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南極冰層底下 專家:有古河流蹤跡 2023-10-26
根據《每日科學》報導,英國杜漢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衛星與回聲探測掃描南極東部一塊約3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結果發現在冰層底下發現由河川切割成的河谷與山脊,據估計該河谷可能在1400萬年前形成,但不排除可能比南極東部全面被冰雪覆蓋的3400萬年前還要久遠。
因冰川的重量遠大於河流,因此南極等會產生大量冰河的地區,地表應該多為冰河地形,如U型穀、鼓丘或外洗平原等,但卻出現河川地形,杜漢大學地理系教授詹米森表示,南極冰層下的地形會影響南極冰川如何移動,若能對南極地形有更多瞭解,有助學界瞭解全球暖化下,冰川融化對周圍國家的影響。
「人類對南極表面的瞭解,甚至比火星表面還少!」杜漢說,地球雖然會有氣候冷暖週期,但此地的狀況顯示,南極東部的氣候應長年穩定,即使海水面上升、冰層減少,但外營力(風、流水侵蝕)對此區的影響甚小,這也有助於科學家對長年冰封的南極有更多瞭解。
《CNN》提到,依據古氣候資料顯示,南極在3400萬年到1400萬年前,均溫可來到設置3到7度,比現在還要高,而且河流周圍應該有植物存在。此論文被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科學家希望透過此論文,推估未來氣候暖化下,地球可能的生存條件如何。
阿楨
JARI-USV武裝無人水面載具
中船重工於2018年4月在阿布達比舉行的國際防衛展(IDEX 2018)首度展出的JARI-USV,長度15m,寬4.8m,型深2m,吃水0.2m,排水量約20噸,裝備兩部1200馬力的柴油主機,最大航速42節(78km/hr),最大續航力500海里,能在4級海象以內正常作戰,5級海象以內能高速航行,6級海象以內能正常航行,能自主作業12小時。艇上裝備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整合光電傳感器、導航雷達、通信天線、衛星通信天線、旋轉式探照燈以及多種武器系統。武裝方面,JARI-USV艇首裝備結合了30mm機砲以及雷射導引火箭莢艙的遙控武器站,以及兩個四聯短程防空飛彈裝垂直發射器,載具兩側各裝一座324mm魚雷發射器。能單獨運作,或群集多艘組織群蜂(swarm)攻勢。
「諜照」百噸級(中型)無人艇
「虎鯨」三體大型無人艇
在2023年2月底在阿布達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中,中國船舶集團首次在國外展出此種三體無人JARI-USV-A「虎鯨」(ORCA),全長58m,寬23m,深4m,排水量420噸,最大航速42節,可載70噸任務模組。能同時處理超過600個目標,透過艇上各種感測器蒐集水上、水面與水下戰場態勢。可裝備各式武器,包括機槍、反艦飛彈、火箭發射器、防空飛彈,具備水面作戰、超視距反艦打擊、沿岸攻擊與防空作戰能力;此外,還配備反潛作戰籌載,包括火箭推進魚雷、艦載魚雷發射器等,,攻擊7公里以外的敵方潛艦。「虎鯨」也能攜帶小型無人飛行載具(UAV)或水下無人載具(UUV),能部署這些載具進行協同作業,此外也能與其他有人與無人平台共同作業。
http://www.mdc.idv.tw/mdc/navy/china/usv-china.htm
阿楨
無人機、艇、潛超級航艦?中國「珠海雲號」科考船正式交付
「珠海雲號」2022年5月下水,短短半年,完成建造、海試,2023-01-12交付使用。美媒以「具有顯著的軍事用途」的角度觀察、報導,稱「珠海雲號」可支援作為各種無人平台(包括空中無人機)的母艦。珠海雲號全長88.5公尺,型寬14公尺,型深6.1公尺,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為13節,設計排水量約2100噸。後甲板有寬闊平台,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裝備。
中國無人艇領先世界 或顛覆未來海戰模式 2022-06-14
中國第一艘百噸級無人艇「諜照」2023-01-12下水,全球只有中美建成百噸級無人艇,「諜照」200噸比美國「海上獵人」140噸大,綜合電力系統、隱身設計和整體式桅杆等技術都比對手勝一籌
,最大航速20多節,可在6級海況安全航行。該船低噪音、智能化、高隱身等特點,加上成本低、不必考慮人員傷亡,非常適合代替有人艦艇作偵察、反潛、掃雷和電子戰;日後她可能直接加入航母編隊,執行前哨任務。
中國無人水面載具
遙望者二號
在2018年5月下旬,廣東省軍民融合企業雲洲智能的「遙望者二號」武裝無人艇在中國南海萬山群島海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56艘無人艇「多艇協同」技術測試,展示了無人艇集群保持隊形、動態任務分配、隊形自主變換、協同避障、容錯控制等多項測試科目(包括自動避開島礁、模擬穿過橋洞等),展示用於海上軍事行動的潛力。2018年11月珠海航空展中,雲洲企業展出了八型無人小艇,包括瞭望者二號,艇長7.5m,寬2.7m,排水量3.7噸,最大航速45節,航速22節時續航距離310海里,能在4級海況以內作業,具有全自主、半自主、遠程手動遙控、人工駕駛等多種駕駛模式。搭載光電和雷達系統,艇艏裝置一座四聯裝導彈發射器,採用光電成像制導,最大射程5km。可承擔敵情偵察和精確打擊任務,用於海上島礁、邊防水域巡邏警戒,可對海上中小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此外,也可配合兩棲部隊對近岸移動、固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並對大型目標進行集群失能性打擊。
阿楨
'23.09.27【觀點│世界一把抓】呂禮詩:幽靈艦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_ftt-kECc
美幽靈無人艇劍指黃海?前艦長揭真正目的
由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開發的「幽靈艦隊霸王計劃」中的2艘同級無人姊妹艦水手號和遊騎兵號,2023-09-18同時現身日本橫須賀港。是先進無人船艇首次出現在美軍前沿部署區域;此前,幽靈艦隊最遠曾出現在夏威夷海域。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強調,幽靈吳人艦除了幫神盾艦載運標準6型飛彈,未來還可能到黃海、東海、南海測試,電磁頻譜戰的電磁截收才是美國真正的目的。
相關新聞資料
美軍「幽靈艦隊」悄悄溜進橫須賀 衝著大陸來
回應
商業補給船甲板上擺了一個貨櫃改裝成軍事用途,居然是美國軍事強權的選項,讓人意外!
美國人說,中國造艦能力是美國的232倍,美國爸爸怎麼認慫了?
笑死人了,正因為美國船艦上面還有美國士兵,大陸才手下留情,現在無人艦艇來了,剛好給大陸當活靶子
這麼厲害?那黃海軍演為什麼要跑?
【Tech點評】美國南海預演「幽靈艦隊」穿越未來,夠好笑! 2021-04-07
《幽靈艦隊》是美國軍事小說的經典,描繪2026年中美終於一戰,這是全新的數字化、人工智能(AI)戰鬥方式︰「戰爭在地球上空210英里處打響:中國的新政權為奪全球能源,毫不猶豫發射一道鐳射,摧毀了美國的關鍵通信衛星,中國的黑客同時侵入美國國防部網絡;另一方面,俄羅斯戰鬥機和無人機對日本沖繩美軍基地發動突襲。在中俄配合之下,夏威夷被佔領了…。」
故事反映美國防禦系統完全不堪一擊,中國在短時間內取得太空、網絡及海空控制權。不過,這種開頭就緊張刺激的畫面,旨在製造「荷李活式」的反高潮。美國忽發奇想,把退役的「幽靈艦隊」推上前線,與中國決一死戰。
美國想窮兵黷武,全球軍費支出已經很重了,哪來額外資金?如是看來,與拜登年齡相約的美國「幽靈艦隊」,這一切不足為奇。
阿楨
全球首艘智慧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正式交付使用 2023-01-12
“珠海雲”是南方海洋實驗室的成果,船長88.5米,型寬14.0米,型深6.1米,排水量2100噸,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為13節。該船擁有寬敞的後甲板,可搭載多種不同觀測儀器的空、海、潛無人系統裝備,可執行海洋測繪、海洋觀測、海上巡檢及部分調查取樣等綜合性海洋調查任務。其設計建造貫徹了“綠色智慧”“無人系統科考支援”和“未來感”等設計理念,主體設備國產化率高,動力系統、推進系統、智慧系統、動力定位系統以及調查作業支援系統等均為我國自主研製。
阿楨
永續漁業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公視-我們的島1157集 2022-05-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c9ZjQf7Q
回應
或許大環境氣候改變有影響,但是捕撈過度絕對是最大因素,漁民靠海維生,如果自己不重視這個問題,誰來幫忙都沒辦法解決。
明知數量越來越少,卻越抓越多,然後怪天怪海怪政府。就是不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近10多年中國漁業崛起,大量學習他國捕撈技術,中國向外擴張至全球掠奪,台韓日本都是苦主,捕撈影響不止鯖鰺在世界各魚區 秋刀魚.魷.鰹鮪..等
中國大陸在福建沿海已開始發展鯖鯵魚類的人工養殖了,而且他們每年休漁3~3.5個月,確實也意識到漁業資源枯竭與發展人工養殖的重要性!
枉費了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豐富的海洋生態卻被一些沒素質的漁民破壞濫捕濫抓的這麼嚴重,沒魚抓沒收入自作自受活該。
千萬不要去相信漁會所說的話。這幫人,無所做為,大都是在養老的。
台灣人短視近利,台灣漁船誰甩你,宜蘭會抓就跑台中寄船,台中會抓再跑別的地方,反正抓有魚就好,要靠多近就靠多近,網子卡住拉斷當海底垃圾就好,真的抓沒魚,再跟漁會哀一下又有補助可以領,誰甩你!報導又如何!
有廣大唯利是圖的漁民 自作自受 自作孽而已 可憐了台灣的環境生態
阿楨
中方南海休漁制度侵犯菲方管轄權?外交部:不接受無端指責
2022-06-01,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從5月1日起到8月16日在南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是保護中方管轄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的正常措施,也是履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義務的具體體現。中方不能接受菲律賓外交部的無端指責。我們希望菲方客觀正確看待,並切實履行南海沿岸國義務,共同促進南海漁業可持續發展。
回應
菲收了美方什麼好處?又開放美軍基地又碰瓷中國休漁期。
菲反复横跳太正常了。菲被西方殖民几百年,二战前是米国殖民地,“独立”后也没有去殖民化,原宗主国对菲律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對菲的起伏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它什麼時候開始鬧騰,我們就在黃岩島填土造島!
台灣"勵進號"遭中國海警船跟蹤騷擾,菲律賓不滿召見中外交官抗議 2022-06-01 三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5IccDsa5Y
回應
中國真的很離譜,處處生事
這是美國常說的自由航行,沒有違法任何國際法。日本也派船跟蹤寮寧號。菲有種,瞻敢擊沉中國海警執法船隻嗎?嘴泡而已。
釣魚台是台灣的?中華民國ROC的?
塔綠斑民進黨送釣魚臺給日本了
中華民國不捍衛南海,那就由大陸來捍衛吧。
應把中國海警船擊沉
嘴炮,都忘記2013年菲律賓射殺台灣漁民了,大陸船艦會保護台漁民
阿楨
永續漁業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公視-我們的島1157集 2022-05-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c9ZjQf7Q
回應
或許大環境氣候改變有影響,但是捕撈過度絕對是最大因素,漁民靠海維生,如果自己不重視這個問題,誰來幫忙都沒辦法解決。
明知數量越來越少,卻越抓越多,然後怪天怪海怪政府。就是不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近10多年中國漁業崛起,大量學習他國捕撈技術,中國向外擴張至全球掠奪,台韓日本都是苦主,捕撈影響不止鯖鰺在世界各魚區 秋刀魚.魷.鰹鮪..等
中國大陸在福建沿海已開始發展鯖鯵魚類的人工養殖了,而且他們每年休漁3~3.5個月,確實也意識到漁業資源枯竭與發展人工養殖的重要性!
枉費了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豐富的海洋生態卻被一些沒素質的漁民破壞濫捕濫抓的這麼嚴重,沒魚抓沒收入自作自受活該。
千萬不要去相信漁會所說的話。這幫人,無所做為,大都是在養老的。
台灣人短視近利,台灣漁船誰甩你,宜蘭會抓就跑台中寄船,台中會抓再跑別的地方,反正抓有魚就好,要靠多近就靠多近,網子卡住拉斷當海底垃圾就好,真的抓沒魚,再跟漁會哀一下又有補助可以領,誰甩你!報導又如何!
有廣大唯利是圖的漁民 自作自受 自作孽而已 可憐了台灣的環境生態
阿楨
此外,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將提高,帶來的收益將超過百億。不僅如此,我國海洋資源的開採能力也將因此進一步提高。比如旋轉導向鑽井技術。這是用於我國“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創新技術,而這種技術一直被各國保密,在之前根本不賣,同樣只能用租。每年的租金高達5萬美元以上,而且整個使用過程禁止參觀,我國直到2020年1月,中石化才完成這方面的技術攻堅。類似的還有運輸天然氣的專用船舶LNG船上的殷瓦鋼技術,這種鋼能夠讓船隻在零下163攝氏度工作,我國在2017年才完成技術攻克,成為為數不多能夠製造LNG船的國家。海洋的科技競爭已經展開,幸運的是,我國的科技已經逐漸趕上,雖然在某些方面依舊薄弱,但是卻有了追趕的底氣。
深海採礦爭奪戰 - 科學人雜誌
深海底部有豐富礦核,藏量堪比陸上礦藏,各國已展開採礦作業,卻也衝擊了深海生態系。科學家正加緊研究步伐,設法減少危害,以防生態浩劫。
深海採礦--維基百科
深海採礦,或深海開採是一種新近的採礦程序,從海床或洋底開採礦物。地點通常選在蘊藏有大片豐富的錳結核或者海底熱泉附近,距離海平面有 1400 公尺到 3700 公尺不等的距離。這些湧泉是形成大量海底硫化物的良好條件,而這些硫化物之中會包含一些有價值的貴金屬,例如銀、金、銅、錳、鈷和鋅。開採所使用的器械,則是利用液壓泵或者使用桶裝方法,將原礦帶到地表以後再加以處理。如同其他現存的採礦程序一般,深海開採具有高度環境污染的爭議性。
阿楨
讓世界仰望的是中國深海挖礦船,每天租金130萬 2021-2-5
稀土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中國正是因為掌握著大量的稀土資源,才得以在西方強大的科技實力面前殺出一條血路。遺憾的是,日本卻是看得見吃不著,因為他們沒有深海挖礦所需的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卻被我國掌握。
我國已經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深海挖礦船的國家。“鸚鵡螺新紀元”號,全長227米、寬40米、排水量達4萬多噸,大小堪比中型航空母艦。
船上有著完整的配套採礦系統,水下機器人,大型甲板吊車,直升機平臺,還能裝載39000噸礦石。集採礦作業,航行,居住生活服務功能為一體。船上的物資能夠確保該船連續工作5年,最深可在2500米深的深海作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深海採礦設備。
它是由迪拜的船東下單,然後交給福建船舶馬尾造船廠來承建,最後再租用給加拿大的鸚鵡螺礦業公司,但是設計確實交給新加坡的設計公司。因此,挖礦船的核心技術和所有權都不歸中國。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建造就毫無技術含量,設計和建造完全是無法分離的兩個領域,許多設計都是全新的嘗試。我國海工裝備80%以上依靠進口,而研發和設計進口更是被歐美等國壟斷。在原材料方面,我國絕大多數抗腐蝕性海洋材料依舊需要大量進口,僅2014年,中國腐蝕材料的成本就達到2萬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34%。2018年,我國在抗腐蝕性材料方面整整損失7000億人民幣。
那麼這艘深海挖礦船能給我國帶來怎樣的商業利益呢?首先,租給加拿大一天的費用就達到130萬元,僅靠出租每年就將獲得4.745億元,而且想租都不一定能夠租到。日本就曾經想要插隊,為此甘願付出雙倍的價格,最終卻依舊被我國拒絕。
阿楨
外媒:美疫情歧視沒走 亞洲飲食歧視來了
美聯社2020-12-20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的大肆傳播,再加上“疫情最初起源於中國”這一說法的推動,亞裔美國人受到的偏見也愈發嚴重。
文章指出,一些初步的證據顯示,病毒源於蝙蝠,之後又感染到其他動物,進而可能使得武漢一處生鮮市場的人受到感染,類似的市場除了售賣普通鮮肉、魚類和蔬菜之外,還銷售活禽等。這些資訊很快就在美國被曲解,社交媒體上還出現了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表情包,把中國人描繪成食用蝙蝠、傳播病毒的人,甚至將“亞洲食物骯髒不堪”這類老套說法重新搬上檯面。而現任總統特朗普一再將COVID-19稱為“中國病毒”的做法,更是火上澆油。“說我們吃狗、蝙蝠還是老鼠,這些歧視又老套的傳聞依然存在。”以反種族歧視內容為主的烹飪雜誌《捍衛中國食譜》創辦人克拉倫斯•關(Clarence Kwan)說,這種錯誤的成見在疫情期間又迅速出現,反映出亞裔遭受歧視的情況的改善極為有限。
本月,真人秀《廚藝大師》的參賽者菲莉•阿米蒂奇-馬丁在其社交媒體Instagram的個人簡介中使用了“骯髒食物精緻化”等字眼,宣傳自己是亞洲美食專家。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歷史學教授艾倫•吳(Ellen Wu)指出,將亞洲食物稱為“骯髒或攜帶疾病的食物”的種族主義言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而“中國人吃老鼠肉或狗肉”的錯誤觀念植根于白人工人的排外觀念中,他們把來自中國的外籍工人當作自身經濟困境的替罪羊。
相關新聞
最後一片“淨土”被新冠攻破: 智利南極基地36人全部撤出 中國南極長城站一切正常
阿楨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輸電
2020-11-27,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向電網輸出第一度電。這對中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華龍一號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其創新性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可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華龍一號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國產化率達85%以上。每年預計發電近100億度,相當於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出口一台機組,相當於出口30萬輛小汽車價值,可創造約15萬就業崗位,全壽期可以創造約1000億元人民幣產值。
嫦娥5號2020-11-24成功發射:開啟大國未來新能源爭奪戰
月球上蘊藏豐富的氦三,用氦三的反應爐沒有中子不會產生輻射,也就不會危害環境。月球蘊藏至少一百萬公噸的氦三,足以供至少一萬年發電所需。美國國安事務教授福瑞希指出,就算真的有辦法把氦三運回地球,打造出能使用氦三的熱核反應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月球挖礦是政客為太空計畫爭取經費而自圓其說的藉口,這招美國以前就用過,現在被中國拿來用。英國RAL太空實驗室主任說,中國具備相關技術,也有財力延攬相關人力物力,更有戰略動機這麼做。歐洲太空總署ESA專家︰月球採礦成本太高,就商業角度而言不切實際。
相關新聞
中國探月採氦三礦?專家嗤之以鼻
川普政府計劃聯合他國制定規範月球採礦的太空法律框架,俄指美違反了冷戰時期簽訂的外太空條約,俄宣布與中合建月球基地跟美NASA打對台
阿楨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首批壩段澆築到頂
世界在建最大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600萬千瓦,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世界第一)白鶴灘水電站大壩首批壩段2020-11-26澆築到頂,為2021年7月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最大壩高289米,壩頂弧長709米;壩身佈置有6個導流底孔、7個泄洪深孔和6個泄洪表孔,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築總方量達800萬立方米,共分為31個壩段。2017年4月大壩開始澆築以來,沒有產生過一條溫度裂縫。
抗百年大旱 全台擬建3新水庫 2020/11/29 中國時報
明年嘉南一期稻作休耕,台灣缺水危機不斷升高,讓水庫興建必要性再次浮上檯面。經濟部已進行或規畫,預計在北中南各興建一座新水庫,分別是新北雙溪、苗栗天花湖與台南南化二(第二水庫)。另在短期內,將先進行全台7座水庫「壩體加高」計畫,兩者完成後,將可抵抗百年大旱。
回應
說不缺水不缺電的菜渣症腐,現在一直要蓋火力發電還要蓋水庫,倡導非核家園廢掉核電卻偷偷啟用.高雄很缺水,美濃水庫才是最佳選擇,為什麼不建?
DPP當年領頭反對美濃水庫,環團都不反對3新水庫了?
環團是的側翼組織,DPP都完全執政了還能指望他們放個屁嗎?
喔,DPP建水庫,是為百年大計。共產黨建水庫,是禍國殃民。
白癡的官員,現有水庫不解決清淤,不做水土保持,光一直挖做新水庫,破壞環境又耗費民脂民膏。817誰選這政府真是愚蠢到了極點.
阿楨
我國“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成功進行萬米海試
2020-06-08,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在馬里亞納海溝,“海鬥一號”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10907米,再次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全球最深區域的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獲取了關鍵資料;並利用其搭載的全海深機械手完成了多次萬米深淵坐底作業、深淵海底樣品抓取、標誌物布放等科考任務,為我國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20_06_08_553361.shtml
阿楨
長征5B剛發射成功 美國就搞了個十分惡劣的太空計畫 2020-05-07 新浪軍事
長征-5B剛剛成功完成首飛,美國就搞出了一個在月球開發方面十分惡劣的“圈地計畫”。
美國不但在加快自己的載人太空飛行計畫,同時還想在把人送到太空之前先下手為強。
華盛頓正在醞釀的這項協議,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密提斯(Artemis)月球新開發計畫命名,稱為阿密提斯協議,在未來12年中再度把人和國際空間站送上月球。合作對象不包括中俄,在簽署國建立的開發基地四周設置“安全區”,防範敵對國家或公司在附近操作,對基地形成破壞或干擾。說白了,這份協定的目的是先下手為強,設定一個所謂的“法律框架”,但國際社會中不存在這樣的法律,美國是1967年外太空條約的締約國,天體和月球“不能以主權聲索、使用、佔領等任何其它方式被國家所佔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07/doc-iircuyvi1759139.shtml
相關新聞
NASA計畫2023年發射月球空間站 2020-05-07 新浪科技
阿楨
暗能量探測相機拍下SpaceX“衛星火車”,天文學家們怒了 2019-11-20 觀察者網
“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不代表你就是天文學家。”一位天文學家在推特上喊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著名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這位億萬富翁試圖通過其“星鏈計畫”(Starlink),為全世界提供太空互聯網服務。這項計畫涉及到向太空軌道發射12000個設備,形成一個“衛星群”。
不過,雄心勃勃的計畫背後,是天文學家們的怒火。因為已經有證據證明,這些衛星的光亮會使天文望遠鏡“失明”, 天文學家不得不等“衛星火車”通過,才能繼續探測。同時,因為資料即時在檢測,這還增加了科研人員的資料處理工作量。
回應
這個計畫其實就是用大量垃圾佔領寶貴的軌道資源
說的太好了,馬斯克就是一個嘩眾取寵的人物
一邊賣“環保”車,一邊把垃圾扔上天……這很發符合發達國家的做派嘛……
一邊在海灘上撿塑膠袋拍照發推特,一邊把成千上萬噸的有害垃圾扔給不發達國家。
阿楨
專為南海設計 陸海鯨潛航創紀錄 2019/11/09 中時電子報
除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海鯨2000」無人潛航器外,天津大學研究人員也已完成「海燕」號無人潛航器的系列水下測試。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海鯨2000」無人潛航器擁有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各式感測器,近日它在南海完成了長續航力性能驗證,連續航行37天,航程達2011公里,締造了大陸同類型自主水下載具(AUV)連續航行距離最遠的紀錄。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9日報導,這次它執行任務的航線雖然仍是祕密,但按照它的航程來看,輕易就能涵蓋西沙和南沙群島附近的爭議海域,並返回解放軍在海南三亞的海軍基地。
「海鯨2000」外型有如魚雷,約3米長、重約200公斤,最大工作深度可達2,000米,最大航行秒速超過1.2米。目前它能攜帶溫鹽深、流速剖面儀、溶解氧、濁度計等物理和生化感測器。據中科院說,「海鯨2000」具有多種航行模式,還有自主觀測作業模式,可滿足不同海洋環境特徵的動態觀測需求。不過,他們不願詳細說明,為何中方要針對南海打造這款無人潛航器。
然而,「海鯨2000」並不是世上航程最長的無人潛航器;例如,綽號為「小艇麥克船臉」(Boaty McBoatface)的英國的自動長程潛航器(Autosub Long Range),據稱航程長達6,000公里,續航時間更可達6個月。
可是北京正加足馬力,參與無人潛航器研發競賽,也是全球率先將相關技術投入軍用的國家之一。為了延長「海鯨2000」的航程,中科院研究團隊想出獨特的混合結構,讓它能在不同模式下運作,以節省能源。它能向傳統潛艦般巡航,或是像漂浮的瓶子般,隨波逐流。
中國大陸並不是唯一關心自身在南海戰力的國家,近幾十年來,美國和盟國除了在當地廣泛部署了監視網,也定期在爭議海域巡邏,以蒐集情資。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109001080-260417
阿楨
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殼通過驗收 為目前世界最大萬米級載人艙
央視2019-10-25報導,近日,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殼建造完成並通過總體集成單位驗收,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萬米級載人艙,建成驗收後,潛水器將進入全面總裝階段。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製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的核心任務,作為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新一代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將超過一萬米,也就是世界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載人潛水器,最大的特性和優勢是帶人下潛,作為潛水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球殼經過3年攻堅,建造完成並通過驗收,其性能和指標滿足總體要求。
載人潛水器球殼可搭乘三人下潛,有三個觀察窗,正前方為主駕駛窗,兩側窗為乘客使用。人員從頂部進入後,關閉艙口蓋,球殼就成了完全密閉的環境。球殼既是潛水器的“駕駛室”,也是乘客唯一的活動空間。三個成年人乘坐這個直徑不到2米的球殼還是非常擁擠的,只能採用半跪半坐的姿勢,也不能同時站立。潛水器往返萬米深海並進行海底作業,預計需要10餘小時,潛航員和乘客要面臨在長期封閉空間中對身體的考驗,以及在幽閉隔絕環境中對心理的考驗。
載人球殼使用的鈦合金材料之前一直被廣泛適用於航空航太領域,科研人員發現,鈦合金用於深海裝備更為理想,擁有諸多優越性和獨特性。
首先,鈦具有強大的防腐功能,幾乎不腐蝕的特性大大提高鈦合金載人球艙的耐用性。另外,要克服深海壓強,鈦合金不僅強度高而且具有彈性,可以在下潛和上浮的過程中,保持硬度不變形。
目前正在建造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具備覆蓋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業能力,尤其是載人球殼,作為潛水器的主結構之一,可以說是極限設計極限製造。
回應
之前殼體是找俄羅斯幫忙加工,現在算補齊短板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10_25_522764.shtml
阿楨
防堵中共?別小看川普要買格陵蘭的訊息 2019/08/30 吳介聲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公開表達向丹麥購買格陵蘭(Greenland)的意圖,要白宮幕僚們研究可行之道,此舉被丹麥朝野與格陵蘭官方迅速反駁。川普此番有違外交儀節的突兀之舉,雖反映川普的典型風格,卻也引起許多輕蔑與嘲諷。然而,這些嘲諷或許小看了川普聚焦格陵蘭的重要訊息。
位於北極圈的格陵蘭是全球最大島,海洋資源與礦產豐富,面積是台灣的60多倍,超過216萬平方公里。全島約八成面積長年冰封,居民不到六萬人,九成為格陵蘭因努特原住民。
政治方面,格陵蘭雖隸屬丹麥,但在1979年公投決定自治領土地位之後,內政自治,軍事與外交則仍屬丹麥;經濟方面,主要依賴漁業以及少數的觀光業。格陵蘭超過六成的年度預算必須仰賴丹麥挹注,而這筆每年高達4.8億歐元的長期經濟挹注,也對丹麥造成不小負擔。
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北極圈逐漸浮現新航道,開發潛力大增。格陵蘭的冰封區域逐漸縮減,水力發電能量增強,觀光潛力也亮眼。重要的是,格陵蘭包括稀土、鑽石、石油、鐵礦、天然氣等豐富資源,引起大國的關注,而在北極圈的戰略位置,更受矚目。
格陵蘭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具有相當戰略地位,當時盟軍將格陵蘭視為從北方箝制納粹擴張的重地。二戰之後冷戰時期,美軍在格陵蘭建立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成為美軍乃至北約在北極圈的重要軍事據點。至今,該基地仍然可以協助控制衞星與攔截洲際導彈,對美國長期全球戰略佈局極為重要。此外,丹麥身為北約重要成員國,也是美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
中共企圖昭然若揭
雖然中國版圖離北極甚遠,中共毫不掩蓋經略北極圈、發展「冰上絲路」之企圖。2018年初,中國首度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還自稱中國為「近北極國家」,積極規劃經營北極圈航線與天然資源,研擬「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涉北極的合作」。可見格陵蘭作為北極圈要地,對中共佈局全球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回應
美國霸淩世界已久,讓中國崛起平衡一下世局,未嘗不是好事?況且各國尋求擴張國力,乃天經地義之事!老想讓美國維持霸權,不知用意何在?意識形態作祟,無法中立平衡看待這個世界!
阿楨
中俄聯手開發北極 美官員:中俄對全球構成威脅 2019-06-05 聯合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抵達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行前習接受俄媒聯合採訪時表示,將開發利用北極航道為「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提供新契機。
西方專家一直不看好北極航道,不過在習表態後,讓俄有了定心丸,兩國將聯手開發航路,並共同開發北極,占據有利位置。
回應
聯合報反華記者陳言喬別這麼無恥,美國才是對全球構成威脅,全世界都知,你這個智障不知?
凡是美國插手的地方,都造成當地災難。如阿拉伯之春、顔色革命、伊拉克、敍利亞,委内瑞拉..
只要不是我美國當家作主的決定, 就是威脅.
美國真正的意思是, 對美國的"全球獨霸利益"造成威脅...
一帶一路危機(楨:?) 中歐班列 補助對半砍 2019-06-06 聯合報
在一帶一路戰略居關鍵地位的中歐班列,去年爆發式增長長達6300列,相當從2011年至2017年累計開行量的總和,提前兩年達陣「年開行5000列」目標。不過,中歐班列已經淪為「沒有政府補貼,肯定開不了」的窘境,中國財政部已經訂出補貼退場機制,壯士斷腕逐年降補貼至退出,規定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誰能更早形成市場化運營機制才會是真正贏家。
一個貨櫃補貼4000美元,中歐班列還能丟掉「學步車」嗎? 2019-03-13 航運信息網
政府的補貼只是中歐班列的「學步車」,中歐班列總要學會自己走路。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所所長王國文曾表示,現在政府補貼還不能完全取消,未來可以把補貼強度降下來,就像其他補貼政策一樣逐漸調整。
阿楨
「不能變新南海」 美要增兵北極 2019-05-07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六日在芬蘭出席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期間說,美國打算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力和活動,以牽制俄國和中國大陸在這個資源豐富地區「咄咄逼人的舉動」。他並批評大陸想在北極圈地區推動一帶一路計畫,把北極海變成新南海。
北極理事會八個成員國在芬蘭北部羅瓦涅米市開會(北極理事會是一個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原住民面對的問題,美俄是成員國,中國是正式觀察員),龐在會議前夕警告,放任中國影響力擴張,很可能導致國家債台高築貪腐叢生、低品質投資、軍事化和自然資源不受控制地遭到剝削。他說:「難道我們希望北極海變成新南海,充斥著軍事化和互別苗頭的領土聲索?」
龐表示,中國自稱是近北極國家,但中國到北極地區最近也要一千四百五十公里,「只有北極國家和非北極國家,不存在第三類國家,中國這樣宣稱什麼也得不到」。
龐說,北京當局二○一二年到二○一七年在北極地區總共投資近九百億美元,企圖享盡「北方航道」的利益。北方航道取道俄國北方海面,大幅縮短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行時間,由於冰層融化而日漸可用。中俄兩國想讓北方航道成為一帶一路計畫的一部分。
大陸外交部北極事務特別代表高風回應說:「龐培歐說這是權力競技場,若說競爭,讓我們瞧瞧誰能交到更多朋友。」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說,美方個別人士對中方參與北極事務的批評指責與事實不符,完全是顛倒黑白,別有用心。他說,在北極問題上,中方主張保護環境、合理利用、依法治理和國際合作,「中國不會越位介入完全屬於北極國家之間的事務,但在北極跨區域和全球性問題上,中國也不會缺位」。 另一方面,龐培歐譴責俄國「挑釁」,指控俄國企圖再度將北極地區軍事化。
龐培歐說,為了遏制競爭對手在北極地區的野心,美國將「進行軍事演習、加強軍事駐兵、重建破冰艦隊並多給海岸防衛隊經費」。
圖博館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安裝雷射雷達 觀測水準已超過美國
科技日報2019-02-22消息,雷射雷達專案負責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文濤21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國內首台採用原子濾光器的窄帶鈉螢光多普勒雷射雷達,已在南極中山站順利完成安裝和調試,這將為研究極隙區中高層大氣對太陽風粒子注入的回應以及與全球大氣環流相互作用等科學問題提供寶貴的觀測資料。
黃文濤說,中山站所在的極隙區緯度位置獨特,是太陽風能量和粒子能直接進入地球空間的重要視窗,電離層與中性大氣耦合最為緊密,是開展極區高空大氣物理現象研究的理想場所。該地區中高層大氣的觀測資料對理解和預測大氣層的活動和變化至關重要,此前相關觀測為空白。
早年我國曾在中山站佈署過一套相對簡單的雷射雷達,但受設備觀測能力和工作環境所限,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此次佈設的雷達結構複雜,調試又在極晝環境下進行,雖然原子濾光器將太陽背景雜音壓制了幾萬倍,強背景下調試難度仍然很大。
據瞭解,在天空晴好、無大片雲層遮擋時,該雷達可24小時晝夜連續觀測,獲取極隙區中高層大氣溫度和風場觀測一手資料。
目前美國擁有三台類似雷射雷達,但佈設在南極麥克默多站的雷達由於只配備了垂直方向的發射接收系統,不能測水準風。“在南極,我們的雷達觀測水準是最高的。”黃文濤說。
該專案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支持,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等團隊負責實施。黃文濤同時提到,雷達的一些關鍵設備如雷射器、光電倍增管還依賴進口,我國需加大這方面技術研發。
相關新聞
中國極地考察船「雪龍號」2019-1-19撞冰山2019-2-15駛離南極回航完成多項科考任務
圖博館
地球北磁極 加速移向俄羅斯 2019-02-10 聯合報
北極動也不動,永遠停在原處。指引指南針頭的「北磁極」卻從1831年起,就從加拿大的北極圈往俄羅斯西伯利亞移動。而且「北磁極」移動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每年挪動約54.7公里,這讓科學家須提早一年修正「全球地磁模型」。
此模型由英美軍方委託科學家製作,按例每5年修訂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修訂在2015年。從英美軍方、北約組織、民用導航系統到手機裡的Google和Apple地圖都倚重此模型。
磁極漂流和地球深處的變化相關。磁極產生於液態的外部地核,外部地核的主成份是液態鐵、液態鎳,這些高溫液態金屬在地底流動時產生電子流,電子流進而衍生出磁極。
1900年至1980年間,北磁極的移動速度約為每年9.6公里,但在過往20年,移動速度增快到約每年38.6到49.8公里。有些科學家認為在地球深處,有極高溫的液態流正在推挪磁極,有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的南北磁極正在互換位置。
對此,地球物理學家貝格恩表示:「不用太擔心。就人類歷史的厚度來看,這好像有點怪,然就地質時代而言,這純屬自然現象。地球的磁極本來就會移來移去。」
北極熊大量入侵!俄島嶼居民嚇到足不出戶 2019-02-10 聯合報
俄羅斯新地島(Novaya Zemlya)當局宣布進入緊急狀況,共52隻北極熊出現在該區的人類屯墾區域。北極熊因為氣候變遷,被迫登陸尋找食物。
新地島有數千名人口,俄將北極熊列為瀕臨絕種動物,禁止獵殺也拒絕發布射殺許可證。
官員表示,這些北極熊漸漸不怕巡警和警告訊號,這代表如果嚇唬北極熊的方法不奏效,選擇性射殺恐成唯一解套辦法。
平民生活備受威脅與干擾,部分民眾不敢離家,家長也不願孩童去上學。
北極海的海冰因氣候變遷消融,北極熊被迫改變狩獵習慣,花更多時間在陸地找食物,結果可能更容易與人類發生衝突。
圖博館
實際上,為了防止倒船時浮冰損壞螺旋槳和主軸,大多數破冰船在船尾也安裝了類似的尾部撞角,方便在倒船時“撞開”退路。但是一旦遇到天氣驟變,身後冰層又恢復的情況,破冰船就只能在大自然的“bug角落”裡等待救援了。而在極地航行中,由於天氣變化往往很快,加之冰山在雷達上的回波不穩定,極易與海浪、浮冰混淆,因此霧天撞上冰山也是常有的事,也由此不難看出極地航行的風險。
冰山雖然顯眼,但在導航雷達上卻很難分辨
說起“雪龍號”,這艘中國現役唯一一艘極地科考船,它的命運倒是與“遼寧艦”頗為相似——都是蘇聯解體前夕開工,後都因無力建造險些淪為“爛尾”專案,差點留在烏克蘭慢慢銹蝕。1993年,中國以1790萬美元的價格向烏克蘭赫爾松船廠買下了這艘兩萬噸的“半成品船”。赫爾松船廠還按照中方要求,將其從一艘極地貨輪改造成了帶有破冰能力的極地科考船(改裝費打包在1790萬美元裡,算很划算了)。
自此,蘇聯計畫中極地貨輪在東方“C位出道”,成了中國的極地科考“旗艦”。在此後的20多年裡,它經歷了中國所有的大型極地科考專案,見證了一座又一座極地科考站的建成,搭載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極地科學家,堪稱中國極地科學的“第一功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雪龍”號本身的缺陷也漸漸暴露。由於其原先是作為極地貨輪設計的,儘管事後中國對其進行了多輪破冰改裝,但其破冰效果仍不算世界頂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深入南極的科考工作。此外,由於中國僅有這一艘大型極地科考船,每逢其回塢整修,許多極地科研專案就不得不“放一放”、“等一等”,為此,中國也迫切需要新一艘極地科考船。
2018年9月10日,新一代“雪龍2號”破冰船終於在萬眾矚目中下水了,除了更新的設備以外,它還有一個顯著的亮點——與大多數破冰船不同的,它在遇到較厚冰層時,可以調轉船頭,利用船尾螺旋槳“削開”冰層,安全而高效,也無需擔心“冰層卡bug”的問題。
今年七月,“雪龍2號”就將開始它的第一次極地航行,在經歷了20多年的“單打獨鬥”後,老“雪龍”終於迎來了“新兄弟”,在擁有雙航母之際,中國也將步入雙極地破冰船時代。(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3/doc-ihqfskcn9713828.shtml
圖博館
同樣是撞冰山 中國雪龍號如何避免了泰坦尼克號悲劇 2019-01-23 新浪軍事
央視報導,2019-01-19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
但與“泰坦尼克”在撞上冰山後的悲情沉沒不同,此次撞擊後,“雪龍號”破冰船卻並無大礙的繼續任務,似乎是開了“免疫冰山傷害”的“魔法護盾”。
實際上,“雪龍號”在撞上冰山後仍安然無恙的根本原因,是其破冰船構造帶來的“物理抗性”。
首先,從正面看,大多數破冰船甲板並沒有明顯的外飄,船底卻在比例上寬不少(相對於一般船舶),其長寬比也較小,酷似一個錘頭,顯得很“敦實”。其船體鋼板也採用了更高的耐寒、抗衝擊標準,可以保證在極地破冰時一路衝擊而不受損傷。除此之外,專業破冰船的艦艏、加裝有特殊的撞角,用於切開不太厚的冰層,實現冰面快速通過。
在對付冰封航道時,針對不同的冰層厚度和密度,破冰船主要採用三種破冰方式。
一是直接“莽過去”,利用船首撞角,像切西瓜一樣切開冰層。實際上,許多指標較低的“切冰船”就是這麼做的(用於在春天在冰封港口開道)。這一方法主要用於冰層很淺的航區,這也是最輕鬆(對於船員而言)的破冰方式。
在對付稍厚的冰層時,“一路平推”式的切冰法就不夠了,很容易出現碰碰船頂著冰層卻無法前進的尷尬情況。此時破冰船就要發揮“撞錘技能”了——先倒船一定距離,然後全力加速沖向冰層,利用巨大的動能破冰,整個過程就如放大版的攻城錘。儘管破冰效果好不少,但船上船員的“破冰體驗”會極差(如果事先不把自己固定住,立馬撞個鼻青臉腫)。
最後一種辦法則相當“刺激”,破冰船會利用自身船艙裡的水櫃,先將水集中至船尾水櫃,翹起船頭,沖上冰層,再將水注回船頭水櫃,利用上萬噸的重量壓碎冰層。有時為了開闢足夠寬的水道,還需要通過向左右舷水櫃加水的方式改變重心,壓出更寬的水道。此時碩大的破冰船,就猶如一個在冰面舞蹈的胖子(全方位海盜船預定,不難想像船員暈船的感受)。
儘管破冰船憑藉結實的船身,巨大的噸位和澎湃的動力,可以撞碎(或者壓碎)幾米厚的冰層。但由於冰層資訊有誤或是天氣驟變等原因,破冰船被卡在冰層中甚至是冰層上(無法壓碎冰層)的“卡bug”事件仍時有發生。在極地科考日益頻繁的21世紀,幾乎年年都能找到類似的破冰船被困消息。
圖博館
而當初在與身邊好友討論時,筆者也腦洞出另一個方案,即將這些數量較少、型號較雜的作戰艦艇,陸續統一編列成為訓練單位——包括但不限於112“哈爾濱”、113“青島”、167“深圳”、525“馬鞍山”、526“溫州”等,就像海上自衛隊最近將“初雪”和“朝霧”轉向訓練用途那樣。
首先,這擴充了學員海上訓練實習的平臺數量,有助於批量培養人才;其次,這些艦艇各有特色,動力系統涵蓋我軍主戰艦艇全部類型、同樣具備完整的對海、對空、對潛等能力,有利於學員實際體驗作戰艦艇的工作環境與氛圍,熟悉各類艦艇的特點。
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不成熟的想法,也許對於裝備發展日新月異的人民海軍來說,建設更多側重點不同的訓練用艦艇、或者隨著作戰部隊陣容的充裕,而實行更加靈活的隨部隊實習制度,都未嘗不是值得一試的選擇。但無論如何,人民海軍新時代的航程,都需要許許多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開拓,百年海軍,為之廟算於前,不為過也。
相關新聞
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18日成功降落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地区的昆仑站机场。
回應
錢多,沒地方花,搖擺唄。
這叫補課!中國人近代的航海歷史太蒼白了,星辰大海需要底蘊,海軍人才需要海軍文化,有些事情不能用技術裝備來衡量,另外作為馬鞍山人堅決反對馬鞍山號改為訓練艦,馬鞍山號溫州號是054的開篇,還很年輕,改裝一下達到054A水準沒有問題!但是練習艦隊是好主意,民國時代就有練習艦隊,可以把二十年以上的老艦改裝轉去練習艦隊一邊訓練一遍退役或者出售
噴,什麼都噴,不過應該造一艘中式的,再不造恐怕要失傳了。
我國風帆時代的艦船,最先進的就只到鄭和寶船,鄭和寶船雖然先進但是它屬於平底平頭的,在海裡航行穿浪性太差抗風浪性更差,所以沒必要,被時代拋棄了就是拋棄了,幹嘛要什麼都撿回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9/doc-ihqfskcn8480876.shtml
圖博館
此外,2006年,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將544“四平”艦移交給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並在2010年更名為“旅順”。相比“鄭和”與“戚繼光”兩艦,“旅順”艦作為唯一一艘改裝過直升機起降甲板與機庫的053H1系護衛艦,理論上基本能夠為學員提供一個近似於現代化驅護艦艇的實習環境,積累在真正作戰艦艇上的實習經驗。
比起在作戰部隊當一個需要特殊照顧的“獨苗”(544艦除改裝了直升機起降甲板與機庫外,還換裝了法制100毫米緊湊型單管主炮,324mm反潛魚雷等在當時較為獨特的裝備),到艦艇學院作為教學用艦確實也是個不錯的去處。不過,在轉隸艦院之後,該艦露面次數極少,也很少見諸報導。
近年來隨著海軍裝備建設的發展,據筆者粗略估算,等到現有在建軍艦中那些一年內即可下水的主戰艦艇全部交付部隊,人民海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驅護艦就將達到70艘。“下餃子”伴隨的是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人等裝備”情況已經不復存在。
此外,這些艦艇均具備全面的對空、對海、對潛以及航空保障能力。而我軍現有訓練艦雖然噸位較大、自持力很強,但在功能上仍以航海訓練為主。81艦使用的兩型艦炮早已不是我軍的主流裝備、82艦無固定武裝、只有83艦的76mm和30mm艦炮及部分電子設備與現役軍艦相同,總體來說,還無法滿足讓學員在艦上學習期間接觸更多的現役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的需要。
筆者長期所觀察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或許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一定參考。海自長期擁有一套相對較完整的訓練艦陣容,除與我軍81、83兩艦定位類似的TV-3508“鹿島”號航海訓練艦之外,海上自衛隊第一練習艦隊還擁有TV-3513“島雪”、TV-3518“瀨戶雪”、TV-3519“山雪”,這三艘由“初雪”級通用驅逐艦改編而來的訓練艦,此外第一潛水練習隊還擁有“親潮”、“滿潮”兩艘訓練潛艇。
在海上自衛隊年度遠洋航海訓練中,常有這些轉為訓練艦的舊式通用驅逐艦,乃至隸屬現役護衛隊的驅逐艦,伴隨“鹿島”號共同執行訓練任務,為其學員提供完善而較為貼近作戰部隊實際的教學實習環境。
筆者認為,對於人民海軍來說,隨著海軍裝備的持續發展,國產三、四代艦艇的進一步批量服役,建造數量較少,改進潛力不足的二代艦乃至早期三代艦等此前“小步快跑”的成果,在主戰部隊中越發尷尬的地位將逐步顯現。但這些艦艇服役時間不長,總體來說艦況尚算不錯,就此退役或出售了事未免可惜。
圖博館
中國海軍首艘風帆戰艦試航 實用性並不強為何還要造 2019-01-19 揚基幀察站
2016年,“破浪”號命名開工並組建接艦部隊,在克服了我國相對缺乏同類船舶建造試航經驗等諸多問題後,歷經兩年多時間終於完工交付。作為一艘排水量1200餘噸的中型風帆訓練艦,該艦能夠容納50名學員實習訓練,提供的主要是以桅杆攀爬、帆纜操縱、天文航海等項目為主的傳統航海技能,理論上來說有助於培養海軍學員的勇氣與團隊協作能力。
不過,筆者認為,由於風帆訓練艦與當代軍艦在航海領域的相通之處已經很少,又基本不具備武裝,鍛煉學員能力的實用屬性不算很強。但它畢竟屬於海軍,確能起到通過遠航開闊學員視野、與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等禮儀性質的作用。而學員真正的專業技能培養,仍需從現代化的各類專業訓練艦艇上開始。
實際上,從“破浪”號的動議、命名之初,筆者的朋友們就討論了我軍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訓練艦。比如施老就認為,若是以培養學員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傳統航海技能為出發點,以我國現有的工業能力,完全可以建造一艘無畏艦作為訓練艦,同樣能夠充分鍛煉學員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海軍文化。筆者覺得,這種觀點還包含了彌補人民海軍錯過波瀾壯闊的大艦巨炮時代,這一遺憾的心態。
而養雞則認為,大艦巨炮是腐朽的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象徵,人民海軍初創時代的家當——武裝機帆船+登陸艇才是朝氣磅礴的新中國海軍自己的傳統,敢於“木船打軍艦”、“小艇打大艦”、“海上拼刺刀”,才是革命先輩血性膽氣的體現。這樣不僅能結合軍校學員初級教學中的海上輕武器使用科目,更能讓學員親身回顧人民海軍篳路藍縷的光輝戰鬥歷程,體現的是一個不忘初心、賡續血脈。
至於筆者本人,倒是對這類性質特殊的訓練艦艇並無什麼特殊想法。不過我卻在和他們的討論過程中開始思考,在專業訓練艦艇領域,新時代的人民海軍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陣容。
截至目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主要的大中型訓練艦有81“鄭和”、83“戚繼光”號兩艘遠洋訓練艦,和82“世昌”號國防動員艦。其中“鄭和”與“戚繼光”兩艦主要用於培訓學員的航海業務、艦艇航行與操縱等技能,同時還裝備一些基本的火炮等武器,實際上屬於“體驗性質”的存在。
圖博館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年前我國已在備選位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冰流場觀測並利用無人機進行了大面積的測繪。其次,冰蓋上覆蓋的幾米至幾十米厚的積雪無法滿足起降要求,需要對積雪進行“改造”。
改造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先用雪鏟、吹雪機對積雪進行初步處理,然後用壓雪機壓實,再輔以雪犁,將積雪變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如此反復,難度可想而知。文章稱,計畫建造的這個機場規模不算大,但它對系統導航、通訊系統和氣象保障系統的要求並不低。比如為解決氣象保障問題,3年前,我國已在備選位置架設了自動氣象觀測站,積累氣象相關資訊。
這次中國科考隊發現的成片藍冰區,建成後機場壽命和跑道強度都能夠得到保證。
“藍冰擁有良好的承載力、抗衝擊性和穩定性。美國的戰略運輸機環球霸王C17和大力神C130、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和我國的運20大型運輸機,以及諸如空客和波音等超遠端商業飛機,都可在藍冰機場安全起降。”孫波說。
據報導,中國目前在南極建有4個考察站,另有一個考察站正在建設中,但尚未有一個永久性的機場。在2015年至2016年進行的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期間,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在南極試飛成功,標誌著中國南極考察航空時代來臨。但中國科考隊常使用的機場是俄羅斯進步站的雪面機場,氣象保障、機場維護等均借助國外考察站力量完成。
與適合大型飛機起降的藍冰機場相比,雪面機場適合雪橇飛機起降,不適合大型飛機起降。藍冰機場平整度較好,而雪面機場的雪需不停壓實。
相關新聞
《築夢南極》| 中國南極科考實錄【全8集】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wQ93unf10K6LzyvhYiqNaq
圖博館
初步選址,中國離首個南極永久機場不遠了 2018-12-17 觀察者網
在南極這片大陸,中國一直都沒有自己的機場,給科研人員和科研工作帶來了各種難題。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啟程,一個多月後,建機場的事有了重大突破……
據新華社12月16日消息,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近日在南極冰蓋考察時,發現一處適合建設大型機場的成片藍冰區。科考隊對此將展開進一步勘探考察。
這片藍冰區位於中國南極內陸考察出發基地西南方向直線距離約10公里處。記者看到,成片的藍冰平展裸露著,走在冰面上特別滑。科考隊員利用冰鑽,初步瞭解了冰的厚度等情況。據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介紹,藍冰機場可直接滿足各類大型飛機的起降要求,且飛機原有的起落裝置並不需要改造。目前,各國在南極共建有8個藍冰機場。
南極大陸以及周邊擁有超過50座機場,跑道長度超過3000米的機場超過10個。這其中,美國擁有(或共有)的機場最多,達到了13個,俄羅斯為8個,英國、德國、法國、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日本和印度也都有自己的機場或者與其他國家共有機場。
沒有機場,科研人員只能從國內購買一些容易保存的蔬菜帶到南極,或者依靠澳大利亞等途經國家的補給。在長期的科考過程中,科考隊員只能吃到土豆、大白菜、胡蘿蔔等幾種有限的蔬菜。除了新鮮蔬菜,生活必需品供應也是困擾我國南極科考的“老大難”問題。
此外,沒有機場,科學人員只能乘船來進行科考。這就導致科研人員會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浪費很多時間,不利於有效地進行南極科學考察研究。
沒有機場,尋找資源也不方便。眾所周知,南極的各種資源,尤其是地下資源非常豐富。比如,南極的隕石是世界上數量最多、品質最高的,要深入腹地採集隕石,如果有飛機場,就能夠儘快運送隊員到達目的地工作。
最重要的是,飛機場能救命。因為一旦遇到必須及時搶救的人員,飛機是最有效的運載工具。例如,我國在建立南極昆侖站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工作時,一位隊友出現嚴重的高山反應,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得到美國“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派飛機營救,隊友化險為夷。
當然,我國要建立南極飛機場並非易事。
《科技日報》此前曾撰文分析過在南極冰蓋上建永久機場有多難。首先是位置特殊,備選位置位於冰蓋。冰蓋好比蓋在南極大陸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運動的。要建永久機場,首先要找到一個冰蓋運動比較均一且流速較小的區域。
圖博館
俄為何仍堅持研發新型水上直升機 更適合其北極活動 2018-12-14 新浪軍事
在法制“超黃蜂”、英制“海王”等具備水上起降能力的上一代直升機均告退役之後,俄羅斯的米-14系列水上直升機也如風中殘燭,僅剩下黑海艦隊克裡米亞的岸基航空兵仍裝備該機。
但在近日,俄又在遠期的海軍航空兵裝備更新規劃中添加了水上直升機,將用於在北冰洋地區執行搜救任務,而不是像米-14發揮其兩栖性能,作為反潛直升機使用。
首先,為適應直接著水和長時間停放的要求,機腹-內艙地板部分必須進行特化設計,水密和浮力保持都是必要措施。其次,著水瞬間波浪對金屬的衝擊力也不可小視,所以諸如“超黃蜂”、米-14和“海王”無一例外都採用了“船底”設計。
毫無疑問,“船底”設計對於現代直升機而言是一塊極難處理的死重,其較大的尺寸以及需要額外浮箱提供浮力的特點更是會直接影響到直升機的氣動性能與搭載能力。
而隨著艦船起降直升機的技術成熟,直升機兩栖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因此,無論西科斯基“海王”的繼承者S-92,還是直-8的繼承者AC313和直-18F身上,“船底”設計都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普遍具備水上迫降能力的複合材料機身。
但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複合材料機身“防水”的時間最多不超過30分鐘,而且無法在水面上保持長時間的平衡,因此,這一功能最多只被用於迫降後的成員逃生,無法被用於水面起降。
但對於俄而言,這個落後且無用的“兩栖性能”卻確實能在北極地區派上用場。首先,遍佈凍土、雪原和冰原的北極地區本就不適合常規直升機起降,這是因為壓強較大的滑橇或機輪會陷入這些地形;其次,俄又沒有足夠的資金修築大量的鋼結構直升機起降平臺,蘇聯時期修築的設施也處於缺少維護的停用狀態。
除此之外,俄同樣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龐大的破冰船隊伍,俄自然將“遠端搜救水上直升機”推上檯面,為北極戰略提供了一個相對比較廉價簡單的後勤解決方案,但在北極爭奪日漸激烈的今天,這口遠水恐怕還不能解俄近渴。(作者署名:利刃/TO)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14/doc-ihqackac8662963.shtml
jsoujsou
雪龍2號自身設計有穩定水艙,遇到惡劣天氣,可以減小船體的橫搖度。
第2層甲板還有救生艇,一邊一艘,兩艘救生艇的承載能力是100人,可以滿足雪龍2號額定人數90人的逃生需求。
第4層甲板就是直升機庫和直升機起降甲板,雪龍2號能搭載兩架直升機,一架為中型直升機,另一架為准中型直升機。機庫也非常的寬敞,裡面可同時存放兩架直升機,機庫的高度也很高,佔據了兩層甲板。
第7層甲板就是駕駛艙,裡面的窗戶也是落地大窗,視野非常寬闊,而且前後左右都有窗戶,後面的窗戶是用來指揮直升機起降和作為備份的駕駛台。
再往上就是羅經甲板了,上面能看到雪龍2號的代表性煙囪,就像是仙鶴展翅一樣,煙管向左右舷側彎曲,這是為了防止煙氣干擾直升機起降和熏燎桅杆上的雷達電子設備而設計的。煙囪的底部比較粗壯,帶有尿素罐有脫硫作用,非常環保。位於煙囪前方的雷達桅,上面將安裝有航海雷達和氣象探測設備等。
雪龍2號的船尾甲板為科考作業甲板,佈置有3部吊車,有兩座折臂吊和一個A型門吊,其中大型折臂吊的起重能力為24噸。
從以上雪龍2號的各種性能與裝備來看,其在破冰能力、科考能力、居住性、環保性和高科技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于雪龍號,還有她是我國國產的第一艘破冰船,她的問世改寫了我國不能生產破冰船的歷史。(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13/doc-ihiixyeu7086134.shtml
jsoujsou
中國國產破冰船有何優勢 破冰能力超進口船3個級別
雪龍2號於2018-9-10教師節正式下水,我們有幸來聊聊這艘期盼許久的國產第一艘破冰船。
為何說期盼許久呢?因為此船的立項於2009年,經過了9年多才終於下水,真的是讓人望穿秋水。
雪龍2號是由中船708所和芬蘭的阿克北極公司聯合設計,船長122.5米,寬22.3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390噸,航速15節,續航力20000海裡,自持力60晝夜,成員90人,2-3節時連續破冰能力為1.5米(含0.2米雪),可前後破冰,尾部由螺旋槳碎冰,可突破20米的冰脊。
然而雪龍2號的船體擁有38mm厚的鋼板,冰刀厚度達100mm,她擁有連續破冰能力達1.5米,比雪龍號(系從烏克蘭引進)的連續破冰1.2米的能力還強,不要小看那0.3米的差距,那可是相差三個級別,雪龍號破冰等級為PC6級,而雪龍2號是PC3級。
在雪龍2號船艏底部,左右各有兩個自動定位的側推器,船底還佈置著箱型龍骨,這是為了能在浮冰區裡保護水下的水聲科研設備而專門設計的。
雪龍2號的龍骨間距密度達到了400mm,這樣能有效的增強船體的強度,但也給施工帶來了難度,增加了焊接量,而且焊接的空間非常狹小,環境相當惡劣,然而卻沒有難倒江南人。
有意思的是雪龍2號船尾部的海底門,它的功能是用來冷卻動力系統的,但它外觀卻設計得像百葉窗一樣,原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防止碎冰鑽進冷卻管道造成堵塞。
雪龍2號的動力系統為全電力推進,尾部的螺旋槳吊艙可360度旋轉,也就是所謂的槳舵合一,又是螺旋槳,也是舵,因此其非常靈活,可在原地360度調頭。螺旋槳來自芬蘭,它採用了不銹鋼材質鑄造,因此能輕易的攪碎冰層,從而實現船尾破冰的功能。
船艏甲板上有一座50噸的吊車,其下方為貨艙,艙內可存放集裝箱,甚至也可以在貨艙蓋的甲板上堆放集裝箱,但和雪龍號相比,其裝載能力算一般。
雪龍2號是以科學考察為主,運輸為輔,因此上層建築裡的科研艙室非常的多。在其上層建築裡面集實驗室、住艙、駕駛室、機庫和直升機起降甲板於一體。
裡面有水文調查專用的吊車,平時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伸出舷側艙門進行水文調查。位於船艙中部還設有一個月池,此月池是在氣候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使用,它可以打開海底門將水文探測設備通過吊車將其放入水中採集水樣。
jsoujsou
北極暖化 迎來採礦新商機 2018-07-10 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研究顯示,前工業時代以來北極地區的平均溫度至少上升攝氏2度,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現在冬季的氣溫有時甚至會高於冰點。
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積雪期降雨中,也就是2013至2014年間,俄羅斯亞馬爾半島上的275,000頭馴鹿就有61,000頭死亡。去年10月聯合國草擬的科學報告更顯示,北極當地人面臨的暖化風險全球最高。
不過,北極冰雪減少也代表現在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全年都可從亞馬爾半島往西開往歐洲,夏季也可往東開向亞洲。Gazprom表示,正全力爭取與北極牧民合作,拉高管線高度,好讓馴鹿得以從下方通過,並在牧民要求的地方設置十字路口。
挪威克瓦爾松地區首長維克斯特倫則表示,在年輕人出走的情況下,採礦活動能為本地經濟注入一股活力;此區40%財政收入都用來照顧銀髮族。
在新舊產業並存之際,難免出現摩擦,譬如芬蘭的薩米族與環保團體就反對在埃農泰基厄薩米地區從事鐵礦砂、銅礦及黃金等地質勘察活動。不光牧民與業者出現衝突,牧民與其他居民的衝突也愈來愈多。
南極53國共管 政治考驗大 2018-07-10 經濟日報
南極洲面積是澳洲的兩倍,未開發的自然資源多不勝數。同樣不計其數的,是這塊大陸由多達53個國家共同「治理」,且已維持近60年秩序。但從氣候變遷到漁業和觀光熱潮引發的問題愈來愈多,南極洲也正迎來更嚴酷的政治考驗。
今年5月中旬,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53個簽約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年度會議,達成不少協議,例如有關無人機使用新規,及遺址管理指引等,但最棘手的問題,例如一國違反條約規則後要如何處理等狀況,幾乎從未解決。科學家和外交官們愈來愈擔心,現有體系將無法因應新壓力。
會引起緊張情勢的主要問題,便是南極洲與日俱增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例如觀光業和漁業。然而南極條約簽約國日多,已讓此體系變得不靈活,南極洲上永久性科學研究基地已超過75個。
相關新聞
南極融冰融冰加速 2100年紐約恐將每年淹水
暖化融化的南極冰水足以讓德州淹四公尺深
jsoujsou
中國影響力上升,減少對丹麥的依賴
據報導,觀察家們認為,格陵蘭或於2021年從丹麥分離出去,那麼丹麥將不再是北極國家。而中國則可借助於目前在格陵蘭的影響力,增加己方“重量”,並在北極問題上獲得額外支持。
瓦列裡•茹拉維利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丹麥因格陵蘭而成為北極理事會成員國。最近一些年裡,中國在格陵蘭獲得不少股本,其中就包括鈾礦開採。中國在島上影響力上升,也相應地減少了格陵蘭對丹麥的依賴。”
專家稱,“丹麥因此感受到了威脅——如果中國積極參與機場建設,格陵蘭或將加快獨立步伐。因此,丹麥政府希望限制中國參與格陵蘭機場建設。”
回應
美國的一條狗,不得不佩服美國人訓狗的技術!
狗的特性,主人踢打它很受用,外人撫摸其還齜牙咧嘴強作兇惡,這就是叫不知好歹,澳大利亞就是這一類的代表;
格陵蘭很快就會沒丹麥啥事了。很早就開始醞釀獨立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6-18/doc-iheauxvy8160203.shtml
jsoujsou
中企或參與格陵蘭機場建設 急壞丹麥:美國會不高興
這幾年為了爭奪北極資源,俄羅斯沒少下功夫,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俄軍專門成立了一支北極作戰部隊。同時,還在北極地區大投入建設了專用的基地。該基地于2014年開始興建,占地面積14000平米,可以容納150名俄軍人。
中國或參與丹麥王國自治區格陵蘭島上的機場建設,這讓丹麥政府很擔心:此舉會讓其親密盟友美國感到不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6-17報導,專家還認為,丹麥擔心中國對其自治區格陵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而通過這一區域就可進入北極。
據澎湃新聞早前援引路透社消息報導,格陵蘭國有卡拉利特機場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交建集團已經與其他五家公司一起入圍專案招標。這五家公司來自荷蘭、加拿大、冰島和丹麥。
但在聲明發佈後,一名丹麥高官接受路透社匿名採訪表示,“我們感到十分憂慮,中國在格陵蘭並沒有什麼商業活動。丹麥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因此必須顧及此事對美國方面的影響。”
對美國意義非凡
據報導,格陵蘭是丹麥王國的一個自治地區。但丹麥與美國之間於1951年締結的一項防衛條約,使得美國軍隊在格陵蘭享有幾乎不受限制的權利。
美國在格陵蘭島設有一個名叫圖勒(Thule)的永久性空軍基地。它是人類在地球上設立的最靠近北極的永久軍事設施,深入北極圈1200公里。軍事基地中安裝有一個先進的雷達站,是美國彈道導彈早期預警系統的一部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其實,丹麥曾有過制約中國積極性的例子。2016年,中國差點就一丹麥海上基地達成購買協定。但在最後一刻,丹麥緊急召回專案銷售建議。
該港口曾是美國的海上基地,目前已被重啟作為北約駐北極戰略區。但格陵蘭方面認為,總體來說,美國在島上的活動將造成嚴重環境問題。這一矛盾引發了丹麥和格陵蘭之間的信任危機。
圖博館
美國離間中俄
阿拉斯加州的一位參議員曾說,美國不能看著俄羅斯和中國開展北極油氣開發和航運合作而無動於衷。2017年,中國政府發表《“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把北極航道正式納入“一帶一路”的對接合作範圍,實質性啟動了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五通”工程。中國北極威脅論立刻從“中國北極資源飢渴論”“中國北極投資有害論”進化到“中國參與北極危害俄羅斯論”,目的就是想挑撥中俄在北極開發上的合作。
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經有了一些務實的做法。例如承認白令海峽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地位,並提出雙向分航道製,以提高船隻航行安全;取消奧巴馬政府的北極石油勘探禁令,給地方和國際參與美國北極開發提供機會。
中國與北極的雙贏
......
回應
盧布與人民幣還是比較穩定的,可以嘗試本幣結算,撼動美元霸權。
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已經到了買方決定的市場,只要中國決定不管在任何國家,中國為買方時,必須以本國貨幣決算,不僅僅是俄國,否則中國不會簽署任何合同!因為中國是石油第一大主顧,即使美國也毫無辦法,現在誰都想把石油賣給中國!
圖博館
中俄能源貿易或用本幣結算能否撼動美國金融霸權2018.2.23環球網
冰層融化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不僅北極國家之間對此有著不同的回答,即使是北極國家內部,如中央和地方之間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何搞好與北極國家的開發合作,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問題。
矛盾多而復雜
俄媒近日傳來消息,來自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和來自中國哈爾濱工程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個用於北極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及開采的冰下通信技術。這被認為是開發北極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實俄一直認為冰層融化增加了北極資源的可採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鞏固俄作為世界能源大國的地位。
但是,同樣資源豐富的加拿大則認為冰層融化將增加開採、航運等活動,對加拿大的北極西北航道水域主權主張和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北極開發挑戰大於機遇。
格陵蘭自治政府認為其北極礦物資源的開發將有助於增加居民收入,減少對丹麥的經濟依賴,提高自治政府的自主能力。而丹麥中央政府則認為格陵蘭資源開發將增加格陵蘭的經濟獨立性,助長分離主義傾向,對丹麥的領土完整和主權安全構成挑戰。
阿拉斯加是美國的資源大省,可採油氣儲量佔整個北極地區的20%,僅次於俄。此外,鋅、銅、稀土等礦藏也很豐富,基礎設施相對較好,離岸開採技術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政府傾向於把阿拉斯加的離岸油氣作為戰略儲備。與俄提高北極油氣產量的政策相反(到2015年,俄北極地區的天然氣產量已經佔全國94%以上,原油產量佔全國的16%),阿拉斯加油氣產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全國產量佔比從2000年的11%,下降到2015年的3%。油氣收入的減少對於地方政府絕不是一個好消息。據報導,在奧巴馬卸任前出台北極離岸禁止勘探石油令後,阿拉斯加一下子流失了數千個就業崗位。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的這一矛盾在美國也是存在的。
圖博館
天文學研究 陸進世界尖端2018.2.8
全球電波天文學方興未艾,類星體、脈衝星等多項發現,將全球天文點綴出無比精彩。尤其是大陸近年來陸續建成多座電波望遠鏡,口徑從25公尺到65公尺,再到500公尺,大陸逐漸進入天文學研究的世界尖端。
大陸先後建成了東莞散裂中子源、「天眼」FAST望遠鏡、合肥穩態強磁場裝置、上海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等多項大科學裝置。此次SKA首台天線樣機啟動,也意味著大陸將參與漸多的國際大科學計畫,並發揮重要作用。
此次出廠的SKA反射面天線更有不少新特點。SKA反射面天線總設計師杜彪表示,天線的設計壽命約50年,重量約40噸,是常規天線重量的3分之2,還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安裝、易運輸和批量生產等優點,都是天文科技上的進步。
「天文領域講究立體化作戰,僅有500公尺口徑球面電波望遠鏡是不夠的。」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郝晉新表示,從某一點看宇宙,視野有限,望遠鏡要形成陣列才能發揮更強威力。SKA各成員國正在協商SKA天文台公約,完成之後,成員國可以共用SKA獲得的原始資料,讓全人類共享。
回應
這東西的技術很容易用在各種軍用雷達上,軍工力量沒有一定基礎的國家玩不轉!
差不多,黑科技都是軍工需要先爆出來的。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207005081-260409
圖博館
陸發表首份「北極白皮書」 要成極地強國?2018-01-26 聯合報
央視報導,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這是大陸政府在北極政策方面發表的第一部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是北極事務重要利益攸關方,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大陸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全文約9000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
美國CNN記者提問,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媒體有報導中國有成為極地強國的說法,所以國際上有些對中國在北極政策上有戰略和軍事意圖的質疑或戒備,包括中國大陸在相關國家投資的增加造成影響力的增加,最終是否會成為戰略的實力?
中共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表示,中國大陸重視北極的開發利用,鼓勵和支持有關企業團體依法有序的按照以下原則參與北極開發利用。
孔鉉佑提出四點:一是嚴格依法利用、二是綠色使用、三是合作利用、四是遵循商業原則。他說鼓勵大陸企業按照商業模式參與北極的合作,在遵循市場規律和商業慣例的基礎上與北極地區人民共用北極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
孔鉉佑說,中國參與北極的開發利用是對北極的貢獻,帶來的是發展的機遇,受惠的是北極地區的人民。有人對中國大陸參與北極開發可能還有一些疑慮,擔心另有所圖,或者掠奪資源、破壞環境,「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他指出,北極國家有高度健全法律制度,對北極開發的環保、勞工、商業利用規定很高的門檻,也有很高的標準。中方會按照相關的標準和法律辦事,為北極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做出積極的貢獻。他強調,中國大陸參與北極開發利用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來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
圖博館
4志願者創紀錄 模擬月球生存2百天2018-01-26 中央社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實施的「月宮365」實驗,今天舉行第2次換班儀式。截至目前,首批4名志願者已在「月宮一號」實驗艙連續駐留200天,創造新世界紀錄。
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報導,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於2017年5月10日啟動「月宮365」實驗,由8名志願者分批在「月宮一號」實驗艙內,進行為期365天的多人次實驗。此技術目的是為了未來人類在月球、火星等星球長期生存,提供相關數據。
月宮一號是一個包含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的4生物循環鏈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實現氧氣、水的循環,固體廢物的處理。設有兩個植物艙,種植有糧食、蔬菜、水果等,保證食物的自給自足。
報導稱,在第2階段實驗中,還增加健康實驗,研究人類在長期幽閉環境中的心理變化等。例如遮窗實驗,志願者需要經歷3周有自然光,但無法看到外部景觀的時間,和3周既無自然光,也看不到外部景觀的時間。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表示,就整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來說,第一階段相當於創造了人員在此系統中連續生存200天的記錄,而國際上之前最長是180天。
報導引述志願者表示,由於跟外邊聯繫相當於中斷,焦慮與緊張都會有,但在實驗之前已對志願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培訓,且志願者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被全程監測,並已收集了大量數據。
劉紅表示,未來將爭取小型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在地面裝備一套、太空一套,再透過對比實驗獲得矯正參數,進而讓實驗獲得的數據可用於月球或火星上,以建立支撐人類在月球、火星上生存的生命保障系統。
報導稱,「月宮365」實驗將於2018年5月10日結束,是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
回應
上天再下海
圖博館
中國又被黑這次連外媒都看不過去了2018.1.10參考消息
南極磷蝦是南極洲生態系統的重要物種,是鯨魚、企鵝及一些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之一。
為規範管理南極海域漁業,確保南極生態系統完整性,1982年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成立了。目前磷蝦的捕撈限額是由該保護委員會設定的。
南極磷蝦的總量大約為3.79億噸。而2016年,CCAMLR設定的捕撈限額為370.5萬噸,約為南極磷蝦總量的1%。中國在2014年的磷蝦捕撈量約為5.4萬噸,而挪威(16.5萬噸)和韓國(5.5萬噸)。
西媒一直鼓吹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的設立,是針對中國磷蝦捕撈的一場環保勝利。其實,中國在2015年的CCAMLR會議上是給保護區投了贊成票,這才讓建立保護區順利提上日程。
然而,不合理的擔憂依然存在。《解讀者》報導稱,有些媒體指責中國計劃將南極磷蝦捕撈增加到每季200萬噸根本是無稽之談。
在開發海洋資源和捕撈海洋生物的問題上,有些國家確實有點“玻璃心”。前不久,日本全國秋刀魚舷提網漁業協同組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秋刀魚漁獲量出現自1969年以來的最低值。日媒稱,秋刀魚漁獲量有的年份曾超過30萬噸,但自2015年起持續“魚荒”。
沒想到,日本“魚荒”的鍋竟然也被“甩”到中國頭上,說是因為中國捕魚量太大。
目前,在北太平洋從事秋刀魚生產的還有日韓俄等數百艘漁船,產量在30萬噸左右。
2017年7月,日本政府以“秋刀魚資源管理”的名義給各成員方提出捕撈配額的提案。提案裡日本的配額為24.2萬噸,而中國大陸只有4.7萬噸。
這種“無理要求”當然遭到強烈反對。而很多日本學者表示,日本近幾年遭遇的“魚荒”的真正原因與洋流和海水溫度變化有關。有日本網友還“自黑”一波說,日本因濫捕金槍魚在國際社會備受批判,如今轉過頭來指責中國捕魚量大,十分不妥。
最後還要補充一句,《解讀者》在文章中還這樣強調,中國完全有權獲得全球共有的蛋白質、營養食品和遺傳資源。
回應
像日本這樣的小國,還以為是二戰前,自我感覺也太好了吧,無論是按人口或國際影響力,配額應該是中國24萬噸,日本的配額為4萬噸才合適。
http://news.sina.com.cn/o/2018-01-10/doc-ifyqqciz4784291.shtml
圖博館
華為訴三星侵犯專利案一審勝訴:三星被判停止侵權
華為向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訴三星侵犯知識產權案一審宣判2018.1.11宣判華為勝訴。訴訟受理費1000元由三星方面負擔。如不服判決,三星方面可依法上訴。
法庭審理認為,三星違反了標準專利談判中的FRAND(公平、合理和無歧視)原則,故意拖延談判,三星和華為通訊領域的標準專利實力相當,但許可給華為的授權使用費是華為許可給三星的三倍,此判決之後雙方可繼續進行談判。
雙方主要就無線通信發明專利產生糾紛,華為擁有大量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原告享有的201010137731.2號和201110269715.3號發明專利權為4G標準必要專利。
2016.5.25,華為率先以專利侵權狀告三星,對外宣布正式在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華為表示,三星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華為的知識產權,並在眾多國家銷售其產品且相關專利數量多,所以華為願意在全球範圍內解決糾紛。隨後,三星同樣以10件專利涉嫌侵權起訴華為。
....
回應
在深圳告,怎麼可能贏不了呢。
你搞錯了吧,愛立信和三星是長期合作夥伴,當華為和三星在國外打官司的時候輸多贏少,三星就慫恿愛立信對華為進行反訴,大家都知道現在的4G、5G技術都是通過2、3G技術發展而來,愛立信一插手,華為必定敗訴。可見三星是很狡猾的,華為吃了不少虧。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看到華為在國內勝訴了,就立刻與政治環境劃等號,說的好像華為被自家人特殊照顧了一樣。我想國際專利法應該是國際通用的吧?就是防止了三星在司法過程中耍手腕而已。
三星在手機設計、製造等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利不是華為能夠比得了的,相反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對三星還是很有優勢的,雙方互有掣肘。華為告三星能贏是因為通信技術的優勢,除非三星請愛立信幫忙。
圖博館
樂園、雪景…哈爾濱衝3億人冰雪旅遊2018-01-08 聯合報
第34四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第三屆中國(國際)冰雪旅遊峰會6日在哈爾濱開幕。隨著2022年冬奧會臨近,黑龍江及哈爾濱今年力推冰雪旅遊,往「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努力,但還有很多路要走。
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日三天,冰雪大世界就接待遊客11.6萬人次,年增13.7%,;民航抵達航班570架次,抵達人數8萬,年增27.8%。
國務院「十三五」冰雪旅遊業發展規劃,在2022年北京冬奧帶領下,大陸全力推進冰雪旅遊,預計2021到2022年冰雪季,大陸冰雪旅遊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冰雪旅遊將帶動旅遊及相關產業的產值,可望達到2.88兆元人民幣(約13兆台幣)。
風波過後訪雪鄉,打造舒心之旅仍在路上
據新華社2018.1.6報導,眼下正是“中國雪鄉”的最美時節,剛剛經歷過“宰客事件”,遊客的雪鄉之旅還能舒心嗎?
記者在雪鄉景區的一家超市,擺放有三個貨架,銷售水果、衣帽、食品等。除了個別瓶裝飲料沒有價牌,其他商品都明碼標價。銷售人員說,雪鄉景區現在管理比較嚴格,價格不會太高。“但是這裡畢竟是熱門景區,又是山區,商品的運輸成本、店舖租賃成本較高,這些都要計算在商品價格中。比如,外面一般售價四五元錢的啤酒,在這裡銷售8元,遊客一般也能理解接受。”
4日,雪鄉接待遊客數量近9000人,與往日基本持平。大海林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旅遊局局長劉忠才說,從目前來看,“雪鄉宰客”事件對“雪鄉”遊客數量影響不大,但對“雪鄉”品牌會有負面影響。
來自廣東的薑芳、來自江西的李慧麗等外地遊客說,“雪鄉”的旅遊環境還算正規。來之前看到“雪鄉宰客”的文章確實很擔心,但來這里後,玩得還挺開心。“旅遊團提供的飯菜質量稍差,也在心理預期範圍內。”
早在此次冰雪季開啟之時,針對雪鄉遊客激增情況,當地林業部門積極協調上級管理部門,採取市場調控、行政聯合執法等手段,重點查處旅行社“零負團費”“強迫消費”和詆毀雪鄉形象的“黑社”“黑導”。
自去年11月至今年1月3日,大海林林業地區旅遊局共接待處理旅遊投訴21起,沒收假導遊證19個,勒令導遊退還非法所得共計70779元,移交公安機關拘留處理旅行社違法工作人員4人,打擊了由低價團引發的強制消費現象。
回應
繼續洗,趕緊洗
國人在日韓被宰的多得是,公知大V噴子也沒投訴。
圖博館
第2架C919首飛成功,比第1架更高更快更遠
2017.12.17,C919大飛機102架機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起飛。經過兩小時的飛行,於12時34分降落在浦東機場,順利完成首飛任務。相比101架機,102駕機此次飛得更高更快更遠。根據項目計劃,C919研製批共將投入6架試飛飛機進行試驗試飛,2架飛機進行地面試驗;6架試飛飛機需要完成1000多項符合性驗證試驗,2架地面試驗飛機需要進行系統集成試驗、全機靜力試驗和疲勞試驗等。
相比101架機,此次102架機首飛任務有哪些變化?
首先是增加了多項任務點,101架機首飛時共完成15個試驗點,102架機首飛共需要執行29個試驗點,主要是檢測發動機為代表的飛機動力系統。其次,高度和速度均有提升,相比101架機一萬英尺,102架機最高將飛行至15300英尺的高度,最大速度達到253節。此前,101架機在首飛過程中,起落架全程不收,而此次102架機試飛將進行起落架收放檢驗。
目前,103架機的各部段交付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預計2018年實現首飛。“ 103架機的改進任務較多,飛機系統會進一步優化。從103開始,接下來104,105和106三架飛機的生產製造時間將會越來越短。 ”
圖博館
2008.1.11,乘坐歷史上首個飛往南極洲的商業航班的乘客抵達南極。當天,這架空中客車A319客機從澳大利亞的霍巴特到達南極洲,降落在藍色冰制跑道上。
近來來,國人的旅遊熱情也在向南極和北極這樣的長線地區蔓延,極地旅遊成中國高收入人群新寵。
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遊客登陸南極大陸的人數為3944人,今年已經超過5000人,同比增長30.5%,和十年前相比翻了近40倍。中國已超過澳大利亞,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南極遊第二大國。
另據攜程旅遊日前發布我國首個年度《中國人極地旅遊報告》顯示,我國遊客通過旅行平台選擇的南極、北極、極光增加到1000多條,2017-2018年南北極旅遊報名增長2倍,人均花費超5萬元,客源群體從北上廣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
據介紹,11月開始,南北極旅游進入活躍期。今年中國人流行北極看極光跨年(公曆元旦)、南極迎新春(中國春節)。元旦、春節是極地旅行的兩個高峰。
不同於其他高端旅遊項目,從目前的報名情況來看,極地旅遊項目的報名者更為高齡化,由於極地旅遊項目全都是長線旅遊產品,旅遊時間大多達到15至30天,因此更受有錢又有閒的中老年遊客歡迎。根據攜程的統計,南極旅遊項目的遊客中46歲75歲的遊客佔比高達58%,男性遊客占到將近6成。
再等10年中國人將坐自己的飛機遊南極
2017.9.29,中俄聯合遠程寬體客機正式命名為CR929。CR929未來可覆蓋的航程區域,以上海為圓心,往西可達非洲西南部,往東可達北美東南部,往南可達南極洲,往北可完全覆蓋北極。按照研製經驗,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預計需要10年左右時間。
回應
我還以為中國商飛製造的ARJ21、C919到了南極呢。標題應該改成《中國航線首達南極自組團時代將臨》
http://www.guancha.cn/minsheng/2017_12_17_439456.shtml
圖博館
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降落南極自組團遊南極時代將臨
2017.12.16,一架中國飛機平安著陸在南極洲狼牙機場2500米跑道上,實現了中國商用飛機首次飛抵南極洲。這架商用飛機由海航公司提供,共乘載22名中國乘客。此前從香港出發,經15小時飛行抵達南非開普敦補給,再經過5.5小時的飛行後降落在南極的冰雪跑道上,開創了由中國航空飛機運載乘客平安飛抵南極的新歷史。
該團簡單調整後還將乘坐雙水獺飛機,將跨越世界上最寒冷、最荒涼和最乾旱的白色大陸,經5-6小時飛行,抵達南極點,創造中國人首次自行組織商務科考團抵達南極點的新紀錄。
中國南極遊客量居世界第二
《環球時報》援引該團中的一位海航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南極遊客的數量已排在全球第二,但遺憾的是,中國並沒有掌握南極的旅游資源,更沒有南極旅遊規則與製度話語權。迄今為止,具有國際南極旅遊組織營運資質的上百艘南極遊船中,沒有一艘是中國的,空中航線也沒有中國飛機。中國遊客要到南極,只能在國內組團,再外包給外國公司來運營。海航此次組團,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調研、考察與安全起降試飛。此次更是數位海航高管親自嘗試首航,體現了中國民企與社會組織自主開創中國國際旅遊新事業的決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是該團唯一一位學者。他表示,非常有幸見證南極商用首航。該次首航將大大推進中國人的南極旅遊熱情,使得中國人通過南極游進一步關心地球,包括氣候變化、生態保護、地緣政治、經濟價值、資源開發以及未來中國作為全球強國在南極的應有權益。更重要的是,中國推進南極的航空旅遊,將極大地提升當下與中國全球地位不匹配的南極作用與影響力。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參與南極治理,不僅將擴大世界各國的代表性,也將更好地推進南極的科技合作、環境保護與相關國際條約的履行。
中國是南極事務的重要參與國。1985年10月7日,中國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目前中國科考站總數已位居世界第六位。2015年中國首架極地科考飛機在南極成功試飛。時隔兩年後,中國商用飛機成功降落,開啟中國人自組旅遊南極的新時代。
多家旅行社推極地遊元旦春節為旅行高峰
對於赴南極旅遊,世界上第一艘南極遊船於1969年竣工,現代意義上的南極旅遊業開始拉開。目前每年全球赴南極旅遊的數量穩定在3-4萬人次。
圖博館
中國極地科考買意大利直升機前兩代直升機都已墜毀
據外媒報導:2017.10.4,意大利萊昂納多直升機公司宣布,中國極地研究所(PRIC)已經購買了一架奧古斯塔·韋斯特蘭AW169輕型中級直升機。該機將於2019年初交付,並配置專門的極地飛行設備,以支持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任務,並執行客運、冰山勘測和吊掛作業等一系列工作。
據外媒報導,中國AW169合同是在新型破冰考察船艦載直升機採購框架下簽署的,該機未來將搭載在國產新型極地考察船上執行南極、北極考察任務。
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已經於2016.12.20在上海開工建造。根據建造計劃,新船預計2019年建成,屆時將與“雪龍”號科考船一道,雙船組隊、助力科考。新船船長122.5米、寬22.3米,設計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約13990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90人,能以2-3節的航速連續破1.5米厚度的冰加0.2米的雪。
AW169是近年開始研發的一種新型雙發10座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6噸,可在極端苛刻環境下展現一流的飛行品質。該機通過了嚴苛的市場和監管的考驗,符合最新的FAA和EASA--29部關於性能和安全的標準,擁有先進的開放式航電系統以及配套的全數字化玻璃座艙和優良的外部可視性,為飛行員帶來卓越的駕駛體驗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小駕駛疲勞。
作為極地考察的直升機,必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飛行性能。中國極地科考第一代直升機來自於法國航宇“超黃蜂”重型直升機,此後先後使用過國產直-9、俄製卡-32直升機,但不幸的是直-9和卡-32最終都墜毀。
圖:在上海吳淞口墜毀的雪龍號船載直-9
圖:從南極中山站往返雪龍號時墜毀卡-32。
目前,我國極地考察還有一架“雪鷹12”直升機、一架“雪鷹601”固定翼飛機。
其中雪鷹12是和2011年墜毀的一樣的俄製卡-32,“雪鷹601”則是一架美國老式DC-3運輸機基礎上改裝科考機。
相關新聞
省下1/5航程!雪龍號首度穿越北極西北航道2017.9.8
回應
不懂为啥选欧洲货,明明极地装备用俄制的最合适
俄制卡-32已经坠毁了!意大利和法国的直升机世界一流,法意拥有阿尔卑斯山脉,终年积雪,海拔也还可以,所以完全可以试验直升机的高原高寒性能。
意大利酒囊饭袋多,最好别太相信这是好飞机。
别人身为欧盟国家,可以使用整个欧盟的优秀人才啊,何况他们的高端制造业并不差,那么多超级跑车都是意大利的,AW169相当于直升机界的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超跑,AW169获得150个全球订单.
圖博館
日本發表全球首例成功開採海底熱水礦床2017-09-27 聯合報
日本政府發表日本全球首例成功在海底熱水礦床實施大量持續採礦,象徵日本已擁有開挖海底礦床的技術。日本政府將展開全面評估,希望在2018年下半年朝商業化邁進。
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8月中旬至9月中旬在沖繩縣近海礦床進行採礦實驗,將採挖機具投入水深約1600公尺礦床,將礦石粉碎成約直徑3公分的大小後,再由潛水幫浦抽取經由管線輸送到海面。
此一實驗的重點在於如何成功將沉重的礦石自海水中抽取而不會造成機具堵塞,一個月間數十分鐘持續採礦成功進行了16次,共抽取出約16.4頓的礦石,其中包括汽車零件所不可或缺的鋅之外,還有金等貴重金屬。
海底熱水礦床是指自海底奔發的熱水含有的金屬成分,噴發後冷卻沉澱蘊含銅、鉛、鋅、金、銀等等多種金屬的硫化礦床。日本政府目前已在沖繩近海、小栗原群島海域等地都探測到海底熱水礦床,其中沖繩本島西北110公里處的伊是名海穴礦床推估達740萬噸。
由於日本資源大部分仰賴進口,一直希望能開發國產資源,這次實驗包括三菱重工、新日鐵鋼鐵工、住友金屬礦業、清水等7家公司,各自貢獻了關鍵技術。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26日發表記者會中表示,現階段已知日本近海所蘊藏的礦產品種,已超過日本一年消費量,日本擁有全球第六大專屬經濟海域,將以這次的成功為基礎,積極開發國產資源,強化日本礦產資源穩定供應體系。日本經濟產業省將實施海底資源量調查、環境調查與經濟評估等,希望2018年後能進入商業化。
深海採礦-維基百科
深海採礦,或深海開採是一種新近的採礦程序,從海床或洋底開採礦物。地點通常選在蘊藏有大片豐富的錳結核或者海底熱泉附近,距離海平面有1400-3700公尺。這些湧泉是形成大量海底硫化物的良好條件,而這些硫化物之中會包含一些有價值的貴金屬,例如銀、金、銅、錳、鈷和鋅。開採所使用的器械,則是利用液壓泵或者使用桶裝方法,將原礦帶到地表以後再加以處理。
如同其他現存的採礦程序一般,深海開採具有高度環境污染的爭議性。
.........
圖博館
中國造全球首艘深海採礦船 瞄準海底資源2017.9.24
內地在海底採礦船技術上有新進展。據內地官媒報道,中國正在建造的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已完成船體部分安裝,目前正在安裝船載設備,最快將於2018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據指該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載重4.5萬噸,能在海上連續作業5年多,有助探索海底的稀土等資源。
內地媒體報道,水下採礦並不是一個人類完全陌生的領域,只不過之前的作業都是位於淺海區域,但海底真正的富礦還是在人類難以到達的深海區。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的一份報告估計,海底蘊藏有8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萬億噸多金屬結核礦。該些礦產在電子、醫療設備、紡織、有色金屬、汽車和化學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中國目前已經供應着世界上95%的稀土,而風力渦輪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環保科技產品的新需求,甚至可能超過中國的陸上供應能力,故海地稀土的開發利用無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資料顯示,該海底採礦船設計長約227米、高約75米,總造價約5億美元,建成後將交予加拿大一間礦業公司在西太平洋進行深海金屬礦產開發。
圖博館
原來,加拿大之前一直宣稱咱們“雪龍號”這次通過的北極“西北航線”是加拿大的主權範疇,理由是“我們加拿大的因努特人[自古以來]就使用著這條航線”。可鄰居美國人卻並不認同,宣稱這是“公海”,任何國家都有權使用。
所以,在加拿大人看來,如果中國人使用這次航線前知道先找加拿大政府申請,這就意味著中國人承認了加拿大在相關水域的主權,這對加拿大來說“豈不美哉”?
而且,前面提到的那位加拿大教授還強調:其實中國人這麼做對他們自己也有利,畢竟美國人還認為中國的瓊州海峽也是“公海”呢,所以中國人幫加拿大也是在幫自己…
當然,加拿大人打的小算盤很快也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美國《華盛頓郵報》就在今天的一篇報導中介紹了中國新華社和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說法,並在文章結尾特意點出了美國和加拿大在這一水域存在的主權爭議…
不過,就在“雪龍號”這次航行結束前2天,美國的MSN新聞網也曾專門刊文提到了美國和加拿大“西北航線”的主權爭議。但從這篇報導來看,美國輿論似乎並不希望這一爭議鬧大,希望可以[繼續]和加拿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根據這篇文章的介紹,兩國的爭議最初是在1985年引爆的,當時美國人沒有經過加拿大的許可就派官方船隻通過了這條航道,而因為美國又是超級大國和世界警察,當時加拿大人很害怕美國會通過這種手段吃掉自己的北極主權。
不過,這個爭議最終通過當時美加兩國元首的私人關係(都是愛爾蘭後裔)給“暫時擱置”了,擱置的辦法是:美國船隻以後都會向加拿大提出申請,而加拿大也都會同意,然後雙方加強在該區域的共同合作等等…
回應
在美加海洋糾分之中,我們不會佔隊選邊的,美國,我們沒有人敢惹,加拿大,我們也無心得罪。叫作不干涉它國事物。
幹得漂亮酷酷
以後這樣的事情多做些,跟美國他們多學習
北極是人類的,當然包括我們中國,就應該過去,多去
如果是公海大家都可以用,中國不必公開支持加拿大。
西北航道很多海峽寬度不足24海裡,所以事實上是加拿大的主權水道而不是國際水道。
我整個國家都是你的,還跟我在乎這點破事二哈
美國人嘗試過佔領加拿大,結果1812年加拿大(英屬北美)把他們的白宮給燒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9-15/doc-ifykymue6195320.shtml
圖博館
中國船剛乾了勾起美國加拿大矛盾之事兩國開始掐架
最近,一艘來自中國的船隻,在穿越北極那重重浮冰和冰山後,成功從北美大陸東側的戴維斯海峽,抵達了位於北美洲西北部的波弗特海。
但大家可千萬別以為這件事“無關緊要”:因為這次我們通過北極橫穿北美大陸的航程,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更直接牽動著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間一根敏感的神經!
首先,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在2017.8.30這天,咱們中國著名的北極科考船“雪龍號”從全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附近的戴維斯海峽出發,在經歷了6天的航行和探索,於9月6日抵達了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間的波弗特海。
雖然這件事起初並沒有引起多少普通國人的關注,可在新華社的報導中,這次“雪龍”穿越北極的航行卻對中國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中國船隻首次成功通過這一北極的“西北航道”,更為中國商船未來使用這條航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我國開闢了“北美經濟圈”至“東北亞經濟圈”的海上新通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用“人話”說就是,以後我們前往北美洲東岸乃至歐洲的商船不用再“繞遠”走巴拿馬運河乃至天氣“變幻莫測”的印度洋了,可以通過這條隨著全球變暖而逐漸變得可通行的航道,快速抵達相應的目的地,從而大大提升中國與這些地方的出口貿易(賺錢)效率。
加拿大的《環球郵報》就在9月10日專門報導了此事,稱“雪龍號”最初這次航行是經過加拿大政府批准後才成行的,但當時“雪龍號”申請的事由是“科考”,而且也請了加拿大的科學家和導航員上船參與。
可如今中國的媒體卻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意圖是為了拓展新航道,這種“坦白”讓人有些“意外”和“擔憂”…畢竟,在加拿大方面看來,這條航道能不能“商用”目前還沒有定論,而且有環保組織也擔心商船通行中會伴隨出現的漏油與廢氣排放會導致北極被污染。
但是,《環球郵報》的報導並沒有到這裡就結束,重頭戲還在後面!
一位來自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就表示:其實中國的“雪龍號”在這次出行前專門找我們加拿大政府申請的這個事兒,對於鞏固我們加拿大在北極的[主權]還是很有利的…
圖博館
“用鋼結構繡花”,中企承建巴西南極科考站
這是一個被稱作“用鋼結構繡花”的項目;這是一個所有人抱著為國爭光的信念幹下來的項目;這是一個讓外國人學會用中文說“團隊協作、永不放棄、我相信你”的項目。“對巴西人來說,中國企業的生產能力太令人吃驚了,施工速度、質量、工廠的規模,這在巴西很難見到!”已派駐中國一年的巴方顧問馬爾塔如是說。
新華社2017.9.5消息,9月,隨著中國企業預製施工階段結束並完成預拼裝驗收,巴西費拉茲司令南極科考站(簡稱費拉茲站)重建所需設備和材料將從上海港裝船,運往南極喬治王島組裝。
作為中國企業承建的首個外國南極科考站,因大火焚毀的費拉茲站即將“重生”。
喬治王島是南極洲的“地球村”。地理位置相對易達,又是延伸至南極大陸科考的跳板,這裡集聚了40多個各國科考站,佔南極科考站總數的一半還多。離費拉茲站建站地30海里之外,便是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毫不謙虛地說,長城站是喬治王島上最好的科考站,在那邊的影響力非常大!”
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與崑崙站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極地建築研究中心主任張翼說,長城站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施工便捷性,一度擴建速度驚人。當時附近的韓國站也在更新,其他科考站詢問:“為什麼你們的施工人員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而建設速度卻要快得多?”
中國在南極成功的實踐經驗堅定了其他國家尋求合作的信心,南美多國相繼拋來“橄欖枝”,尋求中方幫助建站。2015年5月,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擊敗多個國際競標方,成功中標費拉茲站重建工程。
.....
回應
嗯,中國人的廚房,口水的淌!
當其他國家的科考站只能在冬天啃罐頭的時候,中國人卻有火鍋跟新鮮的豆芽菜.....
基建狂魔,南極制霸……哇哈哈!
兔子的種族天賦!
這種不賺錢的項目搞來有什麼意思嗎
當年美國買阿拉斯加的時候也是有一堆人這麼想的。
你是怎麼知道項目不賺錢的?搞來賺影響力、賺中國建設的品牌效應,這比打廣告強。
為了在將來南極開發中得到話語權,先佔著坑不然將來吃大虧。
貌似寶鋼設計院弄的,前面的泰山站接觸過他們。媒體報導的略誇張,鋼結構精度沒那麼誇張,穿孔都是腰圓孔,安裝可調節。出廠前預拼裝過的。這種只算小項目,和海工,摩天大樓的鋼結構比起來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http://www.guancha.cn/Project/2017_09_05_425856.shtml
圖博館
在原材料、溫度、壓力三者都具備的條件下,可燃冰晶體就生成了。除了海底,科學家在大陸的永久凍土帶也發現了可燃冰。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中高緯度高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可燃冰藏在哪?
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為我國可燃冰試開採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水合物要有一定的溫壓條件,也要有一定的氣體來源,所以基本都分佈在大陸架的邊緣地帶
其實,我國對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經進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區相繼發現存在標誌。保守估計,我國可燃冰的總資源約是常規天然氣、頁岩氣等資源量總和的兩倍,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我國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間接地發現的可燃冰礦點超過200多處。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天然氣水合物在全球分佈非常廣,資源量也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國都爭相關注這方面的研究和試開採工作,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著馬上要開採,韓國也準備試開採,實際上大家都在進行國際競爭。它很有可能成為我們今後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回應
噴子 还没上来,我先说句啊。当初美国,日本弄这个的时候,我怎么记得,很多人是在吹捧啊。为啥中国搞出来就开始了嘻嘻
這種天然氣水合物鑽探平台如何防止發生天然氣洩漏啊,如果真的發生天然氣洩漏,那麼多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直接可以地球給烤焦了
採集好的天然氣才能通過燒掉防止洩漏。但是問題是如果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導致洩漏,這些是無法收集的,等到甲烷浮上海面,濃度已經被稀釋成了無法燃燒的低值。
地球已经够暖和的了,听说这玩意搞不好甲烷大量泄漏直接地球变暖加剧,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节奏。
不敢于开发自然,人类现在还住在山洞里呢
可燃冰释放的废气是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甲烷,人类在作死的道路上已经是在飞奔了。
哎,废气是甲烷,你知道甲烷是什么吗?你化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对于须申请专利的技术,抓紧时间申请专利,避免日后别的“小偷国家”抢先申请!
这种技术傻子才会申请专利。这玩意就得严防死守。如果你还不懂,那你见可口可乐申请专利了吗?没法子保密的东西才会申请专利,懂?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18/doc-ifyfkqks4265124.shtml
圖博館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背後的大國利器:中集“藍鯨1號”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中集集團微信2017.5.18消息,當天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台“藍鯨1號”上宣布。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里程碑意義。當天的儀式上,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5_18_408996.shtml
中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5.18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實際上就是接近於黏土,滲透力比較差,對我們開采出氣影響是很大的,包括開采出氣的強度,還有它的持續性影響很大,所以對工藝要求更高,防沙的要求也更高。
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我國在可燃冰研究之初就確立了這一未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類型。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人類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佈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
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
其次,必須是低溫條件,可燃冰在0到10℃時生成,超過20℃就會分解,變得“煙消雲散”。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久凍土帶都要滿足這一條件。
最後,必須要在高壓條件下才能生成。在0℃時,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圖博館
回應
這個小火鍋店都有啊
無知,火鍋店那是固體酒精或者蠟。
非常不同意人人類繼續在不可再生能源上吹牛逼,有能耐多在可再生上下功夫,這新聞我不給贊。誰能在水上下點功夫,研究出高效催化劑與儲能技術,我算服你。多多利用太陽能,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那才是解決人類目前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就你來吧!手動滑稽
發科技新聞應該有點科普素質,“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這種句子讓科技新聞陡變小報流言,可然冰就是天然氣的固形,怎麼可能污染比天然氣小很多,能量高10倍呢?!可燃冰的價值和天然氣、煤層氣是一樣的,這個技術算進步,只是說向可商業化開採進一大步,不是說這個燃料更更好。
可燃冰的情況不清楚,但天然氣比煤層氣和焦爐煤氣的污染小得多,能量也高得多。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1_29_391814.shtml
圖博館
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達國際先進水平2017-01-29
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經10餘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該技術還獲得了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可燃冰資料圖
可燃冰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中國吉林大學從2004年開始開展陸域可燃冰鑽採項目研發,攻克了高海拔和嚴寒地區施工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燃冰冷鑽熱採關鍵技術。
在海拔4000公尺的青海省木里盆地,科研團隊利用該技術首次鑽獲陸地可燃冰實物樣品,並成功實現了陸地天可燃冰試開採,打破了國外水合物鑽探取樣技術的壟斷。
與國際上通用的“被動式保壓保溫取樣”鑽探原理不同,新技術首次提出“主動式降溫冷凍取樣”原理,發明了鑽井泥漿強化製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凍取樣方法和高溫脈衝熱激發開採技術,主要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技術。
中國地質學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蘇義腦、康玉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廷棟等對項目研究成果進行鑑定,並做出評價,天然氣水合物的鑽採是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的世界性難題,該項目針對這一重大戰略性技術儲備需求進行技術攻關,為我國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的重大發現和成功試採提供技術支撐,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在可燃冰的勘探研究上,美國日本等國家都獲得了長足的研究結果,但是都未能實現可燃冰的大規模開採。這個階段轉換到商業規模的開發生產階段,還有經濟、地質災害、環境等問題需要考慮。
該研究團隊也表示,由於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主要分佈於海域,下一步該團隊將針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採技術開展研究,為我國天然氣水合物早日實現商業化開採做貢獻,並為“一帶一路”戰略服務。
圖博館
此前,由於中國鋼鐵據稱對歐洲市場進行傾銷,歐盟成員國對其徵收高關稅長期引發爭議。允許徵收這種關稅的製度已為人們所接受,但英國等希望促進貿易的成員國對這些措施並不滿意。
26日進行的太陽能電池板投票由成員國的簡單多數決定。但不是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歐盟委員會的計劃將於2月提交上訴小組,屆時將由有資格的多數投票決定。
該體制令較大的國家(如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擁有更大權力。這些國家支持該委員會的提議,從而使徵收關稅的擁護者相信,上訴小組將批准這項建議。
26日的投票結果受到歐洲太陽能聯盟的歡迎,該聯盟是德國領導的一個行業機構,支持取消懲罰性關稅。
該組織發言人霍爾格•克拉溫克爾表示,令人遺憾的是,德國支持徵收反傾銷關稅。他說,大多數成員國已接受這樣一個論點,即“自由貿易”是歐洲太陽能行業和氣候目標的“唯一合理的解決方案”。
回應
歐洲的太陽能行業好像已經徹底被中國企業幹死了吧?
就是怕被幹死,才有這個反傾銷稅提案。但是歐洲對太陽能的需要非常大,若提案通過,將大大提高歐洲老百姓的負擔,特別對相當的落後且沒有技術的歐洲國家
說好的綠色能源!因為綠色能源太便宜
歐盟商會喜歡中國,因為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做貿易大有賺頭;工會討厭中國,因為中國人把市場、工作機會拿走了。在到達一定程度後,這些歐洲商人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在歐洲的買辦。你我有生之年看到歐洲某國出現一個唯中國馬首的買辦政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自由? 貿易?呵呵
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美國和國民政府簽訂的什麼自由通商航行條約,大意就是雙方的船隻可以自由的在對方的河流中航行!!!真是公平合理啊!西方聖母趕緊來點贊!但是當時貌似沒有一艘中國的船有能力跑到美國,美國的船卻可以在長江和黃河裡橫行無忌!
老蔣當年這樣的“平等條約”還真沒少簽,就差沒簽民國和美國可以統治對方國家了吧?
圖博館
——公路貨運大幅下降,但客運顯著增加。春節放假前期,各工業企業均提前儲備原料、輔料和煤炭等生產必須品,導致和工業生產緊密相關的柴油貨車運輸大幅下降,貨運量下降達到20%以上。但受春運外地返鄉影響,公路客運顯著增加,客運量上升30%左右,所以柴油客車的排放不降反升。
柴發合說,加上近期華北地區再次遭遇不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因此出現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3天左右的重污染過程,但由於污染源的排放總量和空間分佈發生了變化,部分城市重污染程度較預測相比還是有所減輕的。
他建議,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還應放在加快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程進度,加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力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重污染的問題。
回應
難為專家了,每次不同的情況都要編出一個看似合理的理由
專家分析沒有錯,主要是找到方法治理的事,霧霾是方方面面的事。應該分開各個方面來解決問題,生活上影響霧霾如何提高生活質量,生產上怎樣治理,改進生產工藝,減少費物排放。各條線都在努力,集中起來,霧霾就降下來了。你推他,他推你,什麼解決不了。媒體說得好,治霧霾沒有局外人。的確是這樣。
英媒:歐洲多國拒絕處罰中國駁回太陽能關稅方案
據參考消息網1月28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7.1.26發表了題為《歐盟成員國駁回了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延長關稅的方案》的報導稱,歐盟成員國拒絕了延長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關稅的計劃,從而使試圖以中國向歐洲市場傾銷產品為由而對北京加大處罰力度的布魯塞爾遭受挫折。不過,這不是案件的最終結果,歐盟委員會的計劃將於2月提交上訴小組,屆時將由有資格的多數投票決定。
18個成員國拒絕了歐盟委員會的提議。這是該委員會自3年前在反傾銷關稅方面權力增大以來第一次提議遭到駁回。在此期間,它確保了成員國支持各種行業約40個關稅提議。
太陽能電池板案要追溯到2013年,它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兩大貿易集團歐洲和中國之間關係緊張的源頭。
這個問題已經分裂了歐盟成員國和歐洲的太陽能部門,引發了關於中國報復風險的激烈爭論:布魯塞爾對極其便宜的進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北京則對此實施報復。
圖博館
春節期間為什麼空氣重污染?環保專家這樣說2017.01.30長江網
儘管工廠放假,城市裡車輛稀疏,但是,春節京津冀區域仍遭遇空氣重污染。環保部今天發布消息說,1月24日-26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又遭遇了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春節假期為什麼還有重污染?不妨聽聽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研究員怎麼說。
在柴發合看來,春節期間,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人回家過年,很多中小企業停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總體有所下降,但排放的空間分佈有明顯變化。從本次污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8個城市的污染來源解析結果看,燃煤排放沒有明顯下降,多個城市PM2.5污染的首要來源均為燃煤排放,石家莊、保定、鄭州等城市的燃煤排放貢獻高達40%左右。
“事實上春節期間的污染規律和其他時間的重污染過程有所不同。”經過分析,柴發合給出他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生產減少,但很多大企業的生產沒有停。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中小企業大多放假了,但很多大型企業,特別是鋼鐵冶金、石油化工等企業,由於生產工藝需求,需要連續生產。特別是近期鋼鐵、電解鋁市場需求旺盛,有些企業可能還要加班加點生產。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全社會用電量數據顯示,春節期間用電量下降了30%左右。但從用電結構分析,用電量下降主要是中小企業停產的緣故,鋼鐵、有色、石化等大型企業用電量基本沒有下降。2016年春節前後,京津冀鋼鐵產量基本上就沒有變化,在同等污染物控制水平下,這些大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並沒有因為假期而下降。
——城市排放量下降,農村地區排放有所增加。春節期間,城市人口大量離開後,機動車排放和城鄉結合部的燃煤散燒排放顯著下降,但居民小區的供暖沒有停,集中供暖鍋爐的排放沒有減少。另一方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十多個城市的調研結果表明,大量外地務工人員返鄉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農村居民的供暖面積和供暖溫度等需求劇增,農村燃煤采暖排放顯著增加。同時,監測數據顯示,近期京津冀各城市城區SO2濃度有所下降,但農村地區的SO2濃度不降反升,且普遍高於城區,也反映了農村地區燃煤排放的增加。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重污染過程往往都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農村地區燃煤排放的增加,同樣是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
圖博館
中俄首次聯手考察參與多國在北極競爭
北極地區擁有900億桶原油儲量,超過4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而且聯繫亞、歐、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線都經過該地區;隨著全球變暖,海冰逐漸融化,一直處於封閉狀態的北極地區,在航運、漁業和石油天然氣開發等方面所呈現出的巨大商業和戰略價值使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據中國科學報2016.8.24報導,近日,11名中方科考隊員登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所屬的“拉夫任捷耶夫院士”號遠洋調查船,開啟中俄首次北極聯合科考。
在此次考察中,中俄聯合科考隊將經白令海、北太平洋到達俄羅斯所屬的楚科奇海區和東西伯利亞海海區開展作業,重點對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開展多學科綜合考察,具體考察項目包括海洋地質、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光學和大氣化學等。
北極地區作為亞、歐、北美三大洲的頂點,聯繫三大洲的最短航線都經過該地區。這一地區在資源、航道和軍事方面的意義正變得日益重要。
目前,參與北極地區利益競爭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共8個國家,另外英、法、意、中、日、韓、印等非環北極國家也有所參與。
在上述國家中,俄羅斯、挪威、加拿大、美國和丹麥已經對北極地區提出了主權要求。
相關新聞
爭奪北極 專題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考隊結束北冰洋作業告別北極
冰島極光觀測站明年開放美媒稱中國北極雄心正在成形
圖博館
中國啟動海上浮動核電站實驗堆ACPR50S建設 可部署島礁
2016.11.4,中廣核與東方電氣在中廣核科技大會期間,簽署了《“中廣核ACPR50S實驗堆平台項目”壓力容器採購協議》。
十三五期間完成整個工程建設
據了解,海上小型堆在海洋常規能源中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模塊化設計和建造可以在現場減少安裝、製造等工作,縮短建設週期和降低建設成本。現在海島的用電主要是柴油發電機,每度電人民幣超過3元。ACPR50S批量化生產後,4台的成本可以降低25%。
“互聯網+核電”延伸至核電裝備製造業
“隨著中廣核與上海電氣《智能核電聯合推進框架協議》的簽署,我國智能核電建設將進一步提速。”
目前,中廣核已完成智能核電研發設計的佈置、系統、設備、儀控等協同設計子平台建設,實現了華龍一號全三維設計等;在系統集成方面,建立了全球首個核電設計建造全專業業務流程邏輯網絡,實現板塊、專業間精細協同以及知識/信息的智能搜索和推送等。
與此同時,中廣核智能核電還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基於電廠實時數據的在線仿真技術等,開展核電廠三維虛擬漫遊、事故場景復現與分析、核電機組在線仿真與超實時預警等技術研發,具體可應用在碰撞及乾涉檢測、施工模擬、維修規劃、就地操作、事故預防等領域,顯著提高用戶體驗與工作效率。
相關新聞
中國將推出世界首台迷你核電寶為海島海洋平台供電
中國第一艘南極磷蝦船花落黃埔文沖(圖)2016-11-04
近日,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承接的中國第一艘南極磷蝦船項目正式生效,船東方為江蘇深藍遠洋漁業。該項目為獲得國家農業部批复的國內首艘專業南極磷蝦捕撈科考船,長111.2米,寬21.6米,配備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變水層拖網系統、磷蝦連續泵吸系統和多種磷蝦產品加工生產線,可以實現蝦肉、凍蝦、蝦粉及蝦油的連續加工處理能力和自動包裝運輸作業。同時,該船還可以兼具部分科考功能。
福建船企為印尼首次建造6艘106米客滾船2016-11-04
10月底,由福建東南造船、福寧船舶重工分別承造的出口印尼的106米客滾船,按合同進度要求進展順利。此次也是福建船企貫徹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首次承接出口印尼批量船訂單。主要用於運輸旅客和載貨汽車等。船體總長102.25m,寬20.4m,深6.5m,吃水4.2m,總噸7152T,淨噸3862T。
圖博館
中遠航運7.25億元造3艘冰級36000噸多用途船
中遠航運2016.6.29發布關於建造3艘冰級36000載重噸多用途船的公告。造船資金由中遠航運按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分別佔30%和70%來籌集。船價為2.41億元人民幣,3 艘船共計7.25億。
中遠航運2015年全年營業收入684億,上市股東淨利潤為1.46億。其第三和第四個季度分別虧:2572萬、2.20億。2016年1-3月營業收入達13.60億,較上年同期減少27.54%;上市股東淨利潤91.84萬,較上年同期減99.69%。
在公告中,該公司稱預計該項目內含報酬率8.1%,靜態投資回收期14.14年,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公司表示,本次投資是公司2016年造船計劃的一部分,也是公司“十三五”船隊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抓住當前船價低位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船隊結構調整,將有利於增強航運主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新聞馬後砲】冰區航行神器——冰級多用途船
本號2016-7-1報導了中遠航運將建造3艘冰級36000噸多用途船的新聞,引起了讀者們的廣泛圍觀,也撩起了諸多問號:什麼是冰級船?為什麼要穿越冰區航行?中遠航運的冰級船有什麼優勢?
什麼是冰級船?
冰級船是根據船級社規則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固,適應不同程度的冰情,可在冰區進行航行的船舶。其外板、甲板、舷側骨架、首尾結構和拖帶、操縱設備,均得到相應加強。其輪機裝置應能在環境空氣溫度低於0℃的情況下安全和正常運行,並應特別考慮低溫下液壓系統的功能、水管和水箱的防凍措施以及應急柴油機低溫起動性能等。主機、軸系、減速齒輪裝置、螺旋槳、起動裝置及冷卻水系統等設備的性能得到相應加強。
為什麼要穿越冰區航行?
北極東北航道是歐、亞、北美大陸間最短的航線,被稱為國際海運新命脈,走這條航線,較傳統航線能減少10天以上航程,無需走傳統航線,在繁忙的蘇伊士運河無聊等待排隊,大大拉近了中國與歐洲、北美等市場的距離,促進中國與這些地區的經貿往來。還能降低船舶燃料、運河、人員等成本,大幅減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省錢又環保!
http://news.hsdhw.com/357418
圖博館
國際首例!武船建造挪威深海漁場養殖三文魚半潛式全自動養殖裝備
國外國防科技文獻資料快報2016.5.14,武船牽頭組建的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總承包、青島武船分包建造的挪威深海漁場項目在青島武船正式開工。
該產品總高70米,直徑110米,箱體總容量20多萬立方米,結構總重6000多噸,具備遠海魚類養殖與輸送、飼料儲藏和投放、智能化管理與運營等功能,項目建成後可實現全自動化運作。
該項目將嚴格按照HSE質量標準和海工標準建造,在中柱頂部配備有控制室、居住單元、生活用品及餵食魚類的自動化設備。該裝備突破了挪威傳統近海養殖海域限制,可在開放海域100米至300米水深區域進行三文魚養殖,設計養魚量150萬條,設計死亡率低於2%,設備配員9人。
美國將投資10億美元用於破冰船建造
[據海軍技術網站2016.6.1報導]美國參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科克倫近日稱,已建議海軍造船基金提供10億美元,用於為海岸警衛隊建造25年來第一艘破冰船。極地破冰船再注資計劃已納入2017財年國防撥款法案。
科克倫稱,2017財年國防撥款法案為已拖延許久的破冰船艦隊擴建計劃提供了關鍵投資。美國需具備極地海域的全年通行能力。
撥款法案使破冰船建造準備工作得以啟動,並如美國總統奧巴馬2015年建議的那樣,將計劃中破冰船的建造工作從2022年提前至2020年。 此外,法案還建議採取行動推動長期的成本控制。
極地破冰船可為美國海岸警衛隊提供一系列任務能力,包括支撐美國在南北極的戰備能力;執行保護工業和環境的條約和法規;為促進科學研究、商業、國家安全行動和海事安全提供後勤保障。
目前,美國祇有一艘重型破冰船和一艘中型破冰船,其中一艘已服役40年。美國重型破冰船“極地之星”號長122米,已服役30年,另一艘重型破冰船“極海”號已於2011年停用。
圖博館
深度:為何中國海軍要造新破冰船?看完揭示中方苦心2016.5.8新浪軍事
中國海軍原本並沒有破冰船,直到1969年,渤海出現了最大的冰封,整個渤海幾乎全部被海冰所覆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與損失。這才讓我們意識到,必須擁有破冰船,於是僅用103天,第一艘破冰船下立,這是海冰722船,其總長84.28米,最大寬度16米,滿載排水量3191.86噸,吃水3.68米,該船在服役44年後,光榮退役,後來轉入中國海警,現舷號1411。
第一代破冰船退役後不久,第二代破冰船服役,它繼承了第一代的舷號:海冰722,任務也完全相同,主要執行搶險救災、破冰引航、冰情調查等一系列任務。
新海冰722號屬於第一艘272型破冰船,2015年12月28日服役,第二艘為海冰724號,2016年3月17日服役,與第一代相比,282型的頭個更大,船長103.10米,寬18.40米,滿載排水量4860噸,最大航速18節,可抗風力12級,續航達7000海裡,設有直升機平台,可起降一架直-8直升機。
其破冰方法有三:一是頂推法,即以破冰船前進的衝力,由船首及船體前段擠碎冰層;二是衝撞法,即先進行倒車,後退二三百米,然後轉入全速正車前進,撞碎冰層;三是首壓法,即利用船體重力和壓載水的調節,使破冰船衝上冰層,將冰壓碎。(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造個核動力的,給核航母提前實驗一下
中國緯度低,冰層薄,有幾艘幾千噸的完全夠用了。在中國破冰用核動力就不可能了,核動力成本太高,破冰船在中國就是一般輔助船隻,要不是要去南北極,國家估計都不會造超過三千噸級的。
造破冰船是應該的嘛,沒什麽不對的地方啊。至少我還記得上次,俄羅斯掉裡面了,中國熱情如火地去“幫忙”,結果也掉裡面了,最後還是美國把中俄倆拉出來了。你心裡會怎麽想。
法國破冰船“星盤”號同樣因為冰層太厚和天氣原因暫時放棄了救援行動。澳大利亞破冰船“南極光”號正攜帶救援物資前往營救. 2014年1月7日,中國破冰船“雪龍號”成功救援被困南極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上52名乘客。這裡邊關美國什麼事了?你是什麼人難道別人不知道?
別人真不知道他是個人
上次中國人掉火星上了,美國救出來的。上次毛子掉黑洞裡了,美國人救出來的。對了,上次還有幾個黑人被打死了,也是美國人救活的。
相關新聞資料
【 CCTV纪录《北极,北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xfQ4oSprwlu4kxDxipgXT3
圖博館
廣船國際第二艘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命名
繼去年年底交付全球首艘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奧達克斯”號後,2016.3.16日,廣船公司為荷蘭ZPMC-REDBOX建造的第二艘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 PUGNAX”(普拉克斯)號(見圖)在該公司龍穴廠區命名。2艘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的成功建造,為廣船國際進軍高端海工裝備市場積累了寶貴的技術、人才和建造經驗,也為中國船企進軍極地科研與開發領域贏得了話語權。極地重載甲板運輸船被譽為海工重載運輸領域“皇冠上的明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在北冰洋冰凍季節連續運輸液化天然氣(LNG)大型設備模塊至俄羅斯亞馬爾LNG(Yamal LNG )項目的“重器”。據悉,從開建到交付,2艘船的工期均不足20個月,其高質高效得到船東的高度肯定。特別是針對該船設計建造與核心技術的特殊要求,通過技術攻關,較好地解決了外露設備防超低溫技術、超低溫鋼材FCB 焊接工藝等多項有望填補空白的關鍵技術難題。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抵達澳大利亞考察站接運人員物資
中國南極科考獨步3大發現:首次探明地表最大峽谷在冰蓋底部、最大的融水流域和「濕地」發育在伊麗莎白公主地、深部冰層呈現大範圍暖冰現象。
中國自主研發的天文監測系統在南極中山站運行
中国科考队员首次在南极吃上自种蔬菜
中國南極站徵人年薪百萬搶破頭 南極廚師:要量力而行
2016.1.9中國固定翼飛機雪鷹601飛越南極最高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的南極崑崙站,9小時不落地持續飛行2623公里,安全返回中山站。原型機為美國巴斯勒BT-67運輸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攝氏零下50度以內起降,可快速運輸人員(最多19人)、應急救援和科學調查的固定翼飛機。原價4000萬人民幣,加改裝共耗9000多萬。改裝重點在安裝可拆卸滑橇式起落架,可在多雪的簡易機場起降,另加長前機體、加強機身強度。裝載地磁儀、機載合成孔徑雷達、機載雷射雷達系統等特殊裝備,可以穿透冰層超過5000米,冰層深部分辨力達到15米,空間定位精度達到25厘米,採用了超過數十項專門適用極地環境飛行的技術專利配置。
南极科考队直升机俄製卡-32/直9为“雪龙”号添翼
中國南極科考无人机辅助搜寻新收穫630塊隕石1722克 隕石總數居世界第三
中國極地科考需航空支援低空飛行機器人: 重約20千克,搭載5千克,時速50~100千米,持續小時,抗6級風。
另參【圖博館】:中國造船 假科考之名 向陽紅及遠望號 中國海洋調查船 補給艦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圖博館
蛇之擁抱 維基百科
《蛇之擁抱》 (西班牙語:El abrazo de la serpiente) 是一部2015年希羅·蓋拉執導的哥倫比亞冒險劇情片,贏得2015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的藝術院線獎[2][3],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4]
目錄
1 劇情
2 角色
3 獎項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
劇情
影片講述了發生在亞馬遜叢林中的兩個故事,一個發生在1909年,另一個發生在1940年。故事的主角是德國科學家、美國植物學家和巫師。
角色
Nilbio Torres - Young Karamakate
Antonio Bolívar - Old Karamakate
Jan Bijvoet - Theodor Koch-Grunberg
Brionne Davis - Richard Evans Schultes
Luigi Sciamanna - Gaspar
Yauenkü Migue - Manduca
Nicolás Cancino - Anizetto
獎項 類別 結果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 Ciro Guerra 提名
第68屆坎城影展導演雙週 Art Cinema Award Ciro Guerra 獲獎
第31屆獨立精神獎[5] 最佳國際電影 Ciro Guerra 提名
2015 Yerevan國際影展 Golden Apricot for Best Feature Film Ciro Guerra 獲獎
2015年慕尼黑影展 最佳國際電影 Ciro Guerra 提名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影展 最佳拉美電影 Ciro Guerra 提名
2015 Pacific Meridian國際影展 Special Jury Award Ciro Guerra 獲獎
2015 Hamptons 國際影展 Golden Starfish for Narrative Feature - Honorable Mention Ciro Guerra 獲獎
2015 Mar del Plata國際影展 Golden Astor for Best Film Ciro Guerra 獲獎
印度國際影展 金孔雀獎最佳影片 Ciro Guerra 獲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B%87%E4%B9%8B%E6%8B%A5%E6%8A%B1
圖博館
俄邀中國投資開發北極航道稱只有中國才能保證運量
美國之音2016.2.28報導,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表示,他計劃邀請中國官員共同在北極地區舉行會晤。羅戈津負責俄羅斯的軍工、航空航天,以及北極地區的開發。
俄羅斯希望中國能投資加入北極航道的開發。羅戈津試圖向中國證明使用北極航道從事商業運輸具有各種優勢。他日前在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發表演講時說,只有中國這樣的經濟巨人才能保證北極航道的貨物運輸量,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與中國在這個方面進行合作。
關注北極問題的俄羅斯戰略問題學者索比亞寧說:“俄羅斯現在擁有多艘可工作的核動力破冰船,能讓北極航道常年保持開通。中國如今又擁有從亞洲到歐洲最大的貨物運輸量。因此,中國可以將其中一部分貨物用北極航道來運輸。”
報導稱,中國曾在2013年派出貨輪首航北極航道,航行時間比使用傳統的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路線大大縮短。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雪龍”號破冰船也曾多次前往北極考察。中國還在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
近些年來,俄羅斯日益重視北極地區。除了組建專門的北極部隊,成立軍事指揮部並經常在當地舉行各種演習外,俄羅斯還修復了蘇聯解體後遺棄在北極地區的許多基礎設施,其他一些設施正在建設之中,許多軍事基地陸續被投入使用。這些軍事設施能牢牢控制北極航道。
羅戈津認為,在今天的國際形勢下,北極航道對俄羅斯來說具有比以前更重要的戰略價值。由於土耳其控制至關重要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羅戈津承認,同土耳其交惡後,北極航道就成為俄羅斯通向世界大洋的唯一水道。
報導稱,北極也很可能成為日益密切的俄中關係中一個新的合作領域。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中國極地破冰船嚴重不足且缺乏建造和使用技術,希望俄羅斯在這方面提供幫助。與此同時,北極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也需要外來投資和國際合作。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去年夏季表示,俄羅斯與中國在北極的合作不應僅局限在北極理事會範圍內。在北極地區,俄羅斯應同一些外國夥伴合作,中國是其中的首選。
索比亞寧說,僅靠俄羅斯本身的實力無法開發北極,因此需要外國夥伴加入進來,但前提條件必須是不威脅俄羅斯在北極的利益,並能在俄羅斯的掌控之下。他說,俄羅斯現在覺得中國在北極地區不會帶來挑戰。
圖博館
這是大寫的蔬菜啊!!!“遵循第4條規定,下列動、植物可以引入南極條約區域,a,栽培植物,b,包括病毒、細菌、酵母、菌在內的實驗用動、植物。”
其實,美國南極科考站早就已經在種菜了。上海的《新民晚報》2009年報導,遠在南極的美國史考特南極站在進行的水培“生長室”研究,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亞利桑那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賈科梅利介紹說,南極高海拔、低氣壓、極端低溫的環境與月球相似。南極溫室每週產出約27千克植物,包括西紅柿、辣椒、萵苣、草莓和香草,足以為在南極站工作的75位科學家每天提供2頓沙拉。
美國媒體也做了正面報導。
如果還不放心,我們再來看一下中國的南極溫室長什麼樣?下圖是長城站的溫室,沒有觸及陸地。
並且,“種菜”是國家的科研項目,正式名稱是:“南極極端環境溫室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可能又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國家要出錢研究在南極種菜?
因為……
我們的征途,也是星辰大海啊。
回應
這些逆向種族分子(公知大V噴子),杜撰一個《南極條約》出來說中國人壞。哪天說不定杜撰一個《地球條約》,要把中國人開除球籍。
每逢中國做出一些成績,就肯定有些自認為“清醒”的傢伙出來唱衰。其實他們是什麼貨色,大家清楚的很。
有些人跪久了,站不起來了;而有些人心理有奴性,根本不想站起來。
企鵝表示,你們人類全是外來物種,全給我走開
噴子的顱骨內其實是空腔,用於對儲存液體,經肺部加壓後以多種形式從口腔排出體外,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方式。
所以觀網要保持隨時戰鬥的作風,隨時就給這些唱衰的人打打臉!
如果是是美國醫生乾了這麼件事兒,還會有人質疑嗎??
反正中國做啥都是跟世界作對就是了
這些人自己無知就算了還四處散播無知!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謠言》 假科考之名 )
圖博館
中國醫生在南極種菜“引入外來物種”違法嗎? 觀網 2016-02-27
“江西醫生在南極種出蔬菜,讓很多國外科考隊員羨慕不已,常來中山站蹭飯。”中國人的種菜技能引發網友紛紛點贊。
種菜,不愧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特殊技能。一位網友說:“想起以前看過一個問題中國人最擅長什麼,答種菜!果真啊,種到南極了都!”
無論國內國外,陸地海洋,中國人不鬧事兒,就是做菜+做美食給大家分享。
當地媒體《江西都市報》採訪到了在南極種菜的王徵醫生。
王徵,上饒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2014年10月30日,他受國家海洋局邀請,從上海出發,乘雪龍號遠赴南極參加第31次國家南極科考任務(即中山站越冬任務)。今年1月24日,王徵順利完成任務回到上饒。
王徵告訴記者,蔬菜溫室實驗室是一個16平方米的房間,整個溫室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由蔬菜種植自控系統自動控制灌溉泵、溫度濕度、培植燈和營養液等。例如,在電腦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長燈能根據蔬菜生長情況自動調節照明時長;自動灌溉系統每隔一小時向水槽內註入營養液;當房間濕度低於70%時,加濕系統將向房間內噴灑水霧。
“在南極一天做四頓飯。”王徵說,南極食物全靠外來運輸,肉類居多,蔬菜很缺乏,中山站成功培植了蔬菜,讓很多國外的科考隊員羨慕不已。因此,他們常來中山站蹭飯。
新聞在社交媒體熱傳以後,也有人發出疑問,南極是一塊珍貴的自然資源考察地,種菜引入外來物種,妥當嗎?有人信誓旦旦地說:“ 在南極站種菜其實是違反了《南極條約》相關議定書關於外來物種管理的規定的。雖然很多國家很多站都在悄悄種菜 ,但是都是悄悄的哦。 ”
外來物種入侵南極
..........
小編查閱了《南極條約》體系,其中確實有一個文件——《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其中包含了“南極動植物保護”的附件。公約是1991年10月4日在馬德里發布的,中國當天就簽署了該公約。
《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似乎沒有中文文本,所幸,在南極條約秘書處網站上,提供了英文文本。
”除非經過許可,禁止任何外來動、植物引入南極陸地或冰川。”《議定書》第4條第1款明確規定。
往下再看第4條第3款:“依據第1款發布的許可,應當遵循附件B所限定的動、植物種類範圍,並應當寫明具體物種、數量;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寫明年齡、性別,並加以防範,防止其對南極本土動、植物產生威脅。”
那麼,附件B是怎麼寫的呢?
圖博館
中國海軍第二代破冰船722號服役 2016.1.3
我海军第一代“海冰722”号破冰船,于1969年9月14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历时103天,1969年12月26日下水。第一代“海冰722”号服役期间,一度是中国海军仅有的两艘破冰船之一,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灾、破冰引航、冰情调查、运输拖带、院校实习、试验保障、战备训练、研练演习等任务。第一代“海冰722”号在2013年6月退役前,共计安全服役44年,累计航行30余万海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封港口、锚地,或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由于地理因素,我国渤海、黄海北部海域每到冬季就会被海冰覆盖,个别年份冰情极为严重。特别在1969年渤海大冰害期间,我国北方几乎所有港口都被冰封冻,海冰最厚处达1米多,数百艘中外船只被冰困住、寸步难行。海冰强大的冲击力把我国“渤海2号”石油钻井平台也拦腰撞断,天津港内就有几十艘轮船被冰挤压坏,许多海岸工程也被海冰破坏掉,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海上贸易和石油开采也受到严重威胁。
回應
怎麼沒人提“破”冰船的梗啊
[山東臨沂]氣候變暖,這裡在研究破冰船
哈哈哈,職業的噴子。
你的腦殘讓小夥伴們驚呆了
現在發現吃煎餅卷大蔥腦子吃出毛病的人不少。
照你的意思羽絨服,棉衣等都不用生產了......
臨沂就在俺濟寧隔壁,你脫光了別穿羽絨服凍不死你個燒包
氣候變暖你TM還要暖氣幹嘛
冷死你個山東豬
又是一個沒文化的噴子
如果沒冰可破,这船老结实了就不怕撞,直接加入海警,到釣魚島去撞沉侵略者的日本海警船,到...撞X越南猴子。
我們要涉足北極這個少不了
气候变暖不是马上的,可见的要等一二百年以后的事,现在眼前的的益必须的争取,等变暖黄花菜都凉了。
破冰船不一定就抗撞破冰船是靠爬到冰面把水注入前部將冰壓碎。不是硬撞
破冰有两种方式,一种利用自身重量把冰压碎,一种和犁地一样把冰破开,都需要强劲动力。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203_39933.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假科考之名 《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政治科學人 向陽紅及遠望號 中國海洋調查船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醫院船 補給艦)
圖博館
多國在南極搶地盤 中國三大動作出手神速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5-12-29報導, 在一個佈滿冰川、有峽灣和海象的島上,俄羅斯在一座俯瞰其科考基地的小山上修建了南極洲首座東正教教堂,所需木材全部從西伯利亞運來。不遠處,中國工人已對長城站進行更新改造。
長城站是中國在南極洲運營5個基地的計劃中的關鍵,有室內羽毛球場、保護衛星站的穹頂和能容納150人的宿舍。
印度也不甘示弱。該國未來派珀拉提新基地由134個海運集裝箱構建而成,外形很像一艘宇宙飛船。土耳其和伊朗也宣布了在南極洲建立基地的計劃。
報導稱,一百多年前,探險家曾競相把國旗插上南極洲。未來幾十年,南極洲應該作為科研基地得到保護,不得在那裡從事軍事活動和採礦等行為。
但一些國家正紛紛在那裡宣示更大影響力。這些國家不僅將目光投向相關保護條約的到期日,而且還著眼於目前存在的戰略和商業機遇。
有關國家也在實施太空研究和衛星項目,以擴大本國的全球導航能力。作為挑戰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主導地位的舉措,俄至少已有3個監測站在南極洲投入運營。
中國的第四個站點2014年開站,目前正計劃建設第五個站點。中國正在建造第二艘破冰船,並在一個海拔13422英尺的冰穹上進行科考鑽探作業。
中國官員表示,中國以科研為重點,但他們也承認“資源安全”引發的關切影響了他們的行動。
美國設在那裡的全年運營的站點一直有3個,南半球夏季時人員有1000多人,美國科研人員背地裡牢騷滿腹,因為他們受到預算限制,而且他們的破冰船也比俄少很多,致使美國無法在南極洲充分伸展觸角。
如今,南極洲吸引力猶存。2014年,韓國的第二個南極科考站開站,稱將用於測試韓國研究人員研製的用於極端環境中的機器人。在俄的幫助下,白俄準備建設該國第一個南極基地。哥倫比亞2015年表示,計劃加入在南極洲設有基地的其他南美洲國家的行列。
倫敦大學專門研究南極洲問題的政治學學者克勞斯·多茲說:“南極地區被歐洲、澳大拉西亞和北美洲國家白人的利益和意願主宰的舊日子結束了。事實上,各國已在南極洲展開地緣政治競爭。”
另詳參【圖博館】: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政治科學人 假科考之名南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保釣再起?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海洋調查船
圖博館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開普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2015-07-24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作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鋒,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前一陣子“新地平線號”掠過冥王星時剛出過風頭,不過隨後霍金宣布,聯手俄羅斯IT大亨啟動史上最大搜尋外星人項目,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和霍金“爭風吃醋”,NASA在今天凌晨再次弄了個大新聞: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新發現太陽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Kepler-452b),這是首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跟地球的相似指數達到0.98。開普勒452b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公轉一年大約385天,和地球365天也很接近。
NASA宣布這個“激動人心”消息後,網絡輿論頓時炸鍋,平時不大關心科學話題的朋友也激動起來:“另一個地球!”“我們不再孤獨!”“活久見!”“要步入新世紀了嗎?”“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愚蠢的人類再見我要回母星了。”“黑暗森林!外星人的攻擊正在路上!”“人類禍害了一個地球還不夠,又要禍害另一個去麼?”“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是不是也還單身著……”
回應
藝術家畫得更天堂似的,但是其實科學家能知道的也就是這個行星能導致開普勒452週期性閃爍而已。 為騙研究經費NASA也讓人醉了。 下一步還是月球永久基地,學會走再跑。達成之後也是火星木衛。我們是腳踏實地的.
那是一個地球的鏡像、並且,宇宙中有不止一個這樣的地球鏡像。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5_07_24_327969.shtml
阿楨
炒作美國頁岩氣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相關新聞
開發頁岩油 引來地震 : 美國中西部的奧克拉荷馬州近年地震頻發,次數多於全美其它各州,甚至超過地震易發地加州。2009年以前,俄克拉荷馬州每年僅有兩次芮氏3.0或更高規模的地震。然而今年至今為止,地震次數已激增至200餘次。科學家研究,這是為了開採頁岩油和頁岩氣而挖掘的地下井與地震次數的激增有關。
頁岩氣開採 德擬喊卡
陸首座四川涪陵頁岩氣田 儲量超千億噸:預計2017年建成大陸首個百億萬頁岩氣田,挑戰美國的龍頭地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359561
阿楨
北極能源開發 砸千億美元【經濟日報2014.05.01
拜氣候變遷之賜,人類首度得以開發北極海域的天然資源,除了估計占全球約22%的未發掘石油與天然氣外,還有黃金、白銀、銅、鋅和鑽石等珍貴蘊藏,吸引新世代淘金客的目光。
41歲的蕭特(Hugh Short)去年共同創辦Pt資本公司,是全美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專門投資北極的私募股權公司。具有愛斯基摩人血統的蕭特曾任阿拉斯加州西部小城伯特利的市長、掌管過州立投資機構,他打算在年底前籌措2.5億美元,運用自身的人脈與經驗,投入資源開發。
考慮投資Pt資本的Guggenheim投資長麥諾說,這「不只是我們這代人最美妙的機會,更是一萬兩千年來不遇的機會」,但在「大量開發仍處於計畫階段的狀態下,幾乎沒有投資人能完全瞭解這個機會究竟有多巨大。」
倫敦勞合社保險公司(Lloyd's of London)預估,未來十年企業將在北極投注1,000億美元。埃克森美孚與Rosneft在喀拉海合力開鑿首座北極油井的計畫,就預定今年啟動。根據蕭特的研究,北極地區經濟規模為5,200億美元,年成長率約7.1%。
蕭特相信這將帶動在地產業轉型,前所未見的油井、礦場、新的道路與油管將一一出現,商用港將成為連結北冰洋東西的捷徑,他所在的安克拉治將是金融中心,「就像北極的休士頓」。
然而,北極自然環境嚴峻,不適宜產業發展,環保團體也頻頻警告開發北極將付出的代價。去年才發生綠色和平組織抗議北極油田鑽探而遭俄羅斯逮捕的事件。
《對剩餘資源的全球競爭》一書作者克雷爾(Michael Klare)說,造成全球暖化的化石燃料卻帶來開採更多燃料的可能性,是個「巨大的諷刺」。蕭特則認為,這是個與環境共存、保護在地文化,並讓當地人脫離貧窮、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的複雜問題。
阿楨
救災軍事學
少些機心,救災是普世價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是嗎?那緬甸救災1時,美國為何只肯出兵不肯出錢出力?
緬甸軍政府可能會污走捐款物資!
是嗎?那菲國救災朝野更污,美國反批中國不肯出錢出力,又嘲諷解放軍沒能力赴菲救災、去了菲方也不願意!
是美國老大不同意吧!不然以中共救災能力遠勝美國2,加上中國醫院船3和船塢登陸艦4就在南海災區附近,即使中國航母5也能和在日的美國航母同時南下,結果美國捨近求遠、自己的醫院船十二月才能赴菲、不得已只好讓中國醫院船先到。
各位忘了,台灣八八水災6時、中共要派米-26直升機7、被美拒,美航母到台、直升機卻不願吊重物;日本福島核災8時、美航母遭輻射感染撒離、中共要要派艦也被美拒。
美國的救災,不只是門政治(發揮民主自由之軟實力9)經濟(發災難重建財)邪、更是門軍事鬥爭邪之硬實力。所以隨即看到,美日假救災之名10,三艘航母齊聚南海演習,中國航母被迫南下因應、也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11一樣、被罵是挑釁,根本是雙重標準的美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54852
阿楨
中印等六國 成北極會議觀察員 2013-05-16 中央社
北極會議八國外長今天同意,接納新興大國中國大陸與印度為觀察員,義大利、日本、新加坡和南韓也同獲觀察員地位,反映出全球對地球極北地區貿易與能源潛力的興趣日增。
北極會議是八國政府間的論壇組織,成員為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北歐五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要成為新觀察員,須獲上述成員國一致同意。
這個集團今天在瑞典北部城市基魯納(Kiruna)舉行外長會議時,決定接納六國為永久觀察員,使得這個原本冷僻的集團地理涵蓋範圍更廣。
擔任北極會議主席的瑞典外長畢爾德(Carl Bildt)表示:「這增加了北極會議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
丹麥外長瑟芬達爾(Villy Soevndal)發布聲明說:「這象徵開放,也反映出許多國家雖位在北極區以外,仍可正當關注這個地區的發展。」
北極會議也接受歐洲聯盟申請永久觀察員地位的案件,但暫緩作最後決定。美聯社報導,歐盟必須先處理若干問題,包括禁止加拿大海豹產品。
近年全球暖化,北極圈冰層溶解,原先冰封在永凍層下的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變得較容易開採,北方航路也較能航行。但環保人士警告,開發可能破壞環境生態。
據估計北極地區蘊藏了地球上尚未發現的15%石油和30%天然氣。
中國大陸在北極區相當活躍,已成為格陵蘭礦業最大投資金主之一,而且與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穿越北極海的較短航路將有利大陸企業節省時間和金錢。
阿楨
南極大陸 (電視劇) 维基百科
《南極大陸》,是2011年TBS60週年台慶的大製作紀念電視劇,改編自由北村泰一「南極越冬隊太郎次郎的真實」。木村拓哉主演。
概要
故事發生在昭和30年(1955年)間,戰後10年左右,日本為了奪回失去的自信,人們不顧一切地拚命工作,想要重新恢復經濟。但是,世界各國都給日本貼上了「模仿之國」、「戰敗國」的標籤。當時,世界各地關於觀測地球的活動很活躍。以美國、蘇聯為中心的戰勝國成立了國際地球觀測年特別委員會,計劃在未知的大陸南極進行觀測。作為亞洲唯一參加該計劃的國家日本承受著「戰敗國日本」的罵聲,於是被分配到的觀測地點是被稱為「幾乎不可能登陸」的場所:哈拉爾王子海岸(Prince Harald Coast),那裡零下50度,充斥著每秒風速100米的暴風雪,是最惡劣的地方,完全不被世人所期待。
南極大陸
節目介紹
《南極大陸》的故事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十年後的昭和30年代。日本人為了洗刷戰爭污名,決定挑戰受到世界矚目的“南極觀測”工作。主人公倉持(木村拓哉飾)等探險隊員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決心與極為強韌的意志力,但與此相反的是,為他們投入資金的國家政府及企業對於南極觀測都持消極態度,這給探險隊員們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
電視劇首集中,在日本昭和史上留下盛名的本田技研工業創業者本田宗一郎也受邀登場。他積極支持南極觀測工作,他說:“這是日本回歸國際社會的一大工程。”電視劇中還出現了觀測用船“宗谷”出航的鏡頭。
該劇根據北村泰一的著作《南極越冬隊太郎次郎的真實》改編,講述日本戰後最大的國家計劃南極觀測,木村拓哉和他的隊友以及樺太犬一起,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這部劇是TBS電視台建台60週年紀念作品,進行了長達半年以上的拍攝,主題曲選用了中島美雪的歌曲《荒野》。
另參本館:《海權》假科考之名
版主回應
中積極開拓北極關係 各國關切 2012-10-16 中國時報
冰島全國人口卅二萬人,但中國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建了一棟可容納五百人同時辦公的大使館,引起相關國家關切,懷疑中國企圖藉此積極爭取北極地下礦藏及能源。
據《紐約時報》報導,格陵蘭專家德喬治日前在倫敦舉辦的一項活動中提出疑問,歐洲國家在雷克雅未克最大的使館是法國大使館,其人數不足廿人,美國大使館約有七十人,中國設立這樣一座大型大使館,「可以看出,他們對冰島是有著長期打算的」。
據指出,隨著北極冰川的消融,一些財富逐漸曝露出來,其中有重要的稀土,也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氣等。德喬治說,格陵蘭可能擁有全世界一成的淡水資源。
目前北極相關事務主要由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北極理事會」處理,該組織原主要監控北極動物數量之類的問題,但如今已經越來越重要。北極理事會現有包含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等八個會員國,中國、日本、韓國都爭取成為「永久觀察員」,以便參與未來資源開發、航道分配的決策。
有專家指出,中國正運用他們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方式,爭取對北極相關國家的影響力,包括用投資、聯合當地企業,以及為善舉提供資金等方式爭取友誼。但也有專家認為,由於各國在北極的勢力範圍已定,中國的目的只是想賺錢,與資源掠奪、戰略控制等圖謀無關。
中國「雪龍號」今年已完成第五次北極考察和研究之旅。「雪龍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擁有世界唯一的核動力破冰船,而美國在格陵蘭則設有一座軍事基地。
由買轉租 中國富商投資冰島 租期99年 2012-10-16 中國時報
一波三折的大陸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的冰島租地案終於塵埃落定,中坤集團昨日向英國BBC中文網證實,已與冰島就租地案達成協議,將於本月或下月簽約。目前仍有部分細節仍在討論中。按雙方大致協議,地產大亨黃怒波將以六百多萬美元(約一億八千萬台幣)的價格租下三百平方公里土地,租期九十九年,將開發成自然渡假區。政經觀察家則認為,這是大陸發動官民共同進軍北極,開發其豐富資源的重要戰略舉措。
黃怒波之前曾表示,如果今年在冰島順利購得土地,明年就可以開工建設。專案規劃建設一個高爾夫球場,一座五星級飯店和一片戶外娛樂區。前期資金為自有資金,預計十到廿年間開始盈利。外界估計,整個項目需投資約一.六億美元,可望創造六百個就業機會。
黃怒波投資冰島,過程一波三折。二○一一年八月,中坤集團欲以八九○萬美元購買三百平方公里冰島土地,不僅和冰島地方政府簽訂備忘錄,也和相關土地所有者簽訂購地協議。這對當時經濟破產的冰島深具吸引力。
消息曝光後備受外界質疑,有人說黃怒波曾經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過,擔憂這筆交易將讓北京當局在冰島獲得戰略立足點,而冰島的深水港口對北極航線至關重要。
不敵外界壓力,後來冰島政府以外國人擁有冰島土地有限制規定為由,於去年十一月駁回黃怒波的購地申請。今年四月,大陸總理溫家寶率團訪問冰島後,黃怒波的投資案出現轉機;五月,冰島政府同意該專案由買轉租。
在冰島租地只是中坤集團進軍北歐的開始。黃怒波表示,如果冰島項目進展順利,將馬上考慮加大在芬蘭、瑞士等北歐市場投資旅遊度假村,「全球變暖加速了冰山融化,未來冰島有可能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中轉站,十年內要把北歐板塊做起來。」
俄西部軍區在北極地區軍演超7000人參加 2012-10-16 軍事新聞網
俄西部軍區克日在北極圈及周邊海疆舉辦了練習,內容包羅還擊來自海上對飛行在北海航線上的民用船只的威脅,救濟北極地域受損船只,對來自空中進攻北極地域家産及科研辦法的方針舉辦反擊。據俄羅斯駐上海的一名社交官透露, 共有高出7000名官兵參加練習,動用20余艘水面船只和潛艇,30余架航行器及150多個單元的軍用設備。
憑證練習打算,位于北極地域的一系列辦法受到非正規軍事力氣的進攻,旨在粉碎科考站的基本辦法及能源辦法,導致家産劫難及情形污染。在確認可怕打擊的性子後,俄艦隊抉擇對家産及科研辦法舉辦軍事掩護。俄北海艦隊水師陸戰隊連系西部軍區步兵某部前去可怕分子也許登岸的地區,對巴倫支海和喀拉海海疆及沿岸舉辦了全方位偵查。海上艦只和北海艦隊航空大隊將陸戰隊員遠程輸送至未設有軍事屏蔽的海岸,空投空降兵至待掩護的家産及科研辦法四面。機器化快速回響隊伍舉辦了150公裏的丘陵地域遠程跋涉,設立了地區攻防工事。北海艦隊的艦只協同空軍及防空隊伍對空中方針舉辦了攔截和導彈進攻。俄軍還向巴倫支海的靶場發射了“棱堡”型火箭作爲方針靶,艦艇防空體系以及蘇-33艦載機樂成發明方針並將其攔截。
阿楨
海洋地質專家: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深海科考利器 2010-08-29 新華網(另參本館::《海權論》 中國宣言 中國海軍潛艇全集 俄攻擊核潛艇
南海海底插上五星紅旗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來就埋藏中國人心間的探索自然的兩大夙願。
上天——從“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展開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入海——8月26日,科技部與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了一條好消息:我國首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日前突破3000米下潛深度,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這標志著我國成爲繼美、法、俄、日之後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聽到這一消息,難抑興奮:“過去我們都坐著美國人研制的載人深潛器下深海做科研,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坐上‘中國制造’了!”
有望告別“阿爾文號”
深潛器是深海科學考察和資源勘探最基本的作業工具。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爲探尋、開采洋底油氣資源展開了新一輪“探海行動”,而其他許多國家不得不做“旁觀者”,因爲深海探測和海底勘探有著極高的技術門檻。
前一陣,在備受世界關注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闖禍的英國石油公司曾動用無人深潛器下到海底參與堵漏施工。在很多科學家眼裏,此舉也是“科技成果秀”。
不過,比起無人深潛器在工程領域的運用,研發載人深潛器的意義更加重大。
“載人深潛器提供了有力手段,科學家因此可以身臨其境在深海及其海底開展在水面科考船或實驗室裏沒法做的各種科研工作。”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彭曉彤博士說。他曾兩次乘坐美國“阿爾文號”(Alvin)深潛器下潛到東北太平洋洋中脊進行科學考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8-29/1537608289.html
版主回應
搶資源 北極軍事緊張升高 2011/05/13 中央社
就在北極冰雪融化,通往這處蘊藏豐富礦產和原油資源偏遠地區的通道因而開通之際,北極圈國家昨天同意加強合作,包括防止漏油事故在內。
在此同時,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引述外洩的外交電報指出,各國競相爭取北極資源,在該地區引發軍事緊張。
由北極周遭8國和北極原住民代表組成的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簽署協議,若發生海難或墜機,他們將分攤搜救責任,範圍遠及北極。
這是北極會議自1996年成立以來,首次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官員表示,這可為將來針對更具爭議的議題,包括能源探勘在內,樹立協議模式。全球還未發現的原油和天然氣貯量中,北極區蘊含量估計高達25%。
就在北極會議各國外長齊聚格陵蘭開會的同時,「綠色和平」昨天引述外洩的外交電報指出,各國競相爭取北極資源,在該地區引發軍事緊張。
綠色和平表示,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最新揭露的密電,「顯示爭奪北極資源的情況,正在這個地區引發軍事緊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消息人士擔心,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可能爆發武裝衝突」。
據綠色和平指出,維基解密取得的電報顯示「俄羅斯正策劃對北極龐大區域宣稱擁有主權」,在此同時,美國希望對格陵蘭採取堅定立場,北約內部的緊張關係因此日益升高。
美國的1份外交照會寫道:「我們加強對格陵蘭伸出觸角,將鼓勵他們避免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做出錯誤選擇。」
另1封自加拿大發出的電文表示,外交人員引述加國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的話指出,北約勢力進入北極,將「給予北約的非北極圈會員國,對於『不屬於他們的』地區擁有過多的影響力」。
綠色和平指出,這些電文披露的內容「揭發令人深為擔心的事」。
環保鬥士艾立夫表示:「環北極國家的領袖並未將北極冰冠融化視為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鞭策,反而投資軍事硬體,搶奪北極底下的石油。」
他接著說:「為了開採當初造成冰層融化元兇的石化燃料,他們正準備作戰,這樣做彷彿是在火上加油。」
就在全球暖化造成北極冰層融化之際,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的最高外交官員,昨天在格陵蘭首府努克(Nuuk)開會,制定開放北極漁業、觀光、原油和礦藏探勘的規則。(
北冰洋八國不願中國分享北極 千方百計阻止插手
據2011-5月17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俄羅斯等8國日前在格陵蘭首府努克召開北極理事會外長級會議。會議強調了8個北冰洋周邊國家在北極事務上擁有“特權”,並就接收觀察員問題進行了討論。“美國之音”等西方媒體分析說,俄美等國不想讓中國、印度和韓國分享北極這塊“蛋糕”。
“美國之音”15日稱,這次會議除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北極搜救協定》外,還確定了觀察員的職責和權限,以及獲得觀察員地位的程序。想成為觀察員的國家必須首先承認理事會成員國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觀察員的權利限制在只能參與科學研究或是某些項目的財政資助等。
報道稱,這些國家“欲阻止中國插手北極”。報道援引俄能源基金會領導人西蒙諾夫的話說,中國近年來在北極地區日益活躍,這不能不引起俄羅斯的警覺。他表示,中國對經過俄羅斯北極沿岸的航道特別感興趣。利用這條航道可把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但俄羅斯一直認為北極是自己的勢力范圍,不想讓更多國家參與。他說:“不僅俄羅斯這樣想,我認為環北冰洋的加拿大、美國、挪威和丹麥也都持這種立場。”
俄《生意人報》14日稱,會議沒有就非北極圈國家有機會參與北極合作開發達成一致。俄代表團一名成員表示,目前申請成為觀察員的國家越來越多,其中最積極的是中國、印度和韓國。這主要是由于北極地區出現新的商機。但如果向這些國家開綠燈的話,就會出現100多個觀察員國,它們將要求越來越多的權利,然後堅持將北極變成全人類的財富。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北極理事會外長級會議是一些國家瓜分北極地區的前奏。如果某些國家聲稱只有北冰洋沿岸國家對北極擁有主權,那就是無視1982年在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上通過的《國際海洋法公約》。該公約確定每個國家領海的寬度為從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裏,每個國家有權在領海以外擁有從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裏的專屬經濟區。
中國研究船雪龍號 4月1日抵高雄
中國研究船雪龍號 4月1日抵高雄港【聯合報記者謝龍田09.03.31
高雄港務局港務組長陳榮信晚間表示,中國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明天中午靠泊高雄港十一號碼頭,四日離開,期間將開放參觀。雪龍號船齡十五年、排水噸二萬餘噸、長一百六十七公尺,能以航速零點五節連續破冰一點二公尺厚。船上有直升機停靠平台,研究儀器包括大氣、水文、生物、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等,曾到南北極研究十多次。
版主回應
貨輪越北極 節省8天18萬美元【聯合報╱編譯王麗娟2010.09.06
掛香港旗幟的「北歐巴倫茲號」貨輪4日從挪威基科尼斯港出發,準備穿越北極融冰抵達中國,寫下航運歷史新頁。(法新社)
載運4萬噸鐵砂的一艘歐洲貨輪4日從挪威啟程駛往中國青海,以北極的「東北航道」為捷徑,將締造歷史性航行。貨輪取道北極,可望較傳統航線節約5000浬(1萬公里)航程與8天時間,為貨主節省18萬美元燃料費用。
掛香港旗幟的「北歐巴倫茲號」(Nordic Barents)從歐洲赴亞洲的航行,準備穿越融冰,沿著逐漸退縮的北極冰帽邊緣航行,將是第一艘中途不停靠任何港口的非俄羅斯商船。
「北歐巴倫茲號」為丹麥北歐散裝輪船公司所有,該船4日從挪威北方的基科尼斯港向東航行,將在俄國兩艘破冰船協助下,穿越北極海航向青島,全程估計長1萬1500公里,預計花費25或是26天。若是向西走傳統的蘇伊士運河航道,長約2萬3000公里,約需花費35天抵達。
這趟穿越東北航道節省的時間與金錢,以及不經蘇伊士運河省下的費用,將因支付破冰船的成本而部分抵銷。
儘管如此,取道北極仍然是比較省錢,另一個好處是可避開海盜攻擊。
北歐散裝輪船公司總經理邦菲爾斯說:「對挪威的礦物生產商,或是必須出口貨物到亞洲的瑞典與芬蘭公司來說,他們一定對這條航道深感興趣。」
因全球暖化,北極冰消融而打開的北極東北航道,已成許多航運公司躍躍欲試的航道。
之前,俄國一艘油輪8月底通過北極海,預計9月上旬抵達浙江寧波。2009年的時候,也有兩艘德國貨輪航行在南韓與鹿特丹之間,但它們中途曾在俄國卸貨。「北歐巴倫茲號」將是第一艘不中途停留的商船。
新航線同時凸顯出另一端位於加拿大上方的「西北航道」,該航道可以避免繞遠路駛經巴拿馬運河,大幅縮短大西洋與大平洋之間的距離。
http://udn.com/NEWS/WORLD/WOR4/5831086.shtml
貨輪越北極/好處有限 國內業者暫不考慮【聯合報╱記者蔡惠萍2010.09.06
北極融冰意外成為海運新航道,比起傳統航線可大大縮短航程。不過,國內海運業者表示,如果北極航道沒有安全問題,「這當然是一條很好的航道」,但是,目前仍存在風險,評估短期之內「還不會成氣候」,業者都說,近期內「還不會考慮」。
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表示,航線除了考量航程外,還包括中途灣靠的港口,目前前往歐洲的貨輪,會先經東南亞,再走紅海、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再到歐洲,這段航程途經很多灣靠的港口,可裝卸貨物。
他說,他相信越過北極的航線,「以東北亞的貨物量,貨源是夠的」,但問題是,走這條航線還要考慮船體的結構,「北極航道是不是完全OK,還要評估」,畢竟破冰船都是很厚鋼板的船,一般船體能否支撐還是個問題,長榮「還在觀察中」。
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也說,對於航運業者而言,油價的影響遠大過於航程,有些海運公司為了省油,還會「故意放慢」,或用多一點的船來跑;他說,有些海運公司從南亞要到北美東岸,「故意繞一大圈」,往左轉航行,跨過非洲好望角再到美洲,目的就是為了多爭取灣靠港口。
盧峰海評估,雖然北極新航道省時,但「好處有限」。
俄建軍事基地 宣示北極主權
俄建軍事基地 宣示北極主權【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3.29
俄羅斯展現對爭奪北極礦產志在必得的決心,總統麥維德夫已批准一項國家安全戰略,將在北極海北岸建軍事基地,並在俄羅斯的北極區建立一支專屬海防部隊,在此爭議性極大的地區巡邏。
這項由俄羅斯安全委員會擬定的戰略,將取得北極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列為2020年之前的國家重要目標。根據這項戰略文件,北極區必須在2020年之前成為俄國的「首要戰略資源基地」。建立巡邏隊旨在「確保在任情況下的軍事安全」。
前身為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聯邦安全局轄下海岸防衛單位,將執行俄國的北極政策。這項戰略並建議建立情報網,「有效掌握北極區的經濟、軍事和生態活動」。
俄國並準備立法,嚴密管制北海岸航道。在北極海的冰因氣候變遷而不斷消融後,此地區航道更便於船隻通行。俄國將立法授權海防隊攔下外國軍、民用船隻,並視結冰狀況收費,要求船隻使用俄國的破冰船和駕駛。
根據科學評估,北極富藏數以十億噸計的石油和天然氣,在北極冰帽縮小、打開新航道後,更易於開採。在科學評估北極石油和天然氣很快就可以開採後,北極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俄羅斯是在加拿大表示將投入數十億美元成立海軍巡邏隊後披露這項戰略。根據國際法,北極海岸線屬於5個國家,加拿大、丹麥屬地格陵蘭、挪威、瑞典、俄國和美國。俄國毫不掩飾其在北極擴展勢力的野心。
版主回應
格陵蘭完全自治 朝獨立邁出重要一步
全球第一大島格陵蘭,在經歷丹麥300年統治後,透過長期的理性對話與民主程序,終於在2009/6/21慶祝邁向高度自治的時代。這是格陵蘭脫離丹麥統治,最終走向完全獨立的重要一步。
◎奮鬥300年 終獲完全自治
格陵蘭面積超過216萬平方公里,人口5.7萬,以原住民伊努特人居多。1775年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的殖民地,1953至1979年是丹麥的一省;1979年獲得有限自治權,除了外交、司法和國防之外,格陵蘭島可以擁有自治議會和自治政府,負責管理內部事務。此後格陵蘭自治政府和丹麥政府舉行了馬拉松式的談判,希望獲得更多的自治權。
去年11月,格陵蘭島民衆就高度自治問題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高達72%,其中75%支持丹麥移交更多的自治權利,並將格陵蘭島的自然資源控制權交由格陵蘭自己掌握。
格陵蘭正式自治後,將接管天然氣資源管理權、司法權和警察權,並擁有部分外交事務權。但在國防和外交事務上,丹麥仍擁有最終決定權。完全自治後的伊努特人將成為國際法承認的單一民族,其獨特語言也成為格陵蘭官方語言。
◎龐大天然資源開採 攸關能否走向獨立
格陵蘭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黃金及鑽石礦藏等天然資源,但因陸地大多覆蓋在北極冰層下而多半無法開採。不過隨著全球暖化融解冰原,這些資源將比較容易開採,而這些天然資源的開採,正攸關格陵蘭能否能走向完全獨立。
目前格陵蘭經濟主要收入來自漁業,因此極度仰賴丹麥政府的財政挹注,總額占GDP的30%。格陵蘭蘊藏的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若能開採,可為格陵蘭打下雄厚的經濟基礎,擺脫經濟上依賴丹麥的現狀,才有獨立的條件。
格陵蘭位於北極地區,瀕臨北極海,而丹麥本土卻和北極海有一段距離。專家指出,北極海可能蘊藏全世界四分之一尚未發現的原油與天然氣,近來因為冰層融化,未來可能開闢全年可供船隻航行的「西北航道」,成為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運捷徑。
北極海的利益,已成為附近各國角力焦點。去年5月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麥等5國官員,曾在格陵蘭開會,討論如何分配北極海尚待開發的天然資源。由於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丹麥才得以與會,如果格陵蘭獨立,丹麥就難以參與北極海利益分配,這是丹麥要拉住格陵蘭的主因之一。
◎理性對話 格陵蘭樹立自治典範
格陵蘭獨派人士也知道自己的經濟問題,因此非常期望格陵蘭的礦藏收入增加,為有朝一日完全獨立奠定基礎。格陵蘭新任總理柯雷斯特(Kuupit Kleist)表示,如果格陵蘭人願意,格陵蘭終將獨立,但他未來4年的任期內,將會專心解決包括酗酒、家暴、自殺率偏高在內的社會問題,不會優先推動獨立。也因此,丹麥短期內還不用擔心格陵蘭自立門戶。
自治後的格陵蘭或許正要開始面對接踵而至的問題,然而,丹麥與格陵蘭以和平的方式,重新建構的特殊關係,或許可以為其他仍為主權問題紛擾不休的地區,提供更具創意與彈性的思考空間。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id=1&id2=2&nid=203000
格陵蘭島獨立了 2009/06/23
格陵蘭島獨立了,如果我是丹麥人我大概也會同意格陵蘭島獨立,因為終於可以把這個沉重的包袱放下,喘口氣吧!
格陵蘭島的獨立不知道會不會步上史瓦濟蘭的後塵,當年史瓦濟蘭從南非獨立後才發現,當他們沒有南非的經濟支援後,史瓦濟蘭就只有一個窮字可言,獨立變成另一夢魘。
格陵蘭島沒辦法發展蓄牧業和農業,那麼可以發展什麼呢?礦業嗎?不知道,小老兒的知識有限在北極圈裡開挖永凍層有多大的難度,這就太深奧了!(楨:靠暖化冰融啦!)
格陵蘭島的獨立使我想起新加坡,當年新加坡獨立是被逐出馬來聯邦的,希望格陵蘭島將蛻變成新加坡第二,不是史瓦濟蘭第二,那麼格陵蘭島的經驗可以提供我們什麼借鏡呢?是不是該討論一下蘭嶼該不該獨立!而不是台灣獨立的問題,因為台灣沒有獨立的問題,台灣只有自己如何面對國際現實的問題,如何找到一個最適合我們自己的生存點。
http://blog.udn.com/loster/3068922
格陵蘭>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0%BC%E9%99%B5%E5%85%B0
另參本館: 比賣國為榮《氣候經濟學》 氣候政治學 氣候峰會 政治科學人 《石油世紀》 《石油耗劫》
中國南極昆侖站
中國南極昆侖站是全球最好天文觀測站址
10多年的科學理論研究認爲,中國南極昆侖站所在的冰穹A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極有可能是全球最好的天文觀測站址。中國在冰穹A安裝的天文自動觀測站經過200多天的連續觀測,傳回大量科學數據,證實了科學家的這一理論推測。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了6篇。
觀測取得大量數據,其中有3G數據通過衛星傳回,另外更多的數據由今年第25次南極冰蓋考察隊員帶回。
中外天文學家通過對傳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知冰穹A地區的大氣邊界層高度、現場實況、溫度變化、雲層覆蓋及變化,望遠鏡觀測還發現了十多顆“變星”及“食變星”等。
科學數據表明,冰穹A夏季氣溫零下40攝氏度,冬季氣溫達到零下80多攝氏度,是地球上自然環境中的最低氣溫。冰穹A的濕度也極低,由于水汽對亞毫米波段的電磁波吸收較爲嚴重,在地球其他地方不能進行的亞毫米波段天文觀測,在冰穹A都成爲可能。
而這個天文觀測的波段窗口,對宇宙學研究及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等前沿科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通過聲雷達實測還證實,冰穹A的大氣邊界層高度僅15米。這就是說,我們只要在冰穹A上將望遠鏡架高15米,就可以進入大氣湍動很少的平流層進行天文觀測,從而獲得極佳的天文觀測條件。”朱鎮熹說,現在科學家擁有最大綜合口徑16米的光學望遠鏡,當在南極建起30米或更大望遠鏡時,我們將看到宇宙的邊緣!
在我國第24次南極考察中,朱鎮熹和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另一位天文學家周旭成功地在冰穹A安裝了天文自動觀測站。其主要設備包括:4個145毫米口徑、反射式大視場望遠鏡組成的“中國小望遠鏡陣”,一個太赫茲望遠鏡,兩個GATTINI望遠鏡,一臺監測低層大氣湍動情況的聲雷達。
此外,還有一座約15米高的自動氣象記錄儀,以及6臺可以自動切換的發電機和2臺中心控制計算機,還有對現場的4臺視頻監控,天文學家坐在辦公室裏即可對望遠鏡進行監控並觀察現場情況。
http://www.gznet.com/news/national/gdxx/200901/t20090131_903618.html
北極碳庫
北極碳庫 地球暖化未爆彈【聯合報╱王麗娟08.08.26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24日警告說,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北極土壤釋放出令人意想不到、大量儲藏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反過來會加速全球暖化的惡性循環。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的科學家畢爾針對報告發表評論說,目前的氣候變遷預測模式,並未將這項額外的溫室效應氣體來源列入考慮。
長期以來,科學家皆知道,全球面積多達陸塊五分之一的永凍層內,困有大量的有機碳,一旦永凍層融化,即會將溫室效應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對究竟有多少碳存在於這個北極永凍層仍毫無所知。
為能得知答案,由阿拉斯加大學費班克分校的科學家平建陸(譯音)領導的一組美國研究人員,大舉檢驗了北美洲景觀的土壤。他們共在117 個地點取得土壤樣本,所有樣本皆來自地下至少一公尺以上,以對該區所謂的「碳庫」,進行全面評估。
之前針對北極碳庫所做的評估,多數是以相對而言數量較少,深度僅40公尺,且是在北極以外地區所做的測量為依據。
新發表於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北極土壤中有機碳的儲存量,「遠高於之前所知」,約多出60%之多。這項數字約相等於大氣中所有碳含量的六分之一。
而且這項數字僅以北美洲為限,在北極北方的歐洲與俄羅斯,可能也有相同的二氧化碳量封鎖在永凍層內。
美加合勘北極
搶原油 美加下月將合作探勘北極圈大陸棚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8-12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渥太華十一日電:美國與加拿大今天宣布,兩國將合作蒐集北極大陸棚的科學資料,這是兩國為鞏固對這塊可能蘊藏豐富石油區域的主權,所進行的部分行動。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龍恩表示,美加兩國將從下個月開始,聯合研究北極圈西部的海底大陸棚。
約在九月八日左右,加拿大海岸防衛隊的破冰船「路易聖羅倫號」,將在加拿大與阿拉斯加北部的波弗特海與美國海岸防衛隊的「希利號」會合,展開為期三週的聯合行動。
龍恩在聲明中說:「透過與我們鄰邦美國的合作,我們將把科學與金融資源擴大到極致,並且蒐集重要資料,作為加拿大預定二零一三年前呈交聯合國資料的一部份。」
加拿大將於二零一三年底前,對聯合國呈交有關大陸棚範圍的資料。
數天前,加拿大代表已將加國與丹麥針對北極圈東部的研究結果呈交給聯合國,這是加拿大將北極圈領土從目前的兩百海哩(三百七十公里)進一步擴大的部分行動。
上週龍恩表示,加拿大與丹麥的這份研究,判定羅蒙諾索夫洋脊與北美及格陵蘭板塊相連,直接挑戰俄羅斯宣稱擁有北極圈大部地區的說法。
龍恩說,擴大的部分可能讓加國增加一百七十五萬平方公里面積、約等於三個法國的領土。
美國國務院的聲明說,美加的研究合作,將「協助兩國定義北極海的大陸棚」,希利號將負責繪製海床地圖,路易聖羅倫號則將判定沉積物的厚度。
版主回應
北極開發,中國真的來了嗎? 鉅亨網新聞2012-05-21
4月20日,溫家寶與冰島總理共同出席中冰關於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等多份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
觀·察
7月上旬,為期兩個月的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將起航。據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透露,這次科考船將第一次穿越東北航道。
10天前的5月10日,一場聚集了眾多中國和北歐國家極地專家的閉門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主題是中國和北歐的北極開發前景。
而一個月前的4月20日,溫家寶抵達冰島訪問,這是兩國建交41年以來中國總理的首次訪問,這次“姍姍來遲”的訪問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中國和冰島簽署的《關於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此前,中國從未與其他國家簽署過類似的協議。
北極科考、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尚未排上日程的北極航道和資源能源利用,中國的一舉一動都被北極國家和其他非北極國家看在眼里。中國官方至今沒有提出明確的北極戰略,但關於中國北極開發計劃的討論早已頻頻見諸報端。
尤其是中冰北極合作框架協議,將人們的視線又轉移到曠日持久的“中國參與北極開發”的討論上來。
這片浮冰覆蓋、總面積21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地區曾被稱作“人類的凈土”,風雪嚴寒曾經令人們望而卻步,現在為何遭到各國的競相追逐?中國又該以什么姿態參與北極事務?
中國為什么選擇冰島?
冰島,這個毗鄰北冰洋和大西洋,面積10.3萬平方公里,人口僅30多萬的小國,一向名不見經傳。盡管這里有國際流行天王比約克和北極圈旖旎的風光,但直至2011年中國商人黃怒波在此大手筆買地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之前,冰島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都未能在國人心中留下多少知名度。眾所周知,因金融危機冰島首當其沖面臨“國家破產”困境,亟須從經濟低迷的困境中走出,尋求更多的經濟合作,“闊綽”的中國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地時間4月20日,溫家寶在與冰島總理西於爾扎多蒂的會談中表示,中方愿與冰方密切在北極事務中的磋商,在極地、海洋、環境、航運等相關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促進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冰島總理西於爾扎多蒂也明確表示,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參與北極地區的和平開發利用,冰方愿與中方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合作。據了解,目前雙方的合作主要停留在極地科考和科研方面。
中國和冰島攜手北極開發早已有跡可循。2010年9月,冰島總統格里姆松訪華期間,曾專門到訪隸屬國家海洋局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與國家海洋局領導會面時,談到了兩國極地事務的合作。
據上海國際問題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保志回憶,“中國與冰島在極地科考等自然科學方面的合作已經非常頻繁,當時總統還主動提出加強除自然科學以外的極地事務合作,包括北極航線開通后,雙方在航運、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氣候變化、海冰融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充分利用北極航道并不遙遠,冰島的北極航運要沖地位日益凸顯,它必須考慮如何發揮好戰略要地的作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國,毫無疑問將從這些發展中獲取切身利益。”英國智庫皇家事務國際研究所能源、環境及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查爾斯·艾默生( C h a rlesEm m erson)指出。
丹麥奧爾堡大學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李形分析認為,中國朝北極方面發展的趨勢已經比較清晰,它必須從其中一個北冰洋國家入手,獲取支持,“冰島對中國歷來比較友好,它雖然是北極理事會成員,但它遠離歐洲大陸,獨立性比較強。”值得注意的是,冰島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西歐國家,也是第一個與中國進行自貿區談判的西歐國家。
中冰協議簽署后,有外媒擔心中國將借此機會“窺探”北極地區的能源,法新社的報導就稱“北極地區的石油儲備一直是能源匱乏的中國在對冰島訪問議程上排在前位的考慮”。但冰島外長費丁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并不擔心中國利用冰島眼下的經濟狀況謀取利益。
據專家分析,冰島是北極理事會成員中實力最弱的國家,盡管如此,它也絕不愿意缺席北極開發的任何一個環節,2009年時冰島就曾堅決反對丹麥、挪威、加拿大、美國和俄羅斯達成北冰洋沿海“五國合作方式”。在北極理事會內部,針對北極地區領土、資源和話語權的明爭暗斗愈演愈烈,冰島自然不甘落后,與中國密切合作,或能提高其底氣。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21/KFKDY9E0ODAP6.shtml?c=detail
北極海爭油氣
北極海爭油氣 英繪疆界地圖【聯合報╱編譯王麗娟08.08.07
英國科學家已針對北極海日後可能為爭奪石油與天然氣而產生的疆界爭議,繪製成第一張詳細的權威性地圖,標明現存的主權宣示、協議邊界,以及未來可能發生衝突的熱點。
完成地圖的是英國德倫大學「國際邊界研究聯合會」(IBRU)的專家,他們表示,這份地圖具有足夠的權威性,相較之下,目前見諸媒體的其他地圖都顯得太過簡略。
去年俄羅斯派遣潛艦在北極海海床插旗宣示主權。而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也可能成為北極海邊界爭議的捲入國家。俄國一插旗後,加拿大即表示將在北極的雷索路特灣建造一座陸軍訓練中心、在巴芬島北端的納尼斯維克闢建一座深水港;丹麥表示將派遣一支科學考察隊到北極;美國也說一支科學考察隊將出發前往北極,測繪阿拉斯加外海的海床。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460189.shtml
版主回應
南北極成世界各國爭奪的目標 2012-05-15 光明日報
寒冷的兩極地區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產資源,各國對兩極地區的爭奪日趨激烈。北冰洋沿岸的加拿大、俄羅斯、美國、丹麥和挪威等國紛紛採取在北冰洋海底插旗、繪制海床地形圖等行動來宣示自己對這一區域擁有主權。
南極,也成為爭奪的焦點。俄羅斯已經制定南極發展戰略。2010年10月21日,俄羅斯政府批準了《2020年前和更長期的俄羅斯聯邦在南極活動的發展戰略》,在這一發展戰略的框架內將制定保障俄羅斯在南極利益的國家計劃,戰略的實施、以及協調權力機關行動的工作由俄羅斯氣象和環境監測局負責。
這一戰略規定建造5艘科考船,一架輪式帶滑雪用起落架的新型伊爾-114-100T飛機,並對8個科考站和季節性科考基地進行改建。據俄羅斯氣象和環境監測局局長弗羅洛夫透露,南極可能將出現第六個長期運作的俄羅斯科考站。
英國也將目光投向南極和大西洋,開始謀求這些地區海底的海床所有權。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計劃向聯合國提出一項動議,要求獲得南極海底大片海床所有權,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裏。
英國外交部官員表示,英國已在搜集數據,並準備向聯合國提交對南極地區部分海床擁有主權的動議,這可能會使英國擁有南極南大洋沿岸563公裏海域內海床所有權,並享有在這一區域開採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權利。
英國1908年首次宣稱對南極部分地區擁有主權。這一區域的頂點位于南極點,並延伸出佔地面積約為172.5萬平方公裏的三角形區域,其中建有兩座永久性科考站。
我國深水鑽井平臺開鑽 肩負推進海洋強國戰略2012-05-19 CCTV
【採訪人物】
王英民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楊 進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
董秀成 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正文】
解說:2012年5月9日,距離香港東南約320公里處,一座矗立在我國南海海面的龐然大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這天,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座3000米深水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號開始首鑽,“981”的這一鑽使得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的能力從300米水深挺進到3000米深海,使得中國成為第一個在南海自營勘探開發超深水油氣資源的國家。《路透社》、《華盛頓郵報》、《俄新社》等多家媒體都以中國首座深水鑽井平台南海開鑽作為標題進行報道。
……………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205/20/t20120520_23337291.shtml
(南海 另參本館:《海權論》)
“瑞典支持中國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鉅亨網2012-04-27
瑞典國際發展合作部部長嘉妮拉·卡爾森(Gunilla Carlsson)4月25日獨家對本報證實說,瑞典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但她同時表示,瑞中尚未就此展開正式對話或達成協議,瑞典仍需與其他成員國進行討論。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曾在4月16日表示,瑞典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觀察員。由於北極地區在油氣、科研、海運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價值突出,此舉意味著中國正在尋求在北極地區更為積極的角色。
……………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427/KFJTT4FTIY5DY.shtml?c=sh_stock
韓國破冰船將勘探北極圈海域 為開拓極地做準備 北京新浪網 2012-05-15
資料圖:韓國破冰船“ARAON”號將在北極圈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開展勘探活動。
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國土海洋部15日表示,韓國破冰船“ARAON”號將在北極圈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開展勘探活動。“ARAON”號將研究永久凍土層等情況,為韓國開拓北極圈做準備。
據悉,韓國會同加拿大、美國在北極波弗特海的加拿大專屬經濟區共同推進研究項目。波弗特海位於美國阿拉斯加以北,臨近加拿大溫哥華,在1968年首次發現石油。韓國國土部認為,因地球變暖加劇而出現解凍現象,隨之北極海在資源開發和物流運輸方面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次研究意義重大。
“ARAON”號將研究永久凍土層和天然氣水合物的分布情況,以及排放沼氣對環境的影響。韓國國土部預測,在波弗特海能夠穩妥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等能源資源開發,如果正式生產天然氣水合物,將有助於韓國能源企業參加研究項目。
這次聯合研究項目的韓方負責人表示,韓國、美國和加拿大三國將確定明年“ARAON”號探測計划,還會制定長期合作方案,這將為韓國開拓北極圈搭起橋梁。
雪龍號赴南極
雪龍號今起遠赴南極 為第三個科考站覓新址
今天2007年11月12日『雪龍』號科考船正式起錨開航,它將遠赴極地執行我國第24次南極科考任務,這150天的航程它將遭遇怎樣的風浪和艱險?這第24次南極科考它又將肩負著怎樣的使命?本報記者為此獨家采訪了將要再次挺進南極內陸最高冰穹A的科考壯士———徐霞興,他在一一解答記者疑慮的同時,也讓記者觸摸到壯士一顆為科學奉獻滾燙的心!
第八次赴南極點考察
徐霞興,名字和古代旅行家徐霞客只有一字之差,這也許注定了他屬於南極。
他已經7次奔赴南極,具有豐富的南極內陸生存經驗,對南極考察懷有深深的情結。他曾經在『北大荒』插過隊,經歷過各種艱苦條件磨煉。在過去的歲月裡,他練就了一身本領,是一位技術高超的機械師。也許因為曾經都是北大荒知青的緣故,臨行前十分忙碌的徐霞興十分爽快地答應記者在浦東的極地研究中心接受獨家采訪。采訪在他們剛剛運抵上海的那間將挺進南極最高點的生活艙裡進行。
1990年,徐霞興加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1995年,是他第一次進入南極;今天,將是徐霞興第8次踏上奔赴南極的征程,他開門見山告訴記者:這次將再次踏上南極內陸最高點南極冰穹A,開展冰川、天文、地質地球物理學考察。
為『第三站』冰穹點覓址
此次科考另外一個重要任務要在極地最高點尋覓合適建址,為我國建造第三個南極地科考站。
1985年,我國在南極圈外成功建立了長城站。1989年,我國在南極圈內建立了中山站。中山站雖然在南極圈內,但仍在海岸線上。現在,我國決定建立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向南極的『心髒』挺進。
在最初的考察中,當科考隊員走出中山站800公裡後,我國的直昇飛機就『鞭長莫及』了,只能依靠國際救援。
據了解,為提高我國極地考察能力,我國到2007年先後已投入5億元,用於改造極地破冰船『雪龍』號、南極現有的長城站和中山站,以及上海基地建設上,為我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選址做了必要的物質准備。南極『第三站』主體建築將在2009年完成,在2010年前爭取全部建成。此次科考將有『黃河』艇、『長江』駁兩艘最新裝備加盟。『黃河』艇是今年隨『雪龍』船執行第24次南極考察任務的三艘小艇之一。新建的『黃河』艇增加了GPS全球定位儀、VHF甚高頻無線電話等先進設備,駕駛室現有面積約16平方米,是舊艇駕駛室面積的5倍,為科考隊員在惡劣氣候的南極進行作業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空間和設置。新建的『黃河』艇和『長江』駁主要用於第24次南極考察的物資和人員運載。
與科考人員同上南極冰穹A的還有我國首臺南極望遠鏡。該望遠鏡是由4臺14.5厘米口徑的大視場望遠鏡裝在機架上構成的一個小望遠鏡陣,南極大氣稀薄、氣候乾燥,是地球上觀測太空的最理想場所,南極天文望遠鏡將主要用於對南極內陸冰穹A地區天空內8000多個恆星進行自動觀測和數據采集。此外,一個『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冰雪環境連續測量系統』也將布設在冰穹A,該系統能遙控監測冰雪變化。
老科考人極地內陸生存記憶
冰縫如死亡陷阱
在徐霞興的記憶中,冰縫如同死亡陷阱最可怕。曾經多次隨隊進入南極內陸,2005年成功登頂最高點的機械師徐霞興是那次內陸考察的後勤保障官,負責所有機械設備的維修養護。由於經驗豐富,內陸車隊的1號雪地車由他駕駛,以便探明前進道路上的陷阱。由於冰縫過於密集,為了節省時間,最後在遇上1米多寬的『狹窄』冰縫時,雪地車連路都不繞,乾脆直衝過去。
只有遇到那些寬度達到3米以上的冰縫他們纔繞路而行。但從2號營地向3號營地前進時,他們遇上了考察中最危險的一道陷阱。徐霞興說,當時1號雪地車車頭剛剛開過一片雪地,他猛然感到車身後部向下一沈,經驗豐富的老徐猛踩一腳油門前衝了十幾米,等車停穩後纔敢下車查看,此時大家發現,雪地車與拖帶雪橇之間的連接杆已全部陷入冰縫,而這道冰縫寬度達到3米多,深不見底,足以吞噬1號雪地車及其拖帶的生活艙、雪橇。好在他們躲過了這一劫。
洗澡果蔬成奢望
由於深入南極內陸達1300多公裡,冰蓋隊的後勤補給就非常困難,出發時他們攜帶的食品,都以方便食品和罐頭為主,吃口新鮮蔬菜水果成了他們最美好的願望。
徐霞興告訴記者,出發後大家的主食是方便面和航空餐,上次過年時大家吃到了一頓胡蘿蔔和白菜,有一年,全隊只剩下一棵新鮮白菜,經過11位隊員公決,將它留到春節時炒上一盤醋溜白菜,算是讓大家過了次蔬菜癮。
除了缺乏果蔬外,冰蓋隊的用水全部依靠就地化雪融冰,南極的冰雪雖然純淨,但用煤油化雪代價昂貴,每位隊員每天只能分到一小杯梳洗用水,因此,洗澡更是成為無法實現的奢望。
最難熬的是極夜
徐霞興說,在南極這樣特殊的地方,人的性格非常重要,必須開朗、耐得住寂寞。在這種極端環境下進行生活和科學探險,時間越長,條件越苦,人所需要承受的能力越大,往往有很多人在極端條件下容易脾氣暴躁,或者產生無端的抑郁。
最難熬的日子是南極的極夜,通常在每年5月21日到7月21日。而6月21日往往是一年中最黑暗的日子,被隊員們稱為『南極的仲冬節』。每逢這個節日,大家互相祝賀,祝賀黑暗即將過去。
2001年11月,徐霞興隨大部隊去南極。次年2月15日,大部隊撤走,只留下徐霞興等十幾人在南極越冬。臨走時,隊員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載著回國隊員的大船船頭對著考察站,船長說:『同志們辛苦了,祝你們越冬愉快。』然後,非常歡騰的場面過後,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世界一片寂靜,頓時,越冬的隊員一個個眼淚禁不住湧
出了眼眶,這天晚上,所有留下的隊員都沒有心情吃飯……
登頂南極最高點
第21次科考隊執行任務,徐霞興和隊員們一起衝擊南極最高點,再有一天路程就可以到達了。當他們歷盡艱辛登上冰穹A後發現,上面竟是個30×60公裡的廣闊平臺。徐霞興和科考隊員們異常激動站在南極大陸的最高點上,隨即將13個空油桶立起來,他們把每一個隊員的名字寫在油桶的背風面,矗立在了冰穹A上。
這一天正好是中央電視臺記者李亞瑋入黨預備期滿的日子,由五個黨員組成的臨時支部,在南極的最高點上插了一面黨旗,李亞瑋在這冰天雪地的不同尋常的地點,莊嚴宣誓,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行將有50多天極晝
在此次科考任務中,冰蓋隊將從內陸行進到南極冰穹A,行程1300多公裡。由於剛好遇上南極的夏天,所以科考隊員將遇見50多天的極晝,沒有黑夜,只有白天。要說這50多天極晝如何度過,其實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天的作息時間是嚴格按手表進行的,睡覺時進入生活艙只要將窗簾堵嚴實了,疲憊的科考人員倒頭就能睡著,要說高原反應一點沒有那是假話,只是他們克服了空氣中缺氧這道難題,已經戰勝了自己罷了!在靠近海岸線的南極中山站,生活的艱苦和枯燥已為國人熟知,在距離中山站1300多公裡南極最高點,隊員們生活的艱苦卻是無法想象。
據徐霞興回憶,上次冰蓋隊員在海拔4000米的高度上進行科考,『雪龍』號上四個面積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就是他們17人挺進最高點的生活艙,空間十分狹小。徐霞興說,由於那次內陸考察人數眾多,致使2名隊員的鋪位安排在炊事艙裡,而剩下一位隊員只好委屈睡在雪地車車頭裡。為了照顧老隊員,10位有幸睡到鋪位的隊員也只好按年齡排序,年輕人自覺爬上上鋪,把下鋪讓給老同志。
作為站長中山站越冬
隨著一聲汽笛,又一次南極科考的序曲已經奏響,波濤洶湧的海洋將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未知的一切等待著他們去揭開。
此刻,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徐霞興作為24次遠征南極最高點的內陸冰蓋隊副隊長,將又一次進軍距南極內陸1300多公裡的最高點,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我們很清楚,他和隊員們將經歷的是一次極為艱難的考察,僅1300多公裡的路程,雪地車就要在冰穹上行走20多天。而且,執行完夏季最高點考察後,徐霞興還將作為中山站站長繼續留在南極,執行為期一年多的越冬任務。當他從南極勝利凱旋時,已是2009年4月底
http://news.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7/11/12/001888448.shtml
瓜分北極
北極海能源之爭 5國會商搞瓜分【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5.29
毗鄰北極海的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等5國的官員,28日在格陵蘭西部的伊魯里薩特開會,討論如何分配北極海尚待開發的天然資源,以及氣候變遷對此地區的影響。
這是5國首次針對此項課題舉行部長級會談,旨在舒緩各國因最近相繼伸張對北極海的主權而緊張的關係。北極海可能蘊藏全世界四分之一尚未發現的原油與天然氣,近來因為冰層融化,未來可能開闢全年可供船隻航行的西北航道,已成為各國角力焦點。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
與會的俄國外長拉夫洛夫稍早表示,各國有意在國際法的基礎上合作,並在決定主權歸屬時以科學資料為依據。根據國際法,各國均擁有大約370公里的北極海海域主權,結果產生面積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主權無所屬海域。迄至目前為止,各國伸張主權的舉措僅具象徵意義。
丹麥主動邀集各國會商,以免該區域的天然資源遭到任意開採。丹麥外長莫勒表示:「氣候變遷導致北極圈冰層正在融化,原本無法通行的海域與天然資源正在開放。」丹麥敦促與會各國遵守聯合國領土爭議規則,並希望簽署一項由聯合國居間協調通過的解決方案。
世界自然基金會27日呼籲加拿大政府暫緩標售波福特海的原油、天然氣開採權;基金會擔心,開採的區域可能與北極熊、鯨魚的北極重要棲息區重疊。波福特海位於加拿大西北領地以西,阿拉斯加以北。
納粹科學
納粹科學黑暗歷史的教訓
‧知識通訊評論 2008/03/12 近年來,德國一連串針對納粹時期科學家與學術資助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出的事實更為複雜。【文/知識通訊評論】
對於二戰納粹的犯行,德國一向勇於反省,最近他們再完成了納粹德國科學資助機構與科學家關係的歷史調查研究。
在德國納粹政權底下,德國科學家與學術機構究竟扮演何種角色,一直令人好奇。然而由於歷史因素與當時國際局勢,紐倫堡大審譴責了納粹高級將領的罪行,對罪行較淺的個人與一般科學家則網開一面。戰勝的同盟國需要德國成為一個強盛而和平的國家,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堡壘,因此在伸張正義的同時,留下有經驗的科學家,以重建戰後德國的科學基礎,這也影響了人們對納粹科學的認知。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少數科學家和納粹合作推行罪大惡極的計畫,例如進行雙胞胎縫合實驗的年輕醫師門格勒(Josef Mengele)或主持優生政策T-4安樂死計畫,有系統去除身心障礙者的希特勒御醫布朗德(Karl Brandt),多數科學家則於政權底下苟安於自己的研究。但近年來,德國一連串針對納粹時期科學家與學術資助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出的事實更為複雜。
一九九九年,下轄八十幾個研究機構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PS)投入四百億歐元,針對學會於納粹時期的角色與作為,進行為期六年的調查。由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科學史研究所組成一組獨立科學史家,進行「國家社會主義時期威廉皇帝學會史研究計畫」,研究結果顯示納粹政權相當重視基礎研究,持續提升研究經費,當時許多的研究也並非門格勒那一類的「偽科學」,多數仍遵照嚴謹科學方法進行研究。
令人意外的是,當時許多的科學家將自己研究導向符合納粹政策的行為,並非受到脅迫,而是出於自願,以便取得研究經費與資源。例如支持侵略擴張並參加擬定發展計畫,研究人員乃得以獲得從他國搜刮而來的資源。許多研究人員似乎不認為納粹政權是一種威脅,而是滿足其研究野心的機會。例如植物基因學家斯多伯(Hans Stubbe)曾與黨衛軍合作,於入侵俄羅斯後取得珍貴物種,諾貝爾獎得主生化學家布特南特,擔任馬普會長期間(一九六○-七二),顯然對柏林生化研究所使用取自集中營的血液檢體的行為知情。(參見《知識通訊評論》第十期〈納粹德國科學家的歷史角色〉一文)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這項勇於反省的調查,普遍受到科學界的肯定,而馬普學會在預算大幅縮減下,亦不改變該調查的研究補助。另一項令人矚目的計畫則為針對學術資助單位,德國研究學會(DFG)為期七年的調查,調查於上週結束。歷史學家兼研究計畫主持人,弗萊堡大學的賀伯教授(Ulrich Herbert)接受《自然》雜誌訪問針對該調查提出看法。
你們獲准查閱哪些資料?
我們獲准調閱德國研究學會自一九二○年成立以來的所有歷史文件,這些文件很重要,因為我們要透過這些文件瞭解當時科學家提出哪些經費申請,然後我們才能檢視他們用這些經費做了哪些研究。
調查過程中有何發現?
調查過程並沒有發現其他新的驚人罪行,和我們原本預估的相似。那些眾所周知惡名昭彰的罪行,例如安樂死計畫(T-4 euthanasia program)和人體實驗等,戰後紐倫堡大審時就已提出討論。但我們發現可以說完全「正常」的教授(不只是那些瘋狂支持納粹的教授),都會調整研究方向來來配符合納粹政策。舉例來說,從研究經費申請文件就可以看出,有多少教授參與納粹德國預期戰勝後向東擴張的發展計畫,此一計畫將造成三千萬人的奴役與死亡。
當時產生的影響有延續到一九四五年以後嗎?
由於我們的研究範圍不只針對納粹時期,是涵蓋了一九二○到一九七○左右,因此我們能夠更為廣泛的瞭解德國知識學界如何受到一次戰後崛起之民族主義的影響。我們發現其影響沒有止於一九四五年,效應甚至延續到一九六○年代世代交替後才逐漸消失。我們也發現當年將猶太裔與民主派人士逐出大學的舉動,大約四分之一的教授受到波及,也阻礙了今日生物學的發展。二戰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在各國蓬勃發展,德國卻遠遠落後。但在另一方面,例如癌症研究領域就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事實上有些領先的研究是由納粹所資助的,也因此為德國在戰後留下了優良基礎。
這些發現對今日有哪些意義?
今日廣為接受的政治思想認為,聯邦制比中央集權更能抵抗極權主義的興起,德國一九四九年憲法即依此概念廣泛引入了聯邦制。但數年前歷史學家對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研究調查結果,納粹期間,任職於權力集中的馬普學會科學家,與任職於其他權力相對分散的各大學科學家的作為,並無顯著差異。因此無法認定只要有聯邦制就足以對抗一切邪惡。
大學與納粹政權妥協合作的理由,和一般民眾相同,因為接受納粹的政策能讓保守的教授繼續保有教職。當時沒有人對這些政策提出什麼有組織的反對,對異議也沒有公開討論。因此儘管一九二○與一九三○年代,對身心障礙者施行安樂死的作法在許多國家引起廣泛爭議,在德國不但沒有引起爭議,反而加速推行。這些歷史經驗揭示了壓抑多元意見,終將導致不可收拾的激進作為,因此德國對幹細胞研究特別謹慎的態度也就不令人意外了。我們已經嚐過不謹慎帶來的惡果,儘管這些持續不斷的公開討論可能減緩了研究進度,我們仍應以此為榮。
你認為其他國家如俄國或中國,也應該進行類似的調查研究嗎?
身為德國人,我不敢說其他國家都應該效法德國進行這樣的研究。但我認為曾經經歷極權統治的國家在轉型之後,透過對各級機構的歷史研究都能有許多收穫,尤其是針對特別容易妥協合作的學術體系進行調查。揭開過去的陰影、對過去犯下的錯有更深的瞭解,都能使我們更有信心不再重蹈覆轍。檢視這些錯誤是否延續也同樣重要,我們發現學術圈中許多當年與納粹合作的人,在民主化後依然平步青雲。各國當然有權決定是否進行這類研究,但就我們的經驗而言,收穫相當豐碩。
北極航道
中共盯上北極航道 國際關注>中時008.01.25亓樂義
由於氣溫不斷升高,冰封的北極有可能在二○一五年出現一條航道,中共對此極為熱衷,並積極拉攏冰島,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俄羅斯媒體更是邀請專家,探討中國進入北極航道的能力。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者韋德,最近在《金融時報》發表專文,提到本世紀的北極氣溫將快速上升,最快二○一五年之前,北極將出現一條航道,不是破冰船亦能在全年大部分的時間內通航,「而中國對這條航道極其熱中。」
韋德在《更暖的北極需要航運規則》的文章中指出,世界尚未開發的石油儲備有廿%至卅%埋藏在北極海底,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冰洋勢將成為全球經濟爭奪戰的前線。
韋德認為,北極一旦出現新的航道,將大幅縮短從太平洋橫穿北極直抵北大西洋的距離,同時該航道比目前從上海出發,經蘇伊士運河轉往荷蘭鹿特丹,距離足足縮短一千英里,「中國對這條航道尤其渴望。」
形勢的發展,使得位於北極航道附近的小國冰島,其地緣戰略價值水漲船高,中國則早有部署,目前在冰島首府的各國使館中,中國的使館規模最大。去年,中國盛邀冰島總統訪問大陸,給予極高禮遇。同時,中共正積極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國。
從北歐國家的角度看,並不樂見其他國家在此開採深海油氣,以免帶來汙染。但就開闢航道而言,肯定為中國所期待。目前,北歐各國港口都停靠不少中國遠洋運輸船,標有「中遠集團」(COSCO)的集裝箱隨處可見。
北京《環球時報》引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惠根的話說,去年北冰洋的冰融速度確實超出科研預期,但能否因此而斷定二○一五年北極就能出現航道,恐怕難以預測。
可以肯定的是,北極一旦出現航道,意味中國通往歐洲大陸將多出兩條選擇。一條是西北航道,從加拿大北部穿越進入大西洋;另一條沿著俄羅斯的北冰洋沿岸,一路橫貫經巴倫支海、挪威海進入大西洋。
楊惠根說,以西北航道為例,比目前走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到地中海的航道,起碼縮短一周航程。
塵俠
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競爭有其歷史沿革及時代意義(甚至有某種程度互相制衡的正面意義)
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軍事競爭不知有何意義...
我想想...
除了製造兩岸間的不安與敵對
也製造了島內民不聊生的話題
更製造了白手套上下其手的空間
你少說一項
還可以因兩岸緊張
而製造"混水摸魚"的空間
以及"以假亂真"的空間
南極冰層底下 專家:有古河流蹤跡 2023-10-26
根據《每日科學》報導,英國杜漢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衛星與回聲探測掃描南極東部一塊約3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結果發現在冰層底下發現由河川切割成的河谷與山脊,據估計該河谷可能在1400萬年前形成,但不排除可能比南極東部全面被冰雪覆蓋的3400萬年前還要久遠。
因冰川的重量遠大於河流,因此南極等會產生大量冰河的地區,地表應該多為冰河地形,如U型穀、鼓丘或外洗平原等,但卻出現河川地形,杜漢大學地理系教授詹米森表示,南極冰層下的地形會影響南極冰川如何移動,若能對南極地形有更多瞭解,有助學界瞭解全球暖化下,冰川融化對周圍國家的影響。
「人類對南極表面的瞭解,甚至比火星表面還少!」杜漢說,地球雖然會有氣候冷暖週期,但此地的狀況顯示,南極東部的氣候應長年穩定,即使海水面上升、冰層減少,但外營力(風、流水侵蝕)對此區的影響甚小,這也有助於科學家對長年冰封的南極有更多瞭解。
《CNN》提到,依據古氣候資料顯示,南極在3400萬年到1400萬年前,均溫可來到設置3到7度,比現在還要高,而且河流周圍應該有植物存在。此論文被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科學家希望透過此論文,推估未來氣候暖化下,地球可能的生存條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