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 06:47:17阿楨

學者真好賺


學者真好賺?瞧你評的像《文化很好賺》一樣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90/20060405071627/

酸啥?本館不用「學商兩棲」「一魚三吃,以書養書」,單靠生活所餘,便能藏書二萬冊、影音文物各數千。

愛書人龔顯宗 用筆耕賺買書錢【聯合報07.11.04記者徐如宜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龔顯宗是愛書人,數萬冊藏書堆滿了研究室、宿舍和四間房子;最近書又快「滿」出來(楨:太不會裝了吧,本館廿坪便能藏書二萬冊、影音文物各數千)。著作等身的他說,買書不像抽菸喝酒,是最沒有後遺症的嗜好。
64歲的龔顯宗,是國家文學博士,專長領域為中國文學史、明清文學、古典小說、婦女文學等。小時候家境不好,不過祖母的兄長是詩人林友笛,念過書的祖母教他以閩南語背詩詞;小學時偷看父親的三國演義,後來是教了三年小學才報考大學。
書在他心中,和家人同等重要。為了買書,他可以把其他的生活開支全省下來;大學時很單純,月初只要把1個月300元的伙食費先交給學校,「確保自己不會餓肚子後,剩下來的錢就可以盡情的買書了!」
多年來一直買,書愈來愈多。為了藏書,除了研究室和宿舍外,他將台南的三間房子、嘉義朴子家裡,統統用來放書。數萬冊藏書中,最多的是文、史、哲類,然後是政治、經濟、社會科學類,藝術、音樂類也不少。
「有些書要精讀,有些書略讀即可。」他說,像鹿橋的「人子」,就讀了五遍以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與體悟。這麼多書,怎知哪本書放在哪兒呢?記性很好的他不會買重複的書,哪本書大概放哪兒,都在他的腦子裡。
買這麼多書,可需要不少錢呢。龔顯宗不藏私的公開「撇步」,那就是「以書養書」!雖然前前後後出了卅本書,但大都分屬於學術書籍,賣得不多,版稅有限。
他勤於筆耕,例如一本「女性文學百家傳」,1個月1篇,1篇發表在平面媒體稿費5000元;寫了80篇後,集結成書收版稅;其中內容可以再衍伸進行學術研究,發表在期刊上,再賺稿費,每個層面的讀者群都不同。「這叫一魚三吃,以書養書!」可作為愛書人參考。

兼職作家正職教授 大勢所趨?2007/11/02【校園特約記者楊玲

近年來「兼職作家、正職教授」被冠上「學院作家」的專稱,對當代文學產生不小影響,國北教大語文與創作系最近更舉行「學院作家學術研討會」深入探討。
中國新文學副會長古遠清認為,學院作家是20世紀以來台灣文學的「勁旅」,有助提升作家素質,包括白先勇、王文興、鄭愁予、楊牧、張曉風、夏志清等當代重要作家,均是從學院的搖籃中孕育出來。
有趣的是,大陸與台灣剛好的相反,重要的作家多活躍於圍牆之外,如舒婷、王安憶、王蒙等重量級作家,因文化歷史因素,均未曾上過大學。
聯合報副刊前主編陳義芝表示,中國學院作家由來已久,著名如曹操、曹植父子為首的「建安文人集團」、乃至現代文學中無人不曉的胡適、徐志摩、卞之琳等人。他以詩人為例,認為學院詩人多具有對形式與體制有所追求、喜歡探索真理及重視生命的意義等的特色。
詩人孟樊則以日治時期著名學院作家杜國清,引入的新客觀主義為切入點,認為起源自德國的新客觀主義,深切地影響了台灣詩壇,成為研究台灣學院詩人不可輕視的關鍵。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維樑說,在學院作家當中,余光中可算是最有「本色」。因為余光中把學者作品中的「博雅」之氣表現淋漓盡致。
國北教大語創系李嘉瑜副教授則認為張曼娟是當代學院作家的奇葩,在正統文學與通俗文學當中自成一家,成了「中間文學」的代表,也改變了大眾對暢銷作品如言情小說的刻板印象,提升了大眾文學的精緻度。
韓國東國大學文學院金榮哲院長對作家李昂十分推崇。他認為李昂是台灣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在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下,李昂以《花季》、《殺夫》等經典作品,勇敢展開對女性的審視及人性的深層窺視。

防轉私校 坐領雙薪 公立大學教授延退10年2009-11-09 中國時報 林志成
 
     公立大學每年約五百位教師退休,有些人轉到私立大學任教,同時領兩份薪水,又阻礙年輕博士進大學任教機會,不符社會公平正義。教育部表示,正著手修改《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領月退條件由「七五制」改為「八五制」,強迫公立大學教授延後十年退休。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表示,最近她辦公室接到許多年輕人的電話,他們都擁有國內或國外大學博士學位,想要進大學教書,卻不得其門而入。他們都說,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紛紛轉私大任職,一邊領政府月退俸、一邊領私校全額薪水,還卡住私大教職名額,他們很不滿。
     洪秀柱表示,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未來有幾十所大學可能倒閉,一大堆大學現職教師要失業;如果又放任公大教授退休後轉任私大,年輕人更沒機會。這個問題已造成「不同世代間的對立」,政府應設法解決。
     目前公立大學教授服務滿二十五年、年滿五十歲得支領月退休金,即「七五制」。「八五制」是公立大學教授服務滿二十五年、年滿六十歲才能領月退休金。
     教育部統計,近三年共有一五一三位公立大專院校教師退休,絕大多數是五十多歲退休。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說,公立大學教授五十多歲辦退休已形成「風潮」,但他們沒有真正退休,而是被私大以更好條件挖角,除了領政府月退俸、還領私立大學高額薪水。這種「領雙薪」現象有違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吳武典表示,他幾年前到美國拜訪一位老教授,這位教授聽到台灣學術界「領雙薪」現象,直呼「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
     美國的私大如果接受政府補助,公立大學教授退休後轉任過去,只能有一份薪水。
     對雙薪現象,教育部人事處長陳國輝表示,現在要從調整退休制度著手,擬從「七五制」改成「八五制」,一旦在立法院修正通過,往後公立大學教授要比現在延後十年退休,減少領雙薪的時間。
 
公校無路私校無門 年輕博士晾著2009-11-09 中國時報  林志成特稿 
 
     目前國內在學博士生約三萬人,每年三千多人畢業。在少子化及國立大學教授退休轉戰私立大學兩大風暴襲擊下,年輕博士進不了大學任教,長期下來,台灣學術界新陳代謝慢,非國家之福。
     台灣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預估到民國一一○年,可能有六十所大學面臨倒閉,未來有幾千名大學教師要失業。
     因為學生愈來愈少,大學每年只會縮減教師員額,開新員額機會不太。
     以興國管理學院為例,因為招生成績不佳,今年一口氣解聘十多位教師。在這種狀況下,年輕博士要進大學任教,只能靠有教授退休,他們才有可能補進去。
     但在教育部評鑑制度下,台灣學術界近年出現一個現象,大學教師流動方向是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對做」,公立大學吸收私立大學出色教師,私立大學則向公立大學退休教授招手。兩邊都將年輕博士晾在一旁,不願給他們機會。
     現在年輕博士要在大學工作,有人是當兼任老師,賺鐘點費。
     一名博士表示,他在全台各大學跑透透,一周兼十六堂課,鐘點費共四萬多元,扣除交通費,所剩無幾。
     一名博士的養成耗日費時,即使一路讀書順遂,拿到博士學位可能三十歲了,可見讀博士是一項大投資。但現在的台灣社會卻讓這群高階人力找不到出路,他們愈來愈哀怨。
     台灣每年培育一大堆「土博士」,加上國外回來的「洋博士」,如果好好運用,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台灣學術界如果不給年輕人機會,形同在一池死水裡玩,長遠下去,必然不利學術發展。
 
私校:國立退休教授 僅占少數缺2009-11-09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現今教職一缺難求,國立大學教授提早退休,轉到私校任教,引發公平正義問題。但私立大學強調,國立大學退休教授在私校任教者比例並非很高,年輕博士只要有好表現,還是有獲聘機會。
     私校常祭出重金挖人,國立大學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台大主任秘書廖咸浩說,有研究產出的老師提前退休轉任私校,當然是學校的損失,校方一定設法留人。無奈大學教授薪資不夠彈性,一旦國立大學有老師被挖角,能加碼留人的空間很有限。
     「私大不可能通通聘國立退休老師,」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強調,該校教師來自國立大學退休者,不到全校老師的一成。校方還是喜歡聘有潛力的年輕老師,「從頭培育起,更能對學校產生認同感。」
 
教授薪情差 大師難留 新秀難招2009-11-09 中國時報 陳至中/台北報導
 
     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近年積極向台灣學術人才招手,根據非正式統計,大陸公立學校已有十五%的教授平均月薪超越台灣,且差距正逐漸拉大。學者憂心,台灣的薪資條件再不改善,不僅優秀教師會被挖走,也很難再吸引潛力新秀,學術界將出現嚴重新陳代謝問題。
     台大副校長陳泰然表示,一九九三年到大陸訪問時,老教授一個月才領五百元人民幣,現在已成長到一萬元人民幣,月薪十萬人民幣者比比皆是。
     大陸十五%的教授 月薪超越台灣
     陳泰然憂心的是,香港、新加坡薪資條件領先台灣已是多年的事實,但畢竟規模較小,威脅仍能應付。可怕的是最近大陸急起直追,政府敢投資、敢挖人,政策也非常配合,教師薪資彈性化,同一系的教授薪水甚至可以差到五倍。
     相較之下,台灣教授比照公務員,薪資相當「扁平化」,優秀者和一般人薪水一模一樣,很難吸引一流大師來台,連自己的優秀人才也可能外流而保不住。
     對岸近來又祭出眾多手段,針對「Hi-Index」(高引用率)教師,除了政府每年補助人民幣一百萬,各大學還會額外加碼五十萬左右,「拿這個條件來台大挖人,一堆人會被挖走!」陳泰然相當憂心。
     薪資扁平化 卡住學術界新陳代謝
     對於台灣的大學來說,期待政府改變薪資扁平化的問題並不容易,許多學校只好自籌經費加碼。以台大為例,數年前在教授上加一級「特聘教授」,以校務基金每月給予多十%至二○%的薪水。但仍不夠,去年又再加一級「講座教授」,加碼五○%至四○○%,專為保住院士級與國家講座級的教授。類似措施在成大等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也多有設置。
     成大校長賴明詔也擔心,除了資深教授可能被挖走,台灣也很難吸引到具有潛力的新人。另方面,若大學加強爭取「大師級」教授,在經費的餅沒做大情況下,勢必會擠壓年輕人的機會。
 
提升競爭力 學者有建議 求生之道 一. 補貼薪資 二.減少時數2009-11-09 中國時報  陳至中
 
     隨著全球化趨勢及中國大陸的崛起,國際間學術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台灣學術界在激烈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學者建議,除了讓大學自籌經費補貼薪資,也能朝減少授課時數、增加研究計畫中的人事費用著手,改進「齊頭式」的平等。
     鄭瑞城擔任教育部長時代,就曾和國科會討論,計畫將國科會管轄下研究計畫案管理費中的人事費,從上限十五%調至四十%,以迂迴方式為學者加薪,但該方案被行政院打回票。日前馬英九總統召集跨部會座談,出席單位包括教育部、國科會、中研院,以及中研院士朱敬一、台大副校長陳泰然、成大校長賴明詔等人談及該方案的可能性。
     當時會議並無結論,賴明詔表示,主要困境在於經費有限,餅很難再做大。
     例如,教育部早就給大學三十%的薪資彈性,但如果沒有額外經費,要加一人的薪資,就只能減另一人,沒有學校敢這麼做。
     陳泰然也說,國科會的計畫人事費若提高,勢必得降低核准率,刷掉更多計畫,牽扯到眾多既得利益,「一定會有很多人在報紙上罵!」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表示,從國科會計畫著手雖然可行,但可預期的反對勢力很大,日前行政院已決議暫不考慮,改朝從檢討整理薪資結構的大方向著手。
     此外,學者也提出幾個可行方法,賴明詔認為,要吸引潛力新秀,可從減輕教學時數著手,現在台灣新進教授動輒要上三、四門課(一周六至十二小時),光備課就來不及。學校可多聘兼任教師,專職教學,讓正值旺盛的教授多點時間放在研究上。
     陳泰然也認同該想法,學校應對新進教授有更多保護,例如減少授課時數,給予生活津貼和住宿補助等,「尤其是在台北,租個房子等於減薪一萬多元!」
     但要有配套措施,陳泰然說,例如比照哈佛要求新人需在六年內受檢視,不合格就淘汰。台大正研擬要求新教授的學術生產力應排在所屬單位前十五%,「要比老教授還要行,才會有進步!」

「當臨時工 早知就不讀博士了」2009-11-09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四十一歲的阿宗花了九年在國內頂尖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但因找工作不順利,目前在教育部搶救高階人力失業的擴大就業方案中,做為期一年的臨時性工作。而他有高中同學畢業當警察,起薪就五萬多,他感慨,「早知道就不要讀博士了!」
     「學生來源減少,現在大學幾乎開不出新教師名額,加上私立大學為讓評鑑成績好看,紛紛找公立大學退休教授任職,堵死了年輕博士的機會。」阿宗感慨說,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他不會讀碩士、博士。阿宗的高中同學中,有七個人當警察,二十歲開始工作、起薪就五萬元。阿宗說,他晚同學二十年才開始工作,現在薪水四萬多元,真不知讀博士要幹什麼?
     年輕博士任教之路艱難,造成正在讀博士班學生心生警惕。清大光電所博士班一年級王奕智說,要在大學取得教職非常困難。除非再到國外進修,然後好的研究成果,加上有力人士推薦,才可能找到教職。
     目前在英國倫敦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的林柏儀打算學成後回國服務,但他已感受到不小的就業壓力。他說流浪博士不只是個人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則指出,有些年輕博士一份薪水都領不到,資深教授卻領兩份薪水,教育部大學評鑑制度是「元凶」。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應,如果大學評鑑制度不夠好,可以檢討改進。但年輕博士進不了大學當專任教師,主要是學生人數減少,學校開不出新教師員額所致。
 
誰在乎教育均貧現象?2009-11-09 中國時報 【郭 位】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簡稱高特)今年九月公布的二○○九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台灣僅台大一校以第九十五名列二百強。至於前幾天公布的上海交大(簡稱上交)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台灣也只有台大列入前二百名。我以為台灣有些大學,如清華、交大等實力都被低估。然從全台教育投資比重(佔國家生產總值的五.九一%)及台灣優秀勤奮師資特性看來,如此成績,反映出台灣高教均貧的現狀,以及由此造成的結果,值得反省。
     法國人口逾六千四百萬,大學數僅八十多所。相比之下,台灣人口約法國的三分之一,卻有兩倍之多的大學,資源嚴重稀釋。政府推出五年五百億追求卓越(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今年全年預算達四百億台幣),僧多粥少,無如杯水車薪,研究品質因稀釋而下降。指考七分能上大學,全台碩博士學位擁有人直逼八十萬,碩士畢業生當學士畢業生用,學位因淡化而貶值。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亟需改善。
     台大去年高特排行落到百名外,校方不滿意。今年首次進入高特百名,理應歡欣鼓舞,然有學生對「百大」反感,名士又多指摘,認為校方只注重論文增產以求排名上升,忽略了學生需求及大學的社會責任。其實,台大的論文發表相對而言在此次高特排名中並非排名上升的主因。須知即使後兩項顧慮表面言之成理,其實也與評鑑意見相左。由此看來,台大並未忽略學生的需求,而且還頗為社會認可。
     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少有人注意品質管理。高等教育機構也不例外。大學評鑑從入學標準及學生畢業後的表現、教授的教研、大學資源的多寡、學校的推廣,乃至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及國際化的影響包羅甚廣。其中有些可實體評量(tangible),有些則不具實體評量(intangible)性。
     對教師作教學評鑑,四十多年來,廣受採納,為品質保證的濫觴。依據學生的反饋評鑑教師的教學與依據發表論文的質量而評定研究成果的做法,已為教研評鑑指標實體評量的重點,為世界各大學普遍採用。至於大學對社會的貢獻,及學生因受教而對社會長期的影響等,則因不具實體評量性而鮮有具體研究,易淪於自說自話的陳年傳統。不該成為反對教師評量、發表論文及提升排名等的常用藉口。
     高特及上交兩項具公信的國際排名指標所依據的評鑑標準,未必人人贊同。然而依據客觀條件的排行榜普遍為各界採用。不論在海內外,許多公司錄用員工時,都用以參考。某些公司甚至明文規定不面試排名低的學校的畢業生,往往新人的起薪點也與畢業學校的排名關係密切。中學生選校升學,也會看大學的聲譽或排名。此中的取捨,就包含了可實體評量的評鑑。
     大學的特色專長,或許在總體排行榜上難以充分顯現。各學科排名榜,則可視為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其實,中學生選校不選學科是不明智抉擇,因為各大學特別學科的排名與全校的整體排名可能大有不同。選校不選學科既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未能提供年輕學生最佳選擇。各中學有義務就畢業生的興趣來選擇最佳的學科,避免選取較佳排名大學中表現較次的學科。此外,各中學及家長也應就學生本身對環境的適應性提供選校選學科的參考。
     與此類似,碩士、博士生應追隨與自己興趣專長相似的優良導師,而避免過多考慮大學甚至學系的排名。
     無論做學問、服務社會或製造產品,都講究品質。國際及科系排名可評鑑大學及學科的教研質素,其標準、細則雖非十全十美,但評鑑的理念不錯,值得探討與重視。僅著迷於排名固然將引人走火入魔,未必可取。但若無國際評比,任由各大學自說自話,其結果更令人無所適從。
     大學教研評比不應淪為政治化工具或情緒化發洩。台灣各界對於高等教育應本著提升品質的精神,多多努力。(作者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另參本館:
 
 瘦馬與肥貓   教革會 流浪教師  教育亂像 過勞死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能者多「導」 學者真好賺 大專自生自滅 中國大學排名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繁星黑洞 《搶救大學》 《國家精英》 《教改錯在哪裡?》 《人:學術者》 《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 《教育社會學理論》 《文憑社會》

上一篇:潔癖氣喘症

下一篇:假科考之名

阿楨 2022-09-04 06:38:09

政府不給力,名師兼職補習班成公開祕密,為何很少抓到?

違法開班兼課/打著名校光環 教師補習兩頭賺 2022-09-04 聯合報

台中一中教師違法在外補習,其中化名「劉○」的劉姓化學教師,也曾是台中一中科學班老師。本報掌握,劉師除自己開家教班,也在合法補習班授課,該補習班今年貼出榜單,有廿一人錄取台中一中科學班,占總錄取學生數七成,引發家長質疑。
台中一中澄清,劉師近三年來都非科學班任教教師,也未涉及科學班入學命題。台中市教育局表示,已請台中一中研議科學班命題方式,以國中教材為範圍,邀集其他設有科學班學校教師聯合命題,以求公平多元。
「補劉○老師的課,考上科學班就沒問題。」有家長透露,劉姓教師在南屯區大墩路一家補習班開課,業者會向上門洽詢的家長、學生推銷這名「王牌教師」。因科學班高三會到大學先修,加上新課綱重視在校學習歷程,聽到該師扛著一中招牌,對於想讀科學班的學生或家長,有很大誘因。
有高中校長表示,補教業會針對升學需求開班,想考科學班的人屬於少數菁英,專攻這方向的補習班也少,考取率自然也高。且補教業要開專攻科學班的課,一定得找到相關師資,才能說服家長、學生。不過,該校長坦言,教師頂著一中招牌去補習班開課,如果太光明正大,難免會被人眼紅檢舉,有時家長不滿意成績也會投訴,「已經違法在先,自然引來爭議」。
教育界表示,教師去補習班開課違法,多轉為私下開家教班,很難證明是兼職,成為灰色空間;通常老師私下指導幾名學生,業界多半能接受,若涉及公開招生,或家教班學生數過多,就會踩到紅線。
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余海倫說,教師在外兼職補習,校長、主任或同事常心照不宣,但教師應負起身教、言教,不該睜一眼、閉一眼。

阿楨 2022-07-12 07:48:06

再看李妍慧出任民進黨發言人的玄機。廿年前,李妍慧以廿五歲之齡當選,成為新竹市最年輕的議員,但她當時所屬的政黨是「台聯」。其後她退出台聯,直到二○一六年五月蔡英文執政,她才易幟加入民進黨,成為「湧言會」成員。今年四月中,李妍慧被安排出任民進黨發言人,事實上幾乎不曾見她代表黨發言。據了解,此一安排,其實是要她承諾今年放棄參選市長及議員,以交換民進黨提名她參選下屆立委,也為蔡英文提名沈慧虹參選新竹市長排除障礙。媒體爆料,李妍慧近十年曾兩度因財產申報不實,遭監察院裁罰。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三月公布,因「所得異常增加」而未說明,被罰三百萬元。此事,對照林智堅兩篇碩士論文高度抄襲,外界自然高度懷疑此中複雜的政商往來。
  如此錯雜的政、商、學關係,令人難以下嚥。倒不是這些事多麼聞所未聞,而是台灣民主躑躅卅年,那些被視為必須革除的陋習,卻是「代代相傳」保留了下來。政權三度輪替,那些民進黨在野時口口聲聲要打倒的東西,包括政商劃清界線,包括黨政軍退出校園,包括政治誠信和學術透明,它不僅惡習全收還變本加厲。論文門至此,只剩惡臭沖天。
  回應
青出於藍,勝於藍....黑金勾结
昌益董座楊玉全,二○二○年的大選成為蔡英文第三大政治捐獻者

阿楨 2022-07-12 07:43:22

林智堅抄襲案,扯出綠營政商學臍帶 2022-07-12 聯合報

不顧雙論文抄襲案沸沸揚揚,林智堅仍毅然辭去新竹市長,帶著蔡英文的加持,披掛跨區參選桃園市長。從連日來各媒體揭露的訊息,林智堅的論文抄襲事件其實已不僅關係學術倫理,更牽扯著民進黨與中華大學及知名建商間錯綜交疊的政商關係,據報導,該建商還是蔡英文兩年前大選的第三大政治獻金提供者。從這些蛛絲馬跡,或許,可以進一步觀察綠營為何力挺林智堅。
  因林智堅論文門事件而聲明大噪的私立中華大學,董事長是兼有民進黨發言人及新竹市議員身分的李妍慧。這點很不尋常:一名地方民意代表,已經擔任執政黨的發言人了,何以還能分身出任大學董座?據報導,李妍慧之夫楊勝翔是當地知名建商昌禾建設公司的總經理,屬「昌益建設」、「昌禾集團」家族成員;而昌益建設董事長楊玉全是中華大學主要出資者,楊勝翔則是楊玉全之姪。這一連串臍帶關係,李妍慧的角色似乎正介於政商間的樞紐。
  從這次抄襲事件,可以隱約觀照出政、商、學三條交錯的脈絡。從企業的角度,經營者自然是藍綠兩營都必須投資,昌益建設即是如此。尤其,昌益集團擁有中華大學這樣便利的工具,更成為幫地方民代、官員打造「學歷金身」的巧門,不少新竹縣市首長都在中華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包括前台中立委顏寬恒也在這裡拿到行政管理碩士。
  昌益建設透過中華大學的白手套,幫官員民代在學術上快速鍍金,擦亮他們的學歷招牌。正因為不是什麼熱門名校,學位的授受不會受到外界太多檢視,也就愈發順手。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賀力行,遭質疑指導過四七三名碩博士,一年平均指導近卅人;有如學位量產機器,令人驚愕。巧的是,賀力行也在昇益開發擔任獨董。
  相對的,中華大學是否藉著這種「碩博士搖籃」的關係培養,也從政府機關取得各種標案,昌益建設或昇益開發是否也可能取得各種建案變更地目或核准過關的便利?在選舉時刻,建商往往透過個人或企業名義捐款,向政黨或政客輸誠及投桃報李。目前擔任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的昌益董座楊玉全,果如報導在二○二○年的大選成為蔡英文第三大政治捐獻者,外界更須瞭解此中的對價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