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2 06:24:51阿楨

中國軍費

圖:日本“大隅”號直升機航母

軍力報告:中國實際軍費是公佈數字的三倍>中央社08.03.04 

 美國國防部今天發布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過去十一年來,中國的軍費成長平均比例超過國民生產毛額的平均成長,解放軍實際軍費應該是實際上北京公佈數字的三倍,美國政府評估,去年中國的年度軍費總額,應介於九百七十億至一千三百九十億美金之間。
 今年的軍力報告再度針對中國實際軍費議題深入分析。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公佈的年度軍費,並沒有包括戰略武器、取自外國的系統、軍事相關研究、及其他泛軍事輔助用途能力等等大量項目的費用,因為缺乏軍事透明化,外界難以評估得出真正的中國年度軍費。
 報告在第五章列出一九九六年到二零零七年的中國軍費評估表,顯示解放軍現代化的實際經費,都是北京官方公佈的三倍以上。
 報告強調,各界專家也許對於美國國防部評估的中國軍費數字未盡同意,但大家的結論都一樣,就是中國明顯低報真正軍費。根據報告的統計表格,去年中國的實際軍費應在九百七十億至一千三百九十億美金之間,幾乎等於周邊國家(包括俄羅斯、日本、南韓、印度、台灣、印尼與泰國)的總和。
 美國國防部根據中國預算資料以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國民生產毛額(GDP)資料評估,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六年,中國GDP平均年度成長為百分之九點二,但中國軍費成長是平均每年百分之十一點八。二零零七年三月四日北京公佈,軍費比二零零六年成長了百分之十七點八,後來更正為百分之十九點四七(美金四百五十九億九千萬)。
 中國去年十月三十一宣稱,將會開始向聯合國大會提交軍費報告,但中國至今仍未說明是否會依據聯合國的標準報告格式,包括北約國家、美國還有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都依循此標準格式向聯合國提交軍費報告。
 報告指出,去年增加的軍費用在內部生產更多的武器,以及從國外獲得更多系統與技術,包括:新一代具攻擊美國與區域內國家的核武飛彈、自製的中程與短程飛彈、先進攻擊與彈道飛彈潛艦與相關武器系統、先進俄製飛機與海空軍戰機精準系統、發展多功能A-10攻擊機、先進俄製導彈驅逐艦、自製新式導彈驅逐艦、巡洋艦、兩棲登陸艇、新式遠距機動防空系統、提升軍方人員專業能力及生活品質方案。

美國320億美元秘密軍費可能用來迷惑中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華盛頓9月13日電 在9月4日美國國會複會後,美國參議院的首要工作就是審批2008財年國防預算。這筆衆議院已經通過的4596億美元的預算被分解爲數百個項目,每個項目 後都有預算用途的詳細說明。但在其中有一筆高達320億美元的“黑預算”,說明只有寥寥數字:“用于秘密研發和采購”。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近日載文稱,披著秘密的“外衣”,美國軍費中的“黑預算”一直都籠罩在迷霧之中,從公衆到專家都很難得知這筆錢究竟被用在何處。
  文章說,在F-117隱形戰鬥機和B2轟炸機公開亮相時,據說研制和試飛的經費都來自“黑預算”。冷戰時期的“ 星球大戰” 計劃的資金也來源于“黑預算”。不過在冷戰結束後,有秘密用途的資金,總額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在1995年達到了最低點。但在2001年的9‧11恐怖襲 擊後,有秘密用途的資金,額度大幅增長,2008財年更是達到了320億美元的最高點。與1995年相比,2008年的“黑預算”增幅達到了112%。
  斯蒂芬‧克塞克(Steven Kosiak)是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的軍費研究項目主任。他認爲,“黑預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9‧11以後針對恐怖組織的情報收集資金大幅上升。但是,一直跟蹤美國 軍費的專家、全球安全網的約翰‧派克(John Pike)不太同意克塞克的觀點。他認爲,人們是很難發現“黑預算”資金的流向的。過去,你或許可以從相關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秘密資金用在何處,但最近幾 年,五角大樓加大了對秘密項目的保密力度,想要找出秘密資金用在哪些項目上非常困難。
  根據對公開項目的研究,派克認爲無人機(UAV)項目在公開的預算中已成爲增幅最快的研發項目之一,在秘密的無人機項目中,投入的經費肯定比公開預算中來得更多。
  “我認爲它當中的一部分是爲了用來迷惑中國人的,”派克評論道。
  派克還提到目前五角大樓可能正在研制一種飛行高度3萬米、時速6,400千米的大型無人偵察機。這個項目應該已經在“黑預算”的資助下運作了一 段時間。另外,在秘密資金的資助下,美軍正在秘密研制運送特種部隊的飛機,這種飛機不僅可以隱身,還能使用短距離的跑道起降。
  克塞克的研究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派克對于“黑預算”用途的判斷。克塞克從公開資料中發現,空軍采購預算的41%和研發預算的42%都處于保密狀 態,可以說“黑預算”主要集中在空軍。除了秘密研制戰機,以及在秘密的太空偵察手段上花費巨資外,情報機構的部分經費也來自于空軍的采購項目。根據派克的 分析,中央情報局每年從“黑預算”獲取60億美元的經費,名目是空軍“采購秘密飛行器”。
  文章指出,爲了避免國會的質疑,五角大樓傾向于將更多的項目列入秘密範圍之內。不過,“黑預算”的秘密“外衣”也擋住了很多有效的監督。資金是否被濫用?有沒有利益集團在其中不當牟利?這些疑問恐怕也和“黑預算”一樣,將繼續籠罩在迷霧之中。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9-14/1024464062.html

美國的秘密軍費:肮髒的政治交易産物

軍費,就是用來打仗的費用,美國雖然有公開的軍費,但是也有不公開的軍費,這就是美國國會軍事委員會的秘密撥款。國會可以知道撥款的數目,但是不可以知道撥款的具體用處。80年代年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時候,美國長期秘密撥款向阿富汗抵抗遊擊隊提供武器,最早從500萬美元撥款開始,到最後追加到10億美元。爲了不讓蘇聯和全世界知道這個事實,美國通過一個以色列的私人軍火商搞采購,秘密從中東地區,比如從埃及訂購蘇制武器,從瑞士訂購高炮,當然也有美制的毒刺單兵防空導彈等。錢由美國出一半,沙特阿拉伯出一半,幾十億美元的反坦克、防空導彈等武器通過巴基斯坦邊境,用汽車和毛驢運往阿富汗。 遊擊隊得到這些武器後,如虎添翼,使得蘇聯的直升飛機和坦克每年損失嚴重,軍事占領成了一場消耗戰,最後導致蘇軍被迫撤軍。而策劃這一切的就是美國一位來自得克薩斯州的議員查理.維爾遜和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們。而這位查理議員卻是一位好色吸毒的酒鬼,但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眼裏,他是一位愛國英雄。  
上面發生的是真實的曆史故事,其中有關的公司和片斷我也知道一些,當然不這麽具體。事情過去了20年了,美國人把這段曆史拍成了電影,並且起用了兩個大明星,湯姆.漢斯,大嘴朱麗葉。朱麗葉扮演的是一位得克薩斯億萬大富婆,有廣泛的社會圈子,籌款能力很強,但是籌款的方法仍然是靠酒和色,美國富人社會的特點。而且,她可以把外國的總統請來做客,比如當年巴基斯坦的齊亞哈克總統。甚至,當地大主教也可能請來幫助安排社交晚會,這位富婆成爲議會外支持查理的重要力量。爲了得到足夠的投票支持,查理議員基本上靠做買賣的方式拉票:如果你支持我的撥款方案,我將支持你的減稅方案,就這樣把阿富汗的秘密軍事援助撥款一直追加到10億美元,來支持穆斯林世界對抗蘇軍。80年代末,戰爭結束了。但是這批武器卻留在了當地,而這批武器的使用者,正是今天天天跟美國人鬧別扭的塔利班遊擊隊,也就是大家說的恐怖主義分子。  
看電影知道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各個國家都有情報站,都有研究該國問題的專業特工,當然也有官僚作風的特工頭頭。但是,如果向美國那樣,中國也對那些敵對勢力成立專門的工作特工小組的,深入敵人內部,情報准確的話,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比如,前一段一些暴徒各地同時進行燒殺搶掠的行爲等。所以,國家情報部門如果工作做得好的話,沒有人知道,因爲天下太平,像電影裏描述的80年代末的美國社會;但是情報部門工作有漏洞的話,就會出現“9,11”那樣的大事!
http://js360.bolaa.com/forum/blogtopic_5630698_17968.html

軍費的隱形與透明

二○○二年中國軍費開支是一千七百零五億元,今年是三千五百零九億元,五年間增長了一倍,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軍費連續十九年以雙位數增長。正如筆者早前寫過,改革開放前十年,鄧小平大幅裁軍勁減軍費,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于經濟建設,軍隊度過十年財政緊張、節衣縮食的日子。現在中國經濟好,外彙儲備躍居全球第一,國防現代化提上日程,估計在未來十年,國防預算還會以雙位數增加。
減軍費沒有人贊揚你,加軍費就成爲衆矢之的。盡管中國的軍費只是美國的零頭,但中國的軍事勢頭,使美日都感到不安。
除了中國軍費每年以雙位數急速增長外,第二個敏感的話題,是美日均認爲中國的軍費有兩本賬,除了公開之外,還有一本秘密賬。美方認爲中國每年軍費爲公開的一點五至二倍,達八百億至一千一百五十億美元,約人民幣八千億元,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位。美日一直要求中國“透明化”,其中就是要公開秘密軍費。
中國到底有沒有秘密軍費?問這個問題,問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國國防部,得到一樣的回答。如果大家軍事政治都透明化了,CIA及全球的情報機關也關門了,可能嗎?
有利害就有猜疑,有猜疑就有防範,有防範就要隱蔽,有隱蔽就要偵察,友好間且如是,何況敵對雙方?許多學者也跟著講透明化。筆者曰:連飛機潛艇都要講求“隱形”,何來透明之有?(張立)
http://news.ifeng.com/special/lianghui/taigangao/200703/0306_753_84254.shtml

臺灣軍費開支 
   
  長期以來,臺灣軍費開支一直保持較高水準,在臺財政總預算的各項支出的比例中始終名列首位。在50年代,軍費開支佔財政總預算的70%以上,60年代佔50%,1980年度佔47.2%,全額為28.69億美元;1986年度佔40%,臺灣當局公佈的金額為40億美元,實際開支為50億美元;1992年度"國防預算"在"總預算"中的比例下降為25.2%,但實際金額卻增加到92億美元。
  臺灣的"國防預算",一般根據其用途分為公開和秘密兩大部分。近些年來,臺灣大量向外採購先進武器裝備,其軍費開支大幅增加,特別是海灣戰爭對臺灣軍方產生了強烈的刺激。李登輝和當時的"國防部長"陳履安先後指出,海灣戰爭有許多地方值得臺灣借鑒,軍方刊物《光華》雜誌在一篇文章中強調,"這次中東戰爭,美國使用了許多電子幹擾技術,使得伊拉克軍方的電子通訊、情報系統完全停擺,指揮官完全無法下達正確的作戰指示,在未來,我們就應加強反電子系統的研究。"海灣戰爭結束後,臺灣軍方加緊發展"國防"科技,更新武器裝備,以提升戰力,阻止大陸武力進攻。按照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優先順序、借鑒海灣戰爭的教訓,更加重視制空、制海武器的採購、研製與電子戰技術的研究開發。比較1991年及1992年度臺灣國防預算可以發現,陸海空優先比重有些變化。在1992年度國防預算的武器裝備採購整備及製造上,制空裝備佔51%,制海裝備佔37%,反登陸裝備佔13%。這年臺灣向美、法兩國訂購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戰鬥機後,除每年正常的軍費預算之外,又通過特別預算的方式,編列了為期9年(1993年-2001年)、總額為115億美元的採購戰機特別預算。
  90年代中期以來,臺灣軍費開支相對穩定,但仍有小幅增長,基本保持在100-110億美元左右,分別佔臺灣國民生產總值的5%和財政總預算的22%。1998年度,臺灣正式公佈的軍費預算為2780億元新臺幣(當時約合100億美元),加上當年採購戰機特別預算撥款17億美元,該年度實際軍費預算達117億美元;若按臺灣地區總人口2180萬人計算,平均每人530美元,臺軍人均軍費為2.6萬美元,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擁有的軍費數額。
  近幾年來,臺灣的"國防預算"佔"總預算"的比例略有下降,一般為16.5%左右,2003年為16.63%,約75億美元(2615.6億元新臺幣,1美元可兌34.7元新臺幣),其中公開部分為2196.9億元新臺幣,極機密部分為418.6億元新臺幣,分別佔"國防預算"的83.9%和16.0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臺灣軍事戰略的調整,臺軍費開支的重點又有變化。2003年度的"國防預算"中,軍事投資部分編列約570億元(新臺幣下同),按項目區分為:資訊電子戰137億元(2002年更高達184億元)、防禦性反制武器研發44億元、缺裝補充51億元、制空67億元、制海81億元、地面防衛32億元、戰備工程48億元、教育訓練設施設備32億元、戰略支援76億元、基本生活設施2億元。
http://big5.chinataiwan.org/twzlk/jsh/200802/t20080226_593477.htm
聯國軍費透明制 中共加入
【聯合報07.09.03(楨:玩真的?大家都在玩躲猫猫啦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昨天表示,中共決定從今年起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並恢復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宣稱藉此提高軍事透明度、增進與世界各國的互信。
姜瑜表示,根據聯大決議,中共從今年起將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的軍事開支數據,展現中共致力於增進與世界各國軍事互信的積極態度。
姜瑜表示,由於個別國家自一九九六年起向登記冊提供對台灣出售武器的情況,違背了聯大有關決議的精神及登記冊的宗旨和原則,迫使中共暫停參加登記。有鍵於有關國家現已停止上述做法,中共決定從今年起恢復向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
姜瑜強調,中共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並恢復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體現中共奉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支持聯合國在促進各國軍備透明和安全領域互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少將:軍事透明不可能有統一的標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 《瞭望》

  軍事透明不可能有統一的標准,窮國和富國不可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作爲提高軍事透明度的重要舉措,中國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並從今年起恢複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致力于增進與世界各國軍事互信的積極態度,再次展現了中國致力于建立和諧世界的良好願望和誠摯態度。
  軍事透明度的曆史演變過程
  軍事透明度問題嚴格來說,不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伴隨著國際軍事鬥爭的發展演變而來的。
  最早提出軍事透明度問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主要國家爲確保各國遵守《凡爾賽條約》和《華盛頓條約》所規定的軍備發展限額,提出 了相互監督和核查履約情況的要求和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蘇之間爲了保持戰略平衡,重啓軍事透明度問題的探討。1955年5月,前蘇聯向美國建 議兩國互派人員到對方國家實地核查裁軍情況。美國則提出“開放天空”建議。盡管蘇美兩國都拒絕了對方的建議,但軍事透明作爲一種相互監督和相互施壓的措施 正式出現在裁軍和軍控領域。到了70年代,在美蘇“緩和”的帶動下,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歐安會)開始在全歐範圍內倡導“建立信任措施”(CBM)的概念 和實踐,軍事透明度被確立爲CBM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此後歐安會達成的《赫爾辛基最後文件》等條約和文件中得到充分體現。
  這些文件規定的軍事透明度措施,包括有關國家間提前通報重大軍事行動、交換軍事信息、增加軍事交流、公布軍費預算等。由此看來,軍事透明又是相關國家戰略博弈的産物。
  冷戰結束後,世界主要國家出于各自國家戰略利益的考慮,更加重視軍事透明度問題。近二十年來,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積極倡導提高軍事透明度,歐安組 織、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等地區組織也在提高軍事透明度和建立信任措施等方面作出過多種安排。由此看來,提高軍事透明度已成爲一種潮流和趨勢,是相關國家增 進軍事和戰略互信的一種手段,其積極作用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
  提高軍事透明的一般做法
  話語透明。主要形式是設立軍事信息發布制度。美英法德日等西方主要國家都設有專門的軍事新聞發布機構或新聞發言人,負責軍事新聞的整理、發布和評估。信息發布的主要形式是召開記者招待會、發布新聞簡報及書面聲明等。
  政策透明。主要形式是定期或不定期發布國防和軍隊建設政策文件。例如,美國定期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國家軍事戰略報 告》等政策文件。英、法、德等國均定期發布《國防白皮書》。日本定期發表《防衛白皮書》和《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量建設計劃》等政策文件。俄羅斯近 年來分別對外公布了《國家安全構想》《軍事學說》《俄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等軍事建設指導性文件。各主要國家通過這些政策文件的發布,對外披露本國的 安全威脅判斷、國家戰略意圖、軍隊建設規劃和方向、國防經費預算等重大軍事信息。
  交往透明。主要形式是軍事交流和合作。美英法等國家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軍事熱線、開展軍事互訪、進行戰略磋商、實施聯合軍演、開展學術研討、 進行科技合作、加強院校交流、進行艦隊互訪等,以此促進與其他國家在軍事上的相互透明度。對內,則通過舉辦“武裝部隊開放日”等活動,邀請公衆參觀軍事基 地和設施,以及例行向立法機構和社會團體介紹軍隊建設和發展情況等措施,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和體現全民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知情權。
  從上述西方主要大國提高軍事透明度的實踐來看,軍事透明度實際上包括對內透明和對外透明兩個層面。對內透明層面,主要是向國內立法機構和公衆的 透明。這是因爲:一方面,軍隊作爲政府施政的一部分,必須適當公開其經費使用和活動情況,接受立法機構和公衆的監督;另一方面,軍隊需要通過軍事透明爭取 政府其他部門、社會公衆對軍隊建設的支持,吸引社會上的精英到軍隊服役。
  對外透明層面,主要是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透明。在實施這種透明時,要特別注意把握透明的程度和範圍不能傷及國家安全利益,需要根據國家間關 系的性質(盟友、敵人或非敵非友)及特定時期的國際形勢來進行相應的調整,盟友之間的透明是較高程度的透明,主要考慮是在遇到共同威脅時可以進行戰略協 調;對潛在對手的透明可能是亦真亦假、虛虛實實,或著眼戰略威懾,或著眼戰略欺騙;對非敵非友國家的透明,則有多重考慮,既有施加壓力、影響其發展方向的 一面,也有增進互信、發展合作的一面。
  中國爲軍事透明作出積極貢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度發展,中國現在正在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國際體系,在安全方面,中國倡導和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積極參與地區 多邊安全合作與機制建設,在上海合作組織、東盟地區論壇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中國積極加入並維護國際軍控與防擴散機制,參與並遵守《核不擴散條約》《全面 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生物武器條約》《禁止化學武器條約》《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所附經修訂的《地雷議定書》等,參加了防擴散領域的所有國際條約和相關國 際組織,不斷強化出口管制。
  中國積極開展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加軍事“透明度”。迄今已發表6版國防白皮書。2002年以來,共與11個國家舉行了18項聯合軍事演 習,所有這些聯合軍事演習都通過新聞媒體公諸于衆;同時,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國際救災行動,1990年以來已參加16項聯合國維和行動,共派出 維和軍事人員達5915人次,有8名維和軍事人員在執行任務中犧牲。中國在印度洋海嘯、巴基斯坦地震、印尼地震等國際救援行動中的貢獻有目共睹。中國還在 朝核“六方會談”、伊核等問題上起到了其他國家難以取代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透明”出中國軍人 維護世界和平的拳拳之心。
  軍事透明度需要遵循的原則和做法
  軍事透明與主權的關系,不能損害國家尊嚴和利益。中國曾經對《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的建立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曆年嚴格履行登記義務。但 是,由于個別國家自1996年起向登記冊提供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的情況,違背了聯合國大會有關決議的精神及登記冊的宗旨和原則,中國毅然決定暫停參加登 記。只是在有關國家停止了有損中國主權和利益的做法後,中方才決定于近期恢複向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的進出口情況。由此看來,中國參加軍事透明度制度 是有原則的,這就是不能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利益。
  軍事透明與保密的關系,不能降低軍隊戰鬥力。軍事透明是相對的,不可能絕對透明。西方國家雖然積極倡導提高軍事透明度,但在透明的範圍、程度、 方式、時機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既強調透明,也重視保密。爲防止在對外交流中泄露軍事機密,美國防部專門制定了《對外交流工作指令》,並建立了“審批 -情報安全-接待單位-陪同人員”四級安全保密制度。英軍規定,軍事敏感信息的發布必須由國防情報總局長或國防大臣批准,現役軍人在接受媒體采訪、公開發 表文章以及發布防務信息前,必須向所在單位新聞官或上級新聞機關報告。德軍規定,有關德軍的信息統一由軍隊新聞機構對外公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 軍事新聞。
  軍事透明與互信的關系,軍事透明是手段,軍事互信是目的。軍事透明度問題,實質上是軍事互信的問題。如果沒有起碼的軍事互信,你再軍事透明,人 家也不會相信。例如,中國雖然表示出了提高軍事透明度的良好願望。但是中國軍隊在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不斷有人惡意散布 “中國威脅論”,別有用心地誇大中國的軍力,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如果你不按照他們有意歪曲的、泡沫化的、甚至是妖魔化的不實信息來“稟 報”,他們就會給你戴上“不透明”的大帽子。對于這些人來說,欲壑難填,即便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我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他們就是不信;即便你把軍 艦開到他們家門口,讓他們抵近觀察,他們仍然會說你不透明。對于這些沒有絲毫誠信可言的人,只能不予理睬。
  軍事意圖透明與軍事能力透明的關系,意圖透明重于能力透明。國際安全領域有一個通用的公式:威脅=意圖×能力。光有意圖沒有能力,構不成威脅; 相反,光有能力而沒有意圖,也構不成威脅。中國既沒有威脅別人的意圖,也沒有威脅別人的能力。我國曆屆領導人都向世界人民宣示:中國永遠不稱霸。難道還有 比這更透明的戰略意圖嗎?軍事透明與國別差距的關系,不可能設立統一的標准。軍事透明不可能有統一的標准,窮國和富國不可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軍事透明對 于富國來說,是炫耀武力、實施威懾的利器;軍事不透明對于小國來說,則是安邦保國、避實就虛的工具。
因此,軍事透明應該設立幾條原則:一是自願透明原則。不能強求、不能施壓,更不能幹涉別國內政。二是相互透明原則。不能讓單方透明,而應該是相 關各方同時透明。三是不對等透明原則。軍事強國應該率先透明,不僅要率先透明,而且要率先裁軍。四是漸進透明原則。軍事透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該循序漸 進,成熟一步推進一步。軍事透明,只能是相對的,不要期望值太高。五是意圖優先原則。戰略層面的透明,優于技術層面的透明。各軍事強國應該首先在戰略意圖 上透明,明確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幹涉他國內政”,“主張以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等,只有在戰略意圖上取信于人,才能達到提高軍事透明度的 初衷。(《瞭望》/羅援 軍事科學院少將)
美國媒體稱中國軍費開支數字真實可信?
美國《耶魯全球化》雜志3月5日文章,原題:不是一支被嘲笑的部隊 每年3月,北京都要公布未來一年的年度預算。而作爲預算案的一部分,國防預算總額也將公之于衆。國防預算的公布必將引發一輪對官方數字表示懷疑的媒體風暴。
  然而,讓我們停下來問一句:若是這些官方數字確實反映了真實的國防花費呢?
  西方普遍接受這樣一個觀點:中國每年發布的官方預算數字僅占其真實國防開支的一部分,特別是研發、武器進口、核部隊、武警部隊、人民解放軍預備 役、民兵等都沒有體現在官方數字中。官方預算外的花費到底是多少一直是外界爭論的話題。外界利用不同的來源和方法推測這個數字應是官方數字的1.5倍至 10倍。美國國防部曾表示,中國真正的國防費用應爲官方數字的2-3倍,這將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二大軍費開支國。
  但是,繼續討論中國的“隱性軍費開支”是否公平呢?首先,那些用來支撐“研發和軍備進口等開支並未包含在官方預算內”等觀點的證據通常是未經證實的。
  另外,這些觀點通常是基于推斷,而非事實,例如“230萬人軍隊的采購預算怎么才幾十億美元?”等等言論皆是如此。印度軍隊人數爲中國的一半,軍備質量與中國差不多,其國防花費僅爲200億美元。那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350億美元預算案爲什么就不可信呢?
  事實上,中國對外公布的國防預算正在成爲中國國防真實花費的指示器。特別是當軍費開支不斷增長時,中國花在解放軍身上的費用正在其官方預算數字中體現出來。
  如果中國的官方預算數字體現了其真實的軍費開支,這又意味著什么呢?首先,中國官方國防費用近十年來呈增長趨勢,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北京正在將資金用于實現解放軍的現代化,並克服這一過程中的人員、軍備等其他相關障礙。
  同樣,10多年兩位數增長比率的投入開始帶來“紅利”。現在的解放軍比幾年前更加現代、具備更強的作戰能力,他們擁有第四代戰機、可以與美國神 盾級驅逐艦相媲美的海面艦艇以及現代化潛艇。也許中國仍未完全公開其軍事開支。但即使如此,也沒什么關系。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來源:《環球時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3-09/0824434275.html

俄媒體刊文詳解1992-2007年間對華軍售(組圖)
 
  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2008年12月日前刊文,對1992-2007年期間俄對華武器出口情況進行了介紹和分析。文中指出,從總體上看,俄對華武器出口近些年來已呈現出明顯的衰退態勢,而且中俄雙方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合作方式將會出現新的局面。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問題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自前蘇聯解體以來,在中國進口的主要常規武器中,有超過90%都來自于俄羅斯(占同期俄武器出口總量的39%)。然而在2007年,中國進口的俄制武器總量急劇萎縮了63%,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情況直接導致了俄2007年度的武器出口總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29%。除此之外,中國在過去的一年中再未向俄羅斯訂購任何一種昂貴的武器,例如大型水面艦艇或是最新式的作戰飛機。
  從1992年起,俄羅斯總共向70個國家和其他最終用戶提供過基本類型的常規武器。廣闊的出口市場也使得俄羅斯成爲僅此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占據著國際武器市場19%的份額。在1999-2006年期間,俄對外武器出口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並一度占據了全球武器市場26%的份額。從總體上說,俄武器出口的猛增主要得益于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大量訂貨。在本世紀初的幾年中,中印兩個亞洲大國向俄羅斯購買了一系列大型常規武器系統,其中包括潛水艇、航空母艦、攻擊性作戰飛機、遠程運輸機、空中加油機、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等。這些武器裝備不但鞏固了中印作爲地區性大國的地位,而且擴展了這兩個國家在境外用兵的潛力。2007年,中國仍是俄制武器裝備的最大進口國,總共進口了26%的俄出口武器(在2006年這一比重爲54%)。而印度所占的份額則略有上升,從2006年時的15%提高到了20%。
  由于大型水面艦艇和現代化作戰飛機的出口會顯著影響某一具體年份的武器出口總額,因此俄每年的對外武器貿易指標都會出現劇烈波動。例如,要分析俄2007年度對華武器出口額較上一年大幅下降的原因,就必須考慮到中國在此期間進口的俄制武器的種類。在2006-2007年間,俄羅斯向中國提供了12架米-17直升機、用于裝備護衛艦和驅逐艦的雷達系統、用于裝備戰鬥機的航空發動機、一系列空對空導彈、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和反艦導彈等。據估計,中國軍隊在2006年總共裝備了17架殲-11戰鬥機(均由蘇-27SK戰鬥機部件成品組裝而成),而在2007年則只組裝了11架。但影響這兩年軍事貿易額的主要因素卻是:中國在2006年獲得了一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兩艘“基洛”級柴電動力常規潛艇;而在2007年,中國則未進口此類價格昂貴的艦艇。
  當然,俄2007年對華武器出口的銳減並不意味著兩國間軍事技術合作將發生巨大變化。倒是有一點需要引起人們的格外重視:在2007年中俄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竟然未舉行過一次會議(其通常每年會舉行兩次),同時,中國在過去的一年中也未與俄方簽訂任何參觀艦艇和作戰飛機的新合同。而導致缺乏大宗訂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中國人希望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二是對先前與俄方簽署的采購合同遭到延誤表示不滿;三是對近些年來獲得的俄制武器的質量有所不滿。不過,盡管存在著這些問題,北京還是對俄方提出的有關向中國提供蘇-33艦載戰鬥機和蘇-35超機動戰鬥機的建議表示出了興趣。當然,俄羅斯領導層在對是否要繼續向中國提供最現代化的武器方面目前仍存在著分歧。有人擔心,中國可能只會從俄羅斯進口少量的現代化裝備,之後便會開始其擅長的仿制工作。
有消息稱中國J-11B戰機國産化率已達到90%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這裏當然是指蘇-27SK/J-11戰鬥機遭遇的問題。中國曾于1996年宣布將采購大約200套用于組裝蘇-27SK的全套部件(中方組裝的蘇-27SK被稱爲J-11)。然而,到了2004年,北京方面突然宣布,將只會采購可組裝大約100架J-11的部件,其理由是中國企業已能夠自行生産所需的全部配件。2007年,中國展示了首批國産的J-11B--其外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俄制蘇-27SMK。有消息稱,J-11B的國産化率已達到了90%。另有報道稱,J-11B將裝備中國制武器系統和國産的WS-10A航空發動機。種種迹象表明,盡管中方已廢除了有關與俄方聯合研制J-11戰鬥機的協議,但俄官方至今仍未對此進行公開譴責。或許,中方的舉動可以用來解釋,爲什麽俄羅斯會選擇與印度在2007年10月份簽署有關聯合研制和生産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協議。雖然俄方曾與北京討論過類似的計劃,但去年與印度簽署協議的舉動表明,俄羅斯似乎更願意將某些最現代化的武器系統甚至是技術提供給印度,而非中國。
  與此同時,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德米特裏耶夫日前透露,俄中今後將進入新的軍事技術合作階段--聯合研制高技術武器裝備。
  他認爲,今日在北京舉行的俄中第13次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將成爲雙方邁上新的合作階段的一個裏程碑。該階段的一大特點就是聯合研制高新技術、新概念武器和軍事技術。德米特裏耶夫指出,中方對單純進口俄制武器和技術裝備已不再感興趣,因爲“該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在缺乏我們幫助的情況下獨立生産這類裝備”。他表示,在此次會議上中俄雙方已就一系列問題達成共識,尤其是,中國不但同意將繼續根據俄方的許可生産蘇-27和蘇-30戰鬥機,而且將在所有的“蘇”系産品上俄方進行合作,其中也包括最新式的蘇-35。
  不過,在北京會議期間,中俄雙方仍未簽署任何采購合同。俄軍事工業整體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已表示希望先采購3-5架蘇-33艦載戰鬥機,之後將再購買14架。而俄方則堅持要中方采購更多的數量。除此之外,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中方還表達了采購性能超過S-300PMU2的俄最新式防空導彈系統S-400的意願。至于雙方之前簽署的有關38架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78加油機的采購合同是否仍會遭到凍結,據悉,中方希望采購數架配備有D-30發動機的伊爾-76,但D-30發動機的生産工作目前已處于停滯狀態。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方的舉動意味著相關談判已經終止。中國人現在更希望生産自己的軍用運輸機。”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出,俄對華武器出口總量下降和中方訂貨減少的趨勢今後仍將保持下去。這一態勢其實在前些年就已有所預示--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和俄領導人從總體上並未采取有效措施以維持俄作爲中國主要進口武器供應國的地位。2007年12月底,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夫曾宣稱,俄企業目前掌握著總價值達320億美元的武器銷售合同,但對這一數目做出重要貢獻的卻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時間將證明,來自這些國家的訂貨是否能夠彌補對華出口萎縮所造成的損失。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6/0743534972.html
 
平可夫:中國造航母技術劣勢明顯可能與俄合作
 
  ●俄羅斯造船業權威人士透露,中國首艘航母將會采用俄羅斯的滑跳式飛行甲板
  ●中俄兩國建造航母的時間表十分相近,但雙方建造技術和能力差別巨大,中國劣勢明顯
  ●俄希望在建造航母過程中與中印合作,降低總體生産成本
  美國合衆國際社2008年12月12日發表平可夫的文章稱,未來五年內,印度、俄羅斯和中國將幾乎同時動工建造航母,三國采用的設計理念、技術和裝備也幾近相同,這將開創世界航母建造史先例。目前三國政治關系和暖,爲俄羅斯與中印兩國進行航母技術合作掃奠定了基礎。
  平可夫在文章中稱,中國建造航母的計劃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並非秘密。他稱從俄羅斯造船業領域獲得權威消息,稱中國已坦誠向俄方通報了建造航母的設想,畢竟中國航母計劃需要得到俄羅斯方面的技術幫助和子系統裝備。
  中國首艘航母將采用俄滑跳式飛行甲板
  此前,有消息稱中國已經從俄羅斯購買一批艦載機著陸攔阻設備。俄羅斯造船業權威人士也證實,中國首艘航母將會采用俄羅斯的滑跳式飛行甲板。該人士稱,“滑跳式飛行甲板是俄羅斯的發明,中國和印度已表示有意采用該設備。”滑跳式甲板是將航空母艦最前方的飛行甲板的仰角提高,使艦載機一部份的速度轉爲向上的升力。相較于垂直起飛,此種方法較節省油料。
  平可夫透露,印度一年前正式啓動航母制造計劃。印度有意采用俄滑跳式甲板設計,並從俄進口鋼板進行制造。此外,印度還將采購俄羅斯的米格-29戰機作爲艦載機。目前,印度是亞洲唯一擁有航母的國家。其從俄羅斯購買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正進行改造升級,也將很快服役。
  與此同時,俄羅斯本國也啓動了了雄心勃勃的航母制造計劃。2007年,俄羅斯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馬索林宣布俄海軍在2020年之前至少需要三艘航母,並建造核動力航母。目前,新航母的設計工作已交付俄涅夫斯卡耶設計局,大約2010年前完成,首艘航母有望在2016至2017年完成。平可夫稱,中國也有望在2016至2017年建成首艘航母,不過其目前尚未向俄提出技術請求。
  平可夫在文章中透露,俄羅斯航母建造計劃尚未正式列入該國2005至2015年國防裝備發展議程。而且,俄羅斯海軍內部就“新航母是否使用核動力推進系統”意見不一,迄今沒有做出最終決定。
  平可夫認爲,盡管中俄兩國建造航母的時間表十分相近,但雙方的建造技術和能力明顯差別巨大,中國方面劣勢比較明顯:
  第一,俄羅斯擁有35年的航母建造經驗,包括建造“烏裏楊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和經驗(該項目未完工,在冷戰結束後停止);中國海軍則沒有這樣的經驗。
  第二,俄羅斯擁有建造航母的全套生産技術,中國海軍則需要四處求購這些技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俄海軍有豐富的航母操作經驗,而中國海軍在這方面經驗幾乎爲零,包括建造大型水面戰艦和戰略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經驗也不足。
  此外,俄海軍目前仍有裝備巡航導彈的核動力潛艇與核攻擊潛艇在役,比如5艘“P671工程”核攻擊潛艇、8艘“949B工程”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及十多艘“970工程”系列攻擊核潛艇。此外,首艘最新P885核攻擊潛艇也已下水。大量的戰艦和大噸位的核潛艇,使俄海軍能夠立即組建三個航母編隊,這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落後的戰力形成了鮮明對比。
  俄希望與中印聯手 降低造航母成本
  俄羅斯副總理伊萬諾夫日前表示,建造3艘航母大約需要5萬億盧布。俄羅斯總理普京最近也表態支持航母計劃。普京去年2月曾表示,建造航母將會刺激俄羅斯經濟增長,提高該國的福利水平。不過,今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機,讓俄軍方希望在建造航母過程中,希望能夠以某種方式與他國合作,盡量降低總體建造成本。在這一背景下,中印兩國的航母計劃進入俄羅斯視野。
  蘇-33戰機生産是俄羅斯降低成本的機會之一。中國已經表示希望購買蘇-33戰機,但該機生産線多年前已經關閉。如果俄海軍新建航母也需要該戰機的改進型,該戰機生産線就有望重開,中國的加入則會降低生産成本。
  目前,俄羅斯國內有兩家船廠能夠建造航母。其一是位于阿爾漢格爾斯克區北德文斯克市的Sevmash海軍造船廠。目前,該船廠正幫印度升級“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該造船廠還曾爲中國建造兩艘基洛級-636潛艇。平可夫認爲,如果俄決定爲新航母采用燃氣渦輪,就很可能會選擇該造船廠。該船廠爲印度海軍航母生産燃氣渦輪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經驗。
  另外一家造船廠是坐落在聖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該船廠曾爲俄海軍建造了重達24000噸的Kilov級核動力巡洋艦。該巡洋配備KN-3型核反應堆。平可夫認爲,如果俄羅斯選擇建造一艘核動力航母,該造船廠就可能中選。
  平可夫稱,在俄新航母的設計工作完成之前,俄海軍對新航母究竟采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的爭論將會繼續下去。在贊成使用常規動力的人群中,也同樣存在分歧:新航母的推進系統是采用四個還是六個渦輪,還是繼續使用常規渦輪與鍋爐。
  如果俄方決定使用燃氣渦輪,中俄兩國可以選擇烏克蘭的DN-80燃氣渦輪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功率爲24300馬力。中國已經獲得了DN-80燃氣渦輪的生産許可。中國海軍的052B/052C驅逐艦目前使用的也是這種推進系統。另外一種可供選擇的燃氣渦輪,是俄羅斯與烏克蘭聯合研制的M90FR發動機,其功率爲27500馬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5/0841534812.html
 
 
巴專家:梟龍可能外銷1500架朝鮮會買200架
 
  據2009年3月1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中國曆史上單筆金額最大的軍售合同7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簽署。依據這份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中巴兩國將合作生産42架“梟龍”戰機,並開展相關合作。而巴基斯坦媒體稱,未來兩國將合作生産250架梟龍,造價達30億美元。這筆交易引來印度媒體的一些抱怨,有人預言梟龍將成爲巴基斯坦空軍的脊梁,但經常批評中國向動蕩地區出口“沖鋒槍和火箭筒”的西方國家這一次幾乎找不到什麽茬。巴基斯坦一名軍事專家認爲,由于物美價廉,梟龍有可能在全球賣出1500架,成爲“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此前中國出口的最多的戰鬥機型是殲7,共賣出六七百架。但一名瑞典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美俄等長期霸主相比,中國暫時連國際軍機市場的“後起之秀”都算不上,不過梟龍戰機的價格水分比西方戰機小得多,中國算得上是“模範商人”。
  巴向中國貸款買梟龍
  巴基斯坦買過美國、法國的多種型號戰機,但一直是西方武器“最失敗的進口者”,西方對向巴出口進攻性武器一直疑慮重重,多次變卦。在巴基斯坦,梟龍戰機有另外一個名字———JF-17“雷電”戰機,據說此名意爲該機型已超越了巴基斯坦目前列裝的美國F-16舊機型。3月7日的消息一出來,巴空軍參謀長坦維爾少將就表示,依據協議,這42架戰機不久後將成爲巴基斯坦空軍主力機型。坦維爾介紹說,梟龍未來將在巴基斯坦量産。他還透露,巴基斯坦將在2010年從中國獲得首架空中預警機,而生産協議的簽署,將使在2015年前幻影和F-7P戰機逐漸退役的巴空軍“後續有機”。巴媒體稱,這一合作將有助于巴基斯坦成爲世界上少數能組裝生産第三代戰機的發展中國家。
  巴聯合通訊社稱,“雷電”戰機是中巴兩個友好國家遠見、友誼與合作的成果,隨著“雷電”進入完全作戰階段,巴空軍將擁有尖端航空電子系統、能執行全天候精確打擊的現代化戰機,“保衛我們的祖國不受任何侵略”。
  印度媒體幾乎與巴基斯坦媒體同時報道了中巴簽署軍售大單的消息。印度報業托拉斯稱,梟龍戰機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成爲巴基斯坦空軍的“脊梁”。印度亞洲通訊社稱,這項合作鞏固了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友誼。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國際事務部長陳灌軍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依據中巴此次簽署的42架梟龍戰機銷售及兩國合作生産該型戰機合同,將由中方商業銀行向巴方提供貸款購買戰機,以後巴方再分期還款還息。該公司專業人士堅持認爲,單座單發(動機)的梟龍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第三代先進戰鬥機,完全由中國設計制造的航電系統已經達到世界第三代戰機的先進水平。飛行員出身的巴基斯坦駐華使館的空軍武官布哈裏說,他最贊賞梟龍的就是其航電系統。
  其性能完全可以和F-16C/D型媲美。美國F-16系列戰機被認爲是世界銷量最高的第三代戰機,但F-16C/D型戰機的價格高達4000萬—5000萬美元;俄制米格29戰機價格也在30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之間;目前美國的F-35戰機價格約爲7000萬美元;而最先進的F-22超過2億美元。相比之下,2007年中航工業交付巴方的8架梟龍戰機合同總額不到2億美元,而如今這42架飛機合同總額爲10億美元。據介紹,梟龍價格如此低廉是因爲此次是賣給共同出資研發的巴基斯坦,今後賣給別的國家,價格會有所提高。但即使如此,比起國際上同類型飛機,梟龍至少便宜1/3。
  據陳灌軍介紹,中國航空工業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向國外出口戰鬥機,當時主要的出口機型是“殲-7”,前後一共出口了600多架,主要銷往和中國關系比較好的第三世界國家,像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國、約旦、尼日利亞、納米比亞等國,這些國家和地區到現在爲止依然是中國戰機出口的主要國家。戰機服役二三十年了,當然需要有其換代的後繼機,這樣才能保持住中國戰機出口的市場。因此,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航空工業很自然地開始考慮研發一種必須具有很高性價比的第三代戰機,道理很簡單,既要滿足這些國家的國防需要,又要讓這些國家買得起。
  自1992年起,中航技與巴基斯坦空軍達成協議,研發梟龍。當時該機型稱爲“超7”。2003年8月,“超7”首飛成功,中巴雙方正式將其更名爲“梟龍/JF-17”。據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介紹,作爲中國軍機出口的主力機型,梟龍的特點是體積小,機動性強,這同時以減少載油量、載彈量和無法裝備大功率雷達爲代價,但也因此降低了成本。
  “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
  今年3月,巴基斯坦“大戰略”網站軍事分析家侯賽因在其專門論述梟龍性能的分析文章中稱,梟龍是“第三世界國家的閃亮軍刀”。文章稱,作爲米格21和F-5的替代機型,梟龍顯然擁有巨大市場,規模可能遠大于預期。他個人預測,第三世界國家的空軍將大量訂購,使梟龍最終全球銷量達到1500架。其中巴基斯坦購買250架居首,朝鮮200架次之,買得最少的阿塞拜疆和坦桑尼亞也分別要買6架。
  據陳灌軍介紹,現在,世界上能完整研發、制造第三代軍機的只有美、俄、法、英、瑞典、日本和中國。按照《簡氏防務周刊》的排列,世界上軍備出口的國家排序是美、俄、法、英、中。中國的出口戰機雖然性價比高,但還是很難沖擊軍機貿易的固有國際格局。在軍事裝備市場上,政治因素經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牌的軍機制造大國都有自己傳統的市場勢力範圍,其他國家難以打入。所以中國的軍機出口主要面對的還是有需求的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中有些也向美、俄和一些歐洲國家購買戰機,但從國家安全和經濟力量的角度考慮,它們追求軍備采購渠道的多元化。陳灌軍說,嚴格意義上說,梟龍尚未最終定型,所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還沒有對更多的潛在客戶推銷這型戰機,但已有很多亞非國家的空軍高層對梟龍表示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梟龍問世後,由于使用的是俄制RD-93型發動機,還曾在中俄印之間引發了一場風波。出于對巴基斯坦的戒心,印度一直反對中國向巴出售梟龍戰機,並因此向俄羅斯施壓,要求俄停止向中國出口RD-93型發動機。一些俄羅斯專家由于擔心失去印度的軍火訂單,也跟風宣稱中國無權將俄制發動機裝配的梟龍賣給巴基斯坦。但俄羅斯官方在此問題上一直沒有明確表態。2007年11月,《生意人報》等俄羅斯媒體報道說,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已允許RD-93型發動機隨中國戰機出口到巴基斯坦、埃及、尼日利亞等6國。中航工業相關人士表示,中俄已就這一問題達成共識。
  中國是口碑不錯的“模範商人”
  從非洲媒體的報道來看,以梟龍爲代表的中國軍品還是有著很不錯的口碑的。赤道幾內亞《加賽塔報》2月26日題爲“中國武器在非洲”的文章稱,中國武器在非洲有著悠久的曆史。上世紀60年代,大多數中國武器被無償援助到非洲,而如今,紅旗-9地對空導彈等精密武器被頻繁介紹給有財力的非洲客戶。文章提到,梟龍是中國在非洲推介的軍售明星,目前已有津巴布韋、尼日利亞等多國感興趣。中國K-8教練機在非洲也有良好口碑。
  雖然中國作爲國際戰鬥機市場的“新人”近來表現良好,但在一些老牌軍售大國看來,中國似乎還差得很遠。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是國際知名軍事問題研究機構,在那裏工作多年的資深研究員凱爾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際軍火市場,中國暫時連“後起之秀”都稱不上。有統計說,全球80%的沖突相關方使用過美國的武器裝備。該研究所去年發布的國際軍火市場報告顯示,在2003年至2007年中,美國在世界軍火出口中所占比例高達30%,俄羅斯占25%,此後分別是德、法、英、荷、意大利和瑞典。凱爾認爲,美、俄、德、法、英五國在軍火出口中的排名會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比較穩定。“因爲國際軍火市場已很成熟,中國這樣的後來者很難擠入”。
  凱爾說,國際上公認軍火是最賺錢的商品之一,原因便是利潤高、價格水分大,以美國生産的F-15、F-16系列戰鬥機爲例,其市場銷售價格是成本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相比之下中國梟龍在價格上占據著極大優勢,水分不大,“不能說中國的軍工企業一點利潤也沒有,但與美、俄等國動輒幾倍幾十倍的利潤率比,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模範商人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1/1207545109.html
 
俄羅斯稱中國將成世界第七大軍艦出口國(組圖)09年03月11日  東方網
 
  俄羅斯《武器市場》雜志日前對今後五年內全球軍艦出口市場的形勢進行了展望。據其預測,在2009-2013年期間,全球軍艦出口數量將達到69艘,總價值約225億美元。這期間,俄羅斯、中國和韓國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有所增加,而德國、英國和荷蘭所占份額將會下降。
  《武器市場》雜志在其報告中指出,在2009-2013年間,俄羅斯將是全球最大的軍艦出口國,其出口量將達到10艘,總價值達62億美元。
  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別是西班牙和德國。其中,前者的軍艦出口數量略少,爲6艘,但總價值卻達22億美元,而後者的出口數量雖然可達到8艘,但總價值要略低一些,約爲20億美元。
  僅隨其後的是法國,出口數量也爲8艘,但總價值略低一些。
  占據全球第五大軍艦出口國地位的將是英國。其總出口量爲5艘,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
  居第六位的是荷蘭,其出口量與英國相同,價值也非常接近。
  憑借著向巴基斯坦出口的8艘F-22P型護衛艦,中國將成爲今後五年內全球第七大軍艦出口國。
  位居第八至第十位的分別是美國、韓國和意大利。其中,美國的軍艦出口量將僅有一艘,價值爲4.75億美元。而韓國和意大利的軍艦出口量將分別爲兩艘和三艘,價值分別爲3.37億美元和3.09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3-11/0901545086.html
 
美國稱2008年中國98式主戰坦克産量世界第一
 
  中國是坦克生産大國,國産坦克在外銷領域也有一定建樹。美國研究機構“國際預測公司”2009年3月3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未來10年內,中國制造的坦克將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
  報告指出,從2009年至2018年,世界各國預計將生産6500輛主戰坦克,總産值267.6億美元。其中,中國的98式坦克值得關注。作爲2008年制造數量最多的型號,98式在去年新增了100余輛,總價約合3.96億美元。
  同時,各國對現役坦克進行現代化改進和翻新的花費也將上漲。根據該機構分析師迪恩?洛克伍德的說法,五角大樓2008年度總共斥資14.6億美元,爲美軍現有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提供升級和維護。前述中國98式坦克的總價,只相當于這筆合同的27%。
  而就絕對數量來講,報告稱,中國的98式坦克將與巴基斯坦的“哈利德”坦克(注:由中巴聯合研制)和俄羅斯的T-90坦克共同稱雄國際市場。在2018年前,以上3種型號的生産數量將占到總數的60.57%,其産值也將占到總額的52.28%。
  這一預測結果表明,歐美國家稱霸世界坦克市場的時代已成爲過去。不過,考慮到美國M1以及德國“豹”2等高端型號的性能優勢,它們仍將被視爲衡量坦克技術水平的主要參照對象。
  報告還補充說,坦克之所以能夠在未來戰場上繼續生存,是因爲重裝甲部隊的作用在實戰中得到了驗證。以2003年至今的伊拉克戰爭爲例,迪恩?洛克伍德強調,“在城鎮中那些狹窄的街道上,‘艾布拉姆斯’坦克成功扮演力量倍增器的角色,滿足了不對稱環境下的作戰需要。”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1/0805545075.html
 
 
另參本館:中國軍工 
 
 
 
 
 

上一篇:鐽震?達陣?

下一篇:中國軍工

阿楨 2024-05-20 02:24:30

美公佈無人潛航器 美媒:中國至少6型開發中 性能領先各國 2024/05/19 中時

日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高調宣佈,美國諾格公司最近測試了最先進的蝠魟(manta ray)無人潛航器,號稱參考了海洋生物蝠魟優雅滑翔運動方式,展示潛航的獨特部署能力。但是西方軍事專家指出,中國新型超大型潛航器(XLUUV)在馬來西亞的亞洲防務展上展示並出口銷售,其水下武器發展早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幾天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高調宣佈,美國最新的無人潛航器是諾格公司的「蝠魟」,其原型於2月和3月在加州南部進行了測試。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表示,蝠魟的優勢在於其能夠根據任務切換有效載荷,還可以被分解並裝入5個標準的貨櫃中,運輸到將要部署的地方,並在現場重新組裝。該無人潛航器的原型在馬里蘭州建造,然後在加州海岸重新組裝。 中國自主開發的無人潛航器已有多年,且有數款型號出現在國際防務展上。
CNN指出,美國發展無人潛航器的同時,中國也在無人潛航器方面取得進展,它與大多數中國武器系統一樣,已經開發了至少15年,現在可能擁有類似於美國「虎鯨」的無人潛航器(帶有魚雷)正處於測試階段。 日前舉行的馬來西亞防務展上,中國保利集團對外公開了自己的「波塞冬」—— UUV-300CB大型無人潛航器。
陸媒《環球網》引述海事與防衛專家薩頓(H I Sutton)的分析稱,根據已公開情報,中國至少有6個超大型無人潛航器正在開發中。而且除澳大利亞、美國和中國外,其他從事無人潛航器研究的包括加拿大、法國、印度、伊朗、以色列、挪威、俄羅斯、韓國、烏克蘭和英國等國。 薩頓還在美國《新聞週刊》上發表文章指出,本月早些時候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洲防務展上,中國已經公開展示了一款無人水下潛航器,該系列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能夠裝備武器並且對外出口,「凸顯了北京發展自主水下武器的決心」,這也證明「中國在這項新興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陸媒還引述匿名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正在加快對無人潛航器等無人水下裝備的發展,並努力將其用於分佈式作戰系統。而在這個過程中,卻不忘拿中國作為靶子,渲染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速度以及威脅程度在加大,無非是爲了美國軍方可以打著中國軍事威脅的幌子,其實只是為爭取到更多的軍事預算而已。

阿楨 2023-02-06 07:38:25

【王雨田】英國研製探測潛艇終極技術,中國緊追其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2gF2UyGC8g

用AI尋潛艇 2022-07-18

當今用於探測潛艇的傳感技術正在迅速進化,不止通過聽到潛艇的聲音,而是通過各種非聲學技術精確定位它們的位置。通過潛艇發出的微量輻射和化學物質、地球磁異常檢測 (MAD)以及鐳射或 LED脈衝的反射光,都可以檢測潛艇的位置。不MAD僅在低海拔或水下工作,它通常不夠靈敏,無法 從海底電磁場的許多其他細微變化中 找出由潛艇引起的干擾。雷射雷達具有更好的射程和解析度,可以安裝在衛星上,但它消耗大量功率,也非常昂貴,尤其是在太空中運行時。2018年NASA發射一顆鐳射成像衛星的成本超過10億美元。
水下感測器陣列需要放置在不受拖釣或釣魚、不受地震活動影響的地方,並且靠近可以對其進行監控的位置,這嚴重限制了可用的選項。解決精確放置需求的一種方法是使感測器移動, 水下無人機群可以做到,一些專家建議將它們作為終極反潛力量。例如,美國海軍正在開發低成本無人機集群技術,用於執行監視任務。每架Locust重約 6 公斤,售價15,000 美元,可配備 MAD 感測器。
更強大的潛艇探測手段在於“商業衛星對地球表面的持續覆蓋”,這些衛星中有2,800多顆已經在軌。它們配備了廣泛的傳感技術,包括合成孔徑雷達 (SAR),可以在遠距離捕捉到活動的微小變化。但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即使你即時定位了一艘潛艇,10分鐘後也很難再找到。
人工智慧如何協調其他檢測技術探尋潛艇

中國一項神秘技術曝光,未來或成潛艇的死亡之星!

香港《南華早報》2018-10-01題為《潛艇的「死亡之星」》的文章稱,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搭載強大雷射器的衛星用於反潛戰,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利用它來準確定位100公里的區域海面下500米深的目標。而曾經美蘇曾經進行過這類實驗,其最大探測深度不到100米。
  相關新聞
搶編國造潛艦後續艦3000億元以上的特別預算:精確度恐嚴重不足

阿楨 2022-12-08 09:28:47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