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06:14:48阿楨

《夏山學校》


怪哉!網文怎盡是吹捧《夏山學校》(遠流,1984)?

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學校應該適應學生,而非使學生適應學校。
談論進步主義開放教育必然提及典範:夏山學校,其實夏山學校並沒有複雜的教育理論,只是為「讓孩子自由發展」的可行性作見證。創辦人尼爾對兒童的教養主張採取一種適性而自然的方法,他的耐心和努力把夏山的孩子帶上幸福的康莊大道,也給全世界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帶來鼓舞。《夏山學校》的重要性在於它揭示出真正勇者無懼的教育原則,整本書就是一個愛孩子的故事。
作者簡介:亞歷山大‧尼爾(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 1883-1973),出生於蘇格蘭的人本主義教育家,1924年在英國創辦夏山學校,終身致力於落實「讓孩子自由發展,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的教育信念。出版過多本關於夏山的書,堅持對生命、愛與自由的尊重,謙稱自己是「實踐者,而非深刻的思想家」,卻是人們眼中的天才。
本書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紹夏山學校的宗旨、課程與活動之安排、生活管理、教育理念和方式等。第二章討論兒童教育問題,如禮貌、破壞、獎勵與懲罰等實際問題。第三章著重於性教育。第四章討論宗教與道德觀念。第五章討論孩子可能發生的偷竊、犯罪行為等問題。第六章討論困擾家長的問題。第七章是作者答覆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是一本為關心兒童、研究教育和從事教育工作者所喜愛和推崇並津津樂道的好書

何謂夏山學校?(Summerhill)

創始於1921年,校址在英格蘭東薩彿郡的里斯敦村(Leiston Suffolk),離倫敦約一百英里。學生按照年齡分三班,小班為5~7歲,中班為8~10歲,大班為11~15歲。有從英國以外的地區來的,按班級住宿,沒有內務檢查,也沒人替他們整理,沒有制服,學生們完全自由。
曾有報章雜誌稱夏山為「放任學校」,暗示著它是一群無法無天的野蠻孩子的學校。但必須澄清的是,它最大的優點是培養健康自由的孩子,使他們不受「恐懼」與「仇恨」的摧毀。創辦人尼爾(A.S.Neill)在創辦這所學校時,只有一個基本的目的:「使學校適應兒童,而非使兒童適應學校」。他的看法是:孩子生來是聰明和現實的,假如成年人不給他約束,他會盡他的可能去發展。從理論上來說,在夏山凡有做學者的天份和志向的,就會成為學者;相同地,只適合做清道夫的就會發展成清道夫,因尼爾情願學校教出個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培養出一個神經不正常的學者來。他個人對成功的認定是:能快樂的工作和積極地生活。
Q.在夏山的制度下,孩子的意志力怎麼發展?假如他可以隨心所欲,怎能控制自己?
A.在夏山,孩子並不能完全隨心所欲,他的內心良知會管束他。他只能對自己的事隨心所欲,但不可以影響別人。而意志力是不能訓練的,假如給孩子自由教育,他們會對自己更了解,也會更有意志力,因自由使許多下意識變成知覺。奴役制度才鼓勵一個人變的軟弱和沒意志力。
Q.為什麼如此強調要使孩子快樂,天下有快樂的人嗎?
A.天下當然沒有永遠快樂的人。快樂是一種內在的愉快與和平,及對人生知足的感覺,只有自由的人才會有此感覺。快樂可說是一種人生受到最低限度壓抑的境界。寧可讓孩子不知道小數點的算法,也不要讓他不自由和不自足。
Q.對體罰有何看法?
A .體罰是殘酷和懷恨的,所以它是罪惡的,它使打人的和挨打的都產生了恨。體罰永遠是一個象徵的行為。打的人總把對別的東西的恨發洩在孩子身上,打孩子的母親恨她自己,因此也恨她的小孩。所以體罰是不好的,也是從來不需要的。
<教育理念>
(一)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主體考量,尊重個別差異,開啟多元潛能。
1.肯定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習,都有能力可以學習。
2.以有教無類創造無障礙學習機會,以因材施教達成適性發展。
3.肯定學生多元性向發展,重視每位學生全人格發展。
(二)以專業為前提:提升專業自主,確立專業尊嚴,營造「專業教師,快樂學生」的教育品質理想圖像。
(三)以共識為前提:民主參與,溝通協調,凝聚向心力。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有自信」,以鼓勵取代責罰,以寬容取代嚴苛,期待在愛的環境中蘊育出「守秩序、愛整潔、有禮貌、知進取、重榮譽」的健康好孩子。
我會用愛與關懷,提供孩子成長的機會,協助其體會成長的喜悅。
我會多發掘孩子的優點,培養其嘗試的勇氣與負責的學習態度。
我會以童稚的心靈,來貼近孩子的期待,帶領其探索自然的奧妙。
我會以孩子的觀點,設計活潑有趣的課程,開拓其學習的領域。
我會多方面充實自我,以豐富的生活經驗,從而引導孩子的學習。
我會以誠懇的態度,傾聽家長的心聲,以健全班親會組織的運作。
http://tart.ntua.edu.tw/new_tc/disscuss/Guo/92-2/930618-4.htm

是嗎?那我貼段我在《台灣共犯體》第六章 近代中國與台灣3、教育改革運動之析判(2)初中等教改運動之析判、之文: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TaiWanGongFanTi.mht
臺灣教改運動除反國府及反升學主義之外,尚有源自西方教育史及教育哲學的背景。由西方的初中等教育,隨著社會發展,時而重個人重啟發、時而重團體重灌輸來看,塗氏的教育反映社會需要的看法是有其道理的。西方教育在文藝復興和理性主義之後,為反對教會控制下的教育,而強調生活需要的「唯實主義教育」及理性知識的「理性主義教育」,但二者顯然是以成人看法而非以兒童的觀點為出發點,於是盧梭在其反理性崇感性的哲學上,提出了影響後世影響浪漫主義或個人主義教育極深的教育觀。他認為「無論何物,出於自然底創造都是好的,一經人手(即各種理性教育)就弄壞了」,所以他強調教育應透啟發自然本性和實際經驗所完成,而非人為的教育。依此,他極有洞見地提出類似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詳見拙作《緣現論》),盧梭在其《愛彌兒》將兒童教育分成嬰兒期(0-5,著重放任小孩自由發展)、兒童期(5-12,著重體育、經驗和感官的教育)、到青春期(12-15)才以啟發方式進行智育。但他將道德教育置於15-20歲是不正確的,因人早在青春期甚至兒童期便足以產生自律道德。
  盧梭上論影響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及福祿培爾等早期人文教育極深,這種教育觀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興起時雖一度消淡,但之後無論在歐美或後進的東方皆重興甚至激進,臺灣的人本教育風潮即是。
  美國的人文主義教育戰前便在反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反映資本主義等背景下,依杜威的教育哲學--教育即成長即生活(參見九一二)的指引而發展出「進步主義教育協會」及「美國教育會」的教育觀:一、強調自然自由之發展。二、以興趣為學習之動因。三、教師非監督而是引導者。四、以科學方法研究兒童之發展。五、促進學校與社區合作,以實現真正的民主社會。此種教育觀雖遭多方批評--忽略了社會共同需要的知識道德、及導致知識普遍不足道德敗壞(九一五p14-21)。但進步主義的真正挑戰是戰後美蘇兩強鬥爭,當1957年蘇聯發射全世界首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教育界紛紛批評進步教育所導致的知識尤其自然科學知識普遍的不足,而展開了1950、60年代的理智主義教育風潮,這不可避免地又造成:1、教師權威過大、僵化的班級編制、過分重視紀律與服從、對學生施以持續的不公平之評鑑、及以競賽或能力來誘導學習動機等弊病,於是在學生運動及由現代走向後現代的背景下,美國又展開了各種甚至廢除正式教育的極端多元的教改運動(以上參見九一六)。美國新人文主義下的70、80年代初中等教育當然也不可能避免知識普遍低落且行為敗壞(九0八p81-4)。會如此之因在新人文主義教育有以下缺失:A、課程方案不過嚴謹、教學只重過程不重內容。B、教學過分重視個人成長導向,忽略了社會文化需要。C、偏重感性、情意、創造力及經驗,有反理智主義之傾向,對科學、紀律及艱深課程之排斥(九一六p497-8)。
  涅勒在其《當代教育思潮》(九一七)的〈浪漫主義〉將根源於盧梭的「夏山學校」「開放教室」「自由學校」「反學校教育」等統稱為浪漫主義教義,批評有以下缺失:一、對教育作主觀的解釋。二、意圖改造社會但未深思其影響。三、其教育理想只能在特殊環境才有可能實現。四、可能將學習者局限於該特殊環境。五、無法讓學習者有充足的準備來面對社會。六、無法充分了解大多父母都希望學校對年輕人訓練道德和授予知識。七、忽略了一般學校生活所具有的團體性和趣味性。
臺灣的初中等教改在反國府壟斷教育、浪漫人文主義、及升學主義弊病等因素下,由史英的森林小學首先發動。森小透過辯稱其教學乃實驗而非違法招生、其收費乃樂捐而非學費,在政界及媒體輿論的聲援下,終於迫使法院違背法律形式正義(不然法院也要對其他類行為之辯稱一視同仁),而接受其辯稱,獲判不違私校法無罪。森小此舉對自己強調教育首重誠實的教條是一大諷刺,因他們已使用了反對運動慣用的詭辯遊走於法律邊緣,而非誠實地單以有權辦學之「真理」來對抗管制人民教育之「惡法」。不但如此,教育學界、教改界和媒體界仍在上述因素下,未能對森小可能的理論及實行之弊充分理解,這些只要將前述析判比較於他們發行的《人本教育劄記》月刊及「人本教育文庫」的相關言行,便可了然,在此免申論。
共犯結果雖造就了人本教育的教改風潮,但教改也被李政權收編,與民間社會等共同支撐著李政權的權威。共犯的代價就是人本基金會的史英於86年5月發動三次人數近達二十萬人次的示威遊行,提出狗吠火車式的「總統認錯,內閣下臺」訴求。示威遊行不但無效,李政權還回報以在修憲上廢除原憲法規定中央有關教科文不得低於總預算15%的保障。人本對此教訓仍不清醒過來,還與陳政權共犯、實際參與教改,但卻不必負行政責任,人本和李遠哲一樣都在逃避教改失敗之責。
阿楨 2023-01-09 08:02:25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圖博館 2015-10-30 11:28:27

觀察者網:中西教育
http://www.guancha.cn/ZhongXiJiaoYu
中國的教育制度一直為人詬病。僵化、缺乏創新力、機械、死讀書,國內教育的負面形像簡直積重難返。相比之下,彼岸的教育制度簡直是天堂,快樂教育、壓力小、不重書面成績、教育資源公平,這是不少人對另一個世界的美好遐想。然而對岸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中國教育自有其需割除的痼疾,卻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否定,不如思考如何借鑒別國教育制度的成功之處為我所用。
  相關資料
東亞教育問題的根源在哪?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
美國非贏利組織PLANS: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華德福
閭曉晨: BBC什麼時候拍英式“考試工廠”
英倫求學記:每天晚上堅持亮燈的不是圖書館,而是party
劉學偉:在法國接受精英教育,絕不比在中國容易
儲殷:寬鬆的西方教育,偷偷完成社會分層
陳玉 : 英國教師來信 上課​​像玩打地鼠遊戲
萬維鋼:常青藤的貴族綿羊培養模式值得中國大學仿效嗎?
龍科多:中國奧數最瘋狂?強國靠的都是集訓
陳志文: “奧賽”不敵美國後的中國教改思考
楊華: 他們說“讀書無用”,我忍不住笑了

圖博館 2015-10-29 11:03:05

華德福像邪教,用烏托邦的教育理念忽悠有小資思想的家長,最終培育出毫無社會競爭力、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人。普通大眾不要上當,去華德福的大部分是高收入階層,他們浪費得起。
 對於這些傳邪教的應該嚴加取締。
 為什麼散發著高級傳銷的味道
 說白了,都是獨生子女,然後做媽媽的使勁寵,覺得自己家的都是寶,錯的都是別人。所以就有人利用這種心理賺錢了,一學期2W4,我就呵呵,過個二十年看看,啃老了。 
 就應該發展多種教育方式,適應不同人群。讓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的,去讀普通公立學校;讓那些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去讀相應的私立學校。這也是現代文明發展的特徵之一。文裡的家庭資產多半過千萬(北京中產,有房有車,資產千萬以上妥妥的),談小孩以後的社會競爭能力的,中國有多少家庭的孩子有資格和他們同台競爭的。       
 作為在上海有房有車的讀者回你一下,千萬資產在不犧牲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在北京上海連個區重點小學都不能保證。沒有經歷過不要瞎想。
 看完文章不盡鬆了口氣,我兒子又少了一批競爭對手,趕快擴散出去,讓我兒子競爭對手再少一些。
 看到【在丈夫的反對下,妻子堅持要將小孩送入華德福】,真的是忍不住直男癌發作,有些女人有時會對生活有非常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競爭的多辛苦多激烈,做狼吃肉,做狗就只能吃屎.      
 作為女人的我,也完全無法那女的想法好嗎
 只想提醒一下。就算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也先要明白,凡事都要有限度。斯巴達的教育,在極端的競爭壓力下,會教育出一群反社會人格。如果認為一個社會內部競爭的烈度不應該有所控制,不如以身作則,如果孩子高考失利,從懸崖上把他摔下去好了。       
 你這就是叫做自己樹個靶子自己打得嗨
 除非這些小清新家長能把整個星球都變成清新的童話世界,不然就只是讓孩子變成不值得同情不值得在乎的犧牲品。
 國家義務教育可是腓特烈大帝首創、俾斯麥首相完善的富國強兵之策,而且國內學的還是蘇聯的魔改版本/科舉考試的魔改版本,豈是殺雞都怕的小清新小確幸們可以妄議的? 
 得了吧,國內是標準英式私立貴族教育,土鱉是真心把你們當貴族養,奈何你們不要
 小清新快樂教育嘛,國外公立的野雞社區學校多的是,還特便宜,犯得著巴巴趕來花大錢養豬崽?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5_10_28_3391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