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29/1102571851.html
科技裝備研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自主研制超級計算機能力從百萬億次到千萬億次的跨越,使我國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研制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國家。
維修時發現裏面有中國另件 就去告商家說人家賣假貨 最後日本公司證明是真貨 人家就說了 爲什麽日本電視機不能用中國另件 現在那個企業不是 全球采購 誰做的好就買誰的 CPU 美國做的好 我們用了有什麽關系 你要說用了人家另件 就認爲自己什麽也不是 你要有本事你也買個CPU 你設計個計算機來 讓大家看看 那麽多國家爲什麽不設計出來那 是美國不賣他們CPU 嗎
每秒可計算 12060000000000000 也就是一個指令周期 由此可得 每12.06秒 可以計算一次浮點運算 注意是浮點運算。確實是了不起。
重點是結構體系根本不是什麽CPU 解決了這個體系構架用什麽CPU基本調節一下都可以 龍芯肯定也可以但整體速度要稍微慢一點 也許更好上千萬次
還有CPU現在對我們來說根本不難 龍芯也不是差 就是軟件有技術堡壘 硬件我們解決了沒軟件照樣跑不了 軟件差會不穩定或者慢 所以龍芯暫時還很難普及 要避過微軟的核心和指令 可是避過了就可能用不了許多大家普遍習慣的軟件應用或者要運行就得軟件上繞一圈又會變慢
所以樓上的有點錯怪我們的科技人員了 而且沒有物理連接不聯網又屏蔽就算他裝個信息收集發射器也是不會泄密的 別以爲用個零件機會泄密 現在世界最多的就是中國制造 那外國不是更愁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93541
結束了仿制俄式坦克的曆史
發動機功率1200馬力,最大速度60千米/時
火炮爲125mm加農炮,帶自動裝彈機
7.7mm同軸機槍以及12.7mm高射機槍各一挺.
裝備有激光告警系統以及自主激光防衛系統
☆85-III型坦克 單價:75萬美元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制造.
特征:可移動式複合陶瓷裝甲
發動機功率:1000馬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主炮爲125mm滑膛炮,射速爲8發/分,可以很高的命中率攻擊移動目標.
裝備有高射機槍,以及另一挺同軸機槍
采購單位: 25輛共計1875萬美元
☆63式輕型兩棲坦克 單價:62萬美元
中國制造的俄羅斯PT-76型兩棲坦克的改進型.
其重量僅有18.7噸,但是引擎卻很強勁,最大速度可達64千米/時
裝備有一門85mm火炮,一挺12.7高射機槍以及一挺7.62mm同軸機槍
☆90式裝甲運兵車單價:55萬美元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該型車的年産量可以達到400輛
運載人數:2名車組成員以及13名步兵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裝備一挺12.7mm機槍
☆WZ551輪式步兵戰車單價:33萬美元該型步兵戰車可以運載2+11名步兵,速度可達85千米/時
裝備有1門25mm炮以及一挺機槍
☆YW534裝甲運兵車單價:14萬美元
中國制造,銷售給泰國的舊式車型.
最大速度65千米/時
武器爲一門25mm炮以及一挺機槍
☆85式(D-30)122mm牽引榴彈炮 單價:40萬美元
射程4070米至18000米,射速8發/分
☆WM-80型273mm8聯裝火箭炮 :
輪式,人員編制爲5名,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時
有效射程34至80千米,火箭彈最大速度1140米/秒誤差爲射程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重裝填時間:5至8分鍾、高射炮(履帶與牽引式)、牽引加農炮共需要2億5000萬美元左右。
☆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含MIRV) 單價:4000萬美元 MIRV:3至8枚核彈頭,射程8000千米,可作爲潛射導彈,據推測其中含有90年代從美國引進(或者是偷竊)的技術,CEP圓半徑誤差300米,到2001年2月爲止共進行過4次試驗,估計其造價接近由布魯金斯研究會公布的‘民兵‘導彈的價格,但低于‘和平衛士‘的價格. ☆東風21洲際彈道導彈 單價:82萬美元
移動式,射程3000千米,20至30萬噸TNT當量,圓半徑誤差50米,可打擊印度北部、中亞、越南大部以及東南亞範圍內的目標,自97年下半年開始生産過40枚比較老式的型號,射程爲1200至1800千米,具有反擊能力的發射裝置被部署在6個野外基地以及發射車隊中,☆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單價:45萬美元
射程370英裏(600千米),單彈頭,重1100磅(裝備核、化學以及常規彈頭)或者是1萬噸當量中子彈,2萬噸當量戰術核彈,固體推進劑,慣性制導,帶有洛克威爾GPS裝置,主動尋的,CEP圓半徑誤差小于100米,鎖定臺灣的該種導彈數量在1998至99年間由50枚增加到150枚.
☆XW41第一代巡航導彈原型單價:60萬美元
射程1800千米,CEP圓半徑誤差小于2米.
中國設計制造,類似法國‘飛魚‘,射程120千米,末段飛行高度5至7米,海平面速度0.8馬赫,有海陸空三種發射方式.☆紅旗7地空導彈單價:9百萬美元
速度2.3馬赫,作戰高度15至5500米,射程可能是8000-12000米,仿制法國海響尾蛇系統,對付巡航導彈能力有限.
☆飛騰2000反輻射導彈(面對空) 單價:1500萬美元針對高輻射的航空器,被動制導,作戰高度3至20千米,射程12至100千米,固體火箭助推器.
發射單元:一個中心控制站,12部發射器,每部1枚導彈.
中國電子光學工業的産品,1995年開始推向市場,可能在塞爾維亞軍隊中有裝備.
從美國采購,包括加密技術,一個集團軍升級的費用估計爲1億美元.
采購單位: 1套C4系統共計1億美元
☆基洛級636型 單價:9000萬美元,
最先進的常規攻擊潛艇,在潛艇外殼上添加橡膠成分以達到絕緣的作用,由于從美國航母下面‘失蹤‘而名聲鵲起,並獲得‘大洋黑洞‘的稱號,柴油機動力,擁有新型的AIP裝置,可以不需要補充外界空氣來對電池組充電,時間長達45天,戰鬥潛深240米,最大潛深300米,水中航速20節,18枚魚雷,2具線導發射管,24枚水雷,6枚對空導彈.
中國自制潛艇,用來取代老舊的夏級彈道導彈潛艇,得到了俄羅斯的技術支持,采用的是德國引擎,法國聲納,傳感器以及火控裝備,可裝備射程超過1000英裏的導彈,運載16枚巨浪2型導彈(射程8000千米,4彈頭),使用俄羅斯制造的覆蓋材料以減少反射,海軍計劃采購6艘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
☆宋級潛艇 單價:1030萬美元
中國制造老舊的‘明‘級的潛艇的替代型,采用德國引擎,法國聲納,傳感器以及火控裝備,水面速度15節,水下20節,續航力1200千米,裝備有水下發射巡航導彈,人員編制60名,據傳達到洛杉基級核潛艇早期型號的靜音度.
☆現代II級驅逐艦 單價:4億美元
對航母有強大的殺傷力,航速超過30節,排水量8000噸,8具SS-N-22‘曬斑‘超音速反艦導彈(號稱‘宙斯盾殺手‘,44枚對控導彈,2架反潛直升機,已采購4艘,預計需要6艘,是一種具有反潛,反艦,防空功能的現代化戰艦.
☆旅海級驅逐艦單價:1.6億美元
新的中型驅逐艦,航速39節,14節航速時續航力14000千米,裝備有16枚C801/802導彈,32枚‘海響尾蛇‘對空導彈,2架直9型直升機,采用的隱形設計有限,不過防空雷較爲先進. ☆中型航母 單價:24億美元
造價包括了10架SU-27D戰鬥機以及10架旋翼式預警機以及偵察機的價格,
據傳,中國花費了89.6萬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了垂直/短距起飛航母的設計圖紙,同時,表現出購買退役航母的意向,這類航母來自于法國,西班牙,俄羅斯或是澳大利亞、美國,中國也對泰國購買的航母進行了考察. 采購單位: 1艘中型航母共計24億美元
長394英尺,排水量4170噸,航速18節,14節時續航能力爲3000英裏,運載能力500噸,武器:8門57mm炮,4門27mm炮,衛星通訊系統,使得它成爲一艘令人滿意的指揮艦,可以運輸坦克、裝甲運兵車以及步兵.
☆江威II級(057)藍水護衛艦單價:9000萬美元
中國制造,具有新型電子系統以及8枚C80X型導彈,可承受的價格以及令人滿意的性能可能會意味著它將被大量的采購,排水量3000噸,航速25節,18節時續航力爲4000英裏.
☆紅箭導彈快艇 單價:5000萬美元
中國制造,排水量520噸,長65英尺,航速32節,18節時續航力威1800英裏,裝備6枚C-801/2‘鷹擊‘導彈,2門37mm炮,4門30mm炮.
☆海南級獵潛艇(037)高速巡邏/攻擊艇單價:1200萬美元
中國制造,排水量392孫,長58.8米,速度30.5節,15節時續航力爲1300英裏,火炮:4門中國70式57mm雙管炮.4門俄制60式25mm雙管炮,4具RBU12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深水炸彈:2臺BMB投射器,2個炸彈架,水雷:導軌式投放裝置.
☆021快速導彈艇(黃蚊級?) 單價:650萬美元
中國造,小型艇,排水量171噸,長度33.6米,航速35節,30節時續航力1400千米.
運載導彈SM-4上遊一型.火炮:2門30mm雙管炮.
☆鯨沙II型兩棲突擊氣墊船 單價:500萬美元
中國造,15噸級,72英尺長,航速55節,唯一的武器是火炮.
☆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目錄
☆IL76運輸機單價:2900萬美元
時速850千米
航程7300千米
滿載航程3650千米
最大載重:40000公斤(88185磅)
尾部兩門23mm機炮.最大升限:12000米(39370英尺).
☆運8C運輸機單價2000萬美元中國造,用于低空空投
時速680千米
使用升限11000米(33450英尺)
作戰半徑1800千米
最大起飛重量61100 公斤(134484磅)
可以在很短的簡易跑道上降落,是中國空運的主力機型
在6060米高度時速爲562千米
使用升限:10000米(運載17716公斤物資)
滿載航程:2356千米
可運載92名軍人或者64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或者74具擔架以及2名醫務人員
最大起飛重量:69750公斤
可在泥土跑道降落
第一種中國自行研制的戰鬥機
位于海平面高度的時速:1.6-1.7馬赫
巡航速度0.8至0.85馬赫
升限15500米(50850英尺)
作戰半徑:900千米至1600千米
航程3200千米
機鼻部位安裝有雙23mm機炮,兩個翼下挂架挂載霹靂4型空空導彈
對海攻擊武器:2枚C-802掠海反艦導彈,兩個可投副油箱,不過軍方領導更偏愛SU-
中國制機身,以色列的電子設備,俄羅斯的發動機(據猜測以色列提供了由美國參與研制的‘獅‘式戰鬥機的技術)
速度:2馬赫
航程:1000千米
用途:奪取制空權並協助對地攻擊,裝備有R73,不死鳥4(疑爲怪蛇4)以及霹靂10型導彈.
中國、巴基斯坦聯合生産的單座戰鬥/攻擊機,應用了俄羅斯、西方以及中國的技術,海平面時速爲1.8馬赫,升限15800米,航程800千米,性能和美國F-16相當,並有接近F-22的機動力(F-22的機動力很強嗎?沒覺得)
此機型是由于阿富汗問題的需要,在2000年尚未有采購計劃.
☆SU-27戰鬥轟炸機
單價:3540萬美元(自俄羅斯購買)/2800萬美元(中國自行生産,代號J-11)
水平速度:2.3馬赫
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1500千米
裝備有費佐頓雷達公司生産的N0001型雷達,搜索範圍62千米,裝備有R-27中距導彈以及R-73格鬥彈,對地武器有普通航彈,集束炸彈,火箭發射巢,使用美國Loral衛星導航系統履行全氣象條件下的轟炸任務
采購單位: 5
單價:8000萬美元
專職的全氣象條件遠程精確打擊飛機,俄羅斯用低得多的價格銷售了50架給印度,並同意不向中國出售MKI型給中國,而且還拒絕了中國引進授權生産的要求,(如此一來,價格將會低于5000萬美元).
有單/雙座兩種型號,海平面時速2馬赫,不加油作戰半徑1500千米,2次加油可達3500千米,可以共計關島,澳大利亞以及印度洋的目標,
可運載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空地導彈以及激光制導的炸彈和導彈等,
也能使用電視制導導彈,采用的是費佐頓的N001雷達,並具有後視告警雷達,以及電子對抗裝置。
☆由以色列改裝的帶有美國産預警系統的IL-76MD型運輸機
單價:2.5億美元
俄以共同爲中國生産的‘法爾康‘型空警雷達,已采購一架,預計將再以相同價格購買3架,美國向以色列施壓,迫使其在2000年放棄了對華銷售計劃,預警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維持制空權,用數據鏈來向地面防空部隊以及海軍艦艇提供信息,從而協助進攻和防禦,臺灣就擁有2架從美國購買的E-2C鷹眼預警機..
采購單位:
由于俄羅斯拒絕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轟炸機,老舊的轟-6至今仍然是解放軍空軍的主力轟炸機,可以運載常規以及核子彈藥,空對面導彈並且可以改裝爲加油機和電子戰飛機.
大型超音速轟炸機,可運載巡航導彈,常規及核導彈,炸彈,反輻射導彈,耗油量極高,由于俄羅斯在1993年已經停産此型飛機,所以中國空軍得到的都是需要修理的二手産品.
俄制重型直升機,載重量2000公斤
最大巡航速度,250千米/時
航程1065千米(帶輔助油箱)
☆直-11直升機(法國) 單價1200萬美元
最大起飛重量2000公斤
巡航速度:240千米/時
航程600千米滯空時間3.9小時 ☆UH-60黑鷹醫療/運輸直升機(美國西科斯基)
起飛重量,9200公斤
貨物鈎載重:3630公斤
時速130KLAS(KLAS?什麽單位) ☆哈爾濱Z-9(歐洲直升機公司海豚) 單價:1060萬美元法中聯合生産的中型運輸直升機,速度慢,産量有限暴露了吸收新技術方面的問題.用途:運輸部隊,攜帶反坦克導彈、反潛裝備.
載重量:2000公斤
海平面速度:278千米/時
航程875千米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93082-1-1.html
中新社深圳2007年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楓十一日在此間表示,目前,中國的軍工科研生産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轉向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十多萬項軍工技術轉爲民用。
首次領銜國防科技工業整體組團參加深圳高交會的國防科工委當天舉行專場新聞發布會,胡亞楓介紹國防科技工業展團相關情況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國軍工民品産值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一九七八年不足百分之十,已提高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國防科技工業已能生産五十余大類約一萬多種民用産品,年銷售過億元人民幣的民品近兩百種,過十億元人民幣的也近二十種。
胡亞楓稱,民品産值占總産值比重達百分之六十五的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爲國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並以其高科技優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據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方針,在核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技和電子信息等各個領域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有效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 競爭力。
本屆深圳高交會上,單獨設立的“國防科技工業展館”展出具有自主 知識産權、科技含量高、産業前景好的高技術、新技術和特種技術與成果五百多項,主要展品包括“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長征五號”運載 火箭、七千米載人潛水器、月面巡視探測器、秦山二期核電站、ARJ21新型支線飛機、新一代氣象電子雷達、保安機器人等模型,覆蓋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核技術應用、民用船舶、公共安全、能源與環保等諸多領域。
國防科工委同期還正式發布《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對接項目指南》,旨在利用高交會平臺,進一步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的經濟科技合作,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
中國傳統軍工企業改革中將受到強烈沖擊(組圖) 2007年09月04日 華夏經緯網
近期,國家主管部門陸續推出兩項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重大改革措施。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這些均表明:軍工産業與軍工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指南》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可參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五個具體領域:軍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軍工配套科研項目;軍工科研生産任務;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采取多種方式與軍工企業合作,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産業化發展。
《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指導意見》同時明確了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政策與措施。
國防科技工業作爲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曆來在體制改革問題上謹慎而行;軍工企業作爲關乎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力量,曆來在承擔軍品科研生産任務方面獨占鼇頭。爲什麽政府近期連續出臺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産業化和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這無疑明確地表明了政府推動軍工企業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需要的意圖。
但是,應該看到,盡管“兩化”的結果將是美好的,但是“兩化”將是一個充滿經驗和教訓,既令人振奮、又令人痛苦的變革過程。
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前,政府和企業都覺得有許多亟待改革之處,政府嫌企業行爲能力不強,“等靠要”的觀念陳舊;同時企業嫌政府管得太緊、太寬,企業難以自由發揮。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後,對于政府而言,過去的許多管理措施都將失效,本來井井有條的秩序可能會顯得有些混亂,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對于企業而言,過去有固定的渠道可以獲得任務和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總有“靠山”可以依賴,但是由于未來政府對企業的管治越來越少了,因而通過政府的固定渠道獲得的排他性支持也越來越少,企業將主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獲得合同,企業的生命線將依賴不斷地殘酷拼殺才能得以延續。
政府對傳統軍工企業的直接管治與排他性支持越來越少,傳統軍工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與習慣性服從程度越來越低,將是兩個並行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傳統軍工企業是否對各自角色的變化做好了准備,還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實際上,這次出臺的“兩指”促“兩化”改革政策,是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進一步落實中央要求的具體行動。軍工企業作爲被改革的對象,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從軍工企業自身來講,置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之中,常有被時代抛在後面的感覺,主要是因爲國家出臺的政策越來越依賴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由于體制機制的改革相對滯後于其他行業,很難完整地行使作爲一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應該行使的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很難對市場信號做出合理的反應,不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顯得“另類”,同時在企業內部積累了一些影響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損害到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還會損害到職工的個人利益。
因此,軍工企業應該化被動爲主動,借助國家推進改革的東風,研究政策、把握機會、認真策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積極應對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帶來的挑戰,變壓力爲動力,變挑戰爲機遇,化被動爲主動。在這次曆史性的國防工業體制深刻變革中,軍工企業要“一不怕疼(不心疼傳統體制)、二不怕老(敢于對過時的老觀念提出挑戰)”,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決心和態度對企業進行再造,在政府的管理與指導下重塑軍工企業社會形象、重構軍工企業運行基礎,激發企業的內動力和創新活力,使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爲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信息網)
中國要讓私企造武器 世界軍工私企撐起半邊天
2007年8月6日,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委員會近日專門頒發《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提出要積極、穩妥地引導非公有制經濟規範有序地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而在7月末,印度新德裏舉辦的“本土武器——機遇與挑戰”裝備研討展覽會上,如何吸收國外和國內私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生産成爲會議主題。實際上,私營企業已成爲很多國家國防工業發展的“頂梁柱”。
也正是因爲軍工企業在美國的特殊地位,那些軍工集團的“龍頭老大”與白宮和五角大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美國的軍工集團不僅可以左右國內政壇人選和政策走向,甚至還可以通過軍火貿易直接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
日本的軍民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寓軍于民”,強調民用技術對軍工生産的輔助作用。因此日本的大企業在制造汽車、船舶、 發動機、家用電器、電子設備等民用産品的同時,還不斷將尖端民用技術應用于軍事領域。 這在很大程度上壯大了日本的戰爭潛力,比如,日本坦克生産企業平時只有3家,而一旦戰爭來臨,把部分汽車工業轉産坦克,可年産坦克1萬輛;若以30%的汽車工業能力來制造飛機,年産量可超過1萬架。
到上世紀90年代末,俄政府不得不放慢私有化步伐,軍工企業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內容變爲在軍工企業間聯合組建股份制企業。2004年3月,普京對國防工業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相繼取消五局、科技工業部,加強國防部行政管理權,成立國防訂貨國家委員會,把國防工業改革主導權納入總統權力核心體系之中,爲國防企業下一階段的大規模結構體制改革創造條件。
中國軍工戰略武器生産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圖)
中新網2007年7月2日電 國防科工委、發展改革委、國資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對有關問題進行解答時指出,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將保持國有獨資。
孫勤表示,軍工企業關系國家安全,行業之間及各企業之間特點各不相同,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因此,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嚴格界定股份制改造的範圍和程度,科學區分企業類型,統籌規劃,分類推進。
一是對從事戰略武器裝備生産、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涉及國家核心機密的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保持國有獨資。在禁止其核心保軍資産和技術進入股份制企業的前提下,允許對其通用設備設施和輔業資産進行重組改制。
二是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保持國家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可以實施股份制改造。鼓勵境內資本(指內資資本)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允許企業在行業內部或跨行業實施以市場爲主導的重組、聯合或者兼並,允許企業非核心資産在改制過程中租賃、轉讓或拍賣。
三是除上述兩類企業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地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四是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以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
中新網北京2007年6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二十二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中國將積極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軍工企業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國防科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資委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
該政策文件要求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對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等少數核心重點保軍企業,必須國有獨資;對從事關鍵武器裝備總體設計、總裝集成以及關鍵分系統、特殊配套件生産的重點保軍企業在國家絕對控股前提下,可實施股份制改造。
此外,對從事重要武器裝備生産的其他重點保軍企業,根據承制武器裝備的重要程度,可實行國有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允許外資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符合條件企業通過 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鼓勵和支持以民爲主,從事軍民兩用産品、一般武器裝備及配套産品生産的軍工企業引入各類社會資本實施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軍工企業可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融資;鼓勵軍工集團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經批准允許其主營業務資産整體重組改制。
這份官方文件稱,國家將爲實施股份制改造的軍工企業在軍品市場准入以及承擔軍品任務、投資、軍工設備設施管理、稅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創造良好環境,對股份制改造後符合條件的軍品生産企業,國家繼續發放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證,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或上市提供報務的中介機構,則必須符合有關保密要求。
國防科工委官員認爲,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一是有利于打破行業、軍民及所有制界限,拓寬融資渠道,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國防建設,提升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能力和水平;二是有利于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三是有利于軍工企業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重組,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軍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中國支持重點戰略行業:軍工企業2007免交紅利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5月30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進入實施階段,政府有權開始要求央企交納紅利。主管部門的知情人士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協商情況來看,軍工企業將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不過他也表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還沒有最終明確。
該知情人士介紹說,軍工企業免于在2007年交納紅利的原因是,該行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行業,而且曆史負擔普遍過重,“需要的錢比能交納的還要多,因此現階段不必征收。”
他說,其他央企之間也因行業不同而收取不同比例。平均比例不會太高,不會以犧牲企業的活力爲代價。
國務院常務會議之前, 財政部主導起草的《關于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請示》以及《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已經上報國務院。現階段,財政部將與國資委共同協商制定預算管理中收繳和支出的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將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怎麽收。財政部和國資委認爲,國資委作爲一百多家央企的監管人,了解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且有權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考核,因此由國資委進行收繳最爲現實;二是怎麽管。央企紅利作爲公衆財産,和石油特別收益金一樣,也應該進入政府的預算體系內,由財政部作爲非稅收入單獨管理;三是怎麽用。央企紅利將部分補充社保虧空,各方對此已經沒有爭議。而另外一個重要用途———産業結構的調整,不但國資委和財政部都有建議權,而且包括 國家發改委在內的其它機構也可以參與決策。在今年5月成立的國家核電科技公司中,發改委作爲整個産業結構的調控者,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對于一些重大項目的支出,還將提交人大審議。
5月召開的會議要求,從今年開始,率先在中央本級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地方試行的時間、範圍和步驟,由各地政府自行安排。(記者 李雁爭)
中國五大軍工集團攜梟龍暗劍等亮相莫斯科
2007年8月21~26日,第八屆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MAKS 2007)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格羅莫夫試飛院機場隆重舉行。作爲俄羅斯“中國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在國防科工委的組織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家軍工集團公司,以及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組成的中國國家展團以強大的陣容首次亮相莫斯科航展,成爲本次展會上最大的亮點之一。
“梟龍”戰鬥機是由中航第一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新一代的單座、多任務輕型戰鬥機,適應于21世紀的作戰環境,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先進的氣動外形及高機動性,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先進航電和武器綜合系統,全天候、超視距作戰能力,精確武器投放、較強的空對地攻擊能力。
ARJ21飛機是由中航商用飛機公司研制的70~100座級、以渦扇發動機爲動力、航程在2000海裏以內的中、短航程支線飛機,也是第一架中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支線飛機研制是中國首次作爲主承包商主導運作的高水平國際合作項目,共有12家國外大公司作爲11個主要分系統的承包商參與了風險合作。
H425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的4.2噸單旋翼帶涵道尾槳的雙發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裝有兩臺法國賽峰集團下屬的透博梅卡公司生産的阿赫耶2C發動機,已于2004年12月獲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
直11直升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 昌河飛機工業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研制生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並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的2噸級多用途輕型直升機。
自1951年創立以來,中國航空工業已經走過了56年的發展之路。從最初只能簡單地修理飛機,到目前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設計、試驗和制造體系,能夠研制生産各種殲擊機、轟炸機、教練機、直升機、空中加油機、通用飛機、無人駕駛飛機、民用支線飛機等各種類型的飛 機和微型飛機,以及配套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成爲中國國民經濟中技術密集、基礎雄厚的高科技産業之一,爲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4年獲得立項的中國繞月探測工程,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工程命名爲“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被命名爲“嫦娥一號”。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衛星、運載火箭、測控、地面應用和發射場等五大系統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繞月探測工程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産品研制,通過了各項試驗考核驗證;完成了發射場、測試、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嫦娥一號”衛星于日前通過了出廠評審。2007年8月10日,經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批准,工程已經轉入發射實施階段。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是中國自主創新的重大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裏程碑。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對于提高民族凝集力、激發全民探索精神,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同時,實施月球探測工程也將爲推動國際深空探測發展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中國火星空間環境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對火星空間環境進行探測,該探測器將在2009年通過俄羅斯運載火箭與俄羅斯“福布斯”火星探測器一道發射升空。
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個由多種型號火箭組成的大推力、無毒、無污染的綠色環保火箭系列,具有模塊化設計、批量生産、發射周期短、低成本,可靠性高的特點,將可以滿足中國航天未來發展對運載能力的要求。
“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是一種按照“通用性、繼承性、擴展性、及時性和先進性”原則設計的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臺。基于這一平臺,中國分別與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簽署了通訊衛星在軌交付合同,2007年5月尼日利亞通信衛星一號升空後已准確定點,中國民用衛星實現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開拓者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制的中國首枚小型多級固體運載火箭,具有可機動發射、操作簡單、發生成本低、能夠快速進入空間等特點。目前,在“開拓者一號”研制試驗基礎上,正在進行“開拓者一號甲”(KT-1A)、“開拓者一號乙”(KT-1B)固體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
2007年是中國航天工業創立51周年。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仿制進程導彈到應用完成的地地、地空、海防導彈武器系統;從嚴治探空火箭到具備研制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能力;航天技術從一片空白到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不僅爲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跨出國門,走向世界。中國航天已成爲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繁榮富強的象征,興旺發達的縮影。
他們的展品中集中展示了近年來中國在高性能雷達領域的重要成果。其中展出的YLC-2雷達是新一代3D雷達,采用了相控陣、全固態、全相參、頻率分集、脈沖壓縮等先進技術。該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高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反地物性能好、可靠性高、易于維修等特點,並能綜合6部雷達情報組成一個局部雷達網。YLC-2雷達是一部高性能的三坐標骨幹引導和警戒雷達,其技術水平達到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開發的導航系統、航天測控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金融網絡系統、政務信息系統、能源電子控制系統等,提供的各類通信及網絡産品、計算機、雷達、數字音視頻産品、新型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基礎材料等,已不斷爲全球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信息産品、服務和全面解決方案,爲實現國防高技術引領科技發展,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中航技公司從事的航空轉包生産專業服務始于1979年,作爲這一事業的開拓者、推動者、組織者, 中航技公司與世界上許多知名的航空工業企業包括波音公司、空中客車公司、GE公司、羅羅公司、普惠公司、霍尼威爾公司、柯林斯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接的航空零部件包括波音和空客等飛機制造商的機頭、機身、尾段、垂尾、平尾、機翼零組件、各類艙門、電纜等,GE、RR、普惠、斯奈克瑪等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的盤、環、軸、葉片等零組件,以及霍尼韋爾、柯林斯、泰勒斯等機載設備制造商的機載設備零組件。中航技公司爲中國航空工業的對外開放、技術進步、管理創新、人才培養以及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完)
可悲:中國稀土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稀土是關系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若繼續現有的生産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
爲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地擊落“飛毛腿”?爲什麽盡管美制M1和蘇制T-72坦克的主炮直射距離差距並不大,但前者卻總是能更早開火,而且打得更准?爲什麽F-22戰鬥機可以超音速巡航?……
這些“爲什麽”勾勒出當今軍事科技的巨大進步,也同時勾勒出了近20年世界的動蕩與沖突。針對每一個“爲什麽”,都有其具體而明確的答案。不過,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稀土”能夠一次性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稀土的開發應用近幾十年來爲軍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強勁的引擎。海灣戰爭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軍事奇迹,美軍在冷戰後局部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對戰爭進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稀土成就了這一切。
正因如此,稀土的開發利用也孕育了巨大的危險。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軍事勢力爲了獲得對對手的非對稱性控制能力,而參與稀土爭奪與研發,孕育了軍備競賽的風險;另一方面,獲得這種能力的國家更傾向于以威脅或戰爭解決爭端。對此,中國作爲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有必要從源頭上爲這種軍備競賽降溫,嚴格限制稀土開采,立刻禁止稀土出口。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稀土開發不可謂不重視。早在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把稀土開發列入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規劃。1975年,中國便成立了稀土領導小組,即便國務院機構幾多調整,但專門的稀土行業管理機構卻一直得以保留。1991年,稀土被列入國家保護礦種。從稀土保護的政策面來看,專門的機構,穩定的行業政策,國家一以貫之的總體控制,即便中國石油也沒有這樣的待遇。但是,稀土産業幾十年發展的成果,基本上還停留在低水平賣資源的水平。
對于稀土生産的現狀,國土資源部從1999年以來進行過無數次的清理工作,針對的問題包括濫挖濫采、産能過剩、秩序混亂,采取的措施包括總量控制、炸毀非法礦井、沒收生産設備、司法介入、許可證、與基層政府簽訂責任狀、與礦山簽訂合同書……2005年,商務部開始用稅收控制稀土出口。這些措施力度之強,持續時間之長,幾乎達到了管理部門的權力極限。
然而亂象依舊。有人曾總結中國稀土有七大難解之謎:1.以産業政策爲導向的宏觀調控始終難以奏效;2.調整産業結構和控制生産總量的政策一敗再敗;3.可持續發展開采無法實行;4.以統一規劃爲方針的加強管理措施難以實施;5.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産業升級的願望永遠只是願望;6.依靠聯合重組實現行業自律的對策無從下手;7.強化推廣應用從而提高産品附加值的目標至今達不到。
就在這樣的亂象之中,中國稀土可開采儲量從十多年前的占世界80%,降到了如今的52%。若繼續現有的生産經營模式,也許20到50年後,中國就將變成稀土小國。如果有一天,中國認識到稀土的價值,而希望從世界購買,那麽等待中國的就將是天價。
稀土,令武器更冷血
稀土是關系到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的戰略性金屬。爲什麽“愛國者”導彈能比較輕易擊毀“飛毛腿”導彈?這得益于前者精確制導系統的出色工作。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釤、釹是稀土元素。
爲什麽M1坦克能做到先敵發現?因爲該坦克所裝備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在晴朗的白天可以達到近4000米的觀瞄距離,而T-72的激光測距機能看到2000米就算不錯。而在夜間,加入稀土元素鑭的夜視儀又成爲伊拉克軍隊的夢魘。 至于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則拜其強大的發動機以及輕而堅固的機身所賜,它們都大量使用稀土科技造就的特種材料。比如F119發動機葉片以及燃燒室使用了阻燃鈦合金,這種鈦合金的制造據說是使用了錸;而F-22的機身就更加是用稀土強化的鎂鈦合金武裝。否則,超音速巡航中,F119強大的動力足以摧毀它自己。
上述種種還只是窺豹一斑。事實上,凡稱得上高技術的兵器幾乎無一沒有稀土的身影;更致命的是,稀土往往集中在使這些武器化腐朽爲神奇的最關鍵部位。比如“愛國者”除了制導系統,彈體控制翼面等關鍵部位也是用稀土合金;一些先進坦克的裝甲用稀土材料後,防彈性能更好;還有美國那些掌控戰場形勢的“千裏眼”、“順風耳”中用稀土科技造就的大功率行波管,這使得其工作更可靠,抗幹擾性更強……
簡單說,相比傳統兵器,高技術兵器的優點在于其更方便、更靈敏、更准確、更容易操縱。這些提起來容易,但卻集中體現了當今材料科學、電子科學以及工程制造的諸多最高成就。而這些成就的獲得,往往是源于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發現和應用。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由于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産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于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制,以及能夠對敵人肆無忌憚地公開殺戮,正緣于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中國稀土,爲他人做嫁衣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的一句名言。然而,在發達國家先後將稀土視爲戰略資源,並有所行動的時候,稀土在中國更多只被看作是換取外彙的普通商品。
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産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産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産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産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
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産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國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國家的貪婪。以制造業和電子工業起家的日本、韓國自身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中國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這兩個國家。至于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産也已停止,轉而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西歐國家儲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愛本國稀土資源,也是我國稀土重要用戶。
發達國家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産所需,它們不但通過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這種做法,日美韓等國行之有年;除了購買,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發,行公開掠奪之實。
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政府有效的控制舉措。許多專家呼籲的戰略儲備制度,至今不見動靜。而且,由于並未真正認識到稀土戰略價值,導致中國的稀土開發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資源浪費——生産無序、競爭無度,中國在擁有對稀土資源壟斷性控制的同時,卻完全不具有定價權,稀土價格長期低位徘徊。
一擁而上的盲目開發以及宏觀規劃水平低劣,導致中國並未成爲稀土開發大國,中國稀土科技遠遠落後于發達國家。鑒于稀土在提升軍事科技方面的顯著作用,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中國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將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嚴重的威脅,中國將爲其短視以及不負責任的生産開發付出代價。 目前,中國稀土的主要購買國日本、韓國、美國,前二者與中國存在種種糾紛,後者則在臺灣問題上構成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戰爭主要參與者。事實上有些對抗已經在中國東海、黃海上演。但是,在這些對抗發生時,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脅中國的戰機、艦艇與導彈,監視中國的雷達上的關鍵部件可能就是中國不計後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
美日韓都是稀土科技大國。以日本爲例,日本在有關稀土應用的材料科學、雷達、微電子産業上甚至擁有比美國更強的技術制造能力。美軍現役武器中,潛艇用高強度鋼,導彈微電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戰機引擎的特種陶瓷也是日本研發……日本科學家曾誇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我們可以想象,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無法被制造出來。
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目前純度爲99.9%的氧化鈰爲18元/公斤,過去最高賣到30元/公斤,有時稀土的價格甚至賤過豬肉。就拿提價的氧化釹來說,它的售價最少應該在110至120元/公斤之間,才能夠補償鑭、鈰、釔和部分重稀土元素積壓造成的損失。
稀土行業協會人士的共識是:全國30種稀土産品平均出口價格雖然均有所提高,但這個價格只是表面的風光,因爲從去年5月開始國家取消了稀土企業的兩項出口退稅,同時大量壓縮了出口配額企業名額,如果折算這兩種因素,加上原輔材料及水電、運輸等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稀土價格仍徘徊在低谷。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材料呈幾何級需求的情況下,中國的稀土價格並沒有水漲船高。
一些來自稀土企業的代表說,按照目前的價格,稀土企業的利潤一般在1%至5%之間。就是最高達到5%左右的利潤,賣的也是土的價錢。
我國稀土産業在世界上擁有多個第一:資源儲量第一,占70%左右;産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銷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産品出口到國外。但爲什麽我們卻沒有價格話語權呢?
專家指出,我國稀土産品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受國外商家控制。國外一些有實力的貿易商和企業在低價時大量購進我國稀土産品,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再次降價時再行購進。這就逼著國內企業競相降價出售。
國外都是大買家,而我們是10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我國出口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使寶貴的稀土短線産品釹、鋱、鏑、銪等低價外銷,而鈰、鑭、釔等大量積壓,企業在微利線上掙紮。
稀土出口必須立即禁止
既然過去幾十年中,政府領導不可謂不關注,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專家學者們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議,但中國的稀土開發依然還停留在低水平,那麽從長遠計,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實行的方式,莫過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維持國內生産以及研發所需的産出規模,或者幹脆從國際市場購買。
此好處有三: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從根子上杜絕地方對稀土的無序開發以及偷盜行爲,因爲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爲一些政府和個人被國際市場的蠅頭小利所惑;第二,解決産業整合,淘汰生産效率不高、資源開發浪費嚴重的小企業,淘汰過剩的生産能力;第三,爲中國稀土科技爭取技術開發、升級的時間,但是必須認識到,要在短期內追上國際水平,僅靠消極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曾說:“中國稀土資源十分豐富,鋇、銻和銦的儲量也非常豐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制造精密的制導武器。”中國或許不該去掐別人的咽喉,但必須未雨綢繆,不要讓別人在未來掐住自己的咽喉。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中科聯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晏雙利曾不無憂心地指出,“我國的稀有金屬儲量也不多了。”
相關資料:稀土概述
稀土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稱爲稀土元素,簡稱稀土。稀土元素又稱稀土金屬。稀土金屬已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境保護、農業等領域。稀土元素在地殼中豐度並不稀少,只是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前蘇聯、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等幾個國家。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主要稀土礦有白雲鄂博稀土礦、山東微山稀土礦、冕寧稀土礦等等。
http://bbs.2008.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tbid=499&fid=69206&id=30742&bbsid=1&subid=0&ismain=0
美貿易代表與歐盟昨日皆發表聲明,強調已決定就中國限制稀有金屬等原物料出口,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美國及歐盟將先正式透過世貿要求與北京談判,如果協商失敗,下一步就向世貿提出訴訟,預計需時數年。
美國及歐盟之前曾遊說中方,減低原物料金屬出口關稅,及增加鋅、錫、鎢及黃磷的出口配額,但游說行動不成功,甚至一度威脅將禁止大陸成衣進口。
中國包括稀土等稀有金屬的供應量皆位居全球第一,大量向美日歐盟等地出口,卻未擁有定價權,於是官方調高這些具有戰略價值的金屬出口門檻,導致出口價格上漲,引發歐美不滿。
大陸商務部指出,會積極回應歐美要求協商的要求,但中國做法未違背WTO基本規則。WTO強調的是不能限制進口,開放市場,而沒有具體規定出口應該如何,更沒有要求讓資源任意賣。中國大陸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表示,國家的做法有利於保護環境,充分利用資源。但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更適宜通過資源稅,而非外貿政策來促進環保節能。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近來國際上有關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輿論是不符合事實的。他並澄清,中國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出口。
溫家寶17日陪同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往西安,參觀中德合資的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並與中德企業家座談。
席間被問及大陸投資環境惡化的問題時,溫家寶說,「目前世界上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得不好了,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51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6%;其中6月實際利用外資達125.1億美元,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9.6%。
溫家寶說,「一個投資環境不好的國家,不會出現這樣大批外資蜂擁而至的情況。」他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
此外,歐盟執委會6月中旬曾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加強對稀土原料的控制,導致歐盟正面臨14種關鍵性原物料短缺,而這些原料是製造手機、太陽能面板與合成燃料所需。
昨天的座談會也有德國企業家問到中國稀土原料出口的問題,對此,溫家寶說,「我們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的出口,但我們要按照合理價格和合理出口數量來保證稀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溫家寶還提到,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相當於中歐貿易額的40%。德國在中國投資達到160億歐(約207億美元),德國企業也是向中國轉讓技術最多的國家。
溫家寶因此呼籲,希望今後中德兩國能加強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節能環保和綠色經濟、金融服務業、中小企業領域的合作,同時希望德國企業能在中國西部大開發中增加投入。
中國飛速進步迫使俄雷達與發動機公司放棄中國市場
簡而言之,毛子的材料技術還可以,但比美國還差不少,其他的精密機床,集成電路這些飛機工業最關鍵的東西根本只能從西方進口.全面的工業落後.
中國麽,雷達和毛子大概3年的差距,發動機和毛子5年的差距,但和美國比,整體上30年左右的差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cb4240100bqqq.html?tj=1
能與這些空軍飛行員面對面,衆多觀衆抓住機會輪翻抛出自己關心的問題,當雷強等人回答每一個問題時都引起現場觀衆陣陣歡呼。第一個觀衆問的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殲-10發動機問題。雷強告訴大家,昨日觀衆們看到的航展殲-10飛機裝配的是俄羅斯RS31F發動機,而我們自己的發動機現在正在試飛,已經裝在殲-10飛機上了。從總的數據講,我們太行發動機比俄羅斯的還好,推力比它的大了700公斤。
隨後,一位觀衆大聲問道:殲-10有沒有艦載機?嚴峰說:“相信不遠的將來,大家很快就會看到我們的艦載機。”
“在剛才做的動作中,技術難度最大、最能表現殲-10先進性能的是哪個呢?”
“我們在編這套動作的時候已經考慮到要在國人面前充分展示殲-10戰鬥機的各項機動性能。剛才大家看到了,幾個動作表現了殲-10短距離起降能力、大角度上升能力、水平機動能力、不對稱機動能力、垂直機動能力以及寬廣的飛行速度包線。”
許多觀衆都把殲-10與蘇27對比。蘇27的招牌表演動作是“眼鏡蛇”,殲-10也能表演,而且比它有更好的操控性。雷強介紹說:“它(指蘇27)做“眼鏡蛇”動作完全是靠速度來控制它的角度,速度小了,角度就小,但殲-10飛機可以由飛行員控制角度,我想讓它多大,就可以飛到多大。”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1-09/1154529353.html
實際上,專業人士是不會談什麽仿造戰機的問題的,道理很簡單---如果不想讓別國擁有這種武器,根本就不會出口相關裝備和技術,如果連技術帶裝備都賣了,那再追究“仿制”還有什麽意義。事實上,中國早已獲得蘇-27飛機的生産許可證,可以根據合同對蘇-27飛機進行許可證生産。如果在技術引進過程中消化了外來技術,用在其他飛機的設計制造中,那也很正常,根本不是什麽仿制。
但中國軍事專家尹卓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發出這種言論的人,從來不提或者根本不懂的事實是,作爲像蘇-27這種大型軍事裝備都是沒有所謂生産專利的,因爲要想申報專利保護知識産權,前提是必須得公布你要申請專利産品的所有技術細節,這樣才能說服大家你憑什麽申請專利,而軍事裝備顯然不能公開性能去申請知識産權的保護。
匿名的中國飛機制造業人士說,如果僅從一架飛機的外形和某個飛機看上去有些相像,就說是仿制,那是非常外行的說法。飛機的“氣動布局”是所有人都看得見的,現代的飛機,還有發動機、航空電子、雷達、火控等等許多系統都非常重要和關鍵,中國的飛機制造業在其中某些方面進步相當大,也擁有自主技術,如果結合很多技術設計制造出某種飛機,而外界非要說是仿制,那在武器裝備的制造中是很可笑。而且仿造的事情是幾乎無法調查清楚的,哪有一個國家自己搞的武器可以同意別國來調查!
這名業內人士還說,在中國引進蘇-27戰機的過程中,俄羅斯的飛機制造專家經常在中國的企業裏,中國的飛機生産商用俄羅斯技術做了什麽他們是很清楚的,如果中國做了什麽超出合同的事情,他們早就提出異議了,也不會等到今天。
設計蘇-27戰機的蘇霍伊公司也曾反駁過“中國剽竊俄羅斯蘇-27等軍事技術的知識産權”的說法。該公司總經理伯格去年6月表示,媒體上有關中方仿造蘇霍伊戰機的說法純屬外行,“我們堅信中方戰機當然有自己的技術成分和國産部件。美國等‘專家’在俄方售給中方武器的知識産權上做文章是在挑撥離間。”
軍火貿易對俄羅斯的意義也不言而喻。莫斯科大學國際政治研究專家考斯科夫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一度是俄羅斯軍火的最大買主,在俄羅斯軍工企業困難時期對其輸血,使得俄羅斯在當時幾乎是停産待業狀態的軍工研制、生産企業被注入給養,得以繼續生存下來,中國是“下沈中的俄羅斯航空業的救生圈”。
但近年來,中俄軍火貿易在雙邊關系中的地位不斷下降。據“美國之音”報道,伊賽金今年4月表示,中國從俄羅斯采購的軍火曾占過俄羅斯武器出口額的一半,但2008年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武器出口中所占份額已經下降到18%,未來將下降到15%,甚至是10%。但他同時表示,他的公司今年的第一筆武器交易合同恰好是同中國簽署的。中國向俄羅斯采購了100多臺航空發動機,用來裝備在中國的殲-10型戰鬥機上。
對此,尹卓認爲,這與中國軍備采購不再那麽迫切、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武器總是留一手等都有關系,但最終決定性的因素是,中國作爲一個向工業化疾進的大國,在武器裝備上不可能總是依賴俄羅斯。
俄羅斯的工業制造能力也制約它的武器出口,西方就經常嘲笑俄羅斯的工業制造水平。冷戰時期,西方將結構簡單、做工粗糙的蘇聯火箭稱爲“鐵皮加鍋爐”。著名的別連科“米格-25叛逃日本”事件中,美國專家在驚歎米格-25戰鬥機的高速高空性能的同時,也不忘在報告中寫上“工藝技術粗糙”等貶低性語句。《環球時報》記者前不久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聯合演習現場看到的俄軍地面武器裝備,包括T-80主戰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車體裝甲焊接處也明顯有些粗糙,特別是不少生産于上世紀70年代的BMP步兵戰車,湊近了能看到正面裝甲上凹凸不平的焊接。
考斯科夫教授也告訴《環球時報》,俄羅斯沒有選擇,目前飛機制造業本身所接到的訂單仍無法滿足其基本的生存發展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勢在必行。而據“美國之音”報道,有軍事評論人士認爲,在西方仍然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中國同俄羅斯的軍火交易將持續下去。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4/0927563550.html
“小半徑轉彎”最受期待
爲了在航展上更好地表現JF-17的性能以及自身實力,巴空軍參謀長拉奧?卡馬爾?蘇萊曼上將特意挑選了技術最嫻熟的王牌飛行員、第26戰鬥機中隊副隊長謝赫?法西姆少校(音)駕機參展。據報道,在公衆開放活動中,法西姆將親自升空展示JF-17靈活敏捷的機動能力,“用令人熱血沸騰的發動機咆哮聲,給參觀者帶去無與倫比的刺激”。
今年2月,巴空軍組建了第26戰鬥機中隊,在中隊長穆罕默德?拉赫曼中校指揮下,這支隊伍正有條不紊地展開測試評估、換裝訓練以及戰備演習等任務。目前,JF-17按照每月兩架的速度不斷下線,預計到今年底將有第二支中隊誕生。據悉,巴空軍大致需要250架JF-17,它將取代現役的強-5攻擊機,殲-7P和“幻影”III戰鬥機。
曾遭法國公司“惡作劇”
巴空軍參謀長蘇萊曼上將對《空中力量》記者表示,中方不斷提升的競爭力,使巴軍方在爲JF-17尋找合適的電子設備時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今年3月,法國泰利斯公司一度放出拒絕向JF-17提供火控雷達的消息,但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場“惡作劇”。蘇萊曼說:“泰利斯公司上層企圖給巴基斯坦施加壓力,想逼我們把中國産品排除出競爭行列。事實上,我們既沒有取消中國公司的競標資格,法國人也沒主動退出競爭,還把報價調低了不少。”
同時爲兩場戰爭做准備
目前,圍繞JF-17戰鬥機打造一支強大而精幹的空中力量,已成爲巴基斯坦國防的頭等大事,在過去10個月裏,巴空軍陸續接收了一系列“力量倍增器”。據了解,巴基斯坦從烏克蘭購買的兩架伊爾-78加油機已于去年到貨,第26中隊已有兩架JF-17安裝了空中加油探頭,並積極進行戰時空中加油訓練。至于巴空軍從瑞典引進的“薩阿德”-2000預警機,更是令他們喜出望外——該機搭載的“愛立眼”相控陣雷達可追蹤45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對印度境內的空情也能輕而易舉地實施監控。
報道評論說,梟龍戰機此舉凸顯了出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潛質,與西方昂貴的較爲高科技化戰機相比,梟龍戰機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單機售價約爲1500萬美元,巴基斯坦空軍已經確認將采購150架,而這一數字或將增加至250架。根據巴基斯坦官方的說法,阿塞拜疆、津巴布韋以及其他8個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采購梟龍戰機。
印度稱中國梟龍戰機不夠先進 山寨航電降低性能 2010-07-02
中航工業證實梟龍實機將參加英國範保羅航展 2010-06-19
巴基斯坦開始爲JF-17梟龍戰機自産航空電子設備 2010-05-31
梟龍戰機裝配國産泰山發動機首次滑跑成功(圖) 2010-04-29
巴基斯坦稱未來十年將大量生産梟龍並對外出口 2010-04-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7/0815601110.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1042601240.html
從1992年起俄對華供應了76架蘇-27SK殲擊機,1995年又出售許可生産線,中國工廠隨即組裝生産了200架。從1996年起,中國開始在沈陽利用俄羅斯部件組裝殲-11戰機,截止到2003年俄共爲中國殲-11戰機提供了95套配件,隨後中國以飛機戰鬥能力有限爲由拒絕采購另外一批105 架飛機,顯然中方已經得到了所有必要的技術,從而自主生産殲-11,並向第三國出口。
俄軍事專家原來認爲中國在掌握俄航空裝備技術仿制相關産品有著明顯的軟肋,特別是在在發動機方面,至少需要10年才能自主生産,不料中國在航空裝備研制方面的進展極爲迅速,21世紀初就生産出了70%的配件使用國産産品的改進型殲11戰機,裝配完善型國産雷達,攜載國産導彈,同樣具備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之後中國使用國産機載計算機,幾乎完全替代了俄制蘇-27戰機上的類似儀器,2007年中國展示的殲-11B飛機原型幾乎就是改進型蘇-27SMK 的完全複制品。
中國軍隊其他部分現役武器裝備同樣與俄制産品非常類似,比如中國在與俄羅斯雷達企業合作時以試用爲由采購了1-2套殲擊機機載雷達,幾年後中國就有了克隆品。如今正在上海建造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安裝的搜索雷達酷似俄羅斯此前出口的“護衛艦-M2EM”系統,中國PLZ05式155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源于俄制2S19M1,A-100多管火箭炮則取自俄制“龍卷風”。
中國研制的FC-1戰機明顯仿制米格-29,如今卻低較低的價格在埃及市場上與俄羅斯的米格-29競爭,莫斯科原准備向埃及出口32架米格-29,但是持續數年的談判一直沒有突破,與此同時,埃及人還在談判購買和聯合生産中國的FC-1,其發動機則使用俄制RD-93,此前中方已通過俄國防出口公司采購了100臺。
另外,中國航空制造商還在仿制俄羅斯的蘇-33艦載殲擊機,以從烏克蘭得到的蘇聯時期的2架T10K試驗機爲基礎,幫助中國工程師解決了國産艦載殲擊機折疊翼難題。此前中國曾准備從俄羅斯采購50架蘇-33艦載機,後來決定僅采購2架先行試用,顯然是爲了更詳細地研究飛機的結構和飛行技術性能,進而研制國産産品,結果遭到擔心技術泄露的俄方的拒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6024c0100kcc6.html?tj=1
歐洲防務展永遠少不了通用、洛克希德-馬丁、雷聲、諾斯洛普-格魯曼、萊茵金屬……這些大軍火販子。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1038601239.html
俄軍刊稱中國武器開始進軍中東亞洲和拉美市場
更多關于中國武器出口的新聞
俄專家稱中國在低價武器方面對俄構成嚴重威脅 2010-07-15 09:35
俄專家稱拒售伊朗S300將使中國武器商從中獲利 2010-07-14 08:51
俄羅斯擔心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將搶奪其海外市場 2010-07-13 08:23
俄視中國爲武器出口競爭對手撥款研究中國潛力 2010-07-10 10:58
中國專家稱國産武器需要開拓新銷售市場(組圖) 2010-07-09 10:20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8/1051601241.html
中國軍工仍需引進關鍵技術 7年內航母不會面世
北京方面還在強調國防與非國防部門的統合,以便在最近市場上的各種軍民兩用技術和中國不斷擴大的科學與技術基地所生産出的産品之間起到杠杆作用。在直接購買和獲取的外國武器和技術的推動下,這些改革措施使中國能夠研發和生産導彈、戰鬥機和戰艦等先進的武器系統。
外國合資企業的科技與技能轉讓;
更多的政府撥給的研究、發展和購買資金;
載人航天項目,包括它的運載工具和跟蹤站;
用合法和非法手段獲取外國的軍事和兩用技術;
與一些學術機構建立更多的夥伴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生源和改善現有人員的技術訓練情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將擁有海外訓練和經曆,並返回中國。
中國的國防工業、特別是那些可獲得外國科技的部門,已經在與中國迅速發展的民間經濟、科學與技術部門的一體化過程中獲益。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中國的研發(R&D)費用從1995年以來以每年19%的速率增加,到2005年已達到300億美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中國盡管在研發工作、人力資源和研發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國家創新體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各個國防分支部門取得的發展似乎與它們同各自相關的民營經濟的統合有關,這樣它們就進入了全球性的生産和研發鏈條。例如,因中國在商用船舶生産和信息技術領域所居的主導地位而受益的造船和國防電子部門,在過去10年間發展最大。包括華威、大唐和中興集團公司在內的信息技術企業繼續與解放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並共同進行研發活動。電腦網絡轉換器與路由器等商界的現貨供應性技術則使解放軍的通訊設備日臻精密。
與之相反,生産專用型國防微電子産品(如雷達與武器子系統的配件)的企業,由于在民間並無類似的對等企業,發展較爲緩慢。與之類似,航空航天和軍火部門也因爲缺乏同國外跨國公司與國內工業的合作則獲利不佳。
俄羅斯仍是中國首要的武器與物資供應方,已出售給中國一些先進的戰鬥機、導彈系統、潛艇和驅逐艦。中國在一些生産項目中依靠俄方的部件,已經購買下了一些俄制武器的生産權,現在還在談判購買一些先進武器系統。俄羅斯與中國在技術、設計方面進行合作,並爲中國大量的武器與航天系統提供了物資支援。
以色列此前曾向中國提供過先進的軍事技術。但是,2005年,以色列開始通過加強對軍事出口産品的控制、建立對軍民兩用出口産品的控制機制,以及提高對外事務部在與出口相關的決策中的地位,彌補了政府對出口管控的缺漏。以色列議會還于2007年7月采取了一項積極的措施——通過了《防務出口控制法案》,並于2007年12月出臺了落實該法令的相關規則。美國方面也在謀求與以色列政府一道致力于繼續落實和有效執行這些新規章。
自2003年起,中國就在向歐盟國家施壓試圖解除對中國的致命性軍事裝備貿易禁令;2004年中歐峰會後,中歐雙方的領導人們在他們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將著手致力于推動解除禁令。盡管這一問題仍保留在歐盟的官方議事日程中,但歐盟成員國之間在近期何時解除禁令方面仍未達成一致。
中國在繼續通過合法與非法商貿交易連續致力于從國外獲得兩用和軍用技術。許多兩用技術,如軟件、完整的電路、計算機、電子設備、半導體、無線電通訊設備和信息安全系統,對解放軍轉型爲一支以信息爲基礎、擁有網絡戰能力的部隊是至關重要的。一些主要的法律案件都顯然證明中國在努力獲得敏感的美國技術(如導彈、成像儀器、半導體和潛艇),它非法地將目標鎖定爲一些給予了優厚待遇的科學家和商人。
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ICE)的官員們曾聲稱,中國冒險而廣泛開展著的間諜活動是對美國技術的最大威脅。在2000年到2006年5月間,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就涉及美國武器和技術向中國非法出口的問題進行了400多項調查,結果發現,中國駐美國的一些人員犯有違反《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控制法》的罪行。
中國仍繼續最爲依賴外國技術的關鍵性領域包括:指揮與控制系統,渦輪發動機技術,以及其它一些被授權獲得的技術,如精密器械生産工具、先進的診斷與透視設備、應用軟件,並非常需要高速運轉的原型、電腦控制性設計/制造(CAD/CAM)與翻修儀器。
導彈與航天工業:中國研發和生産了多種射程的先進彈道、巡航、空空與地空導彈。在過去幾年中,許多中國主要近程彈道導彈和中彈道導彈的組裝工廠與火箭發動機生産廠家已經對設備進行了升級,從而增加了産品總量。這些完成的武器系統和完善的導彈技術除供給中國軍隊外,還能由中國的一些部門在市場上進行出口。這些武器系統的大批量生産,會導致中國短程彈道導彈數量的顯著上升,中程彈道導彈的年産量則可能翻番。中國的航天發射工具生産工業也在擴展中,以便爲衛星發射和載人航天項目提供支持。
海軍工業:中國擁有一支活躍的、在全球範圍內都頗有競爭力的商用與海軍造船工業。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家,僅次于日本和韓國。造船工業的現代化和擴張已經使中國的造船總量和能力得以增加和上升,並給包括潛艇、水面作戰艦艇、海軍航空(准備動工興建一艘航母)、兩棲/海上補給-空運船舶在內的所有類型的海軍項目都帶來了相應的利潤。中國繼續依靠外國供貨方提供一些推進系統,同樣需要外購,但依賴程度稍低的還有火控系統、巡航導彈、艦對空導彈、魚雷系統、傳感器和其它先進的電子設備。模塊化的造船技術將使中國能夠將生産工作分散到多個地點進行,從而提高效率和增加同時制造的船舶的數量。中國已顯示出大批生産潛艇和兩棲艦船的能力。
地面部隊裝備工業:中國地面部隊現代化的內容包括:研發與生産新式坦克、裝甲人員輸送車和火炮配件。解放軍地面部隊的每個領域幾乎都有了發展,而且中國已經具備批量生産所需武器裝備的制造能力。中國在繼續依靠國外合作夥伴們填補關鍵性技術方面的不足,這可能限制中國一些地面武器裝備實際批量生産能力。
航空工業:中國的商用和軍用航空工業已經獲得長足發展,從生産早期蘇聯制模型機的直接性複制品轉爲了研發和制造國産飛機,其中包括各種改進型的老式飛機和現代的第四代戰鬥機。中國的商用飛機工業已經進口了高精度的、技術水平較爲先進的機械制造機器、電子設備和其它部件,它們也能用于生産軍用飛機。由于依靠從外國引進飛機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技術人員和設備也不足,中國飛機工業的大批量生産能力將受到限制。
基礎性研究。作爲擴展基礎性研究能力的衆多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劃定了5個基礎性研究領域,它們要么是應重大戰略性需求而有著軍事用途,要么是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和投資的科研計劃:材料設計和准備,極端環境下的制造業,航空航天力學,信息技術發展,納米技術研究。在最後一個領域——納米技術方面,五年前,中國還根本沒有進行研究或投資,自然也就談不上進展;如今,中國的政府投資數額已經直追美國,居第二位。
• 信息技術: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智能感知技術(特別是網絡)和虛擬現實技術。
• 新材料: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靈敏材料和結構,高溫超導技術和高效能量原料技術。
• 先進武器制造: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終端制造技術和智能服務機器人。
• 先進能源技術: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可替代能源與先進的運載技術。
• 航海技術: 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三維海上環境監測技術,快速多參量海底探測技術和深海作業技術。
• 激光和航天技術:也都是十分優先發展的領域。
主要特殊項目。中國還在發展和擴展本國技術的計劃中開列了16個“主要特殊項目”,其中包括:核心性的電子元件;高端通用芯片和運行系統軟件;超大型一體化電路制造;下一代寬帶無線機動通訊設備;高級數字化控制機械制造機器;大飛機;高分辨度衛星;載人航天;探月。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11/0810489502.html
《簡氏防務周刊》文章近日稱:中國國防科工委宣布 2007年1-10月份,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46億元(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8.8%,超過去年全年銷售收入總額。如果按年收入計算,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美國軍工業巨頭L-3通訊公司去年的銷售額124億美元,並將逼近雷聲公司的202億美元。同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實現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38.7%。
國防科工委還宣布,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批准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發行60億人民幣的兩期融資債券, 2007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債券最近已成功發行,直接從金融市場募集資金人民幣30億元,但國防科工委並沒有透露第二期融資計劃的細節:“短期融資債券的成功發行,爲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並標志著集團公司整體籌資能力和企業形象進一步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北方工業總公司也發行了債券准備進行重組,中國裝備集團公司獲得38個董事席位,5個常任董事,33個非常任董事。債券的發行,公司重組以及董事任命都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國資委爲了增強國防工業的競爭性和創造力作出的努力。這一系列改革也開始允許中國民間和國外的投資進入國防工業這一特殊的領域。
簡氏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主要爲解放軍提供軍用電子設備系統,並且爲出口的軍用陸戰車輛提供相關設備。
針對這篇報道“中國軍力迅速膨脹”的弦外之音,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專家李大光博士指出,中國與美國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的把雙方軍工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對比,美國規模大的軍工企業數量衆多,中國的國防工業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國有單位,即使中國有一兩家軍工企業與美國企業規模相當,但在國防投入的總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軍工企業的銷售收入一是來自本國軍隊,二是來自出口,從軍隊采購來說美國軍費占全世界軍費總額的47%,比排在其後32個國家的軍費總額還多;美國又是世界上第一軍火出口大國,出口去年美國軍火出口占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42%,從這兩方面的事實比較,中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西方單拿中美兩家企業一對一的對比的這種誤導性手法,就是故意給公衆造成中國軍工實力膨脹、趕超美國的錯覺,渲染中國威脅。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3/0840472924.html
2009年7月8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上榜中國企業從2008年的35家增加到43家,重組整合之後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並成功入選,以營業收入217.38億美元,利潤5.68億美元的業績排名第426位。這是中國航空制造高科技企業首次與波音、EADS等世界著名航空企業一起列入世界500強,同時中航工業也是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軍工企業,並在航空航天與防務板塊位居全球第11位。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07-09/1144558273.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9/0741558170.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9/0933532375.html
第九條現役軍人以及依照法律、法規和軍隊有關規定可以穿著軍服的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穿著軍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0/0704539443.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0-12/0719569689.html
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6-10/11/content_7232860.htm
令人驚訝:印度軍工VS中國軍工對決的結果2010-05-14
從許多關于印度和中國比較的帖子中感慨,並經過反複的思考,終于發現了原來印度強于中國甚多,尤其是軍事方面,原因如下:
一、搞笑篇:
1 印度的阿瓊坦克采用了低碳鋼,低壓火炮,與當代坦克有很大的不同,卻與早期坦克概念相似,充分體現了哲學中的否定-否定原則,顯示出印度設計師超前的眼光;反觀中國的98,雖技術水平略高,但在設計思想上已經大大的落後了。
2 印度用過瑞士、英國、俄國等多個發達國家的火炮,而中國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彈藥都是自産,顯然,印度炮兵比中國炮兵適應能力強。
3 印度設計了威風凜凜,用固定發射架,在地面發射的烈火導彈;而中國的DF-25,DF-31等導彈外形猥瑣,且用汽車馱著,到處躲躲藏藏,遠不如烈火有威懾力。
4 印度經常用飛機進行地面撞擊試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很可能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模型;中國這方面的研究比印度落後了不止一點點。
5 印度的LCA還沒有定型就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機型,包括艦載型;中國的J-10都開始列裝了都沒有發展型的消息,說明中國發展的潛力不如印度。
6 印度多年前就開始設計中程空空導彈,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樣品出現;中國不聲不響的就弄出了一種主動彈。這說明印度的設計師嚴格認真,工作比中國紮實。
7 印度海軍上面的武器都是俄國的,雷達和電子系統則來自歐美,因此印度海軍官兵有很好的外語環境來學習外語;中國海軍多用自造設備,主要是中文,不利于外語的學習。因此可以判斷印度海軍官兵的素質要高于中國。
8 印度在還不能設計常規潛艇的情況下就立項制造核潛艇,這種超前的思想世界領先,中國就不要來丟人了。
9 印度新型戰艦可以做到完全隱形,顯然比中國只能雷達隱形的戰艦高明一些。
10 印度已經公布了登月計劃,並且要在中國之前,這充分的證明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這條真理的正確性;反觀中國,雖然在全世界首先提出該理論,但在運用上已經落後。
二、正解:中印軍工對比到底如何呢?
近年西方輿論總是大發看好印度、貶抑中國的論調,在軍事工業方面也常搞“龍象對比”。若是抛去政治偏見,認真研究對比,南亞象的軍工水准與中華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今年7月,美日等國鼓動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北朝鮮試射導彈時,印度發射了1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西方卻幾乎沒有反應。俄羅斯從地緣戰略角度考慮,出售給印度的蘇一30戰鬥機等主戰裝備的技術水准也高于對華軍銷。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若以事實相對照,這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只能令人齒冷。
中華崛起對美、日等國帶來的影響,直接表現爲軍事上鼓噪“中國威脅論”,擡印抑華成爲西方的一種戰略選擇。
1、印落後中國二十年以上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在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那個大鄰國。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隨後宣稱,准備在五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空天領域中有更高水准。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對本國人可能還有自慰作用,熟悉太空技術的人聞之卻無不暗笑,因爲繞地球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時便聲言要去月球,無異于不會走路便說要跑步。今年7月印度試射的那枚“烈火Ⅲ”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能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1—2年。中國發射的“神舟”飛船的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若將中印導彈相對比,印度這次試射未成功的“烈火Ⅲ”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70年代前期便已研制成功的“東風一4”的水准。西方核專家認爲,中印在核武器方面的差距也至少在20年以上,因爲1998年印度試驗成功了原子彈、氫彈,中國卻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進行過這種試驗。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戰機,中國自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成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一10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上90年代的戰機水准,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經四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且已大量投産。印度80年代前未自研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啓動已20年,樣機試飛仍未完成。其軍方認爲今後該機即使推出也會落後,已有放棄一說,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還是靠外購戰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吹是戰後亞洲最早也是惟一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可惜買的都是英國淘汰品,最近又買了1艘俄羅斯舊艦。中國早在70年代便自制出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第三代,近年又自制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准。印度至今卻連常規潛艇都不能自産,僅能生産三四千噸的護衛艦,主要部件還要進口。
對陸軍的主戰裝備坦克和火炮,中國在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80年代研制出國際軍貿市場暢銷的85一Ⅲ坦克,近年裝備的99改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認爲屬于世界先進戰車。印度自研第一種“阿瓊”坦克已20多年,樣車制成後被軍方評價爲“不適于使用”。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中國的火炮全靠自研,國産的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美國産品而被科威特等富國采購。
更可悲的是,目前印度連步兵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其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多數也要靠外購保障。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冰川發生規模不大的沖突,便需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更說明其軍工保障能力低下。中國的火炮和輕武器早在60年代便全部國産化,改革開放後還行銷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也大量充斥著中國所産的步槍、手槍。
從尼赫魯時代起,印度當局就一直以中國爲競爭對手,近些年來總是自吹其軍工水准如何了得,硬體實在無法誇耀便自詡軟體占優勢。 2、印“單騎獨進”難圓強國夢
現代武器裝備是國家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准的結晶,中印自研武器的水准有巨大差距的根源正在于此。新中國成立前,中印都是落後的農業國,印度的工業基礎還略強于中國。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主要工業品産量開始超過印度,目前的差距已拉大到20年以上。換言之,印度主要工業生産能力只相當中國80年代初的水准,而兩國人口卻相差不多。
以1950年中印兩國主要工業産品相對比,鋼産量是60萬噸比115萬噸,發電量是45億度tt88億度,中方要遜于印方,中國的鐵路通車也只有印度的一半。可是到了1970年,中印的鋼産量對比便是1800萬噸對600萬噸,發電量爲700億度對500億度。再看2005年的統計數字,中國鋼産量已達3.3億噸,印度只是3900萬噸;中國的發電量爲24747億度,印度只有6059億度。在國民收入(GDP)方面,中國爲2.25萬億美元,印度爲7300億美元。若進一步分析,印度GDP的48%來自並不表明國家實力的第三産業,中國第三産業産值則不足GDP的30%,雙方工業産量的差距實際已達6~7倍。
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也很大,這一點在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斷裂問題,印度近年制造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便要發生履帶斷裂,以致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受政府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平時不敢輕易上陣而只能充當“閱兵坦克”。印度近年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的技術來源于蘇聯的薩姆一6,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研制的紅旗一7型。印度多數武器購自蘇、法、英等多國,型號和標准雜亂,又使技術保障出現諸多困難,其空軍平時有1,3的飛機不能完好出航,有時只能靠拆東補西保障重點。
印度多年來自誇優于中國的專案,便是所謂“軟體優勢”,並認爲航天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印度早在1954年便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核領域的研究早于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中印的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然而60年代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突飛猛進,印度便被遠遠甩在後面。至于印度惟一能自吹的軟體業,雖說其出口量還略多于中國,至今卻不能有效實現軍事化和國內實用化。
近些年印度政界和經濟界人士在承認中國是“世界工廠”時,又自稱本國是“世界辦公室”,論據便是每年出口數十億美元的軟體,以此說明資訊産業發達,並能在未來資訊戰中占優勢。若仔細考察,印度軟體業是依靠本國的英語教學優勢,由大批科技人員承接西方軟體業的外包加工,以家庭作坊形式分頭制作,再銷給業主賺點加工外彙,對本國經濟和軍事技術水准的拉動作用很有限。以IT産業總體規模而論,印度遠小于中國,其手機、電腦的産量只相當于中國的十分之一,其飛機、坦克和艦艇的電子裝置也多依賴進口。
現代武器裝備要有效發揮作用,主要不是靠單項優勢,而需要整個工業科技特別是軍工系統的綜合配套能力。以未來資訊戰而論,機械化裝備和火力仍是作爲戰鬥平臺的“硬”實力,電子資訊裝備等“軟”部件只能起倍增器作用。像印度這樣自身研制不出戰機、坦克和大型艦艇的國家,終日只自誇軟體,其軍工體系仍是一個軟骨動物,擺脫不了充當它國的附庸。近年來印度總強調自己是“世界大國”,去年提出要進入聯合國安理會擔任常任理事國,世界上多數國家對此嗤之以鼻。因爲僅靠爆炸幾枚核彈或炫耀一下軟體,這種“單騎獨進”並不能說明自己是強國。中國的大國地位,恰恰是靠軍事、政治和科技方面的綜合均衡發展的實力,才得到世界的公認。
3、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我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如今中國人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http://www.milchina.com/2010/0514/1663.htm
印專家對比中印國防計劃 痛批印軍工鼠目寸光
世界政治評論網站2010年3月26日刊登印度新德裏國防研究分析所副研究員Laxman Kumar Behera的文章。文章對比了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國防計劃,並指出,由于中國的國防計劃比印度更有目的性、中國對軍工的扶植力度更大,所以印度的軍力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中印軍費的使用目的不同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官方的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但是外界猜測中國軍力的實際花費可能比這個數字多。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除了預算數字和增長率的差別,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軍費是為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為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印度軍費缺少連貫性
文章稱,過去20年間,中國官方公布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這種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為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根據北京兩年一度公布的《國防白皮書》,1988年至1997年間,中國軍費增長率為平均每年14.5%。這期間的資金配置,是為了“彌補早年間遺留下來的國防發展不足的狀況”,再借助于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在隨後的10年裏,也就是1997年到2007年的這段時間,軍費的年增長率提高到15.9%。2008年至2009年,中國軍費的增長率甚至接近18%。1997年以後的軍費支出,大多用于掌握網絡中心技術、獲得精確制導的現代武器,並從美國這個軍事霸權國家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實際操作中學習經驗。
文章還說,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手牽手”同時進行著,中國國內的軍工業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沒有理由因為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為中國帶來了“豐厚的紅利”——中國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到鄰國以外的範圍。這一切正如美國國防部2009年度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所說,多年的投資和改革令中國解放軍“有能力觸及亞太地區以外,這一變化正改變著地區平衡”。先進武器的配置,比如本土研發生產的核動力潛艇,導彈打衛星技術成功試驗和反彈道導彈能力,這些都說明了北京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則缺少連貫性。某些年頭,印度國防預算增長率達到34%,而另外一些年頭,則低至0.5%。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定過程中存在缺陷。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的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由于缺少這種嘗試,印度軍方只能按照他們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產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加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的。
中印軍工業管理差別很大
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國內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軍工業對于印度和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硬實力。印度在很久以前就宣稱將于2005年實現70%的軍工產品由本國生產。然而直到今天,印度還在30%到35%這個水平線上掙紮。導致的結果是,印度每年不得不花費50億到60億美元購買國外的軍工品,這正中了那些國外供應商的下懷。
事實上,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都對軍工企業實行國有控制,但是問題又來了。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了基礎設施的改革,從而為國內的軍工企業注入了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產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一些能參與軍工生產的私人合同商,在“保密與保護主義”的托詞下,飽受歧視。
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著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的時候,新德裏卻忙于試飛六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地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的距離。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新德裏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30/content_13270388.htm
美刊:印度軍工缺乏國産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
中廣網北京2010年4月3日消息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3月2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龍,昏睡的象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國防預算。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此外,中印兩國在實現各自軍事目標的方法上也形成鮮明對比。中國軍費是爲了實現軍事強國的長期目標,而印度卻僅僅是爲了資源分配,缺乏長遠考慮。結果在兩國軍力上體現出來———中國獲益良多。
過去20年,中國的國防預算一直呈兩位數增長,有效支持了北京增強綜合國力(體現爲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戰略需求。還有,中國軍力投資一直和解放軍的改革同時進行,國內軍工業越來越複雜,而且解放軍非常重視研發。中國政府沒有理由因爲金錢的原因阻礙現代化進程和改革動力。
幾十年的努力爲中國帶來“豐厚紅利”:軍力增長迅速,已能觸及鄰國以外範圍。印度在過去20年的軍費支出缺少連貫性,而軍費未能呈現線性增長,說明計劃制訂過程中存在缺陷。
中國政府每兩年發表一次國防白皮書,勾勒出本國安全目標,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嘗試。印軍只能按照自己的“願望清單”,撰寫短期、中期和長期計劃文件。然而,由于這些文件嚴謹性不足或缺少內部競爭機制,或無法將自給自足和國家安全目標結合起來,因此經常引發爭論。另外,年度國防預算的産生不是取決于這個國家的長期軍事需求,而是由可用資源的多少、部門之間的爭奪和更寬松的財政環境決定。制定戰略時缺少長遠眼光,這種現象在印度軍工業的緩慢發展中隨處可見。北京通過競爭、評估、監管和激勵這“四項機制”推進基礎設施改革,從而爲軍工企業注入大量競爭力,而印度一直在補貼無能的公共生産領域和研發公司,而各種各樣的委員提出的改革措施既沒能付諸文字,也沒能貫徹精神。
因此你就不會奇怪,兩個世紀以前就建造了軍工廠的印度爲什麽沒有一家能夠在全球數得上的軍工龍頭企業。你就能夠理解,爲什麽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時,新德裏卻忙于試飛6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差距。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http://www.cnr.cn/junshi/gjjs/201004/t20100403_506241045.html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大陸升級版VT-4主戰坦具備反無人機能力 2024/11/03 中時
中國大陸最主要的軍事盛會-珠海國際航空展將在11月12日開幕,目前已進入展場布置階段,一些會展主題也在陸續發布。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將展示VT-4主戰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該坦克具備多重反無人機裝置。
防衛部落格(Defesne Blog)報導,這款升級後的車型被命名為 VT-4A1,鑑於現代戰場上日益增加的無人機威脅,所以在坦克的頂部加裝了無人機干擾器和其他硬殺式防禦系統。在車頂上可看到3支干擾天線,還有看起來像自動砲台的主動防護系統。
VT-4是北方工業公司專門為了出口市場所設計的國際版主戰坦克,也稱為MBT-3000型,其技術源自於1990年代與巴基斯坦共同研發的90式,之後一直在穩步改進,並且取得多筆外銷訂單,國際用戶包括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與摩洛哥。
俄烏戰場顯示,無人機對抗裝甲車非常有效,現行的坦克武裝,比如車頂防空機槍都不面對無人機威脅,迫使坦克只能先掛上「反應籠」,顯然這種方式只是一種過渡階段。
防衛無人機成為坦克設計的主要目標, VT-4A1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在一定距離處中斷無人機的訊號。如果這辦法還不行,就只能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전문 테라피스트와 함께하는 고품격 윈터출장마사지, 저희는 100%후불제입니다. (구글검색 ''윈터출장샵” 검색해서찾아주세요)(구인 8시간근무 25만원보장)(경력자우선)(나이20세~30세)
www.winteranma.com
陸052E終極版驅逐艦動工 科技大驅055B即將下水 2023/08/01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中共海軍21世紀後,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接連下水、服役,令人目不睱給的「下餃子」
進入21世紀後,中共海軍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裝備上,以下餃子的速度大量建造與部署了各種艦艇,其中最多的是40艘4000噸的054A護衛艦,另052C型改的052D驅逐艦,噸位從6000噸發展到7500噸,導彈垂發系統也從48單元增至64單元,最後還為了大型艦載直升機庫建造了加長版052DL型。目前052D已服役25艘,在建的有10艘,為應對美軍新型伯克級的052系列終極版052E也將動工,將增加到8000~9000噸。052E將採用346B型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先伯克級Flight-III的SPY-6型砷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至少一代,探測距離將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垂發由052D的64擴至80單元,雖略遜於伯克級的96單元,但已經趕上美軍1.5萬噸朱瓦特號的80單元。
055型,排水量1.2萬噸,垂發112單元,首批8艘在2023年已全服役。055B增至1.5萬噸,將裝備目前最先進的中壓直流全電推進系統,以及155mm電磁軌道炮、雷射武器等多種具有實驗性質的高能耗艦載武器,這種思維略相近於朱瓦特號,差別是朱瓦特號是艦體造好了不知如何用才開始設想將實驗武器搬上艦,而055B則是一開始就是以實驗先導艦的角色上場,因此從推進系統到武器系統,都滿了實驗性的思維與規劃。
相關新聞
美建新一代驅逐艦加緊追趕中國 軍事觀察人士:外形太像055艦
1發砲彈3200萬 朱瓦特級主砲拆除 如夢一場
航速30節航母編隊新一代054B護衛艦,包括新型快反雷達,隱匿型的鐵錨。
中國新隱形戰艦傳替代72艘056護衛艦真實用途或為陸版瀕海戰艦
爆大陸將有8艘075型兩棲登陸艦!
陸076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首曝光,陸媒:075針對台海076為新型戰艦
陸造隱形航母 固定翼無人機專用世界第一
陸光纖陀螺儀技術突破 低成本飛彈時代 即將降臨 2023/03/01
《南華早報》2023/03/01報導,中航西安自動控制研究所的晶片將可將陀螺儀縮小到一般產品的12分1,性能要好30%。用248奈米(nm)深紫外光(DUV)光刻的,這是非常成熟的半導體工藝,已二十多年。
日本和荷蘭上個月同意加入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DUV光刻機,儘管2國公司稍早表示,這一措施對擁有成熟技術的中國影響有限。
回應
2018年台灣開發出【微型矽光子陀螺儀驅動晶片】
嗯,台灣飛彈用的陀螺儀壞了也到大陸送修,這新聞有報喔,哈哈哈
中科院天劍二型飛彈內慣性光纖陀螺儀組件 曾用「俄烏」技術產品 2022年02月28日 19:00:00
IDF戰機掛載天劍二型飛彈內的光纖陀螺儀,曾因美方對台武器關鍵組件受管制, 2007年曾透過至鴻科技,取得由烏克蘭公司在俄羅斯生產組件。空軍2015年啟動「奔劍專案」,將原有的機械式與俄制光纖陀螺儀,完全更新為自製組件。
陀螺儀是什麼 手機陀螺儀晶片有什麼用? 2018-11-28
很多手機都內置有陀螺儀,榮耀10,vivo Z3雖沒陀螺儀,但使用了虛擬陀螺儀,測量物體旋轉時的角速度,經處理器對角速度積分後,可以感應任何方向的轉角。常見作用:1、導航.2、相機防抖.3、提升遊戲體驗.4、作為輸入設備相當於立體滑鼠。5、其它用途
中國世界領先的58項科技 2021-04-15 07:02
兩岸民主們貶低中國科技,指中國差美國二萬五千里。美國總體科技雖領先中國,但中國還是有58項科技領先美國。
一,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
二,超級鋼技術領先
三,超50%熱效率柴油機。
四,稀土分離加工技術/專利第一!
五,光纖技術領先
六,艦艇全電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及電磁炮技術:
七,雷射技術領先。
八,中國核電站壓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技術領先。
九,領先的新一代永磁電機和潛艇AIP發動機技術;
十,高鐵技術
十一,電動汽車
十二,造島神器:“天鯤號”
十三,煤制油技術
十四,飛機刹車技術
十五,治療帕金森的腦起搏器
十六,基因測序儀
十七,特高壓電網
十八,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十九,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啟明星2號熱核聚變;
二一,燃煤高效清潔利用技術
二二,量子技術
二三,第三代核電技術
二四,高超聲速導彈
二五,暗物質探索
二六,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
二七,軍民用無人機技術
二八,中國火箭振動臺
二九,超級電腦
三十,互聯網商務支付
三一,風洞技術
三二,導彈反艦技術
三三,工業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
三四,三D列印
三五,脈衝強磁場裝置
三六,納米技術
三七,超輕氣凝膠
三八,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
三九,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
四十,首個卵細胞基因組測序。
四一,雲計算
四二,首創衛星單原子銥推進劑。
四三,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
四四,可燃冰開採技術
四五,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
四六,中國郵政光學分揀技術。
四七,雜交水稻技術。
四八,人工降雨和驅散雲團技術。
四九,肝,流行性,sARs等疫苗。
五十,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
五一,超導研究。
五二,在納米應用。
五三,深海機器人
五四,在礦漿電解設備。
五五,蠶生物技術,絲織。
五六,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
五七,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五八, 舟山CHD海洋發電站。
中國世界領先的58項科技 2021-04-15 07:02
兩岸民主們貶低中國科技,指中國差美國二萬五千里。美國總體科技雖領先中國,但中國還是有58項科技領先美國。
一,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
二,超級鋼技術領先
三,超50%熱效率柴油機。
四,稀土分離加工技術/專利第一!
五,光纖技術領先
六,艦艇全電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及電磁炮技術:
七,雷射技術領先。
八,中國核電站壓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技術領先。
九,領先的新一代永磁電機和潛艇AIP發動機技術;
十,高鐵技術
十一,電動汽車
十二,造島神器:“天鯤號”
十三,煤制油技術
十四,飛機刹車技術
十五,治療帕金森的腦起搏器
十六,基因測序儀
十七,特高壓電網
十八,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十九,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啟明星2號熱核聚變;
二一,燃煤高效清潔利用技術
二二,量子技術
二三,第三代核電技術
二四,高超聲速導彈
二五,暗物質探索
二六,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
二七,軍民用無人機技術
二八,中國火箭振動臺
二九,超級電腦
三十,互聯網商務支付
三一,風洞技術
三二,導彈反艦技術
三三,工業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
三四,三D列印
三五,脈衝強磁場裝置
三六,納米技術
三七,超輕氣凝膠
三八,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
三九,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
四十,首個卵細胞基因組測序。
四一,雲計算
四二,首創衛星單原子銥推進劑。
四三,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
四四,可燃冰開採技術
四五,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
四六,中國郵政光學分揀技術。
四七,雜交水稻技術。
四八,人工降雨和驅散雲團技術。
四九,肝,流行性,sARs等疫苗。
五十,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
五一,超導研究。
五二,在納米應用。
五三,深海機器人
五四,在礦漿電解設備。
五五,蠶生物技術,絲織。
五六,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
五七,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五八, 舟山CHD海洋發電站。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美限制晶片技術輸出 難以制約中共發展先進武器能力 2022/11/18 中時
中國現役武器裝備用的晶片比美國要先得得多。例如美軍F-15C主控使用60年代末的CP-1075運算晶片,每秒32萬次;F-22第5代戰機是6枚1995年的PowerPC 603,500nm製程;F-35則是PowerPc 7448CPU的民用版是2005年上市。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1年送上火星的毅力號火星車,用的是1998年的Power 750CPU, 250nm製程,單價卻高達20萬美元。它的晶片跟F-35、F-22一樣,現在看來都比市面上廉價手機用的晶片差了不知多少代。這種落差最誇張的則是核武器,射控電腦用的是Window98,一些還用4.5吋的軟碟操作DOS系統,前幾年因為軟碟機故障找不到零件可以修還鬧出新聞。
相較之下中國因為尖端武器開發的時程較晚,例如殲-20主控用每秒超過千億次運算的國產「魂芯2號A」,是28-45nm的製程工藝;雷達很多用的是華睿1號,65nm製程;軍用電腦多用雙核45nm晶片,有2D或3D繪圖卡,用定制linux系統操作。全球定位用的北斗衛星用的是130nm的CPU,地面站控制台為22nm的CPU。
由於軍用晶片的環境要求極為嚴苛,要耐高溫、低溫,還要經得起急劇溫度變化,有的要防震抗幅射,軍用版CPU工藝標準更高,它要求幾乎不能出錯的穩定性,因此不能使用過於精細的線路,製程愈高、線路愈細,穩定性就愈差,也更易受幹擾,所以必須使用最穩定的晶片,以及專用的軟體。民用晶片講究的低能耗與更多電晶體管,受到電磁影響容易當機,造成的不便有限,但戰機CPU如果在飛行時當機,那影響就太大了。目前已知晶片穩定性過了65nm,穩定性會快速下滑。
傳統的機艦飛彈等武器,對晶片製程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倒是近年來漸成主流的無人機與人工智慧型武器需要大量與快速的運算能力,即便如此,這類武器要發展到相當成熟,可能還要很多年,屆時晶片製程與運算能力才能在武器應用上出現較明顯的差別。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組「Chip 4」圍殺大陸?台灣經濟等於「切腹自殺」!
晶片冰風暴怎炸開的?供應商揭台積電內幕:下修資本支出,延後7奈米進度。
中國航展追擊:陸大造奇葩武器 源於韓戰時期火力不足恐懼症 2022/11/13 中時
《環球時報》報導,網路上流傳段子說,韓戰的經驗讓中國患上了「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症」,因軍工企業於發展各種支援火力可謂不遺餘力。例如在這次展出的裝滿導彈的FK-3000防空系統,配備了2種防空導彈和一門速射炮,還包括48聯裝的反無人機集群導彈,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就連俄羅斯的鎧甲(Pantsir-S1)防空系統也自嘆不如。
兵器工業集團的紅箭-20/50射程20、50公里的超視距重型反坦克導彈,較之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紅箭-12類似)的作戰距離大得非常多,穿甲深度超過1200mm足以擊穿掛載附加裝甲的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可以直接打擊目標,也能夠採用類似於美國巡飛彈模式,在飛行過程以及在目標區域進行戰場搜索,提供前線資訊。
兔子的火力不足恐懼症有多嚴重?一個班2挺重機槍6支步槍 2018/08/03 軍武大揭祕
韓戰時期,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實在沒能力為前線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志願軍硬是抗住了大雨傾盆般的炮彈,以血肉之軀將美國人釘死在了三八線。韓戰之後,我軍就患上了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在陸軍尤其嚴重。在近期的某軍事論壇上,出現了一張步兵班的照片,全班一共攜帶了兩挺89式12.7毫米重機槍和6支95式突擊步槍以及8箱共400發機槍彈藥。兔子火力不足恐懼症最嚴重是在中蘇交惡時,面對蘇聯強大的鋼鐵洪流,那時候每個步兵班分配9個火箭筒。
最喪心病狂的還是兔子的火箭炮,射程最遠的火箭炮衛士-2D直徑425毫米,配備高爆彈,燃燒彈,轉底單,子母彈等各種先進戰鬥部。其單發爆炸的殺傷半徑為105米,子母彈的子彈藥有560枚。達到400公里;同時採用衛星,電視,紅外製導,飛毛腿飛彈的射程才300公里,能不能打中還不好說。
美F35暫停交付 全因驚現這陸製品 2022/09/08 中時新聞網
五角大廈在得知,F-35磁鐵的原料來自中國後,已暫停戰機交付。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周三說,F-35的漢威(Honeywell)渦輪機幫浦中,需要用到為起動器提供動力的磁鐵。不過,最近他們發現,這元件是由來自中國的鈷釤合金製成。
據《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和《動力》(The Drive)網8日報導,洛馬發言人希珀特(Laura Siebert)說,這合金是在美國磁化。
由於五角大廈斷定,這磁鐵在飛行上安全,也未未及敏感程式資訊,因此已交付的F-35不會更換非陸製磁鐵。F-35聯合專案辦公室(F-35 JPO)發言人戈梅爾(Russell Goemaere)證實,這磁鐵並未傳輸資訊,也未危及戰機,已交付並服役的F-35將繼續執行任務。
然而,世界最先進的戰機採用陸製品,仍引發了五角大廈的疑慮。為了遵守《國防聯邦採購補充條例》(Defense 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 Supplement,DFARS)的規定,F-35聯合專案辦公室已下令,國防合約管理局(Defense Contract Management Agency,DCMA)要暫時停止接收F-35。
而洛馬說,漢威8月底告知陸製合金的問題,未來渦輪機會採用美國原料製成的其他合金。如今調查已展開,以了解中方原料如何會進入流程,並將解決相關問題。戈梅爾說,相關承包商已找到合金新來源,未來將用在渦輪機上。
另一方面,洛馬說,目前還不清楚,暫停交付會持續多久,但表示,2022年仍將按預定計畫,交付148-153架F-35,而至今他們已交付88架。而洛馬說,F-35戰機由1,700家供應商提供的30萬零組件製成,而在每個生產階段,所有的零組件都經過檢查。
回應相關新聞
全球的磁鉄9成是中国供应, 老美咁叻咪唔好用啰, 还有稀土呀! 老美都可以用自產的稀土, 不过, 恐怕七成以上的尖端武器製造要停工啰!
有種別用中國的稀土製成的產品!
可見中國製的產品不是你要不要用,而是你無法不用。美國至今對中產品加關稅也沒害慘中國只是讓美國通膨嚴重,若美再施壓中國產品那時馬桶不通就沒便宜又好用的用具可用。
中美物價收入及貧困人口 2020-02-11
為貶低中國,散佈兩新謬論:以美食品價低為由說中國物價比美高,及按美貧困標準,八成的中國人在美貧困線下。這是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手法。IMF統計,中美人均GDP是1:6,中美人均購買力PPP是1:3.8,因為美國物價比中國貴。美國有4700萬領救濟的貧困人口。兩國人的收入,物價,匯率都不同,按匯率來得出中國八成人是窮人論是可笑無知的。美國的物價,除農產品食品及個別電子產品比中國便宜外,別的多數商品都比中國貴,特別是服務業人工,醫療,律師等費用更貴的驚人。
所謂中國對美日必敗的謬論 2020-04-13
一,日海軍強,中國必敗?
當今中國已非滿清,日海軍已非中國對手。中國工業體系完備;日本不俱備此能力。
二,美軍武器先進,中國比之差距大?
美個別武器是比中國先進,近十年中國技術的進步如一日千里。主戰武器已無代差,而少許差距可用數量彌補。
三,美軍經驗豐富,而中軍幾十年未戰了無經驗。現代戰爭已很少有單兵對決,更多是陸海空天電五維體系對決!而中國恰恰是具備完整體系戰力的強國,美根本無勝算,否則,美早就動手了。
四,戰時油路會被斷?
油,中國自產六成,不足部分有俄,伊,委等國供應。中國新開三條陸上油路:中俄,中緬,中哈,所以斷海上油路沒有用。 糧食也一樣,中國主糧自產九成六,且中國是有儲備制度的。
五,美日盟友多?
北約加日本的聯盟是形式上的,真戰,只會自保。
……
十,美國的經濟科技優勢;
美GDP第一20萬億美元,但排除第三產業,只有7萬億。中國晶片自主三成,軍用完全自給。美對中國科技禁運,但九成晶片用於出口美歐。發明專利,中國已連續四年世界第一! 中國2019年創新排名第14,日本第15.
回應
無聊。
打擊了你們的日本神話。
真實的臺灣及臺灣的13大神話。2020-04-03
在縱橫交錯的臺北街巷之中穿行了幾天之後才明白,不光是城市建築破破爛爛,而且街上的車也都很老舊。
一,人均3萬美元是大陸N倍。
二,台農可領退休金。
三,四,大學宿舍如賓館,不要房租。
四,福利非常好,水電非常便宜。
五,醫療全部免費。
…….
自由詐騙,民主佔領立法院。洗腎率第一,爆肝冠全球。
羅羅公司陷入困境,拒絕中國伸出的援手,淪落裁員9000人賣掉公司,恐重蹈馬達西奇覆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KVPEIE8ow
英國羅羅公司陷入困境,後悔沒賣C929發動機,中國航發迎來新春天2020/12/25
在全球客機領域,主要以美國波音與歐洲空客為主,兩家共佔到市場份額的99%以上。這兩家公司之所以在全球客機領域居於壟斷地位,既與其自身成立時間早、研發時間長有關,更與其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脫離不了關係。其中,發動機技術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性能優秀的發動機,那連客機領域的大門都進不去。而向空客與波音提供發動機的公司,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則在該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國羅伊斯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與美國普惠、通用電氣齊名。該公司於1906年成立,成立時間比空客與波音還早,堪稱是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鼻祖。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羅伊斯公司積累了大量發動機研發技術,生產出了一批性能一流的高精尖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性能出色,而且使用壽命長、耗油率低、噪音低,深受客機公司的青睞。因此,空客與波音的部分客機採用羅伊斯公司的產品,例如波音787和空客A380。
中國在該領域起步時間不比歐美晚,但由於種種一系列的原因,首架自主研製的運-10下馬,最終黯然退出客機市場。但這並沒有讓中國人放棄自研客機的念頭,在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後續研發出了中國首型中型客機C919。繼C919後,商飛又與俄羅斯展開合作,開始研製大型客機C929。該型客機起飛重量約220噸,航程約1.2萬公里,座數在300-350左右。在研發過程中,中國曾向羅伊斯公司採購瑞達XWB發動機,但卻被對方斷然拒絕。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實行對華技術封鎖政策,一些先進的產品根本不願意賣給我們。此次羅伊斯公司拒絕將發動機出售給商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不過,這一決策令羅伊斯公司十分後悔,因為在國際市場的競標中,波音與空客選擇了其他公司的發動機,導致羅伊斯公司沒有拿下訂單,發動機面臨賣不出去的尷尬。隨著虧損越來越嚴重,羅伊斯公司迫不得已提出與中國合作的請求。不過,該公司依然不肯將最先進的發動機賣給我們,而僅願意出售一些性能中等的產品。
隨著未來中國民航市場的發展,對客機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英國羅伊斯公司卻執著的不肯將發動機賣給中國,只能面臨淘汰的命運。如今,中國正在研發性能更好的國產發動機,未來將迎來屬於國產發動機的新春天。
加拿大斷供失敗!新舟-700現身西飛,國產航發關鍵時刻頂住壓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U_7ANB4po
宣告與運-7的「決裂」:新舟700已完全脫胎換骨 2019-06-05
新舟700並非600和60的單純升級改造。與600相比,700採用了最新型普惠PW150C渦槳發動機,推力提升一倍(兩台3200軸馬力提升到6200),螺旋槳從四葉改為六葉,垂直尾翼變為T字型,機身長度加了6米,起飛重量加了近6噸,時速從514km/h猛增到637km/h,載客人數從52人增加86人。
新舟脫胎於國產運-7運輸機,運-7是前蘇聯安-24的仿製型號,氣動佈局和尺寸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改進都限於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方面。所以說,新舟600儘管是2008年首飛的,但實際上仍屬於安-24的升級版,而後者是1960年首飛的。運-7在1970年首飛,直到1982年才成功定型。安-24,在1976年就停產了。也就是說,運-7在誕生之日就已經是一款過時飛機了,使用的是落後20多年的技術。
新舟600支線客機獲成績 未來需重起爐灶
中國新舟系列至2014年11月,累計交付100架,累計訂單270架,分佈在全球17個國家的27家的260餘條航線上,飛行時數超過27萬。
新舟600在60的基礎上升級,2008年10月9日首飛,使用兩台加拿大PW127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整機壽命由30000小時提高到了60000小時,還加大了可檢修區域,使飛機的維護維修更加便捷。航電方面採用了綜合航電系統,飛行人員使用五個大型多功能顯示器(MFD),操作直觀方便。。
相關新聞
「新舟」700獲11家客戶285架意向訂單 2019-03-10 香港文匯報
美撈起墜入南海的F35C 靠的是中國造潛水工作支持船 2022-03-04 環球網
美國第7艦隊3日發佈的消息顯示,1月24日在訓練中墜入南海的F-35C戰鬥機已經被成功打撈。公開報導顯示,此次美軍使用的海上深潛和打撈船隻由中國招商局重工建造。這並不是美軍在打撈墜機中首次使用中國建造的潛水工作支持船(DSCV)。
美歐制裁俄航太、軍工殺傷力有多大? 2022-03-04 環球時報
對西方制裁,俄停止向美供應RD-180火箭發動機,俄正實施進口替代,從中國進口。
英媒:去美元化 中俄都在增持黃金
英國Money Week網站2022-03-03文章:中國擁有的黃金幾乎肯定超過美國,過去幾十年,我們經常看到美國利用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而將其武器化的例子。對俄實施制裁以及將其從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逐出。
世界黃金儲備,美國以8134噸排名第1,德、義、法、俄和中分列2至6位。但中國的黃金儲備肯定遠高於官方資料。首先,過去10年中國黃金產量約占全球15%。2000年以來,約產6830噸,且保留在國內。中國還在非洲、南美和亞洲收購國外金礦資產。其次,中國還是最大進口國。2000年以來內地僅通過香港進口的黃金就超過6700噸,中國私人持有的珠寶黃金約為2500噸。
相關新聞
俄「去美元化」 不怕經濟制裁
加速去美元化中俄75%貿易放棄美元結算
普京:俄將從制裁中獲益。
反制西媒造謠:心理/宣傳/認知/戰資訊戰,俄封鎖臉書、臉書、推特、CNN、BBC、彭博...。
新媒:美對俄“斷芯”,讓中國警醒應自給自足 2022-03-02 聯合早報
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對俄祭出一攬子經濟制裁,包括晶片,是對中企“晶片制裁”的翻版。俄七成的電腦和手機皆來自中國,制裁強化中俄關係,俄會求助於中芯等中企。
大陸武器愈造愈先進 為何少見對外出口? 2022/02/04 中時
雖然中國大陸近年持續公開殲20匿蹤戰機、極音速武器、先進潛艦與水面作戰艦等尖端武器,且價格相對低廉、限制又少,但根據智庫統計,其軍備出口卻不升反降;《歐亞時報》指出,這是因為外界懷疑其先進技術體系不完整且未經實戰驗證,對產品水準存在疑慮。SIPRI統計,中國2010至2020年出口價值166億美元軍備,遠低於美國1050億美元和俄羅斯705億美元;且持續下降,2020年僅7.59億美元。
回應
軍火市場並不在乎有無實戰驗證,買武器從來都是政治問題(交保護費),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賣軍火多是單純生意,自然不會是各國的優先選項。
目前美式軍火占了全球絕對大宗的優勢,大陸隨著大陸國力的上升,只要可靠、易維護、價廉物美,打開市場是遲早的事。
大陸最新的武器都是這幾年才開發完成的,數量不多自己用都不夠,
相關新聞
中國武器銷售“全球第二”?軍事專家:數據存疑
2021-12-06,瑞典SIPRI稱,世界100家最大武器製造商,美軍工企業第一(占54%),中國(13%),英國(7.1%)和俄羅斯(5%),引發助推“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質疑。
衣索比亞將購買中製L-15戰機(第一個國際用戶是甘比亞2015年購買了6架),L15採用2具AI-222發動機,單具最大後燃推力41.2千牛頓,極速可達1.4馬赫,有具搜索範圍達到110公里的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PESA),可攜掛PL-12空空飛彈,及精準導引對地攻擊飛彈,這使得它成為最輕型的多功能戰機。
太像!網民狂批美偷學陸055大驅 2022/01/18 中時新聞網 楊幼蘭
美國海軍1月12日公開未來驅逐艦DDG(X)的概念圖後,隨即在社群媒體上引發多數為大陸網民的質疑,說美國抄襲中方055型驅逐艦的設計,圖為解放軍055型2號艦「拉薩」號進行海上演訓的畫面。(中國青年報)
美國經常指控中國,竊取軍事硬體的設計和技術。如今對美國提出類似指控的不是北京,而是許多社群媒體用戶。
據《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17日報導,美國海軍最近公開下一代驅逐艦DDG(X)的構想,引發網上熱議,軍迷紛紛質疑,它是不是以中國的055型飛彈驅逐艦為藍本。連知名軍事作家薩頓(H.I. Sutton)也質疑,「美國海軍是不是從中國055型艦汲取設計靈感?」
相關新聞
055驅逐艦8艘不夠 陸還要更多輾壓老美
回應
美國人二戰後軍事科技上抄襲德國,現在開始抄襲中國。捉賊的喊賊,其來自有沒有什麼奇怪的。
老美江河日下如今也只能搞山寨艦來自娛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其實到了較為先進的效果時,相信都不會或不可能相差太遠,像先進的戰機都大同小異,像美軍的隱形轟炸機,採用飛翼設計,減輕雷達反射,那麼其他國家要研製隱形轟炸機,必然也以飛翼設計,因為這是最佳方案,戰艦亦一樣,效果最好的,大家必然採用,如像朱姆爾特(DDG1000)驅逐艦的奇型怪狀,看似非常科幻,但實質除了隱身效果突出外,其他都一塌糊塗,結果造了三艘就停擺!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日前巴基斯坦空軍2022官宣視頻透出端倪後,巴國隨即對外放出殲-10C機隊將在2022年3月23日國慶中展示的消息,之所以從殲-10A直到殲-10C才成交,除了與印度購入飆風戰機外,殲-10C成功換裝渦扇-10向量推力發動機與決定搭配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關鍵。
霹靂-15可供巴JF-17(梟龍)Block3使用,但在雷達與與機動性等遜於飆風,對戰勝算不大。進口殲-10C後,只要掌握機會並運用適當的戰術,有機會先發制敵擊敗飆風。
殲-10C在2019年珠海航展傳出的是每架7000萬美元,接近梟龍Block3的5000萬。殲-10C甚至稱這次交易是14億美元購入36架,真是半買半送,當然也有可能是與其他交易項目捆綁在一起才有的價格。中國願意以如此低廉價格出售給巴國,除了雙方長期的關係之外,可以讓殲-10C有實戰檢驗的戰場。因為對於所有高價值軍事資產來說,實戰戰績才是軍火外銷唯一的硬實力,只要有一次機會擊敗盛名在外的飆風戰機,那未來的財源才真是源源不絕而來。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此外,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將提高,帶來的收益將超過百億。不僅如此,我國海洋資源的開採能力也將因此進一步提高。比如旋轉導向鑽井技術。這是用於我國“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創新技術,而這種技術一直被各國保密,在之前根本不賣,同樣只能用租。每年的租金高達5萬美元以上,而且整個使用過程禁止參觀,我國直到2020年1月,中石化才完成這方面的技術攻堅。類似的還有運輸天然氣的專用船舶LNG船上的殷瓦鋼技術,這種鋼能夠讓船隻在零下163攝氏度工作,我國在2017年才完成技術攻克,成為為數不多能夠製造LNG船的國家。海洋的科技競爭已經展開,幸運的是,我國的科技已經逐漸趕上,雖然在某些方面依舊薄弱,但是卻有了追趕的底氣。
深海採礦爭奪戰 - 科學人雜誌
深海底部有豐富礦核,藏量堪比陸上礦藏,各國已展開採礦作業,卻也衝擊了深海生態系。科學家正加緊研究步伐,設法減少危害,以防生態浩劫。
深海採礦--維基百科
深海採礦,或深海開採是一種新近的採礦程序,從海床或洋底開採礦物。地點通常選在蘊藏有大片豐富的錳結核或者海底熱泉附近,距離海平面有 1400 公尺到 3700 公尺不等的距離。這些湧泉是形成大量海底硫化物的良好條件,而這些硫化物之中會包含一些有價值的貴金屬,例如銀、金、銅、錳、鈷和鋅。開採所使用的器械,則是利用液壓泵或者使用桶裝方法,將原礦帶到地表以後再加以處理。如同其他現存的採礦程序一般,深海開採具有高度環境污染的爭議性。
讓世界仰望的是中國深海挖礦船,每天租金130萬 2021-2-5
稀土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中國正是因為掌握著大量的稀土資源,才得以在西方強大的科技實力面前殺出一條血路。遺憾的是,日本卻是看得見吃不著,因為他們沒有深海挖礦所需的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卻被我國掌握。
我國已經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深海挖礦船的國家。“鸚鵡螺新紀元”號,全長227米、寬40米、排水量達4萬多噸,大小堪比中型航空母艦。
船上有著完整的配套採礦系統,水下機器人,大型甲板吊車,直升機平臺,還能裝載39000噸礦石。集採礦作業,航行,居住生活服務功能為一體。船上的物資能夠確保該船連續工作5年,最深可在2500米深的深海作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深海採礦設備。
它是由迪拜的船東下單,然後交給福建船舶馬尾造船廠來承建,最後再租用給加拿大的鸚鵡螺礦業公司,但是設計確實交給新加坡的設計公司。因此,挖礦船的核心技術和所有權都不歸中國。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建造就毫無技術含量,設計和建造完全是無法分離的兩個領域,許多設計都是全新的嘗試。我國海工裝備80%以上依靠進口,而研發和設計進口更是被歐美等國壟斷。在原材料方面,我國絕大多數抗腐蝕性海洋材料依舊需要大量進口,僅2014年,中國腐蝕材料的成本就達到2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34%。2018年,我國在抗腐蝕性材料方面整整損失7000億人民幣。
那麼這艘深海挖礦船能給我國帶來怎樣的商業利益呢?首先,租給加拿大一天的費用就達到130萬元,僅靠出租每年就將獲得4.745億元,而且想租都不一定能夠租到。日本就曾經想要插隊,為此甘願付出雙倍的價格,最終卻依舊被我國拒絕。
大陸巨無霸央企 「稀土國家隊」中國稀土集團成軍 2021/12/24 旺報
中國稀土集團2021/12/23在江西贛州掛牌成立,由多家公司組建而成,並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國資委持股31.21%;中鋁集團、五礦集團、贛州稀土集團分別持有20.33%;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研科技集團則分別持有3.9%。有利推動大陸稀土產業加快形成一南一北、南重北輕格局,提高稀土產業市場集中度,實現稀土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據大陸《財經天下》引述機構分析,這可以更好對稀土產能進行統籌,提升行業定價權與控制力,讓近年稀土價格暴漲暴跌的情形成為過去式,對保護資源與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都有戰略意義。
中國稀土學會副祕書長張安文說,這次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是國家頂層設計,也是重要戰略部署,「可以說是這麼多年行業非常期待的」。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金屬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80%以上。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中國稀土集團有望成為稀土礦業界「航母」級公司,擴大稀土定價權、提高稀土話語權是主要任務。也帶動相關稀土概念股如中國稀土、中國鋁業及五礦稀土等大漲。
中國武器銷售“全球第二”?軍事專家:數據存疑
2021-12-06,瑞典SIPRI稱,世界100家最大武器製造商,美軍工企業第一(占54%),中國(13%),英國(7.1%)和俄羅斯(5%),引發助推“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質疑。
報告稱,中國推動軍事現代化和國防自主,使中國武器生產商變得更具競爭力,“所有5家中國都進入了前20名,其中3家進入前10名”。軍售668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1.5%。9家俄企從2019年的282億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264億美元,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俄《獨立報》表示,SIPRI算法是基於自己的評估,並不能反映出真實情況,使用的僅是公開資料,但這些資料不全面,諸如零配件和服務之類的出口並未被計算在內。
軍事專家宋忠平表示,這一報告的資料確實存疑,因為很多公司不會公佈自己的銷售額。“俄羅斯應該是全球第二大武器銷售國,這應該不會發生大變化”。
國防部介紹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取得的成績及主要特點 2021-11-25 澎湃新聞
“十三五”時期,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裝備建設總體形態上,淘汰一代裝備、壓減二代裝備、批量列裝三代以上裝備,基本建成以三代為主體、四代為骨幹的裝備體系。傳統地面作戰、近岸防禦裝備數量適度壓縮,遠海防衛、遠端打擊等新型裝備加速發展。在聯合作戰裝備體系上,陸上重、中、輕裝備比例更加優化、整體推進建設,海上航母編隊、兩栖編隊裝備系列化發展,空中制空作戰、電子對抗、運輸投送等裝備體系不斷完善,中遠端精確打擊能力不斷增強,基礎資訊網路覆蓋國土。在骨幹裝備建設發展上,15式新型輕型坦克、遠程箱式火箭炮、直-20直升機列裝部隊,首艘國產航空母艦、075兩栖攻擊艦、055萬噸驅逐艦下水入役,殲-20飛機、殲-16飛機、殲-10C飛機代次搭配、形成實戰能力,東風-17導彈、東風-26導彈等批量裝備。在裝備建設管理體系上,積極推進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健全與新體制相適應的裝備建設管理機制和工作模式,自主創新、自主可控、自主研製與開放交流相結合的裝備發展格局正在構建。部隊維修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軍裝備發展建設和使用保障綜合效益有效提升。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11-25/doc-ikyakumx0195291.shtml
首艘054AP護衛艦2021-11-08交付巴基斯坦 雷達比自用型還強
054A/P主桅杆頂端雷達升級為SR2410C型S波段全天候多功能相控陣三座標雷達,以取代海鷹S/C型(Sea Eagle S/C)雷達(改進型國產化“頂板”3D對空搜索雷達)。
美媒推測,SR2410C堪比薩博的“海上長頸鹿”和泰利斯的Smart-S Mk2,對空探測距離大於250公里。結合該艦裝備的LY-80N型防空導彈(海紅旗-16出口版)15公里的最大射高、4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以進一步發揮該艦未來在巴基斯坦海軍中防空艦的作用。
還有,054A的兩座四聯的YJ-83反艦導彈換成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出口版CM-302,高拋彈道最大射程為290公里,低空掠海超過150公里,戰鬥部重250公斤,巡航速度2-3馬赫,末端極速則超過3馬赫。
綜上所述,054A/P性能遠遠超過解放軍自用版。如回顧中巴武器交易,這很常見,原因有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解放軍處於“隱忍階段”,沒有多餘的資金去大量更新武器裝備,向國外售賣軍火不但有助於經濟發展還鍛煉了軍工隊伍;外銷裝備會集成一些協力廠商設備,使得武器的最終性能超過自用版,如殲-7PG、85-2AP坦克、F-25T護衛艦身上都有更先進的西方電子設備;不同國家對同一種武器的定位不同,需求自然不一樣。
就拿054型護衛艦來說,在我海軍屬於支援艦,反潛及防空補漏,遇到重大衝突時會有噸位更大更先進的軍艦頂在前面,沒有必要將最先進的設備都裝上。反觀054A/P入列巴基斯坦海軍後是絕對的主力艦,防空、反潛和反艦必須樣樣通,不“生猛”點怎行?
相關新聞
巴鐵接收054AP護衛艦 印媒察覺:不再用西方電子設備
巴基斯坦加速擴充海軍購買8艦8潛艇 背後是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海軍利用“維克蘭特”號輕型航母為核心的主力戰艦對西巴和東巴(今天的孟加拉)主要港口——卡拉奇和達卡進行了嚴密的海上封鎖,而巴國海軍弱小,無法阻止印軍,導致東巴全境被印軍佔領,進而獨立。
珠海航展的紅旗9-BE導彈260公里斜射超越S400 2021-09-28
紅旗-9B能對射程100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進行有效的攔截;可同時引導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組網攔截能力,例如紅旗-22等組成遠近搭配,高低結合的防空系統。
紅旗-9B的攔截斜距包線在5-260千米,而射程是300千米。俄軍S-400包含多種不同型號,從15千米以內的9M100到40千米的9M96和120千米的9M96M,再到150千米至250千米的48N6系列以及400千米的40N6。但是40N定型量產晚,俄軍自己都沒少,我軍有沒有拿到40N6都還是個謎團。
相關新聞
中國首個買S-400,印度想首個購買S500,俄不考慮中國感受?
回應
引進少數s400/500可鞏固對俄經軍合作,還能對我提供比較與參考。美如不對我們禁運,肯定也都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nQNbpdoQ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fG3hFj6E
俄試射S500導彈 美媒:性能非常先進但這還不夠 2021-07-21
美媒thedrive報導 ,S-500將取代部署在莫斯科的A-135反導系統,並補充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對付彈道導彈、飛機和巡航導彈,77N6導彈最大射程600公里。
對俄而言,只有S-500還不夠。畢竟美國正在迅速推進其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升級,並開發新的戰略和戰術武器系統,包括新型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
相關新聞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紅旗9BE,紅旗17AE和獵鷹70 亮相2021珠海航展!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蘭德智庫:中國武器研發雖有進步,但抄襲模式使之難以躋身世界前列
蘭德公司2021-07-15公佈《俄羅斯與中國的國防採購》報告對俄中武器研發特點、以及優勢與缺陷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分析。
中國的照抄模式很容易助長逆向工程而犧牲基礎性的研發工作。不過,中國已經開始彌補這一缺陷,從2010年大幅度增加研發經費,每年的增幅接近15%。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努力解決了一些研發方面存在的老問題,在某些領域,如彈道導彈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如飛機等,不過是延續過去幾十年抄襲模式得到的自然積累而已。
解放軍解決了許多技術障礙,但是這種進步基本上是通過盜竊智慧財產權、採購和合資企業等方式來吸收外國經驗和外國技術的結果。中國在高端晶片、潛艇靜音和飛機發動機製造等許多方面依然難以有所突破。
回應
試問蘭德,航空發動機是材料工程結晶,要怎麼抄襲啊?去看看商用CFM,RR發動機早已賣遍全球多年,至今哪一款被人抄襲的。
各式東風導彈丶99A主戰坦克丶055大型驅逐艦、J20第5代殲擊機,那一個是偷的?跟誰偷的?
隧道鑽探機、高鐵、高速公路,以前歐美都以高價格刁難,現在呢?大陸出口產品壓低了以往高價格的歐美機械,功能更是青出於藍。半導體呢?過些時,就可知道華人的智慧無上。
DF-17超高音速導彈美國還沒開發出來,要從哪裡盜竊技術?美國還活在"世界第一"的心態,可憐
中國太可惡了,把美國技術,像是5G,給偷走了,害得美國沒有了5G
米國從來靠偷竊,靠抄襲,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日本戰後的工業就是靠抄襲起家!
付了學費的學習,就是合理的進步過程,無論怎麼污蔑,也是後進者的正當和必經之路,...
美國人有創造力但是整體工業實力衰退過度沒辦法用合理的成本造出實物來就不要牽托那麽多。
科技靠理工人才,今年大學畢業人數,中國909萬人、理工生約500萬,美國200萬、理工生約60萬!
研發創新能力可從專利申請數衡量,聯合國世界智產權組織(WIPO)公佈2018年審核通過專利申請,中國1,542,002件,美國597,141件!
外媒:到2030年 中國將在這七個關鍵領域占全球首位
奧地利《標準報》2021-07-12最終的世界冠軍:2030年中國將主導的7個領域
經濟。中國最早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人工智慧。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的學者中,美中平手。
半導體。30年前,美歐生產了全球3/4晶片。此後,逐漸轉移到亞洲。韓日臺陸現在是頂級生產地。預計10年內,中國將上升到最高的位置。
太空。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是唯一。中國還計畫在月球建造永久基地。
核能。目前有49座核電站,新建不少於17座。2030年前,美國核電將被中國趕超。
環保。中國是許多關鍵環保技術的全球領導者,光伏超過70%。
武器。美國軍費是中國3倍。但中國很大部分投資於研發和購買新武器,而美國越多花在提高工資、和維護舊的武器上。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防務新聞網2021-07-12發佈2021年世界軍工企業100強名單,美企占一半,前五強。中國航空工業公司、中國兵器公司,以及中國船舶公司擠入前十。
日本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中國海軍規模超美 中國使館回應,日本聲稱中國軍事發展“缺乏透明度”,在東海、南海等“以實力改變現狀”,中方海警船在釣魚島周邊活動“違反國際法”,寫入“臺灣局勢對日本安全及國際穩定十分重要”等表述,並提及涉港、涉疆等問題。
陸半導體與造船優勢讓產業鏈大亮紅燈 美國會思對策 2021/03/12 中時
「Breaking Defense」10日報導,隨著華府愈來愈重視中國在諸如半導體、造船等數個關鍵領域的壟斷優勢,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涵蓋兩黨成員的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任務小組,正積極將研究報告寫入2022年國防預算中,以提高對國內產業供應鏈的支持。小組對於高科技與半導體製造中心,集中在台韓中,這次疫情讓美國產業鏈狂閃紅色警戒。2021年2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以審查美國在多個領域中的供應鏈,包括製藥、高能量電池與稀土。還要求國防部針對國防產業基地的潛在弱點,提供白宮研究報告,
回應
中國壟斷半導體?是最大市場那是沒錯,但都是40奈米~的低階芯片。
軍用芯片可靠性要求很高,仍用40奈米以上高度可靠製程!除非大牌旗艦型手機,還是14奈米甚至更低階(中芯早已量產14奈米,N+1製程也已研發完成,只是被卡在被美國抵制而無法購入EUV光刻機)。筆電不論多新都還是12奈米甚至更低階,車用晶片不論多新是都還是40-50奈米。現在全世界都把晶片當成戰略物資,那麼大陸只能全力奉陪到底了,很快就可以追趕甚至超越台灣。大陸也有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和蝕刻機等半導體製程設備,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10多年前就已達90奈米(28奈米預計今年推出),台積電用的就是上海微電子的設備。
相關新聞
美組科技民主聯盟 陸兩會反擊:十四五規劃科技自主與創新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想卡中國晶片脖子只會加速中國進步,讓自己加速失去競爭優勢。
中共限制稀土出口 導致美F-35生產停擺?! 2021-02-23 十點不一樣
回應
稀土很常見差異在提煉污染過大,美國會政策補貼來提煉,避免中國把稀土當政治籌碼
你打芯片牌 , 人打稀土牌 , 有何不可,禮尚往來天公地道, 想清楚才打咀炮.
哈哈, 中國這招要是有效,打貿易戰一早就出招了,為甚還不敢出?
做得出好晶片的只有幾家 採的出稀土的不只你這家
稀土很多地方都有,但是贵重稀有稀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
中國的优势不是储量是提炼技术,掌握稀土提炼技术90%专利,提炼的成本比你低一倍以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5J9MIXk5qA
相關新聞
F-35被曝仍存在871個缺陷 相比去年只減少了2個
F-35飛行員抱怨觸控式先進座艙「令人失望」
普惠F135引擎修復不易 已影響F-35戰機出勤率
大陸渦扇13引擎生產線就緒 可成為殲31心臟
殲31將更換新型渦扇19發動機,最大推力可達11噸
美媒:殲20戰機年產量或達48架 還將有兩款新改型
1架43億 195架美F-22摔剩185架
F-35戰機專案失敗 美空軍終於認了 2021/02/24 中時
《富比士》(Forbes)雜誌23指出,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說,,要研發價格可負擔的4.5代/5-代輕型戰機,以取代冷戰時期的數以百計老舊F-16戰機,好取代身價昂貴又不可靠的F-22隱形戰機搭檔F-35。歷經超過20年的研發後,隨著空軍和洛馬不斷將愈來愈多新技術往新戰機上堆,這所謂的輕型替代戰機卻變得愈來愈重,也愈來愈昂貴。
而布朗的這番話無異承認,F-35專案已失敗。按照1990年代的構想,這專案該打造數以千計戰機,以汰換空軍,海軍和陸戰隊幾乎所有的戰術戰機。其中單是空軍就需要近1,800架F-35,以汰換老舊的F-16和A-10攻擊機,以和180架雙發F-22進行高低搭配。
F-35除了為空軍開發F-35A戰機,為海軍陸戰隊研製了能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也為海軍打造了F-35C戰機。而這複雜性推升了成本,繼而造成延遲,為設計增添更多複雜性,連帶再推升成本,結果惡性循環就這樣不斷下去。
相關新聞
美軍所有軍種都把"雞蛋放在這個籃子裡" 結果失敗了
大錯特錯!澳坦承不該倉促買F-35
毛病多了!F35非就醫不可
回應
新研發的戰機,得開發新生產線,訓練新技術工人,跟臺灣買有既成生產線生產模具生產軟體跟生產工人的F16 V相比,實在太便宜了,哪裡貴了?
f35專案失敗,不是f35失敗,是便宜機搞成高價機才失敗。
【「十三五」成就巡禮】夯實基礎研究 中國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 2021/01/31 央視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夯實基礎研究、攻關核心技術,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實驗室里,科研團隊正在研發新的鈦合金材料。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之後,金屬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研發出一種同時具備高強度、高韌性和可焊接的全新材料,成功建造了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
「十三五」期間,我國把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研發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突破口。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從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到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我國瞄準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在若干戰略領域實現「後發先至」。
「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基礎研究投入從2015年的7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335.6億元,年均增幅達16.9%。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首次達到6%。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三大科學目標;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中國天眼」FAST建成啟用,今年4月將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實現1億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為核聚變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國部署建設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了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31個國家生物資源庫、98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並在2020年鞏固排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向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穩步邁進。
外媒:中國軍工在這些領域都領先美國 更不用說俄羅斯 2021-01-23 新浪軍事
印媒《歐亞時報》報導, 2015至2019年,中國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美國繼續位居第一。四家中國軍工2019年前25名武器製造商,占全球16%,收入567億美元。而只有兩家俄企業進入,只占不到4%,收入139億美元。
在軍事技術方面,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西方的差距,殲-20的發動機的更換就是明證。中國在無人機、某些類型的軍艦甚至可能是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都已經超過俄羅斯。中國生產新型武器的速度非常快,每10年就會出現一代新武器。
俄國防預算每年都在減少,中國的角色也迅速成俄制武器的客戶轉變為俄的競爭對手。直到2007年,中國大部分國防武器都是從俄進口,幾占84%,其中包括戰鬥機、防空導彈系統、驅逐艦和潛艇等。
中國正迅速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供應商,從2011到2019年,有18個國家採購了武裝無人機,其中11個是從中購買。
中國目標是在2049年底成為世界一流,美國國防部報告也承認,中國至少在造船、陸基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已經領先於美國。
95步槍槍管打1萬發才報廢 這種槍管是怎麼造出來的 2020-11-05新浪軍事
俄制125毫米坦克炮壽命是500發左右,每枚炮彈在炮管裡只會存在幾毫秒,如此算來坦克炮的工作時間只有不到3秒鐘。
95步槍壽命為10000發,95槍管長度463毫米,槍口初速為930米每秒,0.00099秒乘以10000發,等於10秒。
說來10秒鐘似乎很短,其實步槍不可能無間隙發射子彈,只要做好保養工作,一支步槍在和平時期服役幾十年都沒有問題。
千萬別嫌10秒的壽命低,世上槍管壽命都在1萬到2萬發之間。
首先是熱量。槍管內壁溫度幾百度,而內膛半徑方向深0.5毫米處,溫度會驟降,出現巨大的溫差。在射擊時候,溫差反復作用槍管內壁,時間長了會導致槍管內膛開裂。
▲連續射擊700發,槍管都紅了
其次是化學反應。火藥燃燒產生的燃氣中包含了一氧化碳、氮氣、氫氣等,高溫燃氣沖刷槍管內膛表面,槍管受高溫影響會變成奧氏體,而奧氏體和火藥燃氣中的物質反應會產生低熔點化合物,進一步損害槍管內部結構。
最後是機械因素。大部分彈頭直徑是比槍管直徑要大的,在火藥燃氣推動下彈頭會貼著槍管內壁運動,給槍管造成很大的磨損。
世上的槍管都是使用精鍛成型工藝,預先製造好一個芯棒,外表面刻有膛線紋路,然後將槍管毛坯套在芯棒上。之後放進精鍛機中進行鍛打,槍管坯會被越打越細,最終裹到芯棒上形成膛線。
經過精鍛的槍管金屬結構變得更加質密,能大幅度提高槍管強度增加壽命。不過我國大規模生產的武器目前還在使用成本比較低的擠壓成型技術。
有的國家還在嘗試用複合結構製造槍管,槍管內表面需要硬度高、耐磨,而中層則是需要韌性好、熱傳導性能好,可成本頗高。
槍管造好了後人們還想,能不能內部再加一層耐燒蝕的保護層呢?於是出現了槍管內表面處理技術。
中國目前槍管內是鍍鉻。硬度高耐腐蝕,能有效對抗火藥燃氣對槍管的燒蝕。
隨著科技發展,鈮、鉬、錸等稀有金屬混合在一起會變成有特殊性能的高性能金屬。比如說鉬錸合金,強度不會因為高溫而大幅度退化,耐腐蝕性能也超強。
什麼熱熔覆技術、離子噴塗技術、化學氣相沉積技術都各施神通,由於成本所限和工藝不成熟,這些技術還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1-05/doc-iiznezxs0062823.shtml
普京希望中俄軍工合作 中國今非昔比還有哪些可交流 2020-10-27 環球時報
我們分陸、海、空、天、核、電這6個領域探討。
陸軍
在坦克裝甲車方面,中已超俄:中攻克了先進大功率柴油機和自動變速箱技術;攻克了先進光電火控系統。
火炮,中國火炮的自行化、射擊自動化,已遠超俄。俄雖有繁多的反坦克導彈,但先進型號的缺乏和電子技術的落後。
卡車領域,中國佔據絕對優勢,俄甚至要從中歐進口發動機才能支撐新型卡車的研製。
海軍
由於俄失去了黑海造船廠,北方造船廠最多只能製造中等噸位艦。試想20年前,中還需向俄訂購現代級驅逐艦,如今卻已成海軍造艦大國,能生產055大驅,出口054A護衛艦。另外,俄卡-27反潛直升機依然具備一定優勢。上面所說的僅是水上,在卡-27反潛直升機和水下核潛艇俄依然保持顯著的優勢。
空軍
中國自研的各類發動機雖快,但尚不能充分滿足航空兵部隊需要。不過殲20使中俄幾乎拉開了代差,除非蘇57能自證是真正的五代機。俄伊爾76雖已落後,但數量和使用經驗遠超運20。俄有兩個老款超音速轟炸機圖22M和圖160,中尚空白。中國無人機資訊化絕對領先。中俄地空導彈已平等競爭,中方在高性能電子元器件優勢明顯。至於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高技術機種,中已遠超俄。雖然直10/19/20等型號的服役,讓中國直升機裝備進入了世界主流,但產能種類尚不能滿足需求。俄方無論是技術合作還是批量供貨,都具有機會。
航太
中俄航太合作已有了相當歷史,但沒有形成規模。主要是俄長期專注和西方合作,包括國際空間站等等。但自從美俄關係惡化,…合作包括俄進入中國空間站,兩國導航衛星相容交互操作,以及中國載人登月工程。俄最高賣點是重型火箭發動機RD-180,俄會需中國生產的各類宇航級電子元器件。
核武
俄核武庫規模至少比中大一個數量級,如把中俄的雷達網聯合運作,就可以形成一個幾乎覆蓋整個歐亞大陸的預警網。
電子
中國資訊電子幾乎一邊倒優勢。
上述所有合作,都需要建立在高度戰略互信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之上,需要充足的經濟基礎。
回應
呵呵!合作俄要拿出技術誠意來!
中國陸軍大規模採購軍用防彈插板 單兵防護世界領先 2020-10-23 兵工科技
我國一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防彈材料研製生產大國。但此前,我軍卻一直沒有大規模全面列裝防彈裝備。前不久,中國陸軍在全軍裝備採購資訊網分別發出兩項招標需求,分別採購93萬套普通等級和46.7萬套高等級防彈衣的防護插板,合計總計約140萬套。
中國人民解放軍此前有沒有裝備防彈衣等防護裝備呢?其實是有的,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公佈?
是出於軍事技術發展和需求的牽引。現代單兵防彈裝備對於步兵的重要性已經與突擊步槍一樣,陸軍單兵裝備的現代化防彈裝備決不能缺席。
上世紀80年代,早期防彈插板以氧化鋁材料為主,而後美軍大規模研製應用“凱夫拉”防彈纖維複合材料,此後,防彈新型陶瓷材料特別是碳化矽、碳化硼材料成為新一代高性能防彈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遂成為目前新一代防彈插板材料的首選。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防彈衣比如美國攔截者和俄羅斯武士,在中遠距離交戰中可以有效抵禦7.62毫米步槍、機槍彈和5.56毫米步槍彈的打擊,防彈插板僅有微小形變,不會被子彈穿透。
而我國使用5.8毫米鋼芯彈,在實彈對國產新一代碳化矽、碳化硼陶瓷和纖維複合材料層壓而成的15毫米厚插板進行射擊,凹陷深度均不超過25毫米,首發會出現微裂紋,二三持續命中後裂紋雖有所擴散但卻不會相互連接,不會降低其他區域防彈能力,因此國產新一代防彈插板可以抵禦多發5.8毫米鋼芯彈的連續打擊。
國產5.8毫米鋼芯彈在中近距離穿透打擊威力上,要比7.62毫米、5.56毫米普通步槍彈強得多,可以有效穿透目前世界現役主流的防彈衣,但在試驗中卻無法穿透國產新一代防彈插板,這表明我國防彈插板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回應
不用問,這種東西有保質期的。中國的做法是不打仗前不會大批量裝備,一旦有苗頭了(台印)就一定會快速準備起來。
要打杖必定是彎彎,統一大業關乎復興,中印之間只是摩擦屬於偶發事件,收復藏南時機還未成熟
想多了,碳化矽、碳化硼防彈材料和石頭一樣,雖有保持期,但很長有幾十年。凱夫拉材料才比較短三五年。目前買這些是為了適應的訓練,平時不訓,戰時穿上戰術動作都受影響。中國裝備某個裝備以前一般是不公佈的。
相關新聞
中國專家:印度若真打"臺灣牌" 中國可以打印度"東北牌"分裂藏南
阿塞拜疆的以色列造無人機襲擊亞美尼亞的S300 2020-10-01 新浪軍事
2020年0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發生武裝衝突,阿表示,亞有2700多人傷亡,多達130輛裝甲車被摧毀。此前,亞稱,已摧毀了阿137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擊落72架無人機、7架直升機和1架飛機。
阿使用以色列無人機滲透到亞空軍陣地,至少擊毀了一套S-300防空導彈,S-300的國際聲譽受到了沉重打擊。
亞部署的是蘇聯時代的S-300PT,射程90公里,半主動雷制導。阿在蘇聯解體後從俄羅斯獲得了先進的S-300PMU-2,二者存在15年的技術差距。
相關新聞
"雙亞戰"持續5天 遠程砲火皆為中國產 2020-10-01 TVBS
回應
中製有關係嗎?台灣武器都美製不是嗎?兩國發生戰爭,為何扯上武器生產國……
全世界用的武器基本都是五常的,这有什么……
現在是兩亞戰爭,未來臺海戰爭,一定也是這些武器用在臺灣,臺灣切記。
相關新聞
阿的以土無人機已不是中東地區的改裝民用機型,也不再是東烏戰鬥蘇俄傳統的中小型無人機;而是利用無人機“發現即打擊”的能力,無人機在此次衝突中,已開始承擔要點打擊、防空壓制等重要戰役級任務。反觀亞美尼亞以9K33為代表的野戰防空裝備,已愈發難以應對當下無人機的威脅。其實,早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就已發現鎧甲-S1無法防禦無人機襲擾。
回應
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相關新聞
俄副總理:俄軍事電子產品關鍵部件不再依賴北約 東南亞替換 2020-09-30 觀察者網
回應
東南亞?不是東亞?
其實就是中國唄,不好意思說出來。
看來,我們強大的無人機,就可以幹死印度阿三全部坦克、火炮、雷達。
這種無人機對付小國有效,對付大國只有空優才能保證無人機的安全。
中美軍力誰強?美報告見真章 2020/09/16
美國國防部發布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核心,中國一日千里的軍力進步,已經不單是在某些特定領域,縮小中美兩軍的實力差距,實際上與美軍並駕齊驅,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選擇性超越美軍的意圖,就是「中國已在某些特定領域領先美國」。
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總體戰力是350艘艦艇和潛艇,包括130多艘水面主戰艦艇,比美國海軍多出50多艘艦艇,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警力量以及海上民兵。
中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常備陸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防空體系之一。
中國擁有1250多枚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彈道飛彈,以及陸基巡弋飛彈。美國部署陸基常規彈道飛彈,射程70到300公里,但沒有部署陸基弋飛彈。
中國核武軍力有三大新發展方向。核彈頭儲備數量在,未來5年增加到200枚,10年內翻一倍。
回應
冷戰時期的最後十個年,美國幾乎每年都要出一本《蘇聯軍力報告》。它不把你誇的厲害著,如何藉口自己擴充軍力。
這就是故意誇大解放軍軍力的 現在為止還比不了美軍 這是事實!它們想把中國威脅論炒作起來而已!
那也要有錢才能隨意擴充,美元也不是無節制的隨便印的。只要國人都努力,2050年全面超越美帝是大概率事件。
美軍當然比解放軍強大,但是美軍要是靠近中國沿海就和解放軍沒得打了。
由於QJZ89重量輕,無需載具,可以下發到很低的級別。比如輕型合成部隊,包括部分摩步部隊,山地部隊和輕型高機動部隊,都在步兵連下面加了個火力排,有一個班兩挺89式。然後是 89 式重機槍的缺點: 89式過輕,槍身重量壓不住後坐力。加之彈性腳架和槍架與槍身結合部位的球形軸,89式遠端精度並不高,當把89式架到車上武器站時精度就不錯。89式子彈很重,鋼殼彈一發120克,一個兩人小組的彈藥基數是6個彈箱300發,手裡還要提著一個,負重高達30多公斤,所以拉練裡最先撐不住的是彈藥手。
新重機槍在減重和提高精度都下了大功夫。
首先,機槍槍身中許多部件,如槍機、槍機框、機匣、槍托、浮動座體等多採用新型合金材料。
二是機槍的三腳槍架採用高強度碳纖維複合材料,重6千克,而89式鋼制三腳架8.5千克。
三是彈藥箱和彈鏈採用工程塑料,重輕且耐磨耐蝕,重僅1.2千克,而89式重2.1千克,一挺機槍配5個彈箱,就減輕了4.5千克。
四是採用新的合金材料(鋁殼彈?)一發100克,而一發89式120克, 300發可減6千克。
這樣新重機槍就輕了12.5KG。不過整體比89式只輕了9.5千克,這是因為為了精度,槍身部分增重。
在精度方面,採用了槍身浮動結構、前衝擊發原理、兩級彈簧式浮動機等技術手段,使得後坐力和槍口位移減少了近80%;採用雙程輸彈設計,槍機後坐時彈體脫鏈,複進時推彈入膛,輸彈衝擊小;採用了彈性槍架設計;保留了能夠減小武器後坐的膛口制退器等。但新的彈性槍架要比89式的好很多,另外槍架與槍身的連接方式不再是球形軸,而是類似W85 槍的傳統連接方式,這樣穩定性更高打得更准,但是重量要增加一些。
槍管採用新型超高強耐熱、耐磨損鋼材料製作,大量運用槍管精鍛技術、內膛表面鐳射強化等技術,使用壽命較89式提高了1.5-2倍。
另外,新重機槍還配有專門的瞄具,包括白光鏡(0.67kg),紅外瞄準鏡和新型彈道解算儀(不超過1.5kg)。根據彈道槍實驗,使用兩腳架射擊,200m距離R100不超過 32cm;使用三腳架射擊,不超過24cm。1000m距離70%射彈散佈密集界不超過 2.2m。
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5f40d672b15ec0024223fbec/
解放軍列裝新型超輕型榴彈機槍 減重10公斤以上 2020-09-01 觀察者網
新型超輕型自動榴彈發射器採用了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低後坐發射技術。在維繫精度、散佈和射速等關鍵指標不降低的基礎上,較04式減重10公斤,方便山地部署,適合機械化步兵、輕型高機動步兵營步兵下車後部署。
為了方便攜行,機匣上部設計有提把,但不再兼做瞄準。在機匣上方還鋪設有戰術導軌,用於安裝帶有鐳射測距火控系統的光學瞄準具和微光/熱成像夜視儀,提高了精確打擊能力。
75集團軍某輕型高機動步兵旅的作戰主體是下車的摩托化(輕型機械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相比,更加依賴單兵裝備和步兵分隊支援武器,因此對單兵裝備(裝具、夜視儀、步槍)以及支援火器(迫擊炮、重機槍、反坦克導彈、榴彈發射器)等,有了更高的需求。
此前裝備的榴彈發射器QLZ-87、QLZ-04和QLU-11,均有優缺點。
QLZ-87為了減重,採用了導氣式自動原理,精度差,射速慢,攜彈量少,且後坐力完全由射手承擔,為此,又研製了QLZ-04用於取代營級三腳架的QLZ-87;以及QLU-11用於取代連級的QLZ-87式自動榴彈。
QLU-11以半自動精度射擊為主。該型榴彈發射器具有初速高、精度高、重量輕、具備火控能力等特點。作為一款以滿足600米以上精確打擊作戰要求的武器,被下放到了步兵連火力分隊。
由於我軍車載機械化得到改善,QLZ-04對重量不再作出苛刻要求,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空重增加為25公斤,使用三腳架和30發彈匣下,重達40公斤,射速達到400發/分鐘。QLZ-04相較於美俄輕便了不少,但依然存在山地狀況難以部署的情況。
相關新聞
解放軍最新山地重機槍曝光,全球最輕!專門用來對付印度!
“1224工程”新型輕量化12.7重機槍替代QJZ89式,已裝備部隊 2020-08-19 兵工科技
QJZ89優點是輕,槍身17.5kg,腳架8.5kg,全槍重26kg,世界最輕。可以由四人小組拆開攜帶,抵達載具無法抵達的地方,尤其是青藏高原、山地和南部丘陵。
圖為在敘利亞的俄軍特種部隊扛著重達41KG的NSV重機槍爬山,當年解放軍就是被這款機槍的資料忽悠了,把槍身重量25公斤當做了槍身+三腳架的全重,最後研發出來的就是89式重機槍。
俄媒:中俄合研新潛艇 中方想獲這項美俄才有的技術
綜合俄羅斯媒體2020年08月25日報導,俄中正在聯合設計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國希望獲得俄羅斯控制潛艇低噪音水準的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美擁有這種技術。俄考慮到目前生產能力受限和資金有限等問題,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
回應
有實力才能談合作。中國軍工,請繼續!
可能性不大。中國現在靜音技術跟本不比俄差,光一個無軸泵推和綜合電力系統,俄羅斯再過15年也搞不出來,俄傳統的減震橡膠 消聲瓦之類的強項中國早就掌握了,看看最近曝光的093新艇艇身做工就知道中國現在消音技術有多精良,以前只能用雙殼體,現在中國一樣能做大尺寸單殼體或單雙混合殼體。中國的AIP潛艇資訊化和靜音技術,續航能力也比阿莫爾級先進的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27/doc-iivhvpwy3317470.shtml
印度軍隊野戰防空實力如何:裝備十分落後戰力低下 2020/07/31 兵工科技
印度陸軍防空兵團擁有3個獨立防空旅,45個防空團,裝備有薩姆-6、薩姆-7、薩姆-8、薩姆-13、伊格拉及山貓等型防空導彈和L-70、ZU-23-2及ZU-23-4等型高炮。從規模數量來看,編制規模很大,但從裝備來說,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及以前的老式裝備唱主角,性能都比較落後,且欠缺類似“道爾”的中低空自行式防空導彈系統。
印度防空另一勁旅——印度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共裝備有25個S-125防空導彈中隊、6個薩姆-8 9K33中隊、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巴拉克-8阿卡什中隊及1個SPYDER獨立分隊。
與遲遲難以大規模列裝的巴拉克-8一樣,SPYDER的問題也是裝備太少只1個中隊,技術能力再突出,也難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31/doc-iivhuipn6070328.shtml
外媒:美軍顧忌中國反導系統 特別提到HQ-19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陸軍識別》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7月28日發佈的報告,俄中正在發展能力越來越強、數量越來越多的導彈防禦系統,並在與美國競爭時將這些反導系統納入其防禦戰略。
HQ-19是HQ-9的升級版,HQ-9是一種中遠端、主動雷達制導地空導彈。HQ-19能夠在低地球軌道的低端對抗彈道導彈和衛星(ASAT),這相當於美國的“薩德”系統,可以攔截射程在約1000至30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有能力對抗射程在3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
改變現狀 印度和陸拚了 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 2020/07/31 中時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和《南華早報》2020/07/30,印度在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這可能改變3,488公里「實際控制線」(LAC)的現狀,並使印度已吃緊的軍費更拮据。
雖然印度是全球第3大軍費支出國,但三軍裝備的卻大都是過時的武器,軍費中約有60%都用在支付130萬印軍的薪資,剩下來的則用來付以往的軍購費用。
回應
印度人一貫的做法,虛張聲勢,自吹自擂。中印邊界那鬼地方,印度擺了大量的兵力,純屬人海戰術。後勤補給困難,武器萬國牌,本來彈藥儲備就只有幾個星期的,到時候還得進口。臨時抱佛腳,緊急進口俄國法國武器,剛來了五架法國狂風,就號稱是Game Changer,說連大陸的殲20都遠遠不如。真打起來,這幾萬人都會被包餃子了。反觀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勝過印度,多層防禦支援體系。武器遠勝印度。解放軍靠的是機動性,後勤優良,武器的全面性遠超印度:火力的射程、精確度、多層次的情報支援。後面依託的是中國完整先進的國防工業和龐大的經濟力。
外媒:印度陣風對巴軍威脅極大 梟龍最容易受攻擊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歐洲時報》報導,最近抵達的法國“陣風”戰鬥機給印度空軍的實力帶來了巨大提升。該機裝有超視距的“流星”空對空導彈,號稱是亞洲最強大的戰機。流星射程為120公里,優於巴基斯坦的F-16戰機AIM-120C-5的100公里。
回應
梟龍3相控雷達加PL-15,陣風未必是它的對手!
陣風的全球銷量,客戶們是在用腳來投票的呀!別說什麼梟龍,殲十還沒人買之類的話,中國戰機外銷是牽扯到購買國與某些大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的。
印度買的法國陣風為何出口情況不佳 美媒:質次價高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美國防務媒體《軍事觀察》網站報導,由於陣風體積小,並且許多技術都受到限制,不僅在技術上落後F-35一代,而且價格還更高,每架售價2.4-2.6億美元,這導致了出口不佳。
中日韓晶片業“相愛相殺” 日韓互搶位置中國仍有短板
日媒讀賣新聞2020-07-19稱,由於先進晶片技術正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日本政府希望提供1000億日元邀請台積電等全球先進晶片廠赴日本建廠,提振日本國內落後的晶片產業。從美國2019年起要求高通等美國半導體企業停止向華為供應,台積電將在美國建立一座120億美元最先進的晶圓廠後,日本就一直熱烈討論韓國三星、臺灣台積電以及中國大陸晶片企業的發展前景。
日本曾是全球半導體工業的領頭羊,1988年,全球三大晶片製造商NEC、東芝和日立都是日本企業,韓國三星電子甚至沒有出現在市場中。如今它們的位置互換,韓國半導體增長主要依靠積體電路供應商,尤其是在存儲晶片市場,有三星、海力士等許多頂尖半導體企業。
日韓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中佔據上游地位。由於日韓貿易戰,日本一度對三種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加強審查與管控。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管道多元化。三星和海力士等企業派出高管前往中國,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
在美國的包圍網加強的背景下,可以預想到的是中國大陸將接近日本。日本企業可以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培育的後方支援。
目前,臺灣在晶片的代工和製造領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臺灣沒有市場,晶片設計能力也不夠強大;日本在晶片設計、製造等都有實力,但終端等領域正在衰落;全世界晶片最成功的典型是三星,雖然起步較晚,但很快形成產業上的整合;對中國來說,只要下決心進入某個市場,這一領域很快就會發展起來,比如華為晶片。
中國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道理很簡單,台積電也不是美國企業,但面對美國的威脅,台積電也沒有辦法。中國市場足夠大,能力也足夠強,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
相關新聞
華為2020-07-19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
中芯國際3月國突破美國封鎖,從荷蘭ASML進口了一台光刻機。
重視中國半導體市場大餅光刻機領頭羊ASML在江蘇擴廠
真要自主研發!中國科學院2020-07-10發表5奈米光刻技術
回應
這才是華為真正的短板
其實不是華為的短板,這是中國的短板。華為這次親自上陣了。
這其實是說明華為在被迫三星化,也就是從終端到上游整個產業鏈都必須全面打通。
韓國20年都仿造不出德國坦克變速箱 和中國比差在哪
2020-07-14,《簡氏》網站報導,韓國國防採購計畫局宣佈,一定要儘快實現K2“黑豹”坦克傳動系統的國產化。20年前,韓國為了研製K2坦克,從德國引進了“歐洲動力包”,由MTU公司的MB883柴油機和倫克公司的HSWL295TM變速箱組成。
然而,20年過去了,負責仿製的韓國鬥山集團雖然擁有全套圖紙和技術檔,卻還是沒能實現完全國產化。
韓國用失敗實踐證明,自己真的只不過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一個拼裝者而已。
同為工業化時代的後發國家,為什麼中國做到了,大量出口汽車、工程機械、船舶的韓國卻拿著德國廠商提供的圖紙都做不到?
工藝和材料往往是好幾代人反複試錯的成果,甚至有些是無意中忽然突破的,西方軍火商怎麼會幹授人以漁的事情呢?
後來者要想突破工藝和材料,也沒有什麼捷徑,只有付出和發明者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才能突破和掌握。
這樣,我們就面對一道簡單的乘法題:科研人員數量×研發週期=相同成果。中國顯然擁有遠遠超過韓國的人口基數,來選拔出大量具有天賦、熱情和使命感的科研人員,從事坦克動力系統研製。實際上,如果把全國參與99A動力系統研製大協作的單位和人員全都統計出來,這張清單的規模會超過多數人的想像。這也是韓國這樣規模的國家所無法企及的。
先進坦克動力系統的研製不僅僅需要大量聰明的頭腦,也需要大批物質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類高性能合金。中國作為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說某坦克技術先進國家來華參觀時,發現中方竟然在一些不算太關鍵的部件上也大量使用稀土合金,竟無語凝噎。
回應
韓國的人口和國土不及我們一個省,但是他們在半導體…等方面遠超我們。我們應該佩服和加油追趕,而不是諷刺挖苦。
美日韓在技術上是可以各種轉讓購買,我們,先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然後又是瓦森納協議,所有高精尖的技術都是要靠自己的。
半導體是美國在廣場協議打趴下日本後,大量的日本半導體被轉移到韓國。韓日雖是美國盟友,但美國希望兩國矛盾多了才好。所以請弄清楚再發表看法。
中德總理視頻會晤期間,國電投、西門子簽署重型燃機供貨合同
中德兩國能源企業圍繞重型燃氣輪機的合作穩步推進。2020-06-11,中德兩國總理視頻會晤期間,在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和德國經濟部部長阿爾特邁爾的共同見證下,國家電力投公司董事長錢智民與德國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視頻簽署《中國重燃重型燃氣輪機試驗電站工程#2號保障機組機島設備供貨和服務合同》。2號保障機組機島設備包括燃機、汽機和發電機。中國重燃的試驗電站工程將落地上海,這單供貨合同成為西門子繼香港、廣東之後在大中華區斬獲的第四台H級燃機訂單。
H級燃氣輪機是目前世界上燃燒溫度最高、單體功率最大以及效率最高的燃氣輪機,也是西門子、GE等主要市場玩家競逐中國燃氣發電市場的主力產品。
超大型燃氣輪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造的機械裝備,將其譽作“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毫不誇張。以目前全球最大的燃氣輪機為例,其重量相當於一架加滿油的空客A380,出力相當於1300輛保時捷911汽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功率之和,但核心部件的精度誤差卻最多僅為幾十微米。
2012年,中國高層組織成立“兩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專項論證委員會,啟動專項論證工作。為了集成合力攻克重型燃機自主化難關,2014年,原中電投集團與哈爾濱電氣集團、東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大唐集團等合作組建的聯合體企業——中電聯合重型燃氣輪機公司在上海成立,目標就是“攻克關鍵瓶頸技術,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燃氣輪機核心技術”。自此,中國面向自主研發和製造重型燃機的目標再次聚力,通過自主設計研發與技術合作“兩條腿走路”,中國重型燃氣輪機自主創新進程明顯提速。
2019年,國家電投順利完成300MW級F級重型燃機概念設計、400MW級G/H級重型燃機總體及三大部件概念設計。中國重燃正在全力推動實現重燃專項2020年主要目標:300MW級F級重型燃機年底前完成初步設計轉段,400MW級G/H級重型燃機年底前完成概念設計轉段,壓氣機及高溫部件試驗台在年內實現雙開工。
回應
吐個槽:“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這個形容詞好像記得晶片用過這個,航空發動機也用過,甚至LNG船和航空母艦上都見過。這皇冠上明珠挺多啊,不過能搞出來也是十分厲害了!
只要是中國還不能造的,都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只要中國開始製造的裝備,大概率會把這些技術裝備被歸入到落後技術一檔裡面去了。
無人機夯 大陸躍居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
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外交政策智庫IDEAS報告指出,中國已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僅次於美國,無人機是出口主力武器。
據英國《泰晤士報》2020/06/09引述IDEAS的報告指,中國透過向「一帶一路」參與國出售無人機,擴大武器出口的版圖。一帶一路參與國大多是非洲、中東和亞洲國家,其中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近年購入為數不少的中國無人機,沙烏地阿拉伯累計購入70架,埃及和巴基斯坦亦分別有60和25架。
IDEAS的報告指出,中國的軍事科技發展及軍售「在國家與國際、商業和政治目的之間有密切關係」。報告呼籲,對於中國日益增加的安全和軍事產品出口,其他國家應敲響警號。
分析指出,中國無人機系統雖然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上與美國的同類產品之間還有差距,但是由於中國不會通過對這些技術的控制去干涉購買者的內部事務,毫無政治附加條件,因此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歡迎。
我國“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成功進行萬米海試
2020-06-08,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在馬里亞納海溝,“海鬥一號”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10907米,再次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全球最深區域的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獲取了關鍵資料;並利用其搭載的全海深機械手完成了多次萬米深淵坐底作業、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標誌物布放等科考任務,為我國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0_06_08_553361.shtml
成飛翼龍無人機競標陸軍訂單失利 輸給不知名民企 2020-05-28 新浪軍事
2020年5月21日,中天飛龍(西安)公司在陸軍某部組織的招標活動中,與航空工業611所(成飛翼龍設計單位,132廠負責制造)、四川騰盾等行業翹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所有標段的全面勝利。
飛龍1號:起飛全重3.2噸,任務載荷1.2噸,巡航時間45小時,最大飛行速度320公里/小時,起升極限8000米,在某些參數上比成飛翼龍2:速4.2噸,外掛480公斤,時速370公里,飛高9000米,航時20小時。
飛龍1優勢在於飛機內置設備更少,而翼龍2優勢在於空間大,設備更齊全更先進,速度更快,飛龍1是原航太彩虹無人機設計核心團隊人員流失,轉移到民企,這種競爭也使得中國無人機技術水準更上一個臺階。
這次競標還有一個亮點,看重客戶無人機的體系,除了飛龍1之外,還有飛龍A型、B型、C型、D型及虎鯊系列無人機,包含了單兵使用的多軸無人機,手拋固定翼無人機,彈射無人機等等,可以組成一個比較有機的組合,而成飛在更小型號卻顯得有些缺位元,對客戶要求的“成體系運行,成建制作戰”實現起來有些困難。
從航空技術而言,成飛無疑顯得更強悍,經歷這一次失敗之後,或許會加強微型小型無人機研發,重建自己獨有的無人機體系,從衛星到小型,中型,大型,重型全套包圓,對於用戶來說,戰場所有無人機需要資訊互聯互通,全部採用一家產品,更容易處理各種問題,避免多個廠家產品之間的扯皮推諉。
無人機是一個全新的市場,需求很多,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全部獨佔,這一次成飛輸了,輸在體系上,並非壞事,促進中國無人機技術更好更快發展。
回應
好事!看到國內無人機製造業的競爭,百舸爭流,鞏固現有成績,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發展。
軍民合作是很好的發展方向,有競爭才有動力,不然怎麼倒逼國企進步。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8/doc-iircuyvi5463582.shtml
大陸新風洞啟用 發展下一代戰機基礎 2020/05/28 中時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報導,中航工業(AVIC)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宣佈,FL-62風洞試驗成功,產生的流場穩定,順便收集了與飛機有關的測試數據。
FL-62風洞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佔地17000平方公尺,設備總重6620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在2012年開工建造,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被形容成「國之重器」。
所謂連續跨音速風洞,是指風洞可以模擬在超音速環境,能夠規畫各種飛行器研製過種的氣動外型、動力模擬、推力向量、聲學與氣流顯示。
在2019年的報導,中航工業已經在著手研發下一代的第6代戰機,將於2035年或更早能推出原型,據稱,這種6代戰機將具人遠距離引導無人機的能力,與法德合作的未來作戰系統(FCAS)、英國暴風雨戰機(Tempest )進行競爭。
回應
不管大陸發展什麼樣的武器,台灣只要有民進黨的1450就天下無敵了。
陸殲-31換新衣 祕密研發ing 2020/05/29 旺報
據軍事媒體《航空防務》報導,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原型機FC-31(殲-31)新照片,與過去不同,新FC-31塗有銀灰色塗層,似乎是改良升級版,在空氣動力設計上做了修改。
長期以來,軍事觀察家一直推測,FC-31並不僅用於出口,還可能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升級後的FC-31可作為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中國空軍、海軍和外國客戶都可能對這種先進的隱形戰鬥機感到興趣,未來FC-31可能會繼續研發,並配備新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該機長17.3公尺,翼展11.5公尺,比服役的殲-20戰機要小一些,造價也更便宜,更易上艦和外銷。
中國米波稀佈陣雷達亮相 探測隱身戰機能力倍增(圖) 2020-05-28 新浪軍事
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圖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坐客CCTV,首次向外界揭開了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面紗,它採用了全新體制,數十個發射、接收單元分佈在較大場之上,通過數文書處理的辦法在空間合成一個較大天線孔徑,從而提高雷達探測距離。這樣做優點就是不需要研製面積巨大的天線,因為天線越大,收放、驅動越困難,成本和價格也更高。
現代隱身飛機對於S波段以上頻率隱身效果較好,但是在L波段以下段隱身效果就要差的多,米波雷達對於隱身飛機探測距離比S波段高2倍左右。不過傳統米波雷達目標資料精度低,分辨能力較差,而米波稀佈陣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天線孔徑,可以提高目標資料精度,增強分辨能力。另外米波稀佈陣雷達發射功率大、自我調整性能好、相干積累時間長,抗干擾能力優異,能夠對抗多個強干擾源。由於發射、接收採用數位陣列,脈衝能量較低,所以雷達具備較高抗截獲能力,對方不容易截獲發射信號。還有米波雷達波長較長,現代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受到彈徑限制還不能覆蓋這麼低頻率,也就無法對它進行攻擊。
當然米波稀佈陣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發射、接收分佈區域較大,只能固定部署,沒有辦法機動部署,容易被對方偵察系統探測和定位,戰時也容易受到攻擊。系統對於信號/資料處理系統要求較高,相關演算法實現難度也比較大。因此米波稀佈陣雷達可以和常規雷達配合部署,取長補短,形成完善的防空體系。
新世紀國產雷達將反隱身作為主攻領域,並且取得了長足發展。在2013年探測到了F-22隱身戰鬥機,距離達到數百公里,並且精確繪製了戰鬥機航跡。現在新型米波稀豐陣雷達又裝備部隊,我防空體系對隱身飛機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空預警縱深進一步增加,可以更加維護國家領空和國家權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8/doc-iircuyvi5442793.shtml
俄戰機發動機向量噴嘴為何愛用圓形?可減少推力損失 2020-05-18 新浪軍事
五代戰機出色的機動能力離不開推力向量技術。這種技術除了單純提升飛行效率外,還提供飛機失速後的機動能力。其實現的原理解釋起來也很簡單,無非就是通過轉動發動機噴嘴或加裝擾流板而已。
不過看似簡單的實現過程達到應用能力是個非常漫長又充滿難題的過程。那麼俄羅斯的推力向量技術究竟如何呢?
……..
通過圖片和視頻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F22使用的向量噴嘴是扁平式的,俄羅斯的則是圓形的。扁平式噴嘴可以大量遮蔽渦輪葉片與後燃器,從而降低雷達與紅外線訊號。
不過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氣流從渦輪流出後將快速由圓形截面過渡到矩形,這個過程會造成一定的推力損失。
當然這不是俄使用圓形向量噴嘴的理由。相反,克裡莫夫設計局也在研發扁平式的噴口,只不過損失掉的動力高達14%至17%,導致遲遲無法試飛。
有消息指出,新技術進步後,推力的損失減到了5%至7%,還在嘗試將損失降到3%。
回應
二元隱身發動機遲早成為趨勢,怕損失只是因為發動機技術還不到家
F35看了看自己的菊花,罵罵咧咧退群了?
相關新聞
最新版FC31亮相!去掉空速管進入原型機階段,或為上艦做準備 2020-05-19 新浪網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zymk2279938.shtml
中國製造水泥航母遭外國嘲笑面子工程,看見訓練成果之後,竟紛紛效仿 2020-05-09 新浪網
中國的海軍實力僅次於美國,後者擁有十一艘核動力航母,而中國也擁有三艘(2艘服役,1艘在建),將會建造6艘航空母艦,其中還包括核動力航母。
在遼寧艦改造完成之前,中國曾在2008年建造過一艘水泥航母,以保證未來能夠順利接收遼寧艦。如果等真正的航母服役才開始在航母上訓練,不僅有很多風險,還容易損毀航母。
https://k.sina.com.cn/article_5901273815_15fbe4ad701900nmkj.html?
印度國產航母艦島仍是空殼 與中國的差距為何這麼大 2020-05-20 新浪軍事
主因是中印選擇了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中國通過對“遼寧”號航母修復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掌握並攻克了動力系統、艦載電子系統、電力系統等難關,實現了大多數關鍵設備的國產化和自給。
而印度是拿來主義的“混血兒”。設計上義大利,動力來自通用LM2500燃氣輪機,雷達和防空武器系統來自以色列,攔阻裝置俄羅斯,搭載的是俄制米格29K艦載機。最終結果是,很多裝備尺寸和設計圖紙並不配套,鋪設的管道、電纜、數位主線等標準不統一。由於各個子系統來源複雜,能力有限的印度柯欽造船廠在把它們有機整合起來的過程中遭遇了很大困難,交付時間從2014年到2018年再到如今的2023年。
相關新聞
最新版FC31亮相!去掉空速管,或為上艦做準備 2020-05-19 新浪網
受刺激?印度誇下海口:一口氣建5艘“075”!韓國人:下個世紀見 2020-05-07 新浪網
印度海軍的綜合實力是相對落後的,首選關心物件應當是巴基斯坦海軍,然而印度一直與中國海軍對標,如:維克拉姆帝亞號對應遼寧艦、維克蘭特號對應山東艦、P-15A對應052C、P-17A對應052D、P-17B對應055等。撇開性能不說,印度心態似乎就是“你有的東西我都有”就足夠了。
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國務院2020-05-19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指數,我國排在第15位: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位居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2.19%,與歐盟相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過去一年,積體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同時,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了1.15萬家企業。近年來,我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技部會同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設立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等10個重點工作專班,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5個方向,部署83個應急攻關專案,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科研攻關格局。
澳農業部長:不反制中方大麥關稅,或向世貿申訴 2020-05-19 觀察者網
此前,澳媒曾多次炒作中方對澳大利亞大麥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將此事與澳方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獨立審查”相關聯,將中方正常的貿易調查稱為:“對澳大利亞開第一槍”。澳對此否認,並稱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但可能會就此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是澳最大的糧食出口市場,中方對大麥加征73.6%的反傾銷稅使澳農民們深受打擊。
澳在此次貿易爭端中並非“無罪”,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澳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著高額關稅。
回應
世貿的仲裁機構,法官湊不齊法定人數,沒法仲裁了。澳找特朗普罵去,都是美國人幹的。
總幹事提前離任 特朗普再轟世貿
世貿(WTO)總幹事阿澤維多2020-05-14宣布提前於八月底離任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炮轟世貿優待中國虧待美國。他以前曾威脅世貿若不改革,美國會退出世貿。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提前離任,與世貿近年來深陷困境有關,包括:美國一直阻撓成員遴選,有「全球貿易最高法院」之稱的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已徹底癱瘓;主要成員利益訴求不一,致世貿改革舉步維艱。
“五眼聯盟”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英國智庫寫了份報告 2020-05-19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最近曾鼓吹要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2020-05-14發佈了一份48頁的報導,這裡頭詳細闡述了“五眼聯盟”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以及他們認為要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
“五眼聯盟”依賴中國831種不同出口產品,其中260種是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所必需的。根據報告,這些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抗生素、止痛藥、抗病毒藥物所必需的醫療成分等。
報告定義,一個國家某件商品有50%進口自中國時,這個國家就是這件商品的淨進口國: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新西蘭513種商品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4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美國424種商品戰略依賴於中國,其中11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加拿大367種商品依賴於中國,其中83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英國229種商品依賴中國,其中57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
回應
記得有個日本節目,挑選了一些家庭,然後要求主人搬走家裡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結果房子空了一半。再把含有中國製造零件的物品搬走,結果....房子空了....我希望你們五眼聯盟說到做到哈。
五眼乾脆沒收資本家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吧。然後組成經互會,這樣不就可以像蘇聯一樣游離於國際分工之外了。
別看這五個國家好像挺團結的樣子,其實在現實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誘惑的也恰恰是這群人,中國只要拋出兩個桃子,他們之間立馬會為了搶桃子打得不可開交。
討論了半天,都是原則性的東西。怎麼替代、怎麼培育本國產業,一句話沒提。
想要在工業和貿易上戰勝中國,需要提高民智,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普通人的能力。如果不進行基礎教育,繼續現有戰略,以美國工人現有能力,他們將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與中國工人較量…這…
死局……
川普「謀殺」華為!台專家去年就爆台積電剩1招保命:10年內發展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產線,來服務占台積電營收20%的大陸客戶(60%來自北美客戶)。
回應
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中國會自己來100%向台積電說掰掰!
政府怎麼不協助台積電?
正是附庸政府主導
台灣~當棋子的悲哀!
被捏住了“命門”的華為 該如何突出重圍?
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封裝和測試,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紫光旗下的紫光等“硬核”企業。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採用了7nm晶片,如遭遇斷供,華為就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目前中芯量產的還是14nm的晶片,不過,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將能量產7nm晶片。
無視美國警告,荷蘭巨頭向中企交付光刻機 2020-05-18
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設備是光刻機,當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基本都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由於《內瓦森》協議的存在,以及美國的多次干預,使得ASML不對中國企業出售。不過,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後,雖然在美國的多次干預下,使得交付過程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如今形勢出現了轉變, ASML光刻機已經達到了深圳。結合此前中芯負責人所說的7nm工藝制程有望在今年投入量產的消息來分析,這批光刻機很大可能就是高端EUV。
回應
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應該在稀土上給美國斷供了,還有那些想跟美國一起打劫的都應該受到制裁。
美軍算帳:停用中國稀土需每年增加20億美元以上軍費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20-05-19報導,美國國防部建議立法停止將中國稀土用於製造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和輻射加固電子系統,不過他們為此算了個帳,預計增加成本在20億美元以上。
回應
沒事,美國如果能用20億來完善自身產業也是一次大賺的生意。可惜,美國自己的公司早年就算過帳,除了自身技術有點問題外,美國的產業鏈根本不支持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遠大於20億的項目。
北斗2019年產值達3450億元
2020-05-18,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佈《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其中智慧手機3.72億台,支援北斗定位手機近300款。含智慧手機在內採用北斗相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北斗服務全球,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
回應
那些天天叫著搞北斗花錢太多,不如把錢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的垃圾們,站出來說話呀。
不行,上頭,美台幣沒到賬,不能說話。
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搞,錢留著孝敬GPS,關鍵時候還能掐死自己。
紐時:美國打科技戰用台灣施壓 直逼中方紅線
台積電2020/05/15宣佈,擬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台積電以成本為由婉拒美方提議好幾個月,但華府提出資金補助承諾改變台積電心意。美國商務部隨後16日,要求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海外晶片廠商,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華府打擊華為並將台積電拉近美方軌道,是可能導致美中衝突加劇的產業政策「組合拳」。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報導,若美方真的實施該項措施,中方也將依照法規,向高通、蘋果、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同時暫停購買波音公司飛機。
國產新一代步槍透明彈匣曝光 因一原因限制換裝規模
2020年5月17日,輕兵器微博首次公開了國產新一代自動步槍配備透明聚合物彈匣的圖片。
早期彈匣多由鋼鐵製成,比較堅固,不容易變形損壞,步兵在戰場上要摸爬滾打,武器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因此可靠性是輕武器主要指標之一。不過鋼彈匣較重,不透光,無法掌握餘彈情況。
美軍曾經用鋁合金彈匣取代了鋼彈匣,降低了重量,但是可靠性也降低了,容易變形,新世紀美就從德大量採購了HK416步槍的鋼彈匣。中國研製95自動步槍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彈匣輕型化。採用了工程塑料來製造彈匣,工程塑料重量比鋼彈匣輕,成本又比鋁合金低。所以成為國產自動步槍彈匣首選材料。但是工程塑料硬度和強度難以與鋼鐵相比,所以採用了金屬構件進行加強。
工程塑料彈匣依然沒有解決射手不能掌握余彈的問題,所以透明聚合物彈匣就出現了。透明聚合物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它能夠讓彈匣透過光線,從而讓射手能夠隨時看到彈匣餘彈,從而掌握手中步槍備彈情況,做出正確戰術決策,避免出現扣動扳機之後發現彈匣無彈的情況出現。國外許多步槍已經採用了透明聚合物彈匣,例如德國G36和奧地利AUG。國內相關單位也為95研製了透明聚合物彈匣,並且進行了小批量試用,此次新一代自動步槍也公開了透明聚合物彈匣,說明透明聚合物彈匣是它的選裝件,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選裝。
不過從全球範圍來看,對於透明聚合物彈匣大部分人持保留態度。美軍在新世紀兩個主要步槍項目,SCAR和M27 IAR都沒有選擇透明聚合物彈匣,而是繼續採用了傳統鋼彈匣。許多人指出步兵在戰場緊張情況下很難有精力去看彈匣餘彈情況,另外透明聚合物彈匣與鋼彈匣相比在強度和硬度仍然有差距。
對於餘彈觀察,現在更傾向彈匣餘彈指示器或者觀察視窗這些辦法。就是在彈匣增加一個指示器或者視窗,也能讓射手能夠看到彈匣內餘彈情況,仍然不能與透明聚合物彈匣相比,不過與傳統彈匣相比已經是質的區別。國產新一代自動步槍應該也採用了這種辦法,它在彈匣上面增加了餘彈指示器,射手能夠監測彈匣餘彈情況,根據剩餘彈情況進行戰術決策,作戰能力同樣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8/doc-iircuyvi3687814.shtml
中國飛機製造廠紛紛採用脈動生產線 新戰機產能飆升 2020-05-14 新浪軍事
飛機總裝脈動生產線(pulse Assembly Lines)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週期、滿足客戶要求的裝配生產形式。隨著脈動生產線在汽車工業等裝備製造業領域的突出表現,自然而然很快人們就將它應用在了航空工業領域,首條飛機脈動生產線由美國波音公司建成,目前,波音、空客、洛馬等世界知名的航空工業集團均已採用了脈動生產線。據央視等報導,陝飛運-9也採用了,實際上,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其他各大總裝廠家,如成飛、哈飛、貴飛等,目前均已全面推廣脈動生產線這一先進生產裝配技術。
何謂飛機脈動生產線——從“飛機不動人動”到“飛機動人不動”
脈動裝配生產線(pulse Assembly Lines)最初是從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移動式汽車生產線衍生而來的,是連續移動裝配生產線的過渡階段,其核心是分站位、柔性化管理與裝配。整條生產線包括脈動主體、物流供給系統、視覺化管理系統、技術支援4部分組成,涵蓋總裝工藝流程、建模與模擬、執行資訊系統和硬體平臺4大板塊內容。
此前整個20世紀直到21世紀初的飛機總裝,通常採用的是固定機位元裝配方式,即人、物、設備以及工裝等圍繞著飛機轉。整個總裝過程基本上是依靠人工裝配,所用的工裝主要是工作梯,測量設備落後、效率低下。通俗點來說,就是“飛機不動人動”,這與脈動生產線的“飛機動人不動”形成鮮明的區別和對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4/doc-iirczymk1551283.shtml
中國超強水泥鋼板專防美軍鑽地彈 導彈打到直接彈飛 2020-03-22 新浪軍事
多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刷新了我們對戰爭的認知,伊拉克一個個深藏地下的指揮所、彈藥庫、機庫被美英聯軍的精准炸彈、導彈掀翻,近百萬大軍陷入群龍無首之地,短短18天便全線瓦解。警鐘已響起,我國開展了全面的軍事革新,要求能打也能防,其中“防”方面研發出了抗毀能力是普通水泥10倍以上特種“橡皮防彈衣”“水泥鋼板” 硬度指標達到了60000 psi以上,據悉,僅需鋪設5米厚度就能抵禦美軍GBU-57巨型鑽地彈的打擊。
在深山之中建許多地下秘密地堡與基地可以起到防護作用,但是單憑大自然形成的天然庇護是不夠的,一方面是太遠太偏僻不方便,另一方面是天然的材料在科技的力量下顯得有些單薄。
2004年,美軍再次開發出更加重型的MOP鑽地彈,據報導稱,這種經過改良的“重型鑽地彈”憑著重量與彈頭就能擊穿60米厚的水泥層。當然了,這60米主要是指普通的鋼筋水泥結構,換成花崗岩層就會變成40米,如果換成美軍自己研製的超強加固水泥,那麼鑽地彈就只能啃進8米而已。
如此看來,我國研發出來的“鋼板水泥”的確比美軍的最強水泥還要強些,不過單從資料上很難論斷雙方的勝負,畢竟沒經過實戰的檢驗。雖然美軍MOP鑽地彈能夠貫穿60米厚鋼筋水泥層,但防守方也不可能就傻傻的只用水泥作防禦掩體,在實際瞭解中發現,地下工事或基地的修建分成厚度不一的各種材料的防禦層,目的就是讓進攻方單一針對某種防禦材料的彈頭無功而勞。其實美軍也承認鑽地彈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對於那些複合型的地下掩體的打擊能力是很有限的,否則美軍只需要一路用鑽地彈開路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
矛與盾總是共存的,而且也是相互消長的,武器性能與防護技術都在不斷進步。(作者署名:谷火平)
回應
你會防難道別人不再會繼續研究更厲害的炸彈?
難道人家還會繼續研究,就可以貶低我們的防禦科技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22/doc-iimxyqwa2457188.shtml
巴鐵梟龍3戰機相控陣雷達競標落幕 南京14所再次勝出 2020-02-06 新浪軍事
最近外媒透露,巴訂購26架梟龍雙座戰鬥機今年開始交付,過去由於缺乏梟龍雙座教練機,梟龍飛行員都從F-16,殲-7PG,幻影IIIEA部隊抽調成熟飛行員改飛,隨著時間的推移,梟龍戰機大量交付,使得這種移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越來越難於應付,如今巴飛行員僅僅需要完成高級教練機訓練,就可以直接上梟龍雙座,然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經過2年多的認真對比試飛試驗評測,梟龍第三批次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戰終於有了結果,雷達大魔王南京14所KLJ-7A雷達不出意料笑到了最後,這一款高性能液冷雷達輕鬆擊敗中航雷電院的風冷雷達,巴空軍沒有完全看價格,而是更看重KLJ-7A的高性能,可以將梟龍1和2批次,以及雙座型號,在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空中預警機指揮下,結合地面的中國製造防空雷達網,結合成一個天網,可以應付印度的陣風戰鬥機攻勢!
梟龍3首架2019-12-17在成飛順利首飛,巴空軍計畫將裝備28架,最終總數可能超過100架。
雷達大魔王依靠性能和價格優勢,擊敗了法國RDY-400和義大利GRIFO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壟斷了梟龍第1和第2批次雷達,KLJ-7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探測距離遠,僅120公斤,但是印度空軍蘇-30MKI的1000公斤雷達性能指標相當。
14所從殲-20吸取成功經驗,KLJ-7A採用了傾斜的雷達陣面設計,可將飛機迎頭雷達反射截面降低到最小,借用歐洲颱風有源相控陣的傾斜旋轉技術,將雷達掃描範圍擴大了幾乎一倍,不需要安裝多面雷達天線,依靠一面就可以達到。
梟龍價格不到2000萬美元,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緬甸訂購16架,尼日利亞購買3架,裝備有源相控陣KLJ-7A雷達的梟龍3也將大量出口,這是世界最便宜的三代半戰鬥機,具有強悍的多功能作戰能力。
回應
梟龍本來是想替代殲7用的,沒想到改進一下居然能替代F16跟印度高端機叫板,所巴鐵才這麼喜歡它,實在物超所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4495.shtml
中美科工能力差距:F15上的螺絲中國40年後仍在仿製 2020-01-27 新浪軍事
圖:F15C更換機翼,注意機身與機翼的接頭位置。戰機的不同結構部分,需要通過大量的高強度螺栓螺母等緊固件進行結合
在中航撰寫出版的《中國航空工業院士叢書——如鋼人生》中,作者在“尾聲”中提到這一一件事情:國內在2008年第二次提出對PH13-8Mo高強度不銹鋼的預研攻關。PH13-8Mo是美國在1968年成功研製的一種沉澱硬化不銹鋼,其特性是高強度、高韌性,而且具備良好的耐腐蝕能力。
圖:根據後記,該書成稿於09年底,因此“去年”指的是2008年
PH13-8Mo鋼材被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各種高要求性的場合——比如航空航太相關的各種飛機部件,核設施的閥門製造等等。
圖:圖中有PH13-8Mo製造的多種航空緊固件
在飛機的製造設計中,鋼材由於能獲得最高的絕對強度,以及耐熱性能要顯著優於鈦合金、鋁合金;因此有相當部分部件依然要用高性能鋼材製造,比如在F15的緊固件中,就有70%比例採用了PH13-8Mo鋼材。
圖:生產線上的F18
換句話說,國內在08年的時候,仍然造不出F-15上應用數量最多的螺栓螺母;而必須進口、或者用次級的材料去設計自主研製類似的產品——這意味著緊固件需要更大的體積和重量,才能達到相同的緊固性能和可靠性。
中國和美國在真正的工業能力基礎上依然存在顯著差距,PH13-8mo鋼材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回應
亂說,PH13-8Mo就是我國的0Cr13Ni8Mo2Al,這種不銹鋼在石化行業經常用到,很多都是國產的,進口的太貴了。我都工作20多年了,我還第一次聽說這種材料我國還在仿製!
阿裡巴巴淘寶上這種鋼的國產替代型材滿天飛
2020年發文,引用2009年的資料,你怎麼不用2009年中國和美國的鐵路狀況,來說明中國的落後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27/doc-iihnzahk6529355.shtml
又一關鍵器件研製成功 我軍武器的中國芯越來越強勁 2020-01-15 新浪軍事
近日有消息說中國航太772所攻克了高可靠性多通道混合信號FPGA技術,標誌著中國在微電子元器件領域又取得了一個技術突破,中國芯越來越強勁。
FPGA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簡寫,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電子元器件,具備可程式設計、集成度高、高速和高可靠性等優點在航空、航太、通信等領域運用廣泛。
正是因為FPGA擁有這麼多優勢,在航空航太領域作用關鍵,所以發達國家對中國禁運高規格FPGA器件,即便中低規格的FPGA也奉行“N-2”原則,也就是說比發達國家最新器件落後3代以上才能出售。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國航太772所為代表中國相關單位開展了國產FPGA研製和開發工作,目前國內已經開發出1億門級FPGA,並且在加固、抗輻射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滿足了國內高端領域FPGA運用需求。
中國增產稀土創兩年來新高 外媒:深謀遠慮 2019-11-14 環球網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外媒近期對中國上調2019年稀土產量配額給予很大關注。
2019-11-08的通知說,稀土、鎢是國家嚴格實行生產總量控制管理的產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無計畫和超計畫生產。2019年度全國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13.2萬噸、12.7萬噸。通知提及,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應集中配置給技術裝備先進、環保水準高的重點骨幹企業,進一步提高指標集中度;嚴禁開展稀土代加工(含委託加工)業務,不得採購加工非法稀土礦產品;稀土綜合利用企業不得加工稀土礦產品(含進口礦產品);利用境外稀土資源需能提供完整進口手續。
中國通常每年發放兩次配額,每次覆蓋六個月。2019年3月發佈上半年開採指標為6萬噸,此次上調產量配額,意味著2019年下半年將有7.2萬噸的開採配額,比2018年同期高出54%。
路透社注意到,中國連續兩年提高稀土產量配額,2019下半年配額發佈的時間遠晚於往年,而且將年度產量配額上調10%,高於2018年的12萬噸和11.5萬噸,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配額水準”,此舉可能“緩解外界對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中國將限制稀土供應的擔憂”。據Adamas Intelligence的資料,中國的稀土加工能力占全球的85%。
上半年,曾有國內專家討論“稀土武器”的問題,西方顯然受到觸動,美國開始重新重視國內稀土開發,並與澳大利亞稀土巨頭加強聯合,也開始尋求世界其他國家的稀土產業,澳洲和歐洲也準備增加產量。
日本經濟新聞10日稱,可能是中國深謀遠慮的長期戰略:著眼於爭奪高科技制高點,通過降低價格遏制對手稀土產業的培育與發展。當前,中國掌握有稀土精加工核心技術,美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大量稀土礦石原料,而稀土加工產品的進口有賴於中國。也是為了滿足國內需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占世界的半壁江山,發動機所使用的高性能磁石離不開稀土。
無論如何,中國生產的稀土產品為全球原材料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新聞
外交部再談稀土問題:願以己資源滿足各國正當需要
回應
凡是西方媒體誇獎的,咱們就要小心,很可能是我們做錯了;凡是西方媒體反對的,我們八成做對了。
08年開始中國開始進口稀土礦,同比增長167%,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通過技術優勢進口外國稀土,加工之後再進行出口。
航空發動機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 為何不會被熔化? 2019-10-10 新浪軍事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以上,渦輪溫度在1500度左右,尾噴口燃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定冷卻,但是溫度也普遍超過500℃。在如此高溫之下,普通材料早就承受不住,高空發動機之所以不熔化,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高溫耐熱材料以及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
目前渦輪葉片多採用燒結成單一奧氏體的耐高溫穩定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渦輪葉片採用中空結構,讓氣流產生對流、在葉片上形成空氣保護膜,並且葉片表面有有集自潤滑和耐高溫為一體的複合材料熱障塗層,這樣一整套措施下來,可以將靜子葉片溫度下降300到600℃,足以保證金屬合金材料的穩定運轉。
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就將增加20%以上,隨著渦扇15和渦扇20等高性能發動機的不斷湧現,相信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必將在一次次的前進中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0/doc-iicezuev1292738.shtml
國產新概念武直“超級大白鯊”亮相天津直博會 可用於低空快速偵察
據出展資訊瞭解,此款直升機是採用了國際上現在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以及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想型高速直升機;翼身融合型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減輕直升機的重量,獨特外形也使得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減少。
“超級大白鯊”複合式翼身能有效減重量減少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
由上圖可見“超級大白鯊”採用的是共軸旋翼系統與渦輪噴氣相結合的複合式推進設計,機身表面還設想塗有隱身塗層,複合式推進方法可選擇垂直起飛或選擇短距離滑行快速起飛。
通過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分析出似乎該機型並不能像傳統武裝直升機一樣攜帶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且不太可能裝備有效機身防護及駕駛艙防護,但較輕的重量加上兩具渦輪噴氣發動機為該機型提供了遠超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優勢以及爬升效率。加上較為科幻的低矮造型可能更適用於裝備電子偵察吊艙的低空快速偵察任務,而非進行傳統意義上武裝直升機的對地攻擊、近距支援等任務。
另一方面來講,該機也可能是僅僅出現在直博展上曇花一現的構想展示品,航展中經常有各個公司推出的航空器構想模型,在展覽上進行展示後也再無聲跡。不論如何,廠商們提供的的構想機型也讓觀展的各位眼前一亮,並為中國的航空器技術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創意。
官方:直20所有部件全國產 2019-10-10 環球時報
在剛結束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10噸級直-20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10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再次亮相。
多名國內頂級直升機專家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直-20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的先進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振動主動控制、電傳飛控以及新的旋翼低雜訊構型、高性能的旋翼氣動佈局。
高原飛行是直-20的重要使用方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從技術上來講,在高原飛行的直升機的發動機必須具備相當可靠的能力。
我軍直20採用純國產渦軸1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000KW 2019-10-10 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升溫,中國曾從美國引進一批民用版黑鷹直升機,由於其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強勁,所以在空氣稀薄的西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遠超當時中國所有直升機。但隨著中美合作期結束,中國最後只獲得了20多架民用版黑鷹,這些直升機迄今依舊活躍在西藏等地,並且在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或泥石流災區的救援活動中有過出色表現。但中國軍工技術人員很清楚,這些黑鷹直升機已經接近使用年限,所以研發一種中國自主的高性能直升機已經迫在眉睫。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攻克最兇猛的攔路虎:發動機問題。
渦軸9這種1991年立項的發動機在2010年該發動機正式成功後,其最大出力不足1000KW,而黑鷹的T700發動機出力則高達1200KW。根據記錄,海拔3千米時米17的發動機出力竟會降低40%,此時該機執行500千米運輸任務時只能運載10人,比平原地帶能運載27人的表現差距甚大。2017年,中國航發動力研究所聯合南方公司、動力控制所等十幾個單位組成聯合研發突擊團隊,最終攻克了渦軸10的研發難關。
渦軸10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KW,緊急出力狀態下可達2000KW,這除了設計進步外,還要得益於材料工藝和加工水準的長足進步。還將作為中國軍用直升機的重要平臺,如果武直10逐步完成換裝後,就必然會在速度等方面有極大提升,並促進武直10整體的防禦裝甲、機載設備、武備水準大幅提升,最終達到或趕超美軍阿帕奇的水準。
AL31F生產水準下降 殲10C不忍了:換裝國產發動機 2019-08-09 新浪軍事
用渦扇10換裝俄羅斯發動機,在我國戰機上早已不是第一次了,為啥殲10C這一動作卻引起議論紛紛呢?
原來,大家議論的焦點是俄AL-31F發動機,AL-31壽命短,效費比遠遠低於西方同類航空發動機。然而,這僅僅只是AL-31FN的一些小問題,其真正的致命之處在於主軸承品質存在問題。
對於一般的結構部件來說,即便出現輕度裂紋也可以保證安全使用,這在專業上稱為損傷容限,而航空發動機的主軸承不存在損傷容限一說,其在使用過程中絕不允許出現絲毫的裂紋等形式的損傷,然而AL-31FN卻經常有表面起始的剝落現象。
不僅如此,AL-31FN還經常會出現軸系潤滑壓力過低,導致發動機自動降低轉速,空中停車就會很快到來。2005至2013年,我軍累計發生數十起因AL31FN主軸承損傷導致的發動機嚴重故障並報廢,並多次發生空中停車和數起二等重大飛行事故,損失十分巨大。
無獨有偶,在2017年,蘇-30的最大買家,印度軍方也曾公開對外界抱怨,AL-31經常性的引擎空中熄火和發動機故障,導致只有一半的蘇-30MKI處於可用狀態。
其實早在2016年珠海航展,AL-31FN品質問題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然而,生產AL-31FN的俄禮炮工廠和發動機設計局並不承認發動機有品質問題,反而認為是我方維護不當造成的。
如果說這些品質問題是俄羅斯的技術不過關,那麼接下來曝光的問題則事關生產企業和工人的責任心。據網路消息,一次因AL-31發動機故障墜機之後,在事後事故調查中,居然發現該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第一級可調葉片有多個零件忘記裝配,從而導致壓氣機葉片折斷。雖然俄羅斯“禮炮”工廠最終開除了該發動機裝配工人和檢驗人員,全體裝配工人需考試合格後才能重新上崗,但類似的低級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比如曾經在AL-31發動機的外部管道中發現過內衣,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作者署名:鐵翼蒼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9/doc-ihytcerm9566684.shtml
相關新聞
張召忠評印度戰機8月9日墜毀:我早就勸過印度不要碰蘇30
全球前15大軍火商中企占6席,美國發愁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9-07-23發佈2018年“世界百大軍火商”名單,有6家中企排到前15名之內。今年太不一樣了,中國“殺”進榜單,迅速擠下不少著名企業——比如法國達索或者俄羅斯Almaz-Antey。
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洛馬,其次是波音,諾斯羅普格魯曼和雷神,緊隨其後的就是中航工業了。排在前100的中國軍工企業有8家: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收入249億美元,排名第5);
中國北方工業(148億第8);
中國航太科工(121億第10);
中國南方工業(120億第11);
中國電子科技(103億第12);
中國船舶工業(98億第14);
中國航太科技(81億第19);
中國船舶重工(50億第22)。
8家總和比歐洲1000億稍低些。中國船舶重工和中國船舶工業合併後將使上升至第9位。
統計中國防務企業還是比較麻煩的,除了北方工業以外,沒有發佈過公開的防務收入資料。因此防務新聞的調查員和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合作,通過分析中國公司或政府的公開報告,外國和金融公司有關報告,以及子公司產業規模等方法來估算中國企業的防務收入。北方工業的民用收入大概佔據整體收入的80.8%,與該所對北方工業的估算資料基本相符。
防務新聞稱,歐俄企業必須出口才能生存。但中美公司不需要依賴出口,他們有足夠大的內需,尤其是中國。美國人擔心的根源還是中國軍工企業近年來的本國國防投入,比如中國海軍近年來裝備更新的速度。
回應
慢慢的,美國發愁事情多了,習慣成自然就不會多愁善感了。
軍火是暴利行業,現在有人要和他們分,當然就不開心了。
中航防務收入占總收入的38%,再看看1、3、4名的收入占比,那才是純軍工。
中國威脅論又一憑空想像的力證。看這個表格的最後一項!收入來自賣武器的中國的都是30 40甚至20,美國的馬丁占了94!全部中國武器收入遠遠少於洛馬一家!真是不要臉美國人!
韓向俄戰機開火警告 日抗議
南韓空軍戰機2019/07/23向侵犯獨島(日稱竹島)東部海域領空的俄軍A-50預警機前方1公里處射擊360多發機槍彈以示警告。由於該空域位於韓日爭議領土空域,日本當天向韓俄發出外交抗議。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聯參)23日表示,當天上午共有5架軍機闖入南韓防空識別區,分別是中國軍方的2架轟-6轟炸機、俄軍的2架TU-95轟炸機和1架A-50預警機。
據報導,南韓空軍戰機對中國轟炸機進行了20多次示警廣播,對俄軍機進行10多次示警廣播,但中俄軍機未予應答。
報導指出,外國軍機侵犯南韓領空,韓軍向犯境軍機近處射擊示警均屬首次,中俄軍機同時飛入南韓防空識別區也是第一次。
回應
中俄這樣做是挺北韓搞南韓撩日本,告訴這些美國走狗傀儡,眼睛放亮一些。
韓國就是這個熊樣,色厲內荏,開槍這樣幼稚的行為,但又偏不敢真正射擊對方。
波頓訪韓、美韓軍演 惹毛中俄?
俄中軍機闖入南韓空域,引發南韓戰機對俄機開火。這次行動動機不明,有分析家認為這是俄國規劃的任務,目的是引出韓日軍機以蒐集情報,也有人認為,此事和美韓可能恢復軍演以及美國國安顧問波頓訪韓有關。
CNN報導,澳洲葛瑞菲斯亞洲研究所分析家雷頓說:「這次任務能讓他們把南韓的空防系統掌握得一清二楚。」
而5.8X42mm的88狙初期用的也是與88通用機槍一樣的重尖彈,後來又用上了DBP10式通用彈,但精度對標西方也只是M16A2的水準,如果參照西方標準的話,也只能視作精准步槍。但話說話來,本身作戰和戰術的理念和需求就不同,強行去套西方標準並不適合。
“26萬”所用的國產CS/DFL3型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彈改變了我國沒有裝備專用狙擊彈的歷史。比如傳統彈頭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方便生產都是後部封口,國產高精狙子彈為了提高同心度開始改變生產工藝變為前端封口,和M118LR類似。美帝摸著石頭過河,我們摸著美帝過河,這也使得該彈配合CS/LR4步槍時射擊精度提升到1MOA級別,在100米處的散佈範圍為小於29毫米,精度達到了M24狙擊步槍使用M118LR時的水準。
我國士兵在這把槍剛剛列裝的時候參加了哈薩克斯坦“狙擊金鷹2012”大賽並使用CS/LR4步槍揚眉吐氣獲得了優勝獎,技驚四座!
這對軍工人來說是莫大的歡欣鼓舞,遙想當年因為中國人沒有專用狙擊彈,拿著88狙參加國際大賽而被拒之門外的而含恨落淚中國老兵,這也是我們裝備水準極大進步的見證,而我國軍工人還不滿足於此,我國12.7毫米和8.6毫米狙擊彈也已經搞得風生水起,我相信我們中國的狙擊槍各方面一定可以走到世界前列。
中國高精狙發展的這十多年間,各種口徑各種類型的高精狙總體處於快速發展狀態,而這一切都離不開“26萬”這型我們首次大規模服役的高精狙。(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7-17/doc-ihytcitm2588062.shtml
中國高精度狙擊槍子彈比95步槍彈貴15倍 究竟貴在哪 2019-07-17 新浪军事
從2010年開始露臉的國產CS/LR4型狙擊步槍一走入大眾的目光便成為了焦點,該槍配備的還有8~32倍白光瞄準鏡、微光圖像增強儀、鐳射測距及彈道計算器等,還有維護工具等備用彈匣等配套附件。這一全套下來總共26萬人民幣,因而該槍又被網友起了個“26萬”的諢號。
電視劇《特種兵之火鳳凰》中一段描述CS/LR4步槍的CS/DFL3型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彈50元一發的場景更是勾起了吃瓜群眾的好奇(注意教官的表情):
當然,電視劇歸電視劇,7.62毫米高精狙彈肯定不便宜,但撐死了也就20到30塊錢左右的樣子,而95步槍的步槍彈一發才2塊錢左右,價格相差15倍,狙擊彈到底貴在了哪裡?
就拿的國產高精狙子彈的國外兄弟7.62*51NATO的普通彈和M118LR狙擊彈來舉個例子。
M118LR使用的11.3克比賽級狙擊彈頭遠距離存速好,比如千米外還能保持音速,在氣動外型設計、加工精度、誤差處理等方面都比M80普通彈好太多了。M118LR的銅被甲是從彈頭收口(一般子彈是彈尾收口),形成了一種開尖設計。這種彈的同心度和一致性特別優秀,下圖便是開尖和M80普通彈的對比。
M118LR所使用的特殊發射藥較普通7.62NATO的發射藥每磅也要貴十美元。這種發射藥雖然燃燒比較慢,沒有普通發射藥那麼猛烈,但燃燒時更均勻,推出彈頭時的一致度更高,殘渣也更少,M118LR用的比賽級底火比普通彈的也要貴上一些。
所以美國彈藥銷售網站上M118LR的單價普遍都在1.1美刀以上,比7.62*51普通彈的0.41美刀貴上許多。
更極端的例子則是以精確度出名的美國M200狙擊步槍使用的彈頭都是銅鎳合金直接車出來的,質地非常均勻,彈道表現極為優秀,最便宜也要每發十美元。如此一來犧牲的除了性價比,也一定程度弱化了毀傷能力。
反觀我國之前狙擊步槍精度不足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沒有專門配套狙擊彈的虧。比如我軍從對越自衛反擊戰就開始仿製蘇制的SVD精確射手步槍而來的“79/85狙”使用的還是53式7.62X54R步機彈,精度遠不如用7N1狙擊彈的SVD。
拉線天線高空阻力大易結冰 中美尖端機型為何仍保留 2019-07-15 新浪軍事
由於原始設計較為落後,因此有關單位對H-6K航電系統特別是火控電子自衛通訊導航等子系統進行了升級:機頭底部光電頭前方加裝先進敵我識別器(AIFF);垂尾頂部雷達告警器(RWR)外側加裝前向電子干擾(ECM)天線,另外飛機尾椎導彈逼近告警器(MAWS)上方加裝後向電子干擾天線。
先進技術淘汰落後技術,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誰都沒想到,某些時候,落後的老舊技術,卻比較頑固,難於完全淘汰,這很讓人覺得奇怪,讓我們看看究竟如何?
轟6K出了脊背高高鼓起的大鍋:衛星通訊天線之外,飛機最獨特的地方在於,脊背有3根超長的拉線,就像晾衣線一樣,長度超過20米,要知道,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先進的轟炸機,飛機航程高達8000公里,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對敵人實施超遠端突襲,這是中國海軍的超重磅殺手鐧。
美國也有多款噴氣飛機也採用這種比較落後的設計,包括了美國戰略電子偵察機RC-135,E-6情報飛機,E-4B核戰末日飛機,這些飛機無一例外都採用了先進的衛星通訊電線,以及多種多樣的天線,但是為何還要保留這種超級落後的二戰科技呢?這有點非常耐人尋味。
經過計算,假如飛行速度為960km/h,對於30cm長的天線杆則要求發動機付出200馬力的功率,在高速飛行中,一根拉線天線,將給飛機帶來2-3%的阻力;而且,工作頻段內,天線輸入阻抗變化範圍也比較大,使匹配工作增加不少難度;最後拉線天線在濕氣大的空域中還存在著結冰的危險。
原因是,先進的衛星天線和刀片式天線都有些弱點,其中刀片天線尺寸很小,阻力也小,其物理尺寸就決定了它無法使用在功率較大波長較長的短波和中波波段,只能在波長比較短的UHF/VHF段使用,而這一波段的電磁波又難以進行超遠距離的工作。
衛星天線最大的好處是:無懼地域限制,可以進行全球通訊,但是衛星通訊的問題是,衛星發射功率低,容易遭受干擾而大範圍失效,對於航程比較遠的作戰飛機來說,保留老舊的拉線天線還是一個比較靠譜的做法,工作比較可靠,設備簡單。(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5/doc-ihytcerm3805479.shtml
殲10加固機堡曝光!厚度逾3米可禦美軍鑽地炸彈 2019/06/16 旺報
日前大陸CCTV7《軍事報導》連續報導,南海艦隊航空兵多種機型同場訓練常態化成就,可看到數量眾多、結構合理的加固型機堡;殲10機堡頂部厚度超過3米的加固鋼筋混凝土,能有效抵禦大多數鑽地彈的攻擊,尤其讓軍事迷留下深刻印象。
去年迄今大陸持續披露許多的空軍加固機堡,當中也包括央視軍事頻道中曝光的殲10機堡;而永興島帶空調、防高鹽分的全封閉恆溫機堡,則對於戰機入駐、維護、保養均具重大意義。
回應
這種機堡台灣也有,曾經發生過抗炸鋼板的弊案。
美軍都用戰斧炸
亞音速的戰斧難逃完善部署的防空火炮,和空中預警機的偵測。
瑞典紳寶退出瑞士新戰機標案 2019/06/17 中時
瑞典紳寶(SAAB)一直積極推銷自家的JAS-39獅鷲( Gripen),但是他們最近卻主動退出瑞士的新戰機競標案,也令瑞士感到訝異。幾年前,瑞士政府曾屬意JAS-39為下一代戰機,卻在全民公投被否決。
在獅鷲主動退出後,剩下的競爭者陣容是F/A-18E超級大黃蜂(Superhornet)、歐洲2000颱風 (EF-2000 Eurofighter Typhoon)、達梭飆風 (Rafale),和聯合打擊戰機F-35A。
為何我軍不再用三棱刺?真是威力太大被聯合國禁用嗎 2019-06-17 新浪軍事
我們看到很多人說,三棱刺刀如何如何厲害,如何是我們的獨家武器,如何因為威力太大被聯合國公約禁止使用。這個聯合國禁用三棱軍刺的傳言,在網上曾經盛行一時,根據網上的傳言,三棱軍刺被禁用的原因是威力太大,堪稱放血神器,一旦被刺中就沒得救了,坐等歸西。
實際上,在150年前的前膛隧發槍時代,就有三棱或多棱軍刺了!三棱刺刀早在19世紀拿破崙戰爭時期,早就在歐洲已經遍地都是。在一戰和二戰期間,歐洲各國的軍隊也都採用過三棱甚至是多棱刺刀。三棱軍刺完全是工業技術水準低下的妥協產物,並沒有什麼吹上天的優勢。
三棱軍刺之所以在今天不見蹤影,是因為它本身性能不能滿足作戰需求,並不是被國際禁用,目前江湖上關於“三棱軍刺”的傳說幾乎都是錯誤的。
設計這三道棱的原因,並不是為了讓紮傷的傷口難以難以縫合,也不是為了讓空氣導入人體的肌肉血管。所謂“無法縫合”的說法也是不成立的,這也太小瞧現代外科醫學的成就了。
三棱軍刺存在的真正原因是當初中國軍刺製造材料不過關,無法設計製造具備多用途能力的高品質軍用刺刀/匕首,所以在設計“三棱軍刺”時,特意設計成為三根加強筋形狀。這樣一來,“三棱軍刺”雖然沒有了刀刃,但剛度、強度都有明顯提升,可以防止使用時折斷,也便於在低水準製造加工工廠進行生產。
設置為三道棱形狀後的“三棱軍刺”,使用功能非常單一,往往只有向前捅的功能。特別是它往往是固定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突擊步槍上進行使用的,無法在其他場合發揮出一款軍用刺刀/匕首應具備的多用途作用,“三棱軍刺”是一款被歷史淘汰的刺刀,這一點是不能被誤傳的。(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三菱刺刀的最大優點是,長時間拼刺刀時不容易被刺灣;最大的缺點是功能單一,在野外的非作戰時期不能當匕首使用。隨著拼刺刀機會的逐漸減少,三菱刺刀被淘汰是必然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7/doc-ihvhiqay6163008.shtml
美商購中國製造軍服再貼牌賣美軍 品質比美國造還好 2019-05-24 觀察者網
一條“中國製造回國貼牌”的美軍制服非法產業鏈近期被曝光。
起因是,有美國大兵向美國經銷商反映,你們賣的軍服品質又差價格又貴,隔壁經銷商賣的同款制服便宜得多。
據美軍半官方媒體“軍事時報”網站5月22日報導,紐約州羅德島聯邦檢察官22日指控了一名紐約男子科恩巴什,他涉嫌勾結中國廠商,生產未經授權的“仿製”的美軍軍服,再將軍服貼上“made in USA”的標籤,賣給美軍,並從中獲利2000萬美元。
羅德島州美國檢察官辦公室發表聲明稱,這位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49歲的科恩巴什(Kohanbash)星期二被控電信欺詐和販賣假冒商品。有關部門表示,科恩巴什和其他人購買了軍服樣品,隨後找中國廠商進行“仿製”,這些中國廠商將這些軍服被賣給美國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再把這些產品賣給美國政府——最終穿到美國大兵身上。
據當地媒體羅德島電視臺5月22日報導,有美國空軍大兵向當地軍服供應商United Associates抱怨他們公司夾克的品質太差價格也太貴,並且詢問,為什麼他能從其他經銷商那裡拿到更便宜的同款夾克。
這不是美國軍服供應商第一次用“Made in China”冒充本土製造來獲利了,早在2012年,美國軍靴供應商文森特•李•弗格森(Vincent Lee Ferguson)就曾經像美國陸軍提供產自中國的軍靴,這批軍靴生產自中國,被貼牌“made in USA”以後供應給美國陸軍。文森特2013年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他從“中國製造”的軍靴中獲利840萬美元。
回應
質低價高的真品與物美價廉的假貨,還真是難以選擇啊
在中國生產的這肯定又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了
停止軍服輸美,讓它們光屁股打戰去。
俄將量產蘇57戰機 但這種關鍵材料可能要從中國進口 2019-05-22 新浪軍事
5月16日俄羅斯空天部隊宣佈採購76架蘇-57戰鬥機需1600億盧布,如果算上全部服役期限成本應該在4500-5000億盧布,不過外媒普遍不太認可1600億這個數字,有人認為1600億可能是第1批13架費用,即均架120億盧布(約合1.1億美元)。
前期生產的蘇-57繼續採用117S發動機,原來計畫採用四代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還在測試和試飛之中,俄媒說將會從2023年起換裝產品30。
從俄內外消息來看,蘇-57批量生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俄現在受到西方制裁和禁運,一些材料和元器件無法進口。其中就包括複合材料,例如碳纖維是第四代戰鬥機關鍵材料之一,F-22複合材料使用比較達到25%,而F-35更是達到了35%。2015年俄曾向中國江蘇恒神進口HF30-30K碳纖維,相當於加強版T-300。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已實現T-1000批量生產,而中國在2019年也建成百噸級T-1000生產。因此俄不能在碳纖維取得突破,那麼蘇-57只能提高金屬使用比例,飛機結構重量就會增加,影響飛機性能。
因此不排除未來俄從中國引進高規格碳纖維,但是中國殲-20也進入了大批量生產階段,新一代導彈也採用了碳纖維殼體,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碳纖維,因此國內產能滿足自用之後可能也提供不了多少給俄。從這個角度來講材料蘇-57批量生產還要俄羅斯在材料領域的進展。(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合作共贏,碳纖維換產品30怎麼樣,一起針對美國嘛
最快20馬赫!陸高超音速飛彈獲突破 2019/04/19 中時電子報
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女科學家范景蓮領導的團隊研製出「輕質難熔金屬基複合材料」,能經得起3000˚C以上的高溫,可以滿足解放軍高超因速飛行器在大氣層內以5到20倍音速飛行數小時的高度要求。
科幻走向現實!中國高超聲速飛行器首飛成功,300秒從北京到上海
2019/04/23,北京淩空天行公司和廈門大學合研的「天行Ⅰ-1」空天飛行器成功首飛,發射後火箭和飛行器都傘降回收成功,在國內實屬首次,還可填充燃料重複發射,極大降低發射成本。
通俗來講,「天行Ⅰ-1」就是火箭和飛機的融合體,由火箭發動機提供起飛的動力,在大氣層邊緣逐漸轉為平飛狀態,隨後可加速5-10馬赫的高超聲速,由於稀薄大氣層阻力小機翼可在此區域平穩運行,最後降速利用傘降方式返回地面。未來北京到上海只需5分鐘(300秒),1小時即轉地球一圈將不再是夢想。
中科院新型納米紅外隱身材料,成果已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刊發
所謂的隱身戰機,實際上指的是他們能吸收雷達發出的探測波,從而讓敵方無法發現自己的存在。不過隱身戰機要想躲過敵方的探測還需要具備另一項能力,那就是躲過紅外探測儀的探測,畢竟只要是自然界中的物體,它們都會輻射紅外線。
由於紅外線的發射與表面問題有關,因此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紅外探測儀都可以得到不同物體的紅外圖像。但現有的紅外隱身材料必須持續耗能不說,反應還很慢,這也導致了它在應用範圍非常的狹窄,但近日中科院發現的一種新材料,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2019-04-09,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納米紅外隱身材料,不僅更加堅固、輕便,同時還不需要額外的能源就能進行工作。新材料不僅可以用於紅外隱身,還可以用作電子隔熱材料、電池隔膜材料等。
中國殲-20並不用像F-22那樣呆在恆溫機庫裡面,僅從這一方面也能看出,中國在隱身材料領域不輸於美國。新材料意味著即使將殲-20換了更加先進的發動機,也能保證殲-20的紅外隱身性不被破壞,甚至還有著更好的可能也說不定。
052DL裝備反隱身雷 極大地增強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 2019-04-26 新浪軍事
下圖是陸基類似的遠端反隱身預警雷達,兩種雷達都是有源相控陣體制,探測距離、精度、反隱身能力均十分先進。
近日我軍正在建造的052D加長版首艦疑似曝光,不僅為直20海軍型上艦而加長了直升機甲板,還將後桅杆上的517B型雷達更換為矩形網狀新型遠端警戒雷達,雖然它不如英國的45艦的“小黑板”看著高大上,但是這個“滿足了對四代隱身戰機警戒和引導的作戰需求”的雷達絕對領先世界其他型號的艦用雷達。
相關新聞
中國海軍第20艘052D艦即將下水 未來3年或再服役9艘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26/doc-ihvhiewr8301111.shtml
中國空軍也有重裝工兵 讓戰機在炮火中起降無阻(圖) 2019-4-9 新浪軍事
說起工兵部隊,除了陸軍之外,在我軍的空軍部隊中也有一支特殊的工兵分隊,他們不承擔開路架橋的任務,但是卻能讓戰機在炮火中自由起降。
這支空軍工兵分隊裝備的並不只有常見的手持探雷排爆裝備,還另外裝備有不少大型重裝機械,比如上圖中的GSL130綜合掃雷車,主要是掃除敵人空襲機場後在跑道上留下的未爆彈和子母彈的,所以不需要導爆索大面積的爆轟。在掃除跑道上的子母彈和雜物的過程中,主要還是使用GSL130前部的掃雷犁,不過與陸軍使用的掃雷犁不同,空軍這個更像是推土鏟,沒有能夠插入土中的齒,這是因為空軍主要是用在堅硬的跑道上,掃除的是表面的爆炸物,不需要像陸軍那樣把土中的地雷犁出來。
另外GSL130裝備的電子掃雷器在對付一些使用電子引信的彈藥時是非常有用的,它主要是通過兩個像棒子一樣的天線,不斷的發射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用來誘爆一些電子引信彈藥。一般在空襲機場的時候,除了向地面拋撒大量的子母彈阻止飛機起降和延緩工兵排爆修復跑道外,敵人還會使用鑽地彈藥和延時引信彈藥,用於徹底破壞跑道和機堡等有鋼筋混凝土加固的設施,對於這些鑽入地底的未爆彈藥,空軍工兵也有專門的設備對付。比如下圖中的數位航彈探測儀,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能夠探測發現和定位地底一定深度的金屬物,這用來確定未爆鑽地彈的位置是非常有用的。
為了能在不接觸未爆彈藥的情況下引爆他們,空軍的工兵們還裝備了非接觸聚能彈,它能夠利用聚能裝藥爆炸形成的金屬射流擊穿航彈外殼,確保引爆航彈。在完成了未爆彈藥的排除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迅速回填彈坑和鋪設應急跑道了,所以空軍的工兵分隊還裝備了不少的挖掘機和推土機,另外為了方便戰機晚上起降,工兵們還得佈設應急的跑道燈。這種可擕式的跑道燈其實還可以配合跑道偽裝器材用於夜間佈設假跑道,這樣也能在敵人夜間空襲時達到欺騙效果,消耗對方的彈藥,降低主跑道的損失。(作者署名:電波震長空)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09/doc-ihvhiewr4426851.shtml
中國武器為何受歡迎?美俄產品兩大優點我們全都占了 2019-03-15 新浪軍事
蘇系的槍械結構簡單,火力威猛,易於保養,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其精准度並不是那麼好。但是對於遊擊隊來說,好用易保養就好,精准度什麼的,就用密集的火力來補償。遊擊隊的三大神器中有兩大就有屬於蘇系武器的範疇(AK47/74和RPG),由此就可以看出遊擊隊員對於蘇系武器的熱衷。
同屬於一個時期的美軍的M16與蘇軍的AK47相比較,前者的的精准度更高,但後者的殺傷力更強。這也是美系裝備與蘇系裝備最大的不同——美系的裝備在保證火力密度的基礎上更側重於精確打擊,蘇系裝備是在追求結構簡單的基礎上側重於火力密度與火力殺傷力。
吸取了蘇系武器精髓的中國武器,近年來也在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大顯身手,不但吸取了蘇系裝備簡單可靠的優點,也加入了美系裝備精准的特點。這也使得我國的裝備在世界的軍貿舞臺上占了越來越多的比重。當然,這也得感謝蘇系裝備為我們留下的好底子。(作者署名:利刃/穿雲鷹)
稀土戰略大轉移 陸由最大生產國轉為最大進口國
據路透報導,產業諮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去年進口了41400噸稀土氧化物及其製品,較上一年度激增167%。在2018年的稀土交易中,大陸成為國際市場上至少7種主要稀土的淨進口國,這是30年來首次出現的現象,約為2015年之前的10倍。
報導稱,中國大陸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2018年稀土出口較上年小幅增加4%至5萬3千多噸,但同時也在同一年成為最大稀土進口國,這是一個令人相當意外的情況。
產業分析師指出,中國大陸進口主要是來自緬甸和美國的礦物和化學濃縮物。美國將富含鑭的礦石運往大陸,然後購回其氧化物和化學產品。美國是大陸稀土的主要市場,鑭被用於精煉石油製品。而緬甸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稀土製品以生產磁鐵與合金所需的鏑、鋱和釓元素為主。
大陸近年來打擊非法稀土生產,使其國內稀土產量明顯下降。從中共官方公佈2018年度稀土礦、鎢礦開採總量控制指標看來,減產指標較前一年下修3至4成,明顯針對非法開採與提煉稀土礦,同時採取嚴厲打擊措施。
中國大陸稀土產業佔全球最大供應國地位已超過20年,不只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研究設施,其相關專利申請總量也超過美國。而自美中發生貿易戰以來,中共曾威脅要限制國內稀土產量與出口,讓全球科技廠商與美國軍方大為不安。這16種稀有元素是目前高科技產業與軍事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中共此舉對科技業造成的影響,遠比美國領導人所意識到的要複雜得多。
回應
中國早就應該大力限制稀土出口,給子孫後代積點陰德。
真的服了某些人,中國原來賣稀土被你們噴,同時美國買稀土被誇上天,現在中國也買別人的稀土減少自己的稀土出口了,還是被噴,反正有些人眼裡,中國怎麼都錯唄?
賣有餘而買不足,這就是買賣,沒什麼稀奇的。
中國再破歐美封鎖攻克一技術 可助無人機精確定位 2019-02-05 新浪軍事
2018年12月底,中國石化宣佈,大口徑海底長輸原油管道檢測技術攻克,這項技術以前一直被歐美國家壟斷,中國再次打破了歐美技術壟斷。
完成這次檢測杭州灣海底原油管道長53多公里,管道直徑762mm,這種大口徑海底長輸原油管道檢測需要三項技術來完成,其一是三軸高清漏磁檢測器,其二是慣性導航測量系統,其三是弱磁技術的管道應力檢測系統。
三軸高清漏磁檢測技術中國在數年前就已經攻克,在2014年,直徑1219毫米三軸高清漏磁檢測器就成功應用到西氣東輸的管道的檢測上。
這次的看點在慣性導航測量系統,這項技術本來是軍用技術,由慣性測量裝置、電腦、控制顯示器等組成,結合地球自轉、重力加速度,計算出戰鬥機、軍用飛機以及無人機的位置資料。
慣性導航這項技術雖然應用到民用並一舉打破西方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但是並不如此簡單。
現代資訊化戰爭對衛星過度依賴已經成為大國的焦慮之一,反衛星武器從鐳射、導彈到太空獵星衛星,不斷進步,一旦戰爭打響,衛星將極大的可能成為首個被攻擊物件。
這個時候導彈、隱身戰鬥機、萬噸驅逐艦、巡洋艦以及航空母艦都會變成“瞎子”,馬上失去位置,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向何處。
實際上,現在先進的導彈上都使用了這項技術,但是還要依賴GPS等衛星定位。對於慣性導航技術應用的終極目標是替代衛星導航。美軍已經研發出這樣的系統,將陀螺儀、加速器和原子鐘集成在8立方毫米的晶片上,然後安裝在各個武器裝備上,這樣就可以完全拋棄GPS等衛星導航。
軍用轉民用,民用轉軍用,軍民融合,這樣可以將尖端科技創造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別以為殲-20的研發同你沒有直接關係,或許我們生活中某個環節就是應用了他的技術,只是沒有告訴你而已。(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再言)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rfqzka3768663.shtml
中國要對美國禁運3D印表機?F-22戰機用的竟然是國貨 2019-02-05 新浪軍事
3D列印的鈦制金屬零部件已首次安裝在美軍F-22與F-35B隱身戰鬥機上,而且從訂貨到交付至倉庫僅用了3天時間,美國空軍希望以此來降低戰機的維護成本和維護時間。戰機安裝3D列印的零部件早已不是新鮮事,除美國外,英國和中國在該領域也有顯著成果。而這次,儘管美軍宣人員在發佈照片時,對3D印表機的細節進行了模糊化處理,但還是沒能逃過眼尖的中國網友識別出來了,竟然是中國南方製造的。這家中國企業實力雄厚,在中國3D列印品牌評價推介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桌面級3D印表機推薦品牌”、“中國3D列印最具創新力企業”、“中國3D列印最具影響力國際品牌”,並獲得“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名,是中國3D列印的領軍企業。
3D列印技術如今方興未艾,在很多十分重要的國防領域,比如戰機發動機關鍵部件、戰略導彈的一些特殊零件與太空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都可以使用3D印表機在最快時間內製造出來。那麼,中國的3D列印技術怎麼樣呢?打個比方來說,就如同無人機一樣,中國雖然是後來者,但卻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據悉,在瞭解到3D列印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後,中國就投入了鉅資進行開發,如今已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佼佼者。
這次已發現美國和英國的戰機,都在使用中國製造的3D印表機——“夢想家”型的高精度雙噴頭3D印表機。駐紮在猶他州希爾的美空軍第574軍機維修中隊,為F-22列印了一個鈦金屬支架,全部過程只用了3天,從而讓該戰機可以縮短60~70天就能重新投入戰鬥;而美海軍黃蜂號(LHD-1)兩栖攻擊艦,則為F-35B列印了一個塑膠卡扣,成功讓一架戰機在1天內重返藍天;而英國皇家空軍的“狂風”GR4攻擊機,開始大批使用3D列印包括座艙無線電的防護罩、起落架防護裝置以及進氣道的支架組件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美國經常得了便宜還賣乖。我們就是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美國就是要嚴加封鎖,堅決不當東郭先生。一台都不能出口到加入巴統組織或者瓦森納協定的國家或組織!
這是必須的,也該到我們禁運他們的時候了。這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防止他們抄襲。
現在不要禁運 到出現對抗前再開始禁運 省的逼著他們自己發展起來 通過市場競爭將其工業部門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rfqzka3770765.shtml
由於陶瓷球可以做到即使潤滑油脂幹掉,軸承還是可以正常運行,這樣就避免了普通金屬軸承中因為油脂幹掉導致的軸承過早損壞現象,極其適合航空發動機運行時的極端情況。據公開資料披露,推測混合陶瓷軸承或已經在我國新型渦扇15航空發動機及傳動領域得到了初步應用。為了提高我海軍艦艇的遠端有效打擊能力,某潛射/艦射反艦導彈提出了增加射程和速度的設計要求,其彈用渦輪機轉子必須達到120000轉/分鐘以上的額定轉速。在開展專案試驗初期,在採用某國產金屬航空軸承進行發動機運行試驗時,當試驗轉速達到40000轉/分鐘後,軸承很快發熱並引起周圍冒出煙霧。繼續運轉數分鐘後,軸承發出強烈雜訊,隨後抱軸停止,嚴重影響了導彈研製進度,不得不通過特殊管道採購國外高速航空軸承來滿足導彈渦輪發動機轉子需求。
在後期改用哈工大研製的混合陶瓷軸承後,軸承一次性通過5小時連續運行壽命考核,在試驗過程中,軸承除了有輕微煙霧產生外,均無異常情況。試驗後軸承旋轉靈活,無異常。隨著我國直升機發動機傳動技術的不斷發展,陶瓷滾動體軸承以其優異的性能逐漸被應用於傳動系統高速輸入端、離合器、尾傳動軸和尾減速器槳距操縱杆以及行星輪系等部位,其中主減速器幹運轉時間由原來的半個小時提升到一個小時,滿足了裝機使用要求。隨著中航工業完成對哈爾濱軸承的收購,並大舉投資高性能航空軸承產業,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自行研製的混合陶瓷軸承將正式承擔國家航空航太領域和高端裝備對高性能軸承的配套要求,成為繼瑞典、德國、日本、美國等少數幾家知名軸承公司之後,第五個可以大批量生產航空航太用陶瓷軸承的國家。(作者署名:未來巡航者)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2/doc-ihrfqzka3255657.shtml
中國精密軸承獲突破轉速提高50% 或已裝備渦扇15航發 2019-02-02 新浪軍事
航空軸承是航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之一,具有高溫、高速、載荷大、受力複雜、工作環境苛刻等特點。國外先進航空軸承產品的壽命一般為計算壽命的8倍以上(最高可達30倍以上),可靠性為98%以上,而我國航空軸承的壽命一般為計算壽命的3至5倍,可靠性為96%左右。
例如我國渦輪發動機主軸軸承壽命一般為500至1500小時左右,最大耐溫高度不超過200℃,傳動裝置斷油應急幹運轉能力不超過半個小時,而西方達到3000至6000小時,耐溫值為350℃,幹運轉能力超過1個半小時,並且實際性能比上述指標還要好。正是由於我國高端軸承技術不足,致使國內航空軸承、高鐵軸承、機器人軸承等高端軸承領域基本上都是以進口軸承為主。因此在國家863計畫、973計畫、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聯合支持下,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軸承共同開展了Si3N4氮化矽陶瓷混合軸承的研究及產業化應用工作。
混合陶瓷軸承由內外圈軸承鋼+氮化矽陶瓷球+不銹鋼保持器等組合而成,它綜合了金屬和陶瓷兩者性能的優點。在高溫環境下軸承鋼球很容易喪失其硬度和強度,而氮化矽陶瓷球在400℃時可完全保持其原有硬度,只在達到800℃時,其硬度和強度才開始大幅下降。並且即使發生軸承失效,那麼也是以類似於軸承鋼球失效的方式即局部剝落方式發生的,而其它類型的陶瓷材料則以災難性的碎裂方式損壞,這種情況在航空軸承領域是絕對不允許的。並且軸承中的陶瓷球具有無油自潤滑屬性,摩擦係數很小,可達到很高的轉速,是一般金屬軸承轉速1.5倍以上,能夠滿足發動機加大推力和提高燃燒效率的需求。
俄MC21或成C919對手 零部件卻被美切斷想從中國引進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9-01-10援引《生意人報》的報導稱,美國政府對“航空複合材料”(Aerocomposit)公司和“ORPE技術”公司(兩家MC21客機零部件供應商)的制裁已經切斷了生產MC-21的複合材料的管道,俄對MC-21客機擁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其成為波音-737和空客A-320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MC-21客機機翼和垂尾所需的複合材料由美國的赫克塞爾(Hexcel)和日本的東麗(Toray Industries)公司生產。MC-21製造商目前擁有足夠生產6架客機的庫存複合材料,目前正在討論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一家複合材料廠理論上有能力生產相關的複合材料,但這樣需要較長的研發時間和採購新的機床,這可能會讓MC-21的量產時間推遲到至少2025年。另一個選擇是原子能國有公司(Rosatom)旗下的Umatex集團是俄最大的碳纖維製造商,但俄還沒有能夠生產所需材料的企業。除了這兩個選擇外,俄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院和朱可夫斯基研究所還提出可以用金屬重新設計機翼和垂尾,但這將破壞MC-21原本的技術優勢。
MC-21於2017年5月進行了首飛,隨後開始了廣泛的測試。預計MC-21今年將獲得俄民航當局的認證,飛機的生產商希望在2020年能夠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適航認證。
為了節約研發時間和生產成本,包括中國C919在內的民航客機在研發生產時一般採用“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零部件的採購。
回應
能不能別吹牛了?和東麗水準相當?
看是什麼材料,若是炭纖維,中國的炭纖維已與日本東麗的水準相當。
別老說人家了,自己的919也用了美國的各種材料,到時候也一樣的被禁止出口的命
禁了最好,人有時候就得有壓力!而且在複合材料這塊,中國比毛子強得多,真禁了,誰的損失大還真不一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1-11/doc-ihqfskcn6126801.shtml
2012年,38所推出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實用型高性能浮點通用DSP晶片——“魂芯一號”,性能高於同期市場同類DSP晶片4~6倍,並成為我國首款廣泛應用於國防科技裝備的高端自主數位訊號處理器。作為通用DSP處理器,“魂芯二號A”以後將廣泛運用于雷達、電子對抗、通信、影像處理、醫療電子、工業機器人等高密集計算領域。
九、我國建成首台散裂中子源
2018年3月25日,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按期、高品質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
散裂中子源實際上是一種大型試驗裝置,其原理就是用高能強流質子加速器產生質子束轟擊重元素靶(如鎢或鈾),當一個高能質子打到重原子核上時,一些中子被轟擊出來,產生散裂現象。簡單說,就是將一個壘球投到裝滿球的筐中,其他的球受到撞擊會從筐子裡面蹦出來,這些蹦出來的球就相當於被轟出來的中子。
散裂中子源這種裝置就像顯微鏡一樣,可以研究物質內部的微觀結構。
根據這種特性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看穿材料微觀結構,檢查材料“內傷”,定向治療癌細胞等等,該裝置在材料學,生命學,醫學等多個領域有著重大應用。
十、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2018年2月8日,同濟大學左為教授團隊宣佈完成肺幹細胞移植人體臨床試驗。標誌著中國完成了全球第一例成體肺幹細胞移植,實現了首次肺臟再生。
目前中國處於各種肺部疾病高發狀態,肺組織一旦遭到破壞而發生纖維化,病情往往會持續惡化無法逆轉,而傳統的治療方法只能減緩這種纖維化的進程,延緩病情。
左為教授的團隊一共展開了超過80例臨床肺細胞移植,涉及支氣管、慢阻肺和間歇性肺病等不同病種。並且與多家幹細胞備案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研究。
但是藥物支架表面的塗層在血管裝載過程中如果遇到像鈣化等複雜病變時,容易脫落、破損,會影響治療效果,更可能加劇新的血栓的形成;並且藥物的承載量難以控制,裝少了容易在達到病變區之前過早損耗,裝多了則容易過猶不及,對人體造成負擔。
經過反復設計和比較,火鷹研發團隊歷時15年,選擇並達成了技術上最難實現的一種方案——微槽包裹藥物。即在金屬支架表面用鐳射刻槽,再把藥物灌入槽內。
和傳統技術的區別在於,刻槽可防止塗層在輸送過程中脫落,藥物不會流失,且藥物抵達血管病變區後,能通過固定的槽位精准釋放,大幅提高了有效性,也避免了浪費。解決了包括血管修復慢,患者服用雙抗藥物時間長等一系列心臟支架領域的國際難題。
八、中國電科38所發佈“魂芯二號A”晶片:實際運算性能業界同類最強
2018年4月23日,中國電科38所發佈了實際運算性能在業界同類產品最強的數位訊號處理器——“魂芯二號A”。
該晶片由38所完全自主設計,在一秒鐘內能完成千億次浮點操作運算,單核性能超過當前國際市場上同類晶片性能4倍。
魂芯二號A”研發歷時6年,突破了控制器設計等多個技術難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等科技成果30余項;擁有當前業界性能最強的DSP核,實現了對國內外同類產品性能指標的超越。
相對於“魂芯一號”,“魂芯二號A”性能提升了6倍,通過單核變多核、擴展運算部件、升級指令系統等手段,使器件進行千億次浮點運算同時,具有相對良好的應用環境和調試手段;單核實現1024浮點FFT (快速傅裡葉變換)運算僅需1.6微秒,運算效能比德州儀器公司TMS320C6678高3倍,實際性能為其1.7倍,器件資料吞吐率達每秒240Gb。
高性能晶片被譽為 “工業糧草”,代表了一個國家資訊技術水準。一直以來,我國在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方面始終依賴進口。
水上飛機性能的好壞與抗風浪能力有巨大關係,如果飛機的抗風浪能力強,就會提高飛機的出勤率減少飛機的損壞。AG600可以抵抗2米高的風浪實現起飛,即使在發達國家也很少有幾個可以做到。
AG600的成功研製彌補了我國水陸兩用大型飛機在自主研製方面的空白。在遠距離海上救援方面,有了AG600我們就可以進行遠距海上搜救。在森林救火方面,AG600可以在水面起降,水上起飛時就可將水注滿,迅速前往滅火。
六、港珠澳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珠港澳大橋主要用於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是一項巨大的橋樑和隧道工程。大橋總長度約55公里,橫跨零丁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主體工程全線貫通,2018年2月6日,大橋主體完成驗收,2018年10月24日正通車。
大橋的建造包括海上建設橋樑和海底建設隧道兩項工程,建設海底隧道因為此處毗鄰香港國際機場,飛機起降時建築物的高度需要限制,部分空域不適合建設大型橋塔,而且海上航運繁忙,必須為貨輪提供航行通道。
大橋建成以後將會聯通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融合廣東、香港和澳門,形成一個龐大的超級城市,不僅使得三地的人員來往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通過香港澳門吸引更多的國際資金來內地投資。
七、中國醫療器械登上權威刊物《柳葉刀》
2018年9月4日,全球醫學界權威學術刊物《柳葉刀》刊登了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火鷹支架在歐洲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稱該研究破解了困擾世界心血管介入領域10多年的重大難題,這是《柳葉刀》創刊近200年來首次出現中國醫療器械的身影。
在心臟支架領域,藥物的承載是一個困擾專業人士10多年的難題。
目前,國內外傳統主流心臟支架都是在金屬支架表面塗上細胞抑制劑,才能使血管持續通暢,降低血管再狹窄的發生率。
但是隨著事件逐漸發酵轉向,多國科學家陸續發聲,對賀建奎的此次試驗進行譴責,因為乍一看是生物技術的新突破,但是這種實驗違背了科研人員底線,事件的背後是科學技術與人類倫理的對撞。
而且賀建奎團隊開展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臨床操作是中國明令禁止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分別表示,此次事件性質惡劣,已經要求相關法單位停止相關人員的科研活動,對違法行為予以查處。
四、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
2018年11月12日,我國大型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獲得的多項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
相比於核裂變,“人造太陽”產生的核聚變可以釋放更大的能量,而且不會產生放射性廢料,屬於清潔能源。
核聚變的原料來自的氘和氚,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氘和氚,可以說核聚變原料取之不盡,完全可以解決人類未來的能源需求問題。
但是“人造太陽”的實現需要滿足幾個必須條件:裝置可以承受一億度以上的高溫;長時間在有限的空間中聚變;需足夠高的密度使粒子具有很高的動能克服原子核斥力實現聚變反應。
中國現在實現“人造太陽”一億度運行,表明我國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大的進步,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五、國產大型水陸兩栖飛機AG600水上首飛成功
2018年10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施首次水上試飛任務。
相比於陸上起飛,AG600的水上起飛難度大得多,首先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飛機起飛時產生的阻力更大,並且飛機在水上滑行時會產生水花的噴濺,這些噴濺可能對發動機、螺旋槳等機體結構造成嚴重損傷,所以設計之初這些因素必須考慮在內。
而且AG600的每個部位都經過精心設計,例如在機身後體的雙曲率曲面設計,可以使飛機在水上滑行時不會被水吸附,同時保證飛機支撐的需要。
2018中國十大科技事件,你知道幾個? 2018-12-21 觀察者網
2018年12月1日,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過境溫哥華被加拿大警方無端扣押事件引發全國人民憤慨,這是一樁典型的由美國幕後操控的事件,通過打壓中國科技公司阻止中國科技崛起。
但是中國科技全面崛起已經是重大歷史趨勢無法被阻止。2018年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多個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和創新,從嫦娥四號登月到“鯤龍”飛天,從“魂芯二號A”強力運算到人體的肺臟“重生”,中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科技創舉,但同時也有爭議。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事件。
一、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背之旅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與月球的正面地貌不同,月球背面的地貌都是橫斷山脈,隕石坑的數量更大更多,有極寒極熱的溫度變化,這就需要嫦娥四號探測器本身具有更強大的抵禦嚴酷環境的性能。在探測器著陸之後才可以直接近距離探測月球背面陸地特徵。
月球背面也為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深空探測有一個絕佳的環境,因為月球背面不受地球上複雜電磁場干擾,可以捕捉到來自宇宙深空更加微弱的信號,有利我們發現宇宙中更多的現象。
同時這次發射任務還攜帶了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的探測器,也是國際交流的友好體現。
二、我國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 可加工22納米晶片
目前世界上工藝最強大的光刻機是荷蘭的阿斯麥(ASML)公司生產的,但是該公司有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股份,所以他不可能願意將高解析度光刻機賣給中國。
通常情況下,為了提高解析度,光刻機會使用波長更短的光源,但是問題在於這不僅技術難度高,而且裝備成本也高。此次中國自主研發的超解析度光刻機可以形容為“粗刀刻細線”。中科院光電所設計的這台光刻機,使用波長相對更長的普通紫外光,但實現了更高解析度的光刻,而且使用普通紫外光的光源成本更低。
三、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2018年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賀建奎團隊的這次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一出震動中國和世界,在剛開始,國內部分媒體都在稱讚該團隊在中國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疾病防治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井噴 1台機床將能同時加工百枚葉片 2018-12-19 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某機床創新研究院在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上實現突破,他們與當地一家機床公司合作成功研製出了4軸聯動和5軸聯動的4陣列葉片磨削拋光機床各1台,1次能夠同時加工出4枚葉片,加工效率和精度遠高於進口機床,性能居國際先進水準,解決了複雜型面葉片加工困難這一世界難題。
回應
西方人又要抓狂了,航發領域離白菜價又近了一步
簡氏:中國軍工企業打造網路平臺 成交額超3000億元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18-12-13發表喬恩•格裡瓦特的文章《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雲製造活動迅速增長》稱,中國航太科工宣佈,該公司2015年6月成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今已經吸引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萬個用戶,協作與採購需求金額達5763億元人民幣(約合837億美元)。
航太科工說,這一平臺的發展受到2017年中國和德國簽署的一項政府間協議的推動,這項協議使航太科工能夠和西門子公司在“工業互聯網與智慧製造領域”展開合作。“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為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力量”。
航太科工最早在2009年提出建設航太雲網的計畫。這套系統於6年後正式推出,用於支援該公司在航空航太、國防、汽車、電子工業、電信和基礎設施開發等領域的活動。在國防領域,航太科工為中國軍方和出口客戶生產一系列戰術導彈和航空航太系統。
這一平臺把大資料、分析工具、無線網路和實體工業系統結合起來。其他公司利用這一平臺將多項活動外包,例如研發、零件製造、檢測與評估以及維修與維護等售後服務。使用者還能為生產招標、即時監控生產活動、搜集和分析製造過程中產生的資料。
航太雲網還得到中國其他國防企業的使用,包括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電子科技。還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武器裝備採購資訊網有關聯,後者也成立於2015年。
2018年10月,中國最大的陸上軍用裝備系統製造商北方工業也推出了一套雲製造系統。北方工業說,這個網路倡議有利於實現“上下游”製造與供應商的結合,促進研發活動的協作與資源分享。第一階段開發已於2018年7月完成,第二階段目前正在“緊張地開發”
超燃衝壓發動機是最近幾十年出現的新概念,簡單來說吸氣發動機燃燒速度有幾種,一種是亞燃發動機(亞音速燃燒發動機)所有的航空用的發動機幾乎都是,包括渦噴渦扇發動機都算,普通渦扇發動機或者渦噴發動機的工作極限就是3馬赫,超過這個速度,葉片增壓就失去效果,只能採用衝壓發動機設計。
中國已經掌握4馬赫衝壓發動機技術,某些型號導彈採用了這項技術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超音速衝壓燃燒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工作速度一般在6馬赫以下,而6馬赫以上則必須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超燃發動機工作速度在6馬赫以上,單位推力是所有類型發動機冠軍,所以這是全世界高超音速飛行的熱點。
速度6馬赫以上,超燃衝壓效果最好
6馬赫以上帶來了一個很大的麻煩,速度太快之後,使得滯止溫度太高,從而導致燃料發生嚴重的離解失效問題,而且加上燃燒速度過快,所以這是一個天大的技術難題,所以全世界都追求幾十年,但是一直沒搞定,中國航太第一次實現10馬赫高超風洞,算是開了一個好頭,中國的空天飛機,將從這裡起飛。
實際上,這個風洞公開的指標是測試指標是3-30馬赫,高度20-100公里,實際上來說,20公里以下,3馬赫以下,還是需要依靠別的動力,比如噴氣發動機,或者火箭發動機,實際上空天飛機還是真不輕鬆,一種發動機通吃,還做不到。(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1/doc-ihprknvu2623468.shtml
超燃衝壓發動機是最近幾十年出現的新概念,簡單來說吸氣發動機燃燒速度有幾種,一種是亞燃發動機(亞音速燃燒發動機)所有的航空用的發動機幾乎都是,包括渦噴渦扇發動機都算,普通渦扇發動機或者渦噴發動機的工作極限就是3馬赫,超過這個速度,葉片增壓就失去效果,只能採用衝壓發動機設計。
中國已經掌握4馬赫衝壓發動機技術,某些型號導彈採用了這項技術
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超音速衝壓燃燒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工作速度一般在6馬赫以下,而6馬赫以上則必須使用超燃衝壓發動機,超燃發動機工作速度在6馬赫以上,單位推力是所有類型發動機冠軍,所以這是全世界高超音速飛行的熱點。
速度6馬赫以上,超燃衝壓效果最好
6馬赫以上帶來了一個很大的麻煩,速度太快之後,使得滯止溫度太高,從而導致燃料發生嚴重的離解失效問題,而且加上燃燒速度過快,所以這是一個天大的技術難題,所以全世界都追求幾十年,但是一直沒搞定,中國航太第一次實現10馬赫高超風洞,算是開了一個好頭,中國的空天飛機,將從這裡起飛。
實際上,這個風洞公開的指標是測試指標是3-30馬赫,高度20-100公里,實際上來說,20公里以下,3馬赫以下,還是需要依靠別的動力,比如噴氣發動機,或者火箭發動機,實際上空天飛機還是真不輕鬆,一種發動機通吃,還做不到。(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1/doc-ihprknvu2623468.shtml
中國運行高超風洞時速達1萬公里 助力發展空天飛機 2018-12-11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航太出了一個大新聞,實驗成功10馬赫風洞技術,在5毫秒時間內,氫氣在速度近3千米/秒(10000公里/小時)空氣中的超聲速自主燃燒,並獲得了超聲速燃燒模態下的試驗資料和火焰圖像。
這高超音速風洞是帶火焰的,確實稀罕
而承載此次試驗的是航太十一院自主研發建造的我國首座、國際最大口徑自由活塞驅動高能脈衝型風洞,此次氫氧燃燒推進試驗,一舉攻克了超高速超燃衝壓發動機地面試驗的兩大關鍵技術性難題,一是通過極為精確的時序控制技術,在百分之一的眨眼時間(5毫秒)內實現了氫燃料與速度近3千米/秒(10000公里/小時)空氣之間的空間交匯,並且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狀態;二是利用光壁橫向噴注與凹腔穩焰相結合的技術,實現了氫燃料的超聲速點火與穩定燃燒,這好比在高強度龍捲風中實現了一根火柴的點燃及穩定燃燒。
此項試驗的成功,不僅標誌著該院的高能脈衝風洞正式邁入實用化階段、真正成為先進飛行器的孵化器,更表明此風洞的3千米/秒(10000公里/小時、馬赫10)量級氫氧燃燒推進試驗能力取得關鍵性突破,從而為我國的超高速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儲備。此舉將大幅加快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動力技術的革新進程,促進現有動力的“開弓沒有回頭箭”難題的解決,從而實現真正的“騰雲駕霧”、靈活自由地穿梭於天地間。
對於這個新聞的解讀,其實可以分成2個關鍵字,一個是超燃衝壓發動機,另外一個就是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動力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空天飛機,當然從邏輯上是很明顯的,要搞好空天飛機,最好的技術路徑就是超燃衝壓發動機。
其實從速度來看,普通火箭發動機推進的洲際導彈彈頭速度都可以達到30馬赫,但是火箭發動機由於推進劑全部需要自己攜帶,使用火箭發動機推送載荷上天價格昂貴,所以科學家就把點子打到大氣層的氧氣上,高速高空發動機能不能不帶氧氣,剩一半燃料,所以這就是超燃衝壓發動機的來由。
殲10C最大速度暴降0.4馬赫 為何戰鬥力卻大大提高? 2018-12-07 新浪軍事
在珠海航展上,外銷型殲10CE的最大速度和航程,比殲10A縮水了,殲10A最大速度2.2馬赫,轉場航程3200公里,而殲10CE縮減了0.4馬赫,小了250公里。
這難道不是巨大的退步嗎?
原因是,殲10C是一種強調遠程對空和對地攻擊的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飛機為了保證完成任務,增重很多,明顯變肥,在發動機推力沒有較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速度減小是正常現象,而且從三代機作戰來說,大部分空戰區間都發生在0.8-1.2馬赫,速度再快意思不大,油耗翻番不止,而且機動性很差。
或許有人不能體會殲10C增重,先看下圖,機頭更肥更大,進氣道也多了一個鼓包,這些都是安裝設備之用的,飛機外掛各種先進武器,機體內幾乎都要安裝相應的航電盒子才能正常使用,而且為了進行對空對地作戰,飛機機頭右上方還增加了紅外鐳射火控裝置。
殲10C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替代了殲10A的脈衝多普勒雷達,重量很也增重不少,實際上來說,這是一款全身塞滿了金貴航電的小型飛機,所以飛機增重多,阻力大,航程降低是理所當然。
由於不追求極速作戰,飛機採用了先進的蚌式固定進氣道設計,所以可以取消殲10A上沉重的多斜板外壓進氣道,減輕100公斤左右重量,對飛行有很大好處。
飛機笨重了,為何還說戰鬥力提升呢,原因是,飛機裝備了更先進航電和武器,包括先進的霹靂10E紅外導彈和霹靂15遠端空對空導彈,以及鷹擊91反雷達導彈,還有鷹擊83反艦導彈等。
這其實也是美國F-16家族發展史,從AB一種過渡到CD,從第一批到現在的70批次,氣動沒有改進,但是飛機空重一直不斷增加,但是戰鬥力也不斷進步,雖然機動性有所減弱。(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發動機不行,推力不夠。
不懂裝懂
相關新聞
殲20機腹彈艙鎂合金新材料掛架減重60公斤:鎂密度只有鋁的2/3、鈦2/5、鋼1/4,中國鎂資源占世界第一22.5%,預估70億噸2100億美元。在1995年以前,由於鎂的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西方鎂產量占80%。隨著中國煉鎂技術的突破,中國鎂產量迅速提高到世界的80%以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07/doc-ihmutuec7004328.shtml
解放軍作訓服或用上全新科技 不怕水火還能防刺(圖) 2018-11-30 新浪軍事
11月22日至27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與北京服裝學院聯合組織的“時尚科技展“於北京服裝學院“銀色大廳”舉行,在該展會上,多型號國產功能性面料“集體亮相”,這其中,能夠用於軍事用途的功能型面料屬於首次集中公開亮相。
在此次展覽中,國產新型阻燃迷彩面料格外搶眼,該型號面料採用了全新的聚氨酯阻燃纖維,擁有久洗不掉色、耐磨、阻燃、抗紅外等功能。在迷彩的設置花紋上,採用了目前國際流行的漸變色迷彩圖案,擁有極強的地形適應能力。
在這種,防切割、防穿刺、高耐磨面料首先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尤其是標注為“CODURA”的耐磨型更是筆者感到驚奇。此種高強度面料由美國杜邦公司研製,被廣泛地運用於各國的軍用攜行具、背包。以往由於工業基礎所限,該型號面料只能從國外進口,而從目前展出和廠家人員介紹的情況來看,我國已基本具備該面料工業化量產的能力。
由於軍隊執行作戰任務需要面對各種複雜極端天候,因此服裝的防水性能極為重要。但過分強調防水性能而不兼顧透氣性能的話,又會造成其他不必要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方各國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地使用“GORE-TEX”材料作為軍用外套的面料,而同期的我國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則只能繼續使用性能落後的普通面料,目前就展覽情況而言,我國已研製出多種型號的防水透濕功能型面料。
此外,新型輕薄型保暖面料也極為搶眼,僅僅有擦眼鏡的絨布那麼厚一塊就可以達到6克羅的防寒值,相當穿上了一件薄棉襖。
此外,新式電熱面料也是一個非常閃耀的亮點:其厚度與重量均與市售的萊卡面料無二,但插上電源後的發熱效果則可以達到電熱毯的效果,為了增強其適配性,該型號面料可適配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介面,僅僅使用充電寶就能帶得動。怎麼樣,是不是很令人振奮呢?(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30/doc-ihpevhcm4730800.shtml
我軍工廠曾生產民品 武直10和昌河麵包車系"同胞兄弟" 2018-11-21 新浪軍事
說到昌河飛機、成都工業集團,大家都會覺得很熟悉,因為前者研製了中國最先進的武直10,後者研製了中國最先進的殲-20。可是製造直升機的企業也生產過麵包車,生產戰鬥機的企業也生產過乾洗機,而生產電視的企業曾經是中國唯一一個機載雷達研發單位。
在上個世紀末,因為政策的原因中國軍事發展需要為經濟發展而讓路,所以有一大批軍工企業為了“填飽肚子”只能轉型生產一些民用產品,比如麵包車、電視機、甚至是雪糕(這就是被譽為中國氫彈搖籃的504廠,有人說504雪糕好吃的原因是504廠使用分離濃縮鈾的離心機攪拌雪糕原漿,所以濃度很高)。
直到現在仍然在中國航發體系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的瀋陽黎明廠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最主要創利產品並不是各型航空發動機,而是有名的航空牌50cc發動機,憑藉著摩托車創造的利潤,瀋陽黎明廠成功的活了下來。
小時候大街上跑的麵包車最多的其實是松花江麵包車,是哈飛航空研發的一個貨運兩用車種,中國99年閱兵上飛過天安門的直9直升機就是和松花江麵包車從一個車間裡開出來的。
上面這些能夠生產工業產品的軍工廠商已經是那個年代的幸運兒,在那個時代甚至有一些廠商生產錫箔紙、蜂窩煤、猴皮筋等毫無技術含量的產品,更有一些處在偏遠山區的保密企業因為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扶持最終只能關廠倒閉、員工下崗、家屬離地搬遷,但是也有一些廠家在軍改民之後成功脫穎而出,最終軍民分體,成為一個純正的國營民用企業,比如長虹電視和東風汽車。
因為經濟限制導致中國軍工企業不得不進行民用產品生產換取生存,是當時中國的無奈,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在是太落後了,如果不讓軍隊給經濟發展讓路,中國的經濟狀況很有可能還不如現在的朝鮮,也正是因為決策的正確,在積蓄了經濟實力之後新時期的中國軍工技術發展飛速,但是即便是現在一年能夠下水一個艦隊,也僅僅是在補中國上個世紀80、90年代落下的作業而已,希望在未來永遠不要出現發動機廠生產摩托車、雷達廠生產電視的一天。(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皮島總兵)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1/doc-ihmutuec2315692.shtml
美國防製造業下滑怪罪中國 稱中國產品影響F35製造
據防務新聞網2018-10-5報導,這份報告稱美國國防工業有“巨大漏洞”,有280多項產品的供應鏈有“薄弱環節”嚴重依賴外國,尤其是中國的進口零部件和稀土。因為他們往往“來源單一”,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有些情況下,在鐳射、雷達、聲納、夜視系統、導彈制導和噴氣發動機所需的稀土材料方面,中國成為了這些原材料唯一生產國。
報告稱,儘管美國製造業因各種原因下滑,但中國“利用非法手段主導產業的全球市場”才是“主因”。這些手段包括間諜活動、逃避出口管制、市場准入限制、補貼和傾銷等。報告舉例稱,涉及用於軍事的太陽能電視、燃料電池和飛機液晶顯示幕等方面,美國使用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產品和原材料,這影響了包括F-35。即使美國企業能夠供應同樣的原件,他們往往也處於“破產邊緣”。美國的機床、陶瓷、複合材料、印刷電路板和半導體等的生產加工也深受來自中國的“威脅”。
相關新聞
美國議員質疑7000億美元軍費去向:咖啡杯1200美元一個
因報導解放軍“逆天黑科技” 彭博社被兩大巨頭懟了
2018-10-04,彭博社說,在美國的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等IT企業用來存儲使用者資訊的伺服器裡,有一個“電腦主機板”是美國的主機板生產商“超微”公司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可這個中國工廠卻暗中在主機板上附加了一個“米粒”或者“鉛筆尖”大小的“晶片”(如下圖中紅圈所示),而中國軍方則可以通過這個幾乎很難被發現的“晶片”獲得了進入30多家美國企業的伺服器的“後門”,並通過植入該“晶片”中的間諜代碼操控伺服器的CPU,最終將機密資訊洩露出來。
“毫無根據的失實報導”
然而,彭博社的報導卻立刻遭到了蘋果公司、亞馬遜乃至美國“超微”公司的集體否認。
回應
冤枉啊。中國造不了晶片。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0-05/doc-ifxeuwws1230412.shtml
由於提煉困難,人類從發現鈦元素到制得純鈦,歷時一百多年。而鈦材料真正的應用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
鈦材料的硬度和韌性都和鋼材很接近,但其比重卻很輕,只有4.51克/立方釐米,只有鋼材的60%,其比強度超過鋼材近1倍,同時比密度更小的鋁合金強度高出2倍,綜合力學性能極佳。
鈦合金還有一優勢那就是耐高溫和耐腐蝕,而且沒有磁性,其本身熔點1668攝氏度,超過了鋼材,高溫低溫特性優良,其化學性質也非常的穩定,常溫下可以抵禦各種強酸強鹼和氯氣的侵蝕,甚至連王水也奈何不了它,在海水中更是幾乎不會發生腐蝕,即使浸泡幾十年也依然光亮如新,這使它成為了製造航空航天器及核潛艇外殼的絕佳材料。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鈦材料不僅提煉成本極高,其導電性和導熱性都較差,機械性能也較差,不僅斷面收縮率較大,而且其彈性模量較小,不適合用於做結構材料。但其與某些金屬組成鈦合金材料後的性能變化非常的明顯,強度硬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也是鈦材料在工程上應用的主要方式。
鈦合金材料的焊接和加工性能都比較差,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其製造成本,不過隨著電子束焊和各種新型刀具的飛速進展,鈦合金的加工難題也會得到完美的解決。
綜合來看,使用鈦合金材料做為戰車的結構件和裝甲材料其成本至少是鋼材的20倍,而且這些用於步戰車的都是屬於回收再利用的低成本鈦合金材料。
低成本鈦合金的原料來源主要包括機加工的碎屑、軋製鍛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殘料,還有海綿鈦和中間合金等廢棄材料,經過冷爐床工藝重新熔煉而成,其材料成本較低,適合用於戰車、超輕型機槍火炮等結構材料及裝甲。
從兵器集團的口氣也可以看出其對鈦合金材料的製造工藝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國內在兵器上使用鈦合金結構件也是相當的有經驗,從QJG-02式14.5毫米機槍到AH-4超輕型火炮的研製,鈦合金結構件的應用已經是非常的成熟,用於戰車上也應該問題。
綜合以上分析的結果來看,採用鈦合金材料的應該是我軍的新一代傘兵戰車,只有這類輕型戰車才會那麼計較重量和體積,使用鈦合金材料所增加的成本都可以在後續的使用中省回來,這也是一向摳門的中國軍工突然變得任性的主要原因。(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2/doc-ihkvrhps0094134.shtml
我鈦合金步兵戰車橫空出世 突破關鍵焊接技術價低質優 2018-10-02 新浪軍事
近期軍迷都在熱議中國下一代的鈦合金步兵戰車,鈦合金在人們印象中是高檔昂貴金屬的代名詞,特別是軍迷都知道前蘇聯打造過鈦合金潛艇A級攻擊核潛艇,屬於比黃金還貴重的東西。我軍怎麼會裝備如此昂貴的裝備呢?
其實,鈦的儲量和鈦合金本身並不是十分昂貴的東西,也已經廣泛應用到軍民用各領域,但是要用在坦克裝甲車輛上,主要是鈦合金的加工和焊接工藝要求高,才導致價格昂貴。
目前無論是坦克還是裝甲車都呈現出重型化的趨勢,如果不對一些部件進行減輕重量的話,這些戰車的戰鬥全重將越來越重,甚至影響到技戰術發揮。就像二戰時期的上百噸的鼠式坦克一樣,這就是在複合裝甲技術沒有的情況下,用傳統均質鋼裝甲造出來的怪獸,但其防護能力並不比現代輕得多的主戰坦克好。
其實,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鈦合金材料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應用,特別是美國在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研製過程中,就發明了Ti-6Al-4V鈦合金,以替換一些部位上的鋼制材料,可以在減重30~40%的同時,使得車輛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
未來,我們不但會用鈦合金製造坦克裝甲車輛的車體和框架,還能夠採用鈦合金裝甲,打造全鈦戰車。(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2/doc-ihkvrhps0138652.shtml
我軍竟捨得在空降戰車上用鈦合金 技術工藝成熟成本低 2018-10-02 新浪軍事
鈦元素在地球上的儲量其實很多,在自然界中的排名第十,總儲量是銅的61倍,主要以鈦鐵礦及金紅石的形式存在。但由於鈦材料的分佈比較分散,難以提取,再加上其在熔融狀態下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在提煉過程中很容易氧化,甚至在熔融狀態下與高爐的耐火材料發生反應,奪取其氧原子而造成高爐損毀,因此必須使用帶冷卻水的紫銅坩堝來提煉,也就是所謂的電子束或者等離子冷爐床熔煉法。
國產新型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 日本專家說了這四個字 2018-09-28 新浪軍事
日前,我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簡稱蘇州納米所)正式與歐洲空客工程技術中心簽署合作協定,並宣佈成立“航空納米材料聯合實驗室”。雙方將以市場化為方向,加快納米材料在大飛機上的應用,這也是空客在納米領域首次與我國方面簽署的戰略合作。碳納米管材料是繼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材料之後,近20年來工程技術人員又一寄以厚望的新一代高性能人工材料。碳納米管具有極為優異的力學、電學及熱學等性能。從理論上講,其拉伸強度可高達100GPa,超過目前日本東麗公司T1000級碳纖維拉伸強度的10倍以上,是鋼的100倍,而密度只有鋼的六分之一,讓日方高度關注,專家總結了一句話:“史無前例”,作為世界碳纖維第一大國,日本東麗公司壟斷了高強度碳纖維的70%世界市場,這是第一種超過T1000級碳纖維的新型碳納米管材料技術。
由於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其電流強度比銅高出300倍以上,碳納米管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取代矽,並成為下一代微電子產業的基礎材料。在散熱性能方面, 碳納米管比目前室溫下最好的金剛石散熱片,導熱性能要高出3倍以上。由於碳在地球上廣泛存在於大氣、地殼和生物之中,其原料易得,因此高性能碳納米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成為近20多年來國際科學界最熱點的前沿研究之一。
蘇州納米所研製的多孔碳納米管薄膜鋪於碳纖維和液體樹脂中間後,不需昂貴的熱壓罐高溫成型,僅需簡單的抽真空後通電自加熱就可成型,與傳統熱壓罐固化方式相比,碳納米管薄膜電加熱固化技術可將能耗和成型時間分別降低83.7%和28.9%,而與熱壓罐固化成型出來的複合材料具有相同的力學性能。而且固化完成後,碳納米管薄膜還可以作為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組成部分使其具有優異的導電發熱性能,用於除冰防雷,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說,這是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上一個里程碑的突破。
同時,初步試驗表明,在高性能纖維防彈材料衣中嵌入蘇州納米所研製的碳納米管薄膜後,不僅防彈性能提高了10%左右,而且最重要的是其抗衝擊性能提高了21%。也就是說,原先防彈頭盔可能防住了子彈射穿,但子彈帶來的衝擊後效應力很可能使頸椎折斷,對頭部造成非貫穿性損傷。而加入碳納米管薄膜的防彈頭盔則減少甚至避免了上述傷害。(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28/doc-ifxeuwwr9058089.shtml
在航太領域:航太科技將攜近兩年來的最新科技成果共計184項產品參展,主要展示內容包括宇航系統、防務系統、航太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三大類。其中,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CZ-5、CZ-5B 、CZ-6、CZ-6A、CZ-7、CZ-7A、CZ-8、CZ-11、重型運載火箭,模型1:10)首次集體亮相。空間站核心艙、嫦娥四號探測器與中繼星(模型1:3)、大推力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實物)等也均為首次對外公開展出。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鴻雁星座)、M系列地地導彈、獵鷹系列防空導彈、彩虹系列無人機、機器人系列產品、航太粉煤加壓氣化裝置(模型與演示)等也集中在本屆航展中進行展示。
航太科工將以“打造全域攻防裝備體系,引領商業航太發展業態,共用一帶一路合作機遇”為主題,立足“七大體系、室內室外”展示構架,系統展示防空體系、海防體系、對地打擊體系、無人作戰體系、預警監視安防體系、商業航太體系、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體系的整體能力及主推產品,為展出的七大體系準備了近百項產品,參展規模為歷屆之最。其中,數十型產品為首次亮相,首次參展展品數量也將創歷屆之最。同時,首次設置室外展區,並在該展區內首次成體系展出預警、監視裝備,以及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裝備等。
陸上裝備方面:中國兵器靜態展區與動態展示面積均較上一屆增加,參展產品數量創歷史新高,並且60%以上參展裝備均為首次公開展示。其中,以合成部隊、山地部隊、兩栖部隊、岸防部隊、特戰部隊、快速反應部隊為代表的成建制裝備模式和以陸軍一體化作戰體系、精確打擊裝備體系、防空系統、近岸海域綜合防禦武器系統等進行靜態展示;自主研發製造的主戰坦克、輪式裝甲車、履帶式步兵戰車等將進行地面動態演示;中國兵裝在本屆航展中的參展規模、產品數量、技術水平均是往屆之最,展出6個領域共計251項產品,產品數量較上屆航展增加一倍多,主要包括了快反部隊、末端防禦、機載武器、智慧彈藥、輕武器等六大領域。其中,展出各類槍支70余支,並將安排裝甲車輛及全地形車進行室外展示及地面動態演示。
珠海航展規模將再創新高 飛機超百架重型火箭首亮相
2018-9-13,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介紹本屆航展的籌備情況以及熱點、亮點等。
據介紹,航展將於2018年11月6-11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記者在新聞發佈會現場瞭解到,已確定參加國家和地區43個,國內外參展商770家,展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一是展位面積較上屆有較大突破。本屆航展的室內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比上屆的8.2萬平米增長22%,增設了10號館;室外展覽面積近40萬平方米,地面裝備動態演示區面積由上屆的7萬平方米擴大至近11萬平方米;參展的國內外各型飛機超100架。二是國內10大軍工企業大規模參展。為全面展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航空航太及國防科技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國內的五個門類10大軍工企業大規模參展。
此外,在國家“一帶一路”、“軍民融合”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本屆航展緊貼行業熱點,整合相關資源,按照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及MRO、公務機和通航、無人機、軍民融合等領域設立專題展區。三是國際展覽規模不斷壯大。波音、空客等世界知名航空航太企業基本悉數亮相,特別是世界“百強”航空航太企業參展比例有較大幅度提高。美國、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烏克蘭、捷克、荷蘭等傳統歐美國家展團繼續參展,德國、英國展團強勢回歸,白俄羅斯首次組織國家展團參展。
據悉,在航空裝備方面:航空工業以“兩型四代”、“20系列”、“國產大飛機家族”等為代表,共計145項產品參展,其中首次參展的就有45項。AG600、新舟700、AC系列直升機、FTC2000G(山鷹改)等眾多明星機型也將以各自方式亮相本屆航展;作為我國民用大飛機的研製主體,中國商飛將展示CR929遠端寬體客機1:1樣機,ARJ21先進支線客機將進行靜態展示和示範飛行;中國航發參展面積近1300平方米,將全面展示包括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直升機傳動系統等主要航空產品,以及中國航發在設計、試驗、材料、製造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其中寬體客機發動機、民用渦軸渦槳發動機以及針對國際市場研製的外貿產品等都是首次亮相。同時,將在展館內設傳動系統、控制系統、先進製造技術、先進材料展區以及航空發動機科普展區。
各國軍工人才數量,美國22000人,俄6700人,中國有多少 2018-08-18 新浪看點
美國之所以成為超級大國,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美國在二戰時期從全球拉來了不少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是各行各業的翹首,他們的研究成果極大提高了美國在世界的權威,軍事方面,美國在高端軍工人才的幫助下,研製出了領先世界的武器裝備,包括SR-71-黑鳥偵察機,世界第一架隱身戰機F-117,海狼級核潛艇,核航母等等,無一不世界領先,據知,像這樣研製戰略武器的高端軍工人才總計22000人,數量穩居世界第一。
前蘇聯在上個世紀是一個軍事實力雄厚的國家,一直被美國仿製,從未被美國超越,前蘇聯的高端科研人才研製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941型“阿庫拉”級潛艇、T-55坦克等等,前蘇聯還誕生了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讓世界對前蘇聯十分敬畏,前蘇聯解體後,軍工人才為了填飽肚子,一部分去了美國,一部分去了鄰國,造成現在的俄羅斯的軍工人才十分緊缺,目前只有6700人。
前面講到,錢學森團隊為中國研製出了原子彈,這批團隊後來成了中國軍工領域的頂樑柱,他們還為中國研製出東風導彈,巨浪導彈,沈飛一批科研人員來到成都建立成飛,又為國家打造了五代機殲-20,研製艦艇的老一輩帶出來的學生已經為我國打造出了國產航母和055型驅逐艦等等,令人欣喜鼓舞的是,許多海外人才紛紛回國發展,像著名的哈佛八博士集體回國事件,再加上中國提出外國人才來華優待政策,中國高端軍工人才越來越多,已經接近1萬人了。
中國在非洲拿下珍礦資源 為國產發動機發展增加保障 2018-07-23 新浪軍事
近日,媒體曝出一則利好消息,此前日本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在剛果(布)境內發現的該國最大的銅鈷礦後,剛果宣佈了該礦的股權分佈,中國耗資近27億美元,買下了該礦56%的股權,已經成為該礦的第一大股東。中國在非洲和日本的礦產資源爭奪中國再下一城。而該礦對中國的意義還不止於此,該礦除了出產優質銅金屬外,還有大量的鈷元素。鈷屬於稀土家族中的重要元素,是現代工業非常重要的一種合金材料,鈷合金通常被用在航空發動機的排氣口定子葉片以及廢氣渦輪等部件,耐高溫高壓同時保持很高的強度不變形,是航空工業尤其是航空發動機工業重要的稀土元素。
中國雖然是一個稀土大國,但鈷元素的儲量卻不多,而此次在剛果拿下的這個鈷礦將讓中國解決困擾中國30年的軍工材料供應的關鍵難題。值得注意的是,這座鈷礦此前一直由日方勘探,但是最後卻因報價過低被轉給了我方,儘管日本對此非常不滿,但畢竟國際競爭需要展現綜合實力,在這種關鍵領域,日本自然無法競爭過中國。
航空發動機是一直困擾中國戰機技術水準的重大難題,實際上,這一直是蘇系戰機的通病,尤其是在印空軍蘇-30MKI上凸顯出來,蘇-30MKI戰機裝備的是裝備了向量噴口的AL-31FP發動機,由於發動機功率並未獲得提升,因此在紅旗軍演中,在面對沒有向量發動機的F-15C卻被打的落花流水。
由此可知,一台大推力的先進發動機對提升戰鬥機的性能有多重要,而制約發動機的性能的因素非常複雜,其中材料性能是重要的一環,因為要提高發動機的推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渦輪前溫度,而這就需要有耐高溫高壓的先進合金,此次在獲得了剛果的巨大鈷礦之後,在研製先進合金領域無疑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大大提高國產發動機的性能,助力中國新型戰機如殲-20等“火力全開”。(作者署名:全球軍事熱評)
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獲突破 葉片使用壽命將大幅延長 2018-07-23 新浪軍事
據媒體報導,一種防高溫高濕、防鹽霧腐蝕、防黴菌的石墨烯“三防”塗層技術日前在河北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研製成功,該技術可應用於艦船燃氣輪機、航空航太發動機高溫部件保護以及艦船防鹽霧及海生物腐蝕等,填補了高溫塗層技術應用在重鹽霧地區的市場空白。(作者署名:航空製造)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7-23/doc-ihftenhz0855025.shtml
我軍也有飛機墳場 擁有2000千戰機規模亞洲第一(圖) 2018-07-06 新浪軍事
在這新銳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老舊裝備的去處對於主要大國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而坐擁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空中力量的美國,則有著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坐落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大衛斯•蒙森空軍基地,是一個飛機墳場。該墳場包含了從戰略轟炸機到輕型殲擊機的各類機型。總數達到了4000多架,規模為世界最大。
在此地,退役飛機皆能受到妥善的保管。而從飛機墳場復活的例子,卻也有不少。
就拿巴基斯坦2006年所購買的F-16C來說,便是該飛機墳場中扒拉出來的翻新貨。
而目前在對岸空軍中作為主力服役,並被對岸大肆宣揚(吹上天)的P-3C反潛巡邏機和E-2T預警機,也是出自於此。
美軍已經開始交付的QF-16靶機,訂單總數高達136架,其中大部分來自飛機墳場F-16。能模擬大部分三代殲擊機,承受高達9G的超載。
作為擁有世界第三大規模空軍的中國,退役飛機的去處要麼是博物館,要麼便是飛機墳場。實際上,中國有著全亞洲規模第一的飛機墳場,那便是魯山機場。
魯山軍用機場建成於1973年,占地2680畝,距平頂山市35公里,當時是軍用機場,現在作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貯存中心,大量退役但還有一定飛行壽命或利用價值的軍用飛機被運到這裡,以作戰備等用途。中國的飛機封存和美國的不同,美國是直接扔在大沙漠中,而中國則探索出一套更加先進的方法。
那就是飛機氣相封存技術!
飛機氣相封存技術與“真空包裝技術”十分類似。
然而,包裝燒雞容易,包裝飛機卻難。困難主要在於:飛機體積大;飛機包裝前要經過一系列的清洗、除鏽、塗油等大量保養;在包裝的交合處無法密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工作人員為戰機做了一套特殊的衣服,裝上特製的密封拉鍊,以實現完美的低氧密封。
得益於存儲中心工作人員的悉心呵護,該儲存中心先後調出400多架各型飛機,全部達到一次性起動成功、一次性試飛成功、一次性轉場成功。
窮有窮的玩法,你刨你的三代機,我改我的殲6。人云亦云的殲6無人神風自殺攻擊機,雖說真實存在,但和某些無良媒體所宣稱的數目達到上千架是不可能滴,也沒必要。(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回應
中國的廢不了,改無人機或靶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6/doc-ihexfcvk3410347.shtml
中國造出了高達20億顆手榴彈 退役之後都如何處理 2018-07-06 新浪軍事
在我國,有這麼一種武器是按人均數量生產的,那就是木柄手榴彈。當年為了使蘇聯的裝甲洪流陷入人民戰爭汪洋大海中,威力大、易生產的木柄手榴彈成為了不二選擇。當年的生產指標是軍隊每人40枚,民兵4枚,老人小孩各一枚,因此手榴彈總數高達20億。
我國現在的木柄手榴彈銷毀線主要通過人工作業機械的方式進行安全高效的銷毀。
第一步,清點清楚數目後將木柄手榴彈的拉火線剪斷,防止手榴彈在後續工序中爆炸。
第二步,將手榴彈塞入與人員室相連的進料斗,落入抗爆室底部,這時依靠傾斜鋼板與人員室隔離,防止意外爆炸後手榴彈破片從進料口飛出,同時傾斜擋板會在爆炸衝擊波的推動下迅速封堵料口,操作人員的安全。
第三步,操作員將發火手榴彈投入料斗,隨手按動封口閘板固定扣環,固定手榴彈彈殼,將下部木柄抽出,使鉛拉火與裝藥分離,分離後彈殼和裝藥進入回收室做回收處理。
這個階段由於木柄手榴彈的木柄情況多變,如長短不同、木材變質等情況,再加上拉火線的長短不一或卡在木柄中,使得處理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意外,機械智慧處理無法保證安全,只能通過人工作業機械完成。
這些工作完成之後還有一項工序,就是數拉火線核對數目,防止有手榴彈流入外界。
每天操作員們一手上彈一手操作,兩眼一刻不停的盯著監視器觀察情況。一天下來常常兩眼發酸、腰酸背痛,銷毀量大時操作員甚至吃飯時拿筷子的手都在發抖。
所以說手榴彈銷毀線在銷毀站是最辛苦和最危險的崗位,有資料顯示,手榴彈在銷毀過程中出現意外的幾率是十萬分之一,實際操作中這個幾率往往會更高。
向平凡的銷毀員們致敬。(作者署名:兵器次元喵 )
回應
這種處理不合算,還不如送給國外親華的各種武裝勢力,
過期了你敢賣別人還不敢用呢。一拉線就爆了,或者拉線也不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6/doc-ihexfcvk4075475.shtml
日本1家企業可年產碳纖維4萬噸 中國30家僅產7000噸
據《科技日報》2018-6-27報導,“碳纖維產業鏈核心環節很多,包括上游原絲生產、中游碳化環節、下游複合材料及其應用,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和突破,目前我國碳纖維的‘卡脖子’問題主要在下游應用環節,即複合材料和製品方面。”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說。
碳纖維按照力學性能可分為高強型、超高強型、高模量型和超高模量型,目前,我國已能生產T800等較高端的碳纖維了,但日本東麗掌握這一技術的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
...
應用牽引不足進步慢
目前,高端碳纖維用得最多的是在飛機上,如在波音B787機型上,使用東麗的已占總量的50%。2016年,東麗產量約為4萬噸;而我國碳纖維企業30多家,總產能2萬噸左右,實際產量約7000噸。
東麗碳纖維大量使用在波音上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東麗就和波音進行全方位合作,東麗人甚至是住到了波音,根據波音要求來設計、生產碳纖維。直到2011-2012年,使用碳纖維的飛機才開始試飛,磨合時間長達近30年,並根據波音的使用要求和回饋,不斷糾錯、修正產品。
此外,在一個行業中一旦形成領先效應,超越就很難。美國F-22和F-35戰鬥機上使用的碳纖維環氧樹脂都來自美國亨斯曼。亨斯曼的產品早已通過了材料和工藝認證,如果要使用其他企業生產的環氧樹脂,還需要一個漫長、繁複的論證過程,碳纖維生產企業自然願意使用亨斯曼的。這也不利於國內高端環氧樹脂產品迎頭趕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6-27/doc-ihencxtu9196243.shtml
中國殲20戰機所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大幅領先美軍F22
2018-6-25,媒體披露,“C919複合材料機翼典型盒段靜力和損傷容限試驗在商飛北京研發中心全部完成,滿足了CCAR-25-R4(等同於美國民機試航標準的我民機試航版本)相關適航條款要求,標誌著我國已經掌握滿足國際民機適航要求的大型民機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強度驗證能力,為後續複合材料機翼全尺寸盒段靜力和疲勞/損傷容限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碳纖維複合材料具有比強度和比剛度高,力學性能可設計等優點,是大型民用飛機理想的結構材料,可以實現飛機結構減重20%至30%。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波音757和波音767客機的複合材料只占總重的4%;隨著燃油成本的節節攀升,複合材料在民用飛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90年代波音777和歐洲空客A340的複合材料用量突破10%,上升到11%和14%;到了21世紀初,空客A380,複合材料的比重已達到25%;21世紀10年代的波音787和空客A350,其複合材料的用量高達50%和52%。
我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運十民用客機機身主要材料為鋁、鈦、鋼等金屬材料,其70%的零部件主要採用鋁質材料,鈦、石墨和玻璃纖維也得到了一定應用,但規模很小。隨著運十的下馬,我國民用航空材料的的差距也與國外越拉越大。進入21世紀後,隨著我國自主研製的ARJ21-700支線客機研製成功,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的成功定型,堅定了我們研製民用大飛機的決心。
ARJ21的鋁合金用量是75%,鈦合金用量是4.8%,複合材料用量是8%,但也只是歐美20世紀80至90年代的水準。C919按照適航要求開展了T800級碳纖維複合材料試驗,目前國內公開報導使用國產複合材料最高等級的是殲20的T700級,領先F-22的T-300。不過目前C919用的T800級碳纖維還是用的進口材料。因此,C919複合材料結構適航驗證將來可能還包括對國產T80進行試航驗證的任務。目前,中建材所屬下的中複神鷹已滿負荷穩定運行國產千噸級T800,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均為自主研發和設計,商飛和中建材已決定在雙方複合材料方面展開深入戰略合作,我國的C919在不遠的將來,必將用上國產T800級碳纖維複合材料。(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採用鴨式佈局的JSF方案
採用鴨式佈局的美國五代機方案
成飛確定殲-20採用鴨式佈局之後,採取一系列手段來控制鴨翼對於飛機隱身影響,首先是在結構、材料上進行創新,首次實現複合材料、整體結構在鴨翼上運用,也就是我們常說複合吸波材料,這種材料由兩個部分組成,一種是吸波材料,用來吸收雷達電波,一種是透波剛性材料,用於載荷,它的優點是雷達電波在材料結構內部被吸收,材料性能比較穩定,不象早期雷達吸波材料塗在材料表面,暴露在外,不但增加了後勤保障方面難度,也容易脫落、老化,降低性能,複合吸波材料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加工難度較小,製造大型整體部件或者複雜外形部件更加容易,減少了部件之間的縫隙,可以進一步提高飛機RCS。
成飛工程技術人員確定複合吸波材料之後,採用了比較理想的材料組合、結構方案,最終製造了符合要求的鴨翼,安裝在殲-20上面,既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能,也保證了飛機的隱身性能,可以說是中國在戰鬥機設計領域一個技術突破,也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打下了堅實基礎。
殲-20在氣動佈局也進行了平衡設計,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殲-20鴨翼的根部與機翼平行,雖然能夠保證了飛機主要邊緣平行,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鴨翼效能下降,鴨翼主要作用是形成渦流,對機翼氣流進行補充和加強,推遲分離,從而提高飛機的升力,增強機動性能,鴨翼與機翼平行,意味著距離減少,渦流可能無法達到足夠強度,對於機翼氣流補充能力降低,所以殲-20鴨翼創造性向上傾斜,這樣鴨翼與機翼距離得到提高,渦流有足夠空間進行加強,另外一方面,鴨翼與機身呈現X形佈置,雷達照射到鴨翼和機翼之後,會被折射出去,不會發生互反射效應,這樣就較好實現隱身、機動性能之間的兼顧,可以說是殲-20設計一個亮點。(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別每天都吹捧著殲20.就像無人能敵是的.就算真的是很厲害需要每天都吹嗎?
這不叫吹!這屬於科普介紹,為的是讓中國的廣大軍迷和老百姓更多的瞭解自己國家的軍事裝備。另外,你美爹的F-22在模擬戰中已經被打下來多次了!而你美爹的媒體還厚著臉皮吹強大不可超越呢!那才叫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2/doc-ihefphqm5803264.shtml
中國C919機翼為何不用複合材料 加工能力還有待提高
C919客機試飛以來,研製進展一直牽動人心,此前據說C919試飛之中,平尾出現複合材料出現開裂現象,導致試飛暫停,不過很快這個傳聞就被打破了,C919客機已經恢復試飛,表明試飛仍然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試飛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發現飛機設計、製造有無缺陷,然後對這此缺陷進行完善和改進,C919平尾可能是設計方面問題,也有可能是材料工藝等方面問題,不過從很快就恢復試飛來看,這個問題應該並沒有對試飛工作造成重大障礙,已經得到解決。
這個級別客機材料選擇偏向保守
這個故障也顯現C919研製決策前瞻性,當年原計劃也準備採用複合材料機翼,以降低飛機結構重量,提高經濟性能,但是相關單位經過分析之後,決定C919第一步先採用金屬機翼,平尾採用複合材料,以後再進行升級。
C919客機還借助排故障之機進行了一些系統改裝,例如101架機前期在西安開展了地面改裝及載荷標定,如水配重系統改裝與標定、拖錐系統改裝等,102架機在上海完成了操穩檢查、性能檢查等試飛任務和測試改裝等工作,這表明飛機試飛正在進入深入區,到達攻堅階段,這個階段可能為驗證飛行包線邊緣一些性能,由於飛行環境比較惡劣,所以飛機可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問題,從國內外經驗來看,一架客機想拿到適航合格證,必須要進行上百個科目試飛,獲取參數更是達到上萬個,這些參數都需要客機一個個去試飛,驗證,C919客機試飛需要6架飛機就是這個原因。(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相關新聞
外媒稱中國C919因碳纖維複材升降舵剝落故障暫停試飛 C919用飛行打破傳言
我殲20鴨翼採用這種新材料 既保證隱身又提高機動性2018-06-22新浪軍事
一直有一種說法殲-20的鴨翼影響飛機隱身能力,不過成飛採用一系列技術手段,成功消除了鴨翼對於飛機隱身能力的影響,從而較好實現了飛機隱身、機動等方面性能平衡。
認為鴨翼影響飛機隱身能力無外乎鴨翼無法實現飛機主要邊緣平行,根據波束控制原理,飛機主要邊緣平行,才能把雷達反射波控制少數幾個方向,增加一層反射面,相比較之下平尾更加容易實現主要邊緣平行,不過鴨翼也能與機翼平行,蘇-35鴨翼就與機翼平行,另外平尾動作的時候,也會破壞飛機隱身外形,所以這個說法並不能一概而論,實際上當年美國空軍不論ATF還是JSF,都曾經考慮到鴨式佈局,甚至第六代戰鬥機仍然有鴨式佈局方案,這就清楚表明鴨式佈局對於隱身能力影響並沒有想像那麼大。
中國這位院士的一個成果 就讓幾千架戰機多飛幾十年2018-06-13新浪軍事
我國著名飛機結構疲勞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鎮同,總結前人經驗和個人研究工作基礎上,提出了結構疲勞可靠性定壽模型。這項成果用於我國海空軍航空兵飛機的定壽延壽,在工程實際後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按疲勞可靠性設計思想,使我國現役飛機壽命從1400小時至1800小時,延長到3000小時,幾千架軍用飛機的壽命提高了近一倍,相當於又增產數千架飛機,同時為我國空軍飛機大幅延壽開闢了成功之路。
運7飛機機翼結構的原翻修期為5000飛行小時。高鎮同指導學生與西飛的技術人員合作,根據全尺寸機翼疲勞試驗的結果,並通過該模型進行可靠性分析,預測運7機翼結構首翻期可達7000飛行小時。過去按使用經驗給出的強5型飛機初始壽命為1250飛行小時,高鎮同與南昌飛機廠的技術人員合作,確定可靠性壽命為3200飛行小時。正是,通過高鎮同的理論支撐、定壽模型,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尖頭”強-5,一直服役到了本世紀第一個十年。
另外,媒體關於高鎮同院士的報導中,還重點介紹了,在1982年承擔某艦艇部隊水上飛機的測壽延壽,飛行多年已達500次起落的水上飛機是否已經“到壽”?由於新飛機尚未來得及裝備,在此青黃不接之際,老飛機能否延壽?這是關係海軍部隊戰鬥力的關鍵問題之一,也影響到我國海岸線的防衛。
最終,高鎮同利用現有零構件的疲勞試驗結果,在不做全機疲勞試驗的條件下,通過周密的理論分析,採用適合國情的先進技術,完成了水上飛機定壽工作,制定了延壽10年的總體方案。在高鎮同的指導下,水上飛機又安全飛行了10年,每架飛機由5000次起落延長至8700多次起落。(作者署名:攔阻著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13/doc-ihcwpcmq2089269.shtml
殲-11BS是從蘇-27UBK雙座戰鬥教練機基礎上研製而來,中國空軍給它的最初定位也是戰鬥教練機。正是因為這一定位,所以至今空軍對其仍有一定需求量。在空軍的飛行員培訓體系中,有初教-5/6、基教-8、高教-7。其中高級教練機是最大短板,因為殲教-7完全無法模擬三代以及三代以上戰機的飛行狀態,而真正能類比三代以上戰機的殲教-10(L-15“獵鷹”)飛機去年才試點裝備部隊。
所以自中國空軍引進蘇-27SK,邁入三代機時代以來,一直用蘇-27UBK做培養飛行員戰鬥飛行技能的高級教練機。在國產三代機大量裝備後,單發雙座殲-10S、雙發雙座殲-11BS就成為最主要的戰鬥教練機。不過在實際使用中,中國空軍和海軍卻因為作戰環境的不同,對殲-11BS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殲-11BS由於相比殲-11B多了一名飛行員,而且與殲-11B一樣裝備了空軍戰術資料鏈,所以近年開始被空軍當做空戰編隊指揮機使用。也就是說,殲-11BS原來的教員在空戰中變身編隊指揮員,其通過資料鏈將機載雷達發現的敵情傳輸給單座殲-11B。在前方的殲-11B則保持雷達靜默,僅依據資料鏈傳來的資訊,對敵機發起突然一擊!
這一戰術經過空軍數次“金頭盔”空戰大賽的實際檢驗,顯示出了相對於殲-10A、蘇-30MKK等三代機的較大優勢。
而對中國海軍來說,雙發戰鬥機海上飛行可靠性更高,雙座戰鬥機在長時間飛行時可以由兩名飛行員交替駕機,對保持飛行員的體力、關注力很有好處。
所以與中國空軍不同,海軍裝備的70多架殲-11B系列戰機,單座殲-11B和雙座殲-11BS的比例是1:1,也就是說同時裝備了30多架殲-11B和30多架殲-11BS。而空軍則一般是每20架殲-11B會配備4架左右的殲-11BS。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殲-11BS的大作戰半徑、雙發雙座設計都是非常適合遠海作戰的,就像海軍裝備的蘇-30MK2一樣。相反,殲-10A這樣的單座三代機,海軍就在裝備了20多架後不再採購,並且也沒有採購3.5代機殲-10C的消息傳出。
可能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殲-11BS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使用空艦導彈,不能執行精確打擊的反艦任務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海軍對國產雙發雙座3.5代機殲-16也會很有需求。
由於中國空軍目前保有400架左右的雙發重型三代機,所以對殲-11BS的需求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陸續有來。也許等殲教-10批量裝備部隊後,殲-11BS的教練機功能才會逐步削弱。(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08/doc-ihcscwxa1971387.shtml
該技術已經成為殲-15減重的重要突破口,使得殲-15的結構重量比。從國際同類戰機的28%降到26.8%。所謂的結構重量比,是飛機機體結構重量占飛機起飛的重量的百分比。按照30噸的起飛重量來計算,新技術使得殲-15結構重量比類似的蘇-33降低360公斤之多。在戰鬥機領域有一克重量一克金的說法,因此這一減重成果,能為每架殲-15戰機綜合使用成本節省將近1億人民幣!
因此,新一代飛行器不斷向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低成本方向發展,越來越多地採用整體結構,零件趨向複 雜化、大型化,從而推動了電子束沉積成形等3D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目前世界最大的電子束成形設備在美國,容積高達68立方米(見上圖)。而據中航工業披露,中國在建的新電子束成形設備真空室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體積最大、成型能力最大的電子束沉積生產設備。中國未來轟-20戰略轟炸機將很可能利用這一新技術。(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08/doc-ihcscwxa2818564.shtml
沈飛仍在生產殲11BS:中國海軍為何不用殲10C而選它2018-06-08新浪軍事
近日,我國兩大戰鬥機生產廠家之一沈飛集團微信公眾號透露重要資訊,在國產3.5代戰機殲-16、殲-10C正處於“大幹快上”生產階段,四代機殲-20開始裝備作戰部隊之時,竟然還有三代戰機正在生產。這款戰機中國空軍、海軍均有裝備,而且目前可能是極少數還在生產的三代機了。中國空軍將這款三代機當做戰鬥教練機、空戰編隊指揮機使用,海軍的用法則更純粹,因為它雙發雙座的設計非常適合遠海長時間巡邏和作戰。
雖然圖中的戰機經過模糊處理,但其機頭雷達罩為黑色,可進一步判斷為殲-11B系列戰機,座艙部分的雙座特徵非常明顯,所以結論就是,仍然在生產的這款三代機是雙座型殲-11BS戰鬥教練機。
殲-11BS雖然歸入殲-11B系列,卻在飛行控制技術上有與殲-11B有跨代式的創新。殲-11BS採用了數位式電傳飛控系統,而殲-11B定型時採用的是類比數位式飛控系統。至於這套系統的可靠性如何,就不多說了,反正殲-15艦載戰機用的是與之類似的電傳飛控系統。
中國殲15減重360公斤節省成本1億元 全靠這款裝備2018-06-08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媒體報導了殲-15在建造中使用的一些新技術,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殲-15的重量。其中一種被稱為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的技術,引發了軍迷的關注。因為這一技術曾被美國視為戰鬥機製造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但實際上中美幾乎同時起步,而且還實現了彎道超車。
所謂的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技術,實際指的是在真空環境中,高能量密度的電子束轟擊金屬表面形成熔池,金屬絲材通過送絲裝置送入熔池並熔化,同時熔池按照預先規劃的路徑運動,金屬材料逐層凝固堆積,形成緻密的冶金結合,直至製造出金屬零件或毛坯。這種技術的優點,是大型金屬結構成型速度快、部件內部品質好、能夠實現多功能複雜加工。相比傳統航空金屬加工,這種技術能減少鈦金屬構件重量和成本,完成大型複雜金屬零件的直接快速製造,實現效益最優化。
因此這項技術在21世紀初誕生後,馬上就受到美國的高度關注。例如洛馬公司使用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技術,建造F-35戰機的襟副翼梁等部件(見上圖),成本降低 30%~60%。另外美國海軍的“無人戰機金屬製造技術提升計畫”,也選定該技術作為未來大型結構低成本高效製造的方案。在2013年裝備電子束熔絲沉積成形鈦合金零件的F-35試飛的時候。洛馬公司的F-35項目副總監得意洋洋地宣稱:該技術將是屬於美國的、航空製造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雖然美國想壟斷這種新技術,但實際上中國在2006年也開始了電子束沉積快速成型技術的研發。在2012年,中航工業就建造了國內最大的電子束成形設備真空室,容積達46立方米(見上圖),有效加工範圍1.5米×0.8米×3米,並實現了製造鈦合金零件在殲-15上的應用,為殲-15戰機的減重、減少製造成本做出了貢獻。
中國攻克一項世界頂尖技術 預警機隱身化或將實現2018-06-08新浪軍事
近日,中航工業集團直升機所完成了中國首部直升機柔性共形天線的研製,並將在某款新研製的直升機上採用。據相關報導顯示,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對“柔性共型天線”的定位是為了匹配“速度更快、隱身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直升機,由此不少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柔性共型天線”的出現是隱身直升機在研的信號。
圖為國外廠商展出的共型陣原型,可見其高度貼合于飛行器的蒙皮弧度。
所謂“共型天線”,就是將雷達、通信等設備的天線整合在飛行器機身的蒙皮或蒙皮內。而在此之前,飛行器機身的天線必定要突出於機身外表面或佔用關鍵部位,諸如預警機的“大圓盤”和“平衡木”、戰鬥機機身外的“刀型通信天線”、乃至於武裝直升機的機鼻或旋翼頂的“頂個球”,都是為傳統平面雷達天線陣列專設的空間。
這些凸出於流線體機身的天線,毫無疑問會給飛行器增加極大的空氣阻力,乃至於大大降低飛行器平臺的飛行性能,至於隱身不隱身的問題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圖為“頂個球”的AH-64D“長弓阿帕奇”。
圖為展開平板雷達天線的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
圖為運-9平臺改造而來的空警-200預警機。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遠端主動雷達空對空導彈的實用化,原本不必身處戰線前沿的預警機也成了戰鬥機“斬首”的目標,因此預警機的隱身化可謂是勢在必行。
但即便機身能夠隱藏起來,預警機碩大的“平衡木”或“大圓盤”用吸波塗料還是藏不住的。而在有了共型天線之後,“隱身預警機”也就從不可能變為可能了。
圖為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第六代(國標第五代)戰鬥機設想圖。
相應的,由於探測需求的增加,柔性共型天線和射頻管理結合在一起,被認定為是第六代戰鬥機的標配技術之一:機頭尺寸的縮小和雷達天線面積的增大,本質上是矛盾的。因此,下一代戰鬥機在利用共型天線技術的基礎上,可以做到“渾身上下是天線”,極大地改善了機載雷達的輻射性能,同時又為隱身和氣動外形的佈局設計提供了方便。(利刃/TO)
回應
預警機隱身化?機身可以隱身,發射的電磁波怎麼隱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08/doc-ihcscwxa4375145.shtml
除了發動機葉片之外,CMC材料還可以用於發動機其他部件,例如燃料室、尾噴口等等,還可以鋪設在飛行器表面,作為耐熱層,防止氣動加熱引起機體溫度升高對飛機結構造成不利影響。
SIC在新一代電子材料領域也有著廣泛用途,圖為國產SIC晶片
福特級航空母艦變電系統採用了基於SIC的電了元器件
SIC運用領域不僅僅局限在機械領域,還在半導體領域有廣泛用途,傳統矽基(SI)材料耐高溫性能較差,一般認為SI基積體電路工作溫度不能超過250度,這樣就限制器件工作必,隨著電子設備性能要求提高,對於設備功率、電壓、環境等方面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而SIC材料性能要比SI材料好的多,例如耐電壓是後者10倍,碳化矽的能帶間隔為矽的2.8倍(寬禁帶),達到3.09電子伏特。其絕緣擊穿場強為矽的5.3倍,其導熱率是矽的3.3倍,因此更加適合製作抗輻射、高頻、大功率和高密度集成的電子器件。有消息說美國福特級變電系統就採用SIC基器件,從而設備體積和重量降低50%左右。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相關單位在SIC材料取得突破,為國產發動機、電子設備性能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從而為國產武器裝備研製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07/doc-ihcqccip8262208.shtml
中國航空發動機材料又獲突破 渦輪葉片重量降低70% 2018-06-07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電科二所對外透露,他們在大直徑碳化矽(SIC)單晶生長研究之中取得突破,實現了高線度SIC粉批量生產,標誌著中國在這個材料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
SIC單晶被認為是運用最廣泛新型材料之一,它最大特點就是性能穩定,耐熱、耐磨性能都非常好,讓這種材料在機械、電子等領域有著廣泛用途,是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急需的關鍵材料之一。
SIC材料最讓人關心的用途就是在發動機上運用,尤其是航空發動機,航空發動機設計要求就是用更輕重量,提供更大的推力,實現這個目標提高發動機工作溫度,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渦輪前溫度,不過提高渦輪前溫度意味著材料要具備更好耐高溫性能,這樣就會降低對發動機冷卻要求,簡化發動機結構,降低重量,一般認為發動機重量1公斤,飛機重量會降低3公斤,如果材料不過關,就需要採用複雜冷卻手段,結果就是發動機結構會更加複雜,重量增加,發動機重量增加又會導致飛機重量進一步上升,高溫材料對於發動機和飛機貢獻可想而知。
LEAP發動機就使用了基於SIC的陶瓷基複合材料,成功降低了發動機重量,進而減少了飛機空重
F414的尾噴口也用了SIC材料
從國內外航空發動機研究進展來看,金屬高溫材料已經趨近極限,未來發展重點就是陶瓷基複合材料(CMC),CMC材料利用纖維韌性彌補陶瓷材料易碎的缺點,前面說過SIC材料具備優秀耐高溫、耐磨等方面性能,所以陶瓷基複合材料之中又SIC材料最受關注,目前國外已經在航空發動機上面運用CMC材料,例如新一代LEAP渦扇發動機就採用了CMC材料,從而讓發動機重量降低數百公斤,進而讓飛機減少結構重量接近1噸,極大改善了飛機經濟性能,可以說效果顯著,國內也在此領域開展了跟蹤研究,完成了基於CMC材料的渦輪葉片,並且進行了地面試車,從相關資料來看,基於CMC材料的渦輪葉片與金屬渦輪葉片相比,重量降低70%左右,可以讓發動機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這些這些結構完美的碳納米管還展示出了驚人的拉伸-復原的可逆性以及疲勞壽命,因此在機械能存儲上具有極大的優勢,其能量密度密還是功率密度,碳納米管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儲能材料或設備。碳納米管儲存機械能的能量密度是飛輪儲能密度的3倍,是鋰離子電池儲能密度的5-8倍,超過一般金屬彈簧儲能密度的25000倍。可以應用在電磁彈射、電磁炮、鐳射炮等能量武器上。
除了超高強度和超高儲能,碳納米管還具有獨特的電學性質。碳納米管電子器件具有尺寸小度快、功耗低等優勢。在製造電晶體、記憶體、邏輯電路、感測器等器件方而展示出了巨大的優勢。事實上在2017年IBM就公開了碳納米管生產技術,可令運算速度提升一千倍。北京大學電子系教授彭練矛帶領團隊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納米管製造出晶片的核心元器件——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于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材料電晶體。可以說中國兩所大學研究人員對碳納米管的研究,也為中國晶片發展指出了另一個方向。
材料科學是基礎性科學,中國在很多核心技術方面存在短板,歸根結底和材料科學研究不到位有很大關係。相反,只有加大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投入,才能讓中國實現真正的後發超越。越是我國可能被封鎖、禁運、制裁、卡脖子的時候,我們越是應該注重基礎科學的投入,只有這樣才是打破封鎖的唯一有力武器。(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回應
釐米級的,沒用!
棉花纖維也有三CM釐米長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21/doc-ihaturft6291735.shtml
中國新材料獲突破強度是鋼60倍 或助大飛機彎道超車
據《科技日報》2018-5-16報導,清華大學兩個團隊合作,在超級強度材料上獲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製備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1釐米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其拉伸強度超越已知所有其他纖維材料,拉伸強度提高到80GPa以上。
碳納米管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幾種材料之一,被認為是製作太空電梯的理想材料。然而這種高強度材料,只在微觀的尺度,例如納米級別才顯示出超強度的特性,然而在可見的宏觀尺度,這種碳納米材料就會性能迅速下降,因為舊有的製備技術形成的碳納米管有缺陷,很容易在拉力作用下易從缺陷處斷裂並極易相互滑移。
但是清華大學兩個兩個團隊合作採用氣流聚焦法,製備出了具有確定組成、結構完美且平行排列的釐米級連續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然後另闢蹊徑,將管束的拉伸強度提高到80GPa以上,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的拉伸強度,並證明隨碳納米管根數增加,強度可以保持。
80GPa是拉伸強度的單位,可能單純的數位並不能顯示其威力。那麼我們可以列舉一些當前的材料來進行對比。例如目前市場上強度最好的碳纖維日本東麗公司的T1000,其拉伸強度是多少呢?只有7.02GPa,該公司研製的實驗室中的最先進碳纖維也只有9GPa。一些超級汽車鋼、超高強度鋼板的拉伸強度也就是1.5-2GPa。我國的超長碳納米管強度是目前材料的10-60倍。
複合材料應用於大飛機、大火箭領域已經是當前的潮流,其原因就在於碳纖維等複合材料重量很輕但強度卻非常大,這就意味這這些航空航太裝備在降低空重的同時,還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這對於航空航太武器提高有效載荷具有決定性意義。而超長碳納米管管束是現有最先進複合材料的10倍,就意味著性能會有顛覆性提升。中國研製的C-919大飛機、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性能就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防彈背心不防彈,日本公司與美國政府和解後賠償6600萬美元2018-03-18 觀察者網
最近,多家外媒報導了一樁美國被隊友日本“坑”慘的陳年往事。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司法部網站15日發布聲明稱,日本東洋紡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因出售劣質防彈背心材料,將賠償6600萬元美元。
報導稱,至少在2001年至2005年期間,東洋紡公司提供了有缺陷的聚合物纖維材料柴隆(Zylon),在正常的溫度和濕度下會迅速降解。而穿上由此製造的防彈背心,可能會讓警察在危險情況下喪命。
這家日本公司還大有來頭,位於大阪,創立於1882年,是全球唯一的柴隆生產商。
但是,即使知道柴隆存在瑕疵,該公司依然進行銷售,並且篡改數據隱瞞這一問題。
“防彈背心讓警察和死亡僅一線之隔,”美國司法部部長塞申斯痛批此舉,“明知這些材料存在缺陷竟然還要賣,這就是拿警察的生命開玩笑”。
更令人氣憤的是,當美國“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防彈衣公司在2003年召回包含劣質柴隆的防彈背心後,東洋紡公司開始展開公關攻勢,鼓勵其他防彈衣公司繼續販賣此類劣質防彈背心。
在2005年8月,美國司法研究院完成了一項針對柴隆防彈背心的調查,發現50%都不能“擋子彈”。隨後,美國司法研究院吊銷了所有柴隆防彈背心的生產資格。
據華盛頓法律事務所Kohn, Kohn & Colapinto介紹,在這13年間,為了逃避向警察、聯邦特工和美國軍方出售劣質防彈衣的責任,東洋紡採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長達13年的“焦土政策”。直到今年2月,“第二機會”前員工、蘇必利爾湖州立大學法律教授維斯特里克出庭作證,讓陪審團認定東洋紡的罪行,該公司也因此放棄“掙扎”,最終選擇和解。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部15日表示,東洋紡公司就防彈背心缺陷訴訟與美國政府等達成和解後,其中的570萬美元將作為獎勵金,支付給維斯特里克,以獎勵其在2003年舉報了劣質柴隆事件。
回應
看來,日本製造很黑心啊。
想起了YouTube上測試廉價中國防彈插板的視頻,造假的劣質防彈衣都能用公關手段賣高價,而我們高質量的好東西還是買低價,我們的廠商也該用些手段廣告提高我們產品的形象,把利潤擴大。
還有測試中國廉價小刀的,是仿德國同款,德國小伙拿正品一起測試,一開始很不屑,結果正品隨便搞搞就掛了,中國刀被用盡極端手段照樣掛不掉。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8_03_18_450606.shtml
我電磁炮試驗成功惹爭議英媒竟稱核心元件購自英國2018.3.12新浪軍事
英媒稱,中國之所以能夠快速在該領域獲得成功,得益於2008年前中國南車收購的一家英國電子公司Dynex(丹尼斯)的75%股份,這家公司是全球少數幾家掌握大功率IGBT(絕緣柵雙級晶體管)研發和製造技術的公司。在南車收購Dynex之後,中國將獲得這些技術,生產8英寸IGBT(絕緣柵雙級晶體管),IGBT是自動控制和功率變換的核心元器件,相當於控制大電流的“閥門”。
實際上英國人有點自作多情,甚至可以說是無恥。中國首款產業化的IGBT芯片由中國科學院在微電子研究所成功研發,在2010年就有了專業化的IGBT工藝產線。也就是說,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產權IGBT(絕緣柵雙級晶體管)技術,並非引自英國。況且,中國南車收購Dynex 75%股份,在國內頁只是生產8英寸IGBT,僅為民用級別,根本不可能滿足瞬間電量大量很多的電磁軌道炮使用。
同理,中國在2016年就開始測試的航母電磁彈射也需要英國媒體所說的“關鍵技術”,在該領域中國本身就有很強的研發能力。電磁軌道炮的艦載測試成功,也說明了,美國人做不到中國人可以完成。2008年,中國企業收購了一個生存不下去的英國企業,難道還值得讓英國人來邀功?
有網友英國人的這種行為評價到:太厲害了,美國人以及英國人自己都沒有搞出來的東西,現在中國成功了,卻說中國抄襲他,真是無恥到了極點,沒落的日不落帝國也只能靠意淫度日了。(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12/doc-ifyscsmu5560104.shtml
設計定型在程序流程上分為幾個步驟,研製方提出試驗申請、制定試驗大綱、組織試驗、在試驗通過後申請設計定型、定委組織定型審查、審批定型。研製方要提供研製總要求、驗收試驗報告、標準化報告、技術說明書、使用說明書、維護說明書、軟件源程序等相關文件。艦載武器裝備成為正式裝備時必須經過設計定型和生產定型(或生產審查),但平台類武器與設備類稍有不同,如艦艇的設計定型必須在交付部隊使用不得少於一年後,才能申請設計定型。如052C型驅逐艦在2005年交付部隊使用,而設計定型時間在2008年12月,為國家一級設計定型,艦艇在定型時,不僅要提供設計和建造相關的材料,還必須由使用部隊出具使用報告。也就是說,艦艇設計完成後並不立即進行設計定型。
軍工產品設計定型試驗的遵循先靜態後動態、先部件後整機、先單項後綜合、先室內後外場、先技術性能後戰術性能、先陸地試驗或繫泊試驗後航行試驗等原則進行。定型試驗結束後,研製單位在30日內向二級定委提交定型試驗報告,一級軍品也必須同時向一級定委提交報告。一級軍品的設計定型由二級定委審議定型有關事項,當產品符合設計定型的標準和要求後,向一級定委呈報批准設計定型的請示,一級定委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產品,予以批准設計定型,但部分武器如航空母艦、核潛艇等還要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審批。設計定型批准後,一級定委頒發設計定型證書,二級定委對設計定型文件加蓋設計定型章。二級軍品的設計定型由二級定委審核批准,通過後頒發設計定型證書並對文件加蓋設計定型專用章。(作者署名:地平線下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12/doc-ifyscsmu6057708.shtml
我電磁軌道炮何時才能服役?略談中國海軍軍品定型2018..03.12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電磁炮武器系統在936號大型登陸艦上安裝,表明該型電磁炮已經完成陸上定型試驗,進入到海上定型試驗階段。電磁炮武器系統為一級軍工產品,在完成所有定型試驗後將進入國家定型審核及批准的程序,這裡就中國海軍軍工產品定型的組織機構和相關的常規性事項進行一些常識性的介紹。
軍工產品定型是國家軍工產品定型機構對軍工產品的戰術技術指標和作戰使用性能進行全面考核,確認其達到批准的研製總要求和規定標準的行為。軍工產品的定型分為設計定型和生產定型兩部分,設計定型是對產品戰術技術指標和作戰使用性能進行全面考核,確定其達到研製總要求的活動;生產定型是對軍工產品批量生產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條件進行的全面考核,以確認其達到批量生產的要求。軍工產品定型機構又分為一級和二級定型委員會(簡稱定委),一級定委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設置的定型機構,二級定委是一級定委按軍工產品類別設置的專業定型委員會。中國海軍定型委員會為國家二級定型委員會,負責對海軍產品進行設計定型和生產定型。
軍工產品也分為一級和二級產品,一級軍工產品是列為軍隊主要研製項目的軍工產品,二級軍工產品則是列為軍隊一般研製項目的軍工產品及主要研製項目的配套設備。與此相對應,一級軍工產品進行一級定型,由一級定委審批定型,如052D型驅逐艦、電磁炮、YJ-18導彈等等;二級軍工產品由二級定委審批定型,如382型三坐標雷達、某型聲納、某型砲彈等。除軍工產品定型之外,還有軍工產品設計鑑定,即由定委組織或授權有關單位,參照軍工產品定型相關規定,對軍工產品實施試驗考核,確定其達到規定的要求和標准後辦理審批手續,如北斗二號艦艇終端。
擦飛機是非常頻繁的工作,飛機機身又比較大,因此清潔劑是一種用量非常大的耗材,從降低成本的角度考慮,在不影響維護質量的前提下會盡量選擇成本低的產品更具有可行性。與此同時,軍用機場中不少屬於前線機場,基礎設施水平參差不齊,無法類比民用機場的標準化設施,清潔劑有時候可能會面臨供應不上的情況。綜合這些因素,汽油/煤油+肥皂水作為擦飛機的首選清潔劑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此,我們也就明白“肥皂水擦飛機”背後的真實情況了,最後總結一下:1、飛機所用的各種油液在日常使用中會產生洩漏,污染飛機表面;2、飛機飛行後空氣中的污染物顆粒會污染飛機表面;3、這些污染不僅會對飛機表面塗層產生一定的腐蝕,還會影響機務人員目視檢查表面裂紋等故障的效果,因此要及時“擦飛機”;4、由於軍用的特殊性,盡可能選用便宜、易得且可靠的清潔產品,因此機務部門選擇了汽油/煤油和肥皂水;5、 “擦飛機”是一項有著嚴格程序和規範操作的日常機務維護工作,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拿著高壓水槍對著飛機猛噴。因此大可不必為“肥皂水擦飛機”這樣的情況,而對飛機的維護質量和我軍的專業化水平過分擔心。
當然前文所說的都是針對三代及更早的飛機,它們大多采用金屬蒙皮和普通塗料,外部維護要求不大。但隨著以殲-20為代表的新一代戰機逐漸裝備部隊,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和隱身塗料的機體與以往截然不同,其維護理念、維護方法和維護設備都將全面提升,也許真的到了和肥皂水說再見的時候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12/doc-ifyscsmu4915482.shtml
餘油系統被分為兩大部分:一是餘油總管,該部分主要收集和排放發動機重要係統的餘油;二是其他餘油管路,這些管路並未聯接到餘油總管管路內,主要是負責排放來自於發動機風扇機匣、整流罩以及後收油池的各種液體。
餘油管不僅可以把發動機或飛機上漏出的各種油料排除機外,同時可以起到收集區域漏油的作用,維修人員可以根據不同餘油管的漏油速率和種類來確定飛機或發動機是否有故障。因此現代飛機發動機必須設計有餘油系統,餘油系統的合理設計是現代飛機可燃液體排放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飛機表面為什麼這麼臟?
飛機表面會變髒,一方面是飛行時的高速使空氣中的污染物顆粒會附著在飛機表面,另一方面飛機表面的部分突起(比如天線、螺帽、鉚釘頭等)會形成局部低壓區,污染物產生類似“拉煙”效果,如下圖所示。
這些污染物顆粒雖小,但如果不及時清理,也會對飛機表面塗層產生腐蝕。因此在飛機結束飛行進行地面維護時也要及時清理,不同單位的清理間隔週期根據各單位的實際情況稍有不同。
由於上述兩項原因,飛機表面經常變髒也就不難理解了,因此擦飛機這一工作也是機務人員日常最經常做的工作。
三、擦飛機——機務人員的日常
看了前面的內容,我們可以這麼說:“擦飛機”並不是讓人深惡痛絕的“表面工作”“面子工程”。一方面油污和空氣中的污染物顆粒會附著在機體表面,腐蝕蒙皮,甚至造成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污染物會遮蓋住裂紋等損傷,影響機務人員及時發現、排除故障隱患。因此擦飛機對於保障飛行安全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的。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了,為什麼要用肥皂水呢?不是有專門的清潔劑嗎?某寶上一大堆呀,買來噴一下,再用抹布擦一擦不就可以了嗎?我家的車都是這樣,那麼精密的飛機怎麼反而用肥皂這種聽著low的清潔產品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可靠、易得!
中國空軍為何“肥皂水擦飛機” 殲20是怎麼擦的?2018.3.13
一、什麼?飛機在不停地漏油?
飛機之所以漏油,正是因為飛機和航空發動機遠比一般機械更加複雜而精密。飛機上用到的油液主要包括航空燃油、航空滑油和航空液壓油——燃油通過燃油系統最終供應至發動機燃燒室,為全機提供動力來源;滑油由滑油系統分配給發動機及其附件,在其工作時進行冷卻和潤滑;液壓油是液壓系統的工作介質,保證飛機的活動翼面、起落架等正常工作。
每種油液的供油系統都包涵大量的管路、閥門、泵體和作動器等等部件,在設計之初就有完善的密封處理以滿足可靠性的要求。但對於機械結構來說,只要存在機械運動,諸如作動器的密封連接件、油箱低壓活塞和泵軸密封等處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滲漏。這種滲漏不可避免,因此不同的油液、不同的部件有相應的允許標準。由於飛機結構的高度複雜性,油液滲漏的情況也顯得更加嚴重。
另一方面,飛機和發動機的使用環境與普通機械相比十分惡劣,尤其是急劇的溫度變化會把熱脹冷縮的效果明顯放大,因此發動機油液系統的密封設計主要滿足飛機和發動機在熱態時的工作,在日常使用中出現滲漏的情況也就不難理解了(比如前面說的“黑鳥”)。
為了提高油液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油液系統多會設計餘油系統來收集滲漏的油液。但是這個系統不可能涵蓋所有滲漏點,同時油液與外界接觸後極易變質或被污染。所以對不能收集和重新利用的油液必須及時排放到機體外,防止在機體內堆積產生著火隱患,把餘油排放到機體外的管路被稱為餘油管(我軍航空機務也稱之為漏油管)。
先進的餘油系統對於發動機滲漏的排故具有相當大的幫助,現代化的餘油系統主要有以下三個功能:1、收集和排放發動機系統中由於封嚴問題導致滲漏的燃油、滑油以及液壓油,並監控相應系統的封嚴狀況;2、排放來自於飛機發動機艙、液壓附件艙及發動機機匣內的無用的液體;3、收集來自於燃燒室中因關車或中斷啟動而未燃燒的燃油。
中國的軍事飛躍正在全領域高速展開
當然,中國的軍事進步不止於以上這些方面,同時在網絡、太空、電子戰和量子計算領域也取得了進展,事實上,中國這些領域越來越居於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國重點關注航空、海上、太空和網絡以及AI(人工智能)能力,這表明它謀求縮小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技術差距,而最新的結論證明中國的努力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成功。而這一切,均指向中國的強軍目標——到2035年擁有現代化的武裝力量,到2050年成為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成熟的世界一流的軍隊。(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俄稱中國又一領域顛覆美霸主地位若出口將惹哭四國2018.2.26新浪軍事
俄媒報導,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預計中國在未來20年將其核電容量增加兩倍,超過美國成為第一核電生產國。目前全球在建的60個核電站,超過三分之一在中國。中國正在不斷壯大,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核電國家。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美國正面臨著兩個導致失去領先地位的問題。首先,美國對核電投資不足。其次,它現有的核電工廠的使用壽命即將到期。美國的核電能力將從20%降低到7%。美國核工業將面臨與太陽能相同的失敗。
中國正在努力提高技術,降低成本,因此現在已經準備好向全球出口技術,並且比其他公司更具成本效益。中國將挑戰美日韓和歐洲等成熟的出口商。中國將成為未來幾年重塑國際能源市場的主要動力。
俄網友對此消息評論稱:中國人在用核能建造自己的國家,美國人用核能生產更多核武器,俄羅斯的核能卻在不斷的造成核污染。
有俄網友稱:為什麼將中國同衰落的美國比?美國越來越不重要,毫無疑問,中國是未來的王者,美國正從內部崩潰。
另有俄網友說:中國花錢改善人民的生活,並向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試圖竊取其他國家的財富來生存和繁榮。
中國武器突飛猛進與美代差大幅縮小美專家列舉優勢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網站2018.2.24文章稱,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副研究員埃爾莎·卡尼亞說:“美國不再擁有明顯的軍事技術優勢,中國正在迅速成為未來的超級科技大國。”她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甚至可能在新的軍事力量領域超過美國”,比如量子雷達、超級計算機、第五代隱身戰機、最強的驅逐艦、電磁炮、電磁彈射器、航母、人工智能等等領域。
如果細數被美國驚呼的中國軍事進步,那麼,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幾乎覆蓋了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面。正如某專家在接受采訪時所講的,中國近年在海上力量,空中力量,太空力量,包括戰略力量,就是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這都是中國發展的重點,中國在上述各大軍用領域均取得了極大進展,其中的很多方面更是具有了追趕甚至超越美軍的勢頭。
在空軍方面,主要表現為“-20”系列,除了呼之欲出的轟-20之外,殲-20戰機正式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運-20戰略運輸機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空警-500(也許另一名稱就是空警-20)正在定型量產,AG-600(也許另一名稱為水陸-20)水陸兩棲大飛機已進行陸地首飛,直-20這幾天剛剛揭開神秘面紗……當然,除了有人戰機之外,中國在無人機上也取得了世界成就,正在成為世界第一無人機強國。
在海軍方面,外媒統計2007到2017的10年間,中國服役的驅逐艦數量是10艘,護衛艦數量是25艘,輕型護衛艦是37艘,中國海軍預計在2018年還將新增13艘艦艇,艦艇總數量可達93艘。其中,中國服役了一艘航母16號遼寧艦,下水了一艘航母17號山東艦,還有055萬噸驅逐艦的成批建造。中國已建成的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的總量已經超過亞洲三大主要海軍——印度、日本和韓國的總和,而且過去4年來,以總噸位計算,中國下水的艦艇總量非常接近整個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已經超過法國海軍。
在戰略火箭軍和導彈方面,中國的優勢正在擴大,從東風-5B到東風-5C,中國的陸基地井發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正穩步提升;從東風-31到東風-31A再到東風- 31AG,直至最新的東風-41,中國的陸基機動洲際多彈頭彈道導彈在數量和質量上已今非昔比;而在核常兼備的中短程導彈方面,東風-10、東風-15B、東風-16B、東風-17、東風-21D、東風-26等不斷升級改型,特別是東風-17開始配備世界第一種高超音速武器,讓中國的快速打擊能力開始領先世界。
第五,不因政治原因而設置銷售障礙使中國軍火的出口持續增加。說起政治障礙,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國家必定是美國。資深軍迷也許會想起令人國人扼腕的“和平珍珠”計劃:...
無獨有偶,巴基斯坦也在這方面吃過美國的“藥”:1981年巴基斯坦政府與美國政府簽署協議購買40架F-16A/B。...
作為一個講信譽的賣家,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從來沒有上述耍賴行為,從不出爾反爾,以政治作為藉口乾收款不發貨的事情。良好的信譽贏得好的口碑,中國軍火出口也因此逐年增加。
隨著中國工業能力的不斷增長和軍民融合的持續推進,更多性價比更高的中國造的武器裝備將會揚威異域。可以期待,隨著發動機技術的不斷提高與成熟,中國這個世界頭號工業大國在世界軍火市場所佔份額還會進一步提高。
回應
完整的工業製造,創造,配套產業鏈!出成績只是時間問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6/doc-ifyrwsqi2787483.shtml
第二,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使中国军火拥有良好口碑。截止2017年,中国总共有中核工业,中核建设,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航发动机,中船工业,中船重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电科等十一大军工集团。上述军工集团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空中预警机、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自行火炮、枪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反舰导弹在内的陆海空军装备(体系)。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现代战争的一大特点就是体系对抗,来源统一的武器装备不仅在后勤方面可以减少工作量和脆弱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形成体系战斗力,这对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
第三,超前的理念设计使中国军火变得更加畅销。自从海湾战争后,人类战争的技术形态开始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可以说,谁的战争理念领先于时代,谁将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而中国将超前的战争理念设计用于出口的武器装备领域,成绩斐然。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彩虹-4”察打一体化无人机。...
第四,靈活的付款方式讓用戶感到貼心。目前世界上僅僅有十餘個國家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第三代戰鬥機,僅有兩三個國家能夠獨立生產第四代及以上戰機,僅四五個國家能夠生產高性能防空導彈,僅七八個國家能夠獨立建造第三代主戰坦克,六、七個國家能建造區域防空艦艇,核武器、洲際彈道導彈等技術更是僅僅掌握在中美俄少數幾個軍事強國手裡。
而軍火本身這就是極端的壟斷行業,而且這種壟斷因為具有政治意義戰略意義,所以反而受到政府的高度保護,成為政府的工具,而在市場化經濟的今天,進一步強化軍火貿易的壟斷地位,這就決定了沒有武器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國防需求和政治需求,只能求助於這些國家,高價格向這些大國購買軍火武器。購買這些軍火往往需要硬通貨——美元。
而在軍火出口大國中,中國在付款方式方面最為靈活。例如,在中國和委內瑞拉的軍火貿易中,中國向其出口坦克火控系統、紅旗系列導彈的地面防空雷達、一體化防空網、運輸機、K-8教練機、兩棲戰車、大型水面艦艇和火砲、火箭炮等,最後中國考慮到委內瑞拉的經濟困境,允許其用石油採取易貨貿易的方法抵扣部分貨款。此外,中國向泰國出口的裝甲車是對方用桂圓幹進行易貨貿易的;而向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出口的FD-2000型防空導彈則換回了天然氣。可以說靈活多變的支付方式為中國出口軍火贏得了不少用戶。
中國緣何躍升成世界第三武器出口國全靠這五大秘籍2018.2.26新浪軍事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7年公佈的世界武器出口市場,數據來自於2012到2016年的公開報告。中國位列第三,但外界認為中國很多數據並未報告,實際金額更多。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從前的軍火進口國,中國是如何做到這樣的華麗逆襲的?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完善發達的工業體係為軍火出口提供強大物質基礎。早在剛建國不久,中國就從蘇聯迅速引進和部署了全套的工業體系,還將包括導彈、核武器、核潛艇等高端軍事技術研發體係也建立起來,單是航空工業發展所需要的眾多風洞設施,就不是小國可以建立和維持的。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體量足以承接起整個體系,很多國家都試圖想在這些方面不受制於人,但國力人力決定了他們難以做到。而所有這些領域形成一個內部完善技術體系的好處是不言自明的,很多高度發達的國家現在也只搞幾個領域,走小而專的路線。那不是因為高明,而是因為無奈。時至今日,中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全”是中國製造業的最大特點。
按聯合國的製造業標準,24個大項、39個中項、幾百個小項,中國全有。可以說,是從造鐵釘到登月車,一應俱全。
今天世界上最好的火電廠(超臨界機組)、水電站(最大單機容量)、核電站(第三代與第四代核電站)、電網(特高壓電網)以及最好的煉化廠之一(鎮海煉化)等都在中國。世界上最好的煤製油工廠、最好的石油開採技術、最大的模鍛壓機、最好的大件鑄造技術、最大規格和最大承重的數控機床、首台智能化數控機床等等也在中國。中國的陸工機械、海工機械、造船業的水平,也都已處在世界先進行列。中國的5G通信技術標準已被國際接受,全球五大通信設備製造商,中國占有兩席。中國的生物醫藥業也在快速發展。中國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核心電子器件、大型集成電路裝備的研發未來將取得重大突破。
可以說,自從201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以來,中國的工業技術不斷發展提高,為軍工產品出口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六、超高壓輸出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和推廣特高壓輸電的國家,在特高壓行業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五、基建工程技術
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僅僅是因為數量的優勢嗎?如果這樣認為那你錯的厲害,中國在基建工程上的技術是全球第一,除了全球91座高橋中國占了71席,更重要的是中國基建工程技術連德國都甘拜下風。
四、高鐵技術
這是中國最為出色的表現之一,雖然師從德國和日本,但是明顯超過了他們的老師,現在中國有25000公里高鐵在運行,這也讓中國的技術在建設中得到極大的提升,日本和德國還在守著數十年前的技術。
三、人工智能
這是讓美國人最為緊張的領域,中國表現的非常出色,中國在該領域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不過,誰能有中國7億網絡使用者這樣龐大的數據支撐人工智能的研究呢?美國即將落後中國,這是必然的。
二、量子通信科技
墨子號量子衛星、量子通信2000公里的京滬幹線,這都是世界唯一的,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領先第二名美國不止一個身段了。
一、超級計算機
全球排名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是美國最好的超算泰坦的五倍,第二名也是中國的。而且中國超算的CPU完全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算被認為是讓美國科技領先的核心力量之一,現在中國後來居上。
這些是西方人列舉的中國排名前十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其實,國外網友的榜單有數十個,包括移動支付技術、物流管理技術、無人機領域等等,然而在西方人眼中,這些都進不了前十。(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21/doc-ifyrrmye3103044.shtml
美媒評中國軍隊五大頂尖武器殲20、094型核潛艇落榜2018.2.21新浪軍事
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412017年服役,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動力支撐,使用命中精度更高的電腦控制慣性制導系統,能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可在導彈發射井、公路、鐵路上發射,目前創下試射0失敗記錄,給美國反導系統帶來巨大壓力。
2,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31具有更好的越野能力,攜帶多個彈頭可讓對方導彈防禦系統目不暇接,成功穿透敵方防空網概率更大。
3,東風-17超音速彈道導彈
DF-17搭載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可供所有彈道導彈使用。外媒報導,我國在11月測試了DF-17,行駛約1400公里,飛高約60公里,飛行約11分鐘,以大約聲速10倍速度穿過地球大氣層。鑑於其設計目的是為了避免被發現而高速低空飛行,這意味著美國的反導防禦系統定位難度增大、攔截困難重重。
4,東風-ZF高超音速武器/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
東風-ZF搭載HGV,讓一小時打遍全球從理論走進現實,讓中國全球快速打擊能力成型。
5,巨浪-2A潛射彈道導彈
根據美國軍方報告,JL-2A是一種帶有1~3個核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估計射程為8000公里以上。目前部署了4艘094型晉級戰略核潛艇,每艘裝備12枚巨浪-2A潛射彈道導彈。(作者署名:軍機圖)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1/doc-ifyrrmye3099299.shtml
中國領先全球的科技有哪些?西方列舉出排名後服氣了2018.2.21新浪軍事
十、中國天眼
位於貴州一個偏僻縣城的“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比西方現在最好的要靈敏50倍,西方稱,中國將憑藉新技術設備成為首個發現外星文明的國家。
九、中國開發核電清潔能源技術
麻省理工的專員就曾經聲稱:在新一代核電能源開發商,美國和歐洲止步不前,中國卻取得了突破,華龍一號核電工程,這是全球首個第三代核電站即將建成。
八、風力發電技術
中國正在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世界34.1%,超越美國和歐洲。不僅是數量上,中國研發的風電設備也是全球最好的,德國最大風力發電企業都在向中國採購技術和設備。
七、太陽能發電技術
中國除了擁有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撞擊容量,在新一代的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研究上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90後教授劉明偵是其中的佼佼者。
俄大雪墜機 機上71人全數罹難2018-02-12聯合報
俄羅斯「薩拉托夫航空」一架國內線班機十一日從首都莫斯科的杜莫迪多沃機場起飛後不到兩分鐘即墜毀莫斯科郊區,機上七十一人恐全數罹難。
俄國官方電視台畫面顯示,飛機殘骸散落雪地;俄國近日降雪量破紀錄,能見度低。失事的這架俄國製客機機齡僅七年,薩拉托夫航空一年前才向其他航空公司購置。
俄國運輸部表示,失事原因可能是天候環境差或人為疏失。俄國經常發生墜機意外,許多航空公司購買老舊飛機是主因。去年十一月,俄國遠東地區一架輕航機失事,造成六人死亡。前年十二月廿五日,TU一五四軍機自索契起飛後不久墜入黑海,機上九十三人全數罹難,包括以「紅軍合唱團」名號享譽全球的「亞歷山德羅夫歌舞團」六十四名團員。
中美戰機這項關鍵技術均學自法國俄至今都沒學會2018.2.11新浪軍事
現在航空級的子午線輪胎僅有5個國家可以製造——法國、美國、英國、日本,以及中國。沒有俄羅斯。
簡單的說,輪胎雖然主要材料是橡膠,但是僅靠橡膠本身的強度,根本無法承受內部的極高壓力——特別是在承載巨大重量以後,高速與地面劇烈摩擦、接受巨大的衝擊和減速制動的情況下。
因此在橡膠中,輪胎一定要加入尼龍、鋼絲等高強度材料作為帘線編制成的網簾,利用它們作為主要的承力結構,提升輪胎的強度。
傳統上,飛機使用的輪胎都是斜交胎;它不同層數之間的的帘線之間是以斜向角度交錯佈置的,一般在30-60度之間。在飛機輪胎上,這種設計擁有成熟,而且側向剛性好——高側滑的時候,輪胎不容易變形後從輪轂中脫出;而且下沉量小——這又進一步提高了輪胎的側向穩定性。
子午胎出現以後,它能否應用在飛機上,在當時西方國家出現非常強烈的爭議。子午胎的胎體層,採用了一層或者多層的零角度徑向排列帘線;而胎冠層的帘線層(又稱為帶束層)則全部是周向排列,兩者成90度角——所謂“子午”就是指這一點。
子午線的缺陷,主要上面提到的斜交胎的優勢。在飛機動輒300、甚至超過400公里/小時(最大重量起飛)的起降速度上,輪胎本身的不穩定性將會是極其致命的問題。
1981年,航空子午胎首次在法國幻影III戰機上首飛成功。在證明自身安全性完全足以保障戰機起降以後,子午胎巨大的優勢被所有人承認,並被認定為未來高性能航空胎的發展方向。
子午胎的優勢,從最根本層面來說在於兩點:更輕、壽命更長。子午胎的胎體層數比斜交胎要少得多,比如波音747-200的主輪,換子午胎以後減重達到30%。
這個輕薄的特點,再加上它的胎冠變形小,因此起降時、特別是剎車時的熱量要小很多,而散熱要快得多。加上自身的一些結構特性,它用於戰鬥機等高速飛機起降時,可以提升70%的起落次數,而運輸機則可提高40-60%。
隨後美國迅速跟進,F4、F15等很快也推廣採用子午胎,在F35等戰機上,子午胎更是原生設計時就確定下來的不二選擇。在今天,只要能力上足夠的,沒有誰家的主力戰機會棄子午胎而再去選擇斜交胎。(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1/doc-ifyrkuxt4849902.shtml
中國製造又刷新一個紀錄486噸巨型鋼錠一次出爐
2018.1.4,中信重工成功澆鑄出的486噸鋼錠正式進入鍛造工序。這是該公司目前澆鑄出的最大鋼錠,彰顯了中信重工生產大型尖端鍛件的能力。
該鋼錠為特大型替打環鍛件,是國內某海洋工程項目配套的大型關鍵鍛件,採用486噸鋼錠鍛造而成。無論鍛件重量還是鋼錠規格,都創造了中信重工歷史之最,這也是國內生產的最大規格海工裝備替打環鍛件。
替打環是海上液壓打樁機的核心部件,屬於帶外台階的異型環類鍛件,由於其形狀複雜,性能要求嚴格,成形難度極大,國內鮮有廠家具備生產能力。此前主要依賴進口,但由於生產週期長,採購價格高,替打環一直是國內打樁機生產廠家的一個痛點。
國內最大海工裝備替打環鍛件成功澆鑄及鍛造,標誌著中信重工滿足水電、火電、核電、加氫反應、冶金、船舶等大型裝備關鍵鍛件需求的能力持續增強,充分彰顯了中國企業在大型鍛件和重型裝備製造領域日益提升的強大實力。
回應
2012年一重就造出619噸世界最大鍛件,這個486噸的不知道刷新的什麼中國記錄?!
是不是核潛艇外殼?
鍛造主要還是用於內在質量要求高的大型超重實體機械零件製造。
1月29日23:19贊回复
龍驍天:潛艇耐壓殼體時用大型捲板機捲壓成型然後焊接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1-29/doc-ifyqyuhy7424135.shtml
軍報:重量大不透風07作戰靴確實該“升級”了!
解放軍報2018.1.17基層傳聲版面報導了一位基層作戰人員關於07式作戰軍靴的“吐槽”。...觀察者網評論員認為,軍報文章雖然簡短,但不失為我軍開始考慮大規模升級現有單兵裝具的一種信號。
親愛的作戰靴:
你好!你是個“重量級”戰友。你“皮糙肉厚”,足足超過1.5公斤,成為演訓場上“難以承受之重”。每次穿著你跑5公里武裝越野,我的雙腳都像灌滿了鉛,尤其後半程,邁步十分吃力,真是“累覺不愛”啊!
你是個“悶罐子”。在你的“呵護”下,雙腳連氣都喘不過來,悶得都快挺不住了。一天訓練下來,經常被你憋出“一鞋汗”。夏天就寢時把你擺在床邊,散發出濃烈的氣味,那叫一個“酸爽”;冬天天氣冷,白天鞋裡濕漉漉的,晚上也乾不了,第二天再穿上,那叫一個“涼爽”。
你還是個“硬漢”。你的底子太敦實,幾乎不會變形,但也沒有彈性。穿著你參加長途拉練,不是腳被震得發麻,就是腿被震得生疼。至於膝蓋浮腫、腳底板起泡,更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適應了你的“金剛之軀”,你卻差不多“壽終正寢”。
最後想告訴你的是,前不久有戰友網購了一款和你長得幾乎一樣的“作戰靴”。這位新寵一亮相,就讓大家“愛不釋腳”:它的體重只有你的一半,跑起步來很輕快;它的透氣性好,鞋底軟軟的,也讓戰友告別了惱人的腳氣和“跑步膝”。
作戰靴啊作戰靴!真心希望2018年你能快點“升級”!
民用的07式,常用於施工等體力勞動,質量差,但是透氣,最重要的是輕……圖片來源:軍品志
軍報編輯部呼籲:
07式作戰靴採用新工藝,鞋幫阻燃,鞋底防刺,舒適度和功能性有了明顯增強,是基層一線戰鬥員的標配。然而,從下士李帥帥風趣幽默的“告白”可以看出,作戰靴在某些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
回應
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已經很多年,靴子的問題,要是開放民企競爭,分分鐘就能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
都不看文嗎?軍用版本是阻燃和防刀刺的……所以沒有民用輕巧透氣!
光說民版比官版輕了,踩個鐵釘子試試?如果只想輕便,那還不如說旅遊鞋了,各國軍靴都不輕我相信是有原因的,美國軍靴更重呢。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8_01_18_443690.shtml
中車全碳纖維複合材料地鐵車體亮相 較金屬車體減重35%使用壽命30年
《人民日報》2018.1.7報導,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日前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輛全碳纖維複合材料地鐵車體。不僅實現車體減重、節能減排降耗,提高安全性、舒適性和使用壽命等,更探索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軌道交通大批量工業化生產應用的方向和實施路徑。
車體使用的複合材料隔熱性能很強,隔熱性能是用金屬車體裝配車輛的1.5倍以上;複合材料車體的隔聲性能和減振性能同樣優於金屬車體,僅車體本身就達到車輛隔聲要求的70%以上,車體振動的固有頻率較同類金屬車體提高18%以上,能夠有效防止車身和轉向架之間的共振。
回應
為這消息點贊,中國的碳纖維產業發展真心不容易啊。T300,T700,T1100 差不多20多年了,追趕的步伐沒有停止。後面還有M30、M50和M70等多座大山要翻越。
這次應是T300,這個中國已經把它白菜化了,最多150元/公斤,甚至更低。下一個目標應該是高鐵車廂了。
T800H在2016年就能工業化生產了,國產M40J在2010年前後就有實驗室產品,這兩年也投入批量生產並批量應用了。
其實在碳纖維領域,發動機領域,芯片領域和數控機床領域,完全是可以復制京東方的路徑。
日本的碳纖維企業造假提高了技術高度讓中國很多企業誤以為幾十年內追不上了,隨著神戶製鋼等一系列產業真相的暴露謊言被戳穿了
優點說了一堆,唯獨沒說造價。看來價格不菲!
T300 已經白菜價,供大於求產能過剩了,再不把應用搞上去好多廠子眼看要倒閉。只有把需求搞上去了才有力量把更高級的產品價格壓下來。
輕了,但耐火性怎麼樣?
這是碳纖維的,耐火性?開玩笑呢,去查查啥叫碳纖維再說話
中國碳纖維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千度高溫下紋絲不動
中新網上海2018.1.8電(許婧朱一超)一根僅有頭髮絲十分之一粗細的高性能碳纖維,拉伸強度是鋼的7至9倍,而比重僅有鋼的四分之一;在幾千度的高溫下,別的纖維早已化為灰燼,它卻紋絲不動,這種神奇的纖維,已成為當今航空航天、國防軍用、建築、交通、體育休閒等領域的“香餑餑”。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陳惠芳科研團隊聯合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的“幹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8日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中車全碳纖維複合材料地鐵車體亮相較金屬車體減重35%
《人民日報》2018.1.7報導,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日前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輛全碳纖維複合材料地鐵車體。
此次全複合材料車體的成功研發,不僅實現車體減重、節能減排降耗,提高安全性、舒適性和使用壽命等,更探索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軌道交通大批量工業化生產應用的方向和實施路徑。
同時,該車體進行了10餘種材料性能測試,6000多個元件、典型件、組合件、全尺寸試驗件等積木式設計驗證試驗,經過反复優化論證,解決了複合材料應用於軌道車輛承載結構面臨的難點,車體最終性能優異,滿足在極限惡劣工況和環境下的使用要求。
此外,由於復合材料優異的抗疲勞、耐酸鹼腐蝕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能,同時車體採用了先進的“靜力覆蓋疲勞”和“損傷無擴展”的設計理念,使車體結構具有不低於30年的使用壽命,相比金屬車體,大大減少對疲勞裂紋與腐蝕退化的檢測和修理成本,使車體結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維修經濟性。
車體使用的複合材料隔熱性能很強,能夠與防寒材相媲美,用全複合材料車體裝配的車輛,其隔熱性能是用金屬車體裝配車輛的1.5倍以上;複合材料車體的隔聲性能和減振性能同樣優於金屬車體,僅車體本身就達到車輛隔聲要求的70%以上,車體振動的固有頻率較同類金屬車體提高18%以上,能夠有效防止車身和轉向架之間的共振,大大降低列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內部噪聲和振動,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適性。
此次車體研製結合國際航空領域在碳纖維的成功應用經驗和標準,創造性地探索碳纖維在軌道交通行業應用的材料標準、設計準則、工藝指南等,為國內建立完整的軌道行業標準打下基礎。
碳纖維是戰略新興材料,國內外都在積極探索將其應用於工業領域,但在軌道交通行業的研究主要應用在非主承力的小部件試制上。此次中車長客的全碳纖維複合材料車體突破了“小部件試制”,完全獨立自主完成研發和試驗,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在該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1_08_442188.shtml
中國防空洞煥發新生:平日當兒童樂園戰時供人避難
西媒稱,數十年前,中國全國上下修建防空洞,目的是防範外部威脅。如今,這些廢棄不用的防空洞被人們重新利用起來,有的被改造成酒窖,也有的成為飯館、倉庫,甚至有的還成了兒童樂園。
據埃菲社2018.1.1報導,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中,地皮變得越來越貴,因此當地政府正在出台政策來更大程度地利用這些空間。
徐匯區民防辦公室官員童松岩說,上海市約有5000萬平方米的民用避難所,而在徐匯區,有2000餘座防空洞,總面積約400萬平方米,儘管有1700座被用於其他目的,但當面臨任何可能的威脅時,都能快速復原並投入使用。
報導稱,大部分防空洞都被改造為倉庫、停車場、店鋪或供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的場所。
央廣網北京2018.6.17報導,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旁的聚龍花園小區,是北京市最早的幾個涉外高檔小區之一。不久前,原本的民防工程被改造成了群租房,整個地下二層都沒有窗戶、上百人居住在小小的隔斷間內,卻只有一個逃生通道,裡面還有私接的電線、搭建的灶台。
....
今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組織集中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今年1-4月,北京共整治違法群租房3709戶,完成全年計劃的53%,整治“散租住人”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地下空間586處,完成全年計劃的61.2%。處罰了違法機構156家。為了徹底攻克歷史遺留的違建難題,北京還啟動了“史上最嚴”的治違監管模式。北京市五環內的新生在施違法建設,市民還可聯絡當地街道辦進行舉報。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1-03/doc-ifyqcwaq7306429.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是唯一在所有大城市建防空洞,準備防核戰的國家
商場、防空洞 陸民眾避暑勝地2016.7.28旺報
重慶饕客 防空洞吃火鍋
回應
最有特色的重慶火鍋是朝天門防空洞火鍋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時常徒步出入眾多地下室,包括酒店、小區、學校等。實際上城市中大部分地下室都是人防工事,所以一旦出事請往最近的地下停車場跑。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7/2639275
中國又掌握一項艦載機關鍵試驗技術全球僅兩國吃透2018.1.3新浪軍事
殲-15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仿製的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一方面原因是這種機型相對成熟,另一個方面是我國另起爐灶研製艦載機花費的時間多,技術風險大,對艦載機的結構強度沒有很好的把握。美國之所以能夠研製出高質量的艦載機,長期對結構強度的認知和積累貢獻不小。而這些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進行艦載機的全機落震試驗。
全機落震試驗的難度非常之大,多年以來掌握這種試驗技術的國家僅僅有美國一家。而我國航空工業強度所已經在2017.12.15.完成了對某型飛機的全機落震摸底試驗,從規劃到完成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
艦載機的全機落震試驗就是要在實驗室的環境之下進行大型的動態全機試驗,模擬艦載機的真實著艦環境,以及著艦時的姿態控制、下沉速度模擬、航向速度模擬和機翼升力施加等等因素,並記錄相關數據,從而為保證艦載機的結構強度服務。這個試驗的原理看起來很簡單,但實現起來非常困難。
首先是模擬艦載機著艦時的升力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難點,主要需要滿足三個要求,即艦載機下降過程中不能因為施加升力而影響艦載機的著艦姿態、機翼升力大小應當保持恆定不變、施加機翼升力不能降低飛機接觸測試平台瞬間的垂向速度。其次是艦載機著艦時的下沉速度不好掌握,而這個速度直接會影響到飛機承受的垂向衝擊能量的大小,也直接關係到進行的模擬有沒有實際參考價值。第三個方面是模擬艦載機航向速度的技術困難,起落架的機輪轉速必須達到近似於艦載機在航母上著艦的轉速,否則同樣不具備實際意義。而僅僅是獲得艦載機在航母上著艦的轉速參數,沒有長期的實踐經驗和積累是根本無從談起的。
正是由於上面的這些原因,很多國家都沒能掌握艦載機的全機落震試驗。我國能在短短四年時間裡掌握這種試驗技術,足以見得中國的科學家們有多麼了不起。而全機落震試驗技術的掌握,僅僅是中國掌握的諸多航母艦載機基礎應用技術的縮影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我國科研人員能夠在越來越多的艦載機研發領域取得更大的成果。(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3/doc-ifyqcwaq7357147.shtml
中國軍工廠機器人生產彈藥港媒:生產能力提高2倍2018.1.3參考消息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的“高端武器系統智能製造”首席科學家徐志剛2017.12.27告訴《南華早報》,中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彈藥廠已經用“智能機器”取代工人。
徐說,這些機器人的生產能力是普通工人的五倍,整體的生產力提高幅度可以“至少”達到100-200%。
徐說,啟用機器人是為了解決安全和勞動力供應問題。過去一條炸彈裝配線需要100多個工人,現在只需要三個。他們呆在防彈掩體後面,一個工人通過控制台監控著生產過程,另外兩個對於機器人來說太難的工作,例如連接炸彈內部細小的金屬絲。
徐說,這些製造炸彈的機器人在許多方面與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同。例如,它們的機械手臂可以從壓縮空氣而不是電動機中獲得能源,以避免產生靜電。
除了減少傷亡風險,機器人生產炸彈與人相比還有其他優勢。例如,它們可以給爆炸混合物精確地稱重,然後將粉末以剛剛好的壓力裝進彈頭中,以達到產生最大可能的爆炸效果所需的最佳密度。
徐說,一個普通工人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掌握這些技巧,而且機器人永遠不會累。
徐說,中國在國防生產中使用的機器人或許不如西方國家,但是這一點也很難確定,因為彈藥廠內部到底如何運轉通常是一個嚴格保守的秘密。
據美國最大的常規炸彈生產基地俄克拉何馬州麥卡萊斯特陸軍彈藥廠宣傳視頻顯示,向彈頭中填充炸藥等一些危險步驟由機器完成,而其他工作仍然手工完成。(編譯/劉曉燕)
回應
安全、精準、高效
機器代替人,大勢所趨,這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值得點贊。
軍報披露中國新型特種鋼材問世可用於製造超級航母2017.12.26新浪軍事
《解放軍報》2017.12.12報導,中國特鋼企業協會、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鄭州永通特鋼聯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一種由我國研發團隊自主研發並命名的“超級鋼”——索氏體高強不銹結構鋼S600E正式面世。
S600E是是一種全新的索氏體不銹結構鋼,使不銹鋼裡有了結構鋼,結構鋼裡有了不銹鋼。S600E已經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船重工725所等單位檢測為一種微晶級新材料,是一種“超級鋼”。
索氏體高強不銹結構鋼SS600E強度高、耐蝕性好,焊接性能和耐熱性能優異,是一種低成本、高性價比新鋼種。SE600的屈服強度達到600兆帕的屈服強度。疲勞試驗在456-256兆帕應力循環、頻率98.2Hz條件下,1000萬次未斷裂,表面無異常現象。即使在-40℃條件下也表現出良好的抗衝擊性能,衝擊功達到40J以上。
這款超級鋼可廣泛用於跨海大橋建設、海洋石油平台建造、海洋工程建設、艦船建造、電力輸送工程、海洋運輸設施等諸多對耐腐蝕、強度及可焊性要求較高的工程建設領域以及光伏工程、風電工程和新能源建設的某些領域。
《解放軍報》還特別指出,這一新鋼種在軍事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尤其是可以作為航母的特種鋼。有人質疑中國建造航母的鋼板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種言論該休矣了!
建造一艘大型航空母艦需要鋼板品種規格繁多,一般鋼種分船體板、裝甲板及結構板三大類。船體用的耐壓板,一般屈服強度為450兆帕和550兆帕,而SS600E超級剛的屈服強度達到600兆帕。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12-26/doc-ifypxrpp4179028.shtml
軍艦退役後被賣廢鐵?中國的處理方式走在世界前列2017.12.26新浪軍事
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所以各國處理戰艦的辦法也並不相同。前幾年網上流傳的俄戰艦墳場圖片令人觸目驚心,更是令海軍迷們痛心不已,大量的退役戰艦無助地在海水中被無情的浸泡侵蝕。
反觀我國對退役戰艦的處理可就合理的多。我國對於退役戰艦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
(1)將退役戰艦送到船廠進行拆解,鋼材回爐,再重新製造成更先進更現代化的戰艦,戰魂永在,比如江南級502號南充艦.
(2)船況良好的退役戰艦整修翻新後出口到實力較弱的國家,比如053H2護衛艦中的35號“黃石”艦和536號“蕪湖”艦就出售給了孟加拉海軍;
(3)回到命名地作為愛國教育基地對外開放。比如051型驅逐艦的107號“銀川”艦就在銀川市區的黃河邊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地,永久駐守在銀川黃河軍事公園,供人參觀,而163號“南昌”艦也已經來到了南昌市贛江邊,作為國防教育基地和軍事主題公園永久停泊。
(4)自身戰功卓著或者俱有歷史意義戰艦退役後會被放進軍事博物館、軍事院校、或者在愛國教育基地進行展示。051型132號“合肥”艦自2012.10.20退役後就被移交給了煙台海軍航空工程學院作為教學和展示使用,而502號“南充”艦退役後是首先被青島海軍博物館收藏;
(5)大約10%作為靶艦使用。比如051級的161號“長沙”艦就被改造成靶艦,在渤海灣武器試驗場用於打靶試驗.
(6)改造後移交海警船隊,繼續執行保衛海疆的使命:如051型的131號“南京”艦和162號“南寧”艦都在退役後經過改造成為了海上執法船。(作者署名:兵器次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6/doc-ifypxrpp4181753.shtml
美軍淘汰20年的裝備解放軍卻當寶?實用就是戰鬥力2017.12.26新浪軍事
要說經典“土”裝備,除了沿用了幾十年的標誌性的軍綠色挎包以外,就是工兵鏟了。有些人的認為工兵鏟“土”的標準和奇怪:美軍已經淘汰工兵鏟20年了。但讓人疑惑的是:難道美軍不用的東西就一定是落後的麼?的確,在20世紀90年代末,折疊工兵鏟作為標准單兵裝備就從美軍序列中退出,儘管在2000年美國還開發了更加輕巧的新式工兵鏟,但軍隊並沒有大量裝備。只有一些擔負特殊任務的兵種(比如工程兵)和士兵會進行裝備,普通士兵不將其作為標配了。其實美軍伴隨著其空地支援能力的極端強化,對士兵土工作業的要求降低了。
但這是不是證明工兵鏟真的“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工兵鏟是一種多功能軍品,可以讓士兵在短時間內進行土工作業挖掘臨時掩體和其他設施,可以日常使用,在近戰中還可以當武器——往往比刺刀還好用,因為不需要太大技巧,僅僅通過上半身和手臂力量即可,力道極大。比如在50年代初的一次肉搏戰中,手持工兵鏟的我軍士兵就給予當面美軍重創,在德俄等的戰鬥歷史中,也有大量近戰中工兵鏟取得重大戰果的例子。
現代意義上的製式短工兵鏟在一戰登上戰場,立即成為塹壕戰利器,到今天為止有100多年了,而且其實基本外形和性能變化不大。目前,俄英等國家軍隊仍然大範圍裝備工兵鏟,飽經戰陣的俄甚至把工兵鏟近戰的方法寫入了單兵作戰教程。被認為“過時”的步兵肉搏戰甚至在伊拉克戰爭的英軍身上還發生過多次。美軍特種部隊士兵對於工兵鏟十分喜愛,有相當的聲音要求恢復工兵鏟作為製式單兵裝具的地位。俄軍事專家在《明日報》評論,工兵鏟的保留裝備說明了中國對步兵作戰能力的重視,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陸軍的戰鬥力。(作者署名:軍事家)
回應
部隊需要就裝備,不需要就不裝備,美國人還不吃西紅柿炒雞蛋呢,能說西紅柿炒雞蛋已經嚴重不符合人體營養學了麼?
這個工兵鏟非常強大,我戶外野釣必備。平整釣位,砍樹枝,防身都好用!
中國工兵鏟功能強大,淘寶 天貓有售。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6/doc-ifypxrpp4057547.shtml
2017年网友最关注的央企“国之重器”有哪些?
即将收尾的2017年,一大波创新工程、“国之重器”鼓舞了国人,惊艳了世界。它们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成为中国“智”造的世界新名片!环球网新闻中心与“国资小新”、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共同推出“2017年度网友最关注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评选,小伙伴们快来投票吧!请从以下二十个2017年度央企“国之重器”中,选出十个。
1.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建成投票
2.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并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投票
3.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正式下水
4.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5.我国首款大型太阳能无人机“彩虹”完成两万米高空飞行
6.我国首颗能“看见”黑洞的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
7.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
8国内最大吨位的“矿车霸主”NTE系列电动轮矿车参与世界级矿业项目建设
9.国产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彩云号”下线
10.无人驾驶模式下的12米智能驾驶客车公开路试成功
11.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正式起航
12.第五代发重型隐形战斗机“歼20”正式列装
13.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完成首秀
14.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龙源振华叁号”下水
15.世界首艘智能船舶中船Idolphin 38800吨智能散货船试航
16.亚洲最大造岛神器“天鲲号”成功下水
17.“北斗三号”首发双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18.世界首例新能源“空中地铁”在成都挂线成功投入使用
19.“悟空”探测卫星发现疑似暗物质
20.中国制造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首飞成功
而就目前中國渦輪葉片鑄造能力來說,已經完成了定向凝固渦輪葉片的無餘量精鑄,也先後完成了一代DD3單晶渦輪葉片的無餘量精鑄工藝,並在新一代發動機上先後採用了二代DD6單晶渦輪葉片和三代DD9單晶渦輪葉片,目前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水平已經達到了五代發動機的水平,正在積極研製六代發動機的單晶渦輪葉片中,而歷久彌新的失蠟法熔模鑄造技術也將伴隨著中國的大飛機和新一代戰機共舞藍天,奔騰的中國心,正是由於有了千年之下的傳承技藝,而歷久彌新,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
回應
我們的祖先有著無比的智慧。
我們若沒有智慧的先賢,那來五千年輝煌的文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19/doc-ifypvuqc9310448.shtml
美國重要礦物幾乎全中國進口 引發國安顧慮2017-12-聯合報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19日一份新報告指出,美國仰賴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進口大量重要礦物,製造智慧手機、風力渦輪機到汽車等各式產品。
這份報告表示,23種重要礦物中,美國仰賴外國進口其中21種。這些礦物產地分別在中國大陸、俄羅斯、南非、巴西等國家。
美國內政部長辛克認為這份報告令人憂心,仰賴進口礦物,特別是軍方,將引發「相當真實的國安風險」。
辛克表示,「我國相當脆弱」,美國應該主導重要礦物的供應,包括鉑、錳等稀土元素,而且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也涵蓋重要礦物。
這份報告指出,先進科技提高礦物商品的需求與生產,幾乎所有週期表元素都用上了。
稀土元素是幾乎所有高端電子產品的核心,這些元素幾由中國生產。雖然美國加州和西部的州蘊藏稀土元素,但是因中國生產成本低而「廉價出售」。
USGS礦產部門副主管梅納特說,美國「蘊藏週期表上每一種元素」,但生產時面臨經濟和管制上的阻礙。
辛克並未做出任何政策宣言,但呼籲美國增加生產重要礦物,特別是在聯邦土地。
美國阿拉斯加州參議員、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麗莎.穆考斯基警告:「我們必須更看重這個威脅,現在就必須採取行動。」
中國2500年前的這項技術竟能用於製造航空發動機葉片2017.12.19新浪軍事
在近日央視三套的《國家寶藏》節目裡,談到了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春秋時代採用的雲紋銅禁的生產工藝失蠟法延續到今日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製造,筆者不由浮想聯翩,感慨良多。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中國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在無範線失蠟法出現之後逐漸消亡。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尊、盤,是中國所知比較著名的失蠟鑄件,時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紀。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雲紋銅禁和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青銅盤尊也是失蠟法製作的典型器物。
而視頻中的雲紋銅禁正是出於楚莊王之子的墓中;千年之下,近2500年的中國傳統技術延續至今,在上世紀40年代的抗戰時期,一位美國工程師無意間在中國民間發現了這一鑄造工藝,而當時的航空發動機都的渦輪葉片是採用精鍛工藝,製造出來的葉片也比較容易斷裂,而失蠟法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失蠟法鑄造的渦輪葉片,堅固耐用,不容易斷裂,這位美國工程師回到美國後,經過將此方法改進,申請了相關專利,將其命名為熔模鑄造。
而我國採用熔模鑄造失蠟法精鑄渦輪葉片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在俄國的幫助下,中國完成了航空製造工業的初步建設,而精鑄渦輪葉片技術也隨之引進,在引進的同時,我國在榮科和師昌緒兩位院士的聯手下,通過採用失蠟法結合石英管的方法製造出了空心渦輪氣冷葉片,這也是中國當時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一大進步,以至於後來英國羅羅公司的總師胡克,來到中國訪問時,提到中國的空心氣冷葉片鑄造,就說:對中國的訪問中,光看到空心氣冷渦輪葉片就是不虛此行。而就當時來說,羅羅公司採用的還是無餘量精鍛工藝。在斯貝發動機上也採用的是相對滯後的該工藝。
從石英管填充鑄模的方法製造空心氣冷葉片來說,在完成精密鑄造後,怎樣去除填充其中的石英管,也是細費思量的問題,而其主要採用的是氫氟酸腐蝕石英管去除的方法。
全球軍火商百強出爐為何中國沒一家軍工企業上榜?2017.12.14新浪軍事
近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發布了2016年全球100家最大軍工企業的次年年度評級,根據各軍火公司在2016年的銷售額進行排名,評出了前100強的企業。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100家公司裡面居然沒有一家是中國公司。難道中國愛好和平,從來不賣武器?亦或者是中國軍貿成績實在太差,入不了西方人的法眼?
根據這項研究,在2016年,排名前100名公司的軍品銷售增長是在過去五年持續下降後取得的。2016年,上述百家最大軍工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銷售軍品共計3748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9%。
這其中,最大的軍火國家當然是美國,美國公司在百強榜中佔據了60%;其中,前3名都是美國公司,前5名中有4家是美國公司,前10名中有7家是美國公司。
排名第一的是著名的美國洛馬公司的防務銷售在2016年達到了1070億美元,其中主要是依靠銷售F-35戰鬥機所得。
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29.51億的波音和22.91億的雷聲。
第四名是22.79億的英國BAE。
歐洲方面,2016年91.6億,增長0.2%。除了BAE外,空客以12.52億排名第七。意大利的萊恩那多以8.5億美元排名第九。
百強中的俄為15.6億,增長了3.8%。其中聯合航空以5.16億排名十三。
以上是第一梯隊的國家。作為第二梯隊的韓國,以色列、日本、烏克蘭等國家也有一些公司入選百強榜!
SIPRI註明,儘管一些中國武器製造商足夠大到可以排入百強榜單,但是由於缺少中國企業準確的銷售數據,因此無法對中國軍火商們進行對比!
回應
我們不追求上什麼榜單。我們只追求未來隨處可見中國武器就行了。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首席執行官休森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國防經費削減導致整個國防工業“更加脆弱,更缺乏靈活性,這是我從事這個行業以來從未見過的,而我在這個行業裡面,已經很多、很多年了。”
他表示,“以我們洛克希德威力,在財務上限法案之前,我們有12萬6千名員工,現在,則只剩下9萬7千人。”秀森是在加利福尼亞的里根國防論壇上說這番話的,“我們已經泥足深陷,以前,我們需要的每個零部件都有許多、許多的中小企業供應商,而現在,往往只有一家,頂多兩家。”
21世紀頭10年,熱熱鬧鬧的裝甲防雷車生產近年來完全結束,相關企業關停一批
前任雷西昂公司總裁,現任的陸軍部長馬克·埃斯皮爾則表示,由於撥款狀況的不確定性,構成美國軍事工業基礎的小企業——他稱為“革新的發動機”——正在大面積退出軍工領域。
“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夫妻老婆店,以我在國防工業界的經驗,那麼在這種不確定的撥款環境下,是生存不下來的。”他說,“越來越多的小企業最終發現,他們無法繼續從事軍工行業,只能另尋他路。這讓我們的供應鏈七零八落。”
採辦局的新報告指出,小型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採購合同數量的下降,而對於大企業來說,市場動盪和國防經費下降才是他們最大的問題。
回應
一句話產能過剩,研究美國軍工特別是核心航空航天產業歷史發展來看,二戰冷戰是其兩個頂峰,之後都是萎縮狀態,從業人員崗位大批消失,頂峰都是幾百萬人規模,之後就逐年下降,現在能維持百萬人就不錯了(只算主承包商例如波音,洛馬,雷神,通用動力等)。中國軍工有其國家屬性,基本維持適合國家發展階段的規模,軍工光十二大軍工集團都有二百萬人的規模了,加上配套的系統承包商,子系統,零部件承包商,只能說符合中國工業產值超過美日等之和的規模,國家只要願意軍費暴漲,生產潛力自己都害怕。但畢竟軍工有其特殊性,沒有那麼多需求,就是過剩,老歐洲都因過剩近年接連重組軍工產業,美國祇怕更甚。
其實中國也要注意這個問題,現在我們的戰艦、軍機都像下餃子似的,主要是彌補以前的不足。但積累一定數量之後,要適當控制建造速度,也可以稱為“可持續發展”。否則,像美國現在這樣,人才、技術、經驗各種流失,不利於軍事裝備的長遠建設需要。
美國因為戰爭發了財,同樣也會因為戰爭而破產。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主要原因還是沒錢,沒錢是萬萬不能滴。
調查:美國17000家公司在2011-2015年離開軍工行業
2017.12.15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下令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進行自查,美國防部採辦局公佈了研究報告的部分內容。據稱,在2011至2015年間,美國有17000家擁有一級資質的國防供應商離開軍工行業,相當於總數的20%。《防務新聞》文章標題稱之為“出美國記”。美國防部將這一情況歸咎於奧巴馬時期的國防政策,認為國防領域投資的不穩定和政策的不持續性讓大量國防工業子承包商被迫退出,動搖了美國國防工業的基礎。
報導稱,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防部採辦局國防工業執行集團發起的,原計劃在2018年1月發表正式結論。但在12月14日華盛頓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前發布了部分內容。
據稱,這次研究中使用的數據均來自於公開消息,不過由於目前尚未發布全文,所以還不清楚這些離開國防業界的企業究竟是完全取消其國防工業的業務,還是僅僅轉移到了產業鏈的下游。
不過研究的作者,美國國防工業研究集團總裁安德魯·亨特表示:“但毫無疑問,對於構成國防工業基礎的子承包商來說,正在發生一場巨大的地震。他們沒有足夠的準備來應付國防領域投資的不確定性,以及政策的不持續性——現在,要確認現狀對這些子承包商的實際影響,還是十分困難的。”
這一研究是在特朗普政府關於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進行自查的命令下實施的,按照國防部長馬蒂斯的命令,結論要在2018年4月提交給特朗普總統。
波音公司C-17運輸機生產結束後,工廠隨之關門大吉
2011年F-22戰鬥機生產結束,相關子系統承包商隨之大批退出行業
美國國防部採辦局將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歸結於2011年以來的國防經費上限之爭,稱國會的“不可預測和不可持續”的採辦過程導致了“失去供應商,改變市場結構和競爭情況,以及其他的震盪”。
報告中距離,2013年,因為財務上限法案,導致國防經費削減,這一年軍費削減5%,而簽約的國防採購項目數量比上一年下降15%。而在2013-2015年間,採購項目數量年均降幅達到23%。
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台攪拌摩擦焊設備的工作台尺寸就達到了1500mm×920mm,最大焊接厚度為15mm,主軸的轉速和進給速度都實現了無級調速——轉速範圍為100r/ min至3000r/min,而進給速度範圍則為0到1300mm/min;主軸的最大傾斜角為5°,現已成功應用於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的生產製造。
此外,我國也緊跟國際潮流,開展了鈦合金攪拌摩擦焊設備與工藝等基礎性的預先研究,在多晶立方氮化硼(PCBN)攪拌針的生產工藝等關鍵與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目前我國正在試驗的鈦合金攪拌摩擦焊的接頭強度可達母材的90%,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服務於我國的航空航天製造領域。
而此次武漢重工集團自主研發的新型設備則使得我國的攪拌摩擦焊設備水平站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套設備採用移動式龍門結構,集自動裝夾、定位、銑削和攪拌摩擦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實現了對直徑為10m,起飛重量超過3000t的重型運載火箭的超大型薄壁貯箱裝配焊接零部件的多種材料、多工位和多工序的智能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製造的效率和質量。
更為可喜的是,我國的攪拌摩擦焊技術不僅能滿足國內相關企業的需求,還實現了對外技術輸出。如中航工業北京製造工程研究所就為同為航空航天大國的某友好鄰邦提供了該國的第一套攪拌摩擦焊設備,這是該國經歷重大變故20多年來首次獲得新型焊接技術,特別是在其飽受經費短缺和西方制裁之苦的大背景下,這一技術輸出可謂雪中送炭,解了友邦的燃眉之急。
展望未來,隨著我國航空航天製造事業的蓬勃發展,厚積薄發的攪拌磨檫焊技術必將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我國還將該技術用在了高鐵車身的製造方面,成功實現了攪拌摩擦焊技術的軍轉民。在“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方興未艾的今天,源自於“軍”並將服務於“民”的攪拌摩擦焊技術將和諸多先進製造技術一道,為早日把我國發展成為工業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2-05/doc-ifyphxwa7942829.shtml
首先,由於攪拌摩擦焊的焊接溫度較低,被焊接的材料只是受熱軟化成為熱塑性狀態而不熔化,所以攪拌摩擦焊能徹底解決熱裂紋、氣孔和夾渣等傳統熔焊無法根治的問題;基於同樣的原因,攪拌摩擦焊不會產生高溫和有毒的氣體,對操作者的健康和工作環境比傳統熔焊要友好得多;
其次,相較於傳統熔焊工藝在焊縫附近形成鑄造形態組織,攪拌摩擦焊由於主軸會給被焊接的工件施加一個很大的壓力,所以在焊縫附近得到的是鍛造形態組織,這種組織比鑄造形態組織緻密得多,因而焊接後零件的機械性能也比傳統熔焊工藝做出來的好得多;
而攪拌摩擦焊最大的優勢莫過於其本質是把機械能轉化成焊接所需要的熱能,所以可以用特定的公式相當準確的計算出焊接熱及其引發的工件熱變形,從而為事前的補償和事後的糾正提供了幾乎不依賴操作者經驗的定量的依據,這是任何傳統焊接工藝都望塵莫及的;基於同樣的原因,攪拌摩擦焊設備的自動化也變得頗為容易,目前國內外都發展出了一系列攪拌摩擦焊設備和攪拌摩擦焊機器人;
此外,攪拌摩擦焊不需要焊料,這節約了不少成本,因為高端焊料往往都是非常昂貴的。
當然,攪拌摩擦焊也有不少局限性,如只適合焊接熔點相對較低的材料(如鋁合金、鎂合金或者銅合金);由於攪拌針要插入焊縫,焊接後必然留有一個小孔(近年來發展的伸縮式攪拌頭可以解決此問題);工件需要以很大的緊固力固定在工作台上,並以很大的壓緊力壓緊,可能造成額外的變形;對於異形焊縫的焊接速度較慢,攪拌針和軸肩材料損耗速度較快等等。
由於攪拌摩擦焊的這些特點,使其在問世不久之後就成為了航空航天製造領域的新寵兒,被廣泛應用於大型薄壁結構的焊接領域。1998年,美國的波音公司從英國引進了該項技術,並成功用於德爾塔和大力神火箭的貯箱焊接;無獨有偶,在波音公司研發生產的F-15戰鬥機和C-17運輸機上,攪拌摩擦焊技術也得到了不少應用——C-17的載貨斜坡地板和F-15的尾翼整流罩都是攪拌摩擦焊的傑作。
我國在緊跟美國從英國引進了攪拌摩擦焊技術之後,於2002年開始了相關設備的自主研發。迄今為止,我國已經發展了多種懸臂式和龍門式攪拌摩擦焊設備,攪拌針也實現了家族化和系列化。
中國這項技術積累15年迎井噴相當於量產型大國工匠
2017.11.10,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我愛發明》節目披露了航天科技集團某單位自主研發攪拌摩擦焊設備並成功用於我國新型大型運載火箭氧化劑和燃料貯箱的焊接;無獨有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武漢重工集團也於近日與航天科技集團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簽訂了重型運載火箭大型薄壁貯箱的攪拌摩擦焊設備訂單。這標誌著在經歷了15年的漫長積累之後,我國的攪拌摩擦焊技術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
攪拌摩擦焊(FSW)是英國焊接技術研究所(TWI)於1991年發明的新型焊接技術,其原理如下圖所示。
攪拌摩擦焊原理圖
一根安裝在主軸上的形狀特殊的(一般是蜗杆形式的)攪拌針(Welding Pin)在一定壓力下被旋轉著插入焊縫位置,攪拌針的長度一般比焊縫深度略淺,以保證主軸的軸肩能緊貼被焊接工的件表面。此時由於工件與攪拌針和軸肩(主要是後者)摩擦生熱,焊縫附近的材料受熱產生嚴重的塑性變形,但是並不熔化,只是成為一種“半流體”的狀態,隨著主軸帶著攪拌針沿著焊縫走向進給,攪拌針不斷把已經處於熱塑性狀態的材料攪拌到身後,主軸離開後,這些材料冷卻固化,從而形成一條穩定的焊縫。
眾所周知,以鋁合金和鎂合金為代表的輕質合金是航空器和航天器的主要結構材料之一。然而這些輕質合金的可焊性都很差,傳統的各種熔焊工藝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熱裂紋、氣孔和夾渣等焊接缺陷的產生,需要靠操作者俱有高超的技術和工藝才能保證焊接質量。並且熔焊的高溫會產生大量熱量和有毒的煙氣,這對操作者的身體健康也是一大威脅。而攪拌摩擦焊的出現則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英媒:中國將造出14分鐘飛抵美海岸武器速度35馬赫
2017.11.16,英媒報導中國將在2020年測試一款高超音速飛行器,飛行速度將達到35馬赫,從中國本土發射起飛,14分鐘可以抵達美國海岸。中國這款新型武器正在高級別的軍用風洞進行測試,這個風洞在2020年完工後將成為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音速風洞。
美國在數年前就進行了高超音速飛行器“獵鷹”HTV-2的試飛,飛行速度達到20馬赫,只不過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爆炸,試飛失敗。中國從2013年開始,已對高超音速飛行器DF-ZF(東風-ZF)進行了7次成功的飛行測試,飛行速度達5-10馬赫。
英媒報導時,配圖為上次央視曝光JL12激波風洞的畫面,推測可能是根據央視這期節目做出的延伸報導,JL12可進行飛行速度10馬赫的測試。
至於將在2020年完工的新型軍用級風洞,中國官方尚未有證實的消息。JL12已經是當前世界上速度最高的風洞,如果該媒體信息準確,中國在建能夠為飛行速度35馬赫進行測試的風洞將會非常驚人。
美國擁有5馬赫的風洞,其多次進行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的飛行器測試均失敗,被認為風洞測試不足導致。而中國目前JL12能夠進行10馬赫測試,已是世界最強大的風洞,如果還在建新的風洞,美國人短時間內是追趕不上了。
有意思的是,英國媒體的報導引發網友評論:英國人在幻想中國毀滅美國,是想讓人類滅亡嗎?(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回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中國人做不到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21/doc-ifynwnty6225459.shtml
殲20憑啥能超音速巡航?比F22輕5噸新技術甩美一條街2017.10.21新浪軍事
近日《兵工科技》分析了殲-20的空機重量比F-22輕5噸的原因,歸納為三點:第一、液態金屬電磁約束技術;第二、金屬超塑成形技術;第三、金屬3D打印技術。F-22是上世界90年代設計製造,這些技術當時沒有或是處在初步研製階段。應用了這些新的材料和加工技術是殲-20空重遠低於F-22的核心原因。
就比如說,3D打印激光增材技術,中國甩了美國一條街,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解決鈦合金和鋼等材料的超大超複雜精密構件的3D打印技術的國家,美國曾經研發失敗,研發該技術的企業最終破產。該技術有多牛?數據比較就知道了。採用傳統鍛造生產飛機部件重量如果有1600千克,3D打印技術生產的部件,性能同樣的情況下只有140千克不到,減重達到11倍多的效果。
相較F-22而言,擁有後發優勢的殲-20利用材料和加工技藝的提升,可以從多方位進行減重,3D打印技術的應用和新材料的使用,節省零件連接件的重量,這可能讓殲-20減重2噸以上。目前公開資料顯示殲-20沒有航炮,這樣可以減重幾百公斤。DSI進氣道優化設計,也可減重幾百公斤。目前還沒有矢量噴口裝置,或可減重幾百公斤,沒有降落板減重幾百公斤,全動垂尾減重幾百公斤,設計超薄的機翼減重幾百公斤,航電設備集成化程度提高減重幾百公斤…。。這樣算下來,比F-22輕了近5噸也算正常現象。
這就是後發優勢的體現,除了發動機的環節,殲-20不遜色與F-22甚至個別領域實現了超越—---是個客觀評價,因為殲-20的空重低以及先進的氣動佈局和鴨翼設計,在發動機還不夠完美的情況下,殲-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可以得到保證,這點在朱日和閱兵時得到了殲-20飛行員的證實。(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這麼說以後換新發動機後更厲害咯
解決大推力航發後,殲20將是六代機裝備以前全世界最好的戰鬥機!
吹這牛比那牛比怎麼拿台灣都沒辦法
拿你媽也沒辦法
不是吹,美國研製F22的時候,3D打印技術還沒有興起,這不是噴子噴得掉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21/doc-ifymzqpq3029245.shtml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鎢戰略金屬中國占全球8成近期價格暴漲50% 2017.9.16觀察者網
美軍用貧鈾彈實屬無奈因另一種最佳金屬被中國掌控2017.10.18新浪軍事
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30毫米GAU-8“復仇者”機砲作為A-10“雷電II”攻擊機的主要武器已經服役了40多年。除A-10外,這種機砲還是荷蘭“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的核心,我國也藉鑑“守門員”的思路發展出730近防砲。據傳730近防砲於1985年7月立項,代號857工程,其核心設計直接借鑒了GAU-8“復仇者”機砲和其EX-83砲架系統,可是說是“復仇者”的中國版,其威力比西方海軍標準近防系統——採用M61 20毫米“火神”機砲的“密集陣”要大上許多。
.......
通用電氣在研製GAU-8的同時也為該炮研製了新型30毫米砲彈。為了擊穿蘇制主戰坦克的頂部裝甲,彈丸需要用非常堅硬的材料製造,鎢是最佳材料,但世界上大部分的鎢合金都是中國和蘇聯供應的。
為了找到替代材料,通用電氣發現了貧化鈾,也就是核反應堆運轉時產生的副產品,其放射性是天然鈾的大約60%。貧鈾材料除了足夠堅硬外還有一個附加的優點,那就是當彈丸擊中目標碎裂時會起火燃燒,起到穿甲燃燒彈的作用。為了避免公眾反感,通用電氣在宣傳材料謹慎地把貧鈾描述為“重金屬”。
........
回應
第一,美國有大量的核電站,用貧鈾確實比鎢還便宜。第二,貧鈾擁有自銳特性,同樣的坦克炮發射,貧鈾彈的穿甲特性比鎢合金穿甲彈要強。第三,因為擁有以上兩點,再加上老是在別的國家耀武揚威,所以輻射不輻射美國佬壓根不關心。公認的鎢合金穿甲彈好的是德國造的和中國造的,美國人的鎢合金穿甲彈技術實在不咋滴.
沒錯,污染不污染,美國佬不管,貧鈾彈穿甲效果比鎢合金穿甲彈要好得多。
賣個白菜價還興高采烈
美國不開採本國的稀土資源,是等中國的稀土開採完了,只剩下他一家獨有稀土賣的時候,再慢慢的升價,對一部分他不喜歡的國家,有可能禁售。另一方面,貧鈾資源美國多的是,有可能成本比稀土還要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8/doc-ifymvuyt3937792.shtml
簡單總結:用了DSP,吃飯就是香。
過去都是用外國的低端貨湊合,現在我們能自主製造高端貨了,加油中國!(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現在台積電都開始上3nm生產線了!這個還65nm技術?還先進?
問題是台積電給別人代工,這樣的芯片誰也不會讓它代工生產的。富士康也給蘋果代工,它就比蘋果牛嗎?
軍用民用都分不清楚,架構算法都不一樣,導彈軍用衛星也來個藍屏死機怎麼玩?軍用的有各種要求比如抗干擾等等,是通用CPU比不了的,服務器CPU計算能力比通用CPU計算塊多了,但是用服務器來打遊戲卡死你,分清楚各種用處,軍用的65nm都比14nm的i9 7900x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02/doc-ifymkwwk7913102.shtml
問:DSP質量高和質量低有啥區別?
答:雷達DSP本質上是實現算法的。DSP不行,用的算法就不靈,就是個廣場舞機的效果,只能大概聽個聲音,別的一概木有,你的DSP牛逼,用的算法就可以牛逼,就有蔡琴老師站在面前表演的現場感。
現場演唱會效果不是普通大喇叭能比的,用了DSP技術,就可以輕鬆復現這一切
問:這些和雷達硬指標有啥直接關係嘛?
答:你打算用音響放的聲音裡聽出現場感不?想知道蔡琴老師究竟在哪個角落不?請上牛逼音響,不然就是靠得很近了才知道,哦大概在這裡。
問:這麼說的話,俺感覺可以說,分辨率更高?
答:毛熊雷達吹的數字很牛逼,但實際使用的距離並沒有那麼好。
沒錯,俄羅斯雷達特別爛,大部分都是簡單的靠加大功率搞的,要是對方放乾擾的話,美國雷達不太怕,還可以反過來抓。毛熊遇到干擾,屏幕精彩的就一片雪白,反隱身也是一樣。
問:這個是啥意思?抗干擾能力更牛逼了?
答:對方的隱身機可能也會露點行踪,然而毛熊雷達直接當噪音去掉了。對,可以精細分辨真信號和乾擾,不會一通全抓。
問:能不能這麼理解,美國雷達用了先進的DSP芯片後是不是做的更精細,捕魚篩子更細了?
答:嗯,還能智能化,超強糾錯。
問:有啥內涵?智能化和糾錯?
答:一般的應答式乾擾就木用了,因為可以分辨出來,何況鵝毛還是阻塞式乾擾,更加無用。
問:直接過濾掉?
答:嗯。(毛熊國無敵大功率的干擾機和乾擾台,前景堪憂啊)。有牛逼DSP就可以做很牛逼的算法,把噪音和乾擾都去掉,客觀世界是很複雜的,充滿了無數的噪音和雜波,你的雷達是在認識這個客觀世界,所以你的算法也要相應地夠複雜。
問:最後請解釋一下快速傅立葉變換的意義。算出目標的距離,速度方位?
答:那個是信號處理的基礎,不是那麼簡單,相當於普通CPU做加減乘除,最基礎的計算操作,做的越快處理的容量越大就越牛逼。
問:我粗淺的理解就知道數字化部件,把雷達波轉換為數字信號,然後採樣,出來用dsp一通蹂躪。
這個是時域到頻域的轉換,蹂躪的過程就是算法實現的過程,大概相當於沙裡淘金。
問:就是排除乾擾找到真兇?
對。
之前國產雷達用的DSP都是進口的,進口只有中低端,性能低不說,而且外國廠家裡面藏了很多後門,極其危險,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嚴重洩密或者被干擾或者睜眼瞎的結果。
DSP芯片的優勢:
這是一種高效的信號處理專用芯片,比普通通用芯片快很多倍,所以大家都用它搞雷達信號,紅外信號,電視信號等等。
快速傅立葉變換FFT是雷達信號處理的重要工具。DSP內部的硬件乘法器、地址產生器(反轉尋址)和多處理內核,保證DSP在相同條件下,完成FFT算法的速度比通用微處理器要快2到3個數量級。因此,在雷達信號處理器中,大量採用DSP完成FT/IFFT,以實現信號的時-頻域轉換、回波頻譜分析、頻域數字脈沖壓縮等。
FIR濾波器是雷達信號處理中常用設計之一。在動目標指示(MTI)或動目標檢測(MTD)中,採用FIR濾波器可以濾除雜波干擾,提高信雜比,而通過恆虛警處理(CFAR)完成目標的檢測。在機載多普勒雷達中,為了抑制地雜波的干擾,採用了複雜的自適應濾波器組。在陣列信號處理以及波束形成中,進行數據校正及加權係數計算和控制,均需要大量的複數運算。
這些複數加權濾波器、多普勒濾波器組或者矩陣運算都是複信號的乘法累加運算,可根據不同算法的需要,採用DSP進行靈活編程實現。
上面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詞彙,簡單解釋幾句。
之前沒有DSP的時候,飛機雷達功能和指標很差,尤其是抗干擾和對付雜波能力,很差,簡單點說就是,低空偷偷摸摸的飛過來,雷達很難發現,而且對付敵人的電子乾擾極其的困難。
用了先進DSP雷達之後,敵機低空鑽山溝這一百試百靈的大招漸漸也變得不太好使了
以下是技術問答:由某資深電子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大家理解DSP芯片的重要意義。
問:雷達信號處理用dsp,有和沒有有啥區別?
答:有跟沒有是本質區別,拿音響比的話,沒有就是個模擬收音機,有的話就是杜比高保真。
問:我想知道,美帝雷達這個DSP能比毛熊的玩野好多少?
答:基本無可比性。
問:用了這個東西,雷達的發現距離和分辨率會大幅度提升吧?
答:不能光用音量大小衡量音響質量。毛熊的玩野太粗糙。俄羅斯的雷達電子設備像那種廣場舞用廉價音響,除了聲音大沒有啥好處。美國的的設備精細太多了。用了DSP不只是距離和分辨率,對複雜情況的處理要強太多。
中國雷達曾被這部件卡脖子如今換國產後突飛猛進2017.10.2新浪軍事
最近南京熊貓所(代號中電14所)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展出了聯合清華大學、龍芯中科等單位研發的華睿DSP芯片。
雖然並不起眼,但這款小小的芯片,卻結束了中國國產雷達長期依賴進口DSP芯片的歷史。
這麼一個小小的芯片,卻承載了我國雷達電子的重中之重,採用了多核多線程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DSP芯片,學名數字化信息處理芯片,是一種特殊的芯片,專門用於處理各種信號比如雷達紅外無線電信號的利器,現在的先進雷達都採用了數字化部件,軟件化設計,這是一個必需品,比如手機芯片。
華睿1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一款4核微處理器,該處理器內部集成了矢量處理部件,擴展了包含快速傅里葉變換(FFT)蝶形運算指令在內的矢量指令集,具有很強的FFT運算和數字脈壓處理能力。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下的實測表明華睿1號單核處理1 024個單精度浮點複數FFT和數字脈壓的運算時間分別為6.12μs和15.36μs,採用多線程FFT並行處理技術後, 4核加速比可達3倍以上,滿負荷功耗僅10 W,總體性能優於國內外同類處理器,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雷達信號處理和電子對抗等領域。
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睿1號採用65nm CMOS工藝,工作主頻為550MHz,處理能力32GFMACS,功耗為10W。就技術指標而言,華睿1號DSP 性能明顯優於飛思卡爾公司的MPC8640D、ADI 公司的TS201 和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C6701。根據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華睿1號總體性能優於國內外同類處理器,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雷達信號處理和電子對抗等領域。
正是因為華睿1號優異的性能,這款DSP已經成功應用於十四所十多型雷達產品中,創造了國產多核DSP芯片產品應用的“三個之最”:雷達裝備應用型號最多、單台套應用數量最多和總應用數量最多(這個消息暗示,國產最先進殲20雷達應該也使用了這一款芯片)。
在華睿1號取得成功之後,中國電科十四所再接再厲,成功研製出華睿2號,華睿2號是在實現華睿1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了專用指令和向量運算單元,同時加入了可重構的運算核,更高效地面向專用領域的計算,在通用的基礎上更偏向專通結合。目前,華睿2號還在調試中,據小道消息,多型新裝備將採用華睿2號DSP。除了已經研發成功的華睿1號和華睿2號之外,14所正在研發華睿3號,讓我們一起期待華睿2號大量應用和華睿3號研發成果的好消息。
中國8萬噸模鍛壓機成世界第一還藏有16萬噸級圖紙2017.9.27新浪軍事
央視曾報導,目前世界上擁有4萬噸級以上模鍛壓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法。其中美擁有5萬噸級的2台,法擁有6.5萬噸級的1台,俄擁有7.5萬噸級的1台,中國已經建成3台,其中一台8萬噸級,一舉打破了前蘇聯7.5萬噸模鍛液壓機保持了51年的世界紀錄,未來還建造10萬噸和16萬噸級超巨型鍛壓機。
我國這台8萬噸級模鍛液壓機,地上高27米、地下15米,總高42米,設備總重2.2萬噸,單件重量在75噸以上的零件68件,壓機尺寸、整體質量和最大單件重量均為世界第一。
大型模鍛壓機主要用於鋁合金、鈦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合金等難變形材料進行熱模鍛和等溫超塑性成形。通過鍛造,不僅可以得到機械零件的形狀,而且能改善金屬內部組織,提高金屬的機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其鍛造特點是可通過大的壓力、長的保壓時間、慢的變形速度來改善變形材料的緻密度,用細化材料晶粒來提高鍛件的綜合性能,提高整個鍛件的變形均勻性,使難變形材料和復雜結構鍛件通過等溫鍛造和超塑性變形來滿足設計要求,可節約材料40%,達到機加工量少或近淨型目標。
大型模鍛壓機作為國家實力戰略的象徵,現代先進軍機、大型客機艦船、高鐵、航空發動機的製造都離不開鍛壓機。除了航空航天,在大型機械設備和重要裝備中,如軋鋼、電站(水電、火電、核電)、石油、化工、造船、重型武器等,都要採用大型自由鍛件和大型模鍛件,這些大鍛件都是採用大型自由鍛液壓機和大型模鍛液壓機來鍛造(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美國最後一家能夠製造這類模鍛壓機的工廠在70年代關閉,技術人員已經全部斷絕。美國現在使用的該類壓機全都是70年代前製造,90年代美國曾經想重新製造兩台新的此類噸位的壓機但卻無奈發現本國已無能力製造。俄使用的也是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壓機,其目前也無能力再次建造此類級別的壓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7/doc-ifymesii5915803.shtml
而我國在這一領域現在已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據報導,近來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實驗室的黃伯雲院士團隊通過大量研究實驗,終於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耐高溫材料。這種可以承受3000度高溫燒蝕的陶瓷塗層及其複合材料的出現,對於我國研製高超聲速武器的意義極其重大。
大家都知道,任何飛行器在進行高速飛行時,其表面都會因為和周圍空氣劇烈摩擦而產生高溫,而且溫度還會隨著飛行速度的提高而急劇上升。
高超聲速武器在飛行過程會產生3000度以上的高溫,一般的耐高溫材料是應付不了的。彈道導彈的彈頭和載人航天器使用的那種耐高溫陶瓷瓦磚材料也不適用於高超聲速武器,因為這種材料的質量相對較大,而且成本太高。
而中南大學這回研製出的耐超高溫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卻與眾不同,它幾乎可以說是為高超聲速武器的長時間飛行而專門誕生的。這種新型陶瓷塗層是一種多元含硼單相碳化物,其碳化物晶體結構十分穩定。中南大學的科研團隊採用熔滲工藝,將多元陶瓷相引入到多孔炭/炭複合材料中,最終獲得了一種極具潛力的、擁有復合陶瓷塗層改性的炭/炭複合材料。
這種耐超高溫陶瓷兼具了碳化物的耐高溫屬性,同時還擁有硼化物的抗氧化性特點。這兩種屬性的兼容,使得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在實際應用中能表現出優異的抗燒蝕和抗熱震特性,而這恰恰是它作為研製高超聲速武器關鍵一環的重要資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新型耐高溫材料的研製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早在2002就啟動了研製計劃,試驗過數百種成分含量的耐高溫材料。15年過去了,等到中國終於研製出可以耐3000度以上高溫的新型陶瓷塗層及復合材料,今天他們的成果,建立在過去15年來海量試錯的基礎之上,最終能夠成功,其實是因為恆心足夠堅韌,把所有錯路都走了一遍而已。
黃院士為中國材料學貢獻良多,C919大飛機上的複合材料就有他的功勞
把所有錯誤選項都勾選了一次,在碰過所有的牆壁後才走出一條活路,這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挺low,和高大上的尖端科研項目尤其是軍事科技多少有點不搭調,但這種“笨辦法”恰恰是突破材料學研究瓶頸和尖端軍事科技的唯一途徑。(作者署名:超大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3/doc-ifymesii5100141.shtml
F22用恆溫機庫為何殲20不用因塗層技術領先美軍2017.9.23新浪軍事
現代戰機越來越複雜了,也對戰機維護提供越來越高的要求,為此美軍特意為F22修建了恆溫恆濕專用機庫!
殲20的待遇要差許多,享受的只是機棚,除了能擋一下陽光,防雨之外,可以說四面透風。如此待遇的差別,也許保證有人在噴,中國技術落後,不重視殲20等等。其實這一個細節讓大家更加興奮才對,中美對待各自最先進戰機的截然不同作法,實際盡顯中國之進步。
美軍給F22準備恆溫恆濕機庫實為技術上的無奈,原來F22在美軍接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才發現問題,它表面的隱形塗層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極易脫落,需要更為細緻的技術保養,往往每飛行一小時需要30小時維護,這才特意修了恆溫恆濕機庫。既便差一點,也要封鎖式機庫,很少會露天停放,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原本美軍的絕大多數戰機都是露天停放。
我們沒有給殲20弄個恆溫恆濕機庫,不是我們建不起,而是不需要,殲20採用更為先進的隱身塗層技術,完全可以像其他戰機一樣接受普通的維護。這個意義不小了,不必象F22那樣,在部置與使用上受到限制,目前F22無法常駐海外,只能短期駐紮,這與其說是兵力不足,不如說,駐外基地無法保障如此驕氣的戰機!
也許是中美技術理念的差距,美國人注意先進性,為了先進可以不計成本,中國人注重於實用性,僅僅先進對我們缺少吸引力!(作者署名:浴火)
回應
飛機放露天,不是比塗層,還有橡膠、電子設備等,可避免雨天、紫外線、溫度、濕度對好飛機侵蝕,愛護武器也是一種軍德。
哎,跪舔橙這樣,也真是!武器嬌貴能打大規模戰爭?智障!
噴子:人家是保護髮動機葉片,需要恆溫恆濕機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3/doc-ifymfcih3221317.shtml
中國高超聲速武器關鍵環節獲突破 全靠這種超級材料2017.9.23新浪軍事
高超聲速武器被譽為下一場軍事科技競賽的核心項目之一。因為高超聲速武器具有1小時打擊全球任何地區的能力,而且單憑現有反導技術幾乎不可能被攔截,所以它被世界主要大國倍加推崇。中美俄均在極力推進高超聲速武器項目的研究,而目前中美處在這個高邊疆領域的第一梯隊,雙方鬥得難解難分。而決出勝負的關鍵要素,或許就看誰能首先研製出適高超聲速飛行的新型耐高溫材料。
除了前邊提到的這些,還有哪些黑科技?
針對近兩年“黑飛”無人機頻發的安全隱患,此次參展的國蓉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城市要地近距淨空防禦系統,該系統由指控、搜索、跟瞄、干擾、毀傷、通信、供配電和載車8個分系統組成,可對防區內的無人機、航模、空飄氣球、孔明燈、風箏等飛行物進行偵察預警、精密跟踪、電子乾擾和激光打擊,主要應用於黨政辦公地點、機場、重要會議、大型集會等重點場所的保護。
城市要地近距淨空防禦系統實裝展示
激光毀傷無人機演示
人工智能區-防爆機器人
四棲飛行器
KuKa 雙頻共饋動中通衛星通信系統(攝/中國軍網記者馮開華)
直升機飛行訓練器
距離選通夜視儀
微小型水下無人自主航行器系統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9_22_428303.shtml
還有自主可控展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展出的氮化鎵(GaN)核心元器件生產技術。氮化鎵半導體被譽為第三代無線電核心技術,具有非常廣大的應用前景。中國電科55所稱已經形成了涵蓋GaN外延材料生長、器件工藝、建模與電路設計以及器件封裝測試在內的體系性產品技術能力,建立了從設計、製造、封裝到測試的較完整產業鏈,開發和製造的基於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系列,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擁有國內首條完整且獨立運行的GaN工藝線,貫通4”工藝技術平台,實現3”向4”的全面升級,4英寸GaN加工能力達4000片/年。而另據媒體報導,殲-20有源相控陣雷達使用的固態大功率芯片的核心器件,由來自於中國電科五十五所張斌所設計。
再比如人工智能展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展出了國際首款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寒武紀1A。該處理器入選了世界互聯網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另外,榮獲陸軍裝備部“跨越險阻2016”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事冠軍的“龍馬一號”出現在了展台上,這種由山河智能公司開發的先進的裝備領域創新研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具有突出的地面通過性和越障性能。而天津一家公司展出的唇語識別應用技術也很有意思,是利用計算機來完成唇形識別,把識別圖像內人物出口型並還原成文字。
時空基準展區則主要針對北斗系統,因為北斗系統的建立,已經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進而產生了大量時空基準維持、播發和應用技術。展品包括芯片原子鐘、激光抽運小型銫原子鐘、北斗射頻基帶一體化SOC芯片、守時氫鐘等設備。
其實很多展品,分類都是比較模糊的,但卻很有意思,例如現場還有一種狙擊機器人,普通人不需要嚴格訓練,使用該機器人進行射擊同樣能達到一流狙擊手的水平。研製廠家稱這種狙擊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達到狙擊精度的遙控武器裝置。這種武器被歸於系統控制類。再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的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系統,已完成45米翼展驗證機臨近空間飛行試驗。該研究院還透露,2019年將研發65米翼展的太陽能無人機,能夠飛行1週時間,未來還將研發翼展100米級無人機,可在20-30千米高度駐留數月至數年。
422項中國軍民融合成果亮相,全都是黑科技
據中國軍網2017.9.22報導,為期一周的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活動日前正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354家企業的422項技術成果參展,一大批國之重器、強軍利器、創新銳器集中亮相,眾多前瞻性、顛覆性、創新性成果均為首次公開展示,大部分是我國近年來在信息技術領域軍民融合發展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
此次展覽暨論壇活動,是當前國內武器裝備軍民融合領域最具權威性、綜合性、示範性的一項國家級展覽和論壇活動,由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科學院、全國工商聯共同主辦。
本次活動以“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加快推進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為主題,由室內展示、網上展示和專題論壇三部分組成。其中,室內展區設置綜合廳和展望廳2個綜合類展區,另外還有自主可控、時空基準、先進感知、系統控制、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信息服務、信息展現、人工智能8個主題展區。
先進感知展區,是利用快速發展的民用感知技術彌補現役裝備的短板和空白,建立軍民融合的一體化聯合感知體系,建立一個覆蓋聲光電磁全手段、涵蓋陸海空天地電網全維度的一體化感知網。而自主可控展區,則展示近年來中國在電子元器件、計算機關鍵軟硬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核心基礎產品和技術自主可控,將供應鏈“命門”掌握在自己手裡。人工智能展區則展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雲平台、深度神經網絡芯片、智能語音引擎等基礎技術領域的突破,以及陸海空天自主平台作戰和群體智能作戰的創新。
現場展出的國產化、高性能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系列
例如先進感知展區展出的由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開發的“ 多源感知信息態勢融合系統 ”,就能夠實現陸海空天電多維態勢信息匯聚、融合處理、關聯分析和可視化展現,提升態勢感知的認知理解預測能力。在其官方演示視頻中,通過接入衛星等各種偵察信息,可以實時顯示西太平洋海域的我軍防禦體系和日本、美國、韓國、台灣雷達布防和海空軍裝備運動情況(上圖),可謂是一覽無餘。
而早期飛機中,僅次於鋁的則是鋼材。
鋼材很重,但是能做到的最大強度也大,也相當能耐熱;因此至今除了極少數超輕型和輕型飛機以外,飛機起落架主體依然是高強度鋼的天下。
而在很多高溫區域——特別是發動機段,隨著鈦合金材料和工藝的不斷改進,能耐受的溫度越來越高,鋼材的應用範圍和比例正在明顯降低。
但是在很多定位比較低,成本控制更重要的機型——比如米格29和後來的FC-1梟龍上;复材和鈦合金的比例依然比較低,主結構還是以鋼/鋁這樣的經典組合為主。
而鈦的優勢,則是它提供比鋁好得多的強度和耐熱能力,而又比鋼材輕得多。其實從鈦本身來說,這個材料在自然界並不罕見,但是這東西的冶煉和加工難度相當高,因此造價上一直下不來,而且要做大型件的難度一直非常高。
目前殲20鈦合金大框的公開亮相,無疑證實了殲20擁有一副輕巧而結實的骨架,這對於飛行性能和壽命是至關重要的保證。(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20/doc-ifykymue7477271.shtml
也許有人認為,俄方樂於與中方合作,屬於內外交因之中,不得不放棄了傲氣,實則為中國技術水平上升,具備與俄方平等的合作資格。這種合作的出現,本事就是我們水平提高的體現,沒有能力,人家根本不會考慮與你合作。(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沒有特種鋼就不會有航母,這話不錯,但是中國航母的特種鋼是自己製造的不是俄出口的。
合金鋼是一爐爐試驗出來的。也就是靠燒錢燒出來的。
疑似殲20機身鈦合金大框曝光尺寸全球第一已超F22
2017.9.20新浪軍事
在經濟半小時的節目中,出現了疑似為殲20發動機段的後機身鈦合金大框。
從圖像中推測尺寸的話,這應該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鈦合金大框——最大尺寸的大框是殲20中機身彈艙段的大框,尺寸超過F22。
在飛機的結構設計中,不同的部位遭遇到的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沒有一種材料能夠萬能的滿足所有部件需求;最終的結果,只能按照各自的強度、密度、溫度耐受能力,靈活搭配多種材料使用。
比如此前飛機上運用最廣的,是鋁合金;因為鋁最輕,而強度又足以滿足大部分地方的使用需求。
但是鋁也有著很大的的局限性,其一,是鋁能做到的最大強度不夠,比如在起落架這樣要求特別極端的地方,鋁合金不能用。
其二,是鋁耐受高溫的能力不行,因此飛機上的高溫區域結構,都不能用鋁;這也是飛行速度較高的飛機——比如SR71、米格25/31,材料比例和常見飛機完全不同,大量使用鋼或者鈦的原因。
目前流行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主要取代的就是鋁合金——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複合材料和鋁一樣,也不能耐高溫。因為碳纖維复材,說穿了就是用碳纖維加強的樹脂塑料;碳纖維雖然不怕高溫,但是樹脂塑料還是怕的。
另外由於碳纖維复材是用一層層的織物固化成型的,因此它天生抗衝擊能力很差,易於層間分裂。所以在有較高的耐受戰損(防砲彈、導彈破片)要求、或者是防鳥撞等抗衝擊要求的情況下,它反而不如鋁合金。
比如波音787用了超過50%的複材做結構——這意味著主材料全面淘汰鋁了,但是依然要保留一些鋁結構件在機翼垂尾等處作為前緣,抵禦鳥撞。
俄甘願為中國送來一冶金技術從此先進材料不再愁2017.9.20新浪軍事
中國在技術發展路道,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卻也不拒絕國際合作與交流,一直堅持開發的原則,與中國合作的第一大戶為俄羅斯,如今俄方對中國技術越來越興趣了,也樂於與中國進行合作。不僅有大家熟知的,大客機、重直升機方面的合作,也有鮮有人知的基礎領域合作,比如:中俄冶金創新研究中心,一家剛剛掛牌不久的單位。
中俄冶金創新研究中心的俄方參與單位為: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冶金研究所,成立1955年,在俄冶金領域擁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研製了現代冶金學領域一些最重要的理論和工藝問題。尤其是,該所所掌握的高速噴射注入設備,涉及到中國冶金行業精煉領域發展的一個瓶頸。
經過俄方在十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才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如今送到中國,將幫中國解決一個大難題,幫助中國實現在煉鋼精煉熱態微調成分微調餵線、射彈、高速噴粉三位一體的新格局,為開發純淨鋼、高合金鋼、特殊軍工用鋼等新產品提供更好條件。
中國在技術發展中,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就是材料問題,其中冶金材料為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冶金技術為基礎技術之一,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軍工領域,地位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小到槍彈,大到航母。可以說,中國在許多軍工項目中,存在在還缺少先進材料的問題,不僅影響質量,甚至造不出一流的軍工產品,俄羅斯這次出手相助價值很大,這是再送一個寶貴技術給中國。如今通過合作,可以引進該項工藝和設備,這是雪中送炭式的幫助,西方對這次的事,絕對是又嫉又妒,西方也一樣想從俄獲取相關的技術。
誰也無法否認,俄在冶金技術領域的高水平,比如:潛艇或深潛器可以下潛到多少米的深度,實質就是由冶金技術水平決定,俄阿庫拉攻擊型核潛艇創造過潛到了1200米的記錄,美國潛艇至今無法打破這一記錄。
冶金技術在理論上簡單,看似各種成分含量多少的問題,實則要達到理想的性能,不是計算出來,而是經過需要大量試驗總結了出來,往往靠時間積累堆出來的,這也是中國的不利之中:積累少。曾經有人在對比之後,認為:中國進行的技術試驗規模僅為俄的五分之一,美國的十分之一,差距非常明顯。
這個項目,對中國提高冶金關鍵工藝的技術水平和設備提檔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將為突破許多技術難關提供好條件,但是我們不能期待通過合作獲取核心技術,事實上,我們從沒有這樣想法,真正的先進技術是買不來的。
目前,隔震技術在我國被逐漸重視起來,雲南、新疆、甘肅等地已經對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採取強制性措施,要求這些建築必須採用隔震技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從中看到了商機,2016年,他們找到了陝西的一家工廠,共同合作生產這種隔震支座。
按照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建築16億平米計算的話,如果10%的建築採用隔震技術,每年的產值高達26億元,面對這片藍海市場,航天人提前邁出了腳步,和民企強強聯合,共同推廣工程應用。
除了隔震支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的41所還有一款產品,增雨防雹火箭,佔據了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隔震支座、增雨防雹火箭僅僅是這家航天單位軍民融合產品的九牛一毛,固體火箭技術應用、精細化工、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與裝備位列行業優勢地位,產值150億元,民品產業佔據了航天科技四院80%的收益比例。
..........
回應
这砖家的话一看就是外行。
這個抗震神器可以有,也應該有,網絡噴子們現在除了狂吠已無可奈何了。
這種抗震神器,至少在兩年前就看到了,也是中國生產的。而國外應該更早。
日本近日發明了一種抗震技術,效果很好,就是樓地基與地表之間形成0.6毫米的空氣隔離層,沒具體說明用什麼原理讓樓懸浮,我猜也許是用特殊材料製造一層空氣膜。
http://news.sina.com.cn/o/2017-09-12/doc-ifyktzim9980177.shtml
我國抗震神器問世能抵消80%地震能量2017.9.12央視財經
2017.8.8,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相隔一天,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又發生6.6級地震。
作為自然界中毀滅性最高的災害之一,人們談及地震就會為之恐慌,近來,一種可以讓建築物抵銷80%地震能量的“抗震神器”問世了,而且還是利用火箭發動機的原理研發出來的,火箭和抗震神器,這到底是怎麼結合到一塊兒的?
航天科技四院80%收益來自民品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8月的最後一天,位於陝西省渭南市的大荔縣實驗小學迎來了孩子們開學前的報到日。
讓孩子們除了迎接他們的新老師、新同學還有嶄新的、高標準的教學樓。這所佔地80畝的大荔縣實驗小學洛濱校區於兩個月前剛剛竣工,三棟教學樓能夠容納3600名學生。之所以說建築標準高,是因為在每一棟教學樓的下面增添了一種神秘的建築部件-“隔震支座”,是建築抵抗地震的有效裝備。隔震支座每6米一個,呈網狀分佈,在這個地下空間有30個,支撐著整棟教學樓,同時肩負起抗震的工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41所固體火箭發動機首席專家尤軍峰:地震波最厲害的就是橫波,地面是橫向擺動。瞬間這個樓房就會倒塌。
傳統的抗震技術是把建築物上部結構和基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蓋得更結實,用更粗的鋼筋、更多的混凝土澆注,但這樣抗震效果並不理想。而隔震支座則是在上部結構與地基之間增加隔震層,安裝橡膠隔震支座,起到與地面的軟連接,通過這樣的技術,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而這樣的抗震技術竟然來源於火箭發動機。正是研發火箭固體發動機的設計師們研發了這項技術。運載火箭或者導彈一放十年二十年,不能老化,硬了不行、性能變了也不行。
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與火箭的柔性噴管很接近,要有足夠的支撐力扛起上面的建築,而在抗拉力上,要具備彈性又不至於被拉斷。記者看到工人們正把同樣厚度的橡膠片一張張地稱重,每片的厚度在3毫米,厚一點或薄一點都不行,一個隔震支座裡面由35道特種鋼板和橡膠片黏結在一起。正是橡膠與鋼板的完美黏結才讓隔震支座支撐起上面的建築,這樣的黏結技術同樣來自於航天。
根據各級政府相關政策,這些引進人才不光能夠享受最高達到每人100萬的政策補助,還在出入境及居留、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險、激勵表彰等方面享受相關特殊待遇。
宋陽就是由成都人才計劃引進的團隊骨乾之一。政府的人才政策和公司的發展前景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從外企辭職,加盟正在興建的成都航宇公司,圓自己的國產航空發動機之夢。
有了團隊,也有了士氣,2013年底,在成都市雙流郊區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上,開始生長出中國國產發動機單晶葉片的希望。為了能夠早日投產,廠房建設和設備購置同步進行。
宋陽:單晶爐是單晶澆鑄工藝中最重要的一個設備,單晶爐是我們整個廠房開始籌建的第一天,就開始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和技術方案。
他們最開始在歐洲找到一家業內頗有名氣的單晶爐供應商,但是對方卻表示只能提供標準化的設備,拒絕按中國客戶的參數要求進行定制。雖然團隊多次溝通,但是都無功而返。幾經輾轉,他們又找到英國一家單晶爐的供應商,那那供應商只是想多賣一套設備,並沒有想到中國能自己生產單晶葉片。
隨著談判的深入,成都航宇拿出他們的訂製化方案,這家專業的單晶爐製造商不由得對這位行業新入者另眼相看。
宋陽:他們認為跟西方的先進的航空企業提出的方案是一致的,所以在後邊他們打消了這樣的一個疑慮,相信成都航宇是一個有技術能力,能夠攻克單晶葉片這樣的一個廠商。
這家供應商並沒有看走眼,2015年7月22日,成都航宇第一批產品出爐,合格率一鳴驚人。
2016年,國際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表明,成都航宇送檢的單晶葉片在高溫拉伸性能、高溫持久性能等方面的測試結果均符合歐美標準。成都航宇也成為國內首家單晶葉片成品率達到量產水準的企業。
宋陽:中國這麼多年的經驗,凡是國外對中國進行封鎖的,靠我們自己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都能夠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
http://news.sina.com.cn/o/2017-09-02/doc-ifykpzey3914656.shtml
成都航宇副總經理宋陽:它有一些區域是限制中國人進入的,他們不希望這樣的一些技術機密,被中國所了解和掌握。我相信這不光是對於我個人,對於很多在外企航空企業工作的中國人,可能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比較尷尬的一個時刻。
越是封鎖,就越說明航空發動機的戰略重要性,就越需要突破。當宋陽在上海立下這一志願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安,礦業公司董事長張政也拍板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自己生產用於航空發動機的單晶渦輪葉片。
張政: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個技術,因為我不想只作為一個元素的供應商,而且這樣稀有的一個元素,我們把它供應給海外的這些企業,而對中國毫無幫助。
民營企業進軍中國航空業單晶葉片國內首次量產
一家民營企業,決定要進入航空工業這樣一個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這個行業投資大,週期長,回報慢,而他們打算生產的單晶渦輪葉片又是目前航空發動機所有零件中製造工序最多、週期最長、合格率最低、國外封鎖和壟斷最為嚴重的零件。面對嚴峻的現實,要實現單晶渦輪葉片的量產,從人才到技術再到設備,他們怎麼才能突破這重重難關呢?
張政:必須先把人才的團隊建成,才能去把整個生產工藝設計出來,根據生產工藝才能在全世界選設備,這種人才都是全球頂級的人才,我們國家的人才計劃庫裡頭,一定有他們的相應的信息,我們是到那兒求援去了。
不出張政所料,在政府幫助下,他很快物色到了幾位國外合適的頂級專家,他們先後就職於幾大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有多年年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研發、製造、安裝測試、維修、質量控制的相關經驗。求賢若渴的張政很快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但最初卻遭到了婉拒。張政明白,一家民營企業很難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何況還要遠赴異國,一切都還要從零開始。
正當張政為專家團隊而奔走的時候,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航空裝備產業列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中的第一個項目,明確提出要突破航空發動機核心關鍵技術,加快推進航空發動機產業化。國家層面的大力倡導無疑為張政的說服工作增加了最有份量的砝碼。也就從這一年起,張政的公司通過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也就是“千人計劃”,先後成功地引進了2位海外頂尖專家,同時又通過“四川省千人計劃” 、“成都人才計劃”,搭建起自己的專業團隊。
朱俊強:我們一千公斤級的發動機,它的高壓轉速都在三萬多轉接近四萬轉,大概的切向速度就是每秒种450米左右,溫度大概是1720多度。
為了防止熔化,工程技術人員把每一片葉片都製作成空心,中間還設計了一個精密而復雜的冷卻系統。冷卻系統帶走的熱量,可以在1/2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燒開一壺水。但是在1700度的高溫之下,普通金屬還是不夠耐熱。生產單晶葉片,離不開一種珍貴的稀有金屬-錸。
在成都航宇超合金公司,我們見到了單晶葉片生產中最為關鍵的金屬——錸。這是人類發現最晚的天然元素,因為發現者是德國化學家,因此以萊茵河的名稱命名為錸。它在地殼中的含量比所有的稀土元素都小,比鑽石更難以獲取。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全球探明的錸儲量僅為2500噸左右,錸的價格跟白金的價格相仿,一克大概需要兩三百塊錢。
能夠提純錸金屬的,是成都航宇母公司,這是一家上市的礦業公司。2010年,這家公司在其下屬的陝西省洛南縣黃龍鋪鉬礦區礦山中斟探到錸,儲量達到176噸,約佔全球儲量的7%,僅次於智利、美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近年來,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錸消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3%,雖然價格不菲,卻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為了找到獲得更多的錸金屬,成都航宇通過與湖南有色研究院的合作,用一年多的時間攻克了技術難題,實現了錸的提純。但是坐擁這樣的稀缺資源,張政和股東們卻發現這種稀有金屬在國內卻幾乎沒有銷路。
無奈之下,他們把眼光轉向國際市場,希望用資源換技術的模式,尋求與國外這類合金製造企業的合作。
成都航宇董事長張政:每一家都希望跟我們簽長協價,我們只要生產出來他們就要,但是因為這項技術,所有掌握這個單晶技術的國家的企業,都受制於美國的一個法律,是不得參與技術合作的。
美國是最大的錸金屬消費國,控制著全球銷售市場,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由於錸可以廣泛應用於噴氣式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其在軍事戰略上有重要意義。為了維持在航空工業的優勢地位,美國和其它一些西方國家常年針對中國進行材料和技術封鎖。英國的航空發動機巨頭羅爾斯羅伊斯雖然在中國投資建廠,但是對中國員工層層設防,既便當時已經在公司工作了七年的宋陽,也從來沒有機會接觸其核心技術。
重磅!中國發現超級金屬!飛機火箭上天全靠它!一克價值300元!2017.9.2央視財經
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我國航空工業中的一個短板。現在,我國部分軍用飛機依然使用國外發動機,而在商業航空領域,C-919大型噴氣式客機使用的發動機也產自一家美法合資企業。
為了盡快補足這塊短板,國家一直在加大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力度。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建立發動機自主發展工業體系”,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又啟動了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如今,航空工業持續發力,正不斷縮小著與國際一流發動機的差距。
航空發動機每秒散熱1700多度,唯有“錸”金屬不被熔化
在河北廊坊科技園,一款為無人機和商務機而設計的航空發動機正在進行150小時試車,考核發動機在各種狀態下技術性能和可靠性及壽命等綜合指標。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所長朱俊強:150小時做完了,首飛保證就沒問題了,可以到不同高度進行試飛了,這個發動機基本定型。
航空發動機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之一,需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和高載荷的嚴酷條件下工作,並滿足功率大、重量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壽命長等眾多十分苛刻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因此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我國雖然已經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之一,但是航空發動機性能不達標,一直都是中國航空業的一塊心病。
十三五期間,我國啟動了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航空工業持續發力,不斷縮小與國際一流發動機生產企業的差距。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輕型動力實驗室實任徐綱:這一款渦扇發動機它的耗油率,它的壽命,這些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國內也是個空白,所有的零件都是自主設計,然後自主生產,尤其是像裡面的高溫的單晶渦輪葉片,實際上就是可以說發動機裡面,加工的難點中的難點。
單晶葉片處於航空發動機中溫度最高、應力最複雜、環境最惡劣的部位,是航空產品第一關鍵零件,它的鑄造工藝直接決定了航空發動機的性能。
在這台1000公斤推力的發動機中心,核心部件就是眼前這60片單晶葉片。發動機將空氣進行壓縮之後壓入燃燒室,在有限的空間內和燃料發生劇烈燃燒,產生猛烈的燃氣噴射流,推動這些葉片高速旋轉,讓看似單薄的零件迸發出驚人的動力,每一片葉片輸出的馬力都相當於一台2.0排量的SUV汽車。
於是美國陸軍決定更換為另一種WC846發射藥:便宜,製造難度低,量產沒問題——但就是殘渣多。於是在使用氣吹結構的M16上,殘渣大量堵塞導氣管,並引發了嚴重的卡殼等一系列問題。
國內的發射藥問題,存在於多個方面;其中一方面是本身技術水平偏低,設計發射藥配方和相關工藝的能力就不如西方;而同時設備等硬件基礎的落後,又使得國內在發射藥性能指標的規劃上被嚴重限制。
從歐洲引進新的生產線,可以在較大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但是有些問題,是光引進技術不能解決的——特別是生產質量管理的風氣和心態。
圖:國內火砲發射藥非常受重視,出成果也多
對於國內的槍械發射藥行業來說,他們處於一個既沒有競爭但又很不受重視的尷尬境地:翻開國內所有發射藥相關的理論專著和每年的成果論文匯總,就能發現超過九成九的話語權全都是火砲發射藥行業獨霸的,槍械發射藥要么根本不被提及,要么只是附帶一筆的添頭簡單略過,存在感極低。
相較於歐洲的生產線,改變國內槍械發射藥行業幹活既沒有奔頭也沒有競爭,干好幹壞都是那樣幾乎一塘死水的現狀,恐怕是更為根本和長期的核心問題。(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這才說到了點子上,北方工業“打遍中國無敵手”,造成了現在中國輕武器,發展嚴重停滯,輕武器行業不說達到無人機行業的水平,只要能稍微放開一些,現在的形勢也大不一樣了!
別瞎說行嗎?火砲有競爭?你真的懂?找存在感?
95式是極其失敗的槍械,軍隊和業界都覺得很垃圾,就不能讓年輕人上,這麼老的人還指望設計什麼。
你這就扯了,95是世界頂尖槍械,就你口中的失敗槍械,還是好於世界上大部分槍械的。
感到極為震驚和疑惑,在中國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竟連槍支彈藥也造不好,不是有那麼多之父之母嗎?
沒什麼好驚訝的,美國的步槍有一半也是從歐洲引進的,HK系列,英國的狙擊槍等,一樣,如果可以,買一批HK步槍好了,口徑改為5.8mm,有競爭才有創新的動力。
提高發射藥的性能,可不是件簡單事情,非常難,反複試驗是成功之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1/doc-ifykqmrv6700417.shtml
中國為何要從歐洲引進技術製造95步槍子彈火藥2017.9.1新浪軍事
前幾個月的雜誌採訪中,95步槍設計總師朵英賢院士披露,國內將從歐洲引進發射藥(彈殼中的火藥)生產線。
拋開包括95系列步槍自身大量與槍彈無關的設計缺陷問題,國產槍彈的性能質量、特別是發射藥的性能與質量,確實是國產輕武器在可靠性和性能指標上的一個重大薄弱環節。
彈不好,發射藥不好,會引起槍械威力不夠,打不准、故障多,乃至於炸膛。特別是發射藥的問題,同樣的威力和射程,落後的發射藥必須要通過更多的數量、更長的槍管才能實現,槍械更笨重,或者為了控制重量犧牲其它性能。如果說威力問題可以用重量彌補,發射藥燃燒不穩定引發的精度差、槍管壽命破壞嚴重,那就是幾乎無解的問題。
發射藥的作用是燃燒產生大量高溫高壓氣體,使彈頭獲得高速前進的動力。好的發射藥,需要盡可能同時滿足如下的多個比較核心的要求:
1、火藥力大——這個好理解,大力出奇蹟。
2、爆溫低——燃氣的溫度越高,燒蝕槍管越狠,槍越短命。一般認為,低於3000K(2726攝氏度),對槍砲管的燒蝕將非常輕微;而達到3500K(3227度)以上,燒蝕將變得非常嚴重。現在西方先進發射藥普遍都沒有刻意做大火藥力,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控制爆溫。
3、最大膛壓盡可能低,平均膛壓盡可能高;既不會炸壞槍膛槍管,又能盡可能有力的推動彈丸前進。不過這個高低,是相對於槍管材料、槍械壽命設計水平等因素而言,最適合各國的水平各不同;槍械研製水平高的國家,可以通過選取更高膛壓,獲得短槍管高初速遠射程等一系列性能優勢。
4、燃燒速度和膛壓穩定,不會隨著季節、溫度、儲放時間長短、搬運攜帶過程中的振動撞擊而出現明顯變化。國內88式機槍的困擾之一,就是冬季槍械膛壓反常升高——這是火藥粒在低溫下大量破碎,導致燃燒面積急劇增大引發的。
5、燃燒乾淨,火藥殘渣少,槍口煙少、焰少。
這些指標中,單純完成一個不難,但是要兼顧就很不容易。一種性能出色的新型槍械發射藥,其實對於化工行業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比如美國M16步槍在越南戰場初期的可靠性表現非常糟糕,其中一個非常核心的原因,就是M16設計時,子彈使用的是一種新的IMR4475的高性能、低殘渣發射藥。
但問題是——這種藥在當時來說,對於化工企業的設備工藝要求較高,還只能較小規模的生產;擴充產能的難度非常大,根本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無法滿足戰爭需求。
綿陽風洞不僅吹我們自己的飛行器,也吹美軍的以及其它國家的飛行器,據報導F-22的模型就在綿陽風洞進行過吹風試驗,得出關鍵數據顯示,殲-20啟動佈局優於F-22。正因為如此,殲-20即使在發動機存在劣勢的情況下,超音速巡航和機動性也表現的非常出色。(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別扯淡了小編,中國風洞先進不假,但說起整體規模和除高超聲速風洞外,美國仍然規模更大,更先進,中國怎麼可能給F22去吹氣動,就算中國願意,讓美國研究人員進中國風洞吹,美國害怕洩露F22真實隱身性能呢,胡編亂造就不要上新聞了。
很多噴子是初級水平。是中國仿製的F22模型,在綿陽進行風洞試驗!
中國給F22吹氣動是有可能的,以前看到過國內風洞的f22模型,當然不是美國人拿來的,是自己拿來研究的,研究一下別人的氣動性,相信美俄都這麼幹過。
早些年就听說過。中國擁有超過美國的高超音速風洞,所以才有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屢屢成功,超越美國的現實。這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是從一無所有到現在!每天都在進步!這群公知大V噴子狗腿子天天在抹黑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30/doc-ifykkfat2473279.shtml
中國風洞技術有多強一個普通風洞就令歐洲代表震驚2017.8.30新浪軍事
中國這些年航空工業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世界為之側目,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直-20直升機以及還沒有謀面的轟-20遠程轟炸機。
其中,殲-20的研發服役最為讓人稱道,其先進的鴨翼佈局已經被驗證較之美軍F-22的常規佈局更適合超音速飛行。
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中國一個黑科技——那就是風洞技術。中國的“綿陽風洞群”,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綿陽風洞群,是我國最有份量的黑科技之一,在四川綿陽,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擁有全球品類最為齊全的風動群。不僅中國所有的戰鬥機、運輸機等軍用飛機的風洞試驗都在此地,中國的航天飛行器、導彈以及火箭的氣動實驗均在此地進行。
在十年前,歐洲有一個研發火箭的代表團到中國訪問,知道中國有自己的風洞,提出要看一看,他們不相信中國的風洞會有多先進,後來我們就給他們看了一個瞬時功率600千瓦的,他們當時就極度震驚,因為他們當時搞定風洞瞬時功率只有400千瓦。事情到這還沒完,因為在我們給歐洲代表團看的那個風洞旁邊還有一個風洞,是瞬時功率5000千瓦的。當時沒敢給他們看,是未來保密。
風洞的建設不僅是一項高科技產物,也是一項特別費錢的工程,全球玩的大的主要就是中美俄三國。綿陽風洞群目前是世界頂尖的,其2.4米跨聲速風洞,可展開從低速到24倍超音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範圍內的氣動試驗研究,是一項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正是有了像綿陽風洞這樣的航空工業的中流砥柱,中國航空工業才能飛速發展。反觀我們號稱科技發達的鄰居日本,其研發的五代戰機“心神”的風洞試驗要拿到歐洲才能做。
在2013年4月10日,中國二重集團研發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成功的實現了試生產。中國在大型航空航天鍛造件的製造能力上有了本質性的突破,達到世界最頂級水平。而對於殲20來說,這意味著它能夠採用一次完整成型的鈦合金大框,其壽命將獲得巨大的突破。
傳統的鈦合金零件製造主要依靠鑄造和鍛造。鍛造切削雖然精度較好,美國F-22的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鍛造鈦合金框。4個鍛造的鈦合金整體式承力框,其中最大的重2770kg,但是零件製造浪費嚴重,原料的95%都會被作為廢料切掉。而且鍛造鈦合金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3萬噸大型水壓機只能鍛造不超過0.8平方米的零件,即使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鍛造的零件尺寸也不能超過4.5平方米。而且這兩種技術都無法製造複雜的鈦合金構件,而焊接則會遇到可怕的鈦合金腐蝕現象。
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的獨特優點,為克服大型鈦合金結構件上述製造技術缺點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美國等西方工業及軍事強國對其十分重視,美國國防部自1995年來先後實施一系列專門研究計劃,對飛機鈦合金結構件快速成形技術予了重點支持,研究與應用進展迅速。
2013年,“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一技術在我國已經投入工業化製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技術的國家。
在北京航空大學王華明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公示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鈦合金技術在軍事武器領域裡的具體成就:激光增材製造工藝,已在殲-15、殲-31、運- 20、殲-11B、C919等7種飛機,東風XX等3種導彈,遙感24等2種衛星,渦扇13等3種航空發動機和1型燃氣輪機等重點型號中獲得工程應用並發揮關鍵作用。
2013年國家啟動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飛機鈦合金尾段製造關鍵成套裝備研製及示範應用”。在中航集團先進戰機的設計和研發生產中,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兩型五代機殲-20和殲-31都採用鈦合金的主體結構,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戰機的推重比。
2013年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激光展示了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關鍵構件激光成形技術。(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新一輪的超英趕美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28/doc-ifykiqfe2280718.shtml
對陸軍武器重量有著變態般要求的中國軍隊,早就有鈦合金應用於武器的經驗,中國武器玩鈦合金的歷史並不比歐美晚多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就使用鈦合金,研製過60/82/100毫米迫擊砲,配備於空降兵部隊,其中使用TA7鈦合金材料的80式100毫米迫擊砲,全炮重量僅為52公斤,可以分解以後,由三名士兵背起來就走,極大增強了空降步兵團的火力。中國還在2002年研製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整槍重量只有73公斤,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是世界上第一種鈦機槍,而且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你知道這種大口徑高射機槍輕到什麼程度嗎,需要射手坐在機槍後面當配重才能射擊,否則一炮就翻車了。
近幾年,中國鈦合金已由完全仿製過渡到創新與仿製相結合的新階段,在高溫鈦合金、高強鈦合金、耐蝕鈦合金、阻燃鈦合金、低溫鈦合金的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機上大型機構件的傳統生產主要採用“鍛造+機加工”的方法,該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製造成本高、生產週期長,採用激光製造技術直接製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顯示了巨大的優勢。
對於戰鬥機的結構製造來說,機身的大框是最重要、最耗時、也是最昂貴的部件,同時還是限制戰鬥機產能和性能壽命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那些不惜成本追求性能的主力製空戰鬥機,往往會採用難以加工的鈦合金作為材料,而這又進一步引發了成本的增高和產能有限的矛盾。
大型鈦合金主承力結構件低成本、短週期成形製造技術,是製約我國航空裝備研製與生產的技術“瓶頸”之一。
國內在2013年之前,能投入使用的僅有一台3萬噸的模鍛壓機。鍛造能力為鋁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積不超過2平米,鈦合金件投影面積不能超過1.2平米。這個水平完全不足以完成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鈦合金大框一體化鍛造的。
在這種限制下,殲20的鈦合金大框,只能在設計上先分成幾個鍛件,分別鍛造好以後,再用電子束焊接工藝連接成一個整體。這個工藝源於中國引進蘇27時獲得的全套技術體系,同樣是當年蘇聯大型鈦合金件鍛造能力遠不如美國時搞出來的變通辦法。
中國鈦合金超越歐美:已能3D打印一架鈦金的殲20
2017.8.28新浪軍事
新型輕質材料對國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有重要作用,鈦合金憑藉強度大、抗腐蝕、無磁性、高韌性、可焊接等突出特性,已被世界多個軍事強國列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結構金屬材料。
在使用鈦合金材料領域,世界各主要強國爭先奪後。以航空應用為例,美國1959年秘密研製的的飛行速度高達三倍音速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堪稱“全鈦飛機”,鈦合金使用量佔機體重量的93%,直到目前也是用鈦最多的飛機。
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研製的大型客機,在B747、A300時代的鈦合金用量為4%,到了波音787、A-380飛機時代,已上升近10%。第三代戰鬥機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由F-4的約3%增加到了F/A18EF和蘇-27的15%以上,而第四代殲擊機F-22的鈦合金結構件用量已佔機身結構總重量的41%。事實上,第四代以後的戰鬥機基本上是一架鈦合金+複合材料的飛機。
圖片:殲-31戰機4個激光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
從鈦合金在造船業中的使用規模和技術來看,俄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俄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鈦制核潛艇群。採用鈦合金材料建造耐壓殼體的潛艇,下潛極限深度甚至超過900米,破壞深度達1300米,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在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上,鈦合金的用量更是高達9000噸。中國國產深潛器技術一開始也是學習俄技術,蛟龍號深潛器的2.6米耐壓殼即為俄製造,中國在2015年根據俄技術基礎自行研製出國產深潛器耐壓殼。
大型整體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國防裝備技術先進性的重要標誌之一。美製M777式155mm榴彈砲大量使用鈦合金材料,在3.7噸重的火砲中使用了近1噸鈦合金材料,佔全炮重量的27%。美國甚至研究過艾布拉姆斯M1A2坦克的鈦合金砲塔,可以減重4噸。
西北工業大學製造的運20大型運輸機鈦合金承力梁,長度達到5米。
中國超美俄掌握耐3000℃燒蝕的陶瓷材料助高超音速武器打遍全球
20多年來,美國空軍一直在試驗高超音速技術,但是截至2017年年中,實驗還沒有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武器。這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改變。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8.21報導稱,在俄中研發進程的刺激之下,美國空軍正在採取措施,以獲取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很明顯,中俄都聲稱正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中國的WU-14在2014年~2017年之間飛行了8次,俄在2015年試射了它的Yu-71。那麼,中美俄三國誰能最先在這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呢?
美國雖然是高超音速武器的首倡,但相比於進展神速的中俄,美國在這個領域的研發卻陷入停滯。比如美國空軍的HTV-2因技術難度高,飛行測試兩次後,至今未有新測試時間表,而陸軍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試射亦以失敗告終,而X-51A於2013年進行歷來最長高超音速飛行後就完成了歷史任務,不久前遨遊兩年回歸地球的X-37B算是美軍現時最主要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此外,洛·馬公司計劃研發的SR-72,打算2023年試飛,2030年服役,也算是美國的又一高超音速武器項目。
那麼,中美俄都在傾力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到底誰能首先取得成功呢?從技術上來看,目前高超聲速系統的設計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採用超燃沖壓發動機,另一種是助推-滑翔。儘管三國都在試驗這些技術,而且“一小時全球打擊”的構想也十分誘人,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必須攻克不少難題。因此,只有徹底解決了這些技術問題,高超聲速飛行器才能真正成為“殺手鐧”武器。包括要找尋應付高速飛行極端高溫的物料,以及在以約5馬赫飛行時出現的無線電信號中斷導致導航困難等問題。但這些技術有些已經解決,有些有望很快解決,所以這似乎阻擋不住中美俄分頭髮展的勢頭。
而且很有可能,美國高超聲速武器可能在4~5年內實現技術成熟度進入實戰應用化的初級階段,現在距離實際採辦項目僅有一步之遙。而俄中也正在大力推進高超聲速武器的設計、原型化和試驗,預計實戰應用化的速度不會比美國落後多少。而中國剛剛在21日宣布,新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耐3000℃燒蝕的陶瓷塗層及其複合材料,有可能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研製鋪平道路。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25/doc-ifykiuaz0741191.shtml
三是積極鼓勵在國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據統計,從1978年中國開始派出留學生到2014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超過210萬人。其中,共有超過70萬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而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回歸率達98%。同時,為了鼓勵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發展,中國不但出台了很多激勵性措施,還拿出很多關鍵崗位吸引他們目光。這些留學人員在看到祖國欣欣向榮並可提供更大的發展前途後,都會選擇報效國家。他們來自俄羅斯、來自歐洲、來自美國、來自日本,他們掌握著世界最尖端的科技,他們融彙在一起就使得中國掌握了東西方最先進的東西。如果要舉例說明,還真是很困難,因為他們的名字很難見諸報端,不如就以大家熟悉的錢學森來對照吧,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也在做著和錢老幾乎一樣的事,成就呢只能在未來才會公開。
四是新技術新工藝在中國得到更快的應用。中國現在上下對科學技術的渴求,真到瞭如飢似渴的狀態,從科研單位到企業,從大學到孵化基地,在高額科研經費的促進下,更多的新技術被開發被應用。據說,中國的一些實驗室設備非常尖端,又匯集了在東西方受過訓練的中國科研人員,這種鼓勵創新的環境加上科研人員的勤奮努力,注定會帶來重大科技突破。比如近年時興的3D打印吧,據報導,在殲-20的主翼梁、運-20某關鍵件、某導彈的關鍵件之中,都採用了這項先進技術。這項技術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使得很多裝備的研發週期大大縮短,如東風-41導彈的研發僅用了不到5年,項目期內總共花費了11億美元(不到70億人民幣),而相比之下,與中國導彈技術戰術性能相似的美國“三叉戟Ⅲ”導彈在15年前製造,研製和試驗費用高達160億美元。同樣,多彈頭的“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開發時間僅為2.5年,著名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也不過只用了4年就服役了。
在使用同樣裝備下美軍很難打贏
當中國完全掌握了和西方國家幾乎相同的技術並製造出了絲毫不弱於他們的尖端武器後,中國就能研發出可與西方最新技術比肩的尖端武器,從此中國軍隊將使用和西方同代的武器裝備與它們對抗,而在這種情況下,美日歐軍隊也就很難獲勝了,因為在武器裝備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獲勝的希望!(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中國哪些尖端武器已趕上美四關鍵因素讓美嘆為觀止2017.7.26新浪軍事
這幾年,在中國,每年都會出現令人讚嘆的新武器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的好消息,十分令人鼓舞。提到中國在尖端國防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人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001A型國產航母和055型萬噸驅逐艦,再到052D“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041型AIP潛艇、001型“遼寧”號航母、反潛型054A護衛艦、071型船塢登陸艦、095型攻擊性核潛艇、096型戰略核潛艇、殲-15艦載機、殲-16多用途殲擊機、殲-10B/C戰鬥機、殲-31和殲-20隱身戰機、空警-500預警機、高新6號反潛機、運-20戰略運輸機、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東風-31A/AG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多彈頭戰略導彈、東風-ZF高超音速武器、99A2式主戰坦克、ZBD-05式戰車、衛士系列遠程火箭炮等等具有重大意義的新型武器。而且,它們幾乎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用“井噴”來形容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如此眾多的新型武器裝備,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進步呢?這可能與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有關:
一是中國歷史罕見的高額科研經費投入。中國對高新技術的渴求,體現在對科研經費的投入上。據報導,近年來,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年均增速20%以上,2012年更是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13年更是達1.2萬億元,而2015年達到了1.4億元,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有很大部分,是重點投向瞭如兵工集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電子科技、中航等大型央企,這些充足的投入,充分保證了重點國防項目的研發進度,大大縮短了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週期,以沈飛為例,過去其一個型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週期是10~15年,而今已經縮短到3~5年,而新一代戰機殲-31的原型機開發僅用了19個月。
中國科研經費投入的佔比率
二是大膽啟用有創新傾向的年輕人擔任科研帶頭人。以往在中國,都是由中老年科技工作者擔任總設計師、總工藝師和總工程師,他們確保了中國一些科研項目的穩步發展。但是近年來,在中國的科研戰線,出現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影,是他們衝鋒在尖端科研的第一線。更重要的是,許多的老科學家敢當伯樂,他們自願充當顧問和助手,為年輕學者衝鋒陷陣勇摘世界科技桂冠充當舖路石。比如著名飛機設計師楊偉,他在35歲成為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副總設計師,38歲又被任命為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殲-10雙座型飛機總設計師和“梟龍”飛機總設計師,在40歲左右又成為中國最尖端的殲-20的總設計師。
“空調背心”9月登陸網店重3.3公斤可5分鐘製冷2017-07-22北京青年報
“空調背心”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利用航天技術研製出的,可用於個體冷卻的防護設備——單兵空調系統。它由內裝冷卻液的背心、圓柱形的製冷單元和電源組成。
206所的研究員張行周向記者解釋了“空調背心”工作的原理:製冷單元就是一個小型的製冷機,當人員穿著背心時,背心裡的冷卻液吸收人體熱量後流到製冷單元進行冷卻,冷卻完畢再進入背心,從而給人體帶來涼爽的感受,製冷單元將冷卻液裡的熱量排向外界環境。
這款“空調背心”使用了壓縮機變頻調節系統,製冷單元上安裝了轉鈕,通過調節,可以將背心的溫度調節到18攝氏度到25攝氏度。製冷單元重4.6斤,約等於4瓶礦泉水的重量,馬甲重1斤,電源重1斤,“穿起來比較輕鬆。”一名體驗者告訴記者。體驗者在室外體表溫度為37攝氏度時,穿上“空調馬甲”,體表溫度可以降到30攝氏度左右。
設計過空調帽子、短褲最終選定背心
空調背心的研發團隊共有十多人,第一代“空調背心”被設計出來時,光是製冷部分就重8斤,電池重2.8斤。“因為當時的製冷單元比較大,需要背在背上,預計的售價也在萬元左右。”
為了讓更多居民享受到更輕便、實惠的航天技術民用產品,研發團隊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讓從事消防、交警行業的多名工作人員實際體驗,收集反饋。
電池可持續使用2小時售價2000-3000元
“同時,我們也更多地考慮到這是一件供特殊行業工作者在高溫環境使用的設備,不是日常的衣物,也不需要像空調一樣持續製冷,在減輕製冷單元重量的同時,也減輕了電池重量。”張行週介紹,第二代“空調背心”目前主要配備兩種電池,1斤左右的電池可以持續使用1小時左右,1斤6兩左右的電池可以持續使用兩小時左右。電池通過一個接口連接製冷單元,電量用儘後換上新電池就可以持續使用。
經過多次改進,生產出來的“空調背心”售價方面也便宜了不少,不同的規格售價在2000-3000元之間,根據訂單數量、電池容量價格略有不同。“我們還會再研發三代,爭取進一步降低成本,讓更多居民享受到軍民融合的成果。”
目前面向團體定制預計9月能在網店買到
206所工作人員程雙紅告訴記者,目前主要面向團體客戶接受定制,已經接到了交警、消防、機場地勤等方面的訂單。“我們希望大眾都能享受到軍民融合的成果,航天技術不僅能保家衛國,也能惠及百姓。”
在成分上的重要差異,是T300-T800這樣的高強度碳纖維的含碳量一般在93~96%,含氮量在4~7%。而M40J這樣的高模量碳纖維/石墨纖維,含碳量達到99.7%以上。
而它們的關鍵性能差異在於,T300更不容易被拉斷,其抗拉強度比M40J高出33%;但是M40J更不容易被拉變形,同樣都是拉到斷裂為止,T300會伸長1.2% ,M40J只會伸長0.5%。
在碳纖維的製造中——特別是國內的碳纖維發展,原絲是最要命的問題。在80年代,中國在拿到東麗的原絲以後,就能自行製造出性能相當的T300成品;後來各主要高校和院所的實驗室中,直到T800的試驗也是如此,有原絲,就能拿出同級別的碳纖維成品。
然而從80年代的試驗開始,直到30年後,中國才磕磕絆絆的完成了T300的國產化——期間一直沒有解決原絲的性能和質量控制問題。
在碳纖維的原絲上,T300-T700、以及M40J使用的都是同一個級別的原絲。但T800、以及M55J以上,就必須使用細旦化程度更高的原絲。航天科工集團此次拿出M40J級別的產品,證明其原絲性能僅能支持T300-700級纖維。(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0/doc-ifyihrmf3007039.shtml
中國終於造出衛星用特種纖維打破日本30年技術壟斷2017.7.20新浪軍事
根據官媒的報喜文章,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主持的國產M40J碳纖維研製項目獲得成功,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則新聞從技術角度來解讀可以分析出兩個要點
一:國內先進衛星平台的碳纖維來源解決,擺脫對於非正常渠道的依賴
國內目前的自主碳纖維,命名上常常沿襲日本東麗公司的產品牌號;比如最廣為認知的T300~800系列高強度碳纖維,以及相對知名度較低的M40J~60J系列高模量碳纖維——或者說石墨纖維(因其含碳量更高)。
Mx0J系的高模量碳纖維,最大的優勢是製造尺寸極為輕薄、但特別不容易變形的部件——尤其是遭受極大溫差變化的情況下,依靠0膨脹係數保持尺寸穩定,既不收縮也不膨脹。
圖:製造先進飛機用的是高強度碳纖維而不是高模量碳纖維
由於性能取向和價格等問題,這種碳纖維通常不用於飛機製造,極少用於導彈,主要用於製造衛星結構、特別是天線的骨架。
高模量碳纖維,國際上一直對中國禁售,封鎖很嚴厲。去年美國法院就起訴一名中國公民,聲稱他向中國走私M60J。
圖:高模量纖維用於製造衛星,比如主結構、太陽能電池板支架、天線支架
此次國內實現M40J的國產,意味著國內先進衛星平台的製造材料來源已經實現獨立自主,不再需要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
二:航天科工集團沒有T800級原絲,只有T300-700級。
目前的主流高性能碳纖維製備方法,是由近藤昭男在大阪工業技術實驗所發明的,用細旦化的聚丙烯腈纖維作為原絲,經過高溫碳化而成。
而T系列的高強度纖維,和M系列的高模量纖維,是用同樣的原絲經過不同取向的加工工藝做出來的差異定位產品。
實際上M40J和T300就是東麗用同樣的原絲,在同一年(1971年)批量生產成功,都屬於第一代高性能碳纖維。1992年,東麗的高模量纖維已經推出M70J;而更早的M60J,強度性能比M40J提升了43%,拉伸模量性能比M40J提升了50%。
此項研究於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一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即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了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從而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這是該小組繼首次發現電控可變形液態金屬基本現象之後的又一突破性發現。
研究揭示,置於電解液中的鎵基液態合金可通過“攝入”鋁作為食物或燃料提供能量,實現高速、高效的長時運轉,一小片鋁即可驅動直徑約5 mm的液態金屬球實現長達1個多小時的持續運動,速度高達5cm/s。這種柔性機器既可在自由空間運動,又能於各種結構槽道中蜿蜒前行;令人驚訝的是,它還可隨沿程槽道的寬窄自行作出變形調整,遇到拐彎時則有所停頓,好似略作思索後繼續行進,整個過程彷彿科幻電影中的終結者機器人現身一般。
應該說,液態金屬機器一系列非同尋常的習性已相當接近一些自然界簡單的軟體生物,比如:能“吃”食物(燃料),自主運動,可變形,具備一定代謝功能(化學反應),因此作者們將其命名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這一人工機器的發明同時也引申出“如何定義生命”的問題。
目前,實驗室根據上述原理已能製成不同大小的液態金屬機器,尺度從數十微米到數厘米,且可在不同電解液環境如鹼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運動。試驗和理論分析表明,此種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的動力機制來自兩方面:一是發生在液態合金、金屬燃料及電解液間的Galvanic電池效應會形成內生電場,從而誘發液態金屬表面的高表面張力發生不對稱響應,繼而對易於變形的液態金屬機器造成強大推力;與此同時,上述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氫氣也進一步提升了推力。正是這種雙重作用產生了超常的液態金屬馬達行為,這種能量轉換機制對於發展特殊形態的能源動力系統也具重要啟示意義。
在迄今所發展的各種柔性機器中,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所表現出的變形能力、運轉速度與壽命水平等均較為罕見,這為其平添了諸多重要用途。作為具體應用器件之一,論文還特別展示了首個無需外界電力的液態金屬泵,通過將其限定於閥座內,可達到自行旋轉並泵送流體的目的,據此可快速製造出大量微泵,滿足諸如藥液、陣列式微流體的輸運等,成本極低;若將此類柔型泵用作降溫,還可實現高度集成化的微芯片冷卻器;進一步的應用可發展成血管或腔道機器人甚至是可自我組裝的液態金屬智能機器等。
美空軍實驗室正在開發飛機用液態金屬天線技術2017-07-13中國航空報
近日,美國國防科技網站報導稱,美空軍實驗室(AFRL)正在開發一種液態金屬天線,可以精簡飛機上的通信設備。
因為不同的任務需求,飛機上常常需要配裝8、9種適用不同頻率的天線。AFRL研製了一種內部填充液態金屬的通道系統,可以根據所需的頻率和方向進行重新配置天線,並在70兆赫到7吉赫的頻率範圍內間進行了測試。使用的液態金屬為鎵,其熔點為30攝氏度,通過添加銦等其他金屬形成合金,可使熔點降到-28攝氏度。這種通道系統可以採用柔性結構進行集成,形成柔性混合電子系統。
目前的測試和試驗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下一步計劃在無人機上進行試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液態天線技術可在7~10年內獲得應用。
液態金屬 (商品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Liquidmetal(由液態與金屬兩字所複合)與 Vitreloy是一系列由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非晶態金屬合金的商業名稱,目前由該團隊所組織的液態金屬科技公司(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Inc.)進行行銷,並是公司的產品名稱與商標名稱。
雖然名稱中包含液態,但在常溫下其實並不是液態,而是非結晶的固態(又稱無定形體)。
用途
Liquidmetal 結合了多種在一般金屬中所沒有的特性,因此有廣泛的應用。第一個商業用途是製作高爾夫球所用球桿的桿頭,用 Liquidmetal 材料所製的 iPhone SIM卡取卡工具
成份
Vitreloy 1
鋯: 41.2, 鈹: 22.5, 鈦: 13.8, 銅: 12.5, 鎳: 10
Vitreloy 4
鋯: 46.75, 鈹: 27.5, 鈦: 8.25, 銅: 7.5, 鎳: 10
Vitreloy 105
鋯: 52.5, 鈦: 5, 銅: 17.9, 鎳: 14.6, 鋁:10
Vitreloy 106a
鋯: 58.5, 銅: 15.6, 鎳: 12.8, 鋁: 10.3, 鈮: 2.8
中國研製出世界首台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
據中科院理化所網站,2017.3.3,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 2015)的研究論文,迅速被New Scientist、Nature研究亮點、Science新聞等數十個知名科學雜誌或專業網站專題報導,在國際上引起重要反響和熱議。
對於網絡上的一些評論,房紅徵解釋道:“現在微信、微博上的人直接看標題而不看裡面的內容就評論,霍金還說過有外星文明的存在,有些人'坐井觀天'肯定不理解。比如國外有一種叫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 M )的研究方法,起初就是一種醫學概念,後來逐漸應用到了工業領域,我們中醫一樣有很多頗具價值的理論,為什麼不能用於航空發動機健康管理?而且不是中醫的全部理論,我們要研究的是'中醫診治'理論,是一種方法論。”
目前,房紅徵已經在進行建模並蒐集數據開始相關研究,“我們不像西方有大量的實驗積累,目前依靠傳統的方式,按部就班太慢了,所以就嘗試別的方式去研究,可能會有些成果,如果研究發現有問題,可以再調整。”
圖為航空發動機各“作用場”對應人體經絡“穴位”。論文配圖
回應
這麼精密的儀器不紮紮實實搞技術,還中醫理論,笑死人
“你要推翻也可以,但要有證據。”作者房紅徵說。
就是你這種只看標題不看內容的人太多。這麼短的文章看了還引用錯誤。不是中醫理論,是中醫診斷理論。也就是故障判斷不是像你這樣判斷單個精密零件,而是要建模,找出內在聯繫,同時不斷經驗積累,以達到快速判斷的理論。不過這個核心我認為不在理論而在有效建模。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14/doc-ifyiakwa4133879.shtml
用中醫理論能診斷航空發動機故障?論文作者回應2017.7.14新浪軍事
一篇名叫《基於中醫診治理論的航空發動機故障診斷新技術初探》的論文在網上引發熱議,該文主要是探討以傳統中醫理論中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穴位”等方法論來診斷航空發動機的故障,該文作者房紅徵稱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建模”研究。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篇論文刊登在《第26屆測試與故障診斷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這本論文集是在第26屆測試與故障診斷技術研討會上的“會議資料”,該研討會於今年6月16日在重慶舉行,論文集由《計算機測量與控制》雜誌社編輯出版。
在論文中,作者稱我國目前尚缺乏正向研發的、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型號,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部分發動機的維護都是由專業公司來完成的,國內無法維護,缺乏正向設計經驗,“依靠揣摩和模仿,根本無法將其機理徹底摸透”。
作者在論文中寫道:“航空發動機的構成極其複雜,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廣泛,並且機理複雜。國產發動機試驗和試飛過程中的相當一部分故障,在尋找原因的時候,由於缺乏完整的機理和模型庫,無法準確對故障進行定位、演繹和推理。只能依靠窮舉法,對各個相關部件進行依次實驗,尋找根源。由於經費所限以及系統複雜,這樣的故障診斷方案大多數無法完成。”
因此,作者認為,目前必須開闢出一條“獨特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動機健康管理技術途徑”。因為“傳統中醫理論中的整體觀念、動態辯證觀以及經驗積累的方法論,更適合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故障診斷和健康管理的現狀和國情,具有諸多的借鑒意義。”
此外,作者還從“中醫理論體系”、“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了中醫診治理論如何用於航空發動機的故障診斷。
圖為“天人合一”整體觀的發動機核心技術。論文配圖
作者稱中醫思維更符合國情
“中醫本身有精華有糟粕,封建迷信那一套我們就不會用,我們也是取其精華,從中醫裡面找能用,從實際出發,找幾個點來驗證一下,可能會有一些成果,中醫思維式的發動機健康管理更符合國情。”房紅徵向南都記者解釋道。
建造過程之艱難,出乎預料。有些建造技術比LNG船更複雜,而且船東幾乎隔一段時間,就增加一些新的設計,原定的設計也常常變化。中國造船人在難以盡述的設計難關前,妙計迭出,創造眾多“世界第一”。
建更多中國造“超級工程”
2015年10月27日,滬東中華建成世界首艘最大載重噸位的G4型集裝箱滾裝船“大西洋之星”,載貨量可達45000多噸,創造七項世界之“最”,標誌著中國“智造”有了爭雄國際集滾船市場的實力。今年5月,第五艘“大西洋太陽”號集滾船交付船東,海外媒體報導中寫道,5艘世界最先進45000噸集滾船,像“太陽”一樣,照亮了大西洋航線。可見,引領需求、激發潛在需求的新型船舶,正給航線帶來“強心劑”。
2016年6月,全球首艘“概念船”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交付。船東荷蘭思多而特·尼爾森公司,這家世界化學品航運巨頭感慨萬千。今年5月船東接收第四艘化學品船時,命名“堅韌”號,這個名字承載了它與中國造船人一同度過的不凡歲月。
中國成了世界頂級化學品船建造基地,引起了更多船東的關注。2016年10月31日,又一家世界著名化學品航運公司,把8艘新型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訂單交給了滬東中華。目前,滬東中華已經設計了下一代化學品船,其難度更勝一籌,計劃在今年9年開始建造
滬東中華方面介紹,大訂單在手後,除了全力完成訂單建造外,還將加緊推動更為先進的LNG船和其他高端產品研發工程,讓大洋上出現更多中國造的“超級工程”。
回應
設計和製造已經趕上來了,可是製造設備和材料,有多少自己的呢?包括那些設計軟件,有多少是國產的?
lng最關鍵的材料殷瓦鋼 是寶鋼的 你估計來這名都沒聽過 別人在努力的時候 你在抱怨
賺了錢應該捐給懶漢噴子,因為這些都是懶漢噴子輿論治國的功勞,跟這家國企沒關係
52億元大單花落滬東中華也不是偶然。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同時建造LNG船、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和集滾船3種頂級民用船舶的船廠,滬東中華代表上海製造,站在世界船舶工業的“塔尖”。
用技術讓對手“望洋興嘆”
2011年中國造船產量就已達到7500萬噸左右,是全球第一造船大國。去年,全球新船需求量跌至2800萬噸。不少船企紛紛關門或者轉行,國內一些造船企業出現倒閉,連很有名氣的國有大型船企都岌岌可危。
散貨輪曾是中國造船業的拳頭產品,但這種傳統產品在近年來遭遇巨大衝擊。“過去8000萬元一艘的散貨輪,現在市場價格不到3000萬元,但高端的LNG船,全球價格依然堅挺。”船舶行業業內人士指出,這便是4艘船能形成52億元大單的原因,當散貨輪等傳統船型遭遇利潤“斷崖式下跌”時,LNG船等高端船型技術門檻高、設計建造難度大,市場需求保持穩健增長,產品因此“物以稀為貴” 。
而滬東中華是全球少數能建造薄膜型LNG船的船廠,從2009年第一艘LNG船交付開始,已建成了13艘LNG船,得到了埃克森美孚等國際能源巨頭盛讚。此次訂單中的LNG船,是滬東中華自主設計、首次開建的第三代船型,它的噸位更大,能耗卻得以下降,同時密閉和絕緣性更好,能更大程度地減少液化天然氣在運輸中的揮發。
這筆訂單背後,也有著激烈的競爭,其中同中國競爭最激烈的一家韓國船廠,有著建造LNG船的光輝歷史,最終滬東中華讓強大的競爭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概念船”創造眾多“世界第一”
“沒有LNG船,我們現在很可能正在低端傳統領域慘淡、勉力維持,談不上發展,更難實現轉型。”滬東中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建良表示。
四年前,荷蘭、瑞典世界兩大航運公司,要建造最先進大型化學品和最大、最先進集滾船。十多艘船、數十億元訂單,世界最好的船廠都不想放過這兩塊大蛋糕。但是“概念船”三個字,讓優秀船廠都面露難色。
全球最先進的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有43個全自動貨艙,4.6萬立方米的貨物容積,可以裝載近千種化學品及成品油,幾乎囊括任何液體貨物。世界最大、最先進集滾船,汽車甲板面積達28900平方米,可裝載汽車3000多輛,9種車型,有11層滾裝甲板,其中最大的甚至可以裝載大型飛機,這種集滾船可給船東提供極富彈性的運營模式。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結構,讓在船廠數以萬計的生產流程道路上,佈滿了“荊棘”。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今天下午最新消息,華為否認了在日本建廠的傳言,稱報導有誤,只是實驗室。華為方面表示,華為將於2017年在日本千葉縣船橋市設立工藝研究實驗室,和日本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合作、共同研究,進行華為產品需要的部分零部件的工藝研究、試驗和試制,成果再反饋給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進行生產。該實驗室預計2017年年底有數十名員工。
儘管如此,看到這則新聞,日本網民還是炸開了鍋,矛頭直指日本製造。
..........
回應
那帖子裡1000多條評論,日本製造被黑的太慘了……
可惜在很多國人的眼中日本貨仍然是價高質優的優良商品,君不見前年去日本買馬桶蓋電飯鍋的傻子一抓一大把。產品質量是可以逐步提升符合中國人的需求,但是一部分人的思維是很難改變的!
我寧願花500塊錢海淘日本的捲尺也不買國內的差別太大
你花500塊買國產品牌,這個價位的產品早就使用體驗大大超過所謂日本的啦,這點腦筋還轉不過來麼?
確實是這樣,到國外買貴比國內貴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東西,拿到國內就說:“看,質量多好”,我去你m的,國內你給這個價,給你單個定做都可以,質量絕不比他差,你拿的這東西就是我出口的!
http://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6_30_415904.shtml
日本將52億元天然氣運輸船大單交給了中國造船廠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航運業需求萎縮已近9年,全球知名的各大船東卻從滬東中華開走了20多艘大型LNG船、38000噸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45000噸集滾船以及其他先進船舶
2017.6.29,全球深陷低迷的造船業再度將目光聚焦上海。日本商船三井公司將4艘先進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價值約52億元人民幣交給滬東中華造船。這筆訂單成為今年國內造船業接到的最大訂單。
回應
華夏民族本來就是一個最最優秀的民族
所有這些偉大的科技工程和偉大的事業,只有偉大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完成,比如中國,美帝,蘇聯,英法德這幾個,而中華民族又是人類智力最高種族,美帝不思進取的衰落,蘇聯的解體,英法德的不團結,我國短短三十年就要超過西方三百年的歷程。
硬件啊真的是牛逼了,就差軟件了,把習慣從小養好了
噴子們不要不愛聽,愛國就要尊重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奉獻青春的科技工作者,而不要聽到那些所謂的明星的心酸史也跟著流淚。美日等西方國家驚訝的接受中國果斷拒絕的場景以後將成為常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30/doc-ifyhrxsk1479817.shtml
台媒:日本製造業對華依賴正在增強
中時電子報2017.6.30報導,日本財務省最新數據發現,5月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5%,為5.8514萬億日元。智能手機所需的液晶元件、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金屬加工機械、鋼鐵和原動機增長明顯,面向大陸的出口同比增長24%,為1.11萬億日元。
報導稱,日本工廠自動化機器人製造商發那科提到,主要是受惠於大陸的工業機器人業務。日媒認為,在美國需求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可能會傾向依賴大陸。
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南武志表示,未來幾個月將是辨別中美經濟動向的時期;若美國和大陸需求無法拉動日本的出口成長,日本經濟可能會迎來逆風。
華為日本工廠中國員工的人工費比日本人還高?日網民:日本製造就是垃圾,該面對現實了
2017-06-29,一篇標題名為《華為的智能手機變成日本生產的了,比起中國人,日本人的人工費好像更加便宜的樣子》的文章在日本2ch論壇上引起了劇烈反響。
這篇文章稱華為將在日本建廠,並在“近年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令人矚目”一節中寫道:“以前,日本的人工費太高,中國企業無法快速順利進入日本。然而, 2016年中國製造部門的平均薪資已經到達了2005年的3倍,和日本的人工費差距已經大大減少,現在日本的'貴'這個概念已經逐漸淡化了。”
中國的優勢還有知識改變命運對人才的選拔和激勵作用。知識改變命運,但不是在美國在中國這條工業化的科技人才流水線上,只要你畢業了就一定是合格產品,具有相當的素質,雖然這個過程不是很人·道。只要你足夠專注,就可以像霍金一樣迷戀下去,最終變成牛人。但是在西方教育體系裡,只有霍金當了科學家,其他全部成了放任自流的不合格產品。
公開資料可知截至2016年,美國科技人才36%沒有美國國籍,佔總人口1%的華裔佔科技人員總數14.7%。由於留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學成即回國的情況日益嚴重,在美國《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中甚至明確提出,要改善美國就業環境,爭取將優秀留學生留在美國。
量子計算機,核聚變實驗裝置,加速器驅動次臨界反應堆,世界最長的碳納米材料,特高壓工程,高鐵,可燃冰開發,射電望遠鏡。所有這些項目的帶頭人才都是中國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人才。天才教育出“大師”只能扯淡,大德魯伊袁隆平才能讓我們免於餓死!
別說中國教育制度不好,西方世界已經意識到他們教育的失敗。我們發展三十多年到現在已經是奇蹟了,古話說的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看看現在美國大學的學生吧除了會玩會抱怨還能幹什麼?不否認西方上幾代人確實出現了很多了不起的科學家,但是那些科學家不是出現在當今的美國大學。
中國不斷拒絕西方底氣何來,就來自文化,來自信仰、來自西方所沒有的千年積澱和絕無僅有的製度優勢。俗話說的好,十年河東轉河西,我們中國正逢天時,地利,人和相彙的鴻運時代,隨著一帶一路世界級最大宏偉目標,帶動全球富裕功臣是偉大的中國!只有我們中國強大了,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安寧!
西方技術優勢正在喪失,西方精心打造的所謂“西方中心論”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美國不靠侵略,不當寄生蟲,估計是跟我大中華端茶遞水都不配”——中國積弱積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一個嶄新的大中華將成為現實!中國的科技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我想與冰冰一類的騷婦沒有一點關係。噴子們不要不愛聽,愛國就要尊重為祖國的發展默默奉獻青春的科技工作者,而不要聽到那些所謂的明星的心酸史也跟著流淚。美日等西方國家驚訝的接受中國果斷拒絕的場景以後將成為常態。(作者署名:兵王的傳說)
過去在中國出生、在美國學習的科學家過去常常留在這里工作,但現在他們會在完成學業後回到中國。經費的增加,人才的聚集賦予中國軍備科技不斷爆發不竭的動力。
號稱創新能力超強的日本因為經濟低迷窮兵黷武,創新研發經費投入逐年下降,而中國的研發費用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小,很快就能趕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雙創已經成為世界名片。各種科研項目快速上馬,“天宮”、“蛟龍”,新材料、新技術技術層出不窮。“天宮”,需要改進170項新技術,600個相關專業,上萬家配套廠商。大飛機設計70過個產業、150各項核心技術。中國國家性工程對創新科技的巨大輻射帶動效果正在閃現。
“天宮”的背後是上萬家廠商製造的零件,每一件都嚴絲合縫,可知科研工程量之大,如此龐大的工程需要的科研人才當然是成千上萬!就像是工業流水線上的零件一樣。
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中子彈技術、氫彈技術、軍用核反應堆技術、衛星發射技術(彈道導彈技術)、返回式衛星技術(大氣層再入技術)、載人航天器發射技術、潛射彈道導彈技術、鐵路機動彈道導彈技術、空射運載火箭/彈道導彈技術、巡航導彈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十萬噸級航空母艦(擁有數量/製造能力)、核潛艇製造技術、兩棲戰艦研製、常規潛艇自主能力、神盾艦、反艦導彈技術、超音速反艦導彈技術、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研製、尾流自導魚雷、超空泡技術(超級重型魚雷)、高速風洞、10倍音速激波風洞、噴氣式飛機研製能力。這些高精尖軍備技術擁有的國家可謂屈指可數。
第3代(俄4代)戰鬥機研製能力、四代戰機、機器人研製能力、航空發動機技術(渦扇/渦噴)、飛機用大功率發電機及供電系統、相控陣雷達技術、X波段超級雷達(探測6000公里)、預警機研製、空中加油機研製能力、傘兵重裝空投技術、傘兵人車一體式空投技術、完全自主坦克整車研製、坦克炮研製、複合裝甲技術、坦克激光壓制裝置、計算機CPU設計製造技術、微型千萬次超級計算機技術、高能激光技術:(武器級激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PE)、反彈道導彈技術、超高音速武器、空天飛機(次軌道轟炸機)、反衛星技術(擊落對方衛星能力、策反對方衛星能力、強行搞亂對方衛星軌道能力)、彈道導彈無規律性變軌技術、磁流體推進核潛艇技術。這些技術則是中國引領世界,彰顯強大基礎的重要體現。
中國連續拒絕西方軍備合作請求為何有底氣無視西方2017.6.30新浪軍事
幻影2000換量子通信、美國太空技術換取空間站門票、歐洲航空發動機合作、日本超算超導合作、土耳其聯合研發防空導彈合作等等,中國在這些合作面前都禮節性選擇了拒絕。正想採購中國巨型挖泥船而被拒絕的某個西方國家不無感慨的說,為何中國越來越有底氣無視西方?
其實從這些意料中流產的“合作”來看,西方國家依然改不了那種傲慢,依然覺得他們自己“高人一等”,依然覺得我們應該跪舔他們!然而中國卻一次又一次超越了他們,扒掉了他們的遮羞布!
美國蘭德智庫專家分析指出,中國在量子應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雷達,中國的研發都處於世界前列。西方國家試圖學習中國的量子應用技術,但是中國進行了技術封鎖,沒有採取開放策略。日本也指出,中國在量子應用領域的態度比較保守。應該在民用領域主動與世界分享。日本就是個白眼狼的國家,唐朝時期學習了我們先進文化與技術,後來學習了先進技術反過來打我們,千萬不能跟這種包藏禍心的國家進行先進技術交流!
隨著西方的沒落、中國的複興,仰視西方200年的中國人民突然發現中國才是最優秀的,中國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中國的規則才是最合理的。中國科技的井噴,對西方規則的否定,新規則的製定,都在表明一個問題,中國才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國家。西方靠掠奪、剝削和壟斷壓榨式發展已經走到了末路。這不蘋果又想靠壓榨中國輕鬆發財,聲稱什麼都不干,直接提取30%的收益。這就是西方的醜惡嘴臉。霸權慣了,壟斷慣了,剝削慣了的嘴臉。不過這次中國選擇了說不,人民選擇了說不,蘋果的銷量下滑證明了人民的選擇。
世界上最頂尖的兩本科學雜誌,一本《科學》,一本《自然》,在2010年的時候,美國的論文數是中國的7倍。但到了2016年,中國論文佔20%,美國占25%,中國論文數是第三名英國的3倍!
也就是說,當今尖端科學領域,中美幾乎平分秋色,發明專利領域,中國排第三(發達國家存量比較大)。雖然論文並不能衡量一切,但中國的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2015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是美國的75%。2000年,中國的投入只有美國的12%,中國的研發投入預計到2022年將超過美國。近15年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研究經費停滯不前,而中國的資金大幅增加。
美將投資70億美元開採稀土欲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2017.6.21 新華網
美媒稱,美國能源部宣布了一個試驗項目,調查美國國內稀土資源的情況。此舉至少受到一位美國國會議員的歡迎。
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6月20日報導,稀土資源是元素週期表上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一些元素,但是對電子製造、軍用設備和一些醫療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盧·巴萊塔所說,美國的稀土資源供應,百分之百來自中國。
這位眾議員介紹說,中國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包括釔、鈧、釹和鈰在內的這些元素能夠通過多種方式提取,其中包括煤礦開采的剩餘物質。
美國能源部表示,將投資70億美元研究提取稀土的途徑,並在美國生產這些成分。
巴萊塔表示,其中資助的一個開採地點是靠近塔瑪卡,位於賓夕法尼亞州黑澤爾頓的傑多煤礦公司。
能源部稀土項目關注的其他地點包括喬治亞州的阿爾巴尼,阿拉巴馬州的圖斯卡魯薩以及弗吉尼亞州與西弗吉尼亞州交界處的布魯菲爾德。
巴萊塔眾議員表示,這個項目攸關美國國家安全。如果美國能夠開發自己的稀土元素,軍事和醫療等部門就不需要再依賴中國。
回應
腐敗的中國!稀土絕不能賣
賣國賊太多
噴子又高潮了,那些靠賣資源的國家是不是要被你們噴出屎來呀
http://mil.news.sina.com.cn/dgby/2017-06-21/doc-ifyhfnrf9419642.shtml
中外高校聯合開發出海綿陶瓷隔火濾水像棉花糖
科技日報2017.6.13報導,陶瓷以耐高溫而聞名,但致命的缺點是一旦形狀發生變化就會破裂。由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美國布朗大學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陶瓷納米纖維製備出一種海綿狀新材料,不僅超輕、耐熱,其製備過程也快速經濟,其應用範圍從高溫絕緣到水過濾等領域。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科學·進展》上。
而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溶液吹紡的技術,通過氣壓推動陶瓷前驅體溶液通過微小的孔洞,拉伸為納米纖維,並用一種多孔收集器將其收集組建成為海綿結構,加熱除掉前驅體中的高分子與溶劑,最後得到一個由相互纏結的陶瓷納米纖維組成的海綿。
這種新型材料可以像棉花糖一樣又輕又軟,被壓縮50%後能夠回彈到原來的體積,且不會被損壞——其他標準的陶瓷材料都不能做到。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王浩倫表示,在實驗室測試中,將一片花瓣放置在由二氧化鋯陶瓷製成的7毫米厚的海綿上,海綿底部以400℃加熱10分鐘後,花瓣仍完好無損,而用普通結構的陶瓷材料來隔熱的話,花瓣早就焦了。即使加熱到800℃,這個海綿也能保持其彈性。因此,該材料可用於製作消防服等耐熱柔性絕緣材料。
不同材料海綿陶瓷400℃加熱10分鐘結果
由於二氧化鋯陶瓷是已知的抗菌光催化劑(當其暴露於光照下時可以殺死微生物),因此用其製成的海綿也可用作可重複使用的水過濾器。試驗表明,二氧化鋯海綿可以在含有有機染料的水中吸收其重量的50倍。隨後在光照下15分鐘後,染料被該海綿降解,將其擰乾後可再次使用。
王浩倫稱,當代水過濾技術中所用的過濾材料大多是粉末狀,難以重複利用,這種新型材料則具有便於回收和重複使用的優勢。
回應
以後可以替代泡沫海綿,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
全國的垃圾建築可以改良了,又一輪基建高潮。90%以上的外牆保溫材料都是易燃的!
額。親。這是給航天飛機還有彈道搗蛋彈頭用的。神特麼。給房自用這個。你信不。半面牆的材料就抵得上一整棟20層居民樓的造價了啊。
會成白菜價的,或者再改改也會成為白菜價的
房屋保溫用玻璃纖維更經濟
看著標題,預感一大波關於棉花糖的謠言正在路上。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6_13_413093.shtml
我國首台微波光子雷達樣機誕生可識別軍機細節
解放軍報北京2017.6.13電陳偉、記者鄒維榮報導:今天,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丁赤飚對記者透露,該所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台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
丁赤飚說,傳統雷達以電子為載體實現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而微波光子雷達以光子為信息載體,利用豐富的光譜資源和靈活的光子技術,能夠更好、更快地產生和處理雷達寬帶信號,具有快速成像、高分辨率和清晰辨識目標的優勢。
微波光子雷達樣機的研製負責人李王哲研究員說,他們對雷達總體光子架構設計、雷達信號光子產生和光子壓縮處理以及成像算法等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在經過實驗平台原理驗證、微波暗室轉台實驗、系統集成聯調和外場試驗等一系列測試後,成功實現了對空中隨機目標的快速成像。據了解,微波光子雷達可從圖像中辨識如發動機、尾翼、襟翼導軌及其數量等飛機細節。
回應
這突破可用於分辨民用或軍用目標,還有同樣的技術可用在探測軍艦上?因為船艦要比飛行器耐打得多,假如導彈有AI根據資料庫與探測到的成像比較後,然後點穴的方式專瞄某艦的弱點,即使一發也造成大傷害。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7-06/10836915.html
定“交規”
一般情況下,在防空識別區攔截一方的飛機會在比較近的距離目視觀察,確認國籍、型號等,此外還要檢視目標是否裝備武器。若目標沒有敵對意圖,通常採取伴隨飛行措施,並進行無線電喊話,距離50米左右是比較適中的。美國空軍攔截俄羅斯飛機的距離有時候甚至只有幾米。
我們知道,空中高速飛行的兩架軍機,穿越幾百米的距離都是眨眼間的事情,幾十米的距離,確實很“危險”。不過,這回美國官員的回應,倒是沒有像年初那樣評價為“不安全”,轉而稱此舉為“不專業”。
.....
中國攔截美偵察機:為何在機頭翻跟頭?2017-05-22
2015年,零次;2016年,兩次;2017年,目前兩次。
2017.2.8,一架美軍軍機近距離接近正在中國黃岩島附近空域執行例行性任務的中國軍機,中方飛行員採取了合法專業的措施予以應對。對此,美軍官員用“不安全”“無心之時”來形容。
本週三(5月17日),中美軍機再次相遇。據環球網援引美媒報導,兩架中國蘇-30於本週三在東海上空攔截了一架美國空軍WC-135偵察機,綽號“不死鳳凰”。美方稱,目前已經通過“合適的外交渠道”向中國通報。
據報導,此次攔截過程中,中國兩架戰機距離美軍偵察機最近時僅有46米,更加不尋常的是,我軍戰機還在美軍機頭頂“翻了個跟頭”。
這個“側空翻”,當然不是花拳繡腿。“桶滾”是一個在戰機作戰中很常見的戰術動作,多用來躲避來襲導彈。從圖示中可以看出,桶滾,即圍繞被攔截飛機畫一個半圓形的飛行軌跡,過程中自身做360旋轉,實現從被攔截飛機的一側移動至另一側,同時保持飛行方向不變。
但這種戰術動作出現在攔截偵察機的過程中,則並不多見,為何嚴重至此?“有可能是美國軍機遇到中國的攔截飛機後仍不掉頭返回,而是往中國方向繼續飛行,因此中方飛行員做了一些機動動作,示意美國軍機趕快離開。”
政知局梳理後發現,此次攔截,並不是我軍首次在美軍機頭上“側空翻”。
2014年8月19日,美國海軍一架P-3反潛機和一架P-8巡邏機飛抵海南島以東220公里附近空域進行抵近偵察,中國海軍航空兵一架殲-11BH起飛進行例行性識別查證。在殲-11隨行督促其離開未果後,殲-11機身以90度傾角的姿勢從美國巡邏機的機頭前穿過,用一個漂亮的翻身,讓美國人看了看我們戰機機身下方攜帶的武器:霹靂-12和霹靂-8導彈。這個“空翻”後,美軍偵察機掉頭飛走。
事後中國國防部回應稱,美國不應糾纏於一些攔截的技術細節,忽略對華保持高頻度抵近偵察這個政策性問題。長期以來,美軍艦機對中國進行了大範圍、高頻度的抵近偵察,嚴重損害中國安全利益,嚴重損害中美戰略互信和雙邊關係,美軍對華高頻度抵近偵察才是引發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源。
2、公開版其實沒啥黑料,因為還有個“秘密版”
咱們網上看到的其實是報告的公開版,會感覺不解饞,幾乎都是公開信息。這是因為還有一份秘密版,是基於美軍情報口的更準確的秘密資料編寫,專門提供給國會的國防預算委員會看,那幫人既是軍事專家,也有讀秘密資料的許可。
3、每年經費9萬多美元,不會太專業
針對這個公開版,很多軍事愛好者會抱怨“不夠專業”。其實這份2017版報告的年度課題經費是9萬7千美元,其中人工費9萬4千美元,其他開銷3000美元。這僅僅相當於美國一個碩士IT碼農的年薪,所以一份錢一分貨,也就是很多已有材料黏貼複製,只不過“公開版”基於公開信息,“秘密版”基於軍方秘密情報。
往年價格走勢,以前更低:
2015年:9萬2000美元
2014年:8萬9000美元
2013年:9萬5000美元
2011年:7萬3212美元;
4、中國不孤單,其實好幾個國家也“被軍力報告”
另外,中國不是唯一一個“被軍力報告”的國家,每年國防部發布的《關於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國會年度報告》,還有關於好幾個國家的,如朝鮮、韓國、伊拉克、阿富汗等。
至於為什麼沒有別的國家呢?一個是大部分國家美國不關注;更重要是很多國家,包括俄美,這些兵力、裝備數量、軍事部署、軍事戰略這樣的大面上的資料基本都是公開的,容易獲取,沒必要專門花錢寫報告咯。
如,精確到每型飛機數量的美國空軍裝備年度報告,每年公開發布布
因此,這報告,不必過分解讀,就是美國國防部提交國會的連載“掃盲讀物”,已經寫了十幾年。而且是不到10萬美元攢出來的,不會太專業,但畢竟是給政府提交國會的,也算準專業水平吧,而且還有更準確的“秘密版”你看不到。至說是公佈給中國網民看,用來“釣魚”套取情報的,我就呵呵了。不過在中國官方嚴格保密情況下,倒不失為一個側面全面系統了解中國軍力的參考資料吧。
不知2020年以後,還會繼續連載麼?(作者署名:默虹美海軍小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8/doc-ifyfzhpq6233061.shtml
五角大樓在向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報告中說:“在2016年初完成四個小型前沿基地的建設後,中國的南沙群島前沿基地擴張計劃目前正著力於該群島面積最大的3個前沿基地的陸基能力建設。這3個前沿基地為:永暑礁、渚碧礁以及美濟礁。”
報告稱南沙群島的人工島除了民用飛機外還有軍用運輸機著陸,其分析認為中國今後“為加強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或許會將填海造島設施用作軍民兩用據點”。
報告稱:“一旦這些設施全部完工,中國將有能力在南沙群島上部署3個殲擊機團。”
報告說,在北京於2015年年底停止在南沙群島建造人工島後,由中國控制的7個前沿基地中均未出現大規模的填海造島。
報告說:“2016年,中國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南沙群島前沿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6-08/doc-ifyfzhac0425867.shtml
美為攢出中國軍力報告竟投9萬美元卻只是掃盲讀物2017.6.8新浪軍事
每年6月發布的的美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總會引來國內外一片關注。其實這只是美國防部每年花9萬多美元給國會議員看的“掃盲讀物”而已。讓默虹來說說它的來龍去脈:
1、給國會議員看的“掃盲讀物”,連載20年!
這個報告的來歷要追述到1999年,那是中國經濟正在加速,南聯盟使館被炸後奮發圖強的“995工程”剛啟動。不得不佩服美軍還是很有眼力價,預料到未來中國會是強勁挑戰者,也是開始鼓吹“威脅論”,要國會撥款早做準備。
為此,美國國防部乾脆說:“那我每年給國會老爺們攢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國軍力報告》吧!”
於是就有了2000財年美國國會的國防授權法案第1202之106-65法案,要求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報告,公開版和保密版各一套,一年次,一直寫20年。今年是第17個年頭咯!
至於同為單發的山鷹,雖然被北海艦隊臨時拿來當戰鬥機用,但顯然不會是長久之計。海軍也不會真的用山鷹去執行戰備巡邏等有實戰性質的任務。
對於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未來岸基戰機的換裝,可行的選項第一還是等待沈飛完成空軍的殲-11B訂單後,再為東海艦隊、北海艦隊航空兵訂購殲-11BH/BSH;第二則是爭取拿到殲-16的生產指標。畢竟既能奪取制空權,又能實施對海精確打擊的三代半雙發重型戰機,才是最能滿足海軍岸基航空兵未來10-15年需求的“目標”戰機。(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2000多亿美元的军费,还少吗?关键是小编是故意营造缺了沈飞玩不转的氛围,其实缺了谁都玩得转,不用这么夸张!
数字是不少了,但是相对于部队的规模和庞大的换装压力来说,不够!别一提沈飞就开始喷!人家再不济也比你这喷逼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8/doc-ifyfzhac0498201.shtml
美稱中國在南海島礁建新設施可部署3個戰鬥機團2017.6.8 新華網
4月6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稱,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西沙群島永興島部署了一架殲-11,系今年以來的第一次。實際上,西沙群島是我國固有領土,我方在永興島上進行基建並部署一些防衛裝備也是必然的。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外媒稱,五角大樓發布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去年的國防開支超過1800億美元。
據俄新社6月7日報導,這份報告寫道:“(美國)國防部估算,中國2016年與國防有關的總開支超過1800億美元。不過,中國國防開支仍然難以估算,主要是因為報表不透明。”
五角大樓認為,中國官方公佈的軍事開支不包括一些重要項目,比如外國武器採購。
另據共同社6月6日報導,美國國防部6月6日說,中國在南海的3座主要島礁上,去年底同時進行能容納24架戰機的機庫、預設陣地以及其他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
即使換裝壓力很大,中國海軍岸基航空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卻可能面臨無機可換的困境。目前海軍可選戰機型號主要來自國內廠家,中國空軍引進的蘇-35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上來看,均難以進入海軍的視野。
飛豹這一海軍航空兵的絕對主力機型可以首先排除在戰機替換名單以外,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性能不夠先進,更在於它前段時間已經全面停產。戰鬥力較強的俄製蘇-30MK2自引進24架後,10多年來中國海軍都沒有追加過訂單,俄方廠家也未再生產過該型戰機,也可以排除在替換名單以外。
沈飛在前幾年一口氣為海軍生產了72架殲-11BH/BSH後,現在正在全力消化來自空軍的40多架殲-11B新訂單。預計在完成這批訂單後,沈飛會轉而集中生產新型“雙重任務戰鬥機”殲-16。中國空軍已裝備超過40架殲-16,可能還有至少40架已下訂單的殲-16正在生產之中。遠期來看,空軍對殲-16的總需求量有望超過300架。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沈飛可能難以再為海軍生產殲-16。
成飛目前除了繼續配合空軍測試和生產殲-20隱形戰機之外,主要生產的是殲-10C和殲-10S,殲-10A、殲-10均已停產。目前空軍已接收超過60架殲-10C,預計總訂貨量不會低於150架。對中國海軍而言,殲-10系列的問題不在廠家產能方面,而在於海軍對單發戰機的接受度一直不高。
這從殲-10服役已有15年,中國海軍卻僅有東海艦隊航空兵裝備了1個團(編制24架)就可以看出端倪。與美國海軍的想法差不多,中國海軍也特別偏愛雙發戰機,認為以兩台發動機驅動的飛機在海上飛行時,安全係數要高於單發戰機。
殲-10在海軍裝備的各型戰機數量中佔比最小。比如前文提到的仍未裝備三代戰機的北海艦隊航空兵,哪怕仍用著雙發的殲-8,或者用也是雙發的飛豹當殲擊機用,也沒有考慮過裝備殲-10機。所以,已達到三代半戰機標準的殲-10C,很可能不會出現在中國海軍岸基航空兵未來的換裝名單裡。
其實盤點一下中國海軍三大艦隊航空兵實力就可以摸清大致輪廓。北海艦隊岸基航空兵至今還未裝備純粹的三代機,只擁有享受“三代機飛行津貼”的飛豹,主力戰機仍是二代機殲-8DF、殲-8F和FC-8F(殲擊/偵察型);東海艦隊航空兵裝備有20多架蘇-30MK2、20多架殲-10等三代機;南海艦隊更是裝備了70餘架殲-11BH/BSH三代機。
如此看來,山鷹以殲擊機的身份參加實戰化演練就可以說得通了。裝備了比殲-8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導航系統、飛行控制系統的山鷹,本來就承擔三代機改裝訓練任務,具備一定的三代機特徵。所以,不排除北海艦隊航空兵在演練中以山鷹模擬三代機進行“空戰”。
當然,有一支國產三代重型戰機部隊常駐北海艦隊轄區,那就是配屬遼寧艦的殲-15。但是,殲-15部隊與遼寧艦一樣直屬海軍總部,最關鍵的是數量有限。最新信息顯示,殲-15剛剛達到滿編一個團的數量(24架左右)。
根據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發展規劃,第二艘航母001A型預計2019年入列,配備艦載機20多架;第三艘航母002型預計2025年後入列,配備艦載機30多架。也就是說,直到10年之後,海軍艦載戰鬥機的數量預計不會超過90架。對於我國漫長的海防線來說,委實不夠海軍調派的。所以,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岸基戰機仍將在中國海軍戰機總體數量中佔大頭。
在這一前提下,北海艦隊岸基航空兵首當其衝面臨沉重的戰機換裝壓力。在半島局勢詭譎多變,拱衛京畿重任在肩的客觀形勢面前,北航目前僅有的殲-8實在難以適應未來戰爭需要。勉強算三代機的飛豹主要承擔的還是對海打擊任務,空戰能力僅限於自衛。
北海艦隊航空兵目前裝備的殲-8可能有40多架,這些二代機10年內必然需要更新換代。東海艦隊航空兵裝備的20多架蘇-30MK2於2004年引進,至今已有13年的機齡,再過幾年也會面臨大修、延壽等問題。只有南海艦隊航空兵裝備的70多架殲-11BH/BSH,機齡夠短,技術含量較高,在一定時期內無換裝之憂。可以說,中國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未來的換裝壓力會非常大,特別是殲擊機/戰鬥機部隊。
而日本的川崎重工按許可證生產了101架P-3C,於1997年8月停產。基本上,美國常年維持P-3的規模大約是200多架,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則大約100架。而中國目前的反潛巡邏機的數量與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中國預警機等特種機的數量相對現實需求來說,也遠遠不夠。可以想像,陝飛像“下餃子”一樣造特種機的現象,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08/doc-ifyfzfyz2259115.shtml
中國海軍換裝新戰機嚴重不足或拿山鷹當殲擊機用2017.6.8 新浪軍事
作為一款“脫胎”於殲-7戰機的專職教練機,山鷹的設計初衷是用於解放軍第二代和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學員的高級訓練、改裝過渡訓練,僅兼具有限作戰功能。然而在5月28日央視軍事頻道的報導中,北海艦隊航空兵日前在渤海某空域展開的多型戰機協同突擊突防演練,赫然出現山鷹的身影。
在這次演練中,北海艦隊航空兵以殲-8、山鷹負責空中截擊等製空任務,飛豹戰鬥轟炸機負責對海精確打擊,來自“海天獵鷹”特種飛機團的空警-200預警機負責戰場指揮控制和預警偵察。
自2015年1月,北海艦隊航空兵某訓練團首先整建制列裝(一般為24架)以來,山鷹一直擔負培養新型戰鬥機飛行員的任務。該型機快速機動能力較突出、低空飛行性能優越。在上述訓練團組織的首次跨晝夜飛行訓練中,剛接裝不久的飛行員就駕駛山鷹開展了距海平面30-50米的超低空飛行。
然而無論受到海軍飛行員多大的認可,山鷹仍然不是一款正宗的殲擊機/戰鬥機。那麼為何在北海艦隊這次組織的突防演練中,它會被當做一線戰機使用呢?
台媒稱大陸造特種機像下餃子陝飛脈動生產線太強大
中時電子報網站2017.6.6一篇題為“最新衛星照:大陸“下餃子”造飛機”的文章稱,解放軍海軍打造大量海軍艦艇下水,被稱為“下餃子”模式;空軍也不遑多讓,據最新衛星照片顯示,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所屬停機坪竟停滿12架運-8/9平台特種機,其中至少4架空警-500預警機、4架高新六號反潛機。圖片顯示,停機坪上還停放兩架運-9運輸機(其中一架為陸航塗裝)和一架尚不能判斷型號的高新系列特種機。
報導稱,如此大批量的運-8/9系列運輸機和特種機的出現,充分展示了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在今年4月份正式打通運-9脈動生產線後爆發出來的強大生產力。陝飛是繼成飛和西飛之後,第3個使用脈動式生產線生產戰機,目前正應用於運-9的生產中,生產速度顯著提升。
文章稱,飛機總裝脈動生產線是一種按節拍移動的裝配線,運用精益製造思想,對裝配過程進行流程再設計、優化和平衡,實現按設定節拍的站位式裝配作業,達到縮短裝配週期、滿足客戶要求的裝配生產形式。陝飛的這條脈動生產線內部設置5個站位,採用流水作業的生產方式,有效節省每一道工序間所消耗的滯留時間。
大陸專家表示,運-8三類平台以及運-9是最大起飛重量70噸級的特種機平台,較為適合改為反潛巡邏機、通信指揮機、電子偵察機和電子乾擾機,也可以改裝為預警機。它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特種機平台,海空軍的特種機主要依靠這種平台,而生產廠家就陝飛一家,所以需求量相對較大。
專家表示,無論相對外軍來說,還是相對於自身需求,解放軍目前的特種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現在大批量造特種機實際上是彌補以前的欠賬。就以反潛機為例,美國的P-3反潛機於1961年開始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1995年停止P-3的生產,總共生產了645架(當然並沒有全部裝備美軍) 。
戰爭,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的角逐。巨大的國力差距讓日本從一開始幾乎就沒有戰勝美國的可能,飛虎隊還不過是由一群有紀律問題的辭退或退役軍人組成,就已經在中國戰場上讓日本空軍吃到了苦頭。可是設想,即使僥倖讓日軍登陸美國本土,他們面對的是和中國一樣幅員遼闊的土地,以及無論裝備水平還是作戰技能都和中國軍隊完全不在一個次元的美軍,在中國都陷入了持久戰泥沼的日軍又能堅持多久呢?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國內的軍事、經濟以達到頂峰,所以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現有的力量迅速消滅對手,那麼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必敗無疑。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日軍策劃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戰役。然而在這之後,美國在挺過最初的困難時期後,全國進入軍事動員階段,龐大的國家機器迅速運轉起來。而此時,強大的國力讓美國在短時間內就佔據了絕對優勢:1941-1945年日本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同一時期美國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實際上,到1945年,美國海軍已經比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還要強!
空軍方面,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空軍方面擁有一定優勢,零式戰鬥機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要優於盟軍同類型飛機。但隨著美國龐大的國家機器進入高速運轉,美國不僅飛機數量上佔了上風,而且戰爭不斷推出型飛機,到了戰爭後期美軍的飛機性能已經遠遠優於日軍。戰爭期間,美國生產了約97810架多引擎轟炸機飛機,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
美國陸軍裝備更是完全碾壓日軍,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砲和70-105毫米口徑火砲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砲7803門,其他型口徑火砲27082門。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型坦克無論是火砲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只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戰鬥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
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聞名天下
後來,中華民國代表團向好萊塢的著名的迪士尼公司的藝術家們請求設計一個隊標,華特·迪士尼親自動手,根據“FlyingTigers”一名設計出“一隻張著翅膀的老虎躍起撲向目標,老虎的尾巴高高豎起,與身體共同構成了象徵勝利的V形”的圖案,由此“飛虎隊”的威名迅速傳播。
不過,由於飛虎隊大多是招募兵,故而飛行員都不是啥省油的燈,即便陳納德也是在美國特立獨行,經常頂撞上司。據事前國民政府外交部職員黃澄回想說:“招募的這些志願者,差不多都是一些非正軌或許說被正軌部隊開除的人,他們紀律都不好,經常酗酒,見著女人就追。”不管紀律如何,只需能打日本人就成。為了以示鄭重,蔣介石和宋美齡在昆明舉行晚會,宴請飛虎隊成員。據說,為防止出現意外,陳納德事前還警告過隊員不許飲酒。可是這些美國人根本不聽,口袋裡都是酒,沒開宴會就喝得酩酊大醉。陳納德趕忙叫手下把那個戰士拖了出去。蔣介石神色很尷尬,一時無話下不來台。這時輪到宋美齡出場了,她先是用諸如“沒有紀律,我們將一事無成”之類的漂亮話鎮住了場,然後用地道的英語幽默地和這些美國人聊些家常,最後許願:擊落一架日本戰機,國民政府立即獎勵500美元。
或許是飛虎隊是職業軍人,或許是金錢美女的刺激,飛虎隊打起仗來可一點都不含糊。僅僅駐留仰光的兩個月間,飛虎隊就升空作戰三十一次,每次戰機從未超過二十架,最少時甚至只有五架,但共擊落日軍飛機二百一十七架,自身僅損失十六架。其中有一次,飛虎隊的十五架戰鬥機與英國皇家空軍的十架戰鬥機迎戰前來轟炸仰光的日軍五十四架轟炸機和二十架護航戰鬥機。飛虎隊擊落日機二十五架,自身損失戰機三架(兩名飛行員陣亡),英軍則擊落日軍七架,自身損失十一架,五名飛行員陣亡。
應該說,這其實就是日本和美國兩個當時世界上的軍事強國在技術研發與工業生產能力等硬實力的差距。從19世紀末超越英國一直到今天,美國在經濟實力上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世界老大。雖然二戰時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這使得整個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但美國的綜合國力仍遠高於日本,開戰之初,美國的人口高於日本近兩倍,美國的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鋼鐵產量是日本的5倍,美國的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汽車產量是日本的80倍。更重要的是,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
從飛虎隊看日美差距,告訴你二戰日本為什麼輸2017-05-11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中活躍著一支美國空軍部隊——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飛虎隊”。1937年7月初,應國民黨政府邀請,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擔任顧問。考察快結束之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
當時,日本的陸軍航空兵力,計有航空兵團1個,下轄飛行團5個,飛行聯隊16個,分別駐守在日本本土、我國台灣、朝鮮及我國東北境內。在16個聯隊中,共有96個中隊,其中驅逐機中隊36個,偵察機中隊24個,輕轟炸機中隊20個,重轟炸機中隊16個。每個中隊機數之配備,各不相同,其中:驅逐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15架,偵察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10架,輕轟炸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8架,重轟炸機1個中隊的飛機為7架。總計日本陸軍擁有作戰飛機1156架。其中:驅逐機432架,偵察機216架,輕轟炸機180架,重轟炸機128架,預備機200架。此時民國空軍能夠投入作戰的飛機,只有200餘架,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00多人。雙方實力對比懸殊。
在這種情況下,陳納德於1941年接受國民黨政府的委託,前往美國招募飛行員。羅斯福政府當時已準備對軸心國開戰,故給予暗中支持,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1941年7月中旬,陳納德回到中國時,已有68架飛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和其他一些後勤人員到達中國。1941年8月1日,蔣介石發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任命陳納德上校為該大隊指揮員,下轄亞當和夏娃、熊貓及地獄天使三個中隊。以高價(陳納德部的第一批100架霍克-81戰機單價45000美元)採購戰機供其使用。
中國新一代導彈將配有源相控陣雷達功率增大5倍以上2017.5.12新浪軍事
隱身戰機出以後,各軍事強國都把如何發現和打擊隱身戰機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隱身不只是對戰鬥機雷達隱身,對其他的雷達也都同樣隱身,比如空空導彈。目前世界主流的中距空空導彈多采用“平板縫隙陣天線”,對非隱身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在20-25公里範圍。
但如果是隱身戰機,比如F-22,它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05平方米,這時平板縫隙天線的最大探測距離就會縮短為10公里甚至更少。如果再加上電子乾擾,空空導彈的打擊效果將會更差。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了空空導彈專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它採用了GaN(氮化鎵)材料。
雖然導彈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不是中國第一個研製出來,但目前中國的水平是最高的。在2008年的時間,美國和日本就分別裝備了各自的有源相控陣空空導彈:APG-1和AAM-4B中距空空導彈。它的最大探測距離增了40%,抗干擾能力也更強。
不過這兩款導彈都存在技術缺陷,可靠性也不行。同時還存在體積過大、自重過大的問題。綜合性能只能稱得上一般。
中國這次研製出來的技術,明顯領先於美國和日本。美日兩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TR組件都採用砷化鎵(GaAs)材料,而我國新一代的導彈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了新一代的氮化鎵(GaN)材料。相對於砷化鎵,氮化鎵可使用功率將增大5倍以上,同樣功率下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同時具有漏壓高、結溫高、效率高的特點。
近年來,中國在艦載、機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上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和我們科研隊伍的發展壯大是分不開的。據了解,中國的科研人員數量占到世界科研人員總數的25.3%,美國占到16.9%,量變引起質變,這使得中國軍工科技在許多領域都超了美國,譬如信息技術,雷達,聲納,魚雷,導彈,預警機等等,都把美國拋在了後面;尤其是反導技術,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量子通信技術等等,中國已經至少領先美國10年以上。(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2/doc-ifyfeivp5626010.shtml
超級計算機可在5大方面發揮其軍事作用:一是最新武器開發,比如正在研發中的第6代戰機、最新的高超音速導彈、新型主力艦艇如航母等新型武器的設計都離不開超級計算機的支持和幫助;二是戰爭的設計和推演;三是用來模擬核爆炸;四是用來破譯或者設計新的軍事密碼以及分析篩選情報;五是軍事衛星導航與天氣預報,也都離不開超級計算機的支持。
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今美國在世界上擁有幾乎領先其他國家1~2代的超級軍事優勢,大都離不開超級計算機的幫助。所以,中國持續研發全球最先進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除了國計民生的巨大帶動作用外,當然也少不了對其軍事作用的期待。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在東風-31/41彈道導彈、001A型國產首艘航母、095/096新型核潛艇、東風-ZF高超音速飛行器、055型萬噸驅逐艦、運-20/轟-20/直-20/AG-600/C919等大飛機研發、新一代核電站/核動力堆等多項高科技軍事武器上的巨大進步,均與中國連續8次登上“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冠軍寶座有關。可以不客氣的說,有了愈來愈多的中國製造的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中國科學家如虎添翼,有能力有信心設計製造出敢與任何先進武器媲美的尖端武器!
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是不甘從此被中國壓在身下的,包括美日德等國都在不惜巨資制定以中國為赶超目標的超級計算機研發計劃。如美國的“國家戰略計算機計劃”計劃在2025年前研發出比目前快30倍的系統,歐洲名為“地平線2020”的計劃和日本的Post-K計劃是要在2020年左右研製出速度超過100億億次/秒的超級計算機,目的當然超過中國。為此,中國當然不能落後,據稱中國新一代的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將超過每秒百億億次,是如今的世界冠軍“神威•太湖之光”的10倍。更重要的是,中國還在積極探索更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技術,比如已經在量子計算機技術上獲得巨大突破,還於近日製造出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從而確保了在技術上的世界領先水平。美國因此認為,如果容許中國在超級計算機技術上繼續領跑全球,那麼,不久的將來,不單美國在先進武器的設計方面將失去優勢,而且在信息戰和網絡戰以及情報戰中也將逐步失守,因此將造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風險。不過,儘管,美歐日都在追趕中國,但從趨勢來看,其在超級計算機技術上在短期內超過中國的可能性並不大。(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8/doc-ifyeycfp9337272.shtml
回應
中國這幾年科技突飛猛進,如同爆發,就像天天過喜事放鞭炮一樣,除了灣灣眼瞎看不見,全世界都是羨慕嫉妒恨
體制優勢,這是肯定的。但是,有很多人就是不認可的,寧可每天在政策上永無休止的吵鬧下去,也不認可國家的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8/doc-ifyeychk7120932.shtml
美最擔心之事出現:中國這一技術令其軍事優勢轉衰2017.5.8 新浪軍事
據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2017.5.3發表題為《中國超級計算機將威脅美國安全》的報導稱,超級計算機在設計、開發和分析幾乎所有現代武器系統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現代武器系統包括核武器、網絡戰能力、艦船、飛行器、通信安全、導彈防禦、 精準打擊能力和高超音速武器。中國正在快速研發高超音速導彈,這些導彈能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其研發速度和進度以及威力都將超過美國同類項目,而這據信均得益於中國連續8年蟬聯世界超級計算機冠軍。這份報告分析稱,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失去領導地位可能嚴重削弱美國的核威懾力,並降低美國未來武器系統的先進性。如果中國將一種新武器投入現役,並且該武器是在優越的高性能計算基礎上研發的,而美國無法準確估計它的真實能力,那麼美國很可能會高估或低估有關威脅,而這很危險。
近幾年來,超級計算機一詞時常出現在新聞中,而且還時常與中國有關,從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但大家了解的超級計算機的功能,基本與民用有關,從高端材料,到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再到深海探測、空間技術以及中長期天氣預報等各領域,均離不開超算領域的支撐,因此這是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體現。但是,超級計算機還有一個最強大的功能,那就是軍事用途也很廣泛,而這也是世界各紛紛參與研發競賽的主要原因。比如,從2013年6月開始,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就第一次奪得全球超級計算機排名第一的桂冠,並此後6次蟬聯冠軍寶座。之後,美國、日本、德國等西方強國就奮起直追,但都以失敗告終。不過,打敗“天河二號”的不是西方國家,而是中國自己的另一台更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這台中國最新研發的超級計算機據稱峰值算力達到12.5億億次/秒,常規算力9.3億億次/秒,是排名第二位的前6屆冠軍——中國“天河二號”的近3倍,是排名第三位的美國“泰坦”的5.5倍,從而使中國超級計算機連續8次雄踞世界排行榜的第一位。
然而,中國C919的首飛開了個好頭,考慮到中國未來20年以萬億計的市場規模,我國必會為此投入巨資研發大型客機。可以預見,未來我國在大型客機領域將會突飛猛進。佔豪認為,20年後全球大型客機市場將天下三分,中國的大型客機將會佔據一定的市場,將會和波音、空客三分天下。
我們知道,之前有人計算過,8億件襯衫的利潤才能頂上一架波音747,我們在世界航空市場佔據較大份額,相關產業的人均GD自然會因此大幅提升,這就是經濟的轉型升級。很顯然,C919打破西方壟斷戰略意義重大。
三、中國在科技領域正從跟隨者轉型為第一集團領跑者。
從近期中國在航天、軍工、航空、計算機通信等領域取得的全面突破,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中國在科技領域正在從西方的跟隨者轉型為第一集團的領跑者。譬如,在航天領域,我們已經可以與美俄並列在第一集團;在軍工領域,我們也可以和美俄並列在第一集團;在航空領域,我們正在趕上;在計算機通信領域我們甚至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領先。其它很多領域,我們都正在從追趕著、跟隨者轉變成領先者或處在第一集團。
進入第一集團、成為領跑者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產業將逐漸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我們將從這些產業進步升級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戰略利益、經濟利益、軍事意義、文化意義••••••總之,我們國家的地位將會因此大幅提升,我們將逐漸擺脫西方國家的經濟剝削。
四、將會形成對全球資金、人才的虹吸效應。
近幾年,在國外的科技人才回國的越來越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是因為中國有了充沛的投資資金,有了更紮實的技術積累,有了更好的科研環境,有了更大規模的市場•••••如此,科研自然會更加容易出效果。當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的突破時,世界範圍內的高精尖科技人才都在看,他們會更加渴望到中國尋求研究的突破,尋求更大的用武之地。所以,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會有越來越多的華人科技工作者和外籍科技工作者到中國來工作。
面對三天兩大突破這種振奮人心的消息,作為中國人感到非常自豪,非常欣慰。中國有這樣的脊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佔豪對此信心滿滿!(作者署名:佔豪)
量子通信領域,我們2016年實現了全球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並且建設了全球第一條量子通信幹線網絡,這使得我們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而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由於美國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該領域,一直以來都是美國處於領先地位。但是,讓人意外的是自去年我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更是建成了第一台光量子計算機。
雖然,這台光量子計算機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根據潘建偉院士的介紹,量子計算基礎研究領域有幾個大家共同努力的指標性節點:第一個是展示超越首台電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第二個是展示超越商用CPU的計算能力;第三,展示超越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我們現在是實現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遠的距離,但畢竟是第一個節點性突破,意義重大。
根據媒體的報導,曾經有科學家預測,除非量子計算機操控的比特數超過50個,量子計算機才能超過現有的經典計算機。此次,中國科學家的成果為10個超導量子比特,超過了之前由谷歌、美國航天航空局和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公開報導的9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紀錄。當然,由於美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起步早、投入大、人才多,他們依然有某些優勢,但現在我們顯然已經開始趕上,甚至在某些方面取得些許領先。
這些領先,意味著我國將有機會在新的高精尖領域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甚至擁有大量規則制定權和知識產權,而一旦未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都取得產業化應用,這些就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動力,也是我們在相關科技領域持續領先的基石。在佔豪看來,這其中的意義是顛覆性的,未來一旦都能實現,對中國來說具有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無可估量。
二、中國在重大戰略產業打破西方壟斷。
在很多重大高端製造產業,西方都擁有壟斷地位,航空就是西方壟斷的重要產業之一。當今世界,大型客機市場被波音和空客所壟斷,整個世界的大型客機市場被美國和西歐瓜分。數據顯示,2016年僅僅波音和空客的大型客機營業額就高達一千六百多億美元。而根據波音公司的分析預估,中國2015年至2035年這20年時間裡,中國的大型客機市場規模高達1萬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我們豈能不去搶占?但是,像航天航空這話總技術在國際上是買不到的,只能自己研發,這就是為何沒有其它國家能夠挑戰波音和空客的根本原因。
三、市場優勢。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市場,而且是各種需求爆發式增長,這種巨大的市場需求增量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管理投入到中國市場,這種巨大的市場優勢是驅動我國科技高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想想看,當年毛主席鼓勵生育是多麼有意義。
四、人才的積累。
新中國之初,中國人文盲率達80%,另外20%的非文盲事實上也還有大量只認識幾百漢字的半文盲。新中國後,我們國家加速掃盲,並積極推動基礎教育。改革開放後,我國高等教育又迎來大發展。現在,我們每年有七百多萬大學畢業生,且以理工科為主。這也就意味著,新中國後我們逐漸積累了基數達數億的理工科人才。有這樣的基數,自然就是巨大的人才儲備池。這種人才積累,當然會刺激和加速我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以航天領域為例,我國的高端人才基本以三四十歲的年輕人為主,我國航天發展能豈能不快速?
五、技術的積累。
和很多國家不同,我國從新中國開始就遭到了西方的經濟和技術封鎖,進入1960年代又遭到蘇聯的經濟和技術封鎖,雙封鎖使得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不得不進行以我為主的技術積累。於是,中國也因禍得福,雖然最初發展有些緩慢,但每一步都是紮紮實實的一步。到了改革開放後,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管理、資金都開始向中國流動,中國在自己原來的技術基礎上又吸收了新的科學技術,這些積累由量變逐漸引髮質變,近些年我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都是得益於此。這其中最典型的是航天技術,我國航天技術以自己為主,現在已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2020年後甚至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國際空間站,這一切都是數十年積累的結果。
三天兩大突破的戰略意義
三天實現兩大技術拖,這種震驚世界的事各種分析很多,很多戰友還是希望佔豪談談看法。要談看法,自然要選一些和其它評論不太一樣的視角。三天實現兩大突破,至少有如下四大戰略意義:
一、中國在某個最尖端科技領域罕見實現全面領先。
過去,在幾乎所有科技領域我們都是跟隨者,是別人制定規則,我們遵循規則。在科技領域,擁有技術領先就擁有規則制定權,就擁有更多知識產權,擁有規則制定權和知識產權意味著在未來產業化進程中將會獲得巨大利益。然而,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兩個高精尖的領域,我們都實現了領先。
二、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5月5日14時許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C919最大載客量190人,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的干線民用飛機,C919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
而如果再加上4月的三個大消息, 4月份的26日和27日兩天,分別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天,另外還有095核潛艇開始建造的消息。4月的三大消息也同樣是三大突破,001A型航母雖然與美國核動力航母不可比,但在世界上已屬除美國航母外最先進的在建航母;天舟一號的突破更厲害,在軌實現加註燃料,在天舟一號之前實現在軌加註應用的只有俄羅斯。至於095核潛艇,根據有限的消息以及現在中國的技術能力,這是一款能與美俄先進核潛艇媲美的核潛艇,戰略意義重大。
中國速度的原動力從哪裡來
很多人不明白,中國為何近幾年在科學技術領域進步如此之快?不僅僅中國人自己不明白,西方發達國家也不明白,全世界真正理解中國速度的人並不多,包括那些所謂的西方專家更多的都是驚嘆與辯解,或者當鴕鳥繼續中國崩潰論,當然也有藉此製造中國威脅論的,不一而足。那麼,到底中國科技進步的速度原動力從哪裡來呢?在佔豪看來,主要來源於五個方面:
一、體制優勢。
中國是中央集權的民主集中製,一方面政權是中央集權,另一方面政治上又民主集中。我們知道,只是中央集權容易獨斷,獨斷就容易出現戰略性錯誤,但權力過於分散又影響決策和執行效率。中國的政治體制在這方面取得了辨證與統一,一方面是中央集權保證了決策的高效率與執行的高效率,另一方面又有民主集中製從而避免了專權和獨斷。如此一來,中央集權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再結合民主集中製將更多資源配置到需要的領域,使得我們既擁有決策效率又有執行效果,這使得我們在很多領域能夠取得更多突破,從而由點帶面實現更廣泛的突破。
二、經濟的持續發展。
有了高效決策和執行的體制優勢,又有巨大的各種生產資料和資源,再加上改革開放與國際市場對接,我國經濟改革開放後獲得了更快速的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有經濟支撐研發什麼都會更高效。所以,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高速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美刊:以現在勢頭中國海軍2030年就能匹敵美海軍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5.1刊發瑞安•皮克雷爾的文章《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準備好了:美國應該擔憂嗎?》稱,中國的第二艘航空母艦4月26日正式下水。
這艘航母被稱為001A型航母,預計將在2020年投入使用。中國仍需要進行系統設備調試和舾装施工,並全面開展繫泊試驗。
中國的航母與美國的航母不能相提並論,但卻能給中國帶來其亞洲鄰國所缺乏的投射能力。航母是力量的象徵。
位於華盛頓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亞太安全項目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中國通過每一艘新航母傳達一個信號,那就是鄰國中沒有一個國家能與其匹敵。 ”
中國的最終目標是能夠把一支藍水海軍投入戰場,並且能夠像美國那樣投射兵力,一些觀察人士推測中國正在按這個設想以很快的速度發展。
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安德魯•埃里克森博士對中國海軍的發展有細緻的了解,他對記者說:“中國的造船業正蓄勢待發,要在2020年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海軍——而且如果能維持現在的勢頭——要在2030年把中國海軍打造成一支整體上從量甚至是質都能與(美國海軍)匹敵的海軍。”
中國軍事評論員說,中國需要多個大規模作戰平台以應對威脅,這裡所指的不僅是一艘或兩艘航母。中國海軍正在向核動力航母的方向發展,核動力航母將具有更大噸位和更強的作戰能力。
中國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與多個國家有領土爭端,中國在這兩個地區都需要部署航母戰鬥群。有中國軍事專家建議在這兩個區域起碼要各部署3艘航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08/doc-ifyexxhw2713428.shtml
中國三天內連獲兩項重大科技突破速度讓全世界吃驚2017.5.8新浪軍事
進入5月還不到一周,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就實現了兩個重大突破:
一、5月3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在上海宣布: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我國科研團隊成功構建的光量子計算機,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能力。
一些重要和關鍵層級的電子元件,比如高端的配電箱和運算放大器等,雖然國內都能生產,但因為國產的高端產品批量較小,成本較高,因此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進口,比如從德國西門子、施耐德進口配電箱。重要層級部分需要進口的原因和一般層級的電子元件一樣,同理也不會對信息安全造成影響。
國內真正的薄弱環節是各種高端儀器儀表,而這些儀器儀表(比如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溫度、濕度、壓強等傳感器)既有重要層級的,也有關鍵層級的。由於上世紀90年代的各種改革,儀器儀表工業部被連根拔起,國內的研發體系完全被破壞,精華人員大多進入外企,這導致國內在這方面實力非常薄弱。雖然近年來得益於各種工程項目的牽引,軍工儀器儀表進步很大,現在已經能生產相當一部分產品,進口清單每年都在以可觀的速度縮短,但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
對於龐大而復雜系統的設計和製造,美國的思路是只要掌握了核心和大部分關鍵層級的零器件的設計生產能力以及系統設計和整合的能力,就掌握了這一產品的命脈,沒有必要也不可能100%國產化。像美國的武器裝備里大量採用日本和歐洲的電子元件,甚至還有採購中國的元器件。
作為最大的“美粉”,中國的思路也是如此——掌握核心、部分關鍵層級的零件的設計生產能力和系統設計和整合的能力。誠然,我們也希望未來中國軍工能夠有一般、重要、關鍵、核心層級全部國產化的時候。
http://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17_04_17_403999.shtml
核心層級軍工芯片有哪些
大系統中零器件按照重要性可劃分為:一般、重要、關鍵、核心四個層級。就目前的消息來看,核心層級的軍用芯片或器件基本能夠實現國產化替代。比如CPU、GPU、DSP、FGPA、T/R組件等。
CPU和GPU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個是中央處理器,一個是圖形處理器,已經深入了千家萬戶,從手機到PC都有這兩種芯片。很多軍用裝備都要用到CPU和GPU,比如飛行員的頭盔瞄準系統,就要用到CPU和GPU,再比如預警機裡也少不了CPU,當然還有其他電子元件。
DSP是數字信號處理器,通信基站裡就有DSP芯片。另外,國防科大還將DSP作為天河2A超級計算機的加速器,用於替換被美國禁售的至強PHI計算卡,而且這款DSP的雙精浮點性能非常強悍。DSP可以用於雷達,以及通信系統,像預警機裡也有DSP。
FGPA是可編程門陣列,一般來說,FPGA主要大規模應用於處理器芯片研發過程中的驗證階段,用於在流片前檢驗處理器設計的正確性,以規避流片的風險。像很多CPU廠商公佈的芯片模擬器測試成績其實都是用FPGA做出來的。由於FPGA在寫入軟件前它有非常好的通用性,因而在很多新興領域也得到一定應用,比如美國FPGA巨頭就推出可以用於深度學習和科學計算的FPGA,性能功耗比達到Intel至強PHI計算卡的四倍。FPGA可以在雷達相控陣的子陣中做數據初步處理。
T/R組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要組成部分,T是發射,R是接受,換言之就是發射/接受組件,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後端沒有發射機,全靠無數的T/ R單元發射和接收雷達波,T/R組件是非常重要的電子元件。
當然,核心層級芯片不局限於上述幾種,只是在此例舉部分比較關鍵的元件。
提綱挈領,不必面面俱到
目前,國內軍工電子元器件核心的基本能自給,但一般、重要、關鍵層級的芯片一定程度上需要進口。比如一般層級的電阻電容器——其實國內不僅能生產普通電阻電容器,航天級的鉭電容國內也能生產,只不過採購外企大批量生產的成熟產品更加廉價,例如不少電容就採用了日本黑金剛等品牌的產品。不過電阻電容器不存在CPU後門的那種情況,加上出貨量巨大,國外供貨方也不可能知道中國採購的電阻電容器會被用在什麼地方,因而這種採購不存在信息安全風險。
除了雷達黑科技,核心級軍工電子中國掌握到什麼水平?
據觀察者網2017.4.15報導,中電集團五十五所開發三維氮化鎵組件受到外媒關注,中國人又點出一項雷達組件黑科技,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軍用半導體技術的實力。
此前,科工力量發表了《“戰鬥民族”電子元件99%靠進口給中國什麼啟示》一文,引起讀者熱議。文中提到, “在電子元件和模塊方面俄船廠對外國元件的依存度大約為70%”。此外,俄'格洛納斯-M'衛星75%-80%使用的是西方國家的電子元件。其他航天器中所佔的比例也基本類似。
在中國近年來每年進口芯片2000多億美元的情況下,中國武器裝備電子元件的國產化率究竟怎麼樣?哪些電子元件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呢?
民用芯片大量進口與核心層級軍品芯片自給不矛盾
雖然中國民用芯片大量進口,近年來每年的芯片進口額已經超過石油進口總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但核心層級軍工芯片基本上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軍用芯片和民用芯片有著不同的需求和針對性。
首先要說明的是,雖然中國每年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芯片,但由於中國製造了全球50%以上的彩電,70%以上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90%左右的PC,而且這些整機產品大量銷往全球,在2000多億進口芯片中,大部分都是作為電子元件加工成整機產品後出口的,中國需要的芯片大約在600億美元-700億美元之間。
言歸正傳,由於商業級、工業級、軍品級、宇航級芯片各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因而各類芯片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就工作溫度而言,商業級CPU的工作溫度為0℃~ 70℃。而軍品級CPU的工作溫度為-55℃~125℃。
再比如在製造工藝上,現在最先進的手機芯片已經開始採用10nm製造工藝,但是即便半導體技術全球執牛耳的美國,很多軍用芯片依舊採用在很多電子發燒友看起來非常老舊的65nm製造工藝,原因之一就在於相對先進的製造工藝會導致芯片的電磁干擾耐受度變差。
此外,軍工芯片對性能的要求其實並不高,但對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各種複雜地磁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不少美軍戰機上依舊在使用比不少網友年齡都大的486或者奔騰芯片。
因此,中國在民用芯片方面大量進口,並不意味著核心層級軍用芯片無法自給自足。而且恰恰是軍用芯片有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特點,使得國內自主設計的CPU、GPU等芯片雖然在民用市場缺乏競爭力,但經過改造後,在軍品市場不僅可以推進武器裝備信息化,還能保障芯片安全可控。
作為專門負責T/R組件研發的單位,五十五所在突破了砷化鎵T/R組建之後就馬不停蹄的繼續為中國國防工業研發了氮化鎵T/R組件。然而由於材料特性等原因,作為新生事物氮化鎵T/R組件會出現一些原先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除了採用金剛石作為襯底材料來改善熱傳導性能,降低組件功耗之外,三維GaN FinFET的應用可以說是另闢蹊徑。
在當前半導體行業開始推進各種三維結構芯片的潮流下,引入三維結構,將GaN二維器件改進成三維結構,可以說是一大創新。簡單的說,一樣的功耗,體積的T/R組件,將能提供出更精確的雷達波形和更高的射頻功率,在不增加外部能耗需求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雷達基本性能。
回應
這涉及秘密,不明觀網小編真是什麼都轉。
其實很多原理都能明白,但是做出實物來,並且還能可靠使用,就不那麼簡單。
就像拉瓦爾噴管,原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火箭發動機,噴氣發動機,甚至沖壓發動機卻沒那麼容易做出來。
你是哪個科研單位的?釣魚呢。
高中就懂了原子彈的原理,大學百度到了製作過程。然而……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4_15_403771.shtml
中電集團五十五所開發三維氮化鎵組件受到外媒關注
中國電科(CETC)第五十五研究所(NEDI)微信公眾號2017.4.12報導,該所重點實驗室張凱博士發表在國際半導體器件權威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Letters 》上的論文《High-Linearity AlGaN/GaN FinFETs for Microwave Power Applications》即《三維鰭式GaN高線性微波功率器件》被國際半導體行業著名雜誌《Semiconductor Today》進行專欄報導,受到國內外業界關注。
張凱博士的論文聚焦重點實驗室近期在GaN高線性技術方面獲得的多個重要突破,創新提出三維GaN FinFET微波功率器件,克服了GaN平面器件瓶頸,極大改善了跨導平整度,大幅提升GaN器件線性度,同時維持高的輸出功率和效率,為下一代移動通信高性能元器件奠定基礎。本成果也是首次展示GaN三維器件相對於二維器件在微波功率應用的優勢與潛力,有力推動了GaN三維器件的實用化進程。該成果研製過程中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研基金等課題的支持。
SemiconductorToday是總部位於英國具有獨立性和非盈利性的國際半導體行業著名雜誌和網站,專注於報導化合物半導體和先進矽半導體的重要研究進展和最新行業動態,具有很強的行業影響力。
而CETC第五十五研究所是我國大型電子器件研究、開發及應用研究所之一,擁有砷化鎵微波毫米波單片和模塊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從事微電子、光電子、真空電子和MEMS等領域的各種器件、電路、部件和整機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對於我國國防工業來說,該所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研發的T/R組件,即無線電收發模塊,主要應用於各種相控陣雷達上,包括戰鬥機火控雷達,預警機,“中華神盾”和防空用雷達等。
影響相控陣雷達的除了雷達基礎結構設計之外,作為最前端負責無線電收發的T/R組件性能對雷達整體性能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目前國際主流的T/R組件類型有砷化鎵和氮化鎵兩種,其中氮化鎵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興事物,不光應用於雷達射頻等設備,無線電通信也非常需要高性能的氮化鎵半導體組件。
同為中電集團下屬14所生產的KLJ-7A相控陣雷達,安裝有多達1000多個T/R組件
首先,由於政治原因,中國還是可以從西方通過商業併購獲得一些相對落後的技術,雖然單純引進技術很容易形成“引進一代、落後一代”,但如果國內有實力強勁的技術團隊,從中藉鑒國外技術,從而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這還是有希望的。相比之下,俄羅斯在這方面基本不具備可能性。
其次,俄經濟狀況並不樂觀,特別是烏克蘭危機之後,俄先後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出手,加上美國聯合沙特打壓油價,俄羅斯政府不可能像中國政府那樣耗費巨資投資半導體產業。
再次,中國半導體產業從原材料、設備製造、芯片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整個產業鍊是完整的,即便局部不如西方,也可以就不足方面集中人力財力發展,補足自己的短板。而俄在蘇聯解體後,產業鏈破碎,很多方面要從零開始起步,如此追趕談何容易。
最後,中國有最龐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而且中國還有全球最龐大的受政府控制市場。正如幼稚工業保護論,在本國自主技術發展初期,必須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予以保護,在發展壯大之後才能與美國巨頭競爭。而中國的黨政軍、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有幾千萬台PC,以及海量的服務器等各種電子設備。根據相關計劃,到2020年黨政系統2700萬台計算機和60萬台服務器將全部換血。而這種規模的黨政市場是俄所不具備的。
回應
說的好像龍芯不是MIPS核心,沒找台積電代工、性能不有限一樣。真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
龍芯只是用了mips指令格式,設計實現是自己的,俄國是買的IP核,建議您先搞懂兩者的區別。
前蘇聯在電子方面就是垃圾,由於遭到封鎖,比現在還要垃圾(對照當時的平均水平)你看過蘇聯電視嗎?我看過,提著命看,隨時爆炸。而且電視後面的電子管還是什麼的,超長.再補充幾個家電的產量數據
電視機產量:1952年,蘇聯4萬台,美國575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4倍;1980年,蘇聯753萬台,美國103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4倍。
洗衣機產量:1958年,蘇聯46萬台,美國377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2倍;1985年,蘇聯507萬台,美國546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電冰箱產量:1958年,蘇聯36萬台,美國31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8.7倍;1985年,蘇聯586萬台,美國642萬台,美國是蘇聯的1.1倍。
以上數據來源於《世界工業統計彙編1988》
1985年的話,歐美家電市場佔大頭的是日本吧,而且生產量不等於銷量,得把從日本進口過來的加上。
http://www.guancha.cn/kegongliliang/2017_04_11_402998.shtml
到80年代,蘇聯的半導體工業進一步成長,進入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微型機年產量突破60萬台,有5家大型工廠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機,這些微型機被用於180多種工業設備和生活用品上。
特別是在超高速集成電路和集成電路抗衝擊方面,蘇聯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在其他方面,即便相對於美國,局部的差距最多不過5年。必須指出的是,蘇聯建立起了從原材料、設備、設計、製造等一整套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而且這整套工業體係是完整而獨立的,當時僅有美蘇具備這種實力。
俄羅斯無法效法中國發展產業
導致當今俄電子工業一蹶不振的原因並非是蘇聯體制問題。恰恰是蘇聯的舉國體制、高效的理工科教育和龐大人才儲備使蘇聯在半導體工業上得以快速發展。而蘇聯解體才是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罪魁禍首。
在蘇聯的經濟佈局之初,斯大林為了加強各個加盟國的聯繫,就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把產業佈局按照上下游關係分配到各個加盟國。根據產業佈局,烏克蘭是蘇聯的電子信息工業基地,白俄羅斯是蘇聯的半導體工業和微電子工業基地,即便是波羅的海三國,蘇聯也曾經佈局半導體工廠。
而隨著蘇聯解體,直接導致蘇聯時代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破碎化。加上俄羅斯寡頭和西方國家用非戰爭的方式洗劫了蘇聯人民的財產,導致原蘇聯各加盟國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
恰逢此時,美國、西歐和日本、韓國、中國不遺餘力的從蘇聯挖掘人才。
不過,在人才搶奪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美國。美國從蘇聯挖走了不少出色的架構師,比如彼得希洛科夫,他是超標量之父,在英特爾期間提出了simd的概念,參與p3的核顯設計和英特爾3d工藝的預設。
正是因為蘇聯解體之後造成的經濟困難和人才斷檔,導致如今俄羅斯半導體工業實力有限。即便和昔日的小兄弟中國相比,差距都非常明顯。
就以軍用電子設備來說,中國在軍用電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高得多,以某型預警機為例,其CPU、DSP、T/R組件等關鍵電子元件全部國產化;某坦克火控系統和很多導彈的關鍵電子元件也實現國產化;北斗導航衛星國產化率達到98%,“神舟”、“天宮”里大多都是國產電子元件。可以說,中國在武器裝備電子元件自主化方面已經遠遠超越昔日的老大哥了。
雖然目前俄羅斯也開始致力於發展半導體產業,但前景非常不樂觀。
雖然當今俄羅斯電子工業衰退的很厲害,但蘇聯時期家底還是比較厚實的。中國建國初期計算機技術從無到有,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蘇聯的技術,103計算機是根據蘇聯提供的M-3設計圖紙進行局部修改後研發的,運算速度達每秒3000次,該計算機共生產36台。104計算機根據蘇聯БЭСМ-II計算機為模板研發,每秒運行1萬次,共生產7台,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一些觀點認為,是蘇聯的體制問題影響電子工業的發展,比如搞三進制和電子管小型化等等。
(採用超小型電子管的耐火箱)
但其實,這種解讀是片面的。蘇聯在50、60年代確實做過三進制計算機,只不過後續工作沒能得到上級的支持,導致三進制計算機研項目擱淺。
事實上,三進制計算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美國也研究過三進制計算機。如果把蘇聯研發三進制計算機歸結為體制問題,那麼美國也研究三進制計算機,這是不是也意味著美國的體制也有問題?
(真空管電子管)
同樣的,關於電子管小型化蘇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真空電子管雖然具有壽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燒壞、體積比晶體管大的缺點,但優點在於工作穩定,而且抗干擾能力非常強悍,非常適合在軍用設備中使用。
特別是在冷戰中核大戰的陰影下(在核大戰環境下,存在大量的電磁脈衝,電子管基本不受干擾,而晶體管就呵呵了),蘇聯在軍用電子設備上選擇電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且,蘇聯在發展電子管小型化的同時,並沒有放棄晶體管的研發。在1948年,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與莫斯科化工學院蘇珊娜•馬多婭發表了蘇聯第一篇關於晶體管的文章。後來亞歷山大•克拉斯洛夫因在半導體晶體管研製方面的傑出貢獻榮獲列寧勳章。
1950年,蘇聯多家單位分別完成了類似的晶體管樣品研製。
(蘇聯第一個矽晶體管П104 )
1953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蘇聯科學院院士А.И伯格起草了一封上書蘇共中央委員會的信,建議開展對晶體管的開發工作。到1957年,已經有晶體管收音機進入蘇聯百姓家庭之中。
P-353“質子”電台,採用了超小型電子管,裝備蘇軍傘兵和克格勃特種部隊
不過,由於核大戰的陰影,60-70年代,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是蘇軍裝備的一個特點,比如蘇軍裝備的無線電台基本上都是超小型電子管和晶體管並存,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
從蘇聯時代曾經的輝煌(?),到如今的電子工業整體衰退。即便俄羅斯目前積極發展本國處理器以及半導體產業。但在如今的國際格局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茁壯成長,俄羅斯半導體產業走向沒落已經是定局。
貝加爾-T1性能有限且受制於人
貝加爾-T1其實是集成了兩個MIPS P5600 CPU核的SoC,由台積電代工。本質上,和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購買ARM的IP授權集成SoC類似,真正由貝加爾電子完成的工作只有一系列的集成工作,由於設計CPU的過程中80%的功夫都花在研發CPU核上,這種從MIPS購買IP授權集成SoC做出來的芯片,其俄羅斯血統就非常有限了,而且還不能保障從MIPS購買的P5600 CPU核絕對沒有後門。
在性能上,貝加爾-T1也非常有限,其主頻只有1.2G,而且P5600也是性能比較一般的CPU核,是Imagination收購了MIPS之後,在2013年發布的一款產品,根據有限的信息判斷, P5600與ARM Cortex A15、龍芯GS232e大致處於同一水平,是一款嵌入式產品。
而從用途上,其實也能看出來貝加爾-T1芯片性能有限——主要用於路由器、IP電話、數據存儲、工業自動化、車載系統等方面。因此,貝加爾-T1顯然達不到桌面CPU的性能,即便是T-Platforms推出的搭載貝加爾-T1芯片的Tavolga Terminal TB-T22BT,其實也是一台瘦客戶端。
對於貝加爾-T1這款芯片,俄官方顯然是比較重視的,否則也無法獲得《2008-2015年電子元器件和廣播電子發展規劃》聯邦專項規劃的支持。但就意義而言,更多的在於解決有無問題,哪怕這款芯片是買IP做集成的產物。
俄軍用電子元件大量依靠進口
俄民用電子產品大量進口早已不是新聞,即便是軍用電子元件,俄也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比如俄羅斯最新服役的蘇35戰機上就有3000種外國組件,當中就有很多進口電子元件。再比如T-90等不少坦克的火控系統中就曾經集成法國的熱成像儀,而且原裝的俄國產熱成像儀連印度都嫌棄,印度在引進T-90的過程中,換裝了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法國泰利斯公司的凱瑟琳熱成像儀)
在電子元件和模塊方面俄船廠對外國元件的依存度大約為70%。在烏克蘭以及克里米亞事件之後,西方制裁促使俄無法從美國採購電子零部件。
俄官媒引述俄羅斯宇航局消息來源的話說:俄宇航局目前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ASIC)合作,中方下屬的一些研究所已向俄方面提供了幾十種電子零部件樣品,這些配件或是能全部,或是經過少許改動後可替代美國進口貨。
772所研製的抗輻照芯片出口俄羅斯
對3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的目標言,上視迎擊與追擊搜索距離分別為130公里與50公里,下視距離分別為120公里與40公里。這類目標通常為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攻擊機或者小中型轟炸機。但是與中國為殲-10、梟龍研製的新型雷達相比,Zhuo-M雷達性能並不出色,而且俄方面在宣傳上一貫性的誇大自身武器系統參數,真實性令人懷疑。
因為Zhuo-M的性能有明顯突破,給米格-29帶來了真正的對地打擊能力,在此之前米格-29和蘇-27很難有效捕捉和鎖定地面雜波中的目標:它有不同分辨率的地形繪製能力,可同時跟踪4個目標,能對海面目標實施探測。可以區分和跟踪移動的地面與海面目標,能夠提供超低空地形迴避飛行控制能力,能進行600公里距離的氣象探測。應當說,中國在這一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走了不少彎路。飛豹攻擊機在服役後十幾年裡根本不具備捕捉地面小目標的雷達探測能力,因此空軍一直沒有像海軍那樣裝備飛豹。直到配備真正出色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飛豹A出現,空軍才首次裝備了飛豹攻擊機。
按照俄最初的計劃,甲蟲ME雷達可以用於米格-29SMT等,甲蟲MFE用於米格-29SMT-2、米格-29K等。
與俄相比,巴也在裝備中國KLJ-7雷達之後,於2017年初決定將KLJ-7A相控陣雷達和意大利雷達,列為梟龍Block3改進型的雷達選項,進度未必慢於俄。當然巴在選定梟龍配備的中國雷達後,也沒有考慮使用俄雷達。KLJ-7A雷達是一種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又甩開了領先俄無源相控陣雷達的距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看評論就是一群不懂電子工業的人在那自我意淫淫,中國的電子工業很強?人家毛子做數控機床的時候你們這些人還在娘胎裡,能在八十年代做數控機床世界前三的國家你說電子工業很差?以為成天做殼殼做組裝做電路板就叫電子工業很強?
餵!你的磚搬完了嗎?你也不抬頭看看都啥年代了,你還活在八十年代看老黃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1/doc-ifyeceza2051357.shtml
戰鬥民族無法實現軍用電子元件國產化給中國什麼教訓2017-04-11科工力量
日前,俄羅斯貝加爾電子公司正式啟動了貝加爾-T1芯片大批量產,產量規模為10萬片。俄軟件協會專家對貝加爾-T1做出了評價,認為該公司在工程樣本發布後一年時間裡就實現了貝加爾-T1芯片的量產,並且芯片性能絲毫不遜於外國類似產品。俄目前電子元器件進口依賴程度已高達99%,包括關鍵領域的應用,微處理器的首批量產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件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事。
俄戰鬥機雷達真的先進嗎在中國慘敗只有一個原因2017.4.11新浪軍事
“甲蟲”M改進型雷達,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工研製的一種先進戰鬥機雷達。
而且,它的特殊改型參與了中國殲-10與JF-17“梟龍”戰鬥機的選型競爭,但卻被中方直接拒絕。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一改進型雷達,是俄為米格-29中期改進中規劃使用的先進雷達。它實際包含了兩個主要型號:甲蟲ME機械掃描雷達,以及甲蟲MFE相控陣雷達。後者又稱作RP-35,裝備FAR-700相控陣天線。
甲蟲M還有一種稱為Zhemchoug的奇特改型,這是為中國殲-10與FC-1/JF-17研製的,以爭取外銷合同,換取當時俄極其匱乏的外匯。這一改型雷達,配備中國模式的敵我識別(IFF)天線,天線口徑根據殲-10等具體情況進行了縮小。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縮短為80公里,最大鎖定距離60公里,可以跟踪20個目標,同時攻擊4個目標。重180公斤。
但是,同一時期中國戰鬥機火控雷達獲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了隨FC-1出口的KLJ-7火控雷達等等,都有著接近世界頂尖水平的技術參數。這令俄將己方雷達出口到中國或者巴基斯坦的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最終這一計劃不了了之。
平心而論,與米格-29原本配備的N-019雷達相比,甲蟲M不論天線工作體制、作戰模式還是探測距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對於俄自身來說,這些改型雷達仍有相當的實際價值。最初的Zhuk雷達,僅僅增加了模式,卻幾乎沒增加探測距離。裝備甲蟲M的米格-29SMT等中期改型,終於獲得了使用R-27ER/ET等真正的中遠程空空導彈的能力。也就是說,相關雷達首次賦予了米格-29視距外交戰的能力。
上述雷達的典型參數為:重220公斤,體積400立方厘米,天線口徑624毫米。天線增益34.5dB,尖峰功率6kW,平均功率1.5kW,故障間隔200小時。如果不做特殊修改,這一雷達並不能裝入殲-10機頭將,更不要說梟龍偏小的雷達艙內。
這一系列雷達有多種對空作戰模式:搜索與測速測距、下視下射、邊追踪邊掃描模式(TWS)等等。可以同時追踪10~20個目標,並同時控制多枚導彈打擊2~4個目標。還有格鬥模式、對付貼地飛行直升機的模式、辨識目標大小(小、中、大)模式、辨識目標種類(噴氣機、螺旋槳飛機、直升機、導彈)模式和判定敵機群內飛機數量的模式。
那麼,很多報導的頂尖人才或科學家選擇回國,特別是從美國回國工作,其中有什麼主因呢?大家知道,美國一直以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引以為傲,但近幾年來,情況出現了變化。美國的一項研究還指出,未來中國比美國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作為科技產品推出巿場。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中國決定運用充裕的財政資源,和日漸提升的學術地位,以此來招攬在改革開放期間流失在國外的頂尖科學家和學者回國。比如原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美藉華人施一公主要從事細胞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國際領先,主要用於攻剋癌症。不久前,他放棄了18年的美國藉和優厚的待遇以及在美國的一切,返回中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現在,他已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已成為領導中國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的科技帶頭人。
高超音速打擊武器的設想圖
但我們關注的還是俄羅斯報導中提到的兩名軍事科學家的歸國。這些歸國的華裔科學家通常供職於與美國核武器項目和其他軍事研究相關的實驗室,包括美國原子彈的發源地、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美國核武器計劃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以及美國航天局及洛•馬公司和波音公司等軍火製造商。並且有“知情人士”指出,這些科學家回到中國後,有的參與了東風-ZF超聲速武器開發,該飛行器的時速達11000公里,可一小時打遍全球;還有的主持了新型潛艇設計, “新潛艇或能無聲無息地在美國西海岸附近巡邏”……
其實很多本土人才才是中國軍事科技發展的關鍵
不過,上述說法,基本都是海外媒體的假想或猜測,因為一些報導提到的歸國科學家,從事的大都是一些基礎科研工作,大多無法直接和軍事項目相連接。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中國軍事科技進步神速,令西方國家震驚,比如中國在航空母艦和超級驅逐艦以及潛艇方面的快速進步,在航天方面的奮起直追,在導彈方面的一枝獨秀,在隱身戰機和高超聲速武器上的大突破等,使得美國根本不相信完全是中國科學家所為,所以只能無中生有的認為大批歸國的傑出華裔科學家的功勞。雖然這並不一定完全對,但海外頂尖的華人科學家不斷回歸中國,正急劇縮小中國和西方先進國家在科研能力上的距離,特別是在尖端軍事裝備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美歐等國的極大重視和震驚。(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中國尖端武器爆發與歸國人才有關?美為何留不住他們2017.4.4新浪軍事
選擇歸國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和姚期智
中國已經擁有為傑出科學家提供高薪和工作條件的物質能力,也已經學會在本國體制下有效利用那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才。隨著中國逐步變為美國最大的軍事和軍工領域對手,中國科學家回國祇是時間問題。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31日刊發題為《俄專家:美國無法留住傑出華裔科學家》的文章稱,香港媒體日前報導了多起供職於美國軍事項目(包括核項目)實驗室的華裔科學家回國事件。對此,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這篇報導是中國政府吸引世界級科學家歸國的重要佐證,特別前不久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的定居國內,足以說明一切。而且,在美華裔科學家歸國並不是新鮮事,曾供職於美國一些頂級武器研發的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不斷回歸祖國就是例子。事實上,很多華裔科學家回國,本身是中國發展的結果,美國提供不了相應的工作機會,而中國有需求,更多華裔科學家自然願意回國。
美國是出國留學人員早期的首選目標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迅速膨脹,中國已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競相選擇的對象,而這其中更多的華裔學者成為主力軍。比如,持續數十年的向國外輸送留學生大潮,正在湧現“歸國潮”。據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出國留學與留學回國人數比例從2012年的1.46比1下降到2016年的1.26比1,留學回國與出國留學人數的“逆差”在逐漸縮小。此外,有教育智庫預測,留學生回國人數大於出國人數的拐點有可能將在今年出現,預計今年全年留學生選擇回到中國發展的人數將突破60萬,這個數字將明顯超過今年出國留學的總人數。有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認為,十多年前中國每送出7人留學,迎回1人;現在,送出7個,回來8個(帶著家屬)——這或許正在成為海歸的真實寫照。
歸國著名華裔科學家施一公教授
在這股歸國大潮中,今年2月份的一個來自央視的報導比較有說服力。這個報導說,兩位知名科學家日前放棄了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這兩人分別是現年94歲的楊振寧(他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現年70歲的姚期智(他在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圖靈獎)。這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首次放棄外國國籍回歸祖國定居,他們的決定可能會為其他華裔科學家作出榜樣。這或許會一種新趨勢。
看過一個大國重器的紀錄片,貌似我國也有不錯的,但是推行市場的時候遇到瓶頸,不是很容易被市場認可。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9/doc-ifycstww1825010.shtml
相關閱讀
「直擊東北經濟」:瀋陽i5數控機床打破日德壟斷,2016年訂單14000台,計劃到2018年達到5萬台,實現產值突破120億元; 瀋陽新松機器人打破被日韓歐美壟斷的局面,移動機器人佔據國內汽車市場、電力市場份額90%以上,2016年前三季收入12.46億元,同比增長8.87%,淨利潤2.48億元,同比增長7.19 %。
中国的数控机床到底处在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那些所谓的自主知识 - 知乎
打破西方封锁:中国尖端数控机床问世助潜艇实现隐形 - 新浪军事
中国制造的高端数控机床打破国外垄断让外国人震撼! - YouTube
高端產品進口率過半 數 控機床不能成為受“控”機床--科技--人民網
中国数控机床技术落后日本20年! - 360doc个人图书馆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不止一代人的努力2017.01.19
攻克筆尖鋼材料後中國製筆核心技術獲突破:造出筆頭機
我國石墨烯強韌化碳纖維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獲突破2016-12-27
美媒:2017版中國科技將稱雄全球的五個理由2017-03-22
港媒:害怕吧,中國正走上獲全球科技支配地位大道
英媒:中國的數字化經濟是全球拓荒者!
皮尤:數字科技中國甩印度很遠
英媒:中國是世界金融科技領域的引領者!
港媒:報告稱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投資“爆炸式發展”
中國導彈用上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用於製造發動機(圖)
據《科技日報》2017.3.28報導,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已裝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簡稱“航天三院”)導彈總裝廠房裡,一排排大型五軸聯動機床盔明甲亮,正按照設定的程序聯合加工試製件產品。這樣的大型高檔國產機床,在三院有41台,分別用於導彈發動機、材料熱成型等領域的精密加工製造。由這些“國產新貴”武裝起來的數字化柔性生產線和智能製造車間已成為樣板間,將成為未來數字化生產的中堅力量。隨著它們的應用推廣,將加速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升級換代,有力支撐“中國製造2025”戰略舉措落地。
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簡稱“04專項”)成果應用推廣現場會,當日在航天科工集團舉辦。這是國產高檔數控系統率先在航天領域落地實施並推廣。
會上展示的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採用了國產工控系統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會上表示,“04專項”如同“換腦工程”,即在建立生產線的同時完成數控設備升級改造。專項實施8年多,共性技術研究和創新平台建設穩步推進,重型鍛壓裝備、部分機床主機平均無故障時間已達到2000小時以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數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取得明顯突破,國產數控系統在功能、性能方面的差距大幅縮小,一些關鍵功能部件在精度、可靠性等關鍵指標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裝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航空航天領域典型產品所需關鍵製造裝備的“有無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汽車大型覆蓋件自動沖壓線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30%。
回應
中國什麼時候有高檔數控機床的?不都是日本德國進口的嗎?
早已經出口德國了。性能基本一樣,但價格低很多,德國要么買回去自己用,要么貼自己的牌賣高價賺大錢,不管怎樣,人家已經認可了。
高端數控機床基本上就德曰瑞士把持,中國精度能達到他們的九成那就不錯了,仿製和漢化系統時間不會太長,可我們用的製圖軟件基本上都是外國的,這個也需努力
井底之蛙
難怪噴子這麼多
2013年7月,大連科德數控向德國克努特出口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加工中心,還履行與日本小林三台數控機床的銷售合同。
航空發動機將用上3D打印複合材料結構件2017-03-13中國航空報
牛津性能材料公司(OPM)日前獲得波音公司一份合同,為CST-100“星際客機”太空飛船(波音和NASA合作研製的專門執行空間近地短途運輸任務)供應3D打印零件,該零件為大型、複雜的複合材料承載結構件。預計首次無人在軌試飛在2018年6月舉行,接著於8月進行有人試飛。
製造過程中,OPM利用具有抗熱及支撐高機械載荷的能力高性能碳纖維短纖維增強的熱塑性聚醚酮酮(PEKK),採用增材工藝製造的該零件。該零件是激光燒結3D打印成形,將短的碳纖維摻入到PEKK中,極大增強熱塑性材料強度並使其具有傳導性。此外,改公司下一步計劃將該技術應用於民用飛機,最初應用目標是渦扇發動機上的推力轉向葉柵和風扇出口導向葉片,這些零件為次承力結構件,相比傳統手工鋪放工藝可節省50%成本,且節省勞動力和某些加工步驟。
OPM還希望通過回收增材工藝過程中未使用的粉末以減少成本。實際製造中,在每次運行中只使用了10%到12%粉末,其他85%以上未曾使用的粉末可以進行回收,目前公司具有回收一次的能力,正在與其他公司研究開發回收三次乃至更多次的技術能力。
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將可3D打印製造2017-03-13中國航空報宗
日前,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外宣布成功開發出可3D打印的航空級碳纖維複合材料,為在航空領域應用這種更好控制和更易優化的輕質、高強度材料奠定了基礎。碳纖維複合油墨從定制的直接油墨書寫(DIW)3D打印機中擠出,最終構成火箭噴嘴的一部分。Lewicki和他的團隊還開發並獲得了一種新的化學品,可以在幾秒鐘而不是幾個小時內固化材料,並利用實驗室的高性能計算能力發展了碳纖維絲流動的精確模型。
相關閱讀
我國石墨烯強韌化碳纖維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獲突破2016-12-27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不止一代人的努力2017.01.19
基本組裝完畢的無人機,會被轉到高技術噴塗車間,在嚴格控制的無塵、恆溫、恆定濕度環境中,進行清潔、噴砂、打磨、噴漆等操作。塗漆的基本材料是環氧聚氨酯類,有著強附著力、耐磨、柔韌、可脫再塗等優點。通過滲入適當的調色劑和隱身材料,實現一定的隱身能力。
四、總裝、地面測試、試飛,最終交付用戶
最終完成噴塗的機體,將進行最後的總裝步驟,例如結合機翼與機身、安裝剩餘的各種電子與動力設備、加裝起落架等等。至關重要、但相對“嬌嫩”的光電、雷達等探測設備,也將在這一步安裝到無人機上。
隨後進行一系列地面測試,再進行試飛。測試與試飛中發現的產品問題,需要一一解決,最終一切通過驗收之後,交給軍方用戶,即可準備投入訓練或者實戰。
美軍的許多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試飛驗收,由通用原子航空公司在著名的莫哈韋沙漠空域完成。在我國,翼龍、彩虹等無人機往往在航空研製企業附近的專用機場進行試飛。
綜上所述,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製造過程中有著諸多領先航空工業潮流的細節。近年我國大量出口翼龍、彩虹等察打一體無人機,並可能輸出相關組裝製造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這也充分證明了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國軍工產品水平已經能與美國等強國產品平起平坐的爭奪國際用戶訂單,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推薦閱讀
沙特為何購中國彩虹4生產線 翼龍在阿聯酋打靶遇困難(?)
土豪闊氣!沙特一口氣買三百架中國翼龍 或在沙特建立生產線
中國翼龍2無人機首飛和美差距有多遠或仍落後10年(?)
世界頂尖!中國翼龍2無人機首飛媲美MQ-9
歐洲隱身無人機與中國差距有多大 航程僅為利劍1/5
回應
剛有點技術,就顯擺,不好!
能在媒體看到,至少有十年以上。
可以,這很雙重標準!跟某些人的爹有一拼
我們拿出來說說,自豪一下,就是顯擺;你家美爹很多東西八字都沒一瞥就放到媒體上吹,你們卻大聲“嘖嘖”涕淚泗流:瞧人家米國!這只有在皿煮漬油的米國才能做出來!泥瑪,站起來活著不好嗎?非得跪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1/doc-ifycnpiu9318128.shtml
二、精確組裝無人機基本機體
有了堅固的各部分機體部件,工人們開始把各個部件組裝成完整的機體。這時經常需要塑料、金屬模具的輔助,但最新的發展是運用激光校準系統,向工作位置發射精確的機身各部分光學投影,這樣工人只需要按照這些指示性的激光成像安放部件即可。這有點像填色遊戲,區別是每塊填上的“顏色”都價值不菲。
根據預先設計好的組裝順序,工人們在這一過程裡也需要安裝一些需要預先安裝的航電、動力設備等等。借助於旋轉的工架,工人們能輕鬆的接觸無人機機體的各個表面,安裝設備。完成最外層的面板後,察打一體無人機基本成型,只是還沒有裝上發動機、計算機、傳感器等等。
先進製造組裝工藝的使用,加上先進材料,令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隱身能力有了非常好的基礎。例如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美國海軍聯合研製的X-47B 艦載無人攻擊機,外翼由鋁合金部件和碳纖維/環氧複合材料蒙皮組成,其特殊的棱角和舵面設計,以及副翼、襟翼等各種傳動面綜合性的一體化,減少了機體表面縫隙,雷達和紅外特徵降低。
這類剪裁、組裝完成的飛機部件,還具有碳纖維/環氧樹脂複合材料帶來的額外優點:例如,這些材料能夠構成大面積的整體部件,典型例子是大面積機翼外表部件,使得連接各部分的零部件顯著減少,增加總體強度。又比如這些部件可以長時間儲存,不存在金屬部件長時間受到腐蝕等等問題。
三、噴漆也是高科技環節
無論是中國翼龍、彩虹,還是美軍無人機,塗漆都是高科技的環節,並非隨便刷個顏色即可。由於無人機飛行高度通常較低,飛行環境與其它戰機相比有一定的區別,例如低空大氣環境要較為惡劣一些。
塗料本身必須保護機身外表應付各種極端條件,並提供一定的視覺、雷達、紅外線隱身能力,而前面提及的機體先進複合材料本身的雷達反射特徵也較小。據稱中國翼龍、彩虹無人機使用了額外加入的吸波、透波纖維材料,以及有助於降低雷達截反射面積的無機顆粒(包括了長期用於降低無線電回波的鐵氧體、 BaTiO3等顆粒) 。
中國無人攻擊機如何製造出來用一材料強度是鋼30倍 2017.3.21新浪軍事
近幾年,中國翼龍、彩虹家族察打一體無人機,成功出口多個國家,並參與了大量實戰,收穫了豐碩的戰果。
這些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生產線是什麼樣子的呢?又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一、製造強度超凡的機身材料
製造翼龍、彩虹等等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第一步,是製造堅固的機身材料。目前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因為設計定位與技術原因,個體偏小,發動機無法使用較大的型號,同時載重量也偏小。例如早期的中國翼龍、彩虹無人機只能攜帶四到六枚小型導彈。為了緩解上述問題,非常有必要採用最為輕巧而堅固的航空材料—— 這包括了碳纖維和先進合金等等。
美軍正在退役的MQ-1和MQ-9,大量採用了碳纖維或石墨纖維滾動灌注環氧樹脂的工藝製造機身承力結構,例如以往一直用合金製造的翼梁。目前最為流行的是碳纖維、芳綸纖維、碳化矽纖維等材料,與耐高溫樹脂、陶瓷、金屬等高性能基體材料的組合。這一組合的成品硬度和飛機過去常用的航空鋁合金類似,但要輕得多,在比強度和比模量、熱膨脹係數、抗疲勞能力、減振能力等方面都很出色。據稱其強度等於鋼鐵的30倍,可以實現整機減重30%的目標,但加工難度卻小得多。中國翼龍、彩虹無人機也普遍採用了這一先進材料,在翔龍等較大的無人機上可以清楚看出大面積的複合材料的運用。
獲得了機身材料半成品後,還要把它們加工為機身承力結構、面板、翼面等成品。碳纖維在受到拉扯作用時強度驚人,可是如果受到側向撕裂作用時就不堪一擊。因此,需要將碳纖維以交錯重疊粘合,或者編織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能承受多個方向力量的整體。在無人機關鍵結構中,往往加入蜂巢結構的輕型材料,它承受壓力的性能較好,也減輕了重量。最終準備好的碳纖維、蜂窩結構混合部件被放入烤箱中,實現高溫硫化,讓環氧樹脂與碳纖維永久的結合成堅固整體。
再使用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剪裁機,把碳纖維成品精確切割成需要的尺寸與形狀。有趣的是,“捕食者”和“死神”的碳纖維成品都是用一台民用布料剪裁機切割出來的。至此,一塊塊形形色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碳纖維部件就基本成型了。
俄稱中美俄角力激光武器新戰場中國已快步趕上美國2017.3.21環球網
俄衛星網19日稱,美俄中正在競相發展新一代激光武器,雖然美國在該領域先人一步,但中俄已快步趕上。
美國洛馬公司16日宣布,新研製的機動化高功率激光武器可產生58千瓦的單光束,刷新了世界紀錄。未來幾個月內,該公司將把這種激光武器安裝到戰術卡車上進行相關測試。美國海軍已在“龐塞”號兩棲攻擊艦上搭載了30千瓦的激光武器系統,它對擊落敵方無人機“特別管用”。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完成對150千瓦激光武器的測試,它不僅能擊落無人機,還可毀傷巡航導彈和戰機等大型空中目標。搭載在AC-130飛機上的激光武器可能將於今年年底前進行試驗。
蘇聯在激光武器領域有很深的研發造詣,如今俄正在努力重啟“老底子”的基礎上實現新超越。1K17激光坦克以T-80坦克底盤為基礎,安裝大功率多通道激光器和巨大電池,能夠通過十幾個單鏡頭放大主光束,快速連續發射多個激光波束。俄正在為伊爾-76運輸機配備大功率激光器,用於破壞太空、海洋和陸地的敵方紅外光電設備和傳感器,以此毀傷敵偵察系統。美國類似的機載激光武器主要對付洲際導彈和再入大氣層的核彈頭,並未完全取得成功,而俄羅斯機載激光武器已證明能夠成功完成設定任務。
米格-35戰鬥機最終將裝備激光武器,新型機載激光武器的發展將在今年夏天飛行測試完成後立即開始,可以灼傷這些眼睛並產生大量干擾,進而抵消西方戰機的光電優勢。
中國也在2016年南非防務展覽會上中國曾推出“低空衛士”陸基激光機動防禦系統,主要用於對付無人機和直升機。2017年2月保利公司又在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覽會上推出“寂靜狩獵者”防空系統,該系統能夠在1.6公里外毀傷飛機發動機,具有50-70千瓦的輸出功率。2017年2月,中國《光學雜誌》引述媒體報導稱,中國已利用50-100千瓦激光器對在軌衛星進行打擊試驗。
回應
中國第一個推出低空衛士/寂靜狩獵者防空系統;單兵/99坦克致盲激光器,然後美俄出來講他們的激光武器還要好!哈哈哈。比賽開始了!
傳統武器中國是有相當一部分落後美國的。但新領域兔子從來都沒落後過,甚至領先全世界,兔子腹黑著呢,好東西不會見光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1/doc-ifycnpiu9238374.shtml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嚴禁對中方出口碳纖維材料中國應禁售日稀土2017.3.7新浪軍事
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導,為了防止可能用於軍事用途的高級技術流向海外,日本經濟產業省將修訂相關法規。計劃在本屆例行國會上提出《外匯法》修訂草案。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碳纖維和半導體等技術銷售給外國企業的話,最高將處以10億日元的罰款。
報導稱,2007年雅馬哈發動機欲向中國非法出口可能用於軍事用途的無人直升機一事被曝光。此外,川崎市的大型精密測量儀廠商向海外出口了可用於核開發的三維測量儀,還有很多日本企業向中國非法出口碳纖維。
由於技術落後,中國長期無法攻克高等級碳纖維這個難關,以前這一技術被西方少數國家壟斷,美國和日本等國一向將高等級碳纖維列為禁運品,嚴禁技術與成品銷住中國,甚至以前連碳纖維製成的釣魚桿都禁止。
目前日本高精尖產業所必須的稀土超過90%依賴中國的進口,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可以用稀土挾制住日本的經濟。2010年中國就曾使用過這一招。但當時日本企業很快找到了替代品(?),通過技術開發降低了稀土的使用量,並增加了供應來源——從澳大利亞和美國進口。需求的減少使得稀土價格大跌,而這使本來就利潤微薄的中國稀土生產企業蒙受巨大損失,許多工廠不得不停產,2011年中國的稀土產量比2006年時下降近一半。
回應
技不如人,活該,只能反思!
小編說的都是屁話,殲20的碳纖維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嗎?
中國稀土業最好全部破產 一兩都不產出
國家控制稀土減少開採,關停違法亂採企業,集中控制這一戰略資源,畢竟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高品稀土。
美國也是稀土蘊藏大國,美國不僅不出口稀土而且還進口中國的稀土,大家想想吧!
稀土的開採嚴重影響環境,本就應該控制開採。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07/doc-ifycaafp2212669.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不止一代人的努力2017.01.19
日前,媒體報導,一直被國外封鎖壟斷的T800碳纖維也在哈爾濱宣告實現了低成本國產化,其生產成本僅為國際價格的三分之一。 在實現低端市場逐步替換國外產品的同時,在中高端市場上也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 更可貴的是,根據相關單位的論文和測試結果,國產T800型碳纖維在性能上完全不輸於日本東麗公司的同類產品,而在局部技術參數上更是具有一定優勢。
美國智庫:中國在先進武器領域已經與西方平起平坐2017.02.19新浪軍事
據外媒報導,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倫敦分所年度報告稱,西方在某些國防領域已經失去領先地位,不再擁有壟斷地位。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倫敦分所主任在提交報告時說“在一些領域特別是在軍事航空領域,中國已經幾乎與西方平起平坐。此外,現在北京還向國際市場推廣先進系統。先進武器的推廣增加了西方國家實施軍事行動的風險和難度。”
軍事專家巡航者介紹,非西方國家大大加強了中程和遠程軍事力量的能力,這些國家包括俄羅斯、以色列、阿聯酋和土耳其。2016年,國防開支最大的依次是美國(6046億美元)、中國(1450)和俄羅斯(589),其次是沙特阿拉伯(569)、英國(525)、印度(511)和日本(473)。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193國家中美國和歐洲的英、德、意、法四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壟斷著世界武器貿易大半江山。美國占據了全球武器貿易的絕對霸主地位,2015年佔比達56.6%,而且長期佔據著世界軍工前10強的大半江山。然而,這一格局或已被異軍突起的中國軍工悄然打破。
中國軍工企業的銷售份額也在不斷的上升,目前雖然缺乏中國軍工企業的詳細數據,但根據中國總體工業情況,以及10家主要軍工企業的有限數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西蒙•魏澤曼分析稱中國軍工企業崛起勢頭明顯,中國至少有9家軍工企業可以進入全球軍工百強榜。其中4至6家可能已經具備躋身前20強的條件,2家軍工企業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或許可以位列前10強。(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你美爹放個屁你就拿來吹噓
這是假借外媒自尉
過度妄自菲薄是缺少自信的表現,對你自己不利
愛說啥說啥,繼續我們的國防建設
其實中國的實力還是不錯的,從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可以看出這一點——日本是世界強國之一,但它必須不顧一切地依靠美國才敢和中國對抗,就證明了中國的實力。再說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按購買力中國世界第一。但中國剛發展不到40年,要全面追上美國還需時日。
就生活水平等與別人比 有不盡如意之處.
呵呵,西方人吃的有我們花樣多嗎?外國人住的有俺們鄉村的院子和小樓大嗎?很多外地城市,看起來還不如國內縣城,破舊的,沒幾個人煙,路窄的丟人,如英國,法國,這樣的太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9/doc-ifyarrcc7979075.shtml
英國智庫:中國軍事技術已接近西方國家水平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2017.2.14發布報告《軍事平衡-2017》稱,中國正在開始向國外出口自己設計的武器裝備,包括軍用無人機,從軍事技術上來看已經接近西方國家水平。專家們認為,武器製造領域新的領先者是中國。
2016年,國防開支最大的依次是美國(6046億美元)、中國(1450億美元)和俄羅斯(589億美元),其次是沙特阿拉伯(569億美元)、英國(525億美元)、印度(511億美元)和日本(473億美元)。
中國正式公佈的軍事開支在去年達到1450億美元,是日本和韓國軍費開支總和的1.8倍。在2012到2016年間,亞洲地區軍事開支的增長大約為每年5至6個百分點,而中國的軍事開支在2016年超過了整個亞洲地區的三分之一。從全世界範圍來看,2016年軍事開支比前一年下降0.4%,這主要是由於中東地區軍事投入的減少。
在空中力量方面,中國已經接近西方水平。中國的一種空對空導彈在西方沒有對應型號,中國研發的一種短程導彈也只有少數幾個宇航技術領先的國家才有能力製造。此外,中國還發展了“也許是世界上射程最遠的空對空導彈”。
中國去年對非洲的武器出口顯示出從蘇聯時代的設計向中國自行設計的新系統方向的轉變,而目前在尼日利亞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已經能夠看到中國製造的軍用無人機。
專家們認為,武器製造領域新的領先者是中國,西方在武器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得不到保證。“在一些領域特別是在軍事航空領域,中國已經幾乎與西方平起平坐。此外,現在北京還向國際市場推廣先進系統。先進武器的推廣增加了西方國家實施軍事行動的風險和難度。”國際戰略研究所倫敦分所主任在提交報告時說。
回應
到底是威脅還是崩潰?!不是崩潰就是捧殺,幹什麼嘛,搞得大家都有點麻木了。
戰忽局!你們怎麼幹活的?!
我不信我不信,英國媒體又在忽悠我,外媒收錢說假話,J20是明明紙糊的,航母是仿造的,東風21d是山寨外星人的。
說得真含蓄,我國的軍力不是接近,而是已超越了好多西方國家。
為什麼歐美要一直領先?你們只領先了幾百年而已啊
西方人的焦慮是否讓他們經常想起阿提拉之鞭!
西方近代以來自大習慣了,看到我們的發展,滿篇都是酸溜溜的感覺,多準備些胃酸,後面好東西還多呢!
人均還差距西方發達國家很遠。軍費太少了,按GFP比例,遠不及英美俄,甚至遠不及印度沙特
據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禁止出口殲-20。 這種出口禁令會促使中國航空業製造技術足夠先進能夠吸引外國客戶的隱形戰機,但這種飛機的先進性又不足以令北京有出口顧慮。
五角大樓的報告說,中國航空業正積極推銷殲-31這種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同美國的F-35爭奪海外市場。
雖然美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但是中國的無人機和非隱形戰機正逐漸在全球市場,主要在中東和非洲,擴展銷售。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6年的報告,殲-31的製造商正積極遊說北京希望中國空軍也裝備這款飛機。 如果遊說不成功,殲-31就可能成為世界上首款商業銷售的隱形戰鬥機。
美國的F-35雖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備受青睞,但是這款飛機是美國政府資助研發為美國政府供應的項目。 目前五角大樓將會是F-35戰機2/3產量的歸宿。
因此如果殲-31如果成為出口戰機,那麼就可能倍增美國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風險。 例如,在中東和非洲衝突地區巡邏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就可能遭遇中國製造的隱形戰機。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19/doc-ifxzuswq2653573.shtml
新版FC31首飛成功有重大改進用上3D打印鈦合金構件2017.01.19 環球網
近日,國產最新型四代隱身戰機重大改進型——鶻鷹2.0首飛成功。 其中,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所提供的增材製造鈦合金承力構件在鶻鷹2.0首飛中發揮重大作用,這也標誌著瀋陽市增材製造技術水平比肩國內一流,邁入國內第一梯隊水平。
本次承擔鈦合金承力構件的部門是沈航航空製造工藝數字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東北首家實現增材製造實現裝機應用的單位。
承力構件是鶻鷹2.0飛機機體骨架的重要零部件,該實驗室採用3D打印技術製造這種零部件,較傳統的“鍛鑄+機械加工”製造方式比,可節省大型鑄鍛設備、減少開坯模具,大大縮短研製週期、減少製造成本,未來大規模應用前景廣闊。
新聞延伸:
據BBC中文網1月2日報導,美國軍力一向依賴空中優勢,但是西方觀察家說,中國的隱形戰機似乎正在抵消美國這個優勢。 就在報導說中國最新的隱形戰機首飛的時候,在美國的防務記者戴維•阿克斯認為中國可能外銷隱形噴氣戰機。
戴維•阿克斯在美國新聞網站《野獸日報》上撰文認為,如果中國這麼做就會抵消美國在空戰中的主要優勢,即其在衝突中對外國空軍的技術優勢。
分析說,殲-31似乎取得了更好的隱身性能,實戰能力也更強。 第一款單座殲-31有寬寬的梯形尾翼,但是第二款的戰機尾翼的角度匹配更好,有助於其獲得更好的隱身性。
此外,兩年前第一款殲-31試飛時發動機拖著濃煙,似乎表明飛機使用了俄羅斯製造的引擎。 但是在第二款殲-31試飛時濃煙消失,飛機似乎使用了新型發動機。
戴維•阿克斯認為殲-31研發迅速的同時,中國迅速發展的隱形戰機殲-20已經到了部署階段。 顯然中國空軍在2016年底已經開始為前線空軍裝備這種雙引擎的隱形戰機。 殲-20在7年前才做過首飛。
相比之下,美國空軍的F-2從1990年製造出原型機,到2005年進入部署階段,歷時15年。 體積更小的F-35從首飛到部署也歷時15年。
結語
目前,日本是高檔碳纖維材料的主要生產國,日本東麗公司的T800系列碳纖維,是唯一被美國FAA批准用於波音777關鍵飛行部件的碳纖維,航空工業中碳纖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方國家長期對中國施行T800系列碳纖維禁運,以阻止中國以此提高軍用飛機性能以及在國際航空航天材料中獲得競爭力。 2013年有中國商人在美國被控告非法採購T800系列碳纖維。
必須指出的是,過去國內雖然能做出與國外媲美的產品,但在成本上往往高於國外同類產品。 而據哈爾濱人民政府網站1月16日報導,天順化工將規模化生產的T800級碳纖維的成本,控製到國際價格的三分之一,僅為350元/公斤,這實現在技術上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爭鋒的同時,在定價上也佔據主動,這對國產T800碳纖維的產業發展和商業化應用就尤為關鍵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19/doc-ifxzuswq2657666.shtml
在表面物理態上,相對於東麗T800H碳纖維,國產T800碳纖維的表面較為粗糙,沿纖維軸向分佈著更密集的溝槽,且溝槽的深度也較深,這種形貌特徵有利於提高國產T800碳纖維與基體樹脂的機械嚙合作用,從而提高複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T800H碳纖維和國產T800碳纖維的AFM照片)
由於國產T800碳纖維的氧碳原子比約為T800碳纖維約為31.2%,約為東麗T800H碳纖維的2倍,因此,國產T800碳纖維能夠通過化學鍵合或分子間作用力與基體樹脂形成相互作用,從而提高複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加上之前提到的在表面物理態上的差異,使得國產T800碳纖維與HT-280樹脂能形成更好的界面黏結。
而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東麗T800H碳纖維與HT-280樹脂的界面剪切強度約為92MPa,國產T800碳纖維與HT-280樹脂的界面剪切強度約為117MPa,後者較前者高約27 %。
在力學性能方面,國產T800/HT-280複合材料的0°拉伸、90°拉伸、彎曲、面內剪切和層間剪切等力學性能均普遍高於東麗T800/HT-280複合材料。 其中,90°拉伸強度高約25%,面內剪切強度、彎曲強度高約12%、層間剪切強度高約7%。
(T800H/HT-280複合材料和國產T800/HT-280複合材料90°拉伸試樣破壞SEM照片)
一篇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論文也證明:國產T800碳纖維拉伸強度平均值5.63GPa(東麗T800為5.49GPa),彈性模量平均值292GPa,斷裂伸長率平均值1.9%,與東麗公司T800碳纖維產品一致,表明國產碳纖維力學性能完全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水平,且各項指標Cv值均較低,穩定性較好。 國產T800碳纖維12K產品的元素成分和表面活性與東麗T800碳纖維12K產品比較一致。 國產T800碳纖維整體可媲美日本東麗T800產品,完全可以取代國外同類產品加以推廣應用。
正是師昌緒等一批老一輩科學家的極力推動,和一大批默默無聞的年輕研究人員的無私奉獻,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量資金投入,以及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使中國碳纖維產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近年來,中國碳纖維產業發展迅速,碳纖維產量穩步增長,具體情況如下圖。
但在看到進步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 目前,國際碳纖維市場的半壁江山被日本佔據,在小絲束纖維產能上,日本企業佔全球的49%,在大絲束碳纖維產能上,日本企業佔全球產能的52%。
不僅產能上有差距,在產品質量和使用用途上也有差距,目前國內還無法商業化量產可以匹敵東麗T1000的產品,在用途方面,國產碳纖維主要用於自行車、高爾夫球棒和釣魚竿等體育休閒用品,而能夠用於航天航空的碳纖維產品相對較少。
國產T800可以替換東麗同類產品
所謂T300、T800、T1000等稱謂,其實是日本東麗公司的碳纖維型號,只是由於東麗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所以導致其型號在媒體的報導中,無形中演化成類似於某種強度的碳纖維標杆。 從中其實也能看出日本企業在碳纖維領域的行業地位。
在集成電路領域中,三星的14nm製造工藝雖然和Intel的14nm製造工藝同屬於14nm,但採用三星工藝加工出來的芯片在性能、功耗等方面與Intel的相比卻存在一定差距。 那麼,國產的T800和日本東麗的T800也存在類似同屬T800,但產品性能卻遜色不少的情況麼?
一篇由中航複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進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技術人員共同署名發表的論文對國產T800碳纖維和日本東麗T800碳纖維做了非常詳細的測試。
在測試中,研究人員採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產的S4800N型冷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碳纖維的表面形貌,併計算纖維直徑。 採用美國Veeco公司生產的D3000型原子力顯微鏡,觀察碳纖維表面形貌,分析表面粗糙度。 採用英國Kratos公司生產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分析碳纖維的表面成分。 採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微脫黏試驗機,測試纖維與基體樹脂的界面剪切強度。 採用美國Instron公司生產的5982型材料電子萬能試驗機測試複合材料室溫幹態力學性能。 測試表明:
兩個項目共耗資900萬美元左右,到1990年,吉林的那家單位的炭化爐始終無法正常運轉;北京那家單位耗費了7年時間也未能成功,直到1993年“驗收”,設備依舊無法正常運行。
不得已,在2套引進設備均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最後只能當廢鐵賣了。 技術引進的失敗不僅耗費了大筆經費,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這筆學費不可謂不高昂。 而且因技術引進的失敗,導致和日本的技術差距拉得更大了。
總結經驗教訓攻克難關
2000年,中國碳纖維研發正處於低谷,國內只有三家單位還在勉強支撐,而且也僅僅是小批量供貨以滿足國防軍工的部分需要。
就在危急存亡之秋,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先生提出要發展碳纖維,師昌緒先生表示:中國的材料科技工作者解決了國防需要的成千上萬種新材料,碳纖維製備技術不能突破,是材料科技工作的重大失誤。 師昌緒當時已近80歲了,80歲以後完全可以少管點事,但他想抓一抓碳纖維,他認為碳纖維上不去,國防安全無保證,將死不瞑目。
隨後,成立了以師昌緒先生為組長的課題組(日常工作由李克健教授主持),負責聚丙稀腈基碳纖維發展對策研究。 之後又聯合多個部門和單位,多次召開會議,對過去的決策失誤、研發力量分散、資金使用效率等問題做了討論,並形成了四點共識:對碳纖維的重要性和技術難度缺乏正確估計;投資嚴重不足,使用嚴重不當;形不成國家攻關隊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李克健教授認為這幾點共識雖然深度不夠,但也大體反映了實際狀況,再說過多的話,可能會影響隊伍團結)。
正是這些努力,不僅對避免重蹈覆轍意義重大,還對爭取“十五”研究經費起到重要作用。 之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碳纖維2個重點項目。 2005年,碳纖維項目被批准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為了推進碳纖維的研究,師昌緒先生提出要集中優勢力量,打破門戶之別,組織國家隊,研製單位控制在2—3家,建立競爭機制等措施,這些舉措不僅對集中力量攻堅有積極意義,也提高了經費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多家瓜分,各行其事”的窘境。 在積極自主研發的同時,也不放棄技術引進的機會,國內引進了相當於日本東麗碳纖維T300水平的生產線(畢竟T300是上世紀70年代的東西,21世紀才引進阻礙小),對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不止一代人的努力2017.01.19
日前,媒體報導,一直被國外封鎖壟斷的T800碳纖維也在哈爾濱宣告實現了低成本國產化,其生產成本僅為國際價格的三分之一。 在實現低端市場逐步替換國外產品的同時,在中高端市場上也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 更可貴的是,根據相關單位的論文和測試結果,國產T800型碳纖維在性能上完全不輸於日本東麗公司的同類產品,而在局部技術參數上更是具有一定優勢。 雖然今日中國碳纖維產業正處於發展期,但也是經歷了風風雨雨才有今天的成績。
自主研發遭遇困局,技術引進折戟沉沙
1959年,日本發明了用聚丙烯腈為原絲加張力牽伸製造碳纖維的方法,西方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商業化,隨後,由於碳纖維優良的特性,被運用於民用航空和軍事用途。
中國碳纖維研究始於60年代初,但由於當時國際環境惡劣,且西方對於碳纖維這樣的軍民兩用技術對中國高度技術封鎖,加上國內資源緊張,碳纖維的相關研究工作進展相對有限。
直到1975年,在張愛萍將軍的部署下,聯合20多家研究所和企業共同攻關,終於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不過,這批產品也存在一定瑕疵,比如力學性能相對國外同類產品較為有限,成本上相對國外同類產品偏高等。
在之後的幾年裡,國家累計投入2600多萬元,用於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國防軍工的需求。 但是也存在很大一個問題——在產品質量無法於日本相比的同時,成本卻大幅高於日本產品,而且技術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加上那個特殊年代對洋技術的無限頂禮膜拜,很多單位把希望寄託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某單位還承諾,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將給予資金支持。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巴統條約(巴黎統籌,是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的國際組織——觀察者網注)限制,國際上在技術方面處於第一梯隊的大公司都不願意向中國轉讓技術,而且即便是購買少量設備,也往往遭遇政治壁壘——上海碳素廠力圖從美國引進設備的舉措因美國國防部干涉無疾而終。
因此,技術引進的對像只能從那些技術處於中下游且不夠成熟的西方公司中選擇。 最終,位於吉林和北京的兩家單位選擇了英國RK公司,然而RK公司的技術雖然略高於國內,但在歐美日本卻算不上先進水平。 而且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表明RK公司在技術上是否有所保留,或者故意使壞,但從結果上看,很難不讓人往陰謀論方面聯想。
圖片:美軍在飛機剎車系統的研究上非常下本,甚至可以說瘋狂。C5、F14上曾經採用過劇毒的氧化鈹作為剎車材料,後來因為對人員健康損害太大而且性能遠不及碳-碳剎車而被淘汰。
因此單純採用剎車制動的方式,除了會帶來更頻繁的輪胎和剎車耗材更換,要多燒很多錢以外,對於輪胎和剎車系統本身的性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簡單的來說,噴氣式戰鬥機的主流剎車材料迄今為止發展了三代,從石棉塑料/鑄鐵材料,到粉末合金鋼材,再到現在的碳-碳複合材料;其剎車裝置的高溫區溫度限制也隨之從200-250度,上升到300-400度,乃至於現在的700度。
圖片:現代高性能汽車上的碳-碳剎車,就是航空制動技術向下游工業產品轉移的產物。注意用於強制通風散熱的孔道。
因此究竟是採用減速傘還是純粹的剎車制動,除了看這隻軍隊的考量重點,以及經濟能力以外;本國是不是能生產、或者進口高性能的剎車材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以中國來說,在突破碳-碳剎車之前,主要是技術難度問題;而現在中國的飛機碳-碳剎車已經實用化並批量生產裝備,繼續用減速傘就只是延續使用習慣和出於經濟性考量了。
https://read01.com/MeE8Py.html
美軍戰機降落不需放減速傘? 2016-04-07
戰鬥機在接地的時候速度相當高,對於氣動外形和飛行控制系統設計年代較早的二代機來說,接地速度超過300公里/小時是非常普遍的情況;而即使是兼顧高低速性能、大幅強化低速飛行能力的三代機和四代機,接地速度也會超過200公里/小時。
為了有效的縮短接地以後的滑跑距離和時間(一般飛機在15-20秒,大型飛機一般不超過30秒),提升安全性和降低對場地的需求,如何將飛機的速度降低下來就成為很現實的問題。而除了垂直降落等特殊設計外,各國主流採用的方式有兩種:減速傘減速與起落架剎車制動配合,或者單純採用起落架剎車制動。
中國現在已經突破碳-碳剎車技術,繼續沿用減速傘主要是出於經濟性考慮
為了避免發動機的高溫噴流燒毀減速傘並引起火災,在戰機滑跑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減速傘就必須被拋掉。因此採用減速傘制動的戰機,降落後必須有地勤去跑道撿傘,以防被後續降落戰機吸入進氣道發動機、或者纏繞起落架導致事故。而這些戰機起飛之前的維護工作里,也多出了要檢查減速傘併疊包、裝備飛機等環節。這都要求更多的人手、更長的準備時間。
俄軍地勤回收蘇27減速傘
因此對於一些特別注重高密度、大波次出動能力的軍隊;或者是極度強調簡化戰機維護、出動工作的軍隊,往往會儘可能的棄用減速傘。這一方面美國空軍和瑞典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美軍自用的戰鬥機多數都只依靠剎車制動減速。
而瑞典對這方面的要求比美軍更高,因為它國土面積狹小,離蘇聯/俄羅斯又近;所有戰機都極其強調在機場被毀的情況下,利用公路起降,並在分散各處的有限人員和車輛支持下,完成基本的檢測維護和彈藥燃油等補給工作,再次起飛作戰。比如JAS39戰鬥機,要求是僅用6、7個人、兩台卡車就完成全部維護補給工作,根本沒多餘的人手去伺候減速傘。
出口版本的F16有很多都加裝了減速傘,以降低使用成本
F16制動以後,被燒紅的剎車盤,整個剎車系統區域的溫度接近700度
剎車制動和減速傘不同,速度越高的情況下越是進行長時間制動,不僅對於剎車和輪胎的磨損極大;而且由於飛機動能轉變成的剎車熱能會遠高於中低速階段,剎車系統會迅速升溫,由此帶來的熱衰減會直接導致剎車性能喪失,形成極大的安全風險。接受過汽車安全教育的讀者就應該清楚,相當多的「死亡路段」,事故高發的根本原因就是連續的長下坡使過往車輛(尤其是重載貨車)的剎車過熱,最終完全喪失制動能力。
國際化經營成效顯著,“一帶一路”奏響兵工凱歌。1月6日,由北方公司以EPC總承包建設的老撾賽德3水電站,舉行了建成移交老撾國家電力公司的儀式。此前,2016年7月,賽德3就實現了提前半年發電。這在老撾水電站建設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兵器工業集團還先後獲取6個海外油田項目,海外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2億噸,投資的伊拉克、緬甸油田全部收回投資,國際工程承包合同成交和生效屢創新高。克服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等不利因素影響,石油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223億元、利潤25.8億元;緬甸銅礦、剛果(金)銅鈷礦建成投產,礦產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利潤2.28億元;國際工程承包實現項目成交21億美元、合同生效7億美元,收入、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和60%。
據了解,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是我國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領域的重要軍工集團。2016年,在世界500強中列第134位。連年圓滿完成“穩增長”目標任務,利潤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經營規模在軍工集團中名列前茅,連續12個年度和4個任期蟬聯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並在2016年榮獲“業績優秀”、“科技創新”、“節能減排”三項任期特別獎。
國企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強力推進“處僵治困”工作,51家子企業納入了國資委“處僵治困”政策範圍,虧損企業專項治理工作初見成效,全年分流安置職工1萬餘人,同比減虧36.7% 、減虧額10.1億元。地處遼寧省盤錦市的華錦集團,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後,2016年固化扭虧創效措施抓機遇精管理,實現利潤20.3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全年清理退出問題產品28項。按照“因企施策、分類處置”的原則,定目標、定標準、定責任推進“壓減”工作,已完成40戶子企業的清理退出,佔總任務的25%。統籌協調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19家子集團、37戶三級及以下單位簽訂了105項移交協議,佔全部“三供一業”移交項目的28%,協議金額達45億元。
積極穩妥地在7家企業開展混合所有製改革,一機集團列入軍工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在5家市場化程度較高、以民品為主的子集團板塊開展職業經理人公開競聘試點,對凌雲股份董事、高管和骨幹員工實施股權激勵,在千尋公司、中兵康佳探索三級企業管理層股權期權激勵。務實推進10戶經營發展困難子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加強中央企業之間產業重組整合,引入國新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順利簽訂了北方公司改制組建出資協議。
大力推動合資合作和資產重組上市,民品產業新組建中外合資合作公司6個,組建其它公司10個。東北工業集團順利收購德爾福機電一體化項目。北方創業、江南紅箭、北方國際重組方案獲得證監會無條件通過,中兵通信登陸新三板。
一批項目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兵器一院獲批建設“高機動防暴車輛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武重集團“用於超臨界核電半速轉子加工的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項目獲“十二五”機械工業重大科技成果獎。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2016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
中國兵工集團去年盈利135億對外推出138項裝備
記者在2017.1.16召開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兵器工業集團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利潤總額135億元、同比增長12.9% ,實現經濟增加值(EVA)76億元、同口徑改善11.4%,實現成本費用率97.38%、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全部達到國務院國資委考核A級的要求,打贏了一場保增長的攻堅戰,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據介紹,兵器工業集團以北斗應用產業為抓手,轉型升級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2016年,由兵器工業集團作為研製建設主體單位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全國一個平台”正式上線運行,具備在全國主要經濟區域提供實時動態厘米級、事後處理毫米級和快速輔助定位能力,高精度位置雲服務平台“千尋雲踪”的用戶量突破1000萬、日調用服務次數超過3億次。獲得4項北斗國家標準和7項北斗專項標準的主辦權,“國家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獲得國家認監委批复。在李克強總理的見證下,集團公司與俄方簽署了《中俄衛星導航芯片聯合設計中心諒解備忘錄》,標誌著北斗全球發展戰略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面向大眾應用市場,進一步完善高精度位置服務米級、厘米、毫米和快速定位系列產品,推進其在手機、汽車、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上的應用,加快開發和提供O2O尋址、自動駕駛、車道級導航、物流監控、形變監測、農林耕作等應用服務方案。推動北斗在智慧城市、精益管理、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應用。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大力推動北斗應用國際合作,把北斗打造成為靚麗的“國家名片”。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重點裝備和軍貿訂貨的生產交付任務,出色完成我軍赴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裝備保障任務,138項裝備盛裝亮相珠海航展並首次進行了地面裝備動態展示,軍品科研生產任務完成情況考核在軍工集團中連年排名第一,不負國家戰略團隊使命。
人造金剛石、硝化棉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礦用車、火車軸等產品產銷量居國內第一。利用軍品高科技優勢,開發了高鐵車軸、金屬熱成型件、寬體礦用車、重車北斗車載終端、新能源客車行星變速器、NET240DC電動輪礦用車等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北方股份、中南鑽石成功入圍全國首批60家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公示名單。
影響發動機壽命的主要原因,分別是燒蝕,熱衝擊疲勞,機械疲勞。其中燒蝕影響最大,開始時噴氣式發動機壽命只有幾十個小時,就是因為燒蝕。熱衝擊疲勞影響次之。有好的耐熱材料,就可以抵禦燒蝕和熱衝擊疲勞,壽命自然大幅提高。加上好的熱端零部件表面熱處理工藝(後期有了防熱塗層工藝),可靠性自然有保障。而這些恰恰是蘇聯航空發動機工業的最大短板。
發動機配套戰鬥機的思路有問題
蘇聯航發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發動機被認為是戰鬥機的一個零部件、子系統,長期從屬於戰鬥機研製,沒有獨立的地位,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同和尊重,其科研規律沒有得到深入的認識。這一問題,在我國師從蘇聯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之後,又從蘇聯延續到了中國,發動機失敗導致戰機下馬的事例又在中國屢屢上演。
研製米格-21的過程中,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出設計出色的Ye-2原型機,但在試飛過程中,該機裝備的R-11發動機發生故障熄火,導致首飛機迫降損毀,試飛員重傷,這直接導致Ye-2這個優秀的飛機型號下馬。
發動機的研製規律和飛機是不同的,發動機的研製週期比飛機更長,技術更複雜,難度更高,一個飛機項目研製週期一般15到20年左右,而一代航空發動機研製時間25~30年。不應該將發動機作為飛機的配套子系統,與飛機採用相同的研製週期進行研製。
結語
蘇聯航空發動機走過的崎嶇之路,對於從一開始就師從蘇聯的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和吸取蘇聯航發事業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再走蘇聯已經走過的彎路,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騰飛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兩因素令俄航發可靠性不如西方中國屢犯同樣毛病2017.01.16新浪軍事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的發動機117S首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現役最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其全週期壽命也僅為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何不如西方發動機?
薄弱工業基礎是主因
在軍事愛好者中曾廣泛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說蘇聯航空發動機可靠性差、壽命短是因為蘇聯軍方和航空工業將軍用飛機定位為消耗品,認為一架戰鬥機使用不長的時間就會被擊落,因此花費大量力氣和高昂的成本去提高發動機壽命是沒有必要的。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實際上,實際上,蘇聯航空發動機壽命和可靠性的短板,是由蘇聯航空工業薄弱的工業基礎所決定的,因此仿製並並稍微改進是可行的,但是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持續改進,然後進入創新軌道,卻缺乏技術能力。
以蘇聯第一款成功的噴氣式航空發動機VK-1系列為例,蘇聯航空工業部將全蘇聯航空工業的精兵強將和最好的設備都匯集到生產該發動機的古比雪夫第24工廠,但是,第一批發動機剛組裝好,在試驗過程中就發現致命缺陷,葉片出現裂紋。深究原因才發現,是葉片根部熱量積聚,導致材料性能下降所致,然而VK-1仿製的英國原型發動機採用同樣的結構設計,因為使用材料耐熱性能更好,因此反倒沒有出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專家只能修改設計,增加散熱結構。可見,即便是同樣的設計,材料、加工工藝水平低,都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甚至達不到原先的設計目的,設計只能為落後的材料讓路、做出不必要的妥協和犧牲。
同時由於工藝水平低、耐熱金屬材料水平低,早期批次的VK-1壽命僅有100小時,從第六批次起才增加到150小時,直到1955年,才增加到200小時。
而反觀美國,F-4戰鬥機的裝機發動機J79,在1952年壽命為160小時,此時領先蘇聯還不算太多,但經過雄厚的材料和加工工藝水平改進,1960年已經達到800小時,是同時期蘇聯發動機的3到4倍,這一壽命倍數優勢,一直保持了幾十年。
液態金屬能跑跳 陸研究驚全球 2017.01.04 旺報
北京研究人員將液態金屬滴入盤中。(CFP)
電影《魔鬼終結者》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屬堪稱無敵兵器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可任意變換容貌、改變形體並自動修復傷口。現在這項科技應用,正在現實世界逐步成形,大陸清華大學研究鎵銦合金液態金屬,利用電場令液態金屬能跑、能跳,意味柔性機器研製有了進一步突破。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近日發表柔性液態金屬的節律性自發振盪效應和跳躍現象,可利用柔性液態金屬「車輪」載著3D列印的塑料小車或小船,在電場中進行各種複雜運動並搭載物件。
將成新一輪軍備競賽
這項研究由清華大學教授劉靜領軍,他以「震撼」形容首次觀察到液態金屬驅動的固體金屬絲呈現出節律運動的當下反映。劉靜一直在探索如何讓柔性金屬具有像生物一樣的功能,發現含鋁的液態金屬,接觸銅絲後,會進行往返運動,並可利用不鏽鋼絲調控銅絲的振盪頻率和幅度,「這種形態以往從未被觀測到。」
研究發表後引起全球關注,物理學家組織網站、英國《每日鏡報》等學術雜誌或媒體都做了報導,美國《科技新時代》雜誌甚至認為液態金屬可能是「新一輪軍備競賽的第一步」。
柔性液態金屬是可變形金屬,科學家期待液態金屬有更多的「智慧」,包括能夠自主運動、能夠具有生物體的基本功能。液態金屬研究一旦取得突破,將會顛覆智能機器人製造、國防軍工、生物醫藥、電子學、材料學等領域。
魔鬼終結者製造者
劉靜在2013年6月,把液態金屬做成列印「墨水」,研發出紙上直接生成電子電路技術。隔年又研發出世界首台室溫液態金屬印表機,藉助該設備,只需在電腦上設定程式,就可「印」出客製化的電路系統。劉靜的團隊被稱為「魔鬼終結者」的製造者。
過去液態金屬機器均以液態方式呈現,劉靜表示,先前研究工作若說是培育柔性金屬的「細胞」,2016年一系列發現,就是讓柔性液態金屬有了功能性內外「骨骼」,可以在未來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液態金屬
是非結晶的固態,在常溫下為固體,和一般金屬沒兩樣,外觀類似玻璃,又稱金屬玻璃,特色為強度高,可打造得更薄並且耐腐蝕,成了IT產業十分看好的未來零件材料。
大陸清大教授劉靜研究的液態金屬則是鎵銦合金,在常溫下也能保持液態,且具更多新神奇特性,屬於尖端科技探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04000807-260309
搞笑,都啥時代了,洋奴哲學的思維還是存在,以前說中國造不出航母用鋼材,現在又說造不出尼米磁級航母用鋼材,等過幾年中國開見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又該咋說。
只要人類能做到的,中國人遲早能做到,落後趕上是需要一定時間,最終一定會超越的。
航母鋼材韓國都造出來了,說中國造不出來不信。小編哪裡掏來的資料,胡編爛造的,哄騙新司機還行
都是一群道聽途說的貨,他們眼裡反正就是中國造的都是低端大路貨,高端的就一定要進口,圓珠筆芯都造不出來,呵呵.
新浪的水平真是不能再低了。小編寫文章前稍微做點功課行不?造船200MPa左右就可以的話,你去建築工地都能找的到(Q235);300MPa左右的,你在化工廠能找到一大堆(Q345R)。美國新鋼材的最大優勢就是焊前預熱的溫度低(一般高強鋼都需要在200℃以上或更高),如果焊前預熱很低(50℃)或者是常溫就可大大節省時間和成本。技術內容你不懂就算了,文章也不知道到底想說個啥內容,這說一點,那說一點,東拼西湊的。還有尼米茲上也沒有配置垂直起降飛機,甲板為什麼要承受飛機引擎的高溫?固定翼飛機起飛時,引擎後面的導流板是有冷卻裝置的。
真正的在工廠裡現在開過車床的人就知道,日本和德國的車床刀頭和國產刀頭的質量和壽命中間的距離有多大。噴子們真別噴小編了,寶鋼是哪個國家支援的技術,上網查就知道了。
也別貶低自己的成續。寶鋼是上世紀1978年中國從小日17個財團買來技術。年產500萬噸生鐵,500萬噸粗鋼。根本談不上支援技術。你聽說過嗎?合同簽訂後,日本這些老闆高興得在地上打滾!以後產出優質鋼材。都是中國人自己摸索出來的。只是鐵礦石全部是從澳大利亞買來的。說到車刀頭,你可知道德國,日本一個的價格是國產的幾十倍甚到上百倍,不就是那點硬合金,比我們稍硬一點點!現在很不買拉。
深度:中國目前造不出美軍水平航母特種鋼材差距大2016.12.18 新浪軍事
從外觀上來看,首艘國產航母應與“遼寧”艦外觀極為相似,選擇這種方式是為了消化在改造和使用“遼寧”艦時取得的技術儲備,避免“步子邁得太大”帶來的問題。同時,“遼寧”艦的設計與美國“尼米茲”級航母雖然相差懸殊,但是對於剛剛接觸航母的中國海軍來說可能正好是起飛時的“平台”。
軍事專家巡航者介紹,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航母的“鋼筋鐵骨”,在這個方面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非常大。20世紀80年代,美國放棄了繼續堆鎳、鉻等元素提升鋼材極限性能的做法,而是轉而開發強度性能適中、易於焊接、軍艦結構製造費用低廉的新型高性能鋼材,在“尼米茲”級航母上開始大量將其取代HY系列鋼材。
航母使用鋼材特別是飛行甲板用鋼要求極高,在軍用船舶中也許只有核潛艇可以相比。世界造船工業通常使用Mpa(兆帕)來表示鋼鐵材料的屈服度,民用船隻一般只需要250Mpa左右的材料即可,普通軍用船隻要求300Mpa左右。
目前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不僅大量使用HSLA 80和HSLA 100鋼材,而且已經首次應用HSLA 115鋼材。這種鋼材是在HSLA 100的基礎上,改進熱處理工藝而成,屈服強度達到794MPa。除了能夠節省大量資金以外,用HSLA-115鋼材取代HSLA-100,“福特”號可以減重400噸;尤其是艦島減重達到1-200噸,能夠非常有效的降低航母重心,提昇機動性和穩定性。
軍事專家巡航者指出,航母飛行甲板要求一是能夠承受重達20~30噸的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過程中的強烈衝擊和高摩擦力,二是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焰的灼燒。還有,航母飛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到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在5毫米/米以下,否則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
此外,還要求拼焊飛行甲板的鋼板板面要越大越好,以盡量減少焊縫增加強度。同時要求鋼板厚度要小,以減輕船體重量,增加航速,降低重心,使船體更加平穩,還要有足夠的防彈能力。因為同時要滿足如此多的苛刻要求,所以航母所用甲板超過了任何一種軍用船舶的鋼材品質。(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無知的小編。事實上,2008年寶鋼已經研發出屈服度達1100MPa左右的高強度合金鋼了。目前,寶鋼正在研發屈服度達1500MPa左右的高強度合金鋼。
不是無知,是無恥。
不是無恥,是無腦
這個作者是個西方人的走狗,奴才
傳聞新聞存著日本勢力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媒稱殲20可聲控操縱:像電影中用語音發射導彈
中時電子報2016.12.13報導,殲-20正式的新塗裝顯示戰機已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還製造另一款第五代戰機殲-31。有一種說法,未來的殲-31將配合發展中的航母搭配,成為新航母的艦載機。
根據蘇州一家電子廠對外公佈,殲-20機上的主屏幕可以通過聲音進行各種控制和調整,也就是說不必利用手部動作就可以控制飛機。
報導稱,殲-20佔優勢的地方在於是國產戰機,缺點都可在服役後改良而精進。
回應
灣灣太高估我們大陸了,哪有什麼J20啊,都是PS的,不說了,今天剛發工資,中午買個茶葉蛋吃。
你的工資夠買茶葉蛋啊!我這個月工資都不夠買一個,真的好羨慕你啊!真希望這輩子能吃一個茶葉蛋啊!
等我那天發財了一定請你吃一個茶葉蛋,不要問我是誰,請叫我雷鋒
我小的時候我爸就跟我說,要努力,我們老郭家一定要出來一個吃過茶葉蛋的!
我想問一下,你們城裡的茶葉蛋長什麼樣的?是不是和俺山上掏的鳥蛋一樣大?
昨天路過五星級酒店,看到了一枚,熱淚盈眶
我家賣茶葉蛋的 只看著有錢人買 自己卻吃不起
建設四個現代化須要艱苦奮鬥,喫茶葉蛋這種享樂主義要不得。
腐敗!膚淺!人生除了茶葉蛋難道就沒有別的追求了嗎?雖然這輩子很難吃上了,但比如荷包蛋,蔥花蛋,蒸水蛋什麼的不也挺好的嗎?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作者署名:候知健)
深度:殲20機翼下出現4個外掛點可載三款裝備2016.10.09 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出現一批殲20隱身戰機的高清圖,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殲20機身細節。從一些細節判斷殲20機翼下面可能存在左右各2個外掛點,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殲20執行一些強度低、威脅小的非隱身作戰任務或者外掛副油箱執行遠距離轉場。
美對華技術封鎖形同虛設:美軍艦已離不開中國設備2016.12.14 新浪軍事
現代造船工業依賴於各式各樣的大型設備,為決定工作效率的重要條件,涉及的不是能造出什麼樣的船,而是能以什麼樣的效率造船。如果談及大型龍門吊,那麼許多人都知道,美英俄等國建造航母,都先後向中國訂購了大型龍門吊。其實不止龍門吊,其它大型造船設備,美國也一樣依然進口,比如浮船塢,一種船舶建造與修理中,必不可少的設備。
這類設備可不是美國想造就能造出來,只是中國造的更便宜才不自已造的,那屬於對工業製造技術了解不足,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實屬超級設備,挑戰工業製造極限的產品。什麼叫極限?如果誰想造就造,那就不算極限嗎?如果美國能輕易造出來,才不會進口,如果不是其它國家造不了,也不至於非找中國訂購。
當西方國家雖然依舊沉迷於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可是在製造先進武器裝備時,卻在使用中國製造的機械。當然了,我們卻不能對西方禁運這類設備,否則少賺錢是小事,讓其恢復相關設備的生產能力才是大事!
中國製造業已經在不知不覺之中興起,已經幾乎佔據了超大型船舶工業的機械設備市場,只不過某些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龍門吊與浮船塢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他們進口中國的,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更划算一些。
美國高端船廠用中國設備不覺得丟臉,中國噴子卻覺得丟臉,美國主子怎能不用美國造的呢!
這些東西人家不是造不出來,只是考慮成本罷了。
一個行業停滯太久不是好事。很多配套廠,工人,模具都沒有了,有圖紙有什麼用?軍工也是這樣,不要想的這麼簡單,會做和能做完全是兩個概念。不然大國干嘛老是強調工業的完整性?
這些漢字,漢奸、腦殘、自宮貨、慕洋犬們,看不明白嗎?還在意淫美國不自己造,僅僅是因為成本一項原因!?再說了,成本不是重要因素嗎,軍備比的就是錢!
所以,他們才要將中國製造的這些東西貶得一文不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4/doc-ifxypipt1315585.shtml
殲31不比F35差 彌補殲20價格劣勢 殲20/31高低檔搭配2016.8.8新浪軍事
殲31第一架原型機採用俄製RD-93,第二架則換裝了國產WS-13,推力比已近於9 ,比RD-93僅8的水平高許多,也因此,速度由早期的1.6馬赫,提高到1.8馬赫,作戰半徑也達到1200公里,相當於航程3000公里以上,如果採用外掛方式,那麼其載彈量可達8噸。這個技術水平要超過了F35,它的最大速度僅為1.6馬赫,航程220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最大載彈量也只有6噸。究其原因,中國沒有強行要求有垂直起降的要求,所以不必考慮安裝升力風扇等內容,這樣機體結構設計受到的限制小,內部空間有效利用率高,自然航程等提高。也別以為殲31非常輕,它只是比殲20輕,實際上空機重在13噸以上,正常起飛重量在17噸以上,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5噸,僅比F35輕一點,比殲10要重上不少,也超過米格29的最新型號艦載機。也因此,有關殲31不如F35的言論,需要重新找到證據了。
回應
F35B上日艦後實力將大增
日本的F35A上不了艦
日本為什麼要買F35?不是什麼戰略目的,實在是無奈!F35從設計到生產,都是一個窟窿,造價從當初的幾千萬美元飆升到現在的2.5個億。
深度:殲31動力系統與米29相同為何作戰半徑卻遠1倍2016.11.06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標註的FC-31作戰半徑達到了1250公里,FC-31既然用了兩台和米格29一樣的發動機,有著相同的油耗和推力表現,那麼噸位尺寸和航程就不會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早期米格29基本航程(機內最大燃油,不帶副油箱)只有1500公里,必須帶1268升的副油箱才能實現500公里作戰半徑,米格29M將內油容量提升到了5700升,基本航程達到2000公里。FC-31的內油容量不太可能高於5700升,原因是隱身戰鬥機為了武器內置化,必須擠榨出很大的內部空間來安置武器彈倉。FC-31的1250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可能是在掛載大容量副油箱、攜帶很輕的製空武器掛載方案下才有可能實現,此時它根本無法保持隱身狀態。
無論是對地、對海,還是製空的未來作戰,對於中國來說,都只有殲20這樣的重型機才能滿足要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米格29M全重20噸內油5700升, FC-31內油不要擔心: 空機重13噸,最大起飛25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ua4243388.shtml
深度:日本購美F35還沒到貨中國3架殲20卻已就位2016.12.14 新浪軍事
美國為日本製造的首架F35戰鬥機也已經在試飛了。日本為何要裝備F35呢,其實日本空中自衛隊在很長時間都是亞洲的老大,當時韓國和中國空軍實力都一般,尤其是中國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戰鬥機,當時有點兒蘇30也相當寶貝,而當時日本以F15J和F15DJ組成的機隊,完爆中國的殲7殲8。
然而時過境遷,韓國後來有了最先進的F15K,比日本F15J強得多,不過韓國是盟友,有美國的掌控,日本並不擔心。而中國,空軍爆發般增長後,以前寶貝的蘇30MKK已經不再重要,殲10、殲11、殲轟7層出不窮,而殲20也冒了出來,日本F15J還是F15J,中國卻已經遠遠超越了日本。
因此,日本只能寄希望於F35了。因此日本對F35正在試飛可以說是非常高興,各種宣傳,生怕別人不知道。不過日本只高興了沒幾天。就在近日,一張圖片顯示,3架殲20同時出現在成飛的廠房裡,這對日本來說,打擊不小,畢竟F35對比殲10和殲11有點兒優勢,但是面對殲20的話,可能只能是被吊打的份了。(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相關新聞
特朗普發推炮轟F-35太貴 洛馬回擊:物有所值 美最大軍火商股價直線暴跌(回應:川普加油,搞垮美國軍火經濟哈哈哈哈哈哈 F-35是收保護費的利器,罵完波音罵洛馬,川普吃錯藥了到底要幹嘛? 洛馬波音是支持希拉里的,遭到報復了.)
川普要退空軍一號新機 波音市值大蒸發(回應:如果中國放空波音,未來四年美國經濟太好玩了!)
美企憂中國報復,但也不想成特朗普的靶子
洛馬2016.2.25稱F-35成本不因美國空軍緩購45架F-35A而增加
前陣子美國空軍少將馬丁在例行記者會當中,談及F-35發展時突然暈倒,被媒體戲稱「被F-35的高單價所嚇暈的。」
F-35有3種分支型:空軍F-35A,可垂降舉升的陸戰隊型F-35B,和艦用型F-35C。
相關新聞
加拿大或取消购65架F-35A 将致单价上升百万美元 2015.10.23
日增軍費打造單價1.3億美元左右F-35A戰機群 2015.12.24
德國《明鏡》中國有五大理由不怕美貿易戰:首先,中國已習慣了美國的威脅。其次,中國也會對貿易夥伴發出戰爭威脅。第三,中國已變得足夠強大。第四,中國的地緣戰略處於有利地位。第五,特朗普威脅正好符合中國的偉大計劃。特朗普要提高中國商品關稅。這看似威脅,卻可以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回應:川普無論什麼政策,只要不改變世界總體穩定,都無法扭轉中國的循環優勢,而且越激進的政策,對美國現在已經岌岌可危的'循環平衡'破壞越大。1,如果美國人才壁壘,那麼直接影響美國的技術要素。2,如果美國貿易壁壘(進口),會直接推高美國產業成本,在現在已經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帶來的危害遠不止科技發展前景這麼簡單。3,如果美國貿易壁壘(高科技出口),那麼美國本土的產業再生產,會繼續失去再製造的機會。4,如果美國發動貨幣戰,匯率戰。如果是再來QE,是進一步把美元的國際信譽削弱,提早告別世界貨幣。美元也沒有上世紀後期貶值促進經濟的外部條件,因為成本效率是中國最擅長的.5,如果美國通過加劇煽動國際局部衝突來創造就業,現在的現實背景,是中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美國產業實力最佳搭檔,而一個充滿軍事需求的世界,更符合中國對外軍貿的需求,珠海航展已經展示這一方面,就不多說。所以,川普當選,如果他真是智者,那麼中美會迎來歷史性的科技和產業合作時期,當然前提是,美國徹底放棄壓倒性領先中國的意圖,並且在中國崛起中盡量多的獲利,當然,也是雙向的互利。)
特朗普會成為裡根第二與中國大搞軍備競賽嗎?(回應:別猜這猜那了,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想遏制並延緩中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增強自身軟、硬實力是關健。 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原蘇聯是因為雙方在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競爭,而就軍事而言中國還是著眼於周邊和亞太地區,更注重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退一步說就算在地區有軍備競賽,中國祇要看好周邊就行美國得勞師遠征跨越整個太平洋,結果就是美國更容易被拖垮。 美國政府那20萬億的債務,別忘了這還僅僅是政府債務!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看看近兩年中國軍事技術和新裝備的爆發,明明是中國在拖著美帝搞競賽!哈哈哈哈
央視評論:歐美日選擇性失明 想繼續耍無賴有用嗎?
2016.12.11,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15年過渡期將結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於這一天終止,這將大幅降低中國商品在全球被徵收的反傾銷稅,但最近,美日正在對此施加阻力。而早在今年5月,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也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9日表示,少數世貿組織成員在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的問題上表態含糊其辭,企圖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央視評論
日本企圖為針對中國的反傾銷留下“後門”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違背市場經濟本質
貿易保護主義作祟無益貿易發展
回應
如果繼續使用替代過做法對中國征收反傾銷稅,那麼中國就可採取對等報復措施。
美國商務部終裁中國產大型洗衣機存在傾銷行為
美國商務部2016.12.9發表終裁聲明,認定自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32.12%至52.51%,2015年中國輸美大型洗衣機產品總額約11億美元。
商務部9日還宣布,應6家美國硬木膠合板製造企業的申訴,商務部決定對中國輸美硬木膠合板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初步認定的傾銷幅度為104.06%至114.72%,補貼幅度不低於2%。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明年1月就該產品是否損害美國產業做出初裁認定。2015年,中國輸美硬木膠合板產品總額約11.5億美元。
今年以來,美方已連續對中國輸美不銹鋼、冷軋板、耐腐蝕板、碳合金鋼定尺板、輪胎等產品採取貿易救濟。中國商務部多次敦促美方避免濫用貿易保護措施,以更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日媒:中國削減稀土供給和出口 日企急尋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2016.12.9報導稱,中國政府自今年夏季起,在約1個月的時間裡針對稀土工廠的環保對策開展了突擊檢查,從北京派出的專職團隊檢查了提取和分離企業的廢水等污染防治措施,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停工處理。檢查對象涉及內蒙古、黑龍江和江蘇等8省區,此外,中國政府還強化了取締走私的行動。
在稀土價格暴漲時,日本等國家的磁鐵企業減少了使用量,導致很多稀土種類的價格處於低迷狀態。中國政府將官方和民間的稀土儲備和供給企業集中於六大集團,以此對供給進行管理。但是,中小企業的整合進展緩慢,效果並不理想。
此外,中國還有意通過抑制稀土流向海外來培育國內的相關產業,中國企業的產品質量已十分接近日本的水平,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威脅。日本企業也開始注意到這一趨勢,即使中國在政策上進一步減少稀土出口,公司也可以利用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規避風險。
由於中國政府的態度難以預測,因此相關企業不敢放鬆警惕。在2010年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後,中國停止了對日出口稀土。雖然禁止出口稀土僅為臨時性政策,但日本的發動機用磁鐵等產品的生產受到了影響,日本企業通過增加供貨渠道和開發減少稀土用量的產品等進行了應對。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採購難”,日本企業已開始行動。
回應
米國稀土儲藏量也不比中國少多少,咋不見米國大量出口稀土?
惡人先告狀,中國還沒減少供應,他先炒作的滿世界都知道。
成立類似武警黃金部隊的武警稀土部隊。嚴控環保,減少出口,國家儲備
相關新聞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中國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美限制各種材料出口到中國。中國完全應該以牙還牙 限制任何用於武器生產的稀土材料出口到日美!
嚴禁稀土出口不過是自殘而已,全世界有稀土的國家並不少,只不過因為中國賣的便宜。
來說說,都有哪些國家?儲量是多少?沒數據就別BB
美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越南,巴西,加拿大。中國的稀土儲量只佔世界的23%,卻一度供應了全球90%的市場,而其它國家都有意屯土,僅此而已,很自豪的事嗎?越南近年來陸續發現了巨量的稀土資源,日本已在越南設立了稀土研究技術合作中心。
可你不要忘了,稀土只是一個統稱,還有輕重之分,形態也不同,中國的稀土屬於重稀土,淋積稀還是中國獨有的稀土形態。
為何不禁止稀土出口?還是裡面有貓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t0649671.shtml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世貿組織的這份裁決書說,中國沒有顯示出它對稀土、鎢、鉬的出口所採取的一系列配額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稀土是國防工業生產以及製造包括iPhone、磁盤驅動器和風力渦輪機在內的現代科技產品的重要成分。
中國出產全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從2010年起,中國宣佈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並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污染和保護稀土資源。
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後,國際稀土價格飆升了百分之幾百。
美國、歐盟和日本投訴說,配額限制措施讓中國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和節能照明等產品的生產競爭方面佔據優勢。
普遍預期,中國在世貿組織的稀土上訴案會敗訴,因為此前中國已經在一個類似的出口商品案中敗訴。
現在中國受到世貿組織裁決的約束,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
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會認真評估這項裁決,繼續改善其對資源消耗產品的管理,符合與WTO一致的方式,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競爭。
在j20出來之前,多少人說中國戰機落後美國多少多少年,又要等多少多少年中國才能研製出隱形戰機,然並卵,j20一出來全部打臉。發動機也是一樣,即使現時確實落後,但不需要在意落後幾年!這是個很虛的概念,至少我們現在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20沒有打到任何人的臉,因為你根本就沒能證明它的“貨真價實”。
對於你這種沒臉的人,怎麼打臉都不會覺得疼的,你爹媽真不容易
笑屎老子,流浪狗還是個秀限的軍盲,成飛的空氣動力專家還不如你?哈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u7471364.shtml
中國攻克量產隱身戰機最大難關 美日嚴禁碳纖維技術出口
回應
到底是真不知道,還是胡編?哈飛三十多年前引進SA365海豚直升機,國產化的直-9,機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結構是碳纖維複合材料。複合材料技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機鴨翼就是透波碳纖維材料。所以那幫可笑的人天天說鴨翼怎麼樣怎麼樣反射雷達波。就是笑話。
很多東西我們是超級大戶。老外壟斷就可以賣成天價。我們自己能生產了。老外生產的多出來的就沒地方賣了。比價錢誰又能比過中國!
好,再弄成白菜價,把美日的相關企業搞死!
中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把許多人高不可攀的東西賣出了白菜價,真是讓利於全人類了
又變白菜了。日本人哭著去找主人投訴的。
唉!到時它們又嚷嚷我們傾消了。這些西方王八蛋們剝削掠奪貫了。不能看人家的人民過好日子。
為什麼總是中國沒有時,人家卡我們。我們研發出來,市場價格就掉下來。是人家用產量壓價格嗎?人家並沒有,而是我們的廠家蜂擁而上。為何會這樣?唯一的解釋就是知識產權保護有問題。
這個問題都搞不懂?很簡單,因為他們先起步,研發費用都收回來了,然後對你進行價格打壓,意圖將國內企業扼殺在搖籃之中
俄最高水平航空發動機落後美國20年中國落後多少年2016.12.09 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已經很久沒有傳出消息的俄T50項目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時刻。據俄聯合發動機聲明, T50最終版發動機“30型”型首次啟動成功,預計將會在2017年底開始飛行試驗,那麼這款代表俄軍用航空發動機行業最高水平的發動機相當於美國的什麼水平?
“30”發動機,預計可以產生2.5萬磅幹推力和4萬磅加力燃燒室推力,T50PAK-FA的動力性應該可以與F-22“相媲美。
F-22的F119發動機,但它僅僅只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產品。也就是說,“30”發動機即使研發成功也僅僅相當於美國20多年的水平。
軍事專家巡航者指出,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預研計劃,至今已經發展出7代核心機,而F119的核心機僅僅是其中的第4代,其航空動力工業的技術潛力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經很努力了,並且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是中國渦扇-10“太行”及其改進型的性能指標與美國普惠F100和通用電氣F110相當,這兩款發動機是目前美軍F-15和F-16戰機的動力裝置,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至少有30年的差距。
中國航空發動機成了製約中國空軍戰機發展的“瓶頸”,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由於鋼鐵、機械、航空等傳統工科專業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造成中國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短缺的。不但缺乏頂尖的科研人才,而且缺乏頂尖的製造人才,這才是我們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最大障礙。(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作者有意誇大中俄美差距。差距存在,但不是那麼大
說實話 發動機應該是最不容易追上的工業項目 它涵蓋的系統工程太多了 太複雜了 得一步一個腳印來追趕 預計我們如果半個世紀能達到和美國同等水平就已經成功了
追!就是要追,過去差五十年,現差三十年,將來就會只差三幾年,只要國青們不YY,趕上老美還是可能的。
流浪恆星A:J20機身太大,只能配一個較小的主機翼,因此導致的升力不足,再加個巨大的鴨翼來彌補。這就是20怎麼看怎麼怪的由來呵呵
S-37的前掠翼/EF2000, Rafale, JAS-39 的鴨翼不怪?
國機鴨翼就是透波碳纖維材料。所以那幫可笑的人天天說鴨翼怎麼樣怎麼樣反射雷達波。就是笑話。
美國進口俄火箭發動機,俄進口中國船用發動機,中國進口俄戰鬥機發動機,呃,看來都半斤八兩。
流浪恆星A: 你最LOW,這沒疑問
流浪居然開始罵街了,流浪你這樣很墮落啊.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世貿組織的這份裁決書說,中國沒有顯示出它對稀土、鎢、鉬的出口所採取的一系列配額限制措施是合理的。
稀土是國防工業生產以及製造包括iPhone、磁盤驅動器和風力渦輪機在內的現代科技產品的重要成分。
中國出產全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從2010年起,中國宣佈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並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污染和保護稀土資源。
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後,國際稀土價格飆升了百分之幾百。
美國、歐盟和日本投訴說,配額限制措施讓中國公司在混合動力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和節能照明等產品的生產競爭方面佔據優勢。
普遍預期,中國在世貿組織的稀土上訴案會敗訴,因為此前中國已經在一個類似的出口商品案中敗訴。
現在中國受到世貿組織裁決的約束,將不得不撤銷對稀土和鎢、鉬的出口配額限制。
中國此前申辯說,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設置配額,是為了防止過度開採,這一政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商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中國會認真評估這項裁決,繼續改善其對資源消耗產品的管理,符合與WTO一致的方式,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維持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公平競爭。
對於F22和F35來說,它們的電機對著磁性材料體有著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僅要體積小而磁力超強,還要耐受400度的溫度而不會退磁消磁,並且擁有很好的強度。而一旦離開了釹、鏑、铽,根本做不出這樣的磁體。
其中釹不僅是高性能磁體的關鍵成分,它還和釔一樣,同時是航空發動機熱障塗層的關鍵成分。通常來說,先進航空發動機在溫度最高的部件表面——比如燃氣渦輪葉片上,都會沉積一層陶瓷塗層進行隔熱。而釹、釔對於這些塗層的隔熱效果、抗燃氣沖蝕等關鍵性能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如果沒有了這兩種元素,美國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將出現急劇的下降。
而銪則主要用在各類光學玻璃、透明晶體中,是現代光電器件、特別是大功率激光器件的關鍵元素。美國現在的軍事進攻能力,有相當一部分都建立在光電、特別是激光裝備上;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各種類型的激光制導武器,以及美國海軍目前正在接近實用化的激光防空反導系統。
實際上影響整個美國航空工業的稀土元素當然不止這五種,僅航空維修領域需要經常使用的稀土元素就有17種之多,比如鉺等等,有相當部分是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
而針對稀土元素全球產量有限,開採一方面減少本國戰略資源儲備數量、同時破壞環境(比如稀土礦開採廢棄物普遍具有毒性污染問題)的困擾;美國的做法是盡可能從國外、特別是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進口稀土資源,並極力提高對於稀土的利用效率、減輕或者擺脫對於稀土的依賴。
比如美國GE公司,目前就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永磁材料,根據他們宣稱的目標,一旦項目成功,可以減少該類材料中80%的稀土金屬用量。(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小編腦子進水了。稀土美國難道沒有嗎,只是開採稀土的環境成本太高,也就是對於環境的污染很嚴重,只有中國才不考慮環境因素,只要有錢賺,那裡去管環境,斷子絕孫也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都和中國買稀土的原因。小編還TMD炫耀,真是不要臉。
你文章沒看完吧,最後兩段小編說了什麼自己看看,動不動就罵、真的服了你
美國都能限制高科技和戰備物資對中國出口,為何我們不能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宣布稀土為戰略物資限制出口,到底在怕什麼?
中國在WTO的稀土上訴案2014.8.7終裁敗訴
以保護環境為由立法禁挖稀土才是正道,去世茂組織投訴都不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57323.shtml
我至今不忘,在九十年代,台商老闆的一句話,說大陸生產的產品,都是浪費資源。市場告訴了大家結果,西方的廠商大量倒閉。西方的廠商為什麼大量倒閉?因為接不到訂單了!現在說中國製造統治全球,是較為貼切的描述。
我有兩件襯衣,是滬洋還是金盾忘了,至今還在穿,就領口和袖口有點磨損,但就算放到現在衣服樣式也不算過時,我喜歡的那種,而且沒起球,沒起褶。千年左右在瀋陽五愛市場花55元/件批發價買的,比我兒子年紀都大
中國國產產品質量不好嗎?不是質量不好,而是質量好的少人買,如風扇類鑽石,華生質量不好嗎,為什麼不見了,用十年廿年工廠工人怎辦,中國工廠現在做的產品用三二年是正常的,這才是中國工廠要製造的產品,一件衣服好,十年也舊了。
哎180萬我們只賣20萬,就不能為我們的技術也保保值?總是以犧牲員工利益低薪資高產出的產業模式跟別人競爭,難怪出不了一個知名的品牌。
歐美的高福利就是因為壟斷,等這些都成了白菜價,看看你還拿什麼搞福利!高福利都是靠技術掠奪不發達國家來實現的!
現實打臉。以前覺得歐美國家甚麼都好,是因為那時候中國太落後,其實現在出去多了,發現歐美也就那樣!以前不是別人有多好,而是你太差;現在,不是別人不好,而是你也好了。就這麼簡單!
稀土就應該賣天價!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39422.shtml
美一戰略資源90%都來自中國 沒它F22和F35只是廢鐵2016.12.03 新浪軍事
在世界範圍內的稀土分佈,中國占據已探明礦產的36%,美國占據13%,美國對稀土元素的需求佔全球的1/8左右,其中91%來自中國。
而這其中美國需求量最大的五種元素,釹、鏑、铽、銪、釔,也正是對軍用飛機極為重要的五種元素。沒有這些來自中國的稀土,美國的F22和F35連把發動機打著火都做不到——這五種元素裡,有3種(釹、鏑、铽、)都是電機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成分。
F22和F35採用高功率的稀土電機作為啟動/發電機。在飛機啟動的時候,它是電動機,帶動發動機轉速上升、並進入穩定的持續工作狀態;而在正常飛行的時候,它是發電機,從發動機裡提取動力轉換成電力,供飛機上的雷達等設備使用。其中F22的主發電機功率達到2x65KW,而F35則達到2x80KW。
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產化之後價格只要300萬,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廠商玩完;
集成電路行業,計算機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紀80年代初都需要進口,現在價格5元,成本近乎為零的東西,那時中國祇能在國際上高價買。當某微電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後,市場價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錢;
新能源市場,2010年,中國進口烷烴類氣體,國際市場報價45000一公斤,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烷烴類氣體價格降到了28000;
…………..
通過這上面,大家看出什麼了嗎?
中國人不會做之前,這些東西都是天價,一旦我們能夠生產後,這些東西都成了白菜價。
別跟我說技術進步,技術進步也不會讓資本家放棄豐厚的壟斷利潤,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們打破了壟斷!
以前只有德國一家能做這種單向閥;他造一個3小時壽命的就賣180多萬。他沒有競爭者,他是壟斷者,他吃定你了。現在我們這個的研發會使德國企業徹底從這個產品的市場退出。
而中國能做到,就是依靠一代又一代工業人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精到強。
那些大國工匠將名留青史。總有一天,後人會不斷地去書寫他們的故事,因為我們中國的產業技術人才不是不偉大,不是沒有工匠精神,也不是沒有技術水平,而是我們欠他們一個正眼相待。
回應
這小編說的話確實見識,自大,請問如果沒有發達國家研發出來中國研發的出來嗎?不管什麼高新技術中國根本就沒有過,都是仿造西方國家的技術再生產一些不中用的水貨。中國科學有什麼能耐嘛?
蠢貨,中國技術超越西方和西方有毛的關係,他們提供了技術支持?能仿製的西方允許出口?美國的航空技術交流會唯獨不讓中國人參加這類事情你沒聽說過?西方在高技術上對中國的封堵無微不至,中國的技術發展超越都是中國人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太湖之光是用的中國芯,世界第一,量子計算也是引領世界,這估計是中國人穿越了時空在2116年的美國或者德國仿來的吧。
13年吧和單位領導出國,在德國兩天領導不斷和我講德國人的嚴謹作風!結果從柏林到羅馬機場德國人把領導行李忘了裝上飛機,讓我們兩人在機場找了兩個小時才說忘了!第二天才送到…心裡爆笑!
噴子鍵盤俠一句話就把無數國人的努力給否認了。無知者無畏
這件裝備單價從180萬跌到20萬隻因中國打破德國壟斷2016.12.03 新浪軍事
據報導,西迪公司成立10年來,所有股東從未分紅,每年卻拿出銷售收入的10%用於高級工匠培養和創新研發。“正是依靠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西迪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更是在不斷的創新研發中,培養出了100多位以80後為主的高級工匠。”
德國人壟斷生產的單向閥單價180多萬元,使用壽命只有1到3小時。
當聯播君看到這樣一條新聞的時候,內心是複雜的,有說不出的滋味兒。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突然開始刮起了一股吹捧德國更具備“工業精神”的分析文章。
誰在鼓吹西方“工匠精神”?
比如:今年南方水災,吹捧德國沒用的抗洪神器。
比如:德國產的汽油比中國的更白。
這個老謠言很多年前就有。大概是說,一個買了進口車的人,從油箱裡抽出汽油對比發現,來自德國的汽油是無色無味的,而中國的汽油則是有色有味的。說明中國汽油差,德國汽油牛。
那國外的汽油到底是什麼顏色呢?外國加油站的常見汽油究竟是什麼顏色呢?
下面是一組實際的對比圖片: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歐美的汽油顏色比中國汽油更深!且97#比95號#顏色還更恐怖,甚至都紫紅了。而且早有專業人士闢謠:顏色和汽油質量是毫無關係的。
比如:德國扳手秒殺一切工具。
文章大概是說最近德國的一種扳手火了、令人膜拜,它的強大徹底超越了尺寸,形狀的概念。很多工具就此要失業了。讓無數中國網友不禁讚歎日耳曼人的嚴密、德國發達的工業技術,同時又將自己的祖國噴的一無是處。
難道中國人的智慧真的就不如德國人?
其實,這些年來類似被刻意編造出來詆毀中國、吹捧外國的帖子多到數不勝數。
多年來眼睜睜看著周圍的人被盛傳於祖國大陸的德國神話洗腦,已經麻木。每當有人遇到在德華僑,第一句話都是德國人真的好厲害,德國人真的好嚴謹,德國科技真的好發達,你為什麼不留在德國……
而中國工業和製造業卻慘遭各路人馬貶損為“缺乏工匠精神”。
我們欠中國工業一個正眼相待!
輪胎、防彈裝備、潤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國際市場上5000元一克,2013年,寧波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的生產線,石墨烯成本價格降為3元一克;
通信行業的交換機的一塊板,15年前國外賣20萬,10年前,國內企業開始生產,5年後價格降到1萬,歐美廠商大多倒閉不見;
相關新聞
中國暗劍無人機速度或5馬赫可將戰機遠遠甩開2016.10.15新浪軍事
中國展示世界最大規模67架集群無人機67架實驗,打破之前由美國海軍保持的50架
中國彩虹5無人機將首次亮相第11屆珠海航展 多項性能超美軍捕食者
彩虹-5翼展達21米,最大起飛重量3.3噸,載荷500公斤,最大航程6500公里。除了外形尺寸明顯增大外,更重要的是採用了重油活塞發動機。雖然不如渦槳發動機先進,但耗油率要小得多。與美國捕食者B相比,彩虹-5的滯空時間為40小時,未來的升級版本有望達到100-120小時,而捕食者B的續航時間只有20多個小時。 翼龍2採用國產渦漿-9A發動機,功率為600馬力,最大載彈量在600公斤。彩虹5用翼龍2號一半左右的功率,達到了與之相似的載重量與續航力,而且使用重油燃料,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尤其方便各國空軍之外(除了空軍之外,其他軍種較少使用航空煤油)的用戶裝備使用。不過,重油燃料和較小的功率重量比也帶來了飛行速度、加速度慢等一系列缺陷。 從發動機類型的區別看,這兩種無人機其實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如果說美國採用900馬力渦漿發動機的MQ-9是典型美國肌肉皮卡,那麼功率小一些的翼龍2就是輕型越野車,而功率更小的彩虹5則是更樸實的小貨車了。
翔龍無人機已換發動機匹敵全球鷹 可24小時監控釣島2016.10.19 新浪軍事
最初翔龍配備的是國產WP-7發動機,重量大、油耗高,量產型翔龍配備是國產3200公斤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全球鷹配備的AE3007H渦扇發動機相差無幾。由于翔龍可以執勤高空較高,可以配備較大孔徑的合成孔徑雷達,因此其雷達視距較遠,達到200公里以上,以每個掃描條帶寬度為10公里計算,每個小時可以掃描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一天下來就可以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全球鷹“裝置一台AE3007H渦扇噴氣發動機 為什麼這麼省油?
為什麼RQ-4裝置一台勞斯來斯AE3007H。RQ-4空重12.1噸,有效載荷900公斤,飛行可達2.6萬公里,可從美國本土飛往全球任何地點。因為AE3007H是高旁通比的雙轉子的軸流渦輪風扇,省油的原因有:1.風扇是寬弦設計的 2. 5級可調靜子葉片 3. 環形燃燒室 4.全權數字控制系.
既然中國產的無人機性能無法和美國產的比,為什麼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無人機賣的這麼好?價格因素顯然不是唯一的。恰恰是美國自身嚴苛的出口規章和各類限制給了中國人可乘之機。急需無人機的國家一看買美國貨過於繁瑣,索性轉向中國,雖然性能上差一些,但性價比高且購貨渠道很好。
觀察者:中國的無人機技術發展十分迅猛。中國在無人機方面的拓展力極有可能超出很多行家的預料。以珠海航展上的雲影為例,它是中國第一款隱形無人機,可以被掛載於飛機上,像炸彈一樣被空投,而且公佈的視頻顯示了雲影的協同蜂群出動技術。中國無人機鑽了美國人的空子,在國際上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成為了一股非常值得重視的無人機力量。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國產彩虹5,飛行時間約60小時,飛行長度可達4039英里,可以和美國的MQ-9相媲美.
回應
美國人覺得無人機是個很牛逼的技術,沒想到在中國覺得沒啥技術含量,不就是個遙控飛機麼,直接給你整成個白菜價
這個就是工業化中國的可怕,高大上的東西等中國玩轉了,就很快平民化;
沒有說到實處,美國怕中國模仿發動機技術,再說小型發動機,中國也不是那麼差勁,電子方面,如果有人工智能,可能超越美國,性價比不可拒絕。
對的,大疆為什麼能佔領市場,同時研發的技術其實相差無幾,但是中國的量產能力無人能及。
中國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在新科技領域完全可以彎道超車,直追前沿科技!
MQ-9載重136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460千米/小時,可持續備戰飛行15小時, 巡航飛行高度15000米(空載);9000米(滿載),捕食者跟我們差很多
大疆的產品一直領先國外至少一代的時間,國外產品根本沒法比,用外國人的話說就是,無人機市場除了大疆之外都是輸家~
回想當年中國購買以色列無人機還被美國攪黃的心酸歷史,再看現在我國商用消費級無人機和軍用無人機佔領世界市場,真是讓人太感慨了
中國突破不了的都是高大上,中國有了的就都是玩具了。
看這報導只能說美國,或者說是美國普通人對中國的無人機發展還是沒有當一回事,高傲的行為方式註定會讓其付出更多代價
中國就是發達國家粉碎機,一旦掌握某種高技術迅速做成白菜價,讓全世界享受低價高科技產品.
人家買美國的無人機來用,買中國無人機便宜貨買回家當靶機拿跟空軍練手打靶用的,便宜嘛!既然中國這麼牛,為什麼不漲工資.
滾去找你美爹去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15526.shtml
美稱中國同時發射10枚東風21導彈向特朗普示威(圖)2016.12.03 觀察者網
前一段時間,熱衷報導中國導彈試射的《華盛頓自由燈塔報》似乎有些冷清。直到今天,他們才想起來把上月底中國中央電視台公佈的一段視頻拿來再次“熱炒”,稱這次試射10枚東風-21導彈的演習是“對特朗普的示威”,恰逢特朗普昨天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炒作中國“軍事威脅”看來又回到了美國右翼媒體的日程表上。
導彈齊射視頻發布的時候,特朗普正好宣布任命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將軍詹姆斯•馬蒂斯為下一任國防部長。
報導稱,東風-21與美國潘興2相似,採用兩級火箭並具有在大氣層內機動的再入飛行器。潘興2導彈在美國與俄羅斯簽署中導條約後被拆毀。
東風-21基礎上中國開發了多種型號的導彈,包括反艦彈道導彈,也就是東風-21D型。另一種改型導彈則被認為是中國反衛星武器的基礎。
回應
自由燈塔報說得好像東風21是美國開發似的 又給東風21找爹了
我們正常訓練,關特朗普屁事,美媒想像太豐富。
美越來越不自信了
武器是留給別有用心的人的,心裡沒鬼就不怕鬼敲門。
這些導彈是給台灣準備的,準備把台灣推倒重建
打彎彎還用不上這個!直接火箭炮足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q2190379.shtml
美媒稱中國軍用無人機霸占市場:不僅因為便宜(圖)2016.12.03觀察者網
中國軍用無人機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引人注目,而且佔據了令人艷羨的全球無人機市場份額,其原因引起了美國軍事評論界的大量討論。美國道瓊斯旗下MarketWatch網站的專欄評論員Jurica Dujmovic撰文,試圖分析中國軍用無人機霸占全球市場的秘訣。
就在不久前,中國的廉價超市連鎖店遍布克羅地亞的每一個角落。當地人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如果你沒錢消費不起高檔貨,那就應該去中國店裡轉轉,保證你能找到廉價而且質量過硬的“山寨”版。
無獨有偶,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上也存在這個情況。相比看起來高大上的美國產無人機,中國產的無人機不但價格便宜,而且供貨渠道暢通無阻。一架美國產的MQ-1售價高達400萬美元,這個價位足可以買到四架中國產的翼龍。
不過 “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這一領域的研發中一直困難重重,在無人機方面也不例外。所以總的來說,中國產的無人機的性能並不那麼出色。”
中國將建5艘096核潛艇中美或實現太平洋對等核威懾2016.12.03 新浪軍事
近期,美國“防務一號”雜誌報導,中國官方媒體曝光了中國唯一製造核潛艇的船廠,渤船集團造船廠“新總裝生產線室內船台”的畫面,臆測了新生產線或將用於開建中國096型戰略核潛艇。
美國智庫的報告稱,中國戰略核潛艇的建造步伐明顯加快,美國要做好最終,接受“中美太平洋對等核威懾”局面的準備。美國國際海事安全中心指出,中國最早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僅有一艘“夏”級潛艇,搭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射程也很有限,噪音大,很少帶著核武器出港巡航。中國的第二代戰略核潛艇是094型“晉”級,搭載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是中國第一種性能可靠的水下戰略核反擊平台。
在五常範圍內,中國目前共有4艘094,美國有14艘俄亥俄級,俄羅斯有4艘55型北風之神,法國有4艘,英國有4艘。如果從現役戰略核潛艇的數量來衡量的話,解放軍的水下核威懾實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094的許多數據依然處於保密狀態,長137米,寬11.8米,配有6套魚雷發射管,搭載12枚巨浪-2導彈,每枚導彈能搭載1至3顆核彈頭,射程7200千米。
美媒認為解放軍094型潛艇還不夠完美,它的缺點是噪音較大,易被美軍反潛部隊發現。因此中國可能製定了新的戰略核潛艇發展計劃,使得中國戰略核潛艇的總體數量進一步接近美軍,同時甩開其他西方國家,與俄軍保持大致相當的對美水下核威懾力,俄最終計劃入役10艘北風之神替代所有舊款戰略導彈核潛艇。
目前,中國已有4艘,可能擴大到5艘,而下一代096或裝備巨浪-3。美國媒體普遍認為, 096可能不少於5艘,加上5艘094,中國未來擁有的戰略核潛艇數量預計不會少於俄軍。(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實現這樣對等核威懾,才能使美國尊重中國不敢胡亂來!
小編真會睜眼說瞎話!中國的戰略核潛艇部隊能比過俄羅斯?現實中!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其實發展的一般!比起歐洲強國如法國其實還要差些!別說俄羅斯了!
美媒睜眼說瞎話?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q2163245.shtml
我軍少將尹卓稱中國能同時造兩艘航母 彈射器已無瓶頸2016.12.03 環球網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進入刷漆階段,最快可能於12月中旬下水。就在幾天前,又有12名新飛行員正式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尹卓表示,第二艘國產航母未必是在大連造船廠的船塢裡建造,上海的造船廠也有建造航母的能力,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南北兩個造船廠同時建造航母。此外,無論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技術,對我國而言已沒有任何瓶頸。
軍事專家滕建群表示,美國有10個航母戰鬥群,擁有上千人的艦載機飛行員隊伍。未來,我國至少需要三個航母戰鬥群,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可搭載的艦載機數量達到近40架,未來新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必然更多。按照一架艦載機配1.5個艦載機飛行員的標準來算,至少需要配備100多名艦載機飛行員,可見我國的確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回應
中國的規律是,有小道消息時候已經在生產了!官方說在建的時候基本已經建成了!官方說已經有這個武器的時候,下一代已經在研製了
中國還有更厲害的武器,中國和美國不一樣,美國是還沒有造出來開始宣傳,中國是生怕別人知道,悄悄的造。
日本車又怎樣?說得好像能造日本車就能玩航母核彈一樣,別和我說日本二戰的木板航母,還有那個零式戰機,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劣勢,毛子品牌汽車沒有幾個吧?戰機仍然槓槓的! 我們發動機是有岔路,但航電公認毛子比不上我們!
別扯這些。世界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有隻破槍在身上都能防身。
你的意思是說,造10艘和一艘都沒有是一樣的。回去好好搬磚,國防不勞你操心。
沒有美國攔著,日本早出航母和核彈了。1922年日本造出第一艘航母。二戰時日本已擁有29艘航母了。
你讓日本現在玩俯衝轟炸還是神風自殺?二戰的傢伙跟現在有多大關聯。我還說五百年前鄭和船隊無敵咧。吹歷史日本也贏不了。
這話我愛聽,事實就是如此,真比過去的輝煌,我們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中國人不能驕傲,但我們絕對不能沒有自信!就算別人比我們強,我們也不怕。我們加把勁趕趕就是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q2158047.shtml
未來一到兩年內,南海艦隊難有新驅逐艦補入
據信首批為18艘的052D,三大艦隊分完前面12艘052D,剩下6艘怎麼分?還是“大鍋飯”,一個艦隊2艘?筆者在這裡不說可能性,只說期望,希望南海艦隊能分到至少3艘,這樣的傾斜,才符合三大艦隊各自承擔戰略任務的輕重緩急。
一片阿拉伯海,西北面和西南端,兩大咽喉要道,分別被瓜達爾港和吉布提港看住。
那麼,有了兩個來之及其不易的據點,當然需要軍艦實實在在的進駐。
這些就是筆者期望那剩下6艘052D的分配向南海艦隊傾斜的原因。
筆者認為,首批2艘055入列南海艦隊將是很大概率的事情,應該就在兩年至三年之間。圖片055型驅逐艦首艦主體合攏。
到2020年結束之時,南海艦隊水面主戰艦隻陣容為:1艘001A型滑躍式航空母艦、2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5(6)艘052D型驅逐艦、超過10艘054A(B)護衛艦,056A就不統計了,海軍裝備總數據說首批就70艘……
屆時,筆者給南海艦隊的評語估計是:近海防禦等閒事,遠海護衛正當時。(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若大連、江南和廣船(南沙龍穴)同時開建,052D的建造任務指標5年內就可以完成,055也可以下餃子。美帝第七艦隊只能望“餃子”興嘆.
認清差距是對的,不要一天到晚瞎吹。美帝做了多少年老大,花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規模。雖然現在已經衰落,但是也不是一步就能超越的。
南海對付南亞一群小國已經綽綽有餘,現在最需要加強力量的是東海艦隊,因為面對日本還有美國艦隊的威脅。
東海艦隊雖然是對抗日本的主力,但這只能是在和平時期,一旦開戰,東海艦隊將是犧牲品,這也是地理位置決定的。
東海艦隊能成為犧牲品?日本沒這實力!有岸基兵力的配合,足以一戰了。畢竟現在已經是體系化的戰爭了。
南海艦隊主力作戰艦艇已經相當於日軍兩個精銳的八八艦隊或十十艦隊,還有三個團的殲11B,如果得到空軍海航的有效支援,多達20艘的056,053,以及幾十艘022, 20多艘潛艇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缺的只是航母了。
還缺兩個航母戰鬥群和三艘直升機航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3/doc-ifxyiayr8927940.shtml
當然,從10年前開始,東南亞諸國海軍已基本非南海艦隊一合之敵,彼時,新“四大金剛”已全部入列。同時還要看到,如今,西沙、南沙諸島首輪“種島”已畢,就算056(A),在南海之內也能於體系支持下發揮出大型護衛艦的作用,更遑論在島礁據點支援下,052D、C、B等可以爆發出多麼大的戰鬥力了。
所以,顯然我們要關注的還是美軍。
一般來說,大中型水面艦艇的在航率為1(1.5)/3。也就是說,每3艘可以保證至少1艘處於24小時戰備值班狀態。南海艦隊在4艘052D全部到位後,所屬兩大驅逐艦支隊已滿編。所有的30多艘大中型艦隻,能保持隨時待命待機的有10多艘。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是活躍於南海的主力水面艦艇,雖然它有60多艘,可是得全球部署,能用於南海的,還要考慮到把握好度,每次不過一兩艘。
美軍航母編隊倒是經常在南海一呆就是1個多月,可是美軍總是強調航母處於南海“國際海域”,所謂“國際海域”,不是在傳統認為的南海以外的菲律賓海域,就是在中國“九段線”以外的馬來西亞、印尼附近海域。
如此一對比,就從反面證實了南海艦隊目前以052D/C、054A等“三代艦”為主的水面艦艇部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對於完成賦予它的“近海防禦”任務,已無難度。
至於水下反潛,國產新一代拖曳式主/被動低頻聲吶已普遍裝備於052D、576號(含)以後的054A,以及所有056A,配合已建設多年的南海海底水聲監測基陣,以及基洛級、039系列、核潛艇,南海的海面一下,對中國以外國家的潛艇來說,也是好怕怕的。
至於空中麼,不消多說,對潛的有剛服役不久的運-8反潛機。主要體現對空戰鬥力的,還是在空警-500,運-8警戒機,其他運-8、運-9高新機支持下的,多達3個團的70多架重型雙發三代機殲- 11B(S) H。
前出印度洋護衛“一路” 南海艦隊仍須努力和投入
分析完當前南海艦隊的“近海防禦”能力後不難看出,雖然完成此項任務可以很圓滿,但也大致佔去了南艦六成兵力,剩下四成兵力用於“遠海防衛”,顯然是不足夠的。數量上的缺乏是前置條件之一,另一個重要前置條件,則是“遠海護衛”的需求在與日俱增。
………
究其根本,還是南海艦隊的一級水面主戰艦艇數量不足。挑大樑的8艘主力驅逐艦已經保持了相當高的在航率,但仍嫌時間不夠分配。
英媒055/054B新艦將接替052D/054A 戰力亞洲第一2016.12.03 新浪軍事
055艦作為中國未來明星艦,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作為中國未來主力驅逐艦,排水量比052D更大,垂發系統也更多,這樣可以適應航母艦隊的遠洋航行和為航母保駕護航的武器配置。不過除了055,054A的接替者卻平時很少有消息,實際上054B也有了不少眉目。
要說054A艦,各方面性能均衡,唯一的缺憾就是噸位有點兒小,雖然武器配置多,但是數量都不多,無法在高烈度戰爭下獲得優勢。因此054A的接替者054B很有可能在這些問題上下手解決。
054B沒升級電子設備,一體化中小型相控陣雷達,放大噸位,容納更多的垂發系統,動力提升,可以趕上航母艦隊30節的航速。而這些技術,在中國其他的軍艦上已經有展現,理論上不存在難度。
回應
不考慮美國在亞洲駐軍,中國海軍已經是亞洲第一了。
當年北洋水師也是亞洲第一,日本打得夠嗆。
1888年北洋海軍確實是第一,可打仗是1894年,北洋海軍7年未添一船一炮,早就不是亞洲第一了,無論是質量,噸位還是火砲
是騾子是馬牽出去溜溜,別躲在家裡意淫。
放心,咱們的敵人除了美帝以外,其他的也都沒有實戰。而且美帝的實戰也僅僅是打打小國而已。
鍵盤俠說的真輕巧,天天喊打的就是一群莽夫。以前我們光腳不怕穿鞋的。現在中國正在積極推行全球化戰略。三十年的穩定造就了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現在千方百計搞亂中國及周邊,以阻止中國進一步發展。我們竟然還要自亂陣腳!不要以為中國不想打 是打不了。所有政治活動都是為經濟服務的,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佔領土地,掠奪資源和人口,反哺經濟。如果經濟出現出現停滯甚至負增長,你看打不打!國家製定戰略的人還不如你們幾個網上的噴子?
網上噴狗太多容易誤導輿論, 一句話中國網絡太自由了,才給了那些狗吠的機會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03/doc-ifxyiayr8917457.shtml
南海艦隊進入052D時代:近海防禦有余遠海護衛不足2016.12.03新浪軍事微博
盤點南海艦隊主力水面艦艇,,不外乎新“八大金剛”(4艘052D、2艘052C、2艘052B)加1艘據信已改裝完畢,但尚未交付部隊的051B型深圳艦;8艘054A型護衛艦;至少8艘056(A)型輕型護衛艦。再加上2艘相對較新的051型驅逐艦、10艘較老的053H1(G)型護衛艦。近40艘的規模,只看數量已經很可觀。
我的旗云用了10年 從來沒有為難過我,更別說什麼召回之類的要命問題 的確可以點贊。
滿大街跑的全是日系,德系,現在加個大棒子的現代車,你還有什麼值得開心的。國內每年一千多萬輛的市場銷售量,真正國產車出了有多少輛,我不是憤青,我做不起憤青,因為我年齡超標,但一個國人,看到路上跑的全是他人品牌車時,你作何感想,特別是想把這當成一支柱產業。
那你該去好好統計後在來發言,看看國產車是國外車的多少倍,看看那些銷量車型都是什麼車。銷量最高是國產車,吉利比亞迪,長城,江淮長安,然後是韓國起亞,現代,後面就是日產,本田,馬自達,豐田, 大眾標致雪特龍別克福特等,你連車都去統計過,也敢發言啊,你膽子真大。
他連國產車都買不起!!還有時間去統計?
如果有天出現在歐美日韓這些國家才算是真正厲害!
比亞迪出的電動大巴早就銷量出國美日了,可是都屬於高檔貨的!
知道路虎為什麼跟奇瑞合作麼,就是因為奇瑞有發動機!不懂別扯淡!
是呀!吉利連沃爾沃都收購了!
中國搶走中亞訂單,性能優越氣壞俄羅斯同行2016-12-01
近日,一種強悍的中國重型軍車出現在獨聯體國家聯合軍事演習中,它搶走了俄羅斯軍車的傳統市場份額,這恐怕會讓俄軍車行業焦急得不行。
中國一汽的解放牌J6重型坦克運輸車被哈薩克斯坦陸軍採用,在這次演習中運載了俄BTR-80輪式裝甲輸送車、122毫米自行榴彈砲等裝甲戰車。
在半個世紀之前,中國一汽成功製造了以蘇聯吉斯150型卡車為基礎的中國第一種國產汽車:解放牌CA10型4噸貨車,這終結了中國沒有國產車的歷史。而到了今天,第六代解放牌—— J6代表了解放牌的最高水平,已經進軍以往由俄羅斯軍車佔據的海外市場,最新發展令人矚目。通過這一組合,可以減小坦克裝甲車自身的損耗,節省這類戰車寶貴的儲備摩托小時;降低坦克裝甲車車組成員的工作強度;提高戰略、戰役機動的效率、速度和可靠程度;不依賴鐵路的複雜系統,可靈活運送數量較少的戰車;能夠對公路系統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避免履帶式戰車損壞路面。
中國製造!吉利轎車和重汽卡車為卡斯特羅送行2016.12.02
回應
你舉幾個反例看看,那些廠是有多牛?幾斤幾兩大家心裡都清楚
自己連個三輪車恐怕都沒有,來操汽車全產業鏈的心,有那時間在網上當鍵盤俠,不如多撿倆易拉罐,最近漲價不少呢
老實說吧,包了個皮而已,底盤 發動機 變速箱這些核心技術還是西方的。或許有些民營企業確實在做自主研發,但是真的是嗎,只不過是測繪仿製而已!還是別人十年前就開發的技術!總之差距太大了必須從政策上改變
你說得有點誇張了吧?難道豐田不是仿製福特嗎,建議在歐洲美國看看吉利博瑞的質量然後在發言.我承認國產車和合資車在某些方面有點差距,但已經從幼稚走向了成熟。打個比方,就說奇瑞吧,奇瑞車的進步就不小,以前有旗云、QQ等,質量的確不夠成熟,但現在的奇瑞已經明顯是一個已經成熟的車企,無論是從車的外形設計、發動機製造、裝配工藝、製造技術、用料、配置都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現在出的艾瑞澤系列、瑞虎系列車型都相當前衛,品質配置都很高,跟合資車比,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了。老百姓的車就是需要經濟實惠,皮實耐用,有型有內容,開著安心放心就完事了。吉利、長城、長安等這些車企都成熟起來了,品質一天比一天好,外形一款比一款靚,配置一輛比一輛豐富,這些品牌的國產車隨便選一輛都是精品好車,放心安心地開就行了。
中國陸軍成為全球頂尖還需5年這三個方向是重點2016.11.04新浪
對比在今年珠海航展上,到處飛來飛去的各型戰機讓大家眼花繚亂。不過其實這次珠海航展被廣泛稱為“珠海防務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中國能夠拿出手的最先進地面兵器的集中亮相。從VT5新輕型坦克到96改進型,還有諸多新型步戰車進行動態機動展示,還有大量的新的火箭彈和導彈同步展示,可並不受到大家的十分的關注。其實此次珠海航展上面無論是展出的地面裝備,還是新型的武器平台,都遠遠超出了平常大家所能在其他渠道看到的詳細程度,甚至可以說帶給了我們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我們不妨通過幾個發展方向上,來分析下:
方向一,主力突擊部隊全會”飛”
在此次珠海航展上,中國對外展示了大量的直升機實物,例如:WZ-10K(空軍版武直-10),WZ-19E(出口版武直-19),還有直升機的附屬配件,更有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看起來很有想法的新型彈藥。但是最引人關注的,還是直升機的核心-發動機。…….中國現在建立的快速反應旅,距離美軍的“師“在直升機數量上就存在數量差距,美一師是200架各型直升機,我軍空中突擊旅是112架直升機,中國要給所有的主力部隊都配備上這樣的規模,缺口則會是500架以上的缺口,這對於剛剛接收了第1000架直升機的中國軍隊來說,這個差距得找。而這次航展展現出來的技術追趕已經很明顯了,如何轉化產能則是下一個階段的觀察的重點。
方向二,主力裝備輕型化
典型例子就是各種120毫米迫榴砲,不僅僅使用了“猛士”越野車的底盤,還使用了“山貓”輕型8輪突擊車,這些裝備都可以選擇通過直升機吊裝或者是艙內運輸來快速運抵戰場。尤其還有AH-4這樣輕型的155毫米榴彈砲,完全體現了上面所說的主力裝備輕型化,快衝快打,力爭把戰鬥快速解決。
方向三,無人機呈現蜂擁之勢
這個部分大家有目共睹,基本不用詳談。
未來如果在上述領域展開全面的攻關,那麼不需要太久,5到10年,中國陸軍成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全球最頂尖陸軍完全沒有問題。
衛星偵察接收設備要求可疑實時接收陸軍戰術偵察衛星對區域戰場的偵察情報。合成營導航定位裝備應該是以(“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主,包括單兵手持式衛星導航設備,合成營定位報告系統要求至少可包容500個以上用戶。
報導稱,這裡可以看出,組建合成營之後,數字化功能大大強化,能夠接收衛星通信、無人機、導航定位系統的支持。本刊記者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於美軍中央司令部採訪時看到,每一支前往伊拉克的合成營步兵,都人手一個單兵GPS接收器。
中國陸軍合成營的野戰地域通信網,要求地域覆蓋能力滿足正面為10到15公里、縱深為20到30公里。這實際上可以看出合成營大致上的作戰縱深、推進速度。
報導稱,與傳統的步兵營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的合成營強化了多樣化的作戰功能,尤其是防空、反坦克能力等。並在其內組建了高射砲排,裝備有小口徑自行式高射砲,車載雷達能有效探測20到30公里範圍內的10到20個空中目標,編配3到4個戰車火力單位,可同時抗擊3到4個空中目標,火力半徑達到近3公里,掩護面積10到15平方公里。
重型機械化合成營的步兵,實際上已經稱為裝甲步兵,即以履帶式步兵戰車、裝甲車取代過去單一的步兵部隊。如果注意到合成營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的場面,在無戰鬥的情況下,合成營步兵通常乘坐04型步兵戰車隨同坦克實施進攻;在有戰鬥演習的情況下,步兵下車作戰,有時是坦克、步兵戰車引導步兵,有時是步兵引導裝甲車輛。
當坦克引導步兵衝擊時,步兵與坦克的距離保持在25到50米之間,都在目視範圍內。當坦克、步兵戰車支援步兵衝擊時,坦克、步兵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進行超越射擊,從步兵間隙或側翼射擊,通常步兵與坦克的距離大於150到200米,步兵射擊目標的距離大致上是300米。當步兵乘坐裝甲車輛衝擊時,通常在坦克之後100到200米處協同坦克進行沖擊。
報導稱,中國軍隊的合成營編制,意圖在於模塊化、部隊結構中小型化,便於快速運輸、靈活作戰、降低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合成營不裝備重型武器,編入裝甲連的合成營,依然以99A、96主戰坦克為主,今後也會有更多的合成營組建。
回應
流浪恆星A:我怎麼覺得是在吹牛呢?
看完文章再評論!~~美國著名軍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的分析文章,又不是中國吹牛!
在不考慮制空權,不考慮後勤和協同作戰,1對1,我覺得確實棋逢對手!可惜,戰爭從來就不是1對1
如今 就不要妄談美軍的空中優勢了 按文章裡的既定戰場 誰空中優勢 還不知道呢
相關新聞
中國重裝部隊突擊速度翻一番完全超越美軍2016.7.22 新浪軍事
我軍攻台主力部隊提高武直10跨海戰力在登陸艦起降2016.9.22
38軍紅旗17導彈亮相坦克部隊不用再怕阿帕奇2016.10.6
中國陸軍未來發展究竟會怎樣合成營是關鍵2016.10.15
空軍版直10K亮相珠海航展 助中國空中突擊師匹敵美軍2016.10.30
中國陸軍合成營建設引外媒關注模塊化編制借鑒美軍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提前出版)報導,目前已經亮相的合成營包括:摩托化合成營、輕型機械化合成營、少量的重型裝甲合成營等等。這些合成營與過去的步兵營的編制有何區別?簡單地說:中式合成營的基本創建構想是在藉鑑美軍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並未有本質性區別。首先是多功能化、廢除過去單一的步兵營編制,此外還相當重視模塊化編成。
例如重型裝甲合成營,不僅僅是坦克營的編成,還加入了裝甲步兵模塊(履帶式步兵戰車)、自行火砲模塊、自行高射砲模塊、工兵模塊,以及相應的偵察、情報、網絡作戰模塊等。在美軍的合成營,數字化的趨勢相當明顯。
報導稱,建設合成營之後,中國陸軍的基本意圖是:合成營的某些作戰能力,例如偵察能力、各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信息化處理能力,必然會由於新裝備的部署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有些領域甚至高於改革前的步兵團。在幾個合成營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得到了武裝直升機的支持,這似乎是臨時編組而成,也是模塊化形式。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合成營組建的若干戰術指標和要求。
偵察情報裝備是指合成營用於獲取戰場情報的各種裝備。基本要求是能夠偵察和監控高度5公里、範圍150公里內的各種空中、地面、電磁等各類目標。
空中偵察裝備以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為主。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包括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3到5架、無人偵察機發射車、無人偵察機情報接收車等。偵察監視距離要求達到150公里,留空時間3到5小時。
深度:38軍王牌配3個99坦克營 可殲滅駐韓美軍精銳2016.9.22新浪軍事
根據解放軍報近幾年來的連續報導。38集團軍的這個機械化師,是我軍信息化和機械化建設的標杆。該師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從騾馬化步兵師改裝為摩托化步兵師,第一個從摩托化師改裝為機械化步兵師,同時實現了信息化,他們擔負著為全軍機械化步兵建設探索經驗的重任。按照2013年發布的《陸軍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要求》,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已成為具備體係作戰能力,具有遠程機動與綜合突擊能力,能夠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一支重要信息化部隊。
俄媒報導,38集團軍這個重型數字化裝甲步兵合成營,曾在2014年8月,參加了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的“和平使命-2014”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實兵演習。與赴華參演的俄羅斯陸軍部隊共同實施了聯合演習,中國陸軍重型合成營的靈活編組、先進指控和強大火力,給了俄軍以深刻印象,以至於俄媒讚歎解放軍已經建成世界最好的數字化合成營。
這個參加聯合演習的裝甲合成營,轄1個坦克連,3個裝甲步兵連,1個營屬砲兵連,1個上級加強的團屬自行榴砲連和1個師屬自行加農榴彈砲連,1個自行高砲連,1個裝甲儀器偵察排,1個裝甲工兵排。擁有的主戰武器包括2輛裝甲指揮車,10輛99A型主戰坦克,30輛04A型步兵戰斗車,6門120毫米自行迫榴砲,6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砲,6門155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砲,6門35毫米自行高炮,3輛裝甲偵察車,4輛裝甲工程車,以及附屬裝甲車輛。在空軍航空兵和陸航部隊的支援下,在實戰中能夠迅速打垮周邊任何國家的傳統摩托化步兵旅甚至摩托化步兵師。
美國著名軍事網站“華盛頓自由燈塔”的分析文章認為,第38集團軍的某機械化步兵師,共有3個99A式坦克營,1個09輪式突擊車營,5個04A式履帶裝甲步兵營營, 3個輪式裝甲步兵營,8個120毫米自行迫榴砲連,4個122毫米自行榴彈砲營。可以在戰時組成4個重型裝甲合成營和4個裝甲步兵合成營,直接加強122毫米榴彈砲、紅箭-10反坦克導彈,以及自行高炮和地空導彈系統,所有戰車都配備作戰信息終端、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電子作戰地圖,能夠實施網絡化條件下的指揮控制和精確火力打擊。重型火器的數量遠遠大於美軍現役重型旅戰鬥隊的裝甲聯兵營。在未來戰場上,中國陸軍的這個重型機步師,完全可以順利殲滅駐韓美軍第二步兵師的一個重型旅級戰鬥隊。(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俄格戰爭應該是俄軍吸取了前兩次車臣戰爭的教訓,採取了地面閃電戰戰術取得的勝利,但是和車臣戰爭相比,武器系統運用還是老套子,只是更新了戰法而已,新瓶裝舊酒而已,而且也同樣暴露了俄軍武器老舊,後勤補給不到位等問題。
軍事學說的話蘇聯大縱深軍事學說對我國軍事理論指導體系還是很大影響的,但是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孫子兵法》以及毛的游擊戰爭理論到現在都還被廣泛應用,包括在海灣戰爭的時候,美軍指揮官都研究孫子兵法。我們90年代初某位空軍校官提出的超限戰理論就引起美軍事學界的轟動。
俄在進行軍事革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我軍也在進行軍事革命,主要是以下方面:
1“智能化”武器和裝備所佔的百分比:
2建立精幹、高效、訓練質量極高的小型化武裝部隊:
3指揮、通訊和控制系統自動化:
4戰場空間多維化,奪取從傳統海、陸、空三維控制權到未來海、陸、空、天、電五維空間的戰場控制權:
5 實現高科技條件下、信息化聯合作戰的系統對抗。
所以這些年我們三軍聯勤,集團軍規模跨區對抗演練,先進的C4ISR系統,精確的武器系統與數字化裝備聯合都要勝俄軍一籌!在系統性軍事力量體系建設方面都走在了俄軍前面!通過以上有關兩國軍事力量核後端力量的比較,兩國的國防力水平相信大家應該有個新的認識,當然有些鐵桿鵝毛粉絲,估計你再怎麼解釋,也改變不了他們固執的態度。
相關新聞
遼寧艦首次曝光內部細節整潔程度讓俄軍汗顏2016.11.14新浪軍事
過去實力不再!俄羅斯最新護衛艦用中國發動機 2016.11.14
遼寧號姊妹艦剛到地中海:就摔了一架米格29 2016.11.15
俄海軍造艦能力已是二流?適合拿054艦改造2016.11.19
遼寧號航母哥哥大手術中國能為俄提供哪些技術2016.11.19
蘇-35是雞肋?
這一刻普京悲傷又無奈 放下身段再次擁抱中國 :據俄《專家》周刊2016.7.4報導,軍事技術合作幾乎一直都是俄中合作的最主要環節,然而,自2010年以來,上述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俄應當明確地意識到,蘇-35和S-400的購買協議,很可能是俄羅斯所簽署的最後一批對華軍火成品出口合同。
我們隨著瓦良格航母以及江南航媽,加上052新驅規模成軍,054下水餃,以及未來大曲,霧燈,兩棲攻擊艦的入役,未來十年,我們海軍除了核潛艇不如鵝毛,水面艦艇數量質量總噸位都要超越鵝毛!
3 空軍
我國目前三代機數量和鵝毛差不多,都是500多架,但是缺乏鵝毛圖-160之類的遠程轟炸機,同海軍一樣,俄空軍裝備的戰機也大多數是前蘇聯時代的,而且鵝毛裝備的蘇-27,米格29是早期型的產品,我鱉的三代機大部分是95年以後的,大飛機是我們的軟肋,可別忘了,也同樣是鵝毛的軟肋,那些生產大型軍用機的主要是在烏克蘭那,比如圖160,在烏境內的可比鵝毛多,後來二毛拿了一部分圖160抵償債務,但是俄羅斯現在也生產不了圖160,至於安-70 安124等等本身就是烏克蘭安東諾夫科學技術綜合體的產品,想想我們買伊爾76 78遲遲不能交貨就知道,因為負責伊爾-76運輸機總裝的烏茲別克塔什幹飛機生產公司就不在其境內,鵝毛要重新建生產線,蘇聯生產大飛機的大部分底子都是留在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我相信土鱉有資金的支持加上烏二毛的技術協作,10年內我們的大運肯定上天,到時候預警機,加油機等載體的製約問題將得到解決。
至於訓練水平,我鱉的一線三代機作戰部隊好些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北約標準的180-220的年飛行小時,有相關的媒體報導,而鵝毛由於經費不足加上機體老化,很多飛行部隊飛行員一年飛行訓練100小時都不到!
4、軍事學說及實戰
蘇聯解體後,俄打過兩場車臣戰爭和俄格戰爭,這幾場戰爭都是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俄軍也是以比較單一的武器體系去打一場非對稱戰爭的,而且第一次車臣戰爭俄是失敗了,而車臣分離主義領袖杜達耶夫正是用毛的全民戰爭和游擊戰術擊敗了重裝的俄131摩托化步兵旅,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長薩文上校在內的800多人陣亡!78人被俘;全旅的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車損失102 輛。
第一次車臣戰爭,對俄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更為準確的說這就是一次軍事上的重大失敗。根據俄國防部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自1994年12月戰爭爆發到1996.8.30,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一共陣亡2986人、傷17655人、失踪378人、被俘523人;損失各種作戰飛機27架,坦克裝甲輸車輛562餘輛;車臣武裝分子死亡14986人,受傷、被俘大約40000人。但西方國家估計的俄軍死亡人數卻已達到1.5萬餘人。而對於俄而言,最慘痛的失敗就是開銷巨大損兵折將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未能達到目的,而且還給以後持續不斷的恐怖活動埋下了最大的隱患!
在潛艇方面,我覺得核潛艇方面俄羅斯在核反應堆和核潛艇數量噸位方面有技術優勢,但是像潛射洲際導彈上,巨浪2和布拉瓦應該是一個水平線上的,布拉瓦試驗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沒有成軍,我們的巨浪2雖然發展也曲折,但是去年年底官洩連打6發說明已經要成軍了,但是常規潛艇方面,我們應該會有質量和數量的優勢,比如AIP技術,我們並不比鵝毛差,我們在90年代就開始研究,2000年就在一艘明改上試驗,現在在武船新潛上已經使用了,鵝毛第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是2005年服役的,我去年下水的武船新潛,無論技術還是噸位上都應該超過了阿穆爾,比如我們採用的是一體化消聲瓦技術,鵝毛還是鑲嵌式消聲瓦,比如潛艇通訊技術,我們也要比鵝毛先進,去年曝光的量子通訊,我鱉如果把他應用到潛艇上,將帶來潛艇通訊的革命,此外像俄羅斯裝備的另一級常規潛艇基洛級,都是早期型的887型的,我們12艘裡面有8艘是最新的636,像我們下水的元級,技術水平也應該略高於基洛級。
我們裝備的宋級元級,基洛級共30艘,俄裝備這十幾年來只裝備一艘阿穆爾級AIP潛艇,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土鱉都要勝出,十年後的土鱉的優勢應該更大!
至於船台上在建或剛下水的,目前(?)已知的有1艘瓦良格航母,1艘霧燈,4艘052C,3艘054,1艘AIP新潛,2艘元改,一艘萬噸級的88號海軍綜合船,此外,計劃建造並得到確認的,有4艘新補給艦。還有056,江南航媽也應該會很快建造,鵝毛在建的艦艇有哪些?麻煩知道的筒子告訴我?
至於以前製約我們水面艦艇的區域防空和動力系統,這些年已經得到了解決。其實俄艦的燃氣輪機也不行,前蘇聯生產燃氣輪機最強的是烏克蘭。
在艦艇建造的工藝和項目管理上我們要領先鵝毛幾個檔次,我們現在都是模塊化建造,俄還是傳統手段建造,一艘艦艇建造時間鵝毛用的時間是我們的兩倍以上,驅逐艦參照鵝毛給我們建造的現代和我們自己的052C,護衛艦參考054A和守護,工藝水平我們比較接近歐美水平,其實亞洲國家里中日韓三國的艦艇製造水平都還蠻高的,也是世界三大造船大國,鵝毛艦艇雖然武器系統比較強悍,但是建造工藝實在是不敢恭維,此外俄艦艇建造項目管理混亂,看看他們為三哥改裝的航母工期一拖再拖,價格一漲再漲就可見一般。
38軍裝甲兵整個集團軍所擁有的戰車數量即達800輛之以上,全部裝甲車輛的數量超過1260輛,這些坦克都是新式的99 、96 加上一部分88B,此外還有一個野戰防空旅,裝備有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導彈,紅旗7防空導彈。此外38軍已經建成一個實驗性數字化師,數字化水平相當高。
俄軍58集團軍
第58集團軍在俄軍所有的集團軍中,稱得上是一個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合成集團軍。該集團軍的編制十分龐大,編制員額有7萬人之多。第58集團軍的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共有609輛坦克,近千輛各式戰車,125門火砲,190門“冰雹”火箭炮,450門高射砲,120架飛機和70架直升機,但是該集團軍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主戰坦克有T-64 T-72為主T-80都很少,裝甲車也是比較老舊的BMP-2。整體裝備水平要低於我38軍。
2 海軍
比如說鵝毛海軍總噸位是世界第二,個人就覺得核潛艇和一艘航母佔了比較大的優勢,得了不少形象分,俄水面艦艇95%都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但是你看鵝毛除了1999年服役“無畏Ⅱ”級“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驅逐艦(這艘還是前蘇聯時期留下的未完工的,後來是幾個企業集資完成了建造)最近10幾年除了下水了艘2000噸級的守護號護衛艦,還下水了一艘新研製的超過4000噸以上的驅護艦嗎?鵝毛現在還比較有威懾力的就一艘航母,1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兩艘光榮級巡洋艦,3艘無畏級,6艘現代級,還有若干老舊的克里克瓦級護衛艦而已,中國這10多年來,建造服役了2艘旅護級,1艘旅海,4艘現代,2艘052B 2艘052C 2艘051C,14艘江衛級,2艘054 9艘054A,這些水面作戰艦艇除了江衛是2000噸級的,其餘的都是4000噸級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此外還有兩艘18000噸級的塢登(鵝毛的兩棲登陸艦還要去買法國西北風),其他兩棲坦克登陸艦光01-03年間我們就瘋狂建造了20幾艘玉亭級,兩棲登陸能力要比鵝毛強,此外我們的輔助艦艇比俄羅斯要多,要先進,比如補給艦,我們有福池級886 887 888 還有兩艘大倉級881 882 這些都是兩萬噸級以上的,還有一艘3萬噸級的885,你去看看俄只有一艘別2萬噸級的烈別津河級還是70年代建造的,此外我們有大量潛艇支援艦,這是俄的短板,我們還有上萬噸的醫療船,在後勤及輔助船方面,俄羅斯遠不如我們。
一、兩國的國防力
應該說鵝毛的地位就是靠他的核武器,核潛艇,能源三個硬件,加上野蠻這方面軟件支撐的,我國雖然核武庫雖然規模小於俄,但是也有相關的發射載體,以及保證毀滅對方的能力,因此在兩國均有能力毀滅對方的力量博弈中,核武器做為威懾的力量值下降到最小,因此主要比較是兩國的常規力量。
1 陸軍,我們的機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超過了俄軍,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已是我軍演練的基本課題,已在戰役支援能力上我陸軍要高於俄一個等級,
比如說我們有二炮的戰術導彈支援,火力覆蓋上升了一個等級,東風11 15都已經裝備了10幾年,10幾個旅,超過1500枚,俄軍首支“伊斯坎德”戰役戰術導彈營才都組建沒兩年,裝備數量不超過50枚,射程50-280公里,還有東風21 長劍10巡航導彈,戰場阻斷能力要遠強於俄軍,加上我們後勤保障能力系統化科學化,戰場支援能力比較強了這些年我軍集團軍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已經常態化,俄軍基本上沒有搞過兩個集團軍以上規模的跨區機動演練,即使是2008年的俄格戰爭,也只是58軍一個集團軍規模,雖然俄格戰爭,俄取得了勝利,但那是在力量對比懸殊的前提下,而且這次戰爭也暴露了俄軍作戰體係單一,重型裝甲老化甚至出現拋錨的現象,後勤保障不到位,和車臣戰爭相比基本上是老戰法新內容而已。
陸軍武器系統我就不一一列舉,就舉一個例子,兩軍已裝備的最新坦克的動力系統,坦克發動機,俄T-90用的是1000馬力,我們99是1200馬力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99改是1500馬力。
對比下兩軍最精銳的集團軍,我軍是38軍,俄軍是58合成集團軍:
38軍這種重點集團軍全部火砲多達約700門38軍的砲兵火力覆蓋範圍由前沿數百米至100公里不等,集團軍屬導彈旅的M-9和M-11戰術彈道飛彈又把打擊範圍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敵後縱深,程度上舒緩了空中支持火力的不足。現在該軍所有砲兵團齊射一次火力投射總量可達30噸之多,起碼相當於韓戰末期的15倍,已達到今天美俄兩軍的一流水平,但在命中精度和彈種上與美軍仍有些許差距,然而超過了俄軍砲兵。在火砲自走化程度方面,該軍砲兵團亦已超過俄軍,大部分採用了83式和89式自走身管火砲,另外還有約180輛各型火箭炮可支持。在戰時該軍的砲兵旅/團能隨時提供旺盛的隨進彈幕和壓制火力,火力強度約相當於鄰近地區軍隊的2。5倍至5倍以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砲兵已基本實現全團指揮自動化,C2系統已普及至單炮上.
流浪恆星A:“機械化”是個硬指標,它跟你是否全球沒有關係,英法意瑞典等人家也不全球,但人家一樣是機械化部隊。
要想最快速度實現機械化只能裁軍,把陸軍裁到三十萬以下就全是機械化了,三十萬陸軍守中國,不說機械化,就算跟美軍一樣全是信息化,你晚上睡得著覺嗎
這恆星是黑中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9/doc-ifxxwrwh4709123.shtml
相關新聞資料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軍步兵師對比結論:
中國步兵師由于在正面上兵力投入較多而使步兵火力占優。美軍步兵師雖然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了點,但車載武器火力超過中國。
之所以說美軍在重武器火力方面比中國差,原因是美國陸軍比較依賴空軍和海軍的空中火力支援,現在美國陸軍基本上成了空軍和海軍的“附庸”和“配角”,陸軍重武器遭到弱化所在難免。
而中國仍是以陸軍爲主,空軍、海軍爲輔,奉行“大炮兵主義”,炮兵火力超過美國陸軍是肯定的。這一點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也得到了驗證,連越南人戰後都說:“以前與美軍交戰時,從沒見過這麽猛烈的炮兵火力”。
不管怎麽樣,單純在數據上進行機械性對比,根本無實際意義,真正決定戰鬥勝負走向的還是雙方的戰鬥反應速度、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和人員的士氣鬥意。由于數字化裝備的使用,使戰場比以前更加“透明”,戰鬥反應速度也更快,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也更高。而中國的數字化陸軍才剛起步,與美軍在戰鬥反應速度和遠程精確火力打擊質量方面相比,中國還是遠遠不如。
回應
80年代的老皇曆啦
相關新聞
俄媒稱俄中央軍區戰力不敵中國蘭州軍區
俄感慨:如今的中國陸軍已達到蘇軍鼎盛時期
中俄兩軍各項實力真實對比:竟讓平可夫啞口無言2016-07-22
筆者曾在新加坡航展上遇到漢和防務的平可夫,當時和平可夫就這些辯論,竟然說的他啞口無言:本人分析兩國的國防力從軍事力量和後端力量去解讀
更驚人的是陸航武裝直升機和通用直升機,雖然“汶川地震”以來連買帶造有了不小進步,但跟美俄相比,依然是中國陸軍最大的短板,嚴重影響對陸火力支援,空中突擊,和復雜地形的遠距離快速投送能力。
另外,圖中一些運輸車輛還沒算上,如美軍光帶裝甲的MRAP防雷防伏擊人員運輸車就有2萬輛,其他輪式重型卡車、中型卡車、越野車還有25萬輛,全陸軍平均2人一輛!
差距3:儲備數量太少,影響大規模戰爭動員和消耗
雖然上述數量如此懸殊,但趨勢上看,中國陸軍是在努力增加機械化裝備數量,而美俄其實是在減少和封存裝備數量。上面的美俄裝備數據僅僅是現役使用中的,其實還有大量後備和封存的。
如,主戰坦克,中國還有4500輛老式坦克保留在二線部隊,而美國陸軍則封存著3500輛M1主戰坦克,2000輛M2/M3戰車和9000輛M113量級的其他裝甲車輛;坦克大國俄羅斯則封存著13000輛T-72以後的坦克,14000輛BMP步兵戰車和5000輛其他裝甲車輛。
差距4:數量少,性能也差。這就不多說了,幾乎每一種裝備,都還處於對美俄的努力追趕中。
差距5:戰術戰法經驗,這些年美俄一直在打仗,甭管大仗小仗,實戰經驗的積累是實打實的。
差距5:後勤保障,不說了!
至於其他海軍,空軍,火箭軍情況呢?差距更大吧。
先說空軍,根據美國空軍2015年《Air Force》雜誌數據:
美國空軍:42萬人,5433架飛機,都是先進飛機,更有封存的大量飛機。
俄國空軍:17萬人,2000架飛機,至少都是三代機,重型轟炸機運輸機更是不少
中國空軍:40萬人,3010架飛機,但老飛機不少,大飛機更缺。
再說海軍,根據美國海軍2015年ONI數據:
美國海軍:33萬人,236艘船,總噸位362萬噸,3700架飛機
俄國海軍:13萬人,271艘船, 359架飛機
中國海軍:23萬人,787艘船,總噸位166萬噸,710架飛機
回應
作戰目標不同,裝備水平當然不同!美國的目標,就是全球作戰。為了這個目標,美國每年的軍費佔全球的一半!中國至少現在的目標就是在中國的周邊打贏美國。現在就夠了!
特朗普會成為裡根第二與中國大搞軍備競賽嗎?(回應:別猜這猜那了,美國無論誰當總統都想遏制並延緩中國的崛起。中國必須增強自身軟、硬實力是關健。 當年美國用軍備競賽拖垮原蘇聯是因為雙方在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全面競爭,而就軍事而言中國還是著眼於周邊和亞太地區,更注重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退一步說就算在地區有軍備競賽,中國祇要看好周邊就行美國得勞師遠征跨越整個太平洋,結果就是美國更容易被拖垮。 美國政府那20萬億的債務,別忘了這還僅僅是政府債務!拿什麼來和中國搞軍備競賽?看看近兩年中國軍事技術和新裝備的爆發,明明是中國在拖著美帝搞競賽!哈哈哈哈
深度:中國陸軍機械化是否是世界最強?與美俄對比便知2016.11.19新浪軍事
先看中國最有優勢的陸軍,雖然其總人數全球第一,但現在不是冷兵器時代拼人數,還要看重裝備。雖然去年“9.3閱兵”上先進裝備鐵流滾滾,但整體機械化水平還是很可憐。如:
差距1、機械化裝備數量少,人均數量更少
先進主戰坦克:美軍2300輛,俄羅斯2600輛,中國約2000輛,基本相當;
先進步兵戰車:美軍4500輛,俄羅斯3000輛,中國約1500輛,少一半多;
其他裝甲車輛:美軍8000輛,俄羅斯2900輛,中國約3300輛,比美軍少;
大口徑牽引火砲:美軍1200門,俄軍1800門,中國6300門,多但已過時;
大口徑自行火砲:美軍950輛,俄羅斯2600輛,中國1800輛,居中;
自行火箭砲車:美國1205輛,俄羅斯1400輛,中國1800輛,略佔優;
陸航武裝直升機:美軍750架,俄羅斯300架,中國約200架,差距很大;
陸航其他直升機:美軍3600架,俄羅斯600架,中國約760架,差距很大。
(陸軍數據來源:日本《軍事研究》雜誌)
以上單看總數,有多又少,除了直升機,其他還過得去。但按每萬人平均擁有機械化裝備算,除了老舊牽引火砲略佔優勢,其他所有裝備的人均數量都全面墊底,甚至比美俄差出一個數量級。要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任務也不輕啊!
差距2:陸軍輔助車輛少,直升機更少
細品上面數據,由於對“陸戰之王”主戰坦克高度重視,以及跟前蘇聯學“大砲兵主義”,坦克和各類火砲跟美軍相差還不是那麼懸殊,但其他方面就相差懸殊了。
尤其是步兵戰車、各類其他裝甲車輛,影響步兵和其他特種兵伴隨坦克作戰,戰場機動保障能力大打折扣。
川普認為美國的國際防衛戰略應該由五角大樓驅動,而非國家安全委員會。他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文人機構更多關注的是個人的政治前途和利益,而非真正的國家利益,是不能製定好國家防衛戰略的。但是像艾森豪威爾總統這類行伍出身且富於軍事謀略的總統畢竟是少數,而且當今美國總統面臨的危機和威脅往往是難以事先覺察和預見的,因此,無論誰當選總統,都需要五角大樓提供更專業的選項供總統決策。他的幕僚稱這種轉變為遊戲玩法的變革。
川普對於軍隊建設的想法是:建立一支在規模和能力上都能為總統提供更多選項的軍隊。2007年,美國海軍作戰指揮官對軍艦的需求能滿足90%,而到了2016年,則只能滿足42%。川普認為陸軍不應該被縮減至45萬,而應由48萬擴編至54萬人。他心目中的海軍將擁有346~350艘軍艦,海軍陸戰隊將從現有的18萬人擴編至20萬人。而美國目前擁有272艘軍艦,且當前建設目標是308艘軍艦。那麼多出來的42艘軍艦都包含哪些艦種值得關注。川普傾向於美國應該建造更多的潛艇,以應付中國潛艇數量的不斷增長。奧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要退役現有的11艘巡洋艦,但是川普認為,經過現代化的這些巡洋艦將是對海軍力量的有力支撐,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服役前景一片光明。
川普承認會增加國防開支,但會把錢花在與軍隊戰鬥力生成密切相關的方向上,同時強調不會像奧巴馬政府那樣一邊花錢取悅盟友一邊乞求盟友承擔一些防務義務。他指出,在北約中只有5個國家的國防支出達到了GDP的2%,而美國則是3.6%,是時候跟盟友們談談提高他們的國防支出了。
川普是個生意人,虧本的生意他是不會做的。這也體現在他對美俄關係的看法上,他認為奧巴馬時期的美俄關係急劇惡化,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如果要從軍事視角設想川普時期中美關係的話,不妨這麼來看川普的性格,只有有實力的對手,才能贏得他的尊重!而上面總結的這些他在競選時期提出的國防建設的觀點到底有多少會付諸實踐?抑或只是他競選時一時喊的口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應
特朗普一個人就可以改變美國和世界?那他就不是美國總統而是巫師。
美鬼本質就是以最小代價(武力恐嚇)獲取最大利益(世界霸權=經濟利益=美元),不要對美鬼報任何幻想。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9/doc-ifxxwrwk1468421.shtml
相關新聞
特朗普勝選令美軍火商歡呼雀躍將有250億美元大單
川普上任後的美國國防費用如何?號稱造潛艇應付中國2016.11.19 新浪軍事
以下是“國防新聞”網站在大選前對川普競選團隊中國防安全高級幕僚Jeff Sessions(阿拉巴馬州參議員,參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成員,川普當選後可望出任國防部長的熱門人選)和Randy Forbes(弗吉尼亞州眾議員,眾院海上力量小組委員會主席,在處理海軍事務方面頗具聲望,將於2017年1月卸任,但據說有望出任川普政府海軍部長)進行的採訪,主要觀點扼要述之。
在川普看來,奧巴馬統帥的三軍在其執政的八年間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因此,他當總統後,要對軍隊進行“重建”。川普認為美國要靠實力贏得和平,而自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開始執行的預算裁剪造成軍隊退化。他認為,過去在偏離國家核心利益方面浪費了太多的金錢和資源,而如今,他要重新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居於核心,並考慮重建聯盟、結交新友並採取更務實的對外政策。
川普認為國防能力建設不應該建立在對對手意圖的設想的基礎之上,.......美國應該加大國防的投入,以確保美軍在規模和能力上遙遙領先,徹底絕了對手妄圖赶超的念頭,並因此而與美國和諧共處。
川普也不會在核裁軍方面延續奧巴馬的政策。他認為核裁軍的動作過大,會讓朝鮮、伊朗等國家看到赶超上來的希望,一個二流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不足以威懾對手開始膨脹的野心,只有足夠的肌肉才能徹底打消對手想挑戰的念頭。他要積極推動核武器的現代化,就像俄羅斯所做的那樣。
對於亞太再平衡問題,川普認為,儘管未來10年中世界三分之二的貿易都要通過亞太地區,但美國不會把所有的雞蛋(軍力)都放到這一個籃子中。他認為奧巴馬政府採取的是抽離中東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策略,而川普更希望通過提升軍隊規模和能力,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而非拆東牆補西牆地犧牲全球其他地區的軍事存在而單單加強亞太一個地區。
川普的第一個軍事承諾是消滅ISIS。一旦他上任,會要求軍方在30天內拿出包括軍事行動、網絡、金融、意識形態和外交努力在內的消滅ISIS計劃。
川普會提高美國本土能源產量,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把財富留在本土,而且降低美國對國際能源供應的依賴。他強調要修補或改進網絡安全方面的能力,要有攻防兩手準備,而非僅僅是網絡攻擊的承受者。他還聲稱高度重視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並承諾會加強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
比如早年的飛機上,大塊大塊的蒙皮邊沿不直、表面不平順、打滿蘑菇頭的鉚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加工工藝水平有限,蒙皮不能一次精確的沖壓或者拉伸成型,需要人工敲打修整形狀、裁剪邊沿;由於定位精度較低,蒙皮變形幅度大,只能用圓頭鉚釘。而這些圓頭鉚釘的凸起,會在戰鬥機高速飛行中形成相當可觀的阻力。
因此後來的戰鬥機在材料和製造工藝提升以後,蒙皮本身的邊沿更整齊、表面更順滑,在蒙皮上锪窩出錐形的凹坑,配合沉頭鉚釘或者螺栓,避免表面凸起。這也是三代機相對二代機、以往西方飛機相對中俄飛機,一看就外觀質感好得多的關鍵原因。
而在殲20這樣的飛機上,三代機的精度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它現在體現出來的加工水平,是必須採用機器人進行高度自動化的蒙皮成型和裁邊才能做到的。包子好吃不在褶上,這話不適用於飛機,特別是不適用於隱身飛機。而殲20的外觀工藝表現,無疑證明中國在航空製造上有了脫胎換骨的能力進步。(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0/doc-ifxxsmif2628840.shtml
殲20工藝水平有多強:外觀已能和F22精緻程度比高低 2016.11.10新浪軍事
隨著殲20的高清照片不斷流出,其異常光潔順暢的表面徹底刷新了人們對於中國戰鬥機的固有印象;不少人戲稱其“打膩子水平達到F22水平”。殲20這種優異的表面工藝水平,在需求上來自於第四代戰鬥機的隱身要求,在基礎上源自於國內航空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提升支持。
通過隱身設計,現代戰鬥機在理想情況下甚至能把自身的雷達信號特徵控制在低於0.1平方米的水平。相應的,如此極端的性能表現,自然也需要飛機將所有的涉及到對方雷達信號反射、自身散發信號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處理到同樣極端的優化水平才行。
這帶來了隱身飛機設計製造上的兩個重要特徵:首先是木桶理論下的短板效應體現的特別明顯,只要飛機上存在一個明顯的、無法挽回的強暴露特徵,全機其它地方隱身再好也效果等於零。其次是隱身效果的好壞,對於飛機的細節極為苛求;很多看起來根本不起眼的差異,比如機身表面一個螺栓的凸起,就能使得飛機的反射強度陡然增加數倍甚至十幾倍以上。
因此對於隱身飛機,僅僅保持大體上的“乾淨”——比如武器內置,那是遠遠不夠的。它不僅要保持表面在外形上的高度光滑連續,同時也要保證雷達信號打在飛機表面上以後,傳播衰減的一致性。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隱身飛機不僅要必須精心設計各種材料的搭配(比如吸波塗料的層數,採用何種吸波結構設計),還必須保證加工製造、裝配上的高度精確。
圖:T50採用的直通進氣道會形成致命的強反射特徵,這就決定T50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變成真正的隱身戰鬥機
圖:T50採用的還是普通十字螺栓,新一代隱身機按照高標準要求是應該採用特殊的高精度內六角螺栓的。從總體到細節,T50的隱身設計到處都是敷衍了事的作風。
先拿蒙皮做例子。飛機是很典型的輕質結構,主要受力都是由內部的隔框、大樑、桁條等完成,而鋪在這些內部結構外面的蒙皮,則多數由輕薄的鋁板做成。以戰鬥機來說,機身這樣的地方蒙皮厚度在2毫米左右常見,而機翼上表面由於承受壓力相對下表面低很多,視情況厚度變化較大,但多數地方就是3毫米左右。只有在機翼下表面等高壓區域,厚度才會達到7-8毫米甚至以上。
而這些高強度的鋁合金薄板,本身很薄,而面積又很大;這使得它們自身的剛度特性很差,在加工的過程中極易變形。因此在飛機上——特別是有些年頭的飛機上,第一次近距離觀摩細節的人都常常被飛機表面的粗糙程度所震驚。
2016年中國航展成交飛機187架
第十一屆中國航空航天國際博覽會2016.11.6閉幕,會上各類簽約項目價值超過400億美元,成交各類飛機187架,入場專業和普通觀眾近40萬人次。
本屆航展參展飛機151架,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殲-20的首次亮相。英國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也是首次來華表演。
據組委會統計,參展商與相關機構簽訂了402個項目價值超過400億美元的各種合同、協議及合作意向,成交了187架各種型號的飛機。
航展組委會披露,經報國務院同意,第十二屆中國航展將於2018年11月在珠海舉行。
相關新聞
中國獵鷹(贊比亞6架1億美元/烏拉圭/奈及利亞…外銷代號L15) /山鷹(蘇丹6架FTC-2000)高級教練機 梟龍戰機(緬甸16架) 同時獲大單
中國無人機打破美軍紀錄 預計2025年將達到750億人民幣
伊拉克甩255億美元購我紅旗9防空導彈與VT4主戰坦克
中國航展閉幕全方位展現中國軍工實力和國防新成就2016-11-06中國網
在六天展期裡,共有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廠商參展,其中境外展商比例為45%;專業觀眾13.5萬人次,普通觀眾約23萬人次,其中參觀地面裝備動態演示區觀眾人數超過1.5萬人次;簽訂了402個項目價值超過400億美金的各種合同、協議及合作意向,成交了187架各種型號的飛機;來自境內外419家媒體、2780名記者採訪報導了本屆航展盛況。
此外,本屆航展呈現出國際性強、技術水平高,展覽體系化、形式多樣化發展的特點,各參展主辦、協辦單位、支持單位均帶來重量級的新產品和新技術,航空、航天和地面裝備精品薈萃,全方位展現了我國軍工實力和國防現代化所取得的新成就。
求中國合作被封鎖後急缺一技術2016.10.25 新浪軍事
蘇27戰鬥機是中俄軍事外交的一個重要節點,也可以說是在中國最困難的事件,撐起中國空中國防的功勳型號。而到了現在,中國的殲11、殲15、殲16戰機,也是在蘇27的基礎上研發的。而中國還購買了蘇27的“魔改”版本,蘇35戰鬥機,未來將交付中國空軍,但這時,很可能是中俄之間最後的大宗戰機交付了。
為什麼呢?俄羅斯這些年的軍工發展可謂乏善可陳,基本是屬於吃老本的節奏,中國的殲20比俄羅斯T50晚研發、晚首飛,然而中國的殲20即將服役了,俄羅斯的T50還遙遙無期。另外,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這麼多年了,也就是換了個發動機,變成了伊爾476,而中國的運20已經服役,未來中國對該機的需求越來越多,此前裝備的俄羅斯二手伊爾76的發揮餘地將越來越少,而新的伊爾76因為有了運20的存在,很有可能也不會從俄羅斯引進了。
其實,俄羅斯這些年也在自行研製一些高新武器,但主要是根歐洲方面,比如俄羅斯版本的“神經元”無人機,其實就和歐洲進行了一些技術合作,然而就在2014年,美國和俄羅斯關係惡化讓美國借助歐洲來對俄羅斯進行製裁,俄羅斯再也沒有機會獲得歐洲的幫助,不少此前開展的一些合作受到了影響。俄羅斯感受到了當年中國被俄撤走專家後所遭到的影響了。
不過,俄羅斯其實很明白,中國這些年的進展非常巨大,尤其是俄羅斯正缺少的電子工業技術,而這正是中國和俄羅斯技術合作的重點。因此,俄羅斯也只能放下身段,請求中國的幫助。而俄羅斯也拿出了一些誠意來幫助中國。比如和中國合作研發下一代重型直升機。
而中國方面,能幫助俄羅斯的地方還不少,首先各種微電子芯片領域,中國遠遠領先俄羅斯,包括中國的雷達、航電系統,都是俄羅斯現在可以學習的對象。此外,中國和烏克蘭合作的燃氣輪機技術也成熟了,俄羅斯此前都是從烏克蘭直接買,並沒有燃氣輪機技術,現在和烏克蘭交惡,顯然要自研不如和中國合作來的快,畢竟自己有好幾艘軍艦因為沒有動力,建造處於停滯狀態。中國也迎來了向俄羅斯輸送技術的那天。(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25/doc-ifxwztrt0398108.shtml
回應
小編!你這種誤導,是繼續導致國人躺在成績光環上做夢的結局
大家看,樓上這傢伙就是噴子,不懂技術,上來就噴,他說話之前根本不會看你內容,只為了噴而噴,這種敗類,現實中就是個罵街的長舌婦,網絡上就是人見人煩的噴子。
這麼說吧,只要別人有的東西,中國人一定可以造出來,但是,現代中國沒有任何別人沒有的東西是個事實
量子衛星別人有嗎?吃飯也要給大腦吃吃。
呵呵,量子衛星在用了麼?事實是,我們的天氣預測都是用的國外的衛星數據。
是你們小日本用國外的氣象衛星數據,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氣象衛星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生產任何工業產品的國家,支是出於成本考量它放棄或轉移了一些低效益高耗能的產業,但如果有必要它可以恢復生產任何東西,現實是他可以用美元這種玩意弄到它所需的任何東西,那麼它為什麼不呢,反正只要讓印鈔機不停地運轉就可以了,而這不需要多少成本
你的觀點都是老黃曆了,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美國基礎工業大部分外包給中國,產業空心化,雖然有以前的技術,但是產業重建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全球化競爭這麼激烈,一旦放棄一個行業幾乎不可能再次重新建立,就算建立也非一朝一夕能建成的,美國之所以玩得轉是因為它用美元控制了世界的金融,吸附在全世界的實體工業中吸血,但是沒有了實體工業的支撐,美元實力大減,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美國繼續玩這一套遲早會把自己玩死。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23/doc-ifxwevmf2066910.shtml
2008年,中國又建成了“中海峨眉山”號浮船塢,該塢舉力達到85000噸,總長達到410米,寬度為82米,被認為是中國將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前奏。而且,隨著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還先後向多個發達國家出口了不少世界水準的船塢,如2010年中國就向韓國三星集團出口了50萬噸級的浮船塢,這艘船塢長度為449.2米,寬度為84米,舉力超過100000噸,且韓國訂購了4艘。而實際上,美國軍用造船廠早就定購過中國製造的浮船塢,比如不久前服役的DDG-1000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就是在購自中國的浮船塢中建造下水的。
但這次美國主要的軍用艦艇製造商之一——英戈爾斯船廠採購中國製造的浮船塢,為何會引起美國國內的巨大反應呢?很顯然,這家船廠承擔著美國海軍很多主要艦艇的建造任務,從DDG-1”阿里·伯克“級驅逐艦、CG-47“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LHD-1“黃蜂”級和LHA-6”美國“級兩棲攻擊艦、T-AKE“劉易斯與克拉克”級乾貨彈藥補給艦、”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到”福特“級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等主力艦艇很多都出自該船廠,而最主要的是,該船廠未來還將承建後續的”阿里·伯克“級ⅡA型驅逐艦、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和未來的新型核潛艇等項目,如此關鍵又是美國軍事力量象徵的軍艦,如果使用中國提供的浮船塢來建造,美國有些人士擔心這不但會造成洩密,還可能將對美國的形象造成更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美國積極實施戰略重返亞太的情況下,如果美軍開著使用中國設備製造的軍艦在該地區號召打壓中國,這在眾多軍事盟友眼裡,該是一個多麼大的諷刺?
最使美國某些人士擔心的是,如果美國從中國訂貨,這些巨額的訂單,會幫助中國發展軍用造船業,從而間接支持中國發展遠洋海軍,這會對美國構成新的挑戰。而且,這類軍用輔助船舶,美國的亞洲盟國——日本和韓國均能建造,美國為何不向這兩個國家採購呢?其實回答這些問題並不難,美國採購中國的浮船塢只是其減少採購成本的最佳選擇,因為即使韓國也在這麼做——韓國三星集團就一次從中國採購了價值5億美元的4艘巨型浮船塢,而美國其他造船廠也在這麼做,顯然這是一種趨勢。所以,現在某些美國人這擔憂那擔憂,說白了就是冷戰思維在作怪!儘管此類交易可能會受一些影響,但無法阻止受利益驅使的美國企業的採購衝動,正如世界重型造船業離不開中國重型港口吊車一樣,未來中國製造的巨型浮船塢也必將是各國的造船業首選!(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深度:美從中國購裝備造航母這是諷刺還是現實需要2016.9.23新浪軍事
美國最大軍用艦艇製造商英戈爾斯船廠目前急需一個新的干船塢,但礙於美國公司無法提供類似產品,於是它們朝向全球尋找設備提供商,考察第一站就是中國大陸。據“日本商業報導”網站22日報導,今年秋天,美國太平洋艦隊第3艦隊所在的圣迭戈軍港將安裝從中國購買的巨大船塢,該船塢是英國BAE系統公司美國分公司從中國購買的。該分公司也是美國最大的軍工企業,購買的浮船塢將用於維護停靠於圣迭戈基地的美國軍艦。而在此前,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Vigor Industrial公司已經從中國購買價值4000萬美元的船塢。現在,如果加上美國海軍艦艇的主要製造商英格爾斯船廠也要準備從中國購買船塢,那麼,在短時間內採購中國製造的軍用輔助裝備的美國軍用船廠將達到至少3家。但此舉引髮美國海軍相關人士不滿,指責美國軍需巨頭在中美如今緊張對峙的情況下購買中國產巨型船塢,只會對中國有利,也會引起亞太主要軍事盟友如日本和韓國的不安。
所謂的浮船塢,實際上是每個造船廠均必不可少的裝備,特別是大型造船廠,在建造大型船舶時都要用到這一關鍵裝備。這種裝備可以將船舶的建造或者維修放在乾燥的環境中進行,而當船舶建造或維修完成後,只需將水注入塢內,在達到合適的深度就可使船舶自動駛出去,就能安全的下水。該裝備又分無動力式和自航式兩種,前者只固定或漂浮在造船廠的碼頭,又可分為碼頭圍堰式和無動力船舶式,當然其中的無動力船舶式也可拖帶到指定的地點執行建造或維修作業。後者則是近年來新興的船舶樣式,可以憑藉自身攜帶的動力自主前往特定地點或海域,用於建造或者維修其他船舶,在使用起來,將比無動力船塢更加方便和全面,主要用於軍用艦船在戰時的維修作業,比如今年剛交付中國海軍的”華船一號“。
對於中國來說,近年來隨著船舶建造業的飛速發展,在浮船塢的發展上,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比如,在2006年,中國就建造了30萬噸的“大連”號浮船塢,直接舉力可達75000噸,當時人們就猜測中國將因此建造國產航母,而實際上是為維修改建“瓦良格”號為“遼寧”號而建造的。
四:全複合材料飛機的大規模使用仍然存在諸多限制
無論是利用纖維走向帶來的各向異性力學特性,還是纖維與基體本身性能的不同組合,都給複合材料提供了極大的設計自由度。但是這種特性也對結構設計、工藝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力學設計與材料特性不能良好匹配、原料和工藝設計、質量控制水平不足,那麼複合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將會遠不如鋁合金材料。
圖:只有高度先進的自動化機械化加工,才能滿足大型複合材料構件工藝控制要求
比如殲-11B戰鬥機設計過程中,由於只是基於剛度等代原則簡單的將金屬部件替換成複合材料,不僅很多部件比原來的還重,還引發了一連串的故障甚至是事故;比如平尾斷裂破壞、進氣道調節板前緣整體斷裂最後又不得不用鋁合金部件承擔關鍵部位受力。尤其是大型複合材料構件的工藝控制,秉持世界領先水平的波音也是近年才得以突破;X-32就在很長時間內一直被機翼整體成型過程中不能完全排除氣泡所困擾。
和金屬材料相比,目前複合材料不僅在設計、分析、失效理論目前仍然很不成熟,對於試驗數據和使用經驗的依賴性非常高;就是在使用維護的過程中,其探測、修理的手段也多有不同。在損傷探測上複合材料結構需要很多針對性的新型設備,而且修理手段也以膠粘、固化處理為主;這不僅需要全新的技能培訓體系和規章制度,而且對人員素質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飛機複合材料的維修也以膠粘、固化處理為主
複合材料在飛機上大量應用的時間還比較短,所以它的環保性回收問題目前大眾關注度很低。傳統金屬材料都有著較好的回收性,回爐熔煉又可以變成新的原料。但廢棄的熱固性複合材料難以降解,並不能簡單的填埋了事。目前最主流的處理方式只能是將其焚燒;不僅大量產生燃燒不完全的高毒、高致癌污染物,而且也浪費了昂貴的碳纖維。而溶解掉樹脂基體,回收碳纖維的技術目前仍在探索中,現階段仍不能擺脫高能耗、有機溶劑高毒高污染等問題,並不能大量推廣。
結語
使用複合材料作為飛機主要材料,在獲得高性能的同時,承擔的風險與付出的環保代價一樣不少。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偉光正的先進材料,正所謂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http://www.dingshe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14
三:複合材料的劣勢
雖然複合材料有著諸多好處,但是波音787仍然保留了20%的鋁,15%的鈦,10%的鋼,這是複合材料不耐高溫、不耐衝擊的特點所決定的。碳纖維本身雖然不怕熱,但是將其粘結成型的樹脂基體卻很難耐受高溫;尤其是波音787上普遍使用的環氧樹脂類產品,一般最大工作溫度不高於150攝氏度。F22由於存在超聲速巡航需求,飛機外表會長時間與空氣高速摩擦;因此在機翼複合材料上不惜使用韌性更差、更不耐衝擊的雙馬來酰亞胺樹脂基體以獲得260攝氏度的最大工作溫度。波音787的鈦、鋼結構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用於發動機吊架等高溫結構。
圖:發動機吊架等部位不能使用複合材料
波音787上的鋁合金結構主要承擔的則是預防飛鳥撞擊的功能,以避免複合材料在高能量衝擊下直接解體引發災難性事故。F22上也有過類似的反复:它的機翼大樑等核心承力結構最初計劃使用複合材料,但試驗證明它抗機砲破壞的能力遠遠無法達到要求,最終又換回了鈦合金材料。這源自於復合材料的兩個缺陷:首先它一層與一層之間的結合力非常薄弱,而一旦出現分層的情況,就會對其整體性能造成嚴重的破壞。其次用以粘結碳纖維、形成複合材料整體的樹脂基體的韌性都很差。
787靜力試驗中斷裂的複合材料
事實上比起飛行中撞鳥、或者挨上幾發砲彈這種概率比較低的情況,複合材料結構往往更怕的是日常的低能量衝擊:比如被維修人員失手掉下的扳手給砸了— —這就足以導致它形成內部的層間缺陷,然而從外表卻很可能根本看不出痕跡。當一個複合材料部件的衝擊損傷在表面已經可以勉強目視發現時,它內部已經出現大範圍的基體開裂和分層,強度可以驟降到無損狀態的40%。事實上飛機複合材料部件最多的損傷就是在維護過程中各種碰撞、拆卸而產生的。
在傳統的鋼、鈦、鋁合金部件加工過程中,人們幾乎不需要考慮中毒的問題,環境污染也很易於控制,但是對複合材料部件生產來說這就完全不同了。雖然碳纖維本身主要是腈綸纖維碳化以後剩下的單質並無毒性,作為複合材料基體的樹脂類材料也多數無毒或者低毒;但是促使液態樹脂的小分子交聯成三維立體高分子變成固體結構的固化劑,以及各種有機溶劑、助劑,它們帶來的毒性和污染問題一直比較嚴重。
即使是因為時代限制,複合材料結構水平遠遜於波音787的F22上,這種結構一體化帶來的效益也是非常可怕的:11000個金屬零部件被減少到450個,135000緊固件(螺栓、鉚釘等)被減少到600個。而在波音787上,每一個機身段都因此取消掉了1500個左右的鋁合金板件和40000~50000個緊固件。這不僅帶來了額外的大幅減重收益,而且極大的減少了裝配環節的成本。
圖:波音787 的一個機身分段主結構件,這個狀態下還沒有任何的緊固件
當然,內部隔框還是要緊固件的
複合材料飛機裝配成本降低其實還存在另一個因素:結構部件隨溫度高低熱脹冷縮而帶來的尺寸變化問題被消除了。金屬材料中確實存在著熱膨脹係數很低的種類,比如殷鋼;但用於製造飛機的鋼鋁鈦卻基本上都不具備這種特點。尤其是大型飛機的尺寸巨大,溫差會使接頭、安裝孔的尺寸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帶來很大的裝配難度和額外的加工成本。
事實上在強調生產、裝配環境溫度一致性之前,夏天製造的飛機結構質量普遍不如冬天製造的,原因就是夏季的溫差要大得多。仰仗於碳纖維的熱膨脹特性很低、甚至為負,飛機的複合材料部件可以做到0膨脹係數,外形尺寸不隨溫度高低而變化。
依靠複合材料,設計師還可以做出傳統金屬材料所無法達成的氣動力學設計——比如超聲速飛行的前掠翼飛機。由鈦、鋼、鋁這些傳統材料製造出來的金屬飛機部件,其原子、晶體的分佈都是相當均勻的,這使它內部在各個方向上的力學性能都高度相同。而由碳纖維對性能進行增強的複合材料則完全不同。比如對於碳纖維都以單向鋪設的部件來說,在順著纖維方向和垂直方向這兩種情況下,強度等力學性能相差1~2個數量級——也就是十倍、百倍的差距。
圖:雖然做不出F-22、J-20那樣的高機動飛行,但波音787 的機翼變形過程中一樣蘊含著人類現階段頂級的空氣動力學水平
這種各向異性、而且可以進行人為設計的特性,催生了被稱之為氣動彈性剪裁的技術。設計師通過調整機翼複合材料結構中各個鋪層的方向角度、厚度、順序;機翼剛度完全可以在各個方向上都滿足針對性的設計要求,進而控制機翼飛行中產生的彈性形變向對性能有利的方向發展。在設計得當的情況下,它能使飛機以更低的重量、更小的飛行阻力,獲取高的多的升力表現。
飛機製造上應用廣泛的7050、7075等鋁-鋅系高強度鋁合金,在放棄韌性等其它重要性能的極端情況下,最高強度也只能接近0.65GPa,一般在0.43-0.46GPa左右。第一種實用化的碳纖維T300系列,其抗拉強度在1971年試驗性生產時就達到了2.8GPa,現階段的T300J則達到4.21Gpa。而波音787上使用的是更高級的T800S,抗拉強度達到5.88GPa。
與密度達到2.8克/立方厘米左右的鋁合金相比,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密度一般在1.45-1.6克/立方厘米左右;而拉伸強度可以達到1.5GMPa以上,超過鋁合金部件的3倍,接近超高強度合金鋼製部件的水平。這種密度低而強度剛度高的優勢,使飛機的複合材料結構部件在獲得與先進鋁合金部件在強度剛度等綜合性能方面相當的水平時,重量可以大幅減少20~30%。
以波音787為例,它每架飛機需要消耗23噸碳纖維,結構比例中有50%是重約35噸的複合材料,這意味著它從材料密度上就減輕了15噸左右的重量。而空客也不甘示弱,新的A350客機結構中,複合材料的比例達到了52%,是現在所有大型商用飛機中最高的。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大型商用飛機研製巨頭,波音、空客先後推出複合材料佔結構比例達到、超過50%的主力型號,這意味著大型客機結構設計以復合材料為主要材料的時代已經全面來臨。
二:複合材料使民用飛機性能提升巨大
波音787等新一代複合材料飛機上實現的性能提升,並不僅僅是低密度材料減重得來。實際上複合材料在工藝、結構力學設計上,都有著傳統金屬材料所完全無法具備的優勢。比如復合材料可以做出超大尺寸的整體結構部件,而且尺寸大小不會隨著溫度高低而產生變化。
圖:波音787機身的基本製造原理與實物
以波音787的機身為例,它由數個分段組成,分段主體都是單個完整的複合材料筒狀結構。它的大概製造原理是首先製造出複合材料長桁,將這些長桁固定在成型模具上並塗膠;然後利用碳纖維鋪放機將預浸過熱固性樹脂的碳纖維按照設計好的角度和層數纏繞鋪設在旋轉的成型模具上形成筒狀的複合材料殼體,然後送入熱壓罐內進行高溫固化一體成型。而要用金屬材料做出這樣的結構,至少在目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成形的機身分段
巨大的熱壓罐
理智看待高比例複合材料飛機的得失 2014-8-18候知健
導語:
波音最新一代的“夢想”787客機依靠極高比例的複合材料應用,實現了極其優異的飛行性能。然而在安全和環保方面,以787為代表的新一代飛機卻仍然潛藏著不少隱患。一:飛機上的複合材料多指纖維增強塑料,重量輕強度高 傳統的飛機製造以鋼、鋁、鈦合金為主要材料,這三者各有千秋,在結構中各司其職。超高強度合金鋼的密度最大(超過7.8克/立方厘米),相同體積下最重,但在三者中能達到的絕對強度指標最高,適用於對尺寸和強度要求都最為苛刻的部位。比如除了輕型、超輕型飛機外,現代高性能起落架的材料,唯有使用超高強度合金鋼進行鍛造一途可選。所謂3D打印、鈦合金起落架之類的新聞,都是宣傳上的噱頭,不足為信。
相同體積下鋁合金部件的重量最輕(密度2.8克/立方厘米),但是強度也最低,此外它對於高溫的耐受能力很差。而鈦合金(密度4.5克/立方厘米)則介於鋼、鋁合金之間,同體積部件比鋼材輕很多,強度和耐熱性比鋁合金高很多。它適合用於飛機上的主承力結構、高溫結構——比如發動機燃燒室附近;可以取代鋼材、鎳基合金以減輕重量,取代鋁合金以減少空間佔用。但是由於加工困難,鈦合金部件的成本一直很高。
而現在越來越流行的複合材料,它的主要取代對象正是傳統飛機上應用比例最大、構成輕質結構主體的鋁合金,在要求較低的場合下也能取代一部分鈦合金。在談及飛機等航空器時,我們所指的複合材料主要都是指纖維增強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它是以高性能纖維作為增強體,用樹脂作為基體將纖維粘結在內部並固化成型的高性能塑料。
PAN(聚丙烯腈)碳纖維絲
這就是碳纖維絲放大後的截面
由於玻璃纖維性能較低,鎢絲芯硼纖維高毒性、高成本,而芳綸纖維對環境耐受性不好(水分、紫外線)等諸多因素;目前在復合材料中應用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PAN(聚丙烯腈)碳纖維。
圖:波音787鋪設複合結構機身,圖中黑色束狀物就是由預浸過樹脂的碳纖維所組成
中企發布新型化工材料用秸稈造防彈衣人造骨骼2016.8.11四川在線微博
資料圖:美軍軍官根據需求而加裝的碳化硼陶瓷插板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祖明遠)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的新型化工材料,可以製成防彈衣、人造骨骼等。8月9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辦產品成果新聞發布會,綿陽一家企業正式對外發布該材料,併計劃在綿陽建立國內首個生產該材料的工廠。
此次發布的是一種名為FDCA/FDME的新型化工材料,原材料來自農作物秸稈等可再生生物材料,通過綠色化學合成製成,可替代現有PET塑料及塑化劑等材料,除可製成防彈衣等軍品外,還可作為醫用高分子材料製造人體骨骼、醫療器械等。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等特點,還可作為高檔環保材料用於兒童玩具、嬰兒用品和食品包裝等行業。據產品研發者馮毅介紹,該公司計劃在綿陽建廠,一期年產能約為為10萬噸,而目前世界範圍內僅有一家歐洲公司可以大規模生產該材料。
值得關注的是,該材料在軍工和民用兩個領域都有廣闊應用空間。據工研院院長高利珍介紹,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綿陽已吸引並儲備了一批類似的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成果,未來將依托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有針對性地篩選一批軍民兩用技術再研發成果進行發布,進而吸引企業參與軍民融合技術交易,推動綿陽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相關新聞
外媒稱美軍利用超級蠶絲加固防彈衣 細節曝光
國產貨一點不比外國差!中外防彈衣都是啥材質
創新,不怕小,怕不為。
近年來,中心科研創新群體超前佈局,超前謀劃,不斷提高我國在空氣動力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十二五”以來,成功解決了新型戰機、大型運輸機、遼寧號航空母艦等上百個重點型號研製中的大量關鍵氣動難題,為武器裝備建設和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
32米/秒,是12級颱風的速度。這裡的風速,是625米/秒。
傳統風洞試驗的尾支撐、腹支撐無法滿足要求,唯有闖新路,才能破解這個難題。為此,他們不斷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絞盡腦汁,仍一籌莫展。
創新,往往是厚積薄發後的一閃念。
一次出差,科技人員師建元和毛代勇看見機場候機樓頂部的吊式鋼架,靈機一動,能不能採用吊式鋼架方式呢?
支撐問題的順利解決,僅僅是萬里長征邁開第一步,緊接著還需要研製一套系統來進行操控。無數個不眠之夜,數十種方法,成千上萬次的計算,楊海泳找到了一種全新信號處理方法,一舉解決了難題。
融合
全國高鐵每年的耗電量約為300億度。若能節電1%,每年就是3億度,這可是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居民用電總量。
為讓高速列車跑得更快,他們先後對高速列車外形進行了大量的數值模擬計算,成功讓“長客400型”高速列車氣動減阻1%;
為降低列車運行時產生的噪聲,他們經過300餘次的風洞試驗,為進一步優化列車的外形設計、有效降低噪音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為進一步提升列車在惡劣環境下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他們研究提供了大量消除列車側翻、脫軌等重大安全威脅的科學數據,為“中國製造”的高速列車迎來了世界口碑和國際訂單。
這僅僅是中心從事工業空氣動力學相關研究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首都機場新候機大廳、北京奧運會火炬塔等20多座大型建築物、30多座橋樑,都在這裡經過“風”的洗禮。
.........
回應
中國有著世界一流,亞洲最大最先進的風洞群,國之重器。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7_10_366989.shtml
噴嘴,是風洞噴霧系統的核心設備,國外買不來、國內無參考,況且如何實現上千個噴嘴的合理調節控制,確保水滴粒徑、均勻度等達到試驗需求,堪稱世界難題。2013年10月,均勻的水霧從上千個噴嘴中噴湧而出,溫度曲線不斷下降,從20℃到0℃,再到零下20℃、零下30℃,試驗模型上的冰凌從無到有,慢慢變白變厚……中國冰花,首次在這座世界先進的結冰風洞裡成功綻放。
噪聲,不僅是影響先進飛行器適航性能的一個關鍵指標,也是衡量聲學風洞試驗能力的重要指標,風洞背景噪聲越低,氣動噪聲測量數據就越精準。
2006年,大型航空聲學風洞立項論證工作啟動,對氣動噪聲測量技術的深入系統研究也隨之開始。
博士陳鵬和他的團隊從理論研究入手,深入分析論證噪聲測量方法,有效提高噪聲源空間分辨率和測量精度,終使聲學風洞首次驗證性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模型飛行試驗與飛行員試飛相比,可以測試飛行極限、降低試驗成本,但要求專業面廣,涉及20多門學科。
從事模飛事業近10年的張利輝和他的團隊,經過艱辛探索和努力,自主設計建設模型飛行試驗基礎平台,成功破解總體設計、飛行控制、飛行仿真等難題,保證了每個模型都是精品。
2013年5月,大西北某機場,某飛機模型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隨即,國內首次帶動力失速/尾旋模型飛行試驗成功……
奇蹟,就是他們用無悔忠誠拼命幹出來的。
科研人員在高頻等離子體風洞試驗現場研究課題(資料照片)
創新
用浴霸幫助突破紅外熱成像技術中的故事,在中心流傳很廣。
10多年前,在風洞試驗中,由於機翼表面的氣流流動是看不見的,一種方法是採用在表面貼電熱絲的方法加熱模型,再用紅外熱成像技術進行機翼表面邊界層的測量。
“這個方法費時費事不說,有時還受模型表面彎曲的局限,沒有辦法貼電熱絲。”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勳年說。
這一天,王勳年在洗澡時突然發現頭頂的浴霸照燈熱度非常高。靈光閃現,他一下激動起來:用這種燈加熱機翼行不行?
說乾就乾。他和團隊採用燈光照射的方法加熱模型,很快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結冰風洞和每秒千萬億次超算投入使用
央視新聞聯播2016.7.10報導了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報導如下:
風洞被稱為“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搖籃”,被世界各國視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從常規風洞到特種風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功構建起世界一流空氣動力試驗研究能力體系。
這座建成不久,完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結冰風洞,是研究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機翼等迎風面結冰現象及其防冰除冰技術的特種風洞設備。年逾七旬的風洞設計專家劉政崇帶領創新團隊,攻克了製冷系統、噴霧系統和高度模擬系統等多個關鍵技術難題,掃清了結冰風洞建設的技術障礙。
劉政崇說,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所以我們建造了這樣一座結冰風洞,要獨立自主發展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
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擔負著我國幾乎所有飛機、導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的空氣動力試驗研究任務。創新團隊依托自主發展的尾旋、顫振、熱防護等一大批配套完善的先進試驗技術,讓中國風洞的綜合試驗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目前,中心已具備了風洞試驗、數值計算和模型飛行三大研究手段,實現了從單純提供試驗數據向解決型號氣動問題的跨越。
此前,新華社曾在6月下旬連發兩篇報導介紹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發展成就,報導指出,2016年5月,該中心新建成的每秒千萬億次計算機系統正式投入運行,極大提升了我國計算空氣動力學能力。報導如下:
風洞,看似高深莫測,卻事關國家戰略安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飛機、飛船、火箭、導彈、汽車、高鐵,乃至建築、橋樑,都要在這個被稱為“地面的人造天空”的風洞裡開展大量試驗研究。
1968年,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川西北組建。各地匯聚於此的數千名科技干部和建設者,在亂石荒灘上建成了亞洲最大風洞群,使我國空氣動力技術走向蓬勃發展,滿足了武器裝備研製和經濟建設需求。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迫使風洞群停止轟鳴。災難,從來壓不垮他們的豪情壯志。地震兩週年之際,以多功能結冰風洞破土動工為標誌,科研試驗新區正式開工。1600多個日夜後,一個包括20多座風洞在內的“世界一流新型國家氣動中心”拔地而起。
既便如此高的性能,面對中國的“地下長城”也依然無效果可言,那可是通常有幾百米山體石岩保證的工事。中國構築工事時,採用了極高的標準,除了採用在山體內構築隧道的方式,在工事上方往往有厚達數百米的岩石山體,還在構築時注意提升其抗打擊能力,通常先將坑道挖好,往往再回填一部分,回填的部分不僅有新式混凝土,有時更要加裝特別的防護層,使鑽地彈無法有效穿透。
為了對抗這種高標準的工事,美軍開始考慮使用核彈頭、加大裝量、變更炸藥配方等手段來提升其威力,不過預期效果依然偏低。問題不止威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找不到目標。不僅是工事的具體位置無法查明,而且地下長城的規模非常大,可供部隊隱蔽的地方非常多,可以選定多處預備待機地,有點“狡兔三窟”的意思,更可以利用地下通道進行機動,敵方無法確切掌握攻擊目標的情況,不知道我們的部隊到底機動到了那裡。如果想達到目的,那就必須同時對所有的工事加以摧毀,可是對於一個擁有數千公里坑道組成的工事群進行打擊,那根本辦不到。
這樣一個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為我核威懾力量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證,令其對敵方保持最大的威懾,讓敵方不敢挑起核戰爭。(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6-07-09/doc-ifxtwihp9890579.shtml
深度:中國一設施可有效反制美國衛星間諜偵察2016.7.9新浪軍事
如果談及今天中國的成就,那麼我們可以舉出不少例子,其中各類超級工程必不可少:超大型橋樑、超長隧道、巨型建築物。如果評選世界超級工程的話,那麼上榜的中國項目絕對不會少,不過有一個工程絕對不會上榜,那就是:地下長城。所謂“地下長城”,即中國戰略火箭軍所使用的地下工事體系,一個絕密工程,它的名稱源於,一是建在地下,二是規模大,至少有5000公里,折合華里正好一萬里以上,正好人們形容長城時,常說:萬里。
中國打造這一工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70年代,“深挖洞、廣積糧”的時代。中國戰略火箭軍自成立起,即依托地下工事進行隱蔽與保護自己。原本只是掩護部隊的工事,自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又開始新的工程,將保護掩體群變成發射陣地體系,形成了多個彼此獨立又互相呼應的大型工事群,擁有至少5000公里的地下通道,可以連接數百個預備發射陣地,並配備有假髮射陣地等。
這個工程讓美軍的衛星系統束手無策,它們隱藏於大山深處,又都是坑道式工事,光學照相偵察運氣好一點,才能找到一些洞口,而且可能被找到洞口都是假的,這主要是我們從施工開始,即採取了大量保密與偽裝手段,一邊隱蔽真洞口,另一邊佈置假洞口。至於坑道內部如何,根本無法弄清楚。現有的技術手段根本無法穿過少說幾十米,正常過百米的覆蓋層看到去偵察地下工事的具體情況。
我軍火箭軍核導彈部隊可以隱藏於地下長城之中,既可以有效抵抗核武器的打擊,又可以通過發達的地下通道,進入新的發射陣地,實施核反擊。也因此,它的存在成為美軍最想破解的難題之一。本世紀以來,美軍積極發展鑽地彈,其實主要目標即這座“地下長城”,目前威力最大的鑽地炸彈為GBU-57A/B,它內部攜帶了2.5-3噸的炸藥,威力非常巨大。它彈殼體採用鎳鈷鋼合金,這樣能夠鑽地下混凝土60米,可以在非常堅硬的岩石上鑽下40多米深,既便遇上超強加固混凝土上也可以鑽下8米。由於採用衛星制導技術,其命中精度也是非常高的。只不過它太重,只能使用戰略轟炸機掛載,且數量也受到嚴格限制,比如B-2隱形轟炸機只能掛載一枚。
深度:美封鎖逼中國造出一頂級設備解決遼寧艦難題2016.6.28新浪軍事
2006.6.3,中國空軍一架由運-8AEW改裝的空警-200預警機因飛機機翼結冰,在安徽東部地區墜毀,5名機組成員和35名空軍專家全部遇難。此次事故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2006.9.7,新華社公佈調查結果,認定空難的直接原因是飛機多次穿越結冰區域,造成飛機空中結冰並導致失控墜毀。
實踐表明,飛機結冰是飛機安全飛行的致命弱點之一,在世界軍、民用飛機失事案例中佔60%以上。目前美、俄、英、法、意等航空大國均擁有結冰風洞。我國以前如到國外做結冰風洞試驗(楨:ARJ21支線飛機到加拿大),不僅要付出高昂的費用,而且會受到政治等多種限制。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風洞研製者就開始密切關注世界結冰風洞建設的發展動態,一代又一代的風洞科技人員憑著一腔報國熱情,點點滴滴蒐集國外信息資料,開始了對結冰風洞的探索性研究。
“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大型結冰風洞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國內缺乏技術儲備的局面,氣動人針對我國航空工業對結冰風洞的迫切需求,主動進行結冰風洞的前期研究,開始了新的艱難探索。
如今,結冰風洞、聲學風洞、電弧風洞(楨:中國10馬赫高超音速武器DF-ZF(WU-14)已進行7次測試)……這些標誌著一個國家空氣動力研究整體實力的高端風洞被一一攻克,多項關鍵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氣動人奮力走向空氣動力學的世界舞台中央!
幾十年來,有“空氣動力事業國家隊”之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胸懷祖國、勇於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世界級風洞群,我國幾乎所有的飛機、導彈、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都在這裡進行過空氣動力試驗研究。
“十二五”以來,他們成功解決了新型戰機、大型運輸機、遼寧號航空母艦等上百個重點型號研製中的大量關鍵氣動難題,為武器裝備建設和國防科技發展作出了貢獻。為我國從大國向強國邁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美國對中國風洞也是極為讚歎和羨慕,承認封鎖中國失敗。還不斷打探風洞的技術詳情,甚至提出要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但最終的結果我想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無功而返。(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8/doc-ifxtmweh2690257.shtml
深度:隱身戰機一關鍵技術僅中美掌握 俄T50都不配用2016.6.24 新浪軍事
2006.4.28,當中國FC-1“梟龍”04機首飛成功出現在世人眼中的時候,大家就不約而同發現了一個不同之處。在兩側進氣道口由原先平面變成了兩個鼓包,這是我國第一種使用了DSI進氣道又稱“三維鼓包失無附面層隔道”的戰鬥機。它採用兩側進氣道一邊一個固定的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一、二級可調斜板,並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隱形的目的。DSI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阻力小、隱形等特點。這種進氣道是洛馬公司在1990 年代早期就開始研究傳統超音速進氣道概念的替代方案,曾在F-16上測試過該進氣道但並沒有繼續下去。F35作為美國第一個使用DSI試飛時間是在2006.12.15,比梟龍04機還晚了近7個月。到目前為止這個地球上只有中美兩國掌握了這個技術,歐洲也不行,俄羅斯至今也沒有跡象表明擁有這個技術,它的五代機T50由於還是老掉牙的蘇系機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即使給它DSI也用不了。
別看只是兩個小鼓包,它的技術難度實際上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設計出這個鼓包就需要極高的空氣動力學和計算機技術水平,其次它的製造精度要求很高,金屬材料要加工出來是很困難的,於是使用了複合材料。其實近距離觀看DSI進氣道,它不光是表面光滑而且還有無數細微的小孔,這很是考驗一個國家的航材加工工藝的。經過大量試驗梟龍04機的DSI 進氣道性能優異, 總壓恢復係數高,與斜板進氣道比,提高0.02~0.04,綜合畸變指數低,滿足進/發匹配要求,並且取消了附面層隔道和放氣門系統,使得飛機阻力小、重量輕、可靠性高。
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在攻克某個技術難關後會迅速把這項技術“白菜化”,於是殲十B/C戰機四代+戰機、殲20五代機、鶻鷹FC21 2.0版五代機、甚至還有低檔的“山鷹”教練機也應用了此項技術。應用機型之多在地球上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殲20上的DSI已經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柔性蒙皮,這種技術是中航工業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突破的,並在航空主機廠建立了一套全新、數字化的蒙皮製造體系,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並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殲20的DSI有了這個柔性蒙皮就能避免前鴨翼弱化DSI進氣道上側邊拉渦效果實現自己變形調節氣流變化提升飛行效率,可想而知殲20的性能是多麼強悍!(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4/doc-ifxtmweh2483008.shtml
高分一號和高分四號衛星,裹著金黃色的鋁箔就到了現場。而嫦娥月球車及其著陸發動機也在航天科技區以原物形式呈現。
各種巨大的國產機械由於體積龐大特別吸引眼球。除了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陳列在大廳裡,其他的只能擺在北京展覽館的院子裡。
摸著一輛頂部配備各種傳感器的無人車,百度公司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告訴記者:“百度的無人駕駛車以前用的是'寶馬',而此次展出使用了國產車'奇瑞',這也是這款無人車首次參展。”
一些久聞大名的明星技術也在展覽上露出廬山真面目——磁懸浮列車閃著銀光的沉重底盤擺在大廳裡;中國版“智慧地球”虛擬系統,將兩櫃刀片式計算機搬到現場,LED幽幽閃著藍光;媒體青睞的戰場機器人“大狗”也來到展廳,它被架離地面,擺動著黑布紮緊的四條腿,身體裸露著鋼架……
貪吃蛇—鑽井系統各儀器標識
J-20模型
回應
喜悅,特別是看到機床和奇瑞汽車。不足:沒有航空渦扇發動機。希望下次能看到。
然而新浪就沒有這個新聞,連這幾天科技會新聞都沒有!
4大門戶只登能噴的新聞,這點觀網就好,各種觀點的新聞都播
應該全國巡展
三代戰機,除了J11用國發其它還都是毛子貨,J10B用的國發只是試驗,沒有正式列裝,不要意淫了。
楨:中國太行發動機至2016年已交付490台、快超之前進口的600台AL-31F了,WS-10B已是一可靠發動機,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2-3000;俄羅斯AL-31F系列的翻修300、總壽命900,中國空軍5719維修廠成功將AL-31F的翻修期改進到500、壽命延長至1500;與AL-31F同為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美國F100和F110的翻修800-1000,總壽命2000-4000;美國第四代軍用發動機大修時間已約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翻修和總壽命時間都是從短到長。AF-31開始的時候也是30小時。美國的F100也讓F15美軍飛機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應該全國巡展
政府應當拍個紀錄片人噴子有事做哈哈
楨: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aAz0N9UlbfO15emRQ1Lozda4LX_roKV2
中國現代奇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CkxFlQ2po&list=PLlm4ockqInoRvmBsf1by0BW4n_a_xwOnf
超級工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aAz0N9UlbfMTuGfK9zczoSYhl264ZAhe
國企備忘錄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gwOMZUb_63nKuxXBqNNkHN6d6G01aVJ-
....................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01_362454.shtml
國之重器亮相“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2016.5.31晚,北京展覽館內,剛佈置完的“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迎來了第一批客人。展現國家尖端科技實力的諸多新奇展品,讓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代表們流連忘返。不同於尋常科技展覽,展品多為體積龐大的實物,許多是第一次與公眾見面。
各種高精尖科技產品雲集於此,包括模擬的天宮二號艙內實景、中國製造的高端“芯片”、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現代化的設施農業、埃博拉疫苗、會做骨科手術的機器人等在內的一大批“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創新成果將進行展示,讓公眾“看得懂”、“摸得著”。
在一台房子大小、刀頭正在轉動的機床前,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代表、武漢華中數控公司董事長陳吉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台產自瀋陽的五軸聯動機床是國內最先進的數控機床,在世界上也有競爭力。“自2012年以來,三軸聯動/五軸聯動機床我們已經生產了2萬多台,五軸聯動機床也有400多台。”一旁的盧秉恆院士也強調:“這樣的機床我們買不來,它解決了卡脖子的問題。”國產五軸機床銷往航天和航空部門,由於供不應求,很難抽出一台來展覽。參展的這台馬上要運往西飛。
隨著演示者的手劃過空氣,巨大的電視屏幕上那染色的肝臟彩圖在旋轉、變換,一位肝臟外科醫生身著無菌服,演示如何在手術室使用這套虛擬現實係統。
“這是典型的產學研結合項目,青島大學醫學院提出需求,海信公司參與合作研發。”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代表、青島科技局長姜波告訴記者,“你看,那邊的'蛟龍號'也跟我們青島有關。”
在海洋科技展區,整個“深潛家族”來了個“全家福”:“蛟龍號”、“蛟龍號”核心的巨大的鈦合金球形艙、“潛龍2號”自治潛水器、“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深海滑翔機“海燕”和“海翼”……除了蛟龍號外都是實物。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代表、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雷波告訴記者,深海尖端科技的展品還從未這樣齊全。
儘管運-20和C919只能以大模型的方式登上展台,但中國商飛公司搬來了未來智能駕駛艙,還是讓現場的參觀者興奮不已。觀眾們坐進艙內駕駛,感受前後左右的擺動。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告訴記者:“這套系統是第一次展出,是我們從北京的實驗室搬來的,用觸摸和聲音來操控,未來還會加入一些動作操控方式。”
滬東中華高效焊接邁上新台階(圖)
2016-05-24,張翼飛勞模焊接技術研究室(以下簡稱勞模研究室)傳出喜訊,橫向埋弧自動焊小車在3.8萬噸化學品船FB02分段上試焊成功,這標誌著國內船舶建造中橫向大接縫自動焊接難題首次被攻克,滬東中華成為國內第一家將埋弧自動焊工藝應用於船舶橫向大接縫焊接的船企,在高效焊接領域又躍上了新台階。
2年前,勞模研究室成功研發了橫向埋弧自動焊工藝,完成了工藝評定,獲得中國船級社(CCS)和挪威船級社(DNV)驗證認可。D
新工藝完成評定來之不易,但離成功應用出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年多來,勞模研究室根據生產實際,致力為橫向埋弧自動焊小車“瘦身”。經過5次“大手術”,橫向埋弧自動焊小車終於變得“苗條”,重量由原先的1噸多變為20公斤左右,焊絲直徑由2.4毫米縮減到1.6毫米,一個工人就能輕鬆提起,真正具備了實際可操作性。
傳統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半自動焊工藝方法,因為受船體裝配間隙、精度、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焊接後返修工作量大,建造效率很難“再上一層樓”。而埋弧自動焊採用機械化焊接,施銲質量、效率、穩定性都有了極大提高,且焊材價格大幅降低,滿足“提質增效降本”要求。
試焊當天,勞模研究室成員悉數到場,滬東中華質保部、科技部、分段製造部、工會有關領導現場檢驗。僅僅用時2分30秒,橫向埋弧自動焊小車就輕鬆燒出1道1.2米長的閃亮焊縫。質檢人員檢查後表示,焊接成形美觀,質量無可挑剔。現場觀摩人員紛紛稱讚:埋弧自動焊噪聲小,無光輻射,減少了環境污染,減輕了勞動強度,有利於保護焊工身體健康。
不僅是滬東中華領導層高瞻遠矚,設備廠商同樣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1年多的焊接應用研究中,廠商全程免費提供各類設備、焊材,做到隨叫隨到。“滬東中華是國內船舶高效焊接的標杆,橫向埋弧自動焊是一次完美創新,一旦推廣應用,我們的焊接設備就有了極強的市場競爭力,我們的品牌就有了更多話語權。”設備廠商代表在試焊成功後非常高興地表示,如果沒有勞模研究室的傾力幫助,他們是不可能製造出如此精巧的橫向埋弧自動焊設備的。這台設備凝結著張翼飛、王忠平、秦毅、朱建華等勞模和沈雪榮、王彬等技師的智慧,設備廠商將與滬東中華分享設備、工藝專利。
勞模研究室根據此次試焊結果,提出了6條改進意見,使設備進一步提高施銲精度,確保更符合實船建造需求。(東華) 來源:中船集團網站
中國首條千噸級T800碳纖維生產線投產
2016.5.26,中國玻璃纖維複合材料信息網發表消息,國內主要碳纖維原絲生產廠商之一,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千噸級T800原絲生產線投產。據報導,該生產線是在2012年投產的T700碳纖維生產線基礎上改造而來。T800碳纖維是目前國際上能實現量產的最高強度碳纖維,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目前,該碳纖維仍屬對華禁運產品。此前,國內有一些企業實現了T800碳纖維的小規模生產,例如江蘇航科公司,在2012年建成國內首條T800生產線,年生產規模為25噸。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導,2014年美國逮捕一名中國商人馬立松(音譯:Lisong Ma),當時指控他的罪名是向中國走私“武器級”碳纖維,其牌號為T800-HB12000-50B 。當時這名商人試圖從美國購買5噸T800碳纖維並運往上海,結果與他接洽並提供了部分樣品的美國“商人”實際上是聯邦調查局特工假扮的。
..........
回應
但即便是T300級別的碳纖維,由於生產技術上的落後,忽視高質量聚丙烯腈的生產,絕大部分國內廠家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國產T300級別碳纖維售價達到了進口東麗公司T700級別碳纖維的價格,能有什麼樣的市場表現也就可想而知了。近些年來,隨著政府在產業政策方面的支持,我國碳纖維行業呈現全面開花、大干快上的局面,全國各地規劃的碳纖維產能甚至超過了我國之外全世界的碳纖維產能。但這只不過是虛假的繁榮,2012年我國碳纖維生產線設計產能超過了2萬噸,但實際產量只有2000噸左右,而且完全是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同時我國卻還在進口上萬噸的碳纖維產品滿足國民經濟的需求。
上次黑華為,這次開黑炭纖維,你狗糧領得很敬業嗎!
現在東麗的T700售價和國產的T300價格一樣,是對方利用領先的優勢在打壓國產碳纖的發展,如果國產碳纖行業掛了,你看它是否還會按這個價格銷售?我們國家任何新產品對別國產生突破,都會遭遇這種情況,前段時間觀網報導的瀋陽數控機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們現在是很難受,不過我們挺過後,它們會更難受,甚至他們會破產。中國國內在巨大的市場,既然白膚準備玩市場保護,我們也要陪它們玩到底。劍是兩刃的,能砍傷我們,也能砍死他們。
國際碳纖維又要降價了。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6_05_30_362186.shtml
深度:中國高性能軍事陶瓷大幅落後仍被西方封鎖2016.5.30新浪軍事
中國的英文名China同時代表了瓷器的含義,這是中國歷史上陶瓷文化昌盛的見證。但是在西方現代工業興起,尤其是精密化工和精密控制水平上來以後,中國在高性能陶瓷上反而遠遠落後於美歐日等發達國家。
比如在航空上,F119發動機矢量噴管使用了碳化矽纖維增韌陶瓷作為熱屏障。這種材料利用高性能碳化矽纖維對陶瓷進行增強,實現了保留陶瓷耐高溫能力,高強度,而又有很好的韌性應對沖擊的性能。而我國在這方面一直處於被技術封鎖、產品禁運的狀態。
而在坦克裝甲上,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前兩代分別是氧化鋁,以及硼化鈦/碳化矽;美英等國很早就花大力氣突破了硼化鈦的燒結等重大難點工藝,而我國目前對硼化鈦的製造能力僅限於實驗室,無法推廣到大規模生產商。
在其它的一些方面,國內高性能陶瓷也很不樂觀。比如電子陶瓷——這是很多傳感器的關鍵材料,國內市場目前幾乎完全被進口產品所佔據;而中高端產品,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正是因為這一點,國務院在公開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提出了到2020年,國內電子陶瓷要拿下10%國內市場,並完成高端型號突破的要求。
材料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基礎,而在這些方面,中國要補課的地方還非常多。(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30/doc-ifxsqxxs7943066.shtml
深度:中國研成一世界最強材料技術俄竟上門求分享2016.5.30新浪軍事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特點為外柔內剛,質量比金屬鋁輕,但強度卻高於鋼鐵,並且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所以在許多領域擁有廣泛的用途,已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材料。
中國的碳纖維產業發展相當快,真正的難點只是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量產低,不過一旦有所突破,中國往往可以快速提升量產,快速令其低價化,這一點也是最令西方競爭對手頭痛的,加強對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的管制與封鎖除了促使中國提升碳纖維生產能力之外,再無甚麼效果了。
除了碳纖維以外,近年還興起了石墨烯技術,這方面不是中國追趕別人,至少是與世界同步。所謂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很早以前被理論上證明存在,但直到2004年,才首次被從石墨取提出來,從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
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強度最高的材料、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石墨烯自然有權被稱為:世界強技術。
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無法依賴任何歷史積累,也因此俄羅斯在這方面失去了優勢,已經被包括中國在內的先進國家甩到了後面,如今它只能向中國求助,以分享相關的技術成果了。
如今石墨烯剛剛出現不久,2012年以前,它從沒有被投入應用。目前的主要用途還是應用於電子元件方面,主要替代矽,用於製造超微型晶體管,從理論說,石墨烯取代矽,計算機處理器的運行速度將會快數百倍,由此生產出超級計算機。這為軍事電子設備帶來的進一步升級的空間:更輕更小,性能更好。
它已經開始用於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中國已把它用到手機的製造上,也許有人手中現在就在使用它。最近又研製出了石墨烯電子紙,從而讓製作出超柔性顯示屏成為可能。
它除了可以用軍用電子設備更輕更小更快之外,還可以用於製造電池,其性能也是非常有突破性的,可以讓常規潛艇的性能成倍上升。從理論說,它也可以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比如:製造機體等,可惜這一技術尚處於探索之中,確切的說,剛剛起步。(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30/doc-ifxsqxxs7921736.shtml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第一強風洞,創了紀錄2016-05-24
風洞(wind tunnel)即風洞實驗室,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並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並可量度氣流對實體的作用效果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
在學術界,風洞被喻為“飛行器的搖籃”,流傳著“有什麼樣的風洞,才能有什麼樣的飛機、飛船、火箭、導彈”的說法。
據中科院官網報導,該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姜宗林因為成功研製JF12復現風洞代表亞洲首次獲得2016年度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地面試驗獎 (AIAA Ground testing Award for 2016)。
JF12被國際上稱為“高超巨龍”(Hyper Dragon),是世界最大的激波風洞,也是國際首座可複現飛行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成就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究先進空氣動力學試驗裝備的先例。
復現風洞理論和技術解決了困擾高超聲速地面試驗六十年的世界難題,實現了風洞試驗狀態從流動“模擬”到“復現”的跨越,引領了國際先進風洞實驗技術的發展。
資料顯示,AIAA地面試驗獎設立於1975年,旨在表彰國際航空航天領域在地面試驗等方面取得傑出技術成就的科學家,是一個國際性航空航天大獎。
姜宗林此次以創立高超聲速復現風洞技術,研製成功JF12復現風洞而獲該獎,表明中國在航空航天地面實驗技術領域產生了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姜宗林和中科院院士俞鴻儒帶領的團隊一直潛心致力於高焓風洞實驗技術的探索研究,提出了系統的爆轟驅動方法與長實驗時間激波風洞理論,建立了高超聲速復現風洞技術體系,成為空氣動力技術創新發展的典範。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為2015年美國政府最大的承包商
[據防務新聞網2016年5月9日報導]根據本周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美國防部2015年前100名承包商合同總額為1751億美元,比2014年的1776億美元略有下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國政府2015年最大的單個承包商,合同總額達到362億美元。波音公司以166億美元位居第二。聯邦政府前100名承包商作為一個整體,2015年總收入為2385億美元,這意味著國防部在這些承包商的合同中所佔比例為73.5%。
通用動力(136億美元)、雷神公司(131億美元)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106億美元)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醫療保健服務公司麥克森擁有Tricare系統一系列的重大合同,是唯一一家進入聯邦承包商前8名的非國防企業。
擁有國防部授予大部分合同的供應商是擁有61億美元的FedEx,約佔國防部發放所有合同46%的份額。其次是卡地納健康,佔交易總額2.3%以上。
但重要的數字是美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繼續佔據地位,在2013年和2014年榜單中名列第一,確保了其在高端、精確係統,以及更便宜、更大量武器系統和傳感器領域的統治地位。
分析人員表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霸主地位可以通過F-35、三叉戟艦隊彈道導彈、C-130J和電子器件、武器和服務方案等來解釋。它的主導地位應在明年會有上漲,因為其收購了西科斯基。”
洛克希德是海軍(155億美元)、空軍(73億美元)和陸軍(40億美元),以及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6.564億美元)的頂級承包商。
深度:美不滿我軍裝備這款工兵神器稱被騙了好多年2016.5.13新浪軍事
也許有人說了,機械化時代,修工事趕什麼?這是理論上的誤區,現代戰爭中工事依然是非常必要的設施。比如在遇到砲擊時,基本常識為馬上臥倒,因為橫飛地彈飛很容易對立姿狀態的人員製造傷害,臥倒可以避開大部分彈片,如果能就近進入工事內,那麼就更安全了--除砲彈彈著點距離很近,否則造成不了傷害。
現代戰爭條件下,工事作用不小,卻不能把大量時間花到構築工事上,因此採用機械進行快速施工也就非常重要了。人們給坦克安裝了推土鏟,這效率確實比人工挖提高了許多,但是論到工作效率,還是不如工兵的專用設備:挖壕機。
軍用挖壕機可不是推出機,換用民間說法應叫:挖掘機,屬於一種很特別的重型工程機械,比如:我軍裝備的GJW320型履帶式挖坑機,它是上世紀90年代才定型的裝備。雖說它可以歸類挖掘機類,不過從它的功能上說,叫挖坑機可能更合適一點。
它採用履帶底盤,由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砲的底盤改進而成;加裝有專用的作業系統,包括作業裝置和推土鏟兩部分組成。。推土鏟安裝於車首前面,是挖坑機的輔助作業裝置,主要用於平整作業場地、修築進出斜坡和回填坑、溝等輔助作業。作業裝置則採用銑刀橫向切土和離心拋土,伴隨車輛的前進運動完成連續作業。行軍時,作業裝置翻升至車體後上方,並用銷軸與車體固定;作業時,裝置向車體後面翻落,銑刀在車輛發動機的動力帶動下旋轉切土,切下的土通過導向罩自動進人拋土器,由拋土器將土向車輛右側拋出。
它可用於快速開挖防坦克壕、車輛掩蔽部和發射陣地等,也可用於挖掘大型溝渠、管道溝等。可以挖出寬14米、深4.23米的深坑,挖坑速度0.3千米/小時,這樣的效率可是非常強大的,可以說是挖掘機中的“神器”。它的機動性強,保證能跟上重裝部隊的前進;防護也不錯,可以在敵火力威脅之下,實施作業。
總之,綜合性能不錯,裝甲部隊不可缺少的工兵機械之一,也因此定型之後,即列裝部隊,可是由於從沒有特意宣布過,也幾乎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直到多年之後,外國媒體才無意間發現了它的存在,這讓美國人不滿地表示:這是故意欺騙世界,早就裝備多年的東西就是不說,還公佈那麼多步兵用鐵鍬挖戰壕的照片。這是擺明了藏著不讓大家知道他有了這種利器。(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13/doc-ifxsenvm0362929.shtml
為何中國不搞傘兵戰車載人空降技術:因為每百人就要摔死五個2016-01-16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135期】90年代,從俄引進了部分BMD3技術,研製03式傘兵戰車,組建了2個機械化空降團,共有二百餘輛。03式以俄BPS空投系統為基礎研製,使用打開有3000平方米的四部主傘和氣囊減震系統,採用無貨台吊掛式設計,無需安裝笨重的傘降貨台,只需將戰車開到緩沖氣囊底座上,調低液氣懸掛,然後將傘包緊固在戰車頂部,就完成了空降整備。落地時,由探觸桿作用解鎖裝置,使主傘與戰車及時分離,避免側風拉倒戰車,觸地前,緩沖氣囊會為戰車提供一部分抗衝擊的緩衝力,防止戰車損壞。
03式空降時,並不是坐在戰車上一同傘降,而是先空投戰車,再投傘兵乘員,世界上僅有俄羅斯空降兵具有人車一體化空降的能力。為何中國沒有搞人車一體空投呢。
首先,人車一體空投的技術非常難.....所以,人車一體空投技術,更多是處於一種宣傳上的需要,俄軍自己都很少使用。
其次,人車一體化空投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技術。按照理論計算,不論是使用火箭減速技術,還是使用氣囊減震系統,成功率約95%,由於人車一體空投時,乘員均需蜷縮在專用減震座椅裡,用安全帶捆綁著,乘員將沒有逃生機會。迄今為止,俄軍空降兵從沒有做過整營或整連的成建制人車一體化空投,只是偶爾在國際聯合演習或國內大型演習時進行過數輛戰車的一體化空投表演。
最後,人車一體空投技術並不會極大的增強空降兵的突擊能力。傘兵戰車和乘員整體空降到地面以後,仍然需要乘員對車輛進行整備,解脫傘具和緩衝裝置,調整火控和液壓設備,安裝天線等附件,這時間大約需要5分鐘左右。而如果分體空投時精確度較好,傘兵跳傘落地後,距離戰車的距離在一公里以內,完全可以利用無線電信標迅速找到自己的車輛,這樣只是比人車一體空投多耗費不到十分鐘。
中國空降兵提出了人車一體”同機“空降的戰術來解決。這個空投技術是利用伊爾-76運輸機能夠進行三門四路傘降的優勢,在飛機到達空降場上空時,將三輛8.3噸重的03式傘兵戰車從尾門投下去,21名傘兵戰車的乘員和傘兵戰鬥員同時從伊爾-76運輸機的側門跳傘,傘兵與戰車同時降落到地面,這樣傘兵降落地點距離自己戰車會非常近,只有數百米,乘員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自己的戰車,在5~6分鐘內對戰車進行作戰整備,完成連隊集結。其快速反應並不遜色於俄式的人車一體化空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e0b700102w38d.html
真任性!美軍空投悍馬失敗車輛被拍成鐵餅 2016.04.22
近日,美軍173空降旅在空投裝備訓練中,連續發生多起事故,好在只是裝備受損,並未造成人員傷亡。視頻中,一架運輸機呼嘯而過同時空投大量武器車輛裝備,但是連續3次傘包沒有打開,從天而降的悍馬越野車重重拍在了地上。
回應
目前世界上具備裝甲車輛整裝空投能力的只有中俄,落地即可戰鬥美國也想可惜目前不行
尼瑪,真能吹.......嘖嘖
人車一體化空投是最接近實戰的空投方法,也是作戰效能最高的空投方法,不過危險係數大,極易造成事故,美軍因為有絕對空中優勢,所以一般這種極危險的方法不怎麼採用,如果美軍處在毛子那個位置,也會使用這種方法。打仗嘛,總會死人的,如果怕死人就不去打了,那吃虧更大,中美俄都明白這道理
他根本不會承認美國不會人車一起降落,原因就是怕人變成鐵餅裡的夾餡。
愛惜士兵生命吧。
中國的傘兵車也是人車分開降落的,
已經實現人車一起空投了
自己不懂還要噴,你美國干爹是超低空傘拋,把裝備裝在托盤上,用降落傘將托盤拽離飛機,並減速。我見過你乾爹傘拋時,悍馬停不下來,一直的跑,把車軲轆都跑掉了,笑死人了!你以為你乾爹多厲害?添屁眼的孫子!
別吹了美國的空頭能力甩咱們好幾條街
我性能力甩你吧幾條街!你嗎說的!不行一問便知
相關新聞
解放軍空降兵利用VR眼鏡訓練跳傘優秀率達75%(圖)2016.2.26觀察者網
中國空降兵已具備重武器“人裝一體空降”能力 2012-07-16 解放軍報
中國ZBD-03履帶式空降戰車採用鋁合金材料的全焊接結構車體,全重8噸(比俄制BMD系列空降步兵戰車輕很多),採用了油氣懸掛系統,空投使用重裝傘具以及減速制動火箭,運-8一次可裝載2輛,伊爾-76一次可裝載4輛,成員3人,可運載5名空降兵,車體有6個射擊孔。主炮是一門30毫米機炮,有一挺同軸並列7.62mm機槍和一具位于炮塔右上方的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炮塔兩側還有兩組共6具76毫米電動彈藥發射器,正面車首裝甲能抵禦12.7毫米重機穿甲槍彈,側面裝甲可以抵禦7.62毫米槍彈。在ZBD-03底盤基礎上開發了自行迫榴炮、傘兵輸送車等裝甲車族。
回應
戰鬥種族真可愛哈哈
惡棍強盜民族的軍工很差勁,最終會打敗仗的。
如果是日本肯定有人說小日本弄得就是爛,但是爹的就沒人敢說了。。。
日本質量好,根本沒這種笑話
你是在黑麼。。。
別的不說,但是日本的技術我們不得不佩服,要求相當的嚴格,只不過是我們不願意承認。
日本能把細節搞的不錯 但在總體把握上不如毛子 毛子的長項是總體設計 細節略粗糙
呵呵,是
反正讓日本搞個T14日本搞不出來
我只想說10式坦克跑了10公里,履帶斷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13/doc-ifxsenvn7133544.shtml
普京視察新軍車把手扯掉門都沒開但還有更糟的(圖)2016.5.13觀察者網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報導,這兩天,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索契視察,昨天(5月12日),在國防部長紹伊古的陪同下,普京來到索契的一個軍備製造廠參觀,舍甫琴科向他介紹了一通俄羅斯自產設備製造多精良、發展多迅速:
“在外觀上,它們和我們國產的普通車輛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標準固件上,我們裝備了12毫米口徑的機槍或者火箭筒。這裡還有砲彈倉,可以用來裝備彈藥,平時你不會注意到它。這些標準的國產配置,也可以供裝備部隊使用。”
民用軍用兩不誤,方便又霸氣,想來普大帝應該很滿意。當走到一輛UAZ車廠的愛國者SUV前時,普京試圖打開副駕駛車門查看,結果……
普京先一拉車門,沒拉開,又去拔安全栓(車窗沒關),也沒拔動,國防部長紹伊古趕緊來幫忙,無果……直接把把手扯下來了
事後,工廠方面解釋稱,這輛SUV是被鎖上了,被鎖上的車是沒法開車門的。
但為什麼車上了鎖車窗卻不關?而且後門開關自如?想來副駕駛那裡一定有天大的玄機!
說起來,戰鬥種族追求更大更高更強但在小地方掉鍊子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比如上個月,俄羅斯發射世上首枚“聯盟-2.1a”運載火箭,普京特別抵達現場觀看,但在發射前的最後時刻,工作人員突然宣布因自動控制系統故障,發射推遲。被“放鴿子”的普京說:“我們的失誤著實多了點兒,這糟透了。”
再比如躺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宮里大名鼎鼎的“砲王”,是當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大砲,結果因為太重太大(重40噸,砲口直徑0.92米),從未使用過… …
去年5月,俄羅斯舉辦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但在彩排中,一輛最新型的T-14阿爾馬塔主戰坦克出了狀況,在紅場前“趴窩”,最後只能被牽引車拖走……還好是在彩排中,要是正式閱兵時出狀況,大帝的臉得多難看……
2013年,俄羅斯海軍的一艘軍艦突然沖向海岸,嚇得正在曬日光浴的人們落荒而逃,事後俄羅斯國防部說,這艘軍艦本該是在野外海灘上執行任務的……
2002年的一次演習中,俄羅斯空軍試射了一枚X-22空地導彈,但由於技術故障,導彈被發射到好鄰居哈薩克斯坦境內,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他帶領的團隊成功解決生產的技術問題,通過熔鹽電解工藝,將純度為99.8%的海綿鈦提純至99.999%的鈦晶體,再通過真空電子束熔煉設備,將晶體鑄造成高純度鈦材,其所涉及的工藝線路和相關設備為自主設計、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為此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
2014年6月,他率領的團隊取得突破,年產250噸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生產項目投產,也許250噸少了一點,不過這是超高純鈦,這樣的產量已經能解決很大問題了!
超高純鈦屬於最高端的新材料,中國的材料技術是一個薄弱環節,已成阻礙了,特別航空技術領域,僅以航空發動機為例。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落後的原因已經不是設計問題,更多是加工與材料問題,如果可以將鈦材料用於製造發動機葉片等,那麼將發動機的性能將有很大的提高,以前沒有穩定的超高純鈦供應,我們很難進行相關的技術攻關,現在我們可以進行償試了!
以前美日限制,甚至拒售這一關鍵性材料實際就是限制中國的發展,特別是航天技術領域,阻我戰鷹騰飛,沒想到有人
深度:美日一材料欲卡死中戰機騰飛此人出手為國解憂2016.5.8新浪軍事
金屬鈦,一個算不上稀有的稀有金屬,說不稀有:它在地殼中約佔總重量的0.42%,是銅、鎳、鉛、鋅的總量的16倍,說稀有:提煉出純鈦需要十分苛刻的條件,加工也非常困難。
純鈦是銀白色的金屬,它具有許多優良性能。密度僅為鋼的57%,機械強度卻與鋼相差不多,比鋁大兩倍,比鎂大五倍。鈦耐高溫,熔點1942K,比黃金高近1000K ,比鋼高近500K。
鈦的用途非常廣,特別是軍用方面,一直為非常好的航空航天材料,不僅可以用於機體等部件,還可以用於製造發動機的部件等。俄羅斯更將其視為建造潛艇的理想材料,既能抗海水腐蝕,又能抗深層壓力,其下潛深度比不銹鋼潛艇增加80%,還沒有磁性,不會被磁感應器探測到。
當然了,鈦的價格也不便宜,既便是最初級的海綿鈦產能,每噸價格最低時,也達到5萬人民幣,至於加工鈦材,也是世界性的難題,這都大大限制了它的應用。以至於,俄羅斯以鈦製造潛艇時,放到西方國家眼中,那幾乎就是一種燒錢式的行為!
鈦取煉與加工非常難大,它太活躍了,很易和氧、氮、碳等元素化合,可是高純度鈦才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一點點雜質都會讓它變得脆而硬,也就是說,它的純度越高越好。
中國擁有相當豐富的鈦資料,海綿鈦產能世界第一,許多鈦材製品的生產與加工的能力也不弱,但是最高端的純度99.999%以上的超高純鈦方面卻長期處於空白狀態。
超高純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材料,也是生產難度最大的,以前全世界可以生產的企業只有三家,美國一家,日本二家,也因此它被列為管控物資,限制向中國出口的物資之一,據說中國不能自行生產之前,既便每噸價格120萬以上,也是有價無市。
當然了,目前它的價格已經降了下來,因為我們可以自已生產了。談及這個成果,那就不能不提一個人:吳景暉博士,國際上金屬鈦提純領域少數掌握核心技術的華人專家之一,曾經在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隨後加入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擔任技術總工程師,也就美國唯一一家可以生產超純鈦的企業,後來懷著抱國之心,歸國創業。僅憑這一點,我們應對吳景暉博士表示敬意,更不要說他取得了成功。
下面,以軍事新聞截圖為大家展示一下空地,步炮協同作戰的流程。
首先,地面坦克分隊將目標位置標定在車載數據鏈終端顯示器上,該信息直接發送給戰區內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飛豹編隊。
而後,由地面坦克指揮員呼叫飛豹請求火力支援。
99式坦克部隊放緩速度保持距離以避免進入轟炸區誤傷。
飛豹編隊受領任務後即開展攻擊,為地面部隊清除障礙。
地面步兵分隊受到敵砲兵火力威脅後撤併標示位置。
反砲兵雷達同時探測敵砲兵彈道並結算數據。
砲兵指揮車將接受到的敵砲兵陣地位置標記出來發送給遠火旅。
03式遠程火箭砲營根據目標優先級和目標規模實施單車或齊射,對目標實施覆蓋。(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不大相信,話說CPU、DSP等高等級芯片國內還不能自產。量子通信還在試驗階段,傳輸距離上不去,而且只是起加密作用,和傳輸帶寬一點關係也沒有。
國產的不是有龍芯嗎,而且還出了第二代
無知無謂...誰告訴你量子通信只能起到加密作用的?量子通信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傳輸中的量子態是多態的,即一個量子態可以代表多個數字.效率是普通通信的數倍.另外少年你太孤陋寡聞了...合肥量子通信網早建成驗收好久了.
量子通訊可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目前是世界領先,外國很多間諜都在搞中國量子通訊技術
中國的月亮比外國圓
那不又是一個全球第一…
核聚變世界第一 -.-
嚇死寶寶了,不鳴則已,一鳴敵人皆默,複合中國軍隊的作風!多放點料,免得網上、社會上那些“大V”、顛覆者整天詆毀中國軍隊,加油!國旗
軍捧官吹、民噴眾黑!
深度:中國一武器比航母更強大可讓坦克指揮轟炸機2016.5.7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猶如兩個巨人之間的拳擊賽,你來我往拼的就是系統作戰實力,每個士兵,每件陸海空軍武器裝備可以看做是身體的細胞和骨骼,雷達,衛星是眼睛和耳朵,各級指揮中心是大腦,那麼如果沒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將大腦和各部位聯繫起來那麼所有的一切的都將是無用的。我軍目前建立的三軍通用數據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2年左右,我軍調集了8000多全軍無線電研究所科研人員集體攻關而成,圖為某所王建新少將查看相關數據筆記。我軍科研人員採用不同於美軍的全新數據鏈方案,雖然要多花出幾倍的力氣,但它的安全可靠對戰場至關重要。這其中也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的突破性進展帶來的成果。未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通用數據鏈不但帶寬瞬時傳輸容量是美軍現役LINK-16數據鏈的好幾倍,而且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軍用通信網絡。這是8000多軍隊科研人員不眠不休無數個日夜奮戰出來的。
我軍這套三軍數據鏈將實習動態接入,空地實時數據交換,以最簡單例子來說,飛豹戰機飛臨戰區上空後自動與地面部隊接通,接受當前地面目標信息並支援作戰,就算是進入北斗衛星的盲區,無法實現實時語音和畫面傳輸,依然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獲得地面部隊發來的短信息來確定目標坐標位置,而後發起攻擊,為地面部隊進攻掃清障礙。
三軍數據鏈作戰示意圖,只要安裝數據鏈終端的作戰平台都可以作為信息節點,即便是預警機或指揮中心被打掉,整個系統依然可以有效運作,而且戰區內,空地之間,空海之間,地海之間可實時直接聯絡。
圖為美軍及北約現役的LINK-16數據鏈使用的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LVT輕型車載終端機。
Link 16 於80年代問世,應用範圍從單一軍種擴展為三軍通用,是美國,日本和北約部隊廣泛採用的一種具有擴頻、跳頻抗干擾能力的戰術數據鏈,也是美軍用於指揮、控制和情報的主要戰術數據鏈。筆者用大家熟悉的家用網絡寬帶速率來打個比方,在LINK-16之前美軍使用的是LINK-4A和LINK-11數據鏈,前者相當於電話撥號上網的256K寬帶,後者屬於增大容量的512K寬帶,而LINK-16則在此基礎上使用路由器直接聯網的1兆的寬帶,美軍計劃研發的下一代LINK-22數據鏈則相當於10兆寬帶。而我軍2012年研製成功的三軍數據鏈相當於100兆的光纖寬帶,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中國航天真牛:造出地球最平的地方誤差僅為1/8紙厚 2016.5.6
最平坦的地方在哪裡?
平原?
飛機場?
還是有人推測的“海平面”?
恐怕連地理成績最好的你也很難猜到,
世界上有一個面積又大又平的地方竟然在航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GNC全物理仿真實驗室,從外面看上去有些不起眼,但卻吸引著許多行業內人士慕名前來。它除了自己的實驗功用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名號:地球上一個最平的地方。
該實驗室2015年投入使用,裡面最惹眼的是一個超大面積、超平的花崗岩支撐平台,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同領域建設規模最大、水平度最高的地面實驗平台,總面積大概有3個籃球場那麼大。
如果以地球的重力方向為標準的垂直,這個平台上任意位置和垂直方向的角度都在3角秒(即1/1200度)以內,每塊石頭之間的拼縫高低差不超過一張打印紙的1/8那麼厚。
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張勇智介紹,國外同類超平平台多采用玻璃和鑄鐵,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精度不夠高,鑄鐵平台維護也太麻煩。因此,502所選擇了一種叫“濟南青”的花崗岩,這是世界上最硬、最穩定的花崗岩之一。
石塊之間拼縫的處理也非常講究,整個平台有數百道拼縫,要確保每個拼縫高低差不超過一張打印紙厚度的1/8,聽上去簡直不可思議,但他們還是做到了。為什麼會有這麼苛刻的“超平”要求呢?
張勇智解釋,實驗過程中,六自由度氣浮台會被一個氣膜托起來浮在平台上運動,如果平台不足夠平整,這個氣膜很容易被擾動,甚至破裂,而如果石塊之間拼縫高低差超過一定的技術指標,氣浮台的“氣足”就會被卡住而滑不過去。
究竟有何用?
我國探月三期將進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其中“制導、導航與控制(GNC)”技術是關鍵。
GNC全物理仿真實驗室就可以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样品轉移全物理仿真實驗,可以真實模擬超近距離交會對接的運動動力學特性,對各階段進行測試驗證,模擬緊急撤離等狀況。
基於智能監測和調平的該大型超平支撐平台,使中國航天徹底告別了精密平台必須手工調試的種種不便,使我國氣浮支撐平台物理仿真一舉躍進世界領先水平。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06/doc-ifxryhhh1690136.shtml
歐美一直眼紅五大利器,全世界僅中國擁有2016-04-24
1.中國造世界最大集裝箱船“中海環球”號
“中海環球”貨輪長400米,寬54米,約10層樓高,船體超過4個標準足球場,可裝載19100個集裝箱。相當於兩艘遼寧艦的排水量。此次航行是“中海環球”的首航,它從中國上海出發,前往歐洲四國。
2.八萬噸模壓機: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迄今為止,僅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幾個國家有能力研製和生產類似設備,在此之前全世界最大鍛造等級為俄羅斯的7.5萬噸壓機,我國的8萬噸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該機總高42米,重約2.2萬噸,單件重量在75噸以上的零部件68項,壓機尺寸、整體質量和最大單件重量均為世界第一。這是中國二重歷時10年打造的世界“重裝之王”。
3.中國造世界首台十一米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
海軍潛艇的靜音性能是衡量潛艇戰鬥力的核心指標,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潛艇的噪音就廣受外界詬病,美軍甚至揚言,中國潛艇一出港就能被偵測出方位。而製約潛艇噪音的核心部件就是潛艇尾部的螺旋槳,七軸六聯動螺旋槳加工機床的投產將極大助力中國海軍潛艇噪音性能的質變。進而,我國海軍的核潛艇就具備了與美軍在太平洋爭鋒的本事。
4.中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著陸馬里亞納海溝
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我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彩虹魚”號和著陸器,在南海成功完成4000米級海試,標誌著中國人探秘“萬米深淵”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國際上對海洋的深度區間劃分是:3500米至6500米為深海,6500米至11000米為深淵。全球海洋的深淵海溝有26條,總面積超過美國本土。那裡存在著深淵生物圈等獨特資源,等待人類的發掘。
5.人類天眼:中國貴州超大型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
投資7.3億元、世界迄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2008年12月26日在貴州省平塘縣一片名為“大窩氹”的喀斯特窪地中正式啟動,預計工期5年半。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借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鏡邊框是1500米長的環形鋼樑,而鋼索則依托鋼樑,懸垂交錯,呈現出球形網狀結構。
“鳥撞”實驗系統已得到應用
除了機翼,飛機上另一個最易受鳥撞擊的“重災區”就是飛機發動機,30%~40%的鳥撞事故發生在發動機上。
針對發動機結構,十幾年來,李教授團隊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試驗和實踐中,研發出了一套針對“鳥撞”發動機的實驗設備,目前已經得到了良好的應用。
在與國內航空相關單位的合作中,團隊研發出的抗鳥撞地面實驗設備——抗鳥撞空氣炮,適航精度能達到1.5%~2%(一般水平在3%),保證了砲彈發射精度準確。目前,空氣炮已被國內很多航空實驗室採用。
不論抗鳥撞結構,還是砲彈,都需要依靠嚴密的測試方法和設備,及大量實驗數據。靜態實驗相對容易,但在衝擊狀態下,材料的結構屬性,如屈服應力、流動應力、破壞應力等因素均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如何做材料動態力學性能測試,才是解決抗鳥撞問題的關鍵因素。這也正是李玉龍團隊的另一張王牌:高變形速率、高溫環境下的力學性能測試。目前,相關設備已出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據悉,“加強結構”已經在ARJ21-700飛機上進行了驗證,目前尚處於適航要求的仿真實驗階段。一旦成功,將會為機身減去10.5kg的重量。
記者採訪結束時獲悉:團隊的下一步目標,是將機翼的抗衝擊力提高到1.8kg,尾翼則要提高到3.6kg,這意味著,對抗鳥撞的條件要求更高、更嚴格。
回應
文章未提到因為質量原因墜毀200多架,人為原因墜毀100多架
你這謠造的一點水平都沒,應該說中國空軍所有飛機全飛不起來,空軍形同虛設,這樣比較有分量嘛
看到沒有,工程上的東西是要不停的實驗的,是需要不停的消耗材料的,也就是錢的。我們發動機雖然材料都通過了,可是要組合一起還是需要大量的實驗去解決工程上的結合問題,太行B的完成應該是走得差不多了,以後改進就要快多了,也容易多了。還有別動不動就日本如何如何,工程上的東西不做就沒經驗,要做就要花時間做大量的實驗。每次看到好多人說啥日本造航母,核彈分分鐘,是很好笑的,日本人材料再好,零件再好,要組合一起,也一樣需要大量的實驗去驗證,而這需要時間和金錢。核彈來說,不可能不實驗,就可以實戰了。
“鳥撞”原理來源於大禹“疏勝於堵”
針對這一世界性難題,西北工業大學李玉龍教授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其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疏導能量代替對抗能量”,“就像大禹治水,'堵'是下下策,'疏導'才是良方。”李玉龍教授形像地說。
事實上,正是從大禹“疏勝於堵”的理念獲得啟發,團隊想到通過改善機身結構的辦法來應對鳥撞,而不是單純改變強度和材料。
李教授是這麼解釋的:“鳥作為一個軟體,在高速撞擊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是一個液態的狀態,就像水打在一塊板子上一樣,既然是這樣的流體,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它疏導得更合理。”
以尾翼為例,這裡最需要保護的是主梁,因其背後附有重要的器件設備。李教授和團隊在尾翼內置了一塊三角形的蒙皮,用與活鳥同等質量的矽膠模塊,以644km/h的速度進行沖擊試驗。當尾翼受到撞擊,蒙皮變形成像刀片一樣的利器,將衝擊物飛開,從而分散衝擊產生的動能,保證機身完好。
“難就難在,現有的研究很難考慮到這個角度。”李教授表示,另一個難點,在於增加結構的同時,卻不能改變機翼的原本重量,不然整個機身的氣體動力學結構都會改變。這就需要在減少機翼其他部分重量的同時,提升強度。
從理論到實現應用,需要一系列的實驗驗證。實驗不僅可以驗證理論,同時很多的實驗數據也可以進一步修正和豐富理論。李教授說,很多時候,實驗下來的結果和理論預想存在很大的偏差,看似簡單的原理背後,卻是整個團隊夜以繼日、連續多年的摸索——速度、結構上任何一處細微的變化,導致的結果將大相徑庭。團隊曾經一連提出幾種構型,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加快研發效率與實驗成功率,團隊採用“仿真實驗”與“現實實驗”相結合的方式。經過多年反複驗證,團隊仿真實驗的結果終於與真實實驗幾乎完全吻合!進一步驗證了李教授所提出理念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2015年夏天,李教授團隊研發的“加強結構”已經通過了美國專利認證,今年就要拿到法國專利。而且,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很多軍用、民用的飛機上,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其中就包括我國的大飛機C919。
據李教授介紹,事實上,“鳥撞”的研究領域並不限於飛機上,日常交通工具如高鐵、汽車在高速運行的環境下,如何防範飛鳥、高處的落石等都是該領域的研究內容。
中國因撞鳥20年墜毀18架軍機正研製抗撞空氣炮應對
據中國青年報2016.4.26報導,針對“飛機撞鳥”的世界性難題,西北工業大學李玉龍教授團隊經過數年鑽研,新近提出一種新的設計理念,獲得抗鳥撞研究領域的創新性重大突破。
2015年12月17日,我國海軍東海艦隊一架飛機在訓練中發生飛行事故,飛機墜毀,機組人員及時跳傘,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消息發布後受到社會各方關注。
經調查,事故真相披露:戰機墜落是因為在空中意外遭受鳥撞。在此次事件中,失事發動機進氣道內壁存在一條長約80厘米,寬約10厘米的噴射狀血跡,並在內部葉片上發現多處軟組織殘留痕跡。
經鑑定,判定為發動機葉片損壞為鳥撞所致,所撞擊的是一隻體重在1~1.3千克左右的成年綠頭鴨。
“鳥撞”是世界性難題
根據動量定理,一隻0.45公斤的鳥與時速800公里的飛機相撞,會產生153公斤的衝擊力;一隻7公斤的大鳥撞在時速960公里的飛機上,衝擊力將達到144噸。
“鳥撞”目前是世界性難題。根據國際航空協會統計,1912年以來,鳥撞至少導致63架民用航空器失事;軍用飛行器速度快,鳥撞危害更為嚴重,1950年以來文獻記載的嚴重事故超過353起,至少165人遇難。1992~2008年,我國軍用飛機因鳥撞造成20起嚴重的飛行事故、58起飛行事故徵候和210起飛行問題,導致18架飛機墜毀、12名飛行員犧牲。
面對頻發的鳥撞飛機事故,目前普遍採用的解決辦法是驅鳥,常用的有空氣炮、錄音驅鳥、獵殺、豢養猛禽、仿生航模驅鳥等。雖然主動驅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鳥撞飛機事故的發生,但百密一疏,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除了驅鳥,第二種方法就是對飛機本身進行“抗鳥撞”設計。
在抗鳥撞飛機設計上,國際上通常採用兩種理念。一種是“以硬碰硬”,通過改善飛機材料,以提升強度來應對鳥撞產生的巨大衝擊力。但這種做法對材料的要求很高,既要重量輕又要強度高,會受到材料技術及成本的限制。
二是採用吸能材料。如同海綿吸水,機體材料會吸附衝擊力,保證飛機結構不受損失。這種做法目前在汽車上的應用非常普遍,但對於飛機上應用的研發和普及程度而言,也是件難事。
問題是,國內一堆窮人咋辦?早就說林左鳴有問題,思想完全是資本主義的,利字當先,果然→_→
你這種問題完全暴露了你的立場!人為的將國外採購和國內貧窮對立起來!通過偷換概念來暗示人們質疑政權合法性~
用不著認真回答他。他連基本來常識都沒有,國內能用美元的嗎?
中國的美元是真金白銀換來的,同樣可以換回物資。不應當替外國資本家解套,還是讓他們該破產就破產吧。
1、十三五已經有精準扶貧計劃了,相信會有成效.2、這時代只要肯努力,生活總會改善,你一直窮的話,還是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3、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外匯不能用在國內.4、國家發展和人民富裕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國外併購跟國內窮人有毛關係?
這個不錯,我國的公企或私企都應該收購國外的技術密集型企業!企業必須升級!
西班牙的航空工業還是挺有水準的,在拉美和東南亞都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ARITEX公司擁有的工程經驗和核心技術將對填補中國國內空白,補充飛機裝配技術的短板,對提升中國數字化裝配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
中航國際併購西班牙ARITEX公司
據中國航空報2016.4.23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中航工業下屬的中航國際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儀式宣布,中航國際旗下中航國際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中航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深圳大族激光有限公司以聯合收購的形式,完成對全球主要航空自動化裝配線供應商——Aritex Cading,SA(以下簡稱“ARITEX”)公司的併購。
中國駐西班牙大使呂凡先生、加泰羅尼亞地區副主席Oriol Jonqueras先生、中航工業副總經理顧惠忠、中航國際董事長吳光權、ARITEX總裁David,以及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大眾汽車公司等用戶代表出席了交割儀式。
ARITEX是全球行業領先的航空自動化裝配線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並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航空產品服務。同時,為汽車製造領域提供相關自動化裝配產品。其獨有專利的柔性工裝、機器人、高精度自動鑽鉚和定位等技術,被廣泛用於空客、波音、奔馳、中國商飛等國內外知名飛機及汽車製造商的裝配線上,公司總部設在西班牙巴達洛納,在西班牙的潘普洛納擁有生產基地,在中國、墨西哥、德國、巴西設有子公司。ARITEX作為全球飛機裝配行業領先企業,擁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技術團隊。
顧惠忠表示,現代飛機裝配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是整個飛機製造過程的關鍵,勞動量佔飛機製造總量的50%~60%。飛機裝配完整工藝和關鍵技術的掌握和發展需要長期的項目實踐和積累。航空自動化裝配是提高中國航空組裝水平的關鍵環節。ARITEX公司擁有的工程經驗和核心技術將對填補中國國內空白,補充飛機裝配技術的短板,對提升中國數字化裝配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力量。中航工業將大力支持中航國際通過ARITEX公司積極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提升中國航空自動化裝配線產品供應鏈的水平,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加速中國民機發展。
此次併購完成後,中航工業將支持中航國際通過遍布全球的觸角為ARITEX現有產品和服務拓展市場,特別是基於ARITEX已有技術及經驗,挖掘中國國內航空、航天、汽車和高鐵等行業客戶需求,充分利用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優化供應鏈,加強業務協同,並為ARITEX公司長期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使其成為全球領先的航空及汽車自動化裝配領域的一級供應商。?
回應
買這個比買大樓電影院好太多
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買買買,在美元變成廢紙之前先花出去。
德媒:中國激光武器已經完美超越美國 2015-09-19 中國新聞網
美國《防務頭條》網站報導,美國空軍目前正在採用兩種方式進行激光武器的開發,一種是在AC-130空中砲艇上安裝激光器,另一種則是在F-15E“攻擊鷹”上安裝激光器。近期,美軍關於激光武器進展的報導非常多。這表明,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美軍再一次將激光武器的發展提到重要地位上。
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俄羅斯的激光理論研究處於領先地位,美國與以色列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於領先地位,只有中國悄無聲息,在國人心目中,中國在激光武器領域是落後的。事實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中國在激光武器領域的起步時間與美國相差無幾,所以我們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毫無爭議的現實。
不過軍事愛好者關心的是,激光武器系統在實戰上的應用狀況。除了國家嚴格保密的大型項目之外,在最近的國際裝備展上,中國已經展示了輕便的激光照射武器,據廠家介紹稱可以有效擊落無人機等飛行器。我國的99式主戰坦克上安裝了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器,它可對敵方使用可見光、近紅外光電傳感器的火控、制導系統(如激光測距機、微光夜視、電視攝像頭、瞄準鏡等)實施干擾,使之飽和失效,甚至產生永久性損壞,即儀器致盲,從而失去戰鬥能力。
2014年底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神光”項目的主要參與方上海光機所研製的超短超強激光器,實現了1000萬億瓦激光脈衝輸出,這是全球同類激光器迄今最大功率的輸出。另外有分析稱,中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是世界一流,用它發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導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以此粗略推算,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有效殺傷力超過3萬公里。這得益於中國科學家在2.2兆瓦級超強功率固體激光器以及每秒30萬千米速度和智能控制環這兩項關鍵技術的突破。
上海光機所研製的神光2激光器
有很多軍事愛好者對中國不斷創新出來的新技術和新裝備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大國一直炫耀的技術。彷彿中國當前的水平只有落後美國一截才是合理的。看看中國上海光機所大功率激光器曝光後外媒和中國專家的評價,就知道我們應該自豪而不是自卑。德國媒體稱“中國是美國在激光武器研發上最強大的對手,在某些領域甩了美國幾條街”。軍事專家李傑透露,中國的激光武器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中國120公斤人造藍寶石問世可用於激光武器(圖)2016.4.24新華網
首顆贛造人工120公斤藍寶石晶體在南昌“光谷”問世,這標誌著今後江西智能手機產業,可以用上本土造的藍寶石觸摸屏。此外,藍寶石晶體也是製作LED燈的關鍵材料,該晶體的生產將進一步完善江西LED照明產業鏈,助力“南昌光谷”建設。
“蘋果手機鏡頭蓋、home鍵都是由我們供貨。”負責此次項目的總工程師張振志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藍寶石晶體”,除了瞄準光學運用領域,還將關注智能手機面板等電子運用領域。
作為“南昌光谷”核心區,南昌高新區在強化矽基LED技術及應用領域研究開發的同時,大力引進藍寶石襯底LED芯片製造項目。
據長期關注這一領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張明福教授介紹,“藍寶石晶體是製作LED燈的關鍵材料,我們自主研發的120公斤藍寶石晶體問世,突破了以往晶體生長品質不穩定、規格不大等眾多難題,標誌著江西的藍寶石晶體具備了規模化量產條件。”
具有節能環保功能的LED半導體燈替代白熾燈和日光燈是大勢所趨。此次研發出的藍寶石晶體,意味著長期制約我國LED產業發展的材料“瓶頸”將被打破。
據介紹,藍寶石晶體不僅是製作LED燈的關鍵材料,也是應用於紅外軍事裝置、衛星空間技術、高強度激光的重要窗口材料。
2015年底,江西省制訂規劃,要把南昌打造成全國的LED光谷,建成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LED全產業鏈研發、製造和應用基地;到2020年LED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一千億元,佔全國15%,其中矽襯底LED技術收入達到五百億元。
相關新聞
中國激光新成果國際領先 打破美國保持4年紀錄
美稱精確武器已落後 中國將展開光速武器革命反超
深度:中國激光武器打彈道導彈實驗成功射程500公里
美軍激光武器獲突破要摧毀中國導彈 被批差遠了
回應
中國造都是吹牛逼
孩子,中國的激光一直是世界領先,你不信可以
你真是一條意淫狗,有多遠滾多遠吧!
你是當狗當久了,只會亂咬人!
不相信自己,而去相信別人,這種人就是跪的太久的奴才!
其實,日本所犯的最大錯誤在於取得了一定成績後,失去了進取之心。日本的MRJ支線客機的上一個型號為上世紀60年代YS11,中間差不多間隔了40年。製造於YS11時,日本尚擁有大量戰前技術人員,研發的經驗豐富,可是待到MRJ時,那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早已離去,接替他們的都是只有高學歷,卻缺少經驗的新手。
如今X-2項目出現的情況,完成符合一個新手的表現,好犯小錯誤,拖時間也就是正常現象。
日本航空工業擁有輝煌的過去,可是歷史,不能代表現在,也不能證明未來如何。
中國在早期沒什麼歷史積累,只能從頭開始,但一直是逐步前進,既便摔倒了,吸取經驗再努力。中國花費了幾十年時代,付出的代價也不低,但是成果也相當顯著,如今日本能造的東西,我們都能造,日本造不了的,我們還能造。(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就這破文還深度?日本的各種研究都受到美國的紅線限制,很多條件甚至不如印度,搞到這樣的進度就算可以了。
你們都懂什麼,日本科技實力甩美國好幾條街,日本會造牛逼單反,你美國行嗎?會造發動機算什麼,你會造單反和圓珠筆的圓珠嗎?
日本現在在走下坡路,不用神化日本技術。創造日本技術輝煌的那一代已經老了,現在主力的中年一代不如之前的一代,這是日本的現狀,而且無法挽回
以前覺得日本的家電好牛逼,好厲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原來我們家裡用的格力空調啊,海爾洗衣機啊,美的冰箱啊全都是國產品牌,而且不知不覺的才發現我們都把人送上太空了,日本竟然還在乘坐美國的飛行器進入太空,我們北斗馬上就要全球組網成功了,已經逐步的在取代GPS,而日本還在用別人家的GPS,現在回頭一看才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已經不在是我們的目標了,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
強烈同意,就家電來說,日本退出中國市場是遲早的事。還有幾家用夏普的?
你只知道日本被美國限制,怎麼不說我國還被很多國家禁運武器呢
有些人公知大V噴子眼裡,中國做的再好也不好,跟他們說理沒用,這些人也挺可悲的,打心眼裡不喜歡中國,喜歡日本美國,可是偏偏生在中國,我想這生活一定很痛苦吧!哈哈
那時日本的東西也是”西方”教他的,日本從來沒有真正的了解這些東西,就像七八十年代的錄音機,錄像機,都是”西方”給他的東西,像現在”西方”把智能手機給了韓國,日本的民族性,當他學會了某樣東西後,他就開始在這裡面打轉,出不來了,簡單說就是抓住一樣東西,就開始往牛角尖裡鑽,
深度:心神至今飛不起來竟因這事日本已比不上中國2016.4.19新浪軍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代號為FS-X的計劃,希望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把整個戰鬥機研製過程走一遍,實現航空工業的真正復興,可惜美國人橫插一扛子,最終迫使日本放棄自研,弄了一個美日合作的F2戰鬥支援機。
日本沒死心的,後來又開始了ATD-X項目,也可以說成先進技術驗證機項目X,另有一個“上帝之心”的代號,故有“心神”之稱,目前的正式編號為X -2。該機號稱技術驗證機,為自研第五代戰鬥機做技術鋪墊,其實標準並還不低,號稱:打造一款操控性能更佳、具有空中優勢的隱形戰機。日本媒體發布的動畫製作中,它都做為作戰飛機出場的。
這構想不錯,現實卻是另一個樣子,心神項目自2000年項目開始至今,一直以採取“跳票”政策,拖到2012年,才開始組裝首架原型機,2014年7月,原型機下線之後,首飛時間一再“跳票”,現在滑跑試驗進行了,前輪也離地了,只差上天了,可惜後輪就是拒絕離地。
這樣的進度,讓人怎麼也看不出日本技術先進的樣子,反而有與印度的LCA一較高下的趨勢,日本的航空工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人們的印象之中,日本航空工業實力雄厚,其歷史至今已有100年了,更有過輝煌,70年以前,那是世界第五大航空製造國,一年生產幾萬架飛機。
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航空工業得到恢復與發展,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與同時期的中國相比,日本無疑更加先進。中國著手仿製米格21時,日本先造F104,後生產F4;中國開始製造殲8時,日本已轉產F15。日本的成功,甚至讓美國要遏制日本的發展勢頭問題,比如:強行插手FS-X項目。
現在的情況則,不僅心神項目拖後,其它幾個項目也一樣有問題,C-2運輸機的進度在推遲,MRJ支線客機的進度同樣緩慢。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局面那?如果將原因歸結外部因,或者說,美國的限制缺少依據;以前日本受到的限制更多,卻沒有影響其發展,相反美國卻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航空技術,轉讓了包括F15在內的多個機型的生產許可證,這是其它國家享受不到的待遇。
日本內部出了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表面上看,日本的工業體係不夠完整,許多東西存在缺失,比如:日本航空試驗設施不全。日本沒有補齊的想法,而是依賴於美國,風洞試驗去美國做,許多試飛工作也到美國進行。其實,這類技術以日本的能力來說絕對不是無法攻克的難題,只是不願意去做。
4、“龍芯”軍工電腦
“龍芯”在軍用專用電腦上的應用其實已經許久,從指揮員用指揮機到單兵使用的終端機,還有保密通信用專用機,這些產品都使用了“龍芯”作為核心CPU。根據現在可以在市面上購買到的龍芯CPU產品的性能來推斷,現在龍芯的水平大約在跟因特爾I5一代的大致預算能力相當。不過因為不是X86構架,運行是專用LINUX操作系統和特製的應用軟件。不過滿足日常辦公和指揮作戰都都充分夠用,不過就是因為不是X86構架,在市場上正常無法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所以大家在市面上並不是非常容易買的到“龍芯”的個人終端PC和服務器產品。但是他們確確實實的存在,也在我們的軍隊中擔當著重要角色。
5、“龍芯”3D打印機
說個大家經常能看到的產品,3D打印機-龍芯為“核心”的控制器,這種3D打印機成本不高,大約在千元左右,非常適用於現代快速零件的補充任務。現代部隊的易損件使用3D打印機製造,效果很不錯。
“龍芯”,雖然不如個人PC那樣普遍,但是確實實實在在在為我們日常進行服務。畢竟想在短時間去跟別人在40多年領域進行直接競爭並不現實,但是不代表“龍芯”就沒用,而它的存在更為關鍵。為中國培養出一隻完整的芯片設計製造量產產業鏈條,再到上層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等這些都是拜”龍芯“所賜。所以別老因為日常碰不到龍芯產品,就認為“龍芯”無用,它的用戶大著呢!(作者:無名高地)
回應
歐洲空客公司至今拿政府補貼,空客的飛機不行嗎?
既然這麼厲害為何還要國家資助
相關新聞資料
美稱中國首家閃存芯片工廠下週開建走上自主之路
美阻止中企購美芯片商成功 憂用於製造無人機及導彈
美國出手阻撓中國芯片技術發展可用於製造反導雷達
我國研發全球首個能"深度學習"的處理器芯片2016-3-23
首款國產商用GPU兆芯將進入尋常百姓家
李克強:中國每年花2千億進口芯片和買石油的錢差不多
成也智能手機敗也智能手機:高通芯片還有救嗎
台灣聯發科:含淚把精品芯片當地攤貨賣給小米
路透社:小米手機將啟用自主研發晶片
為什麼創新也拯救不了iPhone?
華媒:為什麼說中國互聯網能超越美國?
中兴遭遇美国出口限制 中國商务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兴通讯将就美国出口限制提起上诉
美国拟暂停对中兴制裁,美媒称消除一个中美紧张源头
深度:西方諷中國芯片沒用中方亮出5大軍用裝備打臉2016.4.7 新浪軍事
自從中國自研出來“龍芯”自主CPU後,一直就被外媒嘲諷這一芯片性能落後,幾乎毫無用處;甚至還有自己人說它並不是自主創新設計和自己製造的。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誤解,尤其是對於不了解“龍芯“CPU具體應用領域的人,更不可能知道”龍芯“究竟多麼努力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果。其實“龍芯”的應用領域還是非常多的,並和我們身邊密不可分。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已經投入軍用實戰的中國”龍芯“產品。
1、“龍芯”北斗導航專用航天芯片
我們2015年發射上天的2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核心芯片使用的就是中國特質的“龍芯”系列專用CPU。由於在太空中,要面對各種強輻射和長時間高負荷量的運算任務。“龍芯”航天專用芯片可以在高輻射極溫條件下穩定運行,同時由於衛星這類系統都會採用雙備份或者三備份來處理,要求一定不能把核心內容為他國把控。否則關鍵時刻使用後門代碼就有可能導致你的導航系統就此癱瘓。所以使用完全中國自主設計“龍芯“航天專用芯片,會極大的降低相應的風險。同時也是我們“龍芯”高端應用產業的一個縮影。能夠把自己獨立設計的芯片應用到衛星上的國家,少之又少。
2、“龍芯”車載一體化終端
天上有了“龍芯”為核心,地面上也少不了使用“龍芯”的裝備,國產陸軍和海軍裝備上使用的北斗導航一體化終端設備,集成了衛星導航,指令傳輸,多種數據接口為一身。單獨使用的時候是一台具備短報文收發功能的衛星接收機。集合軍用電腦等設備,則能成為一台戰地信息終端,不僅僅可以進行目標導航,還可以與上一層指揮機構進行短簡訊的溝通,無聲指令化指揮能力就此形成。目前這些設備使用的是“龍芯1B”嵌入式CPU,採用特殊的電源節能設計,可以讓芯片的功耗狀態進行智能精細化管理,功耗水平相當低。非常適合在戰場上長期作戰使用。
3、“龍芯”網絡交換機設備
從天上到地面的傢伙全都有了,但是核心傳輸環節的網絡設備呢?基於國產“龍芯2H,3A”處理器的網絡交換設備,已經實現了從芯片到操作系統的全部國產化沒並且在全國核心控制領域已經開始使用。目前基於龍芯的交換機,防火牆,物理網閘等網絡設備中。目前雖然上沒有座位核心網絡交換設備使用,但已經開始逐步替換原有其他國家的設備。
以為民主了,一切都會好的,人民百姓的生活水平,腐敗問題,公平公正,人權自由,可是,真民主選舉了,盼望的這些只是幻想、夢想和願望,什麼都沒有,反而,腐敗更嚴重,人民百姓的生活直線下降,人心渙散,失去信仰,沒了自信,政黨惡鬥,族群撕裂,差一點沒變成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等國家的慘狀,跟我們的(台灣)差不多,這都是美國的亂民主惹的禍!反觀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各個方面蓬勃發展,經濟連續幾十年是世界的火車頭,竟然還有反動勢力妖言惑眾、顛倒黑白、蠱惑人心、造謠生事、不懷好意的想顛覆國家,這是人民百姓絕對不能容忍的,堅決跟他們作鬥爭……
應埋頭苦幹,不應被它忽悠
說這麼多,台灣同胞還是比你過的幸福……
台灣人過得幸福,呵呵
你以為亞洲四小龍是靠扒房賣地的?
早已民煮成四小蟲之首了。
逗比們之所以還在吹捧台灣,那是因為他們近幾年內沒有去過台灣!如果去過之後,估計就不會再這麼意淫台灣了!哈哈
台灣真心不咋的,現在還有老將小蔣留下的老本,再過十幾年中國的一般城市恐怕都要超過台灣了吧。
90年代我們看著台灣的IDF流口水..現在呢?
現今大陸人民被郭台銘剝削。
老郭還在為華為小米打工呢。
禁止炒房炒股,還百姓一個健康的社會!
若論房地產,那肯定是第一.地產興國,實業誤國!
那麼說美國和日本炒股炒房的國家社會都是不健康的嘍?
你的理論知識完全支撐不住你噴子的職業需求,還不如流浪恆星
網上評論,有些根本就不是評論,是藉題發揮,是想顛覆我們美好中國
俄羅斯已經日薄西山了。中國,除了罵人很自由,還有很多方面距離自由很遙遠
沒看出來中國現在哪兒落後!所以的落後,都是敵對勢力和國內的漢奸走狗語言……
改裝遼寧艦也有幾百個烏克蘭專家在幫助。
哈、、、、、,美國造核彈都要愛因斯坦幫。
再弱也比現在的中國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目前就只是在製造業的最後一環--組裝這一環上有點成就,在創新性的核心技術上完全沒有話語權,而且幾乎是一片空白,比如航空發動機,電器,生物化學,工程機械,醫療器械,汽車,通訊產品。
除了航發暫時落後之外...其他的都領先俄羅斯了吧.可不要閉著眼睛說瞎話.
中國在科技方面不落後對手(起步高,國家盯得緊,資源優先配給),但在基礎工業上的確有很大的短板。其實根本問題還是出在技術人材短缺!
要不是垃圾制度的拖累,中國早該是科技大國了吧!
要不是制度...我國應該還是那個年鋼產量1000噸的民國.
粗鋼產量多表明科技上去了?不會製造品質像飛利浦剃須刀刀頭刀片就不能稱其為跨越。
飛利浦剔刀不是外國造的,是中國造的,只不過貼了飛利浦這個商標在銷售,商標所有人和製造商。
由於沒有垃圾制度的拖累,與中國一同起步的印度已經將中國遠遠甩在了後面!笑哈哈.
印度將中國甩在後面?全世界的傻子都笑了。
@小丑做SpA:所以中國這種封閉的政治制度,永遠落後世界一個檔次。
你真是個小丑!現在中國經濟是世界第二,科技在世界也名列前茅!就你這是小丑不知道好歹!
美式民主,也就是代表全美人口不到5%的兩黨之間的二人轉,要是一個成熟的人,你會明白世界上沒一個國家是真正的民主。
世界那裡有民煮?真正的民煮在猿始社會。
中國以前盲目地學習照搬蘇聯那一套,其實美國才是最成功最偉大最有前途的國家。
美國的民主體制是萬能的嗎?怎麼,俄羅斯完全跟隨了美國人的民主體制,也就是民主了,怎麼俄羅斯的各個方面都一落千丈呢?俄國不論科技、經濟、民生、國防、綜合國力都不如從前,很多人都懷念前蘇聯!
艦小火力大俄羅斯的謝爾普霍夫輕型導彈艦 2016.03.25
關於俄羅斯海軍一直吃蘇聯紅海軍“老本”的言論大家一直有所耳聞,其實雖然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確實更新緩慢,俄海軍卻仍有不少新丁入役,比如這艘去年12月最新加入的謝爾普霍夫輕型導彈艦,該暴徒級輕護俄軍已經訂購了16艘。
回應
哈哈哈,俄熊的海軍工業水平已經落後我們十年了,這樣的艦艇我們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擁有國產型號了
暴徒級可以打巡航導彈
但這種小船本就不該有這麼強的火力
這不是被烏克蘭發動機給逼的嗎?
最主要就是沒錢
技術也沒有
等過幾年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是啊,都等了是那麼多年了,也不在乎多等那幾年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正在改裝,現代級,阿庫拉核潛艇都在改裝,等改裝後看結果。
都是改裝,它有多少年沒更新過他家的軍艦了
現代級中國買了當旗艦,海軍技術還是毛子強,只不過暫時沒錢罷了
現代級在東海艦隊做旗艦那是90年代的事了,後來21世紀初054服役後,旗艦就改054,現在東海艦隊旗艦是中華神盾艦。你還活在90年代
就說錢,毛子可不是暫時沒錢,我看他以後是越來越沒錢。
英媒稱俄曾是科技超級大國現已被中國遠遠超過
英國《金融時報》作者史蒂文·約翰遜2016.3.15在該報發表題為《俄羅斯從技術大國滄為失敗者》的文章稱,俄羅斯如今在技術企業的數量上遠遠落後於中國和印度,似乎有些令人費解。
大學研究成果難以轉化成產品
俄羅斯缺少“扶持環境”
回應
以前蘇聯和俄羅斯在軍事上是比中國強,可是現在,俄羅斯在衰退,美國和日本也在衰退,中國在上升,這是事實
人家30年前就瓦良格了,40年前就颱風級、安225了,我們再多少年看見“瓦良格”?
造瓦良格/安225的廠不是俄羅斯的,別把俄羅斯和蘇聯搞混。
確實,如果早學美國製度,早就變成俄羅斯和敘利亞了……
回應
有進步,但差距仍在,任重道遠。
流浪在哪?趕緊來噴啊,這次沒人罵你
才多少年我們就有這樣的水平了,已經非常不錯了,塌下心來繼續努力,等我們機床都是世界第一了,西方國家就成發展中國家了。
倒霉就倒霉在你這種思維模式上,總是給自己鬆一口氣,自我陶醉。日本德國戰後從一片廢墟上和中國一起起步,你怎麼不比比人家,當然你會說人家有工業基礎,有技術人才,但是我要說的是以咱們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是人家幾十倍上百倍的國土人口和人家那麼小國家比速度,不能老找人家的優勢了,要看到咱們的不足
那印度是怎麼回事?垃圾人就是看不得自己國家進步,假裝清醒.
現在的差距主要是合金強度韌度的差距,國內強度夠的韌度不夠,韌度夠的強度又不足,所以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比美國的差距有點大
鋼鐵是工業之母,把特種鋼弄上去基本啥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中國製造業 )
特別是1999年駐前南大使館被炸後,痛定思痛的中國軍工業得到大筆撥款,開始了規模空前的新一輪技改,並普遍採取“少量高端進口機床與大批國產普通機床相結合”的模式。據悉,各軍工集團“十二五”中後期進口機床數量比“十一五”下降近6成,以往的進口大戶中航工業也下降了近15%。中船重工2013年安排的總投資中,進口設備金額不到5%。
但在看到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們仍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嚴肅的現實——目前,國內的中高端數控機床多系進口。即便能夠組裝製造,關鍵功能元部件——數控系統、 數控刀架、主軸單元、刀庫及滾珠絲槓副(注:一種傳動裝置)和滾動直線導軌副(注:起支撐和導向作用的部件)也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被稱為“機床大腦”的數控系統(由顯示器、控制器伺服、伺服電機和各種開關、傳感器組成),因國內起步不久,90%的數控系統還需要從日本發那科(FANUC )和三菱(MITSUBISHI)、德國西門子(SIMENES)和利勃海爾等公司進口。其中,日本發那科和德國西門子就佔據了全球高端數控系統市場80%的份額。
需要說明的是,外國對華銷售機床都是把軟件和單機分開賣的,比如利勃海爾數控系統16個軟件包的總價(人民幣200萬至300萬元)就相當於一台5軸聯動機床(進口價格30萬至47萬美元),如此暴利簡直是“打劫”。另外,國產的數控刀具在使用壽命、可靠性等方面也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為耐用度較低,比如5軸聯動數控機床,國外產品連續能工作1500小時無故障,而國產這一指標約為1000小時,相差三分之一。據悉,國產數控機床的故障大多發生在功能部件上,這是影響前者使用和推廣的主要根源。
雖然從2013年起中國大幅減少進口日本機床,但由於高端產品不能自給,只得轉向購買德國、美國、英國和意大利機床,價格上比較吃虧。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出口數控機床平均單價僅3萬美元,而進口一台平均要花費16萬美元。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國產機床附加值較低,缺乏高速、高精、複合、智能等方面的核心技術。
大連機床負責人就曾表示,該廠可以向國際先進水平追平95%,但剩下的5%絕非一個企業甚至一個行業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包括鋼鐵、冶金、標準件、數控、工藝、檢測在內的全國工業戰線一起努力,提升整體水平。
打破西方封鎖:中國尖端數控機床問世 助潛艇實現隱形2016.3.22參考消息
武器裝備關係國家安危,其生產製造不可能完全依賴國外數控機床。雖然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數控機床進口大國,但西方國家一直在“卡我們的脖子”,不僅採購渠道不暢、難以獲得高端設備(注:歐洲就嚴禁5軸聯動數控機床技術外洩,引進國必須保證不將之用於軍事目的才能購買),而且必須接受外國廠商所謂“最終用戶訪問”(注:外方可藉此獲得數控機床的最終用途、使用情況等重要情報)的苛刻條件,極易造成失洩密。
為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中國政府出台政策——國內數控機床廠商只要每年技術研發投入不低於產品銷售額的5%,就能享受國家補貼。同時,數控機床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攻關項目之一。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國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製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將有70%至80%立足國內。
瀋陽機床開發的A、C擺角高速加工中心,解決了航空領域的大型鋁合金高速加工難題。濟南第二機床廠開發的橋式5軸龍門加工中心,解決了航天領域的鈦合金鍛件加工難題。瀋陽機床開發的大型車銑複合機床,整體提高了船舶大型曲軸加工的精度和加工效率,對於解決我國船舶動力落後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陝西秦川機床集團研發的5軸聯動數控葉片磨床,已在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的發動機葉片磨削生產線上得到應用,保證了航空企業的批量生產需要。
武漢重型機床廠研製的CKX53160數控單柱移動立式車銑床,完成了對三峽水電站550噸巨型水輪機轉輪的加工任務。該廠還研製出重型7軸5聯動車銑複合加工機床,可承重100噸,能一次裝夾完成大型軍用船舶螺旋槳的全部工序加工。武重DL210數控重型臥式機床則是在引進的德國技術基礎上開發而成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連機床2006年研發成功的國產首台9軸5聯動數控機床。想當年,蘇聯只從日本東芝搞到4台9軸數控機床,就讓本國核潛艇靜音性能大大提升,令西方苦心經營數十載、耗資數百億美元建成的反潛探測網毀於一旦。可想而知,國產9軸數控機床的問世,或將推動中國潛艇的靜音性能“邁上新台階”。
2010年調查表明,與10年前相比,國產數控機床佔有率明顯提升,其在軍工、能源領域的應用數量增加了2倍,佔整個機床使用量的三分之二,是進口數控機床數量的2倍。
世界上最薄的鏡片將帶來相機變革
[ 固態技術網站2016 .3 .11日報導] 科學家創造了世界上最薄的透鏡,只有人類頭髮厚度的二千分之一,開啟了計算機柔性顯示器和微型攝像機革命的大門。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 )首席研究員陸躍瑞博士說,這個新發現表明二硫化鉬晶體具有驚人的潛力。
這種6.3 納米厚即9 個原子層的透鏡由50 納米厚的金納米棒陣列構成,稱為超材料,比目前超薄平面鏡片更優異。二硫化鉬是一種被稱為硫系玻璃的材料,具有靈活的電子特性,使其成為受歡迎的高科技成分。
研究小組發現,單層二硫化鉬,0.7 納米厚,具有卓越的光學性能,其產生的光束厚度比38 納米二硫化鉬厚50 倍。這種屬性稱為光路長度,在傳播過程中決定光的相位、光的干涉和衍射。二硫化鉬晶體的折射率(量化材料對光的影響強度的性質)高達5.5 。作為對比,鑽石具有較高折射率,因此會閃閃發光,但其數值只有2.4 ,水的折射率是1.3 。
石墨烯複合材料塗層用於機翼除冰
【美國複合材料世界網站2016.2.29報導】美國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複合材料飛機機翼塗層,用於除冰。到目前為止,它可以在零下20℃(-4F)下讓直升機槳葉上的冰融化。它所包含微量的石墨烯,價格不是貴的難以接受。生產大表面積的石墨烯價格昂貴。通過撕開碳納米管,發明了生產薄、高導電石墨烯條帶的商業化的工藝。在復合材料中,這些石墨烯納米條帶會互相連接,使復合材料具備導電性能,幫助雷達罩和玻璃除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薄的複合材料,含最多5%的石墨烯納米條帶,平均30納米厚,置於環氧樹脂基體中。。這種複合材料在600F的高溫下仍能有效。
對於處於運動中的葉片或機翼,加熱複合材料後形成的薄薄一層水,足以讓冰脫落,並不需要將冰全部融化。這種塗層可以實時有效地對飛機、風力發電機、輸電線路、和其他表面除冰,比目前在機場使用的二元醇化學品更環保。此外,這種複合材料還可以幫助飛機防止雷擊,提供額外的電磁屏蔽層。這項研究由美國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和卡森直升機公司資助。
另詳參【圖博館】:《奈米科技》
中國要組建自己的DARPA 研究最新科技武器
“中國要組建自己的DARPA”。2016.3.11,多家西方媒體爆出一條聽上去頗具轟動性的新聞。DARPA即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西方媒體紛紛把這個新組建的“中國版DARPA”——軍委科技委視為“重新將軍事科研置於軍隊監督”的舉措之一。不過,中國專家認為,成立軍委科技委不是剛剛作出的決定,中國軍隊之前也存在類似機構。
美國《科學》雜誌網站以“中國要創建自己的DARPA”為題報導稱,作為中國重組武裝力量的一部分,中國成立了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便管理國防研發項目。“據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說,這個委員會被稱為軍委科技委,用於滿足中國正在進行的國防現代化的需求。該委員會將加強國防科技的管理,提高國防發展領域的自主創新以及軍民融合。 ”報導還稱,中國政府計劃本年度國防開支1470億美元,分配給國防研發的資金仍然保密,“沒有人知道到底多少錢用於軍事研發。”
報導稱,新的委員會將再次強化中央政府對國防研發項目的重視程度。報導稱,毛澤東在1958年組建了一個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以驅動發展核武器。1982年,該委員會被併入一個非軍方的委員會,負責協調國防研發活動。而新一代的中國高層把對研發活動的監管重新歸入軍方,軍委科技委據報導隸屬於中央軍委。報導稱,新的委員會由劉國治負責。“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名高能微波領域的專家,他曾任位於新疆的馬蘭核試驗基地的司令,並且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報導稱,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來源說,劉主管的委員會目前正被打造成一個類似DARPA的機構。
DARPA搞過哪些“黑科技”
《科學》雜誌報導稱,模仿DARPA在亞洲已經成為趨勢。
回應
強烈支持!沒有DAPAR,就沒有互聯網、GPS、各種黑科技。
這是在補歷史欠賬,我們還在路上,為了我們的中國夢,加油!贊
跟緊美帝,學習美帝。再也不是小米加步槍能取勝的時代啦!
學者就讓他去做學問,又是院士又要當官,能做好學問還是能做好管理?中國總是這樣,學問做好了反而要去做官。學問廢了,官還未必當好。
確實外行,只知道發牢騷,如果不選這樣的學者來負責,估計又要指責不會選人,讓外行領導內行了。哈哈
關鍵是投資的錢是否完全用於這上,然後是管理是否先進
日媒:中国装备多克隆自美俄 已研发可怕武器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016-03-08日以“没有国外军事科技,中国军队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为题发出疑问。文章并未给出直接答案,而是指出中国绝大部分军事装备是仿制美俄等国产品。不过,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装备取得进步的根源还是自主创新。
文章称,中国军事科技绝大多数依赖从国外生产商那里获得的系统。“辽宁舰实际上是一艘苏联航母,中国的下一艘航母将很可能是模仿这种设计。‘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包含模仿‘爱国者’导弹系统的技术。中国的潜艇依靠大量苏联技术(以及一些从美国秘密获取的技术)。与之类似的是,中国的水面舰艇使用了大量复制或者模仿俄罗斯或西欧产品的部件和元器件。”文章认为,在航空航天领域,歼-10类似于以色列的“狮”(以及F-16),而歼-11、歼-15、歼-16和JF-17则明显是苏联飞机的克隆版或模仿版。“中国的主要远程轰炸机轰-6,是仿制苏联1954年首飞的一种轰炸机。这篇文章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很可能已复制了来自美国或其他产商的无人机技术。”
不过该文章也指出,中国通过改进系统和部件生产出更为致命的武器。“中国可怕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武器库证明了这种途径的成功之处。歼-20和歼-31拥有改变上述局面的机会。尽管证据显示这两种飞机依赖于从美国窃取的技术,但它们都体现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突破。并且它们具有让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具备超过俄罗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欧洲的潜力。”
回應
没有汉字他们连文化都没有,没有美国飞机日本连能飞的战斗机都没有,这样一个狗屁国家竟然敢说我们的装备克隆?
日本人傻B,在刻意贬低中国人的创造力。这是吃不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嫉妒中国军工的发展速度和成果。
不说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的保密能力,哪怕是借鉴或模仿,关键还得自己的技术达到要求,水准不够线,那就只能像心神一样,首飞一拖再拖……
仿制之路是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径。
哈哈,可怜的日本人道出这番谬论,不外乎以下几种用意:①日本军工科技的裹足不前对比中国军工科技的突飞猛进,日本人心急如焚,酸葡萄心理便骤然迸发;②迎合、配合美媒的宣传,极力贬低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诬陷中国绝大多数科技成就均是靠“窃取、模仿、克隆”得来的,以打击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处于立足日本的政治正确性,大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丑化成“穷兵黩武”的国际形象,恶化、离间中国的国际关系。
再也沒辦法實現用機器造機器,用老式機器造更先進的機器這種工業化循環。只要別人的工業化循環一運轉起來,積累出新一代技術,那些昔日的帝國很快就什麼也不是了。在可預見的將來的將來,整個歐洲會像一個多米諾骨牌陣,一個又一個國家倒下,從希臘,意大利,西班牙,愛爾蘭這些豬國,再到英法,最後是德國。如果說有什麼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觀歷史規律,這就是。
後記
如果很快有第四代工業革命,那麼我個人猜想很有可能會是以核聚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這三大標誌性事物宣告一個時代的來臨。而其中最基礎的一定是對於能源來源方式的革命。在聚變能這個領域,目前能夠確定擁有集反場箍縮磁約束,超導託卡馬克,非超導託卡馬克這三種裝置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另一個,可能是美國。
至於歐洲,歐洲建造的巨型強子對撞機裡面的核心部件,你猜是made in 哪個國家?
回應
不就是幾塊吸鐵石麼?肯定是made in CHINA
愚蠢!第四次工業革命又被稱作綠色工業革命,中國祇怕是離綠色最遠的地方吧!大量的污染和低端產業的聚集地,而離開了這些東西,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還剩下什麼?呵呵。
自己不學無術白痴一個,還在罵被別人秀下限,什麼叫工業4.0自己還沒搞清楚,還綠色工業,我看你腦袋是綠色還差不多,現在我給你補補課,就算噴也要噴出點水平!工業4.0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佈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F-35的開發過程遇到一大堆問題,其中一個非常大的障礙是飛控軟件的設計,現代飛機幾乎就是一個飛行電腦,幾乎一切功能都要通過計算機軟硬件完成。“摩爾定律”不單止對硬件適用,對軟件技術發展一樣適用,因為芯片的容量差不多每18--24個月會增加一倍,帶來的運算能力也會支持軟件的大小跟著增加一倍。2002年服役的F-22的機載計算機軟件包括400萬行源代碼,眼下剛剛投入試生產的F-35的軟件則有1900萬行,雖然略低於每年翻番,不過大體符合這個規律。
軟件是人寫出來的,當初編寫F-22的軟件時美國人還使用了專門軍用的Ada高級語言,可是源代碼翻了幾倍之後,就再也湊不出那麼多懂Ada的程序員了,只好改為民用的C語言,不過連C語言的軍方程序員都湊不出那麼多,戰鬥機的軟件又不能隨便外包出去,F-35的軟件開發進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隨著人吃馬餵節節攀升。
當初美國人提出研發這種輕型四代戰機是因為F-22價格過於昂貴,需要一種廉價飛機彌補其數量不足。在當時的計劃中,這種戰機的各項性能差不多相當於F-22的一半,造價只有其1/3。不過到現在,F-35還沒正式大批量生產,造價就已經快超過了F-22。
集美歐之力,造一款第四代戰機尚且舉步維艱,你還覺得歐盟能獨力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率有多大?
工業革命是一個由量變積累到質變的過程。每次工業革命之後,新的技術手段會讓製造精度大幅度提高。一旦機器的精度提高,接下來帶來的變化就是可以製造更複雜產品的機器。而越是複雜的產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這些零件都需要有人製造出來,所以一個工業體係有多少種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術人員掌握製造工藝。
說到底,一個國家要維持工業體系持續升級,必須要有足夠的工業人口。每當一種更複雜的機器出現,只有能招募到足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產業升級才能進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產業升級中只有人口足夠多的國家才能甩掉所有對手。
反之,如果產業鏈已經拉長到把人口基數用光了,那就只能拆舊的補新的。每個國家都會把用來保命的軍事工業留在手裡,拆出去的工業首先是能賺錢,能滾動發展的民用工業,等民用工業拆得差不多了,機床、工業設備製造行業也會追著民用工業這個大客戶而去,只留下軍事工業。雖然軍事工業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最高的技術水平,但軍工造出的槍砲都不能再用來造別的機器,一旦本國沒有了民用工業,軍事工業也不能把軍用先進技術轉移到其他產業。
到了冷戰中後期,工業配件數量進一步增加到3000萬種以上,美蘇各2億左右的人口被各種工業部門完全佔滿,很難再往更複雜的工業社會發展了。但是美蘇雙方都絕不甘心維持這種兩極世界的局面,都希望繼續擴大工業力量,研製更多的新式武器,拉長產業鏈,繼續提高自己的工業複雜程度,在技術上壓倒對方,即把更多的工業人口納入自己的冷戰對抗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把民用產業向國外轉移,同時用金融手段繼續佔有這些工廠的產品,養活本土人口,集中力量和蘇聯搞軍備競賽。這相當於在不引進移民、不增加農業和社會福利壓力的前提下,增加了本國工業人口。通過這種方式,日本、德國還有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都為美國貢獻了冷戰所需的工業勞動力,增加了美國一方的工業複雜度,促進了美國的高技術升級。
而蘇聯一方的人口只有自己的兩億多加上東歐幾千萬,要和美國控制下的全球體系競爭,只能延續二戰前那種更適合於進行戰備的科技產業體系,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應用技術方面獲得高效率,從而使自己的工業體系喪失了自我升級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缺乏也使蘇聯不得不把有數的人口都集中到軍事工業和重工業上,到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總人口只有2.8億,卻有7000萬產業工人,平均4個蘇聯人就有1個產業工人,其中絕大多數都在軍事和重工業部門。這直接導致了蘇聯民用工業的長期萎縮,最終崩潰。
江河日下的帝國們
從上面的角度來看,歐洲最終走向一體化進程不是因為歐盟想,而是如果不統合歐洲這二十幾個國家的工業人口和製造能力形成一個數億人口規模的實體,歐洲根本撐不下去。但按照目前歐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規模,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就是它的極限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整個產業鏈條複雜程度的要求和產業工人數目的要求,都是歐盟承擔不起的。
不信?看代表一個國家高端工業體系的戰鬥機,目前能夠達到第四代戰鬥機標準的只有兩個國家,中國,美國。俄國那個由Su27拍扁而成的T50不算。歐洲呢,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承擔得起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三帶半的颱風戰機,是整個歐洲的力量加起來所能達到的頂峰了,第四代戰鬥機F35,只能是聯合美國一起開發。但是即使是歐美聯合上一堆傀儡國家例如日韓,整個開發過程都已疲態盡顯。
然而,對於國家投入巨大資金研發、承載著幾代航空人夢想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國產飛機,其知識產權,特別是飛機外觀設計的保護尚不充分。實踐中,已經有不法人員利用試驗、試飛和公開宣傳中獲得的飛機圖片等信息,搶先進行模仿並開發產品,主張享有知識產權權利並進行商標、專利註冊,意圖獲得不正當的利益。特別是直升機、中小型固定翼飛機等民用飛機受到的威脅更大,其外觀設計更易受到剽竊。這些現像極不利於航空產業的發展、不利於鼓勵技術創新,亟待規範。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目前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體係不能為飛機的外觀設計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護:一是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短。二是國防專利保護範圍未涵蓋飛機外觀設計。三是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對飛機外觀設計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作品的規定並不明確。
為應對上述情況,楊偉建議,一、延長並建立靈活的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制度。二、建立延遲公開制度。三、研究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特殊版權保護製度。四、在國防專利類別中納入外觀設計。通過多種手段來保護航空科技發展成果,促進航空工業健康發展。
歐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夕中國全世界第一! 2016-03-07
達沃斯論壇又開了,據說這次的主要議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但在我看來,此議題選在歐洲開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如果說有那個地方是絕逼不可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我絕對先投歐洲一票。當前全世界第一大工業國是哪個?是美國嗎?是德國嗎?是日本嗎?是俄羅斯嗎?不,不用到處找了,答案是你腳下站著的這個國家,中國。
我知道,國內很多人對歐洲,或者說德國製造崇拜得五體投地,一會說百年傳承,一會說精密無比,我也承認在目前某些領域那些經過長時間積累的歐洲產品確實比我們要好用不少,但如果只看到這些,那麼,我只能說,那些盲目崇拜的國人連工業化最本質的東西都沒搞懂。工業化是什麼?本質上,工業化是用機器造機器,那問題來了,那些製造機器的機器,是誰來設計的?又是誰來建造的?甚至最終是誰來操作的?
大歷史的尺度
..................
等到世界進入核時代,一套完整工業體系需要由上千萬種工業基本配件構成,這決定了只有人口上億的工業國,也就是美蘇才有資格成為世界一級,其他工業國祇能做附庸。這段時間儘管英法同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戰略核武器,但也只能面對江河日下的命運。
俄稱中國從俄獲大量載人航天技術空間站前景明朗2016.3.8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6.3.7報導,多名俄專家表示,中國有足夠能力獲得必要的經驗,以便在2022年之前成功啟動多艙式在軌空間站。
專家們表示,中國正在從兩個渠道汲取經驗發展自己的項目。首先,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一系列航天技術,首先是液體冷卻系統和導航系統以及載人飛船對接系統,而後掌握相關技術後並加以完善”。第二個渠道是天宮實驗艙。中國發射天宮2號旨在獲取必要的經驗。
專家表示,中國能夠如期實現自己的計劃。中國最近數十年來的經驗顯示,計劃制定方面非常理性,並配備必要的資源來實現計劃。中國並不急於求成,但踏踏實實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計劃。目前為止,中國在實施自己計劃中並沒有遭遇嚴重的事故,沒有理由懷疑中國目前實施的計劃。中國航天計劃的特點是按時完成並且很少發生事故。事故發生率低於俄羅斯和美國。
回應
毛子就喜歡往自己臉上貼金,航天技術毛子根本不會外洩。連棒子這種低級火箭技術毛子都能讓它炸兩次,別說空間站那種高技術的對接技術了。
俄又吹牛了。載人航天技術肯給中國嗎?不吹會死呀.
流浪恆星A:你真的相信那全是你自己搞出來的嗎?
流浪掃把星,你真的想信自己是中國人的種嗎?
技術全是流浪狗給的,我對此深信不疑
流浪好久不見你了,這次,你主人又給你下什麼任務了,還是自己偷偷咬斷繩子跑出來的。
流浪,你不夠敬業啊,好久都沒出現了,對得起你的糧食嗎?
總師道一真相:殲20戰機慘遭剽竊 2016-03-08
全國政協委員、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殲20總設計師)對環球航空表示,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航空工業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瞄準世界航空科技發展前沿,大力開展集成創新、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了戰鬥機、艦載機、武裝直升機、大型運輸機、無人機、預警機等全型譜、多機種的研發技術,實現了航空武器裝備的“井噴式”發展,大型運輸機、“鶻鷹”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15艦載機、殲-10和殲-11戰鬥機、直-10武裝直升機等先進航空裝備成為了新時期的大國名片,標誌著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從跟踪發展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成功完成降落傘超音速風洞試驗美國多次失敗
2015年6月,美國的LDSD試驗以失敗告終2
據中國航天報2016.3.2報導,前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8所圓滿完成了降落傘超音速風洞試驗,此次試驗是在亞洲最大的超音速風洞中首次開展的降落傘超音速風洞試驗。
針對試驗難點,該所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分析,並根據試驗驗證結果最終確定了改進方案,保證了試驗的有效進行。最終該試驗獲得了豐富、寶貴的降落傘超音速氣動力參數,也對超音速風洞試驗技術、超音速降落傘的工作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表示,在超音速狀態下打開降落傘並非易事。通常來說,飛行器、航天器要通過自身動力或者大氣阻力減速到亞音速才能打開降落傘,否則降落傘會被巨大的拉力撕裂,導致飛行器或是航天器直接撞擊地面。對於探索火星等天體來說,研發超音速降落傘,將會大大提高軟著陸的成功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率先進行了低密度超音速減速器(LDSD)的研發,不過在2014年和2015年的兩次測試均以失敗告終。
回應
說明國家正在為登陸火星作先期準備。
中國人只要一門心思辦事,沒有國家能比。加油!
嘻嘻對於畜生不如的GZJY而言,美帝失敗是開放透明,中國成功是吹牛。
你拿風洞裡的實驗和美國全尺寸場外試驗比 說明你在進度上落後美國 這比法是自取其辱.
哈哈人家認為實際實驗才是有效的,風洞沒啥效果。可惜美的想吹,沒這個風洞.
哈哈希望美國之前完成了風洞試驗,僅僅是希望,至於實際情況麼,沒有!
對於某些人來說外國的月亮總是比中國的圓
國內的月亮我已經很久沒見到了
那是你眼睛長腚溝裡了
也不一定,有些人整天宅在家裡,晚上從來不出門的
81、建設50個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
82、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83、新增用氣450億立方米,替代燃煤鍋爐18.9萬蒸噸。
84、對江河源頭及378個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的江河湖庫實施嚴格保護。
85、開展1000萬畝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和4000萬畝受污染耕地風險管控。
86、建設5座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和1個高放射性廢物處理地下實驗室。
87、推進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關係國家生態安全核心地區生態修復治理。
88、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
89、推進邊疆地區國土綜合開發、防護和整治。
9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全國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
91、發展特色產業,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發展勞務輸出,實現1000萬人轉移就業扶貧。對“一方水土不養一方人”地區約1000萬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
92、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
93、讓未能升學的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
94、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
95、重點支持若干所高校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96、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97、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10%。每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打造30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
98、青年體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
99、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100、建設講好中國故事隊伍。
回應
樁樁件件關乎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社會發展、民生幸福,我舉雙手贊成,並且充滿必勝信心!
TG這點比較好,言必行,行必果。
好大的手筆!好大的氣魄!我被震驚了!
發揮社會主義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用事實來回答置疑再好不過。
制定正確的計劃,政府的有力執行,人民的努力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第一項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爽 不過要達到第14項的條件,就得讀完博士在回國了。不光對國家的未來信心滿滿,現在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信心了。
除了中共,誰也沒有這樣的大規劃,大擔當,大躍進,大光明!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3_05_353022.shtml
51、建設城市群交通圈。
52、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
53、實現村村直接通郵。
54、加快構建車聯網、船聯網。
55、推動駕駛自動化、設施數字化和運行智慧化。
56、建設高效智能電力系統。
57、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
58、開工建設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
59、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60、推動緻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開發和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
61、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
62、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擴大天然鈾儲備規模。
6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
64、建設引黃入冀補淀、引江濟淮、引漢濟渭、滇中引水、引大濟湟、引綽濟遼等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後續工程建設。
65、建設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龍江奮鬥、湖南莽山、雲南阿崗等大型水庫。
66、建設西江大藤峽、淮河出山店、新疆阿爾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
67、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條重要河流治理。
68、推進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加快推進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69、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
70、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
71、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建設一批示範性綠色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
72、建設海綿城市。
73、建設地下管廊(網)。
7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
75、實施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
76、在膠州灣、遼東灣、渤海灣、杭州灣、廈門灣、北部灣等開展水質污染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
77、突破“龍宮一號”深海實驗平台建造關鍵技術。
78、在北極合作新建岸基觀測站,在南極新建科考站,新建先進破冰船,提升南極航空能力。
79、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體觀(監)測系統。
80、實施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工程。
21、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
22、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系統。
23、實現“百縣千鄉萬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
24、加快大型飛機研製。
25、發展新一代和重型運載火箭、新型衛星等空間平台與有效載荷。
26、發展深海探測、大洋鑽探、海底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等裝備和系統。推動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結構物開發和工程化。
27、研發新一代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
28、研製高檔數控機床。
29、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30、開發適應各種耕作條件的先進農機產品。
31、研製核醫學影像設備、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無創呼吸機等高性能醫療器械。
32、開發應用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醫療器械。
33、研製先進化工成套裝備。
34、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新增長點。
35、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36、加速北斗、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
37、發展儲能與分佈式能源。
38、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39、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40、建設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
41、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
42、支持公共雲服務平台建設,佈局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推動貴州等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43、加快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應用。
44、打造電子商務國際大通道。
45、構建國家網絡安全和保密技術保障體系。
46、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47、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
48、建設川藏鐵路等沿邊鐵路。
49、建成北京新機場。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
50、大力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廈門等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
“十三五”,中國要上的100個大項目 2016-03-05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隨著今年全國兩會漸入佳境,今天,發改委也公佈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用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的話來說,“十三五”是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後一個五年,大家非常期待,希望能夠吃到“定心丸”。
工信部部長苗圩上月表示,工信部今年的一個重點任務是啟動實施飛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
可是,嫌文件太“硬”啃不動怎麼辦?別擔心,這五年里中國要做的100件事,都在這裡了:(新華社記者:任珂、方棟、李來房 整理)
1、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
2、深海空間站。
3、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
4、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5、國家網絡空間安全。
6、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
7、種業自主創新。
8、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9、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
10、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
11、在優勢科研領域設立一批科學家工作室。
12、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養1萬名精通戰略規劃、資本運作、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會法律等專業知識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14、引進1萬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急需緊缺的國內高層次人才。
15、每年培訓百萬名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
16、在全國建成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12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養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確保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力爭10億畝。
18、建設國家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研究體系。建設海南、甘肅、四川等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
20、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
中國這種自行研製生產武器的國家跟印度這種全靠購買的國家不同,武器自己的公司國內生產,公司一樣要交稅給國家,每一個環節都在國內,軍工企業工人發的工資也在裡面,也是大都在國內消費,實際付出的成本也不過是進口國外的鐵礦等原材料成本,錢不過是從國家轉個圈到企業工人手裡,然後工人的日常開支又循環在國內,適當的採購軍費還會促進消費擴大內需,而印度這種國家全靠進口,掏出的真金白銀都是買國外的,購買費的每一分錢都跟國內沒關係,花一塊就是花一塊,即使投入相同的軍費,採購的裝備也不是一個數量級.
如果知道一些設備賣給軍隊的價格和成本,就會明白這些錢還真不夠.
咋不說美國人均工資還比我們高呢?貴不貴看成本和售價之比.
軍費並不是高得不能承擔,上海每年收稅要萬億,一個航母編隊500億來算,上海每年的稅款可以造20個航母編隊!然而花出去的錢變成實實在在的戰鬥力那才是迫切需要的.
應對周邊形勢,今年國防預算增幅太小,近五年至少應該保持在兩位數。
用生命造出的武器貴了也要買,因為生命是無價的!
科研機構的研發費用全部都用到了科研上了嗎?跟企業合作中間人有沒有回扣?每個項目的負責人怎麼掩蓋的,從表面賬目上是很不好看出來的,國家應多讓企業員工舉報,可以杜絕一部分的貪污回扣.
你也不要太黑了,首先,你是沒有進過部隊的,所以你沒有發言權。再次,任何部隊都會有敗類。哪個國家沒有,要不然,就不會出現某某武器丟失,某些國家大量出現特定裝備了.
我的同學乾了十幾年的士官他2014年退伍,據他說,部隊的腐敗令人髮指!而且他所在部隊還號稱甲種王牌部隊!
我去富士康,富士康的人說裡面太腐敗了,去三星也一樣,蘋果也是,這是優秀的企業。私人企業都如些,哪個國家會好?只有美狗們相信美國好。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中國軍工 )
同時根據國外媒體報導,中國近期對東風洲際導彈也進行多彈頭升級,這將進一步提升對敵大城市的打擊能力。這將使得東風系列洲際導彈其能在未來和打擊精度更高,適合打擊美國。中國正處於研製現代化彈道導彈的時期,這些導彈的研製將大大增強部隊的作戰能力。這一現代化研製計劃將通過增加核彈頭的數量來增加中國的核威懾能力,同時,也增強中國火箭軍的作戰能力。
蘇霍伊幫大忙
隨著俄羅斯和中國正式簽署了供應24架蘇-35戰機的軍售合同,兩國的軍事合作再一次上了頂峰!這次蘇-35戰機交易高達23億美元。與當年引進俄羅斯蘇-27戰鬥機不同,中俄談判如此漫長,重點便是是在蘇-35戰機各個子系統的技術轉讓上的爭執。而在引進蘇-27的時代,俄羅斯還有知識產權的意思,中國的市場經濟也不完善,雙方對知識產權的意識還很朦朧,因此並未為此消耗大量的時間。
中俄關於蘇35軍售談判的過程極為複雜。因為它中國購買蘇-35的合同包含了蘇-35的發動機配套、火控及外掛武器名錄、機載雷達等。事實上早在中俄蘇35合同達成前,很多俄羅斯媒體分析中國購買蘇-35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117S矢量發動機的技術。蘇-35戰鬥機採用更加強大的AL-41F1S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有個更廣為人知產品編號----117S。其在試飛中就發現蘇-35戰機具備有限程度的超音速巡航能力。AL-41F1S由土星聯合體開發(留里卡-土星設計局與雷賓斯克發動機廠合併而成)。目前由烏法發動機廠聯合生產。
中國空軍引進117S發動機還有助於我國第四代戰機殲20的研發。隨著殲-20已進入開始大規模量產,但是為殲-20研製的渦扇-15數量發動機進度明顯落後,而目前殲-20在試飛中配備的AL-31FN-M3發動機性能仍然不足,中國四代戰機定型急需可靠的發動機。而殲-20隱身戰鬥機只能以目前的A狀態服役。
所以未來殲20量產機目前還是會採用俄製發動機進行服役,等俄羅斯117S發動機到貨時進行小批量試驗改裝,學習俄製發動機技術後,在進入B狀態,這樣不至於使殲20戰機的服役進程放慢。中國花巨資購買的俄製117S發動機,將勢必加速我空軍現代化。
這以上都是武器採購的例子,但可以說明我們軍隊加強國防建設的需要性。軍費是漲了,可我們起點低,我們國家的國土廣,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保衛。海洋利益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事情,一支強大的軍隊是我們國家立身之本。(作者署名:小新)
回應
人家美國是全世界去搶錢來養活自己的艦隊,我們是搶自己老百姓的錢來養活艦隊和給全世界送錢.
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搞軍事變革,隨著日本準航母加賀號的服役,東北亞航母競賽已經展開。
中國國產航母建造進度大大提高,近日有網友上傳了疑似在建國產航母照片,顯示正在安裝後部最大分段。這說明國產航母甲板模塊建造工作徹底完成!
這一段時間,關於中國正在建造的二艘航母(大連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上海建造一艘核動力航母)的消息傳遍了整個網上。外媒包括軍迷都比較關注中國將要建造幾艘航母。很多觀點認為根據中國海軍未來的全球任務,按照三三原則的基本規律,在未來發展可能允許的條件下,中國應該至少擁有3艘中大型超級航母。如果考慮兩個戰略方面: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話,中國就應該擁有6-8艘航母。這樣在戰時就可以保證每個方向至少有一艘中國航母。
中國航母未來在太平洋、印度洋都會有任務,航母基地假設設置4個,這麼算來就是至少4-6艘。這樣算來每個戰略方向都始終能保持有1艘航母執勤狀態。中國未來對航母、兩棲艦的需求將越來越多。俄羅斯媒體認為中國未來超級核動力航母艦載航空兵能在一天之內摧毀10個艦艇編隊,包括導彈艦艇編隊,反擊敵方1個中隊到1個大隊的戰術航空兵的2-3波次打擊。就算是常規動力的遼寧號航母,其艦載航空兵每天能以規定效能毀傷最少3-4個,最多8-10個目標。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中國正在持續壯大發展自己的戰略導彈家族,那現在作為對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研製計劃的回應,中國軍隊的核遏制武庫中出現了一種能夠攜帶更多分導彈頭的導彈-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西方媒體稱,東風-41的最大射程為10000至14000公里,可攜帶10個主動制導分彈頭,配有假目標和用於突破反導系統,甚至連美國的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一旦這種洲際彈道導彈裝備解放軍二炮部隊,將會明顯改變中美戰略核力量的對比。
同時網上剛剛曝光了疑似中國東風-5B洲際導彈地井坑道發射畫面。這也說明了中國洲際導彈部隊而通過長時間的戰備值班經驗摸索,對液體洲際導彈的儲運技術也有改進。使得地井部署的液體燃料戰略導彈也能通過預先加註燃料具備一定的快速反應作戰能力。這也令美軍不解因為東風-5B洲際導彈開始正式戰略值班。
中國用九千億軍費乾了哪些事?國產航母呼之欲出2016.3.5 新浪軍事
兩會期間,各種媒體焦點聚焦中國,而中國公佈的軍費開支數量增長之快,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按照公佈的數據,我國2015年國防預算約為8868.98億元,較上年增長10.1%,2014年中國軍費預算約為8082億元。而根據剛剛公佈的2016年中國軍費增長7.6%達到9540億元人民幣(1460億美元),系6年來漲幅最低。去年中國軍費增長率為10.1%。中國國防費用的主要支出項目有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許多人不禁會問,這麼多的軍費都花到哪裡去了?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防開支主要三部分組成,就是人員的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當然也包括新型武器在內的所有武器裝備的研究、運輸和儲存費用。而中國軍費的增長只是中國國防開支的正常需要。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國防支出確實已經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但是就如同中國經濟一樣就是因為起點較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增長幅度過大的原因。
首先,我們國家面臨著軍事變革;軍隊中大量老舊的武器需要淘汰退役,換更新的裝備,這是軍費一個重要的支出,同時中國大力發展自己頂級裝備的。
裝備採購費不便宜
中國陸戰裝備和空軍裝備的費用也是異常驚人的,一架殲-10B戰鬥機或殲-11B戰鬥機約3億元,一架殲-20戰鬥機的價格應該在6億元,採購一個戰機航空師需要至少200億元。而99式主戰坦克一輛2300萬,96式坦克1500萬。而如果給一個裝甲師全面換裝則大約需要200億元,現代戰爭武器的花費之高可見一斑。武器裝備使用的燃料費用、修理備件、訓練費用等則更加龐大。
然而現代高技術裝備的價格是驚人。目前,中國海軍建造的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的採購價格均在10億元人民幣之上,例如一艘054A型導彈護衛艦為20億元左右,一艘052C型導彈驅逐艦為40億元左右,而最新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則高達5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目前現役和在建的大型主力艦艇計算,30艘054A、18艘052C/D的總採購費用就超過百億元,這只是裸船的價格。
正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001A型航空母艦,其結構與遼寧艦基本相當,估計其建造價格在200億元左右,如果按照一個航母特混艦隊由1艘航母、4艘052D導彈驅逐艦或055型導彈驅逐艦,4艘054A導彈護衛艦、1艘5萬噸級綜合補給船、2艘093A型核潛艇和80架各型號作戰飛機來計算,中國建造一個航母艦隊的總採購約為500億元。那麼還有那些武器中國軍費重點投入的項目呢?
我國研製成功世界最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系統
2016-02-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獲悉,該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自主研製的140噸振動試驗系統,近日順利完成驗收測試及某型號振動環境試驗。這套世界最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系統研製成功,意味著我國環境模擬試驗能力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在火箭發射階段,航天器將經受振動、衝擊、噪聲等各種力學環境的考驗。振動台是模擬航天器起飛時承受振動環境的試驗系統。
為了滿足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二期為代表的大型航天器力學試驗需求,該系統從2013年初開始設計建設,201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具有完全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
該系統主要包括垂直振動試驗系統和水平振動試驗系統。垂直振動試驗系統由四個振動台、鎂合金焊接擴展檯面及導向支撐系統、同步控制系統以及智能化健康監測系統等組成,研製中突破了四台同步激振、大尺寸鎂合金檯面焊接、高精度高承載高穩定性導向支撐等多項關鍵技術,系統靜承載能力達到40噸、最大推力140噸,抗傾覆能力350千牛米,系統頻率大於200赫茲。
由兩個振動台組成的水平振動試驗系統採用“品”字形組合式水平滑台檯面,克服了大型鎂合金檯面加工製造的難題,同時具備單台、雙台使用模式;該系統分區優化佈置百餘個軸承,靜承載能力超過百噸,最大推力70噸,抗傾覆能力6000千牛米,系統頻率大於300赫茲。整個系統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國際領先水平。
現場裝配調試是系統研製的關鍵環節,在5米範圍內裝配誤差要控制在0.05毫米以內,局部要達到0.02毫米以內。
解放軍空降兵利用VR眼鏡訓練跳傘優秀率達75%(圖)2016.2.26觀察者網
跳傘員頭戴VR眼鏡進行訓練
傳統的地面訓練,只能訓練基本操作
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成了眼下最熱門的科技產品,VR眼鏡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消費級數碼產品,不過除了用VR眼鏡看3D電影,用高配電腦玩VR遊戲。
除了這之外,還有什麼更高級的麼?
央視軍事頻道《軍事報導》24日報導,現在連解放軍空降兵跳傘訓練都已經用上了帶VR眼鏡的全套虛擬現實眼鏡。
據空降兵某團二連導調員張叢波介紹,這種二級跳傘模擬器是連隊今年剛剛配發的。虛擬現實VR眼鏡中現實的是跳傘員的第一視角,導調員則可以從第三視角監控跳傘員在空中處置情況,判斷其處置正確或者錯誤,便於導調員及時處置。
截至目前,空降兵某部已完成的6個場次跳傘,新兵實跳優秀率達75%,空中特情發生率較以往降低了近10個百分點,有效提升了空降訓練效益。
解放軍傘兵刀薈萃十八般武器重裝空降比肩外軍2016.2.1中國新聞網
單兵裝備,揮戈破陣
傘,是空降兵區別於其他兵種的“名片”,是了解空降兵發展歷程最直接的窗口。今天,空降兵人用傘已經形成了高空傘、低空傘、運動傘、武裝翼傘、動力飛行傘等種類繁多、功能齊全、平戰結合、性能優越的傘具系列,部隊具備了全方位、全天候跳傘作戰能力。
重裝火力,蓄勢待發
重型裝備是體現現代空降兵遠程機動和火力突擊能力的重要保證。近些年來,傘兵突擊車、傘兵戰斗車陸續裝備空降兵部隊,以“和平使命—2005” 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成功成批次空降新型傘兵戰車為標誌,空降兵部隊的裝備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正式邁入“重裝”時代。
而2009年國慶閱兵儀式中,細心的軍迷已註意到:30個車輛方隊中,體積小、重量輕的03式空降兵戰車是唯一採用了工程車常用的油氣懸掛系統的車輛裝備。對傘兵戰車來說,採用油氣懸掛系統將有很多好處。一方面,在裝載進運輸機時,艙門高度不夠,可以通過油氣懸掛系統把負重輪收起來,降低整車的高度。另一方面,空降戰車的越野性能和高空投放的使用方法也要求採用減震性能更好的油氣懸掛系統。也就是說,空降戰車10個負重輪,每個都有自己的油壓和氣壓,適應在丘陵、山地作戰的需要。
中國一個飛行員飛行小時數一年250左右,就是差不多要換10次發動機,一個團24架不算替補隊員就是要換240次發動機。要是殲10就是要運240台,殲十一480台。呵呵不說能不能造那麼多。就是把這個運輸包下來絕對比順豐賺錢。
噴子肯定信的。30小時就要換的發動機根本出不了實驗室
30小時,你信嗎?如果發動機只能用30小時,軍隊肯定不會裝備的。
80年代比較老的殲-6戰機WP-6發動機150小時才大修,這個人是胡說。
說中國發動機比俄羅斯、歐洲、美國的差,我信;說只能用30個小時就要壞,這是純粹扯淡嘛
小伙子 發動機壽命 美歐的一般1500小時左右,俄製差些大概700小時左右 中國的……你懂
說實話純國產的目前至多飛行幾百小時(不包括仿俄羅斯的),黴國最好的發動機可以飛到上萬小時,不催不黑。
戰鬥機發動機在最大負荷試車在1500小時以上的才能用。而這1500小是在不檢修不維護的情況下。要是平常這樣飛一次維護一次,就是國產的也能飛上萬小時吧。米國的f22發動機真想它說的超負荷能飛上萬小時?你去說給啊3聽都不信!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WS-10性能優於AL—31F 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軍工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航母殺手”還是“攪局者”
報導稱,即使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傳的新型武器系統——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也就是所謂的“航母殺手”,外界仍存有質疑。毫無疑問,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是一種獨特的武器,是其他軍隊所沒有的。
報導稱,即使是這樣,東風-21D可能也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一種偉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武器。(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的亨利·卡齊亞尼斯將其稱之為“大型攪局者”,也許更準確些。)東風-21D需要尖端的偵察手段及指揮基礎設施來支持它,而且很可能只能在發動飽和攻擊的情況下發射。此外,該系統從未經過實際操作測試,它很可能易受反製手段的影響,比如乾擾措施。
所有的這些並不是說今天的解放軍仍是一隻“紙老虎”。中國肯定是在加強其軍事力量,而且還想繼續加強。
“中國威脅論”言過其實
報導稱,同樣重要的是,在我們分析這個問題時需保持洞察力,避免“跟風”。跟風在任何領域都存在,即使是在本應以事實說話的中國軍力評估的問題上。在過去25年裡,西方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力的評估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槍都打不准的一幫人”轉到21世紀頭10年中期的“中國威脅論”的嚴肅口吻。
報導稱,中國在西太平洋其實還並未獲得任何種類的真正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南中國海也還沒有變成“中國的內湖”。該地區其他國家一直在發展它們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美國也一直在努力製衡中國日益上升的軍事實力。
回應
好神奇的港媒,現在造謠也不會造得這麼沒水準。
多發此類文章,就可把美國搞暈,讓小美分不清東南西北。
所以中國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港媒,你還沒發言就知道你要說什麼
為了黑而黑,台沒有水平了吧
反動的人好多,一個十四億人口大國如今還能拿著手機上網亂噴是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呀
文章說了什麼呢?只有"不清楚",沒看到實戰,可能被干擾,網上聊天而已
你看,大夥兒一分析就知道這種低級媒體根本沒腦子。當然,對噴子而言,他們只能懂這種東西。缺乏養料,噴子就沒的噴了
港媒亞洲時報曝中國武器致命弱點:發動機用30小時就要更換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2016.2.23發表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理查德·比青格的題為《中國不太棒的武器》的報導稱,在過去15到20年,中國一直在對其軍事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與升級。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2016年的戰鬥力要比1996年時強很多。由於數十年來齊心協力地努力和迅速增長的國防預算的支持,中國已經打造出一支新的軍事力量,在各個作戰空間的力量投放能力日益增強,尤其是在海上、外太空以及網絡作戰領域。
報導稱,但這並沒有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變得不可戰勝,也不意味著它已經成為一支21世紀的軍事力量。如果說一條鎖鏈的強度取決於它最脆弱的那一環,那麼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台戰爭機器仍有很多薄弱環節。事實上,某些弱點是廣為人知的。數十年來,中國一直在為能夠研發出一台能與西方或俄羅斯相媲美的航空噴氣發動機而努力。中國最好的發動機——渦扇-10發動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在研發中,但仍有缺陷。據報導,該發動機的動力不足,而且據說只能使用30小時就要更換。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現代軍機都在使用外國發動機,大部分是俄羅斯或烏克蘭的。
難以破解的發動機難題
報導稱,中國噴氣發動機存在的問題導致中國在其他武器開發領域遭遇挫折。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鬥機——被稱為第5代戰機,與美國的F-22和F-35隱身戰機處於同等水平——就是由於缺乏強有力的發動機而導致它們不能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這反過來又影響到該戰機的隱身性能,而這一性能本是這代戰機主要的優勢之一。
報導稱,實際上,一些西方分析人士對殲-20和殲-31戰鬥機在真正意義上能否被視為是“第5代戰機”表示異議。著名的航空專家理查德·阿布拉菲亞曾列出了第5代戰機的10大關鍵特徵,而他的結論是,殲-20戰機可能只具備2條。而據稱,中國空軍迄今為止似乎對採購殲-31戰鬥機(201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殲-31戰機模型上標有FC-31的編號,表示該型機主要針對出口——本網注)還缺乏熱情。
講這些不是為了要錢,而是講清楚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離不開大量的投入,更依託於一國的總體科技經濟實力。換個角度看,航空發動機研製雖然費錢,但研製成果運用的時間也很長,不會花一大筆錢、幾年就過時。國際上,一些型號的航空發動機成型後三四十年還在用。
外媒2016.1.19中國將投資350億人民幣建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所有研製單位
(楨:另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單價350萬美元)。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單價250萬)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117S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00公斤和12500公斤。相比之下,WS-10A最大推力13200公斤,俄T-50的117(AL-41F)推力在15700公斤以上,未來計畫18000公斤(J-20所用WS-15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18000以上)。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時間表,獲得117S的時間也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發動機/飛行原理 )
那請問中巴FC-1為何還進口俄羅斯的發動機呢!?
巴早就引進RD-93大修線,如果換上WS-13,除了重新引進大修線,還要對FC-1梟龍機身,線控等一系列進行改裝,而小巴恰恰沒錢,當然不換。有錢,還不如等幾年直接上FC-31/殲-31更實際
發動機是說換就能換的麼,你當是CPU呢。尺寸重量推力輸出曲線有一點點改變都必須重新設計結構改飛控吹風洞,開什麼玩笑。改進氣道,機頭角度變了,導致整個氣動佈局變了,等於把原來的氣動外形推倒重來,還得重新吹風洞從新試飛,航電也改了,幾乎從新設計一架飛機。
2015年迪拜航展期間,中方人員表示,殲-31目前配備了兩台WS-13,而非之前的俄製RD-93。
簡氏:2014年初,解放軍共有殲-10A和雙座殲-10B共計220架,據估計,這個數字將在2020年達到400架次。
殲10B立項時候,有源相控陣/太行還沒成熟,現在殲10C應該就是換發後的殲10B。
簡氏:由於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發展速度快,於是成飛迅速在殲-10B基礎上研製了殲-10C型。成飛目前每年殲-10也就是數十架,所以殲-10B可能只有10架左右,此後成飛已經轉產殲-10C。
殲-16/11D和殲-10C一樣,配備的是FWS-10B,它的性能優於AL-31FN,加裝了AESA,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PL-12改進型超視距空空導彈,完全可以對抗法售印AESA+流星空空導彈的陣風.(楨:FWS-10B正式配備殲-16/11D/10C,但還要經過一系列的試飛,對發動機本身的性能和發動機與戰鬥機之間的匹配進行實際驗證,另外飛機裝備部隊之後還要經過實際應用的考核)。
中航2015-8-3稱花再大代價也買不來先進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究竟難在哪兒?航空發動機是經典力學在工程應用上逼近極限的一門技術,本身俱有超常的難度。具體說來,航空發動機是為飛行器提供動力的熱力機械,需要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的條件下工作,對研製的要求很高。...為何需要那麼多錢?根據統計,過去50年,美國投入航空發動機預研經費就超過1000億美元。裝備美國第四代飛機F22的F119發動機,從最初的部件研究到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歷經32年,其中僅驗證機研製和原型機研製共投入31億美元。...這麼多錢用在哪兒?航空發動機研製,必須藉助大量的經驗數據,這些數據只能靠自己試驗獲得,也要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個別試驗是不是可以省略?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過程中也曾想走捷徑,省去一些試驗不做或做的次數少一些,但最後產品技術問題集中暴露,還得補充投資做試驗,而且耽誤了項目的總體推進。...
國產大推力發動機FWS-10B“太行”試驗成功“十二五”研製目標實現
《中國航空報》2016-02-22發布了一篇文章《鑄國防空疆之重器——記中航工業發動機研究院、動力所總設計師劉永泉》。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指出,依照試驗成功的節點時間來判斷,該型發動機應該為FWS-10B型“太行”改進型發動機。以下為文章全文:.........
回應
雖然早就裝備部隊了,但是仍然普遍使用之後經過考驗說明發動機可靠性過關,這才公開宣布。
美國發動機大修時間4000小時,俄羅斯400小時,太行號稱150小時,實際只有40小時。要不是這樣,何至於這麼多年了還不得不採購俄製戰機局面,包括現在。這類明顯好大喜功報導少一點為好。
太行定型十年了,至今都未能大量使用,也不知這次能否有實質突破.
殲10/11裝的2-300台太行讓你吃了?
太行A早在2012年太行發動機的問題解決後就開始裝備在殲十一上了,軍事演習和空中戰備值班的太行殲十一都用了4年了,你還說這種話你有多無知啊!現在這新聞說的是改進版的太行B啊,你好好看清楚新聞好不?
那請問為何還進口俄羅斯的發動機呢!?
因為發動機是消耗品,而以前買過毛子飛機。殲十一在2002年就開始仿製蘇27了,而太行在2005年才研製出來,2012年前的太行發動機問題太多了沒法使用,所以殲十和殲十一都要靠AL-31,2012年技術突破後的太行是一個可靠的發動機,首次翻新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小時。
美國民用發動機大修時間4000小時,軍用發動機大修時間1000~1200小時. 任何新發動機大修時間都是從短到長。AF-31開始的時候也是30小時。對知道航空史常識的人來說不值得大驚小怪。美國的F100也讓F15美軍飛機全部停飛好長時間。你們文人總覺得天上會掉餡餅,所以特別蠢
說他是文人?太抬舉他了
各位各位,樓上這類品種,只適合兩種方式應對,一是都別搭理他,自然沉底無人接話茬是對這類品種最大的傷害。實在有人忍不住想說上幾句,誰和他較真誰就輸了,順著他說就是了,如上所述,40小時400小時4000小時的差距,原來美超中百倍!美帝威武!霸權穩固!中國爛透了這幾天就崩潰,更無力威脅美帝的地位,狗兒們速去準備慶賀便是了,哈哈。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世界首台複雜曲面船板成形裝備落地江南造船廠2016-02-23
在現代造船生產中,從前期的船舶設計、板材號料和下料,到後期的船體裝配都已基本實現計算機化、機械化和自動化流水線,唯獨複雜曲面的船板加工還停留在“手工作業”階段。據科技日報2月23日報導,最近,由山東碩力機械公司、武漢理工大學、江南造船集團三方,產、研、用通力合作的產品6000噸級“SKWB-2500船舶大型三維數控彎板機”在江南造船集團成功應用。據了解,這款被吳有生院士和段正澄院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產品是山東省自主創新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項目,現已取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得美、日、韓、澳和歐盟專利授權。
據項目發明人之一,碩力機械董事長焦和桐介紹,多年來,國內外船廠對曲面分段中的三維曲面(雙曲度)船體外板進行加工,一直是採用人工操作的方式。由於依賴操作人員的技術和經驗,技術複雜,工作條件差,熟練工人日漸缺乏,加之存在生產效率低、污染環境等問題,已成為現代化造船的生產瓶頸。
將一塊長方體的鋼板加工成或“馬鞍形”,或“帆板形”的特殊外形,從而打造出船舶的流線型外體,這是造船工業生產難度極大的關鍵程序。目前,絕大多數雙曲度船體外板都是採用有經驗的人工操作、壓力機與水火彎曲結合的方式完成的。此外,部分歐洲船廠採用沖壓與碾壓結合的辦法進行手工操作。對於船體外板進行數控製造,國內外曾經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進行研製,但一直都沒能實際應用。
SKWB-2500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是三維複雜曲面船板冷彎成形自動加工的大型裝備。該裝備的誕生,不僅為建造大型艦船和實現數字化造船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數控裝備,也解決了船用高強度特種鋼板不能採用水火彎板工藝成形的問題。
武漢理工大學王呈方教授介紹,全新的複雜曲面成型裝備,是集成了先進的工藝技術、測量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等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該產品能夠根據造船軟件系統提供的船板加工數據,使用專業計算和控制軟件,自動進行曲面造型和三維曲面船板成形加工,使三維曲面船體外板冷壓及自動成形的世界性技術難題獲得基本解決。
面對世界造船業“大型化、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國內造船業急需數字化造船裝備的支持。因此,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該裝備適應了造船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具備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了解,該裝備已在湖北、山東等地落地。
法媒:中國武器進口下跌表明對國產武器信心日增
2016-02-23 07:18:00 環球網 王莉蘭 分享 10 參與
【環球網報導記者王莉蘭】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月22日報導,瑞典研究和平與安全等問題的學術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月22日最新報告顯示,在2011年到2015年的5年內,中國武器出口增長超過一倍。此外,中國武器進口量與上一個5年相比下跌25%,表明中國對國產武器的信心日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中國武器出口量較上一個5年增加了88%。中國出口軍火的國家位於亞洲及大洋洲,巴基斯坦最多佔35%,接著是孟加拉國及緬甸。
報導指出,作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中國占全球武器出口的5.9%,低於第一名的美國與第二名的俄羅斯。報告指出,中國在先進武器製造產業投入了數千億元人民幣,以相對低價瞄準國際市場。
此外,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軍火商,向96個國家出售和提供大型武器,其中包括向9個國家出售了611架F35軍機。美國之後是俄羅斯,俄羅斯的武器出口同期增長28%。法國(第四)與德國 (第五)武器出口量則比前5年減少。
法媒:中國武器進口下跌表明對國產武器信心日增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月22日報導,瑞典研究和平與安全等問題的學術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2016-02-22最新報告顯示,在2011年到2015年的5年內,中國武器出口增長超過一倍。此外,中國武器進口量與上一個5年相比下跌25%,表明中國對國產武器的信心日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中國武器出口量較上一個5年增加了88%。中國出口軍火的國家位於亞洲及大洋洲,巴基斯坦最多佔35%,接著是孟加拉國及緬甸。
報導指出,作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中國占全球武器出口的5.9%,低於第一名的美國與第二名的俄羅斯。報告指出,中國在先進武器製造產業投入了數千億元人民幣,以相對低價瞄準國際市場。
此外,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軍火商,向96個國家出售和提供大型武器,其中包括向9個國家出售了611架F35軍機。美國之後是俄羅斯,俄羅斯的武器出口同期增長28%。法國(第四)與德國 (第五)武器出口量則比前5年減少。
相關新聞
報告稱中國武器出口量躍居世界第三進口下降25% 2016-02-23 04:00
世界十大武器進口國:印度排第一中國第三
專家駁斥美對中國部署防禦性武器指責:南海軍事化最大推手是美國
回應
美帝是現代戰爭的根源。許多冤魂都跟美帝的武器有關。
中國繼續“白菜化”碳纖維 T700級200元每公斤
《科技日報》2016-02-15 報導,中國黑龍江省天順化工公司承擔的“T700級碳纖維碳化中試生產線及工藝研究”項目2月5日通過鑑定,預計年5產噸T700。天順化工生產線的特點是成本低廉,污染少,其生產的T700級碳纖維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200元以內,接近國際先進企業的生產成本,而當前國內成本大多在每公斤1000元—3000元不等。這被認為解決了國內高性能碳纖維生產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的關鍵瓶頸問題。天順化工可年出產T300級600噸,且產品性能穩定,年銷售收入可達10億元,帶動下游產業產值達40億元。
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0家企業在研製生產高性能碳纖維。國產碳纖維技術出現突破固然喜人,但也有業內警告,近年來國內出現“碳纖維熱”,眾多科研院所和企業紛紛啟動了碳纖維研究或千噸級產業化項目。雖然當前國內市場對碳纖維產品需求較大,但幾年以後,市場出現過剩將成為必然。
相關新聞
美國耗時15年研發完成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這種激光晶體能夠用於製造深紫外激光器 成功突破了中國的技術封鎖 2016.2.15 觀察者網
回應
自去年開始,科技突破的新聞就幾天一個,有點應接不暇啊
所以最近不是有公知急不可耐地造謠說七成科研經費不知去向麼類似的還有,每次北斗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就會有人出來轉發所謂北斗被清華女生破解的消息.我不敢說這些都是有預謀的,但是至少可以肯定有那麼一批人對於中國的科技進步是非常抵觸的
T700、T1000級別碳纖維,只要價格合理,生產多少都不嫌多。因其可以逐級向下替換其它材質,自行車、魚竿、拐杖都是小東西,軍工品,大飛機 和單體殼車身之類的才是大頭,一年生產10萬輛碳纖維單體殼車身的汽車,現在全國的產能都不夠用。
說不定再過幾年,是泥噴國米國宣布研發出新型碳纖維,打破中國的技術封鎖。
值得提倡嗎?估計國家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要學學西方是怎麼做生意的。把高科技產品賣成白菜價本身就是一個失敗。
站在資本本主義的角度,當然害怕了。可別忘了我們是社會主義,目標是造福全人類,而不是利益最大化。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金球資訊業(一) 鐳射與3D武器 雷射與電磁砲 中國軍工 《龍行天下》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
而有些艦艇在廠修期間臨時安裝的民用空調器則完全是臨時性質,是為駐艦助修人員提供一個適當的生活空間,因為艦上集中式空調已不再工作,而居住艙一般不設置單獨水冷式空調。
普通民用級別空調器大多是在艦艇進行維修時所安裝的,以前中國海軍的艦艇維修標準要求相對於建造標準要低,而為了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對一些艙室加裝了民用空調器,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建造與修理的標準不同所留出的一個模糊空間。不過,將心比心,在高溫酷熱的鋼質艙室內生活的滋味實在不好受,裝個空調除對美觀性有影響之外,並無其它大礙。而現在中國海軍的艦艇修理標準也在改進,與建造標準靠攏,此類現象將會消失。另外,隨著這些老型號艦艇的逐步退役和大量新型號艦艇的服役,集中式空調已成為艦艇的標準配置,艦員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都遠遠超過以前老型號的艦艇。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休息的好才能更好地發揮戰鬥力。
回應
海爾你出名了
這是廣告時間嗎
每天享受著空調的戰士,戰鬥力有多強?
估計是美日韓的新聞的話,像您這種人又要開始大口地誇讚了吧?
以前中國坦克都不裝空調,美國早就裝了,美國戰鬥力是0?
052D近防砲武器遙控室,裡面裝有民用電風扇!如果設計一套冷卻系統的話估計花銷肯定是以幾百萬計,如果用電風扇,市場價不會超過100塊錢!現在各大俠知道同樣是一條艦,我們的驅逐艦和西方的相比我們為啥會便宜1到2個億美金的差距!甚至更多!
每天50度以上高溫,人都不能正常睡覺工作,戰鬥力有多強?
反正比那些鍵盤革命家強得多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
艦艇上根據當時所處的狀態不同,對電力的需求也不同,艦艇狀態通常分為停泊狀態、備戰備航狀態、技術經濟航行狀態、應急狀態、戰鬥和原子防護狀態等。在有些狀態下,如戰鬥時,為保證作戰相關的設備和系統的電力需求,需要將其它無關的設備關閉,生活空調系統就在此列。
而有些工作艙室如編隊作戰指揮室、作戰指揮室、通信報房、雷達室等艙室,在現代艦艇上均為全封閉式艙室,艙內佈置有大量電子設備,環境環境溫度上升極快,這不論對工作的作戰人員還是對電子設備都是較為不利的,故此,在這些重要艙室內通常都設置有獨立的空調設備。這類空調器絕不是普通民用空調可比的,其造價往往在數十萬一套。中國海軍艦艇上這類空調已經形成系列化,如CCK系列、ZKZ系列、CLD系列和DK系列等,由具有軍品生產資格的廠家生產。此外,上述艙室還佈置有通風系統,此通風系統並非簡單的進行新鮮空氣交換,須有三防功能。
艦艇上還有一些特種艙室也需要單獨設置空氣調節設備,比如各種彈藥艙和武器庫等部位。這類艙室的空調與其它空調有所不同,比如須具有防爆特性等。以DCWK-12型特種空調器為例,該型特種空調由本體、冷卻器、通風機、風閥、溫控器、控制器和告警器等組成,採用三相交流380V ~50Hz電源,總功率6.6KW。風量為2500每小時立方米、機外風壓為0.9kPa、產冷量為14kW。
有一種現象長久以來一直被軍事愛好者們詬病,那就是在中國海軍個別的艦艇上,赫然安裝有普通民用級別分體式空調器,對於這個問題這裡進行一些解析。先要說明的是,這種普通民用級別的空調器按國家軍用標準的規定,在新造艦船上是不許用於艦艇特別是作戰艦艇上的,那麼這種現象為何會發生呢?
首先,這類安裝有普通民用級別的空調器的艦艇幾乎全為老型號的艦艇,這些艦艇的研製時間較早,為非全封閉型,艦上沒有集中式空調系統,而老型號艦船如若加裝集中式空調系統,其工作量是非常浩大的,僅貫穿全艦的通風管路就是非常大的工作量,且因原艦設計原因,通風管路無法通過部分重要艙室。
在夏天陽光照射時,艦艇表面的溫度極高,可達50度以上,艦艇上鋼製的艙室房間內僅有小小的舷窗用於通風,艙室內的悶熱程度可想而知,但這些並不構成可以安裝普通民用級別空調器的要件,因為建造的軍用標準不許可這種方式,故此建造時不會安裝。
中國海軍艦艇為何用民用空調休息好才是真的好2016.2.2新浪軍事
摘要: 有一種現象長久以來一直被軍事愛好者們詬病,那就是在中國海軍個別的艦艇上,赫然安裝有普通民用級別分體式空調器,對於這個問題這裡進行一些解析。先要說明的是,這種普通民用級別的空調器按國家軍用標準的規定,.......
艦艇空氣調節系統由空調裝置、通風管路和相關的附件等組成,用於艦艇艙室的空氣溫度調節和換氣。艦艇空氣調節系統的空調裝置主要有集中式空調裝置和獨立式空調裝置,空調裝置一般有表面直接蒸發式、壓縮式海水水冷式、溴化鋰吸收式製冷以及電加熱等方式,對於封閉艙室或全封閉艦艇來說,空氣調節系統還有“三防”的要求。
艦艇空調在區域上有嚴格的劃分,劃分的原則是①臨近、艙室內參數相同或相近的艙室劃為同一區域;②用途相同或相近的艙室盡可能劃為同一區域;③公共生活艙室與居住艙室不宜劃為同一區域;④彈藥庫和輕武器庫劃為獨立區域;⑤醫療艙室和專用病房劃為獨立區域;⑥產生噪聲的艙室不應與有消聲要求的艙室劃在同一區域;⑦散發有害氣體的艙室不應與一般艙室劃在同一區域,如無法避免,則散發有害氣體的艙室應保持負壓;⑧按艦艇的水密區、防火區、三防區劃分若干獨立區域。
蒸發式空調裝置利用冷媒如氟利昂進行熱交換;水冷式空調器是利用海水進行熱交換,在艦艇的底部通過海水泵將海水抽進交換器後,與冷媒如純淨水進行熱交換以達到製冷的目的。在艦艇上,利用海水進行熱交換製冷的方式並不僅僅用於空氣調節系統,有些大功率設備如雷達設備、通信設備等也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冷卻。艦艇上通常設置空調冷媒水系統和電子設備冷媒水系統,用於保證不同的需要。在艦艇上,因其特殊的環境和要求,如高溫、高濕、鹽霧、衝擊、震動等環境及高可靠性、長時運行和防爆阻燃、三防等要求,使得艦艇的空氣調節系統的造價遠遠高於普通民用空調器,雖然有些空調器外觀看起來似乎很像民用空調器。
海水熱交換式冷卻系統通常有三種佈局方式,一種是冷媒總管方式,即一路總管抽入海水進行熱交換後,作為冷媒的純淨水再進入各分管直至需要進行冷卻的設備,分管可單獨關閉;再一種是分佈式佈局方式,即各需要冷卻的設備單獨設置海水—淡水熱交換迴路;還有一種是結合式佈局方式,也就是總管方式和分佈方式結合,常用於保證重要設備的冷卻。
太行我軍自己都不願意用,難道非要面子把飛行員生命當兒戲嗎?
殲10/11裝的2-300台太行讓你吃了?
航空發動機和園珠筆頭之類的,需要真材實料和真功夫才行的,你以為靠搞點流氓軟件或者山寨點什麼就能成功嗎?
噴子怎麼噴中國也改變不了中國用3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路。圓珠筆頭,不是中國研製不出來,是產業化,規模經濟問題...高鐵,中國砸10萬億,現在世界前三,未來前景一片廣闊,政治經濟軍事報酬豐厚。圓珠筆行業砸錢進去有必要嗎?全球化生產,美國波音是自產自足的嗎?一架737美國祇組裝,通過研發費用收入和後期保養收入,這難道不和中國高鐵一樣?還有軍用領域,由於不考慮報酬,中國高新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航發那塊,你怎麼唱衰也沒用,太行,僅次於英法,跟毛子持平,美國領先,但美國領先世界的何止只有航發那塊,法國M88和美國差距多少?
"中國用3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路"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當說道我們的文明時,就說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當別人指出我們的不足時,就強調...你怎麼不說西方才用200年就走完我們5000年的路呢。
講人文歷史的話,我們中國有5000年曆史。講真正的科技發展史,的確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發展的,這樣說有錯有矛盾嗎?
發動機應該交給華為,只需要200億,按照華為的管理體系、激勵方法、創新模式,獲得的成果一定遠遠大於國企。國企根本不是乾事的地方。就這體制砸3萬億再過100年中國也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兩彈一星、飛船、核潛艇,不是國企造的嗎?
兩彈一星在最艱苦的年代研發出來,說明技術不是有錢就可以買來的
國企是不行,可華為也不可能。
看了有些人的評論,感覺英才輩出啊,又是採用華為的末位淘汰制,又是體制問題等等,我問一下請問蘇聯是什麼體制?世界又有多少個國家能造發動機?能造發動機的國家體制都是一樣?人云亦云。得出這種結論不覺得浮淺廉價嗎?!
美俄戰後集中了最好的科學家,不惜血本的投入。我們如果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估計現在還跟大清差不多,大家都在掙快錢,沒人搞研發,人心浮躁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蘇-35是雞肋? 中國軍工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製造業 中國山寨經濟 )
中國將建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所有研製單位投資350億 中國證券網訊據外媒2016.1.19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據悉,相關資產涉及40多家單位,幾乎包括中國所有航空發動機相關研製單位,總資產達1100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政府和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多家國有企業還將再向新成立的公司合計投資約350億元人民幣,中航工業預計不再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中航稱花再大代價也買不來先進航空發動機2015-8-3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究竟難在哪兒?航空發動機是經典力學在工程應用上逼近極限的一門技術,本身俱有超常的難度。具體說來,航空發動機是為飛行器提供動力的熱力機械,需要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的條件下工作,對研製的要求很高。...為何需要那麼多錢?根據統計,過去50年,美國投入航空發動機預研經費就超過1000億美元。裝備美國第四代飛機F22的F119發動機,從最初的部件研究到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歷經32年,其中僅驗證機研製和原型機研製共投入31億美元。...這麼多錢用在哪兒?航空發動機研製,必須藉助大量的經驗數據,這些數據只能靠自己試驗獲得,也要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個別試驗是不是可以省略?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過程中也曾想走捷徑,省去一些試驗不做或做的次數少一些,但最後產品技術問題集中暴露,還得補充投資做試驗,而且耽誤了項目的總體推進。...講這些不是為了要錢,而是講清楚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離不開大量的投入,更依託於一國的總體科技經濟實力。換個角度看,航空發動機研製雖然費錢,但研製成果運用的時間也很長,不會花一大筆錢、幾年就過時。國際上,一些型號的航空發動機成型後三四十年還在用。
回應
F-35不開加力沒法超音速巡航
西方被打臉的還不夠多嗎?中國有膽量上j20就有信心搞出四代發動機,用不了多久四代航發必將出現。美國人不是預測我們的四代機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出驗證機嗎?結果如何呢?
英媒完全在胡說八道,再過在10左右,中國完全能夠生產出能和英美媲美的航空發動機
英國人還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你們信不信
(楨:另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雖然J7MF可用自製引擎還包括渦噴WP13FⅡ、渦噴14昆侖發動機、甚至渦扇9秦嶺發動機(依此,中巴合作FC1所用引擎,即使俄在印度抗議下,仍會提供RD93,其因是FC1不只有中國引擎可用,法、以等國也想搶食。) 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117S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00公斤和12500公斤。相比之下,WS10A最大推力13200公斤,俄T-50的117(AL-41F)推力在15700公斤以上(未來計畫18000公斤)。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時間表,獲得117S的時間也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根據申銀萬國的報告,WS10各型號的參數如下:
型號 推力 生產日期
WS-10A 132kN 2005年
WS-10B 135kN 2008年
WS-10C 100kN 2008年
WS-10D 120kN 2008年(定型)
WS-10G 155kN 2009年
WS-10H 125kN 2010-2012年
WS10與裝備F15、F16的F100類似,屬於推重比在7:1至9:1之間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下一代發動機據傳聞應為類似F22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千牛以上的渦扇-15。
英媒稱中國發動機需30年才能堪用 砸3000億美元(楨:?) 2016.1.30環球網
據英國路透社網站1月28日報導,中國在過去30年建立了強大的戰爭機器,讓中國的戰機足以和西方的戰鬥機在戰爭中抗衡,但是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軍事航空部門的高級研究員們卻認為,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的聯合技術、普惠、通用電氣、羅-羅等公司。
文章稱,由於發動機問題,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機不能像它們的競爭對手F22和F35(楨:?)一樣進行超音速巡航,或者在不使用加力的時候進行超音速飛行。它們只有進行加力飛行的時候才能逃離雷達的偵測。而居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戰鬥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可靠性的問題。
文章稱據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由於發動機技術的不成熟,中國戰機不能達到和美國戰機一樣的表現,而中國戰機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和美國戰機在南海產生更多的接觸,但中國戰機在亞洲一些具有主權爭議的領海上空和美日戰機相比處於劣勢。
文章稱,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戰鬥機發動機的開發在這幾年毫無疑問處於優先的狀態,估計中國在未來20年將花費3000億美元來進行民用和軍用航空發動機項目研發。有消息稱中國已經聘請一些外國工程師和前空軍人員來進行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在未來的20至30年的時間裡,中國所做的工作和投入可以讓中國擁有可行的軍用發動機。
中國的戰鬥機製造歷史緣於20世紀50年代,從仿製俄羅斯戰機開始,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研發本土戰鬥機。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是WS10A,從1980年代末開發以來,據稱已有超過250台WS10被裝備到殲10和殲11上(新浪军事出鞘2015.4.29公开 J11D/J16已换太行300架)。但該發動機不能產生足夠的推力(楨:?),而且維修週期短。中國試圖改進WS10A,但可靠性一直是重要的問題。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中國已經進口不少俄羅斯發動機,包括購買24架蘇35——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安裝先進的發動機。
據資料顯示,台軍目前裝備有MK-46型魚雷150枚,皆為從美國購進。台軍從1965年開始使用MK-46型反潛魚雷,曾在其二代艦艇裝備中試驗MK46-5型反潛魚雷,以及在S-70C(M)-1 ASW直升機上試驗MK46-2型反潛魚雷。此外台軍濟陽級護衛艦的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的戰鬥部也是mk-46。
此外,在台灣海軍中服役的PB3型“企鵝”水下遙控掃雷具,在大陸方面也有同型裝備。只不過,在大陸方面已然完成仿製並將其出口巴基斯坦、泰國的同時,台軍的PB3“企鵝”水下遙控掃雷具卻因在實際使用中得不到良好的維護,裝備的8具PB3只剩1具勉強可以使用。
大陸海軍的ZKJ系列自動化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的技術來源於當年從法國湯姆遜-CSF公司引進的TAVITAC系統,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驅護艦均裝備了這套系統,成為中國海軍的“大腦”,大陸又在其基礎上研製了第三代作戰指揮系統,達世界先進水平。而台軍從法國引進的康定級護衛艦裝有同型系統。
同樣是康定級艦與哈爾濱級艦,都裝有法制海狸2J火控雷達。海狸2J為艦載J波段全自動、單脈衝、多普勒跟踪雷達,可用於控制各種口徑艦炮對空中和海面目標射擊,也可用於控制近程防空導彈。大陸軍工企業也對海狸2J進行了仿製,生產了345型火控雷達。
在引進裝備這一領域,大陸往往比台灣更重視仿製和改進,使之徹底融入到自身體系中去的同時,還提升了自己在武器設計製造方面的能力。而台灣方面則更多是恃外援而無恐。不過還是希望這些“本是同根生”的武器,在未來不要走到“相煎何急”的地步。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62085_40316.html
大陸在1987年展出了“霹靂”-7紅外制導導彈,該型彈於1982年研製,1986年成功,雖然大陸官方對這種導彈的來源從未加以證實,但是,這種導彈與法國“魔術2”空空導彈可謂如出一轍。“霹靂”-7因性能相較從以色列引進技術的霹靂-8(中國版怪蛇-3導彈)落後,故而主攻出口市場。
AT-3“自強”和A-3“雷鳴”分別是台灣1980年代研製的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兩機與大陸的K-8教練機一樣,都裝有美國TFE731系列渦扇發動機。區別在於AT-3和A-3飛機選用TFE731-2-2L型,K-8飛機裝配的是TFE731-2-2A型。不過,使用美製發動機的K-8教練機並未在解放軍列裝過。
裝配TFE731-2-2A型發動機的K-8教練機基本用於出口,直到解決了發動機仿製問題後,解放軍才開始列裝K-8教練機。而台軍的AT-3教練機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數時間是作為台軍“雷虎”表演隊的表演機使用,而當初欲讓其兼職攻擊機而做的設計卻使它並不大適合做教練機使用,地位頗為尷尬。
解放軍哈爾濱號驅逐艦、台軍成功級護衛艦、基隆級(即基德級)驅逐艦均以美製LM2500型燃氣輪機為主動力。它是美海軍目前裝備的基本型艦用燃氣輪機,1960年代開始研製。解放軍1980年代末曾引進過兩台LM2500型燃氣輪機,後因美國禁運,改從烏克蘭引進DA80燃氣輪機並最終仿製。
魚-7型輕型反潛魚雷,是中國仿製的美國MK-46I型魚雷。1978年10月一枚沒有爆炸的MK-46I型魚雷在南海被中國漁船捕獲,並經海軍送到705所進行研究。1982年海軍決定在其基礎上研製魚-7型魚雷,1985年美國決定對華出售MK-46 mod2型魚雷,但因政治原因直到老布什離任前才交付。
台軍裝備的美製黑鷹直升機主要為S-70C(M)-1/2型,看編號同樣為民用出口型,實則為美海軍SH-60B型直升機披了“馬甲”,第一批10架S-70C(M)-1於1991年服役,可掛載MK-44或MK-46輕型反潛魚雷2枚。有消息稱台軍打算訂購更多的黑鷹直升機替代其陸航的UH-1“休伊”通用直升機。
1980年代,大陸從法國引進了法國宇航公司的SA 365“海豚”直升機的生產許可,其中國仿製型直-9的仿製工作可謂一帆風順,1992年完成定型工作,1994年交付部隊使用,時至今日,它仍然是大陸軍用和警用直升機的中堅力量:在該機的基礎上發展出多個改型並出口海外。
而台灣方面也裝備了許多法制SA 365“海豚”直升機,用於執行搜救、人員運輸、偵巡、護漁、執法等海空任務。不過,在未來台灣方面的SA 365“海豚”直升機的地位或將被美製黑鷹直升機所取代。
冷戰時期,大陸為抵禦蘇聯壓力開展輕型武裝直升機選型,美國麥道公司的MD-500型直升機參選,大陸少量購買了攜帶有光電轉塔和陶式反坦克導彈的此型直升機,不過後來大陸選購了法制小羚羊直升機,MD-500的光電轉塔和導彈也被美方收回,後來在大陸主要執行砲兵校射機的任務。
MD-500型直升機在台軍中也有裝備,為在MD-500直升機民用版基礎上發展的一種輕型反潛直升機,主要用於艦載或者岸基反潛。台灣於1979年向美國購入12架,專門用於反潛作戰,當時主要的搭載平台是台軍陽字號驅逐艦,後為濟陽級(美製“諾克斯”級巡防艦)搭載。
美國AIM-9“響尾蛇”短距空空導彈,是世界第一種實用化空空導彈,第一种红外線引導的空空導彈,台軍很早就裝備了該型導彈,並完成了世界空空導彈的首個實戰戰果。那是在1958年9月,解放軍飛行員王自重在溫州上空被12架F-86圍困,在擊落敵兩架F-86後,被AIM-9導彈擊落。
但當天發射的AIM-9中有一枚未炸,墜落後被大陸軍民發現。蘇聯聞訊後先後派兩批專家來華索取有關技術資料和部分殘骸。不久,蘇聯在此基礎上試製成功了K-13型導彈。1962年,蘇聯向我國提供米格-21戰機和K-13型導彈的資料和样品。我國開始仿製K-13型導彈,命名為"霹靂"2號導彈。
法國“魔術2”空空導彈為“魔術1”空空導彈的改進型。採用多元紅外導引頭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配備高能炸藥破片戰鬥部,具有自主發射、晝夜作戰和全向攻擊能力。1985年開始裝備法國空軍和海軍的幻影2000戰機等各種飛機,並在法國對台軍售時隨幻影2000戰機一同來到台灣。
瑞士GDF系列35毫米高射砲主要用於陸軍野戰防空使用,台軍於1980年起引進24套以GDF-002型高炮為基礎的天空衛士防空系統,稱為天兵系統,裝備負責空軍基地警衛的防空營。不過台軍24套天兵系統中,只有4套是配備“陸麻雀”的彈砲結合系統,其餘20套均為防空火砲系統。
與其相對應的是大陸基於GDF-002型高炮研製的90式35毫米高炮。關於該型炮的來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稱是1990年代大陸從伊朗獲得了GDF-002、“天空衛士”火控系統及配套彈藥後進行了逆向工程仿製。另一說法則稱該炮是中國企業通過正式途徑從瑞士厄立孔公司引進的。
“昆吾”反坦克導彈,1970年代,台灣地區中山科學研究院通過以色列,獲得了原阿拉伯國家裝備的蘇聯9M14型反坦克導彈(AT-3),並以此仿製出“昆吾”反坦克導彈,1980年代中期開始列裝台軍。不過由於台軍此後不久便獲得了大量美製“陶”式反坦克導彈,該型導彈最終夭折。
眾所周知,中國最早的反坦克導彈是紅箭-73,該型導彈是我國於1973年對從友好國家獲得的蘇聯AT-3(9M11)“薩格爾”反坦克導彈進行測繪研究後開發的仿製型號,1978年設計定型,射程高達3000米,破甲厚度400毫米。解放軍的紅箭-73不僅自己大量裝備,還行銷海外,威名遠揚。
“工蜂”6型火箭炮為台灣地區中山科學院參考蘇聯BM-21火箭炮研製的一種多管火箭炮。1970年代未開始研製,1980年代裝備台軍陸軍軍團砲兵營,該砲口徑117毫米,有定向管45管。此後台軍又研製了“雷霆2000”火箭炮,該型火箭炮可通用117毫米和227毫米兩種口徑火箭彈。
大陸的90B式火箭炮是蘇制BM-21火箭炮的仿製改進型號,採用與BM-21火箭炮類似的發射管和高低、方向操作系統,但擁有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在十幾秒內裝填40發火箭彈,使火箭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密度翻倍。此外,中國最新的122毫米火箭彈射程可達到60公里。
1980年代,大陸引進了美國的S-70C-2型黑鷹直升機,S-70C為黑鷹直升機的民用出口型,由於出口對象為非美國盟國所以性能上有限制,主要是降低了航電設備水平。引進黑鷹直升機後,青藏高原不再是解放軍直升機的飛行禁區,因此解放軍對黑鷹直升機的高原性能評價很高。
本是同根生:盤點海峽兩岸的同款武器 2016.01.27
近來,受台灣地區“大選”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海峽兩岸軍隊的軍備建設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其實,雖然海峽兩岸分屬不同的裝備體系,卻奇妙的都擁有一些型號相同的來自東西方的武器裝備及其仿製版。本期出鞘,筆者就為您盤點一下那些海峽兩岸軍隊的裝備的同款武器。
先來看看地面武器。1980年代,面對北方“裝甲洪流”壓力的解放軍通過以色列、奧地利等國引進了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砲的技術,並結合自身情況改進研製出79/81式105毫米線膛砲,該炮最早被裝備給59-2型坦克,成為了當時對抗蘇聯T-72坦克的重要武器之一。
1990年代,台灣方面引進並按美國許可生產美製M68型坦克炮,該型炮系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美國及以色列許可生產型,台軍將其安裝在M48H“勇虎”坦克之上,該型離砲口2/3處有抽煙裝置,其前後均有防熱護套,無砲口制退器,使用的彈種穿甲彈性能與大陸同時代同型火砲類似。
不過,大陸在引進L7型砲後,一直在著手改進,在79式坦克炮的基礎上又研製出83式105mm坦克炮,該炮在79式、80式、85式、88式等多型坦克上均有裝備。而L7型炮的長身管改進型94式105毫米坦克炮則裝備在88A型坦克、59D型坦克及中國國產新輕型坦克上。
此外,解放軍還深挖彈藥潛力,除了開發了105毫米炮射導彈外,還研製出新型穿甲彈,該型彈2000米距離垂直穿深達到550毫米,足可應對第三代坦克。而台軍同型火砲的最新發展,只是將取消護熱套安裝砲口制退器的M68型炮安裝在雲豹裝甲車上,已無法與解放軍的同型坦克炮對抗。
1986年,台軍與美國簽約引進2套AN/TPQ-37砲兵雷達,裝備其陸軍砲兵部隊用於偵察敵實施射擊的砲陣地和校正射擊。次年,仍處於蜜月期的中美間就中國引進美國AN/TPQ-37砲兵雷達達成協議,解放軍於是先後從美國獲得兩批(1988年和1992年)共四部AN/TPQ-37砲兵雷達。
解放軍在AN/TPQ-37砲兵雷達基礎上成功改進出SLC-2型砲位偵校雷達(解放軍型號為373砲位偵校雷達),並於1990年代後期裝備了這種雷達。據悉,該雷達的性能已全面超越美軍使用的AN/TPQ-37反砲兵定位雷達,並大量出口。而台軍至今仍靠兩部當年的AN/TPQ-37砲兵雷達撐場面。
打造智能製造設備中國品牌
劉勁松博士是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領域資深專家,回國後創辦上海微松工業自動化公司,致力於打造中國智能製造設備品牌,自主研製的WMB1100型晶圓植球設備應用於9款iPhone手機芯片製造上,在芯片智能製造裝備上突破了國外長期壟斷,改變了我國高端自動化設備全部依賴進口的狀況。2015年,劉勁鬆又推出代表業界頂尖水平的第二代智能製造機器人裝備生產線,在《中國製造2025》宏偉藍圖中,一點一滴地書寫“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做全球風電行業領導者
2014年,無錫江陰遠景能源公司創始人張雷再次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美年度創新10強”。遠景公司目前已成長為全球最大智慧能源資產管理服務公司,新增風電裝機排名位居全國前三,是國內最大的海上風機供應商。2015年7月,遠景能源主導研發的EcoSwing超導風機技術,得到了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近1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支持,這也是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歐盟拿到的最大金額研發支持。
實現3D打印器官醫療器械行業產業化
2008年袁玉宇和他的師兄徐弢回國創辦了廣州邁普科技有限公司,將生物器官打印這一3D打印領域中最難的技術帶回中國,開啟了創業之路。2011年,該團隊成功研發出第一個再生型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即第一代人工硬腦膜產品“睿膜”,並在英國劍橋大學醫院、德國PK醫院等歐洲著名腦外科醫院廣泛使用,應用於數万名患者的腦膜修復手術。這是全球首次實現3D打印器官醫療器械行業的產業化,同時也給神經外科醫療領域帶來了革命性影響。
建設國際一流現代種業研發平台
張健在國外長期從事轉基因育種研究,回國後創辦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國際農業巨頭企業引進7名高端研發專家。2015年6月,經農業部批准主持建設國家水稻分子育種創新平台,以種質創新、分子育種、生物信息、品種測試和種子檢測五大技術支撐平台為基礎,著力提升大規模、高通量、集約化和標準化的高效精確育種能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現代種業生物育種研發和技術服務創新平台。
攻克電動汽車的“大腦和心臟”
精進電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蔡蔚回國後,迅速攻克電動汽車的“大腦和心臟”——電機系統總成和整車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目前投入量產的內置永磁磁阻式同步電機,具有轉矩密度高、轉速範圍寬、調速性能好、低振動噪音等優勢,不僅成為國內第一個實現大批量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而且打敗了國外眾多競爭對手,獲得訂單5億美元。蔡蔚在接受我國電動汽車領域“十三五”規劃撰寫任務時說:“下一個十年是新能源汽車時代,我們一定要實現彎道超車。”
第一個擁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單克隆抗體新藥
四川大學教授俞德超發明的“康柏西普”,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單克隆抗體新藥,為無數老年黃斑變性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疾而盲患者帶來光明,徹底結束了美國在同類藥品上的壟斷。“康柏西普”也是中國第一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非專利藥物名的國產藥物。
俞德超創辦的信達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已建成覆蓋腫瘤、眼底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擁有7個全球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的產品鏈。2015年3月,信達生物與全球500強企業美國禮來製藥達成戰略合作,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藥領域金額最大的國際合作。
超高純鈦煉出“中國純度”
超高純鈦屬國家戰略性新材料,長期以來只有美國霍尼韋爾、日本東邦和大阪鈦業3家公司能生產,並對我國嚴格限制出口。寧波江豐電子材料公司董事長姚力軍帶領團隊自主研發攻關,將純度為99.8%的海綿鈦提純至99.999%的鈦晶體,再通過真空電子束熔煉設備,將晶體鑄造成高純度鈦材。目前,“年產250噸電子極低氧超高純鈦項目”已正式投產,產出了中國第一爐低氧超高純鈦,徹底打破了美日等國長期壟斷。該項目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具有能耗低、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將為延伸有色金屬產業鏈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帶動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
中國自主煉出超高純鈦 打破美日兩國長期壟斷2016.01.26
2015年12月,世界頂級物理雜誌、英國物理學會下屬的《物理世界》公佈了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人的研究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榮登榜首。評審委員會說,潘建偉、陸朝陽的科研團隊獲獎是因為他們的實驗首次實現了“一個基本粒子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他們的研究成果縮小了一些未來新技術——譬如安全性能牢不可破的通信設備、運算速度比今天快幾萬億倍的計算機——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發現世界首個“光驅動”新材料
不用攜帶燃料,只靠光的驅動力進行宇宙飛行,這是航空航天界多年的夢想。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勝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潛心研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材料——“大規模直接光驅動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對傳統化學燃料火箭是一次巨大變革。今年6月,《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重大成果。
獲國際腫瘤免疫學“威廉·科利獎”
福建醫科大學陳列平教授以其在免疫耐受型癌症發病機理方面的突出貢獻,與全球其他三位科學家分享了2014年度腫瘤免疫學界頂級大獎——“威廉·科利獎”。陳列平發現了癌細胞上PD-1的結合子PD-L1,當兩者結合時,本該“吃掉”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就會“束手就擒”,導致癌細胞不斷增長,從而揭示了“免疫耐受型”癌症的發病機理。目前,相關成果已開始應用開發新一代單克隆抗體,對免疫耐受型的肺癌、胃癌、肝癌、腎癌、皮膚癌等進行免疫治療。紐約癌症研究所負責人評價其“將對全球癌症治療產生革命性影響。”
成功解析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徐華強帶領科研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強X射線激光,成功解析了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攻克了細胞信號傳導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這項突破性成果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該結構是世界上首個運用自由電子激光(XFEL)技術獲得的蛋白質複合物結構,對蛋白晶體結構生物學研究有重大意義。同時,對靶蛋白結構與功能關係的深刻理解,將對我國開發高效低毒藥物產生深遠影響。
你兔研製超級黑科技!超級防彈材料石墨烯超級裝甲 鐵血論壇
日前,國內多家研究機構紛紛推出新型新概念防彈材料,例如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課題組。這些研究機構都在製造有史以來最輕固體物質“碳海綿”——石墨烯海綿,預計今年年底就能看到工業化產品。
龍鱗甲真的可以有:央視曝光中國的石墨烯超級裝甲石墨烯海綿具備極強的高彈性,被壓縮到原體積80%以後仍可以恢復原狀。同時具有重量優勢,石墨烯海綿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輕固體新材料,屬於一種氣凝膠,是以石墨烯為牆壁,碳納米管為支架,兩種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溫環境下凍乾,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最後形成的一種超輕材料。抗壓抗衝擊性能強,可承受力度超過每平方英寸1.45萬磅的外力重擊,防護能力比鋼材強10倍。同時具有抗重複衝擊性能好的有點,抗擊外力重擊1000次以上仍能保持穩定性能。
回應
還是有待發展,上坦克肯定是沒戲的。對方肯定不只用3發子彈來打你。
逗,人家只測試了三發當然就只說3發,你倒好給理解成3發就是極限了
造價高抗彈性能一般,14.5mm彈只能抗3發實在不怎麼樣,還是繼續努力吧
這叫抗彈性能一般?你懂什麼叫14.5的彈?國外的同類產品只能抗三發
遲早被弄成白菜價。連老59都套上一架這個裝甲
這對需減輕重量和增加防護力的武器和人員是大福音....武裝直升機,水陸兩棲坦克,單兵防護,防彈軍用汽車,軍艦彈藥庫,油箱防護,坦克.裝甲車.自行炮防護等,
........
如果加工等費用300萬,而死一個士兵賠償100~250萬,生產還有必要?天津港爆炸不就是這個樣子死人?
你(公知大V噴子)是不知道該噴哪了吧?
http://bbs.tiexue.net/post_9615630_1.html
另詳參【圖博館】:坦克貧鈾裝甲 中國越野車 中國軍工 ZFB05與猛士裝甲車 全地形車 美軍越野車史 台軍裝甲車 中國輪式裝甲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美軍輪式裝甲車
美國蟬聯年度世界頭號軍火商韓國成為最大買家
美國《紐約時報》2015.12.26報導,該報提前獲知將於本週發表的美國國會報告內容稱,美國再次蟬聯世界最大軍火出口國桂冠,其出口額從2013年的267億美元飆升至2014年的362億美元,漲幅達35%。美國在世界軍火市場上的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而世界上進口武器裝備金額最高的國家則略出人意料,是韓國,該國2014年購買了77億美元的武器,其中70億美元是從美國進口。伊拉克以73億美元的採購額“屈居第二”。
美國是2014年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佔領了世界軍火市場50%以上的份額,緊隨美國之後的是俄羅斯,出口額55億美元。瑞典排名第三,略少於55億美元;接下來是法國,出口額44億美元;第五名是中國,出口額22億美元。
由於朝鮮核試驗導致的緊張局勢,韓國成為2014年世界軍火市場上最活躍的買家,進口武器金額達到77億美元,這其中超過70億是由美國出售的。
伊拉克則以73億美元位列世界軍火購買排行榜第二名,該國在美國軍隊撤退後正努力加強其軍事力量以應對現實需要。
儘管2014年的軍火貿易金額比前一年增長17億美元,但報告仍然說:“國際軍火市場可總體增長可能不會太多”因為受到“世界經濟形勢走弱”的影響。
回應
韓國前幾天不是說自己是世界前五的科技強國嗎? 怎麼還得購買70億美元的美國貨?
我們很多人還自以為超越俄羅斯了呢,結果還要去買人家的蘇35
很不幸的告訴你要不是毛子來推銷,並且國家有意要個資金毛子度過制裁,你以為中國會買
明白人啊,嘻嘻,我們已經過了仿照的階段了,就算買也是幫俄羅斯度過難關
你美爹的戰鬥機垂直起降技術還是學英國的海鷂式,你咋不噴?航天飛機的發動機還買毛子的呢!不噴下?
美國還買德國槍械了,還買德國機床,還買俄羅斯航天發動機,請問那是不是代表美國不如俄羅斯,不如德國
回應
卖了一年才收22亿刀?买一笔苏-35就得花20亿刀,性价比与高精尖的差距呀…………当然,影响军售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而不是技术,所以使国强使民富的本事要远重要于争权夺利的本事
你錯了,五大流氓的武器交易,大部分是背地裡幹的,是不會讓人知道的
哈哈 亂說我國出口噴子為國家創收達22億美金
全國的噴子要賣出去估計得搭上2W億美金,要不誰要垃圾啊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防務新聞》2015-11-23全球30大軍工企業:美企佔一半 中企榜上無名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5-12-16 中航工業和北方工業躋身全球十強軍工,2010-2014年間,中國繼美俄之後的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但其出口量僅佔海外總銷量的5%。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過去4年西方軍工企業的收入不斷減少,而中俄兩國的軍事預算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因此其軍火供應商的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韓國國防技術品質院《2015國防科技實力調查》2015-12-2稱中國國防科技水平僅世界第7 落後於日本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理由是: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39842.html#p=1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炒作中國軍演 中國軍售2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強國不是夢》中國軍費 中國軍費更要炒作 中國製造業 《龍行天下》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模仿律》 《創意心理學》 )
2015年是目前為止中國外銷護衛艦最多且交付最集中的一年。在尼日利亞和阿爾及利亞之後,中國出售孟加拉的兩艘C13B護衛艦也已交付,C13B脫胎於中國056型艦,具備探測、識別及摧毀水面、空中、岸上目標的能力,是中國1500噸級出口艦型中最先進型號,入役後將成為孟加拉的主力戰艦。
C13B艦排水量約1300噸,長約90米,寬約11米,最大航速25.5節,續航能力可以達到2000海裡,除76毫米主砲外,還裝備有2門730式七管30毫米近防砲,4枚艦艦導彈以及8枚近程艦空導彈,覆蓋了近中遠、陸海空各方向的攻防需求,足以對一支現代化艦隊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2015年中國艦艇外銷碩果累累,這些艦艇出口,不僅是依靠性價比優勢,也說明了中國軍工技術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隨著中國造船業發展,未來中國艦艇的出口還可能會擴展到更多地方,包括南美、中東、東非和北非等地區。這些技術含量高的新型艦艇,將成為很多國家的海軍主力。
在空中武器的出口領域,2015年同樣成果豐碩。早在2015年3月就傳出中國彩虹-4B無人機現身伊拉克的消息。10月,伊防長哈立德o奧貝迪還曾親自指揮一架彩虹-4B無人機進行打靶測試並準確命中目標。不久前,彩虹-4B對伊拉克極端武裝進行偵察後進行了打擊,出色的完成了在戰場首秀。
在固定翼飛機出口領域,贊比亞在2012年向中國訂購的6架L-15高級教練機日前終於傳出交付使用的跡象,繼贊比亞國防部高官與空軍副司令來華訪問中航洪都公司後,洪都公司官網也發出了順利完成L15高教機首個海外用戶的驗收試飛和接裝培訓的消息,這無疑是中國高教機出口的一大勝利。
而在今年迪拜航展中航與巴基斯坦卡姆拉航空聯合體舉辦“梟龍”戰機新聞發布會上。又傳出中亞某國將購買梟龍戰機的消息。無獨有偶,印度時報12月5日報導,曾因購買陣風戰機而放棄梟龍的埃及,又曝出購買梟龍多用途戰機的意願。在2015年底,梟龍或許已經秘密達成出口協議。
中國對外軍售在2015年中,雖然也遭遇遺憾和挫折,但仍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展望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技術武器銷往海外,甚至投入實戰,中國武器的國際認可度將會越來越高,未來的中國對外軍售也將完成質與量的共同轉變。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02式是中國在新世紀研製的一種世界最輕便大口徑高射機槍,雖然口徑只比12.7毫米機槍大一點點,但威力卻超過12.7毫米機槍兩倍,甚至達到蘇制23毫米高射砲的威力水平。在1000米距離上以50度著角可以擊穿20毫米厚的均質合裝甲板,能擊穿中東戰場上大部分輕型裝甲車。
儘管中國在2015年出口的陸上武器在技術含量上並不十分先進,但出現的可喜現象就是90B型火箭炮以外,其餘型號均是近年來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號,這標誌著中國陸上武器對外軍售以往過度依賴56式自動步槍、107毫米火箭炮、59式坦克等經典型老式武器的現象得到了徹底的扭轉。
相比陸上武器的不溫不火,中國海上武器在今年的軍售中大放異彩。今年7月23日,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一份價值五十億美元的協議,中國將向巴海軍提供8艘常規動力潛艇,巴方將分4次向中國支付費用,這是中國迄今最大的一筆軍工出口生意。
巴基斯坦計劃購買的S20潛艇是中國海軍元級潛艇的外貿版,的數據,S20潛艇長66米、寬8米、高8.2米,水面排水量1850噸,水下排水量2300噸,最大下潛深度300米,最大航速可達18節,在16節航速下最大航程可達8000海裡。中國出售巴基斯坦的S20潛艇將配備AIP系統。
當然,中國出口潛艇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今年6月,泰國曾宣稱將以360億泰銖(約合65億元人民幣)購買3艘中國S26T型潛艇。但7月中旬,泰國又稱該計劃將推遲並接受評估。儘管某些評論家猜測是美國施加了外交壓力,但同樣可能在於泰國有限的軍事開支以及泰軍方長期以來對陸軍的偏愛。
2015年2月6日,中國為尼日利亞建造的F91型護衛巡邏艦成功交付。該艦具有良好的隱身功能,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德國同級先進艦艇的水平。據悉,該巡邏艦由尼日利亞海軍定制,即將成為其海軍新旗艦,用於執行油田護衛、海上巡邏、護漁、海事監視、搜索救援及一定的污染控制任務。
而在今年6月,中國為阿爾及利亞建造的C28A護衛艦分別下水試航,三艘舷號分別為920、921和922。該型艦是中國3000噸級出口護衛艦中最先進的版本,總合同為6艘,三艘在中國建造,其餘三艘由中國幫助在其國內造船廠建造。該型艦與此前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型護衛艦非常接近。
C28A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為3000噸左右,艦體長120米,最大航速可達25節。其武器配置為8枚C-802反艦導彈、1套8聯裝FM-90N(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系統、1門76毫米艦炮、2套730式七管30毫米口徑速射炮、2具324毫米3聯發魚雷發射管,一架“超級山貓”直升機。
又是一個豐收年:2015年年中國出口武器大盤點2015年12月28日
據外媒報導,2014年(2015年數據暫無)美國軍火外銷額達362億美元位列第一。俄羅斯位列第二,銷售額為102億美元。瑞典以55億美元銷售額位列第三,第四為法國(44億美元),中國列第五(22億美元)。那麼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中,中國軍火銷售有哪些成果呢?本期出鞘將對此進行盤點。
首先是陸上武器方面,2015年,阿根廷與中國達成了購買了110輛VN-1裝甲車的訂單。採購談判在兩國軍事技術合作計劃的框架內進行,除了直接向阿提供110輛外,兩國還打算在阿境內聯合生產VN-1裝甲車,以便確保阿軍隊擁有必要數量的車輛,並提供在該地區再出口的機會。
阿根廷購買的VN-1輪式裝甲車是解放軍自用型號ZBL-09型輪式步兵戰車的出口版,出口給阿根廷的VN-1裝甲車應阿方需求,只配備了12.7毫米機槍,車重約21噸,可以搭載3名乘員和11名全副武裝的步兵。車身作了防彈保護,前部裝甲可以承受12.7毫米口徑穿甲彈的攻擊。
同樣是在南美,委內瑞拉向中國訂購的VN-16兩棲步兵戰車也在2015年到貨,該車是在ZBD-2000步兵戰車的基礎上研發而成,安裝了焊接砲塔,可以有效的抵禦12.7毫米口徑穿甲彈,裝備三防系統,可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VN-16的底盤有6對負重輪和3對拖帶輪,車體兩側可加裝裝甲防護。
2015年7月18日秘魯總統烏馬拉宣布向中國購買的90B式40管122毫米火箭炮正式加入該國軍隊服役。該國共向中國訂購了40門90B式火箭炮,用於替換早年間購買的俄製BM-21火箭炮。秘魯此前裝備有24門BM-21火箭炮,由於年久失修,在獲得中國的新炮之前,只有14門堪用。
90B式火箭砲採用與BM-21火箭炮類似的發射管和高低、方向操作系統,但擁有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在十幾秒內裝填40發火箭彈,使火箭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密度翻倍。此外,此次秘魯購買的火箭彈射程為20-40公里,並非中國最新的射程可達到60公里的新型火箭,但勝在價格低廉。
而在輕武器領域,2015年3月26日在伊拉克安全部隊進攻IS極端組織佔領的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的戰鬥中,伊安全部隊中惊現中國QJG-02G式出口型14.5毫米高射機槍。該槍以中國軍隊自用的02式14.5毫米高機為基礎,將自用型的鋁合金和鈦合金部件改為成本較低的鋼製件而成。
美媒:別小看中國軍費的能量
美國《赫芬頓郵報》2015-12-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戰爭——用代數戰略埋葬美國 2016年總統大選辯論期間,“美國花錢比中國多很多”的理由很可能被用來淡化中國威脅的可能性。該理由具有統計學的吸引力:報導稱中國每年軍費快速接近逾2000億美元,但美國軍費仍是其3倍多。且中國的軍事開支僅佔GDP約2%,而美國接近4%。但有幾個因素令這種“比花錢”論調大打折扣。
首先,美國軍力遍布全球,而中國祇專注於地區。由於任務不同,直接比較軍費具有高度誤導性。此外,同是1美元,在中國軍費中遠比在美國更耐用,原因至少有兩個:中國軍人的工資和福利比美國軍人低很多;中國工廠批量生產的武器明顯成本更低。因此,僅憑軍費預算就輕視中國的力量是錯誤的。特別是考慮到,中國GDP增長會繼續大幅領先美國,且無法保證其用於軍費的比例會一直遠遜於美國。
事實上,中國軍隊正快速擴充,在財力上毫不吃力,這引發了一個嚴峻問題:中國最終會有能力對付美國,就像美國一戰時對付德國、二戰時對付德日以及冷戰時對付蘇聯那樣嗎?換句話,中國能夠利用其出類拔萃的製造業實力在戰場上打敗美國嗎?
二戰伊始,德日經濟總和只有美國的一半。美國能出動30萬架次飛機,德日加起來不到20萬。誠然,前線作戰的美國人打贏了二戰,但他們的後盾是後方工廠。這些工廠生產武器的速度遠比敵人摧毀武器的速度要快。可如今,幫美國打贏的那些工廠,很多要么關閉要么外遷到重慶、深圳等中國城市。
至於蘇聯的例子,可能與當前局勢特別相關。普林斯頓大學的艾倫·弗里德伯格教授做了對比:當初蘇聯出於意識形態原因,自斷於國際貿易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自絕於全球科技體系……如今中國人正相反,他們盡可能深入全球經濟和世界科技體系。這種戰略聰明多了,這令中國飛快發展。儘管目前美國軍費遠多於中國,但代數戰爭將逆轉,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研製成功世界唯一的JF18高超聲速激波風洞 2015-12-24
中國JF18風洞,JF18風洞裡的風速度最高可達Ma 9,溫度可達3000攝氏度左右,JF18風洞265米的身長使其能夠提供更長的實驗時間,高超音速發動機需要的實驗時間達到100毫秒,噴管直徑可達2.5米,實驗艙直徑3.5米,都明顯優於國外同類風洞。美國的激波風洞最多只能做7。5馬赫的試驗,如X51高超聲速飛行器。
中國若研製成功達9馬赫高超聲速飛行器之後,從中國本土起飛只需2小時就可完成對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城市的軌道轟炸,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美國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三次墜毀原因披露無一成功,作動器故障致失控。如今,中國這一風洞技術已經領先美國,讓美國不寒而栗。
在風洞內測試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發動機
風洞要復現的是在25—40公里高空、Ma5。0以上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JF18風洞265米的身長使其能夠提供更長的實驗時間,高超音速發動機需要的實驗時間至少需要60到70毫秒,先進技術已經能做到100毫秒,國外的相關風洞大約為30毫秒。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超燃發動機研發是個國際難題,有人形容Ma 9時,對於飛機的發動機點火來說,就像在龍捲風中點燃一根火柴,還要保證它持續燃燒。JF18風洞完全可以復現“龍捲風”的狀態。
“據我所知,這個設備是世界唯一的,不僅在於它產生的流場區域大、氣流速度高、試驗時間長,更重要的是應用了最獨特的爆轟驅動技術,克服了自由活塞驅動技術的弱點,是在俞先生的指導下由你們研究所發展起來的。你們將為獲得的可靠的高超聲速試驗數據感到驕傲。”這是國際著名激波管技術專家、國際激波研究院創始人高山和喜教授對JF18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的讚譽。
“JF18激波風洞從概念、設計、加工、安裝、調試、性能試驗到現場測試,歷時4年。項目組幾多坎坷,幾多艱辛,終於不辱使命,完成任務!”這是中科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組負責人姜宗林近日在JF18風洞驗收通過後的感慨。
另詳參【圖博館】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中國軍工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回應
美對台新軍售,實用不多,但垃圾不少 .
挺有趣的。除了两艘军舰属资源再利用以外,基本和美国售中东游击队,恐怖集团的武器相仿,强调单兵暴乱。
台灣花大錢向美國買武器就好像買保險一樣求心安而已,實質意義不大。說實在的,兩岸真的開打,如果老美不參戰,差別只是台灣是一天,一個星期還是一個月投降而已,買什麼武器都沒用的。問題是老美為什麼要參戰幫台灣?有些人(尤其是台獨份子)似乎很有信心,我不知道他們的信心何來?難道他們是美國人的龜孫子?要不然老美有何義務救台灣?
美國4年來首次對台軍售中國交涉:決定制裁相關美企 觀網時政
2015-12-17,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奉命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李凱安,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包括對參與此次美方向台灣出售武器的企業實施制裁。
回應
學習美國人,關聯企業也別放過,順勢趕出大陸市場!
制裁參予對台軍售美企的措施早就有了,問題是實質上毫無效果。因為參予對台軍售的美方軍工企業多半與我沒有合作或合作很少。中方真想實實在在反制,就把剛簽下的波音訂單削減24-36億美元,看看白宮會作何感想。
彎彎資本在大陸靠優惠政策賺錢,回去支持台獨買武器,挾美自重向大陸叫價。滅掉台資
另詳參【圖博館】:呆子凱子軍購 b鐽震?達陣? 預算魔數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美對台新軍售 項目不多但數量不少 2015-12-17 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國際合作安全署」(DSCA)於臺北時間今天凌晨陸續公布此波對台軍售的細目。整體而言,我方希望爭取的潛艦、戰機、空對地精準彈藥都落空,多半是既有武器的數量補充或新款引進,而且數量普遍不少。
美方批准出售兩艘派里級巡防艦,包括船上的AN/AQR-19拖曳聲納,以及AN/SQQ-89反潛戰鬥系統,這兩項裝備是我國在1990年代以派里級藍圖製造成功級巡防艦時,美方未提供的系統。由於派里級在美軍服役末期,已將Mk.13防空飛彈發射器拆除,此次DSCA的公告中特別指出,兩艘巡防艦出售案當中,包括裝回Mk.13在內。DSCA宣布派里級購案的批准金額在1億9000萬美元左右,略高於我方編列的55億預算,預估有一些品項,我方的採購量會較低。
屬於最新批次(Mk.15 Block 1B)的新款方陣快砲,包括新購13門,以及將8門舊式Block1型方陣升級至Block1B,總價4億1600萬美元。另外加上兩艘派里級上各有一門Block1B,以及現有左營艦(DDG1803)上唯一的一門,總計國軍未來將擁有24門新款方陣。
FIM-92F單兵攜行刺針飛彈,美方批准出售250枚,總價2億1700萬美元。至於無線電導引版的拖式2B反戰車飛彈(BGM-71F),採購數量高達769枚,總價2億6800萬美元。201枚FGM-148標槍反戰車飛彈,總價7700萬美元。
我國防部新聞稿所說「迅安系統後續支援」,指的是10套艦用Link-11/Link-16資料鍊平台,總計1億2000萬美元。
海軍「康平」計畫下採購的獵雷艦戰鬥系統,係採取商售方式,總價1億800萬美元。
相關新聞
美學者:潛艦與戰機 待台美新政府處理
一中政策未變 美國務院:支持台維持足夠自衛能力
馬總統任內美軍4度軍售破200億美元 台美最佳時
外媒:中航工業和北方工業躋身全球十強軍工2015-12-16 環球時報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發布的有關全球軍工產業的報告稱,有兩家中國國有企業躋身世界十大防務公司行列,分別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5日報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編制的報告顯示,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等西方武器製造商仍然位於前列。中國方面,除了北方公司、中航工業外,還有另外4家軍工企業躋身全球20強軍工企業名單,同時上榜的還有3家俄羅斯國有防務企業。
北方工業2014年銷售額為656億美元,是中國坦克和導彈等陸戰武器的主要供應商,同時也向非洲和中東出口彈藥、火砲和防空系統。而中航工業軍事飛機出口一直呈緩慢增長態勢。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2010-2014年間,中國已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大武器出口國,但其出口量僅佔海外總銷量的5%。《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過去4年西方軍工企業的收入不斷減少,而中俄兩國的軍事預算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因此其軍火供應商的增速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2014年全球軍工百強銷售額持續下滑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5-12-14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儘管過去幾年歐美公司的軍品銷售額均有所下降,但美國製造商的銷售額仍位居全球第一。 2014年,全球軍工百強製造商的貿易總額達到4010億美元,美國占54.4%。這是全球軍工百強銷售額連續第四年下滑。在2013~2014年間,全球軍工百強製造商的銷售額減少了1.5%,其中大部分來自北美和西歐,而其他地區製造商的武器訂單都有所增加。美國的銷售額下降了4.1%,與2012~2013年下降的百分比相似。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014年的銷售額達到375億美元,增加了3.9%;相對排名第二的波音公司的領先優勢增加了44億美元,波音公司2014年銷售額達到283億美元。2015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收購了直升機製造商西科爾斯基公司後,2016年排名前10的其他製造商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差距將會更大。美國武器製造商面臨的問題包括:匯率問題;軍用技術的商業化;美國預算限制等。 根據估計,西歐地區2014年的武器銷售額降低了7.4%,但德國和瑞士都有增加。2014年,儘管國家經濟狀況困難,俄羅斯的銷售額仍持續增加,進入軍工百強的公司從9家增加到11家。雖然來自巴西、印度、韓國和土耳其等新興武器公司的銷售額僅佔全球軍工百強銷售額的3.7%,但2013~2014年間的收入增加了5.1%。 全球排名前10的武器製造商中有7家來自美國,其餘3家來自歐洲,分別為:1)洛克希德•馬丁公司;2)波音公司;3)BAE系統公司;4)雷神公司;5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6)通用動力公司;7)空客公司;8)聯合技術公司;9)芬梅卡尼卡公司;10)L-3通信公司。
韓報告稱中國國防科技水平僅世界第7 落後於日本
據韓聯社2015-12-2報導,韓國國防技術品質院《2015國防科技實力調查》公佈了世界主要國家國防科技評價結果。
美國國防科技實力仍排名第一,其次是法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日本、中國、以色列、韓國和意大利。以美國為標準,韓國國防科技水平為其81%,而2012年時為80%。法國、俄羅斯和德國達到了美國的90%以上,為最先進圈,英國、日本、中國、以色列、韓國和意大利為先進圈。
韓國在機動、艦艇和火力領域擁有相對領先的技術,在多領域自主研發方面正在積極推進武器體系確保和質量提高。在戰車和裝甲車等機動領域,韓國技術實力達到美國84%,相對較高。艦艇和火力領域技術也達到美國83%。但韓國在飛機和無人機等宇航領域及監視偵查領域的技術實力僅為美國的78%,相對較低。
相關新聞
日稱中國殲20遙遙領先亞洲日本5代機還只是個模型
英媒稱英國採購中國核反應堆讓日本公司著急
回應
韓國人用每年幾百億的軍費能發展到美國每年六千多億軍費80%的水平,真的很牛逼。敢情美國人都是SB來的。
韓國國防技術最近幾年確實發展提昇明顯!
是呀,連羅老號火箭那等高水平都棄用了!
日本的工業能力在工業之上。比如日本的火箭技術在中國之上,中國沒人提。
還火箭技術呢,沒有美國人給的德爾塔火箭的技術,日本人連火箭分離都搞不好!而中國有載人航天、探月、各種衛星的發射等等,這都是遠超日本的,不要光聽日媒瞎BB,記者說話不比放屁強多少!
日本拿點比土鱉強?帶核的就不拿來碾壓了,海軍:彈射器?宙斯盾?通用垂發?近防砲?日本六條宙斯盾,沒有一條不是拿著從美帝那進口來的全套子系統放進自己造的殼子裡的。空軍?日本能搞軍用大推麼?陸軍?末敏彈,複合裝甲設計,他有一丟丟的自研能力麼?二炮?哈哈哈哈哈哈哈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2-02/1709845510.html
另詳參【圖博館】: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韓國的大洋海軍夢史 中國軍工 《中共科技先驅》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中國突破戰略材料石墨烯技術助力下一代航空發動機
2015-11-27,中航工業石墨烯科技發展與產業規劃發布暨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中航董事長林左鳴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其突破口一定是在材料領域。
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片狀結構新材料,它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堅硬、導熱性及導電性最好的納米材料,被譽為是顛覆未來的一種戰略性新興材料,曾有人斷言,如果說20世紀是單晶矽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石墨烯的世紀。
石墨烯新材料應用十分廣泛,尤其是石墨烯增強金屬結構材料在下一代飛機研製、航空發動機高溫部件製造、未來高速飛行器研製等方面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相關新聞
中國石墨烯製造已領先世界為何還要和英國合作
中國新型石墨烯超級電容問世世界最牛
中國博士生設計溫爐有望推動石墨烯低成本量產
中國成功突破大尺寸石墨烯膜量產
回應
落後太多了,還吹?現在都富勒烯了!立體的!石墨烯是平面的。難怪沈飛不行!
你不懂技術,請閉嘴!我就是搞富勒烯,石墨烯的研發者!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29/1011845167.html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中共科技先驅》《奈米科技》中國製造業
全球30大軍工企業排行榜:美企佔一半中企榜上無名2015-11-23
在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News)周刊網站《2015世界最大100家防務公司》(2015 Defense News Top 100)排名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仍穩居第一。2014年,該公司總收入456億美元,防務領域收入401.28億美元。
今年排名前三十的防務公司中,美國企業達到15家佔了一半。俄羅斯軍工企業佔據4席,其他歐洲國家的防務企業佔據10席。以色列Elbit Systems公司成為榜單中唯一來自歐美之外的公司。中國則無企業上榜。
今年排名前10的公司分別是
1、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美),代表產品F22、F35戰機。
2、美國波音公司(美),F-15、F/A-18戰機。
3、BAE系統公司(英),颱風戰鬥機。
4、雷神公司(美),愛國者導彈。
5、通用動力公司(美),M1坦克。
6、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美),B2轟炸機。
7、空客集團(荷蘭),A400M軍用運輸機。
8、聯合技術公司(美),多種軍用民用航空發動機,及直升機等。
9、芬梅卡尼卡公司(意大利),AMX輕型亞音速攻擊機(與巴西合製),颱風戰鬥機(歐洲四國聯合研製)。
10、L-3通信公司(美),航空系統、電子系統分部、通信系統等。
排名11至第20的公司依次為:11.金剛石-安泰(Almaz-Antey)俄羅斯、12.泰雷茲(Thales)法國、13.亨廷頓·英格爾斯(Huntington Ingalls)美國、14.聯合飛機製造(United Aircraft Corp)俄羅斯、15.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英國、16.霍尼韋爾(Honeywell)美國、17.德事隆(Textron)美國、18.AECOM 美國、 19.博思艾倫諮詢(Booz Allen Hamilton)美國、20.賽峰(Safran)法國、21.DCNS 法國、22.通用電氣(GE) 美國、23.俄羅斯直升機服務公司(Russian Helicopters)、24. Leidos 美國、25.Babcock International 英國、26.United Engine Building 俄羅斯、27.柏克德(Bechtel )美國(US。) 、28.萊茵金屬(Rheinmetall )德國、29.Elbit Systems 以色列、30.薩博(Saab )瑞典。
回應
看看這些數據,我建議聯合國設立一個最會造殺人武器大獎,得此大獎你美國真是名至實歸。
美國軍企15家佔世界30強,中國沒有一家,還說中國威脅,真不知美國人甚麼強盜邏輯。
扯淡,美國是財閥政治,那些所謂的民營企業才是統治者.這個榜單很光榮嗎?中國的軍工企業絕對有幾個夠資格上榜,可是那都是國有企業,恐怕相關的商業數據都是機密。
竟然沒有達索?陣風戰鬥機的研製公司居然榜上無名?
中國新材料幫戰機主動隱身令美國擔心優勢不再2015-11-14 環球時報
一篇科技論文最近兩天引起數家外媒密切關注。論文顯示,中國科技人員已研發出一種新型隱身材料,可應用於戰鬥機領域,能使其躲過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的偵察。對此,美國《國際商業時報》13日評論稱,倘若這種材料被應用於軍事領域,中國在海上與空中的軍事實力將“急劇增長”,甚至將對美國在此領域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戰。
美國合眾社12日稱,這種新型隱身材料由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最大的特色是能夠在超高頻微波雷達前“隱形”,與此有關的科研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應用物理期刊》上。研究論文說,新材料的隱身能力甚至已經超過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
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人員13日向《環球時報》證實了上述說法。研發小組成員、該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江建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以前大多數的隱形材料都是“被動式隱身”,即只能吸收特定頻段的雷達信號,而此次他們研發的新型材料則可以做到“主動式隱身”,也就是根據威脅環境動態的變化而變化。
“這款材料的另一大優勢和特色是超輕、超薄”,江建軍告訴《環球時報》,要達到類似的功能,傳統的隱身材料至少需要10厘米厚度,這意味著很難被應用到戰機的製造中。而此次研發的新材料只有7.8毫米厚,不到其他傳統材料的1/10。江建軍說,輕、薄的特色使這種新型隱身材料不僅可以應用於戰機、艦艇等軍事領域,還可以被用於手機天線製作等民用領域。
“中國在將所有戰機都變得看不見嗎?” 俄羅斯衛星網13日以此為題報導稱,中國的這種新材料可以讓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在最強勁的反隱形雷達面前藏起來。合眾社評論說,這折射出中國政府正在快速推進軍事發展,以縮短與西方國家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國際商業時報》稱,在上個世紀,美國一直在隱形技術上佔據主導地位,但如今中國正在“飛快地追上”,成為美國的有力對手。
然而,新型隱形材料的研發者之一江建軍卻認為,美國媒體的形容“太過誇張”。他說,“我們只是在一個業內關注較少的次領域進行了研發,新技術所帶來的改變還遠遠達不到與美國抗衡,甚至挑戰美國的地步。而且目前該技術在應用上還有很大局限,尚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中國軍網公佈“十二五”期間我國軍民融合十大科技成果 2015-10-23
一、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獲得世界超算五連冠)
天河二號在基因分析與測序、新藥製備、大型飛機和高速列車氣動數值計算、汽車和船舶等大型裝備結構設計仿真、電子政務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獲得一系列應用。
二、激光陀螺
2014年,經過國防科技大學43年的艱苦攻關,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獨立研製激光陀螺的國家。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出色表現,更是離不開激光陀螺的貢獻。
三、北斗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廣泛應用於道路交通管理、航空運輸和應急救援等領域。
四、高分二號衛星
高分二號衛星數據正在為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城鄉規劃監測評價、交通路網規劃、森林資源調查、荒漠化監測等行業。空間分辨率首次精確到1米,從600多公里的太空向地面觀察,能看見1米大小物體的輪廓。
五、華龍一號
2015-5-7,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核集團福清5號核電機組正式開工建設,使我國成為繼美、法、俄之後,擁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華龍一號採用177堆芯設計、多重冗餘的安全系統、單堆佈置、雙層安全殼,設置了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可以抵禦商用大飛機的撞擊,以及相當於引發福島核事故的震級的地震。
六、民爆器材及爆破一體化工程平台
民用爆破器材行業作為國家的基礎性行業,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煤炭、冶金等採礦、建材開採、機械加工、水電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及城市建設和國防施工等多個國民經濟領域。
七、無人機
TD220型共軸雙旋翼無人直升機。
敏捷-III無人直升機。
十二懸翼電動植保無人機。
八、智能機器人
多用途智能機器人
探測機器人。
九、無人駕駛汽車
北理“野牛”防雷無人車。
“猛士一號”無人駕駛智能汽車。
無人駕駛智能國產電動車。
十、履帶式輕小型無人平台
該平台配置可見光、紅外偵察裝置,可實現晝夜間的偵察;搭載7.62mm口徑機槍,可對500米距離內的危險目標實現點射、掃射等多種火力打擊。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5_10_23_338622_1.shtml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已经搁浅的俄法“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交易,在军用大型两栖舰领域,俄罗斯也受困多年。其11711型大型登陆舰“伊万o格伦”号,2004年开建,三次修改建造方案,至今仍在水里“泡澡”,这也是俄当年采购法国“西北风”级的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俄罗斯完全可以向中国采购已在航展上露面的中国“外销型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填补“西北风”级的空白。如果嫌尚停留在设计方案阶段的该型舰不稳妥,还可以退而求其次,购买071型两栖登陆舰或中国陆军“新型滚装运输舰”来充实自身两栖作战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值得俄罗斯放下面子从中国引进的武器,当属中国的无人机了。原因在于,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无人机大发展的时期,俄罗斯却没有开展大规模研制的资源,稍晚才加入到了无人机制造的竞赛中来,因此在无人机技术上相对落后。连俄专家自己也承认,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远差与中国。
当中国自主研制的中低空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五号”实现试飞,“彩虹四号”已征战伊拉克战场时。俄军首款远程无人机“牛郎星-M”还在研发之中,俄军装备攻击型无人机的前景则更加暗淡,无论是低速型,还是隐身高速型。俄专家也在本国媒体上发声,建议引进中国无人机。
目前,中国向俄输出部分军事技术的障碍,除了中国正处于大规模武器换装期,可能出现产能不足以应付外销的情况外。更多的还是与俄放不下“老大哥”的架子有关,实际上在国与国的合作中,优势互补远比单方面输出要稳定的多,这也是中俄未来的必经路。本期出鞘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回應
毛子水面舰艇的设计理念并不落后,这一点从他们最新型的护卫舰就可以看出来,隐身性和性能都强于054,想要让毛子买054纯粹就是一厢情愿。另外,目前已TG的水平,在大多数领域还只能是追随者,谈领先或是创新还为时尚早。
毛子缺的只是钱而已。而且有一点比较显眼,苏联解体后,毛子接受新事物的
只是缺钱而已?就问你一句,从前苏联解体到今天,俄罗斯出过什么新战斗机?别说SU-30XX SU-35,T50,那都还SU-27...T-50再新也只是个三代半,他有啥新战斗机出来?海军,从前苏联解体到现在,毛子造过几艘5000吨以上的军舰?造过几艘盾舰?20年的断层,只是缺钱而已?笑谈..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38408.html#p=20
与微电子情形相似的还有柴油发动机。去年年底,因西方制裁,德国MTU公司(MTU为戴姆勒-奔驰集团属下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柴油发动机制造商)停止向俄提供舰用柴油发动机,因此俄方开始寻找替代使用发动机。最终,“三角旗厂”制造的“白嘴鸦雏”级导弹艇将选择了中国制造的发动机。
俄罗斯这次为“白嘴鸦雏”级小艇选用的TBD620V12发动机是河南柴油机重工公司生产的,它的主要优势是油耗低,寿命长,气动性能好。改性柴油机已被秦山核电站选用做备用电源。巧的是该公司的前身国营四〇七厂正是当年“一五计划”期间156个苏联对华援助项目之一。
这种巧合其实不仅这一例。2014年10月,大连机床集团、中国保利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同投资,在俄罗斯组建数控机床制造公司。合资的机床公司将主要生产大连机床开发的、具有当代水平的数控机床产品,以满足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对数控机床的发展需要。
无独有偶,今年8月1日,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称,由其生产的WL3500×130/50型卧式车床顺利通过用户预验收,将赴俄罗斯安装调试。目前,俄罗斯进口军工用车床已占俄市场的90%以上。因西方国家制裁,俄乌关系紧张,俄罗斯只得从中国购买机床。
谈完了已出口的,让我们展望一下为来可能出口俄的军工技术和武器。首先是燃气涡轮机。苏联燃气轮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乌克兰,由于乌俄中止了一切军事合作,俄在建的新型舰艇无燃气轮机可用。目前,世界上能造成熟燃气轮机的只有英美中乌四国,想造大型水面舰艇,必须求助以上四国。
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环境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俄罗斯很难从英美乌三国获得燃气轮机,只能求助于中国,而中国国产舰艇上经常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技术即源自于乌克兰的GT25000燃气轮机,相信也是最适合俄罗斯水面舰艇的选择。
其实不光是舰用燃气轮机,中国的大型水面舰艇也有出口俄罗斯的可能,这其中在俄媒体呼声最高的当属054A和052D两型舰艇。事实上,俄罗斯大型水面舰艇长期停滞不前,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也有设备供应链流中断的因素,还有水面舰艇设计理念落后的原因。
如果从中国引进相对成熟的054A和052D两型舰艇,一方面可以省去研制时间和风险,降低研发成本,让俄海军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水面舰艇编队的反潜、防空能力。另一方面,两型舰艇所用武器多有俄国原型,在能快速吃透技术的同时,也能照顾到俄罗斯的面子。
青出于蓝胜于蓝:展望中国对俄的军工技术输出
第二届中俄博览会2015-10-12日在哈尔滨召开,俄副总理罗戈津(负责管理俄国防工业)出席了开幕式,表示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将在12月中旬访华,签订售华火箭发动机协议并从中国购买空天工业所需的微电子元件。近年来,中国军工技术逐渐开始反向输入俄罗斯,本期出鞘,小编就和您谈谈这一话题。
谈中俄军事技术交流,“156项工程”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开展了156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尽管在这前后涉及很多中苏政治恩怨,但“156项工程”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政治因素影响,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回全部在华专家,停止履行大多数合同,中苏关系破裂。此后,直到苏东剧变前后,中苏(俄)间的军事技术交流才全面重启。以“双引工程”为代表的军事技术交流,为中国从前苏联带来了上万名专家和2000余项技术项目。
从此直至本世纪初,俄中间的军事技术输出的主要形式便是俄方向中国提供武器及军事技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军迷朋友们应该都有体会,在有关于那个窘迫年代的酸涩回忆里,那些从俄罗斯引进的还算先进的武器,曾经是每个军迷假想中“大战美航母”、“收复台湾岛”的王牌武器。
不过,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向俄罗斯输出军工技术了。这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体系的瓦解崩溃有关,那么中国已经和可能输出给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技术都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军用微电子元件。俄罗斯副防长鲍里索夫曾在接受俄媒采访时称,俄罗斯在微电子元件领域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在10-15年或者说2-3代,并在批量生产方面严重落后。而俄军事专家则指出,虽然中国在此方面还在追赶西方,但在整体上已经超过了俄罗斯。
由于美国及西方因斯诺登事件和乌克兰冲突而对俄实施制裁与封锁,俄罗斯从西方的部件供应被切断,据俄媒体报道,俄罗斯正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合作。中国已向俄罗斯提供了几十个方案,以替代俄罗斯因制裁无法买到的元件。据消息人士介绍,目前正对产品的申报相关性能进行测试。
美媒:中航工業公司報告展現在非洲的雄心 2015-10-11
美《防務新聞》網站報導,中國中航工業公司下屬一家企業近期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在非洲擴展其業務範圍的計劃,他們將在非洲設立一個訓練中心、兩個地區市場辦公室、兩個維修和售後服務中心,以及三個零件倉庫,將提升該公司為非洲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據悉,這些設施除了支持殲-7、殲教-7、FC-1、L-15等有人駕駛飛機的使用外,還將可以為未來非洲用戶採購的中國無人機提供售後服務。
中航工業稱,目前非洲國家使用的教練機有80%是中國製造的。這其中包運-12系列渦輪螺旋槳飛機,它們目前被非洲許多國家使用,包括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毛里塔尼亞、贊比亞、烏干達、蘇丹、納米比亞、坦桑尼亞和厄立特里亞。
這種飛機由中國哈爾濱飛機製造集團生產,中航工業在內羅畢新建的地區服務中心將包括一個訓練中心和一個備件倉庫,這個中心將為非洲客戶購買的Y-12軍用運輸機提供售後服務。
中航工業的另一個子公司洪都航空工業公司也將在非洲大陸設立一個服務中心,為其向贊比亞提供的6架L-15教練機提供服務。據悉2013年巴黎航展上又有一個非洲國家購買了12架此型飛機,外界廣泛相信這個用戶應該是坦桑尼亞。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也是中航工業的一個子公司,該公司已經向非洲提供了大量K-8教練/輕型攻擊機,該機目前有津巴布韋、贊比亞、加納等國空軍使用,此外蘇丹也採購了此型飛機。
在非洲國家空軍服役的中國製軍機包括:殲-7戰鬥機、新舟-60和運-12螺旋槳運輸機、直-9直升機,它們的使用者包括津巴布韋、贊比亞、納米比亞、坦桑尼亞、加納、尼日利亞、毛里塔尼亞和吉布提。
該公司此外還展示了一種多用途作戰無人機,稱為翼龍-2型,這種無人機是一種中空長航時多用途無人機,可以執行空中偵察監視任務和對地攻擊任務。這種飛機是也是由中航工業旗下的成飛公司設計製造的。而較早期的翼龍-1型無人機則已經被出售給非洲和中東國家,包括尼日利亞、埃及和阿聯酋。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中國與非洲 中國軍工
俄專家質疑中國高超音速飛機:美俄都還沒搞出來
據俄羅斯自由媒體網2015-9-22報導,中國媒體披露稱,中國不久前首次試飛了速度超過所有現代化超音速飛機,速度至少為5馬赫,結果圓滿成功。
對於中國是否確實試驗了高超音速飛機的問題,俄專家意見較為一致,都對此提出了質疑。
俄軍工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成員、《祖國武器庫》雜誌主編穆拉霍夫斯基不相信中國媒體有關世界最高速飛機試飛的報導。他指出,現在只有洲際彈道導彈戰鬥部才能達到5馬赫的速度,但它們不受控制。至於可控的飛行器,那麼俄美現有的所有實驗樣品暫時只是技術演示品,任何國家都還沒有終端成品,它們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問世。問題還出現在發動機上,普通渦噴發動機無法使飛機達到這種速度。另外還有材料和控制系統的問題。因此中國關於這種高速飛機試驗的報導或許只是投石問路。
回應
俄太小看中國人的智商了(楨:JF12超高速風洞+天河2號).事實已經證明,中國已經搞出來了,美俄為什麼還沒搞出來.
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资金人才加不断的实验。根据你这个国家的基础实力和人才实力,就决定了你研发新技术的时间。
正解。不過,中國這種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真的是很適合發展黑科技啊,要錢就有錢,要人就有人,資源調配的靈活性和速度,是台灣島上的蛙式民主望塵莫及的。
意淫的国度,东西还没做出来就吹。
只是个动画视频而已,居然让5毛高潮了
傻吊。自己国家如果真有这种高科技高兴一下有毛关系?天天就喜欢把别人扣成五毛。那你是几毛啊傻吊
據“俄羅斯之聲”電台報導,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製工作規模龐大,至少在兩個方向展開:空天飛機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6倍音速以上的高超音速飛行,常規的噴氣式發動機已經難以支持。目前,主流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項目,都選用了沖壓發動機。”航空專家宋心之告訴記者。
據悉,沖壓發動機是吸氣式發動機的一種,其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進氣道將高速氣流減速增壓,在燃燒室內,空氣與燃料發生化學反應,通過燃燒,最終氣體經過噴管膨脹加速,排入大氣。此時噴管出口的氣體速度,要高於進氣道入口速度,因此產生了向前的推力。
宋心之告訴記者,與火箭發動機相比,它無需攜帶很重的氧化劑,和普通噴氣式飛機類似,吸入空氣充當氧化劑,與自身攜帶的燃料進行反應。
因為無需攜帶氧化劑,沖壓飛行器的航程比火箭更遠、可攜帶更多的載荷。由於攔截超過5倍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目前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見,高超音速的沖壓飛行器,在戰場上有著巨大威力。
回應
對風動不了解就妄加貶低,有先進風動,無論在飛行器上還是發動機上都打開了條通往前方的便捷之路!
這句話放在上個世紀可能是對的,但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有比風洞更高效的便捷之路,你還還會懷念風洞嗎?
比風動還便捷的路是什麼?美國和俄羅斯是不是不用風動了?
你以為天河2號是擺設嗎?計算機模擬啊,綠色節能環保,而且效率還高,現在連汽車企業都知道如何利用計算機了。
任何飛行器,都要靠風洞吹出來的,不可能模擬出來,明白嗎?
自然環境中的變量是連續的,而你通過計算機數字模擬出來的,只是無限接近於連續變量的一些列離散量值,根本無法與自然環境中的變量100%對等。如你所說,要真的計算機可以完全代替實際試驗,為何F-22光試驗驗證機就造了11架之多啊.
拜託,我可沒說計算機可以代替實際試驗,而且風洞也是一種模擬,並不能完全反映自然環境!
基本氣動外形設計流程:三維模擬仿真設計出最佳外形,然後等比製造模型,進風洞吹風試驗,根據吹風情況再次優化,再次吹風,知道在風洞得到設計指標相關數據,然後製造驗證機,進行試飛,試飛時再次進行優化。我也沒說風動可以代替試驗,但你不能否認,風洞是最接近自然環境的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17/0754740898.html
高手根據最新信息設想國產高超聲速飛行器外形
相關新聞
疑似中國高超音速飛機衛星圖曝光:或由轟6掛載 似美國高超音速技術驗證機X-15,而不是美國SR-72偵察機。
回應
不是這個樣子的,我見過不止三種,外形頭部比較像,13年我在827風洞基地見到過三種型號的1比1 模型還有實體機,而且那個時候已經試過了尾噴口和機翼邊緣有明顯燒蝕痕跡.
小心釣魚,唉
這玩意應該就是超高速飛行器,如果是的話美俄早就發明了,跟這個不大一樣,但是都放棄了。據說是因為危險係數高還沒什麼大用.
你活著倒是沒什麼用,蠢貨
無人機嗎?座艙蓋也沒有的
這麼快的速度,讓人駕駛跟送死有什麼區別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39920_38189.html#p=1
俄媒:超高速風洞可助中國研發多種“科幻神器”
《經濟日報》2013-9-16披露了北京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的空天飛行器實驗室裡,JF12復現高超音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安裝、調試、驗收、獲取試驗結果,均一次成功。
近年來,美國X-51A、X-43、HTV等高超音速飛行器不時見諸媒體,而俄羅斯、中國也在積極發展這種潛力無限的“科幻神器”。
據《經濟日報》報導,JF12激波風洞長達265米,該項目是財政部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支持的8個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之一,於2012年5月順利通過驗收。
據中科院力學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JF12研發團隊負責人姜宗林透露,JF12可複現25~40公里高空、5到9倍音速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模擬帶發動機工作的測試時間,國外同類風洞只能做到30毫秒,而JF12能達到100毫秒。”
此外,JF12噴管出口直徑可達2.5米,試驗艙直徑3.5米,都明顯優於國外同類風洞。
“JF12它以新穎的反向爆轟驅動方法為核心,這是中國風洞獨有的創意。”姜宗林表示,“美國有一個指標相類的風洞,不僅試驗時間遠不及JF12,每次試驗成本也遠高於JF12。”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級材料”:輕如氣球硬如金屬
參考消息網2015-9-27報導港媒稱,一項研究報告稱,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超級材料”,像氣球一樣輕卻像金屬一樣堅固,可將其研發成能夠保護軍隊和坦克同時又能保持兩者機動性的裝甲。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2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這項研究稱,研究人員利用細小的管狀石墨烯構成一個擁有與鑽石同等穩定性的蜂窩狀結構,從而創造出了這種泡沫狀材料。
報導稱,石墨烯作為一種具有異乎尋常特性的極薄的碳原子材料,近幾年來吸引了研究人員巨大的興趣。
這種材料的強度比同重量的鋼材要大207倍,而且能夠以極高的效率導熱和導電。
但是,刊登在《高級材料》周刊最新一期上的研究報告稱,這種新材料能夠支撐起相當於其自身重量40萬倍的物體而不發生彎曲。
一個這種石墨烯泡沫承受了力度超過每平方英寸1.45萬磅的外力的重擊——幾乎相當於在世界海洋最深處——約10.9千米深——位於美國關島沿海的馬里亞納海溝,即所謂的“挑戰者”號海淵——的壓力。
這個上海的研究小組稱,他們新創造出的這種材料能夠承受較之以往報導的石墨烯材料更大的衝擊。
報導稱,這種材料還可以被擠壓成其原始大小的約5%,而且依然能夠恢復其原來的形態,而且即使這一過程重複1000次還能保持完好無損。
報導稱,這種新材料的特性意味著其可以用在防彈衣的內部和坦克的表面作為緩衝墊,以吸收來自射彈(如子彈、砲彈、火箭彈等)的衝擊力。
回應
不吹會死啊
不吹經費哪來?
如果是真的,應重獎重用科研人員!贊
噴狗真多!不知道這些噴狗是不是一出生就會指著母親大吼:我不可能是你生的,我的血統是正宗洋狗!
混改有望2020年“結果”
據中國重工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胡問鳴擔任中船重工董事長後便很注重軍工混改,並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其向記者表示,應關注胡問鳴在武漢視察時對軍工企業改革的發言。
9月15日至9月18日,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胡問鳴一行到集團駐武漢七〇九所、七一七所、七二二所調研,強調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加強聯合,創新商業模式,完善科研創新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機制,弘揚工業精神,用好各類人才,通過改革煥發激情、活力和乾勁,為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動力。
中國重工是我國最著名的海軍大型艦艇建造商
胡問鳴強調,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已經公佈,配套改革方案也將陸續出台,其中包括科研院所改革,這是大勢所趨,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發展,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要認真學習領會指導意見精神,切實抓好貫徹,按照科研院所分類,緊密結合實際,加快推進改革步伐,落實好中央的部署要求。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曾傳出中船重工集團或列入央企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的消息。此外,中船重工集團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已經確定,除科研院所轉制方案基本確定以外,混合所有製改革方案也予以明確。
改革方案提出通過股權交換、可轉債等方式引入外部資本,並以股權激勵等形式實現員工持股。此外,集團成員單位可根據其定位,分類調整國有股權的持股比例。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單位,集團公司可保持國有股權相對控股;但關係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的單位,仍要保持集團公司獨資。
分析師表示,這種根據企業定位、分類確定國有股權比例的思路或將成為軍工企業改革的範式,而引入外部資本則是軍工企業改革取得的重要突破。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軍工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是著眼於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因此混合所有製改革中常用的股權交換、融資租賃等方式都適用於軍工企業。
除上述中國重工的混改事例外,從航空企業來看,東方航空與達美航空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也被市場視為一個混改的案例。
公告顯示,達美航空擬斥資約34.89億港元認購東方航空新發行的H股普通股4.6億股,交易實施後,達美航空將持有東方航空約3%的股份,成為東方航空外部第一大股東。
有市場人士認為,東方航空此舉無異於實質性的混改動作,或將成為央企尋求外部聯盟的標準範例。
混改有望2020年“結果”
據中國重工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胡問鳴擔任中船重工董事長後便很注重軍工混改,並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其向記者表示,應關注胡問鳴在武漢視察時對軍工企業改革的發言。
9月15日至9月18日,中船重工董事長、黨組書記胡問鳴一行到集團駐武漢七〇九所、七一七所、七二二所調研,強調指出,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加強聯合,創新商業模式,完善科研創新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機制,弘揚工業精神,用好各類人才,通過改革煥發激情、活力和乾勁,為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動力。
中國重工是我國最著名的海軍大型艦艇建造商
胡問鳴強調,中央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已經公佈,配套改革方案也將陸續出台,其中包括科研院所改革,這是大勢所趨,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發展,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要認真學習領會指導意見精神,切實抓好貫徹,按照科研院所分類,緊密結合實際,加快推進改革步伐,落實好中央的部署要求。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曾傳出中船重工集團或列入央企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的消息。此外,中船重工集團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已經確定,除科研院所轉制方案基本確定以外,混合所有製改革方案也予以明確。
改革方案提出通過股權交換、可轉債等方式引入外部資本,並以股權激勵等形式實現員工持股。此外,集團成員單位可根據其定位,分類調整國有股權的持股比例。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單位,集團公司可保持國有股權相對控股;但關係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的單位,仍要保持集團公司獨資。
分析師表示,這種根據企業定位、分類確定國有股權比例的思路或將成為軍工企業改革的範式,而引入外部資本則是軍工企業改革取得的重要突破。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軍工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是著眼於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因此混合所有製改革中常用的股權交換、融資租賃等方式都適用於軍工企業。
除上述中國重工的混改事例外,從航空企業來看,東方航空與達美航空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也被市場視為一個混改的案例。
公告顯示,達美航空擬斥資約34.89億港元認購東方航空新發行的H股普通股4.6億股,交易實施後,達美航空將持有東方航空約3%的股份,成為東方航空外部第一大股東。
有市場人士認為,東方航空此舉無異於實質性的混改動作,或將成為央企尋求外部聯盟的標準範例。
軍工混改有望2020年結果焦點是船舶航空 2015-09-24
隨著軍工業務加速市場證券化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的印發,軍工業務改革的步伐也開始加速。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對企業來說混改將會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民營小企業進入國有企業只能做小股東,而我國並沒有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法律;另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市場化水平的提高,加快企業專業化發展步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推進軍工企業混改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的出台將加速軍工業務改革的步伐。“由於軍工業務的保密性,導致軍工改革需要有相關政策的支持才能繼續。”
對此,賀在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指導意見》的出台對於軍工企業來說有以下好處,一是有利於促進軍工企業重組整合、強強聯合、化解產能過剩,推動軍工企業的創新發展;二是國有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為軍工企業注入新活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三是有利於軍工企業市場化水平及軍工單位資產證券化水平的提高,加快軍工企業改革進程。受此影響,以下軍工股將有可能會受益,中直股份、中航機電、光電股份等。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軍工企業混改中,船舶和航空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有市場人士指出,從現有案例來看,國防軍工企業國企改革的典型路徑是船舶公司整體上市,而航空是分塊上市,這主要與集團業務的重合度有關。
從船舶方面來看,我國海軍裝備建造擁有兩大主力——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其中,中船重工旗下中國重工於2013年9月份公佈總募資近85億元的定增預案,用於收購超大型水面艦船等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產,開創了核心軍工資產證券化的先河。而中船重工優質資產的注入一直在穩步推動中國重工的整體上市。
此外,中船工業旗下廣船國際資產完成重組並更名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同時中國船舶後續也存在資產整合預期。
美媒稱美國軍工難以置信的萎縮:嚴重影響軍隊2015-08-26 環球網
美國《國防》月刊9月號(提前出版)發表題為《美國國防工業難以置信的萎縮》的文章,作者為陸軍退役軍官、通用動力公司前高管湯姆·戴維斯,編譯如下:
《財富》雜誌最新100強企業榜單中僅有4家為“空間和防務”公司,艾森豪威爾時代有15家。在上世紀70年代初達到頂峰以後,空間和防務公司的數量逐漸減少,即便在80年代裡根政府加強防務的時候也是如此。
防務公司經濟實力的趨勢同樣值得注意。1961年,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財富》雜誌百強企業的年收入不到10億美元。然而,1961年《財富》百強企業中防務公司占到總收入的近30%,這使它們成為經濟巨頭。
從1961年到2015年,《財富》百強企業的收入從最初不到10億美元,到後來呈幾何倍數增長,但防務公司沒有跟上這個速度。它們在《財富》百強收入中所佔比例從接近30%降至不到3%,純粹的防務公司所佔比例不到1.5%。這表明,過去防務佔業務的重要部分但仍是次要業務的公司,大多出售或關閉了防務部門並退出了防務市場。
到上世紀90年代初,防務只佔部分業務的公司跟上了《財富》百強企業的總體利潤率,純防務公司仍低於總體水平。純防務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差距在90年代進一步擴大,反映出冷戰結束后防務採購在下降。行業顧問詹姆斯·麥卡利斯最近指出,如今主要防務公司把大量收益返還給股東,而不是投入到獨立的研發中去。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首先,軍事工業已經從在美國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變成縫隙產業。
其次,政府要求加強成本控制和技術革新,但它們制定的許多采購政策阻礙著企業進入防務市場,也不利於已經進入防務市場的公司繼續留在該市場。
最後,一旦軍隊需要迅速動員或擴大,防務工業基礎的縮小將使得幾乎不允許失誤。
此外,工業基礎的縮小肯定會限制軍隊可以得到的技術解決方案,而因為人數減少,軍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依賴於先進技術。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中國製造業 炒作美國頁岩氣
俄羅斯獲國際軍事比賽全部冠軍 中國得10個第二
2015-8-15日20時30分,2015國際軍事比賽的閉幕式在莫斯科郊外的阿拉比諾軍事基地舉行,俄羅斯包攬了全部12個項目的冠軍,中國獲得了10個項目的第二名,並收穫了3個單項冠軍(分別是砲兵、偵察兵和防化兵)。
不過,和比賽結果相比,俄方在比賽過程中頻頻修改規則似乎更引人關注。有中國網友認為,這是俄針對中國隊耍心眼,太小家子氣,甚至還引發外界對俄羅斯軍隊戰鬥力的質疑。
裁判員成比賽主角?
不少中國專家和網友認為,很多規則的修改,是專門針對中國的。例如,在5日舉行的“里海賽馬”短程賽中,俄方以里海風大浪高,海況超過俄80式輪式步兵戰車的安全規定為由,決定取消中國隊具有顯著優勢的海上課目,中國隊屈居第二。在“蘇沃洛夫突擊”比賽中,中國86A戰車與俄軍的BMP-2戰車展開競賽,當中國隊用25秒裝彈完畢,遠遠領先其他隊2分鐘左右的成績時,主辦方突然表示中方裝彈太快,對其他隊伍不公平,取消了裝彈環節的計時。在“汽車能手”競賽中中國隊明顯佔據優勢,俄又臨時改變規則,對相關比賽車型、作業順序、參賽資格和成績評定方法等重大事項進行了調整,中國人獲得了10個單項比賽中的6項第一,但總分卻屈居亞軍。
此外,中方還遇到很多未曾料到的問題。參加開放水域舟橋架橋競賽時,俄方賽前通知中方,需要跨過的河流是40米寬。中方帶了50米的舟橋裝備,然而實際情況是河流寬60米。
對中國參賽隊耍賴?
出現上述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俄方準備不足、組織較為混亂。例如,在開放水域比賽中,不僅中方舟橋部隊攜帶的裝備跨度不夠,俄方舟橋部隊攜帶的裝備實際上也不夠長。
這名專家認為,有些規則的修改也有一定道理,且經過由各國軍人組成的裁判委員認可,而非僅僅是針對中國。比如說在“砲兵能手”比賽中,中方派出了120毫米輪式自行迫榴砲參賽,而其他國家均採用俄羅斯統一提供的卡車載迫擊砲。中方裝備在行軍狀態與戰斗狀態之間的轉換時間、火控系統反應速度、精度、越野能力等方面均大幅領先俄方提供的裝備。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一類裝備。如果不制定一個調節參數,兩者之間的比賽就失去意義。
“空降排”比賽中,中國的ZBD03式傘兵戰車與俄製BMD-2傘兵戰車的性能也比較接近,但在數據上,俄製空降戰車的性能要好於中國傘兵戰車。
最富有懸念的,倒是被認為最沒有懸念的“里海賽馬”比賽。參賽車輛分別為中國的ZBD05兩棲戰車和俄製BTR-80裝甲輸送車。如果從技術角度看,ZBD05兩棲戰車將全面壓倒BTR-80裝甲車,不僅火力猛、防護強,而且水上最大25公里的時速也徹底壓倒水上速度只有10公里的BTR-80,而且作為一種履帶式步兵戰車,ZBD-05的通過能力也要比BTR-80有明顯優勢。
但這兩種戰車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比賽規則。一方面,作為輪式車輛,BTR-80的公路機動性顯然要優於ZBD-05,而俄羅斯既然打算讓BTR-80參賽,就不會設置超出該車越野性能的障礙,這也意味著ZBD -05的越野優勢極有可能無從發揮。而在水上行駛中,ZBD-05需要從路上行駛狀態向水上狀態“變形”才能發揮速度優勢,但通常為了防止與暗灘相撞,ZBD-05步兵戰車會在離岸1公里以上的位置轉回陸上狀態,這時該車的速度將下降到12公里左右,並未比BTR-80有明顯優勢。因此如果水上航行路程不夠長,則ZBD-05在水上的優勢也無從發揮。從目前新聞畫面看,這場比賽的陸上賽段主要是在平坦的沙地上進行,而水上項目的折返航行距離也不是很長。雖然在鬆軟沙地上行駛,理論上履帶車略佔優勢,但現在我們無法判斷賽道的實際詳細情況,也許最終佔據優勢的,反而是輪式的BTR-80裝甲車。
從中國媒體的報導中,也不難發現參賽解放軍隊的抱怨。解放軍代表團團長表示,在“安全路線”項目中,中方一直按照既定寬度進行“反坦克壕填壓”訓練,但到達比賽場地後發現壕溝的長度寬度都與事先確定的尺寸有很大不同。而有的比賽項目,中國參賽隊到目前仍沒有拿到詳細的流程和規則。更加糟糕的是,儘管中國代表團和自帶的武器裝備很早就到了俄羅斯,但“由於主辦方場地限制,個別項目的中國參賽隊抵俄一周後仍未能獲准進入比賽場地,其它項目的中國參賽隊也只獲得了很短的體驗訓練時間”。
由於種種未知因素,我們目前還無法對比賽的具體情況進行猜測,但在幾個主要的比賽項目中,我們倒是可以對中俄幾種已知參賽武器的相關性能進行簡單的比較。
“坦克兩項”中的96A1主戰坦克與T-72B3的比較主要在機動性和火力上。T-72B3坦克的發動機是功率為840馬力的V-84型柴油機,理論上較中國強化後的96A1型主戰坦克(關於96A1型主戰坦克的情況,觀察者網已有專文介紹)略小,但相差不大,加上兩者戰斗全重接近,很難說實際機動性誰會更好。不過96A1坦克經過改進的機動性比去年有了不小的提升,雙方這次的賽跑將有精彩的 對抗。在火控方面,儘管進行了限制,但96A1式坦克的火控系統依然比T-72B3優秀得多,如果中方充分發揮火控系統的性能,相信在比賽中會有不俗的表現。
“蘇沃洛夫突擊”和“偵察尖兵”比賽中,中國的86A步兵戰車將面對俄製BMP-2步兵戰車,二者的單位功率基本接近。火砲雖然口徑和彈藥都相同,但是國產86A步兵戰車上搭載的國產化2A72機關炮由於重量較輕,在沒有砲管固定設備的情況下,精度應該會比BMP-2使用的2A42步兵戰車差一些,至於火控設備,雙方裝備都不算複雜,也基本在伯仲之間。
這幾條規則雖然是一視同仁,但只要參考以下幾個事實,便不難了解俄方改變規則的深意:中國隊是去年體能賽的冠軍;96A1坦克裝備的火控系統優於T72B3坦克;中國隊在去年是唯一使用穿甲彈的隊伍,其精度顯著高於俄軍手中精度較高的破甲彈;中國隊去年因為履帶和發動機損壞而被迫更換過備用車。
也許是因為去年比賽中給大部分參賽國使用T-72BV的做法引起了強烈的不滿,俄羅斯今年提供的標準賽車升級為T-72B3,而東道主自己也同樣使用T-72B3
從裝備性能角度來說,96A1坦克的單位功率要比未更換發動機的T-72B3大,雖然還略低於T-72B3M,如果俄方這次如約使用T-72B3坦克參賽,那麼中國代表團奪冠機會將大大增加
同樣令中國軍迷感到不滿的還有“砲兵射擊能手”比賽。在比試自行火砲這樣一種完全以射擊為主要用途的武器時,俄方的比賽設置依然是以賽跑為主。根據規則,每個參賽砲兵組應駕駛裝載迫擊砲的軍車完成5公里的路線,該路線中配備有火砲陣地供參賽車組進行射擊。但對於射程超過7公里的重型迫擊砲,此次比賽的設計目標距離僅有1000-1500米,而每一個目標的半徑都高達15米,如果射出的砲彈脫靶,其相應的懲罰僅僅是再跑500米——對於火控系統佔優的中國自行迫擊砲而言,這樣重賽跑輕射擊的比賽很難檢驗出裝備的真實性能。
由此不難看出,俄羅斯舉辦的軍事競賽,競技成分要遠遠大於對實戰的還原。如果模擬實戰的話,類似北約銀盃獎那樣,模擬坦克排進攻作戰,要求坦克在行進中擊毀一系列或固定或移動的坦克靶標,並且在射擊上賦予高分,強調“消滅敵人”,才更加顯得“實戰化意味濃厚”。已經是競技性的比賽,還要每年出於“特別目的”修改規則,俄羅斯有多想獲勝,旁人顯然是一看便知。
俄羅斯真的不想中國贏 by施洋 2015-8-2 觀察者網
昨天,俄羅斯坦克兩項比賽的全面升級版——“2015國際軍事競賽”在莫斯科阿拉比諾軍事基地正式開賽。在這場為期半個月的比賽中,十幾個國家的代表團將操縱坦克、步兵戰車、傘兵戰車、兩棲戰車、自行火砲、架橋車、工程車、載重卡車等武器裝備同場競技。而作為唯一自帶裝備赴俄參賽的中國隊,自然備受各界關注。中國隊的裝備與俄製裝備相比,究竟到了什麼水平?與此同時,本周中國海軍同時在東海和南海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至於它們針對的是誰,要仔細分析才能看出個究竟。
真的不想中國贏
從去年的“坦克兩項賽”再到今年的“國際軍事競賽”,俄羅斯在舉辦軍事類國際比賽這件事上似乎上了癮。去年俄羅斯在坦克兩項賽中取得了第一的成績,這對於激勵俄軍士氣、鼓舞俄軍鬥志自然大有助益,而且也能幫助在輿論中塑造俄軍強大的形象。對於希望與外軍進行軍事交流的中國而言,自帶裝備參賽,在加深兩國友誼的同時檢驗本國裝備的性能,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中國軍隊這次帶著各種現役武器裝備遠赴俄羅斯參賽。去年的坦克兩項中,中國的96A式主戰坦克雖然在賽道競速中表現一般,但憑藉出色的火力精度和中國裝甲兵在體能賽中第一的表現,最終仍然獲得了團體第三的成績。今年,中國在總結去年比賽的基礎上,派出了經過改進、強化動力的96A1型坦克參賽,因此雖然比賽今天剛剛開始,但不少國人已經對中國隊在去年成績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充滿了信心。
但是且慢,今年的坦克兩項規則改了。
雖然按照中俄兩國媒體的說法,所有比賽的具體規則至今沒有全部確定,但至少在“坦克兩項”這個項目上,已經有多個重大的規則改變:1.取消體能賽;2.射擊環節所佔分數權重下降;3.要求各參賽隊伍統一使用破甲彈;4.限制各參賽隊伍的換車次數為兩次。
那個國家進步最快他的體制就是最好的體制!進步不進步你看不懂,數據你也看不明白嗎?中國增速7%,美國小於4%,這說明我們比他們先進才會進步的快,整天損中國的噴子你們真看不見嗎?
和噴子說這些有什麼用?他們吹著空調坐在電腦前嗑著瓜子,哼著小曲,微信陌陌勾搭幾個小妹,想著明天要不要去上班,反正家裡有父母養著。他們呼喊著社會的不公,只因為他們不能坐享其成,或者不是夢想的有錢人。
每次看到噴子說“不敢打之類的話”我就想笑了,你難道不知道武力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麼”,一天到晚叫著“打呀打的,”真打仗了,你們這些噴子願意上戰場?如果你們只是純粹的“無腦的愛國青年”那還好,當然如果是“國外僱傭的水軍,”我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又到了月初了,“發狗糧的時候了”.
套用網上流傳的一段話:中國真是真心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機械要和德國日本比,華為中興要和蘋果三星比,聯想要和IBM比,長城奇瑞要和通用豐田比,龍芯要和INTEL,C919要和波音空客比... 一個國家的製造vs整個世界全部高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13/0938836972_3.html
另詳參【圖博館】:超級電腦大戰 專利權大戰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中國製造業 大學評鑑 《龍行天下》 高科技資匪無罪 《模仿是為了創新》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崛起(二) G2《中國模式》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渴盼輝煌》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中國軍工《中共科技先驅》中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客觀評價毛澤東時代的科技成就
問:中國重大的科技成就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取得的,如兩彈一星、沙眼衣原體、牛胰島素、雜交水稻、青蒿素、哥德巴赫猜想的1+2。改革開放30多年,論文發了一大堆,有什麼比得上毛澤東時代的成果?
答:這種觀點雖然錯誤,但比前面的幾種觀點還是要高明不少。因為它舉出了若干項真實的成果,並且諷刺了科學的春天80年代,那時由於向錢看的社會風氣,經費不足,腦體倒掛,許多科研人員流失。
其實正因為那時成果比較少,所以才把每一個難得的成果都大加宣傳,寫進了課本里。而現在成果太多了,課本里寫不下,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力也大部分轉到科技之外去了,所以對有些人造成今不如昔的錯覺。因此我想對這些朋友們說:我完全理解與支持你們對腐敗與社會不公的道德義憤,不過請不要因此影響對科技問題的客觀評價。
回應
難得的好文章,希望對那些低水平的噴子和眼界窄短的人能有所啟示,就怕他們連看完這篇文章的耐心和勇氣都沒有,那就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你別忘記了,中國噴子數量也是世界第一的。你不懂大家都懂。
別意淫了,連款像樣的飛機發動機都造不出來,更別說其他領域的差距了。
別酸了,連像樣的高鐵都搞不出來,美國有什麼用
流浪恆星[遼寧瀋陽]這種話估計也只有中國人能說得出口,而德國日本法國這樣的鐵路技術翹楚都不會有這樣的豪邁氣概。
德國日本那叫過氣翹楚,法國麼。。。。。流浪你不懂的話,真的別發言好麼.
過氣?先不說德日、法國在化學、生物、航空製造、機械設備等領域處於全球尖端,德日的高端製造業同時都是世界一流,某大國製造業離開日德機床馬上就全部歇菜,樓上這個傻比哪來的自信。
如果你要是知道美國福特車使用的機床來自於中國製造,我不曉得你這個喜歡舔外國菊花的噴子有何感想?
有人說搞科研不需要很多錢,俄羅斯仍然有很多成就,舉出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很偏頗,因為數學和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自然科學不一樣,數學命題無法用實驗來證明,只能靠數學家的頭腦。所以無論錢多錢少,所有的數學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數學方面的民科特別多,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不計其數。自然科學就不是這樣,實驗是對理論最終的判決,而現代的實驗是非常燒錢的。拿個試管在自己家裡就能做出重大發現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粒子物理的加速器花錢是以百億元計的。俄羅斯由於缺人缺錢,科研每況愈下,這是明擺著的事。
至於說俄羅斯以人為本,就更是笑話了。俄羅斯人的預期壽命是70.16歲,低於中國的75.15歲,酗酒的、販毒的、走私軍火的一大堆,葉利欽時代差點連核武器都偷賣給黑幫,真是相當的以人為本哪!
科研的總量與人均
問:中國的人口相當於俄羅斯或日本的10倍,發表論文數達到他們的10倍了嗎?
答:沒有達到。問題是,按照人口平均計算科技成就的意義很小。對於衡量國家實力而言,科技的總量比人均重要得多。
當然,如果要論科研人員的效率,人均指標是重要的。我們的人均指標確實不如俄羅斯、日本以及很多其他國家,需要大力改進。不過這裡要強調一下,我們的人均科研投入比許多國家少很多,這是人均產出比他們低的最直接的原因。現在已經有人在問:我們給大學投資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沒有產生世界一流大學?是不是體制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滑稽。你覺得投資很多,那是跟自己以前比,橫向跟世界一流大學比一比,還是比人家少得多。
詐唬也是一種戰術?
問:聽說過去幾年美國突破了許多關鍵性技術,中美實力差距再度拉開了?
答:這種說法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中美這樣的大國,都不斷有許多進步。只提美國的進步,假想中國停著不動,才會得出這種離譜的結論。固然可以舉出美國突破的許多關鍵技術,但同樣可以舉出中國突破的更多關鍵技術。對於這麼大規模的問題,憑印象舉幾個例子是不夠的,需要定量統計。前面列舉的各種數據就是統計。任何沒有預設結論的觀察者都會看出,中美差距是在縮小而不是拉大。相信這種奇談怪論的,說到底是對科技了解太少,對美國迷信太多。
俄羅斯的正面與反面
問:俄羅斯的國際論文發的少,是因為他們不屑於在英文雜誌上發文章。俄羅斯的科技比我們強得多!更加以人為本!中國的高檔次論文超過俄羅斯,是恥辱而不是榮耀!
答:這也是一種典型的錯誤論調,錯誤在於混淆增量和存量。如前所述,我們爆炸式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某些領域科技的存量可能還不如其他一些國家,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但是在各種增量指標上,我們遠超俄羅斯。這無論如何都是好事,把這當恥辱的人,心態太扭曲了。
俄羅斯的優勢基本只剩軍工、航天和資源開採,這都是蘇聯時期的老本。在其它大多數領域,俄羅斯已經顯著落後於中國。一個非常有諷刺性的例子是,中國一汽與俄高爾基汽車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在米亞斯烏拉爾汽車製造廠組裝解放牌卡車。一汽是當年蘇聯援建的,結果現在老師不會造汽車了,只好請學生幫忙。
蘇聯解體後經濟崩潰,俄羅斯科學界遭受了一場大劫難,許多科學家不得不離開了科研,或離開了自己的國家。普京上台後雖然有所改善,但投入仍然很不足。我認識的一位經常訪問俄羅斯的老師說,俄國的科研人員大都是50—70歲的,年輕人很少。因為科研的收入太低,年輕人大都在外面打兩份三份甚至五六份工,編程序之類。這樣還願意搞科研的,只能說是真愛了。
然後,中國的基礎研究已經對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李振聲的雜交小麥養活了全世界數以億計的人口,屠呦呦等人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瘧疾患者,師昌緒的材料學研究大大提升了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徐光憲的稀土化學研究是中國稀土工業的基礎。看不到這些的人,是自己目光如豆。
最後,騙經費的人有沒有?有,例如偽造“漢芯”的陳進。但合理的結論是打擊假的,支持真的,有些人卻要把孩子連洗澡水一塊倒掉,那就太荒謬了。
諾貝爾獎情結
問:中國為什麼還沒人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答:其實得過了,楊振寧、李政道1957年拿獎時還是中國國籍。當然,如果把問題改成“為什麼還沒有新中國培養的人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那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了。對此簡短的回答是:不要急,會得的。諾貝爾獎授予的是經過檢驗、得到公認的成果,往往是幾十年前做出來的。日本近年來多次獲獎,是因為日本在20世紀80、90年代科研經費高速增長,獲獎者的成就大多是那些時候做出的。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如薛其坤等人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認為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而且還在不斷產生新的重要成果,如最近的預測和發現外爾費米子。可以確信,幾十年後一定會出現中國科學家獲獎的高潮。至於具體什麼時候得,誰因為什麼成就得,那就很難預測了。
重要的是,現在的基本圖像是百花爭艷,不能確定哪一朵最先綻放,而不是只有一兩朵,即使綻放了也不代表春天到來。在諾貝爾獎問題上,有些人處於悲觀的極端,認為中國永遠得不了(體制問題!),而另一些人處於憤世嫉俗的極端,聲稱諾貝爾獎純粹是西方的陰謀。這話用來說和平獎、文學獎或許可以成立,但用來說自然科學獎就離譜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耐心點,自信點。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至於說中國的科學體制,當然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這個體制畢竟實現了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見總體上還是成功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體制再好,沒錢也乾不成事。用飛機來打比方,體制好比機身佈局,投入好比發動機。發動機推力不夠,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機身也飛不起來。推力夠了,一塊磚頭都能飛上天。投入不足對中國科技的損害比體制問題大得多,許多被一般人歸結為體制問題的,其實是投入不足造成的。人云亦云地談論體制問題,是缺乏技術含量的無聊行為。
問:(某人對楊振寧《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的評論)我的天……最後一節完全不敢苟同……估計全世界都公認中國學生是最聰明最勤奮最守紀律的……可是……那又怎麼樣呢?看看現在的中國,問題難道是出在人還不夠聰明身上嘛?麻木冷漠的國人,專制獨裁的體制,沒有大無畏的勇氣挑戰這個社會的世俗,再聰明的學生也只是百無一用。
答: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觀點。它反映了一種很典型的錯誤思維模式:取樣錯誤。許多人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覺得都不怎麼樣,於是就對范圍大得多的問題喪失了信心。但是別忘了,搞科研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那些最聰明、最專業、最有好奇心的人,社會中最先進的少部分人。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普遍現象,如果你身邊的人水平都不高,那很可能是因為你的水平就不高。
許多領域都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人乾了80%的事。對於科研,這個比例相差得只會更高,比如說10%的人乾了90%的事,甚至是1%的人乾了99%的事。印度的文盲率比中國高得多,還有神奇的種姓制度,可是人家不照樣探索火星嗎?
星空與導彈
問:中國發了這麼多所謂高檔次論文,對生活有什麼影響?純粹是騙經費的!
答:這也是一種很典型的觀點,它反映了很多人的淺薄和傲慢。
首先,人類的追求不只有物質生活,好奇心與求知欲也是基本價值。你完全可以低頭看路,但不要冷嘲熱諷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次,基礎研究決定了人類能夠達到的上限。
再次,基礎研究的效果要通過應用研究、生產試驗、工業生產等多個環節,才能傳導到日常生活。確實不是立竿見影,但這絕不是輕視基礎研究的理由。當然,中國的傳導機制還不夠通暢,成果傳化率還不夠高,在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科技新聞在你身邊
問:中國的科學已經這麼厲害了?我怎麼感覺不到?
答:因為你沒有關心這方面的消息。如果你關心的話,就會看到很多。例如2015年3月,理化所和清華大學製備了一種液態金屬機器人,含鎵的液態合金吸收一小片鋁以後,就可以在電解質液體中運動很長時間,能夠蜿蜒前進和變形,被比喻為終結者。
2015年3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出了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針對性強,穩定性好,並具備大規模生產技術條件,優於美國、加拿大的需零下80度冷凍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已經治癒了一名英國女兵和一名意大利男護士。
2015年4月,科大建成國際最先進的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我為此寫了篇《科普核聚變》以及補遺。2015年5月,中國科學家研發的脫細胞角膜基質“艾欣瞳”上市,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為全球6000萬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2015年6月,南開大學製備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用光一照就可以運動,包括太陽光,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這樣的材料,可望實現光驅動的飛行。固然中國的科學宣傳還有很大的改進餘地,但你如果閉目塞聽,只關註明星八卦、飛短流長,那即使有再多的科學成就,你又怎麼會注意到呢?
人云亦云與取樣錯誤
問:中國的科學界不是黑幕重重嗎?中國的科學體制不是僵化落後嗎?中國的科學成果不都是造假的、花錢買的嗎?
答:中國這麼大,科技人員這麼多,自然難免有陰暗面。美國也是如此。但你如果以為全都很陰暗,那就大錯特錯了。向一流期刊投稿時,審稿人水平很高,而且卡得很嚴,一心想挑出你的毛病來把你拒掉,造假的有多大機率過關?至於說花錢買,就更可笑了。不要說一流期刊,二流的你去買一篇看看?這都是不可能的事。當然,有些低級的期刊上會有一些甚至很多低價值的以至造假的、花錢買的文章。不過學術界都知道這些期刊水平很低,不會把上面的文章當成像樣的學術成果。向一流院校求職時,低級別期刊的文章不但沒有正面作用,而且有負面作用。總之,把科學界當成商場官場,是無知無識者常犯的毛病。科學是最客觀、最公正、最富智慧含量的人類事業,許多在別的領域適用的在科學中是不適用的。
中國量子信息的成功之路
我們來看一個中國的例子。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是世界領先的,多次刷新了傳輸距離的世界紀錄,有一些試驗性的政務網絡已經在運行中。科大的上海研究院在研製一顆量子衛星,預計2016年發射,用來做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實驗。如果成功,就可望建立星地一體的絕對安全信息系統,有非常高的軍事與民用價值。
中國的量子信息研究一大半在科大,科大有三個大的研究組:郭光燦院士、潘建偉院士、杜江峰教授。這裡來講講潘建偉的成才之路。潘建偉在科大碩士畢業後,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安東·塞林格(Anto Zeilinger)教授組裡讀博士。1997年,他們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實驗量子隱形傳態》(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偉是第二作者。此文第一次實現了量子隱形傳態,即科幻電影中的傳送術(電影當然是大大夸張了的),入選了《自然》雜誌的“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後來潘建偉回到科大工作,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人才缺乏。為此他自己繼續到國外開展合作研究,同時有針對性的選派學生跟隨自己或送到歐美各個先進研究機構學習。派出去的每個人做不同的方向,回來後互相取長補短,團隊逐漸成形,就一點點顯現出了合作效果。潘建偉團隊從當初的單方向派人去海外學習,已經變成有來有往,目前有2位外籍教授、6名外籍留學生,分別來自德國、法國、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國家。
我們來比較一下拉比、鮑林和潘建偉。他們的成長道路很相似,都是先到先進國家學習,然後回國建立團隊,把本國提升到先進水平。有些過於保守的人反對出國留學和對外交流,認為關起門來自己搞才是正道,這固然是錯誤的。但更多的人是過於悲觀,認為中國永遠都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不可能搞好科學,這就更加錯誤。我親耳聽到過地位很高的人言之鑿鑿地說“中國人不會創新”,這種人的危害比保守派要嚴重得多。正確的態度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說中國沒人才,那麼耐心培養不就是了?以中國人的文化底蘊、勤奮程度和天分,只要按照科學規律做事,持之以恆地投入,沒有做不成的。
……如果這位學生被一些當時所謂的好老師所教育,這些老師所知道的只比學生多一點,並常常被學生超過甚至輕視,那麼沒有人會懷疑這位學生的品味低下。這位學生髮現只要他稍加努力,他就能超過他所在的大學中擁有最高榮譽的人;他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天才,工作的動力隨之消失了。旁邊的小土丘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偉大的人,但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他無法比擬的大山。……在美國人的心中,期望與賭博的慾望被混為一談,除了它們的名字不同之外,每個機構都在混沌中昏睡,期望時間的流逝能帶來繁榮昌盛。……有太多的地方學會被冠以大而不當的名稱,每個學會都有自己的知名人士,他們有特權將他們在早晨散步時發現的某些多出一支腳的螃蟹描述為無價之寶。……它(按:美國科學院)沒有辦法獲得像偉大的英國皇家學會、或者是在巴黎、柏林、維也納和其它歐洲首都和大城市的偉大學院的地位。……在科學方面,我們國家還沒有出版過或者即將出版任何中小學教材以上的書籍。……我們國家所做的物理學工作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物理學期刊。”
看到這些,你會覺得美國的科學弱爆了。當時肯定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稱美國不可能搞好科學。但他又說:“慷慨給予是美國人最優秀的品質,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將會在將來的資金中得到支持。……美國人在小事情上不缺乏發明和創造,當同樣的精神被用到知識和對科學的熱愛上時,它就會變成研究的精神。”羅蘭的結論是熱情洋溢的:“我們知道這個國家前進的速度:我們看見城市在一夜之間拔地而起,其它的宏偉事業也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前進。我們看見了正在建造的物理學實驗室,我們看見了對接受過全面訓練又不懼怕數學的物理學家的大量需求,需要他們做教授或加入到所謂的現實生活中。也許我們與所有真正的美國人有著同樣的感覺,我們的國家正在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我們將努力成為世界科學的領導,就像我們今天努力成為世界財富的領導一樣。”當時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是多麼相似!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有人有錢就能搞好科技,這個道理雖然正確,卻不容易讓人相信,因為許多人特別不自信,說得好聽點就是太有憂患意識,憂患過頭了。1999年左右,楊振寧到科大演講《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結論是:“以下的幾個長遠的因素是使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能夠有輝煌的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第一個是需要有聰明的年輕人,有頭腦做科學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視紀律、重視忍耐心、重視勤奮的社會傳統;第三要有決心;第四要有經濟條件。……中國在20世紀裡有前三者,到了21世紀我認為將四者俱備,所以我對21世紀中國科技的發展是絕對樂觀的。”當時我十分不以為然,因為中國有太多的問題,腐敗,專制,貧富差距,世風日下……所以,楊先生,您是不是老糊塗了?後來隨著眼界的擴大,卻越來越發現楊振寧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他這些道理看起來很質樸,簡直土得掉渣,但卻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正應了《道德經》裡的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美國的昨天和中國的今天
其實從歷史上看,經濟強國科學崛起幾乎是必然的,過程比一般人想像得直截了當得多。19世紀末,美國已經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大國,但科學水平還很低。1883年,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做了一個演講《為純科學呼籲》,被後世稱為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他在演講中激烈批評了美國科學的狀況:“美國的科學只存在於未來,它沒有今天和過去。……我們厭倦平庸,這是我們國家所遭受的詛咒。……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去撿富人餐桌上掉下來的麵包屑,並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麵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更富裕嗎?……教學工作會消耗大部分精力,這也是絕大多數在教授職位上不進行任何科學工作的人的一個藉口。……這類的事實(按:美國的許多所謂大學只有幾位教授、十幾名學生和幾萬美元的經費)只會存在於一個民主的國家,它所自豪的是將所有的東西都降低到同一層次。……要讓他們(按:美國的大學生)知道他們只接受了一半的教育,他們與世界上的一些人相比如原子般微不足道。 ……那些拿最高薪水並擁有教授職位的人今天所做的事絕對不是純科學研究,而是科學知識的商業應用,目的是增加他們已經很高的收入。
電信,美國有思科,中國有華為、中興。4G標準,美國有FDD-LTE,中國有TD-LTE。搜索引擎,美國有谷歌,中國有百度。電子商務,美國有亞馬遜、eBay,中國有阿里巴巴、京東。社交媒體,美國有臉書、推特,中國有微信、微博。汽車,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中國祇有奇瑞、吉利、長城。電動汽車,美國有特斯拉,中國有比亞迪。手機,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華為。高鐵,美國還沒有,中國占世界一半以上。大飛機,美國有波音,中國的商飛正在研製C919。液晶顯示,美國幾乎沒有,中國有京東方……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基本的特點是,大多數領域美國領先,但差距在縮小中。也有些領域中國領先,如預警機、火力發電。有些領域美國占壓倒性優勢,也有些領域中國占壓倒性優勢。
能在幾乎所有領域和美國正面對抗,而且還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家。其他西方國家由於體量較小,又缺少國家意志,在四代機、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媒體、手機等領域基本都放棄了。日本放棄得更多,除這些外還有電信標準、導航系統、大飛機等。俄羅斯只能抓軍工和航天,在大部分領域裡都退出了競爭。只有中國在全面發力,在每場競賽中都不缺席。
這裡有一件很有趣的事。對中國,大家批的是:為什麼汽車不如德國?芯片不如美國?機器人不如日本?液晶不如韓國?這種批評背後的意思是中國應該在每一個領域都做到第一,否則就是失敗。其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是第一,這是個脫離實際的要求。怎麼不提德國的社交媒體不如美國,美國的高鐵不如日本,日本的手機不如韓國,韓國的太多東西不如中國?他們是不是也該痛心疾首地反思?
不過這個脫離實際的要求也有正面意義,就是說明中國人民內心非常驕傲,自我期許極高。我們銘記著天朝上國的榮光,知道自己在歷史上全面領先過。面對困難,我們總是認為內因是主導因素,自己搞好了就沒有過不去的檻,堅信人定勝天,君子自強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這其實是大國特有的一種自信,一種盲目的自信。大國的這種自信雖然盲目,雖然不合邏輯,但仍然是有價值的。它多次使大國的人民煥發出不可思議的勇氣和創造力,完成了許多偉業。
日常生活中反映的科技水平
看完這些統計數據,再來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現在一個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擁有這些物質財富:房子,汽車,計算機,智能手機,大屏幕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多種家具、衣服等。在這些服務業上花費不菲:教育,醫療,養老,餐飲,電商,娛樂,旅遊,健身,美容等。享受這些公共設施: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飛機場,電信,醫院,學校,綠地,劇院等。還有軟環境:良好的治安,高效的政府服務,快捷的物流等。這樣的生活和美國中產家庭有多大區別?區別不大。中美中產家庭生活的相似之處遠遠多於不同之處。
區別總是有的,如美國人賺錢更多,買高檔汽車更容易,出國旅遊更方便,飛機場更多,如果能進名牌大學,就能受更好的教育。不過中國占優勢的地方也不少,如治安普遍更好,高鐵網絡更發達(美國還沒有高鐵呢),中餐更好吃(美國大部分的飯店就是悲劇),電信網絡覆蓋度更高(中國有村村通,美國在不賺錢的地方就不通)。2014年,中國人和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分別是75.15歲和79.56歲。總體而言,中美中產階層的生活屬於同一級別。不同之處屬於各有千秋,而不是瞠目其後。從收入看來似乎相差很多(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7),但實際生活質量卻相差不遠。這是因為中國的中產比例低於美國(但中產人口高於美國),也因為美國的貧富差距比中國大,少數的富人拿走了太多的資源,還因為美國是一個高成本的生活體系,消費效率比中國低。
工業技術水平
再來看生產中的技術水平。第四代戰鬥機,美國有已服役的F-22和F-35,中國有試驗中的殲-20和殲-31。航空母艦,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中國祇有一艘從買來的瓦良格號改建的遼寧艦,蒸汽動力,據說國產航母正在建造。衛星導航系統,美國有GPS,中國有北斗。導彈防禦系統,中美都有。導彈打衛星,中美都有。彈道導彈打航母,只有中國有。有源相控陣雷達,中美都有。預警機,中美都有,中國的有源更先進。超高音速飛行器,中美都在試驗中。空間站,美國、俄羅斯等16國共用國際空間站,中國有天宮。太空探索,美國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中國祇到月球。芯片,美國有Intel、AMD,中國祇有龍芯、華為麒麟。操作系統,美國有windows、iOS、安卓,中國沒有像樣的代替物。
五大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數據
基礎研究的產出可以用科學論文度量,下面我們再來看應用技術的產出,用專利度量。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是歐洲專利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特許廳、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五局處理了世界80%的專利申請,承擔了專利合作條約95%的工作。從2012年以來,五局每年聯合發布統計報告。
2014年五局共收到23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其中最多的是中國,高達92.8萬件,佔了40%!其次是美國,57.9萬件。日本、歐洲、韓國分別是32.6、27.4和21.0萬件。這是中國連續第四年居於發明專利申請量第一的位置。跟2013年相比的增速,中國也是最高的,達到12.5%。美日歐韓的增速分別是1.3%、-0.7%、3.1%和2.8%。
再來看發明專利的授權。2014年五局共授權了95.54萬件發明專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國,30.1萬件,佔31%。其次是中國,23.3萬件。日本、韓國、歐洲分別是22.7、13.0和6.5萬件。中國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韓歐的增速分別是8.2%、-18.0%、1.9%和-3.1%。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知識產權局的申請人都來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國家。美國專利的國際化程度比中國高不少,吸收外國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們學習。
研發人員與經費
看完了專利,再來看國家在研究上的人力物力投入。科技部《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我國的研究與發展(R&D)人員總數為353.3萬人,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中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比2013年增長12.4%,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9%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前文中2014年WFC世界前十位的國家在2012年的R&D支出佔GDP比例是:中國1.98%,美國2.79%,德國2.92%,日本3.39%(2011年),英國1.72 %,法國2.26%,加拿大1.73%,西班牙1.30%,瑞士3.41%,韓國4.04%(2011年)。中國的比例處於中等偏低,不過在較快地上升,中國的研發支出將在2019年前後超過歐盟和美國,躍居世界首位。
高校與科研院所排名高校與科研院所排名
以上結果對科學界之外的人來說可能有點意外,但對科研工作者來說很正常,因為符合我們的日常感覺。僅僅十多年前,中國的一流文章還非常少見。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科技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爆炸性的增長。現在想在科大這樣的單位獲得副教授職位,五篇一流文章算是起步價。
美國的一流和二流大學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隨便拎出一個教授來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還有一大波諾貝爾獎得主。不過中國的進步非常快,現在中國一流大學的研究水平我覺得已經接近美國的二流大學了。
中國的上升勢頭之猛可以從各國2014年與2013年WFC的對比上看出來。美國下降0.8%,德國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國上升0.9%,然後六到十位的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都是下降的。中國呢?上升14.9%!這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5年就會翻一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變化率,8.7年後中國就會趕上美國。
然而這還沒完。WFC是每月更新的。現在顯示的是從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統計,跟2014年12月的數據相比剛好過去了半年。僅僅半年時間裡,中國的WFC又從5026變成了6318,增長25.7%!按照這樣的速度,兩個半年即一年就會增長58%,達到7942。與此同時,美國的WFC從18643變成17448,下降6.4%;德國從4077變成3939,下降3.4%。在半年時間裡,美國對中國的比例從3.6縮小到2.8,中國對德國的比例從1.3擴大到1.6。如果這種令人咋舌的速度持續下去,中國超越美國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是9年,而是3年!我們有可能在2017年就看到!此外,俄羅斯(338)排在第十九位,中國是俄羅斯的18.7倍。
發表在《自然》與《科學》雜誌的WFC,從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國家中最高的是美國(860),然後是英國(144)、德國(116)、法國(67),中國(58)只排在第五位。研究單位中最高的是哈佛大學(75),而中國科學院(17)只排到第十五位。這裡固然有《自然》與《科學》對英美特別照顧的因素,不過也反映出我們在頂級論文中的地位比在一流論文中的地位低一截。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優勢主要在於次頂級的成果。後面將會談到,這是一個具有某種普遍性的現象,而且與中西的歷史與文化有關。
解讀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2015-8-13 觀察者網
【BBC關於中國教師在英執教的紀錄片,再度掀起了中西教育對比的大討論。在正反雙方的唇槍舌劍中,中國科技水平自然躺槍,比如缺乏重大突破,本土科學家沒有拿過諾貝爾獎等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的是靠低技術撐起來的?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博士賜稿觀察者網,詳細分析了中國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位置。(作者:袁嵐峰化學博士,中科大副研究員作者主編的《大復興》一書將收入此文,預計由中國發展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
科技與文明等級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誌。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跟美國有顯著差距,但屬於同一級別。
基礎研究的論文與期刊
更詳細地說,科學技術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業技術、生產經驗等多個層次。先在這裡介紹一下基礎研究的現狀。
自然指數
近年來,《自然》的發行者自然出版集團提出了一套衡量國家或研究機構基礎科研產出的指標,稱為自然指數。他們挑選了68家一流期刊,統計每個國家或研究單位在這些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計數(article count,AC)。
2014年12月,自然公佈2014年(2013.12-2014.11)的WFC。美國排第一,18643。中國第二,5206。德國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韓國,從3371到1151。超級大國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國非常強大,WFC是中國的3.6倍。但中國排第二,達到德國的1.3倍、日本的1.5倍。
再從研究單位的角度看,WFC最高的是哪一家?答案是中國科學院,高達1209,是第二位哈佛大學(852)的1.4倍。也許你會說這不公平,中國科學院是由許多研究所組成的,跟一個大學沒有可比性。然而第三位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729),第四位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721),它們都和中國科學院類似。可見至少在科學協會之間比,中國科學院排第一是沒有疑問的。再仔細想想,一個大學有很多院系和專業,而像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這樣的研究所只對應於大學的一個學院、一個系甚至一個專業,所以把協會和大學的科技產出做對比也未嘗不可。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自己估麼一下吧:
當時我去參觀山里的一個風洞,這是個不一般的風洞,叫做高溫電弧風洞,是用來模擬火箭飛行或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的。風洞本身並不大,這類模擬極端條件的風洞都不大(大的風洞都是低速風洞,我見過的最大的可以放進去兩輛汽車),但是奇怪的是哪個實驗室的牆上的結構鋼樑很奇怪,極其粗大,就這麼個一層樓的房子,好像沒有必要。結果一介紹,原來那是輸電“線”!高溫電弧風洞要用電力來產生電弧,這些電線要傳輸上千乃至上萬安培的電流,注意不是上萬伏特,而是安培!要知道一般情況下,一安培就是不得了的電流了,那麼這幾千上萬安培的電流,通常意義上的“電線”根本承受不住,所以要用到這些很粗的鋼樑來做輸電“線”。
這高溫電弧風洞可是個很了不得的東西,世界上沒有幾家有。給我們介紹的高工說,當時歐洲有個搞阿利亞娜火箭研究的代表團來交流,聽說我們有這個東東,非要看一看,因為他們不相信我們能搞出這麼個東西來。結果我們給他們看了,時間久遠,那些個數據的量級我記不清了,反正是我們給他們看的那個風洞,好像是某個瞬時功率六百千瓦的,他們(歐洲代表團)極度震驚,因為我們不但有,而且功率比他們還高!高工說歐洲人之前說到他們的那個風洞的瞬時功率是四百千瓦,好像還挺得意的。這聽起來挺讓人高興佩服的。
可是事情沒完,高工指著另外一間實驗室裡的風洞說,其實我們當時把這颱風洞給遮住了,沒給他們看,怕他們多問。你知道這颱風洞的瞬時功率是多少麼?五萬千瓦!比歐洲人知道的足足高了兩個數量級!沒辦法呀,歐洲就是發個通信衛星什麼的,我們還要搞可以回收的衛星,還有要再入大氣層後打到地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那都是極度高溫高速的飛行,沒有這些個風洞,能行嗎!有人老是說什麼造火箭沒有飛機難,呵呵,不懂就不要瞎說,這下明白了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8ed5c80102vtmt.html?tj=1
殲20亮相背後:解放軍風洞令印度空軍艷羨不已 2015-7-9
印度一直不明白,中印兩國建國時間相距不遠,而又都得到過外國的援助,兩國人才的智慧聰明程度接近,為什麼中國的航空水平突飛猛進,連第四代殲20都已經升空,而自己2代半的LCA戰鬥機還在苦苦掙扎。殲20升空的背後,中國一流的風洞水平令印度艷羨不已,認為中國的水平超過歐洲都不為過。
直到去年一個印度航空代表團聽聞到我國四川境內的一個大洞群的規模後,這個阿三哥才真正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在中國四川西北的群山深處,有一個總體規模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風洞群。中國自行研製的各種航空航天飛行器,都要在這裡進行空氣動力試驗。
而風洞是國家科技實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研究氣流與物體相對運動、相互作用規律的基礎設備,風洞試驗直接決定著飛行器的升級換代。換句話說風洞被譽為航空航天飛行器誕生的搖籃。
印度代表團成員哈里·薩德事後對採訪的印度《報業托拉斯》記者表示,一直聽說中國的工業發展很快,但訪華後讓自己真正的切身體驗到了這點,中國航空業擁有這麼大規模的風洞群,而印度卻連實驗飛機都得去他國租用風洞,差距可想而知!同為第三世界國家,我們對中國同行的待遇很羨慕。
風洞是能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以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流動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它在武器裝備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逐步建成了52座風洞設備和專用設施,構成了亞洲最大的風洞群,並擁有8座世界級風洞設備,具備火箭助推和飛艇帶飛等飛行模擬試驗能力,並具備從低速到24倍聲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範圍的空氣動力試驗能力。
單晶碳化矽(SIC)和單晶矽(SI)材料性能比較
由此可見,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硬件系統高功率密度、快響應速度的需求日益迫切,基於碳化矽材料的晶體管在微波射頻領域具有單晶矽、砷化鎵器件無法比擬的優勢,適合航天、微波通信、電子對抗、大容量信息處理等應用。美軍第四代戰鬥機、電子乾擾機和“宙斯盾”驅逐艦的相控陣雷達已開始換裝碳化矽基微波器件產品。隨著我國碳化矽晶片生產能力的增強,國產戰機、戰艦都將能換上新的、性能更好的“千里眼”,在質量和數量上縮小和美國的差距。
除了軍用之外,民用半導體和電力領域也急需碳化矽材料。據山東天嶽官方網站的介紹,這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11月,以研製、生產半導體晶片及襯底材料為主的民營企業,是山東大學產業化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品牌建設示範企業。過去,碳化矽晶片的產量只能滿足軍用產品的需要,該企業40萬片的年產量,意味著碳化矽晶片不再是軍用雷達電子設備的“特供”產品,其用途或許可以擴展到發電、輸電、鐵路、照明等民用領域,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回應
過去,碳化矽晶片的產量只能滿足軍用產品的需要,這才是最關鍵的一句,說明我軍裝備早已開始使用這種材料的器件。
那些說中國教育制度沒有創造力的騙子可以閉嘴了嗎?
唉,常年的無量媒體,無量小文人的抹黑,就跟小品賣拐一樣,有些人被忽悠的,不說自己有病都覺得很不自在了。呵呵
又白菜化一個!中國企業實現碳化矽材料大規模量產2015-7-7
國產碳化矽材料助力國產雷達
近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又一款4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襯底產品面世。據《科技日報》6日在濟南的報導,該碳化矽項目由是山東天嶽研製而成的。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組織的專家認為,該成果國內領先,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前,北京某企業與中科院合作,成功研製了從2英寸到6英寸的碳化矽襯底,完成了我國碳化矽半導體從無到有的過程。如今,我國第二家企業也實現了碳化矽材料大規模量產,標誌著我國碳化矽材料發展逐漸走向成熟。
眾所周知,目前大多數的半導體材料都是單晶矽,長期以來,我國的單晶矽主要依靠進口。相比單晶矽,碳化矽材料的製作和應用則一直很困難,當前世界上研發碳化矽器件的主要有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國家,但直到現在碳化矽的工業應用主要是作為磨料(金剛砂)使用。瑞士ABB曾經一度成功開發出碳化矽二極管,然而在2002年,由於工藝困難、前景不明,ABB終止了碳化矽項目,可見研發難度之大。
半導體碳化矽襯底及芯片的重要戰略價值,使其始終穩居美國商務部的禁運名單,這也導致我國很難從國外獲得相應產品。我國第二家企業對4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襯底產品的研製成功,說明我國在碳化矽晶片產品在工藝和產量上已經能擺脫對國外的依賴,走向了自主化的規模生產和普遍應用。
碳化矽物理特性與硅有很大不同。單晶碳化矽比單晶矽具有很多優越的物理特性,例如大約10倍的電場強度、大約高3倍的熱導率、大約寬3倍禁帶寬度、大約高一倍的飽和漂移速度。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應用上,雖然碳化矽器件的工藝難度比單晶矽大很多,但是一旦解決工藝問題,碳化矽器件製造流程短,體積重量小、抗氧化壽命長、輸出功率高的特點,將使其成為遠優於單晶矽的21世紀理想半導體材料。而且碳化矽材料對電力的能耗極低,按照如果年產40萬片碳化矽晶片襯底的計劃,僅僅應用在照明領域,每年減耗的電能就相當於節約2600萬噸標準煤,是一種理想的節能材料。
中國需求減 害美稀土商破產2015-06-27
分享美國唯一的稀土業者Molycorp 25日聲請破產保護,成為稀土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企業破產事件,反映原物料行情低迷,最大客戶中國需求減弱,採礦業者處境慘澹。
Molycorp表示,已和債權人達成協議,將重整17億美元的債務,並取得2.25億美元資金供維持營運之用,重整計畫預料會在今年底獲得法院核准。
Molycorp執行長貝德福(Geoff Bedford)在聲明中表示,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設施會「照常營運」。
他強調,歐洲和中國的業務並未納入破產保護的範圍,兩地業務資金無虞,且在全球許多重大產業中扮演要角。
Molycorp的破產聲請,顯示商品價格大漲,稀土業者跟著賺錢的盛況不再。稀土在商品價格狂跌潮中受創尤深,大部分稀土的價格都自2010年高點下跌逾九成,市場規模也從逾170億美元,大幅縮水至目前的10億美元左右。根據Molycorp網站資料,今年第1季的稀土平均銷售價每公斤僅9.64美元,2011年第2季曾高達72.80美元。
中國放寬稀土限制,稀土也不再是無可取代的原料,讓Molycorp營收一路下滑,自2011年開始即未見獲利。
Molycorp成為礦業第一張倒下的重要骨牌,對產業造成的影響和後續效應才正要開始:澳洲的Atlas Iron已關閉礦坑,Fortescue正設法處理超過70億美元的債務;美國的Patriot Coal已聲請債權人保護,Cliffs天然資源則已結束部分營運。
中國不只對稀土的需求銳減,對鋼鐵、鋁、煤炭和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縮減速度,也比預期來得又急又快。中國今年1到5月的煤炭、鋁和鋼鐵的進口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各下滑40%、20%和4%。
中國新材料靠光驅動飛行或用於星際航行2015-6-22 新華網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光壓”獲得動力。“光壓”是射在物體上的光所產生的壓強。然而,來自光壓的驅動力微乎其微,遠不能滿足航空和航天的負載要求。陳永勝教授等專家研製出的這種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有效驅動飛行。
記者在位於南開大學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看到,研究人員將一個重為4毫克的形似“海綿”的圓餅狀三維石墨烯材料放置到真空管中。在不同光源的“推動”下,“海綿”瞬間發生了水平或豎直方向的位移,最大移動距離可達40厘米。
陳永勝說,這一性質是由於石墨烯本身的電子性質以及這一材料特殊的宏觀形貌結構綜合形成的。宏觀上這一材料可以看做是由無數個相互電子獨立的石墨烯片構成通過化學交聯構成,因此總體來說,無數個石墨烯發射電子產生的微小動力的和就可觀測到光驅動性能,這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化學火箭。
研究人員介紹,實驗所用光源都較弱,如普通激光、氙燈等,室外實驗發現太陽光同樣可以驅動這種石墨烯材料移動,也就是說對驅動光源的並無特殊要求,因此可以廣泛應用。
“這是我們了解到的,迄今為止科學界第一次用光推動一個宏觀物體並實現宏觀的驅動。”陳永勝教授說,通過定量測量,這種石墨烯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的力是傳統光壓的千倍以上。“通過計算,500公斤的負載,如果利用基於這種石墨烯材料製備的驅動帆板,理論上獲得的驅動力至少能使其達到0.09米每秒的加速度。”
空間飛行器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而動力源問題一直羈絆著人類無法走得更遠。目前幾乎所有的航空、航天飛行均採用化學驅動,即通過噴射燃燒的化學物質來獲得驅動力,光直接驅動飛行是科學界和航空界多年的夢想。
回應
最看不慣你這種人,中國出來就是吹牛西方出來就是高大上。如此不自信惡意看低中國。可悲
他已經習慣跪著看外國了,骨子裡的奴顏婢膝幾代人都改不了的.
今天中國在重型機械的製造上已經超過美國,中國的重型機械非常先進,有些地方處於世界領先,譬如重型和超重型的起重機,美國和英國製造航空母艦等大型船舶所用的龍門吊就是中國製造的。
中國建設與中國製造最令外國感到恐懼的就是中國速度,看看中國建造高鐵的工程速度就知道了,所有西方先進國家和日本都遠遠落在中國之後,他們競爭不過中國的,而且距離正在拉大。重型機械就是中國速度的基礎。
丙.科技指標
中國大陸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目、在專利申請上的數目、在工業生產上的創新項目這三個科技指標上如果不是在數量上領先也是在增加率上領先。而最令其他國家害怕的是中國的科技發展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說中國不懼怕外國的技術封鎖。如果西方國家願意出口最先進的產品,中國很樂意買;如果西方國家對某種尖端產品禁止出口,中國也無所謂,中國可以生產次一等的,然後研發更先進的。
目前西方國家領先中國的項目已經不多了,YST認為大概只剩下航太工業和生物醫藥兩方面,它們很快也會被中國趕上。
中國的大飛機C-919訂購的數目已經達到四百架,銷售不成問題。中國國內的市場太大了,根本不怕歐美國家的抵制。就像波音的飛機一樣,中國的C-929、C-939、C-949....會相繼進入航空市場,形成ABC(Airbus,Boeing與China)三足鼎立。
丁.一個中國軍事科技領先的例子
2014-9-26在世界尖端武器銷售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土耳其政府在遠程防空導彈的公開招標上選擇了中國FD-2000(紅旗-9的外貿型)。………
中國以下科技夠都比日本強
2014年中國研發成大型脈衝實驗裝置
中國國產的正負電子對撞機
中國有國產蛟龍深潛器載人深潛7000米的世界記錄!!
中國自主造出人造黑洞裝置
中國自主研發出世界最深的地下暗物質實驗室
2013年中國研製成功全球最先進高超聲速激波風洞,超高音速飛行器的搖籃!
日本是沒有航空風洞體系的,飛機要拿到外國去吹風!遠落後中國!
回應
就這樣,中國還認為自己的工業落後英德100年呢,真實知恥而後勇啊。
中國人認為,最大的對手就是中國人自己!
有些東東是要擺出來的,增加國民信心,鼓舞國民意志.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20107-1-1.html
台灣YST:舉個例子說說中國科技有多牛了
甲.老觀念
三十多年前,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流傳一句話:中國用一億五千萬件襯衫換一架波音747。上面這句話令全世界印象深刻因為它非常正確又非常形象,它給世人的印像是中國是落後的,中國用勞力密集的低技術工業產品換取西方先進國家昂貴的高科技工業產品。
YST必須鄭重指出上面這個觀念今天已不再成立。真實的現況是,2012年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GDP)49%是工業產品,美國的工業產品只佔GDP的19%。中國大陸出口的工業產品大部分是有相當科技含量的機電產品,衣服、鞋子、玩具之類的低科技產品只佔中國出口的15%。
2012年,美國GDP的總量不到中國的兩倍,換言之,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超過美國。美國生產力的絕大部分是服務業,譬如律師、會計師、保險業、銀行業之類,這些在戰爭時期是沒有貢獻的。上面我們說的這些數字都是以美元計價,如果以購買力平價(PPP)來計算,中國的工業能力就遠超過美國了。
乙.現實情況
我們舉幾個中國高科技工業產品的例子。
1.電訊業屬於高科技。華為是中國最大的私人電訊企業,也是美國思科(Cisco)的競爭死對頭。最近思科競爭不過華為引起美國的恐慌(通訊是國防基礎工業),於是美國國會出手給華為在美國的銷售設置障礙。經過長時間的訴訟和爭論,華為不久前終於宣布撤出美國市場,即使在如此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華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無線電設備供應商。
2.超級計算機也屬於尖端的高科技。中國大陸的天河二號在2013年重新奪回世界超級計算機的冠軍,而且運算速度是第二名美國泰坦的四倍,體積卻只有泰坦的1.5倍。天河二號全部採用國內技術包括自主研發的中央處理器,飛騰1500CPU。
3.重型機械也許不完全算是高科技,但是它是國家建設必不可少的工具,非常具有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代表性。記得中國建設三峽大壩的時候,為了阻止中國這項偉大的基礎建設,美國禁止生產重型機械的著名廠商Caterpillar參與競標,可見重型機械的重要性。
新印度快報2015-6-7 感慨印度浪費十年:中國武器進口減半印翻番
現如今,中國給俄羅斯造軍艦?武器進口支出趨勢最能反映國家決策和執行力。印度浪費了10年,中國成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國。個中差異其實在於中印不同的戰略思維。中國將國家安全與經濟增長統一起來。
回應(詳參【圖博館】: 海龜與烏龜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製造業 )
看看吹牛能當飯吃,人家出口的是先進的東西.
放“第三“在世界前才是合理標題!低端常誇武器。半賣半送,吹什麼?
土鱉看人家什麼東西都是先進的
中國工業落後德國100年,武器出口超過德國。武器是農業生產的吧?
所以說中國出磚家嘛!
印中差距,實際上就是社會制度的差距,像印度這樣的落後國家再想利用資本主義民主的那套制度是根本就不了一個人口眾多、非常落後的國家的。
中國這也是給武器禁運逼出來的,要是中美蜜月期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可能還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說自力更生是硬道理!
相關新聞
網友質疑《中國現代化報告2015》中國工業化水平落後德國100年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德國鐵路公司為什麼採購中國動車組
德國十大噩夢工程超支爛尾成常態
英造航母用中國上海振華重工(集團)重型龍門吊車:英2014-7-4稱中國重工令西方拜服
美媒《布法羅新聞報》2015-6-7稱美駕馭中國想法已過時軍力對陣並不佔優
英媒《衛報》2015-6-6稱越南洽購美歐王牌戰機飆風 誣稱把中國打出血
回應
就算是一鼻子血,那也得換你幾十年的歷史倒退。
打完後越南或成(粵南)歸廣東管。越南人將不復存在!
相關新聞
印度國防部長巴里卡2015-5-31說法國飆風戰機太昂貴 印度只採購36架
(楨:只有中東印台等土豪呆子才會當凱子!殲-16和殲-10C、殲-11D一樣,加裝了AESA,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PL-12改進型超視距空空導彈,完全可以對抗法售印AESA+流星空空導彈的陣風F3戰鬥機.)
另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中共科技先驅》 共軍質量何時世界第一? 中國軍力 兩岸軍事磚家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戰爭之道》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由SU27到殲十一
中國海軍蘇30戰機遇發動機故障險致空中相撞2015-6-8 央視
回應
單發空中停車,對雙發戰機,不算是太大的問題,國產的就不行。
你懂球嗎,那是蘇30,還國產不行,你這國產噴子才是真的不行.
軍媒都是這樣誇大事實,製造緊張。飛機出現險情,應立即停止對抗演練,怎就說成要相撞
何止是軍方,連交警都誇大啊,車上的發動機都是好的,怎麼就相撞了呢,就算一個司機喝醉,另一個還是正常的,立即離開馬路就好了,那些交通事故都是編出來騙人的,你以後開車千萬別係安全帶。
美媒《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發動機已超過俄羅斯 2015-6-8
在被中國明目張膽盜用軍事技術多年後,俄羅斯能賣出去的武器已經不多了。國家控制的俄媒現在還請很多專家錄製節目,說中國軍工企業多麼落後,他們對俄的模仿多麼拙劣等。但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空洞,因為中國已赶超了很多俄軍工並在某些領域將他們逐出市場。 比如,中國認為未來5年左台,它將不再依賴俄發動機。中國正設法掌握模仿俄AL31F,就連俄專家也相信中國的渦扇-10將超過AL31F。(楨:? 渦扇-10由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後改稱606所)1987年 負責啟動研發計畫,渦輪機段技術從1982年授權生產的CFM56,後燃機段則是引入AL-31;渦扇10可說是1970年代美蘇兩國發動機的合體。另詳參【圖博館】: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回應
看題目原本以為是警告美國自己,沒曾想是挑撥離間中俄。一點新花樣都沒有,不是竊取美國的就是俄羅斯的,看的沒胃口了。
新印度快報2015-6-7稱俄向中國買054A軍艦或不公開 中國武器正崛起
回應(屌絲憤青噴子糞青.另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流浪恆星:三哥這YY水平和鐵血有一拼啊
又是你這個王八
流浪恆星:你是鐵血上的患者之一疑問
風哥:鐵血那些人都是神經功能失調綜合病患者
流浪狗找到親兄弟了呀,呵呵.
跟那些看不起中國的噴子沒必要爭論.
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數已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2014.9.3人民網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國家創新藍皮書》指出,2011年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6300萬人,其中,獲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2740萬人;2011年投入研發活動的勞動力人數達到401.8萬人,其中,獲博士學歷的有25.2萬人、碩士學歷的有56.6萬人、本科學歷的有127.9萬人。
據科技部2012年第19期《科技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研發人員總量該數據是根據全球41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統計,這4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占到全球總量的98%,約為1138萬人。年國際上研發人員測度採用人頭數和全時工作當量(即“人年”)兩種量綱,國際上通常採用“人年”量綱,比2010年增長3.7%。自2000年以來,全球研發人員總量總體上在穩步增長,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增長速度有所放慢,從2007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5%。
2007~2011年,全球研發人員總量年均增長率為3.7%,而我國研發人員同期年均增長率為13.5%,是全球研發人員增長速度最高的國家;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25.3%,超過美國研發人員總量佔世界總量的比例(17%),穩居世界第一。
藍皮書指出,雖然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產出效率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高端的創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
2012年,我國勞均GDP勞均GDP指的是單位勞動力創造的GDP,即總GDP除以總的就業人口。(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15868美元/人,居世界第57位,農業、工業、服務業部門的勞均GDP分別為4263.4美元/人、23344.4美元/人和17942.3美元/人,分別居世界第55位、第55位和第56位。我國每萬名勞動力擁有研發人員數量為38人/萬名,遠低於日本(133人/萬名)、韓國(135人/萬名)、德國(132人/萬名)、俄羅斯(111人/萬名)等國家。
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我國勞動力效率排在第34名,高等教育的質量僅排在第70名。麥肯錫《新興市場人才報告》的數據表明,我國工程和金融方面的畢業生只有10%左右具備全球化企業所要求的能力,本土的MBA畢業生能夠勝任管理工作的不到20%。以IT服務行業為例,由於缺乏創新型人才支撐,我國IT跨國服務總收入中有65%來源於附加值較低的日本市場,高附加值的跨國服務收入只佔總收入的10%,而印度的這一比例為75%。高端的創新型人才不足是製約中國創新的瓶頸。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03/1636799012.html
美防長2014-9-4中俄追趕科技差距並研發抵銷美國傳統優勢的武器系統
彩虹4號無人機察打一體各項指標壓美軍捕食者2014.9.2 錢江晚報
回應
看了這個標題,只能呵呵,說白了彩4像小米,捕食者是蘋果,硬件不一定有優勢,但用起來就是比你好,中國太多的武器自稱世界先進行列都有這樣的影射,中國軍隊的信息化程度太低了
你說的正好相反,硬件相比我們有差距,軟件不說有多大優勢,但絕不輸美國。我們有時就是用軟件彌補硬件的不足。知道前些日子在俄國的坦克大賽嗎?我們火砲的高命中率軟件功不可沒。如見開發也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你信嗎?它屬於高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好沙比了,還知道蘋果呢,蘋果現在都賣不動了,呵呵。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2756919
(詳參【圖博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海龜與烏龜 《矽穀紅衛兵》)
美專家稱太瘋狂:大批頂尖專家從美返回中國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決意運用其充裕的財政資源,以及日漸提升的地位,招攬在改革開放期間流失的頂尖科學家及學者回國,美國一項研究更指出,未來中國將較美國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為產品推出巿場。
2012年中國軍工科技迅猛發展令五角大樓震驚,這和大批人才回國分不開。
2008年,美國著名的馬里蘭州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向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美藉華人施一公頒發了1000萬美元的科研資助。
但美國學界並沒有對此感到驚訝。當時,從事細胞研究的施一公,在癌症治療的研究上開展了一條新的研究路線。他的實驗室佔據了大樓的一整層,並獲得每年二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然而,令人感到驚訝及震撼的是,數個月後,歸化美藉、居住在美國18年的施一公,宣布放棄美國的一切,返回中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他回絕了千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職務,轉而任職北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現在,他已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
施一公表示,“時至今日,許多人仍然未能了解為什麼我會回到中國,特別是當我身處在這地位時,我放棄了一切。”
普林斯頓物理學教授羅伯特。奧斯汀(Robert H. Austin)說:“他是我們其中一顆明星。”他在電話裡表示:“我覺得這事是完全瘋狂。美國應該阻止這樣事情的發生。”
過去十年,中國投資在科研的資金正穩定上升,現在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美國正投入GDP的2.7%於科研之上,但中國的投入遠較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高。
過去十年,中國科學家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是他們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量的四倍。2007年,中國科學家的論文數量僅次於美國。就以正在冒起的納米科技研究而言,大約有5000名中國科學家投身於此。
2008年,佐治亞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出十至二十年,中國將較美國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及服務推出巿場。
近年,許多像施一公同樣著名的科學家開始回流中國。他們的回流帶著一個任務:重組中國的科研文化,改變用人為親和碌碌無為的現象,這些都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最大障礙。
報導說,他們均受到愛國主義的驅使,以及他們希望成為改變的催化劑,並認為中國政府會支持他們。“我覺得我欠了中國一些東西。”施一公說,“在美國,所有東西都幾乎已經建立了,但在中國,無論我做些什麼,其影響都較在美國大十倍,甚至百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4d315810102v0xr.html?tj=1
中國國產超高純鈦研發投產保障大飛機生產
中新網寧波2014.9.3電(記者趙曄嬌實習生周佳)中國第一爐“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已在浙江省餘姚市成功研發投產,一舉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其主要研發者是浙江省“千人計劃”專家、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景暉。
在此之前,從國外進口的超高純鈦價格為120萬元/噸左右,受到提純工藝技術限制,全世界只有美國和日本的三家公司能夠生產超高純鈦。
寧波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50噸電子級低氧超高純鈦項目"的投產,填補了中國高端鈦材的技術空白,總投資約1.2億元,達產後預計年利潤可達2.1億元。
除了航天機身和核心零部件的眾多鈦合金應用中,如關鍵承力構件、發動機葉片等,低氧超高純鈦對於半導體、醫療器械、汽車工業等多個行業來說,意義同樣深遠。
“手機、電腦、身份證、'智慧生活'中廣泛運用的芯片技術,都離不開'超高純鈦'。”吳景暉說。
此外,由於可以用來製造水淨化裝置的濾芯,超高純鈦還在海水淨化、污水處理、製藥等方面有著不小的用處。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03/1551799002.html 2014-09-04 09:22:13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當然要炒作了!
美媒2014-7-17稱中國軍工獲大突破 打破西方壟斷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外媒稱中國開賣高科技武器 短短5年激增162% 環球網2013-10-22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學會報告指出,從2008至2012年,中國常規武器,包括高端飛機、導彈、護衛艦及火炮的出口,比此前五年激增162%。中國已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武器出口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的一篇報導指出,中國軍工企業過去向來被視為是小型武器供應商,但這種情況如今正迅速改變。從無人機、護衛艦到戰鬥機,中國已開始將高科技武器輸出到其他國家,而發展中國家更是其主要客戶。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012157
中國四家軍工企業入圍2014年世界500強企業2014-7-11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消息: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財富》雜誌發佈了2014年度世界500強排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分別入圍。
其中,兵器工業集團以626.59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由去年的第161位,上升至第152位,繼續保持在中國軍工集團中的領先地位,在上榜的中國企業中排名第25位;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564.72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由去年的第212位上升至第178位;電子資訊產業集團以315.17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由去年第395位上升至382位;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304.78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由去年第417位上升至403位。
中國超英成第5大武器出口國 武器進口排世界第2 2014-7-11 環球網
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7月10日報導,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1期年刊俄文版10日在莫斯科舉行首發式。該刊稱,中國已經趕超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武器供應商。
該刊指出,這是自“冷戰”結束後五大供應商首次發生排名變化。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指南還稱, 2008-2012年期間,全球最大的軍火買家是印度,中國次之。與2003 -2007年相比,2008-2012年,國際軍火貿易額高出17%。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造船廠又不是食品廠、「下餃子」般下水艦艇有何用?當靶船?
中國軍民造船1數量上已世界第一、中國軍工的質量如同其它「中國製造」也正在「龍行天下」2!
原來如此,難怪反中者會忽而自卑地宣傳「中國威脅論」3忽而自大地宣傳「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武器品質差」4
相關資料
…………………
相關新聞
2013年中國海軍服役艦艇數量世界第一
談2013年中國海軍新艦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後
美媒稱中國2013年新建50多艘軍艦 2014年數量仍將持平
俄媒稱中國海軍高速發展超越俄歐
俄媒《國防》稱中國重視先進造艦技術 數十年後取代美國
澳媒:中國海軍是紙老虎 遇美國必敗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僵局》)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中國2013年28艦入列 一船廠同時建7艘大驅
中國多型戰艦(楨:趁全球造船不景氣)同時在不同船廠開工 成本大幅降低:新一代護衛艦群體的崛起,得益於海軍裝備系統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艦艇“訂單”實施統一招標,具備承制資格的各大船廠均可公開競標,並逐一簽訂採購合同,從而大大加速生產交付速度。
中國遠洋虧轉盈 擺脫賠錢封號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2013年服役28艘艦艇 數量世界第一2014-2-12 中新網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導統計出的數位,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58113
鐳射與3D武器
館長<中國武器差因欠實戰?>1曾言:「中十大武器 缺實戰驗證」?好過「美軍十大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吧!
如今可能又有「新的華而不實高科技兵器」:鐳射與3D武器2!
…………………
雷射武器就是用高能的雷射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精確射擊或用於防禦飛彈等的武器,也稱為戰術高能雷射武器(THEL)。它的突出優點是反應時間短,可攔擊突然發現的低空目標。用雷射攔擊多目標時,能迅速變換射擊對象,靈活地對付多個目標。雷射武器的缺點是不能全天候作戰,受限於大霧、大雪、大雨[1],且雷射發射系統屬精密光學系統,也受大氣影響嚴重,如大氣對能量的吸收、大氣擾動引起的能量衰減、熱暈效應、湍流以及光束抖動引起的衰減等。由於雷射武器需要大量的電能,在能量儲存設備難微型化(如高能電池)的問題解決前,比較難實現大規模應用。
相關新聞
美國空軍ALTB機載激光試驗機2012-2-14進行最後謝幕試飛(楨:下一個是電磁砲?)
美海軍成功試射電磁軌道炮 2012-03-03 中國時報(楨:重蹈激光試驗機?)
張召忠:鐳射武器在霧霾時只能打1公里有何用2014-2-21 央視網
俄媒:美鐳射武器是形象工程 無力擊毀伊朗導彈2014-2-23 新華網
美刊:美軍將以3D打印和機器人應對中國競爭2014-1-5 新華網
陸3D列印 恐蹈太陽能產業覆轍2013-06-06 旺報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488159
中西爭霸 掀「第二次稀土大戰」2014-6-14
南韓《朝鮮日報》指出,中國居稀土市場霸主地位,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對其再次進行牽制,中國和西方國家展開了「第二次稀土大戰」。
朝鮮日報說,世貿組織(WTO)今年4月裁定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之措施違反規定,中方5月份宣布要大幅上調稀土稅即資源稅。也就是說,為了抗衡美、日等國主導的世貿組織的裁決,中方將提高稀土價格,間接限制出口。
稀土是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資訊科技(IT)產品以及混合動力車、彈道飛彈等高端產業、武器所需的17種稀有礦物。目前中國稀土產量約為世界產量的85%。
朝鮮日報表示,中國壟斷稀土市場,2009年至2010年曾爆發過第一次稀土戰爭。中國當時因釣魚島主權問題在東海與日本發生爭端,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高度依賴中國稀土的日本為了得到堪稱尖端產業維生素的稀土,只好舉旗投降。當時全球IT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需求量猛增,生產智慧型手機所必需的稀土需求量也隨之增加,但中國卻以保護資源為由限制稀土出口,從而導致稀土出口價格瞬間提高4、5倍。海外IT企業購買稀土的價格高達中國企業的3倍以上。中國當時在稀土供求領域占據絕對優勢,第一次稀土大戰中方獲勝。
但是,美國、日本、歐盟(EU)立刻反擊。看到中國想長期限制稀土出口,西方國家於2012年6月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世貿組織爭端解決委員會經兩年審查後做出有利於西方的裁定: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是優待本國產業的措施,這是不正當行為。
據分析,雖然中國打算上訴,但推翻裁決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外部環境也對中國不利。稀土價格2011年大幅飆升後,中國中小企業大幅提高了稀土產量。中國稀土企業中有80%是中小企業。但隨著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稀土需求量開始下降。部分稀土價格去年甚至暴跌至2011年的五分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去年報導稱,中國300多家稀土企業中有25%因陷入經營困境而停產,沒有停產的工廠開工率也只有30%至40%。
另外,美國等西方國家有過中國停止出口稀土的教訓後,紛紛制定出自救對策。過去因環境汙染等原因不積極生產稀土的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都開始開採稀土。
但是,中國並不打算放棄稀土霸權。今年5月參加稀土資源稅相關會議的中國官員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說,有鑒於資源的稀少、開採的環境成本,應提高稀土資源稅、提高稀土的市場價格,以應對因WTO敗訴而導致稀土管理鬆弛的負面效應。
中國防空武器虎頭蛇尾?
<中國防空武器虎頭蛇尾>是全球軍武權威期刊《詹氏:空射武器》的編輯休森之專家大作嗎?由下圖或下文1可知是「中國各軍工企業不斷推陳出新完善之作」!休森怎會說:「中國的國防工業部門通常不會善始善終地完成開發和生產工作,如果沒有國外購買者立刻訂購的話,那麼一種設計方案就會很快被另外的方案取代,從此煙消雲散,而這種替代方案可能同樣也是短命的。」
這個嘛!不只兩岸多軍事磚家2,全球的學者專家教授、若不依理性專業事實評論、多會變邪者磚家叫獸,尤其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中共的話3!
所言極是!中西軍工軍武的研發採購制度本異,很難說誰優誰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軍就憑其中國特色的制度養活了眾多軍工企業和效費比/性價比高4之軍武,不只能滿足各軍種軍區的軍武所需,還能針對各國推銷不同產品、比如中國的肩式對空導彈就已經出口到印尼(QW-3)緬甸(HY-6)泰國 (QW-18) !
相關資料
1.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國防空導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天劍2上艦?
2.以上詳參【圖博館】:兩岸軍事磚家
3. 以上詳參【圖博館】:《中共研究方法論》
4. 以上詳參【圖博館】:CP值與小確幸 中國軍工
前衛1→前衛2→前衛3
獵手1→獵手2→地空-10防空飛彈
紅旗6/7→LY-60/FM-80(FM-90)
KS-1→KS-1A→KF-3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179993
參考消息網2014-6-14報導 美媒稱,中國即將批量生產更為優秀的航空發動機。新發動機將適應更高的內部溫度,擁有更出色的性能或耐用性,很可能被安裝在作戰飛機上。
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6月16日(提前出版)一期報導稱,這一動向之所以被曝光,是因為有消息稱中國正在市場上詢價購買大量錸,而錸這種稀有金屬能夠提高渦輪葉片的耐熱性。不過,中國生產新型或改進型發動機的時間尚不得而知,但採購需求將從2016年開始,其中部分需求將很可能用於儲備。
報導稱,除軍事效用以外,此舉還將威脅到西方三大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廠商(通用電氣公司、羅爾斯羅伊斯國際有限公司和普惠公司),因為這些企業有許多重要產品需要用到錸。全球錸供給和錸需求保持著微妙的平衡,生產商會迅速做出反應,滿足中國等新客戶的需求。
《航空和空間技術週刊》記者從海外金屬市場業內人士那裡獲悉,中國的需求似乎會達到每年5噸,從2016年前後開始發貨。這一購買量大約相當於全球產量的10%。假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項目全力投產,與之配套的普惠公司F135發動機項目的錸消費能力大概也就如此。
據報導,錸的用途還有很多,尤其被石化產業用來生產催化劑,但一位元瞭解談判情況的業內人士稱,中國官員已經表示他們的需求將用於生產渦輪發動機。不管怎麼說,人們從全球錸消費模式就能看出中國人購買錸的原因:全球約80%的錸用於生產航空發動機。
報導稱,錸的使用暗示著渦輪冶金技術的兩大進步:提高鎳基高溫合金的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可以製造出用於單晶葉片的合金。這兩項技術都能使渦輪(尤其是高壓渦輪)在更高溫度下工作。這樣的話,設計者就能加大渦輪壓力,進而提高作業效率;或者發動機可以加快燃料燃燒的速度,進而產生更大的推力。另一方面,人們可以把作業溫度維持在較低水準,擴大實際作業溫度和渦輪機最高允許溫度的差值,這樣就能延長使用壽命。人們還可以兼顧兩方面的考量,同時提高發動機的性能和耐用性。
據報導,中國工程師已向外國同行證明自己有能力製造出單晶葉片,但中國人在批量生產方面遇到了困難。一名外國工程師表示,有中國同行告訴他,中國只有10%的單晶葉片能夠滿足使用要求。另一位剛剛和中國工程師聊過相關技術的外國工程師稱,中國能否在批量生產過程中保持產品品質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即使製造不出單晶葉片,但只要把錸添加到鎳基高溫合金裡,就可以提高渦輪葉片的作業溫度。錸的熔點為3182攝氏度,鎳只有1455攝氏度。
報導稱,經過改進的高溫合金將幾乎肯定被用在戰機發動機上,比如為殲-10和殲-11戰鬥機生產的渦扇-10發動機。
據報導,中國的錸產量不高,每年兩噸左右,國內需求相應的不是很高,但這種狀況即將改變。有業內人士估計,從2016年起中國的進口需求將達到每年4.5噸到5噸。
不過,報導稱,發動機的出貨情況不會和原料供應完全一致。組裝發動機之前必須首先加工原料並製造出優質零部件。假如製造商難以利用新技術提高產量,那麼成品產量落後於原料供應量的情況就會更加明顯。此外,如果有不合格的葉片被報廢,那麼用於最早批次產品的大量原料就會被浪費。最後,金屬是可以儲存的。假如重要原料供應有限,而中國又屬於那種不願依賴外國人的買家,那麼購買金屬用於儲備的可能性就會很高。
回應(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日本就到處亂叫,中國買稀有金屬就成了威脅,雙重標準玩的飛起啊。
不要再講什麼美日搞雙重標準,人家對中國就一個標準——把中國搞死搞殘,確保自己安全。所以美日講話權當放臭屁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6-14/0850784670.html 2014-06-15 09:30:53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簡氏》網站2014-1-6美國被迫允許F-35使用中國零件,這些特種金屬是用來
製造F-35戰鬥機上使用的磁鐵,原產地不在美國,所以需要發佈不強制執行禁令的規定。
回應
美國對中國實行武器及其軍民兩用產品禁運,中國為什麼不可以?
還被迫?我們不賣給美國佬,又能怎麼樣?中國貨,價廉物美,全球共用,不用是SB。
(楨:對比F-35上的中國磁鐵,紅旗上的9日本開關算啥?即使對中限制關鍵技術和零件也沒用!另外中國加入世貿就被迫簽不平等條約,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和印尼「禁止」原礦出口上也雙標。詳參【圖博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國軍工《中國入世》 )
紅旗9導彈使用日本電子元器件 國防安全堪憂2013-9-29環球網
回應
無知的小編,兩個限位行程開關就小題大作
為了減少成本方便採購了日本的幾電器零件,不足為奇。
美國先進武器,都用日本的器件,沒什麼事情,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3/0929/c1011-23072394.html
紅旗9飛彈用日製元件 若禁運將成中國死穴 ETtoday大陸新聞
回應
美國武器也是採日製零件,可是美國不怕禁運,因為他把日本脖子給掐住了
紅旗9導彈使用日本電子元器件國防安全堪憂_網易軍事
回應
美國不也用中國產的元器件麼,呵呵
美國用是因為成本低,我們用則是技術不行.
中國的導彈成功出口了,網易馬上出來潑涼水。“打擊中國人的民族自信”是網易的一貫宗旨。
http://comment.news.163.com/photoview_bbs/PHOT15JQ00014T8E.html
世貿維持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違規裁決 BBC
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一(2012-1-30)維持了對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違規的裁決。
相關新聞
中國稀土出口價格還不如“豬肉”
WTO 美日歐逼我賤賣稀土
印尼禁2014-1-12原礦出口 業者陷入關廠裁員 經濟內傷
印尼鎳價 漲至今年最高點 鎳價飆漲衝擊大陸鋼企 聯合新聞網
印尼禁原礦出口中企應對已有招2014-1-13搜狐
印尼禁礦令禁止出口65種原礦未傷中企元氣2014-1-15中國新聞網
在8日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裝備展上,記者發現,應對來自這些不同方向的威脅時,中國也多了不少新概念武器。
空中:反隱形雷達“前後搭檔”
如今美軍正忙著向亞太地區調派F-22、B-2等隱形戰機,韓日印等國也相繼推出本國隱形戰機項目,如何對付這些“看不見的空中殺手”已成為中國面臨的挑戰之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在這次展會上推出一系列新型雷達,其中吸引頗多老外駐足揣摩的是JY-27A對空警戒雷達和JY-50外輻射源雷達,它們有個共同的特徵:探測隱形目標。
一名匿名軍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於成本和技術原因,包括F-22、F-35和B-2在內的隱形戰機並不能實現全波段隱形。由於能精確引導攻擊的火控雷達威脅最大,因此隱形戰機主要對這類使用微波頻段的雷達進行隱形優化。考慮到普通雷達基本都是“單基地”體制,即雷達的發射機與接收機共用一副天線,因此隱形戰機依靠特種吸波材料和外形設計,減弱雷達信號的反射波,或者將反射波偏離雷達方向,就能達到躲避雷達探測和跟蹤的目的。
這次展出的兩種新型雷達則採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辦法對付隱形目標。工作人員介紹說,JY-27A對空警戒雷達的性能在同類產品中屬於世界頂級。這是一種全新設計的米波段三座標對空監視雷達,採用先進的二維數位相控陣體制。在面對米波雷達時,無論是依靠外形設計還是特種吸波塗料,現有的隱形技術效果都不好。因此俄羅斯等國近年來紛紛對老式米波雷達進行數位化改造,希望它們能在反隱形目標的新領域發揮作用。但這些老式米波雷達不但體積龐大難以移動,而且存在探測精度不高的問題。相比之下,JY-27A對空警戒雷達不但具備很強的反隱形目標探測能力、抗干擾能力和良好的機動能力,而且能跟蹤高速機動目標,並具備很高的測量精度,因此它還能擔負戰區導彈預警的任務。
隱形目標的另一個剋星是“雙基地”體制雷達,即由發射機發射的雷達波碰到目標後,由位於另一處的接收機接收反射波。尤其是多部這類雷達組成探測網時,雷達波從不同方向射向隱形戰機,被後者偏離的反射波也會被四面八方的接收機獲得,隱形戰機的行蹤自然無法隱藏。採用雙基地體制的JY-50外輻射源雷達更大的特點是借助民用調頻廣播發送信號,可實現對隱形飛機、電磁靜默目標的探測、定位和跟蹤。它本身不發射雷達波,因此戰時生存能力很強,可讓對手的反輻射導彈無用武之地。
據介紹,這兩種新概念雷達戰時可搭配使用,隱蔽性能好的JY-50雷達主要部署在前沿陣地監控重點區域,而探測範圍遠的JY-27A雷達則在後方掌控全域。
水下:光纖水聲探測系統
日本、越南等相繼服役新一代安靜型潛艇,讓亞太地區水下競爭日益激烈。而美國憑藉此前在該地區部署的水聲監聽系統警戒網路,足以掌握附近海域的潛艇動向。日本《外交學者》雜誌宣稱,中國也在部署類似的固定式水聲監聽陣列。在本屆展會上,北京神州普惠公司展出新型光纖水聲探測系統。該系統主要由高靈敏度的水下聲信號感測器組成,能將水聲振動轉換為光信號,通過光纖傳到信號處理系統。和傳統壓電式水聽器相比,這種光纖水聽器靈敏度能高出2-3個數量級,可探測到極微弱信號。而且它耐腐蝕,損耗小,適合遠距離傳輸。
據介紹,這種光纖水聲探測系統既能“防守”,例如可以在重要港口組成被動警戒網路,對水下目標和水面目標同時進行監測,防範敵對勢力利用水下蛙人、微型潛艇進行滲透。它也能“攻擊”,憑藉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可以組成大型拖曳陣列,配備給水面反潛艦隻、潛艇、反潛直升機等,實現對水下目標的精確探測。
海上震懾的新武器:定向聲波
定向聲波作為一種非殺傷性新概念武器,近年來頗受歡迎。它能精確控制聲音傳播方向,可實現遠距離喊話、警告。美國海軍率先將其用於驅趕海盜和防範恐怖襲擊。此外它還發射強雜訊,刺激聽覺器官和中樞神經,使人喪失意識,甚至失去行動能力,因此也被用於驅趕暴亂人群等城市維穩場合。
定向聲波武器還可為海上設施設立多道防禦圈,例如對進入1000-3000米範圍的不明船隻喊話和溝通,在100-1000米範圍內警告,如果對方拒絕聽從命令繼續靠近,則可調節發射功率,在儘量不傷害對方人員的情況下令其失去行動能力。據介紹,海上執法船也可利用這種設備,維護我國合法權益。
回應
不吹牛皮會死啊?千萬別跟美日對抗,光小菲那超音速巡航快艇都能打死你,別現眼了
叛國噴子死不悔改,天天在網上搗亂,必須及早打掉,網路才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民意。我國網路的不正常現象,是敵對噴子有組織的破壞造成的,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5-09/0824778376.html 2014-05-11 08:43:17
自製戰機 主宰大陸領空2013-12-26 旺報 【楊俊斌】
除了前一陣子傳出中國軍方將購買俄羅斯SU-35戰轟機外,現在流露在外的訊息,都是大陸軍方在裝備上又取得了新進展。天上飛、地上跑和在水裡潛的都能自製。
有了殲-10之後,開發了外型已有不同的殲-10B。將來又將出現更為先進的殲-10C。去年就被外界知曉的兩款隱形戰機,殲-31、殲-20已愈來愈有樣子。現在還有所謂的殲-11、殲-15艦載機、殲-16,甚至更強勁的殲-18。
在轟炸機發展方面,比較成熟並且為外界所知悉的轟-6K早已成軍,中方也正在發展如美軍B-2隱形轟炸機大小,各種不同用途的戰機,大的小的,琳瑯滿目。
就如同美方一樣,不同的飛機公司擁有不同的研發和製造能量。從不同款具備優異性能的戰鬥機誕生,更可以看見中國在機載雷達、外型氣動力設計、航空電子設備諸多方面實實在在的進步,這說明中國對於這些新技術已逐漸駕輕就熟。
而這些技術,同樣可以用於其他新型戰鬥機的改進上,對中國空軍戰鬥力的提升是全面的。也就是說,除航空發動機外,可能還難以和先進國家相較,但基本的技術和科技,已完全掌握自己手上。未來,完全屬於中國自製戰機,將主宰大陸領空。
BW100_4DSP_VPX信號處理處理 BW100_4DSP_VPX信號處理處理
2014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於5月8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老館)開幕。此次展出了包括多款加固軍用電腦、雷達電子設備等在內的諸多防務電子產品,吸引了很多軍事愛好者和電子愛好者的眼球。
在展會現場,記者在北京理工雷科電子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展臺看到,該公司展出了多款雷達系統、衛星導航、資料獲取/存儲/處理產品。在一款雷達信號處理器主機板上,記者發現一塊處理器核心部件上寫有“魂芯”二字。據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研製的這款VPX系列雷達信號處理板卡採用的是國產晶片,實現了雷達信號處理核心設備從進口到國產化的轉變。
回應
我們根本不相信中國人可以自己造出芯!是不是又在吹牛逼!忽悠老百姓啊
處理器用外國的晶片你要噴,現在用國產的晶片仍然要噴,尼碼 基因遺傳啊!
如果不懂,就不要去噴,而是去先瞭解。晶片的原材料?呵呵,那是矽。矽來自哪裡?地上的砂子裡面就有大量的矽。把矽提純得到單晶矽,然後在上面蝕刻出電路,就成了晶片。中間不需要進口其他任何原料。或許有些人會問了,那這個蝕刻電路的機器才是最關鍵的,它是國產的嗎?呵呵,的確,製作晶片最最關鍵的就在這個蝕刻電路的機器,這個機器叫做光刻機,是電子行業最尖端最頂層的設備。世界上能製造光刻機的廠商非常稀少,全球有影響力的只有五家:荷蘭ASML、日本尼康、中國SMEE、日本佳能、美國ultraTech。中國目前排名第三。啥,你問intel、nvidia、高通、三星這些牛逼的公司到哪裡去了?呵呵,我們日常聽到的intel、nvidia這些所謂的牛逼公司,其實都是晶片產業的中下游而已,他們嚴重依賴於最頂層的光刻機生產商,intel的光刻機是採購自ASML的,nvidia自己根本不能生產晶片,晶片是交給TSMC代工,而TSMC的光刻機是採購自ASML和尼康的。高通自己也不生產晶片,交給其他晶圓廠代工,三星的晶片依靠採購ASML和日本的光刻機。沒有光刻機,這些廠商半個晶片也造不出來。光刻機才是一個國家晶片產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而在這一點上,中國是有相當實力的!不要太妄自菲薄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5-10/0944778586.html
我國同時研4款軍用航空發動機 用於四代機首飛2014-5-10 中國航空報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4月30日,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總設計師韓冬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在貴州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上接受頒獎。
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航空人”,1996年7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學歷。18年來,以拳拳赤子之心積極投身於航空發動機型號研製的事業。2011至2013年間,主持了四個型號的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工作難度和工作壓力非比尋常。憑藉豐富的型號工程經驗、深厚的技術理論功底、良好的協調統籌能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保證了某多用途四代飛機按期實現首飛
回應
又在吹牛逼了,中國發動機要是這麼強,為啥每年還要進口多少億的俄羅斯,二毛的發動機?現在的戰機有幾個裝了國產的,穩定高效的?
中航每年的發動機產量滿足不了軍隊的需求,進口一些算什麼事情?
看來你有點那個,人家說同時研發,並沒說同時裝備,這跟吹你有什麼關係。
中國戰鬥機中,J7 J8 J10後期型號 J15 這些都是使用國產的發動機的,J20目前還在測試使用國產發動機,加入驗證 中國夢。中國戰鬥機的發動機不能在依賴進口了。依靠進口只能處於被動的現象。前日的J20試飛已經在試用國產發動機了。即使我們很多是仿製的,但是我們卻能夠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仿製別人的,再開發出比別人更先進的發動機。精益求精。提高軍事水準,維護國土完整。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5-10/0944778582.html 2014-05-11 08:41:34
分析稱我國擁有J20J15兩張王牌將丟掉軍購拐杖2012-03-27世界新聞報
根據《航空周刊》的文章,2008年,沈陽飛機公司開始交付配備國産發動機、雷達和武器的殲-11B戰機,這被視爲中國現役“最強大的國産戰機”;2003年至今,成都飛機公司已生産超過200架單座的殲-10A型和雙座的殲-10S型戰機,同沈飛殲-11B型戰機構成“高低搭配”;與此同時,中國空軍與海軍已接收約170架殲轟-7雙引擎戰鬥轟炸機。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一支裝備1000架戰機的現代化空軍。
在轟炸機方面,與美軍升級轟炸機的思路類似,中國轟-6K轟炸機也換裝了功率更大的引擎,重新設計過的機鼻內換裝了先進雷達和光學設備,此外,升級版還可挂裝6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除戰機和轟炸機,中國還發展出一系列空中預警平臺,其中高端型號“空警”-2000和以運-8運輸機爲平臺、采用平衡木雷達天線的“空警”-200都是中國軍隊自用型號。另一種采用碟型雷達罩的ZDK-03型預警機則是爲巴基斯坦設計的。
在升級、改進第三代戰鬥機的同時,中國還緊跟隱形戰機潮流。《航空周刊》猜測,成飛的殲-20隱形戰機首飛後,沈飛仍在自籌資金研制中型隱形戰機,可能稱爲“殲-60”。
前段時間,有一則關于中國將從俄羅斯購買48架蘇-35戰機的消息被俄羅斯媒體炒得火熱,但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隨即否認了相關傳言。不可否認,中國的軍用飛機制造業確實曾長期受惠于俄羅斯(前蘇聯),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今天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一整套完善的軍用飛機研發、制造體系,基本擺脫了對外依賴。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空軍現在需要購買戰機,也可能僅是出于補充數量或應急需要(楨:或回饋中俄戰略伙伴!),並不是非買不可。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27/1818686064.html
公司的優先發展方向是研製未來的轟-8轟炸機(可作為核武器載機使用)。國外航空專家認為,轟-8是一種採用雷達隱身技術、機載武器內置的轟炸機。據中國消息人士透露,該機的導彈-炸彈載荷(巡航導彈)將不小於18噸,最大飛行速度為馬赫數1.2,在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航程不小於1萬公里。飛機計畫裝4台發動機。目前已經公佈了該機的一些圖像,但關於試驗機的製造情況不得而知。
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位於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1964年建廠。目前該集團有49家企業,職工總數55000人,其中15000人是熟練專業技術人員。總資產19億美元。
貴航集團專業研製生產殲擊機和教練戰鬥機、渦噴航空發動機,修理和改進航空技術裝備。目前集團已經理順了教練-9(也被稱作FTC-2000)超音速教練戰鬥機的批量生產,其第一批已經於2006年列裝中國空軍。
教練-9由殲教-7教練機(原型機是殲-7)發展而來。教練-9用於殲擊機飛行員的初級和高級訓練。據推測,該型號部分用於出口。
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成立於1951年,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目前該集團是國內最大的航空技術裝備製造商之一。總資產12億美元。職工總數1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700人。擁有車床8千台。
該集團專業研製生產強擊機、教練戰鬥機、教練機、輕型運輸機、小型飛機。其企業主要產品是強-5M強擊機(可攜帶戰術核武器)、教練-8(K-8)噴氣式教練機和初教-6活塞式教練機(原型是雅克-18)。
2010年集團掌握了L-15新型教練戰鬥機的批量生產。該機用於殲擊機飛行員初級和高級訓練,也可作為輕型強擊機使用。應該指出的是,俄羅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也參與了該機的研製 。此外,該集團的企業還修理轟教-5教練戰鬥機(伊爾-28U飛機的翻版)。
可見,中國擁有足夠強大的戰術飛機生產能力,既能滿足本國軍隊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出口規模。據國外專家估計,目前中國每年出口120-130架作戰飛機。與此同時,中國在一系列重要的航空配套設備和系統方面(機載電子設備、機載雷達、發動機、導彈)還繼續依賴進口(楨:發動機而已吧!),因為國產配套設備和武器的技術性能還落後於國外同類產品。
中國把克服這些不足作為目標,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分別用於取代俄制AL-31F和RD-93發動機的國產“太行”和“泰山”發動機的問世可以算是不小的成就,另外,中國還在俄羅斯在“甲蟲”雷達的基礎上研製了國產機載雷達。
(新浪編者注:殲-20最高飛行速度被公開在配圖內,移動端使用者可點擊圖片放大。圖中透露殲-20 最大速度2448每小時 巡航速度超過1200公里每小時。另有殲-20配備發動機型號為WS-15)
回應
AL-31F的總壽命為900小時,翻修壽命比總工作壽命更短,大約為300小時。空軍5719維修廠通過發動機維修再製造技術成功將俄制AL-31F發動機的壽命從900小時延長至1500小時,翻修期改進到500小時。此外,現在國產太行發動機的壽命相當於AL-31F的3倍(楨:1/3吧),這些都是真的。網友們別總拿老眼光看中國。
英國的發動機世界領先,為什麼搞不出五代機?還要跟美國買?所有技術都是必須的。而世界上只有美俄中能做到全部都有,當然中國的技術還相對落後與美俄,中國正在努力中
中國全部都有?推比10一級的渦扇發動機技術有個毛,連al31都還要進口的國家,也有資格嘲笑法國沒有。
ws15就是推比10的航發,你不知道?全世界只有美俄中能生產推比10的航發。你啊,就像沒毛的猩猩。
都他娘的別互相指責了,看看天朝百姓的生活吧!發大水,被大人打,強拆,農民沒土地等等!攘外必先安內,天朝大人們不懂嗎?
沒有天朝,你們南京大屠殺會再現!你個2B!南京人是江蘇省裡最差勁的!
某些人就是小農意識在作祟,就只看到眼前的丁點利益,對它們而言只要吃飽喝足就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23/1153736951.html 2013-08-25 10:22:20
俄羅斯衰了!中國購蘇35和拉達級竟是援助普京 2013-03-19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採購蘇-35、以及阿莫爾級(拉達級潛艇出口型)合作是中俄近期最重要的兩大軍事合作專案,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關於中俄的這兩大軍事合作,國內外評論眾口紛紜,一些國外輿論聲稱是“中國技術仍依賴國外”的鐵證,一些國內輿論則聲稱“毫無必要引進蘇-35”。
首先,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毫無邏輯可言。117S發動機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千牛和125千牛。相比之下,用於俄羅斯T-50的117發動機(AL-41F)正式版推力在157千牛以上(未來計畫180千牛)。所以說,所謂“先進的”117S發動機,仍沒有脫離三代機引擎的水準,推力增量很有限。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可能時間表,獲得117S發動機的時間最快也在五年後,完全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另外,阿莫爾級計畫更是俄羅斯潛艇直接引入中國技術設備,對難產的“拉達”級潛艇的全面完善。可見,由於行業持續性衰退,俄羅斯軍工企業不僅資金人才缺乏,技術進一步更新換代也出現嚴重問題,已經開始需要中國軍工技術的“反哺”。俄羅斯軍事技術長期“吃老本”的狀況已瀕臨末日。
所謂先進的蘇-35戰鬥機、拉達級潛艇乃至伊爾-476等等,無一不是前蘇聯時期技術遺產的後代,如果沒有新鮮技術血液的融入,根本談不上“滿足未來需要”,甚至很多企業隨時有徹底破產垮臺的可能。俄羅斯大型軍艦、運輸機、潛艇幾乎都已經面臨無米下鍋的況狀。其他幾個關鍵行業,即使有俄羅斯本國訂單,但由於新一代武器研製費用高昂,新型號研製進程也舉步維艱。如沒有外來資金的支援,蘇霍伊公司的T-50戰鬥機甚至難以順利推進。俄羅斯海軍甚至依靠印度護衛艦訂單,才能確保同型號的護衛艦在本國服役。
儘管中國軍事工業進步飛速,但實際上距離西方先進水準仍然有很大差距。無論如何,俄羅斯在未來幾乎仍是中國軍事技術交流和借鑒的唯一視窗。如果俄羅斯軍工垮臺,中國軍工的很多領域可能真會陷入“閉門造車”的狀況,對中國肯定是弊大於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持活力的俄羅斯軍工,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軍工的發展。事實上西方的軍事發展,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歐洲和美國防務企業間的不斷交流和合作。盲目自滿和排外,不能真正縮短和西方的差距。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7605-1-1.html
20年內 解放軍將成全球最強軍隊2013-08-15 旺報
隨著大陸軍工業發展,中共解放軍可望在未來15年至20年,成為全球最強大軍隊;分析認為,傳統軍事強國美國和俄羅斯,只能透過研發新式武器來維持自身優勢。
俄羅斯最新一期《軍工信使》周報指出,全世界目前有3個國家的軍工企業,有能力製造絕大多數類型的武器裝備,不僅能滿足自身需求,還能用於出口,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尤其解放軍近年不斷更新裝備,質量可謂突飛猛進。
但中方的軍工業發展也存在若干問題,像是在發動機、高精度武器、發動網路閃電戰所需的各種控制系統等領域,中國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不過,這些缺失在俄刊看來,反而有其優點。據分析,中國製造的發動機質量雖略遜其他國家,但可靠數量彌補;高精度武器的欠缺也能用大量常規武器來替代,特別是西方軍隊慣用的高精度彈藥造價昂貴,無法經常更新,令戰鬥力遭到削弱。文章說,中國目前軍工業情況,是為爆發大規模「兩軍對壘」式經典戰爭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軍工業發展有「蘇聯道路」影子,但大陸卻整合了行政和市場手段,且借鑒外國技術的能力更強。所謂的行政手段是指,大陸官方推行的經濟和科技政策,對整體軍工業發展十分有幫助。
由於意識到,質量無法替代數量,網路無法替代實物,大陸軍隊除了將資訊技術帶進軍隊外,還以新式裝備一對一地更換老舊裝備;對此,俄媒認為,中共解放軍不出20年,即能在各方面成為全球最強軍隊,美、俄等國則必須仰賴研發新一代武器來維持優勢。
(楨:全文見:俄称解放军20年内将成全球霸主 要给军工记头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14/1026735288.html
俄羅斯《外國軍事評論》雜誌2013年第4期刊登了伊萬諾夫和博亞爾斯基的文章。文章介紹了中國航空工業主要作戰飛機生產企業基本情況和科研生產能力。文章編譯如下:
目前,構成中國軍隊作戰飛機機隊基礎的是各型轟-6轟炸機,殲-7、殲-8-II、殲-10、殲-11A/B戰術殲擊機,殲轟-7/7A殲擊轟炸機,強-5強擊機(2012年底停產)。此外,殲教-7、教練-8、教練-9和L-15教練(戰鬥)機可作為輕型強擊機使用。大部分飛機為進口或按許可證生產,同時,本國研製的飛機比重在增加,儘管性能比國外同類飛機差。
2008年底成立的新公司名稱為中國航空工業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AVIC)。該公司成立時法定資本為94億美元,總資產達425億美元。截至2012年初,其工作人員數量超過40萬人。AVIC有200家企業,其中許多企業已經上市。其總資產達794億美元。2011年公司躋身世界五百強之列。
中國有9家關鍵的航空技術裝備生產公司,其中5家生產主要類型的作戰飛機,它們是瀋陽、西安和南昌飛機製造公司,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和洪都航空工業集團。
瀋陽飛機製造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航空技術裝備生產企業。該企業建成於1953年,職工總數約15000人,擁有車床8千台。公司最大的專業企業是瀋陽飛機廠、瀋陽航空發動機廠和瀋陽部件零件廠。該公司還有一家大型科學研究所,有工作人員約2000人左右。
瀋陽公司在1986年前生產殲-5(原型為米格-17)和殲-6(原型為米格-19)殲擊機,這兩種飛機在1960-1970年代構成了中國空軍的基礎。這裡還第一次組織了殲-7殲擊機(原型是米格-21)的生產,後來成都飛機製造公司也開始生產該型飛機。
目前瀋陽公司在繼續專業研製生產戰術殲擊機。已經理順了殲-8-II和殲-11A(蘇-27SK的中國版)飛機的生產,並在對各種改型進行改進。2006年開始生產殲-11B殲擊機。
此外還在加緊研製新型航空技術裝備。據西方媒體報導,2012年3月至4月,殲-16殲擊機在這裡開始廠試。研製該型飛機時採用了蘇-30MKK戰術殲擊機的技術方案。為了消除發現的不足,提高戰術技術性能,正在修整殲-15艦載殲擊機。計畫2015年開始批量生產殲-15飛機。預計該機將搭乘2012年9月列裝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是研製生產殲-20和殲-31第五代殲擊機。這兩個型號的飛機已經分別於2011年1月11日和2012年10月31日開始試飛。截至2013年2月,殲-20完成大約60次試驗飛行。兩個機型都計畫在2020年前列裝。預計,殲-20將作為戰術殲擊機使用,而殲-31將作為戰術殲擊機和艦載殲擊機使用。
此外,在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在一系列國際航展上還展示了第六代殲擊機模型。預計該機實際上將是自動化無人駕駛系統,也能夠在有人狀態下使用。飛機氣動佈局將是低斷面機身加平滑機翼輪廓,這將使飛機具有超音速巡航速度和很高的機動性。
成都航空製造公司是在1958年建成的成都飛機廠的基礎上成立的,它是僅次於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的中國第二大殲擊機製造企業。職工總數15000人,2010年公司利潤為15億美元。公司的基礎由成都飛機廠、發動機製造廠、航空工業設計科學研究所(編制1800名工作人員)和其他專業及非專業企業構成。
公司自1960年代起專業生產中國版的米格-21戰術殲擊機——殲-7。現在公司正在生產殲-7MF、殲-9(也被稱作FC-1或JF-17,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主要供出口)以及各型殲-10國產殲擊機。
殲-9飛機採用俄制RD-93發動機,殲-10則採用俄制AL-31FN航空發動機,這使這兩種機型的生產速度受制於發動機的供應。目前正在積極研發國產航空發動機。例如,中國的工程師們正在為取代RD-93和AL-31FN發動機而研製國產WS-13“泰山”和 WS-10“太行”發動機。應該指出, WS-10發動機的大修前工作壽命已經達到300個小時,而一開始只有40-50小時。WS-13的同一指標為150小時。
公司的優先業務方向是與瀋陽公司聯合參與包括殲-20在內的未來殲擊機研發計畫。
西安飛機製造公司位於陝西省省會西安市,職工總數17000人。自2007年起每年收入超過15億美元。
自1958年建廠時起,公司的專業就是生產轟炸機和運輸機。目前公司正在研製生產轟炸機、戰術殲擊機、運輸機和以其為原型的其他類型的飛機。 2013-08-25 10:13:07
非洲軍官揭秘西方軍工不願參展珠海最大原因 2012-11-20 環球網
臺北時報11月19日文章稱,中國在珠海航展中首次展出了武裝直升機、無人機和防空系統等最新型軍備,其中包括FD-2000出口型遠程地對空導彈和類似于“捕食者”的“翼龍”無人機。雖然中國軍工産品的種類與質量都有大幅提升,但與美國最先進的軍備相比,中國軍備仍落後一、二十年。
作爲世界第四軍備出口國,中國對外軍事貿易國多爲除歐洲之外的小國,這些國家與中國類似,都遭到了美國的軍事禁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朗和緬甸是中國軍備最大的客戶,飛機是中國最暢銷的軍用商品。北京並沒有公布軍備出口的官方數字。國外媒體估計,去年中國對外軍備出口總額約爲20億美元。在截止到2011年的十年中,中國對外軍售已經提高了95%。
在本屆珠海航展中,中國第二款隱形戰機殲-31隱形戰機模型,目前全球僅有美國曾成功研制了兩款隱形戰機,擁有經驗較少的中國在該領域無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誠然,中國“複制”國外先進軍備的曆史,不會很快被人遺忘。在珠海航展中,代表團常常圍繞中國系統和國外平臺之間的相似之處展開分析。
非洲某國空軍代表團一位軍官就說:“看到這些飛機時,就會聯想到以前看到的機型。K-8類似于‘鷹’式教練機,殲-10類似于一款歐洲戰鬥機,L-15類似于意大利馬基(Aermacchi)公司的M-346高級教練機。這就是爲什麽一些公司不願意在這裏展示其飛機的原因。你帶著産品來到這裏,五年後,它就會被稱爲殲-XX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1-20/0952707216.html
第九屆珠海航展專題
http://sky.news.sina.com.cn/zt/2010zhuhaiairshow/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8月號刊文章,原題:從國際軍事裝備展覽看中國的崛起 從1992年本刊參加莫斯科航空展開始,中國的各大軍工企業也陸續進入了這一領域參展。不僅如此,中國三軍、軍事工業界的代表團規模也越來越大,國際軍備展覽已經具備了很強的中國色彩。20多年的軍事裝備展覽,實際上是目睹中國崛起、某些大國興衰的巨大舞臺。
在國際軍品展覽市場上,幾乎整個90年代的國際裝備展覽,無論是航空還是造船、陸戰集團公司的成員在展覽會上,遠遠望去都能夠很快識別這是中國代表團,品質不好的西裝內,一定還穿一件毛衣。盡可能地躲著記者,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記者提問時,旁邊一定有人儘快過來打岔走人,這樣的推銷活動,真不知道目的何在?神秘感的增加,反而使買家可能望而止步。
2000年以後,更多的中國裝備公司進入了國際市場,首先是衣著發生的變化,西服的設計、做工甚至超過有些西方記者的服裝,開始客氣地與記者打招呼,但是依然擁有神秘感。
最主要的變化是,展覽會上的中國代表團大量增加,人山人海,尤其是在巴黎航空展上,軍人代表團、民間技術人員代表團,幾乎圍著先進國家展品,尤其是美式裝備團團轉,拍照、攝像,全面進行。
2006年以後,巴黎航空展、法國陸軍展都推出了“預防中國人措施”,關鍵的裝備被封閉起來,不讓中國代表團靠近。美國展商則更加直接,我們不接待中國人!
2008年以前,撰寫西方武器、美國武器的文章真的比較容易,因為在展覽會上,美方派發的各種檔、資料最為齊全,包括尺寸、性能等。
2009年開始,美國、英國的各大軍事裝備公司,停止派發所有武器技術資料,改為專家講解,詢問原因,馬上有媒體負責人上前回答說:是節約紙張!其實這是對抗武器仿製行為的措施!
針對誰呢?儘管不完全是中國,但是也許中國首當其衝。
再回到中國公司的表現,近年來大批武器雨後春筍,年年更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軍事工業國家不是歐美老牌大國,而是韓國、土耳其等。
在武器裝備品質方面,韓國、中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年裝備更新,例如中國的遠端火箭炮、制導火箭炮、制導炸彈、短程彈道導彈;韓國的步兵戰車、主戰坦克;土耳其的裝甲運兵車等等。土耳其對自己進口的中國B611彈道導彈改良之後再出口,由於加裝了北約制式的GPS,打擊精度甚至高過中國的產品。
在國際軍品展覽市場上,類似中國快速發展的國家還有韓國、土耳其。
回應
不管是黑還是贊,這種說話不著調的都不用相信
這個月平禿子的獎金沒了,不愛崗敬業啊
黑美國日本去,好嗎
就憑中國政府的一切往“錢”看也產不出什麼好產品!不信看著點,遲早丟人丟到門外去
錯誤誰都會犯,土鼈黨的錯誤你能說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平可夫的某些文章還是比較客觀的,有些資料恐怕你們連見都沒見過,但是他知道,你敢說你比他博學?
此處不黑勝有黑哼
小編誤會了...平局是咱們駐外忽悠局主任
雖然平可夫已能心平氣和,但是難撼國內那些黑傢伙。
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珠海航空展 2013-08-14 09:59:30
英國新造航母將完成組裝 中國龍門吊立下大功
超級打工仔!白送似的誰不用?這值得驕傲嗎?
是中國造的 但是沒有看到漢字,為什麼沒有看到漢字呢,看看中國進口的東西,沒有漢字
尼瑪、出口的東西。寫上漢字、給你尼瑪看啊?是給人家看!當然要用人家的語言
有些人的智商的確是有硬傷,殊不知還在此秀下限。目前全世界能造巨型龍門吊的只有2家,中國的振華港機,德國的利伯海爾。
誰告訴你大龍門吊只有這兩個廠家能做?你不要以為大型龍門吊有多大有多難,非常粗糙的機械,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難點,中國能做這個的大型港機廠和重行機械廠光江蘇就有好幾家。能做龍門吊電氣控制的更是多得很,你以為就振華港機能做?
能做大型的有很多,但做的巨型的就2個指頭。巨型構件合攏是要講定位,講精度,這些精度是以毫米計算,不但水準,還有高程。不然怎麼合攏?吊位差幾個釐米,找幾萬個你也撬不動。對所有的傳感,伺服,傳動都有很高的要求,還要考慮吊機鋼結構的畸變,溫度的變化對精度的影響。“非常粗糙的機械,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難點”你也太天真了吧,難道買家會跟你一樣2?你回家開個車,以釐米定位試試?容易嗎?
可笑!機械廠一般都是以百分之一毫米為單位的,不懂就別開腔.失望
巨型龍門吊技術上的確要求是比較高的。但這種東西也不是沒有中國就造不出來。西方的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擁有更加先進的設計和使用的經驗。只是在成本上競爭不過中國(中國的苦力多啊),所以這些西方企業也就停止了這方面的製造。這是中國的成功,也是國人的悲哀。不要太把這事當什麼驕傲的東西。因為他代表的是中國苦力們的汗水。(楨:德國的利伯海爾呢?)
有些人的智商的確是有硬傷,殊不知還在此秀下限。目前全世界能造巨型龍門吊的只有2家,中國的振華港機,德國的利伯海爾。
不虧是菌類,難怪看不懂別人在討論什麼。
你吼個鳥啊,你媽生你沒跟你生個腦啊? 1000頓龍門吊不叫巨型?那你說說全世界比它大的有幾台?
西方嚴格禁止可能用於軍事的設備出口(楨:德國的利伯海爾能!),我們為什麼不限制?為了蠅頭小利,犧牲國家利益?政府為什麼不控制?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65_24890.html
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工 海龜與烏龜
據防務新聞網站2013年7月22日報導]美國以及歐洲多國國防開支的下降雖不是災難性的,但從2013年的100強名單中可以感覺到國防開支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2013年,100強公司的防務收入總額相比去年下降了130多億美元,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下降了3%。2013年的100強名單標誌著100強公司的防務收入已連續兩年下降,2011年的收入相比2010年下降了1%。
對大多數分析者而言,這並不稀奇,因為美國國防部在2012年削減了其成本,歐洲幾個國家也面臨著經濟壓力。但是,雖然國防收入有所下降,100強公司的總收入卻上升了3%。
總收入的上升以及國防收入的下降,表示防務公司對國防的關注正越來越少。五年前,100強公司總收入的38%來自國防,而2012年這一數字僅為28%,這是一種巨幅下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再一次榮登榜首。在前10家公司中僅有兩個變化,雷神公司(排名第四)上升了一個名次,聯合技術公司上升到第9名。
百強前10名中有7家公司的國防收入下降。與去年相比,100強公司總的國防收入下降了3%。然而,若所有在2013年百強名單上的公司都在2012年百強名單上,國防收入的下降就僅有2%。
儘管國防經濟的衰退使很多區域受到衝擊,但俄羅斯國防公司卻有驚人增長,阿爾馬茲-安泰公司(第14名)上升了11位,成為歐洲前5大國防企業中的一員,其國防收入增長了62%。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第24名)國防收入增長了32%,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第49名)國防收入增長49%,RTI(第80名)國防收入增長12%。
並非每家俄羅斯公司都有增長:蘇霍伊公司(第43名)、伊爾庫特公司(第62名)和米格公司(第93名)的國防收入都有所下降。但俄羅斯許多公司國防收入的巨大增長,對百強公司的整體國防收入有較大影響。
百強名單上的非俄羅斯公司的國防收入跌幅超過3%,也就是說,是俄羅斯的防務公司,尤其4家增幅較大的俄羅斯防務公司,將整個名單中的國防收入下降的總結果提升了1%。
若將俄羅斯公司排除在外,百強名單中的非美國公司國防收入下降了5%,若包括俄羅斯公司,則下降了接近2%。與2011年相比,許多歐洲公司國防收入下降受到2012年美元強勁的影響。BAE系統公司、芬梅卡尼卡公司和EADS聯合擁有的歐洲導彈製造商MBDA國防收入為38.6億美元,若以獨立的公司排名,其將位列第23名。
俄羅斯防務公司的國防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武器出口的巨幅增長,2012年達到創紀錄的140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6%。俄羅斯作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武器出口國,自2005年武器出口增長超過一倍。
這種增長正值俄羅斯政府大力推動武器出口之時,包括俄羅斯飛機在2013年巴黎航空展上的回歸。印度和中國,兩個俄羅斯最大的國防客戶,快速推動其國防開支增長,幫助俄羅斯公司實現國防收入的增長。 俄羅斯還通過2011~2020年6410億美元的軍事硬體採購計畫,使其自身國防開支增長,有利於刺激國防領域的增長,這可能是自冷戰之後最大的增長。
回應
這個排名貌似是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日本有不少上榜的
他們比的是私營公司,若包括國有企業中航工業和北方工業能排第一第二,中國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他們生產的,每年的國防預算除了吃喝拉撒都是他們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7-23/1350732384.html 2013-07-24 10:02:52
陸3D列印 恐蹈太陽能產業覆轍2013-06-06 旺報
2013世界3D列印技術產業 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大陸3D列印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羅軍表示,未來3年中國3D列印技術市場規模可以達近百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美國《富比士》中文網6月3日發表文章稱,這一預測讓業界質疑,文章甚至認為,中國3D列印或將重蹈太陽能產業覆轍。
該文指出,對比當年太陽能產業在中國發展的種種現象,3D列印重蹈覆轍不無可能。
首先,缺乏創新將制約中國3D列印需求的發展。加工製造目前仍然是中國製造業的主流,而產品創意、創新則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
核心設備依賴進口
再來,做大規模與尋求技術創新也存在矛盾。《富比士》指出,太陽能產業鏈中,高純度矽料和高電池轉化效率一度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痛點,今天的3D列印面臨類似問題。
另外,《富比士》還認為,在3D列印設備製造方面,中國起步不晚,但中國3D列印設備在物品的列印精度、設備的可靠性方面仍然與國際水平有相當差距,制約發展的是3D列印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
除去上述原因,「中國式發展」也可能對3D列印造成傷害。文中認為,3D列印似乎正在步入太陽能發展的後塵,去年3D列印概念被媒體熱炒以來,相關或者不相關的公司都開始擠入這一新鮮的領域,太陽能產業當年讓企業瘋狂的故事,似乎即將重演。
預估3年產值翻10倍
環球網報導,第3方研究機構沃勒斯協會(Wohlers Associates, Inc.)5月下旬剛剛發布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3D列印市場約22億美元(約135億人民幣),比2011年增長28.6%。過去3年,全球3D列印的年平均增長率約27.4%。全球3D列印設備的安裝量中,美國比例最高占38%,日本9.7%,德國9.4%,大陸8.7%。
羅軍表示,大陸當前3D列印市場約10億規模,這與沃勒斯協會的統計資料基本一致。由此看來,未來3年大陸3D列印產業將翻10倍,年均增長率215%。
儘管沃勒斯協會表示對3D列印未來幾年的發展表示非常樂觀,但該機構對於全球增長的預測相較於「中國速度」則顯然保守得多。
沃勒斯協會預計,未來幾年全球3D列印,仍將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2017年全球3D列印市場將達60億美元規模。
據防務新聞網站2013年7月22日報導]美國以及歐洲多國國防開支的下降雖不是災難性的,但從2013年的100強名單中可以感覺到國防開支下降所帶來的影響。
2013年,100強公司的防務收入總額相比去年下降了130多億美元,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下降了3%。2013年的100強名單標誌著100強公司的防務收入已連續兩年下降,2011年的收入相比2010年下降了1%。
對大多數分析者而言,這並不稀奇,因為美國國防部在2012年削減了其成本,歐洲幾個國家也面臨著經濟壓力。但是,雖然國防收入有所下降,100強公司的總收入卻上升了3%。
總收入的上升以及國防收入的下降,表示防務公司對國防的關注正越來越少。五年前,100強公司總收入的38%來自國防,而2012年這一數字僅為28%,這是一種巨幅下降。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再一次榮登榜首。在前10家公司中僅有兩個變化,雷神公司(排名第四)上升了一個名次,聯合技術公司上升到第9名。
百強前10名中有7家公司的國防收入下降。與去年相比,100強公司總的國防收入下降了3%。然而,若所有在2013年百強名單上的公司都在2012年百強名單上,國防收入的下降就僅有2%。
儘管國防經濟的衰退使很多區域受到衝擊,但俄羅斯國防公司卻有驚人增長,阿爾馬茲-安泰公司(第14名)上升了11位,成為歐洲前5大國防企業中的一員,其國防收入增長了62%。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第24名)國防收入增長了32%,聯合發動機製造公司(第49名)國防收入增長49%,RTI(第80名)國防收入增長12%。
並非每家俄羅斯公司都有增長:蘇霍伊公司(第43名)、伊爾庫特公司(第62名)和米格公司(第93名)的國防收入都有所下降。但俄羅斯許多公司國防收入的巨大增長,對百強公司的整體國防收入有較大影響。
百強名單上的非俄羅斯公司的國防收入跌幅超過3%,也就是說,是俄羅斯的防務公司,尤其4家增幅較大的俄羅斯防務公司,將整個名單中的國防收入下降的總結果提升了1%。
若將俄羅斯公司排除在外,百強名單中的非美國公司國防收入下降了5%,若包括俄羅斯公司,則下降了接近2%。與2011年相比,許多歐洲公司國防收入下降受到2012年美元強勁的影響。BAE系統公司、芬梅卡尼卡公司和EADS聯合擁有的歐洲導彈製造商MBDA國防收入為38.6億美元,若以獨立的公司排名,其將位列第23名。
俄羅斯防務公司的國防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因於武器出口的巨幅增長,2012年達到創紀錄的140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6%。俄羅斯作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武器出口國,自2005年武器出口增長超過一倍。
這種增長正值俄羅斯政府大力推動武器出口之時,包括俄羅斯飛機在2013年巴黎航空展上的回歸。印度和中國,兩個俄羅斯最大的國防客戶,快速推動其國防開支增長,幫助俄羅斯公司實現國防收入的增長。 俄羅斯還通過2011~2020年6410億美元的軍事硬體採購計畫,使其自身國防開支增長,有利於刺激國防領域的增長,這可能是自冷戰之後最大的增長。
回應
這個排名貌似是把中國排除在外的,日本有不少上榜的
他們比的是私營公司,若包括國有企業中航工業和北方工業能排第一第二,中國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他們生產的,每年的國防預算除了吃喝拉撒都是他們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7-23/1350732384.html 2013-07-24 10:02:17
中國展示世界最大軍用戰機3D列印鈦合金零件
2013年5月24日,在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鐳射所屬研發團隊,展示了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關鍵構件鐳射成形技術。
回應
我是做機械加工的。。說這個是3D列印就是扯淡、這個工件中間的小格子裡面絕對是加工中心加工的。很明顯有銑刀走過的痕跡。
你做過的機械加工是加工耕地機的吧
此3D列印非彼3D列印技術,揣摩下來,兩個技術是截然相反的。所以自稱鐳射成型技術。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使用鐳射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並投入多個國產航空科研專案的原型和產品製造中。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鐳射成形鈦合金大型主承力構件製造並且裝機工程應用的國家。由於採用疊加技術,它節約了90%十分昂貴的原材料,加之不需要製造專用的模具,原本相當於材料成本1~2倍的加工費用現在只需要原來的10%。加工1噸重量的鈦合金複雜結構件,粗略估計,傳統工藝的成本大約是2500萬元!
西工大伯力特公司的鐳射焊接成型而已!將鈦合金粉用鐳射焊燒結成固體,雖然表面粗糙但內部經過探傷完美!
有點吹牛了吧,目前金屬3D列印的零件強度都不夠,沒經過鍛造,疲勞強度都會很弱。
有幸聽北航的專家講過 就是打這個的小組 列印是基礎成型 表面實際還不如鑄造的光滑 但是強度極好 可直接上機應用 具體解決了n個問題 包括神馬分子結晶方向控制啥的就不多說了 最後的成品確實是精加工處理過的
這技術太棒了,這得省多少錢啊!一體成型,負荷能力幾何增長!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4780_23739.html
3D列印 維基百科
3D列印(英語: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過去其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製造模型,現正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特別是一些高價值應用(比如髖關節或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
該技術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太空,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訊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枝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7%BB%B4%E6%89%93%E5%8D%B0
香港《南華早報》2013-5-29文章,原題:3D印表機助中國飛機研發業起飛 對飛機愛好者來說,使用家用電腦和3D印表機製造一架小型塑膠飛機不再是夢想。但列印一架貨真價實的飛機呢?
中國科學家和航空工程師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他們開始從3D印表機上列印出飛機零部件,不需鑄模、鍛造和組裝等傳統製造工序的任何説明。
3D列印也被稱為鐳射快速成型,是一種新興製造技術。3D印表機可將電腦上的設計圖轉化為實物,將材料層層疊加直至取得成品。
中國第一款本土商用客機C-919、第一款艦載戰鬥機殲-15、多用途戰鬥轟炸機殲-16、第一款本土隱形戰鬥機殲-20及第五代戰鬥機殲-31的研發均使用了3D列印技術。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航空材料專家王華明教授去年在中國科學院一個專題討論會上表示,中國現在僅需55天就可以“列印出”C-919客機的主風擋整體窗框。王華明說,歐洲一家飛機製造公司表示,他們生產同樣的東西至少要兩年,光做模具就要花200萬美元。王華明在一段討論會視頻中說:“傳統飛機製造業不僅耗時久,而且浪費太多材料。一般只有10%的原材料能被利用,剩下的在鑄模、鍛造、切割和拋光工序中就損失了。”他還舉例說,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一架F-22戰鬥機需要2796公斤鈦合金,但實際只有144公斤用到飛機上。
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副院長西德尼•黃表示,3D列印技術可助中國加快新一代飛機的研發:“3D列印技術可節省時間和材料,研究人員能短期內輕易列印出組裝樣機所需的各種高端、精密的零部件。沒有制模和其他複雜的傳統工序,造樣機的成本要低很多,科學家可以不斷製造更多複製品用於試驗。”
王華明認為,中國大型3D列印技術已超過美國,因為許多美國同行只是用這門技術生產“小玩意”。但位於北京的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認為,中國科學家在發展3D列印方面,與美歐同行“仍有一定距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5-30/0823726399.html 2013-05-30 10:24:27
震撼!一奇怪現象暗示中國海軍獲神秘助力 2012-08-01
今年的日子的確有些不好過。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的出口拉動這架馬車萎縮;中國調控房地産,上半年增速只有7.6%。一手穩增長,一手調結構,是中國經濟當前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一個更不利的消息是,在房地産投資受到約束的情況下,代表優質GDP的船舶出口訂單遭遇過山車式滑落。據有關資料透露,今年頭6個月,中國造船廠僅拿到182艘船的訂單,而去年爲561艘。頂峰時期爲2036艘。
造船業與房地産業完全不同。船舶制造業是裝備産業,産生的GDP屬于優質GPD,拉動的産業鏈也是優質産業鏈。鋼是優質鋼,零部件是優質零部件,由此帶動的科技研發、發動機制造、工業設計等對提升我國工業化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船舶制造業發展,是中國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之一。因此,中國船舶制造業決不能因爲國際訂單減少而崩潰。
如何在國際訂單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中國船舶制造業的穩定發展,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軍事訂單。第一,增加常規艦只包括導彈護衛艦、導彈驅逐艦、導彈巡洋艦、兩棲登陸艦、直升機航母、核潛艇的訂單,第二,增加航空母艦訂單。
如此,既可以彌補國際訂單減少的缺口,穩定中國船舶制造業,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又可以加快我國軍事和國防現代化步伐,一舉數得,穩賺不賠。
從我國軍費開支的現狀看,增加軍費開支切實可行。我國軍費開支剛剛達到6300億人民幣,占GDP的比重只有1.3%,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樣一個水平,絕不是理想的水平。一方面,面對美帝咄咄逼人的軍事威脅,中國亟需提高反介入、反入侵能力;另一方面,過低的軍費開支,影響軍事裝備訂單,從而也影響對中國重工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的拉動力,不利于農輕重的協調發展。
如果其他國家認爲這是軍備競賽,並借機挑起軍備競賽,中國也無需在意。像印度這樣的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國家,只要它不害怕被競賽拖垮,它就競賽吧。印度不是威脅,也永遠不可能成爲中國的威脅!像越南、菲律賓這些“螞蟻屎”國家,累出屁來也沒能力搞所謂軍備競賽!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515794
另參本館:中國軍費 中國造船 中國海軍
工程機械領域,年度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國企業徐州重工、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占了其中三席,世界上最大噸位的履帶式起重機、臂架最長的泵車,就是由這些企業生產的。
在海洋工程領域,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與煙臺中集來福士造船廠的深海半潛式鑽井平臺,江蘇熔盛重工的深海起重鋪管船,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生產的LNG船,振華重工的港口機械設備,均具有世界先進水準。
在生產設備方面,中國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發電機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等,都達到了世界一流甚至領先水準。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在同台競標中戰勝了德國、日本等國際機床巨頭,獲得福特公司在美國兩個工廠全部五條大型快速智慧衝壓生產線訂貨合同。哈電集團製造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近日剛在向家壩水電站完成總裝。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正在自主設計、製造、安裝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大型模鍛壓機,這將為中國發展大飛機等專案提供堅實基礎。
中國航空工業雖不及航太領域聲名顯赫,但是其近年來的進步也可圈可點。軍品方面,殲—20隱形戰機等一系列具有全球一流甚至領先水準的新式武器裝備已經面世。民用航空方面,雖然與歐美差距尚大,但是在大型客機製造方面的進步也值得肯定。
除了大型客機等個別領域,像賈根良先生所說的西方跨國企業佔據甚至壟斷中國市場的現象,在整個高端製造業領域並不多見。當前,中國企業不僅佔據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大部分市場,而且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也日趨擴大。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礦石,進口中國的礦山採掘和運輸機械;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增加了衛生筷子這類產品,進口越來越多機電產品;挪威的石油公司使用中國深海採油設備等。
賈根良先生想用貿易保護來促進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不過對照當前形勢,就稱不上與時俱進了。中國製造業的升級,早已不聲不響地進行著了,對今後的成長來說,最需要的肯定不是貿易保護.
回應
機床技術水準與德國比還要幾年。大型機械設備在世界上確實是很領先。
中國人是最不信邪也是最聰明的國家,也是個愛較勁的國家。你要說我們造不出原子彈、偏給你造出來看看,你說什麼不行就偏證明給你看看到底行不行。汽車也好飛機也好、發動機算什麼...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會超越你們。也許會有人說吹牛,但新中國60多年來無數的事實都證明了我們不但在追趕也已經和正在超越並創造著新的奇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dd5410102ecrh.html?tj=1 2013-05-18 08:02:46
俄羅斯衰了!中國購蘇35和拉達級竟是援助普京 2013-03-19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採購蘇-35、以及阿莫爾級(拉達級潛艇出口型)合作是中俄近期最重要的兩大軍事合作專案,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關於中俄的這兩大軍事合作,國內外評論眾口紛紜,一些國外輿論聲稱是“中國技術仍依賴國外”的鐵證,一些國內輿論則聲稱“毫無必要引進蘇-35”。
首先,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毫無邏輯可言。117S發動機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千牛和125千牛。相比之下,用於俄羅斯T-50的117發動機(AL-41F)正式版推力在157千牛以上(未來計畫180千牛)。所以說,所謂“先進的”117S發動機,仍沒有脫離三代機引擎的水準,推力增量很有限。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可能時間表,獲得117S發動機的時間最快也在五年後,完全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另外,阿莫爾級計畫更是俄羅斯潛艇直接引入中國技術設備,對難產的“拉達”級潛艇的全面完善。可見,由於行業持續性衰退,俄羅斯軍工企業不僅資金人才缺乏,技術進一步更新換代也出現嚴重問題,已經開始需要中國軍工技術的“反哺”。俄羅斯軍事技術長期“吃老本”的狀況已瀕臨末日。
所謂先進的蘇-35戰鬥機、拉達級潛艇乃至伊爾-476等等,無一不是前蘇聯時期技術遺產的後代,如果沒有新鮮技術血液的融入,根本談不上“滿足未來需要”,甚至很多企業隨時有徹底破產垮臺的可能。俄羅斯大型軍艦、運輸機、潛艇幾乎都已經面臨無米下鍋的況狀。其他幾個關鍵行業,即使有俄羅斯本國訂單,但由於新一代武器研製費用高昂,新型號研製進程也舉步維艱。如沒有外來資金的支援,蘇霍伊公司的T-50戰鬥機甚至難以順利推進。俄羅斯海軍甚至依靠印度護衛艦訂單,才能確保同型號的護衛艦在本國服役。
儘管中國軍事工業進步飛速,但實際上距離西方先進水準仍然有很大差距。無論如何,俄羅斯在未來幾乎仍是中國軍事技術交流和借鑒的唯一視窗。如果俄羅斯軍工垮臺,中國軍工的很多領域可能真會陷入“閉門造車”的狀況,對中國肯定是弊大於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持活力的俄羅斯軍工,也有利於促進中國軍工的發展。事實上西方的軍事發展,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歐洲和美國防務企業間的不斷交流和合作。盲目自滿和排外,不能真正縮短和西方的差距。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7605-1-1.html
據俄羅斯《真理報》2013年4月16日報導,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公佈的專題研究報告,2012年世界軍事支出實現了15年來的首次減少,同比下降0.5%,高居首位的依然是美國,為682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4.4%。中國位居第二,為1660億美元,占GDP的2%。俄羅斯第三,為907億美元,占GDP的4.4%。在中國和俄羅斯方面使用的是估測資料,在美國方面則是官方統計資料。英國排名第四,為608億美元,占GDP的2.5%。日本排名第五,為593億美元,占GDP的1.0%。世界五強國家軍費總和為10600億美元,占世界軍事支出的60%。之後排名第6至第15的國家依次是法國(589億美元)、沙特(567億美元)、印度(461億美元)、德國(458億美元)、義大利(340億美元)、巴西(331億美元)、韓國(317億美元)、澳大利亞(262億美元)、加拿大(225億美元)、土耳其(182億美元)。全部15國軍費總和為14300億美元,占世界軍事支出的82%。
俄媒稱,美國軍事支出在絕對數字方面繼續大幅領先,而且超過了排名緊隨其後的10個國家的軍費總和。儘管2012年美國軍事預算下降了6%,但是仍比2001年開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以來的指標高出69%。與美國不同,中國和俄羅斯在報告期內的軍事支出增幅分別只有7.8%和16%,而且與2003年相比,兩國軍費占GDP的比例保持不變,美國的相應指標卻在不斷增加,已由3.7%增加到4.4%。因此指責俄羅斯和中國挑起軍備競賽是不合適的。
在軍費占GDP的比例方面,沙特高居世界第一,為8.9%,美國和俄羅斯並列第二,為4.4%,其餘國家的指標要小得多。中國僅為2%,不到美俄的二分之一。美國軍費在世界軍事支出中的比例已經降至32%,中國升至9.5%。俄羅斯為5.2%。
俄媒稱,俄羅斯和中國軍隊面臨類似的任務,必須實現本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因此俄中兩國軍費增加有其客觀原因。俄羅斯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比例到2014年底將達到53%。根據2020年前國家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計畫,相應的任務是使新一代武器裝備的比例增加到70%,為此撥款20萬億盧布,約合6890億美元。
根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08年的預測,中國到2025年將會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防工業系統。這是一項長期計畫,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其實質在於維護國家主權利益,挑戰西方在亞洲和亞太地區的戰略主導地位。另外,中國和日本、越南、菲律賓在東海、南海的領土爭端還將繼續。中國制定了宏偉的計畫來完善戰略力量,包括增強核潛艇部隊實力,研製戰略轟炸機。今後10年中國應當擁有完全符合要求的第5代殲擊機和航母,包括與俄羅斯聯合研發的產品。根據美國環球透視組織的預測資料,中國軍事預算從2011年到2015年將增加一倍,超過亞太地區其他所有國家國防支出的總和。但是,中國的軍費支出顯然還遠遠達不到美國的地步,儘管美中軍費比值已經從2003年的7:1降低到2012年的4:1。瑞典智庫專家弗裡曼強調指出,與此同時,美中軍隊之間的品質差距仍然非常大,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比如美國擁有11艘航母,而中國只有一艘,還是剛剛服役的教練艦。中國需要時間,在增加數量指標的同時,儘量實現品質上的變化。
美國和北約武裝力量早已多次參加具體的軍事衝突,不需要實現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對他們來說,蘇聯威脅已經成為過去,俄羅斯威脅基本不存在,所謂的中國威脅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因此,美國計畫在2013年進一步削減軍事預算,準備減少870億美元。計畫到2017年削減2590億美元,在今後10年總共削減4870億美元。美國計畫重點打造一支更加緊湊、裝備更加精良的武裝力量。美國減少軍事支出,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世界各國進口美國先進武器裝備的規模降低,比如洛馬公司生產的JSF聯合打擊戰鬥機,相關交易曾經涉及到義大利、加拿大、荷蘭。現在許多國家紛紛修改預算方案,嚴格節約預算資金,採購稍微便宜一些的武器裝備。在37個歐洲國家中,有20個國家大幅削減軍費,只有德國和烏克蘭例外。
在其他世界性趨勢當中,可以發現中東地區國家的軍費在持續增加,平均增幅8.4%,其中阿曼增幅高達51%,沙特增長12%,卡塔爾增長10%。在亞洲地區,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相鄰國家紛紛採購先進武器裝備,爭取實現軍事現代化,其中越南最為明顯,越南軍費在2003-2012年間增加了130%,印尼增加了73%。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18/0842722112.html 2013-04-18 10:43:26
中國新機首次大量採用損傷容限型鈦合金 2013-03-11 中國航空報
有一個人,從剛參加工作就一頭紮進了鈦合金的世界,22年在“鈦”空中追逐著報國強軍的夢想,他就是朱知壽。
朱知壽1966年出生,工學博士,中航工業鈦合金材料首席技術專家。自1991年從事航空用鈦合金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工作以來,主持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項目11項、型號技術攻關專案3項;目前正在主持的國家技術攻關項目6項;他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工藝創新的行家裡手
航空材料好比建造之材,是航空大廈之基,而鈦合金材料則好比這些建材中的鋼筋。鈦合金因具有強度高、耐蝕性好、耐熱性高等特點,主要用於製作飛機主承力構件和發動機壓氣機部件。
“長空鑄劍,材料當先”。朱知壽領導科研團隊先後創建了我國低強度(Ti45Nb)、高強韌(TC21)和中強度高韌性(TC4-DT)飛機結構用高性能損傷容限型鈦合金材料及應用技術,以及超高強度鈦合金(TB8)應用技術,為我國飛機用先進鈦合金材料按系列發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鈦合金材料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知壽先後提出了“新型鈦合金准鍛造工藝”和“鈦合金准熱處理工藝”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以及綜合高性能鈦合金材料加工、焊接和成形等系列應用技術,形成了我國新一代飛機用高性能損傷容限型鈦合金系列應用技術體系。例如,通過材料創新和工藝創新,使TC21鈦合金集高強、高韌、高模、優良焊接性能、損傷容限五大特點於一體,綜合性能水準達世界領先;同時使TC4-DT鈦合金具有中強、高韌、優良焊接性能、損傷容限等特點,相比國外同類材料具有更加綜合的優異性能,並得到推廣應用,實現了我國飛機鈦合金從仿製到創新、從靜強度到損傷容限、從單一高性能到綜合高性能的重大跨越。
損傷容限型鈦合金的“零突破”
通過主持“九五”預研、“十五”預研和“十一五”預研材料專項等專案,朱知壽按照上級機關決策和航空工業發展要求,選擇長期制約我國裝備發展的鈦合金材料關鍵技術為突破點,創新研製模式,在關鍵技術突破後及時轉型,組織工程化研製,創立了投入少、週期短、效果好、符合國情和材料發展規律的研製與工程應用模式。這一模式遵循材料研製和應用研究的全過程原則,解決了從技術攻關到工程應用的斷層問題,迅速提升主幹材料的技術成熟度,為工程化和型號應用提供了及時可靠的技術保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3-11/1559718232.html
2002年3月9日,專家組在太原開會,最後修改審定“‘十五’戰略目標”,並按此對戰略目標作了若干重要修改。
2003年1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碳纖維領域兩個重點專案,由“宏觀調控經費”資助。2005年碳纖維項目被批准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獲得了寶貴的基礎研究經費。
國產碳纖維生產即將取得突破。李克健說,我國碳纖維產業化採取自主開發和引進相結合的道路已初見成效,到“十一五”末期基本實現了相當於日本T300的國產碳纖維規模生產線,並且有一些企業已形成了T700以上水準的百噸生產線、中國碳纖維產業已經從重重封鎖及圍追堵截中找到突破點!
碳纖維: 給體育換器材為航太配裝備
世界碳纖維的消費結構集中在工業應用、航太航空和體育休閒三個方面,目前工業應用約占總消費量的58%;航空航太方面應用約占23%,體育運動器材應用約占19%。1991—2009年,碳纖維在工業應用領域的消耗是持續增長的,航空航太領域基本保持平衡,而體育用品在碳纖維應用的比例則持續下降,碳纖維應用逐漸從航空航太、體育用品向民用工業應用轉移,特別是隨著大絲束碳纖維的大規模生產,其價格將不斷降低,民用工業用量將繼續保持大幅度增加的趨勢。
從國內碳纖維需求結構看,體育休閒領域碳纖維的需求仍佔據中國碳纖維需求的首位,但其年增長率呈下降趨勢,表明2005年後體育休閒對碳纖維的需求基本上達到飽和。工業應用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呈現了較快的增長趨勢,2010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達到1900t/a(噸/年),是2003年需求量的9.5倍。航空航太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也較快,2010年對碳纖維的需求量達250t/a,是2003年需求量的4.2倍。2003—2010年中國碳纖維需求總量呈持續增長趨勢。
2012年5月,國務院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被列入其中。作為高性能纖維材料及複合功能材料用料,碳纖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扶持,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專家展望
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外的超級鋼開發項目,雖然做了大量實驗室研究和理論研究,但尚未見工業應用報導。我國在超級鋼開發和應用這一輪國際競爭中走到了前面。
隨著近年來建設部把III級鋼筋作為主力鋼筋的產業政策出臺,細晶粒超級鋼棒線材的產量近幾年大幅度增長,用400—500MPa的鋼筋取代普通的200—300MPa級鋼筋的過程進展迅速,預計到2015年,我國高強度鋼筋產量比例將達到80%。其中三分之一按照超級鋼的思路組織生產,其產量將超過3000萬噸。
未來十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將高度發展
世界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國、美國、法國、韓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和我國的臺灣省,日本的三家企業就佔據了世界78%左右的產量。發達國家的碳纖維行業已逐步走向成熟。截至2008年,主要的碳纖維生產廠商大、小絲束產能共計64200噸。
但李克健同時也指出,現在的碳纖維市場投資具有盲目性,國營、民營都在做,導致了嚴重的低水準重複。甚至有的打著“新材料產業”的旗號,將碳纖維的生產當作一項政績工程,只考慮招商引資,根本不顧新材料產業整體發展的大局。這其實造成很大的資金浪費。
回應
確實如此,我們在研的096唐級戰略核潛艇就是採用了最新的鈦和鋼,下潛深度達600米,堪稱世界之最(美國佬俄亥俄級下潛深度300米,俄國佬最新北風之神下潛深度450米),排水量一萬六千噸,噪音分貝95–100(這也許將成為世界上最安靜的核潛艇,美國現役俄亥俄級為118分貝,俄國剛下水的為108分貝),大家可知道,潛艇每降低6分貝,攻擊能力將增加1–2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3-11/1552718231.html 2013-03-12 10:00:23
中國平臺配美制武器市場大 美擔心洩密拒合作 2013-02-22 環球網
中國的武器是物美價廉,美國的武器是質好價高,如果這兩國武器的優點結合起來,是不是其他國家採購武器的首選呢?據美國“防 務新聞網”17日報導稱,在第十一屆阿布達比國際防務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一家大型造船廠的代表稱,中國與美國正在錯失聯合軍售 的良機。這位中方代表敦促中美展開更多合作而非彼此競爭,他所在的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希望與美國洛丁•馬丁及雷神等 著名軍工企業進行對話探討合作,但被對方拒絕。
回應
用屁股想也知道美國會為了幾億美元的小訂單把他們的尖端武器拿來和你合作讓你研究嗎?打鐵還需自身硬!
那些軍工領導腦袋長出來只是為了鑽營嗎?!切實提高自己的技術實力並在實戰中檢驗成功才是關鍵!淨想些旁門左道的!
中國必有與美國相當的一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2-22/0823716368.html
美國媒體稱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受非洲國家歡迎 2008-09-28 環球時報
中國生產的武器在安哥拉、納米比亞和其他非洲國家非常受歡迎,這是因為北京能承受得起向當地市場銷售這些武器,能夠向預期的消費者提供貸款。
然而,莫斯科幾年前就停止提供類似的貸款,因為這些以前支持社會主義的國家沒有償還類似的在蘇聯時期欠下的貸款,俄羅斯政府不得不把所有欠款一筆勾銷,更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在出口這些作戰裝備時幾乎從非洲什麼也得不到。
不過,現在俄羅斯的武器製造商已經從他們過去的錯誤中走了出來。例如,俄羅斯和南非簽訂了兩國政府間軍事合作協定。兩國還計畫建立維修飛機和研發小型雷達的區域中心。
另外,俄羅斯專家也隨時準備為非洲的維和行動提供支持。
《簡氏》分析中國與非洲的軍品貿易前景,稱中國現在在非洲武器市場上只是小角色,但由於中國武器性能的迅速提高並且不像其他武器出口大國那樣附加政治條件,非洲國家將越來越希望與中國進行軍品貿易方面的合作。
另外,各種各樣的武器禁運也造成了非洲現在軍火市場群雄割據的局面,給了世界各武器出口大國無限的機會。
報導引述中航技公司副總裁楊鷹2月19日在新加坡航展上的話說:JF-17將不僅出口巴基斯坦。我們從一開始就準備將JF-17出口到全球,尤其是亞洲和非洲的國家。亞非地區的很多國家裝備的第二代戰鬥機馬上就要到退役年限,所以我們覺得這對JF-17來說機會很多。我們知道現在我們很多客戶在盯著F-16和蘇霍依戰機,但我們也瞭解JF-17的獨特優勢;梟龍比其他的競爭對手都便宜的多。它的價格只是F-16的三分之一。”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28/1013523471.html
中國武器出口國家、型號大盤點 2012-12-10
由於環境不同,所以各國需求不同.像巴基斯坦,孟加拉,朝鮮,緬甸,辛巴威,坦桑尼亞的軍隊,可以說中國武器是這些國家軍隊特別是陸空軍的裝備主體.如巴基斯坦軍隊,陸軍有中國的59式,69式,85式坦克,85,122,130毫米加農炮,榴彈炮,37,57毫米高射炮,122毫米火箭炮和仿“紅箭”反坦克導彈;空軍有殲-6,殲-7,殲教-6,強-5,強-5M,殲教-5,初教-5/6A,K-8等型飛機;海軍有各型導彈艇,護衛艇和油船等。
其他一些國家,裝備主要來自美,俄和西方,就有選擇少量列裝中國武器.如玻利維亞以美制武器為主,但也擁有36門54-1式122毫米榴彈炮和18門65式雙37豪米高射炮.以法制武器為主的岡比亞,擁有兩艘“上海”級護衛艇;馬里有18輛62式輕型坦克。
由於中國武器的使用特性與蘇制武器相近,不少零配件可互換使用,所以不少以前蘇聯武器為主的國家,為擺脫單一武器來源,也裝備了一部份能與蘇制裝備配套的中國武器如埃及空軍就擁有53架殲-7戰鬥機,40架殲-6戰鬥機。
令外一些較落後的武器也 仍在列.象59/69式坦克,屬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基本性能于前蘇聯的T-54/55相當,目前仍在朝鮮,巴基斯坦,伊朗,泰國,孟加拉,蘇丹,坦桑尼亞等十幾個國家列裝。
中國出口武器中,也不乏一些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如沙烏地阿拉伯軍隊目前裝備的CSS-2地地彈道導彈系統,就是一種含科技量很高的現代化遠端武器系統.泰國海軍選購的4艘“江湖”級導彈護衛艦,每艦可配備8枚C-801反艦導彈和較為完善的電子戰系統,可配載直升機,並有很大的附加載荷和改裝潛力,從中顯示出我國軍工生產和科研新水準,孟加拉,埃及等國也裝備這種護衛艦.中國新近研製的殲教-7飛機,轟6-D飛機,85式主戰坦克,85式裝甲輸送車,HQ-2J防空導彈,FM-80防空導彈等,目前已在緬甸,泰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伊朗,伊拉克等國軍隊中列裝。
還有一些武器,雖然總體性能不算先進,但功能獨特,也受到不少國家的青睞。如59-1式130毫米加農炮,火炮最大射程達27000多米,可配別多種彈藥,適和各種複雜條件需要;整炮採用新型工藝和材料,重量較輕.所以不僅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泰國,伊拉克,喀麥隆等國,就連西亞的阿聯酋和阿曼,也分別裝備了20門和12門。
中國製造的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因其性能優異,有約14個國家裝備了它,其中不僅有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傳統 中國軍援國,也有伊拉克,伊朗,斯里蘭卡,緬甸,利比亞,敘利亞,辛巴威,蘇丹,伯基納法索等發展中國家.其中蘇丹600門,伊朗500門,敘利亞200門,就連尼加拉瓜這個拉美國家也有33門。
http://bbs.chinaiiss.com/viewthread.php?tid=3870389
中國武器世界熱捧 專題
俄媒披露近8年中國武器出口詳情 總額80億美元
中國武器出口十年翻一倍
中國外貿型坦克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
FC-1梟龍戰機性能深入評析
中國翼龍性價比遠超美國無人機
紅旗-9外貿型—FD-2000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
BP-12A彈道導彈已經外銷
中國外貿型遠端火箭炮
http://www.chinaiiss.com/special/html/s380.html 2013-02-22 11:21:06
國産末敏彈可攻頂摧毀坦克 俄羅斯主動要求購買
兵器知識2011年第7期:我國研制成功的第一個末敏彈武器系統,在大量實戰條件下試驗表明,主要性能達國際最好水平,命中率與國際水平相比提高25%。我國擁有該裝備核心自主知識産權,是目前我軍遠距離反裝甲最有效、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之一,在我軍精確打擊彈藥中占重要地位。該武器系統爲我軍開辟了智能彈藥裝備的新領域,使我軍常規彈藥向智能化發展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標志著我國在末敏彈技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該成果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圖爲被末敏彈攻頂摧毀的62式輕型坦克。有意思的是,在末敏彈領域比中國起步早的俄羅斯,竟然致函我國,要購買我國火箭末敏彈系統的控制與探測組件及相關技術,這在中俄軍貿上還史無前例。
回應
這幫孫子一定想山寨
這下子毛子眼紅了!
消息真假?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4780_19051.html#p=1
中國突然允許出售新彈道導彈 神秘買家立即訂貨 2012-11-15
在本屆珠海航展(2012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擺出了頗爲豐富的展品。其中B611和BP-12A彈道導彈曾經多次在國內和國際航展上展出過,軍事愛好者對其比較熟悉。這次也是BP-12A彈道導彈實彈實車第二次亮相珠海航展。
據航天科工集團工程師介紹,不但B611彈道導彈已經成功出口土耳其,現在BP-12A彈道導彈也在允許合法出口後很快向找到國外買家,當被問及到出口到哪個國家時,官方工作人員只提到是某個神秘買家,具體名稱不便透露。
http://bbs.miercn.com/201211/thread_136761_1.html
“30年後,將是‘超級鋼鐵’的時代。” 我國軋鋼領域的著名專家東北大學劉相華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於超級鋼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
2012年,央視《創新中國》欄目報導,我國的微晶鋼(超級鋼)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超級鋼的特點是:低成本、高強韌性、環境友好、節省合金元素和有利於可持續發展,被視為鋼鐵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其他國家的超級鋼尚未走出實驗室。
劉相華表示,目前的鋼鐵材料還遠未達到強韌性的理論極限,“超級鋼鐵”研究還將繼續下去,這幾年我國陸續出現的第三代汽車鋼、高品質特殊鋼等就是例證。
超級鋼發展的另一個著眼點是廢鋼的再利用,30年後我國將有更多的鋼鐵陸續退出服役期成為廢鋼,廢鋼的迴圈利用比用鐵礦石煉鋼簡單廉價,到那時超級鋼因其成分簡單而發揮出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劉相華介紹,2012年我國的鋼產量已經達到了7.16億噸,產值超過3萬億元,只要把其中的超級鋼比例提高1%,其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增量就會超過數十億元。
劉相華說,開發超級鋼的歷程可以追溯到1998年,那時我國鋼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是品種品質與國外差距很大。科技部分別在1998年和2001年啟動了973計畫:《新一代鋼鐵材料研究》和863計畫:《500MPa碳素鋼先進製造技術》。在這兩個重大項目的支持下,東北大學與寶鋼、一汽等企業合作,2002年成功地實現了超級鋼的工業生產並用於汽車製造,這標誌著我國超級鋼開發應用走到國際前列。
隨著我國超過美國成為汽車產量第一大國,汽車用鋼品種品質發展迅速。劉相華介紹,汽車用鋼的主導產品的強度等級正在由200—400MPa向500—800MPa的方向發展,個別部件甚至超過了1000MPa。低成本、高性能的技術路線,取得成功。據統計,差厚板用於汽車製造減重效果可達10—40%。
碳纖維:突出技術封鎖重圍
中國用聚丙烯腈為原料生產碳纖維的研究始於1962年,起步可謂不晚,但長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克健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由於碳纖維在航空航太等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用途,西方國家將其視為軍用物資,對中國“禁運”,更不轉讓生產技術。
去年9月,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把一輛碳纖維小汽車開進了人才科技周的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洽談會賺足了眼球,“這種碳纖維複合材料做的車,比起普通用鋼材製造的汽車,它的最大特點是輕和快。”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趙曉光介紹說,這輛車拋棄了傳統的鋼結構,大量採用彈纖維材料製成,比普通鋼材的汽車重量能減少60%。在同樣用油情況下,這輛車每小時可以多開50公里。
在複合材料的“武裝”下,這輛小車反倒成了家用車中的“裝甲車”。據陳長年透露,現在這種碳纖維材料已經在高速列車的裙擺上應用。
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與傳統的玻璃纖維(GF)相比,楊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與凱芙拉纖維(KF-49)相比,不僅楊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機溶劑、酸、堿中不溶不脹,耐蝕性出類拔萃。有學者在1981年將PAN基CF浸泡在強鹼NaOH溶液中,時間已過去3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纖維形態。
陳長年說,碳纖維可加工成織物、氈、席、帶、紙及其他材料。傳統使用中碳纖維除用作絕熱保溫材料外,一般不單獨使用,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可用作飛機結構材料、電磁遮罩除電材料、人工韌帶等身體代用材料以及用於製造火箭外殼、機動船、工業機器人、汽車板簧和驅動軸等。
■碳纖維的故事
1975年,國防科工委召開了一次專題會議,部署國內碳纖維研究工作,並制定了10年發展規劃。1978年,國家科委恢復,碳纖維轉由科委為主管理,新材料處把碳纖維視為重中之重,花費大量精力和經費,碳纖維品質雖有所提高,卻一直難以有大的突破。一連串的失利嚴重挫傷了各方面的信心,國家各部門在20世紀後期的10多年內都不願或不敢大量投資,使碳纖維研發成為一塊令人望而生畏的“燙手山芋”。
直到2000年初,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材料科學家師昌緒找到了李克健說:“中國的碳纖維上不去,影響國防科技和高新技術發展,關係到國家安全,不搞上去不行。我已近80歲了,80歲以後要少管點事,但想抓一抓碳纖維。”
師昌緒的意見得到當時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石定寰、材料處處長馬燕合、“863”計畫新材料領域首席科學家石力開等人的支持,決定在“863”新材料領域立軟課題“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對策研究”,成立以師昌緒為組長的軟課題組。 2013-03-12 09:56:12
中國古老焊接工藝助力新型高推重比發動機研發2013-01-14中國航空報
耐高溫蜂窩結構(航空報圖片)
釺焊原理圖
“高壓渦輪導向葉片經過長時間高溫環境下的試車考驗,雙聯焊縫完好無損,完全滿足我們的設計要求!”某新型發動機金屬間化合物導向葉片破壞試驗後,試驗人員十分感慨。這個雙聯焊縫正是中航工業制造所采用過渡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 簡稱TLP)擴散焊新技術焊接的結果,這項技術也正是中航工業制造所堅持老工藝創新的成果。這項老工藝正在制造所煥發新活力,成爲航空制造技術的重要支點。
釺焊、擴散焊技術是一種古老工藝。我國有關釺焊的論述最早可見于漢代班固所撰《漢書》。中航工業制造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開展釺焊、擴散焊技術和專用焊接設備研究,涉及的材料包括鋁合金、銅合金、碳鋼、不鏽鋼、高溫合金、鈦合金、陶瓷、硬質合金、金剛石等,是國內最早開展釺焊、擴散焊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的釺焊、擴散焊接技術和離心葉輪、發動機葉片、換熱器、蜂窩結構、推力室、射流盤組件、舵機骨架組件、柱塞泵滑靴組件等産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及民用領域。
隨著新型航空裝備技術指標的提高,對耐高溫、輕質材料和高性能新結構需求不斷增加。蜂窩封嚴結構就是典型的提升航空發動機性能指標的結構,該結構對小格子蜂窩芯成型/拼焊技術和釺焊技術提出了苛刻要求,受到了歐美國家的長期禁運。制造所釺焊、擴散焊專業組技術人員勇挑重擔,分析小格子蜂窩芯特點,研究成功小格子蜂窩芯自動成型和自動拼焊技術與設備,獲國家級獎勵;同時開展蜂窩封嚴結構釺焊工藝及其與熱處理匹配研究,形成蜂窩封嚴結構部件制造技術,將蜂窩封嚴結構推廣到所有航空發動機、航天發動機和燃氣輪機中廣泛應用,顯著提高發動機性能,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爲滿足高推重比發動機對氣路封嚴效果和工作溫度高的要求,隨後又開發了耐高溫蜂窩封嚴結構、刷式密封結構、指尖密封結構等新結構的制造技術,形成氣路封嚴制造技術體系。
TLP擴散焊技術是針對單晶、金屬間化合物、氧化物彌散強化合金等新型高溫材料的組織性能特點,結合釺焊、擴散焊優點發展成的新技術。通過設計研制與基體材料冶金匹配的專用焊料,優化焊接工藝獲得組織性能與基體相同或相近的焊接接頭,滿足高溫部件耐高溫和承力要求。在導向葉片焊接研究中,也出現過焊縫間隙控制不精確、焊縫兩側臺階過大等影響焊縫強度和局部溶蝕的問題。
爲解決焊接性差的粉末合金、陶瓷等構件承力部位焊接難題,研究團隊將場促進條件下原子快速擴散現象引入擴散焊和粉末塗層燒結中,采用直流脈沖電源的溫度控制模式直接加熱陶瓷/金屬、粉末合金/單晶等焊接性差的材料,開展放電等離子擴散焊技術研究,能在20分鍾內實現這些難焊接材料的快速焊合,焊接接頭高溫抗拉強度與基體相近,可用于陶瓷及陶瓷基複合材料構件、整體葉環、渦輪整體盤等構件的焊接制造。采用直流脈沖電源的電流控制模式直接加壓燒結耐磨陶瓷塗層,開展電接觸燒結技術研究,能顯著提高陶瓷塗層的結合強度和內聚強度,大幅度提高耐磨層的使用壽命。這些探索性研究,爲未來高性能發動機研制提供技術支持。
金屬蜂窩壁板結構具有重量輕,比強度、比剛度高,耐高溫、耐腐蝕,消音、隔熱等優異性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飛機機身、機翼、發動機艙門、發動機短艙等。近年來中航工業制造所研究出鈦合金、不鏽鋼、高溫合金等柔性蜂窩芯體精密加工技術,大面積變截面、變曲率蜂窩壁板結構高焊合率釺焊與無損檢測等新技術,使柔性蜂窩芯加工精度達到0.05mm以內、蜂窩壁板結構釺焊焊合率達到90%以上,並研制出飛機前機身口蓋、後機身側壁板、起動機進氣道等蜂窩壁板結構部件,在不同型號飛行器上成功應用,同時爲高速飛行器防隔熱輕質、高溫結構研制奠定了技術基礎。
專用裝備是工藝的載體,中航工業制造所一直注重開展專用工藝裝備的研究開發。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先後開發了真空釺焊爐、真空擴散焊爐、真空電弧釺焊設備,爲航空、航天、電子、石化及民用領域提供不同型號真空爐設備和焊接工藝技術,以交鑰匙工程形式爲軍民工業先進技術發展做出貢獻。目前中航工業制造所有能力爲社會各界提供釺焊、擴散焊技術研發和零件的焊接加工。
面對新世紀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發展大潮,中航工業制造所致力于在金屬間化合物材料、單晶高溫合金、陶瓷及其複合材料的釺焊與過渡液相擴散焊,單晶/粉末合金、陶瓷/金屬、金屬基複合材料的放電等離子擴散焊領域開展釺焊/擴散焊技術研究工作,突破蜂窩壁板、渦輪葉片、多孔層板、整體葉盤、氣路封嚴等以釺焊/擴散焊爲關鍵制造技術的新結構工程化制造難題,並實現蜂窩封嚴、刷式封嚴環、蜂窩壁板、渦輪導向葉片、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和射流盤、以及導向器修複等零部件的批量生産,爲航空航天技術研發和型號生産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釺焊過程原理如(圖1)所示,將熔點低于母材的釺料和被釺焊零件同時均勻加熱至釺焊溫度,釺料熔化而被釺焊零件保持固態。熔化釺料潤濕母材並在毛細作用下填充接頭間隙。在隨後的保溫過程中,液態釺料成分向母材中擴散,使得母材近縫區發生微量溶解並與釺料相互擴散,在降溫冷卻過程中接頭形成冶金結合。
不同結構材料的零件要求采用不同的釺焊方法,不同的釺焊方法對應不同的釺焊設備。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所使用的材料主要爲碳鋼、鋁合金、不鏽鋼等,相應的釺焊工藝方法是鹽浴釺焊、火焰釺焊、保護氣氛爐中釺焊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先進鈦合金和高溫合金材料在工業領域逐漸推廣應用,爲實現零件小變形、不氧化和高性能連接等要求,主要采用真空釺焊、過渡液相擴散焊等新的釺焊/擴散焊方法,主要設備爲真空釺焊爐。同時,爲滿足特定需求,開發了相應的新型釺焊工藝和裝備,如真空或氣體保護條件下的感應釺焊、真空電弧釺焊、電子束釺焊和激光釺焊等。
航空發動機是釺焊/擴散焊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歐美各主要航空發動機制造公司非常重視釺焊/擴散焊技術的研究,通過研制新型釺料和中間層材料、開發新型釺焊/擴散焊工藝和裝備,使得釺焊/擴散焊技術逐步從發動機冷端非受力部件擴大到熱端受力的關鍵部件。例如,美國普惠公司JT3D和JT8D發動機壓氣機靜子環,JT9D發動機渦輪葉片、燃油總管、不鏽鋼熱交換器,英國羅羅公司斯貝發動機高壓一級渦輪葉片、RB211和V2500發動機鈦合金風扇葉片均采用釺焊/擴散焊方法制備。其中僅JT3D發動機上的釺焊組件就已多達220余件。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1-14/1327712568.html 2013-01-15 09:30:08
國産末敏彈可攻頂摧毀坦克 俄羅斯主動要求購買
兵器知識2011年第7期:我國研制成功的第一個末敏彈武器系統,在大量實戰條件下試驗表明,主要性能達國際最好水平,命中率與國際水平相比提高25%。我國擁有該裝備核心自主知識産權,是目前我軍遠距離反裝甲最有效、最具威懾力的武器之一,在我軍精確打擊彈藥中占重要地位。該武器系統爲我軍開辟了智能彈藥裝備的新領域,使我軍常規彈藥向智能化發展邁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步,標志著我國在末敏彈技術領域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該成果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圖爲被末敏彈攻頂摧毀的62式輕型坦克。有意思的是,在末敏彈領域比中國起步早的俄羅斯,竟然致函我國,要購買我國火箭末敏彈系統的控制與探測組件及相關技術,這在中俄軍貿上還史無前例。
回應
這幫孫子一定想山寨
這下子毛子眼紅了!
消息真假?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4780_19051.html#p=1
中國突然允許出售新彈道導彈 神秘買家立即訂貨 2012-11-15
在本屆珠海航展(2012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擺出了頗爲豐富的展品。其中B611和BP-12A彈道導彈曾經多次在國內和國際航展上展出過,軍事愛好者對其比較熟悉。這次也是BP-12A彈道導彈實彈實車第二次亮相珠海航展。
據航天科工集團工程師介紹,不但B611彈道導彈已經成功出口土耳其,現在BP-12A彈道導彈也在允許合法出口後很快向找到國外買家,當被問及到出口到哪個國家時,官方工作人員只提到是某個神秘買家,具體名稱不便透露。
http://bbs.miercn.com/201211/thread_136761_1.html
中國領導人日前強調今後將繼續優先發展軍隊和國防工業,爭取盡快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進一步發展傳統作戰武器裝備,使其具備信息網絡中心戰能力。中國軍工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在個別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和俄羅斯,必然能夠確保解放軍擁有相應的戰鬥力。
俄媒稱,中國是世界上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既能爲本國軍隊實際生産所有類型武器和軍事裝備,又能出口供應的國家。中國國防工業系統是在20世紀40-50年代在蘇聯大力幫助下建成的,隨後長期維持先前的技術狀態和組織結構,但在後來的經濟改革開放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最初中國國防工業像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聯軍工系統一樣,進行無規則、不系統的軍轉民改革,反而加深了技術落後狀況,特別是在國家領導人改變優先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民營經濟之後,國防工業失去了此前的優惠地位。但是到90年代末情況開始發生變化,1998年中國成立國防科工委,2008年改革爲隸屬工信部的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軍隊成立總裝備部。中國國防工業系統隨後進行重大改革,改變此前每種武器系統的生産商都由行政指定、科研院所與生産脫離的國防工業管理體系,組建11個軍工集團公司,其中核、核建和電子行業各1個,火箭航天(生産和技術)、航空、造船和陸軍裝備領域各2個。所有公司既生産軍用,也生産民用産品。每個集團都有幾個細分行業集團公司,比如中航一集團內部就有2003年專門成立的發動機系統制造集團公司和5個飛機制造集團公司,整合了幾十家,有時甚至是上百家企業、科研院所、實驗室和其他機構。科研和生産合爲一體,內部引進競爭因素,從而提高了産品質量。每個集團公司65-90%的産品是民用産品。當然,還有許多軍工企業沒有並入任何一家集團公司,因此實際上無法准確地說出中國國防工業的真實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業人員到底有多少。大概估計,終端産品組裝企業約有300家,軍工企業總共多達數千家,從業人員數百萬人。
中國軍工企業生産大量民用産品,通常都是科技含量相當高的産品,而且對外出口供應,和平時期能夠保證整個公司贏利,而在受到威脅或者爆發戰爭的時期,可以迅速轉變生産模式,只生産軍用産品,能在幾個月內使軍品生産規模增加3-10倍。
俄媒稱,現在中國國防工業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而且還在繼續借鑒、仿制和合成外國技術。這種合成完全不同科技流派的軍事産品的方法,特別是在合成相當複雜的高科技産品時,要求中國自身必須擁有非常強大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擁有自主科技流派。可以說,中國軍工業不僅借鑒國外出現的所有先進作戰裝備的設計理念,而且範圍非常廣泛,比如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同時研制兩種第5代殲擊機的國家,同時又在借鑒國外防地雷反伏擊車的構想,制造各種裝甲車輛用于反遊擊戰。
俄媒稱,中國國防工業當然也有一系列問題,首先是發動機、高精武器、各種網絡中心戰系統的生産,但是這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原則性的缺陷,也不會對解放軍的戰鬥實力産生負面影響。因爲中國國産發動機與外國産品的區別只是壽命稍短而已,這個缺陷可以通過增加生産數量來彌補,高科技彈藥的缺乏同樣完全可以用增加常規彈藥數量來彌補。現在越來越明確的一個事實是,西方軍隊過分迷戀昂貴的高精彈藥,在經濟上顯得很不劃算,它們經常不是增強,而是削弱部隊的戰鬥力,畢竟高精彈藥消耗非常快,之後就會無法繼續戰鬥,生産新彈藥用時較長,費用又非常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軍隊在高精彈藥方面的落後,可以說不是缺點,反而是優勢,而且特別適合兩軍對壘的大規模傳統戰爭。
至于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中國在所有主要級別的産品生産方面高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一些武器方面,比如坦克,中國現在的生産規模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現在中國同時批量生産4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分別是殲轟-7戰鬥轟炸機、殲-16(蘇-30)、殲-11B(蘇-27)和殲-10殲擊機,每年現代化殲擊機和轟炸機的生産總量不低于100架,超過了北約所有國家,包括美國的戰機生産總和。在個別船舶制造領域,中國可能也已經超過美國,能夠最多同時建造6艘052C/D驅逐艦,而美國同時建造數量不超過2艘。中國每月平均裝備一艘056型輕護艦,而且在接裝新産品替代老舊裝備時,基本按照一對一的原則進行。
俄媒稱,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也嚴重低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知爲何仍舊單純地相信中國根本無法大量生産先進武器裝備,而且是性能遠不如俄羅斯産品的仿制品。俄專家與美國消息人士一樣,特別關注中國海軍的發展,完全忽視陸軍的發展。盡管中國在裝甲車輛和火炮系統生産規模方面,多年前就已超過北約28國的産量總和數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8/0919709040.html 2012-12-09 07:56:11
陸部署太空部隊 美日緊盯應戰 2012-11-16 旺報
《產經新聞》指出,中國即將建成的「空天一體戰」部隊,獨立於陸海空三軍外,單獨建立自己的管理機構,中國空軍和二砲都將參與其中。
報導揣測,二砲可能已經進行了一些太空防禦作戰演習,這種祕密演習十分強調遵守時間程序及嚴格按照戰役準備、戰役實施、戰役結束3個階段進行。太空防禦作戰計畫,包括陣地數據庫、導彈數據庫和武器基本參數等,都屬最高機密,處於封存狀態,在準備實施作戰時將上報總參作戰部。
《漢和防務評論》則揣測,美日所擔憂的解放軍「空天一體戰」,規畫由二砲牽頭實施。二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早已實現網絡化,是實施「空天一體戰」的基礎。報導指出,二砲的網絡化部隊擁有情報獲取、傳遞、處理和顯示系統,還具有輔助決策和監控功能,其中的信息獲取系統可調用偵察衛星及海空軍的偵察機等裝備;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決策分析系統由計算機中心、數據庫和作戰模擬系統構成,這些尖端設備可幫助二砲隨時獲取海空軍的信息支持,嚴密關注別國太空及地面相關裝備的動向。
《漢和》揣測,二砲組建電子戰部隊,也是強化「空天一體戰」能力的體現。電子戰部隊通過獨立實施電子偵察,或與空軍和海軍電子戰部隊實施一體化偵查,可大幅強化中遠程導彈部隊的偵察能力,有助於摸清美國等國空天作戰系統的動向,一旦發現中國太空資產有遭受攻擊的危險,二砲就可對敵方空天攻擊系統的雷達和無線電指揮設施實施導彈攻擊任務。
美日強化太空監視網
美日都認為,穩定利用太空資源至關重要,兩國已決定深化在太空領域的相關合作,並建立強大的太空監視網,監視中國的太空活動。因為「中國的太空軍事能力已超出反衛星的範疇,並開始形成作戰體系。」
面對中國的太空發展,美軍戰略司令部綜合太空運用中心將利用光學望遠鏡及陸基雷達系統,對中國衛星進行監視;日方將利用防範彈道導彈的FPS-5陸基雷達對中國衛星及太空軌道上其他飛行器進行識別和探測,分擔美軍部分監視任務。
回應
美國八零年代就再做的事,中國慢了三十年。最厲害的是美國和台灣記者把這新聞稿的好像中國是全世界獨加一樣。。
當中國媒體爲第九屆珠海航展上展示的各種先進武器歡呼時,西方卻感到“遭遇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挑戰”。美國《防務新聞》19日稱,航展上展出更多、更先進的全新國産武器,表明中國軍事工業的革命時代已經到來。美國《空軍時報》則注意到,巴基斯坦在研制武裝無人機時,已經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國。甚至五角大樓也決定,爲應對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新挑戰,將准備放松武器出口的限制。
“大批新裝備從未見過”
《防務新聞》19日頭條的報道以“中國在軍火貿易領域挑戰西方”爲題。報道稱,以前西方一直認爲中國制造的武器是“劣質仿制品”的同義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購買中國坦克、戰機或軍艦的國家,往往把他們的軍隊置于雙重危險中———在面對敵人的同時,還只能使用充其量算是蘇聯過時貨的廉價仿制品。但在第九屆珠海航展上,一切都不同了”。報道稱,原來那些俄羅斯導彈、雷達等裝備的仿制品已經被高質量的“中國制造”所取代。一名長期關注珠海航展的美國防務專家表示,“航展上出現大批新裝備,其中很多是我們從未見過的”。
報道認爲,2004年以來,中國通過增加投資,推動多個並行的武器項目以促進內部競爭、縮短開發周期,使中國新武器研制成果得以爆發式增長。報道猜測,或許解放軍會采購部分新武器,但其中大部分都將對外銷售。本屆航展一個顯著的亮點是,提供機載精確制導武器的公司由以前的兩家增加到四家,新參展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業公司)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都展出了類似美國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的滑翔炸彈。北方工業公司還推出代號“天戈-1000”的重型激光制導鑽地炸彈,盡管它的重量只有美國2000公斤級GBU-28 鑽地炸彈的一半,但“解放軍快速發展的新能力足以讓美國及其亞太盟友考慮增加措施來強化基地的防護了”。
報道稱,最讓西方專家詫異的是,中國成功地將先進的導彈型號發展成用途各異的龐大導彈家族。例如SD-10A是中國研制的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它的衍生型號包括將裝備“梟龍”戰鬥機的LD-10反輻射導彈和外形類似美國“標准”防空導彈的陸基防空型。美國國際評估戰略中心亞洲軍事專家費舍爾認爲,中國空軍裝備的SD-10空對空導彈的射程約100公裏,作爲前者的放大版,SD-10A改進型的潛在射程可能高達驚人的140公裏以上,這使中國能在此基礎上研制空射反衛星導彈。
中國無人機走向國際市場
中國無人機領域的突破也是這次航展以及整個中國軍工界最近的突出亮點。本屆航展上首次展出“翼龍”無人機的真機。它的外形類似美制MQ-9“收割者”無人機,機翼下能挂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偵察設備。報道稱,這種無人機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售價約爲100萬美元,相比之下,“收割者”的報價則高達3700萬美元。
報道還說,除“翼龍”外,中國還展出了CH-4新型無人機,它可攜帶短程空對地激光制導炸彈,能連續飛行30個小時。美國《空軍時報》18日披露,中國此前已向巴基斯坦推銷過該系列無人機中較老的型號CH-3。報道稱,巴基斯坦曾要求美國提供武裝無人機,以便更有效地打擊塔利班及“基地”武裝分子,但美國以技術敏感爲由予以拒絕。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舉行的國防博覽會上,巴總理拉賈?佩爾瓦伊茲?阿什拉夫暗示,因購買無人機的要求遭到美國拒絕,巴基斯坦正在秘密加緊研制自己的武裝無人機,但是初期試驗在缺乏精密武器和先進制導技術的情況下十分困難,因此巴基斯坦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在卡拉奇國防博覽會上,巴方還首次公布一款“沙赫布爾”型非武裝無人機。
不過《防務新聞》認爲,盡管中國在新武器項目上碩果累累,但外銷前景並沒有看上去那麽好。費舍爾說,中國戰機的性價比較高,但國際市場上充斥著水平相當的競爭對手,包括瑞典薩伯公司的“鷹獅”和二手F-16戰機。他認爲,大部分國家能負擔得起更好的戰機,因此不會選擇便宜但性能稍次的中國産品,只有那些特別注重便宜和操作簡單的空軍才會采購中國戰機,“這也是中國K-8教練機在非洲取得成功的原因”。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1-20/1154707220.html
(詳參【圖博館】: 中國空空導彈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2 珠海航空展) 2012-11-21 10:14:33
美國想不通的秘密: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
五角大樓的安全官員認爲說,北京當局的武器軍事系統自90年代初期以來,一直遭受到包括美國在內各西方自有民主國家限制,因此本應該受到很大的發展制約。這對于穩定均衡整個亞太力量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目前我們卻很難以想想中國武器軍事先進程度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他說:中國方面首先依靠其強大的經濟發展實力,特別對于其他國家(對方有傾向性暗指:法國、俄羅斯與意大利.)。吸引了很多以往堅持的國家。在這方面對華武器禁運的工作處理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理想。所以導致中國軍備先進速度的控制不理想。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分析說,這是主要由于中共方面采取了以經濟合作模式的吸引力,借助了幾次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盟國迫于這樣本國經濟壓力,不得已可能會放松某些限制。比如法國等。另外他們還可以通過更多的私下商業來源來獲得,同時還依靠強大的經濟能力,收購軍備科技的母公司等。
對方是話裏有話。不過個人認爲,這裏也有我國人民自己的辛勤汗水。不確定就完全是借助外人之力。所以也有我們自己的。比如我們自己的航天事業,多少也有技術含量。美國這麽說也真的過分了點。
再則說,我們買俄羅斯武器,人家現在都不願意買,因爲我們一買來就仿造。仿造的山寨比俄羅斯原版還要好。所以呀我們中國人能力還是不能低估的。
國家武器戰略發展,緊靠買來?拿來那根本不是解決最終方案,最終方案要想不受制于人,你就得自力更生。才能打破制約僵局。才能提高自己,降低他的制約含量,含量越低制約效果與周期就越短。這是成正比的。等那一天他真的要求了。制約也就是狗屁不如了。
回應
中國軍工的能力就是:中西結合,能利用的就采取各種手段,使之整合。這就是中國武器爲何越禁止越先進的原因。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54745-1-1.html
俄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工程約2億美元遭挪用 2012-11-11廣州日報
俄羅斯內務部官員9日說,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建設“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系統期間,65億盧布(約合2億美元)遭挪用,巨額資金“失竊”凸顯俄羅斯空間系統公司管理問題,有關“格洛納斯”全球定位衛星建設資金的調查可能導致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下臺。
《產經新聞》指出,中國即將建成的「空天一體戰」部隊,獨立於陸海空三軍外,單獨建立自己的管理機構,中國空軍和二砲都將參與其中。
報導揣測,二砲可能已經進行了一些太空防禦作戰演習,這種祕密演習十分強調遵守時間程序及嚴格按照戰役準備、戰役實施、戰役結束3個階段進行。太空防禦作戰計畫,包括陣地數據庫、導彈數據庫和武器基本參數等,都屬最高機密,處於封存狀態,在準備實施作戰時將上報總參作戰部。
《漢和防務評論》則揣測,美日所擔憂的解放軍「空天一體戰」,規畫由二砲牽頭實施。二砲的自動化指揮系統早已實現網絡化,是實施「空天一體戰」的基礎。報導指出,二砲的網絡化部隊擁有情報獲取、傳遞、處理和顯示系統,還具有輔助決策和監控功能,其中的信息獲取系統可調用偵察衛星及海空軍的偵察機等裝備;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決策分析系統由計算機中心、數據庫和作戰模擬系統構成,這些尖端設備可幫助二砲隨時獲取海空軍的信息支持,嚴密關注別國太空及地面相關裝備的動向。
《漢和》揣測,二砲組建電子戰部隊,也是強化「空天一體戰」能力的體現。電子戰部隊通過獨立實施電子偵察,或與空軍和海軍電子戰部隊實施一體化偵查,可大幅強化中遠程導彈部隊的偵察能力,有助於摸清美國等國空天作戰系統的動向,一旦發現中國太空資產有遭受攻擊的危險,二砲就可對敵方空天攻擊系統的雷達和無線電指揮設施實施導彈攻擊任務。
美日強化太空監視網
美日都認為,穩定利用太空資源至關重要,兩國已決定深化在太空領域的相關合作,並建立強大的太空監視網,監視中國的太空活動。因為「中國的太空軍事能力已超出反衛星的範疇,並開始形成作戰體系。」
面對中國的太空發展,美軍戰略司令部綜合太空運用中心將利用光學望遠鏡及陸基雷達系統,對中國衛星進行監視;日方將利用防範彈道導彈的FPS-5陸基雷達對中國衛星及太空軌道上其他飛行器進行識別和探測,分擔美軍部分監視任務。
回應
美國八零年代就再做的事,中國慢了三十年。最厲害的是美國和台灣記者把這新聞稿的好像中國是全世界獨加一樣。
10年內 陸太空能力與美抗衡【中央社 2012.07.11
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太空計畫取得重大進步,代表大陸軍事實力的提升,預料未來10到15年內,大陸太空對抗能力足以抗衡美國精確打擊能力。
報告並指出,中共發展太空計畫,意在鞏固中國共產黨的權威和統治,並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因為台灣的民主政體可以代替大陸的獨裁統治模式,對中共統治形成挑戰,必須透過軍事脅迫台灣在主權問題上讓步。
這份報告強調,台灣問題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因此美國應該維持能力,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其他形式的威脅,避免危害台灣人民安全或台灣社會、經濟制度。
報告一開始說,大陸最近在太空計畫取得重大進步,正在成為太空強國。中共推動太空計畫,是為了利用太空成就來鞏固它統治中國的合法性。
報告說,解放軍總參謀部可能正在研究太空系統和太空對抗系統以符合聯合作戰要求,空軍、海軍和第二砲兵部隊(戰略導彈部隊)也正研究對上述作戰要求提供貢獻。
報告預估,由於「國家太空安全系統」新興概念的出現和對抗美國遠程打擊能力的需要,在大陸積極發展下,預估未來10到15年內,大陸的太空對抗能力足以抗衡美國的精確打擊能力;而大陸日益增強的太空偵察能力,也將為地面站提供接近即時的偵察數據,讓大陸解放軍更快、更致命地進行遠端精確打擊。
報告指出,大陸太空計畫的研發重點,是在高解析度衛星、軍民兩用光電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影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和電子情報衛星;利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射的微衛星,也受到解放軍關注。
此外,報告說,大陸除了發展傳統以太空為基礎的平台外,也正優先發展運行在海拔20到100公里的「近太空」(near space)飛船。
軍事專家分析,解放軍可利用低軌道衛星進行電子偵察,以即時且準確地跟蹤和瞄準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艦隊,進而使用反艦彈道飛彈(ASBM)等武器進行遠程攻擊。
報告舉例,大陸風雲3號氣象衛星就安裝近12個全天候感測器,除為解放軍和民間機構提供準確氣象預報外,也能為ASBM提供準確的彈道距離測量和訊號數據。大陸的工程師正在致力研發彈道飛彈早期預警系統,這將為大陸的飛彈防禦系統提供飛彈發射助推段的數據。儘管沒有證據證明大陸已在太空部署彈道飛彈早期預警衛星,但大陸已有基礎技術存在;如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攜帶的紅外線感測器,而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又稱上海航天局)509所研製的實踐7號衛星,就是紅外線感測器陣列的測試平台。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已經研製出紅外線感測器。 2012-11-21 10:13:37
簡氏:研究航展模型可窺悉中國尖端戰機研發
在一次小型航展亮相的F-60隱形戰機模型。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2年07月18日(提前出版)的文章稱,圍繞本國戰機發展戰略,中方形成了一堵沈默之牆。爲了解中國戰機研發情況,外界往往要采取研究航展模型機的手段。文章認爲,不少航展模型機隨後進入到了原型機乃至量産的階段,因此航展模型機的研究有相當價值。
文章稱,中國用航展模型機當幌子誤導外界的質疑始終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模型機亮相跟成品推出之間可能存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差。比方說1988年英國範堡羅航空展上亮相的殲轟-7型“飛豹”殲擊轟炸機模型機,到1998年珠海航展上才出現真正的原型機。有時中國國內某個航展上會亮相模型機,如果有高層領導出現,那麽模型機的可信度就會大大提升。比方說1996年有照片顯示時任中國總理李鵬視察成飛殲-10模型機,而當時外界普遍認爲中國研制四代戰機正遭遇嚴峻技術困難。
報道稱,在2011年9月的一次模型機展示中,沈飛的雙引擎五代隱身戰機F-60模型亮相。到2012年6月,這款模型機進一步引發人們的興趣,有圖像顯示這款戰機的全尺寸版正由拖車運輸。有人認爲這就是沈飛的五代戰機,但也可能仍然僅是模型,拖車運輸的目的地或是測試基地,或是博物館。這種跟蹤模型機的研究方法也有不成功的時候。比方說2006年珠海航展上沈飛就展示過其五代戰機模型,可隨後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中國企業大力投資于無人機研發,從航展上的模型展品來看,也體現出一些可能的軍工成品迹象。中航貴州飛機公司推出了“翔龍”無人偵察機,采用獨特的連翼設計,其模型機2006年已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當時官方沒有透露模型機的細節,可2011年則出現了完整“翔龍”無人機在測試基地試飛的圖像。文章稱,中國的不透明性還不僅限于戰機和無人機。2007年和2009年,西飛運-20運輸機的模型就已亮相。烏克蘭和俄羅斯方面的消息源確認了運-20項目的存在,但目前除了傳運-20將于今年亮相外,外界對其所知甚少。一名中國空軍專家1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外媒有這種看法是因爲沒有完全了解中國戰機研制的機制,在國內航展中展示的許多模型機是廠商自己搞的,目的是通過展示模型機吸引軍方投資,以進行進一步研制。由中國軍方投資研制的機型很少會在航展上展示模型。中國政府和軍方無意誤導國外對于中國戰機發展的研究。報道中的一些說法並不准確,比如中國官方以及相關企業並未公開展出過所謂運-20的模型機。
國之利器,豈可隨意示人?
我就不信西方國家沒有暗裏研制更先進的非機
我們國家軍事機密和事情當然只有我們才知道是正確的,國家的家底不可能讓外界知道的,除非是傻子。
大陸國防工業 鼓勵民間投資【經濟日報2012.07.20
大陸國防科技工業局日前與中共解放軍總裝備部聯合發出文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但排除台資和外資、港澳資本。
據中新社報導,這份名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實施意見」的文件中明確指出,鼓勵進入國防科技工業相關領域的民間資本,僅限於大陸境內資本,不包括台、港、澳資本和外資。
文件指出,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在許可進入、任務競爭、稅收優惠等方面,對民間投資主體與國有軍工企業實行同等待遇,並且加強安全保密和監督管理,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
俄因後勤維護糟糕在印度軍火市場連吃敗仗
俄羅斯《觀點報》2012年11月1日報道稱,印度國防部宣布,價值10億美元的空中加油機采購項目最終獲勝者是歐洲空客的A330空中加油機,俄羅斯參與競標的伊爾-78МКI空中加油機被淘汰,同時也代表著俄羅斯在印度軍火市場上已經接連遭遇失敗。
報道稱,印度國防部代表透露,雖然俄羅斯加油機的報價低于空客A330加油機,但空客的維修費用和燃料消耗相對更低。除維修成本低外,空客A330可在高空飛行,並配備有數字航空電子設備。據稱,俄羅斯加油機競標失敗此前早有迹象。印度空軍裝備有6架伊爾-78加油機,但俄方糟糕的後勤維護讓印軍牢騷滿腹,印軍曾多次抱怨俄制加油機備件供應時常中斷。
俄羅斯原本是印度最主要的軍火提供者,但最近俄制武器卻接連在印度市場遭遇敗績。就在本周,俄羅斯米-26T2重型直升機在競標中敗給美國CH-47“奇努克”運輸直升機。此前,俄米格-35曾在印度購買的126架先進戰機競標中敗給法國“陣風”戰機;米-28H“夜間獵手”武裝直升機則惜敗于美國的AH-64D“長弓阿帕奇”。
對于俄羅斯接連丟失印度軍火大單,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專家伊戈爾 科羅特琴科表示:“目前印度正在實施武器進口多元化政策,將更多的大型合同交給不同的供應商,此舉是爲避免過度依賴于一個國家。”他替俄羅斯加油機競標失敗辯解說,目前許多國家空軍都裝備有伊爾-78加油機,俄方並沒有接到任何投訴,因此此次失利並不會影響到俄加油機的銷售。
對于印度拒絕購買俄加油機的原因,俄羅斯常規武器政治調查中心主任瓦季姆 科久林表示,印度拒絕購買俄羅斯伊爾-78並非是由于飛機的技術性能。他說:“目前俄印軍事技術合作正經曆一個艱難時期。印度的政治意願是與美國及歐盟發展更緊密的關系。我認爲,伊爾-78要比A-330便宜30%,且維護成本也相當。至于燃料消耗,俄羅斯飛機確實落後,但對其他國家空軍來說這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因此,印度此舉更多是政治考慮。”
回應
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些普世價值派,亂搞私有化,敗壞了人才儲備、科研體系、工業能力。一群滿口民主的貪污犯讓俄羅斯停滯了20年。
吃了俄羅斯航母的虧,這回智商見長
由于缺乏資金,後勁發展不足,近年來俄羅斯在新武器研制方面可謂乏善可陳,拿不出幾樣新裝備來.武器銷售主要是靠吃蘇聯時期的老本,不但售後服務非常糟糕,而且還經常出現拖延交貨日期的事.所以在與實力強勁的歐美國家競爭海外汀單時,吃敗仗是必然的. 2012-11-04 10:15:47
我國挺進航空裝備研制第1方陣已能出口生産線 2012-09-07 科技日報
以殲-10戰機的成功研制爲標志,我國軍機實現了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殲-10戰機的搖籃——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近年來堅持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成品和新方法,已被廣泛推廣運用到“梟龍”、新“飛豹”、“獵鷹”等研制中,航空工業及相關行業的科學技術與生産制造水平隨之躍升,我國航空裝備研制,已經或正在向著世界“第一方陣”挺進。
C919,開啓與世界航空領袖級企業對等合作時代
8月31日上午,西安高新區。世界著名的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簽署投資備忘錄,霍尼韋爾和中航工業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的合資企業將爲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項目研發和生産電傳飛控系統。
早在2009年9月23日,中航工業與法國賽峰集團、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組建一家短艙合資企業,中外各占50%的股份。
僅一年半之後,美國芝加哥。當地時間2011年1月21日上午11時,中航工業又與美國GE公司旗下的航空集團在美國芝加哥簽署協議,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即中航-通用電氣民用航電系統有限公司,以向C919 大飛機項目提供一體化航空電子系統爲契機,進行全面合作,攜手進軍全球民用大飛機航空電子市場。
中航工業集團在世界舞臺上所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原因是自主研發的産品受到國際重視。殲-10戰機研制成功,使我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並擁有了以先進氣動布局、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高度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先進航空材料和計算機輔助設計爲代表的一系列航空關鍵技術。
以其中的航空核心技術之一,即當代最先進的導航手段——激光慣導爲例,中航工業即先後破解了20多項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終于研制出世界最先進的慣導産品。目前,世界範圍內能夠成功研發激光陀螺的企業屈指可數,具備批量生産能力的企業不到十家。
2010年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展出了國産“太行”渦扇發動機,標志著我國在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研制領域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成爲繼美、俄、英、法之後,第五個能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的國家。
10年來,中航工業聚焦技術前沿,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戰鬥機和發動機、渦扇支線客機、先進直升機的研發技術,先後研制完成多種新型軍用機和各種導彈,多型號成系列的航空發動機和機載設備也投入批量生産。
集智攻堅, 瞄准航空工業的“瓶頸”突破
R0110重型燃氣輪機在中航工業黎明公司也被稱作“爭氣機”。世紀初的黎明公司,剛剛軍轉民,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但黎明還是果斷聚集航空發動機工業最精粹的力量,裝備制造業王冠上的明珠——燃氣輪機發起進攻,生産出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型燃氣輪機,使我國在國防、重工業領域的動力裝置不再完全依賴進口。
2010年3月18日,由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爲主研制的首架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首飛成功。當年9月,AC313直升機飛越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登陸珠峰大本營,單架次飛行達到1160公裏。2011年9月2日,一個值得載入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冊的重要日子,當天下午15時39分,我國自主研制的民用高原直升機AC313直升機成功飛升至海拔8472米,創下國産直升機最新飛升高度,各項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首飛當日,AC313直升機便簽訂5架銷售訂單。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王斌表示,AC313型直升機目前的售價與國外同噸位的機型相比至少便宜10%—15%,在國際大、中型直升機市場具備性能和價格多方面的競爭優勢。
由“進”變“出”,航空外貿呈井噴式發展
航空複合材料是材料界的後起之秀,以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在飛機上應用得越來越多。
美國的波音787“夢想”飛機上,複合材料的應用比例超過50%。但如何在保持複合材料比剛度和比強度的同時提高其韌性、特別是沖擊後壓縮強度,始終是困擾國內外材料界的重大問題。中航工業科研團隊逆向思維、另辟蹊徑,創造性地提出並驗證新理論、新技術和新裝備,成功解決了上述難題,在國內外材料技術領域引起了轟動,不僅在我國航空、航天、艦船等新型裝備領域進行了演示驗證、領先應用和批量生産,而且通過專利許可的形式出口到國外企業,結束了中國航空材料技術“只進不出”的曆史,打破了國外對複合材料高端技術的壟斷和封鎖。
2009年3月7日,總價10億美元的1批42架“梟龍”飛機成功外銷巴基斯坦,創下了我國單筆軍貿合同最大金額紀錄。
“梟龍”既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傑出科研成果,也是面向全球的産品。這款由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多用途單座單發輕型戰機,采用先進的氣動布局、“蚌式”進氣道設計技術、先進的航空電子核心技術設計與系統綜合技術等十大關鍵技術,使得該機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具備第三代戰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除“梟龍”外,中航工業還與法國、新加坡相關方面聯合研制的EC120直升機,與歐直公司聯合研制的EC175/直15民用直升機等也都成爲國際合作的典範。
從傳統的亞洲、非洲市場到新興的拉美市場,從飛機出口到無人機出口,從航空産品到非航空産品,從整機銷售到生産線輸出再到大修建線,成爲中航工業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的明顯標志。
最近三年,中航工業出口成交超過50億美元,其中,2009年以17億美元的出口成交額居我國軍工集團之首;與此同時,民用飛機業務持續快速發展。“新舟”系列飛機累積獲得訂單近200架,已交付70余架;“新舟”600飛機完成適航取證並交付用戶;2008年,K8飛機率先打開拉美市場,出口18架至委內瑞拉。之後,25架運-12E出口委內瑞拉,創中國單筆民機出口數量之最。
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中航工業的技術創新基金規模,已從2005年的4000余萬元增長到12億元,引導旗下企事業項目配套投入達24億元,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取得了上百項重大科研成果,填補了多項空白。如今,中航工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已然確立,正著手建立創新導向的研發制造體系,努力實現對世界航空工業強者從“望其項背”到“並駕齊驅”的跨越。
相關新聞
俄稱中國殲10和梟龍與美俄爭奪塞爾維亞大單2012-09-06
回應(楨:以下多為憤糞青之言!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2 中國空軍 )
還是代工廠,機心系統都要美國來完成!沒自主!終是自覺強大而已,還傷害國家在外被打壓!
別在這吹死人了,只不過是多要研發經費,想多貪點罷了。
放眼世界航空,你算老幾,一味吹虛自己,你要臉不要,就不能紮實點多做事嗎,無知的家夥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9-07/1719700313.html 2012-09-08 11:10:47
俄稱中國自行火炮出口數量世界第4韓國第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7月23日報道,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7月20日公布的一項最新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當前的供應合同、采購意向和招標按期完成的話,今後4年(2012-2015年)世界新型自行火炮的出口銷售總額至少將是260門,價值13.64億美元。而在2008-2015年間世界新型自行火炮出口大國排行榜上,韓國高居榜首,中國排名第4,俄羅斯僅居第7位。
韓國高居榜首,主要供應K-9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192門,價值6.4億美元。訂單分布較爲平均,此前4年已經交付96門,總額3.2億美元。今後4年已經確認的訂單同樣是96門,價值3.2億美元。
法國位居第二,主要供應“愷撒”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106門,價值5.52億美元。此前4年已出口交付86門,價值4.52億美元。今後4年的訂單暫時爲20門,價值1億美元。
德國排名第3,主要出口PzH-2000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76門,價值5.073億美元,已在此前4年全部交付。
中國位居第4,主要出口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45門,價值3.2億美元。此前4年已交付27門,價值2億美元。今後4年的訂單爲18門,價值1.2億美元。
土耳其排名第5,主要供應T-15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重點項目是向阿塞拜疆出口成品,並且協助韓國許可生産K-9自行火炮,總計36門,價值2億美元,計劃在2014-2015年完成。
塞爾維亞排名第6,主要是向緬甸和孟加拉國出口NORA B-52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23門,價值5500萬美元。此前4年已交付5門,價值1500萬美元。今後4年的訂單爲18門,初步價值4000萬美元。
俄羅斯位居第7,主要項目是在2011-2012年向委內瑞拉交付了20門2S19“姆斯塔-S”型152毫米自行火炮,價值6000萬美元。
以色列排名第8,主要出口ATMOS-2000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15門,價值2900萬美元。此前4年已交付3門,價值500萬美元。今後4年的訂單爲12門,價值2400萬美元。
回應
因爲PLZ-45的性能幾乎是最好的,所以很多國家不願意買,太貴,只有科威特這種不在乎錢只在乎裝備好壞的國家才買的,還是說這個3.2億包含其他費用啊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4/0913696536.html
在展覽區還有“大能量強沖擊試驗系統”、“譜沖擊試驗臺”、“強沖擊試驗系統”等振動平臺“大家族”中的研制成果。乍一看産品的名字有所不同,可在測試裝備方面,它們有著相似的功能——模擬爆炸環境對航空、航天、航海器的零部件産生的沖擊,測試被試件的防爆抗爆性能。
此外,爲一些武器裝備“降噪”亦可讓振動平臺“大顯身手”。振動噪聲是影響裝備和軍工的最主要障礙之一,它對軍工産品的性能有較大負面影響。比如在海戰中最主要的利器之一“潛艇”常常會被噪音所困擾——機械噪聲、螺旋槳噪聲和水動力噪聲。這些噪聲在潛艇的不同航速下,對潛艇的輻射總噪聲有不同的影響。潛艇被人稱道之處在于它的隱蔽性,但噪聲卻影響潛艇的隱蔽性。王超介紹稱,潛艇噪音無法消除,但是可以利用電動振動平臺的頻率調整,改變潛艇的共振頻率,使噪音降至最低水平。
任何一個國家都重視對軍方裝備的檢查與測試。對此,一位權威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美國派出到國外戰場上的人數,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戰鬥人員,剩下的三分之二的人員,大多是負責裝備維修、檢測的非戰鬥人士。
軍工市場更需“軍民融合”
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0周年紀念日,在這20年的時間裏,除了傑出的航天人爲載人工程的發展和突破作出了努力和奉獻,一臺臺看似普通的振動平臺亦爲航天工程快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此次展覽中東菱科技所展示的振動平臺承擔了國家多項重點科研項目的重大力學環境試驗任務,並參與了“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天宮一號”等項目的研制建設試驗相關配套工作。 在航天器發射過程中,通過振動平臺檢測航天器是否“良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運載火箭等航天器在發射和動力飛行期間,必須承受由于起飛、級間(整流罩)分離、二次點火、關機和航天器入軌等各項程序引起的振動、噪聲、沖擊和加速度等動力學載荷。種種動力學環境會對航天器上組件造成結構性的損壞,從而會影響發射任務的完成,甚至導致整個飛行任務失敗。爲了保證航天器經受住這些嚴酷的(組合的)環境條件而不遭受損壞,必須把它們放在模擬這些力學環境的地面試驗設備中進行環境試驗。
除了應用于航天工業這一高科技領域,在民用方面,振動平臺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船舶試驗、高鐵車輛貫通道疲勞試驗系統、汽車、電子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
不過,軍需對振動平臺的需求,遠遠超出民需。東菱科技董事長王孝忠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振動市場的65%需求在軍方,因爲軍方需求是剛性的;其他35%才是民品的市場。
對于上述軍民市場比重的“失調”現象,王孝忠給出了這樣的解讀——除了剛需因素外,由于軍方對裝備技術的性能和可靠性必須具有超高要求,需要不斷做實驗,以防範未來可出現的質量問題;相對來說,民用的一些工程,在“質量關”方面相對比較松懈,往往忽視産品的“振動”等方面的應用試驗。
這種非對稱的市場需求比例,不僅存在于振動平臺市場,在其他“軍民兩用”的産品上均有反映。工信部軍民結合推進司副司長周少清此間指出,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互動發展,形成全球性産業布局。與西方相比,中國的軍民結合産業對國家工業經濟産值的貢獻率較低。應該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産業,鼓勵“軍轉民”、“民參軍”(即民營企業爲軍品配套)。
蘇州科技城某高科技公司的裴先生長期與國際軍工企業和裝備研究機構打交道,他告訴南方日報記者,美國的軍工企業是“軍民融合”的成果。比如,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企業生産了大量民品,其軍工産品亦在世界軍工市場占有極大比例。這些亦軍亦民企業的高科技企業的存在,極大地增強了美國的國防力量,還拉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他認爲,中國軍工市場如何實現“軍民融合”,尚需從發達工業國家,如美國和德國等國借鑒創新模式。(文/圖 魏香鏡 采訪統籌 鄭春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9-24/1019701958.html 2012-09-24 11:52:29
珠海航展明日開幕 直升機參展規模大幅提升
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第八屆中國航展)將于2010年11月16日正式開幕。來自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航空航天廠商將攜70多架飛機彙聚航展,本屆“藍天盛會”航空航天精品薈萃,同時精彩絕倫的飛行表演也頗受外界矚目。
參展面積較上屆增3000平方米
本屆航展展覽規模創曆史新高,參展面積達2.3萬平方米,比第七屆的2萬平方米多了3000平方米。其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按照上屆航展規模參展,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則首次以展臺的形式參展,參展面積爲1500平方米;首次參展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將設立專門的“中國兵器館”,面積爲3200平方米。
一批國內民營航空航天配套企業、國內相關産業園區也紛紛亮相航展。此外,國外老客戶波音、空中客車、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等全部確定參展。
來自世界3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航空航天廠商參展,大大提高航展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平。
“八一”與“雄獅”首次同臺競技
精彩絕倫的特技飛行表演曾讓每一屆航展觀衆流連忘返。在本屆航展上,換裝“殲十”飛機後的中國空軍“八一”特技飛行表演隊將首次在珠海上空上演高難度的6機編隊飛行,將與首次來華表演的巴基斯坦空軍“雄獅”飛行表演隊同臺獻技。
參與觀衆還可以看到空警200、殲十、轟油6、殲轟7等中國空軍去年派出參加國慶閱兵的全部機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也將派出L -15高級教練機、新舟600支線客機等主力機型參展。另外,我國自行研制的A RJ21新型支線客機將如期亮相,這部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派出的支線客機將進行性能展示飛行。
直升機參展規模大幅提升,成爲另外一個關注亮點。當前國內最先進的S-92直升機、歐洲直升機公司生産的EC225直升機、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12座全天候民用運輸直升機S-76、意大利阿古斯特公司研制的EH 101、A109E直升機皆有望亮相航展,國內生産的最大起重的A C -313、直9、直8等衆多型號的直升機都已彙聚到珠海,將爲觀衆獻上一場視覺盛宴。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15/1035619067.html
另參本館:珠海航空展
超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平臺
●振動平臺試驗作爲科學研究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期間,美軍大量武器和軍用器材運達前線時常常不能使用,經研究才知道,是由于器材在運輸時振動所致的損壞
●5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爲國際首創,“大塊頭有大用處”,它的研發成功可以爲國産航母的海試作出貢獻
9月21日至22日,由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協辦的“創新驅動發展成就展暨軍民融合交流大會”在蘇州高新科技園區舉行。
在此次大會上,“世界首創50噸超大推力電動振動試驗系統”成爲該會議最受歡迎的“巨星”。對于普通人來說,並不太了解這一龐然大物的功能是什麽,可是在軍工和裝備行業中,它發揮著關鍵和必不可少的作用:上至“天上”的空間站、下至“海中”的航母等整機及大部件,它們的“身體”是否擁有抗沖擊、抗碰撞、抗爆炸的“錚錚鐵骨”,都可以通過振動平臺對其提供可行性試驗。
大塊頭有大用處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航母從鋪設龍骨到服役通常需要很長時間,在其中,它需要不斷地下水進行試驗,以適應海洋環境中各種突如其來的惡劣條件,其中如何應對運行過程中的振動、噪聲成爲考驗航母性能的重要指標。
5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爲國際首創,“大塊頭有大用處”,它的研發成功也可以爲國産航母的海試做出貢獻。在蘇州高科技園區的成果展示區,負責産品介紹的王超先生表示,50噸的振動平臺推力比較大,承載能力比較強,可以承載大軀體。可以滿足大運載、空間站、大飛機、航母等大部件乃至整機的可行性試驗需求。比如可爲火箭及噸數重的衛星做整機測試。
“假如三臺振動平臺同步,可以達到200噸的總重量,大大擴大了應用範圍,例如,可以針對航母中的大部件是否適應‘振動’環境進行可靠性試驗。”
今天中國能自主研發50噸振動平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追溯曆史,這一條自主研發之路是在被西方遏制的國際背景下,奮力闖出的一條“血路”。
振動平臺作爲科學研究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期間,美軍大量武器和軍用器材運達前線時常常不能使用,經研究才知道,是由于器材在運輸時振動所致的損壞。
此後,振動試驗首先進入軍方,而“振動平臺”作爲承擔振動試驗的載體,被廣泛地用于裝備研發和檢測性能的過程中。由于這類設備帶有很強的軍事色彩,西方在遏制中國的過程中,振動平臺也被列到“禁運”清單上。從上世紀50年代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到“導彈技術控制機制”管制清單,再到“瓦森納安排”,西方國家一直將它納入對中國的禁運軍品物資名單之中。
上世紀80年代之前,針對1噸推力以上的電動振動臺,西方便對中國實行禁運。90年代初,前蘇聯解體後,禁運雖有所放寬,但5噸推力以上的大型電動振動臺仍然對中國實行禁運。特別是對9噸推力以上的大型振動臺更是嚴加管制。當時世界上電動振動臺制造的兩大王牌企業,一個是英國的“菱”公司,另一個是美國的“菱”公司,其掌握了振動試驗臺的高端制造技術,壟斷和主導振動行業的發展。
而國內主要振動行業在三四十年的發展曆程中,只形成了2000KG推力以下的振動臺制造能力,且關鍵技術和工藝需拷貝和仿制國外同行。振動實驗儀器的低速發展,也嚴重制約了國內軍工的發展。
2004年,中國成功研制出16噸推力電動振動臺,徹底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大型振動試驗臺的技術封鎖和禁運。
振動平臺無處不在
振動行業與國防軍工有直接命脈關系,在蘇州高科技園區陳列的成果展覽區內,有衆多振動試驗儀器,這些振動平臺噸級大小不同,但是功能異曲同工,均是測試裝備性能的重要試驗平臺。
比如,成果展示區有“雙軸同步振動試驗平臺”(如上小圖),一位國防工業的專業人士(應采訪對象要求不具其姓名)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該款振動平臺主要用于模擬細長型産品的振動試驗,比如導彈。
據了解,在導彈衆多類型中,空空導彈(從飛行器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所遇到的振動環境是最複雜的之一。空空導彈從發射到飛行過程中,會遇到“挂飛振動”等動力環境,而這一複雜外力是造成導彈發射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空空導彈從出廠到發射飛向目標的整個壽命期內,一般都要經過運輸、貯存和使用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作用,除了有溫度、濕熱等因素,還有必然和偶然的振動、沖擊等動力。而其中的“挂飛振動”,帶來的嚴重性和持久性最值得關注。因此,有必要對導彈進行地面振動試驗,用于評估其效能。 2012-09-24 11:51:56
經濟不佳!全球軍費支出13年來首見減少
英國路透社(Reuters)2012年4月17日報導,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公布的研究,儘管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大幅增加軍事支出,西方國家的削減預算政策使得全球連續13年軍事支出增加之勢畫下句點。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山‧柏洛弗利曼(Sam Perlo-Freeman)說:「全球經濟危機產生的後座力,特別是美國與歐洲採行的削減預算赤字措施,終於讓長達10多年的軍事支出增加之勢畫下句點,至少目前是這樣。」柏洛弗利曼是本報告作者之一。
報告指出,全球各國2011年軍事支出1.74兆美元,高於前年的1.63兆,但加計匯率與通貨膨脹,實質上是沒有變化。
2011年的軍事支出幾乎沒有變化,終結連續13年成長的趨勢,與2001至2009年間每年成長4.5%截然不同。
柏洛弗利曼說:「要說2011年軍事支出持平是否代表長期趨勢改變,還言之過早。目前暫時看起來,美國與歐洲軍事支出未來數年可能進一步減少,亞洲、非洲與中東軍事支出持續增加趨勢不變,然而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可能大幅改變這種狀況。」
這位專精國際安全、軍備與裁減軍備的獨立研究者說,以軍事支出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比例來看,確實從2.6%微幅下降到2.5%。
美國目前是全球軍事支出最多的國家,2011年實質支出減少1.2%,總金額達7110億美元,部分是因為2011會計年度預算延宕許久之後才通過。
因為美國會通過的減赤措施限制軍事預算,美國軍事支出減少的趨勢可能繼續下去。SIPRI表示,撤軍伊拉克與阿富汗也可能減少支出。
在歐洲,英國、法國與德國三大國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之際,也因為將重點放在平衡財政預算,而縮減軍事支出。
相反的,比較不受財政撙節需求影響的國家,2011年軍事支出則是增加,俄羅斯成長9.3%至719億美元,超越英國與法國,成為各國軍事支出第三大的國家。
【前言】
李家同擔憂當前社會的道德、正義、國際局勢、政治、教育、環境等各項問題,於是提出關切與呼籲。而這一切,都需要大家一起來付出與努力。
武器發展刺激經濟
戰爭的危害,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為什麼世界各大強國仍不斷花大錢投入發展軍事工業呢?這是因為武器的發展和製造,可以刺激這些軍事大國的經濟。
美國光是一艘航空母艦的造價,大約就要四十億美元,這是非常昂貴的,更不用說還有其他戰鬥機、潛艇、直升機、彈藥這些軍事武器的製造花費,都相當驚人。一艘戰艦或武器設備的製造和研發,會牽涉到多少上下游的製造產業?這必然是相當龐大的。如果發生了戰爭,就會需要大量生產武器裝備,而除了生產這些主要的軍事武器之外,還包括了其他周邊的設備,如通訊、維修和零組件等等,都會大量的提升相關內需。可見得,投入武器製造,會拉抬多少相關的產業並刺激經濟的增長。戰爭越是持續,就越能夠刺激經濟的成長,這是很悲哀的事。
很多歐美的民間工業產品都和武器研究有密切關係。以空中巴士為例,空中巴士生產了全世界一半的長程噴射客機,但空中巴士是由歐洲航太國防集團(EADS)和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所成立的,這兩家大公司都是不折不扣的武器發展公司,他們都會設計戰機,當然也就可以駕輕就熟地設計民航機。
和美國政府簽定合作契約的前一百大公司裡,其中就有相當比例的公司是與軍事工業有關。甚至前十名之中,就有七家都是軍事巨頭,像是知名的波音公司(Boeing)、通用動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和雷神公司(Raytheon),可說是前五大的軍事公司。
美國政府每年大約就有一千億美元的金額是花費在這五大巨頭上,這五家公司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銷售額都是依靠武器販售所得。在經濟景氣又不乏訂單時,這樣大規模的投資在軍事工業上,也許會收到效益;但在經濟發生問題又缺少買家時,這樣的投資必然會成為美國政府和軍火公司很大的負擔。這也可以想見,為什麼有很多依靠戰爭發財的人,不願意讓戰爭停下來。包括美國政府在內,都擔心戰爭一旦停止,會對他們整體的經濟情勢造成嚴重的影響。
眾所皆知,美國在一九二九年發生了經濟大恐慌,股票市場一夕崩潰,接連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企業和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農產品過剩被大量銷毀等等連鎖反應。
羅斯福總統在一九三三年上台後,施行「新政」以挽救大蕭條。他推行一種擴張型的經濟,以大規模的國家干預來設法帶動經濟的復甦。可是各位不妨看看美國的歷史,尤其是經濟史,去研究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到底有沒有改善美國的經濟,使它繁榮起來?不少關於新政的研究都對這段歷史做出翻案,發現新政的成效甚微。以失業率來說,大蕭條之前約百分之三,一九三一年時達到百分之十五.九,到了新政推行後的一九三九年,仍高達百分之十七.二。
如果不是一九三九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按照羅斯福的政策,美國很難走出蕭條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是個浩劫,可是也解決了美國的經濟問題。美國一開始扮演了提供軍火和戰爭物資的角色,後來則加入了同盟國作戰,也帶動了它的軍事工業和經濟復甦。戰爭勝利後的局勢,更讓它從此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經濟強國。
(本文轉載自李家同所著新書《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由博雅書屋出版) 2012-07-16 10:30:39
世界最長激波風洞旁一次特殊的組織生活——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科學部黨支部走進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 記者 羅暉
這是俞先生等我國兩代科學家集50年積累,獨辟蹊徑,具有鮮明特色的重大裝備,其新穎的工作原理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任何風洞。
要想說清楚它的亮點,還需要先交待些背景:
首先,風洞代表了一個國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基礎研究水平,它是飛行器的“搖籃”,一架飛機的發動機、氣動布局,不在風洞裏吹個幾千上萬次,絕不敢上天。而俞先生他們的風洞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高超聲速氣動試驗裝置。
其次,有一個表示速度的、叫做“馬赫(Ma)”數的量詞至關重要。1馬赫是1倍音速(聲速),在天氣條件下大約爲340米/秒。一般民用飛機速度多爲Ma 0.8以下的亞音速。而俞先生他們的風洞要複現的是在25—40公裏高空、Ma5.0以上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
該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組的負責人姜宗林一直不厭其煩爲記者科普。“JF12風洞265米的‘身長’使其能夠提供更長的實驗時間,高超音速發動機需要的實驗時間至少需要60到70毫秒,我們已經能做到100毫秒,國外的相關風洞大約爲30毫秒。我們的噴管直徑可達2.5米,實驗艙直徑3.5米,都明顯優于國外同類風洞。JF12風洞裏的‘風’,速度最高可達Ma 9,溫度可達3000攝氏度左右。而Ma 9意味著,從北京到紐約的飛行時間,可以由現在的14小時縮短到2小時。”
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超燃發動機研發是個國際難題。有人形容,Ma 9時,對于飛機的發動機點火來說,就像在龍卷風中點燃一根火柴,還要保證它持續燃燒。姜宗林說,JF12風洞完全可以複現“龍卷風”的狀態。這爲我們相關發動機的研發創造了條件。
JF12風洞花了多少錢?中科院力學所所長樊菁說:“4600萬元。”
汲培文感慨:“沒有創新思想,4個億也未見得搞出來。” 據了解,JF12風洞不僅建的時候花費不多,運行費用也比國外風洞低很多。
汲培文說,“風景”是錢學森先生不信洋人、勇于創新的精神的現實體現。這種精神影響了一批人,俞先生等老科學家秉承錢先生的精神,又帶出了姜宗林研究員等一批人。如今,這種精神還在不斷傳承著。
錢學森工程科學實驗基地院子如今還是個大工地,高超實驗室、超燃實驗室、燃燒實驗室、等離子實驗室等還在建設中,綠色的苫布遮擋了視線。耳邊間或會響起電鋸吱吱的噪聲,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人們的興致。
黨課在風洞旁的會議室開始了。主講人是俞鴻儒。
在俞鴻儒眼裏,錢學森永遠是中科院力學所的所長。因爲,組建力學所是錢學森回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1956年建所之初,錢學森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的藍圖,而這依然是力學所今天的發展方向。
“大家現在都知道 ‘錢學森之問’,認爲這是他晚年的憂慮所在。但我覺得大家的理解不太全面。其實,他真正的憂慮來自兩個方面。”
俞鴻儒說:“錢所長的另一個憂慮是:‘我國科學技術人員有重要創新嗎’?”他介紹說,錢學森在1995年給王壽雲等六同志的信中曾提到,1960年代,我國科技人員先于“誇克”理論提出了“層子”理論、率先合成了人工胰島素、成功實現了氫彈引爆獨特技術,“但是今天呢?我國科學技術人員有重要創新嗎?我認爲目前太迷信洋人了,膽子太小了!如果不創新,我們將成爲無能之輩!”念錢學森信中的這段話時,俞鴻儒語氣凝重。
他認爲,錢學森的上述憂慮沒有被廣泛報道。
俞鴻儒同時指出,在提到 “錢學森之問”時,人們通常認爲,錢學森說的是傑出人才的培養。“這沒有錯。但他說的不是一般的人才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
在他看來,這兩個憂慮的核心都是關于創新的。
那麽,究竟什麽是創新?俞鴻儒說,“創新”可以理解爲“創造”,也就是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也可以理解爲“革新”,即漸進性的改進。按照他的理解,錢學森所指的“創新”,是創造而不是革新。他引用錢學森的話:“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
俞鴻儒認爲,如何對待“創造” 和“革新”,關系到我們能否獲得真正的創新。在他看來,相對于“創造”,“革新”較易實行,風險小,也便于管理,廣受一線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歡迎。但如果對“創造”活動采用同樣的方法管理,將使其處境艱難。
他現身說法:他曾經有一個全新的研究思路,去申請科研經費,但一看項目申請表,發現:“根本沒法填——探索性工作結果難料,哪能定死什麽時間用什麽具體方法去完成,每個研究階段要用多少經費?”後來,中科院決定資助他200萬元,只簽了個協議,“問題是,我行,年輕人行嗎?”
感悟:耕耘更利于“創造”而不僅僅是“革新”的土壤
“您的PPT能不能給我拷貝一份?”俞鴻儒講黨課時,“課堂”上一直很安靜。到了討論環節,氣氛熱烈起來。提出這個請求的是陳佳洱,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大學原校長。 “俞先生的講話發人深省。我想讓北大的新班子也學習學習。北大要辦出特色,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大學千校一面的局面要改變。”
陳佳洱說,爲什麽會千校一面,根本原因是評價機制有問題。現在的大學排名,大多強調被國際檢索的論文(SCI或EI)的數量和期刊的影響因子(IF)等表觀的、量化的指標。其實我們SCI、EI的總量已經排在世界前列,但實際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博士生沒有兩篇文章就不能畢業,搞得他們什麽能發文章做什麽,成了國外學界看不起的Paper Machine(文章機器)。這個是大大害人。”這位同樣在錢學森身邊工作過的78歲老人有些激動。
他認爲,在對科研人員或者研究單位進行評價時,應該看其有沒有創新的思路,對相關學科的發展有多大的帶動,對滿足社會的需求有何種推動;看他們在研究工作中培養了多少年輕人;還要看他們跟相關單位的合作如何,對合作單位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汲培文接著陳佳洱的話說:“要提高創造能力,我覺得需要三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一個是科學家自己怎麽做;一個是管理部門怎麽支持;第三是評價體系怎麽跟上去。”
汲培文介紹說,科學基金秉承的是“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原則。考慮到申請項目過程中,有些新思想一開始不容易被評委們接受,基金委還設立了“非共識項目”,支持探索性較強、風險性較大的創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常進的項目一開始評審沒有通過,基金委按照非共識項目給予了一定支持,後來越做越好,找到了暗物質粒子湮滅的可能證據,還被爲2008年度世界物理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汲培文說,除了對項目的資助,科學基金還非常重視對人的資助。比如 “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就是擇優資助有共同目標的創新團隊,研究方向和課題由科學家自己決定,讓他們能有一個寬松環境,潛心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c4271a0100zz59.html?tj=1 2012-07-02 10:02:04
美稱北約無法想象土耳其裝備解放軍紅旗九 2012-06-22青年參考
北約稱不會提供技術支持
綜合各方面信息,美國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拿出了“愛國者”-3防空系統,歐洲防空導彈公司(EUROSAM)力推“紫菀”-30(SAMP/T)系統,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主打S-300和S-400系統,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CPMIEC)則以國産紅旗-9系統投標。
許多西方專家聲稱,俄羅斯和中國的系統與北約既有體系不兼容,如果兩國企業中標,他們的産品將有權接入北約作戰指揮中心,進而對後者的保密工作造成威脅。一名了解內情的北約官員已明確表示:“我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即便中國或俄羅斯中標土耳其項目,也會要求他們的系統獨立運行,不允許其連入北約信息系統 。”這位官員還強調:“對土耳其而言,堅持讓中俄競標的做法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安卡拉原本就不打算選擇中俄産品,讓他們參與競標,只是爲了給美國和歐洲廠商施加壓力,達到壓價的目的。”
中國武器並非單純走過場
中土軍事合作早在1996年就悄然展開,中方同意在國際條約允許範圍內向土輸出彈道導彈技術,幫助後者研發射程150至300公裏的“閃電”(Yildirim)導彈,並在2007年舉行的安卡拉勝利日閱兵式上亮相。2009年,中方又受邀全程觀摩土耳其空軍演習,2010年更是升級爲共同參與聯合空中演習,這是中國與北約國家首次舉行類似演練。
關于中土武器技術合作,另一個可資參照的範例是火箭炮技術轉移。上世紀90年代,土耳其與美國就聯合生産M270火箭炮的談判破裂,華盛頓借人權問題限制向土售武。眼見獲得“美援”無望,安卡拉遂于1997年與中國簽署軍購合約,引進了24門“衛士”-1型302毫米火箭炮,另在土耳其組裝144門。稍後,在中方提供生産許可證後,土耳其又自主生産出TR-300型火箭炮(代號“風暴”),在曆次北約聯合演習中表現不俗。
與此呼應,中土軍事人員交流也欣欣向榮。據美國媒體統計,自1985年以來,土耳其先後派出18個軍事代表團、共約200名代表訪問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派出14個軍事代表團訪土。根據中國官方媒體透露的情況,有大量中國學員(包括陸軍特種部隊、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官兵)曾在土耳其軍校進修,這對提高解放軍的訓練質量頗有幫助。
土耳其軍界精英重視“向東看”
……………
害怕北約關鍵信息在不經意間泄漏給中國這只是托詞而已,西方尤其是美國真正害怕的還是中國武器在世界上“泛濫”,中國將整套防空系統出口而不是部分系統,用不著購買國提供關鍵信息,怎麽可能發生信息泄露給中國呢?土耳其作爲北約國家,如果選擇了中國武器而不是購買技術更先進的美國的武器這會對外界釋放怎樣用的信息,這不簡直就是給中國武器做廣告而貶低美國武器嗎?事實上,美國最擔心的不只是中國武器出口到土耳其,更擔心中國武器在全世界瘋狂甩賣,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中國還不把美國的底褲給拔下來,美國能不驚慌失措而膽戰心驚嗎?
那麽美國爲什麽害怕中國到處“傾銷”武器呢?
中國現今在世界武器市場上出售的一般低級別的武器,比如槍支了,輕型火炮了,小艇小艦了這樣沒有多大威力的武器,而且出口的多是中國傳統的友邦,比如巴基斯坦了,非洲一些窮國了,而在重量級買家那裏幾乎沒有中國武器的市場,不過土耳其曾今購買國中國的火箭炮,而且用起來不錯,所以這次中國“紅旗”闖入土耳其的競標候選之列也不意外,可美國的阻撓可能讓這次交易化爲泡影,美國擔心中國武器經過土耳其這麽過手影響力一下放大,其他國家就會趨之若鶩購買中國武器,而此時美國就真正傻眼了,而美國的主要恐懼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美國如今經濟虛擬化嚴重,除了武器工業和航天工業幾乎沒什麽創造利潤的實業了,而航天工業這種高投入低收入美國也無從獲取大把利潤,現在不是急于開發太空旅遊嗎,不還是想從航空工業中弄錢,美國武器工業表現相當不俗,占據世界武器市場頭把交椅,而如果中國把這個武器給占了,美國的武器公司還不喝西北風,美國是資本掌控的國家,無利可圖美國軍火工業立馬完蛋,以後美國還以什麽立國呢?而中國武器質優價廉,如今的技術水也很高,占領世界武器市場如卷席。
其二、中國的武器性能一直被埋沒了,強大威力得不到施展,而一旦中國在武器市場大展身手,很多國家成爲中國客戶,那麽中國將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更牢固,美國想通過聯合其他國家給中國制造麻煩的能力將大大降低,不僅如此,如果反美國家得到這些武器美國將更加心痛。
其三,美國能在世界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對其他國家發號施令還不是其所營造的軍事神話釋然,如果美國武器敗給中國武器,這個神話也就破滅了,那些被美國恫嚇的國家還那麽怕美國嗎?
可以看出,紅旗9導彈防空系統並不單單局限于“防空系統”如此簡單。以其爲基礎,將可以構建起以中國導彈系統爲核心、以中國反導技術爲平臺、以中國信息技術爲依托的“中段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這對旨在構建統一的“反導系統”,以戰略保護之名行戰略訛詐之實的北約(尤其是美國)將是極其重大的戰略打擊。
中國用“反衛星武器”、“新一代核潛艇”、“中段反導”、“北鬥導航”、“殲20四代戰機”、“反艦彈道導彈”等戰略與戰術武器破滅了美國軍事技術不敗的神話,爲區域性地方強國打開了更爲寬廣的戰略空間。
那麽緊隨其後,中國希望的武器裝備(反艦導彈、殲10甚至殲20)和武器系統(北鬥導航、中段反導)將會陸續走出國門,部署在中國希望的戰略結點上。這對西方的軍事政治部署將起到巨大的沖擊甚至擊潰作用。
這才是北約,尤其是美國,如此驚恐,以致直接出面阻擋紅旗9進入土耳其的真正原因。
軍事技術優勢不再的北約,尤其美國,做好准備了嗎?
回應
壓根就不要去參加競標,白浪費費用不說,主要的是把性能給了土耳其,美國就會知道性能,這簡直是把自己辛辛苦苦的技術讓國外免費了解,而國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可謂是全面封鎖
現在是武器就是賣的 按中國的體系推出外貿型號的 那自己的下一代裝備基本就可以列裝了 這個時候賣了好降低成本加快下一代研制!
能參與競標就是好事 證明我們有實力
這回,是土耳其把中國當個托,爲取得美國更先進武器來利用中國向美國討價還價。這在西方世界早已屢試不爽,而最後總是由美國以讓步了事,而中國雖無實惠的進賬,卻也賺了個名聲。不信,你就瞧著!
美國的互聯網、芯片、操作系統、特種工程材料、生物工程等,國際上無人能出其右,利潤豐厚,將所有央企的利潤加起來,也不敵美國産業前幾位的利潤,怎麽會虛擬化嚴重?美國在各産業鏈中、低端産能確實沒有多少了,因爲勞動力成本高了,組裝一般産品沒有利潤可言。任何輕視美國巨大科技、産業優勢的思想,都是極端錯誤的,也是極端危險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0e55101013npp.html?tj=1 2012-06-23 10:57:08
非洲軍官很震驚:稱解放軍4年來變化令人刮目相看 2012-06-09
5月24日上午,南京陸軍指揮學院“贊頌科學發展成就、忠實履行曆史使命”教育活動中,坦桑尼亞陸軍少校卡楊博走上講臺,談起了自己眼中的新變化:“中國軍隊發展讓我刮目相看。”
“太不可思議了,2008年畢業演習還在堆制的沙盤上進行,如今已經全部換成了鍵盤、鼠標、大屏幕。”一上臺,卡楊博便興奮地說起了剛剛結束的畢業對抗演習,“以前不同語言的文書堆積如山,現在依托多語種文電通信系統,指揮所不見一片紙屑,指揮效率大爲提高。”卡楊博說以前只能在西方看到的先進軍事設備,如今在中國軍事院校裏比比皆是,這種變化真的令人震驚。他笑稱自己距離上次離開中國只不過才4年,他用中國的一句老話形容,天上才一天,人間已十年。
變化不僅僅在演習場。卡楊博說,兩次學習時隔4年,教材已經面目一新,信息化和聯合作戰的內容占據了重要篇幅,這也是他看到招生簡章的課程設置後,再次選擇來中國學習的原因。
在卡楊博演講的課件上,一張張留學期間外出參觀見學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第一次學習時,學院僅安排我們參觀了中國陸軍的迎外部隊,但這次我走進了海空軍部隊,還去了新型作戰部隊。”說起這些照片,卡楊博如數家珍,“中國軍隊的自信、透明、開放更讓人敬佩。”
時隔4年看變化,各種驚喜說不完。卡楊博告訴官兵:“這次學習,來中國探親的外軍軍官家屬越來越多,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讓這個古老神奇的國度越來越有吸引力。毛裏塔尼亞的歐瑪爾中校和蘇丹的拉希姆少校的夫人都在中國生了孩子,分別取名唐龍、唐鳳;這次學習,留學生可以申請碩士學位,這符合國際上大多數軍事院校的慣例,我相信想來中國留學的外軍軍官會越來越多……”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自1957年以來,該中心承擔了爲世界各國培養軍事留學生的任務,先後爲來自五大洲的107個國家培養了近4000名中高級指揮軍官和政府官員。學成回國的學員中,有5人擔任了總統,1 人擔任副總統,還有100余人擔任國防部長、三軍總司令、軍隊總參謀長等要職。
回應
什麽時候中國軍隊被美日西方國家由衷的佩服,那就能說明問題了。
中國負責學費,同時負責洗腦,培養親中派嘛,這招兒很實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3710f01016tmk.html?tj=1
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迅猛已是不爭事實,殲20的出現,以及中國航母的試航都顯示中國武器研發及整合能力已經開始邁向全球頂級行列。
最近一則新聞再次反映了中國軍工令值得國人驕傲: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主任普霍夫近期在莫斯科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尼日利亞空軍去年得到大批中國戰機後,決定徹底抛售老舊的蘇俄米格-21MF/UM殲擊機和質量低劣的米-34輕型直升機。
普霍夫指出,根據俄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掌握的情況,尼日利亞空軍2010年從中國得到15架新型F-7NI/FT-7NI殲擊機之後,決定徹底抛售大部分老舊的航空裝備,其中包括蘇聯和俄羅斯制造的25架米格-21MF、米格-21UM殲擊機和9架米-34輕型多用途直升機。他在解釋原因時說:“不得不指出一個事實,即全部9架米-34都是在相對不久前供應給尼日利亞的,是在2001-2002年。也就是說,根本不是過時的直升機。
尼日利亞空軍本來准備將其當作教練直升機和俄羅斯米-35P武裝直升機一起使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些米-34直升機旋翼減速器的實際壽命只有300個小時,而不是技術性能標准所規定的1500個小時。因此這些直升機僅僅使用3年之後就被束之高閣。”
雖然中國産殲7和米格21系列戰機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但在尼日尼亞確實能派上用場。這兩種古董機在尼日尼亞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實則反映了當前中俄軍工在海外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武器已開始展現競爭力,俄羅斯軍工卻日薄西山。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說到底還是資金問題,前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高技術遺産,但是其經濟一蹶不振使得原本需要巨大資金投入才能不斷創新和發展的軍事工業出現了斷奶,缺乏資金投入則造成了俄軍工企業研發和創新能力停滯不前只能靠吃老本維持。
早期雖然俄羅斯軍方采購本國武器帶給俄羅斯軍工企業的造血資金有限,但俄羅斯還是可以靠著前蘇聯留下來的技術遺産不斷向中印出售武器來賺取大量的銀子。隨著印度經濟不斷走強,印度儼然已成爲國際社會的香餑餑,美歐出于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的需求加強了同印度的軍事聯系,印度武器進口的多元化使得俄羅斯武器已經不再是印度軍方的首選。
另一方面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早已走出了靠進口武器繼而仿制的階段,近十年來中國軍工在常規武器方面也推出了非常值得贊許的産品例如飛豹系列戰機,殲11,殲10,去年曝光的殲20更是讓世界震驚,雖然俄羅斯也推出了自己的五代機T50,但是殲20的出現至少表明在全球武器研發的最前沿領域中國已不輸于俄羅斯。
俄羅斯武器在國際市場面臨窘境的深層次原因在于俄羅斯軍工對其産品缺乏明確的定位。顯然俄羅斯在常規武器方面已不是世界一流行列,發達國家不會購買俄羅斯武器,發展中國家勢頭很猛的也只會購買少量俄制武器,隨著時間推移基本也會放棄俄制武器,中印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俄制武器銷售的對象只能是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軍費有限,自身武器研發能力也不足。
但問題是俄羅斯武器過于昂貴而且技術太複雜,保障又不好,這些因素使得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對俄制武器說不。相反中國武器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後期技術保障很完善,因此中國武器在國際市場開始走向強勢,一個顯著的例子是年前據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公開承認說中國大陸生産的重型的坦克VT1A在摩洛哥的招標當中輕松的擊敗了俄軍的T-90S坦克。
一直對俄武器非常青睞的印尼也開始對中國武器産生了興趣,印尼曾經希望與中國聯合生産“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盼望中國將導彈生産線轉移到印尼本土。
印尼對中國軍工技術有多信賴,一個顯著的例子是2010年印尼購買俄羅斯蘇-30後卻在中國進行模擬飛行,國防部長普爾諾莫•尤斯吉安托羅在接受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采訪時稱,中國空軍的模擬訓練水平很高,飛行員在華受訓效果顯著。
更令人諷刺的是前段時間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公開對本國武器非常失望,他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作爲曾在軍事科技領域能和美國一覺高下的北極熊現在公然表示要進口外國軍事裝備顯然透露出俄羅斯的某種無奈和落寞。
俄制武器在國際市場的受冷落無非就是三個因素:技術落後,價格昂貴,售後保障技術不完善。中國武器在國際市場開始嶄露頭角恰恰得益于日益先進的技術,低廉的價格和完善的技術保障,殲20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後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f106e0102e47m.html?tj=1 2012-06-12 10:11:24
媒體稱委內瑞拉放棄俄國貨計劃采購中國裝甲車 2012-05-17 新浪網
BTR-80裝甲車
北方工業公司推出的采用8×8底盤的步戰車
據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5月16日報道,委內瑞拉知名的FAV俱樂部網站披露稱,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正在考慮大量采購中國3種型號裝甲車的可能性問題,但是具體型號和數量暫時不詳。
俄媒稱,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准備采購的中國裝甲車的具體型號不太清楚,但是大量采購裝甲設備顯然應當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不久前宣布准備斥資5億美元爲海軍陸戰隊采購新型武器裝備計劃的一部分。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原計劃采購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和BTR-80裝甲運兵車,但是現在不知爲何開始考慮采購中國裝甲設備。盡管具體采購數量尚未披露,但是估計將是大批量采購,足以配備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一個機械化旅。目前委內瑞拉海軍陸戰隊第1旅戰鬥編成中僅有一個兩棲裝甲車營,主要配備11輛LVTP-7(AAVT-7)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和38輛EE-11 Urutu輪式裝甲輸送車。
回應
應該兩種都買,強國之路需要各種裝備和技術
中國必須在全球上建設海軍基地和空軍基地
大力出口軍火!
委哥,有眼光
更多新聞
委內瑞拉媒體稱中美軍隊海外基地數比爲0:750 2012-03-09
委內瑞拉空軍稱正在與中國洽談采購殲-10(圖) 2012-03-05
查韋斯稱委內瑞拉將協助阿根廷對抗英軍 2012-02-0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5-17/0849690781.html
(另參本館:中國輪式裝甲車 俄軍輪式裝甲車 中國履帶裝甲車 俄軍履帶裝甲車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戰爭之道》美中兩棲裝甲車)
高清圖:委內瑞拉陸軍完成換裝成南美版俄軍 2012-02-01 新浪網
自從與美國鬧掰後,爲了不受制于人,委內瑞拉開始爲軍隊大規模換裝。該國從俄羅斯采購了大到戰機坦克小到步槍等大量主戰武器裝備 (2S-1自行迫榴炮,2S-19 152毫米自行榴彈炮,BMP-3/BTR-80步兵戰車,T-72B主戰坦克),很多武器在俄軍內部裝備的都不算多。真可謂是南美版的俄軍了。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300_13337.html
資料圖: 加裝“瓜園”武器系統的BTR-90戰車對外展示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1年10月28日報道,俄軍工企業日前再遇嚴重挫折——由俄羅斯阿爾紮馬斯機器制造廠耗時多年研制的BTR-90新型裝甲輸送車遭到俄國防部拒購。
作爲俄羅斯最新式的BTR-90“羅斯托克”輪式裝甲輸送車原本應在今年投入批量生産,但俄國防部現在已明確表示,將不會在2020年前的國家武器采購計劃中列入這一裝備。該消息意味著,這種新型步兵支援戰車的出口前景已變得極其黯淡——沒有誰會願意購買一種被生産國本國軍隊拒絕購買的裝備。
國防采購預算被壓縮雖然是導致BTR-90遭軍方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卻不是決定性的。俄軍事工業公司發言人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就指出,俄國防部之所以拒絕采購這種戰車,是因爲其結構設計已經過時,無法滿足軍方的要求。該發言人同時透露,俄軍事工業公司目前正在研制的一種全新戰車將會很快取代BTR-90。他表示,這種仍然在研的戰車在技術指標上將能夠滿足俄軍方的所有要求,總體性能在世界上將絕無僅有。
不過,在生産廠家看來,BTR-90卻是一款相當出色的武器系統。
更多新聞
俄陸軍明年起開始裝備BTR90裝甲輸送車(組圖) 2004-10-08
俄總理普京稱大約1700家俄軍工企業已經落伍 2011-10-08
俄軍方與軍工系統矛盾加劇 軍事改革前途堪憂 2011-07-22
印尼將采購37輛俄制兩棲戰車價值超1億美元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消息:俄羅斯海軍網2012年4月18日文章稱,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維克多?科爾馬金稱,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將簽署37輛BMP-3F兩棲戰車的交付合同。合同將于2012年4月簽署,價值超過1億美元。該合同將利用此前俄羅斯授予印度尼西亞的10億美元出口信貸實現。
泰國斥鉅資從烏克蘭進口主戰坦克和裝甲車
英國《簡氏國防工業》2011年8月8日稱,2011年8月初,泰國已與烏克蘭國有武器出口企業——烏克蘭特種軍事産品出口公司達成協定,再購買121輛BTR-3E1 88裝甲人員輸送車,總價值不低於1.4億美元。2007年時,泰國與烏克蘭曾簽訂過96輛該型號裝甲車的軍貿合同,並已經于2010年9月和2011年4月分兩次完成交付。
泰國皇家陸軍還于2011年3月斥資420億美元泰銖(合2.41億美元)從烏克蘭首次進口了49輛“堡壘”主戰坦克,以替換老化的M41輕型坦克,交付工作從2013年開始。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1-08/11/content_23184049.htm
泰國將要購入中國132輛裝甲車
中新網2005-7月4日電“早報網”援引美聯社報道,泰國《曼谷郵報》3日引述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同意提供132輛、價值約16億泰國銖的裝甲車,交換代價則是龍眼。同時,莫斯科將提供4架“Mi17型”直升機,以抵銷俄羅斯購買泰國大米所欠的債務。
美軍「遠征戰鬥車」胎死腹中 2011-01-07 中國時報 陳文和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六日宣布軍方最新一輪的撙節開支措施,陸戰隊兩棲登陸暨作戰系統「遠征戰鬥車」(Expeditionary Fighting Vehicle,EVF)研發計畫,確定胎死腹中。 EVF原始構想發端於一九八○年代,軍方原本計畫以九十億美元建造一千部EVF,至今預算一路膨脹到一四四億美元,能打造的數量卻僅剩五七四部。
外媒:中國裝備ZBD05戰車強化兩棲戰鬥力
環球時報-環球網2010-3月2日報道 《亞洲軍事評論》雜志2月刊發克裏斯托弗•F•福斯(Christopher F. Foss)文章稱,在武裝部隊機械化趨勢的推動下,亞洲地區國家開始采購輪式與履帶式步兵戰車,以滿足該地區的發展要求。文章稱,亞太地區國家的步兵戰車采購項目突出對兩棲戰行動的要求,反映了當地複雜的地形與多樣化的威脅。就中國而言,新一代 ZBD-05兩棲突擊車的引入使其兩棲戰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
韓國稱俄羅斯實力今非昔比可能將采購中國武器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4月22日發表文章,對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20日關于應限制進口武器的言論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012-05-17 11:10:50
俄專家:俄在仿制武器方面難以複制中國成就 2012-04-28 環球時報微博
據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4月26日報道,以研制雅克-130教練機和“蜜蜂”無人機而聞名的俄羅斯聖彼得堡市“運輸安全系統”公司總設計師多爾任科夫表示,俄軍在先後三次簽署巨額合同采購以色列無人機後,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但是,俄軍不需要簡單仿制以色列産品,而是一直希望擁有所有最好的國産無人機。俄軍確信無人機的光明前景,因爲它們在各種武裝中已經得到成功使用,比如在南斯拉夫戰爭中美軍“捕食者”無人機成功偵探出了對方的全部防空體系,代價微乎其微,僅有幾架無人機被擊落。當時俄軍方就已明白,未來戰爭或局部沖突的面貌將按照與俄軍總參謀部的設想完全不同的劇本發展,空中偵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俄軍采購以色列先進無人機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主要目的是爲了學會使用這種裝備,借鑒相應的技術,爭取在研制國産無人機時實現技術突破。這是絕對正確的方法。正在研制之中的俄羅斯新一代無人機最早也將在4到5年之後才能問世。
俄專家認爲,中國在研制新武器裝備時通常會進口先進産品,然後研究、借鑒、仿制,取得了較大成功。俄羅斯如果也想走這條路,利用國外技術,必須像中國一樣制定國策,動用一切力量。因爲引進和仿制先進武器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簡單,必須協調所有工業領域有效合作,無論是航空工業,還是開采、冶金、儀器制造、車床制造工業,才能生産仿制出的産品。假如俄方得到了某種西方無人機樣品,但它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機身,合成生産技術較高,能力欠缺的俄工業在仿制時必須提高化學工業水平,掌握同等品質先進材料的生産技術,獲得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的材料試驗數據。即便如此,也未必能仿制出類似性能的産品。
多爾任科夫指出,雖然仿制技術成本很高,但是這種方法卻卓有成效。比如,中國成功仿制了俄羅斯蘇-27和蘇-30殲擊機,蘇聯也曾經仿制了美國B-29轟炸機。二戰後蘇聯得到了一架墜落在中國境內的美軍B-29轟炸機,斯大林要求圖波列夫原樣仿制,生産出蘇軍當時沒有的遠程轟炸機。最終定型的仿制品圖-4轟炸機雖然使用了一些國産零部件和武器,但總體變化卻非常小。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4-28/0919689045.html
根據俄新社的報導,在俄羅斯世界軍貿研究中心發表的一分排行榜上,2007至2014年裝甲戰車出口數量,芬蘭占全世界第一位,俄羅斯占第二位。
該中心並預測,未來四年新裝甲戰車的銷售量為3979輛,總額96.92 億美元。
而在2007至2010年之間,全球出口的裝甲戰車不少於4013輛,總額達50億美元,其中新裝甲戰車為1874輛,總額45.08億美元,占總數的46.69%、總額的89.94%。
位居第一名的芬蘭未來四年將出口1041輛裝甲戰車,總額21.75億美元。
位居第二的俄羅斯2007-2014年將出口928輛裝甲戰車,總額為19.4億美元。
俄新社並引用專家的說法,「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競爭力強,未來很可能會成為2010至2014年裝甲戰車第一出口大國。」
估2010年全球裝甲車市場將達到103億美元 2010/04/01
Global Information, Inc.已開始銷售總公司設在倫敦的市場調查公司Visiongain所發行的報告書「The Armoured Vehicles Market 2010-2020 (裝甲車市場:2010-2020年)」
依據Visiongain的預測,全球裝甲車市場在2010年時將達到103億美元。裝甲車是接續地上部隊的主力,預計從2010年開始到2020年的預測期間呈穩定性的需求,現在伊拉克及阿富汗以簡易爆炸物(IED)造成的威脅,成為促進MRAP(耐地雷埋伏防護)車輛市場的要因。
Visiongain預測美國將牽引裝甲車市場的需求,包含英國及德國許多歐洲國家相繼其後。其他主要市場有中東及亞太地區。
該書除了裝甲車市場的評論之外,亦提供主戰坦克(MBT)、中型車輛(MAV)、中型耐地雷車輛(MMRV)及小型防護車輛(LPV:Light Protected Vehicles)等裝甲車輔助市場之市場預測。此外,亦提供有關對全球新型裝甲車及改良型裝甲車的預測。
http://www.giichinese.com.tw/press/kt115994.shtml
全球裝甲車市場研究報告 2010-2020 ...
http://www.okokok.com.cn/htmls/PE_product/100318/67350.html 2012-05-17 10:45:46
中國國産長釘導彈意外被央視曝光
回應
有點出息嗎?就知道抄襲仿制山寨,中國軍工要臉嗎?能不能行了?就不能自己搞個超過長釘的出來?沒血性,沒志氣,都自殺以謝天下吧
n你奶奶的有點出息嘛!你牛B別在這裏唧唧歪歪的!去造點導彈啊!典型的漢奸!
你山寨一個導彈出來我看看,這年頭憤青太多,其實就是一草包.什麽本事沒有!
你真是個腦殘,什麽東西都是原創的?
底子差,不先模仿怎麽知道創新發展。再說,導彈都長差不多模樣。就像人都長倆手倆腿,你有本事不要模仿,長6條腿吧。
借用別人的先進技術沒有錯,長釘導彈的作戰原理很先進的,值得我們引進 !
你媽個B的,我看你底下長的那只破棍也是山寨你爸的吧!看到你這種不知上進的憤青就來氣!
說白了 你就是個250 你TM是個腦殘 白癡 瓜B 賤R 你口馬口馬就是個被R本人和夠za交出來的賤種
總有人說中國"山寨",那些人都沒有任何設計的經驗.作爲設計人員來說,能夠參考他人設計的長處,避免問題,是最重要的.而外人看來僅僅是"山寨",可是實際上已經用了他人的長處,也追加了自己的需求.
外形像就是山寨?你以爲你外形像是個人,你就是山寨的人了?其實你還是豬!
不知道你媽媽怎麽就山寨了你呢,你太像人了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你狗日的美國親跌還在用 你這傻孩子腦袋被美國豬咬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38122&extra=page%3D1&page=1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
俄羅斯救難隊12日抵達印尼,協助搜尋上周在爪哇山區墜毀的俄羅斯客機。空難調查可能影響這架新型客機的命運,普亭振興航空產業的雄心也因這樁空難受挫。
印尼交通部發言人表示,約40名俄羅斯救難人員已帶著2架直升機與1台卡車抵達,他們將與當地600名軍警等人員,一起搜尋在薩拉火山墜機的蘇愷SuperJet 100和機上45名乘客。
在俄國總統普亭尋求振興航太產業之際,這起事故可能決定該國20多年來首架新型客機的命運。
這款90人座的超級噴射機,是俄羅斯耗資約14億美元,與義大利國防與航太集團菲米卡尼卡旗下阿藍尼亞共同合作設計。
根據製造商說法,該機型續航距離達4,600公里,定價3,500萬美元,普亭視之為俄羅斯重返國際航太市場希望所繫。俄國航太產業在1991年蘇聯瓦解後即一蹶不振。
這架飛機從雅加達展開示範飛行,是亞洲巡迴推銷之旅的其中一站。該機型先前已在緬甸、巴基斯坦與哈薩克等客戶與媒體前展示,原定還要造訪寮國與越南。
俄羅斯空難頻發引反思 2012-04-04 新華國際
4月2日,在俄羅斯秋明州,現場工作人員在飛機殘骸周邊忙碌。當日,一架俄羅斯民航客機從俄西伯利亞城市秋明起飛不久後墜毀。新華社記者李勇攝
一架型號爲ATR-72的俄羅斯民航客機2日早上從俄西伯利亞城市秋明起飛不久後墜毀,機上43人中有31人喪生。根據初步調查結果,事故已經排除了恐怖襲擊的可能性,目前正在調查是否其他原因所致,包括駕駛員失誤或者地面控制失誤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機械故障。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說:“在調查中,目擊者說,他們看見飛機在下降過程中尾部有煙霧,飛行員在起飛後立即決定返航也說明可能發現了機械故障。”
老舊飛機“水土不服”
這是去年一系列客機墜毀事故後俄羅斯發生的又一起重大空難。據有關統計,去年全世界民航客機共發生28起空難,造成 521人死亡。僅俄羅斯就發生6起空難,死亡97人,分別占世界空難數和死亡人數的 21. 4%和19. 1%。有俄羅斯媒體甚至說,去年俄羅斯發生的空難數量超過了所有非洲國家的總和。
俄媒體和專家認爲,資金匱乏導致許多地方航空公司飛機更新慢以及超期服役、飛行員訓練不足以及管理不嚴是造成近年來俄羅斯空難頻發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地域廣闊,飛機是通往許多地區的主要交通工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放航空運輸業,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航空公司。大型航空公司有足夠資金來更新飛機並聘請高素質飛行員,但許多小型航空公司由于資金缺乏仍在大量使用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老舊飛機,導致飛機超期服役無法確保飛行安全。
俄羅斯著名試飛員托爾博耶夫說,俄羅斯許多航空公司因資金缺乏很少從西方購買新飛機,從西方購買的都是舊飛機,甚至在西方被禁止飛行的客機也被賣到了俄羅斯。另外,他認爲,西方國家制造的飛機適合在溫帶地區飛行,並不適合在俄飛行。
熟練飛行員數量不足也是造成空難頻發的原因之一。托爾博耶夫說,俄羅斯熟練飛行員數量不足,俄羅斯航空業還面臨著現役飛行員流失的局面。不久的將來,俄羅斯將不得不從西方聘請飛行員。俄“飛行安全”分析機構總裁舍爾科夫尼科夫也認爲,盡管俄羅斯許多飛機都超期服役,但目前仍狀態良好,如果飛行員訓練有素,仍可大幅減少空難事故的發生。
另外,管理不善也被認爲是俄空難頻發的重要原因。俄羅斯直升機工業協會主席米爾紮亞諾夫說,盡管俄羅斯早在1970年就加入了國際民航組織,但俄航空部門拒絕引進該組織提出的許多先進管理經驗,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對飛行安全重視不夠是造成空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04/c_122925513.htm 2012-05-14 10:19:25
製造能力提升 大陸武器進口量減 2012.03.20 中央社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今天公布2007年至2011年國際武器交易量相關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大陸製造武器的能力有所提升,武器進口量下滑,但武器出口量幾乎倍增。
彭博社報導,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天公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過去10年經常名列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但隨著國內武器產量增加,滑落至第4名。
SIPRI指出,2007年至2011年間,中國大陸占「主要傳統武器」國際交易量5%,為印度的一半,也少於南韓和巴基斯坦。印度去年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
SIPRI武器轉移計畫主任霍頓(Paul Holtom)說:「在戰鬥機等特定部門,除了發動機等特定零件外,中國現在大致有能力利用自家基地組成武器系統,而印度還在努力。」
報告發現,2007年至2011年全球武器交易量比2002年至2006年間高出24%。亞太地區佔武器進口總量44%,居全球之冠,其次分別是歐洲(19%)、中東(17%)和美洲(11%)。
SIPRI表示,和前5年相比,2007年至2011年中國大陸武器出口量成長將近1倍,成為世界第6大武器供應國。約2/3中國大陸武器銷往鄰國巴基斯坦,包括50架JF-17戰鬥機、203輛坦克和3艘戰艦。
根據佛勞斯特與蘇利文政治風險服務處(Frost & Sullivan)估計,亞太地區花在戰鬥機、飛彈及其他軍備上的花費平均每年會成長4.2%,2016年將來到1140億美元。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表示,至2015年為止,單單中國大陸國防預算每年或許就會上揚14%。
印度上週宣稱明年會提高國防預算13%,來到1.93兆盧比(384億美元),以反制中國大陸升級軍備的行動。
相關新聞
中俄黃海聯合軍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zhongejunyan2012/
中俄海上最大軍演 向美日示威
黃海6天軍演 中高調俄低調
專家稱中俄關系將加深但不會成爲軍事同盟
聯俄大軍演 陸航母群雛形現身
俄羅斯媒體稱中國航母計劃今年夏末服役
中俄軍演 務實應對地區新威脅
區域事端多 演習時機有玄機
中俄黃海軍演 展現戰略互信
兩國常態化演習 5次陸軍1次海上
中俄軍演 聚焦反潛和電子對抗
美進逼亞太 致中俄軍事同盟
穿日本海 中國演練遠距投送武力
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韓朝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國家海上利益論》中國軍工 中國軍力 蘇俄建軍原則《戰爭之道》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4月22日發表文章,對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裏羅戈津20日關于應限制進口武器的言論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對于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俄羅斯作爲世界傳統的軍售大國,近年來卻逐漸轉向對外軍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法國采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與從以色列采購無人機。作爲一支在國際軍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俄羅斯不會不知道過度依賴進口裝備的弊端。但日益萎縮的國産裝備研發已經使其別無選擇。但相比之下,與俄制裝備存在千絲萬縷聯系的中國裝備,或許可使俄羅斯在最大限度保有本國裝備研發的基礎上,對本國已顯陳舊的三軍准備體系進行更新。
首先,海軍——以中國經驗升級原有俄制裝備
綽號“新青年”、已經大量裝備中國海軍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對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中國首次成功仿制,並有效使用了西方高端先進技術。其裝備的類似美制MK-41型熱發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使中國成爲世界範圍內,爲數不多的掌握該技術的國家。而需要注意的是,裝備該系統的導彈,卻是脫胎于俄制SA-N-7的“海紅旗”-16艦空導彈。而作爲首款成功裝備SA-N-7艦空導彈的戰艦,俄制“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在其裝備之初提出的諸多升級方案中,就包含有以垂直發射系統升級該防空導彈的方案,甚至進行了實際裝艦實驗。但遺憾的是,在該設想中,俄羅斯采用的仍是陳舊的冷發射模式,且受制于軍費上的限制,一直未能發展成熟。時至今日,俄羅斯海軍裝備艦載防空系統,不是笨重的“裏夫”系統(裝備“基洛夫”與“光榮”級巡洋艦),就是發射效率很低的單臂的“牛虻”系統(裝備“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因此,若俄羅斯進口中國的熱發射系統,不僅能延續現有的彈藥體系,也能將戰艦的整體作戰性能提升到與西方同類戰艦接近的水平。
其次,陸軍——以中國理念升級現役坦克裝備
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作爲在1999年與2009年兩次國慶大閱兵上亮相的明星裝備,在誕生之初,就被認爲是俄制T-72主戰坦克的升級版本。關于這兩種坦克艦是否存在血緣關系,這裏暫不予以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99式主戰坦克確實采用了諸多俄制坦克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制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與自動裝彈機。但除此之外,中俄兩國主戰坦克的相似之處,似乎也僅限于外觀了。實際上,中國國産主戰坦克發展的加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俄制T-72坦克技術與西方高端坦克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技術的整體發展來看,中國坦克實際上是成功整合東西方坦克技術的成果。盡管日後俄羅斯直接引進中國坦克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引進如坦克炮、火控系統等關鍵的子系統,在短期內即可大幅提升現役裝備的技術水平。而從長期來看,通過研究中國的坦克發展,也能找到正確對待外來技術的尺度。
第三,空軍——以購買或合作形式進行雷達研發
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認爲中國的空軍與戰機技術水平已經超越俄羅斯,確實爲時尚早。但通過中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的高速發展,其在各項關鍵技術上,已經獲得了較大發展,相比俄羅斯,已經獲得了若幹單項上的領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機載相控陣雷達。盡管就該型雷達的發展曆程來看,俄羅斯與日本是最先掌握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後者不僅將該技術實用化,還轉讓美國,成爲美制F-22戰機裝備的AN/APG-77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但俄羅斯已列裝的各型機載相控陣雷達均爲無源模式。相比之下,中國至少已經在兩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上取得了突破(分別裝備殲-10B與殲-20)。因此,此時俄羅斯可以通過引進或聯合研發的模式,獲得中國的先進技術。
盡管若采用這種裝備合作方式,俄羅斯將處于相對被動的位置,但面對本國裝備的嚴重老化的窘境,與交情更深,技術特點、水平更加接近的中國進行合作,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2012-04-24 13:52:10
國家級協會成立 陸稀土業加速整併【經濟日報2012.04.09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昨(8)日在北京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出任第一任會長,該協會將有助於加速推動大陸稀土產業整併。
新華網及中廣網報導,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是以有色金屬協會、中鋁公司、中國五礦、中國有色等13家單位為發起人,聯合中國142家企業發起設立的國家一級行業協會。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成立大會上表示,要充分配揮協會服務、自律和維權職能,進一步推動稀土行業健康發展。
蘇波指出,中國將繼續整頓稀土行業秩序,繼續開展稀土行業環境治理,加強環保核查,對稀土資源實行更為嚴格的環保性開採政策;加快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嚴格執行指令性計劃;進一步加強法規建設;推動稀土行業調整升級。
長期以來,稀土市場一直呈現南北分治的態勢,北方以包鋼生產的輕稀土為主陣地,在包鋼的統領下,北方的開採企業整合較為順暢,相比之下,主要生產中重稀土的南方雖然有廣晟有色集團,但其它開採企業與貿易商則各自為政,尤其私採及濫挖的非法情況相當多。
稀土價格近年呈現大漲大跌,在去年上半年的半年裡,稀土價格經歷五至十倍的漲幅,又在近三個月時間裡下跌30%至50%。面對此情此景,很多業內人士都將希望寄託於即將成立的稀土協會。
銀河證券有色金屬行業研究員張一凡指出,稀土價格大幅向下的情況是因為貿易商大量囤積後出清庫存,投機的現象嚴重,未來應該採取上游的產業整合,成立行業協會可能主要是這個目的,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不太贊成成立稀土協會可以對價格產生更好的控制作用的說法,他認為,價格可能更多要根據市場的手段,但成立協會首先可以使得南北方之間、上下游之間的協調作用更加凸顯,同時搭建一個和政府溝通的平台。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日前表示美歐日與中國的稀土爭議,緣於彼此的認知不同。 (新華社)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在油價高升,各國爭相爭奪油源的同時,國際間強權對稀土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大陸日前單邊限制稀土出口,引發歐美與日本等國不滿,將戰火延燒至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WTO),希望藉國際仲裁解決此一棘手問題。
根據《朝日新聞》網站最新報導,美歐日三方日前做出決定,將於本月下旬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政府磋商。
美歐日和大陸的稀土大戰,已進入WTO起訴中國的流程,協商是其中不可或缺一環。通常情況下,美歐日只需分別與大陸雙邊協商即可,但最終決定由三方共同與大陸交涉。
據悉,此次日本將日中貿易紛爭拉入WTO框架內解決,尚屬首次。其中,日本列舉一些從商社等聽到的有關大陸限制出口的相關情況,指出大陸違反WTO相關規定。對此,大陸回應說:「我們是為了保護礦山周圍環境,需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
美方承受業界壓力
美國參與聯合協商,而非按慣例進行雙邊交涉,推斷除了美國將稀土視為「國安」層級的問題外,也和美國政府承受的業界壓力有關,美國業界擔心大陸在稀土的主導能力將愈來愈強,等於掐住美國高科技業脖子。因為無論大到彈道飛彈、中到電動車、小到智慧手機,稀土都是關鍵材料。
美國重要稀土生產商Molycorp日前計畫以1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一家重要的稀土加工廠Neo Material,希望增加獲得稀土的管道。儘管Neo Material是加拿大公司,但仍依賴在中國子公司取得稀土來源。
稀土協會今日掛牌
目前大陸在稀土產業許多領域占有90%市占率,據大陸《證券日報》報導,大陸稀土行業協會今日正式掛牌運作。在官方介入下,大陸各稀土業將「更有秩序」地配合國家戰略,把稀土作為國際談判的籌碼。
根據官方說法,成立該協會的目的在為稀土企業提供生產指導、市場調研、行業管理、仲介服務、貿易摩擦預警等作用,發揮聯繫企業、政府及國內市場間的「橋樑」作用,以組織的形式協調出口價格和出口配額。
稀土污染 代價遠超收益 2012-04-09
中評社香港2012-4月9日電/“環境治理並不是我們用來提高稀土價格的借口!”經濟參考報報道,面對國外對我國稀土政策提出的種種質疑,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4月8日“稀土協會成立大會”上詳細闡述了稀土污染“巨大黑洞”。他表示,我國稀土開採付出的代價觸目驚心,初步測算,僅贛州一地因為稀土開採造成的環境污染,礦山環境恢復性治理費用就高達380億元。
廖萬隆 鎢鋼刀殺進歐美【經濟日報2012.04.09
在台灣起家,靠著日本技術、大陸資源成為「鎢鋼大王」的福建漳州台商協會會長,同時也是春保森拉天時鎢鋼集團總裁的廖萬隆,2011年底在天津成立亞洲第一座刀具學院,準備「反攻」歐美市場。
成立已90年的奧地利企業森拉天時,是鎢鋼原料「碳化鎢」的發明人,在耐磨耗、切削工具的全球硬質合金市場中赫赫有名。首次打破外資企業「不願分享核心技術」的慣例與春保合資,除了苦於歐洲製造成本高漲,與對大陸市場寄予厚望外,最主要是因為廖萬隆,直接掌握鎢礦來源的獨家優勢。
據了解,早在鄧小平時期,廖萬隆就透過鄧小平的女婿吳建常(當時擔任大陸有色金屬工業總經理),直接獲得鎢原料。這項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
包括法拉利汽車、戰機及iPhone,在製造過程中,都需要用到碳化鎢鋼,加上2012年開始,大陸對鎢實施開採總量和出口配額限制,尤其在各國限制稀土出口後,誰能掌握鎢礦,就等於掌握未來的工業發展的鑰匙。
廖萬隆表示,鎢鋼是鎢與鐵的合金,是一種耐衝擊、耐磨耗的超硬材料,硬度高達14、幾乎與鑽石相當,而且能承受攝氏千度以上的高溫,不但是模具的重要材料,更可加工成各種工具,廣泛應用在各種產業。
此外,大陸的鎢產量,占全球儲存量75%,目前全球碳化鎢年產量約3萬噸,廖萬隆就掌握其中8千噸,占比約26%。就連鴻海集團,每年開發上萬套模具所用的鎢鋼,有半數以上由春保提供。
由於廖萬隆不想永遠只「提供半成品」給客戶,2010年與全球知名硬質合金工具廠奧地利森拉天時(Ceratizit)集團,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合資成立新公司。所以,2011年底在天津成立亞洲第一座「刀具學院」。
廖萬隆不服氣地說:「(硬質合金)技術一開始從歐美傳過來,現在生產量最大的卻是大陸,憑什麼歐美國家不信任大陸的品質。」因此,他決心要打破規則,成為第一個打進歐美市場的台商。廖萬隆表示,兩家公司在合資前,早就花了三年的時間相互考察。 2012-04-09 12:00:03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國外媒體登載的中國殲-10B戰機圖片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駐藏空軍殲10戰機部隊龍年挂實彈首飛 (組圖) 2012-02-01 新華網
1月31日,雪域高原陽光明媚,萬裏無雲。駐藏空軍某軍用機場戰鷹列陣,車輛奔流,戰士們在緊張有序中拉開龍年新春首飛的序幕。 http://roll.sohu.com/20120201/n333417705.shtml
印度花費重金引進的“陣風”戰機是否能扭轉現階段中國相比印度的空中優勢呢?
相對于其他參與競爭的機型來說,“陣風”的價格更加便宜,技術轉讓的內容更多。
不過,任何一個大國,或一個特定地區內生産出的重要裝備,其身上必然帶有該地區濃重的風格印記。無論是“陣風”,還是“臺風”戰機,都是一款典型的歐洲戰機,其主要的技術特征是:試圖在中型機身中實現雙發布局,從而獲得較大的推重比與機動性能;航電系統技術含量較高,對戰機航程不作特殊要求。這就使得歐洲戰機成爲一種初始技術較先進,但改進潛力、航程均相對有限的“腿短”裝備。在歐洲相對特殊的環境中,這種技術特點並不算是缺點,但對于需要在廣大空域內作戰的印度空軍而言,就成了不能容忍的缺陷。
衆所周知,如果站在發展自身航空技術的角度上講,引進一款性能較之假想敵裝備並不占優,甚至處于劣勢的裝備,並不能算作是錯誤的選擇。然而關鍵在于,引進該型裝備能否爲本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帶來加速作用。以中國爲例,在對俄式戰機漫長的引進曆史中,對米格-21與蘇-27戰機的引進,尤其可視作該領域內的典範。
盡管中國通過引進米格-21戰機,使自身戰機與航空工業水平獲得了較大提升,但這也是中國在蘇-27戰機之前,正式引進的最後一款戰機。兩型戰機的引進之間,相隔了近30年。在此期間,盡管中國進行了自行研發第三代戰機的諸多嘗試,但均因關鍵技術瓶頸而無果而終。蘇-27戰機的到來,不僅使中國裝備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重型空優戰機,同時,也使自身首次接觸到了第三代戰機的全套先進技術,從而提升了自身的整體技術水平。中國不僅在短期內快速提升了空軍的整體作戰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中國有能力有效消化于上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中獲得的諸多西方先進技術,進而爲中國研發殲-10後期型號,以及殲-20這類先進的具備中國特色的國産戰機創造了堅實基礎。
相比之下,盡管印度依仗比中國優越得多的裝備外購環境,靠進口戰機在較長時間內維持了其空軍的較強戰力,但對本國航空工業發展的長期忽視,卻在逐漸抵消外購戰機帶來的技術優勢。當外來技術已經難以獲得針對其假想敵的技術優勢時,自身的技術弱勢就將逐漸轉變成一場災難。
盡管法國的“陣風”戰機贏得了印度的天價訂單,但究竟印度將以何種方式進行支付特別是法國方面將以何種方式對印度進行技術輸出,目前尚存諸多未知。盡管印度之前裝備過數量不少的法制戰機,但印度空軍整體的裝備體系仍是俄式的。因此,如果法國對印度的技術轉讓僅限于子系統,那麽如何在航空工業的技術層面實現俄法技術的兼容,將成爲印度的最大挑戰。僅從蘇-30MKI戰機上俄制作戰平臺與法制航電系統並不成功的結合來看,印度在整合兼容方面的力量無疑十分有限。
如果法國像印度期望的那樣進行全面的技術轉讓,其結果或將是災難性的。原因很簡單,盡管此次印度新戰機的采購數量多達126架,但這遠遠達不到讓原有戰機全部退役的程度。印度如果在自身俄式戰機生産制造體系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盲目建立法制的同類體系,不僅會嚴重浪費資源,造成技術重合,最嚴重的是,除了不能使本來就嬌氣的法制裝備快速投入現役、形成戰鬥力,同時,因此而受到削弱的俄制技術體系也無法保證本來就因水土不服而可靠性偏低的俄式裝備。由此只可能造成一種情況,就是印度在付出110億美元的巨額采購資金後,換來的很可能是空軍的整體戰力衰退,以及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提升的本國航空業。
即使與目前中國空軍序列中已不算最先進的殲-10戰機相比,“陣風”不僅無法取得全面優勢,就連單項的技術優勢都無法獲得,更不要說中國空軍裝備的第三代重型戰機以及正在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了。
目前,作爲未來“陣風”戰機最有可能對抗的中國戰機之一,殲-10戰機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雷達技術上。早在去年年末,網上就已經有半公開的圖片顯示,中國已經爲新型號的殲-10戰機裝備了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結合中國最近研發的主動雷達空空導彈,中國戰機首次具備了國産的可靠的超視距作戰能力。相比之下,截至目前,“陣風”戰機裝備的仍是探測距離僅爲100公裏左右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從技術上說,落後中國不止一代。盡管法國是最早研發並裝備主動雷達空空導彈的國家,其研發的“米卡”主動雷達空空導彈也已將批量裝備印度空軍,但出于希望兼顧近距格鬥導彈與中距空空導彈的設計理念,最終使“米卡”導彈成爲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雞肋”型裝備。更不要提中國空軍裝備的第三代重型戰機以及正在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8/1038682560.html 2012-02-20 09:23:22
俄媒稱中國軍事技術與西方實際差距僅5-10年
資料圖:中國研發的殲-20隱形戰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2月7日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快速實現現代化,目前已經擁有航母,研制出了無人機和隱形殲擊機,真實戰鬥力超乎外界想象。盡管中國軍方代表聲稱在軍事技術上與西方存在25到30年的差距。西方專家卻認爲,這種差距或許只有5到10年。
俄媒稱,中方代表反複提及的話題是中國與西方之間較大的軍事技術差距。陳舟將軍指出,解放軍與西方軍隊之間的技術差距至少是25到30年,中國軍隊甚至沒有完成機械化過程,現在還要向數字化時代轉變,而軍事裝備數字化是解放軍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將軍指出,解放軍的技術設備仍處在數字化的初期階段,遠遠落後于西方國家,希望歐盟國家能向中國出售高科技軍事産品。但是,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爲歐盟至今仍未解除自1989年以來對華實施的武器禁售令。去年12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也在對華關系報告中指出,武器禁售令是改善中歐相互關系的主要阻礙。錢利華將軍認爲,如果歐盟解除禁售令,將會有助于中歐之間的合作。
俄媒稱,在靜態展示的成飛殲-10殲擊機前,解放軍第24空降師師長嚴峰大校指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希望能夠裝備性能更先進的戰鬥機。而在寧波海軍基地,胡煒華(音)艦長指出,中國海軍的核心力量是精神和意志,最大的弱點是技術和裝備性能。
俄媒稱,中國軍方官員顯然過于謙虛,他們所說的中國在軍事技術能力方面的差距,可能與事實不符。至少中國官方國防報道指出,由于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突破,中國軍事工業在航空裝備、電子設備、信息技術、專業技術設備等各領域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較高水平。西方駐華外交官認爲,中國在軍事技術層面上與西方的差距僅有5到10年。當然,這種差距很難准確判斷。不過,五角大樓2011年關于中國軍力的報告中提到的軍事技術方面的擔憂,多少有點危言聳聽
相關新聞
韓媒稱中國30年內無法趕上美國 差距很難縮小 2012-01-06
日媒稱中國戰機數量1年減1/4同美實力差距拉大 2012-01-05
漢和稱中國軍工閉門造車同俄差距正迅速擴大 2011-11-28
美媒體稱中國借助導彈數量彌補與美軍裝備差距 2011-08-04
俄媒稱中國研出WS-15發動機消除與美俄歐差距 2011-06-0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8/0859681721.html
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中國殲-20隱形戰機試飛圖片
參考消息網2012年3月15日報道 日本《軍事研究》雜志3月號發表文章稱,中國軍工産業正在不斷現代化。人們普遍認爲,經濟發展及工業基礎的擴大是中國軍工産業振興的基礎,不過原因還不僅于此,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調整了軍工産業的行政定位,比過去更加重視這一産業。
導彈領域:世界一流
文章指出,在導彈領域,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夠生産所有種類導彈的國家。中國最初以蘇聯技術起步,80年代後吸收法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技術,目前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地空導彈領域處于世界一流地位。
在彈道導彈方面,中國正在發展生存力更強的現代化遠程彈道導彈,繼固體燃料導彈“東風”—31後,2007年又部署了射程更遠的“東風”—31A導彈。“東風”—31A射程可達1.2萬公裏。中國還在研發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巨浪”—2,並將配備在“晉”級戰略核潛艇上。“巨浪”—2的射程爲7200公裏。
在巡航導彈方面,中國最新型的反艦巡航導彈“鷹擊”—62使用渦扇發動機,射程可達280公裏。此外,中國還擁有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射程達1500公裏。
在防空導彈方面,中國此前在遠程防空導彈領域長期存在困難,但國産“紅旗”—9導彈的服役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
飛機領域:仍有差距
在飛機領域,經過80年代—90年代的發展,中國陸續推出了獨立設計和制造的殲—10、FC—1“梟龍”和殲轟—7等戰機。殲—10的性能類似于美國的F—16,“梟龍”則是低價格的輕型戰鬥機。此外,2011年,外界還發現了中國研發的殲—15艦載機原型機,其項目已進展至相當階段。
但是,在轟炸機和運輸機方面,中國仍在生産前蘇聯型號的發展型,這與世界水平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艦船領域:優等生
造船工業是中國軍工産業的優等生。近年來陸續建造了國際水平的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包括“旅海”、“旅洋”和“旅洲”級驅逐艦,“江凱”級護衛艦,“宋”級、“元”級常規潛艇,以及“商”級和“晉”級核潛艇。特別是其中的“宋”級常規潛艇具有極佳的安靜性,艇體敷設有性能良好的橡膠制消聲瓦。另外,造船專家們認爲,中國的船舶設計能力也是世界級的。
文章指出,中國軍工産業的地位曾一度較低,但在90年代之後逐步發生變化。近年來,軍工産業進行了各類改革,更加重視效率和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提高了企業活動的能力,還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並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外國技術。
不過,在很多具體的産品上,這種競爭還並不明顯,企業多是各自生産自己領域的裝備。例如,在戰鬥機項目上,尚未出現企業之間競標的局面。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軍民産業的整合。例如,運輸機、轟炸機和多用途直升機等在民用和軍用型號方面的技術差異並不大,中國的航空工業將用生産軍用飛機的設備和知識參與民用飛機生産。
文章認爲,中國軍工産業今後還將繼續其現代化進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3-16/1021685084.html 2012-03-16 11:47:15
俄稱坦桑尼亞59改坦克造型威武酷似96式(圖)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12月27日報道,中國正在成爲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國際坦克市場上的強勁對手。59式坦克其實是中國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推出的T-54A的仿制品。
59式的另一種改型是59D。59D與基本型59在外形上的最大差別是其炮塔上安裝了反應裝甲。同時,該版本的坦克還裝備了現代化的火控系統和數字化彈道計算機。有消息稱,59D具備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的能力。此外,中國專家還積極參與了對巴基斯坦裝備的59式坦克的現代化升級工作。巴軍方裝備的改進型59式坦克被稱爲“阿爾?紮拉爾”。
曾有部分軍事專家和武器市場分析人士認爲,對T-54/55/59/62系列坦克進行改進是沒有什麽前途的,因爲它們的客戶主要是那些支付能力較弱的貧窮國家,而對這些國家來說,購買二手T-72的效果可能要更好一些。然而近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顯示,他們的結論下得有些過早。
在非洲國家坦桑尼亞不久前舉行的閱兵式上,一種最新改型的59式讓人感到耳目一新。該坦克的外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陸軍裝備的最新版本的96式坦克。坦桑尼亞裝備的這種59式坦克配備了經過重新設計的反應裝甲模塊、炮塔和煙霧發射器,主要武器爲一門125毫米滑膛炮。其可能采用了與96式相同的火控系統。不過,出于成本方面的考慮,這種最新型的59式坦克可能並未裝備熱成像夜視瞄准裝置。早期59式配備的520馬力發動機則被73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取代。
亮相坦桑尼亞閱兵式的改進型59式坦克應該是在中國完成了升級,之後又被運回非洲大陸。分析人士指出,坦軍方展示這種新型坦克是爲了回應鄰國烏幹達購買T-90SU的行爲。當然,即使是這種經過現代化升級的59式坦克也無法對抗新型的俄制T-90SU。
毫無疑問,最新改型的59式的出現會使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內的企圖爭奪老式T-54/55/59/62坦克升級市場的國家感到緊張。雖然俄國內企業非常願意參與改進這些老式坦克的工作,但遺憾的是,要談論他們在這一市場上可能取得的成績還爲時過早。
不排除中國可能會利用這種最新改版的59式坦克再次嘗試打入秘魯市場的可能性。此前烏克蘭曾向秘魯推銷升級型的T-55,但秘政府因財力緊張最終放棄了采購計劃。比較而言,中方的建議對拉丁美洲國家來說可能會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既然連坦桑尼亞都有能力采購最新型的59式坦克,那麽對秘魯方面來說,自然也應不在話下。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38290
中新網9月9日電 巴西宣布,將向法國購買36架(Rafale)40億至70億美元戰鬥機和取得建造戰鬥機的科技。
在這之前,巴西已經決定向法國購買5艘潛艇和50架軍用運輸直升機,估計合同總值約100億美元。巴西2000年也購買法國一艘後備役航空母艦,那是巴西唯一的航空母艦。
盧拉和薩科齊總統在聯合聲明中說,法國也會向巴西購買軍用運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1109565281.html
法蘭西颶風何以外銷成績掛零
性能優秀的颶風(Rafale)戰鬥機何以在問世十餘年後仍乏人問津,目前唯一的買家只有法國海空軍而已!特別是最近幾年颶風在參與新加坡,韓國等國空軍先進戰機競標案中均敗下陣來,而且都是敗給已經老掉牙的F-15K/SG,由於後冷戰時期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獨霸,對國際政經環境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有人說是颶風戰鬥機是敗給政治!
事實完全是如此嗎?
毫無疑問地,颶風戰鬥機性能優於前一代的F-15系列戰鬥機,然而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於武器外銷比以前要大方許多,過去一度被視為高度機密的SU-2730,SU-24,MIG-29,MIG-31等型重型戰機,如今都已成為各大航空展的常客,而且藉由價格上的優勢(SU-27/30售價約在3000萬美元)大量外銷到各國!美國人一見俄羅斯大量傾銷先進戰機,為確保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優勢,也將經過航電系統改良的F-15,F-16,F-18等戰機送上國際市場,而這些戰機單價(5000萬美元以下)都遠低於颶風(7000萬美元)!更要命的是,颶風配備的都是法規武器,與北約制式裝備大都無法相容,若採購颶風將有後勤上的麻煩,至少習於使用美規武器的國家不大會考慮颶風!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大力促銷壓縮颶風的銷售空間.原本颶風是希望以中型戰鬥機的規格來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但諸如SU-27,F-15等重型空優戰鬥機充斥在市場後隨即抵銷颶風的優勢,特別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具備大推力,大功率陣列雷達,優秀的航電系統與龐大的載彈量等特性,使得重型空優戰機不僅能執行領空防禦,甚至可執行長程境外打擊,而且大功率雷達使重型空優戰機具備部分的預警機功能,價格又低於颶風,當然使颶風在國際市場上屢戰屢敗,如今只有法國自己孤芳自賞了!
http://www.yododo.com/group/t/0123790923411CE7FF80808123775029
法國海軍2架飆風M型戰機墜海!飛行員1獲救1搜救中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09年9月24日報導,法國海軍表示,2架飆風(Rafale)M型戰機完成試飛準備返回夏爾‧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航空母艦時,雙雙墜入地中海。
海軍發言人伯特蘭‧波諾中校(Bertrand Bonneau)表示,其中1架戰機的飛行員彈射逃生後已獲救,「安然無恙」。海軍正在搜救另一名飛行員。
波諾說:「還不清楚2架戰機是否相撞。目前全力投入搜尋第2名飛行員。」
戴高樂號航艦9月21日自法國土倫(Toulon)起航,一直在地中海進行訓練。訓練任務部署的空中兵力包括4架飆風M型戰機、3架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和2架海豚(Dauphin)直升機和1架雲雀3型(Alouette III)直升機。
這2架飆風戰機是於傍晚18:00左右墜毀,地點在法國西南部城鎮貝比濃(Perpignan)外海約30km處。其與法國軍方在阿富汗戰爭使用的空軍機型類似,目前法國政府希望能把達索航空公司(Dassault Aviation SA)製造這型戰機賣給巴西空軍。 2012-02-20 09:21:07
中國國産長釘導彈意外被央視曝光
回應
有點出息嗎?就知道抄襲仿制山寨,中國軍工要臉嗎?能不能行了?就不能自己搞個超過長釘的出來?沒血性,沒志氣,都自殺以謝天下吧
n你奶奶的有點出息嘛!你牛B別在這裏唧唧歪歪的!去造點導彈啊!典型的漢奸!
你山寨一個導彈出來我看看,這年頭憤青太多,其實就是一草包.什麽本事沒有!
你真是個腦殘,什麽東西都是原創的?
底子差,不先模仿怎麽知道創新發展。再說,導彈都長差不多模樣。就像人都長倆手倆腿,你有本事不要模仿,長6條腿吧。
借用別人的先進技術沒有錯,長釘導彈的作戰原理很先進的,值得我們引進 !
你媽個B的,我看你底下長的那只破棍也是山寨你爸的吧!看到你這種不知上進的憤青就來氣!
說白了 你就是個250 你TM是個腦殘 白癡 瓜B 賤R 你口馬口馬就是個被R本人和夠za交出來的賤種
總有人說中國"山寨",那些人都沒有任何設計的經驗.作爲設計人員來說,能夠參考他人設計的長處,避免問題,是最重要的.而外人看來僅僅是"山寨",可是實際上已經用了他人的長處,也追加了自己的需求.
外形像就是山寨?你以爲你外形像是個人,你就是山寨的人了?其實你還是豬!
不知道你媽媽怎麽就山寨了你呢,你太像人了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你狗日的美國親跌還在用 你這傻孩子腦袋被美國豬咬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38122&extra=page%3D1&page=1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
中國空軍已經將殲11戰機國産化。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月3日報道,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賽金2月2日在莫斯科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軍隊武器裝備需求的90%已經實現國産化,主要由本國工業保障。
俄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伊賽金此前曾經指出,自2006年以來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水平不斷下降,主要是因爲中國軍事工業系統發展速度較快。不過,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在2011年有所活躍,包括在航空裝備方面的合作,總體規模估計爲10億美元。他說:“中國只對購買他們自己不能生産的最新式裝備感興趣。中國軍隊90%的武器裝備需求已由本國産品保障。盡管俄羅斯對中國武器裝備供應急劇減少,但是莫斯科和北京在此領域的接觸並沒有停止。現在俄羅斯主要是向中國供應各種武器裝備的零件和配件。”
伊賽金還排除了與中國簽署伊爾-76運輸機、別-200兩棲飛機、A-42兩棲搜救飛機巨額供應合同的可能性。而且明確表示,近年內不會向中國出口S-400防空導彈系統。俄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指出,在2015年前俄羅斯生産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將只會供應本國軍隊,不會對外出口,盡管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對引進這種新型武器非常感興趣。對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S-400供應也只會在2014年後才能開始。
相關新聞
俄對華軍售急劇萎縮 中國仿制武器性能超俄原型 2012-01-15
俄媒體稱中國渴望更先進武器對俄軍購興趣下降 2011-12-09
喬良少將:中國空軍武器實力處于全球前五位置 2011-11-30
溫家寶:對國企和外企供應稀土標准和數額相同
中新社廣州2012年2月3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日駁斥了有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觀點,他表示,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對外國企業沒有歧視,在稀土的供應上,對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標准和數額是一致的。
3日下午,溫家寶與正在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廣州與中德企業家舉行座談。他在回答德國企業家有關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時,做出上述表示。
他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大規模開采稀土,當時不懂得保護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稀土價格確實賣得很低。即使到現在,我們開始知道稀土應該維持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們還依舊以不到世界50%的稀土儲量來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戶。
溫家寶強調,中國政府在處理稀土問題上對外國企業沒有歧視,在保護環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在稀土的供應上,對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標准和數額是一致的,是同等政策對待的。
據悉,2011年1月至11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占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大量出口配額沒有使用,主要原因是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用戶傾向選擇替代品,需求減少。
相關新聞
世貿:中限制原料出口違反規定
美歐逼放寬稀土出口 陸:認真評估裁決 2012-02-05 11:20:43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首架配國産太行發動機殲10B戰機再次試飛
資料圖:殲10B戰機試飛開傘著陸
環球網視頻報道2011年 9月14日,一架殲10型戰鬥機的最新改型原型機在成都飛機制造廠再次進行了試飛。
這架編號爲1035的原型機是首架使用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0B型戰機,而之前生産的殲10B飛機裝備的都是俄制AL-31FN型發動機。
殲10系列飛機將成爲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
使用國産發動機的殲10B的頻繁試飛,意味著殲-10系列飛機即將成爲一種完全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由于裝備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戰機已經大批服役,殲10B如果加入現役,也將意味著中國空海軍的國産三代機戰鬥機機隊將進入全國産動力時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7/0919665842.html
在天津直博會上亮相的渦軸-16發動機
環球網視頻報道 2011年9月15號上午,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拉開帷幕,展會上,國內外多家業內廠商的重點直升機機型紛紛亮相。
本屆博覽會爲期四天,展區占地面積97000多平方米,吸引了包括國內外直升機業內200余家企業參展商。其中包括歐洲直升機公司、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等知名航空企業。
渦軸-16作爲中航工業與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制的發動機,在展會中低調亮相,卻讓記者眼前一亮。該型發動機目前主要用于裝備直-15七噸級直升機,業內人士預測,渦軸-16將是我國未來中型直升機的主力發動機,裝備武直-10的可能性也很大。另外,在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方面,中航工業發動機展出的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也頗爲引人注目。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6/1022665658.html
武直十原型機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出品的PT6C-67B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頑固地維持對華武器禁運,PT6C-67B只能民用。發動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武直-10的研發進度。但“塞翁失馬”,國外的發動機禁運,反倒逼迫中國研發單位更加不懈地努力,抛棄幻想,自力更生,有志者事竟成,據相關雜志報道,渦軸-9在2010年完成設計定型,成功實現爲武直-10配套的目標。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0824.html 2011-12-28 08:59:48
俄媒體稱中國新型反潛機從中美撞機事件中獲益
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被稱爲新式反潛機的圖片
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11年11月22日載文稱,中國陝飛日前推出了一款以運-8運輸機爲基礎的新型反潛機。有消息稱,這種被稱作“G-6”的新型裝備上利用了部分獲取自美國EP-3E電子偵察機的探測技術。
俄媒稱,2001年4月,美國軍方的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與中國的一架殲-8II殲擊機在海南島附近空域相撞。在這一撞機事件中,一名中國飛行員犧牲,而受損嚴重的EP-3E則迫降于海南島內的一處機場。同年6月,遭拆解的EP-3E偵察機被返還美方。這架飛機後來被修複並重返美國海軍。
俄媒稱,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方面從這架受損偵察機上獲取了大量先進技術和有價值的數據。EP-3E以P-3C“獵戶座”反潛機爲基礎研制,同時還安裝了部分與後者相同的設備。
俄媒稱,從新式反潛機的照片來看,其配備了4臺渦槳發動機,機頭前部安裝有雷達系統,而加長的尾部可能裝備了用于偵察潛艇的磁探測設備。該機的機體下方設置有用于儲存武器和聲納設備的內置隔艙。如果目前有關它的用途能夠得到證實,那麽它將是中國制造的第一種大型反潛機。
更多新聞
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反潛機飛臨釣魚島上空(圖) 2011-10-14
日本媒體稱俄反潛機近日10次接近日本領空 2011-09-13
日本新型P-1反潛機因機身出現裂紋將推遲服役 2011-08-02
美國首架量産型P-8A反潛機完成首飛(圖) 2011-07-25
臺軍將P-3C反潛機納入兵棋推演用于偵測潛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23/1027674759.html
(楨:山寨個屁!另參本館: 運-8 運8電戰機 臺軍將有P-3C反潛機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軍工)
中國山寨零件 搞垮美軍裝備 民視 2011-11-10
中國山寨商品問題,層出不窮,但誇張的是,連美國軍方也有很多電子零件,是中國製造的假貨,最近美國國會抽檢美軍裝備,赫然發現有些中國做的零件容易損壞,有些甚至是空殼,毫無作用。
美國海軍的反潛直升機,夜視系統的電晶體是山寨貨,一旦故障,等於在夜間完全無法鎖定目標,而C-27J戰術運輸機,則是記憶體晶片異常,至於P-8A反潛機的低溫偵測模組,甚至直接從母板上掉下來,仔細一看,根本是空殼,中看不中用。
2001年4月1日,美軍EP-3電子偵察機在南海上空與中國殲8戰鬥機相撞,美機迫降海南島。最新一期紐約客雜誌報導,當時中國趁機對機上電腦和情報偵蒐設備使用逆向工程還原,破解了美軍的密碼系統,讓美國付出慘痛的代價。
報導中說,撞機事件肇因於當年美國增加對中國的偵察任務,而這項決定根本是一場烏龍。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發生布希和高爾的選票爭議,無法決定誰是總統當選人,華府亂成一團。當時美國剛決定減少對前蘇聯的軍事偵察飛行架次,但軍方指揮官不敢斷然停止偵察飛行,因此中國成了下一個目標。對中國的偵察於是從每兩周一次增加到每天都飛,其實偵察飛行任務只是虛應故事。而中方戰機對美方偵察機動作越來越挑釁,這些情況雖向華府反應,但華府當時沒人做主,終於導致撞機。
EP-3迫降海南島前,機員理應依規定,使用消防斧甚至熱咖啡,銷毀機上的電腦軟硬體。但當時處於緊急情況的機員未能及時銷毀,使得設備落在中方手中。
這架飛機4月初迫降海南島後,美方和中方經過談判,7月才拆解運回,中方有足足三個月的時間,可使用逆向工程複製機上的電腦,解出3000至5000萬行密碼,等於取得了美國海軍機密情報解碼路線圖。中國知道了美國如何探測中國的機密,更反過來偵測美國的機密。
美軍起初低估中國對EP-3所做的逆向工程,直到2008年底,才領教到美國的嚴重損失。就在歐巴馬總統當選後數周,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視的系列中國網站,出現大量包括美國海軍未來動向等機密,等於向美國展示中國逆向工程的成果。
美國到2009年,才決定對這次逆向工程的損失採取對應措施,花數億美元翻新海軍情報偵蒐處理設備。這事件也讓美國警覺網路系統的脆弱,而成立了網路司令部。
俄媒體稱中國殲16翻版蘇-30MK2 首批24架下線
資料圖:網絡上流傳的殲-16圖片。
資料圖:中國海航裝備的俄制蘇-30MKK2戰機。
外界總喜歡爲中國新型戰機尋找國外血緣關系。俄羅斯《觀點報》2011年11月23日稱,中國新型殲-16多用途戰鬥機完全是俄制蘇-30MK2的翻版。
《觀點報》稱,中國沈陽飛機制造公司已向記者展示“仿制蘇-30MK2的中國新型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這架飛機已塗上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標准塗裝,“它完全是蘇-30MK2的翻版”。報道稱,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援引中方權威軍事人士的話表示,21世紀初蘇-30MK2曾大量出口到中國。據介紹,蘇-30MK2是對于早期蘇-30MKK戰鬥機進行技術完善的改進型號,特別是在機載航空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上重點提高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海(陸)目標進行打擊的能力。報道說,中國海軍對蘇-30MK2的性能感到非常滿意,因此要求沈陽飛機制造公司仿制這種多用途戰鬥機,主要側重于加強利用中國研制的反艦導彈打擊水面目標,機身則與此前仿制的殲-11BS基本一樣。該雜志稱,目前首批24架殲-16戰鬥機已經下線,將大幅提高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鬥力。
有專家認爲,近年來中國研制的多種軍機時常被扣上仿制、剽竊他國戰機的“帽子”,殲-20隱形戰機被說成是仿制俄米格1.44技術驗證機、殲-11BS被說是抄襲蘇-30。但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也承認,中國新戰機是大量融合自身創新成果的産物,冠以“抄襲”之名有失偏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24/0923674883.html 2011-11-24 12:13:55
俄高官稱國産坦克火炮落後北約甚至比不上中國
東方網 2011年11月20日消息:據俄通社11月17日報道,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尼古拉?馬卡羅夫大將近日再次對俄制武器的性能提出了批評。
馬卡羅夫在俄公共委員會會議上表示,俄軍現役部分武器裝備的性能明顯落後于國外同類産品,他特別將俄制T-90坦克與以色列的“梅卡瓦-MK4”以及“龍卷風”火箭炮與美國的HIMARS系統進行了比較。
俄軍總參謀長指出,“梅卡瓦-MK4”主炮的射程達6000米,而T-90的只有2500米。此外,美國HIMARS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的射程可達150千米,而“龍卷風”系統的只有70千米。
此外,俄光電偵察衛星的在軌運行時間只有3-5年,而國外同類裝備的運行期平均可達15年。馬卡羅夫抱怨稱:“我們不得不頻繁地生産這類裝備,耗費納稅人大量資金。”他同時指出,俄裝甲技術裝備的防護級別也過低,無法爲軍人提供可靠的保護。
俄陸軍總司令亞曆山大?波斯特尼科夫也曾在今年3月份表達過類似的看法。他當時宣稱,俄軍事工業生産出的裝甲技術裝備、火炮和輕武器,在性能上不但落後于北約同類産品,甚至還比不上中國軍方的裝備。尤其是,俄軍現役T-90坦克不但性能無法滿足俄陸軍需求,而且單價還遠高于德國的“豹II”。
來自俄軍工系統的消息人士此前曾透露,俄國防部現在對軍用産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表示,俄軍工企業雖然長期以來一直在按照過時的標准完成國防訂貨,但卻仍然有能力生産出與進口裝備差距不大的産品,只是這些企業進行調整的速度無法及時滿足俄軍方的要求。
俄國防部最近幾年中一直在積極研究從國外進口軍事裝備的可行性並且還簽署了數份合同,其中包括從以色列進口無人機,向法國訂購“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以及向意大利和德國企業購買裝甲技術裝備等。俄軍方解釋稱,通過購買國外軍事裝備有助于俄獲取先進的技術,從而提高俄軍的作戰能力。
更多新聞
媒體稱印軍購買力大幅增強對俄制武器興趣下降 2011-10-14
俄方指責印度軍工企業爲俄制武器制造劣質配件 2011-05-18
俄總統給軍工敲警鍾:俄制武器吸引力正在消失 2009-10-31
俄羅斯稱美國壟斷中東武器市場大力排擠中俄 2011-11-17
香港媒體稱俄羅斯與中國爭奪緬甸武器市場 2011-11-10 0
俄羅斯擔心獨聯體國家采購中國造物美價廉武器 2010-10-2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20/1023674383.html
中日都生産了自己的第3代戰鬥機。日本是F-2,中國是殲10和殲11。通過研制、仿制,中國完全掌握了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産技術。而日本雖然在某些技術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日本並沒有完全掌握第3代戰機的設計和生産技術,日本任何新戰機仍然必須依靠美國。而中國在第3代戰機已經畢業了,同時具備了第4代戰機的研制能力。下面通過具體技術分析,來看看中日兩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空氣動力設計:中國已經基本解決先進戰機的氣動設計問題。通過大量的型號設計,中國已經培養了一批具有經驗的航空工程師和設計師。而日本工程設計經驗不足,F-2的外型設計模仿F-16,同時大量設計依靠美方。因此到現在日本還不具備獨立的先進氣動外型設計能力。
第二,結構和材料:兩國水平大致相當。在設計上已經有現成的設計軟件,在使用計算機進行機體3維數字設計上中國已經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複合材料技術比較先進,其機翼複合材料一體高溫固化技術世界領先。但這個技術不夠成熟,制造的機翼後來出現裂縫。中國引進了俄羅斯最先進的鈦合金加工技術,同時中國複合材料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因此中國已經比較完整地掌握了先進戰機的材料技術。中國成飛有了殲20,而日本的心神一直都處于假想階段。
第三,電子系統:日本在雷達火控技術上領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屬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機載雷達水平還有差距。但在一體化電子系統設計和整合方面中國沒有差距。中國掌握了數字電傳技術,而日本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第四,動力系統:中國已經可以自己設計制造先進渦扇發動機,而日本沒有相應的能力。
日本國防工業寓軍于民戰爭潛力深藏不露
根據相關國際條約規定:日本總兵力不得超過10萬,軍艦數量不得超過30艘,不能擁有航母及核動力潛艇,作戰飛機數量不得超過500架,不得擁有遠程轟炸機,不得發展彈道導彈技術。
爲了突破這種限制,日本采取了發展軍民兩用技術的做法,把戰爭潛力深藏于民間。寓軍于民的政策,使得日本很多企業都擁有軍工背景。目前,日本已建立門類齊全、水平較高、寓軍于民的軍事工業體系。一旦戰事爆發,深藏不露的日本才會真正顯露出其巨大的戰爭潛力。
但日本三菱重工的高級工程師井邊度修曾經對中國記者坦承,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是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離開美國,日本的整個軍事體系立即癱瘓。而中國是具備一個完整的軍事工業和軍事科技體系。
回應
不忽悠能死人啊?如果中國的材料過關,中國的發動機至于遲遲不能出爐麽?還是說什麽中國可以獨立研發制造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用不了幾個月就要大修的發動機,能成爲戰鬥力麽?
不懂莫裝! 和平時期用的發動機對耐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經久耐用經濟是首先考慮的問題,而戰時飛機飛出去能不能回來還是個問題,基本上不考慮耐用性,只考慮短時間的可靠性,兩個時期的理念不同,自然造成了發動機遲遲不敢說成熟的原因! 再說大修,美國的發動機大修維護時間是3000小時.俄羅斯是600小時,中國通過技術革新後是1500小時,按現在各國的訓練頻率,基本都上都是論月來計算大修期限,使用俄制發動機的戰機周期更短!
誰說我們國産發動機需要大修的?用完就扔掉,回爐煉料。你管他壽命如何?只要有足夠的數量支撐戰爭進行,誰都不可怕。質量不是最好,數量但求最多。這才是一個將軍最喜歡的事情!
如果這三十多年來,賣國賊們不向小鬼子出售戰略礦産,它的軍工能有這等質量?
人家日本的技術放在那裏不是蓋的,中國還有差距,我們要虛心向日本學習技術,補自之短。別的不說 ,現在中國老百姓開的汽車有多少用的是日本技術?連汽車這麽個基礎性技術我們都不行,就要虛心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511734 2012-07-21 10:27:37
瑞典智庫稱中國對俄武器依賴降低外交姿態變強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道,據法新社2011年10月3日報道,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俄羅斯武器和能源進口的依賴已經降低,這將導致俄羅斯在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時的姿態變弱。
報告指出,改變(中俄關系)動態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如今主要的興趣在于獲得技術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因此,他對俄羅斯制造的武器的需求已經減少。報道稱,莫斯科已經表明不願向北京出售最尖端的武器系統,因爲他害怕中國會複制這些技術,進而出口自己的産品。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負責武器轉讓項目的保羅•霍爾特姆(Paul•Holtom)說:“武器轉讓關系的本質將會更加體現在競爭上,而不是合作上。”該研究所還補充道,中國在中俄關系上的姿態已經進一步加強,因爲他對俄羅斯原油的需求在過去5年已經下滑。“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阿曼。”此外,隨著中國成功找到其他天然氣供應國,俄羅斯在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談判中的優勢也嚴重弱化。
報道認爲,盡管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冷戰”時的盟友通常在國際外交中被看作夥伴,特別是在反對西方主導的對他國的制裁上,但是這兩個國家之間的互信卻是有限的。
俄羅斯,爲何說俄空軍不如中國 2011-09-30
當“俄羅斯《軍工信使》報道,俄羅斯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長亞曆山大-赫拉姆奇欣撰文指出,雖然俄軍飛機和防空導彈系統性能先進,具有較強競爭力,但是俄空軍和防空部隊建設缺乏明確而清晰的戰略構想,計劃采購的新武器裝備數量極其有限,未來作戰實力不容樂觀……如果說用來對付格魯吉亞這樣的小國完全綽綽有余的話,那麽一旦遇到美國或中國這樣的軍事大國,就絕對無力應對。”
稀土飆漲 日商轉嫁2011-09-19 工商時報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稀土金屬價格激漲,開始波及使用到這些原料的電子設施、空調系統及其他產品等的價格走高。
報導指出,稀土金屬的用量及價格,都已擴增到讓生產商覺得別無選擇的地步,只能轉嫁給消費者。同時,日本政府也支持業者這麼做,以免生產作業外移及承受科技流失的風險。
日本某電子零件製造商告知其在國內、外的手機製造商客戶說,必須提高震動馬達的售價,否則無法繼續生產。
製造震動馬達用的稀土金屬釹(Neodymium),近來價格飆升將近700%,迫使上述日本電子零售製造商將今年第4季出貨產品的價格較去年同期調漲5%-7%。
個人電腦用DVD機的光學讀取頭,今夏也開始反應其所用稀土金屬的漲價。日本某光學讀取頭大廠才因需求不振而調降8月出貨報價,然後又為反應稀土金屬價格而漲價5%。
中國是稀土金屬生產大國,但援引環保為由,從去年以來一直在緊縮生產及出口管制。日本大貿易商向中國生產商購買釹的價格,在9月初飆升至每公斤400美元,而用於強化磁鐵抗熱性的鏑(Dysporosium),則飆漲至每公斤3,200美元。
上述釹及鏑的價格,都代表著在約過去2年飆漲逾20倍。
有鑑於此,日本經濟產業省在6月呼籲電子機器及汽車製造大廠、零件製造商等,把高稀土金屬價格轉嫁到產品售價上,以免生產作業外移及承受科技流失的風險。
中國廣播網9月17日消息,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生產、出口和消費國。2010年我國生產各類稀土分離產品11 .89萬噸,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5.5億元。但在這些光鮮數字的背后,稀土資源儲量也在直線下降。業內專家紛紛呼吁,應該控制稀土開采產能。
目前我國稀土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較低,形成了稀土資源過度開采市場供大於求,產品價格長期低廉的產業現狀。近年來的過度開采使我國稀土儲備量大幅下降,資源優勢正在逐漸消減。
根據2006年8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稀土基礎儲量為8731萬頓,資源量為6780萬頓約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五。而據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統計:截至到2010年底,我國國內稀土儲量已下至5500萬頓,短短五年降幅達到百分之三十七。難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稀土應用需求。作為世界稀土資源大國,中國擔起了全球稀土貿易上的大國責任,以占全球一半的稀土資源儲量,長期供應著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稀土資源市場。輕重稀土結構性的矛盾已經顯現出來,結構性的供應緊張更加快了資源的消耗速度,將難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稀土應用需求。
2010年我國生產各類稀土分離產品11 .89萬噸,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5.5億元。盡管近些年來我國稀土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表示從當前稀土開發利用情況來看, 長期的礦山開采和冶煉分離作業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阻礙了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輻射性尾礦和廢水,給周圍的大氣土壤造成污染。分離冶煉過程中使用的酸堿等使周圍地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為世界稀土產業付出了高昂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環境代價。
為此,我國整合了一部分小的不具備環保條件的地方企業。2011年我國全年稀土出口配額共計30184噸,較2010年略降74噸。稀土出口配額總量的制定,統籌考慮了國內資源保護、國內生產消費以及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總院原副院長王國珍教授表示,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理,首先要將國內的事情搞好,國內開采、冶煉環節規範了,出口也會相應得到規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認為,稀土政策的著力點應當是通過法律和政策的引導,提高稀土在中國的生產成本,這樣市場就會自發減少其供應和出口。
全球稀土供應格局待變 中國或不再扮演主角2011-09-18 鉅亨網
據新華社9月18日報導,日前閉幕的2011國際稀土年會上,稀土價格走勢以及未來全球供需格局成為與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他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或不再扮演全球稀土主要供應國的角色,世界將進入更為平衡的多元化供應時代。
2005年起,隨著中國采取壓縮出口配額、行業清理整頓、指令性計劃管理等一系列調控措施,稀土市場全面回暖,資源價格大幅上漲。
2010年中國稀土消費共計8.7萬噸,比2006年增長38.5%。其中,在傳統領域的消費量為3.32萬噸,僅比2006年略增3.7%,但在新材料領域,2010年稀土消費量高達5.38萬噸,比2006年增長75%。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從玻璃拋光、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到導彈導航等,稀土對於很多產品的生產加工至關重要。
由於國際稀土價格持續走高、資源供應緊張,全球稀土項目近年來猛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印度等國家正在重新或加大稀土資源的開采。例如,澳大利亞的韋爾德礦山和美國芒廷帕斯礦投產后產能或將分別提升至2.2萬噸和4萬噸。
美國近期發布的一份名為《至關重要的稀土》報告稱,隨著美國和澳大利亞新礦的開采,全球稀土供應的前景將會發生根本性變化。該報告預測,2013年,中國占世界稀土供應的份額將由目前的96%降至77%,2017年降至43%。
另外,輕、重稀土供應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金斯諾思預計,到2015年,非中國供應的輕稀土資源可以滿足除中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需求,但中重稀土供應只能滿足其50%的需求。這意味著,另外50%的中重稀土需求仍將來自中國。 2011-09-19 10:56:54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軍事工業世紀超越,本末倒置俄看中國臉色 2011-07-22 中華網論壇
衆所周知,中國和印度的軍事裝備淵源均來自老毛子,所不同的是,印度依賴進口俄羅斯裝備的曆程是由淺到深直,發展至今這一依賴已讓印度軍事離不開老毛子;而中國則是,從進口到仿制甚至趕超。近日,有日本具有科學根據的情報透露:大量事實已經證明,俄羅斯軍工開始慢慢不如中國,中國雖然在目前還落後俄羅斯,但目前來看,中國進步很快,而俄羅斯任然在吃盡前蘇聯的老本,從T-50跟中國的J-20相比來看,俄羅斯已經開始落後。 從J-20的多次試飛可以看出,中國的確在發動機制造方面已經開始有所突破,而且這個突破將不再受制于俄羅斯。
而印度卻遭到淒慘的命運,T-50的研制俄羅斯遲遲不能按期交貨,並從2008年的交貨日期推遲到2012年,從幾十億美元提高到230億美元來看,俄羅斯已經讓印度開始感到徹底失望。盡管俄羅斯目前還有比中國先進的地方,但照此下去,用不了十年,俄羅斯軍工就會全面落後中國,中國不再大量成品進口俄羅斯武器裝備來看,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據,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進口比自己落後的産品。中國的進步,表現在中國人的勤勞智慧,體現出中國人思維能力遠遠勝于印度人,同時,與中國強大的經濟體制上升有著緊密關聯,財大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
事實上,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RD-93發動機從來就沒有接受過維修,很有趣的是,RD-93航空發動機的維修合同卻是烏克蘭“西契發動機”公司與中國簽訂的。除了對RD-93發動機維修,烏克蘭還向中國出口AI-222K-25發動機(用于裝備L-15教練機)。當然,作爲合作的交換條件,中國同時對烏克蘭的國家整體建設付出了相應的支持,也可以說烏克蘭軍工企業是振興國家經濟的支柱。
目前,俄羅斯和烏克蘭向中國提供的航空發動機有四種型號,根據西方情報透露:都將面臨著被中國仿制的命運。前兩年曾有俄羅斯軍方報道,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建議與中國聯合生産第5代航空發動機(中國第四代),聯合研制和生産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飛機。另外,烏方目前仍在世界坦克制造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中國陸軍MBT-2000型坦克上裝備的6TD2型發動機就是由烏方提供的,據來自烏克蘭特種裝備出口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目前已經停止進口6TD2型發動機,由此看來中國已經仿制成功。
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3/27/20110722/16662363.html
俄羅斯《莫斯科國防簡報》日前報道,日前,烏克蘭哈爾科夫地方法院受理了該國老牌軍工企業馬爾舍夫機械廠破產案。由於馬爾舍夫廠具備雄厚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其主打產品——堡壘-M主戰坦克一直是俄羅斯T-90S、中國MBT-2000坦克的最大競爭對手,本案受到國外媒體的持續關注。有分析稱,該廠瀕臨破產的困境或令中俄兩國的軍工企業得利。
“攪局”中國坦克出口
據俄羅斯《莫斯科國防簡報》消息,秘魯在今年早些時候放棄採購中國的MBT-2000坦克,除了資金緊張,馬爾舍夫廠的攪局也是重要原因。“就在秘魯開始試用5輛中國坦克時,烏克蘭卻不顧與北京達成的協議,拒絕向MBT-2000提供其生產的1200馬力6TD-2E柴油機。儘管中秘兩國進行了數月努力,但仍無法說服烏方同意發放這款發動機的‘最終用戶許可’,致使秘魯軍方不得不凍結採購計劃,並將5輛MBT-2000返還中國。”
《莫斯科國防簡報》總編巴拉巴諾夫認為,烏克蘭的突然變卦多半是馬爾舍夫廠施加壓力的結果。由於秘魯財政狀況不佳,該國陸軍只能在單價不超過400萬美元的型號中選擇,馬爾舍夫廠的堡壘-M坦克恰好是中國MBT-2000的競爭對手,該廠遂“暗施推手”,迫使中國產品退出競爭。不過,MBT-2000之所以裝備烏克蘭的發動機,並非中國缺乏相關生產能力;事實上,中國國產發動機性能更出色,惟一缺陷是價格比6TD-2E貴不少,非秘魯這類囊中羞澀的國家所能承受。
而今,馬爾舍夫廠瀕臨破產,“簡直是送給俄羅斯和中國一份厚禮”。此後,中俄兩國的坦克出口不但少了一個強勁競爭對手,而且中國坦克若繼續採用烏克蘭發動機,也不會再受到該廠干擾。
從合作夥伴到競爭對手
馬爾舍夫廠的前身是成立於1895年的哈爾科夫機車廠。從1929年造出T-12坦克樣車算起,它已有70多年的坦克研製和生產經驗。在蘇聯時期,馬爾舍夫廠是該國坦克生產基地中最重要的一個,被譽為“紅色軍工皇冠上的珍珠”。
客觀而言,蘇聯解體之初,馬爾舍夫廠與中國相關企業的關係還算不錯,甚至提供技術幫助中國發展外貿型坦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該廠和中國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合作為巴基斯坦設計製造“哈利德”坦克。然而“商場上沒有永遠的夥伴”,隨著中國軍工企業開始積極拓展坦克出口市場,以及馬爾舍夫廠在上世紀90年代末大力推銷其堡壘-M系列坦克,雙方的關係逐漸由合作變為競爭,此後相繼在緬甸、秘魯、摩洛哥和泰國等市場展開了角逐。
烏克蘭軍企難逃衰落
軍貿業務不僅是技術和企業的比拼,更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擁有6萬員工的馬爾舍夫廠受累于本國經濟衰退及缺乏政府信貸擔保,近年來的發展後勁越來越弱。俄羅斯《獨立報》此前報道,該廠為獲得貸款,竟用中心實驗室進行抵押,導致科研秩序大亂。更糟糕的是,工廠領導在最近幾年裏數次更換,貪污腐敗橫行,工人們感到前途暗淡,許多骨幹另謀高就。很明顯,問題成堆的馬爾舍夫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對蒸蒸日上的中國企業逐漸力不從心。
美國蒂爾集團曾預測,中國MBT-2000、俄羅斯T-90S和德國“豹”2將成為未來20年內最暢銷的坦克。有分析指出,中國對進軍國際坦克市場準備充分,MBT-2000及其最新改進型VT1A坦克都是集多年經驗發展而來的,無論技術成熟度、先進性還是價格都極具競爭力,至於這兩型坦克採用的烏克蘭發動機早有許可使用協議,現在烏方“翻臉”,反倒給中國提了醒——即使是出口貨也不能完全依賴國外技術。今後,中國必定會盡力將性能更好的國產發動機降價,將其與MBT-2000系列坦克搭配。如此一來,後者在參與國際競標時就不必為別人“卡脖子”傷腦筋了。
另參本館:中國軍售 中國軍工 印T-90S與巴MBT-2000 烏軍雅塔甘坦克 85式和MBT-2000坦克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上) 2011-08-07 10:21:00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另參本館:IDF與JF17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中國軍工
中評社北京2011-8月6日電/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8月4日報道,中國網站上近期出現了現代化改進型殲-10B的照片。從機身上的中國空軍標準塗漆來看,這架飛機應該像論壇中一些網友推測的那樣,是該型號的首架量產型飛機。
俄媒稱,與殲-10基礎樣機不同,新改型殲-10B殲擊機配備中國國產WS-10A發動機(此前的殲-10使用的是俄羅斯製造的AL-31FN發動機)。殲-10B新式進氣道可降低輻射特征,提高隱身性能。殲-10B使用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以及類似蘇-30MKK殲擊機上的光電傳感器。
俄媒稱,配備國產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首架量產型殲-10B的出現是中國軍事航空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不久前中方宣布,今後將會向世界市場推銷殲-10B殲擊機。
巴基斯坦空軍成爲殲-10B第一個海外買家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011-8月4日報道,中國最近宣布將向巴基斯坦出售一個中隊的殲-10B戰鬥轟炸機。這可能是用于出口的12架戰機,其價格僅爲F-16的一半;殲-10戰機目前唯一的買家便是巴基斯坦。
今年年初,巴國訂購了36架殲-10A,其最終訂購數量可能爲150架。所以,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該型戰機是爲了推銷,當然也有政治原因(可以展示中國是多麽好的盟友,在美國威脅停止數十億美元援助時幫助巴基斯坦)。
然而,殲-10是大多數空軍不想獲得的禮物;它是一種奇怪而不可靠的戰機。盡管,殲-10六年前就已經服役;但兩年前,中國才正式公開承認新型殲-10戰機的存在;網上流傳著大量有關它的照片。目前,中國僅有約200架殲-10服役,大多數是初始型殲-10A;該機出口單價爲4200萬美元。目前,中國每月能夠制造2-3架該型戰機。
新的改進型號殲-10B裝備了改進的電子設備,其中包括更先進的雷達預警、激光測距儀和定位電子設備。新的鼻錐與F-16類似,這表明殲-10B安裝了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功能更強、更可靠、但也更爲昂貴);座艙裝備了更大更清晰的平視顯示器。很明顯,殲-10B比殲-10A性能好了很多。
但是,殲-10已經給人造成了如下印象:即它的維護是個夢魘,中國難以維持相當數量的該型戰機進行活動。但是,它是中國設計和制造的第一款現代化噴氣式戰機;它的研發能與國外設計相媲美,這個試驗不完全成功。
報道稱,中國對殲-10的研發始于二十多年前;當時,主要是爲了研制能夠和俄羅斯米格-29和蘇-27,以及美國F-16相競爭的戰機。首架原型機直到1998年才進行了首飛,但存在很多問題;直到2000年,基本設計才確定下來。到2002年,中國制造了9架原型機,接下來的試飛繼續發現和解決一些小問題。對于工程人員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但很明顯,殲-10的性能比不上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30。
殲-10的外表類似于美國的F-16,重量也相差不多(約19噸),只裝備了一臺發動機。最初,它使用了俄制AL-31FN發動機;但中國用了十年的時間制造了他們自己的發動機WS-10A。這種發動機經過了測試,並被批准生産;但很明顯,它仍存在質量和性能的問題。
殲-10與F-16相似並不偶然,因爲以色列明顯將用于其“幼獅”戰機的技術出售給了中國。由于過高的成本,以及可以更便宜的從美國買到替代戰機,以色列放棄了“幼獅”項目。但“幼獅”的設計原本是超級F-16,融合了來自F-16的設計理念,所以兩者相似也就不奇怪了 2011-08-07 10:33:19
專家稱印度現有國防技術水平與中國1998年相當
環球網實習記者郭文靜報道 印度《商業標准日報》2011年7月18日發表了題爲“中國的國防工業給印度上了一課”的文章,文章援引一名專家的話說,印度現有國防技術僅相當于中國1998年的水平。
報道稱,在上周四的一場非公開討論會上,一位致力于中國國防現代化研究的權威專家,在會上分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在短短十年內轉變爲擁有一流武器裝備的軍隊的原因。他指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則“淪爲”世界最大的軍事裝備進口國。
報道說,泰明成(音譯)是一位與美國五角大樓有工作聯系的教授,像他這樣的學者一直專注于追蹤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和技術發展。他說,中、印同屬于發展中國家,都試圖幾十年內在軍事技術方面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雖然中國依舊不及美國和一些西方大國,但中國一直通過制定計劃而奮起直追。從2004年全球創造性國家排名榜上的第24名躍居2009年的第6名,而中國的目標是到2040年—2050年在科技方面與美國“平起平坐”。
報道援引泰明成教授的話說,印度一直墨守成規,而中國卻從“打破常規”中獲益。這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中國政府大規模重用前蘇聯的失業科學家就可見一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常常說,科技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因素。中國將科技視爲一種零和博弈,他們不依靠外國來提供關鍵技術。因此21世紀初,中國著手創建一支富有創新精神的隊伍,並開始了“創造性改革”。
此外,中國具有極強的“消化”他國技術的能力,在發展中國家,一切都始于“消化吸收”能力而非發明創造能力。隨後,中國又開始了“結構創新”,重組已有的組織結構。而目前,中國正處于改革創新的第三個階段,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具有一定難度。但當今年1月11日中國J-20隱形戰鬥機面世時,全世界都推測中國已經完成了其“顛覆性”的技術創新。
美刊嘲笑印度軍工缺乏國産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2011年3月2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龍,昏睡的象
最近,中國和印度分別表示將增加2010財年國防預算。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國防費預算增加到78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5%。印度的國防預算則增加至320億美元,增長幅度小于4%。
因此你就不會奇怪,兩個世紀以前就建造了軍工廠的印度爲什麽沒有一家能夠在全球數得上的軍工龍頭企業。你就能夠理解,爲什麽當今天的中國駕駛自己的戰鬥機翺翔藍天時,新德裏卻忙于試飛6家非印度本國公司制造的飛機,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鄰國的軍力差距。隨著中國軍力迅猛發展,印度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動起來,它會更加絕望。
孟買襲擊陰霾下美國務卿將訪印度 2011-7-18 BBC中文網
在孟買連環炸彈襲擊過後不久,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即將抵達印度訪問三天。
希拉里將於星期一(7月18日)晚上抵達德里。她在訪問期間將與印度對外事務部長克里希納和總理辛格會面。
克林頓宣稱支持希臘政府減債努力希拉里亞洲行添加訪問深圳行程安理會強烈譴責孟買炸彈攻擊事件
印度, 美国, 巴基斯坦印度對外事務部一名官員對法新社說,反恐議題一直是印美戰略對話的組成部分,因此孟買炸彈襲擊將是兩國外長會談的議程之一。
13日發生的這次襲擊共造成21人死亡、113人受傷,至今仍無任何組織承認策動襲擊。
雖然新德里沒有公開指控任何人涉嫌犯案,但印度一直批評巴基斯坦軍方與情報機關為武裝組織提供支援,策動對印度的襲擊。
希拉里此前曾表明將鞏固美巴關係,加上美國仍對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因此一旦孟買襲擊被證實與巴基斯坦有任何關聯,希拉里將要面對很大的壓力。
華盛頓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項目主任哈撒韋分析說,孟買炸彈襲擊將無可避免的為希拉里的這次訪印行程罩上陰霾。
哈撒韋說,美國一直設法平衡與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三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而孟買流血事件足以對美國與三國之間的關係造成衝擊。
美印不可能成為軍事夥伴
中評社北京2011-7月18日電/人民網引述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稱,美國在對南亞的政策上是失敗的,現摘錄原文如下:
在與印度的關係上,美國沒有預料到印度拒絕修改有關法律的情況。本來按照美國的構想,美國希望印度通過相關立法,批准美國公司能夠對印度核項目進行投標。不僅如此,印度最近還在價值100億美元的多功能戰機項目上,成功排擠掉了兩個美國公司。對於希望通過這兩個項目加強美印戰略關係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
美國南亞政策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美國對所謂的阿-巴體系缺乏清晰的理解。另外,美國對這一地區的戰略缺少連貫性,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對印巴的戰略還出於冷戰時期的框架。這一框架對巴基斯坦做出了錯誤的評估,從而導致了巴基斯坦秘密發展核設施,同時還使巴基斯坦孕育成為恐怖組織的溫床。
其次,儘管冷戰結束後美國可以適當放鬆戰略控制,但卻因此放鬆了對印度和巴基斯坦核競賽的控制。同時,美國也忽視了中國對巴基斯坦核建設的影響。從此,印度和巴基斯坦開始掌握核武器,使得這一地區的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最後,9.11之後,美國開始了反恐戰爭。但美國卻把巴基斯坦和印度完全的分裂開來。美國認為印巴兩國除了偶爾的危機外幾乎沒有任何聯繫。這就忽視了兩國在歷史、文化和地緣政治上的紐帶,從而導致美國南亞政策的失敗。
印度是朋友卻不是盟國,巴基斯坦是盟國卻不是朋友,阿富汗則是問題重重。為了處理好這三國的事務,美國還應從概念上和行動上全面掌控該地區。 2011-07-19 12:52:56
世貿裁決欠公允 內外兼修迎挑戰2011-07-10 明報(另參本館:《中國入世》)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裁決,中國限制鋁土、焦炭、螢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鋅等9種礦產品出口違反了世貿規則,亦違反中國加入世貿時的承諾。此次裁決雖未涉及稀土產品,但已開創先例,而歐美在「投石問路」的前哨戰中取得先機,勢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西方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環境和資源儲備而實施出口限制由來已久。以美國為例,雖然許多礦產資源儲量均居全球首位, 卻長期以來封存礦山,而大量從其他國家進口。
世貿組織對歐美的投訴如此予取予攜,是當前國際金融貿易體系缺陷的真實反映。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一樣,從規則的制定、解讀到執行權力,基本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而居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對中國發展需要的漠視,更有其深刻的地緣政治考量。
如果說世貿機制的改革需要時日的話,中國當務之急是爭取修訂10年前加入世貿議定書中的「不平等條款」,完整地享受世貿成員的權利,掃清產業和外貿自主發展中的隱患。今次訴訟失利既反映中國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水準尚待提高,也令當初「入世」時承諾的某些不平等條款負面效應暴露無遺。
本來,1994年世貿的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就有明文規定,「出於對保護環境不可再生資源需要,可以對出口實行限制,條件對各種資源國內開採消費也實行相應限制。」此一條款本可作為中方辯護的有力武器,但因根據中國「入世」議定書規定,「中國應取消適用於出口產品的全部稅費」,而不能引用該條款。另一方面,中國雖可對包括黃磷、鋅等今次爭議礦產品在內的84種產品徵收出口稅,卻有最高限額,以致若要突破限額,需先與受影響國磋商。
雖然中國仍可對此裁決提出上訴,但前景並不樂觀。
如今面對世貿的裁決,我們建議中央應推出醞釀多年的「資源稅」,因它既可加快提高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及其原料生產的門檻,有效削減其產能,又可消除世貿關於中方保護國內企業的指控理據。即使最終中方敗訴而被迫取消出口限制,由於產能壓縮,其出口量也不會大幅增加。
國際競爭不相信眼淚,一切要憑實力。中國對外應據理力爭,要求改革不合理制度,修訂不平等條款;對內則應建立以資源稅為標誌的完善資源保護制度,以及盡快落實戰略礦產儲備制度,為子孫後代留下潔淨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家園。
相關新聞
日本 海底探到千億噸稀土 威脅陸優勢
深海挖土難度堪比月球採礦
俄羅斯軍方與軍工企業再次爆出不和聲音。因核導彈訂單“交白卷”受到總統批評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埋怨軍工企業“野蠻漲價”,而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維索茨基6日也對俄軍工企業大幅漲價表達強烈不滿。實際上,俄羅斯軍方與軍工企業之間積怨已久,軍方曾多次批評軍工企業,嫌他們的研發、生産能力不爭氣。而俄軍工企業也對軍方頗有微詞,認爲軍方出錢少、要求高,成心爲難軍工廠。
修船廠變賭場,令軍方憤怒
據俄羅斯《觀點報》7日報道,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維索茨基6日在接受采訪時,對軍工企業大幅提高武器價格表示強烈不滿。他首先對生産“北德文斯克”號多用途核潛艇的北方機器制造生産聯合企業提出嚴厲批評。他說,該企業大幅提高了該級核潛艇的建造價格,“價格應當提高,但提高的有點過分了”。他表示,海軍將會與該企業協商解決這一問題,不會拒絕購買這艘潛艇,該潛艇計劃于年底前編入俄海軍服役。目前,該公司正在爲俄海軍建造第二艘“喀山”號此級核潛艇。
實際上,俄軍方高官曾多次表達對軍工業的不滿。俄國防部副部長兼武裝力量裝備主任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曾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責BMP-3裝甲車是“棺材車”。而“布拉瓦”導彈的多次失敗,更是讓俄軍工業界飽受批評。更令軍方憤怒的是,蘇聯時期留下的軍工遺産逐漸被軍工企業揮霍一空。俄聯合造船集團爲了追逐商業利潤,不顧俄太平洋艦隊的反對,執意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第178艦艇修理廠拆除,用于興建五星級賓館、賭場等娛樂設施,以迎接2012年APEC首腦峰會。俄軍方人士稱,這意味著太平洋艦隊將無法自行修理和維護萬噸以上的大型水面戰艦。
俄軍方也在用實際行動來“懲罰”本國的軍工企業。向法國購買“西北風”兩棲攻擊艦、向以色列求購無人機等行動,都表明俄羅斯軍隊對本國軍工企業的信心大打折扣。
企業抱怨軍方太苛刻
面對軍方指責,俄軍工業也頗多怨言。俄羅斯《真理報》7日報道稱,面對海軍總司令的批評,北方機器制造生産聯合企業消息人士表示,核潛艇建造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由于材料、電力及供應成套設備價格上漲所致。目前公司正在與供應商進行協商,希望降低價格。但他表示,世界造船經驗證明,首艘潛艇的價格確實要比批量生産的高得多。
一位俄軍工業代表表示,國防訂單出現未按照計劃交付的情況的主要原因在軍方,他們總是拖延支付國防訂單資金,造成軍工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俄國營武器出口公司領導人切梅佐夫也表示,軍方經常爲國防訂單設置過于苛刻的期限,而在這種很短的期限內,企業根本無法高質量完成生産任務,同時軍方在下訂單時也根本不考慮軍工企業的成本,企業沒有利潤,當然也就沒有積極性。
總統“各打五十大板”
面對軍方與軍工企業的相互指責與推諉,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給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態度。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今年5月16日,梅德韋傑夫在國防工業綜合體發展會議上憤怒地表示將追究相關官員和軍工企業的責任,除3名軍方高官被解職外,還對8名軍工企業的領導采取了行政與紀律處分。
而俄總理普京似乎更加了解軍工企業的難處,他在4月底曾表示,俄國防部必須交付所有國防訂單的預付款,以保證企業正常運行。俄國防部應在上半年預付80%的國防訂單資金,剩下的20%將在下半年交付,以鼓勵企業生産。
俄軍事觀察家維克多?巴拉涅茨表示,如果今年國防訂單仍無法完成,國防部長有可能面臨辭職。目前軍方與企業間關系已陷入僵局,因此,應當讓國防工業委員會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介入,國防部已無力解決他們間的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俄軍方與軍工企業之間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蘇聯解體後,經曆了長時間的蕭條期,俄軍工企業人才和技術流失嚴重,無論是在産能上還是技術水平上,都已經很難滿足俄軍最近幾年雄心勃勃的胃口了。 2011-07-10 11:56:29
巴铁以14亿美元买36架中国歼10
香港《明报》2010-12-20引述俄罗斯网站vpk。name文章指出,自1998年首飞后,歼10战斗机有望明年亮相国际武器市场,而作为首名客人,巴基斯坦拟耗资14亿美元购买36架歼10战机,单价约4000万美元,价格为美国F16的一半,极具市场竞争力。
正当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巴基斯坦访问之际,俄罗斯媒体披露,中国歼10战机可能从明年起在国际市场销售,首个大客户就是巴基斯坦。
中国空军歼十部署西藏 巴国急购枭龙防印美 2011-05-20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除歼-11战斗机编队外,中国空军已经开始向位于中印边境高地的空军基地,部署其国产歼-10战斗机。与此同时,巴基斯坦还从中国紧急购买50架枭龙战机,以提升防空力量。
漫談隱形戰機(XI):風洞和J-10
甲. 風洞的發明和應用
……………
乙. 中國的風洞設備
……………
2008年11月13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基地慶祝40周年,在紀念大會上基地負責人王希山介紹,該基地擁有52座風洞,是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其中有八座屬於世界領先。風速從低速、高速、超高速構成銜接,能夠進行從低速到24倍音速,從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覆蓋氣動力、氣動熱、氣動物理、氣動光學等領域的空氣動力實驗能力。研究的課題從各型戰機、神州系列飛船、「和諧號」高速列車、還有上海三百多米高的東方明珠塔等等。
中國的風洞群完善的程度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僅次於美國與俄國。
美國與俄國的優勢是風洞的直徑很大,可以把整架飛機放進去。
……………
丙. J-10的例子
飛機是一個外形複雜的物體,它在高速飛行時所產生的種種問題非常複雜,不可能有理論模型,「風洞實驗」可以解決大部份的問題,但是仍會有漏網之魚。譬如中國J-10戰機即使經過無數次的「風洞實驗」,在試飛的時候發現機頭部分有震動的情形,是「風洞實驗」沒有看到的。最後解決的方法是在進氣口和機頭下方用六個“小棍子”連在一起(見圖25)。
大陸很多網友最初以為六個“小棍子”是因為機身結構不夠堅固所採取的加強措施,台灣也有網友也跟著發出惡意的批評說J-10的結構有問題。後來發現這些“小棍子”其實是方向不同的薄片,它們的作用不是加固結構而是改變氣流的方向,避免引起共振。這個實際例子告訴我們設計戰鬥機的外型是一個非常細緻和困難的工作,即使經過風洞實驗也會有未發現的問題。
任何戰機都是不斷改進的,譬如美國的F-18從AB型到CD型再到EF型,價錢也不斷地攀升,最新的F-18EF價格接近一億美元。每次改進只要機身有改變就一定要通過風洞試驗,譬如F-18EF的機身是加長的。
大陸的J-10戰機也是一樣,服役後改進的工作一直在進行。
讀者在圖18看到的是J-10A。2009年04月,J-10B出廠了,見下圖。非常顯著的改變引發一陣轟動和熱烈的討論。
J-10B不是小修改,而是包括外型在內的巨大改進。看到沒有?J-10A進氣口上面的幾根“小棍子”已經沒有了。J-10B的外型非常漂亮,但是更重要的是性能,YST 個人認為J-10B 的性能超過美國最新型的F-16CD,是三代機中的佼佼者,部分跨入四代機(俄國所謂的五代機)。
J-10B 的主要改進如下:
A. 進氣道
進氣道的設計對高性能戰機非常關鍵,因為戰機在不同的高度、速度和姿態來飛行需要不同的進氣量進行燃燒,必須和發動機有緊密的配合才能得到最佳的燃燒效率,它直接影響飛機的動力,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搞不好甚至會造成發動機空中停車,這是非常危險的事,高空啟動發動機有高度風險,很多飛行員因此送命。
J-10B採用了最先進的DSI進氣道(又稱“蚌”式進氣道),見下圖。讀者在J-10B的進氣口上方可以清楚看到一個鼓包,那就是“蚌”式進氣道的設計。這個鼓包的形狀是可調節的,用來控制空氣的進口量。
DSI進氣道有兩大好處:
a. 屏蔽了發動機的葉片,大大地降低了雷達截面和雷達特徵;
b. 節省了進氣道和機身的隔片,J-10B因DSI進氣道減重一百八十公斤。
DSI 進氣道是美國最早發明的,但是只用在F-35上而且是不可調的。中國立刻跟進而且將它發揚光大,成為可調的“蚌”式進氣道,提高了超音速飛行的效率。成都飛機設計公司已經把這種先進的進氣道成功應用在J-10、FC-1(「梟龍」)和J-20,比它的發明者,美國洛馬公司,有更多應用的經驗。
B. 有源相控陣雷達(Active Electronically Steered Array,簡稱AESA)
「有源相控陣雷達」一般被定義為四代戰機的標準配備,所以J-20一定會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
今天已經証實J-10B裝備了中國國產的相控陣雷達,顯然大陸計畫把這個先進的電子產品先在J-10B做實驗。
中國的周邊國家已經開始或即將換裝相控陣雷達,譬如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俄國的蘇愷-35S、印度的蘇愷-30MKI、就連韓國的F-15K都計畫要換裝美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而日本早在2000年就裝備了自己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些3.5代(西方標準)或後四代(俄國標準)的戰機對中國構成威脅,無論是J-11B或J-10A的電子系統都面臨壓力,所以J-10B裝備了中國國產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是很自然的事。
C. 超音速巡航
大約一年前YST曾經看到報導J-10可以做短暫的超音速巡航(好像是15分鐘),YST猜想也許是試驗新研發的渦扇-10II(WS-10B)達到的。
J-10B的空重只有8.6噸,如果裝備「太行」發動機肯定有能力進行超音速巡航。
D. 隱形
J-10B在外型上有顯著的改變,網上洩露的消息是RCS降低了一個數量級。其實J-10A在設計的時候已經有隱身的考量(譬如翼身融合),RCS不會超過3m2。如果J-10B的RCS降低了一個數量級,那麼它的RCS就應該在0.3m2左右。依照YST的定義,RCS小於1的戰機稱為隱形戰機,所以J-10B可以列入低端的隱形戰機了。
戊. J-10B將成為一個低端的五代機
……………
追求戰機在某個特定方面的極致性能是非常不智的,譬如F-22在隱身能力上不顧一切的追求。戰機作戰不是一對一的單挑而是多方協同的作戰。如果中美真正打起來,在空中預警機、衛星和各種長程地面雷達支援的複雜環境下,昂貴的F-22A對上便宜的J-10B未必具有優勢,這要看雙方戰術的運用。面對J-20的情況,F-22A的優勢就更渺茫了。
http://blog.udn.com/YST2000/5371111#ixzz1QXEYnIdF 2011-06-28 11:25:49
中國等離子實驗室成立爲先進戰機研發奠定基礎
新華網專稿 (新華軍事評論員 鄭文浩)2011年 5月12日,中國首個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空軍工程大學成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等離子體這種宏觀的中性電離氣體距離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遙遠了。即使是熱愛軍事的網友,很多對這方面也僅僅是表面的了解。等離子體與軍用航空的關系,流傳最廣泛的就是所謂的“俄羅斯戰機使用等離子體隱身”這個說法了。
說到“等離子體隱身”,就要提到人類的載人航天。在一次次飛船、航天飛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于他們和大氣層的劇烈摩擦,飛船表面産生了等離子層,形成了電磁屏蔽。很多中國人都會記得幾次神舟飛船返回地球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和地面暫時中斷聯系,就是這種現象的反映。當然,這種現象早就受到了軍事技術人員的注意,就是有可能通過這種等離子體的電磁屏蔽來實現作戰飛機的主動隱身。然而設想並不等于工程實踐,實際上通過等離子體來實現隱身從工程角度來講很難實現。因爲想實現覆蓋幾十米長作戰飛機的等離子層,要麽會犧牲飛機的氣動外形,要麽會對飛機的電源和燃料提出了很難實現的要求。
現在對等離子體的研究,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那種大氣摩擦産生的熱等離子,是不可能應用于飛機隱身的。即使在俄羅斯,現在也沒有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有實用的等離子體飛機隱身技術。唯一在技術界流傳廣泛的,就是有傳聞美國在B-2轟炸機上使用了一些由穩態電源或者微波産生的冷等離子體來實現隱身。這種傳聞,和美國公開B-2采用飛翼和塗料來實現隱身的說法差異很大。由于B-2轟炸機涉及到美軍的核心機密,等離子體隱身的說法只能是個疑問 。
除了等離子體隱身,那麽等離子體和軍用航空的契合點又在哪裏呢?
我們不妨再看看原來的那條新聞。不難發現,這個實驗室的全稱是“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裏面有動力學這個關鍵詞。而新聞中還提到:“這個實驗室的成立,是推進我國在航空動力發展領域實現理論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並爲解決制約航空裝備發展和空軍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臺……”答案已經很明顯了,等離子體研究與“航空動力”這制約中國航空裝備發展和空軍戰鬥力生成的瓶頸問題有著直接的關系。
例如在航空發動機上,風扇、壓氣機是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提高航空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只能增加壓氣機的增壓比,而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壓氣機出口面積急劇縮小、效率嚴重降低。而通過在壓氣機的特定位置上布置等離子體激勵裝置,則會有效改善發動機內氣體的流動效果。
毫無疑問,等離子體動力學的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非常超前的領域。以至于在公開的資料中,只知道等離子體對空氣的流動會産生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機理卻不清楚。那麽國外的一些先進航空動力,例如F-119、F-135發動機,是否使用了等離子體技術,也是一個謎。不過這次我國成立等離子體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顯示我國在航空動力、飛行器氣動力研究方面,已經進入了最前沿領域。隨著我國在等離子體動力學研究上的不斷深入,中國在研制推重比10以上的先進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積澱,將更爲深厚,從而爲先進戰機、空天飛行器、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1-05-14 14:07:56
我國首個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實驗室成立
中廣網西安2011年5月12日消息 (記者譚超 劉小紅)今天,我國首個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空軍工程大學挂牌成立。這是空軍院校首次實現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零的突破,將從根本上提升我國航空等離子研究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
這個實驗室將充分利用國內優勢研究資源,緊盯世界航空動力學發展前沿和適應我國航空等離子體動力學技術發展需求 ,在裝備論證方面、承擔國家和軍隊重點研究課題,造就科技領軍人才,産出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打造引領大學科技創新的重要研究基地, 推動我國航空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自60年代以來,美國、前蘇聯等軍事強國就開始研究等離子體的性能。近年來,等離子體技術在俄羅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領先于世界。
德在實驗室制造出黑洞等離子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010-11月4日報道,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和赫爾姆霍茨柏林中心的研究人員使用柏林同步加速器(BESSY Ⅱ)在實驗室成功産生了黑洞周邊的等離子體。通過該研究,之前只能在太空由人造衛星執行的天文物理實驗,也可以在地面進行,諸多天文物理學難題有望得到解決。
黑洞的重力很大,會吸附一切物質。進入黑洞後,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從黑洞的邊界之內逃逸出來。隨著被吸入的物體的溫度不斷升高,會産生核與電子分離的高溫等離子體。
黑洞吸附物質會産生X射線,X射線反過來又會刺激其中的大量化學元素發射出具有獨特線條(顔色)的X射線。分析這些線條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多有關黑洞附近等離子體的密度、速度和組成成分等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鐵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盡管鐵在宇宙中的儲量並不如更輕的氫和氦豐富,但是,它能夠更好地吸收和重新發射出X射線,發射出的光子因此也比其他更輕的原子發射出的光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更短的波長(使得其具有不同的顔色)。
實驗的核心是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設計的電子束離子阱。在這個離子阱中,鐵原子經由一束強烈的電子束加熱,從而被離子化14次。實驗過程如下:一團鐵離子(僅僅幾厘米長並且像頭發絲一樣薄)在磁場和電場的作用下被懸停在一個超高真空內,同步加速器發射出的X射線的光子能量被一臺精確性超高的“單色儀”挑選出來,作爲一束很薄但卻集中的光束施加到鐵離子上。
實驗室測量到的光譜線與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牛頓X射線多鏡望遠鏡所觀測的結果相匹配。也就是說,研究人員在地面實驗室人爲制造出了太空中的黑洞等離子體。
這種新奇的方法將帶電離子的離子阱和同步加速器輻射源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等離子體或者活躍的星系核。研究人員希望,將EBIT分光檢查鏡和更清晰的第三代(2009年開始在德國漢堡運行的同步輻射源PETRAⅢ)、第四代(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X射線源結合,將能夠給該研究領域帶來更多新鮮活力。
http://cpc916.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3
電漿 维基百科
電漿燈電漿(Plasma)是一種由自由電子和帶電離子為主要成分的物質形態,廣泛存在於宇宙中,常被視為是物質的第四態,被稱為電漿態,或者「超氣態」,也稱「電漿體」。電漿具有很高的電導率,與電磁場存在極強的耦合作用。電漿是由克魯克斯在1879年發現的,1928年美國科學家歐文·蘭米爾和湯克斯(Tonks)首次將「電漿」(plasma)一詞引入物理學,用來描述氣體放電管里的物質形態[1]。嚴格來說,電漿是具有高位能動能的氣體團,電漿的總帶電量仍是中性,藉由電場或磁場的高動能將外層的電子擊出,結果電子已不再被束縛於原子核,而成為高位能高動能的自由電子。
電漿的原理
電漿通常被視為物質除固態、液態、氣態之外存在的第四種形態。如果對氣體持續加熱,使分子分解為原子並發生電離,就形成了由離子、電子和中性粒子組成的氣體,這種狀態稱為電漿。電漿與氣體的性質差異很大,電漿中起主導作用的是長程的庫侖力,而且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自由運動,因此電漿中存在顯著的集體過程,如振蕩與波動行為。電漿中存在與電磁輻射無關的聲波,稱為阿爾文波。
常見電漿形態包括
人造電漿
熒光燈,霓虹燈燈管中的電離氣體
核融合實驗中的高溫電離氣體
電焊時產生的高溫電弧,電弧燈中的電弧
火箭噴出的氣體
電漿顯示器和電視
太空飛船 重返地球時在飛船的熱屏蔽層 前端產生的電漿
在生產集成電路用來蝕刻電介質層的電漿
電漿球
地球上的電漿
聖艾爾摩之火
火焰(上部的高溫部分)
閃電
球狀閃電
大氣層中的電離層
極光
中高層大氣閃電
太空和天體物理中的電漿
太陽和其他恆星(其中電漿由於熱核融合供給能量產生)
太陽風
行星際物質(存在與行星之間)
星際物質(存在於恆星之間)
星系際物質(存在於星系之間)
木衛一與木星之間的流量管
吸積盤
星際星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89%E7%A6%BB%E5%AD%90%E4%BD%93 2011-05-13 09:16:40
美國防部:9年後 解放軍空軍世界一流2011-02-27 中國時報 劉屏
最新一期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報導,美國國防部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到二○二○年,解放軍空軍將躋身世界一流,在亞太地區、甚至有一天在更大的範圍裡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
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的「全國空中暨太空情報中心(NASIC)」完成了此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二○二○》報告,即將發布。報告指出,解放軍空軍正經歷戲劇性的變化,試圖趕上美國與其他先進國家的空軍力量。這支力量不斷成長,一方面延伸作戰範圍,一方面提升打擊力量,所以「美國空軍必須嚴肅對待」。
根據報告,解放軍空軍的責任,過去在於保衛國土,現在則需在國境以外捍衛國家利益;過去現代化的目標係著眼於台灣海峽,現在則放眼於更廣闊的範圍,包括日本、印度、以及南海等;過去從本軍立場構思如何攻防兼備,現在的訓練計畫則納入了複雜的電磁戰。報告說,下一步應是如何從「戰術空軍」蛻變為「戰略空軍」。
報告說,至二○二○年,解放軍空軍以及亞太區域內其他的空中武力,將可在亞太區域內發揮影響力;而且「或許有朝一日,(這種影響力)會超越亞太區域」。
報告說,一九九一年的第一次波灣戰爭給中國大陸帶來巨大震撼,使解放軍開始著重高科技發展,近廿年來,不但研發各種新型戰機,也研發各種新型空中預警飛機,例如「空警200」、「空警2000」等,最新的成果是「殲-20」隱形戰機試飛成功。報告說,這些硬體的進展會影響解放軍空軍的準則及理念。
“二五”期間又仿制大批産品,基本滿足了國産殲5、殲6、運5、直5等多機種的配套需要。一些技術較高的産品,如自動駕駛儀、直流電源系統、燃油泵、燃油調節器,以及飛機座艙環境控制系統等,都投入成批生産。通過仿制,掌握了機載設備的生産技術,爲開展改進改型和自行設計創造了條件。
在仿制生産過程中,機載設備各企業認真總結經驗,加強了生産和技術管理。1956年8月,由航空工業局主管機載設備的副局長陳少中主持召開了儀表、電氣、附件廠總工程會議,制訂了設計、工藝、檢驗和新品試生産條例等四個生産技術管理文件,爲機載設備的生産、技術管理的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打下了基礎。
(三)改進改型和開始自行設計階段
634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系統
中國機載設備工廠一般都是按照仿制生産廠的模式建立起來的,經過幾個機種機載設備的仿制,科研設計力量才逐步形成。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機載設備的科研設計主要是進行産品的改進改型。其內容是:對産品作部分改進,擴大使用範圍,簡化品種,實現系列化;采用新材料、新元件,延長使用壽命,提高産品性能;改進産品結構,改進工藝,提高生産效率,降低成本。這個期間,在貴州和陝西等三線地區建設了一批機載設備工廠,進一步擴大了生産規模,同時許多工廠相繼成立了科研設計機構,並參照樣機和部分資料設計産品,以適應國産殲7、強5、轟6、運7等飛機的配套需要。
中國第一個機載設備專業設計研究機構—航空儀表設計室成立于1957年,以後發展爲航空自動控制研究所。由航空設備專家昝淩負責建所工作。他在60年代初主持研制成功轟炸機用的首套自動駕駛儀,其性能優于當時仿制的同類自動駕駛儀。
此後,自行設計的殲擊機火箭彈射座椅、航向陀螺儀、液浮速率陀螺組、12千伏安的變頻交流電源系統、30千伏安的恒頻電源系統、小型快速插頭、插座,以及多型降落傘等,在有關科研生産單位相繼研制成功並形成系列,滿足了國産飛機的配套需要。
(四)全面開展自行設計和預先研究階段
慣性/衛星組合導航系統
從70年代初期開始,隨著新飛機研制工作的開展,機載設備各企業在普遍建立設計研究機構的基礎上,繼續加強了科研設計工作,充實了科研力量,增添了科研試驗條件。這個期間,又先後建設和加強了航空自動控制研究所、航空電子研究所、救生設備研究所、航空火力控制研究所、機載雷達研究所和航空附件研究所等6個專業科研設計機構,建設了一批大型試驗室,初步形成機載設備科研設計體系。到70年代末期,專業研究所和企業研究機構各個分工側重,緊密結合國産新機配套的需要,采用電子計算機和各種模擬設備等先進手段,大力開發新産品。自行設計的飛行控制系統、航向姿態系統、大氣數據系統、光學射擊瞄准具、多普勒導航系統、火力控制雷達、火箭發射裝置,以及電液伺服閥等一大批新産品和新元件陸續研制成功,適應了運7、運8、殲7、殲8等飛機的配套需要。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機載設備制造業認真貫徹科研先行的方針,開展“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的工作,積極同國外進行技術交流和合作,提高了設計、制造水平。爲適應新慣性導航系統、噴沒冷卻交流電源系統、火力控制系統、航空電子綜合系統、電傳操縱系統和主動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發展工作,都已取得了成果,爲新産品研制提供了技術儲備。電磁式恒速傳動裝置交流電源系統、數字式大氣數據計算機、殲擊機飛行控制系統、平視顯示器等新産品,已爲新機配套或已試飛。
三軸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系統
80年代以來,中國機載設備應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諸如飛行控制系統由生産常規駕駛儀、研制控制增穩系統,發展到預研數字式、多余度的電傳操縱系統;導航系統由傳統的導航系統,發展到研制慣性導航系統與組合導航系統;火力控制系統由生産光學瞄准具與雷達測距器,發展到研制平視顯示器與計算機、雷達組合的火力控制系統等。這個時期,機載設備的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正朝著發展新技術、開發先進産品的目標前進。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2219907&PostID=19553977 2011-05-07 12:24:30
我國武器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産權缺乏局面已改觀 2011-04-26解放軍報(另參本館:中國軍工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專利權大戰
國防專利是國家專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國防知識産權狀況的核心標志。開發、保護、利用好國防專利,將從根本上提升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鍛造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無形利器。
19世紀中葉,英國武器制造商阿姆斯特朗公開了膛線炮和後膛炮的兩項專利後,法、德等國迫不及待將其用在武器系統上,迅速提升了自身軍事實力,極大地震驚了英國政府。1859年4月8日,英女王批准了世界第一部國防專利法——《軍需品發明專利法案》。隨後,多數國家紛紛跟進,建立國防保密專利制度,對涉及國家安全和國防武器裝備的發明創造進行特殊管理。
我國的國防專利工作起步較晚,但步伐很快。1990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原國防科工委發布施行了《國防專利條例》,國防專利制度得以確立。2004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頒布了新的《國防專利條例》。近年來,我國武器裝備研制生産和軍工産業發展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産權缺乏的局面得以全面改觀,國防專利數量實現年均增長30%,國防領域獲獎成果數量已占到科技成果總量的10%以上。
加強國防專利工作,是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早在1978年初,鄧小平就指出:國防科技工業要搞軍民結合,以民養軍;總的方針是,至少拿出一半的人搞民用,將來自動化了,可以三分之二的人搞民用。如今,嘉陵摩托、長安汽車、長虹彩電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均出自軍工背景的企業,成千上萬項國防專利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滲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前,知識産權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國防專利糾紛和技術標准限制日益增多。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不僅長期以來對我國實行武器禁運,而且對我國的軍工産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重重技術壁壘,從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行封堵和打壓。如何進一步大幅度提高國防專利的數量和質量,盡快扭轉在國防知識産權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已經成爲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26/0410644205.html
機載設備定義: Airborne Equipment 對飛機飛行中的各種信息、指令和操縱進行測量、處理、傳遞、顯示和控制的設備。 軍用飛機機載設備還包括:火力控制、電子對抗、偵察、預警、反潛等設。
我國軍用機載設備的發展曆程
舊中國的機載設備制造微乎其微。新中國成立後,才逐步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生産、科研相結合的機載設備制造業。發展過程大體經曆了四個階段:
(一)創建階段
新中國建立初期,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剛剛建立的航空工業爲適應繁重的飛機修理任務,在三個飛機工廠內組建了特種設備修理車間,從空軍接收了特設修理能力較強的第二十一廠(南京航空附件廠的前身),從民用工業接收了天津電工西廠(天津航空附件廠的前身),和新鄉平原機器廠,並組建了南京降落傘廠。這些工廠,從事航空儀表、電氣、附件、無線電和軍械設備的修理,以及降落傘的試制。當時生産條件很差,廠房狹窄,機床陳舊,測試儀器簡陋,技術骨幹缺乏。但是職工的精神面貌很好,在困難的條件下積極承擔了修理任務。這就是最初的起點。
自1952年開始,航空工業逐步擴大機載設備的修理範圍,由中修擴展到大修,並加強了維修備件的配制,全面地掌握了修理技術,並爲轉向制造鍛煉了技術隊伍。隨後不久,各個修理廠、點又進行了調整和改選,逐步把主要力量轉移到制造方面來。在從修理到制造的過程中,老廠發揮了積極作用。利用舊軍營改建臨時廠房,在廠長于輝領導下,一面完成修理任務,一面開展新産品試制,只用半年多時間,于1954年仿制成功首批航空儀表----空速管和磁羅盤。朱德曾兩次視察該廠,並譽之爲“馬槽裏飛出了金鳳凰”,熱情贊揚該廠職工的艱苦創業精神。與此同時,新廠的籌建工作也在積極准備。這是中國機載設備制造業的創建時期。
由于特種設備及其零備件的修理、制造和配套能力逐年增長,國外的訂貨逐年減少,1955年較1953年減少38%,機載設備與飛機、發動機不適應的矛盾開始有所緩解。
(二)仿制生産階段
這個階段大致是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在國家統一規劃下,“一五”期間航空工業先後改建、擴建了太原航空儀表廠(也稱221廠,現爲太原航空儀表有限公司)、天津航空電器廠(現爲天津航空機電有限公司)、南京降落傘廠、南京航空附件廠、新鄉飛機附件廠等五個工廠。在陝西地區新建了屬于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的從事航空儀表、航空電氣、機輪刹車附件、飛機附件、航空發動機附件制造的五個機載設備廠。這批大、中型工廠,均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內優質建成投産,爲機載設備的初步配套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物質、技術基礎。
國産初教5飛機和殲5飛機相繼試制成功之後,航空工業局緊接著于1956年11月作出《關于加強儀表、電器、附件工作的決定》。機載設備制造業爲適應國産飛機的配套,在邊修理、邊建設的情況下,以主要力量開展了大規模的産品仿制。首批産品包括陀螺磁羅盤、地平儀、調壓器、直流發電機、駕駛杆、液壓泵、降落傘和噴氣發動機燃油附件等,基本滿足了這兩種新飛機的配套,標志著中國機載設備制造來實現了從修理到制造的曆史性轉變。“一五”末期,國産初教5、殲5和運5三種飛機所需機載設備275項(不含重複項目),大部已在國內配套供應。
“二五”期間,根據航空工業局“填平補齊、成龍配套”的方針,爲進一步適應試制轟炸機、直升機和新的殲擊機的需要,又新建了第二批機載設備骨幹企業,包括北京航空儀表廠、蘭州航空儀表廠、北京航空電機廠、蘭州航空電動機構廠、新鄉飛機高空設備廠和保定螺旋槳廠等。保定螺旋槳廠在毛澤東主席的關注下,很快建設起來,使初級教練機螺旋槳的生産立足于國內。在新建工廠的同時,還接收、改建了一些民用工廠,並將一些航空學校改建成了機載設備廠,其中有蘇州航空儀表廠、武漢航空儀表廠、成都航空儀表廠、合肥氧氣儀表廠和湖北個體防護裝備廠等。這些企業相繼建成投産,使機載設備制造業初具規模,專業基本齊全。 2011-05-07 12:23:58
簡氏稱中國擁有武器裝備研發權企業2/3系民企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1年4月4日報道,中國政府3月31日公布了新版國防白皮書,重申了將在未來十年中通過對審批程序的完善、改革以及企業自主創新的研發機制,以推進其工業現代化發展。
2010年的國防白皮書是國務院自1998年以來第7次發布該類政府文獻,涉及的國防議題包括:中國周邊軍事安全環境、國家防禦政策、國防預算、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及軍備控制政策。
報道稱,其中一章具體論述了中國政府對于國防工業發展的規劃思路,其由兩項關鍵性工業改革支撐;這兩項改革舉措在過去的7年中就已經提出來,即軍民品結合和工業重組合並。
北京方面在新版白皮書國防工業任務描述中對上述兩項政策提出的論述是:“中國已經建立並不斷致力于完善既能夠滿足軍民兩用需求,支撐民爲軍用戰備潛力的武器裝備研發和生産體系。”
在政策改革的後續中還提到,中國將鼓勵商業公司參與軍事研發和發展。白皮書中還提到,得到授權許可進行武器裝備科學研究和生産的民營企業,已經占到已授權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三分之二。
軍民結合改革項目,在2004年就已被提出,是一項集中民營商業領域技術力量進行軍事項目研究與生産(反之亦然);同時,也鼓勵國防企業利用國內外的商業經濟進行發展。
更多新聞
中國400余民企已獲解放軍武器裝備承制資格 2009-10-23
我軍官建議擴大民營企業參與武器研制許可範圍 2011-03-09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民航業 2011-03-04
我軍裝備采購將廣泛吸引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圖) 2009-07-14
俄專家坦言不了解殲20 國防工業已經落後中國 2011-02-20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08/0934641636.html
國産新型炮射末敏彈
末敏彈作戰示意圖
中新社北京 2011年4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7日在北京發布其最新完成的《2010-2011學科發展報告》披露,近年來,中國智能彈藥——末敏彈技術取得矚目成果:繼自主研制成世界一流的火箭末敏彈武器之後,又取得炮射末敏彈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和跨越。
據介紹,中國末敏彈研制在總體設計、抗高過載、小型化、穩態掃描、多模複合探測等方面擁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研制成功的多模複合探測識別系統在探測識別、抗幹擾、環境適應、瞄准定位等性能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這兩年還出版了具有原創性技術和理論成果的《末敏彈系統理論》、《靈巧彈藥工程》等專著,基本形成了中國末敏彈先進的設計、分析、仿真、試驗、評估的方法和理論體系,使中國成爲繼美、俄、德等國之後能自主研發先進末敏彈的國家。
中國科協報告還提出,在核電等高端大鍛件技術研發和制造方面,中國基本掌握了600噸級特大型鋼錠的制造技術和大型鍛造過程材料組織控制技術,“二代加”核電核島主設備全部鍛件實現批量生産,“三代”核電AP1000核島鍛件全部研制成功。此外,三峽水電站右岸機組實現用空冷技術代替水冷技術的重大突破,生産出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700兆瓦級全空冷水輪發電機。
在心理學科領域,中國科研人員近兩年通過“國民重要心理特征調查”和“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征調查”研究,持續針對各個年齡階段、各個職業群體進行系統、科學的心理調查和監測,已建立包含多個指標的國民心理特征大型基礎數據體系。
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表示,進入21世紀,中國科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相對還較弱,表現在學科建設方面,符合高新技術與戰略産業發展需要的學科體系尚不完善,學科間集成創新的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學科建設任重道遠。
中國科協當天共發布22個學科年度報告,包括化學、心理學、機械工程、兵器科學、食品科學、藥學等。
末敏彈簡介
現代末敏彈是“末端敏感彈藥”的簡稱,又稱“敏感器引爆彈藥”,是一種能夠在彈道末段探測出目標的存在、並使戰鬥部朝著目標方向爆炸的現代彈藥,是將多種先進技術應用到子母彈藥領域中所形成的一種靈巧彈藥,可由多種平臺發射,主要用于自主攻擊裝甲車輛的頂裝甲,在21世紀信息化戰場上具有作戰距離遠、命中概率高、毀傷效果好、效費比高和發射後不管等優點。
更多新聞
軍報:我國應加強軍隊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圖) 2011-03-10 04:49
中國航天5年內將突破月球著陸探測等關鍵技術 2011-02-25 08:55
中航工業專家率隊突破第三代重型戰機關鍵技術 2011-02-22 15:26
美國稱中國J20存在雷達及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缺陷 2011-01-17 09:28
嫦娥二號有望今年發射 將試驗月球著陸關鍵技術 2010-07-13 11:59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08/1039641649.html 2011-04-09 11:31:47
我軍駐造船廠代表高質量監造898艘戰艦及軍輔船
新華網上海2011年4月1日電題:898艘戰艦:請祖國檢閱——記海軍駐某造船廠軍事代表室 陳萬軍、趙東、姜毅
他們,爲祖國監造了898艘戰鬥艦艇和軍輔船,如果組成海上編隊,總長度相當于4500個國慶閱兵徒步方隊;
他們,交付的8000多臺套艦用動力和機電配套裝備,使海軍百艘戰艦馳騁五大洲、三大洋;
他們,創造了海軍裝備史上的20多項第一,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60余項,3型艦船獲國家質量金獎——
海軍駐某造船廠軍事代表室,自1955年建室以來,一代代軍代表用智慧和心血托起共和國戰艦從這裏起航。
一流戰艦是拼出來的
從2000年開始,軍代表室先後承擔起多型新一代艦船的研制監造任務。爲了使新一代艦船的研制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軍代表們瞄准前沿技術,拼搏攻關。
聲隱身技術是當今水面戰鬥艦艇的一項關鍵技術,是先敵發現目標和維護戰艦自身安全的重要指標。在新一代護衛艦設計之初,時任總代表薛偉敏提出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新型戰艦上。當時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這項技術,不少專家認爲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還不成熟,實際應用面臨一些風險,建議暫緩。
其實,早在一年前,軍代表室就開始跟蹤這一前沿技術,成立了課題攻關組。他們和設計專家一起到部隊調研,對噪聲輻射源進行系統論證,反複測試噪聲特征,做各種頻譜分析,開展噪聲控制的模型測試。經過軍代表和設計專家1年多艱苦努力,終于拿出了完善的設計方案。這項新技術的應用,使我國新一代導彈護衛艦的聲隱身指標實現了新的突破。
抗沖擊技術是新一代護衛艦需要突破的8大關鍵技術之一,直接關系到戰艦的作戰能力和生命力。主管軍代表陳斌協調國內有關科研院所,經過800多個日日夜夜的不懈攻關,他們解決了艦船抗沖擊的一系列“瓶頸”技術難題,成功應用到新一代護衛艦上,爲提高我海軍艦艇生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一代護衛艦的噸位要比過去的增加約1倍,准備采用新型高強度鋼,但這種鋼材的焊接工藝十分複雜。這讓大家感到擔心:“到底能不能用?”
關鍵時刻,軍代表們立下誓言:“采用高強度鋼決不放棄!”他們和工廠一起從頭再來:200多名焊工重新培訓;重新研制與高強度鋼匹配的焊絲;重新摸索焊接參數;重新制訂焊接工藝;引進先進的焊接設備……經過上千次的試驗和摸索,終于將一次拍片合格率提高到98%,比建造大綱設定的目標高出8%。
不讓戰艦留下一絲質量遺憾
軍代表把裝備質量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一次,總代表孫明帶領軍代表到船臺上巡視施工質量,發現有幾處焊縫不符合標准,馬上要求工廠停止施工,研究改進工藝措施。“軍艦是流動的國土,我們哪怕留下一絲質量上的遺憾,都會影響到國家的形象。”孫明說。
高級工程師陳謙,20多年來參與了20多艘艦船的研制監造。一次,工廠用老方法對一艘新艦的錨機動力做試驗,陳謙堅持要做惡劣海況實船試驗,結果發現錨機靈敏度存在問題。他反複研究後認定機器內部有故障,立即和廠家一起拆開液壓馬達,避免了一起質量隱患。
“不讓戰艦留下一絲質量遺憾!”這是每一位軍代表共同追求的目標。
高級工程師丁光強參加了十幾艘艦船的檢驗驗收,每一艘艦船他都記下厚厚的幾大本驗收記錄和試驗數據。每艘新研制艦的設計圖紙一下來,他都逐張審查,提出改進意見,至今他提出提高新造艦性能、質量意見1000多條,90%被設計所和工廠采納。他分管的導彈武器系統,涉及13個專業十幾個廠所,經手的裝艦設備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方面的問題。
軍代表對水兵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通過不定期上艦代職,隨艦隊執行遠航任務等辦法,體驗官兵們對裝備使用的要求。一次,軍代表胡忠平在艦上看到官兵們在清潔廚房地板磚時很費力。回到廠裏後,他連續幾天到十幾家裝飾材料市場,對幾十種材料進行對比、試驗,最終挑選到一種既防滑又易清潔的新型材料用到艦上。
爲最大限度給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的官兵提供好工作和生活條件,軍代表室先後派出5批人員加班加點,對護航艦船的設施、設備進行加裝和改裝,使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船在抗風浪、視頻通信、海水淡化、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條件有了進一步提高。
船臺就是我們的戰位
每一艘艦船的誕生,無不凝聚著軍代表的心血和汗水。一艘艦有數以萬計的檢驗項目,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個閥門,軍代表們都要親自把關;建造過程的每一道工序,試驗過程的每一臺設備,他們都要代表國家把關簽字。軍代表吳宏參與了30多個型號艦船的研制監造,他說:“我們肩負的責任重于泰山,船臺就是我們的戰位!”
“爬艙”,是軍代表的基本功。一艘艦船,有大小艙室四五百個,多的七八百個,從建造到交船,軍代表要爬進每一個艙室,逐條檢查焊縫質量,每個艙室都要爬進去檢查七八遍。船體組副組長孫雲介紹說,一艘艦幹下來,軍代表“爬艙”總長度有幾百公裏。
特種油艙的塗裝質量要求極高,不能有一絲雜質,負責船體的軍代表就鑽進去用綢布、用面粉團檢查有沒有灰塵和殘屑。夏天,艙室溫度高達五六十攝氏度,爲了不讓汗水滴到艙壁上,他們都穿著厚厚的吸汗工裝,幾遍檢查下來身上都捂出了痱子。
新艦造好後,對所有武器和設備都要做各種性能指標的測試和試驗,每名軍代表都負責幾十甚至上百臺套設備,他們是試驗考核的第一責任人。女軍代表陳楠楠跟艦出海試驗時,她負責的通信設備測試程序和數據特別多。爲了完成試驗任務,她在身邊放個塑料桶,一邊嘔吐一邊記錄參數。一連七天,這位文弱的女孩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崗位:“既然選擇當軍代表,我就是一名沖鋒陷陣的戰士。”
在軍代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不僅時刻面對著風險,而且還要面對危險。軍代表田爲靜,至今已承擔了40多艘艦船的艦炮武器試驗,每次試驗都要對每一發炮彈的彈體、引信、底火進行檢查。一次發射試驗時,一發炮彈“卡膛”,危急之時,田爲靜爬上炮座,鎮靜地把卡膛炮彈拆卸下來。
高級工程師王德山完成了200多臺柴油機的檢測和試驗任務,由于長年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他的耳膜受到損傷,睡眠長期受影響……
這個代表室37名軍代表,都是從軍內外10多所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年齡只有37.9歲,爲了實現建設強大海軍的藍色夢想,他們用生命驅動著一艘艘戰艦從船臺駛向遠海大洋。
更多新聞
中國海軍60年來曾出現三波造艦高潮(圖) 2009-04-23
美海軍作戰部長稱中國造艦船能力超越美國(圖) 2007-12-19
俄媒體稱中國造船廠新訂單規模居全球首位 2011-03-30
簡氏稱中國將在長興島造船廠建造4-6艘航母 2010-09-2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02/0758640689.html 2011-04-02 11:10:53
俄官員說公道話稱中國仿俄武器産權已不屬于俄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2月25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近日在接受《生意人報》的采訪時宣布,去年俄武器和軍事裝備得到的訂單總額高達48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大關。至于中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持續下降的問題,主要是由知識産權爭議和中國軍事工業快速發展造成的。
對于俄方是否積極努力解決中國仿制俄制軍事裝備的問題,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回答說:“確實,這是知識産權問題。2008年我們和中國在司法部系統簽署了特別協議。我們會向中方提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其中也包括對我們而言。以前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二戰後以及蘇聯時期,我們向中國供應了某些産品的整條生産線,當時沒有要求簽署什麽文件,我們在此方面沒有任何文件,現在無法提出嚴肅的意見。因爲我們只是簡單地供應了産品和技術,而他們在其基礎上制造出了自己的産品,對它進行了改進,加入了自己的部分。這些産品已經不是我們的了,而是在中國軍事工業認真參與下制造出來的。中國人認爲它們是自己的産品。在此方面很難達成一致。不過,這個問題仍然有自己的迫切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們將繼續在現行國際法准則框架內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因爲中國工業迅速發展而滑坡,中國已經有能力獨立自主地保證自己的許多需求。”
德米特裏耶夫局長同時指出,俄羅斯和前華約國家也存在著相同的知識産權問題,蘇聯時期向東歐國家供應了大量武器和軍事裝備,也提供過相應的技術,但是沒有提出知識産權保護問題,結果現在産生了較大的矛盾。俄方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和匈牙利簽署了相關許可生産協議,目前還正在和斯洛伐克、捷克、波蘭、保加利亞談判簽署類似協議。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坦承,雖然俄羅斯在整體上暫時保持住了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主要優勢,即相對不高的價格和令人滿意的質量水平,但是由于近期生産和配件成本上升,導致軍事産品漲價趨勢明顯,俄軍事産品出口價格隨之不斷上漲,在現有裝備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下,必然會對俄國防産品的競爭力産生負面的影響。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28/0946635079.html
另參本館: 蘇俄建軍原則 由SU27到殲十一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 中國山寨經濟
新華網北京2011年8月5日電(記者 王立彬)爲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關部署,我國將加快推進稀土礦國家儲備制度,以強化稀土礦國家規劃儲備,提升宏觀調控能力。
在全國範圍內繼續暫停受理新立稀土探礦權、采礦權申請,不得新增稀土礦業權;原則上禁止現有稀土開采礦山擴大産能。挂牌督辦所有稀土開發整合礦區整合工作,加快辦理礦業權變更登記手續。嚴禁借整合之名擴大稀土生産規模的行爲,做好稀土資源開發整合工作與稀土行業兼並重組的銜接。
堅決取締南方離子型稀土池浸和堆浸工藝,全面推行原地浸礦工藝。各地要嚴格按照《土地複墾條例》規定,依據土地複墾方案,督促土地複墾義務人全面落實土地複墾義務,實現稀土礦山邊開采,邊保護,邊複墾。
更多新聞
外媒稱中國加強控制稀土出口將重挫美武器制造 2011-04-14
工信部:中國未操縱稀土價格
中評社北京2011-7月21日電/據新華社報道,針對稀土價格上漲和供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組織生產方面會考慮到稀土的合理需求,同時,稀土應用企業也要理性看待和適應稀土價格上漲。
朱宏任表示,稀土價格的上漲是稀土價值本身的回歸。“過去我們講稀土賣了一個土豆的價格,是說稀土行業由於亂采亂挖,不考慮環境和資源消耗等因素,使得其價格遠遠偏離應有的價值。現在稀土的價格回升,有本身合理的方面。”朱宏任說。
他表示,受市場調節的影響,目前中國稀土產品需求很多,很多稀土產品的國內價格仍高於出口價格。
陸放寬稀土出口 歐美仍不滿 2011-07-16 工商時報
由於中國稀土供應量占全球逾9成,稀土出口問題一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日前,中國政府表示,將放寬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以安撫貿易夥伴國。不過,歐盟表示,此舉並不能保證穩定供應;美國則稱,「中國在步入歧途」。
路透報導,中國約占全球稀土供應量97%,稀土對電子產品生產、國防及可再生能源產業至關重要。商務部稍早表示,中國已將下半年稀土出口配額定為15,738噸,使2011年稀土出口配額與2010年持平。
新興國控管資源 挑戰WTO 世界新聞網 2011-07-21
印度、印尼、俄羅斯等國家日漸加強對天然資源的控管,限制出口量以確保能滿足國內產業需求,使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備受挑戰。
從食品、煤炭、鐵礦砂到珍貴的稀土礦等商品,各國的出口管制與日俱增。根據WTO 6月的報告,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中國、印度和越南等國僅半年內至少新增30項出口限制措施,而之前的12個月不過新增了25項。
然而WTO本月認定,中國限制原物料出口的行為違反全球貿易規範,卻掀起有關國家是否具備運用及控管國內原物料出口的主權爭議。
●盡力保有自己的資源
國營的印度稀土公司(IREL)負責人帕特拉(R.N. Patra)說,每個國家都盡力保有自己的資源,他認為「各國擁有運用自身資源的權利」,而且未來全球的資源競爭將日益激烈。
●源自中國的模仿效應
不過歐洲國際政府經濟研究中心(ECIPE)主任沙利(Razeen Sally)表示,開發中國家增設出口限制的保護主義心態只是短期的趨勢,而非長期的產業政策,是一種源自中國的模仿效應,他認為這些舉動「不具備任何經濟意義」。
沙利說:「由於出口限制愈來愈多,我們可以預期WTO會接到愈來愈多申訴。WTO對中國限制出口一案的裁定非常重要,因為這讓其他國家知道,各國並無權完全管制出口。」
專精國際貿易事務的APJ-SLG法律事務所顧問毘濕瓦那斯(T.S.Vishwanath)說,WTO對此案的裁決掀起了對全球貿易情勢變化的劇烈爭辯,中國、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已經漸漸遠離過往的模式,不再滿足於只是出口原物料到已開發國家並且讓這些國家去生產具附加價值的商品。 2011-08-07 11:42:44
漫談中美博弈---稀土篇 2010/02/23安瑪
本來,漫談中美博弈的系列文章裡並沒有稀土這個議題,但是近日媒體紛紛報道“世貿裁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違規”,讓人有錯訛之感,因為至今為止的世貿條文全都是涉及產品的廉價傾銷,產品的不當禁令等等,從來不存在著對某項原材料是否應當出口有過具體的條文。顯然,這是西方特別是美國針對中國而絞盡腦汁制造的一頂大帽子,筆者看不過眼,於是專門開欄談談關於稀土的問題。讓我們從以下的四個角度來研判今天中國稀土產業所存在諸多的嚴重弊端:
1)從環保的角度看弊端
稀土開采屬於公認的重污染產業,美國等西方國家當初關閉該國的稀土開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污染大,治污的成本更大。而中國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在缺乏必要的環保法規監控下的濫開濫發得來的大量超廉價稀土,對中國各地稀土礦所在地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是不言而喻的。毫無疑問,這是政府過去二十年來在產業方面犯有的諸多的大錯之一,現在政府和整個的社會輿論都從如此慘重的代價中驚醒了,於是開始對稀土產業進行亡羊補牢似的“科學發展觀”了,試問何過錯?沒有,這是不但是中國政府施政的知錯就改的具體體現,還是中國輿論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辯證關系的一大進步。
2)從稀有資源合理開采的角度看弊端
本來稀有金屬賣個黃金價才符合市場規律的准側,過去中國的稀土開采任由小礦主甚至農民私人進行低技術含量的掠奪性的開采,不但嚴重污染環境,還造成了成品率太低因為大量寶貴資源在開采過程中被不該有的廢棄中浪費掉了。現在的中國政府終於開始意識到了本國稀土產業存在著高比例的浪費寶貴資源的犯罪問題了,下決心要開始整治了,二問有何過錯?沒有,絲毫沒有,整個世界都該為中國政府糾正施政過失准備開始整治存在多年的稀土掠奪性開采的作為拍拍手,不對嗎?
3)從稀有資源的合理利用的角度看弊端
如前所述,過去20年由於中國政府的合理規劃和必要的監管的雙重缺位,稀土的價值被人為的扭曲被大量的賤賣到了大白菜的價格,世界各國對於手持大量用低賤價格購來的稀土,在使用上自然不懂珍惜隨意浪費更屬於人之常情的常態,這種世界各國集體浪費地球稀有資源的慘狀不該改變?現在中國政府開始的整治稀土產業就是讓稀土回歸本該有的價值,從源頭上消除世人共同浪費稀有資源的壞習慣,不是嗎?三問有何過錯?沒有,絲毫沒有!
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只會越來越少,總有一天在地球上消失的,如果讓稀有資源的價值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自然調節,當物以稀為貴到了世人難以接受的時候,加大科研投入開發新的代替品就會變得有利可圖地加入到市場競爭的行列中來,這是人類試圖用科技的力量來彌補有限量的自然資源造成的困境的一個循而漸進的良性進展。可是,一旦稀土價格被人為的錯誤扭曲了,還有誰珍惜手中的珍品?還有誰願意投資研發新的代替品?
5)世貿的莫須有罪名
從以上列舉的4個不同的角度研討如今中國的稀土開發存在的諸多弊端,中國政府整治稀土產業的作為不但有益於有益中國的國家利益和中國人民的福祉,同樣有助於地球資源的合理開發合理利用,有助於全球各國長遠的利益。
可是世貿為何“裁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違規”?呵呵,歐美日韓各國都是過去20多年從中國進口廉價稀土的受益者,世貿規定是歐美國家制定的,大比例的世貿組織仲裁官員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世貿條列的解釋和引申權利全部被發達國家壟斷。這些利益捆綁的一方為了保留眼前對廉價系統的吃香喝辣,即無視中國對國內產業主導權更不顧地球資源的長遠規劃的合理利用,絞盡腦汁的用莫須有的罪名圖謀改變中國政府的稀土政策。
之所用說“莫須有罪名”,是因為世貿的現行條例不存在著對原材料進出口的規範,不過是抓住中國政府整治稀土政策中的每年定量的稀土出口額的“限制”這個詞彙大做文章罷了,言下之意就是鼓吹由於中國“限制”稀土擾亂的國際市場危害國際經濟,這樣一來,造成了“危害國際經濟”的限制稀土就被移花接木到屬於理所當然的違反世貿規定的“違規”了,呵呵,好一個現代版的文字獄!
6)戳穿世貿專門敲詐中國的雙重標准
自然資源是上天賦與中國人民的天然財富,買賣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稀土的價格太賤中國人不願賣還不行?還居然被世貿扣上“違規”大帽?太搞笑了!歐美國家擁有的大量的科技財富不是不肯賣嗎?為何世貿從不干預扣上“違規”大帽?呵呵,我倒想看看世貿條例關於國家財產中,是否擁有不願意出售原材料財產是“違規”的,不願意出售科技財產道是天經地義的買賣自由等強盜邏輯的。
拋開世貿對自然資源財產和科技財產的肆意妄為的雙重標准,就是僅僅局限於自然資源財產的範圍,世貿對中國稀土政策扣上“違規”的大帽也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巧立名目,例如過去30年,石油價格漲了多少倍?世貿過問過嗎?石油輸出國組織發起多少次的減產抬升油加的事例?世貿過問過嗎?從來沒有!
又例如,過去10年鐵礦石銅礦石等的價格漲了多少倍?世貿過問過嗎? 同樣從未!
比如,屬於不同國度的世界三大鐵礦石可以聯手不斷的推高飆升售價,同一個國度之內的中國稀土產業更便利聯手推高飆升售價,世貿從未干預鐵礦石價格的飆升,同樣無法把干預的黑手伸進稀土價格的回歸常態!
還比如,美國加拿大等國過去多年因為污染大而停產關閉了境內的全部稀土礦山,世貿從未發言。
7)科技商業的發難圍剿已經拉開了帷幕
美歐國家操控世貿對中國的稀土政策實施雙重標准的攻奸敲詐不過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科技崛起進程的一個實例,是西方圖謀保留用超低價掠奪中國稀有資源的同時,還聯手對全球最大稀土供應國中國進行封鎖有關稀土安全開發和提煉的環保技術,目的要把中國限制在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端產業的泥潭裡。稀土的較量不過是西方在科技領域蠻不講理打壓中國的冰山一角。
與稀土發難類似的還比如在氣候問題上,由於中國不認同西方國家把自己過去200多年工業化積累造成的全球氣候暖化轉移到全球各國分擔的倒打一耙的做法,被整個西方攻擊為“傲慢”“霸道”。
相同性質的事例還比如美國背後煽動澳洲把力拓案泛政治化失敗後,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親自上陣公開“抗議”對美籍華人薛鋒的經濟間諜案的宣判,理由居然是八年徒刑對薛鋼本人和家庭將是“艱難和痛苦的過程”?呵呵,美國人目的是要用無理發難達到干擾破壞中國法律對外國商業間諜的監控制裁,從中達到延緩甚至破壞中國科技發展的目的。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太多,美國圍堵中國的全球戰略是全方位的,當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需要轉換發展模式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鏈移動之始,列強在科技商業領域的發難圍剿當然也會自動地跟上到位並開始拉開帷幕了,中國在各方面都准備好如何迎戰了嗎?
华尔街日报:WTO将判定中国没有限制稀土出口权利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2&postID=19846
WTO裁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违规商务部回应:内容保密
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9175.html
http://city.udn.com/3011/4532612
另參本館:保釣再起? 中國軍工 G2 《中國入世》 貿易保護主義 2011-02-26 11:23:46
日本調查:健康鍺鍊 誇大不實
日本的「國民生活中心」昨天宣布,調查十二款標榜有健康效果的鍺手鍊之後發現,其中有八款幾乎未含鍺。而且至今未有科學根據能證明鍺對人體具有健康效果。
http://www.pd68.com/article.php?id=181
致命的有機鍺
http://tw.myblog.yahoo.com/queena-2008/article?mid=31818
鍺對人類的貢獻
http://www.item.org.hk/trad/essay/gung_hin.html
鍺>維基百科
鍺(舊譯作鈤[1])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Ge,它的原子序數是32,鍺粉末狀為暗藍色,結晶狀為灰白色,是一種脆類金屬,稀散金屬之一。
鍺存在於煤礦、鐵礦及若干銀礦、銅礦、鋅礦中,從煤和上述礦石冶煉時所得煙道灰回收而得。
鍺性質比較穩定,在空氣中不被氧化,與水、鹽酸、稀硫酸也不反應。鍺的性質與錫類似。
應用
高純度鍺是從高純度的氧化鍺還原,再經區域熔煉提純而得,最常用在半導體之中;摻有微量特定雜質的鍺單晶,用來製造電晶體、整流器等;鍺的化合物用於製造熒光板和各種高折光率的玻璃。
命名和發現
鍺是由德國化學家克萊門斯·溫克勒於1886年發現,以德國的拉丁語命名為Germanium。此外,在溫克勒發現之前,俄國科學家門德列夫已透過元素周期表預測此發現。
鍺,將成為下一個稀土!大陸媒體報導,大陸正醞釀將包括鍺在內的10種稀有金屬進行戰略收儲;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而大陸是全球第二大鍺資源國,儲量占全世界的約40%,但卻向世界供應70%的量;諸多機構預測今年鍺價,將複製去年稀土暴漲的走勢。
官方採取戰略收儲
進入2010年,大陸工信部、國土資源部以及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了多項鼓勵資源整合、產能集中的措施,其中也涉及到了鍺這個金屬品種;根據《華夏時報》的報導指出,相關部門正在開展對包括稀土和鍺在內的10種金屬進行戰略收儲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進入最後的驗收狀態。
據瞭解,自2006年以來,大陸商務部也加大了稀土出口的管控,大陸的稀土出口配額也呈逐年遞減的態勢,2010年的配額比2009年下降近4成,這也有力地支撐了稀土價格的2010年暴漲的走勢。
近期價格不斷飆漲
亞洲金屬網鍺業研究員諸葛毅表示,最近兩個月,鍺的價格已經上漲了40%;雲南鍺業的一位人士也透露,正是由於大陸正在醞釀將包括鍺在內的10種稀有金屬進行戰略收儲,近期鍺價才開始快速回升的。
在金融危機前,鍺的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過1萬2400元(人民幣,下同)/公斤,在2010年大部分時間裡,鍺的價格都徘徊在6000多元/公斤;諸葛毅推測,鍺價短期內到9000元/公斤不成問題;諸多業內人士紛紛認為,今年鍺將複製稀土2010年的暴漲走勢。
目前,全球市場對鍺的需求步入了快速增長期,美國市場對鍺的消耗量已從2004年度的25金屬噸,增長到2007年度的60金屬噸,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3.89%。
有資料顯示,預計到2010年度,全世界鍺的實際消費量將超過210金屬噸;而隨著大陸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科技水準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升級,今後大陸的鍺消費水準也將保持高速增長。
半導體重要材料
中國稀土學會學術部主任陳占恒表示,金屬鍺比稀土還要珍貴;同為新材料家族的一員,鍺和稀土都有「工業黃金」的美譽。
鍺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在半導體、航空航太測控、核子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鍺比稀土更加奇缺;大陸是全球第二大鍺資源國,保有儲量約3500金屬噸,占全世界的約40%,但卻向世界供應70%的量,而且還沒有出口配額限制,而全世界的鍺儲備也不過只夠40年用的了。
在陳占恒看來,鍺升值的潛力要比稀土大得多,因為鍺的儲量比金子少,但它的價格卻不到金子的6%;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鍺保有儲量約為8600金屬噸,而世界已查明的黃金儲量約為8.9萬噸。 2011-01-17 11:06:05
李克強回絕擴增稀土出口要求2011-01-10 旺報
儘管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帶著錢袋子」訪歐,讓歐元區國家對雪中送炭之舉大為感激,但針對德國官員要求中國政府改變稀土出口政策方面,李克強則以軟釘子回絕。
新華社援引德國《每日鏡報》1月8日消息,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6日在與李克強會見時「要求中方不要增加西方獲取稀土的困難」,但李克強反駁了布呂德勒對於中國稀土出口政策的擔憂。
李克強在出席了中德工商界晚宴發表演講,稱現在中國稀土儲量只占世界約1/3,但供應量卻占世界的90%以上。
中國依法規範稀土開發秩序,是保護生態環境和可用竭資源、減輕汙染損害的需要,也是實現稀土資源長期有效利用的需要。
他指出,中國將在符合國際規則的前提下,繼續向國際市場提供稀土,也希望中德兩國企業加強技術合作,提高稀土利用率,共同研發可替代產品,保障世界稀土需求的穩定供應。
昨天李克強結束德國訪問,轉往蘇格蘭,開始對英國為期4天的訪問。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分析,中國希望加強同歐盟國家的聯繫,並且希望歐盟放寬有關向中國出口武器以及可用於軍事目的技術的限制。
《南德意志報》分析,中國想促使歐盟提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這樣今後就可以減少歐盟不斷要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威脅;中國也寄望歐盟國家儘快解除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
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歐洲共同市場》歐豬四國 中國大戰略 中國軍工 天安艦事件 保釣再起?
中國領導人最近分頭訪問有債務危機的葡萄牙、希臘和西班牙,承諾要大買這些國家的國債,力挺他們度過債務危機以拯救歐元。中國扮演歐元救世主,並非出於無私的善意,而是要把歐元危機轉換為政治資本。
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在西班牙承諾將買60億歐元(約臺幣2264億元)的西班牙國債。在他之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走訪葡萄牙,總理溫家寶則去了希臘,都宣布要買這些國家的國債。
光是宣布這個動作,就讓歐洲匯市穩定下來,並使弱勢的歐元走強。中國是全球最大出口國,歐元區的穩定和歐元強勢,絕對對中國有利。
李克強在西班牙說:「在歐洲和西班牙金融市場,中國都是負責任的長期投資人。中國對西班牙金融市場有信心,已買了西班牙國庫券,未來還會買更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也在官網上說:「歐元和歐洲金融市場是全球金融體系重要一環,也是中國外匯存底的重要投資標的。」中國外匯存底折合台幣高達76兆。
歐元區國家對中國雪中送炭大為感激。北京人民大學國際貿易關係專家時殷弘說:「從經濟角度,西班牙金融市場現況很差,現階段買西班牙國債對中國毫無價值,中國政府大買國債的盤算是要從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獲取政治利益,這是具有政治意涵的經濟行為。」
中國的最大願望是歐洲國家解除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更樂見歐洲解除高科技產品輸出到中國的限制,也希望被認定為市場經濟,反駁傾銷的指控。
中國隱形飛機發展 超出美預期2011-01-10 中時(另參本館:PLA四代機之爭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昨晚飛抵北京,將在中國進行四天訪問。行前他對媒體表示,中國在隱形飛機技術的發展似乎超出美國的預期,對解放軍在彈道飛彈技術上的發展同樣令他感到關注。總體而言,蓋茨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持續美中兩軍的戰略對話,增進了解,避免誤判。
據英國BBC中文網報導,蓋茨行前對中國發展隱形戰機發表最新看法,但他並未指明是哪型的隱形戰機。報導說,最近有關網路盛傳中國殲─二十隱形戰機的照片,可能是「拼接」的結果,中國隱形戰機的技術實際上遠未達到此一程度。
報導指出,中國反航母彈道飛彈的開發也比美國估計的超前。據稱這種飛彈射程三千二百公里,理論上可以打擊美國航母。蓋茨承認,這些新的軍事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美軍構成威脅。他說,美國要關注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並相應開發新的軍事技術以維持優勢。
據美國防部網站顯示,蓋茨本次中國行從九日至十二日,將會晤中國防長梁光烈、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並訪問二炮(戰略飛彈部隊)司令部和二炮司令員靖志遠。據稱,後者是美方最想交談的對象。
蓋茨指出,此行主要任務是維持美中兩軍戰略對話,避免雙方「錯估、誤解和錯誤傳達」,並建立兩軍穩定關係。按雙方協定,美中兩軍迄今維持七種層次的交往,從高層互訪到操作層級的人員交流,以及海上人道救援合作等。
留言
连美国的纽约时报和航空周刊都不怀疑真是性,只是在发动机和隐形性能等方面表示有很大落后,只有台湾的媒体一直说图片是PS的,视频是假的。这总心态必然导致台湾的全面落后,居安思危才是王道。
台湾人根本不相信王道,只相信有奶就是娘。美国是干爹! 2011-01-10 10:47:08
我國常規武器實驗室可在室內模擬炮戰彈片毀傷
人民網北京2010年12月30日電 如果說白城兵器城是給常規武器定型生産簽發“准生證”的把關單位,那麽總參工程兵某研究所的抗常規武器實驗室,就是專門研究抵禦常規武器打擊的專設機構。實驗室的科技人員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使我國成爲世界上幾個少數能在室內進行抗常規武器試驗的國家。
“導彈”發射搬進實驗室
“5、4、3、2、1,發射!”
隨著一聲清脆的炮響,“導彈”擊中靶標。閃光X射線儀和激光狹縫式高速攝影機對模擬導彈的飛行姿態、攻擊速度進行了快速跟蹤和拍攝。
筆者看到,隨著試驗人員在控制臺上啓動“按鈕”,自動靶臺緩緩升起,被擊中的靶體緩慢沿著導軌滑到地面。從靶體就位到“導彈”發射,從試驗開始到測量出所需數據,整個試驗只用了兩個小時。而且都是在室內進行,不再受天氣和陽光的影響,而且試驗的重複性和測量速度也得到顯著提高,試驗周期縮短,以往這種試驗在野外至少需要幾天才能完成。“這都是因爲我們有了自己研制的試驗設備”,研究室主任劉瑞朝充滿自豪的說。
筆者看到,某試驗設備除擁有長20米,直徑×米的龐大軀體外,再沒有什麽獨特之處,更找不到它的奧妙所在。但是在研究人員的指導下,我們親自充當了一次“實驗員”後,從中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先是在控制臺給氣炮充氣加壓,然後按下發射鈕,發射撞擊杆,隨即看到了美妙的測試波形,瞬態信號測試儀對發射過程進行了全程跟蹤,專家馬上對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很快做出了戰鬥毀傷分析。整個試驗有條不紊,全過程僅用了不到20分鍾。
然而爲了這20分鍾,劉瑞朝和他的戰友們卻奮鬥了整整四年。
工程材料的高應變動力性質是長期困擾抗常規武器理論研究和設計計算的難題,由于我軍沒有合適的試驗設備,這一研究長期停滯不前。突破難關,首要的就是解決試驗設備。從國外引進是不可能,這種設備只有幾個少數西方國家擁有,他們對此嚴格封鎖。
在課題攻關的日子裏,張守保和他的戰友們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相儒以沫的老伴病逝,料理完喪事就重返崗位;2007年4月,連續2次延長退休時間的他接到退休命令,辦完手續的第二天又出現在實驗室,當起了不要報酬的“專家打工仔”。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碩果,他們成功的研制出亞洲第一的某高應變材料性質試驗設備,使我國抗常規武器試驗研究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室內打起“炮火戰”
地面上常規武器最大的破壞威力不是沖擊波,而是彈藥爆炸産生的破片,這些破片不僅會對人員造成傷亡,而且對武器裝備和重要的經濟目標都能造成毀滅性打擊。
在實驗室,筆者看到了他們專門爲研究破片破壞效應而研制的亞洲第一臺破片發生器,並親眼目睹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威力。
“開炮!”隨著一聲巨響,刺眼的火光夾雜著一簇破片從大炮裏迸射出來,一輛堅固的吉普車被破片擊穿的千瘡百孔,七零八落,放置在吉普車內的防護衣和頭盔面罩也被擊穿的不成樣子。
科研人員告訴我們:這種試驗以前是做不起的,因爲沒有專門的試驗設備,在室外進行實彈爆炸不僅費用昂貴,而且危險性大。破片與沖擊波發生器的研制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爲了這套設備,他們整整奮戰了700多個日日夜夜,用心血和汗水研制出亞洲第一臺破片與沖擊波發生器,打破了西方國家“中國不可能研制出這種先進設備”的預言。研究所所長沈俊告訴筆者:有了這套設備,我們不僅把炮場搬進了室內,還可以模擬航彈、導彈、炮彈、地雷等具有金屬外殼的彈藥爆炸所産生的破片毀傷效應,進行重複性爆炸試驗,節約大量的試驗經費。以前一次試驗需要數十萬元,現在僅需幾千元就可以打一場真槍實彈的“炮火戰”。
火眼金睛鎖“蛟龍”
在實驗室,一臺獨特的攝影機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它就是被稱爲“火眼金睛”的激光狹縫式高速攝影機。它除了鏡頭和激光發生器與其它攝影機有所差別外,再沒有什麽獨特之處。專家介紹說:不要小瞧這臺攝影機,它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光學測量儀器所無法代替的。
彈藥的發射和爆炸給測試帶來很大困難,特別是試驗中的動態過程、爆炸沖擊産生的破壞作用都需要進行跟蹤拍攝和測量,如果使用普通高速攝影機或高速攝像機,不僅危險性較大,還會受到炮口火焰和擊中目標産生強光的影響,拍不到目標的影像。特別是導彈和炮彈在發射過程中的飛行姿態、速度以及彈托分離、尾翼展開等都是在瞬間産生,其它攝影機很難拍到清晰的照片。激光狹縫式高速攝影機填補了這一空白。專家介紹,以前沒有這種特殊性能的攝影機,無法對火靶的飛行姿態進行測量,得不出規律性的試驗數據,使這一研究長期停留在宏觀上。而它的成功應用,把導彈和炮彈的發射過程全部“鎖”在了鏡頭裏,不僅全面准確的記錄下彈體在飛行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情況,並在第一時間給出射彈打擊目標後的破壞情況和試驗數據,爲武器研制提供了可靠翔實的依據,成爲抗常規武器試驗中得力的“火焰金睛”,爲抗常規武器試驗研究實現數字模擬化奠定了基礎。
在慢鏡頭的回放下,發射瞬間迸出的火焰就像一只只出巢的火龍鳥,升空的導彈猶如一只翺翔長空的雄鷹,直奔獵擒的目標。特別是攝影機的靈活轉動,對導彈的飛行姿態進行了全方位跟蹤,就向電腦中的三維動畫一樣清晰、准確。彈體擊中目標後發出的碰撞、爆炸在拍攝的底片上組成了一副絕妙的畫面,讓人心動不已。
“文弱書生”孤身敢排險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31/0928626233.html
更多新聞
中國海軍武器裝備體系研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2010-11-16
中國自行研制成功世界一流抗常規武器實驗室 2008-10-16
國産L7飛機完成全部風洞試驗預計10月份首飛 2010-04-29
中國海戰實驗室模擬現代戰場環境檢驗新型武器 2008-10-10
中國十年內將建成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空間實驗室 2008-02-21
中國首批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獲批設立 2007-07-25
中國海軍專家研發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實驗系統 2006-09-26
中國成立導彈制導與控制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2006-03-17
中國在合肥建成唯一大飛機雷電實驗室 2008-03-12
中國十年內將建成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空間實驗室 2008-02-21
中國首批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獲批設立 2007-07-25
中國海軍新型戰艦可引導老式戰艦攻擊遠程目標 2008-10-09 2011-01-01 13:00:14
印尼防長稱其蘇30飛行員在中國受訓效果顯著(另參本館: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中國軍工
據2010-10月出版的《漢和》報道,印尼國防部長尤斯吉安托羅在新加坡出席國際會議時透露,“我們前後派出10名蘇-30MK2戰鬥機飛行員,去中國接受模擬飛行訓練。他們回國後,表示中國的訓練水准很高,而且貼近實戰。”
報道稱,印尼空軍現有10架俄羅斯蘇霍伊系列戰機,分別是兩架蘇-27SK、兩架蘇-30MK、3架蘇-30MK2和3架蘇-27SKM。而在整個東盟範圍內,采用俄制蘇-30系列戰鬥機的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越南,前二者有一點相同,那就是相關人員訓練並非由俄羅斯負責,馬空軍邀請印度同行幫忙,印尼空軍則選擇了中國。
尤斯吉安托羅表示,赴華受訓的印尼飛行員主要學習航空理論和模擬駕駛。據這些學員反映,中國的蘇-30戰機模擬器比俄式模擬器更好,感覺相當逼真。一些人甚至聲稱,他們在中國的模擬器上練習後,就可以直接在實機上操作了。印尼空軍選擇赴中國訓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方的要價比俄羅斯低很多,“幾乎只掏住宿費和電費就夠了”。
俄軍官抱怨“生意被搶”
一般而言,戰機銷售國會全盤負責購買國的人員培訓和裝備維護,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買賣。而今,中國承擔起印尼蘇-30飛行員的訓練任務,自然會被某些俄羅斯人視爲“搶生意”。但俄方也不好公開表態,畢竟印尼沒有違反任何合同規定。一位俄軍官私下向《漢和》抱怨,“搞不明白爲什麽會如此,戰機是我們造的,飛行員卻不是由我們來調教!”
印尼還想買更多中國武器
事實上,印尼軍隊已引進不少中國武器,如海軍艦艇裝備“鷹擊”反艦導彈,陸軍裝備“前衛”便攜式地空導彈等。假如更多的中國武器出現在印尼軍中,後者未來有望獲得某些技術轉移,乃至向其他東南亞國家轉售,這將使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更多新聞
印尼將大幅增加軍備開支 可能采購中國殲11戰機 2010-11-04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06/1105617881.html
網友設計的中國空軍未來第五代戰機CG圖
日本外交家雜志2010年12月1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迅猛的武器出口增長勢頭日益引發軍火巨頭俄羅斯和美國擔憂,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向埃及、加納、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國銷售250架洪都K-8教練機和對地攻擊機。中國還向孟加拉國、納米比亞、尼爾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出口100架基于俄羅斯米格-21研制的F-7戰鬥機。這意味著俄美等國將來要麽失掉向發展中國家出口軍用飛機的機會,要麽被迫降低售價以維持客戶。此外,文章還提到中國的五代機項目並不像外界想象地遠落後于俄羅斯,實際上兩者相差不大,情報機構認爲中國十年內將部署一定數量的五代機。
中國軍火出口迅猛引發美俄擔心
文章稱,人們曾經常看到俄羅斯軍火商在中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叫賣自己的商品,吸引潛在的中國買家。不過,上個月在珠海舉行的中國航展中,去鮮有俄羅斯軍火商的身影。他們的缺席是中俄兩國間大趨勢中的一部分——這個大趨勢就是,俄羅斯對華出售軍備和技術數量在不斷下降。
在生産100架蘇-27戰機之後,中國取消了剩余100架戰機的采購計劃,理由是蘇-27戰機的設計無法再滿足中國空軍日益嚴格的性能要求。然而,就在2007年,殲-11B戰機開始在中國媒體上出現,這款戰機看起來與蘇-27戰機極其相似。中國聲稱,殲-11B戰機近90%主要子系統是由中國生産,但與蘇-27相似,殲-11B戰機是一款設計用于對抗美國F-16戰機的單人多用途戰鬥機——在最近數十年中,F-16戰機是使用範圍最爲廣泛的戰機之一。殲-11B戰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該公司是所有解放軍戰機的生産公司——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建造的,與蘇-27K戰機的組裝地相同。
這一經曆使得俄羅斯在向中國轉讓更多軍用戰機技術時謹慎起來。據稱,對于中國人複制本國技術的擔憂,致使俄羅斯政府重新評估向中國出售高度先進的蘇-33戰鬥機(其可能會成爲未來中國航母的艦載機)是否爲明智之舉。而且,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有關該機潛在銷售的談判已經中止,因爲中方只想購買兩架蘇-33用于“試驗”。
此外,俄羅斯方面還將蘇-27戰機的相關問題,視爲廣泛問題的一部分:據一些俄羅斯分析家估計,每年非法制造的俄羅斯武器的出口都會使莫斯科損失多達60億美元,並且損害俄羅斯的名譽。
中國外銷250架K-8教練機和對地攻擊機
中國已經向埃及、加納、蘇丹和委內瑞拉等國發展中國家出售了約250架中巴聯合研發的“洪都”K-8教練機和地面攻擊機。而且中國在南美首次大規模銷售中,K-8擊敗了俄羅斯的競爭對手。此外,在俄羅斯“米格-21”的基礎上,中國還向孟加拉國、納米比亞、尼日利亞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售了約100架F-7噴氣戰機。所有這些意味著俄羅斯銷售商現在可能會喪失對發展中國家更多的軍用飛機銷售,或必須降低價格並制定更好的條款來保有他們的客戶。
對于這些發展趨勢,美國外交人員也深感不快。誠然,中國出口商不可能很快減少美國的軍事銷售,但過去美國軍火商僅需要與俄羅斯談判相互銷售制約,現在卻需要規勸中國遏制向伊朗、朝鮮以及其他被傳統武器市場禁售的國家出售武器的傾向。雖然有美國多年的遊說和制裁,但巴基斯坦仍從中國供應商處獲得了精密的核技術和導彈技術,這使美國頗爲沮喪。
同時,在發展第五代隱形戰機方面,預計中國落後俄羅斯並不太多。目前,俄羅斯剛剛開始測試其原型機,而據美國國防情報局估計,解放軍空軍也將在約十年時間內“大量”部署隱形戰機。
文章指出,盡管俄羅斯國防規劃者仍認爲至少在十年時間中國不會對俄羅斯造成軍事威脅,但美國、日本和其他太平洋海軍必須盡快考慮如何應對日益增長中國軍力。本月,日本將發布新的日本年度國防白皮書,這其中可能會更清楚的表明東京政府的意圖。
不過,文章進一步指出,對俄羅斯來說還有一種轉折。雖然蘇聯國防企業管理者可能覺得這一想法不可思議,但俄羅斯政府有一天可能會考慮從中國購買大型武器系統。俄羅斯政府受到俄船廠地方性問題的困擾,已經向法國尋求購買大型兩棲艦,而且俄羅斯國防部已經確認不再從本國購買航母(俄羅斯企業還未從蘇聯軍工聯合企業的瓦解中恢複過來,航母是在烏克蘭建造的)。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俄羅斯決定他們再次需要航母,那麽合乎常理的來源可能是中國,因爲中國多年來的工業複制可能意味著中國武器系統與西方供應商相比,互操作性問題會更少。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俄羅斯航海員和飛行員而言,如果硬件由中國制造的話,他們能夠更適應。(編譯: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2-16/0942623892.html 2010-12-16 10:54:02
歐洲軍火商抱怨:禁運20年中國軍力反而越來越強 (另參本館: 中國軍力 中國軍工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當地時間2010-10月8日,美國白宮網站公布了一封引人關注的信函。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信函中請求國會批准取消對中國出售C-130運輸機的限制。
……………
不會甘心出售原裝機型
……………
中美“蜜月期”武器買賣多
……………
政治經貿雙贏的舉動
……………
對華軍售解禁道路漫長
……………
雖然美國不太可能立馬放開對華武器銷售,但卻可能影響歐盟解禁的步伐。臺灣媒體分析說,歐洲軍火商經常抱怨說,禁運20年,中國軍力越來越強,歐洲反而失去生意。美國取消對中國出售C-130運輸機限制的決定,很可能爲歐盟對華售武開啓綠燈。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71498
美鷹派反對用C-130對華示好稱將破壞軍貿禁令2010-10-20 青年參考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向衆議院議長佩洛西致函稱,將解除對中國臨時“出口”C-130運輸機的部分禁令,用于“清除遭原油污染海面的行動”。正當外界普遍預測華盛頓是否在考慮取消對華武器出口禁令時,白宮突然出現180度“轉彎”。10月13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漢默對外表示,總統信函的意思僅僅是,允許美國制造的C-130運輸機在中國著陸、加油或者補給清理油污的化學制劑,不存在任何向中國出售C-130運輸機的計劃。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20/0815615213.html
東方網2010-10-21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報道,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公司董事長皮埃爾-弗朗切斯科-瓜爾瓜利尼10月18日宣布,由于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爲可以向中國出售C-130運輸機,因此芬梅卡尼卡公司也准備向中國推銷C-27J軍用運輸機。
美稱中國打造亞洲最強軍力 正在測試第5代戰機
東方網2010年10月20日消息:據華盛頓時報18日刊載美前太平洋艦隊司令詹姆斯?A?裏昂斯上將(James A. Lyons)文章稱,中國正在打造亞洲最強軍事力量,對美國構成直接挑戰,意在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其他東盟國家置于戰略從屬地位。裏昂斯上將指出,如若任其發展,中國自2020年起將對美軍全球優勢發起挑戰。
裏昂斯稱,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上周在東盟防長會議上會見了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盡管雙方具體議程無從得知,但今年中國表現出來的自信和傲慢,意味著兩國防長會議不乏議題。雖然中國空前的軍力建設及其對南中國海的領土要求,應該是雙方討論的首要問題。然而,此次中美防長會晤的主要焦點卻是中國恢複中美兩國軍事關系與中國邀請蓋茨2011年訪問北京。
裏昂斯認爲,這說明與美國不同,中國並不願意和美國建立有價值的軍事關系。他還強調稱,美國越是強調該目標,中國就越拿它當做迫使美國讓步的一種手段。而且,他還指出,中國優先項目的推進並未遇到任何問題,其正在打造亞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對美國構成直接挑戰。中國這樣做的目標是,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其他東盟國家置于戰略從屬地位,並統一臺灣。而且,自2020年起,中國將對美軍全球優勢發起挑戰。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中國的成功只會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影響力。
2010年至今,中國4月在中國東海舉行了海上軍事演習,後又于8月突然與日本拖網漁船發生低強度沖突。9月,中國一艘漁船在釣魚島附近與日本兩艘巡邏船接連相撞,中國船長被日方逮捕後,中國發起了強烈的抗議。而且,中國還宣稱對絕大部分南中國海海域擁有主權,並將此形容爲其“核心利益”,這意味著南中國海的重要性與西藏和臺灣處于同一水平。此外,盡管經濟與政治關系有所進步,但中國仍在加強對臺軍事建設。
裏昂斯指出,中國還擴張了其海外軍事行動,如維持在索馬裏附近的持久海上巡邏,以及參加9月在的哈薩克斯坦舉行的“和平使命-2010”軍演,後者證明了上海合作組織得以增強的能力。最令人不安的是9月底中國空軍與土耳其空軍(曾順便訪問伊朗)聯合進行的空中演習,該演習可能危及到了北約敏感的空戰戰術。這場空中演習以及土耳其近來其他無益的行動,讓人懷疑土耳其仍在繼續遠離北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必然要重考慮一相向土耳其出售其最新F-35隱形戰鬥機的決定。
裏昂斯稱,不能任由中國進行軍事建設。目前,中國已經開始測試反彈道導彈系統,而且據信中國還正將多個彈頭安裝在其洲際彈道導彈上。中國在海南島爲其核導彈、核攻擊潛艇以及航母所建造的新海軍基地,威脅到了從馬六甲海峽到美國主要西太平洋盟國的重要海上交通線。而且,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顯然旨在限制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的行動自由。此外,中國已經建造了500多架第四代戰機,而且目前正在測試它的第五代戰鬥機。中國還加速了其首艘航母的建造工作,下水了一艘新的常規潛艇。最後,中國還在推進其登月和空間站項目,其可能會用來執行軍事任務。
裏昂斯表示,在蹉跎了一年的時光之後,奧巴馬政府終于開始直面中國,但其做的還不夠。美國一月的對臺軍售並未包括F-16戰機和潛艇。在中國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問題上,美國與東盟站在一邊,但在美國與菲律賓——美國在該地區唯一締結有同盟條約的盟國——恢複傳統軍事關系之前,這只是一種空話。朝鮮襲擊韓國軍艦後,面對中國的反對,美國支持韓國的態度一支搖擺不定。值得稱道的是,中日釣魚島沖突發生之後,奧巴馬政府始終表示支持日本。
裏昂斯稱,在威懾中國方面,美國還需要做出許多努力。他建議美國增強在西太平洋的能力,包括反導和反艦彈道導彈能力以及實力得到增強的反潛部隊。除此之外,他還建議美國把老式彈道導彈潛艇改裝爲巡航導彈潛艇,此舉符合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20/0914615216.html 2010-10-21 11:14:25
「嫦娥二號」奔月 軍工股發射【經濟日報2010.10.03(另參本館: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大陸「十一」當晚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不僅振奮大陸民眾的民族自信心,分析師更一致認為,將帶動軍工類股走勢,加上企業重組概念,都讓大陸軍工企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中國證券報報導,今年第三季軍工類股的漲幅明顯超過大盤,估值也逐漸上升,目前大陸軍工類股本益比約50倍,高出市場一倍多,是僅次於創業板的高估值類股,其中中國衛星、航空動力和航天科技的本益比更分別高達100倍和122倍和574倍。
銀河證券分析師鞠厚林表示,軍工行業估值水準雖然高,不過戰略地位也高,持續成長能力強,又有較大的資產注入潛力,因此具有較大投資機會。
中原證券分析師路永光則認為,大陸要「和平崛起」就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支撐。因此,未來太空探索、大飛機及新型戰鬥機、航母等大型、高科技軍事裝備開發和研製活動將進入密集時期。
除發展潛力外,企業重組因素也是軍工業被看好的原因,廣發證券分析師王立才就認為,「資產重組看央企,央企重組看軍工。」
路永光表示,從中航系上市公司整合來看,軍工集團資產注入和整合有加速趨勢,目前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占集團整體比率不到20%,主要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運作進入高峰時期,資產重組的加速對行業無疑是一大利多。
路永光強調,中航工業資本化運作確定性較高,而航太科技和航太科工、兵器集團相對落後。
長期來看,生產航空發動機的航空動力、中航飛機的西飛國際、生產直升機的哈飛股份、衛星平台的中國衛星、船舶行業的中國重工、兵器製造業的中兵光電都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齊魯證券首席分析師李世彤則認為,軍工類股是個特殊行業,不能用簡單的估值來衡量。他指出,從產業特點來看,軍工行業技術含量高、生產周期長、整合難度大。
因此,該類上市公司雖然前景看俏,但業績提升卻不是短期內的事情,必須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北京法制晚報報導,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工業品處處長晁寧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白銀年會上指出,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目前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進口。報導說,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年底中國國內稀土儲備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資源中所佔比例為30%。而在1996年,中國稀土儲備在全球的占比為43%。作為控制全球稀土產量90%的國家,中國將2010年下半年的出口配額削減72%,並降低產量。
晁寧表示,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張丹華:日本大量廉價進口中國稀土一去不返 2010-10-18人民日報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駐華大使近日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這些國家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0月15日表示,中國對稀土的開采、生産加工和出口環節采取的管理措施是符合國際規範和世貿規則的,中方不會將稀土出口作爲封鎖手段。
此前,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歐洲時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有必要對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同時要照顧世界的需要,不會把稀土作爲討價還價的工具。今年以來,商務部下達的兩批稀土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共達24281噸,出口量仍居世界第一。
稀土不僅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一點各國都很清楚。今年7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亨弗裏斯向國會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報告中披露,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國稀土産量占世界總産量的97%,其他三國的産量都爲零!這些國家將自己的稀土資源“藏”起來,使用的絕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低價稀土,其目的不言自明。更不用說,目前還有相當多的國家購買稀土資源不是爲了立即使用,而是爲了儲備。
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國,國內幾乎沒有稀土礦。資料顯示,日本在過去的10多年間低價購買了大量高質量的中國稀土,並加以儲備。據專家分析,日本稀土儲備量足夠用上幾十年。日本經濟産業大臣大畠章宏最近稱中國對日稀土出口“沒有恢複至正常水平”,如果他指的是過去那種大量無序廉價出口情形的話,那麽這種“正常水平”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每個國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國資源的權利。中國長期以來已向世界低價提供了大量稀土産品,現在是時候更好地考慮中國稀土産業的發展了。中國近期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産業采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就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的發展負責,也是對世界的發展負責。
http://news.sina.com.cn/pl/2010-10-18/074421296667.shtml
克魯曼專欄/從稀土事件,看中國流氓經濟【經濟日報2010.10.19
……………
我們可從稀土事件中得到什麼教訓?
首先,而且最明顯的是,各國必須開發中國以外的來源。美國與部分國家擁有相當可觀的稀土蘊藏,然而開發這些資源及處理這些原料所需的設備並非一蹴可幾,而且必須擁有財務後盾。一個替代方案是所謂的「都市開採」,也就是循環再利用各種報廢裝置中的稀土及其他原料。
其次,中國對前述海上衝撞事件的反應再次證明,身為舉世新興經濟超強的中國並不打算扛起與此地位相對應的責任。
各主要經濟大國均知,它們在國際體系中擁有重要的利益,通常很不願意訴諸經濟戰的手段,即使面對嚴重挑釁亦然。實例之一:美國決策者因為中國採取過度保護的匯率政策而極為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相對的,中國一再以具體行動證明,它隨時準備挾其經貿實力解決政治爭執,即使明顯違反國際貿易法規也在所不惜。
合併解讀稀土事件與中國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為,包括國家補貼,使中國企業取得重要合約,外國企業被迫把生產線移到中國,特別是它的匯率,你看到的是一個不肯遵守遊戲規則的流氓經濟超強(楨:我看到的則是一個衰亡美帝經濟巫師之妄語!另參本館:經濟巫師 雙率大戰 國際金融新體制 保釣再起? 中國軍工)。關鍵是,我們打算如何因應這種局面。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918748.shtml 2010-10-20 11:38:21
美稱中國先進武器實現自足將對外出口高端武器
東方網2010年9月26日消息:華盛頓時報21日報道,在進口飛機、艦船、潛艇以及導彈技術(主要是從俄羅斯)數十年後,中國軍隊目前已經在制造先進武器方面已基本實現自足。不過,這種能力正逐漸引發有關中國在亞洲的軍事霸權以及對其他國家武器出口的新的擔憂。
曾在莫斯最重要的軍工企業之一擔任高級工程師的一位俄羅斯國防分析家表示:“回顧20多年前,那就像是有幾分悲劇色彩的故事。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即將經曆一些非常困難的經濟危機時,該國的國防工業明確顯示,他們偏向同美國國防工業部門合作,但他們的多數計劃都未能實現。當美國或多或少拒絕與俄羅斯工業部門合作時,我國所有國防企業的領導都陷入了饑餓的境地,面對無法獲得報酬的員工,他們除了和中國合作外別無他法。”
自那時起,北京政府便開始了國防大采購,從俄羅斯購買大批高科技武器,包括噴氣式戰鬥機、攻擊直升機以及導彈系統。之後,中國工程師便複制這些俄制武器的設計,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了中國自己的現代化作戰工具,比如殲-11B噴氣式戰鬥機,它是俄羅斯蘇-27SK的複制版。
另外,中國工程師也在修改相關設計,以增強一些武器系統的性能。位于莫斯科的私營國防與外交政策智囊團——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近來報告稱,中國軍隊已經研發出了蘇-27SK戰鬥所使用發動機的修正版,將發動機飛行時數由900增至1,500:這是航空航天技術領域取得一大顯著成就。
這位俄羅斯國防分析家指出,美國促成中國新興國防工業的事實使華盛頓遭到了指責。他說:“美國政府20世紀90年代缺乏遠見的行爲,反過來對他們形成了困擾。美國原本能夠以非常合理價錢獲得這個擁有國防技術的寶庫(俄羅斯),但華盛頓政府卻爲中國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成爲現代化軍事強國奠定了基礎——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幫助,中國的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做到這一點。現在,從長遠來看,與20世紀90年初從俄羅斯買下全部可用技術可能花費的時間相比,美國將更多時間應對中國日漸增強的防禦態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9-26/0900612277.html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9月28日發表了題爲《中國掌握現代武器技術中國正迅速成爲現代化武器的主要制造國和研發國》文章。文章寫道:
俄羅斯最近明白了這一點,他們發現了中國工程師對AL-31發動機做了些什麽,這種發動機在俄羅斯的蘇-27/30飛機和中國的殲-11、殲-10飛機上使用。俄羅斯賣給中國的AL-31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爲900小時,而中國工程師想出了改造發動機設計、使其能工作1500小時的方法。
這種做法代表了一種日益增強的趨勢。幾十年前,中國只是學會了如何制造從俄羅斯購買的武器。但近十年來,他們不斷對這些武器的設計進行改進。俄羅斯國家媒體目前經常專門報道很多專家所發表的一種言論,即中國軍工産業落後以及中國人對俄羅斯軍事技術的模仿十分拙劣。最近的一系列報道都對中國模仿俄制蘇-33戰機(蘇-27的航母版)的努力表示了蔑視。但這些說法都站不住腳,我們可以想想,中國人已經趕超了很多俄羅斯軍工企業,並正在某些領域將他們逐出市場。
中國「盜用」不少俄羅斯技術並制成了類似武器,這正在對俄羅斯的武器銷售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中國不會在新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大筆資金,而俄羅斯也很難再拿出這麽多資金。從長遠來看,中國似乎決心最終研發出最先進的武器。不是現在,而是終有一天。這一天不會遙不可及,而是會在不遠的將來。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制造能力遠遠落後于俄羅斯,這令俄羅斯認定自己的領先地位永不會消失。但是,俄羅斯的軍工産業近二十年來基本上陷于停滯,而中國經濟則繁榮發展。俄羅斯人現在驚訝地意識到,中國正迎頭趕上,並且腳步飛快。
例如,中國認爲自己能在今後五年左右的時間裏擺脫對俄羅斯軍用噴氣發動機的依賴。目前,中國進口了兩個型號的俄羅斯發動機,即價值350萬美元的AL-31和價值250萬美元的RD-93,將其用在中國戰鬥機上。與此同時,中國工程師已設法掌握了有關制造技術,可模仿俄羅斯AL-31F發動機。中國模仿出來的發動機名爲WA10A,通過同一項目還制成了用于取代RD-93的另一款發動機WS13。
近10年來,中國在提高噴氣發動機的制造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在研發自己的發動機和提高制造技術方面,中國遇到了很多俄羅斯也曾遇到的問題,但中國擁有多項優勢。首先,他們清楚俄羅斯犯過的錯誤,因此能避免其中的很多錯誤。再者,中國有更好的機會接觸國外制造技術(不管通過合法還是非法途徑)。最後,與前蘇聯不同,中國能在市場經濟中提高發動機制造能力,這比前蘇聯實行的計劃經濟效率更高。
的確,正如俄羅斯人常說的那樣,中國人花費了很長時間才研發出一些最新的高科技武器(比如殲-10和JF-17/FC-1戰鬥機、噴氣發動機以及很多導彈和電子系統)。然而,這是因爲中國人認爲這些項目是學習過程,他們並未進行大規模生産。中國人將所學知識用于下一個項目,他們近二十年來取得了很大進步。
中國人已經展示出研發(並模仿)世界一流技術的能力。他們現在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汽車産業。中國有制造能力,並能幹得很好。他們從失誤中學習,他們正超越長期以來的俄羅斯老師。俄羅斯人知道這是事實,但他們不願承認。中國在多個重要領域仍然落後,尤其是在軍艦方面。中國目前在核潛艇的研發方面進展緩慢,他們已經努力了幾十年,但他們在不斷進步。中國已開始致力于建造航母,此項努力的進展速度要快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其在研發現代潛艇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少經驗教訓。在驅逐艦等其它水上軍艦方面,情況亦是如此。
前不久有消息稱,中國正在建造一艘與當前的美國型號(「伯克」級驅逐艦)類似的驅逐艦。中國在智能炸彈、電子設備和步兵裝備方面也采用了同種模式。中國人要來了,他們腳步更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65681 2010-10-05 10:29:15
美方不滿英軍配備中國製軍服(楨:妬恨!另參本館:《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大陸造假與打假 《中國製造》)
英國《週日快報(Sunday Express)》2010年8月4日報導,駐阿富汗英軍將更換作戰服,這次英軍近40年來的首次換裝,因其中部分軍裝是「中國製造」,引起美方反彈,也有部分英國人懷疑「世界工廠」製造的品質。
英軍此次換裝是為節省開支,且為使駐阿英軍更適應沙漠作戰和多種地形作戰,英軍將40年來首次更換作戰服。新的作戰服歷時20年才研發完成,採用高科技材料,有助於降低對士兵的傷害。
作戰服中的迷彩服部分將交給中國一個廠家生產。英國白廳(Whitehall)一位匿名官員透露,交給中國廠家生產主要是減少開支,能為英國國防部節省約2300萬英鎊。
北愛爾蘭自治區一家廠商2009年獲得由美國研發的7色多地形迷彩裝的生產合約,但這批迷彩服最後外包給中國廠商生產,美方對此極為不滿。
對於新軍服將由中國製造,一些英國人表示不理解,有些官員甚至公開表達不滿,也有人對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能力提出質疑,稱中國製造的沙漠軍服品質差。
一名英國高級官員說:「我們要把北愛爾蘭生產的新式材料長途跋涉送到中國組裝成軍服,然後再運回英國,這簡直就是件醜聞。」
中日釣魚台海域撞船扣人事件,最終在市場傳出中方使出撒手鐧:禁止對日輸出稀土,並於昨(24)日得到日本願意放人的消息。但中國這式絕招,卻坐實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深刻憂慮,即擔心中國食髓知味,日後將頻以稀土資源作為談判施壓的手段。
包含17種稀有金屬元素的稀土資源,適用於電腦、數位相機、手機等高科技應用產品;在綠色科技如節能燈泡、電動汽車和風能渦輪方面應用廣泛;稀土甚至在軍事領域也有很重要的應用。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全球第1,年產量更占全球高達97%的比重,一旦中國禁止輸出稀土,對其他國家來說,幾乎無法抵禦。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國本次以稀土作為對日施壓手段,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高度關注,並加緊採取預防動作。
報導稱,由美國國防大學出版的最新一期專業軍事期刊:美國聯合部隊季刊(Joint Force Quarterly)中,美國海軍後備隊少校、美國外軍研究局研究分析員Cindy Hurst寫道,中國似乎正利用其在稀土元素行業的主導地位,打出最後一張不可能的王牌。
她表示,中國在稀土行業的掌控地位將來可能會使得中國擁有強大的科技優勢,並會增強其軍事優勢。
美國國防部同時正在完成一項研究,分析對稀土材料依賴性可能造成的國家安全風險。美國國防部發言人Cheryl Irwin表示,這項完整的報告將於10月份發布。
美國國會議員也開始研究稀土供應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眾議院科技委員會本周四(23)開始推動1項法案,鼓勵美國政府透過收集更多潛在供應的資料和找到可替代原材料,以因應稀土的短缺。
眾議院科技委員會主席Bart Gordon說得很明白,他擔心美國在新科技原材料的供應上處於被要脅的地位。
更直接的動作是,自1980年代即停止開採稀土礦的美國,如今又有新動作,美國Molycorp, Inc公司目前正尋求重新開始生產和擴大生產。該公司在加州的帕斯山(Mountain Pass)擁有中國以外最大、最豐富的稀土礦場。Molycorp發言人表示,公司計劃到2012年中期在美國建造一個稀土礦石的完整供應鏈。
釣魚台風雲 中國勢力超越日本【聯合報王高成/淡大戰略所教授 2010.09.25
……………
此一事件起因,是大陸一艘漁船在釣魚台附近捕魚時,遭日本巡邏艇拘捕滯留,雖然在中共抗議下船長仍被留置,引起中共嚴重關切,多次透過外交管道向日方提出嚴重抗議,但日方一直未交人。日本政府此次處理漁船事件之所如此強硬,應是一方面當時首相菅直人正在競選黨內黨魁寶座,不願意對中共示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近期美日關係密切,且美國對於中共似有提升較勁意味,在美國撐腰下日本政府護衛釣魚台的立場也轉趨積極。
釣魚台領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卻具備重要之戰略與經濟意涵,一直以來為中日台三方所積極爭取。中共一向宣稱釣魚台為其固有領土,不承認日本擁有該島主權,之前因為顧及中日美三方的和諧關係,一直不願正面與日方發生衝突,甚至為了外交及經濟利益,仍努力強化中日關係,雙方達成戰略互惠關係,但是當日本政府將主權爭議檯面化,中共領導人亦將無退讓空間。
一方面因為釣魚台具備重要戰略價值,中國無法輕易放棄。其次,中共一向強調民族主義,在當前民族主義已是其政權統治基礎下,若在主權爭議上輕易退讓,將會遭致人民的強烈反對。第三,中日兩國在二戰後所遺留的歷史情結在大陸民間仍未完全退去,日本若再侵占中國領土則大陸人民絕不能接受,此次事件已激起許多網民的忿怒,中共領導人自然不敢輕忽。
日本雖然也有其國家利益與民意需照顧,但是在中日國力的較勁上已逐漸居於弱勢。目前中共已然在經濟上將超越日本全球第二的地位,在軍事上也不斷的強化,在決心上又有國內強大的民氣支撐,若兩國正面衝突,日本將付出很高的代價,即使美國亦自支持日本的立場鬆動,只要求中日兩國應和平解決紛爭。此正所以中方不斷咄咄逼人,但日方則在壓力下建議雙方舉行高層會議解決此事,以為自己找尋解套的下台階。但北京拒絕日方協商的提議,反而要求日本無條件放人,在中共強硬的態度及後續可用的政經報復手段下,日本似乎除了放人外無他法可循。
在此一事件漸趨落幕後,中日兩國在東亞的地位已形成了消長,中國勢力超越日本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中共對於釣魚台的主權聲索也獲得強化,日本今後將很難強勢宣稱釣魚台為其所有。但在日本及時放軟姿態化解此一爭議下,中共應也會節制後續的反應,讓兩國的關係逐漸恢復正常,以營造和諧合作的氣氛,如此對於中日兩國及東亞其他國家皆有利。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70019.shtml 2010-09-25 11:03:50
中國向俄羅斯拋出RD-93發動機協議
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2010年7月26日報導,中國航空部門主管對他們的製造能量已變得如此自信,以至提出幫助俄羅斯提升戰機發動機的推力,以增加銷售量。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馬志平在英國法茵堡航空展期間談及俄羅斯製造的RD-93發動機,他說,中國的工藝可幫助這款發動機增加一些所需的推力,「在我們的幫助下,希望推力達到9000kg,如果我們做到這點,將促進銷售量。」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副總經理亞歷山大‧米赫耶夫(Alexander Mikheyev)則表示無需擔心中國戰機的競爭,俄羅斯將繼續履行向中國交付RD-93的合約。5年前中國購進100具RD-93後,中國希望在2010年底或其後不久簽署另外100具的銷售合約。馬志平說,首批100具發動機將供應給巴基斯坦JF-17戰機訂單或者6至7個亞非國家名單中的一些(可能)訂單,而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主官去莫斯科(與俄方)討論第2批100具發動機訂單,上述飛機出口國家的名單也沒問題,如今,雙方正討論擴大目標出口國的名單。
萬一JF-17的銷售促使莫斯科當局重新考慮對中國製戰機的判定並阻撓RD-93對中國出口,有報導提到,中國正在籌劃推力更大的RD-93替代者——WS-13。馬志平說,如果俄製發動機仍可銷售,他更傾向俄製發動機,「我想RD-93是JF-17的單一選擇,但如果停止(供應)的話,我們必須重新考慮。」當問及是否尋求與俄羅斯在WS-13展開合作時,馬志平說:「我們討論過,但我更傾向與他們一起致力RD-93的工作,提升性能,我希望在我們的幫助下,達到9000kg的推力。」
烏克蘭售中國6臺L-15用發動機但拒絕轉讓技術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0年8月3日報道,烏克蘭斯奇發動機公司董事長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在談到向中國出口交付L-15高級教練機用AI-222加力發動機的問題時,博古斯拉耶夫強調,烏中雙方簽署有供應6臺該型發動機的硬性合同,而且還規定了供應另外200臺發動機的選項,但是中國可能不會行使優先采購權,因爲他們將努力自主生産國産發動機,爲此斯奇發動機公司堅決反對向中國轉讓發動機生産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04/0937604160.html
另參本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中國軍工
(楨:早已疑烏比俄勇會拒中在軍政經上「各方多贏」之軍售策略,買烏俄發動機,有點回饋意味,不然中可全吃!另參本館:印T-90S與巴MBT-2000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上) FC-1 VS 殲7MF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2 )
環球網記者湯恩浩2010年8月26日報道,據俄羅斯“潛望鏡-2”軍事網站消息,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簡稱“漢和”)8月號表示,此前有關秘魯放棄購買中國MBT-2000坦克的傳聞與事實不符,烏克蘭也沒有拒絕提供用于裝備該型坦克的6TD-2發動機,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秘魯的付款問題,目前正就此進行談判。
巴基斯坦消息人士還告訴“漢和”,稱摩洛哥和緬甸也采購了MBT-2000型坦克,但他拒絕透露摩洛哥和緬甸采購的MBT-2000坦克的具體數量,但指出這些坦克屬于沒有安裝熱成像夜視系統的“簡易型”,目的是爲了節省開支。
報道稱,消息人士同時承認,中國研制的發動機在技術水平和質量上還無法完全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因此MBT-2000坦克才裝配烏克蘭發動機。他還表示,經過大幅現代化改進的MBT-2000 II型坦克即將在巴基斯坦完成,包括換裝6TD-3發動機、改進武器彈藥及信息交換系統
巴基斯坦認爲美售武器限制多不如中國軍工實在 2010-09-04 青年參考
“在新德裏某些人眼中,伊斯蘭堡和北京鞏固和擴大防務合作,就是針對印度構築‘戰略包圍’。”據印度“雷迪夫”新聞網8月28日報道,在定于今年底舉行的第6屆卡拉奇國際防務展(IDEAS-2010)上,中國軍品將成爲耀眼的明星。盡管美國也在加緊拉攏巴基斯坦,但它在向巴國輸出先進軍事技術的競爭中未必能占到先機。
本屆展會最大看點,是巴基斯坦究竟會進口哪種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新一代大噸位護衛艦和其他陸軍裝備。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中國軍工企業有望攬下多數合同。“雷迪夫”新聞網援引美聯社的報道稱,美國事實上已丟掉了對巴出售“愛國者”-3反導系統的生意,巴基斯坦很可能在展會上正式宣布從中國購買“紅旗”-9防空導彈的決定。
巴海軍也希望在中巴軍事合作中獲得更多收益。不久前,巴海軍參謀長諾曼?巴希爾上將在接受加拿大媒體采訪時強調,巴海軍對已獲得的兩艘中國造F-22P型護衛艦非常滿意,准備進一步從中國購買4艘更先進的054A型護衛艦,與中方就購買6至8艘新型潛艇的談判也進展順利,它們都可能在本屆卡拉奇防務展期間取得階段性成果。巴希爾表示,有賴于優惠的信貸支持和寬松的付款方式,“我們獲取最好的中國軍艦有天然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展會的主辦者,巴軍方還將舉行盛大的地面火力演示,屆時,多款具有“中國元素”的先進武器將集體亮相。“雷迪夫”新聞網特別提到巴陸軍的“哈利德”坦克和AR-2火箭炮,稱前者是中國專爲巴基斯坦開發的最新型主戰坦克,後者則是中國于去年交付巴陸軍的。有巴方官員透露,AR-2火箭炮無論在射程還是打擊精度方面,都全面壓倒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龍卷風”火箭炮,巴方正在考慮引進AR-2火箭炮的生産線。
美放松對巴軍事出口管制
耐人尋味的是,爲了制衡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力,美國今年以來也加快了對巴軍售進程。6月末,美國一反常態,提前向巴方交付了首批3架新型F-16C/D Block52戰鬥機,今年底前將完成全部18架的交付,同時,美國還准備向巴海軍低價抛售一艘退役的“佩裏”級護衛艦。對于美方的動機,巴國內媒體的分析相當一致——中巴軍事合作的順利進行,刺激了美國放松對巴軍事技術出口管制。
巴認爲美制武器“好看難用”
盡管美向巴推銷的武器性能更先進,但伊斯蘭堡對中巴軍貿關系的重視程度不會改變,畢竟,巴方此前在軍購問題上吃了美國太多的虧,深知美制武器“好看卻難用”。如巴基斯坦《每日郵報》指出,美向巴出售武器向來附加許多條件,如巴空軍現役的F-16戰鬥機,必須在美國技術人員監管下使用,連作戰時挂裝什麽彈藥都須經美方人員同意,“試想一下,捆著手腳跳舞是種什麽滋味”。更讓巴軍不滿的是,美國只願意出售武器成品,對相關技術轉讓只字不提。相比之下,中國軍工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就實在很多。
西方稱巴基斯坦青睞從中國購買先進武器(組圖) 2009-12-17
巴基斯坦將中國武器國産化後積極對外推銷(圖) 2009-11-18
美國指責巴基斯坦將美制魚叉導彈改造成新武器 2009-08-31
巴基斯坦擬爲梟龍裝西方武器擺脫對華依賴(圖) 2009-06-30
美稱巴基斯坦獲戰斧導彈與中國合研高精度武器 2008-09-19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9-04/0925609281.html 2010-09-04 11:38:16
解放軍新式數碼迷彩服可躲過微光紅外設備偵察2009-09-29北京新浪網
國慶參閲軍人身着迷彩服訓練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中國國慶60周年大閲兵在即,除了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軍人身着的新式數碼迷彩服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專家透露,中國新式迷彩服不僅有視覺隱身的功效,還有防高科技偵察的絶活。外國媒體評論說,中國新軍裝技術含量高,具有明顯的戰場優勢。
演習場上表現搶眼
德國“防務專家”網站9月23日報道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07式軍裝整合了軍用和民用技術,技術上有很高的“含金量”,在演習中展示出優良的性能。報道說,今年8月下旬,蘭州軍區所屬部隊在中國西北部的戈壁沙漠開始一次機動演習。此次演習為期13天,跨5個省和自治區。
演習期間,部隊突然遭遇“假想敵”化學武器襲擊,部隊利用新式的化學武器檢測和洗消設備迅速開闢出通道。防化兵穿戴着防化服、防毒面具和新式陸戰軍靴,迅速完成取樣、檢測和消毒工作,整個過程耗時不超過10分鐘。
有600多個品種的軍需物品在演習中亮相,士兵們穿着先進的07式迷彩服、頭盔和配套的軍靴。此外,7家民營企業和3家大學院校為部隊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並對新軍裝的性能進行實地評估,為將來繼續改進打下了基礎。
僞裝效果大為增強
公開資料顯示,07式作訓服有林地/城市通用型、海洋型、城市型和荒漠型四款迷彩色。新式作訓服採用數碼迷彩技術,視覺隱身效果極強。據有關專家透露,數碼迷彩又稱數位迷彩,是運用計算機布圖、以密密麻麻的小方格來模擬自然環境圖像的新式迷彩技術,可以解決傳統迷彩色塊之間銜接不自然、與背景彌合度不高等問題,加上內在的防偵視僞裝性能,大大提高了軍服在短距離內的僞裝效果。
專家指出,過去軍服的迷彩是手工繪製的,不同顔色之間有鮮明的界限。現在運用像素點陣的視覺原理,使得不同顔色間的邊緣模糊化,僞裝性相對高了許多。此外,迷彩服還採用了特殊的染料,不僅能逃過肉眼識別,還具有在微光及紅外的部分波段內防偵視的“絶活”。與新式作訓服配套,官兵還將配備新式作戰靴,鞋幫阻燃,鞋底防刺,每只鞋的重量減少100克,使舒適度和功能性增強。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090929/2239715737.html
陸軍航空部隊各式直升機以「低視度」塗裝日前亮相,預計於今年底由陸軍航勤廠赴各航空部隊全數完成,但遭質疑是「去國徽而後快、國軍不知為何而戰」及「摧毀建軍傳統」。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今(2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反擊表示,將國軍主要武器裝備採「低視度」效果塗裝,係為兼顧戰備及戰術需求,提高戰場存活及隱匿效果;對於有關報導造成外界誤解,國防部深感遺憾。
虞思祖說,將國軍主戰裝備採「低視度塗裝」的主要思維,係基於軍事專業並結合戰場需求所規劃,美軍戰機亦採用相同塗裝,完全符合國際趨勢。媒體所謂「去國徽而後快、國軍不知為何而戰」及「摧毀建軍傳統」,均為無稽之談。
陸軍航空601旅在7月10日的營區開放活動中,陸航各式直升機首次以「低視度」塗裝亮相,陸軍表示,目前陸軍航空部隊除了訓練用的TH-67直升機外,「低視度」塗裝將以參與演訓任務機優先,其餘飛機預計於今年底由陸軍航勤廠赴各航空部隊完成。
報導指出,陸軍航空部隊在不破壞迷彩原偽裝效果,有利作戰任務的遂行下,除了訓練用的TH-67直升機外,包括AH-1W攻擊直升機、OH-58D戰蒐直升機、CH-47SD 契努克運輸直升機及UH-1H直升機的「國徽」、「裝備序號」及「單位標幟(圖案)」等標記,目前皆已陸續換上消光黑的「低視度」塗裝。「低視度」塗裝雖然只是外觀上的改變,但對於執行空中機動作戰的空騎部隊而言,隱匿效果佳,就代表著在戰場上存活率的提昇,相對於陸航整體戰力的提昇。
國防部今日指出,國軍現行主戰裝備塗裝,分採「野戰、海洋及空優迷彩」實施偽裝,惟裝備外觀之「國徽」、「裝備序號」、「單位標幟」等圖案均噴塗明顯標記,無法達到隱蔽及欺敵目的。
國防部後次室軍品整備處副處長黃豐益上校表示,國防部近期指導各軍種於裝備塗裝或迷彩偽裝時,在不破壞「主迷彩」偽裝下,以降低「彩度」的方式形成色差,以達「低視度塗裝」效果,原有之國徽、隊徽仍然存在。
媒體詢問,「低視度」塗裝是否會影響到「目視」敵我辨識,飛行員出身的空軍副參謀長韓更生少將說,現在戰機飛行員要分辨敵我戰機,目視的機會微乎其微,現在都是用敵我識別器。
http://www.nownews.com/2010/07/20/91-2627623.htm
去國徽而後快 國軍為何而戰?2010-7-20自由記者游太郎
全世界使用F-16的國家多達廿餘國,大部分均將國徽明顯塗繪於機身上,各國還精心設計凸顯國家的圖騰,積極宣揚國威及藉機宣示主權,但國人難以理解的是,台灣卻對自己的戰機塗裝一再低調,不但C-130運輸機至國外進行人道救援時必須塗掉國徽,現在乾脆在自己的領空也看不出任何的徽號,引起基層官兵的質疑。
事實上,我國F-16戰機的機身塗裝,已採用與美國空軍F-16戰機相同的深、淺灰兩色空優迷彩,國徽及機身標示等也採用美軍的低視度塗裝,僅在尾翼上稍做變化,明顯區隔是花蓮或嘉義基地及隸屬那個作戰隊的標示,最受國人及美國洛馬公司肯定的則是花蓮基地的彩色「太陽神馬拉道」圖騰,被視為國軍本土化最徹底的象徵,如今卻面臨被抹去的命運。如果這是國防部長高華柱以陸軍思維出發,忽略現代戰爭的科技因素,把隱蔽欺敵的那一套推及空軍戰機,國人自有公評,但若是國民黨執政下的國防政策和思維,不免讓人擔心國軍到底為何而戰?國徽、隊徽欲去之而後快的做法,豈不是親痛仇快?
弔詭的是,日前空軍於花蓮基地舉行的營區開放中,擔任特技的飛行員,特別將頭盔彩繪國旗圖案,吸引不少國人的目光,飛行員起降時滑經萬名群眾面前,還驕傲地舉起大拇指,和國人共享榮耀,這一幕不知讓多少人動容,如果馬英九、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0/today-fo5-2.htm
(楨:對偽裝無知又好造假的自由!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1708784
看來是趨勢了,解放軍各部隊也開始趕著噴數碼(圖)
http://bbs.tiexue.net/post_4402262_1.html
這年頭數碼迷彩泛濫,連緬甸果敢軍也跟著解放軍換裝了!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6/1003/242844.html 2010-08-06 12:37:13
俄媒稱俄軍仿制以無人機失敗無法走中國式道路
東方網2010年7月28日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7月27日報道,盡管俄官方此前聲稱不再成批大量進口以色列無人機,只會采購幾款樣品用于研究和仿制,但是俄國防部領導層的仿制計劃顯然沒能成功,很難在此方面走中國式道路,因此被迫再次大量采購以色列無人機。
俄國防出口公司空軍特種物資和服務出口部主任科爾涅夫7月25日在英國範堡羅航展上宣布,俄羅斯和以色列日前簽署了36架以制無人機采購合同,以方近期就將履行交付義務。這一事實表明,俄國防部門領導人制訂的仿制以色列無人機的計劃顯然沒能成功。俄副防長波波夫金此前曾經指出,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獨立自主地制造所有類型的現代化武器,俄國防部被迫進口一些武器裝備,因爲俄軍工企業在某些方面已經落後,國産武器裝備性能無法滿足一些特定需求,特別是在無人機方面。
波波夫金去年4月曾經指出,俄羅斯進口以色列無人機首先是爲了確定類似裝備在俄陸軍戰鬥序列中的使用,研究其戰鬥使用戰術和方法,如果這些無人機能爲俄軍所接受,那麽俄國內設計師就將會全面細致地研究這些無人機,然後盡量爭取在本國國防工業企業內生産類似産品。他當時曾開玩笑地說:“走中國式的道路,仿制然後開始生産,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我們的航空和導彈制造也是從仿制開始的,現在很少有人能在這些領域與我們相提並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8/0939602916.html
另參本館:中國無人機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2924679
文章稱中國坦克收益主要來自于中巴MBT2000哈利德項目
據俄羅斯國際軍貿市場分析中心2010年7月20日報道 俄羅斯國際軍貿市場分析中心近日發布了2006~2013年全球主戰坦克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與2006~2009年相比,2010~2013年全球新主戰坦克出口規模將增加20%。
根據該中心的數據,就目前情況來看,2006~2013年全球主戰坦克出口總量不低于4515輛,價值超過165.4億美元;其中,新坦克數量超過2478輛,價值147.5億美元,分別爲總出口數量的54.9%和總出口金額的89.1%。2006~2009年,新坦克的出口量爲1117輛,出口額爲66.5億美元。就目前已簽合同、已宣布的采購意向和招標情況來看,2010~2013年出口量將達到1360輛,價值80.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21.8%(數量)和21.6%(價值)。
在新主戰坦克供應國中,就2006~2013年的出口量來看,遙遙領先的是俄羅斯,數量爲1341輛,價值超過43.1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俄羅斯共出口488輛主戰坦克,價值15.7億美元;就目前已簽合同、已宣布的采購意向和招標情況來看,2010~2013年俄羅斯的主戰坦克出口量將達到853輛,價值約爲27.5億美元。
居第二位的是美國,2006~2013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爲507輛和53.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爲209輛和15億美元;2010~2013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爲298輛和38.4億美元。盡管美國的主戰坦克出口數量遠遠低于俄羅斯,但是出口額與俄羅斯相比卻略勝一籌。
居第三位的是德國,2006~2013年的出口數量和出口額分別爲414輛和42.5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爲292輛和30.3億美元,金額較大的交易是與希臘和西班牙簽訂的主戰坦克許可生産合同;2010~2013年,德國的主戰坦克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暫時爲122輛和12.1億美元。
居第四位的是中國,2006~2013年的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爲168輛和4.76億美元。主要收益來自于與巴基斯坦聯合開展的MBT-2000項目。巴基斯坦的具體采購數量尚不確定,截止2010年共有108輛。居第五位的是波蘭,主要交易是向馬來西亞出口48輛PT-91M主戰坦克,價值3.68億美元。
在該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既統計了新主戰坦克,也計算了出口國淘汰的被升級至新坦克水平的二手坦克(單價在200萬美元以上),但沒有考慮未經改進的二手坦克交易和價值較小的升級改造項目,這兩類交易在全球坦克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7/0835602725.html 2010-07-29 11:15:25
我國風洞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具備大飛機試驗能力 2010-07-23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王勳年是我國空氣動力學專家、總裝某基地研究員。他紮根川西北大山深處有27年,主持和參與國家、軍隊重大科研項目90余項,探索掌握了13項具有重大科研應用價值的低速空氣動力試驗新技術,用青春和智慧爲祖國的空氣動力學事業譜寫了一曲壯美的風雷之歌。7月22日空氣動力專家王勳年接受新華網專訪,暢談他的風洞人生。
什麽是空氣動力學?何爲風洞?
風洞這項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麽關系呢?
風洞試驗包括哪些環節?
我國的風洞試驗研究的現狀怎樣?
參與飛豹、殲十、梟龍、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等空洞試驗
電子軟件能代替風洞嗎?
王勳年:據我了解,現在通過計算機軟件去計算、分析這個飛行器上受到的氣流作用力,應該說發展很快,因爲計算機的能力越來越大,運算速度越來越快,在飛機設計選型階段,用計算機軟件去計算起了很大作用,甚至讓有些風洞試驗量減少一些。但是一個飛機牽扯到方方面面的,氣流運動非常複雜,目前來看,計算機軟件算的氣動力還不能完全滿足飛機設計研制的要求。
所以真正要上天的飛機一定要在風洞裏做很多試驗,要以風洞試驗裏的最終數據來作爲飛機上天的數據依據。僅僅是靠計算去設計飛機,我覺得目前來看還不具備這個能力,特別是對于大型飛機和載人飛機,如果搞一個小的研究型飛機或者小的無人機,可以通過計算去做。
計算機是靠數學模型,畢竟數學模型有很多簡化,因爲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所以把它用在真實的飛機設計上,用在工程上的話,如果不靠風洞試驗數據去驗證的話,危險還是很大的。
……………
相關閱讀:
組圖:官方圖片展示國産戰機在風洞中奇幻景象
中國研發結冰風洞爲試驗運八平衡木等大型機
我國多功能結冰風洞開工建設 可用于大飛機研制
中航工業下屬分廠去年造30余套風洞試驗模型機
殲十揭秘:上萬次風洞試驗吹出新氣動布局方案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3/0746602140.html
大陸最大的軍需品供應商際華集團即將啟動招股計畫。該公司目前已發布初步詢價並首次公開發行A股招股意向書,本次擬發行股數將不超過11.57億股。
際華集團是大陸軍需品生產業的龍頭企業,目前承接大陸軍方和武警部隊約75%左右的軍需品生產任務。
另外,際華也是大陸最大的職業服裝及鞋靴研發生產基地,之前際華集團曾是大陸唯一參與航太專案的製鞋企業,參與研發了「神舟」系列太空人穿著的太空出艙靴,在大陸特種裝備及特種防護用品市場中具有領先地位。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該公司營收110.28億元(人民幣,下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為4.42億元。最近三年,公司營業收入複合成長率超過2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50%。
另外,際華集團表示,本次A股新股發行數量不超過11.57億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軍警職業裝備、軍警職業鞋靴、軍警職業裝面料及家紡產品、特種防護裝備等生產線的研發與建設,同時超募資金將用於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中國軍方公司自伊朗進口石油 2010-07-24中央社(另參本館:中國石油大戰略 美以伊朗
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一般會聯想到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例如中石油,但據報導,中國軍方貿易公司也參與從伊朗進口原油,最先被授權從伊朗獨家進口原油的中國企業就是一家軍方貿易公司。
美國之音說,這家公司叫「珠海振戎」。美國費氏全球能源諮詢公司(FACTS Global Energy)總裁費沙拉基(Fereidun Fesharaki)透露,珠海振戎是一家中共解放軍貿易公司,卻以民營企業名義註冊。
出生在伊朗伊斯法罕的費沙拉基從事能源研究30多年,被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任命為美國國家石油委員會(National Petroleum Council)委員。
他說,珠海振戎最早涉及中國與伊朗的石油交易,一度被中國政府授權獨家從伊朗進口原油。
中石化等國有公司多次抗議後,中國政府做出有限讓步,但依然規定珠海振戎從伊朗進口原油每天25萬桶的優先指標。在這個指標滿足後,其他國有公司才能從伊朗進口原油。
費沙拉基說,如同中國其他國有石油企業,珠海振戎在伊朗的投資與經營並不為牟利,而是貫徹中國海外能源開發戰略。
據珠海振戎公司網站,公司受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以增強國防綜合實力、振興國家能源工業為己任」。
2004年,珠海振戎進口原油1186萬噸,完成進出(轉)口貿易額近38億美元,居中國進出口500強第22名;貿易額逾230億美元,並在一些中東國家創建了長期穩定的原油供貨管道。 2010-07-24 11:33:16
毫無疑問:J-11B和J-15絕對優于原版
……………
山寨與克隆的不同在于:
……………
綜述理清J-11B與J15
1 機體結構經過重新設計和優化
2 複合材料與隱形材料及鈦合金的應用,大大地降低了飛機自身的重量,具有更好的隱身性能
3 太行B發動機(大量使用我國近年在航空動力研發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力比AL-31F增加了700公斤(未來可能是帶矢量噴口的)
4 新型的航電和操控系統
5 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
樂觀估計(2011年及後批次生産型應達到三代半):
J-15 的綜合實力與超級大黃蜂F/A-18EF或陣風-M相當,處于同一檔次。
J-11B的綜合實力與F-15SE,SU-35,陣風及EF-2000相當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0301
俄官方確認將繼續向中國供應梟龍用RD-93發動機
全權負責俄羅斯武器裝備出口事務的俄國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米謝耶夫2010年7月19日在範堡羅航展上舉行記者招待會時表示:“俄國防出口公司將繼續履行向中國供應RD-93發動機的合同。中國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暫時遠遠落後于俄羅斯米格和蘇霍伊家族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因此我不能贊同有關俄羅斯向中國殲擊機銷售發動機會在航空裝備市場上爲自己制造競爭對手的觀點。中國殲擊機對巴基斯坦的供應沒有對俄羅斯形成競爭,因爲俄羅斯並不向該國出售自己的武器裝備,俄國防出口公司沒有和巴基斯坦的直接合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08601983.html
東方網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0年7月21日報道,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7月20日公布的爲範堡羅航展准備的專項報告指出,與此前4年(2006-2009年)相比,今後4年(2010-2013年)世界新型多功能殲擊機市場將會大幅增長,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分別約爲68%和91%。在世界新型殲擊機出口排行榜上,中國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梟龍”戰機的合同位居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俄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統計表明,在2006-2013的8年間全世界將至少銷售1589架多用途殲擊機,價值825.86億美元,其中新型戰機市場規模至少爲1276架,價值807.07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分別占全世界供應總額的80.3%和97.7%。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銷售規模爲476架,價值276.99億美元,而在2010-2013年間供應量將會大幅增加,約爲800架,530.09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將分別爲68.1%和91.4%。
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平均需求量約爲每年119架。從現有訂單、直接供應意向、許可生産和招標計劃來看,今後4年的年度需求量約爲200架。世界經濟危機可能會在較小程度上對預計中的采購産生部分影響,一些項目的期限可能會有所推遲。當前世界各國正在進行的新型多功能殲擊機招標結果將會對世界市場主要供應國的排名産生較大影響,如果招標範疇內的相關進度得以遵守,預計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爲147架,價值127.6億美元。
截止到目前,在世界多功能殲擊機市場上美國以較大優勢高居榜首,總計442架,342.9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間出口供應了255架戰機,價值150.47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直接采購意向,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將爲217架新型飛機,價值超過192.47億美元。
在新型殲擊機供應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是擁有相當穩定訂單的俄羅斯,共377架飛機,價值163.21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共出口供應了159架飛機,價值67.63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采購意,2010-2013年間預計供應額爲218架,95.58億美元。
中國主要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JF-17“雷電”/FC-1“梟龍”的合同而排名第三,總計143架,約30.6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18架,2.875億美元,2010-2013年的供應量預計最多爲125架,價值超過27.76億美元。
英國位居第4,共計91架殲擊機,約爲98.76億美元。2006-2009年英國的出口訂單主要是允許印度許可生産“美洲虎”戰機,並且開始向奧地利和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殲擊機,共計35架,價值29.84億美元。2010-2013年將主要向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戰機,計劃出口56架,68.91億美元。
瑞典憑借“鷹獅”JAS-39殲擊機排名世界第5,共計49架32.15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24架,價值26.16億美元。2010-2013年的訂單暫時爲25架,15.99億美元。
排名第6的法國此前主要供應的是達索公司已經不再生産的“幻影-2000”,此前4年共出口15架,價值10億美元。法國暫時還沒有得到今後4年新型戰機出口訂單,達索公司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新型“陣風”殲擊機可能對阿聯酋的出口上,不排除“陣風”還會在巴西空軍戰機招標中勝出的可能性,它的主要問題是價格過高。(編譯:書山)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36601993.html
俄羅斯售印度蘇-30MKI戰機單價漲至1.02億美元
東方網2010年8月18日消息:據俄羅斯《紐帶》網8月17日報道,印度有線新聞頻道NewsX報道稱,印2007年向俄羅斯購買40架蘇-30MKI時只花費了15億美元,而俄方對印空軍今年新購42架蘇-30MKI的報價則是42.9億美元。也就是說,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蘇-30MKI的單價已從4000萬美元暴漲至1.02億美元。
這一價格甚至快趕上美國最新研制的第五代戰鬥機F-35。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曾向印海軍推銷過艦載版的F-35。不排除美方今後會向印空軍出售F-35的可能性。
美國國防部此前對量産型F-35的估價爲1.5億美元,不過,隨著生産規模的擴大,這一價格可能會逐漸下降。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18/0852606567.html 2010-08-18 12:22:55
巴基斯坦派王牌飛行員駕駛梟龍戰機獻藝範堡羅
中國與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JF-17“梟龍”戰鬥機即將以實體形式亮相歐洲。據7月出版的英國《空中力量》雜志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已決定派遣JF-17前往英國,參加2010年7月19日開幕的範保羅航展並進行飛行表演,藉此將這款優秀戰機進一步推向國際市場。
曾遭法國公司“惡作劇”
巴空軍參謀長蘇萊曼上將對《空中力量》記者表示,中方不斷提升的競爭力,使巴軍方在爲JF-17尋找合適的電子設備時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今年3月,法國泰利斯公司一度放出拒絕向JF-17提供火控雷達的消息,但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場“惡作劇”。蘇萊曼說:“泰利斯公司上層企圖給巴基斯坦施加壓力,想逼我們把中國産品排除出競爭行列。事實上,我們既沒有取消中國公司的競標資格,法國人也沒主動退出競爭,還把報價調低了不少。”
同時爲兩場戰爭做准備
目前,圍繞JF-17戰鬥機打造一支強大而精幹的空中力量,已成爲巴基斯坦國防的頭等大事,在過去10個月裏,巴空軍陸續接收了一系列“力量倍增器”。據了解,巴基斯坦從烏克蘭購買的兩架伊爾-78加油機已于去年到貨,第26中隊已有兩架JF-17安裝了空中加油探頭,並積極進行戰時空中加油訓練。至于巴空軍從瑞典引進的“薩阿德”-2000預警機,更是令他們喜出望外——該機搭載的“愛立眼”相控陣雷達可追蹤450公裏範圍內的目標,對印度境內的空情也能輕而易舉地實施監控。
報道評論說,梟龍戰機此舉凸顯了出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潛質,與西方昂貴的較爲高科技化戰機相比,梟龍戰機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單機售價約爲1500萬美元,巴基斯坦空軍已經確認將采購150架,而這一數字或將增加至250架。根據巴基斯坦官方的說法,阿塞拜疆、津巴布韋以及其他8個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采購梟龍戰機。
印度稱中國梟龍戰機不夠先進 山寨航電降低性能 2010-07-02
中航工業證實梟龍實機將參加英國範保羅航展 2010-06-19
巴基斯坦開始爲JF-17梟龍戰機自産航空電子設備 2010-05-31
梟龍戰機裝配國産泰山發動機首次滑跑成功(圖) 2010-04-29
巴基斯坦稱未來十年將大量生産梟龍並對外出口 2010-04-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17/0815601110.html
2010年範保羅航展 F22A和梟龍將成關注焦點
巴展示梟龍機載制導武器 全部爲中國制造
中國軍工正在與6個國家談判出售梟龍戰鬥機
東方網2010年7月20日消息:Arabianaerospace網站19日報道,梟龍戰機由中巴聯合研制,2009年巴基斯坦接收到了首批由中國制造的戰機。去年,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開始在本國組裝該戰機,其還將于2012年開始爲該型戰機配備西方航空電子設備、雷達和其他系統。
巴基斯坦和中國都希望出口此戰機,宣傳稱梟龍戰機是替換老化的F-5和F-16的低成本替代機。巴基斯坦到年底估計有28架JF-17梟龍戰機服役,計劃最終爲其空軍配備250架。
一名業內人士稱,中國計劃在全球軍用航空市場上發揮重要作用,而其希望將對外出口“梟龍”戰機作爲該計劃的一部分,而巴基斯坦則希望借助對外出口戰機來降低本中組裝戰機的單位成本。
這名業內人士還補充稱,中國已與包括剛果、尼日利亞、菲律賓、斯裏蘭卡、蘇丹和委內瑞拉在內的國家進行了對話,巴基斯坦官方也與埃及和土耳其進行了討論。”
據稱,對于承諾采購“大量飛機”的客戶,中國或可協助其建立當地組裝廠。這中國在“梟龍”戰機項目上給巴基斯坦的待遇以及數年前中國向埃及出售“洪都”K-8訓練和輕型攻擊機和方式相同。
不過,報道指出,中國或許會在發動機方面遭遇困難,因爲俄羅斯不希望中國對外出售RD-93發動機。中國貴州航空集團過去十年一直在爲該戰機研究WS-13泰山發動機,據報道3月已用新發動機進行了試飛。但尚不清楚該公司是否已准備大批量生産此發動機。(編譯:春風)
梟龍銷售前景:
潛在客戶國家已派飛行員在中國體驗梟龍戰機
中國軍工正在與6個國家談判出售梟龍戰鬥機(圖)
巴空軍稱非洲與中東國家有意采購JF17梟龍戰機
俄媒稱梟龍配RD93發動機威脅米格29市場(圖)
巴基斯坦稱未來十年將大量生産梟龍並對外出口
梟龍技術特點:
梟龍采用系列先進關鍵技術 航電系統世界領先
我國梟龍戰機航電系統達世界三代機先進水平
梟龍戰機完成設計鑒定 實現從産品到商品跨越
相關專題:2010範堡羅航展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0/0847601497.html
中國空中優勢時代 為時不遠【世界日報2010.07.21
「詹氏防衛周刊」日前刊發一篇分析世界各國戰鬥機及其戰鬥機生產技術的報導,提及中國下一代戰機的研發,並稱「中國空中優勢時代已為時不遠」。
「環球時報」援引該報導說,在世界範圍內,具備生產戰機工業基礎的國家屈指可數,僅法國、俄羅斯、美國等有此能力。中國也可能具備這種能力。這些國家為完整的戰機平台生產每個部件,而其他國家,如德國、瑞典和英國等設計和生產水平很高,但他們選擇(戰機的)合作研發計畫,或者關鍵的部件從國外採購,因為自產或自研的成本太高。
報導配圖介紹了中國殲-10的改進版殲-10B,稱研發殲-10是中國軍事航空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殲-10融合了國外的設計訣竅與中國的創新,是中國真正自主設計的下一代戰機標竿。報導說,殲-10B具備一定的隱身外形,配備紅外線搜索和跟蹤裝置,據信已配備了相控陣雷達(AESA)。
報導還在介紹俄羅斯戰機時提到,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已獲得100架蘇愷-30MKK戰機和蘇愷-30MK2戰機。中國的殲-11A戰機和殲-11衍生產品,即近期出現的艦載機—殲-15「飛鯊」,去年可能進行了首飛。該機可作為中國未來航母艦載機隊的選擇機種,而大連的瓦良格號航母正為到海軍服役作準備。
報導指出,中國一位空軍副司令員去年受訪時表示,中國下一代戰機將在 「不久後首飛」,在2017年和2019年間服役。儘管這一計畫的具體細節不得而知,但成都和瀋陽的飛機製造公司正在進行一系列下一代戰機的相關研發項目,因此中國真正的空中優勢時代或許已為時不遠。 2010-07-22 11:28:22
中國投資環境被批惡化 溫家寶駁斥2010.07.18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近來國際上有關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輿論是不符合事實的。他並澄清,中國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出口。
溫家寶17日陪同到訪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前往西安,參觀中德合資的西門子信號有限公司,並與中德企業家座談。
席間被問及大陸投資環境惡化的問題時,溫家寶說,「目前世界上有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變得不好了,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根據大陸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51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6%;其中6月實際利用外資達125.1億美元,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9.6%。
溫家寶說,「一個投資環境不好的國家,不會出現這樣大批外資蜂擁而至的情況。」他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
此外,歐盟執委會6月中旬曾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加強對稀土原料的控制,導致歐盟正面臨14種關鍵性原物料短缺,而這些原料是製造手機、太陽能面板與合成燃料所需。
昨天的座談會也有德國企業家問到中國稀土原料出口的問題,對此,溫家寶說,「我們絕不對各國封鎖稀土原料的出口,但我們要按照合理價格和合理出口數量來保證稀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溫家寶還提到,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相當於中歐貿易額的40%。德國在中國投資達到160億歐(約207億美元),德國企業也是向中國轉讓技術最多的國家。
溫家寶因此呼籲,希望今後中德兩國能加強高端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節能環保和綠色經濟、金融服務業、中小企業領域的合作,同時希望德國企業能在中國西部大開發中增加投入。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第一副局長福明2010年7月19日在英國範堡羅航展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確實,這是已經實現的事實。中國確實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國防工業。當然,其中不無俄羅斯的幫助。我們提供了大量技術,其中包括和國防工業相關的技術。這些技術在中國産品中的重現並不令人驚訝。”
俄高官指出,蘇聯曾經在中國援建了大約3000家企業,俄羅斯也向中國提供了航空裝備及其配件的生産許可。在利用蘇俄技術仿制軍用飛機方面,俄羅斯對中國暫時沒有訴求,不會予以追究。福明說:“我們之間有相互保護知識産權的協議。如果出現了這種必要性,如果我們看到了複制的事實,那麽我們將會在協議框架內調解這個問題。”
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國制造出性能優于俄制蘇-33艦載機的先進戰機問題時,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第一副局說:“對于這個論題,我既不能證實,也無法否認。至于說到蘇-33飛機,那麽俄羅斯沒有向中國供應一架。如果我們的中國夥伴有這種飛機,那也不是從俄羅斯渠道得到的
更多關于 中國 武器 的新聞
俄羅斯擔心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將搶奪其海外市場 2010-07-13 08:23
俄專家稱中國殲-15是蘇-33仿制品性能不會太好 2010-06-28 08:29
專家稱中國仿制蘇27屬外行話 大型武器沒有專利 2009-08-24 09:27
簡氏稱中國或仿制俄蘇-33造出新型艦載機(圖) 2009-03-21 09:36
俄專家稱中國仿制能力強應停止對華軍售(組圖) 2009-03-13 09:16
中國殲11B戰機非仿制品 性能與蘇27有本質不同 2009-02-19 10:53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1/0803601685.html
俄嘲笑殲-15 美媒:它將證明至少不比蘇-33差
美國環球戰略網2010年8月17日刊發題爲“中國海軍飛行員激增”的文章,對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及其飛行員等事宜做了一番評論,文章說,在航母艦載機方面,中國勇敢而有決心,俄航空專家曾嘲笑殲-15,對其性能表示質疑,但是,中國人擁有大量“獲取”國外技術的經驗,殲-15或許會證明它是一款至少不會遜色于俄制蘇-33的艦載戰鬥機。
……………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48523
印度蘇-30戰機很難突破中國防禦網實施核打擊
隨著印度擴充軍備的手筆越來越大,印度軍方某些人的口氣也越來越硬。據美國《防務新聞》2010年8 月11日報道,印度空軍已在靠近中印邊境的軍事基地部署了一個蘇-30MKI型多用途戰鬥機中隊。印度空軍官員表示,該型戰機可攜帶核武器,進行空中加油後,可深入中國腹地。
……………
空中加油機和搭載核導彈的蘇-30戰鬥機搭配,確實是一種很厲害的組合。但對比中國和印度的綜合軍事實力,“蘇-30深入中國腹地”這樣的戰術實則很難成功。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空軍已裝備殲-10、殲-11等先進戰機,在地面雷達監控網和“空警-2000”預警機的協助下,可有效攔截來犯之敵。
另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 8 月6 日報道,中國空軍最先進的國産殲-11 戰機首度在中國西藏自治區上空進行飛行演練。雖然外媒猜測殲-11戰機目前還不能長期駐紮西藏,但其飛躍高原的姿態卻展示出日益完善的作戰能力。
可見,像蘇-30這樣沒有采用隱形設計的戰鬥機很難突破中國空軍嚴密的防禦網。
中國雖然堅守“後發制人” 的核威懾戰略,但二炮部隊裝備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已經具備了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空軍的殲轟-7戰鬥轟炸機、轟-6中程轟炸機同樣具備“核投送潛力”。面對核訛詐,中國軍隊已有多種強有力的反制手段,這些都是印度暫不具備的戰略優勢。
有分析指出,印度軍方時常制造“中國威脅論”,並時而針對中國強硬表態,實際上卻並非真想找中國的麻煩,僅僅是“虛構一個敵人”,爲獲得更多的軍費尋找借口。(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18/1129606602.html 2010-08-18 12:17:29
中國武器多是仿造?其實仿造別國武器歷來是公開的秘密 2010-5-13東方日報
在中國同蘇俄交往的歷史上,中國一向示弱。弱國無外交,國力貧弱時如此也就罷了,今天彼消此長,時移世易,中國人很應該學習毛澤東打倒「賈桂精神」。
昔日龍門陣
京劇《法門寺》中有個太監叫賈桂,毛澤東當年在《論十大關係》中引述道:「有些人做奴隸做久了,感覺事事不如人,在外國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門寺》裏的賈桂一樣,人家讓他坐,他說站慣了,不想坐。」
日前,俄羅斯為紀念衞國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大張旗鼓地閱兵,請了美、英、法和波蘭等反法西斯盟軍參加,並沒有請中國解放軍,連北京的軍事專家都深表遺憾。但是胡錦濤給足面子,到莫斯科會見參加解放東北的蘇聯老兵,還一一合照。
反觀俄國人對中國大閱兵卻橫加指摘,俄羅斯專家認為,去年中國「十一」閱兵所展示的六十多種新型軍事裝備約有一半疑是俄國、歐、美和以色列武器的仿製品。中國還向俄羅斯的傳統夥伴出口複製品,比如殲11戰機仿製蘇27,所以中俄軍事合作只對中國有利。
其實,仿造別國武器歷來是公開的秘密,美蘇彈道導彈都師承法西斯德軍。一九四四年,美國最先進的B29轟炸機猛炸日本,被日軍擊傷的B29迫降在蘇聯海參崴,史太林下令分解測繪,一九四七年,偷師成功改名為「圖4」,批量生產九百多架,成為蘇聯遠程航空兵的主力轟炸機。一九五八年台海空戰,解放軍揀到國軍發射美國造的「響尾蛇」導彈,蘇聯硬是要了去,仿造出第一代空對空導彈。
這次新華社注意到:俄軍紅場閱兵式展示的白楊M導彈和鎧甲S1防空系統是「處女秀」。中俄兩軍對防空導彈都是情有獨鍾。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513/00184_013.html
“到2020年,美國擁有的先進隱形戰鬥機數量將是中國的20倍,中國是否將對美國構成直接的威脅?”5月8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通過一連串的反問,嚴厲批評了“軍工鐵三角”爲了拿到巨額訂單,對美國所面臨的威脅進行不實渲染。蓋茨還表示將大幅縮減五角大樓的官僚成本。
“軍工鐵三角”又稱軍工複合體,是由軍隊、軍工企業和部分國會議員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盡管這個集團曾經高效地將權力、資本和技術集中,快速推進了美軍現代化,但是目前已經走向了極端。由于軍隊要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更高的待遇,軍工企業要更多的訂單,國會議員想讓他選區內的軍工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些相互關聯的利益需求決定軍工鐵三角成爲了一個靠軍備競賽發財的特殊利益集團。1961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著名的告別演說中曾警告過“軍工鐵三角”這頭“怪獸”將損害美國國家利益。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頭“怪獸”不僅愈加強大,而且打著“愛國”、“公衆安全”等口號,挾持了美國政府。
蓋茨表示,軍工鐵三角的危害之一表現在催生了國防官僚主義,通過在國防各環節層層設卡,“鐵三角”將撈取更多油水。蓋茨舉例稱,前線要增加一名軍犬飼養員,要通過五角大樓5個部門審核。自“9??11”事件以來,五角大樓預算幾乎翻番。而在軍事支出中,五角大樓行政費用幾乎占到40%。蓋茨表示,他准備在提交的2012年國防預算中將管理和運行費用調低2到3個百分點,力爭節省100億至150億美元的行政開支。
蓋茨還批評“鐵三角”過分誇大美國面臨的威脅。“在美軍已經擁有3200架各種戰術飛機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應繼續強化力量?當前美國擁有和在建的作戰艦艇數量比其他13個海軍大國的艦艇總數還要多,這是否意味著美國還處在危險當中?到2020年,美國擁有的先進隱形戰鬥機的數量是中國的20倍,中國是否將對美國構成直接的威脅?”蓋茨通過一連串的反問,表達出對軍工鐵三角的憤怒。
蓋茨承認,和軍工鐵三角開戰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已經下決心同國會展開激烈鬥爭。但美聯社分析認爲,蓋茨要打破軍工鐵三角,面臨的阻力很大。該利益集團已經滲透進美國軍政界的方方面面,像前副總統切尼、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都曾經在軍火公司任職,蓋茨本人當初能夠進入前總統小布什的視野,也與軍工鐵三角的推薦有密切關聯。要打破鐵三角,意味著同整個美政壇爲敵,阻力可想而知。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5-15/1042594131.html 2010-05-16 15:12:42
成飛接收新設備可焊接105毫米大厚度鈦合金構件 2010-02-26 中國航空報
中航工業制造所設計制造的65立方米高壓電子束焊機可完成最大達4米×2米範圍內任何焊縫的焊接,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高壓電子束焊接設備。這項設備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高壓真空電子束焊接設備在飛機制造領域的應用空白。與設備一同交付用戶的鈦合金大型構件焊接工藝技術突破了新型鈦合金大厚度電子束焊接難題,最大焊接厚度可達105毫米;在大厚度焊縫成形、缺陷控制以及焊接變形抑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焊後零件整體精度控制在1.0毫米以內,焊縫成形和接頭質量均滿足相關要求。
這是中航工業制造所與中航工業成飛在2009年11月簽署航空複合材料研制合作協議後,雙方積極響應中航工業抱團發展、發揮各方優勢的號召又一項成果,是對廠所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實現共贏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的開創性探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26/0931585204.html
焊接>維基百科
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焊接是一種連接金屬或熱塑性塑料的製造或雕塑過程。焊接過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區域(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形成材料之間的連接。這一過程中,通常還需要施加壓力。普通焊接與硬釺焊(brazing)和軟釺焊(soldering)的區別在於軟釺焊通過融化熔點較低(低於工件本身的熔點)的焊料來形成連接,無需加熱熔化工件本身。
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雷射、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除了在工廠中使用外,焊接還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無論在何處,焊接都可能給操作者帶來危險,所以在進行焊接時必須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焊接給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燒傷、觸電、視力損害、吸入有毒氣體、紫外線照射過度等。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4%8A%E6%8E%A5
金屬焊接方法有40種以上,主要分為熔焊、壓焊和釺焊三大類。
熔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將工件介面加熱至熔化狀態,不加壓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特色:當與大氣中其它空氣結合,氧化或破壞焊接之合金元素,會因此劣化焊接品質
壓焊是在加壓條件下,使兩工件在固態下實現原子間結合,又稱固態焊接。 特色:不會像溶焊會被有害元素入侵焊縫,加熱溫度比熔焊低、加熱時間短,因而熱影響較小。
釺焊是使用比工件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釺料,利用液態釺料潤濕工件,填充介面間隙並與工件實現原子間的相互擴散來實現焊接。 特色:焊接時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電流等不同,焊後在焊縫和熱影響區可能產生過熱、脆化、淬硬或軟化現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惡化焊接性。
特種電銲是指除了一般手工電銲、氣銲以外的新銲接技術,目前國內使用最廣的有氣護鎢極電銲(GTAW),俗稱氬銲(TIG),二氧化碳半自動電銲(CO2電銲),其他如氣護金屬電銲(GMAW),俗稱(MIG),電漿電弧銲(PAW)及電漿電弧切割(PAC)等,也巳逐漸廣被採用。
氬銲又稱為非消耗性電極銲接,銲接時是用鎢棒為電極,以氬氣(Ar)來代替銲藥保護銲填金屬,當電弧產生後,填料必須依賴手工技術將其熔入銲縫上,以達到銲接的目的 特色:專供不銹鋼、鋁及鋁合金、銅及銅合金、鈦與鋯、低合金鋼及低合金鋼管以及各種高壓管線等特殊金屬及非鐵金屬的銲接工作。
二氧化碳半自動電銲為消耗性電極銲接法,銲接時是直接用金屬填料做為電極,並以馬達自動連續送線將填料熔入銲縫上,銲接保護氣體採用二氧化碳(CO2)或二氧化碳與氬的混合氣。 特色:這種銲接方法是專供銲接碳鋼及高張力鋼類材料,銲接效率約為一般手工電銲的三倍以上。
氣護金屬電銲為消耗性電極銲接法,銲接保護氣體為氬或80%以上氬與20%以下的其化氣體混合使用,銲線是以馬達自動連續送線將填料熔入銲縫上,故亦可稱為氬銲的半自動銲。 特色:這種銲接方法是供銲接較厚的不銹鋼、鋁及鋁合金。銅及銅合金等特殊金屬及非鐵金屬材料,銲接效率約為手工電銲的三倍以上。
電漿電弧銲電漿銲接原理是於公元1950年由德國(H.Kocher)所發明,電漿係指氣體原子與電子接觸而離子化後,所產生的一束原子離子現象,電漿銲切使用溫度約為3,300℃~12,000℃之間。 特色:適合銲接高張力鋼、鈦及鋯等金屬,如 用氬混合少量的氫,刖應用於不銹鋼、英高鎳(INCONEL)、鎳鋼及銅鎳合金的銲接非常理想,對於超薄金屬的銲接則可配合NC設備使用,銲接效果優異。
電漿電弧切割切割用電漿型式為傳遞式電漿電弧,傳遞式電弧鎢棒為陰極,工件為陽極,而在鎢棒與工作物間設有噴嘴,使氣體從噴嘴進入電弧中形成電漿。氣體在離子化後立即接觸到銲件,再復合成很高溫度的中性電漿電弧來熔割金屬材枓,目前用於電漿切割的氣體有氬、氧、氮及壓縮空氣等。 特色:切割精度優異,可供切割氧、乙炔無法切割的材料。
電銲係利用電流兩極接觸產生的電弧高熱,使母材與銲條間,因高熱同時自固體熔化成液體,待其冷卻而凝固成為一體的技術。這種銲接方法稱為「電弧銲」,俗稱「電銲」。
焊接分類
一. 氣體焊接:
1. 氧乙炔氣焊法 (OAW)
2. 氫氧氣焊法 (OHW)
3. 空氣乙炔氣焊法 (AAW)
4. 氧燃料氣焊法 (OFW)
二. 電弧焊:
1. 碳極電弧焊接法 (CAW)
2. 遮蔽電弧焊接法 (SMAW)
3. 惰性鎢極電弧焊法 (GTAW,俗稱 TIG)
4. 惰性金屬極電弧焊法 (GMAW,俗稱 MIG)
5. 潛弧焊接法 (SAW)
6. 包藥焊線電弧焊法 (FCAW)
7. 重力式電弧焊法 (GW)
8. 植釘焊接法 (SW)
9. 原子氫電弧焊法 (AHW)
10. 電離氣電弧焊法 (PAW)
三. 電阻焊:
1. 電阻點焊法 (RSW)
2. 電阻浮凸焊法 (RPW)
3. 電阻縫焊法 (RSEW)
4. 閃光焊法 (FW)
5. 端壓焊法 (UW)
6. 衝擊焊法 (PEW)
四. 固態焊接:
1. 摩擦焊法 (FRW)
2. 爆炸焊法 (EXW)
3. 超音波焊法 (USW)
4. 高週波焊法 (HFW)
5. 鍛壓焊法 (FOW)
6. 氣體壓焊法 (PGW)
7. 冷壓焊法 (CW)
8. 擴散焊法 (DFW)
9. 輥焊 (ROW)
五. 其他焊接法:
1. 雷射束焊法 (LBW)
2. 電子束焊接法 (EBW)
3. 電熱熔渣焊法 (EW)
4. 電熱氣體焊法 (EGW) 2010-02-26 10:25:21
四代機鋼筋鐵骨的保證:北航的鈦合金大型結構件激光成形技術2010-2-3
近日,中航工業總經理林左鳴專程考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激光材料制備與成形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華明教授就大型整體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研究進展及在飛機、發動機領域的應用前景,向林左鳴一行做了詳細彙報。林左鳴高度贊賞北航取得的國際領先研究成果,並表示中航工業將與北航加強合作,全力支持並加快該技術的研究和工程化應用進程。
王華明帶領他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攻關,不到5年時間突破了鈦合金等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關鍵技術及關鍵成套工藝裝備技術,使我國躋身于國際上少數幾個全面掌握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技術的國家行列,並成爲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飛機上裝機應用技術的國家。
王華明所采用的激光快速成型技術非常奇妙。這是一種“變革性”的低成本、快速、高效、數字化大型金屬結構件先進制造技術,是國際材料工程與先進制造技術交叉學科前沿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過去,飛機上主體結構等大型結構件的生産采用傳統的鍛造和機械加工等方法,耗時費力,總花費可能高達幾十個億,光大型模具的加工就要用一年以上的時間,要動用幾萬噸級的水壓機來工作,要大量供電,甚至需要建電廠。模具加工出來後,再用它鍛造出一個大型結構件的毛坯,然後繼續加工各部位的細節,等到最後成型,幾乎90%的材料都被切削、浪費掉了。總之,傳統的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生産周期長。王華明則走出了一條與傳統的方法截然不同的道路,是通過計算機控制,用激光將合金粉末融化,一層層堆積起來,“生長”出一個合金部件。這只需要一套激光設備來完成制造過程,大小部件都可以通用,任意複雜形狀的零件,在這裏都可以遊刃有余地制造。以前兩三年才能做好的複雜的大件,現在幾天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只需兩三個人在實驗室裏操作,還不會造成材料浪費。現在,王華明的激光合成零件已經實實在在地裝上了飛機。
這個成果已經在11B上成功應用了:
王華明,男,1962年5月出生,漢族,四川省合江縣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礦山機械工程摩擦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92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基金”,並于1992.10~1994.11赴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金屬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進行國際合作研究(“洪堡學者”),回國後,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任教,先後任處理專業教研室科研副主任、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部主任、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北京市特種功能能材料與表面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等職。1991年在中國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破格晉升副研究員,199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被評爲博士生導師,現任北航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北航《藍天計劃》“藍天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受聘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王華明教授主要從事以下幾個方向的研究:
(1)提出“激光熔覆多元多相過渡金屬矽化物高溫耐磨耐蝕多功能塗層”研究新方向,研究出 Cr3Si/Cr2Ni3Si等耐磨性能優異並同時具有“反常磨損-載荷特性”、“反常磨損-溫度特性”、“不粘金屬特性”等性質的過渡金屬矽化物多功能塗層材料新體系10余個,系列研究論文被《Advanced Coatings & Surface Technology》國際期刊“專題報道”;
(2)在對高推重比航空發動機關鍵摩擦副零部件高溫高速“超常”摩擦學行爲深入研究基礎上,研究出含碳量高達9~12%的“激光熔覆超高碳Cr-Ni-C高溫自潤滑特種耐磨塗層新材料”,在我國某新型航空發動機關鍵熱端高溫耐磨運動副零部件上得到成功應用,獲 “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3)在對鈦合金非接觸激光熔化冶金晶體擇優生長特性深入實驗與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發明“定向生長柱晶鈦合金激光區域約束熔鑄冶金材料制備與發動機葉片等複雜零件激光直接成形新技術”,鈦合金高溫持久壽命提高10倍以上;
(4)突破飛機鈦合金等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關鍵技術及關鍵工藝裝備技術,激光快速成形BT20鈦合金機身關鍵結構件通過裝機試飛前構件全部地面考核並已通過裝機評審即將完成實際裝機應用;將“合金超純淨精煉”、“定向凝固”、“快速凝固”等三大先進高溫合金制備技術與“激光快速成形技術”有機融合爲一體,提出“超純淨徑向微細柱晶梯度組織高性能高溫合金渦輪盤”新思路及其近終形零件激光直接成形制造新技術,成功制造出直徑達450mm的超純淨徑向微細柱晶梯度組織高性能高溫合金渦輪盤件;
(5)發明了 “水冷銅模激光熔煉爐”及難熔、難加工、高活性金屬材料激光熔鑄材料制備與零件直接成形新工藝”,成功實現W等難熔合金及W/W5Si3等難熔金屬增強超高溫“原位”複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激光熔鑄冶金制備與成形制造,爲難熔難加工高性能合金材料的制備與複雜零件成形制造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6)發現“高 Jackson因子小面晶體”光滑液-固界面及臺階生長機制對凝固冷卻速度及界面過冷度的高度不敏感性,對在經典凝固理論中被廣泛接受的“隨凝固冷卻速度或界面過冷度的增加、小面晶體液/固界面結構將由原子尺度光滑向原子尺度粗糙轉變、生長機制由側向生長向連續生長機制轉變”經典凝固理論“著名推論”的適用範圍進行了合理補充。
2000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課題”、“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總裝武器裝備重點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被SCI及EI收錄137篇次、授權與申請發明專利7項、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70065 2010-02-04 07:41:43
俄專家稱嚴重低估中國軍工仿制蘇-27能力 2009-08-23 中國軍網
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賽金近日在“MAKS-2009”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宣布,俄方今後將采取更爲嚴格的措施來改變俄制武器屢屢遭非法仿制的不利局面,這其中也包括對中國涉嫌非法複制蘇-27戰鬥機一事的調查。
阿納托利?伊賽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方無疑複制了蘇-27的外形。這一點,俄方之前已經提到過。不過,戰鬥機是一種複雜的系統,外表雖然可能看上去一樣,但內部裝備卻會是另外一個樣。”他同時指出,目前蘇霍伊公司正在聯合其他組織對有關中國是否非法複制了蘇-27一事展開調查。
2008年初有消息稱,中國已憑借著自己的力量成功地對俄羅斯重要的出口武器——蘇-27進行了複制。中俄雙方于1995年簽署協議,規定中方可以根據許可利用俄方提供的部件生産200架蘇-27SK。該協議的總價值爲25億美元。相關生産工作由沈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而飛機所用航空電子設備、雷達與發動機均由俄方負責提供。中國自産的蘇-27SK在國內的編號爲J-11。然而到了2003年,在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95套用于組織蘇-27的組件後,其突然宣布將不再進口剩余的105套蘇-27組件。
有俄羅斯專家承認,先前俄有關部門估計中國要到2013年才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對蘇-27實施全面複制,但事實卻是,中國國防工業所具有的巨大潛力使得這種仿制在很短時間內便完成了。
俄稱中國戰機與蘇27只是外形相似內部可能不同 2009-08-21 09:54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3/1440563487.html
另參本館:
山寨經濟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821860/20090116073001
由SU27到殲十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349590/20071128064104
中國軍工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391140/20080403064636
近來俄羅斯的武器制造商非常的失意,在失落之余不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用放大鏡來觀察中國的武器中有沒有侵犯俄羅斯的武器專利,中國的武器制造中有沒有俄羅斯的武器基因,反過來倒過去地說個不休,活像是個俄羅斯老大媽,喋喋不休,沒完沒了,討人嫌。
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怎樣?上層關系密切,民衆並不領情,上層也並不是那麽的牢固,風波不斷,俄羅斯的小動作真的是不少,影響中俄關系的事情層出不窮,中國從大局出發,並沒有太多的反應,因爲中國與俄羅斯同樣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威脅,中國與俄羅斯需要攜手來共同應對西方的各種的封鎖與威脅,所以,現在中俄關系只能同進退,不能搞內杠,但是俄羅斯的國內的專家和媒體並不是這樣的,時不時地爲了中俄之間的小問題就炒來炒去的,又是警告又是威脅的,搞得俄羅斯好像是老大似的。
就拿中國的武器來說吧,不錯,中國是買了大量的俄羅斯武器,並在自己的武器中有所借鑒,那又怎麽樣,各國在自己的武器設計中都有借鑒別國武器的設計,那麽都能說,別國是侵權了嗎?你俄羅斯偷了美國武器多少的設計呀,什麽圖-160,那不就是仿制的美國的B-1轟炸機嗎?俄羅斯的蘇-27,就沒有美國F-15的影子嗎?俄羅斯曾派了多少的KGB去美國偷武器設計呀,誰還不知道誰呀,現在來裝清純了,搞什麽搞。
我們國家有些人就是不動腦子,現在什麽年代了,還用意識形態時代的思維,好像現在還是有些國家爲了友誼就會無償地幫助一些友好的國家,好像俄羅斯還是前蘇聯時代,像國家機器宣傳的那樣,什麽前蘇聯是老大哥,中國是小兄弟,太幼稚,太滑稽了吧。我們就來說一說前蘇聯吧,你以爲前蘇聯真的是什麽好鳥嗎?其實隱藏在光環的背後是肮髒的行爲,在德國侵略波蘭前,與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支解了中華民國,造成外蒙的永久的獨立,與外蒙搞的內部協議是個見不得光的東西,強加在中國的頭上,當時中國太弱了,不得不接受,說是打走了東北的日本人,可是蘇聯在東北的所做所爲,真的是有些人所接受的知識那樣,是幫助中國嗎?那麽接下來交還中國的領土中還有多少沒有交還呢?朝鮮戰爭是如何爆發的?真的是金日成的率性而爲嗎?不是吧,金日成有幾個膽子,敢動美國的地盤,沒有蘇聯的慫恿,朝鮮戰爭能爆發嗎,爆發後又如何呢?看哈哈笑,不敢出兵逼中國出兵,中國去蘇聯請求援助又如何呢?蘇聯提出的條件又是什麽呢?讓中國提供旅順,說是提供其實就是割讓,給蘇聯作軍事基地。
曆史有許多的無奈,現實又是如何的呢?在中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只有俄羅斯賣給中國武器?這種鬼話也有人信,在國際競局中,我們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從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呢?能不能不變得那麽愚蠢?當時,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並沒有得到西方所承諾的援助,北約更加向東推進,收複了許多的前蘇聯的小弟,這些小弟都是蘇聯有成立時兼並來的,你們以爲是自願的嗎?並不是像曆史書上所說的那樣的,而是通過武力和威脅,巧取豪奪,所以蘇聯的每一寸土地,都滲透著血和肮髒的東西。那裏的北約兵臨城下,圍而不打,而俄羅斯東部又面臨著日本的領土強硬的要求,俄羅斯的黑海艦隊被困在了黑海裏出又出不來,土耳其時刻都想著加入歐洲和強大的北約,處處與俄羅斯作對,還對中亞同宗的國家有著領土的野心,俄羅斯的艦隊出博士普魯士海峽都要受到土耳其的阿雜氣,南面又有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棋子中國的陳兵百萬于邊境之上,可以說當時的俄羅斯是處處都是敵人,處境是百分的不利,環視周邊,只有中國並沒有十足的敵意,只有中國是個突破口,接著就有了中俄關系的改善,中俄關系的改善可能早就開始了,但是只有在俄羅斯時候才有了自願性。
那時的俄羅斯軍工企業,開工不足,軍火銷售不出去,大量的小軍工企業破産,接著就有了賣于中國武器的這一事情的發生,可以說,是中國的訂單解救了俄羅斯的飛機制造企業,沒有中國訂單的米格公司怎樣呢?銷售不好,企業破産,遭到被中國訂單救活的蘇霍伊的兼並。
現在俄羅斯賣石油發了財,條件有所改善,就來說三道四的,來爲難他們的企業的救星中國,真的是忘恩負義,不顧廉恥,現在有些人卻倒了過來,卻說中國應該感恩,搞什麽搞,沒有腦子的東西!
隨著中國武器設計技術的進步,中國軍事技術的儲備日益發達,俄羅斯軍事技術幾十年原地踏步,現在中國軍事出口的活躍和俄羅斯軍事裝備出口的不震恰恰說明了這一此消彼長,是真實的客觀事實的注解,俄羅斯不從自身找原因,改進自己的軍事技術,卻來搞這一套,俄羅斯的沒落是遲早的事,不用任何同情。
回應
俄羅斯ㄧ直穩站世界武器出口第二大國!何來失落啊?不要夜郎自大了,少了中國,俄羅斯依然是俄羅斯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134108-1-2.html 2009-11-22 10:09:24
美國80%科學家爲國防服務 2007-10-18新華網
從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看,軍民技術日趨融合,高新技術兩用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國外軍事裝備技術中85%采用的是民用技術,純軍事技術只占15%。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創新體制,已經成爲世界上主要國家共同的政策取向。
以美國爲例,美國國會于1986年通過了《聯邦技術轉讓法》,授權政府科研機構向私營企業轉讓技術,或簽訂合作研發協議。該法案的提出推動了國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統合,依靠民間科技力量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在確保軍事技術水平提高的同時,也促進了民用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美國軍事裝備技術的軍民通用性已高達80%以上,80%以上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直接或間接地爲美國國防服務。
法律保障國防設施安全
美國不僅制定頒發有綜合性的《軍事公共設施法》《軍事設施供給法》《國防設施法》《軍事建築法》,還在聯邦法典第10編《武裝力量》、第50編《戰爭和國防》,以及美國聯邦法規第32編《國防》等法律中,對有關軍事設施保護作了明確規定。
英國和法國則通過政府頒布單行法令和國防部制定政令的形式,對涉及軍事設施保護的問題作出規定。例如法國政府頒布的《國防通信法》《軍事交通法》《民防法》等均有關于軍事設施保護的條款。
德國不僅頒發有《工作場地保護條例》等單行軍事設施保護法規,還在《關于爲了軍事目的的限制土地所有權的法律》和《關于使用直接強制以及關于由國防軍人和平民守衛人員行使特別職權的法律》等法規中對有關軍事設施保護作了明確規定。
………………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10/18/content_986294.htm
據俄羅斯最新一期的《每周論據報》報道,俄羅斯軍事專家雅羅斯拉夫-維亞特金5月12日撰文點評俄紅場閱兵,該作者對中、俄閱兵從徙步方隊到戰車方隊再到空中梯隊一一進行了對比,其總體意思是貶低中國而擡高俄羅斯。中國武器有一部分師承于俄國,要說中國武器總體不如俄羅斯,我們也不能否認。但是該作者竟大言不慚的說東風-31A落後白楊-M一個世紀,這點“核子轟炸機”就不明白了。此人號稱是俄專家,但說出來的話就看不出有一點專家風範,完全像是在胡扯。以我看要麽是不懂(可能性不大),要麽就是別有用心。
落後一個世紀是什麽概念,難道說俄羅斯100年前就有了比東風-31A先進的戰略導彈了嗎?這點常識難道這些所謂的專家都不懂?俄羅斯擁有核武也不過是幾十年的時間,組建戰略導彈部隊更是1992年的事情,從哪來的一個世紀?還有一種理解就是中國在發展100年也比不上白楊-M,這可能嗎?所謂的專家竟有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說法。
從一些公開的數據來看東風-31A的射程8000-10000公裏,而白楊則是10500公裏,新白楊能達到12000-15000公裏。兩者同是陸基機動發射,兩者都支持3-6枚多彈頭,新白楊的彈頭可發展爲10枚。命中精度都是300米左右。從以上數據來看,白楊-M在射程上和多彈頭上占優,另外就是白楊的變軌能力要強于東風-31。以此看來兩者間差距是有的,但這些差距總不會達到此專家所說的一百年吧。據有關專家說,多彈頭達到5枚以上任何防禦系統都將失效,那麽裝備6枚和10枚從本質上講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了,只要有一兩枚核武能夠落在敵國就起到了核武的威懾作用。再看兩者都發展出的海基型,“圓棰”屢次試射失敗也並不比“巨浪2”好到哪。
武器裝備比的不是性能而是需要,在好的武器我們用不上那不還是沒用。中、俄兩國發展核武的用途截然不同,俄國是當年爲了同美國爭霸而發展的,中國只是爲了打破美、蘇的俄壟斷而發展的有限的自衛武器。所以說東風-31A的性能對中國來說已經足矣,沒有必要同“白楊”做什麽對比。更不能聽信俄國人的胡話而陷入無限的核競賽當中。
中國近幾年不論是在核武還是常規武器上取得的成績遠遠超出了俄國人的預料,俄國人看到當初的“小兄弟”如今快到和其“並駕齊驅”了心裏肯定不舒服,處處刻意貶低中國的武器以此突出俄制武器的先進。俄羅斯最擔心的是中國武器的“性價比”,讓其失去了一些傳統的出口市場,官方不好明說便借助這些“專家”之口來告訴第三國:“中國的武器不行還是買我們的吧”。其實各國購買武器的需要不同,不一定就需要質量高的,而對于一些“窮國”來說價格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中國武器雖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但是從各國裝備後的反應來看還是不錯的,俄制武器到是經過實戰但是屢次敗北,這也是更好的說明。貶低別人擡高自己是沒有用的,好不好還是第三國說了算。
或許還有其它的幾個原因,想了想就不再多寫了。其實對于有些人的說法我們大可一笑至之,不用過多的解讀。像這種專家的話全世界每天要說上多少,我們如果看到一句就想想有什麽含義,那我們是不是就太累了。我們只要找對自己的發展道路,走下去就是了不用刻意的去看別人的想法。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14270 2010-05-18 08:56:28
軍港混凝土結構延壽技術獲突破2008-12-31解放軍報第2版
本報天津12月30日電 特約記者汪魯迅、通訊員馮英明報道:海軍工程大學天津校區軍港與海防工程系經過3年不懈努力研制的軍港混凝土結構延壽成套技術,今天通過專家鑒定。由軍內外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爲:該技術軍事經濟效益顯著,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我國東南沿海處于高溫、高濕、高鹽的強腐蝕性環境,嚴重影響軍港碼頭的正常保障功能。爲解決此難題,海軍工程大學天津校區唐軍務副教授率領課題組向這一領域發起挑戰。在上級業務機關指導下,聯合地方科研院所研制出軍港混凝土結構延壽成套技術。
課題組運用電場作用下離子遷移原理與遷移性阻鏽劑技術相結合,像“拔火罐”一樣將造成鋼筋腐蝕的氯離子有效“拔除”,同時將阻鏽基團“針灸式”地植入混凝土結構內部,從根本上抑制了鏽蝕。
經現場實驗測算,使用該技術每平方米僅需300元左右,可使碼頭最低延長壽命20年以上,相比傳統的拆除上部結構重建的修補方法,不僅省去每平方米近3000元的維修經費,而且可使碼頭保障功能在維修期間不喪失,可産生較大的軍事經濟效益。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8-12/31/content_1604138.htm
2006年的北京,一頂看似普通的帳篷展開,總後廖錫龍部長帶著一部手機剛剛走入,手機屏幕上的信號便消失了。這頂帳篷就是被三軍譽爲“信息保護傘”的電磁屏蔽帳篷。
在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單位協助下,經過6年反複研究試驗,一種高性能電磁屏蔽布終于誕生。用這種材料做成的帳篷,可以使帳篷外電磁武器攻擊的場強衰減到原來的千分之一以下,防信息泄露距離從1000米降至1米,“信息竊取幾乎成爲不可能。”
軍事工程僞裝是世界性難題。從2002年開始,建工所總工程師陳宏書牽頭組建科研團隊,5年中提出1000多個設計方案,3萬多種實驗配方,終于突破了僞裝材料耐候性不良和仿真性差兩大難關,研制出3個系列、32個品種的防光學、熱紅外和雷達等多波段偵察的工程僞裝材料。這些成果應用于多項戰備工程,目標被發現概率由僞裝前的92%降至33%。
從生態廁所到輕便床墊,一半以上的靈感來自一線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大批子弟兵集結災區搶險。由于人員衆多,如廁成了問題。“小麻煩還好解決,大問題只能湊和。”在災區,隨處可見彩條布搭起的臨時公廁,不僅不方便,還給災區防疫帶來很大壓力。
看到這種情況,建工所科研人員花費兩周時間,研制出了環保野營廁所,緩解了部隊野營如廁難題。他們又根據部隊駐紮人口密集的區域特點,利用生物細菌分解原理研制出了野營生態環保廁所,這種廁所使用後沒有任何污染,且輕便、靈巧,一個廁所可以滿足30~40人次一天的使用。
我軍長期使用的棉帆布帳篷,冬不保暖,夏似蒸籠,成本卻很高。農民含辛茹苦種一畝地棉花,只夠做一頂帳篷,而且只能用9個月。沈重的帳篷攜帶、展開時也很費力。
建工所野營裝備研究室經過研究,首創帳篷動態仿真數學模型,大大縮短了帳篷研制周期。新型折疊式網架帳篷,展開、撤收像撐傘一樣方便,6個人1分鍾就能架起,5分鍾內撤收完畢。
一次,建工所參加部隊演練時,參演部隊領導提出一個現實的棘手問題。部隊機動時,光拉睡覺用的床板,就占了整個運力的四分之一。這個問題肯定需要解決,但研究一個小小的床墊無法立項,研究了半天又報不了獎,一些科研人員提不起勁。
所領導說,不能講價錢,提條件,只要是部隊需要的,再小也要幹。僅用3個月時間,他們就研制出一種體積只有書本大小、重量僅800克的充氣床墊。這種既防潮、通風,又隔熱、耐寒的床墊,替代了笨重的鋪板,大大節省了運力。
從軍營到藏區,軍隊科研處處都有用武之地
2008年初春,美麗的甘孜州康定縣塔公草原,四川省“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啓動儀式上,一個個輕便精致的多功能水袋格外引人注目。這種水袋收放自如,不用時可以疊成一塊布,非常適合牧民使用。
看到藏民喜悅的眼神,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告訴他們:這個東西不僅好看實用,還是部隊的高科技産品,是解放軍專門爲藏區牧民設計制作的。水袋所使用的材料,無毒無味,還有著在高原耐寒耐熱的高科技性能。這種特殊的“塑料布”1997年開始立項,2004年正式定型,它使我軍軟體水容器裝備得以升級換代,結束了此類織物依靠進口的曆史。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20/0911574532.html 2009-11-20 10:41:37
造船廠焊點檢查員報告造假將影響美國海軍9艘艦艇
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2009年6月1日報導,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造艦部門(Northrop Grumman Shipbuilding)所屬的紐波特紐斯(Newport News)造船廠發現其1名檢查員偽造檢測報告後,至少8艘潛艦和1艘航艦上1萬多處的焊接點需要重新檢測。
根據《海軍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報告指出,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1位焊接檢查員在5月14日對監督人員說:「有位檢查人員沒進行檢測,就在檢測報告上標註『合格』字樣。」
諾格公司的相關單位迅速進行內部調查,在5月20日,海軍犯罪調查機構也開始調查。但諾格公司拒絕透露該名員工姓名。5月28日,諾格公司的高層人員稱該名員工已被解雇。
該名檢查人員工作過的艦船包括維吉尼亞級(Virginia)核動力攻擊潛艦的北卡羅來納號(USS North Carolina, SSN 777)、新罕布夏號(USS New Hampshire, SSN 778)、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 779)、密蘇里號(USS Missouri, SSN 780)、加利福尼亞號(USS California, SSN 781)和密西西比號(USS Mississippi, SSN 782)、明尼蘇達號(USS Minnesota, SSN 783)和約翰•華納號(USS John Warner, SSN 785),以及老喬治.布希號(USS George H.W. Bush, CVN 77)核動力航艦。老布希號、北卡羅萊納號和新罕布夏號已服役,而其他潛艦正在建造的不同階段上。
該名檢查員大部分工作在新墨西哥號(檢測2133處焊點)、密蘇里號(檢測3169處焊點)、加利福尼亞號(檢測2002處焊點)和密西西比號(檢測2177處焊點)。他只在新罕布夏號上檢測23處焊點,在北卡羅萊納號檢測2處焊點。
10%以上的潛艦是由耐壓殼體焊接,焊點涉及到關鍵部分。該名檢查員還在潛艦上檢測229個管道焊點,但在潛艦上還有很多其他焊點,且超過30萬個。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還沒從2007年秋季的焊接材料問題恢復過來,當時因工人在很多管道焊點中使用了錯誤的焊接材料,造船廠和海軍被迫對建造或維修的一些潛艦、航艦以及水面艦艇進行重新檢查。海軍和諾格公司強調,這次的問題跟上次的焊接材料問題沒有任何關聯。
諾格公司已制定了一項檢測計畫,對該名檢查員的工作進行重新檢測,將耐壓殼體或關鍵部分的焊點列為檢驗重點。
德國報告:高科技稀金屬大戰 開打【經濟日報編譯周子渝09.04.08
德國的研究報告指出,銦(indium)、鍺(germanium)、鈧(scandium)、鎵(gallium)等用於高科技設備的稀金屬,由於需求不斷攀升,庫存持續減少,將成為世界各國和企業爭奪的目標。
根據德國未來研究與技術中心(IZT)和Fraunhofer研究院為德國經濟部做的報告,未來20年這些稀有金屬的需求將暴增。
報告說,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與平面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鎵」,2030年的需求將是目前產量的六倍。用在磁力科技上的釹(neodymium),2030年的需求是目前產量的四倍。IZT科學主任克萊巴說:「稀有金屬的供給將是揮之不去的焦點問題。」
早在這份報告發布前,稀有金屬的爭奪戰就已經開打。廣泛應用在手機零件的鈳鉭鐵礦(coltan),又被稱為「灰金」,剛果豐富的鈳鉭鐵礦蘊藏量,被認為是引發剛果(DRC)血腥衝突的主因。
電動車電池的主原料鋰,被視為21世紀的石油。玻利維亞的鋰蘊藏量占全球一半,早已成為全球汽車業覬覦的目標。
克萊巴說,許多稀金屬都集中在少數國家,每個國家都想確保稀金屬來源,勢必引發衝突。他舉例說,中國釹蘊藏量占全球97%,且「已經把手伸進非洲的其他稀金屬礦藏」。
稀金屬的爭奪戰不只存在於國家間,不同產業也可能因搶奪資源而大打出手。報告作者之一的韓達克說:「以銦為例,平面顯示面板和太陽能面板都搶著要銦,誰會獲勝?」他說,平面顯示器業者較占上風,但這對「綠能科技」的太陽能面板業勢必造成衝擊。
許多稀金屬是傳統礦產提煉的副產品,例如銦就是鋅礦中的一種微量元素。這代表未來稀金屬的產量可能無法跟上高漲的需求。此外,稀金屬常和其他金屬混製成合金
21日出版的「國防新聞」周刊頭條新聞及社論,都指中國壟斷控制稀土出口,迫使美國國防部開始研究各項武器系統的稀土成分來源。
「國防新聞」引述科羅拉多州Molycorp Minerals LLC稀土公司總裁史密斯的話說,美國武器系統使用的稀土,100%來自中國。而中國哄抬稀土價格並限制出口,是為向使用稀土的高科技公司施壓,讓它們在中國設廠。
社論支持五角大廈研究美國對這個未來可能的敵手,依賴程度究竟有多大。
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稀土是21世紀高精尖科技及武器系統的最核心材料。而中國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獨占全球98%的市場。
「國防新聞」說,中國近來以每年減少出口稀土10%的方式抬高市價。原本每磅4、5美元的稀土,今夏已漲至約17美元。北京政府現在又計畫限制稀土元素與特有金屬的出口,估計2012年中國的稀土產量將與內需相當。
舉凡iPod、手機、電漿電視、電腦、雷射、衛星通信、導航系統,都需要稀土元素。
美國在70至80年代,是全球稀土最大出產國。但是稀土金屬具輕微放射性,開採及提煉過程會造成環境污染,具輕微放射性。而中國在90年祭出廉價政策,奪取了全球市場。 2009-09-27 10:54:41
俄羅斯哭了 中國梟龍又搶走了一單大生意!(2009-03-13)
據俄《生意人報》報道,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允許RD-93型號發動機隨中國FC-1戰鬥機出口到6個國家。除了巴基斯坦(早已得到允許)外,該型號發動機還可以出口到埃及,尼日利亞、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王國和阿爾及利亞。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希望得到再出口到這些國家的權利,看來這些國家已經申請購買 FC-1了。"
阿爾及利亞目前是俄軍事技術出口的第三大客戶,去年與俄羅斯簽訂了大約80 億美元軍火合同,現在阿爾及利亞只從俄羅斯訂購戰鬥機。
根據俄羅斯與阿爾及利亞簽訂的合同,俄羅斯應該向阿爾及利亞供應28架米格-29SMT和6架米格-29UB。但是,由于戰機出現技術問題,阿爾及利亞提出索賠。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還專門就此問題致函俄總統。盡管俄羅斯方面提出願意替換2架有問題的米格-29UB,但阿方至今未給任何答複。不排除因米格-29UB問題,阿方將興趣轉向FC-1。
FC -1(在巴基斯坦編號爲JF-17)是中國第一架專爲出口而生産的多功能戰鬥機。從1990年起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開始研發,巴基斯坦承擔了50%的研發費(7500萬美元)。巴基斯坦已經簽訂了購買總價爲23億美元的150架FC-1合同。向這些國家出口帶有俄制發動機的FC- 1,"不會給俄方出口武器帶來損失",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消息人士說:"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孟加拉基本上都是從中國購買軍事技術。"埃及,雖然近年來都是從美國購買武器,但是現在穆斯林國家彌漫著反美情緒,開羅不會抵制購買中國武器。沙特阿拉伯國家是巴基斯坦軍事方面的最主要的贊助商,而且其還從巴基斯坦獲得一批巴基斯坦"哈立德"型坦克。
據海外媒體稱,中國還與津巴布韋簽訂了12架FC-1合同,以及與阿塞拜疆簽訂了24-26架合同。但是這些國家不在允許再出口名單之內。除此以外,希望得到這些殲擊機的國家還有黎巴嫩,緬甸,伊朗和斯裏蘭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96270100c8y2.html?tj=1
另參本館:
武直9 IDF與JF17 FC-1 VS 殲7MF 由SU27到殲十一 SU-33
中國火箭 跨海長拳‧遠程火箭 俄國火箭
中共前衛11與18肩射防空飛彈 中國四款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 FT-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系統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海紅9艦載高空遠端防空飛彈系統 野戰防空系統 俄中道爾-M1(HQ16) 俄中三種彈炮合一近防系統 S-300與上海防空
中國07年出口18輛坦克 進口984具導彈及發射架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2009年1月20日電(記者 楊鐵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上午發表的《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披露說,2007年中國共出口了18輛作戰坦克、44輛裝甲戰鬥車、42門大口徑火炮系統、7架作戰飛機、9具導彈和導彈發射架。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分爲前言、正文和附錄三部分,正文約3萬字,共14章。人民網記者在附錄4查閱到了“2007年中國七大類常規武器進出口情況”。
情況顯示,2007年中國共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亞、肯尼亞、乍得、孟加拉國、盧旺達、孟加拉國、加納、也門和印度尼西亞等10個國家出口了5大類常規武器,包括18輛作戰坦克、44輛裝甲戰鬥車、42門大口徑火炮系統、7架作戰飛機、9具導彈和導彈發射架。
《常規武器登記冊》是1991年12月第46屆聯大通過的第36號決議案《全面徹底裁軍》的《軍備透明度》的附件,其中列出了作戰坦克、裝甲車、作戰飛機、軍艦、導彈或導彈系統等7種需要登記的武器裝備。1993年起,已經有160個成員國一次或多次向登記冊提供本國武器進出口情況。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1/0848539607.html
美國稱中國向南美推銷直9直升機與防空導彈
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管克江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 2008年11月20日刊文稱,除了古巴和委內瑞拉,中國與智利和玻利維亞的軍事聯系也進一步加強,雙方往來日益頻繁。
文章提到,據國際情報機構推測,中國正計劃售予玻利維亞HY-5A便攜式防空導彈,2007年中國向玻利維亞無償轉讓了42輛汽車,其中包括34輛卡車。
美媒的文章還提及,2007年5月中國國防部長訪問了阿根廷,雙方簽署了一項備忘錄。中國也向阿根延提供了軍用卡車。
文章還稱,阿根廷有意獲得中國Z-9系列直升機,雙方還在南極開發和軍官訓練等事宜展開合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5/1003531761.html
在2004-2008年間,獲得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第二多的國家是俄羅斯,其所握訂單總額達432.07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的12.83%)。其中,俄在2008年新簽署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為60.31億美元(占全球的5.95%)。不過,俄簽署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最高的一年卻是在2006年--總額為144.26億美元。
占据第三位的是法國。其過去五年內獲得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為360.98億美元(占全球的10.72%)。不過,法國在2008年卻是全球獲得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第二高的國家(總額為138.62億美元,占全球的12.7%)。法在去年之所以內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与其總統的努力密不可分。
簽署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位居第四位的是德國(總額為236.25億美元,占全球的7.01%)。在2008年,德國則是全球簽署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第三高的國家--總額為88.48億美元。
英國雖然在過去五年中簽署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高達188.49億美元,居全球第五位,但其在2008年獲得的出口訂單總額卻創五年來的新低,僅有9億美元,居全球第9位。
居于第六位的是以色列,其在過去五年內和2008年獲得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分別為119.63億美元和12.53億美元。印度和巴西是2008年以制武器裝備的最大訂購國。
位居第七至十位的分別是西班牙(101.98億美元)、意大利(90.29億美元)、加拿大(73.84億美元)和瑞典(58.59億美元)。
至于中國,其在過去五年內獲得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為40.78億美元(2008年為9.59億美元),居全球第十二位。
http://www.usqiaobao.com/big5/newscenter/2009-03/04/content_196826.htm
身爲島國的日本爲何頻頻研發新式主戰坦克?與國外先進裝備相比,日本爲何更青睞于自研裝備?日本自主研制的裝備是否有其獨到之處?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怪"事多多的日本軍事工業。
"怪"現象一:島國是否需要44噸的主戰坦克?
單從裝備本身來講,10式坦克只是一型普通的坦克,是一型很傳統的地面"夕陽"裝備。之所以會引起大家的關注,是因爲這型裝備的研發給大家帶來一種奇怪的感覺:日本的裝備發展有點"無厘頭"。
在10式坦克之前,日本已經有了很先進的90式坦克,按國際標准來講屬于三代坦克,當年在世界坦克排名榜上連續幾年排名第一。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仍然要研發新的主戰坦克,讓人有些不理解:日本是一個島國,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的可能性很低;同時,日本有和平憲法,自衛隊不能派到國外執行作戰任務。那麽,這樣一個44噸的主戰坦克將會用來做什麽?
"怪"現象二:軍事工業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
仔細想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不僅僅是在具體的裝備發展發面,日本整個軍事工業的發展也一直給人一種"無厘頭"的感覺。
日本軍事工業存在和發展的自然環境在所有的工業國家中是最差的:
首先,受法律限制,日本的大型裝備是不能出口的。也就是說,對日本的軍事工業來講,國際市場等于零,它面向的僅僅是自衛隊這樣一個小小的市場--總兵力只有27萬。
其次,日本武器裝備的采購渠道極爲暢通,從美國、歐洲都可以買到很先進的裝備,而且買來的裝備肯定要比其自研的裝備要便宜很多,從技術性能上,恐怕很多裝備也都要先進的多。
可是,我們發現,日本軍事工業的門類極爲齊全,自衛隊的武器自給程度在世界範圍內是名列前茅的,不僅坦克、戰艦、戰機等大型武器裝備能夠自己研發、生産,就連步槍、彈藥也都是自研。
"怪"現象三:熱衷于自研低端、昂貴的裝備
我們知道,日本人是很聰明的。作爲一個國家,其戰略決策肯定是經過反複衡量的。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出現這些"無厘頭"的現象,背後的深意就很值得大家思考了。
我們從曆史角度梳理日本裝備發展的脈絡就會發現,日本的軍事工業一直都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就坦克來說,二戰後,日本共發展了四代坦克:61式、74式、90式和現在的10式。從發展的代數來說,幾乎超過了所有國家。比如,美國只有三代:最早的M-48、之後的M-60、現在的M-1。德國是坦克"行家",戰後發展的坦克也只有兩代:豹-1和豹-2。而日本卻陸續研發了四代,始終維系著軍事工業的不斷發展。
從水面裝備來講,日本一直在"悄悄"地發展航母或類航母,這個過程也是很漫長的。日本在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護衛艦,它的護衛艦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別的國家的護衛艦裝載一架直升機,而日本的則裝載3架,叫做"載機護衛艦",慢慢地,機庫越來越大,直升機起降平臺越來越大,發展到現在已經通甲板了,基本上和一艘輕型航母差不多。這個過程是連續的、不受外界幹擾地一直往前走。
再來看空中裝備。上個世紀60-70年代,日本從美國買了F-4"鬼怪"式戰機,這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戰機。有了這麽先進的戰機,日本仍然自己研發了一型F-1。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型戰機,因爲它的性能很差,但日本還是將它裝備了自衛隊。之後,日本又從美國購買了F-15,這是美國三代戰鬥機的高端機,當然也是非常先進的。有了F-15,日本還是不滿足,又自己研發了F-2.。F-2是以F-16爲母型的,F-16本身是美軍三代機中的低端機。明明已經有了高端機,日本還是要自己研發、列裝低端機。現在,如果日本想要買美國的F-35,美國人應該會很願意。但日本還是要研發自己所謂的四代機和五代機,也就是大家之前聽說過的"心神"。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日本軍事工業的兩個突出現象:
"怪"現象的背後:埋頭苦幹、紮紮實實的日本軍事工業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日本軍事工業這種不聲不響、紮紮實實向前走的勁頭倒是很需要大家學習。
當然,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也有缺點,比如新型裝備缺乏創意等。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在這麽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它的武器裝備始終能夠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武器裝備的自給程度達到今天這麽高的水平,應該說沒有這樣一個紮實的發展過程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任何國家軍事工業的發展都需要這樣一個埋頭苦幹、不聲不響、紮紮實實的過程。
http://mil.news.sina.com.cn/ 2010-07-24 11:56:09
俄稱中國積極向世界推銷克隆版S-300防空導彈09-03-13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梁小逸報道 中國開始積極向世界推銷俄制S-300防空導彈的仿制品紅旗-9。這種武器樣品在南非防務展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防務展上都有亮相。
俄“紐帶”網3月11日報道,紅旗-9用于出口時的名字爲FD-2000,其首次出現是在1998年。紅旗-9目前已在中國軍隊服役,目前還沒發現向哪個國家出口。但有消息說,2008年中國曾參加土耳其防空系統的招標活動。
俄報轉引UPIAsia消息說,紅旗9的發射裝置很像俄制的S-300,攔截飛機目標時的作戰範圍是7-125公裏,性能不如S-300。有消息稱,紅旗9攔截空地導彈時的射程爲7-50公裏,作戰高度爲1-18公裏,攔截飛行高度爲25米的巡航導彈時射程爲7-15公裏,對彈道導彈目標爲7-25公裏,攔截高度爲2-15公裏,可以同時攔截48個目標。
UPI亞洲在線認爲,中國的紅旗-9在價格方比俄制S-300有出口優勢,但其它技術性能方面的優勢讓人懷疑。但從中國近來積極發展武器出口趨勢看,這些技術缺點會逐漸被改進。俄“軍事等價”網曾發表文章說,中國1993年開始購買俄制各種型號的S-300。
俄公布世界軍售排名:整体創新高 中國排12名 09-03-04 東方网
俄通社日前發布報告,對2004-2008年間各國武器出口情況進行了總結。据介紹,盡管在2008年出現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經濟危机,但各軍火出口國獲得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出口訂單卻創下了歷史新高,其總額達到1013.14億美元,明顯超過了2007年的890.39億美元和2006年的685億美元。
從總体上講,在過去的五年中(2004-2008年),各國簽訂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出口合同總价值高達3367.32億美元。這其中,2008年的軍備出口額占到了30%。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里,各國簽署的軍備出口合同的總价值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
就過去的五年和2008年一年來說,美國均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國(簽署的武器出口合同總价值分別為1381.05億美元和593.35億美元)。美國在過去的一年中創下了多項紀錄。首先,美從未在一年內簽署過如此多的武器出口合同且遙遙領先于其競爭對手;其次,美在去年一年內簽署的合同總价值占到了其最近五年內簽署的合同總价值的43%。
2010年1月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爲,中國在軍工領域的自信迅速增強,最突出的變化就是不再像以往那樣對任何尖端武器都嚴加保密。譬如,中國在此次反導試驗當天便發布公告,並默許廣大網民積極參與討論。回顧過去的一年,從東風-21C彈道導彈、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一些在研的重大項目(如第四代戰鬥機)也都予以承認。面對這些先進武器,外界不禁對中國軍工的實力刮目相看。
《青年參考》報道,德國軍事專家漢斯?克魯格表示,盡管西方媒體常說中國“逆向仿制”美歐俄同類武器,缺乏原創性,但中國軍工專家仍值得尊敬,理由很簡單——如果沒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不可能造出這些武器的。更有說服力的是,像陸基中段反導一類的“高邊疆技術”不可能由外國流入,中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展。因此,中國軍工人今天擁有的自信是發自內心的,絕非虛張聲勢。
“最善于學習的人”
《漢和防務評論》補充說,中國軍工專家可能是世界上最勤奮、最善于學習的人,他們密切關注世界先進軍事技術,努力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以去年的莫斯科航展爲例,作爲觀衆的中國專家常常最先到達展館,對武器樣品詳細考察,搜集所有能夠獲得的技術資料。有時候,這些專家甚至掏出尺子,對展出的武器零部件、發動機等進行詳細的測量。
中國軍工專家在各大防務展上所展現的“吸塵器般的信息搜集能力”,讓西方軍火商吃驚。法國《費加羅報》曾引述法國達索公司某官員的話:“中國軍工人員甚至僅憑幾張模糊的照片,就能推斷出一種武器的基本性能。”
與此同時,中國軍工專家又深諳保密之道——什麽是需要宣傳的,什麽是需要保密的,他們一清二楚。在國際防務展上,中國軍工代表態度和藹,但西方媒體和情報人員卻很難從他們那裏得到更多的技術信息。
寓軍于民讓發展有後勁
今天,“打贏信息化戰爭”已成爲中國軍隊建設的主旋律,與此相適應,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軍民融合、寓軍于民”,正成爲中國軍工企業的自覺行動。
美國“環球戰略網”分析稱,中國于上世紀末啓動的軍工企業市場化改革已取得重大成果,目前已進入“軍民融合”與“專業化重組”的新階段,通過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再加上持續不斷的投入,中國軍工企業的積極性和科研人員的聰明才智被全面激發出來。
英國媒體評論說,在中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産許可實施辦法》于2005年實施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加入到軍品競標行列中,這不但標志著中國軍隊裝備采購機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還意味著中國軍工市場的競爭將更趨激烈。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72477 2010-02-09 09:45:57
俄專家稱中國仿制能力強應停止對華軍售(組圖)09-03-13 環球時報
俄rosblt新聞網3月12發表文章說,以往俄羅斯賣給中國蘇-27SK後,中國就出現了J-11B。因此,文章說這回俄羅斯應拒絕向中國出售蘇-33。而且,俄方表示中國現在在自主建造艦載蘇-33的仿品。爲此,多年前中國還向烏克蘭購買了T10K(艦載蘇-27)。俄文章說,中國成功研制出蘇-33仿品的幾率很高,因爲中國人5年就造出別人要用10年才能建成的J-11B。
rosblt新聞網從俄“蘇霍伊和“米格”公司就出售中國蘇-33戰機一事了解到,這兩個公司負責人在2009年印度國防展出時發表過正式表態:中國希望在現有的俄制飛機基礎上建造自己的新機型,但結果總是不如具有多年經驗的俄制新型飛機理想。文章說,俄專家認爲俄羅斯賣給中國的飛機都是“外交價”,但中方還是希望更低價格。同時,俄羅斯今年飛機出口形勢並不理想。據資料顯示,2009-2013年世界殲擊機需求是1600架,總額是850億美元。俄羅斯只能占到7.5%份額(63億美元)。
俄羅斯戰略技術分析中心的報告顯示,俄羅斯2008 武器出口突破了80億美元,其中50.4%來自航空科技。俄軍方預測,俄2009年“軍事”出口將達到85億美元。而2008年,中國是俄羅斯武器的第二買家,占其總額的20.4%,第一是印度。而在航空科技方面,中國只占到第五位。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的74.8%是航空技術,但中國並未進入俄航空技術買家的前五名。
俄文章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被歐盟封殺,俄羅斯是中國進口武器的不容置疑的盟友。俄羅斯戰略技術分析中心一專家說,近10年來情況急轉直下。俄羅斯不僅不是中國唯一的武器供應國,而且恰恰是中國在這方面成爲俄羅斯的競爭對手。該專家說:“中國這15年來國防軍工方面完成了一個革命性的飛躍。”
俄文章表示,俄制蘇-33不是爲俄新一代航母所用。俄新一代航母將會配備俄五代戰機。而且,俄官員多次表示不會因經濟危機而對俄國防工業造成任何影響。文章認爲,俄羅斯是該停止供應中國武器了,因爲現在力量對比已不比從前。俄戰略技術分析中心一專家說,俄羅斯現在國防軍工企業的維持和發展沒有中國的錢也可以得到保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3-13/0916545322.html
中國開始嚴控稀土出口,日本首相急瘋了(?)
日本稀有金屬嚴重依賴進口,稀有金屬在軍工方面作用巨大 。西方裝備的各種坦克彈藥和高速彈藥,幾乎都以鎢合金主要成分。而全世界每年消耗的80-90%鎢源自中國出口。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本月5日制定了一項《海洋能源與礦物資源開發計劃》草案。草案顯示,日本將從2009年度開始對其周邊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以及稀土等礦物資源進行調查,並進行正式開采。
中國限制措施刺痛日本
目前,稀有金屬支撐著電腦、手機、半導體、家電、汽車等各個工業生産環節,但日本的所有稀有金屬目前基本依靠進口,而世界上稀有金屬的生産大國主要是南非、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如果進口得不到保證,日本的高科技産業無疑將會受到極大的沖擊。
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稀有礦産已經從"限制外商開采"變成"禁止外商進入"。而這一改變對日本的影響比較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表示,由"限制"到"禁止"的改變,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從根源上保護中國稀有金屬礦産資源,二是控制中國出産的稀有金屬在國際上的定價話語權。
從廢舊家電中"淘寶"
在日本,"城市礦山"一詞時有耳聞,它指的是廢棄的電子産品中所含有的金、鉑等貴金屬和鈀、銦等稀有金屬,其總量之大已經到了一個可以用"礦山"來形容的地步。如果將這些金屬加以回收利用,不亞于甚至超過在自然中發掘的新資源。
不久前,日本一家研究機構公布的調查數據表明,日本國內"城市礦山"中,各種金屬的儲藏量在世界上都屬較高水平。自2001年以來,日本制定並實行了《家用電器回收法》,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並實施。
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日本全國共有1100萬多臺廢棄家電被回收而這些家電的再利用率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回收法所規定的水平。不斷探尋"城市礦山"等回收資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日本擺脫所謂"進口依賴"的一個有效途徑。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125013&tbid=3714
中國大型水上蛟龍-600飛機即將立項(組圖)
1月12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2009年峰會在北京召開。全年實現總收入1660億元,同比增長13.7%。按經濟規模衡量,已經進入世界500強。實現利潤和收益72億元,同比增長11.58%。具體表現爲,航空裝備研制取得新進展, 實現9機立項、7機首飛、5機鑒定、1機定型。民機銷售取得新進展,“新舟”60獲確認訂單和意向訂單累計146架,在海外7個國家近百條航線上安全運營,並成功實現國內首航;“新舟”600簽訂兩架確認訂單和10架意向訂單。民機研發不斷加強,實現了“新舟”600、農五B兩機首飛;“新舟”700可行性論證全面展開;“蛟龍”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立項批複正在財政部簽審;EC175/直15完成首架機體交付任務;與俄羅斯簽訂了新型重型民用直升機合作框架協議;直八F取證工作全面展開;“海鷗” 300、“小鷹”500、運十五-2000、30座級渦槳多用途通用飛機、運十二F快速推進;積極支持新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研制。國際合作成效顯著,轉包生産全年交付額完成6.39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發動機轉包生産交付3.3億美元。非航空産品和三産業務穩步增長。
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摩托車、空調制冷設備、電子産品、新能源設備和機電産品等穩定發展;合資成立了幸福航空公司,首航前准備工作順利進行;加大融入區域發展經濟圈力度,與上海市、天津市、湖南省、沈陽市、珠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打造航空産業基地。資本化運作成效顯著,全年完成新增融資188億元,西航借殼重組上市全面完成,西飛國際完成定向增發、昌河股份和南方宇航重大資産重組、力源液壓增發積極推進,完成對柳州乘龍專用車並購工作,集團特種車輛産業布局已具雛形。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技術創新條件進一步改善,創新基金、創新項目和科技規劃工作進展良好,共有59個民機科研、技術基礎科研、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獲得國家批准。科技成果喜獲豐收,1項獲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10個項目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利申請數量繼續增長,共申報專利1500項,同比增長20%。加強技術改造和研保條件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5.7億元,完成竣工驗收68項,“十五”項目的驗收基本完成。管理創新和改革脫困深入推進,黨建和集團文化、隊伍建設協調推進。
………………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1-14/0950538690.html
美稱中國間諜獲取美軍工技術能力勝過克格勃08-07-22 環球時報
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智庫)《中國簡報》最新一期文章,原題:北京的間諜網 說起冷戰時期竊取美國公司和軍事機密(特別是技術機密),沒有哪國的情報機構比得上蘇聯的克格勃。不過,情況已變。在今天的信息時代,中國已經取代蘇聯,並在借鑒克格勃工業間諜方法的基礎上更勝一籌。如今,中國是最有潛力對美國的技術優勢及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之一。
與冷戰時的克格勃相比,中國享有一大優勢:擁有進入美國科研院校和工業界的空前機會。在美國留學和工作的中國公民超過10萬人。這裏要強調,這些人未必就是間諜,但考慮到中國公民的身份,他們很可能成爲中國秘密工業情報收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招募廣泛人群和組織來當“白手套”,幫其在國外從事肮髒勾當,包括科學家、留學生、企業高管甚至設立幌子公司或收購美國公司的子公司。
中國軍事———工業複合體的緊密聯系可用“16字方針”概括,即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這些方針同樣被應用于中國的工業和經濟間諜計劃:軍工企業通過采購或合資形式取得兩用技術,並以商業爲幌子。同時,直接爲中國工作的間諜以各種身份作掩護,奉命竊取由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開發的高技術工具。
據聯邦調查局估算,目前美國境內有超過3000家公司與中國及其技術收集計劃有聯系。這些公司許多都是中國公司設在美國的子公司,過去它們相對容易識別,最近的調查顯示許多公司已經改名,爲的是與背後的中國老板保持距離。
………………(作者丹•弗頓,汪析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2/0935512591.html
專家稱中國剽竊南非軍事技術完全不可信09-01-12環球時報
對中國實力和能力的不信任似乎已成爲西方一些人的慣性思維。1月8日,西方又傳出了中國“偷取南非武器技術”的怪論。美國合衆國際社刊登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總編平可夫的文章稱,中國最近的幾項軍事研發與南非的軍事技術“有很多相似之處”,令人感覺有“剽竊之嫌”。對他的這一說法,兩位中國專家認爲“完全不可信”。
平可夫聲稱,南非國防工業集團丹尼爾公司的一名代表告訴他,中國的PL-ASR空對空導彈幾乎就是南非A-Darter空對空導彈的“複制品”。按照這名代表的說法,中國曾于2001年與丹尼爾公司接觸,就進口A-Darter空對空導彈進行磋商。由于丹尼爾公司認爲中國是其在非洲市場武器銷售的主要競爭對手,所以沒有將該技術賣給中國。但中國最新的PL-ASR空對空導彈亮相後,丹尼爾公司吃驚地發現該導彈在“外部結構、尾部發動機甚至彈體直徑方面都與A-Darter導彈非常類似”,該公司“強烈懷疑”中國在獲取了該公司的技術材料後,對其産品進行了“逆向研發”。
平可夫認爲,丹尼爾公司的說法正好符合中國獲取軍事技術的一貫“模式”:當中國試圖獲得一項新技術時,便會與外國制造商聯系,要求提供這些産品的實質性技術信息,表現出想購買的樣子。一旦獲得這些信息後,中國的工程師們就開始仔細研究這些材料,並模仿相關的概念和設計。………他還舉例說,中國某型號武裝直升機的光/電吊艙就是複制南非的技術。目前,“無人機技術”是中國最渴望從南非獲得的頭號軍事技術。
………………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顧國良說,國際軍火交易對産品的內容、數量、買家和賣家信息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各國也都非常注意防範自己的技術信息被他國獲得。因此稱中國公司得到了外國公司的“實質性技術信息”不合常理。中國近年來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軍事技術,其進步之快令各國驚歎。有些人出來質疑中國的研發能力也不足爲奇。美國衆議院議員考克斯曾于1999年發表《考克斯報告》,捏造中國通過進口“偷竊”美國尖端軍事技術,當時就遭到了許多美國學者的批評,至今還爲人所詬病,被認爲是誣蔑中國的典型例子。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1-12/0938538434.html
飛機、汽車都愛它 碳纖維身價三級跳【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09.01.08
有波音夢幻客機掛保證後,質地比鋼硬、重量比鋁輕的碳纖維,近年來已成為飛機、汽車等產業的新寵兒,市場供不應求,身價跟著水漲船高。
金融時報報導,波音夢幻客機的問世,固然證明碳纖維可以成為製造飛機的材料,但同時也使運動器材等傳統客戶更難買到這種珍貴原料。
奧地利運動裝備製造商Head公司球拍部門主管馬帝說:「因為飛機製造商大肆採買,我們更難買到碳纖維。現在每磅售價35美元,是兩年多前的三倍。」
碳纖維的價格是鋁的10至25倍,視等級而定,主要用於賽車或網球拍等。但隨著減少廢氣排放的壓力與日俱增,飛機製造商、甚至汽車製造商開始改用碳纖維,過去兩年內碳纖維的價格扶搖直上,市場供不應求。馬帝說,現在很難買到便宜的碳纖維,且因市場競爭激烈,球拍不可能漲價,Head只能接受利潤下滑的事實。
德國碳纖維製造商SGL集團先進材料部門主管柯特曼婉拒汽車製造商的供料要求。他說:「我們不打算以某些汽車製造商想要的價格供應碳纖維。」他認為,未來四年內碳纖維將成為最高檔車款使用的材料。
買家可以仿效波音公司三、四年前的作法,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碳纖維大廠日本東麗公司同意供貨至2020年以後。SGL執行長柯勒(Roberts Kohler)說,凡是想要有大量穩定供貨的公司,都該這麼做,「以前你可以向不同製造商買纖維,但以後不會這麼容易,不訂長期合約,供貨就會有問題。」
空中巴士公司也希望在新型A350XWB客機使用更多碳纖維。空巴與波音都希望將機身的碳纖維比重由10%提高至50%。SGL預估,在2010年以前,飛機製造商使用的碳纖維將增加一倍,至10萬公噸。
SGL計畫在2012年以前將產量提升五倍至1萬公噸,主要為滿足風力渦輪發電機製造商的需求。SGL相信,2010年以前,八家碳纖維製造商將使全球產量提高三分之二,增至4.5萬公噸。
美國山寨機F-35戰鬥機醜聞
俄羅斯人說F-35是雅克-141的改進型
美國的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研制F35時,之前叫X-35時並無過多的垂直起落戰鬥機研制經驗,爲了和波音公司X-32競爭可以說全球尋找相關技術。英國由于研制了鷂式戰鬥機,都是冷戰結束,後續機型沒有繼續開發,其設計思想難以滿足超音速飛行需要。後來去俄羅斯與了解到俄羅斯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41有超音速飛行的潛力,重金購買了,其相關圖紙和資料包括飛行試驗數據。(唉俄羅斯也到了賣家底的地步)後來聽說俄羅斯後悔了這個交易,這是後話了。
F-35樣機可以看到中部風扇進氣風扇之後,X-35進度加快,其原型機基本上就是雅克141的結構,加上F-22外殼。但是明眼人一看,簡直是雅克141的翻版,俄羅斯的力學設計就是紮實,後來X-35漸入佳境一舉打敗了波音的X-32拿到曆史上金額最大的軍火訂單。
X-35在發展初期,也參考雅克141的中部升力發動機,雖然這種獨立發動設計從原理上看很不錯,但是從成本上看難以承受。主要是獨立升力發動機壽命比較短,轉而設計了一個升力風扇。
雅克141的技術和F35差別非常大,141的尾噴管是靠非對稱面的旋轉來改變噴流方向的,35是直接偏轉噴口的。
另參本館<Yak-3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126084/20071231063008
<F-35-JSF>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126084/20071231063008
<AV-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004098/20071229064549
<山寨文化>
平可夫:中國武器質優價廉在非洲搶奪俄地盤
據2008年12月2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合衆國際社12月24日發表《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所寫的文章,稱中國制造的武器正大批銷往非洲各國,這日益挑戰俄羅斯在非洲的武器銷售市場。文章認爲,中國提供的武器裝備比俄制和西方武器價格更爲低廉,而且,中國制造的武器裝備和俄制産品比較接近,這讓早已習慣了俄制武器的許多非洲國家更容易接受。
文章稱,許多中國出售的武器采用了俄羅斯技術,蘇丹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2007年閱兵式上,蘇丹向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96式主戰坦克和92輪式步兵戰車。92輪式步兵戰車裝有俄制2A72型30毫米機關炮,該項技術是俄羅斯在1996年轉讓給中國的。
文章稱,中國最初是用K-8教練機打開了非洲軍售市場,此後中國繼續用廉價的戰鬥機來擴大向非洲的出口,作爲俄制産品的替代。此外,中國制造的主戰坦克已經開始逐步取代一些非洲國家裝備的T-54/55坦克。
文章認爲,過去中國制造的武器以低廉的價格但較差的質量著稱,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轉變。自從10年前中國開始獲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技術支持後,中國制造的地面裝備和武器系統同俄羅斯以及西方國家的質量差距已經顯著縮小。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30/0927536903.html
美稱中俄簽知識産權協議 終止中國仿俄武器計劃08-12-19 東方網
美國《防務周刊》報道說:俄羅斯與中國已經簽署了一項有關兩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保護知識産權的協議。這一行爲意味著將阻止中國習慣的從引進俄羅斯武器仿制的計劃。
據悉,該文件是在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到訪北京期間,于12月11日召開的第13次雙邊貿易合作委員和軍事合作會議後簽署的。這也是首個三年協議。
一位俄羅斯外交部消息人士說,俄羅斯認爲類似這樣協議商談,已經在中國總理溫家寶5月到訪俄羅斯期間以及中國國務院主席胡錦濤10月到訪俄羅斯期間進行了商談。
俄羅斯官員指責中國說,中國已經成爲20世紀90最大進口俄羅斯武器系統與飛機的國家,但是中國卻在借用這些來推廣自己設計的“俄羅斯武器系統與飛機”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國仿造俄羅斯SU27式殲擊機。(北約代號:側衛)即中國所謂J-11B式戰鬥機。
在1995年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軍事采購合同。俄羅斯將許可中國自行組裝200架蘇-27CK戰鬥機。中國方面代號爲殲-11。1998年-2004年期間俄羅斯對華提供了一半的組裝部件。但是中國隨後決絕在接受其他剩余部件。不久後中國媒體公開報到了關于中國“研制”的殲-11B所謂新型戰鬥機。同時還有中國當地開發的發動機和雷達系統。
俄羅斯國防分析家們警告說,中國提供更加便宜的“中國版本”俄羅斯武器系統的做法可能會邊緣化俄羅斯目前的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地位。同時他們還指出,不但中國目前實際購買俄羅斯武器系統越來越少。反而還會要求購買莫斯科出售的更先進的武器系統。但是這是不太可能。
這一知識産權協議將有助于中國停止繼續抄襲俄羅斯武器系統。同時俄羅斯將會獲得更多的杠杆平衡作用。同時要求中國停止出口其仿造俄羅斯産品到其他國家。這是康斯坦丁?馬基耶卡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成員,在莫斯科智囊團會議上所說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9/0858535589.html
另參本館<蘇俄建軍原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443128/20071130061418
中國軍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353195/20080402062451
SU-3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133377/20071124063015
近來有人拿鉚釘的事向頻頻殲十發難,大唱歐美等國的鉚釘是如何的好,我想這裏邊可能既有殲十做不到那麽完美的因子在內,也有某些人媚外近視,以第三只眼觀之的心態在作怪!
我們軍工的某些方面技術,工藝還與美歐等國家有相當差距,殲十整體性能也未必見得有多先進,這無須諱言!貼這些圖出來,不是說殲十鉚釘鉚得如何完美,難看也難看得理所當然,不是說這些鉚釘就沒有任何問題,也不是攻擊別人鉚釘有多難看,而是說飛機鉚釘是否鉚得美觀/整齊美歐等也同樣存在問題,說明某些人“外國的鉚釘就好”“中國飛機鉚釘就是醜”語氣的惡心性與無知性!
當然,美歐等發達國家的長處我們要努力學習之,這沒有什麽丟人地方,但鉚釘呢?外國飛機的鉚釘就是鉚得好,中國的就是鉚得差?
殲十的鉚釘就是如此難看醜陋?
歐美的就是那樣美觀整齊?
NO!這未必見得!
殲十的鉚釘不見得有如何漂亮,具有多少欣賞性,也不是不可以批評,但語氣請不要這樣不屑與媚外好不好?
如何既要做到鉚得美觀整齊,又或是做到完全無鉚釘,光滑得有如夜店裏小姐的皮膚,又要滿性能等其它要求,這也許這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但一架飛機上鉚釘數以萬計,個別地方鉚釘鉚得美觀整齊與否,絕不是攻擊的理由,外國的也好,本國的也罷!戰機的性能,也不是由某處幾個是否美觀的鉚釘來決定!
回應
樓主一個軍盲就不要在這裏裝苦大仇深了!鉚釘外突影響的不是美觀而是隱身性能.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做工的粗糙也說明了工作的不嚴謹!當然殲十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一個裏程碑式的跨越,只是中國制造想要真正成爲叫的響的産品,還是要好好學習一下歐美的制造工藝,尤其是人家對工作嚴謹的態度.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成爲優質而不是廉價的代名詞!
F22也是一樣的有那麽多的釘子,只不過它外面不有一層複合材料給蓋上了,笨!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13467&tbid=269&ismain=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在軍工領域失敗較多,一個是俄羅斯,不是潛艇失事,就是飛機失事,兩者恰是在交替進行。另外一個是日本,失敗較爲集中的導彈研發,不過日本飛機失事與俄羅斯相比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本國研發的,還是采購他國的,列裝日本自衛隊之後總是不停的發生事故,好歹俄羅斯事實飛機都是本國生産的,就算在不濟,也只是涉及上存在缺陷,可日本呢?采購美國的飛機都經常往笑掉,這有說明了什么?恐怕只能說明日本飛機事故,不但是研發有問題,而且飛架駕駛、維護環節存在諸多問題。
近期日本軍事科技領域最大的失敗當屬第二次海基攔截導彈試驗失敗一事,如果是一直關注日本的人,就會發現日本科技的的一個規律,民用科技成功居多,軍用科學敗筆較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方面的,首先需要排除的是中國新聞媒體刻意渲染日本軍事負面新聞,中國重視日本軍力還來不及,不會倒行逆施去。日本的科技研發道理是重民用而輕軍用,所說的重不是重視,而是重用,在美國羽翼下,日本只能是發展民用科技,若是引起美國的猜疑,那么日本將遭到滅頂之災,反正軍事科技是吃現成,足以做到領先其他國家,若是在美國技術上嫁接一些日本技術,很有可能超過美國。
日本科技必須不能引起美國的警覺,所以市場需要失敗一下,就和賭桌上的贏家一樣,會故意輸幾次,讓對方絕對還有翻盤的機會。當然並非所有日本科技領域的失敗又可以歸納到日本科技戰略體系中,總是有一些意外,例如這次導彈試射失敗。
尖端技術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綜合日本的一些負面新聞來看,現在的日本人並不懼怕失敗,如同愛因斯坦一般,對待失敗不認爲是失敗,而是認爲找到了不會成功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下,這就是一種成功。日本不認輸的性格得到了轉換。日本人至今堅決不承認二戰失敗,只是認爲太平洋戰爭終戰而已,而他們成爲了美國的大名,又遵從美國與華建交而建交,至于對俄羅斯,日本與其尚未存在任何形式的和平條約,這樣的現象就被日本人認定爲是終戰的延續,從而由質疑到否定日本是二戰侵略國的身份。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0&fid=62344&tbid=6537&ismain=
美海外軍售 年增45%【聯合晚報08.09.04
五角大廈國防安全合作署官員珍‧法默說,預計本會計年度的美國政府海外軍售總值將達到約34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45%以上。美國2008會計年度將在本月底結束。
法默說,本會計年度傳統武器的最大政府買主是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埃及和伊拉克。
海外軍售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國防包商的財源,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 、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通用動力公司、雷神公司。
國防安全合作署的資料顯示,2007會計年度的海外軍售總額為233億美元,比2006會計年度的210億元增加。
法默是在華府舉行的ComDef 2008國際國防工業會議上透露前述數字。她並表示,國防安全合作署已在全球反恐戰爭和國家安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她說,國防安全合作署目前與207個國家合作,到上個月為止,進行中的軍售案總值2743億美元,包括已經交貨但仍有其他選項的軍售案。
美國的傳統武器軍售案都是透過國防部的「對外軍售計畫」(Foreign Military Sales program)進行。
英國簡氏防務連續刊文對中國軍工發展憂心忡忡
《簡氏防務周刊》7月23日和30日連續發表題爲《中國軍事力量現代化》的長篇分析報告,對“中國威脅論”和中國的國防工業進行了全面評估。
這份報告的第一部分爲“中國威脅調查”。該文從解放軍的軍事預算、裝備發展、對臺政策、對馬六甲海峽的政策、競爭超級大國的意圖、軍事互信等方面,通過引用西方和中國的觀點以及事實的驗證,對所謂“中國威脅”的起源、發展和現實情況進行分析。
該文在開頭稱,如果像《孫子兵法》中所說的那樣“兵者,詭道也”的話,那麽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就該讓世界感到擔心了。但是從公開的事實來看,中國的意圖是完全善良和溫和的。中國政府最新的國防白皮書稱解放軍的發展“爲了維護世界和平”,並承諾“不參加任何軍備競賽或者對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軍事威脅。”在官方的宣傳中原先的“和平崛起”被更爲溫和的“和平發展”所代替。但是盡管使用了消除他國疑慮和恐懼的語言,“解放軍龐大的規模也足以讓西方感到不自在”。該報道稱,西方關注的“中國軍事威脅”更多是來自“中國國防力量經過長時間兩位數的增長以及獲得先進技術成就”,但“很少人能夠說清中國可能實際帶來哪種威脅”。
………………
分析認爲,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增加,部分西方媒體也開始嘗試著用相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解放軍和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2007年《簡氏防務周刊》還曾提出中國發展的海軍不同于西方的“藍水海軍”,而是將海上力量的運用與軍隊的指導思想乃至國家大戰略結合起來的“大海軍”的全新概念。有媒體將簡氏的分析解讀爲是西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過去只著眼于解放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認識。但由于他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對中國存在的誤解和偏見,使其難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在這份《簡氏防務周刊》的長篇報告中充滿很多相互矛盾的觀點,其中體現的正是西方如今看待中國軍力搖擺不定的矛盾心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02/0941514454.html
蘭德公司:中國軍工2025年前無法追上美國(圖)
雖然近年來中國的國防工業進步很快.但前進的道路依然坎坷。例如。中國至沒有專用武裝直升機;不具備有效反潛作戰能力;短期內不太可能擁有隱型飛機;沒有美、俄、以色列等國早已擁有的外紅引導超高速空空導彈;缺乏美國空軍所裝備的高精度空對地攻擊彈藥等等。對于中國而言.若想在東亞地區挑戰美國的軍事優勢,還需要解決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且,正如上文中所指出的那樣,盡管從外國引進先進技術要遠比自己搞開發節省資源.但由于中國已開始接近最爲頂尖的科技,因此未來縮小技術差距的道路將會越走越昂貴。在另外一份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中,我們估計在2025年之前,中國所能利用的國防資源將無法與美國當前所擁有的國防資源相提並論。
此外.中國的國防工業一直被一些結構性問題所困繞,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必將制約其有效性和創新能力。在所有這些結構性問題中,有兩個問題尤其突出。第一,軍工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競爭。正如我們在美國某些壟斷行業中所發現的那樣:較之競爭的環境,缺乏競爭的壓力將減緩創新的步伐。第二,幾乎所有的軍工企業都屬于國家所有。私有企業會因爲資本投入而承受極大的創新壓力,然而國有企業則不然。與許多國有企業一樣,軍工企業雖虧損嚴重但卻不會受到懲罰。虧損軍工企業不允許破産,由國家提供補貼或銀行貸款以彌補收支差額。這種缺乏財務約束的行爲不僅使軍工企業失去了減虧動力,也難以使其形成創新動機。
我們認爲,只有當中國采取切實步驟允許武器開發商展開全面的競爭,才有可能逐步縮小與世界軍事強國之間的技術差距。我們還認爲,只要美國有關部門繼續研制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的國防工業就難以挑戰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地位。
中國國防工業所取得的成就十分顯著.其潛在的戰略意義十分巨大。盡管上文剛剛指出,只要美國有關部門不斷制造出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國防工業就難以獲得挑戰美國軍事優勢的機會。但是倘若美國軍方不能有效提升其技術水平,十年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有可能裝備更加先進的武器系統,並在東亞地區挑戰美國的軍事優勢地位。同時中國擁有獨特地緣優勢——地處于東亞,而美國若想抵達該地區則需繞半個地球。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9/0851513757.html
專家談國防工業弱項:西方1臺發動機頂中國10臺
目前,中國國防工業有哪些領域是最關鍵而又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的,是必須得集中精力突破的,如果突破不了,我們就會受制于人的?本次沙龍,宋宜昌先生選了幾個重要領域並談了看法。
定向凝固高溫合金
宋:中國如果要發展大飛機,發展更高性能的軍機,必須要有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發動機裏最關鍵的是渦輪和壓氣機。無論是商用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還是軍用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都需要核心機,而且需要最好的發動機葉片。葉片分渦輪葉片和壓氣機葉片。渦輪葉片一般要在1500℃和接近15000轉/分這種極大離心力的惡劣工況下運轉,在這種條件下工作成千上萬個小時,要求極高。渦輪葉片工作溫度高,負荷大,應力複雜,要求材料具有很強的熱強性、抗沖擊性、抗疲勞性、耐腐蝕能力及損傷容限特征。它的工作溫度已經超過鋼鐵承受的溫度,只能用高溫合金。但高溫合金在這麽高的溫度和這麽大的離心力下要産生蠕動,一蠕動,葉片就要變形,很容易失效。在這種惡劣工況下,過去我們用的是多晶體合金。它的特點是:你把合金一弄斷,看它的斷面有很多閃亮的晶點。這種晶格結構有缺陷的地方首先會斷裂。而單晶體合金就避免了多晶體合金的缺陷,它是均勻的整體,沒有缺陷。如采用定向凝固制造成定向單晶合金,就消除了晶界,可將使用溫度提高一個臺階,約爲30℃,從而使渦輪進口溫度提高30℃-60℃左右。它的整體輻射非常均勻,具有更高的疲勞壽命。多晶體合金容易疲勞,在高溫下容易沿著晶界産生裂紋,而單晶把這個條件提高了1~2個數量級。在壓氣機葉片上,有很大的氣動彈性,沒有優秀的壓氣機葉片,承受不了氣動彈性引起的疲勞和裂紋。
目前中國和國外這方面差距非常大,中國還沒有民用渦扇發動機,都談不上與國外的比較。軍用的有,原來是渦輪噴氣,現在是渦輪風扇,但用不到一千小時就要大修。西方的發動機使用壽命起碼是一萬個小時。如果這個差距不趕上,即使造出飛機來,由于發動機使用壽命短,也影響飛機的出勤率。
AL-31F也好,“太行”也好,其關鍵之處不僅在于推力和推重比,還在于它們的耐用性。上世紀50年代初,蘇聯發動機專家米庫林爲米格21設計了P-13渦噴發動機。它雖然獲得了滿意的推重比,然而采用跨音速葉片,引起許多氣動彈性和振動問題,P-13的大修小時僅爲100小時,頻繁地更換發動-機使米格21的戰備狀況受到影響,米庫林因此還丟了官。
殲-7的發動機渦噴7系列,大修周期開始也是100小時,想盡辦法搞到150小時就挖盡潛力了。關鍵是渦輪和壓氣機葉片,在高溫和強氣流條件下老化、斷裂、蠕動。西方戰鬥機的發動機也同樣存在這些問題,但他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實驗工作,投入的巨資終于有了回報。上世紀70年代,國外研制出單晶定向凝固高溫合金,徹底解決了渦輪葉片在高溫高壓、惡劣工況下的壽命問題。美國裝備波音747、767的JT9D發動機采用PWAl422單晶合金,壽命達9 600小時以上。F-15的F-100發動機用的是第一代定向凝固合金葉片,美國的第二代單晶合金PWAl484和第三代Re-neN6的性能又遠遠超過了第一代的水平。你可以看到空客和波音的飛機日夜在空中飛行,發動機可靠地工作著。有的CFM-56發動機壽命達到了1.4萬小時。AL-31F大修間隔原來只有640小時,後來做了延壽才達到800小時,盡管戰鬥機發動機與民用渦扇發動機定位不同,但還是能看出基礎研究的差距。中國目前能生産的定向凝固單晶葉片與國際水平差距就更大,人家一臺發動機頂咱們10臺以上。
高級複合材料
宋:一般航空工業用的複合材料都是碳纖維加環氧樹脂,就是腈綸碳纖維的原料。這種材料類似于釣魚杆,它是怎麽制造的?簡單地說,就是用腈綸在隔絕空氣的狀態下加熱,裏面含的有機東西都蒸發了,只剩一個長的碳鏈,這個東西拿出來看是黑的,但把它和其它有機材料合成起來,一般是塗上環氧樹脂,一層層壓起來,就會既輕又堅韌。
按說碳纖維的制造並不複雜,但它的水平高低體現在:高級的可耐很高溫度,而且有很高的強度,低級的就不行。發達國家的碳纖維爲什麽強度高?你看咱們生産的碳纖維斷面,它的碳鏈是光滑的,而發達國家的碳鏈帶很多倒刺,像尼龍搭扣一樣勾在一起,所以強度很高。另外咱們的碳纖維總還是有點雜質在裏面,一拉就容易斷。發達國家的碳纖維都是高純度的。這方面日本的水平最高。美國全是買日本的碳纖維,再用美國的樹脂加工,就直接壓成機體框架。這是最尖端的東西,像波音787上用了大約37%的這種材料。爲了生産787,美國做了一個約30米長的機艙大加溫爐,鋪一層碳纖維布塗一層有機材料,最後一壓,保持溫度,30米的機身一下做成。完全不是過去那種在框架上鉚上鋁蒙皮的做法。
中國現在的碳纖維基本是低檔水平,高檔的全靠進口。我們想買日本的,他們要很高價格,有些型號還不賣。而且核心技術不給我們。沒有這一個東西,我們就只能造金屬飛機。但近年來有幾個廠家有所突破。西安的複合材料上去後,國外飛機廠商開始包給你做了。以前國外不可能包給你,因爲人家早不做鋁飛機了。當然現在包給你的這些複合材料部分都是對受力要求最低的,比如門、起落架蓋,這部分肯定不是受力部分。但像機身、機翼蒙皮的複合材料部分肯定不會包給你。另外,環氧樹脂的壓制加工工藝變化很大。環氧樹脂的特點是不耐高溫,300℃以上性能就要發生變化,而軍用飛機高速飛行時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溫度。過去的碳纖維是橫向水平結構,層和層之間很容易滑動,現在增加了縱向纖維,中間是環氧樹脂。一種新的複合材料“雙馬來酰亞胺”,可防濕熱。以前的複合材料怕濕怕熱,國外不斷對複合材料提出新的物理性能要求,不斷往前改進,我們的步子邁不了那麽大,目前還處于低端。
記:A380所用複合材料的比倒是23%,低于波音787的37%-40%,是否說明歐洲的複合材料水平低于美國?
宋:歐洲的要求是多載客,所以搞成雙層,而對航程要求不高,不超過6000千米。歐洲的旅遊距離一般也就3000千米。而美國一飛就是跨越兩洋,一般都上萬千米,要求飛得遠,要省油。所以美國注重用複合材料減輕空重,以便多裝燃油。歐洲的飛機由于載客多,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空客認爲複合材料是一種比較新的材料。
高頻芯片
宋:導彈擊中衛星是很高明的技術,這個技術高在哪兒?這個導彈彈頭上帶了一個計算機。但是光有計算機不行,因爲計算機芯片是通用芯片。對于半導體芯片,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是CPU、內存等芯片,這些統稱通用芯片。在收音機、手機、雷達、微波和各種機載、彈載、星載的各傳感器裏承擔電子功能的芯片大部分可歸納爲高頻芯片,以區別于計算機裏用門電路(只是開關運算,沒有放大作用)組成的芯片。高頻芯片就決定了一個國家尖端産業電子設備的重量、功能及綜合性能。比如,在衛星上的雷達一般爲幾百千克,如能縮小到十幾千克甚至幾千克,那麽飛機也好,衛星也好,都會節省大量的燃料和空間,而同樣的體積卻可擴展很多功能,例如相控陣雷達。這是一個國家電子先進性的最主要方面。
但這些高頻芯片特別專用,功能又很繁雜,所以民衆對它了解不是那麽多。如果我們的高頻芯片發展上去,我們的國防工業就有了靈魂。比如各種末制導炮彈的精度就取決于高頻芯片的水平,機載、星載雷達、聲呐的功能就會成數量級的提高。我們與西方的差距體現在:西方已是單片雷達,而我們還是把雷達的各種部件分立地組裝出來。美國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個詳細計劃,重點發展高頻芯片,投入了國家力量,以至于90年代初大幅領先。它能用一個很小的無人機甚至蒼蠅做到的功能,我們還得用很笨重的設備才能實現。我們在追趕CPU的差距時,還要花更大的精力彌補高頻芯片的差距。
高頻芯片還不止是單晶矽,還有砷化鎵器件。如果差距縮短了,我們的反坦克導彈,空地、空空、地空導彈,巡航導彈,無人機,衛星、合成孔徑雷達、海洋監視雷達、地形測繪雷達等都會大大前進一步。高頻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水平追趕到某種程度,將大幅度降低我們先進武器的造價。提高先進裝備的數量,收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1/0748512313.html
俄指責烏克蘭試圖幫助中國仿制RD33軍用發動機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殷娜報道:7月9日出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刊文說,關于俄制米格-29戰機及其主要部件(RD-33發動機)的許可證問題的爭論,已經不僅僅是俄制戰機升級和大修的市場競爭問題,現在已經牽涉到在俄羅斯的傳統武器市場中國。
文章說,位于莫斯科的切爾尼雪夫(Chernyshev)機器制造廠總裁諾維科夫(Novikov)指責烏克蘭盧茨克的一家工廠,在未獲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大修和升級米格29上采用的RD-33-2S發動機。
文章提到,盧茨克的這家工廠與其他9家烏克蘭防務企業組建了一個名爲“Aviarement”的聯合體,該聯合體的一位官員否認了俄羅斯的指責,他表示,從前蘇聯開始,位于烏克蘭盧茨克的公司就有維護RD-33發動機的曆史傳統,他說:“情況是這樣的,蘇聯解體後,航空産品在俄羅斯進行設計研發,批量生産後,大修工廠則在烏克蘭。”
俄方切爾尼雪夫機器制造廠總裁諾維科夫則回應說,前蘇聯時代,烏克蘭只獲得了生産蘇-27上采用的AL-31F系列發動機的許可,關于RD-33發動機,烏克蘭只涉及到對一些小零部件的複制。
簡氏的文章說,新産生的關鍵問題是,俄羅斯方面的代表稱,烏克蘭廠方正在試圖向中國方面出售RD-33發動機設計的技術。
簡氏提到,中巴聯合研制的FC-1/JF-17“梟龍”戰機采用的就是RD-33發動機的升級版本RD-93,中國方面對RD-93發動機的獨立自産很關注,如果得到烏克蘭的幫助,中國將能夠仿制RD-93發動機,就像他們仿制蘇-27那樣。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11/0857509950.html
俄稱中國已經開始與俄爭奪第三世界武器市場
核心提示:據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報道,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報告顯示,至少在過去10年,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而其中90%以上的進口來自俄羅斯。不過,中國去年的武器進口總額下降了60%以上,表明中國的工業生産能力已開始逐漸接近俄羅斯。該研究所的研究員保羅?霍爾頓表示,俄羅斯已經完成了與中國簽署的所有大型武器合同的交付工作,其中一些重要合同被提前終止。專家認爲,這可能標志著中俄兩國間大批量的武器交易已開始走向終結。
軍工企業生存的需要
俄羅斯軍工綜合體負責俄羅斯的武器研發、生産和出口,不僅對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整個俄羅斯經濟來說,俄軍工企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俄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目前俄羅斯軍工企業普遍處境艱難,主要原因是國家財政撥款嚴重不足,國家訂貨急劇減少,許多軍工企業完全依靠出售武器來維持生存,而擴大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不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發展的需要,因爲俄羅斯對華武器出口約占俄武器出口總額的20%,個別年份這一比例曾達到40%至50%。由此可見,中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已成爲俄羅斯的戰略夥伴,發展中國的武器市場是在當前形勢下扶持俄軍工綜合體_的有效手段。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能否保住俄羅斯是中國的主要武器出口國的地位,對俄羅斯的高技術産品出口來說有著決定性意義。
但是,兩個挑戰擺到了俄羅斯的面前,一是中國高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武器研制能力不斷增強,對俄羅斯的依賴今後會逐步下降。中國作爲當今世界的一個主要大國,肯定會致力于研制性能先進的武器,十多年後中國有可能完全擺脫高新武器依靠進口的局面。不僅如此,中國的武器研發除了改善本國軍隊的裝備外,在世界軍火市場也將占據更大的份額。中國已建立起相當有效的管理科技的機制,包括軍事部門的管理,這大大提高了科技的生産能力,尤其是在高技術領域。這種機制既具有西方模式的靈活性和幹練性,又有自己獨特性,有助于把軍事開發成果迅速地利用到民用領域,能集中力量發展關鍵性的領域。中國的軍事科學和生産正在大大加強高技術領域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積累,中國模仿外國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只是暫時現象,是“增長中的問題”,是在積累技能,建立科技和工藝基礎,中國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飛躍,才能獨立地發明並生産第五代及後幾代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
另一個挑戰來自俄羅斯的競爭者。俄羅斯現在已經感到美國以及法國、英國、德國、瑞典和以色列等國競爭的壓力。一旦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令取消,中國就有可能從多種渠道獲得武器,在一定條件下改爲從其他國家進口武器。如果法國開始的修改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條件做法獲得成功,法國的“幻影”一2000等武器都會同俄羅斯形成激烈的競爭。如此一來,俄羅斯在這個最有利可圖市場上的份額將大大縮小,這將導致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撥款的減少和衰退,因爲對這個部門來說,國防産品出口是生存的主要手段。
莫斯科的兩難選擇
盡管俄羅斯政府和它的軍工企業願意維持目前與北京的商業協議,但是不斷成熟的中國國防工業已經能在莫斯科授權的情況下,獨立制造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系統,而不用直接從俄羅斯購買已完成的武器平臺。而且,中國已經開始減少購買完整的俄制武器平臺,例如已組裝完畢的戰鬥機和軍艦。
北京開始更多的進口軍事技術、子系統和其他關鍵的零部件,這樣中國的軍工企業能夠將這些技術、子系統和關鍵零部件直接運用到自己獨立設計的武器系統當中。
不斷提升的中國國防生産能力使得俄羅斯的官員們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直到現在,俄國政府還拒絕出售它最尖端的武器系統給中國,例如遠程戰略轟炸機或彈道導彈,它擔心中國有了這些武器後會打破東亞的力量平衡。這一政策意味著莫斯科出售給中國的武器並不能使中國大陸在與臺灣地區或日本所擁有的更爲先進的軍事技術競爭中保持優勢。然而,中國企業已經很快就能利用自己的技術替代許多昂貴的進口武器項目。
爲了保持俄制武器在中國防務市場的占有率,莫斯科也許會決定向北京出售更爲先進的武器系統。2005年1月,俄羅斯空軍將領表示,在中俄舉行的“和平使命-2005”雙邊軍事演習中,俄羅斯有意展示了圖一95MS型戰略轟炸機和圖-22M3型“逆火”轟炸機,以吸引中國買家的關注。盡管這兩款戰略轟炸機都屬于老式的作戰平臺,它們卻能針對空中和地面目標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包括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另—個可能的出口項目是俄羅斯第四代柴電混合動力“拉達”級潛水艇,這一可能的采購也能增強中國對抗美國海軍及其太平洋盟友的軍事實力。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情報,俄羅斯政府已經准備向中國提供SU-33和SU一35兩款先進戰鬥機,後者尚處于研制當中。此外,由于擔心美國將尋求對中俄的核優勢,中俄有可能在核技術和彈道導彈技術方面加強合作。
俄國的分析家援引過去的例子,當中國工程師仿制了俄國的武器系統後,在個別參數上作了一些細微的修改(比如將某型反導系統的口徑由100毫米改成105毫米),之後就將其用于出口。俄國的軍工企業已經要面對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武器市場上的有力競爭,例如埃及和緬甸。在一些以前主要購買蘇聯武器的發展中國家,俄國的企業已經被迫向售價較低的中國公司出讓了很多市場。如果中國最終有能力自己制造尖端武器系統用于出口(例如經過漫長等待的J一10型多用途戰鬥機),中國就會成爲一個難對付的競爭對手。
在2006年2月的早些時候進行的一次協商中,由于擔心會增強中國軍工企業的競爭力,莫斯科拒絕向北京授權,在並不算太先進的FC—1型“梟龍”戰鬥機上安裝俄制的引擎,因爲中國計劃向巴基斯坦出口該型飛機。
俄羅斯決定向中國出售最尖端武器的決定會引發美國的強烈反應。在美國公布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認爲“在國際上,美國歡迎俄羅斯作爲一個建設性的夥伴,但是對于其不斷向海外銷售毀傷性武器技術表示關注”。美國的一些官員宣稱,俄羅斯對武器交易的限制遠不如西方國家嚴格,尤其是對一些受到侵犯人權指責的國家。
美國官員擔心俄羅斯對華軍售會加快解放軍的現代化進程並改變臺海軍事平衡,使之向有利于北京一面發展。這一轉變有可能使北京針對臺灣獨立的立場變得更爲強硬,更傾向于對臺北使用軍事手段,並增加中美兩國因爲臺灣問題發生軍事對抗的危險。基于同樣的考慮,布什政府還盡一切努力阻撓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中俄武器交易面臨零和?
前不久,有美國媒體報道稱,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潛力已經喪失。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據的比重迅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中占70%的比重,到2006年時已經下降到了40%。在分析是什麽原因導致中、俄武器貿易逐年降溫的原因時,美國的多家研究機構和媒體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美國媒體聲稱俄制武器質量的低劣以及合同執行上的不守信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
美國著名智囊機構的觀點則更具代表性。哈特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韋茨博士在2007年年初撰文分析了中、俄軍事技術合作降溫的深層原因。他的核心觀點是:日益成熟的中國國防工業最終將使中國對俄國目前能提供出口的先進武器系統的需求減少。同時中國強大的仿制和自研能力有可能對俄羅斯的武器出口産生威脅。韋茨在他所撰寫的《中俄武器交易走到十字路口》一文中寫道:目前,中國的國防工業已經能獨立制造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系統。中國開始減少從俄羅斯購買完整武器平臺,轉而更多的進口技術、子系統或者關鍵零部件,軍工企業能夠將其直接整合到獨立設計的武器系統中。因此,俄羅斯面臨著一個選擇:接受中國有可能的訂單減少或者向解放軍出售其目前政策所禁止的更先進的武器。而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意味著中國的國防企業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的技術,從而有可能將其運用到他們自行研制的産品中去,再憑借價格優勢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與俄羅斯爭奪訂單。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中俄之間的武器交易出現了零和博弈的傾向。這種觀點似乎得到了俄羅斯防務專家們的支持。俄事評論家利多夫金認爲,在對華軍售決策時,俄軍方和負責對華武器銷售的決策者對中國吸收俄軍事技術的速度感到擔憂,他們害怕繼續向中國出售更先進的武器系統將會危害到俄羅斯的國際軍火市場份額。軍事文摘第5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7/0819509073.html
中國艦載雷達非複制品:細節與原裝貨明顯不同
《信號》雜志刊登的這篇文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國海軍取得的進步,但卻將其原因武斷地歸結爲“盜版外國技術”,不僅有違常理和事實,也暴露出西方軍事界對我國軍力發展的偏見。
該文的主要論點,是認爲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現代”級戰艦,是中方“非法仿制”俄制武器的模板。然而不少軍迷都知道,作爲一款帶有較強應急色彩的引進裝備,“現代”級驅逐艦只是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産品,即便100%複制成功,其技術水准也不可能滿足我國目前的需要。而且早就有人根據公開照片指出,國産新艦上的雷達在很多細節上同所謂“原裝貨”明顯不同。身爲專業人士,原文作者卻有意無意地忽視這些反面證據,這並非科學的研究態度。
任何現代化的武器都是複雜的系統,外觀上局部相似,並不代表其內部構造或工作機制也完全相同。退一步說,在工程學意義上,相似的需求才會導致“殊途同歸”的設計結果;所以,就算中方在尋求最優方案時確實借鑒了進口裝備的某些特色,也是基于自身實際需要的選擇,絕不是照搬。
至于所謂“盜版”武器影響俄對華軍售的論調,更是無中生有。俄羅斯近年來對華武器貿易額的下降,其實只是一種正常的周期性現象,真實原因在于中國需要時間來“消化”2005年以前的大額軍品進口。
從“殲-10抄襲以色列戰機”,到“中國海軍盜版俄羅斯技術”,部分西方媒體和所謂“分析人士”對中國軍力建設的貶低並非完全出于無知,而是同他們對中國軍隊和軍工系統根深蒂固的輕視有關。真正理性的軍事愛好者,有能力運用自身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分辨類似信息的真僞,不會因爲這種偏見而妄自菲薄。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1/0758504767.html
美稱中國非法複制多國武器包括美制MK41系統
國外有媒體誣稱中國新一代主戰艦艇上普遍裝備的7管30毫米近程防禦火炮就是荷蘭在上世紀80年代時研制的“守門員”近防炮。
文章稱懷疑中國新型護衛艦安裝的垂發系統其技術竊取于美制MK41垂發系統設計專利
本報特約記者 萬鈞
得益于衆多國産先進裝備的服役,中國海軍的戰鬥力近年來有了顯著提高。然而,6月份出版的美國《信號》雜志,卻刊登了一篇題爲《中國海軍“拷貝”俄羅斯技術》的文章,貶低我軍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成就。現將該文主要內容編譯如下,並試指出對其中的不實之處。
這篇由美國“水面作戰研究中心”分析員詹姆斯?巴塞特撰寫的文章認爲,自俄羅斯引進的整套武器裝備及其附帶的技術轉移,對于中國建設“藍水海軍”的龐大計劃,具有不可忽略的促進作用。文章認爲,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海軍總共引進了包括4艘“現代”級驅逐艦在內的俄制軍火。讓俄羅斯方面感到吃驚的是,僅僅在幾年之內,一些原本安裝在這批艦艇上的武器系統,就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照搬到了中國自主建造的新型戰艦上。
文章指出,新近服役的中國海軍某導彈護衛艦,就是中方“盜版”俄羅斯技術後的産物。從外觀上看,這艘軍艦至少采用了4套“具有俄羅斯血統”的作戰系統,它們分別是:“頂板”M2EM三坐標雷達(用于對空搜索)、“音樂臺”Mineral-ME超視距探測裝置(用于定位海上目標)、MR90照射雷達(用于防空導彈制導)以及艦首的MGK-335型中頻聲呐。由于沒有迹象表明中國曾取得過這些裝備的生産許可證,作者斷言,中方必定對俄制原版産品進行了某種“非法複制”,才使它們在國産軍艦上得到推廣。
更有甚者,在談及位于該艦前部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時,原文竟以“結構高度相似”爲理由,懷疑中方“竊取”了美國MK41垂發系統的設計專利:“考慮到MK41曾出口到許多國家,因此不能排除發生技術流失的可能。”類似的論調還出現在對中國新一代主戰艦艇上普遍裝備的7管30毫米近程防禦火炮的評價上;作者言之鑿鑿地在文中表示,該型武器的原型,就是荷蘭在上世紀80年代時研制的“守門員”近防炮。
文章進一步揣測稱,中國對俄羅斯武器的大肆仿制,不僅影響了後者的軍火出口計劃,還在世界市場上同俄方形成了不正當競爭關系,“搞得莫斯科負責知識産權的部門異常惱火”。原文還引用統計數據指出,從2006年開始,中國在俄羅斯武器出口總量中所占的份額正迅速減小;並試圖通過這種變化趨勢證明,中方“毫不負責的剽竊行爲”,已經迫使俄方改變了對華軍售的基本政策。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1/0736504760.html
中國大批制約武器裝備發展關鍵技術獲重大突破
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孫來燕稱,中國基本形成現代化國防科研體系,國防科技工業已擁有近三百個核心軍工科研機構、九十余個重點實驗室以及七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和大批民口配套單位。已形成較爲完備的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專業化協作和社會化配套的國防科研體系,有力地保障了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與産業發展。
由中國科技部、教育部、國防科技工業局等共同主辦的紀念全國科學大會三十周年座談會二十七日在北京舉行,孫來燕與會並提交書面發言,他在書面發言中作上述表示。
孫來燕說,三十年來,中國國防科技成就舉世矚目,對國家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國防科技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成果,制約武器裝備和産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獲重大突破。近三年,國防科技工業專利數量年均增長百分之四十六以上。
中國軍民結合産業研發能力也顯著提升,數字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加工制造效率大幅提高,研制周期平均縮短三分之一。已攻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多項設計技術,研制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平臺,開展新型支線飛機、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的全面研制,掌握了超大型油輪和液化天然氣船設計建造技術,在材料、信息等領域形成一批新興産業,軍民結合高新技術的先導和輻射作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日益顯現。
總結中國國防科技三十年來發展成就,孫來燕體會有四:一是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充分發揮科技對軍工科研生産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二是堅持自主創新,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跨越發展和科學發展;三是堅持人才興業戰略,著力培養造就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四是堅持社會大協作,調動和利用全國科技資源服務于國防建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8/0749492225.html
美國專家鼓吹要阻止中國研制先進武器(組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訊 瑞士國際關系和安全機構“安全觀察”(智庫)5月15日文章,原題:“勸阻”中國 在世界所有國家中,最令美國擔憂的或許莫過于中國。五角大樓2006年公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稱,中國擁有“最大的潛力與美國在軍事上競爭和部署日後能抵消美國傳統軍力優勢的破壞性技術,除非美國實施對策”。
但美國應該如何應對呢?
位于華盛頓的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羅伯特•馬丁內奇鼓吹“勸阻”可爲美國戰略的關鍵一環。盡管“勸阻”形式上屬于美國戰略的一部分,但他認爲美國決策者尚未充分理解或使用這一方法。
馬丁內奇上周在美國國會大廈解釋說:“‘勸阻’指的不是阻止對手甚或盟友使用它的軍事能力,而是首先阻止他們研發這樣的武器。如果他們研發出來,他們也要受到威懾,不去使用、擴充或轉讓那些武器。”
“勸阻”戰略包括一系列旨在提高研發成本和削弱預期效益的手段,包括經濟、外交和軍事措施,而削弱預期效益則可通過部署能使對方系統過時的軍力達到。
在19世紀中葉,法國不得不放棄挑戰英國海上霸主地位的計劃,因爲後者投入了第一艘鐵甲艦。冷戰期間,美國研制出B1和B2轟炸機,這使蘇聯加強空防,將資源從潛在空中進攻能力轉移。
馬丁內奇最關注的是中國對研發導彈和反衛星武器以及發展各種形式電子攻擊能力的興趣。
實施“勸阻”戰略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成本,需要投入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資金。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有必要使用“勸阻”戰略嗎?
比如中國的電腦攻擊能力。中國在該領域可能確實強大。但事實上,美國軍方也在加強網絡戰能力。這種網絡防禦和反擊能力類似冷戰時的確保相互摧毀,這將能更直接、有效地免于受到中國的電腦攻擊。
此外,馬丁內奇認爲推動印度藍水海軍的建設,將使中國將資源從所謂的更嚴重威脅轉移。中國將增加開支發展自己的藍水海軍,在這種情況下資源就從導彈、反衛星武器和電子戰等領域挪開了。
但是,鼓勵中國擴充海軍將順應中國的首要戰略目標:成爲太平洋一強。這意味著中國將把美國從菲律賓和其他地方擠出。挑動中國擴充藍水海軍也會引起美國國會和公衆的擔憂。它會影響到太平洋的軍力平衡,特別是如果臺灣的安全取決于這種平衡的話。
馬丁內奇承認,“勸阻”戰略尚不嚴謹,因爲這當中涉及“我們對他們如何看待成本/效益分析的看法。”他還認爲,中國可能也有針對美國的“勸阻”戰略。(作者彼得•巴克斯鮑姆,汪析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0/0929501238.html
中國國防工業將在5個方面實現重大跨越(組圖)
9月6日,中國海軍出訪艦艇編隊駛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受到美國海軍官兵和近30個華人華僑及留學生團體的熱烈歡迎。旅美華人華僑扶老攜幼來到美軍珍珠港,參觀訪問美國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感受祖國欣欣向榮的新氣象。9月18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抵美國聖叠戈軍港,准備中美兩軍聯合搜救軍演。衆多華人華僑和留學生團體的150多名代表,舞
獅打腰鼓熱烈歡迎。
從電視上看到這一幕幕感人的景象,曾參與“青島”艦研制任務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江南造船廠原總工程師沈老先生感到由衷的自豪。他說,軍艦是“流動的國土”,編隊出訪是一個國家國力和國威的體現。50多年來,中國船舶系統廣大科技人員,研制成功了一艘又一艘先進的海軍艦艇,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船舶工業的光榮與夢想。自1985年以來,中國人民海軍艦艇編隊數十次出訪,足迹遍布四大洋。這些外形優美的出訪艦艇,無一不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極大地揚我軍威、壯我國威。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技體系,擁有規模宏大的科技隊伍和國內一流的科研設施,取得了以“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爲標志的重大科技成就。目前全系統擁有數百個科研院所,從事國防研究、發展和工程技術活動的科技人員幾十萬人,僅兩院院士就有170多名,占全國的12.1%。這些科技人員分布在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工電子等領域。他們不計名利、不辭辛苦,爲了國防現代化,爲了祖國母親的強盛和國家安全,默默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畢生精力。一些功勳卓著的國防科技領域的科學家,去世後人們才了解他們所做的貢獻。
雷達系統在國防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和他領導的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以滿足軍隊未來作戰需求爲己任,長期從事雷達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在新體制雷達系統關鍵技術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曾先後榮獲國家發明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余項,獲取發明專利10余項,並培養了雷達領域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高層次人才300多名,爲我國雷達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近,中共國防科工委黨組作出決定,表彰毛二可院士和他領導的團隊。
近年來,在國內科技人員的艱苦努力下,我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可以滿足三代戰機需要的L15高教機成功首飛,總體作戰效能和武器現代化已經完全達到第三代戰鬥機水平的梟龍飛機也研制成功,開始投入批量生産。
梟龍飛機采用了先進的“蚌”式進氣道技術,有效提高了進氣效率,減輕了飛機結構重量。中國第一航空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梟龍飛機總設計師楊偉告訴記者,先進的“蚌”式進氣道技術是幾個年輕的設計人員根據一張照片自主摸索開發出來的,使我國成爲世界上第二個成功采用該技術的國家。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指出,今後15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將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創新、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發展、軍工先進制造技術、國防科研基礎與前沿技術、國防科技創新保障能力5個方面實現重大跨越:突破一批高新技術武器裝備關鍵技術,滿足新一代武器裝備 自主研發的需求;掌握一批軍民結合高技術産業核心技術,形成一批高技術産業群和若幹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品牌産品;軍工制造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産品質量與可靠性水平顯著提高;國防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一批成果,在關鍵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縮短;建立完善的國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科研關鍵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湧現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資源共享和運行高效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09-24/0931400476.html
慘痛教訓:中國30年前陸續下馬的尖端國防及科技項目
1、運10飛機下馬。
2、截至1982年,中國空軍總計下馬項目31項:
其中主要有:
⑴、遠程轟炸機;
⑵、對地強擊機;
⑶、空中優勢戰鬥機;
⑷、大型軍用運輸機;
⑸、武裝專用直升機;
⑹、地空遠程、中程、近程導彈。
3、截至1982年,中國海軍總計下馬原定項目11項:
其中主要有:
⑴、包括現在才出來的"093,094";
⑵、"092G"大型導彈SLV驅逐艦;
⑶、中國早期航母
4、截止1982年,第二炮兵部隊下馬項目多達45項:
其中主要有:包括了多彈頭形式的"DF6A"固體發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
直-7下馬
直-7是中國空軍原定于設計制造,用來替換早期研制的mi4即直-5使用的。他的最大運載能力與適航性。均達到了俄羅斯産米8的基礎。而在同時代出現的法國 AS332。其性能與直-7設計參數十分接近。1975年定型後,在1978年原計劃投入試驗生産。但是,1978年一聲"春雷"把這個"文革産物"下馬了。
直-8下馬
真的直-8是中國早期設計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其設計注源類似前蘇聯設計的米24。其性能絕對可以與當時歐美國家的武裝專用直升機匹敵。原定于1979年試驗生産!"一聲春雷"後,1980下馬。原型機與當年被解體。
殲8II一拖再拖
真的殲8戰鬥機,並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I型。而是在1974年就定型的殲8II。雖然中國國家軍事刊物,對此作出了"技術處理"但是,早期設計的痕迹依舊顯露了殲8II不屬于80年代的特征。按照正常計劃。1982年應該上馬的並不是後來再一次從新翻新"放大樣"長須鯨I。而是殲8II。但是那個時期沒有 "洋人"認可是很難設立項目。因此1984年在美國格魯門公司首肯下,定型並且與格魯門公司聯合改進"和平典範"計劃。也稱"軍刀1"中國空軍爲此耗費了 10年的拖延時間。
殲9樣機免遭解
殲9戰鬥機設計定型與1975年。這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前鴨翼布局的戰鬥機。其設計原好與殲 8。是用作中國主力制空戰鬥機的項目。與同時代出現的美質F14A,法國幻影IIIV。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均不再後者之下。原定于1979 年生産的殲9戰鬥機,隨即在"一聲春雷"下,被下馬,原型機按照要求應該在當年內解體。好在有良知的中國設計者,保留了它。使得今天你可以在航空博物館見到他的身體。
殲10亦擱淺
原計劃的殲10戰鬥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他的氣動布局遠比現在的半以色列,半F16要好很多。采用大批的當時較爲先進的設計。其技術注源含量不低于同時期出現的美質F16A,F15A。而且他是中國早期設計定型重型制空戰鬥機。但是,一聲春雷後,它被迫擱淺。好在以色列人慧眼!看上了它。把它拿過去。他才僥幸逃脫。
多項核潛艇被PK
093核潛艇計劃,是中國海軍早期定型項目。這個項目包括雙殼耐壓殼體建造。流式冷卻散熱核技術。潛射早期導彈。魚雷10A尾流指導武器,反艦魚雷管道發射導彈。CH1型作戰指揮中心系統,K1型水下無反饋衛星接受系統。自導魚雷規避系統。等等13項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時期定行的。他采用前者同類型類似的核技術。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設計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對比美國70年代的核潛艇,它絕對不遜色與"培臨斯"級。如果按照原定計劃,它將以中國最習慣使用的方法"邊設計,邊改進"。順延到80年代,他的能力與凶悍可見一斑。。但是"一聲春雷"1981年它與她的姊妹093被擱淺。而隨後應該在1982原定上馬的095, 096級核潛艇。均在1980年被"一聲春雷"PK。
反導反變塵垢污
反導計劃。中國早期設計于上海的衛星試驗中心,曾經設計並且在西昌發射了1箭多星。而DF6型彈道導彈是中國研制的早期最大的3枚搭載彈頭計劃。這是中國在即人造衛星出現以後,又一次叫美蘇震驚的舉動。它的出現將是的中國獲得與美蘇幾乎同步的"多彈頭"能力。而且它具備了"二次載入"機制。這是美國在1979年才開始引入的。一聲春雷下,它砰然倒地,被作爲 "文革産物"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廢舊紙堆裏面找到了他的設計原型圖紙。上面占滿了污穢。
DF7慘遭肢解被銷毀
DF7 計劃,是中國毛時代的"文革産物",是最應該被"扼殺",被"消滅的"。他的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每枚當量12萬噸。在搭載3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之際,他的最大飛行距離,抱歉!已經可以覆蓋USA。而他的指導機制采用了慣性導航引導指導技術。這是中國首批采用這樣設計的導彈。而同時期美國、蘇聯也開始采用。但是,好呀!終于世界人民看到在"一聲春雷"下,他被肢解銷毀。
大型驅逐遭雷轟
大型驅逐艦計劃。這是中國海軍自49 年開始,僅有的一個大型水面艦艇計劃。他是在原有基礎上,從新設計完成。爲了適當解決當時南部中國海域與越南問題。威懾南亞國家。延續擴展12海裏。使用的。他的設計與法國海軍的同時期"花月","梅臨"級同等。采用了早期的箭樓和體結構,引入了作戰指揮中心結構。爲此研制了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標雷達。他是相控陣技術的前身。而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與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他是第一艘安裝了A型早期相控陣的美國海軍驅逐艦同時也是采用了大平板三座標多普勒技術。但是中國原本與他同級別,同檔次,同等能力的。准宙斯盾驅逐艦。在"一聲春雷"下。連圖紙都沒有留下。
兩個民用也不准生
在那個一聲春雷年代,唯一很少遭到打擊的就剩下民用火箭了,因爲他不至于引發"盟友震驚"但是即便如此,1975年定型的2個型號大推力1噸級火箭,均在一聲春雷下得到了超生。
10年未造一核潛
中國在一聲轟雷中結束了自己的先進以後,在1997年,1998年與俄羅斯聯合研制(實際引進俄羅斯技術)使得093級核潛艇達到俄羅斯VIII級技術標准,但是這與他早期設計中標准幾乎倒退了1個量級別。094也是如此。而中國海軍爲此卻拖延了整整17年。在這17年內。美國海軍發展了約6代。俄羅斯海軍3代。法國海軍2代。英國2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9-1989年,沒有制造過1艘核潛艇。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84829&tbid=2171
沒辦法的事. 關鍵技術上我們完全受制于人. 運十和系列大型飛機研發項目,直升機項目都是因爲賣中國發動機的公司突然改變主意. 結果導致計劃完全擱淺. 很多東西不是我們不想搞,而是我們完全沒辦法解決很多關鍵技術.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很多技術我們已經掌握了. 但制作工藝還不夠. 所以一步一步發展吧.樓主,你也必須承認,要想經濟轉軌,必須付出代價,否則永遠是印度那水平
盲目看著過去所作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 更何況你的資料中存在可商榷的東西,由于技術的關系,我國要完成以上項目,就要長期處于高戰備高軍費狀態下,更何況電子技術落後太多,錢學森就這個問題曾說過大意思是我們完成了兩彈一星,卻也有一失就是電子技術,我國第一個預警機就是使用蘇聯仿制美國B29的圖-4加裝蘇聯地面大型雷達爲基礎制成的,它也是預警機,但對複雜地域的監視跟蹤能力很差,不要因爲是飛機是導彈就以爲那麽邪乎,我國70年代的戰鬥機轟炸機地面武器在電子技術上很不夠,沒有整體經濟技術的提高,搞出來的高科技技術不會是最先進的,成本不會是合理的,窮兵黷武的下場雖不是越南,與蘇聯又能相差多遠,分裂在以漢族爲主的中國是行不通的,但經濟發展緩慢是不可避免的,更何況開放不僅促進與西方的關系,也使與蘇聯的關系改善起了促進作用。中國僅僅作爲一個統一的國家還只是第一步,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一個大國的回歸。中國的曆史決定了它是大國,如果它不願意做,那就只有被宰割被欺負
美刊:中國海軍正試圖自行生産現代級驅逐艦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2008年6月份出版的《信號》雜志刊發美國專家詹姆斯•C•布塞特的文章,原題“中國拷貝俄羅斯艦船技術來使用並從中獲取利益”。
“中國正試圖獲得自行生産現代級驅逐艦”
文章首先說,當“中央王國”(原文Middle Kingdom即中國)出售“盜版”武器時,俄羅斯只得轉變出口模式。
隨著新型戰艦進入海軍服役,中國購進並采用了俄羅斯海軍的技術。正在崛起的中國藍色海軍以每型兩艘的方式陸續讓新型導彈驅逐艦入役,他們沒有采取以下方式:艦艇設計標准化之後,大量生産並部署。原因就在于中國正試圖獲得自行生産現代級導彈驅逐艦(956型)的能力,從而不再需要從俄羅斯進口昂貴的裝備。
“中國頻繁盜版 導致俄高科技出口從中國轉向印度”
文章說,中國的複制品(艦艇)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海軍與俄羅斯展開銷售競賽,中國還反過來抱怨俄羅斯對銷往中國的艦艇及其配屬系統要價過高,銷往其他國家時價格較低。
布塞特的文章稱,當中國在054型基礎上研發出054A新型護衛艦時,俄羅斯國家進出口局俄武器集團(Rosvoorouzhenie)和現代級(956E)的制造商北方設計局對此感到震驚和惱火。
布塞特稱,首先在中國早期的旅洋級導彈驅逐艦上看上去出現了四種俄羅斯提供的系統,實際上它們都是此前沒有見到的中國非法複制的産品,這些系統同樣被應用到此後的一系列護衛艦上。而中國這樣做的後果是可能導致俄羅斯的高科技出口從中國轉向印度。
俄羅斯對華軍事出口在1996年達到峰值,占到出口額的70%,2006年降爲40%,2007年又降至20%,這或許牽涉到其他因素,但俄武器集團對未來所期望的軍售額顯然是不滿的。
2007年一筆原本期望的蘇-30MK2戰機訂單沒有實現,同樣在這一年印度從俄羅斯訂購了40架蘇-30MKI。
文章接著稱,中國複制北方設計局的高技術戰鬥系統,應用到054A升級型護衛艦上面,這將對俄方未來向中方出口高科技武備産生嚴重幹擾。
布塞特認爲,這四種被中國複制的系統分別是MGK-335型聲納、M2EM三坐標雷達、Mineral ME (北約代號爲Bandstand)跟蹤雷達和爲SAN-7 裏夫-M艦空導彈提供跟蹤照射的MR90型雷達。
印度逐漸變成俄羅斯所喜歡的高科技出口市場,這一趨勢可以從最近俄羅斯要向印度出口兩艘阿庫拉II級核潛艇一事中可以看出來。
文章還說,這些潛艇從來不會出口到中國。十幾年來,印度努力從俄羅斯和其他西方國家獲得生産許可證,印度從來沒有非法複制任何武器系統,這與中國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非法複制和生産武器系統的做法形成鮮明對照。
布塞特還提到,中國和印度都還沒有造出自己的航母,但中國在設計潛艇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印度搞了十多年的先進技術潛艇依然面臨重重問題。
另一個原因是其它客戶將繼續依賴俄羅斯的新型系統,他們不會非法複制俄羅斯的産品,因而會繼續采購更多的産品;他們也不會在出口市場上與俄羅斯競爭。中國054A型護衛艦上被複制的産品最終證實了俄軍火商當初的擔心。(環球網 張加軍編譯)
原文作者:詹姆斯•C•布塞特(James C. Bussert)受聘于弗吉尼亞州達爾格林市(Dahlgren)的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NSWC),他研究的方向是水面艦艇反潛火控系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07/1005504276.html
中國三座高速風洞科研試驗能力已恢複震前水平
中國軍網訊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總裝備部駐川某基地二所始終將恢複科研試驗能力作爲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力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風洞再次吹響。
地震發生後,該所廣大科技幹部始終心系國防科研試驗,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從試驗廠房搶救出多臺重要試驗設備和大量的試驗數據。該所組織有關專家分階段、分層次對氣動試驗設備進行拉網式檢查,對重要核心設備進行全面評估,並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搶修方案60余套,進行試驗設備聯調上百次,對風洞在各種狀態下進行全面的動態測試,爲了震後氣動試驗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5月21日下午,三座高速風洞相繼吹響,試驗數據與震前吻合,重複性良好,標志著該所科研試驗能力已基本恢複震前水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01/0707503380.html
中國建亞洲最大高速風洞完成地震後吹風試驗
新華網四川綿陽5月24日電 (于傑、劉軍)伴隨著一聲轟鳴,亞洲最大的高速風洞24日順利完成震後首次吹風試驗。這表明總裝備部駐川某基地致力于恢複科研試驗能力的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這個基地距離汶川100公裏。地震導致多座試驗設備不同程度受損。地震剛過,基地廣大科技幹部不顧余震危險,從試驗室搬出多個試驗模型和關鍵設施,爲災後恢複試驗奠定了基礎。
從14日起,基地專家分階段、分批次對所有風洞進行拉網式檢測,對風洞閥門系統、測壓系統和柔壁噴管等核心設備進行全面評估,並針對發現的問題迅速制定維修方案,全面展開設備維護與調試工作。在此基礎上,他們成功實施了設備機構三聯調運行,並通過進行風洞在各種狀態下的動態測試,客觀掌握了風洞運行現狀,爲盡快恢複試驗能力做好了充分准備。
與此同時,基地運算速度高達3萬億次/秒的計算機集群系統和多座主力風洞設備也相繼投入試驗,基地科研試驗能力得到迅速恢複。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5-26/1055502372.html
近乎悲壯的拼搏:殲10超過1.5萬次的風洞之旅
今年2月,從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殲10戰機因先進的性能和多項自主創新技術,一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工業的最大突破。
喜訊打破了風洞群的平靜
在群山環抱的風洞群裏,一大批科研官兵正在頂著料峭的春寒進行又一場攻關。他們歡呼雀躍,盡情抒發著心中的激動。嘈雜的人群中,有人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花。
是啊,這是一次多麽漫長的等待、一場多麽艱辛的跋涉啊!20年,對于他們中間的多數人而言,早已是青絲變華發,就連那個時候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現在都已經成長爲知名專家。
的確,殲10彙聚了他們太多的牽挂,包涵了他們太多的付出和奉獻。在風洞裏,他們揮灑汗水和智慧,都只爲了同一個心願——讓殲10早日上天。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空氣動力研究基地完成殲10飛機氣動試驗100多項,累計吹風超過1.5萬次,解決了事關飛機總體布局、起降性能、操縱性、機動性、安全性等諸多技術難題,爲飛機研制提供了大量科學准確的氣動試驗數據,爲戰鷹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任何先進的飛機都可以在中國自己的風洞裏拿到“准生證”
飛機在高速飛行過程中,受到四周強烈的氣流影響。只有掌握了氣流作用規律,才能科學謀劃飛機總體布局設計,從根本上確保飛行安全。
風洞是開展空氣動力學試驗研究的基礎設施。任何一種飛行器上天之前,都要在風洞中經受一番“曆練”。這是現代飛機、導彈、 火箭等武器研制、定型的必由之路。
在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風洞試驗作爲空氣動力學的主要研究手段,其水平高低與一個國家的尖端科技、尤其是國防軍事實力的強弱緊密相連。
新中國從零開始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時,風洞成爲制約技術發展的瓶頸。當發達國家擁有了高性能的飛機時,中國自己研制的飛機只有花大把外彙,拿到別國的風洞去做試驗,還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而今天,伴隨著殲10戰機從風洞群裏一飛沖天,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任何先進的飛機都可以在中國自己的風洞裏拿到“准生證”。
攻克捕獲軌迹技術整整用了10年
20年來,幾代風洞人懷著對國防科研事業的赤誠熱愛,前赴後繼,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殲10飛機的氣動力試驗研究任務。
研制伊始,在我國最大的跨超聲速風洞內,王發祥就圍繞殲10飛機研制著手開展了高速飛行狀態下的投彈分離試驗,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捕獲軌迹試驗技術。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王發祥帶領課題組攻克這一重大技術難題,整整用了10年時間。
這是一場近乎悲壯的拼搏。
其間,他們屢遭挫折,有技術的,也有非技術的因素。終于,在合力攻關8年之後,研究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但他們心裏清楚,這是最艱難最關鍵的時刻,每向前走一小步都越來越艱難,前進的道路隨時面臨被堵死的危險。
那是一段挑戰極限的時間
課題組的每一個人都差那麽一點點就倒下去了。一名課題組成員痔瘡犯了,大把大把地吃消炎藥也不管用,疼得腰都直不起來。沒辦法,大男人只好學女人,在內褲裏塞一疊衛生紙去上班,直到上廁所被人發現當作笑話傳出來,其他人才知道。
這種精神感動了協作單位的科研人員。他們和課題組一道,拼了。一名50多歲的女同志在風洞裏安裝試驗設備時,腳上一下紮進了一根七八十厘米長的鐵釘,可說什麽也不休息,讓王發祥從門診部借輛輪椅,每天被推著到風洞現場。一位姓黃的老工程師心髒不好,在風洞裏蹲一天,一出來就坐在風洞口半天不敢動……
挺住就是勝利。10年的拼搏換來的是一場巨大的成功。他們建立的捕獲軌迹試驗技術徹底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大大提高了飛機作戰能力。(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劉軍 曾強 于傑)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10/1046448865.html
中國風洞具備飛機尾旋試驗能力達世界先進水平
直徑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2月20日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研究所獲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項試驗研究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尾旋又稱螺旋,是指飛機在持續失速狀態下,以很小的半徑沿很陡的螺旋航迹一面旋轉、一面高度急劇下降的現象,其直接後果通常就是機毀人亡。國外很早就利用風洞試驗開展飛機尾旋試驗研究,立式風洞就是專門爲研究飛機尾旋試驗而建造的地面模擬設備,利用立式風洞進行飛機自由飛尾旋試驗,可爲飛行員提供如何將飛機改出尾旋的方法,這對飛機特別是軍用飛機發揮其極限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由于我們國家沒有立式風洞,尾旋試驗研究一直處于探索之中。
該立式風洞自建成以來,低速所科研人員利用設備優勢,立足現有條件,積極開展尾旋試驗技術研究。他們通過自主創新、集智攻關,用一年多時間,攻克了飛機自由飛尾旋模型的設計、加工、調試和非接觸測量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使其核心技術指標“質量與轉動慣量調試精度”比預期提高了一個量級,並首次利用舵面控制系統成功將飛機模型改出尾旋,通過尾旋參數測量系統得到了精確的試驗數據,分析出了飛機在某飛行狀態下的尾旋運動特性。這次試驗結果表明,直徑5米立式風洞已正式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技術條件。(曾強 吳海瀛 于莘明)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22/1016486645.html
中國建亞洲最大超聲速風洞研發新一代飛行器
報成都4月26日電于傑、記者趙波報道:一座由我國自主設計的某新型超聲速風洞日前奠基並開工建設。據有關專家介紹,該風洞建成後,將作爲亞洲最大的超聲速風洞,與另一座亞洲最大的2.4米跨聲速風洞組成大尺寸跨、超聲速風洞配套試驗設備,極大提高我國空氣動力學地面模擬試驗能力,快速推進我國新一代飛行器研制進程。
近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和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對空氣動力學試驗研究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爲解決先進飛行器超聲速狀態下的關鍵氣動力問題,滿足未來先進飛行器的研制需求,建設一座新型大尺度超聲速風洞迫在眉睫。該基地科研人員經過長期技術積累和不懈探索,在關系風洞性能的重點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先後攻克了高效率引射器等關鍵技術。
據了解,該風洞技術屬國內首創,其性能更加優良、試驗尺寸更大、模擬速域範圍更寬,預計將在2009年建成。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4-27/0614441766.html
簡氏防務猜測:中國軍工業因汶川地震損失慘重
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援引來自《簡氏防務出版集團》的報道說,中國的航天與防務工業因爲四川大地震而"損失慘重"。
BBC稱,據《簡氏》報道,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官員說,中國在災區的防務工業生産線受到了嚴重毀壞。
BBC說,四川成都一帶曆來都是中國主要軍工生産地區之一,例如成都飛機制造廠、綿竹的核研究基地等等。
《簡氏》報道稱,初步估計的損失可能高達670億人民幣(9.6億美元)。而中國軍方的高科技發展也可能受挫。其中有成都飛機制造集團主導的殲-10和JF-17/ FC-1梟龍型殲擊機的生産計劃可能受挫最爲嚴重。
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發生地震災害之後,曾多次表示災區的軍事設施安然無恙,沒有安全顧慮。
在四川發生地震後,由于災區包括了中國核研究基地,一度引起國際注意,擔心中國的核研究設施受損。
中國軍方則表示,在經過詳細檢查後,中國的軍事核研究設施“完全沒有問題”。(環球網 劉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8/0910502765.html
中國想要的技術俄羅斯不給 武器交易已停滯2年
俄新社5月26日文章,原題:俄羅斯武器在中國停滯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北京之行已結束,此次訪問將雙邊經濟文化領域合作水平推到一新高度。其中,與中國能源領域的合作爲莫斯科帶來15億美元收入。但記者更多將注意力放到這樣一個題目:軍事技術合作。近年來,這一領域已陷入停滯狀態。
與中國就軍事合作議題進行的雙邊會議已停滯2年,俄羅斯國防部長不止一次推遲訪華之行。軍事專家證實,俄羅斯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一個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額合同,有的只是一些零件和附件裝備供應,包括爲直升機米-8和米-17提供的零件設備。
就在不久前,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軍事技術和武器占到全俄羅斯武器出口的40%,每年爲國庫和國防企業帶來大筆的收入。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近15年俄羅斯出口到中國武器總價值數額巨大。這筆收入大部分來自航空和海軍技術,還有就是反導武器系統。中國擁有大量蘇-27SK,蘇-27UBK,蘇-30MKK和蘇-30MKK2型戰機。不久前,北京還得到組裝蘇-27SK殲擊機的許可證,現正在沈陽生産。俄羅斯專家認爲中方技術人員已可以獨立裝配這些飛機,不再需要俄羅斯方面供應套件。但中國新型JF-17殲擊機使用的仍是俄制RD-93發動機。與飛機一起出口到中國的還有X-35空-地導彈和X-31A、X-31P反艦導彈。
除此以外,中國還大量購買俄制米-8,米-17和米-171直升機,及其發動機。中國海軍購買了俄羅斯956E和956EM驅逐艦,配備了反艦載導彈3M-80E“白蛉”(美國稱之爲SS-N-22Sunburn日炙),877 EKM、636和636M型潛水艇。中國還向俄羅斯購買了28套S-300PMU1、 S-300PMU2防空導彈和“托爾-M1”(Тоr-М1)短程反導系統。
上述名單還可開列更多,但近來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出現問題,既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供應中國伊爾-76MD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總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出現了問題。因人力緊缺和設備老化,俄方無力完成此工作。俄羅斯想要恢複以往的高水平制造能力還需時日。
但更主要的是中國不想要莫斯科推薦的技術,而只是希望得到其武器樣本和生産許可證。俄方認爲,在與中國簽訂知識産權合同之前不應急于出售這些技術。否則就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生産出蘇-27SK的仿制品J-11B,不需得到蘇霍伊公司同意就可以將其出口。
雖然中俄還面臨其它問題,但不排除梅德韋傑夫和胡錦濤在見面時討論過兩國軍事雙邊合作問題。至于討論結果,近期才會知曉。俄羅斯國防部長同時兼任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最高領導人謝爾久科夫出訪中國,這仍在俄羅斯軍事部門年度工作計劃之中。(作者 尼基德?彼得羅夫 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8/1006502792.html
國際權威機構發布最新全球軍火巨頭排行榜(圖)
“2007年全世界的軍火貿易出口總額爲242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減少了20億美元。但這並不代表世界的軍火貿易呈現了下降的發展態勢,”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專家對《環球》雜志記者如是說。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是一個研究裁軍與軍備管理問題的國際機構,該所最爲出名的是每年6月左右出版的關于全球軍備和裁軍變化的年鑒。由于軍火從簽約到最後供貨,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僅從一年的數據是難以得出一個比較正確和全面的看法的,所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一般以5年爲一個周期,來進行判斷和衡量。2007年,正是該所最近一個統計周期的最後一年。因此,2008年公布的數字將是對這一階段全球軍火貿易的一個全景展現。
軍火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商品,無論從研究報告還是銷售數據來看,全球軍火貿易近年呈現出如火如荼的態勢。從亞太到拉美,從傳統大國到新興小國,從和平區域到動蕩地帶,從陸上軍事基地到遊弋于海上的航母戰鬥群再到防空系統,“戰爭工具”的身影無處不在。
美國一直維持著長期以來軍備銷售“冠軍”的頭銜,據統計,全球每發生5起民族沖突,就有4起沖突的有關方面得到過美國的武器裝備;而俄羅斯則借助低成本優勢和原有的軍售傳統,沖擊著前者的地位;德、法、英、荷、以、韓等大小國家也不甘示弱地欲在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軍火貿易的火爆,折射出世界並不安寧的現實。然而,武器能帶來和平與安全嗎?現實早已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武器出口背後的那只大手,所操弄的遠遠不只是一筆生意,它往往能“一石兩鳥”甚至“一石多鳥”,它覬覦的是這筆生意背後秘而不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意義。
SIPRI報告中的大國軍火交易
《環球》雜志記者/劉華
2008年3月底,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了對國際軍火市場的統計報告。根據最新的數據,美國、俄羅斯和德國是世界上軍火出口最多的國家。
歐美五國占據軍火市場主要地位
這份報告稱,2003年~2007年,美國在世界軍火出口中所占比例爲30%,名列第一,俄羅斯爲25%,位居第二。此後第3位至第8位分別是德國(10%)、法國(9%)、英國(4%)、荷蘭(4%)、意大利(2%)、瑞典(2%)。在軍火的購買者中,接收軍火最多的區域是亞洲,在2003年~2007年期間占37%,其次是歐洲(26%)、中東(19%)、美洲(9%)和非洲(6%)。
報告指出,2003年~2007年,美、俄、德、法、英五國出售的軍火占世界軍火出口總額的80%,而在此前的1998年~2002年,這五個國家所占的比例亦達到82%。僅就美國而言,根據報告統計,最近5年來,美國向71個國家出售了需要登記的常規武器,總出口額約爲400億至500億美元(根據不同標准計算)。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數字不包括未登記的輕武器、軍民兩用裝備、軍事相關的服務出口,以及按照技術轉讓模式許可別國生産的部分,如果加入後幾種情況,美國的軍火出口總額還將有很大幅度的增長。
報告認爲,美、俄、德、法、英五國在軍火出口中的地位是相當穩固的,雖然荷蘭于2007年偶然位居第五,但主要是因爲荷蘭于該年度出售了一批二手裝備造成的。
以戰鬥機市場爲例,2007年,美國向智利、以色列、韓國和阿聯酋等國出售了80架F15和F16系列戰鬥機;俄羅斯向尼日利亞、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出售了51架“米格”和“蘇霍伊”系列戰鬥機;法國向希臘和阿聯酋出售了27架幻影2000戰鬥機;德國向奧地利出售5架“臺風”戰鬥機;而英國則與沙特達成意向,在未來數年內提供72架“臺風”戰鬥機。簽訂這些大額合同所需的政治資源和工業能力,都是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特殊商品的特殊性
SIPRI每年都會發布關于世界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的報告,其數據被學術界廣泛引用。從最新的報告來看,國際軍火市場並未出現大的變化,仍保留其傳統的幾個特征:
首先,軍火市場仍然政治色彩濃厚,超級大國、前超級大國和曾經的殖民主義強國仍在這一市場具有絕對優勢。
此次SIPRI報告顯示,從銷售對象上看,美國目前最大的三個軍火主顧分別是韓國、以色列和阿聯酋;俄羅斯軍火的出口對象則主要集中于亞洲;德國爲土耳其、希臘和南非;法國爲阿聯酋、希臘和沙特阿拉伯;英國則爲美國、羅馬尼亞和智利。
由于武器的特殊性,“買誰不買誰”和“賣誰不賣誰”,直接顯示了國家之間的關系親疏。超級大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霸權,前超級大國在舊盟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地位,前殖民主義強國由于其經濟、文化聯系對已獨立領地的影響力等因素,往往是決定軍火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美國對韓國、日本的軍火出口,俄羅斯對印度和中東的軍火出口,以及法國對非洲國家的軍火出口,無不帶有濃厚的政治意味。反過來講,韓日也好,印度也好,也很難從別的國家獲得充足而相對可靠的軍火供應。
在這種濃厚的政治氛圍中,軍火貿易極易受到時局變化的影響。一項合同是否按期履約,往往並非取決于生産能力,而是取決于兩國關系的變化甚至地區形勢的變化。由于大國的國際地位較高,影響力較大,往往能夠免于受到外界一般壓力的影響,可以說有較強的履約能力。而有些國家雖然能夠生産武器,但地位相對脆弱,很容易爲外界施壓所影響。
其次,軍火市場仍存在“慣性”。
例如,如果一國購買了戰鬥機,通常也要按照武器生産國的標准建立(其實也是購買)相關的中修、小修工廠和培訓設施。此外,戰鬥機的機載武器(如導彈、制導炸彈等)標准在東西方之間也有很大區別,俄式戰鬥機無法使用美式導彈,美式戰鬥機也無法使用俄式導彈,這有些像單反相機領域中的鏡頭與機身的關系。
一旦一國開始使用某種標准的裝備,再更換另一系統的武器就需要承擔高昂的成本。冷戰結束後,一些東歐國家雖然在政治上轉向,但其軍隊仍大量使用俄制裝備,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其難以承受爲軍隊徹底換裝的巨大財政支出。
從SIPRI的數據也可以看到,俄羅斯雖然在地緣政治上感受到巨大的西方壓力,且近十年武器裝備研制進程明顯停滯,但其軍火出口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仍然穩居第二。中東、印度等傳統的俄式軍火購買者,目前仍習慣于購買即使相對不那麽先進的俄式裝備。
也正是爲了改變這種“慣性”,最近,美國開始爲阿富汗國防軍換裝M16步槍。此前阿富汗軍隊多使用7.62毫米口徑的AK47步槍,子彈多系俄羅斯等國家生産,而M16所用的北約標准5.56毫米子彈多系美國自産或美國代理別國代工産品。換裝M16之後,阿富汗軍隊在前線每打一仗,都可以爲後方的美國軍火公司增添一筆豐厚的訂單。
最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亞洲地區購買新裝備的速度仍然較快。
根據SIPRI的數據,東亞地區和南亞地區占整個亞洲地區接收軍火總額的99%。自2003年至2007年,在全球接收軍火最多的15個國家中,包括印度、韓國、巴基斯坦、日本等。其中印度位居第二,韓國位居第五,兩國所購的軍火占同期世界總額的13.12%。其中韓國等國是在努力拓展武器出口的同時,大量從歐美國家購買技術水平較高的新裝備。
隨著近年所簽新合同的交付,T-90主戰坦克、F-15E和F-16C戰鬥機等一批新裝備已經陸續進入東亞、東南亞。與此同時,日韓等工業能力較強的國家還加快了自行制造裝備的步伐。雖然如今不大可能出現過去那種“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軍備競賽,但是整個地區的軍備水平“水漲船高”,仍然可能增加地區大國通過實力平衡來維持地區穩定的成本。
小國也能大賣軍火
國際軍火市場曆來是政經巨頭們爭奇鬥豔的舞臺。在一派波詭雲譎中,幾個“小國”卻猶如靈動而剔透的玻璃珠,在大國間博弈與傾壓的間隙中騰挪輾轉,始終占有不容忽視的一席。它們也許在綜合實力上尚不如人,但卻能夠找准自己的定位與長處並加以充分施展,從而左右逢源,玩活了全球市場。
老牌帝國開新花
作爲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荷蘭這個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在軍火銷售和海權意識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勁頭。幾十年來,這個面積僅爲16033平方英裏的國家,其武器出口額始終排在世界前十之內。在斯德哥爾摩2007年度報告中,荷蘭當年的武器出口交付額僅次于美、俄、法、德,居世界第五位。
冷戰結束後,歐洲各國紛紛出臺新版國防計劃,削減國防經費、裁減軍隊人員,而荷蘭無疑是其中一個成功的實施者。通過上世紀90年代的一系列轉型,它具備了單獨執行遠程作戰的能力,成爲北約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國防預算的下降與武器開發成本的上升,也使得它下定決心逐步抛棄傳統武器工業,向著加大新型信息化裝備訂貨量而努力。以船舶行業爲龍頭,荷蘭的武器裝備在東亞、南亞和中東等地相當有市場。
作爲歐盟成員國的“第二梯隊”力量,荷蘭在軍火生意上的政治考量顯然比英、法、德、意等國少了許多限制。而在北約中安分的政治地位與其曆史上活躍的軍火銷售傳統,也使得荷蘭在軍售中更加遊刃有余。2007年,它把從德國購買的百余輛“豹”型主戰坦克以二手價格賣給了加拿大和葡萄牙,成爲當年簽訂的兩筆最大的合同。印度、阿聯酋、希臘等國也是其重點應承的客戶。
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博士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專訪時說,荷蘭的萊茵式資本主義體系,使得軍火工業經常受到左派力量的抨擊,然而相較于北美的清教徒傳統,它的法團主義組織似乎更加有利于協調各利益集團與意識形態間的沖突。
盡管荷蘭政府早在上世紀70年就采取了限制性的武器出口許可證政策,但從實際經驗看,這項法規于其說是加強限制,不如說是爲了適應國內政治環境。“先運再禁”、“賣了再說”,頻頻出現于荷蘭以及其他歐盟國家的軍售履曆上。反正船小好調頭,戰略格局與利潤誘惑間的權衡充滿了變數。
以色列在戰火中成長
所謂生于憂患,在阿拉伯國家的四面包圍中,以色列的國防工業猶如石縫中的一支勁草,終于開出了妖冶的異花。憑著猶太人的精明和堅韌,再加上美歐的大力援助,其軍工産業不僅在中東地區傲視群雄,更一度成爲世界第三軍火出口大國。在斯德哥爾摩2007年度報告中,以色列5年來軍火出口合同總額達到107.061億美元,居世界第七。
李大光說,上世紀50、60年代,以色列還只能生産部分輕武器,到80年代中期,它就已經擁有了完備的軍工體系,進入21世紀,以色列成爲中東唯一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軍火工業發展速度前所未有。其間,美國與歐洲慷慨的軍事援助與無償的技術轉讓功不可沒,以色列的“准北約成員國”待遇,也爲其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
李大光認爲,以色列軍售最大的成功,還在于它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小國寡民”、缺乏大型武器生産平臺的現實,從而將出口的重點放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武器系統和配件方面。目前,以色列是世界上無人機、機載電子設備等現代化系統的主要生産者之一,一些武器裝備的性能甚至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同類産品。著名的“費爾康”預警機,許多主要指標性能超過了美國的E-2C預警機;“梅卡瓦”坦克一度是世界公認的“主戰坦克傳奇”;在導彈技術上,有專家甚至認爲,“以色列幾乎在所有的戰術導彈方面占據領先位置”。
戰火中成長起來的以色列軍工,尤爲崇尚實用主義與實戰效能。幾次中東戰爭和周邊不計其數的中小沖突,爲其武器裝備提供了最有效的檢驗場。此外,大量以色列軍人在服役結束後,還要作爲現役後備軍在國防工業部門服務。這些曾經的“用戶”一旦從事生産研發,對于什麽樣的武器能夠成爲戰場上的“搶手貨”,尤其有心得。如今,以色列已能生産上千種武器裝備,軍火工業雇員達到4萬人,軍事工業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
2007年12月,以色列國防部宣稱,其當年武器出口總額已超過40億美元,國防部一年來收到了5000余份武器出口申請,多得仿佛“遭受轟炸”。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生産的軍火有75%供出口,控制著10~14%的全球武器出口市場,出口對象遍及西歐、亞洲、拉美、非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雖然美國一直通過各種手段嚴格控制以色列的軍火出口,但利用軍售作爲“外交探路器”,仍成爲以色列打開孤立外交局面的一大特色。
軍工中的“韓流”
韓國從未放松過國防安全這根纜繩。冷戰結束後,韓國提出了自主國防的思想,美國也希望韓國“在雙邊軍事同盟中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等于給其軍工的全面自主發展松了綁。十幾年來,韓國人的沖勁充分體現在國防工業發展上。進入21世紀,它在向世界展示了一系列先進軍工産品的同時,也展示了拓展武器出口的勃勃雄心。
2007年10月16日,時任韓國總統的盧武鉉宣布,韓國將力爭在2020年成爲世界第十大武器出口國。爲此,政府不惜工本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把推動軍火出口“當作一個國家級的任務來抓”。2007年,韓國國防研發經費達到11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增至19億美元。韓國國防廠商更開始走向世界,行銷手法完全是歐美老牌國防廠商的翻版。
2005年,韓國公布了軍火銷售“先借後賣”方案,以培養東南亞的潛在客戶。這一計劃與二戰時期美國的《租借法》極爲神似。當年,美國正是憑著這一法案,叩開了世界各地軍火市場的大門。
這一系列手段使得韓國于2007年在全球軍火市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韓國國防采辦局表示,韓國2007年上半年國防産品出口額是2006年同期的4倍,其全年合同額達到16.285億美元。
“韓國制造”今天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標簽。韓國在電子、汽車等制造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當然也帶動了軍工産業的崛起。地面裝備上,作爲世界排名第五的汽車生産國家,韓國擁有著完整的産業體系,這爲它自制軍用車輛提供了相當大的助力。2007年3月亮相的XK-2型“黑豹”主戰坦克,內部設計完全符合亞洲人的身體特征,綜合技術與重要性能指標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被韓國人譽爲“世界頂級戰車”。其他像輪式裝甲車、自行榴彈炮等,也成爲韓國近年來搶眼的出口“大牌”。
目前,韓國造船工業的接單總量排名世界第一,龐大的造船工業規模壓低了軍用艦船建造的成本。雖然艦上武器、電子裝備等仍需依賴歐美國家供應,但韓制軍用船舶已在國際市場上初步打開了局面。KDX-3“宙斯盾”驅逐艦、引進德國技術的214型潛艇及LPX兩棲攻擊艦等都令世人側目。
T-50“金鷹”式高級教練機和KT-1“雄飛”式初級教練機的批量出口,令韓國航空工業倍受鼓舞。負責研發的韓國航宇工業公司(KAI)立志在2030年以前向海外售出800架“金鷹”。不過,飛機的銷售不比其他,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來培養客戶和建立信譽,韓國在這方面仍需以時日打磨。
對于一個內部需求有限的小國來說,通過增加軍售來提高國防工業的經濟效益,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然而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姿態下,諸多核心技術的掌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繁榮的背後也往往容易是一堆五彩的泡沫,同樣是“小國”,以色列軍工産業發展的思路也許值得韓國借鑒。
世界上著名軍火企業每年都賺得豐厚利潤(組圖)
今天的世界已“武裝到牙齒”,軍火企業大受“青睞”。據悉,世界上的軍火企業每年賺得的豐厚利潤可以滿足世界上60多個最貧窮國家人們的最基本需求。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戰爭制造者”的真面目是如何的呢?
美國軍火商地位穩固
在美國國防工業領域,洛克希德?馬丁(以下簡稱洛?馬)、波音、雷神、諾思羅普?格魯曼、通用動力這幾家公司並稱“五大金剛”,聲名顯赫。
洛?馬集團是一家以生産宇航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爲主的跨國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軍火供應商。目前,它約95%的訂單來自五角大樓、其他聯邦部門及對外軍事貿易,是美國國防部最大的供貨商(訂貨約占五角大樓每年采購預算的1/3),幾乎包攬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産和發射業務,控制著40%的世界防務市場,是名副其實、無可爭辯的的世界軍火“第一巨頭”。
此外,洛?馬還不斷增加支撐産業中IT産品的比重,每年編寫的軟件代碼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微軟公司。
波音集團的大名,大概無人不曉。但鮮爲人知的是,這家全球最大的飛機制造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軍火商、著名的軍用飛機制造巨頭和美國第一大出口企業。
2002年7月波音公司進行內部調整後,旗下的“空間與通信集團”和“軍機與導彈系統部門”合並組成了新的“綜合防務系統集團”。該集團雖只是波音公司的6大業務集團之一,地位卻首屈一指——創造的利潤占公司總利潤的一半。在亞太美軍的沖繩、關島等基地上,部署著波音公司生産的大批F-15“鷹”和 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B-52“空中堡壘”轟炸機等。
雷神公司則以生産雷達、導彈、軟件系統等産品蜚聲世界。據披露,雷神公司200多億美元的年收入中,90%以上來自軍火生意,哪裏需要軍火,哪裏就是它的生意場。在日本、韓國和太平洋各島嶼的美軍基地上都部署著它生産的各式導彈。該公司售臺導彈數量驚人,截至目前已達近萬枚。
在部署于太平洋地區的美軍中,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名頭很響亮——它生産的B-2隱形高空轟炸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E-2T“鷹眼2000”預警機、“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小鷹”號航母等大名鼎鼎,而且大多經受過海灣、阿富汗和伊拉克諸次戰爭的“洗禮”。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總裁休格對兼並和整合的各種手段諳熟于胸,早就預見到五角大樓將把注意力從坦克和飛機轉移到信息化戰爭上來,因此積極搶購各先進領域的龍頭企業,過去10多年裏已兼並了16家主要公司。休格曾得意地告訴員工:“我們已擁有了所有樂器,下一步就是讓整個樂團高奏凱歌。”
一提起“通用”,大部分人都能聯想到大名鼎鼎的“GM”,但很少人會想到另一個“通用”——軍火巨頭通用動力公司(簡稱GD)。這家綜合防務集團雖號稱全球第六大軍火商,但比起前面提到的美國軍火界“四大金剛”仍顯“單薄”,掙錢欲望也更強烈。如今,該公司業務不斷擴大,已下轄4個分部和2個子公司,主打軍工産品品種也一再增加,舉其大者有“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未來戰鬥系統作戰車/無人車、“海狼”級、“洛杉磯”級和“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它們也大量裝備于亞太地區的美國軍隊。
歐洲軍火公司新主題:轉型與並購
冷戰結束,使歐洲地區面臨的傳統安全壓力有所降低。在過去10多年中,歐洲各國部隊的規模和結構經曆了根本性轉變,從主要能擔負大規模防守或進攻行動的重裝備軍隊向小型化、均衡發展的武裝力量轉化。這對歐洲的國防工業影響很大。許多公司改弦更張,全力發展更有利可圖的設備;同時,在各國國內和國家之間掀起了軍火企業合並和收購的浪潮。
在陸戰武器領域,裝甲、機動性和火力仍是設計裝甲戰車時考慮的主要方面,歐洲軍隊均傾向于購買輪式而非履帶式的輕、中型裝甲戰車。一些國家已推出了頗受喜愛的“王牌”産品,比如機動性更強的6×6裝甲車、內部體積和載重量更大的8×8裝甲車。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軍火企業的調整:德國著名的克勞斯-瑪菲公司和威格曼公司已合並爲克勞斯-瑪菲?威格曼集團,並與RLS集團共同研發出了新型的“美洲獅”步戰車;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公司在進行大規模結構改組,削減設備和人員,並加強與雷諾公司的合作;英國則只剩下一家陸戰系統承包商,即BAE集團陸戰系統公司,下屬阿爾維斯公司、GKN公司、皇家軍火公司和維克斯作戰系統公司等一系列著名企業……
在歐洲造船工業內部,同樣正進行著合並和“結伴行動”,歐洲不能容忍11家主要承包商和23家造船廠彼此競爭的現實。德國的主要造船企業反應很快,泰森?克虜伯海運集團造船廠與霍瓦爾特造船廠合並後,還兼並了瑞典的考姆公司和希臘的“希臘人”兩大造船廠,于2005年1月組建了“泰森?克虜伯海運集團”;法國的“歐洲軍船建造公司”和泰利斯兩集團公司于2006年10月正式宣布合並;英國也在同法國方面特別是泰利斯集團,聯手執行英國的“未來航空母艦”(CFV)的設計和建造項目。
在航空領域,法、英、德三國的航空基礎研究雖比美俄兩國差一個檔次,有些特殊技術或材料必須借助美國,但只要財政允許,它們就可獨立造出大部分飛機和航天器。法國和德國的直升機制造廠家先于2000年合並建立了歐洲航空業軍工巨頭——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並進而與英國航空航天動力系統公司(簡稱BAE)和阿萊尼亞航天公司組成了“歐洲戰鬥機聯合體”。面對競爭壓力,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和韋斯特蘭直升機制造公司也組建了實力不俗的奧古斯塔-韋斯特蘭集團。
當然,歐洲軍火工業界的合並之路並不平坦。一些實力雄厚的集團仍在“獨步天下”,如曾推出“幻影”-2000等多款“名牌”戰機的法國達索公司、號稱歐洲航天業“發動機”並幾乎獨立承擔了歐洲“阿裏亞娜”系列火箭的研發工作的法國國營飛機發動機研究制造公司(簡稱“斯奈克瑪公司”)等。同時,歐洲的軍火工業雖希望能通過合並節省大筆資金,但在進行結構重組的時間和方式及重組後該行業將呈現怎樣的面貌等方面仍有許多問題留待解決。
俄軍工企業“重振雄風”
盡管俄羅斯2007年軍火出口仍稍遜美國,卻把衆多歐洲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俄《莫斯科共青團報》宣稱,才短短8年時間,俄軍工企業就已從動蕩中擺脫出來,正在重振旗鼓,不僅恢複了在軍火市場上原有的地位,還打入了新市場。
2007年軍火貿易的結構令俄羅斯振奮:俄仍是世界上唯一可與美國並列的航空航天大國,航空工業陣容齊全,可完全獨立完成先進軍用飛機和航天器從設計到服役的全過程;航空設備供應金額占整個軍事出口領域的61%,位居第二的是陸軍軍事裝備和武器(占21%),再次是防空系統和海軍武器裝備(10%和8%)。
這是與俄羅斯衆多著名的專業飛機設計局分不開的。如“蘇霍伊”和“米格”是最富盛名的俄制戰鬥機設計局,“雅可夫列夫”設計局是世界上設計截擊機、教練機的響當當的高手。直升機研制單位則主要有“卡莫夫”和“米裏”設計局。
就對外軍售總收益而言,俄國防工業體系內從事對外經濟活動的20家企業中,有14個從事飛機的研究和生産,其中“蘇霍伊”制造局居首位,並在未來可能繼續保持領先。
德日軍火商的“變身”高招
德國和日本作爲二戰戰敗國,在各方面尤其是軍事領域要受到嚴格限制,但他們在軍火生産與銷售上的實力卻不容小覰。
其中奧妙,就在于“寓軍于民”這一“高招”,即:武器裝備的研制和生産由國防部(或防衛廳)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間企業完成。許多國家的大軍火企業都是既生産軍用産品,又生産民用産品,或者某些産品可以軍民兩用(如一些民用飛機制造商生産出來的巨型客機,就能充當大型運輸機)。德國的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公司,要算兩大典型。
梅賽德斯-奔馳在100多年的汽車發展史中地位舉足輕重,也正是這家公司在1934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防彈汽車。
梅賽德斯-奔馳于1979年推出的G級越野車,在最初的概念階段本是以商用車爲指向進行研發的,但很快就發生了變化,轉而爲征服艱難的越野地形進行定制。作爲一款具有卓越越野性能的車型,G級車的爬坡能力可達驚人的80度。再加上精工細作的底盤提供了安全和舒適的越野操控性,許多國家的警方和軍方當即成爲了G級車的熱情客戶。如今,德國國防軍中最精銳的部隊——KSK特種兵又配備了用奔馳G270 CDI 改裝的WOLF AGF LIV(SO)輕型步兵突擊車,可謂如虎添翼。
說到“三菱”,消費者熟悉的是“三菱電機公司”;但很少有人知道,與之同屬于三菱財閥的三菱重工公司是日本著名的軍用設備生産商。
盡管出于政治原因,日本迄今沒有解除武器出口禁令,但日本軍工企業已然具備很強的實力。三菱重工一直是日本軍工界的“龍頭老大”,二戰期間爲日軍制造了1.8萬多架飛機和4600多輛坦克裝甲車。二戰後的幾十年間,該公司始終控制著日本軍工生産訂貨1/4的份額。
有人曾這樣形容三菱重工的“軍事力量”——如果願意,它自己就能裝備一支陸海空俱全的部隊:它爲日本陸上自衛隊生産的90式坦克、89式步兵戰車等裝甲戰鬥車輛非常精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它生産了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半的潛艇和1/3的驅逐艦;除F-2、F-15J等新型戰鬥機及火箭外,它還生産“愛國者”-3導彈、ASM-2型空艦導彈、SSM-1型艦對艦導彈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重工位于青森縣六所的鈾濃縮工廠。該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廢料處理基地,其名義是爲了安全處理核廢料,但強大的濃縮鈾生産能力,使得制造核武器對它而言都不是件難事,難怪有些日本政客會不時放話:一旦需要,“日本能在半年內造出原子彈”。
三菱重工只是三菱財團的一個部門,整個財團內部有完善的研發、制造、銷售體系,且與三菱系統的兄弟企業(其中很多是擁有百年商譽的日本“重量級”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如日本郵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門的訂貨大戶;三菱電機則爲三菱重工提供機電産品;三菱制鋼、三菱伸銅、三菱鋁業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可爲三菱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門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銀行可提供貸款和特殊保險服務(如間諜衛星的發射保險),三菱樹脂負責開發的新材料則是高科技武器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些公司在自己分工負責的領域內,可以給作爲兄弟公司的三菱重工提供最好的産品或較低的價格。因此,三菱重工與其背後真正的軍工生産潛力相比,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自網絡開始大面積普及,網上軍火交易就成爲全球軍火盛宴新興的一席。在美國,網上軍火交易可謂火爆一時,這也難怪——僅占全世界5%人口的美國,其軍費開支高達全球總和的50%,且擁有全球最發達的互聯網。因此,從諸如易趣(eBay)和Craigslist等電子購物網站上輕易獲得從肩射防空火箭彈到M-16、M-4型步槍,再到種類繁多的航空器部件等裝備就不足爲奇了。而最讓人們擔心的是美國對網上軍火交易的監管是否有效。
新開的筵席:網上軍火交易
“需要美軍軍事裝備嗎?現在就購買!”
登錄互聯網,輸入一些具體的美軍軍事裝備的關鍵詞,就能很容易找到出售類似新的和二手物品的賣家——“需要美軍軍事裝備嗎?現在就購買!”經調查發現,美國敏感軍用裝備在互聯網上“大受追捧”,而其中大部分爲失竊的軍用品。
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期間,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問責局的調查人員利用與問責局無關的一些姓名、信用卡和聯系信息等假身份,在易趣和Craigslist網站上輕而易舉地購買到了十多件敏感軍用品,其中包括F-14戰鬥機部件、直升機天線、作戰夜視鏡、核生化武器防護服等。
作爲美國國會的專門調查機構,政府問責局的主要職責是通過對聯邦政府撥款使用情況的調查,對政府政策和資助項目進行評估,向國會和國會議員提供分析報告、建議等。
2007年10月10日,調查人員在易趣網上買到了一件用于美軍F-14雄貓(Tomcat)戰鬥機上的新天線。經調查,這家店主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距離該州的伯克利空軍基地約60公裏。調查顯示,該買家的其他一些買主來自保加利亞、馬來西亞、俄羅斯和泰國。調查人員表示,雖然F-14戰機已從美軍退役,但這種用于該戰機上的天線屬于“一旦不再使用就必須由國防部進行銷毀”的軍用部件。
同年8月23日,調查人員從Craigslist網上買到了一套二手核生化防護服以及配套的面具、生化罐、手套和靴子。該賣家身處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斯納德,自稱2002年從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他無法清楚說明這些軍備的來源,但調查人員認爲是美國防部的失竊之物。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部專家表示,這套核生化防護服可能被用于生産出反裝備,並對美軍構成威脅。
此外,在2007年3月至4月間,調查人員還購買到夜視鏡和作戰部隊制服。軍事專家指出,在夜間戰鬥中,穿上美軍的制服,並配備可夜視鏡和其中的紅外裝置,使得敵方不僅能夠探測到美軍的具體位置,還可以扮作美軍以逃避打擊。
類似的美軍噩夢就曾在數月前上演。2007年1月,穿著美軍作戰部隊的制服的伊拉克武裝分子順利通過美軍把守的卡爾巴拉關卡。這些武裝分子隨後用炸彈襲擊了一個安全工事,造成5名美軍死亡。
美國國會議員兼白宮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下屬的國家安全與外交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約翰?特尼表示,網上銷售這些敏感軍用品的後果不言自明。他說:“比如,伊朗是目前唯一還在使用F-14戰機的國家。而紅外夜視鏡將可能被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的敵軍用來對付美軍!”
誰在買?誰在賣?
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在最近向衆議院作證時指出,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署的曆史案例顯示,除了一些興趣愛好者、軍事狂熱者以及應急反應部門和執法機構外,在互聯網上購買這些軍事用品的還有非法武器經銷商、恐怖分子和未經授權的外國政府機構。
與此同時,這些網上軍事用品的賣方群體由軍隊現役成員、退役和後備役成員以及平民構成。經政府問責局的調查,不僅買賣雙方的構成複雜,賣方的貨源也呈現出多元化。其中,除了來自個人、制造商、銷售網站以及其他一些易趣的賣家外,相當一部分是美國防部失竊的軍事用品。
此外,此次調查中還有兩條“大魚”浮出水面——一家槍支店鋪和一家軍用品店鋪。這兩家店主均爲平民在易趣網上開店,店主從軍隊人員手中購買軍事用品後,通過網絡向公衆銷售。他們經營的商品有凱夫拉頭盔、核生化武器防護服、紅外夜視鏡等。調查結果顯示,這些軍事用品可能大多數都是從軍隊中偷盜出來後被私自賣出。
美國國防部後勤信息局表示,在易趣和Craigslist等購物網上出現的軍用品中的一些敏感國防軍事用品爲《美國軍火清單》上的項目,由于具有強大的軍事用途和能力,這些軍用品的暫時進口或出口均需經過嚴格的政府審批。
然而,調查結果讓美國人寢食難安。鑒于易趣等購物網遍及全球的業務以及其每天巨大的業務量,這些敏感軍用品的外流可能性似乎毋庸置疑。即便是美國境內的公衆購買了相關的軍事用品後,也可能將其賣給國際經銷商或直接倒賣至海外。如此一來,正如美國國會議員的擔心,其後果將相當嚴重——不僅美軍及其盟友將面臨直接的軍事威脅,不法分子還可能運用這些裝備在美國境內實施犯罪。而更令美國國會議員們擔憂的是,這些敏感的軍事用品還可能被用來研制反制衡武器及開發相關的技術。
查得到卻堵不住
網上買賣軍事用品的案例並非近年來才浮出水面,相關案例早已有之,並且已經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2003年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署調查發現,佛羅裏達州有人試圖購買並非法出口價值約75萬美元的F-14戰機部件給外國軍隊。2005年,一名哥倫比亞人因試圖將80挺AK-47突擊步槍、一架M-60機槍和M-16機槍出口給被美國列爲恐怖組織之的“哥倫比亞聯合自衛軍”而被捕。
作爲當今全球唯一超級大國,僅占全世界5%人口的美國的軍費開支爲全球總和的50%。數量大、攤子廣、監管結構複雜,導致了監管進程的緩慢和低效。美國國防部的多余資産管理系統的效率提高緩慢,政府在收購、使用、存儲以及處理軍用品的鏈條仍然存在漏洞。
在2005年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國會政府問責局指出,國防部的敏感國防軍備在被處理前遺失、被盜和損毀現象嚴重。其中,僅遺失軍事用品中就包括150件核生化防護服、70余件防彈背心以及5枚制導彈頭。
不僅如此,國防部在處理多余軍用品時也比較混亂。政府問責局在2006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說,國防部下屬的處理多余軍用資産的機構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間將超過2500件敏感國防軍用品賣給了近80個民間個人買家。2008年4月10日,民間問責局又表示,“國防部在妥善處理和銷毀敏感軍用財産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當然,防止軍事用品在網上自由買賣的泛濫不僅需要堵住貨物源頭,還需要在銷售渠道上加以監管。
爲確保敏感軍用品不致流出美國國境,易趣和Craigslist網都設有監督部門,但對每天數字龐大的全球業務進行有效監控,難度的確不小。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搜索關鍵詞並將敏感商品過濾掉的技術爲主的監管方法也存在瓶頸——濾除功能過于強大將影響易趣的經營模式,“技術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並非全部。”
誰在操縱全球“軍火盛宴”
盡管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的年鑒尚未出版,但作爲全球最權威的世界軍備發展、軍事水平評估機構,該所日前公布了一組全球軍火交易的最新數據,透露出日益龐大的武器買賣繁榮的一角。
其中,2007年美國的武器出口交付額居全球首位,而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是南歐小國希臘,達到20.89億美元。另外,全球武器制造業100強企業的武器銷售份額增長了3%,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漸漸加入到全球武器市場中,並逐漸占據了重要地位。而在2003年~2007年這5年期間,全球軍費開支高達5.5萬億美元,其中2007年比2006年增長7.7%,美國在其間的霸主地位依舊巋然不動。
那麽,在世界總體安全趨勢尚未發生明顯動蕩的背景之下,爲何武器貿易紅火依舊?爲什麽一些小國對武器需求的胃口如此之大?就此,《環球》雜志記者專訪了該所軍火轉讓問題研究員保羅?霍爾湯姆(Paul Holtom)博士。
軍火大國地位難撼
《環球》:與前幾年相比,世界軍火貿易在2007年出現了什麽樣的發展趨勢?
霍爾湯姆: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07年全世界的軍火貿易出口總額爲242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減少了20億美元。但這並不代表世界的軍火貿易呈現了下降的發展態勢。由于軍火從簽約到最後供貨,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僅從一年的數據是難以得出一個比較正確和全面的看法的。我們一般以5年爲一個周期,來進行判斷和衡量。正好2007年是我們最近一個統計周期的最後一年。
在這個周期裏,世界年軍火貿易出口額從187.5億美元增長到了242.1億美元。與1998年至2002年上一個5年周期相比,這個周期的世界軍火貿易出口總額也從1047.36億美元增加到了1115.28億美元。此外,全世界,特別是中東、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在2007年裏簽訂了不少的大訂單,這些軍火將要在今後幾年裏陸續交貨。因此,2007年世界軍火貿易額下降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其總的發展趨勢仍是在上升。
《環球》:那麽世界軍火貿易的格局有什麽變化嗎?
霍爾湯姆:世界軍火貿易的格局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十年前的十大軍火出口國現在依然沒變,特別是控制了全世界80%軍火市場的5個最大的軍火出口國仍然是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和英國。其中,美國獨大的地位仍無其他國家所能企及。它在2003年至2007年裏共出口了345億美元的軍火,占到世界軍火總出口額的30%,但與上一個5年相比,其所占比例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俄羅斯緊隨其後,仍舊是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而且它近5年軍火出口額在世界上的比重則從上個5年的20%上升到了25%。
不過,在世界十大軍火出口國的排名順序上還是有些變化的,如德國取代法國成爲了第三大武器出口國,荷蘭也從第十位上升到了第六位。
相比較之下,軍火進口市場的變化要大一些。尤其是在2007年裏,希臘成爲世界最大的軍火進口國,非常引人注目,這主要是因爲該國幾年前從法國和德國定購的導彈和坦克等武器裝備在這一年開始交付使用。
從5年的周期來看,世界十大軍火進口國、地區的排名也有較大的變化。印度上升到了第二位,阿聯酋由于從美國和法國購買一批先進的戰鬥機而躍居爲世界第三大武器進口國,以色列和澳大利亞也進入前十名的行列。
從供需關系來看,自這個世紀初以來,盡管全世界對武器裝備的需求在增長,但世界軍火貿易始終是一個買方市場,這使得武器進口商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商業上的優惠,而且還能更容易獲得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這也給全球的軍備控制增加了難度。
軍火盛宴誰在維持
《環球》:近5年來,全球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或大範圍的武裝沖突。而且根據貴研究所的統計,在過去的10年裏,全球地區性武裝沖突也從26起減少到17起。再說,全世界軍隊的總人數也沒有明顯的增加。然而,世界軍火貿易卻在增長,原因何在呢?
霍爾湯姆:確實,正如你所說,全世界的武裝沖突無論從規模還是從次數來說,都在呈下降之勢,而世界軍火貿易卻呈現相反的發展方向。但我們這裏所說的世界軍火貿易的增長主要是指軍火貿易金額的增長。而軍火貿易金額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武器裝備造價的大幅度提高而造成的。隨著技術要求的增大,尤其是隨著電子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武器裝備的生産成本已不知要高出往日多少倍。
當然,目前世界一些地區動蕩的局勢仍是促使軍火貿易增長的一大原因。如非洲、中東和南美地區所發生的武裝沖突使這些地區的一些國家成爲目前世界上的軍火進口大國。其中最能說明問題的便是阿聯酋,這個人口不足500萬的中東國家已經連續4年每年的軍火貿易進口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2003年至2007年的軍火進口總額達到了74.67億美元,躍居爲世界第三武器進口大國。
不過,俄羅斯目前出口的武器裝備依靠的主要還是冷戰時期的技術和設計。它是否有能力研發新一代武器裝備仍讓人感到懷疑。因此,俄羅斯的軍火出口前景並不讓人看好,並很有可能會出現較大程度的萎縮。
《環球》:像阿聯酋這樣的小國爲什麽要進口這麽多的先進武器裝備,甚至比一些大國還要多?對武器的需求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增長成正比嗎?
霍爾湯姆:近些年來,一些小國軍火的進口量確實大得驚人。除上面所提及的阿聯酋外,拉美地區的委內瑞拉武器的進口量增長幅度之大也非常讓人感到意外。該國在1998年至2002年裏武器的進口量僅排名世界第56位,而在2003年至2007年裏,其進口量已升到了世界第24位。特別是在2007年裏,其武器進口量躍居到了世界第九位。
像阿聯酋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小國之所以大量增加武器裝備的進口,首先是因爲它們所處的地區比較動蕩,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此外還因爲這兩個國家都是石油輸出國,近兩年油價的急劇上漲給它們帶來了滾滾的財富,使它們支付得起昂貴的武器裝備。一般來說,一個國家隨著其經濟實力的增長,其對武器的需求也在增大。
小國軍火進口量較大還涉及對外國軍火工業依賴的問題。目前世界上,除了俄羅斯擁有較強大的軍火工業外,主要軍火制造商差不多都分布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國,在先進武器裝備供應上則完全是對其一面倒的依賴狀態。
近些年來,由于大型武器裝備的研發費用越來越高以及所需技術門類越來越多,即使是發達國家的軍火工業也呈現了越來越相互依存的發展趨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5-20/0813501221.html
俄羅斯擊敗美法贏得沙特40億美元軍火大單(圖)
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達成協議,向後者出口價值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億元)的武器裝備。俄《真理報》16日獨家報道說,俄羅斯在與美國和法國競爭中勝出,成功與沙特達成武器出口協議。
俄武器價廉物美
根據合同,俄羅斯將向沙特出口100架米-17和米-35直升機、150輛T-90S坦克、20套BUK-M2E防空導彈以及數百輛BMP-3裝甲運兵車。
爲贏得這筆武器出口大單,俄羅斯前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去年2月對沙特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俄羅斯總統首次訪問沙特。
報道說,沙特決定進口俄羅斯武器,因爲俄制武器質量好且價格便宜。
美仍是軍火進口首選
報道說,沙特是美國的傳統軍火市場,沙特軍隊裝備的絕大多數武器來自美國。俄羅斯成功擊敗美國和法國的競爭,還得益于美、法兩國犯下的“錯誤”。
沙特去年希望從美國進口精確制導武器,但遭到美國拒絕。美國國會擔心,這些精密武器會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沙特轉而向法國求購類似武器。但法國方面爲出口設立條件,要求沙特同時進口一些法制軍艦。沙特最終決定向俄羅斯購買武器。
但俄媒體報道中承認,俄羅斯雖然拿到這筆合同,但這只是沙特軍火進口這塊“大蛋糕”一小部分。沙特現階段不准備改變大部分武器從美國進口的狀況。
俄軍火制造業隱憂多
俄羅斯雖然與沙特達成武器出口協議,但俄軍火制造業尚存在不少問題。
從長期看,俄羅斯軍火産業將給俄羅斯帶來大量外彙,但現階段並不景氣。因爲軍火制造企業工資低,許多俄羅斯年輕人不願從事這一行業。
此外,俄羅斯部分出口軍火質量差,損害俄制武器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
俄羅斯《生意人報》15日報道,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2006年向阿爾及利亞出口29架單座米格-29戰鬥機和6架雙座米格-29戰鬥機。阿隨後要求俄羅斯將戰鬥機“回收”,原因是這些戰鬥機“質量差勁”。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5-20/1322501328.html
漢和:中國武器被惡性競爭所害
參加DSA 2008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爲:中國的各個武器進出口公司如果不協調各自的産業出口政策,將會面臨內部的惡性競爭局面。情況將會與90年代初期的俄羅斯國防武器出口狀況極爲相似。
平可夫表示北方工業公司和精密儀器進出口公司以前的火箭炮出口是有明確的射程限制的。但是目前已經存在重叠産品部分。例如A100和AR2型火箭炮。自己內部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激烈的惡性競爭。平可夫表示在90年代初期,正是俄羅斯自己的人員聲稱MiG29戰鬥機只是“航展戰鬥機,作戰半徑只能保衛機場圍牆”。
因此,平可夫認爲中國的軍事工業界需要在各公司的現有出口基礎上,設立“國家武器進出口總公司”,統合協調各種武器進出口政策,避免惡性競爭,同時嚴格把握國際政治環境,對應日趨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對武器出口的限制。
除此之外,各公司還應該建立發言人制度,確認、提高武器出口的透明度。平可夫表示馬來西亞陸軍已經決定不再繼續考慮進口KS1A中程地對空導彈,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出口商缺乏武器出口的透明度。“根本就沒有列入馬來西亞國防五年計劃”和進口考慮清單。陸軍權威的消息來源告訴漢和防務評論,“據說KS1A還使用線路信息傳輸系統,而且對武器性能的說明不夠”。
平可夫認爲中國各大武器出口公司在重要的國際展覽會上的公關形象還需要極大改進,目前基本接近國際標准的只有北方工業公司,反映出其推銷人員的經驗和對國際政治、軍事、外交環境的認知水平遠遠高于其它公司。有些公司的對外形象相當封閉。
就陸軍武器的硬件技術而言,平可夫表示中國武器的競爭力正在提高。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9708&tbid=565
解放軍緊跟世界潮流實行武器裝備管理電子化
隨著我軍訓練轉變步伐加快,裝備管理必須適應訓練轉變和裝備更新要求。面對新軍事變革的挑戰,沈陽軍區某集團軍以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爲切入點,以形成裝備信息化管理能力爲核心,更新管理觀念,運用先進信息技術,不斷推進裝備管理轉變,邁開了科學管裝的新步伐,其經驗值得借鑒。(柳剛)
野戰裝備搶修所裏,一個別開生面的“診治療傷”場面格外引人注目:過去依靠“望聞問切”檢查判斷故障的“老中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能的“電子醫生”。
某防空旅四連一部雷達突然“死機”,修理人員尹漢彬聞訊後立即“出診”。只見他用雷達檢測儀一測,便准確做出“診斷”:雷達接收系統一電子管被燒毀,不到1分鍾這部雷達就“康複出院”。小尹告訴記者,以前武器裝備出現故障,修理工往往只能逐一試著查找,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很多裝備也因經常被“解剖”而傷“元氣”。現在使用不解體檢測系統,各種故障一目了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火炮膛線起始部沒有燒蝕,身管無膨脹……”此時,修理人員將“智能檢測窺膛儀”放進火炮身管,火炮“健康狀況”便立即顯示在電腦屏幕上,連輕微磨損也難逃它的“法眼”。
【記者感言】未來戰場上,裝備戰損將由以“硬損傷”爲主的物理毀傷轉變爲以“軟硬複合損傷”爲主的電子毀傷,故障類型也由以往看得見、摸得著的硬故障,變爲看不見、摸不著的軟故障。因此,裝備維修保養手段也必須隨之轉變,使之適應裝備保障的新要求。
過去,裝備管理檢查,首先看到的是各種武器裝備登記、統計本。如今,該集團軍裝備“戶口本”已悄然“退役”,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檔案”。
“508牽引車刹車系統氣壓695千帕,轉向盤自由行程13度……”記者在現場看到,某師戰技參謀王照傑運用智能檢測系統,很快便自動采集牽引車各種數據,這臺車的“電子檔案”信息隨即被刷新。王參謀對記者說,隨著訓練轉變和裝備更新,以往的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許多弊端,出現登記不及時、統計不准確、分析不科學等問題。如今有了實時刷新的“電子檔案”,裝備管理變查數爲查狀態、變定性評估爲定量評定,提高了裝備數質量掌控精度。
“254號坦克風扇打滑力矩低于技術標准……”記者隨意輸入某裝備的“姓名”,便通過“電子檔案”查尋到了各種信息。
【記者感言】裝備管理轉變的核心,是充分運用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和信息管理技術,推進裝備管理創新,提高裝備信息化管理能力。“電子檔案”的開發和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武器裝備登記、統計制度,保證了裝備戰備狀態的准確掌控,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確化管理轉變。
“該車未經動用審批,禁止出場!”某團炮兵一連連長帶著4號牽引車准備拉炮出場訓練,沒想到“電子哨兵”讓他吃了“閉門羹”。
“我們綜合運用多維條碼、IC‘門禁卡’等技術,與‘電子檔案’相結合,研制開發了具有網上審批、射頻識別、門禁管控等功能的武器裝備自動管控系統。”某師裝備部部長周兵告訴記者,“‘電子哨兵’管裝鐵面無私,來不得半點‘通融’!”
就在這時,炮兵一連連長又改用了5號牽引車,門禁系統自動語音提示:“該車已批准動用,允許出場!”並自動擡起橫杆放行。該系統還從實戰出發,配有應急開啓鑰匙,遇有緊急情況,值班員可打開門禁系統,裝備不需逐輛刷卡,即可實施應急出動。
【記者感言】以往訓練中,武器裝備使用往往只考慮訓練需求的平均使用,忽視了裝備的戰備儲備、修理周期和作戰能力狀態。武器裝備動用審批網絡化、身份識別智能化、使用管控自動化,爲武器裝備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解決了裝備動用使用重數量控制、輕質量管理等問題。
“我防空群遭電磁幹擾,各單位立即按預案防護!”隨著某防空旅旅長劉鑫的一聲令下,官兵們迅速給雷達穿上“電磁防護服”,給天線戴上電磁屏蔽護罩,並在電磁來襲方向豎起電磁遮蔽牆……
該集團軍裝備部部長趙春彥介紹,針對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新特點,他們積極探索戰場裝備管理新模式,運用新材料,研制出20多種“電磁防護服”,像“金剛罩”一樣讓強電磁攻擊刀槍不入。演練現場記者看到,他們針對戰場電磁防護難問題,研制了具有可防紅外照相偵察、可見光偵察、強電磁幹擾等多種功能的帳篷,使指揮所“隱身”戰場。
【記者感言】與機械化武器裝備相比,信息化裝備受複雜電磁環境影響大,電磁防護已成爲戰場裝備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只有積極探索複雜電磁環境下的裝備使用、保管、防護招法,推進複雜電磁環境下裝備管理轉變,才能使武器裝備戰時發揮最佳效能。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5-07/0854498853.html
解放軍數字化裝備具備抗打擊和強電磁幹擾能力
本報訊 韓素婷、記者李秦衛報道:“衛星手段連接”,“有線通信連接”。4月20日晚,新疆烏魯木齊市南部山區一片漆黑,隨著士官劉國想向副團長潘相壽報告“有線通信連接完畢”,該團各通信分隊在這片陌生地域完成了野戰通信樞紐開設。分隊指揮員杜遠奎告訴記者:“緊急開設野戰通信樞紐,具備有線、無線、接力、衛星、移動5種通信模式,有一定的抗敵火力打擊和強電磁幹擾能力。”
當晚22時10分,這個團以緊急拉動方式,把部隊拉到陌生山區進行緊急開設通信樞紐訓練。部隊機動到達集結地域後,潘相壽立即下達命令:“根據任務,選擇地形,迅速開設野戰通信樞紐!”隨後,潘相壽同記者隨負責開設衛星通信第二小組摸黑前行。前進中,衛星站站長種小雲時而用車載電子地圖判定方位,時而仔細判斷地形。
“夜間在陌生地域開設野戰通信樞紐,是適應未來信息化作戰的要求。”潘相壽告訴記者,爲提高部隊夜間通信保障能力,團裏加大夜訓力度,並增加了夜訓時間和訓練內容,攻克了夜間訓練要素展開難、溝通力低等近10個夜訓難點,摸索出無光條件下快速開設、多要素隱蔽合成等多種信息化條件下的新訓法戰法。
零點07分,潘相壽接到野戰通信指揮自動化方艙衛星連接成功的報告:“衛星通信連接,請試機!”記者擡腕看表,從下達命令到5種通信模式全部連接成功,僅用時27分鍾。踏著崎嶇山路,記者來到13公裏外的接力站工作點,站長梁永彬說:“我們建立多種通信模式,能保證複雜電磁環境下至少有一兩種通信模式隨時暢通。”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05/0824498481.html
解放軍陸戰師采用電子兵棋推演提升戰術謀略
本報哈爾濱5月5日電特約記者石斌欣、記者安普忠報道:地形圖上,一枚枚標注著記號的棋子犬牙交錯,捉對廝殺。昨天,記者在沈陽軍區某師目擊了一場步兵營進攻戰鬥兵棋推演。這個師在新大綱試訓過程中,研制開發出適應于師、團、營單級或多級指揮訓練的兵棋推演系統,初步形成了由計算機輔助裁決兵棋推演的訓練路子。
推演總監、某團三營副營長曲志成宣布推演開始後,“紅”方指揮員、三營營長李抗立即將第一套作戰方案發給控制員:“七連沿公路向北推進,八連占領3號高地,阻敵增援。”此時,“藍”方也在排兵布陣,嚴陣以待。指導推演的師長高光輝向記者介紹說:“兵棋推演采用科學計算,由沙盤推演的定性分析變成了定量分析,使推演更加嚴謹科學。比如,棋子上標注著部隊番號、戰鬥力、機動力等主要信息。”
首輪交戰結束,控制員將雙方攻擊力值和防禦力值求和,裁決結果爲:“‘紅’方損失1級,‘藍’方損失1級,退1格或降2級。”每個回合下來,雙方控制員都將交戰結果、人員傷亡、彈藥油料消耗等數據填入裁決表。高師長介紹說:“以往,對抗訓練的難點是雙方戰後損失的裁決,但兵棋推演可以完整模擬戰場上人員傷亡和裝備損耗,使裁決更加具體、准確。”
兵棋方寸間,智謀萬丈深。空中作戰、機動增援、地面戰鬥……兩個小時過去,“紅”、“藍”雙方完成了3個不同方案的推演。推演總監召集雙方指揮員逐回合、逐階段、逐要素進行複盤評估和細化研究。結果顯示:在同等條件下,第一方案更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戰術目的。高光輝說:“兵棋推演是一種理想的謀略訓練工具,也爲檢驗新戰法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相關鏈接 兵棋起源
兵棋起源于十九世紀初的普魯士軍隊。1811年至1824年,普魯士軍人馮?萊斯維茨父子發明了用地圖、棋子、骰子和規則裁決的兵棋,近200年來被西方軍隊廣泛運用,在訓練和作戰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它是由地圖、棋子、骰子和規則四部分組成的一種模擬訓練工具。棋子表示作戰單位,棋子動作表示作戰行動,推演回合表示作戰進程,用擲骰子、查表的方法,裁決部隊作戰行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5-07/0846498850.html
解放軍少將稱兵棋推演在東方發展險遭夭折(圖)
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必須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繁榮和發展軍事科學。兵棋推演,被譽爲導演戰爭的“魔術師”,推演者可充分運用統計學、概率論、博弈論等科學方法,對戰爭全過程進行仿真、模擬與推演,並按照兵棋規則研究和掌控戰爭局勢,其創新與發展曆來爲古今兵家所重視。爲此,近日記者對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軍事分會常務副會長、軍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羅援少將(以下簡稱:羅)進行了專訪:從兵棋概念、兵棋推演及其規則,到兵棋創新與發展曆史演變、軍事上兵棋成功運用典型案例等,所論話題寬泛而深入,這裏擷取要點予以發表,以饗讀者。——編者
兵棋,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從戰爭實踐中總結經驗提煉規則,並在戰爭實踐中進行創造性的邏輯推演
羅:廣義兵棋,實際上是指作戰模擬,包括:兵棋推演(手工/電腦),實兵演習,作戰仿真,解析模擬等方法和手段;而狹義兵棋則是特指手工或電腦兵棋。這裏,我們重點談狹義兵棋。
記者(以下簡稱記):請闡釋兵棋基本要素、要義及其概念、規則和外軍相關研究成果與曆史進展概況等。
羅:一般意義上講,兵棋是模擬戰爭對抗的各方人員,使用代表戰場及其軍事力量的棋盤和棋子,依據從戰爭經驗中總結的規則,對戰爭過程進行邏輯推演研究和評估的軍事科學工具。
羅:按照美國兵棋專家詹姆斯?鄧尼根的解釋:“如果你以前從未面對過兵棋,最簡單的方式是把它想象成象棋,但有更爲複雜的推演棋盤,更爲複雜的移動棋子及捕獲對手的方法”。
兵棋專家認爲,一款兵棋通常包括一張地圖、推演棋子(代表曆史人物或軍事單位)和一套規則(告訴你可以做什麽和不能做什麽)。許多兵棋現在都可以在個人電腦上實現,而任何兵棋(曆史性或其他)的目的,都是讓推演者重現特定的事件,或者也是更重要的,演示如果推演者做出不同決策,隨之將會發生什麽樣的結果。
“棋盤+棋子+規則”三要素
-無論手工兵棋還是電腦兵棋,均深深地打下時代印記,並依然遵循著其基本法則
記:手工兵棋與電腦兵棋的主要特點與區別是什麽?
羅:典型的手工兵棋,通常其地圖是反映真實地形的帶有網格的紙質地圖;所推演的棋子(算子)是印有機動力、戰鬥力等各種參數、代表諸軍兵種作戰單位的符號;其規則是總結戰爭曆史經驗並結合概率原理設計出規範推演者相關的規定。
電腦兵棋,主要是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計算機編程,實現手工兵棋電腦化,並以計算機軟件形式充分地表現出來。
然而,無論手工兵棋,還是電腦兵棋,其三大基本要素爲:“棋盤+棋子+規則”。
“兵家魔術師”擲骰子
-軍事推演者或戰爭導演者往往可以按照作戰決心利用兵棋手段模擬作戰情景與進程,其軍事行動效果可由擲骰子來確定
記:兵棋推演可以形象地比喻爲“魔術師”擲骰子,那麽軍事推演者或戰爭導演者怎樣實現作戰決策?
羅:主要是通過兵棋手段,運用統計學、概率論、博弈論等科學方法,對作戰情景與進程進行模擬,並由擲骰子等規則來確定,很是有趣。
變革中導演戰爭遊戲
-兵棋被稱爲除總參謀部和軍事學院之外普魯士軍人在軍事科學領域的三大發明之一
記:兵棋推演被兵家視爲導演戰爭的遊戲,兵棋大體有哪些規則?
羅:一般意義地講主要遵循:作戰順序(回合)規則;機動規則;戰鬥結果裁決規則等。
記:兵棋起源或者說兵棋推演主要經曆了怎樣的曆史演進?外軍成功運用兵棋的經典案例有哪些?
羅:兵棋被稱爲普魯士軍人在軍事科學領域的三大發明之一,其他兩項是總參謀部和軍事學院。
1811年,普魯士宮廷戰爭顧問馮?萊斯威茨發明了一種用沙盤、棋子和計算表模擬軍隊交戰過程的器材,他按照1∶2372的比例,用膠泥作出地形模型,用小瓷方塊表示軍隊和武器,按照他自己制定的規則進行對陣表演。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非常喜歡這種形象有趣的遊戲,將其取名爲Kriegsspiel(“克裏格斯貝爾”:戰爭遊戲,英文譯爲Wargame)。
1816年,俄國大公尼古拉訪問波茨坦宮,看完兵棋表演後興奮異常,將其帶回克裏姆林宮。于是,兵棋很快成爲上流社會娛樂活動的時尚。
後來,馮?萊斯威茨的兒子約翰?馮?萊斯威茨中尉把經驗和時間概念引入兵棋,使它形成了一套基于數學計算基礎上的圖板式模擬體系,並于1824年在柏林出版了他的兵棋詳細規則,名爲《用兵棋器械進行軍事對抗演習的指南》,這標志兵棋已由宮廷遊戲演變爲作戰模擬。此後,兵棋風靡全歐洲。
記:這樣一大套推演規則是否過于繁瑣?其推廣應用會遇到障礙吧?
羅:是的。這樣厚厚的規則,首先裁判人員必須非常熟悉。
1876年,普魯士陸軍上校馮?凡爾第改革了兵棋,把它變成一種隨意性較強的圖上作業,主要依據演習指導者的個人判斷,而不是詳細的兵棋規則。然而,這套兵棋雖然簡單易行,但人爲主觀因素較多。
計算機的出現,使得局面大爲改觀。很快,約翰?馮?萊斯威茨中尉較爲繁雜的推演規則能夠在計算機中順利解決,從而使兵棋實現了曆史性的巨大跨越。
記:在演變模式上它們大體怎樣區分?
羅:馮?萊斯威茨父子發明的一類兵棋被稱爲“嚴格式兵棋”;馮?凡爾第簡化的一類兵棋被稱爲“自由式兵棋”;計算機的應用,對前兩類兵棋取長補短,並使傳統兵棋跨入了電腦化時代。
演進中出現東西方分野
-坦能堡戰役成爲東西方現代軍事科學在兵棋發展史上一座分水嶺
記:據有關史料,1914年德軍在坦能堡戰役獲勝,成爲兵棋成功用于實戰的一大範例,其實際應用情況如何?
羅:當時,兵棋作爲定量化的手工作戰模擬方法已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兵棋被廣泛用于作戰計劃制定和作戰評估中,西方國家積累了大量實戰應用經驗和戰場原始數據,並爲計算機作戰模擬的誕生與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後,美國陸海空三軍相繼成立了專門的戰場仿真管理機構,並建立了19個作戰實驗室,在美軍大範圍推廣戰場仿真訓練,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效。
記:有關研究表明,1914年俄軍在坦能堡戰役失利,使兵棋在東方發展險遭夭折,其實際情況怎樣?
羅:俄羅斯是較早引入兵棋的國家,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即在作戰室中利用兵棋推演了行將實施的坦能堡戰役。盡管兵棋推演結果與後來坦能堡戰役的進程幾乎完全吻合,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俄羅斯高級將領們的重視。隨著坦能堡戰役的失敗,兵棋推演(指嚴格式兵棋)險些夭折,特別在軍內清洗沙俄舊軍官,使通曉兵棋推演的舊軍官盡遭厄運,兵棋推演幾乎失傳。
而且,這一災難性後果還通過前蘇聯軍事理論傳播擴散到了東歐、亞洲許多國家,當時我國也在其列。長久以來,在東方已很少有人見過真正意義上的嚴格式兵棋。
所以學界認爲,坦能堡戰役成爲東西方現代軍事科學在兵棋發展史上的一座分水嶺。
曆史沒有沈睡
-兵棋推演始終伴隨著時代變革的腳步在加速演進
記:請從大的視角下闡釋外軍兵棋運用的典型案例。
羅:曆史上兵棋推演的戰爭活劇實在不少,很值得研究。
德國1940年,德國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提出了一個大膽計劃:集中裝甲部隊通過阿登山脈,突破馬其諾防線。由于此計劃完全否定了希特勒和陸軍總部已批准的“史裏芬計劃”修正案,而且具有極大的冒險性,在德軍統帥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論。何去何從,納粹首腦寄希望于兵棋推演。結果表明,該計劃完全可行。于是,希特勒批准了該計劃的實施。
日本1941年9月2日至13日,日軍在東京海軍軍事學院和陸軍軍事學院用兵棋推演分析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表明日軍發起偷襲後,港口區域內美國艦隊和空軍將遭到毀滅性打擊,日軍情報機關也證實了這一結論的可信度。于是,偷襲計劃被確定下來,並得以順利實施。
英國1944年3月7日,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盟軍最高司令部,觀看了英軍總司令蒙哥馬利上將關于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兵棋推演。不久,根據兵棋推演制定的作戰方案,在作戰實踐中得到了印證。
美國美國雖非兵棋發源地,卻是集大成者。半個世紀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兵棋研究機構和企業大部分集中在了美國。從軍方來看,最早使用兵棋的是美國海軍。創建于1893年的美國海軍學院,建院初期即將兵棋列爲7大課程之一。據悉,海灣戰爭中美國防部與中央司令部使用了3種兵棋:一款是TACWAR(師級)計算機版兵棋;一款是TAM(戰役級)手工/計算機版兵棋;一款是JTLS(戰區級)計算機版兵棋。
縱觀世界發展,現如今的兵棋技藝已可謂今非昔比了。
兵棋在民間大有作爲
-從戰術級到戰役、戰略級,兵棋在民間發展天地廣闊
記:今日之世界,軍民融合已成爲重要趨勢。兵棋推演作爲模擬與仿真的競技手段是否在民間也能夠找到其創新與發展的土壤和市場空間?其應用、影響、意義和價值如何?
羅:這方面國際上的應用與發展十分可觀和引人注目。比如,最著名的有:AH公司,到20世紀末已經出版了200余種兵棋;SPI公司,已經推出了300余款兵棋,其中有1973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推出的《西奈》兵棋等;3W公司,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半年前便推出了《阿拉伯噩夢:科威特危機》。
記:據悉,這是部很有影響的兵棋?
羅:它作爲全面模擬現代戰爭的戰略級兵棋,其中共模擬了包括美國、伊拉克、科威特、英國等在內的19個國家及其軍隊的軍事行動。還專門設計了“政治行動局”與“軍事行動局”相互嵌套的兵棋規則,融政治、外交、經濟鬥爭等于軍事鬥爭之中,較准確地預測了戰爭過程與結局。如該兵棋所論:聯軍實施集中式大規模空中突擊,容易獲得速戰速決的戰略性勝利等,其一系列預測後來大都被戰爭實踐所證實。
寓教于樂非兒戲
-娛樂性兵棋産品進入電腦遊戲市場,可成爲推廣先進軍事文化和進行全民國防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
記:看來兵棋有寓教于樂、易于掌握等特點,那麽支持軍地科研部門共同開發具有軍事教育與文化價值的普及性兵棋,使之成爲學軍事、學戰例,普遍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和開展國防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豈不十分有益?
羅:是。普及性兵棋有多種類型,如兵種戰術兵棋與合同戰術兵棋、戰例兵棋與現實兵棋、動作兵棋與策略兵棋、娛樂兵棋與專業教學兵棋等,都可以根據用途進行專門設計和開發。由于群衆性強、保密要求低,各類普及性兵棋可通過軍民結合的途徑,實現軍地聯合開發。尤其采用市場化的辦法,做成娛樂性産品進入電腦遊戲市場,可使之成爲向社會推廣先進軍事文化、普及國防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
以人爲師究破敵之道
-外軍經過長期的曆史積累,目前已形成了從兵棋研究、設計、研發到培訓、使用、推廣等一整套做法和機制,很值得重視和借鑒
記:概括來說,兵棋的可貴之處在于它以戰史經驗爲基礎,凝練了作戰規則,簡化了作戰計算,突出了作戰對策,因而十分有益于學習、研究和演練對策性思維。
羅:對。我們加強對外軍兵棋的學習與借鑒,提高作戰對策演練水平,做到以人爲師研究破敵之道非常重要。
這些方面,在重視外軍武器裝備等硬件系統的同時,更要重視包括兵棋在內的軟件建設。各級指揮院校和作戰部隊均可系統地研究增強作戰指揮訓練模擬系統的推演功能,從而把對抗性推演研究融于理論教學與指揮訓練之中,不斷提高對策思維和謀略水平。
兵棋發展邁向“智能化”
-隨著現代戰爭和軍隊建設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迅速轉型,“人機結合、以人爲主”的“智能化”計算機仿真新局面正在被開創出來
記:如果說計算機仿真是信息時代高新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那麽兵棋智能化是否應是面對高度複雜的信息化戰爭實現科學決策、精確指揮的必然要求?
羅:對,電腦兵棋克服了手工兵棋的一些天然缺陷,使得兵棋推演具有很強的“逼真度”,不僅在使用操作上更加簡便,而且在功能上也在向作戰仿真靠近。這種仿真推演,不僅具有傳統作戰推演手段所無法達到的科學精確性,而且既可以充分發揮決策者、指揮員的智慧主導作用,又能通過C4ISR系統與參演部隊互聯互動,使實現預演戰爭、虛擬作戰成爲可能。
而今,兵棋等傳統作戰推演工具正不斷實現現代化的創新與變革,兵棋手段實現“智能化”必將産生巨大飛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3-27/0653492022.html
臺軍動員28萬兵力參加漢光軍演(組圖)
今年臺軍的“漢光23號”軍事演習,是臺灣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軍事演習。“漢光”演習是目前臺軍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課目設置最齊全、合成度最高的年度例行性演習。該演習自1984年舉行“漢光1號”演習以來,每年舉行一次,號次隨年代而更動。演習區域在臺灣本島的5個戰區或戰區接合部按年度輪流進行。
今年的“漢光23號”軍事演習,突破常規,不是在哪一個戰區進行,而是以“實彈、實裝”的方式,在5個戰區同時展開,試圖以此展示臺軍在相繼完成“精實案”和“精進案”後取得的成果。透視此次演習規劃,可以看出臺軍許多新的特點和動向。
每6名臺灣現役軍人就有一名要投入這場演習
“漢光23號”演習將采取“全臺灣”、“全裝備”、“全實彈”等實戰方式演練,按規劃4月底開始正式演習,首先進行電腦兵棋推演,此後一直到7月底將陸續進行實兵驗證,整個演練過程曆時4個月。目前,臺灣13萬陸軍已全部動員起來,海、空軍要各動用5萬兵力,導彈指揮部也有6000兵力。粗略估計,每6名臺灣現役軍人就有一名要投入這場演習,再加上憲兵、聯勤及後備部隊,共有28萬之衆要進行“總動員”,其規模“史無前例”。
今年的“漢光”演習准備創下後備役人員參演的新紀錄。“國防部”已決定要一口氣動員全臺三個旅,大約一萬人的後備軍人參與“漢光23號”演習,這是臺軍舉行“漢光”演習以來,動員後備軍人最多的一次。據香港中通社報道,今年“漢光23號”演習將首次有女兵投入參演,臺灣軍方2006年首度開放招募女兵後,于今年1月組成臺軍曆史上第一個“阿兵姊”連,從少校連長至二等兵110余名官兵全部都是女性。
演練任務細分,紙上作業變實際動作
在“國防部長”李傑的要求下,今年臺、澎五個作戰區將同時舉行實兵演練,與以往“漢光”演習只在一個灘頭開打完全不同。臺灣軍方高層表示,“漢光23號”演習將根據不同的區域劃分不同的任務:外島的金、馬、澎湖演習任務爲反登陸與反滲透,北部將在宜蘭進行海空聯合截擊的精密武器射擊,中部將在臺中港與大肚山的要港防衛與防空,南部將在屏東進行反登陸演習,東部則是演練花蓮重要機場防衛。真可謂“全島皆練”!
日前,“國防部長”李傑已經下達“全軍、異地、同時、實兵、實戰”的指令,“國軍”所有的作戰區都全面應戰。臺軍方發言人說,跟往年相比,今年的“漢光”演習將更注重各部門的實戰演練。以往演練時,某支部隊調動到某處,大多在紙上作業,今年則要求這支部隊實際移動到該進占的位置,檢驗是否真能做到。
有選擇地展示先進武器
曆年的“漢光”軍演,臺軍都要拿出幾樣“洋武器”來炫耀。今年的“漢光23號”演習中,一種曾被美軍用于 伊拉克戰場、號稱可以擊毀各型俄制坦克裝甲車的“標槍”導彈將被臺軍搬出來。
這種導彈是美國低調賣給臺灣軍方的。臺軍買了360枚,這種反裝甲導彈的特點是,發射後會先飛到空中,再垂直攻擊戰車最脆弱的車頂,而且整套系統只有23公斤重,機動性強,最大射程2.5公裏,且可以“射後自動引導”,號稱獵殺率高達九成以上。
這種導彈配備有夜視瞄准器,對目標可進行全天候攻擊,甚至對于低空盤旋的直升機也有一定的威脅。臺軍還將把美方可能售臺的F-16C/D型新戰機以及對美軍購的P-3反潛機列入計算機兵推演習中。臺軍新到手的美制AIM-120C空空導彈也將在演習種進行實彈打靶,企圖爲下一輪對美軍購提案制造“人氣”。
演習中,掩護後送“行政首長”或“人質”的“押解車”也將首度曝光。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最近采購了兩部黑色的“押解車”,全名叫做“戰術型防彈人員裝備承載車”。這種承載車特別重視防彈性能,車上配置有GPS系統以及拖曳線纜車,主要設計用來在遂行攻堅任務時,載運人員及護送重要官員離開現場。
演習“萬鈞計劃”,陳水扁將受到“對方的飽和攻擊”後“下落不明”
“漢光23號”演習特別安排了臺灣“憲兵司令部”實際演練保護領導人轉移的“萬鈞計劃”。裝甲憲兵營的裝甲車在這次演習時,將全部實地進駐臺灣重要據點,演練衛戍作戰。
臺灣軍方過去一直沒有證實“漢光23號”演習中有“萬鈞計劃”這個專門負責在戰時掩護領導人轉移的項目,而新上任的“國安局長”許惠佑承認,“國安局”與軍方確有保護“行政首長”安全進入指揮所的任務。
演習中,臺“國防部”將安排“憲兵司令部”仿真敵方實施“斬首戰術”。有別于過去演習的是,這次演習的“萬鈞計劃”將安排陳水扁親乘裝甲車,接受憲兵護送至衡山指揮所,但不包含夫人吳淑珍在內等其他第一家庭成員。據傳陳水扁在今年的“兵棋推演”中將不惜“自我犧牲”,讓自己在受到“對方的飽和攻擊”後“下落不明”,然後由呂秀蓮下達作戰攻擊指令,企圖以此迷惑對方。
陳水扁首次擔任軍演統裁官
今年“漢光23號”演習,是陳水扁任內最後一次最大規模的演習,軍方特別安排由陳水扁出任部分階段的統裁官,其目的是讓陳水扁“得以充分感受三軍統帥權”,同時“凸顯文人領軍的意義”。
“漢光”演習計算機兵棋推演,以往是由“參謀總長”擔任統裁官,去年則首度由“國防部長”擔任,今年更規劃由“三軍統帥”擔任。
不過有軍方人士指出,演習統裁官必須要有深厚的戰術素養,以往擔任統裁官如“參謀總長”或“國防部長”,都是軍人出身。陳水扁沒有受過戰術訓練,無法對演習的優勝劣敗進行判定,因此軍方會特別設計較簡單的演習想定,讓陳水扁“過過幹癮”。
據了解,今年“漢光”演習兵棋推演統裁官頗有宣示臺軍也能由文人領導的意味,因爲只要陳水扁能主持甚至擔任“漢光”演習統裁官,就表示其他文人也足以擔此重任,也代表臺軍改由文人擔任“國防部長”的時機已經成熟。
臺軍中對文人擔任“國防部長”有不同的看法。有一派認爲,文人出身的“國防部長”,盡管可以處理一般性的軍事行政事務,但在面臨作戰問題時,將會立刻遭遇瓶頸,擔任“漢光”演習統裁官即是一例。因爲文人未受過軍中各階段的戰術訓練,文人“國防部長”無法對推演進行統裁。
但有另一派人士則認爲,現在軍政軍令已經一元化,文人“國防部長”有“參謀總長”協助,戰術問題應由“參謀總長”指揮,“國防部長”只要針對戰略決策下決心即可,無須顧及細部的軍隊部署和調動。如果要以此作爲文人無法擔任“國防部長”的理由,實在是牽強。看來陳水扁的文人擔任“國防部長”夢,一時還難以實現。(蘇進昌 周志山)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3/0740439621.html
臺軍玉山兵棋推演模擬正副“首長”之一遇刺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推遲進度的臺軍“玉山兵推”,據了解今天淩晨四時再次登場,“憲兵”將演練從博愛特區載運陳水扁等官員到大直圓山指揮所,下午臨時緊急狀況發布,陳水扁將立即進洞,展開爲期三天的“玉山”政經兵棋推演。
陳水扁和“行政院長”蘇貞昌分別在三月二十一日及二十六日,都已演練過第一階段,但正式兵推卻拖到今天。
據了解,今天淩晨四時,臺“總統府”後方“憲兵”二○二指揮部將預演“萬鈞計劃”,出動陳水扁專用六輪CM三一和四輪V一五○裝甲車,自玉山官邸,假想載運陳水扁及“第一家庭”成員前往大直圓山指揮所避難。
此外,預計今天下午,臺“國安會”將發布無預警緊急狀況,陳水扁和高層官員,都要立即趕往大直圓山指揮所避難指揮。
模擬正副“首長”1遭刺
另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稱,可靠消息指出,臺“玉山○七”軍政兵推已完成指揮所“緊急開設”,這兩天淩晨將緊急發布 紅色警戒下達演習“緊急集合”狀況;命令下達後,蘇貞昌將率官員于二十分鍾內趕赴大直圓山指揮所,陳水扁于指揮所開設完畢後,也將到場透過視訊系統與分散至臺陸軍大漢等指揮所的“副總統”呂秀蓮等十三位政軍高層,召開模擬“國家安全會議”。
今年演習重點置于正、副“首長”其一遭刺後,另一指定職務代理人在接手後替代指揮中心座鎮指揮,演習還首度大量出動“憲兵”甲車護送政府要員分散至各指揮中心,模擬臨戰狀況將比去年更逼真。
據了解,日前蘇貞昌先行前往圓山指揮所巡視,主要是了解指揮所“預備開設”狀況,代號“玉山○七”的軍政兵推,主要演練項目包括指揮所“預備開設”、“緊急開設”和“緊急集合”等。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7-04-09/0843438853.html
中國軍工仍需引進關鍵技術 7年內航母不會面世
美國國防部3月4日向國會提交了一份2008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報告對中國國防戰略、軍事現代化、軍事戰略戰術原則、臺海問題等進行了全面分析。以下爲《中國軍力報告》部分內容:
第五章 部隊現代化資源
中國發展中的國防工業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的國有軍工企業以及與國防相關的企業已經經曆了一次廣泛的轉型。北京方面正在試圖改善它們的商業運作,理順行政關系,縮短研發時段,推進質量控制,以及增加産品數量,從而滿足軍事訂貨的需求。
北京方面還在強調國防與非國防部門的統合,以便在最近市場上的各種軍民兩用技術和中國不斷擴大的科學與技術基地所生産出的産品之間起到杠杆作用。在直接購買和獲取的外國武器和技術的推動下,這些改革措施使中國能夠研發和生産導彈、戰鬥機和戰艦等先進的武器系統。
不斷提高效率與能力
中國的2006年度“國防白皮書”指出,在過去一年裏,在與國防有關的科學、技術與工業領域,産品價值、附加值和淨收入比2005年分別增長了24.3%,20.7%和 21.6%。
至少在第11個五年計劃期間(2006-2010),中國與國防有關的各種工業將繼續在如下各方面獲得收益:
?外國合資企業的科技與技能轉讓;
?更多的政府撥給的研究、發展和購買資金;
?載人航天項目,包括它的運載工具和跟蹤站;
?用合法和非法手段獲取外國的軍事和兩用技術;
?與一些學術機構建立更多的夥伴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生源和改善現有人員的技術訓練情況;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將擁有海外訓練和經曆,並返回中國。
軍民兩用技術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17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領導層的當務之急之一,就是發展能同時滿足軍事和民間需求的創新型兩用技術與工業基礎。報告稱:“我們必須建立健全武器裝備研究與制造體系……並將軍方的努力與民間的支持結合起來,勤儉治軍,開拓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以軍民結合爲特征的發展道路。”
中國的國防工業、特別是那些可獲得外國科技的部門,已經在與中國迅速發展的民間經濟、科學與技術部門的一體化過程中獲益。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中國的研發(R&D)費用從1995年以來以每年19%的速率增加,到2005年已達到300億美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估計,中國盡管在研發工作、人力資源和研發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國家創新體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各個國防分支部門取得的發展似乎與它們同各自相關的民營經濟的統合有關,這樣它們就進入了全球性的生産和研發鏈條。例如,因中國在商用船舶生産和信息技術領域所居的主導地位而受益的造船和國防電子部門,在過去10年間發展最大。包括華威、大唐和中興集團公司在內的信息技術企業繼續與解放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並共同進行研發活動。電腦網絡轉換器與路由器等商界的現貨供應性技術則使解放軍的通訊設備日臻精密。
與之相反,生産專用型國防微電子産品(如雷達與武器子系統的配件)的企業,由于在民間並無類似的對等企業,發展較爲緩慢。與之類似,航空航天和軍火部門也因爲缺乏同國外跨國公司與國內工業的合作則獲利不佳。
外國技術的獲得
到2007年10月爲止,僅在2007年間,中國就已簽署了總價值超過1.5億美元的武器協議,比2006年間合同約爲1億美元的總價值有上升。這說明最近幾年來,中國正在迅速改變“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武器購買方之一”的地位。正在與俄羅斯進行的有關一些主要武器系統購買的談判,也證明這一趨勢將是短暫的。
俄羅斯仍是中國首要的武器與物資供應方,已出售給中國一些先進的戰鬥機、導彈系統、潛艇和驅逐艦。中國在一些生産項目中依靠俄方的部件,已經購買下了一些俄制武器的生産權,現在還在談判購買一些先進武器系統。俄羅斯與中國在技術、設計方面進行合作,並爲中國大量的武器與航天系統提供了物資支援。
以色列此前曾向中國提供過先進的軍事技術。但是,2005年,以色列開始通過加強對軍事出口産品的控制、建立對軍民兩用出口産品的控制機制,以及提高對外事務部在與出口相關的決策中的地位,彌補了政府對出口管控的缺漏。以色列議會還于2007年7月采取了一項積極的措施——通過了《防務出口控制法案》,並于2007年12月出臺了落實該法令的相關規則。美國方面也在謀求與以色列政府一道致力于繼續落實和有效執行這些新規章。
自2003年起,中國就在向歐盟國家施壓試圖解除對中國的致命性軍事裝備貿易禁令;2004年中歐峰會後,中歐雙方的領導人們在他們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將著手致力于推動解除禁令。盡管這一問題仍保留在歐盟的官方議事日程中,但歐盟成員國之間在近期何時解除禁令方面仍未達成一致。
中國在繼續通過合法與非法商貿交易連續致力于從國外獲得兩用和軍用技術。許多兩用技術,如軟件、完整的電路、計算機、電子設備、半導體、無線電通訊設備和信息安全系統,對解放軍轉型爲一支以信息爲基礎、擁有網絡戰能力的部隊是至關重要的。一些主要的法律案件都顯然證明中國在努力獲得敏感的美國技術(如導彈、成像儀器、半導體和潛艇),它非法地將目標鎖定爲一些給予了優厚待遇的科學家和商人。
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ICE)的官員們曾聲稱,中國冒險而廣泛開展著的間諜活動是對美國技術的最大威脅。在2000年到2006年5月間,美國移民與海關管理局就涉及美國武器和技術向中國非法出口的問題進行了400多項調查,結果發現,中國駐美國的一些人員犯有違反《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控制法》的罪行。
中國仍繼續最爲依賴外國技術的關鍵性領域包括:指揮與控制系統,渦輪發動機技術,以及其它一些被授權獲得的技術,如精密器械生産工具、先進的診斷與透視設備、應用軟件,並非常需要高速運轉的原型、電腦控制性設計/制造(CAD/CAM)與翻修儀器。
對各部門的單獨分析
中國國防工業各部門的發展並不均衡。研制方向與資源分配似乎最偏向導彈與航天系統,其次是海軍設備(包括水面設備與水下設備)、飛機和地面部隊所用的物資。但是,在所有上述領域,中國都在提高産品質量和改進生産能力。
?導彈與航天工業:中國研發和生産了多種射程的先進彈道、巡航、空空與地空導彈。在過去幾年中,許多中國主要近程彈道導彈和中彈道導彈的組裝工廠與火箭發動機生産廠家已經對設備進行了升級,從而增加了産品總量。這些完成的武器系統和完善的導彈技術除供給中國軍隊外,還能由中國的一些部門在市場上進行出口。這些武器系統的大批量生産,會導致中國短程彈道導彈數量的顯著上升,中程彈道導彈的年産量則可能翻番。中國的航天發射工具生産工業也在擴展中,以便爲衛星發射和載人航天項目提供支持。
?海軍工業:中國擁有一支活躍的、在全球範圍內都頗有競爭力的商用與海軍造船工業。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國家,僅次于日本和韓國。造船工業的現代化和擴張已經使中國的造船總量和能力得以增加和上升,並給包括潛艇、水面作戰艦艇、海軍航空(准備動工興建一艘航母)、兩棲/海上補給-空運船舶在內的所有類型的海軍項目都帶來了相應的利潤。中國繼續依靠外國供貨方提供一些推進系統,同樣需要外購,但依賴程度稍低的還有火控系統、巡航導彈、艦對空導彈、魚雷系統、傳感器和其它先進的電子設備。模塊化的造船技術將使中國能夠將生産工作分散到多個地點進行,從而提高效率和增加同時制造的船舶的數量。中國已顯示出大批生産潛艇和兩棲艦船的能力。
?地面部隊裝備工業:中國地面部隊現代化的內容包括:研發與生産新式坦克、裝甲人員輸送車和火炮配件。解放軍地面部隊的每個領域幾乎都有了發展,而且中國已經具備批量生産所需武器裝備的制造能力。中國在繼續依靠國外合作夥伴們填補關鍵性技術方面的不足,這可能限制中國一些地面武器裝備實際批量生産能力。
?航空工業:中國的商用和軍用航空工業已經獲得長足發展,從生産早期蘇聯制模型機的直接性複制品轉爲了研發和制造國産飛機,其中包括各種改進型的老式飛機和現代的第四代戰鬥機。中國的商用飛機工業已經進口了高精度的、技術水平較爲先進的機械制造機器、電子設備和其它部件,它們也能用于生産軍用飛機。由于依靠從外國引進飛機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技術人員和設備也不足,中國飛機工業的大批量生産能力將受到限制。
展望未來:趨勢與前景
中國國務院于2006年2月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研發規劃》,謀求“到2020年”將中國轉變爲一個“創新導向型社會”。該計劃用“基礎性研究”、“尖端技術”、“關鍵領域與優先項目”以及“主要特殊項目”等專用術語(以上各方面均應用于軍事)詳細開列了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重點。
基礎性研究。作爲擴展基礎性研究能力的衆多努力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劃定了5個基礎性研究領域,它們要麽是應重大戰略性需求而有著軍事用途,要麽是需要政府積極參與和投資的科研計劃:材料設計和准備,極端環境下的制造業,航空航天力學,信息技術發展,納米技術研究。在最後一個領域——納米技術方面,五年前,中國還根本沒有進行研究或投資,自然也就談不上進展;如今,中國的政府投資數額已經直追美國,居第二位。
尖端技術。中國正強調迅速發展下列技術:
• 信息技術: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智能感知技術(特別是網絡)和虛擬現實技術。
• 新材料: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靈敏材料和結構,高溫超導技術和高效能量原料技術。
• 先進武器制造: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終端制造技術和智能服務機器人。
• 先進能源技術: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可替代能源與先進的運載技術。
• 航海技術:優先發展的領域包括三維海上環境監測技術,快速多參量海底探測技術和深海作業技術。
• 激光和航天技術:也都是十分優先發展的領域。
關鍵領域與優先項目。中國已經指定一些有潛力的行業和技術集團擔負科技突破性攻關,取消各行業之間的技術障礙,並提高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國防工業正在明確謀求擁有先進的制造工藝、信息技術和防務技術,如雷達、反太空武器、可靠的C4ISR系統、靈敏材料和低能見度技術。
主要特殊項目。中國還在發展和擴展本國技術的計劃中開列了16個“主要特殊項目”,其中包括:核心性的電子元件;高端通用芯片和運行系統軟件;超大型一體化電路制造;下一代寬帶無線機動通訊設備;高級數字化控制機械制造機器;大飛機;高分辨度衛星;載人航天;探月。
航母研發情況
現在似乎沒有證據證明中國已經開始建造一艘航母。但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領導人們可能在推動發起航母建造工程。例如,從2006年初起,隨著中國發布第11個五年計劃,中國的國有媒體都報道稱,政府和軍方的高層領導人都有意建造航母(包括2007年3月當時的中國國防科工委[COSTIND]主任的講話)。對前蘇聯建造的一艘“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繼續翻新也證明,中國可能將該航母用作訓練平臺。此外,俄羅斯媒體曾報道說,中國有意購買俄制“蘇-33”艦載戰鬥機。2006年10月,俄羅斯某媒體報道稱,關于中國以25億美元價格購買多達50架該型飛機的談判已經開始進入最初階段,但迄今尚未宣布簽訂購買該飛機的合同的消息。(美國)政府內外的分析人士預計,中國不會于2015年前擁有一艘可作戰的國産航母。但是,中國造船能力的變化和外國對該項目的援助程度可能會改變這些預計。(倪海寧 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11/0810489502.html
美智庫稱中國軍工弱點多無迹象表明在研隱身機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中國威脅論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不顧事實,不斷揣測,質疑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近日,美國蘭德公司的中國問題專家在《蘭德評論》上發表題爲“搶占太平洋——美國對迅速崛起的中國軍事力量的回應“的署名文章,根據臆測中國正在發展的武器裝備,並爲美國軍方鼓吹——爲了保持質量上領先中國的優勢,美國需要繼續開發和使用先進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的武器裝備。以下爲《現代軍事》雜志譯文節選: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國防工業一直在不斷地生産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武器裝備。盡管很多武器的先進性完全不能與美國的相提並論。但是,有一些武器的技術含量還是達到了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平。而在美軍的武器庫中,這類武器也占到了大多數。證明中國的軍工企業在研發能力方面已經得到了質的飛躍的例子有:中國98式坦克。其作戰能力與西方國家很多的主戰坦克相當(盡管該型坦克裝備的數量不多)。中國海軍還裝備了2級驅逐艦.並期望其防空能力能夠趕上美國海軍的“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當前,中國正在建造2級現代化的柴電潛艇,以及比其上一代更爲先進的核潛艇。中國戰鬥艦艇攜帶的C-802反艦導彈,其作戰能力相當于美國海軍目前仍然還在使用的早期“魚叉”導彈。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俄羅斯的援助下,沈陽飛機制造公司就在與之合作生産制造“蘇一27”噴氣式戰鬥機。該型飛機的戰鬥力基本上與美國的F-15相當。中國本土研制生産的“殲-10”戰鬥機,可以和美國的F-16戰鬥機相媲美,並且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而2004年投入生産的中國PL-9空對空導彈,相當于美國的AIM一9M“響尾蛇”導彈。中國目前正在研發的SD-10雷達制導導彈,其追趕目標是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另外,中國目前還在開發多種先進的作戰系統,包括預警機、艦空導彈系統(可能將具備美國早期“愛國者”導彈的技術性能)、巡航導彈(追趕目標是“戰斧”巡航導彈)、高速反輻射導彈等。與此同時,中國還從俄羅斯購買了幾種武器系統,其作戰能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美國同類裝備。中國裝備的一種常規近程彈道導彈性能獨特、作戰能力強。由于其搭載平臺是機動式發射架,在發射前很難對其進行定位和攻擊,因此,要攔截該導彈十分困難,其最新一型的精確度據稱達到50米左右。而且,中國還在開發一種能夠摧毀海上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如果成功的話,這將爲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帶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提高。因此,爲了保持質量上領先中國的優勢,美國需要繼續開發和使用先進程度遠遠超過中國的武器裝備。
然而,中國在許多領域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中國尚未研制成功專用的武裝攻擊直升機;反潛作戰能力十分薄弱;無任何迹象表明中國在發展試驗隱身飛機;尚未裝備像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擁有的一種靈活機動、紅外制導的空空導彈;也未裝備像美國空軍一樣的空對地精確制導炸彈等。因此,中國如要縮小美中兩國之間的軍事技術差距,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2025年前,中國不太可能擁有美國目前具備的防務資源。雖然中國軍工企業在軍事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但是,只要美國的國防工業繼續引領世界潮流,那麽,中國軍工企業生産的武器系統就不可能對美國的科技統治地位形成直接的挑戰。(來源:《現代軍事》雜志 何萍 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2-14/0742476546.html
中國傳統軍工企業改革中將受到強烈沖擊(組圖)
近期,國家主管部門陸續推出兩項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重大改革措施。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了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要性。這些均表明:軍工産業與軍工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
“兩指”促“兩化”,政府意圖十分明確
“兩指”是對由國防科工委正式公布的《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由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爲《指導意見》)的簡稱。“兩指”的公開發布,表明政府大力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的産業市場化和企業市場主體化(以下簡稱“兩化”)的決心已定,且態度明確,措施具體。
《指南》明確指出,非公有制經濟可參與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五個具體領域:軍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軍工配套科研項目;軍工科研生産任務;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采取多種方式與軍工企業合作,參與軍民兩用高技術開發及其産業化發展。
《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是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力爭用幾年時間,使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推動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産權制度。《指導意見》同時明確了分類推進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的政策與措施。
國防科技工業作爲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産業,曆來在體制改革問題上謹慎而行;軍工企業作爲關乎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力量,曆來在承擔軍品科研生産任務方面獨占鼇頭。爲什麽政府近期連續出臺政策,推動國防科技工業産業化和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這無疑明確地表明了政府推動軍工企業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需要的意圖。
序幕已經拉開,政府和企業准備好了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國有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也將是一個封閉半封閉體制被不斷打破、行政關系變爲利益關系、軍工企業神聖使命世俗化的過程。“兩化”既是政府追求的長期目標,也是軍工企業的終極歸宿。
但是,應該看到,盡管“兩化”的結果將是美好的,但是“兩化”將是一個充滿經驗和教訓,既令人振奮、又令人痛苦的變革過程。
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前,政府和企業都覺得有許多亟待改革之處,政府嫌企業行爲能力不強,“等靠要”的觀念陳舊;同時企業嫌政府管得太緊、太寬,企業難以自由發揮。深化改革的措施實施之後,對于政府而言,過去的許多管理措施都將失效,本來井井有條的秩序可能會顯得有些混亂,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對于企業而言,過去有固定的渠道可以獲得任務和資金支持,企業的發展總有“靠山”可以依賴,但是由于未來政府對企業的管治越來越少了,因而通過政府的固定渠道獲得的排他性支持也越來越少,企業將主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獲得合同,企業的生命線將依賴不斷地殘酷拼殺才能得以延續。
政府對傳統軍工企業的直接管治與排他性支持越來越少,傳統軍工企業對政府的依賴與習慣性服從程度越來越低,將是兩個並行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傳統軍工企業是否對各自角色的變化做好了准備,還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化被動爲主動,軍工企業“浴火重生”
無疑,對于這次以“兩指”促“兩化”爲主要內容的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感受到沖擊和震動最強烈的一定是傳統軍工企業,尤其是市場化進程稍微滯後的産業與企業。如果說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的話,那麽傳統軍工企業就等于是要進行一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再造,成爲真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制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爲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實際上,這次出臺的“兩指”促“兩化”改革政策,是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進一步落實中央要求的具體行動。軍工企業作爲被改革的對象,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從軍工企業自身來講,置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之中,常有被時代抛在後面的感覺,主要是因爲國家出臺的政策越來越依賴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由于體制機制的改革相對滯後于其他行業,很難完整地行使作爲一個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應該行使的權力,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的內部管理也很難對市場信號做出合理的反應,不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顯得“另類”,同時在企業內部積累了一些影響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會損害到國家和集體的利益,還會損害到職工的個人利益。
因此,軍工企業應該化被動爲主動,借助國家推進改革的東風,研究政策、把握機會、認真策劃,積極穩妥地推進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積極應對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帶來的挑戰,變壓力爲動力,變挑戰爲機遇,化被動爲主動。在這次曆史性的國防工業體制深刻變革中,軍工企業要“一不怕疼(不心疼傳統體制)、二不怕老(敢于對過時的老觀念提出挑戰)”,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式的決心和態度對企業進行再造,在政府的管理與指導下重塑軍工企業社會形象、重構軍工企業運行基礎,激發企業的內動力和創新活力,使軍工企業成爲真正的市場主體,爲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信息網)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9-04/1016462635.html
中國軍工有效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中新社深圳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亞楓十一日在此間表示,目前,中國的軍工科研生産能力已有三分之二轉向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十多萬項軍工技術轉爲民用。
首次領銜國防科技工業整體組團參加深圳高交會的國防科工委當天舉行專場新聞發布會,胡亞楓介紹國防科技工業展團相關情況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國軍工民品産值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由一九七八年不足百分之十,已提高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國防科技工業已能生産五十余大類約一萬多種民用産品,年銷售過億元人民幣的民品近兩百種,過十億元人民幣的也近二十種。
胡亞楓稱,民品産值占總産值比重達百分之六十五的國防科技工業,已成爲國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並以其高科技優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據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防科技工業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方針,在核能、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技和電子信息等各個領域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有效提升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 競爭力。
本屆深圳高交會上,單獨設立的“國防科技工業展館”展出具有自主 知識産權、科技含量高、産業前景好的高技術、新技術和特種技術與成果五百多項,主要展品包括“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長征五號”運載 火箭、七千米載人潛水器、月面巡視探測器、秦山二期核電站、ARJ21新型支線飛機、新一代氣象電子雷達、保安機器人等模型,覆蓋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核技術應用、民用船舶、公共安全、能源與環保等諸多領域。
國防科工委同期還正式發布《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對接項目指南》,旨在利用高交會平臺,進一步加強國防科技工業與地方的經濟科技合作,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産業化。(完)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12/0728467323.html
簡氏稱中國國防企業實力逼近美國軍工巨頭(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最近中國國防工業穩健的發展又引來外界的猜忌,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還別有用心的進行了一番對比。
《簡氏防務周刊》文章近日稱:中國國防科工委宣布今年1-10月份,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46億元(140億美元),同比增長28.8%,超過去年全年銷售收入總額。如果按年收入計算,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美國軍工業巨頭L-3通訊公司去年的銷售額124億美元,並將逼近雷聲公司的202億美元。同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實現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38.7%。
國防科工委還宣布,中國 人民銀行已經批准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發行60億人民幣的兩期融資債券, 2007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債券最近已成功發行,直接從金融市場募集資金人民幣30億元,但國防科工委並沒有透露第二期融資計劃的細節:“短期融資債券的成功發行,爲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並標志著集團公司整體籌資能力和企業形象進一步提升。”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北方工業總公司也發行了債券准備進行重組,中國裝備集團公司獲得38個董事席位,5個常任董事,33個非常任董事。債券的發行,公司重組以及董事任命都是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國資委爲了增強國防工業的競爭性和創造力作出的努力。這一系列改革也開始允許中國民間和國外的投資進入國防工業這一特殊的領域。
簡氏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主要爲解放軍提供軍用電子設備系統,並且爲出口的軍用陸戰車輛提供相關設備。
針對這篇報道“中國軍力迅速膨脹”的弦外之音,國防大學教授軍事專家李大光博士指出,中國與美國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的把雙方軍工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對比,美國規模大的軍工企業數量衆多,中國的國防工業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國有單位,即使中國有一兩家軍工企業與美國企業規模相當,但在國防投入的總量上,中國與美國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軍工企業的銷售收入一是來自本國軍隊,二是來自出口,從軍隊采購來說美國軍費占全世界軍費總額的47%,比排在其後32個國家的軍費總額還多;美國又是世界上第一軍火出口大國,出口去年美國軍火出口占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42%,從這兩方面的事實比較,中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西方單拿中美兩家企業一對一的對比的這種誤導性手法,就是故意給公衆造成中國軍工實力膨脹、趕超美國的錯覺,渲染中國威脅。(郝珺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3/0840472924.html
美媒:中國軍工缺人才發動機仍是海空軍軟肋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最近,美國媒體刊登文章,評論中國軍用技術,認爲中國制造世界頂級武器的重要障礙在于高級人才的缺乏,還指出中國國産軍機、軍艦的發動機性能依然不可靠,有很長的路要走。
探察中國軍用科技 西方人往往霧裏看花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站11月6日報道說,考查中國的軍用高科技水平,不能只看表面,很多東西都是巧妙地隱藏在背後,西方人往往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搞清楚一點眉目。這一方面是由于中國快速發展的工業實力,讓人難以追蹤她的腳步,但中國微妙的行事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人才:中國軍工進步的關鍵
缺乏科技、管理和工程方面的高級人才,是阻擋中國制造世界頂級武器的重要障礙。這種狀況在研發最先進的電子和機械系統方面表現得較爲明顯,他們的導彈和軍用電子設備常常不太可靠。
發動機依然是中國海空軍的軟肋
而一直以來,研發性能優良、實用可靠的發動機,是中國的一大難題,即使那些通過了專家技術定型、獲得生産許可的發動機,情況也往往不大令人滿意。
中國軍艦廣泛使用烏克蘭制造的DN80型燃氣輪機,這也是一個典型事例。或許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的發動機問題會有所突破,但在此之前,國産“心髒”不強健依然是困擾中國海軍的一大難題。
同樣的問題反映在軍用飛機的發動機上,與西方同類發動機相比,國産發動機的返修率更高,同樣的飛行時間,需要更高的維護成本,而且使用壽命也要短很多。
保密工作雖好,中國軍工依然可以探微
中國高技術信息和數據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較好,但有相當數量的軍事和民間工作人員參與這項工作,西方情報系統就千方百計地從這些人那裏探察信息,然後把所得的資料整理彙總,從中得出相對符合中國軍事科技現狀的結論。
中國人點子多,美國人比不上
但是中國軍隊的戰力到底有多強呢?實際上,與美國相比,中國往往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思路和辦法,比如在軍事演習時,他們就能想出很多點子,可以將美國的偵察飛機和間諜船趕得遠遠的。(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08/1124471087.html
殲10馬來訂單缺失原因!
·殲10是一種中國國産新型輕型殲擊機。這種戰鬥機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包括中國軍方在內的歡迎。而一些很久期盼獲得美制F16戰鬥機的國家,也紛紛殷勤期盼。馬來西亞曾經在殲10公布之日宣稱,打算引進購買殲10戰鬥機。並宣稱價格不是其主要因素。
· 不過就在不久前,馬來西亞最終選擇了俄羅斯SU30戰鬥機,作爲他今後國家空軍的替換機種。那麽爲何馬來西亞出爾反爾不買殲10了?這一來恰好給了國內網絡很多本就對殲10,保有很大敵意的人一個切實證據“殲10是垃圾,所以賣不出去”那麽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 依據馬來西亞國防部官員解釋說,他們購買殲10戰鬥機主要意圖,是因爲這種戰鬥機十分適合馬來空軍的未來作戰需要。馬來空軍並非國際流行的“豪華空軍”而殲10恰好其從采購費用以及裝備維護費用上,都是十分“廉價”的。且馬來軍方認爲,殲10作戰性能完全可以等同于它的銷售價格。且具有十分得力的發展前景,以及改進延伸計劃。同時中國軍備銷售方面的習慣工作,也是馬來軍方比較贊同的。
· 雖然馬來前期並沒有主要采購中國軍火。但是,從東盟國家的泰國,緬甸等國采購情況來看,馬來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買大批殲10戰鬥機。依據透露宣稱大約可能會采購100-150架殲10戰鬥機。等同價格大約折合20-30億美元。但是合同最終還是沒有達成。
· 其軍方認爲,經過他們後期仔細考察與調研分析認爲,中國軍工制造能力根本達不到在3-4年完成全部交付額度。解放軍空軍目前暫時裝備了不到100架殲10戰鬥機,而其生産總數中國方面每年盡可以提供50架左右的外銷數量殲10戰鬥機。而目前並不僅僅只有馬來在緊急打算訂購殲10.同時還有巴基斯坦意向訂購大約250架殲10戰鬥機。伊朗大約願意訂購300架戰鬥機,其中一半以石油兌換。而委內瑞拉胃口可能最大大約需要350架龐大集群。這樣的近乎瘋狂的采購數字,以及與中國年度産量不足100架的外銷數量的可憐對比,
· 因此馬來軍方認爲,如果按照原計劃,采購中國殲10戰鬥機。那麽雖然會比現在采購爲數不多的SU30節省很多費用。但是馬來至少要等到大約7年以後才能全部裝備上這種戰鬥機。恐怕那個時候殲10也就不再那麽搶眼了。
· 而來自中國一航集團信息也顯示了,中國航空制造系統存在極大弊端。目前沈飛集團所控制大型化制造廠。已經基本完成了殲11制造訂單。大約總數爲200架。其後續生産訂單解放軍軍方目前下碇有限。同時,中國軍方目前急需沈飛制造和研發國産第四代新型戰鬥機計劃,以及國産第二代無人機,無人戰鬥機計劃。
· 而中航目前的FBC-1軍方海軍方面又不斷增加了大批制造訂單。且殲10生産線因爲與研制階段同步制造,且采取的制造標准較之老式殲7生産線,有很大不同和巨大差異。因此大批原有殲7線無法很快投入殲10制造計劃。
· 目前中國與俄羅斯的發動機貿易,已經沒有了任何懸念。但是中國航空制造系統能力,雖然已經打開到了極限。但是目前連解放軍自身軍用大約500-700架缺口,都無法正常保證。依照一航宣稱,目前最大能力僅有100架前後。僅可以緩慢滿足中國年度軍用裝逼數量的一半。而還要再拿出來進行外銷。那麽每年只能外銷50架不到。因此根本無法滿足目前大批瘋狂的訂單。
因此這也是此次馬來合約全面失利的一個主要因素。同時不久前,泰國也向瑞典購買了十多架SAAB戰鬥機。而泰國軍方也是早期就打算預定殲10的一個客戶。目前始終還在等待和盼望巴基斯坦與伊朗,朝鮮等國。其中巴基斯坦雖然引進了FJ17戰鬥機。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在批量購買一批中型先進戰鬥機,以彌補FJ17在彈載和攻擊能力上不足。而殲10則是他們首選。而伊朗可以說是最迫切需要殲10戰鬥機的了。他們目前急需將其原有批量的F5戰鬥機一部分改進,一部分由殲10替代。且與F14A戰鬥機形成全面的“重-中”結合的多重編隊。
·因此目前看來中國外銷殲10戰鬥機的瓶頸,並不是某些人所說“殲10是垃圾戰鬥機”而是因爲我們並不發達的量産系統與瘋狂和龐大的外部訂單之間的巨大反差。因此中國將會在近期著手解決這個嚴重問題。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9165&tbid=4760
中國的戰鬥機産能爲什麽那麽低?難道不能一年造50-100架?中國的重工産業也已經有100多年曆史了吧,曆史積累下來的經驗和産能難道還不足以1年生産100架飛機?中國的重工廠是很多的我們知道,凡是大一點的城市都會有重工廠的存在,至于一些秘密的國防生産基地就更不必說了。中國是沒有資源嗎?恐怕不是!應該是不舍得投資吧
不論真假,國內軍工企業的確急需體制改革,尤其是人事體制改革!
我想應該是沒有那麽多發動機吧
有趣,有客戶,沒貨,錯失良機,就像中國鐵路一樣,旅客太多,所以運力不足
樓上的說的對,産量太低有幾個原因,一是毛子控制了發電機的供應,也是最重要的。二是成飛的生産線太少了,還有就是居我觀察好象零件供應好象也有問題。而且裝配的速度好慢一架要一個月還不包括測試。
這不是要害,主要是J10還沒有國産化,發動機還是俄羅斯的。太行發動機不穩定,經常空中停車。如果J10外銷,馬上又會碰到梟龍一樣的問題,另外J11和飛豹的生産好象根本和J10沒沖突,也沒關系!J10産量上不去幹嗎扯上J11和飛豹,沒看懂。J10是成飛生産的!産量有50架一年已經是比較高了。早飛機不是生産汽車,更不是種菜!另外梟龍的生産線開始從成飛轉到貴航下面的雙陽和雲馬飛機廠了。
應該不是生産能力上的限制,而是其他的原因.就算是,憑我國龐大的航空生産體系提高生産能力幾個月就能解決.最大的可能是在還沒有完全裝備中國軍隊前不想賣給其他國家,尤其是和美國有聯系的國家.怕危害國家安全.
你騙騙三歲小孩還可以.那麽多的定單就是那麽多的錢啊,只有更多的錢才能去發展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啊.只是複制和和改進生産線你以爲是上月球啊.國家會眼看白花花的銀子流走啊.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窮嗎.白癡省省吧.
假的!馬來西亞會買J10?它哪敢得罪美國?!
我的觀念和你一樣,賣給大馬,就相當于送給美國,美國正愁沒樣機作假想敵呢!考慮于東盟的關系,只好以産能不足作爲借口,委婉拒絕了!
看到殲10那幾根柱子我就惡心
可能原因不僅只有這些吧!
一切只是猜測,國家的機密有那麽容易被你猜中的.......
從“安嶽江”看中國軍火出口前景
近期一艘載有出口津巴布韋軍火的中國貨輪“安嶽江—廣州”號,迫于美國壓力,于南非德班港卸貨受阻;在西非海岸幾經輾轉,最終停靠安哥拉羅安達港口卸貨。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安嶽江”事件。
“安嶽江”事件發生在一個奧運聖火全球傳遞、疆獨藏獨喧囂塵上、津巴布韋大選難産的敏感時期。事件本身並不複雜,一艘裝載輕武器(包括300萬發適用于AK-47步槍的子彈以及約1500個火箭助推榴彈筒在內的一批輕型武器和彈藥)按合同規定運抵南非港口卸貨。但美國趁機慫恿南非反對黨——民主聯盟以及因卡塔自由黨等政治勢力和一些南非的人權組織對政府施壓,以這批軍火將用于“鎮壓津巴布韋反對派”的名義,拒絕停靠。由此引發了中美津三方的外交角力。雖然南非法院裁定允許中國商船在德班停靠和卸貨,但售給津巴布韋的軍火不得通過南非領土運往津巴布韋。這一判決實際上意味著一旦軍火在德班卸載將可能被南非扣留。所以,中國貨輪趕在判決生效前離開南非。盡管中國讓步離開了南非,以美國爲首的反華勢力處處爲難,圍追堵截。“安嶽江”一度因非洲沿海國家迫于美國壓力不敢接納,而遊離于非洲西海岸。最終經過中國和津巴布韋的聯合公關,安哥拉毅然頂住了美國爲首的西方反華勢力壓力,接納了這批軍火,“安嶽江”事件圓滿結束。
此次外交公關小勝,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所謂中非論壇萬國朝拜、大陸和非洲親如一家的神話灰飛煙滅。在美國爲首西方勢力打壓下,一幫吃著中國援助高唱中非時代友好的窮哥們們縮頭縮尾。反倒是國際社會眼中的問題國家——安哥拉挺身而出,維護國際公理,實在讓人感慨萬千。所謂患難見真情,看來今後要加強與這些反美反帝國家的合作還是大有裨益的。美帝一手遮天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盡管津巴布韋穆加貝腐朽統治不得人心,但他搞土改、沒收西方資産的本意還是讓勞苦大衆吃飽飯,給國際壟斷資本一個下馬威。但改革方法過激,依靠群衆運動鬧得民不聊生,獨裁和終身制還是無法長久的。此次大選反對派已經取得議會多數,總統選舉結果雖然重新計票,但預計穆加貝今後好景不長了。中國犯不著去刻意支持穆加貝而得罪西方。只是按照合同規定送貨上門。誰上誰用如何用中國管不著。無論誰上臺,對兩國關系都沒有根本影響。在西方和國際社會的注視和輿論壓力下,穆加貝操縱軍警勢力公然武力鎮壓的可能性很少,津巴布韋正經曆一場顔色革命。才這種敏感時期爆出“安嶽江”事件就不足爲奇了。
除了說說國際形勢和外交形勢外,順便談談中國軍火出口這個敏感話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雖然中國軍工研制水平近年來取得了重大進步,但軍火出口確一路下滑。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十大武器出口國排名中,美國列第一,中國排在瑞典之後列第十。2003年至2007年,中國武器出口額僅占世界武器出口總額的2%,而美國則占到了30%,俄羅斯占25%。中國的武器出口份額甚至不如荷蘭、意大利和瑞典,僅與烏克蘭持平。
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占世界軍火市場的12%,其次是印度,占8%。其他的主要武器進口國依次是阿聯酋、希臘、韓國、以色列、埃及、澳大利亞、土耳其和美國。中國武器進出口出現了嚴重貿易逆差。
不可否認的是,90年代初至今,由于美國和歐洲的軍火禁運,中國90%的武器裝備都來源于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家。中國的工業生産能力已開始逐漸接近俄羅斯。一些主戰裝備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實現了國産化。國防工業日趨成熟。並自主創新生産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拳頭産品。雖然硬件水平上去了,但中國軟件水平依然停滯不前。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也是發人深思的。
首先,由于憂讒畏譏,不給反華勢力以口實一味宣揚自己愛好和平、遵守國際法及相關出口規定。將自己陷入了道義和國際法空洞的泥潭。要知道,軍事出口對于一個國家軍工發展水平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是有重要意義的,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具體體現。美俄以軍事出口大國爲榮,對軍工企業和軍火出口關懷備至。連法國薩科奇都到處兜售軍火,中國領導人爲何以出口軍火爲恥呢。要知道,軍火出口不光是創彙大戶,也是擴大國家影響力,體現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傳統觀念裏,軍火出口是滿足壟斷財團利益、輸出戰爭、破環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殊不知軍火出口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這種認識實在是和平主義者的舍本取末。
其次,仍然是政治挂帥,忽視經濟利益。爲了中巴合作,中國空軍毅然接受了一批搞不成低不就的梟龍。造成中國空軍型號過多,重複投資。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竟然是800萬美元的毛坯價格。即便梟龍打開了出口市場,有限的利潤空間也會被巴基斯坦賺走大半。能給巴基斯坦優惠價,給其他窮哥們又能貴到哪去呢。
忽視知識産權和法律作用。中國武器大部分是逆向仿造,這一點我們承認。但國産化加自主創新後除了自己眉飛色舞外不注重知識産權注冊,今後難免和人打官司。最近老毛子翻臉和中國要AK-47和殲11的專利費官司就很說明問題。在對外宣傳上,始終被人認爲是單純的仿制品。要知道,這些東西我們下的“內功”你不說是被人是很難看出來的。不注重知識産權注冊,何談法律維權。
最後,滿足于傳統市場,不注重開發新興市場。中國武器出口第三世界毋庸置疑。但決不是70-80年代蘇聯裝備的廉價替代品。近年來的出口大單仍然是一些老面孔,吃老本的現象根深蒂固。一些主要國家軍火競標中國都漠然視之,不屑競爭。僅僅依靠原有渠道秘密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出口幾個非洲窮哥們就洋洋自得,要知道很多第三世界新興國家的眼光還是很高的,打入他們的市場才叫本事。只要能先期占領軍火市場,類似桂圓換96式坦克一類靈活的市場化形式還是要經常運用的。要知道,出口裝備是喝湯,後期零配件維護才是吃肉,市場化必須從長遠利益考慮。
只有大力促進出口,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當然也不是學老毛子,見了美元看家本事都賣。但要轉變思想,開拓進取,扭轉頹勢才是當務之急。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2&fid=48739&tbid=6844
中國目前很多民用技術水平已經超過軍工
不能片面地理解爲軍工企業開發民用産品
在早期的“軍民結合”實踐中,軍工企業開發民用産品是“軍民結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大規模實施“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良性互動”的今天,絕大多數民用産品市場處于飽和狀態,若片面強調開發民用産品,不但會阻礙軍民結合的深化,而且還可能把軍民結合引向歧路。
●不能以爲是軍工技術單純地向民用技術轉化
20多年前國家提倡軍轉民,其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家大力投資形成的高科技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國防科技工業。當時,民用高技術産業還很弱小,民用技術發展大大落後于軍工技術。現今,民用産業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相當多的民用技術水平已經或正在超過軍工技術。所以,軍工企業必須學會吸收民用領域的高新技術,將其用于軍工産品以及軍工企業開發的民用産品。
●不能單純地看成是軍工企業自身的事情
江蘇常州有一家純民營企業,從生産機械配件、冷拔鋼管、油缸等民用産品起家,目前已經獲得相關軍工産品的科研生産許可證,爲航天及其它軍工企業配套生産發射定向器、火箭起豎油缸等産品。這顯然也是“軍民結合”,卻顛覆了傳統觀念,是全新的“軍民結合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78355&tbid=4570
俄專家稱殲11B使蘇33/35售華可能性大幅下降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俄羅斯專家表示,中國生産殲-11B戰機計劃會影響中俄軍售,蘇-33和蘇-35出口中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是俄羅斯如果想就殲-11B問題制裁中國,也難以影響此型飛機的生産計劃。
俄塔斯社軍事網莫斯科4月17日報道,中俄兩國聯合生産運輸機伊爾-76出現問題後,中國生産殲-11B戰機又成爲兩國軍事合作又一阻礙。
很多莫斯科航空技術專家認爲,殲-11B毫無疑問會影響俄羅斯向中國的武器出口。俄羅斯剛剛評估出中國武器市場對于俄羅斯國防工業的重要意義。另一些專家認爲由于與中國合作在價格上得不到好處,希望將武器出口到別的國家。有鑒于此,出口到中國的殲擊機蘇-35和蘇-33可能性極大降低。
但是俄羅斯如果想就殲-11B問題制裁中國,也難以影響此型飛機的生産計劃。主要原因是,中國已得到包括發動機在內該項目所需的一切東西。而且,中國會因生産殲-11B而與白俄羅斯加強聯系。
“珠海-2006”航展上透露的中國造殲-11B生産計劃證實,中國已掌握該型號飛機80%的零件的生産。
俄羅斯現最擔心的是原本向賣給中國的蘇-27SK無法出口到第三國。而且有聲音認爲中國在建立自己的殲-11出口市場,已經威脅到了俄羅斯的戰機出口。(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9/0932496124.html
俄要向中國56/81式步槍收專利費稱殲-11B侵權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3月21日報道,俄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20日表示,據俄方統計,蘇聯時期曾與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簽署協議,允許其生産AK-47突擊步槍。到現在協議已經失效,但這些國家還在繼續生産AK-47。由于蘇聯時期根本沒有知識産權和專利使用權一說,但現在有了,所以俄羅斯准備就專利使用費問題,與中國和其他幾個生産AK-47的國家進行談判。
當年“傾情奉獻”
蘇聯批准多國仿制AK-47牽扯到國際技術貿易問題。國際技術貿易是一種以純技術的使用權爲主要交易的國際間商業行爲。
自有國家以來,國際軍火貿易一直是調整國際政治關系、推行國家戰略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冷戰期間,蘇聯向第三世界國家廉價輸出大量軍火就是爲爭取它們的支持,獲得在這些國家設立軍事基地的許可,並盡可能籠絡“盟友”,以滿足與美國在全球爭霸的需要。另外,對于華約國家,蘇聯甚至采取了饋贈式的軍火出口政策。
冷戰結束後,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在通過武器輸出實現政治目的的同時,更注重軍火貿易所帶來的商業利益。
目前,與俄保持較密切軍事技術合作關系的國家有印度、中國、伊朗、東南亞國家、阿聯酋、敘利亞及獨聯體國家等,其中印度對俄裝備購買量最大。軍火貿易成爲拉動俄羅斯外彙收入、提高國內經濟收入、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措施。
其實已過了專利保護期
AK-47突擊步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卡拉什尼科夫因AK系列步槍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使用,而被譽爲“世界槍王”。該槍于1947年定型生産,1949年廣泛裝備蘇聯各軍兵種部隊。它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結實耐用、性能穩定、子彈穿透力大及價格便宜等優點,使AK-47系列步槍成爲許多國家軍隊和恐怖組織使用最廣泛的步槍。俄方曾披露,在全世界的AK-47系列自動步槍中有9成是仿制品。許多國家在蘇聯時期得到了AK-47的生産技術,但目前只有委內瑞拉一個國家向俄羅斯購買了生産許可。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對AK-47進行了仿制或特許生産,其中包括中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古巴、朝鮮等。受AK-47設計思路的啓發,以色列、芬蘭、中國等國家的步兵輕武器也參考了該槍型的特點。如以色列加利爾突擊步槍、中國的56式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等。
專利技術指技術所有人擁有專利權的技術,專利權指發明人對其發明創造所享有的專有權利,這些都應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俄羅斯要向其他國家征收AK-47專利使用費的原因。但專利權具有時間性,超過了法定期限,專利技術所有人便不再享有專利獨占的權利,專利技術就成爲公有的技術。按照世界貿易組織(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的規定,對專利的保護期限定爲20年。上世紀50年代蘇聯與其他國家關于AK-47的協定已經過期,因而俄方現在要爭取的AK-47專利使用費,很可能不會成功。
竟說中國戰機也“侵權”
軍火專利權牽扯國家利益,在許多國家之間的軍火貿易中都存在這方面的爭議。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日前載文,說俄羅斯方面認爲中國生産的殲-11B戰機涉嫌侵權俄制Su27SK戰機,俄方正進行調查,必要時將會采取法律行動。俄羅斯軍事工業界人士稱,根據俄中于1995年達成的《Su27SK戰鬥機技術轉移協議》,在中國200架Su27SK的組裝生産過程中,主要的發動機、雷達、航電設備都應該由俄方提供。但中方在接收95套組建後,2004年突然宣布已不需要另外105套殲-11戰機的生産組件。俄方就此懷疑中國殲-11B侵權。其實,2005年,中國已開始試飛殲-11B戰鬥機。據報道,殲-11B戰機的尺寸比以俄Su27SK爲原型的殲-11小,是自行設計的産品。
衆所周知,仿制是世界許國國家自主研制武器的主要措施之一。據報道,中國現役的81式步槍比AK-47更具可靠性,中國的紅箭-73型反坦克導彈仿自蘇聯的AT-3型導彈,而紅纓-5型地對空導彈仿自蘇聯的SA-7型導彈,這些武器都躋身于世界先進武器行列。如果說這些仿制的武器都侵犯了俄方的專利權,不僅在專利使用保護期限上說不通,更埋沒了中國兵器研發人員不斷努力取得的成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6/0812491810.html
漢和防務:中國即將批量生産殲-11B戰機(組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海外媒體對于中國新型戰機總是顯得異乎尋常的關注。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再一次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了中國新型戰機上,該刊僅憑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就分析稱,中國即將激活殲-11B戰鬥機的生産線,並稱這種來源于俄羅斯蘇-27SK戰鬥機的改進型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分析人士認爲,境外媒體不斷猜測、炒作中國新武器,其背後的真實意圖還是制造“中國威脅”。
漢和:中國即將批量生産殲-11B
《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聽起來有鼻子有眼,文章稱,中國研發的殲-11B戰鬥機目前已經換裝了國産化的雷達,並且在這種戰鬥機上成功進行了以霹靂-12空空導彈同時攻擊2個目標的試驗,2架殲-11B戰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然而細追這條新聞的來源,竟然只是個推測。該刊援引俄羅斯烏拉爾光學機械生産聯合體的消息來源稱,自去年11月以來,烏拉爾聯合體就與中國簽署了3個有關提供OLS-31E光電探測系統零配件的協議,漢和防務評論員平可夫據此推測中國正在開始自己組裝OLS-31E系統,並分析稱,由此可見,殲-11B戰機的批量生産的確即將進行。
盡管真實性頗值得懷疑,但並未影響《漢和防務評論》自說自話。文章稱,雙座型的殲-11BS多用途戰鬥機也在設計之中,而發展具備多功能雷達的殲-11B和雙座型殲-11BS戰鬥機的動機十分明顯,就是研制中國版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平可夫最後的總結不無挑撥味道:殲-11B戰機的生産將對臺灣、日本的空防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日臺空軍戰鬥機的換裝、更新計劃相當緩慢,在戰鬥機的機動性、航程、載彈量等領域,殲-11B戰鬥機甚至取得了對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的“非對稱優勢”。
外電對殲-11B猜測很多
作爲傳說中的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機,殲-11B戰機一直備受外界矚目,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美國《航空周刊》以及日本、俄羅斯等國的許多軍事媒體都曾對殲-11B戰機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分析和五花八門的猜測。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對殲-11B戰機的性能進行過深入分析。該刊報道說,殲-11B戰機的隱身能力較爲突出,作爲一種重量超過30噸的重型戰機,由于加裝了多種隱身手段,殲-11B從原有15平方米雷達反射橫截面,下降到僅有5平方米,極大地增加了戰場生存指數。該刊還分析稱,按照中國軍方預期計劃,殲-11B將至少許可生産105架。
美國《航空周刊》則報道稱,殲-11B戰鬥機具有多目標同時打擊和掃描能力。該刊還報道稱,殲-11B增強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可攜帶2-4枚中國産“雷石-6”精確激光制導滑翔炸彈、“雷霆-2”型激光制導炸彈等多種攻擊武器,具備執行多種打擊任務的能力。《航空周刊》評論說,殲11B的出臺,意味著中國開始“革新其全部航空工業”。
“關心”中國武器發展的背後
事實上,不僅是殲-11B,隨著中國領導人對國防建設的關注,一些海外媒體對中國許多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也越來越“關心”。不過,這些媒體報道的消息來源卻往往並不那麽可靠,有的是所謂“內部消息”,有的是網絡傳言,有的是所謂專家的“權威分析”,還有的幹脆就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
今年10月,俄《生意人報》以及美國《防務新聞》等媒體刊發報道稱:伊朗飛機制造公司的工作人員證實,伊朗已與中國簽署了購買24架殲-10戰機的合同,總價值約10億美元,雙方將在2008至2010年間交接戰機。這一所謂“震撼性的消息”其實是一條毫無根據、徹頭徹尾的假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進行了嚴正批駁。
分析人士認爲,一些海外媒體在中國少數幾種新戰鬥機、雷達、導彈問題上的鼓噪,其真實目的還是在制造“中國威脅”,通過炒作中國新型武器的“威脅”,一方面施加壓力延緩中國國防建設的速度,另一方面爲自己研制新型武器和大肆推銷軍火産品尋找借口。(袁忠海)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09/0820471162.html
中國運大批軍火至辛巴威 引起南非揣測 【中央社08.04.18
在辛巴威選後動盪不安、穆加比政府可能動用軍警鎮壓國內任何抗議活動之際,一艘載有大批軍火的中國籍貨輪「安宇江號」(譯音),正泊靠在南非德班港外等待清關並將這批軍火運往辛巴威,由於時機敏感,這批準備交付辛巴威國防軍使用的軍火,引起南非媒體諸多揣測。
「郵衛報」今天證實,運載包括三百萬發AK47衝鋒槍子彈、一千五百座迫擊炮、三千枚以上迫擊炮彈的「安宇江號」,是由中國「保利集團」託運,但南非一些運輸後勤公司因這批軍用物資敏感,紛紛打退堂鼓,只有南非國營Armscor所屬的AB後勤運輸公司接下這筆託運合約。
中國運送這批小型武器供辛巴威國防軍使用的消息,是由南非「新聞週刊」編輯威爾茲率先批露,南非通訊社、南非廣播電視公司、各廣播電台、星報、公民報、形象日報等各大媒體,均以顯著的篇幅報導此事,內容對中國形象較為不利。
AB後勤運輸公司一名要求匿名的職員告訴「郵衛報」說,因對方(指中國)代理公司無法處理通關所需程序,因此委託具備安全許可的該公司代運這批軍用物資到辛巴威,但仍要南非政府點頭。
而政府發言人馬錫科十七日在內閣會後的記者會,面對媒體的詢問表示,南非沒有立場介入二國之間的貿易協議,南非很難干涉不讓這批軍火通行。
國防部官員馬錫里拉指出,武器管制委員會已決定批准讓中國軍火運往辛巴威,至於此舉是否違反武器管制委員會不鼓勵武器出口到衝突地區的政策?馬錫里拉回稱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因為聯合國或非洲聯盟並沒有對辛巴威實施武器禁運措施。
在辛巴威大選前夕於三月十五日自中國啟航的「安宇江號」,在四月十日抵達德班外海,因不具備所需的入關文件而無法駛入德班港,Armscor接手後,近日內應可入港並交由AB託運,南非國稅局發言人拉凱對此表示,沒有出海港的鄰國利用德班進口武器彈藥,並沒有特別之處。
一萬五千噸的「安宇江號」,估計載送的輕兵器價值達南非幣一千萬鍰(約台幣四千萬元),「國際輕型武器行動聯絡網」已呼籲南非政府,避免讓這批軍火運到極可能用來暴力攻擊平民的辛巴威政府。
中俄2007年軍售清單公布:包括6架A-50U預警機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4月14日出版的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報道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6-2007年度,國際常規武器市場交易額下降8%,這是7年來的首次下降。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保羅•霍爾頓說,2007年中國的軍品進口下降了62%,對俄羅斯軍品出口影響較大。
2007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交付)的軍品包括:6架A-50U預警機、15架伊爾-76M運輸機、24架米-17直升機、100臺RD-33/RD-93發動機和8部頂板防空雷達(這批雷達分別用于051C、052B驅逐艦和054A護衛艦)。
赫爾辛基防務分析家卡裏•桑德斯卓姆(Kari Sundstrom)表示,俄對華軍售有所下降,並非表明中俄政治和經濟友好關系有所下降。(環球網 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8/0950496013.html
07年世界軍貿:中國武器進口額不及韓國列第三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斯德哥爾摩國際問題研究所近日公布了一份關于2007年世界武器貿易調查報告,美國、俄羅斯和德國占世界武器出口額前三位,而進口國前三位的是希臘、韓國和中國。
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4月16日報道,2007年美國出口武器額達74.54美元,占世界第一;俄羅斯45.88億美元,居第二;德國33.95億美元,居第三。
進口武器國家前三位是希臘、韓國和中國,隨後是印度、阿聯酋。
報告指出,委內瑞拉不再是南美洲地區武器進口第一大國,世界武器進口排名第10位,共477萬美元。(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7/0920495793.html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組圖)
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爲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系也日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系,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只剩下了俄羅斯。
◎余平
冷戰結束後,中國同俄羅斯已經沒有了共同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卻因戰略利益趨同反而建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除了軍事貿易作爲重要紐帶,兩國軍隊交流頻繁,並于近年上升到共同演習的層次。不過看到已顯得財大氣粗的中國人擁有與自己比肩的裝備,以及更雄厚的財力,還有昔日“老大哥”心態的一些俄國人頗有酸溜溜的感覺,其國內一些非官方輿論也在炒作“未來潛在威脅”。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和軍工水平的大幅進步,十幾年來中俄軍事合作中那種傳統的成品“買一賣”之路,近來也顯得愈走愈窄。兩國想維持並進一步深化軍事關系,就必須排除雜音幹擾,提升合作層次,走出一條互利的新道路。
武器交易的十字路口
回首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幾年的軍事裝備發展史,嚴格而論也就是一部吸收、消化蘇聯一俄羅斯的武器技術並加以仿造、改進的曆史。
近幾年中國軍工戰線推出的新成果不斷,武器裝備水平有了一個跨代的飛躍,如載人飛船的發射和今年初反衛星導彈試驗成功,標志著航天技術水平已僅次于美俄居世界第三位。中國新列裝的 殲10戰鬥機性能已不遜于su一27等俄羅斯的王牌戰機,“中華神盾”驅逐艦和“元”級潛艇的接連下水也顯示出造艦水平在接近俄制新品。由于本國已經能夠生産所需的主戰裝備,目前中國對俄軍貿中主要想引進技術,不想再大批量購買成品。俄方卻産生了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出售軍工技術獲利,一方面又感到中國武器的進步會在國際軍貿中擠了自身的市場。再加上部分俄國人對中國總有戒備心理,許多技術轉讓不順利,造成去年中俄軍貿額出現了下降。國際上一些評論家認爲,中俄武器交易目前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若不以新的途徑解決軍貿額下降和技術合作的難題,雙方戰略夥伴關系勢必會受影響。
熊貓棕熊還會長期攜手
今年3月,胡錦濤赴俄羅斯參加“中國文化年”,與普京同臺上場講演時,舞臺背景出現了俄方精心設計的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圖案——一對可愛的熊貓和棕熊攜手共進。由這兩種標志性動物所寓意的中俄夥伴關系,受到目前世界大勢的左右,還是會趨向更加親密,軍事合作的一些障礙通過雙方顧全大局並努力想辦法,還是能夠得到克服。
如今中俄之間早已沒有了當年中蘇那種共同信仰和理想維系的關系,合作都是出于各自的國家戰略利益。蘇聯瓦解後俄羅斯地位嚴重削弱,北約東擴和獨聯體內的離心對其一直構成最大威脅,于是又把中國視爲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自90年代起的大規模對華軍售也是以此爲前提。中國在冷戰結束後已經逐步上升爲美國頭號打壓的目標,中日關系也El益複雜化,對歐盟又無法建立軍事合作關系,在全球範圍內可尋的真正有實力、有資格的戰略合作夥伴,只剩下了俄羅斯。
出于這種利益關系的背景,當年在蘇聯以反共禁共爲標榜的葉利欽,在90年代反而成了中國的最好朋友。他在1996年訪華時以空前友好的姿態私下說明,是自己下令對華出售了過去向任何國家都沒有賣過的最新型Su一30型戰鬥機(亦可兼作戰鬥轟炸機)。葉利欽還大力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使中俄及中亞五國有了軍事上的合作關系。從1999年科索沃戰爭起,俄羅斯又一再希望吸引中國加入軍事聯盟,特別是在俄阿西方關系出現緊張背景下屢屢表達出這種願望。近來伊朗在面對美國采取軍事打擊的威脅時,也一再提出想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其實是想托庇于中俄的軍事保護之下。中國出于和平崛起的目標,不想與美國爲首的西方處于公然對立的狀態,對伊朗的要求和俄羅斯的結盟希望都沒有答應,不過加強合作當是應有之義。
從曆史、文化和戰略地緣的角度看,歐美對俄羅斯的對立將長期難以消除,一個走向複興的俄羅斯同西方利益肯定要發生沖突。蘇聯瓦解後,俄國人縱然放棄了西方視爲洪水猛獸的共産主義信仰,傳統的東正教也被天主教和新教視爲異端、“鄉巴佬”和“野蠻人的宗教”。一向有著尊大心態的俄羅斯人,對強大的蘇聯瓦解也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不能忍受美國一超獨霸。不過如今的俄羅斯實力,已遠不足以同西方抗衡。以國民生産總值而論,去年俄羅斯靠石油升價才剛剛突破1萬億美元,美國卻有12萬億美元,西歐的總量也在10萬億美元以上。找到國民生産總值在去年已達到2.6萬億美元的中國作爲夥伴,俄羅斯才有對西方叫板的實力。對于俄內部叫嚷“中國威脅”的少數政團和媒體,俄官方和主流輿論還一直不以爲然,看來也不能形成大氣候。
從90年代後期至今,北約實行的東擴一再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加上前年獨聯體內的“橙色革命”,都惡化了普京政府同西方的關系。今年上半年美國在波蘭和捷克籌建反導彈防禦系統,引起俄羅斯在軍事上的強烈反應,甚至宣布廢除蘇聯末期簽訂的限制常規武器條約。對俄羅斯傳統的武器市場,最近美國也直接出面進行爭奪。去年,印度提出在十年內要爲空軍換裝,需要采購價值60億美元的126架戰鬥機,並表示不再專門屬意于傳統的俄制裝備而是面向世界招標。美國便打破常例,提出願出售F一18戰鬥機給印度,以改變那裏幾十年蘇俄制品的壟斷地位。作爲對印度的警告,俄羅斯對印武器銷售和技術轉讓方面都采取了一點報複措施。這一傳統的最大軍售市場受到沖擊,也會使俄方更重視中國這個最大的軍火主顧。
從中國下一步發展軍事技術的需求來看,尋求同俄羅斯加強合作也顯得尤爲重要。自2003年以後,法國、德國曾連續兩年努力推動歐盟對華解除軍品禁售規定,中國曾一度對此抱有較大希望,希望能實現軍購渠道多樣化,改變俄羅斯所持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心態。然而自去年以來,隨著德國、法國大選後執政者政治傾向變化,推動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的動力又已大減,不僅近期不能指望買西歐武器,高端技術引進的限制也大大增加。究其原因,除了美國繼續保持壓力外,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威脅論”在歐盟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中歐之間不存在現實的安全利益沖突,然而充斥世界各地市場的“中國制造”,也已經使西歐工商界感到有些不快。中國下一步的科技強軍,有力的合作夥伴也只能是俄羅斯,軍貿和能源仍將是中俄兩國加強關系的重要紐帶。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06/0750470589.html
國際預測公司稱未來10年中國坦克銷量全球最大
國際預測公司日前公布了對最近10年內全球坦克生産情況的分析報告。
該報告指出,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軍事行動表明,現代化的坦克在城市戰和反遊擊行動中能夠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預計在2008-2017年間,全球坦克的總産量將達到大約6900輛,總價值高達279億美元。在這筆費用中,美國所占的比重將達到三分之一。而在此期間,全球最大的一項新型坦克生産計劃將是中國的98式坦克生産計劃。
從總體上講,在新生産的約6900輛坦克中,超現代化和昂貴坦克(如德國的“豹”系列和美國的“艾布拉姆斯”系列)所占的比較將非常小,這類坦克在總産量和采購費用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將分別只有14%和22%多一點。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將是那些結構相對簡單、價格較爲低廉的坦克,這其中主要是巴基斯坦的“阿裏?哈利德”(由烏克蘭和中國的專家協助研制)、中國的98式和俄羅斯的T-90等主戰坦克。
國際預測公司的專家們指出,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坦克均帶有明顯的蘇式坦克的印記。在今後10年中,這類坦克將占據大約40%的市場份額。較低的價格將是它們獲得青睞的主要原因。
目前,所有的坦克生産大國都在實施系統的坦克改進計劃,這其中首先要提到的便是美英兩國。爲了應對伊拉克抵抗人員利用火箭彈和地雷發動的襲擊,美國人除了在繼續研制主動防護系統,還在坦克上覆蓋了額外的裝甲模塊,加裝射擊武器(如遙控機槍)和更新通訊系統等。
至于俄羅斯的坦克制造商,他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匱乏,這使得俄方無法爲坦克大量安裝新一代的作戰系統。
盡管國際預測公司的研究報告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但其對未來坦克市場發展前景的分析表明,坦克在短期內並不會遭到淘汰,相反,它們仍將是陸軍部隊的主要攻擊手段之一。(北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7/0853492060.html
中國武器國際市場受歡迎 泰國購上百輛96式坦克
香港《鏡報》月刊1月號題爲《中國開拓軍火出口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的軍品出口策略已經改變,開始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一直以來對中國武器的貶低正在被事實所擊破。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一般都是軍售大國。隨著中華全面崛起,中國對外軍貿的市場正在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把購買先進新裝備的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的軍工生産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低潮期,近年又迎來躍升,首要原因是端正了營銷戰略。中國著眼于未來國際上的軍事沖突高技術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過去以出口價格和贏利都很低的槍炮爲主的思路,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軍售推出的頭號拳頭産品,就是同巴基斯坦共同開發(雙方合資、由中國獨立研制)的FC-1“梟龍”戰鬥機。該機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産線,從2007年起大批量生産,有十幾個國家發出了訂單,預計會有600架至1000架的産量。此型飛機的設計思路專門面向難以購買高價戰鬥機的國家,操作系統、機身材料盡量簡便和低檔化,空戰性能卻足以同中檔第三代戰機一決雌雄,機上配置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改變。同美國的F-16最低配置也需4000萬美元、蘇-27需3000萬美元相比較,FC-1的價格根據配置可從8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中國新産的殲-10戰鬥機,空戰性能可與最新型的F-16匹敵,出售給巴基斯坦的報價據稱不過2500萬美元。現在國際航空界大都承認,中國高低兩檔戰機的推出,足以沖破世界軍機市場上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戰機“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和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二,具有人力、材料費便宜而技術含量亦不算低的競爭優勢,軍用艦艇的外銷正好發揮了這一長處。上世紀90年代,泰國購買了6艘中國制造的護衛艦,使用後聲稱戰鬥性能達到德國同類品的70%,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近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又提出要購買中國的新型護衛艦,單價不過1億多美元,其完成任務的能力與美歐報價兩三億美元的護衛艦相比並不遜色。
在火炮、坦克等傳統武器方面,中國軍工企業利用長期的積累進行了新技術開發,也以新面貌打開了銷路,特別是對注重地面作戰的中小國家更能滿足需求。2002年中國向科威特出售了一批PLZ45-155自行榴彈炮武器系統,用戶反映很多性能好于美式裝備,在中東石油富國中又引來新的訂單。在國際坦克市場上,不久將會有數萬輛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産的坦克需要退役的更換期出現。許多發展中國家買不起美國和西歐單價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産品,中國和俄羅斯的單價只有二三百萬美元的坦克將會有一個大商機,泰國剛剛訂購了100多輛中國産的96式坦克就是好的開端。
在導彈研制方面,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兩彈一星”工程時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國産武器中最早能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其出口有諸多國際限制,中國仍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擴大外銷。爲此,中國還以部分轉讓技術的方式同土耳其合作開發B-611近程導彈,並出售了射程180公裏而居世界之最的WS-2火箭炮,就此又引來諸多國家的興趣。
國際上一些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人總說,這些出口品都是仿造和引進蘇俄技術,因而不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産品。事實是,中國仿造蘇俄武器後,通過自我開發往往都能提高一個檔次。過去幾十年一直購買蘇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向中國洽購武器,連獨聯體內的中亞國家也有些意向,正好說明這一點。(楊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5/0820481273.html
中國推出最新型03P水陸坦克進軍國際武器市場
03P型水陸坦克是我國最新推出的新型水陸坦克,具有強大的火力、一定的防護能力和良好的陸上、水上機動性能。它可裝備于兩棲機械化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主要用于海上登陸、抗登陸作戰,也適合于內陸江河、湖泊、水網稻田地域使用。
主要性能
03P型水陸坦克具有較高的機動作戰能力,可由鐵路、公路、艦船等運輸工具載運。陸上最大速度不低于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超過400千米。最大可爬36。縱坡、30。的側傾坡.可越過2.9米的壕溝,過0.8米的垂直牆。水上最大速度超過14千米/小時,最大航程不小于90千米,能夠在四級海況下正常航行。
03P型水陸坦克配備的105毫米低後坐力坦克炮,采用身管全膛鍍鉻,火炮線膛式身管.可發射北約國家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彈.也可發射國産105毫米坦克炮彈。配備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彈等彈種,彈藥基數爲38發。在2 ooo米距離上可擊穿460~500毫米厚度的均質鋼裝甲,能擊毀敵軍的主戰坦克和1~1.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能有效地壓制、消滅4 ooo米以內暴露和隱蔽的敵岸防殘存火力點和有生力量。新型光點式火控系統使車輛具備靜對動射擊和夜間精確射擊能力。03P型水陸坦克在國內首次采用交流全電炮控系統,與傳統的液壓炮控系統相比,具有穩定精度高、可靠性好、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
03P型水陸坦克的炮塔正面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防25毫米穿甲彈.車體正面裝甲在lOO米距離上可防12.7毫米穿甲彈.後面和側面裝甲在lOO米距離上可防7.62毫米穿甲彈.頂部裝甲可防7.62普通彈。整車具有綜合防腐蝕能力,采用了抛射式煙幕裝置、隔音隔熱裝置,防近紅外迷彩塗料等綜合防護措施。
借助于配備的車長微光晝夜觀察鏡、炮長微光綜合瞄准鏡、駕駛員微光夜視儀,03P型水陸坦克具備晝夜機動和戰鬥的能力。配備駕駛員海上輔助觀察儀,可有效擴大駕駛員海上駕駛視野,減小死角。
總體結構
03P型水陸坦克戰鬥全重22噸.乘員4人。車長9.2米,車寬3.3米.車高3.15米,車底距地高0.4米。采用全裝甲焊接車體,可有效保護乘員與設備的安全。整車從前到後分爲駕駛艙、戰鬥室和動力艙三大部分。駕駛艙安裝有駕駛員座椅、駕駛儀表和各種操縱裝置。戰鬥室安裝有炮塔、火炮、火控系統、通信設備等,車長、炮長和二炮手在此完成戰場觀察、戰鬥、通信聯系等任務。動力艙安裝有動力、傳動等裝置。
安裝先進的雙功率發動機,可迅速完成水陸功率轉換。傳動裝置主要由主離合器、變速箱、分動箱、轉向機等組成。可分別實現動力的陸上傳動和水上傳動。陸上有五個前進檔、一個倒檔及空檔,水上有前進檔、倒檔及空檔。水上推進裝置采用新式軸流噴水推進器.使坦克具有強大的推力和良好的動態尾傾角。水上轉向裝置采用新型電液控尾舵式水上轉向裝置,通過方向盤進行電控液壓操縱,可方便地實現車輛在水上的轉向和倒航,具有水上轉向半徑小.操作輕便、靈活的特點。
懸挂裝置爲高強度扭杆式懸挂裝置,由每側六只高強度中空挂膠負重輪、履帶、主動輪、誘導輪、履帶調整器、平衡肘、扭力軸、緩沖器和限制器等組成。輔助武器爲一挺12.7毫米車載機槍和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由于整車內部空間較大,並具有較高的浮力儲備,因此,在底盤不做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即可改裝成兩棲裝甲補給車、兩棲裝甲搶救車、兩棲裝甲指揮車、兩棲裝甲救護車等車型。
03P型水陸坦克作爲我國新研制的兩棲突擊坦克.在繼承成熟的水陸坦克技術的同時,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如全電炮控系統、新型電液控尾舵式水上轉向裝置等技術,在國內外兩棲坦克中均屬首次運用,從而使03P型水陸坦克在世界兩棲坦克的行列中保持了較爲先進的性能。隨著該車推向國際市場,也必將在外貿市場上煥發新的光彩。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8/0806495971.html
簡氏:中國國産機載相控陣雷達並非仿制品(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4月16日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刊發文章稱,中國已經開始研發戰鬥機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CIDEX 2008)上,中國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NRIET)透露了一些戰鬥機機載雷達研發計劃的信息。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的代表對《簡氏防務周刊》表示,他們已對中巴聯合研制的JF-17/FC-1戰機上配備的KLJ-7型雷達進行了升級。
升級後的這種雷達現在可以處理40個目標,在邊跟蹤邊掃描模式(TWS)下可跟蹤10個目標,並可對其中兩個目標同時展開攻擊。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是成都飛機工業公司(JF-17/FC-1和殲-10戰機均出自該公司)的主要機載雷達供應單位。
與其他中國公司一樣,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在升級其産品的性能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中國工業部門在研制更爲可靠的、代表最新技術發展水平的産品方面取得較大發展,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也從中獲益匪淺。
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表示,研發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的工作已經開始,但具體細節屬于機密,(目前還不能透露)。
簡氏的文章認爲,在與巴基斯坦航空工業聯合體(PAC)合作研發JF-17/FC-1戰機的過程中,在與其他國外防務公司的研討中,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應該能夠接觸到大量海外雷達系統,從而吸取其所長,運用到KLJ系列雷達的測試和研發工作中。
法國官員3月份與巴基斯坦談論爲JF-17戰機換裝雷達事宜,這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注意,他們擔心中國會因此獲得法制雷達的相關技術。
此前,俄羅斯法紮特龍雷達設計局(Phazotron)的官員向《簡氏防務周刊》透露說,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曾購進兩套“珍珠”(Zemchug)雷達系統,使用“我們的設計比照他們的雷達性能。”
但這位官員趕緊補充說:“中國雷達並非是俄方設計的複制品,任何所謂中國制造了一個複制品的說法都是錯誤的,因爲中國使用了他們自己的部件、他們自己的電路板。他們的某些設計或許看起來類似于他國的設計,但那可不是複制品。”(環球網 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8/1341496055.html
我軍工技術員稱中國雷達性價比世界最好(組圖)
爲期4天(4.1-4.4)的2008第六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開幕了。這兩天,筆者一個個展位的參觀、學習,並不時與參展的技術專家探討、交流,到4月2日的下午3時總算走完了最後一個展位,心裏面便踏實了許多,對中國國防電子工業的水平與現狀總算有了大致的了解。
縱覽本次展會,一喜一憂。喜的是我國的科研人員的系統總體整合能力全面提高,可以說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憂的是我國的國防電子工業中電子元器件、芯片等基礎工業的水平還是不高,相比以前還是沒有多大的起色。
先說說這一喜,熟悉國防工業的人都知道,國防電子産業是整個國防工業的命脈,占據整個國防工業最重要的一環,它的雷達系統是戰場上的千裏眼,它的電子戰設備是使敵“眼”致盲並發揮我軍戰術特點的利器,它的指揮控制系統、通信系統以及C4I和C3I更是戰場的順風耳,它的定位系統還是戰場上實施精確打擊的不可缺少的一環。試想想,沒有精確打擊、沒有“眼睛”、沒有“耳”兒的戰場會是一個什麽樣子,還能打仗嗎?還有沒有戰鬥力?!
令人振奮的是,上述提到這些,我國現在不但有,還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下面具體談談我國已取得的這些成就。首先看看雷達系統整合能力,我國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提供的中/遠程三坐標相控陣警戒雷達,高機動低空警戒雷達,低空目標指示雷達,無源測向和定位雷達,火炮定位雷達,機載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直升機機載海面監視雷達,無人機機載SAR雷達,服務于機場的航管雷達,服務于港口的港管雷達,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氣象雷達及雷達組網等。這些雷達系統涵蓋了陸、海、空和二炮部隊,確保了我三軍有一個個明亮且看的遠的“眼睛”,大大提升了我軍的戰鬥力,使我軍具備了敢于與世界任何列強叫板的能力。正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所的一名技術人員所講的那樣,我不敢說我們作出來的雷達的技術指標是最好的,但可保證是世界上性價比最好的,這是多麽自信的言語,也體現出我科技人員對我目前雷達産業的自信心,也說明我們在這一領域的系統整合能力確實達到了一定的專業水准;
其次看看C4I及C3I和通信系統的系統整合能力,本次展會敢于接C4I和C3I訂單的比較有實力的參展商就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和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筆者咨詢了這兩家參展單位,他們的回答是能做根據用戶特殊需求的C4I和C3I系統。表明我國的科研人員對美國推崇的C4I和C3I系統的精髓已經靈活掌握,能做出滿足不同戰術要素的産品。說明通過近幾年的發展,C4I和C3I這一技術我們已經能夠活學活用了。
接著再看看軍用通信系統的整合能力,這方面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4所的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統、擴頻通信系統,北京國基科技有限公司的戰場無線自組織寬帶移動通信系統,北京新維科麥電信設備有限公司的軍用移動基站,車載、機載、船載電臺,濟南市科衛泰實業有限公司的高清晰度度移動圖像傳輸系統等等。這些通信系統同C4I和C3I的系統組合起來,構成我軍的戰場信息資源的支撐點,是我軍的指揮員同戰士步調一致和統一的工具,增強了我軍的戰場信息感知能力,豐富了我軍的戰法,也使我軍的“耳”兒變的聽得到聽得遠;對于我軍的北鬥軍用定位系統,這方面的文章很多,也不是本展會的重點,不再泛述,作爲軍事愛好者,知道它帶給了我們一種新的太空戰和精確打擊戰的戰法就行了,雖然目前其功效還不能和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比,但我們有隨後發展的北鬥二代,其功效將超越前面的兩大系統,讓我們靜候科技工作者的佳音吧。
再次,談談電子戰系統的整合能力,本次展會能有電子戰展示的就兩家有實力的大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且沒有展品,只有一些圖片和模型。據參展人員介紹,我國的電子戰裝備雖不能和美、英、法相比,但還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已搞出成績的有電子戰特種戰機,電子戰專屬吊艙,戰艦電子對抗系統,還有一些針對美國GPS系統的幹擾儀等,這些都是保證我占領戰場先機的根本。
以上說的都是我系統整合能力提高的成果,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世界上有的軍用電子系統我們都有,雖說在技術指標上我們還有不足,戰術性能並不落後,性價比是最好的,這就夠了。正因如此,我們才有敢于面對西方強權的勇氣,敢于接受他們的挑戰,敢于打贏一場現代化的高技術局部戰爭,憑的是什麽?憑的就是我們科研人員的世界先進水平的系統整合能力和我們的戰鬥意志。
但話要說回來,我們能打贏一場持久的現代化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嗎?請關注加了持久兩字,回答是否定的。爲什麽呢?就是因爲我們的基礎工業還不行,還很薄弱,和西方列強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便是筆者的一憂,也就是說我們整合出來的世界先進水平的作戰系統打完了,消耗掉了咋辦,這時一些人想起了戰略儲備,但戰略貯備畢竟是儲備總有用完的一天,還是不能打贏一場現代化的高科技持久戰,于是一些人想起了向西方國家購買,但人家對你禁運,你還是不能打持久戰,這時一些人又想出了高招,選好有實力的戰略盟友做支撐,但還是受制于人家,關鍵時刻人家不給你提供電子元器件、芯片,你拿什麽整合出世界先進的作戰系統,你的順風耳和千裏眼沒有了,還怎麽繼續打持久戰,這恰恰是筆者的最憂!
所以筆者認爲,我國應大力發展我們的薄弱的基礎工業,大搞電子元器件、芯片等相關産業。試想想如果我國也有象美國那樣基礎工業,那樣的電子元器件、芯片等基礎産業規模,我們的口號還是現在的打贏一場現代化的局部戰爭嗎?!國力決定一切!共和國的精英們,大力發展我國的基礎産業吧,那才是我們逐步走向強大的標志!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03/0933493300.html
印度想買中國氣象雷達 可用于印戰略重鎮防空
據印度《加爾各答電訊報》3月30日報道,印度氣象局正計劃爲印度境內的主要城市部署氣象雷達,其中中國制造的雷達是參加競標的主要競爭者之一。不過印度軍方專家認爲,這種雷達並非只能用于氣象服務,只需對其軟件和硬件略加改動就能偵測天空的飛機,實際上如同組建了一張覆蓋印度所有戰略重鎮的巨型防空雷達探測網。因此,這一舉措在印度國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報道稱,每套雷達系統的探測範圍能達到數百公裏,采購總費用大約爲15-20億盧比(100盧比約合17元人民幣)。印度專家認爲,只需要略加改變,這種雷達就能用于防空,並組成一個相當龐大的探測網。該報道引用一位雷達專家的話表示:“該系統采用的多普勒雷達可以用來追蹤飛機,這只需要修改其軟件和參數即可,理論上可以做到。”印空軍一位退役的軍官解釋稱:“雷達的探測原理是通過跟蹤特定頻率的回波信號鎖定目標,雲層的回波信號要弱于飛機,因此用氣象雷達探測飛機其實要更容易。雖然飛機比雲層移動的速度要快很多,但雷達在升級硬件和軟件方面具備相當的靈活性。”
據稱,印度采購的12套雷達系統計劃分別部署在位于新德裏、孟買、果阿、巴特那、帕蒂耶拉、默罕貝阿、勒克瑙、帕拉迪普、加爾各答、博帕爾、那格浦爾和阿格塔拉等地主要城市附近,這一範圍橫跨印度大片國土,幾乎覆蓋了印度所有的戰略重鎮。目前印度地面雷達探測主要依靠THD-1955、P-40、PSM-33、TRS-2215及ATCR-2D等高空探測雷達和ST-68∕U、“英迪拉-2”型低空探測雷達,如果這些氣象雷達能轉化爲防空雷達,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印度的防空探測能力。
不過印度氣象局並沒有承認所采購雷達具備探測飛機的能力。它還特地解釋稱,爲防止泄密,雷達探測得到的數據都將完全掌握在印度的控制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01/0859492839.html
國際權威機構:全球武器出口前五強沒有中國
2003-2007年間,蘇丹進口的軍品,87%來自俄羅斯,中國只占8%。資料圖:蘇丹武裝人員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4月14日出版的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報道稱,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3-2007年間,全球武器出口大國前五強分別是美、俄、德、法、英,它們占據國際軍火市場80%的份額。
文章還提到,2003-2007年間,蘇丹進口的軍品,87%來自俄羅斯,中國只占8%。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3月14日表示,中國政府在武器出口方面曆來采取十分慎重的態度,一貫嚴格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從不向受到安理會武器禁運的國家或地區出口武器。中國向蘇丹出口的常規武器數量十分有限,僅占蘇丹軍品進口的一小部分。(環球網 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16/0916495524.html
法國國防部長指責中國對非洲武器出口過多(圖)
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再次遭到西方的惡意揣測和中傷,這次出來說話的是一向習慣將非洲視爲自己“地盤”的法國。據報道,法國國防部長米謝勒?阿利奧-馬裏近日指責中國爲非洲沖突國家供應了太多軍火,助長了當地的沖突,並稱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用心險惡”。
稱中國武器助長非洲沖突
據路透社報道,阿利奧-馬裏14日在參議院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的資金已經融入了非洲的許多領域,首先集中在石油、金屬以及日用品上。“中國政府對非洲領導人說希望與其建立雙贏的關系,但實際上是用心險惡。中國是想瓜分非洲的礦産資源,並在當地獲取政治影響。”
阿利奧-馬裏同時表示,一個在透明的條件下幫助非洲、鼓勵非洲民主發展的大國介入非洲並不會使法國緊張,“但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常常在武器禁運國家看到中國軍火”,這些武器導致了非洲沖突升級。此前曾有報道稱,法國派兵協助乍得和中非共和國平息叛亂時,看到有“武裝分子手持中國武器”。
法國應改變眼光看非洲
對于阿利奧-馬裏的講話,中國雖尚未做出直接反應,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14日回答一個有關非洲問題時,很好地回擊了這一類的無端指責。他說:“爲什麽當今世界有些人、有些國家那麽擔心中國同非洲發展關系?我不知道他們持的是什麽心態和什麽動機。但是我可以告訴這些人的是,時代變了,時代的潮流變了,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非加強團結與合作;任何挑撥中非關系的言論都不會受到非洲人民的歡迎。”
這些話對于法國也許有特別的警示意義。非洲許多國家是法國的傳統勢力範圍,還是法國衆多戰略物資的供應地。據法國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法國許多重要戰略物資完全靠從非洲進口才能滿足需要。法國100%的鈾、鈷,72%的錳,80%的鋁礬土和52%的鉻都從非洲進口。另外,35%的鐵、25%的鉛、20%的銅和石油、天然氣也來自非洲。有了這樣的相關利益,法國當然不願他人進入非洲,看到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大幅增強,自然心有不快。
中國最不願看到非洲動蕩
中國對非洲的武器出口到底是什麽狀況,《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偉忠。對法國國防部長指責中國向非洲出售武器的言論,徐偉忠脫口而出:“武器流入非洲,最多的可不是中國,而是西方國家,包括法國在內,這是人所共知的。”
曾專門做過有關小型、輕型武器在非洲泛濫情況研究的徐偉忠說,據他所知,中國向非洲出售武器,是嚴格按照國際上有關合法軍火買賣的規定,實行武器登記制度,而且數量也並不很多。至于針對一些非洲國家的武器禁運,凡是聯合國通過的,中國都是嚴格執行的。還有像非盟或其他的非洲地區組織達成的武器禁運決定,中國通常也非常支持和認真遵守。
從政治角度看,非洲的安全和中國的相關度越來越大,就像徐偉忠指出的那樣,很多事實已經證明,非洲一有動蕩,中國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就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中國是絕不願意看到非洲出現混亂和戰禍的,更不會去做助長動蕩的事情。恰恰相反,目前,中國是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以聯合國的名義派遣部隊到非洲維和人數最多的國家。
徐偉忠說,現實地看,非洲確實存在小型、輕型武器泛濫的問題,很多國家的武器都能看到。而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因素正是西方軍火商受利益驅使,肆意走私、買賣軍火。法國是西方在非洲駐軍最多、對非洲國家直接軍事幹預最多的國家。所以,法國倒是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非洲和平中擔當的角色。多次去過非洲的徐偉忠告訴記者,就他所知,對法國在非洲發揮的作用,很多非洲人是相當不滿意的,他們對法國的抱怨很多。真要爲非洲安全著想,就不該指責別人,而應該共同攜手,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 (2006-12-18 第03版)
http://jczs.news.sina.com.cn/2006-12-20/0840420831.html
美歐武器出口銷量占據國際軍火市場絕對優勢
美國《防務新聞》2007年6月25日報道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公布的《SIPRI 2007年年鑒》,2006年世界常規武器的交易量比2002年增長了50%。印度是最大的武器進口國,美國和俄羅斯是最大的武器出口國,各占全球軍品交付額的30%左右。歐盟國家向非歐盟國家的出口占全球軍品總交付額的20%多。
盡管中東地區被認爲是極不穩定地區,但美國和歐盟國家仍然繼續向中東地區出口大量武器裝備。俄羅斯利用其豐富的能源財富恢複其民族自信心,提高軍費開支,從而提升其國家的地區影響力,並力爭將其地緣政治影響力最大化。
由于俄羅斯國內的軍品市場十分有限,俄羅斯國防工業依舊很大程度依賴出口。最新出口的武器裝備被出口,以維持國防工業的發展和新的武器裝備和技術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俄羅斯控制其軍品出口力度的可能性較小。相對而言,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國防工業對軍品出口的依賴性就小得多。
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舉的全球最大的100家軍品生産商中,40家美國公司占了100家公司武器總銷售額的63%,2005年40家公司銷售額共計2900億美元;32家西歐的公司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29%;9家俄羅斯公司占2%;日本、以色列和印度公司的銷售總額依次排在後面,共占世界總銷售額的6%。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28/0958451800.html
韓國力爭2020年發展爲世界第十大武器出口國
印象裏,敢拼,敢沖是朝鮮民族的重要特性,這項特質充分表現在韓國的經濟發展上。韓國發展多項輕,重工業的産業成功經驗,以及能從金融風暴中浴火重生,這股頑強的沖勁可說是功不可沒。
在過去十余年來,韓國以同樣的拼勁發展國防自主,國防工業的表現極爲亮眼。在最近兩個月舉行的兩項國防展覽會,即2007年首爾航空展和2007年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中,韓國不儀公開許多最新發展的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展現出旺盛的出口野心。
國防工業瞄准出口
韓國國防工業近年發展迅猛,包括空軍的T一50高級教練機、海軍的KDX一3“宙斯盾”驅逐艦和KSS-2柴電潛艇、陸軍的XK-2主戰坦克和K9自行榴彈炮等,陸續有一批性能先進的武器裝備問世。
韓國研制這些先進武器不僅供韓國軍隊使用而已,韓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已經瞄准出口市場,希望能將韓制武器出口到全球。近年來,韓國展現出拓展武器出口的強烈欲望,不僅在韓國舉辦的武器展覽會其規模愈來愈大、分工越來越細,韓國國防廠商更開始走向世界。在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國際武器展覽會,目前已經能看到愈來愈多的韓國廠商身影,並且大量贈送制作精美的韓制武器型錄和紀念品,行銷手法完全是歐美老牌國防廠商的翻版。
特別是在馬來西亞、土耳其、泰國.中東地區等潛在采購國家所舉行的武器展覽會,韓國國防廠商更是踴躍參展,而且往往不惜成本展出戰鬥機、裝甲車等武器實體,增加韓制武器裝備的曝光度。就以最近在曼谷舉行的2007年防務與安全展覽會爲例。這個展覽的規模雖然不是很大,卻有十余家韓國國防廠商參加,展出艦船、裝甲車輛、輕武器、雷達與電子、夜視裝備等武器裝備。韓國廠商的魄力驚人,幾乎占全部參展廠商數量約1/6,規模僅略遜于參展的美國廠商。
韓國不僅積極參加國際武器展覽會,而且還打算采用激進的市場行銷手法,可開放外國客戶先租再買,以擴展韓制武器的出口。韓國已經研擬了一套新的法案,以免費或有償方式向外國軍隊租借韓制武器裝備,其重點實施對象將是東南亞國家。這項做法實施之後,勢必能擴大韓制武器的出口,不僅能加速韓國國防工業的成長,未來還能增加韓國的國家影響力。
同時,韓國政府未來還將增加在航天與國防工業方面的投資,同時加強對韓國國防廠商參加海外武器展覽會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聯合的出口銷售活動。韓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法案修改和對國防工業廠商的經費支持,大幅提高韓制武器出口。力求在2020年發展爲世界第十大武器出口國家。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2/1057485072.html
·真是好笑俄羅斯軍工!
航母方面:以前說航母是鐵棺材,輾轉幾年,最後還是再造航母。布局和理念方面還在羞澀地向美國航母靠近。
·戰艦方面:很有創意的八海軍垂直發射器造成左輪手槍型的發射器,10年後又改爲類似于美國人的那種方井式垂直發射器。
·戰鬥機方面:說戰鬥機鴨式好(奇怪了,自然法則怎麽沒讓鳥長個鴨翼呢?),說前掠翼好,弄出個什麽C-37,S-47……,弄得中國部分白癡一樣的RF(Russian Fans)神志不清,胡話連篇,結果又造出這麽個先進的武器,其實不過是F-22的Russian版!
·潛艇聲納方面:先是獨家鼓吹說聲納鼓狀的效果好,到北風之神又改爲幾十年前美國人洛杉磯級的球狀聲納。
·陸軍方面:說TANK,俄羅斯人的TANK很不錯,經過了衛國戰爭,打贏了二戰歐洲東線戰場……
但是TANK近年的發展也在開始走一大圈最後模仿歐美。
不能否認俄羅斯確實造出些精品的武器,比如AK-47之類的,但是在大型項目上面,爲什麽走了幾十年的彎路?到最後還是要回到起點,這樣做怎麽能成長起來?
·你的東西再新穎,再有別于對手又怎樣?戰爭是要看硝煙過後誰還能屹立在戰場上來論述應當,不是你拳頭花哨就讓你做贏家,那是很幼稚的認識。
·反觀我們國內:中國底子薄弱是事實,那就應該加強學習啊,具體的東西我們自己需要不斷的去創造、去改進,大體的東西,我們可以學習對手嘛,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嘛。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智慧。
·爲什麽俄羅斯人走了一大圈,我們還要跟著別人去走一大圈呢?!以史爲鑒,避免重蹈覆轍。你看看國內那些白癡一樣的RF。哎!!
·我真的不想再這個論壇裏跟那些除了整日YY RW(Russian Weapons)無敵的白癡理論下去了。什麽叫做智慧?曆史和教訓叫做智慧!我只認這個!!
·自己要成長,不是說否定和抵制對手的先進就能讓自己超過對手的。這是荒唐的認識!大家對于當今世界上的主流兵器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沒有錯,可是把那些帶著嚴重偏見的東西拿在這裏來丟人現眼就是正確的了嗎?
·難道我們要在這個論壇裏不停的YY,夜郎自大、閉門造車、剛愎自用、自以爲是的去說自己了不起,或者自己的偶像有多麽多麽牛B就能打敗對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都不能正確的認識對手,了解對手。難道戰爭的結果是我們在這裏靠YY而取勝的?
·我應該拿什麽來佩服你們?我們中國的“未來”?在這裏,你要以事實誇一聲歐美的武器,那你一定是漢奸,是網特。你要隨便湊合幾個字來誇醫生真是好笑俄羅斯軍工!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1&fid=47866&tbid=1912
中國海軍變廢爲寶將退役導彈改成攔截靶彈(圖)
10年磨劍今出鞘。海軍某試驗區高級工程師張先龍率領不足10人的課題組,展開對某型海防導彈技術改裝的攻堅戰,累計研制艦載防空武器靶彈35枚,開創了連續20枚成功供靶的紀錄,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節省科研試驗經費上億元,爲海軍艦載防空武器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說起披荊斬棘的創業之路,張先龍感慨萬千。“風洞做不起,不等于就無所作爲”
“其實,當初選擇淘汰導彈作爲基礎研制靶彈,完全是爲了省錢。”張先龍快人快語。當年,某新型艦載防空導彈定型急需一種攔截靶彈。然而,從零開始設計,經費、時間都不允許,張先龍選擇了技術改裝這條路。
在一般人眼中,改裝導彈似乎很容易。“其實,改一個東西有時比做一個新的還複雜。”張先龍說。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導彈配重。導彈研制,必須經過風洞的吹風試驗,確定氣動布局和重心位置。但這種試驗需要高額經費,時間也等不起。
“風洞做不起,不等于就無所作爲。”原型導彈設計部門提供了實驗數據和參數方程,讓他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也給張先龍一個重要啓示:自主創新不排斥利用成熟技術,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
張先龍確定,在不改導彈氣動布局和重力分布的基礎上,對近萬個狀況迥異的元器件進行“挖潛、整新、修複”,即質量好的挖掘潛力繼續使用,質量差的全部更換,修複有使用價值的故障元件。“比如,導彈的電池超過使用年限,換新的又可能改變彈體結構,我們決定挖掘它的潛力。”課題組找到原生産單位,做高溫和震蕩實驗,測量碰撞後的放電規律,順利攻克電池難關。
“還有測試系統,我們借鑒了很多現成的系統,充分吸收別人的長處,優化了設計,用別人1/10的經費獲得成功,還實現了新的功能。”說話間,張先龍充滿自豪。“掌握核心技術,方能事半功倍”
經過改裝的靶彈要逼真地模擬敵攻擊,又要確保不擊中艦艇。在難題面前,他們創下連續20發成功供靶的業績。靶彈的飛行高度,甚至可以和現役先進的導彈相媲美。“掌握核心技術,方能事半功倍。”張先龍一語道破天機。
爲提高靶彈飛行精度,必須對彈上的高度控制電板進行改裝。通常的辦法是把整塊板子換掉,但對導彈電路爛熟于心的張先龍決定對高度控制電板進行重新設計。“我只作了簡單的修改,就使導彈的飛行高度大大降低,滿足了新型導彈的試驗要求。”他拿著電路板來到北京,只花了1000元就做好了新的電路板,而性能同樣的産品,每塊單價竟高達10萬元!
張先龍喜歡自己動手和思考,刨根問底;喜歡用數學模型去描述和反推,連打牌也用數學分析。他說:“數學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張先龍對數學達到癡迷的程度。聽別人討論發動機時,他會聯想到發動機的推力和溫度速度的關系,把它上升到數學模型的高度。某型導彈定型試驗幾個“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就是他用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的。“在試驗場,我是專家,我負責”
“導彈生産,每個零部件都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但是,靶彈研制只有課題組幾個人,零部件大多是自己設計、自己調試、自己組裝。因此,我們更需要的是個人的擔承。”張先龍如是說。
當年,課題組第一批接到5枚導彈的改裝任務。前3枚失利,第4枚終于成功。大家還沒來得及慶祝,新的供靶任務就下達了。靶彈試驗剛剛取得成功,一旦再次失敗,不僅造價昂貴的新型導彈無法考核,更嚴重的是,靶彈萬一失控將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但是,供靶任務在即,張先龍沒有退路。他把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鄭重立下軍令狀:“在試驗場,我是專家,我負責。”靶彈小組對故障部件反複試驗,找出了故障原因,對損壞的固定材料進行受力分析,並對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
經過1個多月攻關,曾經故障累累的靶彈呼嘯著飛向目標艦,供靶成功了!“搞自主創新,就要少點門戶觀念”
每次導彈技術准備,張先龍完成項目後都要四處轉轉。他認爲:“發現問題就要說,這不是多管閑事,我是想倡導一種理念:搞自主創新,就要少點門戶觀念。”
一次,某型導彈進行地面測試准備,一種異常的“超差”現象不斷出現。導彈研制單位專家反複分析,也沒有查出原因,導彈試驗擱淺。這時,張先龍主動湊上前去,經過推理、計算,出人意料地斷定故障部位,並提出了改進意見。專家們隨即組織驗證,證實張先龍的判斷完全正確。就這樣,導彈飛行高度的控制精度又提高了10%-15%。某新型艦艦導彈定型試驗時,張先龍主動參與,幫助解決了舵機偶發滯轉等3個關鍵性技術難題,引起不小的震動。
10年來,張先龍領銜的課題組,承擔了靶彈及配套設備的研究設計、組裝生産、備靶供靶的任務。他身兼總設計師、總調度師和質量總師;課題組人人都身兼數職,既是車鉗鉚焊的能工巧匠,又是質檢員和發射手。“如果有那麽多專業界限,我們的靶彈也許現在還在圖紙上呢!”他笑著說。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04/1134493488.html
日本媒體炒作中國竊取深海潛艇特種鋼材(圖)
日本自認爲在潛艇制造材料方面有獨到之處,同時也對鄰國相關技術十分在乎。據幾家日本媒體2月6日報道,原日本防衛廳的一名老技術官員當天被起訴,“罪名”是涉嫌向中國提供制造潛艇的資料。有關專家表示,這些捕風捉影的東西,反映出一些日本媒體和個人還抱著“中國威脅論”的老腔調,毫無新意。
6日的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東京警視廳當日以盜竊罪將一名原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的技術官員的書面起訴資料送交檢察廳。據稱,該官員在職期間曾將海上自衛隊潛艇的相關資料非法複印並交給埼玉縣一個貿易公司的社長,“這名社長曾與中國駐日使館原副武官有過頻繁接觸,警視廳公安部認爲中國武官有可能通過該商人獲取了日本的相關防衛技術情報,並將對此繼續展開調查”。
報道說,這名64歲的原防衛技術官員在2000年3月下旬將用于制造潛艇船體的特殊鋼材“高張力鋼”的相關論文(共34頁)複印後交給了公司社長。論文主要講述了高張力鋼的材質和焊接方法等內容,不屬于密級文件,但未經許可不准帶出工作單位。貿易公司的社長當年經營固體燃料,經常出入防衛廳並結識了該技術官員,兩人已經相識20多年。報道表示,“該技術官員已經承認,社長與其在飯店喝酒時要求他提供關于潛艇的資料,並向其指定了資料的具體內容”。同日的《每日新聞》報道說,“該貿易公司的社長至今否認接收了相關資料,因此,複印件是否交給了中國尚無法確認”。
這個事件其實並非新聞,早在2005年4月日本媒體就已經有幾乎相同的報道。日本媒體當時渲染說,“日本制造高張力鋼的技術世界領先,這個高科技可能已經被中國軍方竊取”。有分析人士認爲,日本媒體現在重新炒作此事應該與當前國內的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有關,日本已對中國的“軍事大國化”表示高度關注。
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博士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媒體抓住這則沒有根據的消息不放,捕風捉影地進行渲染,散布“中國威脅論”,其政治意圖不言而喻。實際上,中國的潛艇制造技術已有一定水平,沒必要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得特殊鋼材。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一貫奉行“近海防禦”戰略,防禦範圍集中在12海裏領海和200海裏專屬經濟區的淺海海域,因此對發展深海潛艇沒有特別需求。而《讀賣新聞》報道中提到的高張力鋼具有較高的耐壓強度,正是用于制造深海潛艇的一種鋼材。既然中國海軍並不需要這種鋼材,又怎麽會花很大的力氣和價錢從日本人手中購買呢?
我國船舶工業的一位知情人士也說,中國潛艇從設計到材料再到制造,都有自己較爲完備的體系,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制造潛艇用的特種鋼材。日本說中國“竊取”了他們的資料,實在是沒有一點道理。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2-07/1050430484.html
好高騖遠:印度的欲望和國家實力有相當大差距!
2008年2月26日,印度國防部長宣布,當地時間13點在安得拉邦的維薩卡帕特南市近岸,從潛式浮筒上成功試射了“海洋”潛射型導彈。“海洋”潛射型導彈長6.5米,重約7噸,射程超過700公裏,可攜帶核彈頭。據稱,此次發射使用的浮筒設備模擬了潛艇的相應條件。據印度軍方稱,這枚導彈的預定目標地點是印度東部孟加拉灣安達曼群島西以西的某個地方。可是守候在那裏的印度海軍觀測人員卻一直沒有發現導彈到達的信號。印度軍方寄予厚望的潛射導彈出了發射筒以後竟去向不明。
即使這樣,印度軍方還是宣布:“印度當天成功從水下試射一枚彈道導彈。這是印度首次在水下進行導彈試射。”爲了掩飾導彈去向不明這一尷尬局面,印度軍方解釋說:導彈已經發射成功,只是觀測人員未能掌握住導彈飛行的路線。也就是說這枚導彈是從發射筒內成功發射出去了,只是沒有按預定方向飛行,或者說印度的測控技術未能成功捕捉住導彈的飛行過程。總之什麽情況都可能發生。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軍方還是宣布了導彈“發射成功”。
在印度人看來只要導彈射出了發射筒就可以算“成功”。如果這樣,如果導彈安裝了預計中的核彈頭,導彈發射後是摧毀了誰只有天知道了。由此推斷,印度人的導彈不是用來擊中目標的,而是用來射著玩玩的。就象中國人過年時小孩玩的那個“彩珠筒”。這就是可笑的印度,也是可笑的印度科技實力。
印度軍事科技的可笑之事還並不只有這一件。印度人花費巨資曆經二十多年研制的輕型作戰飛機“LCA”在2007年底進行的一次試飛測試中,其最大飛行速度只能達到1.05馬赫,而未能達到設計中的1.6馬赫。這次試飛的挫折是對印度航空工業又一次沈重打擊。象這樣一架輕型飛機,飛行速度只有1.05馬赫,怎麽去用于作戰?
號稱是由印度“自行研制”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項目開始于1983年,采用了擁有世界飛機發動機最先進技術的美制F404發動機,經過了漫長的18年時間後,才在2001年進行首次試飛。又在進行了長達7年的試飛測試後的2007年,飛機仍然未能達到設計速度要求。而且的印度飛機工程師們至今未能找到“LCA”爲何達不到設計速度的原因。
這種代號爲“LCA”的輕型飛機是印度軍方計劃中要與俄羅斯産的蘇—30式重型戰鬥轟炸機作高低搭配使用的機種,除了美制發動機外,印度軍方還爲此種飛機配備了世界多個國家生産的最先進航電設備,研制費用從最初預算的55億盧比一路上升到550億盧比,可飛機研制了整整25年仍然有許多技術問題未能解決。印度軍方估計這種飛機如果能夠服役,最早也要到2012年。而且其研制費用將要突破到1200億盧比。印度評論家說,到目前爲止,“LCA”的綜合技術指標肯定將面臨尚未研制成功就大大落後的局面。但即使這樣,印度仍然沒有放棄的想法,印度政府對“LCA”的撥款還是沒有間斷。有一位外國評論家笑談這款印度飛機說:“如果要把這款空重只有5.5噸,而且問題成堆的印度飛機與蘇—30式飛機作高低搭配使用,最好是把它固定在蘇—30的背上才能真正搭配起來”。
印度軍工技術上的第三個笑話是其陸軍的“阿瓊”主戰坦克。印度正式批准研制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爲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印度軍方規定“阿瓊”坦克的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mm線膛火炮及其彈藥、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爲印度研制生産。該坦克正式研制以來計劃一再延期,研制經費一再追加,總研制預算已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直至到十年後的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才裝配出來。而且印度陸軍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之初就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
由于許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印度政府最終放棄了自行研制“阿瓊”的初衷並引進了以制造“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出手相助。于是,印度“戰神”搖身一變,長成了德國“豹”的模樣。“阿瓊”的最主要部件之一發動機也換上德國MTU公司制造的産品。盡管德國廠商宣稱其發動機性能一流,但1988年7月“阿瓊”進行沙漠試車時,發現該發動機無法適應“阿瓊”預期的與巴基斯坦接壤的西部沙漠地帶主要作戰地區環境,由于發動機嚴重過熱,功率失損高達20%—25%。
如此又過了十年,在1994年和1995年的試驗中,嬌貴的“阿瓊”仍無法滿足已經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戰術技術指標。在軍方的試驗報告中,多難的“阿瓊”竟被判定爲“不適宜上戰場”。盡管這樣,印度政府仍然決定再次撥款繼續支持“阿瓊”的研制。
“阿瓊”坦克的另一個致命問題是其主炮的安全性。印度技術部門曾經爲進口自俄羅斯的T-72/T72M1“阿傑亞”型主戰坦克生産了120mm坦克炮,但該型火炮在2000年以來的使用過程中,已經發生了數十起炸膛事故。使得相關廠商被迫回收了自産的770根炮管。而“阿瓊”的120mm主炮正是同一廠家生産的。這又使印度軍方對“阿瓊”主炮的安全性産生了深深的懷疑。
由于該坦克研制中屢屢出現問題,且預生産型車進口部件比例已經高達60%,完全背離了印度軍方最初規定的“基本國産化”的要求,因此遭到印度國內各方面強烈批評。
出于自尊心和自主發展國防工業的需要,印度仍然決定把這款問題成堆的坦克裝備部隊。2000年9月底,瓦傑帕伊政府宣布“阿瓊”MK1正式投産。這款印度自行研制的主戰坦克在經曆了長達26年的研制過程後,終于在問題成堆的情況下強行投産。
“阿瓊”是投産了,可是在“阿瓊”MK1第一次鐵路運輸時才發現設計車寬超出了鐵路運輸極限標准至少6厘米,也就是說粗心的印度設計師們一直到“阿瓊”定型投産也沒考慮過讓這種坦克上火車作長途運輸。
由于“阿瓊”問題太多,印度軍方對此款坦克很不放心,多次要求放棄“阿瓊”並決定向國外招標采購310輛主戰坦克替代“阿瓊”。寄托了印度國防工業極大希望的“阿瓊”命運究竟如何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印度軍工科技笑話多多已經不是什麽新聞,可印度政府好大喜功喜歡吹牛皮的習慣也讓世人很有感想。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市現有居民1600萬,但有60%生活在貧民窟裏。2003年以來,印度提出了一個與中國有著很大對比性的想法,“把孟買變爲一個新上海”。爲了實現這一想法,印度一次就在垃圾成堆的孟買強行將多達八萬間有礙觀瞻的殘舊房屋夷爲平地,致使二十萬孟買市民無家可歸。在此之前印度政府並沒有考慮爲失去居所的貧民另外尋找安身之處,這二十萬失去住處的貧民紛紛在孟買市的其他地方搭建了更爲簡單的安身之處?使得孟買市的城市秩序更爲混亂。如果印度政府長期這樣建設下去,要使多少孟買市的貧民受到摧殘?印度政府要想在短時間內將孟買變成另一個上海,將會有多少印度平民因此而無家可歸?
中國于1999年發射了第一顆載人航天飛船“神舟1號”並宣布了中國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嫦娥工程”以後,印度政府也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計劃。並同時宣布,將在早于中國登月的時間登上月球。衆所周知,航天工程的基礎是運載火箭技術和航天測控技術,而印度的運載火箭技術一直是得到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支持才發展起來的,但是到目前爲止,印度僅僅只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成功地進行了幾次“烈火”導彈試驗,射程不過三千公裏左右。其測控技術水平甚至連射程700公裏的導彈都無法掌握,距其真正掌握登月必須的精確制導和測控技術顯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是印度政府還是大膽地提出了自己超越中國的航天計劃。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印度人脫離實際的大膽精神令人可笑。
2006年7月1日中國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此後不久印度政府立即推出一項雄心勃勃地鐵路建設計劃。准備耗資數十億英鎊,如法炮制出一條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天路”。據報道,這條鐵路始于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皮爾潘甲山脈,穿越印度內陸心髒地帶,止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首府斯利那加,全長900公裏,預計2009年完工。鐵路建成後,印度可以一次運送三個陸軍師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媒體還說,這條鐵路是“地球上最具挑戰性的鐵路工程”。
在印度的那個地方建設鐵路,除了高原缺氧、強紫外線照射之外,施工地段大都位于荒無人煙、沒水沒電的險峻地帶,許多地區常年爲積雪覆蓋,氣溫保持在零攝氏度以下。嚴寒、高山、地震帶等技術難題和分裂分子的暴行是阻礙這條鐵路建設的最大困難。別說鐵路建設中的資金和社會問題,就是事先解決這些技術問題,沒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是絕對不行的。現在已經是2008年,離鐵路計劃中的竣工日期只有一年,可這條鐵路開工日期還渺無蹤影。
印度的鐵路基本是在英國統治時期建設的,其實際裏程數字跟印度國土面積比較起來也是很高的。但印度鐵路的技術水平和運行質量非常低。不僅如此,印度的鐵路管理也讓人哭笑不得。印度火車運行很少准時,其時間通常是以天來計算,晚點一天的火車是正常現象。而且印度火車載客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這就是車廂裏面與車廂外面同時有乘客。2006年印度國內發生了一件十分好笑的火車事故。一輛旅客列車在穿過一座即將拆除的跨鐵路橋時發生垮橋事故,垮下的橋梁正好砸中了列車的一節高級車廂。車廂內的乘客安然無恙,卻造成了附著在車廂外的三十多名乘客死亡。
這就是印度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與國家欲望之間的差距造成的笑話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4787&tbid=6524
中法國防科技工業能力分析(組圖)
法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是國防科技強國。我國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相對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近年來隨著經濟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國防科技工業也在實現跨越發展。各國在軍事領域都執行嚴格的保密政策,但根據公開的資料可以對中法兩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進行簡要的對比分析,這對于我們研究和推進國防建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科技創新,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啓迪。
1、軍工經濟總量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06年,法國國內生産總值爲2.15萬億美元,中國爲20.9萬億元人民幣,按現行 彙率計算爲2.68萬億美元。2007年法國國防部總預算爲478億歐元,中國軍費預算爲3509億元人民幣。關于軍工經濟國際上沒有規範的定義,也沒有可以直接比較的統計數據。法國把核工業(不含核電)、航空航天、軍用電子、機械制造(主要指艦船與地面兵器制造)作爲國防工業的四極,如果按照這四大行業計算,去年其經濟總量超過500億歐元,其中航空航天與軍事電子産業爲321億歐元(,核工業爲104億歐元,船舶工業爲49億歐元,地面兵器工業爲30億歐元。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經濟總量包括軍工單位生産的各種民用産品産值(比如核電、汽車、摩托車等),如果按照與法國相同的統計口徑,從軍工各行業公開的數據推算,我國軍工經濟規模大致接近法國的一半。根據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統計,該行業有員工13.2萬人,人均銷售收入達到24萬歐元。我國軍工集團人均銷售收入大約爲其五分之一。軍工産業是高科技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軍工經濟總量、軍工占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以及人均銷售收入上與法國都還存在明顯差距,這也直接反映出我國在産業結構上存在的差距。加快軍工高技術産業發展,是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任務。
2、武器裝備研制生産水平
——戰略威懾能力。法國和中國都位居五個核大國之列,擁有戰略威懾能力。根據各自國情不同,法國采取潛基和空基核威懾,中國則重點發展陸基與潛基核威懾。1960年法國成功進行原子彈試驗,是第四個掌握原子彈技術的國家,並于1968年進行了氫彈試驗。1964年中國成功進行原子彈試驗,成爲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7年中國成功進行氫彈試驗,成爲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中國掌握氫彈技術比法國還早。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法國共進行了210次核試驗,中國進行45次核試驗。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下水,1988年成功進行核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試驗。1971年法國第一艘核潛艇裝備部隊。近年來,兩國核戰略威懾能力都得到進一步提升。法國新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凱旋級核潛艇已經裝備部隊,2006年法國新型潛射彈道導彈M51成功進行了首次驗證試飛。
——高技術常規武器。法國具備較強的導彈武器、軍事電子和先進戰鬥機、作戰艦艇、坦克裝甲車輛、火炮等研制生産能力。能夠獨立研制生産的導彈武器産品有:S5中程地地導彈,“飛魚”反艦導彈,“西北風”與“響尾蛇”防空導彈,巡航導彈,“米卡”空空導彈以及反輻射導彈等;空軍裝備有第三代戰鬥機“幻影”2000戰機、“陣風”戰機等;海軍裝備包括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地平線”級驅逐艦、具備隱身性能的“拉斐特”導彈護衛艦等;陸軍裝備有“勒克萊爾”型主戰坦克、愷撒155自行榴彈炮等産品,正在開發未來士兵系統等新裝備。中國擁有比較完整的常規武器研制生産體系,在導彈武器、艦艇與水中兵器、坦克裝甲車輛、輕武器、軍事電子産品等方面都有著較強的實力。去年,我國軍方宣布,自行研制的殲十戰鬥機已經裝備部隊,標志著近年來航空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研制生産邁上了新臺階。自主研發的渦扇發動機“太行”發動機開始定型生産,這標志著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法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早在1961年就已經研制成功,2001年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交付部隊服役,現在正准備建造第二艘核動力航母,在這方面我國有著顯著的差距。
3、軍民結合高科技産業發展
軍民結合是國防科技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法中兩國在軍民結合高科技和産業發展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各自發展重點上各有千秋。
——在航天領域,法國在衛星産業化上走在前列,中國在載人航天等領域占有先機。法國“阿裏安”5運載火箭、“斯波特”對地觀測衛星、“太陽神”照相偵察衛星、“錫拉庫斯”通訊衛星等都是國際知名産品。“阿裏安”5號大型運載火箭地球軌道運載能力18噸,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0噸,在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上具備較強的競爭力。“錫拉庫斯”通訊衛星設計壽命10年,可裝26臺轉發器;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斯波特”設計壽命5年。法國積極參與的伽利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將成爲美國GPS系統的有力競爭者。中國航天工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別是載人航天取得重大突破,隨著神舟五號、六號飛船成功發射和回收,中國成爲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國能夠研制生産各種類型的衛星,在民用衛星的可靠性、長壽命以及産業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民用船舶工業領域,中國已連續十二年成爲世界第三造船大國,法國在豪華遊輪等高技術船舶領域仍處在領先地位。隨著世界船舶工業中心向東亞轉移,法國船舶工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逐步降低,目前只在豪華遊輪等少數高技術船舶領域有一定地位。近年來,中國船舶工業産業規模和結構升級步伐迅速加快,産業競爭力快速提升。2006年中國造船完工量達到1452萬載重噸,占世界市場的19%;出口船舶達1171萬載重噸,出口創彙81.1億美元;手持船舶訂單達68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3%,占世界市場份額的24%。除散貨船、油輪和集裝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外,在30萬噸大型油輪以及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領域的市場份額逐步提升,成爲日韓的有力競爭對手。
——在民用核能領域,法國在核電、天然鈾、濃縮鈾、後處理等領域已全面掌握技術並形成較大産業規模,中國正在積極推進核能技術和産業發展。法國擁有59座核電反應堆,總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二,去年核電發電量4278億千瓦小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8%,位居世界第一。新一代壓水堆核電站EPR即將開工建設。法國AREVA公司年生産天然鈾7000噸,濃縮鈾生産能力爲10800噸,正在建設先進的離心機濃縮鈾工廠,擁有兩座商業後處理廠。我國大陸現有10座核電機組在運行,去年核發電量548億千瓦小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與法國差距明顯。中國擁有完整的核燃料工業體系,但産業規模要小很多,後處理中間試驗工廠正在建設中。
——在民用航空工業領域,法國是大型幹線飛機、 發動機、民用直升機等市場上的巨頭之一,中國正在加快提升民用航空工業自身的發展能力。法國與德國、西班牙等國家一道,幾十年鍥而不舍地支持和推動民用飛機工業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空中客車飛機2006年交付434架,手持訂單2533架,成爲世界幹線飛機市場的兩大巨無霸之一。提供CFM56渦扇發動機的斯奈克瑪公司是世界三大發動機廠商之一。法國參股的歐洲直升機公司去年交付直升機381架,實現銷售收入38億歐元。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在經曆曲折反複之後,近年來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新支線飛機研制工作即將完成,大飛機項目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最近經國務院批准已正式立項。
4、軍工産業基礎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法中兩國都啓動了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如法國積極推動伽利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工程等,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列入了大型飛機、先進壓水堆核電站等重大工程,這將進一步帶動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值得指出的是,在軍工産業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原材料、元器件、動力技術等領域,法國的自主化程度比較高,主要依靠其國內企業供應或研制,在一些領域法國公司還是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而我國在一些關鍵材料、元器件等方面自主化程度還比較低,部分材料依靠國外進口。在軍工涉及的各科學技術領域,法國有著比較完備的科研體系和比較系統紮實的科研工作基礎,在各大公司的研發機構之外,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9個研究中心、國家航空航天研究院、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爲法國國防科技和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法國航空航天業2005年科研開發經費投入爲47億歐元,占總銷售收入的16.6%,其中企業自籌20億歐元。法國重視國防科研前期預先研究,2006年投入前期研究經費達到7.2億歐元。我國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國防科研體系,但由于投入有限,多年來偏重型號研制,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不足,技術儲備比較缺乏,這可能成爲制約未來國防科技發展和創新的瓶頸。如果說我國在部分武器裝備水平、産業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上存在一定差距的話,科技基礎、工業基礎與創新能力上的差距可能影響更爲深遠。
5、軍工産業的國際化程度
法國軍工産業有著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産業國際化程度比較高。主要有四個標志:一是有一批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名牌産品,如空中客車飛機、幻影飛機、馬特拉空空導彈、拉斐特導彈護衛艦、飛魚導彈等;二是軍工産業主要銷售收入來自國際市場,以航空航天和軍事電子行業爲例,2006年出口收入占73%,去年法國武器裝備出口額達到55億歐元,增長34%;三是主要軍工企業已經形成跨國公司,如EADS公司、達索公司、AREVA公司等;四是法國最近啓動的大多數國防科技項目,都是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的項目。我國軍工産業對外開放取得重要進展,軍貿出口有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船舶工業成爲典型的外向型行業,去年出口占總産量的80. 6%。但總的來講,中國軍工産業國際化經營還處在初期階段,在國際市場所占的份額還比較低。這與我國所處的特殊國際環境有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産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6、軍工結構調整與企業重組
近年來,法國軍工産業結構調整重組力度非常大,涉及軍工各大行業,形成了幾個特大型企業集團,均已改組爲上市公司。2000年,法國宇航馬特拉公司與德國、西班牙相關公司合並,組建了歐洲航空航天和防務公司EADS;2001年法馬通公司、核燃料總公司等重組爲AREVA集團,成爲集核電設計、設備制造與整個核燃料工業于一體的特大型核工業集團,去年銷售收入108.6億歐元;2003年法國軍用艦艇主要生産單位艦船建造局改組爲股份公司,並于最近與著名電子企業泰勒斯公司的船舶業務進行重組;2004年法國國有航空發動機研究制造公司SNECMA改組爲股份公司,並隨後與SAGEM公司重組;2006年9月,地面武器集團公司GIAT改組爲NEXTER公司。法國軍工專業化生産、社會化協作程度比較高,幾個大企業與一批專而精的公司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産業組織結構。在法國國有軍工企業調整改制過程中,遇到了企業虧損、人員安置困難等難題,有人稱之爲“黑色歲月”,但總體上看,調整的最困難階段已經度過。我國軍工行業在1999年進行了重大體制改革,成立了十個軍工集團公司;2002年成立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軍工全行業進行了大幅度的能力結構調整,一批長期虧損的軍工企業實行了政策性破産。近年來軍工集團在跨行業重組上進行了積極探索。軍工行業一批經營民品的企業改組上市,在 股票市場上初步形成了“軍工板塊”。最近又開始允許民營企業依法進入軍品市場。
7、管理體制與政策措施法國政府對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是明確國防科技工業實行獨立研制、合作生産和直接引進“三結合”的發展戰略;二是把建立協調的歐洲國防科技工業和國際合作放在突出位置,推進歐盟軍工産業一體化;三是按照核、航空航天、電子、機械制造四個極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結構調整,強化核心能力與基礎能力,培育新優勢;四是將軍工企業進一步推向市場,減少國家控股份額,主要軍工企業陸續實現股票上市;五是在武器裝備研制生産上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軍方與企業新型合作關系。2004年,法國提出國防工業實行“有競爭力的自主化”政策。爲加強國防部與工業界的聯系,成立了國防部長主持的防務——工業委員會,並于2004年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法國制定政策進一步擴大軍貿出口,並對外資進入軍工領域實施管制。法國政府還專門制定了支持中小企業參與國防科研創新的專項計劃。這些政策措施正在取得積極成效。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防科技工業發展,1998年組建新的國防科工委,國家在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生産能力建設、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軍民結合産業發展、結構調整與體制創新、對外開放與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最近又提出實施轉型升級戰略,著力提高基礎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軍民結合産業發展能力,國防科技工業正在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來源:《學習時報》2007年 第379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5-24/0734446118.html
日本軍工産業戰爭潛力分析(組圖)
長期以來,對日本軍工産業的評價較多地體現了“集中”二字,多數資料認爲,日本軍工産業的特點之一,就是軍工生産集中于少數大企業。本文經過研究認爲:相對于其它主要軍工生産國家,日本軍工生産並不集中,而是分散于各大企業之中。這種分散生産體制,是由以防衛廳爲代表的政府部門主導建立的。其目的是爲了加強日本工業動員能力,保證戰爭潛力的基礎。
日本軍工産業的分散生産,首先體現在日本軍工企業對軍工産品的低依存度上。
日本軍工企業的低軍工依存度
相對世界其它軍工生産國而言,日本軍工企業對于軍工産品的依存度普遍很低。在2002年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的世界前100家大軍火生産公司中(不包括中國),日本共占據了7家(參見表1)。爲對照參考,本文也列出了世界各主要軍工生産國家最大的軍工企業(參見表2)。由資料可見,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産企業——三菱重工,在世界排名較爲靠前,其它主要軍工生産企業,在世界排名多位于中遊。
由表格可知,日本軍工企業對軍工産品依存度通常不超過10%,最高不會超過20%,而其它主要軍工生産國家軍工企業對軍工産品的依存度通常都在50%以上。
以往資料,大多認爲這一現象與日本國內防衛市場狹小、受“武器出口三原則”限制等有關。但經過與英、法等國比較可知,這並不是根本原因。日本目前軍工市場規模約爲每年22000億日元左右(約合近200億美元),這其中除了防衛廳的軍品訂貨外,還包括其它用于防務的開支,比如海上保安廳的裝備預算(屬于日本國土交通省),日本情報衛星等技術偵察手段的預算(屬于日本內閣府)等。
英國、法國的軍費規模和社會發展水平與日本類似,因此本文以這兩個國家作爲日本的參照對象。由于英法軍工企業能夠出口軍品,僅使用其本國國防預算中裝備費作爲計算依據是不合適的,本文以其主要軍工企業軍品銷售額之和來計算其市場規模。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資料可知,2002年,在世界前100家大軍工企業中,有11家英國公司,其年度軍品銷售總額約237.8億美元,但這11家英國公司中軍工依存度最低的爲27%,最高的爲100%,依存度超過50%的有7家。法國在世界前100家大軍工企業中擁有8家企業,軍品總銷售額爲138.7億美元(約合15257億日元),軍工依存度最低的爲19%,最高的爲100%,依存度超過50%的有4家。也就是說,與日本相比,英、法主要軍工企業所擁有的市場規模並沒有質的區別,但其主要軍工企業的軍工依存度卻大大高于日本企業,可見,市場規模並不是影響其防衛依存度的主要因素。
實際上,日本軍工企業低軍工生産依存度的真正原因,是在防衛廳主導下,爲降低軍工生産集中度,人爲分散軍工生産的結果。這種政府主導,首先是通過軍工采購制度實現的。
采購制度與生産的分散
與美、英、法等國不同,在日本,軍工産品的采購具有高度的計劃性。每年防衛預算中軍工産品的訂貨,主要是由防衛廳直接指定生産廠家生産,而不是由防衛廳公開招標,各家公司投標競爭的。具體而言,防衛廳采購合同由防衛廳的“契約本部”負責,合同主要分爲三種形式:
(1)一般競爭合同:即具備一定資格的業界成員均可投標競爭,防衛廳“與提出對國家最爲有利條件者簽訂合同”的方式,常用于采購醫療器械、工程機械、電源裝置等。
(2)指名競爭合同:從具備一定資格的業界成員中,選定符合條件者,讓其進行投標競爭,從中選定采購對象。這種方式常用于燃料的采購。 (3)指定采購合同: “在不適合競爭投標的場合。因緊急需要無法進行競爭投標的場合,以及其它由法律規定的場合,在一定條件下與特定業者簽們合同的方式”,這種方式被用于坦克、飛機、軍艦、槍支等的采購。
在防衛廳每年簽訂的軍工生産合同中,絕大部分都是指定采購合同,而非競爭合同(具體可參見表3)。競爭合同主要用于軍民兩用産品的采購,日本主要軍用裝備(如艦艇、飛機、戰鬥車輛等)的采購,均采用指定采購合同。也就是說,日本主要的防衛訂貨,並不是基于市場競爭原則所確定,而是由政府主導計劃指定。
由于指定采購不存在競爭者提出各自價格這一程序,因此指定采購的定價是由防衛廳主導的,防衛廳管理局(而非負責簽訂合同的防衛廳“契約本部”)下屬的專門機構——“原價計算部”負責裝備價格的計算——這一過程非常複雜,除計入直接材料費、勞務費、間接經費、加工經費外,還要考慮執行合同的難易、采購數量多少、執行合同時間長短等因素,並給予企業適當的利潤——最終的采購價格基本以該部計算價格爲基准。這種政策消除了企業通過價格手段進行市場競爭的可能,大大弱化了市場競爭。
防衛廳的指定生産也並非始終指定單一企業,而是輪流指定多家企業生産同一類型的裝備,以使更多企來業具備該項軍工生産能力。例如,海上自衛隊的潛艇長期以來保持一年一艦的速度換裝,其生産由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輪流負責。驅護艦艇的建造則由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三井造船等幾家公司輪流承擔。這將可能由一家企業壟斷的軍工生産交由更多企業分擔,從而分散了軍工生産的集中度。
在一個市場競爭較爲充分的市場中,專業企業在産品成本、研發、銷售等方面都具有優勢,生産的集中和專業分工的出現是必然的。因此,美、英、法等國均出現了一批專業軍工企業。日本軍工産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一批低軍工依存度的企業,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主導下的弱競爭和分散生産。簡單地說,沒有出現防衛依存度達到80%的企業,是因爲防衛廳通吐指定生産,將可以由一家企業完成的工作分給了三家、四家甚至更多,因此才出現一批軍工依存度不足20%的企業。
防衛廳施行這一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爲了確保戰時日本的工業動員能力。防衛廳稱之爲確保“軍工生産.技術基盤”。
“生産基盤”一詞在防衛廳和防衛團體的官方文件經常出現,它常被國內文獻譯爲“生産基礎”。實際上,它除了說明生産能力外,還體現了生産規模以及動員能力,同時具有“數量”和“質量”的概念。在防衛廳曆年的防衛白皮書中多次強調,要確保、充實“軍工生産’技術基盤”。 “軍工産業是對我國安全保障起重要作用的産業。爲了‘在短時間內便宜地獲得裝備’,我國必須在平時就確保具備裝備設計、制造、維護能力的軍工生産一技術基盤。”由防衛廳協調召開的“軍工生産技術基盤研究會”則指出: “(爲了實現諸多防衛目標)一般的工業生産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將其轉化爲防衛裝備産品的能力,也就是說,軍工産業一技術基盤是必要的。”針對軍工生産可能出現的集中趨勢,該團體還指出:“槍炮、戰鬥車輛、艦艇、飛機、制導武器等主要裝備領域的生産,正在向1~4家企業或集團集中,在有些領域,一家企業的退出就會直接導致我國防衛的産業一技術基盤受到損失。由于防衛領域需要特殊的技術和設備,一旦失去其基盤,其恢複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和高額的費用。”防衛廳分散生産的政策,正可以避免軍工生産向個別企業集中,而大部分企業退出軍工生産市場。
防衛廳這一政策的決策來源,可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有關。二戰期間,日本通過施行《軍需工業動員法》等動員措施,大幅度提高了軍工産品的生産能力。考慮到戰後重建防衛廳時,舊軍官是防衛廳幹部的主體,戰爭時期的經驗很可能會對其決策産生影響。
在這樣分散生産和弱化競爭的體制下,日本軍工生産的動員能力和生産布局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日本主要的大工業企業都具備軍工生産能力和經驗,各主要裝備(如艦艇、飛機、裝甲車輛)都有2家以上甚至更多企業參與生産,軍工生産潛力平時就蘊藏在民用工業中。相比之下,如果發生戰爭,英、法等國只有幾家軍工企業具備軍工生産的經驗,而且主要裝備大多只能由一家專業公司生産,其民用工業還需要專門動員。日本動員轉産和增産的基礎將大得多。
當然,這種體制除了其優點外,無疑還會産生相應的弊端:一方面,軍工生産的分散,雖然擴大了軍工生産企業的數量,但各家軍工生産企業均無法實現軍品生産的規模效益,使得軍品單位成本居高不下,很難與美國等其它西方國家的軍品進行競爭。另一方面,在缺乏競爭的市場中,軍工生産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技術升級的動力,再加上軍工産品的研發本身就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因此軍工生産企業很少主動進行軍工産品的研發。
對這兩個問題,日本政府采取了相應的對策:首先,對軍工産業市場施行高度貿易保護。自衛隊剛剛成立時,裝備的46%都來自美國援助,但經過4次中期防禦力整備計劃後,至1978年,防衛廳每年采購數額的85%均用于購買國産裝備,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防衛廳每年防衛采購的國內合同比例穩定在約85~93%之間。除了日本確實無法生産的裝備之外,目前自衛隊絕大部分主要裝備都是國內企業生産的,這實質上將軍工産業市場的主體封閉爲內部市場,避免了國內軍工生産企業受到外國産品的沖擊(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削弱了市場競爭)。
其次,由政府主導裝備研制和軍用技術研發。防衛廳采購國內生産的裝備,除了外國轉讓技術許可生産的産品之外,主要是由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研發的,其資金來源于防衛費,資金規模通常約占防衛費的2.5%~3.5%之間。而民間企業主要負責一些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發,這樣既對企業有利可圖,又可以增強軍工産業整體的技術積累。但這種以政府主導技術研發體制依舊不能滿足防務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日本軍工産業對美國的依賴。
由于各種弊端的存在,目前這一制度在日本國內也曾引發過爭議,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被揭發若幹小企業通過不當手段爭取了指定合同後,防衛廳曾宣稱要改革防衛采購制度,提高競爭合同的比例,當時各年度的《防衛白皮書》“防衛采購改革”部分,一般也都會有“加強競爭”的條款。在防衛預算合同中,競爭合同的比例從1997年的4%增加至2000年的8%,指定合同的比例從1997年的85%下降至2000年的79%。但進入本世紀初期之後,競爭合同的比例不再提高,指定合同的比例也恢複至2005年的82%。2005年版《防衛白皮書》還取消了“加強競爭”的條款,取而代之的是表示要“建立能在采購質量、交付時間、成本等方面取得最大成績的采購體制”。這說明,目前這一采購體制,以及其所代表的分散軍工生産以確保“軍工生産一技術基盤”的方針,短期內不會改變。
在這種體制下,日本軍工企業有著相應的活動方式。一方面,市場中的主要企業絕不會將市場壟斷或大幅度增加市場份額作爲自己的目標,因爲這違反日本政府對軍工生産的指導原則,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主要企業也無需擔心其它企業對市場進行壟斷或大幅度占據市場份額,更無需擔心自己被擠出軍工生産市場。市場的穩定,形成了軍工企業的穩定。在過去20年中,日本主要的軍工企業位次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前5名企業的市場份額大致也沒有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軍工企業還大都是日本六大財閥的成員,且從數量上看,分布較爲均勻,各個財閥都有若幹家主要企業。筆者認爲,防衛企業在財閥中較爲均勻的分布,實質上代表了軍工産業市場份額在各財閥間的均勻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下)與川崎重工神戶造船廠(上)之間直線距離只有2千米分布。從日本財閥對日本政治的影響考慮,防衛企業各自市場份額多少,可能有財閥及政界高層設計的因素,其確鑿情況有待今後研究加以證明。
日本軍工産業的啓示
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的軍工産業都出現了集中的趨勢,流行的觀點認爲,軍工生産的集中,有利于發揚生産規模效益,降低産品成本,增強企業 競爭力等。無疑,從經濟學角度看,生産的集中,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而且單位産品成本降低,也有利于軍隊在預算固定的前提下采購更多的裝備。但是,軍工産品是特殊産品,軍品除了經濟效益之外,還蘊含有安全效益。生産集中于個別大企業,固然有相當的好處,但也會對工業動員能力帶來不利的影響:其一,僅有個別企業能夠生産某項産品(有時僅僅是一兩家企業),實際上是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戰時對方的幾次打擊,就可能導致該項産品生産的全面中斷;其二,生産企業越少,戰前和戰時可供擴産和轉産的企業也就越少,也就意味著工業動員基礎越小;其三,雖然生産的集中是自由競爭的結果,但生産的過度集中(比如1、2家企業壟斷某項重要産品的生産),又會導致缺乏競爭,定價權將更多地掌握在企業手中,這對于軍隊以盡可能低的價格采購裝備是不利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集中”和“分散”哪種做法更好。而是說要掌握軍工生産“集中”與“分散”之間的度,其實也就是掌握和平時期經濟效益與戰時安全效益之間的平衡。日本利用按軍工産業分散獲得戰爭潛力的做法,是一份有價值的參考。文/劉華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6-09-26/0724400941.html
淺析日本戰爭潛力(組圖)
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國主義者依靠其龐大的軍事力量發動侵略戰爭,給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和人民造成空前的浩劫和災難。戰敗投降後,日本于1947年5月開始實施新的《日本國憲法》。新憲法在第二章“放棄戰爭”的第九條裏明確規定(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文字依舊,但現實已與它大相徑庭。日本在表象上走的是一種“自我約束型”的軍事發展道路,曾先後制定過“專守防衛”、“禁止向海外派兵”、“無核三原則”等一系列自律性政策法規。但實際上日本以“對美合作”爲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巧妙地回避了國內外政治因素的制約,積極的實行軍事戰略的調整。如今,日本已經成爲一個具有豐富戰爭經驗和深厚戰爭潛力的國家。
一、充足的兵員潛力
在當前高科技戰爭條件下,兵員潛力的的大小不僅僅取決于一個國家的人口基數、生産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和役齡男子數量等數據,而且還取決于人口的質量和結構組成。
1、人口基數
目前,日本總人口約爲1.26億,人口基數較大,居世界第7位。其人口增長率逐年下降,將由現在的0.2%左右降到2015年的-0.15%,且人口的老齡化趨勢比較嚴重,但在一定時期內其總人口基數仍能保持在1億以上。也就是說,在今後20-30年內,日本的兵員潛力仍然是很龐大的。
2、役齡人口
勞動力分配是估算兵員潛力的重要依據。戰後,日本將15-64歲的人口定爲生産年齡人口。其生産年齡人口,又可分爲勞動力和非勞動力。在1985年以後的10年間,日本勞動力在生産年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年平均爲63.3%,這一比例大體可以保持一個較長的時間。在非勞動人只中,家庭主婦和在校學生占主要部分,這部分人口有相當大的利用潛力。一旦需要,至少可以從中動員10-15%去充實勞動力。再加上失業勞動力,即可爲擴大兵員創造較爲充分的條件。
3、役齡男子比例
以役齡男子估算兵員潛力又是一個重要依據。戰後,日本實行募兵制,士兵的入伍年齡爲18歲,軍隊中軍士退役年齡爲53歲。如若日本在戰時實行征兵制,在士兵服役年齡仍不改變的前提下,即服役期仍爲18-53歲,那麽,在1996年,日本役齡男性人口達3996萬人,2003年,日本有役齡男性人口3310萬人,到2015年,役齡男性可能下降到2920萬人左右。即便如此,日本的兵員潛力仍算雄厚。
4、人口質量
日本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的儲備十分充足,根據日本自己的統計,它有教授、副教授級別的研究人員約85萬人(平均52.5人/萬人),其中制造業就有36.1萬人,包括電機(14.5萬人)、化學(6.1萬人)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軍事工業的運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有足夠的兵員潛力,可以應付短期的大規模戰爭,它有能力爲軍工部門和經濟命脈部門提供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擁有充足的初級勞動力的同時可能會大量缺乏熟練工人補充到日本的各行各業。
二、雄厚的財力潛力
財力潛力是一國戰爭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上,戰爭的勝負大多跟國家財政能力有關。財力潛力的大小取決于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戰略儲備以及平時財政狀況等因素,也跟國家資源狀況和對外運輸有一些關系。
1、經濟實力
戰後日本的國名生産總值增長速度驚人,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1968年其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成爲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經濟大國。盡管進入90年代後,日本經濟進入持續不景氣的時代,但其1995年的國國民生産總值達到482.93萬億日元,2003年日本國民生産總值更是達到約爲580萬億日元。一旦戰爭爆發,日本財力動員能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2、軍費開支
軍費開支的多少對兵員動員的規模有著很大的影響。2000年日本軍費開支概算爲450億美元(還不到其國民生産總值的1%),居世軍第二。如果未來爆發戰爭,日本有能力大幅度提高軍費開支,在第二次世軍大戰期間,日本軍費平均占國民生産總值的43.6%,最高曾達到53.5%。這說明戰時日本政府有能力采取措施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
3、國家戰略資金積累和儲備
國家的戰略資金積累和儲備對戰時財力動員有重大影響。日本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産品數量多,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 競爭力。因此,其外貿盈余多年來一直居世界前列,近年來日本的外彙儲備都在2600億美元左右,這將有力地保證日本戰時有足夠的財政動員能力。
三、先進的軍事技術潛力
軍工業潛力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工業産品的生産、儲備,對軍隊的供應量,民用工業轉産爲軍工産品的能力以及軍工生産的潛力等。日本的工業發達,其主要戰略産品的産量和質量都是很高的。
1、航空工業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在5年內造出6.9萬架飛機和萬10.7臺發動機。經過戰後幾十年的恢複和發展,日本航空工業已具有相當規模。目前,日本能夠生産飛機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其飛機年産量爲200架左右,飛機發動機産量也爲200臺左右。從日本的工業生産和技術水平看,其可仿制F-15型殲擊機、P-3C型大型反潛巡邏機以及SH-60J型大型反潛直升機。此外以日美聯合研制的F-2戰鬥支援機爲起點,日本已經具備了自行設計和制造高性能戰鬥機的能力,這使得日本戰時大量生産作戰飛機的設備和技術問題基本可以自行解決。而且如果未來戰爭規模大,他們可動員部分汽車工業轉産飛機。目前日本汽車年生産能力約在3000萬輛左右,如果30%(約900萬輛)的生産能力轉産飛機,按每300輛汽車轉産1架飛機估算,年産飛機可達到3萬架。雖然造飛機和造汽車對技術水平、制造工藝的要求不同,這種簡單的換算結果並不准確,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日本航空工業生産的潛力很大,完全可以滿足戰時動員的需要。
2、航天工業
日本十分重視航天工業的發展,以政府科技廳長官爲首的宇宙科學研究所,是衛星、運載 火箭及其他宇航設備研制、試驗、發射的骨幹力量,日軍技術研究本部的第3研究所也承擔部分航天科研和試驗項目。日本現階段主要研究的是利用民間衛星實施軍事通信等課題。日本于1970年正式制定了宇宙開發計劃,確定了研制運載火箭和航天器的科研設計工業基本方針;1987年5月,日政府發表《走向宇宙開發的新時代》報告,提出在21世紀成爲宇航大國的目標;1989年6月,又制定出1990-1999年度宇宙開用的發展計劃。日本在宇航方面的的長遠目標是,2015年建立太空基地,2030年成爲超超級宇航大國。目前,宇宙開發計劃的公司有50余家,其中42家成立了宇宙開發促進會參與開發的具體公司有:三菱、三菱重工、日産汽車、石川島播磨重工、東芝、士通、日立制作所等。日本航天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取得重大成就。截止1996年3月研制出了多種型號運載火,發射各種衛星58顆。目前正在加緊研制新的火箭,爲宇宙開發提供新的投送工具,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研制各種型號航天器。
3、造船工業
作爲一個島國,日本的造船工業一直在其民族工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戰後,日本的造船工業發展神速,自1956年以來一直高居世界第一位。據估算,目前日本造船能力約爲1800萬噸。現在造船廠家共有8家11個造船廠,其中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住友重機、日産造船、三井造船負責制造大型水面艦只;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負責制造潛艇。目前,制造軍艦的噸位約占造船總噸位的1.8%。戰時,日本如以目前45%的造船能力轉産軍艦,按每4噸商船轉産1噸軍艦估算,年造艦噸位可達202萬噸;如以60%的造船能力轉産軍艦,年造艦噸位可達270萬噸。也就是說,戰時日本海軍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擴大6-8倍以上。由于日本的機械工業發達,它有足夠的能力提供船用發動機和各種電子機械設備,所以這些目標均能實現。可以預見,日本在需要時,是能夠快速擴充其海上力量的。不過這種擴充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戰爭爆發後開始運作,就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轉産軍品。
4、坦克、火炮和彈藥工業
目前,日本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鋼和小松制作三家企業生産坦克,僅三菱一家就有3000輛的坦克年生産能力。日本的汽車工業還能夠提供雄厚的轉産潛力。二戰中,日本坦克産量的就是由平時的汽車工業轉産的。如果日本在未來戰爭中將汽車工業的10%轉産坦克,按照60輛汽車可轉産1輛坦克計算,年坦克産量可達5萬輛,足以滿足大規模戰爭的需要。火炮工業亦是如此,上述三家工業也有1萬門火炮的年生産能力。而且日本的冶金和精密加工技術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如果需要,民品企業可以轉産,生産廠家的數量會大量增加。日本目前有20多家企業可以生産彈藥。單從工業制造能力上說幾乎是無限的,但生産火藥的基本原料——硝酸等化學品的産量是有限的。日本當前硝酸的年産量約爲80萬噸,1噸硝酸基本上可生産1噸火藥,按照1噸火藥可生産6噸炮彈計算,每年硝酸的供應量可生産480萬噸彈藥。以日軍的標准,師規模兵力每天的攻擊戰鬥消耗彈藥約400-600噸,士兵年人均消耗彈藥約0.8噸。由此,我們就可以推算出日軍年彈藥産量足可以維持100個師600天的消耗。
5、生産火箭和導彈的潛力
二戰後,日本很重視對戰術導彈、火箭的研制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日本即著手國産導彈和火箭的研制工作,1965年開始批量生産反坦克導彈,1968年開始裝備陸上自衛隊。現在日本已能生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各種戰術導彈。日本陸、海、空自衛隊目前裝備的導彈中有90%是國産戰術導彈。同時,日本正在積極開展新型戰術導彈的研制工作。日本從事導彈生産的企業主要有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川崎重工、東芝等。在日本生産導彈的有關企業中,生産電機和洗衣機電機的廠家也有很大比例,這爲戰時轉産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受政治因素和憲法的制約,日本不允許擁有戰略進攻武器,因而日本只能以和平利用的方式研制火箭。戰後,日本先後研制成功了M,N,H等型火箭,並用自行研制的火箭成功地發射了試驗衛星、科學衛星、通信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只要需要,日本完全有能力發展戰略和戰役導彈。
6、核武器潛力
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核動力與核武器擴散的專家們曾經得出結論,如果一個國家要想制造一枚簡單而適用的原子彈,應具備的條件是:①掌握核反應有關理論;②掌握核武器基本裝料的物理和化學特性;③具有制造核武器和試驗核裝置的技術設備;④擁有足夠的核裂變材料;⑤願意拿出必要的財力物力用于發展核武器。其中,頭三條幾乎是每一個具有一定工業能力的國家都能夠做到的。對日本來說後面兩條也是容易做到的。截止2003年末,日本擁有多套原子能發電設備,發電量占日本總發電量的45%。日本還大量儲備了核原料,據不完全統計,它目前擁有天然鈾1300多噸,貧鈾4000多噸鈈54噸以及大量釷和濃縮鈾等。可以說,日本的確有足以制造數千枚核彈頭的原料。日本青森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年處理核廢料達800噸,可提煉5噸鈈。日本計劃共儲存1600噸核廢料。此外,日本從事原子能研究的單位達到600多個,有著足夠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日本還有發達的計算機産業,可以爲模擬核試驗提供超大型計算機。總之,像日本這樣一個核門檻國家,在短期內能夠制造出一定數量的核武器,這是毫無疑問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只要需要,日本完全具有進行戰爭的強大潛力。因此,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警惕其軍國主義複活。(連魯軍 白雪峰 尹文利)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6-02-01/1035348099.html
細節定成敗!評坦克軍艦上的“中國焊縫”
?今天在國內某著名軍事論壇上瀏覽,發現一篇文章。說是南美洲某國閱兵式上出現了一些造型奇怪的裝甲車,而且筆者根據裝甲車炮塔上的粗糙焊縫就認定這是中國的産品……。
在這裏先汗一個。長久以來,我國坦克裝甲車輛上面的“中國焊縫”一直被西方國家的軍工專家詬病。大家如果經常留意國內幾大軍事BBS的帖子就會發現,不單是坦克炮塔上的焊縫,飛機的蒙皮、軍艦的焊接部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對此很多軍迷和網友也表示了對軍工生産不細膩的擔憂。也有很多網友不以爲然,認爲表面的焊縫粗糙不影響裝甲車輛和軍艦的使用性能。本人不才,雖未接觸過軍工生産,但是好歹學過幾天機械制造。在這裏發表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圍繞“中國焊縫”的爭論有很多。焊縫影響外觀美感這是不爭的事實,爭論的焦點就在于焊縫是否影響坦克裝甲車輛的使用性能。裝甲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承受反坦克兵器的擊打,抗擊打能力是衡量坦克生存力的最重要指標。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世界各國主戰坦克的炮塔多半是鑄造的,像個半個鴨蛋一樣。前蘇聯的T-54、T-55、T-62、英國“酋長”、法國AMX-30、日本61、74式和德國“豹”1坦克;中國的59、69、88系列坦克采用的也都是鑄造炮塔。美國M47、M48、M60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則都延續了M4坦克的制造方法,全部采用鑄造。鑄造炮塔相對于焊接炮塔並不是一無是處,相反兵器專家還論證出鑄造炮塔的防彈外形比焊接炮塔還有優勢。鑄造炮塔最大的劣勢就是鑄造時産生氣孔、沙眼、夾渣等缺陷的概率較高。現在可以利用射線或超聲波對鑄造件進行“探傷”,30年前可沒有這樣的條件。要是一般的機械産品鑄件,只要外表及加工面不存在氣孔、砂眼就是合格的,但是坦克裝甲可不行。到了戰場上,一個小小的鑄造氣孔就可能要了一車人的命!這就是爲什麽理論上無法被穿甲彈穿透的裝甲,在戰鬥中卻經常被擊穿的原因。
我們再來看看焊接炮塔:焊接炮塔采用的軋制裝甲板不會出現砂眼、氣孔等缺陷,防護能力穩定而且一致。但是焊接裝甲最大的弱點就是焊縫處理,一旦焊縫位置處理不好,在戰場上極有可能被動能穿甲彈擊穿或將焊縫打裂!
有人會問:你說的有這麽嚴重嗎?當然有!
因爲焊接的時候,會在焊縫區域産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機械術語稱之爲“焊接應力”。焊接的時候,焊接的地方溫度是很高的,而沒有焊接的地方溫度相對來說就是低的。(由于熱脹冷縮的原因,在內部就會産生應力了)。即使我們采取局部預熱的手段、焊接機器人或是氣體保護焊接也無法避免應力的産生。裝甲車輛的鋼板焊接要求肯定是要焊接部位和鋼板達到同一水平。但是應力的出現就會使得焊接部位強度和抗疲勞能力下降,無法達到設計要求。
如果要消除“焊接應力”,目前最常用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焊接完畢後對炮塔實施“震動時效”處理。第二種是針對焊接部位進行“超聲沖擊”。此外,在焊接結束之後,仔細清理焊縫區域,將扭曲、拉伸、凹凸變形的部位細細打磨圓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殘余應力。基于這一點來說,打磨焊縫並不僅僅是美觀的需要,還是一種必要的技術需求。
小小的問題帶來的就可能是嚴重的後果。我們這裏有位退役老軍人,原來是空軍某師地勤營長。他給我講過一個故事發人深省: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空軍某型軍用飛機發動機由國外引進。後來中國自己仿制,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我們仿制的發動機渦輪軸壽命不及進口發動機的一半,經常從中間斷裂。我國組織專家研究,並對渦輪軸材料進行化驗,沒發現什麽問題。實在找不出原因,最後還是花大價錢把人家外國工程師請來診斷。外國工程師在仔細觀看了我們加工過程之後找到了問題所在。原來中國生産的加工刀具不過關,車削渦輪軸的過程中刀具磨損,爲保證尺寸,只好分兩刀車完一根軸。軸的尺寸經過測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加工應力”在當時的條件下卻無法測量。車削接頭的位置産生了“加工應力”,導致渦輪軸疲勞強度下降一倍。軍工部門從國外進口了好刀具再去加工,之後這個地方就沒出過類似問題。正所謂“千裏之堤,潰于蟻穴”。“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前段時間中國海軍的167艦訪問日本,和停靠在碼頭的日本軍艦一比。中國軍艦船舷坑坑窪窪,號稱“中華第一艦”的167立馬相形見絀。讓中國人看了很泄氣,很多網友都在罵娘。
廣大軍迷對于坦克裝甲車輛和軍艦上焊縫問題的抱怨可以理解,也希望咱們的軍工企業能虛心接受。當年老毛子狂造T—34的老黃曆似乎不適合現代戰爭的模式了。我們不能靠量取勝,而要靠“質”取勝。焊縫問題集中反映了軍工部門執行工藝的嚴謹程度,雖然是細節處理,也要力求完美無瑕。與更新設備、引進技術一樣,不斷向軍工企業的職工和管理者灌輸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地方才是中國軍工前進的希望。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0&fid=40942&tbid=5980&p=1#reply_40942_5980_18683
中國航天航空的重要命門:鈦合金工業現狀與發展!
一、鈦工業的發展
鈦及其合金由于密度小(4.51g/cm3)、強度高(有的達到1000MPa)、比強度大、高低溫性能優異,因此首先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行業,成爲軍事工業不可或缺的結構材料。除此之外,鈦及其合金在很多化學介質中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及其它綜合性能,又被石油、化工、醫藥、體育等民用行業廣泛接受,逐步取代各種金屬材料,在短時間內躍居金屬材料使用的第三位。
鈦元素發現于1789年,1908年挪威和美國開始用硫酸法生産鈦白,1910年在試驗室中第一次用鈉法制得海綿鈦,1948年美國杜邦公司(DUPONT)才用鎂法成噸生産海綿鈦,這標志著海綿鈦即鈦工業化生産的開始。
反應過程如下: TiO2+Cl2 → TiCl4
TiCl4+Mg → Ti
可見鈦材生産過程中涉及劇毒化學介質氯氣(二戰中的化學武器哦)和貴金屬鎂,而且反應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這就是鈦材昂貴的原因。這個過程冶煉出來的鈦材還不能用于生産,因爲它還是多孔疏松狀的,形似海綿,稱爲海綿鈦,海綿鈦將被置于真空自耗電弧爐中冶煉出鈦錠,用于板材、棒、管子及其他形式鈦材的生産。
我國鈦資源豐富,礦産比較集中,換算成TiO2總儲量達90億多噸,爲世界第一。鈦礦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其中攀枝花地區的蘊藏量占世界總儲量的35%。然而,同世界主要鈦礦産地相比,我國的天然金紅石(TiO2)資源少,易開采利用的砂礦少。鈦礦多爲鈦釩鐵共生岩礦,選冶起始成本高。說到這裏還有必要提及一個故事,當初攀枝花鋼鐵集團冶煉鋼材後的礦渣堆放在攀鋼集團的一角,很久也沒有發現這種礦渣裏面竟然含有貴金屬鈦。後來日本人對攀鋼考察的時候提出要購買我們的礦渣,這才讓我們的國家注意上了攀鋼礦渣的具體真面目,當然回絕了日本。
中國鈦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1954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開始進行海綿鈦制備工藝研究,1956年國家把鈦當作戰略金屬列入了12年發展規劃,1958年在撫順鋁廠實現了海綿鈦工業試驗,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海綿鈦生産車間,同時在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鈦加工材生産試驗車間。
1980年前後,我國海綿鈦産量達到2800噸,然而由于當時大多數人對鈦金屬認識不足,鈦材的高價格也限制了鈦的應用,鈦加工材的産量僅200噸左右,我國鈦業陷入困境。
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海綿鈦的年産能力爲4000噸,其中遵義鈦廠3000噸(擴建項目2005年基本上完工,年産可超過5000噸),撫順鈦廠1000噸。由于近年來我國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對鈦材的需求旺盛,上述兩廠均能滿負荷生産,2003年的總産量也是4000余噸,2004年達到4809噸。
2002年,我國進口海綿鈦2147噸,出口11噸,淨進口2136噸;2003年1-11月份,我國進口海綿鈦2609.9噸,出口72.7噸,淨進口2534.2噸。
2002年我國生産海綿鈦3328噸,實際銷售3079噸;2003年我國生産海綿鈦4112噸,銷售4128噸。可是由于國際大化工、航空航天業的規模發展,已經讓國際鈦材走向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從2002年來我國鈦材瘋狂上漲的局面。
鈦加工材的産能決定于鈦錠的生産能力,也就是國家擁有真空自耗電弧爐的總體噸位。我國基本具有了20000t/a的鈦錠生産能力。以70%可轉化成鈦材計,基本具有了14000t/a的生産能力。
據初步統計,2003年我國實際生産鈦材約6000噸,占世界總産量的10%左右。可見中國的鈦加工工業還不是很發達,需要時間和投入。
目前,我國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在地理上體現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以寶雞爲中心的西北地區。這個地區以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及其控股的寶雞鈦業有限公司爲龍頭,形成了我國專業化程度最高、加工設備最系統化、産品規格最多的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基地。西北地區的鈦材主要供給給國家的軍事生産部門,民用的設備生産部門,部分出口到波音,麥道,羅-羅等著名公司。
以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撫順特鋼板材有限責任公司、沈陽東方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爲主形成了東北鈦加工及設備制造集團,該地區中小企業多,鈦設備制造頗爲活躍,由于東北是我國的老重型工業基地,人才是不缺的,缺的就是強化的管理和綜合組織能力,尤其是在地方優惠政策的扶持下也將形成一定的氣候。
以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南京寶鈦中惠集團有限公司、張家港市宏大鋼管廠等單位爲主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鈦加工及其設備制造集團。長三角地區的有色金屬的設備的加工能力已經可以體現我國在這個方面的實力,每年在有色方面的設備大量出口,質量可靠,已經有部分質量,管理比較成功的企業走進了軍工制造的大門。雖說沒有大規模的軍品生産,但也能充分說明我們的制造能力和鈦材在軍事上的應用的前景。
在2005年前後,我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的單廠産能達到年産5000噸的基本經濟規模,加上振興東北計劃中的5000噸/年海綿鈦項目,基本上能實現我國幾代鈦業工作者的宿願,上一個大臺階,必將使我國成爲鈦工業的強國。
世界上能完成鈦礦山—冶金—加工—鈦設備制造及科研—設計—應用兩個完整體系的國家只有四個:美國,蘇聯/俄羅斯,日本,中國。這也是現代冶金工業的典範。鈦生産大國都是發達國家和前蘇聯的國家(除中國外),鈦生産工藝的特殊性讓資金不雄厚的國家進退兩難。作爲主導世界航空工業的金屬,鈦材料正成爲一些國家謀求世界航空主導權的工具,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合並俄羅斯數大飛機制造商,成立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的事情,這只是老毛子謀求航空主導權的第一步,緊接著俄羅斯媒體透露,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正在與鈦合金巨頭阿維斯瑪公司進行股權收購談判,這表明俄羅斯在當今的國際形式下不僅大打能源排,利用“安大線”和“安納線”把中國和小日本拴在一起玩弄,而且把爪子伸向了具有戰略意義的稀有金屬領域,企圖爲俄羅斯的崛起創造人爲的條件!
由于阿維斯瑪公司全球飛機制造業的最大材料供應商(供應波音35%的鈦材和空客50%的鈦材),除每年要供應波音25~45萬噸産品(含鎂合金),還要增加深加工産品的份額,同時俄羅斯還和波音和空客都有合作項目(新型飛機研發制造公司),不難看出俄羅斯想把材料的優勢變成技術轉讓的籌碼的野心,此其一,二則是俄羅斯總統已經下令設計制造新型飛機,欲與波音/空客試比高!並已經給蘇霍伊公司下了貸款擔保,確保後者的RRJ型支線飛機的研制計劃順利進行,本人覺得對一個支線飛機如此興師動衆,十有八九不是針對中國的ARJ21來的,就是俄羅斯大戰前的練兵行爲,可見老毛子的崛起之心是很強烈的。
二、鈦在國防工業上的應用
(1).我國國防工業使用鈦的情況
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其鈦材主要應用于飛機制造業和造船業。近年來,我國這兩個領域發展很快,不斷有新型飛機量産,在研的項目也很多,估計這兩個領域的用鈦量將會大幅增加,而且也有報道說明我們的F10上也使用了較多的鈦合金,前段時間還有網友在鐵血網站上貼出了我國新型的鈦合金發動機罩和強5戰機的機翼鈦合金連接件的圖片。可見我國在鈦合金使用上面早已成熟,假以時日,我們的鈦合金的應用也能讓航空航天工業飛躍。在航天領域,中國第一臺大型全鈦紫外太空望遠鏡也已經制造並實驗完畢,鈦合金在太空領域的應用前途光明。
每種鈦合金都有各自的用途。飛機制造和航天工業運用鈦合金大家已經十分了解,在社會生活及在機械業中的使用更是多多,象眼鏡架啊,高爾夫球杆啊,超級運動自行車啊,等等。但在陸軍和海軍中的使用我們卻是知之甚少,而且相關的文章和說明也不是很多,下面就列舉一些我國高性能鈦合金在國防工業的應用情況。
1.發動機業:
鈦5Al2.5Sn高強鈦合金—齒輪套、發動機外殼、葉片罩
鈦8Al1Mo1V高溫鈦合金—發動機葉片、陀螺儀導向罩、內蒙皮
鈦6Al4V(抗拉強度≥895MPa)熱處理強化鈦合金—核心機葉片及葉輪
2.航空業:
鈦6Al2Sn強化鈦合金—緊固件、導向裝置、重要結構
鈦4AlMo1V鈦合金—飛機骨架
鈦Sn5Zr1Mo鈦合金—起落架、飛機承重架、緊固件
F22和殲十都應用了鈦合金材料
3.航天業
鈦合金1M1315—火箭機盤、導彈基座構件
鈦合金1M1550—導彈動力葉片套
鈦合金T-A6V—飛船主用材料
4.陸軍業
我國已經研制成功了83-1型和83-2型兩種迫擊炮。83-1型82迫擊炮廣泛采用了鈦合金,把全炮重量降低到18.1公斤,極其方便班、排這樣的小單位的襲擾戰的開展。
鈦A7D—新型裝甲車輛力學分析鍛件
鈦A6Z5W—反坦克火箭(導彈),地空導彈罩等抗蠕變性要求高的部件
鈦1M1551—某裝甲車輛火力高速旋轉部件
5.海軍業
LT41鈦合金—艦船大面積蒙皮
3.7114鈦合金—可焊性優良,成型性好適合各種水密隔層
鈦V13CA鈦合金—蜂窩狀艦身,承重框架
鈦合金在艦船上使用是很有前途的。這跟鈦合金的強度、韌性有關系,還有就是耐腐蝕性,海水中的鈦是極其穩定的,基本上可以認爲船體是不會腐蝕的,這樣既可以減少維護的費用,也可以減輕船體的重量,對艦艇來講是莫大的好處啊。除此之外,還有必要提及兩點:第一個鈦是無磁性的,對抗磁性探測有很大的幫助,至于什麽磁性水雷啊,不值擔心。二是跟先進的艦船複合材料塗層有天生的融合性,未來將使用的隱身複合材料有個缺點,就是跟以前艦船使用的高強特種鋼起反應,由于電位差容易在海水中産生電偶,加快腐蝕,這種事情在052上曾經試驗過,不用多久就會鏽蝕斑斑,但這些塗料跟鈦合金能完美整合。
(2)其他國家國防工業使用鈦的情況
世界上已經退役的,正在服役的或者在研武器裝備中,很多都使用了鈦及其合金的結構件,隨著現代化戰爭模式的轉變,要求現代化的軍隊的快速機動能力十分突出,所以對于陸軍來說必須依仗運輸機的能力來達到快速的機動,這就要求陸軍本來粗重的裝備盡量的輕型化,比如現在各國都希望自己的炮兵能快速有效的迅速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達到戰略或者戰術上的目的,這必然使鈦合金在火炮領域的發展前途一片光明,象美國的M777輕型榴彈炮,由于使用了鈦合金外殼,戰鬥全重下降到了3.175噸,可以使用V22或者C130空運,達到快速機動的能力。類似的還有英國的UFH超輕型155毫米火炮,不到4噸的重量裏面使用了1噸的鈦合金。在空軍和海軍裝備的領域則更是如此,下面就簡單的介紹鈦合金成功應用的典型事例:
①飛機用鈦數據(未注明均指毛坯用量)
國際鈦協會2002年10月在美國奧蘭多舉辦的年會上公布了下列飛機用鈦新數據:
1. 計劃于2004年問世的第一架超大型客機—空客A380,用鈦量爲45t/架-65t/架;
2. 波音客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5%-17%(淨重);
3. F15戰鬥機,結構用鈦5.75t,2臺噴氣發動機用鈦5t;
4. F22戰鬥機(正在開發中),結構用鈦36t,2臺發動機用鈦5t;
5. 聯合開發的F 戰鬥機,結構用鈦10t,單臺發動機用鈦5t;
6. F18艦載戰鬥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2%-13%(淨重);
7. C-17大型運輸機,用鈦量占其總重的10%(淨重);
8. 歐洲EF2000,將減少用鈦量,改爲複合材料。
由此可見鈦在世界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發動機制造,機體制造方面更是如此。
上文提到俄羅斯有意加強對戰略稀有金屬鈦進行控制,已經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畢竟美國下一代戰機的用鈦比例很大,如果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控制了阿維斯瑪公司的大部分股權的話,國際鈦合金的價格上揚將不可避免,這樣F-22和F- 的項目將有不確定的因素在裏面。所以近期美國最大的鈦材商Timet已經來到中國尋求潛在的合作夥伴,希望在中國的市場上找到類似俄羅斯的供應商或者可以合資建廠,把中國生産的鈦材用在美國的項目上,在價格上很有優勢,而且質量可靠,可以說對未來美軍F-22和F- 的項目很有幫助。(讓偶郁悶啊~~~)
某一種全球性材料供應如此突出的影響國防工業,很少見,這也是自二戰鋼鐵緊缺以來的第一次,所以F-22和F- 的價格將取決于未來鈦的供應情況。
現今全球經濟已經逐步走出低谷,國際航空業開始出現恢複性增長,國際鈦材行業也隨著這個大潮迎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中國企業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悲還是喜啊?)
近幾年是第四代戰鬥機的換代的起始,隨後的很多年裏面,每年將有很多新型戰鬥機進入軍隊。新型戰鬥機在選材上很有講究和前瞻性,在未來很多年內,軍事和航空工業必然是鈦材的第一大用戶。
黴菌近期又公布了一種新型的潛艇攜帶的“鸕鶿”無人攻擊機的概念。“鸕鶿”無人機的長度爲5.8米,翼展4.86米,屬于多次重複使用的無人戰鬥機機。“鸕鶿”是由著名的洛-馬公司臭鼬工廠提出概念設計的,因爲其出入的通道主要是海水,因此全機爲鈦合金制成,以防止腐蝕的産生,總起飛重量不超過4噸,可攜帶453千克的有效載荷,考慮使用方式主要是從俄亥俄級核潛艇的戰略導彈發射筒發射,主要用于摧毀近海岸目標。該機的進氣口位于機頭部位,呈三角形。由于采用了鈦合金,其機體強度極高,可承受150英尺水深的壓力。並且爲了防止外壓失穩的發生,機體的內部不必要的空間一律使用特殊的塑料進填充。爲了增加飛行的隱蔽性,其外形也采用了複雜的隱身設計。“鸕鶿”的最大飛行速度預計將達到88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爲550千米/小時,最高飛行高度10.7千米,作戰半徑達926千米,可持續飛行3個小時。鈦的優良品質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啊!
鈦及其合金的性能無庸質疑,各種鈦合金的冶金過程對大國來說也是很常規的東西,只是考慮成本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防上的特殊要求也有能力去保證了,所以說鈦及其合金在未來的民用和軍用領域都將迎來快速的發展。同時鈦及其合金也將大大提升部分特殊裝備的性能。
鈦及其合金的前途不可估量!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8471&tbid=6092
蘇俄建軍原則
維克托蘇沃洛夫是一個叛逃到西方的蘇聯軍官,其真實姓名無法得知,原因是已被蘇聯缺席宣判死刑,需要隱姓埋名,以免報複。他畢業于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接受了正規而嚴格的專業訓練,其後在蘇聯軍隊中服役15年,曾任摩托化步兵連連長,師級參謀工作,並最終成爲蘇軍總參謀部的 軍官,1968年參加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 蘇沃洛夫既從事過基層部隊的指揮工作,也比較了解蘇軍的整體結構和特點,到達西方後完成了幾部引起很大反響的著作,如《蘇軍內幕》和《解放者》等。其中涉及蘇軍組織,編制,作戰思想和裝備等諸多方面,並以其本人的親身經曆和生動文筆,讓人們從另一個層次認識了蘇軍的鮮名風格。 雖然其觀點中有不值得懷疑和商榷的地方,但確實可以從中了解許多蘇軍內部不爲人知的事實和獨特的價值判斷。特別是蘇軍在軍事領域 “突出實用,一切爲戰爭服務”的思維方式,即使在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此摘錄其著作中的一些片段,讓我們一起暫放棄慣性的看法,體會蘇軍軍事智慧方面的可取之處。
什麽是武器
美國吉普和AK-47 我喜愛武器,任何武器都喜愛,我還喜愛各種與軍事相關的裝備和軍隊制服,總有一天我要開辦一個小小的博物館以收藏這些我喜愛的東 西……但我爲博物館買的第一件展品將是一輛美國吉普──這是一件真正神奇的武器,它在二戰前完成設計,仿佛一個忠誠士兵,從戰爭的第一天服役到戰爭結束。 它曾經被降落傘空投過,曾經浸泡在海水之中,它的輪子在利比亞堅硬如石的荒漠中被磨破,它的車身在太平洋的熱帶島嶼上陷沒于沼澤之中,它也在挪威和高加索 的高山上跋涉,或在阿爾卑斯山和阿登陰暗的森林中出沒……戰後,又有哪一種軍用車輛參加過如此多的戰爭──朝鮮,越南,西奈半島,南部非洲,印度尼西亞,南美,克什米爾又有多少武器裝在吉普車上──無後坐力炮,反坦克導彈,機關槍……它也曾用于執行偵察任務,當作救護車巡邏車,指揮車和普通運輸車輛… 在吉普車的時代裏,有多少種坦克、大炮,飛機,導彈出現又消失了呢?這些武器肯定是重要的,引人注目的,而吉普車則是被忽視的,但卻飽經滄桑──引人注目 的武器一個個過時了,被忽視的吉普車依然存在!在沙漠中,它比駱駝可靠;在草原上,它比豹子還快;在北極它比北極熊還能吃苦耐勞。 我的博物館中還將陳列的另一件展品是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突擊步槍──這不是恐怖分子用來傷害奧運會選手的那一支,也不是我拿著它進入捷克的那一支,我要的是美國海軍陸隊 在越南繳獲並愛不釋手的那一支。 在越南的美國士兵常常不相信自己的武器,而寧可使用他們的戰利品。這種選擇帶來了麻煩,因爲他們很難指望有適當的子彈來供應這種武器,但他們仍然使用這種槍。這種槍的秘密何在?因爲它簡單而可靠,就象一個親密的戰友。結構簡單和性能可靠這兩特性在戰鬥中是最爲重要的。 T-34坦克 我的博物館將要有來自各地(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的武器,但絕大多數將來自蘇聯。我爲什麽這樣喜愛蘇聯武器?因爲蘇聯設計師在幾十年前就認識到一個最樸實的真理──只有簡單而可靠的裝備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現實中同樣的道理還有:只有簡單而易于了解的計劃才能成功;只有最簡單和最耐磨損的占地服裝才是最好的軍服……蘇聯人對武器的要求是:它必須易于生産,結構簡單,容易教會士兵使用,並易于維護和修理。 二戰中蘇聯的鋼産量和德國基本相同,但蘇聯生産坦克的數量卻遠遠超過德國。此外,由于結構簡單,有可能臨時修複幾萬輛這樣的坦克,以便兩次甚至三次地讓它們重返戰場。古德裏安將軍欣賞蘇聯坦克,他曾熱情而不厭其煩地描述蘇軍坦克的優點,積極主張德國仿造T-34。後來,德國的“豹”式和稍後的“虎王”雖然受到蘇軍坦克的影響,但德國設計師未能滿足最重要的作戰要求──結構簡單。結果,“豹”式一共生産了4815輛,“虎王”只生産了484輛,蘇聯卻生産了102000輛坦克,其中 70000輛是T-34。
在考慮這些數字時還應考慮,大部分德國在遭到轟炸時,很多蘇聯工廠也毀于一旦──哈爾科夫工廠戰爭頭幾個月即被德國占領,而這是蘇聯最大的工廠,也是T-34的誕生地。斯大林格勒的坦克工廠處于激烈的戰鬥前沿,情況也可楊而知,列寧格勒被圍困,既無鋼材又無煤炭,那裏的工廠不斷遭受炮擊,卻堅持維修坦克達3年之久,有時候,還在修理中的坦克不得不從牆壁間隙中對前進中的德國士兵開炮……剩下的工廠是在烏拉爾,機器是從別處搬去的,實際上是在露天安裝的,但它生産了世界上最簡單,最可靠的坦克。不要認爲蘇聯裝備的結構簡單,使用效果就不好。恰恰相反的是,T-34不僅簡單,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坦克。
米格-25 當一架米格-25降落在日本函館後,檢查該機的西主專家們都驚訝于其設計的簡單。出于宣傳的目的,這架出色的飛機被刻意貶低了,一個專家甚至說:“我們原以爲它是由鈦合金制造的,現在知道不過是鋼而已。”──事實上,使用鈦合金也很難實現米格-25所達到的速度,但蘇聯設計師卻用普通的鋼造出了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注,原文如此,實際上米格-25沒有美國YF-12的絕對速度和持續速度快,但20多年來,它仍是在役的最快和爬升率最大的截擊機)。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實,它說明不借助非常複雜的車床或者先進的工藝也可以制造出色的飛機,並且在戰時大批量生産時,也不會因爲重要原料的缺乏而受到影響。另外,米格-25的成本非常低,必要時可以生産出很大的數量(注,這是同樣3倍速的美國飛機所無法實現的目標)。
簡單主義
技術正在發展,隨著時間流逝,武器裝備變得越來越複雜,但這並不與蘇聯設計師的總體思想矛盾。幾年以來,他們在其所設計的占車和飛機上使用了很多最新式的設備,這些設備確實是非常複雜的。但蘇聯設計師在成百甚至上千種可供選擇的工具和技術方案面前,始終堅持著牢不可破的原則──選用最簡單的一種。如生産一種車輛,即可使用自動變速系統,也可以采用普通的變速器,蘇聯人通常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普通變速器。 有一次,我看到一家工廠正在對比蘇聯坦克和美國坦克,一名駕駛員駕駛兩種型號後被問到:“哪一種較好?”駕駛員說:“當然是美國的好,它有自動變速裝置,而蘇聯的坦克必須靠人工換擋,這對重型車輛來說不太容易。”如果你把戰爭看成一次愉快的戶外活動,他的回答就太對了,但蘇聯設計師認爲未來任何戰爭都不是那麽回事。他們清楚地知道,如果遭到大規模轟炸。如果整個工業區都摧毀,如果長途通信中斷,大規模生産有自動變速裝置的坦克就會成問題,同樣,在前線維修這種坦克也是困難的。普通變速器對坦克駕駛員來說比較困難,因爲他會很累,但是對工業,對整個國家而言是“省力”的,可以利用裝在露天場地機器去生産成千上萬輛坦克。
猴型蘇聯武器的簡單性令人驚訝,但是每一種投入生産的裝備都要造兩種型號,一種是政黨型,一種是“猴型”(注,這是一種比喻說法,因爲人與猴均爲靈長類動物,但猴肯定沒有人先進)。“猴型”是盡一切可能使之簡化的武器,只打算在戰時生産,如T-62“猴型”的火炮沒有裝備穩定器,無線電和光學設備也異常簡化,夜視設備仍然使用紅外按照燈(注,我們至今還可以在很多蘇軍裝備的T-64/72上看到這種設備,但以作者觀點,蘇軍似乎早已淘汰了紅外按照燈),火炮的俯仰和炮塔的轉動都是人工操作,穿甲彈彈頭用鋼而不用鎢或鈾。 蘇軍將領們無可非議地認爲,在戰時有這樣的“猴型”坦克總比沒要好。而這種采用“猴型”的方法不僅用來制造坦克,也用于所有的其它武器──導彈,火炮,飛機和無線電設備等等。在平時,這種“猴型”能大量生産,但他們只送往對蘇聯友好的國家。
我曾見過BMP-1 型步兵戰車的兩種型號,一種供蘇聯陸軍使用,另一種打算給蘇聯的阿拉伯朋友們。我計算過,第二種“猴型”與其原型相比,簡化了63處──其中最顯著的差別是73毫米主炮沒有裝彈機和炮彈選擇設備。蘇聯自用的型號,炮手只要按下相應的按鈕,所需的炮彈就會自動滑進炮膛,而在簡化型號上,這一切都用手工操作。BMP-1“猴型”裝備的是“馬柳特卡”導彈,而蘇聯自用的則是“馬柳特卡”-M型(編者注,應爲9M14和9M14M“嬰兒”,北約稱爲AT- 3A/B,“薩格爾”A/B)兩者的區別在于有無自動制導系統。“猴型”的車壁上沒有含鉛內襯以保護乘員不受核輻射傷害,並防止在被直接擊中時受裝甲碎片的傷害。也沒有化學戰自動檢測儀器,自動密封和空氣過濾系統,以供在嚴重沾染區使用,更沒有導航系統。此外,還有很多設施都不見了。要是一輛“猴型”車落入西方專家手中,他們當然會對BMP-1步兵戰車及蘇聯坦克的真正作戰能力得出一個完全錯誤的印象,因爲他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殼體或一個容器──就象一個空的錢匣一樣,當裏面沒有裝東西時,本身毫無價值。最近,蘇聯已國外出口T-72坦克,米格-23戰鬥機和圖-22轟炸機,但是這些出口型不同于蘇自用的型號──當某人在一個口袋裏裝上鈔票,另一個口袋裏只裝幾張紙時,從外表看無法分辯兩個口袋的區別。蘇聯現行的裝備政策是明智的。它積累足夠數量的第一流裝備,以應付戰爭頭幾個星期的需要。如果戰爭持續下去,新裝備將會大規模生産出來,但這是最大限度簡化了的型號,敵人在此時也已消耗了大量裝備,簡化型號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具有戰鬥力。另外,同時生産標准型和“猴型”的經驗在平時就已獲得,只不過是把“猴型”當作現有的最新式武器賣給了“兄弟”和“朋友”。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寒冷的夜晚 1969年,蘇聯遠東的秋天分外寒冷。當與中國人在烏蘇裏江上發生第一次沖突時,陸戰師還沒有到達該地區,對方的壓力全都由克格勃的邊防部隊承擔。沖突結束後,總結經驗時發現有些人凍死了──因爲他們從來沒有進接受過在零度以下室外睡覺的基本訓練。這是令人震驚的消息。總參謀部的一個委員會馬上隨機抽出三個師進行試驗,結論同樣令人失望。二戰時的經驗已經無可挽回地失去了,現在的蘇聯士兵在沒有睡袋,也禁止點燃火堆的情況下,當溫度低于冰點時,他們怎麽辦呢?各師的參謀長立即被召集到莫斯科。他們接受一天的訓練──關于如何在天寒地凍之下只用一件軍大衣在雪地裏睡覺,每個人都被要求在雪地裏睡三個晚上。然後,這些參謀長又返回各自部隊,蘇聯陸軍全體官兵立即進行了一次艱苦的試驗──在凍死人的寒冷天氣裏,不添加任何衣服而在室外過一夜。那些駐紮在南方沙漠裏的部隊同樣被送到西伯利亞進行艱苦的訓練──從此以後,在雪地裏過夜被列入所有軍事訓練計劃中。在這一事件發生的前兩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西奈半島的慘敗之後,阿拉伯士兵越來越害怕坦克和凝固汽油彈。于是蘇軍發布命令,所有的蘇聯士兵和軍官(直到將級軍官)都 要練習從烈火中跳過,以及躲在戰壕中,讓坦克隆隆地從他們頭上通過,或者就直接躺在呼嘯而過的坦克的履帶之間的空地上。我對凝固汽油彈有切膚之感,我曾匐伏在壕溝內讓坦克從我頭上過去,我也曾在雪地裏度過了幾個難熬的夜晚。
學習防禦在二戰開始時,紅軍不知道如何組織實施防禦作戰,特別是保衛大城市上──紅軍從來沒有學過這類技巧,他們掌握的只是如何去進攻,並把戰爭引向別國的領土。戰爭是按照德國總參謀部的計劃而不是蘇聯的計劃開始的。災難接踵而至,保衛明斯克的努力堅持了三天,保衛基輔只堅持了二天,每人對如何去更好地組織防禦都束手無策。基輔是9月底陷落的,到10月古德裏安已接近莫斯科。突然,出現了令人十分驚異的事情,蘇聯的防禦變得無法突破了,尤其是在莫斯科,圖拉和特維爾的防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中,德國的軍事機器第一次停頓下來。據說,寒冷的天氣對這種形勢的轉變起了很大作用,但這種說法對11、12月來說是適合的,而10月的天氣卻依然陽光燦爛──這只能說明蘇軍通過戰爭學到了防禦戰的方法,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1942年發生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防禦戰的方法在整個夏季被證實是有效的,這次戰役在曆史上成爲保衛城市作戰的一個典型。另一個典型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幾乎持續了三年,經曆了兩個冬天和三個夏天的進攻──嚴寒冰凍的天氣在這裏也不起什麽作用,因爲三年之內的任何季節裏都給德軍保留了機會。在蘇軍中,沒有能力完成一個特定任務和有能力以高超的技巧完成任務,兩者之間的界線幾乎難以分辨,轉變往往發生在一瞬間 ──通過戰爭學習,善于總結教訓是最重要的經驗。不僅在戰略,戰術和人員訓練方面如此,在裝備計劃方面也是如此。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51130&tbid=8159
世界軍工産業轉型的思考!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總經理 林左鳴
軍事工業作爲相對獨立産業的誕生和發展,是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和近代殖民地戰爭以後的事。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裏,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武器裝備主要是由民用企業生産的,那時的軍事工業是典型的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産業。
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曆史總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又成了全世界軍工産業發展的新歸宿。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軍工産業掀起了集中化的浪潮,至今方興未艾。集中化的思維改變了軍工産業的格局,並對民用産業産生了深刻影響。今天的工業産業正在由生産線組裝産品的時代走向由網絡線組裝(集成)價值的時代,軍事工業也不例外。更令人深思的是,軍工産業這種深刻的曆史性轉型也是在資本市場的運作、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政府的共同推動下,步入既軍民融合又不斷走向集中的新境界的。分析和研究這種變化的趨勢和規律,並借鑒于我國國防工業建設,不失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良徑。
一、風雲變幻:世界軍工發展的曆史天空
軍工産業誕生後大致經曆了四個階段:誕生後的成長階段、兩次世界大戰間的快速發展階段,冷戰期間的持續擴張階段,冷戰後的轉型階段。其中後三個階段都發生在20世紀,而目前仍處在轉型階段。
1.爭奪殖民地的戰爭及工業革命促進了近代軍工産業的誕生和成長
爲取得爭霸戰爭的勝利,各資本主義統治集團于19世紀中後期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武裝力量建設,並將當時幾乎所有的先進技術和發明創造,如蒸汽機技術等都引入軍事領域,從而形成最初的軍工産業。
這個時期,西方古典經濟學理論已經非常成熟,極大地促進了商業模式的創新,並與工業革命中不斷出現的技術創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不斷促進軍工産業的成長壯大。股份制的企業組織形態,在西方很早就已出現,西方軍工産業一出生就具有親近資本的環境。受西方古典經濟學重商主義理論影響,軍火交易成了重要的國際貿易內容,使西方軍工産業融入了世界,並迅速發展起來。
2.兩次世界大戰推動了軍工産業迅速發展
20世紀上半葉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大量的民用公司參與軍工生産,使民轉軍和軍民融合成了當時的特殊風景線。同時,新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不斷湧現,新的産業不斷加入到軍工産業。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除了高産出是重點之外,軍工企業還十分關注自己的戰時動員和資源彙集能力,使得軍工産業的組織模式開始出現轉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社會主義蘇聯的國營軍工企業的迅速動員能力,在世界軍工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德國法西斯上臺後,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以隱蔽的方式,大量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作出明確限制的先進武器,給世界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3.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刺激了軍工産業持續擴張
冷戰時期,以美國和蘇聯爲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爲爭奪霸權,展開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爲保證軍品技術領先,軍工産業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冷戰時期,高性能、高産出,而非低成本,是各國軍工發展的重點。由于對武器系統高性能、高質量的要求,使得軍品與民品的生産顯著不同。各國長期保持高額的國防預算,支撐了龐大的軍工市場,軍工産業以專業化的方式快速發展,軍品貿易在全球經貿中占有重要地位。
冷戰時期,西方軍工企業一方面加快上市等資本化運作,快速籌集軍備競賽所需資金;另一方面歐洲一些國家還不惜以政府接管的方式來維持軍工快速發展。在西方用不戰而勝的手法搞垮蘇聯後,自己回顧一下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曆程,也覺得不寒而栗。
4.冷戰結束後軍工産業進入轉型期
冷戰結束至今,世界軍費的變化趨勢可以分爲兩個主要階段:從1987年冷戰頂點以後,世界軍費開始顯著下降,1998年左右降到最低點,1999年開始又持續上升。
冷戰後隨著軍費大幅度減少,要保持本國軍工産業的基礎能力都很難。軍工産業規模的合理化、軍民融合和出口市場的開拓成爲各國軍工産業發展的重點。爲使軍工産業規模合理化,政府積極推進軍工産業整合,甚至允許國外兼並,以縮小規模,減少內部競爭。
盡管冷戰時期美蘇兩個陣營都窮兵黷武,但畢竟是循著兩條不同的路在走。西方軍民結合型的企業畢竟占多數,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在軍備競賽的同時,沒有忘記發展確保民生的經濟。而前蘇聯則大不相同,在僵化的計劃經濟下,幾乎所有高科技和重工業都圍繞著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來運轉。有人說前蘇聯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前蘇聯解體垮臺成了西方軍工之所以要轉型的前車之鑒。當然,海灣戰爭後出現的新軍事變革,又爲西方軍工企業的轉型加上了新的推動力。
二、新軍事變革:西方軍工産業轉型的風向標
爲適應戰略形勢變化,加快軍工産業調整。冷戰結束後,美國對軍工産業作出了兩次重大調整。第一次是冷戰結束後到克林頓政府執政時期,美國制定了以軍工産業調整爲主要內容的《國防轉軌戰略》,提出一個戰略目標,即建立既滿足軍事需求,又滿足商業需求的一個軍民融合的“國家技術與工業基礎”,核心是將經濟承受能力作爲軍工産業調整的因素,力求優先考慮國防預算。第二次主要是指小布什政府執政以來的一段時期,美國制定了《國防工業基礎轉型路線圖》,提出了構建“基于能力的國防工業基礎”的戰略思想。其核心是改變按照産品屬性劃分軍工産業(例如造船、航空制造業等)的傳統做法,將工業基礎按照作戰需求重新劃分爲5個領域,2004年進一步調整爲作戰空間感知、指揮與控制、兵力運用、兵力和本土保護、聚焦後勤、網絡中心戰6個領域。美國是整個西方軍工産業的領頭羊,西歐等國自然隨之起舞。
1990年8月2日,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突然占領科威特這個石油大國,此舉激怒了整個西方陣營。5個多月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聯軍發動了代號爲“沙漠風暴”的海灣戰爭。強大的軍事打擊使伊拉克屈服了,但要立即推翻薩達姆政權,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打幾天,戰斧式巡航導彈就告罄。對于一支遠征軍來講,除了人,所能投入戰鬥的只有武器;而對于以逸待勞的抵抗方,所能投入戰鬥的則是一個包含所有因素的體系。只有用一個體系對抗另一個體系,才有可能實現打得好和打得起的目標。
海灣戰爭之後,西方適應新軍事變革的軍工産業轉型就更被提到了議事日程。特別是第二次戰略轉型後,他們開始認爲,武器裝備供應商應轉型爲一種軍事服務體系供應商。軍工企業應該更好地爲未來戰爭做出重要貢獻,而這種貢獻的關鍵在于更好地提供一個武器網絡(裝備能力)中心體系方案的軍事服務。美國國防部明確指出,應當停止將軍工産業視爲艦船的制造者、飛機的制造者和航天飛機的制造者,而應當開始將其視爲所需作戰效果(能力)的提供者。這直接導致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軍事戰略思想出現重大變革,即所謂的新軍事變革,並推出了兩個標志性的新理念:其一,由單項戰略型武器構成的“老三位一體”(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軍事戰略,應讓位給由戰略打擊力量,快速機動反應部隊和軍事工業基礎所構成的“新三位一體”軍事戰略,把軍工直接納入軍事力量的範疇,從而使軍工産業的專業界限變得更加模糊,軍工産業基礎將變得更加廣泛。其二,實現網絡中心環境下的全軍聯合和軍工聯合。各軍種以未來在一體化作戰空間展開有效軍事行動爲宗旨,發展能夠與其他軍種無縫聯合與合成的軍事能力,這在客觀上也提出了模糊軍種界限來發展裝備技術的需要。換言之,當戰爭由各種兵器之間的對抗,轉化爲網絡化分布式的體系對體系的對抗、能力對能力的對抗時,軍工企業必然要從專業化與專業化的競爭轉型爲全價值鏈對全價值鏈(研發能力與研發能力、制造體系與制造體系、産品系統與産品系統、産業鏈與産業鏈)的競爭。在工業界聯合方面,如2004年9月,美國成立了由28家專業化大公司組成的國際工業財團——網絡中心戰工業聯盟,專門負責召集工業界成員,加強相關領域方面的協調。這樣一個“網絡中心戰”的新軍事變革,帶來的是軍工産業走向“全産業鏈與全價值鏈集成經營”的企業轉型。
1993年,時任美國國防部次長威廉•J•佩裏在一次國防工業主管參加的晚宴上發表演說,公開鼓勵合並。隨後美國國防部立即用軍備訂單作爲杠杆,掀起了軍工企業合並的浪潮。這次著名的晚宴隨後被西方世界軍工行業稱之爲“最後的晚餐”。當時佩裏到底說了什麽?外界人士不得而知,而從隨後的行動中我們得知,他要求軍工産業所做的正是“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産業化發展。”
“最後的晚餐”之後,美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約50個主要軍工供應商,到2002年已經成爲5個高度集中的跨軍種、跨平臺的主承包商,它們是波音、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門、雷神和通用動力。西歐軍工企業也都進行了大規模兼並重組活動,大多在國內形成了寡頭、獨家集團壟斷的局面,並組建了歐洲超級大集團。
西方軍工大洗牌之後重新搭建起了一個更爲牢固的産業金字塔。這個金字塔以原材料制造供應商爲基礎,依次爲元器件制造供應商、分系統制造供應商和最頂層的武器體系和服務集成商。軍工産業體系不斷擴大,邊界越來越模糊(重疊),軍工産業基礎被看作是基于實現作戰效能(能力)的各個部分組成。如在整個軍事網絡中,軍工産業將被視爲是由“五個基于作戰效能的領域”:即戰鬥支援領域、力量投送領域、精確交戰領域、本土和基地保護領域,作戰空間一體化領域所組成,而不再是由諸如飛機、導彈、車輛艦艇等作戰平臺和武器系統所組成。這對軍工産業的影響無疑是革命性的。一是導致軍工産業的基礎更爲廣泛,更多的企業參與軍工産業,軍工企業將由提供産品平臺轉向提供能力體系和服務的改變。二是導致政府管理軍工産業的方法和策略的改變。企業競爭戰略將不是提供武器平臺的競爭,而是在提供能力(價值)方面的競爭。一些重要的軍工産品集成商轉化爲體系服務集成商。利用自動化生産線組裝産品不再是它們的核心競爭力了,而以體系和系統集成能力爲核心,以基于信息化基礎和電子商務平臺下的“商業網絡線”上組裝價值成了重要軍工集成商的新核心競爭力。
爲適應新軍事變革,那些專門從事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的技術領域和專門提供技術服務的中小企業成爲了老牌公司(産品服務集成商)的收購對象。波音公司的轉型就非常典型。1993年,波音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三大類:商業飛機、航天、防務,而到2003年則擴大爲:商業飛機、航天、防務、網絡系統、公共服務、金融業務等。經過多次橫向及縱向的一體化,特別是對網絡、通信等公司的兼並,波音公司形成了作戰保障、力量投送、精確交戰、本土與基地防禦、一體化作戰空間等各個領域的集成能力,成爲2004年全球最大跨平臺、跨領域並具有全價值鏈體系特征的軍工主承包商。
轉型的西方軍工産業不斷顯示出更強的效能和生命力。“最後的晚餐”之後的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爲首的北約軍隊發動了科索沃戰爭,並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這場戰爭不單是在檢驗新軍事變革的成效,也是在檢驗西方軍工産業轉型的成效。戰爭的結果是以美國爲首的北約軍隊以零傷亡獲得全勝,從而爲西方新軍事變革,也爲西方軍工企業轉型頒發了一個合格證。此外,“9.11”以後的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都證明了軍工産業轉型越來越有效地適應著戰爭的新“遊戲”規則。
新軍事變革使得西方軍工産業呈現以下新特點:
1.産業基礎不斷擴大,産品體系不斷增加,促進了軍工産業向業務多元化轉變
軍工生産從過去只注重火力打擊平臺,發展到同時注重將各種火力打擊平臺鏈接成網絡體系的信息平臺的生産;也注重各種快速投放和機動能力平臺的生産;還注重比如心裏戰等非火力打擊平臺的生産。
2.業務集成跨學科、跨專業、跨行業,集成難度高,産業輻射面廣,研發投入大,完成周期長
該特點決定了軍工産業的兩個重要轉變:一是面向軍事需求和能力要求,對各種可用資源進行協同組織和管理來實現自身提供的體系集成;二是對軍方由提供産品平臺發展爲提供作戰能力體系的一站式服務的體系。
3.軍民技術界限越來越模糊(重疊),民用技術在軍事領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軍民融合程度加深
如何迅速地將民用技術轉爲軍用已成爲軍工産業體制機制轉型的焦點,軍工産業正在加速從軍民結合型向軍民融合型的轉變。能否實現軍民融合已經成爲軍工企業能否保持不退出軍工産業的重要標志。
4.設計制造的綜合性強、專業化程度高,不斷采用新技術,固定成本增高,促使軍工産業通過集中化提高競爭力
只有多個産品平臺共享一個集成價值鏈,形成資源共享優勢,才有可能降低固定成本,提高軍工産業生存能力,這是軍工産業走向集中的主要原因和內在動力。
5.軍工産業的市場規模和投資強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主導和資本市場驅動相結合的轉變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軍工産業長期以來深受政府政策影響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有時甚至政府意志退到了幕後,商業運作凸顯。軍工企業的壟斷競爭在世界範圍內延伸,軍工産業基礎的擴大,以及通過集成和價值鏈紐帶的連接而實現的壟斷競爭格局的形成,使得具有世界競爭力的軍工企業將是一些超級的産業巨頭。商業資本越來越顯赫地登上西方軍工産業發展的曆史舞臺。沒有資本市場,就沒有西方軍工産業發展和成功的曆史。今天,軍工産業的發展將越來越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支持傳統的軍工企業適應産業環境的變化;通過資本市場平臺,不斷收購新的公司,實現轉型;爲有潛力的新興軍工企業提供資本融資平臺,使之能迅速成長爲軍工巨頭;爲那些離開軍工市場的公司提供退出機制,減少退出的成本。
6.合理處理壟斷和競爭的關系,在頂層消除或只保持適度國內競爭,槍口一致對外,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所謂軍工産業的競爭力,必然指的是國際競爭力。面對美國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西歐力求在整個西歐範圍內消除頂層的競爭。美國爲保持國際競爭優勢,完全消除了大型民機的國內競爭,在軍品頂層上只是適度競爭,更多地是采用相對專業化分工。俄羅斯也在積極推進集中化,目的也是要消除國內競爭,形成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三、資本市場:西方軍工産業發展的快車道
西方軍工作爲一個獨立的産業誕生以來,“華爾街牛”始終拉著西方軍工的“套”飛速前進,而西方政府和軍隊在主導軍工産業發展時,都是隔著市場在幕後操作。
西方軍工企業幾乎從誕生之日起就完全是民辦,既沒有靠政府行政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也沒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優越感,從誕生起就知道自己必須通過市場競爭贏得任何企業都最惹不起的客戶──政府。軍工幾乎總是技術最密集,資金最密集的産業。技術密集意味著競爭風險最大,資金密集意味著籌融資難度最大。因此,大多數軍工企業采用了最有利于分散風險和籌集資金的股份制形式,成了最早在資本市場上市籌集資金發展的産業之一。這種模式使得西方軍工在發展中進退有序,遊刃有余。一些老牌帝國主義列強國家的軍工産業,即使在戰爭中幾度化爲灰燼,在政府的支持下,憑借著股份公司上市這樣的體制,總是輕而易舉地死灰複燃,並且薪火相傳成爲百年老店。
例如,德國的克虜伯公司,是1903年就上市的老牌軍工企業,100多年來享有“歐洲軍火大王”之稱。二戰德國戰敗後,盟軍一度解散克虜伯公司。後來出于對抗蘇聯的目的,又允許克虜伯公司從事軍工生産。今天,整合後的蒂森克虜伯集團不僅在鋼材、火炮、坦克等方面享有無可爭議的領袖地位,其先進的低噪音潛艇也極其暢銷。它還是一個典型的軍民融合的企業,它不僅是鋼鐵大王,生産的電梯、機械等也久負盛名,並在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曆盡滄桑的蒂森克虜伯今天仍然是西方軍工100強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
另一個典型的軍工上市公司是波音公司。1916年,美國一個大木材商的兒子威廉•波音創造了該公司。1934年9月4日,波音公司股票以每股7美元的價格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不僅使波音公司通過資本運作在企業分拆、專業化發展方面獲得了便利的渠道,幾十年後,也使波音通過資本運作進行了整合並購,回歸于更高水平的全價值鏈經營。就在“最後的晚餐”之後,在美國國防部推波助瀾之下,波音開始了一系列頻繁的並購重組活動。1997年,它以換股的形式並購了與它棋逢對手的麥道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從技術角度來看,麥道在美國軍工界的地位毫不遜色于波音,它是赫赫有名的F-15戰機的生産商。此後波音在並購上高歌猛進,在一路吃進10多家公司的同時,也在適時吐出,不斷提高自己的全價值鏈集成能力,其中金融在波音公司占據重要地位。可見,波音借助在資本市場運作自如的優勢,極力打造自己的“全價值鏈”競爭優勢和能力,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是一個上市公司,該公司從1993年並購通用動力的戰術軍用飛機公司(F16戰機的業務)開始,到2005年一口氣吃下14家大型企業,目的就是構建全價值鏈的業務體系,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滿足新軍事變革中軍方希望得到“一站式”服務的需要。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樣波瀾壯闊的企業並購重組,不借助資本運作是無法實現的,也是不可思議的。只有資本市場,才能提供創造奇迹的快車道,以最小的阻力,最能兼顧各方利益的方式完成了巨大的變革。西方的軍工企業巨頭,無論是軍民融合的,還是以防務爲主業的軍工企業,幾乎都與資本市場有不解之緣,並可得出以下重要結論。
1.資本市場是西方軍工企業快速成長成爲産業巨頭的沃土
在世界軍工百強企業中,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上市公司所占比例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軍工百強企業中,上市公司的軍品銷售額從1997年的51%上升到2004年的82%;而銷售總額則從1997年的60%上升到2004年的92%。從2000年起,世界軍工五強100%是上市公司;從2002年起,世界軍工十強100%是上市公司;2003年,世界軍工十五強100%是上市公司;2004年,世界軍工二十強95%是上市公司。可見世界軍工的巨無霸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而且趨之若鶩地上市,顯然資本市場是軍工企業茁壯成長的沃土。
2.資本市場成爲西方軍工企業實現集中化整合的有效平臺
據統計,從全球範圍軍工企業並購情況來看,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的並購起著主導作用。從2001年至2005年,美國軍工上市公司的並購金額占美國軍工企業全部並購金額的比例高達90%以上,西歐的比例爲80%左右。可見,沒有資本市場這個高效平臺,西方軍工企業大規模重組活動是難以實現的。
3.産融結合的運作是西方軍工産業集中化大整合的突出特點
西方現代大型軍工集團,無不是産融結合的大集團。美國國防部“最後的晚餐”給金融家發了大把的入場券,資本市場在隨後的西方軍工産業重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美國重要的軍工重組交易中,銀行和投資公司都奮不顧身地跳了進去。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盧奇、科恩等,也紛紛建立商業銀行和投資公司,做起軍工産業合並的經紀人。
4.西方軍工産業大魚吃小魚的整合中,在資本市場中能否商業成功是重要籌碼
在西方軍工企業並購中,技術上有優勢並不是兼並別人的籌碼,有能力兼並別人的,幾乎都是在資本市場上叱吒風雲,有雄厚資本實力,不斷取得商業成功的公司。可見,在軍工産業發展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相比,西方更重視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和管理如果說是西方軍工産業發展的一對輪子,那麽管理,也就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則是推動發展的主動輪。
四、痛定思痛:俄軍工産業改革還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嗎
前蘇聯曾經擁有一個龐大的航空工業體系,最輝煌的時期,在俄羅斯地區從業人員的規模高達220萬人。60~80年代,蘇聯航空工業平均每年生産150架民用飛機、300架直升機、600多架軍用飛機以及390架武裝直升機,占世界航空市場20%—30%的份額。當時,前蘇聯的航空工業水平僅次于美國,應該說完全與其作爲超級大國的地位相稱。
爲了爭霸世界,前蘇聯非常重視航空工業的發展,其發展規劃和科研生産項目立項都是由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聯合做出決定的,並且發展規劃和重要項目的完成情況要定期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查和討論。蘇共中央相當于就是蘇聯航空工業部這個“大公司”的“董事會”,盡管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病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優點是由蘇共中央和國家領導層進行嚴格集中管理的航空工業,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集中國家財力、物力和人力,保證在最短時間內研制和生産出最複雜、最先進的航空裝備。
蘇聯解體後,在經濟改革方面斷然采取所謂“休克療法”,恨不得一步到位。1992年,俄羅斯解散了航空工業部,由職能與原航空工業部完全不同的航空工業總局來代替,該局只代表國家制定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俄航空工業也從此分散了,再也形不成合力,人才也大量流失,從業人員下降到只有50萬人。他們那時改革的目標瞄准的是一個正在過時的模式。就在俄羅斯軍工産業進行改革的時候,西方軍工産業的轉型也正在啓動,而西方改革的方向和俄羅斯是南轅北轍的。俄羅斯經濟學家從西方經濟理論武庫裏拾到的都是西方企業家在實踐中已經感到過了時的、不稱手的兵器。他們的基本思維還是:生産或者組裝産品。
其實俄航空工業“休克”不久,就感覺不對勁了,長期經過集中協同行動的俄航空工業科研生産單位很快就覺得俄航空工業部解散之後,293家企業、研究部門象一群無頭蒼蠅。因此,1997年葉利欽下令成立航空航天問題咨詢委員會,並且開始推動航空工業的整合。
2000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後,指示有關部門對包括航空工業在內的俄羅斯國防科技工業近十年的改革成果進行綜合評估。2001年5月,俄政府批准了第一次航空工業改組與發展計劃。隨後把國防工業改革主導權納入總統權力核心體系之中。在這次整合浪潮中,俄一些航空科研生産部門以解決科研與生産脫節問題爲首要目標,開始自願進行結合,紛紛組建科研生産聯合體。所組建的科研生産聯合體有三類:一是以軍品爲主的完全國有企業;二是軍民並重的國家控股公司;三是完全私有化的公司。
然而,俄組建的大型科研生産聯合體仍然是個松散的組織,並不是法律地位很牢固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5年“克裏莫夫”設計局底脫離了“莫聯”,2006年底車爾尼雪夫工廠也與“莫聯”分道揚鑣。盡管“莫聯”成立後發展了帶推力矢量技術的新型米格-29飛機,而這樣的飛機要求飛發一體化控制技術。如果當時不是飛機、發動機公司聯合在一起,對俄羅斯而言,要完成這樣的成果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這兩個發動機廠所還是在迷茫中脫離了飛機廠所,想追求所謂的專業化。可見,俄羅斯在第一次軍工産業改革中的安排表面看上去很理性,可實際上是在資本層面上把軍品和民品分開了,使軍民結合非常困難,就更談不上軍民一體了。另外,盡管他們似有醒悟,開始走向聯合,卻在如何聯合的思路上舉棋不定,最終使得這種聯合仍然是基于在産品平臺專業化這種低級層面上的聯合,與前蘇聯航空工業部那種類似于一個大公司所構成的全價值鏈的競爭體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失敗也就必然了。
可見在改革中,理論上的一知半解,思路的迷茫是多麽的糟糕。應該說政治上的突變,對俄羅斯的軍工産業産生了極大的沖擊,而錯誤的體制改革思路則使俄軍工産業雪上加霜,不但從整體上削弱了俄羅斯綜合國力和戰略力量,經濟上也使俄蒙受損失。在俄羅斯軍工體制改革之後,西方民機開始進入俄羅斯,以致俄現在慘到自己每年生産的民機不到10架。
前蘇聯航空工業部副部長後來又任俄留裏卡設計局總設計師的俄羅斯工程院院士切普金在講到俄改革失敗的教訓時,痛聲疾呼:改革必須依靠航空工業專家。2003年,俄總統要求航空工業局對本國航空工業進行了檢查,並得出結論,在不遠的將來俄羅斯將完全喪失航空大國的地位。當時,俄總理弗拉德科夫的一席話更是道出了俄航空工業的酸甜苦辣:“我們不得不非常痛苦地承認這個事實:我們沒有能力生産具有競爭力的飛機,只能從國外進口。我們沒有權利毀掉俄飛機制造業,政府必須認清這個問題。”事實上的確如此,美國的第四代戰機F-22已經裝備過百架,但俄國人翹首以盼的第五代戰機(即西方的第四代)似乎還不見蹤影。民機上則慘到從原來可以做如圖-154、圖-204、圖-214、伊爾-96等幹線民機降爲只能和歐洲合作研發支線飛機。
面對被美國甩得越來越遠的局面,俄羅斯終于幡然醒悟。2005年俄總統普京終于痛下決心,決定集中優勢,揚長避短,整合目前一盤散沙、各自爲政的航空工業。2006年2月20日普京簽署命令,成立聯合航空制造集團(OAK)。該集團幾乎包括俄羅斯所有的飛機設計和制造單位,目的是建立一個在國內沒有競爭的集團。該集團業務分爲軍用航空、民用航空和航空運輸三個部分,有若幹股東,未來還將上市。俄羅斯伊萬諾夫副總理親任該聯合體的董事長。不過這個決定的作出也曾是阻力重重的。對于如何整合,一開始就存在兩派意見,一是組建統一的航空工業公司;二是組建兩個相互競爭的航空工業公司。
然而發動機如何整合還仍然衆說紛紜、各說其是。蘇霍伊總經理波戈相明確提出:發動機産業要整合是別無選擇的,但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他認爲,“(整合方案)是否能更快通過,取決于公司的參與者和將成爲訂貨商的聯合航空制造公司(OAK)”。他這番言論的潛臺詞很明白,搞發動機休想脫離我飛機自己想怎麽幹就怎麽幹,還得聽我飛機的意見。他這個思想倒是“全價值鏈競爭”的思想。
從俄羅斯的航空發展曆史來看,總是一型飛機要帶出一型發動機,甚至象米格-21這型飛機,帶出了三型不同的發動機,這一點和西方不同。西方有一型先進的發動機,就會推動一型新飛機誕生,而俄羅斯則是飛機發展得比發動機要快,倒是要飛機拉發動機一把,否則飛機自己的發展反過來受發動機的影響,因此飛機和發動機等構成全價值鏈競爭尤爲重要,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波戈相還是清醒的。
缺乏成熟的資本市場並不能有效地利用資本運作來推進改革,這是俄羅斯目前體制改革上一個致命的軟肋。俄靠行政命令進行的重組整合,仍然和西方軍工産業的轉型差十萬八千裏,如果不下決心做根本性的改變,最後恐怕又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俄羅斯十多年來航空工業發展之路越走越窄的現實確實值得人們深思,以下幾個問題不解決,恐怕俄羅斯航空工業要走出困境是非常困難的。
1.技術基礎僅僅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而不是綜合實力的全部,只有實現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才能重現俄羅斯航空工業昔日的輝煌
由于分散了力量以後,俄任何一家航空工業企業獨立走向國際市場,從企業規模上都不是西方同行的對手,更沒有西方航空企業那種借助上市的優勢,迅速籌集資金的能力。可是俄軍工那麽多優質資産還躺著睡大覺,眼睜睜地看著其對俄國家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被一步步侵蝕掉,而要再現俄航空工業昔日的輝煌,恐怕要付出多得多的代價。
2.俄航空工業的衰落,已不僅僅是産業經濟的問題,實際上已成爲俄政權的政治隱患
日本所有關系民族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企業,都無一例外地按多元化、産融結合打造成巨大的産業集團。西方把日本這種特殊的産業結構設計稱之爲法人資本主義,即集團企業內部各個子公司以法人投資的形式相互持股,形成了一個産權很複雜的企業集團。表面上看它的好處是有利于保護本國民族工業,形成共榮的聯動機制,以抵禦國際跨國公司的競爭;而實際上,它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這樣的企業組織形態,確保了這些關系民族命脈的高科技産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構成日本已經執政的社會政治力量的重要執政基礎。所以是否打造一個産融結合,並有全價值鏈競爭力的高科技軍工産業集團,對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其實已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非常複雜的政治問題。
3.改革只有在企業資本和企業內部流程方面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成功的融合
俄羅斯航空工業體制最大的問題是科研、生産、市場三個流程中的核心環節完全脫離,它們也都越來越認識到唯有聯合,但只在企業對如何采取行政的辦法進行物理堆積上做文章、下功夫,而沒有在資本和流程上進行雙管齊下的改革。即在企業整體層面上從資本運作的角度推動整合,而在企業的內部流程上則推動建設“優異中心”(COE)的跨地域專業整合。
4.航空工業産業和其他産業最大的不同是,它不能只是區域市場,只能是世界市場,因此如果現代企業制度不落實,必然會使企業家缺位,從而導致企業喪失在市場中的生存能力
俄羅斯目前航空産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完全由政府來幹預整個航空工業的發展走向,政府“一放就亂,一管就死”,造成了企業家缺位。航空工業已經是市場起了很大決定作用的“産業”,但俄政府對他們的管理仍然是換湯不換藥。既然政府代表國家持有資本,理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生出一個健康的兒子——具有規範法人治理結構的股份制的軍工企業,並讓它自己成家立業,這才是作爲祖國母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與俄羅斯不同的是,西方也有國有資産和國有企業,尤其軍工産業中的國有企業更多,然而西方政府自己定位很准確,都是扮演慈母的角色。
結束語
今天,工業産業正在由生産線組裝産品的時代走向由網絡線組裝(集成)價值的時代,而這樣一種深刻的曆史性轉型也強烈地發生在軍工産業上;高度集中化、軍民融合是這次軍工轉型的顯著特點;按照現代戰爭是網絡分布式體系與體系對抗的要求,立足于價值鏈對價值鏈的競爭,構建全價值鏈的集成能力,從而有能力對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系統的“一站式”服務,是這次軍工産業轉型的方向;只有國際競爭對手,沒有國內競爭對手是這次轉型的重要原則;新軍事變革是今天軍工轉型的內因,需求的變化是軍工轉型的外因,而政府和資本運作則是連接西方軍工轉型內因和外因的紐帶。除了政府因素外,企業能否在資本市場取得商業成功,是今天西方軍工産業在大魚吃小魚的整合中的主要籌碼。俄羅斯軍工轉型經曆了慘痛的失敗後,仍沒有從資本和流程進行雙管齊下的改革,並且企業家缺位,其做法不免令人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憂。
今天,世界軍工産業所進行的一幕又一幕令人震撼的轉型有其規律性。我們認爲,世界軍工産業的轉型趨勢、轉型規律、轉型方向、轉型方法都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思考和借鑒。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65020&tbid=5645
美專家稱俄羅斯用軍火左右解放軍發展方向(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和軍事雄心撰文,文章認爲:
中國武器工業的弱點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影響中國的外交和重大戰略,首先,這種弱點使得俄羅斯在中俄聯盟之中占據主導地位。盡管官方從來沒正式提過這個概念,但事實上中俄聯盟早在兩國2001年6月15日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之時就已成立,該組織的成員中還有中亞地區的四個前蘇聯共和國。
因此,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仍需在兩個方面依賴俄羅斯:第一是從後者獲得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氣,這對于維持高速增長的工業正常運作來說必不可少;第二則是獲取自己還不能制造的尖端武器,尤其是地面戰和用于快速海外軍力投射的武器裝備。以上這兩點都是成爲世界強權所必需的重要條件。
如果歐盟最終放松對中國的制裁,歐洲的高科技武器很可能迎來如潮水般的訂單。中國可能會象以色列一樣購買德國的“海豚”級潛艇,以使海軍減少對俄制基洛級的依賴。類似的選擇還有法國的“天蠍”級潛艇,但法國可能不會冒著得罪印度這個重要買家的風險把潛艇賣給中國。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之類的公司也可能獲得大批的中國訂單,但由于它十分依賴與美國政府及軍方的交易,很可能會懼怕與美關系惡化而拒絕中國的要求。
中國依舊十分渴望獲得俄羅斯制造的主戰坦克和多管火箭炮以及強悍的裝甲運兵車。如果俄羅斯繼續拒絕賣這些先進武器給中國,或者如果中美關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出現戲劇性的升溫,中國陸軍將會缺少可以和鄰國抗衡的強大武力。這種弱點促使中國繼續尋求和俄羅斯的良好關系,同時緩解與印度之間的緊張局勢,在過去的幾年內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動作。
但盡管這樣,中國仍然很自信的在南海、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施展自己的海空軍實力維護其利益,積極對石油資源豐富的南沙群島行使主權。
當然,這是中國保護其起源于中東漫長又脆弱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的一個重要行動,但是從中也折射出了中國軍隊當前的實力和弱點。
中國擁有一支頗有戰鬥力的空軍,主力戰機是大批技術不高但仍很有威力的蘇式戰機。此外中國還在不斷用國産潛艇、俄制基洛級潛艇和載有強大反艦導彈的現代級驅逐艦擴充著其海軍實力。
軍事工業的結構性弱點決定了中國的主要戰略,但並不影響中國發展其軍事力量。這正好符合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不會忽略中國在歐亞大陸上的崛起,而會建設性的對此加以利用,把中國實力的拓展引導到不會威脅俄羅斯並能符合俄羅斯自身戰略目標的方向。中國需要軍工産品,而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工業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這一點保證了俄羅斯能順利實施其策略。(環球網 袁宗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9/0853487876.html
美國稱中國武器研制遭瓶頸需引進技術對抗印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和軍事雄心撰文,文章認爲:
中國希望從俄羅斯購買未果的武器讓我們對當前中國國防工業的轉變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盡管中國現在已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低技術工業基地,也投入了比美俄還多的人力物力來發展其寄予厚望的航天計劃,但仍然十分依賴從國外進口的陸戰武器系統。直到幾年之前,在俄羅斯每年65億美元的軍火訂單中還有40%是來自中國,但由于中俄之間出現的僵持局面,今天這個數字已急劇縮小。
俄羅斯希望向中國大量出售其老舊不用的武器,但中國卻希望購買俄國最新銳武器,尤其是陸戰武器。此外中國還希望能夠和俄羅斯達成共生産協議以引進技術自己生産武器。中國方面稱已不再需要不附帶技術轉讓的俄羅斯“低科技”武器,認爲俄羅斯應該對華出售更先進更強大的高科技武器裝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希望通過聯合生産來獲得尖端的國防技術、發明和複合材料。事實上俄羅斯在面對其他國家時也曾這麽做過,例如去年它就和委內瑞拉簽署了在該國建廠生産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合同,還與印度合作發展超音速巡航導彈,但當對手換成了中國時俄方卻斷然拒絕。中國試圖向俄羅斯購買強大的T-90坦克但遭拒絕,因此直到今天中國武器工業仍然不能自行制造世界水平的主戰坦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俄羅斯剛與印度簽署一項出售347輛T-90坦克的協議,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
按照俄羅斯專家的說法,解放軍總裝備部希望購買的俄羅斯武器和技術包括:“什米爾”(Shmel)雲爆火箭筒、Nona-SVK和維拉(Vena)120毫米自行迫榴炮、Msta-S152毫米自行火炮、300毫米龍卷風(Smerch)多管火箭炮、BMP-3步兵戰車、BTR80裝甲人員輸送車、米-28“浩劫”和卡-50“黑鯊”武裝直升機、多種三坐標雷達、海軍的垂直發射施基利(Shtil)-1防空導彈、電子對抗設備(ECM)、艦載卡27/28直升機、生産第四代和第五代飛機發動機的技術以及高級合金鋼等。
文章認爲中國國産武器工業目前正遭遇“瓶頸期”。換句話說,與令人驚異的經濟和民用工業成就相比中國的軍工産業仍很落後,不能自行生産的武器很多,尤其是陸戰用及對地面作戰實行空中支援用的武器,因此不得不向其他國家購買。
當然,在有限的一些領域裏中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然不滿足于此。中國人希望引進技術來大量生産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印度相匹敵的強有力尖端武器裝備。要達成這個目標,俄羅斯可以說是個天然的夥伴,但目前爲止俄羅斯似乎還沒有這麽做。
這種弱點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繼續對中國的外交和重大戰略施加影響,同時還會決定中國將如何選擇自己將要面臨的沖突。(環球網 袁宗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7/1630487518.html
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與新形勢要求尚有差距(組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 最新一期《求是》雜志刊出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任張慶偉的文章,闡述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與發展。文章指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准備,維護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對國防科技工業提出了緊迫任務。經過多年建設,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實現跨代躍升,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
文章說,要准確把握中共十七大對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富國與強軍的統一,這在黨的代表大會上還是第一次。爲軍隊提供能克敵制勝的武器裝備是國防科工部門的天職,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也是國防科工部門責無旁貸的曆史任務。
文章說,經過多年建設,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實現跨代躍升,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特別是武器裝備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與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武器裝備動員能力和水平與現代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國防科工部門必須著眼于新世紀新階段的曆史使命,大力提高武器裝備的研制生産能力和動員能力,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有效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文章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完成國防建設武器裝備研制生産、供給保障任務。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好武器裝備研制生産任務。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增強實戰性。加強組織協調,做好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和戰時動員能力建設。軍工集團公司是武器裝備研制生産的核心和骨幹力量,要對其開展有力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工作。支持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軍工建設,形成“小核心、大協作”的開放發展格局。
文章並強調,國防科技工業必須是一個不斷追求創新超越的行業,自主創新是軍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要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提高質量效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13/0840485175.html
解放軍基本中止購俄武器 莫斯科怕失去中國市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環球網
環球時報 環球網訊: 俄羅斯《獨立報》1月29日文章,原題:《軍事出口陷入死胡同》 中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産品最大客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近來出口到中國的國防技術和産品已接近爲零。據《獨立報》消息人士透露,莫斯科對此十分重視,而且這也成爲國防部長出訪中國的一個重要目的。
出訪中國的消息是《獨立報》通過消息人士的得到的,但是國防部長謝爾久克夫出訪北京,與曹剛川(部長)會見的具體時間還沒定。“也不排除中國國防部長出訪俄羅斯的可能性”一位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但他拒絕透露具體出訪時間。但是可以預測,不會早于總統選舉結束,也不會晚于新總統就職。
兩國國防部長推遲見面的主要原因是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出現了停滯。現在莫斯科與北京的大額國防軍工産品出口合同一個也沒有,而之前俄羅斯每年在該領域可以從中國賺走18到20億美元,占俄羅斯所有出口創彙的四成: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蘇-27SK和蘇-30MKK兩種戰鬥機、還賣給沈陽飛機制造廠蘇-27SK飛機的組裝權、供應中國S-300PMU1和Tor M1防空導彈、超過10艘877型柴電潛水艇和裝備了“俱樂部-C”反艦導彈系統的636型柴電潛水艇。彼得堡工廠爲中國海軍建造了“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及956E型“現代II”級驅逐艦,艦上配有3М-80Е“白蛉”(美國稱爲SS-N-22“日曬”) 超音速反艦導彈,與驅逐艦一起出口的還有8架卡-27/卡-28反潛直升機。除此以外,出口清單還包括爲中國海軍提供的S-300PMU艦載型號“要塞” 防空導彈系統,以及爲中國國産殲10戰鬥機制造的AL-31F發動機。這個單子還可以繼續開列,但是近年來兩國合作出現了問題。首先總價值爲15億美元的伊爾-76MD運輸機和四架伊爾-78加油機的合同被終止。推遲的主要原因是俄羅斯缺少生産這些飛機必要的技術人員和設備。
最關鍵的原因是北京現在不想要莫斯科推銷的作戰武器,而希望自己選擇需要的武器的生産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給俄羅斯“國家國防出口總公司”開列的大規模作戰裝備單子有:RD-33噴氣式發動機,2S23 120mm自行迫榴炮, 2S19 152mm自行榴彈炮, “旋風”300mm火箭炮,T-90C坦克,BTR-80和BTR-90輪式戰車,米-28H和“黑鯊”卡-50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三坐標雷達,艦載防空導彈和無線電偵察設備和反電子戰設備。對于中國軍隊來說還有購買價值的還包括蘇-33多用途艦載戰鬥機,米格-31遠程截擊機,圖-22MЗ遠程轟炸機,大型水面艦艇及核潛艇。
俄羅斯軍事技術監督局主任米哈伊爾•德米特裏在一次采訪中無意識泄露說,俄羅斯不准備對中國供貨的原因之一是雙方軍事領導人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也可能是(俄方)覺得不應該向中國供貨。有意思的是,俄羅斯從不擔心向印度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其中有些武器甚至俄軍都還沒有裝備,比如蘇-30MKI多功能戰鬥機,它的機載雷達是法國和以色列生産的。
當然,這種立場讓中國將軍們很痛心,數次軍事合作會議也被延遲,看來國防部長此次中國行與沒有得到中國訂購合同有很大關系。(環球網 梁旭)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30/0917483576.html
中國武器裝備如只進口不創新將不堪一擊(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解放軍
報
回味曆史的每一個細節,不經意間,你都會從中得到若幹啓示。
在1982年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使用“飛魚”導彈曾重創英國軍艦。但法國在英國的要求下,將“飛魚”導彈的性能參數全盤告知英國,英軍得以采取針對性措施,從而使得阿根廷空軍後來的作戰效果大大削弱。不僅如此,法國還中止了對阿根廷的導彈供應,使得阿根廷空軍的飛機無彈可投。
“飛魚”導彈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極爲深刻: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武器裝備依靠進口,一味“拿來”,只能受制于人,靠外國技術創新成果支撐的國防注定不堪一擊。
聯想到我軍 信息化建設,在經驗不多、成果較少的情況下,把外軍已經完善成熟的技術和裝備成果“拿來”爲我所用,在短時間內不失爲一條捷徑。這樣做,不但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能夠縮短戰鬥力生成的周期。
可是,“拿來主義”不是機械地照搬照套,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有所創新。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拿來”,結果會重蹈覆轍。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這個靈魂,要在引進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的過程中邊引進、邊摸索、邊學習,最終與國情軍情有機融合,以實現真正的跨越。如果在引進的過程中只“借”不“鑒”、抑或只模仿不創新,則很容易受制于人,形成對先發國家的依賴。
隨著高新裝備的迅猛發展,高端技術“黑匣子”、生産工藝“金剛鑽”等“門檻”越來越高,但凡最先進的軍事高科技,總是被列爲秘中之秘。真正的核心技術幾乎無從引進,即使是“拿來”了,也難以全盤引進先進武器裝備的整體系統。可見,從長遠和戰略角度來看,關乎國家安全、軍隊發展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我軍信息化建設,必須依靠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我們一定要記住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的那句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焦磊峰 陳江兵)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4-10/1011439117.html
美媒稱中國巨資發展太空武器技術遠落後于美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環球網
美國和中國都已宣布有意將人送上月球。兩國業已處于新一輪太空競賽的早期階段。其熱度和詭詐頗有幾分像冷戰時期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太空競賽,當時太空成爲爭奪地緣政治優勢的代理戰場。
中國視太空探索爲確認其超級大國地位的一種途徑,因而它的載人航天計劃可以說是攸關民族自豪感的大事。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亞洲問題專家迪安?成表示,中國向空間研究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中國太空計劃一年的預算多達20億美元左右,與日本大抵相當。今年晚些時候,中國計劃進行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這是可能的2024年登月的前奏。隨著布什總統誓言到2020年將美國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兩國間的競爭或許不可避免。
當然,中國的太空計劃仍遠遠落後于美國。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研究部主任瓊?約翰遜?弗裏茲說:“他們基本上是在重複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行動。這是一場龜兔賽跑。他們樂于緩慢前進,造成這種太空競賽的印象。”
但其中可能也包括民族榮耀之外的東西。部分分析人士說,中國試圖獲得美國太空技術,但這種企圖與推進其太空計劃沒多大關系,而是爲了提升軍事力量。中國已經把太空作爲一個潛在戰場加以重點關注。不久前五角大樓對中國軍力的評估認爲,中國正投入巨資研發反衛星武器。
毫無疑問,中國認識到了這種能力的重要性。2005年,一名中國軍官著書稱,對衛星實施“震懾性攻擊”,“將動搖敵方作戰系統結構,並對其決策者造成巨大心理威懾”。從理論上說,這樣的攻擊可以使中國抗衡技術高于己方的美軍,後者嚴重依賴衛星獲取戰場數據。中國距離在太空挑戰美國尚有數十年之遙。但美國官員擔心中國可能獲取機密信息從而拉近與美國的差距。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2-16/0954485623.html
俄要向中國56/81式步槍收專利費稱殲-11B侵權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3月21日報道,俄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20日表示,據俄方統計,蘇聯時期曾與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國家簽署協議,允許其生産AK-47突擊步槍。到現在協議已經失效,但這些國家還在繼續生産AK-47。由于蘇聯時期根本沒有知識産權和專利使用權一說,但現在有了,所以俄羅斯准備就專利使用費問題,與中國和其他幾個生産AK-47的國家進行談判。
當年“傾情奉獻”
蘇聯批准多國仿制AK-47牽扯到國際技術貿易問題。國際技術貿易是一種以純技術的使用權爲主要交易的國際間商業行爲。
自有國家以來,國際軍火貿易一直是調整國際政治關系、推行國家戰略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冷戰期間,蘇聯向第三世界國家廉價輸出大量軍火就是爲爭取它們的支持,獲得在這些國家設立軍事基地的許可,並盡可能籠絡“盟友”,以滿足與美國在全球爭霸的需要。另外,對于華約國家,蘇聯甚至采取了饋贈式的軍火出口政策。
冷戰結束後,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在通過武器輸出實現政治目的的同時,更注重軍火貿易所帶來的商業利益。
目前,與俄保持較密切軍事技術合作關系的國家有印度、中國、伊朗、東南亞國家、阿聯酋、敘利亞及獨聯體國家等,其中印度對俄裝備購買量最大。軍火貿易成爲拉動俄羅斯外彙收入、提高國內經濟收入、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措施。
其實已過了專利保護期
AK-47突擊步槍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卡拉什尼科夫因AK系列步槍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使用,而被譽爲“世界槍王”。該槍于1947年定型生産,1949年廣泛裝備蘇聯各軍兵種部隊。它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結實耐用、性能穩定、子彈穿透力大及價格便宜等優點,使AK-47系列步槍成爲許多國家軍隊和恐怖組織使用最廣泛的步槍。俄方曾披露,在全世界的AK-47系列自動步槍中有9成是仿制品。許多國家在蘇聯時期得到了AK-47的生産技術,但目前只有委內瑞拉一個國家向俄羅斯購買了生産許可。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對AK-47進行了仿制或特許生産,其中包括中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埃及、古巴、朝鮮等。受AK-47設計思路的啓發,以色列、芬蘭、中國等國家的步兵輕武器也參考了該槍型的特點。如以色列加利爾突擊步槍、中國的56式沖鋒槍和81式自動步槍等。
專利技術指技術所有人擁有專利權的技術,專利權指發明人對其發明創造所享有的專有權利,這些都應受到法律保護。這也是俄羅斯要向其他國家征收AK-47專利使用費的原因。但專利權具有時間性,超過了法定期限,專利技術所有人便不再享有專利獨占的權利,專利技術就成爲公有的技術。按照世界貿易組織(TRIPS)《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的規定,對專利的保護期限定爲20年。上世紀50年代蘇聯與其他國家關于AK-47的協定已經過期,因而俄方現在要爭取的AK-47專利使用費,很可能不會成功。
竟說中國戰機也“侵權”
軍火專利權牽扯國家利益,在許多國家之間的軍火貿易中都存在這方面的爭議。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日前載文,說俄羅斯方面認爲中國生産的殲-11B戰機涉嫌侵權俄制Su27SK戰機,俄方正進行調查,必要時將會采取法律行動。俄羅斯軍事工業界人士稱,根據俄中于1995年達成的《Su27SK戰鬥機技術轉移協議》,在中國200架Su27SK的組裝生産過程中,主要的發動機、雷達、航電設備都應該由俄方提供。但中方在接收95套組建後,2004年突然宣布已不需要另外105套殲-11戰機的生産組件。俄方就此懷疑中國殲-11B侵權。其實,2005年,中國已開始試飛殲-11B戰鬥機。據報道,殲-11B戰機的尺寸比以俄Su27SK爲原型的殲-11小,是自行設計的産品。
衆所周知,仿制是世界許國國家自主研制武器的主要措施之一。據報道,中國現役的81式步槍比AK-47更具可靠性,中國的紅箭-73型反坦克導彈仿自蘇聯的AT-3型導彈,而紅纓-5型地對空導彈仿自蘇聯的SA-7型導彈,這些武器都躋身于世界先進武器行列。如果說這些仿制的武器都侵犯了俄方的專利權,不僅在專利使用保護期限上說不通,更埋沒了中國兵器研發人員不斷努力取得的成果。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3-26/0812491810.html
俄羅斯的武器:中印異口同聲“誰用誰倒黴”
老毛子這個現代“病夫”,雖然分家帶來的痛楚還未完全消散;可畢竟“祖業”雄厚。蘇聯幾十年以來積累的雄厚軍事研發和制造實力當今除了老美之外,他稱第三,就沒人敢喊第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不,就數我國和印度對老毛子的祖業盯得最直了。
可老毛子人雖病心理卻清醒得很(不要把人家想的太蠢,那樣只能顯示自己有多弱智);凡是能買到歐美武器的國家誰還會找他???所以,誰找他,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之舉!所以,老毛子也很是會把握這做獨家生意的優勢,肆意忽悠你沒商量!
1.價格上“套籠子”
老毛子的戰鬥機,價格比米國便宜一大截(三分之二左右)看起來很是誘惑,而買了其戰機的國家,不管實際上用起來怎麽樣,主流報道還是要稱贊一番;畢竟是花了自己銀子買的,何況也是國防實力,說他不好;豈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可吹歸吹,零件壞了還得照買,戰機最重要的是發動機,呵呵,老毛子發動機的壽命大家也都知道了吧,以su27的AL31爲例,兩臺壽命都比不上F15的一臺;所以,大家看看買了歐美戰機的國家空軍訓練強度,再看看我們國家的Su27???經常趴在窩裏!沒辦法,平時飛行就把發動機壽命玩完了,到戰時怎麽辦啊?
所以,要是按照歐美戰機的訓練強度,老毛子的飛機壽命期內所花費的費用實際上比歐美戰機還要高得多(換個AL31發動機就要400W美金啊)。戰鬥機畢竟是高科技武器,不要拿AK47來比。
2.關鍵時刻掉鏈子
我國從老毛子買的現代驅逐艦,有次實彈發射日炙導彈。發射按鈕已經按下了,導彈卻在發射桶裏紋絲不動。軍艦上的人都嚇暈了,這要是出事,數億美金的軍艦可就完玩了;最後還是艦上工程師豁出去了拼了老命才解決問題。還好這是訓練的時候,要是戰時,早被人家幹掉了。
印度從老毛子買的SU30,神氣十足地飛上了藍天。可演習中多次“擊落”了自己的同伴,原來是su30機載雷達探測精度和識別目標能力不足,關鍵時刻“敵我不辨”,常常把同夥當成了“敵人”。阿三空軍只好下令:蘇-30的飛行員必須在眼睛能夠看到並且識別出目標的情況下,才能開火。印度空軍有的飛行員就提出疑問:蘇-30戰鬥機的雷達,號稱最大探測距離是240千米,最大跟蹤距離爲185千米,可是機載雷達還不如我們的眼睛,這樣的戰鬥機還能不能作戰?
所以,看看我們經常吹噓老毛子的雷達抗幹擾強,距離遠!可關鍵的功能都不行。檢了芝麻丟了西瓜。
3.交貨慢,臨時漲價
以前看雜志時,看我國從米國進口黑鷹的交貨速度,24架黑鷹一年多就交付完畢(NB啊,那還是80年代)再看看美國交付TWF16和韓國F15K的速度!
反看下老毛子,簡直是蝸牛。慢慢吞吞,反正他收了你的定金他是不急;買個幾十架飛機要拖上4-5年;並且時不時這個要加錢那個要加錢(就是現在很多沒職業道德的ji一樣)
大家看看我國和老毛子買伊爾-76運輸機,我方都忍耐到極點了!交貨日期遙遙無期(這個老毛子也有原因的,我方一次就采購幾十架76大運,人家也有所顧慮啊,何況老米也再暗中搗亂)
4.售後培訓差
看看購買米國飛機的國家,飛行員都可以到米國進行高強度訓練。可老毛子呢,隨意忽悠一下了事。怎麽玩還要靠你自己去琢磨(我軍隊很多就是當金魚樣,養在那裏而已),我家旁邊的大托鋪機場,空18師的SU30偶爾飛個2架到湘潭和衡陽上空轉轉(挂架都是空的),可笑的是這裏還住了好多花重金請來的老毛子工程師(住別墅)。真不知道我們把Su30玩得怎麽樣了!(早年安徽的SU30“看風景”事情還記得吧,兩個團職的飛行員飛SU30低空讓樹枝擦了下就嚇得連忙跳傘了,飛機還滑翔飛行好遠才墜毀。這飛行員玩得轉嗎?)
再看看我們的“道爾”防空系統,都是老毛子80年代的東西了,還要數百美金一小時請毛子工程師來“示範”;真搞不懂打仗時怎麽辦!
下面看看老毛子忽悠阿三:
阿三重金從老毛子進口SU30,剛開始用時發現飛機嚴重震動不穩定,且發動機渦輪葉片出現裂縫!阿三找老毛子給個說法,老毛子曰:這是你們飛行員技術太差,玩不轉飛機。而且地勤人員水平低,保養不好而導致的。
阿三說;那我們用法國的幻影2000從沒出現這情況啊;毛子答曰:那就是你們訓練強度太厲害了吧,再加上東南亞高溫天氣,對飛機影響很大,我們的戰機在正常條件下使用,發動機在擔保壽命期內不會提前報廢,也不會導致飛行中各種故障現象的發生!
阿三狂暈:“那還是放在機庫裏最安全了”
可問題終究還是要解決,老毛子又開始忽悠阿三了。那就是給SU30裝矢量噴口(哈哈,老毛子自己都沒實裝,正好阿三做免費試驗還可以賣錢);阿三高興的要死,這個東西好啊,可360度轉向,比F22的都NB,可買回來一用才知道,俄羅斯方面聲稱,這種安裝推力矢量噴口的蘇-30戰鬥機使用時間可以達到260~500小時,可是飛行員只使用這種戰鬥機飛行了20多個小時,就必須更換推力矢量噴口,哈哈,更可笑的是那個力矢量噴口要人工操縱調整(爆暈)比F22的編程自動調整完全是兩碼事……
看看最近發生的幾場戰爭,俄式武器輸得一塌糊塗。有的人老喜歡用AK47來說話,這是老思想,現代高科技戰爭,靠的不是粗糙實用,而是領先的技術優勢。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9589&tbid=8180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等媒體報道,近日,印度在高科技軍工領域動作不斷:熱炒“登月計劃”、渲染海軍發展和印俄武器合作,而“擡印抑華”的論調則在印度媒體中盛行。據西方軍專家客觀分析,印度雖一心在軍事技術領域趕超中國,但明顯是“不會走路先想跑”。印軍工對外依賴重,而中國重視自主研發能力,這導致了印中軍事技術差距至少在20年以上。
?
不會“繞地球”就想登月?
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兩年來連續發射成功,顯示了在世界上僅次于美俄而居第三位的太空技術,受到刺激最大的正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大國印度。印度政府和航天部門近日宣稱,准備在5年內實現向月球發射飛船的計劃,以趕在中國的“嫦娥計劃”之前登月,顯示自己在最尖端的航天領域具有更高的技術水平。?
印度官方的這番“豪言壯語”連本國國民都不是完全相信,國際太空技術領域的專家更是提出了諸多質疑。對于印度來說,實現繞地球的航天載人飛行尚遙不可及,此時便聲言要去月球未免有些誇張。2006年7月,印度試射了一枚“烈火III”型中程導彈,爲本國的火箭技術水准做了最好的說明。這枚彈頭載運量不足1噸的導彈設計射程爲3500公裏,假想目標是“打到中國腹地”。然而導彈剛飛出幾百公裏,便一頭栽進了印度洋。印度航天部門事後承認,導彈的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要改進並使其發射成功至少還需要1-2年的時間。但據《全球安全》的文章分析,印度在這方面的問題絕非一兩年內能夠解決的。?
中國發射的 “神舟”飛船,火箭載荷量已經達到了8噸,准備向月球發射的飛船的載荷則需要數十噸,遠非印度可比。若將中印的火箭和導彈技術相對比,印度試射未成功的 “烈火III”型中程導彈,只不過相當于中國上世紀70年代前期便已試射成功的“東風-4”的標准。
20年造不出先進戰機?
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的主角是軍用飛機。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戰鬥機,近幾年推出的殲-10戰機已被國際公認達到世界先進戰機水平。中國主要銷售到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只花了4年時間便研制成功,並且已經大量投産。?
相比之下,印度上世紀80年代前從未自行研制過戰鬥機,目前在研的LCA戰機項目已經啓動了20年,但至今樣機的試飛仍然不能令人滿意。印度軍方自己都不得不承認,今後該機型即使能夠推出,也是“一亮相即落後”,印度空軍今後的裝備計劃恐怕還是要靠外購戰機。?
“國産軍艦”也全靠進口?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長期自稱是戰後亞洲最早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其實買的都是英國的淘汰品,或者是俄羅斯舊艦。其實,印度一些所謂的“國産軍艦”,也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例如核潛艇一直是印度夢寐以求的裝備,但由于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沒有國家爲印度提供技術援助,幾十年來印度只好幹等著毫無辦法。?
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自行研制出了核潛艇,現在已發展到了第三代,近年又自制了萬噸級的驅逐艦,技術上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與印度造船工業的“不爭氣”相比,如今中國已經成爲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並有超越前兩者的勢頭。德國自己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舶,也是把定單交到中國人的手上。中國自制6000噸級驅逐艦的發展周期只有印度同類型艦艇的1/2,所需費用也僅爲後者的70%左右,而在性能上卻絲毫不差
新式坦克不敢上戰場?
在陸軍方面,中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便可自産主戰坦克和火炮,上世紀80年代研制出了在國際軍貿市場十分暢銷的85-III型坦克,近年裝備的99式坦克又被國際軍界視爲世界先進戰車的代表。目前,中印兩國工業技術水准的差距之大,在陸軍軍工生産上體現得最爲明顯。例如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解決了坦克底甲板變形和行駛中的履帶易斷裂的問題。反觀印度,近年吹得神乎其神的“阿瓊”坦克,行駛不超過300公裏履帶就會斷裂,以致于印度陸軍根本不願采購,只是迫于政府的壓力才勉強訂購了百余輛,連軍事演習中都不敢派它上陣,更別說是實戰了,只能讓它充當 “閱兵坦克”,給人看看算了。?
印度的大型火炮一直靠進口,幾年前印軍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發生了規模不大的沖突,但卻要緊急向西方購買炮彈,說明其陸軍軍工保障能力的低下。中國的火炮全靠自主研發,國産的 PLZ45-155毫米榴彈炮還在軍貿競爭中擊敗了美國的同類産品,被科威特等國作爲首選的采購目標。?
目前印度連步兵輕武器都不能實現國産化,其陸軍裝備的進口步槍有好幾種,子彈有7.7毫米、北約7.62毫米、俄制7.62毫米和5.56毫米等多種標准,極難管理,其中多數都要靠外購。中國的輕武器早在上世紀60年代便全部實現了國産化,如今還行銷全世界,這20年來美國槍市上最受歡迎的就是中國産的步槍和手槍。
?“買”不來軍事現代化?
印度包括軍工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仍然是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因買不到而被迫自主研發外,印度的其他武器裝備計劃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在軍事工業上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信息業主導的後工業化時代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印差距形成的關鍵?
一些印度人解釋本國的軍工落後,認爲自己是民主國家,軍費投入少。其實在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國防費長期相差不多,部分年份印度還多于中國。進入21世紀後,中國因財力增強使國防投入加大,去年公布軍費爲350億美元,才高于印度一半多。從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條件看,印度遠遠好于中國,其獨立後西方和蘇聯都競相向其推銷較先進的武器。中國得到過蘇聯軍援,後來長期受國際封鎖。自1989年以後西方又堅持實行對華武器禁售直至今日,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技術水准也要低于印度。在這種形勢下,印度的軍工業發展卻遠遠落後于中國,不能不從指導思想等方面進行深入反思。
?印度自獨立以後,包括軍工界在內的工業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便是沿襲殖民地時代的思維方式,仍然依附于他國,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自主的配套體系。除核彈買不到而被迫自研外,印度的其它武器裝備始終以外購爲主,自研爲輔,一直未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印度自行開發的裝備,多數部件也靠進口。如“阿瓊”坦克名爲自研,120毫米炮和發動機要買德國成品,火控系統則購自英國。LCA戰鬥機的發動機購自美國通用公司,電子裝置主要從法國引進。這些印度國內立項的重點項;目投資不小,拖延20多年卻始終不能定型,灰心喪氣之後又回過頭來再搞外購。今年春天,印度軍方又提出一個5年內斥資250億美元外購以更新裝備的計劃,其政界歎息這只能說明自研的失敗。
? 中國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便強調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50 年代從蘇聯引進的“156項”中有44項軍工企業,保證了主戰裝備每個零件都能國內自産,同時還建立了科技機構實行自研。60年代以後,國外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雖使中國的常規裝備發展出現了滯後,卻也逼出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以航空工業爲例,印度一直依靠外國産品生産許可證生産米格-21戰鬥機,並購買了法國的“幻影”等戰機,在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其空軍裝備水准看似比中國先進。在陸軍裝備方面,印度引進蘇聯的T一72生産線,所産坦克也優于中國的59式,然而其獨立開發能力很低的狀況卻並未改變。?
自9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蘇一30戰鬥機及生産線,只能照葫蘆畫瓢不走樣地仿制,多數部件還要進口,等于是在本國建立一個組裝線。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蘇一27戰鬥機後,自己不僅能仿制還能改進,産品品質優于俄制原産品,同時又借鑒其技術用于開發國內新戰機。因此,最近十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抛在身後。目前中國空軍戰機的數量、品質均優于印度,而且建築在自我研制的基礎之上。在坦克生産方面,中國自80年代後推出的一系列新坦克性能都超過了印度已老化的T一72,靠獨立開發充分顯示出厚積薄發的威力。
?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同樣花錢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裝備,例如購買蘇一27戰鬥機及其生産線便用了上百億美元。不過中國始終堅持自研爲主、引進爲輔的方針,引進的裝備除應急之外主要作爲自研新武器的借鑒,因而引進的結果是大大加強了國內自主開發能力,並促成了殲一10這類新戰機問世。在國內經濟建設方面,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強調從基礎工業抓起,在改革開放前便形成了一個雖然落後些卻完整配套的體系,改革開放後又大大提升了這一體系規模和綜合技術水准。在此基礎上,目前中國的軍事裝備除大型運輸機外(近來也已上馬自研),全部可以自保障,在進口一些武器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武器出口大國,軍貿創彙導致了經濟上的良性迥圈。?
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界至今基本不具備出口能力,只能以窮兵黷武方式每年投入幾十億美元購買各國武器,不僅零配件都要受制于人,還嚴重影響了自身經濟發展,印度本國的軍工業又出現了萎縮和科研人員流失,例如其坦克廠便長年處于半歇工狀態。長此以往,中印兩國在軍工水准上的差距還會繼續拉大。?
對照中印兩國的國防工業發展水准,除了能使人看到西方一些人散布的揚印貶華的論調荒謬,還可引發諸多深層次的啓迪。無情的事實說明,一個國家沒有完整和自主的工業體系,軍工業就只能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個大國絕不可能買來一個軍事現代化。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建設,印度想跳過工業化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以資訊業主導的後工業化經濟的思路是不現實的。
中國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並追趕資訊化的大潮,仍然大有必要加強基礎工業建設,並與發展高新技術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強國之道~~~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2&fid=44229&tbid=1939
臺海兩岸軍工比拼:臺灣靠進口 大陸自研(組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東方網
4月24日,臺灣軍方舉行新聞發布會,證實在“漢光23號演習”兵棋推演中將“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導彈”(TSMFS)列入演習項目,用以反擊解放軍對臺灣實施導彈攻擊。雖然防務主管李傑不願指出TSMFS到底是指何種武器,但外界普遍相信在的TSMFS的類別中,可能包含雄風2E巡航導彈,以及由天弓2型地空導彈改良得來的天弓2B地地彈道導彈。
有媒體推測,TSMFS數量有限,尚不能對解放軍構成實質威脅,臺灣公開新型導彈背後的原因只是爲了逼迫美國技術輸出。
臺灣軍工:八十年代是巔峰期
其實,無論是雄風2E或是天弓2B導彈,它們都是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的産品。
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它是臺灣“國防自主”政策的産物。由于特殊的政治環境,臺灣在武器裝備的取得上受到了極大限制,因此在“國防”方面向來重視自主發展,投入龐大的經費與人力研發所需的武器裝備,並且獲得了可觀的成就。1964年,中國大陸成功試爆首顆原子彈,身處臺灣的蔣介石深受刺激。1965年,蔣介石親自任命唐君鉑中將爲籌備處主任,成立“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1969年7月1日,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桃園縣龍潭鄉正式成立,隸屬于臺灣“國防部”,下設“核能研究發展”、“ 火箭研究發展”、“電子研究發展”、“化學材料科學資源開發研究發展”4所,首任院長爲閻振興,總員額約1200人。今日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隸屬于臺灣“國防部”軍備局,下轄六個專業研究所和四個研究中心,涵蓋電子、化學、信息通信、導彈和航空等多個領域,是臺灣最重要的軍事科技研發機構,負責人是臺灣海軍中將龔家政。
除了所謂的“中科院”之外,臺灣重要的軍工相關單位還包括漢翔航空和中船(即臺灣中國造船公司,由于當局的“去中國化”政策,2007年3月1日,中船已更名爲“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前者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發中心改制而來,擁有制造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的能力,而後者則是島內領先的船舶制造企業,與臺灣的軍艦自造計劃密切相關。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IDF戰機原型機的基本完成,臺灣的自主“國防”走到了巔峰,當時,臺灣三軍都有許多重點型號武器問世,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IDF戰機、天劍系列空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天弓系列防空導彈、勇虎式主戰坦克等,如今這些武器仍是臺軍的主力裝備。
而此時的大陸軍工,剛剛從十年動亂的陰影中走出,雖然依靠自身的努力,已有能力研發“兩彈一星”這一類的尖端科技,但在常規武器的研制上已經遠遠落後于軍事先進國家。進入八十年代以後,爲了服務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國策,大批國防相關的重點項目又相繼下馬,這其中就包括日後不斷引發爭議的運-10。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大陸軍工陷入低潮。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兩岸軍工互換了位置。大陸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只能從少數幾個國家引進先進武器來應急,于是大力推動自主研發成了唯一的選擇;而臺灣則在對外軍購上取得重大突破,出于各種因素的考慮,當局越來越依賴對外軍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軍售項目包括法制幻影-2000戰機和“拉斐特“級護衛艦,美制F-16戰機和E-2預警機。
這種行爲雖然在某個時間點上可以提高臺軍的作戰能力,但它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自主研發成果無法爲繼,大量的專業人才流失。作爲臺灣最爲頂尖的軍事科技研發機構,中山科學研究院在上個世紀90年代擁有6000名科學家和8000名技術人員,但是到了2003年,這個數字下降到約4000名科學家和5000名技術人員。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臺“國安單位”甚至發現有超過50名“中科院”離退職人員經由第三地前往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強烈懷疑,這些人員極可能會參加解放軍的國防科研計劃,尋找事業的第二春。
與“中科院”一樣,漢翔航空和中船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以漢翔爲例,在臺灣獲得F-16和幻影-2000戰機之後,IDF的生産計劃由原先的250架銳減至130架。當IDF生産完成之後,除了組裝少量美國直升機外,漢翔的營運只能依靠飛機翻修與延壽改裝、零部件制造、支持臺軍的拖靶訓練任務等業務來苦撐。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專業人技術員對漢翔的未來失去信心,離開公司流向民間甚至是國外和大陸。
今年3月,漢翔航空花費七年時間耗資七十億新臺幣打造的“雄鷹”戰機原型機終于出廠,不過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臺灣空軍對其興趣不大。這對于處境已相當不妙的漢翔航空而言,無異于敲響了喪鍾。
就這樣,軍方不購買軍工的産品,軍工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動力來推動新項目的發展,更搞不出軍方所中意的産品。不客氣的說,今日臺灣軍工已經陷入惡性循環,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如今臺灣軍工的存在,最主要的意義已經不是爲了實現“自主防衛”,而是爲當局外購先進武器時提供討價還價的基礎。這也就難怪會有媒體推測此次臺軍公開新型導彈意在逼美技術輸出。
反觀海峽這邊的大陸,近年來進口武器有限,主要以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爲主,這對于提升國防工業水平頗有幫助。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特別是1999年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之後,中國政府加大了對相關機構的支持,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加入。與此同時,多年來大陸一直大力推動的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等一系列科技計劃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了大量創新結果,進一步推動了國防科技的發展。今日,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大陸的國防科技與世界水平的差距已經縮小到有限的短距離,少數科技項目甚至處于領先位置。
2000年以後,大批先進的國防科技成果相繼被展示在中國公衆面前:在地面,解放軍裝甲兵的99式主戰坦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准,而陸軍航空兵的專用武直雖未解密,但照片已經多次出現在網絡上,被國人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海面上,被譽爲“中華神盾”的新型驅逐艦已經加入了中國海軍的作戰序列,航空母艦相關的研制工作亦已展開;在空中,中國自行研制的殲-10已經成軍,各式國産預警機也相繼出現在大陸的上空;在外層空間,神舟系列飛船成功完成了兩次載人飛行,而隨著第四顆導航衛星的發射升空,中國自行研制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強勢政府必然需要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爲支撐,這是執行重大政治理念的基礎。在這個科技發展以驚人速度進行的新時代,行政當局的決策失誤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兩岸軍工過去三十年的發展經曆表明,僅靠外購武器不可能實現軍隊的現代化,依靠自身軍工的發展才是唯一途徑。而穩定的政治環境、堅實的經濟基礎、有效的人才政策和合理的行政力量支持是軍工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而在這些方面,今日大陸已經不是臺灣可比。
當前兩岸力量的平衡已經開始傾向于大陸一側,相信未來大陸軍工的發展將會爲反“臺獨”提供更爲有力的保障。
中國武器國際市場受歡迎 泰國購上百輛96式坦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環球網
香港《鏡報》月刊1月號題爲《中國開拓軍火出口市場》的文章稱,中國的軍品出口策略已經改變,開始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一直以來對中國武器的貶低正在被事實所擊破。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一般都是軍售大國。隨著中華全面崛起,中國對外軍貿的市場正在擴大,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把購買先進新裝備的目光投向中國。
中國的軍工生産經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低潮期,近年又迎來躍升,首要原因是端正了營銷戰略。中國著眼于未來國際上的軍事沖突高技術化、信息化的大趨勢,改變了過去以出口價格和贏利都很低的槍炮爲主的思路,著重推出價位較高的戰機、艦艇和導彈等重型裝備。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軍售推出的頭號拳頭産品,就是同巴基斯坦共同開發(雙方合資、由中國獨立研制)的FC-1“梟龍”戰鬥機。該機在成都和巴基斯坦都建立了生産線,從2007年起大批量生産,有十幾個國家發出了訂單,預計會有600架至1000架的産量。此型飛機的設計思路專門面向難以購買高價戰鬥機的國家,操作系統、機身材料盡量簡便和低檔化,空戰性能卻足以同中檔第三代戰機一決雌雄,機上配置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而改變。同美國的F-16最低配置也需4000萬美元、蘇-27需3000萬美元相比較,FC-1的價格根據配置可從8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中國新産的殲-10戰鬥機,空戰性能可與最新型的F-16匹敵,出售給巴基斯坦的報價據稱不過2500萬美元。現在國際航空界大都承認,中國高低兩檔戰機的推出,足以沖破世界軍機市場上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戰機“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中國的民用造船噸位和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二,具有人力、材料費便宜而技術含量亦不算低的競爭優勢,軍用艦艇的外銷正好發揮了這一長處。上世紀90年代,泰國購買了6艘中國制造的護衛艦,使用後聲稱戰鬥性能達到德國同類品的70%,價格卻只有四分之一。近來,巴基斯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又提出要購買中國的新型護衛艦,單價不過1億多美元,其完成任務的能力與美歐報價兩三億美元的護衛艦相比並不遜色。
在火炮、坦克等傳統武器方面,中國軍工企業利用長期的積累進行了新技術開發,也以新面貌打開了銷路,特別是對注重地面作戰的中小國家更能滿足需求。2002年中國向科威特出售了一批PLZ45-155自行榴彈炮武器系統,用戶反映很多性能好于美式裝備,在中東石油富國中又引來新的訂單。在國際坦克市場上,不久將會有數萬輛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生産的坦克需要退役的更換期出現。許多發展中國家買不起美國和西歐單價均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産品,中國和俄羅斯的單價只有二三百萬美元的坦克將會有一個大商機,泰國剛剛訂購了100多輛中國産的96式坦克就是好的開端。
在導彈研制方面,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兩彈一星”工程時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在國産武器中最早能達到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雖然其出口有諸多國際限制,中國仍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擴大外銷。爲此,中國還以部分轉讓技術的方式同土耳其合作開發B-611近程導彈,並出售了射程180公裏而居世界之最的WS-2火箭炮,就此又引來諸多國家的興趣。
國際上一些貶低中國武器性能的人總說,這些出口品都是仿造和引進蘇俄技術,因而不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産品。事實是,中國仿造蘇俄武器後,通過自我開發往往都能提高一個檔次。過去幾十年一直購買蘇制裝備的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也向中國洽購武器,連獨聯體內的中亞國家也有些意向,正好說明這一點。(楊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5/0820481273.html
美國專家評價中國將成世界上最重要武器生産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 美國合衆國際社的一位資深新聞分析家近日就中國的國産武器工業撰文稱:盡管中國國産武器工業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不小,但總有一天將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武器生産國之一。
西方專家相信中國在未來幾年內還是需要國外提供大批裝備。盡管從鋼鐵工業以及輕工産品及耐用消費品出口方面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主要工業強國之一,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交易仍折射出中國目前軍事工業的複雜性與不足之處。19世紀時英國伯明翰與謝菲爾德地區曾經獲得過“世界工廠”的稱號,20世紀時這個桂冠轉移到了美國賓州匹茲堡頭上,而到了21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又把這一稱號送給了中國的廣東省。
當然,在某些領域,中國工業能力已經轉化成了強大的軍事工業和潛在的戰略影響力。比如,中國已能自己制造洲際導彈(ICBM)和越來越尖端的衛星。2007年1月11日,中國更是成進行的反衛星試驗。中國發射的據稱是用來進行氣象觀測任務的衛星中,有不少從軌道參數上來看實際上更接近美國間諜衛星或軍用通信衛星,一些美國專家相信在中國成功進行反衛星試驗之後,將會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沖突中使用它們來摧毀或者癱瘓美國的天基情報、監視、偵察(ISR)能力。
美國海軍已經多年不研發柴油動力潛艇,中國卻從俄羅斯購買了一定數量的這種潛艇並在其基礎上開發出了本國可靠的軍事工業。中國每年能制造大批性能出色的柴電潛艇,2006年美國國防部指出中國制造了14艘潛艇,而同年美國只建造了一艘——盡管是核動力潛艇,但美國海軍的潛艇都已使用多年。
中國目前僅僅在大力建造柴油潛艇而不是核潛艇,同時拒絕建造航空母艦,盡管最終在航母方面中國人也有所動作,但有的美國分析家還是認爲:這表示中國目前的領導人並沒有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計劃或願望。而保守派人士的觀點則認爲中國軍費的增長和武器的建造證明他們的確有這種野心。
中國長遠戰略雄心的增長和軍事影響力都顯而易見,但在現在來看仍然十分有限,由于武器生産設施上的限制,中國要實現其雄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生産攜帶潛射洲際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的能力多年前已經實現,但建造速度和技術可靠性仍很成問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于生産航程更短,戰鬥力更有限,只能發揮戰術作用的常規潛艇卻是不遺余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2-25/1033487024.html
中國出口的武器也是“猴”型的
範布爾奧德藍科(歐洲亞洲問題論壇中心主任):中國的武器裝備,我們一貫是從他們外部來了解。我們通過中國對于類似巴基斯坦,津巴布韋。斯裏蘭卡,緬甸,泰國。等,從哪裏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的常規武器性能。但是,這些所謂武器,事實上並非與中國自備武器是完全相同的。
中國采取的這種做法,雖然表面上看是效仿歐美國家的所謂“出口型”但是,實際上還是中國的一種封閉的保密措施。例如:中國對外公開公布的C802C型導彈,他的最大射程120公裏。改進型爲180公裏。彈頭重量爲250公斤。速度爲1-2倍音速。因此,作爲北約軍事刊物上,均已此作爲中國C082導彈的基准技術參數。
但是,來自巴基斯坦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海軍裝備的C802與對外銷售的決然不同,更加不是那些所謂公開數字。他的彈頭最大可以搭載330公斤,射程增加到195公裏。最低彈道爲1 。5 米而不是他對外稱的2米。
中國銷售給伊朗的導彈技術C802系統也是更加小型化他的載彈彈頭部位只有125公斤。彈道2.5米。制導爲單一制導模式。速度爲1.5倍音速。因此伊朗依靠這種技術發展起來的導彈,在用于打擊以色列撒爾5型軍艦時,才能使得對方僥幸逃脫。
但是巴基斯坦方面沒有說出其他主導關鍵部位。中國銷售給泰國的85裝甲車,安裝有按照泰國“意願”的德國KBN型新型電臺。他們把自己的COP90型電臺在出場前拆除了。在對于巴基斯坦出口的殲7F型戰鬥機上,中國拆除了1部新型執行研制的遠程合成孔徑雷達。而是還裝了歐洲布雷斯塔公司的LA302型中型雷達。
中國在出口的武器上,加以這種掩飾,主要目的是爲了用來迷惑與引導我們對于了解中國軍備走向歪曲。這樣我們根本不可能實際了解中國自己軍方裝備的武器。在中國與俄羅斯94年談判引進SU27戰鬥機生産線期間,中國談判方首先聲明要求俄羅斯將,SU27戰鬥機的部分機載雷達,操作系統。等留下空余位置。
最後俄羅斯還是勉強同意。但是,在俄羅斯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沈飛進行總裝指導時期,中國卻拒絕俄羅斯專家的進入指導。他們認爲中國可以自己安裝這些制導設備。因此,來自俄羅斯的關于殲11的消息,大致停留在他的生産線上的原始數據。至于中國在內部秘密進行改進,俄羅斯方面對此也是沒有辦法完全搞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一切制造,研制引進。武器的工作方面上,多時加以隱秘的手段來作出掩飾。這就是中國的所謂“逐步開放的軍事透明度”。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4016&tbid=4314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