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7 06:14:55阿楨

名嘴生存之道


別苛責媒體名嘴了吧!連局、部長都已名嘴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235294/2007070806494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7151842/20070527060134

豈能縱容,要批到他們倒台為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909305/20070509062214

名嘴的生存之道>中時小社論 07.12.03

 選舉前又進入政論節目收視旺季,但立場客觀、專業、深入的政治評論,沒戲劇效果,事前還得花工夫準備,節目就算少數人叫好,收視也不會叫座,於是政論名嘴的生存之道,要不就是不斷爆出聳動的內幕,要不就靠激進言論吸引市場。
 聳動的內幕畢竟有限,很難應付節目需索,瞎掰亂編很快就會無以為繼。喊打喊殺就輕鬆多了,除了戲劇效果夠強,還不必為了專業與保持客觀中立卻吃力不討好。
 越是複雜的政治議題,越難有個標準答案,只要先選擇立場,名嘴就不愁沒有立論基礎;只要言詞夠誇張、刻薄,表情火爆到好像隨時可能打架,戲劇張力就夠了。而且名嘴下節目走在街頭,不但有影劇明星的快感,還有政治名嘴的虛榮,當然更別提隨著收視率提高的主持費、代言費、出席費的飽足感。
 其實這些名嘴也曾經想要客觀中立、嚴謹用心過,但他們很快發現表演可以獲利,激進最是省力,就紛紛選擇了立場與顏色,尤其當權力人物請他們獻策,邀入總統府促膝深談,名嘴就已經參與了權力鬥爭,小吵小鬧再也無法滿足他們,名嘴從揪出賣台集團,進階到主張戒嚴,就成為劇情必然的推演。
 有了這樣不計形象賣力演出的名嘴,政壇上真正的大反派角色,最快樂的莫過於自己惡行惡狀戲分,居然都可以交給名嘴代勞了。

上一篇:全民瘋魔術

下一篇:公視怎麼了

阿楨 2023-02-10 09:07:40

央視網評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問題出在哪兒? 2023-02-09

近一段時間,一些專家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意味,比如“年輕人沒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專家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子”“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給00後增加工作強度”等。這些觀點,看似為年輕人好,實則惹年輕人厭。
“專家”作為一種身份,帶有“知識權威”屬性。專家之所以能讓年輕人信服,除了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有共情心理和堅定的職業操守,他們的建議在客觀上起到了普及知識、彌合矛盾、引領輿論的作用。
但有的“專家”很不瞭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從未考慮過年輕人的經濟壓力、健康壓力、就業焦慮和婚戀焦慮,每每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紙上談兵”“站著說話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姿態指點江山。
專家群體本身構成複雜,一些草根“偽專家”、“三無”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包裝,戴著五花八門的頭銜,湧向互聯網平臺,冒充權威之聲,甚至“跨界”對自己專業領域外的現象大肆評議,目的是為博知名度、最終實現“影響力變現”。還有個別專家,過度為商業利益代言。
“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不是讓專家閉口不言,而是希望專家“從年輕人的利益出發”,少一些嘩眾取寵,多一些人文關懷,在理性溝通的基礎上,建立相互尊重的“公眾—專家”關係,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真知灼見。
  回應
媒體和資訊的亂象,很大程度是媒體和自媒體過度追逐流量、製造焦慮,製造對立,以謀求生存。
媒體和自媒體是沒有匹配的能力從專業上進行吹毛求疵的,只能通過斷章取義甚至是歪曲和誤導才能引起爭議。其他包裝出來的“專家”,說話好聽,通俗易懂,或者語出驚人,能夠激發受眾的各種共鳴和情緒,這恰恰是媒體和大V的最愛。於是,所謂的“專家建議”,很多要麼是媒體加工出來吸引眼球的,要麼是包裝出來的“專家”。久而久之,專家已經被汙名化。

阿楨 2023-02-07 08:37:48

擬選時力黨主席? 谷阿莫微博千萬帳號被封 2023年2月5日

又有網紅要投入政治圈!知名YouTuber谷阿莫參選時代力量決策委員,希望以個人新媒體力量監督上位者,而且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也不排除競爭黨主席大位,不過,還沒選上,他在大陸,擁有網路1176萬粉絲的微博,以及B站帳號,也疑似被指參選「台獨」政黨委員,帳號已經被封。
谷阿莫,洋洋灑灑2000字政見,說參選目的是要找出時力的衰敗原因,將以個人新媒體力量,監督上位者,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出來,也不排除競爭黨主席大位,改革方針內還提到,要打造明星、舉辦社運,但谷阿莫本身也有不少爭議。」
因為經常發表濃縮電影解析在網路上竄紅,卻因為影片來源使用,涉嫌違反著作權法遭到起訴,最後谷阿莫賠償上百萬,以及刊登聲明,片商才因此撤告,如今要角逐進入政黨決策圈,恐怕得小心,二創地雷別再踩。
  相關新聞
千萬粉絲帳號被封!谷阿莫公開「1動機參選」 嘆體現共產黨體制沒自由
  回應
時代力量大腸花專收垃圾?
走了個抄襲的,來了個剽竊的,這種咖最好的出路就是去綠營從政
二次創作就是抄襲阿 你拿別人的影片來講講話就當作自己的發表賺流量錢
盜版仔還想搞政治!現在真的是網紅治國?台灣人民病了?
一邊賺人民幣,一邊想搞台獨,到底誰在賣台?
台毒,吃飯砸鍋,癡心妄想,賺人民幣

阿楨 2023-02-05 08:07:29

塵埃落定的胡鑫宇案,給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2023-02-03

飽受關注的胡鑫宇案終於在今天迎來了結局,調查組本著專業負責和公開透明的原則召開了新聞發佈會:胡鑫宇系自縊死亡。由於學業壓力以及心理逐漸崩潰,最終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悲劇,令人歎惋動容。讓那些吃人血饅頭的所謂傳媒人失望了,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他們杜撰的器官買賣、惡意兇殺等驚悚電影中的離奇情節。
胡鑫宇案為何引發社會空前關注?
在胡失蹤前,主流媒體大肆宣傳、鼓勵遺體捐贈,私下裡則流傳著各種聳人聽聞的流言。這時,正好遇上胡鑫宇在校失蹤,點燃了廣大學生家長的焦慮情緒,在輿論場激起了漩渦。
為何胡鑫宇案輿論遲遲不休?
2022年10月14日,胡鑫宇傍晚從校園失聯後,一度被網媒炒作得沸沸揚揚,傳得離奇古怪、駭人聽聞,並霸屏了全網。 “化糞池發現碎骨”“被化學老師用藥水化掉”“被人帶進醫院割去器官後拋屍河內”甚至是“外星人綁架”的說法。胡鑫宇遺體被找到後,本以為造謠之勢能有所緩和,沒想到,謠言依舊不絕於耳。
為什麼謠言難以遏制?
許多自媒體人為得流量、蹭熱度、換票子,逢熱點必發聲,他們打著為胡鑫宇發聲甚至是匡扶正義的旗號,毫不顧慮後果。只要賺錢,比真相更重要。
  相關新聞
胡鑫宇案重點不在失蹤| 在活摘器官-新唐人電視台(法輪功/大紀元)
  回應
我倒是想借這個事件,在觀察者網呼籲一下社會多關注“抑鬱症群體”。
抑鬱症在某些藥物或心理治療下,看上去治療好了,其實根本沒有用。
吃人血饅頭的還會繼續吃,造謠的還會繼續造謠,真相對他們來說不重要,也沒有多大影響。
自媒體和吃瓜群眾們的狂歡!如果不嚴加查處,以後會愈加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