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 06:00:50阿楨

《中國民族性》


乍看《中國民族性》書名、會誤以為是本研究中國民族性之名,讀過才知是沙蓮香 編著的《中國民族性(1)百家論說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店,1999。另本是《中國民族性2:中國人性格的文化研究》),可讀性比前評易中天著的《閒話中國人》還差。

百家論說式之書還是有必要的,不然丁偉怎還會編《中國民族性》(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七‧五”時期政策性老書了: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性”話題曾引起了數次學術界及民間的激烈論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將“民族性”作為“七‧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研究。
本書選取的文字,有些出自魯迅、張愛玲,錢鐘書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楊等人狂傲尖銳又不失深刻之作,並有早期來華的英美法等國傳教士的觀察記錄。這些都是對于中國人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論述,處處真知灼見,當然在見仁見智中也不免劍走偏鋒。
隨文還配以數百幅生動形象的老照片、漫畫及古代繪畫作品,使之更為直觀、精彩。以本書講述的“民族性”為切入點,讀者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們國家與國人的缺憾與優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過往、把握現在與將來。
目錄
一、中國人的“群”規則:
毛澤東 中國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費正清 官僚主義的流弊;吳 思 官僚集團的生存規則;古伯察 狡詐的中國人;孫中山 好道德與壞習氣;梁啟超 國民所缺之德與不知之識;杜 威 不知個人權利為何物;梁漱溟 安分守己,抱殘守缺;蔣中正 沒有責任感的中國人;陶行知 無國民資格之國人;繆鳳林 中國人之種種主義;吳自 中國人的倫理;張君勱 一切以人為主;楊懋春 傳統本位的中國人;陳其南 深得曖昧之精髓;吳聰賢 農業大國的農民意識;錢鐘書 死要面子活受罪
二、中國人究竟有多少“劣根”?:
魯 迅 百病纏身的中國人/ 75;老 舍 文化之累;麥華陀 逆來順受、生命力頑強的民族;史密斯 因缺乏時間觀念而充滿耐性;胡 適 舉國皆為“差不多”;朱希祖 維系香火與重男輕女;張君俊 萎靡不振之痼疾;勞 德 矛盾重重的中國人;王造時 國民心理之根源;潘光旦 消極、自私、能力薄弱;費孝通 禁錮在小圈子里的國人;柏 楊 丑陋的中國人;沈從文 中國人的病;朱自清 牢騷滿腹的民族;梁實秋 公眾場合的旁若無人;儲安平 明爭暗斗的中國人
三、不講“來世”的文明:
胡 適 蘇格拉底精神;渡邊秀方 天命思想與和平主義;莊澤宣 冷漠保守的中國人;牟宗三等 中國人之精神與智慧;項退結 傾向于實體、類比的思維;成中英 中國哲學的幾個主義;文崇一 中國國民性格;錢 穆 國人之天性;張岱年 不思改進,安于現狀;李 敖 積習難祛,因循守舊;張愛玲 虛無主義的中國人;豐子愷 客氣與揩油
四、中庸之道的“好歹”:
林語堂 難以捉摸的中國人;約翰遜 壓抑,但並不破壞;麥嘉溫 君子之道;服部宇之吉 融匯與同化;杜亞泉 順其自然的文明;貝施福 以拙取勝的民族;唐 鉞 崇尚快感與空談;蔡元培 無往而不勝的中庸;季羨林 極難對付的知識分子;大谷孝太郎 自我歸向“未發之中”;孫本文 貴執中,惡過度
五、粘著的民族:
李大釗 以靜為本位的中國人;羅 斯 內斂而松散的情緒;史密斯 走老路,最保險;沃 納 抱團,一種向內的結合;胡 適 蒙住眼楮的自欺;羅 素 消極抵抗的效力;龍應台 難以突破壓力;勒津德 緩慢而缺乏創造激情
六、中國社會的女性化:
李 敖 長久壓抑的惡之源頭;孫隆基 母胎化的社會;林語堂 近乎女性的心靈;麥嘉溫 女性的依附地位;秋 瑾 一生遭際,盡是不平;吳祖光 壯門面的貞節牌坊;陶泰忠 女性的地獄;高羅佩 女性之內的等級劃分;聶紺弩 不容忽視的尊長之威
七、南人北人的是是非非:
利希霍芬 中國19省人的性格特點;潘光旦 北中國與南中國;汪曾祺 南北五味;曹聚仁 曰東南、曰西北;張恨水 老北平的獨特韻味;郁達夫 福建 杭州;林文詢 成都人的嘴勁;沈從文 鳳凰掠影;張愛玲 上海人之“通”
八、“大中華”的價值和“架子”:
利希霍芬 自大和老奸巨猾;馮友蘭 既出世又入世的文明;辜鴻銘 東西文明的差異;史密斯 瞧不起外國人;中野美代子 不可改變的大中華意識;朱自清 萬事求全;金 庸 俠義精神的伸張;楊振寧 自卑與自大的情結;丁肇中 發揚新的格物致知精神
九、“拆穿”西洋鏡:
費正清 科學發展的阻礙;湯因比與池田大作 中國乃是世界未來的希望;麥嘉溫 思維抽象,缺乏理性;嚴 復 好古而忽今帶來的停滯;陳獨秀 一盤散沙的民族;莊延齡 靈巧而缺乏道德感;胡 適 物質與精神的辨別

百家論說中國人/文化啊!那鐵定是眾說紛云:

中國人具有多個涵義,是指廣泛概念上之稱呼,在各種場合或立場上都有不同的界定。以下並非要明確界定一個人是否為中國人,但可做為考慮的因素,除了以下因素以外,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非常重要。
以「地理」概念界定:出生或居住在中國的人。
以「人種」概念界定:主要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包括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
以「宗族」概念界定:指「華人」或「華裔」(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不論其成分有多少,作為中國人的祖先是多少代以前),但華人或華裔並不一定擁有中國國籍。而早期海外華人多數保留中國國籍,今天多數海外華人通常已擁有外國國籍,一般只認同自己是華人、唐人,而不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以「國籍」或「法律」概念界定: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可被認定是中國,凡具有任何一方國籍的人,在法律上皆可被稱或自稱為中國人。
以「政治立場」概念來界定:在「一個中國」、「一中各表」或「兩個中國」理念來說,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任何一方的人士都是中國人。而對於「一邊一國」或「特殊兩國論」理念來說,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士方為中國人,中華民國的漢人只是華裔臺灣人或臺灣人,各代表著不同現代血統、文化、思維模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4%BA%BA

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亦稱中國文化、華夏文化或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目前,有文物證據的歷史可追溯至7000-10000年前左右。4000多年前的炎黃時代是華夏文明的初步形成時期,經過夏、商、周等時期的發展而日臻成熟,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以後華夏文化傳播到南方長江流域等地區,和當地文化融合,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流、融合,中華文明的地域範圍逐漸擴大。政治意義上定義的中華民族是今天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所有民族的統稱,因此中華文化成為這些民族文化的統稱。
正統中華文化中,有尊王攘夷的觀念,春秋大義中的華夷之辨,不以種族血統為標準,而以文化義禮作量度,蠻夷之民接受華夏文化可以融入到中華民族當中,「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這種以文化為標準的觀念也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壯大和統一。華夏文化隨著中原王國的對外交流和擴張而傳播,史載夏朝以前的大禹的活動範圍已經達到越地;周王子泰伯建立了吳國;在春秋時期,楚、吳、越等地已經成為華夏文化的一部分;戰國時期秦滅蜀,到秦朝統一中國,華夏文化的地域範圍已經形成了初步的雛形。中原華夏文化和各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愈加豐富。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自古以來發生著交流。通過長期的交融、發展,形成了多源性的中華文明。
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易經、陰陽學等各種思想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廣泛而深入的影響。
目錄 :1 早期文化 ;2 地域文化 ;3 諸子百家 ;4 傳統科學 ;5 符號圖騰 ;6 建築 ;7 書法與中國畫 ;8 音樂 ;9 舞蹈 ;9.1 古代舞蹈 ;9.2 現代舞蹈 10 戲曲 ;11 戲曲影視 ;12 手工藝 ;13 服飾 ;14 飲食 ;15 教育 ;16 文學 ;17 體育棋牌 ;18 醫學 ;19 宗教 ;20 文字及語言 ;20.1 文字 ;20.2 語言 ;21 華人社會文化 ;22 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楨:特列從古至今都是多元的各地文化、飲食和語言)
早期文化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以原始農業、畜禽飼養業和手工業生產為主,以漁獵業為輔的原始氏族社會,其中出土的龜甲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發現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當華夏文明在中原發展的時候,現在的中國疆域內還分佈著其他各種文化。其中,距今5000年到10000年的文化,近代以來考古發現的金陵北陰陽營文化、高郵龍虯庄文化、嘉興馬家浜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含山凌家灘文化、潛山薛家崗文化、天門石家河文化、巫山大溪文化等,分佈於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地。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古蜀文明,更是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地域文化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且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除了主體民族漢族外,藏族、滿族、蒙古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也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華文化主要可分為幾個地區:河南、山西、陝西、河北、山東一帶的黃河流域;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的長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帶的長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蘇一帶的長江下游;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地區;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區;廣東、廣西一帶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閩江流域等。
黃河文化(北方) ;衚衕文化 ;秦隴文化 ;長江文化(南方) ;楚文化 ;荊楚文化 ;湖湘文化 ;吳文化 ;越文化 ;徽文化 ;贛文化 ;江淮文化 ;巴蜀文化 ;嶺南文化 ;閩文化 ;客家文化 ;東北文化 ;儺文化 ;藏文化 ;坌坑文化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粵菜 (廣東菜) ;蘇菜 (江蘇菜) ;魯菜 (山東菜) ;浙菜 (浙江菜) ;閩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語言:漢語 ;漢語方言 ;官話 ;北方話 ;東北話 ;江淮話 ;中原話 ;西南話 ;湘語 ;老湘語 ;新湘語 ;吳語 ;粵語 ;贛語 ;客家話 ;閩語 ;閩南語 ;臺灣話 ;閩北語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8D%8E%E6%96%87%E5%8C%96&variant=zh-tw
阿楨 2023-10-31 06:35:29

第二個,不同位置的DNA計算出來的人類起源時間是不同的。
上面提到用線粒體DNA計算,人類的老祖母出現在20萬年前,但用Y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33.8萬年前,用X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49萬年前,用常染色體計算,則是150萬年前。同樣的方法得出這麼多不同的結論,顯然是有問題的。
第三,沒有反應出尼安德特人的DNA貢獻。根據現代人Y染色體DNA反推的結果,尼安德特人對現代人類的基因沒有任何貢獻。但是2010年成功提取尼人DNA,一對比發現,現在人普遍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的DNA。
四、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說的依據和問題
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化石有一些延續性的特徵,其中很多特徵也體現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身上。而在國外,不管是古人類還是現代人,這些特徵出現的頻率都明顯低於中國人。
比如有名的鏟形門齒。中國境內的人類,從元謀人到山頂洞人,再到現在人,普遍有鏟形門齒。目前中國人80%以上的人有鏟形門齒。
但是鏟形門齒在國外古人類和現代人中都很少見,現在歐洲人中不到5%,非洲人大概10%。
有人說了,一顆牙而已,趨同進化完全可以解釋。
如果只有一顆牙當然沒什麼說服力,問題是這樣的特徵有很多。
僅僅頭骨上就有十幾個,比如面部扁平,眼眶形狀,中國人的眼眶比外國人方一點,還有鼻樑角度,印加骨,兩面坡形頭頂等等,牙齒上也不僅僅是門牙,比如第三臼齒先天缺失,也就是不長智齒,中國人出現的頻率也明顯比外國人高。
而且,中國人的這些特點是同時大量出現的,而外國人往往的單獨或者少量出現。舉個例子,一個有鏟形門齒的外國人,眼眶往往不方,眼眶方的外國人呢就沒有鏟形門齒……
只有在中國,這些性狀會大量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他眼眶是方的,也有鏟形門齒,他的鼻樑也是夾緊的……從古人類化石到現在的中國人都是這樣。這就是連續演化的強力證據。
除了人類骨骼的化石,石器的遺存也更支持本土學說。
古人類使用的那個石器,製作方法也是有演化的。在非洲,從300萬年前到新石器時代,石器的製作方式更新了三四代。到了10萬年前,他們的石器製作方式被稱為第3模式。
如果非洲人在6萬年前到達中國並取代本土人,他們應該把第3模式的石器帶過來。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境內製造石器的方法,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新石器時代,主流一直是第1模式,沒有發生石器大規模更替的現象。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強有力的說明了中國本土人類的連續演化。
基於以上內容,可以說中國地區現代人的起源是越來越清晰的,那就是本土連續演化附帶少量雜交。

阿楨 2023-10-31 06:32:11

中國現代人來自非洲還是連續演化? 2023-10-29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看了20多篇論文,發現結論是越來越清晰的。
一、非洲起源說的含義
非洲起源說一開始又被稱為“取代說”,2010年後修正為“同化說”。2010年前,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的非洲,他們擴散到世界各地,完全取代了當地的古人類。大約6萬年前,非洲人進入中國地區,完全取代了中國本土人。我們課本上的元謀人,北京人,都和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201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科學家成功提取了尼安德特人的DNA,結果發現現在人類的體內,普遍存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這就和完全取代說衝突了。然後,取代說就修正為同化說。認為人類依然起源于非洲,依然擴散到了全世界,只不過,沒能完全消滅當地人類,發生了少量的基因交流。現代人類依然是非洲人的後代,但是含有少量其他人類的基因。中國人也是一樣。
二、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
說我們現在中國人的祖先一直生活在這裡,他們從100多萬年前到今天,一直在本土連續進化,期間和外界人類發生過基因交流,但影響不大,主要還是連續演化,最後形成了現在的中國人。
三、非洲起源說的依據和問題
非洲說的主要依據來自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家發現,在現在人類中,非洲人的基因多樣性是最高的。那麼,假設祖先們的DNA變異全部留了下來,再假設DNA變異的速率是恒定的,那麼我們估算一個變異速度,就能往上推算出現代人類起源的時間了。
於是,分子生物學家根據人類線粒體DNA的資料,計算出所有人的DNA都來自一個20萬年前的老祖母。這個老祖母被認為是非洲人。
當時非洲已經出土了具有現代人特徵的化石。
於是,看似科學的結論和化石互相印證,一時間,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風靡世界,影響力非常大。 但是這個觀點也不斷的被人質疑。拋開和化石記錄的矛盾,單看這個學說,也是有不少問題的。
第一,假設太多了。
我剛才介紹的時候你可能就感覺到了,好幾個假設。而且這些假設沒有辦法驗證。比如DNA變異速率恒定這個關鍵假設,目前的發現反而是大部分DNA的變異速度都不是恒定的。再比如,所有變異都會留下來這個假設也是問題的,在大洋洲的人類就發生了線粒體DNA轉移進核DNA的現象。這是第一。

阿楨 2023-10-30 08:58:35

港大(深圳)院長鄭永年:中國文明這兩大特徵,美國沒有 2023-10-29
  回應
中國兩大特徵,即非宗教和非殖民,其實就是 “人治”,古代儒家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現代社會主義新中國叫“為人民服務”,老百姓用俗話叫“以人為本”
是民本不是人治!人治是西方話術,用來攻擊中國的!他們號稱自己是法治社會,以區別於中國的人治社會!事實上,中國歷來都是基於民本,德治

中國早就是中央集權的農耕文明,不需要對外擴張搶劫張力。而西方所謂的民主,本質就是蒙古的忽裡台制度,胡虜海盜是一家嘛。天然就有巨大的對外擴張搶劫張力,一旦搶不動了,這種張力就由對外轉變為對內,現在,西方正在搶不動中國,恢復到千年互搶的常態這個階段

巴以衝突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是非判斷標準完全對立,

這個世界是分裂的,一邊是美歐為代表的“上流社會〞,二百年來一直統治階級,擁有最強大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實力,制訂世界規則,甚至還能定義對與錯、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野蠻。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他們所做的一切包括強佔他人土地、殺人放火永遠都是合法的、文明的,萬一他們幹的某件事不合法不文明,他們會隨時修改規則和定義使之合法和文明。另一邊是巴勒斯坦人為代表的弱小民族,永遠都是輸家和被犧牲的一方。如果反抗,那就是〝恐怖分子”。

關於美國載人登月和亞里斯多德著作,個人感想

明明是載人登月是否真實的疑點,很快被人偷換成了登月計畫。亞里斯多德著作是否真實問題,被偷換成了亞里斯多德是否存在。

怎麼正確看待中西方文明差異?反對西方偽史論並不是鼓吹西方

中華文明,或者說儒家文化,更擅長怎麼維持秩序。西方文明,一直處於各種大分裂。

中日韓,為何鼓勵消費從不見效

中國年儲蓄率40-50%,日韓30-40%,源於其特殊的農耕文明、農戶會存下夠二年以上消費的額度。儲蓄便成為了中華文明圈的文明。中國人不買房產,教育,兒孫帳單,不生子,那真是有錢無處花了。

中國婚育率降低會逆轉嗎

東亞國家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生育率也長期低迷,政府怎麼鼓勵(包括撒錢)都沒用。原因是1.婚姻和養育成本的增長。2.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加劇。3.傳統農業社會的婚姻和養育模式的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