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30 06:44:38阿楨

中國狙擊步槍

狙擊槍最大有效射程
彈藥最大有效射程
5.56×45 NATO300–500 m
7.62×51 NATO800–1,000 m
7.62×54R800–1,000 m
7 mm Remington Magnum900–1,100 m
.300 Winchester Magnum900–1,200 m
.338 Lapua Magnum1,300–1,600 m
12.7 × 99毫米NATO(.50 BMG)
12.7×108R(俄羅斯)
1,500–2,000 m
14.5R1,900–2,300 m
.408 Chey Tac> 2,400 m
美國巴雷特M82A1詳參【圖博館】:美軍狙擊槍 中國狙擊步槍 各國狙擊槍 臺軍T93狙擊槍)中国新型M99狙击步枪可与世界同类武器相媲美
中國M99型12.7mm狙击步枪 
国产最新型LR-2A外贸大口径狙击步枪
中國LR-2A外貿12.7mm狙擊步槍
美國M95/12.7mm狙擊步槍
Accuracy International AS 50.jpg
英國AS50/12.7mm狙擊步槍
Xm109 2.jpg
美軍M109/25mm狙擊步槍
蘇軍的反坦克槍 槍管真夠長的
中國彈道解算儀將配發到班 大幅提高射擊精度
  回應
  6,7百米的距離也要用計算器算嗎?戰場上的目標來得及嗎
  你沒打過槍即使瞄準具看四百米的東西非常難識別,超過五百米沒有一年苦練的功底根本射不中,就是現在美國的智慧槍實現傻瓜操作沒有扎實的功底,在戰場上根本不實用
  光有計算儀器也沒用啊,開發真正好用的高性能高精度狙擊槍才是真的
  中國的槍械不落後吧?好像不比你美爹的差多少啊
  可以發展出一種遠端操控的無人狙擊系統,士兵遠端控制槍械瞄準目標(或者目標自動鎖定),從技術說是可以實現。電動轉向槍架、帶光電瞄準具的狙擊槍、火控電腦單元、掌上型操控儀。相信這種智慧槍械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開什麼玩笑啊!隱蔽是第一位的,弄個不會跑的有什麼用啊!剛打死幾個人就被一發炮彈給滅了。
  一樓說的就是遙控武器站,像樣點的國家都有。不同的東西不同的用法。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199_29795.html#p=1
2009第三屆中國(北京)警用裝備及反恐技術裝備展覽會上,展出中國反狙擊手聲探測儀
狙擊手探測系統:讓狙擊手無所遁形 
“皮勒爾”反狙擊手探測系統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1~2個便攜式聲探測陣列天線、數據界面采集模塊和軍用加固計算機。聲探測陣列天線是一種安裝有4個“麥克風”探測器的遙控三角架,第2個聲陣列天線安置在距第1個聲陣列天線50~400米處,利用三角測量法測定狙擊手的位置;數據界面采集模塊可實時處理聲探測器輸出的信號;軍用加固計算機用于管理整個系統,安裝有SHOTGUARD可視化輸出軟件。此外,“皮勒爾”通用觀測轉塔接入到顯示裝置,可提供開火位置的真實圖像或錄像。 
Rifle Type88.jpg
中國88式5.8mm狙擊步槍
中國97式5.8mm狙擊步槍
中國85式7.62mm狙擊步槍
M24 SWS.jpg 
美軍M24/7.62mm狙擊步槍
T93 sniper rifle.jpg
臺軍T93/7.62mm狙擊槍
德國G3(SG1)/7.62mm狙擊步槍
瑞士SSG 2000/7.62mm式狙擊步槍
英國L96A1/7.62mm狙擊步槍

中國推出新式外貿型LR-2A大口徑狙擊步槍(圖)09年03月05日兵器知識
国产最新型LR-2A外贸大口径狙击步枪 
    LR2A型12.7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以0下簡稱LR2A型)是我國大口徑狙擊步槍家族中的又一名新成員。它是湖南省兵器工業集團爲滿足國際軍貿市場需求而研制開發的。近年來,國內外對大口徑狙擊步槍的需求量明顯增大,爲滿足市場需求。國內一些著名的輕武器廠家、科研院所競相研制出了多款大口徑狙擊步槍,如讀者非常熟悉的W03型、M99、AMR-2以及JS 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等。LR2A武器系統由狙擊步槍、12.7毫米狙擊彈、12.7毫米多功能彈、測瞄合一白光瞄准鏡、紅外瞄准鏡、攜行裝具等六個分系統組成。
  在總體結構及主要機構、零部件設計上,LR2A型采用了一系列創新設計,並申請了近十項國家發明專利:液壓緩沖技術、全槍浮動技術、多重保險、槍管與機匣的快速連接機構、可調式兩腳架和貼腮板、圓形彈匣、高效制退器等。與國外同類産品相比,LR2A性能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部分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主要有以下四大亮點。 
  後坐力小 
  LR2A采用了緩沖墊與液壓緩沖器相結合的緩沖技術和槍身浮動技術,加上自動機與機頭質量的精確匹配、質心位置的合理布局,大幅降低了全槍後坐力,通過試驗檢測,最大後坐力下降了70%左右,在不裝膛口制退器的情況下射手即可抵肩射擊。膛口制退器左右氣室向上帶有一定角度。從而大大減少了膛口氣流的揚塵。采取上述減後坐和緩沖措施後,LR2A的後坐沖擊與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的後坐沖擊基本相當。射手可較輕松地進行立姿和蹲姿連續射擊。 
  輕便 
  LR2A在結構上應用了一系列創新設計,全槍體積小、結構簡單、緊湊。
  新型圓形彈匣是全槍的創新設計之一,不但體積和高度均較傳統單排或雙排彈匣小得多,而且大大降低了全槍高度。它有5發和8發兩種容量,在相同容彈量下,比單排彈匣和雙排彈匣重量輕、體積小、裝彈方便,與槍的協調性最好。
  結構上的合理設計使LR2A的武器系統零部件的受力和受沖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如減後坐沖擊技術非常有效。大幅降低了槍和瞄具的強度和抗;中擊性指標,使全槍高負荷承載件結構簡化、數量減少。
  全槍大量采用高強度鋁合金、鈦合金材料,如機匣、槍尾、發射機、兩腳架、膛口制退器、瞄具外殼等。使武器系統重量得以大幅減輕,全重僅爲12.2千克。比美國M82A1輕0.7千克。 
  精度高 
  射擊精度是狙擊步槍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狙擊步槍技戰術性能的最直接體現。在精度方面,LR2A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發射54式12.7毫米普通穿燃彈,100米處可准確命中半徑2.3厘米的目標,1000米處能命中半徑25厘米的目標。若改發射新型狙擊彈,初速、精度則更高,威力更大。
  LR2A的高精度得益于武器總體設計先進,質心位置布局合理,以及選擇了較爲適合的自動原理。研制人員在LR2A狙擊步槍上分別做了槍管短後坐和導氣式的方案對比試驗,結果顯示導氣式自動方式的精度明顯優于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因此最終采取了導氣式自動方式。LR2A還采用了一種新型強制單發發射機構。確保了單發射擊動作可靠。
  較長的槍管也是該槍提高精度的一大措施。大家知道,槍管的有效長度變化對彈丸初速的影Ⅱ向很大,而彈丸初速對武器的射擊精度影響很明顯。初速越高,射擊精度越高,威力也相對增大,因此設計人員加長了LR2A的槍管,並改進了LR2A的槍管制造工藝。提高了槍管線膛精度。爲滿足不同需求,還設計了便于攜行的槍管快速拆裝機構,可根據需要配用不同長度的槍管。雖然槍管比M82A1的長120毫米。但全槍長只有1265毫米。比M82A1短了近180毫米,兼顧了攜行性。加之LR2A後坐力小,射擊可以較輕松地精確瞄准目標。
  設計人員利用理論分析和試驗等手段。對制退器進行了優化設計,並加強了武器和瞄准鏡的減振緩;中技術有效性,保證了光學瞄准鏡的零位穩定性。 
    人機工效性好 
  在瞄准裝置的設計上,爲保證射手操槍舒適和安全。設計人員統一了LR2A型的所有瞄;隹鏡光軸與槍軸的距離,對瞄准基線位置進行了優化設計,使所有瞄准鏡在槍上的前後位置可調,並加大了光學瞄;隹鏡眼點距離,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狙擊手的眼晴,光學系統采取閉光設計。以避免暴露目標。
  安全性和舒適性方面,LR2A設計了可調高度的兩腳架和貼腮板以及扳機保險、閉鎖保險、擊針保險等三重保險機構。機匣下方增加了左手握持部位,以適合左手射擊習慣的士兵使用。
  在握把形狀及位置、扳機力大小、肩托、裝填力及裝填手柄位置等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射擊舒適度。武器操持舒適。
  LR2A型還采用了加長型皮卡汀尼多功能導軌。使得武器系統攜行方便、戰鬥轉換快捷。通用性好。采用模塊化設計。無需借助專門工具便可快速完成武器的不完全分解結合,並能防止錯裝,維護方便,勤務性好。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05/0910544436.html

中國M99狙擊步槍V.S美國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新華博客08-02-29
中国新型M99狙击步枪可与世界同类武器相媲美 
    M99取眾之長的新品 
    M99是一款性能先進、用途廣泛、精度高、射程遠、重量輕、結構新穎、性能可靠、易維護的大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M99的這些優勢得益于它融合了世界上同類武器的先進機構,如帶散熱槽的槍管、高效的膛口制退器、標準的皮卡汀尼導軌、高度可調的腳架組件、尾部支撐、貼腮板和握持舒適的流線型握把等。那麼,這支兼具眾多優秀結構的狙擊步槍在哪些方面表現優異呢?  
    結構緊湊可靠  
    該槍槍管採用了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槍管的特殊膛線,並進行了優化設計,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燒蝕等特點。設計者還逐一改進了其它部件,如優化了兩腳架組件的支撐位置及彈匣總體尺寸,使全槍結構更加緊湊可靠。
    採用新材料和新工藝 減輕全槍重量是目前輕武器設計要攻克的關鍵難點之一。在M99的攻關過程中,設計者精心分析了每一零件的受力情況,不斷嘗試更輕、更高強度的材料以及先進的制造工藝,使新材料制成的零件性能不減而重量銳減。如機匣是用航空鋁合金制成,內外表面採用陽極氧化後並靜電噴塑,具有良好的耐磨、耐燒蝕等特點。槍尾採用鋁合金封閉機匣尾端,以承受槍機後坐到位時的撞擊。試驗結果表明,採取這些改進措施後,M99的性能更加突出,可以與世界同類武器相媲美。
    2005年3月,M99在國家靶場進行1500米精度試驗,結果表明其精度和3000發全槍壽命等戰術指標均能滿足國軍標要求 
    射擊精度高  
    與同類武器相比,高精度是M99的最大亮點。全槍重量輕、後坐力小,抵肩與貼腮高度可調,尾部支撐高度也可調,與兩腳架配合,支持全槍重量,以提高射擊時全槍的穩定性與射擊精度。再加上先進的白光瞄準鏡,全槍的射擊精度大幅提高。在100米處,M99的Rso(50%的槍彈散布范圍)密集度小于2.2厘米,和美國的M82處于同一水平。在風速為4米/秒時,用M99對1000米處目標射擊能命中半徑為0.5米的圓;對1500米處目標能命中半徑為2.5米的圓;射擊2500米處的目標,能命中半徑為5米的圓。 
    威力大 
    12.7毫米槍彈的穿透力很強,能夠直接擊穿掩體後命中人員目標,使人員喪失戰鬥力。由于該槍槍管採用特殊的膛線,因此可使用穿甲、燃燒、爆炸、精度彈等多種12.7毫米槍彈。與配裝的白光瞄;隹鏡配合使用,具備了射程遠、精度高、穿甲能力強、終點效應突出等特點,可得心應手地對戰場上多種目標實施有力打擊。如使用穿甲燃燒彈,在500米距離上,以90°著角可擊穿厚度為15毫米的鋼板。使用穿甲爆炸燃燒彈,以30°著角,距離目標800米,可擊穿10毫米厚均質鋼板。使用爆炸與燃燒彈時,可在300米處擊穿1.8毫米厚的鋼板後再爆炸,產生的破片數超過了18片,還可引燃易燃物。 
    後坐力小 
    該槍在減小後坐力方面頗具匠心。精心研制的高效膛口制退器減少了射擊時的大部分後坐力,其有效制退率高達80%。半自動的結構又使一部分後坐能量釋放于槍機和槍機框後坐以及壓縮復進簧、緩衝簧的過程中。兩腳架也吸收了部分後坐能量。肩托尾部還有一個橡膠緩衝墊,同樣起到了減小後坐力的功效。這些措施使M99的可感後坐力與12號獵槍差不多。
    可靠性高 
全槍從工作原理到方案結構採用的都是成熟可靠的技術,如導氣式自動原理,半自動發射方式,機頭回轉式剛性閉鎖機構,帶雙重保險的發射機等。這些充分保證了全槍供彈平穩、自動機工作可靠、故障少、安全性高。無論行軍運輸、戰鬥射擊還是維修保養都能讓操作者感到安全。
    經濟性能好 
看M99的外形,似乎與英國AI公司的AS50有血緣關係,但如果進行仔細對比,會發現M99與AS50只是部分相似,實際外形差別比較明顯,而內部結構的差異就更大了,如採用不同的閉鎖機構。M99的機匣看上去比AS50的要厚實,但在重量上,M99要輕2千克。不過,M99與AS50還是頗有淵源的,都以結構簡單、通用、易加工見長,而且生產成本低。 
    綜合評價M99,一些性能甚至超過了國外著名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如M82A1狙擊步槍不能調節肩托、腳架、貼腮板等高度,發射時運動件多(槍管後坐式)精度不理想,發射後激起射擊者周圍大量的灰塵而易暴露位置和影響下一發射擊瞄準。當然,M99式12.7毫米半自動狙擊步槍也存在不足,如全槍尺寸稍長,不能折疊攜帶,重量還需減輕等。這些都將是設計者努力的方向,相信年輕的M99將會迅速成長。
   巴雷特M82A1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之一,幾乎佔領了.50狙擊步槍市場的統治地位。目前至少已裝備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丹麥、芬蘭、希臘、意大利、墨西哥、葡萄牙、荷蘭、沙特阿拉伯、瑞典、西班牙、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部隊。M82A1也被廣泛用作民間的.50口徑射擊比賽,用于1000碼(911米)甚至更遠距離上的射擊比賽。
    在1991年海灣戰爭的地面作戰階段,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用“巴雷特”12.7毫米 M82 A1反器材槍對伊拉克的輕型目標實施了精確、有效的打擊。
    M82A1半自動狙擊步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半自動發射方式。槍管短後座原理是著名槍械設計師勃朗寧(John M. Browning)開發的,而巴雷特將這種原理改進使之適合作為肩射武器的自動原理。
    M82A1自帶機械瞄具,也可以安裝光學瞄具。原槍配用巴雷特公司的10倍瞄準鏡,而海軍陸戰隊所用的則是與M40A1相同的10倍Unertl瞄準鏡。
    M82A1可以迅速地分解成上機匣、下機匣及槍機框3部分。分解銷位于機匣右側,一個在彈匣前方,另一個在槍托底板附近。上下機匣是主要部分,為了保證其強度及耐磨性選用了高碳鋼材料。下機匣聯接兩腳架、槍手底板及握把,其內部包括槍機部件及主要的彈簧裝置。上機匣主要包括槍管部分,即槍管、槍管復進簧和緩衝器。焊接在上機匣上面的是機械瞄具、光學瞄準鏡座及提把,而與內部焊接在一起的是槍管襯套及槍管止動銷。當擊發後,火藥氣體推動彈頭沿槍管向前運動,同時又作用于彈殼底部,將推力傳給槍機,再由槍機閉鎖突筍傳給槍管節套,最後通過槍機體傳到槍機框後部。這樣可以分散射擊時產生的振動,避免損壞閉鎖機構。
    針對M82A1重量大的缺點,後來巴雷特公司又研究了M82A1LW,即輕重量型(Light Weight)M82A1,比標準型的M82A1輕約2.3kg,上機匣和兩腳架改為鋁質材料,槍機和機框質量減輕了約0.5kg,槍口制退器和一些小零件改由鈦合金制成品。
    巴雷特M82A1的後坐力很小,這是因為一部分後坐能量作用于槍管、槍機和槍機框的向後運動及壓縮復進簧,另外,槍本身也吸收了部分後坐能量,但最主要還是其高效的槍口制退器減少了大部分的後坐力,這就保證了射擊時的舒適性及射擊精度。槍托底部還有一個特種橡膠後座墊,據說後坐感覺比12號口徑的霰彈槍要好,而後坐力明顯比7.62mm口徑的步槍要小。不過這個高效制退器有個缺點,就是每發射一發槍彈時從制退器噴出的火藥氣體都會在射手附近卷起大量塵土和松散顆粒。
    M82A1的可調兩腳架與M60機槍通用,握把則與M16A2步槍通用。提把裝在護木上面,位于瞄準鏡前方。在M82A1彈匣前方還可以安裝巴雷特公司研制的伸縮架座,這個架座可以使M82A1架在三腳架或車、船等載具上,而且可以在後坐過程中充當緩衝器,防止車體架座受到損壞。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29/content_7692709_2.htm

AMR2 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

在2005年5月的中國北京國際裝備及反恐技術裝備展上,多支國産大口徑狙擊步槍嶄露頭角,其中一支折疊槍托的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更顯得與衆不同。之後,北京市公安局領導帶領其麾下優秀的特警隊員使用該槍進行實彈射擊,全體漂亮地打出了槍槍10環的好成績,共同領略了這支12.7毫米狙擊步槍的 風采,特警們對其高精度贊賞有加。那麽,這支贏得滿堂彩的高精度大口徑狙擊步槍究竟有哪些神來之筆?今天我們就帶領您走近這支結構新穎的AMR-2  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
    ◆全槍速寫
  AMR-2 12.7大口徑狙擊步槍(以下簡稱AM-2)是爲軍警、反恐、外貿設計的一種單兵使用的便攜式武器,爲狙擊分隊提供摧毀物資器材的能力, 彌補7.62毫米等中小型口徑狙擊武器系統對有生目標殺傷威力(射程、精度、終點效應)不足的缺點。AMR-2被設計爲非自動武器,因爲設計者充分考慮到作爲一支遠距離狙擊武器,強調的是首發命中。由于非自動步槍不像半自動步槍一樣利用火藥燃氣能量再次裝彈入膛,因此將發射時運動件産生的力減小到了最低程度,從而保證了精度高于半自動步槍,在需要一槍結束戰鬥的特殊情況下具有更大的優勢。其次,大口徑高精度狙擊步槍射擊後,射手和槍械的位置難以保持絲毫不動,在必須進行精確射擊的場合,必然要重新瞄准才能再次扣動扳機。實踐證明,彈匣供彈的非自動步槍裝填次一發彈的時間要遠少于重新瞄准所需要的時間。因 此,當戰術需要極高射擊精度的時候,非自動成爲首選。半自動狙擊步槍主要用于需要較強的持續火力的情況。
  AMR-2采用折疊式槍托,配備兩腳架、槍口制退器、提把和容彈量5發的可裝拆彈匣,根據特殊需要可選配消聲器。它具備全天候作戰的能力,配備有光學 /光電瞄具和供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機械瞄具。該槍采用5發彈匣供彈,發射12.7x108毫米系列槍彈,包括新研制的穿爆燃多功能彈和遠程高精度彈。
    ◆AMR-2的神來之筆
  AMR-2是一支傳統與創新並重的全新武器。作爲一支要求精度極高的非自動步槍,它采用了久經考驗的旋轉後拉式槍機。這種槍機閉鎖面完全對稱,對提高射擊精度非常有利。該結構從德國毛瑟98式步槍開始應用,100多年來爲衆多優秀的高精度步槍所采用。美軍現役的M24和M40所采用的雷明頓700型槍機也是源于該結構。但由于該結構開鎖和壓擊針簧待擊由一個動作同時完成,因而導致開鎖困難,有時甚至由于槍管和機頭發熱而無法開鎖,這成爲一大難題,也是 毛瑟發明該結構100多年來倍受指責的地方。AMR-2采用獨特的創新結構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使開鎖動作非常的輕松。
  在主要結構確定後,設計者在研制這支大口徑非自動狙擊步槍時遇到了4大難題,都被巧妙地解決了。
    ◎如何減小後坐力?
  減小後坐力是設計中面臨的第一大難題。衆所周知,12.7毫米槍彈原本是大口徑機槍彈,其槍身是架設在三腳架上發射的。如今要實現抵肩發射,在減小後坐力的設計方面比半自動狙擊步槍的難度還要大。因爲半自動的能量在供彈過程中要進行各種不可逆的能量消耗,因此後坐能量有所減小。而12.7毫米槍彈的直接後坐力接近40000牛,如果沒有有效的減後坐措施,射手根本難以承受,加之抵肩點和槍管軸線無法確保在一條直線上,即使射手能承受也無法保證必要的射擊精度。爲此,AMR-2除了采用常用的高效膛口制退器外,還創造性地采用了三級減後坐措施來減小後坐力。
  首先是設計了獨特的槍管分級後坐系統(專利技術)。AMR-2通過合理控制槍管運動成功地解決了槍管浮動和精度之間的矛盾,在彈丸未出膛口前(內彈道時間約爲2.3毫秒),射手的可感後坐力被嚴格控制在極小範圍內,基本不會造成槍管軸心的偏移。而在槍管後坐到位時,彈丸已經脫離中間彈道(約爲8毫秒),槍管後坐到位的振動使彈丸飛行的擾動降到最小,槍管分級後坐系統保證了很高的射擊精度。
  其次,AMR-2的機匣和槍托之間采用了特殊設計的彈簧液壓緩沖器,在後坐沖量不變的情況下,彈簧液壓緩沖器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後坐力。
  最後,AMR-2的肩托將最新的軍用緩沖橡膠澆鑄在金屬嵌件外,並精心設計造型,保證抵肩面爲直面並盡量增大面積。使用力學傳感器抵肩測量,AMR-2的後坐力僅爲采用硬質塑料肩托的79式狙擊步槍的1/10。雖然這個測試結果不能完全反映射手的可感後坐力,但這種橡膠肩托對于減小後坐力無疑起到了很大作用。
  減小後坐力一方面減小了槍口跳動,另一方面減小了射手的畏懼心理,爲保證極高的射擊精度創造了基本的條件。在此基礎上,AMR-2還采取了多項技術措施來提高射擊精度。
    ◎怎樣提高精度?
  爲保證AMR-2有足夠的精度,設計者先是在槍管的設計與制造工藝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內首次采用了特殊膛線,改善了槍彈的飛行穩定性,提高了狙擊步槍的遠距離精度。采用特殊的槍管精鍛工藝、激光強化技術和鍍鉻工藝,滿足了高精度大口徑高精度狙擊步槍對槍管的特殊要求。
  同時設計者采用了擊針平移的擊發機構,擊發時只有擊針與槍彈底火的沿槍管軸線的對心撞擊,加上解脫擊針到撞擊底火的時間短,可以說是所有擊發機構中最有利于提高射擊精度的一種形式。發射機構采用了比賽級運動槍械的發射機,扣引扳機平穩,扳機力12-18N。
  AMR-2的總體布局和細小結構都非常重視人機工效的合理性,抵肩到扳機的距離和握把虎口到扳機的尺寸都是嚴格按照人體的最佳尺寸來確定的。機匣上端設計有皮卡汀尼導軌,光學瞄具在導軌上可以前後移動,可根據不同的需要來調整射手眼部到目鏡的距離。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該槍的貼腮設計獨具特色。一是貼腮板的材料雖然爲超硬鋁,但在其表面進行了軟體材料噴塑,與人臉接觸時會讓操作者感到非常舒適,而且貼腮板高度只要按下按鈕就可隨意調節。設計者對握把也進行了精心設計,在表面加工了精細的防滑紋。槍托設有供左手握持的後把手,射手握持非常舒適。這種設 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設計思想,而操作和瞄准的舒適性對于提高武器精度的重要作用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基于以上設計思想,AMR-2的射擊精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其精度測試中,100米R50值達到1.8厘米,竟然高于彈道槍使用標准彈的射擊精度,其中有一靶R50達到1.1厘米的驚人水平,也就是說,使用該槍于100米處打一個乒乓球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如何減重?
  AMR-2全槍設計緊湊,全重9.8千克(帶5發空彈匣),在槍管(槍管長820毫米)重就達4千克的情況下(爲保證射擊精度,重量不能再減),全槍系統采用了多種新型輕質合金材料,最終將全槍重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由于機匣、貼腮板、握把等采用鋁合金,制退器、擊針等采用鈦合金,金屬表面采用了 QPQ、微弧氧化等多種先進工藝,具有良好的表面色澤和極佳的表面硬度以及良好的防腐性能。
    ◎如何減小發射特征?
  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的一大缺點是槍口噪聲、槍口沖擊波、槍口煙(焰)等發射特征明顯。在反恐特種作戰等秘密行動中,狙擊手的活動必須具有高度隱蔽性,才能確保行動的成功和自身的安全,如不采取特殊的技術措施,必然會出現類似于美國巴雷特M82A1發射時塵土飛揚這樣明顯的發射特征。而且大口徑狙擊步槍強大的噪聲接近180分貝(接近火炮水平),射手不戴耳罩等聽力保護裝置根本無法射擊,但戴耳罩又勢必嚴重影響射手和戰友的必要交流和無線通信。 12.7毫米槍彈在無膛口裝置的情況下槍口焰向前噴射近5米,這就不僅是夜間容易暴露的問題,而且在危險環境中可能引起爆炸。由此可見,以上發射特征必須合理解決才能滿足該武器在特種場合的適用性,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必須降低膛口壓力、氣流速度。爲此AMR-2的設計人員專門設計了具有多項專利技術的消聲器,測試結果表明,使用該消聲器可以將膛口噪聲減小20多分貝,達到普通7.62毫米槍彈的水平,也就是說發射時完全可以不戴耳罩,這將極大地增強狙擊手的戰場存活能力,而且由于設計合理,該消聲器有效長度僅爲20厘米,並沒有過多加長全槍尺寸,並可快速拆裝。 
    ◆AMR-2的精工之處
  由于成功解決了以上4大難題,AMR-2具有如下優勢。
  良好的機動性。由于該槍采用了折疊槍托,因此攜行時有效縮短了全槍長(1420毫米),在槍托折疊狀態下全槍長僅爲1230毫米,方便人員上下各種軍警用車,而將槍托展開僅需要幾秒鍾。兩腳架采用了伸縮杆結構,射手可根據需要快速調節兩腳架的高度,攜行時可以快速向前折疊,與槍身平行。腳架箍的安裝位置可以說獨具匠心,設計者將其巧妙地設計在機匣的前端,形成了"吊籃式"腳架,這種結構可以在瞄准時更靈活地調整瞄准角度來實現快速准確射擊,並有利于提 高射擊精度。根據狙擊步槍的作戰特點,有時武器在瞄准後需要進行長時間等待,爲此,AMR-2在槍托底部設計了可折疊內置式支撐杆。支撐杆采用雙向螺紋調節方式,調節十分迅速,便于快速瞄准目標。
  AMR-2全槍分解結合簡單,僅壓縮按鈕再拔下一個聯接裝置,就可以將全槍分解爲槍管、槍身兩部分,這種狀態更加方便兩人攜行。而擦拭保養時,進行不完全分解費時不到2分鍾。
  適于全天候使用。AMR-2設計有供近距離或在不能用光學瞄具的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機械瞄具,准星和表尺在不用時可以平放,使用時向上翻轉即可。此外還配備了白光瞄准鏡和光電瞄具。白光瞄准鏡采用了光學變倍結構,分劃板前置,減少了光學變倍帶來的零位走動。分劃板有簡易的測距指示,通過照明裝置,使分劃 晝夜清晰可見,光學變倍範圍爲3倍到9倍,連續可調。低倍率用于搜索目標,高倍率用于精確瞄准。瞄准鏡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光電瞄具能進行激光測距,完成彈道解算和自動調整瞄准點。
  彈種多樣。AMR-2可以使用54式12.7毫米系列槍彈,反器材時可以使用類似于美MARK211多用途反器材槍彈,精確殺傷時可以使用類似于美XM1022遠程戰術狙擊槍彈。有效射程1500米。
  目前,美國巴雷特系列狙擊步槍可謂是世界大口徑狙擊步槍的代表。巴雷特公司在開發出M82A諸多半自動産品的同時,還開發了M90、M95、M99等一系列非自動狙擊步槍,可見非自動大口徑狙擊槍的重要作用有時是半自動所無法代替的。
  AMR-2與巴雷特的槍機開閉鎖原理基本一樣,但巴雷特的三支非自動大口徑高精度狙擊步槍爲了縮短全槍長,都采用了無托結構。而AMR-2在解決這個難題後采取了折疊槍托,不但達到了縮短全槍長的目的,而且增加了貼腮和肩托支撐杆,因此AMR-2的射擊舒適性優于巴雷特。而采用四重減後坐措施的AMR -2其後坐力也比巴雷特小。可以說,AMR-2大口徑高精度狙擊步槍的整體水平應該在巴雷特M90、M95、M99之上。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3404.html 
 
中國軍工專家稱國産狙擊武器系統水平落後(圖)

吳安律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畢業于西安工業學院(現西安工業大學)光學工程系,在重慶珠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現任技術開發中心主任。曾參加 85式7.62mm狙擊步槍白光瞄准鏡和88式5.8mm狙擊步槍白光瞄准鏡的研制和生産工作,主持完成了03式5.8mm自動步槍白光瞄准鏡、05式 5.8mm微聲沖鋒槍白光瞄准鏡、外貿M99式12.7mm狙擊步槍微光瞄准鏡等項目。曾獲得過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以及記三等功 一次。受企業委派多次出國進行行業技術交流活動。應本刊之邀,吳安律同志特撰此文講述了他在巴基斯坦參與狙擊步槍競標項目後的感悟。
  我們真的落後了——由巴基斯坦軍隊測試說起
  筆者曾與國內輕武器行業的一些專家交流,一些人對國外的名槍精度測試結果持否定態度,認爲有商業宣傳成份。而根據筆者的親身經曆,國外的狙擊步槍確實達到了很高的水准。常言講“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落後”,我們應正視我國高精度狙擊步槍與國外的差距。
  長期以來,我國輕武器行業一直是“關起門來自己搞”,武器裝備的研制多限于定點的兵工企業,並沒有向民間市場開放。而且國産武器也沒有真正走向 國際市場,盡管在積極收集國外先進的技術信息,但總體而言與國外同行交流較少,大多數從事輕武器論證、設計的人員很難有機會真實感受到世界名槍的真實水平。
  2006年5月,筆者和9656廠郝堅總工程師及射手蔣潤民赴巴基斯坦參加了該國國防部主持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國際招標過程中的部隊用戶試驗,有機會親眼目睹了英國蘭奇一蒙斯塔公司(RANGE—MONRTER)的RM50 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英國國際精密儀器公司的AW50FT 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和美國麥克米蘭公司生産的TAC一50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的射擊試驗。從現場實際射擊精度看,國外報道中描述的狙擊步槍射擊精度水平是真實存在的,這也說明在高精度狙擊步槍技術方面,中國的確相對落後。
  在巴基斯坦陸軍的蒂拉(Tilla)試驗靶場,國防部采購招標部門安排了部隊用戶試驗,中方拿出9656廠生産的M99半自動狙擊步槍與上述幾家外國公司參與競標的狙擊步槍一起進行了測試。事先巴軍方並沒有通知各廠商試驗程序和方法,到達試驗靶場後才臨時通知各廠商,在900m、1070m、1500m三個距離上分別設置有5個1.2m×1.2m的方靶和5個鐵皮制成的人形靶,各廠商自己的技術人員和射手先對400m的試射靶板
  進行射擊試驗前的校槍工作,完成後再指導巴基斯坦選派的優秀狙擊手射擊方靶和人形靶,每個靶各射3發彈。巴基斯坦共派出545狙擊手,輪流使用各家公司的狙擊步槍射擊。整個試驗中,英國蘭奇一蒙斯塔公司的RM50 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成績名列第一,該槍在900m距離的射擊中創造了競標中的最好成績,3發射彈的彈著點散布圓直徑爲6.4cm,即爲 0.244MOA。國産M99 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也射出了3發彈著點散布圓直徑爲32cm的成績,即爲1.22MOA,最後的綜合成績排列等二名,超過了一些槍彈水平高于我國的廠商。但必須承認,這主要是我們的校槍工作做得較好,擊中目標環數高一些。著名的美國麥克米蘭公司排列在最後一名,原因是他們的射手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把彈著點校正在1.2m×1.2m的靶板上。這也說明槍彈的散布精度再好,也必須要有優秀的狙擊手來操作,否則高精度狙擊步槍就得不到有效發揮。
  我國狙擊步槍水平落後——主要體現在槍彈上
  在談論國産狙擊武器射擊精度前,先來看看國際上一些著名狙擊步槍的精度水准。德國HK公司生産的PSG-1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使用拉普阿0.308英寸溫徹斯特比賽彈,在300m射距上以5發一組,連續射擊10組,平均彈著點散布圓直徑不大于8cm(UM,于0.91MOA)——這是已知7.62mm半自動型狙擊步槍精度的最好成績,該槍因此號稱是“世界上精度最好的中I:1徑半自動型狙擊步槍”;德國高精度TPG一17.62mm@ 自動狙擊步槍,發射0.308英寸溫徹斯特比賽彈,100m處5發一組的彈著點散布圓直徑不超過1Cm(即0.34MOA)——這就是當今世界高精度中口徑狙擊步槍在1 00m處的最高散布精度水平;美國M24 SWS狙擊步槍,發射5發M118LR 7.62mm狙擊彈,在914m(1 000碼)距離上的彈著點散布圓直徑爲25.4cm(即爲0.95MOA);美國巴雷特M99 12.7mm非自動狙擊步槍在2002年世界大口徑狙擊步槍射擊比賽中曾創造世界記錄,其在914m距離上5發射彈的彈著點散布圓直徑爲10.4cm(即 爲0.39MOA)。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很高,而國産武器目前還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准,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狙擊武器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我國在狙擊步槍的研制生産上一直比較滯後,1979年開始仿制蘇聯SVD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定名爲79式7.62mm狙擊步槍,這是我國第一種制式狙擊步槍,後經過部隊的實際使用,對該槍進行了局部的小改進後正式定名爲85式7.62mm狙擊步槍。由于我國沒有立項研制7.62× 54mmR彈種的高精度彈,這兩種狙擊步槍只是配備使用7.62×54mmR普通彈(又稱7.62mm機槍彈),因此實際精度水平較低。需要指出的是,當時對狙擊武器系統的認識水准有限,立項時確定的出廠精度檢驗標准套用的是自動步槍的散布精度評判標准,即100m射距20發彈一組的R,0和R100評定方法。
  筆者認爲,用這種方法來評判單發發射方式的武器,特別是強調以首發命中、突然打擊爲特點的狙擊步槍,是不合理的。理由有三:第一,在實際作戰中,狙擊步槍一般是處在冷槍發射狀態,幾乎沒有連續發射20發彈的可能,而測試連續發射20發彈(實際已成熱槍狀態)的散布精度,這個成績不能代表狙擊武 器的實際作戰散布精度。
  第二,對于狙擊步槍不應考核意外彈著點問題,所以在狙擊步槍精度考核中不應使用50%彈著點散布半徑(R。)的標准,而應用全彈數散布直徑的方法考核。由于實際作戰時每一個射擊位置往往只能射擊幾發彈就需要迅速轉移陣地,因此筆者認爲狙擊步槍的全散布射彈數考核,大口徑狙擊步槍定在3~5發,中口徑狙擊步槍定在5~10發較爲合理,因爲以3發彈或5發彈射擊考核平均全彈數散布圓直徑更接近狙擊步槍的實際作戰狀態。
  第三,應該將狙擊步槍首發彈著點離群、槍管發熱後産生的熱偏離等誤差一並進入考核。
  接下來是筆者根據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給出的我國狙擊步槍的等效散布直徑的一些數據,由于我國狙擊步槍精度評定標准與國外的評定標准不同,所以本文給出的並不是我國狙擊步槍精度的權威數據,僅供參考。
  79/85式7.62mm狙擊步槍在100m距離上,發射5發彈一組的平均全彈數散布圓直徑小于14cm,即爲4.81MOA。在800m距離上,發射5發彈一組的平均全彈著散布圓直徑小于130cm(aO爲5.061VIOA)。而據外方資料,蘇聯的SVD 7.62mm狙擊步槍在配用7N1或7N14狙擊步槍彈時,100m發射4發彈的散布圓直徑小于6cm(即2.06MOA),精度遠遠高于我們仿制的産 品。幾乎同樣的槍,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除了武器系統本身的制造水平、射手的技能差異等因素,槍彈的差距顯現出我們在狙擊理念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我國在1988年開始研制QBU88式5.8ram狙擊步槍,該槍是我國第一支獨立自主研制的小口徑狙擊步槍,其有很多設計獨到的地方,但戰技指標並沒有大的突破,其主要設計思路依然是與5.8mm槍族中的班用機槍共用5.8ram機槍彈(又稱5.8mm重彈),散布精度的考核標准依然是以 100m射距20發彈一組的Rso和R。來判定,只是增加了800m射距上Rso考核標准,另外在武器系統的各項指標上提高了20%左右。
  與85式7.62mm狙擊步槍相比,88式5.8mm狙擊步槍的有效射程減小到了800m,但其600m以外的真實殺傷能力還有待于實戰的考驗。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88式5.8mm狙擊步槍在100m距離上的等效散布精度爲:發射5發彈一組的平均全彈數散布直徑小于12cm,即爲 4.10MOA;在800m距離上的等效散布精度爲:發射5發彈一組的平均全彈數散布直徑小于l 05cm(即爲4.51MOA)。
  12.7mm大口徑狙擊步槍近年來風生水起,我國已有多家廠商開始了相關的研制工作,有幾家廠商已通過了外貿設計定型,但由于沒有12.7 X 108mm高精度狙擊專用彈,各廠多使用普通彈或標准彈作試驗定型用彈。筆者看到的國産12.7mm狙擊步槍實際射擊散布精度最高的一組,就是9656廠的M99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在巴基斯坦打出的900m射距3發全散布直徑32cm。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研制制式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武器系統,但軍方現已確定的精度指標比上述實射結果還低。相反,對光電瞄准鏡的研制技術要求卻已遠遠超過了世界現行裝備的最高技術水平。筆者認爲,指標確定得過低將直接制約技術發展,影響裝備技術水平;指標確定得過高將影響研制進度,拖延武器裝備時間,並且增加裝備制造成本。論證合理的戰技指標,是當務之急。
  發展我國的高精度狙擊武器
  相比之下,國産新式輕武器從立項到定型裝備都只在屈指可數的幾個定點企業間循環,競爭不足。所以在目前這種依賴于軍方采購計劃牽引模式下,要發展高精度狙擊槍武器系統,首先需要軍方的高度重視,才能進一步開展好工作。
  提高論證科學性論證是先進武器的前導,在我國輕武器現行的體制下,論證將直接決定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和實際作戰效能。狙擊步槍武器系統有很多戰 技指標中存在著射擊精度和戰鬥射速的論證取舍與權衡。圍繞這個問題,很多國家都走過彎路。例如美國陸軍在軍用M14步槍基礎上發展出了M21 7.62mm半自動狙擊步槍,後來發現其精度不能滿足遠距離精確打擊的要求,于是在1988年換裝M24 SWS 7.62mm非自動狙擊步槍。美國陸軍的M24 SWS狙擊步槍是通過實際作戰總結後發展起來的武器,是從“先進”的半自動狙擊步槍,又回到了“落後”的非自動狙擊步槍,這個過程就是對射擊精度和戰鬥射速之間取舍權衡的結果。當然,美國陸軍並沒有完全放棄M21半自動狙擊步槍,經過幾輪改進又發展出了M25、Mkl4兩種半自動狙擊步槍作爲非自動狙擊步槍的補充。
  此外,射擊精度與全槍質量之間也有一個矛盾權衡的問題。比如爲了提高狙擊精度,需要增加槍管壁的厚度,這會增加全槍質量,給戰士的實際作戰增加負重,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在保證射擊精度的基礎上適當減重。88式5.8mm狙擊步槍在論證中強調減輕武器系統質量,該槍全槍質量由85式7.62mm 狙擊步槍的4.4kg降低到4.1kg。爲了減輕腳架質量,采用了輕型材料,最終導致在實際使用中腳架強度明顯不足。因此一個指標的確定要考慮工程技術上 實現的可能性,非重要指標的確定要有一定的科學靈活性,允許研制過程中做適當的改變。
  研制高精度彈藥
  “沒有先進的彈藥,就不會有先進的武器”,這是輕武器行業的精辟總結。但遺憾的是,我國在狙擊步槍的研制中始終沒有同時研制與之相匹配的高精度 槍彈。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軍方可能考慮到供應彈種的增多會給後勤保障帶來困難;第二,行業內對高精度狙擊步槍彈的作戰效能認識不足。現在軍方 就有不少人認爲:近幾年我國輕武器的品種搞得太多,給儲存和管理都帶來了很多困難。但筆者認爲,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要打贏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輕武器裝備在確保系統作戰能力的基礎上固然應盡量減少品種,但武器裝備絕對不能搞簡單化發展思路。在高精度狙擊彈研制方面,過去認識不足,“曆史欠帳”太多, 現在理應加大科研投入和生産技術改造,迅速改變彈藥的落後狀況。
  筆者認爲,當下我國應盡快開展已列裝狙擊步槍的高精度彈和兼容型微聲彈的研制工作,這樣可以迅速提升已有裝備的實際作戰能力,同時爲下一步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研制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國狙擊武器與國外尚存差距,我們應當正視差距,做好基礎論證工作,研制出配用專用狙擊步槍彈的真正高精度狙擊步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9/0751473945.html
表演中使用79/85式狙击步枪的广州特警队 
由于79式狙击步枪是仿制前蘇聯SVD的,因此在原理结构及战术性能等各方面都与SVD基本相同。79/85式狙击步枪的缺点主要是后坐力大,易使射手疲劳,枪太长也不便于携行,尤其是机械化部队。现在新型的KBU88有可能取代军中的79/85式狙击步枪。
NDM-86/EM351及其枪箱 
  79式的外贸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利(Polytech)出口的,称为PDM-86,另一种是北方工业(Norinco)出口的,称为NDM-86。国外对这两种枪的评价是:是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但比不上原苏联的设计。NDM-86也有两种型号,一种是EM351,发射俄制的7.62×54mm R弹,另一种EM352,发射西方的7.62×51mm北约标准弹。题图为EM352的NDM-86,弹匣形状为直弹匣,这是区分EM351与EM352的主要特征。
武器纵横:中国狙击步枪发展与88式狙击步枪
“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大赛中,我军特种兵正在用88式狙击步枪射击,这也是该枪首次走出国门。
 
1989年第一阶段试制型狙击步枪宣告完成(图)
中国出口型97式5.56mm狙击步枪全枪 
 
狙擊步槍

Sniping Rifle狙擊步槍:指在普通步槍中挑選或專門設計制造,射擊精度高、距離遠、可靠性好的專用步槍。軍事上主要用于射擊對方的重要目標(如指揮人員、車輛駕駛員、機槍手等)。狙擊步槍的結構與普通步槍基本一致,區別在狙擊步槍多裝有精確瞄准用的瞄准鏡;槍管經過特別加工,精度非常高;射擊時多以半自動方式或手動單發射擊。
   什麽叫Sniping(狙擊)? 
“狙擊——優秀射手埋伏在隱蔽地點,突然、准確地射殺敵人。主要是射擊敵觀察、通信人員和指揮員等目標。”(音jü,但常見有人讀或寫成“阻”,另外也曾聽過有人用普通話讀成“追”)
   什麽Sniper(狙擊手)?
“受過專門訓練,完全掌握精確射擊、僞裝和觀察技能的射手,通常可首發擊中目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首先使用狙擊手這一名稱。”
   什麽叫Sniping Rifle(狙擊步槍)? 
“狙擊手使用的裝有光學瞄准鏡的步槍,用于對最重要的單個目標實施精確射擊,利用光學瞄准鏡可以在能見度不好的條件下進行有效的觀察,從而提高瞄准精度。 夜間實施射擊時,在狙擊步槍上裝有夜視瞄准鏡或者接通光學瞄准鏡的分劃照明。狙擊步槍分爲非自動與半自動兩種。目前,半自動狙擊步槍應用最廣。”本世紀 80年代開始,大口徑(12.7mm)狙擊步槍出現,其戰術任務主要是在較遠距離上(1500米左右)摧毀敵裝備器材。
   各國狙擊步槍介紹:
   美國M40 狙擊槍

二次大戰後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狙擊手使用的狙擊槍還是以 M1903 爲主。到了越戰開始時,由于 M1903 早已停産,零件補充困難,海軍陸戰隊決定重新評估選擇新的狙擊槍。這次評估除了槍之外,也同時評估了瞄准鏡。在 5 種步槍(雷明頓 M600、雷明頓 M700 ADL/BDL、Harrington and Richardson Ultra、溫徹斯特 M70、雷明頓 M700-40X )以及 7 種瞄准鏡中,終于選定以雷明頓的 M700-40X 和 Redfield 3X-9X Accu-Range 瞄准鏡做爲正式狙擊系統,定名爲 M40 狙擊槍。
早期的M40是木制槍托,在越戰時候暴露出種種問題。越南氣候炎熱、濕度高,在這種條件下作戰,需要特別注意保護其木質槍托,要經常清理自由浮動式槍管導槽,刮掉膨脹的木質,給槍托灌蠟密封,以減少木質槍托 膨脹或收縮。各海軍陸戰師的裝備報告指出,從北方的胡志明小道到靠近峴港的55號丘陵,這一地區的整個地帶,只有少數M40步槍可以使用,而其他大部分步 槍均從戰場上撤了下來進行維修。1969年6月,第1海軍陸戰師偵察狙擊分隊配發的82支M40步槍中,僅有45支投入戰鬥,其它22支因性能不可靠等問 題被擱置一旁。
   于是,陸戰隊在 1973 年越戰結束後開始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對 M40 的改良:首先采用了不鏽鋼槍管,以提高耐蝕性;接著改用玻璃纖維槍身以及溫徹斯特 M70 的扳機護弓及彈倉底板;更改良了瞄准鏡的底座;最後在 1977 年采用固定 10倍倍率的 Unertl 狙擊鏡(Sniper Scope)。這就是今天的 M40A1。不過 Unertl 狙擊鏡也只是過渡時期的裝備,當後來 Leupold 生産的 Ultra M3A 瞄准鏡成爲美國軍方正式采用的瞄准鏡後,陸戰隊采用換修的方式,將損壞的 Unertl 狙擊鏡換成 Leupold。由于逐步替換,因此現在陸戰隊仍有少數 Unertl 在使用中。
199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爲現役的527支M40A1尋求替代品,設計新的狙擊步槍,這個方案的結果就産生了M40A3。M40A3同樣是以雷明登 700爲基礎,采用新的瞄准鏡座和護木,槍托爲麥克米蘭A4槍托,可以調節槍托底板長度和貼腮板高度,M40A3發射改良的M118LR(遠距離)彈。生産M40A3的工廠仍然是M40A1的生産廠。現在,M40A3正逐步替代M40A1。
   美國M82半自動狙擊步槍

巴雷特系列的創始人羅尼巴雷特從1980年代就開始研制半自動大口徑狙擊步槍,當時惟一的要求就是使該槍的彈膛能適應大威力12.7mm勃朗寧機槍彈, 1982年産品問世,並以他的名字和年份命名爲巴雷特M82。該槍不僅解決了槍彈的匹配問題, 而且在減小後坐力的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精度也不錯。接下來巴雷特繼續在M82 基礎上,于1986年推出M82的改進型M82A1,1988年瑞典軍方采購了100多支此槍,這是巴雷特的第一筆生意。接下來的1990~1991年間,美國海軍陸戰隊爲適應海灣戰爭的戰場形式購買了125支,同時空軍和陸軍也開始訂購。M82A1在伊拉克戰場的出色表現,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大口徑狙擊步槍的重要性,巴雷特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作爲軍警裝備,M82的市場遍及美國、英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同時還經常作爲12.7mm大口徑遠距離狙擊比 賽用槍活躍在世界各地。
   隨著時間的考驗和創新的設計,巴雷特M82已成爲大口徑狙擊步槍中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的代表作,自從20年以前推出半自動狙擊步槍M82後,巴雷特火器 公司就被譽爲12.7mm口徑狙擊步槍行業的領頭羊,越來越多的部隊和執法部門均意識到,在特殊的環境中擁有大口徑狙擊步槍的重要性。
巴雷特M82開創了大口徑狙擊步槍可以抵肩射擊的先河,據稱M82射擊時,槍托對射手肩部的後坐力可以降到12號獵槍的水平,這在全世界的槍迷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直接的結果就是M82點燃了12.7mm大口徑槍彈的商業貿易之火, 因爲在這之前,使用如此大口徑的步槍抵肩射擊真的是一件很畏懼的事,因此私人購槍的人並不多,彈藥市場也幾乎僅局限于軍隊執法部門。現在隨著槍迷的逐漸增多,他們對彈藥的需求反而成爲市場的主流
   繼M82A1之後,巴雷特公司推出了的M82A2,其設計初衷是專門爲打擊直升機提供一支廉價的肩射武器,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爲抵肩對空射擊而設計了特制的槍托,但因種種原因沒能批量生産,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嘗試。
   M82家族最後一個版本就是M82A3,和M82A1相比,M82A3加長了機匣上的導軌長度,以能安裝更多的瞄准鏡,另外膛口裝置和三角架的質量也有所減輕。
M82A1半自動狙擊步槍,采用槍管短後坐原理,半自動發射方式。槍管短後座原理是著名槍械設計師勃朗寧(John M. Browning)開發的,而巴雷特將這種原理改進使之適合作爲肩射武器的自動原理。
M82A1的無托結構型(bullup)可以扛在肩上射擊。據說是爲了對付阿富汗戰場上的直升機而決定改進的。護木前部有小握把,通常會配用光點瞄准鏡,以便捕捉運動目標。
   軍規版M82A1M,海軍陸戰隊使用,主要做了一下改良:延長了M1913路軌的長度,使其能配合不同的光學瞄具、夜視以及熱能瞄具。可拆卸腳架及尖錐體 的腳尖在尾托下方加上單腳支架,使槍手在長時間人物中節省體力快拆式提把 輕量化槍機上膛組件,減輕了500g 可調式鏡碼可拆式制退器,以便在戰場上更換槍管 新的後准星以適應軍方彈藥的長距離射程。
   M82A1LW是輕量型(Light Weight)的M82A1,比標准型的M82A1輕約2.3kg,上機匣和兩腳架改爲鋁質材料,槍機和機框質量減輕了約0.5kg,槍口制退器和一些小 零件改由鈦合金制成品,在外觀上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輕型M82A1取消了原來的瞄准鏡座,改爲一條延伸至護木前端的RIS導軌,可以安裝各類瞄准裝置。將標准型的M82A1更換一些零件就成了輕型狙擊步槍了。
   美國M90狙擊步槍

M90則是在M82的基礎上,應用戶的要求而做了較大改動的發展型,一些用戶更喜歡每一發槍彈都是手動裝填,而不是半自動。于是M90改變成純粹的非自動發射,同時長度減少了30mm,質量有所減輕,結構更加緊湊,但射擊精度並沒有降低。對看中精度和耐用性,而對射速要求不是太高的選手來說,M95是一個 不錯的替代品,它是在M90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扳機和握把向槍口方向移動了25mm,拉機柄頭部折向右下方,操作時更加順手方便,同時彈膛表面鍍鉻,減小了抽殼阻力,提高了防腐性能。
M95是對M90的進一步改進,外形尺寸上分別不大,准確分辯M90和M95,除了看槍身上的標記外,比較明顯的外形特征就是抛殼口的形狀。M95的重量更輕,但據說主要的改進是在提高精度方面。
M98是巴雷特公司第一次生産出中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導氣式自動方式,比賽級的高精度槍管,槍管前方有一個小型的V形制退器,機匣頂部有安裝瞄准鏡的RIS導軌。上機匣爲鋁合金,下機匣爲鋼制件,槍托爲玻璃纖維材料,護木則是聚甲醛樹脂制品。
   1999年推向市場的巴雷特M99系列狙擊步槍,是巴雷特火器公司12.7mm狙擊步槍家族的最新成員,其別名是BIG SHOT,取英文“威力巨大,一槍斃命”之意。許多槍迷都是從巴雷特的開山之作M82而喜歡上大口徑狙擊步槍的。經過將近20年的成功商業運作,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步槍的設計水平日臻成熟,M99系列狙擊步槍就是其最新産品的代表作。
   巴雷特M99系列由M99和M99-1組成,兩者在外形上極其相似,儼然一對同胞兄弟,惟一的區別就是後者爲滿足市場的多種需求,將槍管略有縮短,使全槍顯得更加緊湊,攜行更加方便。而M99的槍管比較長,彈頭初速高、精度好,打擊遠距離目標是其長項。 
   M99系列采用多齒剛性閉鎖結構,非自動發射方式,即發射一發槍彈後,需手動退出彈殼,並手動裝填第二發槍彈。該系列使用12.7×99mm大口徑勃朗寧機槍彈,必要時也可以發射同口徑的其他機槍彈,主要打擊目標是指揮部、停機坪上的飛機、油庫、雷達等重要設施。
由于該槍采用剛性閉鎖,即在還沒有人爲開鎖之前,槍管以及機匣裏的槍機可以看作是剛性連接,彈頭飛出槍口時,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可知,整個槍(包括 槍機與其他不可動機件)是作爲一個整體向後運動的,全槍的向後沖力(相當于射手肩部所承擔的後坐力)較同類非自動結構的後坐力大得多。如果不采取減小後坐 力的措施,射手則很難承擔如此大的後坐力。爲此M99系列采用了高效的緩沖器,有效地減小後坐力,使之達到射手可以承受的範圍。
   由于M99采用的是剛性閉鎖,能夠有效地避免全槍射擊時産生的振動對射擊精度的影響,但其負面的影響就是射擊時由于槍機固定不動,彈殼對槍機的作用力來得 更大更猛。由于大口徑槍彈的能量較小口徑槍彈的能量大幾十倍,所以對槍機壽命以及構件的破損也有較大的影響。鑒于此,該槍的閉鎖結構由以前M82的三齒閉 鎖改爲多齒閉鎖,增大槍機與節套的有效接觸面積,使後坐力有效地分散在槍機的受力面上,避免槍機及機匣受損,彌補了由于采用剛性閉鎖所帶來後坐力較大的缺點。
   M99價格低廉,精度卻絲毫不馬虎,在2001年國際大口徑狙擊步槍射擊比賽中,M99曾創造了世界記錄:915m距離,5發射彈的彈著點均在104mm直徑的圓內。
   M99從外形上看與早期的M82十分相似,但事實上在許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首先,M99是非自動方式,而M82則是半自動方式。其次,槍機閉鎖結構不同,M99采用多齒閉鎖,而M82則采用三齒閉鎖。第三,M99的機匣采用一體化鋁合金制造,而M82的機匣先由鋼材制成上下兩部分,然後再連接在一起。 此外,M99的槍管外部沒有刻槽,槍管口部配有高效的膛口裝置。其瞄准裝置方面則去掉了專用導軌,取而代之的是機匣上部的皮卡汀尼導軌。這種導軌已成爲一 種新的被多國認可的軍用標准,其優點是可快速安裝和拆除多種備有標准接口的瞄准鏡,並且每次安裝後只需進行很小的零位調整。M99外形美觀莊重,結構簡單,只要拔下3個快速分解銷,就可以完成不完全分解,修理和保養十分方便
   很多人對各種巴雷特狙擊步槍贊不絕口,甚至有報道說,它可以精確命中 2500m處的人形目標,實際上即使采用更高精度的比賽用彈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的。根據彈道曲線分析可得:在1500m處,4m/s側風的影響 下,彈頭左右方向偏移達到3m,對1000m目標射擊時,彈道曲線的最高點(彈道高)距槍口所在水平面距離爲2m,以如此反算到2500m處,彈著點散布 應在 10m範圍內,沒有一定的運氣因素是很難擊中如此遠距離的人形目標,因此更談不上精確命中了。 
一些巴雷特的發燒友對此槍癡迷有加,愛槍心切,難免放大槍的優點,而忽略它的不足;而對多數沒有機會接觸真槍的人,對槍的了解多是靠各種媒體報道,而媒體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又代表了槍迷的聲音,若從這一角度分析,出現用“2500m處精確命中單人”來描述巴雷特步槍精度的言論也就不足爲奇了。
   德國G3/ PSG1/MSG

HK公司不僅想占領軍用狙擊武器市場,還想占領警用狙擊武器市場。但G3/SG1不是最佳選擇,因爲它始終是按軍用自動步槍要求設計的。而狙擊手則需要一種高命中精度的專門武器,在較遠距離上對付單個或數個目標。爲此,HK公司在G3步槍的基礎上開發出專門的狙擊步槍PSG-1。 PSG是德文“Pr?zisions schützen gewehr”的縮寫,意思是精確射擊步槍。而PSG-1也的確是世界上最精確的半自動步槍,在300米的距離上它保證可以把五十發子彈全部打進一個棒球 大的圓心!不過也是最貴的。單價約10,000美元,加上兩年後備零件和售後服務合同,沒幾個人買得起
   PSG-1的槍膛是 4 條膛線的多角型膛壁,彈頭和槍管壁的摩擦減到最少,加上 650 mm 長的槍管,會有較高的槍口初速,有利彈道平直度的延伸。有一個人體工學的手把,扳機可以調整,扣發壓力只有 1.5 kg。槍托和貼腮片也可以調整,以配合射手的體型。另外它不使用一般的雙腳架,而是用一個特別的三腳架以求精確。它的標准瞄准鏡稍差,只有 6 倍功率,不過任何符合 NATO-STANAG 2324 規格的瞄准鏡也都能裝用。另外它還有一個特別裝置讓槍機上膛閉鎖時不發出聲響,增加隱密性,似乎每個人提到PSG-1就會想到它的高精度和高價格US10,000,其實還有它那八公斤多的質量也是讓人無法忍受的。
   MSG是德文“Militarisch Scharfschutzen Gewehr”的縮寫,意思是“軍用精確步槍”,而90即開始生産的1990年。 MSG90和PSG-1差別不大,爲減輕重量,MSG90采用了直徑較小重量較輕的槍管,在槍管前端接一個直徑22.5mm的套管,看上去好像一個槍口制 退器,但套管沒有任何制退或消焰的作用,只是爲了增加槍口的重量,在發射時抑制槍管振動。另外,由于套管的直徑與PSG-1的槍管一樣,所以MSG90可 以安裝PSG-1所用的消聲器。MSG90的塑料槍托也比PSG-1的要輕,槍托的長度同樣可調,貼腮板高低也可以調整,槍管和槍托是MSG90和PSG -1區別的主要特征。和PSG-1一樣,MSG90也可以選用兩腳架或三腳架支撐射擊,雖然三腳架更加穩定,但作爲野戰步槍,兩腳架會比較適合。
   瑞士SSG

瑞士SSG3000是SIG公司在1984年推出的,SSG3000與SSG2000都是旋轉後拉式槍機,但SSG3000采用的是黑色麥克米倫 (McMillan)玻璃纖維槍托,而SSG2000則是胡桃木槍托。兩支槍在外形上的最大區別是SSG3000在槍身兩側有開槽。根據軍方和警方的設計 要求,SSG3000是模塊式構造,主要的零部件都可以快速更換。SSG3000有一個可卸彈匣,5發子彈呈單排排列,而不是時下流行的雙列式。 SSG3000在槍管上固定有一根帶子,這條布帶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發熱的槍管在瞄准鏡前方産生熱浪而彷礙射手的精確瞄准,在SSG2000和SG550 Sniper上都有相同的設計。瞄准鏡是變倍式的3.5-10×40mm Vari-X III瞄准鏡。
   英国AWP

英国AWP重6.5公斤左右, 有多種口徑版本, 通常軍隊使用的是北約7.62*51口徑彈, 彈丸形狀與全彈長度與俄式7.62*39中間威力步槍彈不能通用AWP的生産廠家英國精密儀器制造公司根據AWP發展出使用12.7*99重機槍彈的 AW50重狙槍, 看上去就象AWP放大版, 但尺寸重量都大了的AWP, 但外觀最大的分別是巨大的彈匣和同樣不會被忽視的巨型槍口制退器. 槍支重達16公斤以上。 
http://baike.baidu.com/view/55178.htm

狙擊手探測系統:讓狙擊手無所遁形2009-05-08  中國網 

2009第三屆中國(北京)警用裝備及反恐技術裝備展覽會上,展出中國反狙擊手聲探測儀
對付狙擊手,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的技術手段。一般采用以己方的狙擊手對付敵方的狙擊手。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國家開發出多種機理的狙擊手探測系統,主要有聲探測系統、紅外探測系統和激光探測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狙擊手的威脅。
  狙擊手在戰爭中的作用毋庸質疑。他們高效率地射殺敵方人員、毀傷關鍵設備,遲滯敵方部隊的行動;他們行蹤詭秘、僞裝良好、難于察覺;他們的存在往往帶來恐慌,成爲敵方的心腹之患。隨著狙擊步槍射程、精度、威力的提高,以及高性能觀瞄設備的湧現,狙擊手的威脅日益增加。在維和、反恐等行動中,狙擊手成爲最主要的威脅之一。
對付狙擊手,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的技術手段。一般采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即以己方的狙擊手對付敵方的狙擊手,然而這種方式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不能確保發現敵方的狙擊手,因此不適于不容有失的安全保衛行動。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多國家開發出多種機理的狙擊手探測系統,主要有聲探測系統、紅外探測系統和激光探測系統。這些系統或以被動方式測定射擊彈道、確定狙擊手位置,或以主動方式發現潛伏的狙擊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狙擊手的威脅。 
  聲探測系統 
狙擊手聲探測定位系統通過接收並測量狙擊步槍的槍口激波和彈丸飛行産生的沖擊波來確定狙擊手的位置。不安裝消聲器的單兵武器射擊時,膛內的高溫高壓火藥燃氣噴出槍口,會突然膨脹並與大氣混合,形成以聲速向外傳播的槍口激波(爆炸聲);而高速飛行的彈頭也會在空氣中摩擦産生渦流、激波和飛行噪聲,當彈頭飛行速度接近並超過聲速時,這種飛行噪聲更爲明顯。而聲探測系統通過布置一系列聲傳感器,通過精確測定槍口激波和彈丸飛行激波到達每個傳感器的時間差,可以精確計算出射擊位置,以及彈丸飛行彈道、飛行速度和槍械口徑。目前,聲信號探測是價格最低廉、測定最精確、使用最廣泛的狙擊手探測系統。
法國“皮勒爾”反狙擊系統
法國米特拉維(Metravib)公司研制的“皮勒爾”(PILAR)反狙擊手聲探測系統,可在背景噪聲較大的環境下,全天候實時觀測、記錄子彈的飛行彈道,准確探測、定位、分類和報告小口徑槍支的開火位置。“皮勒爾”聲探測系統有陸基、車載和船載等多種型號。法國在波斯尼亞的維和行動中成功應用了“皮勒爾”探測系統;在1996年法國裏昂G7會議上,該系統被用于保護貴賓;美國特種部隊、意大利和澳大利亞部隊也裝備了該系統。 
“皮勒爾”反狙擊手探測系統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1~2個便攜式聲探測陣列天線、數據界面采集模塊和軍用加固計算機。聲探測陣列天線是一種安裝有4個“麥克風”探測器的遙控三角架,第2個聲陣列天線安置在距第1個聲陣列天線50~400米處,利用三角測量法測定狙擊手的位置;數據界面采集模塊可實時處理聲探測器輸出的信號;軍用加固計算機用于管理整個系統,安裝有SHOTGUARD可視化輸出軟件。此外,“皮勒爾”通用觀測轉塔接入到顯示裝置,可提供開火位置的真實圖像或錄像。 
“皮勒爾”探測系統爲全被動式,視場爲360度×90度,最遠可探測到1500米處的開火位置,聲陣列天線可探測到200米內飛過的子彈。該系統可以探測出安裝有消音器的5.45~20毫米口徑的武器以單發、連發方式射出的亞聲速或超聲速子彈,系統反應時間1.5秒。“皮勒爾”探測系統的方位定位精度,在靜止狀態時爲±2度,車載運動狀態中爲±5度;俯仰定位精度爲±5度;距離定位精度依配置的不同,介于±1 0%~20%間。“皮勒爾”系統對軍用計算機配置的要求不高,一般爲Intel賽揚PⅡ或PⅢ處理器、256兆內存、2GB硬盤;便攜式探測陣列天線重2千克;數據界面采集模塊重3.6千克。系統能夠在城市、森林、山區以及沙漠地帶全天候工作,工作溫度爲-40℃~50℃。
  美國Boomerang系統
2003年秋季,駐伊美軍經常遭到當地狙擊手的襲擊。襲擊者往往埋伏在距離美軍車隊路線100米左右的建築物內,當車隊經過時突然發起襲擊;而車內人員由于周圍噪音以及頭盔的隔音效果,不能及時察覺並做出反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針對這一情況,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研究反制措施,展開了一項名爲Boomerang(“飛去來器”)的應急行動,希望能迅速部署50套新型狙擊探測系統。美國BBN公司在90年代中期研制的固定式“子彈之耳”狙擊手探測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能夠在高速運動的車輛上以及城市噪雜的環境下正常工作,易于安裝,價格更低廉。BBN技術公司用了65天時間,在2004年1月21日順利完成了50套Boomerang I系統的設計、試驗和生産,並于2004年3月開始裝備駐科威特美海軍陸戰隊的“悍馬”車。
Boomerang I型聲探測系統由三部分構成:①聲傳感器陣列。陣列直徑1米,由7個“麥克風”構成,安裝在車尾桅杆的頂部,每個麥克風與桅杆頂端的軸轂相連。②信號處理單元。包括Intel賽揚650兆處理器、PC-l00模/數轉換插板、電源系統、音頻功率放大模塊、定制模擬到達時間差插件板。采用24V車載直流電源,位于車輛後部的乘員座位下。PC—l00轉換插板上的閃存卡可存儲100個射擊數據文件,並可將其導出用于後續的分析和處理。③用戶界面。由顯示器、揚聲器、GPS等部分組成,安裝在車輛的儀表盤上。告警裝置采用16個紅色發光二極管,以羅盤樣式指示開火方位,也可通過揚聲器發出聲音警報。此外,通過磁鐵吸附方式,在車頂還安裝有公共無線局域網(WiFi)信號增益天線,可實時傳輸數據。 
Boomerang I型聲探測系統的初始設計目標爲:在速度不超過96千米/小時的車輛上正常工作;在城市低矮建築環境內,有效探測50~150米距離內的射擊;在1秒內迅速將射擊方位鎖定在±15度範圍內,距離誤差l~30米,誤警率低于0.1%;能夠適應沙漠作戰環境。經過一個階段的作戰使用,美軍發現Boomerang I系統還有許多缺陷。其中即有性能上的缺陷,如無法精確測定來襲彈丸的仰角和距離,顯示系統不夠直觀、精確等;也有設計安裝上存在的問題,如系統電源設計不當,與車載電臺的戰術兼容性不好,虛警率高,以及傳感器陣列軸轂機械強度不高,在頻繁振動情況下易出故障等。BBN技術公司又在I型系統基礎上設計了Ⅱ型系統。
BoomerangⅡ系統與I系統相比,基本結構保持不變,技術改進主要包括,采用更緊湊的傳感器陣列,陣列直徑由l米降低到0.5米,同時改進了陣列軸轂的機械結構和電氣性能,使其能經受頻繁的震動;加強了傳感器陣列及其他部件的密封性,提高了抗惡劣環境的能力;改進了信號傳輸,I型系統傳輸到位于車底的信號處理單元的是模擬信號,而Ⅱ型系統在軸轂處就將模擬信號轉換爲數字信號再做傳輸,從而避免了與戰術電臺間的電磁幹擾;改進了算法,使系統能夠精確測定來襲彈丸的水平方位、俯仰角和距離;改進了顯示系統,增加了數字顯示裝置。Ⅱ型系統能在1秒以內將狙擊手位置鎖定在±2.5度內;虛警率大大降低,不受風、撞擊以及己方反擊槍聲的幹擾;有良好的電磁兼容性,與戰術電臺互不幹擾;能適應各種氣候環境,可在開闊地以及城市地形環境下正常工作。價格也較爲低廉,每套價格約爲l萬美元。 
采用聲探測技術的反狙擊手系統還有:加拿大邁克唐納?底特維勒公司的“雪貂”系統,美國AAI公司的PDCue射彈探測和定位系統,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子彈探測指示系統,阿連特技術系統公司的“安全”探測定位系統,科學應用公司的“哨兵”反狙擊手定位系統以及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研制的SADS反狙擊手探測系統。
  紅外探測系統
紅外反狙擊手探測系統通過探測槍口閃光和飛行彈丸的紅外信號,來確定敵方狙擊手的位置。紅外探測器可以探測子彈出膛時的閃光,發現1000米距離、視線不被阻斷的目標。由于飛行的彈丸比周圍空氣的溫度高,紅外探測器可在幾千米外探測到彈丸的熱特征,通過彈丸的飛行彈道,回溯發現狙擊手的位置。在波長爲3~5微米的中紅外波段內,探測效果尤爲明顯。 
美國馬裏蘭高級開發實驗室研制的“蝰蛇”反狙擊手探測系統由紅外攝像機、計算機、步槍上安裝的慣性傳感器及顯示器組成。“蝰蛇”系統采用凝視型中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來探測槍口閃光,可在狙擊手開槍後70毫秒內探測到目標,方位、水平定位精度誤差均小于0.2度。該系統的紅外攝像機不必瞄准或靠近狙擊手,只需視線能夠觀測到目標即可。即使視線中間存在小型障礙物(如灌木叢),系統仍然能夠在狙擊手的有效打擊距離外探測到信息、,探測概率超過95%,可用于探測5.66毫米、7.62毫米和l 2.7毫米口徑的步槍。虛警率受探測背景和天氣條件影響較大。雖然“蝰蛇”探測系統能夠非常准確地提供狙擊手方位,但是不能可靠地確定距離。由于各種彈藥的紅外輻射強度不同,再加上大氣因素的影響,“蝰蛇”系統很難利用亮度來判定狙擊手的距離。雖然也可以立體布置2個紅外探測器,利用三角測量法來判定狙擊手距離,但是需要精心布放,而且紅外探測器的成本較高,不如增加一套聲探測器系統。
除了“蝰蛇”系統外,其他采用紅外探測技術的狙擊手探測系統還有:美國ThermoTrex研究所開發的快速紅外狙擊手跟蹤系統、桑德斯(Sanders)公司、Sentech公司和LMIIS公司聯合研制的工作在8~10微米波段的綜合狙擊手探測系統、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的“救生員”系統以及休斯飛機公司研制的反狙擊手系統。
  激光探測系統
激光反狙擊手探測系統利用的是“貓眼”效應。貓眼在黑暗中發光,是由于貓的視網膜比身體其他部位的反射能力強。同樣,狙擊手的瞄准望遠鏡也比周圍背景的反射能力強。當不可見光波段的激光束照射到其表面時,就會産生狙擊手不易察覺而激光探測系統能夠察覺到的較強反光,從而發現狙擊手。不同于聲探測系統和紅外探測系統,激光探測系統是一種主動系統,有可能在狙擊手開槍之前就找出他們的位置。
 
法國激光工業公司(CILAS)研制的狙擊手探測系統是一種典型的激光探測系統。該系統由3部分組成:①光學傳感器部分。整套傳感器被安置在一個堅固的矩形鐵盒內,鐵盒一側開有2個玻璃窗口。廣角編碼激光束發射裝置通過其中一個窗口,發射編碼掃描激光束;高技術激光接收裝置——一種內帶微光放大裝置的特殊數碼相機,通過另一個窗口拍攝可見光圖像和接收反射回來的激光信號。②轉塔部分。位于傳感器以下,用于帶動光學傳感器對懷疑區域進行水平和俯仰掃描。③遙控單元。由軍用加固計算機和控制手柄組成,主要用于處理、顯示傳感器傳來的圖像;根據預定程序控制光學傳感器的掃描;操縱人員通過手柄控制光學傳感器的掃描。
工作時,激光發射裝置發射出編碼掃描激光束,每次照射覆蓋5度×4度的區域;與它同步的激光接收裝置隨即獲得激光圖像和該區域的可見光圖像。兩種圖像傳送至遙控單元後,由系統自動比較兩者的細微差別。若有異常,系統將在0.1秒內啓動警報,並在監視器上顯示異常的位置和圖像。操縱人員可以通過控制手柄放大觀察可疑區域,以進一步確認是否存在問題。
該系統使用近紅外激光,工作波長0.8~0.9微米,探測範圍爲水平-175度~+175度、俯仰-20度~+20度,探測距離白天1000米、夜間4000米(霧天除外)。系統除了可以探測到隱蔽在僞裝網後或者加裝有蜂窩板的狙擊手步槍瞄准鏡,還能探測到夜視鏡、測距儀、望遠鏡等其他光學部件。城市環境中玻璃表面比較多,會産生幹擾,但通常可以通過圖像處理軟件輕易濾除。有一種情況比較麻煩,就是新聞記者相機的鏡頭過于接近瞄准鏡,可能會造成誤判,目前從技術上還無法有效解決,只能依靠操作人員的豐富經驗了。 
SLD-400原型系統于1994年底在薩拉熱窩得到首次應用,效果非常顯著。據報道,在1992年前,由于未裝備反狙擊手系統,駐薩拉熱窩的法國維和部隊在很短時間內就有80多人死于技術精良的當地狙擊手的槍下;而裝備該系統後,在隨後幾年內沒有因爲狙擊手損失一名士兵。除了狙擊手探測外,SLD-400系統在戰場上也可用來對付敵軍車輛,通過探測敵軍車載瞄准裝置記錄車輛的運動情況。該系統也有助于特種作戰部隊的目標識別。
盡管出現了不同機理、各種型號的狙擊手探測系統,但依靠單一機理的探測系統仍然存在漏洞。如聲探測系統和紅外探測系統這類被動探測系統,至少要等狙擊手射出第一顆子彈後才能發揮效用,如果狙擊手技術過硬,很可能因爲關鍵目標被其一發射殺而失去防護意義。激光狙擊手探測系統盡管能夠進行主動掃描,但掃描識別周期比較長,有可能在尚未得到結果前就遭到攻擊;而且激光工作對氣象條件依賴性比較強,同時如果射手事先采取措施,抑制某個波長的激光,或在狙擊步槍上安裝更有效的抗反射濾光裝置,也有可能使激光探測系統失效。而綜合使用多種機理的主、被動探測系統,將會提高反狙擊手探測系統的探測精度和廣度、增強系統的作戰效能。例如,法國人綜合使用其性能先進的“皮勒爾”聲探測系統和SLD-400激光探測系統,就大大增加了實戰效能。
 
美軍添反狙擊裝備 狙擊與反狙擊對抗誰更強
 
這幅拼圖記錄了美軍“拯救大兵”的全過程。在費盧傑的一場交火中,一名美軍士兵試圖搶救重傷的同伴,數秒鐘之後他自己也負傷倒地。(新華社資料圖)
  在現代戰爭中,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敵方狙擊手往往成爲各國軍隊的心腹大患。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07-11月5日報道,爲應付伊拉克戰場上日趨嚴重的狙擊手威脅,五角大樓已向國會申請了14億美元的緊急撥款,用來爲前綫部隊采購包括電子儀器、防彈衣和各種傳感器在內的反狙擊裝備。各國軍方近年來都在硬件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借助先進的聲、光、電技術開發出型號多樣、原理各異的“反狙擊手探測系統”,從技術層次上提高了防禦狙擊手襲擊的能力。  
  三大技術各具特色  
  當今世界上的主流反狙擊系統可分爲聲學探測、紅外探測和激光探測三類。其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是聲波探測儀,這種裝置包括一系列高精度音響傳感器,通過感應及比對由多個分散布置的麥克風接收到槍口音爆的時間差異,再結合多點定位原理,即可精確計算出射擊位置、子彈軌迹乃至槍械口徑。由于原理簡單、成本低廉,聲波探測儀被公認爲是性價比最好的反狙擊探測系統,這次采購中被美軍看上的Ears-100型就是其代表性産品。 
  紅外探測器是另一種較爲普及的裝備。它通常由紅外攝像機、計算機和顯控設備組成,主要借助偵測槍口閃光和跟蹤彈丸飛行軌道反推出狙擊手的藏身位置。此系統能在狙擊手射程2至3倍的距離外有效感知其存在,具有相當的安全性。美國計劃批量部署到伊拉克的WeaponWatch系統就運用了這種原理。 
  激光探測技術的特色則在于其“先發制人”能力。以俄羅斯努傑利曼精密機器制造設計局開發的“便攜式自動光電對抗系統”爲例,該系統利用所謂“貓眼效應”,首先朝可疑區域連續發射低功率激光,因爲狙擊步槍瞄准鏡的反射率比背景環境更高,當激光束照射到其表面時,就會産生探測系統容易察覺的較強反光,從而在敵人開火之前就判明他們的方位。該裝置不僅能夠獨立完成探測任務,還能在識別目標後換用高能激光直接對狙擊手實施“致盲”攻擊,令敵軍的光學儀器或狙擊手長時間喪失戰鬥力。  
  狙擊手也有高招  
  毫無疑問,反狙擊裝備的普及令狙擊戰術面臨嚴峻挑戰。但站在狙擊手的立場上看,作爲進攻一方,仍可能從這些系統的固有缺陷入手,發展出相應對抗手段。如果說,反狙擊一方是靠先進技術裝備來助戰的話,狙擊手除了一支射擊精准的步槍外,就更多地靠自己過硬的戰術素養了。 
  首先是加強幹擾,爭取亂中取勝。考慮到聲波/紅外探測系統無法快速區分狙擊步槍和其他火器發射特征的弱點,狙擊一方可選擇于雙方激烈交火時行動,將自身隱藏于已方衆多火器之中,增大對手判斷難度,幷與其他戰鬥人員互相掩護,將蹤迹隱沒于友軍正規行動中,以便達成進攻的隱蔽性和有效性。在面對激光探測時,則應事先廣泛收集各種玻璃制品,幷將其大量散布于作戰地段上,隱真示假,力爭延長對方甄別時間,從而爲真正的狙擊行動創造戰機。 
  其次是在陣地選擇上多下功夫。由于時下服役的多數反狙擊裝備實際上幷不能做到精確定位,也就無法達成對目標“發現即摧毀”的理想效果。針對這一點,狙擊手應有意挑選處于敵步兵武器射程外,幷便于在短時間內脫離接觸的位置設伏,幷事先選擇好撤退路綫,一擊之後立即逃之夭夭以降低被發現的概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嘗試使用“車輪戰術”,利用多個狙擊小組在不同的地點、方向和時間實施無規律攻擊,令對方顧此失彼。 
  總的來講,反狙擊手探測技術的進步,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威脅,但不太可能就此宣告狙擊作戰的死刑。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狙擊與反狙擊這對矛盾在相互鬥爭不休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促進著彼此的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8/9/2/100489251.html?coluid=4&kindid=20&docid=100489251

俄羅斯研製出攜帶型自動反狙擊手系統 2007-10-31中國網
 
綜合媒體報道,俄羅斯努傑利曼精密機器製造設計局日前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光學對抗系統,可有效探測並壓制使用光學瞄準鏡的狙擊手。
精密機器製造設計局是俄國內主要的鐳射系統研製單位,其針對反狙擊作戰需要研發的“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已受到俄軍方的關注。
據研製人員介紹,這套系統的運行主要是基於鐳射的反射原理。在探測階段,該系統會發射波長為0.86微米的低能鐳射束(對人眼無害),並對可能隱藏有狙擊手的地區實施連續掃描。一旦鐳射束碰上瞄準具、眼鏡或其他光學透鏡,它便會反射回來。在內置的感測器接收到反射回的鐳射束後,“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便會開始將探測到的透鏡中的刻線資訊與瞄準具的瞄準線進行對比。感測器可識別波長在0.53-1.06微米之間的鐳射束。如果確定是瞄準具,那麼系統便會發射出高能鐳射束,以攻擊目標。
不過,“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發射出的高能鐳射束並不會致人于死地,因此其使用不會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試驗證實,這套系統可以使被擊中的光學儀器或狙擊手長時間地喪生戰鬥力。
雖然“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的全重為56千克,但其可在短時間內被分解為兩個重量都只有28千克的獨立組件,以方便單兵攜帶。另外,其還配備有一套夜視儀器。該系統由內置的蓄電池供電,工作電壓為27V,這使得其能夠通過大多數的汽車和裝甲車輛進行充電。
“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的作用距離為300-1500米,每分鐘可發射6次鐳射脈衝。
除了用來對抗狙擊手外,“攜帶型自動光電對抗系統”還可有效壓制反坦克導彈裝置。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07-10/31/content_9152073.htm


 
 

上一篇:中國03式步槍

下一篇:中國機槍

阿楨 2022-09-23 08:20:06

俄羅斯狙擊槍首次擊中5000米以外目標

海外網9月2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2-09-21報道,俄羅斯ORSIS-CT20狙擊槍日前首次擊中5000米之外的目標,打破美國狙擊槍此前的世界紀錄。
俄羅斯ORSIS-CT20狙擊槍擊中了5117米之外的目標,標靶的尺寸為3乘3米,以便射手可以看到目標。射手使用的子彈為美國.375CheyTac子彈,射擊時風力為每秒5米。
此次射擊刷新世界紀錄。此前的世界紀錄為4157米,射手使用的是美國M-300狙擊步槍。報道稱,使用狙擊槍射擊單個目標是運氣問題,襲擊集群目標則更為現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yUmjLRgI1Q

阿楨 2022-08-27 07:26:22

1秒4000米 陸實測高超音速子彈殺傷力太驚人 2022/08/26 中時新聞網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5日報導,來自重慶的陸軍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高速向注射鎮靜劑的年輕公豬發射了5毫米鋼彈,以評估高超音速子彈可能對人體的影響。目前高超音速武器是軍事研究的焦點之一,俄羅斯國防承包商「洛巴耶夫武器」(Lobaev Arms)2019年說,它在開發1款可將子彈加速到近6馬赫的高超音速步槍。
而這次重慶實驗的子彈速度,則以1秒高達4,000米,也就是以超過音速11倍的速率,打在每隻豬的大腿上。這些研究人員在中國兵工學會旗下刊物《兵工學報》上發表的論文中說,這些射擊並未立即導致豬隻死亡,但震波卻使牠們通體受重傷。
王建民領導的重慶陸軍專科醫療中心武器殺傷生物效應評估軍隊重點實驗室團隊指出,這些豬隻受傷時,可以看到許多器官廣泛受損,主要包括骨折和腸、膀胱,肺和腦部出血等。
而這些豬在實測後6小時,便接受了安樂死。解剖結果顯示,子彈以每秒1,000—3,000米的速度穿透豬大腿。不過,王建民和團隊指出,當子彈以每秒4,000 米的速度飛行時,雖然並未穿透後腿,但在擊中處出現了火山口般的大洞。
王建民說,多數槍枝的槍口速度都低於每秒1,200 米,也就是約音速的3倍,在這種狀況下,子彈會像實物般穿透皮肉。不過,子彈在超高速下,溫度可能接近熔點,和豬的皮膚接觸時,看來好像著火般。他說,這意味鋼球擊中豬時,承受了龐大的力量,接著就在高溫下熔解崩裂。
王建民說,這也就是為什麼鋼球會在豬身上留下火山口般的大傷口,還有大量飛濺的組織。此外,他和團隊表示,需要對動物的頭、胸,腹部和其他結構更複雜的身體部位進行更多實驗。

阿楨 2022-01-25 09:10:27

台媒曝台自研輕型狙擊槍射擊精度不足 島內線民嘲諷 2022-01-24 環球網

臺灣《聯合報》23日稱,臺灣陸海空軍及“憲兵”都編列預算向“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205廠採購自造“輕重型狙擊槍”,經台陸軍進行交裝前的驗收作業,被判定射擊精度不足,性能測試不合格,“全案蒙上陰影”。島內線民嘲諷稱“如今連槍都造不好,還說什麼潛艇”。

軍火商圍事 檢調應查有無洩密 2022/01/25 中國時報

潛艦國造後續艦要造7艘,蔡政府規畫編列特別預算,雖還沒成案,但根據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獲得的爆料音檔內容,軍火商已開始圍事,佈局吃下後續艦的技術顧問案。其中軍火商郭璽對潛艦案內情的掌握,都是第一手資訊,國造潛艦專案小組有無洩密,檢調應主動調查。

美國美軍3個航母和2個兩棲準航母戰鬥群 聚集中國周邊 2022-01-18

中國官媒稱「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和「埃塞克斯」兩棲作戰戒備群16日在南海完成演訓。加上西太平洋「林肯」號航母、日本橫須賀港的「雷根」號航母,美國「3+2航母群」部署亞太,劍指中國意味濃。專家指出,雖然有3艘航母都聚集在中國周邊海域,但是相隔的還比較遠,如果3個航母下一步的走向是聚一起,需要高度警惕。(回應:航母擠一起只是擺拍圖片,實際作戰,航母戰鬥群之間會距離非常遠,甚至達到數百公里。)
  相關新聞
美F-35戰機24日在南海降落航母失敗 飛行員彈射7人受傷(回應:再來耀武揚威吧)
劍指美國「3+2航母群」 39架次大陸軍機24日巡航台島“創今年新高”
共艦突破第一島鏈常駐日台至菲東方海域
美地中海展示"三航母作戰" 俄調動"航母殺手"應對(回應:根據《蒙特勒公約》,航母不能進入黑海,非黑海沿岸國家進入黑海的軍艦總噸位不超過1.5萬噸,且在黑海的停留時間不超過21天。)
2022年秋天中共二十大將建構對台新框架將建構單方面對台新機制(回應:從目前台灣民進黨一黨獨大來看,和統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武統的可能性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