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7 06:26:04阿楨

不保險的保險

Cheers 雜誌有反商情結嗎?不然怎會繼前評<屋奴>的<房仲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之後又刊出<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

我管它幾百句話,反正我不信也不買任何保險,甚甚至連官方的勞健公保和年金、也要假設老時全垮了。

你如此個人主義、好嗎?保險就是要靠集體的力量啊!

求人還不如求己吧。

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10句話【Cheers 2007/08/14黃采薇】

常常被保險五花八門的話術弄得團團轉嗎?業務員推銷產品時難免避重就輕,快來看看這幾句他們不會當著你面說出來的話。

1.職業、身體狀況,一定要明確告知

「誠實是最好的原則」,在投保時尤其如此。

我們常聽到保險公司可能不收「帶病投保」,或是建築工人意外險保費遠比祕書來得高等,這些都是保險公司精算過訂出的收費標準,如果投保時隱瞞,或轉換工作時沒有更改繳費標準,到時保險公司有權利只依照比例理賠。

例如從航空公司地勤人員轉任空姐,意外險的職業等級就從1轉到6,如果仍只繳第1級保費,發生意外時,保險公司可能只會理賠部份保險金。同樣道理,健康狀 況也應誠實告知,假設業務員以「數年內不病發,保險公司就不會發現」為由,鼓勵隱瞞病情,不只該嚴正拒絕,你還該重新考慮是否該換個業務員。

2.外商公司一定好過本土?

其實,幾家傳統給人「外商」印象的保險公司,早已被轉售或獨立為外商「子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差別在哪裡?分公司和國外母公司財務相連,如果在台灣經營績效不佳,連帶影響母公司獲利;子公司除了資金挹注外,大抵上和母公司是兩個獨立經營的個體,若發生問題,母公司不須負擔連帶責任。

歷經本土、外商保險公司,明台產險傷害暨醫療保險部經理李柏松深知兩廂業務員的說辭,「外商公司當然會告訴你財務和國外母公司相連,比較保險,本土企業則會強調根留台灣,」但他認為,只要財務穩健,經營績效優良,不該因本國、外商而有所偏重,選購保險時,業務員本身誠信可靠、能充分告知保單權益義務更重要。

3.民國91年以前買的保險,別輕易解約

業務員告訴你,之前買的保單報酬率不夠高,要你解約改買公司獲利更高的新投資型商品,該不該聽?

其實,保險是長期契約,一般來說中途解約都不會划算。擁有十多年保險資歷、《聰明買保險》的作者劉鳳和認為,民國91年之前購買的保險,更不該輕易解約。如果業務員用盡各種理由,說服你放棄過去商品,可以合理懷疑:公司政策和佣金利誘,會不會是他這樣做的理由?

其中關鍵在銀行預定利率的變化。民國91年以前,銀行預定利率較高,保費相對較便宜,之後利率一路下跌,保險公司基於成本考量,也跟著調漲保費,業務員要客戶解約儲蓄險,改買投資風險由客戶自負的投資型保單,為了就是不願意負擔利率調整後的利差。

通常解約後改買其他險種,保費會較貴。劉鳳和提醒,有些業務員會玩弄文字遊戲,告訴你保費並沒有增加,那就要注意保障內容是否縮水。有時涉及不同險種比較,你未必在行,可找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詳加解說,絕對有助於判斷。

4.小心投資型保單吃掉你的保障

「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

「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都要錢!」

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招攬保戶時常用話術。但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的「方便」並不等於「必要」,以轉換投資標的來說,理財專家會鼓勵你將持有每檔基金的時間拉長,畢竟滾石不生苔,長期投資才能享有複利效果。

其次,如果你的保單才月繳5,000元,業務員卻把數百檔基金清單攤在面前,告訴你可以「隨意連結」,除了投資金額太少,沒有分散標的的必要外,你還可以 反問業務員,這麼多檔基金,他到底花多少時間研究?業務員真的了解每檔基金的風險屬性嗎?為了確保徹底了解每檔投資標的屬性,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 就建議投資人,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最好別超過3檔。

最嚴重的情況是,如果繳費習慣太隨性,加上投資失利,帳戶額度不足,還可能侵蝕到壽險的保障,箇中細節,一定要小心。

5.投資型保單絕無「獲利保證」

投資型保單的概念是「投資」+「保險」,部份保費連結基金,虧損或賺錢都由保戶負擔,所以絕對沒有「保證獲利」這回事。

許多業務員為了增加保戶購買意願,會拿出投資績效表,告訴你這些基金是公司特別為客戶「精選」的,年獲利20%,甚至30%、40%以上。

但這些高報酬的基金通常伴隨高風險,業務員秀出來的只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成果。如果你知道在投資市場中要分散風險,也該把同樣標準用在保單標的選擇上。理性考慮自身需求、評估能承擔的風險,別被績效表上漂亮的數字迷惑了。

6.人情保單,買不得!

你為什麼買這張保單? 「我的表姊剛好在壽險公司工作」「我的業務員是大學最好的朋友,我相信他!」

一點不誇張,被問到投保理由,「為了人情」,這最常見的答案,常令理財專家們搖頭嘆氣。

「『反正他是我朋友、親人,不會騙我』,這種人情重於專業的錯誤觀念,常常是糾紛原由,」新光人壽海外事業部襄理林英儒分析,保戶常因自己不懂保單、被誤導而不自知,甚至連條款、要保書都沒看清楚,章就豪氣干雲地蓋下去了。

買保險一定要做功課,專有名詞不懂就要問到清楚,因為交情放水,或是覺得不買趕不上流行,都是要不得的錯誤觀念。根據統計,新進保險業務員定著率(1年後還留在原職位上,沒有調職或離職)只有5成左右,社會新鮮人更低,光存著「幫朋友忙」的心態,很可能繳數萬元保費後,幾個月朋友就離職,你卻被綁上20年的約,吃不了、兜著走。

7.先談保障,再投資

很高比例的保險外勤工作是沒有底薪的,每月成交保單件數和保額決定了業務員能領到多少錢。劉鳳和強調,「佣金」考量下,有些業務員會鎖定保額較大的投資型商品主力推銷,一張數百萬意外險,保額可能才數千元,但大額的投資型保單,很可能上看百萬元之譜。這種利誘之下,難保業務員真能幫你考量到切身需求。

多項調查顯示,國人保障普遍不足,年輕上班族對於「該買多少保險」仍沒有概念。劉鳳和建議,投保應僅遵「雙十理論」:年繳保費不超過收入的十分之一,但盡可能將保障拉到年收入的10倍。

當然,保障額度視個人情況有所不同,每個階段都該重新檢視自己的壽險、意外險的保障是否足夠。大抵上1個人在30、40歲,肩負房貸、育兒、敬老責任時,壽險和意外險保障應該最高,隨著年齡漸長,償清貸款、孩子也經濟獨立,所需要的保障也逐次下降。

意外時留給家人保障,才是投保的初衷。因此,在規畫保險時,應以壽險、意外險為基本,別連基本保障都沒有,就急於投資。下次遇到業務員再向你強力推銷投資型保單,反而可以請他檢查,你目前擁有的基本保障是否足夠。

也有人注意到產險公司意外險保費普遍比壽險公司來低,對此,中國人壽協理洪祝瑞說明,一般壽險公司業務員對於「投資理財」的經驗還是比較完整,可以幫客戶做更完善的財務規劃,這是壽險公司比較吃香的地方。

8.別忽略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

搭上近幾年全球股市長紅的順風車,許多業務員推銷保單時,不再以「保險」為訴求,而會改問客戶:「對投資理財有沒有興趣?」但是,買投資型商品,真的能賺錢嗎?

大部份保險公司在繳費第一年後,收取6~8成的目標保費作為「前置費用」,紐約人壽壽險顧問王子翰解釋,這些前置費用主要用於保險公司管 銷、人事、壽險保額成本等等,通常要到第5~7年之後,前置費用才收取完畢,有些保險公司會規定總保額中「目標保費」的下限,如果保額不高,可能繳費第一 年7、8成保費都作為「前置費用」而非投資。

林英儒表示,第一線的業務員未必每個都能詳細解說保單的收費結構,有些消費者一心想投資,卻發現自己繳的保費大多充作保險公司「費用」,一 氣之下一狀告上金管會。因此,近來市場上出現「後收型」投資型保單,標榜繳費第一年不需收取龐大的前置費用,讓消費者可以加速投資,但這種保單通常會收取 較高的解約費用。

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在於可以用較低的保費,將壽險保障拉到極高,適合年輕族群購買。但如果你已有足夠壽險保障,純粹想投資,其實可以考慮直接把錢投入市場,若真要買投資型商品,也務必弄清楚收費結構再下手。

9.醫療理賠陷阱多,各項權益要先問清楚

醫療險種類繁多,理賠陷阱也多,有些人事到臨頭才發現保單成廢紙,問題出在哪?

關鍵一:醫療理賠需有「治療行為」。許多業務員會告訴客戶「住幾天、賠幾天」,但每家公司對於「治療行為」認定不一,最好在投保前就問清楚。常見的例子包括,住進安寧病房,算不算「治療」?保險公司認定中,有沒有理賠?許多慢性病患長期在家休養,所產生的看護費,保險公司都另有算法,並不 代表買了足夠日額的醫療險,就可以高枕無憂。

關鍵二:不是「動刀」就理賠。醫療險中的「門診手術理賠金」是否只要「動刀」就理賠?這常常有爭議,許多空有手術之名,例如整型美容手術、蜂窩性組織炎切開等「手術」常不在給付之列。這些都是業務員在推銷產品時,會試圖避重就輕的。

10大指標,檢視防癌險及不及格

劉鳳和指出,評估防癌險是否符合需求,有3項重要指標:

初次罹癌保險金:發現罹患癌症時,保險公司必須給付的理賠金,這是最緊急最直接的救命錢,但相關條款也暗藏玄機。有些保險公司會附加幾條理 賠但書,例如「原位癌」(係指上皮細胞癌最早期,或定義為第0期的癌症)只理賠10%或15%,這樣重大的差別,全都寫在厚厚一疊保單裡,通常不會列在解 說商品時使用的理賠清單上,如果業務員沒有善盡告知義務,不幸罹癌時,100%與10%的理賠差別,只能自己概括承受。‧‧‧‧

慘 壽險業去年狂虧1,200億【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09.02.25
 
全球金融海嘯嚴重衝擊台灣壽險業,32家本國及外商壽險公司去年合計虧損1,218億元,寫下歷史最慘紀錄,一口氣把壽險業過去三年賺的錢全部賠光。且壽險業淨值蒸發逾2,100億元,倒退到五年前的水準。
壽險業者分析,去年壽險業獲利如此慘澹,主要來自增提準備金與投資虧損,尤其是投資虧損,損益表僅反映已經實現的虧損,有更龐大的未實現虧損隱藏在資產負債表裡,從損益表上看不出來。
至於壽險業增提準備金,主要來自業務拓展以及低利率的環境,使過去準備金提存出現不足。保險業只要增提準備金,都會列入成本裡。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昨(24)日公布,整體壽險業帳面稅後虧損合計1,218億餘元;對照2005至2007這三年的累計獲利1,238億餘元,等於一年就虧掉前三年所賺的錢,壽險業去年繳出一張空前難看的成績單。
從淨值(業主權益)角度來看,整體壽險業2007年底淨值尚有約4,330億元,2008年底掉到2,219億餘元,一年之間縮水逾五成,如果不算多家壽險業去年的增資金額,淨值縮水更高達八成。
業者分析,壽險業去年11月底淨值縮水僅剩1,000餘億元,12月在業者積極調整作帳拉抬下,淨值才又拉升到2,110億餘元。
目前仍有多家壽險公司淨值出現負數,沒有能力增資。此外,全球降息以及景氣疲弱的大環境,仍壓得壽險業透不過氣來。
產險業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影響則較小,除了業績略微衰退,整體稅後盈餘仍有24.88億元,雖然遜於2007年的45億元,至少仍為正數。
法人預期,壽險業資金運用報酬率,短期間仍難爬升,不過,這兩年業者積極認列投資資產損失,雖然今年仍有可能持續認損,衝擊應可控制。
 
壽險業去年拋股2,000億 現金滿手【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09.02.25 
 
金融海嘯造成股市狂跌,壽險業從股市大撤退。據統計,去年壽險業拋售股票部位高達2,000億元,全部轉為安全的銀行存款與短期受益憑證,造成壽險公司滿手現金,類現金部位高達7,000億元。
壽險業資產配置部門主管昨(24)日表示,當股市前景不明,最佳策略就是先撤出,並放在安全的地方,因此造成壽險公司的股票部位狂跌、現金部位激增。今年以來台股仍然震盪,壽險業的資金運用策略仍然是現金至上,不過,會等待機會進入台股。
業者說,台股趨勢有可能反轉,為提高報酬率,保險公司仍要承擔部分風險建立台股部位,但現在還不是最好進場時點。
去年壽險業資金大量轉往銀行存款與短期受益憑證(即類貨幣市場基金),已造成銀行與投信業的困擾。不少銀行業拒收壽險業存款,資金紛紛轉往投信業,造成投信業於今年初罕見宣布旗下類貨幣基金停售,擔心被塞爆。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昨天公布去年保險業資金運用情況。去年底壽險業資金總額已突破8兆元,達8.06兆元。投資比重最高者仍為國外投資,金額共2.4兆元,占資金運用比率30.29%,比上一年微幅減少1個百分點。
去年國外金融市場動盪,美國爆發二房、次級房貸、雷曼兄弟及多家銀行倒閉問題,還有劇烈的匯率變動,但壽險業對國外投資仍然情有獨鍾。
 
避險不當 反增風險【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09.02.25
 
壽險業去年空前慘賠,其實可以避免。主管機關只要做一件事,就能大幅減輕壽險業的災情。
去年壽險業資金運用總規模衝到8兆餘元,其中高達三成即2.4兆元放在國外投資部位。近年國外投資金額持續升高,反映業者想到國外市場賺取更佳報酬。儘管金融風暴壓縮獲利空間,但所費不貲的避險成本,嚴重拖累壽險業去年損益表現。
新台幣匯率去年第一季從32.443元急升到30.405元,壽險業國外投資部位在新台幣獨強走勢下出現鉅額匯損;為避險,操作成本暴增。
但去年底,新台幣竟又回貶到32.86元的水準。業者花了鉅資避險,到頭來下場竟是落得「口袋空空、還要倒貼」。
據估計,去年壽險業國外投資避險成本至少花了數百億元,龍頭公司—國泰人壽避險支出就高達260億元,創下歷年來新高紀錄。
新台幣去年急升後又走貶,凸顯當前壽險業國外投資避險操作的迷思與謬誤。一整年下來,明明最後新台幣是貶值,卻讓業者為此付出如天文數字的避險成本。
如果壽險公司去年不做避險,業者推估,不但可省下數百億元避險成本,甚至還可小賺一筆匯兌收益。
新台幣去年底較年初貶值0.417元,以整體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部位2.4兆元(依新台幣去年底匯價32.86元計算,相當於730億美元)估算,業者還可倒賺300多億元。
因此壽險業者近期透過壽險公會,向主管機關大力爭取實施「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取代現行避險操作。重大事故特別準備金及危險變動準備金是池子裡的基本儲水量,日後帳面有匯兌收益時,可提撥若干「灌」到這個池子裡當準備金;一旦匯損實現時,再從池子裡撥出準備金挹注。同樣能發揮避險功能,不致像目前避險成本只是「有去無回」。
 
利差損+虧損 保險公司傷呀!【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09.03.04 
 
新光金賣A11館土地及建物,外界指向處理新光人壽財務問題,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賣土地也解決不了保險公司虧損問題」。他說,保險公司因為次貸風暴虧損嚴重,加上利差損,很多保險公司資產淨值都是負數,外資都跑了,政府主管機關也知道問題嚴重,但過去刻意避談,他警告,金融問題愈拖只會愈嚴重,如果不立即處理,可能重蹈日本2000年處理掉18家保險公司的覆轍,而「炸彈有一天總是會爆的」。
殷乃平表示,由於央行利率政策一直走低,保險公司很多保單都有約定利率,保險公司只好將資金往國外投資,金管會也配合修法,持續放寬保險公司海外投資部位,到2007年達到45%,偏偏沒多久就遇到次級房貸風暴,以致受傷慘重。加上低利率造成保險公司利差損嚴重,保險公司原本總資本4500億元縮水到800億元,金管會雖要求增資,但是增資後也只到1500億元,與原來資本價值差距仍大。
殷乃平說,由於很多保險公司財務有問題,很多外國壽險公司都「跳船了」,就是認為台灣保險公司的負利率問題短期不會改善,不利市場,因此寧可以1元賣掉。此一問題與日本因為零利率長達10年,保險公司財務危機嚴重是「相同的翻版」,日本在2000年一口氣處理18家保險公司,「台灣也面臨相同困境,不面對不行」。
殷乃平表示,7、8年前就有很多人針對保險公司財務危機提出警告,但是因為太棘手,「窟窿太大」,很多人不敢談,主管機關也盡量讓此事不要曝光,以致問題愈拖愈嚴重,如今新光金賣土地,其實也解決不了虧損問題,但至少讓保險公司財務問題浮現,政府很難再掩飾,如果不立即處理,「炸彈總是要爆的」。
殷乃平說,新光金賣土地,是面對大環境不利狀況不得不處理,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很多壽險公司經營都有問題,但有些壽險公司規模上兆元,如果政府拖到最後才處理,「窟窿比金融重建基金還大」。他建議愈早面對愈好,至少要區隔「好公司」與「壞公司」,才不會最後拖垮整個產業。
 
惠譽:台灣政府對金融支援亞洲最少【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 2009.03.05
 
惠譽信評5日發表報告比較亞洲各國政府面對金融海嘯的因應措施,台灣金融因較穩定,所以金融支援為亞洲最少,僅提供存款全額保障。
報告主要探討亞洲政府在財政、金融與貨幣政策上的對策。惠譽信評機融機構評等部資深副總經理李信佳表示,台灣政府去年推出存款全額保障,大致穩定了中小規模銀行的存款流失,財政支出占GDP3.8%,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算中間偏少,貨幣措施從去年最高點以來已降了235點,隔夜拆款利率也已壓至0.1%幾近零
 
你的保險會不會不保險?【財訊月刊 2009/04/07 黃琴雅、林文義】
 
 「保險公司有沒有危險?」「外商跑了,我的保單怎麼辦?」這是今年以來保戶不斷詢問的問題,本刊為你整理五大問題,告訴你此刻要如何因應…… 
從去年以來,保險公司在保戶心目中穩健的形象已經被打破,國際級的外商壽險公司也開始賣出台灣壽險業務,連過去多次表達「最愛」台灣的ING安泰人壽都毅然退出台灣市場,甚至從來沒有虧錢的國泰人壽都出現虧損,讓一千四百萬名保戶開始擔心自己手中的保單是否會有問題,為此,本刊整理五大問題,幫你解答心中的疑惑。
1:保險公司會不會倒?
台灣有史以來壽險公司倒閉事件僅有一次,發生在民國五十九年,國光人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承保的保單由包括國泰、新光等八家人壽承接,保戶權益在政府主導下還是會得到保障。
國內壽險業有五家淨值為負,國華、幸福、國寶、興農及去年新增加的遠雄人壽,其中,體質最弱的國華人壽淨值轉負已經長達八年,去年底淨值負五八八億元,但仍然持續營運、一樣有業務員在賣保單,而且還賣得嚇嚇叫。
金管會說,這些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沒有保單流動性與履約不成的問題,只是資金運用能力差,沒有立即現金流量的危險,而且還有保險安定基金做後盾。不過,萬一真的有保險公司倒閉,安定基金最高只賠每個保戶三百萬元,保戶可要懂得分散風險。
只是,保單是一輩子的事,為避免讓自己擔心受怕,找體質優、財務結構健全的大公司承保比較有保障。
2:外商走了,我的保單會變成「孤兒保單」嗎?
所謂的「孤兒保單」,是指幫你承保的業務員離職,保戶變成了沒有人照顧的「孤兒」般,因而稱之。
「最近國內發生的外商保險公司賣給本國保險公司的狀況,並不會出現所謂的孤兒保單。」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指出,像荷商ING安泰賣給富邦、英商保誠賣給中國人壽等這類保險併購案涉及保單移轉,金管會均會要求所有移交業務要做好,保戶可以放心。
國內開放外商壽險公司來台已二十三年,經歷過十多次外商壽險經營權移轉,像是慶豐人壽(原為第一人壽)賣給英商保誠人壽,保誠又把大部分業務轉手給中壽;蘇黎世人壽賣給遠雄人壽;統一人壽賣給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美國安泰人壽被荷商ING(原台灣喬治亞人壽)併,現賣給富邦人壽等,這些併購是商業上正常行為,屬於保險公司經營權移轉,保戶權益並不受影響。
3:投資型保單要不要停扣?
既然叫做投資型保單,就是以投資為主,保障為輔,且投資型保單強調要保戶自負盈虧,保險公司不保證賺錢。
投資就會有賺有賠,不可能穩賺不賠,所以保戶應該要將投資型保單當作一檔有加保險的「組合型基金」來看待,這裡頭基金的投資組合,無論是由你自己組合或是聽從業務員的建議,主要的績效還是要看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比重多少而定,但在目前的大環境中,「基金」賠上二、三○%應屬正常。
所以是否要停扣或贖回,就跟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道理一樣,端看你個人的財務狀況而定,若這筆錢屬於長期資金,但你擔憂全球股市深不見底,不妨暫時停扣,等待景氣觸底訊號出現,再恢復繳款;若是比較大膽的投資人,可以持續扣款攤平,尤其波動大的新興市場應該有機會出現下一波行情,但需要有長達三至五年以上的時間耐心等待。
要注意的是,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是定期險,屬「自然保費」(遞增型保費),會隨著年齡逐年增加保費;而放在投資基金的部分若遇到金融海嘯,波動性會相當大,先想清楚究竟要投資還是要保險,再決定是否做調整。
4:低利率情況下,要如何檢視保單及如何買新保單?
永達保經董事長吳文永建議,目前消費者在投保上要注意三個原則,一、投資型保單的連結標的要轉到波動性較小的標的,例如債券型基金。二、過去買的高利率保單要維持住,不要隨便解約。三、在低利率環境下買的保單,應是購買較長期保障型的保單。
他認為,在目前的投資環境下,保險公司收到短年期的保險保費,保險公司要找短期高獲利的投資工具並不容易,而若保戶投保的是長年期的保險,則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資金,屬長期資金,進行資產配置就比較從容,可以去找報酬率相對應的投資工具,這樣對保險公司和消費者都比較有利。
若是二○○○年之前就買的傳統型高預定利率保單的保戶,可千萬不要隨便解約,因為未來要買到有四、五%利率的保單,可能要等上十年,隨便解約將會得不償失。
5:地下保單可以買嗎?
境外保單,俗稱「地下保單」,是指未經金管會保險局核准販售的保單。去年以前,台灣一直維持在三%上下的利率水準,歐美的利率都高出台灣甚多,所以相對比台灣的保單價格便宜許多,過去就有不少保險經紀人公司會引進台灣販售,近來則流行將利率高於台灣的香港或大陸當地外商發行的保單拿來台灣賣,比台灣當地的壽險業有競爭力。
這些境外保單雖然很多是知名外商所發行的,但因政府不保障保戶權益,未來若是代理公司倒閉,保戶要自行處理理賠與糾紛等問題,購買前要先衡量自己語言溝通與獨自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否則,還是購買台灣壽險公司發行的保單比較安全。
五年前,台灣就曾經發生過「地下保單」的糾紛,當時「死亡保單」,就是所謂的「保單貼現」(將有財務困難的癌症或愛滋病等重症末期患者保單賣給第三者,以折價獲取保險金),在台灣熱賣,卻因為美國加州最大保單貼現交易商倒閉,購買該商品的投資人索賠無門,所以當保險經紀人公司在推銷境外商品時,保戶可別為了貪念而虧了本金。
 
 
 

上一篇:屋奴

下一篇:一周一跳票

阿楨 2023-02-07 08:41:39

「對不起,本公司沒錢了!」這17家保險公司搖搖欲墜 2023-02-06 聯合新聞網

保險公司協會每年都會藉助所謂的償債比率來檢查壽險公司的穩定性。償債比率低於100,就是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該進場時候。以下是2019年償債比率跌100點的保險公司:
• HDI人壽保險(HDI Leben,96%)。
• 胡克—科堡人壽保險(HuK Coburg Leben,94%)。
• ERGO人壽保險(ERGO Leben,80%)。
• 康科迪亞人壽保險(Concordia,80%)。
• 慕尼克協會生活(Münchener Verein Leben,80%)。
• 卡爾斯魯厄人壽保險(Karlsruher Leben,78%)。
• 新人壽保險(Neue Leben Lebensversicherung,73%)。
• 德貝卡人壽保險(Debeka Leben,68%)。
• 巴伐利亞公務員人壽保險(Bayerische Beamten Leben,62%)。
• 奧爾登堡公共人壽保險(Öffentliche Lebensversicherung Oldenburg,58%)。
• 法蘭克福人壽保險(Frankfurter Leben,42%)。
• VRK(33%)。
• PB 人壽保險(PB Lebensversicherung,31%)。
• 國家生活援助(Landeslebenshilfe,21%)。
• 萊茵人壽保險(RheinLand Lebensversicherung,19%)。
• 南德人壽保險(Süddeutsche Lebensversicherung,9%)。
(本文出自《史上最大投資機會》,作者:馬克‧弗利德里希)

保險公司破產 - MBA智庫百科
主要原因
放鬆保險控制:美國數家保險公司,包括 Integrity Insurance的破產。
缺乏良好的監管制度:比如,Transit Casualty所聘請的總代理,它在開曼群島同時經營一家不受監管的再保險公司。監管制度的變化也會引發破產,澳大利亞最近的立法已導致10家綜合保險公司停業。
忽視風險控制:倫敦市場的LMX螺旋上升表明,當保險風險不斷地在同一市場中的少數保險公司中再保險時,後果會如何。
過度依賴再保險:以英國二十大汽車保險公司Drake Insurance為例,因保費過低和缺乏再保險於2000年破產。
無法預料的索賠:美國世貿中心受襲事件是一個例子。石棉官司的索賠已迫使許多保險公司破產。

阿楨 2022-08-12 07:47:57

80名產婦詐保6738萬 禾馨5醫起訴 2022-08-12 聯合報

禾馨醫療集團營運長林思宏等五名醫師涉嫌不實診斷胎位不正或臍帶繞頸而須剖腹產,協助八十名產婦詐領醫療保險金共六七三八萬元,十九名保險業務員配合辦理,多達十七家保險公司受害。臺北地檢署昨依詐欺、偽造文罪嫌起訴醫師、員工、保險員、產婦共一一四人,請法官重判五名醫師。
檢方調查,不少產婦因怕痛等考量而自願剖腹產,但不屬醫療保險理賠範圍,五名醫師開立胎位不正或臍帶繞頸等不實診斷證明書,安排產婦「非自願」剖腹產,指示行政人員修改收據給產婦,由配合的保險員辦理理賠。
林等人甚至將子宮頸癌疫苗、醫美療程、卵磷脂保養品、中醫藥材、會診及新生兒相關照護等費用,灌入剖腹產的醫師手術費、麻醉、術後止痛費、PCEA硬脊膜外自控式止痛等,連替產婦做美容手術、產婦買的保健產品費用也用來灌水,讓產婦可持單據向保險公司申請全額保費。
禾馨因標榜提供從產檢、生產到坐月子「一條龍」高檔服務,吸引到許多名媛、藝人上門。部分保險員為招攬業績,教導產婦向不同保險公司購買實支實付型保單,依規上限可買三張,若剖腹產費用十五萬元,三張保單可申請四十五萬元理賠,有產婦遠從台東赴禾馨生產獲上百萬元理賠。
有保險公司發現,產婦被醫師判定胎位不正、臍帶繞頸須剖腹產的比例,遠高於健保統計資料,起疑向刑事局告發,後續清查共十七家保險公司受害。
針對檢察官在起訴書指出,目前法令規定每人可買三張以下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且副本可申請理賠,變相使剖腹產成為被保險人賺錢工具,有檢討必要。金管會保險局昨表示,過去有民眾反映只買一張額度不夠,政策上要同時考量民眾的投保權益,會審慎討論,必要時會再做檢討。
禾馨表示,絕無從中獲利,希望醫界正視剖腹理賠難題,對起訴感到遺憾,會全力配合司法,說明作為醫療單位難處。禾馨先前曾傳出特權打新冠肺炎疫苗爭議。據瞭解,醫師被查扣手機的對話記錄,抱怨臺北市政府的內容辛辣。

阿楨 2022-06-26 07:00:15

珍寶海鮮舫未沉?船東及保險公司擬鑿穿沉海 2022-06-24 觀察者網

承載港人回憶的“水上餐廳”珍寶海鮮舫14日啟航香港,隨後船東香港仔飲食集團稱其在西沙群島附近水域側傾沉沒。
但據港媒24日消息,特區政府海事處23日晚表示,當天收到船東的報告,稱“珍寶”確實在18日遇到惡劣天氣而“全面入水翻轉”,但並未完全沉沒,目前“珍寶”及其拖船仍在西沙群島一帶水域海面。
另據報導,有拖船公司董事透露,因應保險問題,加上打撈工作困難,船東及保險公司正計畫鑿穿海鮮舫,令其沉入海底。
據港媒報導,香港特區海事處23日表示,當日收到船東經其代理人提交的書面報告。根據船東提供的資料,珍寶海鮮舫在18日晚上確實由遠洋拖船“JAEWON 9”拖航,至南海西沙群島水域時,因遇上惡劣天氣而傾覆。珍寶及上述拖船現時仍在西沙群島一帶水域海面,船東會繼續跟進處理。
香港仔飲食集團24日早表示,從未對外公佈珍寶沉船,強調當時的聲明僅描述“全面入水翻轉”,澄清稱珍寶現在“全面入水翻轉”及“傾覆”。問到拖船的燃油及食物是否有限,該公司並未能提供詳情。
另據“香港有線電視”24日報導,于韓國聯絡到負責運送珍寶前往柬埔寨的國際拖船公司董事,該董事透露,珍寶8個浮力艙中,仍有6個運作。由於珍寶的重心高,目前已反轉翻船,但仍未完全沉沒,間中會有部份船身露出水面。
該董事稱選擇拖船方式是按照船主要求,公司不會詢問原因。他強調稱,船員全為韓國人,船主並不可能說服其員工刻意製造沉船事故,他還形容珍寶離港前狀況良好,事件是一場意外。
該董事表示,因保險問題,打撈珍寶已完全不可能。他還透露稱,船主及保險公司,正計畫安排潛水夫破壞其他浮力艙,鑿沉珍寶令其永遠沉沒海底。
港媒報導稱,就珍寶海鮮舫的保險問題,以及是否計畫鑿沉珍寶,正向香港仔飲食集團查詢。對方回應正瞭解事件,當有進一步的消息將儘快公佈。
  回應
騙保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