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性愛
何必再立<虛擬性愛>,前評<不合時宜的《真善圖博網》>不是已提及相關譯著二本:《虛擬性愛》(新新聞,1998)。《愛上電子情人》(商周,199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858/20050917180207
大不同,這回是: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畢業生傅怡文的論文《網路性關係—台灣虛擬性愛個案調查與分析》。
國外早有不少類似論文,台灣本土的《網路情色報告》(探索,1999)也早有。
估且一貼,供參考。
虛擬性愛 他釋放獸性【聯合報╱記者林嘉琪08.03.09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畢業生傅怡文以虛擬性愛為論文題目,訪問在虛擬性愛遊戲中的男女,完成「網路性關係—台灣虛擬性愛個案調查與分析」論文,她認為,虛擬性愛沒有實際身體接觸的性愛行為,具有隱匿和安全性關係的特質。
傅怡文昨天發表論文,她在二○○六年四月至六月間,針對十八至廿四歲的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曾聽過虛擬性愛,男生的接受度比女生高。傅怡文與八位受訪者深度訪談,受訪者都表示,碰到適合的情境與不錯的對象,會固定與對象持續虛擬性愛。 傅怡文認為,藉由虛擬性愛的匿名特性,可讓人們表現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例如受訪者安妮(化名)表示,「跟男朋友做愛時,我是乖寶寶,但在電愛的時候,我希望被粗暴的對待,這種要求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沒辦法說出口的,讓我覺得很興奮。」
對小馬(化名)喜歡在虛擬性愛中扮演強暴者、狩獵女性者,「這讓我有一種釋放獸性的感覺。」小馬覺得,自己對於粗暴的性的慾望,與他現實中所受到的教育與所呈現出來的形象違背,但虛擬性愛的隱匿性,讓小馬「帶著些微罪惡感的樂在其中」。
傅怡文在研究中指出,人們在尋求虛擬性愛時,並非只是單純追求性的滿足,有可能建立長期與穩定的關係。安妮在現實生活中交往過多位男朋友,但她與網交的另一半卻維持長達七年的關係。
從事資訊業的簡單(化名),和太太就是長時間以虛擬性愛互動,後來交往後結婚,結婚後簡單仍然維持使用匿名的虛擬性愛習慣,也就是發生人們常說的「虛擬外遇」,不過簡單並沒有讓太太知道。
樹德科大性學所所長林燕卿認為,必須面對性多元的議題。林燕卿指出,毋須太嚴肅看待虛擬性愛,具有婚約的任何一方,網路性愛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情趣用品;對未婚男女而言,可能透過虛擬性愛,達到幻想情境中的浪漫,同時也避開了現實的風險與法律規範。
給完「愛的一發」 兩人相敬如冰【聯合報╱記者 陳威廷】08.03.09
下了班,阿弘拒絕了所有邀約,一進家門就按下電腦開關,連上常去的BBS站。
「想看訊嗎?」他不斷重複這個訊息給站上每名女性使用者。「滾」、「不要」、「沒興趣」,不斷被拒後,阿弘有些焦躁,直到「好友上線」訊號亮起,他眼睛又亮了起來。
「怎麼啦,今天這麼早就想我?」兩人一言一語地傳訊,之前的焦慮感也消失無蹤,「要玩嗎?」「色鬼,你又想給我『愛的一發』啦?」女網友欲拒還迎,卻同時連上MSN,打開網路攝影機。
只見阿弘除了打字,右手悄悄伸進褲子裡,窸窸窣窣抽動。螢幕對話窗裡的身影,雖未露出臉部,卻明顯是女性軀體,她羅衫漸褪,不一會兒就只剩胸罩。
兩人就在網路攝影機前,透過文字做出對方想看的動作,數分鐘後,阿弘忍不住,依約「隔空」給了女網友「愛的一發」。結束後,兩人關係急速降溫,「結束了,先休息吧!」他隨即掛斷電話,接著整理殘留地上的「愛情結晶」。
阿弘說,「在這個領域,我也算是『百人斬』啦。」比例上,男生多於女生,「有上網的人,多少都想嘗試。」
有過網交經驗的女學生雅婷說,她通常到有成人分類的BBS站「等著」被找,只要暱稱「明顯」,前來試探的男網友,就讓她忙到無法一一回訊,「一晚上十多人傳訊約我電愛,還算是小CASE了。」
雅婷表示,女生真的要關起房門,躲在電腦後面時,才敢露出本性,勇於滿足性需求。她認為,很多女生是因為好奇才嘗試網路性愛,不一定愛玩,且這種事不可能跟朋友說,有多少人會玩,實在無從得知。但從上網熱絡的情況推斷,像她這種上網「找愛」的人,真的不少。
莽夫沉迷網愛 妻不從就被毆【聯合報╱記者陳威廷08.03.09
「啊!不行,我要(出)來了!」這不是黃色小說,而是愈來愈多人沉迷其中的「網路性愛」。透過網路視訊和鍵盤,讓床笫間的喁喁私語躍然網上,撫慰螢幕前孤寂的男女。
彰化縣刑警大隊大隊長張獻元指出,網路性愛衍生不少問題,幾年前有奧運選手因網戀身分曝光遭勒索;也有人因沉迷其中傷及家人,台中縣就有一名林姓男子強迫太太和他搞網路性愛,妻子不從被痛毆,聲請保護令獲准。
張獻元說,網路性愛引發的犯罪案件雖無統計,但愈是都市化地區,網路性愛衍生的問題也較多。
有豐富網愛經驗的阿弘說,「網愛(cyber sex)」最早是男女網友利用BBS一對一聊天視窗,以純文字敘述性愛。網愛不能只是「嗯嗯啊啊」的打字,還得描述場景、用文字架構氣氛,除要有豐富想像力,重要的是「打字要快!」「女伴想玩角色扮演,你還得會說故事!」
阿弘指出,早期網愛就像演文字A片,現在大都是透過網路即時通和網路視訊,讓對方有如站在你面前寬衣解帶,差別只在無法觸及而已。
上班族Maggie就是如此,她坦承自己色大膽小,以往只敢上BBS站找網友,再透過電話,傳遞情話滿足性慾。她還特別申請「專線」,想玩時,將號碼加密撥出,結束後便關機。
現在Maggie有了男友,即使相隔兩地,仍可利用MSN,以網路攝影機互拍身體,進行「網路性愛」。她形容,網路性愛有時比真實性愛更令人臉紅心跳。玩過網路性愛的人多數坦承,感覺雖隔了一層,但與實際接觸相較安全性高,是保守男女解決性需求的好選擇。
學者觀點》拿捏分寸 不要深陷【聯合報╱記者陳威廷、08.03.09
從事青少年網路成癮相關研究已有七、八年的大葉大學教授黃德祥指出,所謂的網路愛情已發展成三種層次,第一種是極端型的網路性愛;第二種層次則是網路援交,先利用網路牽線,再約出來從事性交易;第三種則是談網路戀情,和網友以「老公、老婆」相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教授郭麗安說,不必面對面的網路性愛,省力、快速,一晚可換好幾個愛人,不必負責,可滿足現代人不想花時間經營,但又渴望愛情的需求,是網路性愛興起主因。
她說,喜歡網路性愛的人中,部分是透過網路虛擬世界紓解現實生活的壓力;另一部分是因沒足夠能力解決性需求,只好經由網路達成願望,滿足性幻想。
郭麗安指出,網路愛情和網路性愛都應該拿捏分寸,分辨真實與虛幻。假如深陷其中甚至無法自拔,那就麻煩了。
乖乖女網愛 變豪放女【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08.03.09
「網愛」成流行?樹德科技大學今天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網友曾經有過或渴望擁有這種肌膚沒有實際接觸的性愛模式,享受沒有壓力、也沒有太大負擔的速食情愛。
負責執行這項「網路性關係--台灣虛擬性愛個案調查與分析」研究的樹德科大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傅怡文表示,三年多來,她上網到BBS及PTT網版中,發現95%網友聽過網路虛擬性愛,90%知道網路虛擬性愛是什麼,而曾經有過這種虛擬性愛經驗,或是渴望嚐試這種經驗的占50%以上,比率相當高。她並訪談8名成年網友,深入了解網路虛擬性愛的真實世界。
傅怡文說,訪談發現這些網友多因好奇、好玩及尋求刺激,才上網結交朋友,並發展出透過網路文字、聲音及視訊的虛擬性愛。一段時間後,有人覺得不好玩或有罪惡感而離開,但也有人沈迷其中,樂此不疲。
真實的他太拘謹 她想盡情享受快感
迷戀虛擬性愛,是不是都是單身且性觀念比較開放的人?傅怡文研究發現並不盡然,她舉受訪者「安妮」為例,她在現實生活中是個乖乖女,文文靜靜的,是朋友眼中的好女孩,也有要好的男朋友,但她總覺得和男朋友做愛時太過拘謹,無法完全放開來盡情享受情慾的快感。安妮坦承,其實她內心深處有股被男人蹂躪、被粗魯對待的強烈渴望,因此背著男朋友上網和其他男人大玩虛擬性愛。
角色扮演 其實是真實內心呈現
傅怡文表示,網路文化最重要、也最具魅力的特徵,在於任何人都可透過變換自己,發表平常不敢發表的言論,扮演平常不敢扮演的角色,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自己內心長久以來的夢想。她認為,這種角色扮演,其實常是內心世界的真實呈現。
不過,傅怡文也觀察發現,男女網友在大玩虛擬性愛時,還是有性別上的差異。面對第三者的探詢時,女性就顯得忐忑不安,常會在意對方的看法,「你會不會覺得我這樣很怪?」並不時為自己辯解,「我只不過是精神出軌而已,應該沒關係吧!」
精神醫生:網路性撫慰 沒啥好奇怪【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08.03.09
網路虛擬性愛風靡不少網友,精神科醫師認為只要不造成負面的社會觀感,也不去傷害到他人的身體權,只能當成偏差的性行為,沒必要大驚小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強調,食色性也,性的渴望及需求,古今皆然,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春宮圖會一路演變到今天色情光碟的原因。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也認為,透過網路尋求性的撫慰,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他強調,雖然網路虛擬性愛具高度隱密性,卻也不能無限制擴張,進而出現曝露狂、戀童癖、變裝癖、虐待及被虐待狂,否則就會被當成屬精神官能症之一的特殊性癖,而需接受專業治療。
更何況,網路雖然方便迅速,卻也容易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雖然對方表明是十五、六歲的年輕小女生,誰曉得她說的是真是假?說不定她已是五、六十歲的歐巴桑,一旦知道真相,那種衝擊恐怕更大。
楊聰財表示,在門診他就常碰到婦女一進診間就不斷抱怨,她的另一半寧可整夜守在電腦前面,偷偷欣賞色情圖片,就是不願和她上床做愛。
閱讀秘書》虛擬性愛有三種【聯合報╱林嘉琪】08.03.09
「虛擬性愛」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定義,前者如觀賞色情小說、色情圖片、色情影片、撥打色情電話等;後者指透過電話、書信、網路進行除身體接觸外的各種性愛活動。
「虛擬性愛」又分「網愛」、「電愛」與「網交」三種性愛模式。「網愛」是指利用網路交談,以煽情文字挑逗彼此的性慾。「電愛」是以語言及聲音交流彼此慾望。「網交」則是經由螢幕裡看到對方身體,進行各自的性愛動作,但又分成露臉或不露臉二種。
視訊的最直接 全是一場春夢【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08.03.09
網路虛擬性愛,是透過網際網路所衍生出來的性愛模式,可分文字、聲音及視訊三大部分。 文字是最早、也最簡單的虛擬性愛方式。然而,聲音再直接且傳神,還是有可能造假,大男人可變「聲」為嬌滴滴的可愛女孩,歐巴桑也可裝出十幾歲小女生的稚嫩 ,多少讓一些網友覺得不夠真實。
相較下,透過視訊的呈現,就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除了能看到對方的身體,還可要求對方依自己的指令,配合做出一些挑情動作,動感十足。不過,就因為太直接了,一些自認長得不怎麼樣,或身材不夠棒的人,就不敢嘗試,免得壞了對方的興,讓一場春夢變了調。
克麗歐.歐德薩《虛擬性愛》歡迎加入新的性革命
有些原因使我不得不撰寫這本書。第一個原因也許是我想要正當化,何以我在線上消耗了這麼多的時間。我想透過書寫瞭解自己為何每天曾花十到十二個小時的時間在這上面。我的人類學與性傾向研究的學院訓練幫助我透析我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以下的事實毋須花很長的時間就能瞭解:電腦與數據機創造了一種新文化,這文化更重新塑造了人類的行為。
另一個寫這本書的原因是:藉以讓其他族群的經驗成為有根據且正當的。許多人因為他們的「虛擬情事」而感到困擾與罪惡,但是從讀者寄給我的電子郵件中我發現:他們因為讀了這本書而釋懷,他們從心底被解放--人們對於愛情與肉慾的種種感覺幻想是正常的,絕非怪誕不正經!
所以,人類下一個新的國境疆土將會是電子虛擬空間,而非眾人所預期的外太空。我們下一個新開創的新住所絕非在火星:我們不需要用太空船到達那兒,我們用數據機完成旅程,小舟承載著電腦在我們的客廳裡游走四方。這本書不是科幻小說或者預測未來的故事,這裡頭所說的一切早已發生完成,一些前衛者已經到達這個新世界,而這些網路先鋒隊正形成新的親族觀念,例如我們曾在交談中說「我們的親族」。電子虛擬空間的公民大多擁有一位住在另一個國家的摯友,宛如是住在鄰門的朋友一般。這本書講述一些網路先鋒的真實經驗,以及我們跟隨他們的初始步伐足印。
這是種解放!虛擬性愛給予人們探索情慾與性傾向的自由,古老規範所不允許的,線上提供。性病的傳染與懷孕的焦慮不再是問題,害怕損及個人顏面更不再是限制,我們可以實踐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從未想要追求的各種奇想:我們可以轉換我們的性別與性偏好;透過各種感官上的試煉,我們能擺脫掉現實社會所加諸我們身上的限制束縛………,男男女女都因為網路所提供的自由而使得他們的情慾開花結果。
進入虛擬世界必須將你/妳的肉體與其限制拋諸腦後,你/妳可以成為任何你/妳想要成為的人!我的一位歐洲友人常常上線扮成日本女人。目前,我正和一個住在我所創造的虛擬屋子中的泰國男子陷入熱戀。他真的是泰國人?他真是個男人?天曉得!虛擬國度的子民學會認知:將自已以不同於現實生活的面貌呈現,這並非是說謊。這是網路上的一種自由,女性在這種自由中尤其大為成長,我們可以藉此克服刻板植入在我們身上的羞恥晶片,由於世人對於兩性關係的刻板印象是那樣地根深柢固,我從未想過我可以在性的情勢上居主導地位或充滿侵略性。我討厭承認這些事:我被養育成被動的女性、我害怕打電話邀約男生、害怕主動親吻她人、害怕告訴我的情人我希望他做的事。這些行為是寫入我體內的程式,而且直到現在我仍羞於承認這件事。我一直知道這個缺陷的存在,卻想盡各種方法去掩飾它,我嘗試用相反的方式去取得我想要的,但這愚弄了其他人,而我自己也感困擾。一個巨大的黑洞存我的腦袋中,我極力避免產生填滿它的恐懼,正如我如何極力避免想像我是個億萬富翁,想像如果我是富翁我能買什麼將令我潰散--一旦我瞭解我並非億萬富翁,什麼也買不起。所以,我從未讓這個念頭閃過。有一天,感謝虛擬空間的存在,我瞭解到不祇是我的幻想可能成真,而且實際上我一直在滋長他們。
我已經徹頭徹尾改變。嚐遍用各種方式呈現自己,我成長了。虛擬空間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單一情境時如何反應,經由這種瞭解的過程我們才能克服自身的限制。
在線上,男人擺成女人的姿態,使他們從中尋得樂趣並擾亂「怎樣才像個女人」的事實狀態;女人則紓展欲望之翼並展翅高飛。
我們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顛倒眾生、混亂雜交,沒有人會知道你是誰。
從書完成到現在,並沒有太多事情改變: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已經進入了這個領土,色情網站在網路的隙縫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下一個網路虛擬性愛的大躍進將會開始,但目前仍未可能,這是關於周邊產品的發明以便讓我們能操弄虛擬情人的性器官,男性專用版本已經以原始的形貌存在,它用來插入電腦,可以用來控制放在陰莖上的附件所造成的刺激。女性專用版本正在設計階段且尚未發售,但無庸置疑的,這些產品將是電腦媒介溝通的全新面向。
因為虛擬空間成為某些人的初次性經驗地點,這個族群正在不斷壯大中。虛擬空間將炙手可熱,使得性革命正在漸次形成。當此之時,我竭誠歡迎虛擬世界的公民進到我們的世界。請在這場令人興奮的旅程中加入我們的行列,回顧歷史,新世界從未在一夕之間改變完成,也許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用以建立社會結構、規範、習俗甚至禁忌。現在就加入我們,探索、發現,並幫助這個美好的遠景成真--這是個屬於生活在這個時代人類的禮物。
虛擬世界就在這裡,在當下,在中文構成的世界裡。歡迎新公民加入!
http://youa.baidu.com/item/397d5e1e6af4cba0140a76e9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1748
中央社報道,簡上淇說,男性上網嘗試虛擬性愛多以圖片就可滿足,但女生則需要有文字、聲音和視訊;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提醒,雖然虛擬性愛可滿足部分人安全性愛的需求,但畢竟是在虛擬世界中,和真實世界不同,仍多注意自我防衛。
藝人陳冠希慾照網路流傳,接著傳出有為人師表者以網路性愛欺騙學生等情形,讓社會大眾日漸發現網路虛擬性愛,但這不能說完全是負面,傅怡文因此針對網路虛擬性愛進行調查。
傅怡文面訪了四位男性、四位女性,平均年齡約二十六歲,以學生均多,受訪者承認,如遇到合適的情境和不錯對象,多會和固定對象持續進行虛擬性愛。
虛擬性愛主要包括有網愛、電愛、網交等三種方式,透過圖片、聲音、視訊等方式刺激,在網路上有人可以角色扮演,創造自己新的身分認同,也有人從自卑中找到自信。
傅上淇分析,這項首度針對網路虛擬性愛的調查顯示,虛擬性愛年齡下降,很多是學生,且以往網路性愛以男性為主的情形,發現目前男女比例差不多,且男性以圖片搜尋為主,女性則需文字、聲音和視訊。
林燕卿認為,這份報告讓大眾了解這種新的性愛方式,但也提醒上網者要注意自我防衛,畢竟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仍有差異。
編劇: Chloe Rayban 尼克赫倫
演員: 蘿拉費瑟 魯柏派瑞瓊斯 路克狄雷西 基蘭‧歐布林
劇情簡介
一心想找尋夢中情人的潔絲汀(蘿拉費瑟,「 騎士風雲錄 」)卻一直無法得償夙願;一日她與好友查斯(路克狄雷西)相偕參觀電腦展,並發現一台能為自己打造完美情人的虛擬機器,潔絲汀利用這台科技產物創造出具有完美外表與內涵的理想情人傑克(魯伯特潘瑞瓊斯),就在此時,會場發生意外爆炸,潔絲汀發現自己竟變成了傑克!這位零缺點情人迅速成為校園頭號風雲人物:所有男生都希望自己像他,而所有女生都想得到他;如今潔絲汀必須和時間賽跑,好將傑克送回他該屬於的地方,但在那之前,她/他決定好好利用這個"幻想成真"的機會體驗一下成為萬人迷的滋味!
但是,網路戀情除了浪漫,所衍生的問題還真不少;那是「真愛」嗎?對方會不會心存欺騙?種種的疑問和不安油然而生,但是,網戀就像古柯鹼和強力春藥一般,你抵擋不了這樣的誘惑和刺激,究竟該怎麼辦?
本書作者艾絲特是個執業心理醫師,本身擔任美國伊曼紐醫院「網路計畫」的醫學指導員,並且自己也是網路聊天室的常客。專業的背景和實際的經驗,艾絲特經由客觀的分析及實例經驗的蒐集舉證提出獨特的見解,並告訴網友各項網路陷阱及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傷害的方法。
在網路時代裡,這本有趣又實用的好書的確夠資格吸引你花時間好好閱讀。
http://post.books.com.tw/bookpost/blog/11564.htm
透過網絡約會服務與網絡交友,或是各種聊天室,討論區,是最有可能發生網絡戀情的地方。
簡介
互聯網的限制可能是網絡戀情發展的好處之一,它鼓勵了人們集中展現自己的個性,並減少了真實生活中的外在因子刺激,人們在互聯網上必須發言而且是要能讓對方瞭解的發言,許多網絡戀情最後發展成真實生活中穩定的婚姻關係,透過網絡戀愛的夫婦一開始就了解要如何與對方溝通。
但是網絡戀情在未正式的面對面之前,與一般戀愛也有很大的差異。許多透過網絡戀愛的情侶,在面對面之前,就已經在網絡上認識對方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時經常會有重疊的陌生感和親切感,是網絡戀情的特色之一。
此外,網絡戀情也隱藏有潛在的風險,由於無法面對面交談,很難了解對方言詞的真實性,有許多初次的網絡後面對面約會,演變為約會強暴或是金融詐欺的犯罪,這一點經常引起廣泛的討論,今日防範犯罪宣導中,多加上了針對網絡戀情的風險呼籲,強調不論是什麼關係,如面對面見面,最好都不要孤身前往,見面則約在公共場所。
另一個爭議的地方則是已婚伴侶在正式婚姻關係之外所發展出的網絡戀情,是否算是外遇的一種。
目前已有不少電影是以網絡戀情為主題,如台灣電影五月之戀、日本電影網絡情人(With love)、1998年美國電影電子情書、愛上電子情人等;關於網絡戀情的小說也相當多,知名的有1998年網絡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000年台灣網站蕃薯藤專欄HerCafe曾與張老師月刊針對網絡戀情做過訪談調查,分析出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冀望能在網絡上發展愛情。針對網絡戀情的障礙,則有6成的受訪者認為「暱稱造成不信任感」、其次是「擔心對方會透過網絡同時發展新的戀情」。此次訪談計有11957份有效回答,年齡有65.4%在15-29歲之間。
面對面的差異
目前談到網絡戀情,都將互聯網定位為一個交友的媒介,卻忽略了很多網絡上的親密關係並不會發展到現實面對面接觸這一個步驟;然而,從交往到結束過程全部都發生在網絡上的情形俯拾皆是。在現實生活中,問及個人的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將其視為極私密問題而不願意回答,例如只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網絡性關係…等較不願意透露,若利用線上溝通,則因為隔離、匿名、化名的特性,人們較容易卸下心防,願意將自己的私隱部分與人分享。張維安提到【註一】,在網絡上以文字的即時互動中,文字失去了其深思熟慮的性質,轉而變成類似口語的情感反映,但卻也無面對面口語表達的面子問題,而能夠放膽表白。若從見面的有無,網絡愛情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從網絡延伸到現實的愛情及僅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不涉及現實生活。
從網絡延伸到現實
第一種類型是從網絡延伸到現實的愛情,乃是以網絡作為媒介,又可以分為見面確認關係型與見面發展關係型,見面發展關係型乃雙方透過網絡認識,雙方見面交往後才開始戀情;見面確認關係型雙方亦透過網絡認識,在還沒見面之前,已發展出相當程度的戀愛感覺,再見面後確認彼此的關係。此類的網絡愛情似乎在機會上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在外貌方面冒更大的風險,交友過程更多風險,其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多,而網絡作為媒介跟書信筆友的差別可能是在瞬間呈現與延後呈現,此外,匿名性與想像亦佔了相當大的部分。
第二種類型是僅發生在網絡上的愛情,雙方在網絡上陷入熱戀,甚至稱彼此為老公、老婆,但是卻從不見面,不涉及現實生活,屬於精神上的戀愛。這種愛情大多是滿足對於愛情的期待或補償,如電影「電子情書」中對愛情的期待,找尋屬於自己心靈契合的伴侶;滿足實體世界所追尋不到的愛情,是一種補償作用,而且不需擔心現實的問題。
從“風散紙錢灰”到掃碼寄哀思 外媒這樣看中國清明祭掃方式變遷
新加坡《海峽時報》2019-04-04刊文稱,在中國,掃墓方式正在變得更加環保。文章援引中國媒體的報導稱,位於中國江蘇南京的公墓“雨花臺功德園”日前向逝者家屬推出“天堂銀行”(轉冥寶小程式)新產品。使用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便可輸入逝者姓名、轉帳虛擬金和寄語等資訊。
受傳統習俗影響,每年清明節,中國人在燒紙掃墓上都花費不菲,而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過,中國的許多城市都在鼓勵更加環保的掃墓方式,而且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早在兩年前,“雨花臺功德園”就對掃墓方式進行了創新,推出了一項線上直播的“代客掃墓”服務。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還對此進行了報導。
除了利用網路寄託哀思,鮮花祭掃在中國也日益受到追捧。新加坡AisaOne網站援引中國媒體的報導稱,同樣是在江蘇省,白菊花在許多花店中銷售一空。 一些墓地還提供免費鮮花來代替燒紙。
《聯合早報》認為,“網上掃墓”之所以逐漸流行起來,是由於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忙碌,加上許多人都在外地生活工作,很難抽出時間回鄉掃墓。而“網上掃墓”平臺讓用戶突破時空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與祭掃。BBC則認為,這些新的祭掃方法的不斷湧現離不開中國官方的鼓勵,是中國為減少空氣污染而採取的舉措之一。
無論是用 “天堂銀行”虛擬轉帳,還是“網上掃墓”,抑或是僅用一束鮮花寄哀思,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緬懷的心意。美國華文報紙《世界日報》4月2日報導稱,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球華人掃墓祭祖的日子。在美國許多大型墓園,都會有華人掃墓的身影,他們掃墓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人會用清水擦拭墓碑,有的人會在墓前擺上逝者生前喜歡的水果食品,還有的人會用鮮花裝飾墓碑。儘管方式不同,但表達的心意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追憶先人,抒發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我要
拿著鐵飯碗卻愁嫁,為什麼縣城裡最容易“剩下”的是女老師 2024-04-03
一直以來被認為最“好嫁”的女教師和體制內職工,近日在媒體的報導中,卻成了小鎮女性中未婚比例最高的群體。比如,在《南方週末》今年2月的報導中,南京農業大學的講師尹秋玲在中部地區某縣城調研發現,全縣超過30歲後未婚的女老師有400-500人。
近幾年全國的平均初婚年齡在不斷延後,25-29歲城市女性的未婚比例有四成,鎮上也還有接近三成。到了30-34歲的年齡段,在全國的城市裡,還沒結婚的女性占比超過12%。而鎮和鄉村未婚的女性都不到7%。
反觀男性,由於男女人口比例的緣故,不論是城市還是鎮、鄉村,各個年齡段的男性的未婚率普遍要高於女性。
歐陽靜研究,主要都集中在體制內。2008年到2019年,某縣城體制內單位新招聘的總人數有2993人,其中30歲以上未婚的女性有248人。在這些30歲以上未婚女性中間,七成的職業都是教師,其次則是機關事業單位,排在第三位元的是衛生系統。女教師中,更是14.5%都在30歲之後仍然未婚。
小鎮體制內女性的新“門當戶對”:工作和學歷都要匹配。自己是公務員,如果找非公務員或是體制外的,感覺就是“下嫁”。這和傳統的“男高女低”的擇偶觀有關,縣城的教師八成都是女性。
根據2021年《探探社交報告:當代小鎮青年社交圖鑒》,有多達四成的小鎮年輕女性能接受一輩子單身,男性有兩成比例接受。小鎮女性要面臨身邊的催婚壓力。
回應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梗的具體表現吧。看看這些年影視劇都在吹捧些啥吧,這種後遺症才剛剛開始,所謂正能量應該更多宣傳普通人的努力,勞模總是有環衛工人不是傳統解放後才有。
答:原因就一個,縣城裡條件好的男人看不上你,縣城裡條件一般或者差點事兒的,你又看不上人家。不光是縣城的女教師,其實放眼整個中國,都存在這種情況:高不成低不就的藉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