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2 07:10:13阿楨

避稅天堂


相對於台灣商人的<節稅下有對策>,德國政府又多創了一個「xx能,台灣不能」的惡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041569/20070427071217

列支敦斯登 避稅天堂美名毀了【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08.02.19

德國最近大舉查漏稅的情節有如間諜小說,有出賣消息的藏鏡人、載滿機密名單的電腦光碟、也有鍥而不捨的情報單位。只不過這次抓人的是德國財政部國稅局、出賣消息的是列支敦斯登銀行一名銀行離職人員、磁片登載的則是銀行的德國客戶資料。德國稅務人員正據以追查七百名涉嫌逃漏稅的名流富豪,倒楣的是以存款保密和避稅天堂著稱的列支敦斯登銀行業,信譽可能不保。
列支敦斯登是位於阿爾卑斯山的美麗小國,人口只有3萬5000多人,倒有15家銀行,金融服務業撐起列支敦斯登三分之一經濟,有四成的工作職位屬於金融服務業。
列支敦斯登是歐洲大陸少見的低稅率國家,營業稅最高18%,許多鄰國企業為了降低稅賦支出在此註冊,使註冊公司達7萬3700家。低稅率環境、永久中立地位與歐洲心臟位置,使這裡更成為歐洲企業的避稅天堂。
由於和瑞士有關稅與貨幣同盟關係,列支敦斯登的銀行系統採行和瑞士相同的客戶隱私政策,使該國名列國際經合組織(OECD)避稅天堂的不合作國家黑名單。列支敦斯登也和瑞士一樣,在涉及犯罪時會把客戶資料提供給外國當局,可是在這兩個國家,逃漏稅不算犯罪。
這次德國的大規模查行動,始於德國秘情局以500萬歐元(約台幣2億3290萬元)買下列支登斯登銀行客戶資料。列支登斯登最大的銀行集團LGT已承認,一名離職人員在2002年偷走客戶資料,並曾以洩露資料向銀行勒索。
不但LGT客戶資料流出,另一家列支敦斯登銀行LLB也承認內部文件失竊,LLB擔心,列支敦斯登銀行界聲譽恐怕會整個受到影響。這也不是列支敦斯登銀行業首次出現危機,2000年該國銀行也涉及洗錢醜聞,其後列支敦斯登通過法規,限制銀行機構不能提供匿名帳戶這類的服務。

抓逃漏稅 德暗夜大搜索【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08.02.19

德國逃漏稅案的調查人員18日拂曉出擊,在漢堡、慕尼黑、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等地展開大規模搜索,檢調單位已取得七百張搜索票,對涉案人的住處和辦公室進行搜索,帶走一箱箱的文件。
上周末爆發的德國史上最大規模逃漏稅醜聞,估計約有七百人涉案,逃漏稅總金額達40億歐元(約台幣1863億元),第一位中箭落馬的是德國聯邦郵政公司執行長詹溫克爾,他已因涉嫌逃稅100萬歐元而辭職。
64歲的詹溫克爾是德國經濟界的重量級人物,所掌管的德國聯邦郵政公司是世界最大運輸和物流集團之一,他涉嫌逃稅震驚全國,聯邦郵政公司18日宣布他的職位由物流部主管艾培爾接任。
德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調查行動料將揭開德國商業精英透過在列支敦斯登進行秘密銀行交易以逃漏稅的內幕。德國媒體報導,涉及逃漏稅的包括運動明星、名流,但績優企業的高階主管大多沒有問題。法律專家則指出,如果企業主管沒干係,不是他們沒逃稅、而是他們更了解逃稅的手法。
稅務專家說,許多德國人為了逃避德國的高稅率,把錢藏在列支敦斯登、瑞士、奧地利、盧森堡等地,有些並不了解逃稅會受重罰,醜聞爆發後查詢稅規的人增加了一倍,其中不乏知名人士。

買個資抓逃稅 德引爆國際糾紛【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02.21

德國政府以爭議性手段調查逃漏稅案,花了500萬歐元(約台幣2.3億元)向一名列支敦斯登銀行離職行員收購客戶資料,藉以查緝將財產藏在列支敦斯登的德國富人。列支敦斯登19日正式抗議,指控德國此舉侵犯其主權。
列支敦斯登最大的銀行集團LGT已承認,一名離職人員在2002年偷走客戶資料,並曾以洩露資料向銀行勒索。該行認為,德國取得的資料就是向這名不肖行員購得。
千人涉案 逃漏金額1863億
德國調查人員18日拂曉出擊,在漢堡、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地展開大規模搜索,檢調單位已取得七百張搜索票,對涉案人的住處和辦公室進行搜索,帶走一箱箱文件。
這起號稱德國史上最大規模逃漏稅醜聞,估計約有近千人涉案,逃漏稅總金額達40億歐元(約台幣1863億元),第一位中箭落馬的是德國聯邦郵政公司執行長詹溫克爾,他已因涉嫌逃稅100萬歐元而辭職。
德硬查緝 列國指侵主權
雖然德國查稅行動收穫豐碩,但列支敦斯登以存款保密和避稅天堂著稱的銀行業,信譽可能不保。列國元首艾洛斯親王19日抗議德國派出間諜,以不法手段取得銀行客戶資料,侵犯列國主權。
艾洛斯說:「我們是個小國,想和鄰國維持良好關係,但我們也是個主權國家。德國如此侵犯我國,無法徹底解決德國政府和該國納稅人之間的問題。一個國家,有權利在友邦以非法手段取得資料嗎?這種手法可能也違反了該國本身的法律。」
德國不但沒有道歉,反倒態度更強硬。總理梅克爾20日和列國總理哈斯勒會面時,當面要求列國改革稅法提高透明度,德國金融時報說,德國還考慮將對匯往列國的資金課徵高額扣繳稅,以防德國人繼續將資產移往列國避稅。
然而,兩名德國律師已控告德國財政部長史坦布魯克和情報人員,指控他們「侵吞」公款,以非法手段向列國銀行員購買客戶資料。他們指出,該名行員販售客戶資料是非法行為,德國官員竟用公款資助非法行為,顯然觸法。
稅務專家說,許多德國人為了逃避德國的高稅率,把錢藏在列支敦斯登、瑞士、奧地利、盧森堡等地。此事爆發後查詢稅規的人增加了一倍,其中不乏知名人士

賣個資效應 12國爭抓逃漏稅【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2.28
 
德國與英國追查國民利用避稅天堂列支敦斯登逃漏稅,骨牌效應已迅速擴大,包括德英,目前已經有至少12國的稅務當局展開查察作業,擴及美國、澳洲、義大利、法國、瑞典、加拿大、紐西蘭、西班牙、荷蘭和捷克。
德國政府日前向部分國家提供德國情報局取得的列支敦斯登銀行帳戶資料,促使前述各國展開大規模的逃漏稅察查行動。大約1000名德國富商、運動明星及演藝人員疑似將總額大約40億歐元(台幣1,860億元)的資產藏匿在地處阿爾卑斯山的內陸小公國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瑞士、摩納哥嚴密保護銀行的個人帳戶資料,因而深受全球各國投資人的喜愛。近年來,部分國家要求它們交出這些個資,使它們承受日益沈重的壓力。
列支敦斯登LGT-Treuhand銀行離職行員凱伯涉嫌向德、英當局兜售這些個資,列支敦斯登檢方已開始調查凱伯的及其他相關人士,並要求德國慕尼黑與波鴻的司法當局提供這些告密者的身分資料。
凱伯是列支敦斯登公民,1999年進入LGT-Treuhand銀行工作。1997年,西班牙政府發布通緝令,追緝涉及一宗房地產詐欺案的凱伯。
2001年10月,列支敦斯登法院將他裁處罰金60萬瑞士法郎(台幣1,730萬元)。凱伯2002年11月離開列支敦斯登之前,盜取LGT集團的客戶個資後予以燒錄,目前他的下落不明。


英坦承 向賊買個資抓逃稅【聯合報╱編譯王先棠08.02.25
 
德國情報局以爭議手法向列支敦斯登銀行離職行員買客戶資料查逃稅,風暴愈演愈烈。英國稅務機關坦承為了抓逃漏稅,也找上同一名抓耙子,花了10萬英鎊(約台幣618萬元)向這名行員購買客戶資料,以追查近100位在該行存款的英國公民是否涉嫌逃稅。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24日報導,這名列支敦斯登LGT銀行離職人員曾向至少六國政府兜售客戶資料,除了德英,還有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法國。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兜售客戶機密爆料牟利的離職行員是42歲的凱伯(Heinrich Kieber),他顯然已把類似的資料賣給美國調查單位。去年夏天美國稅務當局曾展開一波查稅行動,可能就是使用凱伯出售的資料。
英國當局認為,能一舉購得數十年來都無法取得的列國銀行帳戶資料,是「抓賊絕招」。一位倫敦金融區的會計師直言:「很多以為列支敦斯登是可靠避稅天堂的人,應該要開始恐慌了。」英國對故意造假逃稅者,最高可求刑七年。
德國情報局之前坦承花費折合台幣約兩億元,收購包含750名客戶資金流向的光碟,以查緝把財產藏在列支敦斯登逃稅的德國富人。據統計,涉及帳戶資產可能達台幣1,860億元。
不過,德國花了兩億買到700多名德國存戶資料,英國只花了600萬就買到100名英國存戶資料,德國顯然吃了暗虧。
明鏡周刊表示,凱伯曾經參與LGT-Treuhand銀行紙本信託記錄的數位化工作,所以能夠取得2001、2002年之間的所有帳戶資料。凱伯向英國稅務單位兜售相關資料時,英國當局曾經遲疑,雙方交易一度延後。


逃稅醜聞延燒全歐 小國列支敦斯登備受矚目>08.02.26中央社

     牽涉歐洲小國列支敦斯登與德國的逃稅醜聞今天持續擴大,現在據報導連英國與北歐等國家的調查人員都希望取得有關大規模逃漏稅狀況的細節。
     列支敦斯登全球信託集團(LGT)坦承,德國密勤機構取得的客戶資訊是由一位已離職的雇員竊取而得。
     LGT集團昨晚發布聲明說:「非法洩漏給德國政府的數據資料,僅限於二零零二年自列支敦斯登全球信託集團旗下的信託機構失竊的客戶資料。」
     德國方面本月稍早說,調查人員支付高達五百萬歐元給一位線民,換取列支敦斯登境內LGT銀行帳戶所有人的資料。
     「金融時報」今天報導,英國政府現在也已支付十萬英鎊,取得英國疑似逃漏稅的百大富豪名單,而這些富豪也都是透過列支敦斯登這個阿爾卑斯山旁的小侯國進行逃漏稅。
     德國「商務日報」也報導,芬蘭、瑞典與挪威對於這份客戶名單也感興趣。
     該報引述熟知調查行動的消息人士說,這份名單上也出現其他國家的投資人。
     該名消息人士說:「如果要偷偷將資料備份到光碟上,就不可能有時間將這些人依照國籍分類。」
     列支敦斯登的LGT銀行對於這份「失竊的資料」在歐洲各國首都間流傳感到憤怒。
     銀行發布聲明說:「這些失竊的數據資料,顯然遭人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非法洩漏給其他國家。」
     銀行說:「列支敦斯登全球信託集團認為這樣的方式非常令人憤怒。」
     銀行說,這些資料包括一千四百位客戶關係資料,其中最多是住在德國的客戶,人數約六百人。
     銀行說:「在某些案例中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說法,認為所有受影響的客戶都逃漏稅,完全說不過去。」
     LGT指稱,向德國當局通風報信的人,是曾任職於該公司的列支敦斯登公民基伯。
     基伯自一九九九年起在該集團工作,一開始他曾擔任集團旗下某家資訊科技公司的約聘人員,二零零一年四月至二零零二年十一月轉任正式員工。
     LGT集團指控,西班牙政府一九九七年曾針對基伯發出國際通緝令,因為他涉及房地產詐欺。二零零一年十月基伯也遭到列支敦斯登判處六十萬瑞士法郎罰款。
     銀行指控,基伯二零零二年十一月離開列支敦斯登,但在離境前從LGT集團偷走客戶資料,並備份至四片DVD光碟中。
     此案引發列支敦斯登鄰國瑞士關切,某些金融家擔心,瑞士著名的銀行保密法律可能再度遭到檢視。
     蘇黎世大學經濟研究部門主管席圖姆上週告訴法新社:「瑞士面臨的施壓越來越大,這個國家再度受到關注。」
     瑞士法律規定銀行在刑事調查中必須提供資訊,並且通報任何洗錢的跡象,但法律也有效禁止銀行提供資訊給國內外稅務機構。
     列支敦斯登的逃漏稅事件引發媒體大幅報導,連瑞士銀行協會也捲入其中,協會主席米拉巴德因為將德國當局調查此案的手法比為蓋世太保,為此對外道歉。
     德國總理梅克爾已揚言孤立列支敦斯登這個夾在瑞士與奧地利間、人口僅三萬五千人的小國,將拒絕同意讓列支敦斯登加入歐洲申根免護照旅行區。

上一篇:台灣分贓

下一篇:全球糧荒

阿楨 2021-01-31 08:59:00

應該向長得好看的人徵收美人稅嗎 2021-01-29

在這個看臉的社會,顏值仿佛是幸福的敲門磚:犯錯容易被原諒,自帶主角光環,人見人愛,車見車載……所以,人人渴望變美,有人甚至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和代價動刀子。
日本短劇《美人稅》,為了增加稅收,長得越好看需要繳納的稅越多,讓女主的生活出現了神反轉,優勢成了前所未有的煩惱和負擔。女主不得不將自己扮成醜女,最後以欺騙罪被逮捕入獄。  日本一位經濟學家曾提出過徵收“帥哥稅”的提案。當時日本的最高所得稅徵收率為40%,按這位元經濟學家的演算法,高收入的帥哥須繳納80%的所得稅。美人們擔不起繁重的賦稅,就會想辦法醜化自己躲避重稅,甚至出逃到新的國度。如此一來,美人這種稀缺資源就會不斷外流。
  來自富人稅的啟示
法國奧朗德上臺後,於2013年出臺了超級富人稅(75%)。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步棋不僅沒能讓法國擺脫財政赤字,還將資本資源拱手相讓與他人,國家的名譽和競爭力均受重創。
  國策疏與堵的得失
從國家戰略資源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女外流,有關整形、自拍、模特星秀等與美麗經濟息息相關的產業鏈條勢必會出現斷裂,從而動盪整個國家經濟,可謂得不償失。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發現本國的美女都不見了,都跑到海外撈金去了,出臺了一系列限制“白俄羅斯美女出口”的法律法規。但是,憑國策權力是無法真正守住白俄羅斯美女資源的。

赤裸裸的歧視!日本政府要課「美人稅」? 2016/06/18

日本網友最近熱議一個話題,就是在上月28日富士電視台播出的《世界奇妙物語16:春之特別篇》,談到了是否該徵「美人稅」。電視劇並非空穴來風,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森永卓郎提出,應當對那些長相超出常人的男性徵收「帥哥稅」。
韓國政府也在2016年推出新的奇怪稅改方案,這個政策被批判「歧視單身」:年薪2000萬至3000萬韓元的未婚勞動者,需要多繳納20萬韓元(約1100元人民幣)稅金。而世衛在2006年時也曾提出,建議對肥胖的人額外徵收稅款,後來因為被認定歧視,而作罷,不過仍有很多國家推出類似政策,例如:英國在2016年宣佈要徵收「糖稅」,以及美國「汽水稅」, 2009年愛爾蘭的一家航空公司也曾向超重的乘客徵收肥胖費用,而遭受外界抨擊。

阿楨 2020-11-08 09:03:19

美宣佈撤銷將“東伊運”定性為恐怖組織,外交部回應“雙重標準”

《環球時報》記者: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2020-11-05宣佈撤銷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定性為恐怖組織的決定。
  回應
本拉登是抗美鬥士。
希望“東伊運”加大在美國本土的業務開展
美其實就是世界恐怖主義的總頭目!

中國紀檢監察報2020-11-07未歸案百名紅通人員40名中20人藏匿美國,美淪為腐敗分子避風港

近日,美國無視基本事實,污蔑抹黑中國反腐敗國際追逃追贓正義之舉,妄稱“獵狐行動”非法,無端起訴並逮捕數名美國人和在美華人。
美國也是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腐敗分子潛逃和藏匿財富的天堂。非盟資料顯示,非洲近年來每年因非法金融流動而損失500多億美元,過去50年因貪腐問題共損失1萬億美元,許多贓款最終都流向美國。
腐敗是人類社會的公敵,合作打擊跨國腐敗犯罪、拒絕為腐敗犯罪嫌犯和非法資金提供“避罪天堂”是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中國截至2020年6月,共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7831人,追回贓款196.54億元。

阿楨 2020-11-01 05:43:17

社評:美抓捕“獵狐”人員必犯中國百姓眾怒 2020-10-29 環球時報

美國司法部星期三宣佈起訴8名在美國幫助中國政府執行“獵狐行動”的人,並且已經逮捕5人。美方指控這些人對目標人員採取“威脅、騷擾、監視、恐嚇”等手段迫使他們回到中國,並稱這違反了美國法律。美司法部特別宣稱,中方“獵狐行動”的實際目標很多是“異見人士”和“批評者”。華盛頓想用這樣的構陷在美國大選前煽動公眾支持這一悍然抓捕,果然多家西方媒體的報導都將5名被捕者稱為“特工”,而“獵狐”的目標則被標注成“異見人士”。
  中美之間沒有引渡協定,但在上世紀90年代兩國成立了中美執法合作聯合聯絡小組。美國是中國外逃經濟犯罪者和貪官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但它又是總體上對中國追逃配合意願最低的西方國家之一。原因是他們實際上“歡迎”或“不討厭”中國貪官,因為那些人不僅負案在身,而且將大量錢款同時帶到了美國。把那些錢都消耗在那裡,對美國經濟是有利的。
  把經濟罪犯說成是“異見人士”,這是一種流氓手段。在美國有不少有些名氣的中國“異見人士”“政治對抗者”,他們當中哪一個被“脅迫回國”了?美國可以指名道姓舉一個例子出來呀!事實是,一些“異見人士”在外待久了非常希望回國,有的還去中國駐外使領館搞“投案闖關”的鬧劇。
  事實上,中方人員在外“獵狐”非常重視遵守當地法律,為不出現與當地法律抵觸的情況,他們表現出巨大的耐心。中外法律不同,中方“獵狐”人員再小心謹慎也可能出現有爭議的地方。在如何避免法律糾紛方面,中方的公開討論也很多。正因為這樣,“獵狐行動”在北美和歐洲國家的進展緩慢,每一次成功都很費勁。
  迄今“獵狐行動”從世界各地抓回國的罪犯沒有一個受到“冤枉”的爭議,全球追逃為中國打擊經濟犯罪和反腐敗開闢了新的行動維度。
  美國司法部的聲明中炫耀地說,現在“獵人成為獵物、追捕者被追捕”,司法的細節雙方有商榷的空間,但是華盛頓明確站到了經濟犯罪與邪惡的一邊。這是根本性的錯誤,是美國道德上的失足,更是美國法律精神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