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世界史》
作者根據各個時代釀造技術的推測,對葡萄酒文化進行了歷史時代的劃分,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的嘗試;書中的內容是以一位從事葡萄酒學研究的技術人員身份來思考,賦予了這本書獨特性。
這個嘛!網上有人同感:
每次到書店只要看到葡萄酒書總不禁讓我眼睛一亮,不過這部葡萄酒世界史,倒是讓我看得意興闌跚,分了好幾次總算看完,或許是學術意味較濃吧,作者詳述了整個西方葡萄酒發展的過程,總之除非對於葡萄酒歷史有濃厚興趣的,或想研究葡萄酒歷史,那麼這本書值得參考。
是嗎?即使想了解葡萄酒歷史,也沒必要花錢買《葡萄酒的世界史》再費時讀,只要看下文,精義足矣!
葡萄酒史記 2004-9-17 中國紅酒網
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記載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萬年前誕生,已遠至曆史無法記載。衆所周知,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産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後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滲出的果汁與空氣中的酵母菌接觸後不久,意義上的葡萄酒就産生了。我們的遠祖肯定會嘗到這自然的産物,從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因此,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酒的起源是經曆了一個從自然酒過渡到人工造酒的過程。
聖經中創世紀第八、九章說道諾亞醉酒的故事:諾亞是亞當與夏娃無數子孫中的一個男人,十分虔誠地信奉上帝,他也就成了後來人的始祖。當上帝發現世上出現了邪惡和貪婪後,決定在地球上發一場大洪水,來清除所有罪惡的生靈。諾亞遵循主的旨意,挑選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選的植物就是葡萄)、動物種各一對雌雄,帶著自己的3個兒子(西姆Sem、可汗 Coham和迦費特Japhet),登上了自制的木船,即著名的諾亞方舟。經過150天的洪水淹沒後,在第七個月零17天,方舟被擱在了阿拉拉特山上(土耳其東部,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伊朗交界的邊境地區)。此後,諾亞開始耕作土地,並種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後來又著手釀酒。一天,他一人在帳篷裏獨自開懷豪飲,爛醉如泥。他的兒子可汗發現諾亞赤身裸體的醉躺在地上後,叫來了西姆和迦費特,後兩人拿著長袍,倒退著進帳篷背著面給父親蓋上,沒有看父親裸露的身體。諾亞酒醒後,就詛咒可汗,要神讓可汗的兒子迦南一族做迦費特家族的奴隸。自己酒後失禮,卻遷怒于兒子,更有甚者,還要罰自己的孫子爲奴。“酒後無德”,看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雖然聖經上並沒有提到諾亞是否有帶葡萄酒上船,但從他一下船就先栽培葡萄以便釀造葡萄酒看來,似乎可以推斷他心目中除了感謝上帝以外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種葡萄釀酒。當然,諾亞釀酒是希伯萊人的神話故事,而絕非事實。
據史料記載,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區,即現在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都發現了積存的大量的葡萄種子,說明當時葡萄不僅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來榨汁釀酒。多數史學家認爲,葡萄酒的釀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對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約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蘇聯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後來隨著古代戰爭、移民傳到其它地區。初至埃及,後到希臘。
但是,有真正可尋的資料中還是從埃及古墓中發現的大量遺迹、遺物。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別是浮雕中,清楚地描繪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釀制步驟和飲用葡萄酒的情景,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曆史。此外,埃及古王國時代所出品的酒壺上,也刻有伊爾普(埃及語,即葡萄酒的意思)一詞。西方學者認爲,這才是人類葡萄與葡萄酒業的開始。以葡萄酒爲主題的著名作家休約翰遜(Hugh Johnson)曾描寫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專家,他們就像二十世紀的雪利酒(Sherry)産銷商或波爾多酒經紀的酒樣,可以自信並專業地鑒定酒的品質。”
對于希臘,是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與釀制葡萄酒的國家,一些航海家從尼羅河三角洲帶回葡萄和釀酒的技術。葡萄酒不僅是他們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時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希臘荷馬的史詩(Iliad和Odyssey)中就有很多關于葡萄酒的描述,《伊利亞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繪成爲黑色。而他對人生實質的理解也表現爲一個布滿黑葡萄的田園風情的葡萄園。據考證,古希臘愛琴海盆地有十分發達的農業,人們以種植小麥、大麥、油橄欖和葡萄爲主。大部分葡萄果實用于做酒,剩余的制乾。幾乎每個希臘人都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釀制的葡萄酒被裝在一種特殊形狀的陶罐裏,用于儲存和貿易運輸,這些地中海沿岸發掘的大量容器足以說明當時的葡萄酒貿易規模和路線,顯示出葡萄酒是當時重要的貿易貨品之一。在美錫人(Mycenaens)時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臘的葡萄種植已經很興盛,葡萄酒的貿易範圍到達埃及、敘利亞、黑海地區、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地區。
葡萄酒不僅是貿易的貨物,也是希臘宗教儀式的一部份,公元700年前,希臘人就會舉行葡萄酒慶典以表現對神話中酒神的崇拜。對葡萄酒和醉酒有關的狄俄尼索斯(Dionysos)神的崇拜禮儀以及葡萄栽培,盛行整個希臘。狄俄尼索斯神是希臘的葡萄酒神,也是希臘最重要、最複雜的神之一。
他是宙斯神(Zeus)與西姆萊女神(Semele)在離奇的情況下所生的兒子。狄俄尼索斯神在希臘意味著快樂的生活、遊戲與盛大的節日,因爲他喜歡端著酒置身于女祭司們的喧鬧之中。希臘人認爲他是出自于某種盛典節日之時的保護神。一個出自于公元一世紀的新雅典風格的波黑斯(Borghese)陶瓶上,雕刻有狄俄尼索斯神醉酒的場面:由一個森林之神撒提亞斯(Satyrs)攙扶著爛醉如泥的酒神,酒神手中的杯子掉在地上。
而巴克斯(Bacchus)則是羅馬的葡萄酒神,他是羅馬象征葡萄與葡萄酒、荒淫與放蕩之神。他就好似希臘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但在羅馬的教義中作用不大,而是特別受到少數入教的信徒的崇拜。在充滿神秘氣氛的酒神節中,教徒們跳起狂歡的酒神之節舞,以至于羅馬元老院不得不出面幹涉,以平息混亂。有關巴克斯神的出生,在梵蒂岡(Vatican)博物館的一塊古代淺浮雕上記錄了這一場景:從西姆萊女神腹中取出巴克斯後,朱庇特主神(Jupiter)將小巴克斯置于大腿中3個月。小巴克斯足月後從父神的腿中降臨出來。此時,站在一旁的畜牧神海爾梅斯(Hermes)手捧衣衫,准備爲幼神接生。其後掌握生、死、命運的三位帕爾卡(Parques)女神爲這位新生神嬰禱告。十七世紀意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Canavaggio,1573-1610)以他“無情的真實”表現手法,創作了多副巴克斯形象。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人把葡萄通過馬賽港傳入高盧(現在的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但在當時,高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産並不重要。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裏學會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後,在意大利半島全面推廣葡萄酒,很快就傳到了羅馬,並經由羅馬人之手傳遍了全歐洲。在公元一世紀時葡萄樹遍布整個羅納河谷(Rh?ne Valley);二世紀時葡萄樹遍布整個勃艮第(Burgundy)和波爾多(Bordeaux);三世紀時已括抵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最後在四世紀時出現在香檳區(Champagne)和摩澤爾河谷(Moselle Valley),原本非常喜愛大麥啤酒(cervoise)和蜂蜜酒(hydromel)的高盧人很快地愛上葡萄酒並且成爲傑出的葡萄果農。由于他們所産生的葡萄酒在羅馬大受歡迎,使得羅馬皇帝杜密遜(Domitian)下令拔除高盧一半的葡萄樹以保證羅馬本地的葡萄果農。
葡萄酒是羅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爲羅馬帝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羅馬帝國勢力的慢慢擴張,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傳遍法國東部、西班牙、英國南部、德國萊茵河流域和多瑙河東邊等地區。在這段期間,有些國家曾實施禁止種植葡萄的禁令,不過,葡萄酒還是在歐陸上大大風行。其後羅馬帝國的農業逐漸沒落,葡萄園也跟著衰落。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曆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于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
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在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長了葡萄樹的栽種。當羅馬帝國于公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的西羅馬帝國(法國、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裏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于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于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爲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爲工作。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迹傳遍世界。
公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勃艮第産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産業。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可以說是法國傳統葡萄酒的典範。但很少人知道,它的源頭竟然是教會——西多會(Cistercians)。
西多會的修道士們可以說是中世紀的葡萄酒釀制專家,這故事源于1112年。當時,一個名叫伯納?杜方丹(Bernard de Fontaine)的信奉禁欲主義的修道士帶領304個信徒從克呂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産區的科爾多省,位于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內一個新建的小寺院,建立起西多會。西多會的戒律十分殘酷,平均每個修道士的壽命爲28歲,其戒律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修道士們在廢棄的葡萄園裏砸石頭,用舌頭嘗土壤的滋味。在伯納德死後,西多會的勢力擴大到科爾多省的公區釀制葡萄酒,進而遍布歐洲各地的400多個修道院。
西多會的修士,沈迷于對葡萄品種的研究與改良。二十世紀傑出的勃艮第生産商拉魯列洛華(Lalou Bize-Leroy)相信西多會修士會用嘗土壤的方法來辨別土質,事實上正是這些修道士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質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樣的葡萄。也就是他們培育了歐洲最好的葡萄品種。在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上,西多會的修士正是歐洲傳統釀酒靈性的源泉。大約十三世紀,隨著西多會的興旺,遍及歐洲各地的西多會修道院的葡萄酒贏得了越來越高的聲譽。十四世紀阿維翁(Avignon)的主教們就特別偏愛勃艮第酒,豪爽的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就是他的葡萄酒的名公關:1360年在布魯日(Bruges)的天主教會議上,與會者能喝多少酒,他就提供多少,當然博恩的稀有的葡萄酒,就僅僅能夠提供他們嘗一點的量了。
“飲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是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諺語。不過從那時起至今,上等的紅勃艮第的確從來沒有大規模發展過;它的曆史不如說是科爾多省地優良土壤長出的黑品諾得以盡善盡美地表現出其品質。用小桶小批量地生産,是他們的遊戲特色。尤其是1789年法國革命後,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舊制度的貴族莊園被清算,勃艮第地區的葡萄園也化整爲零。
到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最好的葡萄酒被認爲就出産在這些修道院中,16世紀挂毯描繪了葡萄酒釀制的過程,而勃艮第地區出産的紅酒,則被認爲是最上等的佳釀。此期間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入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等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傳教士在十六世紀將歐洲的葡萄品種帶到南美洲,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和亞利山那等地栽種。後來,英國人試圖將葡萄栽培技術傳入美洲大西洋沿岸,可惜的是,美洲東岸的氣候不適合栽種葡萄,盡管作了多次努力,但由于根瘤蚜、霜黴病和白粉病的侵襲以及這一地區氣候條件的影響,使這裏的葡萄載培失敗了。到十九世紀中期,有人利用嫁接的技術將歐洲葡萄品種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來抵抗根瘤蚜的病蟲害。至此美洲和美國的葡萄酒業才又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南北美洲都有葡萄酒生産,著名的葡萄酒産區有阿根廷、加利福尼亞與墨西哥等地。
十七、十八世紀前後,法國便開始雄霸了整個葡萄酒王國,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産區的葡萄酒始終是兩大梁柱,代表了兩個主要不同類型的高級葡萄酒:波爾多的厚實和勃艮第的優雅,並成爲釀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繩。然而這兩大産區,産量有限,並不能滿足全世界所需。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六、七十年代開始,一些酒廠和釀酒師便開始在全世界找尋適合的土壤、相似的氣候來種植優質的葡萄品種,研發及改進釀造技術,使整個世界葡萄酒事業興旺起來。尤以美國、澳洲采用現代科技、市場開發技巧,開創了今天多彩多姿的葡萄酒世界潮流。
以全球劃分而言,基本上分爲新世界及舊世界兩種。新世界代表的是由歐洲向外開發後的酒,如: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及阿根廷等葡萄酒新興國家。而舊世界代表則是有百年以上釀酒曆史的歐洲國家爲主,如: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
相比之下,歐洲種植葡萄的傳統更加悠久,絕大多數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都誕生在歐洲。除此之外,新、舊世界的根本差別在于:“新世界”的葡萄酒傾向于工業化生産,而“舊世界的葡萄酒更傾向于手工釀制。手工釀出來的酒,是一個手工藝人勞動的結晶,而工業産品是工藝流程的産物,是一個被大量複制的標准化産品。
目前爲止,葡萄酒産量仍由歐洲最多,其中又以意大利爲世界第一。每年都有大量葡萄酒出口到法國、德國和美國,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http://www.redwinelife.com/new/viewnews.asp?id=10025
葡萄種植的源起與漢唐時期在西域的傳播
‧歷史月刊 2007/12/19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的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小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已開始了葡萄的栽培。【文/衛斯(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葡萄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人民最喜愛、最常吃的水果之一,葡萄酒也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產量最大、品質最優的果酒品種。新疆現在種植的葡萄品種有200多種,其中以吐魯番、鄯善等地產的無核葡萄最負盛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西域地處歐亞中心地帶,是世界上較早栽培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地區之一。
葡萄種植、釀酒技術的早期傳播
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的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小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已開始了葡萄的栽培。波斯(即今伊朗)是最早用葡萄釀酒的國家,1990年代中期,考古學家在伊朗北部札格羅斯山脈的一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遺址裡,發掘出一個罐子,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麥戈文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說,這個罐子產生於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殘餘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變成蠟的樹脂。
考古資料證實,古埃及也是最早栽培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古國之一。埃及著名的phtah-Hotep古墓曾發現過一幅距今6000年以上的壁畫,上面清楚地描繪了當時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在古埃及第一、二王朝的陵墓中曾發現有「王家葡萄園印章」和無數完整或破碎的酒具,有些酒具的粘土塞上的印記,還提到王家葡萄園的名稱和管理大官的稱號。
歐洲最早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的征服者,如腓尼基人和古代兩河流域的亞述人,就是從古科爾希達人那裡學會了葡萄的栽培、釀酒技術,而通過航海和貿易,將葡萄的栽培和釀酒技術從小亞細亞和埃及帶到希臘的克里特島,而後逐漸遍及希臘及其諸海島。公元前1000年,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所寫的史詩巨著《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有許多章節講到葡萄園和葡萄酒。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人把小亞細亞原產的葡萄通過馬賽港傳入高盧(即今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以後,很快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古羅馬時代,葡萄種植已相當普遍,頒布於公元前450年的《羅馬法》規定:若進入葡萄園行竊,將受到嚴厲懲罰。公元一、二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迅速傳遍法國、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國萊茵河流域。
葡萄何時傳入西域
有學者認為,公元前329年到323年,亞歷山大東征把希臘文明帶入中亞,從此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開始在粟特人中流傳。據希臘學者家羅念生考證,漢時「蒲萄」二字發音,直接源於希臘文“Botrytis”;漢學家勞費爾認為葡萄一詞是波斯語“Budawa”的對音,而中亞粟特語裡的意思是「藤蔓」。這是一種傳統的認識觀念。
西域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遠在西漢以前,西域就有多種民族活動。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眾降漢,西漢王朝取代了匈奴對西域的控制權。神爵三年,置西域都護,統領大宛及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康居等行國。都護治所在今新疆輪台縣境內的烏壘。西域歸入中國版圖時,其西界直至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南部直至喀喇崑崙山的南北兩麓。「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唐朝時,其疆域較漢代為廣。由於歷史的變遷,漢唐時期已歸入中國版圖的西域諸城國中,已部分獨立或歸屬其他國家領地。本文論述的唐代以前西域的葡萄種植與釀酒業,所涉及到的西域材料,有可能超出狹義上的中國現在的西域地區──玉門關以西,主指「新疆」的地理概念。
從文獻記載來看,西域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歷史只能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即張騫出使西域在大宛國見「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積數歲不敗」。至漢宣帝神爵三年,大宛國即為漢西域都護所轄。但是,《漢書》所記的漢王朝西域諸城國中,像且末國、大宛國種植葡萄和釀酒之情景,並不是西域諸城國種植葡萄和釀酒的最初寫照。西域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歷史,應該以納入漢、唐王朝版圖或向漢、唐王朝稱臣納貢的西域諸城國為準,而不能以現在中國版圖中所保留的西域疆界中的古城國為準。
1948年,蘇聯考古學家在今土庫曼國境內之尼薩古城一宮殿遺址內,發掘出帕提雅王國(中國古稱安息波斯國)時期的60多枚象牙角杯,亦稱「來通」(Rhyton)。其部分「尼薩來通」的口緣處雕刻有葡萄藤蔓和希拉神邸,此遺址年代為公元前二世紀,但古安息波斯國種植葡萄的歷史遠不止公元前二世紀。因為把葡萄作為雕刻物件,用藝術形式表現在生活器具上,是需要經過長期生產實踐、生活觀察的。
據《光明日報》報導:2003年,在新疆吐魯番鄯善縣洋海墓地,考古人員從約2500年前的一座墓穴中發掘出一株葡萄標本。專家認定它屬於圓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實物為葡萄藤,全長1.15公尺、每節長11公分、扁寬2.3公分。這一葡萄實物標本的發現,不僅把吐魯番地區種植葡萄的歷史年代提前了一大步,而且向傳統的說法與觀念提出了挑戰。
文獻所見兩漢至唐西域諸城國種植葡萄
《漢書‧西域傳》記載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有:且末國、難兜國、罽賓國、大宛國。
且末國,地處今且末縣境內車爾臣河上游。法國伯希和在敦煌盜走的公元886年《沙洲都督府途經》寫本中稱:「播仙鎮,故且末國也。」《漢書‧西域傳》 云:「且末國,……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南至小宛,可三日行。有蒲陶(葡萄)諸果。」
難兜國,在今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之東北部。《漢書‧西域傳》云:「難兜國,……東北至都護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西至無雷三百四十里,西南至罽賓三百三十里,南與若羌、北與休循、西與大月氏接。種五穀、蒲陶諸果。」
罽賓國,即今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爾西北部地區,與阿富汗東南部。《漢書‧西域傳》云:「罽賓國,王治循鮮城,去長安萬二千二百里。不屬都護。戶口勝兵多,大國也。……罽賓地平,溫和,有苜蓿,雜草奇木,檀、槐、梓、竹、漆。種五穀,蒲陶諸果。」(按:漢罽賓,魏仍罽賓,每使朝貢。隋之漕國也,大業中,遣使貢方物。唐罽賓國,開元年間向唐王朝稱臣納貢,但諸正史中未提及其種植葡萄,故在此列出。)
大宛國,地處今中亞的費爾干納盆地。《漢書‧西域傳》云:大宛國「土地風氣物類民俗與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至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
《後漢書‧西域傳》云:「伊吾地宜五穀、桑麻、蒲陶。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伊吾即今哈密。
《魏書‧西域》中記載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有:焉耆國、龜茲國、南天竺國。
《大唐西域記》中稱焉耆國為阿耆尼國:「東西六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土宜糜、黍、宿麥、香棗、蒲萄、梨、柰諸果」,即今新疆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焉耆都城在今焉耆縣四十里城子東四里。《魏書‧西域》云:「焉耆國,在車師南,都員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漢時舊國也。……其後漢,土地良沃,穀有稻粟菽麥,畜有駱駝。養蠶不以為絲,為充綿纊。俗尚葡萄酒,兼愛音樂。」
《大唐西域記》稱龜茲國為屈支國:「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糜麥,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即今新疆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都城為庫車附近之匹郎舊城。龜茲國鼎盛時期其疆域包括今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等縣。《魏書‧西域》云:龜茲國「物產與焉耆略同,唯氣候少溫為異」。
《魏書‧西域》載:南天竺國,「世宗時,其國王婆羅化遣使獻駿馬、金、銀,自此每使朝貢。」「有拔賴城,城中出黃金、白真檀、石蜜、蒲陶。土宜五穀。」天竺,古印度之別稱。《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國一名身毒,在月氏之東南數千里。」
高昌國,位於今吐魯番盆地,東西300里,南北500里。西漢時原為車師前部地,稱高昌壁。前涼時始為郡縣,北涼至唐時建城國。高昌故城在今吐魯番市東約40公里的哈拉和卓鄉。《隋書‧西域》云:「高昌國者,則漢車師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東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多石磧,氣候溫暖,穀麥再熟,宜蠶,多五果。……多葡萄酒。」
康國,漢康居之後,其統治著昭武九姓,都城在薩寶水上游的阿祿迪城。名為強國,西域諸國多歸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安國、小安國、那色波國、烏那曷國、穆國皆歸附之。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隋大業年間,始遣使貢方物。《隋書‧西域》云:「康國者,康居之後也。……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連年不敗。」
于闐國,地處今新疆和田,《大唐西域記》作瞿撒旦那。故址在今和田縣城東南24公里之什斯比爾,位於玉瓏喀什河西岸。隋大業年間,頻遣使朝貢,《隋書‧西域》于闐國條:「土多麻、麥、粟、稻、五果,多園林,山多美玉。」此條雖未記葡萄,但有「五果」,且「多園林」,園林的五果中必包括葡萄。
《唐書‧西域》記載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有:烏茶國(一曰烏伏那、亦曰烏萇)、俱位國(或曰商彌)。
烏茶國,《大唐西域記》稱其為「烏仗那國」。直天竺南,地廣五千里,東距勃律六百里,西罽賓四百里。「山谷相屬,川澤連原。穀稼雖播,地利不滋,多葡萄,少甘蔗。」據《全唐文》卷999記載:烏萇國王達摩「貞觀十六年因陀訶斯遣使奉表獻方物」;《冊府元龜》卷964外臣部封冊第二:「(開元八年)四月,遣使冊立烏萇國王……並降冊文,皆賜彩二百段。」
俱位國,《漢書》作雙靡,《洛陽伽藍記》卷五作賒彌,《魏書》作舍彌,《大唐西域記》作商彌,《悟空行記》作拘緯。據季羨林先生考證:其地當在今克什米爾地區的馬斯圖吉(Mastuj)和乞特拉爾(Citral)之間,北與缽和(今瓦罕)、東南與小勃律(今吉爾吉特)相鄰。
另外,《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還有:斫句迦國、跋祿迦國素葉水城(亦作碎葉城或素葉城)、笯赤建國等。
漢唐時期,西域諸城國不僅種植葡萄於田野,而且有栽培葡萄於城中者。敦煌遺書《沙州地志》伯5034號云:「豔典種蒲桃(葡萄)於城中」,「從石城至播仙八百五十里,有水草。從新城西南向蒲桃(葡萄)城二百四十里,中間三處有水草,每所相去七十餘里。從蒲桃(葡萄)城西北去播仙鎮四百餘里。」石城,本漢樓蘭國。據莫高窟藏經洞所出五代後晉天福十年(945年)寫本《壽昌縣地境》記載,鄯善鎮,唐貞觀中康國大首領康豔典東據此城,胡人隨之,因成聚落,名其城曰興穀城。上元二年改為石城鎮,屬沙州。鄯善,本名樓蘭。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圖經》云:「播仙鎮,故且末國也。」新城,康豔典修,東去鄯善三百三十里。「蒲桃(葡萄)城,南去石城鎮四里,康豔典所築,種蒲桃(葡萄)此城中,因號蒲桃(葡萄)城。」歷史文獻不僅記明築建葡萄城的主人是康國大首領康豔典,而且將葡萄城的準確位置記載得清清楚楚。
新疆境內有關「葡萄」方面的考古發現
歷年在新疆境內有關兩漢至唐時期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考古發現有:
1. 1975年,在天山北麓一座古墓中,發掘出距今2000年的釀酒器具一套,其中有球形青銅壺,扁形陶瓷發酵器和木制壓榨葡萄的工具。
2. 1978年在特克斯牧場出土了一件環徑為1.3公分的西漢時期的葡萄墜金耳環。
3. 1984年在烏魯木齊的烏拉泊水庫一西漢時期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長2.5公分的葡萄墜金耳環。
4. 1985年12月,在吐魯番火焰山公社以北的哈拉和桌的一座漢代古墓中,在位於死者木棺的底部發現了許多古代葡萄藤。
5. 1995年10月在民豐尼雅遺址一號墓地三號墓一座男女合葬墓中,在女主人腳下成組的陶器、木器中,內置有羊腿、梨、葡萄、粟餅等物。
6. 二十世紀初,斯坦因在民豐縣尼雅遺址,曾發掘出一處公元一至三世紀的果園,果園位於居址近旁,至今還保留著已經枯乾成排的桃、杏、梅、葡萄等果樹。
7. 1959年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在民豐縣一座東漢時期的合葬墓裡發掘的毛織品中,有一種古代被稱作「罽」的毛布上,織繪有人獸葡萄圖案。圖案中有深目高鼻的人像,有虎頭、鹿頭等獸形,有成串的葡萄和葉、藤以及小花朵等紋飾。
8. 2004年夏,吐魯番阿斯塔那一座墓室為9平方公尺的古墓壁室正面,發現了一幅長2.5公尺,高0.6公尺的「莊園主生活圖」壁畫。其下角畫有一塊葡萄地,畫面上再現了葡萄釀酒從榨汁到蒸餾等全過程。墓葬的年代為距今1700年前。
9. 1960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320號墓出土有酸梅、梨、葡萄實物等。1969年在吐魯番哈拉和卓52號墓曾出土葡萄實物。1972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169號墓發掘出小麥、糜子、棗、葡萄;在198號墓發掘出棗、葡萄。1973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527號墓中發現葡萄。這五座墓均屬麴氏高昌王國時期。
10. 1966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69號墓出土一串葡萄乾,此墓屬高昌至唐西州時期。
11. 1960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318號墓出土了酸梅、葡萄。1966年在61號墓出土梨、棗、葡萄實物;在44號墓出土有葡萄乾。1969年在150號墓出土紅棗、葡萄。1972年在186號墓出土了棗、梨子、葡萄 ;在192號墓出土棉籽、棗、葡萄、麩皮等。1973年在213號墓出土棗子、葡萄、芝麻;1975年在吐魯番哈拉和卓104號墓出土棗子、葡萄、麻束。此八座墓均屬唐西州時期。
12. 1984年8月21日~9月1日,在庫車縣庫木吐拉村之西部河岸,當地稱之為「達吾子牙」的地方,先後發現大陶缸16口,四長排成東西排列,最多一排5口,大部分缸口徑40,高140公分,細泥紅陶,外施米黃色陶衣。最大腹徑150,一般腹徑120,壁厚3公分,其中9號、5號缸內還發現了葡萄籽粒。缸蓋係方磚。
13. 1958年,黃文弼先生在庫車縣哈拉墩遺址發掘出若干組「陶缸群」。其中A區18口大缸排列有序,缸通高130~150公分,缸外塗有10公分厚的膠泥,缸蓋係燒磚。有人認為:這18口大缸是盛酒漿的容器,其時代大致相當於唐。根據筆者的考證,庫車縣庫木吐拉村之西部河岸與哈拉墩遺址發現的大缸是一種大型貯酒器,其名稱「姓」。此類大缸在伊犁、吐魯番、沙雅等地也出土過。
14. 在以往發掘過的吐魯番東晉時期的墓葬裡,曾發現過不少入殉的乾葡萄串。有的墓裡不僅出土有葡萄禽獸紋刺繡,而且還有地主生活情景的壁畫,其中就有葡萄園的畫面。哈拉和卓曾發現過一幅北涼時期古墓壁畫,壁畫下部繪有葡萄園。
15. 巴楚縣脫庫孜沙來遺址的唐代文化層中曾出土過不少乾葡萄串。
16. 200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丹丹烏里克遺址,發現了一塊被風沙掩埋的唐代中期的古葡萄園。
17. 十九世紀以來,西域民豐尼雅遺址、樓蘭遺址、吐魯番阿斯塔拉墓地等,先後出土了大批佉盧文書、漢文書等,文書涉及兩漢至魏晉時期鄯善國、精絕國以及麴氏高昌王國與唐西州時期的種植葡萄和酒業管理方面的資料很多。內容有官府對葡萄園土地「租酒」的徵收與管理,以及民間葡萄園土地相互買賣、出租、轉讓,作為遺產繼承、平分等。
綜上所述:西域種植葡萄的歷史已突破公元前五世紀的時間界限,其用葡萄釀酒的歷史也當如此。兩漢至唐時期,西域種植葡萄和用葡萄釀酒的地域範圍曾涉及到今阿富汗西北部、東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爾一帶;中亞的伊朗、阿姆河上游及費爾干納盆地;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帶;巴基斯坦東南部;印度南部及東北部;塔什干地區的汗阿巴德;馬斯圖吉和乞特拉爾;今新疆自治區的且末、焉耆、龜茲、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和田、吐魯番、溫宿、哈密等縣市,其分布範圍之廣、種植葡萄與用葡萄釀酒風氣之盛,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知,漢唐時期,西域的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已達到了鼎盛時期。
果酒 維基百科
果酒是用水果釀造的酒,是人類最早學會釀造的酒,早在6000年前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已經會釀造葡萄酒了。
自然界中的單糖大部分存在於各種水果之中,主要為葡萄糖和果糖,水果中的糖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就可以被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發酵產生酒精。早在幾萬年以前,人類已經會貯存食物,採集貯存的水果。經一段時間後,就會自然產生酒精。尤其在濕度較高的歐洲,對酒精比較敏感的孕婦吃了這種水果可能會流產。經過幾萬年的自然選擇,歐洲的白種人對酒精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大部分人喝酒臉不變色;而在亞洲因為冬季氣候寒冷又乾燥,水果不容易發酵,缺乏這種自然選擇的機會,因此黃種人酒精過敏的比例較高,大部分人喝酒都會臉紅,尤其是從未接觸過酒精的印地安人,有一種說法認為印地安民族是毀於白種人帶去的酒和梅毒。
果酒製作的原理
果酒的製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大量繁殖。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即進行酒精發酵,產生酒精。 酒精發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的自然發酵過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在發酵過程中,隨著酒精度數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在缺氧、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抑制。
香檳酒 維基百科
香檳酒是產於法國香檳地區(不同於干邑地區的大小香檳區)按照嚴格的法律規定釀造的的一種葡萄氣泡酒。香檳酒需要在葡萄酒瓶中進行二次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從而產生氣泡。
根據法律,只有在法國香檳區,選用指定的葡萄品種,根據指定的生產方法流程所釀造的氣泡酒,才可標註為香檳(Champagne)。在美國,由於歷史原因,部分當地產的氣泡酒仍在酒標上使用「香檳」一詞;中國大陸則對香檳實行保護。
起源
在5世紀或更早的時候,古羅馬人就已經在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的地區種植葡萄,香檳地區葡萄酒的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教堂擁有葡萄園,而僧侶釀造葡萄酒用於聖禮。根據傳統,法國君王都在蘭斯加冕[1],香檳地區的葡萄酒也被用於加冕慶典中。香檳人對於勃艮第酒所的名聲非常羨慕,也想釀造名聲相當的酒。但是香檳地區的北方氣候卻為釀造葡萄酒設置了獨特的障礙。在葡萄栽種條件嚴峻的情況下,葡萄成熟較難,雖果酸怡人,但是糖分低。釀陳的紅葡萄酒比勃艮第所產的酒體輕薄。
英國物理學家克里斯多福·梅雷特最先記錄了在成品酒中加入糖分至其二次發酵的方法,比唐·培里儂(1638年-1715年)到達本僧會修道院早6年,比聖本篤修會的僧侶宣布發明香檳酒早40年。因此培里儂不能算作氣泡酒的發明者;梅雷特在1662年就已將這一現在稱作「香檳製法」的成果詳細地展示給皇家學院[2]。
雖然法國僧侶培里儂不是香檳酒的發明者,但他卻對這一飲品的生產及製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提升,其中包括使用鐵絲將瓶塞固定於瓶口以防瓶內氣壓將瓶塞彈出。在法國,氣泡酒是偶然釀成的,瓶內過大的氣壓往往使瓶身爆裂或瓶塞彈出,所以又有「魔鬼酒」的稱號[3]。即使是在香檳地區開始大規模製作氣泡酒後,使用的也還是「一次發酵法」——酒發酵一次後就裝瓶。直至梅雷特提出「香檳製法」約200年後,香檳酒的釀造才開始使用二次發酵法。19世紀,香檳的產量有了大幅增長,年產量從1800年的300,000瓶飆升到1850年的2千萬瓶。
19世紀的香檳比現代的要甜,香檳轉乾的趨勢是由於佩里埃·茹埃(巴黎之花)在釀造出口倫敦的1846年份香檳時決定不額外添加糖分。現代的干型香檳,始於1876年為英國人的特釀。
檳酒及相關法律
紅色區域為法定香檳酒產區
香檳釀造者,在香檳酒專業協會(CIVC)的協助下,建立了在香檳地區釀酒所需遵守的一系列制度,以保護香檳酒業的經濟利益。這些制度規定了葡萄的產地和品種(大部分香檳酒只選用夏多內、黑皮諾、莫尼耶皮諾進行調配,雖然法律規定的不僅以上三種);對於葡萄採集、嫁接,葡萄壓榨的程度,以及酒在裝瓶前在桶中與酵母接觸的時間也有要求;制度也可限制香檳的銷量,以維持價格。所有CIVC訂立的制度都需得到原產地名稱管理委員會(INAO)的批准。
INAO是管理原產地的政府組織,自2006年開始討論,2008年投票後決定擴大香檳種植用地。也是1927年以來首次擴大香檳種植範圍。原因是香檳酒庄覺得有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葡萄產量會衝擊未來的市場,同時也有來自邊緣村莊希望被併入香檳地區的政治壓力[4]。
「香檳」一詞的使用
1915年英國雜誌插畫。來源自The Lordprice Collection。
AOC的標誌
儘管法律有所約束,香檳地區也極力推廣香檳一詞的正確使用,以及高品質非香檳類氣泡酒對於其自有名稱的宣傳,但部分消費者仍認為無論產自何地,香檳是白色氣泡酒的統稱。本文所描述的法例是對專屬產地產品保護的條例。在歐盟及許多國家,香檳一詞受到1891年簽訂的馬德里協定的保護,只有在法國原產地命名控制(AOC)的相應區域及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才可使用,於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也重申了此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智利最近也分別與歐洲簽訂了相關條文,立意保護。
美國也部分認可香檳的原產地特性,禁止所有新酒使用這一名詞。但在2006年或以前獲得批准的酒標上可繼續使用「香檳」一詞,但前提必須標明在「香檳」前註明真實產地(如:加利福利亞香檳),並且不出口至承認歐盟產品原產地標識的國家[5]。大部分美國產氣泡酒並不使用香檳一詞。實際上重要的美國產區對於本產地的名聲非常看重,覺得在產地後使用「香檳」對他們聲望有負面的影響。
1983年,法國設計師伊夫·聖羅蘭推出「香檳」香水,隨之受到控告,1993敗訴[6]。香水名稱於1996年開始變更為Yvresse(音同Ivresse,意為陶醉)。
歐盟法庭亦於1994年裁定「香檳製法」一詞同樣也受到相應法例保護[7]。現時其它地區出產的使用「香檳製法」釀造的氣泡酒,通常標註為「傳統製法」。其他國家的酒商用另外的詞命名他們的氣泡酒:卡瓦(西班牙)、斯普曼泰(義大利)、Cap Classique(南非)。義大利產,以麝香葡萄釀造的氣泡酒也受到類似AOC的DOCG保護,名為阿斯蒂。在德國,塞克特是常見的氣泡酒。其他法國產酒區也不能使用香檳一詞,如勃艮第或阿爾薩斯所產的氣泡酒叫Crémant(意為「產生細泡」)。錯誤標註為「香檳」的氣泡酒常常會在查獲後銷毀。
瑞士有一村莊名為「香檳」,自1657年就已有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的記錄,也標註「香檳」。1999年瑞士政府與歐盟協調後同意,在2004年前,該鎮村終止使用「香檳」。產酒酒銷量由之前的年銷量110,000瓶跌至其後的32,000瓶。2008年4月,村民經公開投票後決定反對該項限令[8]。
中國為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員國,包括中文在內的香檳一詞在中國受到保護[9]。
香檳酒的釀造
轉瓶:1889年時關於轉瓶師的版畫
「香檳製法」是製作香檳的傳統方法。經過第一次的發酵及裝瓶後,酒會在瓶內進行第二次的發酵。第二次發酵的促成是在酒內添加數克的酵母(通常是釀酒酵母,但是品牌會使用自己的秘方)和數克的冰糖。AOC要求香檳必須在酒瓶中發酵至少15個月,使味道完全展現。如果當年收成的葡萄良好,往往會被用於釀造年份香檳(法語:millesimé,意為千年),這表明該年份的香檳品質優良,需發酵至少3年。在第二次發酵期間,香檳瓶用類似啤酒蓋的蓋子封口。
當香檳於瓶中達到所需的陳年年份後,就要進行「除渣」,即除去瓶中的酵母殘渣。第一步是「轉瓶」——通過每天對瓶子的細微轉動,使瓶內的酵母殘渣聚集於瓶子的頸部;接下來對瓶頸進行急速冷凍,然後開蓋;瓶內壓力會將殘渣及碎冰噴出。此時迅速封上木塞,防止已生成二氧化碳的流失。
氣泡
粉紅香檳中的氣泡
當香檳接觸到乾爽的杯子時,氣泡就會爆發。這是杯子底部的缺陷(如劃痕)或清潔用布的纖維遇上二氧化碳後產生的成核現象。由於香檳的氣泡形態優雅,所以有些杯子廠商或者顧客,會將杯子的底部通過酸蝕、雷射等方式刻意弄花,使氣泡持續地產生。
培里儂早期於本僧會修道院的工作是除去香檳中的氣泡。強大的氣壓往往會使瓶子還在酒窖陳年時爆炸。18世紀早期,氣泡酒產量開始增加時,酒窖工人需要穿戴鐵質的面具(類似棒球防守員面具)以免受傷。一個瓶子的爆炸可引發其他瓶子的爆炸,酒窖損失20-90%的藏酒是很正常的。由於當時對於發酵及二氧化碳氣體的產生並沒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氣泡酒被冠予了「魔鬼酒」的名號。
香檳釀造商名單
香檳地區有超過100家香檳酒庄及19,000家小型的葡萄種植戶,一共管理約32,000公頃的葡萄園。香檳釀造商的種類可以通過在酒瓶上的簡寫而得知。
NM:Négociant manipulant - 公司(包括主要的香檳品牌)購買葡萄然後釀製香檳。
CM:Coopérative de manipulation - 由種植戶組成的合作社,社員將種植的葡萄集中在一起釀造香檳。
RM:Récoltant manipulant - (也叫種植者香檳) 自己種植、自己釀酒,允許有不超過5%的葡萄從外部購買。如果合作社的社員自釀香檳,僅是到合作社去進行除渣,那麼所釀的香檳也可以打上RM,而不像過去只能打上RC。
SR:Société de récoltants - 種植戶自發的合作,但是不以合作社形式釀製香檳。
RC:Récoltant coopérateur - 合作社的社員用自家名號銷售合作社所釀造的香檳。
MA:Marque auxiliaire或Marque d'acheteur - 代釀的香檳,品牌屬於別家公司,如超級市場。
ND:Négociant distributeur - 葡萄酒代理商以自家名稱向外發售的香檳。
香檳的推廣
英國愛德華時期的香檳廣告,其中列出了皇家及有名望的飲家
香檳的受歡迎程度得力於釀造商的市場推廣。香檳釀造商將香檳的形象塑造成皇家貴族的飲品。羅蘭·百悅在1890年下半年發布的廣告宣稱他們的產品是利奧波德二世(比利時)、喬治一世(希臘)、阿爾弗雷德親王(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及其他貴族、軍官等的摯愛。同時香檳釀造商也將香檳打造成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享用的奢侈品形象。這個策略是成功的,20世紀初,香檳飲家中中產階級佔了大多數。
19世紀時,香檳釀造商也同時將推廣的主力對象設為女性,與傳統勃艮第和波爾多出產的葡萄酒所表現的男子氣概了產生鮮明對比。羅蘭·百悅再次在這方面領先一步,宣傳他們的飲家中包括了多位貴族的妻子及歌劇女伶。酒標的設計體現浪漫的愛情、婚姻或子女受洗等對女人一生重要的時刻。
在某些廣告中,香檳釀造商也會根據當時的政治氣候作出改動。有酒標紀念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有些則印有瑪麗·安托瓦內特美艷的形象,用以吸引懷念這位前皇后的保守派人士;而另一些酒標則印上激動人心的革命場面,以吸引左翼人士;當一戰逼近時,釀造商將士兵及國旗印上了酒標;在德雷福斯事件期間,一家釀造商更推出帶有反猶太主義色彩的香檳。
香檳常用於慶典中。托尼·布萊爾就因倫敦成功申辦2012年奧運會舉行過香檳祝捷會[10]。新船的下水禮也需用到香檳,需用香檳敲打船身,如果瓶子沒被敲碎,往往會被視為是霉運的象徵。
葡萄種類及風格
香檳是法定單一產區產品。通常所用的葡萄品種為白葡萄霞多麗、紅葡萄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如果壓榨過程輕柔,且葡萄原汁發酵時較少接觸葡萄皮,紅葡萄也可以釀出白色的基酒。大部分香檳是由霞多麗和黑品樂所釀基酒按比例(如60%/40%)調配而成。珍貴的白中白香檳的基酒為100%霞多麗,其中又以薩農酒庄最為昂貴,只選用位於奧熱爾河畔梅尼勒的單一頂級葡萄園出產的霞多麗釀造[11]。黑中白香檳是由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葡萄的基酒單獨配製或調配而成。
因為歷史原因,也允許用個別其他葡萄品種調配香檳,但是現在已很少使用。阿爾巴尼(Arbanne)、小美斯麗爾(Petit Meslier)和白品樂(Pinot Blanc)植株的數量只佔整個香檳地區的0.02%(仍用於香檳的調配)[12],必須符合INAO於1927年和1929年所訂立的相關要求,而且植株須在1938年之前栽種。理論及實際上可釀製香檳的9種葡萄品種分別為黑品樂、莫尼耶品樂、霞多麗、白品樂(Pinot Blanc)、阿爾巴尼、小美斯麗爾、灰品樂(Pinot Gris)、瑞伊厄品樂(Pinot de Juillet,意譯為7月品樂)和粉紅品樂(Pinot Rosé)。
作為香檳結構及提供餘韻的紅葡萄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主要產於蘭斯山區和馬恩河谷。蘭斯山區的葡萄園主要位於朝北的山坡的上,地質為石灰岩,可得到從山谷升起暖風的滋潤。馬恩河從西到東,在蘭斯山區北部流過香檳地區,馬恩河谷的葡萄園主要位於朝南的山坡上。而為香檳提供酸味及餅乾芳香的霞多麗主要來自位於埃佩奈以南由北至南的一帶,名為白丘,包括了阿維茲、奧熱爾及奧熱爾河畔梅尼勒地區,大部分為朝東的葡萄園,風土與博納產區相似。各產區所產葡萄的特性各不相同,各酒庄通過對調配基酒就能創造具有獨特風格的香檳。
香檳的種類
現在出產的大多數為「無年份」香檳,意指利用多種年份產出葡萄所釀基酒所調配的產品。酒體的大部分基酒來自單一年份,但是會調配入10-15%較老年份的基酒(這一比例有時可達40%)。如果某一年份採收的葡萄質量超群,酒庄也會出產「年份」香檳,要求是所釀香檳的基酒100%來自該年分。根據條例,酒庄可以用不超過該年所產基酒總量的80%調配年份香檳,以保證20%的好年份基酒可用於無年份香檳的調配。在質量一般的年份,部分酒庄也會調配只含該年份的香檳,但不會標註年份。
名品香檳
名品香檳是代表釀酒庄至高品質及其極致風格的產品,也是該酒庄最為昂貴的一個系列。知名產品包括路易王妃的水晶香檳、羅蘭·百悅的盛世,酩悅的唐·培里儂和寶祿爵的溫斯頓·邱吉爾爵士。酩悅是最早向市場推出名品的釀酒商,於1936年推出1921年份唐·培里儂。之前各個酒庄各自都有出產「名品香檳」,但以最高標準釀造並以高價銷售卻是新構思。實際上路易王妃自1876年開始就釀造水晶香檳,但特供給俄國沙皇,1945年及其後年份的水晶香檳才向大眾供應。1960年,泰亭哲推出1952年份的伯爵,羅蘭·百悅則推出盛世,混合了1952年、1953年和1955年份的香檳。在20世紀的後30年,酒庄常用與酒庄相關人物命名名品(例子:凱歌香檳的貴婦——創始人的兒媳婦;寶祿爵的溫斯頓·邱吉爾爵士——英國首相;羅蘭·百悅盛世粉紅年份香檳阿勒桑德拉——酒莊主人大女兒的名字);香檳名品酒瓶的設計也會比較特別,與普通香檳有所區分,如唐·培里儂酒瓶的設計來源於18世紀。
黑中白香檳
完全由紅葡萄所釀基酒所調配的白色葡萄酒,香檳中比較常見。很多酒庄也跟隨寶林格(首席法蘭西)釀造香檳法國老藤的步伐,開始釀製只使用黑品樂和莫尼耶品樂(AOC允許可釀香檳的兩種紅葡萄)基酒的黑中白香檳。首席法蘭西的法國老藤因其酒體的豐潤及濃郁聞名,這與其所使用的葡萄所種植栽培時間與方法有關。黑中白香檳與混合了霞多麗的香檳沒有太大區別。
白中白香檳
顧名思義,白中白香檳所用基酒全為白葡萄霞多麗所釀。「白中白」一詞也會被別的產酒地區用於標明只使用霞多麗調配的氣泡酒,用以區分用別的白葡萄釀製的氣泡酒。
粉紅香檳
製作粉紅香檳的方法有兩種:
葡萄壓榨後,讓葡萄皮短時間浸潤在原汁中,使皮中的色素析出。
更常見的方法是在調配時加入少量的黑皮樂靜態紅酒。
因為壓榨過程一般比較輕柔,且葡萄原汁發酵時較少接觸葡萄皮,紅葡萄釀出的基酒顏色往往也較淺。粉紅香檳是少數可以用紅白基酒調配的粉紅葡萄酒,目的是讓每年出產同種的粉紅香檳顏色是持續可複製的。
甜度
香檳的甜度是由第二次發酵時所加糖份和發酵年份決定的。以下所列糖分為每升的含量:
絕干(Brut Natural或Brut Zéro):少於3克。
特干(Extra Brut):少於6克。
干(Brut):少於15克。
半甜或半干(Extra Sec或Extra Dry):12至20克。
甜(Sec):17至35克。
特甜(Demi-Sec):33至50克。
絕甜(Doux):50克以上。
雖然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香檳的甜度比現在的高,但是干型香檳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
香檳酒瓶
香檳酒瓶大小的比較。(從左至右)樓梯上:大瓶(1.5升), 普通瓶(0.75升),半瓶(0.375升),1/4瓶(0.1875升)。地板上:伯沙撒瓶 (12升),撒縵以色瓶(9升), 瑪土撒拉瓶(6升),耶羅波安瓶(3升)
香檳通常情況下在普通瓶或大瓶中進行二次發酵。雖然沒有確實證據支持,但普遍認為因為瓶中氧氣及暴露在氧氣下的面積相對酒的體積較小,所以大瓶比普通瓶所釀香檳質量更好。其他大規格的香檳瓶都是根據聖經人物而名,裡面所裝的香檳通常是在普通瓶或大瓶中陳釀好以後才進行換瓶。
比耶羅波安瓶大的規格並不常見。27升的普里馬(Primat)和2002年所產的麥基洗德瓶只有釀酒商德拉皮耶提供。靜態葡萄酒和波酒也是使用此命名系統,但是部分名稱的容量與香檳不同。特殊規格的香檳有時也會因特殊的場合而推出,有名的例子是寶祿爵為邱吉爾特製的帝國瓶:規格為20液盎(1英製品脫)[13]。
瓶塞
1885年展示手工為香檳上木塞的版畫
香檳塞由幾個圓形的軟木片壓制而成,封瓶前的形狀是圓柱形,通過擠壓將下半部分塞入瓶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瓶內部分慢慢定形,所以在打開後的瓶塞呈蘑菇形。可以通過對木塞的觀察了解香檳大概的陳年時間。陳年越久,香檳塞所形成的蘑菇柄越難還原。
醒酒器
由於害怕會失去香檳起泡這一過程,醒酒這一舉動看似十分奇異。但香檳的品質並不體現在它的氣泡上,而是體現在它的材質上。正是在醒酒之後香檳的材質才更能突顯。當然,醒酒也要遵循幾點規律: •只對那些濃郁的,能夠有東西釋放的香檳醒酒 •醒酒的時間較短:一般情況下,對一支完全打開的香檳15分鐘就足夠了 •醒酒器要窄而不是大 •醒酒之前把空醒酒器放在冰箱里 •醒酒時輕輕地、緩慢地把香檳沿著內壁傾倒 •把醒酒器存放在冰箱或是冰桶里
飲用香檳酒的禮儀
鬱金香形香檳杯
香檳杯通常是鬱金香形,特徵是有長的杯柄,杯身長而開口窄小,體型纖長。水晶玻璃杯製造商力多更首創在杯底劃痕,以提升香檳氣泡的數量。始於維多利亞時期呈喇叭花狀的香檳杯,杯身淺且開口過大,酒的香味會快速揮發,也加大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加快了氧化,所以不建議使用。香檳應冷凍後飲用,適宜的溫度是7-9攝氏度。可使用冰桶,在冰桶內加入冰水混合物(約為0度),放入的多少以沒過瓶頸為度,室溫下香檳在其中放置30分鐘即可。與酒瓶一樣,冰桶也有不同的大小。
如何開香檳酒
2007年環吉普斯蘭島自行車賽頒獎儀式
在2000年以前酩悅一直贊助F1大獎賽,也開啟了香檳與運動的聯繫。在1967年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冠軍得主美國人丹·格尼開創了噴洒香檳慶祝的傳統[14]。這種方法會浪費很多香檳。為了減少浪費及防止香檳塞不受控制噴出造成危險,開香檳有以下步驟:
將酒塞外的錫箔撕開。
用(左手)大拇指按住瓶塞,其餘手指握緊酒瓶頸部(這個動作需維持到香檳打開)。用另一隻(右)手把固定瓶塞的鐵絲擰開。
將酒瓶傾斜45度(此時瓶內酒的表面面積最大,有利於酒壓的釋放),並對向沒有人的方向,用右手抓緊酒瓶底部。
在開瓶時,應旋轉瓶身,而握持瓶塞的手應保持不動。
開瓶時由於瓶內氣體的噴發,應該會聽到細小的「吱」一聲,而不是巨大的「嗙」一聲。這細小的聲音有時候會被稱為「愛的密語」或「女人的嘆息」。
在重要的慶典上,也可以用佩劍打開香檳,稱為佩劍式。開啟後,瓶頸斷裂,瓶塞與瓶頸相連。
2009年,一瓶1825年年份的巴黎之花香檳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認定為世界現存年份最老的香檳[15],並打開讓12名知名酒評家品嘗。瓶內香檳仍可飲用,帶有松露及焦糖的味道。這款香檳目前世上僅存2瓶。
香檳酒與健康
2007年4月18日,《農業與食品化學學報》發表雷丁大學與卡利亞里大學共同的研究結果,表明適當飲用香檳能有助腦部對抗中風、阿茲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症。研究指出氣泡酒所富含的抗氧化多酚能防止腦部細胞因氧化應激而衰退。
普遍人認為香檳會更容易讓人喝醉。有資料顯示,與加氣的水混合的酒精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葡萄酒 維基百科
觀賞酒顏色及光澤是品嚐葡萄酒第一步
葡萄酒是用葡萄果實或葡萄汁,經過發酵釀製而成的酒精飲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含量較高,貯存一段時間就會發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大、普及最廣的單糖釀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產葡萄的地中海區域,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會釀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葡萄酒在基督教被視為耶穌基督寶血的象徵物。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葡萄酒的原料-葡萄原產於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直到西漢時經張騫出使西域才傳到中國。目前葡萄已經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好及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國,法國葡萄酒的釀造歷史可追朔到羅馬帝國時期。由於法國氣候溫和,除了北部諾曼第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產高質量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法國可以說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之一。
葡萄品種
在藤蔓上的釀酒用葡萄
葡萄酒的風味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因為不同的葡萄,所釀製出來的香味、喝的方式、收藏的方式都不同,所以風味會有很大的差別。葡萄的品種千變萬化,而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緯度、土質與氣候,都有適合栽培的葡萄品種。
儘管數個世紀以來,所傳承下來的嚴格法條都明確的規定著每個地區所可以種植的葡萄品種。但是,法國各地的葡萄農夫還是不斷的嘗試研發新品種的葡萄。1935年來法國政府制定了AOC法定認證。規定某些產地只許生產特定的葡萄品種。若此產地生產出非在法定規範內的品種,酒瓶上就看不到AOC法定認證的榮譽標籤了。此法用來確保法國葡萄酒,在有限的土地上達到產量及品質的最佳狀態。
釀製
採收葡萄 (拍攝地點:法國的 Côte de Beaune)
世界各地的葡萄酒釀製程序大都是去梗、壓榨,再將果汁、果肉、果核和果皮都裝進發酵桶(或罐)中發酵,這些發酵桶會先被低劑量的二氧化硫處理以防止微生物感染。[1]葡萄汁液在發酵桶中發酵成酒精的同時,果皮和果肉經過在葡萄汁中的浸泡,在5-7日後便會釋出葡萄酒的色素和勁度。
與白葡萄酒相比,紅葡萄酒的釀造則要靈活的多。一些法國羅納河谷的葡萄園,會將葡萄汁浸泡約3個星期,這樣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而另外一些葡萄酒庄同樣的葡萄則只發酵7-9日,因為他們希望所產葡萄酒單寧酸更少。
還有一種較快的釀酒方法叫二氧化碳浸軟法,此法用未經擠破的葡萄進行發酵和浸軟,發酵缸中上層的葡萄以自身的重量壓破下層葡萄,讓葡萄自然發酵,隨之產生的二氧化碳便可將上層葡萄與空氣分隔開來。這種葡萄酒有上好的顏色和果香,且單寧酸的含量極低。
使用與品味
葡萄酒每年消費量,按人數計算:
低於1公升 在1至7公升間 在7至15公升間 在15至30公升間 大於30公升
葡萄酒在歐洲廣受歡迎,不論是作為飲料或是地中海式烹飪的佐料,在簡單的或是複雜的用途都被廣泛的使用著。在烹飪中,它的價值不只作為一種飲料,料理人更借重它的酸度,使得料理更加的富有風味。在葡萄酒的世界中十分講究,不同的餐點應搭配不同的葡萄酒類。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汽泡酒是最受歡迎的,並且也被稱為淡酒,因為他們只包含大約10-14%的酒精。(酒精百分比通常以體積計。)
葡萄酒搭配食物是一種以特定食物和特定葡萄酒共食以增加兩者風味的藝術。在很多文化中,葡萄酒是每餐必備的固定飲食,長此以往,一個地區的釀酒和烹飪緊密結合到一起。葡萄酒搭配沒有固定章法,一個地區釀的酒自然搭配這個地區的食物。現代所謂「葡萄酒搭配的藝術」,其基本思想是,酒和食物的特性(例如口感和味道)各有不同,有的特性可以和諧地結合起來,有的特性互相衝突。找出和諧的元素同時享用,可以讓整個飲食體驗更加愉快。[2]在昂貴的餐館里,侍酒師會向客人推薦搭配食物的酒。
封裝與收藏
大多數的葡萄酒都是被裝在玻璃瓶及使用軟木塞封裝後出售的,但近年來,使用金屬瓶蓋及合成性軟木塞的數量也在逐漸上升中。
葡萄酒是一種自然又脆弱的飲料,容易被光、熱、震動及過大的濕度溫差中受到傷害。酒窖提供葡萄酒一個無光和常溫的環境,除了保護其免於從不穩定的外界環境被傷害的可能,同時也提供了其良好的陳年場所。
著名產地
法國
法國是一個在地理上得天獨厚的國家,三面臨海、一面接陸。因為其地理上所佔的優勢,造就了法國擁有了豐富的物產及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以葡萄酒而言,擁有不同的緯度、氣候及地形這些自然條件,再加人文上的歷史傳統、政府的管制規定。現今雖非為世界第一大的產酒國及出口國(為義大利),但因上述的自然及人文上的條件,法國葡萄酒仍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元、最豐富、最佳的葡萄酒產國,也是現在所有的新興產區模仿的對象。
法國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1996年),以下為各產區及管制規定的一些基本介紹。
法國共有13個產區分別為:
Bordeaux 波爾多
Bourgogne 勃艮第
Champagne 香檳區
Alsace 阿爾薩斯
Vallée du Rhône 羅納河谷地
Vallée de la Loire 羅亞爾河谷地
Languedoc-Roussillon 朗格多克-魯西永
Sud-Ouest 西南產區
Provence 普羅旺斯
Corsica 科西嘉島
Jura 汝拉省
Savoie 薩伏依
Lorraine 洛林
葡萄酒的分類
對於酒的分類與販售,在世界各地上有著不同的標準。
法國向來以葡萄酒聞名全世界,因為它的自然風土(Terroir)的獨特性,但也因為現今的科學發達,機器採收取代了人工,大量的化學農藥的出現,所以葡萄酒相對的可以快速釀製。但有一部份法國的葡萄酒農為了讓土壤恢復地力,葡萄成熟了才用手採葡萄,遵循古法釀製葡萄酒。此種酒被稱為自然葡萄酒。
自然葡萄酒
「用自然有機的農法耕作的葡萄園,人工採收成熟葡萄。釀造葡萄酒時,用本身葡萄中的天然酵母釀造,堅持用以自然的方式釀酒,不添加非自然成份,儘量減少澄清或完全不澄清並且過免過濾,完全讓酒反應出自然風土(Terroir)的原味。
自然葡萄酒的甜度上,幾乎是完全不添加糖的。並且在葡萄發酵醞釀的過程中不添加二氧化硫(SO2);而白酒或香檳,因為沒有加入葡萄皮壓榨,因此可能加入極微量二氧化硫,或者是完全不添加,而在裝瓶時,只添加微乎其微的二氧化硫以避免葡萄酒在各種不確定的外在因素下而變質。當然,也有許多自然葡萄酒,完全不添加二氧化硫,讓葡萄酒的酵母自然發酵,因能產生了獨特的風味及口感。[1]
一般慣行農法葡萄酒
在法國,1935年通過了一項對於葡萄酒的法定規則,主要包括了:
葡萄產區
葡萄品種
種植方法
單位土地面積大小的產酒數
釀造方法
並以此區分為:
餐酒(Vins de Table)
地區餐酒(Vins de Pays)
優良餐酒(Vin Délimité de Qualité Supérieure)
法定產區(AOC)
但AOC等級的酒只是代表符合規定而已,不一定代表味道絕對優於其他等級的酒。
葡萄牙
葡萄牙在1756年就有對於葡萄酒有著以地區與品質為主的相關規定。
德國
德國在2002年也通過了類似法規,但並不像法國一樣有著完整的規定。
西班牙與義大利
西班牙與義大利也有著類似法規。
新世界
新世界酒意指出產自傳統歐洲產區以外的酒,如美國、智利、澳洲、阿根廷、南非等。其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規定,通常擁有各自不同的分級種類。
葡萄酒通常也會由其葡萄品種及產區來分類。一般來說,歐洲地區的酒通常以其出產地域和葡萄品種來命名,而歐洲以外的產區則通常使用葡萄品種來區分。然而,在市場導向的狀況下,非歐洲地區的酒商常使用受歡迎的特定產區作為命名特色——如美國加州的納帕山谷 (Napa Valley)、澳大利亞南澳省的巴羅莎山谷(Barossa Valley)……等等。
年份酒
年份酒是指這瓶酒釀製所用的葡萄是來自特定的單一年份。每個不同的年份,對於酒的香氣,色澤、味道及成長變化都有著不同的結果。質地好且可以久藏的餐酒是會隨著時間而更加美味。因此,對於葡萄酒愛好者或交易商來說,保留特定優良年份以待未來享用或販賣的狀況一點也不奇怪。某些國家允許其年份酒所使用的葡萄中,可以有一部份不是來自於標簽上所標示的年份。
在美國,如果是有著特定葡萄酒產區商標的酒,其年份酒所使用的葡萄必需有95%是從標簽上的年份而來的。如果商標上沒有標示特定產區,則至少必需有85%。
年份酒通常都是在同一批裝瓶作業中完成,藉此確保同年份的酒有著類似的味道。氣候因素對於酒的味道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即使是使用同一塊葡萄園所釀的酒,在不同年份氣候中,彼此的味道差異也可能完全不同。年份酒通常被認為是較為優良及有特色的葡萄酒,一隻好的年份酒,其價位通常高於平均價格。有些酒莊將年份酒視為旗艦商品,甚至只在優良的年份製造年份酒。而一隻來自著名產區及酒莊的優良年份酒(如波爾多82年的五大酒莊),其價格可能高於一般酒價的數倍至十數倍。
無年份酒
無年份酒(non-vintage)可混合使用不同來源的葡萄,是一種可以在壞年份仍然維持品牌及銷售的方法。近來有一種說法表示,一種酒的特定年份酒與其一般無年份酒對普通飲用者來說,後者比較容易代表飲用者對這種酒的觀感。但仍然有許多品酒專家十分重視年份酒。
汽泡葡萄酒
中文譯名 酒名 產地 香檳 Champagne 法國 氣泡酒 Vin Mousseux 法國 Vin Spumos 羅馬尼亞 阿斯蒂氣泡酒 Asti spumante 義大利 法蘭恰闊爾達區 Franciacorta 義大利 普羅賽柯 Prosecco 義大利 卡瓦 Cava 西班牙 Txacolí 西班牙 塞克特 Sekt 德國
紅葡萄酒產地與葡萄品種
中文譯名 外語 產地 國產多瑞加 turiga nacinal 葡萄牙 巴羅洛 Barolo 義大利 布蘭塞亞奧 Brancellao 西班牙 蒙達奇諾的布魯奈羅 Brunello di Montalcino 義大利蒙達奇諾 博巴爾 Bobal 西班牙 波爾多 Bordeaux 法國 波特 Port 葡萄牙 勃艮第 Burgundy 法國 赤霞珠(卡本內-蘇維濃) Cabernet Sauvignon 法國、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紐西蘭、南非、智利、中國大陸(山東、河北、寧夏、新疆)、 佳美娜 Carmenere 智利 森希貝爾 Cencibel 西班牙 奇安帝(仙蒂) Chianti 義大利 格那西 Garnacha 西班牙 卡戈爾酒 Kagor 摩爾多瓦 馬蘇埃拉 Mazuela 西班牙 馬爾貝克 Malbec 法國波爾多、阿根廷 [[美露(美樂、梅洛)]] Merlot 法國、加利福尼亞、智利、義大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南非、華盛頓 Mirodia Red 摩爾多瓦 莫納斯特雷爾 Monastrell 西班牙 諾頓 Norton 美國東部和中西部 黑比諾(黑比諾) Pinot Noir 法國、加利福尼亞、紐西蘭、俄勒岡、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南非 品樂塔吉 Pinotage 南非 里奧哈 Rioja 西班牙 希哈(切拉子、西拉、色拉子) Syrah,Shiraz 法國隆河、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南非 田帕尼優 Tempranillo 西班牙 維波利 Valpolicella 義大利 金粉黛爾(增芳德) Zinfandel 加利福尼亞 傑卡斯 jacobs creek 澳大利亞 桑塔麗塔 santa rita 智利 聖地 caliterra 智利 桃樂思 torres 西班牙 黑後 Black Queen 台灣
白葡萄酒產地與葡萄品種
中文譯名 酒名 產地 Airén 西班牙 阿比洛 Albillo 西班牙 Aleasa Dulce 摩爾多瓦 夏多內(霞多麗) Chardonnay 法國、加利福尼亞、德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紐西蘭、南非 白詩楠(白詩蘭) Chenin Blanc 南非、法國 Doña Blanca 西班牙 菲提斯卡 Feteasca 羅馬尼亞、摩爾多瓦 弗拉斯卡蒂 Frascati 義大利 格烏茲塔明那(瓊瑤漿) Gewürztraminer 法國、羅馬尼亞、德國、紐西蘭、南非 Grasa de Cotnari 羅馬尼亞 馬家婆 Macabeo 西班牙 瑪爾維薩 Malvasía 西班牙 Mirodia White 摩爾多瓦 穆思卡岱 Muscatel 西班牙 穆思卡(玫瑰香) Muscat 羅馬尼亞、摩爾多瓦 奧維多 Orvieto 義大利 灰皮諾 Pinot Gris,Pinot Grigio,Grauburgunder 法國、羅馬尼亞、義大利、德國、奧勒岡 甜雪利酒 Pedro Ximénez 西班牙 布依-富謝 Pouilly-Fuissé 法國 雷司令(麗絲玲) Riesling 德國、法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紐西蘭 白蘇維翁(長相思) Sauvignon Blanc 法國、加利福尼亞、紐西蘭、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南非 塞米雍(賽美蓉) Semillon 法國、加利福尼亞、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非 西萬尼 Silvaner 德國 蘇維 Soave 義大利 Tamaioasa Romaneasca 羅馬尼亞 托卡伊 Tokaji 匈牙利 特濃情 Torrontés 西班牙、阿根廷 瓊瑤漿 Traminer 羅馬尼亞、摩爾多瓦 維蒂奇諾 Verdicchio dei castelli di Jesi 義大利 維奧尼 Viognier 法國、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 金香 Golden Muscatel 台灣
冰酒
多在德國及加拿大等緯度較高的寒冷地區釀製,葡萄成熟後於藤蔓上結冰,之後進行低溫壓榨,糖分較高的濃縮果汁會被導出。冰酒的發酵過程緩慢,通常需要數月的時間。另外,其他水果,例如蘋果,也可用以釀製冰酒。
各國葡萄酒分級制度
法國葡萄酒分為:普通日用餐酒(Vins de Table)、鄉村酒或地區餐酒(Vins de Pays)、優良品質餐酒(VDQS:Vins Delimités de Qualité Supérieure)、原產地法定區域管制餐酒(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
德國葡萄酒劃分為:日常飲用餐酒(Landwein & Tafelwein)、優質酒(Qualita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簡稱QbA、高級優質酒(Qualitatswein mpt Pradikat)簡稱QmP。
美國葡萄酒分為:附屬類、專屬品牌酒(Proprietary Wine)、葡萄品名餐酒(Varietal Wine)。
義大利葡萄酒的等級劃分為:一般日常酒(Vino da Tavola)、原產地區域管制酒(DOC: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e)、原產地區域保證酒(DOCG: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e Garantita)。
葡萄酒的歷史
葡萄酒的歷史,與西班牙葡萄酒生產歷史息息相關,起源於早期腓尼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之一,其演變已明顯受到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帝國和文明如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摩爾人、西班牙和英國的影響。[3]
葡萄酒在西漢時期以前的中國已有釀製,當時葡萄主要在西域種植和加工。[4]後來西漢特使張騫在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把葡萄和葡萄酒釀製技術由西域引進至中原,不過當時葡萄酒仍是奢侈品,而在漢代後中原的葡萄和相關加工的應用和承傳更一度中止了;直至唐代李世民時期重新由西域引進至中原後,釀酒技術和品嚐大有進步並更為廣泛。到了元代,憑藉蒙古皇官推動,有關葡萄酒的產業更為登峰造極,不僅法例規定祭祀太廟必須使用葡萄酒,而且更設立若干御用和民用的葡萄園。惟明代起糧食白酒的發酵與蒸餾技術改良,且儲存保質優化和較不受季節性影響,蒸餾白酒就取代葡萄酒成為中國主流饗飲用酒,中式葡萄酒體系和禮節從此式微。而後清代末期張弼士從歐洲引進葡萄酒的釀製技術到中國,並在山東煙臺建立中國近代首個葡萄園和葡萄酒廠,中國才有重新製作本土生產的葡萄酒,但體系和禮節已經幾乎完全按照歐洲的,而非傳承明代以前中式的。[5]
紅葡萄酒與健康的關係
減低肺癌機會
美國《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誌與預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報導內容分析了84,170名45至69歲男士吸煙、飲酒與癌症的關係,他們針對「紅酒」、「白酒」、「啤酒」及「烈酒」對癌症病患者的影響作研究,結果發現曾吸煙的人,若每日飲一杯紅酒,患肺癌的風險較不飲紅酒的男士低60%,但飲白酒卻沒有預防肺癌的功效。負責研究的專家Mr. Chun Chao博士指出,並非酒精可防癌,相信是紅酒的獨特成份,如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或類黃酮(flavonoids)等有助對抗肺癌。
降低患腿部動脈疾病機會
美國伊斯雷爾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對5,635名志願者進行了7年半的追蹤調查發現,每周飲酒1至13次的人,上年紀後患腿部動脈疾病的機率比不喝酒的人低出 44% 。研究人員解釋,隨著人的年齡增加,腿部動脈血管會逐漸硬化,從而影響到腿、腳踝和足部的血液循環,導致腿部疼痛、燒灼感、手腳冰涼和皮膚變色等,而適當飲酒則可改善這些狀況。
紓緩經痛
紅酒辛甘性溫,有溫陽補血及緩急止痛的功效,如氣滯血瘀型經痛病人適量飲用紅酒,能疏通經絡、擴張血管、平滑肌肉鬆弛,緩解經痛。因為紅酒內所含物質可放鬆肌肉與血管,血管一放鬆,血流順暢,代謝自然變好,是紅酒具溫通作用的原因。其實,不只紅酒,像清酒、梅酒等,酒精濃度超過5%,都具有溫通作用,月經前一周起,每晚小酌半杯(100至150cc),也有助於緩解經痛。紅酒更含有多種礦物質,如磷、鈣、鐵、鎂、銅等,還有抗氧化物﹕多酚及丹寧,有紓緩壓力、鎮定精神、消除疲勞、調理體質、改善膚質等等作用。
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
專家認為,按酒精含量12%來計算,每天不宜超過250毫升,否則會危害健康。而有的營養師更建議,每天飲酒量應控制在60毫升以下。一般酒杯容量約為150ml的,那麼每次酌酒量為2/3杯,約100ml。
紅酒雖好,但也並非人人適合飲用,如有些人喝了後反而會引起頭痛。紅酒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除了酒精,還有紅酒中所含的一些特殊的「生物胺」會引起頭痛,它們是紅酒在釀製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物質。這些紅酒中所含的胺類物質除引起頭痛外,還會誘發高血壓、心跳加速,並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另外,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來說,紅酒給他們帶來的刺激可能大於好處,盡量少飲為妙。[6]
賣紅酒的都是說,對皮膚好助睡眠,都是按中藥保健品的套路推銷 2023-09-09
【本文來自《澳大利亞滯銷葡萄酒達28億瓶,即便中國終止反傾銷稅也要緩好幾年》評論區】
紅酒是佐餐酒,因為正式的西餐比較清淡,並不好吃,需要味道重的果酒來下嚥,順便給肚子溜縫兒,這就和中國人吃鹹菜,泡菜,醬菜,涼拌菜,來下飯,是一個道理。
現在,賣紅酒的都是說,對皮膚好,助睡眠,都是按中藥保健品的套路,推銷給中年婦女,利用中國家庭財政不平等的格局,套路很深的
回應
不說對心臟有好處這功能啦嗎?退步了啊
法國人上床前都喜歡喝葡萄酒。
酒文化,到我這一代為止吧!
【本文來自《白酒銷量連續6年下跌,是消費者口味變化,還是有其他原因?》評論區】
年輕人應該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符合現代性的良性文化習慣,應該是那種基於充分尊重獨立人格的優秀自愛的社交禮儀。
酒被發明出來幾千年了,以前是黃酒,後來的白酒,啤酒,紅酒。他就是一個載體。歷史上,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禁酒令。他如今還是在超市,商店,顯眼的位置。永遠不會消失。
你確定是先黃酒後白酒?
白酒是蒸溜酒,元時才入。
酒吧在全球的發展勢頭雖然不如咖啡館猛,但也沒有衰敗的跡象。
相關新聞資料
瑞幸奇招「醬香拿鐵」(拿鐵+茅臺酒)逆襲星巴克。
高度白酒這種工業社會才發展起來的垃圾文化就不要假裝傳統了
回應
蒸餾酒的白酒出現在元朝。
中國應該注意保持自己的酒文化,在酒席喝酒,而不在酒吧喝酒
中國喝酒一般都要酒席上,白酒絕大多都是在酒席上喝。紅酒等大多在酒吧,醉酒街頭的絕大多數都是酒吧出來的,。酗酒在中國從來沒成為大事,就是因為中國良好的飲酒習慣。
民國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2023-01-27
民國時期百家爭鳴,還有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閒暇之餘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話劇和芭蕾,還可以找到各種評彈和地方戲,滬劇和申劇,海納百川彙聚到此,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燦爛奪目。曾在夢境中的上海老弄堂裡靜靜的走,或晚上幽靜寂靜之時;或黃昏晚霞之刻,邂逅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民國美女,趙四小姐的燒醉蝦、張愛玲的下午茶、胡適的一品鍋、錢鐘書牌月子餐、宋美齡的瘦身沙拉! 都是膾炙人口的生活名人故事!哪怕晚上睡在床上時,開著收音機,都能聽到那獨具魅力,沙啞又有磁性的女播音員~ 夢回民國!
回應
你好像不想醒來,想永遠停留在這美妙的做夢時刻。
舉不完的,我只發表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光民國大師和民國教育就能寫一大篇文章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成一部現代芭蕾舞劇
回應
為啥沒人用越劇演羅密歐和茱麗葉?
您這是相聲包袱啊-------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線條太硬與越劇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有芭蕾版《梁祝》,反響不大。編舞水準一般。
芭蕾太硬與《梁祝》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為什麼黃酒不能成為主流? 2023-01-27
之前《三聯週刊》一篇文章,說在蒸餾技術成熟後,白酒在民間流行,但在上層文人墨客、士紳名流,仍然推崇黃酒。直到建國後,因為政策如何如何,白酒才成為了主流。白酒在民間的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白酒的“性價比”更高。看看世界。無論是白酒,還是威士卡、龍舌蘭、伏特加等等烈酒。2021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是260億升,而烈酒銷量是352億升。
西班牙將成最長壽國家,他們做對了什麼,擠下長年霸主日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b6FsEoOaA
回應
我覺得地中海飲食有影響,生活步調的影響也很大,東亞這,生活步調都很緊湊,工作壓力也大,拉丁民族生性較樂天浪漫,生活步調相對緩慢許多
地中海飲食? 歐豬5國!
地中海飲食,除了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更重要的是減少精緻穀物可以減少胰島素壓力,午睡也是身心放鬆
可能是橄欖/紅酒油商的廣告。西班牙食物也不見得多健康,醃制食品很多火腿香腸很鹹很鹹的。西班牙的火腿那麼有名,黑豬肉也是最高級的豬肉,這些算紅肉/加工肉
甚麼地中海飲食?根本有錢人飲食
地中海飲食 在台灣吃一天要花個6百 真的是窮到只能吃垃圾了
這些西班牙的健康習慣從來就存在,為什麼以前他們的平均壽命沒有超過日本?
日本人長壽並非生活習慣而是醫療技術及制度, 其它是飲食, 食量適中清淡, 愛喝茶文化及魚類大國。
日本人蔬菜吃太少,水果又貴,近年人們更愛吃紅肉,拉麵湯底死鹹⋯ 男女熱愛煙酒,沒有一天不喝酒,加上壓力大😫還那麼長壽已經很厲害了
其實日本的長壽還存在一個問題:無限長照。歐洲是以保障老人健康為前提,有限度提供醫療資源。日本是老人還剩一口氣,就無限續命,生活品質則難以保證,本質上是以青壯年過勞為代價,養肥了醫療產業。
一直感覺日本人長壽根本就不科學,他們睡眠時間極短,日本人工作到死為止,並且日本的環境也很一般,房子很小。日本男人整天抽煙喝酒的。
一個探討西班牙為何長壽的影片竟然一堆人留言長壽要幹嘛
其實不是所有人在乎長壽 活太久很累很累的 老了一身毛病 又孤獨
有錢長壽是幸福,沒錢長命是折磨
長命百歲要幹什麼,花大錢住加護病房嗎?看到那些加護病房的老人,還不如安樂死
老了之後行動不便,沒法自理還要依賴別人,這樣長壽有什麼意思?
午睡是很痛苦的,從學生到成年都是
美國生理學家Ancel Keys 的研究項目極巨爭議性
2040年取代日本 西班牙平均壽命將稱冠全球
新研究指出,西班牙在2040年的平均壽命將增至85.8歲,微超日本(85.7歲),新加坡(85.4歲)和瑞士(85.2歲)。美國將自2016年的43名掉至64名,平均壽命79.8歲,中國將大幅爬升29名至第3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