓。一位演員說:“如今小孩們外出打工,每個月都能掙幾千塊錢。可是在戲班子學習,不光很辛苦你還得交學費,根本沒人願意來。”此外,自2005年起,國家停止了對農村戲班子進行財政補貼,令古老的民間戲團面臨資金匱乏的危險境地,河北等地的農村戲班子數量大幅下降。一位有著35年演出經驗的演員遺憾地表示,戲班子傳統正在一點點消失,幾乎沒人對這種錢少且“游牧式”的工作方式產生興趣。他承認,“即便是那些還在戲班子里工作的年輕人,身體還在這兒呢,可是心都已經不在這份事業上了。”有年輕演員問道,就算自己能像老師一樣敬職敬業演30年,可是將來的著落誰能保證啊?演員之外,如何吸引和保住觀眾也是問題。儘管很多戲班子在不斷努力更新劇目和演出模式,然而來看演出的多半還是老年人。(潘亮譯)
相關新聞
新媒:改變鄉鎮生活!中國農村居民積極響應4G網絡召喚2017-03-15
網媒:傳統農貿市場面臨挑戰!農村集市因電商而冷清2017-02-03
回應
中國農村戲班子消失?放屁!來中國農村看看。
花開花落,順其自然。歷史總是不斷產生新東西,不斷淘汰不適應的東西。
信息時代是農村戲班消失的根本原因,經濟社會成本太高無人做。
要想生存下來,必須進行創新,適應時代的需求才可以。
美媒:通往休憩的旅程中國的農民工正在迅速變老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017.4.30文章,原題:通往休憩的旅程,中國農民工達到2.8億人 過去20年來,除西藏以外,郭魏林(音)走遍了全中國,曾在北方戈壁灘和雲南大山里露宿。郭不是背包客,他是中國農民工大軍的一員。據官方調查,2016年中國農民工數量為2.81億,同比增加1.5%。但外出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57萬人。
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報告顯示,超過65%的農民工是男性,去年農民工平均年齡39歲(略高於前年的38.6歲),月均收入3275元人民幣。30.5%的人在工廠打工,19.7%的人在建築工地干活。
最新調查顯示,中國的農民工正迅速變老。2016年超過19%的農民工年齡大於50歲,而5年前只有14%。較年輕農民工替代較年長農民工的速度也很慢。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農民工佔其總數的比例不足一半,為49.7%。在北京打工的郭說,“我們村里有點文化的年輕人都在工廠找到了工作。(如今)沒人想要我們這些老傢伙了。”
更多農民工選擇在離家更近的地方打工。還有很多農民工去到中國西部——政府正在那裡努力投資、促進發展。調查稱,西部的農民工比一年前增加5.3%,在更富庶的東部沿海,農民工數量減少0.3%,但多數人(56.7%)仍在這些地區打工。
郭在北京已打工若干年,每月掙五六千元。郭覺得生活改善了,但他不想讓兩個兒子步他的後塵。他希望他們能像城里人一樣,生活得更輕鬆。調查顯示,2016年已有近18%的中國農民工在城裡買了房,高於2015年的17.3%。(穆弈譯)
相關新聞
美媒:從杭州農民住高樓看中國經濟現代化2016-09-03
美媒:中國農民在俄遠東成為榜樣2016-08-02
港媒:土地抵押貸款幫農民進城買房在中國為首次2016-04-22
依流動特點觀察,外出農民工增速繼續回落,跨省流動農民工繼續減少。2011-2016年,我國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666萬人,比上年減少79萬人,佔外出農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已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9.7%。在全部農民工中,有配偶的佔77.9%,男性佔65.5%,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佔比重繼續下降。從平均年齡看,2016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9歲,比上年提高0.4歲。
製造業建築業農民工比重下降
儘管製造業和建築業仍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最大渠道,但就業農民工比重出現了明顯下降。《報告》指出,2016年,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2.9%,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6.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2.3%,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1.1%,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016年,農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長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除製造業收入增速較上年提高,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速與上年持平以外,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個百分點。
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較快
《報告》顯示,本地和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長較快。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務工農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務工農民工高1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在東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務工的農民工高0.3、2.5和9.1個百分點。
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下降。2016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數為236.9萬人,比上年減少38.9萬人,下降14.1%。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為0.84%,比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
從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幾個行業看,2016年製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分別為0.6%、1.8%、0.2%和0.4% ,分別比上年下降0.2、0.2、0.1和0.3個百分點。(記者陸婭楠)
一方面通過控制房貸來抑制需求,另一方面則在土地供應上不斷出手,雙管齊下。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組數字。
調控 去年以來,中國樓市“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持續。
三四線城市還在為“去庫存”發愁,一二線樓市卻繼續瘋漲、交易火熱,引得限購政策層層加碼。需求旺、房價高,北京、上海、蘇州、南京為代表的大多數熱點城市,急需“補庫存”。針對這種情況,在土地供應的“供給側”,國土與住建兩個主管部門出了個“大招”。
然而,對於許多城市來說,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一方面,庫存緊缺的城市能否加快供地恐怕要打個問號,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城市建設攤大餅的老路無法持續,徵地拆遷成本也不低,地到底供不供得出來?另一方面,對於部分去庫存壓力較大的城市而言,減少甚至暫停供地,對地方財政確實是個考驗。
……
回應
樓市寒冬?正熱火朝天著呢
寒冬了?忽悠誰呢?農產品有時候能跌破成本價,這東西到現在都沒跌就叫喊寒冬了?
“島叔”給我的一貫印象:沒事時堅定站在黨的一邊,有事時堅定站在資本的一邊。
俠客島不是人民日報海外,俠客島就是俠客島一個偽裝成“官媒”可以拿錢發帖的自媒體。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5_02_406237.shtml
國家統計局:中國農民工達2.8億月均收入3275元
據人民網2017.5.2報導,日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佈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這也是2011年以來農民工數量增幅首次擴大。農民工月均收入達3275元。所謂農民工,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
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報告》指出,2016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增量主要來自本地農民工。本地農民工是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在超過2.8億農民工大軍中,本地農民工為11237萬人,比上年增長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增量佔新增農民工的88.2%。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85萬人,比上年減少157萬人,下降1.1%。分區域對比,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增長最快,吸納能力逐步增強。
記者發現,北京二手房4月平均成交價下滑6.8%,網簽量同比下滑36%,買房者“底氣”硬了,不再擔心賣房者坐地起價了,相反,他們感覺價格正在鬆動,並不急於出手;很多賣房者心理預期變了,有的已降價10%急於出手;中介在“金三銀四”以往最忙時間進入了“不太忙”的狀態,有的中介門店佣金下滑了三成。
價格鬆動 京二手房4月成交均價降6.8%
供求易位 “以往賣家拖,現在天天催買房人”
中介“不太忙” 網點佣金降三成,尋找非限購地新機會
投機者 有的被套牢300萬元
“假離婚”者 手握近千萬被銷售員“勸退”
賣房者 遇新政,“再住兩年60平的房子”
與不少慶幸“逃離”的賣房者不同,家住丰台的張先生倒沒遺憾未在“高點”逃離。
“我不算是剛需,非要現在換不可。”他告訴記者,“而且,富豐橋站的地鐵明年就要修到家門口下面了。”他覺得,地鐵一通,哪怕現在行情不好,“房子說什麼都得漲。”
房企 堅守一二線or轉戰三四線,是個問題
專家 房價快速上漲階段結束
二三線城市 房價上漲,買房者匆忙“上車”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7-05-02/doc-ifyetwtf9397650.shtml
俠客島:樓市寒冬為何地方“賣地”收入反而大漲2017.5.2未來網
這段時間以來,經濟ke的手機每天都會接到好幾個中介電話,嘿,哥們,還考慮買房嗎?哪哪的二手房考慮嗎?新盤呢?
其實不需要問價格,即使像一些媒體報導的那樣,北京的房價有了10%這樣的價格降幅,相比去年60-70%的漲幅,這點賣家的“揮淚甩賣”還是有點“得了便宜賣乖”的感覺。
五一前後,北京地區的新房、二手房房貸政策再次收緊。首套房執行基準利率,二套房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0%。買房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人望而卻步。
從去年10月開始的房產新政,被各地當做“政治任務”不斷加碼。房地產交易迅速進入寒冬。這種速凍的政策下,是政府急切希望通過降槓桿來削減金融風險,從而給“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推出贏得改革的時間窗口。
雄安新區成立滿月有哪些傳言已被驗證? 2017.5.2中國新聞網
1 雄安新區不配建商品房?
傳言:雄安新區將不允許配建商品房,試行以公租房、廉租房為主的建設模式,沒有固定住宅用地。
驗證:在中央宣佈設立雄安新區的最初幾日,炒房者云集雄安,當地政府採取多項舉措凍結了房地產交易,人民日報及其微信公眾號也發表多篇文章,解釋雄安新區的房地產政策。
4月5日,人民日報官微再次發文說,“作為新區,也應該為來雄安立業、創業的人員,提供買得起、住得好、品質優的住房,無論是房價,還是房屋的品質、居住的環境,及生活的配套等,應該明顯地優於北京。”人民日報文章確曾提出雄安新區“可能試行以公租房、廉租房為主的建設模式”,但並未提及“雄安新區將不允許配建商品房”。
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4月6日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明確表示,雄安新區將嚴禁大規模開發房地產,切實管住新區及周邊地區房價地價。
2 87家央企總部遷雄安?
傳言:北京會將國企事業單位總部等都遷往雄安,作為樣板示範。網傳《預計將遷往雄安新區的87家央企名單》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國家電網公司、華潤(集團)等多家企業,都將搬遷至雄安新區。
驗證: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4月6日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其次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顯然,雄安自有其規劃特點,不會無序發展、一概承載。
4月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謠言不能信,有的企業已經表態將搬至雄安新區,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未來相關規劃還要做。”
3 北京高校都要搬到雄安?
傳言:雄安新區將承接北京大多數高校的疏解,除北大、清華外,很多大學都要遷往雄安。
驗證:對於高校的疏解,目前已有專家明確表示,雄安新區有可能承接北京高校的疏解。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耀在4月中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高校、醫院等是集中承載地的配套要求,所以相關的產業、機構、甚至部門,都可能疏解到雄安新區。”
除了個別高校與雄安新區所屬三縣之前已經開展的合作外,涉及北京高校遷入雄安新區,目前還沒有確實的消息傳出。
全國數百考察團赴貴州學習塘約道路 中組部原部長稱其為農村改革方向
2017-04-25觀察者網綜合
為什麼一個貴州的小村莊竟引來全國上百考察團前來“取經”觀摩?還有一本書專門介紹這個村莊的變革經歷,書中寫道,“它不同於小崗村,也有別於華西村”。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塘約村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這個村子只用了二至三年時間,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去年的8000元,村集體經濟從不足4萬元增加到80萬元,實現了從國家級二類貧困村向“小康示範村”的嬗變,被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稱讚為“新時期的大寨”。而塘約村取得如此成績的重要經驗主要有兩條,一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二是鞏固集體所有製。
………..
回應
要是選的人貪污腐敗怎麼辦?那麼多國企老闆都腐敗了別說農村不會腐敗
這就是成立農社的目的之一,有奔頭,誰都積極。
以前大鍋飯是人都來幹活,干多幹少都只有那麼多收穫,現在是以土地入股選出管理,請人來幹活每天50 80一天賺的錢,在年底分紅請的也是當地勤勞的農民,他們有工資和年底分紅,完全不同以前大鍋飯懶的不干活也有飯吃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4_25_405342.shtml
農民工工資難增長能工巧匠才吃香
農村綠皮書稱,自2014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降,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幅度也持續減少,估計2017年農民工月均工資水平將提高到3450元左右。比上年增長5.3%,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2017年農民工總量保持穩定增長,農民工總量將達到2.87億人,比上年增長1.8%。
但農村綠皮書也表明,考慮到中國經濟形勢,特別是農民工總體供求形勢,估計2017年農民工工資率普遍明顯提高的可能性比較小。國家今年會加大農村工匠培育力度,這對於短期內農民工工資率提高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應,但是,近年來農村能工巧匠工資率明顯地高於普通農民工的工資率,農民工結構性變化已經發生,估計越來越多的農村技能性工人的工資水平較高,將繼續拉動農民工月均工資水平的提高。
返鄉創業意願強自主創業不樂觀
農村綠皮書指出,由於失業或就業困難農民工返鄉人數大幅增加。2012年以後,服務業是農民工因失業或就業困難返鄉的主要行業,在樣本村2012年以後返鄉的105名農民工中,從事服務業的人數最多,佔34.8%。
農民工這幾年整體增長速度不高,外出農民工不增長或者負增長的現場,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三農”專家杜志雄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農村適齡勞動力數量減少,之前大量富餘勞動力進入市場的狀況已經不復存在;二是隨著“三農”政策的推進,加上資本進入農業農村,農村休閒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村當地就業機會增多。三是這幾年城市生計成本增加,導致部分農村勞動力不願出來。
綠皮書還強調,雖然部分返鄉農民工找到了新的工作,也有部分人實現了創業,但總體上,返鄉農民工實現本地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形勢不容樂觀,近1/3的返鄉農民工處於沒有工作的賦閒狀態。
此外,調查顯示,返鄉農民工自營創業的意願非常高:在沒有自營創業的返鄉農民工中,有48.3%的人事實上“也想自營創業,但是條件不具備”;已經實現自營創業的返鄉農民工,未來繼續創業的意願也很高,達82.8%;只有17.2%的選擇未來打算放棄創業,主要是身體或年齡的原因幹不了。綠皮書還指出,外出務工經歷對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直接作用有限。
農村綠皮書:農村內部高低收入差距有所擴大2017-04-25觀察者網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表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正式發布。報告預測,2017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將降到30%以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3萬元,但農民之間貧富差距明顯拉大。
農民收入穩步增長
農村綠皮書預計2017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將降到30%以下,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的標準,恩格爾係數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報告也預測,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過1.3萬元,比上年增長約7.5%。綜合考慮農民工月均工資水平和轉移農業勞動力等情況,估計2017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接近5500元,比上年增加近500元,增長9.0%,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
農民收入差距增大城鄉差距縮小
農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已經變得更加複雜。農民增收越來越困難。
農村綠皮書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低到高進行五等分分組,其中,2016年全國高收入組和中等偏下收入組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較快,分別為9.4%和8.4% ;中等偏上收入組和中等收入組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居中,均為8.2%;低收入組居民收入不增反減,為-2.6%。
這跟上一年度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2015年,農村低收入組增速為11.5%,在全部5個組別中增速最快。當時的綠皮書得出結論說,農村收入差距在持續縮小。
而今年的農村綠皮書顯示,全國農村高、低收入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9.46∶1,比上年上升了1.03。
糧食價格下跌農民增收困難
農村綠皮書稱,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勢頭不逆轉,是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據新京報21日報導,農民綠皮書課題組成員、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2016年我們的糧食價格已經明顯下跌,糧食價格基本上與進口價格水平接近。國家對稻穀、小麥實施最低收購價,小麥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稻穀的收購價下跌2%左右,2017年糧食價格下跌空間優先。他認為,“農民增收相當困難,但是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日媒:中國中小城市為二孩苦惱醫院學校將爆滿
日本《富士產經商報》2017.4.17刊登《中國中小城市正在為“二孩”苦惱》的報導稱,中國2015年廢除獨生子女政策以來,中國的中小城市正苦於應對“嬰兒潮”。有專家指出,產科、兒科和幼兒園即將爆滿,也有些城市已陷入難以應對嬰兒出生數增加的困境。
報導稱,在有50萬人口的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醫院預防接種中心人多擁擠,為讓兒童打預防針,父母需要先行預約然後等上數天。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的一家醫院,由於擔架數不夠,醫院只好利用木製擔架轉移產婦。為緩解產科人滿為患的局面,烏蘭浩特市將一棟建築改造為產科醫院,但醫生人手不夠的情況無法得到迅速改善。
報導稱,中華女子學院教授孫曉梅指出了這一問題。在中國,為確保勞動力,呼籲進一步放開生育政策的呼聲日益高漲。但孫曉梅指出,從小城市和城鎮的現狀來看,進一步放開生育政策顯然為時尚早。
2012年以來,中國的勞動人口一直處於下降狀態,隨著工資上漲,勞動力減少威脅到出口部門的競爭力。由於年輕人比例下降,經濟活力也受到威脅。根據這一現狀,人口統計學家們呼籲政府出台獎勵措施,鼓勵多生。
受數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傾向於少生孩子的觀念在社會上已根深蒂固。由於大城市撫養孩子的成本高漲,出生率得不到明顯提高。2015年10月,中國全面實施“二孩政策”,政府預計之後20年每年新生人口將增加400萬,但去年的新生人口僅為1786萬人左右,比前年僅增加約131萬人。
全國政協委員李葳表示,不能僅僅因為資源不足就繼續實行不合理的政策,即使現在立即全面取消限制也難以很快解決人口問題。
據報導,很多學者認為,“二孩政策”見效太慢,不足以解決國家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的問題。孫曉梅與這些學者的見解不同。由於中小城市和城鎮生活負擔較輕,選擇生二孩的家庭比大城市要多。但這已經給中小城市造成了過重負擔,醫療和教育設施已經到了承受極限。
孫曉梅在大學期間學習婦女運動歷史,有30多年的婦聯活動經驗,她期待有關生育計劃的政策最終被完全取消。
她主張,在此之前,提高出生率最有效的方法是,進一步增加醫院數量,培養更多的產科醫生,提供補貼支持保育設施,減輕多子女家庭的稅收負擔等。
孫曉梅指出,等解決所有問題後,才可以撤銷所有人口生育限制。結果出來之前,需要等五年左右。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4-23/doc-ifyepsch2600311.shtml
答案看似很好回答,全體村民嘛。“其實遠非如此簡單。”閩侯縣委副書記葉仁佑介紹,早在2015年5月,在這場名為“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中,閩侯被確定為福建唯一試點縣時,資格之論最終被交給了地方——難點從來由地方先突破。
“真是難!”小黃書記接手的就是這個活。“比如,外嫁、入贅、抱養、出國、曾被判刑的……全村2703人,最終核定出來的身份有52種。”複雜中國,可見一斑。
最後按照“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程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又在村成員界定小組和村戶代表兩輪投票基礎上,再經過三輪審驗,2550人的數字如此得來。“曇石村人員界定方法”如今不僅是閩侯縣還是農業部屢屢推廣的經驗。
“2550人就是2550股,還有個原則,生不增、死不減。”第一道難關,小黃闖過了。可緊接著,第二道難關又橫在了面前,是什麼呢?
“蛋糕”怎麼切?“均富”如何均?
“蛋糕”要做大,關鍵在心齊
閩侯“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一年來的收穫與啟示在於:城鎮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方向,深受城鎮化影響的農民,通過股份權能改革要獲得改革紅利;城鎮化又是一次轉型的機遇,參與城鎮化進程的農村,通過股份權能改革又迎來新的發展空間。這個空間究竟能有多大?就得看從縣到村,每一級幹部們對改革理解的空間能有多大了。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7-04-23/doc-ifyepnea4662403.shtml
影響重大
自1987年正式頒布實施以來,《土地管理法》總計進行了三次修改,分別是1988年、1998年和2004年。其每一次修改,都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或者是對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嘗試與創新的法律追認。
2017兩會期間,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本次《土地管理法》修訂案草案在集體營利性建設用地入市方面,體現了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是農村集體經濟性建設用地與國土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的改革要求。
在農村宅基地制度方面,從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和資源有效退出方面也體現了改革的要求。與此同時,法律修正案草案還對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等作出了規定。
http://bj.leju.com/news/2017-04-22/07176261326889034756479.shtml
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改革試點:資源變資產村民成股民分紅利2017.4.23 新浪綜合
一本證標明一戶股份,全村2550個股民,每股可分紅近1200元。這是福建省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村集體經營性資產2016年產生的紅利。這些年,這一紅利年年在增長,可當股民,分紅利,在2017年才成為村民人生里的頭一次。
在洶湧的城鎮化浪潮中,農村土地等生產要素從沉睡中被喚醒,變成搶手的“大蛋糕”。可“蛋糕”誰能分?怎麼分?怎麼做大?事關廣大農民能否同步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在“分蛋糕”的過程中,閩侯縣作為全國29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單位之一,經歷了一番波折。一本紅皮小本,“股權證”三個大大的字印在封面最中央,38歲的村支書黃金棟小心翼翼地把它遞給記者。
資源如何變資產?村民因啥成股民?
地處閩侯縣城關,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曇石村現在一點也不像個村:村部門口就是縣城最大的公園、隔壁是曇石山博物館,再遠點則是一排排30層以上的高樓。
村不像村了,本該是好事。可也因此給黃昭生和黃金棟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因為“資源變資產,人人都想沾”。
問題來了:收益有了,可誰有資格享受這些收益呢?
《土地管理法》修訂三大領域宅基地改革將是重點2017-04-22中國經營報
討論運籌多年的《土地管理法》修訂工作,正在悄無聲息中進入到最後階段。
將於2017年全面收官的“農村三塊地土地改革試點”,將成為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訂案草案起草的重要內容來源。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全面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經驗,並在試點收官之年全力衝刺。
“農村三塊地土地改革試點”包括——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至今已經進行到第三年。《土地管理法》修訂案草案中,對既有法律的修改,則很可能主要來自於與此相關的領域。
全力推進
現行《土地管理法》於1986年6月25日經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1987年1月1日實施。此後,土地管理法經過三次重大修訂,最近一次的修訂是在2004年。
三塊地改革
由於《土地管理法》的修訂,事涉廣泛的社會各方利益,因此,自修訂工作啟動之日起,其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和調整,一直沒有官方的明確說法。但是,本報記者獲知,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訂案的草案起草工作,將在全面總結農村三塊地土地改革經驗的基礎上進行。
在徵地方面,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但是,並不同時考慮土地用途、區位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人均收入等情況。
在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領域,現行土地管理法就更無空間。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
不過,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就曾明確提出,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目前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中經常涉及的法律和規範性文件,既有法律層面的,也有法規規章層面的,還有解釋類的,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數量龐雜,對相關問題多存在重疊區域或空隙,而重疊區域多無法統一。
在宅基地管理的問題上,由於長期缺乏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受利益驅動等影響,農村宅基地私下交易十分嚴重。在“三塊地土地改革試點”中,對於這三方面對額問題,都通過嘗試改革創新的方式予以理順和解決。
國家大力扶持這12個地區快看你家上榜了沒2017.4.22央視財經頻道
2017.4.21,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等五部委發文公佈首批12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名單,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包括遼寧中部(瀋陽-鞍山-撫順)、吉林中部(長春-吉林-松原)、內蒙古西部(包頭-鄂爾多斯)、河北唐山、山西長治、山東淄博、安徽銅陵、湖北黃石、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婁底)、重慶環都市區、四川自貢、寧夏東北部(石嘴山-寧東)等12個城市和經濟區。
示範區推出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建立省級層面推進機制和相關地市層面落實工作機制,形成部門指導、省級統籌、市級主體的分工體系。包括多個毗鄰城市的示範區,省級層面要建立領導、協調和推進機制,城市間要建立定期會商和協調溝通機制,協同推進示範區建設。
二是明確重點任務。盡快修改完善示範區建設方案並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印發實施,圍繞示範區建設方案和“建議重點探索的示範領域”,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分階段重點建設任務。
三是形成政策合力。加快落實支持示範區和示範園區建設的產業政策、創新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出台可操作、有特色的配套政策,優先安排在示範區實施各類改革創新試點,支持示範區在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取得突破。
四是建立年度評估制度。組織對示範區建設進展和效果進行年度評估,建立健全評估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和動態調整、有進有出的示範區管理體系。對改革創新舉措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示範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並對其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在全國進行宣傳推廣;對連續三年進展緩慢、工作不到位的示範區,取消資格,不再享受相應政策。
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它們發展的勢頭都比較好,也可以說管理比較規範,成長的勢頭也比較好,如果社會資金跟進,我覺得對他們應該講風險比較小。
除了主打高科技產品外,作為國內復合肥行業龍頭,金正大集團還著重在整體解決方案下功夫。前期就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到村民地裡,用儀器測土壤的酸鹼度、氮磷鉀元素含量,然後再科學精準選配化肥。
從肥料製造商轉型成為“製造+服務”的作物營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化肥企業正是希望通過打通農化推廣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村民、種植戶增產又增收。像山東省平邑縣種植的大櫻桃,同樣的品種,在使用高效化肥和整體技術配套服務後,收成大不同。
半小時觀察: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肥料產業的支撐,然而當前化肥需求量在下降,價格也在下降,企業虧損已經成為常態,因此對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肥行業當下最重要的課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培育新的戰略性增長點,大力發展高效低風險的新產品,從“製造”走向“智造”。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創新農業服務新方式,要由單純的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只有這樣,“四面楚歌”的化肥行業才能打贏這場突圍之戰。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4_19_404293_2.shtml
中國化肥企業深陷“倒閉死亡潮” 行業巨虧上百億
據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2017.4.18報導,欄目眼下,又到了春耕時節,很多地方春耕生產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往年這個時候,由於化肥等農用物資需求量大,很多化肥廠在這個時候都是開足馬力生產,以保障春耕化肥供應。但是今年我們卻聽說,在山東省臨沭縣,幾年前,當地的化肥企業有上百家,但現在已是大量關停倒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臨沭當地關閉的化肥企業,一般都是年產值在2000萬元左右的中小企業。化肥生意不好做,最主要原因還是,我國化肥產業整體產能過剩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銷量不足;而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生存,低價競爭,紛紛打起價格戰。
業內人士:為了拿到這個訂單,成本價是2000元每噸的話,他們都保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進行一個惡性的競爭,制約利潤的下降,以至於近幾年整個化肥行業虧損嚴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35.5億元,同比下降12%,全行業虧損222.8億元,較2015年增虧193.9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097.5億元,全行業利潤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鉀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09.1億元,全行業利潤24.3億元,大幅下降40.7%,行業虧損面34.2%。
化肥用量降低三分之一,產量翻一番新型化肥大顯身手
根據農業部信息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每畝8 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而大田糧食作物的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低,分別為33%、24%和42%,均遠低於農業發達國家水平。
2015年,農業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化肥產業到底該如何突圍呢?一些龍頭企業意識到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緩釋控肥是他們正在研究的新方向。
緩控釋肥,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復混肥。簡單地說,這種肥料外麵包了一層高科技的膜,它能夠根據農作物的生產週期,按一定階段,把肥料一點點緩慢釋放出來,與普通肥料相比,肥料的利用率更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更高、品質更好。
上述中介工作人員還說,之前好多人炒作“學區房”,現在已經沒這個概念了。“現在對於明顯高於市場價的房子,鏈家是不登記、不接受報盤的,等業主心理預期達到市場價格再受理,或者我們現在也會建議業主參照市場成交價掛一個合理的價格。”她說,之前市場漲的太快,現在基本沒漲價的了,市場比較平穩,現在換房比較合適,可選擇性比較多,談價也比較好談。
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317”新政一月來的表現看,商品住宅成交量已下滑21%,尤其是進入4月份之後,成交下滑尤其明顯,4月1-16日北京商品住宅僅實現成交1106套,相比上月同期減少66%,相比去年同期更是出現79%的下滑。而在這其中,商辦成交佔比僅餘11%,多為商務型成交,佔比環比下滑53個百分點。
從成交價格來看,亞豪機構數據顯示,3月18日至4月13日期間,北京純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42485元/平方米,比去年9月30日到今年3月17日期間上漲了0.9%。二手房方面,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4月北京二手房掛牌均價56078 元/平方米,比3月的61326 元/平方米下跌了8.98%。
不過,目前該地區開發並未再出現一擁而上的情況。業內人士介紹,一方面部分開發商經歷過此前的庫存高企、資金緊繃時期,心態已經趨於謹慎;另一方面,央行引導銀行加強房地產熱點地區的調控,多家銀行在住房按揭貸款總量上進行限制,這勢必也會影響到縣城客戶申請貸款的審批速度。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與河南省南陽市某縣一開發商人士交流時了解到,縣城地區儘管開發門檻不高,但受農民進城意願和購房能力製約,在兩年前也導致當地多家開發商資金鍊緊張甚至斷裂,儘管2016年度市場有所回暖,但多數開發商持謹慎觀望態度。
北京最嚴新政滿月樓市成交全面降溫
距離2017.3.17北京出台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已經滿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來,北京還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補丁”政策,對穩定樓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這輪調控對北京樓市影響較大,成交量大跌,整個市場開始全面降溫。
3月17日,北京執行“認房又認貸”,並且將住宅的首付比例上調到了史無前例的8成。北京此次限購限貸全面升級,掀起了新一輪升級版的全國樓市調控潮。隨後,北京幾乎每天都有新政出台,非京籍購房需連繳個稅60個月、開發商必須按報價明碼銷售、離婚1年內申請房貸按二套執行、商辦項目不得作為居住使用、住宅平房納入限購、今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1200公頃等十幾個政令將市場炒作空間全面封堵。
“新政出台一個月來對市場影響蠻大的,量價齊跌,成交量下滑特別嚴重。3月份我們店簽了大概20多單,但4月到現在簽了一共不到5單。價格也往下跌了,3月份市場最好的時候,客戶特別多,業主報價不用怎麼談就能成交,現在客戶特別少了,談價的空間也會比較大,價格也比之前低了點。” 北京東城區某鏈家門店的工作人員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最近成交量特別少,成交量下跌,一定伴隨價格的下降,目前來看的確是往下走了點,有的一套房降了幾萬,有的一套房降了幾十萬。
而作為農行曹縣支行個貸中心的主力,僅路承友2016年就為1068戶農民辦理安家貸1.96億元。今年一季度末,路承友累計辦理安家貸389筆,金額為1.14億元。農行曹縣支行2016年發放住房按揭貸款(含安家貸)1755筆,金額4.9億元,佔當地全部房貸近半。
不過,不同於熱點城市居民自住剛需和投資需求兩旺的局面,縣城購房者基本都是自住。目前,在縣城居民普遍有2套住房的情況下,曹縣新增購房者中九成來自農民。
農行年報披露,2016年“安家貸”放款達1676億元。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2月份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新型城鎮化是去庫存的根本途徑、重要途徑。就是要支持、引導農民工和農民進城買房。其中,農行的農民安家貸在2016年為50萬農民工和農民家庭解決住房問題提供了貸款支持。
開發商謹慎介入縣域市場
在曹縣調研期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了解到,曹縣縣城地區目前在售樓盤有21個,不過,很少看到在建樓盤。
當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於土地出讓價120萬/畝的曹縣,以開發商開發一個項目拿地100畝計算,僅需要1億元左右的資金即可啟動。早年間,在房地產狂熱之際,曹縣同樣吸引了多位來自浙江、四川和福建等地的商人來此掘金。
不同於一二線城市樓盤熱銷的情況,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域的新開樓盤長期少人問津。5年過去,該地的土地價格基本未發生變化,房價也僅是小幅微漲。
多家開發商資金鍊緊繃,甚至有部分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棄盤出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鑑於早年間房地產開發貸不良居高,當前開發貸審批權限均早已收繳到總行批复。此外,當地政府也出台相關規定,未封頂的項目不得發放預售證,令開發商雪上加霜。
不過2016年,曹縣成交量大幅提升,路承友2016年一年和今年一季度發放的住房貸款超過他2016年之前四年發放的貸款之和。一定程度上讓部分開發商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當地業內人士分析,過去農民買房意願並不強,不過,2016年的購房熱潮已影響農民的心態,進城置業需求大幅上升。另外,過去買不起全款房的農民,通過“安家貸”等產品也可以實現夢想。
縣城去庫存樣本:購房者九成為農民 2017.4.18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看到的照片上,春節前一天,農行曹縣支行個貸中心裡熙熙攘攘,路承友指導前來辦理安家貸的農民填寫資料。他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就有24戶農民簽約,全天達到37戶,全天都沒空歇息。
地處山東、河南兩省八縣交匯處的曹縣,有165萬人口,是山東省菏澤市下屬最大的縣區,也是全國人口大縣。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樓市過熱,限購政策迭出之際,這裡的購房熱情也不低,不過房價相對平穩。隸屬於三線城市的縣城,一度去庫存壓力很大,不過,當前去化週期已大為縮短。
國務院提出,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要任務。
和全國近千個縣城相似的曹縣,如何推動城鎮化和去庫存?
九成購房者為農民
在外務工的曹縣農民馬良義,在交了9萬多元首付款之後,搬進了曹縣核心地段的中央華府小區。要在以前,他必須繳納全款30多萬元。馬良義使用的是中國農業銀行的“農民安家貸”。
2016年2月,正是在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城鎮化進程中農民進城安家需求高漲而與一般房貸條件不匹配的背景下,農業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專門針對農民群體的個人住房貸款產品“農民安家貸”。
農行曹縣支行個貸中心客戶經理路承友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要想辦理住房按揭貸款,客戶在農行的信貸評分系統中起碼要達到515分,而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不太高,且不在穩定的企事業單位就職,評分大幅低於此標準。有了農民安家貸後,持農村戶口的農民客戶只要評分超過380分即可申請,大幅降低了農民購房時的貸款門檻。農民也能享受首付三成及以上,就能以九折利率優惠購得住房,之後每月按時還款就能擁有自己的住房。
路承友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算了筆賬,在曹縣,一戶農民只需要9萬-12萬元即可購買住房,月供不到2000元。以當地工廠上班或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每月的工資水平在4000元左右,每年能攢下6萬元左右,對於年輕夫妻兩人都有工作的家庭更不在話下。負擔起這樣的住房壓力不大。
農民返鄉購房的熱情也被明顯撬動。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看到的照片上,春節前一天,農行曹縣支行個貸中心裡熙熙攘攘,路承友指導前來辦理安家貸的農民填寫資料。他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就有24戶農民簽約,全天達到37戶,全天都沒空歇息。
每章的第一節,譚同學都進行了詳細而豐富的文獻綜述,其文獻量閱讀之大之廣,以及綜述的精煉性與邏輯性,都讓人印象深刻。基於文本部分紮實詳盡的田野調查素材,譚同學在閱讀部分,跟國內外涉及農村研究領域的眾多頂級學者展開了理論對話與探討。在探討過程中,他既能深刻領會這些學者的原意,又能緊密結合自己的調查素材,提出對於過往研究的補充或糾偏。比如在農工經濟部分,他既根據自己的實際調查,指出“農業增長主要源自產權明晰”的觀點的不切實際,又詳盡分析了程村的半工經濟跟消費主義之間親和力與張力並存的現實狀況。這種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研究態度,不得不讓人讚賞。
而到了反思部分,譚同學進一步展現了自己宏大的學術野心與真誠的家國情懷。儘管他所調查的僅僅只是華南的一個普通小村莊,但譚同學無時無刻不在以這個村莊的個案,來關照與反思整個中國鄉村問題的出路與答案。在社會學、人類學界,從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開始,圍繞單個村莊個案,能否指向中國鄉村這一整體狀況的爭議,一直持續不休。筆者在這裡,也無法就此給出清晰結論。但無論如何,在整個人文社科的學術體制已經日益細分化、瑣碎化的今天,譚同學的這部論著,還能呈現出如此宏大敘事的能力與野心,還能秉承中國先賢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情懷,這無論是從構建中國社會科學的主體性角度,還是從提升中國社科研究的原創性與視野角度來說,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當然,任何一部學術論著,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正是由於譚同學的框架和野心過於宏大,在這樣一本論著裡,他試圖囊括經濟、社會、生活、信仰、文化等中國鄉村的方方面面的研究主題,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會因為面面俱到而導致每個部分的深度有所欠缺。事實上,譚同學在閱讀和反思部分每一章的主題,都可以單獨寫成一部研究論著。
我們也期待譚同學圍繞這些主題,進一步推出更為專注和細化的作品。希望他在自己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道路上越走越遠!
2017.2.14晚作於竹林齋(本文刊發於2017年2月15日的騰訊文化“華文好書”欄目,刊發時略有改動。)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65811/
讓田野調查筆記在全書開頭獨立成篇,既增強了學術著作的通俗性,使其能夠面向更廣大的讀者,又把闡釋這些調查實錄的權利交給了讀者,使得作者隨後進行的理論分析,僅僅只是這些調查實錄的其中一種釋義,讓實錄意義製造的可能性更加豐富。
而文本部分的細分結構同樣是讓人耳目一新。在第一章概括了調查地——位處華南的程村的簡單情況之後,在接下來六章裡,譚同學分別為程村的六個代表人物來立傳,這些人物的身份各自對應為村幹部、企業家、知識分子、官員、普通農民和年輕後生,基本上涵蓋了程村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的居民。對於這些人物的寫法,用社會學的術語來講的話,就是“個人生活史分析”;然而譚同學在具體寫作中,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藉鑑了中國古代著名史家司馬遷的紀傳體寫法。正如司馬遷的《史記》通過給各類歷史名人立傳,進而呈現出先秦漢初歷史波瀾壯闊的面貌一般,譚同學通過為程村的各類人群立傳,也為讀者展現出這座華南的普通村莊,在建國後六十多年裡的政治、社會變遷和社會心態的演化進程。
程村的主體居民都是北宋理學大家程顥的後代,耕讀持家、恪守人倫,是這樣一個大家族千百年來秉承的祖訓。然而建國之後,面對前三十年風起雲湧的階級鬥爭和政治運動,以及後三十多年無處不在的商業文明和消費主義浪潮,程村的儒家傳統與倫理,早已經一點一滴地隨著時代的進程,緩慢發生嬗變,進而跟周邊的大社會格局融為一體。儘管如此,理學余脈的傳承與影響,仍然以各種頑強的方式,對程村的村民產生作用。身為老闆的程守義在多年花天酒地的享樂之後,轉而慨嘆物質享受的虛無,思考人生的意義;身為知識分子的程守德在政治控制鬆動之後,也重新開始熱心張羅宗族事務……如此種種,都可以看出儒家傳統的強大生命力與路徑依賴。
即便只有文本部分的內容,這本《雙面人》也已經憑藉譚同學流暢的敘事能力與生動的文筆,讓人感覺足夠精彩。而在隨後的閱讀部分,譚同學又為我們展現了他作為嚴肅學者的另一面。閱讀部分的四章,分別探討農工經濟、善惡政治、社會分合和信仰有無,基本上涵蓋了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最重要的幾個主題。
雙面人:轉型鄉村中的人生、欲望與社會心態
作者: 譚同學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內容簡介
寫的鄉村人生史故事是一個村庄的總體歷史(並超出了村庄邊界而涉及鄉鎮)。它從1949年一直到21世紀,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種人物,關注社會、政治、經濟、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問題。這一切,都使得這種「村庄史」尤其難寫。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鑒太史公寫《史記》的辦法,以人物傳記的方式來描述鄉村的六十年。
譚同學,男,1978年生於湖南郴州永興,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省2011民族地區社會建設與反貧困協同創新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人類學與鄉村社會研究;政治人類學;農村社會學。
鄉村個案背後的大歷史情懷2017-02-17
春節前後,圍繞各種返鄉筆記產生的種種爭議,再次成為各大媒體的熱議話題。然而人們議論的,似乎只是不同階層的群體看待鄉村的方式,情懷派與“裝逼”派之間為此吵得不可開交,而真實的鄉村如今呈現出怎樣的面貌、生活在其中的村民有著怎樣的言行特徵與生活訴求等更應該被探討的問題,卻被擱置在一邊。
而要解答這些問題,僅僅利用回鄉假期幾天時間,做蜻蜓點水般的觀察,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引入歷史維度,從歷史長河的縱深視野進行觀察和研究,方能明白中國鄉村何以成為現在這般模樣的諸多緣由。譚同學的新著《雙面人》,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正所謂“形式本身就是內容”,從《雙面人》所採取的獨特的章節結構中,就可以看出譚同學該項研究的創新性與宏大的學術野心。全書由文本、閱讀、反思這三部分組成。文本部分呈現的是譚的田野調查筆記;閱讀部分是圍繞這些調查素材所進行的學術分析與探討,這些分析更多基於社會學、人類學的層面展開;而反思部分,則是在之前的學術分析之上,進一步進行更具宏觀和精神層面的村民人生觀、歷史觀、自然觀的探討。這樣的結構,跟市面上通行的很多秉承民族志方法的人類學論著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說之前的論著採取夾敘夾議的形式,把田野調查素材跟相關理論分析交織在一起,是為了讓論著更具整體性和連貫性的話,那麼譚同學這種創新性的做法,自然也有其充足的理由。田野調查筆記近似於非虛構性的文學作品,其閱讀門檻是相對較低的。
無緣社會
目錄
引子“無依無靠者”與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追踪“在途死亡者”:歸納在僅僅幾行字裡的人生軌跡
專欄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日趨脆弱的家庭紐帶:“拒領”遺體的去向
第三章單身化時代:“終身未婚”的驟增
專欄靠兒老人
第四章職場關聯斷絕之後: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第五章吟唱“單身情歌”的女人:依賴虛擬家庭的人們
專欄共同墳墓
第六章年輕群體中蔓延的“無緣死亡”恐懼:推特上對未來的不安
專欄年富力強的“家裡蹲”
第七章為了紐帶的恢復:度過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消失的老人:接連發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從無緣社會走向結緣社會:探求新的“關聯”
短評
看了三分之一之後,覺得這就是我的國人的未來。日本NHK目下記錄的不過三萬多無名死者,對中國來說,這個數字將翻十倍或者百倍,因為人口眾多。
一直在擔憂,不久後的中國,會不會也變成這樣的“無緣社會”,轉念一想,不怕,我們有廣場舞!跳廣場是多麼可愛的愛好啊
書評
時常有人談及中國社會中無所不在、難以逃脫的關係網絡,如果你很厭煩它,那麼小心,它的反面也一樣可怕。這一景像在日本已漸漸變成現實:在那裡,問題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謂“無緣社會”,就是指這樣一個人際關係極度萎縮的社會。雖然人們常說“人...
遠離“無緣”親近“結緣”
剛開始讀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集體完成的這本名為《無緣社會》的書時,心中充滿了好奇,日本人又發明什麼漢字詞彙了?比如“窮忙族”、“尼特族”、“家裡蹲”之類,現在是“無緣社會”,等到讀完第一個因“猝死”多日直至屍體腐爛才被人發現的大森忠利的故事,忽然不忍再讀下...
犯罪學專家,龍谷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濱井浩一說道:「日本刑務所雖然環境不怎麼好,大部分倉房不設冷暖機,但是,總算是一個有屋簷的地方。」「在刑務所裏可以交朋友、有監護員保護、有人照顧健康、食物還會有專人親自送到。」「就算死了,都會有人為你厚葬拜祭。」
根據國際刑法研究(Institute for Criminal Policy Research/ICPR)最新研究顯示,在日本每10萬人,僅有47人在囚,遠低於美國的693人和香港的115人。但在囚者中,一成以上是年逾65歲的長者。在個別刑務所,更有高達三成是長者,全所平均年齡超過50歲。
為應付囚犯老化問題,日本刑務所專為高齡囚犯特設了「養護工場」,讓他們在囚時能做更簡易的工作。懲教職員亦有照顧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囚犯的責任。神戶刑務所中的職員前田敏宏說道:「你要經常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看他們臉色好不好,有沒有吃完飯。」數年前,刑務所更設置了運動設施,供高齡囚犯做柔軟體操,「說實話,這裏和護老院沒有分別。」
在日本,刑務所即是監獄,但與大家認識的監獄不同。刑務所在囚人士大部分需要強制勞動,作類似勞改的工作。日本法律中判監分「懲役」和「禁錮」兩種,只有犯上嚴重罪行才會被判「禁錮刑」,即真正意義的「坐監」。其他大部分罪行只會判「懲役」,進入刑務所判囚和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洗衣、木工、縫製等生產作業,相對上較自由。
貧窮並非主因 而是找不到生存意義
日本老人寧願犯罪坐牢,貧窮固然是原因之一。據統計,老人犯罪以偷竊最多。不少釋囚重犯,是因為生活窮困、吃不飽而再次偷竊。不過,貧窮並不是老人犯罪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根本無關。
日本中北部地區,新瀉縣近日的最新報告,2015年度全縣盜竊犯罪案為2,238宗,當中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佔了36.1%,創歷來新高。犯罪理由中有更多是令人費解的:「我有錢但不想付。」
每當談到老人犯罪和老人問題時,日本傳媒都會把問題聚焦在社福制度,或老人的「孤獨」情緒上。據統計,重犯偷竊入獄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找不到生存意義」、「沒有人可傾訴」、「社福措施不足」、「放監後一個人生活孤苦伶仃」,因而再次犯罪。神戶刑務所中的佐藤先生以自由換取容身之所的心態,正好反映出了大部分積犯的心聲。
除老人院外,負責照顧的專業護理員亦嚴重短缺。截至2014年,厚生勞動省統計,全日本需至少140萬個專業護理員,但目前實際只有100萬個,尚欠40萬人。人手不足造成前線人員工作量過多,部分人員把怨氣發泄在老人身上,導致老人院出現虐老事件。2014年11至12月間,川崎老人院3名老人遭職員連環殺害,讓日本社會再次響起警鐘,突顯照顧人員不足、老人院良莠不齊的問題。
家族關係疏遠 退休老人孤獨老死
日本在經濟起飛年代為阻止城市人口過度擠迫,大力「去城市化」,建設衛星都市,促使人們搬離大城市前往近郊地區居住。但泡沬經濟爆破後,經濟不景下新一代年輕人為尋求機遇,離鄉別井,告別雙親回流大城市中,造成世代隔絕。
因此,在人口老化過程中,非大城市的地區惡化情況最嚴重。然而老人設施不足,家人又不在身邊,部分老人只好留在家中兩老相依。一旦另一半仙逝,就會留下自己一個成為孤獨老人。
既失去了企業的「社緣」,又失去了家族的「血緣」,若然自己同樣離鄉別井生活,更進一步失去「地緣」。部分老人為不想「無緣終老」,忍受不了因孤獨變得怪僻起來,有人直接在車站放火泄憤,大部分人居然當上小偷,到處偷竊。失敗被抓沒關係,連續犯案更可以被關進有如老人院的監獄。
日本的老人甘願走進監獄,是因為患上「孤獨」的疾病。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位於日本中南部地區、兵庫縣明石市的神戶刑務所(監獄)內,有一位70歲的佐藤先生(假名),因潛入民居爆竊被抓,判囚3年6個月。屈指一算,他已是第六次進來。「今次出獄,一定要好好重新出發。」每次出獄時,他都會這樣向自己發誓:「出獄後一定要找份好工作,好好生活。」
出獄後,政府為他安排了一間住所,連同生活保障金讓他過活。可是,他最後還是去了犯事,再一次被關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過了20年。
「哈哈,我又回來了。」他苦笑自嘲着:「再出去恐怕已沒法生活了。這裏雖然沒有自由,但最少有一分安心感。」
監獄成護老院 近四成重複犯罪
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全日本刑務所在囚人士為60,486人,60歲或以上長者為9,736人。而2014年全年判囚入獄的長者有2,283人,當中近四成最少已被判6次以上。他們為何要不停重複犯罪?監獄的生活,真的要比外面好嗎?
無緣社會的老化危機 日本老人找不到生存意義 甘願走進監獄2016-05-04
近年出現「無緣社會」此新名詞,形容日本老人無「社緣、血緣、地緣」這奇怪的社會病徵。
日本今天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高齡老人,人口面臨嚴重老化。人活到60載,理應滿腹知識經驗,受人尊重。但日本的老人,卻變得愈來愈奇怪──他們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甚至突然暴走、動手打人。他們甚至甘願自投羅網,「享受」鐵窗日子。他們還請不走,出獄後又急着犯罪,再走回來。一整代老人是過去日本騰飛年代的主角,現在很多人卻淪為「老害」。究竟日本社會出了什麼毛病?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2010年,日本放送協會的一個節目,介紹日本正變成「無緣社會」:「親人離鄉別井不在身邊,終身僱傭制度被打破,導致企業社會制度崩壞,人與人間的關係正愈來愈疏遠。」「每年日本有3萬2千人孤獨死,其中1,000人更是身分不詳。」
所謂「無緣」,是指日本人正失去三大「緣分」:社緣、血緣、地緣。「社緣」是指工作與人際關係的連結(「會社」是日語「公司」的意思);「血緣」是指與親戚的關係;地緣則是指與故鄉的相聯。儘管無緣社會影響的是所有日本人,但對年老長者的而言最為嚴重。
日本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企業奉行終身僱傭制度是最大功臣。在終身僱傭制度下,企業對僱員的照顧無微不至。由住宿、醫療保健、結婚、甚至生兒育女和教育、老後照顧,都由企業以「家庭式的溫情」全部包辦。
可是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大量企業被迫轉型。企業調整或取消終身僱傭制、削減企業福利、嚴格執行退休年齡制度。過往由企業帶動的社會福利制度一下子消失,為社會埋下了隱憂。結果踏入21世紀,戰後出身的「團塊世代」(昭和20年代,即戰後1945年至1954年出身的一代)陸續退休,炸彈隨即引爆。
社福制度落後 老年生活保障不足
企業社福制消失後,政府雖然積極接手,但因人口急劇老化、經濟不景而致資源不足,加上起步緩慢,制度至今仍無法趕上老人所需。
以老人院為例,日本在2000年實行「介護保險法」(照顧保險法),允許更多民營企業經營。私營老人院每年雖以倍數增長,但截至2013年,全國合資格但仍在等待牀位的老人仍有52萬人,較2009年的調查結果增加10萬人。其中患有嚴重障礙不能自理的,亦增加近28%至8.6萬人,牀位顯然不足。
當然,應星也沒有忽視“運氣”這種氣。為此他多次批評了於建嶸在《抗爭性政治》(人民出版社)中所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1990年以後,農民有組織的群體抗爭已經由“依法抗爭”轉變為“以法抗爭”。所謂“以法抗爭”,是一種“旨在宣示和確立農民這一社會群體抽象的'合法權益'或'公民權利'的政治性抗爭。”應星認為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他強調,無論條件如何,抗爭始終是高風險的行為。民眾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取得成功的機率卻小得可憐。冒險行事固然是必然的,可是如何用“踩線不越線”的技巧增大成功率,既需要抗爭者有不計後果的衝勁,又需要他們進行理性的算計。所以,中國農民群體抗爭具有幾個看似矛盾實則合理的特點:選擇抗爭目標秉持實用主義,選擇抗爭方式時具有權宜性、可計算性,然而一旦選定目標和方式,就會有類似賭博的心態,堅忍不拔,不計其餘。這樣的群體抗爭,是“氣”的抗爭政治,而不是於建嶸所說的政治抗爭。
應星在刻畫鄉村政治中氣的運行時相當自如,這明顯得益於他的田野研究。“怨氣”因為哪些因素而凝聚,在哪些條件下轉化為“怒氣”,“怒氣”怎樣擴散瀰漫,在怎樣的空間內被什麼樣的道德震撼(moral shocks)事件點燃,發生情感上的閃爆現象,作者把敘事與歸納結合得很好。外部資源如何導入抗爭行動,草根領袖在抗爭政治中起了什麼作用,鬥爭策略有哪些,怎樣避免有人“搭便車”,或是清除“叛徒”和“內奸”,書中也一一涉及。應星還分析了政府對氣的加壓邏輯,批評了各級政府在維穩技術和策略上的粗暴與不智,並強調了氣的導引:抗爭者以情理法作為自己的訴求原則,政府在化解矛盾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相形之下,應星對氣的概念辨析既不簡潔,也欠明晰——這個工作需要哲學更多的介入才行。所以,我對《“氣”與抗爭政治》相當欣賞的同時也略感矛盾。一方面我對抗爭政治研究中引入“氣”這一新視角饒有興趣。另一方面我又對“氣”的前景頗覺躊躇。因為我認為,在應星的視角與事實之間還有很多空隙需要填充。如果這些空隙填補不了,那麼這種理論就只是對現實的某種“應付”,而非“應對”。
但無論如何,我從書中感受到的精神始終是應對,而非應付的。在面對現實中險惡詭譎的維穩問題時,應星的身上也體現出“氣”的特質——那是學者的勇氣與志氣。
與“面子”、“關係”、“人情”等中國傳統概念相比,“氣”在當代學界受到的關注不多,以它作為特定視角的學術論著更少。原因在於“氣”的含義過於繁蕪,日常運用過於隨意。試想一下,要從霧氣、景氣、運氣、正氣、鬥氣等等詞裡找出“氣”的某種恆定意思都很困難,何況拿它來建構理論。但是,“氣”本身俱有的模糊性和豐富性,恰好與社會現實有著近乎天然的契合性,吸引著包括應星在內的中國學人去探索。
應星認為,氣是一種與“激情”類似的東西。他說:“氣在中國鄉土傳統中既不是一種純生理的衝動,也不是一種純利益的反應。它是一種融合了本能與理性、道義與利益的激情,是中國人在人情社會中擺脫生活困境、追求社會尊嚴和實現道德人格的社會行動的根本促動力。”可見氣與西方意義上的激情還有顯著差別。西方傳統有三種馴服激情的方式:抵制、利用與製衡。現代以來,制衡的方法取得成效。人們利用理性,製造出兼具激情和慾望優點,而無二者缺陷的“利益”(interest),用它馴服了激情,最終形成權力、理性和利益三方主導的社會。(《慾望與利益》,赫希曼著,上海文藝出版社)相比之下,中國傳統中有關“氣”的論述混沌不明,向來沒有完整的體系。氣處於有形無形之間,可聚可散四處瀰漫,難以把握。
在傳統的日常生活中,氣的作用是隱性的、陰柔的、克制的,被儒家倫理壓制著,輕易不能動彈。所謂“養氣”、“忍氣”、“御氣”,無不包含著這樣的意味。與日常生活中的氣相比,公共生活中的氣則相當活躍。氣在民間組織、宗教團體裡能夠成為倫理的一部分,所謂“義氣”;在群體抗爭中氣會從防禦變得具有進攻性,所謂“俠氣”、“匪氣”;在生存環境的壓力下,氣會變得極端和激進,所謂“流氣”、“刁氣”。進入現代以來,特別是1949年之後,當精英階層瓦解,國家-個體的二元結構形成,經過革命倫理、均平思想以及權利意識的層層浸染,氣又成了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鬥氣”。可見,在抗爭政治的框架裡,群體中的氣深受特定地域文化傳統、生態環境和社會結構的影響,不但比“激情”一詞複雜,也超越了“血氣”的一般含義。
想提一下這件事的原因在於此幹部就職於司法機關,處理結果卻非常具有“**特色”,真可謂堅持“能判則判,該調則調,判調結合”的原則,內部處理以消民怨,對外賠付以償民損,但實質上這是耗損過大的“堵”而不是有條有理的“疏”,永遠只能在矛盾激發“問題化”後慢半拍的補救,或許這已是現階段最好的做法了但我們一直再提的製度建設在這裡又有什麼作用?
至於本書,我還是傾向於應星老師在《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一書中的寫法,至少我可以只看事實敘述部分,略去那些社會學中扯淡的理論分析(社會學應該有理論研究嗎?),本書在社會現實與理論兩部分寫的過於糾結了。至於“氣”的提法,就不能不要那麼形而上?也許有人會覺得有所得,但我覺得修辭的意義大於了實質。
氣:突破維穩怪圈的新思路
以往應星給人的印像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學者。他的《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三聯書店)以及《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知識產權出版社)都是情節精彩的社會學著作。前者講述了三峽庫區某縣興修水電站,以柳坪村為核心的山陽鄉農民為移民賠償的問題集體上訪近20年(1975-1994)的故事。後者是以上故事的前傳,或者“史前史”,講述的是同一個地方在1951年至1976年期間發生的幾起涉及身體和兩性關係的案件。用應星的話講,他的這兩個研究主要想揭示權力在鄉村運作的邏輯:前者展示的是權力運作的當代橫截面,後者描繪的是權力運作的歷史縱深圖。
在《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的附錄裡,應星強調過“講故事”(專業說法叫敘事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以細微見長、以事件為中心的敘事方法在社會學的定性研究中自有其價值,並且與模糊、變通、流動的中國現實有著特殊的親和性,從而為研究增添了必不可少的生動性。然而當“講故事”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社會學界的新風尚,應星也提醒同行們,沒有哪一種特定方法是社會研究的至上法寶。無論敘事還是統計,無論定性還是定量,方法能否運用,如何運用,不但取決於研究的主題和材料,更取決於特定論述與經驗感知之間的熨帖程度。他說得非常好。的確,沒有感受與抽象複雜事物的能力,缺少真切的問題意識,都會導致社會學失去想像力和脫離現實,最終墮落成為《故事會》那樣的東西。我個人認為,作為以上兩部著作的延續,應星在《“氣”與抗爭政治》中體現的,正是社會學家駕馭題材的優良品質。……
第九章 當代中國鄉村抗爭政治的影響/218
一 抗爭政治的社會影響/219
二 抗爭政治對抗爭者自身的影響/228
第十章 結論與討論/234
一 氣對於理解當代中國鄉村抗爭政治的意義/235
二 鄉村社會穩定問題在1990年代前后的變化/238
三 延伸的討論/244
短評
1.西方的權利視角與中國農民的抗爭政治不太具有親和性,於是應星老師引入“氣”這一概念,希望做出本土化的解讀,可惜沒有紮實的田野,論述總顯得單薄。忍不住和吳飛《浮生取義》做對比,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呈現出來諸如“過日子”“爭口氣”這樣的中國人獨特的情理邏輯,令人折服,相比之下《氣》就顯得有點隔靴搔癢了。2.對基層政府之困境的論述倒是讓我很是感慨,上有上級的維穩目標,下有民眾的利益訴求,夾在二者中間的地方政府往往陷入“打壓-反彈”的惡性循環中。在訪談基層治理部門的時候我也曾感覺到他們的這種“無奈”:小心翼翼地避免衝突發生,但又無力去疏導問題積聚起的怨氣。3.管理者往往陷入“靜態穩定”的誤區,這個道理放在我校也同樣適用。可控範圍內的衝突+合理的排氣閥制度,才是長遠之計啊
書評
不管氣不氣,事故都在繼續
本書P186描述的“10.18”事件當時非常轟動,最近同一地點又發生了一起類似事件,也許可以印證本書的某些觀點,由當地人轉述記錄如下:
某機關單位處長級幹部的妻子,在商場買了一件衣服,穿了一周後覺得不滿意,欲退還商場。豈料商場售貨員拒絕退貨,口角隨生,丈夫在旁被激的性起,隨手拿起物甚砸的售貨員頭破血流。事情由此而起,引來大批群眾圍觀,警方隨後到達現場,卻並未立馬帶走當事人遣散群眾,而是要求其表明身份。幹部不是掏出身份證而是工作證(此人當時想法我不得而知),於是小糾紛演繹成官民相對,隨後還訛傳成官員對小民口出狂言:“我是**長(職位名稱) ,想打你就打你,我家有權有勢更有錢,誰都不怕”。滿城風雨,媒體蜂擁。機關單位高度重視速戰速決拿出處理結果以平民憤:個人撤職(領導職務)、事情私了、賠償若干。
「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
作者: 應星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幾個案例的比較研究,以中國文化中「氣」這個概念為視角,研究了中國鄉村農民抗爭政治的目標、動力和機制所發生的變化,分析了各級政府在維穩技術和策略上的變化,並探討了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復雜的社會和政治后果。作者試圖以此來克服學界在抗爭政治研究中理性與情感、權利與道義之間的對立,克服在中國農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與鄉土派的對立,從而推進抗爭政治理論和鄉村社會的研究。
應星,廈門大學哲學學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教育社會史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004
一 社會穩定問題的突出/006
二 既有的研究/013
三 本書的視角/019
四 抗爭政治的類型/021
五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026
六 本書的結構/027
第二章 作為社會行動范疇的「氣」:從傳統中國到現代中國/029
一 中國思想傳統中的氣/033
二 以忍御氣與以氣立人:日常生活中的氣/036
三 任氣行俠:抗爭政治中的氣/047
四 氣在現代中國的變化/052
五 氣及其相關概念:中西方社會的一個比較/056
第三章 中國當代抗爭政治的結構背景:「氣」的凝聚/065
一 中國社會1990年代中期以來治理方式與利益格局的變化/066
二 「跑馬圈水」與移民問題的凸現/082
第四章 依法抗爭案例的過程敘事/087
一 山陽移民集體上訪個案/088
二 銀江鎮抗爭性聚集個案/094
三 水城市青山村群體性行政訴訟個案/099
第五章 「氣」的初始釋放與草根領袖的生成機制/105
一 氣的初始釋放的地方性因素/106
二 草根動員與草根領袖/109
第六章 「氣」的加壓與草根行動者的組織策略/121
一 「打壓-反彈」模式與「氣」的加壓/122
二 草根動員的結構條件/130
三 草根動員的組織策略/147
第七章 依法抗爭的行動策略:「氣」的導引/161
一 合法性話語的建構/162
二 行動路徑的選擇/168
三 情理法的交織/195
第八章 群體性事件:從「氣」到「氣場」/200
一 群體性事件的過程敘事/201
二 「氣場」的六層分布/204
三 兩類群體性事件的比較/212
四 小結/214
鄉村社區治理路徑研究:基於蘇南、蘇中、蘇北的比較分析
作者: 金太軍 / 張振波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6-3-15
內容簡介 • • • • • •
改革三十多年,中國成為經濟總量位列世界第二的大國,社會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下,曾領改革風氣之先的中國鄉村卻遭遇治理難題。基層政府與鄉村社區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村民自治如何與政府管理有效銜接?鄉村社區治理中如何實現多元主體有效參與及協調合作?……
本書通過對於江蘇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個地區的比較性研究和調查,分析不同類型鄉村治理結構中的多元要素,探究其治理路徑的異同,提出在當前中國“鄉政村治”格局下,“強政府—強社會”的鄉村社區治理模式是較為理想的鄉村社區治理路徑。
作者簡介
金太軍,安徽全椒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地方政府與公共治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三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一項,出版《行政改革與行政發展》《村莊治理與權力結構》等著作三十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兩百多篇,學術綜合影響力居全國同行前列,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一等獎四項。
張振波,山東濱州人,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博士研究生,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青年項目以及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各一項,在《政治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研究》《南京社會科學》《江蘇社會科學》、...
目錄
第1章導論
第2章公民社會與鄉村治理
第3章集體化時期的鄉村社區治理路徑(1949—1978年)
第4章改革開放後的鄉村社區治理路徑(1978—2005年)
第5章新農村建設時期鄉村社區治理路徑(2005年至今)
第6章新時期鄉村社區治理面臨的困境與原因分析
第7章蘇南鄉村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基於公民社會的邏輯
第8章蘇中鄉村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基於公民社會的邏輯
第9章蘇北鄉村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基於公民社會的邏輯
第10章蘇南、蘇中、蘇北鄉村社區治理路徑的比較分析
第11章國內外鄉村社區治理的典型案例與經驗總結
第12章鄉村社區治理路徑創新:“強政府—強社會”模式的構建
雄縣縣政府、住建局、市場管理監督局、公安局相關領導均出席了會議,並言辭犀利地表明了態度,雄縣所有的售樓行為被叫停。
雄縣副縣長謝克慶發言稱,第一要認清形勢,新區剛宣布成立,特殊時期會出現很多以前沒有的特殊現象,比如炒房團等行為,(這些人)會因對政策認識不到位而造成巨大損失。第二要落實政策,停止一切銷售行為。他同時對開發商表示,不要擔心已經建好的房子。民眾不要急著出手小產權這樣的房子,要勸說親戚朋友不要來雄縣炒房,“有可能炒出個炸彈。”第三要嚴格管理,政府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管控,企業要嚴格內部管理,按要求做好工作,不要存僥倖心理。雄縣公安局相關人員在謝克慶發言之前曾稱,凡是對禁令不執行的(人員),將依法採取措施。
每經新聞記者了解到,在4月1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之前,雄縣、安新縣等地已有不少傳聞,導致當地房價上漲。一位安新本地居民也對記者表示,年前還可以購房,價格大概在四五千元每平方米,年後漲到一萬元左右。
另外,一位安新居民向記者表示,目前安新縣的戶籍也是只出不進。在安新縣城關派出所,一位民警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這位民警表示,從今年3月8日起,除了新生兒可以辦理戶口外,婚嫁等其他因素均無法在安新上戶口。
聽到設立新區的消息,本地居民也表現出興奮之情。“之前有聽過傳聞,現在心踏實了,以後肯定是要大發展的。”一位安新居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回應
為什麼突擊買房?投資什麼都是假的,是想等拆遷時向政府要價唄。
吹吧。
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成立; 2005年10月天津濱海新區成立; 201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成立; 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 2012年8月蘭州新區成立; 2012年9月廣州南沙新區成立; 2014年1月陝西西咸新區成立; 2014年1月貴州貴安新區成立; 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 2014年6月大連金普新區成立; 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區成立; 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區成立; 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區成立; 2015年9月福州新區成立; 2015年9月雲南滇中新區成立; 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成立; 2016年2月長春新區成立; 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成立。國家搞了那麼多新區,給了那麼多機遇你還不滿足,說到底,不就是嫌自己生得不好,不能靠倒騰房子吃現成的麼。要這麼想你怪國家幹嘛?這國家不是你呆的地方。下輩子投胎去沙特吧
長沙市殯葬事業管理處墓園管理科副科長馬劍介紹,僅“為逝者燒紙屋、紙錢”這一習俗,如今已被一些商家嚴重異化,“比如紙屋分為一層平房、二層樓房、洋房、別墅,品質不同價格也逐步飆升;還有燒各種品牌的紙汽車、空調、彩電、手機等,甚至還燒'紙二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還有燒模仿某知名品牌的紙護膚品,外觀做得和真品差不多,要價600元一套。”
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殯葬移風易俗,節儉辦喪,厚養薄葬。根據民政部2017年工作安排,今年將推動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加強殯葬服務機構規範化、信息化建設。這將從制度設計和政策導向上,進一步推動文明、規範殯葬,逐步剎住喪葬奢侈攀比歪風。
90後開網店代人掃墓不跪不哭15分鐘賺800元 2017.4.3新文化報
1990年出生的喬羅男在淘寶專職代人掃墓兩年,一直遵守著職業掃墓人之間不成文的規矩:一不下跪,二不假哭。
“能幫別人完成心願、表達心意,我覺得這並不只是一樁生意,更是一種成人之美”。找墓地、採購、確認流程……一場15分鐘的祭祀,常常需要提前三天就開始準備。網店有時一天接到多筆訂單,這讓喬羅男有點忙不過來,“店裡沒什麼固定的幫手,接單的事情全靠我自己”。
“有些情緒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能讓陌生人來表達,也不應該用錢買到。”關於生意,小珂其實在意得併不多,甚至有些心不在焉:“生意並沒有網上傳說得那樣火,這也很正常,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親力親為”。
他並不指望靠這個賺錢,但打算將網店一直開下去。他相信人生是一場“不帶地圖的叢林探險”,所以能夠活成一個特殊的符號、能幫助別人完成心願是一件“酷得可以向子孫炫耀好久的事”。
http://news.sina.com.cn/w/2017-04-03/doc-ifycwunr8635244.shtml
河北雄安新區:房屋中介2月就被封居民戶籍只出不進
據新華社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
2017.4.2零晨4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便從北京動身前往安新縣城,探訪擔負國家“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雖說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剛剛一天,但在之前早已潮流湧動。在安新縣城,多處房屋中介已被封,封條顯示“安新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7年”字樣。在一處名為凱盛•嘉苑接待中心的房屋中介玻璃門上,封條顯示為“安新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7年2月26日”。
湖南邵陽的曾女士被父親葬禮後的賬目嚇了一跳:前後花了40萬元,還不算買墓地的錢。而自己夫妻倆一年的收入,僅有4萬。由此算來,相當於一家十年的收入。
“我們姊妹五個,兒女多,就想著給父親辦一場體麵點的葬禮,街坊鄰居都是熟人,辦簡陋了面子也過不去。”曾女士說。
為了“面子”,這場喪禮便朝著她們想不到的陣勢擺開而去:3天流水席,一天3頓,每頓25桌坐得滿滿噹噹,“街坊鄰居認識不認識的都來了,我也分不清誰是誰的熟人,3天下來光宴請費就花了16萬。”
喪禮也得“高標準”,做法道士、樂隊、哭喪團隊一個不能少,甚至還在追悼會後請了演藝團隊表演。出殯那天,十餘輛小車引著租來的3輛大巴車,車上有陣容龐大的古典、西洋樂隊,還有一車專門拉的是“群眾演員”,每名“演員”發一包煙、 50元現金。曾女士說,從家裡到殯儀館火化再到墓園,一路上幾十公里,“買了一整車的鞭炮,車上兩個專門放鞭炮的,一路上鞭炮不停”。這場為街坊鄰居稱道的“大氣”喪禮,卻讓曾女士姊妹們難以“舒心”。“攤到我一家,不吃不喝兩年才能存下這麼多錢。”喪禮大大超出承受能力,讓曾女士有些後悔,“很多錢沒必要花”。
“白托”煽熱喪葬攀比歪風
記者日前在福建泉州永春縣看到,有支送葬隊伍沿著大街綿延數百米,浩浩蕩盪。一隊數十人的西洋樂隊奏著喪曲,夾雜其後的是身著各色制服的八音隊、花圈隊、車鼓隊等。家屬跪在一家酒店門口答謝,花了半個多小時才送走隊伍。一些送葬群眾告訴記者,自己是被請來“遊街”的,“幾個人湊一夥,遊一次收費2000元,生意好時一天可以接3單。”
“閩南這邊好面子重禮儀,長的送葬隊伍有兩三公里,有時鞭炮一路放。基本上普通人婚喪嫁娶至少要花一二十萬。”一位圍觀市民說。
在河南南陽一些農村,喪葬大操大辦經常出現。而在一些地方,喪葬奢侈攀比歪風嚴重,也不僅是由於舊風陋習。鄭州市殯儀館附近,一位自稱河南排名第三的“白事先生”,向前來諮詢的顧客兜售:“墓地風水很重要,保證能挑選到好的陰宅,可以庇佑後人。我這邊想怎麼玩兒怎麼玩,包滿意,不用火化,想找塊地土葬也有門兒。”
因為缺乏監管,一些利欲熏心的“白事先生”成了“白托”。他們常年在醫院附近“蹲點”“偵察”,蒐集喪主信息,其喪葬服務項目也“無所不包”。
先來看看號稱“殯葬第一股”的福壽園。福壽園2013年在香港上市,產業涵蓋公墓、殯儀、殯葬設備等領域,墓園及殯儀設施已遍布中國16座城市。
福壽園日前公佈的2016年度業績公告顯示,2016年共計實現銷售收入12.677億元,較去年上升了14.4%,共實現淨利潤4.485億元,較去年上升了22.8%,2016年共實現銷售墓穴13142座。
福壽園在年報中表示,2016年大部分收益來自墓地服務,佔2016年總收益的87.7%(2015年為86.7%),而出售墓地是墓地服務收益的最大組成部分,佔2016年墓地服務收益的98.3%。
據悉,福壽園2015年度總收益超過11億元,年度增長達到39.3%,2015年公司毛利率為77.6%,已經連續三年維持近80%的高毛利率。
被稱為“燕郊首富”的李福成也看中了殯葬行業豐厚的利潤,並且從中嚐到了甜頭。河北三河靈山寶塔陵園是福成股份全資子公司,福成股份在2016年年報中指出,公司在殯葬陵園方面增長態勢穩定,持續貢獻絕大部分的公司盈利。
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墓位出租、管理、殯葬服務營業收入為1.97億,毛利率達84.84%,而同期該公司經營的活牛、牛肉、羊肉等業務的毛利率在20%左右。光大證券分析福成股份2016年報時指出,殯葬服務毛利率極高,有望成為公司盈利增長的主要看點。
就連一度被認為是暴利行業的房地產,估計也要甘拜下風。就毛利率來看,万科、碧桂園、恆大等龍頭企業20%上下的毛利率遠遠不敵福成股份的84.84%。根據財報,碧桂園2016年毛利率由2015年的20.2%回升至21.1%;恆大2016年毛利率為28.1%,與2015年持平;万科A 2016年毛利率則為19.8%。
看了這一圈墓地的漲勢,有網友可能要問,墓地太貴,真的“死不起”了嗎?其實也不用太過憂慮,畢竟還有樹葬、花壇葬、深埋、江葬等節地生態葬法。據悉,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山西、河南等多地均探索節地生態安葬,部分地區還推出了減免費用的鼓勵措施。
全國多地喪葬攀比風盛行有人3天流水席花16萬 2017年04月03華商網
一場喪禮,3天宴席吃掉16萬元;一些殯葬商家巧立名目,甚至還燒“紙二奶”“紙品牌護膚品”等……在一些地方,喪葬奢侈攀比的情況嚴重,一些殯葬從業者趁機誘導煽風,助推歪風藉機斂財,導致很多家庭因喪致貧。
墓地限購背後:這些公司賣墓地賺翻毛利率超80% 2017-04-0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經緯客戶端電(劉旭輝)墓地也要“限購”!清明節前,在全國樓市限購潮下,一條“蘇州墓地要限購”的消息十分搶眼。為了給火爆的價格降溫,買墓地也得看戶口本了。不僅僅是蘇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墓地價格,也分分鐘秒殺房價,不得不讓人感慨“還是好好活著吧”,不過,高價墓地背後的上市公司,可是賺得樂開了花。
買不起房?墓地價格可能比房價還貴
打響“限購”第一槍的蘇州墓地到底有多貴?據每經網報導,2016年蘇州墓地最高12萬/平方米,今年2月份,蘇州新房均價21110元/平方米,墓地價格秒殺房價,是蘇州新房均價的5倍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海等大量外地客湧入購買墓地,是造成蘇州墓貴的重要原因。據江南晚報報導,每年清明節,大批上海掃墓大軍湧入蘇州,一度導致交通癱瘓。根據蘇州本次推出的新規,非蘇州本地戶籍,不能在蘇州買墓地,尚未死亡人員禁止購置墓穴。
蘇州墓地並不便宜,上海人為什麼都愛去蘇州買?因為上海的墓地可能更貴!據上海文匯報報導,早在2016年上海高端墓地已達289198元/座,價格最低60419元/座,平均售價91150元/座。墓穴單價遠超上海內環房價,是全市均價的4倍以上。
經濟參考報3月31日的報導指出,在一份全國30座主要城市的墓地價格排名中,上海排在第一位,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參考消息網此前報導稱,上海、江蘇市民嫌公墓太貴,寧願買住宅存放先人骨灰,住宅變成“私人墓園”。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墓地價格也是讓人“高攀不起”。據法制晚報報導,北京墓地價格一直上漲不斷,截至2017年年初,六環路以內的墓地每平米平均價格已接近10萬元。為此,一些北京人開始選擇到周邊河北省的墓地安葬。
不僅僅是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其他地方尤其是省會城市,墓地價格也高到令人咂舌。比如河南省會鄭州,當地媒體報導稱,墓地售價低的近萬元,高的達20多萬元。另一省會城市南京,一般郊區的墓地價格多在三四萬元,離主城近的則要十多萬。
法制晚報一篇報導指出,2016年至少有14個城市的墓地平均價格已達2萬元及以上。據齊魯網報導,在中國南方一些省市,如廣東、福建、重慶、江蘇等地,墓地的售價幾十萬到上百萬屢見不鮮。
這些公司賣墓地賺翻了!毛利率超80%
“天價”墓地的背後,是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上市公司。
旺報微評-限墓令需完善2017.4.3
清明掃墓的日子到了,然而墓地價格越來越貴,大城市也出現了無墓可葬的問題。許多民眾為了安葬往生的家屬,跨省跨市新建墓穴。
以北京為例,墓地價格長期飆漲,今年年初六環內的墓地價格每平米均價已近10萬人民幣,迫使許多北京居民選擇到周邊河北省購買墓地。許多不肖業者看上其中的「商機」,便乘機兜售非法墓地,然而非法墓地缺乏實際保障,未來可能會被執法部門勒令遷出,屆時所引起的糾紛勢難避免。
為使墓地購買有所保障,近日蘇州市出台新規,嚴禁經營公墓跨區銷售,禁止為尚未死亡者購置墓穴,不過允許諸多「例外」,包括合葬之用、重病且醫院已出具病危通知者等。這些除外規定,將最後決定權留給當地民政部門,也創造了有心人士鑽空子的機會。
祭祖掃墓是中華文明悠久傳統,不應淪為非法業者的生財工具。蘇州市開出「限墓令」的第一槍,展現了公部門意識到此事的重要性。後續規定應進一步完善,政府應拿出具體辦法,不要讓墓地成為炒作標的。
哈爾濱禁止生產封建迷信殯葬用品律師:於法無據應撤銷
據重慶晨報2017.3.17報導,在清明節來臨之際,哈爾濱市政府在3月14日發布通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冥幣和紙人、紙馬等迷信殯葬用品。這是哈爾濱自2009年以來禁止違法販賣焚燒冥紙冥幣通告基礎上,首次提出嚴禁生產經營。
該通告也引發網友關注,網友評論認為,“一棍子打死!禁止大操大辦可以理解,全部都禁掉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
回應
上墳燒紙是陋習,支持立法禁止。
人煙,人煙,沒煙火的地方代表沒人氣。火代表生命活動,代表種族延續,明白?
這事根本不只是“迷信”那麼簡單,明明就是公共權力在缺少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乾預個人自由。
自由主義蠢貨又出來帶節奏了?問題不大,讓省人大或市人大立個地方法規,地方政府依法執行就可以了。
禁的好!每到鬼節,各條街道交叉口處總是一灘灘的紙錢殘骸,十分污染環境!影響市容市貌和道路通行安全!
相關新聞
雷望紅:政府管人情酒席,家鄉人雙手支持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2017-01-26
如果從經濟學上分析,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都存有泡沫。在經濟學意義上,是沒有不含“泡沫”的資產價格(資產轉換成貨幣的比例,也就是一單位資產可以轉換為多少貨幣),因為該“泡沫”實質是虛擬價值,資產價格不是按形成這個資產需要花多少錢來決定的,而是按照這個資產能掙多少錢來決定的,位於市中心的地價,因為土地產出效率不同,會比同樣面積但位於市郊的地價要高,但這不能認為市中心的地價就是泡沫。
談到房地產泡沫問題,“租值”這個經濟學概念也不應忽略,所謂租值,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欽(Armen Alchian)解釋稱:“租值是使用資源須支付的代價。”阿爾欽的弟子、經濟學家張五常進一步解釋為:租值是收入減去(機會)成本的數值。
把“租值”這個概念用來解釋房地產價格問題,其租值的大小,是由房子的市場價格決定的,市場價格則是由需求決定的。也就是說,民眾認為房子值多少錢,房子才能值多少錢,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有七成的民眾已經擁有一套或以上的住房,因為需求非常殷切,房價才會水漲船高。由此看來,房地產市場並非是有泡沫,而是有需求,而且是大需求,因此房價才高漲。
對此,筆者認為,實際上中國房地產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市場、正在蓬勃發展的市場,“泡沫”暫時還沒有出現。但是,高房價的情況確實出現了,而且部分城市還比較嚴重,因此不少人將高房價等同於泡沫,但這並非真正的泡沫。
筆者猜測,今年中央政府的樓市政策仍然是“易緊難松”,一是會按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今年將繼續打擊投機、防止熱炒,同時繼續實施去庫存的任務。
若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勢頭未減,今年不排除有樓市調控政策推出。二是今年樓市調控政策將以穩定為主,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政策主要是去庫存,同時也會採取措施提防三、四線樓價下跌速度過快。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隨機採訪24名年輕人,其中,在校大學生16人,已工作者8人,含經濟、哲學、法律、新聞、醫學等6個專業。採訪結果顯示,傳媒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畢業後更傾向選擇留在一線城市;經濟、醫學等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在地域選擇上更為靈活。
一線城市發展機會多,但望塵莫及的房價及現實生活壓力,成為不少年輕人決定“離開”的原因。
中國房地產到底有沒有泡沫2017.03.30梁海明
不像西方,中國暫無房地產出現泡沫的評定標準,基本上是憑感觀來評定是否有泡沫,說有者,恆說有。說無者,恆說無。在下結論之前,我們不如再次重溫一下什麼叫房地產泡沫。
房地產泡沫(Property bubble)的定義,西方國家和中國是有些微差別的。
按照西方房地產出現泡沫的評定標準,房價收入比率的合適水平為3至6倍,最高不宜超過7倍,一旦超過7倍即意味已出現房地產泡沫。至於月租金與售價比率,西方標準為1比200至300,超過這個標準則代表投資炒房者眾,泡沫出現了。
而中國,房地產泡沫則指土地和房屋價格極高,與其使用價值不符。雖然賬面上價值增長很高,但實際上很難賣出變現,形成一種表面上的虛假繁榮。
本文嘗試按照西方的評定標準,來分析一下中國房地產是否存有泡沫?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至於去年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則約11500元/平米。
以最普通的一家三口的城市小家庭,住60平方米來計算。一家三口的年均可支配收入略超過10萬元,60平方米的房價約為70萬元。按西方的標準,房價收入比率正好處在7倍的紅線上。但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2016年比1998年增長約4.5倍,同時期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則的總漲幅約4倍。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6年期間,全國房價漲幅速度略又低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因此,按西方國家的標準,中國的房價是否出現泡沫,可根據所需各自解讀,而且無論如何解讀,似乎也都沒錯。
柏林的辦法有三個。
其一,提供大量“社會住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廉租房,由柏林市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造,供低收入者使用。目前柏林約有22.5萬套“社會住房”。凡是個人年收入低於1.7萬歐元,兩口之家年收入低於2.5萬歐元的就可以向所在區政府申請“居住資格證”。
其二,提供住房金補貼,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居民就有權享受“住房金”,其能夠享受多少則取決於收入、房租、生活負擔以及家庭成員人數等多種因素。柏林現有27萬多戶家庭享受這一補貼。
其三,在租房契約中,政策性偏向租房者,政府明文規定,租房合同一旦簽訂,合同內不得漲房租。
我曾經問過一些政府官員:效法柏林的這三個政策,對我們大帝都、大魔都和大深圳政府而言,有多大的難度?
在2016年,北京市的地方財政收入5081億元,上海市6406億元,深圳市7901億元,都算得上富可敵國了。如果房價實在降不下來,可否在廉租房、住房金補貼及對租戶的政策保護上有所作為?
被我詢問的官員們都微微地笑,不做答。
90後大學生:還沒走出校園我就開始為房價焦慮2017.03.31 中國青年報
近日,北京樓市調控重拳頻出,遏制炒房,劍指天價學區房。一個月以來,中青輿情監測室共監測到有關樓市政策的相關輿情信息409771條,力壓同期熱議的薩德入韓等問題,成為全民討論的焦點。微信朋友圈熱傳的幾篇獨白——《房價暴漲年輕人該怎麼辦?》《房價面前我心依然》吸引了眾多目光,而由高房價帶來的生存焦慮,向高校大學生和畢業生蔓延。
兩年前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張晴,現在在湖南老家一所高中做美術老師。她回憶,在北京時,為了節省房租,住在五環外的地下室,不足10平方米的臥室,陰暗又潮濕,“我掙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別說買房,租好一點的房壓力都很大。10年連一個廁所都買不起,我愛這座城市,卻沒有辦法留下”。
大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趨勢。
據媒體報導,2013年~2016年,清華、北大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的留京率幾乎均處於下跌趨勢。其中,清華已簽約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別約為30.7%、30.3%、23.7%、20.3%;碩士生為56.1%、52.5%、51.4%、47.7%;博士生為53.7%、56.1%、 52.3%、50.4%。除博士生的留京率在2014年有所回暖,均呈下跌趨勢。2013年~2016年,北大已簽約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別為71.79%、58.04%、45.86%、40.98%;碩士生為59.01%、56.66%、49.47%、46.93%;博士生為65.63%、 52.03%、47.27%、45.27%。
吳曉波:90後就別買京滬深的房子了2017.03.23吳曉波
超級大都市的房子,與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無關。京滬深的房子就是那根“橋柱”,它不決定你的價值、未來和生死,放下即是實地。
超級大都市的房子,與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無關。
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景象。
看過《穿Prada的女魔頭》,你應該還記得海瑟薇扮演的那位剛剛畢業的女助理安迪,她不但要加班加點地工作,忍受女魔頭的種種刁難,還要厚著臉皮向父母借錢付房租。如果你有她的電話可以去問一下,她應該也買不起紐約的房子。
可是她死活也要留在紐約。
幾年前,《紐約時報》做過一個“你願意生活在城市、市郊還是鄉村”的問卷, 84%的人表示對紐約滿意或非常滿意。也就是說,像紐約這樣充滿大城市弊病的城市,人們卻依舊欣然嚮往。
同樣是紐約移民的雅各布斯出過一本《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書中充滿了對現代大都市的批判和不滿,不過她也承認,人口稠密會加速知識的產生,她由此提出了“知識溢出”這個新名詞。
美國專利問題專家亞當•賈布的研究表明,一個發明者常常受到同區域其他發明者的啟發,對同一城市專利的引用次數是其他城市的十倍。他還計算出一個公式: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產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不買京滬深的房子,不意味著逃離京滬深。那裡仍然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是夢想野蠻生長的偉大而邪惡的容器。
90後不買京滬深的房子,並不是說,高企的居住成本就是合理的,它當然是一個應該被不斷詛咒的現象。
每一位城市管理者都清醒地知道,一座城市的活力,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年輕的人、熱錢和新技術,而年輕人是其中權重最大的。如何降低他們的居住成本,是城市管理者的職業道德所在——如果他們的血管裡還流著“道德的血液”的話。
柏林是當今歐洲的“創業之都”,2015年,歐洲創業投資共118億歐元,其中,柏林就吸引到21億歐元,遠多於倫敦、巴黎和斯德哥爾摩。
可是柏林的居住成本卻不高,年輕人花費工資的五分之一大概就可以租到滿意的房子,在2016年,柏林公寓每平米租金的平均價格只有9歐元,要知道德國的人均年薪約為4萬多歐元。
眼下,村里“新杭派民居”的二期工程也即將啟動。除了對一期工程周邊的房屋進行一定程度的立面整治,村里還將新建一個村民活動中心,並回遷一棟古民宅,改造作為鄉村書院。
而政府也有了更大的計劃。“我們要選出最一流的設計院,採取一個團隊設計一座村莊的模式,相互pk,充分發揮各自的實力。”….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設想似乎有些理想化了:即便各家設計院每年都來村里開會、采風,最多也只會在這裡待上一兩個月,剩下的時間裡該怎麼辦呢?他們還需要為東梓關的未來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事實上,基礎建築完成後,一個村莊該怎樣長久地、良性地運轉、發展下去,這不只是東梓關,也是所有正在建設中的美麗鄉村,需要面對的問題。
東梓關的村民們倒是都對此充滿了信心。如今,村里已經開了3家餐館。52歲的老闆朱華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以前在上海的快遞公司打工,因為看到了村里發展帶來的商機,決定回村創業,他以每年2.5萬元的價格租下了村口最顯眼的鋪面。“去年因為還沒什麼人來,生意不行,但最近越來越好了,這個月營業額就有3萬元。”
住在61號院的方家是率先入住的兩家之一,成了村里宣傳的典型。為了和整體的建築風格相匹配,他們請來專業的設計公司將室內裝修成了傳統的中式風格,又配上了全套紅木家具,花了近80萬元。春節前,方家在門口掛上了大紅燈籠和彩旗,一家12口人從各地趕回來,歡喜地在新房過了年。
“現在來看,這個項目的意義早已不是這些房子好不好看了,而是因為有了它們,讓這個村子一下在全國都紅了,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讓更多人願意回來,讓村子變得有活力了,有了更好的發展契機,這才是對村民們最大的意義。”孟凡浩說,前一段曾有人提出,村里應將這批回遷房統一回收改作民宿,但他堅決反對。這是為村民量身定做的自住房,也是東梓關之所以獲得如此大關注的原因。
但無論怎樣,對於真正生活在東梓關的人們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他們才是東梓關未來的主要演員。
http://opinion.haiwainet.cn/n/2017/0328/c345439-30823254.html
他以灰、黃、白三色為基調,使用杭灰石、黃黏土和楠竹等當地傳統的建築材料,以夯土牆、抹泥牆、杭灰石牆、斬假石的外立面設計,打造出了一個以“浙派民居”為特色的“文村新村”。
作為一個對鄉村和傳統懷有極大熱忱的建築大師,王澍將對文村的改造視為搶救中國鄉村文化的某種試驗——他希望在不改變古村落面貌的同時,實現鄉村的“隱形城市化”:有生態的環境,有傳統的歷史,也有現代化的生活。
但事實上,幾年過去,人們對這場試驗的結果至今存在爭議:在許多人眼中,王澍一手設計的那些造型獨特、個人風格突出的民居似乎太過“實驗性”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切合農民生活的需要,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他的鄉建設想,仍有待觀察。
近年來,類似這樣的爭議並不鮮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美麗中國”的號召下,鄉村建設日漸成為建築設計師們熱衷的方向,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建築師和文化界人士樂於投身這一浪潮中,並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在福建漳州的下石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曉東在兩座土樓之間建起了一間“橋上書屋”,這本是為當地的希望小學而建,如今沒有學生後,因其富有創意的設計而成為了知名的旅遊景點;在杭州臨安,建築師陳浩如用當地的毛竹和茅草等材料建造了一個極具設計感的現代豬圈,作為生態農場“太陽公社”的一部分,他希望能建立起一個生態農業圈,通過發展農業和當地特色的手工業,讓村民們在家鄉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無論是側重鄉村建築的設計、旅遊開發,還是著力於農業生態和社區的營造發展,這些來自城市的精英都有著一個共 的目標:激活當地的經濟發展,提升鄉村對年輕人和城里人的吸引力,從而實現鄉村的複興。
然而,美好的願景背後,這些嘗試究竟能為鄉村帶來什麼?
…..
“現在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說你們這就是一個空殼,沒有產業。但事實上,在現有體制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總設計師孟凡浩看來,未來,產業能否得到發展和引進,鄉村能否真正實現傳承與復興,都將是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的系統性工程。
但作為一個歷史文化並不特別突出的江南村落,東梓關正在品嚐設計帶來的甜頭。村支書許時新多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展鄉村旅遊是他們接下來的計劃之一。
起初,村民們對政府提出的“新杭派民居”的概念並不買賬,他們一致希望新房能建成歐式風格的別墅——在稍微富裕一點的中國農村,這幾乎是最常見的建築。甚至就在同村一牆之隔的地方,大多數東梓關的村民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2000年以後,在外打工掙到錢的村民們陸續回來蓋新房,這種鋪滿瓷磚、裝有羅馬柱的洋樓,被認為是“富裕”“氣派”的標誌。
為了達成共識,村里前前後後開了20多次業主大會。gad公司也到村里組織座談,希望了解村民們的需求。“堂屋是否必須?”“廚房中是否還需要傳統土灶?”設計團隊將十幾個這樣的問題印成調查問卷,一一徵求村民的意見。
在規劃者們看來,設計不僅足夠美觀,也充分考慮到了當地風俗和農民的現代生活需要: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邊進入;前院有電瓶車位,也可以晾曬衣服和穀物;側院放置柴火、雜物;南院用作休閒綠化。每家都有4個以上的臥室,還有客廳、堆放農具的雜物室等等。
儘管反复溝通,村民還是無法完全接受全部的設計。施工平面圖出來後,大家的質疑五花八門:樓梯太窄,停車位不夠、窗戶不能打開……習慣了自己建房、自己做主的村民們抱怨自己毫無話語權,村幹部們只能接著做工作,一家一家地“講道理”。“剛開始不接受的多,但後來慢慢也都能接受了。”洪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期工程46幢房,到最後報名申購的達到80多戶。
有一些分歧持續存在,比如每個小院3米高的圍牆。村民們認為,這樣的圍牆太過封閉,“歐式別墅就沒有”。孟凡浩也有自己的“策略”:他找出著名徽商胡雪巖故居的圖片,向村民們解釋中式建築“高宅大院”的傳統。最終,大部分業主接受了這個“回歸東方傳統”的方案——只有兩戶人家始終不肯讓步,他們索性直接跑到自家的工地上,現場指揮工人把圍牆高度降低了1米。
孟凡浩覺得,只要不是涉及對主體風格、結構的顛覆性改動,他都可以有所妥協。
儘管在施工工藝、質量上留下了不少遺憾,但包括孟凡浩在內的許多參與者都認為,這已經是在現有條件下,各方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除了漂亮的建築,東梓關是否能成為政府理想中的文化古村落“示範村”,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在東梓關之前,杭州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也曾因設計風格獨具特色而聞名全國——自2012年起,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用3年多的時間,在富陽洞橋鎮的文村,建起了14幢、24戶農居房。
杭“最美回遷房”村民不買賬要求建歐式別墅2017-03-28
2017年2月初的一天,一組被稱為“最美農村回遷房”的圖片突然在微博上瘋轉:一排背靠青山,面朝田野,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連綿成片;薄霧中,白牆黛瓦,宛若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這是新建的農居點。
一張張精美的圖片引來了網友們一片驚呼:“美哭了!這是別墅嗎?”“既傳統又時尚,好想住在這樣的農村里!”
這是杭州地區首個“新杭派民居”示範項目。作為“浙江省重點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工程的一部分,自2014年起,當地政府開始與知名設計公司合作,以政府代建的形式,對涉及老房回購、拆遷的村民進行回遷安置。圖片中那12組、46幢民居,就是在2016年8月完工的一期工程。
古老的東梓關村在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紅”。盛名背後,是政府、社會和村民三方的協作與博弈的結果。而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化、建築界精英投身鄉村建設的熱潮,怎樣留住這些日漸消失的村莊,怎樣為那些有關自然、傳統和文化的記憶找到通往未來更多的可能性,成為了各方正在共同探索的課題。
未住先紅
東梓關位於杭州西南方向的富春江畔,距離市區約70公里,開車只需一個小時,但目前尚無與市內互通的公共交通。如果不是自駕車,就要先從市區坐一小時大巴到富陽,再從另一個汽車站,坐一個多小時中巴才能到村里。
2月底的東梓關已經有了幾分初春的氣息,寧靜卻並不冷清。因為出了名,村里每天都有好幾車參觀者,其中有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有不少從外地專程趕來考察的干部。
在村口的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美麗中國,設計先行”8個醒目的大字,落款是“鬱達夫”——這幾個字是從他的數篇手稿中選字拼接出來的。
東梓關正是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如今煥然一新,2016年11月它剛剛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走進村里,石階、小巷一塵不染,婦女在長達百米的水塘里洗菜,塘水清楚倒映出古宅和樹影,老人坐在徽派的高牆大院裡曬太陽,一派自在怡人的江南景象。
從2014年5月起,杭州市規劃局富陽分局陸續對長塘周邊39幢清末民初的古建築進行了集中的整治改造,鋪起了青石板路,建起了村史館。他們還重新修繕了江邊的小廟和碼頭,試圖把舊時的景觀一點一點地恢復起來。
在建築風格上,受到吳冠中畫作的啟發,設計團隊拋開了一味仿古的形式和種種古典中式建築的符號,選用現代、簡潔的造型和微曲的屋頂線條展現江南傳統民居的神韻。
地產商“商改住”抵消了限購政策的效應,抬高了商辦用房的成本,不光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還破壞了城市功能佈局,無法達到科學、合理的規劃效果。因此對“商改住”的限購勢在必行。
為限制中介藉機哄抬價格,炒作商用房,《公告》也做出相關規定:對規劃用途為商辦類的房屋,中介機構不得以任何方式宣傳房屋可以用於居住。對違規代理商辦類房屋銷售或者虛假宣傳商辦類房屋居住用途的中介機構,依法註銷機構備案,直至吊銷營業執照。開發企業、中介機構違反公告依法受到處理的處罰信息納入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同時,為了進一步“還商於商”,《公告》明確,開發企業在建(含在售)商辦類項目,銷售對象應當是合法登記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購買商辦類項目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不得將房屋作為居住使用,再次出售時,應當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
而對於已銷售的商辦類項目,如再次上市出售,可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也可出售給個人。但個人購買應當符合在京無住房和商辦類房產記錄及自購房之日起在京已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或者連續五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兩個條件,即商辦房也納入了限購範圍。
英國房產患不均 智庫:年輕人購屋已是夢2017-03-27
根據英國智庫-社會流動委員會發現 12% 的首次購屋者中直接使用了來自父母的現金,亦即禮物或捐贈。而這些人通常比一般民眾提早 2.6~4.6 年擁有自己的房子,且越接近市區越明顯。而首次購房者轉向家庭尋求經濟援助的比例已從 2010 年的 20% 上升到 34% 的歷史高點。
報告還發現,只有近 1/3 的 25 至 29 歲的年輕人擁有住宅,然而在 1990 年這個數據是 63%,亦即這二十年來,數據下滑了近一半。報告預測,如果經濟持續減弱,依靠父母才能置產的比例將在 2029 年達到 40%。
報告顯示,雖然政府提出的援助貸款計劃,部分抵消了對家庭財富的依賴 ,但收入較低且沒有家庭財富的年輕人,仍然幾乎不可能擁有房產。該報告建議,政府應進一步積極干預房產市場,並提供社會住宅,未來十年內需提供 300 萬套住房,意即將近 1/3 的新屋,應由政府進行公共委託興建。
'Bank of mum and dad' making housing market more unfair, study finds
10天出9政嚴控之下哪些人還能在北京買房?2017-03-29
10天內,北京九次出台樓市調控政策,涉及首付比例、貸款利率、非京籍購房納稅標準、過道學區房、學位劃分……緊接著配以嚴格的突擊檢查,“幾乎斷絕了所有炒房的可能”。
在這種嚴格調控下,想要在北京買房,資格和資金缺一不可。那麼哪些人還能在北京買房?
第一,在北京無房、在全國范圍無房貸記錄,在北京購買普通住宅,可以享受首套35%首付比例,非普通住宅則可以40%首付比例,。這類群體可以選擇的範圍較大,但關鍵看可支配資金能否夠上北京的高房價。
第二,在北京無房、在全國有房貸記錄的,再在北京購房則按照二套計算首付比例,普通住宅首付比例不低於60%,非普通住宅首付比例不低於80%。如果北京戶籍或用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還可以在北京購買第二套。
第三,法人公司可以購買北京商住,對於個人來說,購買商住意味著需要佔用住宅購房指標。
第四,對於北京市戶籍無房群體來說,還有各類價格較低的保障類住房可供選擇,包括回遷房、經濟適用房等,這類住房價格雖然交易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但對於剛需家庭來說,無疑是個較好的選擇。
第五,符合購房條件的無房戶可以申請自住型商品房。
第六,目前北京市正在嘗試開發商與企業合作建房模式,未來一旦模式成熟,這些企業的員工可以以較低的成本來實現基本住房需求。
北京“商辦”限購政策與以往政策有根本性不同2017-03-27
摘要:此次“商改住”的限購秉持的宗旨是恢復住房的居住功能,房子不能用來炒。
據住建委官方網站公佈消息,近日調查發現,万科天地,泰禾中央廣場,恆大未來城等在售項目,其規劃均為商業辦公用地,銷售人員卻打出“有廚房”、“有衛生間”等賣點,將商用房當作住宅出售。經相關部門認定,此舉屬於違規行為,目前已勒令三家企業項目停售。
“商改住”盛行於少數一線城市
據人民網報導,商改住盛行,主要出現在少數一線城市,由於嚴格的住房限購以及住宅價格較高,不少人將購買小面積商業辦公項目作為投資或者過渡性居住,開發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把商業辦公項目設計、開發建設成住宅對外銷售。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預算數為137.04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45.88億元,增長50.3%。其中,公立醫院預算數為45.56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79億元,增長17.5%。主要是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增加。
此外,教育支出也保持增長。數據顯示,教育支出預算數為1520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72.15億元,增長5%。
今年繼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按照平均5.5%幅度提高預算超5600億
今年養老金繼續上調,將實現“13連漲”。這對廣大退休人員來說是一顆定心丸,意味著今年拿到手的養老金又會變多,生活也就更有保障。而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的上漲,也讓廣大居民在看病就醫上更有了底氣。
京津冀醫療的一體化哪些項目更受歡迎2017-03-29新浪房產
2014年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被提出,在醫療方面人大代表曾表示,京津冀三地在醫保、醫療、醫藥領域的資源、政策、信息等成果共享,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領導大大們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計劃進行的有條不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置業的選擇。
近年來,大城市人滿為患,“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實在令人頭疼,究其根源還是要回歸到患者眾多而資源有限。
京津冀醫療一體化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因為如果醫療資源在更大區域佈局,不僅可以降低北京就醫人口密度,也能縮小地域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使其醫療服務更加合理親民。
北京要修到七環的事,家喻戶曉,北京七環亦稱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首都地區環線高速,途經河北省張家口、涿州、廊坊等地,其中不乏中國“首都圈”的地區。交通上的方便對於醫療當然是益處良多。 。
八達嶺孔雀城-天賦山房位於京藏高速(八達嶺高速)康莊65公里出口處西南約5公里的位置,交通極其便利,醫療自然更加方便。
退休人員養老金漲幅下調至5.5% :未來支付壓力大
2017.3.29,記者從財政部網站了解到,在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中,“關於2017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的說明”中指出,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數為5666.17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691.47億元,增長13.9%。主要是從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此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領取人數也有所增加。
今年漲幅比去年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在經歷了11次10%的漲幅之後,去年執行的是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而今年的漲幅進一步下調至5.5 %。為什麼養老金標準調整幅度開始下降,未來養老金標準調整幅度是否會繼續延續下行趨勢呢?
對此,多年從事養老金研究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朱俊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十幾年養老金調整幅度為10%,去年降到6.5%,今年變成5.5 %,很重要的原因是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比較大,未來這一增幅很可能會繼續下行。
今年3月,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介紹,養老保險基金的運行總體上是平穩的,去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是2.84萬億元,總支出是2.58萬億元,當期結餘是2600多億元,累計結餘是3.67萬億元,可以確保17個月的支付。
對此,朱俊生說:“最近幾年我們看到很多地方養老基金出現收支失衡,需要財政轉移支付,過去5~6年財政轉移支付了將近2萬億元,養老基金的支付壓力大。 ”
未來我國養老金支付壓力大
朱俊生介紹,之前養老金標準連續多年10%的上漲,有的地方實際漲幅甚至超過了10%,在地方調研時,很多地方政府都反映由於過去十幾年連續大幅上調,成為造成基金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2017中央財政預算怎麼花?民生領域支出增加
財政部29日曬出了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的詳細賬單。今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數超過2.9萬億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領域支出增幅超過兩位數。此外,預算還透露,今年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具體來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預算數為991.86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101.28億元,增長11.4%。
這些行業含金量超高年收入十萬起很多人不知道2017.3.28央視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要提高科研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群體的收入。這些行業的前景和收入如何?小編對此進行了梳理,發現國家支持的行業都有一個光明的“錢景”和未來!
01、科研領軍人才:有高校開出百萬年薪
實例: 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這是華東政法大學在2017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中,給學科領軍人才開出的該校“史上最高”待遇。“雙一流”大幕開啟,各地高校“挖”人才的決心可謂不惜血本,其中尤以資金實力雄厚的東部理工類高校為最。
02、高技能人才:僅獲獎就能收入數十萬元
實例: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台《深圳市鵬城工匠評選辦法》規定:每年將評選10名“鵬城工匠”並給予表彰獎勵每人50萬元。不少地方都出台了重獎技能人才的相關政策和文件。
03、新型職業農民:年收入可達幾十萬
實例:自2014年開始培育認證“新型職業農民”以來,陝西目前有幾百人獲得“新型高級職業農民”稱號。這些高級職業農民,有的年收入可達幾十萬。
04、優秀醫務人員:年薪數十萬外加其它福利
實例: 30萬元以上年薪!這是深圳市羅湖區2015年底招聘優秀全科醫生時開出的價碼。不僅如此,這些全科醫生還能享受羅湖區針對高層醫療人才給出的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補貼和保障。
05、“互聯網+”人才:不少地方重金支持
實例:福建省近日確定40人及其項目為2016年該省互聯網經濟優秀人才創業啟動支持對象。由省級新增互聯網經濟引導資金分別給予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創業資金支持,主要用於創業啟動、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和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等。
回應
小編羅列這麼多,還不如房地產一個小中介或者炒一套房。醫生不收紅包,不索藥品賄絡怎麼能達到年收入幾十萬、上百萬?貪官隨便幾百幾千萬呢
你不覺得你在胡說嗎
這些是行業裡的尖子,說這些有P用,全國十幾億人,能做尖子的有幾個?
知識淵博,給國家貢獻大,能為民造福就應該拿高薪。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3-28/doc-ifycstxp5301275.shtml
另一部分首付資金,可能有著一定的投機動機,那麼該部分資金流向更多的是一種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由於該部分資金本就是從股市、債市、基金、商品、期貨等市場流出來的,大概率就會回到原來的市場。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企穩、企業盈利改善,資金在重新配置的過程中,可能會在結構上多一部分流入股市,包括今年處於風口浪尖方的港股。股市的主要風險在於,如果政府不計成本調控房價,可能會導致中國經濟遇阻,進而影響股市“健康牛”,但目前對股市仍然持相對樂觀態度。
總體來說就是,剛需的資金會流入銀行存款,為未來買房做好準備;投機的資金則是從哪來回哪去,取決於投資人自身的資產偏好,整體而言對股市的配置力度可能會有所加大,但這也與房地產調控是否會改變中國經濟走勢有關。
回應
貴的時候罵!國家控制了繼續罵!
她本來不是成都人 為什麼不叫社保呢?2年的社保而已哦 為了省2萬的稅前 等2年才過戶 剛好碰到調控而已 如果不是為了2萬塊 早就過戶了 何苦呢
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樣,但是青島這裡可以(不能落戶,但是上學之類的沒問題,生孩子之類的也是一樣待遇),每年一次在“山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網頁上登記一下即可
租房上學的都是統籌的吧,一些爛學校。你讓你的孩子去這樣的學校讀?
什麼回頭路,這跟原來的單位福利房差多了好不好。原來的單位福利房,產權屬於政府,你退休了照樣擁有居住權,關鍵的是沒人擔心政府會破產解散,政府的信用比任何企業都要高。辣麼,問題來了,小米能保證一百年不解散不破產,當出現財政問題的時候,小米會不會出售地產保利潤?小米不如花點心思花在員工宿舍上,向順豐學習,工作幾年就確保單人宿舍,這比變著花樣整什麼房地產好。
媒體:準備好的上百萬卻買不了房子,你拿著錢該怎麼辦?2017-03-29
過去10天內,北京來來回回出台了7條樓市調控政策,面對這一波樓市調控,連房企大佬也坐不住了,準備拿錢補坑。因為調控政策進不去樓市,卻手握上百萬的你,應該拿這些錢怎麼辦?中新網微信公眾號“國是直通車”(微信號WednesdayNews)幫你問了問: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
樓市調控加碼後,投資性資金往往選擇流向股市,特別是在中國今年初期企業向好和資本外流管制加強的背景下。當然,股市從來是有風險。但是,在有關當局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風險與收益可以成正比,風險大時也有機會取得更好收益。
對於購房首付款是養老錢等風險承受力低的群體,這部分資金建議可以流向債市或者理財產品。當然,現在個別公司債的風險也很大,債市一定要避免垃圾債券。
不排除也有百姓將錢再度存入銀行,獲取無風險的低利息,也能備生病就學等日常應急性消費支出。不過,由於銀行存款利息不高,建議這部分居民可考慮低風險的貨幣市場基金。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
因調控加碼後無法順利進入樓市的資金,可能主要還是會進入在城市圈周圍的房地產,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周圍,有部分資金可能會流向股市,但去四線城市購房的可能性不大。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
由於樓市加碼調控形成的首付款資金的具體流向,應該要分開來看。
一部分首付資金是由於購房者出於自身的剛性購房需求而形成的,那麼這部分資金肯定還是會以銀行存款為主,以便之後滿足條件時能夠買房,另外該部分人可能風險偏好比較低,所以銀行存款是比較偏優的選擇。
小米員工半價房到底怎麼樣:花幾百萬租一輩子
據中國青年報2017.3.28報導,在北京3•17新政出台,限購升級之際,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米公司”)推出員工“半價房”的新聞格外引人眼球。一些小米公司員工的反應卻是相當平淡。“花幾百萬元買個房子,若沒有產權的話,大家都覺得不值。”
這些“內部房”由万科和小米公司共同持有產權,万科稱其為“中國首個企業共享精英社區”,檔次和定位甚至會高於万科翡翠繫住房。但購買者無法獲得產權和房本,不能落北京戶口,也不能在公開市場上自由交易,只能在小米公司內部流轉。
除此之外,李磊還有和王彭一樣的擔心:“萬一哪天小米解散了,這房子怎麼辦?沒有產權的房子後期問題會很多,很棘手。”
“現在市場上有這麼多的商品房、二手房,他不見得來租你的房子。”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教授趙秀池算了筆賬:按5.5萬元/平方米計算,租90平方米的房子就得495萬元,土地的產權是70年,每年的租金大概是7萬多元;將495萬元存入銀行,按照3%的利率計算,一年收益就有近15萬元。趙秀池認為,一次性交付一輩子的租金對年輕人顯然不划算,万科和小米公司這次的合作還應多斟酌。
合作建房模式或可探索
此前,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万科與小米公司合作眾籌建房,一方面能充分利用万科的開發和管理優勢,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小米背後的粉絲經濟效應。因此雙方合作前景比較看好,後續無論是“先租後賣”還是“先投資後選房”都不失為一個創新性嘗試。
回應
充分說明了,拋開投資溢價,房屋的純居住功能不值半價。
看看小米半價房的性質,其實和單位福利房類似:價格是市場價的一半,個人沒有產權(因為土地是單位所有),房子只能在單位內部流轉,一家一套,買蓋的新房時需要把老房子退掉。在沒有商品房的時代,這樣的單位福利房很常見,單位的職工也都搶著買。即使是現在,這樣的福利房在很多有地的事業單位和國企裡面也存在,作為一種職工福利。現在推行房地產市場化,原來占主流的單位福利房退出舞台中心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小米這個私企推個福利房反而成了新聞。其實這不過是歷史螺旋上升走了個回頭路罷了。
澳媒稱中國人支撐澳房產:悉尼房價比上海低太多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2017.3.24報導,外國買家正在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購買新房,每年的交易量達80億澳元,相當於這兩個州每五座新房中就有一座是外國人買走的。
瑞士信貸銀行的分析師認為,澳房產業目前處於週期的最高峰值,悉尼房價自2009年以來已經翻了一番以上,墨爾本房價上漲了90%。但他們預計,來自中國的需求能夠緩解房價下跌造成的嚴重後果。
中國買家——其定義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買家——佔對外國買家出售的物業的八成。很多澳人很難將房產看作是一種便宜的資產,但從中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有很大的價值。
上海一套兩居室公寓的價格中位數約為90萬澳元(約470億人民幣),比悉尼的公寓中位價格高25%,而上海的總租金則只有1.5% ,比悉尼同樣物業的總租金少一半多。
澳銀行不向外國買家提供抵押貸款,所以年底前住宅交易量的增加表明,儘管中國打擊資金外流,但中國買家仍然可以獲得資金來完成交易。
第三個制度就是投融資制度,中國在PPP的項目之下已經作出非常多的努力。調動政府體外的資金一起提供住宅和宜居城市建設,將養老需求由政府牽動的社會資本一起來形成供應,從而達到供需盡可能平衡。
第四是中國必須積極學習借鑒美國、歐洲、日本,以及很多發展中國家發展直接稅建設,形成房地產稅、財產稅或者不動產稅徵收制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建議,房地產調控要回歸到房地產本質— —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本質。這樣的話,調控就要出台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規定。
李揚認為,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聯合施策:一是確立城市化步調和土地供應之間的關係;二是建議居民解決住房問題逐漸轉到“租”為主;三是嚴格控制土地價格在房價中的佔比;四是調控房地產領域的稅費,如果要徵收房地產稅,就必須要先整頓之前不合理的稅費。“槓桿率可以有效調控市場,不需要做限制——只要讓購房者拿出100%自有資金去買房即可,沒有槓桿,隨便他們買多少房子都行。”
周小川回應貨幣寬鬆導致樓市泡沫:這不是預期後果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於3月23日-26日在海南博鰲舉辦,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貨幣政策的'度'”分論壇上提出,很多人說寬鬆的貨幣政策製造了通脹和資產泡沫,其實這不是預期的後果。並且貨幣政策不是萬金油,不要認為量化寬鬆可以治好每個國家的不同疾病。他還感嘆,這幾年公眾過於關注貨幣政策,反應有點過激。
回應
房價暴漲就是割老百姓的韭菜。當存款速度比不上房價上漲速度時,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生活水平增長是負增長。舉例為:10年前老百姓小康家庭每戶每年存款3萬時,房價是每平米3千,現在就算小康家庭每戶每年存款30萬,房價已經漲到6、7萬了。存款漲十倍,房價漲了20倍。老百姓生活水平嚴重下降,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6.7萬是中國每一個城市嗎?可笑。中國很大,沒有能力在一線城市待就去自己能力架得住的地方。誰逼著你必須買6萬一平的房子了?
房價漲和生活水平下降是兩回事,這十來年,房價漲了好多倍,但普遍的大家的生活水平比以前要好得多了,這是個很明顯的事實~~
首先中國房屋自有率超過9成 房價暴漲絕大多數算是既得利益者。其次,通脹和房價不是直接關係,中國肯定要通脹下去,直到接近東歐乃至美國水平。裡面建議看看王杰的書
綜合來看,樓市資本論認為,除了以嚴控需求保障北京樓市價格穩定之外,政策更多的目標指向還是在調控、疏解人口。因為當下疏解人口是北京市核心任務,房價高企有利於人口疏解。還記得蔡市長在兩會中強調,今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堅持問題導向,守住人口天花板、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的邊界這三條線。而根據北京市政府規劃,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萬人,按目前北京各區縣制定的分解指標,總計有200萬人要疏解到周邊地區。
因此,在當前政策環境下,政府只會更加嚴控土地供給,而土地政策不改變,樓市上漲就很難解決。最後奉勸大家,離婚貸政策出台,處女貸更顯珍貴,且用且珍惜。
潘石屹:在中國社會擁有房子比擁有人民幣好更靠譜!2017.3.26
在SOHO中國業績會上,潘石屹表示放緩“賣樓”,並坦言“在資產荒的情況下,擁有中國境內的房子比擁有中國境內的人民幣要好”。老潘的變卦或許與近些天多地出現的限購限貸政策有關.
賈康:別希望北上深樓市均價下行 頂多上揚不太陡峭
多位專家在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期間表示,樓市調控要回歸到房地產本質——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本質,應該通過土地供應、稅制改革、嚴控土地價格等多方面聯合施策進行調控。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中國高存量的M2導致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但樓市泡沫有破滅可能,儘管它有滯後性。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不會引起中國金融體系的危機,其原因就在於中國房地產證券化產品比例非常的小,幾乎沒有。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認為,未來15年左右,不要希望北京、上海、深圳樓市均價上揚曲線能轉變成下行曲線,不存在這種可能性,頂多是上揚不那麼陡峭。
房產稅制度可供借鑒
賈康認為,中國現在用限購、限貸、限價等行政性手段調控樓市是治標不治本,治本首先政府應牽頭做一個通盤合理的國土開發規劃,提供可持續的土地供給。可以繼續探索的經驗就是重慶代表的地票制度,即在基本農田占補平衡的前提下,讓遠離城鄉結合部的人可以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從容有序地可持續供地,從而解決中心區域擴大建成區和提供住宅建設用地的問題。
第二個基礎性制度就是住房雙軌統籌,政府要牽頭提供有序供給,把低收入和收入階層拖到公租房和公有產權房的平台上,讓他們住有所居,不必湧入商品房的低端市場參與競爭。
你沒算那個年代有多少人能進工廠能進單位,這個門檻就夠高了,那時大多數人是農民房子是自己一磚一瓦蓋的宅基地,是自己一擔土一擔土墊的,全家人都要上手,在此之前還得攢材料錢,一些自己不能做的木工,還得花錢請人做,那時農民蓋個房子就是一生最大成就了.怎麼到您這就變成了只要努力工作,結婚就能有房了呢?那廣大農村的到80年代還住草房子的人是不努力工作嘍?
為什麼要買房呢,歐美年輕人都買不起房,父母更不會自助成年的子女,沒了剛需,房價就便宜了。中國房價高不僅僅因為貨幣超發,更重要的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父輩祖輩不想花錢也不會花錢,把錢全給了子女買房
你該考慮國人的心理,安土重遷。
遷都、轉移經濟中心、選省老二或老三當新省會,北上廣等地區的房價神話可以分分鐘灰飛煙滅,不過這種大手術只有毛大爺再世才有這種威信、魄力和能力……
經濟中心上海是走不了的,你難道想遷到拉薩?至於遷都,我國的幾條主脈都是以帝都為核心佈局的,你是要和全天下為敵?
“處女貸、離婚貸”降房價難
樓市資本論觀察到,近些天北京樓市調控政策風起雲湧,成為全國人民議論的焦點,更牽動著不少北京買房人的心。2017.3.17,史上最嚴“處女貸”政策出台餘音未了。1週後的今天,央行又加急出台了“離婚貸”。新政出台之後,這個家庭此次購房的首付從350萬元大幅提高到了600萬元,可以獲得的貸款大幅降低,利率有了顯著提升。
處女貸、離婚貸真能降房價嗎?
在著名經濟學家陳寶存看來,這些政策不僅會抑制需求端進入市場,還會給二手房的賣方帶來觀望情緒,抑制供給端進入市場,對供需進一步造成扭曲但能不能降房價,得打上一個問號。目前北京房價快速上漲,主要還是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北京去年的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只有不到110公頃。
降房價難,驅趕人口是殺手鐧
樓市資本論大致梳理下北京近期樓市調控政策要點:
1、認房又認貸(處女貸),大量剛需及改善性需求被封殺。
2、貸款利率全面上調到95折。對部分條件不好,取消折扣,執行基準。
3、五年補納稅記錄漏洞被封殺,改為連續60個月。
4、離婚一年內不准在京購房。假離婚破限購被封殺
5、押貸款與房貸同步,年限縮短為25年,利率從30%上調到35%。
6、嚴審購房人資質,大學生買房,視償債能力,算二套。
相關新聞
京津冀人口新動向:北京天津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下降
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7年北京郊區將在郊區新建10所優質校,6個城區新增25所優質校,幫扶15所郊區校。
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別以為還有回老家這條退路
壓垮青春的不是北京而是你沒有闖蕩的心
對“青蔥”來說北上廣依然是鍍金之地
2月份70城房價56城環比上漲,比1月多11個
英媒:中國沉睡的沙漠空城正在煥發生機(鬼城充其量就是一個發展階段)
北京廣州等4城同日出台限購 半月內已有16城加碼
住建部部長:已有1000萬戶居民住進公租房
有能力的人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是開心的
近(90%大陸民眾有房)23%想在3個月內買房子
房價別跌!若將來房價下跌,我的房貸怎麼辦?
投資需求外溢帶動三四線房價上漲 35%
周小川:房貸增長有助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
回應
三線四線買不起?吹牛打草稿嗎?二線買不起可以相信,三四線買不起只能呵呵了。
買不起的是北京北四環外的三線四線
當年照搬美國政策搞房改、醫改、教改……遺害無窮
當初在選擇房地產發展模式的時候,沒有選擇新加坡“人人有其居”的組屋模式,而是見錢心切選擇了香港的“炒樓花”模式,是導致今天內地房價飆升,炒作成風的直接誘因
地產最重要的是地點,新加坡就一個小城市,而中國有幾百個城市,所以是不可能實現新加坡模式的
「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一金」的住房公積金,新加坡組屋公積金。
過去我的父母從來不為房子操心,因為那個時候在單位上班就會有房子分,那是公有製的好處。現在,呵呵,自從房地產私有化市場運作以後,呵呵,那些整天叫囂要企業走私有化路線的人,你們真正享受私有化帶來的好處——高房價。
你父母那個時代的,單位能給分多大的房子?60方就算大套二了。現在周圍小孩一上來就要買90方以上的。
呵呵,你也不看我父母那個時候的工資多少——40塊。有本事你現在拿我父母當年10倍的工資400塊去買一個60平米的房子啊。你去買啊。
對比就要同時代比。無可否認,在房改以前,獲得房子要比現在容易。
第二天簽約時,林雪看到了房產證上房主僅僅是五個月前才購買的這套房子,轉眼就增值了50多萬!房主還得意地說,這都不算啥,在這個小區他還有幾套房子,現在是看著房價太瘋狂怕出調控政策才賣出這套的。房主老婆直呼賣虧了,地段好、小區好、租客好,掛牌138萬現在只賣128萬,心理難平衡。
交完定金,林雪的姐夫趕緊和房主約好第二天辦面簽手續,生怕遇到什麼糟心事兒,結果還真遇到了……
奇葩偶遇之一:交易一半遇調控。
和房主約好了3月22日上午辦理面籤和貸款手續,結果3月22日醒來拿起手機一刷新聞。倒霉到家了,這座城市凌晨出了第二輪限購政策:外地戶籍首套首付五成且限一套,本地戶籍首套首付三成,二套五成。說實話,這種正辦著手續遇上調控,林雪心里挺擔憂的。
奇葩偶遇之二:坐地起價。
房主完全不是這麼看,這種不痛不癢的政策被他解讀為利好,然後一路抱怨自己賣便宜了,現在都找不到好房源之類。雖然林雪故意裝傻充楞,但是還是沒逃過坐地起價,因為房主接到了另一個中介的電話,有人願意多出十萬買這套房子。房主以此為由,要求多收這套房子三個月的租金作為“心理補償”,林雪為了不在多生事端,只能同意了。
奇葩偶遇三:戶籍在本地居然被算做外地人。
辦房貸時,中介把林雪拉倒了某中字頭四大行之一的銀行,業務員慢慢悠悠整理完資料,突然要求林雪開通某券商股票賬戶,然後還要做一份基金定投。被林雪拒絕後,業務員說出了一句雷人的話“你雖然戶籍是本地的,但是你工作在北京,就不能算是本地人,首付可能要五成”。另外,業務員死活不願意給予首套房九折利率**。
最後連中介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拉著林雪換了另一家國內四大行之一的銀行,這家銀行效率又出奇的高,業務員拿出一沓文件要求林雪簽字按手印,然後就讓她回去等消息了。
尾聲:有人想結束也有人想繼續
經歷這一場老家搶房大戰,林雪發現,無論是北京的房價,還是老家的,都在以一種瘋狂的速度上漲。
現在,她只想快一點結束這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大戲,回北京趕緊賺錢,畢竟我們不知道房價還會不會漲,但可以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身價。
但與此同時,因為調控升級,原本苦於找不到房源做生意的炒客又開心了,這下因為首付50%又會有一批人退出,正好去物色下一個獵物。
前兩年林雪的媽媽在老家某高檔小區工作,說為她物色了不錯的學區房,均價只有6000左右,內部價首付只要十幾萬。但當時她和男友一心想在北京買房,壓根沒考慮。卻沒想到,轉眼均價已經漲到1萬1、1萬2。搞得她後悔,當時有點膽色,借錢也應該買。
林雪姐姐在老家某著名景點附近有一套房,當年117平40、50萬入手,但現在已經漲到了130、140萬左右。還有姐姐給小孩上學買的學區房,買時不到1萬的均價,現在已經漲到將近2萬。去年大批上海、溫州等地的炒客來到此處買房,將這個小城市幾年都不動彈的房價迅速推高,先是學區房,再是景區房,還有高鐵房,甚至老城區動遷房。
聯繫中介時,聽說最近老家的房源已不好尋找,掛牌出來的房子基本是一擁而上。以前賣不出去的新房,現在也買不到,二手房都掌握在一些大戶手裡。有些精明的生意人在臨近上海的幾個縣區以低價買入多套房子囤著,等待著像林雪這樣的剛需客戶。有個炒客連房子都不看,上午一聽價格、地段合適,下午立馬簽字買入。她說,目前房價就是調控後震盪,以後還要漲,現在買她房的人還能再賺一倍。
這幾天林雪跟著中介四處看房,但屢屢失望。之前只在北京聽說的事情,在老家也在上演。
在中介A處最先看好一套110平總價120萬的房子,打電話去和房主約看房,房主直接說加價20萬才能看房。下午和家里人商量覺得還是加價買了算了,再打電話給中介聯繫房主,結果房主又說不賣了!
中介B領著看了同小區的一套120平報價150萬的房子,中介有鑰匙可以直接看,房子是純毛坯的,是一位炒房者眾多房產中的一處。談到何時可以簽約時中介又支支吾吾,最後就是房主還要加價。
中介C繼續帶看一套110平145萬帶車庫的,說是房主上午承諾了絕對會賣,結果走到房主家門口去看房時,按門鈴沒人,打電話不接。看這意思又是一個臨時變卦的,直接和中介說放棄了。
……
拼關係買房還遇坐地起價
最后買房還是拼了親戚關係,林雪姐夫是當地一家三甲綜合醫院醫生,在自己朋友圈兒問了一句誰有林雪中意的那個小區的房子出售。有一位業主同意將自己掛在中介138萬的房子以128萬的價格賣給林雪,因為這套房子沒滿兩年,雖然總價稍稍便宜一些,但林雪要多繳納十多萬元的稅。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林雪跟家人簡單商量就打算買下了,而且要先多交點定金,免得房主毀約不認賬。那一夜,她都沒睡好覺。
但是隨著2016年樓市暴熱,自住房的餡餅變成了鐵餅,砸碎了林雪這種北漂的夢。原來並沒有太多人問津的自住商品房,一下子冒出十幾萬人搶購。搖號優先北京本地無房家庭,雖然很多本地人家裡都有幾套房或者別墅,但以父母名義搶購的仍不在少數,林雪這種手拿這所謂“綠卡”的北漂一下子就沒了機會。
林雪終於發現,自己完美的錯過了這一波房價上漲。原來合租房子的小伙伴,一年前東拼西借湊出一百萬首付買了奧森公園附近的小兩居,現在都浮盈兩百萬了!
連排隊看房都沒機會
當林雪意識到無論怎麼賺錢,也敵不過北京房價上漲的時候,已經是2017年了。這時她徵用了男友的股市資金,收回所有借出去的外債,拿到了家裡的馳援,開始瘋狂地看房。
北京北四環外的南沙灘地區,一套39平米售價325萬的開間最先讓她動了心,首付150萬。但林雪當時還有一部分資金購買了理財產品,要等到5月份才到期,而房主自己也是換房,賣房心切,一口咬定不能等。當晚她還在和家人商量時,中介就發來微信,那套房子已經被別人加價定了。
奧森公園附近,一套35平米售價310萬的房子,林雪去看房時,前面已經有一隊看房的進去了,後邊還排了三隊人馬,等待看這套房子。這次還沒輪到林雪和家里人商量,有人已付了意向金。
北京五環外首都機場附近,年紀比林雪還大的破紅磚樓,均價也到了四萬多一平……
3月的一個週二,林雪一下子約了中介週末要看六套房,順義的首都機場、昌平的沙河、南苑機場南邊的和義,遠的都不能再遠了。悲劇的是到了周五,居然都不用再去看了,因為想看的房子都已經成交了!
跟著中介看房時,林雪才明顯感覺到北京樓市瘋狂遠超想像。鏈家數據顯示北京2月看房次數接近70萬次,是去年3月以來的最高點。
請年假回老家搶房
覺察到北京房價即將迎來新一輪大漲,林雪和男友商議後,立刻請年假奔回浙江老家去搶房。畢竟男友的老家唐山環境不是太理想,而林雪老家雖然只是三四線城市,但緊鄰上海,漲價空間可期。這一波無論如何不能再錯過了。
回到老家,才知道北京的樓市相比來說還算理性的,家鄉的樓市已經徹底瘋了!
北漂回鄉買房:北京房價瘋漲三四線老家也買不起2017.3.26每日經濟新聞
全國兩會結束以後,全國多個城市掀起了一波房地產調控潮,尤其是北京“限房限貸”政策重新回歸,讓原本請了年假衝回老家“搶房”的林雪又多了一層猶豫。
林雪是國內某985高校畢業的碩士,來帝都做北漂已經三年了。她和男朋友兩個人平時都不太喜歡社交,週末除了加班就是拿兩年多沒換過的安卓手機玩玩遊戲,一切只為攢錢買房,但樓市卻一直跟林雪開著一個玩笑。
這幾個月來,因為買房,林雪一直處於情緒焦灼之中。
本以為北京買不起房,老家總是最後的安身之所。回去才發現,已經今非昔比,老家的房子不到一年翻了一兩倍,房主坐地起價、炒客大量囤房等情況時有發生。不快一步,連老家的房子都要買不起了。
猶豫中錯失良機
林雪最痛苦的就是當初沒去燕郊買一套房。當年男友鍾情於股市,而且每年盈利還算可以,所以買房計劃被一拖再拖。2015年後半年,身邊很多人開始去燕郊買房了,當時燕郊好地段精裝修的二手房均價也只有一萬出頭。不過男友對此嗤之以鼻:燕郊再往東就到他老家唐山了,買這兒沒意義。
等到2016年全國房價飆漲,燕郊房價居然漲到兩萬多一平。林雪傻眼了:炒股票一年兩三成的盈利,和房價上漲比起來簡直就是zuo啊!
當年沒著急下手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男友比她早畢業三年,很早就拿到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這個小綠本號稱是北京市的綠卡,裡面第一頁就清楚地寫明了“持有本證,在購房和子女入托入學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他們本來想利用這個小綠本搖一套自住商品房。沒想到卻陷入自住房的深坑里。
自住商品房是北京的一項福利政策,政府通過限價賣地的方式讓開放商售賣低於市價30%的限價房,符合政策的人可以搖號排隊購買。這項政策在2016年之前並不太合人心,很多樓盤因為位置不好認購者寥寥。就像2016年春節之後的第一個自主商品房項目-緊鄰良鄉大學城地鐵站的“恆大濱河左岸”樓盤,當時價格僅1.7萬元一平米,林雪壓根就沒申請,因為當時海淀、朝陽、通州、昌平等區都還有很多優質項目發布。
回應
網上暴民更多,不知道這些黑心腸的人哪裡來的
那得看哪裡的網民,網易養豬網或者新浪的眼裡,當官的都得死
網上就是佔領道德至高點隨便噴,事實是怎樣不重要。
不是拆現住房,是拆空心房
我自家的祖屋,雖然老舊,甚至沒有住人,但是畢竟是私有財產,憑什麼說是空心屋說拆就拆?
已經建新房,還要佔著舊房?都是你私有財產?
房子確實是私有財產。
農村家庭劃了新宅基地蓋了新房,按規定可以收回廢棄的舊宅基地;如家庭子女分家,可以申請宅基地蓋新房,人多就可以分家申請新的宅基地或者經批准在原宅基上蓋房。不能要了新的,佔著舊的空心房。因為政府執法太過軟弱,導致非法佔用者形成習慣思維,認為非法佔用天經地義,且戾氣十足,一言不合,性命相拼。
事實上這種人和之前新聞中老拿公廁手紙的老頭老太一個性質:習慣了對於公家財產的私人佔有,前面有評論說要依法治國,這裡才是普法重點。
美媒:調查顯示中國收入差距縮小基尼係數已回落2017-03-24新華網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日前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日前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的收入差距正在縮小。
世界各地新興經濟體的經濟不平等現象正在加劇,但有一個例外。上述聯合調查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頭10年因迅猛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而急劇擴大後,在2010年左右達到拐點。自此,這種不平等現像一直在小幅但穩步地縮小。
調查報告提供的數據也顯示,中國的基尼係數從1995年開始持續上漲至2010年左右達到峰值,之後呈回落趨勢。基尼係數是經濟學家最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方法。該係數越高則意味著不平等現象越嚴重。
研究認為,目前中國沿海地區居民與內陸地區居民之間生活水平差距依然較大。為使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涵蓋更多人群,收入差距縮小這一趨勢需要在未來幾十年裡延續下去。
回應
換手法了,用外國名頭盅惑人心,卑鄙。房價不平等
只要收入是合法的,即使差距大也沒有關係。社會應該鼓勵發財,而不是均貧富。
在收筆之前,我還要回答一個很多人曾問過的問題,既然美國人要不了幾年的年薪就能買一棟房,為什麼美國的房屋擁有率不過65%上下,而年輕人更低?這個就要牽涉到美國人的消費和文化習慣了,美國沒有戶口,因此居住的流動性很強,哪有工作就搬到哪裡,有些美國人不願意被房子拴住了,加上租房在美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因此年輕時租房住是主流,結婚和工作穩定後才會考慮買房安定下來。還有一點就是美國人提前消費的觀念盛行(福利相對較好所以難有危機感),尤其是年輕人儲蓄較少,不大容易存到20%房價的首付款(down payment),加之絕大多數父母不會在金錢上資助子女購房,因此,年輕人在工作的頭幾年要湊足買房頭款還是很不容易的,這恐怕是年輕人不急於買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了。
回應
買房子30W 每年維護交稅得1-2W,所以還不如拿這些錢租房子
呵呵聯邦稅,州稅,地方稅,醫保稅,社保稅,對了還有房產稅每年呵呵12萬在矽谷一個人過的話基本上也就是剛過貧困線咯~
國內外買房子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相關新聞
壓垮青春的不是北京而是你沒有闖蕩的心
11名大學生當職業農民收入最高者年薪30萬
對“青蔥”來說北上廣依然是鍍金之地
江西鄉人大主席被拆遷戶打死妻子:網上“民意”沒良心
2016年7月18日,贛州市現代農業攻堅領導小組印發《贛州市農村“空心房”整治實施方案》。在文件附件中,列出了贛州市2016年度農村“空心房”整治任務表。其中,南康區接到的是拆除459466平方米的農村“空心房”整治任務,佔全市總任務量的近28%。作為鄉人大主席的卓宇自然站在了“勸拆”一線。2017年3月17日,南康區十八塘鄉有一次集中的“空心房”拆除計劃,卓宇領銜前往。
據3月22日贛州市南康區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南康發布”通報的命案情況,3月17日上午9時許,在拆除完犯罪嫌疑人明經國(男,1955年出生,十八塘鄉樟坊村村民)鄰居明某炳、明某福兩戶的“空心房”後,挖機停止了作業。律師轉述明經國的話稱,明經國當時誤以為就要拆除自家危舊“空心房”,於是掄起鐮鏟砸碎了挖機玻璃。卓宇警告其違法行為,並稱要報警處理後,明經國先用鐮鏟擊中卓宇右耳上方,接著不顧家人阻擋,又打了3下。通報稱,卓宇因傷勢過重於3月17日14時許死亡。
美國年輕人多少年年薪能買到一棟房?2017.3.24心路獨舞
根據美國教育部全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25歲至34歲的年輕人中有67%的人做全職工作(即每週工作35小時或以上),其中在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中有73%的任全職,高中或以下學歷的人只有65%任全職。在做全職工作的人中,有碩士學歷人的中線工資是5.9萬美元,有本科學歷人的中線工資是4.99萬美元,有高中文憑是3萬美元,沒有高中畢業的人中線工資是2.5萬美元。
再看美國房價。
先看新房。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每個月都在公佈美國新房的售價數據,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資料,2017年2月全美新房的中線價格為30.2萬美元,如果按這個數據計算的話,在25到34歲的年輕人中,有碩士學位的人約需5.1年的年薪可以買到一棟新房,本科畢業生需不到6.1年,有高中文憑的人需要10年,高中沒畢業的人需要12年。
再看二手房。上面提到的美國人口普查局沒有二手房的售價統計,但美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隨時會公佈二手房的售價,根據他們的數據,2017年2月全美二手房的中線售價為22.84萬美元,如果用這個數據計算的話,在25歲到34歲的年輕人中,有碩士學歷的人只需3.9年的年薪就能買一棟房子,本科畢業生需不到4.6年,有高中文憑的人需要7.6年,高中沒畢業的人需要9.1年。
看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問,你上面使用的是全國范圍的中線收入和中線房價,不同地區的房價和收入會有很大差別,在紐約或矽谷這類熱門地區收入與房價比是不是就不一樣了?的確,美國房價的地域性很強,中線房價的錢放在紐約的話別說買一棟房子了,買套公寓(condo)恐怕都會很難。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在美國房價和收入之間是屬於正相關關係的,房價高的地區居民收入一般也比較高,譬如我這個專業的博士畢業時進入美國最大的化學品公司杜邦,在弗吉尼亞首府里士滿的起步工資是8萬美元多點,但不久後改派加州Palo Alto工作時工資就浮動到了12萬,工資水平的確定是和當地的生活消費水準(Living Expense)之間掛鉤的,因此以全國中線家庭收入與房價比來看的話,還是可以給出一個大致參考。
結婚可以省錢了4月起這些費用都取消了
中新網北京2017.3.24電(記者李金磊)官方再發減負紅包!再過7天,也就是從4月1日起,多達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將取消或停徵,包括婚姻登記費、收養登記費、房屋轉讓手續費(涉企),等等。同時,商標註冊收費標準將降低50%。這將大大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
其中,取消或停徵的涉及個人等事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登記費(包括婚姻登記費和收養登記費)、依申請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收費、預防性體檢費、興奮劑檢測費、機要交通文件(物件)傳遞費、培訓費(包括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培訓費、國家法官學院培訓費、中央團校培訓費、中央黨校培訓費)。
取消或停徵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房屋轉讓手續費、機動車抵押登記費、環境監測服務費、清真食品認證費、衛生檢測費、出入境檢驗檢疫費、認證費、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費,等等。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年要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一定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的減稅降費措施出台之後,並不意味著給企業的減負工作劃上了句號。要繼續強化“放水養魚”意識,不會局限於僅算眼前的小賬,更要算經濟發展的大賬,要通過繼續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
回應
什麼時候取消彩禮錢?
這又不是國家規定的
關鍵是要樹一個好的民風。不要擺闊氣,不要討(送)彩禮。有錢用在該用的地方。要想想婚後是要過日子的。
應該是:公民除了繳納應繳的稅款之外,政府部門為納稅人的服務就不能再另行收取任何費用,因為納稅人所繳納稅款中已經包含了政府部門用之於民的所有費用。
別扯淡了,你以為國家是個村子,一共那麼點人,一共那麼點錢,收上來稅,大家均一均就OK了?就說A地富裕稅收非常高,B地貧窮,稅收極少,那你怎麼分配收上來的稅?平均分?那A地憑什麼用自己繳的稅,負擔你B地的政府性開支?不平均多給A地?A地多的用不完,B地根本不夠用!中國有多少個A\B地?全部用稅款而不另收其他費用,說來簡單,做起來哪有那麼容易?
省的永遠是小頭,付的永遠是大頭(房價…),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
個人購房投資就不是這樣了。不管你有沒有賣房的經歷,你總聽到身邊賣房的故事。在熱點城市,除極少數時間,如2008年的部分月份,賣方會承擔小比例的稅費外,2005年以來的其他年份,二手房交易產生的所有稅費基本是由買方承擔。
二手房交易環節產生的稅費可不少。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營業稅及其教育附加費。就拿個人所得稅來說,300萬的房子買進,800万賣出,簡單計算,得繳納約100萬個稅,但這些統統由買方代繳了。
也就是說,過去10多年,個人購房投資所得的,基本是淨收益。這房子賣1000萬,你把1000萬打我卡里,其他我都不管——基本是這套路。我問上面那位朋友:你閱歷豐富,賣房所得全部歸自己,主要經濟體裡還有這樣的嗎?他想了想說,好像沒有。
如你所知,我們社會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那就是,追求一夜暴富、速富。這種社會心理機制的形成,兩個時期功不可沒。一是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資本市場的內幕交易肆虐;二是21世紀初以來的房地產投資盛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投資收益幾乎全歸個人。
為時20年構築的社會心理機制,要打破它是很難的。就好像說,這些錢就應該全是我的,你憑什麼分走?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要開徵任何一個新的稅種,必然招致激烈反對。
舉個例子。個人所得稅改革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說了好多年了,但進展遲緩。如果綜合你個人賬戶累計收入來徵稅,就必然涉及上面提到的投資所得。譬如,你賣房1000萬,現在是淨收入,但如果實行綜合稅制,就要繳納不少個稅。對習慣了投資淨收益的人們來說,這相當於增加了稅收,而且額度絕不會低,他們怎麼可能不反對?
幾年前就听一個經濟學家說,企業稅負已無增長的空間,而個人和家庭稅負卻有增長的空間(譬如西方主要經濟體普遍開徵的房產稅和遺產稅)。這句話說出去,必定會招來一片不由分說的謾罵。因為,它挑戰的是一種強大的社會心理。就如同曾有專家號召年輕人不一定非要買房而可以租房但被罵得狗血淋頭一樣。
所以,你知道開徵房地產稅(房產稅)和遺產稅,有多麼難吧。尤其是那些資產雄厚的個體,當然要利用各類輿論聲音進行批駁,而且他們掌握的話語權往往遠超一般民眾。但他們反對的理由,一定是,要么冠冕堂皇,要么危言聳聽。
袁一泓:你為什麼反對房地產稅2017.03.24
有位朋友最近又讓我推薦,在北京或周邊哪兒買房比較合適。北京及其周邊縣市加強了調控,在他看來,卻是入市的機會。這些年他沒少買房,奇妙的是,他居然還有購房資格。其實,說是說“朋友”,我並不知道他有沒有離過婚以及離過幾次婚。
這位朋友在國外工作多年,可謂見多識廣。我請教他:都說我國的稅負指數比較高,你的真實感受是什麼?他回答:總體來說,在主要經濟體,我們國家的稅負指數中偏上。分開看,企業稅負更重,個人和家庭稅負並沒有大家感覺得那麼重。
但為什麼大家稅負感覺比較重?他認為,不排除少數人將公司(單位)承擔的部分稅負,譬如單位繳納的社保,與個人承擔的部分合併算入自己的稅負;更重要的是,大家往往有意無意地將稅負與其享受的社會福利作比較。
出於經濟理性,人們總是希望稅負盡可能小,享受的福利無限大。在稅負相對衡定的背景下,享受的社會福利越多,對個體心理的補償效應越大。並不是說我們的社會福利就一定比國外少,事實上,經過10多年的補課,我們的社會福利制度已日趨健全;而是說,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遠遠不能用成熟經濟體的“福利社會”來衡量,但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比較。
前述朋友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國企業的稅負,很多並不是來自“稅”,而是來自“費”,有些地方的“費”比“稅”還高。與此類似,基本福利制度已經建立,但福利之外的保障尚不夠健全。以教育為例。九年義務教育期內,家庭負擔並不重,但基本教育之外的收費卻很高,包括學前教育收費和中小學難以言表的擇校費、校外收費等。
但在這位朋友看來,最好的投資機會,還是在中國。當然,他主要的觀察視角是房地產投資。分兩種,一種是房地產企業的投資,一種是個人的購房投資(主要是指住房投資)。
這幾年基本沒人說房企暴利了,不僅是因為房企淨利潤持續下滑,去年行業平均水平已降至9%左右,還因為房企還是納稅大戶。早在2013年就有報導說,房企淨利1元,納稅1.02元。2015年,万科淨利181億元,我查到的資料顯示,集團總共納稅323億元。即使稅負這麼重,房地產行業仍是過去10多年發展最快行業。
英媒:中國“沉睡的沙漠空城”正在煥發生機
英國《衛報》2017.3.21文章,原題:中國西部大開發:沙漠中的一座鬼城獲得生機 4年前,我第一次到訪中國甘肅省的蘭州新區時,空蕩蕩的街道讓整個城區安靜得有些詭異。上個月,當我再次來到這裡,曾經如海市蜃樓般的美好幻境如今已逐漸變得真實起來。
在中國相對貧窮的內陸腹地建設一座人口百萬令人炫目的大都市,這是諸多大膽而古怪的中國21世紀城市化進程中的一例。作為最後一個獲批的國家級新城計劃,政府在蘭州新城可謂大興土木。在這裡,政府興建了自貿區,乾旱的土地上挖出了人工湖,還陸續修建了640多公里的道路,諸多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此外,當地還將籌建一系列的文化旅遊設施來吸引遊客。
然而,這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多數情況下,民眾並不會立即就搬到這樣的新城去,這也是聲名狼藉的中國“鬼城”出現的原因。
韋德•謝帕德是一位美國作家。過去十年,他一直在觀察這些新城區的發展變化。他曾在《中國鬼城》一書中表示:“這些城市裡到處都是高大的建築物,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包括商場、銀行和政府大樓等一切一般城市所應具備的功能。但就是沒有人。”而這也正是2013年我與其他同行來到這裡的感受,在這裡完全見不到一般中國城市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樣子。來到這裡的中外記者都認為,蘭州新區建設是失敗的。
然而,如今我再次回到這裡,發現這座沉睡的“西部巨人”似乎正慢慢甦醒。謝帕德也曾先後兩次來到蘭州新城,他表示,現在的蘭州就好像沙漠中的幻影一般,在遙遠的地平線邊閃閃發著光。儘管目前官網的最新數字顯示,蘭州新區已有8萬常住居民,不過晚上街道兩邊零星的燈光告訴我們,實現真正的宜居,尚需時日。
當然,許多人仍對中國“鬼城”出現生機的說法表示懷疑。去年,一家政府智庫機構指出,目前中國新區建設速度過快,累計可容納居民總數大約為34億,是中國全國人口總數的兩倍還多。但謝帕德表示,蘭州新區等地的初步發展證明,外界對中國新城的定論還為時過早,只關注了轟動一時的“鬼城”效應,而非全面的評估。“現在許多項目還處於建設中,我們不能指望哪個國家在短短6年時間裡就建好一座新城,並且讓裡面住滿人,對吧?那太荒謬了,”他說。“中國政府了解自己的規劃,他們知道這些地方未來應該怎麼開發,他們明白壓根就沒有“鬼城”這種東西。這充其量就是一個發展階段。”
子女的教育問題和房屋的需求直接掛鉤,“學區房”是炒房當中的“佼佼者”。為了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處於教育水平相對落後的三、四線城市的父母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選擇去教育水平優質的大城市買房,因此,提高三、四線城市的教育水平將助力解決當地房屋供大於需的難題。為此,其一,國家應鼓勵年輕的師資到三、四線城市就業,並製訂相應的福利政策,畢竟師資力量是教育水平的關鍵。同時,要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資,改善教育環境,爭取縮小大、中、小城市的教育水平,實現當地人在當地上好學校的夙願。其二,從根本上改變“學區房”概念。兩會也在討論,將試點採取就近入學政策,不讓“學區房”的高價售賣有可乘之機,同時為其它普通住房的出售提供平等機會。
解決農民進城後農村土地和戶籍等問題。農民生活依靠土地,且收入來源大量基於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此次“三權分置”改革,就是在鼓勵大量農業人口向二、三產業轉移,而農村**、綠色農業、農業互聯網化等也為將農民從單一的靠土地為生中“解救”出來。同時,戶籍問題也是農民進城難的另一大原因。農村勞動力仍然是“離鄉不離土”的模式,非農業戶和農業戶這一從出生就自動劃分的戶籍制度亟需改革,因此,只有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促進新型城鎮化水平,鼓勵農民積極到三、四線城市買房、入學、就業、發展。
抑制大城市房價上漲是中央工作的重點,但也不能忽視三、四線城市房屋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找到病灶並對症下藥是解決三四線城市“鬼城”問題的關鍵。只有完善一攬子政策組合,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並儘快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才能實現真正的大中小城市與鄉村經濟共同發展,解決“限購”與“鬼城”齊飛的難題。
例如,僅花五年就建成的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城區,需求的滯後造成當年新建成的樓房存量大量積壓,房屋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對稱,人們寧願去大城市排隊“等”買房也不願在當地消費。相對比,歷經五年後,康巴什的房屋入住率得到了明顯改善,據當地中介介紹,這與相應的減少房屋供給,增加周圍大量的工作機會及當地中學入學率的提升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缺乏剛性需求為前提的盲目供給,只能適得其反,且不利於當地房地產業跟隨大城市前進的步伐。
三、四線城市可吸引農村人口進城
如果說一、二線城市吸引了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流入,那麼三、四線城市相對而言就應具備吸引農村人口的條件。這樣的條件是存在的,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概念,城鄉建設統籌、互促共進。然而,農民的生存嚴重依賴於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此,進城就意味著離開他們的“命根子”。進城后土地該如何處置,也是牽絆農民進城的一大阻力,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同時,也要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我國歷史上歷經三次大型土地改革,一直致力於解決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問題。於2016年印發的《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中,推行實施“三權分置”政策,即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旨在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充分發揮“三權”的各自功能和整體效用,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平等保護的格局。《意見》的出台,增加了農民對土地處置的靈活性,也拓寬了農民的就業範圍。解決好農民的土地問題,讓農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進城進得安心、舒心與放心,進而推進城鎮化,增加三、四線城市需求活力,才能推動三、四線城市擺脫“鬼城”。
打鐵還需自身硬,三、四線城市重在提昇實力
要切實消除“鬼城”問題,推動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業良性健康發展,就要解決好本地房屋供需對稱問題,同時讓農民入城無後顧之憂。
要滿足居民需求,就要解決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產業結構、教育水平落後的問題。對於三、四線城市,抓住機遇發展自身硬條件是重中之重,滿足於現狀是不行的, 要不斷地審時度勢,跟隨國家相關意見政策的步伐,發展硬實力。比如河北省的地級市張家口市,就應抓好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的契機,利用好中央現階段對其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劃相關建設,借勢宣傳自己的資源優勢,打出自身的資源特色,吸引投資,留住人才,刺激房屋需求,實現房屋供給與需求相平衡。
家鄉房子多得變鬼城 你卻在大城市裡排隊湊首付2017.3.23 相均泳 李下蹊
3月21日,央行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52.2%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42.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4.9%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實際上,在一線城市不難感受到房價的高漲以及隨之而來的限購。然而,在更多的三四線城市樓市又是另一番景象——房屋供需失衡,有效需求不足。
近期,房地產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7年因城施策去庫存,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3月17日,北京市大幅加碼房地產限購政策,不僅認房又認貸,而且把二套普通住房首付比例加高到6成,非普通住房提升到8成,甚至暫停發放貸款期限25年以上的個人住房貸款。數小時之後,廣州迅速跟進,也宣佈出台樓市限購和差別化信貸新政。一夜之間,離婚買房者哭暈在民政局,高企的房價讓奮鬥的“北漂”“海漂”們望而卻步。房子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房子自身的根本屬性正在慢慢發生改變。作為剛性需求應該要“住”的房子搖身一變,成為了投資的工具,房子作為“投資品”的派生屬性正愈演愈烈,使房價越“炒”越熱,而真正需要房屋居住的消費者只能望“房”興嘆。相比火熱的一線城市房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是相對“親民”,咬咬牙可以負擔得起的。房地產業發展出現了地域之間嚴重的不平衡,如果沒有限購,樓市依然是“日光盤”和“鬼城”共舞。
房地產的地域差異為哪般?
房地產地域差異的背後,體現城市具備的要素的差異。相對於發達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產業結構、教育水平落後,發展機遇少,從而造成人口大量遷移至發展迅猛、機會眾多的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年輕人,這樣一來,房屋的剛性需求都跟不上,更別談用來“炒房”的投資需求。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卻跟隨前幾年房地產行業炙熱發展的趨勢,也著手於各地樓盤的開發,建造房屋併計劃出售。但由於三、四線城市發展相對落後,當地需求跟不上,房屋難以出售,最後形成了一個個房屋林立卻人跡罕見的“鬼城”。
而我的朋友艾薇,永遠都在懷念她的紐約。紐約對她來說意味著藝術氛圍,溫馨的咖啡館,與大批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紐約也意味著更多元的價值觀,這句話落到現實中,就意味著,像她這樣的亞裔女性,會比一個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
但她知道:在紐約,我們負擔不起現在這樣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美國年輕一代的徬徨,與國內青年在“北上廣”與“老家”之間的兩難,何其類似。
但有得選擇,總是好事。
在亞特蘭大,艾薇還是能遇到越南裔的好朋友。在那個家庭裡,父母都是開美甲店的越南難民,而從小在美甲店裡幫工的女兒,最後考上了哈佛大學。
這是這些在大城市做了“逃兵”的美國人最幸運的一點。不會有人篤定地對他們說,“就只有這個城市最好,不留在這兒,你也沒路可走”,而你也知道他是對的。
學理工,亞特蘭大的理工學院遠比紐約大學好;孟菲斯或是休斯頓這樣二三十萬美元就能買別墅的城市,也擁有著不輸於紐約或加州的世界一流醫療資源。公立學校的評分有高有低,但學校之間並沒有懸殊的城鄉差距,好大學的選擇也有很多,紐約有,加州有,波士頓有,每一個州都有。
其實,比起北上廣,這裡的大城市也並不那麼難留——富人區就算沒你的位置,那就離城半小時車程,一小時車程……只要開得夠遠,總有適合你的房價。環境也還一樣怡人,屋前總有個小花園,即便住的是100年前建立的房子,廚衛總可以齊全。拿著一張印著地址的水電費賬單證明你確實居住在這個學區,孩子就有學上。
2016年年末,一個名為“透明加州”的非營利性組織從政府公開資料中發現,2015年灣區一位張姓地鐵清潔工全年的收入竟超過了27萬美元——當地地鐵清潔工的基本薪資是一年5萬多美元,但他每週工作114小時,生生賺出了超過基本工資好幾倍的加班費。
是的,做清潔工也能做成百萬富翁——過去三年,這位負責清掃灣區地鐵的張先生一共賺了超過68萬美元的薪水。
只是,美國大多數人並沒那麼執著於挨苦。
那並不是一個短處:不願挨苦,是因為他們有更優的選擇。
他們想走便走,要留便留,離開或留下都是尋常事。只是賺錢雖然容易,實現夢想卻難之又難。夢想破碎的痛苦也是難以衡量的。但在痛苦之餘,不論是走還是留,促使他們做出選擇的原因,總不是被居住、醫療、教育或經濟狀況這些因素逼到了無可退讓之處。
也正是因此,看著國內形形色色激動的討論,總會有揮之不去的辛酸感。
回應
不要洗地。北京這麼高房價,說什麼冒險家的樂園。我就不看好文中這幾個青年,他們最後還是會灰頭土臉的被北京打敗。這幾個小孩樂觀的理由只是因為年輕。北京不是勞動人民的冒險樂園,是資本的冒險樂園。
逃離北上廣?這不是南方系當年忽悠年輕人的說法嗎。
為啥非要那麼在意房價了,我也在廣州上學讀的也是985,我就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在廣州定居,因為我覺得為了一套房子把一生都搭進去實在是一件不值得事,而且很多人認為留在北上廣是因為哪裡各方面資源都好,很多人還考慮了什麼子女教育,其實我覺得在家鄉雖然可能職業生涯沒有那麼光彩,但是想你這種水平的人在家鄉絕對可以過得很充實,不被房價所累,說道教育的問題,既然我們都能從家鄉的小城市通過努力考上好學校,憑什麼會認為我們的子女不能這樣了,所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小城市上學也沒什麼不好的。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3_24_400231.shtml
美國式“逃離北上廣” 2017.3.23中國青年報
誰能做到對一項選擇永遠執迷、毫無猶豫呢?
又到了北京房價飛漲,“逃離北上廣”呼聲高漲的時候。有人說北京房價過高,說起未來毫無希望,辛酸難抑。也有人反駁:還有比北京更給年輕人機會的城市嗎?說要離開,也許是期望得到的太多。
前陣子我坐在月薪3000元的朋友花18萬元買的公寓裡,看著這些爭論,心情別緻。這裡的小公寓位於亞特蘭大,“元”是指美元,“月薪”則是博士生的獎學金。歐式紅磚樓,套內面積60平方米,買下來的時候就是精裝修——這就是美國年輕人“逃離”了紐約之後的生活。
美國的年輕人也有他們很愛,然而不得不離開的城市。
這個城市可能位於加利福尼亞。這裡陽光燦爛,文化多元,還有大把的高薪工作機會。只是房價飆得老高,舊金山別墅的均價已經接近百萬美元,很多人覺得不能接受。在亞特蘭大的時候,我曾遇到一個開“優步”的司機,剛剛從加州離開:“當我們的房東把開間的房租漲到3000美元的時候,我對女朋友說,夠了,這簡直是瘋了。於是我們開始找工作,最後來了亞特蘭大。工資比原來少了兩成,可現在我們在這兒最出名的富人區租了一個兩居室,只要1600美元一個月。”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比起加州,亞特蘭大就有冬天了。在四季如春的加州住慣了,冬天會難過嗎?
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焦慮的更迭和升級尤其迅猛。如果只是以收入、物質生活質量這樣的標準衡量,即便名校畢業、能力不賴如我,也沒有什麼勝利可言。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城市是不是真正接納了我?畢竟,我的戶口還在老家省會的人才市場“漂”著。雖然依我的性子,這都不算事兒,不過是老家的父母、親戚私底下埋怨你幾句“沒本事”而已。可一旦要去考個駕照,辦個護照什麼的,我就知道,終歸我是個“外地人”。
以我的收入水平,回到老家那安逸的南方城市,淘寶給我的推薦頁,絕不會被廉價的爆款佔滿,也不至於一部手機三四年捨不得換。可是,我從來沒想過“逃”回家鄉。
北京實在是個“魔性”的城市。各種“稀奇古怪”的人在這裡茁壯生長,原因無他,這裡的可能性實在太多。要說哪個地方能容忍你可勁兒地“造”,恐怕也就是北上廣了。
小城市的歲月安穩,但其實探進頭去看,也許談不上“靜好”。一切都彷彿是有公式的。畢業之後,最好去做公務員,再不濟進個事業單位,然後等著升級,最好不必打怪。“什麼,你都二十五了,還沒有男朋友?”“三十歲了,竟然還不生孩子?”“你同學和你一年畢業,掙的工資是你的兩倍,看,還是人家工作找得到。”“什麼?你說理想和情懷?能吃嗎?”
小城市單純,可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太單一,太不給勁兒了。人只能活一回啊,要是只有一種選項,可真對不起讀過的小說,聽過的小情歌。
我一朋友,辭掉了收成穩定的金融行業工作,跑去拍電影了。換作在家鄉小城,這大概要被貼上加粗的“不靠譜”標籤了吧?恐怕早就被各路“勢力”阻止了。可在北京,沒人覺得他不正常。也許他會失敗,也許會鎩羽而歸,但不試一下,誰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說句大實話,我迷茫透了,只知道心中有抱負,心中有追求,但非要描述想要什麼,我只感到內心無邊的靜默和慌張。我留戀北京,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這城市對我這種“異端”的容忍度,還是比較高的。玩笑地說,這是因為大家都很忙的,誰有空管你,於是也就和你和諧共處了。但我想說的是,只要你有才華,肯下功夫,即便無可依傍,在這個巨大而擁擠的城市裡,總能找得到發光的地方。
………………..
大城市會長期保持的優勢,可能是充分的競爭環境,始終走在前面的產業氛圍。前段時間,有人開玩笑說,在中關村附近的咖啡館裡,推門進去就能聽到有人談創業,動輒就是幾百萬元的投資(這僅僅是天使輪)。與中小城市普通人積累財富的方式不同,大城市的弄潮兒習慣以一種跨越式的思維引導經濟趨勢。有點殘酷地說,如果現在你想創辦一家有真正創新點的公司,不在北京可能真玩不轉。
辦事不依靠關係,憑藉規則,大城市更接近於這樣的理想環境。再不濟,在北京網拍一段視頻上網,所獲得的傳播力也高過中國大多數地方吧,受了委屈,總有你可以紓解的地方。不像在小地方,傳統秩序就像一張網一樣密密麻麻,你只有按照網格走,才能感到輕鬆,想要飛出去根本沒門兒。
其實,影響去留北京的決定性條件,並不是房子、戶口這些外在的因素,而在於你是否有一顆在大城市闖蕩的心。你要劈柴、餵馬,或許喧鬧的北京早就不適合你,你應該“一路向西去大理”;你要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或許可以在北京試試,至少在名片上印一個某某科技公司創始人的頭銜,不算什麼難事。
2.魔性的北京容忍你可勁兒地“造”
“逃離北上廣”早就成了一種集體抒情病,一個小由頭,就能觸發大規模蔓延。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乖巧地閉上嘴巴。
其實,我也算得上是一個“北漂”。沒落著北京戶口,棲身據說江河日下的媒體行業,守著一點知識分子的清高,工作幾年下來,收入水平終於能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應屆生看齊了。可是,我又不太符合“北漂”的標准設定:運氣不算差,幾年前買了唯一一套房,據說升值了不少。慚愧地掏空了老一輩,工資的大頭都丟給了銀行還貸款,可好歹,在一輪又一輪的房市恐慌中,我能有底氣屏蔽一切房價信息、房產政策。
可是,我沒有多少值得慶幸的理由。不過早生了兩年,趕上了班次還湊合的車,可這趟車駛向何方,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這種感覺,就像是排長隊,排在你後頭的人越來越多,你因此暗爽一下,事實是,隊伍依舊沒怎麼往前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容易,現實如此,不必過於憤世嫉俗。但如果“一代人更比一代人不容易”,人人都在懷念“the good old days”,這個時代肯定有病。也是可悲,這種病加重的速度,似乎越來越快了,以往還感慨“沒趕上十年前的好時候”,現在是每早出生一年,就會少吃一點虧似的。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看看這5個年輕人的故事
北京青年報2017-03-24刊發5篇關於“北上廣”的青年話題文章。文章講述了年輕人對北上廣去與留的觀點分析。
1.壓垮青春的不是北京而是你沒有闖蕩的心
在去留北京的討論中,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有一個預設,那就留在北京是順理成章的,離開北京是被迫無奈的。這種北京宿命論的思維模式,讓活在北京的人身負重擔,讓離開的人顯得無比悲壯。然而,工作和生活在哪一座城市,從來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江蘇人,學法律,讀研時上了一個幾乎年年有記者採訪的專業方向,還順利找到了人生伴侶,看上去前程似錦。果然,畢業時他拿到了北京市某市級機關的錄用通知。留下來,這裡師兄多、人脈廣,公務員也有解決住房問題的可能性。但是,他卻義無反顧地跟著重慶媳婦到成都安家,雖說也是一家省直機關,但一個東部青年就這麼“支援西部”,還是讓人略感驚訝。
不過很快,朋友們對他的決定表達了理解。朋友圈裡,他曬騎自行車上下班,在家裡支持下全款買下新房,和媳婦做做小菜,秀秀恩愛,日子過得優哉游哉。生活節奏緩慢的成都,看來可以滿足一個巨蟹座男人的所有需求。他沒有太大的野心,對留在北京打拼這個問題想也沒有想過。
這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人生選項,中國有北上廣深,也有杭州、蘇州、成都、廈門等發展迅速的二線城市。這些年來,我們只看到北京的房價嗖嗖嗖地往上躥,卻看不到這些城市通了地鐵、建了新區,還辦了若干場國際盛會,越來越有大都市的模樣了。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依賴少數幾座一線城市拉動城市化進程,本身並不現實。現在這些新興的城市,你叫它們“準一線城市”也好,“強二線城市”也罷,總之縮短了與北上廣深的差距,而且還沒有那麼嚴重的大城市病。
在大城市生活,到底有什麼好處?下樓就有便利店,淘寶購物次日達,出門幾步電影院,這些生活層面的便利讓人上癮。要知道,在很多縣城,還沒有標準化的便利店,快遞也要多走兩三天,“無印良品”變成了高度山寨的“名創優品”,“你們城里人玩的”或許根本就進不來。但是,大城市的這些優勢並不會永遠保持下去,物質層面的鴻溝將被慢慢填補。
彭澎說,廣州與北上深之間最大的一個差距是在上市公司數量,這三地的上市公司數量均為廣州的好幾倍,企業高管多,高收入群體也多,且上市公司的收入比較顯性化。
沈小姐大學畢業11年,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資汽車企業工作,此前曾經在廣州的汽車企業工作多年。她告訴第一財經,以汽車行業來講,廣州與上海的收入差距也比較明顯,同樣一個職位,從廣州調到上海,收入一般會高出三到四成左右。相對來說,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資水平較高,中等收入群體也多,房價也較高,同時這三座城市的高端住宅也就相對較多。
廣州的產業結構也是形成差距的一個原因。相比北上深以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等為主打,廣州更為傳統。彭澎舉例,廣州存在著大量的專業批發市場,其占比要遠高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而這些對於個稅收入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多小微企業就幾個僱工,也就很難會繳納個稅。”
加上廣州,北上深廣四個一線城市的個稅收入之和超過4000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四成,可見目前我國的個稅收入在區域上相當集中。
一二線城市間差距大
北上廣深之後,其他城市的個稅收入都在300億元以下,比如蘇州和杭州,均介於200億元~300億元之間,南京、成都則都是在200億元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之間個稅收入的差距,要遠大於它們在經濟總量和人口方面的差距。比如成都的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大關,相當於北京、上海的四到五成,但在個稅收入方面,僅為京滬的一成多。
彭澎說,包括成都在內的二線城市,製造業相當重要,製造業產業的工人收入比較穩定,增速較慢,收入水平也不如現代服務業高。成都、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的工資水平要比北上深低不少,可能相同的收入,放在上海是低收入,但放在成都就很不錯了。
“我們前年從南昌的一家汽車企業招了一個畢業兩年多的小伙過來,當時他在南昌的月收入是4000元,上海就是8000元。而上海這個薪資要在本地找到合適的人已經挺困難了。”上述外企工作的沈小姐說。可見,不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十分明顯。
是否要全國統一納稅起徵點,還是分區域來定,一直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彭澎認為,分區域的話,如何劃分也是個難點。例如,雖然廣東是第一經濟大省,但省內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差距實在太大,“像粵西、粵北,如果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那這些地方基本無法收繳個稅。需要因地制宜,相應的不一定要把起徵點提高,而是可以考慮降低稅率。”
目前我國個稅收入的總體情況如何?不同地區之間有何差異?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不同城市之間的差異比較大,京滬以千億元的個稅收入領先全國,四大一線城市總量佔全國的比重達到四成左右。
北上廣深佔四成
2016年我國個稅收入增長較快,且首次突破萬億大關。財政部1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個稅收入10089億元,同比增長17.1%。
近年來全國個稅收入一直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個稅收入為6531億元,同比增長12.2%;2014年為7377億元,同比增長12.9%;2015年為8618億元,同比增長16.8%。
分城市來看,2016年,上海以1482.7億元的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北京以1428.15億元緊隨其後。京滬也是我國目前僅有的兩座個稅收入超過千億元大關的城市。
究其原因,京滬作為超一線城市,個稅收入最多是在情理之中。同時,這兩大直轄市現代服務業最為發達,而這正是高收入群體所集中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金融業114777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042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9410元。從分佈上看,上海和北京恰好又是這些高收入行業最為集中的城市。
此外,京滬還集聚了一大批央企、國企的總部以及跨國公司的中國總部,其分佈在其他城市的員工個稅也都是在總部上交。“總部在哪裡,管理人員就在哪裡,稅收也主要是在那裡上交。”廣東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
京滬之後,位居第三的是深圳,2016年其個稅收入達到757.87億元,儘管只有京滬的一半多一點,但考慮到深圳的人口僅為其一半左右,如此算來,深圳的人均創稅水平也不比京滬低。這也證明,深圳的薪資收入水平與京滬同處我國薪酬收入水平的第一方陣。
從產業結構上看,作為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聚集了大批金融機構,加上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作出了較大貢獻。深圳市財政委的信息顯示,去年其新興產業稅收快速增長,1~11月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稅收實現1631.4億元,增長21.9%,其中互聯網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分別增長33.1%和41%,成為稅收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與之相應的是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相應提高。
相比之下,儘管位居一線城市行列,廣州與北上深之間卻有著不小的差距。去年廣州的個稅收入僅為385.95億元,僅相當於京滬的四分之一、深圳的一半。
相比之下,在改革開放時代,大量的要素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都轉向市場經濟比較活躍、有彈性的區域。南方不少城市由此出現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快速增長。演變到如今,南方的大城市分佈更為密集。例如2013年,廣東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8個,江蘇也有8個,浙江有5個,三省就佔據了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
從未來趨勢來看,大城市的規模仍會不斷壯大。未來我國百萬人口的城市也會繼續增多。
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推估,到2025年,中國將有221個人口至少百萬的城市。不過,這個估計或許過於樂觀。按照我國目前人口流動的態勢,2012年以後,中國由城鎮化向都市化演變,人口選擇性地流向一、二線大城市。許多三四線城市的人口增長乏力,甚至面臨著外流的壓力。
從這個角度上看,未來我國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將繼續快速增長,而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數量未必會繼續快速增加。不過如此一來,未來的城市發展也會面臨著一些問題。
尤其是,中部省份需要發展更多的中心城市。與沿海省份擁有“雙子星”或“多子星”城市相比,中部省份大多只有一個中心城市,即省會。例如成都、武漢、鄭州,它們均為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如今這些人口大省正處於城鎮化加快的過程中,僅憑一個省會不夠。因此如何像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一樣,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十分重要。
例如,近幾年,湖北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類似的還有河南洛陽,作為六大古都之一,洛陽也成為內陸省份中第二個獲准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3-24/doc-ifycspxn9594807.shtml
全國萬億個稅北上廣深貢獻4成北京上海均超千億2017-03-23 第一財經網
個人所得稅(下稱“個稅”)改革一直是近期較為關注與熱門的話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7日在審議財政預算報告時建議,降低個稅中工薪所得最高稅率,由45%下調至25%。去年底剛給員工加薪千元的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則在提交給全國人大的議案中建議,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至5000元。建議一出,立即引發廣泛討論。
為適應新型城鎮化的需要,此類標準也需要進行調整。上述《通知》提出,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具體劃分為:城區常住人口在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為中等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按照新標準,中國特大城市的規模提升到500萬以上,100萬的規模只能稱為Ⅱ型大城市,此類城市包括了台州、南充、揚州、齊齊哈爾、江門、紹興等,它們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三線城市。
格局演變:南快北慢
儘管20年來我國的百萬人口城市數量翻了一倍,不過不少城市的發展程度和質量與發達國家同等規模的城市仍有較大差距。
以城市交通為例,在發達國家的中等規模城市,城區人口只有幾十萬,一般都配備有兩三條軌道交通線路,但我國許多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卻還沒有此類建設。在影響市民文化的體育賽事方面,類似利物浦、曼徹斯特這樣的中等城市,都擁有兩支英超球隊,幾萬人的球場一般都會爆滿;對比之下,中國大部分百萬人口城市的體育場,幾乎都在“曬太陽”。
另一方面,儘管過去20年中國城市規模不斷地膨脹,但並非所有城市都在高速發展,大城市的格局也並未一成不變,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
從格局來講,在上世紀90年代初,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中,北方佔比遠超南方。除了直轄市、省會城市外,北方集中了大部分百萬人口城市,如鞍山、齊齊哈爾、撫順、吉林、包頭、徐州、淄博等,而當時南方的廈門、蘇州、無錫、寧波、佛山等城市人口則均在百萬以下。
不過等到了2013年,當南方上述城市的城區人口普遍超過200萬甚至300萬時,鞍山、撫順、淄博、吉林等彼時的特大城市,其城市人口大多卻仍處於100萬~200萬之間,增幅緩慢。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鞍山、吉林等作為老工業基地,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城市,當時獲得了大量要素資源、發展迅速,因此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城鎮化率較低時,其城鎮化水平已比較高。
不過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少老工業基地由於體制、機制的固化,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就面臨著一輪較大衝擊,導致城市人口增長有限,不少甚至出現人口外流。
中國百萬人口城市近百個城鎮化進程南快北慢2017.3.23 一財網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研究表明,中國目前有102個城市的人口超過百萬,今後10年這一數字可能翻倍。
不過住建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以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統計為準,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的數量在2013年達到79個,按照近幾年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速度,預計這一數字在85~90個之間。而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僅為37個,不到20年,這一數字增加了一倍多。
百萬人口城市20年翻倍
外媒統計稱中國有102個百萬人口城市,其準確度如何?
對於城市人口的統計標準,若是以市轄區為準,我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則遠超這個數字。這是由於市轄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城區,往往還有大片農村地帶,擁有大量農業人口。因此城市人口並不能簡單地以市轄區來計算。
國務院於2014年11月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計入城區範疇。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有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準確統計。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3》數據,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已經達到79個,如今預計在85個~90個之間。這與外媒報導的數字差距不算太大。
城市人口超百萬是一個重要的標誌。2014年之前,我國城市規模的劃分標準是市區(不包括市轄縣)的非農業人口總數,在統計中主要分為:100萬以上為特大城市;50萬~100萬為大城市;20萬~50萬為中等城市;20萬以下為小城市。
過去我國城鎮化率較低時,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並不多。1997年底,我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只有37個,不到20年,這一數字增加了一倍多,可見我國城鎮化速度之快。
在發達國家,百萬人口以上就是大城市。比如英國倫敦有700多萬人口,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人口也有100萬出頭,而曼徹斯特和利物浦則均為幾十萬。
然而在中國,在城鎮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目前百萬人口的城市也就只是三線城市,遠非人們心中的大城市,更別說是“特大城市”了。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2014年以前中國採用的是跟世界接軌的標準。但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國情跟發達國家不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許多普通地級市甚至縣級市都達到了50萬以上人口,這在國外就是大城市,但在中國顯然不是。
美國“破產之城”底特律近200所學校成廢墟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2017.3.19報導,近幾年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關停了近200所學校,大多數學校關閉後再無他用,閒置並荒廢。近年來,底特律糟糕的經濟狀況導致教育經費吃緊,教師拿不到工資,教育質量得不到保證,生源也大量流失,不得已關閉許多學校。
據人民網報導,去年4月8日,底特律公立學校董事會起訴密歇根州州長里克•施耐德等州政府官員,指責州政府連續更換學區危機管理官員,對學生造成長遠傷害,侵害了學生的憲法權利。同一天,底特律校區3名校長被告發收受賄賂,此前已經有十幾名校長、學區領導人接受調查。
去年3月24日,密歇根州議會通過一項臨時援助法案,對瀕臨破產的底特律公立學校系統撥款4870萬美元,用於發放底特律公立學校教師的工資,這項撥款能使底特律公立學校運營至6月份。不過對於底特律公立學校的巨額債務問題,州議會尚未找到解決方案,也沒有批准州長施耐德的援助計劃。
回應
要是中國,不可能會讓一座城市破產而不顧
中國無數小學也是如此,我們村子的小學關閉了,因為人數太少,沒必要開下去,而縣城倒是建立了好幾所高大上的公立小學。
湖北小學六年關閉3500多所,還是中國歷害,論關閉速度,美國佬永遠都比不上。
2013年湖北人口5799萬,底特律人口68萬,你居然拿一個省的數據來和一個市的比?國內的是農村併校,是整合分散的教育資源,底特律這是徹底玩完了,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能看到底特律這盛況?
宋朝禁止京官在京購二套房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詔令:“現任京朝官除所居外,無得於京師購置產業。”當時之所以會出台這樣的詔令,一是為了限制兼併,二是為了平衡住房市場上的供需矛盾,讓老百姓有房可買。
現在政府出讓國有土地給開發商,用的方式是招、拍、掛,即招標、拍賣、掛牌。宋朝朝廷同樣是這樣賣地的,不過當時不叫招標和拍賣,而是叫做“實封投狀”:朝廷公佈地塊和底價,有意向的買家把自己能出的價錢寫在紙上,裝到信封裡,投進朝廷指定的標箱,報價期滿,朝廷開箱,公開念出各人的報價,出價最高者可以買到地皮。
明清兩代,不許官員買房的政策進一步擴大化,朝廷禁止所有官員在工作所在地買房。
明朝的規定是這樣的:“凡有司官吏,不得於見任處所置買田宅。違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明代律例彙編萬曆問刑條例任所置買田宅》)敢在工作所在地買房,讓朝廷得知,打五十大板,開除公職,最後還要沒收你買的房子。
清朝的規定則在照搬明朝法律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條:“旗員歷任外省,有在任所置產者,勒限責令,變價回旗。如有隱匿不報,查出財產入官,地方官失察,照例議處。”(《乾隆實錄》卷8)就是說,不光限制官員購房,還限制旗人購房,凡旗人去外地工作,膽敢在工作地買房,其所買房產由朝廷強制拍賣,拍賣所得歸政府所有。如發現旗人在工作所在地買房,當地官員也有責任向朝廷舉報,如不舉報,一旦查出,跟著買房人一起受處分。
明清政府何以要這樣規定?目的是嚴防官員腐敗,維護自身統治。畢竟官員收賄方式花樣繁多,又唯獨無償或者低價受贈不動產最難查清,於是乾脆就不讓他們在工作地擁有房產。那些在任職地買了房的,會被默認為貪污,受到嚴懲。
明太祖逼官員給窮人蓋房
《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七年農曆八月,朱元璋給南京的官員下了一道聖旨,在龍江找了一塊閒置土地,蓋了260間瓦房,供沒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南京的官員很快執行了。一個月後,朱元璋又給上海(當時叫華亭縣)的官員下旨,讓他們對宋朝留下來的居養院進行翻修,修好後讓沒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上海的地方官也很快執行了。
試點成功,朱元璋認為可以在全國複製“南京模式”了。當年年底給中央的官員下旨:“全國范圍內,沒飯吃的,國家給飯食;沒衣服穿的,國家給衣服;沒房子住的,國家給房子”。明太祖之後,各大城市的房價還是扶搖直上,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北京首套房利率上調9折優惠或不保
2017-2月以來,北京房地產市場再度變熱,二手房成交量不斷增加,原本平穩的房價也出現了再度上漲的態勢。為了抑制北京過熱的房市,3月17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北京市樓市調控新政,將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60%,非普通自住房提高至80%。與此同時,不知不覺之間,北京多家銀行也悄悄提高了首套房利率,原本的首套房利率9折優惠也很可能不保。
相關新聞
網傳“假離婚”可規避樓市新政 北京權威部門回應
北京教委:過道學區房不能作入學資格
2月份70城房價56城環比上漲,比1月多11個
北京廣州等4城同日出台限購 半月內已有16城加碼2017.3.18第一財經
明清限購:禁止官員在工作所在地買房2017-03-21
唐朝賣房“先問親鄰”
唐朝出台了一種持續了一千多年的限購政策,“天下諸郡……有田宅產業……先已親鄰買賣。”(《唐會要》卷85)即全國不管哪個城市,一切地皮和房產,想出售,先問親戚和鄰居。
此後,五代十國規定,賣房的時候,先問四鄰和族人是否想買,如果他們不願,或者出的價太低,你才能賣給其他人。宋朝規定得比五代十國時還要細緻,明確了征求意見的順序:先問族人,後問四鄰。
假如你不問親鄰,親鄰發現你的房子住了新人,可在一年(南宋改為3年)內向官府告狀,要求以原價贖回,重新出售,並以房親為第一售房對象,四鄰為第二售房對象。除非親鄰們逃荒逃到了外地,你急等用錢,又無法詢問,你不得不賣房,同時有見證人簽字畫押,有買賣合同,有繳稅證明,有公章,政府才不予追究。
這種規定是為了保護當時的宗族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基礎是宗族制度,一切的不動產在法律和道德兩個層面都是個人與族人所共有的,尤其是房屋這種由祖上遺留的房產,如果未經叔伯兄弟同意就出售,很可能傷害其情感與利益。為了維護這種基礎制度的穩定,減少宗族內部的糾紛,朝廷規定在賣房前一定要先徵求親屬的同意。另外,也為了便於親鄰檢舉,進而便於政府控制每一戶居民。簡言之,政府人為設置親鄰障礙,必定減少住房交易,必定增加居民遷徙的難度,這樣把百姓都固定到土地上,統計人口也好,徵收賦稅也好,勘破案件也好,都變得很容易。
有能力的人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是開心的 2017-03-20栗施路,美國經濟協會成員
北京房價繼續瘋漲,政府的調控措施再次集中轟炸。要讓房價消亡就要讓房價瘋狂。但是筆者想問:為什麼責怪房價?為什麼不責怪自己的能力?
如果優秀的人和不優秀的人都能買的起豪宅,那麼人為什麼還要變得優秀,學區房之所以大漲,不就是因為要孩子變得優秀嗎?
針對引出了一個又一個挑戰經濟學規律和社會常識的問題:“既然清華北大畢業的都買不起房子了,那買學區房的意義在哪裡”……這基本是謠言,因為我認識的清華北大的人,都買得起房,基本都是父母給的首付。
一個段子在社交平台上流傳:按照現在的北京房價,兩個北京土著結婚,相當於兩家上市公司合併。以此類推,那麼外地人在北京買房,相當於IPO。要是其中一套房劃片為上學區,相當於定增了。一個外地男跟一個本地女結婚就相當於借殼上市。
究竟是希望房價漲的人多還是跌的人多,我認為目前還沒有人一針見血的指出來,那就是希望漲的人多,因為大多北京居民都有房。租房北漂的,本也不是北京居民。大多人看到北京房價上漲的是高興的,出來呻吟的都是無房階級罷了。
大家的高價房焦點都放在學區房上,因為中國人一般情況下都非常rational,但在子女這事上,基本都屬於瘋狂狀態。但是,全民還不夠瘋狂,因此還不到房價崩塌的那一刻。本人估計房價崩塌的節點至少是平均一平米十五萬,因為十萬買一平米的話,80平米的房子也就八百萬,根本不算貴。
什麼時候剛需的小戶型變成了天價,全民還房貸的時候,崩塌才有意義,或者說才能達到房價崩塌的先決條件。還有人入場,場子不會崩塌,直到沒人接盤。
回應
反正老子買不起,漲一萬倍也不關我卵事,在農村一樣過的自在,建房也便宜,路也修好了,出行方便,挺好的。
近23%大陸民眾 想在3個月內買房子 2017-03-22中央社
澎湃新聞報導,這項由人行每季進行1次的調查顯示,2016年第2、3、4季,準備在未來3個月內購買住房的中國大陸受訪者比重節節上升,依序為15.1%、16.3%和20.1%。今年第1季為22.9%。上述數據顯示,更多的中國大陸認為房價仍將繼續上漲,而實際調查出的數字,則符合這一推斷。
此外,52.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一季下滑0.5個百分點;42.9%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接受」,4.9%的受訪者則認為「令人滿意」。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農村幹什公都得找關係,還是大城市相對公平些;--為了下一代,勇敢地在大城市打拼下去吧!
不公平是絕對的,公平才是相對的。
達不到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
有點悲情,不過頗有道理。過去的已成歷史,回不去。向前看,儘管曲折,總能走出一片天地,退縮是弱者的選擇。人來到世上,怎能只是安逸的生活,寧願當炮灰都不苟且!
老家是大多數人心中無法割捨,卻又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喲,連退路都堵死了。乾脆把各大機場、車站都封了,只許進不許出,為京津冀做貢獻!
挺悲情的,難道不是麼,每個個體都裹挾在歷史的洪流裡奔騰向前,遙望著回不去的過往...
說白一點,人就是不甘寂寞,哪里人多往哪裡鑽。
再說像我太太這樣的資深文學青年,讓她跟我回老家,天天和家裡親戚七嘴八舌、打牌玩耍,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其樂融融,恐怕用不了一個月就會膩歪了吧。何況,就像我跟她說的,如果回老家後兩個人鬧點小彆扭,她肯定會覺得是被欺負了,畢竟那是我的老家,而不是她的老家。
所以,逃離大城市對我們來講,充其量只是發發牢騷而已,根本沒辦法當真。
我這算是代表了從小生活在農村,長大後“泥腿子進城”、在大城市里安家落戶的一部分人的想法吧。這部分人裡,可能還有不少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對他們來講,搬回老家就不能叫“逃離”城市,基本上就是“衣錦還鄉”了。
至於那些在大城市裡還沒站穩腳跟的年輕人,他們雖然有隨時逃離的“自由”,但從社會資源、事業機會以及個人成長看,其實並沒有太多選擇。
2016年12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調查顯示,由於返回小城市後面臨“工作機會少,做什麼都需要靠關係”的局面,身在異鄉為異客,回到故鄉仍為異客,令不少年輕人又萌生了逃回北上廣或者從四線城市重返二、三線的想法。
2015年年初,騰訊做過一個基於QQ用戶的大數據分析,即“QQ大數據之逃離北上廣深”,調查結果頗有意思:當年春節過後,約1084萬的人逃離了北上廣深,同一時期又有超過兩千萬新的QQ用戶來到北上廣深“尋夢”。調查還顯示,在逃離的人群中,有27.1%的用戶想重回北上廣深。
從這些調查來看,從北上廣深逃離的人,何嘗不是在為後來進入者“讓路”。
一個人逃離大城市,並不說明他就是一個loser。但總的來講,大城市意味著更多機會更多選擇以及更多可能性,這些東西可以豐富一個人的人生,滋潤一個人的心靈,還可以幫助一個人實現夢想,而這一切可能是曾經滋養過我們的老家所無法給予的。
無論走到哪裡,老家總是令人惦記,這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只不過到了今天,在各種資源日益向大城市聚集的時代大潮中,鄉愁更像是一封貼上郵票卻不知寄往何處的信件。
人生沒有B計劃,活過的日子就是歷史。醒醒吧,別再以為自己還有回老家這條退路。
回應
確實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什麼都上漲,農村經濟你也不一定消費的起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吧,比如我剛畢業,來到大城市,房租水電費好貴好貴的,在此打拼不如回老家找個工資低一些的工作。也不用租房。
她本身並不是福建人,但每次回泉州老家,看到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藍,空氣質量那麼好,海邊沙灘風格無限,海鮮既新鮮又便宜,加上那麼多親戚大人小孩湊在一起那麼熱鬧,她就覺得在老家過日子比在杭州肯定滋潤多了。
有時候我自己也會感慨,費盡力氣才在城市里扎根,工作生活也穩定,可回頭一看,自己所追求的品質生活,真還不如老家的好。
我也經常跟她說,早知道這樣,還折騰啥呢。
只不過,這時候不管我們誰說:兒子讀書怎麼辦?另外一個人馬上沉默無語了。所有事情我們都想得開,可一旦碰到這個問題,我們誰也不敢率性了。
這倒不是說老家沒有好學校。說來好玩,我在老家住的地方,現在竟然是文教區了。在老家生活了二十幾年,真沒發現這一點。你看,我家與當地一所大學僅一牆之隔(村里就有學生街),小學、中學也在周邊,近年來一所全省重點高中也搬至附近,這條件無論是放在北上廣還是杭州等二線城市,必須就是學區房啊。
但是,且不說兒子回老家能否上重點學校,兩個地方的教育環境和氛圍肯定不一樣,成長條件也不一樣。這就意味著,如果要回老家,首先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就可能需要作出妥協,至少是要賭一把。只要看到各大城市裡那麼多家長為子女上學問題擠破了頭、花費那麼多精力,又怎麼賭得下去?
說得更悲情一點,我們這代人好不容易才擠進城市,讓子女能夠理直氣壯地成為“城里人”,要是再回老家,豈不等於讓子女重走“長征路”?
更有經濟條件的,有些人已經走得更前面,帶著子女移民出國了,還有些人乾脆把子女生在國外,把自己變成老外他爹(媽)。不移民也就罷了,再把子女“整”回農村,哪怕生活條件不會太差,又於心何忍?
這還只是子女教育問題,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際方面,也不能不考慮。別看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似乎在哪裡進行工作都沒問題,實則不然。
就說碼字這個職業吧,或許比其他朝九晚五的工作自由,而且只要帶著筆記本,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開工。實際上,長期生活在哪個地方,對個人的識見與判斷能力,還是會有潛移默化影響的。雖然這更多取決於個人,但並不是說周圍環境、人際交往就一點都沒有影響。
話說當年,自己可不就是因為感覺與周圍人群格格不入,這才逃離故鄉、漂泊在外的嘛。
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別以為還有回老家這條退路2017-03-19魏英傑
近期,幾個一線和熱點城市房價又蠢蠢欲動了。其實這波樓市熱一直就沒消停,只是最近人們才猛然醒悟,原來統計數據上所說的成交量回落、價格趨緩是怎麼一回事。說白了,就是控住新建樓盤的上市時間和價格,讓數據好看一些。
於是,在一種“再不買票上車就將永遠錯過”的焦灼心態下,許多購房者又一頭扎進樓市。有購房者價格談著談著,談到最後出手的價格比最初還高,就是這麼來的。
據悉,北京在五環內已經找不到單價6萬元以下的二手房,上海、深圳則已超過單價5萬元。當然,這只是泛泛而談,具體地段、樓盤價格都不一樣,不能簡單對比。
若是從切身感受來講,冰川思想庫的任大剛同學提到過,他十多年在上海買了一套房子,去年的總價夠他在四川老家的縣城裡買12套房子。前幾天他又說,現在的總價對比去年,還可以多蓋幾間店面。
人生就是這麼奇葩。你在一個地方工作十幾年,不吃不喝攢的錢,到頭來還不如一套房子隨便一漲賺到手的錢。
這也讓許多人痛心疾首,當初為什麼相信專家說的房價會跌,導致一失手成千古恨,至今還只能租房子住。眼見這房價還在蹭蹭漲,再摸摸口袋裡的銅板,當初沒買的,現在恐怕更加買不起了。
所以,最近朋友圈裡又有人說起,大城市房價太高買不起,不如逃離,收拾收拾回老家去。
對此,身居北京的冰川思想庫的龍樹同學又說了,北京房價還會再漲10年,這是因為經濟創新的活躍度與房價之間有強烈的正相關。然後他話題一轉,勸告那些聲言要逃離北京的人,只要不放棄財富逆襲、階層上升的夢想,總有屬於自己的機會。
高房價不是促使有些人產生逃離念頭的唯一原因,還有不少人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成本高以及空氣污染嚴重等因素而想離開大城市。
但不管什麼理由,這裡想補充一句:別淨瞎想在大城市裡混不下去的話,還有回老家這一條退路。
這條路早就給堵死了。
這裡所說的“老家”,特指那些連三四線城市都不是的五六線城市和農村地區。
像我們這些十幾二十年前就從農村進入城裡打拼、娶妻生兒育女的60後、70後,老家更是越來越遙不可及,哪怕想回也是回不去了。
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就能說明不少問題。
比如這幾年,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沒規律,我太太不止一次跟我說,其實咱們把杭州的房子賣了,回福建泉州老家生活也挺好。
三是照料負擔重。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加之父母年歲漸高,面臨老少負擔“兩頭沉”的雙重壓力,撫養照料問題成為阻礙現代人生育兩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配套設施及服務不完善。兩孩政策全面放開了,但是與之配套的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設施和服務還沒有跟上,兩孩家庭面臨著母親生產時排隊等床位、孩子上學時排隊搶名額,孩子生病時排隊看醫生的窘境。
建議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推動“全面兩孩”政策深入實施:進一步加強孕前和產前健康檢查服務,探索完善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出生缺陷預防的基本服務免費政策;提高孕婦的保健知識水平,預防孕期的各種常見病、多發病,提高新生兒的質量;開設再生育門診、高危門診、疤痕子宮門診等特色性門診,為高齡、合併其他疾病婦女生育兩孩提供專業諮詢;加強婦幼保健社區服務網點建設,為孕產婦及新生兒提供方便、快捷、優惠的服務;健全生育津貼、醫療保險、教育基金等社會保障制度,對低收入家庭子女給予傾斜性補助;延長兩孩產假、陪產假期限,建立允許父母雙方都休產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通過延長男性陪產假,提升男性撫養孩子、從事家務的意識;增設公辦托兒所或看護機構,負責學齡前兒童的照料和看護,同時,增設社區兒童中心,在幼兒園放學後負責接送和看管孩子;加強公辦幼兒園、中小學建設,通過擴建公辦幼兒園、鼓勵興辦民辦幼兒園的方式,滿足幼兒教育增量需求。
回應
瞎擔心,去北上廣看病的一般是疑難雜症,而且本身在本地轉診證明、報銷比例上都有設卡政策,即使沒有,留在北上廣治療絕不像想像的那麼輕鬆,重病患者往往需要陪床照顧,連病床都緊張就別奢望那些折疊陪床了,親屬的長期租房成本很高,小病在當地就能解決,或者看了開點藥就走,不可能長期擠占資源,更何況北上廣的資源本就是全國偏袒性投入和歷史政策的積弊造成的,不要現在拿地方保護主義說事。
記者:跨省結算方便了,會導致患者扎堆到發達地區就醫嗎?
程文江:舉個例子,六安距離合肥很近,高鐵開通後六安人只需半小時就能到合肥,我們也曾擔心患者會扎堆到合肥看病,從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擔憂並未出現。大病情況畢竟是少數,小病患者傾向在家門口看,家屬陪床吃住都方便。另外人社部門也有政策引導,比如去外地看病報銷比例通常是低於本地的。
問基層薄弱,醫療短板如何補齊
記者:如何應對基層醫療力量薄弱的問題,如何引導群眾小病去社區、大病去三甲?
何氏眼科醫院院長何偉:基層醫療發展的痛點之一,就是因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等原因導致農村百姓看病難。特別是醫療人才分佈不均,以眼科為例,全國70%的眼科醫生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70%的眼疾患者卻在基層農村。所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不僅僅是多投入資金和設備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加大對基層醫生培訓,將基層醫生培訓標準化,常規化。醫改已經進入到攻堅期,我們民營醫院可以從醫療結構的調整、醫療環境的改善等方面發揮作用。民營醫院是公立醫院很好的補足,首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體制靈活等優勢,加強技術實力,只有真正有技術實力的民營醫院越來越多,才能有效地對公立醫院起到補足的作用。其二,從患者需求角度,民營醫院可以在高端醫療服務上,起到對公立醫院的補足,進而推進醫改的良性發展。其三,民營醫院的大力發展,勢必也會對公立醫院在就醫環境、服務態度的進一步提升等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問全面兩孩,社會準備好了嗎
建議延長男性陪產假,加大婦幼保健,增設托兒機構
記者:全面兩孩時代,面臨高齡產婦多,產科床位、兒科醫生短缺等問題,我們的醫療保健服務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上?護航全面兩孩,需要打造全程服務鏈,不僅是醫療衛生服務,還需要教育、就業、收入等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如何看待全服務鏈?
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全面兩孩,確實面臨一些問題,一是高齡產婦生育風險高。
二是經濟負擔重。隨著現代人對育兒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愈加關注,添丁早已不是添雙筷子那麼簡單的事,生活成本、教育成本、醫療成本、住房成本都將隨之增高。
人民日報:異地住院直接結算,患者會扎堆北上廣嗎?
2017年底,跨省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將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的人員,這是否會造成大量患者扎堆去北上廣看病?醫保待遇各地不同,按照哪個標準來?
並未出現大量患者外流,且異地報銷比本地比例低
記者:去年全國實現了省內住院醫保聯網、即時報銷,帶來了哪些便利?
安徽省人社廳結算支付中心副主任程文江:我們在2013年7月正式啟動基本醫保安徽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到2014年8月,在基本醫保市級統籌的基礎上,全省16個市加省直醫保共計17個統籌地區,就實現基本醫保省內聯網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打個比方,銅陵市一位居民到合肥市看病,過去先行墊付5萬元,出院後再拿發票回銅陵報銷。現在入院他只需刷下醫保卡,出院時付自付的1.5萬元左右就可出院,方便是看得到的。
記者:醫保待遇各地不同,具體怎麼實現即時報銷?
程文江:我認為省內異地報銷工作是跨省異地報銷的基礎,此外需要三個“流”來支撐:人流、信息流、資金流。比如合肥市民到杭州看病,涉及報銷時,合肥醫保待遇和杭州不一樣,怎麼辦?市民在合肥參的醫保,我們就按合肥的醫保待遇進行結算。這是人流的含義。第二是信息流。同樣一瓶阿莫西林,比如杭州市報銷85%,合肥市稀缺,只能報80%。患者當然希望報銷額度大一點,扎堆跑到醫保額度大的地市診治,那就亂套了。所以要辦好這件事,需要信息聯網,患者用藥信息從浙江回傳到安徽,實際報銷時按照安徽的標準。最後是資金流。安徽人到浙江看病,在當地刷完醫保卡,付掉報銷過後的錢便可出院。此時人社部門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和浙江人社廳對接,通常2個月結算一次。
記者:如何看待全國范圍的醫保聯網,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程文江:2月27日,安徽省黃山市參保人員葉女士在浙江省一家醫院辦理出院手續時,通過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平台,使用社會保障卡,完成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這是安徽首例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台進行結算的案例,標誌著安徽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由過去手工報銷邁向全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醫保聯網帶來的好處是看得見的,患者無需墊付,不用為報銷跑腿。對人社部門也是一種減負,過去有人打著外地就醫幌子,報銷巨額假髮票,我們很無奈,開展異地醫療監管溝通成本大,效果不理想。有了醫保聯網,這些難題都能從根本上杜絕。
北京大學中文系才子賣豬肉 年營收58億元2017-03-19中央社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陸步軒,17年前開始賣豬肉,他曾表示「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如今他開的連鎖豬肉店遍及北上廣並挺進寧波,年營收達新台幣58億元。
綜合寧波日報甬派客戶端等陸媒報導,有「北大才子屠夫」之稱的陸步軒位於寧波的門市昨天一早就排起長長的人龍。陸步軒戴著眼鏡,高舉手上的刀子,刀鋒直落下去,切的豬肉剛好一斤(500克),放在秤上幾乎分毫不差。
陸網民針對才子賣豬肉這件事線上投票。在「你覺得北大才子賣豬肉是人才浪費嗎?」的題目設計中,27.47%的人表示,「『才子』跟『豬肉』不太配」,有72.53%的人認為,「不是。才子賣豬肉,不覺得很萌麼?」
陸步軒1966年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經一番波折後,他開始學習做生意,將豬肉賣得有聲有色,2013年4月還受邀至北大演講。
陸步軒近日帶領一群高學歷的「豬肉佬」和大陸最大土豬品牌「壹號土豬」殺進了寧波。雖然陸步軒賣的豬肉價格比一般貴一些,消費者還是很捧場,顧客陳奶奶說,畢竟是有品牌的,價格還能接受,也想嘗嘗鮮。
陸步軒表示,「壹號土豬」自2007年開業以來,千家連鎖店已經遍布北京、上海、廣州等,去年的營收為人民幣12.88億元(新台幣約58億元),已經成為大陸最大的土豬鮮肉食品連鎖企業。
他說,這次寧波開的7家店和同期開業的無錫店,只是「壹號土豬」今年大規模布局浙江的第一槍;未來,寧波「壹號土豬」門市將達到100家,在杭州也將擴充到200至300家。
回應
職業不分貴賤 ,行行出狀元
住建部部長:已有1000萬戶居民住進公租房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2017.3.15在北京表示,到去年底,中國已有1000萬戶居民住進了公租房,有關部門在推進公租房建設的同時,也在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有一部分居民既買不起房,又不夠入住公租房的條件。對此,北京和上海都想出新的辦法,北京建設自住房,現在已經提供6萬套;上海推出共有產權房,現在已經提供8.9萬套。北京、上海的做法值得全國各個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學習。
在棚改安置方面,陳說,今年棚戶區改造計劃開工600萬套,並將在三四線城市進一步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去年貨幣化安置比例已經達到48.5%。今年我們要在三線四線城市包括縣城進一步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万科小米試水合作建房:沒有產權價格是市場價一半?2017.3.19經濟觀察報 8
有消息稱,万科將與小米合作開發永豐自持地塊,主要供小米公司高管和員工購買。多位小米員工向經濟觀察報確認,公司內部已經開始全員自願認購,“從上個星期就開始登記了”。
小米公司一位員工透露,万科和小米合作建房事宜從春節後就開始商談,3月上旬正式確定合作意向。目前小米公司已經啟動認購登記工作,全體員工均可認購。
有兩種項目類型可供選擇,一種為普通住宅,以70-90平方米兩居為主,均價大約為5.5萬元/平方米;一種為疊拼,面積為178平方米,售價在950萬-1000萬元。
另一位小米員工介紹,合作項目檔次和定位甚至會高於万科翡翠系,目前永豐產業基地周邊二手房價格普遍超過8萬元,這意味著合作項目如果做成可銷售的商品房,價格很可能會超過10萬元/平方米。
不過,按照雙方合作意向,小米員工雖然能夠以市場價一半的價格購房,但無法獲得產權和房本,也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交易,只能在小米公司內部交易,也不能落戶北京市戶口。
……….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這一模式可行,未來北京市政府或將把更多政策、土地等資源向自持合作建房方面傾斜,“據說北京市很堅決,即便犧牲了土地出讓金收入,也要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有位川大的老師在評價其他人都認為不錯的川大附小的時候這麼說的:“附小不行,他們太重視素質教育了,作業都沒多少,所以我沒讓娃娃去上附小”
這篇文章寫得真實、可信。美國的精英大學就是這樣的。我父母收入較低。我從一所很差的小學,考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學,然後參加提前招生上了北大,畢業後在哈佛讀博士,現在在哈佛也當助教。如果說中國的精英大學裡讀書的目前還算是“智力”、“用功”上的精英的話,美國的精英大學裡面就是赤裸裸的經濟精英。哈佛的本科生大多數非富即貴,我見過哈佛有名有姓的捐贈人孫子,中國知名企業老闆的子弟,見過虎媽那本書作者的女兒。私立大學,要的就是校友圈子,圖的就是捐贈,收你一個寒門子弟上哈佛本科,對於人家而言就是浪費資源。
哈佛的美國學生學習能力如何?我這幾天剛剛改完他們的期中考試試卷,一門文科通識課,非常簡單。我感覺從卷面反映出來的來看,學習能力能達到北大本科生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左右。考試時隨隨便便就可以申請一個什麼讀寫困難,然後考試時間長過別人50%。寫起論文來,假大空,言之無物,滿口都是進步主義價值,張嘴就知道罵特朗普,不懂什麼叫客觀論述,不懂什麼叫分析文本。依我看,就應該送到中國上三年中學政治課學學邏輯。
哈佛的學術資源確實不錯。我能到這兒來學一個國內還不太強的外國研究專業,因為我是中國人,因為中國十幾二十年前的公立教育。從我們小時候就搞減負,搞素質教育,所幸沒有變成真的。
我擔心的,就是中國變成美國這樣,富人不僅僅是拔高,而且還要靠操縱規則,故意讓窮家子弟變笨變蠢,讓智力和努力變得毫無用途。說實話,個把富人交多點錢上北大清華哈佛耶魯,不關我事;如果變成製度化,那麼受影響的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兩千年前中國人喊出來的。中國共產黨搞社會革命,背後也離不開這句。如果一味放縱公立教育的衰敗,這將是對中國傳統中進步呼聲的背叛,也是對黨的宗旨的背叛,政府一定一定要把屁股坐在普通人這一邊。
一個社會不能沒有精英,但精英應該有流動性。富人可以儘管富下去,但窮人需要改變命運的途徑。在美國這就是最難的一步。
http://www.guancha.cn/XuLingyu/2017_03_17_399166.shtml
同學,看你也是很膩害的人,你為啥非要那麼在意房價了,我也在廣州上學讀的也是985,我就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在廣州定居,因為我覺得為了一套房子把一生都搭進去實在是一件不值得事,而且很多人認為留在北上廣是因為哪裡各方面資源都好,很多人還考慮了什麼子女教育,其實我覺得在家鄉雖然可能職業生涯沒有那麼光彩,但是想你這種水平的人在家鄉絕對可以過得很充實,不被房價所累,說道教育的問題,既然我們都能從家鄉的小城市通過努力考上好學校,憑什麼會認為我們的子女不能這樣了,所以讓我們的小孩在小城市上學也沒什麼不好的。
http://www.guancha.cn/botong/2017_03_17_399173.shtml
徐令予:幾張圖表讓你看清美國高等教育的實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系研究員2017-03-17
【最近,被學區房逼離北京的爆款文章接連出現,“逃離北京”又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在中國,上985高校正有著成為中產階層必要條件的趨勢,學區房則成為家長投資為孩子預訂的一張通向更好未來的門票。但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徐令予認為,如果和美國相比,中國的教育系統,還沒有成為一種“馴化製度”,沒有淪為階層固化的工具。】
常言道,一圖勝百字。本文將通過幾張圖表讓你看清美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現狀和麵臨的危機。
對照左右圖,一眼可看出:全美1%的富家孩子幾乎全混進了一流好大學,其中一半進入頂級名校。踏進這些頂級名校大門的窮人家孩子的比例不足二十分之一,而這個階層的孩子一半以上根本就沒有進過大學的門。
看看這些頂級私立大學的學生分佈數據更是觸目驚心,美國38所名牌大學,其中包括常春藤聯盟的5所大學- 達特茅斯、普林斯頓、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布朗大學- 來自收入1%頂層富家子弟的總數竟然超過全美底層60%窮人家的孩子!
窮富學生比例的嚴重倒掛在圖二中展露無遺。例如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WUSTL 全美大學排名第十九位),來自美國頂層1%的家庭的學生有21.7%,而來自全美財富金字塔底層60%眾多的家庭(家庭年收入低於6萬5千美元)的學生只有6.1%。這所大學每五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屬於全美1%頂級富人階層,相反該校每一百個學生只有六個來自全美60%的勞苦大眾家庭。
…………..
回應
所謂的快樂學習,在快樂中被愚弄,被固化在底層,還有自由的美名。不要放鬆警惕,教育產業化的目標就是掏空公立教育!
反正我是買不起,還貸款那種太痛苦,忍忍看看以後,不行就上郊區。
房子如果不能用來投資,那請問,中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用來投資呢?別告訴我股票!
那我問你,有房的房子降價了,降多了,他們是不是也要喊政府害人了!這個社會90%有房子而且有兩套房的多的是,你動他們的利益,他們能答應嗎?
那些喊買不起房的是他在一線城市城市買不起罷了!
起碼貸了款的是不希望降價的。不讓漲太快總比不讓跌太猛要容易的多,可控的多。沒人能承擔這種後果。
北上廣深為什麼房價高,因為大家都想去,為什麼大家都行去?因為資源多,要想降低吸引力,把優勢資源部分轉移到周邊唄!讓其他地方吸引力增強!
伯通:還留在北京的,都是沒有退路的2017-03-17
最近,被學區房逼離北京的爆文一篇接一篇,有人說是“階級門票高漲”,有人說是“貨幣信仰裂痕”,還有人說是“政府用政策趕人”,大家說得都對。但我非常好奇的是,在這個城市裡,還活著822萬常住外來人口,他們為什麼不跑呢?我們還是用數字說話吧。
1.北漂都是哪里人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漂的來源地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從數據來看,2006年河北人在京購房比例為7.8%,十年來持續上升,2015年已漲至11.3%,不僅佔比最高,而且漲幅最大。山東、東北、河南緊隨其後。
……..
回應
真正沒有退路的,是北京本地人。
外地人退出北京是受到北京租房、教育的歧視,付出比本地人多得多的努力,卻得不到相同的回報,北京人不存在這些問題,不懂北京人逃離北京的的原因是什麼?
總感覺最近忽然出現的這輪吐槽北京、逃離北京的輿情有些蹊蹺
在我看來您的話驗證了那句“何不食肉糜”。有什麼蹊蹺,不知道您有沒有關注最近一年房價的上漲,如果有關注恐怕就不會說這話了。拿自己舉例,東南沿海某對台前線省,在北京某程序員最大輸出211學校從本科一直讀到研究生即將找實習找工作,研究生實驗室是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工資絕大部分學長學姐也都能年薪20萬起步。可以告訴您,最近關注這些逃離北京的反而絕大部分是研究生博士這類知識分子群體,請問面對著北京五環內動輒五六萬起步的房價,面對著家鄉省會動輒3.5萬起步的房價,您讓我們這些剛需畢業生怎麼辦?
“我們河北老家邯鄲縣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都漲了五六百元一平米,大多是在外打工的人,買房準備以後回家發展。” 河北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
根據湘潭湘鄉縣城購房人群數據,大概87%都是本縣城的人購買,外地過來炒房的可以忽略不計。
據記者了解,除了海南、北海這類旅遊地區,外來人口買房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剛需都是本市縣的人。
北京廣州等4城同日出台限購 半月內已有16城加碼2017.3.18第一財經
北京樓市實施“認房又認貸”,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60%;石家莊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房;廣州樓市單身限購一套,連續社保3年變5年;鄭州深夜出台限購新政:18日起補繳社保、個稅也不管用了……
一天之內,四個城市樓市調控新政輪番刷屏。
自2016年10月開始,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出台嚴控政策,使得一二線城市的購買需求開始外溢,環一線周邊城市及部分熱點城市的量價得以升溫,環比漲幅全國居前。面對這一動向,又一輪房地產調控悄然開啟。
自2月28日以來僅僅半個多月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6個城市出台限購或者限購升級措施。
2月28日以來多地密集啟動升級限購限貸措施:
……..
相關新聞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房地产税要把多套房逼出来
傅莹回应“房地产税”:今年没有提请安排立法
回應
这与去年高喊的去库存、让农民进城买房的提法明显两样了…………
限購,給人以詬病的口實。房產稅,才是調節房價的利器。遲遲不能推出,背後的博弈可想而知,為什麼利於百姓的事怎麼這麼難!靠行政手段調控市場,別想取得成功。
發洩情緒可以,動不動往攻擊政府方向上轉,不說你別有用心都不好意思,別把那些個有泡沫的一二線城市套給全國,否則我老家縣城一千八還沒人買的房子何其之冤
不考慮到地段問題,房價絕對不能降,哪怕收房產稅來調控也比房價下降好,現在首先要保證房價的穩定。房子降價,永遠是有錢人買的多,形成惡性循環,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
你的絕大部分觀點都和正常人差那麼遠,真是醉了。
投資需求外溢帶動三四線房價上漲2017.03.18華夏時報 -陳小瑛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0555萬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1015萬平方米。全國去庫存週期在2015年達到20個月的最高點後,經過兩年的去庫存,目前已經下降到12個月。
而據記者了解,農民工進城購房以及大量棚改帶來的需求,成為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主力軍,但因一二線城市投資需求外溢也帶來價格上漲預期,部分庫存週期超過20個月以上的城市,價格已先行上漲。
自2016年10月開始,一線城市以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出台嚴控政策,在樓市高燒得以降溫的情況下,使得投資客轉戰三四線城市,導致房價節節攀升。
去庫存高招
誰才是庫存市場真正的剛需?何健透露,他們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四川進城農民工裡,高達八成沒在城裡買房。
2016年成都以外地區的新增購房者。而購房群體中,一部分就是新市民,包括農民、大學畢業生、部隊轉業人員等,其中,農民佔了50%,少數地區農民佔了80%。
據何健介紹,主要通過鼓勵農民購房、棚改貨幣化安置兩種方式推動商品房去庫存。
為了積極鼓勵居民購房去庫存,政府再次動用了09年的救市老方法,除了通用的降首付,降利率,各地級市縣還對買房進行現金補貼,減免契稅。
此外,還針對農民沒有固定的月收入的特徵,量身定做了貸款方式,比如農行的“農民安家貸”,面向農業人口和獲得城鎮戶籍未滿1年的農民,首付比例為兩成,首付達到三成的,貸款利率可享受九折優惠。農民可自主選擇按月、季度、半年的還款頻率,提前還款的還免收違約金。
據何健說,另一部分,也是通過棚改貨幣化安置,帶來的新需求,約佔比十多個點。
不止是四川湖南的棚改比例更高,以湖南湘潭為例,2016年湘潭市城區徵收國有土地上房屋簽約112萬平方米,是上年的5倍;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簽約111萬平方米,是上年的3倍;2016年湘潭棚戶區改造的所帶來的購房者比例超過了60%。今年仍有大量的棚改,帶來新的需求。
還有一個群體也是購房主力,即戶口還在三四線,但長期在一二線城市務工又買不起房,手裡有點小錢,又怕貶值的,就退而求其次,去縣里買套房先放著,以求保值升值。
中國農民工子女調查報告 《不一樣的童年》2007年版
2007年,《不一樣的童年:中國農民工子女調查報告》首次出版。作為國內第一本從社會學的視角對中國農民工子女進行實證調查的報告,報告運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依托個案訪談,通過直白、生動的社會學語言,為讀者展現了一幅農民工子女生活狀態和教育狀況的素描圖。
2016年,本書修訂再版。書中通過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在家庭、學校、社區、同輩群體中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的獲損情況,提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議,從實質上推動了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的解決。
作者簡介
王開玉,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直宣口“四個一批”拔尖人才。其主要著作《中國中等收入者研究》《中國中部地區省會城市社會結構變遷——合肥分層研究》等書被美國杜克圖書館永久收藏,《不一樣的童年》等書被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收藏。
內容簡介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他們將挑起明天歷史的重任。聯合國《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中指出:“兒童的幸福需要最高一級的政治行動。”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本書研究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突現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記述這些孩子“不一樣的童年”,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和諧”的可持續發展觀。
書中通過案例全面分析了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在家庭、學校、社區、同輩群體中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的獲損情況,提出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多方治理的建議,從實質上推動了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的解決。
本研究的意義不僅體現在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等問題上,而且對社會學學科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搗亂”:“我得不到,誰也別想得到”
張慧還發現,人們即使不承認“眼紅誰”,也會直接用“搗亂”行為表達“嫉妒”的情緒。“如果得不到利益,人們就去搗亂,自己得不到的,最好就要毀掉,”婦女主任林大姐說,她去給窮人分毛線,給村里的女人看到,她們就嚷著要平分,如果不能平分,最好就扔掉。這和村民不和礦產公司簽徵地合同,攔著不讓卡車進村到礦上鬧事,認為礦業公司在村莊中取得的財富應該平分的邏輯一樣,“如果不能平分,最好就要毀掉” 。“搗亂”會帶來實質的利益,鄉干部評論說,“胡打亂鬧”的掙的比踏實幹活的人多,“地痞流氓”拿的比按時上班的人多。於是,眼紅病““混混”的“胡亂打鬧”成為弱勢一方對抗強勢一方的一種手段。
此外,還有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當地的人們會用“福”“命”“運”來解釋一夜暴富:當地村里礦產財富可以讓一個人頭天面臨破產,第二天又變回百萬富翁;而致富機會神秘莫測,並不平均,於是人們用“沒福坐不住”“這就是命”來解釋與暴富擦肩而過、還有一夜暴富卻死於非命的現象,這也成為緩衝“眼紅”的民間方式。
通過書寫攀比、搗亂還有福命觀,《羨慕嫉妒恨》的本意在於說明每個人都在說的,能感覺到的嫉妒,到底是怎麼回事,如張慧所說,“嫉妒絕不僅僅是某一刻的心理感覺,而是與我們的文化傳統、交往模式、社會心態等問題息息相關的。”
訪談
………
作者:張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講師。2010年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系,獲人類學博士,曾就讀於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研究興趣:情感人類學、經濟人類學和城市化研究。
但問題是“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嫉妒或者眼紅別人。”張慧進入田野至少三個月以後,還在為找不到“嫉妒”而焦慮。當漸漸與村民熟悉後,她想把話題引到羨慕嫉妒恨上,嘗試著問村民周圍的人換了摩托車或發了財,是不是有點羨慕時,他們都斬釘截鐵地回答,“不羨慕,那有什麼好羨慕的”。
這樣無人願意承認“嫉妒”的困境,在她和一個麵館老闆娘的聊天中消解了,老闆娘向她解釋“嫉妒”是怎麼回事,“鄰居開了餃子店,這是一個事件;但是一個跟我差不多甚至不如我的人,在我開了餃子店以後也非要開餃子店,他就是看我眼紅,老是跟我爭,這就是嫉妒了。”於是張慧意識到,“嫉妒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必然涉及到不止一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才會發生。”因此,她開始描述“眼紅”的場景,依次研究了攀比,搗亂和福命觀。
攀比:“富恨你,窮罵你”
在蘭營村和西台村,人們常常拿自己有或沒有的東西與別人比較:在婚禮上、蓋房子、趕集市或吃飯穿衣,以及任何其他可比的事情上,這構成了“嫉妒”的條件。攀比局限在熟人和自己條件差不多的人之中——像張慧這樣的明顯不屬於他們圈子的,不在比較範圍內,只對她表示“羨慕”而不是嫉妒——於是就形成了“富恨你,窮罵你”的現象,比他有錢會恨你,比他沒錢會罵你。在攀比之下,“每個人都在計算著別人家有多少錢,”但同時又極力隱藏自己的真實財產狀況,作為陌生人,張慧才能得知村民不會告訴別人的隱秘財富,比如“崔姐的丈夫年底分紅就有兩萬”“小吳的叔叔拿到了120萬元的土地賠償款,而不是大家認為的70萬元。”但是村民們也不能總是裝窮,處境不好的家庭不能正常參與社會交際,所以人們會透露自己兒子在附近的城市讀高中,會展示自己的汽車和3800元的摩托,財富是贏得社會尊重的基礎,也是防止被邊緣化的保證。
羨慕嫉妒恨 | 人們為什麼喜歡秀恩愛、曬光鮮?2016-08-11
本文為界面新聞專訪《羨慕嫉妒恨:一個關於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作者張慧
“說出來不知道大家信不信,我不只習慣了村里的生活,甚至還有些喜歡上了……靠打麻將掙來的錢我已經可以想吃燒餅吃燒餅,想吃雞柳吃雞柳了… …回到城裡竟然有些不自然,也開始害怕碰到陌生人……我到現在還改不過來的就是垃圾隨便扔地上和去別人家推門就進。”
這段話出自張慧的博客,寫下這篇博客時,她還是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的博士生。那一年,她來到了華北的農村進行田野調查。她和農民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只吃兩頓飯,和房東一家聊天、看電視,參加婚禮、葬禮,去小賣部、網吧,偶爾也去打麻將,聽東家長西家短。她並非在“享受”農村的田園生活,而是在做一項關於“羨慕嫉妒恨”的研究。
促使張慧投身“嫉妒”研究的,是2004年左右在網絡上興起的“曬”行為,“曬收入、曬恩愛、曬賬單,這總讓圍觀者產生一種哇,真好,真牛,我怎麼沒有的心態”,張慧認為,這種“曬”一方面極大突顯著生活中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掩蓋了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社會效果。“每個人無論是否曬都無法避免地成為'別人看起來很光鮮'的圍觀者。”因此嫉妒研究的最初動因就是揭開光鮮的表面。在財富迅速積累,社會差別急劇擴大的背景下,普通人如何感知、應對、面對、接受越發直觀的社會不平等——嫉妒就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上對於不平等的反應。2006年,她決定前往華北三個村子,完成這個“成年禮”。
“那段時間正是國家總體鋼需求量大幅增加,與鐵礦相關的暴富浪潮正在形成的階段。”這三個村子同屬一縣,都與採礦業有不同程度的聯繫,富裕程度也各不相同:王村是有名的小康村,村集體是前國有採礦廠的最大股東,財政收入一年可達四五千萬,而蘭營和西台一年只有不足萬元的收入;蘭營的條件較好,是鄉政府所在地,但是沒有特殊的礦產資源,並未趕上暴富機會;西台條件較差,更為偏遠,耕地分散、土地貧瘠,但是荒山變成鐵礦場,建尾礦庫似乎趕上了一夜暴富的機會。
生活差距不斷拉大,一夜暴富也存在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村民們應該表現出嫉妒或用地方性的表達說,“眼紅”。
網路農業學大陸 2017.03.15 旺報
大陸在網路應用領先世界,光是農村網路經濟,從淘寶代購站到經濟作物上網銷售,現在又邁向遠距醫療和農村招工。台灣網路密度不遜大陸,農政單位應鼓勵小農利用網路自產自銷,確保農產品栽植合乎規定、銷售有利可圖。
一般台灣人都以為大陸文明程度不如台灣,尤其對大陸農村印象不佳。殊不知,大陸農村經濟已經搭上網路列車,連國際媒體都咋舌。
不久前,一名在香港大學教書的英國人就承認,他住山東農村一陣子,當地小鎮網路普及率、使用率高於他約克郡老家。
大陸農民已經懂得利用直播,將大棚蔬菜種植情況上線,消費者可24小時盯著,再決定是否下單;訂購只要從手機電子支付,24小時內貨到再劃撥款項。這樣的銷售方法,避開了大盤商、小盤商的中間環節,節省成本讓生產者與購買者都獲利。
相較於去年底,台北市議員吵著要調查台北市農產運銷公司是不是菜蟲,大陸早把台灣拋在後面。
台灣的小農並非沒有能力這樣做,農藥標準的吉園圃標章跟產地履歷已推廣多年,但真正面向消費者直銷還待加強。農經農政單位應加強網路思維,鼓勵鄉下小農利用網路行銷,並給予適當補貼,或者委由年輕人下鄉推廣,藉由網路與物流的便利性,真正達到菜園到餐桌一條線。
從執行面來看,台灣地域小,物流比大陸更便利。把這一套學過來,小農自然會在競爭下,端出更精緻的行銷手法,反向回饋到精細的種植模式。最後達到雙贏局面。就看主其事的管理單位,能否懂得向大陸取經。
英媒BBC:中國互聯網超越西方已是既成事實2017-03-13觀察者網
四年前,英國人類學家湯姆•麥克唐納搬到北京與上海間的“安山鎮”居住(人口只有6000的鄉村地名虛構位於山東省)。他的目的是研究當地人如何使用社交媒體。
外界研究中國互聯網發展,大都關註生活在大型城市的都市精英,聚焦在政府對網絡的控制等方面,把中國渲染成喬治•奧威爾在《1984》裡描寫的那種死氣沉沉的世界。然而在“安山”,麥克唐納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創新的網絡世界。“我們很容易臆斷中國互聯網是個死氣沉沉、單調乏味、滿是束縛的地方,但實際上中國互聯網用戶卻擁有驚人的創意,網絡世界也是驚人的活躍”,他對我說。“這裡像是個網絡狂歡節。”
陸三四線城銷售暴增35% 2017-03-15經濟日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總經濟師盛來運局2010.3.14在大陸國新辦舉行記者會上表示,無論是跟去年的1至2月,還是跟去年年底的11、12月相比,今年1至2月的多數指標都趨向明顯的改善,有些指標的表現還是好於預期。
其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房地產商的土地購置面積成長率,明顯出現反彈。同時,在去庫存方面,房屋的待售面積在今年1至2月,下降了4.6%,較去年年底下降的幅度有所擴大。
盛來運認為,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以來,陸新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採取的因地制宜、分城施策的調控措施是正確的,且成效是明顯的。
盛來運也指出,今年1月大陸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較前一個月下降、三個城市持平、一個城市成長。而大陸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力度加大,今年1至2月非重點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大舉成長35.9%,比去年加快14個百分點。
澎湃新聞網報導,大陸1至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案成長8.9%,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商的土地購置面積成長率,也由負轉正,成長6.2%。這也是去年3月以來的新高。其中,住宅投資案達到人民幣6,571億元(約新台幣3兆元),成長9%,更較上個月大舉提高了2.6個百分點。
民生宏觀團隊分析,大陸生產者物價指數大幅上升、銷售仍有支撐,將使大陸房地產投資在短期內保持平穩,但在金融去槓桿、房市擠泡沫的政策背景下,未來大陸房地產投資恐怕是有心無力,這種高成長將難持續。
周小川:房貸增長有助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2017.03.11證券日報
對於房貸這道“必答題”,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給出了新的答案。筆者的理解是,周小川關於房貸的新解釋是在為其“正名”:房貸的增長不能簡單的看作是資金“脫實向虛”,它會傳遞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這個產業鏈還會帶動與它相平行的一些產業鏈。
3月10日,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房貸的增長有助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負面作用則會使一二線城市房價上升。
這與筆者之前所撰寫的文章觀點一致,即三四線城市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會獲得房貸的支持,一二線城市的房貸限制則會越來越緊。目前一些一二線城市已經收緊了房貸。
以前笑話農科大的出來了當農民,現在農科大培養起地主來了
地主才是進步生產力,打土豪分田地,歷史上從沒真正成功過.
農民這每畝700元的收益至少年年有,你私有化試試?
自主選擇而已,你銀行存錢利息更低。自己種最多也就是掙700塊,現在流轉給別人,掙這麼多不錯了,自己出去打工了。
一畝地(在扣除了王誌全的一百萬/三千五百畝的收入之後)一年能分紅七百塊?這是種的鴉片嗎?
那是你看得不仔細。3500畝地是他產業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他還搞產品加工、門市、為其他合作社提供有償服務等、一百萬是他種地和其他項目的全部利潤。文章沒有說“在扣除了王誌全的一百萬/三千五百畝的收入之後”如何如何。那是你理解有誤。
相關新聞
馬雲佈局互聯網醫院:或農村先行推廣
全國的互聯網醫院有30到50家 2017.3.11
BBC:中國互聯網超越西方已是農村既成事實2017-03-13
南沙“種花種樹種島”:當年的小小菜地,已成了大型生態農場
這大概是第一次,在報導南沙綠化的時候,“太陽花”不再是主角。
微信公號“當代海軍” 2017-03-12在軍事報導推出的“南沙島礁見聞”系列報導中,曾經被守礁官兵視若珍寶的太陽花,已被島礁上150多萬棵熱帶植物和22萬平方米綠地搶去了風頭。
誰能想到這所有的改變,在短短兩年多時間發生了。南沙官兵和其他建設者們一起邊施工、邊科研、邊綠化。同時,海水淡化、垃圾處理、生態保護等20多項課題研究同步推進,
淡水的供應保障體係也同時建立。“三水合一”是解決南沙各島礁淡水來源的基本方法,也就是在雨水收集處理和海水淡化處理的基礎上,輔以大陸送水。現在,島礁上已遍布多個雨水蓄水池,每個蓄水池水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啟動自動化系統將雨水抽到地下水庫中儲存起來。
……….
回應
種族天賦:種菜。怪不得CCTV7是耕戰頻道。帝國主義的腳步延伸到哪,菜園就開到哪,從南極到南沙,從天宮到新疆哨所,可以確定龍宮一號裡一定也有著一片菜地。
什麼時候開放旅遊觀光啊?真的想去看看
下一步希望京東快遞能夠送達。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7_03_12_398418.shtml
父女搭檔管理3500畝地年入百萬成“種田CEO”
華西都市報2017.3.12報導,四川成都崇州隆興鎮農民王誌全從在外打工回到農村,參與農村合作社成立,如今管理土地3500畝,已經年入百萬,培養女兒當接班人
2014年10月13日,合作社每畝地平均分紅已是700元。“大夥兒拿到的分紅一年比一年多,自然十分高興。”王誌全說。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通過新聞媒體傳到了四川成都崇州隆興鎮王誌全的耳畔。此時,王誌全正站在開滿金黃油菜花的田坎上,難掩激動之情。
從2010開始,崇州探索創立農業共營製: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管,實現土地要素優化配置集中經營。
也是從那時候起,在外打工的王誌全回到崇州農村,參與了村里的合作社成立,考取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由他打理的土地也從數十畝,發展到如今3500餘畝。在這片家鄉土地上,他學會了科學化管理,年收入達百萬元左右,帶著鄉里鄉親走上致富路。
數據成都有7134位農業職業經理人
王誌全只是成都眾多農業職業經理人中的一員。從2011年起,成都便開始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根據成都市農委公佈的數據,截至2016年,成都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達7134人,其中初級3380人、中級3606人、高級148人。
為了培養更優質的職業農民、農業職業經理人,去年,成都確定四川農業大學、成都農職學院、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大學、成都電大、成都市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為2016年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機構。
此外,成都選派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前往浙江等地深入學習,還開展“十佳”、“優秀”農業職業經理人評選活動,促進經理人們相互學習。
目前,成都將進一步創新培育機制,著力抓好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品牌營銷等培訓,今年力爭培育職業農民20000人、農業職業經理人2700人、林業職業經理人200人。
回應
合作社每畝地平均分紅已是700元。頂層當然掙錢。但是下面的合作戶,一家幾畝地,加起來一年就幾千塊。怎麼沒人說?
農民現在不指著種地賺錢,每年買種子,播種,施肥,除草,費勁巴拉地還賺不了幾個錢,現在我老家很多農民都是把地交給承包人種,每年收一定的租金或者分紅,自己去干個買賣或者進城務工。哪個更能賺錢,農民算得清這筆帳。
多年以來,中國城市化在兩種路線當中搖擺,既曾經非常激進地趕城市居民下鄉,也曾經毫不拒絕全國人民來北上廣買房炒房。
那麼,現在北京上海的選擇,意味著中國又開始走小城鎮路線了嗎?
不,中國已經選擇了路線——既不是發展超大城市,也不是發展小城鎮,而是發展城市群。
…………
回應
說高鐵票價的我倒想起二十年前移動電話網絡剛建設的時候一堆人叫喚移動電話通信費用昂貴,應該大力建設公用電話亭。
這個東西恐怕需要教育和醫療的同步跟進才有可能實現。醫保要能全國聯網。教育,尤其是高考,恐怕以後不能以行政區劃作為限制了,搞成大的行政區才成,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搞成一個華北高考區,你這樣的話老百姓才有可能把家安在小城市,去大城市打拼。
可惜你沒有算票價。高鐵票價已經接近甚至超越飛機票價了,你就是要乘客很嗎高鐵的科技不足以獲得交通效能和成本的優勢
在高鐵4小時以內的距離裡,高鐵價格遠低於飛機,再加上高鐵的準時安全舒適,完胜飛機。如今,即使從上海到北京出差,很多同事也開始坐高鐵了。在高鐵上的5個小時,可以上網,可以看書,可以看風景,比坐飛機一路顛簸舒適很多。而且高鐵和地鐵完美對接,不需要受出租車的折騰。
一看你就不是常出門的,通常遠距離是飛機划算,中近距離是高鐵划算,比如我從上海去周邊城市高鐵只要幾十塊,遠一點的例子是從我老家太原去北京高鐵要比飛機划算很多,不趕時間的話絕對選高鐵,但是有些線路就是飛機划算比如北京去上海飛機票和高鐵票價差不多但是飛機明顯快
周顯坤:高鐵+城市網絡,中國在走一條全新的城鎮化道路
又是一年“兩會”時,我們來討論中國城鎮化的下一程——新型城鎮化、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房價、高鐵網建設,它們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似乎有意無意間,中國走上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城鎮化道路?
北京、上海的年輕人,過去的一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個變化——在這兩城市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了。控制人口流入、疏解人口,已經成為兩個城市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上海常住人口在2016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北京的動作更大一些,“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業控人”……當然,近一整年的房價暴漲,甚至比政府的人口調控更有效,直接粗暴地設置了對大多數人高不可攀的安家門檻。高房價與人口限制相輔相成,攔住了人們移居北上之夢。
中國當前如此力度的城市人口調控,可以說歷史上、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那麼,為什麼一線城市要限制人口流入?少了新鮮血液補充的北京上海,還怎麼去和其他的世界城市比拼廝殺?這麼下去,年輕人該去哪裡好呢?
對於這些問題,我最初也非常困惑,然而現在,我對當前的中國城市化格局有了新的理解:在高鐵的作用下,或許中國在走上一條全新的城市化道路——發展城市群+ 構建全國尺度的城市網絡。
整個故事,要從中國城市化的路線之爭說起。
第一條路線,是發展大城市,這一派以經濟學家為主。
第二條路線,是發展小城鎮,這一派以社會學家為主。
現在的我們,並不比兩派的前輩們聰明,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得到稍微公允的態度:兩種路線都有可取之處,也都不完全正確。
大城市路線支持者主要是基於西方國家經驗,但是西方國家的城市化走過了上百年、幾代人的時間,而中國城市化在幾十年、一兩代人內就將完成大半,帶來的社會劇烈變遷、貧富差距、移民問題、就業問題都不是輕易能解決的。
小城鎮路線是基於對沿海地區的調研(費孝通先生提出了“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模式”),然而這些小城鎮的發展並不僅因為它們小,而更是因為它們的地理條件優越、民風開放。中西部、東北小城鎮大多處於衰亡之中……並不是全國的小城鎮都有條件在市場經濟下發展壯大。
公益性國企多算政治賬,旨在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但也要適當考慮經濟賬。例如,各城市的公交集團需要保證票價的穩定,但也要合理控制運營成本、防止出現不應有的虧損。對公益性國企的評價標準不應是盈利,而應該是成本核算——生產單位數量的產品和服務的平均成本,自然越低越好。
只要誠心讓利於民,國企也能得人心,難道大學生會說學生票不好嗎?
營利性國企多算經濟賬,為國家上繳利稅乃應有之義,但絕不能不算政治賬。政治賬應當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1. 國家戰略。前文提到的青藏鐵路、藏南鐵路,就屬於典型的國家戰略需求。這些鐵路本身雖然不賺錢,但對西藏地區、特別是中印邊境東段的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鐵路在國家戰略上的收益遠遠大於其直接經濟收益。
2. 公眾利益。如前文所說,歷史上出現過性質截然不同的國企。如果國企的產品和服務質優價廉,適當讓利於民,人民群眾對國企的壟斷真不會有什麼意見。難道大學生會抱怨半價的學生票嗎?倘若國企只考慮營利、罔顧公眾利益,漫遊費、銷號費之類的“霸王條款”必然層出不窮,人民群眾當然會產生負面看法。
3. 員工福利。作為企業的主人,國企員工應當享有合理的福利,體現在收入和勞動保障等諸多方面。國企在運營中必然獲取員工的剩餘價值,但是與私企相比,國企必須強調剩餘價值的合理分配。時下某些私企的做法是,花三個人的錢僱傭兩個人,讓他們幹五個人的活,美其名曰“壓縮人力成本”。名義上的“高薪”掩蓋了更加殘酷的剝削,讓員工不堪重負。相比之下,多數國企還算是厚待員工的,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就足以說明問題。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有企業的“道”體現為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盈利,提高勞動生產率靠的是技術創新和優化管理,而不是掠奪公眾利益或殘酷剝削員工。
回應
說的挺好,可是國企的官員沒幾個爭氣的,他們腐敗,獨裁,無恥,無能!你的理論不能聯繫實際,是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
你看那成批成批倒閉的私企,裡面的老闆也都是腐敗、獨裁、無恥、無能的代表。腐敗?私企所有的費用開支和利潤都歸老闆;獨裁?你見過有任期限制並且不能父傳子的私企老闆麼?無恥?你見過有不偷稅漏稅的私企老闆麼?無能?你見過幾個私企老闆把企業交給下一代還能經營的很好的?難道私有的腐敗獨裁無恥無能就不是腐敗獨裁無恥無能了?這跟把受賄改成“政治獻金”就不是腐敗不是一回事麼?
也就是說,水務、電力、電信等具有自然壟斷特點的行業,發展到最後終究會形成壟斷,不是由國企壟斷便是由私企壟斷。誰要是覺得私企壟斷更加高尚,莫不是還沒喝夠蘭州的含苯自來水?庸俗經濟學家們只反對國企壟斷、不反對私企壟斷,其用意不言自明。說穿了,他們認為公有製經濟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國企是不可能搞好的,而社會主義必然失敗。所以他們一貫鼓吹私企才是中國的希望、國企應該為私企讓路。讓庸俗經濟學家們為國企改革建言獻策,如同讓秦檜等投降派主持國防建設,能有好果子嗎?
所有製不是筐,別把什麼都往裡裝。要想搞好國有企業,關鍵在於採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精益管理措施,而不是在所有製上搞些無謂的名堂。打個通俗的比方:倘若擔心自己的孩子管教不好,那就應該格外留意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難道引入幾個後媽就能保證把孩子管教好?
應該如何經營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有企業?
習總書記“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指示,讓國有經濟板塊的干部群眾感到由衷的振奮。在過去的一些年裡,一些錯誤的思想曾嚴重影響國企的建設和發展。從今往後的國企改革,關鍵在於應該樹立正確的、明確的指導思想,綱舉目張才能產生自上而下的執行力。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家壟斷,與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私人資本壟斷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製定反壟斷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壟斷,是因為這些國家意識到私人資本壟斷會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並最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家壟斷,恰恰是對私人資本壟斷的根本否定,目的在於防止私人資本通過壟斷民生領域來牟取暴利。孫中山在革命方略中嚴正指出:“敢有壟斷以製國民之生命者,與眾棄之”。與列寧相同,孫中山也贊同由國家壟斷關係重大民生的經濟事業,如鐵路、電氣、運輸等,利益由全民共享,不讓私人獨享其利。孫中山的想法最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得以實現。
既然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國企就必然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所以絕不能用簡單粗暴的資本邏輯來衡量和綁架國企。私企以營利為唯一目的,而國有企業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以公益性和營利性為標準劃分兩類國企,這兩類國企的區別就是多算政治賬還是經濟賬。
先說電信行業。向電信行業引入私人資本造就了42家虛擬運營商。虛擬運營商打著牟利的小算盤,遲遲不落實手機號碼實名制,為電信詐騙提供了難得的便利:2016年工信部點名批評10家因垃圾短信被投訴的運營商,其中6家來自虛擬運營商;騰訊的大數據監測顯示,有44%的電信詐騙號碼來自虛擬運營商運營集中的170/171號段。以致工信部忍無可忍,下重手加以整治。
再說水務行業。向水務行業引入私人資本,使外企在中國一度撿了不少便宜。例如,威立雅水務在控制了蘭州自來水供應之後,把水價漲一漲,在升級設備、更新管道方面少投點錢,如此“開源節流”,賬面盈利不就擠出來了嗎?不過,還沒等到庸俗經濟學家們歡呼“外企效率高、改革成功了”,蘭州人民便於2014年4月喝上了苯超標10倍的自來水。不過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蘭州自來水事件讓地方政府普遍意識到,水務外企既不“高大上”、也不見得靠譜。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於是外資企業在水務市場的份額從十一五期間的50%,迅速跌落到到“十二五”末期的10%。
鐵路行業的事情更有意思。某些人一廂情願地希望鐵路向私人資本開放,甚至還想盡辦法炮製出了為其開綠燈的政府文件。可是實際結果又如何?某私企和上海鐵路局談判,上來就拋出一堆條件:我投資的鐵路線要盈利,所以不能承擔國防運輸的職能、不能賣學生票,調度權也不應放在鐵路局……上海鐵路局的態度很明確:沒得談,送客!
由此可見,強行引入私人資本不僅未能解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現有的問題,反而製造出了新的問題,對私人資本的迷信可以休矣。整日抨擊“國企壟斷”的庸俗經濟學家們,竟然連“自然壟斷”這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都弄不清楚,焉有學識可言?
自然壟斷指因產業發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壟斷狀態。一般來說,規模經濟能夠形成自然壟斷。例如,水務、電力、電信等行業的企業所需投資很大、覆蓋面很廣而利潤不宜過高,這種情況就會催生自然壟斷。例如,某地如果設置多套電力線路,便會造成巨大浪費;如果只由一家電力企業提供電力,該企業可以通過邊際成本遞減的規模化生產來降低電價,引入競爭反而導致價格上升。又如高科技產品,由於投入資源而形成的技術研發能力,在一定時期只有一家或少數廠家能夠生產,從而形成自然壟斷。自然壟斷一旦形成,壟斷者便享有巨大的價格競爭力和優勢。由於餘量需求已被完全滿足或進入產業所需投資過大,沒有其他企業會願意或有能力進入這個無利可圖的市場。
可是如此一來,庸俗經濟學家們又不樂意了,跳著腳罵“國企與民爭利”。這可就有意思了:指責國企“不會賺錢”、逼迫國企按照資本邏輯行事的是他們;倘若國企按照資本邏輯實現了利益最大化,出來罵街的依然是他們。那麼國企到底是應該賺錢呢,還是不應該賺錢呢?玩這樣的雙重標準豈不矛盾?
庸俗經濟學家們經常指責“國企都是依靠壟斷獲利”,這種說法的荒誕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它違背起碼的客觀事實,我國許多經營狀況很好的國企並不依靠壟斷獲利。招商銀行差不多是我國股份制銀行中效益最好的,可是它壟斷銀行業麼?華潤置地是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地產開發商之一,可是它壟斷房地產業麼?格力電器在白色家電領域把松下等洋品牌打得滿地找牙,可是它壟斷家電行業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攻城略地、發展壯大的國企多得是,庸俗經濟學家們之所以視而不見,只不過因為慣於以撒謊來宣傳自己的觀點罷了。
另一方面,“依靠壟斷獲利”正是資本邏輯備加推崇的至高境界。近年來國內投資界熱捧一本叫做《從零到一》的有趣著作。作者彼得•蒂爾是PayPal公司創始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資者,他在書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創業心得,明確提出了以下觀點:
“所有成功企業都是不同的,他們在他們選定的市場中獲得了壟斷。”
“只有失敗者才去競爭,成功者走的就是壟斷之路。”
彼得•蒂爾先生的直白實在是率真可愛,與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的分析有異曲同工之妙。按照資本邏輯,“依靠壟斷獲利”體現的是資本的巨大成功,這樣的企業簡直就是典範。既然如此,庸俗經濟學家們為何不去歌頌、而要咒罵國企的壟斷呢?因為他們夢寐以求的是私人資本的壟斷,所以國企永遠是這條路上的絆腳石、國企怎麼做都是錯的。也正因為如此,庸俗經濟學家們為國企改革開出的藥方從來只有一副——引入私人資本。
庸俗經濟學家們鼓吹,只要向某個行業引入私人資本、打破壟斷,這個行業的所有問題都能自動得到解決。如此包治百病的萬靈藥,比北京天橋賣的大力丸還精彩。可是在實踐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強行引入私人資本造成了什麼後果呢?這個真值得好好說說。
移動通信降價為消費者釋放紅利自然是好事。而此前關於該不該有國內漫遊費的討論,各方爭論也是不相上下。應該說,國內漫遊費是我國運營商歷史上內部區域分割的產物。在一段時期內,運營商各省分公司之間實行成本獨立結算。用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通話,就要使用當地運營商的通話資源設施,所以就要額外付一筆漫遊費。
隨著業務整合的推進,三大運營商已基本實現全集團整體核算成本。國內漫遊對各分公司只是數據庫提取的問題,幾乎不產生任何技術上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照舊收取國內漫遊費,難免會引發不滿。
仔細想來,漫遊費的背後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格局下,國企的價值取向應該是什麼?是只追求營利就好,還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營利之外,國企是否應當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
“國企低效”是庸俗經濟學家們最喜歡鼓吹的論調,庸俗經濟學家們信奉的是資本邏輯,其基本內涵是:資本是社會經濟權利的中心,一切經濟活動圍繞資本增殖最大化而展開,資方擁有對企業的控制權和剩餘價值索取權,被雇傭的勞動者不過是資本的附屬品。
庸俗經濟學家們戴著資本邏輯的眼鏡來看待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企業,那可真是處處不順眼,因為國企的許多做法還真不是奔著賺錢去的。例如,中國鐵路總公司運營的青藏鐵路、藏南鐵路,按照實際運力恐怕幾十年都收不回成本吧?又如,國家電網公司的村村通動力電工程,重點給貧困村改善電網,這邊際收益多低呀?再如,中國移動在2016年使西藏5000多個行政村中的4000多個實現了光寬帶覆蓋,可是當地居民的低購買力又能創造多少利潤?按照資本邏輯,這些不利於資本增殖的鐵路、電網、通信網壓根就不應該建,建了就說明“國企低效”、“國企生產率低於私企”。至於國家戰略和人民福祉,根本不在資本邏輯的考慮範圍之內。
倘若國企按照資本邏輯來運作,一切以營利為目的,那麼收取漫遊費豈不“合情合理”?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既然消費者對移動通信的需求是剛性的,那麼運營商就應該設置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使生產者剩餘最大化。至於這個最高價格出於什麼名義,那就真的隨意了:什麼初裝費、選號費、銷號費、漫遊費、收來電顯示費,創意多得是,最後還可以加上一條“對收費概不解釋”的“霸王條款”。如此一來便達到了資本增殖、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以前也確實有某些運營商這麼做過。
人大代表把脈互聯網醫院
新華社北京2017.3.11電(記者向定傑、潘德鑫)近年來,移動醫療方興未艾。“現在全國的互聯網醫院有30到50家,但整體發展水平不高。這個行業還是有些浮躁,現在慢慢進入冷靜反思期了。”全國人大代表、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說。
他介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希望85%以上的城市都開展試點服務。其實,自己從2013年開始,就在轉型佈局互聯網+醫療產業。
他表示,目前正在與全國200多家基層醫院共同探索,嘗試實現多地、多級專家間實時互動,達到“醫療、病患管理、研究及教學”四位一體,切實緩解邊遠地區疑難重症病患異地轉診就醫難題,讓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權威的醫療服務。
“目前國家還未出台一個專門規範發展的文件,但我們絕不能把這種寬鬆的機會濫用。”王偉這樣定調互聯網醫院。對於當前的發展困惑,他說,這些年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呼籲醫生的多點執業真正落實到位,將這一資源的效能進一步釋放。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認為,今天的互聯網醫院,根本上和傳統醫療無差別,只是藉助了互聯網的手段來服務,使患者和醫院快速交流互動。
在互聯網醫院助力分級診療上,他認為結構應盡可能扁平化,突出區縣一級中心醫院這個重點。“要實現首診在基層,這一級必須強起來,要實現絕大部分疾病都能診治。”霍勇說。
他表示,目前互聯網醫院也面臨一些規範性的問題,例如患者選擇在網上看病的習慣還未形成,對醫生的信任還不夠。同時,區縣一級醫生和醫院的專業水準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等。
相關新聞
馬雲佈局互聯網醫院:或農村先行推廣 難點在於醫保問題
聯手復旦發布醫院排行榜 百度又搶到一個互聯網醫療入口
徐實:取消漫遊費乃國企應有之“道”
2017年兩會,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提到:“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贏得了現場代表們持久而熱烈的掌聲。緊接著,在國新辦舉行的網絡降費提速發布會上,三大運營商正式宣布2017年10月1日起將全面取消國內漫遊費,引來媒體一片轉發。
這種對比很有趣。過去,中國工人只能將錢存入國有銀行。“如今中國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資金從國有銀行流向私有企業,”麥克唐納解釋道。當然,風險也隨之而來,國有銀行的抗風險、抗破產能力遠超私企。很少有人考慮互聯網金融公司破產的可能性。“人們也許還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民眾與國家政府的關係正在發生重要變化。”
不管這帶來了怎樣的風險,麥克唐納認為我們所目前看到的,只是中國互聯網革命的起步階段——即使如此,中國的創新已經讓我們受益匪淺。“過去我們認為中國人只會盲目山寨西方,但當你真正用過微信、淘寶和阿里巴巴後,你會感到震驚,因為它們比英國先進太多,你能夠通過這些程序獲取幾乎任何東西、完成任何事情,它們以高度縝密的用戶邏輯連接在一起,操作十分便捷。未來也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回應
中國人羞於在個人主頁上表達政治觀點。我感覺更多的是因為沒有必要吧?我們有沒有兩黨扯皮,也沒有止步不前,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還有啥克表達的?
是的,是外國人滿腦子政治。
這是你沒懂外國網絡文化,在外國很多國家,政治觀點和立場、宗教信仰不同意味著很多東西。
中國人的政治觀點已經授權給共產黨了,新聞聯播裡多的是,百姓不需要每天嘮嘮叨叨的表達政治觀點。
這個純粹是外國佬不懂中國政治生態,他不曉得那些大威公知們的存在麼?
感覺自己看了假的BBC文章
每次看到中國互聯網的崛起這個話題,我就又想起三個電信運營商來…感謝中國還有個工信部能治他們…
對電信商的吐糟不能停止,不過也要注意到就是因為這三個哥們把3G,4G網建成,才有今天移動互聯網商業和創業活動的繁榮。
對,什麼叫客觀,就是要看到壞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單獨看任何一面,都不對
凡事不比較不知道好壞。同是央企,建議對比一下電力、三桶油、鐵老大的產品與服務再來BB。柿子專揀軟的捏,改進越快的被吐槽得越多,又想信號好,又不要輻射,國人裡面,這種人不在少數!例如,想拆掉小區的信號塔躲輻射,又想要網絡信號質量不下降。
如果說QQ是超級版的Facebook,那麼微信就是打了雞血的WhatsApp。麥克唐納向我演示了微信的漂流瓶功能,用戶可以錄製一段語音短消息,然後投入虛擬的海洋,這段語音消息會被另一個網民隨機撈起。你可以通過微信看見附近的用戶,並與他們聊天,因此它具備Grindr、Tinder等約會應用的部分功能。如果你感到孤獨,可以用力搖一搖手機,網絡另一端也想要聊天的陌生人就會看見你。這一功能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十分流行,他們會用“搖一搖”功能交朋友。(目前,微信全球共有7億用戶,其中多數來自中國。)
就麥克唐納在“安山”的觀察而言,中國人與英國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的核心區別在於,中國人羞於在個人主頁上表達政治觀點。“這並不是因為政府審查,而是因為一旦發布政見,就會引來身邊所有人的關注,大家都會詢問你為何這樣做,”麥克唐納說道。“安山”居民的朋友圈動態基本都圍繞著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其中不乏甜膩的照片和奉承的言語——或許他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維護著鄉土社群的核心價值。
麥克唐納還發現,中國互聯網用戶總是勇於嘗試和應用互聯網新技術。例如“安山”當地一個私營飯館老闆利用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吸引顧客來自己的燒烤店就餐。“也就是說,當你打開定位尋找附近的人,就能看見他的餐廳。”
除此之外,麥克唐納還被中國互聯網五花八門的表情包和表情符號所吸引,比如中國人有無數種祝福“春節快樂”的表情包。在麥克唐納看來,這種創意的接地氣程度令人瞠目結舌,表明中國互聯網比外界想像的要更多元、更多彩。
中國的互聯網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如今不管你想打車、叫外賣、理財、付賬單還是訂火車票,都可以在應用裡一站式實現。
不久前,麥克唐納在深圳農民工群體中發現了一個現象。他們沒有固定工作,很難辦理信用卡,但高度普及的網絡支付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他說:“我們沿著街道一路走,發現幾乎每家商舖都接受電子支付,用虛擬貨幣買水、可樂等小商品都完全沒有問題。”
顯而易見,這些互聯網企業從用戶那裡收集了巨量的信息,但工人們似乎並不太擔心這個問題。“許多西方人會想'為什麼我要讓一家公司掌握我的所有信息?'”麥克唐納的學生郭亞楠(音譯)說——她也參與了深圳的研究項目——“但許多中國人願意靠一個集成性應用程序解決生活裡的大部分問題。可能是因為既然有政府關注,人們便樂得圖省事。”
英媒BBC:中國互聯網超越西方已是既成事實2017-03-13觀察者網
四年前,英國人類學家湯姆•麥克唐納搬到北京與上海間的“安山鎮”居住(地名虛構,該鎮位於山東省)。他的目的是研究當地人如何使用社交媒體。
外界研究中國互聯網發展,大都關註生活在大型城市的都市精英,聚焦在政府對網絡的控制等方面,把中國渲染成喬治•奧威爾在《1984》裡描寫的那種死氣沉沉的世界。然而在“安山”,麥克唐納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創新的網絡世界。“我們很容易臆斷中國互聯網是個死氣沉沉、單調乏味、滿是束縛的地方,但實際上中國互聯網用戶卻擁有驚人的創意,網絡世界也是驚人的活躍”,他對我說。“這裡像是個網絡狂歡節。”
即便是像“安山”這樣的小地方,互聯網接入水平也領先於西方的許多地方。“在我離開'安山'前,那裡已經有了4G網絡”,他說。“而我在英國約克郡的老家至今還沒有接入4G!因此會產生一些有趣的對比——比如中國農村居民已經具備現代的生活方式,有許多接觸現代社會的機會。”
而且這一過程還在不斷加速。在互聯網服務(包括廣泛使用的虛擬貨幣)的多樣性和互聯網使用方式這兩個方面,中國都遠遠走在了西方的前面。如果西方國家想要窺探自己的未來,只需把目光投向“安山”和北京就可以了。
根據初步統計,在過去近十年來,中國是互聯網普及速度最迅猛的國家。2008年,中國網民數超過了美國,目前網民數量近7億人,其中許多人能夠高速接入互聯網。儘管大多數網民來自中國的大城市,但農民網民數量也達到了1.78億——他們正是來自像“安山”一樣人口規模只有6000的鄉村。
在調研期間(四年前),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是QQ和微信,而在國外知名度更高的新浪微博,用戶數量不及前兩個平台。
這些應用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是即時通訊,在工作和私人溝通中取代了電子郵件。麥克唐納說:“在中國,人們覺得工作上的同事在生活裡也應該成為朋友,這使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疲於應對,不得不維護同事之間的密切關係。但這也意味著大家重視非正式的互動,人們像朋友一樣隨時保持聯繫。”
QQ和微信的功能,絕不僅局限於取代電子郵件。比方說,用戶可以在QQ空間中設置個人主頁,向訪客展示鮮活的個性簽名,並通過時間軸和日記分享動態。QQ賬號也連通著廣闊的遊戲天地,其中包括《魔獸世界》等國際知名遊戲以及《夢幻三國》等本土遊戲。
此時,日本政府天真的希望將房價收入比壓到5以內,以為這樣就能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於是在大約18個月左右的時間,其利率從2.5%提升到6%,同時推出房產稅。
於是勉強維持的企業因為利率的大幅度提升導致利息負擔暴增,要知道企業運轉中的流動資金多數來自於銀行貸款,企業倒閉情況暴增!企業困難情況比比皆是的情況下,員工失業暴增,即使有工作的收入也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由於利率暴增和房產稅的關係,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抵押貸款的都開始承受極大壓力,陷入正在供房的員工無法供房,企業被迫出售土地或房地產等資產,可是此時那些買不起土地或房地產的企業獲個人更無法在這種情況下購買了,房地產市場就此陷入崩潰!
惡性循環開始了,整個日本經濟瞬間陷入崩潰,日本當時的領導人所設想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成為泡影,整個國家陷入災難的深淵!
我們追求的幸福是什麼?
中國整體經濟基礎並不差,太多人卻將矛頭對準房地產,認為目前的房地產存在泡沫,這樣是很可怕的事情。
中國如果真是如那些人提的那樣主動刺破經濟泡沫,目前有點緊繃的中國經濟或許將會如日本那樣陷入經濟崩潰的前路。結果就是,已供房的供不起,沒買房的買不起,而以房地產為基礎的金融體系徹底崩潰,中國資產價格暴跌。
單方面的壓低房價,只是很吸引人眼球的噱頭,房價再低也依舊有人買不起房子。1998年北京房價不到3000元的時候,誰喊過便宜呢?
低房價不代表就一定幸福,我們一直追求的幸福,其實是一種踏實和富足,說到底就是資產的增值保值。我們的勞動成果能與舒適生活成正比,而不是被經濟環境所吞沒,“高房價”恐怕就是這樣一個追求“增值”衍生出的代名詞。
周小川:房貸增長有助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2017.03.11證券日報
對於房貸這道“必答題”,央行行長周小川昨日給出了新的答案。筆者的理解是,周小川關於房貸的新解釋是在為其“正名”:房貸的增長不能簡單的看作是資金“脫實向虛”,它會傳遞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這個產業鏈還會帶動與它相平行的一些產業鏈。
3月10日,周小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房貸的增長有助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負面作用則會使一二線城市房價上升。
這與筆者之前所撰寫的文章觀點一致,即三四線城市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會獲得房貸的支持,一二線城市的房貸限制則會越來越緊。目前一些一二線城市已經收緊了房貸。
近期的中國房地產正處在十字路,總有一些人認為,中國祇要刺破房地產泡沫,生活就可以恢復正常,殊不知中國人一直追趕的高房價真的是價格本身嗎?泡沫爆裂後,我們真的就幸福了嗎?
在老百姓眼裡,高房價就像現在的“薩德”,激起民憤,恨不得生啖其肉。不過房價再高、再被罵,還是供不應求,這又是因為什麼?
要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明白根源在哪裡,不然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房地產泡沫或者房價畸高的癥結並不在房地產本身,而在於整個中國的體制國情。不解決大環境問題,單純拿房地產開刀,只怕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房價跌了,其他經濟指標恐怕也慘不忍睹。
沒有內需、沒有出口、沒錢投資,經濟一潭死水,隨時會休克。怎麼辦?當然急需要流動性。事實上,中國不缺錢,缺的是流動性。因為錢很多,但是偏偏就不流動。其癥結就在於中國仍處在“剝削經濟”階段,打個比方:錢從屌絲手裡剝削到高富帥手裡,也就完成了全部流動過程,不會再從高富帥手裡回到屌絲手裡。所以中國的錢不是循環流動,而是單向流動,流完就停擺,就喪失流動性。這時候,要讓經濟循環流轉起來,怎麼辦?
一個辦法是注水,不是沒有水流嗎?那就注水,這下就有流動性了,經濟又可以發展了。然後,注的水最終又都流入剝削階級手中,流動又停滯?總不能老注水吧,這樣水里的魚兒雖然不會渴死,但是水太多,水里養分食物就很少了,魚兒怕是要餓死,也就是沒錢,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而強烈的通脹下,老百姓的日子一樣不好過。
那麼又有自以為剛正不阿的人諫言:“我們不能向錯誤低頭,不要向指標低頭,錯了就是錯了,要立刻、徹底的糾正。”感覺沒有問題啊,但操作起來真的是這樣嗎?災難往往就是從裡開始的。
以日本為鑑,刺破後的衰退。
日本在房地產泡沫問題上的處理,為全世界樹立了一個典型,一個失敗的案例。
在日本政府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前,其房價收入比大概在8左右,並不算離譜。
經過日元升值超過一倍等的打擊,日本企業經營已經較為困難,不過日本尚有出口順差,由於日本的終身僱傭制,雖然收入增長不快,但是其收入尚能維持著供房,社會維持著正常的運作。日本當時的利率大約是2.5%左右,在這樣的利率情況下,企業承擔的利息負擔不重,市民的供房壓力尚能承受。
再譬如,房地產長效機制,離不開存量房(二手房)市場的培育。很多朋友談起房地產市場,談起房價,往往是拿新房說事。而事實上,從交易量來看,一線城市早已是以存量房為主,二線城市的存量房份額也越來越大。
舉個例子。像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即使是在限購的背景下,住房需求也依然龐大。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新房供應緊張,大量需求轉入北京的存量房市場,致使價格壓力日漸增加。而存量房市場是自由定價,政府部門很難直接干預。在這種情況下,欲穩定市場,就必須找到更具智慧的管理方式,此非長效機制不可。
又譬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南房地產市場有過幾次大的震盪,這一次是,進入2017年後,房價再度加速上揚。在以旅遊度假為主要需求、資源獨特的海島,如何管控樓市,是一門迥異於內陸城市的大學問。
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涉及金融、土地、財政、稅收、立法等多個層面,恐怕需要不短的時間。但人民群眾對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又相當迫切。怎麼辦?此前我曾經呼籲,有關方面應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盡快拿出一個框架來,預期穩定了,就有利於穩定當前市場。
這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代表委員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可以通過實踐走訪、座談的形式,將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精煉提純,匯集為提案、議案。就像上文提到的吳亞軍代表那樣,針對問題提出具體建議,就一定能給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甚至可以加快政策、法律的製定。
再舉個例子。房地產稅立法、住宅用地續期是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因為關係幾乎每戶家庭的切身利益,有爭議是非常正常的。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贊成還是反對,通過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就是反映民意的過程。說到底,政策也好,法律也好,總是需要多方的妥協退讓,才能取得最大公約數。
拂去喧囂,不是沉默,而是期許。回應期許,既是代表委員的職責所在,更是政策法律制定者的義務。
刺破房地產泡沫我們就真的幸福了嗎?2017.03.11
古人云:“治國之道,以仁政為先。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何謂仁政?仁政,非仁慈也,仁慈則不能善政。謀以為仁政需審時度勢,順應發展,保持社會穩定,深入腠理,體察民心本意,施長久之計。切不可急功近利,被言輿左右而主觀臆斷。
專家與其打口水仗,不如好好研究房價形成機制和房地產製度2017.3.10袁一泓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個人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以及相關討論,一直密切關注並抱有很大期待。
我注意到,今年兩會有關房地產以及房價的聲音,不多。這倒不是房地產問題不重要,也不是房價就可以讓人徹底放心了。在言語和情緒上,將房價問題適當冷一冷,不無裨益。因為,哪怕你連篇累牘地控訴,高房價也還是在那裡,再多的口水也不可能把它降下來。憤怒無助於解決問題,喧囂反倒容易淹沒真相。當前,急需加強對房價形成機制和房地產製度的研究。
回頭去看,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市場不可謂不重視。本世紀初,幾乎就在部分地區樓市初步顯現出過熱苗頭時,就立即實施了調控措施。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年來房價持續上漲,就武斷地否認這些調控措施統統是無效的。
房地產的複雜性在於,無論是片面強調交給市場化自行調節,還是主張由行政強力干預,都不可能期望達到一蹴而就的效果。而且,每年的金融環境,土地供應,民眾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沒有任何一副藥方可以包治多年。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產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我看到這個,還是有點興奮的。因為我們過去每次調控,動用了包括信貸、財政、稅收和行政限制等措施,有些時候還相當的嚴厲,但效果不彰,就必須從深層次的製度層面尋找原因。
因此,今年兩會我就特別希望能看到有關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提案、議案,或確實能帶來啟發的深度觀點。有,但老實說,到現在為止,不夠多。
譬如,全國人大代表、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提出的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議案,就非常好。國人希望擁有自己住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從實際情況看,大城市的房價已然這麼高,年輕人畢業幾年後就買房,不現實。一段時間內,通過租賃市場解決居住問題,應該是可以接受的。關鍵是住房租賃市場要發達,要規範。
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為住房租賃市場立法,正是著眼於此。吳亞軍的建議接地氣,有很強的針對性,我相信能給有關部門起草法律文件和部門規章提供有益的借鑒。
其實如果你算一下,和不少地方甚至企業唯一不同的是,在其他地方是財富集中到少數人頭上拉大貧富差距,華西村走集體經濟共同富裕而已。
在分配上還是資本佔大頭。本地少數村民持股分紅,外地來的打工仔根本沒機會,自己共同富裕了,但不是一起勞動的人共同富裕
還有拿華西村黑包產到戶和改開的。華西村不過就是鄉鎮企業,按市場運作。資本願意投資。請問改開之前,太祖時代市場在哪裡?資本在哪裡?享受著自由和市場的福利,卻滿腦子想計劃經濟和扼殺自由。真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華西村正是毛主席時代起步的,當時就辦起了鄉鎮企業,關鍵是人家一直堅持共富。改開後鄉鎮企業不少,甚至聽了某些專家的話,90年代末大部分改集體所有權為私人,但真正發展的好的,還是華西村這類的。
華西村,當年留下來證明包產到戶優勢的,對手是小崗村,哈,誰對誰錯一目了然!
說的好。可小崗村也有改開,市場和扶持,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分析問題應該找內因和外因。其實一直不太贊成用小崗和華西比,外因——地理、氣候等自然禀賦差距較大,但內因——人對外部因素的適應性和生產組織方式確實又十分重要。小崗這種個體生產方式,沒有現代生產方式和較大規模的資源整合,最多僅能自保,吃飯穿衣罷了。華西能就地城鎮化、就地繁榮,才是農村建設的正道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3_08_397678.shtml
昔日“鋼鐵致富”如今全面虧損
鋼鐵行業板塊佔華西集團營收大頭,也是華西村財富源頭。上世紀90年代,在時任華西村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村通過引進上鋼五廠因楊浦大橋建設而拆遷的線材生產車間,拉開了建設現代工業的序幕。
目前華西集團擁有博豐鋼鐵、華西北鋼、華西南鋼等公司。圍繞鋼鐵加工,華西集團在華西村還先後建起型材廠、法蘭廠、帶鋼廠、焊管廠、彎管廠等一批企業,構建了鋼鐵加工產業鏈。
但在鋼鐵行業不景氣下,華西集團的3大鋼鐵企業全面虧損。2016年一季度,博豐鋼鐵、華西北鋼、華西南鋼淨利潤分別虧損403.96萬元、6818.25萬元、2988.51萬元。此外,華西集團嘗試的海運業務目前也是巨額虧損。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航運公司大多虧損,以拋售船隻的形式來降低損失。
儘管主要營收板塊鋼鐵業務虧損,但華西集團近年仍實現了不低的利潤。2013年、2014年及2015年度及2016年一季度,華西集團利潤總額分別為5.18億元、6.25億元、14.33億元和5087.70萬元。
利潤來源,主要是投資收益。2013年到2016年一季度,華西集團投資收益分別為3.78億元、5.03億元、27.69億元和575.75萬元,在利潤總額中佔比分別為73.00%、80.36%、193.25%和11.32%。
華西集團稱,投資收益主要來源於持有和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而取得的收益,公司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集中於銀行、證券、期貨及擬上市公司等領域。
早在2005年,華西集團先後成立了融資擔保公司和典當公司,2009年又成立集團財務公司,陸續投資參股5家銀行、2家證券公司。如今,華西集團將其未來發展目標定位金融控股集團,並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積極推動。
作為華西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台,華西村股份1999年就登陸A股。如今,華西集團仍持有華西村股份44.2%股份,為控股股東。目前華西村股份總市值89億元,2016年前三季度營收14.98億元,淨利潤5.36萬元。
2015年下半年,華西村股份設立一村資本和一村資產,旗下已擁有併購、資管、戰投、創投多項業務。華西村股份稱,2017年至2018年,公司“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創業投資”金控平台搭建完成,新金融投資業務成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2019年至2020年,公司確立金融投資主業地位,擁有符合公司戰略協同的金融牌照,實現公司業績在2015年末基礎上翻兩番的戰略目標。
回應
負債虧損是過度擴張,貪欲造成的。
這話你和京東說去吧。
“天下第一村”旗下華西集團亮家底:公司208家,總資產542億,負債389億
近日,第一財經報導了被譽為“天下第一村”江蘇華西村的近況。報導中提及,兼併周圍村莊而建成了“大華西”十三村,生活在其中的人生活天差地別,形成了“中心村、周邊村和外來工”的華西村三重世界。
華西村,被樹立為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在原華西村書記吳仁寶帶領下,“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緊抓時代脈搏,華西村村民上演著農民致富的神話,村民每家存款過千萬,成為中國最富有的村莊之一。2017.3.7日,公司秘聞在深交所網站上找到了一份債券說明書,裡面詳盡記錄了華西村旗下最主要資產—華西集團的家底。截至2016年一季度,華西集團控制的華西集團旗下公司達到208家,總資產541.93億元。
旗下公司208家,產業劃分5大板塊
截至去年3月末,華西集團共有子公司186 家,聯營企業19 家,合營企業3 家,旗下企業總數達到了208家。208家企業,涉及的產業極其廣泛,遍布鋼鐵、紡織、化纖、有色金屬、建材、旅遊、商貿、航運等,被華西集團劃分為鋼鐵、紡織化纖、材料、商業、其它等5大板塊。
由華西村委會控制的華西集團,日常經營由7人組成的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名單顯示,7人全部來自華西村黨委,董事長吳協恩為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兒子,其現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華西集團組織結構圖
華西集團董監高名單
在華西集團擔當董事一職的包麗君,還擔任華西集團下屬12家公司董事長,其在華西村職務為黨委副書記。華西村黨委副書記何建南、瞿建軍,在擔任華西集團董事外,還分別擔任華西北鋼、華西都農董事長職務。
華西村黨委委員楊永昌,在擔任華西集團董事之餘,一人身兼華西南鋼等9家華西集團下屬公司董事長職務;華西村黨委委員、華西集團董事陶葵軍則僅擔任華西污水處理董事長。與其一樣的還有黃建剛,其除華西村黨委委員、華西集團董事職務外,僅擔任華西新建董事長一職。
除董事外,華西集團高管團隊中,吳協平、秦宏、盧劍敏、李慶等,均為華西村黨委委員,在華西集團下屬5家企業任職的吳秀琴,則是華西村村委會委員。唯一例外的華西村股份董事長湯維清,是由吳協恩引進的外部人才。
近日,格萊珉中國獨立董事白虹也對格萊珉扶貧項目的利率進行了披露:用於資助農村婦女創業的普通貸款利率是20%;房屋貸款的利率是8%;學生在讀期間的貸款利率為零,在他畢業之後的兩年之內,其利率為4%,這些都是指年化利率。如果是緊急性貸款,比如面對突發性的災難,利率還會下調。
此外,據白虹介紹,格萊珉項目還會為乞丐發放貸款。“乞丐貸款在金額受限的情況下,他可以隨意定義還多少金額,而且是零利率的。這一切所代表的,其實就是格萊珉的普惠思想,它針對社會這個金字塔底層,既達到了普遍,又達到了優惠的效果。”
白虹還稱,中國對格萊珉模式還存在著很多常識性的誤解。“中國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和改造精神的國家,但是我認為,當我們真正要評判某種模式,甚至決定要改良某種模式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將這種模式研究明白,然後再去尋求改良的方案,這一點非常重要。”
效果如何?
據白虹介紹,格萊珉項目培育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社會企業。
“它們分佈在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或者在雲南的深山之中。
…….
官網信息顯示,尤努斯教授於2014年在中國正式啟動“格萊珉中國”計劃。在江蘇徐州陸口村開設了第一個項目點。尤努斯教授的弟子、格萊珉專家薩克爾先生和中國員工正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經建成8個中心,10個小組,共有貸款客戶50名,發放貸款92萬元,人均借款額1.8萬元。
回應
做生意就說做生意,別打著做慈善的藉口。
孟加拉這位哥們說超過15%就是高利貸,然後文中格萊珉中國獨立董事白虹介紹,貸款給農村婦女的利息是20%,呵呵呵,自己打臉自己?
國家應該重點打擊這種洋高利貸!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3_02_396829.shtml
窮人銀行家尤努斯遭調查2011-01-13 工商時報 記者陳穎柔
孟加拉政府周三起對有窮人銀行家之稱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展開調查,以釐清其創立的微型金融機構Grameen銀行是否涉及逃漏稅的行為。知情人士指出,孟加拉總理哈希納與尤努斯之間早有裂痕,孟加拉政府此舉有可能是為打擊尤努斯。
孟加拉諾獎得主到河南精準扶貧欲全國推廣“格萊珉模式”
據《科技日報》2017.3.2報導,中原銀行格萊珉普惠金融與精準扶貧國際合作項目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作為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的創始人,尤努斯見證了中原銀行與格萊珉的簽約。據悉,由省一級法人銀行與格萊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國內還是第一次。
由尤努斯創立並在全球40多個國家複製的“格萊珉模式”,起源於40年前的一次鄉村調查。2006年,被稱為“窮人的銀行家”的尤努斯獲諾貝爾和平獎。
“格萊珉模式”顛覆了幾百年銀行業的法典。借貸給無抵押擔保的貧困者,並以貧困家庭中的婦女作為主要目標客戶,提供小額短期貸款。借貸人每週償還小數額的貸款,在日積月累中完成還款。建立“五人小組”參與機制,在辦理放、還、存款手續同時還交流致富信息,傳播科技知識,提高貸款人的經營和發展能力。
肩負著扶貧攻堅重任的中國,一直關注“格萊珉模式”的成效及進展。2016年4月,中國銀監會與格萊珉銀行達成在“精準扶貧”領域的合作共識,並創辦格萊珉(中國)有限公司。當年6月,格萊珉與雲南富滇銀行開展試驗性合作項目——“格萊珉扶貧貸款項目”,已為180餘名貧困婦女提供了貸款幫助。
河南的“格萊珉模式”將首先在蘭考縣、盧氏縣、嵩縣試點建立“標準化的格萊珉系統”,並同步實施項目孵化,逐步使這一模式覆蓋全省主要貧困縣;接下來,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使“中原—格萊珉精準扶貧模式”走向全國。
“格萊珉模式”是高利貸?
現在有很多項目都叫小額金融,但是最後都變成了高利貸。甚至連高利貸都自己叫自己是微型信貸了。那麼怎麼區分呢?
尤 努斯認為具體要看資金成本,在成本外外最多加10%的利潤,如果這樣就屬於非常好的小額金融的項目。如果成本加10%到15%的話,已經在黃色區域,需要警惕。如果超15%以上,雖然還叫自己小額貸款,但是可能就是高利貸了。
但他指出也不能一直低利率,還要考慮成本的問題。如果利率只是5%的話,考慮成本運行問題,是無法自負盈虧的。“所以要找到合理的方式來界定,有多少成本是合理的,可以讓這個借貸者來承擔。”
尤努斯指出,小額貸款實際上是一個社會企業,不是為富人來賺錢的,而是希望把錢用到窮人身上,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IMF還談了將印度增長預測下調的原因,報告中,將印度本財年(2016-2017 年)和下一財年的增長預測分別下調了1 個百分點和0.4 個百分點,稱主要是因為最近的紙鈔回收和兌換措施造成現金短缺和支付中斷,從而對消費造成暫時的負面衝擊。
此前,有德國媒體報導稱:IMF相信,2016年度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而美國祇貢獻了0.3個百分點,且有高額外債,歐洲的貢獻更只有0.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貢獻率遠超所有發達國家之和。”
中國經濟前景平穩
對於2017年中國經濟走勢,分析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環境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仍有望保持穩中求進的態勢,並不會出現“硬著陸”。總的來看,世界經濟緩慢復甦,但是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國內經濟雖然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是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不過,中國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徐紹史說,外界說中國經濟“塌方式”下滑、“硬著陸”不可避免,這些預言和預判都會落空。
“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依然很大,重要的是增長質量的提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如果2017年外需環境改善,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民間投資回升,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高於6.5%。
回應
我還真不認為有那麼多呵呵全行業沒有幾個日子過得舒服的能保持這個增速?
好像中端製造業增速挺可觀的,低端製造業開始轉移了低
6.7是在全球經濟困難情況下取得,我們的日子當然也時間艱難的,但過得比外國同行要好!要是全行業都過得很舒服,那就是全球經濟繁榮兩位數增長了懂嗎?你用絕對值來做對比倒是很會偷換概念
把印度和中國比經濟增長速度真的是很搞笑。西方對印度製衡中國,數據上亮過中國的一種殷殷期待嗎?
這次不是中國自己說的,而是IMF權威機構說得(美分公吱們只能怪IMF了)!
私企的營收瞞報,不是收100報80,而是收100報2塊,甚至是收400報2塊。所以,要說GDP有水分,是一定有的,而且大大的有。只是貧富分化加劇,財富有過度集中的趨勢。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20_390344.shtml
一個數據是前總理溫在2010年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公開宣布: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另外一個數據由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提供。2015年1月林毅夫在冬季達沃斯論壇表示,由於工資上漲,中國將有1.24億人的製造業崗位轉移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官方公布的中國的失業率2015-2016年都不高於4.5%
一這個數據只計算了城市中去政府部門登記的人口,沒有登記的不算在內。
二這個城市登記失業率將農村的失業者排除在外。
目前中國失業大軍由四個層次的失業者構成
一是農村過剩勞動力,隨著世界工廠的倒閉,大批農民工返鄉,失業現象嚴重;
二是外資白領,隨著大量外資撤出中國,不少原來薪資優渥的白領失去工作;
三是失業大學生。
四是城市中那些初、高中畢業後長期在家待業的青年「啃老族」。
相關新聞
杭州工廠老闆:開價七千為何招不到一個技術工? “年輕人不愛進工廠”如何解決製造業“缺人”?
應對人口緊縮、超高齡化日本將全力打造“終身勞動”制
“95後”更在乎工作的自由選擇 2016-08-15
富士康要用4萬機器人取代人力?2016.10.18每日經濟
陸大學生就業 不再擠破頭北上廣深 2016-10-21 中央社
中國經濟轉型面臨勞動力不足之困 2013-5-3 華爾街日報
世界銀行報告:中國25年內將少9000萬勞動人口2015-12-10觀察者網
陸機器人年底冠全球!新興國家工作機會大減2016-04-29 聯合晚報
香港《南華早報》2017.2.26中國零工經濟待掘金:互聯網移動科技如何改變世界最大的就業市場,中國2036年或有4億人屬於零工經濟自由職業者。相比之下, 2016年美國大概有5400萬到6800萬人通過自主的工作獲得一定的收入。
2016年中國GDP增速6.7% 經濟總量達74.4萬億元2017-01-20
國家統計局:中國2016年GDP增速為6.7%,高於印度的6.6%,重奪全球第一。
在1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也估計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為6.7%,另一個新興市場大國印度則為6.6%。2015年兩國增速分別為6.9%和7.6%。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林楓:數據有誤?中國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7.4%怎麼來的
觀察者網2016.9.20發表了馬平題為《中國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7.4%?不靠譜的數字要自己算三遍》的文章,文章隨後在知乎上引起了知乎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對他的部分觀點發表不同看法,其中一位知乎答主@林楓實名反對馬平的文章,沒有關注統計局發布稿原文中,以2005年不變價計算的前提。
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觀察者網刊登林楓的文章,供讀者朋友更好地理解“中國勞動生產率只有美國7.4%”的含義。這個7.4%的數據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不提未考慮通脹和匯率,就是兩國產業結構如此不同,籠統地來橫向比較,就沒有多少參考價值了。.....如果計入人民幣在十年間的匯率升值、價格變動,中國的數據馬上就上去了,絕對不會只有美帝的7.4%。因為美帝、歐洲、日本在這兩項上毫無疑問是比我們低的。所以說,這數據只有2005年是反映當時真實情況的,其他年份統統可以忽略。就這樣……
回應
原來如此!對統計局印象更加糟糕了。
怎麼會更糟呢,國家統計局圓滿完成了宣傳我國堅持發展中國家一百年不動搖的政策。
請不要為戰忽局工作造成障礙。
俺不懂勞動生產率。就知道美國人每年進口大量中國產品,你要說它生產率高,睜眼說瞎話。
這個勞動生產率的計算模式本身就有問題,按這種計算法,製造業永遠無法和服務業金融業比生產率
中國的勞動力與物流成本低於發達國家,這也降低了快遞配送產業的成本,有利於保持與實體商家競爭的低價優勢。
無論如何,應該正視中國單位GDP能耗仍然是美國的5-6倍,日本的7-8倍。
你拿這個跟日本美國比能耗?煉鋼的、燒水泥的,要能跟矽谷開公司的比能耗誰低才奇了怪了。再說,日本美國也不是真的能耗低,他們只不過是把能耗高的產業或轉到別國,或乾脆關了這些企業直接上國際市場買,如果把美國日本國外投資企業和從國外購買的產品需要的消耗的能源計算一下,你就能看出美國日本的能耗並不比中國低,甚至更高
2015-2016年中國的失業率都不高於4.5%,你信嗎?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公布的城市登記失業率都不高於4.5%,這個數據不說明中國真實的失業狀況。2015年到2016年中國的失業率到底是多少?中國真是的失業率有兩個數據可供參考。
調查失業率在中國是由統計局進行的。最大的好處是靈敏、快捷,隨時可以基於抽樣獲得。它作為判斷經濟形勢,判斷就業形勢,它更具有靈敏特點,但是它並不是簡單可以替代登記失業。
至於說有一些報導或者個別媒體,懷疑調查失業率的真實性,可能是因為看了失業率為什麼總是這個數據,波動不大呢?信長星表示,我們也在分析,為什麼中國的失業率比較平穩,原因在哪裡?我們的數據是真實的,其實失業人員的數還是增加的,但是失業率比較平穩。我們分析一個很重要的背景,中國還處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之中,雖然作為分子的失業人員也在增加,但是因為城鎮化在推進,我們每年城鎮淨增就業都在1000萬人以上,分子、分母是同時在增加,所以失業人員是在增加的,但是因為分母也在增加,所以失業率變化並不大。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可能也跟中國勞動力市場穩定性有關。在中國並不是說經濟一波動企業馬上裁員,而是把這些員工穩定下來,給他們提供一些培訓或者其它措施。
回應
這就是扯淡
你水平太低,又喜歡發言,以這種態度討論社會問題,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對於中國的失業率確實是這樣,我所在的工廠不好過的時候,一般都是放假,只發一半的工資,很少裁員,我也覺得奇怪,大家願意少拿50%的工資,也沒有人提出裁員50%繼續拿100%的工資,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你以為招人這麼容易?發一半至少不會跑!
真的實約失業率應該高於政府公佈的失業率,這並不是說故意造假,而是很多人失業後並沒有去登記
我一直沒工作,也沒去登記失業
那你還真不算失業,因為失業是指有工作需求去找工作而找不到的人!家庭主婦、啃老族之類的也算失業的話那比例得有多高?
在美國,只有找工作的才算失業人口,要是兩年沒找,就不算
美國失業率口徑早就改了,現在是6個月沒有找到新工作,就不算失業了
相關新聞
修改算法 川普想把逆差/就業「變胖」2017-02-21聯合報
兩會新華社快訊:李克強2016.03.05說,2016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人社部: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 2017.1.24
深圳市長: 華為、中興等高新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不會離開深圳
近日,媒體上出現不少華為、中興等高新企業將“逃離”深圳的傳言。關於撤離的原因有多種版本,其中傳聞最廣的就是華為/中興已經承受不了深圳的高房價了。對於這個問題,2016.5.29,在廣州舉行的從都國際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勤公開澄清,華為、中興都不會離開深圳。這些傳言不屬實,華為剛向深圳市政府提交發展規劃,完全沒有撤出深圳的計劃。這些企業是全球性企業,部分生產業務在其它地方,這是企業發展的需求。
回應
每當我看到《南方》的報導時,我都會從另一個方向考慮,這報紙又要抓著黑子罵太陽了。
說不定,企業逃離深圳是好事:讓其它地區也發達起來。中國如此之大,發展要盡量平衡。不能只有幾個城市發達。
其實是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深圳高速發展到今天,過高的成本當然會使天生逐利性的資本尋找新的發展地,也不會代表深圳的衰落。
繁榮的地產業與製造業不可兼得是世界性規律
大城市最終只能向三產轉移,建設好環境,建設好教育,把科研,金融,消費,藝術等不需要大面積土地的產業留在城市,然後輻射出周邊幾個單一功能突出的衛星城,恐怕是今後中國大城市的一致選擇.
搬來搬去都在廣東,有什麼關係,對廣東和深圳都有好處
差別可大了!深圳的財政不歸廣東管,直接中央來管;河源雖然緊貼珠三角,但是卻很窮!
這樣才對整體發展有益吧?全國一盤棋,一線城市總把好處捉在手中,而不將一些好處漏給周邊城市,那不是說其他城市永遠沒有發展的機會了嗎?
中興為何佈局河源:深圳市推動無關房價2016.5.30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調查發現,中興通訊生產研發基地落戶到河源,事實上還有深圳市政府的客觀推動因素,河源作為深圳對口幫扶地區,深圳市政府以財政資金入股的方式,一手操辦了深圳部分製造業向河源轉移的大戲。
人社部回應“失業率統計存缺陷”:數據無任何修飾
中新網2016.7.8電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今天回應“失業率的統計是否存在缺陷”時表示,我們公佈的失業率都是真實的失業率,沒有加任何修飾。
現在失業率有兩組指標,一是城鎮登記失業率;二是調查失業率。失業登記是非常便利的一個手段,但是作為判斷經濟形勢,登記失業率的缺陷在於靈敏性差一些。
製造業逃離中國?英國報告展示的卻是別樣景象
摘要:新常態下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對外來高質量投資的吸引力,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馬基特公司2017年1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從最初的廉價外包目的地轉變為全球供應鏈中心。海客認為,之前有中企逃離中國去國外投資建廠、同時有外企看中中國的市場優勢來中國投資僅僅是個案,這一報告揭示了“中國製造”的整體地位正在發生改變。
外資撤離?商務部:僅一月份不能說明中國吸收外資大勢
據人民網報導,在2017.2.21商務部召開的發布會上,針對我國今年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FDI)下降,有言論稱“中國外資撤離”的情況,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回應,有關外資撤離潮的一些說法是“有失偏頗”的,而且僅1月份的吸收外資情況並不足以說明中國吸收外資的大勢。
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8132.2億元,同比增長4.1%,增速較上年有所下降。
根據《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調查顯示,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將中國作為全球首選投資目的地的企業較上一年增多,68%的會員企業有擴大在華投資的計劃。
回應
工资涨3倍,物价涨10倍,还特码不如不涨
也不能这么算,也有许多东西不涨反降的,比如电子产品!就算是房子,现在起码可以当房奴,当年可是想当房奴而不可得!
电子产品是技术性贬值,不是降价,不懂就闭上你的狗嘴!
哦,叫贬值,不叫降价。但你他踏马的告诉我,对钱来说这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区别?这条颠狗.
社会发展不是什么狗屁的理论影响的,这么些年我们看到汽车便宜,手机便宜,家电便宜了,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标志
那根本不搭干,很简单的一条道理,如果你说涨了工资物价涨的更快,那么你就现在应该是连饭都吃不饱才是,因为说实话十几年前的工资刚好够吃饭!但你现在吃肯定比十年前好,穿比十年前好,用更不用说了,住其实也比十年前好!那么你算的再多数都无法证明这个涨薪是无效的!
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了每人每年420元。
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助標準
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5元。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45元提高到50元。
三、合理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
雖然漲幅仍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今年將繼續提高。2016年,全國首次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待遇同步調整,總體水平上漲了6.5%左右,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月人均水平超過105元。
四、科學合理確定城鄉低保標準
據民政部統計,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6053.4萬人,2016年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同比增長10.8%、17.8%。
五、個稅改革有望突破:中低收入群體稅負降低
如果前幾年大家談個稅主要是從收入角度看,現在則更注重公平性,應該從家庭支出負擔角度考慮,因此“增加專項扣除項目”就成了近兩年討論個稅改革時的高頻熱詞。專項扣除的可能性、扣除項目的設計以及扣除額度的核算方式等,都成為個稅改革的焦點。比如在現行3500元和三險一金基礎上,去年已在31個城市試點商業健康保險扣除政策。下一步,根據社會配套條件和徵管機制的完善程度,可適當增加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比如,再教育支出、贍養撫養支出、首套房貸利息等支出,以此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稅負。
六、減稅降費:營改增減稅7000億元
“現在製造業的利潤,差不多也就是5%左右,這費那費一多,企業很難承受。降成本,首先要把費降下來。”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認為,大規模減稅降費,對實體經濟肯定是利好,負擔輕了,振興的動力才會更足。
回應
工資5年沒漲了,5年物價漲了多少?
工資5年沒漲了? 5年農價漲了多少!
具體來看,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呈現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馬太效應”。 以高薪著稱的金融業連年佔據行業工資排行首位,IT等高新技術產業緊隨其後,而農林牧副漁、零售和批發業、水利等行業工資水平持續低於全國水平。
12萬年收入還不想繳稅,又BB醫療、學校、農村基礎建設、社會救助投入不夠,你們叫月入2000至3000左右的勞動者怎麼辦,這個社會越來越像資本主義社會,中上層有發言權的全在維護自己利益亂噴.
http://news.sina.com.cn/o/2017-02-25/doc-ifyavrsx5126938.shtml
但是,農民轉為當地城市戶籍的並不多。值得思考的是,像成都、重慶等一些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農民入戶踴躍,僅僅1年就有幾十萬入戶。眉山等地商品房消化快,城市戶籍總數卻在下降。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首都經濟研究所教授張貴祥認為,說到底還是背後涉及利益。因為農村很多土地越來越值錢,農合醫療保險保障水平也在提高,土地補償也很高。所以一般的大城市對農民吸引力不夠,而城市越大公共服務水平越高,升學比例也比較高,一線城市戶籍吸引力就大。
..............
你買的不是房子,而是北上廣深的一張船票 2017-02-26光遠看經濟
2017.2.23 日,住建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房地產的走勢回答公眾的關切。看了一下文字記錄,有價值的信息不是很多。包括媒體熱炒的“房地產稅正在推進”的報導,也沒有太多的實質性的東西。關於房價的走勢,基本是國家統計局70 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統計數據,關於這個數據的價值及缺陷,我在過去都有過詳細的評述,不管如何,按照這個數據去判斷房價走勢或者買房,就麻煩了。
中央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話引起的爭議和引起的共鳴幾乎差不多。因為在很多國家,房子除了居住屬性,其投資屬性和金融屬性是大家公認的,但的確,如中國人一樣對房子趨之如騖的,還真不多。從現實的情況看,我們還真不敢就理直氣壯地說,“房子是住的”。
比如,熱點城市,特別是北京的學區房,驚人的價格很顯然不是“居住”可以解釋的。 推而廣之,北京的房子、其他一線城市的房子、熱點城市房子恐怕也不是“住的”這麼簡單,也是一張船票,有了這張船票,這個城市的公共資源和福利你才有更多的分享的資格。在中國,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大城市資源高度集中,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區。這是中國城市多年形成的資源分配格局,短期內也很難改變。比如,北京,除了通州的副中心建設,其他遠區縣在公共福利,教育、醫療配套等方面達到四環以內的水準短期內也不可能。在我看來,中國至少有10 個城市,除了四個一線城市,廈門、杭州、南京、蘇州、武漢、天津、珠海、福州,船票的價格長期會很高,房子和居住可以基本無關。為了爭奪稀缺的資源,很多人將不得不支付驚人的價格,獲取這些城市的一張船票。
養老金個稅等6大好消息來了這類人受益最大2017.02.25
政府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事關每一個人的生活。近期來自財政部的民生好消息,每個都會讓成千上萬人更有“獲得感”。趕快看看!
回應
4500萬?這是在唬人吧!
新浪什麼時候到了需要用散佈這種離奇的言論來吸引眼球了?還是有其它什麼意圖?
小編是瞎比,除了襖爾瑪,還有花旗之外,我覺得其他企業都是沒有前途的了。而襖爾瑪關閉二三線超市,那是因為和國內超市競爭不贏了
中國自己的產業起來了,老外就被擠掉了。手機的例子最清楚了,諾基亞為什麼離開上海了,因為輸了唄。菲利浦為什麼離開上海了,因為家電被中國企業壟斷了唄。
不賺錢了,肯定會走、難道要倒貼啊!你TM傻啊!
像麥當勞、百貨、銀行這樣外資出走敲什麼警鐘?他們走了才好,我們百姓拍手稱快。
為什麼我們即使很勤奮、很努力,但還是感到越來越窮?制度?
說實話,我還真沒看到過勤奮的人越來越窮的。難道我們不在一個次元?
你去看看那些老農民,南方山區的~~~
呵呵,自己不願意出山,就算給他100萬,他走不出大山,錢有何用?自己懶惰就別找藉口。
杞人憂天了,當年改制下崗的,不也都自謀生路了?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不用怕
失業者可以去農村種地或者乾保洁一樣是餓不死的,可是這些人硬怨餓死也不願幹這不體面的活,死要面子活受罪那怪誰?
怪誰?現在什麼都這麼貴!
中國勞動力是最廉價的,問題的根源是中國人口嚴重過多。
幼稚, 照你這麼說, 中國分成幾十個國家就富裕了?
這還用問,必須房地產,誰監管房地產,誰就是罪魁禍首。
沒什麼太大意義吧,同樣三十多萬在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心態的人那裡,效果完全不同的。你要想憑這錢在北上廣買房買車,住高檔小區,下高檔館子,穿名牌讀名校。鴨梨山大。
中國人90%有房!房地產支撐經濟,全民蓋房。
可能你那比較富,我這揚州,房價1w都不到,生活成本也很低,三口之家一年維繫生活連10w都不到。以前住上海的時候,每年能留在手裡的錢連10w都不到。隔著半個江蘇,簡直兩個世界。
http://news.sina.com.cn/o/2017-02-25/doc-ifyavwcv8930385.shtml
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背後:農民買房但不一定落戶2016-10-21 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在鼓勵農民市民化方面,湖北襄陽、四川眉山等三四線城市取得了很大成績,買房給予補貼、農民也可以公積金貸款,這些地區商品房庫存消化很快。
警鐘敲響!中國4500萬人將丟飯碗?2017.02.25
新世紀以來,中國一直被譽為“世界工廠”,龐大的勞動力、廉價的土地資源和相對成熟的基礎設施,從世界各地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然而現今,關於外資是否正從中國撤離的話題,正引發激烈的爭論。中國外貿的決戰是否已經開始?
外資出走敲響警鐘,波及中國4500萬就業崗位
就在近兩年,關於外資從中國撤離的消息屢屢被曝光。
值得關注的是外商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暴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額僅為1211.97億,對比11年3269.81億這一數字,短短五年時間便下跌了62.94%。
另外,2月16日,據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額為120億美元,同比下跌14.73%。這更讓“外資撤潮說”重新成為熱門話題。權威的解讀認為月度數據不代表長期趨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每一次外資撤離都涉及到人數眾多的裁員。
根據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而外資的不斷撤出,可能將影響這一龐大就業人群的生計!
誰搶了中國人的工作?
究竟為什麼外資企業撤離中國?究竟是誰搶了中國人的工作?
第一,中國的生產成本高了。
近年廣東等地的土地成本持續上揚,稅收優惠的力度減小,外資在華的投資收益率越來越低。
在用工成本漲勢驚人的情況下,中國勞動力的工資增速卻未曾降低,多個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這代表著外資在華能撈到的油水越發稀薄了。
第二,對外資政策准入門檻提高,優惠政策取消。
中國許多地區都提高了投資門檻,對新進的外資企業,不僅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甚至還對其產業類型、節能減排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稅收上,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也正在失效。
第三,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
由於貨幣量化寬鬆,導致物價上漲,又反作用於食品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中國勞動力沒那麼物美價廉了。
第四,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除了以上原因外,也有部分外企自身經營不善,轉型不及時才被迫退出中國,例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知名企業。因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而退出中國市場的外企,也大有存在。
如果不幸失業了 你該何去何從?
關鍵是掌握主動,先發才能製人
如何增加資本收入呢?
普通人可以這兩大塊著手:儲蓄&投資。
綜觀以美國紐約、美國芝加哥、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中國上海為中心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京津冀要躍居為新的世界級城市群,還需要在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疏解等重點領域上不斷突破發展。
從京津冀經濟體量上看,目前三地GDP超過1萬億美元,要達到世界級城市群,經濟總量未來要對標2萬億美元,這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奮鬥。
據測算,多年來北京中關村的科技成果4%在本地轉化,百分之八九十在珠三角、長三角轉化,原因在於京津冀大地上創新後續發展的產業和環境尚沒有及時跟上。
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抱團式發展方能迎來新生機——
近期目標——2017年,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一批重大項目得以實施;
中期目標——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遠期目標——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區域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
屆時,一個新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可期可觀,也將帶動華北地區成為一個有強大競爭力的區域中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帶。
使命,是對未來的美好嚮往,更是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偉大的國家戰略,必將書寫出璀璨奪目的新篇章!
回應
在習總書記的領導和教育下,黨的路會走得更好的!因為習總書記一直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關鍵
關心百姓、體恤民情,老百姓就會擁護愛戴你!
我來說兩句全國老百姓著到了希望,有發展方向,擁護習主席英明決策
http://news.sina.com.cn/china/xlxw/2017-02-26/doc-ifyavvsk3641470.shtml
以重構新機制為抓手,推動市場要素優化配置——
2015年6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從頂層設計上掃除了因地區間稅收利益博弈帶來的障礙。
在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兩地利益採用“442”分配方式,入駐企業產生的稅收由海淀、秦皇島兩地政府各得40%,另外20%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培育新興產業。
打破舊藩籬,迎來新天地。
在各地各部門的努力下,國家食藥監總局於2016年7月批復同意京冀協同發展醫藥產業轉移的監管措施,在滄州的“北京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可以由北京市食藥監局異地監管和審批,在全國開了先河。目前,這家產業園已經吸引60多家北京等地的醫藥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打造試點示範,複製推廣創新經驗——
過去,由於通關流程的相對封閉和獨立,企業經常需要在屬地和口岸之間奔波。2014年7月1日,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率先在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啟動,隨後,石家莊海關加入,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逐步拓展至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地區。
興(隆口)延(慶)高速作為全國首個公開招標的PPP項目開工建設;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出136項措施;引灤入津橫向生態補償、區域碳排放權交易、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鍊等試點深入開展……
隨著一批先行先試的改革示範項目和舉措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京津冀三地變化猶如春潮湧動。
3年來,“通武廊”三地密切合作,甘當改革創新協同的“試驗田”。三地簽署了人才合作框架協議,推出了人才綠卡、鼓勵企事業單位間科研人員雙向兼職等10多項先行先試政策;還將設立“通武廊”協同發展辦公室,在交通、生態、產業協作、跨界監測等方面統籌發展。
教育資源不斷打通,濱海新區設立了“北京班”;醫療機構合作機制不斷完善,津冀43家核心醫院牽頭組建了包含476家合作醫院在內的43個區域醫療聯合體,三地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加快落實……
“清水”和“綠化”兩項工作也齊頭並進。
三地推進水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由於多年網箱養魚造成嚴重水體污染的河北潘家口水庫、大黑汀水庫,目前已經全面啟動集中清理工作。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太行山綠化、“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推進,三地完成造林1753.8萬畝。
產業一體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
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區尚沒有形成相互銜接的產業發展鏈條。北京一些科技企業定制電腦面板等,苦於周邊地區缺少類似產業配套,不得不捨近求遠,將訂單發到深圳等地。
3年來,三地聯合推動產業升級實現“1+1+1>3”的效果,努力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優勢產業集聚區。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
在滄州,北京現代汽車滄州第四工廠2016年10月竣工投產,整車設計年產能30萬輛,發動機設計年產能20萬台;
在曹妃甸,總投資439億元的首鋼京唐公司二期項目已於2015年開工建設,這將使首鋼成為國內年生產能力最大的單體鋼廠;
在天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管委會於去年底揭牌,已新增註冊企業35家;
……
3年來,河北引進京津資金11041億元,佔全省同期引進省外資金的一半以上;天津引進京冀項目4856個、資金5226.74億元,分別佔全市引進外省份項目和資金的35.6%和44%。僅2016年,北京企業在津冀兩地的投資認繳額分別增長26%和100%……
以創新驅動為理念,搭建協同發展新平台——
中關村是創新的代名詞。如今,這一創新的火種已在幽燕大地呈現燎原之勢。
目前,中關村企業累計在津冀設立分公司2709家,設立子公司3032家,創新資源輻射外溢不斷提速。目前三省市已建設眾創空間200餘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創新的協議。
疏解示範項目穩妥有序推進——
昔日攤位達到1.3萬個、日人流量高峰達到7萬人次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已煥然展新顏,完成疏解和產業升級面積24.3萬平方米,疏解人口1.5萬人。
3年來,北京推動一批區域性批發市場、一般性製造業企業、學校、醫院等有序疏解,加快讓“孔雀”振翅而飛。累計調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場370餘家,從業人員21.8萬人;累計退出一般性製造業企業1341家,今年還將疏解退出500家;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新校區加快建設,天壇醫院丰台院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二期進展順利……
人口調控成效初顯——
人口多、車輛堵,首都常被譽為“首堵”。目前,北京市機動車已超過560萬輛,首尾相連可繞地球大半個赤道。治理大城市病,要學大禹治水之法,“光堵不疏不行”。
北京市常住人口已達2172.9萬人,按照規劃要求,到2020年力爭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其中城六區爭取到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3年來,北京堅持制定年度人口調控目標,推動全市常住人口連續兩年保持增量和增速雙下降,2016年上半年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拐點。
交通是協同發展的“先行官”。
如今,“軌道上的京津冀”已經從一個時髦詞彙逐漸呈現出現實模樣。2016年11月,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得批复,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到2030年基本形成“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網。
天津至保定縮短至1小時,北京至天津濱海新區縮短至1小時……京津冀1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通勤圈初步形成,異地上班正成為現實。一批高速公路“斷頭路”、國省幹道“瓶頸路段”正在打通或擴容。河北356條公交線路已與京津實現互聯互通。新機場飛行區、航站樓及配套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截至2016年底完成投資230多億元……
生態環境保護,是推進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廣受矚目的民生工程。
3年來,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等工作加緊推進。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實現散煤“清零”,京津冀區域PM2.5(注:PM2.5為PM右下角加2.5)平均濃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約33% ,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3年來,一次次考察,一個個會議,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掛念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情況,在不同時段和關鍵節點給予重要指導。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基本形成。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市的五年規劃,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於2016年發布實施。京津冀空間規劃編制完成,並相繼出台京津冀交通、生態、產業等12個專項規劃和一系列政策意見,形成目標一致、層次明確、互相銜接的協同發展規劃體系,將推動三地實現“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進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交通一體化格局加快構建,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產業升級轉移穩步推進,三地產業互動和經濟要素進入快速融合通道,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協同,既是區域發展的必由路徑,更是響噹噹的生產力——
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2016年京津冀交出了一份可觀的成績單:北京經濟增速達到6.7%,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0.3%;天津經濟增速達9%,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河北省經濟增速6.8%,產業實現“健身增效”。
通州區潞城鎮,佔地約6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工地日夜忙碌。
站在建設指揮部樓頂眺望,一批辦公大樓主體結構已經封頂。2017年年底前,北京市級各大機關及部分市屬行政部門率先啟動搬遷。
前不久,北京面向國內外50家高水平頂尖團隊發出意向邀請,目前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已通過專家評審,副中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安排的350項重大工程項目中已有106個項目開工。
3年來,各個方面針對大城市病對症下藥,牢牢牽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北京“瘦身健體”逐漸顯現成效。
把好產業入口關,疏解引導政策加緊出台實施——
有捨才有得。北京市2014年出台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又在次年進行了修訂,受到禁限的行業佔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提高至55%,城六區受到禁限的行業提升至79%,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64萬件。
以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三週年紀實2017.02.26 新華社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市考察工作。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座談會,在講話中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
3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高瞻遠矚頂層設計,穩紮穩打全面實施,京津冀這方熱土日新月異,正在書寫中國區域發展的當代傳奇,築造著引領時代新發展的歷史性工程。
著眼全局發展的戰略舉措——大思路、大佈局: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
…….
京津冀,涵蓋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11個地級市,人口超過1億,GDP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三地本應依靠政治、經濟、文化等一系列資源共享,可以實現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一面是發達的中心,一面是落後的腹地。京津兩地過於肥胖,大城市病突出,周邊中小城市過於瘦弱,特別是河北發展與兩地呈現“斷崖式”差距,河北人均GDP是京津兩市的40%左右,人均收入是兩地的一半,教育投入隻及北京的三分之一。
一面是問題交織,一面是難以獨善其身。資源環境承載超限,三地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採問題突出,三省市年均超採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霧霾頻發,大氣污染成為全國最突出的區域。
這既是全國諸多城市群存在症候的一個縮影,也是區域不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正是新形勢下引領新發展、打造新增長極的迫切需要。
大戰略需要理清大邏輯。
……
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規劃綱要,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佈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設定了區域功能整體定位和三地功能定位。
……
修新路要錢,老路維護也要錢。保靖山洪泥石流多發,公路因災損毀嚴重。交通部門只能“拆東牆補西牆”,負債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最多的時候達到4個多億。現在,光遷清公路一個項目,負債就達到近1個億。而要想完全修通,仍然還有1.5億的資金缺口。
半小時觀察:別讓脫貧卡在路上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方略,如今“精準扶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而“資金使用精準”是精準扶貧的六個精準之一。
但是今天的節目我們卻看到,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由於山區公路建設成本高,貧困地區的配套資金缺口大,一條63公里的“扶貧路”修了五年,最終修成了“塞心路” 。究其根源,就是補貼政策不夠差異化、精準化。地方財政特別困難的貧困縣,配套能力普遍很弱,自給率極低,“一刀切”的交通扶貧普惠政策顯然無法滿足修路的訴求。
就在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和更好實施精準扶貧進行了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如期脫貧是底線任務,是莊嚴承諾。因此,盡快破解貧困地區的資金困境,讓“扶貧路”儘早成為“致富路”,而不是一拖就拖,考驗著當下湖南各級政府扶貧助困、為民造福、“一個都不能少”的決心,更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回應
一兩個億的缺口,他們省一個綜藝節目光明星的工資都估計不止一個錢
搞個娛樂節目力拼北上廣 不差錢, 搞個扶貧項目看準雲貴黔 缺資金
他們省不是有某果台嗎?不是挺有錢的嗎?不是一期節目給韓國人幾十萬嗎?一兩個億怎麼就拿不出來了
難道電視台的收益和開支是用來修路的?啥思維邏輯啊
這個問題不缺錢,跟拿不拿湖南電視台錢無關,主要是沒有灰土質建山路的技術。錢再多也是肉包子打狗,全賠。湖南的小特殊地形還沒有專家。
其實,除了自然條件或災害等原因,一些地方的貧困與當地人好吃懶做也有關係。
停工是因為當地民眾用推山擋路的方式反對修此路。那就不修唄。以民意位尊。
同意!當地人不願意修,那就停工拉倒!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2-25/doc-ifyavvsk3503775.shtml
葛曉紅:2012年開工的,當時我們的財政收入不到兩個億,就一個多億,你看我們的整個工資都不夠,全靠轉移支付的,怎麼拿錢出來修路啊。
修路之初,擺在葛曉紅面前的資金、拆遷等大大小小的難題有230個,但是想著這條63公里的公路,最終能讓5萬多名群眾從中受益,她還是堅持,一定要把遷清公路修建完成。畢竟這條路經過的是保靖縣最貧困的區域,是當地群眾未來的希望路、脫貧路。
地方政府屬於“吃飯財政”,而對於保靖縣這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更是屬於“要飯財政”,項目申請下來後往往資金難以配套。葛曉紅坦言,很多時候都需要施工單位自行墊付,施工建設才能得以繼續推進。
葛曉紅:四個施工單位,天天我們在現場給他們說好話,我說你們抓緊施工吧,這錢我們該著,我們認,最艱難的時候,我們連民工工資和油錢都付不起,我們只能按70%,60%的付,我親自到工地上跟他們說好話,請求工人們理解支持。
貧困地區要脫貧,交通建設必須先行;貧困地區財力有限,現行政策又是怎樣傾斜和扶持的呢?
記者了解到,遷清公路屬於三級國省幹線,根據湖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相關政策,對扶貧開發縣的三級幹線公路的補助標準為每公里300萬元,2012年,湖南省下發《關於調整“十二五”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和連片特困地區普通公路建設補助標準的通知》,將三級國省幹線的補助標準從300萬提高到400萬,但遺憾的是,既屬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又處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保靖縣並沒有被列入享受提高補助標準的範圍內。這又是為什麼呢?
葛曉紅:這個政策來了,但是我們達不到,為什麼呢,它也不是不給我們,因為我們是已經批復了,而且是已經開工的項目,所以跟這個條件中間,它有差距。
在國家級貧困縣保靖縣的崇山峻嶺中,修路需要開山劈道、遇水架橋,比平原地區的難度大很多。和平原地區同樣每公里300萬的補助資金,就顯得更加不夠用了。
湖南省保靖縣交通局副局長遷清公路項目負責人李官群:修一平原地區,修這麼一條路可能就是四五百萬一公里,我們可能達到要至少要八百多萬一公里,沒錢搞,它的建設速度就慢,發展就更慢,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湖南貧困縣5年修不通63公里路央視:簡直打臉2017.02.25 央視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第五部分第25條明確指出:紮實推進脫貧攻堅。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我們知道,用五年時間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但是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有些扶貧項目卻是一拖再拖建不下去,比如在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保靖縣,有一條全長63公里,途經6個鄉鎮10多個行政村,建成後5萬多群眾將從中受益的“扶貧路”,從“十一五”期間立項、“十二五”期間動工,到“十三五”仍未完工。扶貧工作為何會遭遇減速?
《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村里這些橘子什麼的都是怎麼運出去?
村民:往那邊道上有一條公路,也不可以跑車,用馬拉的。而且要繞路。
記者:這怎麼現在沒有開工啊?
村民:沒有錢,我們工資都沒得,8月份,我們都沒給錢了。
記者:這個大橋從什麼開始停工的?
村民:就是臘月22。
修路項目技術變更共達200多處成本增加40% 沒錢修路成貧困縣最大障礙
當央視財經記者來到保靖縣交通局的時候,剛巧遇到遷清公路項目負責人李官群正在召開2017年的第一次工作會,四個標段的施工單位、鄉鎮幹部等相關工作人員全部到場,通報目前的進度。會議結束後,李官群接受了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的採訪。
李官群:這個從2009年開始工作報告的編制,到這個建設用地的這個證明,到這個報告的評估,報告的審查意見,水土保持方案。從環境、國土這一些程序走下來,到2012年大概走了三年時間搞完。
李官群告訴記者,道路是農村產業的“輸血造血主動脈”,精準扶貧,修路先行。可是公路建設的各種手續辦理十分繁瑣,光審批部門涉及到發改、國土、農業、水利、林業、環保、文物等多個部門。為了換來這樣一個個“同意施工許可”的字樣,他幾乎是跑斷了腿。
從2009年到2012年,所有部門的審批程序歷時三年終於走完了,2012年10月,遷清公路正式破土動工。按照計劃,本來遷清公路項目建設工期是從開工之日起36個月結束,也就是2015年10月就應該竣工,可時至今日,遷清公路仍然沒有完工。說起遷清公路遲遲無法竣工,來參加現場會的施工方也是怨聲載道。
北京宋庄画家村小产权案尘埃落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2DOnZ6MvE
北京宋莊畫家村農宅交易案終審宣判 宅基地流轉困境未破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張小梅 北京報導 北京宋莊藝術家與農民的宅基地房系列糾紛第一例案件塵埃落定。 2012.12.17,惟一一例進入審判程序的李玉蘭案二審終審判決,法庭裁定畫家李玉蘭與農民馬海濤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裁定李玉蘭於判決生效90日內騰出住房。同時,法庭認定合同無效的主要責任在於農民馬海濤反悔,畫家李玉蘭可另行要求賠償。 這是北京著名的國際藝術區宋莊畫家村系列農房買賣案中一例,其他13起訴訟也已進入司法程序,而當地至少有200多名來自全國甚至國外的藝術家在這裡購買了農民房屋安家,進行創作。隨著宋莊藝術區聲名日盛,當地的房價同步飆升,一些早先出售農房的農民和購買農宅的畫家的糾紛層出不窮。 剝離國際畫家村的藝術光環,近些年,以宅基地為核心的農房和集體產權住房(“小產權”)交易從未停止,而因此引發的糾紛和訴訟也屢見不鮮。儘管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宅基地交易,但如何解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問題,解決城市化日益緊迫的土地需求,不僅僅是土地節約利用的問題,更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相關文章
畫家村案毀約者付出賠償余文唐
宋莊土地流變史
宋莊之爭:如何跳出“零和”遊戲
農地權屬交鋒
對小產權房清理整治的法律分析
村民不願小產權房轉正:轉正後產權只有70年
國土部:國家不會出台處理小產權房統一文件
行走的“中國宋莊”——淺析宋莊緣何能吸引5000多藝術家
宋莊畫家村未來3年投資10億打造文創發展平台
北京宋莊部分藝術家生活拮据
北京通州宋莊:“畫家村”的產業夢
了不起的文化現象南北畫家村比較分析
http://www.360doc.com/relevant/340892671_more.shtml
2017經濟趨勢銀髮樂活消費潛力 TVBS新聞網
2017/01/21
中國大陸雖然經濟放緩,還是很大的市場,卻因為先前長達35年的一胎化政策,帶來了人口結構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壓力,是全世界唯一高齡人口數破億的國家,預估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兩成,也將帶來高達人民幣10兆的銀髮商機。有「地磚大王」之稱的台商,就從這當中看到轉型機會,結合兩岸的養老和醫療資源,強攻市場。
TVBS記者廖雅玉:「上海的老齡化程度是中國大陸各省市當中最高的,60歲以上的人口佔比高達30.2%,換句話說,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銀髮族,這個時候,有市場敏銳度的人早就嗅到了滿滿的商機。」
跟著節奏,白髮蒼蒼的阿公阿嬤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哼唱,這裡是台灣知名的雙連安養中心,它締照了長照產業的傳奇,想住得等80年。
雙連安養中心入住者洪瓊瑤:「他們蓋這個房子的時候,已經就想到那個老人家的安全,地震的時候東西不會掉下來。」
天花板用的是環繞照明,牆面上也沒有掛東西,這不是美觀是功能性,就連你眼前的桌椅,都是專門訂製的固定式傢俱。
悅心健康集團總裁王其鑫:「中國呢,他們比較屬於家園老人,他們還是很希望能夠就是跟整個家人在一起,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是更好的一個參照。」
相中中國大陸龐大的銀髮市場,以65歲以上老齡人口來說,2015年有1.5億人,占比11.6%,預計2030年達2.8億人,突破20%,到2055年大陸的老齡人口將多達4億,佔總人口數近3成,當然了,人在哪兒,商機就在哪兒。因為實施了35年了一胎化政策,加上全球平均壽命延長,中國大陸正以搭噴射機的速度在變老,現在官方除了想方設法改善人口結構所衍生的問題,也大力推展安養健康產業,這塊市場正朝著四面八方爆發。
http://news.tvbs.com.tw/china/702042
華北農村彩禮越來越高,是因為彩禮具有提前從父母那里分割家產的意謂。顯然,華北農村,借助女方在婚姻市場的優勢,女方及他們的家庭通過彩禮實現了利益最大化。這個意義上,華北彩禮持續上升反映出來的是女方在婚姻市場上地位的持續提升。婦女地位提高了。
有趣的是,改革開放以來華南農村彩禮實質上是下降了,卻也反映出華南女孩地位的上升。比較基礎的是,改革開放之初,華南宗族農村真正自由戀愛基礎上的婚姻是很少的,父母對子女婚姻干預很多。
而到了現在華南農村的女孩也外出打工並且越來越多自由戀愛,且父母對女兒的自由戀愛也樂觀其成,其中原因是,第一,家庭條件比過去好了,不需要通過嫁女兒的彩禮來補貼家用了,第二,男女平等的認識越來越普遍,要高額彩禮會降低女兒在婆家的地位,第三,女兒自由戀愛了,父母要高額彩禮也越來越難了。因此,以補貼娘家為特徵的華南農村的彩禮,隨著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和自由戀愛而越來越低了。
隨著跨省婚姻的普遍化,婚姻市場上男多女少的格局就不只是局限於一個地方,而會普遍化。華南農村也會出現女孩少而不愁嫁,而男孩多娶不到媳婦的問題,從而可能出現女孩向男方父母要彩禮並因此持續提高彩禮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彩禮就不同於過去的“奶漿錢”,而變成了華北農村提前向子女分割的父母的家產。當前華南農村正在出現這種彩禮上的微妙變化。
從我們對全國農村的區域劃分來看,除華南多為團結型的宗族村莊和華北多為分裂型的小宗族村莊以外,中部的長江流域多為分散型的原子化村莊。原子化村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婦女解放的徹底性。男女平等自由戀愛成了真正的地方實踐,其中表現就是長江流域的原子化村莊存在最少的男孩生育偏好。父母因此可能對兒子女兒同等看待。
在性別失衡、女方在婚姻市場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面,女孩當然會藉此向男方要價,比如提高彩禮、買車買房等要求。與華北農村不同的是,中部原子化地區,女方向男方提出了要求,比如彩禮,女方父母不僅不會要彩禮,而且會有一個相當厚實的嫁妝,這個嫁妝可能與男方的彩禮不相上下。這樣,彩禮和嫁妝就變成了男女雙方父母為子女建立家庭所進行的支持,這是雙方父母財產的代際轉移。這個意義上,中部地區,女孩也可以參與父母家產的分割。
http://www.guancha.cn/HeXueFeng/2017_02_17_394781.shtml
新中國很重要的一個理念是男女平等,婦女解放,自由戀愛,彩禮因其封建性質而被認為是不正確的,但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現代理念以及彩禮不正確的理念在華南農村並未受到徹底衝擊,分田到戶以後,嫁女兒就應當收回女兒養育成本的觀念依然存在。所以,在華南農村,彩禮又稱為“奶漿錢”,是歸女方父母的,有人直接稱這是“賣女兒的錢”。
而華北農村多為分裂型的小親族村莊,華北村莊內部一般都存在著若干競爭性的結構,這種競爭性的結構往往試圖通過援引外來力量來強化已方,打擊對方。因此,新中國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理念很快就被援引進入村莊,帶有封建性質的彩禮的不正確性使彩禮被拋棄。改革開放之初,華北農村普遍沒有彩禮,這應是其中一個原因。
為什麼華北地區又出現了彩禮,且彩禮很快地提高了呢?總體來講,中國農村存在男女性別失衡,男多女少。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華北農村女孩不愁嫁,男孩錯過婚期就要打光棍。因此,女孩就有了選擇權。在男孩個人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面,女孩當然願意選家庭條件更好的男孩結婚。
相對有幾個兄弟的男孩家庭,女方更願意選擇獨子家庭,因為獨子家庭就可以全部佔有男方父母的家產。有多個兒子的家庭,父母要讓兒子娶到媳婦,就比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更難。多子家庭為了讓兒子成家,就願意通過預先支付彩禮給女方,保證女方利益來娶到媳婦。大兒子結婚,父母為兒媳支付彩禮,二兒子結婚,父母再準備一份彩禮。三兒子到了結婚年齡,父母可能不僅準備不了一份彩禮,而且負債累累,三兒子就有了打光棍的風險。這裡的彩禮是男方家庭給兒媳婦的預付收入,而不是給到女方父母的。這是與華南農村彩禮的本質不同。
只有一個兒子,未來媳婦要更高額彩禮沒有意義,因為本來就是一家人。兒子越多,未來兒媳婦越是要高額彩禮,因為彩禮是父母送給未來媳婦的私產。幾個兒子造成女方要高額彩禮,就抬高了一個地區彩禮的水平,由此導致即使只有一個兒子,父母也得為未來兒媳婦備下一份地區平均水平的彩禮作為兒子媳婦小家庭的私產。
賀雪峰:農村彩禮“南降北升”,卻都彰顯了婦女地位的提升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專注鄉村治理與建設2017-02-17
廣東英德市農民羅觀林,1982年結婚,岳父要1000元彩禮,正好羅觀林妹妹出嫁,要了900元彩禮,就送出900元彩禮,將妻子娶了回來。羅觀林說,1982年農村很窮,不要說1000元,就是30元的彩禮他也拿不出來。一般人結婚要出彩禮,都是全村人幫助湊錢才拿得出。
有一家女兒出嫁,非要2000元彩禮,男方只能向全村人借錢,全村人所有現錢都拿出來才湊夠了彩禮將媳婦娶了回來。不過,娶回來的媳婦受到了全村人的敵視,認為她害苦了全村人。這個媳婦在巨大壓力下不久就自殺了。
10年前,羅觀林的兒子娶媳婦,女兒出嫁,彩禮都在6000~8000元之間。我們在2016年3月調研期間,發現當地彩禮一般在1~2萬元左右。1982年,農村基層公務員每月收入在30元左右,900元就相當於農村公務員30個月的收入。2016年,英德縣鄉鎮幹部的工資收入大概為每月6000元,1~2萬元彩禮只相當於農村公務員3個月的工資。就是說,以農村公務員工資作為參照,英德農村彩禮水平下降了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羅觀林家庭所經歷的彩禮並非個案,而在華南農村具有相當普遍性。1980年代初,華南農村彩禮可能沒有900元這麼高,卻大致不會低太多。當前華南農村彩禮卻普遍不高。改革開放以來,華南農村的彩禮是大幅度下降的。
改革開放之初,華北農村彩禮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甚至沒有彩禮一說。不過,最近10年,華北農村的彩禮急劇上升。10年前,華北地區彩禮2~3萬元已很普遍,到現在,華北很多地區農村的彩禮早已超過10萬元,甚至高到10多萬元20萬元的也很普遍。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以來,華北農村的彩禮基本上是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快速增長。
為什麼不同地區彩禮會有如此的不同?區域差異也許是一個理解問題的視角。按我們的說法,華南農村多宗族性村莊,這些村莊大多是聚族而居的團結型村莊。團結型村莊對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各種力量具有一定的抵禦能力,經過宗族的抵制,外來力量大為減弱,對村民的改變因此降低。
太好了,我們的企業有救了,我們的環保局也可以鬆口氣了
需要警惕,關鍵的問題是:1.這種納米材料能否在較短時間內降解成完全無害的自然成分?還是會長期留存在土壤中? 2.如果這種材料隨農作物到餐桌再以附著食物形式(或以任意食物鏈形式)進入人體以及在人體中累積會有什麼後果?另外,這種材料對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會有什麼影響和危害?以及對水源和自然生態系統?這些問題是否應當作出全面的安全評估?
謹慎樂觀,我在本領域也算浸淫20年的專家了,各種奇幻的納米材料最終只出現在論文中,更不要提用在成分十分複雜的土壤了。看上去非常理想的實驗室成果真用起來未必那麼好。世上沒有無副作用的科技手段,沒有數字計量的技術成果不具有說服力。還是說說有效率吧,百分之幾的重金屬離子可以被抓取出來?用多大的劑量可以使土壤的Ph值達到什麼樣的數字?此方法的副作用是什麼?現在頂著納米名的高科技產品多如牛毛,多數不實。小編在採用此類消息時應徵求第三方專家的意見,避免文科病。
這只是新聞通稿,又不是科普文,讓大家知道有這個事就是了,真要往細裡說,那得出論文啊!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2_17_394801.shtml
中科院成功研製土壤修復新材料每畝成本不超30元
據新華社2017.2.16消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專家研製成功一種新型納米複合材料,能夠高效抓取和轉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且畝均成本不超過30元。
世界上約30%的不凍土都是酸性土壤,不僅造成農業減產,還會激活重金屬離子,加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土壤酸化就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據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公佈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就達320個,約548萬公頃。此外,我國至少還有近3000萬公頃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500萬公頃土地受石油污染,200萬公頃土地受礦區污染,5萬公頃土地受固體廢棄堆放污染。除卻被污染土壤,我國自然酸性土壤分佈遍及14個省區,總面積達2.03×108hm2,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1%。
目前,土壤修復常規處理方法有植物修復和化學修復兩種,但存在成本高、週期長、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標不治本,這也是製約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關鍵技術瓶頸。
但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岩研究員課題組研製出一種複合納米材料,將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復配,使其由聚集態變為鬆散態的網狀結構,既能將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夠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元素,同時還能將“六價鉻”等有害元素轉化為安全元素“三價鉻”。
這種新型的土壤修復材料畝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復過程直接融入耕種流程之中,不僅使用便捷,相比傳統修復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可以製作成粉劑、液體、顆粒等各種形式。專家表示,該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明年有望實現量產。簡言之,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環境友好、使用方便、材料易加工等優勢,對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並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回應
科技興邦,向科學家致敬!
重金屬不還在土壤裡嗎?
重金屬不在土壤裡難道還飄在空中?或者你認為這技術可以消滅重金屬以打破質量守恆定律?農作物吸收的是重金屬離子,不是單質和化合物,酸可以使金屬單質和化合物形成離子,如果控制了土壤的酸性,就能減少重金屬離子
由此可見,在國家在基層的治理走向規範化和法治化的同時,國家也不能越俎代庖,地方性的事務仍然需要交給地方自己去辦。因此需要一個有效的載體將渙散的、原子化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對無理釘子戶的內部強制。而在基層組織的權威不斷弱化的情況下,國家失去了中間的這一級組織載體,直接和千千萬萬的個體農戶打交道,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當釘子戶都有可能阻擋統一的集體行動,而國家卻缺少必要的強制能力。這種情況下,基層組織的行動邏輯就有兩種:一是盡可能地避免和農戶打交道,這樣一來其與農戶的關係也就更加疏遠了;二是通過策略化的手段來收買釘子戶,這實際上是縱容了釘子戶的無理要求,破壞了鄉村治理的規則性。如此一來,由於農民無理要價不會產生任何成本,因此就會堂而皇之的站出來向國家要價,而國家卻缺少必要的強製手段,只能滿足其無理要價,由此才會出現本文開頭所說的被國家慣壞的農民。也正因此,為了重新構建有效的基層治理,必須加強對農民的組織,加強基層組織的建設。
回應
這還算好,美國人修公共項目那都是下層組織帶頭當釘子戶
所以才有批私鬥修
農民乃至全體國民正在重新回到一盤散沙,精英們要毀滅中國的前途!
http://www.guancha.cn/anyongjun/2017_02_15_394310.shtml
這樣一來,國家雖然能夠加強對基層組織的控制,但是由於基層組織與農民是相脫離的,因而國家對農民的組織實際上是弱化了。換句話來說,國家在“治官”上是有效的,但是在“治民”上卻陷入了困境。
在基層組織的權威不斷弱化的同時,國家希望基層的治理逐漸走向規範化和法治化,也就是加強更加普遍性的國家權力在基層的權威,但是規範化和法治化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面對鄉村社會的地方性,規範化和法治化的成本更加高昂。設想一下,如果對於鄉村道路建設,國家也像跨區域的國道建設一樣進行統一的徵地補償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一是鄉村道路覆蓋的範圍很小,一村一標準,國家想要製定出讓各個村莊的大多數村民都滿意的標準,其博弈成本必然十分巨大;二是國家對鄉村的公共品供給只涉及工程預算,不涉及佔地賠償,即使協商出了統一標準,國家也難以承擔這部分成本;三是即使國家製定出了適當的標準,仍然可能得不到農民的認可,這時需要採取一定的強制手段,這就需要國家暴力機構出場維護國家政策的權威。但是無論是派出所還是法院,國家暴力機構對於鄉村社會的滲透程度都是有限的,通過國家暴力維護國家規則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基本的矛盾,就是國家治理具有一般化和普遍化的的特徵,治理任務越是一般化和普遍化,國家治理的成本就越是低廉,國家治理的效果就越是顯著,但是,一般化的國家治理不可能事無鉅細地覆蓋所有的地方事務,讓國家治理來適應鄉村社會的地方性,其成本必然十分高昂,因之也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發生在鄰村。政府要在鄰村修一個文化廣場,規劃有一個籃球場、一個舞台、一排村委會辦公用房,主要是為村民的健身娛樂提供場所。文化廣場需要佔用一個碾場,政府在其他地方為農戶重新修建了一個碾場,原來舊碾場上的麥草需要處理掉。政府提出按市價將麥草賣給收草商,由政府出面來找收草商並承擔運費,也就是說,農戶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只等著拿現錢就可以。然而如此優惠的條件竟然還有人不同意,政府反复做工作都沒有用,最後只好在市價0.15元/斤的基礎上再補貼0.2元/斤,這才把工作做下來。
還有一個例子是,鄰村的通村公路部分路段未通過驗收,需要挖掉重新硬化,卻遇到一個難題——挖掉的水泥塊沒有地方倒。平時沒有人去的荒溝野地這時卻站出來很多農戶說是自己家的,不給錢賠償就不讓倒水泥塊。駐村幹部沒有辦法,來找父親幫忙,父親去找了一個相熟的朋友,朋友讓施工隊把水泥塊倒在了弟弟家門前的大坑里,最後又填土墊平,反而又弄出一塊很大的平地來,其他反對的農戶這時又艷羨不已。
為什麼對自身有利的事情農民要站出來當釘子戶呢?在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農民並不認為修路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也需要為此做貢獻。相反,修路是國家的事情,而國家是一個非人格化的存在,佔國家的便宜不會損害任何人的利益,因而覺得理所當然。
任何公共性的事務都可能會遇到反對,面對反對,尤其是不合理的反對,必須有一定的強制,否則公共利益就會遭到損害。而最為弔詭的是,國家這一合法暴力的壟斷者,面對無理要價的釘子戶卻顯得異常軟弱,只能通過讓步妥協的方式來完成治理任務。更確切的說是國家在鄉村的基層組織在農民中間缺少實際影響力,因而在資源下鄉的“最後一公里”面臨著治理難題。
國家是通過基層組織,更確切的說是通過鄉鎮和村兩級組織完成對農民的組織。但是,在稅費改革以後,由於不再需要向農民收取稅費,基層組織與農民的關係越來越遠,在農民中間的實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弱。而另一方面,由於基層組織在稅費時期存在的大量的越軌行為,國家基於對基層組織的不信任感不斷加強了監督和控制,推動基層組織不斷向著正規化和行政化的方向發展。比如,村幹部以前是一個兼業性的工作,現在則變得越來越正式化,逐漸被吸納進正式的官僚體制之中。
安永軍:和父親聊天,他說“農民被慣壞了”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2017-02-15
過年回家和父親喝酒聊天,父親說現在國家的政策太好了,把農民都給慣壞了。怎麼個慣壞法呢?最極端的表現就是國家為農民辦好事,卻因為少數人站出來當釘子戶而難以辦成。國家本來是為農民謀福利,農民卻反過來佔國家的便宜。
先舉一個事例,鄰村的通村公路硬化項目部分路段需要拓寬,佔用了路旁幾戶農戶的門灘地,被佔地的農戶卻堅決不同意佔地。所謂門灘地,就是農戶宅基地門口的空地,主要用來晾曬糧食、堆放柴火雜物,按照農村約定俗成的規矩,這部分土地是屬於農戶的。但實際上,門灘地和公地的邊界並沒有那麼清晰,農戶也經常在公共道路上晾曬糧食,而且現在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門灘地幾乎也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大部分人家的都空著,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私有領地而已。也就是說,道路拓寬佔用門灘地對農戶沒有任何實際的影響,而修路本身卻是對所有農戶都有利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惠民的好事,政府和村里在推動落實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重重阻力。佔地的農戶紛紛站出來稱門灘地對自己如何如何重要,就是不同意被佔用,鄉鎮的駐村幹部和村幹部怎麼做工作都做不通;軟的不行,只好來硬的,駐村幹部領著挖掘機試圖強行修路,結果被佔地的幾戶農戶站在挖掘機前不讓施工,甚至還追打得駐村幹部落荒而逃。
實際上,農戶並不是不同意佔地,而是在變著法的索要補償,但是佔地賠償不在項目預算之內,政府也沒有辦法解決。工程耽誤了半個月之久沒有進展,村幹部沒有辦法,駐村幹部沒有辦法,包片的鄉鎮副書記沒有辦法,似乎成了一個死結。事情匯報到了書記那裡,書記也沒有辦法,但是書記知道父親在鄰村交遊較廣,出主意讓手下的人來找父親。於是,包片副書記和駐村幹部就提了兩瓶酒來請父親,父親本不想出面,但是迫於面子只得答應。
這幾戶農戶父親都認識,其中一戶的關係特別好,父親先做通了這戶農戶的工作,然後再繼續做其他農戶的工作,同時鄉鎮答應給佔地的農戶吃低保,這才把工作做下來。儘管工作做下來了,為了盡可能少佔地,減少工作阻力,原來規劃的排水溝被去掉了。結果農戶家裡洗澡間的水只能排在大路上,到了冬天一結冰很容易滑倒人,路旁的幾戶村民怨聲載道,父親說當時你們不願意讓路才沒有修排水溝,現在能怪誰呢?
美媒:精準扶貧!中國的淘寶村從曾經的貧困走向致富
美國石英財經網2017.2.12文章,原題:曾經貧困的中國 “淘寶村”發現為互聯網製造小玩意是一條生路 山東省大集鎮由眾多村莊組成,這裡似乎不太可能成為中國主要的電商中心之一。由於路況很差,直到幾年前從當地驅車1小時才能抵達15公里外的縣城。這並不重要,因為當時不但沒有人買得起車,而且該鎮還像中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一樣,富餘勞動力眾多且大都前往沿海城市打工。
但如今,該鎮及其周邊地區已成為中國製售表演服飾之都。在該鎮的4.5萬人口中,約有一半從事生產或銷售掛在淘寶網上的演出服。去年,該鎮售出價值18億元的服裝,當地官員估計全縣銷售額接近該數字的3倍。
作為中國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一部分,大集鎮出資開展電商和服裝生產培訓、提供低成本貸款,並鼓勵成功的企業家優先招用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當地居民。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不到4年,電商銷售就帶動該鎮及其所在縣6300人脫貧。
阿里巴巴的報告稱,如今在全國國家級貧困縣中已發現18個淘寶村,每年網絡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大集鎮黨委書記蘇永忠表示,在該鎮發生的一切也能複制並擴展到其他任何地方。“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產品。”他說,“他們要做的是將它們在網上出售。”
然而,中國許多貧困地區或將難以利用這種電商熱潮。觀察人士認為,大集鎮與其他貧困地區相比有一項優勢:平原地形便於修建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如今,中國現有的貧困地區大多位於經濟增長無法輕鬆惠及的地方,比方說山區和偏遠的中西部地區等。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的1000多個淘寶村中,僅有25個位
親戚扎堆生二胎,女子回老家壓歲錢多給出12份,直呼“壓力山大”
據重慶晨報2017-02-10報導,網友“多多”在朋友圈爆料稱,這次回老家過年,發現不少親戚都生了二胎。自己這邊再加上老公這邊的親戚,今年一共有12個二胎。“一個孩子給了200元壓歲錢,由於多了12個孩子,壓歲錢增加2400元。”親戚加起來一共31個孩子,就是6200元壓歲錢。多多開始犯難了,明年春節回去咋辦呢?
重慶社會學家譚剛強介紹,發紅包的目的是聯絡感情,發紅包是一種文化禮儀、溝通禮儀,“不要一開始就計算紅包的多少,價值的多少,不應用金錢來量化。”譚剛強建議,如果想少發紅包,那就只能迴避,如果一旦決定發壓歲錢,就不要有隻賺不賠的想法。“每個孩子發一個紅包也是對孩子對家人的尊重,有時候咬著牙都只有自己承受。”
回應
還是廣東好,小孩不分大小,紅包每人5元。30個小孩,150元搞定。
廣東人表示,紅包無關大小,是圖個吉利!
這個風俗最好,應該全國推廣,過年大家都無壓力。
壓歲錢對方倆孩子你就一人一百,他給你孩子二百不就得了
嗯,一般都這麼幹的,但是有些不通人情的,你塞他倆小孩一人100,他給你小孩仍然是100……這就比較讓人鬱悶了
那你可以等他塞給你家紅包後再轉手還給他。
我姐原來一個孩子,我每年春節給200紅包,去年生了二胎,今年春節一人給100。圖個吉利,沒有人計較。真要計較的親朋,說明不值得交往。
紅包是心意,不是相攀比。玩成了攀比,為難了自己。
趕緊生幾個自己的吧,好把這個錢給掙回來。
最好還是真心想好好養,好好教,再生孩子,不能為了攀比而生,畢竟是大事。
咦,不是有人說大家都不願意生二胎麼?
唉…同學在朋友圈裡,群裡整天叫窮,然後各種抱怨二胎政策,經濟條件不好生不了二胎,甚至中國崩潰… 結果過年回國聚會,丫帶著老大,抱著半歲的老二…到處討紅包
1999年后城鎮居民使用宅基地不予確權登記2017-02-09 法製網
截至目前,除西藏自治區的部分市、縣外,全國都已實現不動產登記“發新停舊”,不動產登記制度順利落地實施。國土資源部地籍司(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今天在做出上述表示的同時透露,個別地方農村不動產登記仍然存在不規範問題。
這位負責人指出,為此,國土資源部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就非本農民集體成員(含城鎮居民和華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如何進行確權登記等做出明確規定。這位負責人強調,1999年之后城鎮居民使用宅基地的,不予確權登記。
農村房屋等須頒發統一產權證書
“一戶多宅”登記應公告無異議
非本農民依法取得宅基地可以登記
婦女及進城農民合法權益有保障
為有效維護農村婦女宅基地權益,《通知》明確,農村婦女作為家庭成員,其宅基地權益應記載到不動產登記薄及權屬證書上。農村婦女因婚嫁離開原農民集體,取得新家庭宅基地使用權的,應依法予以確權登記。
這位負責人說,按照中央推進城鎮化工作安排,未來1億農民將進城落戶。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和其合法宅基地權益應予以保護”的規定,《通知》規定農民進城落戶後,其原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應予以確權登記。
相關新聞
汕尾陸豐烏坎村權屬清楚的土地完成確權登記發證2016-09-12
哈爾濱實現土地確權農村產權可公開流轉交易2016-05-15
穠言:土地確權“開閘”新一輪農村改革2015-03-30
回應
農村一戶多宅超佔嚴重,這是嚴重的不公平,明顯是以一個城市人的眼觀去辦理農村的事情,城市人可以有幾套房子,農村人咋就不能有幾處宅子,
宅基地集體咋能有幾處?
夏柱智:這兩年家鄉評低保,村民服了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2017-02-07
就低保制度而言,農村低保指標大大減少並得到農民普遍的認可,表明政府過去高估了農村的貧困面,家鄉農村實際上的貧困面比較窄,低保制度真正結合地方實際有序運行起來。
低保指標減少了,低保滿意度提高了
農村低保評定過去幾年曾經成為“天下第一難事”,無論採用什麼標準均引起很大的爭議,總不能使人滿意。沒有想到在家鄉的農村,在2015年和2016年這兩年成為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其中的奧秘,一個主要說法是現在評選程序上公開透明了,另一個村民代表則認為主要是評定低保有更為嚴格的標準了,不再下給每一個村莊下低保指標,而是採取“應保盡保”政策。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給予低保,這樣就減少了絕大多數低保人口。
總結來說,目前低保令人滿意有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上級不給指標,應保盡保。
第三,嚴格程序和監督,評選過程和評選結果公開,村委會把低保評定結果張貼在村委會外牆上,讓全村人監督。
村民代表回憶,低保在過去亂象叢生。那麼是如何發生的呢?
……..
在低保資金一定的情形下,低保面過大,意味著有限的低保資金被分散,真正貧困的農戶所獲得的幫助就越少,貧困戶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就越難,就越是偏離低保制度救助貧困的初衷。這是之前低保亂象形成的真正原因。
回應
不患寡而患不均。少沒事,一旦不公,怎麼都有人不滿意。
就是這個理,我家雖然不窮,但看到跟我家一樣的家庭靠關係得低保就會不爽,有的人只要有便宜就想佔。
這兩年回鄉下聽我媽說,現在縣政府為了摸清農村的情況,各村都派人下來住個一年半載,每一戶都不漏過訪查,有什麼一磚一瓦都登記個明明白白,防止了以前由村幹部分配扶貧對象的混水摸魚亂象,我覺得這個可以給99分,如果推廣到其他範圍,政策的公正力度更大更廣範了。
我覺得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的問題導向思維方式非常優越,只要是中國共產黨下決心要幹的事,一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現在黨和政府下大力氣針對出現的問題逐個解決,扶貧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http://www.guancha.cn/XiaZhuZhi/2017_02_07_392942.shtml
河南是一年兩季啊,秋季還有一季玉米,秋季玉米投入不算租金投入,收入和小麥差不多。人家不說就想哭窮,記者就沒點辨別的能力?還是記者收錢寫文章?太不合常理了。
糧價不讓漲啊。一漲豬肉價格都飛上天了。
等農業生產能像工業一樣糧食能由農業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糧食安全的問題才能解決吧,農業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中國歷史五千年每逢大亂大多都是糧食歉收引起的,不能因為我們開始過了幾年不錯的日子,就忘記了糧食安全,畢竟民以食為天啊
美國糧食質優價廉是因為轉基因技術和機械化。所以這不是農民之間的鬥爭而是科技的鬥爭。巴西一家三口可以經營1000公頃土地。而中國一家三口幾畝地和人家競爭,明顯不在一個級別上。
但是這樣又會設計土地兼併之類的問題吧?在中國很多地方,土地可是命根子,這塊蛋糕動了,那就不得了了。
農業機械化還得靠集體化及大田化。大田化才能發揮機械化的作用。農業機械一年集中使用兩三個月,閒時還要保養,使用率很低。農業勞動力高齡化也應是值得注意的大問題。
別傻了,巴西這一家三口是地主,手下還有幾十個長短工呢
看到你說轉基因就知道你要夾帶私貨了,俄羅斯是不是也離了轉基因就沒糧食出口了?
你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美國早就完成了城鎮化,農業人口很少,同時美國人口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這樣一來,每個農民可以經營大片的土地,中國想上機械化,每家只有很少的土地,大型機械根本不行,還有,很多山區半山區,根本就上不了機械. 美國耕地遠遠多於中國,土地平整度好於中國,人口少於中國.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2_06_392731.shtml
2001年,柳學友看到村里幾十畝的自留地“撂荒”,萌生了承包田地的想法。“當時承包費(每畝)只有幾十塊錢,”柳學友的承包規模越來越大,2004年承包規模達到400多畝地,“一年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
從2004年開始,伴隨著國家開始出台一系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柳學友的承包規模逐漸發展壯大。
從外部環境來看,2012年開始,我國出現大量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現象。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直接衝擊了柳學友這樣的種糧大戶。一方面糧食價格下降,另一方面成本費用不斷升高。“土地承包費、僱傭村民的工資和農資等費用近年來都在增加,比如今年農資漲了30%左右。
糧食中介:收購標準提高,糧商利潤減半
周口市淮陽縣人梁先生從事了十多年糧食中介,每年從農民手中收購逾1000萬斤小麥。
梁先生表示,2016年的日子不太好過。“往年能夠掙到二三十萬元,今年1000多萬斤小麥也就賺了10多萬,一噸賺錢20元左右,利潤和手續費差不多,”梁先生說,利潤減少的原因在於糧食收購標準的趨嚴:“往年入庫篩糧篩得不是特別淨,今年過得有精選篩、比重篩等,篩得特別細,不完整顆粒都篩出來了,但是咱收購糧食的時候沒有過篩子,收的都是毛量。”
實際上,糧食收購標準近兩年一直在趨嚴。
梁先生介紹,“2015年糧庫不再向經紀人貼補或者加價,2016年則在此基礎上提高了糧食收購的標準。”“2015年小麥起步的收購價格是1.14元一斤,2016年起步收購價是1.1元,有時收到1.06元、1.08元,甚至汝南、平輿地區有糧食收到了八九毛錢一斤,”梁先生說。
天氣原因使得糧食收購“雪上加霜”。“小麥快成熟時,下了一場大雨,導致麥子顆粒有些萌動,按照有關標準,萌動就是不完善顆粒,”梁先生說,據其了解,2016年十家糧食經紀人有六家賠錢。
“比較好的一點是,在糧食入庫後,國家提高了糧食收購價格,現在是1.2元一斤。收入有所回本,”梁先生說,隨著政策變化,大部分糧食經紀人已購買了篩子,自己明年也打算花一二十萬元添加點篩子等收糧工具,以適應越來越嚴的糧食收購政策。
回應
200畝,一年收入2 3萬,我咋就不信那? 吉林長春,身邊同學有種地的,也就3 4晌,今年玉米價格4毛多5毛,去掉本錢,估計也能賺到2 3萬.當然,地少僱人少,賺的相對於能多一點,但是200畝賺兩萬,家裡20 30畝的人是不是要餓死了?
河南糧王: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糧價低、賣糧難
據新京報2017.2.6報導,“2016年有驚無險,比往年差些,也算賺錢了。”除夕前夜,河南信陽固始縣北郊的一個小村莊,種糧大戶劉家父子在家中告訴記者。與此相距百里的信陽息縣,被譽為“河南糧王”的柳學友認為,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2016年他認識的種糧大戶有70%效益不好,不少種糧大戶選擇另謀生路。有種糧戶一畝地賠一二百元,因成本抬升、糧價下滑、天災減收,認識的種糧大戶有七成效益不好
記者深入全國各地,採訪了農民、工人、小老闆、網紅、創業者等多個群體,聽他們講述自己過去一年中平常或不平常的故事,讓他們算一算自己打拼一年的“賬單”。小賬單,大經濟。我們期望,從這些小小的賬單中,可以管窺不同行業甚至是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
種糧大戶:養豬比種地賺錢
自從承包村里的二百多畝耕地種水稻,劉玉中(化名)和兒子劉陽(化名)就成了附近村莊少有的“種糧大戶”。三十剛出頭的劉陽是為數不多願意把汗水灑向農田的青壯勞動力,父親劉玉中說平日里自己指揮、兒子做,家裡購置了基本的農資機械,一畝地可以賺200元到300元。最後劉陽盤算下來,2016年一年下來,二百多畝地落了4萬到5萬元的收益,利潤較2015年減少了一兩萬塊錢。
和劉家的另一塊生意養豬相比,種稻只是“帶著做”。劉陽說,自家一年生豬出欄量在200頭左右,2016年趕上歷史好價錢,賺了水稻兩三倍的錢。糧信網2016年10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以來,國內糧食市場價格整體呈弱勢運行。據監測,2016年9月下旬中儲糧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為135.88,比去年初下跌6.49%,其中小麥跌1.33%、玉米跌15.28%、稻穀跌0.77%、大豆跌3.12%。對於今年,劉陽表示,希望一切風調雨順,但他也認為,“傳統農業沒有出路”,“未來要發展多元化,比如觀光農業”。
河南糧王:現在是種糧人最困難的時候
和劉家父子“兼種”農田不同,信陽老鄉柳學友主業就是種地,他是最早承包土地的農民之一。“包地”16年,這位“河南糧王”目前流轉有16000畝地,約佔全縣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一。
網媒:傳統農貿市場面臨挑戰!農村集市因電商而冷清
亞洲新聞網2017.2.1文章,原題:北京郊區傳統農貿市場面臨電商挑戰 才剛上午9點鐘,北京郊區楊鎮的大集已人頭攢動。不過,前來購物的宋天(音)說,最近幾年,每年只有這個時候她才會來這種農貿市場買東西,而非在網上購物,“我覺得這類市場才有過春節的氣氛。”
楊鎮這個集市綿延幾個街區,春節期間最繁忙。周圍村莊的人們趕到這裡買賣農產品、食物及其他商品。今年春節,各色的雞商品成了熱門貨,人們紛紛購買慶祝新年。
但小商販們說,由於經濟放緩,今年他們的生意受到影響。賣春聯的段女士說,去年她賣一副春聯要價約合2美元,今年只賣1.4美元卻仍銷路不太好,“現如今,人們掙錢比以前難了。”
除此以外,來自電子商務的競爭愈演愈烈。田寶輝(音)今年在市場裡擺了個攤位,出售從阿根廷進口的對蝦,但顧客寥寥。他說這肯定是跟越來越多的網購有關係,“如今網購很方便。你坐在家裡付款,足不出戶,貨物就會被送上門來。”“以後來這類農貿市場趕集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服裝商販唐淑萍(音)也有同感,“現如今,很多人都上網買東西,來大集的人少了。”
但至少在過節時期,大集仍是一片繁榮,因為集上有些東西是網上找不到的。宋天說,“我打算買點看著新鮮的食品和玩意。實際上,如今人們更多是來這裡逛(感受節日氣氛)而非為了買東西。”(作者傑里米·高,穆弈譯)
到底是那條法律給了政府出台這項政策的權利?
習近平: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在哪?哪條法?
我們依的是人民的法,鄉規民約怎麼不是依法治國?憲法第一條和第二條是啥?大聲說出來!難道還要依某些資本家的法不成?
第2條很明確的寫了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那麼這條政策到底是依據哪條法律出台的
綜合兩派的觀點看,法理依據和現實需要是本質上的兩對矛盾。對於政府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是法理上目前來看不可動搖的真理,況且以現在行政法理論在中國的發展方向,嚴格限制政府權力是主流的看法。可一些現實卻在不斷向社會發出這麼一種信號:政府在中國的社會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和行政法理論中對政府的定位是有不小錯位。現行行政法理論將政府更多視為公民權利的潛在威脅甚至敵人,但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裡,政府“教化之責”顯然存在著。
法無授權即禁止,我想就算是西方人也說不出這話吧。中國的政府和法律都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還擔當教育的職責,是規矩的兩面。讀西方理論讀傻了的法律人士一副為了正義殉道的做派天天站在民意對立面,真應該和那些天天民主傻了的好好懟一懟。
我覺得現流行的行政法理論,高估了百姓或者公民的自治能力,低估了社會自我陷入不良狀態的風險。這恐怕是因為行政法理論受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影響太大,還是不貼近中國實際。
一句話:行政法發展不能只靠論文、課堂和演講,確實需要經常“上山下鄉”,走走群眾路線。總之,法律理論不能知識社會上層精英YY的產物。
中國政府就是中國式父母,啥都要操心啥都要管,而且管多了子女抱怨專制,嫌煩,管少了子女埋怨父母不愛他,做中國式父母真的挺難,一輩子操碎了心還不被子女理解
http://www.guancha.cn/LeiWangHong/2017_01_26_391406.shtml
就一次人情酒席來看,主家可以掙到錢,但從長遠來看,主家和客家都沒法掙到錢。主家辦酒席,只是為了避免自己只送禮不收禮而虧本,只好不斷地追隨人情項目和禮金數額增長的腳步,只要有由頭就抓緊時機辦酒席,最後導致大家都陷入到人情壓力的惡性循環中。大家都在感嘆人情壓力大,沒有掙到錢,又都在爭相辦酒席。不辦酒席的人要給人送禮,辦酒席的人掙了錢又很快給人還回去了,最後根本留不下錢。最後是搞“一條龍”的人掙了錢,全部用於購買酒菜和支付服務費了。據說,早在臘月初一,全鎮的幾個“一條龍”班子的“檔期”都被排滿,若想在2017年的正月十五前辦酒席根本辦不了,因為請不到“一條龍”來幫忙做酒席。
………
相關新聞
政府管人情酒席,家鄉人雙手支持
酒席新規是政府管得寬?來一線看看
重修的不止宗祠,還有農村社會關係
回應
這是地方政府在取得社會共識上的本地政策,不越權,而且的確有利淨化社會風氣。
對民間這種劣風可以說是深惡痛絕!近兩年黨員幹部禁止請客送禮,風氣有好轉,大快人心!希望政府加以引導!
很多鄉規民約都是約定俗成的,作為政府來立約也未嘗不可。但立法本身是嚴肅的,有強制性的。如果都沒有實踐基礎,又沒有積極普法,嚴格執行,那就損害了法律的威嚴。最常見的就是好多城市都限制禁止煙花爆竹燃放,但是過年如果不出事,也不會重罰,這就導致很多人不當回事。所以不能僅憑善意隨便立法,要立法,先有一定實踐基礎本身非常重要。
移風易俗,考群眾自覺是不太可能的。推薦大家看本書,法國心理學家龐勒的《烏合之眾》。
百姓深惡痛絕的事為什麼不管?這種惡性循環只有政府才能製止。
花中弄葉:最討厭這種城市裡按市場經濟來,農村里按行政命令辦事的邏輯。農村人就欠你們城里人的。城裡可以辦千桌的酒席,農村人就不行;城里人房產自由買賣,農村里就是不行。農民就各種事情都該你管著。你要管可以啊,像計劃生育一樣立個法,嚴格依法辦事,啥問題沒有。沒有法律法規,說其他的都是瞎扯淡,都存在朝令夕改的高風險。
花中弄葉前條剛吐槽完計劃生育,這條又說像計劃生育一樣立個法可以,邏輯都不講你只能是噴子了。
考上大學以後,至親不僅要送禮,還要給路費,以示對大學生前往大學學習的支持,若人情是500元,路費就要給300元;白事上在人情以外,侄男侄女、外甥外甥女在出殯前夜,要圍著圈跟著和尚“圈香”,為亡靈超度,圈一次一個晚輩要么給100元以上的“香錢”,要么買一條煙(價值100元左右),一個晚上大概要圈三次左右,一戶的成本又要增加300-400元。
近些年來,老家的村民們年年哀嘆人情壓力太大。
人情的異化,一方面表現在人情項目和項目內容的增長上,另一方面表現在人情禮金的增長上。在老家,親戚分為至親、近親和遠親,村鄰主要是本小組和鄰近小組關係好的村民,他們送的禮金在當地稱為白人情。15年來,老家的人情禮金迅速上漲,至親人情上漲20倍,近親、遠親和白人情上漲10倍,主家掙的錢則是越來越多。從我家幾次酒席人情狀況略見一般。
2000年,我家為我辦十周歲酒席。至親如大姨、小姨送100元人情,近親如表叔、堂叔送50元,遠親送20元,白人情送5-10元。當時家里人情收入1000多元,除去各種開支後淨賺300元。
2009年,我考上大學。至親送1000元人情,近親送300-500元,遠親送200元,村民的白人情送100元。當時家里人情收入1.5萬元,大約淨賺5000元左右。此外,至親與近親需要給路費錢,每家要給100-200元,無成本,均為淨賺。
2014年,姐姐結婚。至親送1000元,近親送500元,遠親送200-300元,村民送白人情100元,關係好的村民送200元。此外,至親和近親在婚宴上要給壓箱錢,在新年時要給打發錢。人情錢屬於我的父母,壓箱錢和打發錢歸姐姐。只計算人情收支,當年收入2.7萬元,純收入1萬元左右。今年外甥在我家辦酒席,人情收支相差不大。
我姐姐的小孩晚表妹的兒子一天出生,原本爸媽並無為外孫辦酒的想法,但是看到表叔為表妹辦了酒,考慮到既然都是女兒,而且我以後不會在家裡生活,那他們也就相當於只有一個外孫,就考慮他們家辦我們也辦一下吧,這樣平均一些,所以就在表妹孩子滿月的第二天,爸媽也為外孫辦了滿月酒。現在老家,基本上形成了男女雙方為新生兒辦酒席的風氣。
結婚的酒席也開始發生變化。原來只有初婚才會辦酒席,離婚後再婚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如果要再婚,新婚夫婦都極為低調,搬在一起住就可以了,講究一點的家庭只是請親戚朋友到家裡來吃一頓,不會大張旗鼓地辦酒席、放鞭炮。但是,現在離婚越來越多,很多再婚的夫婦,會大張旗鼓的擺酒。村里的成大叔,有一兒一女,兒子結了兩次婚,女兒結兩次婚,兒女的初婚和再婚都辦了酒席,有村民咬牙恨恨地說,“去他們家吃喜酒都吃了四次,他要是離婚再結婚,我們都恨不得不去了。”
以前只有考上一二本學校才好意思請考學酒,現在不論考北大清華,還是北大青鳥,都會請客,一些考生家庭,甚至在還未確定考生是否被大學錄取就開始辦酒,有一些考生在辦酒後又選擇复讀,來年考上大學又辦一次。
原本只為男性高壽老人慶祝的壽酒,現在假借男女平等的旗號,也開始為女性老人過,而且年齡要求越來越低,從最初的80歲,降低為60歲。
老人去世是大事,白事是祭奠老人離開人世的最後禮儀,但現在老百姓將這一祭奠儀式延長,在老人去世一周年、三週年時還會擺酒,以前老家也會在一周年和三週年時舉辦儀式,只是請至親和村鄰前來吃飯和弔唁,弔唁只需要買少量紙錢和鞭炮。但是,現在一些家庭會增加一些儀式,比如請和尚前來念經,請來的和尚工錢費由老闆包乾,因為請了和尚,所以親友要買煙表示,一條煙的成本至少100多元。雖然一周年、三週年不收禮,但主家可以通過收煙變相賺取人情禮金。一些朋友多的家庭,則會明目張膽地為老人辦一周年和三週年的酒席,要求客人要送禮金。
辦酒席的主家,為了通過一次人情更迅速地積累人情禮金,會採取不同形式的活動增加人情收入。在我們老家,幾乎每一種類型的人情酒席,都搭配有人情禮金以外的其他花銷。婚禮酒席上長輩要送雞蛋錢或壓箱錢(雞蛋錢是男方長輩給,壓箱錢是女方長輩給),金額多與禮金金額相當。新人結婚後的第一年春節,還要去給長輩拜年,“新人送禮,長輩拿錢”,這個錢是長輩給新人的打發錢,根據長輩的經濟能力而定。
雷望紅:政府管人情酒席,家鄉人雙手支持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2017-01-26
又到年末,大家都在盼著能夠儘早回家過年,在福建打工的小姨卻不敢回家。早在臘月初,就詢問小姨回家的時間,但小姨支支吾吾,含糊其辭,說到時候看情況。我感覺納悶,在我回家後,追問小姨回家的時間,她才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回家過年人情壓力太大。表妹上了大學,開支增大,她要拼命攢錢。這過年一回去,今天一頭人情,明天一頭人情,過年盡是走人情。不僅回家沒年味,而且一年好不容易掙的辛苦錢走走人情、打打麻將就花光了。所以索性決定今年過年不回去了。
她決定不回來過年,表妹悶悶不樂,我媽倒是覺得她明智,“你小么(老家方言,即小姨)不回來過年,可以節約近一萬塊錢,其中大部分都是花在人情往來上。一過年,到處都在辦酒席,她回來了那些親戚朋友辦事你不去行啊?一去又是送人情,又是點歌,還要打牌,走一次人情花個上千,搞幾次一年辛辛苦苦掙的錢都沒了。”隨後,媽媽開始跟我細數人情的“罪惡”。
人情壓力暴漲誰能忍?
我的老家在湖北公安,位於江漢平原。近些年來,老家的村民們年年哀嘆人情壓力太大,人情項目劇增,人情禮金暴漲,搞得村民們苦不堪言,焦躁不安。
先來看看老家人情項目的變化。按照傳統習俗,只有小孩“喜十”(小孩出生十天辦酒)或滿月(兩者只選其一)、兒童十周歲、年輕人結婚、男性高壽(80歲、90歲)、老人去世這些項目才會辦酒席,但現在人情項目年年被打破,項目越積越多。
2016年以前,新婚夫婦生小孩之後,只在一方為新生兒辦酒席,一般是在男方家辦。現在則變成了在男女雙方家都要辦。由於獨生子女增多,很多雙獨年輕夫婦結婚時實行兩頭走,在生小孩以後,男女雙方一家“喜十”,一家辦滿月酒。一旦雙獨夫婦辦了之後,其他雙子女戶的家庭就不服氣了,憑什麼你家女兒辦了,我出嫁的女兒就不能辦了呢,你辦我也辦,不然就虧了。比如,我一表妹是家中獨女,老公也是獨子,結婚時雙方父母各為他們買了一套房,相當於“兩頭走”,今年表妹喜得貴子,男女雙方各為他擺了一次酒席,男方家為他“喜十”,女方家為他辦滿月酒。
可以採用保證金制度,要參加某個建築項目招投標,先將相當於農民工六個月工資的保證金存到指定銀行,這個賬號由勞動局監管,建築企業取用必須得到勞動局批准。發生欠薪時勞動局從此取款發薪。工程結束,資金歸還,賬號取消。事在人為,不作為不得辭其責。
現在官方要求任何項目都必須設立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否則不予備案。但問題是,在招投標中心備案的除了國有投資或控股的項目外,都是假備案,真正執行的是另外的合同。而為什麼假備案如此大面積的存在,因為現行的招投標制度本身就很不合理。首先就是招投標中心收取的服務費太高(北京的比例是造價的千分之1.1,業主與中標單位六四開),所以備案的合同金額大家都會想辦法降低造價。其次在招投標中心評標所請的專家在評標前對該項目根本就一無所知,而租用招投標中心的評標室是需要支付租金的,所以通常在標辦評標時間都很短,如果你是業主你對這些專家的評標能否選出合適的單位能心中有底嗎?第三就是建築法這部有問題的法律,到現在還頑固堅持不許業主指定分包工程,導致業主只能將本應該由專業承包單位完成的工程(如電梯、幕牆、弱電等)放進總承包的範圍內或者就是放很小的暫定款(這又牽涉到第一點)。基於三點考慮,一般的業主都是先在內部進行真招標選定總包單位後,再跟總包單位聯手弄個假招標,再叫上所謂的招標代理公司,大家一起糊弄政府。所以現在的問題首先就是作為政府部門的招投標中心,本身就沒有權力收取服務費用並通過出租公共設施來牟利,其次就是必須對建築法進行大修改,最後就是非國有投資的項目只需備案就可以了,沒必要你政府部門來幫人家選郎君,你只需做好要素條件的審核及事後監管就可以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1_25_391226.shtml
盧暉臨認為,加大力度落實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會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治標舉措,然後再積極推動建築業用工體制健康化。
王程對澎湃新聞說,在司法實踐中,真正獲刑的是少數,因為“一抓就靈”。“(多數情況)只要抓起來,他的財產、房、車,他的親戚朋友就會拿錢,用於支付工資。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有構成要件,只要達到,就應該依法判刑。可以說,拖欠別人工資和侵吞別人財產,是同等性質。應該說,只要屬於惡意欠薪,你還了錢,不等於不判你刑。但在司法實踐中,確實存在著,只要還了錢(補發工資),就放人。”
王程認為,只要構成惡意欠薪,就應該判。此外,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還要加強宣傳,以儆效尤。
王程告訴澎湃新聞,對農民工被欠薪問題,目前的監察執法剛性不足也存在問題,像責令整改,如果不改正最多罰款兩萬,違法成本太低。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取一些對策,對惡意欠薪的,按比如說2011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入刑,第二,實施黑名單制度,對那些惡意欠薪的列入黑名單,實行社會公佈,一旦被列入黑名單,在貸款、資質等環節都會受到影響。另外,加大違法企業的違法成本,但這需要通過立法解決。比如最多罰款兩萬,能否按照欠薪的百分比罰款?”王程說。
王程指出,目前,應急工資保障金還沒有普遍建立。“我們2016年落實國辦發[2016]1號文件,2017年要從制度層面抓起,要從基層抓起要從每個具體工程項目抓起,努力攻克欠薪頑疾。第一,落實農民工實名制;第二,承包商或勞務公司必須按月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第三,工資款要分賬管理。”王程說。
延伸閱讀:總理現場派的題,哪位部長回京要匯報?
“你們有多少是在外打工回來的?有沒有遇到欠薪的?”1月23日下午,李克強在雲南昭通魯甸考察災後恢復重建情況時,“農民工欠薪”的話題被他一再提及。甘永榮的妻子在2014年的地震中遇難,如今他與年邁的母親、正在讀高三的弟弟和三個兒子搬入了重建的新家,而全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他外出打工的收入。聽說甘永榮在重慶打工兩年被拖欠5萬塊,總理當即“怒了”:“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他可是頂樑柱啊!拿不到打工的工資,傷害的不僅是他一人,而是他全家。欠薪既違背市場規則,更違背道德良心!”
回應
公知大V噴子不是說要找市場不找政府嗎?
從近年來在建設領域查處的欠薪案件來看,不僅普遍拖欠工資與工程款結算糾紛糾纏在一起,而且以拖欠工資名義討要工程款的現像日漸凸顯。現在,建設領域欠薪還是一個突出問題。從全國看,多年來,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數額一直在80%以上,就是佔總的欠薪金額的80%以上。有相當一些地區,甚至達到90%以上。”邱小平說。
邱小平還表示,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也亟待加強。
2016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工資類違法案件23.3萬件,同比下降14.8%,共為372.2萬名勞動者(主要就是農民工),追發工資等待遇350.6億元,涉及的工資數額和涉及的人數都下降了,分別同比下降22.7%和16.7%。
王程說,因為建築工程行業普遍年底結算工資,上述數據主要是2016年11月15日啟動的專項整治行動數據。他說,2016年以來,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多次批示要採取措施加強監察執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2016年我們用盡洪荒之力,應該說取得了好於以往的明顯成效”。
1月23日,李克強來到震後重建的雲南魯甸甘家寨村民甘永榮家。得知小伙子在外打工養活一家6口,卻被拖欠一年多工資,總理當即“怒”了:他是家中頂樑柱,傷害他就是傷害他全家。這既違背市場規則,更違背道德良心。決不能讓農民工背井離鄉流汗再流淚。
“司法實踐中,真正獲刑的是少數”
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頒布了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修正案(八)裡規定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王程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底,全國各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17103件,其中公安機關立案11511件,法院審結4679件。
“通過對這種惡意欠薪行為追究刑責,有力地震懾了欠薪犯罪。”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1月22日在接受人民網訪談時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盧暉臨曾向澎湃新聞表示,這些年,農民工被欠薪問題在許多行業基本得到解決,唯獨在建築業依然嚴重,不斷整治但不斷反彈。
盧暉臨說,2011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實施,但與同時入刑的“醉駕”相比,收效甚微。“治亂像要用重典。現實中,你經常看到的報導,是對討薪農民工以破壞公共秩序追究法律責任,但被判惡意欠薪的呢?我認為,要多判,而且,要判法律意義上的雇主,就是說不管工程轉包、分包多少層,總承包商、法定代表人判幾個,會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
農民工欠薪為何年年重演?人社部:低價中標和層層轉包所致
2017-01-23日上午,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6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長盧愛紅表示,每到歲末年初,治理欠薪問題都是一項重要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非常關心。
盧愛紅說,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提出了一攬子、一系列治標治本的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措施。到2016年底,各省區市政府普遍出台了相應實施意見,完善了工作協調機制。許多地區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納入政府考核評價範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內容。
當天下午,圍繞農民工被欠薪“年年整治,年年重演”等問題,人社部勞動監察局局長王程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2016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為372.2萬名勞動者(主要是農民工)追發工資等待遇350.6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2.7%和16.7%。”王程說,2016年人社部門“用盡洪荒之力”,應該說“取得了好於以往的成效”。
為何農民工被欠薪“年年整治,年年重演”?
“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
王程告訴澎湃新聞,農民工農忙季節就要回家種地,導致勞動關係的建立不完善,勞動保障也受到一定限制。具體來說,大量農民工被欠薪發生在建築工程行業。目前普遍的情況是,農民工在建築工程工地打工,每個月領取部分勞動報酬,作為生活費,到項目結束或到春節一次性結算,這兩種方式隱患比較大。
王程指出,建築工程行業的第一個特點,是承包商為獲取項目先低價中標,再要求發包方增加預算,很容易出現工程款糾紛,殃及工資支付;第二個特點,是層層轉包,多的可達八九次,每一次轉包,都要被截取一部分工程款作為利潤,最後基本就沒有利潤了。低價中標和層層轉包,導致農民工工資發放無法獲得有效保證。
“從2003年時任總理溫家寶助農民熊德明討薪,已經13年,政府部門主要是我們這個部門每年下很大力氣來治理農民工被欠薪,但由於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導致年年整治年年重演。”王程說。
澎湃新聞查詢到,1月22日,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在人民網接受訪談時說,主要根源還是在於建築市場的秩序沒有完全規範。
“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秩序比較亂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墊資施工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挂靠承包、違法分包、層層轉包、包工頭(自然人)承包等問題,一直沒有禁絕,導致建設領域依然是發生欠薪的重災區。
浙江溫嶺市王府基村給村民發3.5億紅包有一戶領到270萬
人人都說城裡好,一個個從農村往城裡跑。而在浙江,有這麼些個村子,人口噌噌地增長,比城裡的房價還難壓。
2015年底,浙江在全國率先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工作,全面完成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這意味著,全省29400多個村社的3500多萬農民當上了股東。
快過年了,股東該分紅了。據都市快報2017.1.21報導,近幾天,一些村的村民陸續收到了年終紅包,比如溫嶺市城西街道王府基村,每人30萬元!
王府基村位於溫嶺市城西街道,屬於繁華地段。村里的人口不算多,將近1200人。1月20日中午,村民們排起長隊,等待年終分紅。分紅方案是村兩委反复商量,再以戶為單位全民決議通過的。最多的一戶有9口人,能拿到270萬元分紅。
2015年王府基村的年終分紅僅2000元/人。今年為何暴漲呢?
2015年,這塊地曾以1.99億元起拍無人問津,受益於樓市回暖,這次起拍價調高到了2.2億元。當天吸引了10家房企參與,經過194輪競價,最終被溫州的一家房企以5.58億元拍下,創了溫嶺近3年來商住用地最高價。
回應
你還在辛辛苦苦的換敬業福嗎,看人家收集到拆字的,不僅分的紅包總額比你多,搶紅包的人還比你少得多。
中國政府倡導房地產經濟下的畸形怪胎。致富不靠實業,靠房地產。這些農民得來的錢都是未來買房子的人付的血汗錢。
你當人家都比你傻嗎?
別瞧不起農民,真的,特別是江浙地區的農民!
你的意思是,錢分的多,就要瞧得起?!
他的意思是人家錢多!農民比城里人錢多!
江浙的富真的是深藏不露
浙商,呵呵,很厲害嘛
快過年了,又到了給廣大漂一族、單身狗上眼藥的時候了!
地主是不可能把土地收入分給農民的,台灣還有大陸的地主後代出書說土改騙了農民,因為分給農民的土地交給了集體。
明明是國家城市化發展徵用了農村土地(土地性質由集體所有變為國有,補償村民每人30萬加13平方米的商業用房,一件普通的土地補償怎麼就被記者誤導成分紅!商業用房交付並出租後才可能有分紅。
村里的地就算賣也是賣給政府啊,怎麼能拍賣?
一般這種是使用權,沒有土地產權的!村也是政府啊,只是最小的行政單位而已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1_21_390583.shtml
西部開發不是把人轉向山區……你到底懂不懂什麼是西部大開發?
軍事設施當然要轉往三線,西部人口則要住在”西部的適合居住的部分”,而不是深山老林,以小城鎮的形式存在!這樣好通氣通電通自來水,交通方便享受經濟成果!
西部開發,是開發生產力,同時在城市化過程中進行撤村並鎮,這個過程破壞了自然生態?不要不懂裝懂。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1_04_387654.shtml
研究顯示中國孕婦僅35%剖宮產,摘掉了世界第一的“帽子”
據新華社華盛頓2017.1.3報導,中國研究人員3日說,對全國婦幼衛生年報數據的分析顯示,35%的中國孕婦實施剖宮產,這一比率略高於美國,明顯低於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但不同省份、區縣的剖宮產率差異顯著,剖宮產術不足與應用超醫學需求兩種問題並存。
總體來看,2008年到2014年間,中國剖宮產率年均升高1個百分點,但不同區縣剖宮產率變化趨勢迥異。2008年剖宮產率較低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在7年間的剖宮產率呈穩步上升趨勢,這與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強基層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農村地區住院分娩服務可及性等舉措相吻合;2008年剖宮產率處於高位的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剖宮產率呈下降趨勢,這與國家及地方系列降剖舉措相吻合;中國特大城市剖宮產率下降趨勢尤為明顯,且剖宮產率的下降並未引起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率升高。
此外,有研究顯示,就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而言,剖宮產率低於20%提示可能不能滿足醫學需求,但2014年中國仍有500多個區縣剖宮產率低於20%這一保障母嬰生命安全的紅線。另一方面,中國有近800個區縣高於50%這一明顯超出醫學需求的黃線。
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2009年世界衛生統計》顯示,2000年至2008年全世界剖宮產率最高的3個國家是多米尼加、巴西和中國,比率分別是41.9%、41.3%和40.9%。其中,中國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間的剖宮產率高達46%,居世界首位,中國自此戴上了高剖宮產率的帽子。
回應
醉了,多了說超標,少了說不足。活在世上要滿足磚家的要求可真累
所謂剖腹產絕大多數是醫院要求的,因為那樣周轉率快。
沒生過孩子就不要瞎說,如果說住院時間,剖宮產出生快,但住院時間絕對長於自然分娩。我老婆算堅強的了,剖宮產後還住了一個星期醫院,朋友裡面自然分娩的3天左右就能下床走動了,絕對不需要住院一個星期。
農民不願離開故土?人大團隊調研顯示九成貧困戶願意搬遷2017-01-04觀察者網
據財新網1月4日報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團隊調研發現,易地扶貧搬遷中,92.12%的農戶表示非常願意和比較願意搬遷,超過半數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認為缺錢是搬遷面臨最大的困難,這與易地扶貧搬遷新政宣傳不到位,貧困戶對國家資金補貼政策了解不夠有關。其次的困難是貧困戶擔心是搬遷後收入來源沒有保障、搬遷後無地可種。
據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官網介紹,受國務院扶貧辦委託,依託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汪三貴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機制與政策研究”,課題組於2016年6月至7月在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8省(自治區)16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專題調研。
........
回應
我切切實實地干過異地搬遷的事兒,幹過四年。搬遷的事兒不是一份有情懷的調研報告就能說清楚的。你想搬嗎?想。給你山下建個房子要嗎?房子有我原來房子那麼大嗎?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應該夠你們家人住。可以要,那你們給地嗎?地可能有點困難,得到你搬過去的那個村子裡勻出來。你原來的地還是你自己的。他們不勻給我怎麼辦?我都搬出去了還要我大老遠跑回山上種地?
……我們去做做工作。你不保證給我地想餓死我啊?你還可以做些別的事情,有好些扶持政策和扶持項目的。我只會種地,你們要么給我一樣大一樣好的地,要么給錢,能讓我家夠用,要是都不行你們給套縣城里地方好點的房子也成。這就是N多對話裡的一類,其他的,數不勝數。
噴政府很容易,幹實事沒見幾個積極的
農民如果願意搬出來,政府也會提供補助資金,但如果說搬出來政府還要解決就業,那就有點扯了,誰敢打這個保票?誰能把新居住地民眾的耕地拿出來分給這些搬遷戶
按照人類發展的規律,人本來就應該住在宜居的地方,而中國搞出個西部開發,北部開發,將人往無人的山區轉移,破壞了自然生態不說,還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人類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造自然環境(用你的話說是破壞)的過程。拜託這裡不是163,黑也要黑得有點智商
西部大開發是把人往西部趕?這黑得也太沒水平了吧?
新農合異地就診報銷流程是,患者異地就診住院,先是自行墊付醫療費用,等出院以後,再攜帶身份證、參加“新農合”的醫保本以及就診住院的各項材料、收費單據,交到自己所屬鄉鎮的衛生院,進行初審和復審。再由縣一級的新農合管理中心或者相應醫保部門進行終審,審核無誤後上報財政進行報銷。
……
回應
這種事是需要全國統籌/聯網,聯網之後就解決了。
這種技術性問題,只要想解決,都會有辦法。關鍵是要想解決。
我記得保險公司都可以查到全國3甲醫院的住院記錄,感覺挺奇怪的,為啥還沒聯網
因為各部門利益的問題,醫保全國聯網遲遲不能完成
2016年基本實現醫保全國聯網異地就醫已經取得兩個重大突破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華波2016.12.13表示,兩部委日前已聯合印發文件,目標任務是2016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人民日報:醫保異地結算要學會算大賬2016.12.21白天亮
醫保“全國漫遊”難,主要難在平衡各地利益。目前各地在醫保的繳費年限、繳費比例、享受待遇方面有很大差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際上涉及“參保地”與“就醫地”間利益的重新調整。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地方擔心,如果“全國漫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得了大病,可能會堆湧到醫療條件好、報銷水平高的地方。異地生活的退休老年人不繳費,醫療支出又相對較高,倘若看病報銷都集中在就醫地,就醫地肯定吃不消。正因如此,提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濟發展水平高、醫療條件好的地方常常列出這樣那樣的困難,強調其不現實、難操作。說到底,還是一些地方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小算盤,把局部利益放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前面,把自己的方便省事放在老百姓的便利前邊。
事實上,有些擔憂完全可以通過政策設計來化解。譬如,此次發布的通知提出,異地就醫時,支付範圍執行就醫地標準,醫保基金支付比例等執行參保地政策,基金在地區間實行先預付兩個月資金後清算的方式。政策設計到位,可以使實際運行中醫保關係轉得出、接得下、可操作。
佔整體健保費用開支1/3 美國醫療浪費每年8000億 星島日報2009-10-27
研究報告發現,美國每年在健保方面浪費的資源達8000億,其中資源運用不當、詐騙等問題層出不窮。組織建議從多方面着手改善,在節省國家醫療開支的同時,也無需影響國民的醫療服務質素。
四川廣元:一民營醫院開鴛鴦處方騙700餘萬醫保基金
據成都商報2016.10.7報導,四川廣元一醫院開出“鴛鴦處方”一面開具高價藥的電子處方向醫保部門騙取醫保基金,同時手寫處方開出功能類似的廉價藥給病人使用。起訴書顯示,涉案的廣元市心血管病醫院在2013年、2014年兩年間,共騙取醫保基金749萬元。日前,廣元市檢察院已對該醫院及院長何某等9人提起公訴,廣元市中級法院將於近期開庭審理此案。
聯邦醫療保險 年遭詐600億美金【世界日報2010.07.17
前聯邦檢察官奧格拉斯基(Kirk Ogrosky)16指出,聯邦醫療保險詐欺已成為很大的生意,據估計犯罪分子每年藉此向聯邦政府詐取多達600億元。
醫療採購涉弊 4官商羈押2011-03-27中央社記者邱俊欽
桃園地檢署偵辦醫療廠商疑似與衛生署立多家醫院間不當利益案,經過數十小時的檢院偵訊審理後,今天凌晨裁定羈押醫管會執行長黃焜璋等4人。
央視暗訪:北京三甲醫院票販猖獗1天造齊材料騙報銷2016-12-04
據央視新聞2016.12.4報導,在北京各大三甲醫院門口活躍著許多票販子,聲稱可以代開各種看病的報銷票據,不時向來往的人招攬生意。無論在聊天中,還是在給記者的名片上,做假票據套取“新農合”基金,都是票販子首推的業務。票販子稱,找他們開發票的人不在少數,尤其以外地人居多。他們賣發票,主要面向以下三類“主顧”。
一類是真看了病,但看的是門診的。還有一類是看了病,住了院想回去多報銷點的,“票販子”就幫他們把金額改大些。更令人吃驚的是,看沒看過病其實都不重要,只要是參保人員,他們給開一套完整材料回去都能報銷。
在各類醫療保障中,為什麼造假的人會特別瞄準“新農合”報銷呢?新農合是我國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制度,目前已經覆蓋了我國97%以上的農村居民。近幾年,為了減輕農村貧困大病患者的醫療支出負擔,新農合報銷的比例也逐年攀升。
8. 可查詢公積金、還房貸
拿著社保卡,可在相應銀行營業網點自助終端上查詢個人參保繳費信息、醫保帳戶餘額,還可以通過輸入卡號在網站上查詢持卡人的個人權益記錄和個人住房公積金。
9. 可定點買藥刷卡
大家可能生大病了,去醫院了,才想到使用社保卡,其實那只是功能的一小部分。不是只有生大病、動手術才會用到社保卡,平時感冒、發燒、上火、胃痛等小病,都可使用社保卡,到指定可用社保卡的藥店購買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10. 可用支付寶在線刷社保卡付醫藥費
這個功能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只需打開支付寶app介面,點擊城市服務-電子社保卡-添加社保卡,再打開智慧醫院,挂號、預約取號、繳費……所有一切都能輕鬆實現。
11. 刷卡消費代發工資
你是不是很頭疼每換一家單位,就得重新辦理一張工資卡,手裡六七張卡想想也是醉了。現在有些企業就學聰明了,直接把工資發到社保卡的金融帳戶里,省去了多卡的麻煩。
12. 簽約社區門診
在有些城市,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持卡人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簽約後可享受醫保門診統籌待遇。
13. 就醫和費用結算
目前,用這一張社保卡,可在一些城市一些醫院進行挂號、就醫和費用結算「一卡通」。預計未來,全國很多醫療機構經聯網調試、上線運行後,患者使用本人的社保卡,可以在所有醫療機構進行挂號、就診和費用結算。
14. 未來可實現102項應用
按照規劃,未來的社保卡將可以實現102項應用,人們拿著社保卡就可以實現電子憑證、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金融支付等六大方面的功能應用。
減少醫療浪費 未來高就醫民眾將被鎖卡2010.03.12中時健康 楊格非
健保財務惡化,中央健保局遭外界批評,只會開源,不會節流,以致出現醫療資源浪費、欠費、詐領健保費等弊端。對此,健保局長鄭守夏昨天提出10項節流方案。如果現在不處理健保財務問題,到了年底,資金累積缺口將達到新台幣1000億元,加上北高兩市欠款所造成的現金缺口,預估年底財務缺口將超過1600億。
冤死!社保卡這麼多功能白白浪費了!這個電話千萬不要相信! 2016-08-06
1. 可當身份證使用
社保卡可當身份證使用,這是其身份憑證功能。身份憑證主要是指作為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就業扶持政策和參保登記、繳費申報、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醫療費用報銷、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等業務辦理的身份憑證。
2. 可當銀行卡使用
目前的社保卡是一卡兩個帳戶,分為醫保個人帳戶和金融帳戶。相當於一卡兩用,既是一張社會保障卡,也是一張銀行借記卡,具有現金存取、轉帳、消費金融等服務,使用更加方便。由於採用了晶片技術,新社保卡的安全性也更強。只是,只限在境內使用,目前暫不支持貸記功能,但是省內跨行取現免費。
3. 社保卡不等於「醫保卡」
首先要聲明的是,社保卡不等於「醫保卡」。社保卡最先啟用的是醫保功能,因此很多人誤認為社保卡就是醫保卡。其實,醫療保險僅僅是社保卡所承載的眾多功能中的一項,以後跟人社業務有關的事項都能通過社保卡辦理。
4. 可繳納領取養老金
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後,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其在社會保險費繳納、待遇領取等業務環節的應用,逐步將涉及個人繳費、支付的各項業務,包括社會保險費的繳納、養老金、失業保險金等待遇的領取以及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後的費用支付等。
5. 可辦理出國業務
社保卡除了就醫等基本功能,還能申請出國。據相關部門介紹,政務類應用事項也會納入,涉及人社、民政、公安、衛生、公積金等應用事項,具體包括就業、社會保險公共業務、出入境申請預約等。
6. 可申領各種保險金
當下,有關機構將養老金、失業保險金、生育津貼、工傷撫恤金等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直接打入社保卡金融區資金帳戶,參保人員是能夠到對應的銀行網點支取、轉帳或直接進行購物消費的哦!
7. 可辦理各種人力資源業務
小小的社保卡,可以在你事業中發揮大作用。求職登記、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申請勞動能力鑑定、申請執業資格鑑定,以及參加政府經費補貼的職業培訓項目,這些事情千萬別忽視了。
四、醫保卡報銷比例
人社部今年7月公佈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我國要將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穩定在75%左右。
五、醫保卡的新用途
1、可當身份證使用
2015年10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將社保卡納入依法可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範圍。凡偽造、變造、買賣社會保障卡的行為,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凡使用偽造、變造或盜用他人社會保障卡的行為,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部分省市可用於健身
今年下半年,山東、重慶、江蘇等部分省市,職工本人可使用個人賬戶餘額,在健身場館開展健身活動。但不得用於購買食品、衣物、健身器械或套取現金等。
六、使用醫保卡需注意
1、禁止套現
任何單位、個人均不得違反醫保卡的使用範圍和要求,嚴禁套取現金。
2、部分省市醫保卡可全家人用
今年下半年起,部分省市,如浙江全省、廣州市,醫保個人賬戶歷年結餘資金可用於支付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配偶、子女、父母等近親屬的醫療保障費用,實現家庭成員之間共濟互助。
3、以下情況醫保不予支付
在非定點醫療結構就診或非定點零售藥店購藥的(急診除外);
因本人打架鬥毆、吸毒或其他違法行為造成自身傷害的;
因酗酒、自殺、自殘等原因進行治療的;
因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或其他責任事故造成傷害的;
以及根據國家或當地規定應當由個人自付的情況。
http://www.guancha.cn/minsheng/2016_12_29_386664.shtml
社保卡這樣亂用可能會被判刑2016-09-23
據小編了解到,醫保卡違規使用很“嚴重”,有些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執業不夠規範,參保人使用醫保卡不夠規範,存在著醫保基金浪費現象,導致基金入不敷出。醫保卡,不能怎麼用?
一是冒用他人醫保卡(社會保障卡)就醫配藥;
二是將本人身份證明、醫療保險就醫憑證轉借他人使用;
三是短期內大量重複配藥,造成醫療保險基金浪費;
四是偽造、變造病歷、處方、疾病診斷證明和醫療費票據等,騙取醫保基金;
五是使用醫保就醫憑證配取藥品轉手倒賣,騙取醫保基金;
六是與醫保定點單位或者其他人員串通,以藥易藥、以藥易物,掛名住院等行為騙取醫保基金。
2017年醫保卡使用方法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2016.12.28報導,幾乎人人都有醫保卡,身體出個小毛病,最常用的就是它。但是你知道嗎,醫保卡除了買藥、看病,又增加了好多新用途!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你肯定用得上!
一、醫保卡的主要用途
1、醫保最主要的用途就是門診看病付錢。
2、醫保還有其他用處,可以用這些錢在定點藥店買藥(非處方藥物),醫療器械,體溫計和血壓儀等這些輔助檢查設備。
二、醫保卡賬戶裡的錢怎麼用
職工醫保一般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個人賬戶可支付以下費用:
1、定點零售藥店購藥費用,門診、急診醫療費用;
2、用於本人購買商業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
3、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
4、超過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準,按照比例承擔個人應付費用;
5、個人賬戶不足支付部分時由本人支付。
統籌賬戶主要支付以下費用:
1、住院治療的醫療費;
2、惡性腫瘤放射治療、腎透析、腎移植後服抗排異藥的門診醫療費;
3、急診搶救後收入住院治療的病人,其住院前留觀七日內的醫療費用。
三、醫保報銷範圍
1、醫保卡的報銷是只限於在指定醫院因疾病和部分意外所造成的住院以上的醫療費用。
報銷公式為:(總費用-門檻費-自費-超支費用)*(75+年齡*0.2)%,正常情況下,實際報銷比例在20~60%不等。
自費藥是不予報銷的,乙類藥品報銷80%,床位費有限額,按規定的一些檢查費和診療費也不能報銷。
2、醫保卡的報銷額度是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4倍(1年內的累計值)。
3、醫保卡里的錢可用於指定藥店買藥和支付門急診費用,但不屬於報銷範疇,因為醫保卡里的錢就是醫保個人賬戶的錢。
4、大病保險報銷
參保人員患大病後,在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本市醫保規定的個人自負部分,納入居民大病保險支付範圍,由大病保險資金報銷50%。
即,報銷金額=自負部分×50%
回應
中国很多新镇(鬼城)那天看报道有3600座这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高的离谱怎么说?
而这些新城镇可容纳36亿人口这么多?你是中国人吗?哪一个省份?
稀缺資源 每個人都想要 中國作為人口超大國家 競爭就比大多數國家更大 優勢資源更稀缺 價格就越高..這符合基本的經濟常識..大城市就那些 房子就那麼多 都想要 價格就不可能低的了 而且未來還會上升 ..價格本身也是資源的重要配置工具..大城市太貴了待不住 那就離開 中國還有數量龐大的中小城市 還有更多的城鎮 哪裡總有能待得住的地方...中國的房子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因為中國的城市化剛到50%..大量的人口遷到城市還會維持相當長時間..需求巨大 這些新居民都苛求致富 過好的生活 創造財富的願望和能動性很強...加上中國還有大量欠發達板塊 所以中國未來的增長動力是充沛的...房屋的需求只會加大..短期會有開發商錯估形式 在錯誤的地區造了不合適的房子 或者這一地區的經濟情勢出現變化 導致滯銷 這種情況是有的..這是一種暫時的資源錯配...但目光稍微放長一點..整體是供不應求的格局..大部分房子如果滯銷 資金鏈斷裂 房子被銀行拿到.大部分是會囤積一段時間再次銷售出去的...個別的房屋滯銷現象不會有太大影響
陸消化鬼城祭補貼 農民夜排搶購2016.2.3
大陸房市其實庫存驚人,尤其三、四線城市餘屋多到像鬼城,專家估算,消化目前6.86億平方公尺餘屋至少得8年,為防樓市泡沫化,中央將消化餘屋列為政績參考,安徽、內蒙古及河南等省市政府自掏腰包,祭出買房補助政策,每平方公尺補助少則數百多則上千人民幣,吸引不少農民工寒冬進城徹夜排隊買房。
「不患寡而患不均」已成大陸房市兩級分化現象,且有愈演愈烈情況。業內人士指出,一線或二線基本面較好的城市,房價持續高漲,但三、四線,甚至部分二線城市出現需求不高、量減價不敢跌的局面,去庫存壓力大增。
補貼政策 仍有爭議
目前大陸各省市消化餘屋主流手法多採購房補貼或棚改貨幣化政策,一邊加快拆遷,一邊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棚改貨幣化」有助去庫存,浙江寧波實施一年多,庫存大降25%;山西陽泉也以此做為棚戶區改造並消化去庫存;山東濟南甚至還提供棚改戶買房「團購價」。
不過,補貼也會出現鑽漏洞的爭議,安徽有人一口氣買下44套房產,依法可獲80萬元(人民幣,下同)購房補貼,消息傳開惹來議論,指補貼政策有問題,經查原來是建商欠款拿房屋扺債。
推廣房票制 庫存大減
有「鬼城」稱號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房市泡沫後,推出「房票制」去庫存新招,藉拆遷徵收房屋或土地,發放給拆遷房屋或土地兌換憑證,直接以證換屋,甚至還可轉讓,相較過去原址回遷加上貨幣補償方式,更快消化餘屋。
2016年大陸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快農民工市民化」解決房產庫存的想法,引來外界熱議。上班族認為,房屋價格居高不下,工資月薪三四千元的農民工想要進城買市,掏光身家也買不起;專家也說,農村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若沒有配套政策,全部進城生活成本拉高,算盤打得再好,恐怕也難以如願。
國土部:少數住宅用地使用權到期續期不需申請2016.2.3國土部網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製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發〔2016〕28)號提出:“研究住宅建設用地等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續期的法律安排,推動形成全社會對公民財產長久受保護的良好和穩定預期”。 《意見》發布後,社會各方很關注,一些媒體關注溫州等地出現的少數住房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
近期,國土資源部收到了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如何處理少數住宅用地使用權到期問題的請示》(浙土資〔2016〕64號),溫州當地群眾期盼儘早解決20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方便其辦理住房交易、過戶以及不動產登記手續。 為解決這些群眾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維護其應有權益,國土資源部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後,复函並抄送各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地方在相關“法律安排”明確之前,可以採用“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處理:
一、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 少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權利人不需要專門提出續期申請。
二、不收取費用。 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不收取相關費用。
三、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
國土資源部提出“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製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的要求,主要考慮是便民、利民,在相關法律安排出台前,由地方根據本地實際,先解決一些群眾當前面臨的住房不能過戶等實際問題,維護群眾權益,解決行政管理部門在房地產交易和不動產登記等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難題。 之所以是過渡性辦法,一方面是溫州這次出現的問題,牽扯面小,只涉及少量住房,屬於改革初期先行先試造成的個別情況,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是相關法律安排尚未出台,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先按此辦法操作,待相關法律安排出台後,再與之做好銜接。
對帶有普遍性的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續期問題,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國土資源部高度重視,將繼續加強調查研究,在相關工作中積極建言獻策。
王力宏遭女粉絲強力騷擾:幻想是他妻子,多次言語攻擊
據新浪娛樂2016.12.2日報導, 17日,王力宏在南京某商演中壓軸獻唱,卻遭到歌迷“襲擊”,引發網友關注。19日,王力宏工作室通過微博曬出襲擊者多次在王力宏出現的地方露面,進行言語攻擊。視頻裡還稱,女子一直幻想是王力宏妻子,兩人在一起五年,以此為由多次騷擾王力宏。
王力宏被扔來的礦泉水瓶擊中腹部(資料圖)
“我們在一起五年了……你說我們會有家……”
12月19日,王力宏工作室通過微博曬出視頻資料,視頻顯示,襲擊者多次露面在王力宏出現的地方,對他進行言語攻擊。王力宏工作室稱:“謝謝大家對2哥王力宏的關心!多年來,高瑞霞女士不斷騷擾2哥與家人,每次出現都試圖攻擊他。工作人員阻擋時都會因此而受傷。昨天很遺憾沒能保護好在台上的2哥,不幸中的大幸是2哥無大礙。請看以下的高瑞霞騷擾王力宏剪輯視頻。如有看到她,請親們幫忙通知現場保全或私信謝謝。”
從曝光的視頻看,此女子多次在公眾場合高呼是王力宏妻子,表示在一起五年了,並大喊為什麼不敢面對她,還試圖攻擊王力宏,都被工作人員攔下。網友看到視頻後,留言評論“不瘋魔不成活!”
回應
你們要知道眾多信訪者就是這樣的神經病,政府說他們神經病你們就不信,有關明星的就是精神病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關切你的利益,內心OS這長的還沒我漂亮,怎麼可能是王力宏老婆呢
說的有道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12_21_385377.shtml
人民日報:醫保異地結算要學會算大賬2016.12.21白天亮
醫療保險“全國漫遊”究竟難在哪兒?不是難在技術支持。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已超過9億。有關機構早已論證過,提高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保“便攜性”,在技術上不存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是難在製度安排。在國際上,全國統籌是主流,可提供大量的政策借鑒。
醫保“全國漫遊”難,主要難在平衡各地利益。目前各地在醫保的繳費年限、繳費比例、享受待遇方面有很大差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際上涉及“參保地”與“就醫地”間利益的重新調整。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地方擔心,如果“全國漫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得了大病,可能會堆湧到醫療條件好、報銷水平高的地方。異地生活的退休老年人不繳費,醫療支出又相對較高,倘若看病報銷都集中在就醫地,就醫地肯定吃不消。正因如此,提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濟發展水平高、醫療條件好的地方常常列出這樣那樣的困難,強調其不現實、難操作。說到底,還是一些地方過多地考慮自己的小算盤,把局部利益放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前面,把自己的方便省事放在老百姓的便利前邊。
面對醫保異地結算的問題,各地要學會算大賬,不能盯著某一項看“是否吃虧”。單看醫保,實現“全國漫遊”可能會給經濟發達地區增加一定負擔,但西部省份大量年輕勞動力到發達地區打工、納稅、為當地繁榮做貢獻,年老後再回到西部養老,西部省份可能也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事實上,有些擔憂完全可以通過政策設計來化解。譬如,此次發布的通知提出,異地就醫時,支付範圍執行就醫地標準,醫保基金支付比例等執行參保地政策,基金在地區間實行先預付兩個月資金後清算的方式。政策設計到位,可以使實際運行中醫保關係轉得出、接得下、可操作。
回應
这真是一条好消息
真的实现能医异地结算吗?在忐忑中期待着!!!
這兩天,一張護士給醫生餵麵包的照片刷屏朋友圈
浙江在線2016.12.19訊(浙江在線記者鄭琪通訊員王家鈴周素琴張平平)這幾天,邵逸夫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戴寧拍下的一張照片,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裡刷屏了。照片上,一位護士在給正在做手術的醫生餵麵包。
回應
啥都能炒作
朋友,長時間的手術是需要很大的體力的。我不拜託你有腦子想問題,我只求你積點德少說兩句。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2_20_385273.shtml
中財辦副主任韓俊:農業搞供給側吃貨們必讀這些大數據2016-12-20
農業供給側怎麼搞?上週末,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第一屆國家發展論壇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做了一番詳細的解讀。
比如現在吃飽肚子的問題解決了,大家都講究要吃得好,有營養,更健康,所以此次中央經濟會議做出部署,要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從這個角度講,化肥今後就要減量了。糧食作物比如三大主糧的供應自給率非常高,進口只有2%左右,但是飼料作物發展緩慢,比如大豆自給率低於20%多。
2015年我們進口的棉、糧、油、糖、肉、奶,如果自己生產還需要10億畝地的播種面積,大概占到我們國內農作物總的播種面積的40%。從基本面來講,這是我們國家的農業基礎競爭力不足的表現。
我們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還非常低。韓俊舉例說,人工成本在農產品總成本中的比重,糧食作物最低的是大豆,為32.1%,棉花的成本人工成本占到了62.5%。在勞動人口逐年下降的今天,不得不說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差距還很大,今後要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率,等等。
……..
回應
農業改革要小心,別給專家忽悠了,即使價格比國外高,我們也要堅守。多餘的玉米政府可以出錢買,再補貼出售做加工。糧食生產,寧願放在庫裡爛掉,也不能不多生產。
隨著中國人口絕對數量減少即將到來和老齡化的加劇,食品需求量將下降,工業要提升水平,農業也是一樣,得提升高附加值才行。
歐美上機械化一個是人工成本,一個是真沒人,而我們現在恰恰有人。從全球人民福祉的角度考慮,產業的發展是要符合基本就業和工人生活水平保證的大前提的。先把土地污染還有水污染整整吧,本來中國可耕種的土地就不多 .
你先補補什麼叫做工業化的課吧,過去500年,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有富強,就不可能改變落後挨打的局面.到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工業化的過程,能夠不走先污染後治理這條路的工業化國家,還沒出現一個呢。
玉米大豆的成本是美國的兩倍,美國還真是農業,科技,金融三大立國之本啊,再加一個頁岩油,簡直無敵了
再加軍事超強,既然如此,這麼一手好牌,還打成今天這個樣子呢?
中國早有飲茶史,喝東西習慣熱飲,茶要熱茶,水要開水,酒都要“青梅煮酒論英雄”。而喝葡萄酒時紅酒要室溫或略低,白酒香檳肯定冰鎮了喝,否則酸澀感便會很突出。溫度的不同很妨礙初次接觸者、尤其是年級大一點的人接受葡萄酒,特別是以厚重濃醇聞名的波爾多。
所以是由中國人的口感和飲食習慣決定的,沒有對錯之分。就像俗語說:“南甜北咸”,哪個才是正統?豆腐腦該甜該咸,該酸該辣,各人喜歡就好。同樣,把自己不喜歡的口味改造成更適應的口味,也無可厚非。
西方“自古以來”就往酒裡加東西
其實說到向葡萄酒裡摻東西,西方早有這個習慣。古希臘時代喝酒一定要加水,喝純酒會被認為是野蠻人,心智受到了損傷。中世紀時期葡萄酒質量不好,容易變酸,而且隨著葡萄酒的大量生產,各種喝法層出不窮,所以當時往酒裡摻東西大行其道,蜂蜜水果香料什麼都有。當初雪碧可樂的愛好者們真是生不逢時,要是他們身處古希臘或中世紀,一定高大上無比。
後來隨著葡萄酒品質的提高,保存穩定,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逐漸欣賞葡萄酒的本味,摻水的習慣才消失。
但是在北歐、德國、法國東北部和巴爾乾地區,保留了冬天喝摻料熱葡萄酒的習慣,尤其在聖誕節前後,禦寒保暖和活躍氣氛。傳統配方是加肉桂、丁香、蜂蜜、檸檬等,當然只要你喜歡,能想到的東西統統丟進去試一遍,書店裡也不乏《熱葡萄酒經典配方》之類的參考書。
…….
回應
我要喝甜的葡萄酒,不管多有文化,多有內涵,多有品味,我就認為酸澀的葡萄酒簡直就是潲水。
好端端的茶葉,洋鬼子加鹽加糖,加奶,加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們控告他們不遵守茶葉原產國的規矩了麼。就是一些裝逼小清新屁事兒多。喝東西,怎麼好喝,怎麼喜歡怎麼來。吃牛排,哥就喜歡用刀子切好,用筷子夾著吃,撒點辣椒粉,舒服啊。
葡萄酒性寒,適合西方人肉食為主的習慣,可以起到陰陽平衡的作用。而中國人的飯菜以植物為主,所以本身體質就偏寒,更適合喝溫潤的黃酒。
苗柔柔:中國人怎麼喝葡萄酒?為何加雪碧?
法國“中國與盧瓦爾協會”秘書長 2016-12-21
前些天筆者寫了一篇《喝葡萄酒,講究可不少》,本意不過是科普一下葡萄酒的常識,沒想到反響還挺熱烈,除了討論細節的,最集中的意見主要是兩點:中國人是不是一定要按外國人的標準來喝葡萄酒,以及中國人能不能創造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這其實與口味有關。我們就拿波爾多酒舉例吧。
2015年中國市場上本土酒份額約佔75%,比上年減少5%;進口酒25%,其中以法國酒的比例最大,占到進口總量的42%。波爾多是中國最認可的葡萄酒,幾乎成為法國葡萄酒的代名詞。法國對華出口的原產地保護酒中,波爾多酒的數量占到67%,出口額佔75%。
波爾多因其聲名卓著、品質可靠受到對葡萄酒不甚精通的中國消費者的歡迎,不少法國人也因為這個原因而選擇它。不止一個法國朋友告訴筆者,如果你不知道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送人甚麼酒的話,那就選一瓶波爾多,總不會出錯。
不過,按照筆者多年招待中國朋友的經驗,中國人的口味和法國人是有所不同的:中國人不太喜歡酸的感覺,而更偏愛微甜一些、半乾的口感。如果標明了酒名和產地,無疑許多中國人都會選擇波爾多;但如果不告訴酒名產地的話,品嚐之後,恰恰相反,絕大部分中國人最不會選的就是波爾多,因為它單寧酸更多,糖分幾乎沒有,口感更酸澀。
所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成了段子的現象,有些人往紅酒裡加雪碧,白酒裡倒可樂,其實這反映了他們最初不習慣幹葡萄酒的酸澀感,用甜性飲料改善成適合自己的口味而已。
同樣,阿爾薩斯地區著名的白葡萄酒很多人說不喜歡,覺得口感酸得尖銳,無法下嚥。筆者的一位中國老師就曾笑言,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她到法國,宴會上法國人請她品嚐香檳,當時她心裡十分高興,想著總算要見識大名鼎鼎的香檳了,一定香甜可口。結果一入口,“什麼東西啊,又酸又冰,簡直比醋還難喝”,強忍著沒吐出來。
2016年基本實現醫保全國聯網異地就醫已經取得兩個重大突破
據央視財經2016.12.14報導,在今年的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回答醫保聯網問題時說,政府下決心要推進全國醫保聯網。要在今年基本解決省內就醫異地直接結算的基礎上,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華波13日表示,兩部委日前已聯合印發文件,目標任務是2016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異地就醫已經取得兩個重大突破
第一,12月9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基本醫療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這就是人社部發2016年120號。文件明確了目標任務、基本原則、主要政策、結算模式、經辦規程、部級平台、省級平台責任,還有信息系統的建設等一些重大問題。
第二,上週,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通過了初步驗收。這標誌著這項工作從政策決策、系統建設正式轉向政策落實和系統部省對接試運行的這一階段。同時,加強京津冀、上海、廣東等地方調度,督促今年各地必須要實現省內的跨異地就醫醫保結算,並且與部級系統進行對接,做好準備。
2017年底實現合規人員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
第一,2016年基本實現全國聯網,這是一個關鍵詞。
第二,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的直接結算,這裡面一個關鍵詞是“啟動”。另外是跨省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不是所有的退休人員。
第三,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的直接結算,不是說2016年底就能完成,是2016年底啟動,2017年能夠解決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的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另外,不要小看中國高儲蓄率背景下的財富代際轉移。我13年賣了一套房,3萬7,總款350萬,是一個在北方工業總公司工作的25歲的小姑娘買的,她就是一個文員,老家連雲港的。她媽飛過來,看了一眼就定了,給她出了260萬,剩下的90萬她用國管公積金。她媽和我說,全款也能付,只是想讓孩子有點壓力,再說,有公積金不用白不用。因為過戶,一來二去就和姑娘熟了,短短三年,這套房子市價560萬。前兩天和說我正辦出國,說要把房子賣了,我勸她留著,過幾年還會漲。
王健林:中國房地產泡沫為史上最大
鳳凰財經2016.9.29報導,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28日接受CNN Money採訪時表示,中國房地產目前的市場泡沫是歷史上最大的泡沫。去年讓散戶們頭疼的市場崩潰還歷歷在目,現在,房地產領域也同樣讓人頭疼。
...........
回應
中國缺房的人其實很少,現在誰家沒有1-2套房子,為什麼房價這麼高,說到底就是大量人自我定位錯誤,總覺得自己就應該在一線城市有房,非要擠到京滬深,自己沒能力買還抱怨政府。就類似去年股災,真正套住的不是窮人而是有錢人或者中產,只有他們能拿出餘錢來投資,窮人哪有錢搞這個?同樣的道理,真正能在一線買那麼貴的房子的人,都是有餘錢的,沒錢的哪裡買得起。股災當時一片崩潰論,認為中國經濟徹底完蛋了,結果今天誰還提這事兒?同樣的道理,就算一線房價有泡沫暴跌,套住的也是這些人,看起來也是一片崩潰,過1-2年也不會有人提了。為什麼?因為深套的是有錢人,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社會就不會亂。甚至進一步說,土地出讓金到了政府手裡用於國民,房價暴跌就是把富人的錢轉移到窮人手裡,就變成了一個大的均貧富過程。所以,就算是房地產泡沫史上最大,那又如何,還能比你美國次貸危機的泡沫大?
雖然大家都在喊房地產泡沫,可喊了十幾年,跟外國喊中國崩潰一樣,信的都虧了,不信的都賺了。
為什麼大陸年輕人都要買房,而外國人不想買房?
外國人租房比買房划算多了!並且自由流動也方便!
外國稅費、維護費太高了,房子不漲就虧本了。
外媒說得不錯,多數中國人以是否買房或造房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不管合不合算
你成功了,但竟然沒有房,豈不是讓人懷疑?!
國外也都想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啊,房子的事情不分國內國外。再說了,世界各國首都和一線大城市的放價也都不是三線工資買得起的,有什麼可噴的,不明白。
中國缺房子嗎?也缺,也不缺。不缺,總數肯定是不缺,全國所有的房子加起來,估計有一小半沒人住。然並卵。還是缺,每個中國人都缺最少一套北上廣深的房子。
房價高,就量力而行,自己沒能力還非要擠到一線去買,然後抱怨zf的房地產政策,簡直荒謬。誰也沒義務保證中國人必須在一線有一套房。認清自己,找准定位,在自己能力承擔的範圍內購房置業生活,這才是正道。年輕人如果有夢想,可以去一線租房,混得好就買,混得不行就退守二線三線,這些地方並不差。
為什麼年輕人要在一線城市買房,因為要改變生存的命運。因為中國的資源分配極其不均,現在在一線城市買房的誘惑甚至超越了當年出國移民的誘惑力。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是想辦法提高全體國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和各種差距。
在北上深只有錢或者能負擔得起就應該馬上買房,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果遇到房地產崩盤這三城市絕對最遲跌跌的幅是最少,反彈時最快。
今年我的兩套房子的市價從4萬跳到7萬,房價以後漲不漲不是我能決定的,還會漲是我相信的。接著說兩句:購房能力被低估了, “房價收入比”常作為評價購房能力的重要指標,國際上通常認為3-6年為合理區間。北京房價收入比已遠超合理範圍,難以解釋高房價。實際住房只可能滿足中高收入人群需求,看這部分人佔比不高,但總量依然可觀。一線城市的產業升級迭代出大量高收入人群,集中在金融、地產、互聯網、高科技、教育,醫療等行業,是他們支撐了房價的高位繼續上漲。
王健林對話福布斯總裁:中國房地產至少還有10-15年好時期
2016.11.29,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出席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16屆福布斯全球CEO會議,會上王健林與福布斯總裁史蒂夫•福布斯展開對話。
在談到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時,王健林表示,“泡沫”在任何行業都有,只是大小而已。中國房地產有泡沫,但是我覺得絕對不會崩盤,中國房地產至少還有十年到十五年的好時期。他認為,中國房地產不會崩盤,儘管中國現在房價比較高了,儘管中國房子蓋的量也比較大了,但是中國現在畢竟只有55%的人生活在城市,還有45%在農村,還有很多農民想要進城,同時政府最近也採取了一些擠泡沫的措施。
今年9月,王健林在接受CNN Money採訪時還曾表示,中國房地產目前的市場泡沫是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他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是一些主要的城市房價持續上升,但數千個小城市卻在下跌,而且房屋空置率很高。
相關新聞
鄂爾多斯升級國際機場內蒙利多2016.11.29
内蒙古加快推进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建设2016.11.21
鬼城不空,還原真實的鄂爾多斯 紐約時報2015.3.9
回應
中國現在還有45%在農村,還有很多農民想要進城。這居然是王健林覺得中國房地產“有泡沫,但不會崩盤”的理由?農民想要進城,就有錢買房子呀!是偷?是搶?還是天上掉錢下來?
中國的城鎮化率是50%,如果要達到80%,就還有6成的農村會消失.農業人口轉工業人口,推城鎮化,是不會逆的.
城里人沒啥優渥感,以前環境比農村好,現在的農村,除了山里的,哪裡不是水泥地住洋樓小別墅或樓房小高層?大建設弄的,一個村全是暴發戶還享受著國家一切農民福利!
現在大陸是三家人:男方父母家、女方父母家和小兩口家,竭盡洪荒之力為小兩口買房!
農民憑什麼買城裡的房。城里人憑什麼不能去農村承包田?農民兩頭都佔好?社會公平何在?不公平。也應該鼓勵城市居民到小城鎮去買房,買一套送一塊宅基地......
信訪和相關部門背了太多的黑鍋,如果在法律框架內能解決的,信訪和相關單位能不解決嗎?一些法律上模棱兩可,而情理上說得過去的事情,信訪和相關單位一般也會解決。可是,明顯超出法律規定不合情理的,怎麼解決?給了權力和政策解決了嗎?苦口婆心的解釋、千百天的做工作,只要沒解決、不合意,無理信訪人就是要上訪要越級上訪,這樣能怪基層信訪部門?明明是現行信訪製度缺陷和上級的轉移壓力讓無理信訪人有恃無恐,卻要基層信訪負責?有這樣的道理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信訪製度在建國的時候到現在已經走完兒了歷史使命,原本就是因為當時中國教育落後,法制觀念落後,所以監督這些政府機構才出台了信訪工作。可是問題是現在要求的是依法治國,而信訪製度卻恰恰跟依法治國是相違背的。也就是信訪是上級主管機構對下級的行政干預。而不是依靠法律法規進行依法裁定。從現在看信訪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了。不能再搞這種人治的問題。也就是把信訪變成一種監督形式,而不是參與者。
http://www.guancha.cn/ChenBaiFeng/2016_11_29_382177.shtml
實際上,一些地方已經意識到信訪製度承擔的心理疏導功能,並作出了相應制度回應,如《北京市信訪條例》規定,國家機關可以聘請律師、心理諮詢師、相關領域專家、社會誌願者,為信訪人和國家機關提供法律和其他專業知識的諮詢服務。
心理疏導功能本應該由社會工作來承擔,信訪渠道卻承擔了這一功能,這有著社會轉型的深刻背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黨和政府曾經對人民作出了各種承諾,至今仍然不斷承諾。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國家具有濃厚的“父愛主義”特徵,包辦一切,包括群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群眾、對社會承擔了幾乎無限的責任。
當前,中國正向市場經濟國家邁進,國家與社會逐漸出現分化,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很多政府職能被剝離,轉由社會承擔,但這主要發生在製度層面。在意識形態層面,為了增強政權合法性,仍然強調黨和群眾的關係,強調黨和政府的倫理追求,這使得黨和國家不能完全卸下無限的責任。
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可以運用這些意識形態承諾,基於傳統社會主義政權的“父愛主義”來向黨和政府提要求,從而突破國家法治和政策的製度設計,要求政府承擔責任。信訪是他們可以運用的重要渠道。對此,背負了倫理責任和體制壓力的基層黨政信訪系統,無法從制度上調和上訪人訴求與國家法治之間的張力,無可奈何地陷入了對偏執型上訪的應付中,其重點就是永無休止的心理疏導和乾預。因此,從外在去看,信訪製度就承擔了心理疏導功能,充當了現代國家中社會工作的角色和職能。
回應
我知道我沒理,我要有道理早就到法院去告你們去了!
是這樣的……走信訪的人很多都明白,他要是能告贏直接就去法院了,來信訪就是“我這個事情法院肯定不支持,所以來找你們,你們得給我解決”。
想起某個學者提出的“上訪群體90%患有精神病”
人家說的是大實話。去中央上訪的,往往是地方上訪N回的。能解決問題的,早就解決了。解決不了的,最後堵塞到中央,確實是99%是精神病。我爸在市委辦公地外就見過這種根本沒法辦的例子:一個老幹部的遺孀嚷著要解決落實政策給分房子——當初不是沒分,而是分的不夠大,但是老頭子當年工作的機關已經被撤消了,所以這事就黃了,然後老太婆在市委大院門口罵街。
在接待上訪時,要始終熱情。偏執型上訪人渴望理解與尊嚴的需求尤其高,溫馨的話語可以讓他們心平氣和;
要禮貌接待,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放下架子、平等相待、專心傾聽,同上訪群眾進行朋友般的交流;
要寬宏大量,遇到上訪人情緒激動、哭啼吵鬧、威脅謾罵,要寬容理解,經得起罵、受得住氣、耐心勸慰、細心勸導;
要尊重人格,自始至終使上訪人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消除心理隔閡,拉近心理距離,融洽接談氣氛,在心理上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要始終耐心,善於傾聽當事人繁瑣的陳述,忍受其中的重複,從中抓住訴求點;
要顧及上訪人的面子,不直接駁斥批評其錯誤認識,而注意講清道理,引到其轉換立場看問題;
要善於抓住心理需求,做到以情動人,真心為上訪人著想,以誠待上訪人,力所能及的幫助上訪人。
對上訪人的偏執訴求,要耐心細緻地說明情況,體貼入微地解釋原因,做好法律、政策宣傳解釋工作;
對上訪人的不平衡心態,則要帶著感情耐心做好說服工作,通過積極的溝通和勸導,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正確看人看事,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和壓力。
從信訪部門的工作狀態來看,針對偏執型上訪,他們實際上充當了心理醫生的角色,承擔了心理疏導和乾預的功能。偏執型上訪人存在多方面的心理狀態問題,對小事情耿耿於懷,在社會變革中感到心理不平衡;無法接受現實中的殘酷風險,在忙碌的上訪中麻木自己;一些人甚至因上訪可以讓政府官員緊張,從而獲得存在感和心理慰藉。
信訪工作人員常常很難解決具體問題,其工作主要是應對和預防纏訪、鬧訪的發生,做好信訪人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優秀的信訪工作人員,更多需要運用心理科學,採取科學方式疏導上訪人的情緒,幫助上訪人克服危險心理傾向
在維穩壓力下,服務於治理目的,限制上訪人的人身自由的做法,那是萬萬見不得陽光的,因為這些做法不僅政治上不正確,也不符合法治的要求,法治方式必定是政治正確的。正因此,應對偏執型上訪,信訪部門就只能不斷耐心地做說服和教育工作,從民生和社會保障的角度進行安撫。這種安撫滿足不了上訪人的訴求,還導致一系列的治理性問題。但是,除了這樣,還能做什麼呢?
信訪功能的再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訪製度的建立,有深化新政權合法性的客觀需要。信訪製度作為群眾工作的一部分而存在,它通過群眾動員來實現意識形態認同,從而承擔政權合法化功能。
群眾反映問題,政府調查後予以解決,能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態承諾,它的行為手段本身能使人們看到黨“密切聯繫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意識形態效果;信訪的互動過程中,社會底層群眾與國家會產生直接接觸,國家以信件、解釋等向上訪人直接宣傳政策,從而實現社會動員,並由此深化政權合法性。這一效果今天仍然存在,雖然信訪形勢和信訪製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遷,但群眾工作這一基本框架並未改變。
新時期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執政黨面臨政治合法性流失的風險,因此,始終在意識形態上強調其與群眾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強調“執政為民”信訪依然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然而,面對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形勢,不再可能通過社會動員來深化政權合法性,而需要通過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功能來實現。社會底層受到冤屈、有著怨氣的群眾,通過上訪反映各種問題和糾紛,在中央和上級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出面協調、著力解決這些糾紛,從民生角度出發對弱勢群體進行權利救濟。
作為一種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的方式,信訪調動了上級政府的資源,可以解決一些不能受法律格式化,不適合訴訟渠道解決的糾紛,相比於訴訟有其優勢,尤其對於底層弱勢而畏懼訴訟、不適應社會風險的群眾而言。
在此基礎上,學者認為信訪的功能從群眾動員轉向了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這種看法有其實踐基礎,但從偏執型上訪的應對來看,當前信訪的功能遠不止於此。信訪工作人員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心理治療,更多屬於社會工作的範圍,承擔了社會工作的心理疏導功能。很多信訪幹部談及接訪,都強調熱情和耐心的工作態度,以及在其中遭遇的種種委屈。綜合來說,具體如下:
群眾工作的話語主要針對領導和信訪幹部,而法治工作的一套話語則同時對上訪群眾和接訪幹部。上訪群眾則可以“創造性”的運用這些話語,法治話語對自己有利時就運用法治話語,在法治話語無效的地方,繼續運用群眾工作話語。黨政領導和信訪幹部需要同時承擔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的雙重義務和責任。
其實質就是,上訪人可以在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自由選擇有利的權利,信訪部門卻需要同時承擔兩種體系施加的雙重責任。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上訪人和接訪人的權力(權利)和義務(責任)是平衡和重疊的,這樣就可以以法治的方式來做群眾工作。
但是一些群眾的觀念沒有變化,他們尚不能普遍接受法治體系的權利義務界定,不願意接受現代社會和法治體系所帶來的種種風險。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的諸多訴求,明明是日常生活中應當自己應付的事項,是市場經濟中個體應當承擔的風險,是法律訴訟中個體應當承擔的不利後果,卻偏執的要求黨和政府負責。那些在法治體系中看起來很荒誕的訴求,群眾工作體系卻不能迴避,因為在這種體系和思維中,黨和政府是一切責任的終極承擔者,黨政系統永遠也不能推開群眾,不能置群眾的苦難於不顧,更不能拋棄群眾。
群眾工作體系最早源自戰爭時期,建立在“人民——敵人”二分法的基礎上,這一分類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就演化成了“人民——壞分子”的結構,人民中有先進分子(積極分子)和一般群眾(落後分子),二分法就被具體化為“先進分子(積極分子)——一般群眾(落後分子)——壞分子”三分法。
群眾工作要解決的是人民內部矛盾,對待群眾要用說服、教育、批評的方法;但對壞分子,需要用鬥爭的方法,並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來進行管理,依靠多數人的支持來約束極少數人。其實質就是區分好人和壞人,對壞人實行專政和鎮壓。然而,法治社會和法治體係是不區分好人與壞人的,無理上訪人也談不上是壞人,何況他們確實有著令人同情的生活遭遇,沒有依據也沒有道德資源打擊他們。他們是社會的失敗者,不是壞人,因此需要的是安撫,而不能是打擊。
2014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則提出:“推動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群眾工作意味著無限責任。信訪作為群眾工作,信訪部門就不應拒絕來訪群眾,從而導致其實質上承擔了無限的責任。群眾工作與法治工作當然有著不同的要求。法治工作要求按照法律規則和法律程序辦事,將信訪當做法治工作來做,就是要將信訪(尤其是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導入行政和司法程序處理,保證當事人合法有據的訴求,在行政及司法程序和時限內得到滿足;同時,對於不合法的訴求,可以按照行政及司法程序予以拒絕;對於已經按照程序終結的事項,當事人再提訴求的,可以予以拒絕。
但是,信訪作為群眾工作,這意味著接訪人不能將上訪人推向社會,有理訴求要滿足,無理也要做好說服教育工作。當事人不停下訪與鬧的步伐,就說明接訪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沒有做好。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利用信訪渠道進行的活動有其政治正確性,即使其違背法治原則,也不能予以譴責或懲罰。這樣一來,信訪部門的責任實質上就是無限的,不可能停留在法治規則限定的範圍內。群眾工作,暗含了執政黨無限責任的倫理,它不受法治原則和程序原則的約束,這與現代科層運作是有衝突的。
群眾工作意味著政治性。從中央的角度出發,信訪工作涉及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承擔了重要的政治功能,任何將上訪人推向社會的行為都會影響黨群關係,從而傷害黨和政府的人民性和群眾基礎。
因此,中央要求必須從黨群關係的政治高度來做好信訪工作。但上訪潮確實又越來越接近中央的承受極限,導致上訪渠道的擁塞,因此,中央只能通過行政壓力要求地方和基層黨政投入更大的精力來解決信訪問題,要求基層無論如何都要將問題解決在當地,以緩解中央的壓力。如此,政治要求就以治理的形式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中央通過黨政體制將自身的政治壓力轉化成基層黨政的治理性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基層政府必然青睞維穩取向,甚至成為維穩型政權。這種壓力不僅僅通過黨政系統的一系列考評、問責制度來實現,中央還在意識形態上對地方和基層佔據話語權,那就是領導人講話中的一套群眾工作話語,要求地方黨政領導和信訪工作幹部“走群眾路線”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的困難。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意見》,首次從中央層面提出了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2014年中央政法委轉發《關於健全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的實施意見》,正式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但從湖北J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實踐來看,依法終結案件後,當事人上訪的腳步並未停止,信訪部門仍需接待。
上述現象表明,信訪製度不能完全按照設想的法治機制運轉。這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製度傳統中,信訪從來不僅是一項政法或法治工作,而且是一項群眾工作。
1949年以來,政權的人民性、群眾路線、群眾工作一直為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並為領導人不斷強調。
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
江澤民則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黨的目標,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衡量尺度。
胡錦濤則明確要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習近平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信訪工作從一開始就被當做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民性不斷被強調。1951年5月16日,毛澤東轉發中央辦公廳關於處理群眾來信的報告時寫道:“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繫的一種方法,不要採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
在本輪上訪潮來臨之初,針對進京訪增多,胡錦濤曾批示提出“五個必須”:“必須提醒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必須帶著深厚感情做工作,必須堅決貫徹黨的政策,必須努力把問題處理在當地,必須加強協調配合。”
在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中,當事人所訴求的事項往往非常多,很多事項年深日久,難以查實,也難以否認,查實或否認的成本也特別高;有些事項相對容易在製度框架內判斷是非,但也會遇到更為複雜的問題。在法律和製度執行流於形式的基層社會,按照某個上訪人的訴求對特定事項給出製度框架內的規範判斷,很可能導致擴大效應,上訪所針對的對方當事人也可以對類似事項進行上訪。
不同派系之間互不相讓,派性的背後有群體性的情感和榮譽,這些都會加劇雙方的偏執。在這種情況下,相應某一個上訪訴求,啟動對某一事項的審查,意味著政府會陷入繁重的工作中,從而使得基層政府陷入村莊派性鬥爭中難以自拔。而且,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上訪事項的解決,並不能使村莊派性鬥爭停止,甚至會成為進一步激化派性鬥爭的導火索。
偏執型上訪很難解決,但政府又不能不加以回應。對無法正面解決的問題,信訪工作所能做的就是在維穩思路下,不斷地做思想工作,力圖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並在民生政策範圍內,對當事人進行特別照顧;在重要時期,為了確保上訪人不赴京,也會採取強制措施來限制上訪人的人身自由。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筆者在某區調研時,區裡正對老上訪戶開辦“法制學習班”其中的10位老上訪戶至少有7位應屬偏執型上訪。基層政府的信訪工作措施處於灰色狀態,甚至一些措施有違法嫌疑,且容易導致負面後果,擴張了信訪訴求,誘導了謀利型上訪,加劇了治理困境。站在基層黨政的角度,這些問題可以歸責於維穩取向的體制及其壓力。
既然偏執型上訪屬於無理上訪的範疇,為何不能讓整個黨政系統都置之不理?在西方社會,每天都有很多社會抗議發生,政府對其中的多數都無需直接進行個案回應。中國的黨政系統是否也可以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中國,信訪不僅僅是法治事業的一部分,更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中,信訪毫無疑問屬於法治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信訪的法治化也被提上日程,依法治理信訪的口號在學界逐漸成為主流。最近幾年,各級政府出台的文件都強調信訪工作依法治理。例如,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要求信訪部門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但是,法治化的信訪製度設計,大多只能對信訪工作部門提出要求,對上訪人的作用則不夠顯著。
偏執型上訪人多是如此,對超出自身生活體驗的現象和說法懷有強烈的抵觸和敵對情緒。由於生活空間單一而狹窄,這一空間中小事的分量就變得非常重。鄰里之間的小糾紛上傾注了個人、家庭甚至家族性的人格,其勝負輸贏變得極其重要;村內的一點小事,都可能意味著不同村莊派系佔有風頭或受到壓迫。
在這種社會空間中,傳統時代的理念被抱緊不放,風險社會的理念很難被接受,對政府和司法仍按照傳統的定勢思維來提要求,很多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實質是一種苛求。而且,由於生活空間單一,意味著缺乏發展機會和上升空間,就很容易導致上訪人楸住問題不放手,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缺乏別的機會,而所擁有的時間卻較為充裕。
總結來說,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屬於無理上訪的範疇,上訪人不是法定權利受到了侵犯,其上訪訴求也不具有協商性質,卻偏執地要求政府滿足其訴求。與通過要挾政府來謀利的謀利型上訪的主觀動機不同,上訪人偏執地認為自己在尋求正義。當事人在上訪過程中對上訪事項投入了大量的情感,這加劇了他們的偏執,給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內,沒有能力滿足也不應該滿足這些偏執的訴求。
依法治訪與群眾工作
在現有法律和政策的製度框架內,偏執型上訪很難解決。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寄託了上訪人的很多情感性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罷手,會變得越來越偏執。而上訪治理體制不可能簡單照顧上訪人的感情,滿足他們的訴求。因此,在上訪訴求和政府治理之間會存在巨大的鴻溝,上訪人的訴求無法在法律和政策等製度框架內得到滿足。而且,上訪人常常會將上訪過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作為新的上訪事由,要求政府承擔責任,這種訴求很難獲得相關製度的支持。
在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中,當事人雙方的關係處在長久的時間鏈條中,他們之間的互動是多面向、多層次的,而法律和製度框架往往只能針對能夠被格式化的事項和訴求,其他訴求很難被納入考量範圍,例如,雙方都明白卻不能被證據所證明的事由。這種上訪往往需要通過調解方式解決,而上訪之前往往已經過多次調解而無效。一旦無法調解成功,問題就會變得非常棘手。在諸多上訪中,上訪人聲稱的“政府責任”和“司法正義”常常只是上訪人自我定義的,而非法律和政策框架所能容納的。
例如,前述武漢某鎮知名老上訪戶劉某,在接受我們訪談時,堅持認為幾家醫院“與節育手術無關”的複查結論都是政府乾預的結果。劉某的妻子還拿出一本醫學書籍的複印頁來證明其病情與節育手術有關,筆者仔細閱讀後,理解書籍中表達的意思是,腹部手術後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並發症,在中國其統計概率是0.5%~10.5%。劉某妻子在手術後可能確實有不舒服之處,但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在很久之後,很難認定其與節育手術的因果關係。當筆者向劉某表達如此理解時,劉某頓生敵意。上訪人的偏執心態正是這類上訪治理的困境所在。
第三,偏執型上訪人投入了大量情感。偏執型上訪的特別之處,不僅僅在於上訪人心態的偏執,更在於其訴求中寄託了很多個人性和感情性的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說服自己罷手。
一些上訪人之所以容易走向偏執,與其生活境遇往往分不開。具體生活境遇使他們將上訪事項看得非常重,因此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情感。情感性的投入,使得上訪事項帶有了爭議訴求之外的豐富意涵。當事人往往將上訪事項及其處理,與愛、恨、情、仇、名譽、榮譽、生活意義等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使訴求本身對當事人的分量加重,問題的解決就更加困難,且訴稱問題的解決不一定真能達到息訪的目的。
由於上訪事項附加了太多的情感和意義訴求,不能獲得所設想的正義,上訪人就似乎走投無路,這種實際處境會強化上訪人的持續用力。耶林曾指出,人們訴訟的目的,常常並不在於微不足取的標的物,而是為了主張人格、名譽、法感情以及作為人的自尊。這用來形容偏執型上訪,也許更為貼切。但無論如何,因自身境遇將情感強加在上訪事項之上,進而強求信訪部門來滿足其訴求,都只能說是偏執的表現。
上訪人之所以會在上訪事項中投入大量感情,除了個體性的性格原因之外,更主要可能是狹窄單一的社會生活空間導致的。儘管當前社會生活處在高度開放和多元的空間中,但這僅是就整體而言的;對於很多人而言,生活空間仍然較為狹窄,生活形式也遠遠談不上多元,對超出自身生活經驗和體驗之外的事物缺乏理解,甚至本能性地拒斥。
大部分“失獨”者因自然和社會風險失去了獨生子女,他們明知政府並沒有法定責任來完全負責他們的養老,但認為他們年輕時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只養育了一個孩子,而今失去了惟一的孩子,因此希望國家承擔扶助責任,提高扶助力度和標準。
第二,偏執型上訪人的心態是偏執的。本文不是在醫學上討論偏執心態,而是從日常生活、常情常理出發的討論,因此所謂的偏執並不必然是一種病態,也不必然是貶義的,僅僅意味著與通常的認知有所偏差。
這種類型的上訪中,當事人往往對自己的認識過於自信,難以甚至拒絕進入常情常理的判斷邏輯,也難以進入法律和政策的邏輯;對與自己不同的案情理解和觀念認識非常排斥,對有不同觀點和看法的干部和群眾懷有敵意;容易將自己上訪或訴訟的失敗歸咎於他人的刁難和腐敗,容易將自己想像的成分加入案情表述中;容易將自己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絕對化,不顧及其他人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也可能有合理成分。
而且,長期上訪的經歷會加劇偏執心態。長期上訪會使上訪人逐漸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長期奔波在上訪的道路上,會使其在老家的社會關係日漸生疏,以至於成為村莊或社區裡的“怪人”在當地群眾中很難獲得認可,從而成為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亞社會群體成員。隨著他們上訪的時間越來越長,當地群眾越來越沒有興趣聽他們的故事,他們能夠被外界傾聽的機會越來越少。
而上訪人在一起則可以建立新的社會聯繫,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他們在上訪過程中相互照應、相互傾訴,從而強化新的群體生活建構。侯猛對最高法院附近的訪民的調查研究證實了這—點。這種群體生活不同於日常的社區生活,是一群有著怨氣和不滿的人,他們的情緒在互相傾訴和共同行動過程中會被強化,多數人在其中會變得更加偏執。大體來說,上訪時間越長的人越偏執。一是性格越偏執,越是會堅持上訪,不達目的不罷訪;二是上訪過程中,偏執性格會不斷被強化。
偏執型上訪人常常很敏感,對上訪事項針對的人、接訪者、協調者做過高的要求,又難以相信別人的動機和願望,容易對他們的行為作過度的負面誇大解讀,將正常行為解讀為負面行為,將過失的不當行為解讀為故意的侮辱和傷害,不能客觀地分析形勢,出現問題後容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強。
當然,偏執型上訪與無理上訪中典型的謀利型上訪有著巨大的差異。謀利型上訪中,當事人的動機和出發點是藉上訪謀取利益,他們明知自己的上訪訴求不合法、也不合理,但因抓住了基層政府的弱點而可以藉此謀利。
偏執型上訪與此不同,他們可能在上訪過程中得到了小恩小惠,得到政府的扶助,但他們在理念和動機上是堅信自己上訪是追求“正義”只是這種“正義”基於他們的個人理解,這種理解與製度環境有著巨大的偏差。不過,由於動機是內在於個人的,很難探測,所以有時上訪人的心態到底是謀利還是偏執,並不是太容易區分,甚至可能出現上訪人兼具兩種心態的情況。
偏執型上訪與維權型上訪在性質上截然不同,前者屬於無理上訪,後者屬於有理上訪。但兩者在上訪的理念和動機上有著高度類似之處,上訪人都堅信自己的上訪行為是維護權益、尋求正義。只不過,維權型上訪建立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而偏執型上訪建立在錯誤認知的基礎上。接訪者往往對偏執型上訪人做過多次解釋說服工作,並不能改變上訪人的認知偏差。
例如:十堰李某長達十多年的涉法上訪,起因是其獨子傍晚在街頭被人故意傷害致死,案件一直未破。李某堅持認為,害死其兒子的是時任某區公安局副局長張某的侄子,案件不能偵破是因張某阻礙辦案。這起上訪案件曾經幾級政府督辦,沒有實質進展,無法證實上訪人聲稱的事項,也無法說服上訪人息訪。
類似的刑案“失獨”者持續、偏執的上訪頗為多見,他們一門心思多年堅持上訪尋求正義,要求政法機關查明事實、偵破案件。他們“失獨”的遭遇非常值得同情,但在法律的框架下,查明事實、偵破案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多方面的風險,並非所有的刑事案件都能偵破,尤其是時過境遷後,上訪人所堅信的“正義”很難實現。
偏執型上訪與協商型上訪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偏執型上訪所針對的事項在法律框架內不具有可協商性,是政府按照既有法律和政策無法解決的。同樣是“失獨”者的上訪,刑案“失獨”者上訪與一般的“失獨”者上訪訴求有所不同,其上訪的性質也有所差異。
刑案“失獨”者往往是要求政府查明案件,為死者伸張正義,只不過受各種條件限制,政府無法滿足其訴求;而其他原因的“失獨”者上訪,往往是要求政府對他們承擔養老責任,屬於協商型上訪,這是政府通過制定政策、修改法律可能做到的。
這些上訪案件往往經過了各級政法機關多次審查,政法機關難以在法律範圍內滿足上訪人的訴求,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正常的訴訟風險,應該由當事人承擔不利或敗訴的後果,但當事人不理解、不認可法律的風險分配和製度安排,堅持認為政法機關應當不計一切去查明真相。
有些是案件發生時蒐集、固定證據不及時,導致時過境遷後真相難以查明,這其中可能有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有政法機關方面的原因。政法機關方面的原因可能示當時調查取證程序不規範、不完善、不嚴密,也可能是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和應用範圍的限制,未能及時取得有效證據,還有可能存在違法、腐敗現象,當事人的懷疑合理,但現在又無法證實。
從治理的角度去看,各種情形都屬於社會正常現象。但在具體案件中,這些“正常”現象導致了當事人生活的重大悲劇,意味著他們生活的重大轉折或挫折,當事人從心理上就是不接受,因此堅持上訪,尋求自己心中的“正義”。
偏執型上訪主要存在於以上幾種典型情形中,但並不是說,以上情形的上訪都屬於偏執型上訪;而且,偏執型上訪的案件範圍非常廣泛,上述典型列舉遠遠不夠。偏執型上訪,甚至很難構成一個治理性概念,更不可能構成一個法律性概念。
偏執型上訪的發生,還源自上訪人的期待與製度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上訪人期待從現實制度體系中尋找訴求滿足的突破口,而這種期待與製度現實之間的張力是無法彌合的,這也是偏執型上訪的治理困境之所在。
從日常生活的遭遇或常理而言,偏執型上訪人也許有諸多讓人非常同情的事由,很多人也確是走投無路。但從法律或政策規範去看,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很難被容納進法治範圍之內。仔細分析這種類型的上訪,它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
第一,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屬於無理的範疇。以上訪訴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標準,上訪可以分為有理上訪、無理上訪、協商型上訪。有理上訪是當事人的法定權益受到侵犯的上訪,無理上訪是當事人訴求明顯不合法、不合理的上訪,協商型上訪是合法性比較模糊的上訪,上訪人不一定有法定權益受到侵犯,其上訪可能改變法律和政策規定。
放在上訪的這一分類體系中,偏執型上訪應屬無理上訪。這是對上訪事項和行為的性質進行規範性的大體判斷,不涉及上訪人的動機、生活境遇、社會環境等外在情況。
這些上訪事項往往涉及全體村民的利益,上訪人的訴稱往往虛實都有,但大多缺乏明確的證據。在地方政治社會生態中,這些違規現象較為普遍,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這種違規已經建立起了一種“正常化”的特殊“預期”真正核查起來牽涉面太廣,耗費過多資源,影響社會關係的穩定,影響基層當下工作的開展。而且,上訪人一派可能也曾經在“台上”擔任村幹部,同樣甚至更嚴重的存在自己上訪聲稱的那些問題。
正因此,在派性嚴重的村莊里,常常出現輪番上訪,兩派或幾派互相拆台的情形,各派都日漸偏執,投入了自身派性的情感和追求。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中,上訪人以法治或政策的名義上訪,其最終目的是派性鬥爭,鬥爭的雙方都會表現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姿態。
第三,偏信“政府責任”引發的上訪。所謂偏信政府責任,是指上訪人堅持認為,政府或公立事業機構對某事項應當承擔責任,而根據通常認識、制度規定或法定鑑定程序,政府並沒有明確責任。上訪人不接受制度規定或法定鑑定程序得出的結論,也不接受解釋和勸說,堅信自己的判斷,偏執的要求政府承擔責任。
例如:武漢山鄉的老上訪戶劉某,1989年其妻在鄉衛生院做節育手術一段時間後身體不適,檢查後確認為下肢深靜脈血檢,但是醫院複查後認為與節育手術無關。多家醫院鑑定都是相同的結論。但劉某夫婦就是不認可,多年堅持上訪,多次赴京上訪。再如,同在山鄉的老上訪戶的劉某某,其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的妻子,在其兒媳婦計劃外懷孕二胎被處罰的當天死亡,劉某某一直堅持認為其妻死亡與計生處罰有關,要求政府承擔責任。
類似這種上訪,缺乏政策和法律上的依據,按照程序作出的鑑定也不支持上訪人的訴求,政府不可能承擔上訪人所宣稱的那些責任。有些上訪案件的發生時間距離未遠,尚可能通過各種鑑定程序、調查程序明確責任。一些發生時間久遠的事項,政府已經不可能通過鑑定程序、調查程序來確定責任的歸結和承擔。缺乏法定程序的認定,政府當然不能也不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在這種情形下,面對偏執的上訪人,政府便無法洗脫“罪名”;信訪工作人員很容易陷入無處用力、無法息訪的狀態。
第四,偏信“正義”的涉法涉訴上訪。所謂偏信“正義”是指上訪人堅持認為,自己訴求的實現,才是正義的實現;只要自己的訴求尚未得到滿足,就會堅持不斷上訪,聲稱司法不公正、法官徇私舞弊、警察徇私枉法,要求政法機關重新受理、再審自己的案件。
很多偏執型上訪人屬於社會弱勢群體,也許他們真的走投無路,但無論如何,強求信訪部門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都是偏執的表現。具體來說,典型的偏執型上訪存在於下列幾種情形中:
第一,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在眾多被基層幹部和群眾認為偏執的上訪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鄰里關係和日常瑣事而上訪的,這些瑣事有的不涉及利益爭端,有的有所涉及但利益標的並不大。鄰里糾紛的緣由各種各樣,有相鄰關係中排水、灌溉引發糾紛的,有共用圍牆引發糾紛的,有宅基地界線引發糾紛的,有採光引發糾紛的,有鄰居違法建設引發糾紛的,也有日常口角引發糾紛的,還有因羨慕妒忌引發糾紛的等等。這些緣由往往成為當事人上訪的事由,而這些事由的依法解決並不一定能讓當事人息訪。
上訪事由不過是鄰里糾紛的一個“出氣口”雙方針對的不一定是事由本身。有時上訪事由的解決不僅無法平息鄰里糾紛,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成為另一方當事人新一輪上訪的緣由。鄰里糾紛往往具有“延伸性”糾紛不是由一次矛盾衝突、一個明確的標的所導致的,其背後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社會背景,投入了當事人的深厚情感或激烈情緒,從而容易導致偏執型上訪。
正因此,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導致不同的反應。通常不會引發糾紛的事由,在有“過節”的鄰里關係中就可能成為長期積怨的爆發點,引發激烈的糾紛,甚至導致刑事案件的發生。鄰里糾紛適合用“延伸個案”的方式加以解決,需要與糾紛當事人的過去關係狀況和未來生活相結合,與村民對糾紛的整體看法相結合。因此,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接訪者一般強調通過調解渠道解決,從根源上平息矛盾。
第二,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所謂村莊派性,就是對村莊事務持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因村委會、黨支部的選舉而在村莊內激發出政治性矛盾。派性在村莊生活中導致的上訪非常普遍,或者說,在村莊派性的競爭和鬥爭中,上訪是一種具體的可利用形式。村委會選舉往往是村莊派性鬥爭最激烈的平台,村莊對上級政策的實施也可能成為派性鬥爭的平台。
在這些場景中,只要上訪可能增強自身派性的力量,有利於派性鬥爭,它就可能被用上。這種上訪往往針對村委會選舉不規範,村莊決策不民主、不透明、不規範,集體土地承包合同不規範、不合法,村務管理混亂,村務、財務不公開,村幹部作風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等等。
陳柏峰:碰到偏執型上訪者,還得當一回心理醫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鄉村江湖》2016-11-29
【觀察者網: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引發熱議,更有人將其稱為當代中國的“官場現形記”。主人公李雪蓮在一級一級上訪中,將縣、市、省三級政府攪得雞犬不寧,然而其最初上訪的理由卻很難說是合理、合法的。導演馮小剛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但是,面對不合理的上訪,政府如何應對才算“有擔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柏峰在長期的田野調研中,發現並總結了偏執型上訪,他指出信訪不僅是法治事業的一部分,更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偏執型信訪很難在法治框架內解決,卻又不能不接待,信訪部門在雙重責任下容易陷入兩難境地。】
上訪是社會治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已經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早期的研究多是在維權的視角下進行的,認為上訪是民眾針對政府的一種維權和抗爭形式,並在此前提下討論其政治影響和社會後果。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認識框架誇大了上訪的政治性,誤解了上訪的政治意涵。近來的一些研究主要從治理的角度出發認識上訪問題,探討上訪頻發的治理根源,研究了不同類型的上訪,並提出了分類治理的思路。本文沿著這一思路,分析所謂的偏執型上訪。
在基層調研中,常常聽到基層幹部和群眾說,不少上訪人心眼小、認死理,他們將這種上訪歸結為上訪人的性格偏執。偏執型上訪,不一定是當事人的法定權利受到了侵犯,常常是因為當事人固執於自己的訴求,執著於想像的正義,或者是在缺乏明確法律規定的灰色領域遭遇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此類上訪有當事人性格偏執的因素,但這不是全部,一部分上訪人是在上訪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偏執的。
作為一種治理現象和問題,僅僅用上訪人的性格因素加以解釋是不夠的,需要深入探討偏執型上訪及其治理的機制。本文將以作者在長期的田野調研中積累的經驗質感為基礎,試圖展現偏執型上訪的基本特徵,展現其複雜性,探討其被不斷生產出來的體制原因和社會基礎。
偏執型上訪的幾種典型
調研中,我不止在一個地方調研聽說,有村民因妻子在外打工跟人私奔,而向信訪部門尋求幫助;有的人做生意虧本了,或者在外受騙上當,都去找信訪部門。信訪部門當然沒有辦法也不應該解決這樣的問題。
文章的本意沒錯,但是三權分置的對像只能是城市的工商資本嗎?謬矣。只要認真讀讀中辦國辦的原文就知道了,實際農村土地經營者的主體還是農民,是新型農民,是現代化的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農民資本當然也算資本囉,這是從市場經濟、商品經濟角度而言的,而不是從社會階層角度去講的。即使是真正的城市工商資本,政府也劃下了紅線,是不可以侵犯農民利益的,而且下鄉的資本也未必全部是私人資本,更多的是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包括國有參股部分和各種形式的集體經濟部分),更不必談今後越來越多的各種政府扶持的與新型農民經濟實體配套的專業合作社和各種專業農資公司。總之,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快,農民將越來越多的融入城鎮,真正實際從事的農業人口將越來越少。我們不能將8億農民永遠固定在農村的一田一地裡,那不是真正為農民著想,不是真正的維護農民的利益。當然,這種文章為政府敲敲警鐘,還是好事,農村農業改革也是很複雜的大事件,也會是相當長的時期,會碰到各種問題,把各種問題想多點總比不考慮要好。
回應
不是圍堵你就是遏制你,不是遏制你就是打壓你,什麼邏輯不邏輯,似乎出了什麼不利狀況也“千方百計”賴上你。 “話語權” “強權心態”嘛,有什麼奇怪,“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是照樣編造麼?
拉不下來屎,怨地球沒吸引力唄
這種奇葩只是開始,以後的還會更奇更葩。不因別的,只因美國心虛了。弄得草木皆兵。
很奇怪西方人,不找自身原因,怪別人!怪不得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背鍋俠!
我國兒童肥胖率快速彪升就是吃了肯德基的垃圾食品,請中國政府把在中國的肯德基連鎖店趕出中國!
奇葩的邏輯,這些白皮豬們的聯想也太豐富了吧!這樣的精神病患者居然稱為學者,咱也拍案驚奇了。
草泥馬!看看美國佬在世界上推行美式民主已經死了多少人?還有多少地方戰火不斷,生靈塗炭?美國媒體為什麼不說,真踏馬無恥!
美國白人至上主義者在煽動仇恨。
這不充分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聰明、善良的民族嗎?優勝劣汰這是必然的規律,美國人那種偏見傲慢、死懶好吃、自私自利的習俗終究會被世界拋棄,估計用不了多久,中國民族這列高鐵機頭將引領世界快速前進!
常常有人發問:如今的中國專家到底怎麼啦?今天終於找到答案了,原來如此啊!都是受了美國專家的影響,一個個都神神經經的。都是接鬼惹的禍。
王海娟:“三權分置”鼓勵資本下鄉,能為農民謀利?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 2016-11-25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就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提出實施意見。“三權分置”改革的突破在於強化對土地經營者利益的保護、放活土地經營權。任何一項改革都涉及到利益調整,如鄧小平所言,改革是一場利益調整的革命。那麼文件中的土地經營者實際指誰,這項改革於誰有利、又損失了誰的利益?
本文指出“三權分置”改革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名義,為工商資本下鄉流轉土地鼓與呼。但是,這一政策帶來的後果極有可能是,外出務工農民失去返鄉權利,普通農民經營土地的空間也被擠占,中國農業和現代業將被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
回應
說得對!最終受害的是農民,農民的利益無法保障!變相的把農民手中的土地拿走!
三權分置在中國是絕對錯誤的。重新合作化才是根本。
相關新聞
樊勝根: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糧食安全與營養2015.1.28人民網
年產6億噸中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
中國玉米大豐收恢復出口令美國恐慌 •
你還無肉不歡嗎? 中國飲食新計畫要減少肉食50% 2016.6.24
中國肉食需求上升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 美國之音
就職於環境領域先驅雜誌《生態學家湯姆•萊維特:誰來餵飽中國的豬?全球農業格局的變遷及影響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人自殺賴中國,也算學術成果?
美國之音2016.11.23報導:美國兩位學者最近聯合發表論文,推斷美國與自殺相關的死亡案例增多和美國從中國進口增加有關,由於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導緻美國很多工廠關閉,一些受影響的美國人從未回到正常生活,他們陷入抑鬱或毒癮中,其中尤以白人男性群體為最。
關於中國崛起,西方這些年出了不少奇葩的段子。比如,德國媒體曾把一些城市丟失下水道井蓋歸罪於中國發展,說是由於中國鋼鐵需求量大,導致德國廢鋼鐵漲價,引誘德國人偷井蓋賣錢。這個美國自殺率的學術報告可算是登峰造極之作。
為什麼這些年丟失飯碗的美國人會增多?根本原因還是產業的進步和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無法支撐在美國的生產了。實際上,無論中國人是否接手美國人的工作,美國企業為追求利潤都必須轉移,這些就業者的飯碗都保不住。中國不接,還會有別的國家接,或是機器人來接。
資本的流動如水的流動,水往低處流,這麼簡單的道理,任何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懂,經濟學家們也講過N遍。現在美國學者老調重彈不說,還和自殺率聯繫在一起,多少有點荒唐。
中國製造究竟給美國人帶來多少好處,美國普通百姓最有發言權。前些年有個美國人寫過一本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她發現,沒有中國貨的生活是極其昂貴的,也是普通美國人無法承受的。
關於中國製造,還有一個邏輯。它們給美國經濟帶來的最大紅利,是減輕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國超市裡的很多商品,價格10多年沒變不說,有的還降了不少。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讓多少美國人和美國家庭生活得更滋潤、更有尊嚴,更有歡樂與幸福感,也延長了多少美國人的壽命。為什麼就沒有美國學者認真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呢?
更值得研究的還有,美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貧富加速分化,失業急劇增加,那些自殺的人中又有多少是因為這些問題走上絕路的呢?
幾十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讓雙方老百姓受益巨大,要是有任何一方關門,那就是自己斷了自己的發展之路,自殺率才會真的走高。
英媒:2017年大宗農產品走勢要看中國
據英國《金融時報》2016.11.24報導,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大宗農產品市場主管斯特凡•沃熱爾(Stefan Vogel)表示,中國是推動農產品市場的“最引人注目的變數”。荷蘭合作銀行是面向全球農戶和農業企業的領先融資機構。
該銀行在其報告中稱:“中國是否減持庫存將成為2017年棉花和糖市場的主要價格推動因素,玉米、大豆或植物油可能也是如此。”
中國正考慮出售在政府補貼政策下累積的過剩儲備。中國為包括棉花、糖和玉米在內的大宗商品設置的最低價格過高,當這些價格偏離市場價格時,政府鼓勵了過度生產以及強勁的進口。
農業原材料,特別是所謂的“軟性大宗商品”,例如糖、咖啡和棉花,今年的表現在最佳之列。彭博(Bloomberg)軟性大宗商品指數上漲21%,工業金屬和能源指數則分別上漲24%和1.5%。糧食指數下滑約3%。
荷銀表示,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該行對美國的“前景持謹慎態度”。這位當選總統承諾廢除貿易協議:如果這些貿易協議被修訂,可能會對“美國大宗商品的進口和出口造成廣泛影響”。
匯率走勢今年已對大宗農產品價格產生有力影響,英國退歐公投曾導致英鎊匯率重挫,這推升了英國食品進口價格並提振了農產品出口。相比之下,巴西雷亞爾升值促使咖啡和糖價格飆升,因為該國是這兩種商品的最大生產國。
從單個大宗商品來看,預計咖啡價格將大幅下跌,目前為1磅1.62美元左右,投資者對阿拉比卡咖啡前景尤為悲觀。
隨著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繼續轉向以肉為主的飲食,預計用作牲畜飼料的糧食和油籽將找到支撐。荷銀表示,預計大豆價格將保持強勁,目前在1蒲式耳10美元上方,同時由於需求穩定上升,預計奶製品價格明年也將上漲。
回應
非洲人民還在吃草!國際糧商們為什麼不努力開拓非洲市場?!
關鍵是購買力,沒有購買力你就是吃土也沒人管你。
金融時報是日媒,與日經社的股東是同一家公司——三井物產
感謝袁隆平,大地母親護佑著你
中國人多,必須儲存夠吃一年的糧食應對不可預測的危機。庫存降價賣了周轉新糧吧。損失是收儲的必然結果。
農村像過去一樣儲糧的很少了吧。縣級糧庫幾乎都是外資的糧。
糧食儲備是國家機密,國家肯定會儲存個一兩年的,老百姓餓肚子是動亂的重要因素,歷史教訓比比皆是,不可能不做準備。再說了,我家是農村的,各家各戶都有存糧,吃一年半載不成問題,估計是三年自然災害餓怕了吧。
專家稱去年中國食品安全致死上萬人損失50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春華2016.9.30在2016年中國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城市藍皮書No.9》發布會上表示,2015年中國因食品安全導致死亡人數達到上萬人,經濟損失高達50億。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眾多,既包括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化肥使用、抗生素濫用等因素,也包括人文精神、契約精神的缺失、發展理念的偏失或者錯位、監管手段不到位等原因,這些原因都是導致以上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李春華表示,中國化肥的使用量佔世界的35%,相當於美國和印度的總和,中國農作物每畝平均使用化肥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 倍。
他還指出,地溝油使人致癌。對於地溝油的監管乏力,在高額利潤的促使下把人格底線都拋棄了。中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為200萬到300萬噸。
回應
食安致死上萬人?我國應該向幾十年前那樣,用人糞尿、動物糞便等農家肥。
說夢話呢?糞肥,危害人民健康,導致直接/間接致病/死亡人員更多。
為啥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沒這樣污染呢?是不是特色造成的?
麥當勞肯德基的油炸食品都是高致癌物。
這和走什麼路沒有關係,主要是監管機構不健全和不負責任!
怎麼沒有關係,你個Sb
資本主義國家污染的時候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也是花了上百年的時間,最後把污染轉嫁給發展中國家才算是基本解決。
四部門:耕地污染不可逆是極少數現象
2016.11.4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說,2011年以來,“砷毒”“血鉛”“鎘米”等事件頻發,讓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眾事件之一,土壤污染及其造成的糧食安全、國民健康等問題引發了公眾的擔憂甚至恐慌。
參加應詢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介紹,2005年~2013年,國務院作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初步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點位超標率是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是11.2%、2.3%、1.5%和1.1%。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是19.4%,更高一點,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是13.7%、2.8%、1.8%和1.1%。
“點位超標率不是實際的面積超標率。”陳吉寧解釋說,點位超標率是指大概在什麼地區會有土壤污染問題,是什麼類型的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並不是代表19.4%的土壤全污染了。
陳吉寧表示,當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有:一是底數不清,我國還沒有建立起按照污染程度進行分類的農用地清單和污染地塊清單。二是法律法規缺失。目前我國還沒有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項法律,污染地塊和農用地環境監管的部門規章也沒有出台,監管無法可依。三是相應的技術標準規範不夠健全。在土壤污染的調查、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標準和規範,技術體系亟待完善。四是監管能力亟須加強。各地環保部門在土壤污染監管方面力量不足,尤其是專業人員缺乏,迫切需要提高。
陳吉寧表示,今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下一步,將推動落實“土十條”工作,做好5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動立法。
二是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的詳查
三是建立健全相關的標準規範。
四是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五是督促地方完善土壤環境管理制度。
“5級抗病蟲害是中間水平”
1996年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目前超級稻品種已經進化到第四期。截至今年4月,全國累計通過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共118個品種。
2014年10月,冠以“超級稻”名義的“兩優0293”品種在安徽蚌埠地區出現萬畝減產絕收的情況,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隨後,農業部表示“兩優0293”並非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減產事件也不會影響後續對超級稻的研究,並在今年9月2日發佈公告,要求包括“兩優0293”在內的41個農作物品種即日停產,並在一年後停止推廣。
然而,對超級稻家族中雜交稻的質疑之聲,並未隨著“兩優0293”絕收事件的遠去而停息。這些質疑包括:高產低質口感差、高肥高水不環保、種子無法留種等。值得注意的是,“兩優0293”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就是因稻瘟病而起。
面對質疑,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超級稻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稻瘟病是水稻的癌症,它是一直在變化的,難度很大;超級稻的抗性只能說不那麼理想,其實還是可以的,(屬於)中等抗性,不是那麼高抗。”
中國每年1200萬噸糧食受重金屬污染損失200億
法製網北京11月20日訊日前,“第十一屆中國經濟——法律論壇暨市場流通法制論壇(2016)”在京召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高桂林在會上披露,環境污染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的實際國情是要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超過22%的世界人口,同時由於環境問題不斷凸顯,土地面積不斷縮減。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其食物主要依靠當地供給。但是據統計,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受土壤重金屬污染,造成損失每年可達200億元人民幣。
高桂林以2014年發生的湖南“鎘米”事件為例說,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僅牽涉傳統環境法領域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問題,更直接、更現實的反映出土壤污染導致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公眾健康危害。土壤污染是指重金屬、農藥、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毒有機物等污染物質進入土壤中並且超出土壤的自淨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袁隆平說,『有人對雜交水稻有片面看法,認為高產就不優質,以前確實有些雜交水稻品質一般。但要看到,上個世紀,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必須把產量放在優先地位。』袁隆平說,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了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但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
『我們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人民幣半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來找我們,並取樣檢測了,評價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袁隆平自豪地說。他認為,一些優質米價格非常高,有市場炒作的原因,通常老百姓吃不起。他還強調,大陸人多,人均耕地少,我們要高產優質,不能低產優質,保障糧食安全就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海水稻_百度百科
海水稻是耐鹽鹼高產水稻,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於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2016年10月14日,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發現過程
1986年陳日勝在羅文烈教授帶領下,普查湛江紅樹林資源時,在遂溪縣城月鎮燕巢村海邊發現一株比人還高、看似蘆葦但結著穗的水稻。穗子頂上有一小撮寸把長的芒刺,把穗子裡的果實剝開是紅顏色的像米又像麥的顆粒。當時羅教授叮囑他收下522粒種子進行繁育,將海水稻種子延續至今。
.......
http://baike.baidu.com/item/%E6%B5%B7%E6%B0%B4%E7%A8%BB?fr=haishuidao
袁隆平回應“絕收”風波:超級稻抗性達中間水平
2015年底,“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減產、絕收。此後,外界對“超級稻”的質疑不斷。對此,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已經85歲,但身體好,“有人來質疑超級稻,我說他們的目的何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糧食的珍貴,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黨委書記馬國輝說,全程機械化操作是該項目技術特點之一,這也符合我國農業發展趨勢,有利於今後大規模推廣。
我國現有水稻種植面積4億多畝,其中華南雙季稻分佈於湖南、江西、廣東等地,播種面積約2億畝,年畝產量約900公斤。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大面積推廣,即使按照每畝年產量提高100公斤算,也將明顯增加我國糧食產量,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袁隆平種出了「海水稻」 計劃3年內畝產突破2百公斤2016.11.03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據瞭解,青島市日前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這是大陸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擔任該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該中心計劃在3年時間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而袁隆平希望未來能夠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之所以定下這個目標,袁隆平說,種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蟲害,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產量不高,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狀態。農民種了連成本都收不回,積極性就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到畝產300公斤,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
袁隆平說,目前在青島的『海水稻』實驗仍在推進,未來期望能夠用更鹹更鹼的水灌溉。『全國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沒種莊稼,還有幾千萬畝的灘塗,如果利用起來大陸全國推廣一億畝海水稻,每畝300公斤,將增收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的水稻產量。』 袁隆平認為,海水稻很有發展前途。
袁隆平介紹,海水稻推廣的關鍵是要提高其抗鹽濃度,在育種方面分兩個路線:一個是常規育種,把抗鹽的特性轉移到高產品種上面來;另一個是分子技術,把抗鹽的基因克隆出來轉移到高產品種上去。他還認為,分子技術效果更好,但難度較大。
接受採訪時,袁隆平還回應了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有人認為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往往質量不高,甚至有些消費者偏愛外國優質米。袁隆平表示,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
人民日報: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超承包耕地總面積1/3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湧現,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新趨勢。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6億畝,超過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3,在一些東部沿海地區,流轉比例已經超過1/2。
目前,全國經營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350萬戶,經營耕地面積超過3.5億多畝。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數量已經超過270萬家。這些新型主體在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新聞
農業部解讀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堅持集體所有不動搖2016-11-05
十三五農業現代化規劃:2018年底前完成土地確權2016-10-21
年畝產3075斤袁隆平華南雙季稻破世界紀錄
2016-11-19日中午,在廣東省梅州興寧市龍田鎮環陂村,“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測產驗收組測產後宣布:該項目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項目實驗獲得成功,並創造了水稻畝產量新的世界紀錄。11月的廣東正值秋收季節,測產驗收在秋陰裡展開。經過現場收割、稱重和測算,袁隆平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3000斤全程機械化綠色高效模式攻關”項目晚造實割畝產705.68公斤(乾穀),加上早造的畝產832.1公斤,最終年畝產量達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
袁隆平在現場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是超級稻的第五代技術,此次項目成功,代表著中國水稻產量創下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而且本次不僅產量有突破,這個品種的大米質量可以與日本的越光米媲美。
這次驗收的項目是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稻在全國38個百畝示範片中唯一一個雙季稻科研攻關項目。
華南雙季稻3000斤技術攻關項目自2015年啟動,由廣東省農業廳組織,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華南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單位。廣東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陸國煌說,該項目採取“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技術+缽苗機插秧+機械化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好氣灌溉,全程機械化,綠色統防統治病蟲害。
(四)完善“三權分置”法律法規。積極開展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產業化經營等試點,總結形成可推廣、可複制的做法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完善法律制度。加快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修訂完善工作。認真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發展等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健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抵押貸款和農村土地承包權退出等方面的具體辦法。
實施“三權分置”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本意見要求,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幹部培訓,提高執行政策能力和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密切關注,及時總結,適時調整完善措施。加強工作指導,建立檢查監督機制,督促各項任務穩步開展。農業部、中央農辦要切實承擔起牽頭責任,健全溝通協調機制,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工作進展情況。各相關部門要主動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更好推動“三權分置”有序實施。(完)
相關新聞
國辦: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
回應
最好的辦法是把土地還給農民私有。
憑什麼只給農民私有,城里人就低人一等嗎?
集體企業的土地屬於職工嗎?企業破產土地出讓職工也能分個百八十萬吧?
還給農民私有?這地是農民的嗎?上數三輩都是地主家的包身工,你哪來的地?
農民憑什麼買城裡的房。城里人憑什麼不能去農村承包田?農民兩頭都佔好?社會公平何在?不公平。
也應該鼓勵城市居民到小城鎮去買房,買一套送一塊宅基地......
為了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應該鼓勵並適當獎勵農民進城落戶後,有償轉讓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利用獎勵和一部分轉讓所得款為不同年齡的人購買不同年限的養老保險,享受城鎮人員相應的待遇,利用一部分轉讓所得款和積蓄作為購房首付或租房。不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權益,可以使轉讓權益人獲得最大收益,促進農民進城落戶。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10-30/doc-ifxxfysn8137581.shtml
兩辦:穩定現有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
新華社北京2016.10.30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主要內容如下。
為進一步健全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現就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以下簡稱“三權分置”)辦法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之初,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設,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營權歸農戶,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 有效解決了溫飽問題,農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以下簡稱“三權” )分置並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又一重大製度創新。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二)基本原則
——尊重農民意願。
——守住政策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堅持循序漸進。
——堅持因地制宜。
三、逐步形成“三權分置”格局
(一)始終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根本地位。
(二)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
(三)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
(四)逐步完善“三權”關係。
四、確保“三權分置”有序實施
(一)紮實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
(三)構建新型經營主體政策扶持體系。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財政、信貸保險、用地、項目扶持等政策。積極創建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業示範服務組織,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與承包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普通農戶分享農業規模經營收益。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相互融合,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聯合與合作,依法組建行業組織或聯盟。依托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
陝西西安:怕弄髒銀行地面,農民工脫鞋跪地取款
據華商報2016.10.27報導,大學生小張在西安市雁翔路附近一家銀行看到的一幕讓他動容:一農民工在進入銀行前,脫掉鞋子,然後跪著去ATM機前進行操作。農民工說,他的鞋太髒了,會弄髒地面,不想給保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張說,很多人在看了這張照片後,覺得心酸的同時,對銀行保安提出了質疑,覺得保安有些冷漠。“其實不是這樣的。”小張解釋說,“其實保安也很好,他對農民工說,'沒事沒事,你進去,一會兒我再拖一次',可農民工說,“我鞋上全是泥,沒事,我一下就出來了!”然後就脫下了鞋。這一幕讓小張感到很溫暖,他說,農民工和銀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誤解。
這則新聞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在不少網友看來,農民工脫鞋的行為才體現了“真正的素養”。
為此,有網友曬出了對比圖:與這位進城的農民工相比,一直號稱“素質高”的城里人卻經常作出不雅的舉動。
在某銀行等候大廳,一名男子脫鞋蹺腳扇扇子,一派悠然自得
一位去銀行辦業務的妹子脫鞋露出腳底
男子去銀行ATM機取錢,結果卡被吞了,暴怒下脫鞋猛砸機器十幾分鐘。事後,民警調查發現,男子的銀行卡並不屬於他本人,並且是一張已經被註銷的卡
不過,也有網友表達了質疑:這樣的行為有“作秀”之嫌。馬上,就有網友提出了反駁,認為上述質疑正是凸顯了心中對農民工的不屑。
同時,有網友認為,脫下鞋子就夠了,沒有必要再跪下,因為這事關尊嚴與平等。
回應
不給別人添麻煩,這是一個有教養的人。社會若由這樣的人組成,“和諧”這倆字就不需要了。
公知這三十年來一直各種吹國外素質怎麼怎麼好,最典型的就是說日本各種“不給人添麻煩”,接著就趁機掏出私貨~就算全民素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仍然有許許多多這樣默默無聞卻已經做到公知級國際標準的素質水平了。所以,不純粹存在文明低劣和人種低劣的問題,有物質基礎後自有人心向善的力量逐步解決這問題。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10_27_378556.shtml
回應
很有人情味,真是最美麗的風景
無腦青年去了台灣,學會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騙子一個。去台灣開店騙錢吧。
講真,出了少數幾個菜品確實不錯,大都不好吃!這點屬於去了一次就不回去第二次的那種店!
金錢真是一塊試金石,看到沒有情懷、傲逆在金錢面前洗淨鉛華,露出原來本質,只不過一介商人,所以一切都是商品,欺騙初高中的朦朧少年永遠都是一筆好生意啊~
香港富豪在真人秀體驗貧窮生活 感嘆大陸鄉村比這還要好 2016-10-27
最近,一檔香港幾年前播出的真人秀節目《窮富豪大作戰》再度在網絡熱傳。在本期目中,節目組安排體驗清潔工的生活,住進1300港幣每月的豪華籠屋。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公共廁所的上方,住戶還利用僅有的空間加了一個隔間。面對此情此景,田北辰竟感嘆:“大陸的鄉村比這裡還要好,香港竟然變成這樣子。”
節目錄製結束後,田北辰投身於政治事業,他代表新民黨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結果成功以37808票當選。2016年立法會選舉,競選連任。
…............
香港
香港法官參選特首:港獨違憲 有責任為23條立法
人民日報海外版:勿讓一小撮人(港獨)辱沒了香港
回應
大陸鄉村?城里人都想成為鄉下人了
“都”字去掉。只能說,城里人想成為一二級城市邊上的鄉下人。太偏遠的鄉下,吸引力還是比較弱的。
有一句說一句,農村破地方比這還破多的是,我在東北旅遊就碰上只是挖一個坑的廁所。不要妄自尊大
我每次回鄉下外家,住的是二層小洋房,門口擺一茶几,擺上一杯熱茶,看遍地的稻香,望遠處高山西下的夕陽,你們港燦有這麼舒坦的生活?
你指的是沿海鄉村吧,這話太武斷,到內地再看看,有很多被遺棄之地。
內地我實在找不到1300港元每月這種廁所的。
鄭博宇:如何轉變“天然獨”?北漂台灣青年這麼說
【2016.10.21,北京創業公社台灣驛站在中關村正式啟動,台灣“北漂”鄭博宇先生擔任總負責。這是鄭博宇與北京結下不解之緣的第七年。從09年第一次到北京,到16年在北京紮根,7年時間,起起伏伏,他始終相信北京能給他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致力於推動兩岸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與了解、緩解兩岸日益高漲的對立情緒。觀察者網有幸採訪鄭先生,同各位讀者分享他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
觀察者網:據我所知,台灣有一批年輕人很排斥“走出去”,推崇留在台灣享受“小確幸”,尤其討厭接觸大陸。而您似乎截然相反,從09年開始,幾乎每年都要到大陸來,並在畢業後決意留京工作。您為什麼會有和那些人截然不同的想法?
鄭博宇:其實和08年奧運會有關。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就會覺得,這個地方現在發展得很不錯,想過來看看。其實來大陸的台灣學生更多的選擇去上海,不過我更喜歡北京,因為自己喜歡歷史嘛,所以古都更有興趣。
.................
回應
“天然獨“這個詞就是洗腦術的一個符號,讓人們相信台獨是“天生”的,“自然”的。人的思想從來就沒有什麼“天然”的,都是培養出來的。
鄭博宇:“接觸大陸90後、00後之後,我的危機意識更強了。80後的大陸年輕人會跟你講,同宗同源,血濃於水。但是到了90後、00後,他們更務實。如果到最後,他們希望台灣統一的原因是台灣的戰略地位,而不是因為血濃於水的情感,這是比較可怕的。當感性的認識被理性的解讀替代,判斷事情的時候就會缺少感情,比較冷漠”。可惜,貓在島上的井蛙可不這麼想。
70後80後也越來越看清現實了
http://www.guancha.cn/zhengboyu/2016_10_28_378631.shtml
韓寒在杭州開的餐廳出事了:遭人舉橫幅討債2016-10-28
去年10月,韓寒在寧波開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因為無證經營被罰28萬。據都市快報10月27日報導,寧波的這家餐廳在上個月已經關門歇業,而餐廳卻拖欠了蔬菜、調料等供應商每家好幾十萬。26日,這些要債人來到了韓寒在杭州湖濱銀泰開的餐廳“很高興遇見你”門前,拉橫幅討債。
..............
在整個張家口市內,崇禮區房價最高,它不僅是冬奧會的舉辦地,近年來由於越來越多北京人冬季來滑雪,帶動了整個區域房價快速上漲,目前房價普遍超過萬元,部分項目售價達到23000元,不過崇禮區房源並沒有張家口市區緊張。
19日下午,經濟觀察報記者走訪了崇禮區多個樓盤,幾乎看不到前來看房的人,華府禮尚一位銷售表示,由於價格較高,本地人很少購買,項目通常賣給外地人,其中以北京人為主,從2014年開盤以來,該項目仍有大量房源在售。
與市內三區相比,崇禮和懷來房價較高,而且普遍面對投資市場,一些高價項目本地人很少購買。而張家口市區則普遍面向本地人,由於棚改釋放出大量剛需潛在利好因素及冬奧會概念,房價漲幅較為迅猛。
上述開發商人士也不否認,大量手握現金的拆遷戶是開發商惜售和房價上漲的一個原因,但並不是唯一原因,“冬奧會是一個真正利好,京張高鐵通車後,張家口到北京只有50分鐘,而且為了迎接奧運,張家口城市環境和交通等基礎設施也改善了很多。”
一面是持幣待購的拆遷戶等剛需群體,一面是開發商惜售待漲,張家口房地產供需缺口正在不斷放大。
回應
真是無語了,保定也是。我就納悶了,一個勁炒啥,這群人都是傻?即使辦個冬奧會又咋了?冬奧會過了觀眾們還不是一拍兩散各找各媽?冬奧會是給你漲工資了還是給你送大米了?莫非你們以為辦一次冬奧會以後就天天有比賽?實際上大部分時間仍然是荒著的
張家口經濟河北省倒數第一,一個小小的冬奧會的十分之一(主要的都在北京舉辦)能解決問題?本地工作工資2000左右,遍地都是空房子。說張家口房荒的是買了房想出手的結果出不了手的吧!
但是空氣質量。一年365天沒霧霾。這在河北省或者全國來說也很好啊。而且離北京這麼近…
房荒是地方政府造成的,因為地方政府拆遷後大多以貨幣形式補償,不建安置房了,被拆遷人只能以政府補償款去市場上買房子,所以,開發商不怕房子賣不出去,這就是特殊利益集團搞的惡把戲,是專門剝削一般居民的把戲。
拆遷戶為什麼要錢不要房子,這不是傻嗎,難道全市的拆遷戶都傻?顯然不是,是噴子傻
會澤縣委書記梁志強認為,改變群眾住房觀念不僅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導,也離不開科學的村莊建設規劃。會澤縣因戶制宜,嚴格補助程序、限定補助標準,重點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的農戶解決最基本的安全住房,努力把錢花在刀刃上。
回應
自己借錢造房還一時,進城借貸買房還一世,豬腦、無恥的小編,房地產開發商的托。
實屬住在偏遠地方,離場鎮又比較遠,交通又不方便的農戶,應該響應國家政策,易地般遷到適宜居住的地方!
農村確實是藉錢,但不是銀行的,是親朋好友的,沒有利息。城里人有什麼優越感?
城里人沒啥優渥感,以前環境比農村好,現在的農村,除了山里的,哪裡不是水泥地住洋樓小別墅或樓房小高層?大建設弄的,一個村全是暴發戶還享受著國家一切農民福利!要真是種地也就算了,畢竟農民是真幸苦,然而現在年輕人誰不到大城市去掙錢,留著種地的都是老幼婦
張家口現“房荒”:拆遷戶無房可買開發商捂盤不賣2016.10.23經濟觀察報
房荒,是張家口購房者的普遍感受,經濟觀察報記者走訪了10多個樓盤發現,無論是房價相對較高的經開區、橋東區,還是價格相對較低的橋西區,多數項目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頂層戶型,銷售人員給出的答復基本一致:已經售完。
但是,張家口房管局數據顯示,10月18日當天,張家口市區商品房可售面積為230.23萬平方米,可售數量為26855套,當天成交量為45套。如果按照9月份銷售量判斷,張家口商品房去化週期超過兩年,已經遠超庫存警戒線。
一邊是官方數據中的大量庫存,一邊是開發商無房可售,2萬多套房哪去了?一位不願具名的開發商人士道出了其中玄機,“張家口市區共有27770拆遷戶,已經安置了7000多戶,等於還有2萬多戶手裡拿著拆遷款等待買房。”“近三年,還有大量棚戶區改造工程,80 %都是貨幣補償,所以開發商不愁賣房子,先把不好的戶型賣完,再推出好戶型漲價。”上述開發商人士表示。
作為一個三線城市,張家口房價上漲並非沒有緣由,從2015年7月份,與北京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以來,京張高鐵即將通車及棚戶區改造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工程開工,張家口樓市開始駛入快車道,一年多時間裡,房價從6000多元漲至目前11000元左右。
聚焦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民寧可欠債也要蓋大房子2016.10.23 新浪綜合
“吃不愁、穿不愁,教育、醫療政府兜,保障難點是安全房。”脫貧攻堅,一大難點是住房:部分偏遠山區生存環境惡劣,可少數群眾不願搬遷;沒錢也想蓋大房子,寧可欠一屁股債。
農村危舊房改造,是尊重群眾意願,還是考慮長遠?記者近日在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做了相關調查。
會澤縣者海鎮副書記肖書耀告訴記者,有些村組太過偏遠,修路的錢能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把整個村子搬下來了。水電路等公共設施建設成本高,偏遠山區貧困群眾如果仍然分散居住,孩子上學、群眾就醫問題就難以根本解決。
修舊還是建新?
能加固的不拆除,避免盲目攀比
“蓋了大房子,好娶新娘子。”者海鎮瓦窯村村民王春麗告訴記者,在農村,日子過得好不好標誌是住房。
保障住房安全,既可以維修加固,也可以拆舊建新。維修加固省錢,可並非所有貧困戶都願意加固房屋。“加固後雖然安全了,可還是老房子。”記者調查發現,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山區存在建房攀比現象,甚至有農戶一家三口建三層。
“越往後政策會越好,補貼會更多,等等再說。”這幾年農村建房政府補貼始終在增長,也讓少數農戶存在觀望心理。
回鄉還是進城?
政策精準,引導群眾集中居住
記者了解到,有的群眾舉家外出,甚至已經在外地購房,但仍會在老家建設新房,傳給後代。然而鮮有年輕人願意再回村里。花多年積蓄建的大房子,有些實際上無人居住。
從經濟、社會、人口發展趨勢看,偏遠農村房子建成之日就是貶值之時。劉祖銘告訴記者:為引導村民在集中安置點居住,會澤縣對集中安置的居民,根據貧困程度、貧困人口等不同情況,每戶分別給予5萬至8萬元補助,而分散建房的補助遠沒集中安置的高;為引導群眾在縣城購置新房,會澤縣規定:“購買縣城現房、拆除農村老房、十年內不交易,符合這三項條件的補助6萬元。”
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背後:農民買房但不一定落戶2016-10-21 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在鼓勵農民市民化方面,湖北襄陽、四川眉山等三四線城市取得了很大成績,買房給予補貼、農民也可以公積金貸款,這些地區商品房庫存消化很快。
但是,農民轉為當地城市戶籍的並不多。值得思考的是,像成都、重慶等一些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農民入戶踴躍,僅僅1年就有幾十萬入戶。眉山等地商品房消化快,城市戶籍總數卻在下降。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首都經濟研究所教授張貴祥認為,說到底還是背後涉及利益。因為農村很多土地越來越值錢,農合醫療保險保障水平也在提高,土地補償也很高。所以一般的大城市對農民吸引力不夠,而城市越大公共服務水平越高,升學比例也比較高,一線城市戶籍吸引力就大。
..............
陸大學生就業 不再擠破頭北上廣深 2016-10-21 中央社
澎湃新聞報導,調查80萬名應屆生的「2016年應屆生就業競爭力報告」顯示,2016年有36%的應屆畢業生希望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工作;在3年前,這一比例是51%。
同時,願意去三、四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從2015年的22%略降至20%。
有44%應屆生希望選擇二線城市工作,比2015年增加8個百分點。以杭州、蘇州、青島、成都、武漢、南京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攀升。
電子商務、網路金融和O2O(線上到線下),是目前網路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三個領域。
在總體經濟成長趨緩的背景下,大陸應屆生的平均期望薪酬較2015年回落5.6%,為人民幣4421元(約新台幣2萬1000元)。
我非常推崇的學者羅伯特·帕特南,他的著作《使民主運轉起來》研究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統治崩潰後,從公民傳統中重建社會治理,書中提出公民參與網絡。認為由於一個地區的人們容易相互熟知,並依靠共同的文化歷史認同,成為一個關係密切的社區,組成緊密的公民參與網絡。他還特別發現意大利的北部在民主質量上比南部更高,社會治理更有效,而北部相對於南部有更多的“水平型的社會組織”,以至於信任、友善、樂於合作的公民精神得以發育。遍布全國的廣場舞運動,比文化部推動的孔子學院有更大的影響,而且是自組織的、社區內生的,有點像羅伯特·帕特南講的水平型的社會組織。
近些年來,一些中國大媽跑到紐約、巴黎去跳廣場舞,讓我們有很不好意思的感覺,其實現在我倒覺得,這方面我們可以有一些文化自信。羅伯特·帕特南在《獨自打保齡》一書中,有對美國公民參與熱情度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他敏銳地覺察到,托克維爾當年所描述的熱烈的美國社區生活正在逐漸衰落。
那種喜好結社、喜歡參與有組織的社區生活、關注公共話題、熱心公益的美國人不見了,他觀察到的美國人,似乎不再願意把閒暇時間用在和朋友和鄰居交流、遊玩,而是寧願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獨自去打保齡球。他從中看到美國民主的潛在危機,社區的瓦解和小人物的無力感呼應著一股非常民粹的力量。
廣場舞本身並不是社會治理方式,但這個時代那些本來被當作邊緣人群的“大姐”“大媽”們,能夠到廣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她們的感受,甚至不太在乎別人怎麼看,她們超越國界的感染力,和她們舞蹈中形成的社區友善和參與,正是民間社會的一個基礎。
廣場舞是如何演變到今天的?2016-07-27
過去我一直對遍布中國街頭的廣場舞運動沒有很好的印象,一是早期的廣場舞放的多是些文革歌曲,讓我聯想起整齊劃一跳忠字舞的年代;二是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以政府力量的推動,把廣場上的“唱紅”變成一場意識形態色彩鮮明的街頭政治。我寫過一篇文章《廣場舞與群體性性格》,主要反思中國人缺乏獨立思考和獨處習慣,對於群體性運動幾乎沒有抵禦能力。
漸漸我的看法發生了一些變化,去年我到昆明去開會,住在滇池邊上,每天早晨就到湖邊餵海鷗,看到很多居民男女老幼都在跳舞唱歌,那種沒有拘束的幸福感強烈地感染了我,而且他們唱的跳的也不都是什麼紅歌紅舞,他們唱的歌曲有帕瓦羅蒂式的、民族唱法的,跳的舞有大秧歌、鍋莊舞,還有邁克爾·傑克遜風格的。
後來到國內很多地方,我發現在哪怕一個很小的城鎮也有類似的景象,那些陶醉在廣場舞中的大媽大姐們,讓我想起我一些朋友們爭執的問題,中國當代是不是逢上了千年未有的一個盛世?這個時代,確實有很多方面的問題多得讓人窒息,我們總能看到拿秤砣砸人的城管、暴力流血的拆遷、被封殺的微博賬號,但另一方面,任何客觀的人都不能不承認,幾十年來,我們國家相對沒有戰亂的和平發展、相對扶持工商的改革開放,給國民帶來的生活條件改善,這些日常的具體生活是和幸福相關的
最近一次徹底讓我對廣場舞有不同的認識,是我有幸結識了幾位投身鄉村發展公益事業的青年志願者,其中兩位女同學都講到一個情況,在農村地區,大學生要去開展工作很困難,特別在有些落後地區,婦女很辛勞,地位還比較低,甚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卻沒有救濟的途徑。後來她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在村里組織廣場舞,村里的婦女們比較容易參與,剛開始是一些比較樂觀、開放的婦女參與,後來一些原本比較內向的婦女也參與進來,甚至把她們保守的婆婆們也拉了進來,這種廣場活動漸漸使得社區的文化氛圍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
廣場舞讓她們有了張揚自我的途徑,這些鄉村婦女在各個方面表現得更加自信,而且有社區意識了,那些廣場舞跳得熱鬧的村莊,社區的活力被激發出來,無論是公共環境維護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都表現得更好。
就像歐美鄉村的教堂起到的作用,讓社區聯繫在一起,中國的廣場舞運動其實何嘗不是一種社會資本成長的組織形式。
整合城鄉醫保還需闖過四道關2016-10-12 京華時報
人社部日前表示,2017年開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2017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目前,基本醫保由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構成。雖然多軌並行的體制利於用較快的速度實現全民醫保全覆蓋,但由於管理部門不同,就醫報銷目錄不同,繳費基數、報銷比例、目錄不同,城鄉之間的醫療保障水平差距很大。同一家醫院同樣的病症,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待遇截然不同,由此出現了“同病不同命”的差異。
需看到,儘管已經有了頂層設計和時間表,但整合城鄉醫保還有諸多現實關卡需要闖過。首先,是不同管理體制能否順利銜接。目前,城鎮醫保歸口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歸口衛計部門管理,整合機構、人員、信息系統,統一行政管理職能,是整合城鄉醫保的前提。如果管理體制整合不順暢,服務流程不規範,就可能加大改革成本,影響參保人利益。
其次,是資金統籌能否升級。按照國務院意見要求,整合後的醫保基金原則上實行市(地)級統籌,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省級統籌。但是,過去分散的醫保基金管理體制已經形成了種種利益格局,資金運行效率低下,存在諸多漏洞,資金統籌升級,有可能面臨種種軟阻力。如果資金統籌的問題解決不好,城鄉醫保整合就可能面臨運行乏力的考驗。
第三,是體制並軌是否會增加參保人負擔。城鄉居民醫保統一,是“就高不就低”,是要將新農合醫保待遇拉高到城鎮水平,這就涉及農村參保人繳費標準是否會抬高的問題。除非國家財政補貼向新農合參保人傾斜,否則新農合參保人有可能因為經濟承受能力製約而不願意加入,從而影響全民醫保的覆蓋率。這就要求,財政補貼政策必須跟隨城鄉醫保整合有所調整,中央和地方財政因此將增加多少補貼、央地財政如何協調,應有更詳盡的計劃。
第四,是異地結算能否落實到位。城鄉醫保資金的管理,按要求仍歸地方省級或市(地)級統籌,尚不能實現全國統籌。對於異地工作生活的參保者來說,異地就診直接結算仍面臨不小障礙。2017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的目標能否實現,參保人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尚有疑問。
溫州致22死民房倒塌事故涉案房東等4人被拘
2016.10.10日凌晨3時25分,溫州鹿城區雙嶼街道中央塗村中央街4間6層農民自建房出現突發倒塌事故,事故造成22人死亡,6人受傷。據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官方微博消息,事故發生後,鹿城區公安分局迅速組織力量開展調查工作,控制並刑拘涉案房東夏某某等4人。
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朱崇敏表示,經初步分析,這起農民自建房突發倒塌事故,系農民自建房年代久、質量差,地質基礎不牢,發生突然倒塌,具體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據悉,事件發生後,溫州市、鹿城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並成立事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設現場救援、醫療救護等六個小組,全力開展救援、事故處置等工作。至11日凌晨1時12分,現場搜救工作基本結束。目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6名受傷人員病情穩定。
此外,目前21名遇難人員身份已經確認,還有1名遇難人員身份信息正在加緊辨認。民房倒塌現場也已經基本清理完畢。
朱崇敏介紹,10月10日中午開始,已組織開展全區農民自建房安全防範和城市舊房安全大排查。
同時,張耕表示,當地已立即組織開展城鄉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尤其是對各類危舊房屋的排查,包括農村農房的房屋安全情況排查,切實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我們正在研究制定綜合整治行動計劃,並且迅速佈置下去,爭取年內取得初步成效,明年能夠取得大的成效。”張耕說,前期主要精力在救援,接下來會盡快對這項工作進行部署,抓緊落實。(完)
回應
馬後砲,早幹嗎去了,對於官員來說,不作為也是犯罪。把不作為的領導下台,浪費國家糧食,國家應該做一下全國性的調查,看看有多少危樓危房
腦子有病吧,又不是商業住宅,農村自建房誰去查?你知道這樣檢驗一棟房子要多少錢嗎?大陸的不知道,但據台灣節目中所說,這種檢驗一下就50萬以上,人民幣也就十萬以上(而且只是一套屋,不是整棟大樓),被檢查的願不願意出這個錢,如果不願意,你去付錢?瞎叫個屁呀,不懂裝懂!!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6-10/9538207.html
只有一個問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城裡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工作。勞動力不足只是相對不足,絕對失業人口還有幾個億,他們還指著一畝三分地活命。城鎮化只能是生產力發展的漸進過程,人為一刀切就是災難。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工業國家,卻有普遍開工不足,半歇業的問題,你打算讓中國的工業再吸收幾個億的人口?農民最少還可以給你提供三個億。
樓上的你放心,這個過程會持續幾十年,不會一刀切一下子把幾億農民都趕到城市裡,中國這幾十年來對勞動力轉移供給速度於工業發展協調控制得很不錯,沒有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最終只會留下大約人口10-15比例的職業農民。中國現在搞一帶一路不就是為了開發新市場一方面提高其他國家購買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的工業產能輸出更多的產品。其次中國自己的購買力也在不斷的提高,本身中國就是個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遠遠沒有充分開發,這些都可以消化產能。
中國的城鎮化率是50%,如果要達到80%,就還有6成的農村會消失.農業人口轉工業人口,推城鎮化,是不會逆的.城鎮化後福利和各種保障肯定會跟上,不用想留後路的.現在有償回收只是成本最低的第一步,以後還會土地自由流轉.如果能讀懂政策的話,希望你能把土地留到能流轉的時候,賣個好點的價錢,僅此而已.
浙江溫州三幢樓房凌晨倒塌20多人被掩埋
2016-10-10日凌晨,溫州鹿城區雙嶼街道中央塗村中央街159號有4間民房倒塌。救援目前仍在雨中緊張進行,為了防止次生災害,相連5間民房的擴拆已過大半。目前,現場共搜救出23人,其中17人已確定死亡。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回應
看看旁邊的樓房,貌似這塊房子很老舊了的
自建房
很多自建房房用了很長時間都變成危房了。
大概是想當釘子戶,等拆遷大訛一筆,所以不管不顧往上加蓋造成的吧?
城市周邊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為了拆遷準備的違建,我見到一棟5層的磚房,沒有柱子,更別說構造柱。很多人租住,反正這樣的建築遇到稍微大點的地震肯定很危險。
二十年前去過溫州,走在普通街道上發現沿街的四、五層房屋很多牆面都凹凸不齊。老師說那都是私人搭建的,能多佔地就絕不後退,這也屬於“自由”意志吧。
西方自由派有一個極端自私理論認為,人人都之謀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則人類利益最大化。這種愚蠢的理論在當今中國也有不少信徒。
五部委:允許農村進城落戶人員有償轉讓宅基地
2016.10.10,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副司長周建春表示,為切實解決好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問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土資源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研究起草了《關於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的實施意見》要求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結合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要求,允許進城落戶人員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自願有償退出或轉讓宅基地,鼓勵農村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
現行《土地管理法》中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周建春表示,在我國,農民問題主要是土地問題。如何切實保護進城落戶農民的權益,是《實施意見》的重點內容。為解決進城落戶農業人口後顧之憂,《實施意見》提出,現階段不得以退出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障其合法權益。
回應
喲,土地兼併,我朝這是要逆天啊
豪強大規模土地兼併開始了,週期律無法改變。
哪個王朝後期不都是土地兼併連天,貧者無立錐之地,不能為改革而改革
又開始打農民的主意來托房價了!問題是農民身上沒肉呀,有點錢還不夠養老的,你們還有點人性嗎?
如果碰到經濟發展停滯,逐漸積累起來的失地農民再也會不去了,不能尋找老家的機會,城市中會不會逐漸形成阿根廷那樣的貧民窟?階層固化慢慢也會成為現實,難道將來還要再發生革命!
土地兼併?美國2%的人口擁有絕大部分的農業土地,也沒有看出爆發什麼大的社會問題。對一個社會而言,影響穩定在於財富分配。農耕土地在農業社會確實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社會財富,但在工業社會,財富的更多體現為城市房產、有價證券、貨幣等多種形式。土地集中是有效率農業生產的必須,無論是通過集體化還是私有化,都要實現土地集中。
不要瞎類比,人家美國是超級大國,本來就地廣人稀、再加上高度機械化、城鎮化,以及強大的軍事和印美鈔轉移內部矛盾能力,人家根本不存在土地兼併會引發嚴重社會危機這類問題。
北京副中心通州拆遷現場:村民“跳腳高興” 搶著簽約
據新華網2016.10.10報導,張長山、張秀敏夫婦的家,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召里村,屬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核心區。為了給城市副中心建設騰退土地,潞城鎮第一期6個村拆遷去年底已完成,第二期10個村的拆遷正在進行。自9月15日鎮裡啟動拆遷簽約,到10月5日,2160戶村民已全部簽約。雖然不捨,不少村民對於此次拆遷都感到十分高興,搶著簽約。
張秀敏家是9月26日籤的約,“鎮裡的政策是早簽約早選房,大家都在搶著簽,我們一開始排隊沒排上。”說起今後的新生活,張秀敏又面露喜色。這次簽約選房,她家選到了4套樓房,一個三居室,一個兩居室,還有兩個一居室。“不拆遷就啥也沒有。大好事兒,讓我們趕上了。”隨著這次拆遷,張秀敏也實現了“農轉非”,徹底告別了農民身份。以前,她在村里每月能領到900元養老金,成為居民後,將漲到1700多元。“瞧病報銷的比例也能高不少。”
說到這次拆遷,潞城鎮常屯村62歲的村民馬保瑞說,那真是“跳腳高興”。他解釋說,這是通州話,就是高興得要跳起來。讓馬保瑞“跳腳高興”的,不僅是村民都得到了實惠,還有公平公正的拆遷政策,以及透明公開的操作過程。“一把尺子量到底,你家幾口人安排多少平方米,全上牆公佈,誰都做不了假。”
在潞城鎮拆遷指揮中心的電子大屏上,每個村的簽約進展,哪家甚麼時候簽約的,都一目了然。“為了盡可能照顧老百姓的需求,我們還注重拆遷政策的人性化。”潞城鎮鎮長吳孔安介紹,這次棚改拆遷充分尊重每家每戶的選擇權,期房、現房隨便選,三處位置的安置房也隨便選。“我符合政策要求,政策符合我期望,所以簽約很痛快。”9月15日啟動簽約的當天,馬保瑞就簽約了。“政策很明確,當'釘子戶'佔不到任何便宜,所以越早簽越好。”
回應
又造就一批千萬富豪
又富了一幫拆二代/拆遷富
我們這裡經歷過四輪拆遷。有一句勸:勤儉持家、厚德載物。
北京做過一輛出租車,司機是大興區農村的拆遷戶。他自己說自己有房有錢,這輩子平凡日子吃喝不愁了。但是怕自己閒下來瞎作,於是來開出租,這樣才不空虛,每天跟天南海北的乘客聊聊天,也挺樂呵…馬克思說的勞動乃人的屬性需求,誠不欺我也
窮人之所以窮不見得就是本錢的問題。給錢照樣變窮。而有錢人懂得白手起家
這才是明白人,有些人錢來得快,去的更快
國土資源部:全國將停止別墅類用地的土地供應2016.10.11信息時報
近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將進一步從嚴土地管理。全國各地將停止審批別墅類供地和辦理相關用地手續,對聯排別墅、低密度花園等類別墅項目的審批也將進一步控制。同時,全國要嚴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高檔住房的土地供應,從而進一步調控住房供應結構。
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目前市場上對別墅的需求依然旺盛,而業主也較為惜售。加上別墅用地的減少,未來更為稀缺。
目前廣州別墅成交依然以近郊區域為主,番禺、花都、增城等區域為主,成交佔比在80%左右。此外,根據陽光家緣網站公佈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二手別墅成交共52宗,與2015年上半年的65宗相比下降幅度約20%。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成交量下滑的同時,其市場價格同比卻普漲10%以上,而漲幅最大的則是花都和番禺。
相關閱讀
國土部:土地供應可滿足1億人進城落戶需求
國土部:未來5年將嚴控建設用地總量
廣東佛山部分區域執行限購首套首付升至3成
熔斷?!東莞房價浮動超15%無法網簽
重啟限購能為二線城市降溫嗎?
史上最嚴調控風暴下,房價會大跌嗎?
北上廣深買房客國慶狂掃西安稱“白菜價”
深圳限購政策生效:有買家棄數万元定金 房東降70萬急售
“金九銀十”之際,熱點城市暴風驟雨般地拋出調控新政。其中,2016.10.4日晚間,深圳發布限購新政,在“3·25新政”的基礎上再度收緊,還特別追加了“單身限購一套房”等嚴苛條款,被市場解讀為史上最嚴限購。政策之下,樓市中買賣雙方的強勢地位出現變化。深敏銳的買家因近期樓市新政接連出台果斷棄購,簽了合同的南山房子已付的2萬元定金都不要了。今年這種違約現像在“3·25新政”之後就頻現,當時都是賣家毀約加價。現在風水輪流轉,這次新政成為買家反轉的“分水嶺”。投資客也因擔心房價下跌資產縮水,不惜降價拋售。據大公網報導,新政出台後布吉一業主急忙降價70萬元拋售房子。
回應
這是真跌價麼?短時間內,房價失去了上漲的動力,但是房價是絕對不降的,降低的都是成交量。
“土地無人種”不是年輕人的錯 2016-05-31
“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延津以優質小麥聞名全國。司寨鄉平陵村,550戶人,4900畝地。“55歲以下的,在田裡幾乎看不到了。”村支書肖洪生坦言,“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村里的地沒有成規模流轉,大都是老人、婦女在家種。(5月30日光明網)
似乎每過一段時間,農村無人種地的消息便會被關註一番。“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成為人們的詬病所在。但問題是,農村沒人種地從來不是年輕人的責任,關鍵在於種地的收益率低。
正如媒體報導,一畝地最好的時候能打小麥1000斤,按1斤1.1元計算,能掙1100元,但是除去種子、化肥、人力、機械等投入費用,收入基本上剛持平,有時候還倒賠。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怎麼會願意種地。
實際上,鄉村留不住年輕人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如今人類社會之所以進步,就在於工業社會的來到,以及生產力的解放。換句簡單的話來說,種地養活不了太多的人,更不可能讓人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獲得現代社會的文明。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口轉移,讓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這正是世界發展得出來的規律,在發達國家,佔總人口個位數的“職業農民”便養活了所有的人。以美國為例,自上世紀50代以來,美國的農業就呈現專業化和規模化,1980年前後,美國各類農場有250萬個,比1950年減少了一半。2012年農場數比1980年又減少了30萬個。
中國老齡科學中心的一項調查指出,我國農村60—64歲的老人中,有62.7%的人依然從事農業生產;65-69歲的農村老人中,有47.6%的人依然從事農業生產;即使是70-74歲的農村老年人中,也還有29.2%的人在從事農業生產。這一數據說明的並不是老年人對種地有感情,是因為他們已經別無選擇,無法在城市裡獲得新的工作,是一種迫不得已。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提醒,那就是我國的種地危機並不在於人,而在於製度。簡單說來,如何培育大型農場的產生才是問題的關鍵。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不只是土地流轉的一種方式。發展託管、代種帶動普通農戶,也能實現規模經營。這就要求農村土地結構性調整。
總的說來,土地無人種沒有什麼好擔憂的。更不應該去指責年輕人不種地。而真正應該操心的是,如何讓土地實現現代化運作的問題。
當時,雖然改革開放已經 10多年了,但是俗稱“紅本子”的城鎮戶口,對農民仍然有著巨大的誘惑。“在食堂打飯,有糧票的人花錢都比我們少”,“介紹對象去相親,一聽還是農村戶口,當場就不同意了”。有些地方“紅本子”的價格一度漲到13000元,而當年普通工人每月的收入只有200多元。為了那個夢中的“紅本子”,不少農民可謂傾家蕩產。
據公安、金融等部門估算, 1992年,各地賣戶口所得金額超過100億元,有可能達到240億元之巨。而1992年國家財政總收入4188.97億元,賣戶口所得金額約佔財政收入的5.9%。
1994年以後,國家取消了戶口按照商品糧為標準劃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結構”,以居住地和職業劃分農業和非農業人口,建立以常住戶口、暫住戶口、寄住戶口三種登記制度。
而在上世紀 90年代中後期,上海、深圳、廣州等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還開始施行“藍印戶口”政策。藍印戶口相當於國內的“投資移民”或“技術移民”,購買當地政府規定的房產,或者滿足投資金額、納稅額、解決就業等條件,可以給予藍印戶口。
“值錢”的農村戶口 新的階段 (2000以後)
2000年6月,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凡在縣級市市區、縣級人民政府駐地鎮及縣以下小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或生活來源的農民,均可轉為城鎮戶口。2008年,政策又放寬到中小城市。
這一階段社會情況已有一些變化,農村人對進城落戶變得謹慎。因為隨著城市戶口特權減少,農村戶口顯得越來越“值錢”了。在一些城鎮周邊的行政村,集體資產、承包土地、宅基地等成為村民的生活優勢。村民可以一邊享受農村優惠政策,同時進城經商或務工。這時,農村富餘勞動力雖仍有進城願望,但往往不願輕易落戶城鎮。甚至一些農村大學生在升入大學時也拒絕遷戶口。
2016年9月19日,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台。北京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30個省份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具體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重慶、雲南、甘肅、青海、福建、江蘇、安徽、貴州、四川、新疆、寧夏、浙江、海南、內蒙古、天津、上海、北京,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盲流”的誕生 第一階段 (1952-1980)
1952年,中央勞動就業委員會提出要“克服農民盲目地流向城市”,於是,盲流概念正式產生。
1956年,全國首次戶口工作會議明確了戶口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證明公民身份、統計人口數字、發現和防止反革命和各種犯罪分子活動。
1958年1月9日,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頒布施行。自此,中國戶籍制有了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二元結構”。
從此,城市與農村間築起了一道無形的 “高牆”。戶口不僅限制人口流動,還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1990元旦晚會,黃宏與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擊隊》逗樂了無數人。“盲流”一詞也因這個小品而廣為傳播。不過,這個詞的產生遠遠早於1990年。
“打工仔”進城 第二階段 (1984-1989)
1984年,國務院《關於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規定,農民只要能自力更生就可自帶口糧落戶城市:“凡申請到集鎮務工、經商、辦服務業的農民和家屬,在集鎮有固定住所,有經營能力,或在鄉鎮企事業單位長期務工的,公安部門應准予落常住戶口,及時辦理入戶手續,發給《自理口糧戶口簿》”。
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試行條例》,我國開始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人不分城鄉均發身份證驗證身份,方便人口流動自由擇業。這一改革標示著身份管理的新方向是流動。
從 1984年到1988年的5年中,“農轉非”人口累計達4679萬人。
那年,農民傾家蕩產買“城市戶口” 一個新的詞彙通過一首香港歌曲傳遍內地。這首歌是許冠傑的《半斤八兩》,這個詞叫“打工仔”。不過,與歌詞中不滿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不同的是,內地的“打工仔”帶給農村人更多的是希望。
“下海”去闖蕩 第三階段 (1990-1999)
1989年10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農轉非”過快增長的通知》要求整頓“農轉非”問題,認為要加強對'農轉非'的宏觀管理,其增長的速度規模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在1989一1991年治理整頓時期,在城裡的農民工又因打上“農業戶口”的烙印被趕回農村。
自 1992年開春後,“買戶口”突然成為了街頭巷尾的高頻詞,買賣城鎮非農業戶口風潮席捲全國。而當年的“農轉非”政策也變相成為戶口買賣——地方政府收費辦理“農轉非”的合法外衣。
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不能只靠幾個一線城市,地方經濟要想進一步發展同樣離不開人才。一個健康的人才生態系統應該是人才相互流動的,而不是一直淨輸出的。為何北上廣仍是畢業生首選就業地,應該是所有人都思考的命題。
我為什麼要落戶北京 2016-09-01
根據北京市出台的積分落戶政策,想要落戶北京需同時滿足 4 個條件:持有本市居住證、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 年及以上、無刑事犯罪記錄。其中,“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 年及以上”是落戶的一項硬指標,對於很多職場新人而言,這可能遙遙無期,但對於像黎剛一樣在京打拼多年的人來說,則有了期待。
此次北京市出台的積分落戶政策,明確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就職和居住區域、創新創業和納稅等都是加分項。對於像老張一樣在北京創業,積極納稅的創業者而言,這些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也許可以換來還算客觀的積分。
對於積分落戶分數線的界定,北京市委黨校社會學部副主任馬小紅解釋道: “這個分值就像高考分一樣,不可能是固定的。”她表示,究竟有多少人可以達到標準,還是要等大家申請完。
......
馬小紅也表示,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將來可以全靠積分落戶,包括應屆畢業生,以後單位只解決工作崗位,不解決戶口,與戶口完全脫鉤,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不過,這個實施起來還需要時間,畢竟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走。(本文部分受訪者為化名)(《民生周刊》記者 崔靖芳
那年,農民傾家蕩產買“城市戶口” 2016-09-20
最近,北京宣布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 30個省份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
一直以來,戶籍制度的存在,使 “農民”成為一種準世襲身份。改革開放前,農民食不果腹,被迫流入城市求生。改革開放之後,農民漸漸獲准進入城市,但“農村人”、“城里人”的身份壁壘依舊森嚴凜凜。
如今, “農轉非”似乎唾手可得,可你是否還記得那段戶籍史?
為何畢業生最愛北上廣 2016-08-11
8月9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公佈了“2016年北京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意願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北京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平均值7411元,其中,醫學專業學生期望月薪最高;畢業去向前三名依舊是北京、廣東、上海,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仍是畢業生首選。(8月10日《北京晨報》)
有句話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選擇在北京就業的北京高校畢業生佔71.6%,在一些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前段時間,有人策劃了一個“逃離北上廣”的活動,營銷文章稱,“我買好了30張機票在機場等你: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沒想到的是這個營銷劇刷爆朋友圈。分析原因,恐怕在一些人眼中,“北上廣仍是青春的墳場”,逃離應該是主基調。
然則看了北京高校畢業生仍將北上廣作為首選就職地,恐怕這些人又該不理解了。事實上,北京不僅是首選之地,而且遠遠高於廣東和上海——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廣東和上海,分別佔畢業生就業人數的3.3%和3%。總的來說,一線城市仍是首選。
這一數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今年3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15大學生就業力診斷報告》,數據顯示,六成大學畢業生首選二線城市就業,這些城市相比一線城市沒有那麼高的生活成本,收入也略高於三四線城市。但在多數有切身工作感受的人來說,全國的畢業生的意願和北京高校的很不同:寄希望於留在二線城市的大學生,往往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回到三四線城市,或奔赴一線城市。相反,留在北上廣的人,往往逃離北上廣後,又回來了。
也就是說,事實仍然證明:北上廣仍然是人們最好的就業所在。儘管這裡有所謂擁擠的交通,高企的房價。但現實是,在小城市裡,低廉的工資仍然不夠買房子,二線城市早已經搶走了北京“首堵”的名頭。
北京高校畢業生仍願意留北京值得人們深思。北京高校畢業生往往更加優秀,他們的流向也就決定了創新與創造活力的所在。另一方面,如今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地方期待優秀人才的湧入。然則數據顯示,一些地方的努力與改革仍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人才的窪地效應仍然沒有達到。
一項調查顯示,畢業生最看重的前三項指標為晉昇機會、同事關係、培訓機會,最不看重的是他人認可、管理他人和工作穩定。北京高校學生不願意去其他城市,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等仍然沒有改變複雜的人際關係,官僚習氣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廣州一城中村改造擺千宴慶賀村民坐擁千萬房產
信息時報訊(見習記者許浩程記者張玉琴) 2016.10.02晚,拆遷改造後的楊箕村鑼鼓喧天,現場更是“大陣仗”,“開台”1500桌,當年1496棟被拆遷房屋的回遷人重聚在一起,共慶楊箕回遷入夥。記者發現,由於房價大漲,按目前的市場價估算,楊箕村的村民們戶均都坐擁1000萬資產。
現場萬人食大餐
街坊邊吃邊睇節目
單餐廚後勤隊就有600人
村民戶均坐擁市值1000萬房產
位於廣州大道中和中山一路交界處的楊箕村曾是許多外來務工人員來廣州落腳的第一站。2009年,楊箕村被納入廣州全面改造的城中村之一,1496棟房屋要全部拆遷,歷經7年,從動員、拆遷、遇阻、問題解決,楊箕村終於在今年完成改造。
據了解,楊箕村1496棟被拆遷房屋的回遷人共分配到4032套安置房,面積從32平方米到118平方米不等,平均每棟(戶)房屋的回遷人分配到4套安置房。有村民說,有的人家裡原來居住面積比較大,回遷改造後分了十多套回遷房。
據楊箕村公佈的官方信息顯示,回遷房總分配面積為278544平方米,平均每棟(戶)分得186.1平方米的回遷面積。
回應
城中村居民家產何止千萬?平均三五千萬是起碼的!
我就問你了,沒有房產證的房子你買嗎?安置房有房產證嗎?怎麼這麼傻
去看看當年不合法的小產權房吧!那棟和大產權房不一樣?
現在有幾個人敢買小產權
社會分配不均,不勞而獲的典型
心理又不平衡了?別怨社會不公,廣東深圳也許買不起,但在自己家鄉都買不起的話就對不起自己了
看來一個人出生在什麼地方非常重要。遠在深山的農民,貧窮落後,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環境所逼。所以大齡男困窮成不了家的太多。什麼都是城里人優先,以後打仗的時候我們也要督促城里人優先。
傻吧你,現在當兵的還以為全是農村人啊?那你就錯了,現在當兵的大部分都是城鎮戶口來的
公知大V噴子不是經常罵人家拆遷嗎,你看人家輪到拆遷多開心啊!
他們可以組團到歐美去買城市周邊的土地囤積起來,不出三十年又是城中村!
不知道房價崩盤以後還是不是富翁?
老盼著房價崩盤,但是如果真的崩盤了,中國經濟崩潰,老百姓怎麼活?
http://news.sina.com.cn/s/wh/2016-10-03/doc-ifxwkzyh4138156.shtml
回應
沒啥鳥用的!江蘇07年就取消農業戶口了,可社保還是分居民和農戶,居民可享受4050優惠,農戶則沒有,區,市,省三級社保部門都回答說“政策就是這麼規定的”,無語!
農業戶口的到了退休年齡還有土地的收益,直到死去還能留給後代,非農戶口的呢?得了便宜還裝苦逼!
呵呵,你覺得農民有退休的概念嗎?先去了解這樣再說吧
你不工作,談什麼退休金!城鎮戶口不工作不也沒退休一說嗎?農業戶口的只要有工作單位,本身就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你退休了又領退休金,又有田有地,還想咋地。
人家工作就是種地,現在不給人家土地,不就等於讓工人失業嘛
你哪個眼睛看到說不給土地了?是既要享受養老金等等的城鎮福利又不收掉承包地和宅基地,所以說不公平
30省份已取消農業戶口 農轉非不一定要放棄土地
2016.9.19,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30個省份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具體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黑龍江、吉林、遼寧、重慶、雲南、甘肅、青海、福建、江蘇、安徽、貴州、四川、新疆、寧夏、浙江、海南、內蒙古、天津、上海、北京,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各自有哪些權益?人口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說,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責任田,特別是在城市化過程中,通過拆遷,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非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依附在戶籍上的一些社會福利,包括教育、醫療、就業、保險、住房等方面。
“有些福利是明顯可以看出差別的”,陸傑華說,比如養老金,非農業戶口就要比農業戶口多很多並且沿襲多年,已經很成熟和完善,但農村的養老金建立不滿十年。還有醫療保險,差別也較大,陸傑華解釋,農業戶口參保的新農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才可以報銷,但居民和職工的醫療保險,不但住院可以報銷,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退休後還有各項醫療費報銷待遇。
“另外還有一些隱形福利”,陸傑華說,比如教育,看似平等,但非農業戶口,可以享受更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城市也明顯更豐富,質量更優。
至於農轉非後,是否一定要放棄宅基地和責任田?陸傑華認為不一定,戶籍改革有不同路徑,即使放棄土地,也不應該像過去那樣簡單的給予現金補償,肯定要在社保、在基本公共服務上拉近和城里居民的差距,否則僅僅給房子、給錢,福利待遇卻沒有跟上,農民也不會願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現在好多人認為農民失了身份就會失地,其實不是這樣。居民制度不是剝奪農民的財產,而是給予農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居民戶口既不是變成非農戶口,也是過去概念的城市戶口”,竹立家說,而是強調在國土範圍內,都是平等的身份。
陸冥婚引發殺機 女屍交易最高逾百萬2016-09-19中央社
中國大陸陝北部分地區的「配陰婚(冥婚)」習俗催生出一個屍體買賣市場,甚至引發故意殺人、盜竊屍體等刑案,一具女屍最高曾賣到人民幣20、30萬元(新台幣100萬至150萬元)。
大陸澎湃新聞今天報導,陜北部分地區的習俗,未婚年輕女子因故去世後不能葬在娘家,很多人為了讓已逝女兒有一處墓地,選擇將遺體賣出、舉行冥婚。未婚男子去世後也不能葬進祖墳,家人為彌補這種遺憾,有了買女屍,舉行冥婚的需求。
這種特殊的供需關係,在過去的上千年間早已在陜北催生出一個無形的屍體買賣市場。
報導說,近年來,「冥婚」誘發的刑事案件,除故意殺人、盜竊屍體外,還涉及詐騙、敲詐勒索等。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陰婚(冥婚)」一詞發現,從2009年到2015年,共有34份相關裁判文書,涉及23起案件,案發地點包含陜西、山西、甘肅、河北、江蘇、山東、河南及黑龍江8個省分。
報導說,涉及上述案件的44具遺體,20具被賣往山西,15具被賣至陜西,3具被賣往河北,1具被賣往山東,另有5具去向不明。這意味著,冥婚習俗在陜西、山西等北部省分的某些地區流行。
陜北煤炭經濟的發展,一度讓冥婚所衍生的屍體交易市場變得瘋狂。2010年,屍體交易市場曾達到頂峰,一具女屍最高能賣到20至30萬元。
有些人為求便宜,也會從外地購買屍體。外地人得知在陜北屍體能賣錢之後,有段時間發生過偷盜屍體拉過來賣的,也有好多被判刑的。
盡管冥婚習俗多次誘發刑案,但陜西省榆林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張鵬程說,這是上千年的傳統習俗,想要改變習俗,是一件非常漫長且艱難的事。
海南省澄邁縣扶貧辦違規挪用專項財政扶貧資金474.24萬元,用於非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分管扶貧工作的時任副縣長王勝,還要求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其家鄉村莊(非貧困村)道路建設。這反映出部分地方將濟貧困、惠民生的“裡子”工程,讓位於“面子”工程、“裙帶”工程,表面說重視,實際卻在忽視。
有的放矢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從325起典型案例的綜合分析看,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點多面廣,直接侵害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啃食他們的獲得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一大阻礙。因此,嚴肅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一刻都不能放鬆,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凡是敢向扶貧資金伸手就決不客氣!
2016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強調要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務。
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以嚴明的紀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保障,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政治責任。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對此作出專門部署,讓紀律利劍直指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問題,為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點出了工作重點、標明了放矢之的。
從案例綜合分析不難看出,全會的部署科學、精準,打準了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七寸”。同時也提示我們,一定要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對村級幹部的監督。
通常而言,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扶貧政策、資金資源落地的最後“中轉站”,也是群眾基本情況、個人信息上傳的“第一道關”,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聯通上下的位置,讓村幹部在參與扶貧工作時具有許多潛在的影響力,一旦發生蛻變、滑向腐敗,將會直接侵害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
今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規定,管轄範圍內“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突出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黨委、紀委、職能部門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的責任。用好問責利器,將更有助於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基層。
回應
我朋友去扶貧,一肚子牢騷。帶隊扶貧的,和當地的縣長,藉著扶貧撈錢,當地人也藉著國家的扶貧政策懶惰不勞動白吃。
以前我爸去扶貧就說過,人懶。筷子都不多一雙,屋前屋後都是竹林,自己做都懶得做。我爸過去在農村都是自己砍竹子做筷子。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9_13_374270.shtml
以權謀私、坐地生財 ——利用職務影響,在扶貧建設項目發包、扶貧物資採購等環節索要回扣、收受好處費等。比如,四川省蒲江縣白雲鄉政府事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子仕利用負責某扶貧水利工程項目質量監管和驗收的便利,與龍門村黨支部書記祝有東共謀,向工程承包人索要工程回扣款12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港口區扶貧辦原主任陳杰,在扶貧產業開發項目雞苗採購中,私自指定供應商,並在雞苗定價、款項撥付中多次給予他人幫助,先後7次收受好處費20.28萬元。此種類型中,因手頭掌握可以盈利的項目、資源,一些負責扶貧項目的基層幹部往往會成為被“圍獵”的對象,更有甚者還會以項目為“餌”,對商人老闆大搞願者上鉤。
張“冠”李戴、優親厚友 ——通過編造事由、虛報人數等方式,騙取、冒領低保、危房改造補助等資金。比如,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馬場鎮灣寨村會計黃雲學利用職務便利,借“精準識別”新增貧困人口之機,違規將其子納入貧困人口名單上報,並蒙混過關;安徽省懷遠縣河溜鎮蓮花村原黨總支委員馬懷彬,違規將其母親申報為低保戶並獲得低保款8198元,使其弟弟違規獲取危房改造補助款2000元。這是由於一些地方的監督、審核把關不嚴,使得少數基層幹部尤其是村幹部在申報低保、危改等資金時,具有較大的“暗箱操作”空間。
雁過拔毛、順手牽羊 ——利用審批權或資金發放權等違規收費、截留私分。有的基層站所負責人、村幹部利用職權巧立名目收取“好處費”、搞截留私分。如,四川省渠縣三匯鎮低保辦主任張筠在低保複查工作中,按每戶10元的標準向低保對象收取複查費;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三倉鄉安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殿興、村委會主任張寶平、副主任尹會珍等人,以修路為由截留13戶村民的低保金11.89萬元。這種情況之所以頻頻發生,多是由於政務、村務信息不公開,使貧困群眾對扶貧政策不了解,讓一些基層幹部有上下其手的可乘之機。
欺上瞞下、挪作他用 ——違反財經紀律和專項資金使用規定,將專項扶貧資金用於修路、風貌改造等非扶貧項目。有的地方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就會想著掏扶貧資金的“腰包”。2013年以來,在重慶市豐都縣委原書記羅建極多次要求下,縣城鄉建設委和部分鄉鎮挪用危房改造資金、扶貧開發補助資金2970萬元,用於高速公路沿線農房風貌改造和場鎮風貌改造,加蓋民俗屋頂和屋脊、鋪設琉璃瓦、牆面刷漆等形象工程。
基層涉事者多 ——“村官”是主要違紀群體。從涉事主體看,被查處的既有最基層的村民小組組長,也有地級市市屬單位的負責人。其中,約有218起案例是“村官”涉腐,佔比67%;有61起涉及鄉鎮幹部,佔比19%;有30起涉及縣區幹部,佔比9%;另外,還有13起案例涉及社區幹部,3起涉及地市相關部門的干部。從此項基於樣本案例分析的數據看,絕大多數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就發生在群眾的眼皮底下,反映了在扶貧開發中對基層幹部加強監督管理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對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絲毫不能手軟,要嚴格執紀,切實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涉事金額懸殊 ——最低為500元,最高達2970萬元,10萬元以下佔半數。在涉事金額方面,325起案例所涉總金額近億元,平均案值近30萬元,但差別很大。其中,涉事金額在10萬元及以下的案例有162起,約佔案例總數的50%,累計案值僅為550多萬元,約佔總案值的6%;而案值為100萬元及以上的17起,約佔案例總數的5%,累計案值卻達到7600多萬元,約佔總案值的78%。這說明扶貧領域嗡嗡亂飛的“蠅貪”中,也有胃口很大的“虎蠅”,我們既要對侵害貧困群眾利益的“小動作”“小把戲”動輒則咎、錙銖必較,更要緊盯“小官巨腐”,防止其“興風作浪”。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對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一個直觀印象:
發生地域廣,重點扶貧地區更為易發多發;發生領域多,在危房改造、低保等領域更為集中;涉事人員職級低,村幹部是主要群體;單起涉事金額大多不高,但都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
五種主要違紀違法手段
翻看梳理這些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案例,違紀違法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無中生有、虛報套取 ——通過虛列項目、虛增工程量的方式套取國家扶貧資金。比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黃家莊村黨支部原書記施玉山等人,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中,通過虛開工程發票套取專項資金116.17萬元、虛列項目套取專項資金58.06萬元。這種方式往往涉及金額大、人員多,是一些膽大的“蠅貪”獲取巨額資金的常用手段,上述案例中案值百萬元以上的,許多都涉及偽造項目騙取扶貧資金。
中紀委機關刊: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在重點扶貧地區更易發多發
據中紀委機關刊2016.9.13報導,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加大通報曝光力度。記者梳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開資料發現,截至8月29日:中央紀委和部分省區市、副省級城市紀委共通報曝光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問題25批次、182起;網站開通“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曝光相關問題7批次、701起。
從上述883起典型問題中,記者篩選出扶貧領域突出問題325起,約佔通報曝光問題總數的37%。這既反映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要求,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的實績,也為我們分析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特點和類型提供了樣本。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扶貧政策、資金資源落地的最後“中轉站”,也是群眾基本情況、個人信息上傳的“第一道關”。
四個顯著特點
通過分析這325起典型案例,記者梳理出當前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一些特點。
發生地域廣 ——西部12省份佔一半。從地域看,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所有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有發生,而發生在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重慶等12個西部省區市的有157起,佔總數的近一半。
涉及領域多 ——危改、低保等領域是“問題高發區”。從發生領域看,涉及危房改造資格認定及資金發放問題的有86起,約佔26%,是問題發生頻次最高的領域;排在第二位的是涉及城鄉和農村低保名額確定及資金發放的問題,共69起,約佔21%;排在第三位的是專項扶貧資金未按規定使用問題,有55起,約佔17%。其餘諸如攤派扶貧款物管理費、截留困難群眾補助、佔用民政優撫資金等問題也在通報曝光中頻頻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案例中還有27起涉及精準扶貧、扶貧移民政策落實不力,這一方面表明執紀監督與扶貧熱點工作結合緊密,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必須持續加大對中央扶貧政策落實的監督執紀問責力度。
回應
臨夏州不是號稱那個鬧伊斯蘭很嚴重的地方麼,說是修了3000多座清真寺,少搞點宗教迷信活動,多改善改善民生吧
這地方確實窮呀。這種房子都危房了。當地臨夏是回族自治州,把扶貧的錢全用到清真寺上了吧?早就听說自治的地方漢人被區別對待,難道這就是?
感覺是七十多的死老太太造孽!
在某些地區,封建的家長制依然存在,教育還不到位啊
這個入戶調查只是走走形式吧!一對夫婦養4個孩子,兩個老人,在農村說生活不困難顯然不符合常識。
西北某些區域可能超乎你想像,而且扶貧可不是政府說扶你,你家就能立馬起來的。這和被扶的人家的觀念和行為等各種事情相關
超生這詞存在,本身就是對人權的踐踏好不好。這年頭願意多生的漢族婦女,應該給予幫助而不是自我閹割的說人家超生,自我閹割準備給誰騰地方啊
那閣下何不去幫助那些貧困山區願意多生的婦女呢?還神TM人權踐踏
做為基層幹部,心裡堵得慌.對於貧窮,除了低保和危改,政府能想的辦法太有限.這一戶還好,沒有殘疾人,如果只生2個,肯定不會悲劇.其實家庭收入還可,男人在外打工,一年務工收入不會少於24000元,女人在家務農,很苦,吃可解決.但一個女人帶四個小孩,年齡差距又小,很累很累的.又無處傾訴,家庭冇矛盾,悲劇便發生了. 而評低保時,一定評不上,你家四肢健全,只是因為違反計劃生育,若無大病,群眾堅決不給評. 從工作經驗看,若非能人,政府對其執行好計劃生育,真的能減少貧困.可現在基本無法執行,群眾人權落實了,但又變相剝奪了生存權.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9_10_374043.shtml
官方回應甘肅6口服毒案:收入高於低保標準村里勸修房被拒
甘肅省康樂縣景谷鎮阿姑山村一家6口服毒身亡的新聞近日引發關注。報導稱,該村28歲女子楊改蘭持斧頭逼迫4子女服毒後,自己也服毒自殺。幾天后,入贅的丈夫李克英也以喝農藥的方式輕生。
2016-9-9媒體報導稱,楊改蘭家極度貧窮,住的是50多年的老房,“孩子們連穿的衣服都沒有”,卻在3年前被取消了低保。
康樂縣官方的通報,2015年這個8口之家總收入為38164.5元,人均純收入為4770.6元,高於農村低保標準。
另有媒體提到,家庭矛盾可能才是事件的導火索。這個家庭共有8口人,戶主是楊改蘭的父親楊滿堂,而他還有一個73歲的母親楊蘭芳。通報稱,2013年以來,當地政府曾6次動員這家人進行危舊房改造,李克英也曾花10000元買磚,卻遭到楊蘭芳和楊滿堂拒絕。楊改蘭夫婦也曾為孩子們購買了新衣服,但楊蘭芳不讓孩子在家中穿新衣服。另據天津日報“新聞117”調查,李克英的眼睛曾被楊家老奶奶打青。以下為新聞117報導節選:
入贅後的不和諧家庭
整件事情或多或少與李克英入贅到楊家有關。
..........
美媒:中國從不放棄“鬼城” 一切都會變的生機勃勃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6.8.30文章,原題:為什麼中國從不放棄鬼城 上海的臨港新城位於浦東沿海地區。建設它是為了支持新的洋山深水港和對應的自貿區及附近的臨港工業區。按照計劃,到2020年那裡將有80萬人生活。
這座133平方公里的衛星城於2003年開工建設,但10年後那裡幾乎是一座“鬼城”。當時,筆者被告知,新城住有5萬人,空蕩蕩的大街和樓房表明,這個估計可能過於樂觀。
筆者2013年去臨港時,遇見一隊來自房地產顧問服務公司高力國際的調研人員。他們要給一個客戶的酒店項目選址,大量空房並未嚇退他們。領頭的馬爾科·週(音)說:“這裡有潛力。”我懷疑地問:“你認為誰會來這個酒店?這裡現在沒什麼人氣。”周笑著回答:“別擔心,一切都會變的。”
到2015年,臨港的面貌有些不同了。筆者帶了一隊俄羅斯記者前往那裡,他們想要拍攝真正的中國“鬼城”。當我們驅車進入新城中心時,筆者意識到可能低估了那裡變化的速度。自上次到訪臨港後,上海自貿區正式成立,其管委會搬進臨港,高科技園區開始歡迎企業,一些辦公樓對外開放,容納10萬學生的大學城繼續發展,一條連接新城到上海市中心的地鐵線投入運營。隨行的俄羅斯主播抱怨說:“這裡生機勃勃。很正常呀。”
中國建設巨型新城,基本上會制定更廣泛、更大規模的發展規劃。建設新城顯然是一項長期工程,意味著15、20年,而非5、6年。中國從不放棄“鬼城”,原因在於它們往往最終都會運轉起來。(作者韋德·謝潑德,陳俊安譯)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最大“鬼城”康巴什入住率已達九成2016-04-25
美媒:老外看不懂部分中國“鬼城”咋是季節性的?2015-11-06
美媒:有人喜歡西方媒體有關中國鬼城的發現啥心態2015-07-22
澳媒:中國富豪在澳洲買4000棟新房空置催生"鬼城" 2015-07-13
回應
其他地方呢??鬼城連連。
中國不存在鬼城,更不缺人,只要政策往那傾斜,那就是一片繁榮。
中企發布新型化工材料用秸稈造防彈衣人造骨骼2016.8.11四川在線微博
資料圖:美軍軍官根據需求而加裝的碳化硼陶瓷插板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祖明遠)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的新型化工材料,可以製成防彈衣、人造骨骼等。8月9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產品成果新聞發布會,綿陽一家企業正式對外發布該材料,併計劃在綿陽建立國內首個生產該材料的工廠。
此次發布的是一種名為FDCA/FDME的新型化工材料,原材料來自農作物秸稈等可再生生物材料,通過綠色化學合成製成,可替代現有PET塑料及塑化劑等材料,除可製成防彈衣等軍品外,還可作為醫用高分子材料製造人體骨骼、醫療器械等。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等特點,還可作為高檔環保材料用於兒童玩具、嬰兒用品和食品包裝等行業。據產品研發者馮毅介紹,該公司計劃在綿陽建廠,一期年產能約為為10萬噸,而目前世界範圍內僅有一家歐洲公司可以大規模生產該材料。
值得關注的是,該材料在軍工和民用兩個領域都有廣闊應用空間。據工研院院長高利珍介紹,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綿陽已吸引並儲備了一批類似的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成果,未來將依托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有針對性地篩選一批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成果進行發布,進而吸引企業參與軍民融合技術交易,推動綿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相關新聞
外媒稱美軍利用超級蠶絲加固防彈衣 細節曝光
國產貨一點不比外國差!中外防彈衣都是啥材質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人開始大批渡過黑龍江,到俄發展農業,農墾潮基本不受控制,令莫斯科的民族主義政客發出抗議的呼聲。電影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戈沃魯欣拍了一部電影,警告說中國正在“接管這塊土地”,還寫了一本書,稱遠東地區正在被“大規模中國化”,不久後這裡會變得儼然是中國人的天下。
而海參崴遠東聯邦大學學者伊万·祖恩科從事研究中國人參與俄農業的情況。他認為,那種對中國人不可阻擋的湧入,侵占俄遠東土地的擔心,是基於民族主義者的編造,而不是基於現實。
報導稱,俄有太多閒置的土地,部分是由於地理原因。它的遠東領土面積相當於整個美國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但只稀疏地分佈著610萬人口。遠東地區經開墾的土地大部分位於中俄邊境相對肥沃的一片狹長的地帶,自1990年到2006年,這樣的土地減少了將近60%。俄村民紛紛離開,去別處尋找工作,留下大量肥沃土地無人耕作。而在邊境另一側的中國,正好相反——人口激增,就連最貧瘠的土地也被耕種,還有數百萬農民沒有土地。距離此處約50英里,黑龍江另一側的中國黑龍江省有3800萬人口,是猶太自治區人口的200倍。
李鑫今年35歲,10年前初次來到俄務農。他學了一些俄語,和當地女子妮爾婭·澤盧特斯卡婭開了一家養豬場。他和他的父親,以及一位叔父如今和澤盧特斯卡婭和她年輕的兒子一起,居住在一棟破舊的農場建築裡。
他說,隨著豬肉價格下降,他們的養豬業也是舉步維艱,他開始轉向大豆種植業,因為大豆容易生長,在中國需求很高。他的父親在黑龍江靠一小片農田勉強維生,三年前和那個叔叔一起來到俄,和兒子一起幹。
李鑫說,俄是個“艱苦的地方”,特別是在冬天,但是這裡也帶給他在中國永遠無法看到的前景。“中國人太多,我這樣的人在那邊沒什麼前途。”
回應
俄完全不用擔心,中國人就是愛種個菜,養個豬什麼的,不要說在大陸地上,就是在小鳥礁上也要這麼幹。中國人本質上是個農民。
中國人太多了,分點給俄吧。俄土地太多。剛好啊。他們把遠東地區分一小半給我們,我們分2億人口給他。
本來就是我們的地,給點錢已經夠給面子了
那些地方原本就是我們的!最終還會是我們的!
斯大林做過些錯事但功績是很大的。把俄從一個農業國建成超級大國
蘇聯集體農場崩潰蘇聯解體,斯大林惡貫滿盈,壞事做盡,居然還有人讚美他。
外媒稱中國農民在俄遠東耕種俄擔憂土地被中國接管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6.8.2報導,李成斌和兒子現在在俄羅斯耕種的這片土地接近82英畝(約合495畝),中國農民擁有的土地絕大部分都不超過2英畝(約合12畝),李成斌在黑龍江的家庭農場規模甚至更小。他們是通過當地的一名女子獲得了這些土地的使用權,這名女子租下了之前由當地國有農場擁有的土地,讓李成斌及其兒子李鑫(音)耕種。作為回報,他們給她交一些錢。
報導稱,俄遠東地區土地上耕種的中國農民在莫斯科和俄西部其他城市的民族主主義者心中引發了極其強烈的擔憂,他們擔心中國人不聲不響地“接管這些土地”。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執念,儘管中俄兩國關係日趨緊密,這種想法依然盤踞在許多俄羅斯人心裡。
但在遠東地區,當地官員和許多居民雖然抱怨說難以適應中國人的工作習慣,卻還是傾向於把中國及其數量龐大的勤奮勞工視為開發常被莫斯科忽略的貧困地區的最大希望。
“我們自己的人民都被慣壞了,”當地議會負責人柳德米拉·沃龍說,“男人們酒喝得太多,不想工作……當地人可以從中國農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
至於究竟有多少中國人以全職受僱於俄土地所有者的勞工、季節性勞工,或者租賃土地自行耕種的農民的身份在這一地區工作,沃龍說目前還沒有相關數據。但她表示,在最初由斯大林于1930年代下令興建,以作為猶太人的未來家園的這一地區,有一點非常清楚:“中國人比猶太人多得多。”
沃龍所在的地區總共有1716名俄人,猶太人家庭只剩下兩個,其餘的都搬到了以色列或其他地方,但這裡卻生活著數百名中國人。
沃龍的女兒、當地行政長官瑪麗抱怨說,許多中國人不辦理登記手續便開始工作,還“睡在田野裡”。但他們的工作熱情也讓她稱道:“他們工作起來像瘋了一樣,”她說,他們把以前沒人開墾過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農場。
報導稱,然而本地人(其中不少是酗酒者)卻沒有那麼熱情,他們埋怨中國人起得太早,使用太多化肥,過度使用土地。最近,地區政府收到一個憤怒的男性居民送來的視頻,裡面是中國人耕種的土地,上面佈滿青灰色的粘稠物質,據說是水利灌溉出現錯誤和施用化肥導致的。
農民坑大學生 陸媒究因:從闖入者身上賺錢2016.8.4
王姓等9名大學生為拍攝紀錄片,前往北京市房山區水峪村,卻被村長強收2000元人民幣的爭執調解費。大陸媒體探討農民為什麼變壞了?
中國青年報報導,對於這筆費用,水峪村的村幹部對收費行為理直氣壯,聲稱這筆錢是大學生們在村裡取景應付的費用。然而,對於「爭執調解費」的相關收費、行政依據,卻不願作出任何解釋。
「坑」大學生,是否意味中國的農村和農民變壞了嗎?陸媒認為,不能簡單歸因於農民變壞。而是要問:為什麼天性不壞的農民越來越愛「坑」城裡人,以及為什麼少數坑人的農民總能得逞,以至於他們肆無忌憚。
以上問題的答案可以歸結於當代城鄉關係。近年來有不少城裡人闖入農村,破壞農村的平淡、安寧的生活。有些農民想借機從這些「闖入者」的身上賺到一些錢,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不過,並非所有農民都有足夠的法律意識和商業頭腦,有些人「坑」人的手段並不高明,在法律上全無依據,這和農村地區執法力量不足有關。
一些執法人員礙於老鄉情面,在調解和裁決中偏袒本地人,看起來維護了本地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卻破壞了本地的法治環境,進而敗壞了一個地方乃至整個農民群體的名聲。
華裔「衛星寶寶」 混淆人生引關注 2016-07-22 世界日報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網站20日播出「華裔衛星寶寶的混淆人生」9分鐘短片,描述在美出生的華裔嬰兒,因父母無暇照顧,出生不久被送回中國給家鄉親人暫時撫養,孩子上小學前再送回美國,這種做法越來越普遍。
片中介紹,這群嬰兒就像地球發射到外太空的人造衛星一般,幾年後才會回收。而送到中國的「衛星寶寶」,隨著華人移民人口增長,明顯逐年增加。幼兒專家在影片中指出,這群孩子回美後,往往沒有歸屬感,不知道自己究竟屬於哪裡?人生因此出現混淆。
紐約華策會皇后區公立第20小學課後托兒中心主任李陳翠芳(Lois Lee),應邀在影片中分析「衛星寶寶」的問題時提到,這群幼兒在中國度過好幾年,回美後,連父母都不認識,加上又面臨上學新環境的挑戰,很容易造成心理壓力與障礙。
片中訪問一名八歲華裔女孩May,她寄養在中國多年後,重回美國父親身邊,上學時卻出現「生氣會將鉛筆刺自己」的異常行為,李陳翠芳表示,這也可算是環境改變的後遺症。
這部影片公開後,引起許多家有「衛星寶寶」的父母們高度關注。在芝加哥擔任美甲師的高芳說,「我已經三年沒見到孩子了。」由於丈夫是跨州貨車司機,自己工作也幾乎全年無休,三年前兒子剛出生,就送回遼寧鐵嶺老家給家鄉老人照顧,夫婦倆一方面忙於工作,另一方面也未解決身分問題,一晃三年過去,高芳都沒有辦法把孩子接回身邊,常常因想念兒子掉淚。在翻譯協助下看完這部短片,她眼泛淚光地說,三年前她決定將兒子送回中國,真的是迫於無奈,加上身邊朋友,尤其是在指甲店工作的女同事,幾乎高達八成「新手媽媽」都有「衛星寶寶」,剛開始不覺得有問題,現在看了「華裔衛星寶寶的混淆人生」,非常後悔當年的決定。
剛把三歲女兒接回美國的林儀茹說,她自己做生意,先生在餐館工作,兩人沒日沒夜的忙碌,加上在美無親無故,保姆費也高,只得在女兒出生一個多月,就把她送回廣東娘家,今年2月份終於接回芝加哥,「花了好幾個月,女兒才願意和我們親近」,現在女兒已經送到托兒所讀全天班,經過一段適應期,總算回歸正軌。
對於因現實生活所迫,讓孩子成為「衛星寶寶」,林儀茹表示,「誰不想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但經濟壓力讓我們別無選擇」。
重慶兩名90後女老師北京失聯:被傳銷團伙拘禁
據上游新聞2016.7.19報導,重慶北碚區女教師楊慶、易小梅在北京旅行期間失踪,疑似陷入傳銷騙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北京市公安局和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大力配合下,北碚警方於21日23時許,在北京市朝陽區將楊某、易某安全解救。經初步查證,楊易二人為易某大學校友陳某(女)所騙,進而被傳銷團伙人員非法拘禁。現涉嫌傳銷和非法拘禁人員已被河北警方抓獲,正進一步審查處理中。
回應
接受過搞素質教育的女教師竟然也能被忽悠進傳銷組織,這樣的水平還怎麼教書育人。
這個跟素質沒關係的,是熟人作案,是利用對熟人的信任。去之前肯定不會說是傳銷啊,都說是有好工作介紹,甚至是邀請去玩,肯定就沒戒心,去了被控制你也逃不出來
傳銷禁固應該定為綁架罪才行
傳銷的洗腦不是一般的厲害。
農村真的很窮嗎?看完你就自卑了2016-07-20 第一理財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做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去親身體驗。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父親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很不錯”,兒子回答。
“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別嗎?”父親又問。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他們家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里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隨著他們。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的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緊密相連。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
桂林農貿市場無人管商販拉橫幅請城管“出山”
據《桂林晚報》2016.7.21報導,20日上午,桂林七星農貿市場商販們在五醫路夢幻漓江劇場這邊路口拉起橫幅,他們表示“強烈請求並支持城管出山,管理好市場旁的五醫路”。因為在“沒有城管管理”的這大半個月裡,五醫路已亂成一鍋粥。
至於這半個多月城管哪去了,攤販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城管上個月在整治這條路的時候把路攔起不給走受到老百姓質疑,所以不願管了;另一種是城管在管理五醫路中的流動攤販時遇到暴力抗法,還有攤販到城管車上耍賴,所以城管怕了不敢管了。
帶著眾人的疑問與質疑,記者去到七星區城管局,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
“前段時間局裡的工作重點轉移,在開展七星路一巷的項目改造拆遷,人員主要抽調過這邊來了;另一方面,由於之前6月份五醫路“攔路事件”,相關主管五醫路秩序的城管隊長挨停職,他停職的這段時間在對這條路的管理上就鬆了些,而這條路有個特點,管理只要你鬆一尺,那些流動攤販就會進一丈,發展到現在,想一下子管住就更難了。”
停職隊長重新“出山”.........
回應
這和反對建信號塔的小區,沒電話打沒網上是一樣一樣的。
怎麼說,求仁得仁?
沒了城管,才知道城管的重要
中國一般菜市場擁堵的原因在於有大量自產自銷自謀生路的勤勞農民也推個小三輪來市場賣菜,有他們存在能保證市民天天吃上新鮮的綠葉蔬菜及其他時令農產品,而菜販子的菜一般都是外地拉過來的,只能保證品種豐富但絕不是新鮮的!所以只能也必須允許共存,加強管理,擴大場地,嚴禁車輛進入!否則那些勤勞農民收入要大減,不利於和諧發展.
我說你還是沒咋個去菜市場買菜吧?請你完整讀完我寫的評論,菜販子是不種菜的,他們靠賣菜為生,他們的菜是從批發市場來的,這批發市場的菜是外地採購的,能保證當天的新鮮度嗎?天天拉個三輪進城賣菜的老農民的·菜自產自銷基本都是當天的新鮮菜,你可以問問你媽媽怎麼買菜的.
盲目迷信小菜農。你知道他們賣的菜都是沒有經過檢疫的麼?你就這麼確定他們的操作比正規批發市場的要好?你就這麼確定他們沒有用過量的農藥?還有私屠亂宰的豬肉,各種有可能傳染禽流感的活禽。
公務員基本工資將定期調整
——近期每兩年調整一次
[解讀]去年隨著養老金並軌的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也同時進行了調整。截至2015年7月底,機關事業單位調整基本工資標準的兌現工作全面完成。按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月人均實際增資為300元左右。
生育和醫療保險將合併實施
——繳費、管理、經辦將統一
加快醫保異地就醫結算
——2017年將基本實現
[政策]綱要提出,加快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並逐步擴大到符合轉診條件的異地就醫人員住院費用。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穩定在75%左右。
[解讀]在今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指出,跨省異地就醫的問題涉及的參保人員雖然只佔10%,但也是大家反映最強烈、同時也是解決難度最大的問題。
李忠透露,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人社部對第三步工作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具體來說,就是在2016年要實現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到2017年能夠基本實現符合轉診條件的參保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的直接結算。(完)
未來5年你的養老工資醫保將發生這樣變化
中新網北京7月16日電(記者李金磊)人社部2016.7.14公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根據綱要,未來,你的生活將發生以下變化:退休和養老方面,退休年齡將延遲,養老金將適當提高。工資收入方面,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將完善,公務員的基本工資將定期調整。社保方面,生育和醫療保險將合併實施,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將加快推進,這將為不少人省去往返奔波報銷的麻煩。
——今年將拿出方案
[政策]綱要提出,制定出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解讀]延遲退休三原則,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 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三是事先預告,做好公示。
如何進行延遲退休?每年推遲幾個月的時間,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的目標年齡。“比如五年以後,你是60 歲退休,這個政策施行以後,可能你是60歲零3個月退休,這樣大家便於接受。第二個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就是60歲零6個月退休。”
適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今年總體上漲6.5%左右
[政策]綱要提出,逐步建立覆蓋全體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
[解讀]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月人均達到2270元。2016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提高6.5%左右。
完善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製度
——適度放緩調整頻率
[解讀]最低工資和工資指導線關係著企業職工的工資調整。在最低工資標準方面,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近日表示,要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在工資的政策、工資引導上,應該是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提高的幅度。今年上半年6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平均是11%,提高速度明顯在放緩,幅度也有所下降。
美媒:中國的工廠打工者正返鄉返鄉者折射社會變遷
彭博社2016.7.13報導,原題:中國的工廠打工者正返鄉許多到深圳和中國其他城市打工的人如今都已永久返鄉。600多公里外的貴州省炳花村,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18歲起莫望慶(音)就去沿海打工。如今36歲的他已在一年前返回該村。沿海的工廠崗位正在枯竭,而他已在家鄉感受到機遇。莫打工時看到附近有人養魚,“我決定開辦個(養魚場)”,他說,“貴州水更好,非常適合。”目前他已如願以償併計劃開家飯店,希望眾多遊客將光顧這個群山環抱的鄉村。
北京大力發展內陸省份的舉措已為貴州帶來高鐵和高速公路,促進了當地經濟。“以前我們依靠種水稻、辣椒和出外務工的年輕人寄錢回來”,村幹部莫博春(音)說,“現在打工的人正帶回新技能。”
龍洲經訊分析師湯姆·米勒說,許多農民工已回到老家附近居住工作,“農村勞動力洪流已減緩至涓涓細流,且可能乾涸。”貴州正跟踪該省返鄉農民工數據:去年達120萬人,2011年僅為52萬。
該省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培訓、稅收減免和低息貸款。業內人士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農村增長一直依賴製造業和加工業。如今,服務業和旅遊業將改善農村。
對於出外務工的社會代價,農民工的意識亦越來越清晰。“我經歷過缺乏父母關愛的孤獨生活”,從事有機蔬菜電商業務的潘國芬(音)說,“絕不會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中國社科院今年4月的調查顯示,近半數農村人如今對進城不感興趣,2/3計劃打工的人表示有意返鄉。“我計劃多掙點錢,然後返鄉創業”,在東莞打工的西安小伙張弛(音)說,“小時我老家和這裡差距很大。如今家裡生活也很好。”(作者德克斯特·羅伯茨,丁雨晴譯)
陸衝城鎮化 冒出人口大坑2016-07-15 經濟日報
提高城鎮化率是中共「十三五」規劃主要發展指標之一,但根據官方調查,在盲目發展下,截至今年5月,大陸縣級以上城市所開發出的新城、新區竟已超過3,500個,規劃的居住人口高達34億人,相當於大陸目前人口規模的2.5倍。新華社發文質疑,這些可以容納全球將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誰來住?
大陸2015年城鎮化率為56.1%,「十三五」規劃(2016年至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說,這相當於有1億人要在城鎮落戶,任務艱巨。
然而,根據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調查,截至2016年5月,全大陸縣級以上城市所開發出的「新城」、「新區」數量高達3,500多個,規劃的居住人口達到34億人。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指出,「規劃人口34億,約相當於中國目前人口規模的2.5倍,足以裝下全世界約一半人口。」他直言,這種規劃顯然嚴重脫離實際。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中國人口生育高峰已經過去,即便全面放開二胎,人口增速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城鎮化的主要增量來源於進城農村轉移人口。考慮進城意願、落戶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管怎麼算,都填不滿34億人口的「大坑」。
新華社稱,因此,對許多地方政府而言,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搶人」。
大陸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教授許學強表示,要「搶人」,需要「硬實力」。但現在很多地方城鎮化和產業化脫節,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再加上公共服務供給又不足。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全國性城市激進擴張,胡剛認為,背後主因還是地方政府對土地指標的狂熱追求。
結語
本文的邏輯是:
① “地方政府競爭”模型,是指兩三千個地方政府像企業一般比拼經濟發展的經濟格局。
② 由於國際的繁榮環境和國內的改革紅利,地方政府競爭助力了過去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③ 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了變化,競爭格局逐漸不適用。
④ 不適用性表現在競爭正面效應減少而負面效應加劇。
⑤ “十三五”規劃提出區域協調、人地掛鉤、差別化考核等新的調控目的和手段,透露出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趨勢,競爭格局開始崩解。
⑥ 國內城市間的競爭將相對減弱,形成分工體系
⑦ 對城市而言必須對競爭保持清醒,找准自身定位可能更為重要
當然,國家經濟格局這樣的宏觀變化,也是以數以五年計的宏觀時間尺度去進行。而我在此,僅僅是以“十三五”規劃發布的當前,作為一個觀察宏觀變化的節點。
至於後來的轉變發展,讓我們隨著我們的國家一起期待。
回應
“制度性分權”?美國的城市可以破產,中國的可以嗎?
http://www.guancha.cn/ZhouXianKun/2016_07_12_367143.shtml
對於其他城市而言,並不是說地方政府的競爭會完全消失,但是會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並且不都是比拼經濟發展,三四線城市間會互相競爭公共服務水平,產糧縣和產糧縣之間會競爭糧食生產。就像是對負責看家的一部分狼群成員來說,能夠看護好幼崽,保障後方的安定,在狼王眼中,對整體的作用可能還大於它們費老勁出去爭來的幾兩瘦肉。
而某些水源地、生態保護區、地震斷裂帶上的城鎮,那真真是它們不發展還比發展了對整體的貢獻大一些。上游建個小化工廠小水泥廠,造成的污染損失可能還大於創造的GDP,還是過剩產能。過去,它們是無奈被分稅制以及地區競爭格局綁架,不得不走招商引資、土地財政、工業化的路徑,否則連當地的現狀都難以維持下去。而以後,可能它們只要安靜呆著,就有足夠的錢可拿。生態保護補償的方式建立起來,會從全國層面去補償他們未發展的錯失,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中央政府更多補貼。
在分門別類,局部競爭的格局下,“城市競爭力排名”,“城市戰爭”之類的提法失去意義。
雖然在上一個時期還算吃香,但現在就說不定只是地產商們的把戲或者媒體們的狂歡了。把不同職能不同定位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較,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誰也不用“哭了”、“怒了”、“笑了”。因為本來就分工不同,一線城市負責掙錢養家,邊遠山區負責貌美如花。
在分門別類,局部競爭的格局下,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先在全國體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是第一步,然後試圖去與同樣位置的城市競爭和超越,要是一開始把自己的門類定錯了,既不能換來有效的發展,也不會得到上級的認可。
座次已定,搶凳子的遊戲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排排坐吃果果的時間。
而現在,我們要知道,國內城市間的競爭已經準備落幕了。
在改革開放初始時,每個城市都不清楚自己在全國到底是個什麼位置,就像眾多的個體戶還不知道自己未來可能會坐擁萬金。“不負春光野蠻生長”說的正那是個野蠻而美好的時代,對城市和個人都一樣:大家都是從零開始,摩拳擦掌,想做就做,一切都是未知,一切充滿可能。
而現在,一個城市再說自己不清楚自己在全國體系中的大概位置,就像一個人再說不清楚自己收入處於哪個階層一樣,未免就有些睜著眼睛說瞎話了。在經濟環境不再繁榮的年代,競爭的負面效應頻出,不再有機會讓每個城市都去均等的享有最大的經濟發展自由。
全面競爭格局,將在宏觀調控下形成分門別類、局部競爭的格局。
繼續拿狼群來比喻,那就是有些狼會變回狗,負責看家;那些強壯的狼會吃飽喝足,去和草原上與其他的肉食動物爭鋒。“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十三五”第三十三章)已經透露了這個訊息,那就是這些地區才是真正冠以“世界級”,從前城市規劃裡把自己定位於各種“世界XX中心”的那上百個城市可要重新掂量掂量自己了。
最近有篇挺火的文章名字叫“被割裂的北上廣深”,“割裂”一詞用的好,很好的表達了人們心中既有的觀念,覺得好像北上廣深原本和其他地方連成一塊似的。沒錯,最初深圳也不過是個小漁村,然而,現在已經不復從前大家都差不多,都有機會發展經濟的時代。
從今以後,北上廣深,或者說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就是要成為吸取全國精華的三個龐大的巨獸,它們還在競爭,但是是去和美國東海岸(紐約)、五大湖(芝加哥)、西海岸(洛杉磯)城市群,英倫城市群(倫敦),歐洲西北部城市群(巴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東京)這些世界上其他同樣龐大的城市群征戰。這群巨獸是一國政治、經濟、文化精華所聚,它們在爭奪全球的權力、資本、人才和創新,它們的勝負事關一國國運,乃至未來世界的走向。
那些沒有活力、人口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卻獲得大量土地資源指標,上海深圳這樣的經濟龍頭卻指標緊缺、供給不足,推動房價暴漲——這樣的倒掛現象將不再出現。一線城市的住房問題得到緩解,鬼城與空曠工業園區也將更少出現。如此規模的國土整體協調其他國家都未必有經驗(想想美俄鬆散的聯邦制,以及它們也沒有縱向的土地供給管理),還涉及到發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國土部等多部門的合作,是對我們國家宏觀調控和治理能力的很大挑戰,一旦做成了,我們的治理能力會上一個大台階。
差別化的政府績效考核辦法,則是對過度同質競爭格局的釜底抽薪般的一招。各個城市的經濟體量、發展階段、發展模式、區域定位和職能越發不同,賦予當地政府的任務自然應當不同,有怎麼能適用同樣的GDP掛帥的考核標準呢?“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概念自2011年提出之後,在應用方面一直不甚明確,因為不像有衛星輔助的、定量的、用來管土地供給的國土規劃,以及技術性更強的、用來管市場管項目的城鎮規劃。現在卻總算明確了主體功能區的任務:就是(中央)政府用來管(地方)政府的。以主體功能區為依據劃定差別化政策的適用地區,也劃定不同的政績考核標準適用地區,可謂正得其所。
區域協調、人地掛鉤、差別化考核,這三點只是瓦解地方政府過度競爭,走向宏觀調控的幾個主要方面,“十三五”中還有許多相關的內容,例如“解決中央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的財稅改革,等等。種種跡象,字裡行間都指向了:
在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刻,我們需要,也正在走向一個更加重視宏觀調控和區域協調的發展格局。
五、城市展望:座次已定之後
《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指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有人說,“這個報告吵得沸反盈天,上海哭了,北京怒了,廣州傻了,青島笑了,大連呆了,天津火了……”而實際上,這不過是讓人眼花繚亂的眾多城市排名的其中一個,是那個激烈競爭時期的縮影。
四、新的調控目的和手段:區域協調、人地掛鉤、差別化考核
鋪墊了那麼多,終於說到今年所透出的一些信息了。“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因為涉及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同時放出的信息過於龐雜,讓我們僅摘取其中的幾點要點,或許反而能夠看出某個具體方向的明確指引。
區域協調
建立健全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推動跨區域城市間產業分工、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高效發展。(第三十三章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
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資源開發補償等區際利益平衡機制。(第三十七章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人地掛鉤”
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第三十二章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差別化考核
根據不同主體功能區定位要求,健全差別化的財政、產業、投資、人口流動、土地、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政策,實行分類考核的績效評價辦法。(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區域協調,將使地方政府在競爭關係以外出現更多的合作、協調關係。對於霧霾治理、產業協調、資源和生態跨區補償的任務來說已經迫在眉睫。眼下雖然還不明確是中央政府直接協調,還是成立跨區域協調的專門機構,但是,應該要有比平級政府協調更有力的方式出現。
“人地掛鉤”是要根據全國人口流動來決定各地區的土地供給。人口流出的縮減土地供給,人口流入的增加土地供給。這是極為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做好了將徹底改變從前的土地財政模式,逐漸消除地方政府的賣地依賴。
腐敗問題,背後是競爭格局下市縣政府高度經濟自主權的代價。近一兩年,眾多“能人”、“拆遷市長”查出腐敗問題的不少。縣委書記縣長畢竟不是董事長或總經理,他們競爭的是GDP、形象工程和政績,更直接點說是官位,而不是企業的利潤(邊緣謀生,微博網友)。在賦予他們靈活機變的自主權的同時,也帶來了權力監督不足的陰影。
霧霾問題,背後是競爭帶來的“公地悲劇”。北京與河北,江蘇與安徽,相互指摘爭執再久也不會有結果。因為同級別的個體無權阻止對方,而每個個體都傾向於過度使用。這甚至無關道德批判,而是固有的製度缺陷,與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公共環境容易衰敗是一個道理。
產業乏力問題,背後是競爭帶來的“市場失靈”。盲目的學習和跟風、缺乏區域間分工協調帶來了產業的同質。而且由於招商引資是政府行為,使供給過剩得不到及時的市場反饋而越發嚴重。過於重視能立竿見影的外資引進,輕視內資培養,使得外資企業行政成本低廉,而走不通關係的本地中小企業行政成本高昂。
土地超發問題,背後是競爭帶來的“市場失靈”。在我上一篇文章如何看待2016年初上海房價一天飛漲70萬元?-週看看的回答中已有介紹。過去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國土部門,基本上是不怎麼配合的。每一個城市都在或明或暗的多釋放一些建設用地進入市場,最後可能就匯成了難以估量的系統性風險。
民生和公共服務問題,背後是競爭帶來的顧此失彼。洽談項目、開展銷會、跑部錢進……外國官員往往會驚異於中國地方官員的忙碌,以及如企業家一般的大量工作內容。然而,人或者機構的工作量總是有限的,難免在一些民生和公共服務問題上就放的少了。在貌似忙碌的“一事一議”、“事必躬親”背後,更是製度建設的缺失。
種種問題,當然並不是說是“地方政府競爭”模型直接導致的,但是過度競爭一定起到了加劇的作用。
這個時候,代表狼群整體利益的“狼王”必須開始發聲。不然群狼們在開始變得貧瘠的草原上找不到肉吃,只會徒勞的浪費能量,甚至在同類身上撕下肉來。在今年的“兩會”和“十三五”中,中央政府也正是如此,發出了指示轉型的聲音。
競爭正面效應的消退
企業間競爭比拼的是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創新,政府間競爭比拼的是政策和製度的創新。地方政府競爭的正面效應,主要體現在激勵制度創新,並且極大地加快了製度改革在國內地方政府間傳遞的速度。
沿海地區地方政府學習先進國家製度,再結合實際需求,探索出了土地招拍掛、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產業培養、公私合營等一系列的政策和製度創新,這些往往在幾年內就被內陸的政府學習了去。要知道,中國和歐洲幾乎一般大小,等於法國英國探索的新制度,幾年內烏克蘭羅馬尼亞就用上了,這是非常難以想像的。然而,到了現在,作為曾經制度落後的國家,能現學現用的製度和政策很多都學完了,剩下的是沿海地區從各方面為自己量身打造的製度,內陸政府還真難說用就用。
地方政府競爭的另一正面效應,在於兩三千個地方政府“企業”放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積極的招商引資,在繁榮時期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在蕭條時期,資本非常謹慎,加上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位置已漸漸變化,不再是低成本的盆地。招商引資雖然看似誰都能做,但是地方政府們慢慢發現,相對於靠人力,終究還是靠制度等軟實力。
這時候,出擊的僅有些強壯的狼(有競爭力的城市)能有肉吃,而越來越多的狼(普通城市)空手而歸,投入如此巨大的行政資源可能得不償失。而且,現在越來越多招商引資帶來的GDP,不過是從河北撕到北京,或者從北京撕到天津,其實只是更改利稅登記點,而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企業成長。
競爭負面效應的顯現
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沒有新的政策制度可學習,而自己又沒有主動創新的能力或權限。再加上兩三千個地方政府只是仿擬的競爭,卻不可能真的“你死我活”地撤換做的不好的市縣政府,大多時候只是官員不好升遷罷了。其結果就是所謂的“惰政”,路徑依賴地沿用之前抄來的發展方式,甚至無法根據變化了的形勢進行有效的調整。地方政府競爭的負面效應越發明顯。
最美好的時光過去了,外部的經濟形勢顯著惡化,從繁榮轉向蕭條(這裡“繁榮”和“蕭條”都是相對的,並不嚴格),而內部肌體的活力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旺盛,就像一個人剛從青春期到步入社會,面臨著真正的轉型和考驗。
一般規律:向地方政府分權與向中央政府集權,或者說“放養”和“圈養”,跟經濟形勢密切相關。正是在外部資源蓬勃擴大的豐裕時期,狼王才會一聲令下讓屬下們各自去覓食,這樣最高效;而在年景不好獵物少的蕭條時期,是必須抱團取暖、集團作戰才行的。
其實在任何國家都有這個趨勢,在經濟形勢良好的時候,各地方政府都說中央你不要管我讓我自己幹,在美國,就是1900年前後的幾十年蓬勃發展,歐洲產業向美國轉移的時期,這時期美國各個城市間同樣爆發了激烈的競爭,芝加哥與紐約開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摩天樓競賽”,甚至摩天大樓建築形式本身在這場競爭中正式登上城市舞台。而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各地都說中央你快來幫幫我扶我一把,這放在美國,就快速發展期結束、世界經濟遇冷後的凱恩斯主義與羅斯福新政。
這個一般規律,總結起來就是:
國際形勢:繁榮->蕭條
國內格局:地方政府競爭->中央宏觀調控
也就是說,“地方政府競爭”格局雖然良好地適應了上一個繁榮時期,卻很可能並不適應接下來的蕭條時期。這不僅是理論上的,事實上也是如此。
三、競爭模型的可持續問題二:負面效應的顯現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競爭到底好不好?
很多人認為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來自於競爭。其實,競爭格局本身是無所謂好壞的。競爭帶來的正面效應,優勝劣汰和激勵創新,才是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所在。其負面效應也有,也就是所謂的“市場失靈”,比如“公地悲劇”和“囚徒困境”。它就像一個有效的放大器,將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同時迅速復制放大。
競爭的好壞,在於對其正面和負面效應的評價:正面效應更多、創造了紅利的方為良性競爭,否則為惡性競爭。
·世界製造業轉移的幾十年(1990-2007)上一波世界製造業轉移從歐美到亞洲四小龍,這一波產業轉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中國。
·住房改革啟動的十多年(1998- ),土地招拍掛啟動的十多年(2002-),這兩個改革共同啟動了“土地財政”,從房屋和土地中釋放了幾十萬億的龐大的資產和信用。其實招拍掛不是早就有的,2002年以前政府賣地用的是不透明的“協議出讓”,2002年國務院和國土部一紙條文才要求經營性土地全部採用招拍掛。
·中國人口紅利最大的十年(2005-2015)勞動力人口眾多,使企業享受低廉人力和國家的低社保支出。
其次,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地方政府競爭”剛好是適應這種大環境的,並助力了中國經濟騰飛。
地方競爭格局也是在這十幾年裡形成,當然不是巧合。全國兩三千個“政府公司”,就是兩三千雙利爪,放到水草豐美的草原上,不擇手段的去爭取發達世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資源,使中國從其他發展中國家中脫穎而出。你別看國內的各個城市之間廝殺得你死我活,事實上卻悄悄把中國變成了全球勞動力成本、資金成本、土地成本、行政成本低的盆地,吸引了無數資本匯集於此,而它的背面,是歐美下崗的產業工人、亞洲四小龍工廠失去的榮光。
但是,2000年後十年幫助中國經濟騰飛的機會窗口正在悄悄關上,改革紅利也正消耗殆盡。
在外部,世界經濟繁榮盛景不再,2007金融危機後,美國自顧不暇卻又忙著給其他國家挖坑,歐盟陷入泥潭,資源出口國出口乏力;美國對外戰略中心轉回東亞,2012年前後把眼光回到了亞太“再平衡”,提出TPP;世界產業下一波向東南亞、印度、非洲的轉移悄然開啟,而且,發達國家也紛紛喊出了“再工業化”的口號。
在內部,加入世貿組織的外貿紅利逐漸耗盡;土地紅利所能釋放出的萬億資本和信用也逐漸耗盡;人口紅利方面,統計局數字顯示2012年起已經開始連續四年的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生育潮+計劃生育提供的長達三十年的人口紅利期,在度過最高的十年後,將急劇結束。
除了土地使用,招商引資也是縣市級政府的任務,更一度成為了各地的工作重點:各級領導集體出行,聲勢浩大地到目的地城市推薦自己的資源和項目的“招商會”;長期在外地設置辦事處的“駐點招商”;乃至某些地區比較極端的,將指標攤派到所有政府部門“任務招商”。
以上三者,市縣級政府高度經濟自主權、上下級政府的承包關係與地方政府間的競爭關係,共同構成了“地方政府競爭”的理論模型。
“地方政府競爭模型”事實上就是以縣為單位的全國兩三千個“政府公司”在比拼經濟發展的經濟格局。各個市縣好比一個個商業機構,全國兩千多個這樣的商業機構激烈競爭,加之縣際競爭與官員權位緊密結合,對乾部形成了強有力的激勵,經濟當然會充滿勃勃生機(諶洪果,豆瓣書評)。
在計劃經濟時代,地方政府間的競爭是不突出的,大家都被安排好了,有什麼好爭的呢?圈養的狗是不需要爭的,因為它們並不自由,同時只要聽從各自主人的命令就有肉吃;放養的狼才會競爭,才會為了爭奪有限的獵物大打出手。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不只是個人的能動性被釋放了出來,地方政府的能動性也被釋放了出來。一群狼悄然鬆開了嚼子,進入到世界競爭當中。
二、競爭模型的可持續問題一:國際環境的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最快的是1990年後的二十年,或者乾脆就是2000年後的十多年。為什麼這十年中國發展最快?
首先,這是多個機會窗口的重合的結果,為中國提供了百年不遇的發展機遇:
·世界經濟繁榮的十年(1997-2007)兩次金融危機之間,美國大印鈔票,歐盟尚在蜜月期,石油國土豪歡慶油價高漲,巴西俄羅斯資源出口國家也沒被大宗商品貶值困擾,所有人貌似都很有錢。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十多年(2001-)進出口額的飛漲。
·美國對外戰略從東亞轉到中東的十年(2001-2012)圍堵中國是美國的國家戰略,但是在9·11以後,美國被動深陷中東。
原理二: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關係
相鄰的幾個縣之間是什麼關係?城市規劃課的標準答案大概是區域合作關係,然而實際答案只有——競爭關係。同一轄區內的幾個平級政府有太多要競爭的東西:升遷機會要爭,官員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政績;計劃項目要爭,本市規劃的電廠、鋼廠、高鐵站,具體落誰家可是大不相同。最好例子當然是“大內鬥省”江蘇:省裡的南北之間要競爭,蘇南幾個市之間要競爭,蘇州市下轄幾個縣之間也要競爭(經濟領域爭出的火星子還蔓延到了其他領域,不表)。
不在同一轄區之內呢?也在競爭。政策帽子要爭,你有歷史名城,我也要是,你有國家級新區,我也要有;區域定位要爭,你要做東北亞XX中心,不好意思我先佔了這個坑;外商投資要爭,幾乎每個地方都喊出了“築巢引鳳”的口號,爭當梧桐樹枝。比如一個外商要在遼寧與貴州之間考察內陸代工廠選址,那麼此刻哪怕我們地緣上八竿子打不著,此刻也要掰一掰手腕。
原理三:市縣級政府高度的經濟自主權
《中國的經濟制度》裡說,“經濟權力愈大,地區競爭愈激烈。今天的中國,主要的經濟權力不在村,不在鎮,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縣的手上。理由是:決定使用土地的權力落在縣之手。”
基於這種自主性的認知,很多學者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具有企業的性質,並且把過往用於企業的種種理論引介到城市發展中來,包括戰略定位、戰略規劃、競爭策略等等。城市經營”,也就是把城市當做一個企業,把政府特別是其主要領導當做企業經營者,在2000年代逐步成為一種廣泛的理念。作為這種理念的實踐者,也湧現出了一批“能人”、“明星官員”、“拆遷市長”。
在土地使用方面,市縣政府擁有高度的決定權,並且在這些年的發展中探索出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利用方式:在土地一級市場賣地,直接收益;進行債務抵押、投融資;作為招商引資的手段,相對於國外政府調節稅賦以引資,我國政府調節地價、修改規劃遠比調節稅賦方便。比如現在的工業用地價格幾乎低到商住用地的十分之一,實際成了對工業企業的補貼。以及,地方政府可以站在企業的同一側,幫助修改規劃用地的性質、容積率和限高等等,以迎合想要獲得的項目。
周顯坤:“地方政府競爭”模型的崩解,與國家宏觀調控的再興
清華城市規劃博士 2016-07-12
(本文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在過去,競爭性地方政府被認為對中國過去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有巨大的助力,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這一模型將趨於崩解,由於競爭的負面影響超過了正面,“十三五”規劃提出區域協調、人地掛鉤、差別化考核等新的調控目的和手段,透露出國家將加強宏觀調控的趨勢,競爭格局開始崩解。而這也預示著國內城市間的競爭將相對減弱,形成更明確的分工體系。本文的一些論證可能尚未達到最嚴謹,但無疑提出一個對未來中國發展道路的有趣的預測,值得展開爭論。)
“兩會”結束,“十三五”出台,眾說紛紜。除了說出來的話,比如醫保、社保、環保、溫飽這些熱點話題,我們還要去看那些藏在種種舉動之下而沒有說出來的話。作為一個城市研究者,我從“兩會”前後的只言片語和種種跡象裡觀察到的,是一次央地關係方面的悄無聲息卻影響深遠的轉向——“地方政府競爭”模型的崩解,和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強。在這個轉向下,各個城市或許都要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和發展路徑。
一、“地方政府競爭”模型是什麼?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連續高速增長是一個經濟奇蹟,一再超出了傳統理論的預期,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提出種種新理論試圖去解釋中國的經濟發展,其中,張五常在《中國的經濟制度》(2009)一書中提出的“地方政府競爭”模型,是我覺得最有說服力的解釋之一。
“地方政府競爭”模型,就是從政府內部關係衍生出的經濟增長模式,它依托幾個基本原理和假設:
原理一:上下級政府間的承包關係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讓中央政府從地方稅收中拿去了大頭,但是相應的,給了各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去自謀生計。2004年,省級以下地方政府的財權只有餘下不到17%的水平,卻負擔80%的民生和絕大部分公共事務的支出。由於“支出責任”的過度分散化,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把自己變成“企業”去賺錢(吳曉波)。我們的上下級政府就是這樣的“承包”關係,或者叫做“授權性分權”。
相比之下,美國、德國等地方自治更明顯的國家,地方都是民選官員,政府直接對下負責而不太對上負責,可以說大家都是自耕農,上級政府僅僅相當於一個農民聯合會,無法對下級政府職能作出太多的干涉,各自行使各自的法定責權,這叫“制度性分權”。
長沙女業主疑廢墟內死亡:家屬否認索賠1200萬
法制晚報記者剛剛從龔雪輝家屬處了解到,疑似龔屍體已經於2016.7.下午火化。
昨晚,有媒體報導稱龔家屬向政府索賠了1200萬元,並最終與政府達成了賠償協議。
龔親屬表示,他們的索賠一定會在合法的範圍內進行,同時要求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目前長沙市人民檢察院已經全面介入了該事件的調查,由於屍體的屍檢報告尚未完成,所以對於屍體身份、死亡原因及什麼人應該承擔何種責任等定性問題還暫時不能得出結論。
回應
市長書記,區長書記,辭職把,因為你們是不作為政府。
哪裡說是政府殺的啊!
二樓就是個二。如果政府裡面沒有人參與,那就抓兇手啊,為什麼不把兇手抓起來?不是政府,是誰?
我真不想說什麼了,文中不是說已經立案調查了嗎?像這種既沒有物證也沒有人證,她的家人都是在21天之後才發現的,老太太到底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有沒有兇手都不知道.
在事情還沒明朗之前啥事都怨政府不好吧?再怎麼說開發商的嫌疑應該更大吧?再想想拆遷不只是有利稅收,如果建企業本地人也受益吧,就說死者所在的地方大多數人都同意拆遷費了,你為什麼想要多一點的?要是人家答應了,本地人怎麼想,那還不是都坐地起價,那還開不開發了?如果本地人都同意了,就不要僵了,現在人對於故鄉這個詞應該沒有多大感想,家鄉感薄弱,說是懷戀故鄉,我說不相信,與你們這些看報的人不同,在我們哪民風彪悍的地方,如果你想做釘子戶,不要開發商出手,鄰里鄉親就會動手了,敢擋大家的財路,就是親戚都打!一間兩室一廳的房子拆了賠60萬外加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有什麼不知足的?價錢都翻翻了?像我們那近幾年大開發,大家都不出去打工了,都呆在家裡建土胚房,反正拆土胚房也要賠那麼多錢雖然不賠房子但也是打幾年工都掙不到的,所以在我們那建房子,不是說土地局同意了就同意了!外來人是甭想就是鄰村的也不行,村大會就劃好了每個人的地盤了,外人敢建就往死裡打,上幾次就因為捅了一個人和把一個人打的進醫院了,公安都來了好幾次了
你懂所有地方拆遷補償標準嗎?拆房子每平米補償150元,開發商建好賣500一平米,沒錢買的自己睡大街自求多福吧!
這真沒見過,我們這邊都是賠錢還要有一套房.
你真天真!
天真?我老家的想拆遷都不行,看到鄰近村子拆遷後都富了,卻乾瞪眼。拆遷都有新房子住。想多拿房也可以,價格也比商品房低很多。
轉基因的商業利益是公眾對轉基因抱有疑慮的根源,利益驅動可是啥罪惡都可能的.
黃金大米項目確實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得到了科學界、企業界、公益機構和各國政府空前一致合作與推動的農業生物技術。在蓋茨基金會崛起成為替企業出錢調動公私合營機制來促進科學目標(如開發艾滋病疫苗、瘧疾疫苗)之前,金稻項目幾乎是唯一的公司放棄專利、科學家無償研發、政府大力支持的技術造福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看評論的雙方支持數對比相差不大啊,再看超市轉基因食品根本沒人買啊。就明白了挺轉陣營的人員組成:嘴上挺轉堅決不吃的人+別有用心花錢傭僱的水軍。說明了有一部分知識分子良心都黑了啊!
不管有多少人覺得轉基因不安全,中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量基本上從來沒有下降。這實際上說明,人們的行為並不一定由顯性的態度支配。轉基因大豆油的競爭優勢擺在那裡,最終中國大多數人仍然會考慮經濟問題。
http://news.sina.com.cn/zl/2016-07-03/doc-ifxtsatm1247138.shtml
第二,轉基因為什麼成為中國社會最顯性的爭議呢?我覺得這與社會性因素和公眾的心理性因素都分不開。從社會性因素上講,國際轉基因爭端提供了機遇,但主導轉基因的農業部作為弱勢部委無法主導輿論,在中國,反轉人士反复把轉基因與政府是否值得信任聯繫到一起,導致其受到普遍質疑。從心理因素上講,決定公眾科技態度的最核心幾個因素(變量)——信任、風險感、價值認同等——都在成為積極影響公眾態度的肇因。注意力因素和篩選判斷信息的框架,都在影響著公眾對已經成為熱點爭議的轉基因議題的接納或拒斥。而且,轉基因爭端越是發展,越是和其他的社會議題糾纏到一起。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重建對話與溝通的社會信任是否還有可能?我覺得有可能,但很難。我剛才已經講過轉基因議題極端敏感化後導致極端態度的心理機制。如果我們把這些心理機制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現狀相結合,就會發現它們對社會裂痕起到了擴大器的作用。大多數人本來對科技議題並不感興趣,也不關注其中的是是非非。但因為轉基因議題的高度敏感性,加上人們關注負面、關注值得注意對象的自我保護本能,就使得在公共語境中,人們容易對其關注並發表意見。而動機性推理的心理趨勢,則容易讓人們堅持自己先入為主認定的思路。所以對話並不容易。
但我仍然覺得有可能,對此謹慎樂觀。因為不管有多少人覺得轉基因不安全,中國轉基因大豆油的消費量基本上從來沒有下降。這實際上說明,人們的行為並不一定由顯性的態度支配。轉基因大豆油的競爭優勢擺在那裡,最終中國大多數人仍然會考慮經濟問題。
第二點在於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採取強力措施推動轉基因,這未嘗不是消除社會紛爭的手段。我在其他地方說過,最終轉基因是否產業化,是一個政治決定。但一旦形成了國家的政治決定,往什麼方向影響普通人對轉基因的看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回應
愚昧的人+別有用心的人+希望別人愚昧的人組成了反轉陣營。希望社會進步,科技學技術發展的人站到了另一面。
肘子偏執,崔矯情。倆人的爭吵實質是對對方人去的,內心才不關心誰轉不轉基因呢。尤其是崔,只是因為恨肘子,拿反轉基因拉民心而已,他只關心那些“惹”著自己的人,什麼事都反。
第二個進化出來的心理機制是負面傾向性,即人們更容易關注壞事、關注負面。因為這才能讓人們盡可能避免危險。很多研究表明,同樣內容,如果用負面語法結構表述,其得到的注意力就更多,但得到的認可或支持就越少。 所以,為什麼危言聳聽的謠言會吸引人?因為對於危言聳聽的事情,人們會分配注意力,而且覺得自己受威脅了,所以願意投入認知資源。當然,這裡面也與長期培養的理性思維有關係。一個高度理性的人看一眼“危言聳聽的謠言”的標題就知道是假的,所以就不會去關注。但不能指望大多數普通人具有這方面的素質。
大量的研究表明,相比於知識,情感、價值等因素更能起到這種激發作用。越是敏感性的話題,越是人們本來就容易站隊的話題,在現實中就更容易激發人們走向極端化。在諾獎獲得者公開信發表後,我所在的多個微信群已經對此爭得不可開交。這也是因為轉基因在中國實在成為一個太敏感、太標誌性的詞彙,讓人迅速調動起注意力資源。
至於說有什麼說服辦法,我覺得短期很難。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方面,科學傳播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轉基因這個話題太容易起到激發作用,已經不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坐下來理性討論的議題了。
4轉基因問題如何撕裂社會?
中國社會當前在轉基因話題上基本無法有效溝通,轉基因爭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撕裂社會的現象,走到今天這一步不是偶然的,經歷了很長過渡,最終使得轉基因議題成為了多方訴求集中爆發的點。
首先,轉基因爭議的出現當然與其是一種對自然的顯著改造有關。但轉基因絕不是唯一對自然進行改造的技術。飛機、移動通訊等等技術都不是自然發展出來的。但偏巧,轉基因又涉及到食物和農業。前者足以牽動所有人的神經,後者則極為容易被理想化,中外歷史上都不乏大量理想化農業生活的案例。但還有一點,就是轉基因技術又不是一個人們作為用戶不得不用的技術。我擔心坐飛機掉下來,但不得不坐。可作為消費者,人們可能並不關心農民應對雜草有多難(我自己種菜,知道這一點的困難)。另外,轉基因技術出現的時機正好趕上人們開始普遍反思現代科技的時候,正好趕上反戰一代成長為社會中堅,正趕上西方進入後工業時代後,環保被作為一種基本價值得到普及,被作為一種幾乎等同於吃飽穿暖的基本需求。而轉基因技術並不是直接解決吃飽穿暖需求的,而是“吃得更好,穿得更暖,還要成本更低”,而這些,在將環保作為基本價值的人眼裡,完全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2“科學家需要及時發出聲音”
綠和與其他機構最大的不同是綠和的草根性。綠和不接受任何機構、基金會捐款,都是一家一戶的募捐。因而其行動注定需要製造影響。另一方面,綠和又與很多草根組織不同,它非常有組織能力,世界各地綠和並沒有形式上的隸屬關係,但彼此卻可以很好的合作。應該說,正如這次發言的諾獎科學家所指出的,綠和在很多事業上與科學家有合作和共識,比如反對捕鯨、應對氣候變化等,而且這些合作對於這些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但同時也要看到,綠和並不是因為要與科學家合作而支持氣候變化科學結論的。綠和在氣候變化上的立場其實與轉基因上是一致的,就是反對人類對自然的干涉。那些認為綠和邏輯不一致的說法,包括這次發言的諾獎科學家,是沒有充分理解綠和。也就是說,綠和的邏輯一致性不在於科學證據,而在於維護自然不被人干涉或最小化人類干涉。而科學家的一致性是科學證據的一致性。同時相信氣候變化與相信轉基因有益的科學家是因為同時相信科學界的主流科學結論。
如何評價諾獎得主公開信中對反對轉基因的強烈指責:反轉即是反人類?
如果仔細看看公開信,諾獎得主們字裡行間的措辭是很謹慎的。他們的重點放在綠和對黃金大米的阻礙,而明確的譴責,尤其是上升到犯罪或反人類這樣嚴重的指控時,都是在黃金大米這一語境中的。這固然是由於黃金大米具有的特殊地位,也是因為諾獎獲獎科學家們不願意讓自己看起來像“轉基因衛道士”。
此次事件的雙方都想通過媒體影響公眾。如何看待媒體在爭議類科學事件中的角色?通過媒體可以達到與公眾溝通的初始願景嗎?
研究表明,在轉基因爭議中,科學家一方和反轉一方在媒體信息發布上是不對等的。經常是各種轉基因“安全事件”初起,媒體充斥了反轉一方的聲音,等到科學家一方找到恰當的證據可以回應了,媒體已經沒有興趣了。這也表明,科學家一方需要及時發出自己的聲音。
3 相信謠言的心理學機制
為什麼普通公眾傾向於相信危言聳聽的謠言而非科學嚴謹的專業表述?我覺得首先,公眾沒有義務去聽取嚴謹的科學表述,即便是100%正確的內容,公眾都可以選擇不聽。其次,影響受眾接受一個信息的一大因素是,會否對其給予注意力。我們人類在長期進化中,發展出健忘的“好習慣”——就是迅速忘卻或不去關注那些與自己生活沒有直接關係、對自己沒有直接威脅的信息。這是人類為了合理利用注意力資源求得生存的天性。
轉基因問題是如何撕裂中國社會的?2016.7.3
對話: 李曉明(《知識分子》編輯部主任)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傳播學系博士研究生、原《科學新聞》雜誌總編輯)
近日,百餘名諾貝爾獎得主向知名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文要求他們立即停止反對生物工程改良作物、尤其是黃金大米的行動,並且呼籲各國政府反對綠色和平組織與此相關的一切舉動。昨日,《知識分子》採集多方觀點對此事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剖析,引發讀者激烈討論。其實,每次有關“轉基因”的報導都會引發觀點兩級分化非常明顯的“論戰”,雙方似乎難以心平氣和地溝通。《知識分子》特獨家對話賈鶴鵬,探討“轉基因”問題是如何撕裂中國社會的。
1“為了維護科學的尊嚴”
黃金大米為何在這次公開檄文中被突出強調?
黃金大米或金稻項目確實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得到了科學界、企業界、公益機構和各國政府空前一致合作與推動的農業生物技術。在蓋茨基金會崛起成為替企業出錢調動公私合營機制來促進科學目標(如開發艾滋病疫苗、瘧疾疫苗)之前,金稻項目幾乎是唯一的公司放棄專利、科學家無償研發、政府大力支持的技術造福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黃金大米從有了相關技術到現在,已經拖了太長太長時間。其公益性由於無法兌現承諾而在減弱,反過來其作為轉基因技術而具有的爭議屬性在增加。2012年中國衡陽因不符合審批流程、有科研倫理瑕疵的“黃金大米營養實驗”被綠和曝光和揭批事件,標誌著黃金大米越來越被聯繫到爭議性的轉基因身上。黃金大米是轉基因不錯,但過去由於其公益性,人們往往並不把它作為一個靶子。
金稻項目如果半途而廢,絕不僅僅是影響人們對轉基因的接受,更主要的是影響到“科學可以通過現代化手段和廣泛的協作來造福人類”這一莊嚴的承諾。
頂尖科學家通過集體行動來推動政策議程,應該說並不罕見。但是,像這次如此多的頂尖科學家聯名抨擊一個非政府組織或者以綠和為代表的一批環保組織,就很少見了。科學界做出如此高調的舉動,一方面說明綠和作為草根環保機構,其在轉基因議題上影響實在很大。另一方面,轉基因、進化論和氣候變化等爭議議題上所體現出的公眾對主流科學結論的質疑或忽略,已經越來越嚴重。如此多諾獎獲得者,包括與農業生物技術甚至一般意義上的生物技術完全不相干的那麼多諾獎獲獎科學家站出來,最大的動力是維護科學的尊嚴。
但據《荊江分洪區實施分洪轉移命令資料選編》中透露,這次轉移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3億元。在此之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2000年正式頒布實施。
追問7
今年為何都是中小河流失守
專家:我國中小河流量多面廣,建設標準低,防洪能力弱
我國中小河流量多面廣,建設標準低,防洪能力弱。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庫、一般圩堤防洪標準一般僅10至20年一遇,多為土堤,遇超標準洪水,易於出險、漫潰。此外,由於農村青壯勞力進城務工,傳統冬修、春修水利的製度取消,因此中小河流失守在所難免。
大江大河抗洪能力雖比1998年有所加強,但是由於1998年後迅猛的城鎮化進程,擠占河湖,擾亂水系,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專家建議,下一階段的防汛工作,要重點關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同時更加關注小型水庫的安全度汛工作,注意預防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災害的研判與預防。(楨:國家省府花大錢修地方中小水利有啥用?啥都要靠父母官的地方農民只會享用不會維修的。)
追問8
災後疫情防範方面個人應該注意什麼
國家衛計委:不吃剩飯剩菜;發熱、腹瀉及時找醫生
回應
上游洩洪,下游暴雨。為什麼不能提前洩洪?是否利益的關係
國家每年花那麼多錢在農業和農田水利上,又有幾項是能夠感受到的。農村已和6、7十年代的農村無法相比,沒有溝、沒有河、沒有渠,現存的溝河渠湖基本都是斷頭的,而且底部已經太高並且好多種有莊稼或樹木。塑料垃圾隨意堆放衛生狀況極其惡劣。多麼希望能夠回到溝連著河河連著湖湖連著江的農業場景,那是那麼的美也不會出現多大的險情
冬修春修水利制度,國家省府應該堅持和擔當起來。
(楨:國家省府花大錢建地方中小水利有啥用?啥都要靠父母官的地方農民只會享用不會維修的。)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7-06/doc-ifxtsatm1453071.shtml
2016洪災專題
http://news.sina.com.cn/c/z/20160421qgzyjyhl/
追問此次洪災8個焦點問題 2016.7.6新京報
追問1
今年為何會遭遇大面積洪澇災害
入汛早、暴雨多,致全國大面積洪澇災害
華南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全國平均降水量(251毫米),比常年同期(203毫米)偏多23%,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多。入汛以來南方出現20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為歷史同期最多。
追問2
為何長江中下游今年災情最嚴重
這次強降雨過程出現的原因,一方面就是來自南海的季風與來自孟加拉灣的南亞季風北上,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水汽;另一方面,北方弱冷空氣不斷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沿江到淮河一帶交匯,形成了穩定而持續的雨帶。加上此前的降雨過程,很多中小河流已經蓄積大量的水,所以很容易超過設防水位或警戒水位,造成洪澇災害。
追問3
跟1998年相比今年災情有何異同
1998年屬於全流域洪水;今年暴雨相對分散
1998年6月至8月,長江流域發生了繼1954年之後,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嫩江、松花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有的重澇年份。
追問4
姍姍來遲的颱風是否會加重洪災
有統計表明,85%的颱風對梅雨減弱有顯著影響
追問5
多站超警戒水位堤防能擋得住嗎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長江幹流防汛處於可控狀態
“儘管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長江幹流防汛形勢目前處於可控狀態。”陳桂亞分析說,1998年以後,各地對乾流堤防加固加厚,堤防質量明顯提高;同時,三峽工程也發揮了防洪效益,據介紹,此次流量為50000立方米/秒的長江1號洪峰入庫後,三峽大壩通過攔蓄,削峰19000立方米/秒,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負擔;此外,三峽工程上游20座水庫也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它們與三峽水庫合計有36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長江防總對其進行統一調度,中下游得以進一步減負。1998年以後,長江幹流堤防質量明顯提高,抗禦大洪水的底氣更足,但也要有應對突發意外極端事件的準備。
追問6
什麼情況開閘洩洪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專家:國家對使用頻繁的分蓄洪區有專門的補償辦法
資料顯示,負有保護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安全的荊江分洪區,曾在1954年分過一次洪。1998年長江遭遇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流域性大洪水,荊江分洪區再次進入準備運用狀態,區內33萬人連夜緊急轉移,此次轉移後,洪峰安然度過,原計劃將被淹沒的村莊得以倖存。
台媒稱大批緬甸女子被賣大陸嫁人本想打工脫貧
台灣聯合新聞網2016.7.1引述法新社報導,懷抱脫貧夢想到中國大陸打工的年輕緬甸女子常在跨越邊界後,才發現自己踏入人蛇佈置的婚姻騙局,被迫嫁給從未謀面的陌生男子。
報導稱,緬甸近來因民主改革備受國際讚譽,但這個新興民主政體因未能達成打擊人口販賣的最低標準而面臨外交挫敗。
在美國國務院6月30日發布的年度人口走私報告中,緬甸被降等至最糟糕的“第三級國家”。
報導稱,官方數字顯示,在2006至2016年間,逾3000人被走私販賣至中國,其中2000人是女性,400人是不滿18歲的未成年兒童,非政府組織說實際數字恐怕更高。
報導稱,與緬甸相鄰的泰國也吸引數百萬緬甸人前往打工,工作地點包括營建工地、餐館和工廠。那裡的工人也常被剝削,尤是在沒有合法的工作許可的時候。
回應
事情誇大了,應該只是有一些女子被賣。
大陸人也吃這個虧,包括去台灣的。到哪都得小心安全。
趨富現象!台人不富了,還不是想法,詐騙全世界來致富!笑哈哈
是大陸男的找不到媳婦的原因嗎?
開放,引進外國女子,給予合法身份。打擊非法買賣。
歡迎世界各國女子來中國生活!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我覺得她們嫁到中國還不錯
世界貧困人群太多,中國能從一個貧困的國家發展到別的國家的人想來,實在太不容易!
適婚女性在中國是稀缺資源啊。
很多大陸女性被哄騙到台灣家人,多少年都拿不到台灣身份證,無法工作,無法參與任何政治活動。
台灣省人在本地找不到老婆的,一樣拿錢買越南、菲律賓人做老婆。現在還有臉報導。腦袋埋褲襠,騷死啦
台灣騙子甲天下!
這些緬甸越南的,只配來中國嫁給農民!低等婦女,不過比國內女的好,起碼都是處,國內有一個算一個婚前都是爛碧
你是爛嘴
既然是事實,就別怕人家批評。
台媒,你先好好報導一下你台灣的詐騙集團吧,再不改你就不要叫台灣了,改名叫騙子省吧。
敘利亞,尹拉克,利比亞不知有多少被迫賣到歐洲,台媒視而不見嗎?
回應
上海人民對生活滿意度非常不滿意,房價高、教育成本大、看病醫院人滿為患、公交擁擠、物價高舉不下、綠化稀少、到處是盲流....
事實是上海北京甩下其他省份的距離越來越大,可見你的危言聳聽無效。為什麼北京上海越來越領先?因為努力,因為科學的教育方法,一代代的優勝劣汰,外來優質力量的及時補充,強強聯合,所以越來越強。落後省份想追是追不上了,只能望著上海北京的背影噴出惡毒的詛咒,其他也真的做不了什麼。就看上海北京建設用地和房產的搶手程度,秒懂。
根本原因只需最後5個字即可精確描述:到處是盲流
上海北京有嚴謹的評分制度來篩選盲流和精英,你胡攪蠻纏也沒用。眾所周知,被選中的外來精英是是少數中的少。上海是什麼不用證明,她的優秀在歷史書裡都寫著。
沒有上海所謂的盲流!上海的社保收入能正數?老令化的社保怎能支撐?上海財政收入能提高?45億老人津貼怎能發得出來?得益者上海戶籍公民!打工者所謂的盲流輩啊!知足常樂!
說話前先整理一下邏輯,自己都盲流了,群租了,還有什麼實力交社保?事實也證明:上海人參保的達1373萬人,而外來人員參保人數只有346.53萬人,很明顯誰在蹭誰的資金池的便宜。
我早買房子了,已有上海戶口,但非常鄙視所謂的上海土著,屁本事沒有,拿著三五千的月薪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前段時間有個上海土著鳥人看我下班晚到家遲,拉著自家的寵物狗到我大門前拉屎,星期天被我逮個現行,一頓臭罵,一句話都不敢回!現在想來平生還是第一次這樣罵人,這種極端人才已只有上海土著才有,真沒想到天下還有如此無恥自私之人!怒
嘴巴買上海房子,辦上海戶口真簡單。而恰好這2樣是門檻極高的物件,能同時得到的機率萬里挑一。有上海房子,上海戶口很驕傲是吧,我們很清楚你們yp的想法,一邊罵上海戶口,一邊做夢也想得到。臭不要臉啊。
城市生活滿意度排行榜:寧波杭州前列廈門墊底
2016.7.2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上,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包含35個城市的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和客觀社會經濟數據指數。
主觀滿意度指數排名前10是:寧波、杭州、昆明、南寧、重慶、成都、大連、濟南、西寧、呼和浩特。排名後10位的城市是:貴陽、 南京、 鄭州、福州、上海、 深圳、長春、 西安、 蘭州、 廈門。
2015年,廈門的主觀滿意度指數曾經排名第二,此前連續4年排名前十,而今年卻以第35的名次排名墊底。這或許是和城市管理、房價走勢、生活成本等因素有關。
2016年,全國35個城市主觀滿意度指數平均值為55.82, 比2015 年略有提高,處於滿意區間。
今年主觀滿意度指數的5個指數平均值分別為:生活水平(60.44)、 生活成本(39.74)、 人力資本(62.20)、 社會保障(60.66)、 生活感受(56.05), 與2015年相比,五個細分指數均有所提高。但其中的生活成本滿意度分指數仍處於不滿意區間。此外, 生活節奏細分指數,35個城市的平均值為44.07, 仍處於不滿意區間。
客觀指數即社會經濟數據指數,也包括5個分指數,即生活水平指數、生活成本指數、人力資本指數、社會保障指數、生活感受指數。
客觀總指數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南京、廣州、杭州、上海、昆明、武漢、西安、貴陽。排名後10位的城市是:合肥、 哈爾濱、 南昌、 海口、 蘭州、南寧、 福州、 重慶、 西寧、 鄭州。
2016年35個城市客觀社會經濟數據指數平均值為54.75, 比2015年的55.84有所降低。5個客觀分指數的平均值分別是:生活成本(58.74)、生活感受(57.54)、人力資本(56.98)、社會保障(50.43)、生活水平(50.07)。與2015年相比,生活水平、人力資本、社會保障客觀分指數有所下降,生活成本、生活感受客觀分指數有所上升。
當前城市居民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過快的生活節奏、不確定的房地產價格。在未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轉型過程中,中央以及地方各級政府要繼續致力於推進民生體系建設,穩定經濟增長,實現居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專車燒錢大戰或偃旗息鼓:優步漲價易到充返縮水2016.6.27證券日報
有用戶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優步(Uber)晚間用車費用上漲了50%左右。以前50元左右能到家,現在要70多元。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整個專車市場因打補貼戰而燒掉約200億元人民幣。今年,滴滴、Uber競相宣布的巨額融資讓外界推測,補貼之戰仍將持續。有機構預計,今年整個打車平台市場的補貼規模將比去年漲兩到三倍,消耗金額將達百億美元。
資本市場畢竟耐心有限,所有打車平台都在思考燒錢之後的出路。即便打車平台企業融再多的錢,也要思考如何回歸正常商業,畢竟沒有人願意一直把錢扔到馬路上。
出租車不放過專車 致信交通部望嚴查網約車平台
在信中,大眾出租呼籲網約車市場各方必須遵守同樣的規則,從平台、車輛、人員資質,價格、稅收、質量保障體系、政府監管等方面都接受同等標準的監管,並分別提出了具體的建議細則,如約租車平台企業必須取得運營資質,提供網約車服務的車輛必須購買營運車輛的保險、定期進行車輛檢驗,網約車的運價應體現與巡遊出租車差異化經營、錯位發展的精神,網約車平台要提供具備人工服務的電話熱線、服務標準向公眾告知等。
專車市場,既是未來出行的趨勢所在,又面臨著內外競爭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參與者們恐怕要在糾結中前行一段。
回應
為什麼打出租難?難道司機心裡不清楚?活肥就拉,不方便就不去,難道不是你們自己造成的?你們不是也用軟件搶活嗎?打破出租壟斷就叫喚?
專車也是一樣的,活好的就接單,不好的就不去這個你都不懂,甚至說有遇到檢查,就提前讓你下車是常有的事。不信可去試一試,你專門往有檢查的地方去,看我沒有說瞎話.
網約車,不正當競爭,最後傷害的還是消費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擊垮出租車行業,壟斷後,吃了我的都給我吐出來.
我就沒搞懂,錢從哪裡來?你們三家燒這個錢,能把別人燒死?然後你一家獨大玩壟斷?可能嗎?幹嘛要去補成這樣子
一開始是這麼想的,但是是最後誰也沒把誰殺死,價格一漲,那些經常打車的人就少了,還會回歸出租車的
上海公交取消敬老卡免費首日老年乘客銳減 總體預計將下降60%
2016-06-26起,上海正式終止70歲以上滬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費乘公交制度,今後老年人也需買票投幣。上海已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制度,65-69歲每月獲75元;70-79歲每月150元;80-89歲每月180元;90-99歲每月350元;100歲及以上每月600元。
回應
這事上海做的不厚道,但是年輕人大大的歡迎。
沒看到有經濟補貼嗎?這事很厚道了。
取消老人免費交通並非壞消息 2016.6.27 李忠卿
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很多地方已經堅持了多年,顯然這是一項重大的社會福利,標誌著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更體現了國家對老年群體的關懷與愛護。
然而,上海卻反其道而行之,率先終止了這個規定,今後老人乘車要么辦理新型的“保通卡”,要么刷卡或者投幣,這項新政一經發布,並沒有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相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支持,其原因我以為主要有三點:
一是隨著老年化進程的加快,敬老專用卡的持有者越來越多,一些老人有事沒事就喜歡出門,畢竟有乘車免費的福利,而公交資源又十分有限,這就使得老百姓出行更加困難與不暢。
二是免費乘車製度的實施,對於那些因身體原因,不怎麼出門或很少出門的老人來說,並沒有享受到其中的福利。
三是最關鍵的一點,亦即老年人獲得了政府給予的老年綜合津貼,不坐公交錢無疑就省了下來,實際上福利不是少了,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福利多了,這種轉換體現了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與務實,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很接地氣,可謂皆大歡喜。
拿到了老年綜合津貼之後,老年人可以自由選擇出行,就近辦事的多了,步行出門的多了,社會矛盾反而減少了,顯然這個結果是大家所樂於接受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取消老人免費交通,可有效緩解公交壓力,方便市民出行,因此上海推行的這項新政很有看點,值得其他地方參考與借鑒。
林祖戀當年是由烏坎村村民直接選舉出來的村官,有著別樣的“民主試驗田”意義。按理,林祖戀應該特別珍惜這個為村民服務的機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依然步人後塵。這樣的尷尬,應該不止是林祖戀個人。
儘管你是“民主典範”,但在中國也沒有特權,必須依法辦事。
大潮退去,看誰在裸泳!
都快5年了,土地的問題還沒解決,林祖戀上訪之前突然被抓,全國主流媒體大部分沉默不語,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這個問題所謂主流媒體的西方標準是不利的: 鬧事後民選上台的鬧事者貪污腐敗,在村民中不得人心,未掌權的鬧事者繼續鬧事,這麼不普世的事情怎麼會有媒體報導
買地是村委會幹的,當年的村幹部和現在的村幹部都是烏坎村民自己選的,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你找官員什麼事?官員為你擦屁股你還訛上了,呵呵。上任的村幹部貪污受賄跑路的不是一兩個,包括林祖戀都是村民投票上任的,這說明什麼?你好意思提媒體,媒體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當初大吹特吹如今烏煙瘴氣的烏坎。
這說明:村民能自治,母豬可上樹!應該撤銷鄉村,直接歸縣政府領導!集體所有製已經名存實亡,應該取消。土地國有化。
相關新聞
乌坎村委会主任林祖恋21日供认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今年以来,陆丰市有关部门陆续收到群众举报,经初步审查,林祖恋在担任乌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期间,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职务便利,在民生工程项目发包等环节收受贿赂。
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田紀云:依法治國重在依法治官而不是治老百姓
回應
這話的邏輯是只有壞官,沒有壞老百姓,這不是實事求是的認知。依法治官和依法治民並不矛盾,相反,都要治,難道依法治國的“國”裡只有官,沒有民?
依法治國應該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側重治誰的問題
人人平等是遠大的理想,依法治官是目前的現實
陝西一工人觸電身亡引發衝突多人在消防車頂打鬥
2016.6.17,微博網友爆料稱,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延長油田公司定邊採油廠辦公樓前發生衝突事件。18日,定邊縣公安局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公安局已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17日晚,定邊縣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說明稱,經初查,13日22時許,承攬延長油田公司定邊採油廠修井項目的定邊縣森豪威油田鑽井工程運輸公司,在樊學採油隊李莊科區隊修井作業時,1名工人不慎觸電身亡。17日上午,因死者家屬對賠償事宜不滿,聚集在採油廠辦公樓前,雙方發生衝突。
回應
鬧大戶,都知道找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政府等體制內的單位來鬧一般都能敲多一點錢的
見得太多了,北京這裡不少,很多農民工拒絕簽署勞動合同,然後春節前就組織一批人來鬧事要錢。
還是國有企業好,如果是私營企業,鬧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工廠也一樣,還有專門熱心“法律顧問”坐鎮的。
去年本公司就發生的2起。一起是違章建築違規使用腳手架,結果觸電身亡,線路非供電公司產權,但是死者家屬說,供電公司提供的電電死的,就要供電公司賠錢。抬著棺材,堵死公司的大門,讓人煩死了,最後出了點錢,訛詐成功!還有一起更離譜,一老漢拏著一根長竹竿打白果,結果打到10千伏的線上,結果可想而知。鬧!最後又給了。
嗨,基層政府的脊梁已經斷啦!----官不聊生真的是好事麼?(前兩年大V們還在讚揚台灣的官不聊生,是民主的先進性體現,現在看就是民粹)
廣東陸豐市政府:對烏坎村民反映的問題不迴避不袒護
南方網記者從2016.6.20下午在汕尾舉行的情況通報會上獲悉,廣東省陸豐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鍾文管明確表示,對烏坎村村民反映的任何問題,市委市政府將絕不迴避、絕不袒護任何人,堅決依法依紀調查處理。按照“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法依規解決烏坎村土地問題,累計退還烏坎村土地5062 .73畝,目前對於與鄰村存在權屬界限重大分歧的,市政府將繼續加大核定力度。如果雙方仍然有爭議,應通過法律途徑依法解決。
回應
一鬧就靈的做法不可取,年輕人都揚言不怕警察了
這些退還給村子的土地,當地村民怎麼辦?還有人敢買麼?
據我所知,烏坎事件之後,好像再沒人肯去那裡投資了,情況很困頓。看來地下海陸豐這個說法,確實是有來由的.
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
陝西高校首次錄取20名職業農民為期三年學習農業生物技術
據陝西新聞網2016.6.19報導,陝西省富平縣20名職業農民日前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這是陝西省首次錄取職業農民上大學。9月,他們將走近校園,接受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習微生物應用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等農業生物技術專業知識。
陝西180名農民工在河北遭欠薪1500萬表達訴求討薪反被判刑 2016-06-16
來自陝西省嵐皋縣等地的180餘名農民工,到河北青龍縣一家礦業公司打工,遭遇1500萬的巨額欠薪,多次協商未果後,承包人及部分工人在向青龍縣政府表達訴求時卻被刑事拘留,隨後被青龍縣法院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判刑。嵐皋縣委縣政府派出工作組赴青龍縣交涉,卻被拒之門外,兩名證人也被當地警方帶走並刑拘。這當中到底有怎樣曲折的經歷?
................
回應
這是準備以一縣之力對抗國家麼?
地方長官其實就是土皇帝,行政公檢法大權在握,說一不二,專制真可怕,
再土皇帝,也乾不過國家。
地方偽政府給中共拉仇恨,將社會矛盾統統集火於中共。所以說,中共是好樣的,真漢子。
我們還是不是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
這個縣政府應該關門了。
地方政府的素質參差不齊,沒啥奇怪的。
應該立法,凡拖欠農民工工資者,刑拘!
很簡單的事,哪裡有討薪問題,哪裡的工會就撤掉.
我們不要勞工組織!我們要和諧!我們支持擺設工會!
此時的警察就是壓迫工人的工具。確切的說,警察是國家統治階級的工具。
專業洗地的傢伙們,有什麼可以說的嗎?
真搞笑,你這時候出來裝逼顯得很有逼格嗎?青龍縣有問題,但是嵐皋縣卻出來幫農民工,你說洗地,給誰洗?青龍縣還是嵐皋縣?以偏概全自以為是,好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實則只不過體現出你和那些洗地的別無二致,只不過兩個陣營罷了
問題是這篇文章只有陝西嵐皋縣一方的說法,沒有對方的說法,究竟如何,沒有全面的調查是很難判斷的。
這地方的問題很大,以前還有一起老人與青龍縣政府經濟糾紛吊死在縣政府大樓前的新聞,觀察者網也報過。
現在看見這種明顯引導讀者情緒化的新聞,自己一定要打個折,不能全盤接受,因為媒體的節操大家都知道了,尤其是只有一面之詞的時候。看過一些內行人的說法:有些討薪是不合理的,比如建築質量不達標被監管勒令推倒重做,那之前的工錢算不算呢?農民工認為應該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但承包方頭皮都炸了:推倒報廢的材料多少錢?耽誤的工期多少錢?被監管罰款多少錢?這些損失不得農民工賠?!購買勞務跟購買商品的規則是一樣的:必須合格品,對吧,不能說你做出來了多麼辛苦我就得付錢,沒有這樣的道理!
深圳一村民稱分到66套房租不出去希望政府想辦法
財經網2016.6.16消息據深圳南山區官網的書記信箱顯示,有自稱是南山區大沖村的村民表示,自家分到了66套回遷房。經過配備家私和裝修,但目前只出租出去了5套,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幫助解決。官網則回復稱反映的問題正在處理。
回應
中國政府估計是最忙的,沒房子要找政府,房子多了也要找政府,你六七十套,不能賣一些嗎?
為什麼有66套?
就該怪中國的拆遷太沒有人性唄。
拆遷沒人性分他66套房,那有人性的得分多少啊?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深圳南山區一套房子說值個大幾百萬毫不誇張啊,這66套尼瑪幾個億啊!
有66套房的已經不是農民了,還什麼村民,這是土豪劣紳了。時代變了,窮人都是大學生,而農民變成了地主.
沒收充公
論開徵房產稅的重要性。
這是在反映當地產業空心化的問題吧。沒有實體經濟,房子都不好出租.
不是,那種出租房子大多很差勁,除了外地民工沒誰受得了,所以租不掉肯定沒法賣。
分到的房子應該不是小產權吧?賣掉不就行了
小產權拆遷後,1:1的回遷房,肯定就是小產權房。
你錯了,不僅不差勁,因為它就在高新園地鐵站旁邊,住那裡的上班族上下班只需要5分鐘,因此那裡的租金一般也特別貴。
我重新搜索新聞才看完,應當是農民房,房東反映的有裝修帶家電單房40平米2000多,50平米一房一廳3000不到確實不貴. 雖然高房價把一些工廠逼離深圳,工業區人口減少,餐飲,商場倒閉,但南山科技園受影響不會那麼大,我覺得還是房東出租的策略問題回遷都是這段時間房源一下子增加太多.
大衝是個城中村,就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邊上,科技園有騰訊,普聯等公司,房價5萬,改造之前村里每人一棟樓.
很正常,我家這裡一個人當了將近十年釘子戶,有兩片耕地。最後終於大的那片地動遷了,分了幾百萬加幾十套房子,那片地一共建了4座樓房。他小片的地還放那呢,等著沒錢的時候再給開發商,那片能建一座樓房。我以前同事的老丈人也遇到動遷,先分了6套房子,還有5個魚塘等著動遷,我問他怎麼也要3000萬拆遷款吧?他説沒5000萬免談。像我家這不知道都多少線城市了,50萬的房子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如果他拆遷款真能如願,能買100套房子。
明白為什麼拆遷鬧得那麼兇了吧,鬧一鬧的好處抵你辛苦幹幾輩子。有如此暴利在,拆遷就和諧不了的。
與其說對他們對大象的印象來自切身接觸,不如說這種印象更多的是猜測加幻想的結果。畢竟,正常的城市中上階層客觀上既缺乏時間和精力,主觀上也缺乏興趣和動機去了解這個大象,哪怕大象的一份子們天天和你打照面。於是近年來,每到年關,我們都會看到一批博士寫的“鄉愁體”文章刷屏,悲天憫人,萬人追捧,熱鬧幾天之後就會歸於沉寂。真正長期調查農村學者寫的深度文章則少人問津。以至於觀察者網有文章說:這怎麼看都像崛起時代的最後一輪鄉愁。
這種每天接觸的陌生感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這種矛盾之下難免隱藏一個蠢蠢欲動的好奇感:路口理髮店的黑龍江紋身胖子下班之後是不是真的去當“古惑仔”?城中村每天門口排長隊的重慶麻辣燙禿頭老闆數錢這麼開心,是不是放了罌粟殼?樓底的河南保安小弟月薪4000不到,居然還在用安卓智能機機打燒錢的傳奇私服,這樣真的好麼?江西家政小妹挺漂亮的,但是居然穿九分黑絲還套一個肉色短絲襪穿皮涼鞋,簡直不能忍,她到底怎麼想的?問題很多,但是這些好奇的念想往往是被影視幻覺定義的。這不,《殘酷》就是通過影像來認識農村。
.................
回應
作者:施蘭茶 鄉村婆羅門,南亞問題專家. 大風哥 工人首陀羅,腦洞病理醫生這兩位的合作真是
現在的文人,沒去實地調研,沒去社會上滾過幾年,從象牙塔出來又進入象牙塔,能有什麼接地氣的東西,反而多了很多軟骨病,站不直腰罷了。
蘇南遍地工廠的農村叫農村,西南崇山峻嶺裡的農村也叫農村,但人們都知道這種農村間可說是雲泥之別,要不然國家也不會去搞什麼西部大開發,認識問題承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燉雞湯麼,還是免了吧,抓緊時間幹實事才最重要!
觀網以後這樣的批判文章要多一些!一定要把這些成天在“象牙塔”裡不事生產、不懂人情、尖酸刻薄、自私自利、裝x擺酷的,“小知識分子群體的淺薄與刻薄”拿到太陽下面曬一下,也讓它們“紅紅臉,出出汗”!
小知小資群體是不會上觀網看批判自己的文章的.
我倒是覺得觀網在放這些文章的同時可以多放一些作者提到的嚴肅的農村研究或者其他類別的社會研究,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蒐集這些東西很費力。
“底層”APP刷屏事件:城市中間階層的世界盡頭和內容創業者的殘酷物語
【昨晚,《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一文刷屏朋友圈。文章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透過一款視頻APP窺探中國農村,還所有人一個悲天憫人。然而正如小編一位老師所言:“我每年至少走三五處各地農村,快手錶現的是極其少數的異類,不可能如文章開頭說的可以作為考察中國農村的切片。絕大部分農村青少年是在毛坦廠中學、東莞的服裝流水線、蘇州工業園區的電子廠車間、西成客專隧道的挖掘機、阿合奇牧場的馬背、無數建築工地上的打樁隊里辛苦掙扎卻也未失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人。很多人在物質上經過一些年打拼也並不差,只是很多知識分子有可能不願意走下去,也不關注這些媒體聚焦之外的青年,或者因為道德虛榮心的需要刻意注目於“底層”中絕望的一面。他們其實是地火,不停在運行,毀滅有之,爆發有之。”
近年來屢屢有“返鄉體”文章刷屏,基本都出自“博士”之手。觀網也轉發並分析過諸如《博士回鄉》之類文章。它們建立在一種不自覺的優越感視角上,關心底層的同時又有自欺欺人的一面。自欺是讓自己感覺在關心農村弱勢群體,欺人是不自覺地扭曲基本面。《殘酷》一文看似關懷農村底層,反而是以一種獵奇的方式滿足城市精英的窺探,不如說是一款app的好廣告。】
《殘酷》的作者宣稱:“如果毛主席生活在今日的話,他不必花幾個月時間走訪農村,只需扒拉扒拉這個APP,就能了解中國鄉村的精神面貌。”對於生在農村,長在城鄉結合部,爾後才進入城市進而留學歐美也深入印巴農村的筆者來說,看完這篇文章可以說五味雜陳,有一種不吐不快的衝動。
一方面,這篇文章開頭對於一個龐大但貌似隱形群體的關注,用英國俗語說簡直是“承認了房間裡的大象”,讀完文章我卻發現,這篇文章雖然“承認”了大象的存在,但是所做的卻更像是“盲人摸象”——用近乎偷窺的視角看待這隻大象,期待的是獵奇和製造話題,這難免以點代面、以偏概全,讓自詡“主流”的階層加深偏見,並營造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當然,原作者X博士表達了一種希望城市、鄉村兩個城市互相了解的願望。對於廣大中間階層來說,每天因為生活而必須接觸到的勞動階層、偶爾聽到富有城鄉結合部風味的口水歌、逢年過節返鄉旅行接觸到的“風景”,都讓廣大中間階層朦朦朧朧感受到存在一個無處不在,卻又因知識、趣味、身份隔膜而難以浸潤體會的大象。
印度某些地方還有很多免費,比如免費用水,免費用電等。印度很多地方窮人的電價比一般人便宜。不過用電情況很不好,天天停電都不能形容了,兄弟的總結是城市經常來電,農村偶爾來電。這個農村還是發達農村,印度大約有一半的農村還沒電呢。
不過印度有一點還是很不錯的,印度不承認醫藥的研發專利,只承認製造專利。因此國際上發明一個什麼新藥,印度換一種生產工藝,就山寨出來了。因此印度新藥的價格很便宜。雖然的質量好說(有的很不錯,有的就是安慰劑),但沒辦法的情況下嘗試下總是沒錯的。
數據說明一切..全民免費醫療是很費錢滴...很抱歉的是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能撐起十幾億人的免費醫療..美國也不行.
不要把這標準搞太絕對的話,還是可以的。只要認清免費醫療不是什麼病都無限治療、不是小病大養,人均GDP有4、5萬刀水平的國家,用上10%的GDP實現80%以上的治療支出福利化,是現實可行的,這是西北歐福利國家的水平——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小病排隊一個月大病三個月的吐槽。
你們沒看錯,確實是10%以上。可以查查WHO的數據,德法用GDP的11.9%和11.1%實現了77%和78%的報銷率。英國人自豪祇用8.4%比例就實現了84%的報銷率,效率老高了。基本免費的醫療要有足夠多的錢砸,所以英法德稅很高。
美國的代價是政府開支和保險費合計相當於GDP的18%,人均9000美元。
印度隨便稍微有點小錢的都不會去公立醫院“享受”免費醫療的,中國不管怎麼說,醫保還算搞的不錯吧,去年我一點小病去住了一陣院,兩三千的費用報完自己交五六百就行,我還是挺滿意的.
擦,你太容易滿足了…皿煮國家可是百分百,你看印度.....
一個國家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究竟如何,看看人均壽命一清二楚,你總不能說一個人人長命百歲的國家是地獄吧,你也總不能一個人人只能活三四十年的國家是天堂吧。那些說印度好的人從來都不看數據,也不知道在11年的時候中國人均壽命就比印度多八歲多,而且差距正在年年拉大。
印度平均壽命低主要是嬰兒死亡率高,而嬰兒死亡率高是因為女性的歧視和大量的女嬰被殺有關。還有印度人本來就邋遢,隨地大小便,大便不用紙,等等,生活習慣差也是一方面。
http://tieba.baidu.com/p/1467106863
印度去年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超過泰國、緬甸,為何還有小孩餓,求解釋?
賤民應該沒錢買米吧
印度的福力質量雖然和發達國家沒法比,但做為人口如此多的發展中國家,敢這樣做還是值得肯定的.
問題是他什麼都沒做!只是在喊口號而已!
印度有糧補牛奶補助,還有學生午餐補助,還有免費醫療
印度的醫療有什麼說了做到的?印度的醫療比印度的軍購還不靠譜!
印度的免費醫療你去享受下好了!還有這麼多補貼消滅了貧困和飢餓以及營養不良了嗎?
印度的免費醫療其實就是自生自滅,自生自滅顯然是不用錢的,我能這麼理解嗎?
印度的公共醫療支出還不到GDP的1%,還沒有TG用來補貼新農合錢多。這點錢還要用來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你說分到每個人頭上能夠提供多少免費和服務?所以說印度醫院那種設施破舊、稀少的情況很容易理解。
美國都沒敢醫療免費,只能通過買醫療保險才進行醫療補貼。美國就3億人,政府的醫療支出2-3W億美元。誰信印度一年才2000億不夠的財政收入能免費醫療12億人?
印度每萬 人病床數是5張(這裡指的公立醫院如果加上私立醫院是7張)。中國是30張出頭。因此在印度要得到一張公立醫院的住院床位,是非常難的,小醫院的等待時間一幫是3個月左右,大醫院是半年到一年。普通人尤其是下層人想住院時非常難的,必須要賄賂才行。因此才會有這種現象,一方面,窮人號稱醫療免費,但一方面,每個家庭都要遇到的生孩子問題上,印度產婦在醫院分娩率非常低,目前大頭還是在家生產,因此其產婦死亡率一直很高,是中國的10倍。嬰兒死亡率更是中國的20倍。
印度4億窮人的免費醫療只是基本治療,治小疼小病的,並不是什麼病都給你住。比如某人是窮人,每天收入只有2塊人民幣,得了腎衰竭。沒問題,免費治療,好像要交掛號費,疼,沒問題,開包止疼片,住院,沒問題,不過請排隊等待,運氣好,個吧月就可排上,不過由於老是有行賄者插隊,三個月能住上院就是很幸運了。熬上住上院了,沒天給你開點治療的藥,這個沒問題的,手術?對不起,請排隊等待(這病咱也沒法動),透析,對不起,本院沒這麼高級的設備。所以知道為什麼印度免費醫療下,人均壽命這麼短了吧?
回應
印度的免費醫療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話,類似於我國六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製度,無論你得了什麼病都是給你開幾顆止瀉藥裡面的醫療條件之惡劣跟設備之差,超越樓主常識之外,患重病的貧民低種姓賤民只能等,死前不久還有個住院後在鼠患成災的病房被老鼠給咬死的,印度有錢的人都是去收費昂貴的私立醫院看病的,樓主一組數據:印度新生兒夭折率高達22%全世界新生兒死亡總數當中,印度佔據五分之一每年印度有20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主要死因是營養不良【就是餓死】大概就會明白印度所謂的免費醫療會是什麼樣子.
印度所謂的免費醫療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等待時間長到可以死人,比如你要開刀動手術排隊可能要排到明年。。外因為公立醫院設備差工資低導致沒有什麼技術好的醫生,技術好的都跑去私立醫院賺錢了。極度缺乏,和沒有醫療基本沒有區別。
所以說阿三的免費午餐和免費醫療打死我都不會羨慕的,吃死和醫死的可能性高啊!
有人說北歐好,也不看看他們的稅率,50%啊親們。而且人家人口少,資源豐富,當然人均就很有錢了。國內很多JY毛都不懂
他們是好吃懶做又不想幹活,還要國家養他們,對於這些人,我想說,豬錯投了人胎
好吃懶做的是南歐的垃圾,德國人和北歐人還是很勤奮的.北歐人也都是當年他們祖輩在惡劣環境下奮鬥出來的,早年北歐也就是19世紀初還相當貧窮,而且氣候惡劣,沒法種植新鮮蔬菜,只能只鹽魚吃的讓人發瘋.
其實現在的中國農民才真是免費醫療,這點溫總的確功勞大大的。每個農民每年交費50元,如果當年沒有報銷的話,還有大部份轉到第二年,說白了,基本等於不交錢,大病報銷我記得大概是80%-90%
農保不錯現在農保被醫院弄變味了,上限是4000,只要住院就各種檢查然後檢查費用就佔了絕大部分.
我就是醫生,這個我給你解釋。現在這個社會體系,有病沒查出來,出了什麼事情我不是死定了?而且萬一碰上醫鬧的那麼不講理,我不得做到全方位無死角?平心而論,醫人不是修電器,弄不好可以再來,我手上要是有一個醫療事故,我這輩子就完了,可能還要連累家里人.
所以我情願多做點兒檢查,圖個安全.
上次我老媽做個小手術報銷了一半,還不用找關係,騙人立即吃屎!
我媽手腕骨折報了70%多,我表姐乳腺癌花了十萬也報了70%。城鎮居民醫保150一年,一般待遇是門診報銷60%、住院報銷80%,年報銷上限8萬。
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惠天博士:
曝露出醫保制度的不足——醫保異地實時結算,最好的就是先墊付回去再報。所以我想這件事最好能推動醫保制度變革,實現跨地異地統一結算,那可能是整個事情能給大家帶來的最大的正能量。
回應
一個女子超市偷竊,被抓後說是給女兒過兒童節,因此不但沒有受到懲罰,還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並且收到至少50000元的捐款。這件事告訴我們,在中國,我們完全可以不勞而獲。雖然所有其他國家都以偷盜、偷懶為恥,但我們是中國,我們中國人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後窮人違法犯罪總算有了最好的藉口了!
大錯特錯,這錢不是給她的!而是給她女兒看病的!就比如你現在的生活和你爸媽都得了白血病需要錢治療,很多人都給你捐款了!你想要哪種生活?
呵呵,混蛋,我還不知道錢是給女孩看病的?豬頭,如果我家人得了白血病,我可能向大家求助,但我不會去偷。沒分辨的糊塗東西。
豬頭?你知道錢是給小女孩看病的?還說什麼偷東西沒受到懲罰還收到捐款?怎麼懲罰?人家金額小只能警告!腦子裝了屎?
像你這種不知羞恥的東西,黑白顛倒,不知道飯香屎臭,以貧窮為藉口違法犯罪,不過是社會渣滓,活該一輩子窮死你!
你是很高尚的牲口,但是連畜牲都不如……
像你這種不知羞恥的東西,黑白顛倒,不知道飯香屎臭,以貧窮為藉口違法犯罪,綁架母愛,不過是社會渣滓,活該一輩子窮死你!
只想知道醫療為什麼這麼貴,為什麼看不起病。
很多病都有醫保,我家裡一個人做心臟手術報銷了48%,我認可1樓的說法,再窮在難也不能偷,如果她偷的不是幾十塊,而是幾千幾萬呢?殺人搶劫了呢?還會為她辯解嗎?
超市偷竊總價值只有70多元,事件之前手裡300元錢。
講講醫保的事情: 自己在農村,現在有農保,身邊的人都說共產黨的政策好,為民服務。第一件事,三月我媽有點過敏身上癢,去村里衛生院掛了五天鹽水,每天六毛錢,我當時都傻了,真便宜。第二件事,我老婆生小孩,順產醫院一共花了4800多,沒有傳說中的紅包什麼的。政府報了500,醫保一次性報了2000我自己付了2000多,最後生育險還能報,結果就是還賺幾塊。這麼好的政策還能說什麼呢。
這就是中國社會可悲的地方 沒錢看病 把人逼得。得個病傾家蕩產 連印度都免費醫保 中國GDP是印度的5倍 人口差不多 。人家交了醫保就應該享有免費醫療 中國生活保障需要完善 政府別那麼摳門
“偷雞腿媽媽”是慣偷?營業員還原案發經過 2016.6.2新華報業網
兒童節前夕,一名小偷在珠江路一家超市被抓住,民警在她身上發現的被盜物品有:薏米、紅豆、雞腿、一本兒童圖書,總價值只有70多元。經民警了解, 這名劉姓女子家裡有一對雙胞胎女兒,都患上了嚴重的腎病,她因想給重病的孩子一份兒童節禮物,才在超市行竊。於是民警動了惻隱之心,幫她把東西買了。因為盜竊數額較少,構不成立案標準,對她進行教育之後予以放行了。但這件事並沒有就此打住,兩名警官將這件事發到了微信朋友圈,並倡議大家給孩子捐款捐物。
據了解,到今天為止,已經收到了30多萬的善款,而今天早晨,這30萬中的第一筆5萬元捐款,已經打到了孩子在醫院的賬戶上。
這樣的結果,也許讓很多人覺得很溫暖。但是記者今天從超市了解到的情況是,這位母親涉嫌多次偷竊。
被偷超市營業員:“她在我眼前已經三次了”
標點記者今天在超市了解到,當時劉女士的偷竊行為並沒有被監控拍下。但是店裡能及時發現並報警,是因為劉女士之前,曾多次涉嫌在店裡實施偷竊,所以這次她再次出現,店員們格外留意。
......................
劉金燕:愛心捐款會這樣花
劉說,有了這3萬多塊錢,馬上就給女兒辦理了住院手續。目前孩子住兩人間病房,床費每天50元,進口藥物每月三千多元,加上雜七雜八的費用,算下來光是大女兒每月花費至少四千以上。由於是跨省治療,回家只能報銷基礎藥物的40%費用,負擔依然很重。醫保有新農合,我們可以報一些,但是我們出了外省也報不了多少。一些藥物比如進口藥也報不了,只能是一些平常藥物報。來南京之前,她和兩個女兒住在江蘇盱眙的姐姐家,孩子在盱眙上學,來南京治病也近些。為了籌措三千多元的路費和醫療費,她已經把親戚借了個遍。超市偷竊事件之前,手裡剩下300元錢。
一個家庭因“偷”獲救
更多“因病致貧”家庭怎麼辦?
各方聲音
網友“aocxcsd”:偷竊雖然卑劣,卑劣的行徑卻折射出偉大光輝的母愛,注定觸碰到你我內心最深處,給我更多的感動,母愛是無罪高尚、值得尊敬的。
網友“stacey是個小糊塗”:感動嗎?沒覺得,她有一百種一萬種方法給女兒兒童節禮物,甚至她可以將這本童話書背下來講給女兒聽,而不是去偷一本,既然偷了就該受到該有的懲罰。
新媒:自給政策何去何從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分三階段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網站2016.5.26文章,原題:中國糧食安全——自給政策何去何從?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奉行糧食自給政策。為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就有必要製定全面的戰略。新的糧食安全戰略應首先確定在三個不同階段,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威脅以及保障措施。
首先,正常條件或和平時期,中國的糧食需求將通過國內生產和進口滿足。全國性的糧食安全不會是大問題。因此,政策重點應該是如何應對地區尤其是個體消費者的糧食安全挑戰。
其次,世界糧食供應大波動或糧食危機不能排除。在這個階段,中國糧食安全的主要風險將是糧食進口成本大增,甚至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都可能暫時成問題。為降低這些風險,中國應採取全球性的農業政策,包括農產品進口多樣化、國外農業投資、全球農業合作等。
第三,在戰時,全球糧食市場可能徹底崩潰,中國就不能從國外進口糧食,從而必須自產糧食養活近14億人口。正如一些糧食安全專家所指出的,在戰時,普通公眾將不能夠維持肉類酒類的正常消費水平,大多數人所消費的大米、小麥、玉米和土豆僅夠維持生存。因此,維持生存的糧食消費,而非當前的國內消費水平,應該作為戰時的糧食自給目標。
為應對最壞的情況,中國政府應採取兩手策略:一是保持足夠的戰略糧食儲備;二是保護關鍵性農業資源,以便在戰時快速生產出足夠多的糧食。(作者張洪洲,喬恆譯)
中國將拍賣220萬噸儲備糧食英媒:品質惡化只能當飼料
據英國《金融時報》2016.5.27報導,中國國家糧食儲備機構將在周五拍賣約200萬噸陳玉米庫存及20萬噸大米,以便在收穫季節開始前清理倉儲空間,幫助從其存貨過多的糧倉中騰出空間。這批玉米,不適合作為食品出售,只能用作飼料。
由於一項令政府收購價格大大高於中國或海外市場價的政策,中國的玉米、小麥、大米及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已攀升至極高水平。據估計,僅玉米庫存就高達2.5億噸。
根據國際穀物理事會(IGC)最新數據,中國不斷增高的糧食庫存預計會進一步推升全球總庫存,在2016-2017至4.74億噸的新紀錄。中國政府在國有玉米儲備上可能會面臨逾100億美元的賬面虧損。
今年,中國曾表示會取消最低收購價政策。對價格降低的預期已經對今年的糧食種植產生了影響。東北產糧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出現13年來首次減少,大連交易的玉米價格為每噸1691元人民幣(合258美元),自今年初以來下跌了近五分之一。
回應
因為賣給飼料供應商,就推導出品質惡化?照此結論,美歐的絕大部分玉米品質也是惡化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品質極其惡化,因為它們被銷售給了生物燃料製造商。
這個政策表面看似乎是虧損的,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還是雙贏的,一個贏在政治層面,確保國家社會穩定。另一個贏在穩定國內糧食價格上,甚至還穩定了國際糧食價格。
糧食是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的弱點。不能因為國際市場糧價低就放棄糧食供應自主的原則。一旦中國的糧食缺口增加到成為國際糧食市場的投機題材的地步,後果可能是不可控的。國際糧食貿易非但不能彌補中國的糧食減產, 反而可能成為放大危機的手段。指望靠國際糧食市場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的人,不是無知,就是有禍心。
糧食儲備實際上成本並不高。糧食儲備幾年之後雖然會失去作為食品的商品價值,但仍然可以滿足紡織、包裝、印刷、化工、飼料等行業的需求。
糧食安全,糧食自主這個政策必須堅持。政府儲備的所謂高價,卻正是平抑國際糧食炒家的必殺器,雖然會造成部分財政損失,但是值得。而且財政損失的相當部分是到了農民手裡,作為納稅人我們支持。
你以為農民真的得實惠了麼,真是書生不知油米貴。種子價格,肥料價格年年上漲,......
那大神來說說如何讓農民得實惠?如何控制農資價格的的上漲?
江西官方:“民工抄黨章”系公司僱民工非法鬧訪
2016-05-24,中國江西網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3日發生在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大門前的“民工抄黨章”行為,是江西贛鄱置業有限公司為達到逃避巨額債務目的,僱請民工進行非法鬧訪的活動。23日下午,南昌市東湖區公安分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閔賽鳳、章小金擾亂機關事業單位秩序的違法行為分別處以治安拘留10天處罰。
回應
有些人以為現在什麼都可以鬧只要能出風頭施加壓力,吸引媒體輿論的關注越大越好,就可以得到預謀的滿足和收穫,其實是成反比的。
網絡大V格祺偉敲詐勒索被判刑6年 受害單位曾自掏腰包消災
2016-05-16,網絡大V 格祺偉等人涉嫌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一案,在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格祺偉犯敲詐勒索罪,被判刑6年,並處罰金12萬元。現代消費導報社原副社長、副總編輯張桓瑞被判犯敲詐勒索罪,獲刑12年,並處罰金25萬元。其餘人被處以2-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據衡陽警方2013年介紹,格祺偉1984年4月出生,祁東縣洪橋鎮人,大學文化,騰訊微博聽眾超過47萬。2010年來,格祺偉通過自己在網絡影響力,蓄意製造傳播謠言、惡意侵害他人名譽,非法攫取經濟利益。如製造衡陽市石鼓區政府請200餘名黑社會強拆民居謠言,挑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傳播長沙湘雅醫院出動80餘名保安對死者家屬進行圍毆謠言,引起社會惡劣影響等;並長期將政府官員、企業高管作為主要攻擊對象,無中生有編造故事,惡意造謠抹黑中傷。
回應
大V們的共同特點:1,惡意造謠傳謠,挑動社會矛盾,煽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2,一味散佈負面信息,見不得中國好,抹黑中國一切,醜化中華民族,連中華文化也一併否定!
為什麼大V記者討厭TG,因為TG滅了他們不正當的財路
南方係就是靠這個發家的,不光拿外國基金會的錢,還懂得自己開源,敲詐勒索
媒體:廣西一個處級幹部被捕,為何全國知識分子關注?2016-05-24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原董事長何林夏決定逮捕偵查。廣西師大出版社因其在國內思想市場和學術市場上佔有足夠大的分量,在知識界享有較高聲譽,所以,其掌門人被抓難免在知識界引起關注。
回應
我還是那句話,目前,媒體與出版一直沒有在黨的手裡,是在資本的手裡。
不知所云
一個小小的級幹部因受賄被捕,便引起全國所謂的知識分子的騷動,這還用明說嗎?還不知所云?
緊緊扭住農村發展三大任務
問:當前如何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
陳錫文:總書記明確指出,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更多應用科學技術,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採取措施讓年輕一代願意從事農業,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做好“三農”工作的衡量標誌就是農民錢包鼓沒鼓。2010年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不能讓這個勢頭髮生逆轉。要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給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要推進農村改革,讓農民從財產中有更多收益。
從歷史縱深來看,即使將來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還有30%的人口、即四五億人生活在農村。因此,光重視城鎮化還不夠,必須同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要規劃先行,不要把城市建設的模式搬到農村。要體現農村特色,留得住鄉愁,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中華文化的根基、農耕文化的精粹。
回應
流轉成集約型大規模糧田,倒也無妨,本來就是中央的目的。但是,很多地方,怎樣流轉的呢?農田用來做什麼了呢?
你擔心的是農田挪作它用吧,放心,政府對農業用地監管很嚴,如果把流轉來的土地做它用比如搞建築的話那是丟烏紗帽的大事情;流轉方式我們這裡類似於租賃,農民把自家的地租給承包商,從而可以搞農場式生產,效率和產量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沒法比的,農民除了收租金還可以去農場或工廠打工,這樣同時又產生出大量勞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主線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
問:為什麼說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
陳錫文:我國農村改革,是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開啟的,新形勢下也必須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作為主線。當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處理土地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是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分置並行,順應了農民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意願。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目前全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這為農業發展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利條件。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涉及全局性改革,要審慎穩妥。發展農業現代化沒有一定規模是不行的,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子很快完成。要把選擇權給農民,不能替代農民去選擇。無論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還是農民進城,黨和政府可以引導示範,但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一陣風、一刀切。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麼改,還是有底線的,就是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多要素聯動深化農村改革
問:當前深化農村改革還有哪些領域需要重點推進?
陳錫文:一是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清產核資,查清有多少家當。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讓農民能夠民主參與。更重要的是把集體資產確權落到每一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上,讓他們擁有更多獲得感。
二是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現在土地流轉之後,出現了多種經營形式,只要是有利於農村改革的,都應該支持。
三是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明確供銷社的定位,既解決好為農民服務,也解決好自身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矛盾,成為更具活力的為農服務體系。
四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我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是不斷加強的,但形勢在不斷變化,既要求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又要求支持的方式和形式有創新,能適應新要求。
五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我國城鎮化率雖然提高很快,但進城務工農民並沒有能夠真正融入城鎮,要讓有意願、有條件的進城農民能夠定居落戶,並享受和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
六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城鄉逐步實現均等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目前全國1/3的土地已經流轉
新華網北京2016.5.22消息,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意志和決心,釋放出不斷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信號,對激發農村活力、加快補齊農村短板、奮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如何促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陳錫文說,在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小崗村,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再次強調了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刻領會講話的精神實質,用講話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黨中央制定的“三農”方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堅持和完善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經驗
問:農村改革座談會選在安徽小崗村召開,透露出什麼信號?
陳錫文: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非常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農村改革的成功實踐和經驗,這也是這次座談會為什麼選在小崗村召開的深刻涵義。改革必須放手發動群眾,讓廣大群眾在基層去實踐、去創造。黨和政府在群眾基層實踐的基礎上,總結、提升、推廣成功經驗。
農村改革是否成功是有標準的,一是契合農業和農村特點,二是兼顧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三是真正調動農民積極性,四是能夠解放農村的社會生產力。當年在總結提升小崗村的改革經驗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我國農業基本經營製度,即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基本經營製度是整個農村改革所取得的重大製度性成果,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選擇這個節點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與當前的背景和形勢息息相關。“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今年又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農業農村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糧食在連續12年豐收之後,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糧食生產從過去的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這樣的背景和全局性工作要求下,“三農”工作不能放鬆,要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不斷抓出新的成效。
昆明一村拆遷“按戶補償” 全村夫妻集體“離婚”
《春城晚報》2016.5.20報導,雲南昆明,80歲的單大爹拿著剛剛補辦的結婚證,78歲的老伴符大媽站在一旁,一個勁地說著“太丟人了”!單大爹所在的官渡區秧草凹村的村民,像趕集般地聚攏在這裡,目的只有一個——離婚。許多年齡大至八九十歲、小到二三十歲的夫妻,在離婚或準備離婚。這一切,都是因為村子被劃歸為滇中臨空產業園區,面臨拆遷,村民們為了爭取“按戶補償”而上演的。
有記者註意到,《關於滇中臨空產業園項目開發建設拆遷的通告》中註明:“列入拆遷範圍的各類建築(構)物,相關部門和被拆遷人應停止辦理轉讓、戶口遷入、分戶、抵押、租賃等手續……”也就是說,先期辦理了離婚手續的村民,在當地派出所也不能辦理分戶。這意味著,大多數村民即便離婚也不能達到分戶目的。
回應
怕只怕等他們發現離婚也不能分戶時,又要找政府鬧“我犧牲這麼大怎麼白費了呢!”
把老百姓想得太善良,反倒顯得自己很荒唐。
你說的對,有些人真以為村民都是蠢的,然而村民一點都不蠢,各種奇葩空子都能找出來,做起來沒底線,不能實現就仗著人多耍無賴。所以說什麼都是政府錯,那都是幼稚的人,政府肯定有錯,就是到現在為止政府辦事的不敢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有法不依,整天和稀泥,說白就想沾便宜,又不想得罪人。
只能說,他們太高估現代人的道德節操了。
這就是媒體口中老實巴交的村民
政府的補助的確不夠,老百姓辛苦一輩子,就這麼點錢。我家蓋房子花了16萬,簡裝修花了9萬,我們那片說拆遷的話,也就是14萬,我家能願意嗎。
親,動動腦啊。如果人家是聽到要拆遷的消息才去建房的,那也肯定只是單純的建房,怎麼可能會再花錢去裝修嗎? 就是為了騙拆遷費
拆遷當然是按人口和資產來補償。一個不合理的法律,竟然還在執行,竟然還不讓老百姓在遵守法律的框架下自由行為。
按人口七大姑八大姨都來了,又不是沒有
電商助農賣菠蘿60萬斤虧50萬 當地合作社:全怪農民不公平 2016-05-20
本月,天貓旗艦店“笨鮮生”在本著幫農民賣滯銷菠蘿的美好初衷登上聚划算,1天賣了60萬斤。但緊隨其後的是大量用戶收到腐敗變質的菠蘿,笨鮮生髮佈公告稱為農民坐地起價,成本高漲,而且送來的菠蘿裡摻雜三分之一的熟果,導致發貨和品控出現嚴重問題,造成了至少50萬的損失,店鋪也面臨倒閉,“僅為了幫助萬畝菠蘿找到銷路,讓果農不會因滯銷而流淚!我們,做到了!他們笑了,而我們卻哭了!”
實際上,市場上(菠蘿收購價)大都是三四毛、四五毛一斤,好一點的果是六七毛,但六七毛還是虧的,成本是八毛左右。0.12元可能是報導挑選的特例。
針對“農民坐地起價一說”,坐地起價是中國商業中再普遍不過的風險,和農民打交道,需要找到與農民合作制約的規則,而不是一腔熱血。
除了價格起伏,更讓“笨鮮生”工作人員焦頭爛額的是,用戶收到了大量爛菠蘿。有買家提出,商家除了說自己被騙,也需要找自身原因,比如包裝太簡陋。
讓菠蘿在運輸過程中變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品控。“笨鮮生”把這次品控沒做好,向用戶郵遞熟果的原因歸結在代辦人員身上。卻忽略了自身問題,人手不夠,讓25個人處理6萬個訂單。
無論如何,這起事件讓農戶、電商、消費者利益都成了受害者。徐聞縣農業局局長楊仕煌也十分愧疚,“如果人家好心來幫我們,讓人家虧了我們心裡也不好受。縣領導也非常重視,究竟是不是像他們講的,如果是,又是哪個農戶、哪個中介?我們正在調查。”
回應
好心辦壞事,但初衷是好的,以後注意方式方法就好了。
什麼好心辦壞事?人家是生意,只不一幫子紙上談兵的人去搞水果,水果給這樣搞法,不壞才見鬼了。
我就這樣告訴你,中國大部分的農民都不講契約精神。與其講契約,還不如找村里的能人來解決問題。這個更快更安全。。是我貶低農民,而是確實大部分的農民都是畏威而不懷德。
講真的,農民真的是目光短淺。
在09年那會香蕉也是這樣,當時香蕉1毛多2毛錢一斤喊政府救命,然後政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發動公務員,大學校師生,醫院買香蕉吃,我們當時的指標:老師買50斤班級最低一個班50斤上不封頂,我們也差不多買了200斤的香蕉,學校食堂打飯送香蕉。結果呢?錢出了,價格高了馬上就不願意賣了,最後就老師買了50斤香蕉發過來分同學吃了。價格低的時候就哭天喊地,價格一高就不願意賣。一句話自己作的死,再難過也是自己選的路。
德育主任鄧暢老師說,通過處分和警告,可以使違紀學生在同學面前感到恥辱,痛定思痛後改正違紀行為。與此同時,有更多的違紀學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不乏鄧老師眼中的“乖”學生。幾天前他在全校住宿生會議上重點強調,不准將熱水澆到樹下,而在他眼中一向乖巧的九年級學生葉強,當著他和其他同學的面,公開將洗腳後用下的熱水澆到宿舍外邊的樹下。
同輩群體之間的日常交互性和與教師之間的身份界限,迫使乖學生為了防止自己在同輩群體中“被排斥”,假意通過不嚴重的違規,與官方權威展開抗爭,進而獲取同輩群體內部的認同感。
來自官方的“處分”和“警告”,本想作為直接懲戒的柔性藝術,通過在同輩群體內部製造被圍觀的特殊身份標籤,以同輩群體的集體鄙視和個體孤獨來實現官方教育的懲戒目標。但是,卻往往忽視了現實中在孩子們中間流行的“反學校文化”,使貼標籤的目的走向了反面。(李濤)
(本文中所涉縣市及縣市以下地名、人名均屬化名,對在本課題研究中提供寶貴田野幫助的機構和人士表示由衷感謝!)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國際學術輯刊《中國農村教育評論》執行主編)
http://www.guancha.cn/LiTao/2016_05_16_360502
在中國古代的教育實踐中,師者的懲戒權一直與師道尊嚴相聯繫,也與道統秩序相統一。在現代,教師對學生懲戒的權力日益被法律所規約,其背後初衷本是規範教師無節制、不合理的過度與過量的懲罰而致的惡意體罰——這甚至導致學生受到嚴重傷害和死亡。各種頻發的惡性公共性體罰事件,也使立法者認為部分教師很難把控懲戒與體罰之間的內在區別,懲戒總是被無意間變成體罰,因此通過更為複雜的立法技術嚴格控制懲戒的使用權,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體罰發生的可能性。
由此,傳統的懲戒,諸如用戒尺打手板、罰站、抄寫作業等,儘管已經做了修正,但是因為難以道明其與體罰的模糊區別,逐漸被拋棄。更多的直接懲戒,冠以警告、記過等特殊身份標籤,以柔性藝術方式展開。
因為義務教育階段不得勒令學生退學或開除,故義務教育階段只能施用警告和記過這兩種柔性直接懲戒方式。它們都被嚴格地分維度,通過量化手段予以施用,日常校園生活被冷冰冰的量化次數完全管控了。
底層孩子們的違紀次數被嚴格記錄並歸檔,但儘管如此,鄉校的孩子們,特別是高年級孩子們,對這些被圍觀的所謂特殊身份標籤,並不是非常懼怕。相反,父輩文化和同輩群體內部所形成的灰色共同體文化,往往抵消了特殊身份標籤所帶來的羞恥感。
如九年級男孩齊磊所述:反正學校也不敢開除,再怎麼處分和警告,最後也就是請家長,剛開始還覺得挺害怕,後來習慣了,請家長來也就沒什麼感覺了,反而嫌學校小題大做。李元元則說:我爸最煩學校了,屁大一點事就電話通知他來,他在蜀市打工,按天計酬,來學校一趟,就耽誤他賺一天的錢,所以,他也不來,還罵老師多事。一旁的黃平接著插話:還是我爸看得最清楚,他在我八年級的時候就經常說,雲鄉學校反正也沒幾個能考上高中和大學的,大部分都要出來在社會上混吃喝,在學校裡不犯點錯誤將來怎麼能混社會呢?
學校內部底層孩子們在“垂直抗爭”(對抗老師和學校)和“平行抗爭”(對抗其他同輩群體和個體)中所形成的日常江湖,如兄弟幫、霸王團等底層孩子抱團取暖所形成的灰色次文化共同體,也對官方的“處分”和“警告”悄然賦予了另外一種“英雄主義”的文化內涵。李元元告訴筆者:沒有個處分、警告啥的,都不好意思在兄弟幫混。而齊磊則在一旁暗示:我們的成員都必須通過檢驗,看是否足夠“Man(男人)”!
“痛并快樂著,長點記性”的傳統懲戒方式
.......
181名住宿生卻只有兩名生活教師從事住宿管理的現實,使雲鄉學校這些底層的孩子們白天在痛苦的時間、空間、關係、知識多元規訓後,晚上熄燈就寢後,積極尋找似乎難得的自由機會,而黑夜提供了白天學校空間密集監控所不具備的現實條件,再加上對學校夜間管理人手不足的自信和僥倖,雲鄉學校住宿生晚上違紀率顯著高於白天。
當筆者問住宿的女生是不是只有男孩子才這樣調皮時,不少女生居然集體發出噓聲:“這算什麼,他們是住平房,要翻牆出去分分鐘的事,我們出去都是要先跑到二樓廁所邊,然後順著牆外的水管往下滑到一樓才能翻牆出去,前幾天才幹過。”
鄧暢和張麗向筆者證明這種狀況的確存在。正是因為如此,鄧暢才向學校申請一定要盡快裝上夜間效果好的攝像頭,清晰監控學校圍牆周邊的情況。
面對住宿生屢禁不止而強度每況愈增的日常違紀,鄧暢還是會動用打手板、罰站、抄寫作業、面壁思過等常規性的直接懲戒手段,目的是製造直接的肉體疼痛。按鄧老師的話講,叫做讓他們“痛并快樂著,長點記性”。
為防止被學生貼上體罰的標籤,老師一般都不會直接動手,而是讓違紀學生之間展開“自我教育”:違紀學生中的一方扮演教師的角色,對另一方展開像秀場一樣的“訓斥”和“打罵”,而另一方則顯然需要積極假意配合,不時發出尖叫,以示直接懲戒的程度激烈,表示自己會“長記性”。但事實上,違紀學生達成巧妙的共識,表演與事實之間的懲戒差往往恰到好處,因為過一會兒就會輪到彼此角色互換。
後來,因為雙方互利的博弈表演,打手板這樣的直接懲戒發生事實上的修正,特別是在三人以上的違規事件中,往往採取交叉懲戒的方法來“長記性”,如第一人打第三人,第三人打第二人,而第二人打第一人。而兩人間的違紀處罰則多采取罰站,特別是在夏日和冬夜,借助於強烈的陽光和刺骨的寒意,這種疼痛更利於“長記性”。
來自官方的處分和警告反而被冠以英雄主義的標籤
教育與懲罰罪犯的目的和初衷不同。學校懲戒公開的目的是: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在此目的基礎上的懲戒原則是: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熱情幫助、不能歧視。
農村寄宿學校:學生相互體罰才能維持紀律
李濤 《中國農村教育評論》執行主編 2016-05-16
中國日益開放的中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和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使在外務工人員收入日漸寬裕,且更為重視教育。他們更願意將子女送到農村家鄉所在的中心城鎮就學,進而出現了既留守又流動的新格局: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逐步向家鄉所在的中間城鎮聚集,特大城市中的流動兒童回流,村落校點中的留守兒童上移。村落校點虧空而被撤併、中小城市和鄉鎮中心校擁擠、大城市學校學位緊縮性持平,將成為中國當下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不可避免的教育現實。
在此教育現實中,筆者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階層再生產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干預研究》持續深入中國底層鄉校,探尋寄宿制學校內中國子代們的日常微觀生活世界:在寄宿制學校已經成為中國農村教育半壁江山的宏觀背景下,在寄宿鄉校演變成為略帶福利色彩的資格競賽遊戲中,寄宿制學校中的中國子代們究竟遭遇了何種複雜的校園“懲戒術”,以至於日常管理從“直接懲戒”走向“間接懲戒”直至“故意無視”;在此基礎上政府主導推動的自上而下分解式關愛體系又如何屢屢受挫,以至於需要重新反思和檢討:對這群寄宿制學校中規模龐大的中國子代們,如何實施有效的成人世界的關愛。
能否寄宿鄉校演變成略帶福利色彩的資格競賽
........
自2006年實施“兩免一補”政策、2008年實行城鄉義務教育全免費以來,各地農村學校寄宿已徹底免費或給予不低的住宿生生活補助,在農村學校寄宿已不能構成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相反,這種不用由一個家庭成年勞動力每天接送的現實,確實解放了勞動力,有助於家庭成員全身心投入到各種能夠增收致富的日常實踐中去。上學距離變遠,使底層孩子能否寄宿鄉校日益演變成為一項略帶福利和獎勵色彩的資格競賽,同時,懲戒也悄悄與住宿搭建起了內在復雜的關聯。
範延臣表示,對消費超標的每一位學生,學院一方面直接談話,了解具體情況,另一方面也通過學業導師、班級幹部、宿舍舍友等多渠道深入了解其生活學習狀況。最終,34人僅有6人降低貧困等級,3人自動表示退出貧困生庫。
各大高校均有針對貧困生的資助政策,如何“精準扶貧”,是高校學生工作當前面對的難題之一。擠掉貧困生隊伍水分,是為了對貧困生群體能更加公平。
回應
以前我們班貧困生還去日本旅遊
大學時有個河南同學,當時說家裡遭了災都被火燒了,大一時毫無懸念的博得了所有人的同情,一年八千貧困補助。後來知道了人家父母在香港做生意,寒暑假就拿著港澳通行證去對面消費,在空間朋友圈QQ群裡炫耀香港購物如何如何,香港美國民主如何如何,儼然已經成了一個操著河南口音的香港人……(後來因為嘲諷群裡六分之五的東北人被踢出大學同學班級群了)……
貧,不一定說他真沒錢,是花得太多,這個東西,有家庭傳統,所以扶貧這東西,要看他把收入花到哪裡去了,很多窮人好酒好賭如命,有點錢就一定要花光,這類人,你給他個金山一定給你花完
我每個月58的套餐,都感覺話費高了,我們還是屬於自己有工作的一類,MB的,什麼時候學生的話費上一百了,上三百的貧困生又是怎麼花的
親,您要上班,要供樓,要自個養自個,還要養家。哪那麼多時間刷手機?
我的也是58元,也覺得貴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
江蘇高校48名貧困生因月話費超150被取消資格 2016-05-09
據中青在線報導,日前,江蘇大學學生工作處正式公佈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查的大數據處理結果,或降級或取消的“摘帽行動”為精準幫扶大學貧困生工作夯實了基礎。“21人取消貧困生資格,32人從家庭經濟特殊困難降級為一般困難。”
去年12月,江蘇大學非畢業班的4463名貧困生收到了一個通知,學校對貧困生庫學生開展資格再認定工作,認定方式是學生本人提供當年10月至11月手機消費情況。最終統計顯示:手機月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學生為4110人,佔92.09%;在100-150元消費區間的人數為289人,佔6.48%;超過150元消費的人數為64人,佔1.43 %,極個別貧困生手機月消費額甚至超過了300元。
“精準識別貧困生,是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精準識別了,才能精準發力、精準幫扶。”該校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吳立平從事資助工作7年,深知貧困生認定是各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在江蘇大學,學生家鄉所在地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是貧困生認定的主要依據,但由於範圍廣、數量大、監管難,貧困生庫難免摻入一些並非真正貧困的學生。
如何找到一種更加全面的方案,深入細緻地開展貧困資格認定?
從2013年開始,江蘇大學嘗試每年以手機消費調查的方式對在庫貧困生進行資格再認定,考慮到畢業生正處於找工作階段,調查對象面向非畢業班貧困生。對月平均消費100-150元的同學,學校建議採取降級處理;對月平均消費超過150元的同學,則建議取消貧困生資格。三年來,共有190名學生降低貧困生等級,48人取消貧困生資格。
貧困生手機消費調查僅僅是江蘇大學貧困生資格再認定工作的第一步。學工處根據消費清單提供的只是初審參考意見,會不會降級或取消資格,最終取決於貧困生所在學院經過調查、約談和群訪後出具的具體處理結果。
“學生的情況多種多樣,貧困生認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性化地開展工作才能避免一刀切。”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從事資助工作的輔導員範延臣介紹,去年學院共有380名貧困學生參與了手機消費調查,有34名大學生月平均消費超過了100元,“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確實有特殊原因。比如,有的是忙於創業,有的是家庭遭遇變故,有的是參加辯論賽查閱資料導致流量超出。”
華盛頓郵報:北京投放凍豬肉世界經濟受波及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美媒稱,北京市政府將在未來兩個月向市場投放610萬磅(305萬公斤)凍豬肉。這項計劃的目標很簡單:在豬肉價格同比上漲逾50%的情況下降低肉價。官員們說,隨著這些豬肉進入市場,預計肉價將下降約18%。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16.5.5援引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這是北京市首次實施此類計劃,不過中國試圖控制豬肉市場的嘗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豬肉對於中國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因此中國的豬肉價格可能會在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出人意料的連鎖效應。
報導稱,隨著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放開養殖業,中國的豬肉消費量激增。中國現在既是世界第一大豬肉生產國,也是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豬肉消費量目前佔中國肉類消費總量的60%左右。中國人消費的豬肉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
報導稱,近年來,中國對豬肉的巨大需求意味著該國的整個經濟都可能受到豬肉價格波動的影響。2007年,由於瘟疫導致中國的大量豬群死亡,豬肉價格在一年之內暴漲了近87%。豬肉價格當時也成為將中國通脹率推至十年新高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於豬肉對通脹的巨大影響,有人甚至把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稱為“中國豬肉指數”。)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及其他令人擔心的情況,中國在2007年決定 建立國家豬肉儲備,類似於其他國家維持的貨幣、石油或糧食儲備。這一儲備不但能用來在價格高企時投放豬肉,而且能用來在價格低迷時向農民收購生豬。
當然,戰略豬肉儲備聽上去很美,但並不是完全沒有問題(即便是凍豬肉的儲存期也不超過幾個月)。所以中國也開始從國外進口豬肉,同時進口飼料作物以擴大本國養豬業,使得中國對豬肉的需求與全球市場交織在一起。2013年,中國雙匯國際公司以4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身為世界第一大豬肉生產商的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編譯/王雷)
回應
中國人吃點豬,這外國人呀,上串下跳的。中國人都吃大白菜你們就開心了?
中國人都吃大白菜,棒子會為沒有泡菜吃而哭鬧的。
吃大白菜不行,你就是吃草都不行。但是你要是吃肉,尤其是吃人肉,吃外國人的肉,他就絕對不會這麼編排你了,社會很現實。只有食肉動物才能成為食物鏈的頂端,才能隨時對別人指手畫腳,才能有資格每天惦記別人。
央地收入分配過渡方案出爐:中央地方五五分過渡期暫定2-3年
據中國政府網2016.4.30晚間消息,國務院印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以2014年為基數核定中央返還和地方上繳基數。所有行業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均納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範圍。中央分享增值稅的50%。地方按稅收繳納地分享增值稅的50%。中央上劃收入通過稅收返還方式給地方,確保地方既有財力不變。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過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主要用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
回應
先富起來的帶動後富起來的,也只有中央政府能搞了,支持
看來房價要跌了······有穩定財源,不用炒高地價賣地了。真要跌了。
所有企業增值稅都納入的話這樣算下來地方收入好像還漲了。
不公平,應該4:6開,畢竟地方是大頭。
我怎麼覺得,地方財政更少了。由地稅營業稅改為國稅增值稅,總稅額應該是降低了,還被中央割去至少一半。
好處是終於開始照顧地方了,壞處是有些地方可能會有非分之想
這條政策明明是為了穩定房價!而不是降低!
現在看不清,只能等上一段時間再說。正如當年的分稅制。
有穩定財源,不用炒高地價賣地了。真要跌了。
不用炒,所以土地供應量會少,房價不會跌!
邏輯完全反了,不缺賣地款,地賣的少,房價會漲!
這才能推進改革地產經濟,推動房產稅資本持有利得稅(相當於攤丁入畝)等社會公平的社會主義的政策轉變。
只要地還能賣的掉,地方是不會放過這塊肥肉的。
不公平,應該4:6開,畢竟地方是大頭。
地方的5是自個決定使用;中央的5主要也是用在地方,只是如何使用由中央決定,主要是扶持落後地區,兼顧全國平衡發展
稅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財政事權劃分,牽涉各方利益,古今中外都是難點。
而難度如此之大的改革之所以能在中國順利進行,有賴於老共的堅強領導和 議而有決的民主集中製——合理、高效、與時俱進、能成大事的好體制!!
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鮮明的中國特色!本屆班子上任伊始就說要打破利益集團藩籬,說到做到,雷厲風行。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習李三中全會 《三農問題》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搶救國庫》 賦改會 縣升格重北輕南)
賈平凹談《極花》:農村驚人的衰敗讓我的心情像“失戀”
2016.4.14下午,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極花》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賈平凹一直強調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關於鄉土文學,他說五四時期魯迅寫的農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五、六十年代雖然有一批才華橫溢的作家,但那時的寫作是以“階級成分”為基礎的寫作。改革開放後,農民進城,這十幾年的鄉土文學有很多令人興奮的東西,也有很多令人悲傷的東西,無論揭露也好、批判也罷,或者書寫農村的變化,都有很豐富的內容。但是近十年,農村的衰敗已經很久了,而我這幾年去那些山地和高原,看到好多村子沒有了人,殘垣斷壁,荒草沒膝,知道它們在消失。在我目力所及之處,農村的衰敗速度極快,令人吃驚,我們沒有了農村,我們失去了故鄉,中國離開鄉下,中國將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而現在我心裡在痛。這種痛還沒有落處,無論批判還是歌頌,都沒有了對象,只剩下了空,剩下了痛苦,而這種痛還無法與人言說——就像失戀的人看到戀愛中的人那種心情。這種“痛苦”促使賈平凹創作了《極花》,...........
回應
不能因您的喜好,保持中國農村的舊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等您到了他的那個年齡,就懂他這話的意味了。
我看到的農村發展都挺好的呀,城市工作的農村同事週末都會回鄉下度週末,讓城里人羨慕。也許偏遠鄉村因為年輕人進城了,也沒有可以憑藉的資源發展農村經濟,會比較沒前途的樣子。
我是農民工,但我想說的是——農村,到了該衰敗的時候,就讓他衰敗吧!沒什麼好惋惜的。許多人都說農村如何如何的好,只因為這些人大都沒在農村生活過。農村,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愚昧。許多年後,但願農村再次煥發生機,那裡有我時時夢著的青山綠水。
按照中國現狀的發展,可能一代文學大師賈平凹最後也是慘痛收場,沒有了農村沒有了那田園風景,作家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的庸人。
可以寫寫農村是如何轉變成了文明的城鎮。
農村有點本事的人,都進城了,留下的就是所謂的“故鄉”和“根”,還有那一畝三分地,幾間房子,除了清明節,誰又會回去呢?再過幾年,過去的農村還會存在嗎?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
報導稱,迄今為止,澳大利亞經濟靈活性已經在適應正在發生改變的中國。在去年年底,隨著家庭儲蓄率下降,在消費者支出的推動下,澳大利亞的增長加速至3%。
中國向消費主導的增長的過渡正在加劇,這有助於提振澳大利亞的非資源產業。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正在尋求新的機會,以向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提供食物、服務和醫療產品,而飛往悉尼和其他城市的中國大陸游客比其他任何時候都多。
在過去七年間,隨著抵押貸款利率下降到50年來低點,外國人在澳大利亞的購房(許多人與中國有關聯)幫助推動了房地產價格暴漲55%左右。
回應
Sb多呀,他們去買。
房產什麼的真的沒有意義,還不如買礦呢
發表時間:2016-04-05 07:39:39
“滬九條”出台後首周,上海新房市場量價齊跌
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監控的數據顯示,上週(2016.3.28-4.3)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8.36萬平方米,環比前週下跌60.44%;上周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2916元/平方米,環比前週下跌3.42%。上週新建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為43.12萬平方米,環比前週上漲45.43%。
此前,上海出台“史上最嚴”樓市新政,二套普通房首付不低於五成,二套非普通首付不低於七成;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稅或社保年限由累計繳滿兩年調整為連續繳滿五年。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屋奴 房市 中國房地產 史上最牛釘子戶 中國建築的虛實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中國併購 中國後/現代建築 選最醜建築? 《台灣的世界級》 《世界現代建築史》 《國外後現代建築》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胡同面孔》 《台灣敬字亭》 《新葉村》 《西文興村》 《梅縣三村》 《石橋村》 )
回應
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的經營權都集中到部分私人手中時,如何保證土地的公有製屬性?以房地產為例,土地名義上都歸國家所有,購房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權,但是現有政策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一直延續,這樣土地的所有權事實上是已經私有化了!由於現在農村土地承包權也沒有明確的時限規定,因此地主的回歸不可避免,歷史上的張半城、李半縣這樣的鄉紳們又開始還鄉了!
你粘貼的怪多,你吃透了多少呢?
農村人城市化是國家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即熱閒置在農民手裡的土地單個農民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應該給農民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對於無論是城鎮化推進,城市剩餘人口利用,減貧,還是縮小貧富差距都是好事,只要法律與監管到位即可。別拿短視的屌絲眼光去看,也許這是“家庭聯廠承包”的2.0版呢?
這是在給農民遞錢,盤活社會存量資金,風險國家(銀行)幫擔,非常利好。農民可根據實際需要,考慮用活這一筆財富,以實現利益更大化。大家千萬不要忘記了,土地房屋都是有年限的,同時也永遠是國家的,現在是無形中就給農民增加了一筆資本,可用於投資目的。當然,如果你貸款了是為遊山玩水的,那同時也就有了真正的風險。總之,家還得由農民自己當好。
我家一直想把村里的宅基地賣掉在城裡買房,可惜一直賣不掉
我老家一直等拆遷,好住樓房,這才是大多數農村人的真實想法,可惜被這些自以為是的人代表了,哈哈,真可笑啊
外媒稱澳在發達國家中最依賴中國不賣鐵礦改賣房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2016.4.1報導,根據澳大利亞儲備銀行,中國對食品和能源的需求將僅部分抵消鐵礦石出口的緩慢增長。十年多來,鐵礦石出口為整個澳大利亞輸送現金。這意味著,在房地產市場降溫之際,澳大利亞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異常低的利率推動了資產價格,給人們帶來了信心,此刻這種信心提振了澳大利亞的經濟。”
報導稱,對澳大利亞而言,賭注很高。中國約佔澳大利亞貿易的三分之一。
壓力並不僅限於亞洲,由於擔心中國生產商對歐洲大陸同行構成威脅,歐盟採取措施,考慮徵收更嚴厲的鋼鐵進口關稅,中國的鋼鐵產量可能會實際上下降。這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行業,其價格已在過去五年中下跌了大約75%。
問題是,一個只有幾十年曆史的國家,你拿什麼去文化別人?
不知道中華民國有多少年曆史了?
淚目,以為不想中式嗎?你曉得那多貴嗎?裡面十套別墅的價格估計都抵不上一個中式別墅。中式別墅的設計,構建,和規劃很講究的,首先就不是什麼地都可以建設,其次就是製作工藝都繁瑣得多啊,而且有這種工藝的都是師傅級別人物啊,人工費貴得很啊。關鍵是沒多少人會建.
你覺得麻煩,是因為包括你我在內的多數中國人的腦海裡沒有一個詞,叫“現代中式”,或“新中式”,西式建築風格,跟隨著現代化的步伐,不斷推陳出新,有花錢的做法,也有省錢的做法,有繁雜富麗的做法,也有簡約明快的做法,它可以適合多數人的需要。這裡有西方設計師的多年的努力,也有中國設計師和百姓在為西方文化添磚加瓦。而我們的中式,一直沉睡在歷史裡。我在之前回复裡講過,中式風格最大的特色,一是親近自然,二是通風透光,三是簡潔,實際上,這正是現代風格的趨勢,是最能和現代風格相結合的。中國也有建築師願意建造新中式建築,但多數屬於公共建築,如博物館,學校、公園等。偶爾有一些住宅的案例,比如万科第五園,但,實在太少了,少到我們絕大多數網友都沒聽說過。現在的新中式,還太“高”、“雅”,希望有更多既有中國傳統神韻,又能適應現代生活,還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建築風格出現。
http://www.guancha.cn/life/2016_03_17_354199.shtml
央行發文:農村土地經營權、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正式鋪開
2016-03-24 ,中國央行發布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辦法,從貸款對象、貸款管理、風險補償、配套支持措施、試點監測評估等多方面,對金融機構、試點地區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明確了政策要求。
“兩權”為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
辦法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合理自主確定貸款抵押率、額度、期限、利率,簡化貸款手續,加強貸款風險控制。要求借款人獲得的“兩權”抵押貸款應主要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等貸款人認可的合法用途。
辦法要求,堅持不改變公有製性質、不突破耕地紅線、不層層下達規模指標,用於抵押的承包土地沒有權屬爭議,且不能超過農民承包土地的剩餘年限。明確借款人要有其他長期穩定居住場所,並獲得集體經濟組織書面同意,金融機構處置抵押物時要採取多種方式,並保證農民基本居住權。
武漢別墅群航拍照登英國網站美國網友:像加州(圖)
據武漢晚報2016.3.16報導,14日,英國每日郵報上刊登了一組航拍武漢的照片,照片中一片氣勢磅礴的別墅群讓外國網友直呼:“像加州!”不過,這其實只是武漢黃陂區郊區的一片別墅。
報導中介紹,武漢作為中國中部人口最多的城市,近幾年建築行業發展迅速,這樣的別墅群基本都是在這幾年修建的。照片中房子,幾乎都是多層式別墅,建築風格統一,並且非常具有現代感。相比起武漢的友好城市曼徹斯特北部工業區的排屋,有非常大的差別。
新聞評論裡,不少美國網友覺得,這個地方看起來像加利福尼亞,或是佛羅里達州的某些地方;還有澳大利亞的網友盛讚了郊區住宅綠化十分到位。
武漢晚報記者聯繫到這組圖片的拍攝者柯皓。他告訴記者,兩個星期前的周末,他到黃陂的一個別墅區拍攝了這組照片。柯皓介紹,3年前自己曾經到過這片區域,雖然只建了一半,但已經初具規模。今年,自己在拍攝以武漢城市夜景為主題的作品時,想到了這個地方。“當天下午到了別墅附近後,先放了一個小的航拍器上去預覽取景。我本意是去拍攝夜景的,但飛上去我就發現,夕陽下別墅的房頂,色彩很豐富,綠化、池塘以及道路清晰,也非常不錯!”柯皓說。
回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別墅群。國土資源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實施2006年版《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別墅、高爾夫球場、賽馬場等項目用地被明令禁止。十年過去了。
這是農村的農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的房子,經過了統一規劃。
問了武漢的朋友 這別墅便宜得很,原來咸寧旁邊3層樓帶車庫的別墅,50W不到,這是他的原話.
這個樓盤是黃陂的F天下,當時(毛坯)價格大多在300-800萬之間。05年我在其他位置的一套花了220w左右。
連建築都以西式為現代化。中國人已經忘記了自已的審美觀,新建住宅小區,喜歡用歐式建築風格我們的百姓,追求更西式的生活,我們的設計師,不斷為西式文化添磚加瓦,建築審美以西方為嚮導,那自然覺得西方更正統、更專業,所以都喜歡請歐美建築師,喜歡去西方留學,哪怕不談精神層面,只談經濟,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我們是西方文化殖民地,不斷為西方的人高收入貢獻力量。
針對這些特徵,檢察機關將重點查辦發生在特色產業脫貧、勞務輸出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教育脫貧、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資產收益扶貧、關愛服務體系中的職務犯罪,以及交通、水利、電力建設,“網際網路+”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中的職務犯罪案件。特別要依法嚴懲擠佔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職務犯罪。
此外,中國還在積極探索建立預警機制,以從源頭上加以預防。近年來,最高檢和國務院扶貧辦密切配合,在扶貧開發領域深入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精準扶貧 _百度百科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1] 2014年1月,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2]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雲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5個月後,總書記來到與雲南毗鄰的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並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精準扶貧”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3]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台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製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目錄
1 含義
2 實施
3 歷史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72744.htm
農村剩男為何飢不擇食,女人都去哪兒了?2016.2.26洪巧俊
“剩男剩女”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西安交大教授李樹茁等人根據幾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出這30年間出生的男性比女性大約多3600萬。
文章說,由於女性資源稀缺,爭奪新娘的範圍被擴大。“過去農村離婚女性大多被嫌棄,但現在也成了被爭奪的對象。”“身體殘疾、智力缺陷的女性也都有媒婆踏破門檻,只要是女的,怎麼樣的都能給說到婆家。 ”這樣的光棍危機是婚姻梯度的擠壓效應和直接後果。這為我多年前調研後寫的三農評論是同一個結論。
早在2014年10月我就發表了《鄉村沒有“剩女”,“剩女”都在城市》,鄉村無“剩女”,光棍卻不少;城市少光棍,“剩女”剩太多;所以說,光棍大都在鄉村,“剩女”聚集在城市。在鄉村再醜的姑娘也不愁嫁不出去,彩禮照要。鄉村的漂亮姑娘都進了城,過慣了城裡的時尚生活,就不再回鄉村嫁人,姑娘不斷向城市裡湧,城裡哪能男女比例不失調,女人多男人少,城市哪能不產“剩女”?越是大都市“剩女”越多,“北上廣”“剩女”多,而深圳被稱為“剩女”最多的城市。值得關注的是都市裡的“剩女”,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教育程度和經濟基礎上不斷提升,她們在物質和精神上逐漸獨立,不少是為了守望愛情,寧缺毋濫。大多數所謂的“剩女”是主動選擇“剩下”,而非“被剩下”的。但是鄉村的“剩男”,卻不是主動選擇“剩下”,而是被動的“剩下”,尤其是偏遠窮山區,更加被動。其實光棍主要之因還是因為窮,窮得娶不到老婆。所以說,經濟貧困型光棍佔了主導。
該文還說,所謂婚姻梯度擠壓,指的是同齡適婚女性短缺,男性會從低年齡女性中擇偶,“老夫少妻”增多;擠壓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其他地區發展,如城鎮男性找農村女性增多。如此,在一些貧困地區,條件較差的農村男性往往成為婚姻梯度擠壓的最終承擔者,導致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大齡男性擇偶困難。
當鄉村的姑娘走進了城市,很多人的價值觀、生存觀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賓館酒店,娛樂休閒等場所工作的變化更大。有人說,中國有小姐6000萬,這個數字不一定正確,但這個隊伍中的“剩女”卻在不斷增大,這是卻是事實。還有就是二奶,她們大多最後都不結婚。
解決剩男的問題,如果只是探討男女比例失調,恐怕是沒有太多的進展。應該想方設法解決讓鄉村姑娘回得去,嫁得回,且家庭穩定,才是根本。
英媒:光棍危機惡化高昂彩禮致農村單身漢越來越多
英國《每日郵報》2016-02-25文章,原題:中國的“光棍”危機正在惡化:昂貴婚禮導致單身漢越來越多隨著更多中國男人娶不起老婆,未來幾年內該國單身漢人數可能繼續增多。最新統計表明,在中國某些農村地區,舉辦一場婚禮平均需花費10萬元人民幣,而2014年的報告顯示,中國農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0489元。
到2020年性別失衡或將使中國的“光棍”達3000萬。目前中國約有2000萬找不到對象的20歲至45歲男性。其中2/3以上因結不起婚而單身。
隨著一些中國家庭意識到能利用女兒索要大量錢財,結婚彩禮正成為一項“大生意”。據報導,在山東省,光彩禮平均就需10萬元,而結婚費用還不止於此,這導致許多農村男性徹底透支。隨著更多人進城打工,他們越來越難找到媳婦。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中國農村的單身漢們求助於外國中介機構,“買”個價格更便宜的越南、柬埔寨或緬甸媳婦。
香港《南華早報》26日文章,原題:10萬元起步!中國農村男性娶媳婦的價格據報導,隨著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內地尤其是某些農村地區的結婚費用也在節節攀升。過去10年來,新娘“價格”的上漲速度已超過中國經濟增速。如今在甘肅,該價格已從不到1萬元增至15萬元。
專家認為,在更大程度上,農村結婚費用居高不下是種經濟現象。在一些貧困村莊,男性不得不(從外面)買媳婦,因為當地女性通過出嫁到更發達地方改變命運。農村經濟發展和消費習慣的變化,都在提升農村地區數額巨大的結婚價碼。彩禮只是農村結婚費用的一部分,有些新娘還要求男方有車有房。這已成為一種普遍風俗。
相關新聞
農村光棍危機,不是因窮落單這麼簡單
農村光棍困局不僅是個體危機
鄭風田:馬鈴薯成主糧得過兩道關2016-02-26 環球時報
農業部日前下發《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力爭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儘管我國的馬鈴薯主糧化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技術瓶頸,社會需要較長的適應過程。
我國氣候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一般穀物類作物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干旱半乾旱區生長發育困難,而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不僅可以正常生長,還可幫助減少水土流失,非常適合我國北部及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區種植。近年來我國寧夏、甘肅與內蒙古等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馬鈴薯發展非常迅速。以內蒙古為例,其生產的馬鈴薯品質非常優越,不少地區已成“土豆之都”。一些洋快餐已把內蒙古選為全球土豆原材料的供應地。
然而,馬鈴薯要成為主糧,還得過兩道關。
一是社會公眾對馬鈴薯不夠了解,需要加強相關知識普及。在大多數人的印像中,馬鈴薯就等於土豆絲等菜餚,地位遠不及大米、小麥等其他主食。事實上,馬鈴薯不僅是重要的糧菜飼兼用作物,更可作為工業原料來源,且高產穩產、環境適應力強。更重要的是,與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相比,馬鈴薯在單位土地播種面積上收穫的營養、維生素、熱量優勢明顯。馬鈴薯除含有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外,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以及鈣、鉀、鐵等礦物質元素。正因為此,馬鈴薯做主食有著無法比擬的性價比優勢,是滿足低收入家庭基本溫飽需要的最佳選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有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開始將馬鈴薯引入歐洲。此後200年間,歐洲城鎮化突飛猛進,人口增長的1/4歸功於馬鈴薯。
第二大困難來自技術層面。要順利把馬鈴薯裝進“主糧袋子”,一個重大挑戰是如何讓我國消費者改變歷史形成的“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的飲食習慣。為達到馬鈴薯由副食變主食的目標,必須將馬鈴薯加工成適合我國消費者喜歡吃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然而從生產角度來看,我國目前馬鈴薯優質品種十分缺乏,農民種植收益不夠穩定,瓶頸之一就是全粉加工成本偏高,且生產過程耗水量大,破壞環境。由於馬鈴薯全粉的產量和技術成熟度還處於較低水平,目前馬鈴薯全粉的成本達到1萬元/噸以上,是麵粉成本的近3倍。由此可見,馬鈴薯主食化,後續還需強力研發支撐。(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回應
以前我們視之為神聖的文學是為大眾服務的,現在被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操縱成了玩弄百姓廣告自己的工具。這幫人不曾從人民中來,又如何能回到人民中去?同樣,被這群人掌握的文化產業也跟娼婦似的,沒了底線也沒了顧忌。處於弱勢的老百姓也只有發發牢騷卻別無他法,不然怎樣,拉著娼婦理論理論仁義廉恥嗎?所以對這些奇葩事兒真沒啥驚奇的,且等著吧,還多著呢。
認真調研沒人看,胡編亂造傳播的倒好,而且現在還把返鄉體抹黑了……
現在不少“知識分子”意見站在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投靠資本和外國。
知識分子就是應該被消滅!毛爺爺寄望改造知識分子,結果失敗,然後毛爺爺放出殺手鐧,讓所有人都掌握知識,讓你知識分子再也無法在掌握知識的工農面前顯擺,令知識分子無比痛苦。所以許多知識分子無比痛恨毛爺爺:“你這麼能讓那些泥腿子掌握我們安身立命的工具啊!”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三農問題》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謠言》 )
其實,在既有的返鄉隨筆寫作中,也有大量不屬於“負能量”的寫作。例如“華中鄉土派”的返鄉隨筆中,大量篇章都是對農村現狀的客觀描述,其中有講述農村一般性現狀的,如描寫農民婚喪習俗的,刻畫農村土地現狀的;也有描述如何改良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如2015年楊華就在其春節返鄉隨筆中記敘了他帶領村民集中處理垃圾的故事;當然,也有揭示問題的,這些問題既有政策不當導致的,也有農村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例如外出務工常態化後農村老年人的照料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自殺問題。
可以說,在傳播因素和作者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人們熟知的“返鄉體”寫作並沒有客觀全面反映當前農村社會現實。但這並不是說,返鄉隨筆的寫作就沒有意義,而只是說,我們對返鄉隨筆應該有全面穩健的認識。
“返鄉體”寫作即使有其偏頗之處,仍然有非常值得肯定(當然,作假的篇章除外),它確實揭露了農村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最近兩年傳播最廣的兩篇隨筆,其實都映襯了城鄉二元結構中存在的深層次社會民生問題。以中國之大,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階層分化之廣泛,這兩篇隨筆所揭示的問題在當地都不一定是全面的、準確的。然而,即使這些問題是個別性的、片面的、區域性的,仍然非常值得重視,而“返鄉體”寫作的廣泛傳播無疑為人們重視這些問題提供了民意基礎和經驗基礎。更多的人對問題有了初步了解,就可以引發更多人的嚴肅思考,導致更全面的調研,進而讓這些問題進入公共政策議程。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有關懷天下的傳統和志向,而隨著社會進步和知識傳播的全民化,可以說如今已經迎來了知識分全民化的時代。城市中產階級返鄉,關懷家鄉,關心農民,關注鄉村問題,這種態度本身就是積極的,而且總會有其積極作用。不過,知識分子向來也有不接地氣、愛好空談的毛病,隨著社會復雜化,人們對自身工作之外的廣泛領域越來越陌生,這種空談傾向甚至越來越嚴重,因此難免有人自以為是,基於錯誤經驗對農村指手畫腳、發表偏頗意見。對此,應該有理性的認識。“返鄉體”寫作,其實就是城市知識階層關懷天下的優點和不接地氣的毛病在當下的綜合體現。對待這種寫作,既不要一味相信,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它只是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起點,也只可能是起點。
他們所認識的農村,往往是自己的農村印象基礎上不斷想像的產物,這種想像可能是媒體強化的,也可能從類似《鄉土中國》這種描寫農村理想型的著作中得來的。一旦返鄉,發現農村現實與自己想像的理想型不同,他們就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進而認為農村病了,需要改造治療。而且,這種治療論的寫作頗為符合城市小資階層對農村的想像,因此格外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同和點贊,從而在這個階層中得到廣泛傳播。
目前,“負能量”的返鄉隨筆寫作,在某些群體中甚至發展成了一種“時尚”,返鄉隨筆因此有了這種傾向:“誰能寫出更慘的故鄉”。文本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也形成了負面的反饋和強化,越慘的家鄉描述文本越能吸引讀者。這一傾向在媒體和新聞記者群體中最為明顯,因為琢磨“吸引眼球”本來就是他們的職業習慣。“負能量”的返鄉體寫作因為有廣泛的讀者群和傳播量,不少媒體甚至給記者員工佈置回鄉筆記的春節作業。記者的返鄉隨筆大多對問題並無深入思考,往往一觸即跳,抓住一點經驗現象即迅速跳入已有的價值框架中,作出符合自己想像卻未必符合現實的判斷來。
這種寫作走向極端,就發展成了作假,編造故事來迎合想像,甚至為了寫“慘”蓄意編造各種爛事。正在這一背景下,今年春節期間,出現了兩篇影響極大、負能量極足的回鄉隨筆(和事件),一是《財經》記者高勝科的返鄉日記《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二是所謂的“上海女跟回男友家鄉過年”事件。作假各有不同目的,記者返鄉日記作假,也許只是想寫出“無法更慘的家鄉”,“上海女事件”作假更可能是為進一步營銷服務的策略。這些作假行為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製造了廣泛的討論,也對社會構成了巨大的撕裂和傷害,對媒體公信力、新聞記者的形象、網絡輿論環境都造成了傷害。
記者的這種思維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城市中產階級和小資的農村想像也不是生來如此的,而有長期的累積和濡化。很多年前,網絡上、媒體圈就開始延續“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這一調門,媒體人和文化批評者對此“貢獻”巨大。在長期而持續的這種調門下,一般受眾看問題的視角因此受到了影響,逐漸形成了“刻板印象”,他們習慣性的相信那些“淪陷故鄉”的描述,反而將正能量的返鄉寫作視作“宣傳”和造假。
一篇好的返鄉隨筆,當然是既能描述現象,又能分析問題,還能有一些延伸,比如提出對策性想法,但這是比較高的要求。大多數隨筆,往往只是隨想的記錄,是一些觀感和發揮。如果這些觀感契合了人們心理上的某根弦,就可能取得廣泛的傳播效果,而那些既有現象描述又有深刻分析的返鄉筆記傳播未必廣泛。舉個例子,記者張曉波先生今年的返鄉筆記《浙江海寧,一個縣城的地產困局》對問題分析極好,不但描述了現象,還通過廣泛蒐集數據分析了現象。這篇返鄉隨筆的核心觀點甚至得到了當地政府官員的普遍認可,他本人也受當地官員拜訪探討。不過,與那些能廣泛觸及城市市民心理的隨筆相比,這篇隨筆的傳播終究是非常有限的。
在傳播甚廣的返鄉筆記,大多數似乎是“負能量”的,都是唱衰鄉村的,描寫農民的困境,揭示鄉村存在的問題。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眾心理和傳播規律的作用。在傳播上,負面的信息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所謂的“主旋律”,如果沒有傳播形式的創新很難引起人們關注。如果一篇回鄉隨筆講述村里路修好了,人們的打工收入增加了,生活質量有了提高,這幾乎不會在自媒體上得以廣泛傳播。人們想知道這些信息,翻翻《人民日報》,看看新聞聯播就可以了。新聞界有個說法,“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這雖然是對傳媒的批判,但也有其基礎,即“狗咬人才會引人關注”。在此情況下,“負能量”的返鄉隨筆寫作往往是返鄉者的主動選擇。因為“正能量”的寫作不會引人注意,也不會被認為有所創新,除非在表達方式上有重要創新,而表達方式的創新比內容的創新更加困難。面對同等分量的積極題材和消極題材,寫作者會自覺不自覺的選擇描寫消極面。正因此,從整體而言,返鄉隨筆中揭示消極面的篇章更多,“負能量”更多。
“負能量”隨筆寫作也受寫作者知識結構的影響。這在記者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在其它群體中也有所表現。在城市工作的中產階層大量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們往往自以為自己了解農村。常常可以聽到有人說,我老家是農村的,我了解農村;也有人說,我在農村插過隊,我了解農村。其實這些人真的不一定了解農村。老家在農村的,雖然村里人他都認識,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未能深入到農村生活內部,他們對於農村而言常常是浮在水面的油。而且,當前農村正在發生著全方位的變化,與幾十年前的情況大不相同,甚至與十年前相比都大不相同了。
也有人說,說農村過去崇拜知識,其實是崇拜知識所帶來的權力,村里出了知識分子,大家以為他將來會飛黃騰達,於是前呼後擁,如今讀書未必能騰達,騰達的也不止靠讀書,於是博士回鄉也就遭受冷落,從而寫出了“返鄉體”文章。甚至有人將“返鄉體”的淵源追溯到“華中鄉土派”,認為其關注、研究鄉村問題的傳統是始作俑者。
為吸引眼球,大多數“返鄉體”寫作瀰漫著“比慘情緒”,充滿“負能量”
上述看法不少似是而非,似有必要予以釐清。目前,返鄉筆記的作者主要有三個群體。一是文學和文化研究者,王磊光博士和黃燈博士都屬於這一群體。上海大學文學研究系一直關注鄉村文化,間或有相關回鄉筆記發表。二是鄉村研究者,以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為典型代表。鄉村調查隨筆是華中村治研究中的一種常見寫作方式,而大約從2013年開始就有春節返鄉筆記陸續在媒體上發表,2014年6月還編輯出版了《回鄉記》(賀雪峰主編)一書。2015、2016年春節期間,媒體上也不斷可見源自該研究機構的返鄉筆記。三是記者群體,散見於不同媒體。例如今年春節期間,《財經》雜誌記者連續發了多篇回鄉隨筆。
不同作者群體所寫的返鄉筆記針對的都是鄉村社會能夠引起關注和思考的現像或問題,但由於不同群體的知識儲備和興奮點不同,還是有較大差異。鄉村研究者較多從學術視角去關注社會變遷及其機理,在描述能夠調動人們興趣的現像後,力圖解釋這種現象。如果現象涉及政策的,往往還會對當前政策作出評論,甚至探討相關政策的改進。當然,既然是返鄉隨筆,也會考慮受眾,力圖淺顯而貼近讀者,而不會完全在學理層面討論。
文學和文化研究者的筆觸往往更加細膩,飽含人文主義情懷,關注點大多放在農民的生存處境,以及作者對這一處境的理解。其寫作方式和關懷比較契合都市中產階級的思維偏好,加上文筆細膩,因此往往更具有傳播效果,成為市民消費文學的新題材。
記者群體多少受到了這種市民消費文學的影響,其寫作方式其實有些文學化。不過,與文化研究者相比,其寫作又不夠細膩。而且,受記者工作思維的影響,他們的返鄉筆記寫作往往帶有更強的價值性判斷,更加容易作出“問題化”的判斷。
陳柏峰:返鄉體再闢謠,鄉愁經得起多少反轉2016-2-26
【與去年返鄉文章獲得眾多擁躉不同,今年“返鄉體”的精彩點卻在文章之外。就在大家還未從“上海女因一頓飯逃離江西農村”造假新聞中回過神來,緊接著新華社又闢謠《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系虛構杜撰,記者春節甚至並未回家。故鄉、親人、鄉愁,這些美好字眼,如今成了另類消費品,寫作者不是以揭露農村問題為己任,而是以比誰的家鄉更慘為噱頭。當然在這些消極情緒中,也並不乏紮根農村、認真調研的“返鄉體”文章,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柏峰看來,“返鄉體”中“負能量”瀰漫,和受眾心理、傳播規律以及寫作者知識結構都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歪曲農村的真實情況。對待“返鄉體”,如同“返鄉體”寫作一樣,都應該秉承客觀中立的態度。本文原發於《大眾日報》,經作者修訂,授權觀察者網發布。】
最近兩年,返鄉筆記頗為流行,已經成為春節前後微信刷屏的主要內容。返鄉筆記在表達鄉愁的同時,揭示了農村的諸多問題,引起社會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其中熱度最高的是去年春節期間上海博士生王磊光描寫鄂東農村的《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和今年春節前夕湖北媳婦黃燈博士的《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兩篇返鄉筆記有著共同的特點,即揭示農村家庭的困頓現狀,揭露農村社會的種種問題,表達對鄉村未來的迷茫情緒。大量的返鄉筆記都有類似的內容和情緒,只是文筆和表達手法上遜色一些。
這種狀況引發了一些批評。有人認為,返鄉筆記中的唱衰論並沒有真實反映農村現況,農村社會其實一直在進步,返鄉筆記戴著有色眼鏡看農村,沒有看到農村發展的積極面向。甚至有人以“返鄉體”來指稱返鄉筆記的這種消極內容和情緒傾向。媒體則從不同方面切入,尋找“返鄉體”的原因。有人認為,“返鄉體”的作者大多是通過高考走出農村的高學歷者,在城市辛苦打拼而又不能安身立命,故鄉便成為心底寄託,他們實際上對農村十分生疏,卻又將過去的農村當成黃金時代,因此一旦看到現實存在問題時便慨嘆今不如昔。
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想法非常好,但需慎之又慎,別搞成王安石青苗法……
作者的意思,減少農民總數,提升農民人均擁有的土地量,搞大規模機械化農業,提升農民人均收入。那麼,很容易有以下問題:①農民進城已經有幾十年了,現在的農村,有能力能進城生活的農民佔多少比例?也就是說,作者說的“強者”農民,有多少?②城市是否有能力,吸收所有離開農村的農民,並且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會更差?③中國的土地情況,適合搞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大片平原面積並不多
1、回老家告訴親人除草劑致癌,家人說,不用除草劑,誰還受那累?2、土地流轉不會到農民手中,就像農業補貼與農民無緣一樣。3、資本打壓農產品價格,倒逼農民失地。
城市化必然伴隨農村人口減少。中國公知願意體會鄉愁,就放他們到鄉下生活幾年好了。到時候又說我們搞文革下放。知識分子就是tmd酸腐。
別的不說,廣東珠三角土地流轉價格在1500元以上。當地農民只要12苗地就可以比打工強。
其實我也一直在想空心化是不是真的差,只是水平有限,形成不了論文,當然也是見識不夠廣吧!我是吉安地區下的一個小縣城,這些年各鄉鎮,特別是距縣城比較遠的,基本都跑到縣城生活了,特別是年青人結婚基本都要求在縣城有套房;現在縣城面積擴大很多,房地產確實很旺,最明顯的學校,以前我拉一年級也就6個班,現在是將近20個班了,中學都擴建幾個了!你要是要求人家回鄉下生活,不罵你個卵朝天才怪!以我個人而言,還是很支持的,我叔伯幾家人全部在縣城生活,打工也是在縣城買房,老家要經濟允許,也會建房的。反正地基現成的
中國的城市化還遠沒有結束。等目前這一批因為各種原因還留在農村中的老人離去,農村也就沒有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傳統農民。取而代之的是資本運作下的農場主以及農業工人。
不管將來怎麼樣,農民作為一個群體將來一定會好起來,原因是當這個群體變成少數更或者極少數時“物以稀為貴”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相反工人階級這個曾經的少數派變成如今的極大數派時就會變得不值錢了。還有就是將來工業品會很便宜而農產品會很貴蔬菜會比肉還貴,一切從土里長出的東西都會很貴。一切都朝著有利農民的方面在發展所以願意做農民的兄弟一定要堅持住。
去看一次草裙舞,覺得那是原生態、文化、傳統.....你知道天天穿草裙什麼滋味?你為什麼不去穿著跳給我看,而是要我穿著跳給你看?
頂!現在就是有一批人,成天喊著原生態,你們怎麼自己不原生態,要別人原生態。
這些美富強式的高線發展目標,配合著國家資源的輸入,實踐中在鄉村往往產生新的分利主體和鄉村精英的俘獲,以及驅逐弱者的意外後果。大學生返鄉創業或資本下鄉,與對土地依存度高的弱者農民搶奪土地資源,成為參與分享農業剩餘的外生利益主體,土地租金的抬升,對土地依存度低的強者農民反而獲利,弱者農民的獲利空間進一步壓縮,最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極化型社會結構。
農民眼中的鄉村空心化並非壞事
小蘭阿姨正在為無更多地可種而發愁,假如有外來的利益主體進村爭奪土地資源,她的命運可想而知。因為正如她說的:“如果你姨夫識字有本事,我倆在城市打工一年能掙錢,我也不在家種地。”種地是他們的最後退路,但正因為我的家鄉尚沒有出現外來的分利主體,她通過租種強者農民的土地而能獲致中等收入水平,擁有了家庭再生產和社會流動的希望。否則被城市競爭所淘汰,在村又只能種自家的10畝地,那家庭就可能會陷入到發展的絕望境地,永遠地沉入到社會底層,而無翻身的希望。
鄉村空心化真的不好嗎?這需要釐清一個前提就是誰眼中的鄉村,像我這樣進城的知識分子春節回到家鄉,看到鄉村的空心化和蕭條景象,似乎找不到兒時的溫暖記憶而不免唏噓感嘆一番。但是在農民眼中鄉村的空心化並非壞事,因為這裡隱藏著發展的希望,隱藏著流動的希望,隱藏著進步的希望。當然鄉村空心化後,留守在村的農民住房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則是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回應
我也是農村的,事分兩面說,你所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看到的是一個不一樣的農村,大家出去打工了,家裡還有年齡偏大不適合出去打工的,有留守在家照顧老人小孩的婦女,對這兩種人,都無法實現農村資源再利用。資本進入農村,開荒山,發展生態農業,留守家裡的人就是優質工人,留守人員收入增加,農村經濟發展。對於鄉愁鄉村美,鄉愁是你兒時的記憶,如果你不是農村出來的,你就不愁了。鄉村美,農村人少了,富了,自然就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你就拿一個地方的一個例子作為反例,有說服力嗎?
之前的文章也是拿一個地方作為正例,合適嗎?中國這麼大,地域差別這麼大,大家都不能以偏概 全嘛。所以各個方面的意見,是從實地調研得來的我們都要聽。
多些視野切入問題,好。相比說各種不是,我更認可本文作者說述。
當下,強者農民和弱者農民並不是固化的,而是在變動和相互轉化的。當國家的經濟基本面發展越好,就會有更多的強者農民出現,反之,則相反。因而,對於廣大的中西部農村而言,土地對於農民而言最重要的是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屬性,而非投資的財產屬性。同時,小農由於家庭的生命週期變化,強者和弱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城市闖蕩失敗的強者農民,退守到村莊,就變成了弱者農民;相反,弱者農民由於家庭財富的積累或子女長大成人比較有出息,可能會轉化成強者農民。因而,由於城鄉二元系統之間的良性互動,形塑的是一種具有彈性和流動性的社會結構,可稱之為發展型社會結構。
這種發展型社會結構得益於我國的製度紅利,即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制度、小農家庭經營體制、戶籍制度及其城鄉二元保護型結構。有學者認為城鄉貧富差距的罪魁禍首在於戶籍制度,城市內貧富差距的罪魁禍首則為體制,體制內的市民能享受到較好的醫療、教育和養老保障等,體制外的則沒有。
將所有的社會問題歸罪於製度和體制是危險的,因為其看不到這最終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現在除了北京、上海等幾個特大城市戶籍制度未有放開以外,絕大部分城市戶籍都已經放開,只要在城市買房就可以轉為城鎮戶籍,而現實是現在農民並不願意放棄農村戶籍。重要的不是戶籍本身,而是戶籍背後的福利,農民轉為城市戶籍並不自動就能享受醫療、教育和養老等社會保障。而農民不願意放棄農村戶籍,是因為農村戶籍背後有土地、宅基地和村莊成員權等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我國嚴禁城市戶籍的居民進村購買農地、宅基地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才是對農民的保護,尤其是對土地依存度很高的弱者農民的保護。
正是因為農地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屬性,所以農地是不能用來市場交易的。正是因為農村的利益密度比較稀薄,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定位就不應是美富強式的高線目標,而應是一種底線式發展目標。在既有的製度框架下,城鄉之間的互動已經生成了一套自生自發的發展型秩序,而國家推動的以土地確權為基礎的產權交易、資本下鄉流轉土地、大學生返鄉創業、農業產業化、鄉村旅遊等一系列新型農業經營,旨在實現的是美富強式的高線發展。
正如小蘭阿姨的家庭一樣,由於丈夫不識字和無能力,而被市場經濟所淘汰,如果不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對強者的吸納,她家就不可能通過租種80多畝地而達到和務工相差不大的家庭收入,從而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和順利實現家庭的再生產。
每年的春節是在外漂泊的遊子返鄉與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城鄉互動最集中的爆發。以城市生活為主位的視角來反觀鄉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鄉村空心化帶來的衰敗和蕭條景象,以及直觀上城鄉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在哀怨的情緒背後所表達的意志就是鄉村空心化之惡,貧窮而衰敗的農村是需要被拯救的。國家似乎被社會情緒所綁架,要償還對農民欠下的債,那就是要讓農村建設得更美,讓農民變得更富,讓農業變得更強。似乎讓農村建設的比城市還要美,還要有活力,才能體現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的鄉愁,但這恐怕是一種違背經濟規律的浪漫主義想像。對農民及其代表的底層社會的關懷是知識分子的擔當,是國家的道義所在,但是不切實際的宏願卻有可能事與願違,農民反受其害。
我國農業產值佔GDP的比例不足10%,目前還有2億多小農家庭依賴土地完成勞動力和家庭的再生產,蛋糕就那麼大,參與分利的人越多,每個人分到的就會越少。從農民的立場上去看,鄉村的空心化就意味著越來越多對土地依存度較低的強勢農民轉移進城,參與分享農業剩餘和農村獲利機會的人群減少,這是那些被城市市場競爭淘汰的弱者農民的福利,這實質也是以城促鄉,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良性互動。因為建國初期我國內向積累的發展戰略,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通過工農業剪刀差和城市剝削農村而建立起重工業經濟體系,這為中國改革開放後30年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農民成了國家發展的犧牲者。但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新時期,城鄉二元結構已經由剝削走向保護,對農民的保護和弱者農民的福利。
農民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分化,在統一的農民稱謂下已經產生了職業分殊,依據對土地依存度可以簡單區分為強者農民和弱者農民。強者農民因為擁有特殊的資源禀賦或能力在城市擁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因而對土地的依賴度就比較弱。而那些因為年齡或能力不足而被城市淘汰的農民,因為無法在城市獲利而無法實現勞動力和家庭的再生產,只好退守到鄉村,對土地的依賴度就非常高,土地可謂是弱者農民的命根子。強者農民轉移出村,也為弱者農民在鄉村提供了發展機會。
前幾年春節回家村莊尚沒有種糧大戶,不是不想種更多的地,而是預期土地租金過高,只有土地租金在800元以上才有人願意放棄耕種土地。對於小農家庭而言,由於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都比較稀薄,家庭的生計策略唯有優化配置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對於傳統農業社會,勞動力沒有別的賺錢機會,只有投入土地上,即使勞動力投入的邊際效益為負,而土地產出率在增加,也依然會“非理性”的投入,產生了黃宗智所說的農業生產的內捲化。而邁入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後,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進城務工,勞動力就存在了機會成本。每個小農家庭就會根據家庭勞動力結構和土地資源在務工和務農之間優化配置,以實現家庭收入的最大化。那麼多農戶不願意放棄土地而自己耕種,是因為土地上微薄的農業剩餘對於小農家庭而言依然很重要,絕大部分的農戶對土地的依存度還是很高。
那些放棄耕種土地而選擇暫時將土地流轉出去的家庭,往往都是農民中的“強者”。他們因為擁有特殊的資源禀賦而在市場經濟分工體系中佔據優越的位置,在城市擁有更好的獲利機會,家庭勞動力務農的機會成本過高,所以就會放棄耕種土地。因而,可以說這部分強者農民群體對土地的依存度相對較低。由於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均分以及統分相結合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所以小農家庭基於土地上的收入是相對均質的。
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民之間開始產生經濟分化,熟人社會中農民之間的貧富分化有的甚至超過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農民之間的分化主要源於市場中的工資性收入,且工資性收入超過農業收入成為家庭收入的主導。農民不再是同一副面孔,產生了“強者”和“弱者”之分,記住這點很重要。本文的強弱主要依據對土地的依存度而劃分,對土地的依存度越高,越是農民中的弱者;相反,對土地的依存度越低,越是農民中的強者。
農村中強者和弱者的數量是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形勢而動態變化的,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能夠提供的獲利機會越多,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越強,那麼對土地依存度越低的強者農民就會越多。越來越多的強者進城,居住在鄉村的人口不斷減少,自然的結果就是鄉村的空心化和衰敗,但另外一方面在農村分利的群體也就隨之減少,這為對土地依存度高的弱者農民提供了獲利機會。
兒子在上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經常考取班裡第一名。女兒在上小學三年級,從小就比較愛美,之前成績比較差,小蘭阿姨知道她愛美,就常常以買好看的衣服作為獎勵來激勵她好好學習,學習成績也在不斷進步。由於我和弟弟都上了大學,也算是鯉魚跳龍門,走出了農村,每次春節回家都常常能聽到親友鄰里說我父母好福氣,一雙兒女都有出息,就等著將來享福吧。小蘭阿姨也如是教育自己的兒女:“以後你要像這個哥哥姐姐學習,以後也要考上大學。”這一雙聰慧的兒女就是全家的奔頭和希望,所以他們爭取要把孩子送進市裡上小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既然一畝地扣除成本後還能剩餘七八百元,那不是種的越多收的越多嘛,為什麼不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呢?是夫妻兩個勞動力種不過來,還是種了不划算,抑或其他?小蘭阿姨則回答說:“包不到地了,無地可種。”按照小蘭阿姨的設想,要是夫妻兩人能流轉200畝土地,做個職業農民,一年收入就能有十幾萬元,家庭收入就相當可觀了。由於我的家鄉地處華北平原,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耕、播、收等農業生產環節早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因而現在的農業耕種就不再是一件重體力活,投入的勞動時間也不多。夫妻兩個人種植200畝土地不成問題,只需要在小麥和玉米收割環節僱幾個工就能搞定,其餘環節不需要雇工。因為收割環節,老公開收割機,同時還需要雇一個人開農用三輪車把收割後的小麥或玉米拉回家,而小蘭阿姨不會開車。
現在土地流轉的租金是450元/畝,以這個價格無法再流轉到更多的土地,也就是說沒有更多的農民放棄耕種土地。而小蘭阿姨家如果現在想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就需要提高土地租金,土地租金提高到600元/畝的話,又會有一部分農戶願意放棄耕種土地。但是作為耕者,利潤空間就會被壓縮,加上農業生產受到自然天氣的影響較大,具有較高的風險和不穩定性,賠了一季有可能把幾年賺的都賠光。而且,一旦土地租金提高到600元/畝,當地的土地流轉市場就都會跟著上漲,不會分為一部分土地450元/畝,另一部分600元/畝。小蘭阿姨所在的程寨自然村有3個種糧大戶,小蘭阿姨家種植的規模是最大,另外兩個大戶種植規模都是四五十畝。目前450元/畝的土地租金是在土地流出方和土地流入方之間形成的一種市場均衡價格,背後隱藏的是城鄉勞動力對機會成本的權衡。
從農民視角來看,鄉村空心化一定不好嗎 2016-02-18 張雪霖 華中科大博士生
我有一個遠房阿姨叫小蘭,她和我母親屬於姨老表關係,聽母親說小蘭阿姨承包了近百畝土地,成了一個種糧大戶。大年初三去姥姥家拜年,吃完午飯後,閒來無事就和小蘭阿姨拉拉家常,問下她種糧的情況。小蘭阿姨今年35歲,嫁到我家的隔壁村——程寨自然村,現在有一個兒子11歲,一個女兒10歲。小蘭阿姨的老公沒有上過學,不識字,到城市裡打工就是個睜眼瞎,沒有能力也掙不到錢。兩個孩子都在亳州市一所封閉式私立小學讀書,需要10天一接送。而婆婆年邁,腦子也有點不正常,無法獨自在家帶孫子種田,也就難以形成父代在家種田帶孩子和子代外出務工的“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家計模式。此外,小蘭阿姨的娘家父親也年事已高,且身體有病,需要有人照顧,但娘家哥哥在縣醫院上班,工資不高,也有兩個小孩,尚未在縣城買房,全家只靠他一個人的收入,壓力大,也無力照顧老父親。
上有老,下有小,又沒有文化。城市進不去,村里又走不開。小蘭阿姨自家有10畝地,扣除農資生產成本,一畝地的純收入一年在1000到1500元,僅僅靠種地根本養不活這個家,無法實現家庭的再生產。而隨著村莊全家外出務工的增多,小蘭阿姨夫妻倆這兩年有機會撿田種,即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向土地要財富。這兩年夫妻倆以450元/畝的土地租金流轉了70多畝地,加上自家的10畝地,總共種植了80多畝地。一畝地扣除土地租金和農資成本,一年兩季合起來淨收入為七八百元。那麼,80多畝地一年就能收入五六萬元。
由於種植的土地較多,小蘭阿姨家也陸續添置了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全套農業機械設備,除了自家使用外,還能為周邊村的農民提供機械服務,一年也能有萬把元的機械服務費。同時在農閒時間,小蘭阿姨的老公也在當地建築市場上做小工,一年也有萬把元的收入。這樣算下來,小蘭阿姨家裡一年也有七八萬元的收入,和普通家庭夫妻兩人外出務工的收入相差不大。
小蘭阿姨的老公由於是文盲,在被市場經濟競爭淘汰後,尚可退守到祖祖輩輩賴以為生的土地上挖財富。正是因為有了80多畝土地的農業剩餘,小蘭阿姨能夠順利地實現家庭的再生產,不僅能夠在家照顧孩子,還能夠贍養兩頭的父母。
至於他針對農村惡霸橫行開出的“政治民主化”藥方,我只能請他到我們的鄰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的農村去看一看,惡霸、宗族勢力和地方政府是如何勾結在一起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政治學家亨廷頓就把國家能力(也就是現在常說的國家治理能力)的強弱和“民主”與否做了切割,而消滅農村惡霸所需要的恰恰就是國家對基層的治理能力。如果楊先生願意對中國近代史、農業現代化以及國家治理現代化進行深入了解並傳授給他的學生的話,自然是善莫大焉,也算對得起網絡媒體為他起的“北大才子”的稱呼。
......
聚焦三農
北大才子,你真想把家鄉弄成那樣?
回應
凡是在大城市無病呻吟的所謂才子,寫農村的都是扯蛋
北大的,還是文科,還是才子..........
這種人是有飽飯吃了,就開始居高臨下,無病呻吟了。在他們的想像中人類回到原始社會才是最好地。
國民黨失民心的兩大基礎,一個是徵兵制,這其間的痛苦杜甫在三吏三別中敘述的及其深刻。二個就是鄉賢治縣,為了配合國家徵兵,抓壯丁的哪裡是鄉賢,都是地痞惡霸之流。他們相互勾結魚肉鄉里,只要能完成上面的任務即可,普通善良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TG能得民心就是對國民黨的這兩大政策反其道而行的結果。這個所謂的北大才子書沒有讀通就出來賣弄,搔首弄姿之態讓人不免反胃。
一篇拙文引發的蝴蝶效應:前些天,我斷斷續續地把自己的一些返鄉觀感記錄下來,寫成一篇拙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故鄉》,發在自己獨立運營的“公民驛站”公眾號上,被熱心的朋友轉發到了他的微信群,開啟了一段信息擴散和扭曲重構的神奇歷程。先是新觀察傳媒公眾號以《北大才子:故鄉農村的裂變,讓人不寒而栗》為題進行了轉發,繼而新觀察家公眾號以《北大才子:真實的中國農村是這樣的》為題進行了再度轉發。由於此文被推送上了搜狐首頁,於是開始了在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
洪光已經駁斥的很充分了,這些靠腦補過著的才子實在是愚蠢
你的水平別教書了,誤人子弟毀人不倦就是你這號的。走出象牙塔深入觀察社會再發言吧。...........
http://www.guancha.cn/hongguang/2016_02_09_350715.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民主的烏坎之路 民主形式萬歲 假民主自由之名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 )
“納吉”是指將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等卜於祖廟以定凶吉納吉,卜得吉兆後即與女方訂婚,迷信色彩濃重,現在的家長除了對於特定屬性相剋比較介意,恐怕更在乎對方的身體是否健康,是否有遺傳疾病,“納吉”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至於“納徵”、“請期”、“親迎”,無非就是送聘禮、訂婚和迎親,早已融入現代婚禮之中,禮儀的名稱又何必在乎?
至於楊先生在“拜金之風日盛”和“鄉村教育凋敝”兩部分中對於年輕人熱衷外出打工和學校應試教育的批評,就只能用“何不食肉糜”來形容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全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9892元,平均下來每月不過824元,連支付一線城市大學生的月生活費都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年輕人外出打工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結果到了楊先生筆下就成了“彷彿金錢成了維繫個體存在價值的唯一原動力”,感慨“原來農耕時代財富相對均勻的穩定感和滿足感就徹底消失了”。
楊先生還指責家鄉學校“應試教育越走越極端,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大有模仿衡水中學之勢,不惜將學生的應試潛能壓榨乾淨”,逼得他“另尋能夠實踐教育理念的舞台”。然而根據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偉宜的論文《不同社會階層子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的研究》,企業主子女考上大學的可能性是農民子女的十倍,再不追求升學率,難道讓農村學生到三本乃至大專裡感受“素質教育”嗎?
在筆者有限的見識裡,凡是搞素質教育搞的出色的學校,往往也是升學率高、一本率高甚至“清北率”高的學校。這些學校敢於推行素質教育的原因,不是不在乎升學率,而是生源好師資好,學生大都學有餘力,再配合地域優勢,使得素質教育影響不了本來就高企的升學率。而“學有餘力”的背後,又凝結了城市尤其是城市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學生,良好的家庭氛圍、義務教務階段嚴格的考試訓練等多重因素。楊先生在人大附中推廣語文素質教育多年,也算是名師,然而若是沒有人大附中對優質生源的“掐尖”和人大附中學生的高升學率,他又如何能獲得施展自己教育理念的舞台呢?
儘管楊先生也承認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是必然趨勢,“時代大潮不可逆轉”,他本人也早已定居北京,但他又十分懷念農村宗族秩序和農耕生活的穩定感。考慮到楊先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他是否真的體驗過他所懷念的東西恐怕是要打個大問號的。或許楊先生只是希望在城市忙碌的工作之餘能有一片停滯的“淨土”供他休養生息?我們不得而知。
首先,近代中國地主階級的劣紳化是一個在史學界被討論過多次的命題,相關的論文著述汗牛充棟。鄉紳作為維護地方秩序的特殊中間階層,早就隨著近代中國貨幣經濟高歌猛進、小農經濟解體而日漸式微,在很多地方取而代之的是與當地百姓缺乏情感聯繫的土豪劣紳,將鄉紳式微歸咎於土地改革大可不必——恰恰相反,土地改革和之後的農業集體化剷除了劣紳生存的土壤,對於鄉村秩序的恢復起到了正面作用。
再者,宗族倫理秩序對人的規範也遠不是如楊先生想像般溫情脈脈。宗族內部等級森嚴,主家對旁支、嫡出對庶出的壓迫非常嚴重,文革時期孔廟被破壞,就與孔家旁支報復主家的壓迫有關。遑論族規中的“浸豬籠”等種種私刑,更是違背起碼的法治理念。宗族的存在,有其在農業社會下團結人心、維持宗族整體生存的正面作用,但時過境遷,今天的我們更應該認真審視宗族對人的個性和自由的壓制。
還有,楊先生將農村中發生衝突的雙方拼拳頭、拼後台的現象與宗族解體、黨組織掌權聯繫在一起,也是缺乏依據的。他在文中提到的隔壁家依靠鄉黨委書記耍橫的情況,無非是舊中國地方惡霸勾結基層軍政人員的重演,是國家權力在基層不夠強大的表現,而這種現象,恰恰是在集體化時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此外楊先生也對鄉村中的禮俗不再痛心不已,他說:“不僅是祭禮日漸式微,婚禮同樣大受衝擊,傳統的'婚聘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基本難以為繼……除了婚禮之外,像新生嬰兒滿月、滿周歲、各個整十的生日等等作為人生歷程的重要節點,原本在鄉村都要隆重慶祝的,現在一切從簡……”
楊先生曾是當地的高考文科狀元,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基礎決定上層”、“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結論不可能不熟悉,“婚聘六禮”作為舊的鄉村禮俗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和舊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比如“納采”、“問名”環節的存在是由於舊社會男女無法自由戀愛,必須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相識結婚導致的,現在青年男女自由結合,互相見雙方家長並徵求家長意見後即可結婚,自然不需要“納采”(男家請媒人向女方提親)和“問名”(女方答應議婚後男方請媒人問女子名字、生辰等)。
洪光:農村復古不是出路 2016-02-09青年思政工作者
——評楊仁旺先生《真實的中國農村是這樣的》
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才子:真實的中國農村是這樣的》的文章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文章中指出作者家鄉農村出現的拜金主義、人際關係冷漠和留守兒童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作者楊仁旺先生曾在2000年以江西永豐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取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市人大附中語文教師,其身份也為這篇文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提供了支撐。
筆者在拜讀該文的過程中先是對楊先生家鄉的變化唏噓不已,繼而不由得皺起眉頭:楊先生對於農村凋敝原因的分析多多少少摻雜著對過去農村社會田園牧歌式的美化,對於農村未來出路的展望,又不可避免地因為“留住鄉愁”的願望而扭曲。筆者自覺有必要針對楊先生文中的一些誤區進行澄清和探討。
楊先生在“禮俗秩序崩塌”和“暴戾之氣橫行”兩部分中,多次表達了對傳統農村宗族秩序的嚮往和褒揚。他引用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的觀點說:“中國鄉土社會以宗法群體為本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以親屬關係為主軸的網絡關係,是一種'差序格局'。”然而我們若是回歸這段話的原文,會發現費孝通先生是在分析中國人為何常被詬病貪私利而損公德、“群己權界”為何不明時,才引入了“差序格局”這一概念,儘管他在行文中始終是中性敘述,但結合語境可以看出,“差序格局”一詞至少很難說是褒揚的。不知楊先生引用這個觀點時可否真的讀懂了費孝通先生的原意?
現在關於鄉紳、鄉賢的討論日盛,楊先生既然推崇宗族秩序,自然不能免俗。他再次引用《鄉土中國》的觀點說:“傳統的鄉土社會是'皇權止於縣政',地方事務基本是由鄉紳治理,而鄉紳往往是宗族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在宗族自治的格局中,有一套倫理秩序來規範族人行為,調解內部紛爭,團結族人力量,捍衛宗族利益。”並指責土地改革導致宗族秩序解體和“鄉村秩序逐漸由基層黨組織掌控”,甚至認為“鄉鎮的黨委書記及其任命的村支書往往成為鄉村最有話語權的群體,一旦得罪了這個群體,原本在宗族內部可以得到調解的矛盾,可能將演變成解不開的死結”。
在楊先生短短的一段話中就有三處暴露出他對近代中國農村社會形態的真實情況缺乏了解。
土豪村!賣地分紅 人人成富翁2016-01-01 世界日報
距順德樂從騰沖村股份分紅後,廣東佛山又一條土豪村誕生。12月30日下午,大墩村股份社召開全體股東代表會議,宣布將賣地所得9億9000萬元按6249股分配,即大墩村民每股可以分得近16萬元。
南方都市報報導,微信公眾號「大墩村拆村改造意見論壇」昨天下午發布「大墩村量化分紅消息」,立刻在微信朋友圈暴紅。
報導指出,大墩村股份社召開全體股東代表會議,到會代表全票通過前段時間大墩賣地款的量化分紅議題,村民不久將領到分紅款項。分紅以股形式發放,每股約16萬元。
根據「大墩村整村改造實施方案」,首期分配金額每股15萬8425.34元,另有土地出讓金利息留在下次分配。也就是說,除了這次之外,未來還會繼續有分紅。據報導,分紅款預計1月6日開始發放,10日前款項可以到每個股東帳戶。
報導引述張姓村民的說法,大墩村的股份在2000年就敲定,按年紀每人持1至3股。按照上述分紅方式,假設一家6口分紅,大概有12股,估算共可分到200萬元左右。
「大墩村整村改造實施方案」為佛山最大規模的整村改造項目,去年8月以94.6%的同意率順利通過表決。
據報導,去年大墩村股份社總收入900多萬元,每股分紅大約1600元。今年整村改造後,大墩村股金分紅比原來大增100倍。
大墩村這一分紅的消息,也迅速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對分紅的數目表示懷疑:「真的假的?」更多的網友則表示羨慕:「一股16萬,我們一年的收入啊。」
回應
我們的小英說她不會分紅,只分綠!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三農問題》小龍女神話)
過剩產能出清或超10年 去庫存命懸土地流轉 2015-12-21和訊網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在接受和訊網專訪時表示,去庫存在我國經濟改革中是攻堅戰,九大行業都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要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去化解。比如基礎設施鋼筋水泥煤炭方面應該通過一帶一路,打通中國與中亞的橋梁,把過剩產能轉移,互利共贏。而房地產主要是結構性的需求問題,要根據一二三四線城市的不同需求去化解。
中國房地產市場復蘇與小城市無緣2015.12.31華爾街日報
根據房地產數據供應商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今年截至11月份,中國全國房價上漲3.4%,收復了去年的失地。但房價上漲不成比例的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所謂的一線城市,今年這些城市的平均房價已飆升15%。而同期二三四線城鎮的房價卻下降了1.5%。
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屋庫存已經恢復正常,以目前的銷售速度,庫存僅夠幾個月的供應量。而一些小城市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讓庫存回復正常,前提是以目前速度銷售,而且沒有更多房屋投入市場。
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也使得中國政府將房地產去庫存定為明年的優先任務之一。但小城市要化解庫存,意味著開發商必須進一步降價,利潤率也會被壓縮。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房地產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振興方案(二) 習李三中全會 《三農問題》大陸經濟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屋奴 房市
陸經濟會議閉幕:房產去庫存提高赤字率 2015-12-21 中央社
為期4天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閉幕,中國大陸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鼓勵開發商降價,幫助農民在城市買房子;另將逐步擴大財政赤字預算,使財政政策更有力。另外,2016年經濟政策重心聚焦於供給面的改革,將採取一系列舉措降低企業負擔。
會議指出,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著力於結構性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社會生產力水準,實現「十三五」時期經發展的局勢。
會議公告指出,明年經濟五大任務:削減工業產能,化解房地產庫存,去槓桿化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
在供應方面的改革,以穩定經濟成長方面;公告指出,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消耗一部分庫存。大陸將推動地產商的整合,鼓勵他們改變營銷策略,撤銷對房屋所有權的過時限制。
房地產去庫存要打組合拳2015-12-2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房地產領域的描述雖然只有短短一段話,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經代表了高層對於房地產去庫存的高度重視,其中,戶籍制度將在未來有所放鬆,以擴大住房消費需求,業內普遍認為,此次會議為未來房地產政策的走向定了調,即進一步寬鬆化。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認為,房地產去庫存的直接途徑是增住房消費需求,而農民轉化為有購房資格和購房能力的新市民是住房制度的一大突破。這不只是允許其進城務工,而且支持其購房居住成為市民,這是比1998年城鎮房改更加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三四線城市的高庫存使得中央在房地產的政策上變得寬鬆,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有利於惠及農民和農民工這部分新市民,租賃政策的鼓勵也有利於城市中低收入者實現住房消費。 房地產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必然催生產業兼並重組,減少產能重複和浪費,產業集中度的提升也有利於信息對稱,平抑房價的泡沫成分。
農業部:2015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已突破萬元 2015-12-25
來自農業部的信息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9.5%,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與此同時,農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隨著農產品價格下行和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雙碰頭”,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加大。“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拓寬增收新渠道。
據了解,2016年,我國將圍繞農民轉移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推動農民增收。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探索建立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並適當提高標準,探索建立農民生態補償、輪作休耕等補貼。繼續實施水稻、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動玉米價補分離、價補統籌和收儲制度改革,繼續搞好大豆和棉花目標價格試點;引導農民主動對接市場,發展優質優價農產品。
同時,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推動農村土地徵收、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集體產權股份化等改革試點,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聚焦三農
宅基地抵押貸款擬試點291個縣先行
河北"土豪村"年底分紅現場長桌擺千萬現金
回應
年收入一萬,月均收入就幾百,這還好意思拿出來炫耀?
農村土地荒蕪,農民收入破萬。真有特色!
你信嗎?
不了解農村的人(公知大V噴子)談農民收入,現在除了歲數大的靠種地收入,有幾個年輕農民靠種地活的,工廠裡流水線操作工是農民,工地的農民工是農民,工資都超過3000一月。
一年一萬,不算多啊,算下來平均一個月也就不到一千啊,多嗎?為什麼不信
這個數據,我相信。我家是濟寧地區的,家裡有五畝地,如果種糧食作物純收入5千元(扣除化肥、種子、澆水、農藥)。也有人種蔬菜、種植果樹及園林樹木的,那個高,有個2-5萬。但是我們家基本上不靠地裡的產出。我爸在市區幹活,一年最差也有個4萬(還有幾個月不干活)。我和媳婦在外地工作,我們倆加起來有個15萬左右。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扶貧辦說必須實施精準扶貧政策2015.12.15
在北京,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當中最艱巨任務是農村脫貧,全會決定在十三五實施脫貧工程,目標包括到二零二零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及貧困縣全部脫貧。
劉永富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國仍有七千多萬農村貧困人口,他們情況較困難,自身發展能力比較弱,越往後脫貧,成本就越高、難度越大,當局必須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改革現行扶貧思路和方式。
精准扶貧要抓住四個著力點 香港新浪網
一、精准識別是基礎,對象如果識別不准確,就會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引發新的矛盾;二、整個過程要充分調動群眾參與,資金使用才會有效果;三、產業培育要立足實際,一定要把培訓與農業科技帶給農民,形成持續增收的機制;四、縣鄉村三級幹部嚴謹的作風、經營的頭腦、真情的投入是做好精准扶貧的關鍵。
相關新聞
扶貧辦:花錢幫國外窮人因中國是負責任大國2015.12.15
木然言說:精準扶貧難精準
阿里京東等發起「信息化扶貧行動倡議」 2015.12.18
大陸電商下鄉開啟扶貧新模式 聯合新聞網
中時短評-電商扶貧潛力大
河北"土豪村"年底分紅現場長桌擺千萬現金 2015-12-21 觀察者網|
據中新網報導,2015.12.19,位於河北保定市的望都縣恆業合作社舉辦股金分紅大會,以入股該社小辛莊村千畝蓮藕基地投入額的18%向股民分紅,共計1000多萬元。據了解,該合作社於2007年10月成立,共有484戶社員得到了股金分紅。
聚焦三農
汪洋:“福建寧德模式”是扶貧典範
回應
無非是村里賣地,村民狂歡,過幾年就會發現賣虧了。
懂公社嗎?
唉,看標題就來評論啊,你也是看看新聞內容啊。
取消公社,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失策。
話不能這樣說,這個結論下的有點武斷,早了!公社制只能說是太祖不想中國老百姓受二茬罪的激情和理想狀態下的一種創新和嘗試,結論是——有失有得!公社制好的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設提高幾個台階,拔高社會短板,不讓一戶掉隊。失去的是: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調動起來。
現在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好多了。
很多人上大學時都被忽悠成三無人口了,沒城市資產、沒農村土地、沒城市戶口.屬於非農戶口,但又不是城市戶口,戶口地址是農村的,但又不是農業戶口
在城裡沒房沒地,在農村也沒土地,簡直是無立足之地
戶均兩萬(人均可能就幾千),這還土豪?窮的夠可以的了。
這只是幾百畝雪蓮藕基地的分紅,紅利18%。其它還有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直接同超市對接,09年的銷售額就超千萬了。土豪村是名符其實的。
扶貧的好辦法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5_12_21_345387.s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 習李三中全會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廣西扶貧一票否決50萬戶:有車和城裡買房都不行
據新華網2015-12-18 消息,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了解到,目前廣西扶貧精準識別入戶調查評分、評議公示、核實匯總分數等工作已完成,通過與各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進行比對,剔除50萬戶不符合貧困戶標準的人員。
回應
鄉鎮公務員來說兩句,為了這個精準扶貧,這幾個月可真的累壞了。沒日沒夜的入戶評分,然後錄信息。十一月底快做完了,殘聯又要求補上殘疾人,把殘疾人也走一遍。很多農戶明明不貧困,但是依然要我們打分。後來經過村委評議一票否決了不少。這週又開始新一輪的核查,將我們前段時間錄入的家庭人口信息聯網核查,把開公司的,有車的,有工資領的又篩選了一遍,對於篩選的又再次進村入戶核實情況。可以說應該是已經盡力做到精準識別了。
給這位基層的同志補充一下,據我了解,自從馬山縣的事件發生後,廣西對精準扶貧是下了大功夫:一、大投入、換責任主體。所有市縣機關單位都要抽幾個人下鄉組成工作隊,進行入戶調查,這樣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不會有任何利益關係。二是更科學。先進行預調研,反復設計更科學實用的的調查表,調查表有上百項內容,包括家庭的各種財產,大到房屋結構,小到家用電器、家庭勞動力,就讀人員,生病人員情況、生產資料情況,甚至於村莊道路情況等等,全部輸入電腦建檔,進行科學評估。三是可追溯。所有調查表由調查者簽字,出了問題可追責。四是透明公開,篩選時要村委公開評議。五是公職人員迴避。一開始的時候說,不能搞岐視,家庭有公職人員一樣也可能陷入貧困,畢竟廣西公職人員收入很低,一切按標準評估,後來據說又補充下文,有公職人員家庭,一率不得參評。現在想得起來就這麼多。想必,這次精準扶貧,應該不會再出什麼么蛾子了吧。其實很多暴露出來的問題,老共都進行彌補和改進,別的不說,老黨的組織能力確實是一流的。
要推廣到全國,好多這種蛀蟲呢,住著樓房領著低保打著麻將
(楨:理盲濫情的霉體公知大V可不許推廣!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2 、人社部必須落實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追究行政不作為的責任人,嚴重者及其主管領導必須引咎辭職。
3 、財政部撥款,各省人社部建立專用基金,先行支付拖欠的非法用工工資
人社部在監管非法用工的監察外,還要給予勞動者實質的保障,建議財政部撥款,讓各省建立專門的先行支付基金,一旦非法用工的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向此基金申請先行支付。同時人社部對相應違法企業進行雙倍罰款要求,以補足相應基金費用。將這一基金制度入法,以保證其規範化、正常化。與此同時,與公安、司法部門協同追究惡意欠薪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回應
此份提案是潘毅教授提的?還是盧先生提的呀?我發現有幾點問題都是紙上談兵,只是想法,沒有細節和可執行性。我是做房地產建築行業的,探討一下:
一、建築工人勞動合同的簽訂工作?我國的建築業有個特點:1、不管是國企、央企、民企的建築公司,承包的工程往下都是層層分包(大部分是挂靠的),到了建築生產工人,基本上都與工程承包建築公司無關的,都是臨時外聘人員,所有的建築公司,都不可能有一批長期穩定的生產工人的(都只是配有核心的管理人員)。2、建築生產工人也不是很穩定,他們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很多幾個月就走,或者他們那個工序一完,就要走的了。在08年新的勞動法出台以後,不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已經明確為企業責任,也有很多工人有了這種意識,所以大企業都想出一個對策,對生產工人都採用勞務派遣,由工人與其它勞務單位簽合同(工人在建築工地上工作是簽了大量資料的,手續是相當完善的),切底與自己無關。有些小建築企業是自己親自上場與工人簽“精心策劃”的合同,什麼五險一金都說明是工人自願放棄,主動不買的。
二、設立專項基金?又一個專項基金,由哪個部門管理、怎樣管理呢?還有雙倍處罰這個有沒有法律依據呢?怎樣令企業信服呢?其實現在欠薪鬧事之後,管理部門還是偏向於工人的,有規定先由承建商或開發商墊付的。或者設計一個這方面的保險更適合吧。
三、欠薪入刑?也希望加大違法的處罰力度,但入刑是法律界的大題,不懂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2v8tk.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就業 山西黑磚窯事件 富士康事件 《三農問題》 中國非正常死亡 中國職業病
關於中國各行業非法用工及其解決方式的提案草案2015-02-25 盧麒元
筆者按:此提案為潘毅教授(勞工問題專家)關於非法用工(黑工)問題起草的。
中國各行業非法用工(黑工)到底有多嚴重?2013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農民工監測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農民工數量為26894萬人,而其中,合同簽訂率僅為41.3%,即有15800萬左右農民工並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也就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勞動關係,成為事實上的非法用工或黑工。黑工所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勞動者的權益無法受到《勞動法》的保護,一旦有勞資糾紛出現,例如欠薪、欠繳社保或者工傷工亡,勞動者將處於完全弱勢的地位。
2013年發調研報告顯示,82.6%的建築業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按月結清工資的建築工人只佔19.9%,四成的工人表示過去一年的工錢沒有結清,10.5%表示全部工資款仍被拖欠。這導致了大量無法索賠的聚眾鬧事、上訪事件,嚴重危害著社會穩定,埋下了社會安全隱患。
同時,非法用工還伴隨著大量的社保欠繳的狀況,2013年,只有15.7%的農民工繳納了養老保險,交齊五險的更是只有6%左右。
建議:
1 、公安與司法部門堅決落實惡意欠薪入刑
2011 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明確了惡意欠薪入刑,被司法機關認定為惡意欠薪的單位和個人最高將被處以七年有期徒刑。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量刑標準不明確;二是缺乏執法力度,缺少監督和問責。
對此,我們建議:一、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具體的量刑標準,如惡意欠薪50萬或以上的責任人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欠薪100萬或以上的責任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二、各地的公安部門必須受理“惡意欠薪”的舉報,積極調查、配合司法部門處理惡意欠薪案件,並接受社會監督。
如果按日本每個農業勞動力擁有3.2公頃耕地面積計算,中國有3300萬農業勞動力就夠了,如果每個農民家庭有2個勞力,則未來農村人口在7000萬以下就夠了。如果到2035年中國人口是15億,則屆時的城市化率是95%。在這個水平,無論怎樣衡量中國都已是一個現代化國家了。
目前第一產業仍佔用了2.4億勞動力,如果在推動大規模城市化的同時,推動農業機械化與農業家庭規模經營,有3300萬勞動力就夠了,就可以解放出2億農村勞動力,中國就不會再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城市工資上升壓力相應就可以減緩了。
如果未來20年有8億農民進城,平均每年就需要安排4000萬農民轉為市民,要求城市化率的年均提升速度是5.4%,每個農民轉化為市民,包括居住、社保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共需25萬元,8億農民進城,20年內總共需要支出200萬億,分解到每年4000萬人進城,就是10萬億元,相當於去年GDP的15%。
中國政府目前的負債率還未超30%,提高15個百分點的負債率應該不是難事。此外,如果通過推動城市化,把近9億農村人口的消費水平提高到目前城市人口的水平,中國的消費規模將會增加2.5倍,可保9%以上的增長率繼續20年。當前的生產過剩壓力自然會消除,住宅將變得嚴重供應不足,房地產與銀行間的不良債務循環也可被消除。
回應
破磚家,胡咧咧!
這樣的分析粗看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城鎮化是取農村之地實行城鎮化,而不是讓農民進入原有規模的城市,擴大規模的城市。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151126/073023856578.s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三農問題》 習李三中全會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房地產
農業物耗過高抑制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背景,還是中國“小農戶+大市場”的格局始終沒有改變。2013年,中國農業的總物耗率為41%,但發達國家的農業物耗率普遍超過50%,而農民收入水平卻普遍高於城市居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農村人口比重低,因此農村人均擁有的農業資源如耕地等,遠較中國為多。由於為保農業產出而不得不連年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致使目前中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都已顯著高出國際市場水平,這就使以提價保農業增長的路子走到了盡頭,而價格難有提升,農民的農業收入就會進入新一輪停滯,這個收入缺口,恐怕外出務工收入也難以補得上,所以從未來看,中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恐怕又會進入一輪新的萎縮期。
第二是農民在城市打工掙錢卻不在城市消費,直接壓低了消費率。根據2012年國家統計局的家計調查,當年城市居民消費率是68%,而同期農村居民消費率是55%,二者相差13個百分點。典型調查說明,打工農民的消費率只有40%,打工收入主要是帶回農村。
目前全國有2.7億農民工,他們的平均工資在月薪3000元左右,而他們在城市的消費率是40%,則每年農民工從城市轉移到農村的現金收入總額應在5.8萬億元左右。再按農村居民消費率55%計算,這近6萬億元中應該有2.6萬億元形成了儲蓄。但是因為2.7億打工農民基本不在農村消費,因此由農民打工收入所形成的儲蓄總金額在3.5萬億元,應該不算高估。
新千年以來,消費率從2000年的62.3%掉到2013年的49.8%,其間政府消費率只掉了2.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居民消費率從46.6%掉到36.2%,掉了10個多百分點。
實際上,即便今後把體制因素所造成的消費率降低也解決了,儲蓄率仍會在新千年之始35%的水平,這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已經足夠高了。
第三是農民社保水平低,收入中就會有一部分轉化成社保儲蓄起來,直接影響了農民消費,這個道理很簡單,就不多說了。
最後,我們給中國的城市化來描繪一幅藍圖:
首先看看有多少農民應該進城。按照目前的統計,農村戶籍人口有8.9億,但其中有3000萬人已在城市長期生活,所以可按8.6億計算,這與衛計委統計的農村新農合人口數也是相符的。
這麼做中國可保20年9%增長2015-11-26王建(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
如果通過推動城市化,把近9億農村人口的消費水平提高到目前城市人口的水平,中國的消費規模將會增加2.5倍,可保9%以上的增長率繼續20年。當前的生產過剩壓力自然會消除,住宅將變得嚴重供應不足,房地產與銀行間的不良債務循環也可被消除。這麼做中國可保20年9%增長這麼做中國可保20年9%增長
經濟增長率下降中伴隨著的一系列現象,只能說明目前中國的經濟下行,是因為存在著嚴重生產過剩,當次債危機打破了中國的外需引領增長過程,並顯示出危機的長期化的時候,中國必須進行從外需主導增長向內需主導增長的經濟轉軌,而能引領這個轉軌過程的只有城市化。
為何城市化才是惟一出路?
首先,不要指望外需會再度出現本世紀初到危機爆發前那樣的高增長,下一步能夠看到的,只能是危機的頻繁爆發與長期化。從美國看,雖然2008年-2014年經濟總共增長了8%,股市比2007年峰值高出28%,但直到2014年末,其製造業產出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14%,所以走的仍是危機前實體經濟停滯而虛擬經濟膨脹的老路,爆發新的危機就在眼前。
自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出口就一直在萎縮,新千年以來中國出口的平均年增長率是17.3%,2008年-2013年平均是10.6%,但去年只有6.1%。
其次,在生產過剩的背景下,打開內需的惟一選擇就不會是投資而是消費。雖然有人主張以投資開啟內需,但2009年以來用投資開啟內需的結果,是帶來更嚴重的過剩,雖然政府也在走用基礎設施投資保增長的老路,但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政府也很清楚,沒有生產的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也走不遠。那麼就只剩下消費,又為什麼必須用城市化來開啟呢?
我們先看城鄉收入差距是怎樣抑制了消費,主要有三個方面。
農民務農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投入增長率顯著超出了產出增長率,2001年-2012年,農業現價總產值年均增長率為11.3%,這個水平幾乎追上了同期的現價GDP增長率,但同期農業物耗年均增長率高達12.2%,所以同期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年均增長率只有7.9%,是農業物耗的高增長吃掉了務農純收入。
大學生村官_百度百科
大學生村官,是指應屆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職務。很多駐村985村官就主要負責村級電商、村莊信息平台維護、爭取地方和國家資金等。中文名 村官 職 務 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 面 向應屆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開始於 1995年.
目錄
1 發展過程
2 特殊身份
3 報考條件
4 考試內容
5 激勵和保障
6 實施效果
7 2015北京最新政策
▪ 選聘範圍
▪ 待遇
▪ 村官期滿後10%以上定向招錄公務員
相關新聞
丰县大学生村官借力“互联网+”创业富民
四川村官兒子婚宴擺席134桌收9萬被嚴重警告
治“硕鼠村官”需惩防并举
城管_百度百科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又稱城管,是城市管理中負責綜合行政執法的一個部門,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事業單位。執法法律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廣州是最早試點城市,因暴力事件頻發知名度大增成英語單詞新外來語,處理其他部門管不好不好管面對弱勢群體容易引發矛盾的雜事
目錄
1 概念
2 城管執法
3 城市管理與城管執法
4 城管執法的主要職責
實際情況是,由於內地城市政府部門缺乏有力監督制衡,部門間不斷扯皮,綜合行政執法並無所謂制度優勢,經常是各部門將管不好、不好管的、面對社會低層群體的事務交予城管,如街頭游商(有店面的歸工商管理部門)、違章建築(有執照的歸規劃部門)等等,而較易規範的則留在本部門。在許多地方城管也成了各類社會矛盾的焦點
相關新聞
对违建处罚城管话事权增加划分6项职责
城管执法到底难在哪里?
香港滿街城管,但你要堅持做一個人
金牛擠出的依然是奶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徐宗威司長對華西村的這一指責,在邏輯上有點問題。華西村有錢了,就應該把錢全部拿去資助西部嗎?要是這麼說,那麼所有的官員都不應該坐公車,畢竟還有孩子沒有校車坐。這些年來華西村對西部資助不少,建起了不少“西部華西”。希望華西村承擔更多責任,更多的應該是經驗和理念扶持,其中包括必要的資金,但並不是說華西村有多少錢就拿多少錢對口捐助,這是在搞“均貧富”,這樣做還會有華西村嗎?
先富的煩惱
“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是絕對的先富地區。富者有炫富的資本,也有保值增值的渴望。凱旋門、美國國會大廈、微縮版天安門、長城及維也納畫廊、愛因斯坦天文臺,再到金牛……我們可以認為華西村在炫富,但按照華西村的解釋則是,這些建築都是我們在2000年作為旅遊景點開發建設的“世界公園”旅遊項目,並且,金牛讓華西村旅遊火起來。就金牛而言,亦是華西投資黃金保值的行為之一。據悉,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共有10萬多海內外遊客前往華西村遊玩參觀。
華西村金牛,其實是先富的煩惱。創業難,守業更難。先富難,持續富裕更難。對財富的保值增值,是富裕者共同的心願,無可厚非。華西村所做的保值增值,單純從經濟學角度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財富品質。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111/23/t20111123_22861963.shtml
華西村金牛被批病態炫富 反對者稱投資黃金保值 2011-11-23 北京晨報
華西村金牛,重1噸。“華西村有錢了,用黃金造了一個金牛,這違背傳統美德。有錢了,可以拿去幫助西部地區的貧困孩子,幫助老百姓。用些黃金堆在那裏,美嗎?
反對 先讀懂華西再說事兒
從表像上,造金牛違背傳統美德,與崇尚節儉相悖,似乎還佔著理兒。然而,將這尊金牛放在華西村的發展史上看,恰恰相反,金牛閃耀的正是華西人傳承的傳統美德之光。重1噸、價值3億元的金牛與春節前向村民發黃金一樣,一來製造關注點,擴大華西知名度,為旅遊業造勢,二來通過投資黃金保值,讓全體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層樓。據報道,金牛現在已增值三成。不知“小蠻腰”現在增值了多少?
華西人不差錢,有錢就要搞各種投資,否則就是守財奴或是坐視貶值,甚或坐吃山空,富不過三代。但沒聽說華西人炒房團滿天飛,也沒有見到華西人放高利貸,出產了“跑路老闆”。華西人利用多少年來打拼的金字招牌搞投資,錢生錢,連一丁點兒的資源都不浪費,可以這麼說,“誰知大金牛,汗毛皆辛苦”。別以為華西人會把辛苦攢來的錢只用來炫富、玩虛榮,華西人精明到家了,每一個大手筆都是掰著手指頭算過賬的。就在地球人都在爭論摩天樓和大金牛時,華西人已在數他們用這些東東賺回來的銀子了。他們將傳統美德演繹得叫你不細細咀嚼品不出來有多少傳統美德的含量。
再說華西的扶貧濟困。“十一五”期間華西村投入2500萬元,免費培訓5萬名村支書,智力扶貧帶動了10多萬人脫貧致富。此外,他們在寧夏、黑龍江建設了兩個省外“華西村”,還在江西吉安建設第三個省外“華西村”。值得一提的是寧夏華西村,堪稱中國扶貧史上的一大創舉。華西村不僅幫助1萬多寧南山區的農民解決了溫飽,更在幾代人的心裏種下了窮則思變、求富發展的希望之樹。因此,用傳統美德來綁架華西金牛,不公平,也打錯了靶子。要拿金牛來說事,還是先讀懂華西村為好,否則,就要貽笑大方了。
大陸6大富村 曾經窮到出名 2013-05-03 旺報
被新華網選出大陸最富有的6個村─華西村、西塘村、南嶺村、航民村、滕頭村、九星村,每一個都是過去窮到出名的村。典型代表就是浙江奉化的滕頭村。以前人形容這裡,「有囡不嫁滕頭村,年輕後生打光棍。」誰都不敢把女兒嫁到這裡。
可是,這些村以「一犁耕到頭」的精神,一樣可以撐起自己的一片天,成了「一年一個樣,年年都變樣,越變越像樣,全國做榜樣」的示範村。
航民村 人均收入破3萬元
航民村位於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離蕭山機場只有5公里,是浙江首富村,該村的控股公司浙江杭民居大陸企業前500大行列。職工人均收入3萬5600元(人民幣,下同),村民人均收入3萬元。
南嶺村 中國第一村
南嶺村是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的1個行政村,人口只有800人,以前窮到被稱為「鴨屎團」,後來掌握經濟改革機會,積極引進外資,朝多元產業發展。到2011年底已是全村資產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省文明示範村。
西塘村 江蘇第一個億元村
西塘村是無錫市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早在80年代就成為江蘇省第1個億元村,是大陸10大富裕村之一。採取反包倒租、順價補貼成立7個農場實行規模經營,2009年營收16億元(人民幣,下同),上繳稅收5千萬。
滕頭村 世界十佳自然村
滕頭村位於浙江奉化,全村787人,原本是個窮到出名的小村落,因有好山好水發展旅遊,藉農村改造興辦企業,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超過3.6萬元人民幣,成為全大陸小康示範村。代表企業滕頭集團已是全中國知名企業。
九星村 逾500位千萬富翁
位於上海西南方、閔行區七寶鎮的九星村,是上海版的「村強民富」時代樣板,原只是個全村勞動力年均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幣,下同)的村落,一躍成為上海356個億元村的榜首;2003到2009年間被評為上海經濟實力最強的村,已孕育出超過500位千萬富翁。
華西村 人均資產超過500萬
位於無錫江陰華市鎮,是全中國知名度最高、最富有的村,村民集資成立的「華西村」1999年在深圳上市,成為大陸第1家以村命名的A股股票。
2004年的村民收入已是全大陸農民的41倍,是城鎮居民的13倍;到了2012年底,村民人均資產超過500萬元人民幣。
官員:大部分農戶一畝地賺的錢跟打工一星期差不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11-04 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介紹《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韓俊指出,現在很多地區,農業主要勞動力被形容為“3861”部隊,農業的農村的老齡化速度比城市還要快,婦女也越來越成為中老年婦女,中老年農民越來越成為我們農業勞動力的主力。
韓俊表示,首先我們要把新型農業主體的培育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要結合起來,要創造條件讓一些進城務工的農民,甚至讓一些農業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要讓他願意回到農村去務農。
韓俊介紹,現在農村大部分農戶就是七八畝地,十幾畝地,一戶就種這麼一點地,靠這一畝地賺的錢跟在城裡打工一個禮拜賺的錢差不多,如果種六七畝地的糧食賺的錢跟在城裡打一個月的工差不多。
對此,韓俊表示,要讓農業形成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你必須要形成適度的規模。只有當它新型職業農民種的地,不一定都是種地的,也可以去搞服務,也可以到農村搞一些旅遊業都可以,如果種地的話,達到一兩百畝可能在中原地區才能夠有一個像樣的收入,可能跟打工的收入差不多。
回應
所以農業國搞不過工業國
還以為這群公知們不知道呢
你知道的他們都知道,你不知道的他們也知道。所以主張就是要種七八畝就有足夠收入的,如果不是蠢出花樣就是居心叵測。實際上,建國後除了90年代個別時期,中國的糧價都高於國際糧價,實質關係是初期是採礦業、後來是工業在補貼農業。
什麼叫工業反哺農業?飯碗的安全不是用錢去衡量的!想買的東西先貶低,把它說的一文不值,真的認識到低了就應該加大補貼力度!而不是打著旅遊、開發的民意圈土地!
不是市場經濟嗎?等耕地都荒蕪了,糧自然就貴了,糧貴了,耕地自然就有人種了。現在耕地荒蕪,說明糧食便宜。
國家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作為反哺農業反哺農村的惠農政策,不壓抑糧價,完全放開糧食市場,農民不好過就見鬼了。
中國糧食比國外高,放開,農民真的見鬼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5_11_04_340071.shtml
觀察者網:十三五來了,曬一曬十二五成績單吧
10.26-29,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制定十三五規劃將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議題,最終於2016年3月提交兩會審議。
觀察者網從十二五規劃24個主要指標中選擇了最為重要的20個指標(全部指標點這裡,個別指標因缺乏數據及關注度不高,沒有列入),再對照最新的權威數據,帶讀者朋友們來盤點一下十二五成績單。
十二五的各項指標中,關鍵指標有三個:GDP、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佔比和城鎮化率,我國的經濟在近幾年飛速發展,這些指標自然也一個都沒有拖後腿,在2014年末就提前完成。
科技教育有四個指標,前兩個指標衡量我國得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素質。截至2014年底,這兩個指標也接近完成。在今年這個十二五收官之年,完成目標問題不大。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又叫R&D指標,雖然完成沒啥問題,但從2011年至今,R&D佔GDP的比例增速放慢了,從2011年的23%降到了12.4%。
然後,糧食產量不可能無限制提高,從國家安全來看堅持這條紅線也是很有必要。從有關部門推算看,即使在18億畝前提下我國的糧食進口量仍會有較大提高。好在目前看來這個指標完成堅守應該問題不大。
環保問題近年來同樣備受關注,監測的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大幅下降,均已提完成十二五目標。
但是問題仍然嚴峻,十二五要求80%的地級以上城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而在今年初的兩會中,環保部長陳吉寧表示2014年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80%未達到二級標準。空氣治理仍然任重而道遠。
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就開始放緩,經濟學家以及公眾對中國經濟很擔憂,不過來看看這些民生方面靚麗的成績單,是不是憂慮減少了呢:
十二五期間,城鎮、農村居民的收入大大增長,大家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國家經濟增長跟勞動力需求的契合度也很好,失業率一直控制在較低的數字上,新增就業人口也在增加之中;另一方面,城鎮居民的各種保障也在不斷地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保障安居工程建設均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標。
當然居安思危,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環境問題仍面臨挑戰,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大船將如何航行,答案即將揭曉。(文案:旺財製圖:吳辰晨)
最後獻上最近火爆網絡的“十三五之歌”,來放鬆一下:
http://www.guancha.cn/GuanChaZheWang/2015_10_29_339349.shtml
十八屆五中全會2015-10-29閉幕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 以下十大要點:
1、全面小康新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貧困縣全部摘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多次上調國家扶貧標準,按2011年人均收入2300國家扶貧標準元算,2014年農村貧困人口有7017萬人,比2013年減少1232萬人。)
2、堅持創新發展,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3、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合作,讓更多台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4、全面二孩放開,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2014年60歲及以上老人2.12億,佔總人口15.5%;65歲及以上1.37億佔10.1%。預測,到2050年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2013年三中全會實施單獨二孩。
相關新聞
獨子政策落幕,但全世界仍該感謝它
統計學家:放開二孩,每年新增人口500萬
放開二孩一公佈外媒炸了)
5、改革善適應金融監管框架;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包括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國家將推進這些領域的價格改革到2017年基本放開,政府定價範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
6、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
7、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學生免除學雜費。
8、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堅決維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信息、國防等安全
9、審議通過中紀委關於令計劃、周本順、楊棟樑、朱明國、王敏、陳川平、仇和、楊衛澤、潘逸陽、余遠輝等10人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開除黨籍的處分。
10、遞補候補委員劉曉凱、陳志榮、金振吉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http://news.sina.com.cn/c/z/ejfzqh2015/
相關新聞
公安部:獵狐2015行動已抓獲556名疑犯
【五大樞紐城市】
成都,2020年將擁有13條地鐵線路,總里程500公里;重慶,18條線路,820公里;武漢,17條線路,400公里;鄭州,5條線路,167公里;廈門,4條線路,137公里。5大城市合計2024公里。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目前在修建地鐵的城市有39個,運營里程2764公里,至2020年規劃修建地鐵7300公里,合計將擁有10064公里的地鐵里程。而三大都市圈+五大樞紐城市合計擁有的地鐵里程數將達到7119公里,佔全國總里程數的70%。
地鐵只是一個側面,在將來,包括教育、文化演出、休閒娛樂、醫療……各種各樣的專業服務和資源都將向這三大都市圈+五大樞紐城市集中。工作在都會圈核心,安家在城市郊區房價較低而又有地鐵可以通達的地方,週末通過軌道交通出行娛樂,慢慢的將會成為大部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到2020年,生活在3大都市圈+五大樞紐城市的中國人將達到2.5億,到2050年,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口將達到5億,而那時候,人口經歷萎縮之後的中國,或許將只有10億人。
相對應的,生活在三線及以下中小城鎮和農村的人口,將會從目前的11億,緩慢下降到2050年的5億人左右。
生活在這些地方,你將不得不面對以下情景:
1,農村里的老人去世以後,超過一半的農村將再無人煙,水土恢復,重新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地。
2,學校合併,你的孩子將要到更遠的地方上學。
3,人口減少,消費市場萎縮,開個小餐館、小商店的生意額都將日漸零丁。
4,房價也將不可避免的下跌,你的財富與大都市圈的同齡人差距越來越大。
5,小城鎮被撤併,當公務員的名額也要減少。
6,娛樂還是日復一日的打麻將,最終你還是將忍無可忍的選擇逃離。
逃離農村,逃離小城鎮,湧入大都會圈中安家樂戶,你並不孤獨。即使只是在大都會邊緣的小城鎮裡,你也能獲得更優質的生活質量。凡事用數據說話最可靠,看來所謂的逃離北上廣,只是一個傳說罷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5_10_26_338929.shtml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都市圈的角度而言,確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適合生活。因為在這三大都市圈裡,城市與城市之間緊密聯繫在一起,互相疊加,專業化分工協作,經濟效率更高,工作機會也會相應的變得更多。一個城市總是存在缺陷的,但是一個都市圈,綜合了以下所有這些功能,基本上就是無敵了。
金融:北京的銀行總部和新三板,上海的證交所,深圳的創業板和香港的金融中心。
科技: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張江與杭州的阿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國的所有科技巨頭。
交通:北京、上海、廣州,是三大航空公司的總部,也是三大鐵路樞紐。
物流:天津、上海、寧波、深圳、香港、廣州,都是全球排名前列的港口。
媒體:北京的央視和互聯網媒體,杭州、南京、上海的三大衛視,深圳QQ和廣州微信的朋友圈公眾號,已經牢牢控制了我們的眼睛。
文化:北京的先鋒話劇、音樂演出、電影,上海杭州橫店的古裝偶像劇,廣州深圳的動漫,香港的電影和流行樂。
教育:北京的清華北大,上海的複旦上交,杭州浙大南京南大,廣州中大華工,香港港大科大。香港的教育資源與深圳的科技創新活動聯繫越來越緊密,無人機行業龍頭大疆的創始人來自香港科大,就是一個例子。
政治:北京的中央政府,上海的總書記墊腳石,珠三角的五花八門特區地位。
專業服務:各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所、管理諮詢公司、設計、策劃、廣告、媒體傳播公司都聚集在這裡。
另一方面,覆蓋越來越密集完善的軌道交通,也將會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舒適便利。
【京津都會圈】
根據政府的規劃,到2020年,北京地鐵將擁有30條線路,總長1050公里;天津將有14條線路,總長513公里。兩地軌道交通連接起來將有1563公里。
【滬寧杭都會圈】
2020年,上海將擁有21條線路,總里程800公里;杭州10條線路,375公里;南京9條線路,300公里;蘇州7條線路,282公里;無錫4條線路,105公里;常州4條線路,132公里;寧波5條線路,173公里。七大城市合計2167公里。
【廣深都會圈】
2020年,廣州將擁有15條線路,總里程558公里;深圳11條線路,434公里;東莞4條線路,218公里;佛山3條線路,155公里。4大城市合計1365公里。
逃離北上廣只是一個傳說:5年來上海流入人口500多萬 2015-10-26
6年前的2009年,一場世界金融風暴襲來,東莞的出口加工製造業深受重傷,隨後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產業轉移浪潮。與之相伴的,是農民工們回鄉就業的新聞,不斷出現在網絡上。那個傳說中的世界工廠,就此衰落了嗎?
調查數據告訴我們,在過去幾年,東莞流入人口200萬,比內陸任何一個城市增加的人口都要多,東莞的製鞋服裝廠搬走了,旁邊深圳不堪高地價壓力的高端製造業又搬過來了,比如華為和大疆創新的新生產基地,都聚集在東莞松山湖周邊,這裡離深圳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也不過大半個小時的車程,往來交流相當方便。而深圳白領到東莞置業,正在和二十年前的香港人到深圳買房一樣,成為新的流行趨勢。
以下是最近五年的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入情況:
人口流入呈現三個規律
第一,高度集中在三大都市圈。
第二,非都市圈人口,流入集中在五大樞紐城市。
流入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只有鄭州、成都、重慶、廈門、武漢五大城市不在三大都市圈。
第三,其他二三線城市,人口流入速度緩慢,甚至停滯。
35個主要城市合計流入3778萬人,其中前13個大城市就流入了2832萬人,後面的22個二線城市,則隻流入了946萬人,相當於總數的25%。事實上,這22個二線城市,基本上都是各省的省會,或者經濟中心,那麼可以想像,省會以下的三四線城鎮,人口的停滯或者流失將不可避免。我們算一下,2009年中國人口133174萬人,2014年人口136782萬人,累計增長了3608萬人。以上35個一二線城市合計流入人口3778萬人,超過了中國的人口增長數。換言之,在這五年間,三線及以下的城市已經進入人口萎縮階段。並且進一步觀察二線城市中排名最後的,長春、哈爾濱都是屬於東北,這完全符合我們的常識。資源價格暴跌,東北經濟塌陷,人口大規模流失,幾乎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嗯,怎麼辦呢?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是逃離吧,找一個更有生機活力的地方去安家。那麼,是否是人口越多的大城市越適合安家呢?並不完全如此。35個一二線城市中,流入緩慢的有人口千萬級的石家莊和哈爾濱,流入快速的也有中等規模的東莞、佛山、廈門。
四川通江回應辦壽宴需滿70歲:是百姓希望2015-8-51 現代金報
最近,四川省通江縣人民政府網公開發布了一則規範操辦酒席的通知。通知除了對國家公職人員辦酒席進行規範外,還對農村和城鎮居民允許舉辦的酒席範圍進行了界定。通知發布後,記者在通江縣街頭進行了隨機走訪,不少市民對擺酒成風的惡習深惡痛絕,認為縣上站出來治一治很好,也有市民提出可操作性是個問題,估計執行會遇難題。
辦酒必須報批,否則一律視為違規
《通知》:農村和城鎮居民酒席申報範圍界定為婚嫁酒、喪事酒、壽酒。其中婚嫁酒由本人或父母提出申請,必須提供結婚證明;喪事酒由子女、配偶或直系親屬提出申請。而辦壽酒則要求老人年齡70周歲及以上,每間隔十年可操辦一次(即70周歲、80周歲、90周歲、100周歲,以此類推),還必須以身份證或戶口簿為準。通知還明確,除以上三類外,喬遷、升學、滿月、參軍、開業、釘門、立碑、過關、謝師等一律不允許操辦酒宴。
《通知》對國家公職人員酒席範圍界定為婚嫁酒、喪事酒兩類。
群眾違規辦酒的,按村規民約處罰
[ 群眾看法 ]
有人支持:擺酒太兇,此風不可長
有人反對:辦酒還要審批,太麻煩
[ 部門回應 ]
新政符合縣情,“是老百姓的希望”
《通知》出台,公職人員要嚴格履行;對於百姓,處罰不是主要,主要還是對老百姓做一種積極向上的引導。
■新聞背景
“人情債”太重
新政試點時受歡迎
■微博熱議
權力之手莫太長
http://news.sina.com.cn/c/2015-08-05/022132174216.shtml
三大主糧收購價全線下跌 農民恐虧損千億2015-10-17
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直線下降。三大主糧玉米、小麥、水稻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說,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 的GDP 增長(楨:?)。
馬認為,今年農民收入直線下滑,這自然會對農民的生活造成影響,需要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對農民進行補貼,但是WTO 對我國農產品的補貼有要求,如果直接補貼農民發達國家會有意見,最好的方法是通過提高退休金等方式補貼農民,如果增加了農村消費,經濟增長自然會跟上去。
回應
寫這種新聞的人明顯沒真正研究過農業,農作物生產一向都是三年賺,三年虧,三年平。前幾年賺得不少,現在進入虧損年不稀奇。
要對農民進行適當的補助,民以食為天。
全社會物價下降,糧食憑什麼不降價?
不能搞保護價,保護價收了也是爛倉庫,只有提高醫療與養老金看來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實鄉村保持小農經濟還是不錯的選項,在中國這麼多人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對小農適當補貼還是個值得商量的地方。
農民還把眼光局限在三糧的農業上,只是死路一條。
很明顯,這是吹響了進城的號角! 糧價收購下跌,一定高層拍腦袋做出的決定! 你們以為這樣就能讓農民對農村失去希望嗎? 我們是不會放棄土地,換個戶口本,跑城里當無產階級者的!
這是人心惶惶的節奏啊。中國人最怕這個了。
呵呵,正在為土地流轉佈局哪。還指望調控哪。就是要惡意打壓逼迫農民賣地罷了。不過也無所謂了,反正胡漢三很快就要回來了,幾億的赤貧無產者也快成型了,然後麼,新一輪開片刀.
農業要走工業化、規模化種植道路,增產依靠的種子、化肥、農藥,一家一戶根本沒有議價能力。為了避免賣糧難,只能提高收購價,導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成本遠遠高於國際市場。規模化工業化,就不需要那麼多農民了啊。
我們國家各種形式的農業化一直在探索,可是幾十年過去了,還沒有一種可行的方案。
所以好多困難,不是嘴皮子就解決了的。現在就是在跟時間賽跑,農民一點點流失,農業現代化就是要補上來;另一方面,生產率不斷上升,可是就業人口依然龐大,如何創造新的就業點也是問題!
李克強:做大農村電商2015-10-15 經濟日報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14)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號令行動網路下鄉,做大農村電商,預計總投入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約新台幣7,000億元)的政策紅包將惠及6億農民,帶動3,000多萬戶農村家庭寬頻上網升級,到2020年農村網路覆蓋率將達98%。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調查,大陸總人口13.7億人,農村居民約6.2億人;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則統計,全大陸網民約6.5億人,但農村網民僅占1.8億人。若以網購用戶數年增四成的成長推估,農村電商市場將是現代商業服務業新增長的金雞母。
根據國務院規劃目標,到2020年達成5萬個原本沒有網路的農村實現寬頻上網、帶動3,000萬戶農村家庭網路升級,使農村網路覆蓋率達到98%。預計總投入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發展農村電商。
針對發展農村電商的相關配套,李克強做出四點指示,一是鼓勵民資、供銷社投入建設農業電商平台,發展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遊等電商市場;二是鼓勵農村商貿企業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產地集配、冷鏈等第三方配送;三是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網路創業就業;最後要加大農村電商政策扶持,提供擔保貸款及貼息協助創業,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網上支付、供應鏈貸款,加大對電商創業信貸支持。
另外,國務院將推進「互聯網+」快遞,引導快遞業服務農業訂單生產、工業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開展代收貨款等業務。還要實施快遞業「上車、上船、上機」鏈接工程,給予快遞專用車輛的城市通行和作業便利。最後則加大財稅、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協助快遞業搭上發展特快車。
阿里鴻海助攻 創客淘富成真 2015-10-15 經濟日報
阿里巴巴史上規模最大的雲端開發者大會14日登場,阿里巴巴、鴻海兩大集團首次在大會上發表雙方合作、協助新創企業發展的「淘富成真創客平台」,平台催生的創新產品,有機會在11月的天貓「雙11」開賣,炒熱話題。
要知道,目前國內小麥價格比國際市場價格高出100%以上,玉米國內價格比國際市場貴150%以上!如果不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退出目前的托市政策,不利用寶貴的時間窗口,加緊農地確權,加快土地流傳,提升中國農業的規模化水平與國際競爭力,政府即使有財力把農產品補貼再增加一倍,也不可能根本改善中國的三農狀況。出路只有一條,加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時完成三農的現代化。
所以說,我們的故鄉其實不存在“淪陷”(給誰佔領或毀滅了)的問題;真問題是我國傳統的農業、農村、農民正在經歷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轉型。那些已然完成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那是相當地美好!這些年,我春天從英國的倫敦兜兜轉轉北至愛丁堡;夏天從意大利的龐貝古城一路北上到米蘭;秋天從德國柏林轉到奧地利的維也納;冬天從葡西邊境由西往東、又從南往北到塞戈維亞和巴塞羅那,沿途所見鄉村的美麗和田園的恬靜,真有歷史終結了的感覺——所謂田園詩畫、人間天堂就應該是、只能是這個樣子吧?(至於青年人都跑到城裡去了,出現就業等社會問題,那是另一回事)。有台北的朋友告訴我,他每年都要回鄉下祖屋呆兩個月——在產權明晰的條件下,故鄉有幾畝農田,有個小莊院,這樣的地主才是真富人……
但是,這個生產方式與社會型態的巨變過程是非常痛苦的。說故鄉在淪陷人,所傳達的是對故鄉毀滅性巨變的焦慮,乃至對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抵觸與恐慌吧?
說到底,抒寫鄉愁不能是無病呻吟,最重要的是,一要幫助那些被社會轉型無情“遺棄”的人(好比有了數碼技術,製造膠卷的人必須改行求生,他們沒犯任何錯);二要努力搞好三農的現代化建設。
對於後一點,說來話長。我想,全局性的無非給農民國民待遇,包括盡快打破戶籍壁壘,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就業和社保體制,讓農村勞動力能順利地向城鎮轉移;盡快完成土地確權和市場化流轉,在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的同時,讓農村人口有一定的資本進入城市生活;結合國土整治,完成全國的道橋交通網絡和垃圾處理系統;當然,還有統一的法治建設,讓生活在任何地區的人都有安全感……
我相信,再有兩三代人的奮鬥,中國就可以完成從農耕文明、鄉土社會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轉型;爾後的鄉愁,失落與憂傷將讓位於回憶與詩意。
早在1848年,《共產黨宣言》就宣告: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馬恩筆下曾經的資產階級及其革命,那時還剛剛通過鴉片戰爭將影響傳導到中國。
隨後,資本主義步步推進了全球化,即《共產黨宣言》說的“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繫。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反動派大為惋惜的是,資產階級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並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於是,起先,具有愛國和民粹情懷的紅頂商人,被台灣小說家高陽讚為杭鐵頭的胡雪巖破產了,他憫農收購的古法蠶絲土布敵不過洋商洋布;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茅盾寫小說《春蠶》時,江浙的農婦四大娘已認定洋蠶種比土蠶種優良,而年輕農夫阿多已意識到“世道”變了,自己的求生策略也必須隨之改變——老通寶不靈了!
時至今日已非常明白:城市化和現代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就像紡車必然要被紡織機淘汰,而紡織機又被更先進的衣飾製作技術取代一樣。農業生產人口必然要減少,作為農民聚集和生活場所的村莊將大變樣,這不是誰的情感能左右的。
8月上旬到雲南石林縣參加彝族火把節,參觀了“糯黑石頭寨”。這個彝族古村寨,是國家民委和當地省市重點扶持的文明建設示範村和旅遊觀光景點。細看當地村民雖然勤勞,但還是不富裕。有網友在我的相關博文跟帖說:憑他們的勞動生產率不可能更富裕。這話說得非常直率,無可辯駁。傳統的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無論多麼辛勞,都不可能創造出享受現代生活標準的財富!
可不是嗎?《南方周末》8月13日有篇重點報導《國家糧倉滿之患》,說從誕生開始,中儲糧這個國家的大糧倉就一直執行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但在達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目標之後,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市場現實,中糧儲卻陷入尷尬:政府每年要花掉巨額的財政補貼,國內糧價越托越高,糧食市場難以自發形成價格信號調節生產,中糧儲糧滿為患,不知何去何從。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公開場合稱,目前應鼓勵農產品進口,才能進一步轉移農村的勞動力,彌補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力短缺,使工資增速低於生產率的增速。
故鄉淪陷或是值得歡迎的歷史進步2015-10-02鄢烈山
(原標題:悲欣交集的鄉愁)
說它古老,是因為從《詩經》開始,歷代都有抒寫,並留下動人的作品。除開那些訴說國破家亡之痛和征夫戍卒苦恨的篇章,舉凡流官遊士和行商的吟詠,雖有感傷,卻多是溫馨的。
說它時尚,是因為當下訴說鄉愁的人越來越多。廣東省文化學會李明華會長收集了這些年所出的鄉愁著作達二三十種:諸如葉一劍的《鄉愁裡的中國》、李冬君的《青花里的鄉愁》、冉雲飛的《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陳忠實等人的《每個人的故鄉在淪陷(中國故事)》,德國人赫爾曼•黑塞的《鄉愁》前兩年也出了中文版。李明華自己則主編了一本《風口中的鄉愁》,討論如何安放鄉愁。
本來我是不喜歡談鄉愁的,因為我自認對故鄉沒有留戀之情。一方面,我一向認同好男兒志在四方、太陽底下是故鄉;另一方面,自忖曾滿心想跳農門、吃上商品糧,如今擺脫了二等公民的心病,卻來高談鄉愁,恐怕不免矯情之譏。而且,就家世而言,祖父中年才從湖北省天門逃難到鄰縣沔陽,我們家沙嶺上是河堤反複決口沖積而成的台墩,是數十姓雜居的移民村,哪家都沒有宗祠沒有祖墳。作為江漢平原上的水鄉,我們那裡還特別可惡,是血吸蟲重疫區,我一直巴不得親朋好友都從那裡逃走……
然而,讀了新出版的紀實文學《大國空村》,我卻對作者程明盛繫念故鄉、關切鄉親命運的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程明盛跟我一樣出生在窮困的鄉村,從小被老師教育要立志把草鞋換成皮鞋,大學畢業後來到沿海城市工作。多年後回到故鄉,看到的是殘垣斷壁、荒草遍地的淒涼,剩下一些老人彷彿要同空心化的村莊一起,在這裡與世界作最後的告別,不免心有在戚戚焉。
畢竟這裡有我們的童年,有我們對於鄉村風物的美好記憶。程明盛的老家湖北省應城縣與我的老家同屬江漢平原,我們愛這片土地上滿田滿畈的油菜花紫雲英,愛每一個枝丫間鳴叫的知了……愛冬天深藏在黑色淤泥下的蓮藕……
故鄉的淪陷是令人感傷的,又是無可奈何的;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是值得歡迎的歷史進步。
最悲傷作文 _百度百科
2015年一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淚》,讓無數網友為之揪心。“飯做好了,媽媽卻離世了”,作文被網友稱為“最悲傷的小學作文”。
目錄
1 背景
2 作文全文
3 網絡質疑
▪ 質疑作者
▪ 回應質疑
4 採訪老師
5 事件結局
6 再起波瀾
作文全文
爸爸四年前死了。
爸爸生前最疼我,媽媽就天天想辦法給我做好吃的。可能媽媽也想他了吧。
媽媽病了,去鎮上,去西昌。錢沒了,病也沒好。
那天,媽媽倒了,看看媽媽很難受,我哭了。我對媽媽說:“媽媽,你一定會好起來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飯吃了,睡睡覺,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媽媽起不來,樣子很難受。我趕緊叫打工剛回家的叔叔,把媽媽送到鎮上。
第三天早上,我去醫院看媽媽,她還沒有醒。我輕輕地給她洗手,她醒了。
媽媽拉著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媽媽想回家。”
我問:“為什麼了?”
“這裡不舒服,還是家裡舒服。”
我把媽媽接回家,坐了一會兒,我就去給媽媽做飯。飯做好,去叫媽媽,媽媽已經死了。
課本上說,有個地方有個日月潭,那就是女兒想念母親流下的淚水。
質疑作者
不少網友質疑這篇文章行文流暢,沒有錯別字,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孩寫的,有網友質疑作文是槍手所為。
回應質疑
………
再起波瀾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委宣傳部證實,四川涼山索瑪花愛心學校(兒童村)負責人黃紅斌被當地森林公安拘傳。
四川涼山西昌市政府新聞辦8月30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索瑪花愛心小學無辦學資質等5項拆除依據和理由。索瑪花愛心小學涉嫌無辦學資質、違法買賣和占用國有林地、違法建設、非法辦學、存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等。目前,索瑪基金會針對小學即將被拆提請行政復議,已被受理。
索瑪花愛心小學的學生已全部分流,除部分學生回原籍地讀書外,還有153人到四合鄉中心校住校就讀。寄宿生每人每月還有100元的生活補助。西昌市教科局局長羅榮表示,將保證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全部入學。
http://baike.baidu.com/item/%E6%9C%80%E6%82%B2%E4%BC%A4%E4%BD%9C%E6%96%87
官方證實:“世界上最悲傷作文”系支教老師改寫(組圖)2015-08-06
回應
美加還有華人少女去那些地方支教,話說中國以前不是那麼多落後的地方在黨的宣傳帶領下都走上了康莊大道,怎麼就涼山不行呢?
涼山彝族是個吸毒+艾滋+酗酒+亂性的大坑,多少錢都填不滿,有些女的為了販毒不被抓就不歇氣的懷孕生孩子,男的躺在家裡不干活,政府發的低保立刻拿去買毒品買酒,發的種子轉身賣掉,男的女的一起喝,喝完就亂搞,毫無貞操觀,只要性成熟了就開搞,早婚成風,十三四歲女孩成親的比比皆是,還不實行計劃生育,沒有衛生觀念,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一輩子只洗三次澡:出生,結婚,死亡。而且毫無誠信,周邊的四川人都不願意和他們做生意,涼山彝族在四川的口碑就跟賣切糕的是一樣一樣的。
曾去過有眾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旅遊,與本地人(包括少數民族與漢人)交談中數次聽到他們說不太願和彝族人打交道的話,問為什麼,回答是他們好鬥喜動武。
前幾年的深圳童工遣返案件就是大涼山的!當地童工打工的很多,成人不干活就靠童工打工賺錢,尤其女孩,一定結婚前送出去打工不然認為白養了
可憐的孩子們,成了落後文化習俗的犧牲品。
一家五個孤兒底保就3000多元,在那物價底的地方能過的很好,而且最大的那兩個還在外打工。就像老師說的那樣他們不卻錢,缺的是關愛。
乾脆畫一保護區,讓他們保持原生態。想進取的,就出來。
涼山彝族本人不太了解,但從我家鄉來看,現在農民只要不懶,都過得很滋潤:早就取消農業稅,學校哪怕只剩下幾個學生,都得有老師開著;各種扶持一大堆,吃的是有機(打農藥的都去了城裡),農村合作醫療可報銷到70%。只要不賭不毒,身體健康,真的過得是小康日子!(就不提那些土豪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8/06/4465101.html
土地被強徵求償17年未果印度2.5萬農民請求總統賜準自殺
據《國際金融時報》2015-8-10援引印度媒體報導,因為土地遭強制徵收建設戈庫爾攔河壩(Gokul Barrage)、抗爭求償17年未果,多達25000名農民請求總統拉納布•慕克吉批准他們在印度第69個獨立日、8月15日這一天上吊自殺。
報導稱,這些農民本應該獲得8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8億元)的補償,印度政府為了建戈庫爾攔河壩在沒有獲得農民的同意下強制徵用了700英畝(約283公頃)的土地。
很多農民為了爭取自身權益一直在抗爭,他們得到了印度教民主主義團體民族志工組織的幫助,該組織的分支“印度農民工會”代理了馬圖拉農民的訴求、帶領他們向政府尋求補償。但是卻受到了來自當局粗魯的對待,去年,有警察在爭端中甚至向農民開火。
不但沒有獲得補償,馬圖拉的農民們還面臨非季節性大雨導致的農作物產量下降,今年年初,該地已經有超過40名農民為此自殺。
不僅如此,印度Rediff網站還報導,由北方邦政府發行的因為農作物受損的補償支票還遭到撤回。
近年來,印度農民自殺問題日益嚴重,印度的官方數據顯示,自1995年以來,19年間印度全國自殺農民已超過29萬人,幾乎是每30分鐘就有一人自殺。2004年,自殺人數更是達創紀錄的18241人。
回應
我也是醉了!這樣也不起來反了!三哥的精神也被閹割的太厲害了!只求來世,不求今世!果然,宗教是最可怕的麻醉藥,麻醉的讓人失去了反抗精神。
印度缺少我們國家的革命精神!造反精神!英國統治印度這麼多年!培養出甘地(不抵抗,不暴力)的人物!用他來潛移默化!所以戰爭的最高形式就是文化戰爭!
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製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
另詳參【圖博館】:《自殺的權利》《選擇自殺》《人類自殺史》 《三農問題》中國與印度
難道讓女性出去在工地上乾活,男性在家裡種地,這樣就更尊重女性了,婦女地位就提高了?所以說,教農村人怎樣尊重女性及其在家庭中的貢獻,套用馮像老師的話說,就是教魚游泳。絕大多數正常家庭都知道怎麼在男女之間分工,才能獲得更高的收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更好。
當然,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太大,發展差距也大,農村和農村的情況很不同。比如說,北京、上海周邊的農村,和西部農村,那就完全是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差別了。所以,這裡說的只能是我所了解的,其實主要也是中西部農村的情況。至於東南部農村,在西部農村人眼裡看來,和城市的區別不是太大。但問題也在於,中西部農村是今天中國農村的主體部分,佔農村人口的絕大多數。這樣,問題似乎就回到了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但用一個剛從西部回來的朋友的話說,西部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差距實在還很大,一時半會肯定很難發展到東部的水平。在發展起來之前,也還是上面的話,請允許他們按自己的邏輯生活。
回應
我就在農村,我見到的情況是女人管家。男的有個零花錢就不錯了好嗎?
現在女性地位還不高啊,老家娶個老婆光彩禮就要二十來萬,四金,酒席等等除外,還得城裡有房子,娶進門都得當姑奶奶侍候。離婚的女人又有幾個會要小孩的,帶著個拖油瓶那多不好再嫁人啊。
被工業化和現代思想改造後的農村和原生態的農村是兩回事.
跟民風有關,也跟夫妻性格有關。
不論是什麼說法,都得守法。一個國家的法律,必須能執行
那是理想,現實很骨感。先從遵守交通規則做起吧
http://www.guancha.cn/YueZhi/2015_08_04_329322.shtml
面對這些問題,她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好在農村幾十年的生活給她培養了正常農村人的生活直覺,雖然她不希望丈夫繼續打她,但她也不是想要結束這個婚姻,她要的只是在這個基礎上,讓生活變得更好一些,少挨打,好好教書,孩子好好成長,如此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她比討論她的人更清楚地知道,她現在需要什麼。
回頭再說所謂愛心人士給她的捐款被丈夫胡吃海喝的問題。這個丈夫這麼做是不是很過分?那肯定,沒有問題。但同時也要注意的是,理論上說,這錢是捐給郜老師個人的,並不是給她那個家庭的。但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別說是農村,就是城市,這樣一筆收入算不算婚內財產,也是個問題。如果是,丈夫花也不會被法律制裁。更何況,這是在農村。對農村來說,錢就是錢,不管打工賺來的,還是國家救濟的,或者是別人的愛心捐款,都一樣,就是錢而已。在有些地方,農村低保都被當做福利發給一些關係戶,甚至給村民小組長發工資去了。國家大規模發放的救災款裡,這種情況更多。
別說什麼農村道德敗壞,不再淳樸之類的話,從來就是這樣。農民當然有淳樸的一面,但也有狡黠的一面。救災款發放能出現這種情況,只是基層政權組織崩潰的表現而已。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郜老師所在的家庭不是特別富裕,要她把這錢留著專款專用,不給家里人亂花,基本上是天方夜譚,根本不現實。
還有人提到現在農村都是女性種地,但是女性地位不高,是忽視女性對家庭的貢獻,云云。實際上,在現在農村男性適齡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的情況下,別說是還有勞動能力的女性,就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得種地。賀雪峰稱之為代際分工。
男性外出打工,女性留下種地,男性對家庭貢獻大,還是女性貢獻大?對絕大多數正常農村家庭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上有老人要看病,下有孩子要上學,還要日常生活開銷,既然是在同一個屋簷下,只能各盡其能,力所能及的做點貢獻,勉強,掙扎著過日子。誰對家庭貢獻更大這種問題,一般農村家庭壓根就沒功夫去想,女性也一樣。
所以,有了孩子的家庭,一般相對來說相對穩定,也就是這個原因,就算有矛盾,也要盡可能的忍辱負重。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實在不能忍受,只能豁出去重新開始,很少有女性提出離婚。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世界這麼大,難道離婚了就只有回娘家一條路嗎?幹嘛不出去打工,養活自己總是沒有問題的。對不起,這跟晉惠帝問饑民何不食肉糜,沒有任何區別。要知道,你在城市裡看到的出來打工的農村女性,在農村也絕對屬於腦子好使,多少有點文化、有點見識、比較有主意的了。用我們老家土話說,就是那種“強婆娘”。這種人在農村也是極個別的,並不多,可以算農村婦女中的精英分子,也很少會挨打。
當然,現在情況也在變化,八零後、九零後就任性多了,別說是挨打,就是一言不合,吵個架,都有可能離婚。
這種說結婚就結婚、說離婚就離婚的遊戲,不是誰都玩得起。如果是一個剛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離了婚,還帶個孩子,要去打工,首先就得安頓好孩子。既然離婚了,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放在娘家寄養。一旦要嫁人了,孩子還是會面臨前面提到的問題,你要一個城里人對繼子像對親生的一樣都很難,更何況是農村。
而且,農村一般離婚後孩子跟母親走,就等於失去了對親生父親的家產繼承權。至於繼父家,那就更加不用想了。一旦碰到這種情況,就意味著,你的孩子不僅從小受歧視,而且將來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來自家庭的幫助。所以,雖然離婚看著瀟灑,但後面就很難繼續瀟灑。在農村更常見的情況其實是,一旦離婚,母親再嫁,孩子往往只能在外婆家繼續成長。
回到郜老師的處境來說,她早已過了可以任性的瀟灑的年齡,所以她必須為自己未來的生活負責。
現在,擺在郜老師面前的現實情況就是:第一,四十多歲了,農村婦女,再找個好人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二,孩子如果帶走,怕自己養活不了,不帶,又捨不得。三,感謝媒體,你們的採訪,和毫無任何保護措施的報導,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她是一個被拐賣,強姦,虐待過的女人,還怎麼嫁人?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離婚後去哪兒?回家照顧父母?還有兄弟姐妹會怎麼想?他們恐怕不只會同情她的遭遇,還要想她是不是回來和自己爭父母留下的房子和地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丈夫經常打老婆,一沒有婦聯維權,二沒有基層組織管理協調,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農村女性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娘家了。如果娘家人多勢眾,又經濟條件好,其實一般這種女性婚後在家裡的地位比較高,挨打的可能性不大。經常挨打的,一般就是娘家比較遠,鞭長莫及,或者小門小戶,無力照應的,這種家庭出來的女性,婚後在夫家的家庭地位自然也就低。
這種處境下的婦女,如果經常被丈夫打,有幾個選項。
第一個是忍辱負重,忍氣吞聲等孩子漸漸長大,處境也就逐步好轉了。
第二種,找娘家人主持正義,或者乾脆回娘家住著,等丈夫低頭認錯,再回去。但回娘家住著,如果丈夫膽小,打人只是一時衝動,那還好說,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上門認錯,夫妻雙雙把家還了。可如果不幸,碰到的是個蠻橫的,就是不肯低頭認錯,就是不到娘家來請妻子回去。這時候,著急的可能是女方的娘家了。
這涉及到,一是女方如果父母尚在,而且和兄弟姐妹都已分家,這還好說,就住在父母家就行了。如果父母不在了,只能暫住兄弟家,問題就來了。住在家裡,就有吃穿用度的問題,誰來負擔?就算兄弟不說,嫂子弟妹也不會長期忍受。最後,就只能自己灰頭土臉的回去,那在家裡的地位就更加低了。
第三種,用女權人士的邏輯,居然動手打人,那怎麼能忍受?這種婚姻,不離了,還留著幹嘛?但是且慢。仍然是上面的問題,離婚了以後去哪兒?萬一父母已經不在了,兄弟家不肯收留,怎麼辦?就算父母都在,讓一個三四十歲的女兒老在家裡住著,也不是個事兒啊。就算自己無所謂,村里人指指點點,能受得了嗎?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何況是在自己娘家,閒話難聽,唾沫星子淹死人。
要是不幸還有個孩子,那就更加糟糕了。按照現在的法律規定,孩子四歲之前,父母離婚,基本就是沒有懸念,跟著母親走,但在農村,這個規定其實很糟糕。很顯然,如果跟著母親,母親再嫁,孩子就要到別人家裡去生活,這個融入過程對現在的城市來說都很困難,更何況是在農村呢。在農村常見的情況就是,孩子跟著到了繼父家後,吃穿用度,讀書上學,什麼都低人一等,成長環境極其惡劣。
談完法律,談談農村的女權狀況 by嶽峙 2015-8-4 觀察者網特約評論員
上週日發了《被拐賣的女教師:談完道德,該談談法律了》之後,引起不少爭議。不僅法律界人士群情激奮,就連女權主義者也不甘寂寞。既然農村的女權狀況讓女權人士如此擔憂,那我們就好好說道說道農村的女權狀況。
有人認為,郜老師肯定是對現狀不滿意的,要結束這個荒唐的婚姻。理由是,她丈夫經常打她,而且還把愛心人士給她的捐款拿出去喝酒賭博。
老公打老婆這個事,稍微有點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很多,也很普遍。但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不同,也有相同之處。
不同的是,土改之前,農村女性之所以地位低,是因為當時的婚姻實質上就是買賣,男方付彩禮,就相當於一次性買斷女方。之後,女方到男方家裡生活,一切勞動所得全歸男方家庭所有。女方在結婚時也從娘家帶走一筆嫁妝,同時也就失去了對娘家的財產繼承權。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說的就是這個狀況。
那麼,革命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三個辦法。一,分地的時候,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分配,這樣女方無論在娘家,還是在夫家,就都有了一份財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結果,就是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幅上升。二,成立婦聯組織,幫助婦女維護權益。比如說,如果有人打老婆,婦聯會把丈夫找去開批鬥會,批評教育。三,伴隨革命而來的是,在農村出現了一整套國家機構的延伸機構,農村貫徹國家法令的能力大幅提高。所以大家都得按國家法令來,不能隨意胡來。
但現在農村的情況是什麼呢?用一句話概括,土崩瓦解。八十年代還有點集體主義殘餘,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在村里說話還有點用;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大潮奔湧而來,農村加速淪為城市的外圍,社會矛盾突出,村幹部和村民關係達到最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就是村幹部在村里威信全無,只能依靠暴力治村,合法性就喪失了。為了重建合法性,在全國推廣基層普選,結果是宗族勢力、黑社會藉屍還魂。各種辦法都沒能改變這種情況,最近的動向則是提出了新鄉賢。效果會如何,我也不知道。
新京報:但拐賣和收買婦女,都是要負法律責任。
郜艷敏:我也看到公安的人在網上說要追究買方的責任,有網友說,過了追訴期也要追究。可是,我現在上有老下有小。這其中牽涉到老人,他們要是病倒了怎麼辦?我這個家庭又怎麼辦?這樣一來,我反倒更不好過。
新京報:很多人是希望還你一個公道。
郜艷敏:大家的想法很好,但是我還能再回到21年前嗎?回不去了,什麼都改變不了了。我覺得應該去抓人販子,但是現在事情的矛頭好像指向了我和家人。感覺又一次揭傷疤,往傷口上撒鹽。時間不能倒流,這個傷疤誰也不能抹去,只能帶到死。
新京報:你的家人怎麼看待最近輿論對你的關注?
郜艷敏:看到這麼多媒體,我老公很不高興,公公婆婆也很害怕。最讓我愧疚的是兩個孩子,他們都能從網上看到這件事。雖然他們不和我說,但他們心裡不好受。這對他們本來就是一種傷害。我覺得對不起孩子們。
縣委宣傳部建議我寫一份這樣的聲明,讓我女兒代筆,開始我不太同意,但我也想讓生活平靜下來,就答應了。
回應
你是偉大的老師,偉大的母親,偉大的中國女性,那些侮辱你的沒有一個比得上你,他們都是些無恥之徒,禽獸不如的傢伙。
媒體真是夠了,無恥的媒體為了看九年前的傷口,又把這血淋淋的傷口撕開。請問誰給的你們這麼做的權利?
不能因為時間長了,就可以放過拐賣人的人販子。問題在於販賣人口問題,還有七十個女子可能步你的後塵——被拐賣至此,設身處地地想想如果是你自己又一次經歷,你還會如此淡定而有讓自己的家庭安寧的顧慮嗎?
自己在這裡按按鍵盤嫉惡如仇,卻要求別人砸鍋賣鐵連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都要破壞掉,你為他們做了什麼?哪裡來的資格評判他們應該做什麼?
河北被拐女教師:大家的想法很好,但是我還能再回到21年前嗎?
“又像九年前一樣,鬧大了。”這是“被拐女成最美鄉村教師”當事人郜艷敏從2015-7-29起,接連送走公安、政府官員、媒體記者等一撥又一撥人後的感受。
郜艷敏已經三天沒敢出家門了,她聽說村里的人三五一群站在路邊,又開始議論她了。
21年前,18歲的她在石家莊火車站被人販子拐賣到曲陽下岸村。被無奈地禁錮於貧瘠山村後,郜艷敏卻把全部心思都撲在20多個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孩子身上。2006年前後,郜艷敏的故事被許多國內外媒體報導。一時間,郜艷敏、她的家人、她所在的下岸村乃至曲陽縣都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面對一撥撥趕來的記者,郜艷敏一度選擇了拒絕。“上次的報導,許多村民認為我引來了媒體,敗壞了村子的名聲,讓我在村子裡變得很尷尬。”這次,她有了更多的顧慮,她怕家人被追究責任,怕兒女受到傷害。
7月30日,河北曲陽縣委宣傳部發布一份郜艷敏女兒代筆的簽名信。信中,郜艷敏明確表示謝絕媒體採訪:“想要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但當看到有人因此遷怒於她的女兒,郜艷敏後悔不已。
一些村民也對到來的記者充滿敵意。有村民責備郜艷敏的高調揭露了村子貧窮和買媳婦的傷疤,敗壞了村子的名聲。他們還把村里男人說不上媳婦歸咎於她。他們質問記者:村里還有60多個光棍,你們給辦辦?而在網絡上,不乏網友指責郜艷敏的退縮。
儘管曾拒絕採訪,但聽到記者帶來的外界的信息,郜艷敏坐在炕沿上,再也無法抑制委屈,哭訴了起來。
新京報:你對警方的調查是什麼態度?
郜艷敏:我已經不想再去提當年的這些事情了。以前從來沒有公安的人來調查,都過去那麼久了,他們現在來調查,對我已經沒任何用了。當年我是求著公公把我買回來的,因為實在受不了人販子的折磨。現在我不想傷害身邊的人,公公都80多歲了,身體不好,這次受到驚嚇一下子就病倒了,他人很老實,不要再為難他了。
農地政策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
陳表示,城鎮化進度對農業起決定性作用,,目前土地流轉速度不盡如人意,去年承包地流轉率是30.4%,很多進城農民心裡不踏實,不願意流轉,流轉也只是短期流轉,目前這種半截的城鎮化,嚴重耽誤農業現代化。
陳稱,中國農民在農地流轉方面又有新的發明創造“不流轉搞規模經營”(即採用託管模式,小農戶將土地託管給山東供銷社系統、郵政系統以及農業部門的技術推廣體係等構成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集中耕種。)發展不過兩三年時間,已經占到山東總承包地面積的25%。此外,在全國很多地方,農民通過經營權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也發展得非常好。
陳錫文認為,小規模農戶將在相當長時間存在,但如果通過如託管、入股等方式,和大規模社會化服務體系相結合,小規模農戶生產效率,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回應
陳主任不錯,看了一些他的文章,都很實在,實事求是,有社會責任感!
糧食出口大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烏克蘭,阿根廷,法國等,都是氣候較好,地勢平坦,適合大規模種植的地方;自然條件擺在那裡,先天劣勢難以彌補啊。
別的小國家,那麼點人口,隨便從哪裡都能進口到糧食,中國一旦農業被擠誇,若有一天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大面積糧食減產,到時候手裡拿著錢都買不到糧食,如果13億人只有供5億人的糧食,想想那個後果……不寒而栗……
為什麼隻字不提農業出口大國美國對轉基因農作物提供巨額補貼,低價傾銷到世界市場上打壓國際農產品價格?農產品是國際期貨市場的大宗商品,全世界有能力影響價格寥寥無幾一個巴掌數完。小麥有美國烏克蘭中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玉米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大豆有美國阿根廷巴西,棉花有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南非埃及中國,大米有泰國印度中國印尼。除了大米,美國全部有足夠的價格影響力。
就不說人家生產效率高
美國的小麥單產遠低於中國。
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四大原因致國內糧食價格高於國外
2015-7-30,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2015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上,陳錫文表示,三量齊增局面的出現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生產和消費的結構不對稱,存在農產品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外糧食存在價格差。
2014年,中國糧食進口首次突破1億噸。國產大豆只有1200多萬噸,進口了7140萬噸的大豆。除了大豆外,6月份三大主糧,國內大米比泰國進口完稅後的價格高51.8%,小麥高56.6%,玉米高65.3%。
出現這種國內外價格倒掛的時間並不長,大約是從2012年的秋天開始到2013年的夏天,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出現了。在此之前,中國的大部分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作物產品並不高於國際市場。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導致價格的提高。
二是國際市場價格下跌。
三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上升。
四是最近兩三年的全球能源價格的暴跌,導致貨物海運價格的明顯暴跌。
形成這樣的局面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直接相關。當時,為了挽救經濟,世界各國政府採取了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隨後交替出現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全球的資源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的暴漲暴跌的現象。
農業政策關乎社會公平
針對國內外糧食價差高企的局面,社會上頗多議論,形成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既然中國的農產品不具備競爭力,應該減少對農業的補貼,使得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與國際接軌,由此導致的缺口通過增加進口來解決。
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農業這麼小的規模要有競爭力顯然不容易,因此,必須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促使更多的農民離開土地,然後才能搞大規模經營,才能降低成本。
這兩種看法都是針對當前國內農業確實沒有價格競爭力的現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當然是合理的。但是,縱觀世界各國的農業政策不是單純的產業政策,而是關係到農民生存發展、整個社會公平公正的社會政策。
陳說,制定農業政策必須考慮,既要保證供給,還要考慮國際市場的競爭關係,更要考慮還在農村居住生產生活的六億多農民的社會問題。
憤怒譴責完拐賣婦女,聽我說點鄉村奇葩親歷吧 by余亮 2015-7-31
一個河北婦女多年前被拐賣受辱,留在當地成了一名兢兢業業的鄉村教師,經媒體報導,竟差點當選最美鄉村女教師。長春影厂甚至根據此事改編出一部主旋律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三觀不正的事變成了非常正能量,一下子把網友給炸毛了。擅長鑑賞電影的知乎、豆瓣網友立刻把準恐怖電影《盲山》引入對比,新聞、影像、幻象交織在一起,不能不引起網民對這個世道的強烈憤慨。
管它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有人宣稱舊賬也要算,於是人人對此事得而誅之。除了批判人販子,批判政府不作為,甚至相繼有知名媒體人發文章批判這位婦女,認為她沒有抗爭到底,成了體制幫兇,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巴拉巴拉。
我在農村做過點工作,過去很多貧窮農村都有這種事。這是兩個世界的事情,現實是現實,社交媒體則是小資的夢境。通過網上輿論來看,大部分網友對農村的知識也極少,鋪天蓋地的回帖都是義憤聲討。
回應
亮兄這次對小資口下留情,要我說,小資們總在控訴、反思、追尋,最後實現自我的辦法也就是津津樂道朋友圈點贊數,去下基層的成本比拍幾張晚餐照片或者轉篇批判文章吹幾記牛B高多了。
為什麼很多窮地方的人走正常渠道是沒法成家?一胎化政策男女性別比例差別。
最煩你們這些一看就沒看文章沒思考就直接來評論的了
作為一名曾經的下鄉知青,非常同意版主觀點。重要的是如何改變農村的落後和貧困。而在這個問題上,鍵盤政治家和小清新根本不懂 ,基本上沒有發言權。
坐在空調房裡,懷著莫名其妙的道德優越感,指點江山,不如讓你去到農村實地工作生活3-5年。當初老毛也是看到了城里人的嘴臉才搞的上山下鄉吧?結果呢,這些人都受不了後來回城了吧?還搞出了什麼傷痕文學,那麼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怎麼辦?讓他們去哪裡??
都在說公知,小資小清新。哦,因為我不了解農村,我沒法對改變農村現像做出貢獻,所以我就該閉嘴,沒資格譴責,這次的事件主要關注點難道不是政府的不作為麼.
被拐和做老師是兩回事,但是人家現在走出傷痛,活出了自己的精彩,這難道不是好事?如果你真的相對人家有些幫助,你盡可以去做,而不是在這裡嘰歪。
回應
涼山州扶貧?政府當然出了力!那些自己深處困境的已經把捐贈當成了理所當然。惰性!你在看他們的衣服,並不是破,而是臟。不愛衛生,太懶了。要扶貧,首先要糾正他們好吃懶做的社會風氣。然而,這不是幾年內就能辦到的。
窮!為什麼?看看那些成功人士,那個不是拼出來的,把成功人士的精神學會!會窮?怪哉!
貧富兩極分化,階層吸血,政府對民眾無睹是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
貧富的差距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卻還當著不知道?一年那麼多稅收,都用在哪裡?沒人知道。這才最可怕!
最討厭不了解實際情況,就攻擊國家!我去年暑假去過一些貧困地區,國家扶貧的力度很大的,但就像這位記者說的,這些人的窮已經內化了,知道政府有補貼,就等著,有的青壯年出去打工,一到天熱或天冷,就早早回來,不願意吃苦。
真是令人齒冷。我以前就曾聽到過這些看法,雖然很多是片面的、印象式的,而且也不代表所有的極端貧困人群,但這些情況確有可信之處,也是扶貧工作不可迴避的問題。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想,包括我自己在內,對貧窮的理解都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物質匱乏一些,肚子餓一些,冬天打哆嗦,雨天屋子泡在水里罷了,只要給點錢,解決這些問題不就好了?進一步的,教他種菜、養豬養羊,建個學校,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那境界已經很高了。
但實際上,赤窮積累多年之後,早已不是物質上的問題,而是貧窮已經徹底內化,成為一種絕望,一種恐懼。這種絕望,別說不是一年發個三五千元能解決的,連有些人後來真正富裕、脫離農村之後都無法消除。我就听過有十幾棟豪宅的有錢人抱怨自己的父母:一粒米都不讓剩,出門就四處撿垃圾,十塊錢的東西都嫌貴。飢餓感讓他們無法安全。再想想,這些赤貧地方的人,從來沒有受過正常的教育,他們放眼四周,根本看不到勤勞產生的示範作用,也無法感受到上學能給他帶來一毛錢的好處。他們甚至連“養個豬仔投入五六個月的時候就能有收成”這種簡單的規劃都很難理解。
但貧窮的人就笨麼?並非如此,他們的理性計算就是:付出勞動未必能使自己生活更好,所以就什麼都不干。在同村人的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正常的價值觀,都完全不處在他的生活經驗當中。
如果不能理解貧窮,那麼,在製定政策的時候,就會有偏差,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可以說,不能理解貧窮,那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片土地上,一定就會隱藏著許多不安定的因素。真正要改變這種赤貧的物質和赤貧的心靈,絕非投一點錢、獻一點愛心就可以的,那是一個長期而浩大的系統工程。
侯虹斌:中國的窮人有多窮2015-06-25新浪專欄觀察家侯虹斌
近日,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直面中國貧困角落》一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文中還具體描述了幾個典型例子,其中一個在大涼山區,一間房子左邊是牛圈,右邊住人,床舖是一塊搭在4摞磚頭上的木板。在那裡,肉一年最多吃3次。而在貴州荔波,一個1200多人的村莊,1100多人是文盲、半文盲。
大概沒想到吧,作為一個GDP世界第二的大國,我國的絕對貧困人口高達7017萬,過的就是這種赤貧生活。目前,我國的貧困標準是“每人年入2300元(折合每日收入約為1美元)”,這個標準還低於國際標準(2008年,世界銀行將貧困線國際標準劃為每人每天消費1.25美元),一旦我國按國際標準調整貧困標準線,貧困人口的數量和比例將更高。
很難理解為何同在一個國,一邊是富可敵國的大都會、炫麗到令歐美人都嘆為觀止的都市奇觀,一邊是有七八千萬食不裹腹、衣不蔽體、最基本的教育權都無法保障的赤貧階層,簡直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但話又說回來:要扶貧、要加大投入,這麼顯而易見的解決方式,我們能想到,掌握著這些數據和信心的相關部門未必就想不到?當然不是。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26日發布數據,2014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7017萬人,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另有數據顯示,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從1978年到2010年,參考國際扶貧標準,共減少了6.6億貧困人口,全球貧困人口數量減少的成就93.3%來自中國。
拉了一串宏觀的數據,當然不是為了顯擺扶貧的功勞,這本身就是政府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這個責任還遠遠沒有完全。我只是在想,為什麼經濟發展多年,赤貧還是如此普遍?
出乎意外的是,新華社的這篇報導,在評論裡完全體現了不一樣的民意。許多人都去過一些赤貧地區支教,或者有去過那裡的朋友,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地方的人窮,就是因為懶:
“發的米轉手就被換酒喝了,發的進口種羊轉手就被殺了當下酒菜”
“送過去的衣服丟掉或賣掉,要求直接給錢,給錢都懶得下山去郵局領匯款,得叫支教老師下山幫他們領錢”
“拿到錢就花,分到養的雞鴨豬就吃,來的支教還騷擾”
“那邊做飯幹活的全是婦女孩子,男人一個個蹲樹下抽煙聊天快活得很呢!”
……
重蹈大豆覆轍?中國油菜籽產量已減半?2015-6-15
近年來進口菜籽和菜油大量進入國內,價格低、含油量高,對國內油菜籽市場帶來較大衝擊,《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由於油菜籽收購價格低迷,全國油菜籽產量已降低一半。
但從市場上看,今年市場上供應量仍較大,導致國產油菜籽價格暴跌,農民觀望惜售心理加強。例如,據《糧油市場報》調查油菜籽生產大市湖北省荊門市情況的情況顯示,該市油菜收穫面積達184萬畝,比上年增加4萬畝;單產165公斤/畝,預計總產量30.2萬噸,比上年增產0.11萬噸。
另一方面,今年油菜籽收購政策國家有所調整,取消了油菜籽托市收購價,油菜籽收購價格完全市場化,導致企業考慮市場風險,農民保本面臨困難。
近年來,菜籽油價格一直受大豆油價格走勢影響,一般每噸比大豆油貴1000元左右較為適宜。今年國外進口豆油價格在6000元/噸左右,國產油價在7000~7500元/噸,若按1.6元/斤收購,菜籽油生產成本達6000元/噸,菜籽油和豆油價格基本持平。
截至目前,國家今年沒有對油菜籽進行臨時收儲,江蘇等地的油菜籽價格下滑至每噸3400元~3600元左右,這已經與進口油菜籽的價格相近,加工企業準備入市收購。對於保障農民收入的問題,市場人士建議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菜籽仍然按照市場價格出售,使加工企業運轉起來。往年,菜籽臨儲價格過高使加工企業不敢入市,而且大量成本過高菜籽壓榨的菜油只能存在國庫中,佔用大量國家資金,難以為繼。
回應
油菜籽的播種到到收穫很累人的。特別是收穫階段那個累哦,菜籽殼殼,桿桿豁人得很,再不搞好機械化,產量還要往下走,勞動密集型絕不是長久之計.
如此下去,中國的米袋子、油瓶子都會控制在外國資本也就是外國政府的手中!警惕呀!
應該轉換思路了;中國就那麼點耕地,人口又眾多,城市化工業化還在進行;不可能保證每種糧食和經濟作物都自給自足。在保證口糧的情況下,食用油領域可以適當放開競爭,主要扶持和補貼主糧的生產,推廣和研發,其他的還是交給市場吧。
所謂的市場化是一個偽命題,實際上大豆的市場價格由幾大國際糧企壟斷,根本不存在自由競爭,是一種由國際壟斷資本所控制的價格。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6_15_323351.shtml
武志紅:畢節的四個孩子,死於什麼樣的絕境 2015-6-13心理諮詢師
此前,我也將這些事情和貧窮聯繫在一起,但最新發生的這起慘案,讓我對這一視角有了懷疑。
首先,這個家庭有漂亮的兩層樓房,先是網友估造價不少於20萬,而後官方說造價不少於20萬。
其次,並非是窮到沒飯吃,家裡還有玉米,還養著兩頭豬。
再次,也並非是沒有人理,老師對記者稱:幾乎每一次老大不去上課,他都會去他家裡做工作,給他講在學校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在兄妹們輟學後,鄉干部和學校教師前後6次去動員回校上課。
根據這些細節,如果將責任歸於貧窮以及政府,是沒有道理的。甚至還有人說,其父母只負擔小部分責任,這種思考不知道從何而來。
事實顯示,其父母要負重要責任:1. 母親已離家出走;2. 父親有嚴重的暴力;3. 父親也離開這個家。
這四個孩子,是中國幾千萬留守兒童中的代表。關於留守兒童,網上有這樣的習慣性說法:貧窮,所以大人必須出去打工;出去打工,就造成了留守兒童的現象;政府解決不了貧窮問題,所以,政府負主責。
寫這些文字的人,是自己沒經歷過貧窮。但在農村長大的我經歷過,所以我有親身體驗,也說說自己的思考。
首先,雖然留守兒童現象讓人心痛,但也別無限放大它的可怕。實際上,我們一代代人早就習慣了這種養育方式。我見到的無數案例中,就算父母不需要去外地打工,但仍有各種選擇,讓孩子和自己分離,譬如給老人養。
給老人養還是最好的,因為老人容易溺愛孩子,很多人至今還記得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的美好回憶,一回到父母身邊,噩夢才開始。
誇張一點如福建一些地方,他們習慣讓孩子從小就跟各種親戚生活,就是不讓孩子長期和父母在一起。
必須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穩定有質量的愛,不斷的變換養育者,對他們是一種很大的折磨。
其次,也許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身邊有養育者,養育者對孩子的方式也有種種問題,如畢節屢屢爆出的超惡性虐待孩子的新聞,就反映了很多問題。
回應
是啊,我也覺得主要是父母的責任.按報導,政府和學校都做到這份上了,真的也已經夠多了,畢竟不是監護人啊。那個被停職的副區長真冤。http://www.guancha.cn/wuzhihong/2015_06_13_323209.shtml
相關新聞
李克強2015-6-11作出重要批示,臨時救助制度不能流於形式。對不作為、假落實的要嚴厲整改問責,悲劇不能一再發生。
貴州2015-6-12全面排查留守兒童數量
我常想,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提升進城務工家庭的生存品質、不能做到讓大多數農民工子女隨遷接受教育、不能保證讓鄉村兒童避免出現群體性的身心健康問題,我們“跨越式發展”的步子是不是就該放慢一些?如果我們的城市還不足以給進城務工家庭以足夠的資源、不能讓孩子們享受城市的溫馨,我們對鄉村的社會保障、政府救濟、教育投入、基礎建設就不能削減,城市對農村的鯨吞就應該放緩。(楨:幻想完美烏托邦的公知!)
“任何時候,身體和靈魂都應同步抵達。”畢節留守兒童之死拷問的不僅僅是當地政府的社會救濟責任,更是我們這個國家城鎮化的品質、我們這個社會的情感和良心。
留守女人最難以啟齒的5大隱私 2015-6-10 夏莫
一,生活難熬,沒人搭把手。
二,孤寂難眠,性壓抑。
三,吵架冷戰,冷暴力。
四,無數誘惑,常常難忍。
五,擔心老公在外出軌。
不管生活有多大壓力,夫妻都要共同面對。把孩子或者老人接到身邊,哪怕是累一點,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對婚姻對孩子和老人,都是一種守護。
(楨:一群鄉民屌絲憤青噴子糞青公知!另詳參【圖博館】:《三農問題》海龜與烏龜 《公共知識份子》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中國對外開放通論》《走向平衡式開放》 《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 《中國中部地區社會結構變遷》 中共十七大 習李三中全會 《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留守兒童之死的理由其實並不重要 中國網 2015-6-12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吳帥
面對這起四名兒童之死的極端案例,當下第一要務是落實及追究責任。
首先是監護人的責任。其次,應當追究當地政府官員的責任。每年6000萬元的經費花在了哪些地方,為什麼專款專人對留守兒童進行排查管理,依舊還再一次發生這樣的悲劇?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理應給公眾一個交待,兌現承諾。楨:違實 ,無限上網的公知!)
要避免中國2000多萬留守兒童死於無人照顧,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追究責任明確責任,否則,這種程序的缺失會傷害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源源不斷生產出令這個社會感到痛心的壞消息。
畢節留守兒童之死拷問社會良心2015-6-11李思輝
豈止是缺乏照料,簡直是自生自滅!知情者轉述的情境是這樣的:4個孩子因沒有生活費輟學在家,家裡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時,孩子們將玉米磨成玉米麵,不用篩子篩乾淨,就湊合吃了,“因為太窮了”。(楨:違實!)
今天,整個中國社會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城鎮化運動,到處都在造城,各種機會、資源、資金流向城市集中,進城務工成了農村勞動力的主要流向。可我們不能忽略,這些路橋交通、摩天大廈的背後,撲閃著多少背井離鄉的無奈,多少骨肉分離的悲愴,多少孩子的希望、失望和絕望。城鎮化是為了讓人們過得更好,而不是要拆散家庭、留下隱憂、製造悲愴。GDP靠衝刺可以拔高、城鎮化率靠任務攤派能夠加速、鄉村學校撤點併校用政令可以迅速完成,問題是,你可曾想過,你跑得這麼快,農民能跟得上嗎?孩子們能追得上嗎?
缺愛之殤
雖然處於貧困地區,但4兄妹並不缺少吃、穿,他們的悲劇的主因,是缺少關心和愛護。
村民反映,孩子平時有零花錢,“有時會看到他們在小賣部買東西”。潘玲說:“今年4月張方其給孩子們的卡里匯了700元錢,第二天就被娃娃取走了。”高華成稱,張方其和老大在2012年已納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
畢節市是我國的經濟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現象普遍。2012年,5名留守的流浪兒童被悶死在垃圾桶裡。事後,畢節宣布每年拿出6000萬元設立關愛留守兒童基金。
田坎鄉政法書記胡海峰說,兄妹們成為留守兒童後,鄉里為他們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確定村支書高華成和包村幹部張勝為一對一幫扶對象。張胜對記者稱:幾乎每一次老大不去上課,他都會去他家裡做工作,“給他講在學校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可以和大家一起玩”。
在兄妹們輟學後,鄉干部和學校教師前後6次去動員回校上課。胡海峰說,他5月13日第二次到他們家時,聽到孩子在裡面跑,但怎麼敲都不開門。“我只好找到孩子二爺爺,請他隨時注意到孩子情況,還叫周圍的兩個小孩多找他們玩。”
然而,這些並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肖文英說,孩子們家並不缺東西,吃的穿的都有,主要是沒有人來安排,沒有人照顧和關心。
老大以前曾有過輕生的行為,但並未引起重視。孩子們的二爺爺張仕貴說:“老大被打得厲害了,就叫嚷著'喝敵敵畏,跳河',有一次出去跳河,被旁邊的金沙縣的派出所發現送了回來。”
事發至今,孩子們的父母依舊音訊全無。
胡海峰坦言,留守兒童量大面廣、情況各異,對每一個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有一定難度。目前的關愛多側重於物質方面,有時候忽略了心靈輔導,像這4個小孩一樣極端的心裡想法,應該及早發現,及時疏導。
長期關注貧困地區兒童問題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說,現在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兩難,大多數外出務工父母生活的環境並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或者是他們無力在城市撫養孩子,留在農村又無人照顧。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對兒童的心理關愛尤其缺少,應引起高度重視。
家暴和孤獨
記者採訪了解到,4兄妹在家暴的環境裡成長,性格孤僻。而在母親出走不知去向,父親也外出打工後,性格孤僻的幾兄妹就如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之上。村里人的印象裡:“這家人雖然生活在村里,但跟不是這個村的一樣”。
村民們普遍反映,4兄妹前些年遭受過很嚴重的家庭暴力,導致“性格很孤僻”。孩子們的姨婆潘玲告訴記者,張方其有一次毆打老大,把左手臂打到骨折,右耳朵撕裂。2012年8月16日,老大離家出走十幾天,被找回家後,母親脫掉了他所有衣服,罰他裸體在天台的大太陽下曬了2個多小時。“那天是田坎鄉集市第一次開市,所以日子我記得很清楚。”潘玲說。
張方其夫妻也經常吵架、打架。2014年3月,張方其夫妻二人因事激烈爭吵,後演變為打架,任希芬被打傷送到鄉衛生院輸液。當時孩子們就在旁邊。此後,任希芬離家出走。
孩子們在離家1.5公里左右的田壩小學讀書。老大的班主任楊小琴說,他在班上成績中等,“性格很內向,不論是表揚還是批評,他都一言不發”。偶爾不來上課,他會叫妹妹或者同學來請假,有時候妹妹們會跟著今年讀6年級的老大一起不來上課。
今年3月,張方其外出打工,但並沒有請人幫忙照顧孩子,只是在離開前給孩子辦了一張銀行卡,放在老大身上。從此之後,4兄妹包括最小5歲的妹妹在內,不僅生活要全部自理,還要養家裡的兩頭豬。
孩子們的二姑姑說,張方其本就是性格比較冷的人,在村里遇到時“你給他打招呼他就應一下,不打招呼就不說話”。
貴州喝農藥自殺兒童被指性格孤僻曾遭嚴重家暴2015-6-12 新華網
9日晚,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的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死亡。這四名兒童是一兄三妹,最大的哥哥13歲,最小的妹妹才5歲。警方的初步調查結論是疑似集體喝農藥自殺,這起悲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深夜悲劇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茨竹村是4兄妹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田坎鄉離七星關區有110多公里,是七星關區最遠的鄉。茨竹村是貴州省的一類貧困村,全村2400多人,經濟來源靠像孩子們的父親張方其一樣外出打工和種地,村里的留守兒童有20多個。
記者11日來到孩子們的家看到,這是一棟位於路邊的3層小樓,一樓基本空置,二樓一個房間凌亂地擺放著沙發和電視,一個房間的角落裡堆著3麻袋玉米,大概有1000來斤,還有一個房間放著一些臘肉。三樓是4兄妹住的地方,記者在這裡發現一個木桶,其中盛著玉米飯,地上還曬著四季豆。房屋後面有一個豬圈,裡面養著2頭豬。
同村的村民張啟付是第一個發現4兄妹出事的人。事發當晚,就在他們家旁邊修房子累了的他正靠著摩托車在休息,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他忽然聽到張方其家房子方向傳來“呼、呼”的聲音。“我當時以為是有野豬,就拿著電筒跑過去看,結果就看到一個孩子倒在地上,正在抽搐。”張啟付說。
發現情況不對後,張啟付趕緊打電話報警,並且撥打了120。隨後,鄉衛生院醫生和警察趕到現場,破門而入,將孩子送去搶救,但孩子們的生命還是沒有救回來。
在村民們的描述裡,4兄妹基本不出門,不僅不跟村里的大人打交道,也不跟村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事發當天,村里並沒有發現兄妹們有什麼異常情況,跟以前一樣,都是關著門。至於里面發生了什麼情況,就不得而知。
村黨支部書記高華成告訴記者,孩子們的母親任希芬在2014年3月外出去向不明,父親今年3月外出打工。這棟3層樓房修建於2012年,大概花了十幾萬,可能是他以前在海南打工賺的錢。
習李三中全會
境外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為何會再次誤判習李的三中全會?
不依理性專業事實、只依反共意識形態之中共研究1,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誤判中共是正常、正判反而是反常,中國崩潰論2即是明証!
問題是會前中共大力強調改革之重要、又傳出有啥「383」改革方案,結果卻只是會後的新設國安會和改革小組而已,沒啥具體方案。難怪境外的評論者,會從原先的「雷聲大雨點小」、到《決定》文件的60個具體方案出來的「改革超過預期」,有人又放馬後炮似的說啥「誤判、驚訝與懸念」。
自己不去了解知內情的真正專家,早已言:「改革有了明確的時間表」「改革深度廣度 三中歷來最大」,怎能怪中共沒講清楚?
問題是中共太威權了,不像民主國家要經過各種公開的辯論才形成透明的決策!
問題是大多民主國家含美日台(德除外)的辯論似「便」論、常便秘沒效率吧!怎能反怪中共(含新加坡) 的威權太有效率呢?
民主「便」論豈只沒效率,還常假民主之名3、相互噴糞4成民粹5。
民粹又怎樣,反正一句「不民主」便能否定中共的一切改革。
那就讓反共者盲目地隨便否定唄,自以為閉著眼睛,中共的一切改革都不存在,包括不在改革方案中的軍事改革「修正大陸軍主義增加海空軍」5「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6等.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67270
「招工難」 農村空心化困境 ‧新華社 2013/10/28
在中國不少農村地區,每到秋收時節,一家老小齊上陣的熱鬧場面曾十分常見,而如今這一場景已很難見到,取而代之的是田間勞動力銳減之後農業雇工的廣泛興起,即便這樣,秋收大忙季節,仍有不少地方出現了「招工難」。
由於不少農民家中的年輕人湧向城鎮,導致家中人少地多,而秋收又是「虎口奪糧」,因此勞動力缺乏的家庭為了收成,必須雇人來幫助搶收。據記者調查,今年吉林地區的秋收雇工費用較往年大幅上漲,一般每人每天費用達到了160元以上,最高達到200多元。
即便雇工價格高漲,但想在秋收時及時雇到人手也非易事。「由於村裏人手緊張,我只好到雙陽城區雇了幾個人,但是年輕人基本雇不到,只招到幾個老太太到田地裏打工。」長春市雙陽區齊瓦房村村民馬洪生說。
「招工難」的狀況在吉林其他地方同樣存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萬德村村民劉國民表示,他今年一共雇傭了12人來協助秋收,想一次雇到這麼多人幹活兒並不輕鬆。城裏人不願意下鄉幹活兒,而農村勞動力又相對不足,以往只在城鎮工廠裏出現的「用工荒」,目前也蔓延到了農村中。
在「招工難」的影響下,雇工成了寶貴的勞動力資源。「除去雇工的工資,秋收這幾天的接送車費、伙食費還有一些加餐費,大約要四五千元。」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將軍村村幹部李軍說。
由於到外面招工難,不少當地村民也加入了雇工隊伍。「在農田裏幹活兒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基本見不到,都去外面打工或者上學了,」李軍說,這也是導致田間人手短缺的重要原因。
隨著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勞力不斷「外流」,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中老年人成為農村勞動人口的主要構成。
「隨著這些中老年人逐漸喪失勞動能力,雇人幹活兒恐怕也會變得更難,到時就只能採用機械代替人工勞動了,」李軍說。
「國五條」打房震撼彈 陸股暴跌【聯合報2013.03.05
大陸上周五拋出遏制房價的「國五條」,對賣房獲利課徵百分之廿重稅,導致昨天股市重挫,各類股幾乎全面下跌,尤其房地產、水泥等相關類股全部躺平,共四十九檔房地產股跌停(百分之十)。深圳股市終場跌了百分之五點三,上海也下挫百分之三點六五,均創下十九個月單日最大跌幅。
大陸官員:打房 限購最有效2013/06/03經濟日報
每當房價上漲,有關房產稅「擴圍」的傳聞就會盛囂塵上。但大陸住建部官員透露,課徵房產稅對抑制房價上漲成效有限,「限購令」仍是「打房」首選。
華夏時報報導,5月底,大陸國務院明確提出,將擴大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讓「房產稅」試點城市增加的話題再次升溫。包括杭州、南京等城市,都被傳出將列入第二波試點城市。
「關於房產稅的工作我們一直在做,但不急於大範圍擴容房產稅試點。」該住建部官員稱,開徵房產稅在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中,屬於效果慢但長期的政策。
不過,該官員也稱,3月推出「新國五條」後,房價呈現上漲趨勢,尤其5月以來,房價上漲預期越來越強烈,無疑在給高層施壓;房產稅試點「擴圍」可能在下半年出現。
2011年,上海、重慶成為大陸兩個首納房產稅試點的城市。然而,上述兩大城市的房價,並未因房產稅上路而下跌。相反的,今年4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2%。
該官員說,樓市調控若想短期取得成效,限購、限貸的手段仍是首選;房產稅難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外,房產稅涉及地方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從高層的角度來說,對於試點的城市、時間和方案的選擇都很謹慎。
城鎮化 引爆40兆人民幣商機 2012-12-21 旺報
《時代周報》報導,16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單獨任務列出,可說是歷屆會議所未有,凸顯城鎮化在官方施政主軸的地位和分量;另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八大後密集針對城鎮化問題表示意見,亦屬罕見。
城鎮化骨子裡蘊含龐大商機,可能是官方未來10年投資最力的項目之一,「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資料顯示,大陸近10年平均10%的經濟成長中,僅城鎮化率便貢獻約3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就有6.6兆元,帶動消費成長1012億元。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出席2013財富論壇時表示,大陸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加速城鎮化進程將可帶來巨大需求,有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由於城鎮化逐漸成為大陸經濟再轉型的主要動力,外國媒體有稱其為李克強的「銀色子彈」。
在經濟發展理論中,「都市化」(大陸稱「城鎮化」)幾乎等於「經濟成長」的代名詞,如將全球各國的都市化程度與每人平均GDP列表比較,可以清楚看出兩者具有正向關聯性。大陸經濟轉型後,就業人口逐漸從農業部門轉向工商業部門,大量農民離鄉背井進入城市打工,1980年代時大陸的都市人口僅2億人,30年間增加35億人,快速都市化發展,成為大陸經濟成長背後主要推手。
李克強的新經濟政策即著眼於此。大陸改革開放30年儘管成就斐然,不過距離「成熟經濟體」仍有相當距離。一個成熟經濟體的內部結構係以工商服務業為主,農業人口約占3至10%。但目前大陸農村人口仍有35%,且農業產出只占GDP的1/10,李克強若要讓大陸經濟升級,勢必進行更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便成為主要轉型媒介。
現在大陸的城鎮化比率約為53%,預估2030年時將會接近70%,城鎮居住人口超過10億人。目前大陸已有包括長、珠三角與京津冀在內「三大七小」城市群,國務院發改委計畫另行打造哈長(哈爾濱/長春)、呼包鄂榆(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榆林)等10個二三線城市群,未來預計可占大陸全國人口約40%、GDP約68%,詳細方案可望在今年秋天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出爐。
然而與世界各國比起來,大陸的城鎮化路徑顯然與眾不同,很大程度是一種「地下化的城鎮化」,發展過程走在政策與制度之外。為求工作機會快速湧進城市的「農民工」,由於沒有城市戶口,他們沒有醫療社會福利,子女沒有受教機會,甚至所居住的棚戶區,隨時面臨被政府拆除危險。更大問題是這樣人數相當可觀,大陸目前登記在案的城鎮人口僅占35%,顯示實際上有近18%,多達2.5億人的農民工,已淪落成為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形容的「次等公民」,這對大陸近年宣稱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造成最大諷刺。
3月下旬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布大陸經濟調查,報告指出改善此系統性「社會不平等」有兩個關鍵做法。首先是鬆綁戶口制度,唯有將社會福利與在地戶口脫鉤,讓農民工身分就地合法,使其與原城鎮居民享有同等福利地位,允許其子女在當地學校就讀,自由參加高考,並取消各大學對本地戶口學生的優惠名額。其次則是改革龐大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削減地方政府對土地的壟斷控制,放鬆農業用地轉為商業與住宅用地限制,而最重要的是,改採與都市土地類似做法,允許農民直接向開發商出售土地。OECD建議背後的經濟道理很簡單,不過困難在於,處處劍指共產主義集體所有制的核心基礎。
1994年李克強獲頒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指出,政府應該鬆動戶口政策,打破城鄉分割的社會體制,在農村實現就地勞動力移轉,促使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以發展成為中小型城市。2013年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他的第一顆經濟子彈,就是射向戶口制度,意圖推進大陸城鎮化的最後階段。這個19年前李克強「博士」的改革夢想,現在就看19年後的李克強「總理」如何完成? 2013-06-11 09:15:16
歸途列車 Last Train Home 2009
2010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最佳紀錄長片(VPRO IDFA大獎)
2010第12屆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 2009最佳魁北克/加拿大電影
導演范立欣以廣州民工家庭為主題,鏡頭跟隨張昌華一家,三年春節期間返鄉探親的歷程;張昌華一家三口在2008年雪災期間,受困於廣州火車站,范立欣與他們建立起家人般的感情...影片中有一幕張家父女大打出手,導演當時遲疑了好幾秒:「到底我是該堅守紀錄片導演身份,不介入自然發生的事件,還是我應該去拉開他們呢?我想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衝進去拉開他們。這是我做?中國人的道德感不能不做的一件事。」
全片呈現中國農民、民工家庭親情與謀求生計天平間的矛盾。
《歸途列車》拍攝歷時三年多,分成三段:
第一年,張哥夫妻第一次過年回家;在勞動力人口遷徙的時代背景下,千里奔波於城市和農村的百萬民工...
第二年,大雪暴使得他們的回家之旅變得更加艱辛複雜,過程中也使家庭的戲劇衝突不斷升級...
第三年,他們又遭遇了一場金融大風暴,進一步導致家庭的分崩離析...
「農民工是最底層的、最弱勢的群體。他們?了照顧家庭遠離家鄉,到異地打工,將孩子留在老家給父母照顧。長年聚少離多,造成他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隔閡。一年一度他們跋山涉水只求在春節時能與家人團聚,這返家的火車,就是千千萬萬農民工家庭甘苦的寫照。」~導演 范立欣
回應
導演開拍前帶有自己的情緒,那一家子有被其利用之嫌,不能說是真正的紀錄片
春運只是個幌子,這片子其實是講父母和兒女關系的。
鏡語精准多特寫,代際之間穿插進行,人物性格鮮明表意明確,有完整的戲劇沖突結構,應該說是取材真實人物事件的劇情片
某些鏡頭設計感太強 創作者有主觀的導向 主人公也有鏡頭前的表演欲 導演拍的當然不是春運 鏡頭記錄的也不一定全是真實
歸途列車是很優質的紀錄片,優質的都不像紀錄片應有的樣子,這裏甚至可以看到精細的分鏡,相配合的表演,及時用于煽情的配樂。創作者在拍攝之前一定經過事無巨細的規劃,拍攝的素材異常豐富並極具震撼力,成片的“觀賞性”極強,但這種創作者過于依賴預設的方法卻不值得提倡,要尊重客體,尊重多變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102971/comments
詳參【圖博館】:公視怎麼了 《三農問題》 <大陸鐵路運輸緊張發展滯後>
城鎮化 引爆40兆人民幣商機 2012-12-21 旺報
《時代周報》報導,16日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作為單獨任務列出,可說是歷屆會議所未有,凸顯城鎮化在官方施政主軸的地位和分量;另外,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十八大後密集針對城鎮化問題表示意見,亦屬罕見。
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
報導說,城鎮化議題千絲萬縷,牽涉層面和動員部門極廣,但主要目的就在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城鎮居民同等權益。
報導強調,城鎮化骨子裡蘊含龐大商機,可能是官方未來10年投資最力的項目之一,「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資料顯示,大陸近10年平均10%的經濟成長中,僅城鎮化率便貢獻約3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就有6.6兆元,帶動消費成長1012億元。
擴內需 農民工市民化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描繪的城鎮化圖像更清晰,指出未來10年大陸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按低標來看,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就增加40兆的投資需求(大陸去年GDP總額近47兆)。
新一輪城鎮化是新領導要打的發展牌,專家觀察,現階段各地方政府無不「心領神會」,快馬加鞭大做文章。報導指出,雲南、貴州、新疆、廣西、安徽、山東等多個省分都大幅提高城鎮化速度,這些地區共同特徵是目前城鎮化比例偏低,換言之,「愈落後,投資力度也就愈大」。
不過,報導也提醒,官方城鎮化儘管喊得震天價響,但過去經驗卻不見得順遂;很多地方豎起城鎮化大旗,實則炒地皮搞土地財政,城鎮地區面積和人口增幅完全不成比例,預期將成為新一輪城鎮化的阻礙。
相關新聞
解讀經濟工作會議-城鎮化有品質 房價要合理
提高城鎮化質量關鍵在轉型與改革
城鎮化升溫多部委力推智慧城市
用城鎮化擴大內需亟需解決四個問題
中國和美國的城市化之對比(楨:反中之評!)
城鎮化將會使中國成為世界真正領袖
詳參【圖博館】:中共十七大 中國大戰略 《三農問題》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地方經濟
導演: 鄧勇星
編劇: 秦海璐 楊南倩
演員: 秦海璐 唐群 李彬彬
劇情簡介
台灣知名廣告導演鄧勇星,隻身闖蕩上海多年後的電影作品。這是「由騙術、廢棄物、買空賣空」組裝而成的一個「歸鄉」的溫暖而辛酸的故事,由金馬影后秦海璐主演。另外本片也榮獲48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原著劇本。
曹俐(秦海璐飾)居住在兩坪不到的簡陋小房內,在上海光鮮亮麗的大城市形象之下,有一群像她一樣的外地女人,周旋在不同人家的底層做些繁雜瑣碎的活兒藉此掙錢,穿梭街角巷弄替人清潔打理衛生,或做鐘點工,或做廚娘,或做月嫂,日復一日…
阜陽老家到上海,距離六百里,卻遙遠的彷彿在世界另一端,由於工作因素,能回家的日子寥寥無幾﹔在外遭遇的滿腹苦水亦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老家是回不去了,下一站尚且不知道該去哪裡...
狗哥欣賞曹俐俐落的工作能力,於是策劃了一門異想天開的生意。在垃圾場找了輛破舊的廢棄公車重新改裝,請曹俐去兜售車票,一群想家的、不敢回家的、回不了家的婦女們,在春節前夕,開始籌錢,打包行李,聯絡家人,為的是能與他們相聚...
《到阜陽六百里》以中國電影身分入圍金馬獎,但特別的地方是,包括導演鄧勇星在內,監製侯孝賢、剪接廖慶松、音效杜篤之、音樂深白色等,清一色是台灣出身的工作人員,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另類的兩岸合拍片。
這部電影雖然講的是許多離鄉背井到都市發展的大陸人的故事,但是那流盪地思鄉之情,相信無論身處何地的異鄉遊子都心有戚戚焉,觀影者無須擔心會有隔閡感。
聞天祥影評 2012/1/16
【到阜陽六百里】講的是一群在上海營生的外地人的故事。由秦海璐(她也是本片編劇之一)飾演的主角曹俐,到南方開過小工廠卻失敗了,在上海透過同鄉的幫忙,有個兩坪不到的窩身之處,以及在卡拉OK酒店靠勞力謀生的差事。
和她同住的大嬸謝琴,讓飾演的唐群拿下本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她演活了一個希望女兒幸福,卻被女兒的選擇給傷透心的寡婦。她有個姘頭,當這個男人偷了曹俐的錢包和手機後,她無奈但世故的解決方式,把那股身世的悲涼真是演到背脊裡去了。遑論最後一個人決定返家,在大巴上啃著饅頭的辛酸,能擠下一批影后明星們拿獎,一點都不僥倖。
曹俐與謝琴,只是兩個小縮影。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充斥了各種逃離家鄉或追求夢想的人。能不想家嗎?有的是不敢回去,像曹俐;有的則是想回卻回不去。
幫曹俐找到工作的同鄉狗哥(沈羿銓),渾身上下盡是一些貪便宜的歪腦筋。但你說他壞嘛!他又照顧著一個啞巴,還對曹俐伸出援手。眼看「春運」又是一場災難,他卻嗅到賺錢的商機:他找人把一輛廢棄的大巴士給修好(但沒付錢),再由曹俐私下賣票給想回阜陽過節的老鄉們。大夥看到車子時,雖然嘴巴喊上當,但還是踏上車,回去朝思暮想的老家。只有回不去的曹俐,繼續在上海的擁擠裡,感受一身孑然的寂寞。
【到阜陽六百里】是部很細膩的作品,沒有呼天搶地,除了唐群為了捍衛自己及女兒的權益,和來者不善的前夫家人在街頭爭吵的一幕,卻也合情合理,一點也不為過。但你都可以感同身受他們(尤其是女性們)在城市理忍受的壓力。我唯一無法接受的,是在電影結束時,上了一段說明這輛違法營運的巴士終究被國道警察攔下之類的字幕。不過這煞風景的畫蛇添足,恐怕是因應對岸審查壓力的不得不為,而非導演原意!掛在一部充斥騙術、買空賣空的電影最後,也算憑添諷刺。
作為一部貨真價實的「異鄉人」電影,【到阜陽六百里】的導演其實是從台灣到大陸發展的鄧勇星。或許正是這層身份,讓他更能捕捉片中那種孤寂、傷痛的心境。以廣告聞名的他,在台灣拍過一部我其實並不欣賞的【7-11之戀】(2002),但這回真的教人刮目相看。全片在不疾不徐中,沁沁流洩的人情世故,看得出鏡頭後面的功力,也有值得咀嚼的韻味。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94140 2013-10-06 10:07:49
深圳富士康 7天招滿工 2012-02-08工商時報
珠三角地區企業年後訂單大幅回升,「用工荒」再度成為企業難題;其中,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深圳)大手一揮,祭三大利多再加碼,獲得民工青睞,加上返廠率達97%,7天內就招滿2萬名一線工人,確保今年生產線上人力充足。
一年一度的缺工潮並未因出口放緩而獲得緩解,相反地,珠三角加工企業第1季訂單,好過外界預期,不少企業主在年後帶隊直接奔赴火車站、汽車站搶人,用工潮成了搶工潮;這一幕與富士康深圳廠區門口人山人海的情景形成落差,因為富士康廠區前,每天早上8點就擠滿前來應聘的年輕人。
富士康在年前早已做好招工計畫,從容不迫的等待民工上門。新聞發言人劉坤表示,富士康去年年末開始,就將新進員工起薪標準調升至每月1,800元人民幣(下同),遠高於深圳今年新調整的最低工資1,500元。
此外,富士康深圳廠還大打溫馨牌留住工人。一線工人進入工廠,除了衣食住行不用擔心,富士康出資設立的特困工人救濟金,更對一些困難工人家庭提供補助,工人家屬患重病最高可獲補助2萬元。目前,富士康深圳廠區員工總計40萬人,今年過年後,富士康深圳工廠工人返廠率高達97%。
在這些因素驅使下,富士康深圳工廠應聘行情火爆,單日最高招工達5,000人,短短一周內就招滿2萬名一線工人。在珠三角企業春節招工還「荒」聲四起的時候,富士康昨(7)日就宣布,「今年生產線上的工人非常富足」。
據透露,富士康鄭州、成都、武漢等廠區也上演「搶人大戰」,因內陸工廠享有深圳廠區同等福利,令富士康在這些地區的招聘亦大受歡迎,其中鄭州每天招聘人數近千人。
與富士康的火熱招工行情相比,珠三角其他中小企業的招工則備顯冷清,甚至工人流失嚴重。對此,今年珠三角企業均開始大打「漲薪牌」招工,深圳保安員月薪為3,200元,工資已經追上普通白領上班族的工資。
年度用工荒 反映城鎮化進程困境 2012/02/06【新華社】
春節過後,中國各地的用工荒再次出現,類似情況近年來屢屢上演。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每年的勞動力大規模對接反映中國勞動力的流動性仍很大,城鎮化進程仍存在一些困境。
在山東省會濟南市經八路的勞動力市場上,記者遇到了前來找工作的山東禹城農民劉文志。今年39歲的他打算找一份裝修或建築工地的活幹,工資至少一天120元,他說,應該很容易找到。
像劉文志一樣,每年春節過後,中國都有大量年前回鄉的農民要再次回城找工作。幾年前,中國各地政府部門還在為如何幫助農民工找到工作發愁,而這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用工需求的增加,他們卻要為如何留住農民工和如何從外地招工而想辦法。
山東省平邑縣永基鑽石有限公司經理張文波最近也在為如何招到合適的勞動力而費盡心思。他說,公司現在的員工能帶來之前離開公司的老員工要獎勵他們3000元,而在10年前,誰想來公司工作都得「走後門」,找關係。
用工荒現象反映出中國勞動力轉移已進入「劉易斯拐點」。「農村勞動力供給不再無限,產業、行業、區域間都在競爭勞動力,勞動力價格也隨之提高。」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說。
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在近幾年春節後的勞動力大對接和重新談判中已顯現出來,一部分企業為招到工人,不得不提高工資。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銀仕來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李勇說,去年初公司將工資上漲20%以上,在此之前公司已連續多年提高工資。
每年的大規模對接,在為勞動力提價提供了時機的同時,也反映出中國的勞動力仍存在很大的流動性和用工關係的不穩定,這種現象在農民工及城市低收入階層中十分明顯。「我每年年初都要重新找工作,有時一年還要換五六次工作,誰給的錢高我就跟誰幹。」劉文志說,城市生活費用太高,房子更是買不起,自己現在每年賺的三四萬元錢,還要供孩子上學,靠這些錢很難在城市過一輩子,老了不能幹還得回農村老家。
劉文志對未來養老的擔心反映大多中國農民工的擔心。中國人口計生委去年發佈的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保率仍然較低。就業的流動人口中,52%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特別是在工傷風險較高的採掘、製造、建築業中,參加工傷保險的比例遠未達到《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
張衛國說,城市的高房價、養老保險參保率、勞動者收入不高等因素制約了城鎮化進程,而城鎮化的不穩定和勞動力流動,又將影響到勞動力關係的穩定性,從而放大了中國的用工緊張現象。
有專家指出,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是46.59%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約33%,這意味著有13.6%,即1.28億生活在城鎮裏的人沒有實現真正的城市化,這種半城市化現象成為中國勞動力流動性過大的重要原因。「即使供需每年數量不變,勞動力的流動和重新對接,也會在表面上出現用工緊張或是失業現象,這種就業摩擦在春節過後尤為明顯。」張衛國說。
中國的一些企業已認識到勞動者在城市穩定生活的重要性,為維持穩定的勞動關係,他們已做出了不少努力。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已為員工提供免費的宿舍,甚至為員工買房提供無息貸款,或是提供廉價的租住房。
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說,提高城鎮化的穩定性和勞動關係的穩定性,最重要的是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準。而目前中國許多企業正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外需不景氣的局面,要想提高工資水準,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2012-02-08 11:12:16
大陸農民荒 每天消失20農村【聯合報2011.10.29
大陸農村勞動人口嚴重外移,許多鄉村實住人口不足戶籍人口一半,且多是老人與兒童,每天平均有二十個村「消失」。
由於農村的生育率降低、種田收入無法生活、土地撂荒情形嚴重,「農民荒」問題已是大陸農村最嚴重問題。農村缺乏勞動力造成田地無人種,糧食短缺等問題也逐漸浮現。
大陸官方今年六月調查發現,河北、山西、湖南、內蒙古等一些農業大省,年輕人變得越來越少,最嚴重的粵北河背村原本二十三戶人家的村莊,如今只剩下二戶村民。
據人民網報導,「中國統計摘要2010」的統計顯示,2005年至2009年全大陸的村民委員會數目,每年減少七千多個村民委員會,平均每天有廿個行政村正在消失。
在山西趙家溝村,由於人口大量外流,留守村民除了偶爾看電視和電影下鄉外,傳統文化生活基本空白,傳統的社戲、戲曲、民俗活動已經「曲終人散」。
廣東清遠連州市河背村,現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春節,也未能給它帶來一絲絲的生機。原本廿三戶人家的村莊,如今搬遷得只剩下兩戶村民。
「如果不算留守兒童,村裏常住的勞動力,最年輕的是一對46歲的夫婦。」這是河北省崇禮縣獅子溝鄉西毛克嶺村的情況。全村在冊人口458人,實際常住人口216人,青壯年均外出務工,六十歲以下勞動力屈指可數。
大陸農村人口外流,許多農村因勞動力缺乏出現嚴重的「農民荒」。湖北省濱湖村,由於勞動力短缺、種糧效益低等原因,農民對種田的興趣不大,2008年全村耕地撂荒面積達百分之四十以上。
青壯年勞動力由於種地純收入太低、種地條件太苦和不體面而不願回村耕種,「跳出農門」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農業人口的快速減少,已影響大陸的農業穩定和糧食安全,同時,也使農村出生率下降,農村人口老化問題進一步惡化。
報導說,按照目前趨勢,再過十到廿年,隨著老人陸續過世、兒童外出求學,大陸農村的傳統和文化生活形態將只能成為記憶中的往事。
中央三農投入將破萬億 地方財力不濟意願不足
記者17日從財政部獲悉,今年中央財政對“三農”方面的投入將有望首次超過萬億元,良種、農機具購置和農資綜合補貼等力度的加大,給農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給相關涉農產業和企業帶來潛在投資機會。不過,基于財力不足等原因,在涉農領域地方普遍存在配套補貼資金難到位的現狀,解決上述問題尚需厘清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關係。
種1斤糧食中央補4毛錢
財政部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央財政對“三農”方面的投入規模將在年初預算安排9884.5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預計全年對該方面財政投入將首次達到1萬億元左右。
財政部農業司有關負責人解釋,按照目前種糧補貼額度測算,種1畝糧食,農民物化成本約為300元左右,其中,中央財政平均對每畝糧食的補貼資金將近100元,財政投入佔農民物化投入的1/3。
“今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支出3938.7億元,執行下來,這個數字還會有所增加。如加上今年中央財政對種糧農民的1406多億元惠農“四補貼”資金在內,按我國今年糧食總產1.1萬億斤計算,平均每生產1斤糧食,中央財政的支出將會超過0.4元。”上述負責人表示。
種業農機等板塊迎利好
“政策通常都具有關聯性,相關政策的出臺必然會對下遊部分行業產生利好影響。”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認為,補貼力度加大後,農機、種業、化肥產業等將受到較大利好影響。
“在加快機械化腳步方面,政策體現的效應尤為明顯。”謝家宸表示。來自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業機械行業全行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340.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34%。
除化肥、農用機械等領域,謝家宸認為,一係列補貼政策的出臺,還將加快良種推廣,利好相關涉農高新技術企業。據了解,根據財政部年初發布的《2011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小麥、玉米、大豆等產品的良種皆可獲得補貼,補貼標準為每畝10元。
不過,謝家宸同時提醒,雖然政策給產業發展帶來利好機會,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抓住該次機會。“企業應積極進行市場的拓展,在了解補貼對象及細則基礎上,通過市場渠道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發展,否則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
地方財力配套不樂觀
目前,我國對糧食等農業領域的補貼並不只有中央財政出資,按照要求,在中央補助基礎上,地方財政還應該下發配套補助金。然而,業內人士卻指出,地方財政發放配套補貼的積極性往往不高,並不能保證及時足額到位。
曾經對地方農業補貼現狀進行調研的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央財政投入充分,地方財政補助金不到位,已經成為農業補貼方面的現實矛盾,這一矛盾,在農業配套建設項目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李國祥介紹,水利基礎設施就是地方補助積極性不高的典型代表。
李國祥認為,地方政府不願意把投資目光轉向農業是有原因的,在現有財政體制下,地方政府財力普遍不足,發展農業補貼成本高、收益少,而發展工業不用補貼,還可以收取稅金,帶來收益,利益權衡後地方政府更願意選擇發展工業。
“以黑龍江為例,該地區通過補貼發展糧食產業後,是為全國市場提供糧食供應,但其中的補貼支出卻需要該地區自己承擔,這必然挫傷其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李國祥表示。
李國祥建議,要提高地方政府的補貼積極性,當務之急是厘清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財政補貼關係。“該中央補助的給中央,該地方補助的歸地方。” 2011-10-29 11:35:26
(楨:又要拿又要罵的蔡竟用匪語「三農問題」!另參本館:《三農問題》 向中國說不 別再施捨臺灣 統戰的眼淚 奸匪之反言若正 馬農業政策 小龍女神話 賴皮黨)
蔡英文:三農問題 不能只請中國買【聯合報2011.07.15
蔡英文強調,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要嚴肅面對,馬總統卻只有一個藥方,就是請中國來買,民進黨當然很希望喜歡台灣農產品的人來採購,但以政治性採購作為解決農業問題的方案是錯誤的,也非有效方案,希望政府從根源解決農產品的問題。
留言
香蕉皮上有刻"政治蕉"的字樣嗎?有人買叫政治, 没人買叫無能.蔡女士, 妳買了多少? 又吃了多少?真是的, 解決問題, 没半擞. 放鷄屎, 是一堆母雞在放.
綠誘馬深入 農村保衛戰退無可退 2011-07-15 中國時報
頂著卅幾度高溫的大太陽,馬英九總統站在金黃稻浪中,詢問農民收成豐儉,接連幾天因為糧農價格挨K,民進黨更挾農村反彈聲浪節節進逼,馬英九為了滅火、也為了爭取民意,親自率領農政官員南北奔波,要「看看農委會的措施有沒有效」,傾聽來自土地的聲音。
馬英九在農村選票本來就居於劣勢,即便四年前的馬氣勢如虹,在中南部的農業縣還是輸給謝長廷,此番再戰,民進黨刻意在農地徵收爭議、農作收購價格風波中大作文章,頗有誘敵深入之意。馬英九退無可退,只能背水一戰,他的農村行腳從屏東到宜蘭、台南,就是不能讓綠營肆無忌憚地在農村攻城掠地。
農業三把火 燒得又旺又急【聯合報2011.07.15
去年七月十七日,上千名大埔、相思寮、灣寶等農民夜宿凱道,抗議挖土機開進農田,撼動馬政府,逼著府院危機總動員;時隔一年,農民又將重返凱道,抗議政府徵地。總統大選越來越近,農民壓力卻越來越大,反馬社團正結盟串連,後座力不容小覷。
香蕉價格慘跌,總統馬英九一句「怎麼不早說」引發軒然大波,甚至還有網友酸說「臉書治國慢了嗎?」縱使府方和農委會警急滅火,還有蕉農出面背書,後續仍然持續發酵。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在政論節目中,就痛批要馬不要再耍可愛玩臉書了。
馬英九9日和4年前LONG STAY的民間友人在南投聚餐,其中有位屏東的農民,就藉機向他陳情,表示最近香蕉產地收購價過低,不料,一席話卻遭媒體斷章取義。對此,10日該農民跳出來澄清,表示當時是拜託總統拓展外銷,因此馬說「怎麼沒有早點講!」是出自好意與關心,意思是蕉農們是他的民間友人,怎麼沒有即早說呢?
而馬英九11日也在臉書抒發心情,大嘆和蕉農一席談話惹出紛擾,強調不是感慨被批評,而是不好意思讓老友被牽連,並在早上致電安慰農民,表示「不要在意啦,這種被扭曲的情形我已學會不意外了。人在做,天在看,繼續努力做事就對了。」
「怎麼不早說」 牽連老友 馬臉書慰 李蔡續轟2011-07-12 中國時報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在台中表示,幾年前香蕉盛產時,當時農委會主委蘇嘉全拿香蕉到行政院請大家吃,現在馬總統卻要等到人民大聲說出來、他才知道。蔡指出,他在當選後提出新農業政策,首先讓年輕人回流農村,負責行銷、包裝等工作,另外還要監控肥料、農產價格與制定農產履歷機制。
相關新聞
香蕉過剩 農委會輔導轉移產季
香蕉辯論 綠營槓陳武雄
陳武雄:歡迎理性辯論
政客炒話題 蕉農吃悶虧
台灣香蕉甜 山東省長大採買五百萬公斤
香蕉產量過剩 貿協將在港促銷
留言
民進黨綠營台倭不造謠那就不叫做民進黨了,趁早習慣吧
民進黨真的就是丟臉了,當事人就說你曲解的,你還繼續抹
當蘇和蔡是正副行政院長時, 坐在立法院裡剝香蕉, 吃香蕉的畫面! 當時他們面對同樣的問題所提出的對策是什麼? 就是示範"吃香蕉"給你看! 還有什麼嗎?
2006 年香蕉大跌,除了在電視前面吃香蕉和寫信叫企業認購,民進黨還做了什麼?還不是老話什麼要農民不要一窩蜂搶種香蕉... 青果社運銷不當等官話...結果是地方農會請連戰幫忙向大陸推銷香蕉解燃眉之急。民進黨真的只剩一張利嘴
馬英九做得好!有經國之風範!李蔡不要臉小兒!滾回家吃你老娘!
(另參本館:斷章取義的媒體 鬥臭馬英九 馬農業政策 秀才遇到惡霸 秀才遇到文氓 賴皮黨 )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火力全開,批評民進黨提名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過去反對調高老農津貼,馬英九說,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曾經對於立法院通過老農津貼由5000元調高到6000元,表達反對意見,同時還說過要用抗稅抵制,請問蔡英文這是關懷農民嗎?這是關懷弱勢嗎?
馬英九說,國民黨一直用心照顧社會弱勢,關心世代正義。民進黨在野時訴求社會弱勢,當政後卻忘記弱勢。現在民進黨又妝扮成弱勢的代言人,批評國民黨不照顧社會弱勢。
「老人農業」 困擾中國農業發展2011/07/11 【新華社】
目前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務農農民年齡已接近60歲,「老人農業」現象已成為困擾中國農業發展的現實難題。中國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在重慶舉行的「中國農村經濟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
在中國,隨著打工潮的出現並不斷壯大,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並離開傳統農業生產,留下大量老人打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老人農業」現象直接引發了三個問題:農業生產進度時常受到影響;傳統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逐漸被「懶人農業」替代;農民總體年齡偏高、知識水準有限,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推廣不易。
。「老人農業」的出現會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帶來不利影響,但這一難題並非無法破解。
據了解,目前中國緩解「老人農業」不利影響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鼓勵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需求量;二是推廣農業機械化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張紅宇說,通過合作社或農業大戶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彌補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2011-07-15 10:21:50
一號提案 鎖定城鄉社保一體化2011-03-04 旺報 特派記者陳秀蘭
大陸全國政協大會昨天正式開幕,《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備受各界聚焦的「一號提案」今年已鎖定為農工黨中央提出的《關於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建議》,顯示城鄉社保一體化,將會是今年兩會最熱的話題之一,也顯示出大陸政府亟欲解決民生問題的決心。
往年政協的一號提案,每一個都與當下社會發展中最熱的議題高度契合,也都獲得廣泛的政策效應,因此每年的一號提案都是社會各界的最大猜想,也是媒體聚焦的熱點。
提案瞄準制度空白
今年眾多的提案中,不少都與「民生」息息相關,包括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的《關於確保職工工資總額增長率不低於CPI的提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的《關於把民富優先作為國家十二五規畫的政策目標的提案》;山東經濟學院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松海的《關於一定要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準的提案》等,多聚焦在民生問題上。
而由於長期以來二元制結構的影響,大陸城鄉社保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十分突出,因此今年的一號提案由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奪魁,瞄準城鄉社保制度空白。
據了解,農工黨每年都有提案關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農工黨湖北政研室主任方奇表示,近年來大陸不斷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投入,農村新農合、新農保試點擴大,但以身分為標準的社保體系繼續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居民社保待遇差距較大,鄉村地區社保覆蓋率還不高,城鄉社保還存在許多「制度空白」。
首要解決財政問題
一號提案指出現在農村社保的空白點主要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由於政府的投入缺失造成,要填補制度空白,首當其衝的是要解決新農保制度中市、區、鄉鎮三級財政的責任分擔問題,著力避免基層財政補貼尤其是配套補貼空殼化。其二是要切實解決新農保制度與其他制度的有效銜接問題。
此外,社保管理體制沒有理順、社保基金監管不夠規範。農工黨中央認為,基金籌集和支付資訊不夠公開透明,而財政、監察、審計等外部監察不夠有力。
方奇表示當前農村社保存在行政資源的浪費,農業、醫療、社保都在管,缺少合力,效率較低。因而一號提案建議,從體制上建立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社保機構,特別是基層社保機構。
民生抬頭 兩會身價大躍進 (另參本館:《中國多黨合作制》中共十七大
從國富到民富
兩會揭幕 高調主張「讓幸福飛」(另參本館:《快樂經濟學》
落實十二五 廣東將推「幸福指數」
大陸「幸福工程」的關鍵在資源分配 工商時報社論
落實十二五 廣東將推「幸福指數」
大陸「幸福工程」的關鍵在資源分配 工商時報社論
中國兩會結束 中國內需股才要揚升(另參本館: 中國市場
一號提案 鎖定城鄉社保一體化(另參本館:《三農問題》
溫家寶提「十二五」節能減碳與GDP目標(另參本館:綠能產業(一)
不追求GDP 要從黑貓變綠貓
減少依賴傳統能源 中國向「綠」轉
10年5000億 江蘇邁向「生態省」
溫家寶不許物價失控 4大措施管控(另參本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全球糧荒
防漲價 四央企收糧設限
降關稅 鼓勵海外買糧食
成長減速 大宗商品投資降溫
河南二月飄雪逾3千萬畝小麥旱情緩解
旱情緩解糧價大漲預期消退
大陸糧食庫存 超標
大陸緊縮奏效 2月新增信貸腰斬
「老人農業」 困擾中國農業發展2011/07/11 【新華社】
目前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務農農民年齡已接近60歲,「老人農業」現象已成為困擾中國農業發展的現實難題。中國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在重慶舉行的「中國農村經濟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
在中國,隨著打工潮的出現並不斷壯大,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並離開傳統農業生產,留下大量老人打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老人農業」現象直接引發了三個問題:農業生產進度時常受到影響;傳統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逐漸被「懶人農業」替代;農民總體年齡偏高、知識水準有限,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推廣不易。
在西部農業大區重慶市,不少基層幹部說,由於缺乏勞動力,過去種田是「綠肥鋪底,農家肥當家」,如今則是省時省力的化肥當家,田地越來越瘦;由於勞動力缺乏,農民不在農田基礎建設上下功夫,水庫塘堰淤塞,渠道多年失修。農業生產也不再堅持精耕細作的傳統生產方式。
在重慶第一種糧大區合川區,該區淶灘鎮兩堂村63歲的村民鄧國能向記者坦言,自己的體力已達不到水稻育秧、插秧、耕地要求,只能做多少算多少,「夠自己吃就行」。重慶一些基層農技幹部給記者粗略計算:如果勞動力充足,每畝水稻平均2天就可以完成播種,現在由於青壯年勞力缺乏,平均已拉長到四五天。重慶萬州區天河鎮天河社區農民王文義說:「家裏6畝土地全靠我一個人種,根本種不過來。如果春耕時還遇到寒潮、霜凍、乾旱等自然災害,要搶播搶種,勞動力短缺就更明顯了。」
張紅宇認為,「老人農業」現象是農業比較效益低、城鎮化進程等綜合因素影響的正常結果,日本等國家務農農民年齡也都在50歲以上。「老人農業」的出現會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帶來不利影響,但這一難題並非無法破解。
據了解,目前中國緩解「老人農業」不利影響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鼓勵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需求量;二是推廣農業機械化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張紅宇說,通過合作社或農業大戶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彌補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農業部在中國糧食主產區安徽省的調查顯示,目前該省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力佔農村勞動力總量的2/3左右,而通過規模經營,也有效減少了勞動力需求量,可以緩解老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也更注重糧食生產效率,更在意選用優良品種和現金適用技術,有利於節約成本,增加產量,提高產品品質和效益。同時,以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為例,使用農機不僅能很有效替代勞動力,還能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在中國南方農區,水稻人工插秧至少要100元,而機插秧一畝成本為40到50元 2011-07-13 11:31:46
中共一號文件 首次聚焦水利【聯合報2011.01.30(另參本館:大陸環境危機
大陸中央電視台昨晚新聞聯播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這也是一般通稱的中央「一號文件」,決定提出,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
中共中央每年發出的第一份文件歷來被視為政策風向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水利建設,這是自二○○四年到二○一○年中央連續七年把「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頭號議題後,首次轉向水利。分析指出,這項轉變顯示中共中央在農業問題上的新思路,聚焦水利,根本上是要彌補農業發展的弱點、打好根基。
大陸媒體報導,今年的「一號文件」,首次把水利提升到關係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並且明確政府在水利建設投資的主導功能。今年「一號文件」的特點之一,是「含金量」高,明確提出要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優先領域,「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百分之十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很可能成為一個指標規定。
水利部指出,二○一一年到二○一五年間,大陸水利建設總投資約兩兆元人民幣,其中中央投資一兆人民幣,投資規模僅次於金融海嘯後的四兆元人民幣救市計畫。
分析指出,公布一號文件有兩個背景,一是中國的糧產雖持續增加,基礎依然脆弱;二是近年持續大範圍的氣候災害,暴露了大陸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等致命弱點。以當前嚴重旱情為例,兩大小麥主產區山東、河南受旱面積分別超過三千萬畝和一千五百分十萬畝;新華社報導,河北不僅有超過一千六百萬畝的農作物缺水,還有三百七十七萬人因乾旱,飲水困難。
近日召開的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指出,水利建設落後和薄弱,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傷害」和「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弱點)」,足見問題的嚴重性與緊迫性。
就在「一號文件」公布前,多個省級政府已相繼召開有關會議,研訂今年水利投資和規劃方案,省級版本的「一號文件」先於中央「一號文件」,往年罕見,足見地方的重視。
大陸中央水利工作會議8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包括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周永康等國家領導人悉數出席。錦濤指出,水同糧食、石油齊為重要戰略資源;力爭5年到10年內,扭轉水利建設滯後局面,到2020年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
治水 詳列6大重點
媒體稱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水利工作會議,其規格之高,歷所罕見。特別是在日前天子腳下首府北京爆雨成災,更凸顯中共中央治水企圖與決心。
象徵大陸政策風向球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就是以水利為主題;加上近來旱災與澇情交替,影響民生甚鉅;最近北京等地暴雨,顯見都市排水建設出現重大漏洞,再再證明解決水利問題刻不容緩。
在9日閉幕的大陸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水對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影響更加突出;因此,要全力以赴完成6大重點任務,包括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水利科技創新能力等。
另外,大陸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中也指出,要認真總結國內外治水的經驗教訓,立足大陸基本國情,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制定實施新形勢下的治水方略;量水而行,在確定產業發展、生產力布局、城鎮建設規畫時,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因水制宜、以供定需。
10年將投資4兆治水
水利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曾做出指示,要求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完善水利建設基金政策,延長徵收年限,拓寬來源管道,增加收入規模;另外,加強對水利建設的金融支持,力爭在今後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大陸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高出一倍就是4000億元,這意味著未來10年的水利投資將達到4兆元。
分析人士認為,從這次高規格的治水會議可以看出,大陸已將把水資源同糧食、石油一起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據統計,大陸先後投入上兆元資金用於水利建設,水利工程規模和數量居世界前列。
但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大陸水資源形勢深刻變化,水安全狀況日趨嚴峻;目前大陸人均水資源量不足世界人均水準的1/3,年缺水量500多億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地下水超抽區面積達19萬平方公里,還有近2億大陸人飲用水不安全,大陸有一半以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農田水利很大程度上還在吃老本。
相關新聞
治水大陸列安邦國策
胡錦濤:水利改革是重大戰略
官媒:大陸2/3城市有缺水隱憂
國際沙漠論壇 內蒙召開 2011-07-13 11:28:40
郎咸平 籲擴建保障房【經濟日報2010.08.03(另參本館:中國房地產
著名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郎咸平表示,目前大陸經濟環境並不適合立刻開徵房產稅。他更表示,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同時放寬商品房管制的「重慶模式」,將可以拯救大陸房地產。
郎咸平表示,大陸的房地產市場如同一個被石頭壓住的火山口,隨時可能出現爆發,靠調控政策很難把房價壓下去,開徵房產稅只會適得其反。
證券日報報導,今年6月上旬由大陸七部委聯合推出,通過系統工程解決房地產問題的「重慶模式」工程,重點分為三部分,一是在未來三年內,建設4,000萬平方米的公租屋,如此能解決100萬到200萬人的居住問題。
二是,2011年起,分批引導300萬農民工進城,並給予重慶戶口,而農民工要拿到重慶戶口,必須放棄宅基地複耕農地,既為公租房提供了土地,也保證了足夠的耕地面積。
三是還需加強建設IT產業集群,引入惠普、思科等知名品牌企業,並做到80%的零配件在重慶本土生產,以解決300萬入城的農民工的工作問題。
據新華網重慶8月2日報道,從8月開始,作為中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慶市以解決農民工城鎮戶口為突破口,開始全面啟動戶籍制度改革,力爭到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
這意味著,10年內將有1000萬農民轉戶進城成為「新市民」。這被認為是中國大城市以破除城鄉二元體制藩籬為目標,有組織地向農民敞開胸懷,使農民能夠沒有顧慮地帶著足夠財富和尊嚴進城。
8月1日11時,重慶渝中區解放碑派出所向合川區龍市鎮龍頭村村民陳剛發放了居民戶口簿,陳剛成為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啟動後轉戶進城的第一個農民。
這位45歲的農民告訴記者,從2000年到重慶主城經商之後,他就一直盼望能有一張城市戶口。雖然此前曾兩次提出申請,但都因子女超齡、自己學歷不夠等原因達不到入戶條件。
戶籍制度改革後,進城門檻明顯降低,使陳剛順利獲得了城市戶口,可以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待遇。陳剛轉戶後的第一個願望,就是馬上去辦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重慶市城鄉統籌辦主任楊慶育說:「『農民』轉『市民』並不難,難在身份背後的『市民權利和福利權益之變』。重慶農民大規模進城並非是剝奪農民權益的『農轉非』,而是通過以戶籍制度改革為核心,匹配完善的土地處置、住房保障、養老保險等配套改革,保障公民自由遷徙和居住的權利,實現城鄉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重慶戶籍制度改革以農民自願為基礎,設定合理的職業、收入、住房等門檻,避免農民「一窩蜂」進城。其戶籍准入按寬嚴有度、分級承接為原則,適度放寬主城區戶籍准入條件,吸納有條件的農民進入主城,防止出現「城市病」和「貧民窟」現象;對31個遠郊區縣則進一步放開落戶條件,擴大城市規模;同時,全面放開鄉鎮戶籍准入條件,鼓勵農村居民到鄉鎮聚居區居住。
重慶戶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明確1000萬農民轉戶進城分「兩步走」。2010年至2012年,重點推進有條件的農民及新生代轉為城鎮居民,力爭在兩年內新增城鎮居民300萬人,實現轉戶人口在主城、區縣城和小城鎮三級城鎮體系內的合理佈局。
2012年至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支撐保障機制,進一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每年轉移70-80萬人,到2020年新增城鎮居民700萬,非農戶籍人口提升至60%。
重慶市長黃奇帆告訴記者,要實現千萬農民有尊嚴地進城,首先必須妥善處理戶籍問題。戶籍問題是城鄉統籌一體化的核心。農村戶口捆綁了宅基地、林權、承包地「三件衣服」;城市戶口捆綁著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五件衣服」。在城市保障不到位的情況下,要求農民放棄「三件衣服」,是對他們權利的侵犯。
戶籍改革不是簡單地讓農民脫掉捆綁在農村戶口上的「三件衣服」,不是讓農民「裸身」進城。重慶戶籍改革的關鍵,是嘗試通過建立轉戶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彈性退出機制,以合理的過渡期保障農民合法權益。重慶的思路是,即使農民穿上城市的「五件衣服」,其在農村的「三件衣服」中允許最多3年內繼續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農房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在承包期內允許保留林權。
……………
面對目前中國城市高昂的房價,農民進城最難解決的就是住房。對此,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將轉戶農民工這些「新市民」納入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農民工公寓等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之中。
以解決範圍廣的公租房為例,根據規劃,在未來10年,重慶市將建設4000萬平方米的公共租賃房,到2012年將有2000萬平方米公租房建成,這些房源主要針對進城落戶的「新市民」、新畢業的大學生等城市夾心層。
據瞭解,重慶公租房主力戶型以50平方米至60平方米為主,適合一家三口居住。50平方米住房的租金在400-600元左右,要比市場價低1/3-1/2,這樣的價格是「新市民」群體能夠接受的。將農民工納入這樣的住房保障體系就為農民進城大大降低了門檻。
http://news.wenweipo.com/2010/08/02/IN1008020090_p3.htm 2010-08-03 13:08:26
大陸五千萬「留守婦女」 身心婚姻兩堪憂【中央社 2010.03.17
隨著男性農民工大量湧入城市,在中國大陸農村「造就」被稱為「留守婦女」的巨大特殊族群。據統計,2009年有1.3億外出民工,「留守婦女」約5000萬,她們的身心與婚姻也亮起紅燈。
據香港文匯報來自安徽的報導,安徽省南部的石台縣總人口11.1萬人,全縣外出務工人員2.1萬人,「留守婦女」達5210人。石台縣婦聯主席裴曉春表示,去年縣婦聯接到多起投訴案,其中一半是反映「留守婦女」的婚姻危機問題。
「留守婦女」通常是指丈夫長期 (半年以上)離家進城務工、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留在農村的妻子。她們長期與丈夫兩地分離,忍受感情上的孤獨和生理需求上的煎熬。同時,大都還要擔負贍養老人、照顧小孩和家庭生產的重任。
調查顯示,目前「留守婦女」的困境主要在勞動強度高、精神壓力大、文化生活單一、發展面臨困境等4方面。其中,48.9%的留守婦女表示體力上難以承受繁重的勞動,因外出打工造成婚姻出現問題的離婚案件佔農村離婚案件的50%以上。
石台縣婦聯提供的留守婦女調研報告也顯示,30至40歲組是留守婦女最集中的年齡。這一階段年齡的婦女往往上有日益年邁的父母,下有正在成長的孩子,需要她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是她們留守的客觀原因。
報導說,安徽省長豐縣下塘鎮去年年底發生駭人聽聞的一幕,婦人胡金保將年僅4歲的兒子砍死在自家廚房門前,並殘忍碎屍。而胡金保丈夫常年在深圳打工,平時很少回來。先前,安徽舒城縣也發生過更為悲慘的案件,1名留守婦女因懷疑鄰居說自己作風不正,舉刀將鄰居家2名幼兒砍死、將包括勸架的丈夫在內的5人砍傷,自己最後自殺結束生命。
裴曉春說,由於丈夫不在家的感情缺失,造成心理不健康和情感危機,已成為農村留守婦女群體中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由於丈夫長期遠在他鄉,留守婦女得不到關愛,在家「活受寡」,正常的性需求得不到滿足。有婦女透過賣淫、搞婚外情來滿足性需要,以及出現婦女與寵物等極端事件。裴曉春表示,由於「性壓抑」導致的留守婦女出軌等不良現象,最後家庭破裂也不罕見。
安徽醫科大學課題組去年對安徽部分地區調查發現,受調查的留守婦女愛滋病病毒感染率明顯高於非留守婦女。
才出生5個月,小宇就經歷了一次國際旅行:從美國來到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琯頭鎮。
在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度,留下了小宇出生時的手印、腳印,並給予了他公民的身份,以及一個中國餐館,餐館裡有他忙碌的爸爸媽媽;而中國東南沿海的這個小鎮,有一個堆滿了玩具的房子,房子裡有寵他愛他的外公外婆,不遠處還有一個華僑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個小班裡有他的同學。
從福州市區驅車40多分鐘就到了連江縣琯頭鎮。在這個人口只有6萬多的閩都小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出國打工,他們的足跡遍佈全世界30多個國家,其中以去美國的最多,約有4萬人。他們大部分在國外開餐館,也有做其他生意或留學的,在國外生了孩子,很多都託人帶回家鄉撫養。在琯頭鎮,像小宇這樣的「洋留守」兒童就有2000多個。
最新兒童看圖學算術、能乘坐的兒童玩具跑車、1米多高的塑膠籃球架、一閃一閃發亮的玩具坦克……小宇的家簡直就是一個玩具之家。記者走進去時,外婆倪秀珠正笑瞇瞇地看著3周歲的小宇在沙發上玩iPad。「600美金買的,我愛人還不怎麼會用,小孩倒學得很快。平時他就用這個和他爸爸媽媽視頻。」小宇的外公姜寶興說。
說到小宇,58歲的姜寶興疼愛中帶著無奈,「孩子很調皮,飯不好好吃,我愛人會說他,我可捨不得打他罵他。現在的孩子很聰明,我們說一句,他模倣一句,講得多了,他不理你,我們也沒辦法。」「這些外國小公民帶回老家來撫養,有好也有不好。」連江縣琯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林祖勳說,好的是年輕父母可以放心地在國外掙錢打拼,孩子吃著國外寄來的洋奶粉和當地的小黃魚,衣食無憂,茁壯成長;不好的是孩子一般都是隔代教育,很容易被溺愛。
目前琯頭鎮共有9個幼兒園收有「洋留守」兒童。記者來到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琯頭鎮金貝兒幼兒園。園長楊燕玉告訴記者,幼兒園有150多個孩子,其中約70%是「洋留守」兒童。為此,幼兒園特別在教學樓裝了一個GPS,遠在國外的孩子父母輸入幼兒園網址,就可以看到360度旋轉的校園場景。談起「洋留守」兒童,楊燕玉說,相對而言,他們的自理能力較差,溝通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很多爺爺奶奶只注重孩子學多少數字漢字,幼兒園不得不經常召開家長會,告訴家長孩子自理習慣的培養也需要家長配合等等。
「洋留守」兒童一般幾個月大時就被送回老家撫養,襁褓之中還來不及建立對父母的深刻印象。而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由於「綠卡」或者時間以及路費問題,回來探望孩子的機會不可能很多,好些父母甚至一次都沒回來過。
金貝兒幼兒園小班老師林娟說,有時候問孩子想不想國外的爸爸媽媽,他們說不想。
但孩子們在潛意識裡尋找著「媽媽」。林娟說,「有一次我們組織孩子看《小蝌蚪找媽媽》,孩子看著電視,眼淚就流下來了。我班上的洋留守兒童,經常直接把老師叫成媽媽,玩具打不開了,他們會對我說,媽媽我要你幫我。他們比其他孩子更黏著老師,睡午覺時喜歡挨在老師身邊,有時候上課上一半會跑上來抱抱老師。」
因為簽證一次5年,所以「洋留守」兒童一般在5歲之前就會離開琯頭鎮回到國外。金貝兒幼兒園中班老師林丹說,「這學期班上已有4個孩子去了美國。」
最近,姜寶興正忙著辦理到美國的簽證。「我們準備申請了一起出去,這樣可以在國外繼續照顧孩子。」而倪秀珠則一直說,「孩子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後,我們還是希望他再回來。不然怕他以後都不認得這裡,不認得我們了。」
楊燕玉告訴記者,根據琯頭鎮「洋留守」兒童的特點,學校從小班開始就教授他們一些實用性英語,同時也特別加強了弟子規、三字經、古詩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教育,希望孩子到國外後依然對中國傳統有個印象,慢慢地能夠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
“洋留守”兒童:尷尬的童年 2012-01-17 《環球》雜志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lobe/2012-01/17/c_131363621.htm 2012-06-24 10:18:22
留守兒童>維基百科
留守兒童指的是由於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
留守兒童的現象一般只在中國被提及,也是中國近年出現的一個嚴重社會現象。其出現是由於現代化的發展而導致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中國目前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產物。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維持生計,但由於無法擔負過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進城或留在身邊。但其出現的社會現象是該時期留守在家的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由於與父母的分開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導和觀念的塑造,更是缺少父母的關注與呵護而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自覺性差、膽小怕事等心理缺陷。[1]更嚴重的是,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留守童工」的現象。[2]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近2000萬人。而至2008年時,據全國婦聯的調查,該人數已經達到5800萬人。[3]
參考文獻
1.^ (簡體中文)時評:留守兒童是時代的孤兒.東方網(2006年5月31日).於2009年12月20日查閱.
2.^ (簡體中文)留守兒童為何會淪為「留守童工」?.中國婦聯新聞(2009年11月16日).於2009年12月20日查閱.
3.^ (簡體中文)全國婦聯調查: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人民網-中國婦聯新聞(2008年02月27日).於2009年12月20日查閱.
外部連結
(簡體中文)關注留守兒童.人民網.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5%99%E5%AE%88%E5%84%BF%E7%AB%A5
另詳參本館:中國就業 」? 啥是直升機父母 《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 《破碎的大地》 《中國人口增長的多重危機》鳥巢世代 海龜與烏龜 啥是「剩女誰是宅族 啥是閃跳族 啥是「飛特族」? 遊族
2006年起,大量下鄉當村官的大學生,在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下,現在正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困境!
從2006年開始,大陸黨政部門決定大量選聘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職:擔任村官。這原本是一項提升農村知識管理的理想政策。但現實是,政府和大學畢業生雙方,對待這個事情,期望不一樣。
就政府來講,選擇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當村官,緩解就業壓力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在農村幹部後繼無人的現狀下,讓大學生來建設農村。多年來,大陸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鎮和非農產業大量轉移,而農村幹部總體上年齡偏大,且文化程度較低。
考研加分 公務員優先錄取
對畢業生來講,當「村官」是一條曲線救國之路。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業形勢嚴峻,報考村官,以求多一個就業途徑。特別是,3年合同期滿後,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務員優先錄取的優惠政策。政策規定,大學生畢業後,在農村社區職位滿3年及以上,年度考核稱職的,在報考公務員時,筆試可以加10分,滿2年的加5分。花費兩三年的時間,爭取考公務員時加5分或10分的優惠。
目前,報考公務員招聘考試的資格中,有這麼一個現狀:有80%以上的崗位,需要有2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驗。
由於雙方期望不一樣,加上到目前為止,大陸還沒有明確頒布關於大學生村官的管理政策,各地都採取自己的管理方法。大學生村官的各種權益,目前在多數農村都得不到保障,抱負也無法實施。因此,下鄉大學生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嚴重差距,多半喪失工作幹勁,生出「農村廣闊,難有作為」的念頭,甚至將「村官」當做一塊跳板。
大學生村官 力不從心
村民的需求,和大學生村官所掌握的知識不一致,致使很多大學生,在農村裡無所事事。
大多數大學生村官,大學所學專業相當多元,經管、教育、外語、法律、哲學、建築、工程、園藝、農學等,無所不包!可是,村民需要的是農業運用技術,可以直接指導生產的專家。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村官是無能為力,力不從心。
但是,在選拔村官的時候,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報名。
起碼的報考條件是:30歲以下、中共黨員、大學及其以上學歷。當然,這些條件也有適當的彈性:如果不是中共黨員,則一定要是校級以上優秀團幹部、優秀學生會幹部。上述選拔的需求,與農村第一線的需求,有所落差。
工作 大多是打雜
村官考試的內容,和公務員考試差不多,包括: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能力測驗、撰寫申論文。題目一般以時事和法律的內容居多,還有部分生活常識。
過五關、斬六將地當上了村官的大學生,如果是黨員,擔任的職務大多是村黨支部副書記;如果還沒有入黨,擔任的大多是村主任助理。
《關於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的意見(試行)》表明,大學生村官主要從事農村基層管理工作、宣傳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及日雜、勤務、矛盾調整等具體事務性工作。從政治到經濟到文化的建設,從規畫產業發展到推廣科技,從配合完成社會治安、調查統計到計畫生育、矛盾調解等。
而實際上,大學生在村裡幹什麼?他們能幹些什麼?
理想與現實 差距太大
很多大學生在村裡做事大多是打雜,體驗不到成就感。平時除了完成村裡的工作外,經常被安排到其他崗位工作。2008年河南省中牟縣選聘了400多名大學生村官,其中,48.4%的村官每周在其村任職3至4天,而多達96.8%的村官偶爾或經常被村的上一級縣、鎮政府借調出去工作。
工資待遇低 每月1000元
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待遇普遍低於當前平均工資水準,扣除社會保險後,一個月能發到手的就所剩無幾了。此外,住宿條件不好、住處偏遠、交通不便利,更生失落之感。
大學生村官不滿現實,根本的癥結在於:編制。
因為,大學生的村官身分,不是公務員,只是相當於臨時工。
大學生到農村當村官,被視為是「曲線救國」之路。可是,這真的能達到有益農村的目的?或只是一條通往公務員和繼續深造的捷徑?
村官>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07768.html?tp=0_11
大学生村官之家:中组部团中央大学生村官工作指定官网
http://cunguan.youth.cn/
大学生村官论坛
http://cunguan.5d6d.com/
大学生村官网
http://www.dxscg.cn/
另詳參本館:《鄉村關係與村民自治》 《中國大陸基層改主改革》 2010-03-16 07:24:54
農民工返鄉創業 可能是新動力>中時08.12.29白德華
跟著台商七年的小麗,一個月前決定離開東莞,打包回湖南益陽老家,當初投靠的姐妹淘們也決定一起走。「我老公說要回去創業,七年來手頭攢了些錢,應足夠開店了。」千萬農民工近月大批返鄉,或將成為中國開創內需市場第一批生力軍,也可能成為中國再崛起的新動力。
十一月八日大陸總理溫家寶推出四兆擴大內需方案,預示中國進入金融風暴危機總動員。雖然大陸受害狀況已算輕微,但全球經濟連動下,撐下去的企業無不裁員減薪,撐不下者只好關廠再尋商機。
東莞受創深 但也可能最快重生
「東莞是今年危機最大受害者,但也可能最快浴火重生!」前東莞台協會長、全國台企聯總會長張漢文說,年初執行勞動法、年末遭受金融危機,廣東企業災情遍地,「外面說上萬企業倒閉可能過於誇大,但這裡確實不好過。」
張漢文沒說的是,廣東又碰上「堅決不認輸」的省委書記。面對省市惡耗,汪洋堅持「不走回頭路,體質不好的就讓他破產」。汪洋的決心,促成北京把東莞納為第一個兩岸攜手產業升級的示範區,也帶動千萬打工仔提前返鄉潮,重新尋找棲息地。
只買單程票 返鄉春運刻骨銘心
「安徽打工仔八百萬,預估現在兩百萬返鄉,」合肥官員如此說。但擁有百萬在外民工的巢湖市委書記夏望平認為,巢湖民工回來不少,但影響不大:「巢湖半壁江山是民營企業,對市場了解得早,外出打工很多是技術工,返鄉後政府不只協助找工作,還安排創業。」
和其他省市一樣,安徽早在九、十月便安排了職業培訓學校。安徽省台辦宣傳處長王天寶說,「不管農民工或技術工,政府都補貼讓他們職業再教育。」就像廈門出租車司機一樣,「既然沿海打工收入和內地相同,我何不返鄉工作?」返鄉打工仔年輕,積極者開始創業,家中沒負擔的就等待節後再出發。
不久前,國台辦發布新政策,讓台商能參與鐵公路、機場橋樑等公共建設招標。張漢文認為,「對許多想轉型的外銷廠商來說,或許是條生路。」他認為,企業出問題不只民工失業,「台幹變台流」。如果台企能轉做內需,「母雞帶小雞」,加上融資放寬,台流也能成為新一代創業者。
「只要兩隻手健全的、兩條腿能走的我們都要!」東莞東城利羽彩印公司副總張杰源表示。春節過後,儘管多處地區工人陸續回籠,但東莞缺工仍缺得厲害,台商早已放棄過去徵人原則(十八歲至四十五歲),現在滿十六歲至六十歲,手腳健全的,就全要了。
珠三角缺工超過二百萬人,東莞就缺一百萬。走進東城、長安、虎門、清溪各鎮,「每個台商廠都缺人,少則兩、三成,多的四、五成」,東莞東城台協秘書長李文誠表示,去年遇到金融危機,接不到訂單,大多數台商都減少生產線,裁員以對;今年訂單逐漸回籠,台商急於擴大生產,卻根本沒有勞工。
看問題/農民荷包瘦 再多下鄉也沒用【聯合報╱記者林琮盛2010.02.01
從去年至今,為增加內需消費的比重,中共頒布一系列的「下鄉」政策,一來提高農村生活水準,二來也在彌補去年國際金融風暴對外貿衰退的衝擊。
帳面上來看,「下鄉」政策確實有一定效果。大陸商務部近日統計,去年中國農村消費成長達一成五七,是1986年以來,首次超過城市的消費成長。但在這張亮麗成績單背後,卻也引來政策刺激是否透支農民消費力的疑慮。
去年開始,大陸內部即傳出,「××下鄉」似乎已變成擴增內需的一種「時尚」,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存在許多問題。
例如,家電下鄉產品的折扣優惠,竟比不上直接喊價的價格吸引人;折扣退費的程序,更讓農村民眾直喊麻煩。
此外,受金融風暴影響,作為農村收入主力的沿海農民工去年大批失業,至今尚在恢復中,也可能導致農村消費成長面臨瓶頸。
如今,中共想再透過政策刺激,提高農村內需,所能「擠」出來的消費力所剩無幾。若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居民收入成長落後城市居民的窘境,未來再多的政策下鄉,都無濟於事。
中共當然也瞭解此一困境。這份「中央一號文件」即強調提高「三農」的投入,並透過金融面的支持,拓展農業發展銀行,讓政策性資金確實落實到「三農」領域。
負責起草「一號文件」的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點出,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上的新政策、改善農村民生上的新舉措、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機制,是文件的三大要點。
最近,大陸沿海各省市也開始調高最低工資,以提升農民工的收入。顯見中共決心從結構面著手,緩解農村收入落後、國民收入配置不均的老問題。
擴大內需 中共力推建材下鄉2010-02-01 中國時報 林克倫
大陸支持「三農」再出新政策,據「新華社」報導,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的第七個「一號文件」,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新政策,最大亮點是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並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強化「三農」工作政策。
改善農民生計、建設農村與發展農業,自二○○四年以來,已成為中共施政重點,且連續七年的開年第一份中央文件均以「三農」為主,更顯其重要性,今年的《文件》強調中國「三農」發展出現連續六年糧食增產,農民收入首次超越五千元人民幣台階,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維持七.五%、六年內將近翻一番的好局面。
今年的《文件》出台不少新措施,首次針對「三農」投入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確定支農資金每年只會增、不會減,首次將林業、牧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範圍,在農村金融服務上,也首次明確提出要在三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並首次將「建材下鄉」、鼓勵農民建設自用住房,作為擴大內需政策的一環。
對於八○後出生、人數約一億「新農民」,《一號文件》首次以「新生代農民工」詞彙表述,並強調要採取有針對性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在刺激產糧大縣積極性、避免廢糧改發展工業措施部分,《文件》表示將增加獎勵補助資金,提高人均財力水準,以維護中國糧食安全。
報導指出,今年《一號文件》強調,要從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準、加快改善農村民生、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五個方面,著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縮小城鄉公共事業發展差距,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另詳參本館:中國房地產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3731048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地方經濟 2010-03-16 08:50:48
胡錦濤允農地流轉 土地私有化開端>中時08-10-06亓樂義
中共第十七屆三中全會將於十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北京召開,一份《關於農村承包土地實行終生包產和實行可流轉(買賣)》的提案,將是全會決議的重點。有人解讀此為土地私有化的開端,有人則認為,此乃土豪兼併農地的惡兆,將是大陸農村改革的一場災難。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九月卅日專程到卅年前揭開大陸農村改革發源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考察,並稱「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此言一出,震動全大陸。
有人憂土豪兼併 將是災難
所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係指通過承包取得農地承包經營權之後,還可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其他方式進行流轉。按大陸憲法規定,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可以承包使用而不能買賣,如今三中全會有可能以「流轉」的曖昧用詞替代「買賣」,迴避外界予以土地私有化的印象。
在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大陸各界對此一政策熱烈討論,呈現兩極看法。有農民在新華網論壇表示,新的政策將使農村土地利用更加科學,能引進資金,進行規模化經營,擺脫土地長久閒置,讓土地發揮出最大經濟效益。但也有農民指出,政府若實行承包土地可流轉政策,將出現農民大批量廉價拋售土地,然後蜂擁進城,等農民進城之後,才發現工作難尋,成為城市難民,給城市治安留下隱患。
農民無利可圖 吸引回流難
根據後一個看法,部份農民將回流農村,繼續種地,問題是,當回流人數增多時,土地所有者就會暴露資本家的本色,壓搾農民,最後迫使農民組織起來,要求土地收購者退還土地,否則就進行破壞,中國必然會再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
亦有農民稱,雖然目前農村出現土地撂荒現象,主要原因不是缺少勞動力,而是農民種地不合算、無利可圖,如果農民種地有合理的收入,農民僅靠互助力量就可以把地種好。因此,眼下急需解決的不是土地流轉問題,而是理順農產品價格問題。
北京多位台商表示,十幾年前,他們就注意農地有無可能進行產權買賣,到現在還在談,但雖小道消息很多,情況仍不明朗。
中南海重要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認為,大陸農村銀行成長空間大,台灣銀行業在這方面有極佳競爭力,而我方銀行業者登陸布局宜跳脫自行設點的範疇,可以進軍農村金融市場。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兼金融所所長李揚日前在北京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花旗與豐等多家國際一流大型銀行,近兩年來對在大陸經營村鎮銀行(大陸稱為農村銀行)非常有興趣,這是著眼長遠布局。
曾任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的李揚指出,這裡面有個新思路,就是大陸有些大企業,本身規模就足以成立自己的金融機構,而銀行業者賺不了他多少錢;若台灣的銀行來北京這種競爭激烈的市場,殺價競爭在所難免,獲利空間有限。
從地域上來看,現在應該是大銀行要去小地方;從服務對象來看,應該是要以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為主;從城市規模來看,應該是要去縣或地級市以下的地方設點。
他強調,別看花旗這些大銀行,到小地方去設立小型金融機構 (村鎮銀行),其實發展非常好,發展速度又快。
李揚說:「台灣銀行業沒有像香港金融界一樣,趕上十年前的機會,吃上大陸金融市場大餅。既然在這個階段要進來大陸,就要把握這個階段的機會。台灣金融業在這方面 (村鎮銀行)真是有其競爭力。」
他以豐銀行在四川成立的村鎮銀行為例,其實是帶進整套現代服務理念。以往這些農村地區可能沒有什麼像樣的金融機構,現在豐進去提供服務,非常有親和力,業務一下就成長起來。
中行淡馬錫 合攻農村金融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 2010.03.16
大陸市值第三大銀行業者中國銀行,將與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攜手合作,共同搶進農村金融市場。雙方打算合資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933億元)成立農村銀行,未來目標是在全大陸設立400個據點。
彭博資訊引述兩位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銀行還在與淡馬錫洽談中,而未來中行將握有該合資企業的控股權,淡馬錫握有20%以上股份。
中國銀行發言人張建平證實,中行正與淡馬錫洽談進入農村金融業務,但拒絕透露投資金額。淡馬錫則未發表任何評論。
2007年以來,農村金融已成為外銀開拓大陸銀行市場中,異軍突起的一小塊業務,且近期熱度愈來愈高。
英文中國日報1月中報導,大陸四大國有銀行中的中國建設銀行,擬與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銀行共同出資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33億元),成立一家金融控股公司,藉此在三年內成立100家村鎮銀行。
不過在農村金融市場拔得頭籌的外銀,是2007年就開始佈局的香港上海豐銀行。目前豐在全大陸共有七家村鎮銀行,基本涵蓋大江南北,分別位於湖北隨州、重慶大足、重慶豐都、福建永安、北京密雲、廣東恩平,與遼寧大連市普蘭店,規模在所有進軍農村金融的外銀中居冠。
由於歷史因素,中國銀行的強項向來是在外匯相關業務,在大陸境內的服務據點規模,原本就不如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且中行在1990年代末期退出農村金融市場,卻在十多年後的今天決定「吃回頭草」。
至於淡馬錫是在2005年8月,以15.2億美元取得中行H股4.8%股份,後來一直為中行提供中小企業金融業務的專業知識。淡馬錫也握有東南亞最大銀行星展銀行約28%股份。
大陸銀監會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大陸從2006 年後設立的118家村鎮銀行中,大多數都維持獲利狀態。
2009年7月大陸銀監會曾表示,中共官方希望在三年內成立1,027 家村鎮銀行、106貸款公司,以及161家農村信用合作社,以配合北京當局扶持7億農民與提升農村生活條件的既定政策。
今年2月底,銀監會合作金融監管部主任臧景范在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的說明會上提到,截至2009年底,沒有金融機構的大陸鄉鎮數目已減少到2,792個、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減少到342個。
此外,大陸銀監會累計核准172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業,其中包括148家村鎮銀行、八家貸款公司,以及1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 2010-03-16 08:47:47
全球似恐陷入糧食短缺的危機
農民對世界的影響力雖然不見得愈重
但其所扮演的角色必然愈顯著
關心和幫助大石村村民的北京學者郭飛雄先生, 因得罪了中共的利益集團,被當局冠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須有罪名, 被刑事拘留, 現關押在沙灣看守所658號牢; 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隨記者、律師到大石村了解情況時,也曾受到村內十多名保安潑水,并遭身穿迷彩服之身份未明者暴力襲擊,最后,他們在見義勇為人士和機智勇敢的的士司機的幫助下才得以死里逃生。
據報道,10月8日,陪同英國《衛報》記者本杰明到番禺大石村采訪的湖北人大代表呂邦列被暴打致重傷,而記者本杰明也被暴徒打了7、8個耳光。村民們說,打人的保安是大石村黨支部書記請來的,一天100元,任務就是把所有來大石村的外地人、外國人打出村去。
但是,選出的7名選舉委員會成員,卻在官方威逼下被逐個擊破,先后辭了職。例如:其中一名叫陳銀萍的獲選人,她的丈夫是一名教師,學校領導對他說:如果陳銀萍出席罷免大會,你就不能再回學校教書。并揚言,列在他們手中名單上的人若出席大會就會被抓。同時聲明:只要村民們簽名放棄罷免行動,每21人簽名就可以釋放一名被抓的村民。凡有出租房的村民,如果不放棄罷免行動,將受到斷水斷電的懲罰。另外,鎮政府派出干部,逐家逐戶勸村民退出罷免行動。還免費請村民飲茶食飯,席間告知村民被抓的人中有些已被判罪,帶頭者被判刑3至4年……在官方這些威逼利誘、軟硬兼施的手段下,截至9月27日,已有大約60%村民無奈地在取消罷免聲明上簽了名。于是乎,大石村村民的民主維權斗爭中途夭折,被鎮壓下去了。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373/26232-1.asp 2008-08-21 07:15:53
農民向來是各國政客攏絡滴對象
(單純好騙,施點小惠就上鉤)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4328566/20080308065951
透過這次媒體對於奧運的相關報導,您可能已經看到,北京和一些中國的大城市,在外觀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更多、更雄偉,或者更精緻的硬體建設,替都市做了漂亮的包裝。
但在中國,變化的其實不只是都市。這幾年來,中國都市周圍的農村,在地貌上也出現了改變。因為大量開設工廠,許多原本屬於農民們的土地,遭到變賣或者出租給企業。農田成了廠房,相對地,也產生不少農民捍衛土地權益的抗爭行動。只是,這些變化我們多半看不見也不關心──頂多只能從少數敢於衝撞中國新聞封鎖的香港與外國媒體,還有更少數的中國媒體,得到一些片面的資訊。
比如,2005年的7月,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太石村,就發生了村民們想要罷免村官的行動。這些農民懷疑他們的村主任變賣大家共有的土地,而且帳目不清,涉嫌貪汙。他們勇敢地挺身而出,甚至透過民主的程序,想替自己討回公道。
當然,這些農民們遭到了無情的打壓。但不幸中的大幸 (從我們這些局外人的觀點來看) ,這個事件還留下了完整的紀錄,而且有別於中國當局所謂的「外媒偏頗觀點」,或是我們這些媒體工作者大力抨擊的「國家機器宣傳」,這部影片,「太石村」,由中國的獨立紀錄片工作者艾曉明拍攝,是道道地地中國農民的在地觀點。
本周獨立特派員「五成七的中國系列」,特別為您選播紀錄片「太石村」的精華片段。一起來觀看,這場中國農民依照中國法律規定,所展開的「民主的冒險」!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21809 2008-08-21 07:12:27
安排10兆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又意味著什麼?
2024-11-08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措施: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兆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兆元,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2028年以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兆元大幅下降至2.3兆元,化債壓力大減。
此次化債對地方政府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週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週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於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於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於改善營商環境。
對於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於城投公司剝離歷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為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長期以來,城投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投融資的重要助手,在推動基礎建設、促進城鎮化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取代的角色。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政府負債比率顯著低於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2023年,國債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兆元,隱性債務14.3兆元,政府負債比率為67.5%。
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中央財政在未來還有很多可以實施的方向,要將其同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透過財政資源的投入推動改革(例如農村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醫療保障等),最終達到提升消費、促進投資的目的。
近兩年來,國家已經連續推出多項支持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等等,針對供給端的政策包括房企的「白名單」制度、用專款債券支持回收閒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今年10月,少數一線城市和個別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市場已經有些起色。
回應
盡快化債,才能讓地方輕裝上陣,也能讓地方經濟再現活力,這是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的事。這個與發錢不同,是透過化債推進發展,再用發展的紅利來補償債務。而且從目前中的態勢來看,中國的科技離全面爆發最多五年時間,等到科技一爆發產業紅利會大增,到時候這點債不是多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