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6 06:46:17阿楨

《失敗學》


還沒上網查時,還以為只有大陸翻譯《失敗學》(上海科技出版,2002),結果臺灣也出了《失敗學》(臺灣先智,2003)《失敗學法則》(臉譜,2003),尤其後者提出了「失敗學六法則」

失敗學法則一:逆向推演,找出失敗關鍵
  
大部分人面臨失敗時會問“為什麼”,但光這樣還不夠。在畑村洋太郎的思維裏,失敗可拆解為要因、關鍵與結果三部分,逆向探究隱藏在背後的要因與關鍵,是踏入失敗學必修的第一課。
    
失敗學法則二:1件重大失敗,有300個微小徵兆
  
在畑村洋太郎看來,失敗屬於或然率現象,是可以事前察覺或預防的。他以1941年美國災害保險公司安全技師韓里奇對意外災害所做調查而提出的“韓裏奇法則”為基礎,解釋失敗的或然率。
  
失敗學法則三:三不管地帶是失敗溫床
  
不論是產品技術或企業組織,生命週期都可區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與衰退期,畑村洋太郎特別強調,成熟期是最容易蘊藏失敗種子的階段,絕對不能輕忽成熟期或利潤高峰期出現的“質變”。這是因為在成熟階段,員工已不瞭解原始規範的意涵,而只會依循制式手冊行動。此外,從組織面來說,成熟期也是 各部門最容易產生“間隙”(三不管地帶)的階段。
  
失敗學法則四:錯誤示範和正確示範一樣重要
  
畑村洋太郎指出,成熟期的企業經多次嘗試錯誤後,只剩下能提高作業效率與利潤的“最好方法”,並為了維持品質穩定,因而把作業流程“手冊化”。但必須留意的是,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技術人員往往變得只會照本宣科,創造力與觀察力 都逐漸下降,人的視野都變得狹窄起來!
    
失敗學法則五:牢記暗號,重視直覺
  
所謂暗號,是指各行各業做事之前一定得想到的“下意識著眼點”,這些著眼點或許一開始只靠口耳相傳,但若想降 低失敗機率,最好把暗號轉化成為資料、文字、圖像等“形式暗號”,像咒語般默記于心,未來若發生異常狀況,就很容易透 過暗號先有所感,並找出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除了“暗號”,畑村洋太郎也認為“直覺”是經驗的精華,兩者都是防止失敗的大功臣。與暗號不同的是,直覺往往 無法用數位或圖像表達,但它會在頭腦中形成“自動避開失敗”回路,通常曾有下判斷的經驗,或曾經承擔成敗責任的老手, 都會有這樣的直覺。
  
失敗學法則六:找出代表性案例,將失敗過程知識化
  
看過太多企業在面對失敗時的驚慌失措,畑村洋太郎建議,當組織面臨重大危機時,當務之急是先穩定心情,以“明 天會更好”的態度,避免陷入絕對的失望。他強調,一味地忙著追究責任歸屬,對於避免重蹈失敗覆轍並無助益,最好是讓當事人以自然的方式回述當時情境,以建立切實的失敗檔案,這是傳遞失敗學的重要訣竅。他說,許多意外事故的檢討報告,總是透過客觀第三者寫成,難免會出現批判性的彈劾論調,而且這種“客觀性報告 ”,往往會流於無趣枯燥。
http://news.sina.com.cn/w/2004-05-18/10263260545.shtml

不只出書,臺灣的二大商業期刊還出過下列專題:

天下雜誌封面故事:失敗學 353期 2006/08/16作者:張漢宜.熊毅晰

一個錯誤,可以讓企業崩盤虧損、名聲掃地,一個錯誤,卻也潛藏著企業下一個成功密碼。美、日企管學界,近年吹起「失敗學」風潮,企業開始學習將失敗視為成功的寶貴經驗,什麼情況是企業陷入危機的四個「鐵達尼時刻」?個人失敗基因可以預先察覺嗎?失敗中隱藏的成功密碼,如何解開?

商業周刊NO.989. 趁早學失敗 出刊日期:2006/11/01作者:成章瑜

拒絕成長的「彼德潘症候群」,正在臺灣社會蔓延,Me世代,害怕失敗,因而喪失改變的勇氣,神投郭泓志、創意人包益民 、音樂人楊錦聰、行銷人簡士晶,教你如何修這一門年輕失敗學。

這些沒啥,日本還有「失敗學會」呢:新華網東京記者何德功2002-12-11電

12月9日,東京大雪紛飛,寒氣襲人。東京大學農學系彌生講堂裏卻熱火朝天,政府、企業、大學和醫院等100多位代表在這裏為成立日本失敗學會而喝采。迄今為止,日本失敗學會已經掌握了1800多件失敗案例,其中630件已由各領域的專家查明了原因,提出了對策。……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2-12/11/content_656659.htm


上一篇:《奈米科技》

下一篇:《科技災難》

阿楨 2019-06-30 13:28:32

學術科學界存在人才流失和半途中止的問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從事學術科學工作的群體中,大約一半的人5年後放棄堅持。其中包含諸多因素在內,例如:缺乏父母的支持、性別方面的薪酬差異和聲譽不平等,但這種對失敗缺乏透明度的做法,或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學會堅持和不放棄,是成為一位成功科學家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研究表明,韌性和對失敗更多的容忍度可以讓人們留在科學界,但是這種情況不會在研究所正式科研環境中發生。雖然研究顯示,提供特定恢復力訓練是有效的,但通常沒有相應的課程學習這種技能。
  如果可以學習獲得,是在私下裡進行的,從樂於助人的調查人員交談時獲得,與曾在該工作環境中的同事交談時發生,在家中交談時發生,或者在喝酒時發生。但很少在TED大會上分享,或者在出版文獻中看到,與年輕有為的科學家職場諮詢中談論失敗經歷的概率更低。
  艾麗卡說:“今天我可能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確實如此,但是我選擇了放棄,那麼我將一直是一個失敗者。我不會這樣做,目前我和研究同事計畫2020年再次發射FIREBall望遠鏡。”

阿楨 2019-06-30 13:28:06

科學家需要更多談論失敗,才能更接近成功! 2019-06-18 新浪科技

  科學家每天都在經歷著失敗……失敗是科學研究不可避免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被納入科學方法之中:觀察、測量、假設和測試。當然,假設經常是錯誤的,當出現錯誤時,科學家將返回原點,進行更多的觀察,獲得新的測量資料,提出一個新的假設,並再次測試,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
  儘管如此,科學上的失敗很少被公開談論,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艾麗卡•哈姆登在近期召開的2019年TED大會上分享自己工作如何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事實上這是一次完美的勵志演說。
  幾年前分子生物學家瑪麗亞姆•紮林哈拉姆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發表文章稱,科學實驗室裡發現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失敗經歷,都不會被完整記錄下來,日常實驗的平庸過程和自我懷疑的實驗結果,都不會體驗在實驗日誌上。
  沒有失敗,我們就沒有完整的科學圖景,同時,我們也缺乏對一位元偉大科學家的完整認識,事實上科學家並不僅僅擁有光鮮美麗的光環,他們更多的是面對日常各種的失敗和挫折,只有經歷這些才使他們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艾麗卡說:“科學失敗之所以如此具有挑戰性,部分原因是時間尺度方面,資料是在數月、數年、幾十年內收集的,當你花了那麼多的時間研究一個科學理論,突然資料表明你是錯誤的,或者你一直在建造的望遠鏡突然墜落了,你會覺得你一生的工作都崩潰了。”
  她說:“數千名研究人員花費44年才將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太空軌道,這需要時間,需要面對失敗的容忍度,需要每個人每天選擇不放棄!”

阿楨 2019-06-05 09:08:03

韓媒: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中國是韓國的10倍

  韓聯社2019-06-03韓國貿易協會《韓中大學生創業生態圈比較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為8%達63.7萬名,而韓國為0.8%僅4740人。
  有意創業的中國大學生占比89.8%,韓國僅為17.4%。最近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劇增,大學生對創業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截至今年1月,全球310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企業有80家,韓國僅有6家。這主要因為,與高度依賴政府的韓國初創企業不同,中國支持初創企業的民間創業基金豐富活躍,韓中兩國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也大不相同。諸如清華、北大等中國高校均設有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實質性支援的民間創業基金。
  中國通過民間合作等方式積極籌募創業基金,而韓國大學生創業基金有75%源自政府母基金,難以自主投資。
  另外,中國的創業友好型文化逐步擴散,不少大學生將成功企業家視為偶像,而韓國大學生對企業家的負面看法仍較多,害怕創業失敗,偏好穩定工作。(作者高恩智)
  相關新聞
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升至3%成功率不足5%西方成功率20−30%(楨:?) 中國經濟週刊 2017-10-09
大學生創業三大短板: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會資源不足
香港青年創業成功率不到1%
經濟部統計:台灣青年創業五年成功率約1%(中國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