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0 05:47:12阿楨
《人生一瞬》
上當了!被書商的下段美文和作者詹宏志的下段悲文、騙了,《人生一瞬》(馬可孛羅,2006)書目中的文字、才千分之一有此美感。
你的要求太高太多了吧!發表於<壹周刊>的名人散文,豈能當散文詩讀。
二位實在不會沙裡挑金,我在讀詹書時就回憶起許多我在小說中未寫過的少時回憶。
是嗎?那等那天、老到夠失智時,也可寫本《童年往事》。
年歲漸長,記憶發酵。
孩提往事一幕幕,如此鮮明多彩,卻令人心生疑惑:「這一切都是真的嗎?」詹宏志遠離童年,墜入關於記憶的提問,這是四歲的水中之光?還是少年暴雨下的迷濛山路?他搜索自己,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自己私密的個人史。
而這正如同他遠遊世界的歷程一般,每一幅地景乍然停格,暈染著光圈,一秒、兩秒,北海道大雪,尼泊爾牧羊少女嫣然一笑,彷彿有著什麼逗引著他,他於是也停下來,輾轉思索,他想知道屬於自己的故事。
詹宏志穿越時間的旅程,回憶紛至沓來,只有他在自我的鏡影中,瞥見黃蝴蝶幾隻飛,窗際布滿想像的星斗,水妖的歌聲若隱若現,海邊飄來蒼白的女屍,如一朵盛開的花。詹宏志勇敢地在記憶的甬道中劃下一根火柴,一瞬之光,點亮生命的迷彩,他意外憶起夏日清晨未醒的蜻蜓,而草蛇從光裸的腳背上游過去,時間彷彿凍 結千年之久。
幼年的自己,貪看天色的流轉與人事的流轉,「坐在窗口,他會看見這些人生的重覆,以及它的荒謬與無關緊要,如果他坐得再久 一點,譬如說一兩百年,他或許也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和歷史的興衰,也一樣是荒謬重覆和無關緊要」。詹宏志與童年對話,自己的故事清晰得如同觀看他人的影片一般。「他有時感到超出年紀的哀傷,甚至動搖了童真。」
然而記憶大雪紛飛,淡季人生的異國旅館,如果展開的是一本推理小說,一處一處陌生的人情與風景,就成為遺忘憂愁與創傷的藥引。
詹宏志是一位永遠不合時宜的時空旅者,常常在錯誤的季節來到一個地方,只因他心有所悟:「大自然在最孤寂的時候,也有遺世獨立的孤寂絕景,你往僻靜之處走去,它也饗你以安寧的身心盛宴」。當你不隨人事喧囂流轉,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沙漏節奏讓生命流逝。
於是詹宏志的旅行,是把自己拋擲到世界盡頭的場地裡,「心境已老,想知道的卻是老靈魂的來歷」。旅行是濃縮的人生,而人生中偶然的遭遇,一個個一閃即逝的過程,力量憾人、纏綿不去,詹宏志深深了解,自己將帶著這種種不明意義的畫面走向餘生。因為那就是自己的故事了,一如時光的啟示。
人生一瞬,記憶如落英飄遠。書分二輯,輯一是生命時間軸下的凝思與追憶,輯二則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與不可忘懷。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沈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槓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那些喧囂交雜的聲音、放肆挑逗的氣味,以及刺激奪目的顏色,有時候無比清晰,有時候泛白模糊,我不免要疑惑,那些官覺庫存都是真實的嗎?如果是 真實的,為什麼當我想要記得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嘲弄似地忽遠忽近、游離不定呢?或者它們是扭曲或虛構的嗎?如果是虛假的,那麼,由這些記憶片段所建造構成的我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記起這許多事情和畫面來……。年輕時候的我,無暇回顧平淡生活的過去,在汲汲營營的職場社會裡一心向前,心思被辦公室的爭權奪利佔滿,渾不知這些片段畫面記憶對我的意義。父親過世的那個晚上,我沈默載著他的遺體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細雨濛濛,路燈閃爍,小貨車濕漉漉的車輪涮涮涮 地轉動著,彷彿奔向不再有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專心,思緒難以集中。忽然之間,記憶倉庫打開,灰撲撲衝出來千百隻蝙蝠,無方向地散落亂飛,洒得我滿頭滿臉。從那之後,往事盤旋,思緒就停不了了,我常常陷入在某件意義不明的記憶裡。
我猜想,我不但失去了父親,大概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那個細雨奔馳的晚上,我和車內父親的遺體沈默相處著,我坐在前座,他躺在小貨車後廂平坦處,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紅布蓋著他,微微呈現一個人形,這倒是很像他生前我們兩人的關係,我總是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雖然負責葬儀的婦人一再交待,我一定要一路向他解釋路途,並提醒他過橋,免得他成了迷途的鬼魂,但我還是開不了口,他是我的父親,他帶著我走過深山和城鎮,他永遠是認得路的。
記憶中我和父親的直接對話,總數也許不超過一百句,我們好像沒什麼可講,或者說我們的關係好像不是建立在對談之上。在家裡,父親好像不是小孩傾訴的對象,母親才是;可是父親也不曾責備我或處罰我,母親才會。母親是家中情緒的核心,父親的存在則像一片佈景,標示著這個家庭的來歷,卻沒什麼作用。特 別是在小時候,經常不在家的父親總是在夜裡回家,早上我偷偷打開紙門窺看,一床紅被面裹著一個聳起的人形,就像現在車內的他,蒙頭蓋著,安靜的,沈睡著……。
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的狀態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記憶,都隱含著一段消失的時光。
是呀,消失的時光。我所有的記憶,代表的就是所有我已經失去的時光,無知的、青春的、不那麼青春的,即使是不愉快的傷害與傷痕,如今也成為追憶的對象,或者說,正是因為失去了,它們如今都成了我的美好過去。
但我們真的不能記得未來嗎?在我沈溺於過去的時候,我彷彿回溯了人生的許多轉折點,每一個轉折點都曾經有兩條以上的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回想 之際不免沈吟,如果當時選擇了另一條路會如何?另一條路會把我帶到另一個天堂或者是另一種地獄?那裡顯然有另一種未來,另一種人生,另一種身份,另一個場所,以及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我。
但我當時想像得不同,我選擇的是一種我以為會發生的未來,也棄絕了我以為我不想要的未來。這些未來顯然都過去了,有的沒有發生,有的胎死腹中, 然而我還記得它們嗎?有的我記得,有的則蹤跡難尋,有的則混在偽裝的記憶裡,成為我人鬼不分的困惑,我有時候要問自己:「這是發生過的事嗎?還是僅僅為我 曾經擁有的想像?」
追問過去,是老去的表徴,但這也只是自然規律,並不丟臉。我甚至因而有了寫作的衝動,我想記錄自己的來歷,甚至包括了形成我雛型的六十年代的台 灣,以及人生的某些片段流連。這個衝動,也許和初民或原始部落在文明的曙光裡記錄民族的起源和遷變,並無兩樣,而記憶的結果,究竟是神話還是真實,也一樣 難以考究。我的意思是說:「別追問我真假了,如果真實的記憶有破洞,我只能用虛構想像把它補起來。」我無意騙人,我只是不願見往日自己的人生滿是遺忘的空缺。
我把這些記錄所得,一篇篇寫在當時剛在台灣創刊的<壹周刊>裡,成為一個專欄。一年之後,我停了筆,然後又花了四年來修改它。也沒 改什麼,每天加一個字減兩個字,一種口氣到另一種口氣,改了好像沒改,卻花了好多時間。也許尋找記憶往事的人,流連在已經消逝的時光,眷戀不肯去,也是自然的。
現在時間到了,我決心把這些文章印出來了。我想像這是一個人與記憶(或是遺忘)搏鬥的記錄,因為是關於記憶,所有的故事也就如亞理士多德所說, 都隱藏了一段失去的時光。那一段段時光,相對於永恆的時間,如露如電,似泡沫又如幻影,只能和昔日專欄的名稱一樣,叫它<人生一瞬>吧。
【輯一】時間:記憶之柱﹝1956﹞煤炭堆上的黃蝴蝶﹝1958﹞父親回家時﹝1959﹞水中之光 ﹝1960﹞海上漂流的花朵﹝1960﹞羅斯金的憤怒﹝1961﹞ 蛇 ﹝1961﹞木瓜先生﹝1962﹞張望者﹝1962﹞穿山小孩﹝1967﹞後車站 ﹝1968﹞ 繁星若夢﹝1968﹞風雨中的計算機﹝1969﹞ 山路 ﹝1969﹞◎ 珊瑚礁中的龍蝦 --﹝1970﹞小刀 ﹝1970﹞稻田舞女 ﹝1970﹞當睡人醒來 ﹝1975﹞但願少年有知 ﹝1978﹞孔子雕像下﹝1982﹞咖啡應有的樣子﹝1982﹞咖啡館裡的革命者 ﹝1984﹞依莎貝拉的來信﹝1986﹞給我全世界﹝1997﹞賽蓮之鄉 ﹝1998﹞
【輯二】地方:祖谷溫泉﹝日本.四國﹞治癒的旅行 ﹝日本.日光﹞山陰道上 ﹝日本.山陰﹞驚喜的晚餐 ﹝日本.九州﹞火與海的國度﹝日本.九州﹞奧入瀨溪谷﹝日本.東北﹞雪埋的旅館﹝日本.立山﹞煙中巴士 ﹝日本.北海道﹞國民休閒村﹝日本.北海道﹞ 雪國的誘惑﹝日本.北海道﹞三大蟹邂逅﹝日本.北海道﹞冰下魚﹝日本.北海道﹞步行食遊﹝日本.北海道﹞波士頓的私家偵探 ﹝美國.波士頓﹞鱈魚角的同性戀旅館﹝美國.鱈魚角﹞距離 ﹝美國.德州﹞回到沼澤地﹝美國.紐奧良﹞菜單上的語言﹝法國.巴黎﹞來到巴黎的康有為 ﹝法國.巴黎﹞獻給約瑟夫.虎克﹝ 英國.倫敦﹞ 一個人的餐酒 ﹝義大利.翡冷翠﹞ 喜瑪拉雅山麓下﹝尼泊爾.那加闊﹞在那遙遠的地方﹝尼泊爾.那加闊﹞ ◎ 走到世界的盡頭 --﹝俄國.堪察加﹞富麗怪奇﹝香港﹞
閱讀詹宏志- PChome 個人新聞台
你的要求太高太多了吧!發表於<壹周刊>的名人散文,豈能當散文詩讀。
二位實在不會沙裡挑金,我在讀詹書時就回憶起許多我在小說中未寫過的少時回憶。
是嗎?那等那天、老到夠失智時,也可寫本《童年往事》。
年歲漸長,記憶發酵。
孩提往事一幕幕,如此鮮明多彩,卻令人心生疑惑:「這一切都是真的嗎?」詹宏志遠離童年,墜入關於記憶的提問,這是四歲的水中之光?還是少年暴雨下的迷濛山路?他搜索自己,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自己私密的個人史。
而這正如同他遠遊世界的歷程一般,每一幅地景乍然停格,暈染著光圈,一秒、兩秒,北海道大雪,尼泊爾牧羊少女嫣然一笑,彷彿有著什麼逗引著他,他於是也停下來,輾轉思索,他想知道屬於自己的故事。
詹宏志穿越時間的旅程,回憶紛至沓來,只有他在自我的鏡影中,瞥見黃蝴蝶幾隻飛,窗際布滿想像的星斗,水妖的歌聲若隱若現,海邊飄來蒼白的女屍,如一朵盛開的花。詹宏志勇敢地在記憶的甬道中劃下一根火柴,一瞬之光,點亮生命的迷彩,他意外憶起夏日清晨未醒的蜻蜓,而草蛇從光裸的腳背上游過去,時間彷彿凍 結千年之久。
幼年的自己,貪看天色的流轉與人事的流轉,「坐在窗口,他會看見這些人生的重覆,以及它的荒謬與無關緊要,如果他坐得再久 一點,譬如說一兩百年,他或許也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和歷史的興衰,也一樣是荒謬重覆和無關緊要」。詹宏志與童年對話,自己的故事清晰得如同觀看他人的影片一般。「他有時感到超出年紀的哀傷,甚至動搖了童真。」
然而記憶大雪紛飛,淡季人生的異國旅館,如果展開的是一本推理小說,一處一處陌生的人情與風景,就成為遺忘憂愁與創傷的藥引。
詹宏志是一位永遠不合時宜的時空旅者,常常在錯誤的季節來到一個地方,只因他心有所悟:「大自然在最孤寂的時候,也有遺世獨立的孤寂絕景,你往僻靜之處走去,它也饗你以安寧的身心盛宴」。當你不隨人事喧囂流轉,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沙漏節奏讓生命流逝。
於是詹宏志的旅行,是把自己拋擲到世界盡頭的場地裡,「心境已老,想知道的卻是老靈魂的來歷」。旅行是濃縮的人生,而人生中偶然的遭遇,一個個一閃即逝的過程,力量憾人、纏綿不去,詹宏志深深了解,自己將帶著這種種不明意義的畫面走向餘生。因為那就是自己的故事了,一如時光的啟示。
人生一瞬,記憶如落英飄遠。書分二輯,輯一是生命時間軸下的凝思與追憶,輯二則是旅程地景上片刻的忘我與不可忘懷。
【自序】記憶金庫
金庫開啟,記憶驚飛。
就在某一天,像一群拍翅驚散的蝙蝠一樣,那些本來在記憶倉庫裡沈睡的塵封片段,沒來由地突然成群撲到我的臉上,揮也揮不去。但當我倒反過來想要捕捉它們,卻怎麼樣也捉不著具體的重量與形狀。
那些片段常常是童年記憶裡的某種感官記錄,昔日住家榻榻米暗角微微晃動的光影、光影中輕舞漂浮帶有熱炒蒜頭味道的灰塵、灰塵中震動著遠方收音機裡歌仔戲令人昏昏欲睡的哭調唱腔、哭調唱腔聲中有一支熱天午後行進中鑼鼓喧嘩的葬禮隊伍……。
或者是一些腦中浮現的默片一般的凝結場景,傍晚時分小學教室潑水後清涼的紅磚長廊、操場邊上空蕩蕩的單槓鐵架與低眉靜默的榕樹群、後山上排列整齊的香蕉園和鳳梨田、一名少女在樓梯口回眸時哀怨的眼神……。
那些喧囂交雜的聲音、放肆挑逗的氣味,以及刺激奪目的顏色,有時候無比清晰,有時候泛白模糊,我不免要疑惑,那些官覺庫存都是真實的嗎?如果是 真實的,為什麼當我想要記得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嘲弄似地忽遠忽近、游離不定呢?或者它們是扭曲或虛構的嗎?如果是虛假的,那麼,由這些記憶片段所建造構成的我自己,到底又是誰呢?
就在某一天,我突然記起這許多事情和畫面來……。年輕時候的我,無暇回顧平淡生活的過去,在汲汲營營的職場社會裡一心向前,心思被辦公室的爭權奪利佔滿,渾不知這些片段畫面記憶對我的意義。父親過世的那個晚上,我沈默載著他的遺體奔馳在高速公路上,細雨濛濛,路燈閃爍,小貨車濕漉漉的車輪涮涮涮 地轉動著,彷彿奔向不再有光明的未來。我不知道該傷心還是該專心,思緒難以集中。忽然之間,記憶倉庫打開,灰撲撲衝出來千百隻蝙蝠,無方向地散落亂飛,洒得我滿頭滿臉。從那之後,往事盤旋,思緒就停不了了,我常常陷入在某件意義不明的記憶裡。
我猜想,我不但失去了父親,大概也已經不再年輕了。
那個細雨奔馳的晚上,我和車內父親的遺體沈默相處著,我坐在前座,他躺在小貨車後廂平坦處,一塊事先準備好的紅布蓋著他,微微呈現一個人形,這倒是很像他生前我們兩人的關係,我總是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雖然負責葬儀的婦人一再交待,我一定要一路向他解釋路途,並提醒他過橋,免得他成了迷途的鬼魂,但我還是開不了口,他是我的父親,他帶著我走過深山和城鎮,他永遠是認得路的。
記憶中我和父親的直接對話,總數也許不超過一百句,我們好像沒什麼可講,或者說我們的關係好像不是建立在對談之上。在家裡,父親好像不是小孩傾訴的對象,母親才是;可是父親也不曾責備我或處罰我,母親才會。母親是家中情緒的核心,父親的存在則像一片佈景,標示著這個家庭的來歷,卻沒什麼作用。特 別是在小時候,經常不在家的父親總是在夜裡回家,早上我偷偷打開紙門窺看,一床紅被面裹著一個聳起的人形,就像現在車內的他,蒙頭蓋著,安靜的,沈睡著……。
記憶,既不是感受,也不是觀念。記憶,是時間流逝後我們的某種知覺或觀念的狀態或情感。因此,所有的記憶,都隱含著一段消失的時光。
是呀,消失的時光。我所有的記憶,代表的就是所有我已經失去的時光,無知的、青春的、不那麼青春的,即使是不愉快的傷害與傷痕,如今也成為追憶的對象,或者說,正是因為失去了,它們如今都成了我的美好過去。
但我們真的不能記得未來嗎?在我沈溺於過去的時候,我彷彿回溯了人生的許多轉折點,每一個轉折點都曾經有兩條以上的路,我選擇了其中一條,回想 之際不免沈吟,如果當時選擇了另一條路會如何?另一條路會把我帶到另一個天堂或者是另一種地獄?那裡顯然有另一種未來,另一種人生,另一種身份,另一個場所,以及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我。
但我當時想像得不同,我選擇的是一種我以為會發生的未來,也棄絕了我以為我不想要的未來。這些未來顯然都過去了,有的沒有發生,有的胎死腹中, 然而我還記得它們嗎?有的我記得,有的則蹤跡難尋,有的則混在偽裝的記憶裡,成為我人鬼不分的困惑,我有時候要問自己:「這是發生過的事嗎?還是僅僅為我 曾經擁有的想像?」
追問過去,是老去的表徴,但這也只是自然規律,並不丟臉。我甚至因而有了寫作的衝動,我想記錄自己的來歷,甚至包括了形成我雛型的六十年代的台 灣,以及人生的某些片段流連。這個衝動,也許和初民或原始部落在文明的曙光裡記錄民族的起源和遷變,並無兩樣,而記憶的結果,究竟是神話還是真實,也一樣 難以考究。我的意思是說:「別追問我真假了,如果真實的記憶有破洞,我只能用虛構想像把它補起來。」我無意騙人,我只是不願見往日自己的人生滿是遺忘的空缺。
我把這些記錄所得,一篇篇寫在當時剛在台灣創刊的<壹周刊>裡,成為一個專欄。一年之後,我停了筆,然後又花了四年來修改它。也沒 改什麼,每天加一個字減兩個字,一種口氣到另一種口氣,改了好像沒改,卻花了好多時間。也許尋找記憶往事的人,流連在已經消逝的時光,眷戀不肯去,也是自然的。
現在時間到了,我決心把這些文章印出來了。我想像這是一個人與記憶(或是遺忘)搏鬥的記錄,因為是關於記憶,所有的故事也就如亞理士多德所說, 都隱藏了一段失去的時光。那一段段時光,相對於永恆的時間,如露如電,似泡沫又如幻影,只能和昔日專欄的名稱一樣,叫它<人生一瞬>吧。
【輯一】時間:記憶之柱﹝1956﹞煤炭堆上的黃蝴蝶﹝1958﹞父親回家時﹝1959﹞水中之光 ﹝1960﹞海上漂流的花朵﹝1960﹞羅斯金的憤怒﹝1961﹞ 蛇 ﹝1961﹞木瓜先生﹝1962﹞張望者﹝1962﹞穿山小孩﹝1967﹞後車站 ﹝1968﹞ 繁星若夢﹝1968﹞風雨中的計算機﹝1969﹞ 山路 ﹝1969﹞◎ 珊瑚礁中的龍蝦 --﹝1970﹞小刀 ﹝1970﹞稻田舞女 ﹝1970﹞當睡人醒來 ﹝1975﹞但願少年有知 ﹝1978﹞孔子雕像下﹝1982﹞咖啡應有的樣子﹝1982﹞咖啡館裡的革命者 ﹝1984﹞依莎貝拉的來信﹝1986﹞給我全世界﹝1997﹞賽蓮之鄉 ﹝1998﹞
【輯二】地方:祖谷溫泉﹝日本.四國﹞治癒的旅行 ﹝日本.日光﹞山陰道上 ﹝日本.山陰﹞驚喜的晚餐 ﹝日本.九州﹞火與海的國度﹝日本.九州﹞奧入瀨溪谷﹝日本.東北﹞雪埋的旅館﹝日本.立山﹞煙中巴士 ﹝日本.北海道﹞國民休閒村﹝日本.北海道﹞ 雪國的誘惑﹝日本.北海道﹞三大蟹邂逅﹝日本.北海道﹞冰下魚﹝日本.北海道﹞步行食遊﹝日本.北海道﹞波士頓的私家偵探 ﹝美國.波士頓﹞鱈魚角的同性戀旅館﹝美國.鱈魚角﹞距離 ﹝美國.德州﹞回到沼澤地﹝美國.紐奧良﹞菜單上的語言﹝法國.巴黎﹞來到巴黎的康有為 ﹝法國.巴黎﹞獻給約瑟夫.虎克﹝ 英國.倫敦﹞ 一個人的餐酒 ﹝義大利.翡冷翠﹞ 喜瑪拉雅山麓下﹝尼泊爾.那加闊﹞在那遙遠的地方﹝尼泊爾.那加闊﹞ ◎ 走到世界的盡頭 --﹝俄國.堪察加﹞富麗怪奇﹝香港﹞
閱讀詹宏志- PChome 個人新聞台
敝人多年來經由網路閱讀並收集詹宏志的導讀、訪談、演講、專欄文章等, 一直持續累積而沒有整理, 因此考量以部落格型態來存放這些資料, ...
http://mypaper.pchome.com.tw/wisereading/search/%e4%ba%ba%e7%94%9f%e4%b8%80%e7%9e%ac?search_fields=tag
http://mypaper.pchome.com.tw/wisereading/search/%e4%ba%ba%e7%94%9f%e4%b8%80%e7%9e%ac?search_fields=tag
[閱讀] 人生一瞬│詹宏志
閱讀《人生一瞬》最大的樂趣在於那彷彿是走入屬於詹宏志獨一經驗的世界。
詹宏志是個名人,無論在出版界,亦或是那幾年屬於電影版圖上的推展,在台灣都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縱然看似低調而穩重,卻也若有若無的被提起與記憶,以一個逐步越過中年的男人而言,他的確令人覺得好奇,也有著看似遙遠卻又靠近的氣質,各方英才有其令人攝魄的姿態,但以詹先生來講,卻令人覺得是個極度溫和卻又充滿精準判斷的人。
縱然自己與他的年紀也可算是有些許差距,但在本書中,我的確可以明白的聽出他指出的地理與身為一個台灣人民過去那分成長的年代,那些輕輕挑起,淡淡陳述,卻一描一寫的說盡當中的民情風光,比方,在前半場的【時間】,他描述小時候地方的景色、天空、食物,甚至是在鄉間釣青蛙、遇青竹絲、溺水、彈珠事件,那個讓他充滿崇敬色彩的礦坑父親給他的印記,隨著點滴小小的紀錄,也成就了那個時代的田野史記,一點的記憶拉起的是成串年代下的產物,一同走過那樣歲月的人,很難不因而顯出相知的微笑,而那種笑中,依稀帶著淡淡的憂愁與令人眼眶泛紅的艱澀與甜美。
第二段的【地方】,實在的寫出詹先生自我旅行的型態,一部偵探小說構成他尋芳沓繹的線頭,他對舊書店的依戀,一本本他所認識的或是尋找的作者、人物,成為他在異鄉的拼圖,從一本書、一位作家、一個人過去的回憶拼成他旅行的記憶王國,當然他提最多的景色與戀美食,就形成這人的形象,在溫泉、在一個個不刻意尋訪卻意外碰觸的旅館,種種意外促成記憶猶新的回憶。
那是何等美好的旅行方式,我的確明白在生活與工作上,自己已經在一條條井然有序的行事曆與會議中過渡,而旅行又幹麻像工作一樣規劃呢?我雖然不擅長許多細節,卻熱衷於意外的發生,在可知的限度裡去放鬆,有計劃中的無所計劃,就是到另一個地方最迷人也最驚奇的東西,我永遠記得的是意外的冒險與旅行中無法預料的悲慘,所以我仍然覺得旅行在我人生中是最需要勇氣的事情,不在於出發,而在於能無所謂的面臨各種突發事件,而通常是這樣的,往往你置身其中,所有的事情就洶湧而來,一點也沒有什麼時間在那裡焦慮、苦悶、擔心或是自憐,總是意外過後鬆了口氣後,才驚奇那樣的發生帶給自己竟是無限的回味,一份無可取代的怪奇經歷,有時候那種事件會成為價值觀交界之處,或轉變成一種不可動搖的毅力,當然,一部份對於堅持的東西的流失也在所難免,但在其中萌生的生機與改變,回到自己一人獨處的時候,就會看見了。
旅行是豐富多元又寂寞無奈,同與人相處一樣,每天看來平凡無奇,但若是與自己發生關係,則會感到無比真實又活力十足,那樣幸福的形式是屬於普羅世俗的。
真實與虛構的人生在每個人的心上不斷演出,你總得遇到個觸動心靈的人或物件,才得以更認清自己,獨居的樂趣、進入人群的受牽引攪和,在人生的每個瞬間不斷的發生演變,然後,我們會因為這樣的改變而見異思遷,不再故步自封,一成不變的是對於某些事物仍然會感動,而不是生活上的點滴。
因為久違的好友要返台,我刻意去了新北投探勘,新北投公園裡出現了美麗而幽靜的圖書館,與過去一樣,我在Starbucks旁的泡沫紅茶店買了杯咖啡,循著以前去瀧乃湯洗溫泉的方位走去,圖書館就坐落在公園中,陽光正好,風有點寒,人群絡繹不絕,旁邊是溫泉博物館,穿梭了三層樓的木造房內,角落有許多座椅,喝著滾燙的咖啡,看著圍繞館旁的蒼勁樹林,林下有人寫生畫畫,更多相機,圖書館的某面下就是荷花池,椰子樹發出沙沙的風響,我在角落看點書,陽光灑在腳上的時候,真希望朋友在身旁,那便會成為我對這裡恆久的記憶。
旅行不就是這樣嗎?一個地方,人是其中的靈魂,沒有時差的呼吸同個地理,相視微笑或悲傷,都強過獨身堅強,於是,我越加能夠理解詹宏志的人生一瞬,而我的每一瞬間也隨著我願意陪伴與信靠的人一同見證,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察覺更多的自己,因為察覺而明白每步留下的痕跡,人的年齡就像樹幹的皮,刻著不同的紋路與各式各樣不同的深淺,每道都是唯一的經驗。
我總是這樣想,過去我能廣闊的放眼擁抱世界,呼吸無限可能契機,乃是令我能在渡過人生至少一半歲月後,能夠專心一致的專注很重要的基礎。我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誰,能做什麼的人,算是大器晚成,雖然一直被視為聰慧與腦筋動的快的人,但我自己知道,在三十歲以前,我是靠著蠻力與日積月累的經驗,一步一腳印的被推往下一步,如今,我卻是站在一個不高不低、山明水秀的境地,山明水秀之下必然是偶而險峻,時而危險,有時天有不測風雨,卻也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什麼東西跑到眼前要人睜開直視不容逃避,心裡可真是一清二楚,但是現在也練就了逆來順受或轉機的心裡調適,想想,人到如今真是這樣,許多過不去的都是心裡的問題,體能與健康的確會佔據能量,但心還是最重要的途徑,一個人無心,很難提得起什麼重量。
人生一瞬,詹宏志娓娓道來,1956年出生,五十歲的人生說著自己的時間與對地方的情懷,你呢?身處何處,現在的你想說些關於自己的什麼呢?
生命的有趣,或長或短,活著便是一種經營,對我來講,每個人就像顆樹一樣,對於一個願意或有能量把自己的想法陳述給旁人分享的作者,我由衷感謝,畢竟在一本書裡,竟能匆匆走過他人一生的視野與遭遇,即使是零星一角,卻也是時間粹練出的果實,但酸但甜,品嚐的時候,就看個人口味。
讀 詹宏志 《人生一瞬》:溫情有趣的另一面
詹宏志先生的《人生一瞬》上市前,總公司商品處的同事寄了封推薦信給公司同仁:以為就只是個名人出書,沒想到文筆頗有可觀...看來這位同事對詹先生不太瞭解,年輕時他也寫小說,還寫得不錯,選入過年度小說選。這些年他寫的工具書、趨勢書,也看得到流利精鍊的文字。文筆好我倒是一點不意外。《人生一瞬》打著他第一本半自傳散文集的名號,一推出書市馬上造成轟動,搶佔誠品中文創作排行榜首位。這位引領風潮的趨勢家、企業家再一次展現他的魅力。
這本裡的文章原本是《壹週刊》裡的專欄,經過增刪修改,過了好幾年才成書。書裡大概分文三個部分,一個是自傳往事:小時候溺水、父親的身影、家道中落的潦倒、照顧救濟他的老師、年輕時的工作;二是愛書人的雜談:逛外國書店的種種、、意外找到珍本簽名書、誠實不欺的書店老闆;三是旅遊美食:遊日本、泡溫泉、吃海鮮...。雖然寫著自己的事,有時順手拈來引用些文學家的軼事文句,看似不經意,卻又再妥貼不過。見到他從容廣博的學問。
這本書很真誠。談起困頓的往事,能感覺到不捨與哀傷。寫到對書癡狂的一些瑣事趣聞,讀來心有戚戚,同是愛書人的親切感。談起旅遊美食,感覺他的性情裡的某種童真率直(雖然描述起來很怪,很難跟他聯想在一起),但是愛玩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必定是個有趣的人。以往看詹先生的感覺就是高高在上,運籌帷幄的大趨勢、企業家,一派嚴肅莊嚴又權謀感。這本書卻讓我們見到他如平凡人亦悲亦喜的一面。
詹宏志笑談退休 城邦高層人事改組 2005/06/16 民生報 【賴素鈴】
遞出過不下20張辭呈,詹宏志曾經笑談,當了老闆,辭職就比較「不方便」了,不過,他昨天還是再一次揮揮衣袖──為了「一袋豆子」。
「退休茶會」上,詹宏志用一袋豆子的故事來開宗明義。高中時和同學讀了義大利三雄革命成功的故事,加里波底帶著一袋豆子飄隱而去,沒有成為執政團隊步入腐敗,當時他們心生嚮往,相約有朝一日身居高位,要寄給對方一袋豆子互勉。
高中同學正是曾偵辦尹清楓命案的檢察官陳瑞仁,詹宏志沒收到陳瑞仁寄來豆子,卻在別的地方被「豆子」喚醒:一篇10年前的文章,讓詹宏志回想起他曾經對閱讀很純真又世故的理解,「而我現在,看帳面報表比看書多。」詹宏志說:「出版管理者的工作,我努力要求自己做好,但不是我的來意。」
強調「只是為了一個自私的理由卻驚動這麼多人」,沒有大家要尋找的矛盾衝突,外界也不需過度解讀揣測,詹宏志正面肯定Tom集團的支持與包容,並指出與Tom合作讓他學到跳脫台灣用全球眼光看世界,「台灣所有企業組織一定要學會金融資本觀念。」詹宏志仍然堅信,合作結盟是造成企業成長、更快速的集中力量。
用去18歲以來最美好的青春30載,經歷台灣出版與媒體史上變動巨大的人與事,詹宏志自言「我身上充滿過去犯了錯的痕跡」,曾經滄海,「我如果再做只能做得更壞,不會更好。」因此,他渴望接下來有「更大的放鬆時間」,去追求lifestyle。
詹宏志曾經的位置,由金惟純、何飛鵬分以董事長、執行長職銜接手,兩人都是詹宏志老友,金惟純笑談早在18年前,詹宏志就曾在創辦商周時上演「落跑事件」,留下他和何飛鵬苦撐過6年跑3點半時光;何飛鵬則調侃自己「做長工的宿命」,接到金惟純電話說:「飛鵬,我們還是一樣喔,我掛名,你做事。」頓時七竅生煙。
檯面上一派祥和,口徑一致消弭鬥爭傳言,強調單純溫馨與快樂,新的管理團隊也一再強調,只是「換個人演不同角色」,「不是交棒,而是整個團隊之中的接手」,更重要的是,未來交棒給潛力無窮的新血。
至於惠普總裁暨執行長菲奧莉娜去職時口袋滿滿,詹宏志呢?他自信十足:「我從這個門走出去,會從一個工作變20個工作,會變得更富裕也說不定。」也明示大家,走了一個老板,多一個員工,可以找他做選書人,有勇氣的就找他寫稿。
【記者賴素鈴/報導】詹宏志引退引爆城邦集團高層人事震盪,新的管理團隊昨天曝光,香港Tom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王兟肯定與城邦合作的績效卓越,不排除再進一步向台灣媒體進軍。
詹宏志雖辭去城邦集團董事長一職宣布退休,但擔任城邦出版控股集團的榮譽董事長兼董事會顧問,王兟表示,詹宏志擔任顧問至少3年,可能更長。
詹宏志的董事長職缺,改組為董事長、執行長制,商周集團創辦人金惟純接任城邦集團董事長兼董事,商業周刊創辦人何飛鵬擔任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此外,城邦集團副董事長兼董事郝廣才,集團總經理、首席營運長兼執行董事楊仁烽,董事俞國定、董事王文靜,為這一波改組定案人事。
王兟感謝詹宏志為集團出版事業作出的貢獻,並表示Tom與城邦整合之後業績持績看好,去年出版事業集團收入新台幣37億3000萬元,較前年增加18%,今年的業績相較去年同期也大幅增長。
認為Tom與城邦創建大型出版平台已初步成功,且是具有參考價值的經典,王兟認為詹宏志在高峰時退休,讓他有點意外,「但從某種程度也不是意外,因為他始終是個非常能把握最佳時機,做出他自己的強烈選擇的人。」王兟指出,詹宏志所以能成為翹楚與教父,「很大程度是他的選擇做得好。」
王兟指出,Tom集團秉持原則不干涉任何一家媒體的編輯獨立性,國際上成功的大型媒體集團,一方面尊重培護當地文化,一方面不斷向規模、國際化、專業化、程序化運作,是必然的發展。
至於詹宏志離開之後,城邦運作將會有何改變?王兟強調,詹宏志引退只是從日常繁瑣的運作脫身,集團仍將繼續向他請教;至於外傳Tom集團有意進軍台灣的有線電視媒體,王兟表示,過去4年來的台灣經驗相當成功,獲利水平有優良基礎,但新的合作一定要根據進度成熟才會公布。
城邦出版控股集團董事長詹宏志的告別信
詹宏志於2005-06-14給城邦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
親愛的城邦朋友:
親愛的城邦朋友:
我要向大家道別了,明天下午將會有一場城邦為我辦的退休茶會兼記者會,我將在明天早上正式向董事會提出退休的請求,卸下城邦董事長的職務,也告別我多年來的出版人與編輯人的身份,我要去尋找一個全新的生活了。
這有點像是桑塔耶那說的「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相似的故事,我的確愛書也愛出版工作,我也選擇了它做為我前三十年的職業生涯(真的,從我第一個編輯工作算起,轉眼已經三十年了,吞噬我所有的青春,那真是太久了),似乎已經到了我應該輕鬆放下的時候,讓我重新成為一個純真的讀者和旁觀者,一種讀書活動裡最原初也最耐久的角色。
其實在城邦的這九年何嘗不是一場我人生的「意外旅程」?1992年離開遠流時,我以為我的出版生涯已經終結,我將以編書、寫作以及和朋友聊天,做為隱退後的習慣與嗜好。誰知道塵緣未了,1996年初因著朋友的慫恿與我自己的好奇,讓我創辦了以及一系列新雜誌,1996年底又因著朋友的緣故合併三家出版公司成為城邦,之後一連串的奇緣奇遇,各位想必知之甚詳,但那都是意外與責任,並不是我原有的追求。
可能是在1998年的城邦股東大會上吧?我當時就曾經向所有股東表明,請他們諒解我的別有懷抱,我說我願意盡一切努力在一段時間內扮演一個管理者,使城邦變得更壯大也更專業,但我終究必須離去,因為我有更想做的事。但什麼是合適的離去時間?我當時提了某些形式條件,如今看起來我早已經做到了我的承諾,我的年紀也讓我心慌,我是來到不可抵賴的兌現前夕了,也是到了該讓其他人一抒所長的時候了。
親愛的朋友,過去九年對我而言雖然是一場未曾計畫的意外,卻也是經歷了人生難得一見的景觀,風起雲湧新雜誌的創辦,創造力與大組織的架構實驗,網際網路的典範破壞,跨國公司的金融資本運作,華文世界的波譎雲詭,我是看到場面也學到東西的,我自覺是不虛此行的,其他的出版人應該有機會看到這些事,他們的啟發將會不同。而我想像城邦做為一個有機的出版組織,在未來新人的理想與創意的灌溉下,是很有可能在兩岸三地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的。
我要感謝過去這些年來各位對我的包容,以及各位提供的讓我得以感到驕傲的貢獻,現在我要告別了,我們當然還會在人生轉角處以其他方式相遇,希望你們都能追尋到自己內在呼喊的生活,也希望大家能諒解並祝福我的選擇。
謝謝各位。
詹宏志 2005/06/14
詹宏志 维基百科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
(1978年)
經歷
聯合報副刊編輯
(1978年3月-1979年2月)
聯合報萬象版主編
(1979年2月-1979年10月)
工商時報副刊組主任
(1979年11月-1981年6月)
中國時報藝文組主任
(1981年7月-1982年6月)
時報周刊總編輯
(1981年7月-1982年6月)
美洲中國時報藝文組主任
(1982年6月-1983年4月)紐約
滾石唱片公司企劃部經理
(1983年4月-1983年12月)
中華電視台企劃部顧問
(1983年6月-1983年12月)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講師
(1986年9月-1995年2月)
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
(1984年1月-1984年12月)
遠流出版公司總經理
(1985年1月-1991年6月)
日商Pony Canyon Taiwan總經理
(1991年11月-1993年6月)
商業週刊發行人
(1988年11月-1993年6月)
商業周刊首席顧問
(1993年7月-)
遠流出版公司總經理
(1993年10月-1994年8月)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5年11月-2005年7月)
PC Home電腦家庭出版集團發行人
(1996年9月-2005年7月)
TOM集團有限公司出版事業首席執行長
(2003年7月-2006年7月)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5年7月)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第三屆理事長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兼任專技教師
(2007年1月-)
詹宏志(1956年3月12日-),出生於台灣南投縣草屯鎮。台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亦是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
曾任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董事及理監事職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於1997獲台灣People Magazine 頒發鑽石獎章。[1]
生平
詹宏志從小喜愛閱讀,國小畢業後將故鄉第一間民眾設立的小型圖書館全部三、四個書櫃的圖書讀完。後來姐姐從臺中帶書回來,要在第二天一早把書放到書店中。不論姐姐在當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會儘量強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書,不管十本、二十本…「就算有二十萬本,我都要在一夜間看完,因為你不看,第二天書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兩眼紅腫流淚,但他樂此不疲,也因此訓練出過人的閱讀能力。
上初中後,常出入學校圖書館,甚至館員許可詹宏志隨意進出,不限借書數量。有次詹宏志發現澳洲免費贈閱的英文基督教傳道刊物,寫了一封英文信函索。每月會收到三十多頁的英文雜誌,也將每頁閱讀甚至背誦,鍛煉英語閱讀能力。
高中考上台中一中,大學第一志願本來是政治系,結果以更高的分數考上台灣大學經濟系。因為家境清寒,需要和考上交通大學的哥哥平分一條舊被,拿著半床棉被北上讀書。從此開始半工半讀生活,不再向家中拿錢,他因此體認到:「如果要求不高,生存並不那麼困難。」
考上大學之後,詹宏志對各種打工機會十分關心,除了兼家教外。因著參加一次救國團編輯營的打工機會,除了照料參加營隊高中校刊主編們的生活起居之外,還有機會參加海報設計的工作,詹宏志把這個營隊海報設計的例行工作變成自己的創作實驗。詹宏志的美工實驗吸引了吸引了當時負責幼獅文藝編輯瘂弦的注意。後來,瘂弦負責籌辦一場國際性的文學盛會,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瘂弦請詹宏志擔任大會的美術設計,並幫他向台大請了一個月的公假。之後詹宏志便到幼獅文藝兼差美術編輯,待遇比家教還好。有一次一位作家心血來潮,畫了幾幅畫希望能被刊登。幼獅文藝以文字為主,主編頗感為難,他試探性地問詹宏志有什麼看法?詹宏志回答:「一般是先有文字,然後幫文字配插畫;那麼,何不顛倒過來,幫這些畫配上文字?」隨後詹宏志替圖畫配上文字,主編大為讚賞,於是又在幼獅文藝得到文字編輯的工作機會。[2]。
詹宏志因家境關係,必須及早自立,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詹宏志台中一中的同班同學,高檢署檢察官陳瑞仁評價詹宏志為:「在逆境中求上進的人。」「詹宏志讀大學時因身體不適心臟開刀,差點休學,結果還是撐過去。」
詹宏志大學畢業後,先後加入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報系工作。並有機會調到美洲中國時報擔任藝文組主任,詹宏志在紐約工作,開始有機會以國際觀點看台灣事務。返國後加入唱片、電視、出版、雜誌、電影監製及企劃及網路行銷之工作,創立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城邦文化,明日報等企業。
著作
1981 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
1981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1985 兩種文學心靈
1986 趨勢索隱
1988 趨勢報告:臺灣未來的50個解釋
1989 七十七年短篇小說選
1989 城市觀察
1990 閱讀的反叛─大致與小說有關的札記
1996 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
1996 找回智慧的心 --- 讀書的心與方向
1997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1997 閱讀的美好經驗─找回智慧的心
1998 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
1999 E時代:數位世界的99則觀察
2000 2001年文學漫遊
2001 揮灑快樂香水:感染12位名家的生命熱情
2002 詹宏志私房謀殺
2006 人生一瞬
2008 綠光往事
2009 偵探研究:Study in Detective
電影作品
1981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1985 兩種文學心靈
1986 趨勢索隱
1988 趨勢報告:臺灣未來的50個解釋
1989 七十七年短篇小說選
1989 城市觀察
1990 閱讀的反叛─大致與小說有關的札記
1996 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
1996 找回智慧的心 --- 讀書的心與方向
1997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1997 閱讀的美好經驗─找回智慧的心
1998 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
1999 E時代:數位世界的99則觀察
2000 2001年文學漫遊
2001 揮灑快樂香水:感染12位名家的生命熱情
2002 詹宏志私房謀殺
2006 人生一瞬
2008 綠光往事
2009 偵探研究:Study in Detective
電影作品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 Summer Day
1981 《1905 年的冬天》
1989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1993 《只要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1993 《戲夢人生》 The Puppetmaster
1994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4 《多桑》 A Borrowed Life
1995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6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
明日報事件
1981 《1905 年的冬天》
1989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1993 《只要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1993 《戲夢人生》 The Puppetmaster
1994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4 《多桑》 A Borrowed Life
1995 《好男好女》 Good Men, Good Women
1996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
明日報事件
「明日報」在2000年2月15日創刊,員工二百八十人,創刊資本一億四千萬元。詹宏志廣召台灣媒體人跳槽,在網路新聞、個人網站或者報台尚未普及時,颳起一陣旋風。「明日報」提供比實體報紙更具及時性的即時新聞,獲得很高的點擊率。發行後幾個月間,股票就從一股10元,在市面私售價飆到一股43元。
《明日報》開辦時號稱記者隨采隨發,每天提供1000條新聞,遠超《中時電子報》和聯合新聞網的600條新聞標准。實際運作之後,新聞量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為此明日報大肆擴充,維持在280名員工以上,人事費用沉重。2000年,《明日報》的廣告收入約6000萬元新台幣,不足支付每個月3000餘萬元的基本費用。一年虧損更高達3億元。《明日報》創辦人兼董事長詹宏志於2001年2月21日召開記者會承認失敗,宣佈停刊。
參考資料
2008開卷好書獎得主:詹宏志-綠光往事
文建會 影評人人物特寫 詹宏志
1.^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2.^ 詹宏志 意外的旅行者
延伸閱讀
文建會 影評人人物特寫 詹宏志
1.^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2.^ 詹宏志 意外的旅行者
延伸閱讀
「更豐饒,或趨於沉寂:臺灣新電影發展階段的一次小省思」/ 詹宏志、小野、黃建業等 /『新書月刊』/ 1984
「誰謀殺了電影?談焦雄屏與臺灣的影評」/ 詹宏志 /『新書月刊』/ 1985
「詹宏志談電影的消費心理」/ 尤傳莉 /『長鏡頭』/ 1988
「華人傳播與出版的佈局及臺灣之利基--詹宏志談媒體生涯和華文世界願景」/ 半白 /『印刷人』第147期 / 2002 / 頁93-96
「品味讀書人--Interview:詹宏志」/ 郝明義 /『書與人』第26期 / 2005 / 頁2-3
「作家詹宏志」/ Lady Jules /『幼獅文藝』第636期 /2006 / 頁62-63
「台灣新電影專題」/ 台灣電影筆記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9%B9%E5%AE%8F%E5%BF%97
「誰謀殺了電影?談焦雄屏與臺灣的影評」/ 詹宏志 /『新書月刊』/ 1985
「詹宏志談電影的消費心理」/ 尤傳莉 /『長鏡頭』/ 1988
「華人傳播與出版的佈局及臺灣之利基--詹宏志談媒體生涯和華文世界願景」/ 半白 /『印刷人』第147期 / 2002 / 頁93-96
「品味讀書人--Interview:詹宏志」/ 郝明義 /『書與人』第26期 / 2005 / 頁2-3
「作家詹宏志」/ Lady Jules /『幼獅文藝』第636期 /2006 / 頁62-63
「台灣新電影專題」/ 台灣電影筆記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9%B9%E5%AE%8F%E5%BF%97
塵俠
2007-09-20 10:22:48
有誰知要用「夠失智時」? 2007-09-21 06:26:13
能將人生的記憶剪輯成一段無聲影片
那需要敏銳的感受力加上認真的生命力
而能將這一段無聲影片公開撥放
則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氣
那楨哲人如此豐富的人生經驗 感受 智慧
有沒打算也將記憶語文友們分享ㄚ...
慢慢等吧
他大概只對己身以外的事物有興趣的
版主回應
等那天、老到夠失智時,再寫本《童年往事》。有誰知要用「夠失智時」? 2007-09-21 06:26:13
PChome股價兩年大漲九倍奇蹟 2010/10/22林宏達 商業周刊第1196期
從虧損兩年到獲利轉佳 今年EPS上看七元以上
今年下半年,PChome股價(以網路家庭掛牌)創下上櫃五年來的新高,股價最高衝上一百九十一元。這是第一次,PChome股價超越網路股價泡沫前的募資價格。現在從高處往下望,O九年二月的時候,PChome的股價還在二十元上下打滾,短短不到兩年,股價居然上漲近九倍。
今年上半年,PChome每股盈餘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根據大華證券的最新報告,PChome今年每股盈餘上看七.二五元,是去年的三倍,今年營收更上看百億元。
這也是第一次,台灣的資本市場開始注意到電子商務題材,十月十三日,PChome旗下的子公司商店街在興櫃公開發行,第一天,股價就飆漲一.八倍,每股衝上二百二十九元。連日本伊藤忠商社都破例來台投資網路公司,也認購七%股份。
獲利、股價紛紛開出紅盤,來自於消費者在PChome網站上購物,網站所開出的承諾:全台灣保證二十四小時到貨!就是這個承諾,讓PChome的體質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從入口網站到電子商務 首創五百免運、七天鑑賞
一開始,PChome只是企圖走上電子商務的路,一路上也經歷過任何一家網路公司都會經歷的路,例如:消費者如何相信給了錢你會交貨、錢怎麼賺、貨怎麼交....,一堆問號。
詹宏志堅持一條路,「只有全部在網路上完成的,才叫做網路事業,任何一點點出去都不算,」詹宏志把這些網路交易的障礙稱為「摩擦力」,「我們下定決心,要take(承擔)摩擦力,」詹宏志說,這一做就是十年。
PChome第一個消滅摩擦力突破,是率先發明「轉單模式」,用最少的資源,降低「摩擦力」。
這個階段,他們掌握的核心是資訊,他們不直接購買庫存,一接到消費者訂單,就透過網路把訂單轉發到合作的中盤商、大盤商,由他們把貨品裝上PChome的紙箱出貨。
接下來,比較經典的做法包括:五百元以上免運費、網路購物七天鑑賞期、線上寄出電子發票,這些都是PChome第一個做出的創舉。推出七天鑑賞期的時候,當時PChome決定,不論退貨的理由,退貨運費由PChome負擔,同業紛紛傳言,「這怎麼可能賺錢,PChome會倒啦,」有一段時間,供應商還抵制PChome,甚至醞釀漲價,才願意出貨。
二OO五年,詹宏志卻提議推翻自己的創意。他的計畫是,由PChome自己蓋倉庫,掌握庫存,提供全台灣保證二十四小時內到貨的網路購物服務,取代原有的轉單模式,把網購的時間從三天縮短到一天。
他提出想法的時候,「全辦公室只有我和總經理李宏麟相信,」員工紛紛反對,因為蓋倉庫需要鉅額投資,估計PChome投資至少上億元。先建立第一期九百坪的倉庫,主打兩千項生活用品,這裡存放價值超過四千萬元的貨品,超過PChome一年稅後淨利總和。
二OO四年PChome一年獲利七千七百萬,剛經歷有史以來最高速成長,沒人認為非得花大錢投資,公司才有錢途。
「那個時候,業界只是覺得PChome的做法『很有趣』,不知道網家又要推出什麼新招,」PChome前副總經理林文欽觀察。
更令人失望的是,剛開始推出的業務,並沒有帶來成長,「只是新業務吃掉舊業務,」詹宏志說。網家的每股盈餘,二OO五年是賺一元,接著因此連兩年由盈轉虧,變成賠四元和賠兩元。
詹宏志說,當企業經營者,你必須相信自己。他願意這麼做,是因為舊的轉單模式沒有門檻可言。供應商倉庫裡推滿不同網站的紙箱,不同的訂單,就換不同的箱子出貨。一視同仁,誰都沒有競爭力。如果供應商缺貨,出貨不準時,PChome也無可奈何。建倉庫,才能真正掌握出貨的時候和品質,「這才是真正take(承擔)摩擦力。」
PChome找了兩個物流專家分析,「第一個專家說,全台灣二十四小時送達,不可能,」詹宏志回憶,「第二個專家認為有可能,但一定賠錢。」
PChome的團隊只好自己用系統方法去想,「頻率不是重點,訂單處理的速度才是,」詹宏志說,只要訂單處理得夠快,就算一天只出貨一次,也能送達全台灣。
從訂購下單到倉儲出貨 取貨動線佳,半小時搞定
經過了一年討論,投資兩年,PChome二十四小時到貨的服務,二OO七年正式上線。以他們位在五股的倉庫為例,這裡就像是個不對外開放的大賣場,面積超過一萬坪,有三十一萬個品項,比五個家樂福還大。
當你在網路按下「訂購」鍵的同時,倉庫裡的印表機就開始列出訂購單,上班時間一到,理貨人員就會按照訂貨單,推著購車到架上取貨,再到出口的結帳櫃台「結帳」,不用半小時,東西就準備出貨。你上午訂的產品,下午就已經出現在你家門口。
這個階段,PChome的核心,是如何讓網路和倉儲無縫結合。在這個倉庫裡,產品都是廠商「寄賣」的商品,是廠商的財產;對供應商,PChome須隨時能讓供應商在線上或到現場盤點貨品,保證妥善保管供應商的貨;對消費者,PChome必須隨時掌握三十一萬個品項的狀況,任何一項商品在貨架上被拿光,PChome就必須即時停售,只要一步做得不精確,讓缺貨商品在網站上出售,就不可能做到二十四小時到貨。連理貨人員都須精確規畫路線,才能在倉庫即時找到貨品。
有兩年時間,詹宏志除夕都是在倉庫度過,他坐在倉庫結帳櫃台旁的小鐵桌旁,「讀」每一輛手推車的商品,想像這些人的背景,哪幾車是年輕上班族女性,哪幾車又是宅男工程師。
「除夕夜沒有人在賣東西,我一個晚上卻看到十四、五部四十六吋以上的液晶電視賣出去,」他說,「你能想像,多少人是回到家裡,才發現父母的電視已經舊的不像話;在網路上下單,你能想像那天他們家裡的氣氛,」有些人早有計畫,人還沒回到家,就先上線把要給父母的東西都買齊。
消費者喜歡上網購物,這是成長的重要轉折點。
「這些結果,其實是兩年前,我做這個決定時就知道的,」詹宏志淡淡的說,這幾年,他還布局做房仲的樂屋網,做開店平台的商店街,和eBay合作露天拍賣,和skyper合作網路電信,「現在我手上已經有三、四個賺錢的事業。」
他們的下一步.... 賣生鮮食品,拚實體超市
他正在考慮,把生鮮食品變成網購的品項之一,和實體的超級市場競爭,或是把到貨的時間從二十四小時再縮短,目前是做台灣的亞馬遜,張口吞進整個網路購物市場。
十二年前,和PChome同期的網站,像夢想家媒體、資訊人,早已消失,回首過去十年,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詹宏志只淡淡的說,「要有耐心,」「一分鐘能知道的事,兩年才能做得出來;五分鐘能知道的事,五年才會實現,」從趨勢大師變網路經營者,他認知到,如果看到對的方向,就必須不計代價的堅持下去。
http://blog.udn.com/taisun222/4523426
(另參本館:《人生一瞬》 《網路淘金》 宅經濟 ) 2012-01-29 0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