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8 05:38:38阿楨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楊寬的《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我的是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雖然文獻和考古資料都很豐富,但難讀哩!

無妨,一般人只要看下目錄大綱,便能知其大概。至於想初探中國古代都城者、可讀下劉慶柱在(央視“百家講壇”講座)的<解讀中國古代都城>,想深究者可依徐泓:東吳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城市史)授課計畫表。

楊寬的《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以文獻資料結合豐富的考古發掘成果 , 並經過許多次的實地考察 , 系統地研究論證了中國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發展演變 , 其中多所創見。作者認為先秦到唐代是實行封閉式都城制度的歷史階段 , 在西漢、東漢之際 , 都城制度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 , 整個都城的格局由“ 坐西朝東“ 變為“ 坐北朝南“(楨:此為楊寬獨見), 在唐宋之際 , 都城制度發生了又一次更大的變化 , 即由封閉式變成了開放式(楨:此已為一般通識)。這是由都城人口的急劇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引起的變化。本書對中國古代都城都作了詳細的考察研究 , 並配以大量的圖片資料以資說明。

上編 中國都城的起源和發展
一 前言
二 都城的起源
三 以東北為“重心”的商代都城佈局
四 商代“大邑商”及其別都的制度
五 西周都城市佈局的發展
六 魯國都城曲阜的“坐西朝東”佈局
七 春秋戰國中原諸都城的西“城”東“郭”連結佈局
八 楚都郢、鄢和燕下都
九 秦都咸陽西“城”東“郭”連結的佈局
十 西漢長安的西南“城”區和東北“郭”區
十一 東漢、北魏洛陽“城”和“郭”的佈局
十二 東吳都城建業和東晉南朝都城建康
十三 唐代長安、洛陽的“城”“郭”佈局
十四 都城市局的變化和禮制的關係
附錄 西漢長安佈局結構的再探討
三論西漢長安的佈局結構問題

下編 宋代以後都城制度的變革及其重要設施
一 封閉式的唐以前都城結構
二 唐宋之際都城制度的重大變化
三 北宋東京的新結構和新街市
四 南宋臨安(杭州)和街市的分析
五 遼金都城結構的變遷
六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佈局結構的變化

楊寬,1914年生於上海青浦白鶴江鎮。1936年畢業于上海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同年參與上海博物館籌建工作。1946年起任上海博物館館長,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1960年調至上海社科院歷史所任副所長.1970年專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86年赴美國邁阿密大學講學並定居,2005年9月1日去世。代表著作有《中國上古史導論》、《墨經哲學》、《中國歷代尺度考》、《古史新探》、《呂氏春秋集釋》(與沈延國合作)、《戰國史》、《西周史》、《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楊寬古史論文選集》、《歷史激流——楊寬自傳》等。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圖博館 2017-03-18 10:54:24

別bb了你說的是到手的吧,不包括一系列福利,那在私企那些還用活?加班都沒加班費的,假期福利又少。
 這是到手的,我們沒拿過所謂加班補助,就算週六日上班、晚上乾到11點。沒有過補助。如果加上所有福利每月加600~1000吧。年終獎3倍月薪。出差補助沒算進去,算的話每天100伙食補助,對應的飯費不報銷,沒有別的補助。除了極少數國企工資高,反而大多數私企比國企工資高!你不信看看國企央企裡面碼農的平均工資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家騏開玩笑,即使用他一輩子的身家,在北京也買不起一間稍微寬敞一點的房子。院士享受副部級待遇的精英人士傾其一生積蓄在北京也買不起一間稍微寬敞一點的房子,同理沒有政策等福利部級幹部如國家住建部部長北京市市長,傾其一生積蓄在北京同樣也買不起一間稍微寬敞一點的房子.泡沫繼續吹吧,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傾其一生積蓄都買不起北京大一點的房子,房價泡沫還能吹多大呢?而住房恰恰是人類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之一,在國內,有多少人連這最基本的需求都實現不了呢?
 沒毛病。你只是擠不上公交車的失敗者。我恰好在知乎看到這篇文了……
 知乎說什麼。我都不信,當然如果說自己是騙子,我信!我想起了知乎用戶;海賊王路飛。果然互聯網什麼都不能信,.

圖博館 2017-03-18 10:53:50

歡迎到小城市去,那裡房子便宜,掙得也少,去嗎?
 所以呢?不是北京人,孩子就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權利?
 不明白為什麼總是受害者之間打架,就沒有人想想怎麼去推翻這種不合理的製度。
 因為很多受害者也是這種制度的得利者,但不是處處得利,想改變的也是自己不得利的方面,但是眾口難調,所以才會打架。
 適者生存,劣者淘汰。生存之道也。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沒啥毛病,你是個北漂,的確為國家奉獻精神可嘉,好歹能拿到1W多月薪。
你不看有多少北京土著,也是為國家奉獻,到手只有3~5K?本科畢業了,跟著父母的腳步,走上了工作崗位。以下都是我的大學同學:有去造飛機發動機零件的廠子裡(國企),3~4K。有去搞工廠信息化的(央企),3~4K。有去搞電商最後一公里的(國企),4~5K。有去北京地鐵的(事業單位?),工人崗2~3K,管理崗5K。在北京家長有房子,我們跟家長住一起,說難聽的我們的工資交完單位旁邊的房租還能剩幾個錢?夠不夠獨立生活的?本質上我們都是在啃老!結婚的話怎麼結怎麼住?拿什麼錢交房租或月供?這群大學同學沒一個傻的,搞金融沒問題的呀,賺的不比這個少?不就是想跟著父母的腳步繼續建設國家麼?肯定有人會說,你沒本事,你從北京出去呀。我們從小到大在北京長大,我們的父母從小到大在北京長大,甚至我們的爺爺奶奶們也是在北京從小到大長大。我們去哪?這是我們的家!
 父母都是北大的本碩博,工作在科學院,孩子就應該享受特殊待遇,你這是舊思維作怪,特權思想作怪。你還真把自己當根蔥啊?
 你忘記說了,這些“北京土著”,都是在北京有一套、甚至兩套房的,在找個“北京土著”聯姻,可謂門當戶對,然後就2~4套以上的房子了,有了這個作支持,哪怕干什麼都會順心如意,無所怨言。
 請不要那這些人和北漂來比!土著的房子天上掉下來的?
 過去的附屬學校,其實也是國家出錢,附屬學校的編制和經費,都在國家下撥給科學院的預算內,怎麼就成了”科學院“私人的一樣了?學區製後社會分配本來就理所應當。既然是社會分配的公立學校,憑什麼按學生資質錄取?真是嚮往”精英“教育又不夠豪,就嫌棄平民也來爭資源了。

圖博館 2017-03-18 10:53:08

姚檀棟建議,在此情況下,國家應當加大對青年科技人員的經費支持,根據科研信譽和成果,發掘優秀科研人員,並將其作為“種子選手”加以培養和支持。
  2012年至今,中國科學院持續開展“3H”工程,解決科研人員住房(House)、家庭(Home)、健康(Health)難題,落實後勤支撐體系規劃、解決科研人員後顧之憂、構建創新生態系統。
  針對這一工程,王家騏說,這是中科院以人為本的一種體現,但是也要看到,在資源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其實,北京的條件已經比東北、西北地區優越很多了,全中國就一個中關村小學,人人都想上是不可能的。”王家騏說,“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並不是說進不了中關村小學,你的孩子就沒有前途了。這一點,看看我們中科院出了多少窮苦地方來的優秀科學家就知道了。”
  回應
 中國科學院為什麼一定要都設在北京,中央科技資源為什麼一定要都集中在首都?德國的馬普所、Fraunhof所遍及德國各處,沒見人家的科研力量就”分散“了,反而科研人員去哪里工作都不必擔心生活條件比”首都“差。尊敬的院士:出路是將科研院所、高校向高鐵沿線的宜居小城遷移,如果一時做不到整體遷移,先從分支機構辦起,找有長遠眼光的地方政府合作。
 這個建議太搞笑了,以前多少研究院所,大學往外地搬,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研究院大學的水平都下降了。可以參考中國科技大學的發展,還有華北電力學院,現在都策劃著搬回北京. 可以參考日本…,現在都搬回東京.
 中國這麼大,世界也這麼大,但能是北大的本碩博,工作在科學院的,確實是少之又少,沒必要在北京生活,也沒必要硬呆在中國生活,再不甘心的話,可以舉家遷出地球!
 家邊就守著好學校而上不了學,這才是平民百姓的悲哀,是社會的悲哀。
 一般來說,研究所的院士、高級研究員都到了一定年紀,薪水福利待遇不低,科研經費分大頭,房子有了孩子大了,生活壓力相對來說不大,但是對本文作者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鴨梨山大,他扛不住了一走了之.
 你從研究所的角度看未來,有道理。但我就一研究員,孩子十多歲正讀高中,妻子在北京有份工作,你讓我把這些都扔下,去個二、三線城市?我瘋了嗎?
 讓我想起了乾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北上廣深,國企單位應該恢復福利房,留住國有人才.
 是啊,如果像以前那樣,北京的好學校都讓你們這些精英的孩子擠滿了,還有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孩子的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