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3 07:04:15阿楨

中國機槍



QJG-02式14.5毫米平高射機槍比12.7殺傷力超出近一倍
國産89式12.7毫米重機槍  
中国推出W95式12.7毫米外贸型重机枪(组图)
国产W95式12.7毫米重机枪 
图文:国产8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
国产80式7.62毫米通用机枪。80式是以前苏联PK机枪为蓝本 
图文:国产CF06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结构示意图
国产CF06式7.62毫米通用机枪结构示意图
57式7.62毫米重机枪 
67-2式7.62毫米重机枪 
QJY88式5.8毫米通用机枪
53式7.62毫米重机枪 
 
國産機炮裝備部隊
 
 730近防炮系统 
陸盾2000弹炮合一超低空防空系统詳參【圖博館】: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旋轉的火神--加特林6管機槍!!


 
  自從火器被發明並應用于戰場後,人們就一直爲提高其威力而努力。1380年出現了一種11管排槍;15~16世紀出現了管風琴槍;18世紀出現了20管的管風琴槍;18世紀初在英國還出現了轉膛槍,據說這是加特林機槍的先驅。這些武器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它們的缺陷也很明顯,如體積很龐大、操作不便、射速低、在野戰條件下應用不便等,這促使人們對新式速射武器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向往。
  借鑒前人的經驗及新技術的發展,加特林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發明了一種轉管機槍,並被後人稱爲“加特林機槍”。這是世界上第一種成功的多管式機關槍,它把6根槍管並列安裝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加特林機槍可謂手動機槍的顛峰之作,它的出現成爲槍械史一次重要轉折,對近現代兵器和軍事思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據說當時世界各國有很多素不相識的高級軍官發起了一場反對機槍運動,就像火槍剛出現的時候,手持寶劍的貴族騎士們曾經激烈反對過一樣。在種種世俗觀念的制約下,加特林機槍最初幾年竟然沒有賣出一挺。爲了證明自己的發明足以應付任何無知的誣蔑,加特林帶著他的機槍到處參加各種比賽。在一次比賽中,100名普魯士步兵和一挺加特林槍共同射擊800米外的靶子。一分鍾後,裁判們來到靶子面前——100名步槍射手共射出子彈721發,只有196發命中目標;而加特林機槍發射子彈246發,卻有216發命中。觀戰的軍官們默默無語。他們心裏清楚,如果在戰場上相遇,他們的士兵肯定不是加特林機槍的對手。
  一波三折
  1862型加特林機槍的關鍵部件之一是一個固定的圓筒,圓筒內有六根分別帶有擊針的槍管組件,組件可通過手動曲柄帶動旋轉,發射口徑爲.58英寸(14.73毫米)帶撞擊式雷帽的紙殼彈,槍被裝備在車輪上機動。該槍具有當時可以稱得上奇迹的高射速——200發/分。該型槍的技術缺陷是紙殼彈在射擊時出現了漏氣現象。
  1962型加特林機槍面世之初恰逢美國南北戰爭如火如荼之際,但加特林當時並沒有立即拿到交戰方的訂單,除了世俗觀念的影響外,該槍的技術缺陷、重量過大、不利于戰鬥中迅速配置也是沒有被垂青的重要原因。後來,在加特林將它的重量進一步減輕之後,北方聯邦軍的本傑明•巴特勒將軍首先購買了12架加特林機槍,將之應用于彼得斯堡前線。加特林機槍的初次登場讓交戰雙方士兵對它的威力和效能都大爲吃驚。有趣的是,加特林本人同情南方,但最終卻只有北方軍在戰爭期間購買了他的機槍。
  1865年,加特林將彈殼改進成了整體式彈殼結構,並設計了一種新的閉鎖機構,解決了供彈機因漏氣導致的供彈問題。這次非常重要的改進,導致了1865型6管1英寸(25.4毫米)口徑加特林機槍的問世。1865型加特林機槍被固定在2輪車軸上,可以通過人力或畜力牽引機動。該槍在技術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並得到美國軍方的青睞。之後幾年,歐洲國家也被加特林的先進性能所吸引,紛紛采購了這種高射速轉管機槍。
  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加特林先生繼續改進他的轉管機槍,陸續推出了1871型、1874型、1883型、1893型,主要改進方向是提高供彈系統的可靠性、減輕重量、提高射速等。
  就在加特林機槍將手動機槍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自動武器——馬克沁機槍的出現使得加特林機槍陷入窘境。從1884年開始,采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發明。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複存在,缺點卻愈加明顯。如加特林機槍與單管機槍相比體積龐大,相應的運輸工具能力有限,不便于機動;加特林機槍過高的射速對于當時戰場條件意義不是很大,輕便、結構緊湊的自動機槍的威力爲步兵提供支援已經足夠;此外,剛剛出現的定裝金屬彈殼彈藥價格昂貴,過高的射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1911年,加特林機槍在美國軍隊服役45年後退役,許多退役的加特林機槍被當作廢銅爛鐵徹底銷毀,另一些則湮沒在積滿灰塵的倉庫中,或被博物館、私人收藏。 
  然而35年後,戰爭樣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爲現代高速交通工具的飛機進入軍事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武器裝備專家開始關注未來戰鬥機的機載武器,而當時的航空機槍主要是將陸用機槍改進後安裝在飛機上。將超音速飛機作爲射擊目標時,它們的缺點暴露無遺——在轉瞬即逝的作戰機會出現時,戰鬥機的火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給對手以致命的攻擊。要想在空戰中占據火力優勢,機載武器必須能以高于當時的現役機槍數倍的射速發射更致命的彈藥,還要確保良好的射擊精度和更遠的射程。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最成功的武器只有加特林轉管機槍。
  1945年,專門成立的研究小組在美陸軍的建議下對加特林機槍的機動性和可靠性進一步進行研究。1946年,約翰遜上校建議將外動力驅動的加特林機槍系統用作航空機槍。美國空軍陸軍裝備部隨即制定了聯合計劃,其中包括生産航空轉管武器的“火神計劃”,通用電器公司獲得該研制合同。1956年,代號爲T-171的20毫米轉管炮被美國空軍和陸軍定型爲M61型,並且批量生産訂購,成爲美國航空史上應用最多的一種航炮。
  轉管機炮
  美國無疑是二戰後最早重視研制轉管武器的國家。M61“火神”機炮研制成功後,轉管武器又一次出現在美國軍隊裝備中,成爲矚目的焦點,引發了世界各國對轉管武器的興趣。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M61型20毫米6管轉管航炮的基礎上,又先後研制了口徑爲5.56、7.62、12.7、20、25和30毫米,身管數目爲3、4、5、6、7系列的轉管武器,並廣泛應用于飛機、艦艇和裝甲車。M61型20毫米6管機炮射速高、威力大、壽命長的優點爲後來發展轉管武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8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始研制GAU-8/A型30毫米7管轉管航炮,1979年首次裝在A10攻擊機上進行試射,以後由國防部批准列裝。此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還先後發展了M197型、M188型3管轉管航炮、GAU-12/U型5管轉管航炮和GECAL-50型自身能源轉管機槍等轉管武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134“米尼崗”7.62毫米轉管機槍。M134機槍是通用電氣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研制的。該機槍有6根7.62毫米口徑的槍管,槍管靠直流電機驅動,每轉動一周每根槍管發射1顆子彈。M134的理論射速爲每分鍾6000發,相當于普通機槍的10倍,因此有人把它稱爲“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
  俄羅斯自1981年首次推出12.7毫米自身能源4管轉管機槍以來,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轉管武器。其中前蘇聯努德爾曼-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局根據美國M61型20毫米6管轉管航炮和西方國家其它相關技術資料,于1976年研制成功加特林式Gsh-6-23型23毫米6管轉管航炮,初速爲690米/秒,射速達到了5000發/分。該炮采用6管聯裝,可分別進行裝填、閉鎖和擊發等動作;在最大射速時不産生瞬間跳動;可靠性好,任一身管擊發時如出現瞎火,不會影響火炮的射速;該炮的壽命較高,單根炮管可發射15000~20000發彈藥。該炮1976年即投産裝備,現在仍然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主要裝備在米格-27和蘇-24M戰鬥機上。
  同時,該設計局參考美國M61A1“火神”航炮研制設計的Gsh-6-30型30毫米6管轉管航炮射速也達到了5000發/分,初速較Gsh-6-23大大提高,達到了850米/秒,目前裝備在俄羅斯的米格-27/29和蘇-25等戰鬥機上。俄羅斯(包括前蘇聯)研制裝備的轉管武器包括曾經裝備在米格-21上的GSh-23L(射速爲3500發/分)、GSh-2-23(射速爲4500發/分)、GSh2-30/L/K、GSh-2-30以及GSh-6-23M等。據報道,俄羅斯的GSh-6-23M的射速高達10000發/分,裝備在俄羅斯性能先進的米格-31戰鬥機上。
  除美國和俄羅斯外,也有其他一些國家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本國轉管機槍(炮),如法國的SATAN-30型7管30毫米轉管機炮、SGE-30型7管30毫米機炮等。這些轉管武器無一例外的都采用加特林原理,使加特林轉管武器家族更爲興旺。
  基本結構
  轉管武器按口徑大小一般可分爲轉管機槍(口徑20毫米以下)和轉管炮(口徑20毫米或20毫米以上);按武器裝載平臺的不同可分爲陸用轉管武器、車載轉管武器、航空轉管武器和艦載轉管武器;按自動工作原理可分爲外能源轉管武器和內能源轉管武器。
  轉管武器內部結構較爲複雜,我們以著名的美國“米尼崗”M134型7.62毫米6管航空機槍爲例,來了解一下轉管武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M134轉管機槍主要由槍身、槍座、彈箱、控制箱(電源箱)四大部分組成。槍身包括槍管、機匣、旋轉體、機芯、供彈機、電動機等組件。槍座包括搖架、托架、立柱、底座等。
  M134采用電機帶動6根槍管旋轉,最大射速高達6000發/分。其槍管轉動由直流電動機帶動,故射速由直流電機的轉速確定,只要改變電流大小,就可以獲得從300發/分到6000發/分之間的任意一個射速。
  M134機槍的槍管重量較小,單根槍管僅重1.08公斤。裝配槍管時,只要將槍管穿過槍管箍並插入旋轉體上對應的孔中轉動180度即可。通常6根槍管是平行、平齊放置的;有時,如有特殊需要,也可采用特制的槍管箍,槍管束固定後可呈錐狀,從而改變射彈散布,使槍能集中對付某一確定射程上的目標。
  機匣是整體鑄件,容納旋轉體,同時又是緩沖器和供彈機導板的固定支架。機匣的內表面上有槍機滾輪運動的曲線糟。
  旋轉體是轉管機槍槍身的主要部件,用滾柱軸承安裝于機匣中,其作用就是使槍管旋轉。旋轉體前端安裝6根槍管,圓柱面上有6條機芯導槽,6條可卸的機芯導軌則是用螺栓固定在導槽之間的筋上。每條機芯導槽的底面上還有一段“S”形的擊發導槽,控制擊針待擊和擊發。
  M134機槍的6套機芯分別配屬于對應的槍管,閉鎖方式爲機頭回轉式。機芯在隨旋轉體一起轉動的同時並在機芯導槽中作直線運動。機芯由機頭、機體、擊針等組成。機頭上有剛性抽殼鈎。擊針後端有一曲拐狀突起,卡入旋轉體“S”形擊發導槽之中。
  M134的供彈機結構十分複雜,其供彈動作是在旋轉體的帶動下完成的。脫鏈方式爲縱向直推。固定在機匣上的導板是一個重要的零件,它使槍彈准確地從供彈機進入旋轉體並置于抽殼鈎槽內。另外在槍彈擊發後使彈殼脫離旋轉體,以完成抛殼動作。
  工作原理
  轉管武器與我們常見的單管自動武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獨具特色,也更爲複雜。轉管機槍最大的特點是槍管可以轉動,通過槍管的高速旋轉來實現高射速,其中的每一根槍管就相當于一支機槍。還是以“米尼崗”M134型6管航空機槍爲例。
  閉合“米尼崗”M134型6管航空機槍的總電源開關,按壓握把上的擊發按鈕,齒輪開始轉動,旋轉體和6根槍管一起旋轉,同時,旋轉體後齒輪帶動供彈機齒輪轉動。每個機芯都隨著旋轉體轉動,各機芯的滾輪受到機匣內表面的曲線槽約束,使它們各自沿著旋轉體上的導軌作前後直線運動,完成取彈、推彈人膛等一系列動作。機頭在機體上的閉鎖斜面的作用下回轉閉鎖。
  與此同時,擊針尾端的曲拐狀突起受旋轉體中“S”形擊發導槽的限制,使擊針處于待擊狀態(擊針簧被壓縮)。當槍機隨旋轉體轉至正上方位置(12點鍾位置)時,機頭完成閉鎖,擊針曲拐狀突起從“S”形導槽中解脫並擊發槍彈。機匣內表面曲線槽的前部有一直線段,槍彈被擊發後機心在其中運動,始終保持閉鎖狀態,即機心只隨旋轉體轉動,而不能開鎖和後退,由此起到擊發後的機械保險作用。
  當機芯滾輪越過曲線槽的直線段之後,機體後退,帶動機頭回轉開鎖。之後整個機芯帶動彈殼後退,完成抽殼出膛的動作。機芯在後退的同時,仍隨旋轉體旋轉。當轉至下方位置時,導板使彈殼脫離旋轉體向下抛出。至此,一支槍機就完成了360度的自動循環,並准備獲取下一發槍彈。6個機芯依次重複上述動作,就像有6支機槍在依次發射。
  松開電擊發按鈕,槍機停止從輸彈導板上推彈,隨後閉鎖空膛。因此在從切斷電源到槍管停止轉動的這1秒鍾內,不會出現繼續發射槍彈的危險。
  由于“米尼崗”是靠外部能源帶動的,所以瞎火彈也像彈殼一樣被退出,向下抛入蛇形管內,因而不會引起射擊中斷。
  理論上,在驅動方式和口徑一定的條件下,轉管武器的射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身管數目。但並不是說通過增加身管數目就可以無限制地增加射速,因爲過高的射速會導致過大的後坐力和體積。轉管武器機載或艦載時對其後坐力有特殊的要求,在不改變身管數目的前提下,適當地減小轉管武器的口徑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射速。同時還使得武器的徑向尺寸縮小,有利于轉管武器在其它載體上的布置,美國的“米尼崗”M134式7.62毫米機槍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美新機槍每分鍾速射3千發 
  如果轉管武器與其它武器結合形成“彈炮合一”或“彈箭槍合一”系統,其機動性和威力將會更強。如俄羅斯的“卡什坦”系統,安裝了兩聯裝的Gsh-30K式6管30毫米水冷式轉管火炮,采用無鏈供彈方式,可攔截高度1200~2000米、1~2馬赫的來襲導彈;美國的兩種“運動衫”“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都安裝了GAU-12用型25毫米轉管炮;荷蘭的“守門員”裝備了通用電氣公司的GAU-8/A型30毫米7管轉管炮;此外,還有很多國家都研制或裝備的“彈炮合一”系統都裝備有轉管武器。
  自第一支加特林機槍面世到現在,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戰爭樣式早已今非昔比。但加特林的發明卻在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戰爭中長盛不衰,它的結構原理至今被作戰飛機和軍艦上的多管速射炮所應用,並保留著“加特林機關槍(炮)”的名稱,成爲現代戰爭的寵兒,以它旋轉的“彈幕”,搏殺于戰火中,續寫傳奇。
http://bbs.news.163.com/bbs/mil3/46232937.html
 
組圖:鋼鐵利器掃千軍 中國裝備的幾款重機槍
 
國産89式12.7毫米重機槍 
  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天,某著名的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設計師的案頭放著一封讀者來信。來信稱,某刊物關于蘇聯新研制的12.7毫米重機槍重量 只有25千克的報道有誤,理由是12.7毫米重機槍絕對不可能輕到只有25千克。這位讀者的來信勾起了科研人員的許多聯想。世界先進國家都已擁有了大口徑 重機槍,我們爲什麽還不趕快行動呢?這樣便産生了89式12.7毫米重機槍。
  該槍全長1920毫米,有效射程1500米,理論射速600發/分鍾。槍全重(含槍身、槍架)26.5千克,據稱,它比美軍M2大口徑機槍(38.1千克)輕11.6千克,是目前國內外同類口徑武器中最輕的。其方向射界(平射)左右各45度,槍管壽命大于3000發。
   89式12.7毫米重機槍可發射普通12.7毫米機槍彈,還可發射穿爆燃曳彈、穿爆燃彈及84式脫殼穿甲彈等,可以對付各種輕型裝甲目標,以及反武裝直 升機和近程反導。配裝有白光瞄准鏡和微光瞄准鏡,大大提高了武器夜間作戰能力。自動武器常采用導氣式、管退式和槍機自由式三種自動方式中的一種來完成其自 動循環,如俄羅斯的HCB式采用了導氣式,M2HB式采用了管退式,而中國89式機槍則采用了管退與導氣式混合的自動方式。這種自動方式在其他槍種上曾采 用過,但在大口徑機槍上尚屬首次,它綜合兩種自動方式的優點,充分體現了設計人員的獨具匠心。
  57式經受戰火洗禮
   57式7.62毫米重機槍于1957年生産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後被67式輕重兩用機槍取代。57式重機槍是53式重機槍的改進型,主要是將53式重 機槍的輪式架改爲框式輪架,槍管比53式長2毫米,且外部有縱向散熱槽等,威力保持不變,全槍重量由44.5千克減輕到38千克。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 自衛反擊戰中,我軍使用的53式重機槍采用笨重的輪式槍架,重量太大,非常不利于山地作戰。有時爲了在山坡上架槍,不得不由其他戰士用肩膀架起一個架輪。 受這個教訓的影響,1965年,57式重機槍由框式輪架改成三腳架,重量減到29千克。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57式重機槍成爲我軍重要裝備,接受了實戰 的檢驗,表現非常突出。
  57式重機槍全長1500毫米,槍管長722毫米,瞄准基線長670毫米,初速865米/秒,理論射速600發/分鍾,有效射程1000米,彈箱容量250發,使用53式槍彈。該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爲偏移式閉鎖機構,能夠進行二次供彈,實施連發射擊。
  67-2式裝備數量最多
  目前,我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機槍是67-2式7.62毫米重機槍,這是與其優異的性能分不開的。
   1960年,我國開始自行設計和研制適合我軍人員攜帶和作戰使用特點的重機槍,經7年努力于1967年設計定型,這就是67式重機槍。67-2式重機槍 就是以此爲基礎改進定型的。67式重機槍定型後即部分裝備部隊試用。在試用過程中,該槍出現了射擊精度不穩定,槍管內膛燒蝕嚴重,以及連續射擊故障較多等 問題。研制人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多處改進,到1978年,67-1式重機槍正式問世。
  1979年12月,研制人員對67-1式重機 槍進行改進設計,于1982年1月設計定型,稱67-2式重機槍。該槍最大有效射程10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鍾,戰鬥射速300發/分鍾,彈箱容 量250發,可實施間隙射擊、散布射擊、超越射擊,並具有射擊低空低速目標能力。
  67-2式重機槍最大特點是非常適合我軍喝東方體形 的人渇使用,一般講,單兵負荷標准在20千克到25千克之間,按中國人的體形,在兼顧負重和行動的靈活性時,負荷不能超過15千克,而該槍全重僅15.5 千克,槍身與槍架爲組合式,即使加上攜行彈藥,兩人就可很方便地攜行該槍。67-2式重機槍還有一些其他優點,槍管采用具有良好的抗燒蝕性能的材料並在外 表面設有散熱槽,既有利于槍管散熱,提高槍管壽命,也減輕了武器重量;拉機柄設置在機匣右側,方便裝填,彈鏈采用分段組合結構,使用方便,勤務性好;三腳 架形的槍架結構,既簡化了槍架下架結構,也爲發揮持續火力提供了穩定的依托。
  該機槍從開始研制到最後生産定型並大量裝備部隊,曆經20余年,是我國機槍發展史上的典範。
  獨具特色的5.8毫米機槍  
  所謂通用機槍(又名兩用機槍),是一種既具有重機槍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又兼備輕機槍攜帶方便、使用靈活優點的一種機槍。近幾十年來,各國研制的新型機槍大多是通用機槍。
   國産QJY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是我國自行研制生産的一種新型武器。該槍全重16千克,全長1321毫米,槍管長600毫米。彈頭初速895米/ 秒,戰鬥射速300發/分鍾,有效射程爲1000米,彈箱容量爲200發。該機槍采用翻轉型結構覘孔瞄准具,並配有白光瞄准鏡和微光瞄准鏡,以確保遠距離 的射擊精度和夜間作戰能力。該槍1999年7月設計定型,已經投入批量生産,將陸續裝備部隊。
  與國外通用機槍相比,QJY88式 5.8毫米通用機槍有著明顯的優點:一是采用工程塑料與鋁合金等新材料和金屬表面磷化等新技術,重量輕,機動性能好。二是火力猛,威力大,射擊使用方法轉 換快捷。三是射擊精度高,後坐力小,可控性能好。四是彈箱容彈量大,可與槍身或槍架連接,以保證武器無論是在輕機槍狀態還是在重機槍狀態,均可隨戰士運動中射擊。
  那麽,作爲我軍最新一款通用機槍,QJY88式爲什麽要選用5.8毫米的口徑呢?這裏面大有學問。
  二戰後,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部隊主要采用的是美國T65式7.62毫米槍彈。這種彈在2000米外還有足以殺傷有生目標的可能,這對步槍彈而言顯得威力過大。而 且發射該彈的步槍相應的都比較笨重,增加了士兵的負荷,且攜彈量受到限制。加之該彈沖量大,致使點射精度較差。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後,東南亞的叢 林地形使得該彈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美軍越來越感到沒有必要使用如此大威力子彈和如此笨重的武器。在對以往戰爭經驗作了大量研究之後,美軍提出了以下結論 性意見:用高射速、小口徑的輕彈頭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彈頭,可提高殺傷效果,同時經濟性也更好。近些年,世界各國專家又對輕武器的最佳口徑進行了探 討,基本上確認了最佳口徑應介于5.7至6毫米之間。可以說,國産新型QJY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的口徑既順應了世界發展趨勢,又堅持了國産槍彈高起點、高水平及特色鮮明的研制思路。
  一般而論,軍用制式彈藥的規格,向來都是由軍事強國所制定,其他國家再依軍政國情與需求跟著采用。我國5.8毫米槍彈的研發,亦代表了中國武器研制要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讓美國兵膽寒的53式重機槍
  一些軍事愛好者對國産53式7.62毫米重機槍並不陌生,這不僅因爲它是“國”字産品中的第一機槍,更主要的是它有著驕人的戰績和不凡的身份。
   原蘇聯SG43機槍是中國53式重機槍的“母體”。這個“母體”不僅經受了二戰的考驗,也在朝鮮戰爭中大放光彩。53式重機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 偏移式閉鎖機構,二次供彈,能實施長點射和短點射。該機槍無論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高寒、缺氧的中印邊境地帶,還是在熱帶雨林的越南山地,都表現出 了良好的適應性。
  53式的理論射速爲600發/分鍾,戰鬥射速爲300發/分鍾。良好的武器機械性能,再加上強大的射速,使敵人産生心靈的震撼,膽小一點的敵人當聽到53式的怒吼時,立馬精神緊張。
  美中不足的是,53式重機槍采用笨重的輪式槍架,全重40.4千克,不僅士兵不勝重負,在山地作戰中更暴露出不利的一面。有時爲了在山坡上架槍,不得不由其他戰士用肩膀架起一個架輪。
  該槍一般是編在步兵團機槍連和步兵營機炮連裏。一挺槍編六七名戰士,爲一個最小作戰單元,平時以連爲單位集中管理與訓練,戰時配屬到步兵連戰鬥。其主要任務是以有效的火力支援步兵連作戰,有時對空射擊,爲步兵提供空中安全。
   1952年10月前後,我志願軍在三八線附近的部隊已經使用上了擬定名爲53式的重機槍,新槍下到部隊一經使用就受到戰士的歡迎。這槍在防禦作戰中優勢 最明顯,因爲機槍設有護板,槍手在戰場上的生存系數高。在火力攔阻敵人的攻擊中,用戰士的話講,機槍像割草機一樣,使前沿的敵人一排排倒下。
   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一次,爲阻擊潰逃印軍,重機槍火力發揮了重大作用。敵“拉加普特”聯隊第2營營部和第4連,共140余人企圖向後方退 縮,我邊防某部配屬的兩挺53式重機槍架在距敵1000米距離的有利地形上,形成了絕對的火力優勢,使敵動彈不得,爲我方迫擊炮占領陣地贏得了時間。最後 打掃戰場時發現,死亡的敵人中有30多人是被53式重機槍擊中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抗美援越戰爭中,53式重機槍更是一展神威。有資料顯示,越南人民軍1972年的春季攻勢中,僅4月9日~19日,平定地區軍民就殲敵3700名,輕武器殺傷人員占80%,而53式重機槍殺傷人員占 輕武器殺傷人員的50%。曾大難不死且後來訪問過越南的美軍退役中士約翰說,當時聽到對方猛烈的槍聲,並能感覺到子彈在頭頂呼嘯,真恨不得鑽進地下面。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53式才完全退出人民軍隊現役序列。
  機槍漫話
   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機槍———馬克沁機槍問世,至今機槍已經走過漫漫120年曆程。在這120年中,機槍在彈火紛飛的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 功。機槍在英文中稱作“Machinegun”,我國早期也有人稱之爲機關槍。據說,世界上第一挺機槍是由一位叫伐商的比利時工程師于1851年設計的, 這是一種擁有50根槍管,使用硬紙殼制成的彈殼槍彈,該槍曾在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使用過,但不久便銷聲匿迹。1861年,美國人加林特研 制出了的4管的集束管武器,並逐步發展到6管、10管。這種機槍曾在俄土戰爭中使用過,馬克沁機槍問世後,它才逐步退出曆史舞臺。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射 速高達600發/分鍾。1893年,羅得西亞警察曾使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士兵的猛烈進攻,當場擊斃3000多人。當馬克沁拿著自己研 制的機槍到德國爲國王表演後,國王驚呼:“此乃我需,別無其他。”
  一戰中,馬克沁機槍成爲射殺士兵最多的武器。一戰後的近30年,各 國又相繼研制了結構不同、性能各異的機槍。比較著名的有蘇制7.62毫米DP式輕機槍和捷克7.62毫米ZB-26輕機槍。而舊中國的國民黨軍隊則將捷克 的ZB-26作爲自己的制式裝備。二戰期間,德國人在MG34機槍的基礎上,又研制出了MG42機槍。1942年秋,德軍在突尼斯卡塞林山口同美軍的一場 惡戰中,MG42的槍聲像撕亞麻布一樣,嚇得數千名美國兵驚呼:這挺機槍太厲害了!約2400名美國士兵在MG42的威力下舉起了雙手。
   1959年,蘇聯在AKM突擊步槍的基礎上,加長、加粗槍管,改成RPK輕機槍,使其既具有突擊步槍的輕便靈活,又有接近輕機槍的點射精度和火力持續 性。與此同時,美國人研制的M60通用機槍也是經典的槍型。上世紀60年代後,小口徑班用機槍應運而生。小口徑機槍可分兩種,一類是專門設計的輕機槍,如 比利時的“米尼米”、西班牙的“阿梅利”和新加坡的“烏蒂瑪斯”等;一類像AK槍族那樣,以小口徑突擊步槍爲基礎,換裝重型槍管和加裝兩腳架後成爲與步槍 同一槍族的輕機槍,如英國的L86A1式輕機槍和奧地利的AUG輕機槍。
  大口徑機槍通常口徑≥12.7毫米。二戰中,大口徑機槍曾是有效的防低空武器。現在,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已由原來的以高射爲主轉爲以平射爲主,14.5毫米防空機槍則仍以高射爲主。目前,世界上現裝備的大口徑機槍主要是這兩種口徑。
  進入21世紀,機槍雖然在未來戰場不會出現當年橫掃千軍的壯觀場面,但機槍仍然是士兵手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9/2463050.html

我軍單兵收割機:國產QJG-02巨口徑重機槍

口徑(mm)14.5
有效射程(m)2000
瞄準鏡品質(kg)600
戰鬥射速(發/分)>100
供彈方式可散彈鏈,鏈長5發一節
彈箱容彈量(發)50
隨著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軍隊都耍面對越來越多武裝直升機的攻擊,反直升機作戰,是世界各國軍隊共同面臨的戰場課題,目前,世界各國主要的步兵防空武器包括肩射防空導彈、小口徑高炮和高射機槍,其中肩射防空導彈雖然效費比較高,但造價昂貴、火力密度不足、裝備量有限,小口徑高炮則重量太大,往往都在一噸以上,只適合裝備機械化部隊,傳統的12.7毫米機槍威力不足,對付較先進的通用直升機如SH-60黑鷹,以及輕型裝甲目標都力不從心。而14.5毫米高射機槍正好填補了它們之間的空白,由於老式的14.5毫米高射機槍重量都很大,不亞於小口徑高炮,因此在防空武器家族中並不太引人注目。不過,我國軍工科研部門最近研製的QJG-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成功地解決了威力與機動性能相矛盾的問題,使我軍在該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世界各國的武裝直升機,一般都裝有防護裝甲板,以增強抗地面火力打擊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軍新列裝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新研製的14.5亳米新高射機槍彈種,來實現撕開敵方武裝直升機的防護裝甲板,擊毀敵方武裝直升機的作戰目地。
  新彈種包括14.5毫米02式穿甲爆破燃燒彈和02式鎢芯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02式穿爆燃彈具有穿甲、爆破、燃燒三大功能,爆破後可產生20片以上的有效破片,破片還能穿透1.2毫米厚軟鋼板,是對付直升機和輕型裝甲目標的理想彈種。02式鎢芯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採用了領先的脫殼技術和高密度鎢合金,初速高達1450米/秒,在1000米處以50度著角可以擊穿20毫米厚的均質合金鋼板,與西方的20毫米鎢芯脫殼穿甲彈或硬質合金彈水準相當,具有擊穿步兵戰車和武裝直升機防護裝甲的能力。
  雖然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口徑只比12.7毫米機槍大一點,但其殺傷威力卻超出近一倍,是一種理想的步兵防空武器。02式高射機槍不但大大提高了14.5毫米機槍的威力,達到了國外20毫米高射炮的水準,而且又具有較好的機動性,是一種非常有效和實用的步兵防空武器。它大量採用了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全重只有73千克,比同口徑的75式高射機槍輕67千克,比俄羅斯HCB 12.7毫米機槍還輕5.4千克。全槍可以分解成七大部件,最大單件不超過16千克,以方便人工搬運,一個機槍班即可輕鬆攜行機動,非常適合山嶽叢林等特殊地形條件下的戰鬥。在結構上, 02式首次在14.5毫米機槍上採用了導氣式自動方式,大大簡化了結構,並可通過調整導氣孔的大小來保證武器在各種環境下工作的可靠性。該槍利用動力特性匹配技術,使每一發彈基本上都在槍口振動的相同狀態下飛離槍口,從而擁有了較好的連發精度。由於採用了冷精鍛槍管和鐳射強化新技術,槍管壽命達到3000發,創造了國內的新水準。配用高平合一瞄準鏡,高射平射狀態的轉換十分方便。該槍最大有效射程2000米,理論射速600發/分鐘。
  02式14.5單管高射機槍系統,由高射機槍;鎢心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穿甲爆炸燃燒彈;高平兩用瞄準鏡;及高射機槍裝具等5部分組成.2002年設計定型.該槍重量輕,全重僅73公斤,比我國75式14.5高機重量減少了46%,機動性好,其行軍,戰鬥狀態轉換快,分解結合容易,分解後最大單件重量不超過29公斤,可單兵攜行,具有良好的運動靈活性,操作簡單,十分適合我國南方山地叢林和水網濕地作戰,是我軍南方各戰區部隊與西藏山地作戰部隊的好武器,該槍的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將極大的提高這些部隊的戰鬥力,可以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軍工企業將在此基礎上,研製出更多新的14.5mm口徑車載,機載和船載大口徑機槍,乃至14.5mm大口徑反器材步槍.........
  我軍新列裝的02式14.5毫米新型高射機槍,不僅能撕開敵方武裝直升機的防護裝甲板,擊毀敵方武裝直升機.第二還可以用02式14.5毫米機槍的鎢芯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對付敵方的步兵戰車、裝甲運輸車、輕型船艇等水面薄壁裝甲目標。在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射擊時,可在2000米內毀傷敵方步戰車,裝甲輸送車,輕型船艇等薄壁裝甲目標.該槍還可用於在戰場上封鎖耍道或隘口,壓制敵方火力點及殲滅敵集群生動目標。
  目前02式14.5毫米新型高射機槍,己大量列裝我軍各海防連隊和沿海城市民兵防空分隊,相信這種輕便的新型單管高射機槍也會列裝我軍西南與西北的山地步兵旅,它將和我軍大量列裝的單兵肩射防空導彈相互配合,構成我軍輕型野戰反直升機火網,將闖入火網的的敵方直升機打的滿地找齒,當然,如果將它用來平射支援步兵分隊作戰,它可在2000米的距離上,將敵方士兵打成兩段。
http://bbs.tiexue.net/post_2100148_1.html

中國機槍發展曆程
  
機槍是一種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現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是步兵作戰中的主要火力。因此從機槍一出現以後就倍受各國軍事當局的重視。而機槍又分爲重機槍和輕型 機槍,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于陣地戰和防禦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二戰時期出現的德國MG42機槍使重機槍與輕機槍之間的劃分變的越來越模糊。MG-42輕重兩用機槍─輕重兩用機槍(又稱通用機槍),它既可以成爲輕機槍,因便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又可以成爲重機槍,發揮射程遠,連續射擊時間長的威力。   
中國機槍的發展
中國自19世紀晚期開始使用機槍,所使用過的機槍是五花八門,列強國家的機槍都能在舊中國看到身影。最早使用的是馬克沁重機槍,其後個省和各派軍閥都想方設 法的引進或者仿造外國機槍,其中使用比較多的有馬克沁重機槍,德國MG08重機槍,以及法國生産的機槍,國民黨軍隊還仿制過美國的重機槍以及德國的 MG15重機槍。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抗日武裝還繳獲過很多日本的92式重機槍。
中國使用的輕機槍也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從最早的丹麥産麥得森輕機槍到日本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但其中使用最廣泛的還應該算是當時捷克生的ZB-26輕機槍以及後來英國根據ZB-26改進生産的布倫機槍。
新中國生産的機槍
1953年,我國開始仿制蘇式德普式機槍,生産出53式輕機槍與此同時還仿造蘇式SG-43重機槍生産了53式重機槍,並逐步成批裝備部隊。1954年爲增強部隊的野戰防空能力仿制前蘇聯德什卡M36/46式高射機槍,生産了54式12.7毫米高射機槍並大量裝備部隊。54 式高射機槍裝備後,進行了多處改進:去掉原槍管上的散熱片;在槍管上增設提把,便于槍管更換;重新設計了輕型三腳架,取消防盾和兩個輪子,重量從 127.5千克減少到53千克,並定名爲65式高射機槍槍架;高射瞄准鏡增加了副尺,使瞄准範圍擴大了一倍,並取消了“兩用測距尺”,改用望遠鏡測距。
1956年,參照蘇聯提供的圖紙、技術資料及樣槍,又生産出56式7.62毫米班用輕機槍。該槍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全槍重7.4公斤,戰鬥射速150發/分。1963年,對56式輕機槍進行了改進,生産定型56-1式輕機槍。1958年定型生産了58式機槍。
中國自行研制的機槍
經過十幾年的仿制過程後,北京工業學院、人民解放軍軍械研究所與有關軍工廠于1967年聯合研制成功一種輕重兩用機槍,命名爲1967年式7.62毫米通用 機槍。它是新中國自行研制並大量裝備軍隊的第一種機槍。在該槍基礎上,此後又推出性能更優的67-1式和67-2式通用機槍。它們伴隨步兵戰鬥,能對付地 面有生目標、薄壁裝甲及低空飛行目標。機槍上的瞄准裝置可平射、高射,也能在夜間使用。
81式7.62毫米輕機槍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個班用槍族中的輕機槍,它與81式自動步槍構成班用槍族,有65個零件通用。1981年設計定型,大量裝備部隊,是我國目前的主力輕機槍。該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閉鎖方式爲槍機回轉式;采用擊錘回轉式擊發機,可以半自動單發和連發射擊;采用75發彈鼓供彈,其攻彈具能夠與81式自動步槍的30發彈匣互換。
QJY88式5.8mm通用機槍是5.8mm槍械系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步兵威力的一種武器。爲確保通用機槍的射擊威力,它使用5.8mm機槍彈,在必要時,也可使用步槍的5.8mm普通彈。5.8mm 通用機槍配有白光瞄准鏡和微光瞄准鏡,以確保通用機槍遠距離的射擊精度和夜間作戰能力。該産品已完成設計定型,開始試制生産,將逐步裝備部隊,以代替過去沿用的老式重機槍。
5.8mm通用機槍的主要戰術任務是殲滅1000m暴露的敵步兵,壓制敵火力點。必要時,也可對低空飛行的敵機、直升機和傘兵進行射擊。該槍彈箱容彈量大,可與槍身或槍架連接,保證機槍無論是在輕機槍狀態還是在重機槍狀態,均可隨戰士運動中射擊。
95式5.8毫米輕機槍是95式班用槍族中的輕機槍,它與95式自動步槍構成班用槍族,現已陸續裝備部隊。槍族內自動機組件完全通用,步槍與輕機槍之間通用件占很大比例。該槍采用無托式結構;自動方式爲導氣式,機頭回轉閉鎖,可單、連發射擊,供彈具有30發塑料彈匣和75發快裝彈鼓兩種,機械瞄准裝置照門爲覘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裝置。
QJZ89式12.7毫米重機槍是我國第一種以平射爲主的大口徑重機槍,現已陸續裝備部隊。該槍首次采用槍管短後坐-導氣式混合式自動原理;機頭回轉閉鎖機構,供彈系統采用環型杠杆傳動機構;槍架采用球形鉸鏈結構;配有白光瞄准鏡和微光瞄准鏡。
國産新型高射機槍
77式12.7毫米高射機槍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種高射機槍,1977年設計定型,1980年生産定型,大量裝備部隊。該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氣管直吹式導氣裝置;短閉鎖片強制閉鎖和滑脫開鎖式閉鎖機構;采用卡將機身與槍架連接;采用60發開式彈鏈節/箱供彈,實施連發射擊;平射瞄准具爲准星照門式,立框式標尺,高射瞄准鏡爲間易光學縮影環形瞄准鏡,放大倍率爲2倍。
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二代高射機槍,1985年設計定型,大量裝備部隊。該槍是在77式高射機槍的基礎上簡化機構,進一步減少質量而成的,兩者的核心部件和性能基本不變。(編輯:前線)
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1021/2002/7/18-97995.html 

國産QJG02式14.5mm高射機槍是我軍自用型
 
中国推出QJG02G系列出口型高射机枪(组图)

国产QJG02式14.5mm高射机枪是我军自用型
 
图文:出口型QJG02G式高射机枪牵引状态

出口型QJG02G式14.5mm高射机枪牵引状态
 
图文:出口型QJG02G式高射机枪大部件分解

出口型QJG02G式高射机枪大部件分解

  QJG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以下簡稱機槍)是“八五”期間武器裝備研制的重點項目之一,是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第一支14.5mm高射機槍,其先進的整體綜合性能體現了我國高射機槍的新水平,具有裏程碑意義。
  該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機匣經沖、鉚、焊而成,槍管采用冷精鍛並經激光強化處理,5發一節可散彈鏈供彈,後坐一次輸彈到位。全槍結構簡單,外形美觀,戰鬥與行軍狀態轉換迅速,精度高,機構動作可靠,且大量采用輕合金材料減輕了質量。 
  該槍配備高平合一的光學瞄准鏡。 
  該槍除使用穿爆燃彈和脫殼彈外,還通用各種56式14.5mm機槍彈。新老彈種通用,功能全,射程遠,威力大。其適合在各種地域和自然條件下作戰,能擊毀敵武裝直升機等空中目標;對地面和水面目標射擊,能毀傷敵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輕型船艇等薄壁裝甲目標;還可封鎖要道或隘口,壓制敵火力點及殲滅敵集群生動目標。
  有關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本刊在2005年第2期上半月版做了詳細報道,不再贅述。本文重點介紹該槍的後續發展型。
  QJG02G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
  QJG02G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是根據國際外貿市場的需求,工廠自籌資金的研發項目。2003年12月完成總體方案設計,2004年2月完成方案樣機産品設計,2004年8月完成方案樣槍試制、調試及試驗,2004年12月完成方案鑒定,2006年3月完成外貿鑒定試驗。
  該槍是在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基礎上改制而成,根據外貿需求,調整了部分戰術技術指標,並將原型槍的鋁合金和鈦合金部件改爲鋼制件。 
  與原型槍一樣,02G式14.5mm單管 
  高射機槍系統仍由槍身、槍架、彈鏈、瞄具4大組件組成。槍身由槍管組件、機匣供彈機組件、自動機組件(槍機、槍機框部件)、複進發射機組件、槍尾5部分組成。槍架由搖架組件、托架組件、下架組件、彈箱組件、座椅組件及新增加的左、右輪架組件等7部分組成。
  該槍仍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5發一節可散彈鏈供彈,後坐一次輸彈到位,雙向(後坐、複進)槍身緩沖器,雙螺旋扭簧平衡機,高低、方向同時緊定機構(手刹或腳制動),且可進行牽引、拖載或分解攜行,配備高平合一的光學瞄准鏡。
  14.5mm槍塔機槍
  14.5mm槍塔機槍是工廠自籌資金的研發項目,配套于國産輕型4×4輪式裝甲車上,作爲快速裝甲突擊車主武器使用,目前已經有外貿訂貨合同。
  14.5mm槍塔機槍的研制工作始于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完成整體方案圖紙設計,2005年4月完成初樣機的上車安裝和基本調試,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完成初樣機的摸底射擊試驗,隨後進行正樣機的改進設計和試制工作,2006年5月完成外貿鑒定試驗。
  14.5mm槍塔機槍槍身與一挺7.62mm機槍並列安裝在裝甲車上。爲適應上車安裝的要求,在原型槍基礎上,重新設計了搖架、彈箱、抛殼板,增加了彈鏈和彈殼的收集袋以及電擊發機等。 14.5mm槍塔機槍采用耳軸將搖架固定幹槍塔托架上,拆卸方便簡捷,定位准確可靠。
  考慮到戰車內空間比較狹小,該槍塔機槍初樣機是用齒輪絞盤收緊鋼繩來實現首發裝填目的,但在實際使用時感覺裝填速度慢,而且鋼繩複位時不夠可靠。改進設計時,調整了齒輪的傳動比,同時重新設計裝填手輪結構,用棘輪防止裝填時齒輪回轉,當裝填到位時下壓棘輪卡子,在複位彈簧力的作用下,首發裝填機構快速複位,從而大大提高首發裝填的速度。
  14.5mm槍塔機槍的容彈器爲2個150發彈箱,7.62mm車裝並列機槍的容彈器爲1個1000發彈箱。3個彈箱外形爲弧形,安裝于槍塔的吊籃上,搖架上有兩槍的進彈剛性導引,保證供彈的可靠。爲避免14.5mm槍塔機槍彈箱出口導輪與彈箱提把在車輛行進間産生晃動,改進設計時增加了扭簧和片簧,以保證彈箱出口導輪與彈箱提把在車輛行進問的可靠定位。此外,爲了收集14.5mm槍塔機槍和7.62mm車裝並列機槍射擊後抛出的彈殼以及彈鏈,專門設計了彈鏈和彈殼的收集袋,采用彈簧挂鈎片與彈鏈和彈殼收集袋的相應安裝部位連接,可以快速拆卸和安裝。
  14.5mm槍塔機槍采用手動擊發和電擊發機兩種擊發機構,從而保證武器系統在任何情況都能正常使用。電擊發機在初樣機的摸底射擊試驗中工作不可靠(當供電電壓小于25伏時不能可靠擊發),設計人員經過重新計算、改進設計,最終的槍塔機槍電擊發機工作可靠,可以保證實現單發、短點射、長點射等各種射擊方式。
  車裝並列機槍的導軌座,可以進行高低和方向調整,保證其與14.5mm槍塔機槍處于同一水平面且左右方向平行。
  在此之前,國內外尚沒有14.5mm槍塔機槍,因此該武器的成功研發填補了車載武器的一項空白,進一步拓寬了14.5mm機槍的使用領域。 
  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 
  根據國際外貿市場的需求,工廠于2003年9月底開始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的研制工作,2004年7月完成方案樣機的試制加工、裝配和調試,隨後進行了機構動作可靠性試驗和100m立靶平射密集度摸底試驗,針對試驗中出現的卡鏈、卡殼、空膛等故障,繼續進行技術攻關和改進設計,于2005年2月完成初樣機的工廠摸底壽命試驗,10月完成正樣機的試制、加工、裝配和調試,2006年5月完成正樣機的工廠鑒定試驗。
  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是利用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的槍身,改進58式14.5mm二聯高射機槍槍架而成的。
  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采用開式彈鏈,自動機後坐一次撥彈到位,複進時推彈入膛,可發射各種56式14.5mm機槍彈以及DGJ02式14.5mm鎢心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DGE02式14.5mm穿甲爆炸燃燒彈。該槍采用底座固定于艦艇甲板面上圓臺旋轉的結構,右腳擊發,左腳可以同時進行瞬時制動、緊定。機槍左右兩側150發的彈箱與托架固定在一起,不跟隨搖架高低轉動。該機槍由一人操作,座椅安排在中間位置,左腳刹車、右腳擊發設計安排在托架兩外側位置以利于操作,座椅高低、前後可調。
  根據二聯艦用機槍的使用特點,增設了腳踏底板和盾板,腳踏底板通過U形槽及限位拉栓與圓臺底座聯接。
  高低機采用彈性聯軸器,可使其向後傾斜一定角度,提高操作的舒適性;同時高低機手輪采用棘輪機構,高低俯仰旋轉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該槍平射瞄准采用82式14.5mm二聯艦用機槍的光學瞄具,高射時采用機械環形瞄具。
  爲保證搖架高低俯仰旋轉時高低機手輪操作的平衡性,在搖架的尾端設計了平衡鐵。
  首發裝填方式采用鋼絲繩加動滑輪的結構,以減小首發裝填力;根據二聯艦用機槍的使用環境,爲保證艦船上人員和設備的安全,螢新設計了機槍的膛口裝置;專門設計有抛彈槽板和彈鏈、彈殼收集器,以防止機槍在射擊過程中彈鏈、彈殼四處掉落。
  由于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和58式14.5mm二聯高射機槍都是陸軍裝備,而艦用機槍的使用環境要求有很好的海水防腐蝕性能,因此對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進行了專門的槍身和槍架的特殊表面防腐蝕處理。
  XYl4.5mm二聯艦用機槍的成功研發填補了我國外貿市場艦船武器的一項空白,它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10-19/0722405387.html
 
另參本館: 台軍機槍 中國機槍機炮 美軍機槍 各國機槍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上一篇:中國狙擊步槍

下一篇:中國手槍

阿楨 2025-03-22 02:09:00

中國自製新一代電磁槍 無噪音無彈殼 2025-03-1

中國自主研製的最新一代電磁槍近日正式曝光。據央視軍事頻道於3月14日發布的影片顯示,該款電磁槍具備無噪音、無火光、無彈殼等特點,與傳統火藥槍械有顯著不同,象徵中國在電磁武器領域的技術突破。
據央視報導,電磁槍(Electromagnetic Gun)是一種利用電磁力加速彈丸的新型武器。與傳統槍械依賴火藥爆炸推進子彈不同,電磁槍透過電磁場將彈丸加速至超高速,具備高射速、低後座力與隱蔽性強等特點,在未來戰場上有廣泛應用潛力。
據央視軍事影片透露,中國最新一代電磁槍設計輕巧,可單手持握,顯示該技術已達較成熟階段。
根據影片披露,該款電磁槍採用現代化設計,配備多項高科技裝備,包括輕量化結構,重量較輕,單手可持握,機動性強。模組化設計,握把設置在中部,彈匣位於後方,便於使用者調整姿勢。同時還有高科技配備,前部搭載激光指示器,提升射擊精準度;槍身頂部除標準導軌外,還配有電子顯示屏,可顯示電量、剩餘彈藥數量及射擊模式等信息。此外,這款槍還可調節功率,支援切換單發及連發模式,適應不同作戰需求。
據悉,美國曾多次進行電磁軌道炮(Railgun)測試,但因技術成本及應用問題,該項目於2021年遭美軍叫停。反之中國近年在電磁武器領域技術突破頻繁,除了電磁槍外,中國亦被曝出正在測試艦載電磁軌道炮,顯示該技術或已進入實戰化階段。根據2023年中共解放軍裝備展上的展示,曾展出數款不同類型的電磁發射裝置,包括輕量型個人武器與重型艦載電磁武器,顯示中國大陸在電磁技術領域的多方向發展。
電磁槍的無火光、無噪音、無彈殼特點,使其在城市巷戰、特種作戰及無人武器應用中具有極高戰略價值。例如,在巷戰或特種作戰中,電磁槍可有效降低槍聲暴露風險,提升戰場隱蔽性。「此外,電磁武器與無人機、機器人戰鬥系統結合,將大幅增強無人作戰能力」。有分析指,隨著中國不斷推進高能電磁技術發展,未來電磁武器的應用範圍或將涵蓋單兵作戰、艦載防空、反導防禦等多個領域,甚至可能影響全球軍事格局。

阿楨 2024-11-18 01:33:38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阿楨 2024-11-18 01:18:17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