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3 05:59:41阿楨

啥是直升機父母

啥是直升機父母?不就是「快樂學習」下的「溺愛」!有必要創造一大堆流行的專名術語。而且本台時評的<教改與體罰>和性別教育類也有多篇書評、評過相關的議題,只要補貼其後即可,有必要再立一文嗎?

「溺愛」不是人本教改「快樂學習」的本意,而是副作用。

是嗎?那「體罰」也非教育的本意,而是……

直升機父母 關心孩子別害他【聯合報07.07.3柯俊銘/屏東市公職臨床心理師】

這一陣子,「直升機父母」似乎成了各級學校熱門的話題。許多老師會在連絡簿上,轉貼相關資料給家長參考,希望對他們有所啟發。畢竟該現象的出現,不僅干擾教學活動的進行,造成親師關係緊張,無形中也阻礙孩子的人格發展。
所謂「直升機父母」,意指父母親像直升機般,始終盤旋在孩子的上空,只要看到寶貝碰到一點困難,便會迫不及待地衝下去拯救。這類的家長深信愛等於讓子女成功,故自認必須介入孩子所有的生活事務,以免其受到傷害或吃虧。
探究緣由,專家認為和未來不確定性增高、社會競爭激烈與少子化來臨等因素有關。另外,目前雙薪家庭普遍,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法經常陪伴孩子的補償心態,以及幫孩子做好比花時間教導還要省事的想法,都助長該現象的存在。
國外研究指出,如此的教養模式對親子雙方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孩子因習慣被照顧,變得缺乏責任感,問題解決能力差,不知如何管理情緒,在現實環境中易適應困難。而父母則太在意孩子表現,老覺得給的不夠多,每天牽腸掛肚,過度焦慮導致壓力,不利於身心健康。
有鑑於此,為讓直升機父母們能早點著陸,減少無謂的負擔,提供以下建議,既能給予孩子支持,又可訓練其獨立性:
1.主動轉為被動:勿怕孩子受挫不開心,凡事都設想周到,孩子只是坐享其成。應從旁觀察變化,待孩子自己開口求援,再評估是否給予協助。
2.善用機會教育:傾聽孩子的困擾,但避免為他們做決定或代為處理。可適當提供意見,鼓勵先嘗試去克服,從因應中吸取經驗,藉以建立自信。
3.教導尋求資源:讓孩子熟悉可利用的支援網絡。除了家人以外,遭遇問題時,其實還可以找同儕朋友、老師幫忙,或諮詢有關單位提供服務。
4.尊重個人意願:父母往往基於好意,便先入為主為孩子安排一切,結果常引發彼此衝突。有時不妨透過協議,使其有自主的空間,學習承擔後果。
5.分散生活重心:父母應培養嗜好,多從事個人有興趣的活動。一方面降低對孩子的關注,一方面也可充實自我,避免心力過度投入導致的耗竭來臨。
6.斟酌進場時機:父母伸出援手,需考量實際狀況。一旦孩子經歷情緒、身體的創傷,或有異常行為出現,父母就應立即介入輔導。
雖說「天下父母心」,但毫無限度的呵護,只會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往後依賴成性,難以獨當一面。不顧孩子感受,一味期盼他們往自己鋪好的路走,未必能真正滿足與快樂,故如何管教得宜,懂得適時放手,是當今家長必修的課題。
國內「尼特族」 攀升至18.5萬人【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9.07.23
 
景氣欠佳,國內外的「尼特族」都越來越多!主計處最新統計,去年國內尼特族人數重回十八萬五千人的高峰,平了民國九十三年網路泡沫破滅後的歷史紀錄,占總人口的比率甚至高於日本。官員擔心,由於經濟復甦緩慢,今年尼特族人數可能會創新高。
所謂的尼特族(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是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族群,最早起源於英國。英國將族群範圍定為十六到十八歲;日本則是涵蓋十五到三十四歲。
近一年因經濟景氣大幅衰退,失業人數快速增加,也有許多年輕人被迫淪為依附家人維生的尼特族。
英國今夏尼特族人數首度衝破一百萬人,研究人員擔心,一旦經濟復甦,許多尼特族可能因為無法融入就業市場而「受困」多年。日本本月最新的青少年白皮書也指出,今年日本尼特族人數將達六十四萬人,比去年增加兩萬人,而且還有「高齡化」傾向。
主計處官員表示,雖然國內沒有特別調查所謂的尼特族人數,但「非勞動力」中有一群人,既非學生身分,也不是因為身心障礙或為照顧家庭退出職場,就算是有心工作,卻欠缺實際找工作的行動,大致符合尼特族特性。
維基百科探討尼特族主要成因是,部分高學歷的畢業生不願從事低薪資工作,也可能是年輕人吃不了苦,不願從事太辛勞的工作,一味要求「錢多、事少、離家近」,結果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在「空等」好機會,結果既沒工作也沒讀書。
 
90歲退休教授 「養」40歲雙胞兒【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09.07.23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這一代年輕人剛好遇上台灣有史以來最有錢的父母,他們的爸媽年輕時遇上台灣經濟起飛期,加上工作勤奮、儲蓄意願極高,使得這一代年輕人的家庭經濟支持不虞匱乏;加上勞動市場大環境欠佳,尼特族人數想要不增加「很難」。
人力銀行業者更發現,尼特族還不想承認自己是尼特族,不想工作的理由千奇百怪,且「學歷愈高、理由愈多」。
某國立大學退休的許教授年近九十歲,還在「扶養」雙胞胎兒子,兩人四十多歲還沒上過一天班,大學畢業之後,兄弟倆不願深造、不想就業、不喜歡出門,也不交女朋友,兩人在家裡一窩廿多年,食衣住行全靠老爸老媽。
許教授名下有兩棟房子,兄弟倆早就商量好了,父母老去之後,留下屋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規畫」的這麼好,許教授也無言以對。
另一對國中老師夫妻,唯一的兒子自小聰明伶俐,前幾年考上台大熱門科系後,成為街坊鄰居羨慕的對象。
沒想到,台大只讀一個學期,他宣稱「志趣不合」,決定休學重考,順利考上另一間國立大學但連一學期也沒念完又宣稱要重考。就這麼休學、重考、上學、休學、重考…不斷循環。父母為此憂心,兒子卻過的很悠然自得。
粉領族小莉(化名)也抱怨家中有個尼特族小弟,高中畢業後,藉口考上的大學科系不好,決定重考,從此賴在家裡,五年來沒有工作,但有錢買電腦、買電動玩具、買高檔手機,因為從起床到睡前的一天所需,爸媽都會幫他打理。
飛特族 尼特族 興起 日勞動結構丕變 【聯合新聞網╱編譯林郁芬09.07.23
 
宗孝勇夫自嘲是個家庭主夫。33歲的他雖然頂著碩士學位,但一直沒法找到一份全職工作,靠著不固定的教會差事,一個月收入大約只有10萬日圓(962美元)。若不是在學校教書的妻子有穩定進帳,生活上根本入不敷出。對於未來,他不抱什麼希望。
「除非日本企業經營者改變聘僱習慣,否則我永遠找不到全職工作,」他說。
去年年底,日本失業率降到4.4%的六年新低,但這個數字無法反映像宗孝勇夫這樣的職場菜鳥,在求職時四處碰壁的窘況。對他們來說,企業終身聘僱的承諾已成了神話。
經歷十年的企業重整,如今日本勞動力有三分之一屬於兼職或約聘勞工。政府官員擔心這個趨勢會使社會安全網的涵蓋範圍萎縮,進而減低國民的生育動機,使人口老化的問題益形惡化。
這種俗稱「飛特族」(freeters,英文「free」和法文「arbeiter」的合字,意為「自由工作者」)的打工族群,最初興起於1980年代經濟泡沫鼎盛時期,當時許多日本年輕人抗拒制式的職場,嚮往自由彈性的打工生活。但根據2003年日本政府的調查,年齡15歲到34歲的飛特族,已有七成其實更希望擁有全職工作。
日本和其他工業化國家一樣,已經走上組織縮編和自動化的路,企業在海內外尋求工資低廉的勞工。相較於日本15歲到34歲全職員工的平均年薪387萬日圓,薪資只有三分之一的兼職和臨時員工,如今已占總勞動力的32%。
「這雖然增加雇主的僱用彈性、節省勞動成本,但勞動結構的兩極化,卻帶來效率和公平性的問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近警告。OECD建議日本把社會福利延伸照顧更多非全職工作者,降低企業聘僱兼職員工降低成本的意願。
日本勞動政策與訓練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小杉麗子指出,習慣上日本人只有在剛從高校或大學畢業時,找到的工作最穩定;換句話說,其他時候要進入全職的工作行列,機會不大。
「企業補缺時,優先考慮已經具備經驗技術、能夠立即上手的應徵者,」小杉麗子說:「這表示只有打工經驗的年輕人是沒有機會的。」
目前日本高校畢業生每年只有20萬個就業機會,遠低於1990年代初期平均的168萬個;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機會也比十年前少了三分之一。
因此,成立四年的「年輕臨時勞工工會」會員數目快速增加。這個工會主張兼職及約聘員工應享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工會副主席菅原涼子說:「三個月到六個月約聘員工的薪資水準,在近三年來下降了四成。」便利商店、餐館和保全公司是約聘工作的主要來源,她說:「很多大學畢業人士的薪資只能勉強度日,和美國的情況一樣。」
由於所得差距日漸擴大,職場人士漸漸產生贏家和輸家的心態,與過去整個勞動力大略自視為中產階級的情況不同。大阪大學社會與經濟研究所助理教授大竹文夫說:「我認為日本勞動人口已經漸漸產生機會並不均等的感覺。從前經濟成長較快時,致富的機會較高,現在不是這樣了。」
謀職不順的年輕人多轉而依賴父母,但這並非長久之計。現年24歲、擁有工業設計學位但找不到工作的植村大助說:「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把小孩寵壞了。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當初我決定到東京繼續學業時,他們一口就答應每個月供我6萬日圓。」
從1990年到2003年,日本「尼特族」(NEET,即英語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頭字語,意指既不在求學,也不在就業或受訓的遊手好閒年輕人)占青年人口的比率從8%翻升到16%左右。三井住友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宅森昭吉說:「等父母退休或老死,這些尼特族要何去何從?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了,這將會動搖日本社會的根基。」
 
英國「尼特族」 衝百萬人【聯合報╱編譯陳世欽 2009.07.02
 
倫敦每日電訊報1日報導,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英國的尼特族今夏將達到創紀錄的100萬人。
所謂「尼特族」指的是年紀在16到24歲之間,並未就學、就業或接受各種專業訓練的青年男女(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字首縮寫為neet)。研究人員指出,一旦經濟復甦,許多尼特族可能因為無法融入而「受困」多年。
研究人員表示,英國白種年輕人淪為尼特族的機率比來自黑人或南亞裔家庭的同儕高出大約20%,女性受到的衝擊大於男性。英國地方政府協會(LGA)表示,家庭瓦解及為人父母者失業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部分人士認為,許多具備專業技能的青少年男女今夏可能就業不易。
每日電訊報上個星期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另有大約6萬名英國中學應屆畢業生可能無法如願進入大學就讀。文憑課程的需求量最近達到歷來最高。
LGA主席瑪格麗特‧艾頓表示:「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是,英國的尼特族似乎即將達到100萬人。他們原地受困,無法前進或做任何有益於個人或社會的事,對經濟毫無貢獻。太多大有可為的年輕人可能跌入深淵。政府機構、民間團體與地方當局各行其是,無法以一致的具體行動因應這個問題。」
最新數據顯示,至今年第一季結束為止,英國的尼特族大約93萬5000人,人數是2005年首次統計這類數字以來的最高。
歐洲啃老族 在家靠父母‧國際商情雙周刊2009/11/05 
啃老族意指15至35歲的年輕人,不工作也沒有唸書、進修,僅靠父母資助維生。
啃老族多為發達國家年輕人
啃老族主要出現在經濟發達及生活品質高的國家和地區,如西班牙、英國等地區的青年階層當中。儘管此種現象在義大利社會中還不是相當明顯,不過許多義大利社會學和心理學專家,已對此現象作了許多研究。
將義大利羅馬大學社會問題主導研究所製作的「2008義大利年輕人研究報告」,與義大利統計局公布的去(2008)年勞動力報告的數據進行交叉比對後,顯示了啃老族在義大利社會中的情況。
相關數據顯示,在15至19歲的年齡層中,已有高達27萬名義大利年輕人既不學習也不工作(占總人數的9%):其中大部分人因學歷問題找不到工作;另有5萬人則不願作出選擇;剩餘的1萬1,000人是純粹地不想工作和學習。
而義大利在25至35歲的年齡層中,啃老族高達190萬人。這也意味著,每4人中就有1人既不工作也不學習;其中120萬人因求職受挫而在家無所事事;另有7萬人則純粹是不想工作和學習。
透過以上數據發現,倘若義大利就業比率能提升到與荷蘭相同(荷蘭國內15至39歲年齡段的就業率達81.3%),那麼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1至2個百分點。 義西啃老對未來無規劃
在西班牙,當地的《國家報》對啃老族進行調查後發現,年齡層在18至35歲的年輕人,有5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並無為前途或利益著想的人生計劃。這些啃老族的座右銘為「學習?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對未來沒有幫助;工作?就算去找也找不到!」。調查顯示,在西班牙,大部分的啃老族年輕人(80%左右),表示很滿意他們目前的生活,對職場生活則充滿焦慮。雖然一部分啃老族年輕人決定繼續升學深造,但他們擁有學歷後卻不會替自己的將來打算。而今,義大利國內的啃老族心態也很相似,傳統價值根深蒂固的義大利文化,讓孩子在社會和家庭的溺愛中生長,他們不工作,是因為一般的義大利家庭都願意負擔子女的花費,就算子女早已到達該就業的年齡。
 
大陸飛特族 不愛錢只愛玩【經濟日報07.08.25 林則宏】
 
在 「啃老族」、「月光族」、「SOHO族」後,大陸職場上又出現一個新的族群:「飛特族」。飛特族(Freeter)源於西方的概念,傳到日本後,日本對飛 特族的定義是,年齡在15到34歲,沒有固定職業、從事非全日臨時性工作的年輕人。大陸職場上所謂的飛特族,概念有一些不同。
最痛恨 扮演工作狂
「上一兩年班,辭職休假一陣子,等玩夠了再找工作。」鳳舞在網路部落格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態度,她正是大陸標準的飛特族。鳳舞大學畢業已經八年,2005 年5月辭掉在某個著名網站的工作後,就出發到西藏旅行了40多天,希望趕在青藏鐵路開通、大量遊客湧入前,去西藏好好的玩一趟。
鳳舞說,「我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工作幾年了,累積了這麼多經驗、人脈和資源,要再找個好工作應該不難吧。」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當AE的鳳舞認為,如果那天覺得需要再休息,她還是會毫不遲疑地辭職去旅行,「工作,在哪兒做不都一樣?」
在實際失業率依舊偏高的中國大陸,要能像鳳舞一樣當個瀟灑的飛特族,還是需要一些基本條件。大陸的飛特族都是所謂的「80後」,即1980年代初期,大陸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且多數都擁有不錯的學歷,家裡經濟條件也不差。
「80後」的這一代中國人,多沒吃過什麼苦,上面又有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至少六個長輩從小呵護。出生後就不太需要為「錢」擔憂,養成即便已經出了社會,依然覺得「錢不是很重要」,「玩」跟工作一樣重要,甚至比工作重要。
最喜歡 辭職去旅行
從事設計業的上海女孩宋玲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表示,「我覺得享受生活是頭等大事,而不是累死累活地賺錢,只有生活好了才能有好的工作情緒嘛!」她說,最早 辭職出去玩時,也沒想過把自己當成什麼「族」,就單純想休息一下。直到遇到現任男友,才知道跟她抱持相同生活態度的人還真不少。
最快意 沒經濟壓力
宋玲與男友高言是在網路認識的,兩人認識時,高言已經給自己放了兩個月的假。高言說,「我就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寫字樓(辦公大樓)生活!我可不像我哥一樣,每天擠公交(公共汽車),工作到很晚,然後和同事喝酒扯淡(閒聊),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趣味呢?」
仗著還年輕、不用養家餬口,一人飽、全家飽,缺錢時還可以跟父母伸手,飛特族確實可以過得相當有個性。不過,父母總有下崗或退休的一天,自己有朝一日也會結婚生子,也許當這一天來臨時,就會是「飛特族」快意生活結束的時候。
 
北漂考研族:我有一個夢【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
 
今年大陸高考(大學入學考試)才告一段落,明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又將臨近,大批的外地青年聚集到北京名校周圍,開始新一輪拚搏,他們被稱為「北漂考研族」。
京城研究生 人生才不同 
外地青年來北京考研究所的情況十年前就有了,但遠沒有今天這麼普遍。這群青年有著強烈和明確的考研動機,大多是因為對自身某種條件不滿,極力想通過考研改變現狀。「北漂考研專業戶」來自大江南北,經歷、學歷不盡相同,但有共同的夢想—成為名校研究生。
去年全大陸的大學生畢業生有四百一十三萬人,社會職場需求量只有一百六十六萬五千個位子,換言之,約六成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在此情況下,念名校研究所,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促成考研族如春筍般大量竄出。
破床上苦讀 雨滴在書上
北京中國青年報這麼形容在北京的北漂考研族。夏天下雨的夜裡,清華大學二校門前面的照瀾院,是這座世界知名學府中僅存的一片平房區,趙帥就住在其中一間, 不到五平方公尺的地方,四壁木板,沒有窗戶,屋外聲音清晰可聞。趙吊坐在床上伏案,整理著考研英語的資料,沿電燈線流下的水滴落在他眼前的書上。
為了上清華 落榜繼續考
趙帥在這住了三年,三次報考清華大學法律碩士。
趙帥二○○四年七月從鄭州紡織工學院電腦專業畢業,剛搬出學校宿舍,便來到北京,開始他的考研之路。
「我就是喜歡清華!喜歡這個學校的氣氛,我佩服的好多大人物都是從這個學校走出來的。」「上清華」的信念支撐著趙帥在木板平房裡住了三年。
10平方公尺 塞了七、八人
像趙帥這樣住房條件差的人比比皆是。人均住房面積不到兩平方公尺,往往是一間老舊的居民樓,每間屋子擺滿上下鋪,悶熱的夏天沒有空調,十平方公尺的地方, 七、八個人只能靠一台風扇降暑。就這樣一處只能平身休息的空間,大約每月要花去他們二百五十到四百五十元人民幣不等的「考研經費」,幾乎是他們考研預算的 一半。
沒有工作,考研族們只有節儉度日。「來這裡三個月了,我還沒吃過大米飯呢!」黑龍江某大學畢業的王梅(化名),拿到本校的保送研究生資格,卻斷然到北京考 研究所。 她說:「你在一個沒有名氣的大學就算讀到博士後能怎樣啊?出來找工作人家連看都不看,要念就得念名校。」王梅相信,如果在北大念完研究生,她的人生會完全 不一樣。
吃穿住行是北漂考研族共同面臨的困難,但能對付得過去;學習遇到問題才難辦。
搶教室自習 透早就出門
北漂考研族所以選擇來北京的大學旁邊準備考試,主要原因有三點:感受這裡的氣氛;聽相關的專業課程,熟悉老師;及時掌握考研資訊。因此,這些外地來考研 族,幾乎全部將自己奮鬥的戰場定在大學的教室,和在讀學生分享教學資源、巧妙躲避門衛保安的「堵截」,便成考研族每天的「必修課」。
在清華校內租房的殷毅說,因為自習教室有限,同學們在教室開放的十五分鐘內,便開始搶座位。有時搶不到座位,就只好等著上課的教室,一邊等一邊到學校草坪 上看書,這也僅是碰運氣而已;如果運氣不好,這些教室三四節課依然有課,這時,大家只好回宿舍。為了搶占座位,早晨五時多就把自己鬧醒,座位是搶到了,但 一到教室只想睡覺,整個上午睡眼惺忪。
到了暑假,學校為了節約成本,只開放幾間教室,必須刷卡進入,北漂考研族只有在宿舍裡或藍天下獨自啃著書本。
夜裡行森林 光明在哪裡?  
一位湖南籍的考生頗有感慨地說:「辭職考研,就像夜裡行走在森林的感覺,前面不知光明還有多遠,後面又不著村不著店,還不知自己準備的那點口糧能否撐到光明來臨的時刻。」
幾乎每個考研族都表達懸在半空的漂泊感,「沒有退路」是他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語句。
 
另參本館:
 
誰是宅族  啥是閃跳族  搶救失業  無薪假  遊族 啥是「飛特族」? 還在y世代  啥是「剩女」? 鳥巢世代  海龜與烏龜
 
 

上一篇:居安思危

下一篇:美濃人受夠了

阿楨 2024-06-30 02:32:56

中時社論》博愛座讓座 修復人心的良善 2024/06/29

近日,包括捷運在內的各種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連續爆發「博愛座」讓座衝突,甚至還釀成流血事件,引發各界高度關切,於是有知名作家發起「占領博愛座運動」,高喊:「即刻取消博愛座」。但台北捷運公司說,因法令規定無法取消;衛福部表示,將修改《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把「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近期送立法院排審。但是更名能解決博愛座引發的人情澆薄和世代衝突問題嗎?
博愛座始於1980年代的台北公車,而後逐漸擴散適用於各縣市公車及捷運等公共運輸系統。目前法源依據是《身心障礙權益保護法》第53條規定,沒有提供對號座的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的博愛座,其比例不低於總座位數15%。
設立博愛座時,台灣高齡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而在博愛座入法的2013年,高齡人口占全國人口11.5%。然而,這些年來,高齡人口占比急速增加,預估明(2025)年,高齡者就占了20%以上,更別說還有其他的「身心障礙者」以及弱、婦、孺。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人心的疏離。簡單講,受到政治與科技的影響,世代之間的鴻溝愈來愈深、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很多人在車上往往是戴著耳機或看手機,坐在位子上的人不會關心旁邊是不是有需要座位的人。再者,有一派人士的觀點認為,大家都是花錢買票上車,憑什麼要讓座給別人?老人的票價還有優待呢!尤其近年來因政治渲染,掀起年金、房價等問題,讓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加深,世代衝突的現象隨時引爆。
博愛座讓不讓座,絕不只是單純的座位問題,也不是誰比較辛苦、誰比較累,其核心問題是台灣社會總是時刻處於一種集體的暴戾氛圍中,博愛座讓不讓就成了台灣社會世代衝突的一個縮影。

阿楨 2024-04-21 01:47:57

與陸男友生活費差10倍 台妹曝「兩岸父母」差異:超羨慕 2024/04/19

兩岸大不同!一名台灣女網友分享,她到法國實習薪水超低,爸媽只願每個月贊助300歐元(約台幣1萬0347元)的生活費,而大陸男友是留學生,完全沒工作,父母每個月都給3000歐元,10倍差距讓她驚訝又羨慕,也認為大陸父母似乎比較願意為孩子奉獻,而台灣家長則不太願意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引起兩岸網友討論。
台灣一名女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兩岸的爸媽養育孩子的心態似乎很不一樣,她的爸媽都是公務員,在台北有房子,經濟還算不錯,大學期間她到法國實習,因為這份工作的薪水很低,爸媽每個月給她300歐元(約台幣1萬0347元)的生活費補貼,但因法國物價高昂,所以錢總不夠,但不管她怎麼撒嬌,爸媽都不願意多給。
女網友表示,她在法國交了一個大陸男友直接大開眼界,男友是留學生,完全沒工作,男友父母每個月都給他3000歐元(約台幣10萬3470元)的生活費,足足是她的10倍,而她問過許多大陸留學生,很多人都是如此,似乎很多大陸的父母都寧願苦自己,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女網友指出,台灣的家長似乎比較不會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認為幫孩子出學費到大學畢業就算仁至義盡,如果孩子想買東西或約會,就要自己出去打工賺錢;反觀大陸的家長似乎比較願意為孩子奉獻;當然她相信她的爸媽還是很愛她,且爸媽也不要求她以後要扶養他們。
貼文引起兩岸網友討論,不少台灣網友表示,最有感的是「買房」,聽身邊很多大陸朋友說,結婚買房的時候,爸媽都會贊助頭期款,但在台灣要有爸媽幫出頭期款的,可能屬於天選之人,真的超少見。
另有大陸網友則說,大陸有些家長的觀念較傳統,認為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下一代,不過通常也會期待老了以後,孩子會扶養他,但這樣的觀念現在也逐漸改變,只能說有好有壞;而且現在很多年輕的大陸家長的心態已經變成「寧可苦了孩子,也不能苦到自己!」

阿楨 2023-02-08 07:18:44

單身時代來臨 2023-02-04 華視新聞雜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sSAlOOA6o

全台單人戶數已破300萬,占全台戶數34%。南韓,2016年就超500萬個1人戶,占40%。2015年也占34.6%,預估2040年單身率將達47%,成為超單身社會。單身社會帶來單身經濟和商機,讓單身的邊緣標籤漸轉成經濟獨立的象徵,不過單身社會藏哪些警訊,對又帶來什麼衝擊,台灣準備好了嗎?

超單身社會:「單身化」時代來臨! 日本.荒川和久 出版2018/07/30
內容簡介
  未婚者是社會的亂源?
  職業女性增加,造成社會走向不婚化?
  九成的未婚者想結婚是漫天大謊?
  男人失去談戀愛和做愛的能力了嗎?
  女人因為金錢選擇結婚,男人因為金錢選擇不婚?
  終生「無子率」比終生「未婚率」的問題更嚴重?
  比起談真正的戀愛,男人寧願訂做「理想中的VR女友」?
  單身經濟時代,將從「物質消費」變成「精神消費」?

單身時代逐漸來臨!從日本單身男女看出結婚的優缺點 2018-08-02

單身者眼中「結婚的優點」不外乎是可透過家人獲得精神上的避風港;反觀「單身的優點」則是生活輕鬆、經濟寬裕、有自己生活圈。結婚優點的男女差值男生是除了「社會信用」、「生活更方便」外,最重要的是「精神避風港」;而女性除了「可以回應父母和周圍人的期待」外,還認為「有經濟上的餘裕」。單身優點的女性高於男性,對女性單身的優點是「自由」,「維持和家人/朋友/社會的關係」;男性則認為是「經濟寬裕」,「不需要養家」。

單身- 維基百科

單身,是指已經到或超過國家或地區的法定結婚年齡後,未婚,或離婚、喪偶者。但更廣泛和流行的定義是未婚或未有伴侶的人,其中不論其是否已成年。有穩定戀愛關係的固定伴侶、但從未結婚的人,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單身,其中主觀意願認定不想結婚的,俗稱獨身主義者或不婚族。

獨身主義- 維基百科

獨身主義(Celibacy)是自願未婚、性禁慾或兩者兼有的狀態。可能是為了追求理想,或為了保留個人自由,或因為宗教禁欲主義等等。
  相關新聞
社會心理學家6項研究有力證實:結婚沒比較好,單身一點都不慘
10大獨身主義特質中: 1. 工作狂 • 2. 懶惰 • 3. 害羞、怕陌生 • 4. 喜歡自由 • 5. 眼角太高 • 6. 喜歡宅在家 • 7.自私• 8. 習慣獨處 9. 個性獨立不依賴• 10. 為情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