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你比別人更怕疼?可能與尼安德特人基因有關 2020-08-25 新浪科技
《當代生物學》2020-07-23發表了一項基因組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體內編碼NaV1.7蛋白的一個基因攜帶了三個突變,而NaV1.7蛋白可以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痛感,遺傳了NaV1.7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
回應
黑鍋全是尼安德特人的。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9個驚人事實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2018-10-07
1.尼安德特人埋葬了他們的死者並留下了墓碑。
2.尼安德特人是藝術家。不僅進行象徵性思維,還創造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3.尼安德特人知道如何控制火。
4.尼安德特人是非常熟練的獵手,手很靈巧,捕獵策略也是經過計算的,知道馴鹿的遷徙模式,並根據獵物的移動時間,在特定的狩獵地點停留。
5.早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就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交配。
阿楨
帕蒂卡說,她最終通過醫用大麻獲得了解脫,而在科羅拉多州這是合法的。她比較偏愛其中一種配方,將大麻的兩種主要活性化學物——大麻二酚(CBD)和四氫大麻酚(THC)以8比1的比例組合成可食用的製劑。她還使用過一種外用的噴霧,CBD和THC的比例為1比1。“我又活了過來,”帕蒂卡說,“並不是說完全不疼了,但我已經脫離阿片了,感覺自己是個正常人。”服用後,她已經可以重新徒步和雪上健行了。
還有很多人的故事跟帕蒂卡的類似。加上美國已經有33個州醫用大麻合法,阿片不再受歡迎,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開始向大麻供應商尋求幫助。調查顯示,疼痛是美國人使用醫用大麻最主要的原因。儘管33個州的大麻法律各異,但它們都允許大麻用於止痛。
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院發佈了一份詳細報告,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大麻可以有效治療成人的慢性疼痛”,這極大地提升了這33個州允許大麻醫用的合理性。不過,很多臨床試驗(多數是小型隨機試驗)顯示,大麻對某種疼痛有“一些益處”,但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卻不那麼確定。
去年,《疼痛》雜誌發表的一份綜述,全面地分析了現狀。綜述指出,支持大麻的有力證據來自多發性硬化和神經損傷相關的疼痛研究。
回應
美國農民開始種大麻,就開始四處宣傳大麻的好處
德國研究建議將菠菜提取物列入興奮劑名單
動畫片《大力水手》中卡通人物通過吃菠菜罐頭來增強體力,德國柏林自由大學2019-06-25研究發現,一種菠菜提取物——蛻皮甾酮與類固醇有著相似作用,確實可提高運動表現,並建議將其列入興奮劑名單中。不過研究中受試運動員每日服用的蛻皮甾酮提取物劑量較小,相當於250克到4千克不等的菠菜萃取出的量。而人們要靠吃菠菜來達到同等效果,必須連續數周每天吃1千克至16千克的菠菜。這項研究是由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委託並資助進行的。德媒稱,是否會將蛻皮甾酮列入違禁藥品,有待該組織的進一步決定。
回應
討厭吃菠菜,草酸會在嘴裡留下一陣難受的感覺
如果大力水手吃的是香菜……
阿楨
灰燼會說話:兩千年前的古人為什麼吸大麻 2019-06-26 新浪科技
編者按: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今天我們分享兩篇關於防毒、禁毒的文章,以期讀者重視毒品問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提到大麻,相信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毒品。的確,大麻是與海洛因、可卡因並列的全球三大傳統毒品,亦是與古柯、罌粟齊名的三大毒品原植物。大麻因價格較為低廉、攝取方便、相對毒性較小,被視作為gateway drug(“入門”毒品),2018年以來,娛樂和醫用大麻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社會中呈越來越開放的態勢,有些亞洲國家(如,以色列、韓國)也開始允許醫用大麻的應用,再一次把大麻推向風口浪尖。
大麻(Cannabis sativa)是大麻科大麻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100餘種,主要包括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大麻酚(Cannabinol,CBN)等,其中對神經系統作用最強的是四氫大麻酚(THC)。有著數千年的栽種歷史,其用途豐富多元,與古人的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它是五穀之一,其籽能直接食用、榨油。它是製作繩索、衣物和造紙的纖維原料。它是一種具有醫用價值的藥物。它更是古代宗教、儀式活動中的重要媒介。
人們很早就發現大麻具有致幻、麻醉等特殊的效果,在古代宗教儀式與祭祀活動中頻繁使用。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德國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撰文,揭示了帕米爾先民吸食大麻的行為,該研究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焚燒大麻並用於精神領域的直接證據。
回應
中國的是火麻沒有致幻作用,主要用來做衣服俗稱麻衣,印度的麻有致幻作用
醫用大麻止痛效果更好?“有效治療成人的慢性疼痛” 2019-06-25 新浪科技
“醫用大麻救了我的命。”美國科羅拉多州弗裡斯科市的退休教師南茜•帕蒂卡(Nancy Partyka)說。20多年前,帕蒂卡遭遇車禍,傷了頸椎,從那以後她就一直受到疼痛的折磨。她嘗試了物理治療、甾體注射、針灸、運動甚至冥想。她接受了5次脊柱融合術,吃了大量的藥。“我一把一把地吃奧施康定、萘普生,”她回憶道,但狀態每況愈下,“這些藥抑制了食欲,如果不注意飲食還會便秘,那感覺更糟。事情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二連三地倒掉。”
阿楨
殺手媽媽?近三分之一的動物母親會殺死寶寶! 2019-06-23 新浪科技
女人的身體柔弱,但當她有了孩子以後,因為天性的母愛,常常會發揮出令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也因此,母親在我們的心目中是特別偉大的存在,成為母親的女性會憑著母愛的本能,為孩子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
在動物界中,同樣也有很多感人的舐犢之情,但是,最近一項研究調查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哺乳動物中,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動物媽媽會殺死寶寶。
動物會殺死後代是一個真實的事實,只要雌性動物能評估出這樣做的明顯好處,她們就會殺死幼崽,因為雌性和雄性其實一樣具有競爭力,同樣需要為資源展開競爭。
總結來說,導致雌性動物殺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自覺無力養活後代
2、母親身份對雌性來說生存成本特別高
3、雌性產下後代會與其他個體的資源形成激烈競爭
當這些壓力達到臨界值時,動物媽媽們便準備好了要殺死孩子。
雖然,動物殺嬰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十分冷血,但這一舉動顯然是出於一種原始的衝動,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後代爭取最好的未來,這是在動物王國中,為了世代統治而做出的一種選擇,雌性動物們為了爭取權力,也是能十分狠心的。
而在人類社會中,其實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中國歷史中,也曾有武則天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把自己的孩子趕盡殺絕這樣的例子。
無論動物媽媽是為了鞏固群體地位,還是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獲得足夠的食物而殺嬰,似乎都是看起來很黑暗的一種進化特徵(楨:演化!),但其實只是完全遵從著“適者生存”的法則。
為了更成功地保護和養育後代,動物母親除了會養育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選擇把附近其他同類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養育。
在自然界中,動物母親們總能更敏銳地意識到選擇的壓力,如果一個鄰居的後代必須為了改善自己的命運而死去,那就順其自然吧。
還好(楨:?),相比之下這個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很少發生,這既多虧了人類在生產力發展後滿足了生存基礎,不再需要為了搶奪資源產生這些極端行為,也是因為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進步,道德的誕生和約束讓人們對弑嬰的做法非常譴責排斥。
不過,面對自然時,我們不妨抱著更加客觀的態度,才能對自然現象,對動物行為有更全面的瞭解和認知。
回應
因為生存法則,所以只能留下健康強壯的幼崽,弱小的難以生存的就棄之或食之了,以保存體力。
阿楨
既然如此,一些曾經吃肉的動物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大概250萬年前,地球氣候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雨水減少,大部分雨林變成了樹木繁茂的草原。許多高品質植物大量減少,這就意味著素食動物的食物競爭越來越嚴峻。於是,一些植食性動物轉變食物來源,開始吃起肉來。兇猛強悍的物種當然能輕易捕獲獵物,智慧的人類也沒有輸,一部分動物再難吃到肉。為了維持生存,它們只好淪落至吃素的境地。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動物,本質上是因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而吃肉,也是它們一種正常的進食行為。所以再看到兔子、馬這些素食動物一反常態啃食肉食,不必太過驚訝。
你的良心為什麼會痛?——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2019-06-24 新浪科技
作者Patricia Churchland在她的新書《良心:道德直覺的起源》(Conscience: The Origins of Moral Intuition)中提出“人若非具有社會性,就不會對凡事都有道德立場。”
我們之所以有良心,與我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演化出的神經生物學能力有關。
演化生物學領域有一種理論(比如理論生物學家Bret Weinstein所拓展的理論),即道德爭論就其能力本身而言具有社會功能,它能凝聚不同的群體——無論他們爭論的內容或他們各自對道德“正確”的抽象認識為何。此外,我們的許多道德規範——如我們不應背叛朋友或拋棄子女——顯然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以便我們可以更好地在集體中生存下去。其他規範(如互惠的正確性)也頗為類似:我們的內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衝動——如果他人施予我們恩惠,假以時日,我們也當以回報。
Churchland在書中略微提及了曾有研究觀察到其他靈長類(如黑猩猩)表現出類似有良心的行為,並列舉了靈長類動物學家Frans de Waal曾分析過的行為,比如為了共同目標而合作、分享食物、收養孤兒、悼念死者。Churchland認為這些例子指出了人類良心的演化起源。
回應
神經生物學基礎?全文沒有提到良心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到底良心與哪個神經核團或神經回路相關聯?
阿楨
兔子吃炸雞、牛吃活雞、鹿吃兔子、松鼠吃鳥……素食動物食肉的行為一度被認為是動物的一種異食癖。相當於人類長時間對某些物質產生不尋常的食欲。比如有人吃泥土、紙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惡癖。但人們發現,即使是人工養殖且沒有明顯疾病的素食動物,也表現出了吃肉的習性。
這些現象罕見,卻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實寫照。“素食動物”這個稱號只是人類賦予它們的一種區分方式。但它們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人們,它們並不嚴格呆在這個領域內。這個名稱沒有限制住它們的天性,“素食動物”該吃肉時還是會吃肉。
大熊貓吃竹子的萌態吸引無數粉絲。它99%的食物都來自於竹子,但它其實也不只是吃素的。呆萌熊貓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醜聞”。大熊貓其實是一種處於肉食動物向素食動物過度的雜食動物階段。在兩百萬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實實在在的肉食動物。即使到了現在,它們仍然保留著一些肉食動物的遺傳痕跡。它們雖然愛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卻並沒有消化竹子的能力,是它們消化道中幾十種大量相應的腸道微生物幫助分解植物,獲得50%蛋白質,39%碳水化合物和13%脂肪。這種能量比例與野生貓、狼都差不多。研究還發現,大熊貓仍然保留有200萬年前肉食動物祖先的一種特殊消化道,大熊貓瀕臨滅絕的困境也許是由改變為吃竹子習性造成的。
但即使這些素食動物也能吃肉,卻不能像雜食或肉食動物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經過漫長的演化,素食動物代謝脂肪的能力已經維持在很弱的水準。要是它們長期吃肉,則會出現心血管問題。
吃肉顯然比吃素的能量補充效率更高。
大約15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原本靠吃穀物、果實等素食為生。而從那時起,他們逐漸開始吃肉。後來學會用火之後,經過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發了人類對肉類的追求。研究者認為,人類腦容量的擴增與開始吃肉密不可分。
阿楨
早在1996年,Baldwin和Schmelz在對煙草進行人為添加茉莉酸甲酯處理後,發現煙草尼古丁高峰的形成時間比未經處理的煙草形成時間提前了2小時。而對自然生長中的山樺進行觀察,研究者發現經歷多年秋蛾侵襲的山樺會產生濃度很高的酚醛類物質抑制蛾蛹的生長。
水稻為何會有“乾旱記憶”?
水稻中存在的抗旱“記憶”調控網路:植物生長關鍵激素之一的脫落酸對於激發水稻的抗旱性及引發水稻內的抗旱代謝反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核糖核酸與DNA表觀水準的變化(甲基化)影響了抗旱“記憶”轉錄本的表達;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脯氨酸合成等代謝路徑的“記憶”轉錄本都參與到了水稻的抗旱“記憶”當中。
水稻的抗旱“記憶”是繼含羞草對外界脅迫抵抗“記憶”,以及燕麥草短期乾旱“記憶”之後的又一重要的植物“記憶”發現,隨著越來越多植物中“記憶”的發現,“記憶”已經不再是動物們的專屬本領,越來越多的植物將會被發現具有這一特性,從而提升自身的生存適應能力。
相關新聞
植物有生命也有感覺會痛還知道自己正在被啃食,吃素也算殺生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2019-06-28 新浪科技
坊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兔子的恐怖故事。女大學生在宿舍養了一隻蹦蹦跳跳、愛吃胡蘿蔔的可愛兔子。偶然一次,外賣裡的炸雞被兔子偷吃了,這給兔子打開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門。它從此只願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長得肥大彪悍。後來主人為了讓它變回原本純良的小兔子,每天只餵食蔬菜。結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絕食”死亡了。
兔子為肉瘋狂的行徑令人琢磨不透。 即使是人類,恐怕也沒有如此強的迷戀。
其實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動物也常常出現吃肉的傳聞。
一種愛吃肉的體型碩大的北極兔
在印度,一頭名叫拉爾的奶創造下一個月吃48只雞的駭人記錄。
在人們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
還有的和人生活較近的鹿,竟也養成了如出一轍的吃牛扒習慣。
體型巨大兇狠,卻也歸為素食動物範疇的河馬,也不時被捕捉到啃食斑馬的兇殘畫面。
馬似乎也和牛有著相似的喜好,它偶爾也對雞下狠口,戲稱“馬殺雞”。
阿楨
哀悼現象不僅限於擁有較大大腦的鯨目動物(鯨魚和海豚)和靈長動物,科學家在海豹、海牛、澳洲野狗、馬、狗、家貓等動物身上都觀察到過某些形式的“死亡反應”。有些例子格外驚人,比如曾有27頭成年長頸鹿為一頭死去的長頸鹿幼崽守夜,來自五個不同家族的大象前去拜訪一頭去世大象的遺骨,15頭海豚放慢速度、護送一頭帶著自己死去寶寶的海豚母親。還有兩隻被從一處鵝肝農場救出的鴨子,竟然在避難所中結成了深厚友誼。其中一隻鴨子死去後,另一隻把頭放在死去好友的脖子上,待了好幾個小時。
對死去同類多加注意是有價值的,這可以告訴你,你可能會以哪些方式死去,好讓你避開這些危險因素,為了更好地瞭解人類自身的進化過程,弄清這種行為的起源和發展也有著巨大價值。
研究動物悲傷情緒“不僅僅涉及到動物福利的問題,更涉及動物權益。” “一旦我們瞭解了動物情緒的深度,就會開始質疑動物園和屠宰場存在的意義,並對這些系統進行重新思考。”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 2019-06-21 新浪科技
在我們的認識中,動物的記憶是後天習得的本領,不論是聽到鈴聲集中進食,還是對襲擊和疼痛的記憶,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而植物作為無法移動的生命體,在人類的生活中,一直是作為精心培育的對象,精控大田、人工溫室都是為他們而建。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國際期刊《遺傳學前言》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水稻具有對乾旱環境的“記憶”,並找到了水稻的乾旱“記憶”調控網路。
植物也有“生存策略”
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長過程中,會經歷多次相同的環境脅迫,為了能夠更好地生長,它們也會從先前經歷的脅迫環境中吸取經驗,以應對後面反復發生的環境脅迫。
阿楨
聰明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現在的狗子經過訓練能掌握很多技能,有些通人性的狗狗甚至能聽懂人們簡單的話語。雖然沒有證據表明狼的智商比狗更高,但狼在自然界裡絕對是很聰明的動物,否則也不會在那樣惡劣的環境裡生存下來。
以上三點,都說明了狼是一種能夠馴化且很好馴化的動物,一萬年前的古人類都能馴化灰狼,現代人要想馴服灰狼更是輕而易舉。看看那些主要分佈在動物園裡的老虎,那麼有個性的動物還不是被馴化的服服帖帖?大家還可以參考一下西伯利亞雪橇犬,它在狼群裡基本可以以假亂真,雖然不怎麼聽話,但還是被人馴服了。因此,現存的灰狼很容易被人馴化。
動物真的有悲傷情緒嗎?愛和悲傷並非人類所獨有 2019-06-05 新浪科技
近幾十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其它物種中也存在悲傷和哀悼行為。英國《皇家學會哲學會刊》特地發行了一期針對動物和人類死亡的期刊,提議人們對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進行定義:進化死亡學(evolutionary thanatology)(楨:演化!),在為同類哀悼時,動物和人類的種種行為都可謂不利於生存:與世隔絕、拒絕社交、睡眠減少、不願進食、拒絕捕獵、抗拒交配……此外,如果在屍體旁待得太久,還容易受病原體和天敵的襲擊。就人類文化而言,我們為建造墓地投入的土地越多、為葬禮花費的時間和金錢越多,失去帶來的痛苦反而愈加深刻,悲痛感也愈加使人心力交瘁。這一點非常令人迷惑。
我們從悲傷中能獲得什麼?
理解動物何時、為何、以及如何對死亡做出反應,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動物的感覺或我們自己的進化過程,還能説明我們認識悲傷這種現象本身。
阿楨
基因分析顯示,大約2萬到4萬年前,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類首次馴養了狗。狗的馴化很可能是被動的,某個狼的種群可能適應了在人類狩獵採集營地附近的生活,以人類製造的垃圾為食。種群裡那些較為溫和,而且不那麼咄咄逼人的狼會更成功。人類最初並沒有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任何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發展出某種與這些動物共生互利的關係,最終這些狼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狗。
回應
這不是廢話嘛,不懂團隊合作的狼在野外是活不下去的。
狗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2019-06-26 新浪科技
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其實是由灰狼馴化而來的。但近些年有研究發現,並非是人類馴化了灰狼,而是灰狼自己馴化了自己,是它們主動靠近並協助人類的,而人類會因為它的幫助賞給它們一些食物。目前,世界各地仍有灰狼的存在,那現存的灰狼容易被人馴化嗎?
顯然,狼是很容易被馴化的,不然狗也不會這樣通人性,反觀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貓,到現在仍然會動不動就撓鏟屎官。
群居動物更容易被馴化,比如牛、羊、雞等動物都是群居的,因為群居動物懂得團結合作,對領頭者更為依賴。所謂狗一生只認一個主人,就是在形容狗對主人的依賴性,而狼的依賴性更大。一個狼群中通常有5~7只灰狼,它們會對頭狼百依百順,信服頭狼的每一次指揮。
服從等級制的動物更容易被馴化,狼群內擁有鮮明的等級制度。具體表現在狼群中有了食物後,先是幼崽吃,接著頭狼吃,最後才是其它狼吃。普通灰狼向頭狼示弱的時候會躺在地上,肚子朝天,表示自己的誠服。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還不是因為頭狼能帶領它們找到食物。
阿楨
狗狗真的會沖我們笑嗎? 2019-06-10 新浪科技
這個問題的答案紮根於我們超過3萬年的養狗歷史中,研究人員發現,狗和人類在凝視對方時,體內的催產素水準都會上升,而催產素是一種與社會聯繫有關的激素。
這一特徵是在人類馴養狗的過程中逐漸馴化出來的,狗狗咧開的嘴是否相當於人類的咧嘴大笑呢?研究狗狗表情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研究工具通常比較主觀,再加上我們將動物擬人化的傾向,就很容易對狗的面部表情做出錯誤解讀。
很多狗主人多年來一直把狗狗張開嘴的表情當成笑容,因此上述研究發現可能會令他們有些失望。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也無妨,因為已經有許多證據能夠證明我們與狗狗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特殊了。
回應
笑什麼笑呀,那不過是狗狗通過鬆弛的面部肌肉向人傳達“和你在一起我很放鬆”的信號,或者活動過後張大嘴巴用高頻率的換氣給自己降溫。狗有自己的語言,用擬人的方式理解狗的行為,並不利於對狗的馴養。
不管是不是在笑,反正我當它在笑了
與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無私更關心群體成員 2019-06-04 新浪科技
奧地利狼科學中心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寵物狗相比,狼更善於交際,更關心同一個狼群的成員。狗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它們富有愛心的名聲可能產生誤導。家犬的合作傾向是從它們兇猛的狼祖先那裡遺傳來的,而不是通過它們與人類的接觸。
與狼相比,狗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認識其他的狗,它們都不會特別傾向於將食物分享給其他的狗。
阿楨
醫用大麻止痛效果更好?“有效治療成人的慢性疼痛” 2019-06-25 新浪科技
“醫用大麻救了我的命。”美國科羅拉多州弗裡斯科市的退休教師南茜•帕蒂卡(Nancy Partyka)說。20多年前,帕蒂卡遭遇車禍,傷了頸椎,從那以後她就一直受到疼痛的折磨。她嘗試了物理治療、甾體注射、針灸、運動甚至冥想。她接受了5次脊柱融合術,吃了大量的藥。“我一把一把地吃奧施康定、萘普生,”她回憶道,但狀態每況愈下,“這些藥抑制了食欲,如果不注意飲食還會便秘,那感覺更糟。事情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二連三地倒掉。”帕蒂卡說,她最終通過醫用大麻獲得了解脫,而在科羅拉多州這是合法的。她比較偏愛其中一種配方,將大麻的兩種主要活性化學物——大麻二酚(CBD)和四氫大麻酚(THC)以8比1的比例組合成可食用的製劑。她還使用過一種外用的噴霧,CBD和THC的比例為1比1。“我又活了過來,”帕蒂卡說,“並不是說完全不疼了,但我已經脫離阿片了,感覺自己是個正常人。”服用後,她已經可以重新徒步和雪上健行了。
還有很多人的故事跟帕蒂卡的類似。加上美國已經有33個州醫用大麻合法,阿片不再受歡迎,很多慢性疼痛患者開始向大麻供應商尋求幫助。調查顯示,疼痛是美國人使用醫用大麻最主要的原因。儘管33個州的大麻法律各異,但它們都允許大麻用於止痛。
2017年,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院發佈了一份詳細報告,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大麻可以有效治療成人的慢性疼痛”,這極大地提升了這33個州允許大麻醫用的合理性。不過,很多臨床試驗(多數是小型隨機試驗)顯示,大麻對某種疼痛有“一些益處”,但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卻不那麼確定。
去年,《疼痛》雜誌發表的一份綜述,全面地分析了現狀。綜述指出,支持大麻的有力證據來自多發性硬化和神經損傷相關的疼痛研究。
回應
美國農民開始種大麻,就開始四處宣傳大麻的好處
阿楨
腳底老繭登上《自然》,哈佛教授力證光腳勝過穿鞋 2019-06-28 新浪科技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新上線的一篇論文則說:光腳勝過穿鞋。哈佛大學著名人類學家Daniel Lieberman教授和同事提出的證據表明,腳底老繭既能在光腳走路時起到保護作用,又比穿鞋更能保持腳底的觸覺敏感程度。
2010年,他和同事們觀察了人在赤腳跑步時和穿著現代跑鞋跑步時的差別,發現赤腳跑步的人傾向於前腳掌著地,而穿上跑鞋後通常採用腳跟著地方式。相比之下,前腳掌著地產生的衝擊力更小,相應地也不容易受傷。
此次,由他主導的赤腳研究再度登上《自然》,考察的是長期光腳行走時產生的“天然足墊”足部胼胝。
老繭雖然能提供保護,但直覺上我們常認為老繭會讓腳底變得不敏感。
實驗給出了與直覺相反的答案,老繭的厚度和硬度並不影響兩類足底神經末梢的敏感度,因為死細胞的硬度使得地面的機械刺激能夠幾乎“無損”地傳遞到皮膚深層,進而由那裡的神經末梢把信號傳給大腦。這種信號有助於經常光腳的人保持平衡,強化肌肉,在腳和大腦之間建立更強的神經聯繫。
相比厚厚的老繭,鞋子雖然會在腳跟剛觸及地面時減緩衝擊速率,但最終會向關節輸送更多能量。
看到這些結果,是不是就感覺不用穿鞋了?研究人員認為那倒未必。畢竟,鞋子可以比老繭提供更全面的保護,又可以保暖,更別說還有打造形象的作用。
回應
老話:赤腳的還怕穿鞋的有道理
圖博館
不再痛到絕望…「末期病人」鬆綁成癮性麻藥 2019-02-02 聯合報
過去衛福部嚴格管制成癮性麻醉藥品,非癌末期患者若需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止痛,流程繁瑣。衛福部日前放寬管制,明訂「末期病人」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無須再向食藥署列報,讓包括癌症在內的所有末期患者皆有免於疼痛的權利,同步也將用藥同意權回歸給病患本人,不需由第二人同意。
免於疼痛應是基本人權,但有人痛到絕望卻無法緩解,調查曾顯示,有兩成非癌病患,曾經痛到想輕生。
馬偕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暨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嘉祥說,台灣對成癮性麻醉藥品管控比世界其他國家嚴苛,擔心藥物濫用,讓真正需要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的患者用不到,漸凍人就是一例。
林嘉祥曾說,國人鴉片類藥物用量每人平均十六點四五毫克,是美國每人用量的百分之三、韓國的百分之卅一,彷彿國人根本不怕痛。
一名漸凍症患者長期臥床出現肺水腫,成癮性麻醉藥有助改善他的不適症狀,但由於漸凍人並非癌症患者,需會同精神科、麻醉科等,還要申請安寧療護會診確認後,才有機會使用,程式與公文往返都需要時間,即使通過,因疼痛需要再延長使用,又得重新走一番程式,常讓患者與醫師非常洩氣,降低開藥意願。
彰化基督教醫院麻醉部部長謝宜哲表示,依照程式,醫師認定患者需要使用成癮性麻藥後,得先向院內管制藥品委員會核定後,再將檔送交食藥署成立的管制藥品委員會,食藥署會再回函表達意見。如今放寬非癌患者的使用規定,相信可以讓患者得到很大的幫助,並且減少疼痛帶來的痛苦。
食藥署管制藥品科長何淑惠表示,除了非癌末期患者使用放寬,非癌症慢性頑固性疼痛病患延長用藥也回歸醫師臨床決定,食藥署僅針對新個案立案管理。這次修訂成癮性麻醉藥品管理使用,也配合安寧緩和條例,修改使用成癮性麻藥的同意書,過去簽訂同意書由家屬協助決定是否使用,現回歸病患自己決定。
成癮性麻醉藥品包括嗎啡、鴉片、可待因、吩坦尼等,分一到三級控管。避免成癮性麻醉藥品遭濫用,衛福部食藥署原本規定,除了癌末患者,其他患者若需連續使用十四天或間歇使用三個月,累積超過廿八天者,需送交文件審核。但臨床醫師表示,公文往返費時,至少需要七到十五天,無法即時舒緩患者疼痛。
圖博館
中美學者開發出"無痛膠布",有望用於傷口敷料等方面 2018-12-17 新浪科技
揭去皮膚上的“創可貼”時會感覺有點兒疼。中美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可強力粘合水凝膠和身體組織的新型膠布,在紫外光下可“無創且無痛”地輕鬆揭下。這種技術有望用於傷口敷料、皮膚給藥和製造可穿戴機器人等方面。
為什麼運動後會感到肌肉酸痛?疼痛其實也有好處 2018-12-11 新浪科技
據外媒報導,健身是一件快樂與痛苦並存的事情。你可能在今早的訓練中突破了自身記錄,跑步速度上去了,舉重的碼數增加了等等,但明早起床時,這種喜滋滋的滿足感就會變成痛苦與悔恨,因為你可能會渾身酸痛不已,連床都下不了。
健身後24至72小時內產生的肌肉酸痛感名叫“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並非所有運動都會帶來這種酸痛感,只有當你做一些身體尚未熟悉的、強度較大的運動或新運動時才會。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是健身達人還是菜鳥,都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俄亥俄州立大學維克斯納醫學中心運動醫學專家邁克爾•約內斯科(Dr. Michael Jonesco)指出,“只能說明你對身體的拉伸幅度引發了一些肌肉變化。”
這些變化在運動過程中就已經開始了。肌肉收縮會沿著肌肉和附近的結締組織造成細小的撕裂。但這些撕裂並不是酸痛產生的原因。事實上,酸痛感其實是肌肉修復的副作用。
“酸痛感是肌肉癒合的副產物。”約內斯科表示。
一旦肌肉受損,炎症反應就會隨之出現,鈣之類的電解質也會逐漸累積。2016年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免疫系統也會參與其中,讓T免疫細胞滲入受損部位。科學家尚不確定這些反應過程是如何導致疼痛和酸痛感的,但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就可能激發“癒合”和“疼痛”兩種反應。
此外, “乳酸是導致酸痛感的元兇”其實是錯誤的。在運動過程中,肌肉耗盡可用的氧氣後,便會開始分解葡萄糖、生成乳酸。但198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乳酸在體內留存的時間不會太久,不足以引發酸痛感。這項研究的受試者在運動結束45分鐘後,體內的乳酸水準並未上升,但兩天后還是出現了延遲性肌肉酸痛現象。
肌肉酸痛是個好現象,說明你在不斷進步,應當說“痛並快樂著”。但在酸痛感尚未消失之前,不要重複導致酸痛的這套運動,否則容易受到更大傷害。約內斯科指出,此時最好做一些輕鬆的運動。“必須是強度較低的運動,這可以促進血液流動,幫助肌肉放鬆。”
圖博館
英媒:中國癌症治療方式改變推高鎮痛藥需求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7.9.18報導稱,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統計,去年中國鎮痛藥市場增長了20%至36億元人民幣(合5.3億美元),是整個藥物市場增長率的兩倍多,而中國藥物市場是全球第二大的。
分析人士稱,中國大部分鎮痛藥用於外科,但最近的增長主要是由於癌症發病率從2000年的210萬新增病例上升到2015年的430萬,導致了對控制慢性疼痛的需求。
十九世紀英國強迫中國從英屬印度進口鴉片後,類鴉片藥物在中國氾濫,許多人吸鴉片上癮,成為一段痛苦的歷史往事。
報導稱,類鴉片藥物揮之不去的惡劣名聲讓醫生和患者都不願使用它們。
但是,中國政府在2011年實施“癌痛規範化治療”計劃,推動了態度的轉變。該計劃培訓醫院工作人員認清不同程度的疼痛,通過及時給藥來提供有效的緩解。
《全球腫瘤學雜誌》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說:“假如使用得當,一個國家的類鴉片藥物消耗量可以成為確定姑息治療癌症護理質量的良好替代標準。”文章稱,有些醫院的類鴉片藥物年使用量已經增加了兩倍。
瑞銀證券的中國醫療保健行業分析師趙冰表示:“近年來,疼痛治療在臨床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全國各地醫院都建立了非住院病人疼痛管理門診部。”
報導稱,如今中國消耗的類鴉片藥物不再是外國商人用船運來的,它們大多是國產的。
根據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的數據,去年,長江醫藥集團的地佐辛是在中國最暢銷的鎮痛藥,佔據了將近40%的市場份額。該藥主要用於術後。
從事健康研究的昆泰中國公司認為,同中國去年的整個藥物市場總額1170億美元相比,鎮痛藥的銷售額還很小,增長潛力巨大。(編譯/何金娥)
圖博館
針對外用冰片鎮痛作用的臨床人體實驗和作用機理兩個關鍵問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和上海長征醫院合作,首次開展了符合國際標準的冰片臨床研究(參加臨床實驗總人數達122人)。通過隨機分組的以安慰劑組為對照的雙盲臨床實驗,證明外用冰片對術後病人的傷口疼痛有良好的鎮痛作用。臨床實驗數據還表明,冰片外用的鎮痛效果與目前國外市場上常見的含非甾體抗炎藥、辣椒素等成分的外用鎮痛藥的療效相當,甚至更好。
這一研究通過嚴格的臨床研究證實冰片的臨床療效,通過現代研究技術方法揭示其作用原理,對推動冰片這一古老中藥的現代化和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此研究也表明,基於對傳統中醫藥的價值的尊重,把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用於中醫藥研究,具有可行性和現實意義。
回應
這大概是中醫粉們最不願意接受的“廢醫驗藥”中的“驗藥”啊…… 和茼蒿素一樣,這是現代科學的勝利,是傳統中藥的禮物,但不是中醫的勝利。看著身邊人吃中藥,三個月就要化驗一次肝功實在難受,最好所有的中藥都能早日完成驗證。
說得好像西藥3個月就不用化驗一樣。驗藥是中醫藥現代化的一個部分,現代科技不是西醫的專利,也不是用了現代科技就成西醫了!
中醫/假中醫已經剝奪了無數人的性命了。在糧食增產、現代醫學大規模普及以前,東西方的平均壽命都沒過40歲
哈哈哈,西醫死了人,就是理所應當,不治,偶發事故。中醫呢,沒立竿見影,妙手回春,就是假藥,假醫,雙標何其明顯,何其噁心,何其無恥!歸根到底啊,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重新自信的年代,跪西方久了的人跟站起來的人,勢必會衝突的
呵呵,沒有中醫就沒有中藥。中藥是被中醫發現並且一直沿用的。如果沒有中醫,你全家,我全家,我們大家可能在某個時期玩完了
時代是不斷進步的。但是話不能說得絕對。你這樣說把張仲景這些中醫大師幾千年所做的努力全否定了。
一個時代的人做一個時代的事兒。就算現代科學把張仲景的努力全否定了,有損於張仲景的偉大麼?在中醫藥歷史上仍然有他的地位。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5_14_408290.shtml
圖博館
中科院以科學方式驗證傳統中藥冰片鎮痛作用
微信“中科院之聲”2017.5.10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上海長征醫院合作,首次開展了符合國際標準的冰片臨床研究,通過隨機分組的以安慰劑組為對照的雙盲臨床實驗,證明外用冰片對術後病人的傷口疼痛有良好的鎮痛作用。以科學手段分析和確認了傳統中藥冰片的鎮痛作用機理。
顯微鏡下的冰片晶體結構
中醫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在長期與自然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經驗積累發現的寶貴藥物。正如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所說,“傳統中醫藥是偉大的寶庫,把現代科學和中醫藥相結合,在新藥研發領域會有更大潛力”。但是中醫藥的現代化和走向世界面臨許多障礙。
國際醫學界和科學界普遍認為中醫藥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其臨床療效主要來自於歷史經驗和醫師個人的臨床觀察,而非嚴格的以安慰劑做對照、隨機分組的雙盲臨床實驗;此外,藥物作用機制也不清楚。
醫師個人經驗總結的隨意性也導致同一種藥描述的互相矛盾,《本草綱目》認為冰片入心、脾、肺經。《 雷公炮炙藥性解》認為入肺、肝經。基本寒溫性質,有毒無毒在認識上都不統一
天然冰片,又被稱為龍腦,在中醫臨床應用超過兩千年,它的一個重要臨床功效是“消腫止痛”。天然冰片為樟科植物龍腦樟樹或稱龍腦香樹的新鮮枝葉經提取加工製成的結晶,其化學成份是(+)–borneol,屬於小分子脂溶性萜類化合物。我國古代中醫典籍對冰片外用治療“目赤腫痛,喉痺口瘡,瘡瘍腫痛”多有記載,2015年版中國藥典也明確指出冰片具有“清熱止痛”的作用。
龍腦樟樹原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天然冰片主要成分為右旋龍腦
儘管近年來一些臨床研究表明冰片外用的確具有很好的抗炎止痛作用,但這些臨床研究大多存在缺陷,例如沒有實驗對照組,或只有對療效的簡單描述而沒有量化數據的統計分析。此外,冰片的藥理學作用機制不清楚。雖然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細胞分子機制,但是現有實驗數據並不能很好地解釋冰片的外用鎮痛作用。
圖博館
被纸割伤为什么那么疼?暴露的神经末梢持续向大脑传递疼痛2016.9.6 新浪科技
纸的割伤不会很深,但真的非常疼痛纸的割伤不会很深,但真的非常疼痛
在肉眼看来,我们可能会感觉纸张的边缘是平整的和平滑的。但如果你放大画面,你会发现纸张的边缘其实是锯齿状,它更像一把锯子,而不是刀片
在肉眼看来,我们可能会感觉纸张的边缘是平整的和平滑的。但如果你放大画面,你会发现纸张的边缘其实是锯齿状,它更像一把锯子,而不是刀片
为什么纸张割伤那么痛?简单来说,纸张割伤的通常是你的手指,而你手指尖上分布的疼痛感受器要比你身体上其他任何地方分布的都要多
为什么纸张割伤那么痛?简单来说,纸张割伤的通常是你的手指,而你手指尖上分布的疼痛感受器要比你身体上其他任何地方分布的都要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6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我们使用的纸张看似人畜无害,但很多有过给复印机加纸或者手不小心快速划过书页边缘的人都了解纸张的一个不太为人们所了解的,深深隐藏的秘密——简单的说,一张普通的纸可以变成一件真正的武器,纸张可以变得非常锋利。
关于为什么纸张割伤可以让人那么疼痛,目前基本上还没有什么人严肃地研究过这个问题,这大约是因为不太会有科学家真的会去为了这样的研究目的而专门开展一项严肃的控制性实验,并且让参试者故意去经受这种奇怪的“折磨”。但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皮肤科住院医师哈利·哥德巴赫的说法,他或许可以从我们目前已经掌握的人类解剖学知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说到底这都是解剖学的问题。
这件事应该跟神经末梢有关。简单来说,你的手指尖上分布的疼痛感受器要比你身体上其他任何地方分布的都要多。
.......................
http://tech.sina.com.cn/d/f/2016-09-06/doc-ifxvqctu6323370.shtml
圖博館
痛症통 증 (20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JqN7-49YY
痛症통 증 (2011)
導演 : 郭暻澤
劇情簡介
因為年幼時失去家人的經歷,讓南順(權相宇飾)失去了感知疼痛的能力,在他的世界裡,所有肉體上的疼痛都感知不到。看似很好的缺陷卻給南順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慢慢的,似乎連心也麻木了。就在這時,他的生命中出現一個叫做朱冬絢(鄭麗媛飾)的女孩。與南順相反,冬絢不僅能感知到疼痛,且極其敏感,一絲絲細微的傷痛對她而言都有可能有是致命的。但即使這樣,冬絢依然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而這樣的特質也漸漸感化著南順。二人從最初的互看對方不順眼,到被對方吸引,在一系列事件中融化了彼此的內心。但感知南轅北轍的二人面臨的是重重考驗,最終二人能否攜手,一路走下去呢……
本片改編自韓國漫畫家江草的同名漫畫,他的多部漫畫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短評 · ( 全部2926條 )
大概是衝著權相宇的粉絲推出的電影吧,對我來說,這電影一點意思都沒有
韓國人的電影總是富有新意,尤其是構思,但拍出來總一個樣子
影評 ( 全部45 )
愛情從來都是互補的
兩個只能活一個
首先,.我必須承認韓國愛情片《我腦中的橡皮擦》《假如愛有天意》這一類型的影片著實的賺取了我不少淚水.當然這是韓國電影當時最駕輕就熟的類型.2000年開始到2004年,韓國電影圍繞愛情這個主題拍出了很多叫好叫座的電影.但是,隨著我們對電影要求的改變,韓國電影卻依然停留在帥氣的男主角和悲催的女主角之間.......
心痛
一部,哎不忍心用俗套兩字來形容的電影,不過基本上誰看了開頭都會猜到結局吧,韓劇百試不爽的絕症催淚功,這次又用上了,......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919334/
另詳參【圖博館】:地下錢莊 《疼痛》金基德 :名導演42 來去都快的韓流 《恐怖偶像劇》 《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
圖博館
港媒:中国科学家发现新止痛药 竟从蜈蚣毒液中提取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5-10-14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家称,他们在一种中国本土蜈蚣的毒液内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可以用做止痛药,而且没有副作用。专家称,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军队减少治疗战场伤员时对吗啡的依赖,甚至可以让士兵具有在战斗中受伤后仍然可以继续作战的能力。
尽管吗啡从一战开始就在军事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并且仍然是战地医生最重要的止痛药,但使用吗啡有一定风险。吗啡来自鸦片,能带来平静感或极度兴奋的情绪。因此,很多国家对吗啡,甚至是医学用吗啡的使用都设下很严格的限制。
但止痛药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不论是对癌症患者来说,还是对经历过战斗有战后创伤的老兵来说都是。据报告显示,战斗受伤导致的长期伤痛甚至使一些老兵自杀。
为找到如吗啡和可待因等止痛药的替代品,赖教授的团队决定研究一些可致死的和相对没那么危险的毒素。他们的方法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上:如果某种化学物质可以引发痛感,那么理论上能通过逆转同一个机制来获得相反的效果。
蜈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捕食动物之一。已发现的最早蜈蚣化石可追溯到4.6亿年前。
赖教授的团队研究了少棘蜈蚣的毒液,少棘蜈蚣有很强的攻击性,以其鲜艳的颜色出名,成虫约20厘米长。他们发现少棘蜈蚣的毒液里有许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花费了数年时间才找到与疼痛有关的化合物RhTx。
赖教授和他的同事通过使用如核磁共振和荧光成像等多种手段发现,RhTx导致疼痛的方式是在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引发“错误警报”。RhTx通过与TRPV1结合达到以上效果。TRPV1是一种在动物和人体中常见的感知热度的蛋白质。RhTx能够欺骗这种所谓的哨兵蛋白质,使其相信外部温度突然比实际温度升高许多,以此产生类似被热水烫的痛觉。因此,TRPV1蛋白质在下一代止痛药开发中成为很受欢迎的研究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些医药公司使用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来抑制由TRPV1引起的疼痛警报。
中国的研究者称他们的研究“将开启对(蜈蚣毒液)进行分子修改”从而将其从疼痛制造者逆转变成止痛药的大门。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疼痛是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在疼痛的内在机制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答。现在说蜈蚣毒素是否可以取代吗啡成为终极止痛药还为时过早。
圖博館
發現疼痛感知基因,將帶來止痛新福音
疼痛雖然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傢伙,但在演化中它佔有重要地位,提供我們偵查危險的警訊。試想若你被割到不覺痛摔傷不知疼,總有一天很可能會因失血過多而莫名死去。
疼痛的難受許多人都經歷過,在學界也一直有科學家致力於找出與疼痛感知相關的基因,並希冀從中研發出新的止痛方法。由劍橋大學陳雅君(Ya-Chun Chen)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先天痛覺不敏感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 CIP)的患者身上,找到了可能與疼痛感知相關的關鍵基因。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年五月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期刊上。
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圖譜,分析了橫跨歐亞11個患有先天痛覺不敏感症的家族。他們發現,罹患此病可能與其PRMD12基因的突變有關,家族中罹患CIP的人都帶有兩個突變的PRMD12;只從父母那遺傳到一個突變基因的人則不會有此病。
從CIP患者的神經組織切片發現,其缺少了疼痛感知神經(pain-sensing neurons)。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與胚胎發育期間,疼痛感知神經的發展步驟中斷有關。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老鼠及青蛙,以及人類皮膚細胞還原而成的多功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來驗證。
PRMD12被認為與修飾染色質有關,它的作用像是附在DNA上的基因調控開關,影響某些基因表現,也就是所謂的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在形成特化細胞(ex.神經元)的過程中,染色質佔有重要的地位,推論PRDM12的突變可能就是CIP患者沒有產生疼痛感知神經的原因。
截至目前為止,PRMD12是第5個被發現與疼痛感知有關的基因。目前也有兩個基因被應用來研發成新的止痛藥,且正在臨床試驗中。
另詳參【圖博館】:基因能分好壞?
阿楨
證嚴告誡魏應充?
證嚴有何資格告誡魏應充?
慈濟是「台灣之光」,證嚴又是慈濟上人,魏應充是慈濟(下)人,證嚴當然有資格告誡魏應充!
可惜又一個「台灣之光」隕落了,號稱用「大愛」做「慈濟」的菠菜麵也中鏢染綠。上樑不正,如何正下樑?
你在抹綠慈濟!菠菜麵是五木代工,自己送驗未檢出銅葉綠素。別啥事都無限上綱往上(人)扯!
是嗎?頂新的油也購自大統,自己送驗也未檢出銅葉綠素。那呆歹灣人為何啥都要馬負責1呢?
誰叫他姓馬,全台馬桶2不通,馬當然要負責!
那慈濟醫院也叫「慈濟」,為何用廉價藥品、趕病人出院、還全台炒地,這有違證嚴「大愛」「慈善濟世」之初發心!
有愛就有恨、有善就有惡,慈濟若無健保給付,單是醫院就會花光全年幾十億善款、別想在全球行善在台播大愛,可如今健保3快垮了、慈濟醫院怎能不行惡叫人恨呢?
此即神聖宗教世俗化之代價,出世的佛教入世成人間佛教4之難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109145
阿楨
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立委轟慈濟醫院 2011-01-04 中時(另參本館:《疼痛》《毒品》
醫院成為癮君子的另類來源?國民黨立委羅淑蕾爆料,一名年輕男子日前因車禍外傷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就診,結果院方長期為他施打嗎啡、配西汀止痛,造成他藥物上癮。她透露,光是去年就到慈濟報到五四九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注射一百毫克的嗎啡止痛,質疑醫院已變成罪犯的溫床。
昨日上午,羅淑蕾在立院質詢時指出,日前接獲當事人家屬陳情表示,這名卅多歲的男子並非罹患重大疾病,只因在民國九十二年車禍傷及右髖骨,事後轉往新店慈濟醫院治療。近年來,院方卻持續給予大量嗎啡、配西汀等止痛藥,造成男子藥物上癮,只要一天不施打嗎啡,情緒就會失控。因此,即便家人不忍他上癮,卻也只能順著他繼續到醫院「止痛」。
消息傳出後,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立刻表示會嚴格查辦,衛生署管制藥品組也在昨日下午與新店慈濟醫院聯繫,試圖盡快釐清真相。
但羅淑蕾強調,攤開近年管制藥品稽查結果,違規比例最高的就是醫院,但衛生署對於藥癮病患的管制規範卻相當鬆散,一旦有業者違規登載管制藥品用量,幾乎都僅被處罰鍰六萬,連刻意銷毀用藥紀錄也僅罰三萬,根本是不痛不癢。所以,這起案件絕非個案,而是全台灣醫療院所的通案。
嚴格評估並獲衛生署同意 2011-01-04 中時
針對立委爆料指慈濟醫院新店分院疑過度使用麻醉藥品,一名病患去年施打五百多次麻醉藥品;慈濟醫院表示,該病患因截肢手術後,疼痛狀況始終未獲改善,經醫療團隊嚴格評估並獲衛生署同意,才給予麻醉藥品,但病患因疼痛難耐而掛急診,第一線醫師也無可奈何。
慈濟醫院新店分院副院長徐榮源指出,非癌症病患使用麻醉藥品,都須遵守衛生署藥物食品管理局的嚴格規範,該院目前有七名非癌症病患使用麻醉藥品,都經過醫療團隊會診、評估,而且每半年均必須重新審查,並向藥物食品管理局報備核准後才用藥,病患人數相較其他醫療中心少。
留言:
羅大立委真是皮在癢了,難道不知慈濟已是台灣最大的幫派了嗎?
以慈善、積功德、消業障的名義…從地方政府手中收刮了多少土地?摸摸良心在下地獄前給咱一個交代行不?到處蓋鬼廟、鬼精舍、鬼道場…非法土地 清列出來…嚇死你@﹏@信不?
理由很簡單~ 他們就是要告訴你…你看不痛了多靈ㄚ多有福報ㄚ然後 你一生都信牠… 然後投入時間、金錢… 然後連靈魂都給牠 最然下地獄「永死」 典型的撒但作為…
你比別人更怕疼?可能與尼安德特人基因有關 2020-08-25 新浪科技
《當代生物學》2020-07-23發表了一項基因組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體內編碼NaV1.7蛋白的一個基因攜帶了三個突變,而NaV1.7蛋白可以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痛感,遺傳了NaV1.7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
回應
黑鍋全是尼安德特人的。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9個驚人事實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2018-10-07
1.尼安德特人埋葬了他們的死者並留下了墓碑。
2.尼安德特人是藝術家。不僅進行象徵性思維,還創造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3.尼安德特人知道如何控制火。
4.尼安德特人是非常熟練的獵手,手很靈巧,捕獵策略也是經過計算的,知道馴鹿的遷徙模式,並根據獵物的移動時間,在特定的狩獵地點停留。
5.早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就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