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美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原型最快年內完成 1枚成本飆到13億 2024/03/29 中時
洛馬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然而,《保加利亞軍事網》28日報導,焦點正逐漸轉向不斷攀升的成本。如今美國分析家對「暗鷹」系統內每枚飛彈的價格節節高漲表示擔憂,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價格高達 4,100 萬美元(約13億台幣)。
相對的,美國配備核彈頭的核威懾骨幹「三叉戟2型」(Trident II)飛彈,成本還少了1000萬美元。隨著「暗鷹」零組件面臨測試挑戰,令人不禁納悶,這價格是否還會進一步上漲。
而中、俄等國正不斷開發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其中北京位居領先地位。而設計「暗鷹」這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就在於遠距離壓制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並鎖定其他高價值/時間敏感目標加以攻擊。
回應
又是騙錢計劃的一項,,中美已全面攤牌了,光是制造彈體的高耐熱材料美國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大陸貨了!反正美國軍火也已被俄烏戰爭證明是破產淘汰品了,繼續騙錢!
不盡是買不到便宜貨, 是根本做不出來。
研發中的飛彈不代表有用,美國現在研發好像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研究飛彈推力的發動機,等發動機成功才去結合飛彈驗證氣動力,導控,結構等等,要試了又試都沒問題才會交給部隊,但現在美國沖壓引擎還屢試屢失敗,那整顆飛彈怎麽會成功。
被俄中领先雨年後, 老美似平終能造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樣, 老美可能是世界第三個國家擁有此導;也可能是第五個擁有者, 排在俄中伊朗胡塞之後。
如果要打掉中俄,至少五百萬枚。
逾4兆!美國哨兵洲際飛彈 成本暴增37%慘遭調查 2024/03/29 中時
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飛彈計畫預期成本暴增37%,來到4.2兆左右,原因是大量軟硬體設計都已經過時,包括對核彈發射井和連接電纜,都需要開挖以及修改升級,暴增的成本,已經觸發了美國用來避免國防預算大幅失控的法案。
回應
過時的東西太多,美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持新的任何軍備計劃,大陸的可都是新造的第三代第四代導彈,還是極音速無法攔截的導彈,每天在替美國吹牛的媒體,真是在用嘴炮欺騙大眾來抗中。
阿楨
大疆無人機強大功能性讓烏俄雙軍既怨又稱讚
烏採購中國雲輪無人機
回應
美國光明正大賣武器,怎麼了嗎?
烏俄民用改軍用,關我屁事啊
L15將出口阿聯酋 與運20“鶻鷹”亮相阿布達比防務展
2023-02-20,第十六屆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IDEX)開幕,中國軍工國家團參展,在新一代教練機L15表演機與阿聯酋成功簽約下,有人機展品包括L15、運20和五代機FC-31鶻鷹,無人機展品包括翼龍10A、AR-500W、AR-36及VESPA虎頭蜂,同時還展示了外置式火控系統的實物。
相關新聞資料
阿聯酋在IDEX以9億美元購AR3(PHL-16外貿款)採模組化設計,火箭彈從最107毫米到750毫米/射程40-600公里,也可射戰術/反艦導彈。採用衛星制導\光學制導技術命中精度在幾米之內,可在大氣高層進行S彈道機動。比美國海馬斯的40-300公里更遠、更狠。
052D南寧艦:參加2023阿布達比國際海事防務展,將助力外貿版10億美元052DE出口
052DE基於052D改造而來,長161米寬18米,柴燃混合動力系統驅動,最高航速32節,續航力18節時4000海裡;未進行海上補給狀態下,海上自持力大於15天。裝備探距超400公里的4面列陣346A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052D主桅頂部的364雙座標雷達,成了新型雙面旋轉的相控陣雷達,提升了對海空目標的探測。052D後桅上的517HA晾衣架米波反隱身雷達,換成新版JY-27A蒼蠅拍米波反隱身雷達。64單元HT-1E冷熱通用垂直發射裝置,對導彈的相容性優於美國MK-41。能射紅旗-9防空導彈(射程260公里)、鷹擊-18亞超音速結合射程公里(400-600公里)/鷹擊-21E高超音速反艦導彈(1000-1500公里)、魚-8反潛導彈(100公里)。
美國海軍部長:跟不上中國造艦步伐,不是錢的問題 2023-02-24
2021年中國下水軍艦17萬噸,相當於一個中等海軍強國總噸位。美正為年造3艘而努力,實現355艦隊目標。美將造的11艘軍艦單艦30美元,而中國055只有10億美元。美只有四個軍艦造船廠,一些設備歷史上百年破舊不堪。2027年美只有280艘,遠少於巔峰時350艘,中國艦隊規模將超過美國。
相關新聞資料
美軍控中國用奴隸造航母 帥化民打臉: 中國焊工持證上崗
阿楨
滅了來襲高超音速武器 陸獲重大突破 2023/01/29 中時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這些科學家說,相關技術源自開發可重複使用的防空系統,而該系統是從靠吸氣式發動機驅動的遠程高超音速無人機發展而來。
這無人機藉由預警衛星和地面雷達站,得以預測高超音速飛彈來襲的彈道,接著發射小型動能武器,以在空中消除威脅。這些研究人員說,當攻擊結束後,無人機能重返機場,準備迎接下一次任務。不過,事實證明,要把這先進系統設計付諸實現充滿挑戰。
負責為解放軍研製無人機的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研究團隊領導人尹中傑說,他們的研究遭遇複雜的數學問題。他與團隊發表在《空天技術》(Aerospace Technology)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要準確推測高超音速威脅的彈道需要大量計算。然而,機載電腦只能提供少量資源,以進行這類計算。
儘管由於需要考慮更多限制,電腦模擬顯示,尹中傑和團隊提出的演算法需要比一般演算法花更多時間完成,但卻準確到距離目標不到6.8公里。論文中說,這在無人機所能部署的動能武器擊殺範圍內。
而新演算法大幅簡化計算過程後,飛行電腦能輕易執行任務。據尹中傑團隊說,他們的新方法主要是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班森(David Benson)在2004年完成的博士論文。當年班森提出了一套名為高斯偽譜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GPM)的數學解法,得以大幅減少發射體飛行控制的複雜度。
阿楨
美CSIC智庫2023-01-09推演2026台海戰爭,解放軍3萬人被俘,美日聯軍取得慘勝?
說實話,這種模擬台海攻防的兵推模擬結論報告,沒有幾千個也有上百個了無論是美軍內部、台偽軍“國防部”,還是民間智庫和相關機構,都在不同時期進行了兵棋推演,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結論。當然熟悉台軍動向的人都知道,這個“漢光”兵推完全是個笑話,根本沒有現實意義。
CSIS設置了24次兵推,其中3次採取了所謂“標準設定”,其餘21次增加了多種變數。在標準設定的3次兵推中,解放軍2次被判定為“失敗”,1次被判定為“有利於中國的僵持狀態”。
在標準情況下,台軍的海空軍會在第一時間幾乎被全部摧毀,日本損失戰機超過100架,美軍損失戰機100~300架,其中90%被摧毀在地面。美軍將有2艘航空母艦,7~20艘大型戰艦被擊沉,日本也將損失慘重。由於不敢對解放軍的基地進行打擊,解放軍損失的戰機相對更少,在200架左右,但90%的兩栖艦船和50艘大型戰艦將被擊沉。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美日聯軍將摧毀解放軍登陸船團,登陸部隊將在10天之內失去補給。台軍預計傷亡3500人,而解放軍將有7000人在地面作戰中傷亡,1.5萬人在海上被擊沉,其餘3萬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在戰敗後被俘。唯一一次判斷有利於中國的推演中,指揮官佔領了台南港,雖然無法改變失去後續補給的局勢,但登陸部隊有效維持了21天以上的持續作戰能力,因此被判定為進入僵持階段。
首先,CSIS設定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台軍必須士氣高昂,選擇抵抗到底,決不投降。另一設定中為美國空軍大量裝備的JASSM-ER遠端巡航導彈增加了現實中並不存在,美在2026年預計會擁有超過3000枚JASSM-ER巡航導彈, LRASM反艦導彈只有450枚。增加了三個變數:東風-26有25%失效,以及火箭軍政委阻止發射東風-26,一點常識都沒有呀!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基本上沒什麼看頭,真正重要的,例如LRASM導彈為什麼能對戰局起到決定作用卻是一筆帶過。160多頁的長篇報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卻相當少,也不知道這種報告是不是按字來算稿費的。
回應
軍火商又來騙錢了而已,當真你就輸了
阿楨
俄羅斯稱一艘護衛艦就能打殘一個航母編隊,牛皮吹大了【傅前哨】
回應
傅老師以專業和我們一再說明瞭俄羅斯打得拉垮的原因。坦克被摧毀,戰機被擊落,旗艦被擊沉,斬首斬不到,不是俄羅斯武器不再堪用,而是體系太差,個別優秀的武器發揮不了力量。體系太差說到底,還是國力問題。俄國已經沒有建設完整體系的國力與財力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c8lOZoakc
鋯石導彈--維基百科
俄羅斯高超音速鋯石導彈(俄語:Циркон,北約代號:SS-N-33,英語:3M22 Zircon或3M22 Tsirkon),2022年已量產,能以9倍音速打擊1000公里以外的水上和地面目標。
俄羅斯首試鋯石飛彈 飛行超過500公里 2020/03/02 中時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級,排水量4,500噸,長135公尺。目前是3M54「口徑」(Kalibr) 次音速反艦飛彈。不過,高超音速武器會遇到2個問題:一個是飛行的穩定與操作性,第二是尋標與導引的困難。
美媒《軍事觀察》評全球致命反艦導彈 2020-12-17
俄鋯石導彈結構緊湊,可從軍艦標準垂直發射單元發射,四枚鋯石只相當於一枚P-700。
俄Kh-32導彈2016年開始服役,能以4.6馬赫的速度攻擊1000公里目標。
中YJ-18導彈2015年首次部署,亞音速巡航,最後階段會加速到3馬赫, 300公斤的彈頭結合先進的電子戰對抗系統和高機動性,這使得YJ-18極難攔截。
中YJ-12導彈2015年亮相,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約為380公里,戰鬥部500公斤。
阿楨
CNN:美智庫2026台海兵推 美日台慘勝|郭正亮批報告亂七八糟 2023-01-10 全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aRHhoQis
回應
智庫?哈哈,為何沒推算出美軍在阿富汗打了廿年最終狼狽撤走?
兒戲,大陸火箭軍就能摧毀美日韓臺的機場或雷達體系,火箭軍有幾千公里戰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航母就失去戰鬥力。
陸2026犯台誰贏?智庫兵推曝美失2航母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2023/01/09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9日公佈台海兵推。
美國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三周3200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折損的半數兵力。
解放軍,兩棲主力被擊潰,折損1萬名士兵,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
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被擊沉。
日本損失超過100架戰機及26艘戰艦,美軍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一旦台海開戰,任何部隊及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台灣,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美在日本及關島抵禦解放軍飛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回應
這些違反常理的「兵推」未免太可笑。1.「米軍折損2航母 陸萬人戰死」,搞清楚,米軍折損2航母就已經萬人戰死!2.就在台海周遭,你把解放軍移動式陸基長程火箭彈與導彈當擺設?3.米軍如果不源頭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必定慘敗!4.米軍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就是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必定反擊米國本土!5.一旦中米日互攻本土,基於戰略的必須,朝鮮與俄羅斯必定參戰。
這個兵推結果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其結論就是倡議台灣盡快大增軍備,為美國將台灣變成CSIS推向戰爭邊緣帶風向。
所以説到底就是美國要多造潛艦、多造轟炸機,多造彈藥?軍火商這種不入流的行銷手法,三歲小孩都可以寫出來
阿楨
南海羅生門?陸媒:霸氣逼退美機 共軍:危及戰機安全 2023/01/03 中時
美軍印太司令部與中共南部戰區近日分別公佈了一段美偵察機與中戰鬥機在南海遭遇的影片,相互指責對方做出危險接近動作。美軍向戰略競爭對手派出偵察機收集情報的行動從未中斷過,也曾數次發生磨擦或意外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以目前雙方應對的戰術來看,再次發生擦撞事件幾乎是避免不了。
2001年美軍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與共軍殲-8II戰機(圖)擦撞,導致殲-8II墜海,中方飛行員跳傘落海殉職。(圖/新華社)
2022年包括美加澳偵察機也遭到共機驅離數十次,共軍驅離外國偵察機使用的方法包阻擋航道、迫近、滾桶飛行、施放幹擾彈等等。
遼寧艦遠航至關島附近演訓 2023/01/03 旺報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22-12-28稱,共軍航空母艦「遼寧艦」23至25日南下至美屬關島以西。17至27日,艦載戰機和直升機起降共計約260架次。
遼寧艦在太平洋畫8字,將關島納入打擊範圍,美國看到什麼信號?【傅前哨】
回應
要常態化巡航關島,要美體現—下什麽叫做航行自由禮尚往來!
美佬覺得關島也不安全了,該思考撤退到夏威夷了。
不必詫異,待核航母出來時,第三島鏈也要報廢了
我們海外戰略太過保守,海軍常規戰力須要囊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對等攻擊圈則要納入美西城市,而核攻擊則必須覆蓋全美十萬人口以上城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BGCIXKco-Y
相關新聞
陸「無偵-7」無人機首飛越沖繩近海 日戰機緊急升空
日本「加賀號」改裝 將成F-35B航空母艦(回應:韓國輕型航母計劃未獲得撥款)
日本發表「彈道飛彈防禦艦」概念圖 排水量2萬噸 (回應:64具垂發系統+海基版薩德,要搞2萬噸?對中俄超音速飛彈只是一個大靶船。 中國已官宣HQ-19/26反導彈服役, 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楨:由於美台堅拒中國崛起/統一,故中不可能「和平」崛起/統一、又陷於「和平與發展」之迷失而未能積極備戰、至2021才三航母,亡羊補牢,中要多塢並建多航母及武庫艦、在三大洋力壓美軍(如此便可能戰才能和),要從朝至印建立體防空/導/巡網(能守才能功)。)
3000公里高超音速導彈+2萬噸戰艦! 共同社2023-01-02稱,日本2026年開始部署1000公里的12式岸艦導彈增程型號,30年代初要部署2000-3000公里的改進型號。(回應:在中朝的反擊下日將沉入海底!)
阿楨
專家:台灣強化機庫也沒用 擋不住陸新型飛彈 2022/12/15 中時
台灣計畫為戰機打造更強固的機庫,但專家說,隨著解放軍研製能穿透任何強化戰機基地的短程制導飛彈,這樣做可能沒用。
據《南華早報》15日報導,《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說,中方的彈道飛彈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今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以及終端紅外成像制導系統,讓它們能打擊任何強化的機庫,並精準加以穿透。他以重4噸的東風-12面對面短程戰術飛彈為例,指出它能武裝燃料空氣彈頭,利用周遭空氣內的氧,來產生高溫爆炸,以撤底摧毀目標。平可夫強調,這些飛彈的圓機率誤差不到1公尺,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時,強化機庫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國防部為了在最大的台中空軍基地打造36座新機堡,擬定了7年計畫,並尋求持續提撥經費。台灣空軍司令部參謀長黃志偉11月在立院審查112年國防部相關預算案時說,要在清泉崗空軍基地打造36座能禁得起東風飛彈打擊的「抗炸機堡」。他說,機堡抗炸力是針對反制解放軍東風系列飛彈1500磅的彈頭來設計,將採用3300磅抗炸力的工法。空軍未來將配合「一機一庫」政策,逐步構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確保我軍戰力在戰時得以發揮。因此編列了將近44億元預算,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專家在評估預計會有3300磅抗炸力的機堡時,是根據解放軍的東風-16短程飛彈為準。而這款飛彈能搭載1噸彈藥,射程介於800—1,000公里之間。事實上,當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北京在台灣周邊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實戰軍演,在附近水域發射的主要飛彈之一,就是東風-16。他指出,東風-16的酬載量為1噸,有鑑於彈頭快速前進的額外衝擊力,機堡抗力達3,300 磅確實有道理。
回應
別浪費錢了, 沒有攻不破的盾。老美已經示範過運用衞星制導炸彈可以從同一洞口攻破任何防護,第一發是穿甲彈緊跟著一發高爆彈,如果一發穿甲彈不夠就二發。
跑道都炸毀了,完留下來給老共嗎?
阿楨
美軍證實 中國已部署巨浪-3潛射飛彈 2022/11/20 旺報 張國威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18日表示,中國解放軍已列裝射程更遠、可搭載核彈頭的新型「巨浪-3」型彈道飛彈於其6艘核動力潛艦上,能在更靠美國近岸的地方打擊美國本土。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一份報告估計,前一代的巨浪-2(JL-2)潛射彈道飛彈射程約7200公里,解放軍核動力潛艦使用該彈能在中國近岸打擊到部分美國西岸的阿拉斯加地區,但若要打擊美國東岸,解放軍核動力潛艦就必須冒險跑到夏威夷水域發射。巨浪-3的射程估計超過1萬公里,讓中國能在南海一個受保護的堡壘就能打擊美國本土。
回應
能在更靠”美國”近岸的地方打擊美國本土…好像要改成“中國”
相關新聞
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 - 維基百科
巨浪3飛彈射程比巨浪2提高50%,巨浪-3最大射程達12000公里以上。
阿楨
中國版匕首?航展轟6K掛載或為第3款高超音速導彈 22/11/05 中時新
第14屆珠海航展,轟-6K機翼下掛的鷹擊-21改版,類似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射程480公里陸基伊斯坎德爾9M723導彈的改版)匕首2018年公佈,號稱最大速度10馬赫與2000公里射程聲稱無法攔截震驚了全球,2022俄烏戰爭摧毀了烏一座地下彈藥庫,讓外界見識到高超音速武器的厲害。
中國2019年10月閱兵亮相陸基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2022年4月艦載型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試射, 8月美國眾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對台演習發射了2枚東風-17。
回應
中國現在的技術為什麼你們認為這還需要模仿俄國?現在已經是2022年了,還沒睡醒嗎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對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指控10批。
美軍正裝備大量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導彈0.95馬赫,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進行2-3次攔截。
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戰艦體積更大,可為戰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回應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3-4馬赫,且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雄風-2E/雲峰飛彈可直搗陸?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阿楨
解放軍演練反制美軍介入台海 中媒嗆 : 29戰機組兩戰鬥編隊 可擊沉美航母
台國防部2022-06-21夜間即時消息「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內容提及多架次的解放軍軍機「進出」巴士海峽,總共包含「運-9通信對抗機」x 1 、「運-8電偵機」x 1 、「轟-6機」x 6、「運油-20機」x 1、「空警-500機」x 2 、「運-8反潛機」x 1 、「殲-16戰機」x 8 、「蘇愷-30戰機」x4、「殲-11戰機」x 5 ,共29架次。外界疑是否是為了因應美軍將來可能介入台海,中媒22日放話稱,29架戰機組成兩隻戰鬥編隊,即可擊沉美國航母!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解放軍此次大編隊在台灣附近空域進行戰備巡航,除了在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大業之外,也顯示了「不惜一戰」的態度。 因為從此編隊看來,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作戰編隊,且這 29 架次的戰機很有可能是兩隻空中戰鬥小隊,由兩架空警-500 機來分別指揮。
中媒對此回應嗆聲, 這次的目的很明確,是給美、日等域外干涉勢力看的!就是明確告訴他們,膽敢在台海問題上越線,轟-6 在搭載鷹擊12/21導彈的狀態下, 6架次的載彈能力,足以擊沉美軍航母!
回應相關新聞
陸專家:21日29架的戰機巡航,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攻擊編隊,是針對美日的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的演練。
阿楨
警告美台 陸首秀055艦發射鷹擊21高超音速航母殺手 2022/04/21 中時
在解放軍慶祝海軍成立73周年前,中方海軍展示了先進鷹擊-21反艦飛彈。影片首度公開顯示,這款能由戰艦或戰機搭載的高超音速飛彈。
鷹擊-21的射程約在1,000-1,500公里,能對付整個航母打擊群。055型驅逐艦搭配鷹擊-21在於發揮在「反介入與區域阻絕」(A2AD)功能,反制美國在亞太的霸權」。
轟-6N空射鷹擊-21的戰鬥射程可增為1,500公里,而在高超音速加持下,讓它更難被攔截。
另一方面,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解放軍已在不同的平台上有系統地部署先進飛彈系統,不只是055型驅逐艦,52D型驅逐艦可能也已部署鷹擊-21。他並強調,台灣肯定需要更多武器自衛,因為至今台灣戰艦上的預警和防空系統都無法偵測鷹擊-21的攻擊。
回應相關新聞
解放軍73周年前,3新艦入列 陸火速飆升海上戰力
空射艦載版本同時進行,解放軍新型飛彈測試畫面傳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qcLL5FVD8
阿楨
彩虹T1無人機,打航母可與東風21媲美 2021-09-30
早在上世紀,蘇聯就研發出了一種大型地效飛行器,這種飛行器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利用翼地效應飛行,安全性高、飛行速度快不說,還可以貼著海面飛行、反偵測能力極強。也正因如此,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發現了這種飛行器後,見蘇聯死不承認,便索性將其命名為「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最高時速大約在800公里每小時、航程為7500公里;彩虹T1無人機,最高時速0.65馬赫可達802公里,1.5小時續航航程1200公里。
裏海怪物雖然航程較大,但是其本身是藉助放大體型、削減隱蔽性來達到目的地,也正因如此,其很容易被攔截,在當下的海戰中根本就難以發揮作用。
而彩虹T1無人機就不一樣了,雖然航程較短,但是其突破能力很強、體型也很小,在突襲任務中,明顯比裏海怪物更出色。
雖然說廣大地效飛行器都宣稱自己能夠貼海飛行,但是它們實際上的飛行高度都在海面上10~15米左右,這個距離仍然是有一定可能性被偵測到的,只有彩虹無人機能達到在海面上0.5~1米飛行。
彩虹T1省下了駕駛艙,三噸起飛重量可載一噸魚雷從水下突擊。
2002年,美國為了測驗其航母的抗衝擊、抗直接打擊能力,所以曾經朝著航母發射了幾百枚飛彈,但是都沒能夠將航母徹底擊沉,如果將這數百枚飛彈在水下引爆,那麼航母決難從這種爆炸中倖免。
原因也很簡單,科學家們在設計航母的時候,就已經考慮了其正面遇襲的可能性,所以不僅賦予了航母堅硬的甲板,同樣還將動力庫、彈藥庫以及機庫這種重要的配置都安置在了航母中下側,這樣即正面抵抗能力自然就增強了。
可是彩虹T1無人機排放的魚雷是直接攻擊船體下側的,正好掐在了航母的「弱點」上,在對抗上自然事半功倍。
也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所以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彩虹T1對於航母的毀傷能力,這方面是完全可以與東風17、東風21相媲美的,在命中率以隱蔽性上來看,恐怕前者比後者還尤有勝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6phfamBWo&t=76s
阿楨
解放軍“旱地行舟”模擬航母靶標
美國海軍協會網站(USNI)2021-11-08稱,商業衛星公司MAXAR圖像顯示,解放軍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建造了一款可以“旱地行舟”的縮比機動航母靶板。長約75米,在6米軌距的超級寬軌特種鐵路上行駛。安裝了各種儀器,用於類比航母電磁和紅外信號,並且記錄打擊效果。據此前美媒報導,中國此前曾利用該全尺寸靶板,測試其所謂的“航母殺手”DF-21D反艦彈道導彈。
根據圖像顯示,伯克級驅逐艦上面有許多直立的杆子,可能是測量儀器。另外,這些杆子也可能是雷達角反射器,以類比船舶的上部結構,可以用於各類感測器的目標尋獲/目標鎖定。航母輪廓可以模擬真實航母的電磁信號,美國商業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拍攝的雷達成像照片顯示。
2021年度美軍《中國軍力報告》稱,2019年7月,解放軍首次向南沙群島北部海域發射了6枚東風- 21D,055型驅逐艦未來可以發射的艦載反艦彈道導彈。
回應
能不能把我們的衛星拍攝的美國隱秘事務偶爾曝曝光?
詳見南海態勢感知計畫的微博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1-11-08/doc-iktzscyy4404681.shtml
阿楨
不敵中俄競爭 美高超音速武器最新測試失敗 2021/10/22 中時
據CNN和《防務新聞》2021/10/21報導,美方火箭用來加速,以讓滑翔體達高超音速的助推器故障,以致測試失敗。而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中,滑翔體是很關鍵的部分。
高超音速武器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飛行,難以被偵測到,對飛彈防務系統構成挑戰。此外,高超音速飛彈的飛行軌跡遠低於高弧度的彈道飛彈,而彈道飛彈很容易被發現,但高超音速飛彈不僅能機動,還能躲避飛彈防禦系統。
上週末,《金融時報》報導,中方成功測試了能攜帶核武的高超音速滑翔體,具有高機動性,根本無從預測,能從南極,而不只是美國部署多數彈道飛彈預警,追蹤和防禦系統的北極發動攻擊。
另一方面,俄羅斯兩星期前才宣稱,首度成功試射了「鋯石」(Tsirkon,Zircon)潛射高超音速飛彈。
陸研製高超音速武器可10秒內發威 免交戰就克敵制勝 2021/09/27 中時
據《南華早報》2021/10/26報導,這款武器能以6倍音速巡航,發出強烈的電磁脈衝,足以中斷通訊和供電, 25分鐘內就能從中國東岸到關島。
它和彈道飛彈不同,能在地球大氣層內避開太空預警系統,利用隱形技術躲避地面雷達偵測。當它在目標區上空爆炸時
用功率密度為電池20倍的超電容,靠飛行時把攝氏1000度以上的熱轉化為電力來充電,10秒內就能釋出95%的能量,瞬間放電,不會危及任何人命,但產生的強烈電磁波會在2公里內,有效燒毀目標資訊網的關鍵電子設備。
陸用極音速飛彈嚇阻美國 專家苦笑:沒必要 2021/10/21 中時
美軍表示,中國大陸近期正研發能夠搭載核子彈頭的極音速載具,以加強對美國的戰略嚇阻能力。不過智庫專家認為,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很差勁」,本就難以防禦大陸的洲際彈道飛彈。
阿楨
陸測試軌道高超音速武器 環繞全球突防後高速打擊 2021/10/17 中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中國在8月份試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武器,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枚導彈先進入軌道進行「環繞地球」飛行,隨後再重返大氣層進行高超音速滑翔。
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了驚人進展,遠比美國認識到的先進。「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目前包括中美俄在內,至少5國在研究高超音速技術。高超音速武器指的是在大氣層內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武器,不依傳統彈道導彈的固定拋物線軌跡,機動性高,使得敵方難以追蹤及攔截。美等國雖已開發了巡航和彈道導彈的防禦體系,但尚不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陸媒《觀察者網》稱,這種武器理論上可對現有反導和預警體系有極強突防效果,但投擲重量有限,即便有這樣的實驗,也是用於航太領域其他方面。
這種武器理論上可以走南極路線攻擊,美軍現有的預警雷達多半部署在北美,而其在南半球和南極方向缺乏預警,因此可壓縮美軍的預警時間。
相關新聞
民調:愈來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經濟軍事實力已超越美國
回應
中國名言:富不過三代!歐洲名言:沒有永遠的羅馬帝國!
美在高超音速領域研發了60年,至今還在技術驗證的初期階段,而中國迭代創新之快令人咋舌。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飛鼠、玉山只活8個月!今年發射的國產衛星全數退役
政府2021-01-24委託美國SpaceX,發射斥資千萬元研製的國產立方衛星「飛鼠」和「玉山」到太空。未料,國研院10月13日公告,地表無法收取兩枚衛星的訊號並成功解碼,任務結束。
太空科技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宣示要發展的重要項目,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多次強調,他上任後簽的第一份公文,就是從2019年起為期10年、共編列251億元預算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計每年發射一顆國產人造衛星升空。
太空中心表示,繼氣象衛星福衛七號後,下一顆氣象衛星「獵風者號」原定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能提升颱風路徑和強度預測精準度。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太陽能電池交貨進度,發射延緩半年。
相關新聞
這麼多年, 台灣白花了千億老百姓血汗錢,一事無成,去對照中國強大的太空科技,怎可能好?
阿楨
珠海航展的紅旗9-BE導彈260公里斜射超越S400 2021-09-28
紅旗-9B能對射程1000千米以下的彈道導彈進行有效的攔截;可同時引導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組網攔截能力,例如紅旗-22等組成遠近搭配,高低結合的防空系統。
紅旗-9B的攔截斜距包線在5-260千米,而射程是300千米。俄軍S-400包含多種不同型號,從15千米以內的9M100到40千米的9M96和120千米的9M96M,再到150千米至250千米的48N6系列以及400千米的40N6。但是40N定型量產晚,俄軍自己都沒少,我軍有沒有拿到40N6都還是個謎團。
相關新聞
中國首個買S-400,印度想首個購買S500,俄不考慮中國感受?
回應
引進少數s400/500可鞏固對俄經軍合作,還能對我提供比較與參考。美如不對我們禁運,肯定也都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nQNbpdoQ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fG3hFj6E
俄試射S500導彈 美媒:性能非常先進但這還不夠 2021-07-21
美媒thedrive報導 ,S-500將取代部署在莫斯科的A-135反導系統,並補充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對付彈道導彈、飛機和巡航導彈,77N6導彈最大射程600公里。
對俄而言,只有S-500還不夠。畢竟美國正在迅速推進其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升級,並開發新的戰略和戰術武器系統,包括新型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等。
相關新聞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紅旗9BE,紅旗17AE和獵鷹70 亮相2021珠海航展!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相關新聞
中國“天穹”反無人機系統實戰演示
中國航太飛鴻FH無人機將亮相珠海航展:已形成遠中近結合、高低速互補、固定翼旋翼兼具、從300g至8t級四大系列30餘型產品,遠銷十餘國獲一致認可。
珠海航展FC-31和助手無攻-11(利劍)再掀上航母話題
中版全球鷹無偵7首亮珠海: 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機長14米,機高3.9米,翼展22.8米,起飛重7.5噸,航速700公里/時,可在2萬米高空續航10小時,作戰半徑2500公里。無偵-7大型無人機採用串列/菱形機翼設計,裝備一台WS-10發動機,收集的情報資訊將與殲-16D電子戰飛機共用,可與衛星共用通訊偵察情報鏈路,引導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作戰。
翼龍10(出口型“雲影”自用“風影”)亮相 能與美國MQ9死神較量 2020/11/03
翼龍10採用渦噴發動機,而非「翼1/2」所用的活塞式發動機,翼長17.8米,機長9.05米,空重1.3~1.6噸,最大3~3.5噸,最大升限20~21千米,最大飛速0.7馬赫,最大航程4000公里,載副油箱,可飛行更遠。雷達與光電系統能使用7種精確導引炸彈,包括反艦導彈等。“風影”使用雙發渦扇發動機,“雲影”使用一台1噸級渦噴,RCS僅0.1平米,可在F22鎖定前撤離。
無人機價格比拼!中國32架賣4億,美國22架賣出140億天價
也正因如此,中國無人機才出口到了巴基斯坦、阿聯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埃及等國家,近期埃及增購32架翼龍-1D,總價5800萬美元(4億人民幣),每架僅售180萬美元。美國賣給印度22架MQ-9B,卻要價20億美元!
其實,美國武器貴就貴在技術壟斷,並不一定實用。不信,美國的MQ-1、MQ-9、RQ-170隱身無人機等,在中東戰場上,不僅多次被武裝分子擊落,甚至都還曾被伊朗俘獲...反而是中國無人機,埃及購第一批後馬上就實戰,又定了第二批,這就充分説明武器的適用性高,性能不差了。
阿楨
彩虹-6亮相珠海航展(2021.09.28-10.03),2噸載量,將成反潛王牌!
彩虹-6具有飛行高度高和飛行速度快等突出優勢,掛載光電、SAR、預警雷達、電子偵察、空地導彈、空地炸彈、反輻射導彈、中小型巡飛彈等。適用於高空偵察打擊、海上反潛及巡邏警戒、遠程預警探測、近距空中支援等作戰任務。
「彩虹-6」參數: 最大起飛7.8噸(偵察型、察打型),最大載荷300公斤(偵察)、2噸(察打),載油量3.42噸(偵察)、1.72噸(察打),全機長15米,翼展20.5米,機高5米,最大飛速800公里/時,巡航速度500公里/時至700公里/時,巡航高度10公里,升限1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航程12,000公里(偵察)、4,500公里(察打),最大爬升率20米/秒,操作半徑(視距)300公里。
「彩虹-5」,起飛重量3噸,有效載荷900公斤,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速度400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10,000公里,實用升限7,600米。
「彩虹-4」,翼展18米,升限7.2公里,最大航時30小時,最大飛速230公里/時,航速150至180公里/時,最大起飛1.33噸,載荷345公斤。在海外實戰,共執行幾千架次、超過數萬小時,發射武器千發,命中率高達96%。
中國研製多型無人機。
「無偵-8」的兩具渦輪衝壓液體火箭發動機不需吸氣,航速4至5馬赫之間,從轟-6N發射,偵察範圍超2000公里,可涵蓋西太平洋/南海,對美航母構成威脅。具備隱形性能的「無偵-8」飛行高度超30公里的臨近空間,更勝美國SR-72超音速無人機(預計2023年首飛, 2030年啟用)。能提供比衛星更可靠的偵察數據,不必等衛星循軌道到目標上空才能偵測,靠轟炸機或運輸機機動投放,靈活有效地突防敵方防護嚴密的戰略戰役目標,利用配備的偵察設備,獲取東風-21D的高解析度航母靶心圖像。
「翔龍」,長14.3米,翼展24.8米,最大起飛重量6.8噸,有效載荷600公斤,最大升限20,000米,巡航速度70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超2,500公里,航時超10小時。
「神鵰」,長25米,翼展50米,最大起飛重量近20噸,升限超20,000米,航程超13,000公里,航時超25小時。
「暗劍」,長13米,最大起飛重量10噸,最大速度2馬赫,最大過載12G,作戰半徑1,000公里,載彈量1.5噸,彈艙可掛載PL-15、PL-10空空導彈。
阿楨
針對台灣試射新導彈 陸專家:可能為東風16及電磁脈衝彈頭 2021/08/22 中時
《央視》稱,新導彈,精準命中幾百公里外的藍軍多重防護陣地目標,有效癱毀藍軍防禦體系關鍵資訊節點。此次發射成功拓展了火箭軍新質彈頭種類,提升了常規導彈多模精打、毀癱節點、融合抗擾、先遣破敵能力。
東風-16系列導彈的射程約為800-1500公里,填補了東風-15和東風-21之間的空白,可攜帶包括鑽地彈的多種彈頭。
宋忠平指出,這次可以排除是集束彈頭或鑽地彈,但是用於「癱毀」,而非「摧毀」,並針對關鍵資訊節點,那就很可能是針對電子設備的電磁脈衝彈頭。
美國《國家利益》稱,東風-16系主要用於接替早先瞄準台灣的東風-11和15。解放軍東部戰區近日派遣軍艦、反潛機和戰鬥機在台灣島西南和東南方向附近海空域進行聯合實彈攻擊等軍事演習。
回應
打衡山指揮所?
整建12基地 強化西岸防空火力 2021-08-23 聯合報
國軍重新檢討各作戰區防空火力部署,將新建或整建十二座飛彈基地,供新造的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進駐,與愛國者二、三型防空飛彈。
傳蔡政府將以兩千億元特別預算舉債買飛彈,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昨表示,六月中通過紓困4.0預算,剛舉債兩千六百億元,人均26-27萬,根本「債留子孫」。
回應
這樣就能耐打?
研製飛彈 擬編2千億特別預算 2021/08/23 中時
近年來美國對台軍售既多、金額又大,已排擠國軍研製飛彈及武器的預算,其中包括具「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經費,國防部決定編列特別預算解決。據了解,特別預算主要是支應中科院研製量產的各型飛彈,包括雄二E型,反制飛彈,以及各型防空與制海飛彈。
據了解,中科院研製能打到北京、上海的中程飛彈已近20年,從李登輝至馬英九,都在祕密做。蔡執政之初,因考量軍事戰略調整,且台灣不發展核武,就算幾枚飛彈能打到上海、北京,也改變不了戰局,再者量產的雄二E飛彈性能很好,能有效對付大陸沿岸軍事目標等,曾一度暫緩中程飛彈研發,後因兩岸關係急速變化,現又加速研製。
回應
台灣發展射程兩千公里的飛彈,已屬於攻擊性武器,任何大國不會容忍,過去的古巴飛彈危機,台灣在每天以攻擊三峽大壩以及核能電廠的高亢情緒中,難道北京會坐以待斃?
阿楨
陸戰隊將運用更小、具匿蹤設計且更實用的小型兩棲登陸艦,以及其他分散式機動平台,增加火箭砲兵連,使用「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可配備射程300公里的「陸軍戰術飛彈」(ATACMS),或「精確打擊飛彈」(PrSM),可打擊500公里目標。這些飛彈未來會具備制海能力,陸戰隊也計畫運用大型無人卡車搭載海軍打擊飛彈(NSM),由雷神公司發展,稱為「海軍—陸戰隊遠征海上阻絕系統」(Navy-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 NMESIS),可部署在島嶼上瞰制出海口,嚇阻解放軍海軍的海上部署。
回應
這本雜誌別吹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靜悄悄從琉球撤軍走人放棄第一島鏈!「全領域海上力量」是從大軍優勢火力轉變為海上遊擊隊流竄,以防被一擊全滅!
坦承涉台機密兵推慘敗 美要改採新戰術 2021/07/28 中時新聞網 楊幼蘭
據《防務一號》網2021/07/287報導,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海頓周一在美國國防工業協會成立新興技術研究所的儀式中說,「一點也不誇張,它整個慘敗。」美方得到的一個關鍵教訓,就是在一處集結軍艦,戰機和其他軍力,將使他們很容易遭受攻擊。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從去年10月起,就開始改採名為「擴散式機動」的作戰新概念。希望,美軍能在2030年以前,能在新的軍事行動概念下,運用現今的許多武器,戰機和戰艦執行作戰任務。
回應
簡而言之,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美軍被擋在2000公里外!
什麼戰術都沒用,老共戰力翻倍的速度比你改戰術更快,你改完又得改。
新戰術就是把呆彎往前推呀~綠蛆崩潰了~
美專家:動員達200萬部隊 陸若攻台規模將超乎想像 2021/07/27
據《富比士》2021/07/26報導,華府智庫「2049計畫協會」軍事專家易思安(Ian Easton)在新研究報告中指出,解放軍為了讓足夠的重兵登陸台灣,並發揮充分的速度,以擊敗台灣的裝甲部隊,很可能需要完整攻佔至少一個當地海港。台灣只有14個小型海灘適合兩棲部隊登陸,而台灣軍方可以將它們每一個都變成殺戮地帶。分析指出,台灣雖是個棘手的硬目標,但中共似乎已打定主意,就算冒險,遲早也要「統一」。
回應
太瞎了吧!什麼時代還動員200萬人?解放軍第一輪導彈/遠程火箭將台灣重要軍事機場、港口、電力、網路、雷達都打掉,任何地方登陸都可以.
阿楨
「全領域海上力量」抵禦中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前瞻 2021-07-28 全球防衛雜誌
美國2020年12月發布《重獲優勢:以整合式全領域海軍力量致勝》,2021年1月再公布《領航計畫》提出「全領域海上力量」概念,除了運用資訊戰、網路戰、特種作戰,以及各種水下、水面及空中發射的武器打擊對手之外,需要配備一支能執行全領域作戰的部隊。除了海軍的水面、水下艦艇及作戰飛機外,陸戰隊也可以提供額外的情監偵與指揮管制能力,以及岸基的反艦火力;海岸巡防隊則可以應付灰色地帶衝突,確保海上航道安全,以及維持海軍的運輸及後勤能力。
美國海軍在可見的未來都無法有效反制解放軍海軍,以及其「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必須全方位發展制海力量,有效分散海軍的作戰部署。美智庫蘭德等曾建議在第一島鏈部署岸基反艦飛彈,以扼控出海口阻止解放軍海軍。最近陸戰隊朝「以陸制海」以及「多領域作戰」概念下嘗試部署遠程打擊武器,可算是這些建議的實現。另外,美國空軍B-52等轟炸機均可配備AGM-158長程反艦飛彈,可協助海軍「以空制海」。
陸戰隊改變兩棲作戰面貌
首先,陸戰隊要在西太平洋的作戰場景中,搶佔島嶼、防止敵人奪佔,並與海軍分散式殺傷部署密切結合;再者,在島上部署岸基反艦飛彈,或設置F-35B前進機場,避免大型基地遭到對手的彈道飛彈摧毀,並運用島鏈基地,形成火力屏障,控制關鍵水域如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掩護海軍航空母艦的部署,並拒止解放軍海軍進入西太平洋——這稱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陸戰隊已開始組建三個「濱海戰鬥團」(MLR),分別在夏威夷、關島及日本,進行為期三年的驗證。
MLR由一個步兵營及遠程反艦單位作為核心,搭配一個防空營及後勤營,將裁減或淘汰不符合新作戰的重型裝備如戰車、榴砲,以及短程無人機。且未來陸戰隊將只保留21個陸戰營,支持海上及聯合作戰需求,也要裁撤戰車連、砲兵連及兩棲突擊連,並裁撤三個保留五個CH-53K重型直升機中隊、再裁撤三個MV-22中型傾斜旋翼機中隊,因為步兵營及作戰支援任務減少,因此保留的MV-22即可滿足需要。
阿楨
美空軍高超聲速武器專案經費縮水 只夠採購8枚導彈 2021-07-13 環球網
12枚AGM-183A高超聲速導彈是美國空軍ARRW空射快速反應武器的旗艦項目,但在美國眾議院2022財年預算案,砍掉1/3,共計4400萬美元,理由是從飛行測試進入生產階段,風險會增加,而且只要4枚就滿足美國空軍在早期的作戰能力要求。
美指陸機器鯊魚趕不上美軍 陸媒反譏:別忘電磁炮剛吃了敗仗 2021/07/12 中時
2021年第7屆中國軍事智能裝備博覽會上,一款形狀類似鯊魚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因外形獨特引起熱議。美媒指出,這種仿生無人潛航器能以低聲學特徵高速運行,但中國相關技術還趕不上美國。陸媒則反唇相譏稱,「別忘了美國才在電磁軌道炮吃了敗仗」。
機器鯊魚以吸音材料製成,具有低聲學特徵效果,推進系統採用仿生尾鰭設計,而非傳統的螺旋槳。如此可以更加真實地模擬鯊魚、減少噪音,也具備功耗低、續航時間長、速度快、操控靈活等優點。
在實際操作上,中國海軍會先水下通信網路,母艇釋放水下潛航器以遠端收集情報,執行跟蹤、識別和攻擊敵方面艦艇。
阿楨
中國的成本控制優勢加上驚人的造艦速度,令美國海軍無法企及。其驅護艦隊的規模已達全球第二。
2020年中國下水12艘056護衛艦、9艘驅逐艦,1艘071綜合登陸艦以及1艘075兩栖登陸艦。到目前為止,中國擁有25艘052D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7艘055萬噸級驅逐艦。
由於中國在造艦成本上的優勢,中國海軍的艦艇無需刻意限制排水量或者數量。
對比之下,美國海軍的新造艦計畫卻屢屢受挫。DDG1000驅逐艦被砍至3艘,LCS濱海戰鬥艦停止建造,並開始退役封存。提康得羅加級巡洋艦開始退役,block3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建造速度緩慢。美軍緊急招標義大利“星座”級護衛艦。
中國防空能力的完善,是中俄技術的結合。
目前中國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土防空網,由近600台雷達組成的警戒體系。從遠端警戒到中近距離的跟蹤,從低空到高空,從小目標到隱身目標,都實現全方位的覆蓋。而中國近50架的預警機則成為最好的補充,大大擴展監視的範圍。
中國空軍下轄近200個地空導彈營。中國裝備24個營的S-300PMU/PMU1/PMU2,4或6個營的S-400。國產的紅旗9超30個營,其餘部隊還在換裝紅旗-22。美軍的打擊力量想要穿透如此嚴密的防空網,將很難且會損失慘重。
阿楨
美國智庫蘭德報告評估中國導彈,海空軍及防空力量 2002-06-22
《美國的軍事能力以及如何應對危險世界》的報告中,中國毫不意外成為報告的“主角”。
在中國發展出霹靂-15/21等新一代遠端和超遠端空空導彈後,美軍已沒有優勢。美雖加強JASSM-ER和LRASM等空對地導彈的部署,以及開始新一代隱身核巡航導彈的研製,但仍需發展下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高超音速遠端反艦導彈、地對空導彈、反輻射導彈、空空導彈等。美還需準備10至15個現代化的短程防空部隊,來應對中國新型巡航導彈的威脅。
中國導彈能力:
在1996年,中國的東風-11/15裝備數量還在十位數,僅覆蓋韓國美軍基地。到2003年超過三位數,到2010年超過4位數5,同時擁有上百可覆蓋第二島鏈的東風-21C和長劍-10巡航導彈,包括其艦載版本東海-10導彈)。到2017年,東風-21C和東海-10已超千部,而中國的轟-6K的長劍-10已覆蓋美國關島,並擁有3位數的存量。
中國空軍:
中國擁有大量高性能的四代機,包括蘇-27/30和殲-11/16,性能不次於美國F-15。儘管美軍的五代機F-22和F-35對中國的四代機殲-20/31有優勢,但數量太少,而且中國正在部署自己的五代機。
中國在造船,陸基導彈和防空三個領域超過美國,且短期內很難趕超。
美軍沒有遠端陸基戰術導彈,也缺乏對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防禦能力。美陸軍只有M270和海瑪斯兩款火箭炮具備發射ATACMS彈道導彈的能力,其改進版也僅有300公里。
美軍在一線基地部署的愛國者和薩德系統的數量嚴重不足,因為這些武器價格昂貴,無法掩護所有的軍事目標免受“導彈雨”的洗禮。
美國最為關注的是DF-26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它對美國部隊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和行動構成特殊的威脅。
阿楨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2021-02-11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落後於中俄,2020年3月,美軍參謀長在參議院報告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成功攔截。”但美導彈專家雷夫認為,高超音速武器飛行末端,為了確定目標,必須減速。當然,這是理論,畢竟,高超音速武器尚未實戰過,更別說實戰攔截了。
反導系統怎麼防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滑翔飛行器重返時的彈道,第一是桑格爾“水漂彈”,導明顯的錐體造型(例如我國的東風-15B),由於錢學森彈道的升阻比高,所以會在雙錐體上增加一些短小的彈翼,以提供額外的滑翔升力。不過採用箭簇形扁平升力體的東風-17,是一種更新的全程滑翔彈道。發動機在上升段快出大氣層前就關閉,然後彈體依靠重力作用自然停止上升並轉向,此時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水準加速彈體,最後轉入滑翔階段,在大氣層內起滑,因此彈道頂點較低,降低了被地平線上預警雷達給偵測到的幾率,而且彈道全程不可預測。對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挑戰: 防禦的不確定性提高;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跟不上;現有攔截彈難以攔截。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美要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反導攔截彈 應對導彈攻擊
美媒福布斯2021-04-30報導,美計畫斥資177億美元部署21枚下一代反導攔截器(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美使用中的44枚GBI在20次攔截試驗有9次失敗,而且還無法可靠的擊落採用誘餌、規避機動和或釋放多彈頭的更為複雜的洲際導彈。NGI將於2020年代中期試射。
NGI可將陸基、海基和天基感測器以及指揮和控制設施連接起來,攔截高達23倍音速導彈,抵禦像俄“先鋒”這樣的高超音速武器。現代洲際導彈也會採用更多的輔助設備進行突防,包括誘餌、干擾機和其他對抗措施等,NGI將採用新的紅外或雷達,區分誘餌彈和分導式彈頭,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朝鮮的“火星-15/16洲際導彈能搭載多個分導彈頭。
不幸的是,美國的反導系統促使中俄以低成本,投資于更先進的先鋒和東風導彈,進攻方付出的成本要遠比防禦便方低得多。
儘管美反導系統能對攔截朝鮮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一些不確定的防禦能力,但無力防禦中俄兩國1000多枚的戰略核武器。
相關新聞
美媒:朝鮮也有“關島殺手”導彈
中國2020-08-26在南海軍演中,從青海發射的東風-26和從浙江發射的東風-21在偵察飛機、雷達、衛星和軍艦的引導和協調下鎖定並擊中海上目標。中國還裝備了世界第一款超高音速滑翔導彈東風-17。中國的彈道導彈以20倍音速的速度重返大氣層,大增攔截難度。
阿楨
外媒:中國軍工在這些領域都領先美國 更不用說俄羅斯 2021-01-23 新浪軍事
印媒《歐亞時報》報導, 2015至2019年,中國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美國繼續位居第一。四家中國軍工2019年前25名武器製造商,占全球16%,收入567億美元。而只有兩家俄企業進入,只占不到4%,收入139億美元。
在軍事技術方面,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西方的差距,殲-20的發動機的更換就是明證。中國在無人機、某些類型的軍艦甚至可能是高超音速導彈方面都已經超過俄羅斯。中國生產新型武器的速度非常快,每10年就會出現一代新武器。
俄國防預算每年都在減少,中國的角色也迅速成俄制武器的客戶轉變為俄的競爭對手。直到2007年,中國大部分國防武器都是從俄進口,幾占84%,其中包括戰鬥機、防空導彈系統、驅逐艦和潛艇等。
中國正迅速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供應商,從2011到2019年,有18個國家採購了武裝無人機,其中11個是從中購買。
中國目標是在2049年底成為世界一流,美國國防部報告也承認,中國至少在造船、陸基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已經領先於美國。
阿楨
日媒:中國兩枚反艦彈道導彈試驗中同時命中南海移動靶
日本《讀賣新聞》2021-01-13報導,中方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公里),幾分鐘後,又從浙江省發射東風-21D(超過1500公里),兩枚 “幾乎同時擊中船隻,使其沉沒”。這表明,捕捉船隻位置的偵察衛星等監視系統和導彈的精密程度正在穩步提高。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2020年11月下旬承認:“中國軍隊對移動的目標進行了反艦彈道導彈測試。”
一艘航母的錢可買1238枚東風26 美國軍火業還有救嗎
2021-01-11,美國兩名眾議員 “美國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實現技術優勢的新承諾,20世紀——美國世紀——的成功將不再有保證。……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技術……這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對美軍構成嚴重挑戰。”
然而,美國軍備研發效率低下,是不同議員背後的利益集團都要從軍備研製當中分肥,吃相之難看叫人不忍直視。
從強按空軍接收品質低劣的KC-46,到義大利的護衛艦出售給埃及只要6.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居然上升到了8.5-9.5億。
依賴其他國家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嚴重了,源於德國的HK416步槍、源於西班牙的裝甲車底盤、源於瑞典的卡車炮、……近20年來美軍單獨啟動的自研大型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盡數失敗,從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空軍“轉型通信體系”,到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巡洋艦和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造價140億,東風21D單價1000萬,即使用十分之一的數量、120發導彈攻擊航母,福特號也要被打成篩子。
面對中國海軍火力心虛 美軍連登陸艦都要裝反艦導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2021-01-11報導,2021年美將在LPD 17兩栖登陸艦上試驗模組化的NSM儲存箱/發射器,最大有效射程約100海裡(185公里),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初段採用GPS和慣性制導,末端採用紅外/可見光圖像制導。
回應
美國失去資訊化/航母的不對稱優勢後,就拼火力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14/doc-ikftssan6091792.shtml
阿楨
美陸戰隊長程火力研發經費 慘遭國會議員大刀砍落 2020/12/25 中時
美國的2021財年最終國防預算中,提升美陸戰隊長程精準火力(LRPF)能力的研發經費,慘遭國會議員大刀砍落。
陸戰隊為戰斧飛彈編列1.25億美元,為陸基反艦飛彈(GBASM)編列6400萬元,LRPF則編列7500萬元。
不但戰斧飛彈的預算遭砍光,GBASM預算則削減近半,LRPF研發預算則大刀砍去2000萬美元─刪減幅度約25%。另一方面,為CH-53K增加2.5億美元的預算。
陸戰隊為改造部隊,必須減少重型軍品運輸能力;但國會卻增加CH-53K的預算。
相較之下,LRPF在印太威脅中扮演著高度重要的角色,更是陸戰隊《司令官計畫指導》的核心要素;後者更要求陸戰隊的任務進行革命性轉變,由兩棲強行介入轉為在濱海爭奪中獲得制海能力。
此外,陸戰隊指揮官更強調陸基的LRPF,射程不可以少於350浬,才足以在太平洋地區防禦像中共一樣的對手。陸戰隊也希望能快速發展GBASM,並在2023財年部署作戰連。
相關新聞
美發布抗陸海上新戰略 陸戰隊步兵定位卻模糊不清
國防授權法砍5000人 美陸戰隊縮減至2006年以來最小規模
中國首艘075兩棲攻擊艦將部署台海/海南 第二艘試水
山東艦入列一周年 中國海軍邁入“雙航母時代”
阿楨
翔龍無人機披上空軍塗裝 低視八一機徽分外醒目 2020-12-17 新浪軍事
“翔龍”用途類似於RQ-4“全球鷹”無人機,只是尺寸要小一些。該機可執行高空偵察、監視和情報搜集任務,甚至據傳能執行為“東風”反艦導彈提供目標資料。
“翔龍”雖然不是純粹隱身無人機,設計上仍非常注重降低雷達截面積,如機身側面的棱線、背負式進氣口、三角形尾噴管等,大膽採用了聯翼氣動佈局。
所謂聯翼,就是一架飛機機身前後安裝例如兩副在翼面積和翼展都很接近的機翼,前後機翼被分別安裝在機身底部和頂部,並各自後掠和前掠通過帆片結構或翼尖對翼尖彼此連接,形成菱形框架結構。被認為是未來客機的一種理想氣動佈局,菱形框架能大幅提升大展弦比機翼的結構強度,有利於降低整體重量,此外在翼面積大增的同時前後機翼間的有利干擾降低了誘導阻力,提高了整體升阻比。
此次曝光的“翔龍”生產型與此前的原型機有大幅改進,原先的單垂尾被改為兩片尺寸較小的V尾以進一步減小側向RCS,尾噴管下方也增加了雙外傾腹鰭,聯翼之間的帆片結構被縮短為一個整流錐,相信也是出於隱身進行的改進。身上的衛星通訊天線鼓包和側視相控陣雷達也清晰可見。
“翔龍”無偵-7,起飛重量7.5噸,配備一台WS-13發動機,最大速度750公里/小時,任務載荷650千克,可在18000-20000米高空持續飛行10小時,與14.6噸的“全球鷹”相比,在有效載荷和持續飛行時間上遜色不少,但對於我國空軍在高原和南海執行高空偵察任務來說已經足夠。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17/doc-iiznezxs7364494.shtml
阿楨
環球時報年會「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張亞中力辯群雄 2020/12/05 中時
大陸學者還有台灣名嘴邱毅/黃智賢,不是高喊以武促統,就是強調藉由政經軍外交等向台灣施壓促統,唯有張亞中力辯群雄,「沒有台灣人會喜歡威嚇式的統一。」
相關新聞
中共官媒討論統一 台灣這些人竟出席 三立新聞
戰爭並非虛言 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三種武統:「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美退役上將:我的擔憂是,一覺醒來,中國已既成事實了——已對臺傾瀉了大量導彈。
美印太司令2020/12/03證實中國成功試射航母殺手飛彈
美國最高情報官提出的三大證據中國想稱霸全球:經濟間諜活動,透過中企影響外國,中美軍事競爭.
回應
靠,中國隨便一個撿破爛的都可以提出美國想稱霸全球100個證據
三粒倭奴 中華民國本來就是憲法一中 為什麼不能出席?你能主張獨立,我也有權支持統一,言論自由是喊假嗎?
張教授真天真,今天在臺灣支持統一的是極少數,大陸支持和平統一的也少。兩岸武統的倒計時已開始了。
看習近平佈局 蔡英文還在徘徊 2020/12/05中時社論
中國趁拜登政府就任前的空窗期,先發制人展開多層次外交攻勢,對自命「反中副警長」的澳洲採取全面性報復,藉打澳洲,警告與中國為敵的嚴重後果。台灣如何自處?RCEP已絕緣,CPTPP要以開放日本核食進口為代價,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卻因川普落選,拜登表態無意簽署任何FTA,蔡英文總統對外政策全盤皆敗,台灣繼續在邊緣化的道路上徘徊,未來世界變局中,台灣如何自處?
回應
台灣是世界中心,全世界都挺台灣,圍著台灣反中!台灣南波灣!
澳大利亞:能不能效法英國鴉片戰爭模式強迫中買澳紅酒
回應
這種夢連美國都不敢做。紙老虎不敢做的夢紙貓想做,滑天下之大稽。
黴國一直都是這個思維,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所以我們應該慶倖180年來億萬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換來的現在中國。
蔡政府力挺「反送中」 陸委會接1700案 僅8港人獲許可 2020/12/06 中時
回應
空心菜視港毒為廢棄物!
阿楨
簡氏:中國高超導彈新進展 發動機工作600秒領先世界 2020-12-04
《簡氏》報導,超燃衝壓發動機是高超聲速飛行器的一項關鍵核心技術,它可以為以超過5馬赫的高速飛行的導彈和飛機提供動力。
《簡氏》認為中國目前擁有專案繁多、非常廣泛的高超聲速研究項目和計畫,涉及到很多科研機構,並在基礎研製和試驗設施上進行了大量投資,譬如世界上第一台能夠模擬高達25馬赫高速飛行試驗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
早在2018年8月,中國就測試了一種名為“星空”-2的動力高超聲速飛行器,它使用火箭發動機垂直發射,助推器與有效載荷分離後,其自身的推進系統開始工作並提供動力,飛行速度接近6馬赫。
而在2019年10月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展示已服役的高超聲速導彈——東風-17,它使用固體燃料火箭作為助推器,在上升高點與有效載荷分離,然後高超聲速滑翔彈頭載荷將以高超聲速及可控的滑翔彈道飛行命中目標,其彈道與傳統的彈道導彈完全不同。
由於目前超燃衝壓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極大,成為了戰術級高超聲速導彈的頭號攔路虎,所以為了躲過這一關鍵技術,儘早實現高超聲速武器的實用化和列裝,都先用火箭發動機頂著,俄羅斯“匕首”、東風-17、都用火箭發動機。
四次試飛,兩次超燃衝壓發動機均未能點火,一次工作143秒,一次210秒,是美國X-51A在下馬前取得的成績。
必須強調,X-51A的持續工作時間紀錄,是在飛行試驗中取得的,而中國的600秒,則是在發動機地面試驗中獲得的,兩者的試驗環境和條件截然不同,不能拿來直接比較。
相關新聞
中國研製出"革命性"爆轟衝壓發動機 已實現對美反超
回應
小尺寸的600秒只有研究意義。
600秒其實已經接近全段飛行發動機工作理論時限上限了,6馬赫的時速下,1秒能飛2公里多。工作時間要再長,就要加大彈體,要有洲際導彈的射程,也意味彈體個頭哪怕小點,也小不了太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2-03/doc-iiznezxs4938089.shtml
阿楨
美軍尷尬:中導研製能力已失傳 山寨東風21是沒戲了 2020-11-13 環球時報
《防務郵報》報導,美國洛馬公司研製一種射程超過1000千米的對地攻擊導彈武器系統,到2023年交付。這是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陸軍“落實政策”的行動之一。
但是考察合同內容,會發現列入其中的導彈有兩個型號。首先是“戰斧”巡航導彈,其次是標準6多用途防空導彈。那麼,彈道導彈去哪裡了?
答案很簡單,洛馬公司的中程彈道導彈研製能力已經失傳了。
………
中俄都不是南斯拉夫,戰斧這種上世紀80年代水準的巡航導彈毫無隱身能力,只能用高亞音速飛行,而且幾乎沒有空中機動能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超低空突防的導彈確實很難被發現。但隨著低空補盲雷達和空基雷達地面雜波抑制技術的成熟,特別是預警機的迅速發展,戰斧不再是什麼難以預警的東西了。它的巡航高度只有50~150米,雷達指揮的小口徑高炮可以輕易擊落。要知道,中國有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民兵預備役都有雙35全自動高炮。
美國陸軍並非不知道這樣的重大缺陷,所以才提出了一千千米大炮、高超聲速陸基導彈等新的計畫。按照新裝備研製的一般規律,這類武器在10年之內投入使用就算是有如神助了,用掉15年的研製週期也不奇怪。考慮到近10多年來美國新裝備研製的經費使用效率極其低下,它是不是有錢把諸多導彈專案支撐到成功的一天,是很成問題的。美國陸軍就先拿這老掉牙的導彈去糊弄國會吧。
回應
失傳我是不信的 趁機要錢而已
要錢開發新的,才有利潤!老款式只能照單生產,又不能漲價!
阿楨
長劍100靠什麼實現4馬赫突防比美軍戰斧多了一級 2020-10-27 兵工科技
與現役的亞聲速巡航導彈多採用兩級結構(第一級為助推火箭發,第二級渦扇發動機)不同,長劍100採用獨創的3級結構,所以能實現射程和速度兼顧。
第一級助推進入數萬米高空後脫離,第二級固體衝壓發動機巡航階段結束後脫離,第三級高超聲速乘波體彈頭滑翔飛行彈道呈不規則狀,以規避反導系統的探測和打擊,同時彈體在末段降低高度,將勢能轉換成動能,速度從巡航的3.5馬赫,加速到4至5馬赫。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27/doc-iiznezxr8308989.shtml
美報告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超350枚 美軍能攔截嗎 2020-10-27 觀察者網
用彈道導彈來反航母,這個想法最早源于蘇聯。
正當R-27K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蘇聯發現兩個悖論。第一是用彈道導彈反航母,純屬雞肋,沒實戰意義。第二R-27K是一種戰術武器,卻使用了核彈頭,一旦使用必然會遭到美軍的核報復,最終一起毀滅,所以蘇聯很快就放棄了發展。
二、中國的解決方案
1996年台海危機,美軍兩艘航母駛進臺灣海峽,中國如何克制?
真正的技術難點跟R-27K一樣: 搜索和定位的超地平線雷達(OTH)/海洋偵察衛星/岸基電子偵聽測系統,三種手段都有巨大的局限性。
至到2019年中國建國70周年大閱兵上,中國公佈無偵-8:無偵-8的火箭發動機開機35分鐘建立高空高速狀態,之後處於高超音速的無動力滑翔狀態,發動機只在需要時才間隙性開機,飛行半徑8000公里以上,速度6至8馬赫;每小時的偵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1.5小時可將南海偵察一遍,日本只需要15分鐘。無偵-8隱身/速度/高度遠高於世界上任何一種防空系統。
攻擊流程大約這樣。首先無偵-8由轟-6或其它母機攜帶在中國沿海約10公里高空巡航待命,由其它情報手段,如衛星、超地平線雷達等粗略獲知航母動向後,然後無偵-8被發射升空對目標海域進行目標搜索定位,然後可根據目標遠近選擇不同彈種進行打擊。
三、美軍的困局:東風26/21/17理論上不可攔截
2020年9月1日,美國《2020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有5000公里射程的東風-26在200枚以上,射程3000公里的東風-21在150枚以上。
阿楨
台媒: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部署東風17 可威懾美國航母 2020-10-18 環球網
聯合網10月18日引《南華早報》報導稱,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配備了東風—17取代已部署幾十年的東風-11/15,東風-17射程更遠可達2500公里,且精確度更高,複雜的飛行軌跡使得攔截其非常困難,主要用於打擊對方反導防空系統等高價值目標。
相關新聞
陸超燃衝壓技術猛進 東風17射程起碼增5倍
陸轟6N搭載長劍-100巡弋飛彈還有無偵-8超音速無人偵察機打擊範圍達6000公里
回應
打台遠火就行,東風-17是打美軍航母的!
央視證實研製轟-20隱形轟炸機 2020/10/19 旺報
目前,戰略轟炸機依然被美B-2A/B-1B/B-52俄圖-160M2/95MS所壟斷,中國轟-6航程8000公里作戰半徑3000公里,可發射射程2500公里的AKD-20空射巡弋飛彈,但轟-6相對美俄裝備著戰略轟炸機仍存在著差距。
央視7台播出《兵器面面觀》中,中國轟-20正在研製消息被證實,氣動佈局跟B-2A和B-21相同,採用為無垂直尾翼飛翼佈局。B-2A航程1.2萬公里,空中加油可達1.8萬公里, B-21為縮小版B-2,航程10000公里。考慮中國空軍長程轟炸作戰需求,轟-20也將達到10000公里。
阿楨
央視官宣:055大驅具備反衛星能力 反衛星導彈已日趨成熟 2020-10-14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首次正式承認055大驅裝備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對低軌道衛星的探測能力。
055的紅旗-9B,雖然最大攔截距離超過400千米,但最大射高只有30千米,理論上也可攔截末端彈道導彈(但末端反導的攔截難度大),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紅旗-9B還不具備擊毀大氣層外的衛星,或是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低軌道衛星普遍在120千米以上運行,美國薩德的THAAD ER防空彈(180千米)標準3(250千米)、俄羅斯S400的40N6(185千米)S500的77N6-N1(200千米)都能反衛星及中程反導。
而此次官方宣佈055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則表明,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擁有一型類似於標準-3的紅旗-9B升級版反導導彈。
2007-01-11,中國發射SC-19反衛星導彈,擊毀了高度865公里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2010年1月,又試驗了第二代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DN-2不再是第一代的近距離爆炸攻擊,而是動能撞擊攻擊。2015年,第三代DN-3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速度更快,射程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4/doc-iiznctkc5428311.shtml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阿楨
澳媒:陸攻台只是遲早 美若不介入將喪失亞太領導地位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2020/10/10報導,史丹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梅慧琳)指出,以往中國大陸無力揮兵攻台,但今非昔比,解放軍在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具備奪台的能力。
回應
陸攻台只是遲早,美若介入將加速喪失世界領導地位,你說它會爲台獨分子在台海和中國打一場改變美國曆史的血戰嗎?
美國拼命派出軍艦在東海台海南海挑釁中國!結果美國海軍三分之二軍艦染上新冠病毒!
相關新聞
隨著美國大選逼近,美中對抗南海沸騰,雷根號航母演習模擬大規模傷亡
美海軍500艦隊計畫 專家唱衰:只是喊口號為川普騙選票!
網傳陸媒將連續播出涉台重要專題 紐約時報:不祥之兆
陸委會:北京不應放任環時總編胡言亂語
回應
台灣人要求中共去控制媒體,迫害新聞自由。民主進步黨是法西斯政黨嗎?
東廠在台灣干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上癮習慣了,現在連大陸都不放過了!
阿楨
徘徊台海的解放軍"空中電子吸塵器" 威力究竟有多大
據臺媒報導,追蹤軍機動態的“飛機定點”2020-09-0表示,不明型號的解放軍偵察機(高新8?無偵-8?),沿海峽中線南北飛行整個臺灣海峽後,返回福州。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採用一對銳利的三角翼,兩個垂直尾翼在主翼的兩側。採用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不需從外界獲得氧化劑,可飛得更高更快,更難被發現和打擊。無偵-8的“雙四”(飛高40000米,飛速4馬赫),比美國號稱從沒被擊落的“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和D-21無人偵察機的“雙三”更強。無偵-8的隱身與D-21相當,敵方防空系統難以探測到,即時發現,現役的防空導彈也很難威脅。
無偵-8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敵方航母編隊準確的偵察定位資訊,而衛星,遠端雷達,以及有人電子偵察機,要麼存在距離太遠、探測精度差、即時探測能力不足的缺陷,要麼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攔截。
運-9電子偵察機可能性更大
無偵-8不會輕易暴露它的飛行軌跡。因此,此次可能是運-9電子偵察機(高新8),能夠對所經之處大半徑範圍內對方各種雷達、無線電、通信指揮系統、電子戰系統發出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接收和定位,並且能夠進行儲存和分析,形成電子資訊資料庫,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空中電子吸塵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9-07/doc-iivhuipp2948444.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福布斯》2020-09-03稱,美國防部2020版《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或將反艦彈道導彈搬上055型驅逐艦
日本“准航母”進南海 沒逃過“天眼”
日本也來刷存在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平臺7日息稱,9月5日,衛星圖像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航向東北。
此前密集發佈南海美軍動態引關注的北大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是一個開放式的智庫,是一個國內外學者協作的網路,宗旨是全面客觀掌握南海的動態和資訊,準確感知南海的軍事、政治、經濟、環境等態勢。為了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自己的海空態勢系統,持續跟蹤和披露域內域外國家在南海的艦機動態。
阿楨
說個以古鑑今的事例:在1982年6月,敘利亞發生一場現代戰機與防空武裝的大戰,是以色列與敘利亞兩空軍的「貝卡谷地空戰」(Battle of Beqaa Valley),在此戰爆發之前,以色列空軍派出無人機為餌,電偵機為間諜,敘利亞防空飛彈部隊,非常白目地「地面飛彈監控」,擊落了2架以色列無人機就洋洋自得,然後在6月9日真正空戰中,由於以色列早已獲悉敘利亞防空飛彈的電子參數,再加上E-2C空中預警機的指引,以色列的F-15、F-16戰機對敘利亞各型戰機是單方面輾壓,空戰創下82:0的驚人結果,還摧毀了敘利亞的全部13個防空陣地!可見防空戰管系統的魯莽,等於是提供對手情報!
回應
應追嚴懲究軍方自曝防空飛彈電子參數的責任。
美媒:美軍雙航母南海軍演後 中國試射東風26導彈
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2020-08-07報導,中國軍火箭軍在8月5日發射了一枚DF-26彈道導彈。此次發射是在美國海軍向南海部署兩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超級航母並進行了廣泛的軍事演習後進行的,因此可被解釋為中國對美國的一種反制,以強調美國的裝備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脆弱性。
DF-26射程4000公里,是從DF-21D發展而來的,被稱為“航母殺手”。中國彈道導彈的攻擊將得到其他裝備的補充打擊,例如H-6轟炸機部署的巡航導彈和其他戰術導彈,能夠完成空對地和防區外反航母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部署了270架以上的這種飛機,還有由中國水面驅逐艦和潛艇發射的遠端巡航導彈,能夠覆蓋整個地區。
蓬佩奧:中共構成挑戰大於蘇聯 現況非冷戰2.0 2020/08/13 中央社
正在捷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20/08/13表示,中國是成為比冷戰時期的蘇聯(Soviet Union)更難抗衡的對手。
回應
又是用引戰恐懼來總統大選,怎麼都是如出一轍。
芒果乾很容易製造的,低廉好用。
以前的蘇聯:對外輸出一元專政,追求共產主義的世界革命。
以前與現在的美國:對外輸出二元對立,追求圍堵威脅的東西對抗。
現在的中國:對外輸出財富機遇,追求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阿楨
美學者:台灣應停止向美亂買「無用武器」 台美友誼應以「誠實」為根基 2020/08/12 中時
近日台美關係持續升溫。美國軍事戰略專家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與戴維斯(Brian Davis)2020/08/10在著名軍事網站「Defense One」發表評論指出:
首先,台灣應停止將稀少的國防預算虛擲在昂貴的傳統武器上。去年花費20億美元購買108輛M1AT戰車,還投入潛艦國造(IDF)計畫。作者認為,這種坦克「體積巨大,無法在台許多道路上行駛,也難以躲避敵機偵查」;IDF耗費50億美元,占年度國防預算近半,這「將造成台灣在長時間、高強度戰爭中難以支撐」。
其次,台灣必須徹底革新「龐大但日益空洞的後備力量」。理論上台灣有250萬後備軍人,但這些人不僅訓練不足,也缺乏裝備。
回應
兩位學者有些書生氣,不知道臺灣軍購的主要不是從軍事角度考慮的,而是:一給美國交保護費,二對內對外公關,採購high-profile武器,顯示力量,無論其是否怎得在軍事上有用甚至有害。
臺灣自己也知道,無論買什麼武器都無法抵擋大陸的武統,其防禦的重點是能抵擋多長時間以便美實際上蘭德公司和美國其他專家早就建議臺灣購買小型實用武器,等解放軍登島之後打遊擊戰和巷戰,換句話說焦土抗戰。老美不知道的是,臺灣絕大多數人民並沒有害怕仇恨大陸到那個程度,等真正解放軍登陸了,戰爭也差不多結束了。
250萬後備軍人?哈哈哈哈哈!炮聲一嚮,館長可混個營長.....哈哈哈哈!
空軍以防空飛彈鎖定共機 專家:過於魯莽也不聰明
美國衛生部長阿劄爾(Alex Azar)2020/08/09飛抵臺北松山機場訪問,左岸派出戰機跨海峽中線表態。臺空軍「以地面防空飛彈全程監控」,在國防專家看來,空軍的應對手段不符法理程式,以防空飛彈監控共軍戰機更是不聰明地曝露本身電子參數。
阿楨
陸093B功力升級 添垂發系統 可射遠程巡弋飛彈 2020/08/07 中時
據大陸《兵工科技》報導,從外觀看,093型核潛艦和093B與091的明顯差別在於,它的指揮塔圍殼後部有一小段「龜背」狀隆起,但又不是戰略核潛艦容納彈道飛彈的大型「龜背」。分析認為,這應該是飛彈水下垂直發射艙段。據推測,該艙段可能佈置縱向2列或3列4單元的發射筒,而貯彈量為8~12枚。
鷹擊-18射程超過600公里,長約8米,彈徑小於533毫米,可用魚雷發射管發射,093B付出龜背代價可能是,它的垂發系統可相容類似長劍-10的潛射型對陸遠程巡弋飛彈。這樣一來,093B將與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艦具備同樣的遠程陸攻作戰能力。
093B雖是093的改進型,但尚未達到代的跨越。可是無庸置疑的,為096的發展奠定了發展基礎。
中國巨浪2導彈改進型 射程增加超20% 2020-08-05 兵工科技
巨浪-2採用了三級推進裝置,其中固體發動機的殼體使用了高性能的碳纖維和芳綸纖維複合材料,有效降低了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同時,還使用了高比沖推進劑,大幅提升了射程,射程可達7500~8000千米。制導方式採用了由捷聯慣性、彈道電腦、鐳射陀螺儀、天文導航組成的複合制導系統,制導精度在300到500米。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為了保證突防能力,還應用了二次大氣返回技術,動態末端變軌技術等,大幅提升了其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除了巨浪-2基本型外,還研製巨浪-2甲和巨浪-2乙,射程增加到9000~10000千米。
回應
巨浪3應該有了吧?
094如此公開,說明096/巨浪3已差不多了!
以巨浪2為本 巨浪3可上094潛艦 2019/06/10 中時
2日中國大陸天空出現了神秘「異象」,山東、河南多地目擊者都能看到,盛傳解放軍試射了巨浪3。
巨浪2最大射程雖近8000公里,卻無法讓094型在堡壘海域攻擊美國本土,而冒險深入一、二島鏈之間的水域。如果導彈從南海發射,那巨浪3的射程要有1,1000公里以上。
阿楨
陸鷹擊12B導彈射程翻倍 可迫美航母退至日本關島 2019/11/02 中時
《新浪軍事》報導說,鷹擊-12之後中共再研發改良出艦載型鷹擊-12A,加裝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與衝壓式火箭發動機,並使用新型燃料,再將射程擴增至600公里,安裝在導彈驅逐艦上。最近亮相的鷹擊-12B設計上是陸基的岸射型,因此射程會更遠,必須使用推力更大的火箭,制導系統同時進行升級。其岸基載具是高機動性TEL卡車,可以沿著海岸公路機動部署,隨時發動對海面艦艇長程打擊。
鷹擊-12B在助推火箭推升至一定高度後拋棄助推段,透過數據鏈接收目標資訊後,啟動衝壓發動機以約2馬赫速度飛抵距目標50公里左右,再由導彈上搜索雷達捕獲並鎖定目標並加速至4馬赫,以紅外線與衛星制導方式將400公斤的彈頭導引向目標,命中誤差範圍約為7米以內。
鷹擊-12B機動性高、射程遠、突防能力強,主要針對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例如航母、兩棲攻擊艦與巡洋艦等主力艦艇,可以一發癱瘓、兩發擊毀,是中共反航母作戰體系中的中空域彈道(相對於東風-21D的高空彈道與長劍/東風-100的低空彈道而言)打擊手段的主力。除了可以防衛中國大陸沿海的島嶼,亦能做為近岸防衛的利器,將敵方的航母逼退至導彈射程以外的第二島鏈,「否則就是自尋死路」。
阿楨
外媒:中國研天基動能武器 比導彈快3倍堪比百枚核彈 2020-07-16 新浪軍事
據外媒報導,中國正在研發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戰略威懾武器,以對抗美軍“薩德”反導系統。
實際“上帝之杖”並非全新的概念, 2003年,美國提出了“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的概念方案。由位於低軌道的兩顆衛星平臺組成,一顆負責通訊和鎖定目標,另一顆則搭載有大量被稱為“上帝之杖”的金屬長杆形動能“導彈”。這些“導彈”實際上就是直徑0.3米、長6.1米、重量達100千克的鎢、鈦或鈾金屬棒,發射後不依靠彈藥,完全靠動能撞擊產生破壞力。可在幾分鐘之內利用小推力液體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產生的巨大動能,鑽地深度可達數百米,千克級品質的“上帝之杖”與噸級TNT當量的核武器產生的破壞能量基本相當。每個“上帝之杖”系統可發射100枚“導彈”。
平時,“上帝之杖”系統部署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軌道上,不易受到一般飛機和導彈的攻擊。戰時,“上帝之杖”在進入大氣層內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從離軌到對地面實施打擊僅需幾分鐘。在相同射程的情況下,打擊時間不及洲際彈道導彈的三分之一,能以11千米/秒的初始速度進入大氣層,即使在大氣下層飛行時速度會有所下降,但仍能達到約3千米/秒的攻擊速度。
從目前來看,“上帝之杖”主要定位於打擊固定目標,但未來其發生方向將逐漸過渡到打擊移動目標,譬如打擊航母,其作戰效能和效費比將會遠超“東風”-21D!
“上帝之杖”可用於在來襲彈道導彈的主動段/上升段實施攔截,它可與地基上升段動能反導系統一起構成對來襲彈道導彈的第一層防禦。“上帝之杖”等天基反導系統將成為空間戰略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上帝之杖”可利用動能殺傷機制攻擊敵方衛星,具備強大的反衛星能力。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6/doc-iivhuipn3317121.shtml
阿楨
美國海軍宣傳部門叫板:美國航母不會被中國彈道導彈嚇倒
2020-07-04,美國“尼米茲”號和“雷根”號航母戰鬥群在南海海域舉行演習,宣稱要“以無與倫比的海上力量”慶祝美國獨立日。
面對美軍蓄意派重兵在南海舉行軍演,中國媒體表示解放軍有多種應對武器,比如東風-21D和東風-26彈道導彈。此時,美軍宣傳部門跳出來叫板:我們的航母不會被中國彈道導彈嚇倒。
回應
當他們這麼宣傳的時候,就證明心虛了。給自己吹口哨壯膽。
不知不覺的,輪到美國來說不怕我們了。真是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可喜可賀。
阿楨
特朗普剛吹過美軍高超音速導彈,就被普京潑冷水
2020-06-13,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了有關美國正在研發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導彈還快17倍的高超音速導彈。隨後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針鋒相對”地稱,俄羅斯在研發包括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新武器上,領先全球。而在其他國家研製出高超音速武器的時候,俄羅斯極有可能已經擁有了反制手段。
回應
我不相信毛子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還能在軍事科技領域壓米國一頭。感覺更像是用嘴炮刺激米國陷入軍備競賽,報“星球大戰”的一箭之仇。
看來是被DF17嚇尿了,土共都可以搞17?那我們美國也要17倍的。
中國比美國領先將近兩代,中國的東風17已經大批量列裝,水漂彈頭將移植到中國所有東風系列導彈,包括洲際導彈。更先進的星空高超音速導彈正在驗證飛行中。
阿楨
新一代巨浪導彈或研發成功 採用碳纖維殼體射程更遠 2020-05-12 新浪軍事
5月11日消息,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入選全國創新爭先獎。
國產第一代巨浪1潛地導彈在上世紀80年代試射,巨浪2則在新世紀之初。
潛射導彈長度受到耐壓殼直徑限制,耐壓殼直徑越大,技術難度和成本越高,因此潛地導彈對於長度要求高於直徑。此前國產潛地導彈長度超過核潛艇直徑,因此導彈艙突出艇體之外,破壞了潛艇線形,增加雜訊和阻力。因此提高直徑就成為首選。美國早期北極星A2長度為9.3米,直徑為1.3米,現役三叉戟長度只增加到10.3米,直徑卻增加到1.9米。
巨浪2直徑約2米,長度13米,射程大約8000-10000公里(攜帶載荷不同)。現在潛艇耐壓殼直徑最大的美國也不過13米左右,所以巨浪3估計會控制在13米,為了增加射程,勢必要增加直徑。
外界推測巨浪3約與法國M51相近長度13米直徑2.35米。M51最多可以搭載12個分導,6個時最大射程13000公里。2019年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完成了國產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碳纖維殼體的直徑達到了2.65米。
相關新聞
快舟一號甲火箭2020/05/12發射兩顆「行雲」衛星
大陸可能打算增加核子武器數量 2020/05/12 中時
詹氏防衛報導,中國可能打算大幅增加核子武器數量。
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05-09認為目前的情勢,美國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的國際戰略競爭對手,但是大陸卻沒有足夠的核武器,主張核彈頭庫存應增加到1000枚,東風41型增加到100枚。還有環時記者也建議擴增核武數量,並期待轟20戰略轟炸機,與巨浪3型潛射彈道飛彈。
儘管環球時報不一定就反映了官方政策,但該報紙屬於人民日報的體系,而人民日報是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喉舌,因此仍具有一定的探風聲功能,其中一位作者還是報社主編,也就不太可能是個人意見,並且同一主題,發表兩篇文章。
另外,「環時」的意見,也佐證了五角大廈國防政策副部長在2月27日向美國眾議院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說到「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核武器的庫存數量至少會加一倍。」
阿楨
愛國者3要在2萬米高度攔截短程彈道導彈都做了大量的改進設計,天弓3這樣漫不經心設計就能進行彈道導彈高空攔截的話,雷西昂公司的設計師們去自殺算了。
當然了,正在研製的天弓3增程型,採用了2級火箭發動機,射高因此提高到了70公里,因而被臺媒吹捧為“台版薩德”。但實際上並不是說你有2級火箭就能叫薩德啊……
天弓3增程型的理想很豐滿,據稱其設計目標是攔截東風-21導彈,採用主動雷達制導,2級火箭,估計其上面級應該也有姿態控制火箭,或者至少應該有燃氣舵,能夠進行一定的高空機動。
2013年進行天弓3增程型試射,但由於引導系統未能鎖定目標而失敗。2018年進行了兩次試射,“均在50公里以上高度成功擊毀靶彈”(靶彈是普通天弓3導彈)。但是稍後又發生了試射失敗,第一級火箭提前墜落並引發山火。2020年4月9日,九鵬基地試射又遭遇失敗。天弓3採用雷達主動制導,控制中心也沒什麼所謂“發現控制訊號不穩”的問題了,所以這次發射實際上是地面雷達跟蹤目標階段出現了問題,說明天弓3增程型,距離真正研製成功還遠著呢。
印度都能進行“中段攔截”了,天弓3增程型之前能成功一次兩次也並不稀奇。畢竟從原理上講,能研製現代防空導彈,加以改進做一個理論上能反導的導彈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蘇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研製的S-300V就專門針對攔截“潘興”進行優化,它所使用的9M82導彈的基本原理就已經和“天弓3”增程型相似——當然了引導頭是TVM原理而不是主動雷達。
天弓3的主動雷達引導頭一般認為可以追溯到天劍2的引導頭,而天劍2的引導頭技術源頭則是摩托羅拉公司當年競爭AMRAAM項目競標的落選方案。從天弓3增程型的各種實驗失敗來看,引導頭和地面控制雷達的問題都挺嚴重。
回應
東風是給美國準備的,臺灣,火箭就夠了到時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21/doc-iirczymi7510869.shtml
阿楨
台軍天弓3導彈究竟什麼水準?想攔"東風快遞"是做夢 2020-04-21 新浪軍事/席亞洲
最近有讀者點題要談臺灣“天弓3”導彈。當然了從前段時間臺灣媒體就開始吹什麼天弓3導彈射高70公里,甚至100公里,甚至有“名嘴”說它能夠有效攔截東風-17導彈。
但實際上這個東西到底咋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說兩點,第一是導彈的“最大射高”和“攔截高度”是兩個概念。
目前現役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導彈有美國“薩德”,中國紅旗-19和俄羅斯53T6M導彈。
“薩德”導彈對中遠端導彈進行末段高空攔截,它採用兩級設計,其上面級能夠在高空大氣內使用姿態控制火箭提供控制力,導彈頭部有紅外視窗,利用紅外成像系統來追蹤和引導。
紅旗-19和“薩德”類似,不過由於它尺寸更大,因此實際上具備大氣層內外作戰的能力,甚至一定程度的反低軌道衛星能力。因此它的性能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美當年規劃過的“薩德-ER”增程型導彈,由於射程更遠,因此它也具備對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目標進行攔截的能力,相比之下,薩德的射程太短,難以跟上高超聲速滑翔目標。
而53T6M導彈是莫斯科反導攔截系統的一部分,在老的53T6基礎上改進電子設備和火箭發動機而來。不過它的引導系統就比較老了,甚至用的還是指令制導,由地面的雷達網和超級電腦解算來襲目標彈道和預計迎擊彈道,然後產生和發送控制信號到導彈,來進行攔截。
而相比之下,美國愛國者3,俄羅斯9M96,彈體相比上面三種小得多,其在2萬米以上高度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目標時使用彈體側面的姿態控制發動機來進行控制。
從這些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彈可以看出,為了迎擊彈道導彈,在兩萬米以上的高度,由於空氣密度降低,導彈的彈翼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控制力,為了做出淩厲的機動,以攔截來襲的彈頭,一個最基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側向推力的姿控發動機,當然如果有在這個高度工作的主發動機,也可以配合上燃氣舵或者遊動噴管來進行控制。
而在更糟的時代,我們可以看蘇聯早期的高空攔截彈V-1000或者S-200,它們都具備非常大的彈翼,這就是為了在高空稀薄大氣中產生足夠大的控制力,早年我國為攔截U-2乃至SR-71而開發的霹靂-2改進型導彈也採用了看起來有點滑稽的大型彈翼,看起來很有點小朋友塗鴉中導彈的感覺。
阿楨
美研究用集裝箱發射無人機 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2020-03-14 澎湃新聞
美國克瑞托斯無人機公司正研究使用民用集裝箱發射XQ-58A無人機技術,這容易導致武器裝備和民用設施混淆,面臨嚴峻的道德風險。
XQ-58A機具有隱身性能好,價格相對低廉等特點
XQ-58A採用火箭助推器彈射起飛,利用降落傘進行回收,最高速度為0.95馬赫,內部彈艙或中單翼下可以攜帶272千克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兩枚113千克GBU-39小直徑炸彈。最大航程能夠達到約為5500千米,儲存在關島能夠容易地抵達東亞大國的重要城市,如果存放在第一島鏈,則能夠潛入大國境內更深的地方,打擊縱深目標。
這套系統的成本也十分低廉:每架無人機的成本2~3百萬美元,而運輸集裝箱/發射器的成本僅為無人機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相比之下,一架F-35A的總生命週期成本約為3.52億美元。
美國已經掌握了無人機空中加油機技術, XQ-58A航程可以進一步擴大
集裝箱無人機系統具有非常明顯的低成本和高生存能力的特點。混跡在大量普通民用集裝箱物流中,使得該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超強的偽裝性和生存性。在發射之前,傳統的偵察手段幾乎難以發現和識別這些裝備,這種能力意味著該系統可以從幾乎任何水面或者陸基運輸設備上發射,並迅速偽裝和轉移,更像是現代遊擊戰方式。
不容忽視的戰場道德風險
在國際標準集裝箱內加裝武器,並非美國首創。此前,俄羅斯就首先公開提出了“俱樂部-K”在一個約12米的標準集裝箱裡,可以裝載4枚導彈,導彈射程約300千米。
集裝箱武器讓軍事目標和民用目標難以區分,這在戰時很有可能會帶來無差異打擊,其周圍的民用集裝箱都可能在戰時被一同摧毀。
回應
戰爭根本無道德可言,只有勝利和失敗,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訴說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03-14/doc-iimxxstf8977555.shtml
阿楨
中國開發世界最大反射鏡 可在靜止軌道看敵情直播 2020-02-26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航太取得重大進展,中科院旗下長春光機所最近研製一款高精度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口徑達4.03米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哈珀望遠鏡的2.4米大了66%,將用在中國新型高分衛星上,而且軌道高度特別高,在36000公里高空軌道上靜止不動,不像普通光學衛星大多在300-1000公里高度層。
哈勃太空望遠鏡選用了康寧公司的超低膨脹係數石英玻璃,毛坯重量高達828公斤;長春光機所於2013年研製的2.4米口徑重量僅為420公斤,4米口徑也只有1700公斤,但若採用傳統的玻璃材料將是碳化矽材料4米鏡坯的3倍以上。
中國這一次開創了世界第一
衛星相比人飛機,人員,車輛,軍艦最大的優勢就是高度,衛星軌道在200公里以上的高空,僅僅2個小時就可以繞地球看一圈,敵方嚴格保密的基地,交通中心,戰機,潛艇,船廠等等,甚至包括軍艦,航母,以及導彈發射等等,都可以通過衛星快速獲得資訊。
但是目前偵察衛星有個最大問題是離得近才看得清,所以高解析度的偵察衛星軌道都不高,不能任意停留在一個位置盯著某個重要目標或者區域長期觀測,必須按照軌道不停旋轉,對任何一個固定目標或者區域,過頂時間一般也很短,一般是幾十分鐘,而且最快的重訪週期也需要2小時,而且太快的重放時間,造成衛星軌道阻力大,壽命短。
這款4米直徑的超大型鏡頭,放到靜止軌道後,對地面海面解析度大體有2.5米,雖然不能看清汽車,但是對大型軍艦,比如航母卻是卓卓有餘,配合中國東風快遞,可以對整個西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做到一覽無遺,一聲令下,就可以迅速擊沉。
這款衛星有如此大的戰略意義,但是研製並不容易,比如高精度零位檢測精度標定、調整誤差分離、投影畸變校正,最終實現了整個4米直徑鏡片,加工精度優於16納米,除了加工精度高之外,還進行反射鏡鍍膜,可見光至長波紅外全譜段反射率優於95%。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6/doc-iimxxstf4414488.shtml
阿楨
美媒:055艦世界最強 可射東風導彈2千公里外精確打擊 2020-02-14 新浪軍事
日前,美國軍事專家約翰。布魯維斯諾就發表了一篇署名軍事文章,在文章中對中國海軍最新型的055驅逐艦進行了分析評價,稱055的諸多創新和採用技術是世界首創,具備在2000公里外精確打擊的能力。表面上055的垂發單元較少,但實際上這只是更大尺寸垂發單元聯裝佈置後的衍生結果,是考慮到東風導彈海基打擊能力後所最終誕生的產物。
回應
哈哈,別忘了還有一坑四彈+紅旗10 +1130,那是防打結合的一體化設計,厲害著呢。
美軍狂購反艦導彈點名中國艦隊 擬5年內買1625枚 2020-02-14 環球時報
美海軍2021年預算購買850枚遠端反艦導彈(LRASM)——到203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隊的艦艇數量將激增至420艘。相比之下,美海軍2016年的預算中的五年計劃僅包括採購88枚。LRASM可由F/A-18E/F發射。它結合了目標識別、一定水準的自主路航路規劃技術並擴大射程,可以在防區外殺傷敵方艦艇,射程超過200海裡。
美海軍還希望將雷神公司的“戰斧”導彈升級為“海上打擊戰斧”,射程為900海裡。計畫在2021年購買44套,至2025年51套。
還計畫購買海軍打擊導彈”(NSM),為輕型艦艇提供先進的反艦能力,MQ-8C無人直升機用於超視距定位。2021財年購買15枚NSM,到2025財年共接收189枚。
還希望採購775枚“標準-6”導彈。它是一種防空導彈,但也能用於反艦。
回應
中國隱形飛機都造出來了,難道不會造隱形導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2-14/doc-iimxyqvz2706971.shtml
阿楨
新型火箭發動機使導彈與飛機的界線變得模糊,無偵8可以是一架高速飛機,也可以是航程加倍後的一枚導彈。
再就是材料,黑鳥機體材料的93%為鈦合金, 非常昂貴,造價20億美元,注意!這可是60年代的20億美元,因此它僅僅生產了32架。無偵8則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遠非當年黑鳥不成熟的鈦合金可比。
最後是速度和高度。進行偵察時必須深入敵方控制區,因此就必然會面對敵方的各種防空系統,所以無偵-8的速度和高度必須能夠保證它在對手密密麻麻的防禦網中遊刃有餘,全身而退才行。
超音速與高超音速的分界點5馬赫其實是對衝壓發動機而言的,是亞燃與超燃理論上的分界線,火箭發動機則完全沒有這個限制。
因此,無偵-8的飛行速度不僅應該超過5馬赫,還很有可能達到七八個馬赫,人類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飛機,並不是3馬赫的“黑鳥”,而是美國的X-15火箭動力試驗機,速度可達6馬赫以上,這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的水準,而不需要考慮載人的“無偵-8”速度達到7-8馬赫,是很有可能的。
再就是高度, 一些新銳的防空反導武器,比如薩德S-300/400等,其最大攔截高度都超過30千米,以色列箭2攔截高度也有八九十公里,標準3更是超過了100公里。
但目前世界範圍內的防空/反導武器都不能有效應對臨近空間武器裝備,無偵-8如果能在臨近空間進行高超音速滑翔,則機動範圍更寬廣,飛行軌跡飄忽不定,目前的各種攔截彈拿它沒有辦法。
1998年黑鳥戰略偵察機已全部退役,繼任者就是傳說中的曙光女神,但近年來的種種跡象表明,美國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發似乎遭遇了瓶頸,一直處在試驗狀態,在龍捲風中點燃一根火柴何其困難,這其實也在意料之中。我國的無偵8另闢蹊徑,在高超音速飛行器領域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無偵8主要的使命是快速戰略偵察,在敵重要目標上空獲得至關重要的圖像、雷達情報,還可以緊密跟蹤敵水面艦艇的動向,為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指示目標,而軌跡呆板的衛星戰時極有可能遭到標準3先發制人的打擊。
除了快速偵察,無偵-8還必須能配合DF-17/21/26等中程彈道導彈進行戰損評估,由此我們可以判斷無偵-8的航程應該是大於5000千米的。
既能在大氣層又能在臨近空間活動的無偵8已經有了空天飛機的特徵,可以看作是我國對空天飛行的初步探索。(作者署名:飛帥)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1/doc-iimxxste8018768.shtml
阿楨
無偵8最大飛行速度或達八馬赫 可配合DF17搞戰損評估 2020-02-01 新浪軍事
雖然現在衛星的偵察能力已有極大提高,但生存能力和靈活性較差,仍無法替代偵察機。當今世界能同無偵8相比較的,以下將試著從氣動佈局、發動機、材料以及速度和高度,這四個方面來逐一解析。
第一,從氣動佈局上看,無偵-8造型是尖銳三角翼的飛翼佈局,兩台發動機完美的融入機身,兩個垂直尾翼位於主翼兩側,為高速飛行提供了充分的航向穩定性。很明顯,這是一種高速飛行的隱身無人機。
黑鳥只是後機身採用了三角翼,機翼還突兀的塞進了兩台巨大的J58變迴圈發動機。
黑鳥飛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了人體可承受的範圍,兩名成員必須穿著全密封的飛行服,跟宇航員類似。而且龐大的座艙還要降溫,營造適合的駕駛環境,圍繞著飛行員增加的重量非常可觀。
這一切導致黑鳥體積重量太大,最大起飛重量78噸,最大爬升率卻只有僅60 m/s,翼載達460公斤/平方米,使得黑鳥的航程僅4800公里,尚不及轟6。
而無偵8不受有關飛行員的一切限制。飛翼佈局又帶來了較大的升力和載荷,最終以遠小於黑鳥的體量達到遠遠超過黑鳥的速度及航程。
第二是發動機。黑鳥用的是龐大複雜的渦噴衝壓變迴圈發動機,但是因衝壓發動機沒有壓氣機,不能在靜止的條件下起動,必須與渦噴發動機配合使用,成為組合式動力裝置。但費這麼大勁弄出來的發動機推力卻不怎麼樣,衝壓速度為3倍音速時,在地面產生的靜推力也只有200千牛。這使得黑鳥推重比不高,加速性欠佳。衝壓發動機的優勢在於能持續提供比渦噴發動機開加力還要大的推力,維持長時間高速飛行。
無偵8的發動機是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 沒有進氣道及其調節裝置,省掉了黑鳥巨大的進氣調節錐,但要攜帶氧化劑,氧化劑和燃燒劑必須儲存在不同的儲箱中。
衝壓發動機進氣速度為3倍音速時,理論上僅可使空氣壓力提高37倍,液體火箭發動機則完全沒有這個限制。因此,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可達3000~4000℃,而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僅2000多度。因此液體火箭發動機在推力上有很大優勢。
吸氣式發動機的爬升性、加速性無法與火箭發動機相比。不適合戰損評估之類對時間敏感的任務。
且無偵8採用的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能反復起動、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時間更長,火箭助推到臨近空間後可再通過滑翔來增加航程和滯空時間。
阿楨
俄部署極音速武器 軍備競賽再起 2019-12-28 聯合報
俄羅斯國防部廿七日宣佈,已部署新型「先鋒」(Avangard)極音速武器系統,號稱能躲避美國現行飛彈防禦系統偵測,被擊落機率大幅降低,也是全球首款部署的洲際極音速武器。俄國此舉不僅超前致力開發極音速武器的美國,且恐將開啟冷戰以來的又一次全球軍備競賽。
這款武器系統可裝在洲際彈道飛彈上,飛行高度能低於大氣層,可以躲過美國所有飛彈防禦系統的雷達偵測,擊中世界任何地點。
先鋒系統能以時速六一二五公里的高速搭載核彈頭,而且可改變飛行方式,有別於傳統彈道,讓武器防衛系統更難預測、追蹤及攔截。
美國空軍的兩款極音速(hypersonic)武器原型正在測試階段,預定要到二○二二年才會服役。
美俄「中程核武條約」(INF)今年八月瓦解,美國總統川普主張,若要談新武器條約,應該納入中國大陸等其他核武國家,但北京當局一口回絕。
美國比各國都更早開發極音速武器,但如今落後俄國。現在每個軍種都成立跨部門極音速重要專案,努力追上。
不過專家認為,目前俄國武器對美國的威脅仍然有限。「武器管制協會」執行總監金巴爾指出,俄國部署的武器系統不超過廿四個,「對美國和世界的威脅並未顯著增加。」
他也強調,美俄應該盡快展開新武器條約談判,把極音速武器納入議題。
回應
武器競賽又有何妨?今日美國,窮兵黷武,導致債臺高築,23兆國債,年增一兆以上國債,美國還有多少錢錢可以揮霍,如果維持不了強勢美元的地位,美國還有多少能耐搞武器競賽?
阿楨
近防炮每分鐘射速超萬發反4馬赫導彈 為何要用昂貴的鎢芯彈? 2019-12-07 新浪軍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鎢儲藏國,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石儲量,僅2014年一年,我國的鎢產量就高達6.8萬噸,占到了全世界鎢產量的84%,所以我國才敢大量使用碳化鎢或鎢合金彈芯的穿甲彈。我國坦克使用的也是鎢芯穿甲彈,相比貧鈾彈,鎢芯穿甲彈不會產生輻射。而美國的貧鈾彈就不同了,美國的許多坦克車組,由於長期受到貧鈾裝甲和貧鈾彈的輻射,都在退役後患上了各種疾病,而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場遺跡也是放射性物質超標,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安全。
那為何不用它來製造裝甲呢?首先是因為鎢的造價過於昂貴,而且鎢的硬度雖然很高,但是其缺點就是韌性不足,坦克裝甲車輛經常進行越野,同時還會遭受高爆彈的襲擊被震出裂紋,甚至直接被震碎。而且現在各國的複合裝甲和爆破反應裝甲也是十分成熟,而且裝甲不僅要預防穿甲彈,還要預防化學能破甲彈等等各種彈藥,所以才不用鎢來製作裝甲。(作者署名:兵器世界)
我軍第三代巡航導彈低調測試:打擊精度可達米級 2019-12-07 新浪軍事
DF100屬於我國第三代遠端巡航導彈,比起前兩代DF10/A有了質的飛躍。打擊精度,DF10誤差範圍在10米級別,DF10A幾米以內,DF100不超過米級。突防方式,DF10/A都是低空飛行的亞音速,憑藉地球曲率和地形掩護突防;而DF100則是臨近空間飛行的超音速,憑藉高空高速硬吃對手的防禦體系。DF100配備了火箭助推器和低阻邊條翼,能夠在2萬米至10萬米的高度穩定巡航,最大飛行速度3-4馬赫,對於現役任何一種攔截武器都是嚴峻挑戰。
我國千公里以上級遠端打擊手段,在由最大速度12-18馬赫的東風21/26系列彈道導彈,最大速度6-12馬赫的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彈(臨近空間飛行),亞音速飛行的東風10系列(低空飛行)組成的打擊體系基礎上,再增加DF100一種高空飛行,最大飛行速度3-4馬赫的打擊武器。正好形成高中中低四層火力投送波次,使得對手的反導系統應接不暇、防不勝防,為我軍反介入戰略的成功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作者:刻雨無痕)
阿楨
美軍/中國2019年彈道導彈發射超其他國家總和: 11-22東風41,11-15東風31, 6月巨浪-3
回應
美國歷來是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快年底了,又到了向國會要軍費的時候了。
對付老美 3東風41旅部署東北有玄機 2019/07/31 中時電子報
東風41在攜帶3-4枚核彈頭時,射程只有11,000公里。攜帶10枚時,由於需要移除彈頭母艙內的第3級發動機,因此只有6,000公里。華北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形為主,不易隱藏機動式彈道飛彈。反之,黑龍江地區森林廣袤,地形複雜,人口密度低,並常年降雪。目前黑龍江地區已部署了3支東風41導彈旅、45套發射系統,還需3支,也就是45套發射系統,才能確保對美國最低限度的威懾力。從先前3支的部署速度來看,約2023年時就能實現。
用現有武器能否攔截東風17?美軍工巨頭提出新戰術 2019-11-27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會議上,雷達導彈巨頭企業雷神公司副總裁史蒂夫森提出新戰術:將帶有SM-3/6遠端防空導彈的軍艦,部署在高超滑翔器的軌道上,迫使其轉向規避,而每次轉向規避就會消耗其能量,使末端速度更慢,導彈防禦局現有的末段攔截武器應對更加有效。
SM-3是美國導彈防禦局主導的概念,目前進行中的還有包括波音和洛馬的Valkyrie/Dart三種高超音速攔截器。(作者署名:中外艦聞)
回應
典型的美式妄想症邏輯,雷神公司高層提出效費比這麼低的方案,完全是因為標3是雷神的產品。
阿楨
拒繳美保護費 韓轉與陸防務合作 2019/11/23 中國時報
南韓國防部長鄭景鬥與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17日在曼谷的區域安全會議進行場邊會談,雙方同意設置更多軍事熱線,並推動鄭景鬥明年訪問北京,以促進雙邊國防上的交流與合作。這是雙方2014年以來,因美國提出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系統關係交惡後,時隔5年再度重啟的高層接觸,兩國未來軍事交流也引人關注。
南韓宣佈該消息的時機,恰逢華府要求南韓每年分擔2萬8500名駐韓美軍費用大幅加碼至50億美元,南韓國內對此群情激憤。南韓智庫「韓國統一研究院」的民調顯示,96%的受訪民眾反對南韓再付更多駐韓美軍軍費。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上周也透露,今年7月時任川普國安顧問的波頓曾要求日本政府,將駐日美軍的駐留經費負擔增至目前的5倍,但遭到日方拒絕。
相關新聞
美國積極介入下 南韓決定維持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川普威脅退出 美要歐修改開放天空協定 2019/11/22 中時電子報 楊幼蘭
據《防務新聞》(Defense News)2019/11/21報導,川普政府官員上周在布魯塞爾開會時,首度全盤托出對條約的憂慮,並明白表示,他們正認真考慮退出。
開放天空條約2002年生效。包括美俄在內,有34國簽約採行,簽約國可以在彼此領土上空進行非武裝空中偵察,以檢查執行各式武器控制的狀況。俄軍方濫用條約,鎖定美國關鍵基礎設施。若是要挽回條約,盟國就必須化解那些顧慮。
阿楨
陸鷹擊12B導彈射程翻倍 可迫美航母退至日本關島 2019/11/02 中時電子報
曾在這次北京大閱兵出現的升級版岸基型鷹擊-12B,在加上助推火箭後,射程可至1000公里以上,亦即僅從岸上發射,可以對第一島鏈以內的所有大型艦艇構成威脅,將迫使對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退出第一島鏈,移至至日本、關島等第二島鏈。
《新浪軍事》說,鷹擊-12B由鷹擊-12升級而來,而鷹擊-12則是由上世紀90年代由俄引進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的3M-80E「日炙」(Sunburn)超音速反艦導彈改良而來,鷹擊-12將射程由原來160公里擴增至360公里,並使用於轟-6轟炸機上。
鷹擊-12之後中共再研發改良出艦載型鷹擊-12A,加裝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與衝壓式火箭發動機,並使用新型燃料,再將射程擴增至600公里。
鷹擊-12B在助推火箭推升至一定高度後拋棄助推段,透過數據鏈接收目標資訊後,啟動衝壓發動機以約2馬赫速度飛抵距目標50公里左右,再由導彈上搜索雷達捕獲並鎖定目標並加速至4馬赫,以紅外線與衛星制導方式將400公斤的彈頭導引向目標,命中誤差範圍約為7米以內。
美航母將全面換裝空管雷達 應對高超音速武器威脅 2019/11/03 中時電子報
美國海軍近日首次展示了最新型的航空母艦空中管制雷達AN / SPN-50,這款由瑞典薩博(SAAB)研發的「海上長頸鹿雷達」升級而成的艦載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其多任務功能可以同時進行幹擾機跟蹤、自動對海監視以及目標分類識別等,且其天線能提供目標的三維數據,將能大幅提升美國海軍武器系統對防空、水面作戰和遠程地空飛彈等的目標識別能力,預計2021年開始更換現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空中管制雷達。
阿楨
閱兵神隱 陸加速測試巨浪3核導彈 2019/10/15 中時電子報 盧伯華
官媒《環球時報》曾在今年6月下旬刊出一張潛射型導彈試射照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一般認為應該就是巨浪-3。
在這次中共建政70周年的「十一」大閱兵中,原本外界預期可能會出現的巨浪-3沒有現身,只檢閱了外界已較熟悉的巨浪-2型。
美媒曾指出,2018年11月24日前後,中共以一艘032型常規彈道導彈潛艇作為實驗平臺,在渤海灣首次試射了一枚巨浪-3。陸媒《新浪軍事》推測,巨浪-3是在東風-41基礎上演變而來,在整體設計上減小了彈體尺寸,去掉助推器,改裝了固體燃料。巨浪-3直徑約2.2米,和巨浪-2型不同,巨浪-3沒有發動機整流罩,這表明巨浪-3型的點火是在發射管出口處的水中實現的。
報導說,巨浪-3也是大陸首次應用展開式減阻杆技術的潛射彈道導彈,這一技術早已經被運用在美國三叉戟和法國M51潛射彈道導彈上。這是由於潛射彈道導彈大多採用分導載具,在彈體設計上又要縮短彈長,因此潛射彈道導彈的彈頭都相當渾圓,阻力較大。採用了減阻杆設計以後,潛射彈道導彈就可以通過展開式減阻杆降低發射後的空氣阻力。以三叉戟1(C4)為例,它使用減阻杆能在助推段減少氣動阻力50%,使其射程增加300多公里。
報導指出,巨浪-3採用多項先進的技術,讓射程比巨浪-2基本型增加約4000公里,達到了12000公里以上,同時可以搭載10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當量在15萬噸左右,還能輕易突破任何導彈攔截系統。
巨浪-2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至6萬噸分導彈頭,攻擊力強大。為保證突防能力,巨浪-2還應用了二次大氣返回技術,動態末端變軌技術等,大幅提升了其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目前巨浪-2還發展出甲、乙2種改進型,射程略提高至9000公里,主要部署在094型戰略核潛艇,做為中共戰略核武庫的第2次核反擊能力。
阿楨
無偵8為何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可多次點火方便滑翔 2019-10-08 新浪軍事
無偵8高空高速偵察機使用的兩台YF-50A常溫液體燃料發動機主要要滿足重量、機動性、反應時間及多次點火的性能要求。使用液體推進劑的主要優點:
1、比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成熟簡單可靠;
2、比沖通常高於固體火箭發動機,承載要更大些;
3、可多次點火,可以利用這個性能自由的平衡無動力滑翔和有動力高速飛行。
4、液態氫具備高的熱值,點燃同等品質的氫,可放出更多的能量,而且還是無毒的。
缺點:
1、準備時間較長,需要現場加注,短則1小時,長則2-3小時,不易躲避被攻擊危險;
2、以前使用的燃料通常是有毒或是腐蝕性很大的液體,只要火箭出故障,後果嚴重;
3、以前的燃料不耐儲存,只要注入燃料,發射工作就不能停止;
所以以前液體火箭技術多半用作發射衛星等大射程大載荷任務,近年來,由於燃料的適應性大為提高,加上氧化劑充裕,容易產生大推力的優勢,液體火箭技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8/doc-iicezzrr0804013.shtml
美“愛國者”連導彈都能攔 為何打不下中國無偵-8? 2019-10-08 觀察者網
無偵-8用轟-6外掛,在高空釋放,然後在火箭動力下爬高、巡航,任務完成後滑翔返航,在常規跑道上自主降落。
無偵-8採用的大後掠角,背部有隆起的機脊,但腹部平坦,這是典型的高超音速滑翔體的氣動外形,以壓縮升力為主要升力機制,而不是傳統的機翼產生升力的機制。
超長航時的無人偵察機也可以保持跟蹤,但飛行速度太低,適合在廣大海區巡邏,不宜用作應召偵察。航母的移動距離不超過10-15海裡,完全在機載感測器的搜索範圍之內。
無偵-8的5噸級尺寸有助於降低雷達特徵,平坦的機腹更是有利於將入射的雷達波散射到其他方向,也肯定塗敷了中國最高水準的隱身塗料。
都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採用乘波體技術的防空導彈可以達到甚至超過無偵-8的速度和機動性,鐳射、粒子束武器更是受不受速度和機動性的影響,但這些技術都各有各的問題,離實戰化還差十萬八千里。在可預見的將來,無偵-8還真差不多是無敵的。
無偵-8則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高超音速動力巡航體,在技術成就上比東風-17初級的高超音速滑翔體還要高一個層次。
阿楨
最快10倍音速 陸東風17靠這招 2019/10/04 中時
中國大陸「川陀太空」網分析說,大氣層就像是稠密介質,原理和打水上漂一樣,最好選擇扁平,並有弧度的碎瓦礫,而小瓦片是最理想的,能在水上漂得很遠。東風17的載具有機翼結構,就能在大氣層進行「水上漂」,得以飛至少上千公里。此外,高超音速飛行器在臨近空間飛行,高度起碼超過20公里,由於大氣層十分稠密,因此摩擦非常劇烈,飛行器周圍的溫度會急劇上升。這時空氣分子還會發生電離,形成厚度不均的等離子體鞘的黑障。對於神舟飛船、太空梭等再入航天器,黑障持續不會超過10分鐘,短的4分鐘就結束了,但是對高超音速飛行器,黑障卻會持續很久。因此,東風17的載具設計得很修長,頭部前緣呈尖形,這樣就能讓天線周圍的等離子體鞘變薄,這樣一來通信就可以建立。
相關新聞
東風31AG(26/21D)發射筒後部橡膠緩衝層可無依託發射 射程高達一萬兩千公里
東風41運載發射車揭秘:行駛穩定性超越白楊M發射車
阿楨
第3次: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首次公佈了094戰略核潛艇和093攻擊型核潛艇,共有48艘軍艦、76架戰機、1萬多名官兵參與,是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正式對外宣示,中國已經完成積極防衛南海主權的工作,改變了以往在南海被動的地位。
第4次:2019年4月23日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在青島海濱舉行,同時也舉行國際艦隊檢閱式,各式艦艇32艘(包含首次受閱的航母)、戰機39架。另有61國艦艇與代表團參加國際閱艦式。
第5次: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是歷來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裝備最多的一次。
談到國慶大典 阿扁一肚子鳥氣 2019/10/01 中時電子報
雙十國慶即將登場,蔡英文總統卻面臨兩友邦斷交等問題。前總統陳水扁呼籲蔡英文總統取消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的「國慶大典」,並細數往事,指國慶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楨:?) 、橘營立委大鬧會場,「生日」成「祭日」。所以,這種國慶大典不辦也罷。臺北府前總共舉辦過十七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的第一次,蔣介石總統已經辭職下野,李宗仁代總統逃亡美國,是由東南軍政公署長官陳誠主持外,其餘16次歷經4位總統,蔣介石共11次,蔣經國及李登輝各2次,嚴家淦1次。2000年阿扁上任就把國慶閱兵給取消了,直到現在,馬蔡都沒有再恢復。
相關新聞
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
閱兵-維基百科
閱兵,是指對武裝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用以慶祝、致敬,同時展現本國的軍事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提振軍威,鼓舞士氣。
目錄
3 知名閱兵
3.1 中華民國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
3.3 蘇聯/獨立國協
3.4 美國
3.5 英國
3.6 法國
…..
阿楨
對港自制,大陸70周年國慶閱兵展現更大自信 2019-10-01 陳一新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各種新武器首次亮相,北京並沒有如預期,在10月1日前對香港展開大規模的鎮壓,反而是對香港提出和風細雨的呼籲,顯示出中國大陸在天安門事件30年後,不僅在包括經濟、科技與軍事的綜合國力有長足的進展,而且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當天受閱的人員有1.5萬人、160多架軍機,以及580輛坦克和其他武器。首次公開露面的飛彈至少有以下4種。
第一類有「航母殺手」改良型之稱的東風17超音速導彈,射程達2500公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上大型軍艦。(楨:安裝在履帶戰車上,安裝輪式卡車上的為道爾M1T。)
第二是巨浪二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最大射程目前為7400公里,可改進到10000~12000公里,並可攜帶1~3個核彈頭。
第三是東風41型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彈頭,最大射程約14000公里,超過美13000公里的民兵飛彈,最高速度可達25倍音速。
此外,東風100陸基巡弋導彈,最大射程2000~3000公里,飛行速度達3至4馬赫,可以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或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
相關新聞
國慶閱兵受閱裝備全部中國造 40%首次亮相
美媒高度關注國慶閱兵:東風-41/17A,偵8/攻11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太先進了
施洋:大閱兵中的“大混編”與我軍的合成化體系發展方向相似
絕殺南海 陸最新反艦巡航導彈鷹擊18首次亮相
繼俄之後陸首款高超音速武器曝光 東風17彈頭造型奇特(回應:美五年內搞不出來,至於俄就吹吧。東風-17外型上可明顯看,後段長型圓筒狀是火箭推進器,屬長型圓筒狀;前段尖頭扁形是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火箭推進導彈至大氣層邊緣後,彈頭與火箭分離,彈頭再以幾乎「水漂」式的彈道繼續飛行,在重返大氣層後能進行機動,突破反導彈系統的攔截,達到精準打擊的目的。
一次看懂習近平領導下的5次大閱兵 2019/09/30 中時電子報
第1次:2015年9月3日首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是建政以來第15次大型閱兵,也是首次在非「十一」國慶期間舉行。
第2次:2017年7月30日,在「八一」建軍節90周年前夕,於朱日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是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閱兵,也是習首次在野戰沙場檢閱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次是軍隊改革後首次閱兵。
阿楨
首次出口!中泰簽署071E船塢登陸艦建造合同 2019-09-10 觀察者網
中國船舶出口泰國海軍船塢登陸艦071E建造協議簽字儀式2019-09-09在北京舉行。
071E相對於基本型071綜合登陸艦,根據多年來使用的經驗教訓總結以及潛在外貿客戶的需求,又進行了若干重大的改進和升級。
首先,首先是HQ-10的FL3000近程防空導彈上艦,該導彈速度高、重量輕、反應快速、制導精度高、射程較遠、成本低廉,填補了此前我國外貿艦艇中末端反導能力弱的短板。
其次是佈置了兩門簡化版730近防炮,為了控制成本,火控雷達從炮塔上分離出來單獨佈置。射速最高可達4200發/分鐘,對導彈目標射程2500米,對飛機目標3500米,無彈鏈式供彈。
第三,原先071型能夠同時起飛兩架大型直升機,071E型通過對上層建築的縮短,可以同時起降三架大中型直升機,位於右舷的大型吊機也縮小了體積。
自用版071綜合登陸艦配備的快速登陸轉運工具,是高速氣墊登陸艇,在071E可變船型雙體登陸艇。該艇長32.3米、寬9.6米,攜帶2輛中型主戰坦克/3輛裝甲戰車。它可以是一艘平底船,車輛和人員上船方便;為了提升航速,這艘船縱向中部的船底就設計為可升降模式,航行時變身為一艘在速度上優勢明顯的雙體船,這關鍵所在,就是兩側船體中間夾著的升降機構。這一概念,與法國為配套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而設計的L-CAT快速兩栖登陸艇十分相似。
與外貿對手相比,071E具有三個顯著優點,第一是在技術水準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第二是071E的原型071在我國海軍服役多年,是已經得到證明的成熟平臺;第三是071E在性價比上更具競爭力,可謂物美價廉。
回應
自己用的比出口的落後是什麼情況.....
自用的由於是體系作戰,單艦不追求裝備最大化,因此,適當降低配置,滿足夠用就好。泰軍則需要高配,以提高艦隻的生存能力。
相關新聞
比航母更重要!075型兩棲攻擊艦已塗底漆預計2019年內下水
075比071艦大60%可同時起降5架直20
003航母2019-9-7已鋪設好龍骨配48機,4電磁彈射器,殲-20可上艦
美福特號預演陸東風21D來襲:實彈測試爆炸衝擊,著艦系統通過測試:可用飛機名單中無F35C,可能還要10年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9_09_10_517364.shtml
阿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阿楨
當然,正如三代半的戰鬥機也分三六九等一樣,採用跳躍滑翔技術的三代半戰術導彈當中也有能夠在M型彈道的後半截,利用自身較高升阻比和較強的耐高溫控制技術,進入平衡滑翔階段的型號,這種就更接近于真正的高超滑翔導彈了。
目前我們已經知道CM-401可能就屬於這一類。美國正在研製的高超聲速中程導彈也屬於此類。
第四代據傳是東風-17改進型,採用的是“高空重力轉彎”“水準全力起滑”的技術,這與俄羅斯的“壓低彈道”的方案相近,但把“彈道”壓得更低,直接帶迎角平飛,讓滑翔體產生足夠的升力,不必經過“三代半”的“跳躍滑翔”階段,直接進入“平衡滑翔”,這就是所謂的“全程滑翔”了。
除了東風-17,東風-31B、東風-26C的滑翔方式也與之類似,只不過這兩種導彈的滑翔速度更高,東風-26C的滑翔速度已經達到馬赫數14,東風-31B的滑翔速度可能要超過馬赫數20。
在如此高的飛行速度下,還要能夠有效控制飛行器的飛行軌跡,並且還能利用星光校準(不依賴GPS前提下提高精度的必要技術,核導彈必備,畢竟核大戰的時候衛星導航肯定GG了),能夠接收控制信號,能夠使用雷達或者光電系統觀察地面,以實現搜索和攻擊任務——這樣的技術目前為止只有中國掌握。
而相比之下,美國目前這類武器還處於設想階段,2017年負責科研的國防部副部長格裡芬曾說美國要理順相關的行政和決策體制,在高超聲速科研水準上趕上中國,悲觀地講,可能要到2032年。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世界上掌握全程滑翔技術的,還只有我國,俄羅斯是否掌握——我們現在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說,但美國還沒有掌握。但目前已經接近於實用,即將列裝部隊的,還只有我國。俄因為經費上的問題,在技術實用化角度有著比較多的限制。
但是美國作為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在任何高新技術領域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現在美國如此心急火燎的發展高超聲速技術,我們不能排除他們在這方面追趕的速度比格裡芬去年的悲觀預測大幅度提前的可能性。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7-28/doc-ihytcerm6846177.shtml
阿楨
第三代,東風-16,其特點是強調價格低廉,性能優越,用於取代東風-11系列。從高超飛行的角度來說,該導彈與第二代導彈相比基本相似,但是再入速度可以更高,有的彈頭拉起得非常劇烈,以至於在大氣層內可以打“水漂”——比如東風-21D。
東風-21D大氣中“打水漂”的彈道形狀,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出他們推測東風-21D末端彈道機動能力大概有幾十公里,也就是目標在瞄準點周圍數十公里內,導彈可以機動過去命中
第三代半:M-20外貿戰術導彈、CM-401外貿型反艦彈道導彈,這些導彈的高超聲速飛行原理與伊斯坎德爾相似,只不過中段飛行速度更高。M型彈道與前面二代、三代彈道導彈先飛出大氣層,彈頭在再入大氣過程中拉起的做法不同,該導彈的彈道被壓低,在達到50公里左右飛行高度時就以一個很小的角度加速飛行。這些導彈都採用了頭體不分離技術,因此整個導彈就成了一根很大的“長杆”,在進入下墜階段後,將導彈拉起,形成一定的飛行迎角,彈體就會產生升力,但這個升力不足以讓導彈形成滑翔,而是直接將彈體再次拋到更高的空中,從而形成M型彈道的第二個波峰。
M-20,伊斯坎德爾這些導彈都是這樣的彈道,也就是所謂“水漂”彈道,注意它的“水漂”高度是在大氣層上層,50公里的高度,而上面東風-21D的“水漂”高度較低
這樣的M型彈道可以起到類似于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的作用, 在大氣中進行一次彈跳,具備較高的突防能力。但是由於其飛行高度仍然在50公里左右,仍可以被防禦。這次韓國就宣稱引進自以色列的“綠松石”雷達監控到了飛到50公里高度的朝鮮導彈,並對其進行了跟蹤。美國此前也一再保證“愛國者3”導彈能夠攔截“伊斯坎德爾”導彈,而更先進的“愛國者3-MSE”的攔截效率還會比較高。(楨:? 南韓追蹤北韓KN-23失準:類似俄「伊斯坎德」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高度50多公里,可飛500-690公里。」50公里是駐韓美軍「薩德」或「愛國者3型」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
阿楨
朝鮮試射導彈類似"伊斯坎德爾" 但仍落後韓國一步(楨:?) 2019-07-28 觀察者網
朝鮮2019-07-25試射類似俄羅斯“伊斯坎德爾”的戰術導彈獲得成功,據稱該導彈在50公里高度,成功飛行600公里以上。
想成為“世界第四個高超聲速大國”的印度,上個月進行的試飛失敗,把第四這個頭銜拱手讓人。
當然其實印朝都遠算不上第四,實際上,韓已經進行過玄武2試射,從外形到彈道,都和“伊斯坎德爾”相似,射程能達700公里。
這裡需要再解釋一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水準和分類問題,畢竟如果只是在大氣層內達到馬赫5以上速度的話,世界上所有能造彈道導彈的國家都能算是了,而如果把在大氣層高層“打水漂”為標準算的話,那麼第二帝國的巴黎大炮的炮彈就算了……真正的高超滑翔得是錢學森彈道,不能是利用“水漂”效應把自己彈起來,而是要有較高的升阻比,實現升力和自身重力的平衡,以穩定的軌跡在大氣層內進行滑翔,這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高超聲速滑翔”的概念。
根據我國航太公司對自身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的分代,我們或許能夠把這個問題說明白。
第一代戰術彈道導彈,就是東風-15,該導彈採用機動式發射,屬於“純粹”的彈道導彈,也就是導彈按照能夠取得最大射程的彈道飛行,在火箭發動機工作停止以後,彈頭完全就按照最後確定的彈道飛行,再入大氣層的時候只要採取一定防熱措施避免高溫損壞彈頭內部的設備即可,並不利用大氣層對彈頭的軌跡進行改變,同時也由於再入速度快,大氣也基本不影響彈道。
第二代,東-15A、東-15B,東風-15A在東風-15導彈基礎上採用捷聯慣導設計,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東風-15B導彈則在再入大氣過程中進行拉起減速,然後利用空氣舵,在下墜過程中調整自身軌跡,從而實現精確命中。
這種在再入過程中利用大氣減速,進行小幅度彈道變化,來提高導彈命中精度的技術,已經開始有點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雛形了,但與真正的高超飛行器相比還差得遠。美國的“潘興2”和蘇聯部分彈道導彈也採用了類似的技術。
阿楨
南韓追彈失準 攔截能力有問題 2019/07/27 中國時報
南韓《朝鮮日報》26日指出,與以往的彈道飛彈相比,北韓25日試射的新型飛彈展現出以更低高度飛行690公里的能力。專家認為,該飛彈具有躲避韓美飛彈防禦網,攻擊包括濟州島在內的南韓全境以及佐世保基地等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
可能與5月試射的同為KN-23地對地飛彈,類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Iskander)戰術飛彈。其軌跡不同於一般彈道飛彈,並非拋物線,據分析係採用低高度飛行、著彈前以跳躍式動作避開飛彈防禦的設計。
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26日宣佈,2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600公里,飛行高度為50餘公里。50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的「薩德」或「愛國者3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南韓軍方25日雖然捕捉到了第2枚飛彈發射的瞬間,但飛行距離超過430公里後,卻錯失了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攔截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韓軍對於超出預想的軌跡有些驚慌。
試偵測日韓F-35 俄提前交運陸第2團S400系統 2019/07/26 中時
中共是俄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第一個外國買家, 2014年簽署2個團的S-400合同,2018年春交運了第1團,第2團則已在近日開始由海運交付給中國大陸。
相關新聞
俄2019-07-12交運土耳其S-400
美不賣F-35拉倒!土另覓中殲-31或俄蘇-57
土國訂製F35接手多 造價跌破8千萬美元
嗆美硬到底!伊朗試射流星3飛彈 2019/07/26 中時
伊朗在波灣與英美關係緊張之際,試射了射程1,000公里的「流星3型」(Shahab-3)飛彈。不過,五角大廈官員說,這並不會影響航運或美國基地,飛彈從伊朗南方射向德黑蘭北郊。
中導條約08-02失效 美將瘋狂測試中遠程導彈 2019/07/25 中時
隨著美國單方宣佈廢除的《中導條約》(INF)將於8月2日正式失效,美軍將加緊將多種新開發但未進行試射的中遠程導彈排上日程,特別是今年改名為「精準打擊導彈」(PsSM),將把原先壓制在499公里的射程向上突破到500公里以上。
阿楨
美國版東風21D研發面臨推遲:犯了一個基礎性的錯誤 2019-07-19 觀察者網
特朗普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陸軍遠端精確火力現代化計畫(LRPF)中第一種型號PrSM(精確打擊導彈)將在今年進行首飛,計畫202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然而,據美國《防務新聞》7月18日報導,陸軍希望最先部署的PrSM是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但是他們現在明白,沒辦法直接用海軍現役的導彈引導頭直接來解決問題。因為這些現役導彈都是為“掠海飛行”的導彈設計的,而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必須從上面向下掃描。
東風-21D的引導頭能在馬赫7速度下正常工作
外貿型CM-401最大速度馬赫6,平均速度馬赫4,也就是其雷達能夠在3~4馬赫速度下工作,這已經比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潘興2導彈先進了
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是一個現代工程技術的難題,東風-21D/26已前後發展三代,美國技術是當年“潘興2”導彈的引導頭,為了讓其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工作,在減速階段要把速度降低到2-3馬赫。
當然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領域實力雄厚,假以時日研製出一款性能超過東風-21D的新雷達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但問題是解決工程問題是需要時間的,而現在美國“大幹快上”的“洋躍進”之風盛行,恨不得明天就擁有可以抗衡中國“東風快遞”的新導彈,這結果可能就會欲速而不達了。
發射東風21D回應美國軍演 中國擁有三層火力狙擊航母 2019-07-19 新浪軍事
中國這次在南海演習,與近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這一海域的一系列活動有關。
分析認為,對付敵方前來挑釁的海軍編隊,中國可能已形成三種戰法:第一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攔截;第二是東風-21D;第三是駐守島礁的反艦導彈。
導彈多燒錢?1枚戰斧159萬美金 東風-21D約1.5億人民幣 2019-07-19 新浪軍事
日本新神盾艦戰力如何:能攔中國東風導彈卻無力進攻 2019-07-19 新浪軍事
“羽黑”號的“宙斯盾”驅逐艦是日本“愛宕”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由於採用了基於美國“宙斯盾”-9型的日本版、標準-2以及標準-3防空、反導導彈,因此可以很好的在美國的反導體系下完成反導任務,甚至於連“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也可以很好的攔截。
回應
連它老爹老母都無法攔截東風二十一,小編你寫點別的行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9/doc-ihytcitm3117844.shtml
阿楨
憑什麼反航母 陸東風21D功力大升級 2019/07/14 中時電子報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的反艦巡弋飛彈射程多在400公里以內,而航母戰鬥群的最大控制和作戰半徑為500公里,大於遠程反艦巡弋飛彈的最遠射程,這意味敵方航母戰鬥群搶先反制反艦巡弋飛彈。有了射程至少達2,000公里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就能趁航母戰鬥群尚未到達戰鬥位置前發動攻擊,將它們遠遠限制在沿海經濟區和主要航路外。
東風-21D與傳統彈道飛彈最大的區別之一,主要在於彈頭的末端制導。早期的東風-21C主要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系統複合制導,圓概率誤差約為100米。然而,以這樣的命中精度來打擊長度2、300米,寬度約100米的航母是遠遠不夠的。若要有效打擊目標,就需要將命中精度進一步提高到圓概率誤差達10米左右的等級。
由此可見,東風-21D有可能使用雷達主動制導,或雷達成像匹配制導來作為末制導。由於飛行末段反艦彈道飛彈會維持6~10馬赫的高速,彈頭溫度極高,因此東風-21D在設計上還可能會採用側窗技術,也就是在彈頭側部溫度較低處開一系列側向紅外視窗。此外,它還採用了內冷式保護罩,以降低視窗溫度,形成製冷通道,透過流入的製冷介質相變,而加熱升溫來吸熱,以降低視窗溫度,使制導頭能正常運作。
東風-21D雖能打擊航母編隊,但分析指出,一般航母戰鬥群通常會配備類似標準3型(SM-3)這類射程極遠,可以進行中段反導作戰的超遠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東風-21D究竟採用了什麼突防技術不得而知,不過有些側面資訊可以説明它的相關能力。根據報導,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出口型近程M20戰術彈道飛彈上,採用了所謂「彈道-巡弋彈道」突防技術。
採用這種彈道的飛彈,會在初段、中段採用彈道飛行,而末端彈頭則為重返機動體,在彈道下降的過程中,透過空動舵,或是可變彎尾控制飛彈姿態,利用攻角和側滑角的變化,調整導彈的升力和阻力,以控制速度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繼而調整彈頭飛行方向,並增加彈頭機動範圍,來實現末端精確制導。
阿楨
東風-17刁鑽極速的決殺飛彈 2019/07/04 旺報
大陸再現新款飛彈。據瞭解是一種助推滑翔飛彈,由東風系列彈道飛彈發射升空,是一種高超音速與滑翔可變彈道兩種高新技術兼具的武器。
外媒報導,很可能是中國近期已經多次試射的新一代彈道飛彈「東風-17」射程達到1800至2500公里。
美媒分析,飛彈在運用高超音速滑翔器(HGV)設計之後,不僅具備彈道飛彈原本已經極難攔截的高超音速飛行特點,還可以通過在大氣層或其邊緣滑翔機動,借助空氣動力產生多樣化、複雜化的規避飛彈,令反飛彈武器無法攔截。
西媒報導,中國至少進行了2次東風-17飛彈試射,報導中展現的發射成熟度,意味著此一助推滑翔飛彈武器已經少量裝備使用。
東風-17在60000米高度開始高超音速滑翔,能夠同時借助氣動力進行調整或規避,從而令它獲得普通彈道飛彈所沒有的彈道靈活性,對於反飛彈武器來表示,這種幾乎不可測的機動能力令其無所適從。
薩德、神盾有心無力
外媒報導,美國軍方人士早已注意到新型高超音速滑翔的6次試驗,並認為己發展成功。也有情報機構認為,這種武器可突破飛彈防禦系統,除了其自身出色規避能力外,也令薩德、陸基神盾等反飛彈系統攔截武器數量進一步變得不足。
東風-17的試射目標位於西北境內靶場,可滿足所需射程和全程監控需求。東風-17主要是中國火箭軍的東風-16B飛彈基礎上發展的,非常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現役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彈道飛彈設計,預計2020年左右達批量作戰能力。
阿楨
陸彈道導彈成航母殺手 2019/07/04 中時
中共解放軍近日在南海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射,對南海宣示主權的意義重大,更引起了美國與其亞洲盟國高度關注。
《衛星通訊社》引述俄羅斯軍事評論員卡申的分析稱,目前,中共幾乎是唯一將反艦導彈導彈形成系列生產並列裝部隊的國家,伊朗雖也進行此類研究,但研究成果尚未被確認。
卡申指出,反艦導彈導彈與打擊固定目標的彈道導彈不同,反艦有雷達或光電導引。但是當導彈在大氣層中以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等離子雲,使得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如果彈道導彈是打擊固定目標,導彈能根據陀螺儀和加速感測器等慣性導引系統運作,一路呈盲飛狀態直到擊中目標。但若要打擊移動目標,就必須降速至3馬赫或略高,此時雷達或光電導引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不過,降速之後導彈容易被攔截,而且降速後高度降低,導引系統的掃瞄範圍就更小,容易失去目標。為此導彈除了要在發射前獲知移動目標位置外,還必須依其行進資訊推算導彈抵達時的目標位置,否則以航母戰鬥群大約30節(約每小時60公里)的航速,導彈到達目標區時,航母可能早已離開至較遠的區域。
為彌補這段位置資訊落差,導彈在中段大氣層或其邊緣的太空飛行時,可向其傳遞目標位置變動資訊。但要完成此項任務,對目標的持續觀測就不能中斷。正因為如此,共軍在南沙擴建島礁後首先建立戰略基礎設施,包括雷達站、電子偵查站、港口和飛行跑道等。透過以此為基地的在無人機、巡邏飛機、艦船和其它工具協助下,可對敵艦動態進行不間斷的監控。
共軍在南海已建立起複雜偵查打擊系統,各種打擊手段和偵查工具都必須經過不斷測試和完善,因而需要定期舉行導彈試射演習。
相關新聞
澳媒:中國軍隊具備良好條件 阻止96年台海危機重現
阿楨
美媒:中國向南海發射DF21D反艦彈道導彈 2019-07-02 觀察者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9-07-02報導,美國國防部知情官員稱,在上週末,中國至少向南海試射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
由於南海禁航將持續到7月3日,這位官員預計解放在禁航結束前前將進行其他軍事測試。
這名官員說,解放軍測試反艦彈道導彈時,美國軍方在南海照常部署了軍艦,但是她們沒有接近週末的測試地點,也沒有處於危險之中。
這位官員補充說,這次測試是“令人擔憂”的。不過這位官員未授權評論此事,同時五角大樓沒有立即回應CNBC和NBC的置評請求。
根據美國《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稱,DF-21D是一種射程超過1500公里、可以快速裝填、擁有機動式再入彈頭,可以在西太平洋打擊包括美軍航空母艦資產在內的反艦彈道導彈。美國防部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至少擁有60台載具和150枚備彈。
2016年2月12日,中央電視臺7套《軍事報導》節目報導,春節期間,我火箭軍某導彈旅隨即抽點發射營和相關保障要素,進行春節戰備演練。這證明我國南部戰區某部裝備了東風-21D,如果要進行演練,這些發射營可以隨時出動,在我廣東省某地向南海試射DF-21D。
考慮到我軍各個部隊已經列裝東風-21D多年,此次試射如果為真,那麼可能不是一次“科研實驗”,而是一次“實戰化戰備演練”,而且試射的數量可能不止一枚。
相關新聞
中國為何此時試射東風21D?一個月內4國航母進南海
“生銹艦隊”讓美軍焦慮 訪華伯克艦成片掉漆
美國《海軍時報》2019-07-01稱,儘管已經花費數十億美元用於艦艇的防銹保養,但人員配備不足、艦艇超負荷運轉,讓這支“生銹的艦隊”難以保證五角大樓規劃的2030年“355艘戰艦”規模。
回應
這種艦還闖南海臺海?
美國海軍部腐敗是出了名的。
阿楨
美軍或受中國霹靂15刺激 將秘密研發AIM-260遠端空對空導彈 2019-06-22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航空航太週刊》網站首次確認射程260公里的新一代遠端空對空導彈AIM-260,已在2年前由洛馬研製,預計2022年服役。
美軍眼中的霹靂-15,其實不是殲-20內置彈艙中攜帶的中距,而是殲-16曾攜帶的霹靂-21遠端/超遠端空對空導彈,霹靂-15和AIM-120D相當。
霹靂-21彈長度5米射程400公里,可由殲-16和殲-20外置掛載,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雙模制導,利用雙向資料鏈修正彈道,對美軍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的巨大威脅。
AIM-120D雖比AIM-120C射程擴大了50%,達到了160公里左右,還採用了最新的雙向資料鏈技術,但在射程方面和新型遠端空對空導彈的差距十分明顯,因此,美國海空軍據此罕見推出了“快速採購計畫”,而且瞞天過海到現在。
AIM-260也叫JATM導彈,前身也叫“遠端交戰武器”(LREW)專案。
其外形迄今仍是高度保密的,此前公佈的概念圖顯示是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並沒有採用歐洲“流星”導彈的衝壓發動機,其彈體長度和AIM-120一致(楨:?),完全可以放進F-22和F-35的內部彈艙中。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22/doc-ihytcerk8577828.shtml
055大驅有112垂發單元 但還有三款急需導彈尚未露面 2019-06-22 新浪軍事
參考052D可確定055型會裝載紅旗-9B防空導彈和鷹擊-18反艦導彈,而另外3款新型導彈卻遲遲沒有曝光。
類似美國ESSM超級海麻雀的“雙5”中程防空導彈。“雙5”的意思就是射程為50公里,速度5馬赫,可以實現一坑四彈的裝填。
類似於標準-3的海基反導攔截彈。
鷹擊-18陸攻巡航導彈最大射程將超1500公里。
回應
都沒說道點子上。大垂發當然是打擊助推段戰略導彈和基反衛星。
阿楨
中國疑試射潛射巨浪3或裝備高超音速彈頭 射程1.2萬公里 2019-06-03 新浪軍事
6月2日淩晨,山東、山西、河南和河北多地的網友在天空中發現了一個發光體,結合中國遼寧海事局網站6月2日發佈的“遼航警0096”航行警告的內容,可以判斷,這是中國對潛射巨浪-3導彈安裝了高超音速彈頭的一次試驗。
巨浪-2B可攜載6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1000公里,巨浪-3可攜10枚核彈頭射程可達12800公里,如果能利用高超音速武器的不可攔截性,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什麼先進反導系統,對此都只能是望彈興歎!
如今中美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同時又在軍事、高技術與政治較量不斷的前提下,此前美國也進行了洲際導彈的試驗,俄宣佈已成為第一個裝備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而美國也已宣佈要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進度,中國此刻試驗,該是對上述事態的最好回應擊,也有對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國官方立場的聲援。(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射程也會增加20%以上吧
打擊到其全境的最遠的直線距離1.28萬,加上變軌機動損耗的距離,真實的射程肯定不止這個數。
美軍高調曝光陸基高超音速武器 將重建中導部隊 2019-06-03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陸軍新聞服務處稱,未來高超音速武器的首次聯合飛行測試將于明年進行,之後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測試,直到該武器在2023投入使用。外形類似于蘇聯SS-21“圓點”彈道導彈,採用格柵式尾翼,彈頭中含有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將被空軍和海軍採用。
從公佈的照片看,或許可以將這種武器看成是陸軍“潘興”II中程彈道導彈(射程1800公里東風-15B相似)或者是“戰斧”陸基發射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和東風-10類似)的替代產品,這兩種武器系統已經在冷戰末期的《中導條約》中被規定銷毀。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6-03/doc-ihvhiews6489178.shtml
阿楨
中共或發展半潛式武庫艦 垂發混裝500枚導彈 2019/05/23 中時電子報
中共近20年來為趕上全球戰術發展潮流,除在5代戰機、新式導彈與高超音速武器之外,海軍也籌謀新式艦艇。
據《新浪軍事》指出,這種2萬噸「中國版武庫艦」上可配備常見於中共海軍艦艇上的垂直導彈發射器,混合裝填巡航導彈、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總數高達500枚。除了半潛航行之外,採高度自動化設計,全艦操控僅需要50人左右。若編列在中共航母戰鬥群中,在055艦與空警-600的指揮下,其就可有效彌補中共航母編隊導彈搭載量和艦載機相對偏少的問題,從而讓中共海軍更能勇敢地走向全球大洋。
武庫艦最早的概念來自於美國海軍,雖然已夭折,但美改造4艘SSGN-726俄亥俄級核潛艇原有24個巨大的導彈發射管,可搭載154枚戰斧巡航導彈。
中共現階段沒有類似的核潛艇改裝計畫,但可另闢蹊徑,採用半潛水方案,以利於減少雷達反射信號。這當然不可能單獨作戰,目標是將之編入未來的航母戰鬥群。這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在目前情況下,中共海軍航母所攜的艦載機還只有美國的1/3左右,二是052D與055所攜的導彈數量也比不上美軍。因此,若能在中共航母戰鬥群中編入一艘武庫艦,其所攜帶的導彈數量不但足以對付一支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所有艦載機,還可利用大量導彈消滅美國的航母戰鬥群。
分析認為,海外關於中共研發武庫艦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一般認為這種艦艇已處於建造發展階段。這很明顯是明知大陸航母現階段無法單獨與美國航母對抗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不對稱應對方案。未來在中共武庫艦的垂直發射器當中,可能包括防空、反艦、反潛與反航母等4種搭載模式,其中的反航母模式將包括搭載東風-21DH反艦彈道導彈。有了這種新艦艇,中共航母戰鬥群在2030年003型核動力航母服役前,就能放心大膽地闖蕩全球。
回應
199x年美國就討論了,為什麼沒搞?弊端很明顯。中國的敵人是誰?對付中小國家太奢侈了,對付大國是靶子,還是分散到多個艦船上好
不是單獨行動,是在航母艦隊充分的保護下進行的,因此,現在才可能提上了議事日程。
半潛幹嘛?直接上核潛艇不是更好。
半潛方案更有生存能力,也能造的比核潛艇更大,裝更多更大的導彈。
蘇聯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最後解體了。前車之鑒。
這種艦恰恰可以避免軍費陷阱,別看它噸位大,但造價相對便宜,昂貴的雷達、指揮等系統可以簡化,可充分利用艦隊的預警指揮能力,可以說是艦隊戰力的放大器。
圖博館
伊朗展示新型巡航導彈 聲稱射程達1350公里
2019-2-2,為慶祝革命勝利40周年,伊朗軍方展示了最新的陸基巡航導彈Hoveizeh,射程超過1350公里,能快速準備發射和超低空飛行,高精度和破壞力也很強大,具備抵禦電子干擾的能力。視頻中,一枚導彈發射後落在沙漠某處地方。伊朗已經攻克噴氣發動機生產難題,能夠製造“各種系列”巡航導彈。
美聯社報導,伊朗擁有的導彈射程最遠2000公里,足以打擊“對手”以色列和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去年5月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聲稱這項協定有“缺陷”,包括沒有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
伊朗近年多次試射彈道導彈,美國屢屢指認伊方試射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
伊朗今年1月中旬使用國產運載火箭發射一枚衛星,衛星沒有能進入預定軌道。那以前,美國警告伊朗不要發射運載火箭,稱發射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導彈所使用的技術幾乎相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
伊朗說,伊方導彈不具有運載核武器的功能,試射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發展彈道導彈是為自衛,系伊方不可剝奪的權利。
伊朗2015年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協議。根據協定,伊朗限制鈾濃縮等核活動,獲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的情況下,聯合國、美國和歐洲聯盟解除協議所涉對伊經濟制裁。美國去年退出伊核協議後全面恢復對伊制裁。(吳寶澍)(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新聞
無視威脅!伊朗公開全新導彈,軍方警告西方別干預!
射程覆蓋中東全境,伊朗版東風10巡航導彈亮相,美:從哪買的?
俄或建造陸基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回應美國
俄核潛艇將裝備高超音速導彈 射程500公里成美新威脅
俄軍深海戰略魚雷射程近乎無限 潛深2000米無法攔截
美俄要退出中導條約有何啟示 中國在軍控領域別上當
中國加快部署中程導彈 美軍僅靠海空基平臺難以對抗
圖博館
高超音速武器號稱無法攔截 若印度擁有它該如何應對 2019-01-28 新浪軍事
印度一直是俄羅斯新式武器的購買者,前面俄羅斯就以本國的“寶石”反艦導彈為基礎,為其研發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大速度2.8馬赫,最大射程300公里。從2015年開始,俄研發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鋯石”已經進行了5次飛行試驗,計畫於2021-2022年服役。“鋯石”號稱最大速度達到7-8馬赫,最大射程350-500公里,被許多文章認為是一款美國海軍無法攔截的武器。印度除了可能會購買這款武器外,還在俄的幫助下在研製布拉莫斯II。I號稱最大速度6馬赫左右,最大射程600公里左右。
最初,東風21D被認為會以12馬赫的高速沖向航母目標,幾乎無法攔截;但實際上,其為了機動飛行和尋找目標,在中後段是一個逐漸減速的過程,末端速度會降低到3馬赫左右(楨:?) 。對於高超音速武器,我們同樣也要關注其“全航程速度”,而不僅僅是最高速度或者中段巡航速度。對於一些高超音速滑翔彈來說,利用助推器進入高空後,開始滑翔飛行,這時候已經基本失去了動力,隨著航程的增加,是速度是在逐漸降低的;如果滑翔彈中段速度高達8馬赫,但末端降低到了4馬赫,還是無法攔截的嗎?但像鋯石一類的反艦導彈,如果其射程不像傳言的那麼大,而是採用全程高超音速飛行(超燃衝壓發動機),末端依然有動力的情況,則是比較難攔截的。在這種情況下,其“最大速度為5-6馬赫,最大射程300-400公里”的指標會比較現實一些。
面對目前不斷出現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國的做法,一個是提前攔截,一個是提高現有攔截導彈的性能。美國海軍目前最好的是標準-6系列,最大射程約370公里,射高約3.5萬米,最大速度3.5馬赫;標準-6Block1B,增加了導彈的直徑,最大速度提高到7-8馬赫,最大射程提高到550公里,射高也提高到了16萬米左右,都擁有了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同時,美國還在積極的部署艦載戰術鐳射武器;2020年後,鐳射武器將正式在美國海軍作戰艦艇上出現,並且功率增加到100千瓦以上。所謂“再快的速度在面對鐳射時都是低速”,大功率鐳射武器在未來防禦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將大顯身手。
美國的經驗對我們具有參考意義。我們擁有射程、射高比紅旗9B更大的攔截導彈,鐳射發展方面也不弱於美國,只是艦載測試與部署計畫/進度並未公開,很難說會不會像電磁炮那樣突然有一天就公開了,給國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回應
單純的防禦是防不勝防,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圖博館
東風26導彈滑翔彈頭速度高達15馬赫 可實現空中轉彎 2019-01-27 觀察者網
2018年的光華科技獎報獎檔中,描述了東-26導彈的機動滑翔彈頭的試驗過程。當時是使用東風-4改造了一枚東風-4T,將其彈頭更換為用於驗證東-26滑翔彈頭的測試飛行器,進行了成功的試驗。此後,進行了類比攻擊地面目標的試驗。
文中還專門提到由於要類比的目標面積很大,難以在靶場上建造1:1的類比設施,所以利用靶場的地形特徵,讓彈頭在空中轉彎,從不同角度觀測目標區地形,來實現模擬攻擊。這也表明了東-26的彈頭具備了較強的橫向機動能力,而其中提到的模擬靶標,很可能是指關島的美軍基地。
其中還提到東-26導彈的滑翔速度,為15馬赫,遠超過了目前為止其他型號高超聲速滑翔導彈。
基本上來說,東-26作為人類第一種採用助推-滑翔技術的固體燃料中遠端導彈,其地位是很穩固的——因為俄羅斯與其對應的型號Rs.26在2017年就宣佈停止開發了,事實上如今的“先鋒”,基本上就相當於把我國此前用於進行飛行試驗的東風-5發射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試驗彈,拿來直接服役……
而我國的固體燃料洲際滑翔導彈,東風-XXB,在2018年已經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
當然了,還有美國“認證”的,更早些時候,沙場閱兵後,東風-17導彈發射10倍聲速的高超彈頭,精確擊中目標。
總之,我國除了讓主流媒體公開出來聲明,我國高超聲速彈道導彈已經服役,而且技術上比美俄領先……其實做給“有心人”看的動作並不少,只是我們不追求媒體的轟動效果,更像是一種“你懂的”的方式。
至今還有人認為,2010年反艦彈道導彈打靶“過於戲劇化”,因此不相信……只能說,這事啊,美國人信,就行了唄,你看阿波羅登月還有那麼多“陰謀論者”不相信呢不是嗎?紅外反導預警衛星的國家,不難確認這些試驗的真實性和這些導彈武器的技術水準,也就是說,美國軍方和科研界,其實是絕對能get到我們的意思的,這些人是不需要看大眾媒體來瞭解中美俄實際導彈技術對比情況的。這段新聞內容本身對於潛在的敵人,應該說,已經足夠了。
相關新聞
沙特東風導彈基地附近新增工廠 或自行生產彈道導彈
圖博館
而且,它的彈道高度可以降低到60千米以下,這就大大降低了鋪路爪等雷達對其探測距離。同時,它可以在大氣層之上高速滑翔,美軍的標準3無法攔截。從原理上看,中國新型滑翔彈頭導彈和俄羅斯的匕首導彈有些類似,但中國導彈的抗干擾性、機動性更好,彈頭部也有更大空間容納設備和戰鬥部。
新型導彈射程約為1400千米左右,處於岸基彈道導彈和鷹擊18之間,這就意味即使失去衛星支持,我方也能用無人機指揮或航母艦載機引導。根據不久前的試射來看,新型導彈在60公里高度衝刺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命中了目的地區域,誤差僅幾米!而且,它的衝刺速度接近10馬赫!足以讓美軍防禦體系徹底感到絕望。
更喜人的是,和亮相于近日珠海航展的CM401導彈一樣,新型滑翔彈頭導彈還開始“瘦身”,其長度已從東風21D的11米縮短到9米以下,直徑也大幅度下降,全重降低到5噸。這就意味著它可以配備到055大驅甚至052D的垂直發射裝置內(直徑85釐米,深度9米),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12號,央視軍事專家杜文龍就證實了這種武器將成為我國新大驅的“終極大殺器”。一坑多用和模組化的發射裝置一旦完成新型導彈的配備,結合中國海軍先進的雷達和無人機,055必然會成為遠比基洛夫級巨型巡洋艦可怕的多的航母殺手。
考慮中國海軍魔改和下餃子的能力,配備新型導彈的055甚至052會在數量上形成幾何態勢增長,如果和美國航母編隊交戰,必然會在二炮岸基第一波轉移對方警戒網注意力之後,通過殺手鐧,讓對方陷入滅頂之災!(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0/doc-ihmutuec1983621.shtml
圖博館
而且,它的彈道高度可以降低到60千米以下,這就大大降低了鋪路爪等雷達對其探測距離。同時,它可以在大氣層之上高速滑翔,美軍的標準3無法攔截。從原理上看,中國新型滑翔彈頭導彈和俄羅斯的匕首導彈有些類似,但中國導彈的抗干擾性、機動性更好,彈頭部也有更大空間容納設備和戰鬥部。
新型導彈射程約為1400千米左右,處於岸基彈道導彈和鷹擊18之間,這就意味即使失去衛星支持,我方也能用無人機指揮或航母艦載機引導。根據不久前的試射來看,新型導彈在60公里高度衝刺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命中了目的地區域,誤差僅幾米!而且,它的衝刺速度接近10馬赫!足以讓美軍防禦體系徹底感到絕望。
更喜人的是,和亮相于近日珠海航展的CM401導彈一樣,新型滑翔彈頭導彈還開始“瘦身”,其長度已從東風21D的11米縮短到9米以下,直徑也大幅度下降,全重降低到5噸。這就意味著它可以配備到055大驅甚至052D的垂直發射裝置內(直徑85釐米,深度9米),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12號,央視軍事專家杜文龍就證實了這種武器將成為我國新大驅的“終極大殺器”。一坑多用和模組化的發射裝置一旦完成新型導彈的配備,結合中國海軍先進的雷達和無人機,055必然會成為遠比基洛夫級巨型巡洋艦可怕的多的航母殺手。
考慮中國海軍魔改和下餃子的能力,配備新型導彈的055甚至052會在數量上形成幾何態勢增長,如果和美國航母編隊交戰,必然會在二炮岸基第一波轉移對方警戒網注意力之後,通過殺手鐧,讓對方陷入滅頂之災!(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0/doc-ihmutuec1983621.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導彈或裝備055大驅 射程1400公里速度10馬赫 2018-11-20 新浪軍事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引進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底氣。當時,現代級驅逐艦也依靠其日炙反艦導彈,被當時的媒體譽為航母殺手。
然而,日炙導彈的抗干擾和精度較低,其100多公里的射程也意味著必將深入美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考慮到現代級的指揮和電子系統水準,在當時根本無法奈何對手,航母殺手之名恐怕還只是鼓舞士氣的說法。
近年來,我國彈道導彈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海軍實力也煥然一新,但如果讓二炮或艦隊單獨消滅美軍航母,又都存在不足。美軍大型導彈預警雷達幾千里的偵測性能很可能讓二炮的彈道導彈失去突然性;另外,彈道導彈回到大氣層後要搜尋目標和轉向,速度肯定下降,例如東風21就會降低到3馬赫,此時具有中段攔截能力的標準系列防空導彈就有機可乘。另外,由於彈道導彈的射程遠,無法使用航空器設備指揮,只能依靠衛星,一旦美軍摧毀我國衛星,岸基導彈攻擊就會失敗。
目前來看,單獨依靠彈道導彈打航母,依舊存在不足
我國海軍的鷹擊18反艦導彈射程約為560千米,和美軍航母自身警戒距離接近,理論上足以威脅對方航母。但鷹擊18也有不足,因為它的突防過程是“高—低—高”。在飛行軌跡超過一定高度時,也容易被美軍防空預警系統發現,特別是美軍擁有探測距離和精度越來越高的雷達。所以,鷹擊18正常攻擊距離會被限定在500公里以內,但這就意味著必須進入美軍艦載機作戰範圍,而美軍艦載機第一波進攻最少會發射上百枚反艦導彈,即使我方艦隊已具備較好的防空攔截能力,也無法保證萬無一失。
新型高超音速導彈具備滑翔彈頭,敵防禦體系將難以攔截
然而,隨著我國高超音速武器的不斷完善,一種彌補彈道導彈和鷹擊18間空白火力段的新型彈道導彈問世了。這種新型導彈有獨門法寶針對美軍防禦體系,它具有滑翔彈頭,而且從普通彈道導彈的兩次變軌變成了多次不變軌,即使通過X波段雷達找到其關機速度和向量,也很難預測其落點。
圖博館
美退出中導條約後 航母在亞洲沒用了? 2018-11-02中時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INF Treaty)後,航母在印度洋-太平洋上還有什麼未來性?《外交家》的文章稱,本月15~18日在加拿大召開的2018海事安全挑戰會議(MSC 2018)上,與會者重新檢討了從1945年以來有關航空母艦成本效益的爭論。印度和中國持續建立他們的航母艦隊,俄英法等國亦不落人後,美國就更不用說了,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也就日本是否應加建造航母而有許多不同的思考。也就是說,大部份國家都覺得航母確實能展現實力,但就是費用太驚人。
文章指出,著名海軍戰略專家哈默斯(T.X. Hammes)針對退出《中導條約》明白表示,成本低廉的陸基巡航導彈的實用性必定會超越航母,光是靠著陸基巡航導彈就足以阻止中國進入東海或者南中國海。因此美國花大量費在亞洲部署航母艦隊,以及其他易受導彈攻擊的水面艦艇。
美國戰略預算評估中心(CSBA)前主席克列賓維奇(Andrew Krepinevich)也就「群島防禦」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陸基導彈可以使航母及其他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大受威脅,而且不會像艦艇、潛艇和飛機一樣容易遭到攻擊,與海基、空基的作戰平臺相比,陸基導彈更容易隱蔽與防護。
不過,文章指出,目前所有關於陸基巡航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較之航母與護航艦隊孰優孰劣,都還只是在理論層次探討。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和儲量最多的短程、中程彈道導彈,但是中國仍然建造了兩艘以上的航空母艦以及航母編隊所需的護航船艦。亦即,陸基巡航導彈與反艦彈道導彈固然有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優勢,中國仍然相信建造航母會帶來更多的軍事效益。
雖然如此,建造航母的效用還是要取決於西太平洋作戰環境,目前有關航母的爭論當然會影響日本出雲級直升機母艦的定位。出雲級目前已經可以執行航母的許多任務,包括人道援助、救災、反潛和軍力展示之類的外交任務。在日益嚴峻的水面作戰環境下,額外為出雲級配備幾架F35戰機作用似乎不大。
但是,文章最後提醒,陸基巡航導彈相當依賴良好的數據進行超視距攻擊,F-35隱形戰機可以讓日本將出雲級護衛艦與其陸基導彈相結合,也能對中國海軍在東海的活動發揮有效的掣肘作用。
圖博館
而在歐洲各國消極對待美國“增長防務預算”要求的今天,廢除中導條約無疑是對歐洲各國的“用力敲打”: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蘇聯以及華約壓力的消失,歐洲各國都一直在削減防衛力量,並在嘗試令美國保持“協防”力度的同時,試圖將美國的核部署排除出去。
因此,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首先是激化歐俄的矛盾,試圖讓因《中導條約》感到不受導彈威脅的歐洲人再度站起來對俄羅斯施壓;其次,美國好以此威脅盟國,使其提高國防預算,或直接承擔起供養駐歐美軍的經濟壓力。
相對而言,中國作為從未加入中導條約,不受條約限制的國家,因中程導彈感到威脅的歐洲顯然不會對中國產生過激反應,也就談不上將中國拉入這一條約解體造成的漩渦當中。
但對美國人來說,若能“一石三鳥”那是再好不過,因此也就有了“中國必須銷毀中程導彈”的無賴說法,不過這依舊改變不了“退出中導條約”本質上是針對俄羅斯和歐洲的計策的事實。(作者署名:利刃/TO)
相關新聞
美國提出要中國加入中導條約 俄高官:簡直厚顏無恥
美國即便退出中導條約 中程導彈想趕超中國還需10年
俄海軍800噸護衛艦出海測試 俄網友:不如買中國貨
回應
800噸搭載遠端巡航導彈?
美蘇《中導條約》限制陸基巡航導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24/doc-ifxeuwws7754503.shtml
圖博館
特朗普為何退出《中導條約》?美國如此能省一大筆錢2018-10-24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在中美俄三個彈道導彈大國的裝備序列當中,唯有中國列裝有諸如東風-21、東風-26之流的中程彈道導彈,這是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美國和蘇聯簽署了限制射程從500千米到5500千米內導彈武器的《中導條約》。
但在近日美國聲稱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現裝備中程導彈最多的中國就難免“躺槍”,有不少聲音稱中國積極發展類似武器是美國“退群”的核心原因,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從《中導條約》的條約文本來看,實質上只是指代地面發射,也就是發射井、發射架、機動發射車搭載的,射程在條約規定區間內的導彈武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均在此列。
因此,即便美國的陸基戰斧和發射車均被銷毀或改作他用,海基發射的戰斧卻不受限制且繼續發展,美國空軍的空射巡航導彈也得以繼續保留。而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無論是潛艇搭載的海基導彈,還是轟炸機搭載的空射導彈,其生存性要普遍高於陸基同類武器。
如果把舞臺放在西太平洋,零星的島嶼要更不利於陸基導彈的生存。若美國打破《中導條約》是為了在這些島嶼上佈置所謂中程導彈,威懾大陸架上的陸權國家,那麼這些島嶼上的導彈掩體或基地就要做好面對核鑽地武器的準備,這在生存可能性上顯然不如美國佈置在西太平洋的潛艇來得更為可靠,廣袤的大洋以及難以探測的深海始終是當前的衛星技術難以逾越的高峰。
但若舞臺是在美蘇,乃至美俄對峙的東歐,乃至西歐平原,海洋和陸地之間的優劣就截然相反。在地中海,發射的導彈須途經地中海巴爾幹各國乃至土耳其,造成的結果頗不可控;在北海,俄羅斯于蘇聯時期構築的反潛網依舊犀利。
相比之下,歐洲平原發達的公路網非常易於輪式的導彈機動發射車轉移。而不同於部署在北大西洋的潛射彈道導彈,可能部署在波蘭-德國一線的中程導彈將極大壓縮俄羅斯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具體上可能小於10分鐘。
圖博館
中國民用衛星拍美航母高清視頻 西方只拍到055模糊照2018-10-24 新浪軍事
長光衛星官方微博發佈了一條視頻,視頻當中的主角是一艘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此時它正在拖船的幫助下緩緩地進入聖地牙哥軍港。
這段30秒的視頻清晰度相當高,航母的艦島,蒸汽彈射器軌道和甲板上的劃線都看得很清楚,甚至還能看到拖船推進器攪動海水產生的白色航跡,需知道這可是從運行在500千米高的太空的“吉林一號”星載光學攝影機拍下來的,還是動態的視頻,清晰度達到了4K的標準,在全球僅有中國能夠做到。其主要用途為民用,是一顆對地觀測衛星,可以為人們提供更為精准的地理資訊,同時還能實現災害勘察、糧食產量評估、通訊等,衛星在農業長勢、產量評估等方面的資料回饋,目前在軌數量達到了10顆。
視頻在互聯網上迅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因為它的意義非同小可,等於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衛星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完全有能力發現和鎖定美國的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也間接的證明了我國所擁有的反艦彈道導彈技術絕非忽悠,而是真有那樣的能力。
更讓我們的潛在對手感到不安的是“吉林一號”還僅僅只是民用的商業衛星而已,其軍用的版本必將更加的了得,未來“吉林一號”的家族還將進一步擴大,達到138顆,組成覆蓋全球的星座,服務於全球70億人口。
這回該輪到美國坐不住了,前不久中國002航母進行第二次海試時曾被歐洲的光學衛星抓拍到,而國產055萬噸大驅首艦出海試航時也被歐洲人的衛星拍攝到了其照片,不過與此次所公佈的“吉林一號”拍下的視頻相比,其無論在畫面的清晰度還是視頻效果都完全不是對手。這樣的技術一旦運用於反艦彈道導彈系統當中,那意義絕對不同凡響,這也是其令對手感到膽寒的真正原因。(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24/doc-ifxeuwws7495538.shtml
圖博館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簽訂的中導條約
2018-10-20,美國總統宣佈美國將退出與俄羅斯於1987年簽訂的中導條約,理由是美國認為俄羅斯研發及部署9M729型陸基巡航導彈,違反了中導條約的規定。對此,俄方否認導彈違反條約的限制,並反過來指控美國在東歐部署、應對伊朗威脅的導彈防禦系統,可改為發射攻擊俄羅斯的中程巡航導彈。
據悉,中導條約規定美俄銷毀射程介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導彈,以及射程介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包括搭載常規與核子彈頭的導彈、導彈的陸基發射器,雙方至今銷毀2692枚導彈。
此前,俄總統普京于週四(18日)再次放出狠話,稱如果俄遭到導彈襲擊,將會使用核武器來來進行報復。他說,那些發動襲擊的人“只有死路一條,甚至沒有反悔的時間”。他隨後補充道,俄只有在預警系統發現導彈向俄領土飛去的情況下,才會發動核打擊。
相關新聞
俄:採取軍事措施等回應
美退出中導條約為抗華 專家:需嚴加防範
美退出條約強調我東風導彈威懾 中程導彈已不如中國
俄議員批美:幻想建立單極世界
我新建風洞2年後完工 可造35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武器14分鐘到美國
回應
特朗普瘋了!冷戰結束了,美國又要打亂世界現有秩序!流氓要稱霸
圖博館
美開始仿製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可3000公里外擊中航母 2018-9-29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媒體熱傳所謂“海龍”潛射超音速反艦導彈。可讓美國獲得不同尋常的打擊能力,美國媒體分析稱,其可能為多功能平臺,可更換防空導彈彈頭和特殊打擊彈頭。
CPS FE-1實驗是在夏威夷試驗場進行的,導彈是從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上發射。
從披露的資訊來看,美國極有可能是在發展類似中國DF21D和DF26A的反艦彈道導彈。AHW改進型的高超音速打擊飛行器只有採用彈道導彈攻擊模式才能做到,因為其是慣性飛行為主,而美國從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上面發射雖然是試驗,但是也披露未來會裝備在俄亥俄級導彈核潛艇和佛吉尼亞級多功能核潛艇上面,更加大了這種可能性。
美國原本打算用三叉戟導彈作為載體,但是這加重了誤判風險,怕被認為是核攻擊,因此美國不得不選擇新的載體。而美國此次和前蘇聯簽署過“中程導彈條約”美國此舉必然違反條約,俄羅斯雖然不是前蘇聯但是條約依然有效,俄也必然會發展中遠端彈道導彈武器。
美國此舉如此強調反艦功能,針對的目標很清晰,針對於中國軍事力量強大,擔心美國地區霸權遭受威脅。在中國目前已經有兩艘航母並且未來還繼續發展航母和拒止打擊能力情況下美國這種擔憂越來越明顯。發展美國版的潛射“DF26”勢在必行,海龍射程設計是在3000-5000公里,採用類似彈道導彈攻擊模式,這和中國的DF26差不多的。
美國曾經在冷戰時期研製了接近反艦彈道導彈的潘興2彈道導彈,但是當年實際使用很難達到真正打擊航母的作用,而且因為中導條約潘興2早已經撤掉,美國要搞新的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只能重頭來。不過要知道中國發展反艦彈道導彈花了20年時間才達到作戰要求。這些不僅是大體型環境的建設,還有無數次的試驗和測試,這些都需要砸錢和百折不饒的精神才能夠完成。現階段美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美國版的潛射“DF26”。
雖然美國此次試驗不如意,但不代表美國會放棄。而美國潛射版“DF26”未來會怎麼樣,會不會對世界戰略格局造成影響,這點都值得世界各國關注。(作者署名:軍情解析/浮生若夢)
回應
俄羅斯人肯定很興奮,沒有了什麼狗屁中導條約的約束,把伊斯坎德爾裝上一節助推器就變成中導,整個歐洲,中東,太平洋將進入俄中導打擊火力圈,歐洲人哭?笑?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30/doc-ihkmwytq0093337.shtml
jsoujsou
X-51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超燃衝壓,氣動外形考慮了用激波產生升力的問題,但有效氣動控制和機動飛行不是主要研究目的,因為不期望超燃衝壓能有足夠長的工作時間(實際達到140秒,連火箭助推段和熄火後滑翔段達到M5以上共210秒),只要保證穩定飛行就是勝利。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星空2號”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公開報導中實現高超音速大幅度機動飛行的。從這一點來說,“星空2號”就是真厲害了。
X-51的意義不容低估,其氣動設計和超燃衝壓絕對是有借鑒意義的。但以X-51在8年前就實現了210秒M5+飛行來否定“星空2號”,就像“我們在宋朝就發明火箭了”來否定二戰V2導彈一樣,缺乏實際意義。強調HiFIRE可以達到M8也是一樣,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釋放速度不是最大的挑戰,機動飛行才是,而HiFIRE 4的飛行時間才5秒,計畫中的HiFIRE 8也只有30秒(一說60秒)。
“星空2號”不是十全十美的。完美的高超音速乘波體應該配備超燃衝壓發動機,最好還是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那樣與渦噴相結合的組合迴圈發動機,可以完成從水準起飛到水準著陸。廈門會議上透露,中國在超燃衝壓和TBCC方面的發展也很快,詳情請見《中美高超音速飛行器誰離星辰大海更近》。“星空2號”的射程也相對有限,400秒的M6飛行大約相當於650-700公里飛行距離,採用BP-12A的助推級也意味著飛行器重量有限。但中國的高超音速科技樹枝繁葉茂,“星空2號”只是驚鴻一瞥。
早先公開的HIFiRE 4飛行器的照片讓人以為它是有“啤酒肚”的先進設計
其實……它還是個“月牙形”
“星空2號”的“啤酒肚”是它最厲害的標誌
中國高超音速技術領先了,但美國的高超音速發展是走了彎路的。美國強大的空中力量使得短程彈道導彈顯得多餘,中導協議又禁止了中程導彈的發展,一步跳到洲際導彈級的HTV-2又技術跨度太大,所以在乘波體和飛行控制方面落後了。美國的重點在超燃衝壓,只有首先突破有效、可靠的動力,高超音速對美國才有意義。當然這方面也沒有真正突破,造成美國今天的困境。
但科學技術不是巫術,中國做得到的,假以時日,美國也做得到。這話平常是反過來說的,但在高超音速方面還真得這麼說。發達國家不是一夜之間發達起來的,人家也在努力領先,但中國也有厲害的地方,高超音速就是一個例子。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星空2號”厲害嗎?厲害的!後面還有更厲害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8-14/doc-ihhtfwqq6354995.shtml
jsoujsou
這只是維持穩定、平直飛行所要求的基本氣動問題,機動飛行是另一個問題。不管用什麼辦法,單純改變飛行器的指向是不管用的,沒有足夠的側力,基本飛行軌跡依然按照慣性向前側滑。側力在本質上是在側向上產生的升力,產生側力的機制與產生升力的機制是一樣的,但用於克服重力的基本升力還是要繼續提供。換句話說,穩定轉彎時,升力的垂直向上的分量用於克服重力,水準分量才是轉彎所需的側力。兩者之比代表了飛行器產生側力的能力,戰鬥機用g代表的機動性就是這個意思,9g意為可產生9倍於重力的側力。深究起來,這又回到升阻比上去了,沒有足夠的升阻比是不可能有多少餘力產生側力的,這也是旋成體的機動性在本質上受到限制的道理。
X-51A雖然名字叫做“乘波者”,其實它的外形並不符合乘波的要求,只是利用了壓縮升力來維持飛行而已
“星空2號”研製單位正在進行的“人工轉捩帶”研製,這一技術用於超燃衝壓發動機的進氣口……所以,“星空3號”的動力就昭然若揭了
乘波體利用激波產生升力,也利用激波產生側力。改變飛行姿態時,激波形狀隨之改變,在過渡過程中還可能產生扭曲,這就需要主動控制激波形狀和位置了,難度比利用激波飛起來要高一個等級。中國航太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微信公眾號消息裡提到自然轉捩和人工轉捩。轉捩在流體力學裡用於描述層流到湍流的過渡,轉捩點決定了層流為主的附面層(也稱邊界層)的厚度。較厚的附面層影響傳熱,也增加阻力,最終影響激波的形成。人工轉捩可能指對附面層厚度的主動控制,或許最終與主動激波形狀控制有關。2017年中國《空氣動力學報》裡提到激波裝配法,就暗示了通過附面層厚度控制激波邊界的問題。
“星空2號”的具體形狀沒有透露,但從已經公開的文獻來看,中國解決了下表面隆起的乘波體設計,而且線形比傳統文獻中更加飽滿,有效容積更大。有理由相信,“星空2號”採用了相關技術。相比之下,美澳合作的HiFIRE 4(也稱HyShot V)採用線形更加簡單的“梭鏢體”,而且具有相當大的下垂翼尖,估計用於產生壓縮升力,氣動設計水準還不及HTV-2的月牙形剖面“梭鏢體”。有意思的是,很多公開圖片中經常展示HiFIRE 4翼尖向上的狀態,可能是用於迷惑“路人”的。但在《航空週刊》的資料中顯示了真正飛行狀態下翼尖向下的姿態,洩密了。
不跟你說的話,你能分辨出哪個是中國的,哪個是美國的高超音速試驗火箭麼?
jsoujsou
簡單激波是上下對稱的錐形,但這是只考慮二維的情況。在三維空間裡,對於尖銳的簡單圓錐來說,實際激波是規整的圓錐形,速度越高,圓錐越尖銳。由於圓錐繞軸線一圈在各個方向上的性質是相同的,這樣的三維問題可以簡化成二維問題,所以旋成體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已經得到大量應用。具有末端制導的多種“東風”、俄羅斯“匕首”和美國陸軍還在試驗中的AHW導彈都採用旋成體技術。
乘波體為了達到更大的升阻比,通常為扁平形狀,可以像改錐一樣具有平直的前緣,或者像梭鏢一樣,平面形狀大體為三角形。
採用“梭鏢體”設計的HTV-2,極為扁平
HTV-2這樣的飛行器,內部容積率非常低
“改錐體”由簡單平面構成,前緣鋒利,各個平面的激波分析依然較簡單,面與面之間的交接、轉折處複雜點,只能在各種簡化、近似的基礎上,用試驗資料修正了。“改錐體”是早期乘波體的主要形狀,上表面平坦,下表面前傾。在理想情況下,下表面正好“坐”在下激波的鋒面上,好像飛機的地效一樣。下表面與下激波鋒面之間的壓力高,這裡也是發動機進氣口的理想位置。美國X-43、X-51、美澳合作的早期HiFIRE都是“改錐體”或者某種變型。
“梭鏢體”實際上形狀很複雜。俯視為三角形,側視是鋒利的刀刃向前的刀形,但從前後方向看,上表面向上隆起,下表面可能是扁平、凹起或者向下隆起,取決於不同的空氣熱動力學設計水準。
下表面扁平的設計最簡單,但飛行器內有效容積很小,難以搭載有效負荷,實用價值受到限制。下表面凹起而形成缺口向下的月牙形的話,可以利用一點壓縮升力,大大降低了飛行器下表面與下激波鋒面精密匹配的要求,不過有效容積更小。有效容積和設計難度都最大的是向下隆起,通常在兩側還有一圈尖銳的刃邊,不僅要求在三維空間裡對乘波體下表面和下激波鋒面精密匹配,還要求刃邊能與側面的激波鋒面密封,達到壓縮升力的效果。
早年間在升力體研究的時候大家都想著要給它裝個“大肚子”,圖為諾斯羅普M2-F1試驗機
但後來大家發現要想提高性能,不僅要去掉“大肚子”,而且還要做成“月牙形”
典型按傳統理論計算得到的高超聲速乘波體氣動外形,要把“啤酒肚”長回來可不容易……
jsoujsou
飛行體速度超過音速後,都會形成激波。低超音速時,激波鋒面後的空氣流動還可以作為亞音速處理,這是超音速戰鬥機機翼、戰術導彈彈翼的設計基礎。高超音速後,不僅機翼、彈翼的阻力急劇提高,升溫散熱問題也解決不了,必須另外想辦法。
機翼(對導彈來說就是彈翼)只是產生升力的最常見的手段,另一種做法是直接由機體(或者彈體)產生升力,這就是升力體。一些導彈在平飛時仰著頭,彈體在迎風阻力增加的同時,也在動壓下產生直接升力,這樣的導彈設計就採用了升力體的原理。這也是壓縮升力的雛形。
更加完整的壓縮升力更進一步。升力體對空氣的壓縮造成橫向流動,被垂下的翼尖“兜住”,顯著強化了升力的產生,好比從下面對著一張平坦的紙吹氣還是對著脫底的紙盒子吹氣一樣的差別。XB-70“北歐戰神”轟炸機是第一個採用壓縮升力原理的飛機,但這並不徹底,機翼還產生較大的升力,壓縮升力只是補充 。
XB-70轟炸機的機翼外段向下折疊,用於利用壓縮升力
壓縮升力適合雙三以上的高速飛行。事實上,速度太低了,壓縮升力反而不工作,這也是XB-70只採用不徹底的壓縮升力的原因之一,轟炸機是要從零到雙三之間全範圍工作的。但速度提高到M6以上的話,老問題回來了,下垂的翼尖成為阻力和氣動升溫集中的熱點,結構和散熱都成為問題。這就是乘波體上場的時候了。
激波是飛行器對空氣高度壓縮的結果,可以看作空氣中隨飛行器移動、無形但緻密的鋒面,理論上密度達到無窮大。換句話說,“坐”在激波鋒面上和“坐”在地面上等效,這就是“乘波”的意思。堅硬緻密的激波還吸收了與空氣摩擦生熱的主體,航天器再入時巨大的火球實際上是在激波鋒面上形成的,而不是在航天器本體,航天器躲在鋒面背後,實際上相對“涼快”。
美國空軍其實對乘波體也算情有獨鍾,圖為1996年進行試驗的LoFLYTE乘波體風洞模型,在該模型上得到的技術被運用到了X-43A乘波體試驗機上
X-43A飛行器的激波示意圖
但只有在設計時有意利用激波產生升力和實現有效的氣動控制的飛行器才是有意義的乘波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旋成體(主要為圓錐及各種變體,帶或不帶刀形尾翼)能通過迎角或者再入角產生激波升力,但只有有限的氣動控制和機動能力,要算入乘波體是很勉強的。
jsoujsou
美稱俄學中國研反艦彈道導彈 但射程只有東風26的1/8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8-08-13報導稱,在中國開發了被視為“航母殺手”的遠端反艦彈道導彈後,俄羅斯如今希望利用伊斯坎德爾導彈達成同樣的使命。伊斯坎德爾反艦版本的R-500射程為500公里,東風-26射程為2500英里(約合4000公里),射程300英里的導彈可能是在波羅的海或黑海等封閉水域中有效的海岸防禦武器,但它不是有效的遠端反介入武器。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8-14/doc-ihhtfwqq8538698.shtml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比美厲害在哪:就是這個"啤酒肚" 2018-08-15 觀察者網 晨楓
航空技術突破音障後,一路高歌猛進,直到撞上熱障。飛行速度和高度大體穩定在雙三(三倍音速、三萬米高度)就不再增加。另一方面,彈道導彈的速度和高度都要高得多,但基本上只能沿固定的抛物線彈道飛行,只有很有限的變軌能力。這也是彈道導彈防禦的基礎:只要探測和確定彈道導彈的初始軌道,就能精確計算整個彈道和目標,並由此精確計算發射時機、反導彈軌跡和攔截點。高超音速就是要填補雙三和軌道飛行之間的空隙,兼有速度和機動飛行的優點。以美國HTV-2為例,釋放速度M20,縱向射程近萬公里,橫向機動距離達到5400公里,使得傳統的導彈預警和反導彈道計算失去意義。不過這是理論性能,HTV-2的兩次試驗都失敗了。
由於空氣摩擦生熱,高超音速飛行註定只能在3萬米以上的高空實現,不僅環境溫度低,空氣也稀薄。在M5.5-6以上的高超音速飛行的強烈壓縮下,空氣的行為好比波粒二象性,大為複雜。另外,空氣的熱力學性質與空氣動力學性質互相作用,所以有時候也一併考慮,稱為空氣熱動力學。
高超音速空氣熱動力學條件在地面很難模擬,實飛實測又代價很大,所以長期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缺乏實際資料的對照和驗證。乘波體在理論上早就提出了,但實際的工程實現很少。僅從這一點來說,“星空2號”就很厲害。
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高超聲速激波複現風洞,中科院的JF-12風洞運行成本雖然在國際同類風洞中算是很低,但每次試驗(100毫秒)的成本也遠超過數十萬人民幣水準
在JF-12風洞中進行試驗的乘波體模型,注意其腹部形狀仍是較為傳統的平坦型
jsoujsou
我馬偉明院士提出"全能艦"概念 搭載東風21D反艦導彈2018-06-22新浪軍事
馬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磁彈射器之父。在前幾年,馬偉明院士在參加中船重工會議時,提出了研製“全能艦”的相關建議。目前有消息指出,“全能艦”已經在大連開工建造。
按照常規的定義,全能艦就是能夠在機動作戰背景下遂行多樣化任務的作戰艦艇。以中國海軍052D為例,它在遠洋機動作戰時,能夠進行高強度的防空、反潛、反艦、對陸打擊和電子戰等多個戰場對抗。而像053H3這樣的艦艇,雖然也能面面俱到,但是它滿足不了高強度的戰役情況,所以算不上是“全能艦”。
筆者猜想,馬偉明院士設想下的“全能艦”,應該是中國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的延伸。中國區域拒止戰略的重要手段——DF26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為4000-4500km,如果要將區域拒止體系繼續延伸,那結局必然就是“東風下海”了。
東風下海是有實例的,巨浪2就是東風31A的潛射版本。如果DF21D能夠上艦使用,那麼中國的戰艦就能獲得對2000km外目標的打擊能力。這一效果,超過了美國的LRASM導彈。 “全能艦”的導彈發射筒直徑夠大,還可以相容反導攔截彈,使其成為反航母+反導的全能戰艦。(作者署名:利刃/WK)
回應
小編胡說,馬院士哪句話說過彈道導彈上艦?
東風快遞DF-21D海基化是美國航母的終結者。
贊!希望儘快研製成功,讓流氓國家來航行自由當靶子!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2/doc-iheirxye0633441.shtml
圖博館
為震懾中國軍艦印竟用一滑稽方式發射彈道導彈美國都笑了
2018.2.23印度在孟加拉灣的一艘軍艦上成功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這樣消息披露後迅速引發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很多軍事愛好者紛紛表示,印度此時在軍艦上發射一枚彈道導彈確實感覺非常奇怪,不管是發射時間還是發射方式,都完全讓人感到難以理解並且不可思議。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軍事強國使用軍艦來發射彈道導彈。因為從其使用效率和隱蔽性上看,由軍艦發射彈道導彈都不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這不僅無助於彈道導彈很好的進行隱藏,而且還會對軍艦的船體提出更為高的設計。正是看到這些種種弊端,如今世界上的軍事強國都放棄了這一使用方式。
然而艦射彈道導彈在歷史上卻真實的出現過,那就是美國曾經將意大利的朱塞佩·加里波第號巡洋艦進行改裝,在其上面加裝了北極星彈道導彈。雖然這款可以艦射彈道導彈的神器服役了,但是沒過多少年美國方面就宣布將其退役。可以說從實踐上看,如今再發展艦射彈道導彈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至於印度為何會在此時進行艦射彈道導彈的發射,其實還是同近期中國海軍派出了11艘軍艦在印度洋海域進行活動有關。由於最近馬爾代夫內部出現了一個問題,導致印度有意採取軍事手段進行解決。面對印度可能採取的這一做法,中國及時出動了11艘軍艦前往馬爾代夫附近海域,打消印度人的痴心妄想。
正是看到中國軍艦來到這一地區,印度人突然對如何採取下一步針對馬爾代夫的行動失去了方向。但是為了在面子上挽回一些,同時也為了向中國表明印度的海軍實力,於是印度想到了在艦射彈道導彈這一招來震懾中國。也許在印度人看來,艦射彈道導彈似乎很時髦,也很具有威懾性。
只不過美國人看到印度人竟然用如此滑稽的方式發射彈道導彈後,禁不住大笑起來。有美國軍事專家指出,艦射彈道導彈已經是美國人廢棄不用的過時方式了,沒想到印度人為了震懾中國竟然搬出了這麼可笑的方式。當然印度這樣的做法也充分錶明,如今面對中國的日益強大,印度手裡幾乎無牌可打。(利刃/懶羊羊)
http://k.sina.com.cn/article_3592951597_d628172d001005qsb.html
圖博館
美稱中國已部署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系統瞄準美GPS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8.1.30文章,先是提到五角大樓情報部門的一份報告警告中俄將具備摧毀美國低軌道衛星的能力,緊接著就挨個盤點“中俄強大的反衛星武器”。 報導稱,中國已經部署了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並正在研製兩種更先進的地面反衛星導彈系統。
不過,中國專家表示,即便按照美國國防部的說法,中俄反衛星能力也只能在2020年形成,但文章卻認為中俄已形成了多種反衛星能力。該文很多內容顯示作者的想像力太豐富,關於中國用反衛星導彈攻擊中高軌衛星、以及用核彈頭攻擊近地軌道衛星的說法更是信口開河。而S-300、S-400這種只能在大氣層內使用的防空系統,也“被具有了反衛星能力”,實在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實際上,美國目前的標準-3攔截彈和陸基反導攔截彈具有實實在在的反衛星能力,而且已經實戰部署,標準-3還曾進行過實彈攔截衛星。文章對這種已構成的威脅卻隻字不提。
相關新聞
標準三測試7個月2次失全敗
專家:標準-3型Block IIA導彈難取代薩德
美上將坦言高超音速武器落後中俄 因4年前一事故阻礙(回應:中國製度優勢,後發先至,一定會後來居上重放光芒。)
解析中國購俄S400防空系統為何大氣層內尚無對手(楨:?)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3955649.shtml
圖博館
中國連射12顆遙感衛星有啥秘密?全球組網追踪美航母
2018.1.25,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2號丙火箭第4次同時將3顆遙感衛星同時送上太空,在此之前,已將另外9顆衛星送入距離地面表面595公里的高空軌道。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遙感30號01組、02組和03組共9顆衛星,可能正在測試新型電子監聽設備或幫助中國軍方追踪美國及其他外國海軍的部署情況。04組3顆衛星的加入,可能預示著遙感30號全球組網已經完成。
從國外的報導來看,凡是冠以“遙感衛星”的發射,一般都是中國軍方的任務。按照官方的統一說法,“衛星採用多星組網模式,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這些說法是模糊的,明顯是在為軍用打掩護,而所謂的電磁環境試驗更是明顯的軍事目的。
據猜測,這些衛星3顆一小組,共4組組成一個環繞全球的24小時網絡。在一小組3顆衛星中,可能各有分工,其中一枚負責電磁監視,一枚負責光學追踪,一枚負責紅外跟踪,從而讓任何海上目標難以隱身。
分析認為,所有遙感30號衛星星座很可能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目標就是跟踪和監視美軍主要艦艇在港、出航、航行軌跡和部署去向的全部信息,特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範圍內的美海軍行動都會準確的顯示在中國指揮部的信息網中。而中國這種包括電磁、光學和紅外綜合跟踪的模式,恐怕就連美軍的隱身戰機也難逃被追踪的命運。就此來看,在中國家門口生戰,解放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任何敵手要想挑釁,都必須三思而後行。
回應
這是東風21D和東風26的眼睛。
農業部表示,你們都想多了,都是我部用來監測小蟲子吃玉米的
相關新聞
中國新衛星傳回首批高清圖台北地標清析度驚人(圖)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高景一號03、04星傳回首批高清新圖,圖像指標再進一步。這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四星組網完成。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2-01/doc-ifyrcsrw5458902.shtml
圖博館
所以,在實戰運用中,鷹擊-18反的最大有效射程可能在400-500公里之間。其自100多公里外開始隨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直至距敵艦約40公里處拋掉巡航助推段,啟動火箭發動機以2.5-3馬赫速度開始超音速突防。在最後攻擊時,還可能會有一個再次提升飛行高度,然後俯衝攻擊增加戰鬥部動能的階段。
最大500公里的有效射程,與核動力航母打擊群超過550公里的警戒範圍相比,還有差距。
“打航母”是一個體系工程,真正的反航母群作戰,火箭軍的東風-21D等型號反艦彈道導彈會組成首輪攻擊波。打開航母群防禦圈缺口,或者吸引了航母群絕大部分預警探測注意力後,海軍水面水下和空中攻擊群才會發起攻擊。在這一體系裡,射程可達500公里,“亞超結合”雙速制飛行的鷹擊-18能發揮的效能,絕對要超過射程不小於180公里,全程亞音速飛行的鷹擊-83很多倍。
但是,如果能不那麼“勞師動眾”,中國海軍自己就具備從550公里以外的更遠距離,發起對航母群的反艦攻擊,豈不是作戰效率更高?參照“東風-17”導彈1400公里的數據,中國海軍高超音速反艦戰術導彈的射程可能會超過1000公里,末段突防速度可能超過6馬赫。
055型、052D型導彈垂發單元可容納長約9米、彈徑850毫米的導彈,那麼高超音速反艦彈長度、尺寸也會在這一範圍內。不過這一新型戰術導彈可能趕不及在第一批055型列裝時裝備部隊。等到第二批改進型055亮相時,彈與艦的裝備節點將可能對上。(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陸地發射的東風17,21,26基本可以達到8-10馬赫
戰斧射程460公里?荒謬!
說的是戰斧反艦版射程是只有四五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18/doc-ifyqtwzu1647000.shtml
圖博館
而岸艦導彈團的鷹擊-62A,足以覆蓋200海里以內海域,因此成為護衛艦支隊的有力反艦火力支援。
只有多管齊下,徹底穩固了近海海防,中國海軍驅逐艦支隊等遠海艦隊才能放心前往太平洋、印度洋等遠洋,反制強敵,捍衛我國的安全和發展利益。(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小編,切勿胡謅。167深圳艦為051B型,也是該型唯一的一艘,改裝後的167艦舯部配有兩座四聯裝YJ12A。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18/doc-ifyquptv7538274.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出現了三款(中科院/中國航天/中國航發)1000公斤級渦扇發動機:可用於長劍(DF-10)巡航導彈的廉價版,以替換價格高昂的小型雙轉子渦扇發動機,也可以用於YJ-62反艦導彈的後續型號。
中國055大驅或將裝6倍音速彈道導彈射程超1000公里2018.1.18新浪軍事
近日,鷹擊-18導彈型號總師朱坤透露:射程是俄羅斯克拉布的3倍;比美國戰斧射程多100公里。如此很容易計算出來,鷹擊-18紙面最大射程約為560公里。
既然說是紙面數據,那就意味著鷹擊-18560公里的最大射程是通過試驗得來的。一般來說,飛航式反艦導彈的突防飛行剖面是“高-低-高”。起始段採用高空巡航方式,主要是為了節省燃料、增加射程。但飛行超過一定高度,就很容易被敵軍防空預警網絡發現。而且現在軍艦艦載雷達對中高空目標探測距離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高,所以為了降低被發現機率,反艦導彈往往會比以前更早開始降低飛行高度,進入掠海低空飛行突防段。
比如以前鷹擊-83可能在距敵四五十公里處(接近水天線位置)開始降低高度突防,但鑑於美國海軍目前苦心經營的協同交戰體系(CEC),戰艦已可超越水天線、超低空攔截反艦導彈,四五十公里才降低高度顯然已行不通。鷹擊-18會在距敵更遠處,比如100多公里外就進入亞音速超低空飛行階段。這樣勢必消耗更多燃料,犧牲射程。
中國海軍紅旗-10防空導彈擊中來襲靶彈。可以看到高度非常之低。
圖博館
中國海軍離岸劃400公里紅線1枚導彈能毀5000噸戰艦2018.1.18新浪軍事
鷹擊-62反艦導彈最先是與052C型驅逐艦一道亮相,由於052C裝備了國產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海紅旗-9,所以鷹擊-62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海軍21世紀頭20年的主力反艦彈。事實是,該型導彈僅裝備了6艘052C就淡出了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反而在岸艦導彈部隊全面開花。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鷹擊-62研發時,我國軍工的技術積累、材料研究等仍未到達質變階段。因此,該型導彈的優缺點便都很明顯。鷹擊-62射程一舉突破200公里瓶頸,達到了在當時來看比較恐怖的400公里。而在它10多年前剛服役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群的警戒防禦範圍也不過是470公里。
而且,鷹擊-62採用300公斤半穿甲爆破戰鬥部,一發能重創一艘5000噸級艦。其飛行速度為為0.6-0.8馬赫,具備抗多種干擾能力、命中概率0.9。相比中國海軍上一代通用型鷹擊-83系列,鷹擊-62主要在威力、射程、抗干擾、打擊精度等方面實現了超越。
然而,鷹擊-62導彈仍然採用了油耗較大的渦噴發動機,加上內部結構設計導致燃料裝載率不高,射程與“戰斧”式導彈反艦型號相比存在差距。最重要的是,鷹擊-62仍為全程亞音速、非隱形導彈,其服役後僅5年,美國就開始研製LRASM超遠程隱形反艦導彈。就中國海軍水面艦艇而言,鷹擊-62的突防能力、射程也明顯不如更新型的鷹擊-18、鷹擊-12超音速導彈。
所以,緊隨052C型出現的052D,以及近年來改裝的051C型深圳艦、現代級杭州艦等,分別選擇了鷹擊-18和鷹擊-12導彈上艦。不過,鷹擊-62導彈有兩個突出特點,使其在中國海軍岸防部隊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一是發射隱蔽性好,可以在離海岸25公里的內陸發射。這大大提高了岸防部隊的進攻突然性和戰場生存性。二是可以在發射後飛越海拔800米的障礙物。由於鷹擊-62導彈具備規劃航路的功能,所以如果預先設定好數據,它可以在內陸山地丘陵地帶隱蔽發射,對敵艦的威脅是相當大的。
南海艦隊岸導部隊曾登上南沙群島進行實彈發射。
目前,中國海軍對我國200海裡經濟專屬區的防禦作戰體系,主要由10多支護衛艦支隊,10多個岸艦導彈團,若干飛豹戰鬥轟炸機、轟-6G轟炸機部隊等組成。其中護衛艦主要裝備的是射程約180公里的鷹擊-83。這部分作戰力量海上機動性強,同時擁有反潛、防空作戰能力,因此會前出近海構成第一道防線。
圖博館
中國東風導彈或添新動力即將測試全球最大發動機2017.12.29新浪軍事
最近有媒體爆料,我國新一代的4米超大直徑固體火箭發動機即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點火試車,這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問世標誌著我國在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而且在直徑上超過了當今世界最大的美國3.7米直徑的同類產品。
該型發動機是為我國新一代的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的,主要用於低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快速補網發射,具有準備時間短,可快速機動,不僅適合民用市場的需要,戰時更是能大顯身手,可以快速發射軍用偵查衛星和補充被敵方破壞的北斗導航等衛星,具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
據媒體報導,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的快舟火箭總師梁紀秋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款超大直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將被應用在快舟系列的固體運載火箭上,將把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從一噸級別一下子提高到20噸,其中快舟-21火箭的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20噸,快舟31更不得了,最大可以達到70噸的級別,比液體的胖五還要厲害好幾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運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發射成本卻反而下降了,預計每公斤載荷的發射成本有望降低至5000美元,與當前每公斤20000-30000美元的國際主流價位相比極具競爭力。
雖然與常見的液態火箭相比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比衝相對比較小,不過由於結構簡單,沒有燃料輸送泵和復雜的管路,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減輕了火箭的整體重量,更關鍵的是可靠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發射準備時間也比較短,而且可以採用整體儲存,整體運輸,隨時可以進行發射,這些優勢都是液體火箭所不具備的,這些優勢在軍事用途上的優勢就更加的明顯。(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12-29/doc-ifyqcwaq5811355.shtml
相關新聞
中共新型東風17飛彈 薩德也沒轍
東風17導彈有明顯弱點 彈道末端速度會降低一半(回應:胡扯,東風17速度至少在10馬赫,末端即便減半,還有5馬赫,也不至於變成殲八。)
圖博館
中國891試驗艦加高垂發平台或為試驗陸攻巡航彈
2017年12期的《艦載武器》雜誌,刊登了“畢昇”號綜合試驗艦的新照片,該艦已經拆除了包括相控陣雷達在內的各型雷達裝置,在艦橋上方安裝了一個白色圓柱體設備,而最大改動是加高了垂直發射平台,說明試驗的新型垂直發射系統的井深要遠遠大於過去試驗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
“畢昇”號是中國第一艘專門的武器系統試驗艦,例如鷹擊-62、海紅旗-9、海紅旗-16等都是。
圖片:畢昇艦由於採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方便地拆除和安裝各種武器系統,適合進行試驗。
此次的兩大變化之一是拆除了雷達設備,包括艦橋右側的相控陣雷達陣列、前桅杆上的對海搜索雷達、後桅上的國產“頂板”三坐標雷達等。這說明我國艦用雷達試驗已經告一段落,相關型號已經成熟裝艦。
此外,這次曝光的照片還能夠清晰地看到導彈垂直發射平台的加高。其實這一改動在前幾年的照片中也能夠顯現,只是這次更加清楚。這種新型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正是應用到055大驅上的新型垂發。
此前,人們曾經發現傾斜發射的長劍-10巡航導彈發射箱出現在“華羅庚”號綜合試驗艦上。而傾斜發射系統並未出現在我軍任何一艘主力艦上,也說明這只是試驗導彈從海上發射的能力,並不是定型試驗。
而最終,這種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將融合到新型的垂直發射系統中來。未來安裝到052D或者是055導彈驅逐艦上,以提升我軍水面艦艇的對陸打擊能力。
而這也許就是“畢昇”艦下階段的試驗目的!(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原深井國標早就測試完了。試驗DF21D的。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18/doc-ifypsqka8113832.shtml
圖博館
美國用電磁脈衝武器最多卻稱威力太大要中國不使用2017.9.18新浪軍事
曾經,美國《世界網絡日報》上有一篇神奇的報導,該報導稱中國正在研發能配裝在東風-21上的電磁脈衝戰鬥部,這種武器威力巨大,可令世界倒退200年,出於人類文明考慮,建議中國今後不要在戰爭裡使用這種武器,這是因為這種武器恰好是美國武器的剋星。
武器級的電磁脈衝武器一般由核電磁脈沖和常規電磁脈衝,一次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效應可以覆蓋幾千公里,形成頻率在3赫茲到30M赫茲之間的電磁場,一般持續一秒左右。這種劇變的電磁場除了能摧毀電子設備外,還可以使得大氣層內的電荷密度發生變化,使超高頻以下的電磁信號受到干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遠程預警雷達和大多數通信設備都被暫時中斷工作。
當然,核爆電磁輻射只是一種核爆時的附帶效應,總不能一上戰場就扔核彈,因此人類就發明了能用炸藥啟動的常規電磁脈衝炸彈。這種裝置一般是由炸藥驅動高功率微波器件來實現的,能夠產生比核爆頻段更廣的電磁脈衝,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一般來說,電磁脈衝炸彈的效能半徑隨著爆炸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核爆電磁脈衝炸彈作用範圍最大,美國人計算在60英里高空爆炸一顆10萬噸的核彈,就可以使半個美國停電,而如果爆炸區在300英里,整個美國和墨西哥都要受到影響。常規電磁脈衝炸彈也有這一效應,但作用距離相對較短,且隨著脈沖擴散範圍的增加,空氣中的粒子也會不斷吸收能力,限制其作用範圍。綜合衡量之下,現代常規電磁脈衝炸彈在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
電磁脈衝炸彈絕不是不可防禦,在關鍵節電加裝高擊穿電壓的半導體管,在設備的外圍增加電磁屏蔽層就可以實現。但這些措施都比較複雜成本高,所以很多國家都不願採取,當然這也與目前世界無大戰有關係的。美國媒體寫這篇報導的作者骨骼比較清奇,其實他更應該關心的是其本國電磁脈衝炸彈造成的危害。咄咄逼人要求中國不使用,這雙重標準也是玩得過於溜。(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回應
自己在日本扔了原子彈,要求別國棄核,這簡直就是霸權主義和混賬邏輯,凡事美帝害怕的東西我們就要大力發展,這樣全世界的安全才會有保障。
美國太無恥,中國必須超越美國!
信你美國的都是白痴
蘋果粉絲覺得很合理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8/doc-ifykywuc6058067.shtml
圖博館
轟-6N的作戰運用推斷
轟-6N攜帶凌空轟炸和射程較短的精確制導核彈打擊美國目標在戰法上沒有太多創新,都需要突破美軍在中國沿海當面精心佈設的防空圈,突防可能性並不大。上文提到了一種戰術在戰時可能成為奇兵,即從圖門江入日本海、再北上進入北太平洋,使用長劍-20對阿拉斯加實施攻擊。
這種戰術的典型編隊必須包含至少一架轟-6N和一架伊爾-78加油機,每架轟-6N可攜帶6枚長劍-20,這些導彈如果是常規戰鬥部,根據目前我軍擁有的伊爾-78加油機總數,最多一次投射18枚巡航導彈進入阿拉斯加或美國本土,這樣的投彈量在中美大戰、美國基地擁有防備能力的時候無異於隔靴搔癢,很快就很能修復。因此投射常規彈藥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航母通常都集中在我國沿海地區,哪裡會想到中國會從北太平洋實施突擊呢?即使美國提前想到,也需要專門派遣多個航母戰鬥群進入被太平洋警戒,那樣也會大大減輕我軍在沿海戰場的壓力。總的來說,轟-6N的出現讓美國對中國的核打擊更難防禦,對提高我國的核威懾能力具有很強的作用。(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http://mil.news.sina.com.cn/spider/qq_wap/2017-08-18/doc-ifykcypp9032420.shtml
圖博館
新轟6可接受空中加油攻擊範圍覆蓋美阿拉斯加基地2017.8.18新浪軍事
近日,網絡上開始傳出一張具有加油機受油口的轟-6照片,有人猜測轟-6N是中國配裝的核武轟炸機,也有人猜測轟-6N是攜帶東風-21D空射般版的空中反艦武器大殺器,本文結合最近曝光照片的機型特點和整個轟-6作戰中運用對該飛機的可能定位做出一定的推斷。
轟-6N的性能推斷
首先來推斷該飛機可能搭載什麼武器。轟-6N使用空射彈道導彈反航母作戰的意義不大,這種反艦導彈對打擊精度和射程要求較高,搭載於轟-6N後由於飛機定位精度和載重的影響,這二者都要下降,在發現目標後,彈道導彈總要經歷一個上升到下降的拋物線彈道,仍然會被美軍的反導預警體係發現攔截,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反導預警體系基本沒有漏洞和盲點,因此總體效果還不如陸基反艦彈道導彈。
其次來推斷轟-6N的性能。
考慮到轟-6N加油結構的加入和近年來中國電子設備的革新,會帶來重量的一增一減,基本重量很可能保持不變,因此可以推斷轟-6N的基本性能為:
使用2台D-30KP-2發動機,作戰半徑3000km左右,載油量40噸左右,載彈量12噸。
加油一次轟-6N可多出最大40噸燃油,可使該飛機作戰半徑拓展3720km,航程拓展7440km,考慮到這些航程裡麵包含轟-6N從加油點到投彈點來回兩段路程+從加油點返回基地一段路程,因此總體作戰半徑拓展2220km。
即轟-6N的最大作戰半徑可達到5220km,這個數值已經快趕上美國B-2,將轟-6N的出發機場定位中國沿海後,按照這一作戰半徑畫圈,已大大超越了美軍第二島鏈,但還無法達到夏威夷,但如果我們換條突防路線,從我國東北經由圖門江進入日本海再北入太平洋,這條路線距離美國阿拉斯加和美國西海岸的距離都遠小於達到夏威夷的距離,而我國的轟-6攜帶的長劍-20導彈本身射程就超過2500km,加上飛機本身的作戰半徑,可以使得轟-6N有效打擊阿拉斯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假設都是基於轟-6N能被空中加油40噸的基礎上,而目前來看,中國也的確擁有這樣一種加油機可滿足要求——伊爾-78MP加油機,雖然目前中國祇有3架,但該加油機剛好具有在3000km距離上飛機加油40噸而後返回的能力。
圖博館
由於空射彈道導彈在空氣稀薄的高空飛行,所承受的動壓相對較小,結構強度要求相對降低,可以適當減輕彈體結構重量。同時高空大氣壓力變化較緩,有利於提高導彈發動機工作效率。因此,高空發射彈道導彈具有擴大導彈射程、增加導彈發射靈活性、增強戰略突防能力等優勢。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就已提出空射彈道導彈的概念。1974年10月,美國利用C-5A進行了民兵-1洲際導彈試驗發射,發射重量達38.7噸。這次試驗也為美國提供了極大的戰略優勢,迫使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協定方面做出了很多讓步。
當然,空射彈道導彈的技術門檻並不低,需要突破很多航空航天關鍵技術。蘇聯曾在1983年提出以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作載機,採用內置式空射「矛集」彈道導彈的方案,但巨大的技術挑戰和高額研發費用使很多奇思妙想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空射運載火箭潛力更大
1990年4月5日,美國空軍用B-52戰略轟炸機成功發射「飛馬座」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打開空射彈道導彈/運載火箭技術實用化的大門。此外美軍藉口研製靶彈進行技術儲備,已裝備近中遠程多種空射彈道導彈靶彈。這些靶彈主要用於反導系統模擬攔截試驗。2013年5月,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和洛·馬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進行了「空射增程型中程彈道導彈」靶彈原型發射測試。2017年7月30日,美國本土進行的「薩德」反導攔截試驗中,攔截的目標就是C-17空中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靶彈。
專家介紹说,從應用前景看,空射彈道導彈與空射運載火箭是軍民兩用技術的一體兩面,相比而言,商用空射運載火箭可能潛力更大。美國採取弔掛式水平投放發射技術,利用「飛馬座」固體小型運載火箭進行了40多次商業發射,從1997年開始的連續29次發射都取得了成功。2006年俄羅斯則與印尼簽署協議,利用安-124運輸機在空中發射運載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也曾透露,中國將開發從運-20大型運輸機上發射的新一代火箭,它足以將衛星送入太空。
回應
中国应该扩大21D的使用平台,陆基,海基(军舰,潜舰)和空基。这样,美国航母战斗群绝对不敢靠近中国近海。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8-17/doc-ifyixtym6488333.shtml
圖博館
美媒猜中國開發空射彈道導彈
美國《戰區》網站2017.8.15報導稱,根據中國互聯網最新曝光的模糊照片推測,中國可能正在開發空射型反艦彈道導彈,將搭載於最新轟-6N轟炸機上。這種全新的空射彈道導彈發射模式,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反介入能力,使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面臨更大威脅。但專家認為,美媒這種論調純粹屬於「賊喊捉賊」,且不論中國是否真的有這樣的研製計劃,但美軍在最近幾次反導試驗中,都是利用空射彈道導彈充當靶彈,相關技術早已實用化。
「將美國航母趕得更遠」
報導稱,東風-21D被稱為改變戰場規則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它的射程約為1400公里,可在再入大氣層后機動變軌、瞄準大型海上艦艇。憑藉超音速和近乎垂直攻頂方式,傳統的海軍防禦性武器對它基本無效,即使是現有的先進反導系統也很難攔截。
不過由於陸基發射平台的限制,這種導彈的射程有限,無法打擊遠離中國海岸綫的目標。為此解放軍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邊研製東風-26,射程達4000公里,另一邊則發展空射型東風-21D。據稱,中國正以轟-6為基礎,改造生産具有空中受油能力的新型轟-6N,搭載東風-21D執行離岸發射任務。如果再加上伊爾-78或轟油-6加油機的空中續航支援,轟-6N可以在任何海域發射東風-21D,將逼迫美國航母戰鬥群離得更遠。
報導猜測,陸基發射的東風-21D重量超過14噸,儘管不清楚轟-6N的外掛點是否能承載這麼重的彈體,但空射型可在9100米以上高空發射,可將更多的高度勢能轉化為飛行動能,射程範圍遠比陸基型號更大。空射可以共用陸基型號的信息作戰支援系統,威脅範圍超過1600公里。如果再加上陸基發射的東風-26,解放軍可在半徑3000多公里的廣大區域內,讓美軍航母和兩棲攻擊艦面臨前所未有的常規打擊威脅。
美蘇早已進行過嘗試
儘管報導極力誇大這種中國新導彈威脅,但就空射彈道導彈技術本身而言,並不算什麼新技術。早在冷戰期間,美蘇就曾進行相關研究,並開展了實用化試驗。
空射彈道導彈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大型貨運飛機、軍用運輸機、戰略轟炸機將導彈攜帶到高空后釋放分離,導彈獲得正確姿勢后發動機點火,然后在制導系統的引導下對遠距離目標實施打擊。
圖博館
日媒稱日本將裝備超音速導彈1枚就可擊沉中國055艦2017.7.19 新浪軍事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第一種空射反艦導彈ASM-3將在明年正式裝備日本軍隊,並且由F-2戰機投送,射程達200千米右,速度3馬赫。這將大大提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艦水平,日媒還稱足以一枚擊沉中國055型導彈驅逐艦。不過,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不得不說,這種導彈對於中國來說早已經非常落後了,是中國20年前的產品,並且性能還遠不及中國出口版的CM-302。
由於日本沒有戰略轟炸機,只有幾十架F2,所以能投送多遠也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了,這款反艦導彈對於日本來說,只能說聊勝於無,在無法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讓F-2前出扔反艦導彈無異於自尋死路。
ASM-3並不適合用在對地打擊上,雖然在反艦上比較適合,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射程太近,裝藥太少,威力不足,並且彈道過高,非常容易被攔截,事實上的作戰效能也非常讓人懷疑,畢竟日本造出這種“紙面數據優秀,實際效果垃圾”的武器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事實上,對於中國海軍來說,ASM-3甚至算不上一個好對手,ASM-3大小和我國出口型的CM-302基本相當,但CM-302射程高達300千米,遠超ASM-3 ,並且彈頭裝藥也比ASM-3多不少,由於採用沖壓式發動機,所以CM-302可以掠海飛行,比起ASM-3的高拋飛航式彈道要強出不少,一枚彈頭重量達到400千克的CM-302能輕鬆擊沉一艘8000噸級的戰艦,同時有12枚以上的CM-302甚至可以擊沉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這種導彈只是中國的出口貨色罷了,中國自用的鷹擊-12和鷹擊-18型更加先進。
而採用高拋飛行彈道的ASM-3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很容易被探測到,空警-500探測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距離都達到了一百千米以上,探測ASM-3完全可以做到發射就探測,全程跟踪攔截,可以直接指引我國的神盾艦執行防空任務,日本一次最多只能出動40架左右的F-2扔出160枚反艦導彈,這個數字比起美國來顆差得遠了,只相當於7架B-1B的載彈量。而由於ASM-3的射程只有200千米,而我國升級以後的紅旗9B型防空導彈射程達到了240千米,所以我國甚至能在ASM-3發射之前將其載機擊落。
對於日本來說,和中國較量反艦導彈是非常不合適的,中國不但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反艦導彈部隊,甚至還有獨一無二的反艦彈道導彈,這都是日本根本亨受不起的。(作者署名:鷹眼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19/doc-ifyiakwa4851586.shtml
圖博館
共軍媒:已解決飛彈數據鏈遠端遙控問題2017-06-19 中央社
中國大陸解放軍報今天指出,火箭軍的飛彈專家已攻克了「導彈信息(飛彈資訊)遠程快速傳輸難題」。專家分析,火箭軍將可以指揮不同地方的東風21/26飛彈旅攻擊同一目標,比如一艘軍艦。
沱江艦為何堅持雙船體構型 軍方說分明2017-07-17 聯合報
採取穿浪型雙船體的沱江艦,其實很有美軍多功能濱海戰鬥艦(LCS)的影子,這種作為靠近海岸濱海區域作戰的相對小型水面船隻,都採取新穎的穿浪船體構型,讓它能快速「打了就跑」。但美軍最近挑選艦隊護衛艦時,LCS的可靠性、生存能力,都遭到質疑,美軍因此傾向找尋傳統構型的護衛艦。據了解,國防部軍備局5月也曾派遣小組赴美,了解美軍對濱海戰鬥艦的看法,而從海軍為沱江艦後續量產設計招標仍採取原構型,軍方顯然找到LCS在台海的用途。
美軍近期對濱海戰鬥艦傳出的質疑,是基於這種船隻必須滿足須與神盾驅逐艦共同編隊護送航空母艦的需求上,因此認為可靠性與生存能力不足,美軍希望艦隊的護衛艦,艦上必須有一定人數,縱使在艦艇遭到攻擊後,仍能透過綿密的損害管制措施,繼續戰鬥,這和濱海戰鬥艦打了就跑、遭擊中就退出戰線特性不同。而我國的沱江艦主要是規劃與光華6號飛彈快艇、錦江級艦,共同擔負近海快速反應部隊任務,研判因此獲得量產的依據。
相關新聞
海巡署將買12艘沱江艦戰時加裝雄三飛彈/劍二飛彈
回應
7月11日美國《大眾機械》直言瀕海艦項目失敗:沒法跟中國護衛艦對抗。
中共最新雙體偵察船 現身黃埔造船廠2017-07-19 中央社
廣州黃埔造船廠最近停靠多架新型軍用船艦,其中一款新型雙體船預計排水量在3000噸左右,追蹤及偵測潛艇功能較佳;這款新型雙體船在體型上比先前的大了一圈,預計排水量在3000噸左右,能夠攜帶更多探測設備,船後部帶有直升機平台,可以更好的偵測及追蹤潛艇等海底威脅,進行情報蒐集工作。
圖博館
由此看來,甭管這些F-16能否發現和鎖定目標,就算一切料敵從寬,這8枚“魚叉”也就是給遼寧艦的幾艘護航艦添點麻煩而已。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魚叉”、“飛魚”、“天王星”、C-802等一系列亞音速反艦導彈被主要大國推向國際軍火市場,第三世界國家也就此掀起了繼“冥河”之後批量裝備新一代反艦導彈的熱潮。儘管當時超音速反艦導彈已經在市場上初出茅廬,但大多數賣家仍然在宣揚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優勢,聲稱只要有了靈活的路徑規劃系統,亞音速反艦導彈也能夠取得很好的突防效果。
但隨著現代艦空導彈系統的發展,亞音速反艦導彈除瞭如美國的LRASM那樣採取隱形化處理還可能有一絲生路,在突防效率上已經全面讓步於超音速反艦導彈。實際上,就算是超音速反艦導彈,面對當下先進的反導系統時的突防也已經不是毫無壓力了。
美國海軍這樣一直面對反艦導彈威脅的水面力量早在90年代末就開始鑽研各類對抗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手段,目前的宙斯盾系統對抗傳統的2馬赫左右超音速反艦導彈效果已經大為提高。
中國海軍新一代驅護艦上的11管30毫米近防砲系統也具備有效抗擊2.5(4?)馬赫級別的能力。這樣的情況下,別說台軍亞音速的“魚叉”或者“雄風2”,就算2馬赫的“雄風3”,想要給中國海軍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也需要琢磨些更新的戰法。
........
回應
倒不是說遼寧號航母編隊導彈防禦能力有多強,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到了戰時,台灣方面還能不能起飛四架掛載8枚魚叉導彈的F-16?就算F-16一枚不缺的帶著8枚魚叉導彈起飛了,能順利進入發射陣位嗎?解放軍的預警機難道是瞎子麼?四架各掛兩枚魚叉導彈的F-16根本無法做任何機動動作,能擺脫突破解放軍大量殲-11、殲-10和航母上殲-15的攔截麼?就算有漏網的一兩架F-16突破了攔截發射了魚叉,區區幾枚魚叉還要在3分鐘內面對幾十枚海紅旗9、海紅旗10和海紅旗16,以及730、1130炮的攔截,有擊中遼寧號的可能嗎?更別提除了這些硬攔截,還有各種電子對抗手段的軟攔截。因此,想要靠這幾架F-16就擊沉遼寧號是做夢,更何況退一萬步,有一兩枚魚叉能命中遼寧號,6萬噸的遼寧號被命中一兩枚魚叉根本造不成致命傷。
http://www.guancha.cn/ShiYang/2017_07_16_418407.shtml
圖博館
遼寧艦接近台灣,台軍派F16做反航母戰力展示2017-07-16 觀察者網
本週二,中國海軍以航母遼寧艦為核心的艦艇編隊結束了在香港的訪問和對外開放,啟程返回位於青島的母港。此次遼寧艦仍然選擇了距離較短的穿越台灣海峽的機動路線,並在穿越海峽後迅速組織起了複雜海空情背景下的編隊指揮所訓練,進行戰鬥部署等級轉進、建立偵察預警體系、艦載機升空攔截等科目。
不過台軍對遼寧艦的態度,比起去年年底過海峽那次,卻有了巨大的變化。雖然官方發言人的口徑仍然是一貫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但上次台軍所謂的“對應行動”只存在於台灣一些媒體所謂派出戰機監視的新聞報導中,這次台軍確是正兒八經地做出了“威懾”的嘗試:在遼寧艦經過台灣海峽的7月11日下午,台灣空軍花蓮基地401聯隊的4架F-16戰機每機掛載2枚AGM-84L “魚叉”空艦導彈、2枚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響尾蛇突然起飛,隨後降落空軍清泉崗基地完成戰備部署。
.......
理論上台軍購進的P-3C反潛巡邏機也能發射“魚叉”導彈,但是一來台軍至今沒有做過試射,二來用慢吞吞的P-3C在現代戰爭中衝到一線去發射導彈這樣作死的事兒,明眼人一看就靠不住。一來二去,台軍的F-16就成了唯一可靠的航空反艦手段。
可新一代的水面艦艇反導攔截系統在技術水平上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早已不是冷戰時期那樣的水平了。當代艦空導彈對抗反艦導彈已經成為基本甚至是主要的作戰要求,而隨著新一代艦載指控系統和雷達系統性能的提升,對艦空導彈的引導水平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
中國海軍近年來裝備的新型水面艦艇所配備的紅旗-16、紅旗-9、紅旗-10等艦空導彈都具備很強的反導能力。以054A導彈護衛艦為例,就算其發現目標的距離僅能覆蓋水天線以內50公里,“魚叉”導彈不到900公里/時的速度就足足給目標帶來了3分鐘以上的反應時間,僅憑艦空導彈系統也能至少對付2批、每批3-4枚反艦導彈的來襲,而依靠艦上的電子戰系統和7管30毫米近防砲的幫助,單艦一次性對抗8-10個目標基本並不存在太大的困難。
至於具備中華神盾系統的052C/D系列導彈驅逐艦,其作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按照美國“宙斯盾”系統的性能推斷了。按照美國CSBA今年早些時候公佈的報告,一艘標準配備的“阿利·伯克”級攜帶96枚導彈的備彈,排除搭載的“戰斧”“阿斯洛克”和反彈道導彈的“標準3”導彈,僅憑導彈和電子對抗系統就能對抗38-40個來襲目標,而加上密集陣和拉姆導彈,其攔截效果還將更高。
圖博館
郵輪退燒 驚現白菜價2017-07-06 經濟日報
曾經蔚為風尚的郵輪旅遊,近兩年在大陸逐步退燒,甚至在暑假旺季出現「白菜價」情況,而價低也讓郵輪內的餐飲與表演等服務縮水,螺旋式惡性循環讓歐美郵輪商決定退出華東市場。
高檔郵輪的「白菜價」有多低?解放日報報導,2017.6.24從上海出發,經停日本長崎的歌詩達大西洋號郵輪,五天四夜最低報價每人2,000元人民幣;7月3日從上海出發、經停福岡的歌詩達賽琳娜號,五天四夜最低報價每人2,299元。
較之郵輪旅遊剛起步的2012年,從上海出發經停韓國釜山和濟州島航線,五天四夜每人就要價6,000元左右;才五年時間,各式更大、更豪華的郵輪紛紛投入市場,但價格卻腰斬一大半,間接導致旅遊品質大幅下滑。
價格往下殺低,除讓郵輪內的餐飲水準下降、表演服務縮水外,岸上行程也轉為購物行,參觀一個景點後,其餘時間就是坐車到購物中心採購,且多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商店,要逃都沒得逃!
2012至2014年是上海郵輪遊市場的風光期,船費高、品質佳、顧客滿意度高,然隔年韓國爆發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原經停日韓兩國港口變成只停日本;郵輪包船商開始低價甩賣艙位,市場淪為低價戰。
更慘的是,各家大郵輪公司於2016年,幾乎都把旗下最大最新郵輪轉調到上海,讓華東地區郵輪市場競爭空前激烈,船票更難賣;新郵輪每艘客房動輒1,300間、甚至到2,000間,且高峰期每十多天就開行一艘郵輪旅遊。
大型旅行社採包船制、大量預購船艙,市場競爭激烈只好降價,郵輪公司再透過船上免稅店、餐飲消費等服務增加營收;問題是,類似進香團的旅遊品質,無法與走「高大上」設計的郵輪匹配,郵輪商們深怕「招牌」被做爛掉。
郵輪旅遊在北美市場的滲透率可達3%,現中國市場僅0.05%,市場的發展潛力仍不小。但國際航商已決定另謀出路,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將於今年9月暫離上海母港,公主郵輪旗下藍寶石公主號已離去,盛世公主號訂明年9月轉戰澳洲市場。
目前天津、上海與廈門等城市均布局郵輪母港建設,然單有基礎建設無法營造出優質郵輪旅遊,艙位價格能否回升、海外停靠港口是否增加、業者包船制的削價競爭是否停止,全都考驗大陸郵輪旅遊的未來發展。
圖博館
去年10月,中船、芬坎蒂尼和美國郵輪公司嘉年華在天津簽署備忘錄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建造中國的豪華郵輪,隨後簽署了價值26億英鎊的《豪華遊輪建造及運營項目合作協議》,將耗資250億元人民幣,在中船訂造5艘豪華郵輪,資金將來自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建設銀行5家共同投資成立的郵輪產業基金。
首艘13.5萬噸級,可以容納6000名遊客和2000至3000名船員,總價值約10億美元,計劃郵輪將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預計5年內建成,將在內飾上突顯中國元素,比如提供具有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客房。
據報導,豪華郵輪是世界高端海洋裝備製造業中最頂級的船型產品,製造難度遠高於航空母艦和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是中國目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產品。郵輪製造是現代工業和現代城市化建設綜合化與集約化的巨系統工程,涉及造船、機電、建築、裝飾、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郵輪的設計、建造和入級不用於商船和客船,中國沒有配套產業。
目前世界郵輪的設計建造以及配套產業鍊主要集中在歐洲3大郵輪建造企業,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造船廠和法國大西洋造船廠合計承接全球約90%的訂單,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船廠至今還沒有獨立設計建造郵輪的能力。
此前中方公司與國際郵輪公司的合作還停留在購買國際郵輪公司船隻,或者收購郵輪品牌來運營的方式,未涉及到郵輪建造等環節。 中船集團合資設立郵輪建造公司有望給中國郵輪業帶來獨立建造郵輪的能力。
中國郵輪市場起步晚,相比歐美市場滲透率仍然很低,但業界預計增長潛力巨大。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預測,到2030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
圖博館
魔力四:江南製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提高建造質量和建造效率,江南造船根據船廠實際情況,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聯合設備廠商、設計院所,共同研發自動化、數字化設備,並開發相應的智能係統,不斷完善數據庫,實現設備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糾偏、自我調整和自我檢測等自適應行為,達到一體化智能作業,建立數據集成管理、流程集成管理的精益製造生產模式。
目前,江南造船已相繼配置了數控三維數控彎板機、數控高速劃線打標機、數控等離子坡口切割機等智能設備,打造了先行結構製造的數字化加工能力。
江南造船建立了標準化示範作業區,借助於數字化技術,實現了船體結構建造全過程管控,建立了全要素、多維度管控的流程化生產模式,構建了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精益管理車間。
魔力五:江南工匠
人才是江南造船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和寶貴財富。江南造船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於擁有一批能力強、經驗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管理和技能人才及團隊。
魔力六:江南文化
江南造船擁有152年的光輝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江南造船繼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江南精神,落實江南理念,為改革發展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
這就是萬噸級驅逐艦的故鄉,坐落在美麗長興島上的大艦搖籃。
江南造船“造首艦,找江南”,因為它會帶著使命和榮耀走向深藍!(來源:江南造船)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03/doc-ifyhrxsk1595123.shtml
首艘中國製造豪華郵輪將在五年內建成
2016.7.4,中國最大的造船公司——中船集團與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造船合資公司協議》,將在中國香港合資設立豪華郵輪設計建造公司。中船控股60%,芬坎蒂尼持股40%,並由上海外高橋造船負責豪華遊輪的建造和交付。
圖博館
揭秘江南造船廠如何造出中國萬噸大驅:靠這6項魔力2017.7.3新浪軍事
江南造船,一個誕生於1865年的民族工業企業,它在150餘年裡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締造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奇蹟和神話。
而如今,這個企業依然保持著青春活力,依然為祖國海軍提供著堅強支撐,依然孕育了首艘萬噸級新型驅逐艦。讓我們一起見證一下它的不老魔力!
魔力一:江南戰略
江南造船圍繞國防建設需要,瞄準國際先進軍工造船企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軍工造船企業。“十三五”期間,江南造船制定了“1135”目標,希望通過在產品、技術、管理三個領域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江南造船實力。
江南造船以組建江南研究院為契機,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努力突破關鍵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競爭的支撐和對發展的引領作用,推進科技創新升級。針對管理流程升級,江南造船統籌推進建模2.0與CATIA V6建設,全面優化升級公司設計、生產和管理流程,打造江南獨特競爭優勢。
魔力二:江南研究
科技創新是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對於江南造船來說,圍繞產品的關鍵技術和基礎工藝研究尤為重要。
江南研究院秉承“創新、合作、開放、共享”的理念,著眼海軍裝備建設和企業發展需要,組建包括船舶動力研究室、艙室環境研究室、先進焊接製造實驗室、數字造船實驗室等多個研究實驗室。
魔力三:江南智造
江南造船自2008年搬遷上島以來,在場地、人員規模、主要設備設施相當的情況下,其建造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主要是依靠建造理念、建造工藝和建造管理等方面的變化。
數字驅動精准設計
從最初的方案設計階段點、線模型,到詳細設計實體模型、CAE分析模型,再到工廠的工藝模型、工藝指令和作業指導,數字化技術貫穿於產品研製全過程,單一數據源、數字驅動,是江南產品研製的核心理念。
均衡生產精益製造
巨型總段建造工法是江南造船“又好又快”建造產品的法寶之一。通過作業分解,實現了節拍化有序建造,確保了產品的批量化優質高效交付。
規程化作業區域化管理專業化調試
江南造船在推進建模2.0的過程中,摸索總結了“三化”管理經驗,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的應用,把“三化”不斷固化優化,使之上升為管理的智慧。
圖博館
而且,隨著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還先後向多個已開發國家出口了不少世界水準的船塢,如2010年中國就向韓國三星集團出口了50萬噸級的浮船塢。這艘船塢長度為449.2米,寬度為84米,舉力超過100000噸,且韓國訂購了4艘。而實際上,美國軍用造船廠早就定購過中國製造的浮船塢,比如不久前服役的DDG-1000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就是在購自中國的浮船塢中建造下水的
美軍將出5招保持對中國絕對優勢或重啟退役艦艇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017.7.3報導稱,隨著潛在對手海上力量不斷增長,美海軍官員正絞盡腦汁尋求擴建海軍的方案,擴大美軍艦隊規模、扭轉海軍優勢下降趨勢,至少有五種可能路徑:一是重啟退役艦艇,二是延長現役艦艇的使用壽命,三是提升船廠工作效率,四是建造新艦艇,五是更有效地指揮現有艦隊。
回應
這是唯一可行之選。但又是末路極惡之擇。看看日不落的英國當初是怎麼落下去。
中國5類超級武器達到世界水平令美軍事優勢萎縮
據美國“偵察勇士”網站2017.7.2發表題為《美國國會就提交有關中國武器報告徵求專家建議——中國軍力是否已趕上美國?》的報導稱,一些領域包括:1。可操控的再入飛行器,其中包括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超音速燃燒沖壓發動機飛行器;2。定向能武器,其中包括高能射頻武器、高能激光和粒子束武器,其功能範圍涵蓋干擾衛星和摧毀目標等;3。電磁軌道炮;4。除空間電子對抗技術外,直接上升式、共軌及其他反衛星武器;5。無人駕駛的人工智能武器。而且,由於中國加快升級戰機、導彈、空空武器、運輸機及隱形戰機,美國空軍的空中力量對中方在技術上的優勢也在迅速縮小。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5/doc-ifyhrxsk1798604.shtml
圖博館
俄稱中國江南造船廠正建30萬噸浮船塢用於造核航母
俄軍工信使網站報導:2017.4.26,中國完全自主生產的“山東”號航母(085計劃)已成功下水。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據日本消息,中國海軍的第三、四艘航母將採取更加強勁的燃氣渦輪動力裝置,採用蒸汽彈射器,排水量也將增大至8萬噸左右。
上海造船廠將承擔建造中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重任(089計劃),舷號20。眾所周知,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在建設最大排水量達30萬噸的浮船塢,用於建造、維護和改進核動力航母。未來的核動力裝置將使用俄的BN-1200快中子反應堆(?),保障可以先安裝蒸汽彈射器,然後安裝電磁彈射器,用於彈射艦載殲擊機和預警機,排水量將達到9.3萬噸。
在未來的水平起飛甲板上,除了殲-15殲擊機,將部署運輸、突擊和反潛型號的直-20直升機,殲-31C隱身殲擊機,彩虹-5預警、反潛無人機,利劍隱身察打無人機。
回應
這些年30萬噸的浮船塢已經好幾座了,這些一般用於維修民船特別是海損的船,維修航母就是開玩笑,建造航母就更搞笑了。民船長寬比很小,30萬噸浮船塢接近100米寬,細長的軍艦在這裡面無法作業
能造航母的船台中國有幾十個,浮船塢適用修船,很少用浮船塢造船,造航母等大型船更不可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408348.shtml
美從中國購裝備造航母:這是諷刺還是現實需要2016-09-25 叢林戰神
中國,近年來隨著船舶建造業的飛速發展,在浮船塢的發展上,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比如,在2006年,中國就建造了30萬噸的「大連」號浮船塢。直接舉力可達75000噸,當時人們就猜測中國將因此建造國產航母,而實際上是為維修改建「瓦良格」號為「遼寧」號而建造的。2008年,中國又建成了「中海峨眉山」號浮船塢,該塢舉力達到85000噸,總長達到410米,寬度為82米,被認為是中國將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前奏。
圖博館
一直到本世紀初,俄航母和蘇-33才開始逐步恢復訓練,包括跟烏克蘭租借“尼特卡”訓練系統,供陸上訓練用。也就是說,蘇-33真正開始使用是本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十幾年,飛機還可以用,但是發動機鐵定是要換的。正因如此,幾年前“禮炮”公司力推在蘇-33上使用AL-31F-M1或M2型。軍方說會考慮,不過現實卻是讓“土星”生產AL-31F-3。
以推力等性能來說,AL-31F-M1與M2都比AL-31F-3好,如果用AL-31F-M2型,那麼蘇-33的重量與推力剛好與當年的蘇-27M一樣,這當然很強。只是AL-31F-M2型沒有量產,AL-31F-M1型要改成海基或許還有改良要做。因此選擇重新生產AL-31F-3最為保守,但就不太考慮性能增幅。當然,由於它會用上許多新的成果/工藝,所以也不排除推力會提升。
雖然俄軍願意為蘇-33重啟發動機生產線,但這更多的是既定的“續命”措施。俄軍曾強調蘇-33將至少再服役10幾年,側重製空,與多用途的米格-29KR/KUB形成組成。
但就現階段而言,俄軍能為蘇-33做的也就是“續命”,俄軍並沒有計劃對蘇-33進行大規模升級(如從蘇-27P到蘇-27SM),更多的只是保證飛機能夠使用。當前俄經濟情況,也無法做更多的投入。
去年前往敘利亞實戰之前,俄軍至少對8架蘇-33進行了大修,但這也只是“修”,升級方面非常有限,可能僅包括加裝簡易的對地攻擊套件、增強導航系統、新的計算機以及衛星接收裝置。此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大升級還有待觀察。(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407343.shtml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2012.10.11蘇33比殲15到底差在哪 航電缺陷或令其全部被淘汰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 視察印國產航母后卻被嚇傻2016.11.30
美媒對比遼寧艦與美俄航母異同:中國海軍進步太快2016.12.16
美媒2016.11.17稱遼寧艦不可能具備實戰能力 12月初被航母編隊實際使用武器演習打臉
圖博館
前些日子,有媒體曝光了編號為126號的殲15,因此可以判定目前遼寧艦上有27架艦載機,一個編隊有24架殲15戰鬥機,126號機的出現可以說已經展示了遼寧艦起碼已經湊足了一個艦載機聯隊,可以說已經獲得了完全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文瀾迷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2/doc-ifyhrxtp6444439.shtml
遼寧號對外開放 港民通宵排隊領參觀券
中國大陸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將於7月8日和9日首次向香港民眾開放,並於今(3)日下午,將在香港3個軍營外發放2,000張參觀券。消息一傳出,截至7月2日晚11時,就有約20名香港市民,在發放點門外準備通宵排隊領票。驅逐艦與巡防艦將停靠昂船洲基地碼頭,參觀者可以登艦但不得攝影;遼寧艦將錨泊於外海,不對媒體開放,由解放軍統一提供畫面。
俄軍出手為蘇33艦載機續命 或促成與中國殲15碰面2017.7.1新浪軍事
在正在舉行的2017聖彼得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S-2017)上,俄聯合發動機宣布,已經重啟AL-31F-3(又稱AL-31K)的生產以供蘇-33使用。
這也就意味著,短期內蘇-33將不會從俄海軍的序列中消失,我國的殲-15也不會“孤單”的成為世界上唯一“最重”的艦載機。
據悉,重新生產的AL-31F-3不只是舊圖複製,而是會將近年來在AL-31F家族上的新改良也用上。
這件事也有不少可以討論的,AL-31F家族的壽命,到蘇-30MK的時代達到1500小時,在這之前,通常是900小時,那麼AL-31F-3應該就是在900~1500小時。而且由於蘇-33比較早生產,所已壽命應該會比較接近900而非1500小時。
900小時應該說時間並不長,那服役20年的蘇-33怎麼現在才換發動機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這段時間裡蘇-33根本沒怎麼飛。蘇-33服役時蘇聯已經解體,“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長年靠港,訓練時間極其有限。
圖博館
歼15电磁弹射测试画面曝光2017.07.02
日前,網上傳出疑似殲15艦載機進行電磁彈射試驗圖片。據悉,中國已攻克電磁彈射相關技術,或許,殲15正在進行相關試驗。
https://read01.com/0eJ3yBE.html
中國新款艦載機即將上航母遼寧艦已等了5年
自從遼寧艦服役之後,缺少艦載教練機一直是一大心病,直接使用殲15訓練艦載機飛行員,成本太高,效果也不理想。
遼寧艦熬了五年終於等到好消息:以教練9為基礎的山鷹艦載教練機即將飛上航母。
我軍選擇山鷹的更重要的主因為:進度快,如果選擇獵鷹L15的研製進度要晚三年以上,我軍顯然等不起,不能把殲15寶貴的機體壽命浪費在基礎訓練中,自然越快越好。至於追求更好的艦載教練機?以後再說吧!(作者署名:浴火)
遼寧艦實力如何?一個數字暴露其實際作戰能力2017.7.2新浪軍事
殲-15有12個外掛點,可掛載空空空空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火箭彈與航空炸彈。如霹靂-8/9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製導遠距空對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 -88遠程空地導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
殲15使用國產WS10A太行發動機,最大推力是132千牛,最大起飛重量為33噸,最大航程3500公里,陸地起飛最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但是作為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的話,作戰半徑會有所減少。
遼寧艦採用滑躍起飛,在艦首的1號和2號起飛點(短點105米)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8噸以內,作戰半徑可達900公里,或者300公里區域內巡邏2.2小時,載彈量只有1噸,只能攜帶2枚中距彈和2枚近距彈,可以滿足航母制空作戰要求。如果進行反艦作戰,需要減少燃油量,反艦作戰半徑會減少到500公里以內。但可以實現雙機放飛。
如果執行900公里以上打擊半徑的反艦突擊,那麼只能的單獨使用3號起飛點。遼寧艦隻有3號起飛點能夠重載起飛,最長滑跑距離為195米,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29.9噸,此時載彈量可以達到3噸左右,能夠以滿油狀態掛載2~4枚鷹擊83K導彈和2枚霹靂8格鬥彈起飛,作戰半徑仍能達到900公里。
圖博館
根據有些網上的消息分析,057是在2014年完成了總體設計,很可能隨後投入了建造,建造船廠也是上海江南造船廠。但從055是在2014年12月開工的,而考慮到057應該在很多技術特別是綜合化桅杆和電子系統上是055型的簡化版,所以,預計057準確開工時間應該是2015年。因此,現在055已下水,057也應在近期下水,最遲應不會晚於年底。
也許,在中國航母戰鬥群成員紛紛亮相的前提下,應該可以規劃一下其戰鬥編組陣容了。由一艘001A型或002型或003型航母率領,輔以1~2艘055作為侍衛長和遠程打擊的平台,2艘052D作為外圍的打手和防禦警戒,1艘901型綜合補給艦為整個編隊提供油水彈藥補給供給基地,1~2艘095型攻擊核潛艇提供水下反潛和安全護衛,再由2~3艘057分散在航母周圍提供近身防禦和反導。根據中國海軍的規劃,這樣一支綜合作戰實力很強的航母戰鬥群,第一個由001A國產航母率領要在2020年前後形成作戰能力,第二個由002型航母率領要在2013年前組建,第三個由第二艘002型航母率領要在2025年前完成訓練,從此中國海軍將形成三隻遠洋航母戰鬥群的初步陣容。(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這特麼有完沒完,一個接一個啊,不過我們都很喜歡,但是054B怎麼辦?
同一(?)個寫手,前幾天還吹054B,今天又改吹057。只要能拉眼球,明天吹個058也可以。
不是所有海軍任務都需要出動航空母艦戰鬥群,某些單一任務,054B就可以勝任了!
052D驅逐艦7000噸,057護衛艦6000噸,型號太多浪費銀子,腦殘!
護衛艦6000噸有啥稀奇。日本20000多噸的航母都叫護衛艦(日本人當然是無恥)。噸位接近但設計目標不一樣啊。052D有四面相控陣雷達。主要為了防空。057明顯是反潛為第一目的。不需要相控陣雷達。防空導彈頂多是中距防空,多裝反潛導彈,估計會配2架中型反潛直升機。再說一句不要隨便說人家腦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2/doc-ifyhryex5766859.shtml
圖博館
即使未來出現需要更強火力支援的情況,也不需要專門研製類似AGS,畢竟中國155毫米/52倍徑加榴砲,底排火箭複合增程榴彈的射程已經達到了60千米,遠程製導砲彈的射程將達到100千米。適當加長身管後,其最大射程仍有可能達到AGS艦炮的水平。
而且從目前世界反介入技術及戰法發展來看,美國DDG-1000能否達到海軍遠征作戰的需求還要打一個問號。從現代反隱身技術的發展來看,AGS艦炮為了匹配DDG-1000的全面隱身化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付出的高昂成本,是否值得仍要靠時間來證明。
回應
就目前來看130已經足夠了。用昂貴的大型驅逐艦炮轟沿岸陣地真是消費比很低,思維落後。即使以後用上電磁炮也一樣。兩棲攻擊艦,航母,無人機母艦,才是對岸的主力。如實在有必要,改裝專用對陸支援艦更是信手拈來,效果好得多。美帝那種鑽牛角尖又用不起的東西典型是軍火商的釣魚工程.
http://www.guancha.cn/ZhangYiLong/2017_07_04_416424_2.shtml
中國057遠洋護衛艦將下水?排水量超5千噸一體化桅杆2017.7.2新浪軍事
中國057遠洋護衛艦將下水?2025年三支航母戰鬥群形成戰力
相較於航母和大型驅逐艦,人們對於中國繼054A之後的護衛艦的關注,似乎稍差一個數量級。所以,自從2014年傳出057型護衛艦的少許消息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這型艦艇進展的新聞。如果說早前外界認為054A的升級型054B可能是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一員的話,現在也許應該排除這種想法了,因為即便054B相對054A增加導彈攜載量或者一些技術性升級,也遠不如057型更加適合中國航母戰鬥群的需要。再加上中國海軍對全電推進+綜合化桅杆+新型VLS+更好的隱身設計等技術的掌握,均使得057呼之欲出。
江南造船廠也許正在組裝的模塊裡有057的身影
那麼,057能使用那些技術達到什麼水平,才具備跟上中國航母戰鬥群的需要呢?在055型驅逐艦問世前,人們大多將思維圍繞著052D轉悠,但現在觀念有有了新的變化。據稱,057的排水量考慮到航母編隊的需要,要求比054A要大,可能達到5000~6000噸的樣子;在動力系統上,可能使用馬偉明院士開發的全電推進系統,這可能依賴兩台燃氣輪機提供電力;在電子系統上,毫無疑問將使用055上類似的綜合化桅杆,以及新型的作戰指揮系統;在武器攜載上,VLS將更通用化並且相比054A更多,預計最少能達到64單元最多也許是80單元的VLS,當然還能攜載2架反潛直升機。
圖博館
針對055下水? 美軍宣布開建新一代伯克III型驅逐艦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報導,美國海軍2017.6.27宣布授予了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一份修訂合同,由後者為它建造第一艘“阿里·伯克”級(DDG-51) III型導彈驅逐艦。 這艘新軍艦將被命名為“傑克·H·盧卡斯”號(DDG-125),是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最初於2013年6月獲得的5艘驅逐艦建造合同中的最後一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7-02/doc-ifyhrxsk1550688.shtml
張亦隆:沒有需求何來產品——簡評近來火爆的國產155毫米艦炮研發傳聞2017-07-04觀察者網
隨著國產055大型導彈驅逐艦的下水,有些軍迷卻對055型上仍配備H/PJ-38型單管130毫米艦炮表現出一些失望,那麼中國海軍真的在研製和生產155毫米艦炮嗎?
.........
沒有需求就沒有研製更沒有生產
中國海軍在短時間內的作戰使命仍是以爭奪戰區製海權和反介入作戰為主,兩棲作戰居於次要地位且以近海兵力投送為主,中國海軍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型可以比肩世界主流艦炮的多用途大口徑艦炮,而不是類似AGS艦炮這樣用途單一且造價昂貴的對陸攻擊型專用艦炮。
我們不能否認AGS艦炮的優異性能,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否認其用途過於單一的缺陷。在美國海軍軍的各項作戰使命中,遠征作戰是極其重要的,其兩棲遠征打擊群又是遠征作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DDG-1000艦和其上配備的AGS艦炮系統就是兩棲遠征打擊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火力支援支柱。尤其是在現階段巡航導彈無法攻擊時敏性目標和“標準4”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已經下馬的時候,AGS艦炮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
反觀中國海軍,目前的遠洋兩棲作戰能力還處於剛啟步階段,最亟需的是載運量更大的兩棲攻擊艦和重型直升機以及短矩起飛/垂直著落戰鬥/攻擊機,而不是一個射程100餘千米的155毫米艦炮。
H/PJ-38發射複合增程製導砲彈的最大射程已經超過了100千米,單管艦炮30~35發/分的射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海軍陸戰隊現在及近未來的火力支援需求了。
圖博館
而DDG 1000以一萬五千噸的肥胖身板,一個不拉的各種裝備,只要140多人操作,可見艦上自動化程度之高,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遠程監控,無人機艙等。
集成IUSW反潛系統,海軍首個雙波段船殼聲納+多功能拖曳聲納,尤其適合瀕海地區防水雷和安靜型潛艇;
首個服役的DBR雙波段雷達,當年專門為“福特”和豬母研製,可惜最後只裝備在了“福特”上,豬母因為經費超支,臨到頭被奧黑砍掉了S波段SPY-4 ,通過修改X波段SPY-3的軟件來提升防空能力;
2座155毫米艦炮,隱身無人大口徑,全自動無人遙控,本來有射程83海裡的LRLAP遠程製導砲彈,結果也被奧黑以預算為理由取消了;
帶尾滑道的大型塢艙能容納2艘RHIB特戰艇;
比普通驅逐艦大得多的巨大的直升機甲板和機庫,能容納多加直升機和無人機,甚至有人腦洞MV-22魚鷹和F-35B肥電;
開放式體系架構,容易升級改造等等。
所以美軍跟國會老爺們一直說,DDG 1000就是“瀕海作戰領艦+新技術驗證艦”,定位就不是現在以“踮著腳能夠到的成熟技術+可承受價格”投入高強度實戰的,而是再腦洞大一點,探索未來10-30年水面戰艦黑科技的。
有些已經成果轉化了,在自己或別的戰艦上部分應用了,如綜合電力,先進雷達,OA開放架構,TSCE,mk 57大坑,全艦各種自動化設備。
當然也有探索失敗,科技樹走歪了,如電磁炮,DBR雷達,甚至它自己,從7艘砍到3艘,服役後還問題不斷。
但技術點DDG 1000更超前,也不代表什麼,因為一個是“踮著腳能夠到的實用技術”,另一個是“探索一下未來10-30年可能的技術”,技術成熟度定位也不一樣。況且我們還能“讓豬母在前面趟路,大家摸著豬母過河”
三、應該跟誰比?
那麼新型萬噸大驅應該跟誰比?採用現代可用的技術,做航母的貼身侍衛,強調大洋防空反導能力的,那當然是改進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者建造中的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咯。(作者署名:默虹_美海軍學習小站)
回應
豬母艦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
小編你讓MK57發射中國軍標中的彈徑850MM,長度9M的導彈試試,就別再吹噓美國的垂發最大了.
深海作戰,航母的天下。DDG 1000隨時可能轉變帶刀侍衛。
關鍵是豬母艦的艦形是適合近海淺海隱身航行,深海大洋的適航性這種艦型根本比不上055和阿利伯克這些艦型的,再說航母艦隊光你自己隱身沒用啊,航母這麼大隱身不了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394241.shtml
圖博館
所以從作戰環境上,一個大洋作戰,一個瀕海偷襲,一個是航母編隊帶刀侍衛,一個是瀕海獨行俠為主,一個是側重防空反潛,一個是側重對陸和防空。拿55跟一個“淺水砲艦”直接比,太無厘頭了,看上去差不多,其實差別很大,就像都是平甲板載機艦,航空母艦vs兩棲攻擊艦。
二、單看技術點,DDG 1000太科幻
但如果但從二者所代表的驅逐艦技術創新點來說,只能說DDG 1000超前太多,我們還要努力前行。
全燃動力:全燃動力在美軍冷戰時期的驅逐艦上都已經實現,而DDG 1000則更進一步,是全燃氣輪機電力推進,4台燃氣輪機,驅動2台各38兆瓦電動機推進。更為全艦的電子設備和未來的電磁炮、激光炮,留下了充沛的電力。原計劃第三艘DDG 1002要裝電磁炮,可惜被奧黑閹割了。
射頻綜合:雖然055看上去實現了所有天線的“板磚”化,但還是基於傳統的驅逐艦總體設計。而DDG 1000那個獨一無二的一體化大腦袋,再加上上面的貼瓷磚水平,就知道後者又更進一步。
通用垂發:055應該還是常規的通用垂發。而DDG 1000又更進一步,全球首創的舷側垂發裝置,不僅省出了中部的寶貴空間,而且舷側的垂發裝置遇襲能衝擊波外洩,不至於殃及全船,又革命了一步。況且DDG 1000的80個坑雖然少,但比前輩MK 41大得多,是全新的28英寸的MK 57型,能容納直徑710毫米,長度7米19的大導彈,或者一坑多彈,除了當今21英寸的標6,標3,麻雀啥的,未來的更大尺寸的海基反導彈,對海對陸遠程導彈馬上就有坑了。尤其是DDG 1000明確提出的對hypersonic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一定會有比現在21英寸標準3 blk2更粗更長的傢伙出現。
作戰平台通信網絡一體化集成:DDG 1000一開始就亮出了開放體系架構OA和全艦計算環境TSCE,不僅作戰/平台/通信的三網合一,連計算資源都一體化了。
除此以外,DDG 1000研發期間,還探索了哪些逆天的,或者點歪了科技樹的科技創新點呢?
隱身:看看外形就知道,DDG 1000是較為徹底的隱身設計,當然也是為了瀕海地區“獨行俠”的角色;這個跟“採用了隱身措施的常規佈局戰艦”相比,就相當於B- 1B跟B-2比。
穿浪船體:淺水砲艦撞角船的內傾穿浪船體,也是一個大腦洞啊,據說能提高瀕海地區的行動能力,是否可行,拭目以待吧?
高度自動化:有網友目測055下水的官兵又超過300人,這跟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300多人的規模相當,說明還是常規運作模式的戰艦。
圖博館
055大驅後部隱藏哪些秘密 究竟是64還是48單元垂發
從已公開的圖片來看,055無論從排水量、艦體外觀、電子設備和武器佈局等各個方面所應用的技術,都是響噹噹的亞洲第一和世界前二的水平。但是很奇怪,雖然中國的媒體連篇累牘的大力宣傳,可幾乎全是集中在該艦的中前部,而對於十分敏感的中後部的武器佈局和外觀,不論是官方還是個人誰都沒有公開的照片,這很令人費解。因為根據一些分析認為,055的後部導彈垂發系統也是64單元,但卻沒有照片為證,所以現在很多人士指出其實後部只有48單元,可是卻誰也無法駁倒對方。
從055一些洩露出來的模糊圖片推測,這裡應該有8×8個垂發單元,與前主砲後的垂發單元數量是一致的。同時,055的後桅杆被設計到了機庫後部中間的上方,這裡很可能是一部大型陣列雷達,其位置比機庫頂部平台高出許多。
055下水時,故意隻公開其前部的圖片而隱匿後部,很可能是後部的一些設施還未就位,當然也可能是有些技術太過敏感不宜過早暴露的原因。比如,該艦四台燃氣輪機排氣口和紅外抑制裝置的佈局設計、後桅杆上的雷達、後垂發系統的數量和佈局、直升機庫的數量和機庫上方的武器設置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30/doc-ifyhrxtp6349812.shtml
都是萬噸大驅為何中國055艦不能和美DDG1000相比2017.7.1新浪軍事
被網友稱為055的新型萬噸驅逐艦下水後,大家都拿它跟另一款萬噸驅逐艦DDG1000比,其實是找錯了對象,首先是關公戰秦瓊,其次是DDG 1000太科幻,最後說說應該跟誰比。
一、關公戰秦瓊,整體不具備可比性
現代海軍是岸海空天潛電的體係作戰,每艘戰艦都是自己海上作戰體系的一份子,單獨拉出兩型戰艦比較,沒意義。
況且同樣是萬噸驅逐艦,從網絡評價看,055的典型的航母編隊“帶刀侍衛”,在驅逐艦“防空、反潛、對陸、對海”四大本領中,高度強調大洋作戰的防空和反潛能力。你看看那些板磚、導彈發射井就知道。
而DDG 1000,則是“側重瀕海作戰和對陸打擊,提供獨立的前沿存在和威脅,支持特種作戰,也可以成為聯合遠征部隊的成員”。就是一現代版“淺水砲艦”嘛。
圖博館
如果外國所說的“中國版武庫艦”能夠實現,那麼無疑是中國海軍的一次史詩般的革命,將是中國海軍在裝備航母之後,繼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後的又一鉅作。如果在中國海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中配屬一艘“中國版武庫艦”,那麼,其所擁有的超強打擊能力,將與中國海軍航母打擊力量一道,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遠洋海軍的中堅力量。(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他如果真的攜帶了東風21D,在一兩千公里之外就可以消滅任何軍艦了,怎麼沒有生存能力了?無知透頂。
一個沒有自主獨立作戰生存能力的東西,一個別人幾十年前驗證過風險集中過大無用的東西,小扁做的自帶吊機貨船戰力世界第一。
載彈量不是越多越好,適中,適用就好,大家試想一下,不論飛機、軍艦載載多的彈藥,目標未發現,未發射出去,自身先亡,有用嗎,沒用。
關鍵是可行性及適合我用,在新領域創新科技領域中國完全可以超車。別人有設想,我們來實現,中國是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不如造一艘6――8萬噸的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403主砲,128枚聯垂直發射防空導彈,24枚反艦導彈。300――400毫米裝甲。放在南海看看誰能把它擊沉。相信全世界沒有哪一款導彈的戰鬥部能打穿它的裝甲。
又在扯武庫艦……智商捉急啊。曾經的大和號 也說無法擊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6/doc-ifyfuzmy2084705.shtml
圖博館
可沒想到,世界發展到現在,這一設想沒在美國實現,反倒是在中國得到了證實。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版武庫艦”有2個備選方案,一種是大部分艦身潛入水下、只留防空武器和雷達等露出水面的半潛艦體設計,另一種則是採用雙指揮塔的潛艇武庫艦設計。根據中國電視台透露的設計草圖和水池模型,“中國版武庫艦”將採用扁平化艦體、具備船體轉向系統,可以在全潛、半潛、水面中速、水面高速4種航行模式自由切換。當“中國版武庫艦”保持半潛狀態時,會大大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當其配合海軍編隊作戰時,則浮出水面高速航行。有猜測認為,它的滿載排水量將達2萬噸,具有數百個導彈發射單元,在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圈內,以強大的火力實現對海、對空、對陸打擊
根據想像圖觀察,“中國版武庫艦”將裝備多達44個垂直發射模塊,這樣就能實際備彈量達到352枚,成為標準的導彈發射平台。當然,不僅如此,在該艦的艦橋前後,還將裝備兩門大口徑全自動隱身艦炮,口徑很可能是155毫米或者203毫米,主要用來實現對陸上目標的遠程密集打擊。不過,就設想的該艦的排水量來看,如果排水量達到2萬噸的規模,那麼,其所載的導彈垂直發射模塊還會增多,實際達到60多個模塊也應該沒問題,也只有那樣才能和當年美軍的能載500枚導彈的武庫艦相媲美。如此多的導彈發射模塊,將能使“中國版武庫艦”搭載包括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海紅旗-9B防空導彈、魚-11反潛導彈等各種現役高技術導彈,甚至可以使用專用模塊搭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從而能夠在遠洋追獵美國航母戰鬥群。
很明顯,中國致力於發展的“武庫艦”,主要是用於守護海疆或應對未來可能突發的海上戰爭。因此,採用全新的現代戰爭軍事觀念,在盡量隱蔽、縮小本身目標的同時,使戰艦擁有巨大的攻擊能力,全艦載滿反艦、防空、反潛等各種功能各種射程的的戰術導彈。這樣一艘滿載各種導彈的“海上武器庫”,將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更具有攻擊力,有能力一次消滅一個國家。
圖博館
中國造新艦比航母還厲害:可載500導彈一艦可敵一國
2017.6.6新浪軍事
中國正在發展一款設計前衛、造型奇特的新概念軍艦,既可以在水面航行,也可以潛水航行。它或許意味著曾風靡一時的“武庫艦”將在中國海軍重獲新生,成為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台。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3日稱,冷戰後,西方曾提出建造一種高機動性、載有數百枚對陸對海攻擊導彈的“武庫艦”,美國海軍的設計方案是在萬噸級艦艇上安裝500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配備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系統等多種導彈,當時曾被認為是可以取代航母地位的革命性艦艇,但因種種原因最終被放棄。據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研究機構已經對兩種設計都進行了水池模型試驗。網上傳言稱,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中國版武庫艦”的全面概念驗證。
早年就听說過“武庫艦”一詞,不過那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基於冷戰後期的海上打擊戰略的衍生品。在冷戰結束不久後的1995年,美國海軍正式提出了發展武庫艦的研製計劃,再具體要求中,該艦配置500個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艦員要控制在50人以下,艦體採用雙層殼體,全長250米,最大航速25節,艦上不配備任何雷達電子探測系統和作戰系統,所有作戰需要的戰術情報和攻擊目標資料全部用協同作戰網絡(CEC)提供,是一種網絡中心戰的作戰模式。雖然一艘武庫艦可以攜帶6艘DDG-5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導彈量,看上去作戰效能高,成本低,但由於武庫艦無法自行完成作戰任務,所以到了1997年4月,該計劃被美國海軍改名為“海上火力支援驗證艦”,但在12月就徹底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現在建造的3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可算是美國武庫艦的繼承者,儘管在功能上已大大改變,但其科幻色彩仍十分濃厚。
圖博館
特殊船型模型試驗第二條是反潛問題
半潛艦肯定裝不了直升機庫,那麼反潛能力就差了許多,在編隊中,這個問題可以由通用驅逐艦承擔。
第三條則是成本
半潛艦比傳統艦艇多了一套壓縮空氣排水系統,不僅擠占船舶空間,成本也增加了,另外由於甲板乾舷特別低,上浪嚴重,適航性不好,而且船體必須全部水密,這兩樣都會導致使用成本上升。
半潛艦航行阻力較大,動力系統也會更加昂貴,載彈量比傳統防空驅逐艦多,也會導致造價上升。根據筆者對船舶製造的了解,這部分成本的增加可能導致一艘半潛艦的造價達到同等級防空驅逐艦的1.5倍左右。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且不說垂發系統可以做得更大,單是在對方空中威脅下強悍的抗打擊力和低可探測性已經有足夠的理由投資建造這樣一款科幻戰艦。(作者署名:風帽穿甲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9/doc-ifyhrxtp6328379.shtml
圖博館
現在假設你發現了航母,那麼我的防空驅逐艦在哪裡你知道嗎?
如果知道,那麼對方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用戰鬥機纏住艦載機,攻擊機先打航母中的防空火力中堅。
那要是不知道呢?你要用飛機強攻嗎?
這就是半潛艦的最大價值,對方無法知道我的防空兵力和部署,也就無從發現我的漏洞。即使防空任務由055級承擔,半潛艦仍然可以在主要威脅方向作為防空暗哨存在。
對於反航母作戰的一方來說,半潛艦的存在就是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防空地雷,使得戰場充滿了戰爭迷霧。難發現、難鎖定、難摧毀,繞開又不大可能,強攻必然蒙受重大損失,編隊作戰價值顯然大於同等級的傳統防空驅逐艦。
即便是單獨作戰,半潛艦同樣不可小覷。當然,由於半潛艦構造問題,大概率無法搭載直升機,在編隊作戰時這個缺點不明顯,一旦單獨作戰,反潛能力就是一個軟肋。
不過仍不足以掩蓋他的獨特優點。由於雷達反射面積可以做的很小,如果半潛艦的水面部分只有022的尺寸,那麼在沿海背景下幾乎是全隱身的。這就意味著,他是一款強悍的巡航導彈載具,按照傳說中055的載彈量,128個發射單元(半潛艦肯定不止),也足夠日本這種中等國家喝一壺的。巡航導彈不同於DDG-1000的艦炮,射程遠精度高,裝完逼就跑,只要保持距離目標500公里左右的安全距離,等日本自衛隊的P-3C飛過來,早就跑出70海裡外了,而且你飛過來也不一定打得過。
半潛艦的缺點主要有三個,兩個集中在作戰效能上,一個出在成本上。
第一條就是航速問題
採用水面船型的半潛艦,可想而知半潛狀態阻力巨大。
由於半潛艦航行條件特殊,傳統船舶和潛艇的設計經驗全部失效,因此外形就撲朔迷離。但無論什麼外形,由於垂發系統必須露在水面上,那麼船身會有一大截露出水面,平攤在海面上,造成阻力大於傳統艦艇。這對半潛艦大型化十分不利,即便是3000噸左右的半潛艦,可能航速也不超過25節,不能伴隨核動力航母。當然,中國海軍如果土豪到造核動力航母,那麼核動力巡洋艦也沒啥問題。
圖博館
DDG-1000改變了艦艇防空的被動地位很顯然,除了航母這種特殊艦種,任意大小的軍艦,採用隱身設計都是有好處的,你特徵信號小一點,干擾的成功率還要高一些呢,對不?
在我國隱身技術還比不上美帝的情況下,使用半潛船隱身進行不對稱對抗,是解決隱身問題的一個捷徑,俗稱彎道超車。
這是一種兩萬多噸的半潛武庫艦,可以在16個超大型發射井帶16枚東風26,或16枚紅旗29反衛星/反彈道導彈。156個通用發射井可以帶40枚鷹擊12X,80枚對地對海巡航導彈,24枚的紅旗9X,12枚射程200公里的重型反潛導彈。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與音響測量船同級的主被動反潛拖曳聲納基陣對潛艇、水面艦隊的主被動探測距離,都遠遠超過驅護艦的聲納。
這艘半潛艦的設計目標是,探測、打擊、防禦力不弱於現役大型驅逐艦,隱身性能大大超過現役艦艇,造價不能大幅增加,至於機動性能,由於船體淹沒水中,可能在航行性能和航速上要做出一些犧牲。
先說探測,艦艇探測水平源於雷達,這方面解放軍已經裝備了相控陣雷達,負責空中搜索及引導防空導彈,對艦導彈也整合在垂發系統中,引導、火控雷達則整合在桅杆內。這些都是中國已經掌握甚至是成熟的技術,不會增加建造和使用成本。
防禦力方面半潛艦也不弱於傳統艦艇。首先就是他在水面上的建築很小,難以探測和鎖定,就算遭到攻擊,由於浮力體在水下,只要這部分完整,艦艇就可以生存,反艦導彈就算把上層的梯形指揮塔打爛了,也不可能擊沉這艘船。生存能力顯然不弱於傳統艦艇。
有人要反對了,你這艘船是全隱身了,可航母編隊裡的船不隱身啊!那你的隱身還有什麼意義呢?
說這句話的人顯然不懂航母編隊是怎麼協同作戰的。
他一定以為航母艦隊就像照片中看到的那樣密集編隊作戰。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作秀擺拍!美軍航母編隊作戰時各艦艇距離在50-100海裡!各防空巡洋艦分佈在航母四個基本方向上攔截敵方飛行器。
圖博館
半潛船阻力大造價高中國為何還要搞美印竟無話可說2017.6.29新浪軍事
在討論半潛艦之前,我們要搞明白到底是什麼讓美帝對這款軍艦風聲鶴唳。半潛艦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隱身!而且是無需做隱身處理就可以獲得的隱身!隱身對水面艦艇到底有多重要呢?這還要從對海搜索雷達說起。
我們一般認為,雷達屏幕是這樣的:.....
但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真正的雷達是這樣的:.....
那些綠點都是船隻嗎?
錯!
左上角的是陸地,而那些不穩定的回波不過是海面雜波而已。我們都知道,水面也會反射雷達波,當風浪較大的時候,水面雜波強烈,船隻的回波就會淹沒在這些雜波之中。雷達性能數據中一個很重要的性能就是雜波抑制!沒有這個東西,你的雷達跟瞎子也差不多,反正看到的都是一屏幕的綠光。
要知道,海浪是不會移動的,但船是會動的!海浪是不會持續的,但船是會持續回波的!那麼雷達就要捕捉兩種回波,移動的和持續的。有了這種過濾信號的能力,那才叫軍用雷達。過濾算法和有效探測距離絕對是機密中的機密,你問我,我也不知道。但事實上,就算是軍用雷達,對雜波的抵抗力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
所以,根據雷達探測的原理,水面艦艇的隱身也就有了根據。第一條就是小隱大不隱。
十萬噸級的航母,要有能掩護你的海浪,那估計就是彗星撞地球那種,不用人家打了。要是022級這麼小的船,就很有必要隱,你隱身了,對方雷達根本就看不見你,即使到了非常近的距離,022也會隱藏在海面雜波中,無法探測,更難以鎖定。至於3000噸左右的驅逐艦,隱身也是好的。
有人要問了,這不對啊!
潛艇通氣管都能被雷達發現,你這麼大的驅逐艦隱身有什麼用?
呵呵,潛艇他沒防空導彈啊!
DDG-1000將被探測距離壓縮到50-100公里,他裝備的防空導彈已經可以在敵機發射反艦導彈前擊落對手。艦機對抗中飛機永遠能先發現軍艦的魔咒在此終結。
圖博館
日本秋月級不是第一款雙波段盾艦麼
科普時間: 現在流行的雙波段相控陣,其實就是把綜合航電類似的思路搬到艦艇上去,即將X波段相控陣雷達和S波段相控陣雷達的數據來綜合處理,而根據兩種雷達測量相同目標所表現出來的不同點,來分辨對方是誘餌還是目標。目前的各種誘餌都是針對某個波段進行優化,可以在該波段下表現得跟正常的目標一樣的雷達反射效果。但是波段不同的時候表現就不一樣了,這樣利用雙波段就可以有效的對目標進行區分。同時,X波段精度高,S波段探測距離遠,可以用X波段進行火控,S波段搜索和跟踪,這樣可以取消掉原來的照射雷達,提高系統的反應速度和對目標攻擊的通道數量。而日本海自的秋月日向,看著像是跟中美的雙波段很像,但是本質上不同。它的X波段雷達,只是一個純粹的照射器而已。日本研製FCS-3艦載火控系統的時候,本來是想用國產的AAM-4中程空空導彈的艦載版本來防空,而AAM-4是主動雷達導引頭,所以不需要艦載的雷達照射器,只用四台C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就可以了。但是搞到一半發現這個導彈搞不出來,只好換用美國的ESSM導彈,問題是ESSM是半主動雷達製導,而設計好的艦艇上已經不容易再裝照射雷達了,只好引入德國的斷續連續波照射技術,給雷達附加上四個小的相控陣雷達來負責照射。這個照射器雖然說反應速度比之前的機械掃描式照射器快,通道多,但是功率和口徑又不足了,比起傳統設計沒太大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9/doc-ifyhrxtp6304254.shtml
圖博館
至於有人說美軍的雙波段方案還在難產,便055的雙波段持不看好態度,那就是見木而未見森林了,畢竟美軍的裝備方案要通過受限太多,此前一直自我感覺狀態良好的國會老爺們又怎麼會跟經費過不去呢?而055能上雙波段,則更應該感謝中國軍功體系務實高效的優點,“小步快跑”、“下餃子”並非只是說笑,而是現階段我國海軍穩步發展的真實寫照。(作者署名:鳥巢軍武評論 白鴆)
回應
小編別胡扯!當年米帝的DDG1000設計的就是雙波段雷達只是由於預算問題被迫取消!米帝是掌握雙波段雷達技術滴!
35億美元的DDG1000都造了,在乎加那麼一點錢安裝一個更好的雷達嗎,說出來鬼才會相信,牛都買了,還買不起栓牛的繩嗎?
美英的全電推進戰艦故障不斷,英國45型,美國DDG1000/瀕海戰鬥艦/福特級的故障都是因為採用中壓交流系統導致供電不穩,我們的採用中壓直流系統領先他們一代將近10多年,供電穩定充足,才能給高耗電的各個雷達系統高能武器系統創造上艦條件!
艦船上面現在一般都是800-1000V左右的交直流配電網。這方面技術不說第一,說第二也是沒問題的
“346B型雷達將會使用新一代的砷化鎵材料”。美帝為伯克3(已經列入預算,還沒有鋪設龍骨)準備的SPY-6雷達已經測試了兩三年,並且在測試中成功發現了彈道導彈目標,用的是下一代氮化鎵材料,而且AMDR也是雙波段雷達,由一個用於防空反導任務的S波段雷達,一個用於平面搜索的X波段雷達組成。所以事實是055雷達的發射單元的半導體材料落後於美軍,而且雷達波段/體制並沒有更先進。
如今還在誇誇其談神馬砷化鎵氮化鎵,就與那些日吹吹噓螺絲釘一樣,逗比可笑。346與346a都是多功能雷達,而346a更是全數字陣列雷達,所謂伯克的還是朱艦的ADMR雙波段雷達,無非是要解決火控功能不足的問題,根本談不上多功能的問題,從整合上多功能上不如346,數字上可能優於346,但比346a差n多條街,何況還未裝備,原說朱艦裝備也沒個影,估計技術上遇到瓶頸了吧?何談與055的多波段多功能相比擬呢?如今美國在雷達技術超寬帶技術已落後中國。
圖博館
而055上的雷達則是這一思路的總體現,它同樣是經過了實用考驗升級換代傳承而來的成熟設計。055上安裝的346B雷達延續自052C上的346雷達。該雷達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首款高性能艦載相控陣雷達,填補了海軍在這一方面的空白。這種雷達可以同時搜索多個目標,抗干擾能力強,能有效進行反導。在經過了無數次磨合檢驗後,346在2002年得到海軍認可正式裝備。雖說初代產品性能往往有瑕疵,比如限於當時的電子技術水平,其仍需要加裝弧形防水罩來維持溫度,其可靠性也長期被人質疑等,但在科研人員和海軍的努力下,經過多次調試及改進後346已經滿足了實戰的需求,據悉在2013年某次演習中,346便配合海紅旗9成功的發現並攔截了幾枚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其實戰能力可見一斑。
隨著052C升級到052D,346也升級346A,有更遠的探測距離,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更精確的定位分析,這些對雷達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指標:相控陣雷達在探測目標時需要獲得角度、距離和空間三坐標等參數,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準確的獲得這些參數關係到對目標飛行軌蹟的掌握情況,也決定了反導導彈能否精準命中目標。從346到346A的進步可以說時中國海軍小步快跑的一個縮影,從那時起,各種成熟的設計已經形成基本體系,為後續的快步發展提供了基礎。
及至現在,055採用了由346A升級而來的346B,還能說是冒進的選擇嗎?這是設計成熟後自然而然的演替,是“好馬配好鞍”的合理佈局,其一定有著更好的可靠性,更好的性能和更多樣的能力。從目前消息來看,346B將會使用新一代的砷化鎵材料,其陣面面積也有較大增長,無論是距離還是精度都將得到大大提高。雖然現在具體數據還未可知,但它的家世背景足以讓我們期待。
說完了傳家寶346型雷達,我們再看看與之搭配的X波段雷達,055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一型真正意義上部署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它的X波段雷達堪稱第二對慧眼——X波段雷達主要負責對重要目標進行詳細探測,與S波段雷達相輔相成最大限度的干掉漏網之魚。X波段雷達不同於S波段雷達,其應用範圍廣,在其他方面已有相當成熟的方案,因此在055上的搭配不存在冒進與否的問題,僅僅是對經費和資源的利用考量而已,而055既然上了雙波段,則說明一定對體系進行了特意優化。
圖博館
如此看來,即使不再裝備517B型米波雷達,也並不意味著055型驅逐艦的防空能力有所降低。
相反,其強大的供電保證可以讓相控陣雷達更長時間待機,兩種相控陣雷達具有更強的空情監測能力和火控管理能力,而對隱形空中目標探測,完全可以由裝備517B的052C/D提供,實現中國版的「網絡中心戰」。
相比而言,052C/D往往會脫離航母編隊單獨行動,一部看似古老但卻很實用的517型雷達,可以在相控陣雷達關機的情況下,在低威脅環境下為本艦提供遠程空中警戒信息,這顯示了中國海軍在國產主戰艦艇的裝備建設中具有務實的一面,並不一味貪圖先進。
艦載米波遠程警戒雷達,是伴隨中國海軍主力驅護艦成長的一名老功臣。70年代,為滿足國產第一代驅逐艦051型遠程對空搜索需要,雷達電子工業薄弱的中國,在陸基米波雷達基礎上研製了作用距離達300多公里的515型雷達,雖然精度較差,但也讓051具有在較遠距離上引導海航戰機的能力。
在515型基礎上大幅改進的517型,裝備了051後期型,並成為二代護衛艦053H2G/H3的標配,更是成為052C/D的備份遠程對空警戒雷達,其不僅耗電少,而且在對抗隱形目標和反輻射飛彈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成為延續使用至今的理由。
這種樣子酷似晾衣架和電視接收天線的雷達,雖然其貌不揚,但卻見證了中國海軍國產驅護艦40年來從弱到強的歷史。
https://read01.com/3gnyeQ.html
055大驅採用雙波段雷達世界獨一無二美軍都未掌握
055萬噸大驅2017.6.28的下水著實讓大家心醉,尤其是055一出場秀出的那幾個“蜜汁突起”更是讓軍迷朋友們高潮迭起,X波段、S波段、米波段……啥時候這些東西都可以聯袂出席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質疑055過於先進而有冒進之嫌的論點也是時有出現,美軍的朱姆沃爾特就曾經因集中了太多的新技術趴窩,但我們冷靜下來,單純以讓我們驚喜的雷達為例,看看這艘地表最強驅逐艦真的是“冒進”了嗎?
055首批建造8艘,如此大的數量明顯是對其設計有充分的把握,而眾所周知055上許多技術都在052C、052D等前輩上驗證過,已經被證明是成熟的設計,這或許正是055能一次開建這麼多艘的底氣所在。
圖博館
一款伴隨海軍成長的「古董」雷達,這次終於沒裝在055型新驅上 2017-02-22 壹讀
被軍迷戲稱為「晾衣架」,伴隨中國海軍三代驅逐艦的517系列米波雷達,即將成為中國海軍雷達裝備的歷史。
最新的第四代驅逐艦055型將不再裝備這種歷史悠久的「古董」雷達,這顯示055的綜合性能和作戰方式相比前三代驅逐艦有很大的提升。
相比建造了10多艘的052D型,全新構型的055型一下子就「南北兩線開工」,意味著中國海軍對其寄予厚望,這型滿載排水量超12000噸、採用全燃動力的新驅,將成為遼寧、山東兩個航母戰鬥群的「帶刀侍衛」。
052D首度出現時,外界也曾一度以為這型「古董」雷達就此消失,而055電磁兼容水泥模型上,直升機庫上方已經沒有副桅,顯示其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將完全依賴346A型S波段遠程相控陣雷達和新型X波段相控陣火控雷達組成,不再需要額外的遠程警戒雷達。
這和055動力強大,電力供應充足有明顯關係。055是中國海軍劃時代的全燃動力驅逐艦,4台GT25000燃氣輪機,有望為全艦提供超過13萬匹馬力,超過了伯克級的10萬匹馬力,其電站功率理應更為充裕,對於耗電大戶——相控陣雷達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對055這樣的「全相控陣」型驅逐艦而言更為重要。
052D動力裝置依然採用柴燃交替動力,2台GT25000燃氣輪機和柴油機交替使用。雖然該艦也有4面天線陣列組成的346A型相控陣雷達,但由於相控陣雷達無法保證時時刻刻開機,所以在副桅保留了一部517B型米波雷達,這種雷達耗電量少、價格便宜,搜索距離在300公里以上,雖然精度略差但卻能很好作為相控陣雷達的補充。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電科展出的JY-26相控陣雷達同樣是米波雷達,被譽為「反隱形」利器,而美國海軍最新艦載預警機E-2D「先進鷹眼」採用的AN/APY-9型雷達,同樣是米波雷達,也有意加強對中俄隱形戰機的探測能力。
相比052D,055幾乎是被「欽點」為航母編隊的「帶刀侍衛」。其艦橋上的4面346A型相控陣雷達沿用自052D型,為S波段的「大盾」,搜索距離超過300公里,而其X波段相控陣雷達是「小盾」,和諸多通訊、電子對抗天線集成在綜合桅杆上,可為艦炮、艦空飛彈提供精度更高的目標跟蹤信息,這種大盾、小盾組合,最早是被DDG1000驅逐艦所採用的。
圖博館
這意味著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055一艘艦可以實現美國“鋪路爪”配合“宙斯盾”的海基反導系統雷達的效能。
之前關於055艦的設想圖中通常推測055會安裝一個大型相控陣搜索雷達, 因為其滿足S波段和X波段AMDR後,仍有巨大的“剩餘”功率,除非艦上安裝定向能武器,電磁炮之類的“耗電大戶”,否則肯定是要安裝一個大型高性能遠程搜索雷達的.
其實,055是完全具備進行反導作戰的必要條件的,一方面,有大型遠程搜索跟踪雷達,又具備有精密跟踪和識別能力的S+X波段的雙波段雷達;另一方面,紅旗-9本身就和紅旗-19兼容,更別提還有傳說中的紅旗-26…… 可以說,反導、反衛星作戰對於055艦來說,在硬件上完全沒有障礙。
伯克3原方案是艦橋上方加高一層,實現AMDR-X和AMDR-S兩套4陣面雷達的組合
最後X波段陣面被砍,只剩下一部旋轉單面陣,其“DR”(雙波段)已經大大縮水了
美國方面有沒有類似055的設計方案呢?
當然也是有的,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一直在向美國海軍推銷其“國家導彈防禦艦”概念,即在LPD-17“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上安裝一套巨大的L波段反導雷達LRDR,該雷達的天線相當於用兩台AN/TPY-2,也就是“薩德”的那個雷達,的陣面合在一起,其功能相當於海上航行的新一代“鋪路爪”。
現在來看,055艦的雷達一定程度上與這個方案相當。這是比美國海軍當年提出的CG-21新一代防空巡洋艦還要“時髦”的設計方案。
至此,事實就很清楚了,今天下水的055已經是毫無疑問的當代世界最強大的水面戰鬥艦艇——甚至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尚處於PPT狀態的戰艦,也都只能說“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還有些幼稚”……
當然,美國還是有追趕055的條件的,只要把DDG-1000“回爐重練”,裝上完整的AMDR雷達,再配上AN/TPY-2雷達的艦載版,或許就能超越055了。
……當然,如果他們真的把這玩意搞出來了,後面加上個A的中國海軍新一代大型導彈驅逐艦也……
接下來的事情會怎麼發展呢?大家拭目以待吧。(來源:觀察者網)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8/doc-ifyhmtrw4358751.shtml
圖博館
055艦雷達全面超越美軍宙斯盾 或可進行反衛星作戰2017.6.28新浪軍事
.......
正如之前施洋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過的,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055型後部上層建築兩側安裝了巨大“廣告牌”型共型電子天線——那是一部大型米波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
這部雷達,可以說是055硬件配置方面超越美國“提康德羅加”、“伯克3”的主要特徵。就更別提日韓“盾”艦了。
大孔徑的UHF相控陣雷達,美國當然也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在台灣也有安裝AN/FPS-115“鋪路爪”雷達。該型雷達是一種1976年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體制UHF波段雷達,其陣面峰值功率580千瓦,實際工作中平均功率不超過峰值功率的25%,也就是約145千瓦。其主要用途是跟踪彈道導彈,最大搜索、跟踪距離可達5500公里,在這個距離上能探測到“小汽車大小”的目標,如果在更近的距離上,可以探測到更小的目標。“鋪路爪”的波長大概是71-67厘米。
美國反導體系中,“鋪路爪”是與“宙斯盾”共同工作,實現海基反導的必要條件
而055上的米波雷達,從其任務定位上來說,是取代原來051型開始使用的517系列雷達(“八木”天線雷達),在我軍052C、052D上也使用了此型雷達的最後改型。
該型雷達之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反隱身能力。探測距離可達450-500公里,這實際上是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大的轟炸機之類目標的探測能力。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1米左右的目標,其實際發現距離據稱在300公里左右。但該型雷達長期“霸占”我國驅逐艦後桅杆的主因是其功耗小於3千瓦。這對於供電十分緊張的艦艇來說,517雷達極為省電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價值。
055型的艦載電站採用4台柴油機驅動,總功率20兆瓦。052C\D的346雷達的單面陣功率約為800千瓦,總功率就是約3.2兆瓦。052D的發電總功率為約8兆瓦,算上艦上其他船電設備的1兆瓦,基本符合一般設計的發電總功率兩倍於船電總量兩倍的規範。
這樣算來,即使055使用的346B型雷達功率有所提高,再加上桅杆上的X波段雷達陣面的功率,總功率可能達到4兆瓦,再算上船電系統消耗的功率1.5兆瓦,那麼剩餘可用的電力功率依然有超過4兆瓦。
照此計算,055兩個米波雷達陣面的功率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鋪路爪”
當然,雷達性能不能完全按照功率來算。一方面,“鋪路爪”的T/R原件技術較老,性能上肯定不如055的新型雷達,另一方面,其天線孔徑又大幅度超過055的雷達。綜合來說,認為055的米波相控陣性能達到,或者接近“鋪路爪”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圖博館
中國電磁炮性能曝光:長達33米可擊穿10米厚混凝土2017.6.28新浪軍事
現在美軍最值得關注的超級常規武器就是電磁大砲。美國海軍計劃在DDG-1000艦上安裝砲管為12米,射程370公里的超級電磁大砲,用於攔截導彈和反艦。
一旦美軍開始裝備這種大砲,那麼世界上幾乎大部分反艦導彈,軍艦和飛機都會淪為長矛對打步槍的境地。如同18-19世紀,歐洲人征服非洲一樣。
所謂電磁大砲是利用強電流產生的強磁場,進行加速運動,可以將彈藥以時速5000英里發射出去。無論是攔截巡航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打擊戰機還是轟擊軍艦,對岸轟擊,一種武器就全部包圓了。首門電磁大砲是BAE公司製造而成,其動能為32兆焦,要知道1個兆焦就是把1噸重汽車以時速160公里發射出去所需要的能量。
美軍的計劃是將其射速提高到每分鐘10發。
中國現在已經在內蒙古白城火砲試驗基地進行了國產電磁大砲試射。外國通過衛星照片,發現中國電磁大砲長達33.5米,可以擊穿10米厚混凝土炮靶和多層裝甲板。
中國最早的實驗性電磁炮是303EMG型,在1988年進行第一次試射,當時發射的砲彈只有30克。隨後中國在哈工大,河北砲兵工程學院等22所大學和研究所開設了電磁發射研究。
2001年5月,位於北京的有色金屬研究院擔負起高溫超導薄膜研發工作,中國電磁炮研究開始加速。在2006年5月德國第13屆國際電磁發射學術大會上,中國出了52篇論文,僅次於美國的72篇論文。
現在中國電磁砲試驗,已經可以把25公斤重砲彈發射到250公里外預定區域。俄媒稱;中國第一步想把電磁炮裝載在類似導彈發射車一樣的多輪載重車上,而不是軍艦上。
現在看起來,中國電磁砲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彈丸重量還是比較小,未來目標是50公斤。還有電磁炮體積較大,準確性和射程還需要提高等等。
中國電磁炮主要成果包括已經成功研製出小口徑(10毫米)、中口徑(38毫米)和大口徑(90毫米)電磁炮樣機,這已經與美軍同步。
此外,中國在電磁炮關鍵技術領域接連獲得重大突破,包括補償型脈衝交流發電機、磁通壓縮發生器、高儲能密度電容器、超導發電機和大容量的超導儲能裝置等等均已經掌握。
英媒認為,中國電磁炮的進展僅次於美國,成果大致與英國BAE公司相當,已經領先其競爭對手日本。(作者署名:軍事曉家園)
回應:
電磁炮,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cf2990745.shtml
圖博館
巡洋艦:不祥之器101/165
共軍有六七千噸052C/D
和055八九千噸神盾艦
還不滿足還要搞巡洋艦
只怕會重蹈二戰時日軍
約與航母同重的大和艦
一出海便被美戰機擊沈
不然就像南韓的神盾艦
一萬二千噸卻大而不當
怎麼了
只准美俄有巡洋艦
不許中共有巡洋艦
更何況有後發優勢
052D的64單元的通用垂射系統
就可通射防空反艦反潛攻陸導彈
不像南韓神盾艦的獨立垂射系統
萬噸級巡洋艦算啥
賣台軍事家
阿楨屍哲的全能艦
不只能發射反導反衛星導彈
還能發射衛星和反航母導彈
在多顆低軌海洋監視衛星
和十幾公里高平流層
太陽能預警飛艇
及艦上神盾
的導引之下
即使全能艦艦隊
也能以遠程防空導彈
尤其是反航母和反艦導彈
不對稱地對抗美國航母艦隊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29229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055的面積達850x850毫米,深度為9米。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圖博館
中國055艦下水將為國產航母護航未來或裝備電磁炮
千呼萬喚始出來,萬眾矚目的中國055型萬噸驅逐艦2017.6.28上午在上海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式下水! 在嘹亮國歌伴奏下,海軍用國際通行的“擲瓶禮”宣告這艘劃時代的“全能戰鬥艦”正式下水,這也標誌著中國海軍戰鬥力即將迎來又一次躍升,擁有亞洲第一水面作戰艦艇,走向藍水海軍的步伐大大加速。
據外媒報導,中國未來將建造12艘055型導彈驅逐艦,平均分配到三大艦隊,除了為國產航母進行護航外,還可以充當核心指揮艦,獨當一面率領驅護艦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
055“全能戰艦”的稱號可以說的當之無愧,該艦排水量達到12000噸,配備了128(112?)具垂直發射單元,由於採用了國際領先的通用發射方式,能夠同時容納各種不同尺寸的導彈,包括鷹擊-83、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還能發射海紅旗-9B/16中遠程防空導彈,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國產反潛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首艘055並不是這型戰艦的“完全體”,未來055型將應用更多先進技術,比如說155毫米遠程精確艦炮、電磁軌道炮等前沿武器,屆時055型將成為和美國DDG-1000並駕齊驅的世界頂尖水面作戰艦艇,為中國崛起保駕護航。 (作者署名:全球軍事熱評)
相關新聞
055外形為何不如美DDG1000艦科幻(回應: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055下水 052D造13艘後或停產
055可載超百枚導彈 反艦能力相當於12架殲15
俄稱055大驅造價5-60億 將裝備紅旗26反導
055憑什麼縱橫四海 或採用綜合電力系統動力強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ek7887506.shtml
PLA最急需的武器:時評(2009-11-26)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圖博館
比如說,朝鮮可對美國實施電磁脈衝襲擊,方法是在艦船或潛艇上發射短程導彈,或用氣球把彈頭升至30公里的爆炸高度。雖然在較低高度實施的電磁脈衝襲擊不會全面覆蓋美國大陸(在距地面300公里的較高高度實施電磁脈衝襲擊就可全面覆蓋美國大陸),但即便是靠氣球升空的核彈頭在30公里的高空引爆,也可導緻美國東部地區電網發生斷電,而東部地區電網支撐著美國大多數人口,發電量佔全美髮電總量的75%。
此外,朝鮮衛星也可實施電磁脈衝襲擊。從設計上講,電磁脈衝武器(以及超級電磁脈衝武器)體積較小,重量也很小,頗像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W-79強輻射彈頭。此類裝置可裝入當前在繞地運行的朝鮮“光明星3號”和“光明星4號”衛星。上述衛星在南極上空的飛行軌跡還可避開美國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資料圖片:美國W-79型中子彈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7-06-07/doc-ifyfuzmy2495665.shtml
圖博館
美稱朝鮮拿到俄超級電磁脈衝彈頭圖紙對美威脅極大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7.6.5刊髮美國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長和國會電磁脈衝委員會主席威廉·格雷厄姆的文章《朝鮮核電磁脈衝襲擊:美國低估了這種威脅的危險程度》稱,美國國會2001年設立了電磁脈衝襲擊對美威脅評估委員會,旨在向國會、總統、國防部及其他美國政府部門及機構,就核電磁脈衝對軍用系統及重要民用基礎設施構成的威脅提供諮詢意見。
該委員會認為,即便是低當量的初級核武器也會構成嚴重的電磁脈衝威脅。朝鮮等國家很可能傾向於使用核武器來發動電磁脈衝襲擊,而不會去摧毀一座城市。
▲資料圖片:朝鮮閱兵式上亮相的“核背包”
該委員會在2004年公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某些類型的較低當量核武器可用於對廣大地域造成可能具有毀滅性的電磁脈衝影響。多種此類武器的設計圖紙或已非法交易了長達25年。”
兩名同為電磁脈衝專家的俄羅斯將軍曾在2004年警告該委員會稱,俄羅斯的超級電磁脈衝彈頭的設計圖紙“意外”轉到了朝鮮的手上,這種彈頭可產生高強度電磁脈衝場。由於“人才外流”,很多俄羅斯科學家去了朝鮮,幫助該國實施導彈和核武器計劃。
韓國軍情部門對本國媒體稱,當前有一些俄羅斯科學家在朝鮮境內幫助研發電磁脈衝核武器。
超級電磁脈衝武器屬於低當量武器,其設計目的不是形成大規模的動能爆炸,而是釋放出高強度的γ射線。而γ射線會產生高頻E1電磁脈衝,可對范圍極廣的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破壞。朝鮮核試驗在爆炸當量上大多與超級電磁脈衝武器的規模一致。
▲電磁脈衝彈攻擊想像圖
大多數分析人士當前都在關注朝鮮何時研發出可靠性高的洲際彈道導彈、制導系統以及可對美國城市實施攻擊的重返大氣層載具,但電磁脈衝當前構成的威脅基本上被忽視了。電磁脈衝襲擊不需要精確制導系統,因為其影響區域十分廣泛,方圓可達數百乃至數千公里。此外,也不需要重返大氣層載具,因為彈頭會在大氣層以外的高空引爆。導彈的可靠性也關係不大,因為只要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就能實施電磁脈衝襲擊。
▲電磁脈衝彈攻擊範圍示意圖
圖博館
如果外國所說的“中國版武庫艦”能夠實現,那麼無疑是中國海軍的一次史詩般的革命,將是中國海軍在裝備航母之後,繼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後的又一鉅作。如果在中國海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中配屬一艘“中國版武庫艦”,那麼,其所擁有的超強打擊能力,將與中國海軍航母打擊力量一道,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遠洋海軍的中堅力量。(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他如果真的攜帶了東風21D,在一兩千公里之外就可以消滅任何軍艦了,怎麼沒有生存能力了?無知透頂。
一個沒有自主獨立作戰生存能力的東西,一個別人幾十年前驗證過風險集中過大無用的東西,小扁做的自帶吊機貨船戰力世界第一。
載彈量不是越多越好,適中,適用就好,大家試想一下,不論飛機、軍艦載載多的彈藥,目標未發現,未發射出去,自身先亡,有用嗎,沒用。
關鍵是可行性及適合我用,在新領域創新科技領域中國完全可以超車。別人有設想,我們來實現,中國是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不如造一艘6――8萬噸的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403主砲,128枚聯垂直發射防空導彈,24枚反艦導彈。300――400毫米裝甲。放在南海看看誰能把它擊沉。相信全世界沒有哪一款導彈的戰鬥部能打穿它的裝甲。
又在扯武庫艦……智商捉急啊。曾經的大和號 也說無法擊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6/doc-ifyfuzmy2084705.shtml
圖博館
可沒想到,世界發展到現在,這一設想沒在美國實現,反倒是在中國得到了證實。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版武庫艦”有2個備選方案,一種是大部分艦身潛入水下、只留防空武器和雷達等露出水面的半潛艦體設計,另一種則是採用雙指揮塔的潛艇武庫艦設計。根據中國電視台透露的設計草圖和水池模型,“中國版武庫艦”將採用扁平化艦體、具備船體轉向系統,可以在全潛、半潛、水面中速、水面高速4種航行模式自由切換。當“中國版武庫艦”保持半潛狀態時,會大大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當其配合海軍編隊作戰時,則浮出水面高速航行。有猜測認為,它的滿載排水量將達2萬噸,具有數百個導彈發射單元,在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圈內,以強大的火力實現對海、對空、對陸打擊
根據想像圖觀察,“中國版武庫艦”將裝備多達44個垂直發射模塊,這樣就能實際備彈量達到352枚,成為標準的導彈發射平台。當然,不僅如此,在該艦的艦橋前後,還將裝備兩門大口徑全自動隱身艦炮,口徑很可能是155毫米或者203毫米,主要用來實現對陸上目標的遠程密集打擊。不過,就設想的該艦的排水量來看,如果排水量達到2萬噸的規模,那麼,其所載的導彈垂直發射模塊還會增多,實際達到60多個模塊也應該沒問題,也只有那樣才能和當年美軍的能載500枚導彈的武庫艦相媲美。如此多的導彈發射模塊,將能使“中國版武庫艦”搭載包括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海紅旗-9B防空導彈、魚-11反潛導彈等各種現役高技術導彈,甚至可以使用專用模塊搭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從而能夠在遠洋追獵美國航母戰鬥群。
很明顯,中國致力於發展的“武庫艦”,主要是用於守護海疆或應對未來可能突發的海上戰爭。因此,採用全新的現代戰爭軍事觀念,在盡量隱蔽、縮小本身目標的同時,使戰艦擁有巨大的攻擊能力,全艦載滿反艦、防空、反潛等各種功能各種射程的的戰術導彈。這樣一艘滿載各種導彈的“海上武器庫”,將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更具有攻擊力,有能力一次消滅一個國家。
圖博館
中國造新艦比航母還厲害:可載500導彈一艦可敵一國
2017.6.6新浪軍事
中國正在發展一款設計前衛、造型奇特的新概念軍艦,既可以在水面航行,也可以潛水航行。它或許意味著曾風靡一時的“武庫艦”將在中國海軍重獲新生,成為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台。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3日稱,冷戰後,西方曾提出建造一種高機動性、載有數百枚對陸對海攻擊導彈的“武庫艦”,美國海軍的設計方案是在萬噸級艦艇上安裝500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配備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系統等多種導彈,當時曾被認為是可以取代航母地位的革命性艦艇,但因種種原因最終被放棄。據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研究機構已經對兩種設計都進行了水池模型試驗。網上傳言稱,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中國版武庫艦”的全面概念驗證。
早年就听說過“武庫艦”一詞,不過那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基於冷戰後期的海上打擊戰略的衍生品。在冷戰結束不久後的1995年,美國海軍正式提出了發展武庫艦的研製計劃,再具體要求中,該艦配置500個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艦員要控制在50人以下,艦體採用雙層殼體,全長250米,最大航速25節,艦上不配備任何雷達電子探測系統和作戰系統,所有作戰需要的戰術情報和攻擊目標資料全部用協同作戰網絡(CEC)提供,是一種網絡中心戰的作戰模式。雖然一艘武庫艦可以攜帶6艘DDG-5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導彈量,看上去作戰效能高,成本低,但由於武庫艦無法自行完成作戰任務,所以到了1997年4月,該計劃被美國海軍改名為“海上火力支援驗證艦”,但在12月就徹底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現在建造的3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可算是美國武庫艦的繼承者,儘管在功能上已大大改變,但其科幻色彩仍十分濃厚。
圖博館
6、跑長跑,累死你
如果在大洋上遇到了難纏的對方跟踪艦艇,各種電磁輻射管制、欺騙等都不管用,那麼還可以教你兩招比較“文明”的方法擺脫跟踪:
惡略海況下高速航行:在海浪4~5級時,航母編隊集體加速和保持到20節以上航速,此時對方比較常用的跟踪艦艇,如遠海拖網漁船、大型獵潛艦甚至驅逐艦在這種情況高速航行已經非常困難,通常就會落在後面,被甩掉。這是充分利用了航母自身和所轄艦艇噸位大,適航性好的優勢,除非對方派寶貴的1155“勇敢”或者956“現代”級這樣的大型主力戰艦來跟踪。
持續高速航行:如果不幸對方的確派了適航性很好的大型主力艦來盯梢咋辦?那航母編隊可以連續12小時保持24節以上的高航速。24節並非很多艦艇的經濟航速,在這個速度下燃料消耗速度將非常驚人,在這種情況下,跟踪船隻很快就會耗儘自身燃料,不得不知難而退。而航母編隊可以依靠快速戰鬥支援艦,甚至航母對編隊內艦艇進行橫向補給的方式,保持持續高速航行,擺脫跟踪。(作者署名:默虹_美海軍學習小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8/doc-ifyfkqks4248605.shtml
圖博館
戰時艦載機群歸航,不得直接向著航母下滑著陸,而是朝著個ZZ點下降。抵達ZZ點後,艦載機飛行高度一般只有幾百米高,甚至更低的超低空,已經不在敵人雷達屏幕上,這時再保持飛行超低空飛行高度,轉向到航母所在位置,進入真正的著陸航線。而在敵人看來,艦載機都是消失在ZZ點附近。
根據威脅情況,ZZ點可以距離航母更遠一些。同時如果艦載機燃油量許可,集群的起飛和歸航航線也盡量不要直接飛向或背離ZZ點。
由此,敵人根據艦載機群的出擊和歸航方向推測航母所在的難度也大大增加。當然帶來的代價就是機群要跑彎路,好在可以通過空中加油解決。
5、兩種擺脫盯梢的辦法
航母艦隊的機動是一個相當重要和復雜的問題,首先,機動本身並不存在戰術能力,它不能直接產生戰鬥力,艦隊的機動實際上是數個航行段的組合,馬漢說過,艦隊機動是戰術的能量積蓄。
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機動等同於航行,但合理應用航行速度和航行路線,可以大大減小編隊被發現的機率,減少艦隊遭受攻擊的可能,同時可以為艦隊提供若干可供選擇的攻擊時間窗口,隱匿和突然襲擊也可以作為機動戰術效力的一部分。
日本聯合艦隊在珍珠港突襲時將機動的攻擊性發揮的淋漓盡致,戰前,美國海軍已經有遇見戰爭的可能性,在太平洋日本可能發動攻擊的路線上已經部署了一些潛艇巡邏線,在一些高度危險的區域海部署了偵察機。日本聯合艦隊採取了從未用過的貼近北冰洋的航線,夜間推進,在其6000海裡的行程中有效的避開了美國的偵查,儘管情報已經顯示日本聯合艦隊傾巢而出,但美國海軍在被襲擊前一個週多的時間裡始終無法找到聯合艦隊的影子,甚至與在被攻擊以後仍然無法確定艦隊的位置。
航母的機動也能提高防禦能力,如把編隊駛入難以偵測或或者攻擊的惡劣天氣海域。以及拉大艦載機出擊陣位和回收陣位的距離,進一步隱蔽航母位置。
圖博館
水聲偽裝,編隊艦艇啟動類似“大草原”系統的水下氣幕降噪偽裝系統,消除高速戰艦推進系統特有的聲學信號;
電磁偽裝:派出部分艦艇在另一個海域,模擬航母的雷達和數據鏈信號;
替身偽裝:最常見的就是找一艘船隻來作為航母的替身,最常用的就是快速補給艦,從二戰到冷戰,屢試不爽。
以上手段綜合運用,往往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如冷戰時期的地中海,第6艦隊的編隊指揮官們面臨蘇聯駐地中海第5分艦隊的挑戰。眾所周知,地中海就是個狹窄的“澡盆”,艦隊機動的範圍非常有限,且周邊北非、南歐陸地、海上滿是蘇聯的盟友和眼線,可以通風報信,航母編隊想擺脫蘇聯艦艇的貼身跟踪很難。但航母編隊也充分利用了這些地理特點,如航母夜間可以進入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並關閉照明燈火,然後再群島附近游弋,蘇聯艦艇只能在外海保持雷達接觸。隨後,航母編隊護航的護衛艦豎起角反射器,裝扮成大型水面目標,甚至還緊貼著航母並排航行,然後又分開,等到天將拂曉時,蘇聯偵察艦驚異地發現,他們跟踪一整夜的居然是一艘大型補給艦,而航母已不知去向。
4、艦載機也能佯動偽裝
除了編隊內的艦艇要為隱蔽前行做貢獻,艦載機也是一個必須注意的重要因素。
在F-35等隱身艦載大規模裝備之前,現役的各種艦載機只要一上天,就成為對方雷達的跟踪的目標。
上世紀50年代“草垛”演習中,就發現雖然艦艇進行了分散部署,降低了根據編隊隊形發現航母的概率,但艦載機的起降航線暴露了航母所在。
為此,從60年代開始,美航母編隊的行動計劃中,不再直接規定以航母為參考基準點,而是規定了一個離航母有一段距離的點為行動計劃,尤其是艦載機行動計劃的基準點——俗稱ZZ點。
ZZ點一般距離航母30海裡,正好是地平線的邊緣。
圖博館
在這些演習中,航母編隊的各艘艦艇被分散部署在更為廣闊的海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一定採用完全一致的航路,允許在一定範圍內各艦艇自定機動,甚至混跡在周圍的島礁或民船隊中,從而避免了過於集中且步調一致的行動被作為一個編隊被識別出來。
結果表明效果很明顯,如1956年的一次演習中,扮演“航母編隊殺手”的空中偵察打擊部隊對海上疑似航母編隊的8群目標進行了30餘次攻擊,僅有1次找到了真正的航母編隊。
而且還有一個提示,千萬不要被宣傳畫和電影裡的航母編隊所蒙蔽,實戰中的航母編隊極少是以航母為圓心的一個或多個同心圓的圓形編隊的樣子,那些都是擺拍,用美國海軍的行話來說,叫做Formation Excercise。因為這樣的隊形在對方的衛星和偵察機看來簡直就是自報家門。且實戰中會有一個或兩個主要的威脅來襲方向,編隊護航兵力會在這個方向上集中組織多層防禦體系,不會在360度範圍內毫無重點地平均佈防,編隊的形狀自然就不是圓形咯。而且航母隊形的散佈也不會像宣傳照片裡那麼集中,那些都是為了攝影師取景的需要。
3、七種佯動與欺騙措施
除了保持沉默,分散隱蔽,為了隱蔽自己的真實企圖,還離不開主動的欺騙偽裝和佯動。
讓航母編隊在敵人眼裡徹底消失固然安全,但最安全的其實是讓敵人充滿自信地認為你的編隊在另一個地方。這是最佳條件,行動也最有效。當然要造成這種情況就必須有欺騙和迷惑手段,這一行動遠遠超出了一個航母戰鬥群所能進行的活動,是一個整體性的軍事行動,這需要編隊以外其他兵力的支援。
但在編隊範圍內,也有一些欺騙措施可以採用。
如靠近國際商船航線,混進商船隊,偽裝民船的AIS(船舶身份自動識別系統),塔康等信號;
夜間進行燈光偽裝,模擬商船的桅杆燈光佈局;
在可能被偵察到時,進行航速偽裝,臨時降到商船常用的慢速;
船殼偽裝,包括光學迷彩以及現在更先進的可以欺騙雷達和紅外偵察設備的船殼塗層,以及上層建築水幕噴灑隱身系統,使得對方無論通過光學、紅外或雷達探測都難以準確判定本艦的類型;
圖博館
曝美航母反偵察13種辦法:一艦充當航母替身很管用2017.5.18新浪軍事
貼身跟踪的偵察機、偵察船,是美軍航母編隊最難纏的盯梢者,但幾十年冷戰下來,美軍也積攢了6大類13中擺脫“狗仔隊”的方法:
1,消極躲避與主動誘殺
除了消極隱蔽,如果遭遇對方偵察兵力不可不免,就要採取一些主動措施了。尤其是在隱蔽航渡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對方的偵察兵力,主要是偵察機有與你遭遇的徵候,為了不讓編隊的隱蔽潛行功虧一簣,必要時必須派出攔截兵力,進行反空中偵察行動。
這種反空中偵察行動一般由1架預警機,1架電子戰飛機和2架戰鬥機參與。預警機負責密切監視和跟踪對方偵察機動向,如果能通過編隊航路的規避避免遭遇最好,頂多預警機被發現,但預警機的位置可以離航母很遠。
如果發現無法避免航母與對方偵察機的遭遇,則採取第二步,由電子戰飛機對對方偵察機的對海搜索雷達、電子偵察設備和通信設備進行干擾和欺騙,使得它無法探測到航母或無法回傳數據,達到隱蔽航母動向的目的。
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才由戰鬥機直接進行攔截、驅逐,甚至開火擊落。
而在進入作戰海區後,將會有更大的概率遇到對方的偵察兵力。此時如果兵力充裕,可以派出數艘編隊護航艦艇甚至戰鬥機,在遠離航母的海區模擬航母的電磁或水聲信號,吸引對方偵察兵力,除了誤導對方偵察兵力的偵察方向外,可以利用艦艇和飛機設伏,將其直接誘殺,達到保護航母本隊的目的。
2、分散部署,戰時不擺圓圈
航母編隊還有一個識別特徵就是十餘艘艦艇“扎堆儿”行動目標大,對方可能根據在某個海區集中出現的多個電磁信號或者雷達信號,且這些信號源擁有類似的航向航速來判斷此為艦艇編隊。
畢竟即使是擁有280多艘軍艦的美國海軍,平時能派出去的也就2個航母編隊,2個兩棲戒備大隊,2~3個驅逐艦中隊而已。
為了避免因為“扎堆儿”行動暴露自己,美國海軍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嘗試航母編隊的“分散部署”,後期甚至發展出“基於電磁輻射管制下的分散部署”(DO-EMCON),並為此組織了數次名為“草垛”的演習。
圖博館
東風26新改型曝光可攜電子脈衝彈頭秒殺美反導雷達2017.5.8新浪軍事
近日,互聯網媒體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中國北方某地有導彈殘骸墜落。彈體外部刷塗有EA/DF-26字樣,或為東風-26彈道導彈的最新改進版。
“迷彩派”認為,導彈與反導之間,是矛與盾的關係,它們此消彼長,兩種技術勢必都會進行相應的改進。此次曝光的疑似東風-26B,很有可能是解放軍為了對敵方反導電子戰防禦系統進行改進得來的更為先進的彈道導彈,極有可能也具備反艦功能。其外殼上刷塗的EA,很有可能是ELECTRONIC ATTACK縮寫,即電子攻擊的意思。
(圖)外媒公佈的在戈壁沙漠的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試驗區
彈道導彈整個飛行過程一般分為助推段、飛行中段、再入段。目前世界上的導彈防禦系統均是在中段或者再入段進行攔截。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製導雷達,如美“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AN/MPQ-65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其AN/SPY- 1D。
進一步分析,如果此次曝光的導彈確實為具備電子戰能力的東風-26,其作戰時很有可能與常規東風-26進行混合發射,其彈頭安裝的電子乾擾裝置,可對敵方導彈防禦系統中的核心雷達進行干擾,使其不能有效探測、跟踪、識別彈頭目標,同時還可能干擾破壞敵方反導系統的信息節點和信息鏈路正常工作,從而達到掩護攻擊彈頭突防的目的。
對於東風-26這個體積的導彈,其完全可以攜帶電子脈衝彈頭。眾所周知,東風-26具備反航母功能。此前,美國方面針對反艦彈道導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國許多研究報告都認為給艦船安裝電子戰系統可以摧毀接近預定目標的反艦彈道導彈,目前美海軍已開始這方面技術研究和驗證。2014年7月,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和海軍作戰發展指揮部評估了海上碳纖維顆粒煙霧發生器原型機,測試其對保護海軍艦艇免受反艦導彈攻擊的能力。測試中,一個艦載裝置產生碳纖維顆粒,懸浮在空中形成一團煙霧,能夠吸收和散射來襲導彈發射的雷達波,從而隱蔽己方艦船避開導彈攻擊。
面對美國方面對反艦彈道導彈的技術進步,中國方面也勢必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進,如果此次曝光的東風-26改進版,在具備電子戰能力的同時還具備了反艦能力,那意味在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美國艦載反導系統的對抗中,中國無疑佔了上風峰。(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8/doc-ifyeychk7121605.shtml
圖博館
在這些武器最大速度幾倍、十幾倍於音速的前提下,當隱身能力使得反導彈雷達探測距離不斷縮短時,很可能無法滿足最低攔截反應時間的要求,導致無法實施攔截。
根據研究報告,典型的相關反導彈防禦系統,其火控雷達探測距離約為160海裡(1海裡=1.852公里)。這樣的反導彈系統,在攔截雷達反射截面積為1平方米、飛行速度4馬赫的目標時,最大理論攔截距離約在55海里左右。隨著雷達反射截面積下降,攔截距離也不斷縮小,對於反射截面積0.01平方米的目標來說,已經降低到只有22海裡。假如目標飛行速度高達8馬赫,也就是美方宣稱的中國DF-ZF飛行器可以實現的速度,那麼攔截距離只有6海裡。
6海裡的攔截距離,實際上只存在理論上的攔截可行性。因為從成本考慮,不可能給每一個高價值目標都建設一個在近處的反導彈系統,而且來襲飛行器攜帶的核彈頭在6海里之外已經可能造成嚴重毀傷效果。
以上研究充分說明,即便不考慮高機動能力,高超音速、有著出色隱身能力的彈道導彈彈頭或者飛行器,已經非常難以攔截。因此,美軍這一最新公佈的報告第一個顯眼的結論是,如果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具備高機動能力,現有的反導彈攔截系統仍有一定的實施攔截的可能性。
但顯然,DF-ZF等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機動能力,是其與以往的彈道導彈武器最大的區別,也是其基本的研製目標這一。因此美軍進一步的結論是,各國包括美國在內,必須研發更為出色的攔截系統關鍵技術,例如體制更先進、孔徑更大、角分辨率更高的雷達設備,負責殺傷敵方彈頭或者飛行器的攔截器本身需要有更高的飛行速度、更大的機動能力、更好的末制導探測器,從而提高探測、跟踪、命中目標的能力。實際上薩德和海軍的標準III反導彈等系統,已經出現了部分相關的改進。
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研製以激光等定向能武器為核心的攔截技術,這類武器實施攻擊時,目標的機動能力幾乎無法發揮作用,將有著革命性的攔截能力。這才能夠真正解決傳統反導彈系統無法對抗機動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問題。
究竟DF-ZF等代表的高超音速機動飛行器與新型反導彈攔截系統,誰能佔據上風,估計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問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中美高技術武器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特別是在遠程戰略打擊與防禦武器方面已經不存在代差,想要敲中國竹槓的一小撮人的如意算盤都打不響了。(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圖博館
美研發反導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有效攔截距離僅6海裡2017.03.06 新浪軍事
近年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與導彈多次試驗成功,震撼了美國導彈防禦體系。
這一被西方稱為DF-ZF的高超音速導彈,至少進行了七次試射,突防能力超越了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薩德、愛國者PAC3等攔截系統的能力範圍,幾乎是目前無法攔截的最先進戰略武器。
針對DF-ZF等潛在作戰目標,美國國防部近期透露了相關研究成果,其中關於隱身性能、飛行速度的具體影響的描述,非常引人注目。
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速度和隱身性能,是決定其難以攔截程度的兩大因素。研究認為,8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突破防禦的能力遠遠超過了6.5馬赫的導彈。而隱身能力也可以顯著的改善突防能力,其中最關鍵的指標是雷達反射截面積。
這一研究由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組織進行,目的在於找到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新創意。此外,發言人克里斯約翰遜對媒體表示,活動還對正在被中國測試服役的機動式傳統彈道導彈分導彈頭進行了攔截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將在今年轉化為攔截技術概念。
以DF-ZF、Yu-71等為代表的中國、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高達5到10馬赫,但僅僅這一速度並不構成強調的突防能力: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的最大速度與DF -ZF處於相似的水平上,因為它們都是由類似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但是DF-ZF等新一代的飛行器有一個“殺手鐧”:它們具備高度的機動能力,包括在大氣層邊緣借助空氣氣動力滑翔等手段,更加像飛機而不是導彈。而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目前都是以嚴格按照拋物彈道飛行、機動規避能力極為有限的傳統彈道導彈導彈設計的,也就是說無法攔截高度機動的目標。但美軍研究認為,目標最大飛行速度並非這一問題裡的關鍵所在。美軍認為就目前而言,彈頭與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是這一對抗中最大的決定性因素。
同時,中國DF-ZF等新一代飛行器設計時考慮了更為完善的雷達、紅外隱身措施。從雷達隱身的角度來說,雷達有效探測距離與被探測的飛行器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四次方根成正比。按照目前的技術手段,中美俄等大國都不難實現將彈道導彈分導彈頭反射截面積降低到0.01平方米,高超音速飛行器因為氣動控制翼面等部件較多,相對要困難一些。但無論如何,目前的隱身技術對反導彈防禦系統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圖博館
而中國並沒有實際發射這麼多東風-21D,但是美軍必須要儲備這麼多攔截彈。按照中國這樣的套路玩下去,美軍遲早要被徹底拖垮。僅僅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並不需要擊沉美軍航母,只需要讓它不需要發揮作用即可。而美軍也深知,如果要實際在戰時派遣航母去進入到中國的攔擊區域內,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就算在和平時期也需要承擔的較大風險和較高的運營成本。
Bleda Kurtdarcan在其書中特別提到了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際效果:僅僅在20年前美國航母戰鬥群還可以穿越中國周邊的任一海峽;而現在,美國海軍需要反复考量後才能前出到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邊緣,這就是最明顯的效果。
既然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效果如此好,自然會引來效仿者。第一個效仿的是俄羅斯。在2014年,俄羅斯國防部長紹衣古宣布了一項24.3億美元的計劃,目標就是在黑海地區部署”堡壘P“岸艦導彈,S-400防空導彈,併升級S-300V4的系統兼容性。同時升級上個世紀的預警雷達站和掩體,並部署高科技電子設備。而這樣的升級工作,大約畫出了1000公里左右的防禦面,使得併不大的黑海徹底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同時,俄羅斯正在把這樣的”泡沫“擴散到日俄爭議島嶼上,採用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阻止敵軍進入,經營或留在衝突地區,現在來看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而另一個效仿者則是土耳其。土耳其近些年來一直在發展遠程攻擊彈藥,比如SOM巡航導彈,重600千克,採用了“主動雷達+慣性制導+地形匹配”的符合製導模式,而且在末端使用了少見的紅外搜索技術,目前的射程已經達到了180公里,並掛載在F-4E戰鬥機和F-16 Block40上,未來還會適配到F-35上。同時,土耳其還希望獲得更遠射程的巡航導彈,並抓緊投資建設了兩棲攻擊艦、潛艇、新型護衛艦等新裝備。這一系列顯得變化,都是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為最終目標建設的。
在這位土耳其專家看來,俄羅斯採納這樣的策略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區域優勢,而土耳其採用同樣的策略則是更有效的遏制俄羅斯在這一區域的再度崛起。但是從實質上來說,俄、土仍然需要向中國學習如何構建全套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畢竟,全世界只有中國把這種“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作為國家級的大工程來建設。(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圖博館
美稱中國這招繼續玩下去將拖垮美海軍俄土紛紛效仿2017.03.07新浪軍事
早在2005年,美國海軍就對一艘7.9萬噸“美國號”常規動力航母進行了一次殘酷的測試,連續25天窮盡海空潛各種兵器展開狂轟濫炸,甚至採用了非常規的爆破方式,最終這艘退役航母才非常戀戀不捨的沉入大洋。正是這樣的破壞性實驗,美軍曾經進行過多次,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數據和經驗。因此美軍下了斷言:即便是面對中國的東風-21D反艦導彈為主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中國仍讓無法在至少兩週內有效擊沉美國航母。不過事實果然如此?
土耳其專門研究海上攻防作戰專家Bleda Kurtdarcan有不同的看法,在他和其他人合作撰寫的《土耳其下一場戰爭與未來武器》一書中,對於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做了詳細的剖析,並結合土耳其自身的實際指出了未來發展之路。Bleda Kurtdarcan作為一名受到美國傳統基金會資助的研究學者,能說出這樣的觀點實屬不易,敢於講出了真話。
他的觀點非常有趣:首先引用了一個詞“ 泡沫 ”(“bubbles“),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就像“泡沫”一樣,表面看起來是很容易戳破,但是當泡沫堆積到一定數量時,就算你要戳破泡沫,自身仍然會被“泡沫”飛濺。而“泡沫”越來越大所佔的空間就大,你要戳破就需要更為複雜的手段和時間。這才是讓美國及其亞太盟友的頭痛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要戳破一兩個”泡沫“的事情,而是一堆”泡沫“堆在面前,無從下手。
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說到底就是隔離敵方優勢海空力量,限制對方的在周邊的活動。套用到中國上面,就是利用海空非對稱性武器裝備,比如東風-21D和東風-26多用途中程彈道導彈,以及諸多新型空對面武器,構建敵方航母戰鬥群和轟炸機不可逾越的阻攔網。而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核心分為三部分“偵察、追踪、打擊”。雖然俄國早期也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把它作為一種戰略層級並率先開展建設,只有中國!
早在2016年,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就引述歐洲智庫結論稱,如果美國繼續加大投入來應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則將會是一個無底洞。為了應對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一枚“標準-3“攔截彈就要花費1500萬美元左右,而應對中國一般一個波次12枚東風-21D齊射,則最終攔截花費至少要近2億美元。
圖博館
長征六號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三級液體運載火箭,動力系統採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具有無毒無污染、發射準備時間短等特點,主要用於滿足微小衛星發射需求。2015.9.20,成功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
長征十一號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型號,主要用於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情況下微小衛星發射需求,能實現24小時以內的快速發射。2015.9.25,長征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點火發射,成功將4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
長征七號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也可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等其他航天器。長征七號2016年6月發射。火箭採用了液氧煤油發動機等新技術,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質量約597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
長征五號
作為我國目前起飛規模和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2016年下半年首飛。長征五號火箭首次採用5米大直徑的箭體結構,總加註量達到780噸,起飛時共有10台發動機產生1078噸的推力,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長征五號將直接服務於我國探月三期工程、載人空間站工程和火星探測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並用於不同軌道大型載荷及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
長征九號
我國重型火箭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長征九號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圖博館
2002年首發的美國德爾塔4火箭的RS-68的推力344噸
用於登陸火星的SLS火箭動力RS-25發動機,在2015年已經進行了500秒和650秒長程點火試驗,預計2018-2020年發射。
就連軍迷們一直不屑一顧的阿三,也在這方面的實際應用上暫時領先中國。2014.1.5,印度成功發射GSLV-D5運載火箭,該火箭的第三級首次成功應用了印度國產氫氧火箭發動機CE-20,推力達到了20噸。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除了70噸級的YF-77,中國還有沒有更大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呢?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未來將發展重型液氫液氧發動機:即推力200噸級,推力為2460千牛、比衝為425秒的液體發動機。該型發動機預計2030年將用於長征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二級級動力。
http://news.ifeng.com/a/20160603/48909099_0.shtml
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全解析2016.6.22新華社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1970.4.24,長征一號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二號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是中國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1975.11.26,長征二號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任務。長征二號先後有長征二C、長征二D、長征二E、長征二F等改進型。其中長征二F是我國的載人航天火箭,截至目前,已將我國10艘神舟系列飛船和10名航天員安全送到太空。
長征三號
長征三號是在長征二號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級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為了適應通信衛星容量和重量不斷增大和變化的要求,此後我國相繼研製出長征三甲、長征三乙、長征三丙三種運載火箭。“長三甲”系列不僅拓展了我國火箭使用範圍,也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長征四號
長征四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一號、長征四號、長征四號A、長征四號B等火箭,主要擔負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備份火箭、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等任務。
圖博館
中國最強火箭發動機獲突破推力仍落後美日2016.6.3鳳凰軍事
中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最早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1957年,蘇聯贈送給中國2枚R-2型導彈,我方將1枚留作研究,另1枚投入測繪仿製,發展中國自己的第一個彈道導彈型號:東風-1。1960.11.5,東風-1試射成功,最大射程600公里,彈重20.5噸。東風-1採用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氧化劑為液氧,推進劑為酒精。後來,中國逐步研製了一系列航天用途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代號均為YF(即“液體”和“發動機”兩個詞的拼音首字母)。從推進劑方案來看,包括以下四個分支:
分支一:硝酸-27S(HNO3-27S)+偏二甲肼UDMH
25-30噸級推力的YF-1,YF-1,YF-3;100噸級的YF-2,YF-2A等等(YF-2/A由四台YF-1捆綁而成,因此實際上不能算是一種獨立的發動機型號)。
分支二、四氧化二氮N₂O₄+偏二甲肼UDMH
70噸級推力的YF-20,YF-20B,YF-21,YF21B,YF-22,YF-22B,YF-24,等等。這個分支的液體火箭發動機, 經過了數十年的研製歷程,成為中國大型彈道導彈和航天發射的主力發動機。雖然中國其他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燃料已經逐步固體化,但民用航天發射至今仍然採用該類型的液體發動機。而且,在過去的所有飛行發射試驗中, 這個系列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保持了極高的成功率。
介紹了前兩個分支,下面就是我們此篇文章的重點——氫氧發動機。
分支三:液氧LH2+液氫LOX
氫氧發動機,採用252℃的液氫和零下183℃的液氧分別作為燃料和氧化劑,因此被稱為“冰箭”。中國氫氧發動機的主要型號如下:
YF-73,推力4.5噸力,真空比衝425秒、總工作時間750秒。1984年首發,用於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第3級動力。
YF-75: 推力8噸,真空比衝438秒。1994年首發,用於長征3號甲、長征3號乙及長征3號丙第3級。其改型YF-75D於2006年開始研製,2014年進入驗收階段,準備用於長征5號的二級動力。
YF-77:推力約70噸,真空比衝約430秒,發動機500秒長程熱試車成功,用於長征5號的芯一級動力。其70噸推力雖然已經比YF-75幾乎高了一個數量級,但與國際主流液氫/液氧發動機相比,還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推力112噸;
歐洲阿麗亞娜5的火神2 (Vulcain2)的推力137噸;
蘇聯1980年代研製成功150噸級的RD-0120液氫液氧發動機;2000年代研製成功200噸級的RD-10120液氫液氧發動機
美國1960年達研製百噸級的J2氫氧發動機
用於美國航天飛機的SSME氫氧發動機推力達到了213噸
圖博館
未來有望成為第一 SLS火箭
SLS計劃早在2011年就已經公開,由NASA主持。其早期型號的發動機使用的也是與太空梭相同的RS-25D液氫液氧燃料火箭發動機和同樣的固體助推器。該系列中最大型火箭起飛時總推力可達880萬磅(約合4000噸),相比之下,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研製的此前世界最大火箭「土星5號」的總推力也只有3340噸左右。美國計劃後續再研製取消可回收要求和簡化部分結構後的RS-25E/F發動機,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最終計劃研製出可將130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的型號,這將超過「土星5號」創造的12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的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
https://read01.com/GBm4zK.html
世界知名火箭發動機_百度百科
美國F-1液體火箭發動機
美國研製的世界最大推力單室液體火箭發動機,用於土星5號火箭,單台推力700噸,使用煤油做燃料,液氧為氧化劑。直徑3.645米;長度5.598米;總重8451.66公斤.
俄羅斯RD-170液體火箭發動機
俄羅斯研製的世界最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使用煤油+液氧,單台推力800噸(採用四燃燒室,四噴嘴設計,也有人認為它是四台發動機並聯,但共享燃氣發生器和渦輪泵) ,用於能源號和天頂號 (RD-171,RD-170的改進型)第一級。其衍生型號有RD-180,推力400噸,相當於把RD-170一分為二,雙燃料室,雙噴嘴,用於美國擎天神II和擎天神III運載火箭的第一級。RD-191,單台推力200噸,單室單噴嘴,相當於把RD-170再一分為二,用於俄羅斯安加拉運載火箭。RD-191的衍生型號RD-151被出售給韓國,用於羅老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美國RS-68液體火箭發動機
美國研製的世界上最大推力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300噸級,用於德爾它四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
美國航天飛機液體主發動機(SSME)
美國航天飛機的主發動機,使用液氫液氧,推力200噸級,最大的特點是可重複使用。
美國航天飛機固體火箭發動機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單台推力高達1200噸,可重複使用10次,用於美國航天飛機捆綁助推器,其改進型用於戰神1號火箭主動機和戰神5號火箭捆綁助推器。
http://baike.baidu.com/view/49000.htm
圖博館
第二名:俄能源運載火箭
捆綁式單級重型運載火箭
高度60米
質量2400噸
低地軌道載荷:105噸
第三名:蘇聯N1運載火箭
五級重型運載火箭
直徑17米
高度105 米
火箭重2735噸
低地軌道載荷:75噸
第四名:美國德爾塔4重型
捆綁式兩級重型運載火箭
直徑5米
高度77.2 米
火箭重733噸
低地軌道載荷:25噸
第五名:阿麗亞娜5EAC火箭類型: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5.4米
高度59 米
火箭重777噸
低地軌道載荷:21噸
第六名:中國長征5號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5米
高度63米
火箭重850噸
低地軌道載荷:25噸
2016-12-23 09:51:55
圖博館
第七名:日本H-2B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4米
高度49米
火箭重531噸
低地軌道載荷:14噸
第八名:中國長征七號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3.35米
高度53.1米
火箭重597噸
低地軌道載荷:13.5噸
第九名:中國長征2F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直徑3.35米
高度62米
火箭重464噸
低地軌道載荷:8噸
第十名: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
捆綁式兩級運載火箭
高度45.6米
直徑10.3米
質量308噸
低地軌道載荷:6.4噸
圖博館
中國的運載火箭技術落後美歐,尤其是比不過日本的H2,H2A地球同步軌道最大發射能力3.7噸,H2B火箭的近地發射為19噸,地球同步8噸,H2發射成功率為94.4%。
看看咱中國長征系列:長征3號地球同步軌道為5.4噸;長征5號近地發射為25噸,地球同步為12噸;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1957-2015,全球共發射5400多次,長征系列成功率是95.5%,而全球是91.5%。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03/doc-ifxunyxy6391011.shtml
相關新聞
長征7號2016.6.25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 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推力12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可提高東風5投擲能力到5噸
長征5號9月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 液氫液氧發動機YF-77推力7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
長征9號2030年有望首飛 ,重型液氫液氧發動機推力2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中國重型火箭驚艷亮相:世界火箭排名被徹底改寫 2016-03-23
2016.4.1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重型火箭長征九號2030年有望首飛。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已經完成了5000多次運載火箭發射,將6000餘顆太空飛行器送入了太空。按照運載能力劃分,運載火箭分為小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噸及以下)、中型(2-20)、大型(20-50)和重型(50及以上)四類。
第一名:美國土星5號運載火箭
三級液體燃料重型運載火箭
高度110.6米
直徑:10.1
質量3039噸
低地軌道載荷:119噸
(美國土星5號火箭是目前人類唯一的載人登月火箭,高110.6米,直徑10.1米,起飛重量303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9噸,月球軌道45噸。中國重型火箭也應該達到這個量級。長征九號直徑9米、長100米、起飛重量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00噸。)
圖博館
綜上所述,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將為我國提供一種涵蓋35噸到100噸以上近地運載能力任務的運載火箭。它可以滿足中國未來載人登月和火星取樣返回任務的需要,也可以發射大型空間站核心艙段,以及處於概念階段的中國巨型太陽能太空電站等等。
我們可以自豪的認為長征九號與美國SLS各有所長,長征九號甚至在部分性能上更為出色。它將使我國獲得大量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突破,帶動廣泛範圍內的科技和工業能力發展,並以出色的性能保證重大航天項目的成功,極大的鼓舞我國人民群眾。在這裡,我們應當給我國航天人豎起大拇指,祝他們儘早研製成功這一巨型的運載火箭!
我國火箭發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在軌衛星數暫居世界第二
2016.12.06《空間態勢評估報告2016》顯示,我國航天運載器年發射次數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前四,連續6年穩居世界前三,在軌衛星數暫居世界第二,現役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位居世界首位。
長征火箭發射 成功率超美俄2016-09-17
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從1965年開始研製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個年頭,目前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17個不同型號的大家族,能夠將衛星、飛船、空間探測器等送入地球周圍的各類軌道。自1970年 「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以來,發射成功率高達95.73%。
發射的成功率是展現火箭素質的硬指標。截至2015年,美國運載火箭共發射1021發,成功951發,成功率為93.1%;俄羅斯運載火箭共發射2743發,成功2604發,成功率為94.9%。雖然在總量上中國的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和美俄還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國長征火箭的高成功率已經證明了自己。尤其是我國在2015年完成19次航天發射成功率更是高達100%,不僅在量上與美俄比肩,成功率更是遙遙領先。
中國首台3米直徑航天發動機點火成功 打破外國壟斷
2016.8.3下午14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研製的直徑3米大型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取得地面熱試車成功。這是國內迄今為止直徑最大、工作時間最長、動力最強達150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回應
印度的固體火箭推力最大有400噸,歐洲600噸,美國1300噸後續提高到1880噸。
你居然信印度自己研製的,阿三先把基礎工業弄清楚,先解決光輝和阿瓊和那個啥啥啥航母再說。
圖博館
太空發射系統-維基百科
太空發射系統(SLS)預計花費180億美元開發,2012年至2017年間,每年將編列30億;其中100億用於太空發射系統本身:20億改建發射台及甘迺迪太空中心:60億用於獵戶座載人艙組的研究、製作。根據美國宇航局的預算,從2014年到2017年首次試射前,建造測試版本的SLS火箭需要投入約70億。到2019年,經費投入將達到180億左右,而這筆資金還只是用於研發和設計,並不涵蓋火箭的製造成本。新型火箭研製計劃的總估計投入將達到360億。)
二,SLS的技術是否真的比長征九號超前很多?
在SLS最終成功前,土星五號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運載火箭。因為SLS採用模塊化、系列化總體設計,預計要到2032年才會以超越土星五號的13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狀態實施發射任務。這也是SLS優於土星五號的關鍵之一:土星五號沒有模塊化能力,用途非常有限。這種模塊化能力,使得SLS可以適應更為多樣化的任務,而不是只用於執行對載重量要求很高的少數任務。
長征九號目前公開信息較少,並沒有特別提及模塊化的問題。但如果沖這一條就說SLS技術更先進,那就錯了。如果我們細看SLS的指標就會發現,它運載力最小的基本版Block 0的近地運載能力仍然達到了很高的70噸——從經濟適用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壞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只有接近70噸的貨物,才較為適合用運力最小的SLS發射,而大多數任務根本達不到70噸。也就是說,哪怕SLS的模塊化能力再出色,它的最小運力仍然太大了,能接的任務變少了。
而長征九號則好多了,假如它使用沒有助推器的最基本配置,近地運載能力為35噸,也就是說長征九號能夠比SLS接納更多的發射任務。當然,實際運作上長征九號會不會使用沒有助推器的布局,還有待揭曉。但無論如何,長征九號的最低運力要比SLS更為合理,所以在這方面上SLS並沒有真實的技術優勢。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長征九號的第一級芯級將使用四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搭配四個固體助推火箭。如果需要最大運載能力,則使用多個以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為核心的液體火箭助推器,可以是四個一組,也可以最多達到六個。第二級採用兩台氧氫發動機,各自200噸推力。第三級使用兩台50噸級氧氫發動機。
圖博館
有人會質疑,那麼中國為什麼要研製長征九號重型火箭呢?
原因也很簡單:美國已是「曾經擁有」,中國則是「從無到有」。
美國通過土星五號等一系列重型、大型火箭,阿波羅飛船與太空實驗室空間站的輝煌成功,以及太空梭的研發使用,獲得了堅實的航天科技基礎與實戰能力。這是中國目前還未能達到的高度。
對應著SLS的情況來說,長征九號的研製背景有這些差異:在科技上,中國需要加大投資,走完掌握相應航天科技發展的全過程,其中包括了最為核心的一個環節,研製重型運載火箭。在經濟上,中國將通過這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項目,獲得大量技術突破,提高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將航天科技轉化為創造社會價值的先進生產力,這也是美國當年耗資龐大的阿波羅計劃帶來的最大回報。在政治上,極大的鼓舞人民群眾,增強凝聚力,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長征九號與SLS火箭技術上的微妙差異
一、SLS的研製成本是否比長征九號更低?
SLS在經濟性上有深入的考慮,一方面美國經濟狀況不允許過大投入,另一方面太空梭等成功項目留下了許多可以直接利用、降低研發成本的技術遺產。SLS採用了不少成熟設計,例如它的巨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氫氧主發動機,來自於太空梭技術。在固體火箭助推器方面,SLS採用太空梭固體火箭助推器的發展型號,推力創下了1630噸的世界最高紀錄,在最近進行了地面試驗。氫氧發動機直接用了太空梭項目的RS25D發動機,它性能非常出色,堪稱現有氫氧發動機中的霸主。在用完所有的RS25D發動機後,SLS將改為實用RS25E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不能像D型那樣反覆使用,所以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得SLS總成本有望繼續下調。在這一背景下,SLS只在6年內就完成了基本設計。
因為這些原因,我們已經可以得知長征九號的研製投入很可能超過SLS。這主要是因為長征九號是中國首個重型運載火箭,幾乎所有部件都是第一次研製。
所以必須指出SLS與長征九號哪個研製成本更低,是一個需要考慮歷史因素的問題,不能給出「長征九號成本比美國火箭還高」等等簡單粗暴的結論。
(研製長征9大概需要多少成本2016-11-15
回應
有傳言,前年有載人登月立項,耗資2XXX億,被上峰否了,不知
幾千億肯定沒有,100億大致夠。
100億,打發叫花子呢。土星五號就花了60億美元,中國的成本確實要低,橫向參考一下,載人空間站工程批复的規模大概是500億,這個大概也就是10~15年的錢。
圖博館
中國長征九號挑戰美國SLS火箭,結果讓老美眉頭緊皺
2016.8.1,中國重型運載火箭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進行試驗,研製工作取得第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
中國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在世界上推力也排在最前列。與之相比,俄羅斯行銷美國、正在試圖推銷給中國的著名RD-180火箭發動機,推力則為400噸。下一步該發動機將進行單體推進器組合點火試驗,今年內有望全面實現技術突破。
固體助推火箭,是世界大多數重型運載火箭起飛階段的重要輔助動力手段,它與液氧煤油發動機聯合起來將長征九號推上大氣層邊緣地帶。固體助推火箭推力大、簡單可靠、便宜易用,但是它無法像液體火箭發動機那樣具備長時間高比沖的優點。所以兩者的結合,令運載火箭可以在大推力和經濟性之間得到最佳平衡。
長征九號 vs SLS火箭
那麼長征九號火箭,與美國最新的重型運載火箭SLS相比,有哪些優缺點呢?
簡單的說,SLS要比長征九號更大,但兩者定位有所不同,長征九號有著更好的經濟性和任務多樣化能力。美國登月工程使用的土星五號,基本與長征九號運載能力相當,但它使用的許多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21世紀的長征九號火箭。
長征九號使用8米直徑芯級,3米35直徑的助推器,總直徑高達15米。通過八個發動機並聯工作,能將3000噸重的火箭推上高空,低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5噸,近地運載能力超過100噸以上。
美國SLS火箭要比長征九號大不少,但它更大的區別在於研製背景、技術基礎與目標定位。美國在2000年後,一度提出了戰神V重型火箭,但因為經濟不景氣,項目被取消。很快因為美國國內政治需要、利益集團鼓吹等等原因,美國又上馬了3000噸級的SLS運載火箭項目。
一個對老美來說略尷尬的事實是:美國對於重型運載火箭,並沒有非常迫切的需求——政治上,美國仍然在太空技術上遙遙領先,並不需要用重型火箭來證明自己;科技上,這一火箭並不會給美國太空探索帶來超前的能力,無論是載人登月還是火星取樣返回,都不會給美國航天科技發展帶來顯著突破;經濟上,美國有許多可用的、出色的大型運載火箭,很大程度上相關利益集團為了自身追求利潤的目的,通過國會投票手段強迫政府上馬了SLS這一耗資巨大的項目。
圖博館
重型火箭哪家強?俄將研製全球最大超重型火箭2016-08-23
美國NASA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SLS一直讓人困惑並存在爭議。NASA堅稱SLS最大運力型號可將130噸的物資送入低地球軌道(LEO),這也正是爭議的由來。根據2006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上世紀60年代NASA最為著名的土星五號火箭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0噸。
SLS目前設想有三種型號,這三種型號結構相似,中間為核心級,兩側各捆綁一枚固體火箭(SRB)作為助推器。SLS的第一種型號是Block 1,低地球軌道運力為70噸,更強大的Block 1B版本會將運力提升至105噸,最強大型號被成為Block 2,低地球軌道運力達130噸。但是SLS並不是為低地球軌道任務設計的,該火箭是NASA載人火星任務重要的一環,NASA希望在2030年代結束前將太空人送上紅色星球,但其在宇航局無人探測項目中也能大有作為。相比較目前在役的火箭,例如NASA計劃在2020年代發射探測器前往木衛二,這顆星球表面冰層下的海洋很可能潛藏著生命。如果以目前美國在役的宇宙神五型火箭發射,探測器要花費6.5年的時間從地球抵達木衛二,而使用SLS的Block 1B型號火箭僅需兩年。探測器飛行時間可縮短4.5年,而且能夠攜帶兩倍重的科學設備前往木衛二。
俄將研製全球最大超重型運載火箭考察月球
俄羅斯國家航天事務集團22日確認,該機構決定以蘇聯太空梭所用的火箭技術改進現有火箭發動機,在今後5年至7年間研製出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60噸的超重型運載火箭。這將是全球最大的運載火箭。首批超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將達120噸。
此前,俄專家主張全新研製氫燃料的「安加拉A5B」型運載火箭,但「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商議後認為,研製「安加拉A5B」火箭需開發新技術,耗資巨大,因此這兩家機構最終決定捨棄氫燃料火箭研發,轉而採用較成熟的液氧-煤油運載火箭。
將借鑑1988年蘇聯發 射太空梭時採用的「能源」運載火箭的技術,當時這種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00噸。改進俄「格魯什 科」科學生產公司製造的RD-171型火箭發動機,使其能夠驅動新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上世紀蘇聯的「能源」和美國的「土星V」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都達到100噸級,但目前全球已沒有這一量級的超重型運載火箭。
圖博館
原先航太總署原先將在明年年底進行SLS的第一次無人試射,至於第一回的載人任務會在2021年之後。
川普似乎迫不及待看到載人任務,因此他對載人太空任務工作室直接下令,要求他們對於SLS巨型火箭的首次載人任務做可行性評估。不過航太總署不建議現在更改進度內容,,假如更改計畫把人放到太空船上,絕對要變更設計,既會增加成本,也會拖延任務時間,欲速則不達。
美國下一代重型火箭生產廠房遭龍捲風襲擊
美國航天局2017.2.8日說,位於紐奧良的「米舒」裝配廠7日遭龍捲風襲擊,造成5人受傷,近一半建築遭到破壞。這座裝配廠負責建造美國下一代超大推力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的「核心級」。
美國計劃於2030年前後實施載人登陸火星任務,正在研製的SLS和「獵戶座」飛船是其中重要一環。SLS和「獵戶座」飛船計劃於2018年年末從甘迺迪航天中心首次發射升空。
中國新一代重型火箭超過美國SLS火箭運力2016-06-25文匯網訊
重型運載火箭是指火箭起飛推力在3000噸上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在100噸左右的火箭。上世紀6、70年代,美蘇兩國曾分別研製土星五號和N1兩型重型火箭,用於載人登月任務和發射大型深空探測器。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對重型火箭的研製陷入沉寂。然而,美俄近年來再次啟動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分別開始進行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瀑布號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中國一直未曾研發出重型火箭。業界認為,研製重型運載火箭可加速推進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帶動一系列高新技術以及國民經濟相關產業技術的集群突破。從航天任務的角度看,重型火箭可滿足中國在2030-2050年間載人登月和宇宙空間探索的需求,這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進入、控制及利用空間的能力,確保在新的實力比拚中,保持中國在空間的優勢地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重型運載火箭已完成深化論證。在目前的設計藍圖中,重型運載火箭箭體直徑近10米,全箭總長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火箭運載能力的5倍多,超過正在研製的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SLS)的運載能力。
據介紹,新一代重型火箭完全可滿足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取樣返回、太陽系行星探測等多種深空探測任務需求,保障中國在未來宇宙探索和更大更遠空間的話語權。航天科技集團表示,計劃通過四五年的時間,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為重型運載火箭工程研製打下基礎。如果相關工作進展順利,15年內有望實現首飛,這將大幅提升中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
圖博館
先乾活再吹牛 土星五的F1發動機 59年就研製成功了,我們現在是再補課而已,
土星5那麼厲害,美國人怎麼就扔了?
土星早已不存在。而且長征九號成功後會有改型,超越土星完全可以。另外,美國的新型重型火箭貌似也沒達到土星的水平。
美國的新型重型火箭SLS預計今年首飛,第一階段近地軌道運載能力70噸,最終型號運載能力130噸,超過土星五號的119噸。
然而推力再大,也只能載重100多噸上天,我們達到同樣的載重只需要2000噸的火箭就能實現,難道不是說明技術和材料更牛逼了嗎?
SLS火箭的第一個版本,起飛重量將達到2500噸,有能力將重達70噸的載荷送上近太空,發射時將產生3810噸的推力。SLS火箭還有更強大的版本,借助先進的捆綁式助推火箭和更高能的火箭上面級,SLS將有能力產生4170噸的推力,將130噸載荷送上近太空。這種火箭的起飛重量將達到2950噸。
美國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單台推力1700噸,已經做過一次地面試驗了,我們的480噸差距還是相當大的,別吵吵了,繼續努力吧。
那是固體助推火箭,不是火箭發動機。連著都沒搞明白。這次480噸是驗證技術,目標是研製600噸的主引擎。長9的助推固體火箭的研製目標是1000噸級的。
美國新一代重型SLS火箭預計今年首飛,上面的固體推進器由航天飛機推進器改裝,推力1630噸。
那個時候的技術跟現在是兩碼事,航天又不是只看推力,只要中國按自己科研步驟來就是!作為一個對人類文明走著輝煌貢獻的民族,終將為人類的未來,頭上的蒼穹和浩瀚空間盡一份自己的力!中國祇需要做好自己就夠了,妥妥的最頂級的!無需去跟別人比!
兩碼事?呵呵,美國新一代SLS火箭運載能力比土星五號還大,今年就要首飛了。上面的從航天飛機固體推進器改裝的助推器一台推力1630噸,中國現在最大的YF100推力120噸。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03/doc-ifyazwha3642725.shtml
美國NASA強力火箭 川普希望趕快載人飛行2017.02.26
美國航太總署(NASA)正在考慮在他們巨型太空火箭(SLS)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是不是可以直接裝載太空人駕駛,以加快火箭的研發進度。這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計畫就是由SLS巨型火箭來往返。
圖博館
東風又送快遞!中國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試驗衛星2017.03.03
開拓二號採用的是東風31導彈的技術。
回應
發射輔助都不用,就一個小台子支一下,豎起來就射
還是這個好,發導彈太浪費,同型火箭還能帶個衛星,還能震懾敵人
換句話說,體現的是戰時臨時補射偵查(或其他功能)衛星的能力。
中國重型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獲突破載力或世界最大
新華社2017.3.2電(記者白國龍、姜瀟)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工作已正式啟動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目前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譚永華說,當前,世界航天強國紛紛重啟重型運載火箭研製計劃,歐洲、日本、印度競相推進新型大運載火箭研究論證。 與此同時,中國航天人也加緊研製自己的重型運載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總體部主任設計師秦旭東說,我國重型火箭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工作於2016年6月正式批復立項,主要的攻關內容為“一總三大”:一總即重型火箭的總體技術和方案優化;三大即10米級大直徑箭體結構的設計、製造和試驗,480噸大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220噸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
目前,兩種大推力發動機的攻關進展順利。 譚永華說,4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已經完成了首次發生器-渦輪泵聯試,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試驗驗證了發動機系統和組件方案的可行性,標誌著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研製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 而220噸級高性能氫氧發動機也已完成了多個組件方案詳細設計,進行了組件的研製試驗工作。
此前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曾介紹,我國重型運載火箭擬命名長征九號,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現首飛。
譚永華介紹,長征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方案設計的推力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100噸以上,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50噸以上,可滿足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更遠的深空探測需求。 如果首飛成功,有望成為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回應
坐等噴子來噴美國當年的土星系列
相比較美俄3000噸的大推力火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博館
第一階段,2015年,在軌衛星4顆,其中2顆視頻星,1顆推掃星,1顆實驗星。
第二階段,2016年,在軌衛星14顆,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4小時內數據更新。
第三階段,2020年,在軌衛星60顆,可實現全球任意地點30分鐘內數據更新。
第四階段,2030年,實現在軌運行138顆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和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的航天信息產品。
一旦138顆衛星組網建成,中國在太空真的具備全球任意點10分鐘以內重訪能力,那定位間隔就只剩幾分鐘,這是比0.1米分辨率更恐怖的能力。想想看,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速度和靈活性低於直升機,體積又大於汽車的目標,在沒有遮蔽掩護的情況下,都將難以擺脫來自太空的跟踪,不但會被拍照,還會被拍小視頻......
未來各大國衛星偵查的時效性愈來愈強,這樣的新趨勢已經不可阻擋,中國將是走在相關領域前列的一員,這才是吉林一號與長光衛星壯志雄心的真正啟示。
本可以上遼寧號航母!俄羅斯安-71噴氣預警機2017.03.02
安東諾夫安-71預警機(Antonov An-71)北約代號“ Madcap”(狂妄)是在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72雙發短距起落運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的,為蘇聯研發的空中預警與控制飛機,準備服役於航母上。
回應
安-71現在說應該是烏克蘭的,是前蘇聯研製的但是分家以後連設計局和飛機都是烏的,當時烏研製好了在庫艦進行了很多的實驗,但是俄沒有錢沒有買所有把烏克蘭好頓坑,烏看沒有買家就下馬該項目,我在這裡只想說小編不要把俄說的很神很牛,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已經不比俄差很多,甚至有的技術比俄還強,不要一粘上什麼美日俄的東西都是神器。也太看不起自己國家了吧。要是覺得中國不好可以移民啊。我相信國家科研力量。你們信不信在你們。
昨日黃花
費油!噴氣式發動機速度很快,但滯空時間短,作為偵查警戒的航母艦載機並不適合。
太高了,而且機翼不能折疊
其實翼上放置發動機還是很高明的設計。翼面上方產生高速噴射流,機翼上表面靜壓很小,上下表面壓力差巨大,產生的升力也很大。
但是高溫噴流對機翼的損耗巨大,壽命怕是長不了,但已經無法證實了。
但是他有巨大的障礙,那就是高度太高,很難進入機庫,除非你專門為他空出一塊區域。
垂尾可以折的,折了以後比蘇33還矮半米
預警機垂尾上的圓盤可折進機庫?我想拿棉花撞死!
圖博館
中國衛星可10分鐘不間斷動態凝神航母和隱形戰機2017-03-03
最近,一段最新吉林一號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視頻在各大網站引起轟動,內容是吉林一號拍攝的哥倫比亞波哥大機場一架飛機起飛動態視頻,這段視頻很快引起了網友關注。吉林一號雖然是民用小型衛星,但具有神奇的動態監控功能,可10分鐘不間斷動態凝神地面汽車移動,飛機起飛包括空中飛行姿態以及海上航母軌跡,這一切皆源於吉林一號衛星具有神奇的動態凝視功能!
已知公開的民用小型視頻衛星,最早應該是印尼與德國合作的LAPAN-A2,質量50-76kg,但分辨率只有6米左右,2007年發射。中國在2014也發射過實驗性的天拓二號,67kg,五米分辨率,但只是實驗星壽命較短。
跟吉林一號衛星比較接近的是美國在2013年發射了SkySat-1,在2014年發射了規格相同的SkySat-2,這兩顆衛星,都具備較高地面分辨率的HD視頻的拍攝能力。
長光衛星的吉林一號衛星組2015年10月發射,由一顆450kg的光學主星,一顆65kg的靈巧實驗星,以及兩顆95kg的靈巧視頻星組成,軌道為650km左右太陽同步軌道,其中光學主星分辨率為全色0.72米,多光譜2.88米,兩顆視頻星靈巧01和靈巧02分辨率為多光譜1.12米,視頻觀測範圍4.6 x 3.4 km,可拍攝4k彩色視頻,最長拍攝時間不明,傳輸速率為600Mbps。
吉林一號小衛星相比傳統的大衛星,雖然極限分辨率略遜,但成本較低而靈活性卻得以大大增加。
吉林一號小衛星在指定時刻取得特定地點的衛星圖片甚至視頻,並且不斷地獲得更新,對於偵查追踪大型移動目標尤其海上航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衛星分辨率再高,也很難在指定時間拍攝指定地點,拍攝週期往往是一天甚至更長,這樣很容易被敵方提前隱藏。但如果用小衛星組網,就可以形成10分鐘不間斷接力跟踪。
小型衛星通過多條帶的拼接方式,在保證高圖像分辨率的同時,能夠實現東西方向的大範圍的寬幅曲線成像,從而真正意義上地實現高時間分辨率和高空間分辨率。
實現這種敏捷指向的一個核心部件,磁力矩器。
根據近期規劃,吉林省計劃在2020年之前發射60顆民用小衛星;而遠期規劃則是在2030年左右,要有138顆衛星在軌。
圖博館
美國大型鑽地彈的投擲高度在10000米左右,其著地速度為每秒440米,按照動能公式,13噸的GBU-57炸彈落地時的動能可達13.7億焦耳。如果東風15C彈頭重量為1噸,末端達到6倍音速,也就是每秒2000米,那麼這種彈頭落地動能為20.8億焦耳,遠遠超過GBU-57。
中國在2004年徹底掌握了超高速鑽地武器的所有技術,實驗研究的戰鬥部速度從1200米/秒至1700米/秒,採用鎢合金六花瓣厚壁彈體設計,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東風15C導彈的彈道末速在6馬赫左右,為了進行精確制導和突防,還需要拉起減速機動和進入末制導,這時導彈的速度將降低到5馬赫,也就是1700米/秒,以戰鬥部直徑0.5米計算,按照上述單位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的研究成果,東風15C的最大鑽地深度應該大於25米,這意味著東風15C導彈能夠打穿大多數國家的重要防護目標,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在很多人的印像中,導彈戰鬥部爆炸時產生巨大破壞力,所以對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實際上,鑽地彈的命中精度是越高越好。因為鑽地導彈在命中目標時,往往需要姿態最佳,即導彈與目標掩體呈一定角度,才能使戰鬥部發揮最大效能,取得最佳毀傷效果。這個角度稱之為侵徹角度,而要保持最佳侵徹角度,就需要導彈有較好的命中姿態和足夠的命中精度,這也就是提高該型導彈命中精度的重要性。
東風15C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在鑽地武器發展上,已經在部分領域走到了美國前面。由於大幅度的增加了命中精度,使得中國近程地對地導彈的精度跨入分米級水平。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下一步將發展速度更高,侵徹深度彈徑比值超過75,穿透鋼筋混泥土厚度超過60米,與美國GBU-57A/B超級鑽地炸彈水平相當的鑽地武器。
未來的“沖繩外賣”——射程1200公里的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以及“關島快車”——射程5000公里的東風-26中遠程導彈,也都非常有可能應用這種超高速鑽地戰鬥部。
這些鑽地型導彈,可以對中國周邊700~5000公里範圍內的關鍵目標“一發入魂”,實施精確鑽地打擊,全方位覆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其威懾作用十分明顯。(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058385.shtml
圖博館
以前,總有軍事專家和媒體認為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的優勢只是火力反應速度快,但存在價格昂貴、精度較差的缺點,尤其美軍一直以來對中國火箭軍的打擊力度不屑一顧,認為中國火箭軍一個導彈旅的一百多枚東風15,也只不過相當於幾架F15E掛載數十枚衛星制導炸彈的威力。原因是美國人認為即便是東風15的精確制導改進型,圓概率命中誤差CEP也要高達30米左右,遠不如衛星制導炸彈5米左右的精度,所以要精確打擊敵方目標,需要發射更多的東風15。這種自大的想法到2016年戛然而止,這時美軍驚訝的發現,中國東風15的改進型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能夠在600公里射程外實現一米以內的精確狙殺。
據2016年7月29日解放軍報,從報導配發的圖片和文中細節來看,某導彈旅一級軍士長王權海發射的是東風15C鑽地彈道導彈,該型導彈達到分米級命中精度,意味著鑽地毀傷效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東風15C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彈頭換成了拉長圓柱體的侵徹彈頭,可對機庫、地下掩體、指揮中心等目標進行鑽地打擊,是解放軍新一代的殺手鐧。
東風15C射程為600~700公里,擁有一個細長圓柱體的戰鬥部,彈頭長度為2.5米,直徑為500毫米,戰鬥部重量大於1000公斤,材料為厚壁鎢合金,裝填高爆炸藥,命中精度的圓概率偏差(CEP)為1米~10米。
對於東風15C的鑽地深度,各國軍方都有不同的猜測,美國軍方認為東風15C的打擊能力相當於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GBU28的BLU122戰鬥部。該彈長7.6米,彈徑356毫米,重2268公斤,配備BLU122戰鬥部,可侵徹9米深度的鋼筋混凝土,按照量綱-侵徹深度比值為25(X/D=25,其中X和D分別為侵徹深度和彈徑)。通常在鑽地彈研究領域,把侵徹深度彈徑比值50定義為先進鑽地彈的標準,例如美國GBU-57A/B,13噸重,炸彈長度6.5米,戰鬥部直徑0.8米,可打穿60米鋼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層,侵徹深度彈徑比值高達75。
東風15C的戰鬥部直徑應為0.5米,以BLU122戰鬥部侵徹深度比值為25計算,東風15C導彈只能打穿12米厚度的混凝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可以從國內的一些基礎研究得出結論,在2000年至2004年前後,中國國內發表了大量的鑽地戰鬥部研究論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學所和解放軍理工大學等單位關於《先進鑽地彈概念彈》、《深鑽地武器的發展及其侵徹》等研究成果。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發現,中國力圖以超高速侵徹來解決鑽地彈道導彈戰鬥部重量不足,無法到達美式亞音速重力鑽地彈侵徹深度的缺陷。
圖博館
中國疑研成空射反航母彈道導彈遠洋追擊獵殺美航母2017.03.01新浪軍事
近日,據網絡信息顯示解放軍空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改進型首飛成功,時間在2016年12月底。轟-6K是轟-6家族的最新最先進型號,於2011年入役,該機最大幅度的提升來自動力系統,2台D-30KP2渦輪風扇發動機在推力提升30%的同時油耗下降25%,由此帶來的航程提升達2000多公里。該機主要武器是機翼下6枚可攜帶核彈頭的KD-20(長劍-20)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其最大射程2200公里。據悉,轟-6K最大航程可達8000公里,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里,如果結合KD-20,可達到覆蓋美軍駐關島基地的能力,因此正在成為中國的倚天長劍。
不過,轟-6K僅僅能打擊美軍關島基地,似乎還不能滿足中國戰略空軍的要求,因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在中國周邊還有不少重要戰略目標,比如澳大利亞北部的的達爾文和廷德爾基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和算是美國本土的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等。為此,必須為該戰機加裝空中受油系統,以便大幅延伸其航程,使其具備雖然不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可打擊那些封鎖中國的島鍊和基地群。
在今後具體的運用上,可以使用轟油-6伴隨轟-6K作戰的模式,進行編隊集體出動,不但可以更好的隱藏作戰目的,還有利於兩種同型戰機之間的加油作業。一般而言,一架轟油-6一個航次可以為一架轟-6K實施空中加油一次,加油量為20噸上下,可以使轟-6K延長航程4000公里,這樣就能使該戰機的打擊範圍擴大到5000公里左右,再加上機載長劍-20的射程,就能攻擊上述美軍的基地,甚至也有攻擊夏威夷的可能。當然,通過示意圖來看,也許新型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將攜帶新型反艦導彈,主要用來進行遠洋大海上的反航母獵殺作戰,從而讓美軍航母即使不在中國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內,也沒有安全可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型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轟-6K的誕生,將使中國空軍的反介入作戰能力獲得更大範圍的延伸,這是一個不小的喜訊。(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h7238953.shtml
中國東風15C鑽地彈威力有多大精確狙殺誤差僅一米2017.03.01新浪軍事
按照中國火箭軍的戰役理論,高精度的中近程地對地彈道導彈(SRBM),是對敵方空中優勢的非對稱反擊手段,甚至在失去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導彈也可以對敵後大縱深目標進行有效打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可成為爭奪空中優勢的手段之一。
圖博館
主因是,美國海軍是以航空母艦作戰群為作戰單位。航空上有E2C的鷹眼預警機巡航距離達到2,700公里,搜索範圍達600公里。其艦載機F/A-18 E/F可以攜帶空射型的AGM-84,攻擊3,300公里以外的敵艦。超音速反艦飛彈因為速度快,燃料耗費大,所以射程受到限制,更不符合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作戰群的作戰模式。
美國爲什麽不造超音速反艦導彈?
答案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生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能力並不高(楨:?),而且比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作戰效果還要差,超音速導彈至少要在距離海面2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達到目標上空才轉入俯沖,也就是說飛行高度偏高很容易被雷達捕獲,此外導彈超音速低空飛行時由于多譜勒效應太大,雷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海面雜波中捕獲到導彈的回波,而且信號清晰跟蹤穩定,至于轉爲高空突防則太容易被脈沖雷達發現鎖定,此外導彈進行超音速飛行必需使用大推力的火箭或沖壓發動機,導彈高速飛行時産生的摩擦熱也很大,拖著長長尾焰的超音速導彈對于光學探測器紅外探測器來說,很遠就能發現跟蹤。而亞音速導彈的飛行高度可以降低到波峰高度,此外多譜勒效應不明顯,對于雷達來說很難從海面雜波中截獲到,而且即使能夠發現導彈來襲也很難穩定的跟蹤上導彈,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攔截。
美國長程反艦彈道飛彈試射成功 中國遼寧艦挫著等
根據美國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網站指出,美國長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在2013.11.12的第二次試射中,再度成功擊中、長260公尺的移動靶船。1970年代,美國海軍曾有衍生自戰釜巡弋飛彈的RGM/UGM-109B長程戰斧反艦飛彈,不過自1990年代除役之後,美軍僅剩AGM-84。2009年,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與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合約研發長程反艦飛彈。原先,洛馬團隊開發出二種LRASM款式,一種是LRASM-A次音速巡弋飛彈,射程達920公里、裝有450公斤彈頭,以AGM-158B聯合空對地離岸 飛彈增程型( JASSM-ER)為基礎進行研發;另一款LRASM-B為使用先進渦輪衝壓發動機,性能類似印俄合作的布拉莫斯(Brahmos)長程反艦飛彈。不過由於RASM-B研發失敗風險較高,因此國防部先期防衛計畫局於2012年初取消RASM-B研發計畫。
圖博館
臺灣之榮光! 世界第一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雄風三的體型重量遠低於日炙這表示雄風三的技術層次比日炙高很多。雄三射程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約2.5Mh;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日炙彈長:9.4公尺 彈徑:1.3公尺 彈重:4000公斤 最大射程:120公里/改進型160。連俄印製的布拉莫斯,比臺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更不用說中共老舊的C101/301(楨:CM-400AKG與鷹擊12/18呢?「雄三的載艦能逃過大陸的空襲及艦潛攔截嗎?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形容為「蚊子叮大象」)。
雄風三-維基百科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目前軍方尚未公佈資料,有推測為130公里,台媒報導為150,單位造價約1億新台幣(高300萬美元)。改良增程型升為400公里,速度三馬赫。增程型是將雄三彈體等比例加大,增加引擎燃料空間來實現,因此比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的體積更大。
技術數據
長度 6.1米
直徑 46 cm
翼展 不明
整體總重 1,500公斤
發動機 固態燃料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5~3.5 Mach
有效射程 130公里(海平面)~ 400公里
飛行高度 20M~200M
導引方式 慣性導航 + 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150公斤
日本ASM-3超音速反艦飛彈
ASM-3長度約6米,重約900公斤,速度M3,射程150公里,制導方式為中繼慣導加末段主/被動復合制導方式,具備較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
美國有超音速反艦飛彈嗎?
美國目前沒有超音速反艦飛彈服役,RGM-84魚叉只有0.85馬赫。 美在2005年4月測試成功,射程110公里,速度2.8馬赫的 GQM-163A土狼超音速掠海靶彈,測試短程反反艦飛彈如麻雀或公羊飛彈效能之用的,不用來攻擊敵艦。
圖博館
超音速反艦導彈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CM-400AKG 類似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 鷹擊12出口型(?)
楨:布拉莫斯射程300公里,但重3.2噸、彈長9.4米,徑寬0.67米,空射也重2.5噸,速度才3馬赫,單價則高達200-300萬美元!(鷹擊12每枚約100萬,亞音速的中國C802A/803約50萬/法國飛魚100萬以上)中國梟龍FC-1(巴基斯坦稱JF-17雷電)戰機攜帶的CM-400AKG 重約兩噸、彈長6.5米,徑寬0.4米,最大射程達250公里,速度超過4馬赫。
鷹擊12(出口型CM-400AKG) 維基百科
服役 1999
設計生產 601、611所和海軍研究院、航天三院聯合研製
技術數據
長度 7m
直徑 0.6m
負載重量 2-2.5噸之間
發動機 衝壓發動機
最大速度 2-4.5馬赫
有效射程 250公里到500公里
導引方式 追熱和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 200~300千克
發射平台 艦射、陸射、空射(轟炸機)多平台
鷹擊-18的攻擊方式很特別。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該導彈在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垂直升空後,利用其尾部的燃氣舵迅速轉向,固體助推段完成助推任務後被拋離;緊接著彈體後部的渦噴發動機點火,使導彈進入勻速巡航階段,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燃料耗儘後,渦噴發動機再次被拋離;分離出來的前部彈體是一個獨立的小導彈,該導彈採用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飛行速度可達2.5-3.0倍音速,航程達到40千米;此時,該彈主要依靠命中目標時巨大的動能來增強威力。水面艦艇攔截超低空目標時一般來說最大射程也在40千米左右,這樣的導彈對於防禦一方的艦艇來說極難攔截,因而鷹擊-18具有很高的突防概率和命中率。
圖博館
而中國現在使用的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有可能還是可變流量的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這樣才能在長度並沒有特別加長的前提下,獲得一倍以上的射程提升。 而且,如果把鷹擊-12掛載在戰機上發射,採用“高-低”彈道,射程可接近400公里。
這一點引起了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的關注,他在2015年的《俄羅斯衛星網》上刊發的《中國反艦導彈成就》一文中,表達了自己的驚訝之情。 畢竟俄羅斯到現在為止自己用的Kh-31PD也才剛達到300公里的射程,而同樣採用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的日本的ASM-3,也未能到達400公里的射程,儘管它更輕。 這已經超過了大家對中國反艦導彈的認知,畢竟以外更出名的鷹擊-83在跨音速領域飛行。 而能夠結合高超音速和射程二合一的導彈,更顯得難得。 不過, 卡申同時認為,如果沒有當年的中國引進Kh-31P的經歷,是造不出來這樣的超音速導彈的。 但是顯然,俄羅斯這位專家並不知道,總中國靠自己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研發了海鷹-3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用了四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兩個沖壓發動機, 所以就算沒有俄羅斯的技術支持,中國照樣能夠研發出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如果說400公里的射程用來打航母似乎還有點短,但是對於單艘防空型“宙斯盾”戰艦那則是富富裕裕。 最主要的是, 中國能夠研發400公里的反艦導彈,背後則是中國海軍建立了強大的數據鏈傳輸系統 。 利用衛星、巡邏機、中繼通訊機、潛艇等跟踪手段對目標實施跟踪。 使得掛載鷹擊-12的H-6K/H-6M轟炸機根本不需要自身搜索到敵方艦艇,也可以依靠數據鏈發動打擊。 就算是針對航母作戰中,這些轟炸機也不是依靠自己突防,有護航戰機掩護,而在400公里外能夠攔截中國轟炸機的也就剩下敵方艦載戰鬥機,在雙方纏鬥的同時轟炸機完全具備發射窗口。 因此,未來中國周邊的戰艦, 無論是單艘的“宙斯盾”艦還是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將會面臨更高密度,更多層次,更多數量的飽和式反艦“導彈雨”。 (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025080.shtml
圖博館
不過,一直都有一種疑問稱:鷹擊-12的技術來源是俄羅斯KH-31P導彈,不過由於一直只有一些模糊的試射照片很難確認。 一直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對外展示了一款外貿級的CM-302超音速反艦導彈,讓外界對中國鷹擊-12反艦導彈更為期待和好奇。
由於現代艦艇的防禦能力成倍提升,使得傳統的凌空轟炸和超低空突防都變得更佳困難。 因此,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蘇-30MKK開始,一同引進了Kh-31P反輻射導彈,並在此基礎上國產化了鷹擊-91。 根據俄戰術導彈武器公司總經理奧布諾索夫在2003年巴黎航天航空展上接受美國《航空周刊》記者採訪時證實,中國從俄羅斯採購了200套俄製Kh-31P的L- 112E反輻射導引頭,用於配屬給中國在俄羅斯授權製造的Kh-31P上。 當時, 奧布諾索夫認為中國現在根本沒必要自行生產這款導彈,俄羅斯足夠確保中國供貨量,並且將會成為中俄合作的典範。 不過,中國並沒有引進KH-31A,中國自行研發出的鷹擊-91反艦型號,則可以看做是中國自主嘗試的開端。 而後,中國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微電子技術提升,給鷹擊-91更換了頻率覆蓋範圍更廣的導引頭,而不是像Kh-31P那樣,根據不同任務更換不同的帶寬的導引頭。
Kh-31P和中國的鷹擊-91的長度都是4.7米,直徑0.36米,射程150千米左右,而且中國還利用自己的技術升級了寬頻引導頭技術,使得摧毀目標範圍成倍提升。 可畢竟這只是公開的參數,而且隨著現代艦艇防空技術的提升,150公里的射程並不足以確保載機的安全,所以鷹擊-12也就隨即進入大家的眼簾。 不過,一直以來外界無從得知鷹擊-12具體性能參數,只能通過猜測來判斷。 而這次中國公佈的CM-302恰好給了外界一個合理猜測窗口。
這次公佈的CM-302,長度約7米,直徑0.6米,重量估計約在2000至2500公斤。 雖然公佈的射程只有290公里,但是是為了能夠出口,自用型號必然射程會接近400公里。 其戰鬥部重量大於250公斤,命中概率達到了0.9,對於6000噸左右的戰艦具備“一擊必殺”的能力。 而在彈長並沒有顯著增加的前提下,射程較Kh-31或者鷹擊-91有了1倍的提升,這就說明中國在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獲得了新的提升。 從進氣道長和整彈長之比來推斷,中國出口的這款CM-302採用的是整體式固體沖壓火箭發動機, 這項技術只有俄、美、法、日四國掌握並應用,這也足以驗證中國反艦導彈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 而且,美國的相應技術也是在引進俄羅斯的KH-31研究基礎上研製的。
圖博館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42172
高超聲速武器的優勢及研究領域
[據航空周刊網站2017年2月14日報導]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於1946年提出“高超聲速”概念,描述馬赫5及以上速度的飛行。國防領域逐漸形成共識,高超聲速將是21世紀類似於隱身技術的新的顛覆性技術。目前,高超聲速領域研究焦點仍然集中在氣動熱、推進和飛行控制等關鍵問題上。
根據2015年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國防研究團隊的一份報告,高超聲速武器可提供以下四個方面的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打擊更遠距離的目標;提供新的交戰機會;解決多種類型的攻擊;增強未來的聯合作戰。
熱防護技術已經滿足航天器和導彈高超聲速再入大氣層的需求,但仍然是實用助推滑翔和機動式高超聲速飛行器研究的核心。對於武器來說,這些能力可以使武器具有改變飛行軌蹟的能力,可顯著減小飛越它國領空的問題,降低被攔截概率,提升側向機動能力隱藏打擊目標。
其他高超聲速領域還有助推滑翔飛行器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的高速吸氣式推進系統,其重點是在研製實用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單獨作為高超聲速導彈動力裝置或作為組合循環推進系統的一部分。
中國早就能在400公里外對敵航母下導彈雨俄很驚訝2017.03.01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中國首要對海作戰戰略就是以摧毀敵方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為基礎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 而構成這一戰略的核心除了“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以外,還有種類繁多的反艦導彈, 其中以鷹擊-12反艦導彈最為著名。 3倍馬赫的極速,在400公里外對敵方目標發動打擊,一架轟-6M/轟-6K轟炸機能掛6枚,可以隨時給敵方航母下一場“超音速導彈雨”。
圖博館
美國會召開中國先進武器聽證會最顧慮這兩款導彈
2017.2.23,華盛頓,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USCC召開了名為“中國先進武器”的聽證會,透露出了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嚴重關切和焦慮,這是更大規模的中國反介入行動的一部分。
無論精確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如何,中國都在對美軍構成潛在威脅。但確保有效瞄準目標是代價高昂的,且會增加更多電磁頻譜漏洞為美國所利用。
中國在近海的很多海域越來越活躍,在有主權爭議的區域保持越來越大的優勢,並旨在挑戰美國的海洋控制權,發展精確目標系統來增加美國干預的風險。”
安德魯最後建議:“美國的決策者應當加強努力,制訂新的政策,尤其是電子戰領域。美國還應當試圖確保中國不把黃岩島發展為南海的一個關鍵節點。美國還應當增加海軍的戰艦數量,以避免中國集中力量獲得兵力優勢。”
USCC委員會是美國國會2000年10月創辦,立法任務是監督、調查並向國會提交有關美國與中國之間雙邊貿易、經濟關係對國家安全影響的年度報告,並酌情向國會提出立法和行政行動建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1/doc-ifyavvsk4112954.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WU-14)。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上將評中國試驗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導彈遠超俄伊斯坎德爾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2016.11.06 新浪軍事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漢和稱中國研發短程高超音速導彈針對韓國部署薩德2017.2.26
簡氏稱東風31或將裝上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可達10000公里 一小時打遍全球
094與巨浪2之謎(楨: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圖博館
也許有人把這視為中國技術的進步,其實相關的技術早就具備了,如今只有開始實用,實際反應出我軍作戰思想又發生了變化。以前我軍的打擊半徑約為1000公里,這一距離上,分佈著對我威脅最大的海空軍基地,如今航程達到1萬公里以上,足以打擊第二島鏈上的關島基地。
可是僅為打擊一個基地,去專門開發一款轟炸機,完全沒必要。其實近年以來,我軍多次組織赴西太平洋飛行訓練中,轟-6K一直充當著主力,這完全具有戰術背景。飛越第一島鏈,面對只有廣闊的大洋了,那麼唯一的目標:航母!或者說,空中加油型的出現實為專打航空母艦的型號。
經過空中加油後的航程,足以實現搜索半徑4500公里,續航時間提高到14個小時,為轟6K在遠海進行目標搜索,以及進行戰術機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可以更加從容了!
轟6K的最大起飛重量為80噸級,除了內置彈艙外,翼下擁有6個外掛架,屬於重型掛點,每個掛點可以加掛2噸的彈藥,其載彈量達到12噸,甚到有15噸的說法。
轟6K巡航太平洋
為打擊航母等大型水面目標,我們研發了多款武器,其中鷹擊12,鷹擊18等新一代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其主要特點:一,大射程,往往擁有400公里以上的射程,可以在航母預警防空圈邊緣上,二,高突破能力,由於採用超音速飛行等技術,它們都非常難以攔截,三,大威力,一般艦艇只要命中一枚即可沉沒,航母被擊中也是重創的後果。
如此性能,絕對非常適合於完成打擊大型水面目標的任務,只是彈重較大,現役的其它飛機,無論是飛豹,還是殲16都存在難以加掛,以及加掛數量少的問題。
轟6K也許是最為合適的載機,甚至可以說,這些型號是為其設計的。如今即擁有足夠的搜索半徑,又需要足夠的打擊能力,對於航母戰鬥群所構成的威脅有增無減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4/doc-ifyavvsk3177068.shtml
圖博館
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艦,將像澡盆裡的塑料鴨子,無所遁形。
東風-21D和東風-26,這兩種具有反艦能力的彈道導彈也並非不可攔截的,目前國外的海基艦載反導系統,以及高性能的區域防空系統,都對反艦彈道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從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義在於為中國新添了一種反航母的手段。畢竟“雙管齊下”甚至“多管齊下”,讓敵方的防禦系統、指揮系統疲於奔命,是一個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除了反艦彈道導彈,中國還有艦載和潛艇發射的鷹擊18雙速反艦導彈,鷹擊62岸艦導彈。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可加掛鷹擊12超音速空艦導彈,鷹擊200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等多種打擊武器。在這些遠程武器的協同作戰下,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能夠突破強敵航母的軟硬雙套反導系統,有效的打擊他們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船員們最後的保命手段可能是,用右手畫個十字,說一聲上帝保佑!(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4/doc-ifyavvsk2979509.shtml
回應相關新聞
俄媒稱特朗普或命令航母經過中國島礁 完全是活靶子
空中加油版轟6K專為反航母設計可連續飛行14個小時2017.02.24新浪軍事
無論怎麼說,轟6K型轟炸機都是中國空軍中最為特別的作戰機型,它屬於轟炸機,別看年歲不小,卻依然不可替代。如果放到10年前,美軍真不上中國這款老爺級別的大號轟炸機,如今卻不同,開始目不轉睛盯著一舉一動,因為它已演變為遠程導彈攻擊機,不需要飛臨目標上空,連接近都不必要,直接在很遠的距離上,發射導彈即可。
我們對轟6K的改進工作沒有停止,近期更有消息傳來,已經開始為轟6K加裝空中受油系統,從而進一步擴大轟6K的作戰半徑。轟6K採用俄式D-30KP-2渦扇發動機,雖說速度並沒有大的提高,估計為巡航時速為900公里,最大航程達9000公里左右,續航時間達到10個小時。如今再增加空中加油能力,那麼就可以掛載更多的彈藥起飛的能力,只需要在空中補加燃油即可。它的最大航程應達到12000公里以上。
圖博館
上述兩種彈道導彈,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對東南亞、韓日、美國駐西太軍事基地進行導彈打擊,有能力對航行於西太平洋的美國航空母艦編隊進行遠程打擊。這種新型武器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振動。美國海軍的一些官員曾表示:“如果從單獨的技術性能來看,東風21D和東風-26並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軍事武器,但這兩種導彈的綜合作戰能力具有革命性,甚至可能影響到中美太平洋較量的勝負。
反艦彈道導彈只是整個反艦彈道導彈作戰系統的一部分。隔著幾千公里,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就準確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艦,這顯然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一個龐大先進的系統予以支撐。如果粗略地劃分,反艦彈道導彈系統是由以下4 個部分組成:導彈武器、發射平台、信息獲取平台、通訊/ 指揮系統。
要實現在數千公里外打擊敵人的航空母艦和各種戰艦,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發現航母,並能夠連續跟踪其航跡,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根據中國遠程導彈武器所需的目標指示刷新率,以強敵航空母艦為目標進行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需要保持45分鐘甚至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其中高分靈巧成像衛星在軌16顆,已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至4小時內數據更新。
例如我國在2012年11月發射升空的環境減災衛星HJ-1C雷達星和新技術試驗衛星,其星載雷達具有條帶和掃描兩種工作模式,該衛星的單視模式空間分辨率可達5米,4視模式為20米,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以多視模式為主,具有實時成像和實時傳輸能力,東風21D的目標指示雷達呼之欲出。不過環境-1C是我國首顆“民用”雷達衛星,主要用於環境減災,農作物估產。
圖片:東風-21D視角下的美國核航母編隊
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輻射出的電磁信號進行連續監測,可以提供艦隊目標的初始航向和速度,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搜索航母艦隊機動目標。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正在建設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SAR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以在重點海域實現半小時至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再加上大型電子偵察艦,遠程電子偵察機,超遠程岸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組網偵察,中國能夠將偵察和定位航母的目標信息刷新率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圖博館
中國造世界最強反航母體係 將用36顆衛星定位美航母2017.02.24 新浪軍事
在1996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在台灣海域部署了2艘航空母艦,給了中國軍隊極大刺激。
二十年來,中國對擊沉強敵的航空母艦極為痴迷,並為此打造了一個世界最強大的反航母體系。
這是一個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打擊和作戰效果評估於一體,以打擊水面、水下目標為作戰目的的完整對海防禦系統。這樣構建的海防體係可實現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較好的抗毀性和靈活性。這套海防體係由指揮中心、探測單元、通訊系統、火力單元、效果評估單元構成,其中火力單元式海防體系核心作戰能力的體現,射程覆蓋了近、中、遠程、發射平台,涵蓋岸基、艦基、潛基、空基,可實現多平台協同作戰,全方位精確打擊。
這個大型製海武器系統,首先包括各種型號的導彈。
最為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東風21丁(DF-21D)反艦彈道導彈,是我國專門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的,用於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導彈。其目的是防止美國航母介入東太平洋爭端,是一種反介入武器,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海上非對稱作戰“殺手鐧”武器。2011年7月解放軍首次對外國媒體表示中國正在研製東風21D。該導彈的射程25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約2500~3000米/秒,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約須20分鐘。導彈使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最大探測距離80公里,雷達搜索扇面30°。2014年1月導彈試射照片曝光,僅在2015年就實彈發射過4次。
其次是東風-26,DF26是我國研製用於取代東風4,導彈長約14米,直徑1.4米,發射重量20噸,可攜帶1枚1500公斤的常規戰鬥部,或1~3枚核彈頭,導彈最大射程5000千米左右,足以覆蓋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關島等美國重要海空基地。除了執行核反擊任務之外,東風-26還可以對海上航行的中大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東風21D和東風-26,都應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自適應發射技術,要實現彈道導彈的野外隨機發射,就必須使用自適應發射技術,它包括懸垂發射筒和可延伸底座。這兩種導彈的套筒式自適應底座,一定給了美國軍隊很深刻的印象,這意味著東風21D和東風26有能力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對第一島鍊和關島以東的廣闊太平地區的美軍目標發動毀滅性打擊。
圖博館
國產航母未下水並非因刷漆還需鋪設上千公里長電纜2017.02.24 新浪軍事
從今年年初的網上曝光的一張001A型航空母艦的建造圖片上來看,在航母飛行甲板的中心地帶有一大堆黃色的滾筒,旁邊還搭了一個比較大的臨時簡易工棚(圖片紅圈處)。據造船業內人士介紹:這一大堆的黃色滾筒學名叫做“電纜放線滾筒”。
“電纜放線滾筒”是什麼鬼?我們知道一般船舶的電纜往往有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如此量大的電纜如何才能快速有序的敷設到位?如何才能保證工程進度和重要節點?這在船舶設計上必須考慮的非常細緻,於是就有了“電纜清冊”這個文件把不同規格,不同順序的電纜按照走向、長度、規格編制成冊,由專門人員根據這個清冊預先把電纜裁剪完畢,繞製在不同的專用電纜滾筒上然後才能上船敷設。
以美國航母為例,航母上裝有電話2000多部,裝配雷達發射機80多部,雷達接收機150多部,而雷達天線也有70多個,電纜總長度超過2000公里。而國產航母的各種電纜總長度可能至少需要有上千公里,業內人士介紹,上千公里的電纜敷設時間保守看法不會低於六個月,而由於航母內部各艙室的空間不大,施工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這樣工作的進度必然快不得。
該業內人士進一步介紹:從船廠開始敷設電纜這一點看,主船體部分的密閉實驗可以確認基本結束,電纜托架也已經安裝完畢並且檢驗合格,這都是敷設電纜必須的前提條件。為什麼呢?電纜一架設,船就等於可以通電運作咯!所以,船體的各項密閉條件必須合格啊!而據觀察目前甲板上的電纜滾筒數量應該只有全船電纜的十分之一左右,說明電纜最少還需要敷設四個月以上。
當一條船舶開始敷設電纜的時候,船舶的工程進度一般達到60%,而船舶下水時刻,其工作進度應該達到70%,這是科學規律,國產航母也不可能例外。只有當電纜敷設完畢,船舶上可以通電,機艙可以正常照明,為下水後的各項設備做好電力基礎保障之後,船舶的進度才能達到70%,具備各方面的下水條件。
所以說,用科學的眼光看“第一艘國產航母已經刷漆下水在即”的是真是假明顯也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而讀完本文,當有人問你國產航母將幾時下水,你也應該心中有數了吧!(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4/doc-ifyavvsk2977120.shtml
圖博館
但現在我們要考慮“微波武器”技術在中國海上“反介入”戰略上的運用,也就是在打擊敵方航母戰鬥群時,中國應如何使用這一技術。正如外媒分析的那樣,如果中國將“微波武器”技術搭載在大型無人機上,如“神鵰”、“翔龍”、BZK-005、“利劍”和“彩虹-5”等大型無人機,再輔以隱蔽接近的戰術,就能在足夠近的便於“微波武器”更好發揮效能的距離內,對於美軍的航母戰鬥群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實施“微波武器”攻擊。
如果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遭到“微波武器”的攻擊,那麼,“微波武器”必須通過航母編隊內艦艇的雷達天線、GPS天線、數據鏈天線和通訊天線等作為“入口”,只有讓“微波武器”瞄準這些部位實施攻擊,才能把高功率微波注入艦上的電子元件,從而起到燒毀或失效的作用。因為“微波武器”的作用距離一般都不很大,可能僅為數公里或十數公里,所以,必須依賴搭載平台的隱蔽接近才能發揮作用。就此來看,一方面是使用導彈作為平台,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大型無人機,這樣才能保證在特殊戰術下高速接近目標,從而在所需距離內適時讓“微波武器”發揮作用。如果在“微波武器”把敵人的武器平台的電子設備燒毀後,再使用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發起攻擊,那麼,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威脅將更大,甚至將使其完全沒有對抗能力。當然,失去作戰能力的航母也可以俘獲,那將是個很不錯的戰利品。
不過,據報導美國也在研發“微波武器”,只不過美軍主要是研發進攻性的技術,目前似乎較少研發防禦性的技術。因此,中國如今披露“微波武器”打靶試驗成功,並獲得國家級科技大獎,顯示中國今後有使用此類武器的能力。據稱,在珠海航展上,中國已開始對外推銷警用WB-Ⅰ型防暴拒止“微波武器”系統,這款非軍用防暴拒止系統的有效範圍為80米,但增大功率後,範圍能擴大至1公里。該裝備能夠發射微波波束,用於加熱犯罪或暴恐分子皮膚上的水分子,使其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從而放棄犯罪或者停止行動。就此來看,中國在軍用“微波武器”技術方面,應該具有很高的水平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5/doc-ifyamkzq1319458.shtml
圖博館
中國又一反航母利器曝光 不用東風21D照樣摧毀美艦隊
“中國科學家正在發展一種新的戰爭規則改變者”,英國《每日星報》網站2017.2.12稱,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最新的射線武器技術可以在不射出一槍一彈的情況下,癱瘓對手的坦克集群,擊落空中戰機甚至摧毀整支艦隊。美國現代戰爭專家彼得•沃倫•辛格介紹了這種可怕的新武器裝備,“中國科學家們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微波武器'技術,可以毀傷作戰平台的電子設備,導致其燒毀或死機,對敵方造成毀滅性打擊”。對於現代戰機、坦克、水面艦艇和導彈等武器平台而言,電子裝置被毀,基本就喪失了戰鬥力,就會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囚籠。在打擊敵方的航母戰鬥群時,中國今後甚至不用使用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就能讓其失去戰鬥力。
好傢伙,星球大戰中的超級武器來了,這是英國媒體對中國武器的報導。所謂“微波武器”,實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定向能武器”中的一種,這種武器通過對某一方向發射高功率微波,能使敵方的電子設備或有電子設備的平台因瞬間超負荷而被燒毀失效。比如,美軍的核潛艇向中國某設施發射一枚BGM-109“戰斧”導彈,中國新近披露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高功率微波反導系統在捕獲這枚導彈的飛行軌跡後,就可以通過高增益天線定向輻射高功率微波“瞄準”目標,並使用較窄的波束聚焦能量,以便在導彈外殼或者透過非金屬殼體在彈內金屬物上形成高強度微波,從而使彈內微電子原件瞬間數十甚至數百倍超負荷而完全失效或者燒毀因此成為廢物。
當BGM-109“戰斧”導彈的精密電子原件失效時,其便不能命中目標,甚至也不能爆炸,所以就成為一個最終以拋物線墜落的鐵疙瘩。同理,如果命中的是一架F-22、F-35、B-2或其他戰機,其下場也是如此。但上述探討都是防禦性的,也就是中國研發的“微波武器”技術主要考慮的是反導,用來攔截敵方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先進戰機,而不是進攻作戰。
圖博館
簡氏稱遼寧艦3天就需補給一次難以與美核航母匹敵2017.1.7新浪軍事
英媒稱該艦是專門為中國航母編隊作戰補給而研製的,滿載排水量4.5萬噸,配備多個補給門橋,可以為航母編隊提供艦艇燃料、航空燃料和乾貨補給。901型補給艦擁有四台QC280燃氣渦輪機,每個功率28MW,可使航速達到25節,明顯優於目前解放軍的主力補給艦——903型綜合補給艦,能夠滿足航母編隊航速要求。
如果遼寧號進行長時間最大航速航行和組織高強度密集飛行的話,其自身攜帶的燃料和彈藥不足以滿足長時間作戰需求,可能3~4天就需要進行一次補給。
而美國的核動力航母由於使用了核動力,並不需要對艦艇燃料進行補充,一次補給後可以支持一周左右的高強度作戰需求。
美國在其補給艦上最新裝備了“重型海上補給系統”(Heavy UNREP),以替換已經沿用40多年的“標準強化補給停靠方法(STREAM)”。其原因就是因為老補給系統對一艘航母進行補給時耗時過多,並有5700磅的重量限制,更重的東西就不能在海上進行裝載,而且老式補給系統只能在3級海況以下作業。
換新的美國補給艦可以在5級海況的情況下進行1.2萬磅物資的裝載補給,可以運送現有倉庫中比較重的東西,比如說飛機發動機或者重達9000磅的攔阻繩等,並極大地提升了航母補給的效率一倍,縮短了補給時間。
由於遼寧號是在前蘇聯瓦良格號基礎上改裝而成,因此不能過分要求,而且在補給設備的研製上也不能去抄蘇俄經驗。在整個蘇聯時期,紅海軍只建造了一艘快速補給艦——1833型,而且也非常不成熟。這導致了現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出海巡航時後面不得不跟著一長串油船和乾貨運輸船,補給效率非常低下。
在航母補給上,還是必須向航母應用經驗最豐富的美國海軍看齊。(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就遼寧艦目前的活動範圍,目前局限於中近海域,離陸地近補給線很短。而美航母遠是海作戰,相對來說遼寧艦的三天一補給比美艦一周一補給還方便。外媒這種報導跟廢話沒啥區別!
說的對,中國確實差美國幾條街,不過說的也完全是廢話,中國打的就是非對稱作戰,而不是要到太平洋上跟美國航母大戰一場,遼寧艦的能力,依然能夠對周邊小國有效威懾,特別是南海,如果美國要到南海東海台海來,那中國就是用導彈伺候了,不會用航母對你的航母.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7/doc-ifxzkfuh5927046.shtml
圖博館
中國對付美航母有何手段 10枚東風21齊射可一擊必中2017.1.7 新浪軍事
著名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當被問及美國航母來南海,中國該如何應對的時候,回答說:對付美國航母編隊,除了我們的航母戰鬥群外,我們還有其它手段。這裡我們不妨回憶一下2016.11.28,央視公開報導的10枚東風-21齊射的畫面,中國對於美國航母的南海之行早有預料,未雨綢繆,事先展示出對付美國航母其它手段中的一種——這就是反艦彈道導彈飽和攻擊。
多彈協同飽和攻擊對於反艦彈道導彈有多重要?航空母艦作為一個長不到400米,寬不到100米,面積2萬多平方米(相當於3個足球場),正常航速18~20節(30~40千米/小時)的艦船,在汪洋大海中可謂滄海一粟,使用單枚反艦彈道導彈,即便有天基、空基等多種平台提供高精度製導,想一彈命中也有很大難度;同時,航母編隊有很強的對空防禦能力,對超視距反艦導彈的全方位立體化防禦系統日益完善,能夠以航母編隊體系方式組織對抗反艦彈道導彈,這會進一步增加反艦彈道導彈命中難度。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研人員研究出使用多枚導彈短時間內齊射,相互之間協調優化攻擊彈道,在同一時刻、以較近角度爭取同時高密集度命中同一航母目標,這會大大增加對航母的命中率,可以將命中率提高幾個數量級,達到一擊必中的絕對把握。
在飛行途中,各枚導彈按照要求調整彈道和姿態,經過大氣層外飛行後,進入再入段,此時,各枚導彈經過彈道調整,預計的彈著時間已經調整一致,即可以保證同時命中航母目標,而且,各枚導彈不但攻擊時間相同(誤差不超過一秒),而且攻擊角度誤差也不超過5°,彈道導彈再入攻擊角度越陡峭,且多彈攻擊角度越相近,航母的防空武器系統瞄準和攔截愈加困難。根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當同時參加飽和攻擊的反艦彈道導彈超過7~10枚時,航母注定難逃一劫。而且由於航母編隊其他艦艇之間編隊較為密集,因此也有可能同時遭受打擊。
中方公佈東風-21齊射,意味著我火箭軍部隊完全具備東風-21D多彈協同飽和攻擊航母的能力,充分錶明除了遼寧號航母編隊以外,在南海這個主場,我們有的是手段來招待前來挑釁的美國航母編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07/doc-ifxzkfuh5951762.shtml
圖博館
回應
翔龍有沒有隱身能力不知道,但200KM的距離可是在鷹眼的控制範圍,標準的攻擊之下。翔龍平時偵察一下沒問題,就是其他偵察機也沒有問題,但戰時偵察監視問題可就大啦。
距離200KM?那還在人家艦隊防空導彈射程內,航母起降一家F18輕鬆就將其乾掉了!
他也不敢打呀,在國際海域,俄國飛機飛頭頂他都不敢打!就監視著讓你難受不挺好的.
如果真打仗你開架飛機靠近美帝航母試試? 老美航母的警戒圈在800公里,攻擊圈大概在400公里
中國新型飛艇可作導彈預警平台性能全球領先
中國首個軍民通用新型臨近空間平台“圓夢號” 2015-10-13日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成功放飛。這是全球首次具備持續動力、可控飛行、重複使用能力的臨近空間飛艇飛行。 “圓夢號”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體積達1.8萬立方米,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它採用3個六維電機螺旋槳,升空後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
據介紹,臨近空間是指距地球表面20公里到100公里之間的區域,是傳統航空空間和航天空間的接合部。由於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氣密度的影響,成為普通航空飛行器最高飛行高度和天基衛星最低軌道高度之間極為特殊的區域。
飛艇在軍事、科研、民用領域都有非常大的潛力。比如可以進行通信中繼、作為對地偵察平台和導彈預警平台,還可以進行天氣預報、農情監測等。目前,美俄等軍事大國都在大力研究臨近空間的相關技術,除了研究能長時間留空的飛艇外,高超音速飛行器也要利用臨近空間的相關技術,比如美國的X-51A和H TV- 2等,所以中國加速這一領域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關新聞
內蒙阿拉善50億建平流層飛艇「飛艇基地」 2014-9-25
中法合作研發 60噸級飛艇2015-7-4
美部署反导型雷达飞艇可上3万米预警 2015-2-9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DF-ZF(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圖博館
從技術數據來看,該機全機長14.33米,翼展24.86米,機高5.413米,正常起飛重量6800公斤,任務載荷600公斤。當巡航高度為18000米~20000米時,其巡航速度為75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5000公里左右,續航時間不低於30個小時。也就是說,從近岸的基地起飛後,“翔龍”能夠到達第二島鏈內外的海域或者中國整個南部海域,進行長時間的巡航,可以有效的連續追踪海上大中型目標,當然對於航母這類目標更感興趣。
雖然“翔龍”並非隱身機,但是其在設計時也是考慮了一些隱身因素的,比如其外傾雙垂尾、脊背進氣口、圓滑的機身、大量採用複合材料的機體蒙皮等設計,都可大幅減少雷達反射波的反射。在和平時期,“翔龍”不僅可以收集電子戰信息,也可以通過乾擾器影響敵方雷達和數據連接,更重要的是,該機除了乾擾敵方戰鬥機和導彈雷達以外,還可以在戰場上乾擾或者欺騙敵方轟炸機,預警機,無人機,甚至衛星,艦艇,陸基導彈之間的聯繫。當然,在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中,也會有其身影,那就是利用自身的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對於200公里距離上的航母編隊進行連續跟踪和監視。
一旦發生戰爭,“翔龍”就能在跟踪和監視敵方航母的同時,把敵方航母的動態數據通過數據鍊或通訊衛星傳輸給後方岸基基地,為東風-21D和東風- 26發射提供實時參數。而當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後,“翔龍”還可為其修正彈道數據提供更詳細的資料,甚至到了最後的目標鎖定階段,該機都能提供源源不斷的航母位置數據信息。當然,有人會說,難道美軍航母就能容忍“翔龍”機的存在?美軍當然不會,但是“翔龍”也並非單個投入,存在於不同空域不同位置的多架同型機,使敵人更難發現和對付。而在東風-21D命中目標後,“翔龍”還可為後方指揮部門提供戰果評估數據,以便確定是否繼續發射導彈。
毫無疑問,“翔龍”的服役,將會令中國的海上信息掌控能力獲得極大改善,有利於中國海軍對第二島鏈內外的海空動態數據進行最及時的更新。“翔龍”無人機與地基天波雷達、空警-500預警機以及海洋監視衛星的有效結合,將能使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變成一個完整閉環,並能夠通過東風- 21D和東風-26,鷹擊-18和鷹擊-100反艦導彈等打擊手段,組成強大的威懾力量。(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圖博館
回應
作者對前沿軍事科技的了解還是有欠缺。這次珠海航展的67架無人機編隊飛行的軟件已經開始應用,據了解這次嘗試的是偵查編隊,下面還有戰鬥編隊的軟件,還有轟炸編隊的軟件和大型綜合防禦軟件。如果能夠綜合應用,加上人工遙控,這是啥概念?
怎麼不可以呢?不是可以編程飛行嗎?早起飛的多轉幾圈等著不就一起抵達了?
以前無人機確實沒有編隊飛行能力,現在可以有了。央視前些天剛放過我國創造了無人機編隊飛行數量記錄。
黑壓壓一片片,鋪天蓋地絕對是可能的!分別從數十個機場起飛,在空中再集結編組,然後黑壓壓一片片,鋪天蓋地撲向目標!這種技術現在就有的!
一個電子攻擊,切斷指揮聯絡信號,一大片無人飛機就像蒼蠅一樣掉下來,這也很壯觀。
你已經2的語無倫次了,干擾點子信號這種設備,必須有距離的。只要在自殺機通過機載雷達鎖定目標,就無需中央控制。飛機自動控制,撞中目標了。。
2貨,飛行中不要飛行控制?你只是接近目標時鎖定,你雷達能看多遠?還全程都自主飛行了,有這麼先進麼?
我去,你剛剛從沙漠回來嗎?還是你科幻片看多了?要想電子攻擊要多少距離內才可以實施你想過沒?你以為現在的雷達那麼好攻擊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09/doc-ifxypipt0654560.shtml
中國翔龍無人機可在200公里外連續跟踪監視美航母
美軍有RQ-4 “全球鷹”,中國有“翔龍”,該機可能部署在中印邊界或者中國南部和東部海域,還能用於引導東風-21D攻擊航母。據《印度時報》2016.12.8發表一篇題為“中國軍方將裝備無人間諜飛機實施情報偵察和電子乾擾”的報導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按計劃列裝能夠沿其陸上邊界或深入海洋進行偵察、信號干擾和數字戰爭的無人機。“翔龍”這類長航時無人機的一個主要運用方向就是和平時期的高空戰略偵察、監視。實際上,在戰爭時期,“翔龍”的一個重要作用確實是在有關海域搜索、發現以及長時間監視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目標。這就為“東風-21D”提供目標指示奠定了基礎。
自從“翔龍”問世以來,人們就對其奇特的外形和直逼美國 “全球鷹”的性能猜測不已,而對於其可能成為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上重要的一環,也是興趣盎然。
圖博館
退役殲6改裝的無人攻擊機,相當於一枚1500公斤的戰鬥部、射程600公里左右、航路比較固定、能夠低空地形匹配飛行的巡航導彈。可以攻擊敵人的地面固定目標,如機場、軍港、指揮中心、導彈發射陣地等等。這種由戰鬥機改造而成的無人機還可以擴充多種用途,比如裝載水雷後,該機可在敵方防空火力密集水域和港口進行無人航空布雷。該機還可以充當無人偵察機,或者在作戰時充當誘餌機,引誘敵方暴露雷達和導彈陣地,或損耗敵方的防空導彈,讓解放軍的主力戰機增強打擊效力。
儘管解放軍改裝殲6無人攻擊機的項目很成功,但數量並沒有網上傳說的數千架那麼多。根據2011年至2015年的衛星圖片顯示,位於廣東和福建的殲6無人機基地,只有數十架殲6無人機停放在跑道上,考慮到幾個基地機庫機煲的容納數量,空軍在前沿部署的殲6無人戰機的總數量也就在三四百架以內,遠沒有上千架那麼多。
其次從空軍保障能力看,由於殲6無人機是戰鬥機改裝而來,起飛前的維護、檢測、加油等等的保障都與現役戰鬥機別無二致,例如空軍一個團級場站能保障兩個飛行團48架戰機的作戰任務,那麼一個無人機基地的最大出動數量也就是50架左右,這還要保障其他有人機部隊的作戰任務。由於殲6無人機沒有編隊飛行能力,所以只能單架放飛,按照最小放飛間隔3分鐘計算,每個基地在一小時內的放飛架次只有20架,50架殲6無人機需要2~ 3個小時才能全部放飛。起飛後的殲6像巡航導彈一樣各自飛向目標,無法形成密集的波次打擊。《漢和防務評論》根據2011年福建某基地的衛星圖片,數出了至少55架,這與該基地的保障力量比較相符。
殲6無人攻擊機是為了軍事鬥爭準備而研製的應急產品,改裝比較簡單,由於造價限制,不可能應用昂貴的激光慣性導航和東風10那種高級地形匹配輔助導航系統,所以殲6無人機的攻擊性能並不太高,很容易被攔截。在我軍察打一體無人機和各種巡飛彈、遠程導彈大量服役以後,殲6攻擊無人機將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一線。
解放軍沒有能力讓上千架殲6無人機在一次戰役期間飛過去,地球上也沒有哪個國家的空軍有這個能力,就是美國也沒有,因為不可能有數百個無人機控制通道,以及規劃數百架無人機共同作戰的航路規劃能力。所以國內外媒體和網絡間渲染的解放軍擁有幾千架殲6無人攻擊機,戰爭開始以後會有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片,鋪天蓋地的殲6無人機群沖向敵方。這種畫面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裡。(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圖博館
二是拆解回收。退役殲6中狀態較差的將被拆解,回收金屬。這也是各國空軍退役戰機的主要歸宿。空軍退役戰機的發動機可以經過維修增壽以後用於民用,例如風力消防車,風力清雪車等等,每架飛機還可以回收到數噸數十噸的廢金屬。
三是對外贈送。進入博物館當展品,雕塑紀念碑,在其他擔負愛國主義教育任務的地方繼續發揮餘熱。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空軍僅在五年內就向北京大湯山航空博物館等單位贈送了上百架退役飛機。
四是改裝為靶機。殲6作為戰鬥機飛行性能良好,殲6退役飛機部分狀態較好的還有剩餘壽命,改裝成靶機可以有效提高現役飛行員的實戰能力。可以模擬飛機、導彈飛行狀態。用於鑑定各類航空兵器的性能,供戰鬥機飛行員,或為高射砲、地空導彈、雷達操縱人員演練和打靶。這種以退役戰鬥機改裝的靶機在國外被稱為全尺寸靶機(FSAT),美國空軍曾經用現役戰鬥機改裝過十幾個型號,包括QF100,QF-4,甚至QF- 16和QF-18。
中國在最初將退役的殲-5改造為靶五乙取得良好效果後,就研製殲-6無人靶機。1995年殲-6無人靶機首飛成功,讓成千架退役殲-6變廢為寶,成了超音速無人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還積累了大量經驗,為中國研製新一代大型尖端高速無人機打下了基礎。
2015年央視曝光中國金頭盔飛行員蔣佳翼駕駛戰機實彈演習,殲11對目標發射中距導彈,將殲6無人靶機凌空打爆。除了退役的上千架殲6,空軍目前還保有八九百架殲7殲8系列機,正在以每年近百架的速度退役,所以這些退役飛機的一部分改裝成為靶機,夠空軍打靶幾十年了。
五是改裝為無人機。也就是傳說中的殲6“自殺飛機”,退役殲6在技術上可以改裝成無人攻擊機,大批改裝的殲6在戰時能對敵人空防造成很大壓力。中國空軍裝備的殲6作戰飛機在2005年開始大規模退役,到2010年完全退役。從本世紀初開始,空軍啟動了殲-6改裝為作戰無人機的項目。主要改裝是機砲武器系統,取消了副油箱,瞄準具航電系統,彈射座椅,氧氣系統。機翼下安裝六個掛架,可下掛2~6枚250公斤口徑的航空炸彈。改裝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改進自動駕駛儀,增設地形匹配導航系統。
圖博館
我軍3千架殲6改無人機攻台純屬謠傳其實只有300架 2016.12.09新浪軍事
從2010年6月12日開始,國產殲6戰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六年來國內外網絡上就不斷有該機改裝為無人攻擊機的報導,尤其是美國蘭德智庫在2013年推出一份分析報告,聲稱解放軍數千架殲6被改造成為大型無人機,可攜帶對艦、對地攻擊武器實施無人作戰。在2016年10月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也刊文報導,解放軍空軍在福建和廣東的兩個機場部署了大量的殲-6無人機,用於對雷達站進行攻擊,為此還修建了連體式機庫。漢和同時還稱,不要以為殲-6無人機是老舊系統,實際上殲-6無人機是一個高科技專案,備受空軍重視,因為殲-6數量相當龐大,可派上新用場。解放軍在兩大無人機基地附近,都部署了地對空導彈。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麼?
我們先看看國產殲6的歷史,殲-6曾威名赫赫,光輝的歷史就是新中國空軍的歷史,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殲6和紅旗2共同支撐起中國國土防空網。它是中國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其個頭小、重量輕、推重比大,因此機動性非常好,近距離空戰性能優越。殲-6是根據蘇聯米格-19仿製和發展的,1958年開始研製,1964年首批交付,一直到1983年停產。殲-6推重比達0.86,中後期改進型全機推重比更是高達0.988,因而擁有非凡的爬升率,可以在1分06秒內爬升到10000米高度,比同期的美國早期作為空優戰機使用的F-100要強。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僅1964年到1968年,殲6先後擊落包括RF-101A、F-104C、QM-147G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F-4C、RA-3D、A-6A等機型的21架敵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同時殲6是當時中國航空工業能夠拿出的最好的機型,是最符合當時中國國土防空理論的機型,也是一款成功的機型。創造了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最長、戰果最輝煌的機型。在解放軍空軍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殲6在中國空軍退役後,主要有以下幾個歸宿:一是封存。退役殲6狀態較好的將被封存,未來戰爭中可以隨時啟用重新擔負作戰任務,目前大部分退役殲6都被送到位於河南魯山的空軍編余飛機儲存中心,這是亞洲最大的退役飛機封存中心,採用我國自主創新的飛機氣相封存技術,類似於為飛機罩上“保鮮膜”,儲存了上千架退役飛機。由於現代空軍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退役戰機很難以老舊狀態重新上戰場,所以這些封存的飛機只是理論上具有後備作戰能力。最終的結局還是以拆解為主。
圖博館
它所追踪的目標可不是什麼人員,而是大型海上目標,或者說,航母。以現代航母的個頭,位於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也足以憑藉50米的分辯率將其從大洋中找出,實際上它可以輕鬆偵察太平洋上油輪大小的目標,美軍航母的全球調動可盡為其掌握,至於高一、二號分辯率達到1米以下,可以搜索到千噸級別以上的水面艦艇,以及大型飛機的調動也盡可為掌握。
只要能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就足以為我軍的反艦彈道導彈攻擊提供目標情報,也許僅靠高分四號一顆衛星就可以引導東風-26和東風-21D導彈攻擊,更不要說,還有分辯率更高的高分一、二號。如果能經過衛星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在軍事上的意義就非常大了,這屬於一種軍事優勢,實際上,已超出這一要求,鎖定大中型水面艦隊基本不成問題了。
不久前,我們就公佈過一段,中國吉林一號衛星跟踪大型客機的視頻,它的分辯率只有1.3米,與0.1米分辨率的衛星相比,畫面確實不夠清晰,但是也足夠證明,我們可以利用衛星跟踪大型空中目標,這個意義就更加巨大了,事實上,隨著中國衛星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是越來越大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4/doc-ifxxsmif2997947.shtml
圖博館
它所追踪的目標可不是什麼人員,而是大型海上目標,或者說,航母。以現代航母的個頭,位於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也足以憑藉50米的分辯率將其從大洋中找出,實際上它可以輕鬆偵察太平洋上油輪大小的目標,美軍航母的全球調動可盡為其掌握,至於高一、二號分辯率達到1米以下,可以搜索到千噸級別以上的水面艦艇,以及大型飛機的調動也盡可為掌握。
只要能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就足以為我軍的反艦彈道導彈攻擊提供目標情報,也許僅靠高分四號一顆衛星就可以引導東風-26和東風-21D導彈攻擊,更不要說,還有分辯率更高的高分一、二號。如果能經過衛星鎖定航母的位置,那麼在軍事上的意義就非常大了,這屬於一種軍事優勢,實際上,已超出這一要求,鎖定大中型水面艦隊基本不成問題了。
不久前,我們就公佈過一段,中國吉林一號衛星跟踪大型客機的視頻,它的分辯率只有1.3米,與0.1米分辨率的衛星相比,畫面確實不夠清晰,但是也足夠證明,我們可以利用衛星跟踪大型空中目標,這個意義就更加巨大了,事實上,隨著中國衛星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是越來越大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4/doc-ifxxsmif2997947.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打造衛星偵察網分辨率0.5米能看清美航母2016.11.14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中衛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至於美軍有過:“失去衛星就無法作戰”的評價,往往越先進的裝備對衛星越依賴,衛星所能發揮作用之中,人們一般關注導航定位與通信聯絡,其實偵察更重要,衛星偵察為主要的情報收集手段,其中之一:高分分辨率光學成像偵察衛星,目前最好的是美國的鎖眼偵察衛星,其鏡頭口徑為3米,焦距27米,可以實現最高分辨率達0.1米。
中國也擁有自已的“鎖眼”,那就是高分系列遙感觀測衛星,屬於“高分專項”工程,為非常龐大的遙感技術項目,由“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至少個7個型號組成,其用途與性能各不相同,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擔任則統觀全局的角色,高分五號負責大氣環境監測,屬於一個輔助角色,一,二,三,六號星負責對目標進行拍照,高分七號則為立體成像衛星,屬於對目標進行精確測繪的。
高分系統的規模大,打造起來也是費時費力,不算前斯的研發工作,僅發射工作來說,“高分一號”衛星于2013年4月26日發射,其它衛星則計劃於2020年前發射並投入使用。但是它的建設卻是物有所值。
中國高分專項系列衛星是互為補充,互相協作的,為軍民兩用性能,在非軍事領域應用廣泛,軍事領域則非常重要,主要為中國提供戰略戰役級的情報,一旦建成,將讓中國擁有軍民兩用的衛星偵察網。
也許有人說,美國的技術太先進,已經能實現0.1米的分辯率,目前中國的高分衛星只能提供1米級的商用衛星圖片,軍用級別的分辨率也許已提高到0.5米,與除美國以外的國家基本一個水平。
既然中美差距相當大的,那麼這個系統建造就沒有意義--單純地參數對比結果。中國打造這一系統背後的戰略考量是大有文章的,不是追求與美國比分辯率更高,而是試圖建立一個由多枚衛星組成的偵察衛星網,它是否有意義,不是看它的性能參數是否能與美國同類衛星比,而是看它能否完成任務看清航母。
圖博館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目前的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在10月27日的央視《軍事報導》裡,055垂發系統單位的截面積達到850x850毫米,最大安裝深度為9米。
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設計年代不同。美國MK41研發於上世紀6、70年代,主要目的是配合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宙斯盾系統,搞出一套能連續向整個360度方向內來襲的空中目標連續、快速射擊的防空導彈發射系統,以應對飽和式攻擊戰術。
因此在當時,MK41雖然也很注重兼容對於其它彈種、特別是對地對海攻擊導彈的能力,但主要的考慮還是滿足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要求,沒有進一步採用更大的發射空間設計。這主要是考慮到導彈垂發系統的體積和重量控制要求,要照顧到一些噸位不那麼大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設計。
實際上即使是MK41,體積和重量對於輕型軍艦也非常夠嗆了。因此美國後來又推出了縮水型的MK48,它只能發射一些長度短得多的導彈——比如戰斧導彈就不行了,但能夠安裝在輕型軍艦上,並廣泛出口給美國的盟友國家。
美國海軍的導彈性能發展上,後來遭遇到了來自MK41比較嚴重的限制。比如從長度上說,標準2-Block4增程型就出現了因為超出MK41容納極限,不得不被迫放棄的情況。而在發射單元的直徑上也有類似情況,後來MK41為了提升導彈發射數量,在一個發射單元中裝填4發ESSM近程防空導彈;但是由於總的直徑有限,ESSM不得不採用細長的彈體設計,由於發動機直徑不足,其加速性能和攔截能力受到很大拖累。
而中國是在2000年以後啟動的,對於MK41等成熟的垂發系統優缺點都看的比較清楚。中國新垂發系統擁有3.3米、7米、9米三個安裝深度的規格,每個發射單元也根據導彈大小,選擇1-4發的發射能力。這樣就可以根據艦艇的作戰任務定位和噸位,結合發射單元數量,靈活的選擇最為合適的發射系統設計。(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6/doc-ifxxnety7463387.shtml
圖博館
翔龍無人機已換發動機匹敵全球鷹 可24小時監控釣島2016.10.19 新浪軍事
近日網上出現國產翔龍無人機的圖片,可看翔龍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即將裝備部隊。
最初翔龍配備的是國產WP-7發動機,重量大、油耗高,量產型翔龍配備是國產3200公斤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與全球鷹配備的AE3007H渦扇發動機相差無幾,根據珠海航展的消息,翔龍性能將會達到或者接近全球鷹的水平。
由于翔龍可以執勤高空較高,可以配備較大孔徑的合成孔徑雷達,因此其雷達視距較遠,達到200公里以上,以每個掃描條帶寬度為10公里計算,每個小時可以掃描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一天下來就可以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可將釣魚島周圍海域掃描一大半,這樣我方就可以知道對方在釣魚島及附近海域的活動、兵力佈署情況,從而做出應對之道。(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監視美航母為東風21D/26裝上天眼
翔龍機翼的外形非常獨特有學問,比美國的全球鷹機動性更好(機翼得到加強可做較大的機動)。希望美國別“山寨”我們的設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9/doc-ifxwvpar8450360.shtml
全球鷹“裝置一台AE3007H渦扇噴氣發動機 為什麼這麼省油?
為什麼RQ-4裝置一台勞斯來斯AE3007H。RQ-4空重12.1噸,有效載荷900公斤,飛行可達2.6萬公里,可從美國本土飛往全球任何地點。因為AE3007H是高旁通比的雙轉子的軸流渦輪風扇,省油的原因有:1.風扇是寬弦設計的 2. 5級可調靜子葉片 3. 環形燃燒室 4.全權數字控制系.
國產新型渦扇發動機年底完成用於新舟客機
我國大型客機發動機項目主體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總經理張建2009-08-26說,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200公斤推力級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樣機,可用於新舟系列渦槳支線客機和公務機。
中國首架國產支線客機客座率超90%
成都航空公司副總經理張放2016.9.29說,中國首架ARJ21運營三個月,累計商業載客運行35個飛行日、70個航班,客座率90%以上,銷售及收益水平良好。第二架ARJ21將首先與首架機執行同一航班航線,之後再根據資源配置及發展戰略擇機開闢新航線,滿足更多旅客出行需求。
相關新聞
日本國產支線客機難產正面臨第5次推遲交付(圖)2016.10.2 新京報
圖博館
捕食者最快只能飛到215公里/時左右,彩虹-5能飛到320公里/時左右。巡航速度上,彩虹-5的160~220公里/時也比捕食者的130~165公里/時更快。這都代表著該機在快速反應能力上,要比捕食者強得多。
最後是航程,捕食者最大航程是3700公里,彩虹-5直接達到了6000公里,即使掛滿彈藥也能飛3000多公里。
專家稱中國的「翔龍」無人機媲美全球鷹,美國開始慌了?
2016.7.15,美國月刊雜誌《PopularScience》報導,中國「翔龍」無人機正在大批量生產。據介紹,「翔龍」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機身全長14.33米,翼展24.86米,機高5.413米,正常起飛重量6800公斤,任務載荷600公斤, 巡航高度為18000米~20000米,巡航速度大於70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2000~2500公里,續航時間超過10小時,起飛滑跑最短距離350米,著陸滑跑距離500米。
相較美國「全球鷹」,「翔龍」採用新穎的菱形聯翼設計,將前後翼連接成一個菱形框架,大大提高了無人機的穩定性、抗墜毀能力和抗顫振,而且還可減小飛行阻力,增加無人機的航程。這在中國飛機設計史上是一個大膽的突破。
但是「翔龍」採用一台老式無加力渦噴-7發動機,耗油率高達0.98克·牛/秒,不過優點是推力強勁,推重比達到0.56,使得「翔龍」爬升到20000米巡航高度的時間降低(「全球鷹」從地面起飛到爬升到19000米的工作高度需要80分鐘以上,而「捕食者」爬升到8000米高度就需要60分鐘)。因此,「翔龍」具有更好的使用靈活性。
未來,「翔龍」換裝先進低油耗的WS-15渦輪風扇發動機(WS-15最大加力推力可達18千牛(楨:180?),但還是遜於「全球鷹」AE-3007H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35千牛,有著出色的油耗性能),留空時間將有可能提高到20~24小時,有效載荷也將達到900公斤以上。
「全球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機身長13.5米、高4.62米、翼展35.4米,其翼展與波音747相當。最大起飛重量約12噸,可裝載超過7噸的燃料,最大航程達20000多公里,巡航速度約600公里/小時,可持續飛行35小時以上。在距離基地2000公里處,「全球鷹」可在18000米高度滯空24小時,進行長時間持續監控。
圖博館
有軍事專家對“迷彩派”稱,電子戰無人機及其作為無線電電子戰裝備的運載平台,其使用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復雜的、不斷變化的作戰態勢情況。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戰無人機將會加載越來越多的先進的傳感系統,成為未來信息化戰場上理想的作戰平台。雖然中國目前已經開展了多種型號的新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研製,但有一個短板卻不能忽視,那就是中國國內航空動力技術儲備目前主要集中在常規戰鬥機用渦扇發動機領域,還沒有一款能夠全面滿足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作戰使用需求的渦扇發動機。因此國產無人機和國外無人機相比,即使外形尺寸相差不大,但在升限、最大載荷、最高速度等方面仍然和美國等航空強國有著一定的差距。(作者署名:迷彩派 )
回應
話說我想起了一些噴子大罵彩虹4垃圾,續航,載重等等指標都比捕食者差!其實吧,一架捕食者能買10架彩虹。彩虹的要求就是:買得起,用得起,消耗的起。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7/doc-ifxwvpar8232345.shtml
中國彩虹4無人機指標力壓美軍捕食者 前途無量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2014.8.29開幕的天津國際無人機展上,中國彩虹四號(CH-4)察打一體無人機實機亮相,這款與“翼龍”無人機同樣被稱為“中國版捕食者”的無人機,引發了激情圍觀。
據介紹,彩虹四號,最大起飛重量1330公斤,最大載荷345公斤,最大升限8000米,最大續航時間38小時,最大航程3500公裡。
彩虹四號機體結構80%以上採用了復合材料重量輕,採用大展弦比設計和變矩恆速螺旋槳,機身長度不足9米,而翼展達到了18米,非常省油,長長的機翼裡裝著大量的汽油,可以飛很長時間。
美軍MQ-1“捕食者A”的有效載荷204公斤,總重1020公斤,翼展15米,這些指標以及升阻比、載彈量、載油量都比彩虹四號要小一些,“捕食者”的續航時間達40小時。
完勝的捕食者!詳解中國最新彩虹-5 2015-09-16
彩虹-5長得和彩虹-4、捕食者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到底好在哪?對比一下捕食者MQ-1型,捕食者長8.22米,寬14.8米,彩虹-5長寬則分別達到了10米多和20米多,要大出很多。另外,捕食者有效載荷只有204公斤,只能帶兩顆地獄火級別的飛彈或者6枚格里芬級別的小飛彈,彩虹-5則達到了450公斤,可以帶8枚與地獄火相當的AR-1型飛彈,掛載格里芬級別的飛彈更是能掛到20枚。
圖博館
中國最新翔龍電子戰無人機量產兩架已亮相機場(圖)
2016年7月,中航工業貴飛公司公佈的一張車間圖片中,出現了一架被稱為“翔龍2.0”的新型電子戰無人機,當時就有媒體分析稱,該機的公開可能代表著其已經開始量產。10月16日,有國外媒體公佈的兩張衛星圖片顯示,至少有兩架“翔龍2.0”已經同時出現在某地的機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該機可能已經量產的猜測。
公開資料顯示,翔龍系列無人機採用了獨特的前後翼連接的“聯翼佈局”,這種設計具有升力係數高、升阻比高、結構重量輕和裝載能力強的特點,其最大優點是既保持了常規大展弦比機翼高巡航升阻比的優點,又克服了常規大展弦比機翼的結構缺陷。
有軍事觀察員根據對“迷彩派”稱,“聯翼佈局”的翔龍無人機在氣動佈局上是中國對無人飛行器技術的一次偉大創新,而其具備的電子戰能力則代表中國的軍用無人機應用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和領域。該觀察員稱,目前,電子戰已經由以往單一設備、單項領域的對抗向體係與體係對抗轉變,而傳統的電子偵察型無人機必然也會向著同時具備電子偵察、攻擊及防禦功能的方向發展。一旦中國的“翔龍2.0”電子戰無人機批量服役,可以對敵方進行連續持久的電子壓制和攻擊,實現在戰場上的全時間域覆蓋,並能和其他無人機、有人機甚至衛星等系統一起協同作戰,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戰鬥體系。除此之外,電子戰無人機還可以在非作戰行動中使用。
美國國防部認為,在未來的電子戰場,有人駕駛飛機和各種偵察型、作戰型、干擾型無人駕駛機將把通信和電子設施連結起來,形成一個無人機與無人機、無人機與有人機協同作戰的航空電子戰體系,實現對戰場全維監視建立對戰場電磁態勢的實時感知和電子攻擊。未來的戰爭中,電子戰的範圍更廣、規模更大、強度更高、進程更加激烈,它將成為未來信息戰場的核心和支柱,因此美國一直非常重視無人機的電子戰能力。
比如,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早在2013年就對大家非常熟悉的“捕食者-B”進行了電子攻擊能力方面的改進,使得該無人機可以執行電子戰任務,支援戰術攻擊飛機。此外,美國最新研製的隱形無人機“RQ-180”,除了隱形能力更強、可以執行偵察任務外,更有能力進行電子戰。此外,RQ-180配裝2台通用電氣的CF34發動機,動力比“全球鷹”無人機的AE3007H發動機還大。
圖博館
深度:中國賤賣巴鐵洲際導彈運載車單價僅500萬元
根據美國《防務新聞》的報導稱,在2016.6.29巴基斯坦對外展示的“沙欣III”型中程導彈後,外界普遍關心的不是“沙欣III”導彈本身的性能如何,因為這款導彈就是為印度導彈部隊量身打造的。普遍關注的是所承載“沙欣III”導彈的一體化三用發射車(TEL發射車)。這款發射車被外界認為是中國專門生產的WS系列16x16越野發射車。這款發射車據信已經落戶巴,使得巴自己擁有組裝這種先進一體化發射車的能力。不過巴本身也不是汽車工業強國,為什麼會裝備這樣一款在全世界都屬於頂尖設計的導彈發射車呢?
根據美國媒體採訪巴導彈專家稱,巴現在的導彈部隊策略是,在“沙欣3”之後不會繼續開發射程超越印度的遠程導彈,因為巴的最主要對手就是印度。印度現在擁有“烈火“”大地“等多個系列彈道導彈,有的甚至已經覆蓋到大半個地球了,但巴就一個目標,發展能夠對等摧毀印度核力量的彈道導彈武器就足夠了,而印度常年來也把巴的地對地導彈部隊視為最有力的對手,眼中釘肉中刺。而且巴現在的國防工業策略也是,必須要求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能夠在巴國內進行生產,最起碼是組裝線要在巴國內。顯然一策略是受到了,美國方面當年截留巴F-16那件事的影響。
“沙欣III“射程2500公里以上,長達17.2米,直徑1.2米,彈重達20噸。因此如果使用常規的卡車,例如印度使用商業卡車頭拖拽發射車,顯然極大的降低了通過性能。對於巴來說,要想確保戰鬥力,就必須保證發射車的生存概率:拉的出來、打得響、還跑得快是起碼要求,這也是為什麼選擇TEL發射車,意為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的意思,這類車以越野能力強著稱。
全世界現在能夠生產出這樣發射車的國家只有:俄、白俄、中國三家(美國現已放棄)。俄是絕對不會出口給巴,根據WS集團在2012年對外發布的公告稱,中國出口的WS51200型單車價格只有500萬人民幣,同樣對比民用級別的掛車,要達到這樣的指標也是千萬。可以說中國出口給巴的是“價廉物美”的絕對大禮包。因此,巴的參謀長曾近在2013年的時候專門到中國的廠家,感謝中國能夠出口這樣戰略級裝備給巴。(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14/doc-ifxwvpar8047616.shtml
圖博館
最新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高分系列衛星的第十顆,被稱為高分10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軌道高度為35786公里。之所以將其軌道設定的這樣高,主要有兩大考慮:一是這樣的高度十分安全,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反衛星武器能夠打得到;二是覆蓋面積廣,可全天候對所覆蓋的區域進行不間斷監視,不像一些低軌道衛星那樣有時間差。儘管因為軌道高可能導致分辨率較低,但是可以為其他衛星的精密跟踪提供及時的信息,所以高分10號並不是獨立的項目,該星在和其它低軌道高分衛星結合實施作業時,則各有專屬從而發揮出1+N>>N的最佳效果。
比如當西太發生危機時,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必然會適時出現,但為了安全可能會隱身於艦船或民船之中,或在平時很少出沒的地方現身,而中國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也會需要全部掌握其動向。根據很多報導的描述,中國祇需要幾顆高分衛星綜合觀測,就能充分定位那些長度為50米左右的海上船舶,並且在區分軍用或者民用之別後,就能重點對那些大型軍用艦船進行跟踪,而長度在300米左右的航母及其戰鬥群,則根本無法逃脫高分衛星的全天候有效跟踪。一旦需要,這些衛星將會為中國著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打擊明星——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提供目標位置數據,當導彈發射後,還可以提供持續的位置移動數據,最重要的是在導彈發起攻擊前的末端,高分衛星將為反艦彈道導彈提供敵方航母無干擾的準確位置信息,直至導彈最終準確擊中目標。但很遺憾,高分10號衛星在9月初的發射似乎沒有成功。不過,按照中國的習慣做法,衛星研發一般會有一顆備份星,那麼,預計第二顆高分10號會頂替上陣,但須等待新製造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到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圖博館
高分10號讓美航母無法擺脫監視為東風21D裝上天眼2016.10.04新浪軍事
中國對地觀測衛星技術以前算不上世界領先,但在國家製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後,在其中專門列出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中,有一個專項共計劃發射十餘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近日報導,前不久,中國發射了一顆代號為“高分10號”的衛星,這顆“衛星重約5噸,將前往的是高度為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據信,它是為監視在中國東部海域活動的美國航母而設計的,可以為中國發展的反航母彈道導彈提供目標指示。
據悉,中國謀劃的這個重大科技專項,主要將統籌建設基於衛星、平流層飛艇和飛機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由天基觀測系統、臨近空間觀測系統、航空觀測系統、地面系統、應用系統等組成,是一個很完善的對地觀測監視平台。如果這一系統與其他觀測手段結合,將使中國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可有效掌控中國周邊並能覆蓋大部分全球水域的實時偵察能力。
目前,已知的高分系列衛星共有10顆,已成功發射的分別是高分1號、高分2號、高分3號、高分4號、高分8號和高分9號。目前在軌運行的高分1號和高分2號均為光學遙感衛星,高分1號配置了兩台分辨率為2米全色/8米多光譜的高分辨率相機,觀測幅寬為70公里,同時還有4台分辨率為16米的多光譜中分辨率寬幅相機,幅寬達到800公里,實現了中高分辨率和寬幅成像能力在小衛星上的結合。而高分2號的全色和多光譜分辨率分別達到了1米和4米,兩者功能差不多,但後者分辨率更高。高分3號衛星是中國首顆分辨率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衛星,該星壽命長達8年,具備12種成像模式,涵蓋傳統的條帶成像模式和掃描成像模式,以及面向海洋應用的波成像模式和全球觀測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高分4號衛星取得多方面技術創新與突破:配置有目前我國口徑最大的面陣凝視相機、首次研製的大面陣紅外探測器,是中國第一顆也是當今世界上地球同步軌道分辨率最高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8號衛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顯然是通過太空相機對地面實施實時偵察的衛星。高分9號衛星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和高分1號和高分2號功能雷同,但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達亞米級,因此看得更清楚。而高分5號、高分6號、高分7號三顆衛星為高分辨率空間立體測繪衛星,目前還在研製中,將在2018年前發射。
圖博館
深度:中國為何公開東風21C實射場面威懾西太美軍2016.9.29 新浪軍事
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光明網、中國新聞等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了一名軍人的事蹟:火箭軍某新型導彈旅旅長李正連。
眾所周知,任何國家的戰略導彈部隊的訓練或演習的公開披露都有兩大目的,一是提高部隊實戰能力:二是對構成本國安全的目標對象進行有效戰略威懾。而東風-21C中程彈道導彈是東風-21的最新改型,將原來的核戰鬥部改為常規戰鬥部,採用末端雷達景象匹配製導主要用於打擊敵方縱深的海、空軍基地。
東風-21C導彈武器系統由導彈及其配套的地面設備組成。其中,地面設備包括導彈儲存、發射準備和發射所需的各種裝備和設施。據稱導彈全長10.7米,直徑1.4米,兩級固體發動機採用聚丁二烯複合推進劑和低合金高強度鋼殼體,發射重量14700千克,有效載荷為600千克熱核或傳統彈頭、子母彈頭。其最新改型通過加裝多種彈頭誘餌使反導系統難以攔截,而且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因而成為解放軍裝備序列中先進程度最高的武器。
戰時發射導彈時,各型車輛依次進入陣地,迅速啟動地面設備,豎起導彈,平台調平、瞄準完成且射擊諸元準備好後,導彈即可發射,準備時間約10-15分鐘。發射方式是冷發射,先以燃氣動力將導彈推離發射簡,當導彈離地20米時,火箭再點火加速升空。與其他彈道導彈原理一樣,東風-21C導彈發射後先飛出大氣層,到達預定空域後再入大氣層,高速飛向目標。
可以說東風-21C為中國軍隊前所未有的火力打擊。不管怎麼講,東風-21C導彈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形成了嚴重的威脅。美國有多種方法和途徑來進行對抗,一是試圖發展高超音速打擊能力在二炮反應前消滅這種能力,二是消除中國的精確制導能力,包括衛星、雷達的精確定位和製導能力,三是艦基反彈道導彈系統,四是末端電子乾擾誘導系統。
其實由此產生的結果很好笑,中國擁有矛,美國擁有盾,似乎雙方都投鼠忌器。如果真這樣,那麼就是中國區域拒止/反介入戰略的巨大成功。(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29/doc-ifxwkzyk0620287.shtml
相關新聞
中国为何不怕印核洞库:DF21C曝光意味长
圖博館
然而,完全保留機動性的重要細節是更換更強大的WS-15(兩台總推力約34噸)。但這種發動機暫時還沒有達到適合使用的水平,其壽命不符合第5代發動機的標準,因此,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先使用WS-10G發動機(0.7-0.75的推重比對現代化艦載機來說太低了)。
文章稱,殲-20並不是能與F/A-18E/F“超級大黃蜂”近身搏鬥的高機動性戰機,但它能很好地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和進行遠程空戰。
殲-20在11000米高度的最大速度在每小時1950-2200公里之間,低空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1400公里。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各種被動電子感應設備的中國戰機能用霹靂-21遠程空空導彈攔截100-150公里內的空中目標。殲-20在可視距離外的作戰能力遠勝於“超級大黃蜂”,可以匹敵F-35B/C。其1500-1600公里的作戰半徑比美國4++和5代艦載機大50%。需要指出的是,殲-20將成為美國艦載機的心腹大患:它的速度更快,雷達反射截面與F-35B相似。美國人很難追上這種飛機。F-14D“超級雄貓”艦載截擊機(速度可達2.3馬赫)的退役讓他們在這方面徹底沒了希望。
文章稱,除了獵殺E-2D預警機和P-3C反潛機之外,殲-20還可以出色地完成反雷達任務。利用其作戰半徑大、隱形能力強的特點,殲-20可以在中低空最大程度地靠近航母戰鬥群或單一戰艦,發射霹靂-16(射程超過80公里,速度為2.7馬赫)和CM-102(射程達到150公里,速度為3.5馬赫)超音速反雷達導彈。這些導彈的密集打擊可以突破美國戰艦的反導系統,哪怕只有一枚彈頭在“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空爆炸,就足以讓AN/SPY-1D多功能雷達失靈。這樣一來,只用幾枚鷹擊-91或鷹擊-62A反艦導彈就能輕鬆摧毀美國戰艦。
文章稱,眾所周知,“宙斯盾”系統擁有攔截彈道目的的出色能力,使用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無法確保突破由幾十枚RIM-161A/B攔截導彈組成的防線。在這方面,艦載版殲-20將向中國海軍提供與美國艦隊作戰的先進方案。
回應
殲20比15還小,並且海軍已經敲定。至於31那是fc31不屬於我國國家立項,而且性能很不靠譜
殲20不可能上航母,你讓它三角翼怎麼折疊?殲31才有可能
峨眉咋不想T50上航母呢?真當中國跟你一樣弱智?要上J20,這航母得多大?美國犯的著開發F35?為啥不直接改F22?
殲20不可能上航母,殲31才有可能,具體大家多看下海軍少將尹卓老師的評論
殲20是路基,針對的目標就是F22。航母就是殲31,對標的是F35。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03/doc-ifxvqctu6132196.shtml
圖博館
戰力缺陷 129億航母福特號恐重新設計2016-09-01世界日報
海軍造價129億元的最新型「福特號」航空母艦,因存在嚴重的戰力缺陷問題,如不能解決,可能要重新設計,因此國防部已下令進行為期60天的獨立檢討。福特號的飛機彈射起飛、降落回收、自衛和彈藥運送四大系統都有問題。福特號的降落攔阻裝置,只可保證飛機連續25次降落,意味著不可能執行連續四天的高密度飛行而不出意外。艦上的電磁彈射系統在高密度飛行期間只能彈射400架次,遠低於要求的4166次。
俄媒曝艦載版殲20戰機部分參數全機增重2.5噸
俄羅斯軍事觀察網2016.8.31《艦載殲-20:遠程截擊機和海上防空系統殺手》的文章稱,設計能在海上和陸地行動的隱形超音速中程轟炸機和戰略導彈機是重中之重,它們將使中國軍隊在本國邊境和亞太地區遠境成為製衡或製霸的力量。要知道,在21世紀,亞音速噴氣式轟炸機轟-6H已經無法令美軍司令部感到恐懼,特別是考慮到它的平均作戰半徑為3500公里,長劍-10A巡航導彈的射程為3000公里——最大攻擊距離不超過6500公里。這甚至不足以打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關島基地或部署在阿拉斯加深處的美軍設施。更何況,我們還沒有考慮在北美防空司令部防空識別區活動的美軍戰機,它們將在太平洋中部摧毀中國轟炸機和部分巡航導彈。
文章稱,不過,更新未來兩艘中國航母的艦載機也同樣重要。高機動性多功能艦載機殲-15S項目正在紮實推進中。這種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雙座飛機具有可與印度蘇-30MKI相媲美的作戰性能(除了超機動性和推力矢量控制):它能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系統,發揮預警機的作用,執行反艦任務。但12-15平方米的雷達反射截面使其無法隱身靠近航母戰鬥群發射反艦導彈,因為E-3D預警機可以在400-450公里內發現這種目標。因此,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受命啟動了殲-20隱形戰術殲擊轟炸機的項目。
8月底,中國互聯網上出現了艦載版殲-20的照片,並簡單配注了技術參數。從各種視角的圖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艦載機的主要標誌——攔阻鉤和折疊翼。其主要技戰術性能也與陸地版“黑鷹”略有不同。艦載版殲-20的翼展延長10.2%(14.2米),機長縮短0.7米(19.5米),全機空重增加2.5噸(19.5噸)。增重有助於強化電源系統,以及起落架支柱、排氣裝置、機翼等結構部件。延長翼展儘管略微擴大了飛機面積,但有助於在增重的前提下保留機動性。
圖博館
其實,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是成體系的,並非完全依賴某一件武器,所以東風-21D/26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獨立的打擊武器,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魚-8潛射反艦導彈、鷹擊-100反艦導彈、AKD-20空射巡航導彈等,以及來自於陸基、空基、海基和太空的包括各種雷達、預警機、衛星和無人機以及信息網絡組成的C4ISRK系統,組成了一個信息網絡支撐的作戰體系。在這個體系的聯合作用下,美軍航母如果要進入以東風-21D為代表的打擊範圍內,那麼,其所面臨的風險將是前所未有的。但如果美軍選擇徘徊在1500公里外的海域,那麼,其將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卻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絕不會幹休,所以其自然會千方百計找到新的戰法來破解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一般認為,美軍的作法主要包括以下以幾種:打破撕開中國的打擊鏈條,擊落或摧毀中國的預警機和無人機以及關鍵的通訊設施,這一項由F-22或F-35來完成;摧毀中國的導彈發射平台,轟-6K的機場,陸地和海上支持整個打擊鏈條的各類平台等,該項任務主要由F-35或B- 2A來完成;干擾中國各個打擊和偵察平台之間的通訊和數據傳輸,讓它們成為瞎子聾子,從而削弱或降低其攻擊效能,這項作戰戰術由F/A-18G配合各種預警機和無人機等來完成。當上述這些任務完成或達到部分目的後,美軍的其他作戰平台就能再次擴大戰果,隨即美國航母就能放心大膽的進入它想進入的水域。
不過,美軍的這一設想基本上是一廂情願的,豈不知,中國為了打造和保護這個精心建設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也是花了很大力氣的。在美軍的主要反擊措施中,對隱身戰機的依賴是很明顯的,而中國的反隱身雷達網也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再加上新的具有打擊隱身飛機的第三代防空導彈已具備作戰能力,可以相信不管是F-22或F-35或B-2A均已難以安全靠近中國領空。如果美軍的隱身戰機不能有效打擊或削弱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那麼美軍的打擊中國反介入作戰的設想就成為空想,美國航母就必須繼續待在事發熱點地區之外。雖然美軍早已意識到這一切的可能性,但為了給美軍打氣,也為了從國會弄到更多的撥款,近來美空海軍高官不斷放話,刻意強調美軍“福特”級航母仍然有用且美軍有破解中國反介入的秘密戰法,看來也是費盡心機,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戰術上的虛張聲勢罷了。(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3/doc-ifxvqctu6112923.shtml
圖博館
因此,美國現在正在製定2020年反水雷作戰新策略,美國海軍除了直升機拖曳掃雷具以外,還選擇了建造大量的無人化掃雷艇來給航母保駕護航,確保不會被水雷所傷。即使這樣目前美國海軍的反水雷能力還是相對低下的,主要是因為美軍現在只有8艘反水雷艦艇,不足以為海軍航母戰鬥群提供反水雷保護。
但是話要分兩頭說,中國反水雷戰術是否能夠發揮作用還真得兩說,主要是儘管中國有10萬枚水雷儲量,但是面對上千公里的防線,仍然是杯水車薪,不能夠隨意布放;需要對美國航母戰鬥群可能出沒區域進行提前評估,然後佈置水雷。儘管這樣,也未必能擊沉美軍航母或者作戰艦艇,只能限制他們在某些區域活動,畢竟美軍的水下探測能力還是非常強的。有人可能認為,那就讓他們掃去把,用空間換時間,拖垮美軍不好嗎?其實並不用這麼落後的辦法。
限制住美航母活動,這樣已經足夠了,限制美軍航母在常規區域出沒就已經達成了中國的作戰意圖。如果美軍再一意孤行,強行闖入雷區進一步前出釋放作戰飛機的話,它等於進入了新時代的“海上口袋陣”,因為不可能知道前方有的是什麼,再加上從天而降早已等待多時的東風-21D/26的打擊,這就是個絕佳的打擊美軍航母的機會。此時,美軍航母又沒有足夠的迴旋空間,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周圍會不會有水雷,大範圍機動只是增加觸雷的風險;要不然就後退,要不然就等著被打擊。這樣的打擊戰術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兵種多兵器融合,對敵目標發動立體式全方位打擊的真正含義!(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3/doc-ifxvqcts9364939.shtml
深度:美最強航母遇天敵中國武器讓其數百億打水漂2016.9.3新浪軍事
美國已決定在CVN-78“福特”級航母上耗資數十億美元,以取代古老的“尼米茲”級。後者自從1975年以來就在美國海軍服役,最後一艘“喬治·布什”號是在2009年開始服役的。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8.31《美國的新“福特”級航空母艦能夠對付俄羅斯、中國或者伊朗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嗎?》的文章稱,各種配置的“福特”級新一代航母可以服役到21世紀末。隨著美國政府決定進行這項投資,眾多分析人士認為,特別是中國,此外還有俄羅斯和伊朗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A2/AD)的殺傷力增加使得美軍新航母過時了。如果是這樣,投資建造一批打算服役90年的軍艦可能看起來像是巨大的金錢浪費,這項巨大的工程似乎還沒完成就顯得過時了。
圖博館
深度:中國已量產廉價反航母利器可全球威脅美艦2016.9.3 新浪軍事
說起全球最強大的海軍,自然就是坐擁11艘航母戰鬥群的美國海軍了。但是如此強大的海軍也有忌憚的對手,說出來您可能不相信,並不是(楨:?)東風-21D和東風26這樣的反艦彈道導彈,只要不靠近這2者的射程半徑幾乎是絕對安全的了。還有一種武器更廉價,但是也更致命,那就是已經有上百年曆史的水雷了。您還別不信,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編輯就專門撰文總結了這種被稱為“窮人的區域拒止”的“老式”武器,相當廉價的反航母利器。
其實從二戰以後,損壞或者擊沉美國海軍艦艇最多的武器其實是-水雷,這種裝備非常適合沿海經濟不寬裕的國家。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時候,價值數十億的美國“宙斯盾”巡洋艦“匹林斯頓”號就被一枚數百美元的老式水雷擊傷,而且儘管美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研究反水雷戰術,可仍不能確保完全清除這些“水下的惡魔”。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花費了7億美元給LCS濱海戰鬥艦安裝了新式的獵雷模塊,但是經過測試完全不能消除水雷隱患。這使得美國海軍在執行近岸任務時,不得不小心謹慎,尤其是面對現在的更智能化水雷隊伍,更要讓當心。
根據美國海軍統計,全球已知的水雷數量有25萬枚左右,這其中有10萬枚是來自中國生產的各種型號的水雷,例如飄雷、錨雷、沉底水雷三大類傳統類型。而且現在都是非觸發式水雷,不用非得艦體碰上才能引爆,可以根據船舶的聲波、磁場、水壓等物理特性進行引爆,還可以人工遙控觸發水雷,種類相當多元化。而且中國還在繼續生產各種新式“智能”水雷,可以根據不同的艦種的不同位置發動打擊,例如無法摧毀的航母,就毀傷其螺旋槳附近;而中小型艦艇則直接在其龍骨位置進行引爆,達到一枚水雷最大的發揮其用途,並且經過一段時間電池消耗殆儘後還能自我銷毀不留隱患。這種水雷還可以通過潛艇、水面艦艇、飛機等現代化裝備投放,也或者通過小型化的漁船加裝布雷導軌進行投放。因此非常適合資金並不寬裕的國家進行布放。美國專家斯科特。特魯維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期刊上撰文特地指出:中國近海的水雷戰術非常難以防禦,同時中國還在試圖出口這種一量產化的反航母武器,有跡象表明中國已經出口給伊朗這樣的“智能”化水雷,這也讓伊朗多了一種反航母的利器。
圖博館
文章稱,2015.9.20,中國的長征六號火箭將20顆衛星同時送上太空,並非“放炮仗”般一次分離,它實際上是由“母星”和“子星”組成。母星先抱著子星分別脫離火箭進入不同的軌道,然後再釋放出所抱的子星,像放煙花一樣一層一層散開來,美麗壯觀。。這實際上就是美國設想的、據聞至今仍未實現的“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的“星星分離技術”。
在孫悟空的故事中,他天下無敵的原因之一是能夠變身,可以一下子變出多個各持金箍棒的孫悟空,還可以將多餘的孫悟空收回真身。據設想,“上帝之杖”武器系統的機械臂,既可以擲出金屬棒,又可以收回其中。2016.6.25發射的長征七號火箭搭載了意義非凡的“遨龍一號”衛星,這個“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能對軌道垃圾及非合作衛星進行定點清除。這就是“孫悟空之手”。
“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中,每一組包括有兩顆衛星和多根金屬棒,加起來有數十噸重。要將若干組星棒組合送上太空,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是關鍵的核心技術。
中國研製的一種推力為500噸級的火箭發動機已取得初步成功。這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
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上帝之杖”未來若能在發射井或戰略核潛艇發射,將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一場中小型戰爭半天便可完成,餘下便是收拾殘局。這對美國霸權主義者有極大的吸引力,美國太空軍事化的野心由來已久,“星球大戰”的提出便是明證。
如同核武器一樣,中國祇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才能令霸權主義者對太空軍事化的妄想有所思量,考慮其代價可否承受得起。
圖博館
港媒稱中國研製新型武器由衛星發射威力堪比核彈2016.8.15新華網
港媒稱,中國正在秘密研製一種名為“上帝之杖”的新型威懾性武器。它由衛星發射,威力相當於核武器;但不是利用核裂變或核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摧毀目標,所以沒有放射性污染,是一種“乾淨”的武器。
香港《明報》8月13日稱,上世紀80年代,美國率先開展這種武器的研究;進入21世紀,維持核霸權令美國財政和道義上都陷入重壓,美國重啟了“上帝之杖”的研製。但中國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個如煙似霧的傳聞有多少真實性?中國對這種武器的核心技術掌握了多少?下面將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文章稱,美國人構想的這個“上帝之杖”武器系統,簡直和孫悟空及其金箍棒故事如出一轍,連“上帝之杖”和金箍棒的重量也相若。
“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系統由位於太空軌道的兩顆衛星平台組成,一顆負責通信和鎖定目標,另一顆則搭載有大量被稱為“上帝之杖”、用於打擊地面目標的長桿型金屬“動能彈”。該金屬棒由鎢、鈦或鈾金屬製成,直徑30厘米、長6.1米,重量可達幾噸。它的作用原理和特點是什麼呢?
第一,“上帝之杖”威力堪比核武器。它在衛星制導和小型火箭助推下,利用自由落體加速度以每小時3.9萬千米的流星速度擊中目標。它不依靠任何彈藥,完全依賴動能撞擊來對目標產生破壞力。它能擊穿地表深入地下,由於它是由高密度的金屬構成,短時間釋放的瞬時壓力形同核爆炸。
第二,“上帝之杖”打擊範圍廣。它可以在任何時間內,對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非移動目標實施無死角打擊。
第三,“上帝之杖”的打擊速度非常快。從脫離太空軌道到擊中地面目標僅需十來分鐘,僅為洲際導彈的三分之一,能夠收到“先敵打擊、先敵制勝”的效果。
第四,生存能力極高。搭載“上帝之杖”的衛星平台通常在距離地面1000千米的太空軌道上,這是一般飛機和導彈都無法攻擊的高度。
第五,環境污染甚小。相比於核武器,“上帝之杖”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突破核心技術
“上帝之杖”最關鍵是三大技術,第一是製導技術,第二是衛星分離技術,第三是大推力火箭技術。
首先是製導技術。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物體進入大氣層產生的高溫電離形成的黑障所造成的通信中斷,穿過黑障後如何在僅餘的幾十秒時間內,調整姿勢並準確擊中目標。
中國的反航母彈道導彈“東風”-21D破解了黑障通信的難題,因而能對移動中的航母實施精確打擊。
圖博館
深度:中國攻克一先進技術令東風21導彈射程提高2倍2016.6.6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在美國國防部公佈的各種關於中國核力量發展的報告文件中,只是提到了中國現在有80到100枚核彈頭可以打到美國本土。不過美國《防務新聞》專欄記者溫德爾·明尼克指出關鍵,中國現在的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的最遠射程在1.2萬公里左右,而且只能採用固定發射井;能夠移動發射的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使用單彈頭能打到1.3萬公里,搭載3-5枚分導彈頭時射程大約在1萬公里左右;就算服役了最新的東風-41洲際導彈,最遠單彈頭射程也不過1.4萬公里,尚不能完全覆蓋美洲大陸。而且這些都是最大理論射程,在實際作戰中都要大大的減少,同時因為要兼顧變軌機動和攜帶誘餌彈頭,所以射程和彈頭數量還有可能進一步減少。而美國現役的核彈頭總數有7315枚(2014年),可以全部覆蓋中國全境;再加上美國日益完善的反導系統,根本沒有必要擔心中美之間發生核大戰,或者說因為美國長期沒有更新核武庫而被中國反超。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中國核武器打不遍美國。
這個結論從字面上分析確實有一定道理,不過美國專家忘記了中國還有一種新型打擊利器已經成型:那就是10馬赫高超音速飛行器。這種能夠在1小時內打遍全球的核常兼備的武器,出現後徹底改變了傳統彈頭的發射模式,不僅可以大大延長彈道導彈武器的射程50%;同時還增加的了反導系統的攔截難度,其不可預測的軌跡點是讓反導系統也顯得很難防禦。
由於使用了高超音速飛行器,使得美國專家認定洲際導彈+核彈頭的傳統打擊定律受到了顛覆。舉個典型例子,中國的東風-21在投射普通彈頭時最遠射程在1700公里,但是換裝了新式高超音速飛行器彈頭,射程就可達5000公里!性能提升相當明顯,而且中國核武器的小型化技術早就可以做到200公斤以內小型化核彈頭的製造能力。到時候真正能打遍美洲大陸的核彈頭數量能增加幾倍就更不可能準確預估。美國軍方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在高功率激光防禦武器上也投入了巨資。不過同樣是這一期軍事新聞,我們發現中國研究激光對抗技術比美國更早,可見美國人料想不到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06/doc-ifxsvenx3371845.shtml
圖博館
中國第7次成功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2016-04-25
代號為DF-ZF的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行了6次測試,最新消息稱,DF-ZF的第7次試射可能已經進行。有分析認為,密集的測試可能意味著這種武器已接近部署階段,這將對中國的區域拒止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時間4月22日,相關部門流出的一份試驗通告稱,中國將於2016年4月22日10時54分至11時35分在太原航天發射中心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
據了解,DF-ZF就是美媒此前報導的解放軍正在試驗的名為WU-14的高超音速武器。美國情報機構認為,高超音速滑翔載具是一種旨在擊敗導彈防禦系統的核武器運載系統。
根據相關報導,DF-ZF上一次試射是在2015年11月進行的,在當次試射中,DF-ZF是搭載在一枚從中國的五寨基地發射的彈道導彈上升空的。滑翔載具隨後與推進器分離,以極高速度——在5馬赫到10馬赫之間——沿大氣層邊緣飛行。
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進步驚人,令美軍方擔憂。不久前,一批美國國會議員和專家日前聲稱,美軍應該增加在高超音速武器研製上的投入。美國戰略專家認定,高超音速導彈能夠深入敵人領土的目標,這些目標得到先進的防空系統的保護,能夠在不用冒險讓飛行員在可能會被擊落的地區上空盤旋太久的情況下,高速穿過外層防禦,打擊易受攻擊的目標。
過去兩年,DF-ZF高超音速飛行器曾進行過6次測試:
2014年1月9日,美媒高調宣稱,中國進行了首次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
2014年8月7日,美媒稱,中國試驗了高超音速飛行器。中國軍方隨後表示,試驗是正常例行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2014年12月2日,美媒稱,中國在其境內試驗了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意圖構建全球打擊系統。中國國防部表示,科研試驗屬正常,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2015年6月12日,有媒體稱,中國試驗了新型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中國軍方公開回應稱,此次試驗是正常的例行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和特定目標。
2015年8月20日,美媒披露,中國進行了第5次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五角大樓官員稱,此次飛行器在山西五寨發射,試驗取得成功。
2015年11月23日,中國發布通告稱,將在太原航天發射中心進行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
美軍情報稱,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前6次試驗都取得了成功,這說明該武器計劃正在穩步推進。美專家認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穩步推進,對美國戰略威懾能力構成了嚴重挑戰。
圖博館
為了實現大範圍的凝視觀測。中國在去年發射了高度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凝視偵察衛星,從而實現全球靜止軌道實時偵察,目前分辨率為50米,還不足以精確地獲取目標信息。需要低軌道遙感衛星進一步詳查,這樣就同時帶來低軌道高分辨率衛星的刷新率不足問題。
為了實現半小時甚至更短的衛星重訪率和信息刷新率,中國又研製了分別率0.7米、10分鐘刷新率的高時間分別率、靈巧成像偵察衛星的星座群。目前這個星座群的名稱為“吉林一號”,當然,“吉林一號”衛星顯而易見是一個“民用”衛星,請世界人民不要做過多解讀。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號星座群以“一箭四星”發射成功,由4顆小衛星組成,包括1顆吉林一號光學A星,主要用於獲取高分辨圖像,地面分辨率0.7米。1顆靈巧成像新技術驗證星,靈巧成像也叫推掃成像,是遙感衛星為克服太陽軌道造成拍攝地區東西軸向幅寬和精度不足的弱點,通過衛星鏡頭的姿態搖擺控制,形成寬幅高精度圖像,這在對地觀測領域是個革命性的跨越。2顆靈巧成像視頻星,能夠以視頻的模式對地拍攝,特別適用於需要短時高刷新率、對運動目標的偵察。
根據計劃,中國準備在2030年前,實現在軌運行138顆實時觀測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能力,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十分鐘以內重訪能力,可為中國導彈武器目標指示系統提供世界最高的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
4月23日長光衛星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次創意快閃活動,用40輛奧迪車排出“CGWX”的字樣,向遠隔千里的“吉林一號”衛星發出問候。突出顯示了吉林一號衛星的快速實時反應能力和高清拍攝能力。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以及長劍系列遠程巡航導彈,都以美國等強敵的空軍基地、航空母艦和水面艦隊為目標,在進行發射前的目標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時,需要保持至少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按照吉林一號系列衛星的發射速度,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全球任意地點的刷新率達到半小時以內,到2030年,這個時間被縮短到十分鐘。
這意味著美國航母就像漂在澡盆裡的橡皮鴨子一樣無所遁形,可以由中國的領導人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裡,通過實時衛星視頻,輕點鼠標,挨個點名消滅。
圖博館
中國要給地球裝了監視器:航母徹底淪為廢鐵
2016.4.24,時值中國第一個航天紀念日,中國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公佈了一段吉林一號視頻星拍攝的4K、極高清、彩色、動態地面目標監視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吉林一號的動態衛星視頻可以達到1.3米分辨率,針對印度新德里,美國各地,墨西哥等地的視頻拍攝,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動態圖像,在視頻後半段,吉林一號衛星甚至能夠連續跟踪空中飛行的民航客機,令世人膛目結舌。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遙感和偵察衛星都是用來拍攝照片的,而在去年11月,中國首次對外發布遙感衛星拍攝的視頻影像,由吉林一號拍攝的墨西哥中北部城市杜蘭戈的高速公路,汽車的動態車流量都清晰可見。這開啟了我國遙感衛星2.0時代,有軍事專家認為儘管吉林一號是民用的商業光學遙感衛星,但在軍事偵察領域的意義也很多,能夠實時跟踪遼闊海洋上的美國航空母艦。
網友在閱讀本文時,請自覺將“尖兵”、“實踐”和“偵察”等軍事詞彙,替換成“遙感”、“商業”和“民用”等中性詞。在理論上,中國不存在軍事偵察衛星,我們發射的所有衛星都是為了國計民生服務的,例如農業普查、規劃測量、水文調查、救災減災等等。。。。
中國對從太空中觀察地球的興趣一直很強烈,從1975年發射第一顆光學照相偵察衛星“尖兵一號”開始,中國歷經四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個規模僅次於美國,由數十顆不同遙感手段組成的龐大的全球對地觀測網。中國至2000年共發射了25顆尖兵系列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這些衛星分為四代,三個系列九個型號,包括返回式普查,返回式詳查,CCD光電成像,數據傳輸型,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型等等。2005年發射的神舟五號飛船,上面安裝了一部大口徑光學偵察相機,首次實現1米以下的亞米級分別率,很巧的是神舟五號的飛行軌道會掠過台灣島上空,估計一定拍攝了很多島上的風景名勝。
從2006年開始,中國又陸續發射資源一號01/02C、資源2號衛星,資源三號、環境一號ABC等衛星。數量也高達二十餘顆。目前中國在太空中服役對地偵察(嗯,一定要叫遙感)衛星,有“資源”、“高分”、“實踐”、“遙感”等十幾顆,通過光學、紅外、雷達成像等綜合手段進行對地普查和詳查觀測。其中高分系列已實現0.8米的民用分別率,據信軍用衛星的分別率可達0.5米。
圖博館
根據美國最近公佈的衛星圖片來看,中國的船廠內疑似有094返廠進行再升級的情況。升級的方向可能是換裝更新的巨浪-2潛射導彈,也可能是上文所推測的反航母特殊彈型。尤其是現在我們周邊航母越來越頻繁的出現,發展潛射型東風-21D更是勢在必行。還有一點可能性也不能忽視,當年在設計“巨浪-1”潛射導彈的時候,我們就是按照一彈3型作為設計目標的,除了陸基和潛射,還有一個目標是進行高層反衛星。現在中國的SC-19反衛星導彈也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未來094如果能具備反衛星能力,無疑也將對美國的賴以生存的太空力量予以沉重一擊。(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反航母武器屬戰術性武器,而094是承載戰略性武器打擊平台,用戰略性武器承載平台來承載戰術性武器純屬大材小用。中國應該把4艘092彈道導彈核潛艇改裝成反航母專用潛艇,不僅可解決092彈道導彈核潛艇退役,還創建了世界首支海基反航母專業部隊!
你忘了美國的核潛艇拿來發射巡航導彈對地攻擊嗎?
圖博館
深度:美衛星偵察094核潛艇升級或裝東風21D反航母2016.4.21新浪軍事
自從中國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和094核潛艇進入遠海戰備值班開始,中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系已經進入常態化隨時可進行核反擊狀態。所以說後續的其他型號研製也會同步開展,未來的改進方向或許從結構入手。不過這始終是核打擊力量,如果未來不發生核戰爭,094核潛艇只能執行巡航任務而不是執行作戰任務。當然還可以發射巨浪-2搭配普通彈頭打擊固定目標,不過成本那是相當高了。其實還有一個用途094核潛艇需要考慮,把巨浪-2彈頭進行再升級,替換成東風-21D和東風-26那樣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反航母彈頭,不失為現在應對美國航母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亞洲的一個良策。
對於中國東風-21D和東風-26的實際作戰能力,美國人已經給美國航母戰鬥群劃定了距離中國2000公里不要輕易踏足的範圍,這已經是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最好肯定。但是美國也知道他要是在中國最南段活動就不會一直都在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殺傷範圍內。射程更遠的東風-26還需要緊盯著關島基地。同時,美國由於手握至少10艘航母戰鬥群,抗打擊毀傷能力也是相當強的。就算擊沉1-2艘,也並不能對美國海軍力量造成決定性影響。所以反航母最好的辦法還是讓美國在全球各地的航母無論是入港休整,還是海上航行,都不踏實。這樣的全域威脅策略是遏制美國航母戰鬥群不對稱優勢的一個重要核心元素。
能夠執行這樣任務的最好就是使用東風-21D,這樣射程足夠長可以遠離美國航母戰鬥群遠距離攻擊武器。要知道東風-21最初研製基礎就是在”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基礎上研製的,所以再改裝下海並不存在多大的難度,同時094核潛艇可以攜帶12枚”巨浪-2“導彈,部分發射管裝填潛射東風-21D也不會對核威懾造成多大的影響,並且我們要的是實戰能力而不是威懾能力。尤其是我們現在094每次執行任務時,周圍都是有中國大批的海空力量進行掩護,想輕易抓到094核潛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由於核潛艇的特殊性航行能力,只要保證人員補給,全球都可以暢行無阻。這樣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在全球任意一個角落都不安全,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是一個體系工程。094型核潛艇不過就是發射載具,制導和航母位置確定都可以交給衛星和空基力量來完成,這樣隱秘的殺手讓美國航母哪怕跑的再遠也躲不過致命的一擊。
圖博館
遠望5號解決船舶穩性的方法:
1.在船體上前後各裝兩個減搖鰭,把十幾度的搖擺減少到5度。
2.在雷達基座上安裝相關設備,進而把5度的搖擺減少到1度。
3.在天線上安裝相關設備,把1度的搖擺減少到幾秒。
三級減搖措施,就使主測量船在6級海浪下達到了陸地標準,可以在12級颱風中昂首挺立。
趙勇趙勇解讀:
遠望6號,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設計,於2006年4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2007年3月16日下水,2008年4月12日交船,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使用,2008年7月具備執行任務能力。
遠望六號船採用了當今船舶建造、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的最新技術。甲板上同時安裝三套大型測控設備,不僅能完成對火箭、衛星、飛船等各類航天飛行器的海上跟踪測控任務,而且在測量船建造史上尚屬首次。船上具備日常生活基本設施,包括衛星電視、多功能俱樂部、電子閱覽室、健身房等一應俱全,並配備有直升機庫,甲板中央還設有游泳池,閒暇時可組織多種體育趣味活動。
遠望六號船指揮控制中心配有先進的綜合橋樓系統,具有自動導航、實時監控功能,可以實現無人駕駛。該船採用光纖綜合信息傳輸平台,使各大系統都能夠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並具備海上智能會診和排障能力;她所擁有的電力,可供一座30萬人口城市的生活用電;其儲存的油和水,可供400人在船上長期生活和航行。總長:222.2米型寬:25.2米排水量:24966噸(滿載)
“遠望1號”和“遠望2號”退役後,其位置由最新建造的“遠望5號”和“遠望6號”填補。“遠望7號”作為比“遠望5號”和“遠望6號”更先進、遠洋航行能力更強的航天測量船,將承擔我國未來一系列的空間站、探月以及深空探測等任務。
回應
沒有海外基地的選擇
海外基地也要我們造的,還要租賃費,還要分享數據,這樣蠻好的,需要時提前幾個月出去就可以,不需要是在江陰母港一蹲
圖博館
“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正式亮相 2016-02-18
近日,一組網友拍攝的“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的照片在網絡上出現,相關設備已經安裝完畢。“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裝備了北斗探空系統等新型設備,是我國最新一型航天遠洋測量船,將對我國後續航天發射起到重要作用。
“遠望”系列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負責火箭、衛星、飛船等各類航天器的海上跟踪測控任務,並與航天任務中心進行實時通信和數據交流,準確測定火箭、衛星、飛船的著落點。目前共有3艘“遠望”在役,分別是“遠望3號”、“遠望5號”和“遠望6號”。
對比“遠望5號”和“遠望6號”,“遠望7號”具備更適合遠洋航行的船體.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遠望7號”的外形相比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5號”、“遠望6號”,採用了更大的船體,同時加高了艏樓甲板,外飄更明顯。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表示,從船舷舷窗可以看出,對比前型船隻,“遠望7號”加高了船身,提高了在高海況下的抗風浪能力,為在大洋上進行航天測量作業提供了更加穩定的平台。
“遠望”系列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發展了三代。第一代“遠望1號”、“遠望2號”作為“718工程”的配套項目,雖然遠洋航行能力比不上現在的艦船,但是兩艘第一代“遠望”均承擔了大量任務,成為了我國衛星發射、洲際導彈試驗回收和載人航天的功勳船。“遠望3號”則首次集合了我國當時的先進技術,總結了遠洋船隻的建造經驗,是我國首艘真正意義上的航天遠洋測量船,並首次進入西半球進行航天測量任務。“遠望4號”則是一個特例,由“向陽紅10號”改裝而來,完成了神舟飛船等測量任務,但在2007年因撞船事故損毀,後作為DF21靶船使用後被拆解。
遠望五號測量船集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最新技術於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測控裝備兩大部分組成,分為船舶、測控、通信、氣象4個系統。滿載排水量2.5萬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能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航行。
船上安裝了S波段統一測控系統、C波段統一測控系統和C波段脈衝雷達等大型測控設備,能夠完成對火箭、衛星、飛船等各類航天飛行器的海上跟踪測控任務,並能與任務中心進行實時通信和數據交換。
圖博館
高分四號衛星發回首幅圖像填補世界高軌高分辨率遙感
2016.1.5,高分四號衛星發回首幅圖像。圖像質量優越,達到預期目標。
36000公里軌道高度、50米分辨率,高分四號衛星填補了我國乃至世界高軌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的空白。
2015.12.29,高分四號衛星在西昌發射成功
高分四號總裝設計師餘快介紹,高軌衛星與低軌衛星的不同點之一,是要承載很重的燃料。對高分四號而言,除了為相機提供所需力學環境,3噸重燃料的承載問題也是構型重點。高分四號上採取並聯燃箱的安裝方式,使相機安裝面由傳統平台的4米降至2米,以獲得更好的環境。
餘快說,過去衛星平台設計通常更多地考慮集成性或成熟性,平台和相機耦合併不多。而高分四號星表很多部件都是圍繞相機佈局,如星敏感器裝在相機上以提升穩定度;測控天線裝在相機遮光罩頂部,以獲得所需的全像視場。相機的熱控部件如輻射板,則藉助平台獲得支撐。
高分四號採取新型組合式工裝,不僅能使復雜結構一次成型,還能保證異型結構每個平面的精度。並首次採用冷熱交變方式,釋放複合材料結構內部應力,使相機更加穩固。
該相機首次採用了億級像素的可見光器件以及百萬級像素的中波紅外器件、大面陣凝視成像體制、中波紅外與可見光共徑技術等。
該相機可以一次拍出整幅照片,覆蓋面積相當於河南省,可以在幾分鐘內對三個不同區域進行連續成像,並很快處理成數據產品送交用戶。緊急情況下,該相機一天內就能對我國疆域實現完整成像,還能捕獲動態目標的運行軌跡。
該相機鏡頭長約一米,通過分色裝置實現了可見光、紅外同時成像。在進行可見光拍攝時,相機還能切換全色、紅、綠、藍、近紅外五種濾鏡。
相機陽面溫度超過一百攝氏度,陰面則達到零下一百多攝氏度,而鏡頭對溫度非常敏感,溫差超過0.2攝氏度,光軸就會偏移。並給相機穿上了三層“保暖衣”,配置了長達2米的巨型遮光罩。
導航和通信衛星沒有穩定度指標,遙感衛星則不同,高軌遙感衛星的穩定度要求比低軌衛星更高。
為滿足衛星姿態的機動控制要求,高分四號的動量輪力矩是導航、通信衛星的5倍。要減小其擾動,必須將輪盤質量做到特別均勻,對產品要求極高。
設計人員為高分四號研製了“微步細分”太陽帆板驅動機構,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讓驅動機構平滑運轉,將振動降到最低。
設計人員除了改進製冷機本身,在安裝上也採取創新設計,將其裝在距相機較遠的平台底部,通過傳遞裝置連接熱源,既滿足降溫要求又保證振動不會被傳導。
圖博館
那麼,如何解釋“高分四號”的這些特性呢?
考慮到“高分四號”是我國第一枚使用SATS-5000平台的衛星,上面安裝的成像系統也是全新研製的等等因素,我們可以推斷,這枚衛星是為這些新技術進行驗證的一顆衛星,同時,“高分四號”也確實主要承擔民間用途,真正執行發射時相關報導中提到的那些任務。
不要小看衛星的民用用途,“高分四號”可以長時間監視地面一塊特定區域,這種特性在很多領域都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值得軍迷們期待的,顯然並非“高分四號”本身,而是在這枚衛星驗證之後,中國下一步會發展什麼樣的新衛星,真正成為捍衛國家安全的新基石。
回應
新浪編輯腦子是漿糊麼?你見過老美有機動戰略導彈發射車?老美陸基導彈都埋在地下發射井,用的著用衛星偵查,還說衛星看不見?
小編就是SB一個,50米精度的可見光分辨率,找個300-400米長的航母還尼瑪分辨不出來這TM可能嗎?只要根據特徵確定下是郵輪還是航母就行了,還他媽整這麼大段廢話。
按這傻缺作者的邏輯,中國監視南海會產生大量照片需要海量人員去辨識,所以不靠譜。那美帝反導監控全球又要產生多少照片?是不是三億美國人裡有一億專門來分析DSP衛星拍的照片啊?彈道導彈反艦,這個毛子搞過,我國也在搞,可行性早有定論。你不懂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別百度幾個名詞就來信口開河好嗎
這作者百度了一堆廢話複製過來。做過圖像處理的都知道,對比視頻的兩幀就能輕鬆發現移動的目標了。同步衛星最大的意義正在這裡。連美帝自己都承認,航母編隊有攻有防就是沒有隱蔽性非常容易被發現,這作者還在這拼命洗地。醜不醜?蠢不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5-12-30/doc-ifxmxxyq4770869.shtml
圖博館
“高分四號”和誰像?
既然肯定了高分四號並非專門針對打航母任務量身定制,那麼我們就換個思路,看看這顆衛星的軌道和外形,和美國的什麼衛星比較像呢?
一看之下,第一個映入腦海的自然是美國80年代發射、服役至今、即將被更先進的衛星取代的DSP導彈預警衛星。
這種衛星被稱為“對著地面看的哈勃望遠鏡”,其中目前還在服役的DSP衛星重近3噸,星前部裝有一個大型“望遠鏡”,長3.7米。它也是在靜止軌道上運行的成像衛星,主要是運用紅外成像技術觀測地面情況。衛星上裝有兩個數據轉發器,用來與地面站進行聯絡,能夠高速向地面傳輸拍攝的高分辨率圖像。
相比之下,“高分四號”比DSP衛星重量增加近1倍,達到近5噸,光學、紅外共用的鏡頭直徑達到508毫米,圖像分辨率光學50米,紅外400米。
事實上DSP衛星的成像分辨率遠比不上高分四號,但它依然能夠有效對地面的火箭、導彈發射和森林大火、飛機墜毀等作出反應,這是因為紅外成像系統對於強烈紅外信號具有高度敏感的特點,很容易分辨出來。
目前海外猜測中國用於導彈預警的衛星是部署在低軌道上的“實踐”系列多顆衛星。它們的任務可能接近於美國新型的STSS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中短程導彈。美國STSS衛星採用了新一代的紅外成像技術,可以追踪火箭關機後的導彈目標。美國計劃部署24枚此類衛星,確保升空的導彈可以被4枚衛星同時觀測,這樣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來襲目標性質,甚至據稱可以分辨出實際彈頭和用於偽裝的誘餌。
而美國新一代的高軌道預警衛星SBIRS GEO也是被部署在靜地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上升段的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重量2.8噸左右,它裝有探測短波和中波兩個紅外傳感器,在靈敏度、精度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高分四號”是不是中國的天基導彈預警衛星呢?
顯然也不是。別忘了,這顆衛星並非屬於解放軍裝備,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像預警衛星一樣“兢兢業業”,每秒鐘拍攝6副圖像,等待著或許永遠不會到來的導彈攻擊。
“高分四號”的主要任務仍是為民用用途提供各種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這不是在做預警衛星之餘順便能完成的任務。
圖博館
比較之下,蘭德報告中認為中國發射多枚“遙感”系列衛星具備10米或更高的分辨率,這才能真正看清航母的外形細節,將其識別出來。
“高分四號”的分辨率似乎不具備找到航母的潛力。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就和“東風”無緣了呢?
也不盡然。
事實上,美國人的報告中葉提到“中國同樣擁有多種'非軍事'衛星,由不同的政府機構管理。但在危機時刻,這些衛星都有可能被解放軍接管。然而,不清楚這些衛星將可能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硬要說高分四號對“打航母”任務可能有用,那筆者也只能設想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用天基雷達、光學、雷達衛星找到,並識別出航母后,利用“高分四號”的凝視鏡頭和與地面的直接高速通訊能力,對航母編隊進行持續的跟踪。這個任務對於停留在靜止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來說倒是可行。
在爆發實際衝突的前提下,這種跟踪似乎沒有太大必要。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將東風導彈射向目標頭上,讓它們在主動雷達引導頭指示下向目標砸去才是最有效的作戰方式。
但考慮到中美或許會出現危機對峙的情況,那麼這種跟踪就顯得很有必要。可以避免美軍利用我方衛星過頂間隔玩花樣——歷史上美國航母就有多種戰術擺脫追踪自己的蘇聯海軍“跟踪群”,例如在無線電靜默中讓航母趁夜高速狂奔,而在原地留下一艘補給艦,大開各種無線電設備,假裝自己是航母——這樣的戰術也曾屢屢得手。
此外“高分四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作為同步軌道衛星,目前美國還沒有公開的能打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美國國防部聲稱中國曾經試驗過能夠直接攻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 —所以它的安全性也要高一些。不過就算美國真的沒有對同步軌道反衛星導彈,要研製出來,應該也不會太困難。所以“高分四號”更多還是一個在“冷戰”前提下能夠發揮作用的平台,在戰時,肯定會成為對方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
當然並不是說有了“高分四號”,我們就可以隨時保持對航母的高精度跟踪。和所有歷史上新出現的技術一樣,“高分四號”的這種跟踪能力存在缺陷,略顯勉強,美國海軍也一定會找新的辦法來進行對抗——說到底,進行對抗的不是武器自身,而是人。
圖博館
判讀衛星照片是一個很困難的工作,電腦基本無法完成,圖為伊朗的“道具航母”,這樣的目標出現在衛星照片上,除了經驗豐富的照片判讀員,電腦軟件是無法識別其真假的。
考慮到現實中海上航運的情況,在浩如煙海的照片中識別出航母並不容易。
具體到“高分四號”,雖然這枚衛星位於靜止軌道上,從公開的衛星成像覆蓋範圍來看,它能夠覆蓋東至新西蘭,西到馬達加斯加,南到南極,北到勘察加半島的廣闊海域。但注意,它每次拍攝成像範圍是一個“相當於河南省面積”的區域。如果用來在大範圍內實施搜索,恐怕用上千人去執行判讀照片的任務也不夠。
用可見光成像方法去搜索海上機動目標,即使可行,由於耗時耗力而困難很大,必須縮小搜索範圍,才能讓衛星有效找到海上目標。
大範圍的普查可以使用電子情報蒐集衛星或者地面設施,它們通過接收航母編隊航行時必不可少的無線電信號,來大致確定艦隊的位置。此外,還可以利用天波雷達,美國蘭德公司《中美軍力積分卡》報告書中提到,中國在襄樊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系統被認為在3300公里距離上定位精度可達36-178千米。
根據上述手段獲得目標大致位置,接下來才是衛星發揮作用的時候,根據目標大致信息,衛星將可以集中搜索目標附近位置。
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大大減小衛星“過頂”航母的間隔。
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中給出的評估數字是:以2010年的水平,如果沒有天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中國光學衛星過頂美國航母的重訪時間為13.8天;如果有指示,則縮短為8個小時。如果結合光學和星載合成孔徑雷達,重訪時間縮短為4小時。到了2017年,隨著中國衛星數量的增加,在沒有目標指示的情況下,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為2.9天;有目標指示,則可以達到2.6小時一次。
當然,上述數字並不准確,對於光學衛星來說,目標所在海區是否有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雲層覆蓋25%面積的情況下,2010年中國光學衛星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相應延長到8小時,增加一倍。
找到海上的大型目標是一回事,識別則是另一回事。為了避免把昂貴的彈道導彈浪費在偽裝成航母的其他船舶身上,必須對被搜索到的目標進行識別。
這就涉及到分辨率的問題了。“高分四號”的分辨率為50米,一個像素點的大小相當於20米,用這樣的精度去看航母,只能看到有物體在海面上,而無法真正將其識別出來。
圖博館
中國高分衛星看不見美軍洲際導彈找航母不容易2015.12.30席亞洲(觀察者網評論員)
12.29中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眼力最好的靜止軌道衛星高分四號,可見光波段分辨率為5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網友認為該衛星是用於搜索海上的航空母艦,為我國東風-21和26彈道導彈提供目標指示的神兵利器。
美國稱中國在襄樊地區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能夠覆蓋太平洋廣闊範圍內的海區,可將搜索範圍縮小到100公里左右方圓範圍。
我國海洋監視衛星的部署方式與美國接近,採用光學和雷達衛星編組方式組成星座,圖為我國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不同階段的設想圖,下方採用的是俄製雷達,最終服役的是上圖中國產新型雷達
俄羅斯用望遠鏡拍攝的美國“長曲棍球”5雷達監視衛星照片,美國目前使用這種衛星和“鎖眼”光學偵察衛星和新型ELINT電子偵察衛星組合成三星星座執行海洋監視任務。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航母會留下非常明顯的尾跡,分辨率不高的光學衛星也可看見,圖為尼米茲號航母在某次航行中被拍攝到的尾跡
“高分四號”能找航母嗎?
通過肉眼目視,或者說可見光波段搜索敵方艦隊這一最為傳統的技術既然已經用了那麼多年,很多讀者想當然地認為現代海軍也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只不過是把搜索的眼睛搬上天,放到宇宙中去。
然而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不相信的話,讀者們可以自己打開谷歌地球,試試找找海上的船——不要去搜索網上公佈的“谷歌地球中航母的經緯度坐標”,自己找找哦。因為在現實中,用可見光衛星照片搜索航母就是這樣的過程。
當然,通過軟件算法,可以加快搜索的過程。但是想想你們聽說過的識圖軟件的笑話吧,比如把加菲貓圖片當黃圖……
在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等等因素的影響下,軟件是很難完成識別航母的過程的。現在用可見光搜索海上艦船的方法大概就是把海區劃分成很多方格,讓計算機尋找其中可能有船——隨便什麼船——的格子,然後由人來判讀照片。
圖博館
美國防務專家凱文o波爾彼得說:“隨著中國研發並部署遠程精確打擊系統,高分系列衛星在打造這種系統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高分四號衛星可以獲得大片海洋的圖像,來試圖確定航母等目標的位置,當然在圖像處理過程中,航母位置會發生移動,但大致位置是確定的。”
戰時,當來犯航母的大致位置被確定時,中國可以派出國產的翔龍等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對計算好的目標海域進行偵查,以翔龍的高速巡航優勢,正適合在第一二島鏈之間的廣闊海區快速搜索美國的航母編隊。在搜索探測到航母之後,翔龍可以轉為精確跟踪定位模式,為反航母武器提供目標指示。
在這樣一套龐大復雜的反航母太空信息保障系統的保障下,當信息準確送達後,對於射程極遠,速度極快的東風-21丁反艦彈道導彈和東風-26彈道導彈而言,以射程超過3000公里,速度超過12馬赫,數量超過十幾枚的反艦/中遠程彈道導彈同時對敵航母發動精確的飽和攻擊,將是十分致命的。
高分四號並非是中國反航母太空監測體系的終點,在不久的將來,性能更強的衛星將會亮相,中國的反航母體系會更加完整可靠。在此,我們可以自信的說,那段靠兩艘航母就敢來中國近海耀武揚威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復返了。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865.html#p=4
圖博館
此外,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必須在再次經過衛星地面站頭頂時才能回傳數據,雖然我國有了中繼衛星後確實可以省略這一步,但目前的技術,要處理這麼大範圍的雷達圖像,需要至少2個小時以上。就算僥倖發現了航母,2個小時,航母的位置又發生了變化,還要重新定位。
然而之前一步做不到,就無法調集光學偵察衛星進行探測,需要說明的是,光學偵察衛星為了保持分辨率,必須在低軌運行,這樣衛星的壽命很短,需要開戰時臨時發射才可以。一般在100公里左右高的軌道,這一高度美軍利用宙斯盾的標準3導彈(射高大於160千米)完全可以定點清除。
這樣一來,中國的海洋偵察監視系統就需要發展一種能夠在高空間分辨率和高時間分辨率上有突破的衛星系統,也就是俗稱的高軌道“凝視”衛星,位於高軌道的這種衛星與其他低軌道遙感衛星能起到相互彌補的作用。這種衛星就是中國發動“高分”系列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2010年5月,中國“高分專項”啟動,當時計劃在2018年前發射完畢並使用。其中2012年發射高分一號,具備2米全色分辨率;2013年發射高分二號,具備1米以內的亞米級分辨率;2015年初發射高分三號, 1米分辨率級合成孔徑成像雷達衛星;2015年末發射高分四號,地球同步軌道凝視衛星。
高分2號衛星的任務工程總師馬世俊曾透露,待高分專項系列衛星全部上天后,中國在遙感衛星方面將初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與之前的高分系列衛星相比,高分4號是在高度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它可觀測的面積大,而且還能長期對某一地區固定觀測。
同步軌道凝視監視衛星在時間分辨率上非常有優勢,能實現真正的“實時”監測目標。高軌道凝視衛星,通過大視場搜索和凝視功能,能夠實現對航母艦隊的初始偵察和目標指示,並牢牢盯住目標,再結合海洋信號監視衛星和低軌道高精度成像衛星,能夠使航母失去高機動性優勢,無處可逃。
而與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的相機相比,能夠靈活調整積分時間的高分四號衛星的相機更像是一台“單反相機”,可實現大動態範圍成像和使用長積分時間實現對暗目標的觀測。此外,高分四號衛星還可以對動態目標的運行軌跡、趨勢進行捕獲,成為準攝像機。這對打擊航母而言至關重要。
圖博館
蒼穹之上辨秋毫:中國高分四號衛星如何反航母2015.12.29
2015年9月3日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閱兵式上,中國公開展出了兩種威力強大的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丁反艦彈道導彈和核常兼備的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也具有打擊海上大型艦艇目標的能力)。這兩種導彈的公開展示,標誌著中國自1996年起發展的以陸制海打擊體係正式亮相。
然而,反艦彈道導彈只是這一制海打擊體系的一部分,要實現在上千公里外打擊來襲的航母戰鬥群,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浩渺的大洋之上發現航母,並能對其航跡進行持續跟踪,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中國的反航母監測體系中包含了地面空中和太空多重偵察系統:遠程超視距雷達、預警偵察機、水面偵察艦和水下潛艇跟踪監視。但更高效的做法是衛星偵察。首先以海洋偵察衛星和監視衛星系統為主的信號偵察體系,據悉中國的監視衛星系統可以45至60分鐘重訪頻率的全球海洋監視系統。
據外媒報導,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的電磁信號連續監測,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弄清其航向和速度。中國的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在建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在重點海域實現30-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
但目前中國對海監測系統的衛星都存在一些短板。低軌道的成像式光學偵察衛星的監視幅寬和實時監視能力不足,電子偵察監視衛星,容易受到拖曳式誘餌的欺騙,常見的遙感衛星主要在數百公里的低軌道運行,觀測面積相對狹小,且無法對同一地點連續觀測,只能在經過上空時拍照。
按照這樣的體系一般探測航母的過程為,有源、無源雷達衛星先監視海面,然後回傳圖像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後為排除虛警再次讓星載雷達衛星回到此地進行探測,再回傳處理。但是雷達偵察衛星本身極易被美軍干擾,可能出現很多假目標,或者定位精度差距極大,無法提供正確的位置數據。
於是科學家們想到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使用光學成像衛星再看一遍,畢竟眼睛是無法欺騙的。但星載雷達一般採取的是同步軌道,每轉一圈,要向西漂移15度,因此他在地球上的投影實際上是一條條的帶狀,等他轉完24圈後才能夠轉完一圈地球。這樣的周期,是無法探測航母踪蹟的。
圖博館
航天“十二五”收官:高分四號發射 同類型衛星中“視力最佳” 2015-12-29
通俗來說,高分四號與前輩們採用的“巡邏守護”方式不同,它採用的是“貼身緊跟”式戰術,可以牢牢鎖定在中國領土上空,實現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快速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遙感任務。
“高分一號、二號衛星發射後,替代了近80%的同等分辨率的國外衛星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專項共分發數據約403萬景,廣泛應用於18個行業、1100家單位。
回應
11艘航母在哪裡?哈哈逃不出我高分四號的手心
我得說一句,你在同步軌道上放監視類型的間諜衛星,吊到過分了呀···軍用衛星為了分辨率一般採用低軌道,90分鐘一圈。這種同步軌道的應該是民用型的,可以為軍方提供一部分信息。軍用偵查衛星多采用過兩極點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極軌衛星),每24小時可以對同一地區刷新觀測;也有採用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軌道位於赤道上空)衛星,這類衛星一般對於一些重點地區“專注”觀測,如果要觀測其他地區,是需要變軌機動消耗衛星自帶燃料的。
高軌低軌相互搭配,同步軌道的提前預警,低軌二次識別,最後地面確認後擊毀之,這個過程不長。
中國明年將發射數十顆0.5米級高分商業遙感衛星 2015-10-31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透露,2022年左右將建成一個“16+4+4+X”,即由16顆0.5米分辨率光學衛星、4顆高端光學衛星、4顆微波衛星以及多顆視頻高光譜等微小衛星組成的0.5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系統,並將於2016年年底前執行首次發射。
回應
幾年前還說美國商業衛星分辨率比中國軍用的都高,現在……看來形勢變化太快,不僅外國人接受不了,中國人也很難適應
可怕的不是0.5米的地面辨識精度,TG的遙感衛星高度800公里,商業數據給的是0.5精度,軍工按說1:10。那麼按這個掃描精度,32000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同步衛星的地面辨識精度商業數據是200米,軍工是十分之一,航母長300米,寬100米。3顆地球同步就可以初步定位,調動低軌小衛星組遂行跟踪,分分鐘咬死他。順便說一句TG的遙感可不是CCD攝像頭,躲在雲下面沒用。
圖博館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3.6萬公里外可見油輪
2015.12.29,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22次發射。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通過系列高分辨率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形成我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高分四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分辨率光學成像衛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間分辨率最高、幅寬最大的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位於赤道上空,觀測範圍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約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高分四號能夠對目標區域長期“凝視”,獲取動態變化過程數據,執行近實時應急任務。
高分四號重5噸,設計壽命8年。它的大口徑面陣凝視相機兼具可見光和紅外線全天候成像能力。可見光譜段分辨率50米,中波紅外譜段分辨率40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
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天,嫦娥三號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著陸,高分二號把我國遙感衛星分辨率帶入亞米級時代,北斗導航……中國航天十二五成績顯著。長征運載火箭十一五期間發射48次,十二五期間發射86次,我國在軌衛星數量達到144顆(不含5公斤以下的衛星);突破先進航天動力、新型衛星有效載荷等一批關鍵技術;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成效顯著;衛星大數據助力“互聯網+”和智慧中國建設,催生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回應
見油輪,其實就是告訴你;能看見航母。有航母的別靠近。當心誤擊。
分辨率50m就吹牛逼是世界是分辨率最高?你他媽知道不知道美國的kh—12衛星分辨率是多少啊?人家才11cm。相比之下你這他媽簡直就是瞎子。
google是近地軌道衛星拍的,離地面才一兩百公里,這是地球同步軌道,離地面三萬多公里呢,遠了幾百倍!沒文化真可怕啊!
噴子這麼腦殘是怎麼領到狗糧的?kh-12軌道高度多少?地球同步軌道高度多少?這麼沒文化奧黑怎麼會招你做狗偷笑
強烈建議這些無知的人趕緊回中學補補課……
圖博館
採用變質心控制技術之後,東風-26導彈的飛行軌跡能夠偏離預定的彈道,不但彈頭可以進行螺旋狀或蛇形機動,而且還可以在再入攻擊段進行小幅的機動,讓編隊反導艦大為頭疼。此外,採用變質心控制技術之後,東風-26導彈的精度大大提升,具備了攻擊航母等目標的能力。
東風-26導彈在進入再入段後,其攻擊航母的流程一般是這樣的:首先,通過彈載雷達等測量設備適時確定彈頭和目標的相對位置;其次,彈載計算機向質量塊發出移動指令,通過改變彈頭的氣動配平力矩,對彈頭的姿態角度進行修正;最後,經過修正的彈頭飛向航母目標。
變質心控制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類似東風-26這樣的中程導彈身上,其實洲際導彈也可以使用。例如,俄羅斯的白楊-M導彈就已經成功應用變質心控制技術。這種導彈採用鈾235核裝置作為活動質量塊,以高壓氣瓶、液壓作動筒移動核裝置的位置,從而實現彈頭的位置修正。採用變質心控制技術的洲際導彈在將來也可以配備分導式多彈頭,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導彈的突防概率。
總之,變質心控制技術為東風-26導彈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這種技術也可以用於我國的洲際導彈身上。其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經進行了多次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試驗。綜合各方面的消息,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將被應用於東風-26。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採用助推-滑翔彈道(錢學森彈道),非常刁鑽。一旦得到應用,那麼東風-26導彈的突防概率還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13/1744843854.html
圖博館
一技術令東風26導彈變鎮國長劍配高超音速武器2015-11-13 新浪軍事
古往今來,攻擊與防禦是一對持久的矛盾。隨著技術的發展,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越來越強,精度越來越高。為應對這種日益增長的挑戰,世界列強都在傾力打造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其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這又推動了彈道導彈突防技術的發展。在當今的彈道導彈中,採用電磁干擾、隱形和多彈頭等突防技術已不再鮮見,但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術之一便是彈頭末端機動變軌技術。
很多彈道導彈目前採用的彈頭末端機動變軌技術包括空氣舵控制方式和側噴發動機控制方式,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變質心機動控制的方式。我國今年在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上展示了一種常核兼備的彈道導彈,它便是東風-26。這種導彈並沒有安裝導彈控制翼面,表明它已經採用變質心機動控制技術。那麼這種技術究竟是什麼技術呢?它又有什麼優點呢?這便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變質心控制技術是隨著高超音速導彈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興技術。這種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用移動質量塊的變質心控制裝置來控制導彈的飛行,通過移動安裝在彈體內部的若干個質量塊來改變導彈系統的質心位置,利用由此產生的氣動配平力矩,從而改變導彈的飛行速度和姿態,完成導彈的飛行控制。
同傳統的控制方式相比,變質心控制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首先,控制裝置完全在導彈內部,不會影響導彈的氣動佈局,更有利於獲得更高的末端彈道精度,這一點對於東風-26攻擊作為移動目標的航母尤為重要。其次,採用變質心控制裝置的導彈減小了彈頭高速再入時氣動外形的熱載荷,同時也不存在結合縫隙,所以不需要特殊解決控制的燒蝕問題。
第三,通過利用彈頭高速再入產生的氣動力和力矩進行姿態和機動控制,可以獲得很大的控制力和力矩,能夠避免氣動舵面控制效率低下的問題,以及使用微噴反作用控制裝置造成的燃料、結構質量、側噴擾流和羽流污染等問題。再次,從曝光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東風-26導彈的頭錐較為尖銳,部分是採用了變質心控制技術的原因,它利用彈體飛行阻力來實現機動飛行,保證了較高的控制效率。最後,依靠適當的結構設計,彈頭的核裝置可以被用作活動質量塊,而這種再入機動方式不會增加彈頭的質量,從而有利於彈頭的小型化。
圖博館
所以那作者說“中國在太平洋上僅有三顆偵察衛星”是個很奇怪的說法,這種低軌衛星怎麼可能定位在太平洋上空不動呢?
如此龐大的衛星體系,當然是超級大國才玩兒得起的奢侈品。當年蘇聯在這方面很強大,最早就是它搞的,甚至有核動力的海洋監視衛星(準確地說是核電源),還曾掉到人家加拿大。後來毛子衰落了,沒錢造新衛星不斷補網,所以這個體係就基本崩潰了。據我所知,目前俄主要以被動的電子偵察衛星為主。
美國擁有著名的“白雲”海洋監視衛星系統,現已發展了三代。其特點是一主三輔的星座系統,除了三顆電子偵察衛星按前述原理偵測到航母,還加一顆長曲棍球成像偵察衛星來精確偵察確定。注意,由於電子偵察衛星先在茫茫大洋上找到了航母的大致位置,成像偵察衛星才有可能據此對該區域進行小範圍高精度的可見光或紅外拍照,部分取代了雷達衛星的作用。OK?
最後一個肯定有人會問的問題:中國有嗎? 你要關心中國航天發射的動態,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一箭多星組網伴隨飛行啊,還有雷達衛星啊啥的。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只要知道,首先這個衛星找航母的技術不復雜,主要是太花錢。而土鱉並不缺錢,而且技術早有積累。現在沒有美國那樣已經部署完畢的完善的海洋監視衛星系統,這是可以肯定的,畢竟我們現在還沒有對全球海域實施無死角實時監控的需求。但既然技術上已經實驗成功,那麼只要需要,隨時可以做到。個人估計,土鱉未來會保持至少一組衛星在天,然後戰時再補充以加強資料更新率的做法。安排好的話,只要加射一組,即可實現在遠程反艦彈道導彈發射前提供航母準確位置,以及在再入大氣層前再提供一次精確位置更新以校正軌道的要求。
另詳參【圖博館】:尼米茲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及其剋星》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衛星 中國航母 中國新建航母與081兩棲艦之謎
圖博館
如何在茫茫大洋上鎖定航母 2015-09-16
這次九三大閱兵,東風21D和東風26引起巨大轟動。然而馬上就有自作聰明的軍友跳出來抖機靈,說東26傳說中4000公里以上的射程全然沒用,因為中國根本沒有在如此遠距離偵測到美航母群的能力。還有網友煞有介事地著文,量化分析出在一張“5億2千萬像素”的衛星照片中找到航母的踪跡需要“610台電腦顯示器”,因此認定已經進入太空時代的人類發現航母依然是件“比想像難得多的事”。
沒錯,不看書學習而成天靠自己想像,確實解決不了這種難題。但作者不妨反思下,如果自己的推理是對的,那麼不僅中國發現不了美國的航母,美國又何嘗能在茫茫大洋中找到別國的軍艦?難道中國花費如此心力研發的裝備反艦彈道導彈,竟然都沒想到這麼簡單的問題?
關鍵一點,該作者全部推理的前提,是誤以為探測航母是靠照像偵察衛星的!這本來就是很傻很扯蛋的設想,後面的數據分析就不用看了。 其實,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並且部署了實用型的全球海洋監視衛星系統。從那裡起,茫茫全球大洋上的各國艦隊,對他們就像魚缸裡的金魚。
所謂海洋監視衛星(拜託別與監測海洋環境的衛星搞混),主要就是兩種: 一是電子偵察衛星。航母戰鬥群所載雷達、通訊和導航等設備有多少無線電信號輻射,大家可以想像吧?茫茫大洋上沒有任何其它東東會產生這麼多信號輻射,而電子偵察衛星就是專門收集這些無線電信號,通過與已知的各種設備頻率對比,來確定航母戰鬥群的存在。 但聰明的你一定會問,這樣被動地接受無線電信號輻射,又怎樣確定航母的具體位置呢?你要更聰明點,自然會聯想到GPS的定位原理。沒錯,電子偵察衛星正是成組發射和組網工作的!只要有三顆衛星,就能根據接收同一信號的時間差來鎖 定航母的具體位置,幾何學過吧?
第二種是雷達偵察衛星。畢竟被動探測有缺陷,萬一敵方就在你衛星臨空時實施無線電靜默,或者組織一些漁船發射假信號呢?所以得靠雷達偵察衛星,其實就是把雷達架在衛星上,對海洋進行大面積掃瞄。海洋雖大,能反射雷達波的艦船卻有限,這不比你在照片上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傻找容易多了嘛。 為保證偵察效果,這兩種衛星都是低軌的,只能在目標上空一掠而過。但還好返回頻率也很快,大概兩三個小時就能重返,這個刷新頻率對平時已經足夠。您要嫌不夠,那就在戰時再打一兩組唄。
圖博館
蘭德公司:中國已取得對美國航母優勢打擊基地2015-9-18 環球網
蘭德公司一份新報告《美中軍事打分錶——軍隊、地理和力量進化平衡1996-2017》假設,衝突發生時,美中兩國可能在空中、導彈防禦、海上、太空和賽博戰方面交鋒,儘管美國軍事能力在發展,中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步,尤其是威脅到美國空軍基地、挑戰美國空中優勢和攻擊美國航母方面的能力。
不同任務領域的趨勢各不相同,美國軍隊在一些困難作戰中保持著顯著優勢。美國可能仍在拖延戰中可保持制勝優勢,但比起10年前的情況所需的成本和時間將大幅增加。
對於雙方來說,地形和距離對兩國實現關鍵目標的能力有重要影響。中國在亞洲大部分衝突地區具有距離優勢,該地理優勢和可以到達相關基地將大幅抵消美國的軍事優勢。而且,中國發展了相關能力可利用地理優勢威脅到美國前方基地和作戰部隊。
中國向遠離邊界的地區投放軍事力量的能力有限,但該能力正在延伸。如果中美仍舊維持目前的戰略導彈投放距離,美國在亞洲前方的優勢將逐漸消失。
報告建議:美國軍方高層應確保美國太平洋軍事行動的規劃盡可能靈活多變;特別是美國軍方應考慮採用主動拒絕戰略,提高軍隊的靈活性、減少暴露給先發製人攻擊的弱點;應調整軍事採購優先排序,強調基地冗餘和生存力,優化防區外系統應對高密度衝突,發展隱身可生存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發展潛艇和反潛戰,具備健壯的太空和反太空能力,為節省開支,美國決策者應考慮更快裁剪現有戰鬥機部隊、減少對大型航母的依賴;政要和軍方高層應加強太平洋和南亞的外交,目標是擴展美國戰時潛在前方入口。
相關新聞
美蘭德報告:中國軍事不需要赶超美國 挑戰美國干預
另詳參【圖博館】: 094與巨浪2之謎 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導彈防禦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中國的太空快速反應武器:快舟一號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嫦娥玉兔登月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圖博館
美盤點未亮相中國閱兵絕密武器:DN2可令美軍癱瘓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 2015-9-8報導,五角大樓國防情報局密切跟踪9.3閱兵未展示的武器,包括中國不斷擴大的網絡戰部隊、陸基低軌DN-1和高軌DN-2反衛星導彈及DF-ZF的高超音速滑翔器。
去年以來,中國對DF-ZF進行了5次試驗,這種滑翔器速度可達10馬赫。然而這種滑翔器非常靈巧,足以克服高速飛行對操作的影響——不管是避開導彈防禦還是瞄準目標方面。
DF-ZF還可以裝備常規彈頭,使之成為第3種裝備精確制導的導彈,其精準度之高,足以打擊海上船隻。
大閱兵展示了另外2種具有反艦能力的導彈,包括DF-26。這是一種新型的中程彈道導彈。
海軍航母和其他戰艦對DF-21和DF-26的防禦是靠不住的,因為這些導彈速度非常快,而且其彈頭機動性很高。
中國高超音速驗證機試飛成功飛得比黑鳥更快2015-9-19觀察者網
據中國航空新聞網9月18日報導,近日,我國試飛中心某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試飛成功。該機具備超高空超高速、飛行方式獨特等特點,雖然報導並未透露該機型的具體型號和任務,但從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國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或與美國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大體類似,而其5馬赫以上速度已超SR-71的3.2-3.5馬赫。
觀察者網曾經報導,在中航工業慶安發動機組多型產品方案評審攻關的相關事蹟報導中,一種所謂“串聯式渦輪沖壓組合發動機”首次出現,或許所指的就是此型高超音速驗證機。
最後從試飛任務的描述來看,該型飛機並非類似wu-14那樣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而是一款新型驗證機。而從任務時間的長度來看,此機很可能被用於戰略偵察。當然,目前尚不能確認試飛員是否登機試飛。如果該型高超音速驗證機確實為有人機,那麼該機將超過“黑鳥”戰略偵察機,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有人飛機。如果其為無人機,那麼我國新型高超音速驗證機也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回應
這都是莫須有,是吹出來的,根本不存在,美國人放心。
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一箭20星創亞洲之最
2015-9-20早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在太原發射,將20顆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24公里的軌道,創亞洲之最。長征六號長29.3米,起飛重量103噸。我國研製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也隨長征六號一道完成首次飛行試驗,該發動機無毒無污染,技術上是一個質的飛躍。
阿楨
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
為何中國的彈道導彈最近很火紅?一下子炒作了短/中/遠程三種:
2014-4-22巴基斯坦公佈射程300公里可攜帶核彈的哈特夫-3導彈(東風-11出口版)
2014-4-29沙特閱兵30年來首次展示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美國:沒攜帶核彈)
2014-5-1解放軍報微博首次公開射程超1萬公里的東風-31A洲際導彈
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
習慣了就好,還是來溫【圖博館】之故:
094與巨浪2之謎 4曾云: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潛艇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
中國SR-5火箭炮世界最高水準?5亦云:解放軍SR-5遠程火箭炮山寨自美軍M270A1。
山寨?創新性模仿!SR-5是整合小國常用的122與300毫米口徑兩種火箭彈,而美軍M270和M142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玩的是大國的火箭炮飛彈化之整合。
那中國還可更創新性模仿些,再將400毫米的WS-2D火箭炮和B-611M、M20、SY400等戰術導彈,都整合起來!
相關新聞
簡氏:032潛艇裝載巨浪-2可打擊全美 能秘密滲透2013-08-01人民網
陸10日內連射2發洲際飛彈:2013-12-13發射東風-41,22日於渤海由094試射巨浪-2,覆蓋美國全境 增加美軍反導攔截難度
新浪軍事2014-1-3中國碳纖維材料技術獲突破可用于先進戰機和東風-41/巨浪2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2012珠海航展: M20戰術導彈具有兩段式爬升功能,可改變飛向做「S形飛行」,任何當今的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
美上將評中國高超音速武器:技術更新比美強 美眾院:我們被超越了
大校: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打航母提供技術可能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851335
阿楨
094與巨浪2之謎
解放軍的戰略核潛艇部隊多年來一直是謎,隨著2013-10-28以來中國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42年以來總算首次進行大規模解密。對此各方的反應不一:
1.美國官方一方面藉以宣傳中國威脅論(沒公開又批極權不透明),一方面又說還沒能力達到戰備巡邏的水準。
2.美國民間專家則分析,認為094核戰略潛艇的巨浪2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公里以上,不必拼死去突破美日嚴密封鎖的第一,二島鏈,進行所謂戰備巡邏,在渤海灣內便可反擊美國。
3.反倒是中國網上的磚家和糞青,不相信巨浪2已成功試射。
4.根據不成文的“公開一代,裝備一代,建造一代,預研一代”,中國海軍公開退役第一代091/092核潛艇的消息,似乎可以解釋為第二代093/094核潛艇已經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那麼中國的核潛艇水準和戰鬥力到底達到怎樣的水準呢?
5.阿楨館長傾向美國民間專家的看法,這不只料敵從寬,而是從094遭人詬病的龜背和巨浪2的陸基版東風31射程已超過1萬公里上分析,共軍是以龜背為代價,取得不超過萬噸排水量便可在渤海灣內反擊美國之利。至於094為何長出龜背,也與它是雙殼艇有關,單雙殼之析、見貼文。(其實我早於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言: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可達10000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42172
阿楨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楨:第二屆201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前後,中共各式無人機推陳出新,如新翔龍的奇妙翼型、翼龍的外銷和新概念無人機。2013-12-23直-20又成功首飛! )
翔龍無人機奇妙翼型設計意外獲隱形優勢2013-11-19新浪軍事
據來源於網路的視頻顯示,近日,中國一架新型國產無人機首次曝光。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這架無人機的整體佈局與以前曝光的翔龍無人機類似,但是採用了少見的翼尖小翼的連翼佈局。該機同時還採用了V型垂尾並安裝了腹鰭,發動機噴口為圓形(翔龍為多邊形),前後翼連接處做了加強處理。
………………
直-20機身顏色透露為陸軍專案 可配合運-20投送2013-12-24錢江晚報
國產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於12月23日上午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首飛。有分析稱,該10噸級直升機的總體佈局採用了單旋翼帶尾槳式的典型佈局。在外形設計上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和歐洲NH-90直升機。
“目前陸航的通用直升機主要是俄制的‘河馬’和美制的‘黑鷹’,買來的裝備畢竟受制於人。”李小健認為,直-20的入役將大大提高我軍陸航部隊的裝備自主性,可以不受限制地大量生產和裝備,廣泛用於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的救災工作。
而在新華社軍分社專家鄭文浩的眼裡,直-20未來在戰艦甲板上擁有的一片天,甚至比在陸地上更“陽光燦爛”。因為,中國海軍對於反潛直升機的求賢若渴,比陸航對突擊運輸直升機的需求更甚。
“目前,中國海軍主力戰艦搭載直-9和卡-28兩款反潛直升機,兩種都不太合適。”鄭文浩一一解析道,“直-9是4噸級直升機,因為個頭太小,搜潛時只能一架裝反潛魚雷,另一架裝聲呐浮標,進行配合。這大大降低了反潛作戰的效率。”
而卡-28雖然夠大,而且機身特別短,佔用甲板面積小,可它“特立獨行”地採用了旋翼共軸反轉設計,頂著兩幅旋翼,不僅有相互“打架”的危險,更增加了高度,迫使驅護艦在設計時就把機庫做高。這會抬高了戰艦的重心,難以設置雙機庫,限制了載機數量。
而直-20的低矮身材,一定會讓戰艦設計師笑開了顏。如果直-20能夠如“海鷹”(“黑鷹”的海軍型)一樣折疊機尾,那麼它只需要佔據很小的空間,一艘驅逐艦、甚至護衛艦搭載兩架中型直升機將不是夢。 “除了陸海軍,直-20還有望加入海軍陸戰隊,登上未來的兩栖攻擊艦,參與奪島作戰。”
………………
http://jsou.pixnet.net/blog/post/44591449
阿楨
兩岸軍事磚家
兩岸很多磚家,遠的別的罄竹難書,就以2013年10和11月的兩則軍事磚家為例。
先是大陸的軍事磚家說東風15C導彈可摧毀玉山地下碉堡,估且不說玉山山脈根本沒有軍情指揮所,台北的衡山指揮所可以防防生化武器,連重型鑽地彈也無法摧毀,更何況精度和彈重不足的東風15C,即使東風21D反航母彈道導彈也用集束彈或脈衝彈。
再來是台灣的名嘴說:一艘日本宙斯盾艦可完敗解放軍,不知日艦不像美艦或中艦052D有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即使有也完敗不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30413
阿楨
外媒稱中國東風21D裝備10個旅 航母殺手悄然成型2013-8-22世界報
美國《戰略之頁》、韓國《週刊朝鮮》等媒體報導,由於中國“遼寧”號航母已逐步形成作戰能力,可能開始建造首艘國產航母,美軍加緊推動其新型反航母導彈專案。美國《全球安全》則認為,東風-21D導彈旅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這款“航母殺手”已悄然形成作戰能力。
東風-21導彈旅增至10個
《全球安全》指出,美軍此前認為,中國東風-21D導彈的所有組成部分基本都可以有效運作,只是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對目標進行定位的難題,因而沒有進入實戰部署。現在看來,解放軍可能秘密進行了一些測試。東風-21D導彈旅的出現意味著中國這款“航母殺手”已悄然形成作戰能力。
報導認為,解放軍運用衛星、偵察機和潛艇等探測系統的能力“超出想像”。通過多種裝備的協作,解放軍已經可以在發射反航母彈道導彈前確定敵方航母的大致位置。
《戰略之頁》認為,其實解放軍的某些定位裝備早已投入使用,只是未引起美軍的關注。如中國發射了數顆遙感衛星,在太平洋上空600千米的高度組成了一支“太空偵察編隊”。報導臆測,遙感系列衛星組成了中國海軍的海洋監視系統,也成為中國用於攻擊航母的彈道導彈系統的“定位儀”。
美軍“航母殺手”不會比東風-21D晚太多
首先,美軍設想用戰術無人機與P-8A巡邏機協同行動,前者捕捉大型戰艦的蹤跡,後者作為武器平臺發射反艦導彈。無人機和P-8A巡邏機都安裝雙向資料鏈,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資訊互通,以準確打擊航母。這種反航母武器可以在短時間內成形,以滿足美國海軍近期的需求。
美軍真正期待的“航母殺手”是一款性能更出色的反艦導彈,它不僅可以由飛機發射,還可由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據韓國《週刊朝鮮》報導,五角大樓高級研究計畫局交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價值2.18億美元的合同,委託後者開發新型遠端反艦導彈(LRASM)。洛•馬公司承接的項目包括兩種高性能反艦導彈,其中LRASM-A為空射隱身導彈,可由美軍最新型F-35戰鬥機搭載;LRASM-B是高速艦射導彈,可由各型戰艦搭載。
版主回應
另據俄羅斯《Alternathistory》雜誌披露,LRASM最快於今年年內就可裝備美軍。與中國東風-21D導彈一樣,LRASM也高度依賴定位系統。洛•馬公司與英國BAE系統公司合作,在LRASM上集成了一種新式無源定位技術,它可在必要時利用導彈自身加裝的感測器對目標航母進行定位。一旦GPS系統和偵察機提供的信號突然中斷,LRASM仍然可以飛向目標航母,並將其擊中。
LRASM-A
LRASM-A是美國正在研製的一種遠端亞音速反艦導彈。2009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簽訂了發展遠端反艦導彈(LRASM,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的第一階段合同。遠端反艦導彈專案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和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共同出資開展,承包商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彈和火控分公司負責,旨在開發並驗證一種全所未有的遠端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大幅超過現役180-240千米的反艦導彈;遠端反艦導彈須裝備先進的彈載感測器和具備較強資訊處理能力;該導彈還需減小對情報、監視、偵察系統及資料鏈、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可利用主/被動對抗手段突破敵防空系統,對敵艦進行精確打擊。
LRASM-A導彈屬於亞音速遠端反艦導彈。據悉,該導彈是在美國“賈斯姆”-增程型導彈(JASSM-ER)基礎上研製的新型遠端反艦導彈。“賈斯姆”-增程型在外形設計、氣動佈局等方面與“賈斯姆”-增程型導彈基本型保持一致,最大的區別是使用了F107-WR-105渦扇發動機,導彈攜帶的燃料也增加了45千克。由於渦扇發動機耗油率低於渦噴發動機,再加上燃料攜帶攜帶量也有所增加,“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的射程增加到1100-1300千米。2006年5月,洛馬公司在白沙導彈試驗場進行了“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的首次飛行試驗,試驗彈為一枚惰性彈,由B-1B轟炸機發射,導彈飛行了740千米後準確命中目標。洛•馬公司已基本完成“賈斯姆”-增程型導彈研製計畫的第二階段工作。從洛•馬公司公佈的LRASM-A導彈的概念圖來看,LRASM-A導彈延續了“賈斯姆”導彈的氣動佈局和外形設計,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性能非常出色,其末端制導可能紅外成像制導基礎上增加了主動雷達制導,由於制導系統體積增大,從而減少了導彈燃料的攜帶量,LRASM-A導彈的射程約為800千米,該導彈彈頭為454千克侵徹/爆破殺傷多用途戰鬥部。
由於艦射LRASM-B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於2012年1月下馬,為了保證LRASM-A反艦導彈的順利發展,美國國防部國防預研計畫局對LRASM導彈項目進行了調整,洛•馬公司在2013年3月5日宣佈,獲得了一份總金額7100萬美元的合同更改,在原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額外的LRASM飛行試驗和風險降低活動。根據這份合同更改,將在2013年下半年用一架美國B-1B戰略轟炸機進行第三次空中發射飛行試驗(以前的合同規定進行2次空中發射飛行試驗),合同更改還包括對地面發射試驗、垂直發射試驗進行適應性修改及其它降低風險的措施。按計劃,LRASM-A導彈在2015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屆時,美國海空軍可以遠距離對敵國大型水面戰艦進行打擊。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的軍艦也非常明顯,若美軍海軍要攻擊5000噸級以下驅護艦之類的目標,美國現役的“魚叉導彈”、“斯拉姆”-ER等導彈已經足夠,LRASM-A導彈所要攻擊目標主要航母、兩栖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體。LRASM-A導彈對別國海軍戰艦特別是航母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高官的話來說,LRASM-A導彈是一種“改變博弈規則”的重型反艦導彈。
綜合各方面資訊,中、俄已經服役的新航母很可能只搭載艦載預警直升機,探測能力和續航時間都非常有限,航母戰鬥群內負責防空任務的軍艦雖然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和遠端防空導彈,但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載雷達對低空目標探測距離一般比較近,攜帶LRASM-A遠端反艦導彈的B-1B憑藉自身出色的突防能力在航母戰鬥群800千米外就可以發動攻擊。出動4架B-1B就可一次向航母戰鬥群投射96枚性能優異的LRASM-A遠端反艦導彈,這對這些國家的航母戰鬥群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更加可怕的是,可攜帶LRASM-A遠端反艦導彈的作戰飛機非常多,美國空軍的B-52H、B-2、F-15E、F-16C/D,美國海軍的F/A-18E/F、F-35都可以攜帶該導彈,這意味著美軍主要作戰飛機都可以對別國航母構成重大威脅。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62930.htm
阿楨
日媒稱中國正研究類似美X51A高超音速飛行器
美國空軍超高音速飛行器了X-51A“馭波者”
據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2012-8-20稱,美國空軍超高音速飛行器了X-51A“馭波者”8月14日進行了第三次試飛,盡管以失敗告終,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廣泛關注。而且,中美俄在這方面的競賽不會因此而懈怠。
文章首先對中美俄三國在高超音速飛行器上的發展進行了介紹,這方面的發展源自冷戰期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在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而成爲世界上首個成功試飛超音速燃燒沖壓噴氣試驗飛行器的國家,比美國要早九年。
X-51A的研制是美國空軍、波音公司、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美國宇航局、普惠羅克達因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共同合作的結晶。到目前爲止,該耗資1.4億美元的項目只在2010-5-26的測試中取得了成功,以5馬赫的速度持續進行了超過200秒的飛行。
同時,中國也對這個領域展示了相當的興趣。在X-51A項目開展三年後的2007年,有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正計劃在位于北京的風洞中測試速度達5.6馬赫的高超音速實驗飛行器模型,中國科學家可能還建造了能測試速度達9馬赫超音速裝置的風洞。
高超音速巡航飛行器的商業用途也是顯而易見的。具有這樣的速度,從倫敦到紐約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除了“快速全球打擊”縮短打擊時間,超音速導彈還會給防禦滲透和導彈攔截作戰帶來重大改變。當前的導彈,無論是速度達到2馬赫的俄羅斯“日炙”和美國“魚叉”超音速燃燒沖壓動力導彈,還是中國的C802渦噴動力反艦導彈,其速度都不夠高,很容易被攔截。而攔截以超過5倍音速巡航飛行的導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楨:但也不能貼海而飛且較熱更易被測)。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返回大氣層後的最大速度可能會超過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最大速度,但它不如巡航導彈靈活,也不像巡航導彈那樣能進行低空飛行,躲避早期預警系統,能更好地騙過小型戰術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的探測。
超音速巡航導彈實現部署可能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考慮到其在射程和速度及打擊精度上的優勢(更不要說沒有提及擁有非核打擊的優勢),這種技術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大國間的軍備競賽,似乎已經進入了超音速階段。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24/0924698907.html
另參本館: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 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俄羅斯反艦導彈家族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巨浪1與東風21
版主回應
美中將稱美空軍有能力肢解中國DF-21D打擊鏈
資料圖:反艦彈道導彈攻擊航母假想圖
2012年8月10日,美國國會發布《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戰力的蘊義》的研究報告,報告詳細論述了中國海軍發展發展現狀、建設成果和存在問題,評價了中國海軍的藍水建設規劃,列舉了中國海軍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潛艇、航母、水面艦艇、兩棲艦艇、陸基航空和無人機系統、核武器、電磁脈沖武器、海監定位系統等先進裝備,闡述了美國國防部、美國海軍對于中國海軍現代化的反應。文章編譯如下:
……………
美國國會需要關注和解決下列問題:在應對中國“反介入”作戰問題上,美國海軍未來是否足夠強大?能否完成維護美國利益的其他任務?美國海軍應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和潛艇的能力如何?美國海軍應對中國“反介入”能力是否需要改革艦隊編組模式 “海空一體”作戰理念。
反“反艦彈道導彈(ASBM)”能力。針對中國海軍的新型武器裝備,美國海軍未來將重點發展反“反艦彈道導彈”(DF-21D)能力。中國的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被認爲能夠“改變海上力量對比”,美國因此研究了多種反制反艦彈道導彈的方案,並強調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破壞反艦彈道導彈的殺傷鏈是美國的主要應對方法,與直接擊落(硬殺傷)反艦彈道導彈相比,這種“軟”打擊就是僞裝美軍艦艇的精確位置來迷惑反艦彈道導彈,也可以攻擊反艦彈道導彈的探測、識別、定位等不同節點,向反艦彈道導彈發射迷惑數據包來擾亂其制導。2011年9月,空軍負責作戰、計劃和采購的副參謀長赫爾伯特-卡萊爾中將聲稱空軍已經能夠“把中國的打擊鏈肢解成N段”。美國海軍的水面艦艇采取控制電磁波發射或電磁幹擾發射器增加ASBM的探測、識別、定位的難度,並要研制特殊裝備幹擾中國海上偵察監視系統,幹擾ASBM的發射和不同飛行階段,尤其在ASBM接近目標時加大幹擾強度。美軍近年來發展了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BMD)“標准3 Block IIA型”攔截導彈、“標准2 Block IV型”末端制導海基攔截系統、“電磁軌道炮(EMRG)”、海基高能自由電子激光武器(FEL)、固態激光器(SSL)等進行硬殺傷,發展艦載電子戰系統、雷達遮障煙霧發射器幹擾ASBM的末端制導雷達。即便如此,美軍還認爲防禦存在缺陷,要進一步發展被動防禦措施。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國海軍計劃于2016年采辦 “伯克”級(DDG-51)Flight III型驅逐艦,該艦耗資18.8億美元,比當前的Flight IIA型具有超強的防空作戰(AAW)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BMD)能力,其防空和反導導彈直接針對中國的ASBM。DDG-51換裝直徑12-14英尺的防空反導雷達(AMDR)後,比目前裝備的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還要精確。美國海軍未來計劃建造的CG(X)巡洋艦具備更強的防空作戰和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能力,排水量可能超過20000噸,比DDG-51加裝了更多導彈發射管,防空反導雷達系統也更爲先進。2008年,美軍還爲DDG-51裝備了天基傳感器等離岸數據采集裝備,建立通信數據鏈以提高偵察探測能力。
大氣層內反艦彈道導彈樣靶。美國導彈防禦局目前正在發展外大氣層樣靶計劃,每個樣靶系統耗資3000萬美元,且不能重複利用。大氣層內反艦彈道導彈樣靶研發被認爲是海軍職責,制造成本更爲昂貴,但是目前沒有相關預算支持。未來幾年,美國海軍將采購3至5枚反艦彈道導彈的模型,作爲反導試驗的靶彈使用。2012年2月28日,美國報道美軍需要大量試驗導彈,用來模擬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射軌迹,但是美國海軍沒有研究、發展和采購的任何經費。
反潛作戰(ASW)。在反潛方面,美國認爲海軍沒有做好對抗中國潛艇的准備。2006年10月26日,一艘中國“宋”級潛艇在沖繩海域行駛離“小鷹”號航母(CV-63)打擊群5英裏遠時出水,而打擊群在“宋”級潛艇出水前沒有探測到中國潛艇,雖然中國政府否認了潛艇正在跟蹤美國航母,但卻認美國海軍對反潛作戰更加重視。美國海軍計劃采購更多的反潛戰平臺,發展艦載和機載分布式傳感器爲主的反潛方式,綜合使用網絡傳感器、無人機系統和離岸武器,前提是攻克整合聲納浮標等傳感器信息的技術難題。
相關報道:
美媒盤點改變海戰新技術 DF-21D將變得容易對付
美專家稱中國可能將在1月11日測試DF-21D導彈
外媒稱美航母顧忌中國DF-21D導彈威力
美稱中國研電磁脈沖武器 可裝備DF-21D打航母
回應
美國人牛皮哄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30/0918699496.html
阿楨
以專家稱伊朗有能力研發簡化版反艦彈道導彈 2012-07-25環球時報
中國號稱“航母殺手”的反艦彈道導彈一直讓美國頭疼,如今伊朗也在該領域取得突破。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從外形來看,波斯灣的技術藍本源于伊朗革命衛隊廣泛裝備的征服者-110地對地戰術導彈。按照伊朗官方的說法,斯灣導彈的射程約爲300公裏。該導彈于2011年2月首次被發現,當時伊朗曾公布試驗錄像,顯示導彈准確命中一艘在海面上靜止不動的靶船。在最近一次試射中,伊朗媒體公布據稱是導彈導引頭拍攝的連續飛行畫面,一個移動的水面浮動平臺被准確擊中。但魯賓仍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爲伊朗媒體提供的畫面中沒有出現實際發射的導彈,而且從已公開的波斯灣導彈彈體上也找不到供光學探頭使用的整流罩以及爲打靶測試配備的天線等裝置。
不過,魯賓也認可伊朗能開發出技術相對簡單的反艦彈道導彈,因爲隨著各種光學攝像技術快速發展,此類導彈在完善光電制導技術方面的難度越來越低,現有軍民兩用光電傳感器可在背景對比強烈的情況下爲反艦武器識別出打擊目標。魯賓認爲,波斯灣導彈可以算作海灣沖突的遊戲改變者,它的飛行高度可能低于美國宙斯盾驅逐艦標准-3反導系統的最低作戰高度,但又高于密集陣近防炮的攔截範圍。
伊朗革命衛隊一名官員23日的表態似乎能緩解外界對霍爾木茲海峽命運的擔憂。他說,只要伊朗還能使用該海峽,就不會關閉這條重要航道。
回應
反艦導彈足矣~回憶回憶以色列的軍艦是被什麽炸爛的?
相關新聞
伊朗稱很快將批量製造S-300等精確制導導彈和海上飛機2012-07-26
伊朗揚言封鎖荷姆茲美提升波灣軍備 2012-7-3
防伊朗封鎖航道20多國舉行反水雷演習2012-7-17
伊核設施再遭電腦病毒襲擊 以防長為阻伊擁核武不惜一戰 2012.07.27
伊稱西方制裁不會迫使伊中止核計劃 2012.07.27
伊朗逮捕暗殺核科學家疑犯 稱以方參與策劃襲擊2012-07-24
以色列指控伊朗參與保加利亞爆炸案 伊堅決否認 反控以製造 2012.07.27
伊朗經濟制裁7月生效料 中將承保陸籍油輪 伊將承保外船2012-7-17
中國進口量大增,協助伊朗抑制石油出口降勢
售伊朗電腦設備大陸中興通訊遭美調查 2012-7-17
商務部:中伊經貿往來不應受無理指責
杜拜:穆斯林兄弟會、伊、敘威脅波灣政權 2012.07.27
另參本館: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巨浪1與東風21 美以伊朗 伊斯蘭革命
版主回應
簡氏稱中國試射DF-41洲際導彈 射程1.4萬公裏 2012-08-22 環球時報
網絡上出現的被外界稱爲“DF-41”的洲際導彈圖
“未來中國‘東風-41’洲際導彈搭載的核彈頭足以瞄准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中國二炮部隊7月24日進行導彈試射後,研究中國核項目的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菲利普•卡博做出這樣的警告。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2日(提前出版)宣稱,這次發射的就是中國最新型“東風-41”洲際導彈,它不僅大幅提高了射程,而且還能攜帶多達10枚分導核彈頭打擊不同目標。熟悉二炮情況的中國軍事專家魏國安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否認試射的導彈是“東風-41”,但他表示,二炮正在發展的第三代洲際導彈符合西方描述的特征,“中國必須有限度地發展第三代核武器,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安全挑戰”。
《簡氏防務周刊》稱,從2007年以來,中國網絡上出現多張照片,顯示搭載“東風-41”導彈的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TEL)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報道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話說,7月24日二炮部隊發射的就是當前中國最先進的“東風-41”洲際導彈,“這是美國當局首度確認該導彈項目的存在”。尤其讓西方關注的是,“東風-41”可能采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調整軌迹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導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爲降低。一名亞洲軍事專家告訴簡氏記者,“東風-41”可攜帶多達10枚分導式核彈頭,這將嚴重動搖美國反導系統的可靠性。
《簡氏防務周刊》稱,與中國現役的“東風-31”和“東風-31A”洲際導彈一樣,“東風-41”可能也采用“冷發射”方式,即借助輔助動力單元把導彈從發射筒內彈射出去,在導彈到達一定高度後再點燃主發動機飛行。報道猜測,“東風-41”屬于三級固態燃料推進導彈,與“東風-31”相比,前者彈體直徑更大,長度更長,意味著彈頭載荷與射程更具威懾性。此外,“東風-41”采用與俄制“白楊-M”洲際導彈相同的TEL三用車作爲機動發射平臺,比“東風-31”機動平臺更具打擊靈活性。
對于中國核力量的發展,西方總是投以各種猜疑的眼光。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刊登的報道稱,二炮部隊7月24日從山西五寨導彈基地向數千英裏遠的西部沙漠發射新型導彈,這類飛行試驗往往會通過限制第一級火箭的工作時間來縮短射程,以確保導彈落入中國境內。
該報道還說,中國一直聲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用于反擊針對其領土的核襲擊。但由于裝備MIRV的洲際導彈是理想的“第一次核打擊”(打擊軍事目標)武器,“東風-41”不僅是中國第一種攜帶多彈頭的戰略導彈,而且也具備可靠的“第一次核打擊能力”,這可能代表中國將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卡博說,未來二炮部隊只需要擁有32部可重新裝填的“東風-41”洲際導彈發射裝置,其攜帶的核彈頭就足以瞄准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他宣稱,“如果中國最終制訂了這種針對美國城市打擊社會財富的戰略,而我們不建設用來抗擊的導彈防禦系統,就意味著在亞洲增強核威懾力量的終結”。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的報道還說,“東風-41”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約1.4萬公裏,從中國東部或北部發射,足以打擊美國全境。早在1992年就有美國學者提到“東風-41”項目的存在,但美國認爲“過長的研發周期”導致解放軍放棄該項目,集中力量開發“東風-31”洲際導彈。美國軍事專家費舍爾說,事實證明五角大樓忽視了這種新導彈的研制。
熟悉二炮情況的中國軍事專家魏國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具備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的第三代洲際導彈的確是二炮的發展方向,但7月的試射並非以此爲目的。他表示,中國的第三代洲際導彈仍處于科研階段,這次試射主要還是在測試現有導彈武器的性能。
魏國安還表示,從技術上看,第三代洲際導彈完全可能控制全球有威脅的戰略目標,提升全球打擊能力,但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並未改變,中國研制新導彈並沒有明確的指向,只是爲防範可能挑釁中國的敵對勢力。他認爲,美俄當前宣稱的“大幅削減核武器”才是概念炒作。因爲“大幅削減”只是核武器狀態的轉換,而不是徹底銷毀。美俄並未真正銷毀核彈頭,而只是從高戒備狀態轉化爲低戒備狀態。他認爲,中國面臨的核威脅在增加,必須有限度地發展第三代核武器,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安全挑戰。
相關報道:
美軍稱有意與中國磋商核戰力 關切東風-41研發 2010-08-18
歐洲稱中國計劃今明兩年啓用新型東風-41導彈 2010-04-27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8-22/0903698681.html
阿楨
中國巨浪1導彈曾在南京長江大橋做入水深度試驗 2012-02-11科技日報
資料圖:中國巨浪1戰略導彈發射。
2011年11月23日傍晚,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原黨委書記王可立接到一個電話,大驚失色,奪門而出。
一位老者靜靜地躺在病榻上,已然失去意識。匆匆趕到的王可立,看著他瘦削的面龐,悲從中來。
這位慈祥的老者就是“兩彈一星”元勳、著名火箭與導彈技術專家黃緯祿院士。
……………
1970年,一項新的挑戰擺在黃緯祿面前。
我國雖先後研制成功原子彈和液體地地戰略導彈,但液體導彈准備時間長且機動隱蔽性差。面臨超級大國的核威脅和核訛詐,中國急需有效反制手段,研制從潛艇發射的固體潛地戰略導彈勢在必行。
黃緯祿臨危受命,擔綱我國第一型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巨浪一號”的總設計師。
研制起步階段,黃緯祿提出了“臺、筒、艇”三步發射的實驗程序,引起轟動,並得到國防科工委的認可。“臺、筒、艇”就是第一步在發射臺上作試驗,第二步在陸上發射筒中打導彈,第三步在艦艇上打遙測彈,開創了一種符合當時國情的試驗程序。
爲獲取導彈水下基本力學參數,進行模型彈入水深度的試驗是必經步驟。模型彈重量近10噸、長達10多米,這麽個大家夥,投在什麽地方、怎麽投,都是難題。同事們議論紛紛,黃緯祿卻胸有成竹,暗藏“奇招”。1970年7月的一天,人們驚愕地看到,在新建成不久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停放了一臺巨大的吊車。似火的驕陽下,一個大家夥正在被反複以各種姿態投入水中……
這次試驗獲取了大量重要數據,暴露出一些問題。由此,研究人員采取多項針對措施,對導彈設計進行修改完善。在幾個月後進行的模擬火箭彈射試驗中,整個試驗過程均與設計所預想的一致,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事後黃緯祿在自傳中寫道:“與美國先在陸上、後到海上的彈射模型導彈相比,我們采用潛艇直接從海上發射模型導彈的方式,省去了一個投資巨大的水池,縮短了研制周期,節約了研制經費,大大簡化了潛地導彈的研制……”
憑借著攻堅創新的精神,黃緯祿帶領年輕的研制團隊取得了固體導彈技術和潛射技術的重大突破。
1982年10月12日,渤海的海面上,一條噴火的“蛟龍”躍出水面,在海天之間繪出一幅壯麗景觀。第一代潛地固體導彈研制成功,標志我國具備了自行研制潛地戰略導彈的能力,擁有了二次核打擊能力。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1/1705682041.html
版主回應
傳大陸巨浪二型試射又失敗 潛艦差點沈沒2010-01-25 中國時報
平面媒體報導,大陸巨浪二型彈道飛彈數月前進行水下試射,結果飛彈點火失敗,彈體掉落海中砸中潛艦,導致艦身嚴重受損,差點因此沈沒,對大陸核子威嚇力量的發展是一大挫敗。
大陸多年前已在092夏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上配備巨浪一型潛射飛彈,不過由於092巡弋範圍幾乎都在大陸近海,而巨浪一型射程僅2000公裏左右,故對美國本土不具威攝能力。為此,大陸於十餘年前便開始研發射程達8000公裏的巨浪二型飛彈,然水面試射雖然獲得成功,水下試射卻屢屢受挫。
最近這一次在黃海舉行的試射,使用Golf級潛艦當作試射平臺,但當飛彈衝出水面後,卻無法順利點火,導致彈體墜回海中,擊中Golf潛艦艦身,由於彈體重達十餘噸,造成潛艦嚴重損壞,幾乎沈沒,後來勉強回到港口修復。
根據美日的偵測,解放軍水下試射四次巨浪二型均告失敗,顯示其技術面臨瓶頸,如果無法順利突破,則新型的094潛艦將維持目前有艦無彈的窘境,對大陸核威攝力量進程可說是一大靳傷。
轉載一篇說巨浪二悲劇的,真假不知,請各位大大研判
資深官員透露,中國研發中的巨浪二型潛射彈道飛彈數月前進行的未公開試射,結果飛彈出水後無法點火又墜入海中,且撞擊做為飛彈試射平臺的改裝過的高爾夫(Golf)級彈道飛彈潛艦,船身嚴重受損差點沈沒,經搶救勉強駛回母港進廠大修,中國尚無水下成功試射巨浪二型的紀錄,何時服役遙遙無期。
回應
砸艇的說法不太可信。潛射導彈爲了避免砸艇,都是斜向外發射,即使砸下來,按照抛物線彈道,落點也離開艇一定距離了。況且實彈發射前無動力的模型彈不知道彈射了多少回,也沒有發生砸艇的事情。
已經出水了,點火對中國而言有困難嗎?退一步,就算困難,你信這樣的困難是中國無法逾越的嗎?超高壓不能把導彈送出水,這個點上卡住我信,出了水無法點火,智商100以上的不應該信。
http://bbs.cjdby.net/thread-780518-1-1.html
中共巨浪二型試射 美軍全程監控 2005/06/19
日本NHK公共電視臺今晨報導,美軍早在本月十四日就掌握中共要試射飛彈的訊息,位於琉球(沖繩)嘉手納美軍基地的一級飛彈發射偵察機RC135已全程監控中共這次飛彈試射。
十七日的消息指出,中共在十六日傍晚所進行的洲際彈道飛彈巨浪二型試射,證實是從黃海地區一艘核子潛艦,向數千公裏外大陸戈壁沙漠發射,而且試射成功。
日本軍事專家、杏林大學平松茂雄教授指出,從這次試射可以看出,中共的彈道飛彈開發有很大進步。目前不知這枚巨浪二型飛彈是從哪種核潛艦上發射,未來中共開發新潛艦的動向,應該是關注焦點。
中國潛艦上周試射巨浪二號 2008/06/05 中國時報 黃菁菁
防衛省指出,中國海軍於五月廿九日發射的是正在開發中的新型彈道飛彈「巨浪二號(JL2)」,所使用的潛艦則是為配合巨浪二號而改裝的潛艦。
產經指出,防衛省是在接獲美軍的情報後得知「中國可能在五月二十日前後試射彈道飛彈」後才特別加強監視警戒。防衛省在分析各種情報後指出,從這次中國的試射實驗得知,從水中發射的彈道飛彈,出水面後的上升高度較低,飛行距離也較短。
防衛省因此從以下三個觀點加以分析,第一,中國試射的是裝著模擬彈頭的假飛彈;第二,這次的試射實驗可能只是從水中發射沒有彈頭只有彈體的飛彈;第三,試射失敗。
美總參謀部咬定中國巨浪二射程達9656公裏2009-1-8
在日本傳媒報道中國日前成功試射“巨浪二型”洲際導彈的消息後,美國總參謀部官員表示,中國成功試射“巨浪二型”洲際導彈,射程可達九千六百五十六公裏,這一導彈系統可以威脅美國本土。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7015112
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射程竟達14000公裏
巨浪二第一次改進使射程增加到12000公裏,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6-8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第二次改進使射程再次增加到14000公裏,運載能力增加到攜帶10枚25萬噸分導式熱核彈頭。
http://bbs.tiexue.net/post_3455180_1.html
(楨:東風31A/巨浪2長程飛彈射程超一萬公里?那不再出海便可打擊美國本土了!東海-1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那再加上「轟-6」,可進行防區外精確打擊,作戰範圍將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關島!)
阿楨
俄稱中國翔龍無人機可引導DF-21D反艦導彈攻擊
俄媒刊出的翔龍無人機照片
另據俄羅斯《紐帶》網2011年7月4日報道,中國成飛日前公布了其正在研制的“翔龍”高空遠程無人機的部分數據,其中的部分指標明顯落後于美國的RQ-4“全球鷹”。
俄媒提到,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翔龍”無人機的長度爲14米,翼展23米,飛行高度可達1.67—1.83萬米,起飛重量爲7500千克,航程可達7000千米。該機可裝備探測距離爲480千米的偵察雷達。據悉,“翔龍”無人機將會配備衛星通信-指揮系統。
俄媒提到,有專家認爲,“翔龍”的機體表面將會塗裝可吸收無線電波的塗料,以增強其隱蔽偵察的能力。同時,該機還可被用于引導中國最新型的DF-21D型反艦彈道導彈。至于“翔龍”無人機的其他具體細節目前還不清楚。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7-05/0935655385.html
無人機研發 大陸志在超美【中央社2011.07.05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今天指出,去年在中國舉行的珠海航展中,雖然中國展出的WJ-600及其他多款無人機的實際性能還不清楚,不過,中國研發無人機的速度之快,反映美國在無人機的軍事進展如何改變全球的戰略思維以及激發全球無人機研發熱潮。
為人民解放軍製造許多先進軍事飛機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ChengDu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名代表表示,「美國不會出口太多攻擊型無人機,因此,我們剛好可以趁勢掌握市場契機」,「最大的理由是因為911恐怖攻擊事件後,無機人的市場需求大增」。
眼熱中國無人機技術崛起 西方再拋"中國威脅論" 中國網 2010-11-23
珠海航展上,中國無人機的“井噴”讓不少西方媒體感到驚訝。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説,僅僅是4年前,同樣在珠海航展上,中國才第一次推出了其無人機概念,即便是2008年上屆珠海航展上,中國也只是展示了為數不多的幾架無人機,而這一次展示的無人機數量之眾可謂盛況空前。南韓《北韓日報》11月20日在題為《中國無人機閃電亮相震驚世界》的報道中説,“西方的軍事專家想必已經坐不住了,因為他們親眼見證了繼經濟強國後還夢想成為軍事大國的中國令人震驚的飛機製造技術。”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0-11/23/content_21404618.htm
另參本館:中國無人機
版主回應
解放軍首次證實研製航母殺手2011-07-14 旺報
針對國際媒體指稱,中國軍方已經研製陸基型東風21導彈,並且陸續研究升級至東風21D型。由於該型導彈號稱「航母殺手」引發美方關注。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日前首度證實,中國正在研製中,但強調東風21D導彈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形成作戰能力,「就算它今後能用,成武器了,也是防禦性的,不是進攻性的」。
11日陳炳德和到訪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穆倫(Mike Mullen)舉行會談,在會談後的聯合記者會中,陳炳德答覆中外記者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美擔憂成致命威脅
記者會中,西方媒體特別關心中國的東風21D導彈,按照美國軍事專家評估,東風21D導彈可以對進入到中國沿岸將近2000公里的範圍內的美國航母形成致命威脅,是中國阻擋美國戰機和艦船進入中國海岸附近水域的戰略武器重要部分。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上將去年底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已具備「初步作戰能力」。不過,中國軍方過去從未在公開場合證實這一武器的存在。
陳炳德表示:「這個事情(東風21D)正在研究,正在科研,在試驗之中,還沒有形成能力問題,這種武器以後能夠成為武器,它也是防禦性的,不是進攻性的武器,我衷心希望中國的專家們能夠在這方面有所貢獻,但是這種高新技術的武器困難重重,要經費投入,要先進的技術,還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這都是制約其發展的根本因素。」
據了解,中國大陸是在1975年同時研製陸基型東風21導彈,並於1995年完成試射,射程1700公里;隨後大陸又陸續研究改型,到東風21D型,有消息稱射程已達3000公里。
十幾年來,五角大廈的戰略專家一直擔心會有一種新超級導彈摧毀美國航母艦隊。這些航母維持著美國在東亞海域的戰略地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海軍上將曾說:「中國目前擁有一種可能摧毀我們的21世紀航母艦隊的武器。如果中國決定部署並且向我們發射這種導彈,我們將被迫退到角落。將不得不動用核武來反制。」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副教授吉原俊井則斷言,現在「早在美國能靠近中國大陸進行反擊前,中國就能攻擊美國」。
將改變海上軍力平衡
因此,東風21導彈一旦投入使用就會改變列強的海上遊戲規則及軍力平衡。
美國海軍目前在全球共部署了11艘航空母艦,每艘航母都配有超強火力的戰機。美國的核航母長近1100英尺(約335公尺),裝載6000多名人員,80多架飛機,雖然龐大,但不失迅速,速度可達每小時30海浬。從目前來說,除非遭遇核彈攻擊,否則航母不可能被擊沉。
但美國軍事專家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及海上軍力」教授、前海軍指揮官克拉斯卡提出一種假設:攜帶穿透彈頭的東風21D導彈可以擊沉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因為東風21D的特殊性在於其能夠精確擊中擁有強大防禦力的移動目標。
為了反制中國新型導彈的威脅,美國正在發展雷射武器,但問題是歐巴馬政府是否會允許測試並部署這些武器。
雷射武器的發射速度可達每秒30萬公里,比普通槍彈快40萬倍、比導彈快10萬倍。據了解,這些武器大都停留在設計和實驗階段。(另參本館:雷射與電磁砲 )
揭秘美軍艦載激光器與電磁炮尖端項目下馬原因 2011-07-09 環球網
6月中旬,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投票取消了美國海軍兩大尖端武器——電磁軌道炮和自由電子激光器的研發經費,一心追求絕對技術優勢的軍方,在財政壓力下不得不再次低頭。
也有樂觀人士指出,在美軍龐大的武器研制清單中,還有數十種激光武器和電磁武器,它們部署的位置從陸地、空中一直延伸到太空。即便上文中的兩種先進武器真的胎死腹中,美國海軍新型艦艇的戰鬥力因此受損,美軍開發類似“科幻”裝備的總體勢頭也不會削弱。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就算二者在2012年的預算中被砍掉,等到下一個財年來臨,它們依然有機會得到“再包裝”,進而被釋放出來重返新武器研發序列。考慮到美軍其它軍兵種也有相似的科研項目,同樣不能排除美國海軍在需要時,會把其它單位開發的現成産品移植過來“爲我所用”。
事實上,美國參議院削減的武器項目,節省出的資金大都流回了優先級別更高、需求相對緊迫的計劃中。由于多數局部戰爭已不再迫切需要此類耗資巨大的高新技術武器,“數量上削減,質量上提高”,反而逐漸成爲美國在21世紀前期保持總體軍事優勢的思路。
阿楨
美稱中國電磁脈沖式炸彈將使美軍處于極端劣勢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王啓超報道:美國五角大樓一名高級官員26日在國會發言稱,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力建設,包括設計制造用于制衡美國軍事優勢的戰略武器,如電磁脈沖武器。
美國《華盛頓時報》6月26日刊發比爾•格茨撰寫的題爲《中國的電磁脈沖武器》的文章,文章提到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詹姆斯•希恩在衆議院發言時警告說,中國大規模軍力建設讓人頭痛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有精心計劃、考慮周詳的發展非對稱武器的戰略,比如網絡戰、反太空能力、非常複雜的彈道和巡航導彈項目以及水下作戰能力。
希恩還說,中國軍方正在努力發展電磁脈沖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像核爆炸一樣産生能量束摧毀電子系統。中國的電磁武器是我們需要應對的幾種非對稱作戰武器之一。
希恩提到電磁武器會摧毀通信網絡。我們和中國人都清楚,在指揮作戰時我們極度依靠通信網絡。所以,不管是電磁武器還是其它同等的(反衛星)武器,一旦中國入在這一領域能力提高,我們就會處于極端劣勢
聯合參謀部下屬的計劃和政策部副部長空軍少將菲利普•布裏德洛夫說,他同意希恩的觀點並且警告說,中國在臺灣海峽防空力量和其它戰鬥能力的增強讓臺灣海峽更加容易引發軍事沖突。布裏德洛夫說,他希望美國增加和中國的軍事對話,並且降低臺海發生意外事故"的危險。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1/0819508004.html
版主回應
美軍SM3成功攔截中程導彈 2011-04-17(楨:可用電磁脈衝先破宙斯盾!另參本館:電磁脈衝武器與其防禦 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導彈防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位于夏威夷以西海面的“奧凱恩”號“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發射一枚“SM-3 BLOCK IA”攔截導彈。美國國防部下屬導彈防禦局15日宣布,美軍當天早些時候利用裝備“宙斯盾”反導武器系統的驅逐艦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攔截一枚中程彈道導彈新華社發
“宙斯盾”反導系統是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海基部分,專門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當前共25艘艦只配備“宙斯盾”系統,其中21艘隸屬美國海軍、4艘由日本所有。上圖爲“宙斯盾”反導系統正在發射攔截導彈。
“能夠利用遠距離雷達(搜集)數據對付彈道導彈威脅,極大增加了SM—3型導彈的戰鬥空間和防禦範圍
導彈發射11分鍾被擊中
格林尼治時間15日6時52分(北京時間14時52分),美軍在夏威夷西南大約3700公裏的馬紹爾群島向東北方向發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
部署在威克島的前瞻性AN/TPY—2型X波段移動雷達探測到並追蹤這枚目標導彈,把導彈運行軌迹等數據傳輸至戰鬥管理系統。這一系統隨即把數據發送給部署在夏威夷以西的“奧凱恩”號導彈驅逐艦。
目標導彈發射大約11分鍾後,“奧凱恩”號驅逐艦發射一枚SM—3型攔截導彈,成功擊中目標。“(攔截導彈)彈頭鎖定目標,朝它運行,直接撞擊並摧毀威脅物,”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一份聲明說,“初步迹象顯示,所有組件按計劃運行。”
這次測試的“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所用SM—3型導彈和設在威克島的雷達裝置由美國雷神公司制造。
威克島是美國無建制領土,位于關島以東大約2060公裏處,地處關島與夏威夷之間,戰略地位重要,獲稱“太平洋的踏腳石”。
“宙斯盾”反導成功率高
美國導彈防禦局聲明說,這是“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首次攔截射程超過3000公裏的中程彈道導彈、首次借助遠距離陸基雷達站搜集到的導彈軌迹數據實施攔截,堪稱“迄今最具挑戰性”的反導試驗。
導彈防禦局介紹,“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2002年接受測試以來,迄今實施25次反導試驗,包括這次在內共21次成功攔截目標導彈。
就分層反導系統而言,美軍2001年以來實施58次攔截試驗,包括這次在內,共45次獲得成功。美軍上兩次反導試驗以失敗告終,所用攔截導彈由美國波音公司制造。
導彈防禦局發言人理查德?萊納拒絕說明這次試驗是否增設反攔截措施,例如“敵方”發射假目標以迷惑美軍反導系統。楊舒怡(新華社專稿)
攔截導彈“宙斯盾”更靈活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後,修改前任政府與捷克、波蘭達成的建立反導基地協議,2009年9月放棄這一東歐導彈防禦系統方案,轉而推出一項分階段、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新版歐洲反導系統方案。
美軍聯合防空與導彈防禦部門負責人、海軍少將阿切爾?梅西13日告訴國會,軍方正轉向更爲靈活的“宙斯盾”反導技術,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和“每個地區的地理特點”。按照導彈防禦局的說法,這次試驗顯示新版歐洲反導系統方案第一階段有望于今年按計劃實現。
“宙斯盾”反導系統是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海基部分,專門攔截中短程彈道導彈。美軍采購的最大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表聲明說,當前共25艘艦只配備“宙斯盾”系統,其中21艘隸屬美國海軍、4艘由日本所有。
■ 新聞鏈接 韓美聯手防禦朝導彈
據新華社電 韓國政府人士15日透露,韓國國防研究院和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達成協議,著手合作研究“韓國反導體系”,以應對“朝鮮導彈威脅”。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政府人士告訴韓國聯合通訊社記者,雙方去年9月簽署協議。五角大樓負責核武器與導彈防禦政策的助理部長幫辦布拉德利?羅伯茨14日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兩國已經著手研究雙邊反導合作。
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主要盟友日本已經完全加入美國主導的全球反導體系。韓國打算2012年前部署3艘“宙斯盾”驅逐艦並在今後幾年購買更多PAC—3型加強版“愛國者”攔截導彈。
更多新聞
美軍推進全領域反導能力 攔截試驗失敗系表象 2010-12-22
美國妖魔化東風-21D導彈向中國周邊傳輸恐慌 2010-11-11
美軍THAAD系統在太平洋地區成功進行反導試驗 2010-06-30
美反導試驗被指有多種作弊手段:調慢靶彈速度 2010-05-22
美軍波音747機載激光器反導試驗三發兩中(圖) 2010-02-22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17/1028642980.html
阿楨
陸東風16、航母殺手對台威脅更嚴重2011-03-17 旺報記者慶正
國安局長蔡得勝昨天證實,大陸已發展專門對台的攻擊性新型東風16型導彈,射程更遠且威力更大,對台灣的威脅「更嚴重」!
目前大陸對台部署的飛彈,以東風11型、東風15型為主,前者射程至少300公里,後者的衍生型射程超過800公里。
蔡得勝並指出,研發攻擊美軍航艦的東風21丁型導彈也已測試成功,完成部署。
國安局長蔡得勝及情治首長昨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針對「國家情報工作」報告,質詢大陸對台導彈部署和東風21丁型發展現況,蔡得勝被動證實最新情資。
蔡得勝指出,有關大陸對台飛彈部署,目前已有一款新型、編號「東風16」的導彈。
林郁方追問說,印象中不曾看過「東風16」導彈的相關資料,「這是一款全新的導彈,還是中共又再玩『新瓶裝舊酒』的遊戲,將既有型號加以修改升級、再換一個編號來以故布疑陣」?
蔡得勝強調,「東風16」是一款新型的對台攻擊性導彈,射程更遠、威力更強,但在中共還沒有主動公布前,他不方便透露更多細節。
林郁方詢問「這是否代表對台灣的威脅更形嚴重」?蔡得勝回答:「的確是更嚴重」!
針對大陸研發射程長達1600至2000公里,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丁型飛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勒德在去年底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指出,「該型飛彈還要約10年左右,才能用來應對真正的威脅」。可是這一看法,與蔡得勝局長去年8月19日對媒體說的「即將部署服役」看法相左。
蔡得勝指出,依國安局參酌情資和情報分析研判,東風21丁型反艦彈道飛彈「已完成多次實彈試測」、「事實上已經試測成功」,「現在已經開始布署」。
版主回應
美稱中國二炮增加2個裝備東風21D反艦導彈旅
資料圖;解放軍二炮新型東風-21C中遠程地地常規導彈。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據美國“戰略新聞網”2011年4月27日報道,分布在中國幾個省的中國二炮部隊在過去幾年實力大幅擴展,包括新增了兩個明顯裝備長期流傳的東風-21D反艦導彈的旅。
這一擴展使得二炮部隊擁有了十個裝備東風-21反艦導彈的旅,還有裝備其他幾種導彈的旅。每個東風-21導彈旅配備六個導彈營(每個營有兩個機動發射器),兩個維修營,一個信號營和一個電子對抗(ECM)營。東風-21D導彈主要用于應對美國海軍,尤其是其航母。
二炮部隊的其它八個東風-21導彈旅裝備稍舊型號的導彈;基礎型東風-21彈道導彈長10.7m(35英尺),直徑140cm(4.6英尺),重15噸,使用固體燃料,是一種兩級導彈。其射程隨具體型號而改變(從1700千米到3000千米),重量爲500-2000千克(0.5-2噸)的彈頭通常使用核武器;據信,中國也在這一規格導彈使用常規彈頭。這一導彈可能被用于針對臺灣,因爲它作爲一種射程更長的彈道導彈,能比大約1000枚對准臺灣的短程彈道導彈更快擊中目標。那就意味著,東風-21的飛行速度遠遠超過臺灣在關鍵軍事駐地部署的PAC-3型反導導彈。
同時,據大家都知道或承認的,東風-21D導彈系統目前還沒有進行完整的測試。在過去兩年中,可能已經進行了一些測試,該系統的所有組成部分很明顯展示和工作。我們可以在媒體上看到,放在運輸垂直發射車上的東風-21D彈道導彈照片。也有消息稱,新的該型導彈已于去年正式服役。
文章稱,還有其他能證明該導彈的信息。例如,兩年前,中國發射了另一顆遙感衛星,加入另外兩顆位于相似軌道的遙感衛星。這三顆衛星在太平洋上空600公裏的高度以一定的形式移動,它們裝備了合成孔徑雷達(SAR)或數字相機,能夠掃描海上艦船;盡管中國表示,他們發射這些衛星純粹是用于科研目的。而典型的合成孔徑雷達可以産生不同分辨率的照片質量的圖像,該雷達在中度(3米)分辨率下能夠覆蓋40×40公裏區域,低(20米)分辨率下能夠覆蓋100×100公裏區域。所以,中國部署的三顆衛星疑似爲軍事海洋監控系統;這是和謠傳的中國用于攻擊美國航母的彈道導彈遺漏的內在聯系。
近六年來,西方一直在關注中國正研發其彈道導彈定位系統的報道。該系統能使導彈搜索和打擊航母,這些傳感器將在末端使用紅外(紅外制導)技術。此類事件最近十年來一直被公衆討論,但根據權威人士和部分媒體報道,中國似乎將能實現這個目標的戰術與導彈系統整合到一起。關鍵是擁有能讓這些情況發生的多傳感器系統,即在發射彈道導彈(射程1700公裏的東風-21導彈)前能夠發現航母大概位置的衛星、潛艇或者海上巡邏機。與讓東風-21D工作需要的其他元素相比,這些傳感器似乎是動態的。
更多新聞
美海軍高官稱中國東風21D導彈難以擊中美航母 2011-04-26
美軍稱中國東風21導彈攻擊軍艦不及潛艇有效 2011-03-22
平可夫稱中國東風-21D需配核彈頭才能擊沈航母 2010-12-17
美國妖魔化東風-21D導彈向中國周邊傳輸恐慌 2010-11-11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29/1005644796.html
阿楨
震撼!伊朗率先試射反艦彈道導彈成功(8圖) 環球網(另參本館:美以伊朗
2011年2月7日,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賈法裏宣布,伊朗已經實現新一代智能彈道導彈的批量生産。
賈法裏是在當天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作上述表態的。他說,這款名爲“波斯灣”的導彈射程爲300公裏,彈頭重量達650公斤,使用固體燃料,可以從高空垂直攻擊海上目標(楨:?),具有3倍于音速的速度,敵人無法攔截和摧毀該導彈。
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當天播出了“波斯灣”導彈成功發射並擊中海上目標的圖片和視頻。報道說,“波斯灣”智能彈道導彈是伊朗革命衛隊最新式導彈,能夠摧毀敵人在波斯灣上的任何艦艇。
伊朗空間組織當天展示了兩枚運載火箭和4顆國産衛星。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說,今明兩年伊朗將完成多項太空發射任務。
http://tom.news.huanqiu.com/photo/newpic/2011-02/1482822.html
伊朗成功試射5枚國産反艦導彈 美國反應低調 2010-4-26 國際在線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4月22號開始在波斯灣與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代號爲“偉大先知5”的軍事演習,25號演習結束當天,伊朗海軍成功試射了5枚短程導彈,導彈全部成功擊中目標,外界對于導彈的成功試射給予了較高的關注。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道,5枚導彈分別從岸邊和海上發射,其中兩枚“努爾”導彈同時從岸邊導彈發射車上發射,擊中海上目標。這種導彈射程300公裏,命中目標精度高。另外3枚“納斯爾”導彈是從海上艦艇發射的,同時擊中了海上同一個目標。這種導彈目前既可以從陸地、也可以從海上發射,具備擊沈3千噸級艦艇的威力。在不久的將來,伊朗還將在空中和潛艇試射“納斯爾”導彈。
……………
美國方面目前對伊朗此次演習的反應還比較低調。五角大樓一方面仍然不排除通過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可能性,一方面又表示此次演習只是伊朗在波斯灣進行的一次常規性的演習,美國派遣了軍艦進行密切關注,並告誡這些軍艦保持克制,不要造成沖突升級。
http://www.ouhuaitaly.com/?action-viewnews-itemid-1839
版主回應
俄媒體稱中國DF-21D導彈改型非常成功性能出色
資料圖:解放軍列裝的東風-21C型彈道導彈。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6月20日報道,中國“東風-21”(北約代號CSS-5)二級固體燃料單彈頭中程彈道導彈是“巨浪-1”潛射導彈的完善型陸基版,最初是爲戰略使命而研制的,隨後一些變型也適合執行核及常規使命,而最新型的“東風-21D”則是世上第一種也是唯一能摧毀航母的彈道導彈,裝配到移動發射裝置上的最新改型則能摧毀敵方部署在近太空的導彈和衛星。
俄媒稱,中國1965年8月開始研制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相關單位建議先研制“東風-61”單級固體彈道導彈。1967年解放軍決定建造首艘國産導彈核潛艇,要求研制潛射中程彈道導彈,結果決定放棄“東風-61”,開始研制符合全部要求的“巨浪-1”二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1970年加快導彈研制進程。7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們在首種固體燃料核導彈研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開始考慮“巨浪-1”陸基版改制方案。1975年潛射型“巨浪-1”和陸基“東風-21”齊頭並進,使用一體化彈體和機械結構。1976年相關項目繼續研制,還研制全新型導彈使用的新型發射裝置。1995年“東風-21”首次順利完成試驗,其射程可達1700公裏,有效載荷600千克,可攜帶最大威力50萬噸的核彈頭。完善型“東風-21A”導彈射程增至2700公裏,有效載荷1000千克。有消息稱,中國軍隊現已裝備60-80枚“東風-21”和“東風-21A”導彈,展開部署在40套發射裝置上,覆蓋了相當廣闊的領土。
俄媒稱,2006年中國研制出“東風-21C”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使用WS2500新型10×10移動發射裝置,有效載荷2000千克,最大射程1700公裏。由于新型發射裝置塊頭過大,戰鬥行進困難,中國軍方對其不太滿意。而在“東風-21”項目基礎上研制的“開拓者-1”四級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能向近太空運送彈頭,但是在2002年和2003年的試驗未能成功,項目放棄。但是“東風-21D”改型卻非常成功。美國國防部確認了“東風-21D”的存在,稱其爲世上第一種也是唯一能攻擊海上大型戰艦的陸基彈道導彈,它借鑒了“東風-21C”機動發射裝置和終端制導系統的優點,整體性能大幅提升,無論是在戰鬥展開速度上,還是命中精度上。有消息稱新導彈射程可達3000公裏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6-21/1600653093.html
外媒稱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含有美國技術
據俄媒 2011年6月21日報道稱,被譽爲“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使用了美國上世紀90年代軍事廢品中擴散的技術。另外,該導彈所用火箭系統的一個關鍵部件也是上世紀90年代從美國工程公司馬丁-瑪麗埃塔獲得的。早前的報道稱,該導彈能夠摧毀美國的軍艦甚至航母。
俄媒稱,一個月後,《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刊登了一篇長達6千字的文章;詳細記錄了五角大樓出售美國軍事違禁品如何失控的細節。對敏感設備不合適的法規,以及缺乏監管意味著每年有價值200億美元設備從軍事基地消失。盡管內部人士一再抱怨,但是這個災難仍然持續,並且沒有絲毫減輕的迹象。當中國獲知這些廢料後,就加緊購買。
俄媒稱,經過16個月的調查後,美國發現價值1.57億美元的設備被運到了一些亞洲國家;但是,那只是一部分而已。《美國新聞》稱,在打開一個被繳獲且准備運往香港(在運往大陸前一般都會停靠該港)的集裝箱後,調查人員發現:完全作戰加密裝置、潛艇推進系統零件、雷達系統、“愛國者”導彈的電子管,甚至F-117A隱形戰機的零部件。其中,甚至有許多全新的零部件也被當做廢品賣掉。
俄媒稱,五年前,作爲美蘇1987年簽署《中導條約》的一部分,美國開始拆毀其“潘興-Ⅱ”中程彈道導彈。于是,導致該型導彈廢棄的部件進入了軍事廢品供應市場。
阿楨
東風-21D迫美重新部署航母 2010-12-30 旺報 記者張凱勝
《華盛頓時報》報導,美軍太平洋司令威拉德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透露,大陸這種新型陸基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可搭載6枚重達450公斤彈頭,發射進入太空後再返回大氣層,然後自行導向攻擊距離逾1500公里以外目標,可精確穿透航行中最先進航空母艦防禦系統。他說,「東風-21D經過中國長期測試後,目前已進入初期部署階段,並具備初期作戰能力」,但中國尚未對真船進行實彈射擊,「關鍵點是還未在海上測試整個系統。」英國《每日郵報》甚至認為,東風-21D還具備太空反衛星能力。
威脅日本及東南亞國家
威拉德表示,東風-21D射程可越過第一島鍊,與該地區的日菲等國重疊,處於中國A2/AD(反介入/區域封鎖)武器系統涵蓋的範圍內,美國和日本、菲律賓、越南對此極為關切。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稱,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航母戰鬥群支配著亞洲水域及航道,東風-21D的部署將改變亞洲安全形勢的遊戲規則。
擴大影響力成軍事強權
威拉德稱「雖然中國目前將焦點集中在渤海、黃海、南海及東海等近海,但我認為,它有意把影響力超越這些地區,最終成為全球軍事大國。」
《金融時報》說,有軍事專家稱,東風-21D是「遊戲規則改變者」,因可阻止美國航母進入中國沿海,削弱干預台海或朝鮮半島衝突的能力。美國海軍情報局去年8月公布的《中國海軍特點》報告,也證實這一點。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今年9月曾表示,東風-21D的研發,將迫使國防部重新考慮部署航母方式。
重申防禦性國防政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威拉德言論應向解放軍了解,她重申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並強調中國始終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力量。
另據美國《時代》周刊網頁報導,西方軍事觀察人士注意到,近日大陸網頁上有人張貼出一系列有關一架大型、似乎擁有隱形性能的戰機照片,這可能是證明中國新型第五代戰鬥機出現的第一個證據。
這款被稱為「殲20」的戰機,似乎是美國F22戰鬥機的前半部和俄羅斯T50隱形飛機原型機的後半部。如果「殲20」為真,就標誌著中國空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不再依賴以色列或俄羅斯的過時設計。(另參本館:PLA四代機之爭)
版主回應
中國長城200號潛艇亮相 又引全球目光 2011.01.31 09:58)
《解放軍報》28日頭版頭條刊登的長城200號潛艇的發射試驗場景。
新華社和人民網、《科技日報》等媒體也在29日一致報導了長城200號潛艇的導彈發射試驗。
長城200號首艇於1966年下水,屬於G級常規彈道導彈潛艇,全長98米、寬8.6米。動力裝置為柴油發動機和電動機。據悉,該艇曾於1982年首次水下成功發射運載火箭,不過向外界公開導彈發射試驗還是第一次。
《解放軍報》報導說:“執行此次發射試驗任務的,是被中央軍委授予‘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榮譽稱號的海軍北海艦隊某基地長城200號潛艇。如今,該潛艇已服役46載,先後數十次圓滿完成水下發射試驗任務。”
該潛艇隸屬負責防務渤海灣和黃海的北海艦隊。據推測,當天發射的很可能是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潛射巡航導彈(SLCM)。有分析認為,當天的試驗也可能是模擬“美軍航母入侵黃海”的訓練。
之前,新華社等中國的官方媒體曾在26日公開了中國戰略核導彈部隊“第二炮兵部隊”的核導彈發射試驗。“第二炮兵部隊”所屬的某旅團在中國的某個高原地帶實施了遭到敵方“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後,發射核導彈反擊的演練。中國軍方曾于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中的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公開實施新一代隱形戰機殲-20的首次試飛。這就是說,中國的陸海空三軍已經分別向外界公開了各自的戰略武器。
北京外交界分析說,中國的上述舉措是對內外展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同時也是回應美國等西方國家“提高軍事透明度”的要求。中國軍方公開戰略武器的次序很巧妙,似乎是為了強調中國研發出的戰略武器屬於防禦範疇。”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31/0754630831.html
解放軍官媒持續報道巨浪II導彈鼓舞人心 2011-01-31
解放軍報連續三日持續發文報道長城200號潛艇,長篇巨幅進行表彰,用意十分明顯,就是在說巨浪II潛射洲際導彈。
外媒關于巨浪II發射的相關報道:
1.在2005年6月16日傍晚的試射中,中國海軍在青島附近的核潛艇試射一枚“巨浪二型”導彈,射程八千公裏,最後著彈在新疆內陸的沙漠地帶。日本《讀賣新聞》形容,中國這次成功試射導彈,等于把美國本土全部納入射程範圍,一旦臺灣海峽情勢緊張,可以藉此牽制美國介入臺海事務。
2.日本的《産經新聞》2008年5月29號,在黃海試射了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日防衛省市在日美的軍事情報聯動中心當中獲得這個相關的研判。並說這個發射當中發現中國大陸試射的潛射導彈水面上升速度比較快,但是上升的高度比較低,飛行的距離比較短。在黃海進行試射,但沒有提到這個導彈的落腳點或者說著海點或者說著地點在哪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8200001017igw.html?tj=1
阿楨
美國稱中國秘密試射新型遠程反導攔截導彈(圖)
資料圖:解放軍東風-21C中程戰略導彈群
東方網2010年10月8日消息:華盛頓時報6日報道稱,中國最近秘密進行了一次遠程導彈飛行試驗。據中國軍事專家稱,9月25日的試驗再次凸顯北京遠程和近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及新式導彈防禦攔截彈所能夠造成的威脅越來越大。
報道稱,一名美國官員證實,中國軍方從北京西南方約320英裏處的太原導彈中心向西部約1800英裏處的庫爾勒市試射了一枚導彈。中國官方未提供詳細信息,稱試驗數據屬于機密。
亞洲和美國的中國觀察者于9月23日意識到了此次試射活動,當時中國政府發布了“飛行通告”,警告飛機在9月25日前遠離從太原到庫爾勒的空域通道。
9月25日後,一家中文軍事網站報道稱,此次試驗涉及一枚反導攔截彈,這是1月首次公開的新型反彈道導彈項目的部分內容;試驗也可能是一種更短程的導彈系統。另一家網站報道則稱,中國試射的是一枚遠程導彈。還有一種看法認爲,試射過程包括從太原發射目標導彈,從庫爾勒(中國反導統禦工事)發射攔截彈。
報道稱,測試之後,中國官方一直保持沈默。中國曾于一月份在簡短的公開聲明中公開其導彈防禦攔截彈,各方希望中國此次與當時一樣宣布這一導彈試射。不過報道也指出,沈默可能表明導彈試驗並未成功。
不過,有分析家稱,此次測試更可能表明了中國不斷增長的導彈力量的某種新軍事能力,特別是基于改進的東風-21中程導彈的高科技反艦彈道導彈,不過中國並不想宣揚這一能力。
今年8月,美國太平洋部隊指控官羅伯特?威拉德海軍上將表示,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已“進行了多次試驗,而且可能接近可部署狀態。”報道介紹說,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射程達1200英裏,設計用于攻擊海上的美國航母。不過定位是個難題,因爲導彈彈頭以高速再入大氣層後必須在精確制導下操縱接近船只。
五角大樓與中情局發言人都拒絕對此次試驗發表評論。中國大使館發言人王葆棟稱,他對試驗並不知情,但稱如果確有此事,中國軍方也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主要是用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0-08/0907613525.html
版主回應
美國將研製新型遠端導彈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東方網2010-11月12日消息:據路透社10日報道,五角大樓10日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在未來兩年半時間內,研製新型遠端反艦導彈,反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報道稱,洛·馬公司從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美國高等研究計劃局負責五角大樓部分技術突破項目——獲得了總值577億美元合約,負責為該局研製新型遠端反艦導彈。
五角大樓的每日合同摘要顯示,該項目旨在研發並驗證一款可“在相當遠的距離”處攻擊其他艦艇的艦基武器,但並未做出進一步說明。
五角大樓聲明稱,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和海軍研究辦公室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有望于2013年4月完成。
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發可將美國航母及其他艦艇置於危險之地的反艦彈道導彈,引起了五角大樓的關注,而該項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在5月3日對美國海軍聯盟講話時提到,美國對精確制導武器的壟斷地位正在被削弱,“特別是在或可超視距攻擊的遠端、精確反艦巡航和彈道導彈領域。”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11/12/5311s3052388.htm
國産反航母導彈亮相 2010-11-16環球時報(另參本館: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航天科工展臺現場的遠程海防體系示意圖
第八屆珠海航展今日正式拉開大幕,“更遠距攻擊,更持久作戰”成爲參展裝備的普遍發展趨勢,而中國首次公開展示的反航母作戰體系,無疑將成爲本屆航展上的一大熱門話題。
不久前“美國航母是否來黃海軍演”曾引起東亞各國的一片喧鬧,有關如何打航母的話題也被熱炒。在本屆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展示了一長列各種型號的反艦巡航導彈,並在旁邊的示意圖中清楚標明其中可用于攻擊航母的三種型號:C-602、C-705和C-802A。盡管此前備受關注的“東風-21D”反航母彈道導彈並沒有被包含在其中,但這仍是中國首次在航展上公開展示主戰武器如何攻擊航母。
據在場專家介紹,這次展出的一系列導彈將被納入到一體化的“海防體系”中,根據作戰對象的不同,又被分爲近程海防體系和遠程海防體系。其中遠程海防體系利用太空衛星提供情報支持,三種導彈可協同作戰,能夠分別從地面、空中和水面同時對航母戰鬥群發起攻擊,同時還有高空的遠程無人機負責對打擊效果進行戰場評估。而近程海防體系則沒那麽複雜,主要是利用無人飛艇、艦載直升機和SH-1隱身無人機作爲中繼制導,引導從岸上和導彈艇發射的C-701和C-704大威力近程反艦導彈攻擊對手艦艇。
無論是遠射程的C-602、C-705和C-802A,還是近程的C-701、C-704都不是第一次參加珠海航展。但它們與太空衛星、空中無人機以及水面戰艦、水下潛艇和空中戰機等不同作戰平臺融爲一個整體出現還是首次。這也從側面顯示打擊航母難度有多高。至于這種模式是否可行,臺灣《全球防衛雜志》資深軍事編輯陳國銘表示,無論是貼海飛行還是飽和攻擊,美國航母戰鬥群對這類反艦攻擊應該都有相對完善的應對方法,相比之下,像傳聞中的反航母彈道導彈那樣從航母正上方發動攻擊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除了打得遠,打得准同樣重要。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經驗告訴美軍,有時候大威力武器遠比不上一顆能准確命中目標卻不傷及無辜的小直徑炸彈。在本屆航展上,多家參展商都推出了精度更高的小威力制導炸彈。中航工業集團的LS-6系列滑翔制導炸彈中新增了100公斤和50公斤兩種新型號。這種制導炸彈是通過在普通航空炸彈上采用GPS/慣性組合制導,大幅提升命中精度和攻擊距離。據介紹,該系列制導炸彈的命中精度達15米。
航天科技集團的FT系列精確制導炸彈同樣精度驚人。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系列中的FT-3和FT-6制導炸彈都曾在試射中准確穿過直徑約30厘米的油桶中心,創造了命中目標“零誤差”的記錄,而且它們的多次試射成功率達100%。目前該系列制導炸彈已經在中國空軍多種戰機上完成試射。這次航展上FT家族還有另一個新成員———75公斤級的FT-5“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據介紹,它可挂在執行反恐作戰和禁飛區巡邏的無人機上,也可以裝在現有的戰機和未來的第四代戰鬥機上,更輕的重量使戰機可以攜帶數量更多的彈藥,同時提升對地面多目標實行攻擊的能力。展臺工作人員披露,FT系列制導炸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直徑炸彈,它可以完全收入飛機彈艙,避免暴露在外增加雷達反射面積,未來將裝備中國的隱身戰機,實現戰區外精確打擊。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16/1014619248.html
阿楨
中東風-21D飛彈 威脅美海軍? 台灣專家指出 要打到航母尚須環衛星網建構完成2010-07-23 旺報 記者張凱勝
中國軍力的提升與擴張,向來備受美軍關注。根據美國海軍情報局2009年的一份報告披露,解放軍一款名為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飛彈,已接近運行狀態,未來正式服役後,將對美國海軍艦艇形成極大威脅,並且有可能破壞環太平洋的軍力平衡。
有分析稱,如果該型飛彈的目標系統被證明是精確的,那麼從負載以及其他因素來看,東風-21D可能會被列為世界上第一款機動的陸基型中程飛彈,能夠擊中近2000英里外移動的航空母艦。
暫無法產生狙擊作用
軍事專家指出,東風-21D飛彈的設計與美國冷戰時期研發的潘興II型飛彈,差別不大,前者屬陸基型,且能在飛行途中改變方向,而此型飛彈的負載量及性能,一直都是美國戰略家及軍事家最為關注的。美國前海軍指揮官、現任戰略顧問吉亞拉說,「雖然該型飛彈的技術能力並非前所未有,但它卻是多種性能的革命性組合體。」
根據台灣一位軍事專家表示,國防部10年前便已掌握中國研發東風-21攻艦飛彈的情資,東風-21D即是東風-21的衍生型。東風-21D真的要打得到美國航母還必須有所謂C4ISR(自動化指揮系統)的配合。這位軍事專家說,「中國的環衛星網正逐步建構中,目前在太平洋上空的中國衛星約20枚。」他指出,由於航母的位置時常移動,要打得到必須知道正確位置,一旦環衛星網建構完成,東風-21D對航母才真正有狙擊作用。
台海危機刺激解放軍
這位軍事專家還舉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為例,美國派出兩艘航空母艦獨立號及尼米茲號協防台灣,但以解放軍當時的指管通情能力,無法掌握這兩艘航母的確切位置,因此才極力研發航太衛星與通訊科技,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若美國海軍遭遇東風-21D的攻擊,軍事專家提出,可由隨同航母執行任務的神盾級驅逐艦及護衛艦,以標準3型(SM-3)飛彈進行攔截。不過,吉亞拉指出,神盾艦配備的飛彈發射器的填裝速度不夠快,無法有效反制。
然而,吉亞拉也指出,美國可能還會採取其他更為傳統的戰術,例如將水面艦部署在東風-21D的射程之外,或是增加潛艦的出海次數。吉亞拉說:「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撤退。而這才是中國試圖實現的主要目的。」
另參本館:PLA最急需的武器
版主回應
日稱中國實驗探測距離達數千公裏的新雷達來監控日本
日本《産經新聞》報道,防衛省情報本部指出,定期在東海進行戒備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機,2007年4月下旬發現一艘中國海軍的舊型驅逐艦在東海海域的中日中間線靠進中方海域航行。該驅逐艦沿著中日中間線進行南北向的航行,也進行東西向的航行,但並未跨越中間線。
日本防衛省將這艘驅逐艦的航行軌迹、中國海軍的電波情報等與得自美國的情報等做綜合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國很可能在進行高頻地波超視距(OTH)雷達的能力測試,包括雷達的目標檢測能力等。初步判斷,該高性能雷達可能是設于浙江省沿岸地區的雷達站。
日本自衛隊曾經檢討是否在設有情報本部雷達站的鹿兒島縣喜界島設置這一高性能雷達,但後來考慮到可以從美國反面獲得的軍事警戒衛星的情報因而沒有設置。
另外,日本目前正加緊在東京西南方約1800公裏的宮古島建造搜索雷達以及電子情報戰設施。有美國媒體對此表示,日本的防空及電子情報戰系統建設目前已經由主要針對俄羅斯改爲主要針對中國。
分析表示,日本近幾年開始把朝鮮半島和臺海地區作爲所謂“外部威脅”的主要來源,戰略重點開始由“北”向“西”、“南”轉移,兵力部署也隨之調整。
日本方面在宮古島建立無線電波測定設施,無疑是要增強西、南方向的情報搜集能力,也將有力提升日本自衛隊在其“西南”地區的軍事實力。更爲直接的是,在宮古島設偵聽站可以捕捉到中國艦艇在東海的一舉一動。
另外有評論認爲,日方在宮古島建設先進雷達設施即出于一旦與中方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暴發軍事沖突,可以更加便利地控制釣魚島。據悉,新型雷達同時可以爲敵方向沖繩島以及日本南部地區發起的一切軍事行動提供早期預警。
日本自衛隊的教官、資深研究員高井三郎早前曾在日本《軍事家》雜志刊登的一篇軍事分析文章中指出,就地理位置來說,宮古島“是一個絕佳的控制東海的據點”。一旦日本在這裏建成電子監聽設施,就有如在東海的旁邊擺上了一只靈敏的耳朵。
http://bbs.tiexue.net/post2_2072734_1.html
中國超視距雷達 沿海部署就能監控全日本
超視距雷達(OTH),也稱爲超地平線雷達。它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射或電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來探測目標。OTH雷達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頻率爲3~30MHz。這種雷達最重要的優點是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從電離層(高度80~360km)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測空中(飛機、導彈)和海面目標(各種艦船)。
目前,世界上擁有先進雷達技術的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等,都先後研制和部署了OTH雷達系統。我國863計劃15年成就展上對外展示了:海洋環境監測高頻地波雷達,可以監測海風場、浪高、流場等海表面動力要素及低速移動目標,雷達測流距離在白天超過 300千米,夜間也達到 250千米。可以斷定,我軍裝備超視距雷達和米波雷達已是毫無疑問,問題是超視距雷達能探測到多少公裏,精確鎖定方位有多少誤差,以及探測隱身目標遠程預警能力有效率有多大?下面摘自海外軍事,來探討以下中國超視距雷達(OTH)真正的威力。
據美國《戰略網頁》載文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雷達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得到了驚人地步,最新服役的超視距雷達(OTH),能鎖定3000公裏以外的海上目標,如果一旦匹配使用的是其著名的"東風-21"彈道導彈,可以攻擊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航母。中國通過自己的計算機系統控制的超視距雷達,鎖定海上目標的精確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應該就是網絡流傳最廣的中國打航空母艦秘密武器吧。(另參本館: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雷達 PLA最急需的武器 天安艦事件)
日本防衛省通過情報本部提供的數據分析認爲:中國在浙江省沿岸地區設置的雷達基地可能已按裝了超視距雷達,通過對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航行的驅逐艦來檢驗中國國産超視距的目標捕捉能力和目標圖像解釋能力。報告稱:出現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中國海軍驅逐艦的航行軌迹、同時期截獲的中國海軍電波情報,以及從美軍那裏得到情報進行了綜合分析。日本防衛省認爲,出現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中國海軍驅逐艦極有可能是中國超視距雷達測試實驗中的目標艦。
http://bbs.tiexue.net/post2_3675639_1.html
阿楨
美稱中國反航母導彈進展快可輕易突破反導系統
東方網2009年9月16日消息:美國華盛頓時報日前在其軍事專欄“五角圈內”刊發報道,稱美軍即將發表一份有關解放軍反航母導彈最新研制進展的報告。該報告認爲解放軍反航母導彈研發進展快速,已經開始准備進行試射,新導彈能夠輕易穿透美軍現有防禦系統。報告還透露,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混合動力式導彈,可以在劃過大氣層後轉而成爲空氣噴氣式巡航導彈,繼而集中目標。
報告認爲,諸多中國軍事和科技著作都表明中國研發的反艦彈道導彈很先進。報告稱中國可能已開始准備進行一次飛行測試,或許會安排在臺灣選舉之際。中國北部的大連港口曾進行過反艦導彈試驗。過去幾年,美國的情報機構一進密切監視這一港口,監視其是否會進行新式艦導彈的首飛試驗。如果新式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則可能會與2007年1月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引發一樣的震動。
稱新導彈可突破美現有防空系統
報告稱,中國軍事著作表明反艦彈道導彈是“解放軍到2025年發展常規全球打擊能力分階段計劃”的一部分。這些階段計劃還包括在2015年將精確制導常規彈頭的遠程鎖定距離從2010年的1240公裏提升至1860公裏,繼而在2020年提升至5000公裏;2025年時使用超音速巡航導彈實現全球鎖定能力。
相應導彈項目包括開發裝有先進傳感器的機動再入飛行器和彈頭,以能夠精確打擊海上以35節速度航行的艦船。在鎖定和追蹤方面,中國正在開發一套基于太空、地面和海上的雷達以及傳感器的綜合系統,其中還包括可部署在大多數地對空導彈打擊範圍之外的“近地太空”飛行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6/0919566107.html
另參本館:
啥是「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 海外推測中國巡航導彈發展 中國紅鳥巡弋飛彈發展秘史 中國巡弋飛彈研發史 “天箭”大幅提升共軍反巡航導彈戰力?
預警機 VS 匿蹤巡弋飛彈 F-15E已具有發現識別和攔截戰機巡航導彈的能力 巡弋飛彈之防禦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版主回應
美軍太平洋司令披露中國在測試反航母彈道導彈
據美國華盛頓時報2010年03月26日報道,美軍太平洋司令羅伯特?威拉德周四在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首度公開披露中國正在研發並測試新型反艦彈道導彈。
威拉德說:“美國仍是亞太地區的優勢力量,雖然中國日益提高的影響力正以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方式改變地區力量動態。”他還在證詞中首次披露中國正在研發一款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能夠攻擊距離中國沿海地區數百英裏的航母。”他說,中國也將會在2012年列裝其國産航母,而且北京政府當前潛艇的數量已經超過了60艘。
威拉德稱,中國“正在 DF-21/CSS-5中程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研發並測試一種專門對付航母的常規反艦彈道導彈”。這是美國官員首次披露中國在測試這種獨特的精確制導導彈。
不過,加利福尼亞州共和黨人、軍事委員會高級成員霍華德?麥肯恩就旨在攻擊美國駐西太平洋部隊的反艦導彈及其他武器的空間運輸提出的疑問。
對此,威拉德表示:“過去10-20年間,中國的軍事能力一直有增無減。其過去10年間的增長尤其迅速,這其中包括爲打造反介入能力而進行的廣泛投資。”
威拉德說,這款新導彈設計用于打擊遠離中國大陸的目標,其他反介入武器包括大量潛艇、新綜合防空與導彈防禦能力、網絡戰與反太空武器。他指出:“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所有這些武器”。
威拉德還表示,他相信美軍能夠在沖突中穿透中國的新力量,並指出太平洋司令部正努力確定並解決自身面對中國反介入武器時存在的薄弱之處。
報道稱,威拉德日前組建了一個特別小組,專門調查中國軍事建設情況。他曾于去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0多年來,中國軍事建造的實際速度每年都超過了美國情報機構的估測。(春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27/1155588353.html
美國媒體:中國反航母彈道導彈已試射三次
環球網記者張加軍報道:西方媒體對所謂“中國反航母彈道導彈”的炒作依然“熱心“不減,美國之音網站2009年11月26日載文稱,中國新型地對艦導彈將提供中方“禁區戰略”的基礎,文章還提到,中國已經對新型反航母導彈實施了三次試射。報道還引用中國軍事專家的話說,“一旦外來武力因臺灣獨立,來堵到中國的家門口,中國就必須把它打掉。”而美國海軍承認,中國的導彈是“美國決定把DDG-1000型驅逐艦從8艘減少到3艘的原因之一。”
美媒稱,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向媒體透露,該辦公室認爲,中國軍方將在沿海部署世界第一批地對艦導彈,從而在臺灣附近形成一個外來艦隊難以進入的地帶。臺灣著名軍事專家林中斌則表示,大陸早已具備用導彈打擊外來艦隊的能力。
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斯科特-布萊說,中國在過去十年在導彈技術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國已經把地對艦導彈從概念轉變爲能夠作戰的導彈。這種導彈射程爲1500公裏。可以從陸基移動發射架上發射。導彈的設計是爲了打擊接近中國領海的美國艦隊。中國已經3次試射這種導彈。美國一共有11艘航空母艦,其中5艘部署在太平洋。這些航母在國際海域活動,常常接近中國領海。
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報告還指出,中國還在研制遠程雷達網,目的是在非常遠的距離外就能發現美國的艦隊。布萊說,中國海軍從2000年開始,把配有反艦導彈的軍艦的數量從12艘增加到36艘。據分析,中國新的地對艦導彈將提供中方“禁區戰略”的基礎。禁區戰略是指用武力威攝嚇阻外來軍艦進入或靠近中國領海。
美國海軍作戰部的領導人加利-陸格海德表示,中國的導彈威脅是他決定把DDG-1000型驅逐艦從8艘減少到3艘的原因之一。因爲這種驅逐艦在防範導彈攻擊方面的能力比較弱。美國海軍更改後的計劃是,增加建造7艘DDG-51型驅逐艦。並且給這種艦艇配備最新的雷達和導彈。
美媒還提到在北京的軍事評論人員宋小軍(原文如此)說:“這種情況很正常。一百多年前,英國和美國爲了平衡貿易逆差等問題,派軍艦到中國來,用軍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國設法部署軍力,一旦外來武力因爲臺灣獨立,來堵到中國的家門口,就把它打掉,這是必須的。”
臺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林中斌博士認爲,大陸的導彈力量已經足以阻止美國海軍靠近。即使美軍有能力攔截一部分導彈,但是中國中程導彈有上千枚,任何導彈防禦系統都沒有辦法保證不讓一部分導彈穿透防禦。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01/0929575795.html
衆說紛紜前
美國稱中國彈道導彈目前不具備攻擊航母能力
《防務新聞》認爲,作爲躲避“標准-3”導彈攔截的最核心設備,該反艦彈道導彈的末制導系統以及再入段的研制進程似乎很緩慢。文章引用《海上長城》一書的作者科爾的話說,“目前沒有公開來源的信息證明他們接近解決再入段重返大氣層後的制導控制問題。” 文章還認爲,在反航母作戰能力方面,中國還有太多的障礙,這將讓中國難以達到既定目標。文章援引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萊爾的話稱,爲遠程反艦導彈定位目標將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衆多的艦艇中找到並跟蹤“正確的目標”,對其實施精確定位和不間斷的監視、跟蹤更加困難。
美軍對反艦彈道導彈很在意
盡管《防務新聞》對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表示懷疑,但是美國軍方卻寧可信其有。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2008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美國國防部就稱中國正在發展反航母彈道導彈,還將它與中國的反衛星試驗相提並論,表示出極大的擔憂。目前,美國海軍已經著手研究將“愛國者-3”防空導彈融合到宙斯盾作戰系統中去,以提升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一些專家認爲,這是針對反航母彈道導彈的。
外媒並無權威消息
盡管美國和其他西方媒體都以不同角度,關注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但是分析人士認爲,並沒有權威的消息證明中國正在研制這種武器。實際上,目前西方傳出的所謂中國反艦彈道導彈也有多個不同的版本。《防務新聞》引用美國專家的觀點認爲這種導彈是在“東風-21”的基礎上研制的專用反艦導彈,而《漢和防務評論》則認爲,“東風-21在中段目前采用慣性制導方式,飛行軌道是相當呆板的,即使采用末端光學、雷達成像制導技術,對于運動目標的攻擊,幾乎不具備現實的精確攻擊作戰意義。”因此漢和認爲,彈道導彈打航母是二炮利用現有導彈的一種戰法。可以說,對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衆說紛紜,但卻沒有權威的說法。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討論其威脅,還是對其質疑,恐怕都無太大實際意義。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20/0937522220.html
版主回應
無奈的選擇:論094龜背與巨浪II射程的關系 2012-01-29
隨著近日巨浪2型成功試射的消息不脛而走,對于巨浪2的射程有著多種的猜測,前幾天飛揚版主鐵背心大大給出的數據是11000公裏,很多人表示不相信,感覺這個射程指標超出了我國的設計能力範圍,認爲射程達到與法國凱旋級裝備的M-51潛射彈道導彈相左的8000公裏左右就已然夠用,這種觀點是由于不了解我國海軍的具體情況導致的。
11000公裏的射程僅能保證從南海的潛艇巡航區域打到美國西海岸,要想打到東海岸的紐約華盛頓的話,起碼射程要達到13000公裏以上,如果巨浪2型射程只有8000公裏的話,不前出到第二島鏈是夠不到美國本土的,這個和美帝毛子公雞還不一樣,紅海軍潛伏在巴倫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壁壘海域的潛艇只要導彈射程達到7000Km左右就能攻擊美國核心區域,在比斯開灣巡航的凱旋級導彈只要達到6000千米左右就能覆蓋俄羅斯的核心區域。
面對美日強大的反潛能力,與其冒險前出到第二島鏈之外還不如在己方岸基航空兵控制範圍之內通過增加射程對潛在對手實施威懾,094以不到萬噸的排水量容納世界射程最遠之一的潛射彈道導彈,付出的代價就是巨大的龜背外加12枚導彈的可憐載彈量。這是一個相對無奈而又在當下的技術條件下最爲合理的選擇,畢竟即使潛艇的外形再爲流暢,性能再爲卓越,獨自冒險穿越世界上最嚴密的反潛網時的生存能力也比不上在自己近海有艦隊反潛和航空兵掩護來的強。
從南海到美國紐約,所需射程距離大概在13000公裏左右,從南海到西海岸的舊金山和洛杉磯,所需射程距離大概在11000——12000公裏左右,俄國人面臨的壓力明顯比我們小,從巴倫支海到東海岸,從鄂霍次克海到西海岸的射程都未超越7000公裏,這也就是俄國海軍對布拉瓦的射程沒有提出過高要求的原因,畢竟10000公裏的射程足夠覆蓋整個北美了。
094 露面以來一直在遭受口誅筆伐,這個進入21世紀才建造完成的新型戰略核潛艇,讓廣大軍迷朋友等待了近20余年的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並沒有在外型上如軍迷們所願,做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與時俱進,讓很多軍迷深受打擊。一切的根源我想都出自那個偉岸的“龜背”,這個外型醜陋,已被大部分國家撇棄的結構,是性能落後的代名詞。在軍迷的心目中有無“龜背”幾乎就成了判斷一艘戰略核潛艇是否先進的標杆。而21世紀的094上高高聳立的20世紀“龜背”,顯然是讓中國軍迷難以接受的一個現實。
094的“龜背”就完全是國內潛艇建造工業的落後所導致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可能會打破大部分軍迷原有的認識模式,要扭轉起來會較爲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從龜背形成的原因,龜背出現的必然因素,和采用龜背後獲得的工程優勢,結合中國的國情以及海基核戰略的思想來理解,那麽或許就要簡單的多了。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龜背現象出現的核心因素,實際上就是艇、彈匹配性好不好的問題。而核心技術無非有二:(1)能否設計和建造大直徑或者超大直徑耐壓艇體(2)遠程或者洲際彈道導彈能否做到緊湊化。美、英、法三國在這方面做的較好,達到了消除“龜背”優化戰略核潛艇線型設計的目的。前蘇聯則受到國內國防工業能力的限制,無法建造超大直徑的耐壓艇體,加上艇載導彈長期沒有實現固體燃料化、緊湊化,所以大部分戰略核潛艇就出現了嚴重的“龜背”現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f106e0102dzts.html?tj=1
揭秘:094核潛艇使用龜背設計的深層次原因 2009-12-31
094 露面以來一直在遭受口誅筆伐,這個進入21世紀才建造完成的新型戰略核潛艇,讓廣大軍迷朋友等待了近20余年的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並沒有在外型上如軍迷們所願,做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與時俱進,讓很多軍迷深受打擊。一切的根源我想都出自那個偉岸的“龜背”,這個外型醜陋,已被大部分國家撇棄的結構,是性能落後的代名詞。在軍迷的心目中有無“龜背”幾乎就成了判斷一艘戰略核潛艇是否先進的標杆。而21世紀的094上高高聳立的20世紀“龜背”,顯然是讓中國軍迷難以接受的一個現實。
然而筆者也要問有“ 龜背”的戰略核潛艇就一定是設計失敗的産物嗎?094的“龜背”就完全是國內潛艇建造工業的落後所導致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可能會打破大部分軍迷原有的認識模式,要扭轉起來會較爲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從龜背形成的原因,龜背出現的必然因素,和采用龜背後獲得的工程優勢,結合中國的國情以及海基核戰略的思想來理解,那麽或許就要簡單的多了。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top01/11053250/20091231/15758724.html
隔離美航母
平可夫:二炮廣東福建導彈基地戰時可隔離美航母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據UPI亞洲在線網站近來又刊登平可夫的撰文,題爲《中國的導彈能力》,根據谷歌地球衛星圖像,文章對解放軍二炮部隊靠近臺海的兩個導彈基地做了一番猜測,其中涉及導彈的位置、射程、彈頭種類及其導引方式。以下是部分內容。
臺島及其東部海域皆在二炮導彈火力覆蓋範圍
衛星照片顯示,東風-11和東風-15彈道導彈的發射車,已部署到廣東和福建的導彈基地。這些二炮短程導彈旅的基地,絕大多數都建有導彈庫,導彈庫的頂蓋。
平日,導彈發射和維修車輛停靠在庫內。通常情況下,一個導彈基地設有兩個這樣導彈庫,另外至少還設有4個大型倉庫。此外,還有一座指揮樓、一座辦公樓和一個體育場。類似的二炮部隊導彈基地都有這樣的體育場。
文章還說,新建的福建導彈基地的導彈射程覆蓋周圍500公裏,整個臺灣本島都位于其打擊範圍之內。很明顯,此舉的意圖是覆蓋整個臺灣島,甚至包括臺灣島東部海域。
一旦戰事爆發,二炮將“強制隔離”美國航母戰鬥群
對抗事件發生時,東風-15導彈可通過鐵路機動向前部署。平可夫稱,在福建省部署東風-15導彈,顯示出二炮部隊的戰術意圖,即一旦臺海沖突爆發,就“強制隔離”可能靠近臺海區域美國航母戰鬥群。福建新建的導彈基地建在深山,並新建了發射平臺。
衛星照片顯示,東風-11導彈正部署到廣東省的基地。這個基地至臺灣的直接距離爲550公裏,導彈可通過鐵路運至前線,然後向臺灣發射。廣東新導彈基地的建築格局與福建新導彈基地類似。
通過衛星圖,可以看見廣東新基地的三個藍色導彈庫,一個指揮大樓,一個通訊中心和一個足球場。該基地已部署了東風-11短程導彈。這三個藍色屋頂建築物的另一種可能用途是,用來存放導彈的後勤維護車輛。
在廣東新導彈基地,至少有14個類似的導彈庫,福建新導彈基地至少有10個導彈庫。文章推測,每個導彈基地至少配有27輛發射車。
中國導彈GPS制導兼容美俄
中國外銷型P-12短程彈道導彈都配有一個中段GPS制導裝置,打擊精度約爲50米。參考P-12、東風-15和東風-11的性能來判斷,經不斷升級之後,其精度更高。
根據先前有關中國軍方對民用GPS制導系統的判斷來分析,文章說,中國軍方的導彈專家傾向于以下認定,即除非發生大規模戰事,美國完全掐斷區域GPS服務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目前中國研發的GPS制導模式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定位系統兼容性很強,但該系統覆蓋臺灣地區的時間段非常有限。
特殊彈頭專門攻擊臺灣軍用機場
衛星照片顯示,二炮部隊在甘肅某機場對模擬目標進行了戰術演練,據此可以判斷,在未來的臺海沖突中,當攻擊臺灣的機場時,二炮將使用特殊設計的彈頭,實現對臺灣機場的大規模毀壞。中國已爲WS-2火箭炮系統研發出一系列特殊彈頭,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上述戰略的某些端倪。
新發展的彈頭包括爆破彈頭、集束彈頭、爆破燃燒彈頭、子母彈頭、雲爆彈頭等,其中有一部分隨著P-12短程導彈出口到海外。DF-11和DF-15彈道導彈的彈頭通常重500公斤。
文章特地提到,中國專門爲WS-1B 遠程多管火箭炮系統研發的子母彈頭,重達152公斤,總共含有475顆子彈藥,打擊覆蓋面達2.8萬平方米。
如果爆破燃燒彈頭的重量達到500公斤,其有效覆蓋半徑可達388米,二炮部隊可能使用這種彈頭攻擊臺灣軍用機場的燃料庫。(張加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24/0742482621.html
版主回應
2015模擬海戰 共軍擊沉美航母【聯合報2010.02.03
名為「2015年海戰:美國如何敗給中國」的論文描述,在東海巡邏的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被中國發射的中程導彈擊中,艦上四千名官兵隨艦沉沒,從此掀開世界海權新紀元,美國在太平洋稱霸七十五年的地位自此被中國取代。
這篇論文發表在最新期的Orbis期刊,作者是曾任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所屬戰略規畫與政策處主任顧問的克拉斯卡(James Kraska),他目前是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政策中心客座調查員。他這篇報告的主要目的在於警告美國海軍不能大意,對中國海軍崛起不能掉以輕心。美國海軍在忙於人道救援、搶救天災、反海盜等行動中,忽略鞏固超級海權是核心任務。
他描述,2015年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的美國第七艦隊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在巡弋東海時,忽然遭到解放軍中程導彈攻擊,飛彈擊穿十四層甲板,造價九十億美元的航母隨即於廿分鐘內,帶著多達八十架艦載機沉沒。
白宮本想報復,但中國宣稱是美艦自爆且造成海洋汙染。在國際輿論和周邊國家的態度都偏向中國的環境下,美國考慮與中國全面開戰所必須承受的重大軍事與經濟損失後,最後只得接受中方說法,以意外事件結束這場衝突。
克拉斯卡在報告中強調,中國為達稱霸東海的目標,極盡所能擴充海軍預算,開發超靜音柴電潛艦,其隱密性遠高於美國潛艦;中程導彈可以擊中航行中的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實力卻日漸衰落,海軍戰略和政策忽略核心價值。冷戰事務專家西帕評論這篇論文時指出,克拉斯卡提出的警告是綜合近廿年來的各種預警,美國海軍卻視而不見或是不以為然,將重蹈珍珠港遇襲的覆轍。
2015作者 任教美海戰學院【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10.02.03
克拉斯卡是美國海軍中校,任教於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國際法、武裝衝突法規、國際人道法、海事法與政策及北極法與政策。
克拉斯卡是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曾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海洋政策顧問及海軍多項要職,前總統小布希任內擔任「總統第六十六號國家安全指令」(NPSD-66)國防部召集人,駐防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兩棲部隊法律顧問及軍事法庭訴訟代表。
專家看:美中台大規模戰爭 機率近於零【聯合報╱記者李志德2010.02.03
「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平可夫直言,克拉斯卡的報告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天方夜譚」,動機可能只是為爭取海軍預算。
平可夫說,先算算下面幾個數字:第一、美、中、台,或許再加上日本,一年的貿易總額是多少。第二,中國人擁有多少美國國債。第三,美、中有多少共同的戰略利益。第四,美、中兩國各自儲備多少核子武器。
平可夫強調,如果把上述四點因素考慮進去,美、中、台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機率,幾乎等於零,從冷戰時代開始,超級大國之間,就是朝著避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方向努力」,如今美、中兩國競爭,平衡的槓桿,從核武變成經貿,但依然不脫這樣的態勢。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施孝瑋認為,就算第七艦隊的航艦全軍覆沒,美軍在亞太還有硫球、日、韓等多個空軍基地,絕不會落到第七艦隊沒有空中兵力支援,無法出戰的窘境。
再者,施孝瑋認為,克拉斯卡想定的前提是成功的「奇襲」,但以美軍強大的監視、偵察能力來看,解放軍要秘密展開如此大規模的部署和調動,幾乎不可能。
海軍備役中將蘭寧利認為,克拉斯卡的想定有些誇大,而且不符現實。以想定中擊沉美國航母的東風導彈為例,是還在發展中的技術,連中共都承認還不夠成熟,甚至在2015年能不能完成都是問題。
淡大戰略所教授黃介正認為,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替美國海軍講話,爭取更多的預算,因而刻意縮小美國海軍的實力,放大解放軍海軍的影響力。
美國防報告 關注中國阻絕能力【聯合報╱華府特派員林寶慶 2010.02.03
五角大廈公布美國國防部最新「四年防務檢討報告」(QDR),指美國仍居世界唯一超強地位,是唯一有能力遠程投射武力、持續大規模作戰的國家,因此有責任維護美國的利益及各國共同的安全。
「四年防務檢討報告」指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正發展並部署大量的先進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攻擊潛艦,長程空防系統,電戰及電腦網路攻擊能力,先進戰機,反太空系統等阻絕能力。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發展及目標非常不透明,讓外界質疑其意圖。
中國解放軍專家、「國際評估及戰略中心」副總裁費學禮指出,QDR應該是計畫性的及前瞻的,但現在卻還在討論中國1990年代即已建置的阻絕能力!他說,中國現已推進到朝下階段的太空武器發展了。
中國宣布暫停美中兩軍交往之際,QDR則強調美國希望與中國合作,維持正常溝通管道,以減少衝突的危險。
東風25
外國媒體稱中國東風25導彈2004-05年突然服役
http://www.sina.com.cn 08年01月17日東方網
編者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一直以來都是被西方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戰略導彈也是西方一直追逐的熱點。以下是《今日中國防務》報道的相關中國DF25導彈相關報道,僅提供作爲大家參考。
東風-25彈道導彈由2個推進器組成,是一種使用固體燃料推進劑並且機動運行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2004-05年第二炮兵部隊對外簡單介紹了有關東風-25型彈道導彈情況。據稱這種導彈可以提供2種打擊模式,單彈頭打擊和多彈頭分導打擊模式。最大有效載荷搭載能力2000公斤,最大射程1700公裏。發射載車是一輛10X10輪式重型載重車輛,具有公路和簡易道路通行能力。
80年代末期,北京曾經下令加快東風-25彈道導彈整體設計方案進度,90年代這個計劃被放慢。就大多數西方情報機關都認爲中國就此會放棄這個計劃時,2004-2005年這種導彈突然進入現役 。
2006年首個比較模糊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中國互聯網上,此後的2007年7月解放軍報網絡版刊登一幅十分清晰的東風-25照片。不久解放軍報網絡版又發表了一張第二炮兵部隊官兵裝在東風-25導彈照片,其中可以看到巨大的豎立垂直車載發射器。這無疑證明了東風-25彈道導彈已經開始在解放軍服役。
東風-25彈道導彈是解放軍裝備的第二種2級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另一種東風21彈道導彈在80年代末期開始服役。兩種導彈都具有覆蓋1700公裏以上的殺傷面積幅度,但東風25有效載荷達到2000公斤,比僅有600公斤的東風21要大很多。
東風-25導彈安裝在一部WS2500輪式10X10重型卡車上,最大可以承載28噸。有報道說這是中國引用俄羅斯、烏克蘭MAZ543技術研制的國産化重型軍用載重卡車。高機動的公路通過能力是它的最大表現
此外一些報道說,東風-25型導彈實際上就是被簡化掉第三級火箭的東風31型縮減版。但改良了第二級火箭推進器。導彈放置在圓筒形集成發射容器內,彈頭延伸出發射器外,行軍狀態下,導彈采用水平放置姿態。發射容器底部有4個巨大的液壓穩定升降器。可以在進行戰鬥轉換時,提供良好的舉升穩定能力。
依據目前的分析和推測來看,東風-25目前可以攜帶高爆彈頭(HE),反裝甲子母彈藥,燃燒空氣彈藥(FAE)以及專門用于毀傷電子設備的電磁脈沖彈藥(EMP)同時解放軍目前正在借用東風25進行開發攜帶多枚常規彈頭打擊航母作戰群的相關技術。如此這是真實的話。那麽東風-25在這個領域顯然是一個再好不過的運載和打擊平臺。此外東風25與東風11和15一樣,可能配備有一臺聯合慣性/全球定位制導系統這樣可以更加增加它的末端制導打擊精度。(編譯/寒風)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17/0746481599.html
彈道導彈可以攻擊航母
艦船知識特稿:彈道導彈可以攻擊航母
http://www.sina.com.cn07年11月21日《艦船知識》董露
雖然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有諸多困難需要解決,但早在1960年代,蘇聯就發展了以航母戰鬥群爲主要打擊目標的彈道導彈P一27K(SS—N一 13)。而且隨著制導技術的發展,前兩年對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持質疑態度的美國許多專家也開始關注這方面的進展。實際上,針對航母的特點采取一定的綜合措 施,彈道導彈突擊航母的技術瓶頸並不是不可以突破。
綜合措施,解決“發現定位難”
航母戰鬥群艦艇型號多,警戒海域廣,做到完全藏匿其行蹤實際是比較困難的,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偷襲珍珠港”的時代了。首先,航母戰鬥群有10余 艘大型海上艦只,而且需要E-2c等周邊防空警戒和水下反潛警戒飛機,有些飛機航程短,只有航母搭載,爲航母戰鬥群特有機型,因此這些飛機的發現即意味著 航母的存在。其次,航母戰鬥群的指揮通信、飛行導航、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偵察和預警探測等無線電設備形成了強烈的電磁信號源,這些信號強度會由于敵人飛機 和軍艦的臨近而增大;以上這些系統的無線電信號不但表明了航母的運行狀態,而且其語意內容可以透露出更多信息,是對航母警戒、識別、探測和定位的關鍵特 征。此外,作爲大型海上目標,航母的活動必然伴隨著大量的海水尾迹、海上廢棄物和巨大的噪聲,這都是海上探測的可利用特征。特別是噪聲是海軍艦船聲呐系統 和預設海底聲呐探測系統工作的依據。目前,對航母的偵察手段主要包括: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預警機、偵察船及無線電技術偵察等。比較可行的有以下幾 種:
衛星偵察除了成像偵察衛星外,海洋監視衛星是對海上艦船和潛艇進行探測、跟蹤、定位、識別的主要手段。這種衛星也是通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信和其他無線電設備發 出的無線電信號實施海洋監視。由于所要覆蓋的海域廣闊,探測的目標多是活動的,因此海洋監視衛星的軌道比較高,並多采用幾顆衛星組網的偵察體制,以達到連 續監視、提高探測概率和定位精度的目的。美國和蘇聯,俄羅斯都發展了海洋監視衛星,這種衛星一般有兩種型號,即雷達型和電子竊聽型。前者屬于主動型。電子 竊聽型衛星屬于被動型,主要用來截獲電磁輻射,包括艦對艦、艦對岸通信,收集雷達信號特征,其軌道較雷達型的高。這兩種衛星一般配合使用,性能可以互補。 電子型的軌道較高,覆蓋面積大,能定出海上艦船的大致方位。而雷達型衛星下僅能探測艦船的航向、航速,而且能鑒定其大小,甚至類型。因此對于海上的軍事目 標,無論其采用電子靜默措施,還是使用電子幹擾手段,互補的衛星都有辦法探測到。
海洋監視衛星的成本高、技術門坎高,因此比較實用的是發展小衛星群,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在向這方面努力。如果要在我國東海和南海方向形成對航母戰鬥群的不間斷監視能力,只需要發射3顆小衛星 星座,就可以形成對我國東南海方向的不間斷監視,而小衛星由于成本低,發射靈活,可以在形勢危機時發射組網,而這種衛星可以是成像衛星,也可以是電子信號偵察衛星,由于對其壽命要求不高,因此其運行軌道可以比較低,這樣偵察的圖像甚至比大型偵察衛星效果還好。
航空偵察航空偵察按飛行平臺分爲飛機(包括無人機)偵察和氣球偵察;按偵察手段分爲照相偵察、目視偵察和電子偵察等。采用偵察機監視航母編隊是美蘇/餓較爲常用的 方法。例如,1993年7月,俄曾派出4架圖一95遠程電子偵察機對以美國海軍“林肯”號航母爲首的編隊進行空中跟蹤和監視。當時,“林肯”號航母編隊駛 離美國本土,沿太平洋駛往波斯灣水域,換防駐紮在那裏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當“林肯”號航母編隊駛離美國海岸線1400千米時,圖一95偵察機便開始 對其施放電子幹擾,以便躲避敵航母編隊雷達的偵察。隨後,4架圖一95在距航母突擊編隊220千米處發現了“林肯”號航母。這時,由2架圖一95組成的雙 機編隊以500米飛行高度,從林肯號航母上空飛過,並成功地對其實施了空中照相偵察。接著,這2架圖一95以500米高度第二次進入。正當“林肯”號航母 的2架F/A一18准備起飛攔截時,另外2架圖一95成功地完成了對航母編隊作戰補給艦的空中照相偵察任務。航空偵察不僅可以對航母編隊中的雷達、通信聯 絡等電磁信號進行截收和定向,而且對其實施照相偵察。
無線電偵察無線電偵察又稱爲信號偵察,無線電偵察和監聽系統不但在和平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戰時可以作爲對海上目標群的監視和定位手段。由于航母戰鬥群在活 動中爲了進行警戒必須啓動各型雷達、聲呐等主動有源探測設備,而且爲了導引飛機和與其它艦只保持聯絡必須使用通信設備,因此其無線電信號繁雜,而使用無線 電偵察手段可以對其探測和定向,通過確定信號源、判斷目標位置。例如,在沿我國海岸線的廣泛區域內,建立多個無線電測向站(至少兩個),將每個測向站測得 的方向進行交叉,就可以得到航母戰鬥群的相對精確位置,此類裝置不僅可以裝載在作戰艦艇上,而且可以裝在專門的僞裝偵察船上,也可以部署在沿岸和沿海島嶼 上。每部雷達都有一定的電磁信號特征,其頻譜圖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因此經過長期偵察積累可以得到每艘航母上雷達的信號指紋特征,戰時通過分析記錄到的雷達 信號,就可以判斷出航母編號和航母編隊配屬的艦只類型。
戰.技術結合,解決“突防難”
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和其它突防行動幾乎一樣,必須將導彈戰術和技術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獲得最大效益。 首先,保證一定的火力強度。從美軍發展方案可以看出,“宙斯盾”艦對目標的跟蹤和攔截能力是有限的。新“宙斯盾”艦攔截彈裝備數量一般爲20枚,如果采用 4攔1的戰術,其單艦可攔截5枚彈道導彈,加上警戒率和發射協調問題,可保證一定數量的導彈突破防禦。這是因爲裝有“標准”一3型導彈的航母編隊防空區的 導彈攔截區與飛機攔截區相互重叠,對攔截火力的協調和指揮存在一定難度。此外,如果從不同陸上導彈陣地使用多枚彈道導彈從不同方向對航母進行突擊,亦可增 加其警戒和攔截難度,提高突防效果。
其次,爭取采用多種火力形式。對航母編隊實施聯合火力打擊也是提高常規導彈突防效果的有效方法。首先,海軍水面艦艇、潛艇和航空兵是航母的傳統 對手,彈道導彈與這些火力形式在武器進入空域方面並不沖突,而且可以將對航母的威脅範圍延伸到更高的空域,增大航母的防禦範圍。其次,多種火力形式的飽和 攻擊,可以飽和編隊的警戒容量,阻塞其指揮控制信道,增加火力協調難度。第三,多種火力形式的參與可以誘使其打破電磁管制,暴露主艦位置,從而爲正確導引 常規導彈創造條件。因此如果常規導彈可以與這些傳統手段相互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常規導彈的突防能力。
三是發展新的突防技術。針對航母目標有很多種彈藥可以選擇,例如子母彈、霰彈、雲爆彈等,而這些彈藥對突防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采用霰彈技術可 以從較高空投射,而且投射高度越高、攔截難度越大、穿透能力越強。而子母彈的抛撒高度不可能太高,因此就要有一定的突防措施,以防母彈在子彈抛撒前被攔 截。
實際上采用末制導方式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增強了其突防能力,而不像有些媒體指出的是降低了導彈突防禦能力。我們仍以美國的“潘興2”導彈爲例來說 明這一問題。“潘興2”導彈發射後,在大氣層外達到最大高度300千米,最大速度12倍音速。彈頭在下降到目標上方約15千米後,首先在慣性制導系統控制 下作速度控制機動(拉起和壓下)以降低再入速度和躲避反導彈攔截,拉到接近平飛狀態後,抛掉天線整流罩,彈頭朝目標方向機動。這時彈頭爲進行末制導不但降 低了速度,而且脫離了原定彈道,也就是說,導彈在下降到15千米高之前是以高速再入的,此後是滑翔機動的,可見,其速度的降低是以改變彈道換取的,而這兩 項都是突破反導攔截的“必殺技”。
要15分鍾,而且飛行過程中地面人員無法幹預飛行,最多只能靠彈頭的末制導系統對預設目標進行小範圍的修正,而正常情況下,航母在15分鍾內可 以航行約14千米,可能已經脫離彈頭末制導的修正範圍,但通過技術改進仍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采用被動無線電引導方式輔助。例如,蘇聯的ss—N— 13導彈就是將航母的典型無線電頻率預置在導彈上,采用類似反輻射導彈的方式攻擊航母,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區別航母和其幕艦,因爲每部雷達的特 征信號都是不一樣的。其次,適當提前末制導雷達開機時間。例如,“潘興2”導彈末制導雷達在4.5千米高度的天線掃描範圍爲35平方千米,此時搜索圓的半 徑約爲3.4千米,而如果要覆蓋在導彈飛行15分鍾裏航母的機動距離14千米,末制導雷達的工作高度就要達到接近19千米,而只要適當增加雷達功率,這在 技術上也是可以實現的。最後,適當選擇打擊時機也是擊中航母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航母作戰消耗大,大約每隔3~5天就需進行海上補給一次,每次補給持續時 間約爲2小時。如果航母要進行長時間海上作戰,必須進行頻繁的海上補給。編隊進行海上補給時,航速降低,只能以5~10節的速度航行,機動受限,艦載機也 無法起飛作戰。海上補給和艦載機起降時航速都會相對降低,因此對于帶有末制導的彈道導彈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並相對精確地打擊航母等海上大型目標。
合理選擇戰鬥部,解決“破壞難”
航母具有很強的抗沈和自救能力,因此在這裏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突擊航母應該立足于打殘,而不是像 二戰航母戰中的擊沈、擊毀,所謂打殘就是使其喪失主要作戰能力,被迫退出幹預戰鬥,或爲其它水面、水下和空中打擊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彈道導彈是打擊航母的“開路先鋒”,而不應該是最終的“絕殺武器”。基于這一觀點,我們就會發現,航母有衆多缺陷可利用。
首先,航母飛機起降設備工作與非工作狀態的易損性差異較大。航母飛行甲板上設有衆多的助飛設備,這些設備在不工作狀態,可被封閉在甲板下,具有 很好的抗打擊能力,但在工作時人員和設備都暴露在外。因此,其易損性在不同狀態下的差異較大。其次,航母升降機的破壞可以大大降低航母作戰效能。航母舷側 裝有將艦載機從機庫升到飛行甲板或從飛行甲板送入機庫的升降機。升降機不但是航母上負責飛機進出機庫的運載工具,還是直接關系到航母作戰效能的關鍵特種設 備之一。飛行甲板上還設有多部連接武器庫和飛行甲板的彈藥升降機,以及航空燃油加油站。由于甲板上活動的大部分器材和物資都依靠這些升降機運輸,因此對其 破壞可以大大降低航母的作戰效能,特別是在其工作狀態時,機庫側面和升降機部件暴露在外,這時如果遭遇打擊可以將其卡死,而使其停運或破壞機庫。三是艦橋 上的傳感器抗打擊能力較弱。航母的艦橋一般分爲司令部艦橋、航海艦橋和起降控制中心三層。艦上所有的控制裝置均集中在這裏,而且艦橋頂部集中了艦上絕大部 分的傳感器和指揮/導航設備的天線,這些器材幾乎都沒有防護裝置,抗打擊能力較弱。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由于不寄希望于擊沈航母,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整體大威力爆破彈,而應該使用類似反坦克的穿甲子母彈,或穿甲燃燒子母彈,這類 彈藥不但有較大的抛撒區,盡量覆蓋航母目標,而且可以穿入艦體內爆炸。此外,按照國際未爆彈組織統計,集束類子母彈由于各種原因的未爆率大概在12% ~15%,如果能夠合理利用這些未爆彈,也可以産生更好的打擊效果。因爲航母在遭到火力打擊後,隨艦的損管隊會出動進行滅火和修複,並清理甲板上殘留物 品,保證飛機的正常起飛和航母的正常運行,而這些有意或無意加入的延時引爆子彈或觸發式爆炸裝置,可能殺傷搶修人員,而遲滯搶修時間,使航母的搶修活動變 得危險、困難從而達到迫使其喪失戰鬥力的目的。
此外,雲爆彈也是一種打擊航母類目標的較佳武器。例如,俄羅斯在2007年9月11日宣稱試驗的“炸彈之父”類的熱壓炸彈可以有效殺傷航母上的 有生力量。一般炸彈內的溫壓炸藥在預定的高度引爆、釋放燃料或炸藥粉末,再經第二次引爆,可産生2500~C左右的高溫火球,並産生巨大的沖擊波和高壓, 爆炸産生的高溫持續時間比常規炸藥高5~8倍。而俄羅斯宣稱“炸彈之父”生成的高溫達到了美國類似“炸彈之母”的兩倍,其生成的高溫就可能達到近 5000C,如此的高熱和超壓不但可以殺死生物武器菌株,而且可以使化學戰劑分解變質,而且其在狹小空間中使用不會對洞穴等建築造成大的破壞,而只是殺傷 有生人員。這種武器爆炸瞬間産生的大量雲霧狀的炸藥粉末,會在爆炸沖擊波推動下順著艦內通道彌漫開來,爆炸引起的震波會在航母封閉的空間裏不斷反射直至消 失,這既能大面積殺傷有生力量,又能摧毀無防護或只有軟防護的武器和電子設備。而且爆炸會迅速將周圍空間的“氧氣”吃掉,爆炸現場的氧氣含量僅爲正常含量 的1/3不到,而一氧化碳濃度卻大大超過允許值,造成局部嚴重缺氧、空氣劇毒,殺傷航母內的人員。雖然這種炸彈巨大,但俄美等國都研制過飛機投擲和導彈運 載的集束型燃料空氣炸彈,彈道導彈如果裝備此彈頭也可以對航母造成有效破壞。
航母和彈道導彈出現的時間接近,同樣是20世紀發展的兩種高技術兵器,技術成熟程度接近。在兵器的發展曆史長河中,兩種武器的對抗實際是航母攻 擊能力蓬勃發展的偶遇,但也是彈道導彈技術日益成熟的必然結果。冷戰結束後,航母已經成爲大國強權的象征,而彈道導彈在全球範圍內也同時成了發展中國家維 護自身安全和挑戰強權的有效武器。航母強權依仗的是經濟強弱國之間的實力差距,而彈道導彈利用的是攻防技術發展的時間差。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攻防技術時間 差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消失,而經濟強弱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卻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彌補。因此,利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在當前無疑是逼其退出軍事幹涉的有效手 段,但長遠來看仍需要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整體海軍反擊能力的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1-21/0730472568.html
版主回應
揭密中國陸軍航母殺手東風-11甲型導彈
東風-11甲型近程導彈: 該彈采用慣性制導方式,射程620 英裏,動力裝置爲固體火箭發動機,戰鬥部重1100 磅,帶常規高爆炸藥,也可攜帶核彈頭。
該導彈是東風-11的改進型,該導彈彈體比早期的東鳳-11.彈體延長了2米左右,可以確信,它的射程和彈頭有效載荷此後者有顯著提高,它們在彈頭處的4個小翼是用來在導彈再入段修正彈著點的,因此命中精度應該相當高,這種導彈的命中精度應該優于40米,[與俄羅斯“圓點”地地導彈相當], 該導彈可攜帶的彈頭戰鬥部據說有六種以上:除常規EY-115型破片/高爆戰鬥部外;還有帶有反坦克和破片子彈藥的集束型戰鬥部; 可摧毀加固目標的侵徹戰鬥部,;可用于電子戰硬殺傷的,在平流層引爆的電磁脈沖戰鬥部和 低當量核彈頭戰鬥部等在內的多種攻擊彈藥,可有效攻擊敵方機場,港口,洞庫電子設備和其它地面重要設措。
更重要的是,東風-11甲型導彈采用了GPS技術以進一步提高導彈的攻擊准確性。雖然該型導彈所公布的圓周概率誤差爲300米,但實際精確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爲50米或更小。該型導彈原設計用于攜載常規彈頭,但也能攜載核彈頭。據外電報道,中國爲使其戰術彈道導彈的型號更加多樣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種射程更遠(1200公裏)的常規型東風-11乙型,這一射程將使導彈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敵方的低層導彈防禦系統,並確保用于攻擊戰役目標的導彈能在更遠的距離發射。
該導彈發射車采用我國仿俄制生産的,MAZ系列高機動8x8大型越野車車爲底盤輛,導彈發射車安裝有新型車載式自動射向校准儀和連續發射換接器可不經測量,使該車在任何時候,地點都知道自已目前所處發射陣地的位置,該車還應該安裝有差分式GPS[外貿型] 和我軍自用型[北鬥雙星定位糸統] 導航系統,由于有了這個系統,該發射車可以全速行駛,在停下來後2分鍾,降下支撐裝置,將數據輸入發射車電腦系統中,系統自動進行導彈自測,接下來發射手按下接鈕,一個自動程序將按照發射順序執行,打開艙蓋,向導彈加裁發射數據,2分半到3分鍾預熱導彈系統和激光陀螺,在發射前15秒,導彈從發射艙中擡起到80度位置,數秒後導彈隨即被發射出去.從該車停下來到發射出第一枚導彈,整個發射過程只用約了5分鍾左右.導彈發射後,導彈艙排氣,時間很短,支架收起, 導彈艙蓋關閉,發射車快速從危險發射陣地撤離。
與東風-21所不同的是,東風-11甲型近程導彈爲中國陸軍所裝備。據美國中央情報局透露,東風-11甲型彈道導彈主要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南京戰區最早裝備,大約在97年開始列編軍區直屬導彈旅,下編5個營, 1個技術保障營,4個導彈營發射營,發射營每營應編約9輛東風-11甲型近程地對地導彈發射車,全旅應有36輛導彈發射車。一次全旅齊射可發射36枚,精確制導的地對地戰術導彈。到今天各大軍區,應該都已列裝了一個軍區直屬地對地導彈,尤其是廣州軍區南海方面。陸軍用彈道導彈參戰其用意一目了然,地對地導彈對准太平洋,那打的是什麽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美軍驚呼,在大談中國東風-21將成爲美軍航母殺手的同時,千萬不要疏忽中國陸軍的東風-11甲型彈道導彈。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210406
彈道導彈攻擊航母五大
艦船知識特稿:點評彈道導彈攻擊航母五大難點
http://www.sina.com.cn07年11月20日《艦船知識》高卉
編者按:衆所周知,航空母艦屬于海上大型移動目標,而目前一些國家正在發展彈道導彈末段制導技術打擊航母,似乎爲這一難題找到了案。本期的藍色PK臺邀請了兩位作者就此問題從技術層面進行辯論。特此說明,作者僅代表他們個人觀點。
從目前情況來看,彈道導彈突擊航母的技術難點集中在彈道導彈對航母的偵察和破壞,主要包括發現、定位、突防、擊中和破壞等幾個方面。航母機動區 域廣闊。發現難攻擊航母首先是發現航母,而之所以選擇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正是因爲其火力控制距離可以從數百到數千千米,如果在百余千米內即沒有必要使用彈 道導彈,而在如此廣闊的海域內,長度300余米、寬70余米的航母如滄海中一粟很難被發現。
美軍平時保持約三分之一航母兵力在西太平洋、地中海和海灣等前沿地區執勤;三分之一在海上訓練;三分之一處于維修、保養或休整狀態。戰時,其維 修和訓練時間都將相應縮短,可保持三分之二左右,約8個航母戰鬥群參戰。美國爲突出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反應能力,其在我國周邊長期駐泊1艘航母,主要依托日 本的橫須賀基地,這也是美國唯一在海外長期部署的航母。近年來,美國正計劃在關島或夏威夷部署第二艘航母,而如果我國周邊發生事態,美軍還會從本土緊急調 遣衆多航母支援。
依據美國現行軍事戰略,從設想要同時能夠打贏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出發,每場戰爭一般投入大約4個航母戰鬥群,以及相當數量的空軍和地面部隊。按 照美軍規定,每艘航母海外執勤期一般爲6個月,但根據美新的“艦隊反應計劃”,戰時美軍可統一調配航母,在接到命令後,可立即派出6支航母編隊,隨後再派 出2支,即“6+2”模式。按照新計劃,航母以24個月爲1個任務周期,甚至可延長至27個月。
由于美目前在西太只部署有1個航母編隊,因此其只能擔負對臺海地區沖突的快速反應任務。而從本土調動的航母力量要跨越太平洋進入西太戰區,從美 軍太平洋部署和以前的活動分析,可以發現,美航母跨越太平洋一般有三條路線選擇:一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至沖繩,再南下臺灣海域, 需時約兩周;二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關島至臺灣海域,需時約l周半;三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新西蘭、 澳大利亞至 菲律賓,再伺機進入臺灣海域,需時約3周。其中,夏威夷、關島航線完全依托美軍領土,比較可靠,而且是奔襲臺海地區的最短航線,考慮到彈道導彈的射程,打 擊航母最可能的海域一是從沖繩南下臺海航線中的我國東海東部海區,二是從關島東進臺海航線中的臺灣以東海區。以關島航線爲例:關島與我國臺灣島相距大約 2500千米,如果一艘航母在該海域航行時,我們取得了一幅該海域的衛星照片,當拍照的原始照片的長62500象素、寬8333象素時,航母才對應爲一個 象素點,而此時的照片已經達到5億2千多萬象素(普通 數碼相機最 大成像分辨率僅爲500~1000萬象素)。如果我們用顯示設置爲最常見的1024×768分辨率的電腦屏幕觀看,要看到航母這個點就需要61個電腦屏 幕,況且一個象素點是無法判斷其性質的,要判斷一個衛星照片中船只的性質,一個有經驗的圖像判讀員起碼也要有10個以上的象素點,這就要有610個電腦屏 幕才能顯示。
當然,偵察衛星一般采用窄幅多幀的形式偵照,這就會形成一系列的連續照片,但這將使數據量成倍增加,如此大的數據量,無論是對衛星照相技術、衛星與地面的傳輸技術,還是地面數據處理與判讀技術都是巨大的考驗。
偵察手段時效性低,定位難
發現航母後的第二步是持續跟蹤航母,並取得攻擊航母所需的定位數據。在航母進入作戰區後,航母會在相對固定的海區內巡弋機動,從以往經驗看,航 母一般在距敵海岸200~600海裏之間海區機動,頻繁更換陣位,以規避對手的偵察和打擊。例如,美軍航母編隊通常要求部署在一個較爲開闊、安全(在對方 攻擊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外)、便于攻防、便于機動、便于對盟友支援的海域。這一海域大致爲半徑50~100海裏的海區。正常情況下,綜合作戰區距敵岸 100~300海裏,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擴大或縮小。從目前情況看,美軍在我海區附近活動的距離明顯增大。這都使對作戰區內航母定位問題變得困難。
大家知道,偵察衛星的運行軌道是固定的,因此衛星過頂次數是有限的,其一般只能對目標進行間隔數天或10多小時的偵察,無法進行連續監視。如果 不進行變軌,其對地面某一區域的偵察就只能是隨機的“碰運氣”了,而要調整衛星軌道到重點地區上空,就必須消耗寶貴的星上燃料進行變軌機動,這對衛星的壽 命會有一定影響,即使變軌,這一過程也要數小時。
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商業成像衛星爲例,其分辨率可以達到0.8,是許多國家軍事偵察衛星的近10倍,其每天繞地球飛行14圈,但在不變軌的情 況下,對同一地區的偵察間隔要在3天以上,如果犧牲分辨率,對其進行變軌,其重訪同一區域的時間也接近24小時。因此衛星偵察的時效性雖然高,但還達不到 偵察突發事件和定位航母等移動目標的程度。例如,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美國在2天後才得到該電站的衛星圖片。而在2004年4月22日發生 的朝鮮兩列火車在平壤北部的龍川火車站的相撞爆炸事故報道中,正是由于衛星時效性低這一原因,軍事專家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否定了媒體報道的配圖。當時英國 BBC新聞在報道中使用了一張聲稱是朝鮮龍川鎮的照片,而且特別生動的是這張從數百千米上空拍到的照片中顯示出在城鎮上空巨大的爆炸煙雲,這無疑使報道增 色不少。但軍事專家認爲衛星不可能這麽快拍到這一事件的照片,除非爆炸和偵察都是事先策劃的。因爲當時有如此分辨率的6顆商業照相衛星中哪一顆正好在准確 的時刻將其照相機對准朝鮮的爆炸區域的
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即使得到消息,再行調整衛星也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後來有關人員承認這張照片拍自不久前的伊拉克戰場,這是美國數字地球公司的 快鳥商業照相衛星,在2003年4月對當時剛剛爆發的伊拉克戰爭進行拍照時得到的一張照片。地點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一個城鎮,爆炸是聯軍空襲造成 的,而爆炸後景象的衛星照片也是在幾天後才得到。
此外,即使衛星拍攝到航母目標情況,其向回傳送數據的工作量也很大,目前的傳輸型衛星一般每天才下傳一次數據,如果要緊急傳送,就要機動到地面 接收站上空向下傳輸。上述偵察數據量少說也有數百兆,如此大量的數據要通過天地間的無線鏈路傳輸到地面,並完成地面數據的處理。因爲光學鏡頭拍攝到的景物 在底片上會發生變形,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平常拍攝到的照片,就會發現邊緣的景物會有些許變形,而爲了得到拍攝到目標的正確坐標和景物間的關系就要參考衛星的 軌道參數和相機狀態糾正衛星照片的畸變,然後確定衛星照片中目標的精確坐標。這一時間最低也要數十分鍾,甚至數小時。而典型航母時速在30節以上,也就是 說這一時間內航母至少已經移動了10多千米。
航母編隊防禦能力強,突防難
雖然世界上各國的航母戰鬥群目前還都不具備反彈道導彈能力,但以美國爲首的一些國家正在發展以“標准”系列導彈爲核心的“宙斯盾”BMD反導系 統,最終的攔截高度將達N500千米,這一高度足以實現對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攔截。2007年4月,美國國防部透露,美國海軍計劃2009年初在全球部署的 18艘反導型“宙斯盾”艦中的16艘部署在13本、夏威夷等“太平洋地區”。這些“宙斯盾”艦無疑可能成爲美軍航母編隊的組成部分。
美軍1個航母隊編成一般裝備有“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和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各兩艘,其中至少1艘爲BMD型。針對西太的導彈威 脅,BMD型“宙斯盾”艦有可能增加到4艘。而在2009年初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航母與“宙斯盾”艦之比將達到1:8,這些導彈防禦型“宙斯盾”艦可以針對 主要方向多層部署與攔截,使攔截成功率成倍提高。
此外,目前外界一般認爲反航母彈道導彈采用末制導方式,而這一方式中彈道導彈重返大氣層會在彈頭周圍形成 等離子鞘。 這是因爲彈頭高速再人大氣層時,由于氣動力加熱,彈頭表面出現高溫,空氣分子開始分解爲原子,而原子又進一步被分解爲正離子和電子。由于這時出現的正離子 和負離子的電荷量是相等的,所以被稱爲“等離子體”,彈頭在高速再入過程中,周圍形成的“等離子體”可以象刀鞘一樣將其包裹,其可以隔絕彈頭內外的電磁 波,使其進入很長一段黑障區。這使所有無線電信號均被隔絕,末制導雷達無法工作,只有在最後時刻降低彈頭再入速度,末制導雷達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末制導 方式中,彈頭會降低速度,然後采用與巡航導彈景象匹配類似的技術,這無疑使彈道導彈失去了突破反導防禦的最佳手段——“高速再入”。可見,雷達末制導在提 高導彈打擊精度的同時,也使其更容易被攔截。因此,在有防備的情況下,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甚至比打擊地面目標的突防難度更大。
導彈飛行彈道固定,擊中難
由于在最後一次發現航母後,航母有可能轉變航行方向,因此航母的分布區域是以最後的發現點爲中心的一個圓形海區,而在30分鍾內的機動海區可達700平方海裏,要覆蓋這麽大的區域,現有常規武器是無能爲力的。
而常規導彈在發射前需要在彈內裝定目標的精確坐標參數,如果使用末制導技術,就需要在彈頭制導系統內裝入目標信息。例如,采用末制導技術的“潘 興2”導彈專門設計了一套基准圖像生成設備,其將目標坐標和國防測繪局提供的地形數據列成數字基准圖像,並儲存在磁帶上,然後通過數據聯絡線引入彈上計算 機,以實現末制導雷達圖像的匹配。即使我們克服了偵察技術的局限,裝入了較爲精確的航母坐標參數和匹配用雷達圖像,而導彈近千千米的飛行也需要10余分 鍾,而這一時間內,航母也已經移動了10余千米,已逃脫了彈道導彈的殺傷區域。這就好像用槍打擊飛行的小鳥要有一定提前量一樣,而如果這時小鳥突然轉向, 其被擊中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此外,由于彈道導彈再入擊中目標時的速度非常高,而末制導的高度受到等離子鞘影響不可能太高,因此末制導對彈頭的作用是有限的,這也會使其打擊 精度受到一定影響。例如,美國“潘興2”導彈在應用末制導技術後精度提高了10倍,但CEP也只有30米,這在彈道導彈中已經非常高了,但與巡航導彈相比 還差得比較遠。而且彈道導彈再入彈道相對飛航導彈要垂直的多,因此其不可能象飛航反艦導彈那樣攻擊其吃水線,而只能從上至下打擊其甲板以上建築,這都對最 終的破壞效果造成了一定影響。
航母結構堅固,破壞難
航母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了世界上最堅固的水面目標。例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采用封閉式飛行甲板,機庫以下艦體爲整體密封結構,艦底部 爲雙層底,雙層底與飛行甲板之間設有多道橫向水密艙壁。水線以下部分每隔12~13米便設有一道橫隔艙壁,全艦共設有23道水密橫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 這些縱橫隔壁構成全艦水密艙段共達2000多個,使該級艦具有很高的不沈性。該艦的甲板和艦體全部用優質高強度合金鋼制成,舷側某些部位的鋼板厚達 63.5毫米,可有效地防禦半穿甲彈的沖擊。此外,考慮到近年來導彈攻擊威力的增大以及火災造成的損害,尼米茲級艦甲板和艦體全部使用了高彈性高強度合金 鋼,以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而且還在舷側部分區域加敷了大約64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防護敷層,對彈庫和機艙等關鍵艙室裝備了抗導彈攻擊的箱式保護。該 級艦不僅在結構上設有10道防火隔壁,而且在危險性最大、事故發生率最高的機庫內除設置有16臺噴淋/泡沫消防設備,還安裝有兩道滑動式防火門將機庫分成 三個區段,以便在危急時將火災區和中彈區段隔開。在飛行甲板上也設有18臺大流量的噴淋/泡沫噴射裝置,供消防和三防之用。以上能力可有效遏制由于遭到攻 擊而引起的艦內大火、
彈藥庫爆炸、有毒濃煙、窒息等二次破壞效應。
而目前彈道導彈彈頭載荷一般爲500千克,其中需要有防止再入燒蝕的殼體、突破反導攔截的誘餌、姿態控制 火箭和 各種慣性/雷達等引導方式的制導系統,以及高爆炸藥和引信等。其中高爆炸藥最多只有300千克,按照西方標准其只相當于1000磅炸彈,因此,有人至今仍 認爲不使用核彈頭,彈道導彈無論精度還是威力都無法對航母構成威脅。可見,依靠有限的彈道導彈擊沈或擊毀航母是不現實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彈道導彈突擊航母技術實際就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導彈武器對“時間敏感目標”、“機動目標”的打擊,這一問題的解決無疑將帶動軍事信息技術和導彈武器技術的發展,並解決對機動目標打擊的世界性難題。
阻嚇美國﹖
中國曝光東風-25導彈意在阻嚇美國﹖
DWNEWS.COM-- 2007年7月16日5:11:51(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國時報/中共第二代戰略導彈東風─二十五﹐15日在大陸新浪網曝光﹐據稱該導彈射程達三千二百公裡﹐能打到美國關島基地。
于“新浪軍事”網頁登出的兩張東風─二十五導彈照片﹐標明為首次曝光。不過﹐照片圖說在最後加上問號(﹖)﹐讓人真假難辨。(chinesenewsnet.com)
另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中共近期有多種新軍事裝備曝光﹐海外評論認為﹐中共當局故意讓一些新裝備曝光﹐其目的是一方面收阻嚇作用﹐另外也為將曝光的航母讓外界有心理准備。
按新浪網出現的東風─二十五導彈圖片顯示﹐照片共有兩張﹐圖像清晰﹐顯然不是偷拍﹐而且﹐其中一張顯示兩枚導彈已垂直豎立在機動發射車後﹐已作好發射的准備。
據報導﹐東風─二十五是近年在原東風─二十一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最近裝配二炮部隊﹐其有效射程為三千二百公裡﹐在中國本土發射可及亞洲大部分地區﹐包括美軍太平洋關島基地。其採用高能固體火箭推動﹐彈頭艙能夠攜帶三枚分導式核彈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攜帶多枚彈頭的中程導彈。
http://www6.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Topics/2007_7_15_17_11_51_185.html
美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原型最快年內完成 1枚成本飆到13億 2024/03/29 中時
洛馬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然而,《保加利亞軍事網》28日報導,焦點正逐漸轉向不斷攀升的成本。如今美國分析家對「暗鷹」系統內每枚飛彈的價格節節高漲表示擔憂,美國國會預算處估計,價格高達 4,100 萬美元(約13億台幣)。
相對的,美國配備核彈頭的核威懾骨幹「三叉戟2型」(Trident II)飛彈,成本還少了1000萬美元。隨著「暗鷹」零組件面臨測試挑戰,令人不禁納悶,這價格是否還會進一步上漲。
而中、俄等國正不斷開發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系統,其中北京位居領先地位。而設計「暗鷹」這類遠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就在於遠距離壓制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並鎖定其他高價值/時間敏感目標加以攻擊。
回應
又是騙錢計劃的一項,,中美已全面攤牌了,光是制造彈體的高耐熱材料美國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大陸貨了!反正美國軍火也已被俄烏戰爭證明是破產淘汰品了,繼續騙錢!
不盡是買不到便宜貨, 是根本做不出來。
研發中的飛彈不代表有用,美國現在研發好像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研究飛彈推力的發動機,等發動機成功才去結合飛彈驗證氣動力,導控,結構等等,要試了又試都沒問題才會交給部隊,但現在美國沖壓引擎還屢試屢失敗,那整顆飛彈怎麽會成功。
被俄中领先雨年後, 老美似平終能造出高超音速飛彈了。這樣, 老美可能是世界第三個國家擁有此導;也可能是第五個擁有者, 排在俄中伊朗胡塞之後。
如果要打掉中俄,至少五百萬枚。
逾4兆!美國哨兵洲際飛彈 成本暴增37%慘遭調查 2024/03/29 中時
美國空軍下一代洲際彈道飛彈計畫預期成本暴增37%,來到4.2兆左右,原因是大量軟硬體設計都已經過時,包括對核彈發射井和連接電纜,都需要開挖以及修改升級,暴增的成本,已經觸發了美國用來避免國防預算大幅失控的法案。
回應
過時的東西太多,美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支持新的任何軍備計劃,大陸的可都是新造的第三代第四代導彈,還是極音速無法攔截的導彈,每天在替美國吹牛的媒體,真是在用嘴炮欺騙大眾來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