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06:13:09阿楨

中國兩棲武力剖析

(楨:自從071級昆崙山號船塢登陸艦(Landing Platform Dock, LPD)2006-12-21下水以來,不時傳出(在2007-5-15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上,一名官員向簡氏肯定了081項目,但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中國將建081級的兩棲攻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就在第三艘071長白山號2011-9-26下水之後,終於在2012-3-5曼谷防務與安全展覽會上展出了081模型,只是名稱是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而非兩棲攻擊艦,網上搜尋、名稱也各異:081兩棲艦/081直升機登陸艦/081型直升機母艦/081兩棲攻擊艦等都有。
  這個嘛,大概要降低「攻擊」的意味吧!但不管怎叫,共軍除了以船塢為主、只有半身甲板可停直昇機的071,更想得到是以機庫為主、有全身甲板可停直昇機的081,甚至可改裝成如西班牙的LHD在加長滑躍甲板之後、可變能起降「垂戰機」(如英AV-8、美F-35、中J-18)之輕型航空母艦。
  總比日本的兩棲攻擊艦光明吧,目的明明是能起降F-35之輕型航空母艦,可卻暗渡陳倉直昇機護衛艦(Helicopter Destroyer, DDH),不像美國的兩棲艦名稱雖各異、但總還名實相符。
  那咱來猜猜、網傳上海所建巨艦到底是航母或081,還有能否裝載野牛超大型氣墊船?野牛這種大傢伙,除了運輸船誰也裝不下!
  應是081,航母另有分段工程樣品曝光(就好比遼寧號航母之樣品屋)。另外那需081,071就裝得下的,071的船塢很大、滿水量19000噸、全長210米、寬28米,野牛全長56米,寬22米(中國726型氣墊船長30米 寬16米),071的登陸艙長度是70米,寬度也足夠容下歐洲野牛。當初推出071級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搭載野牛的。
  您是學院派、不務實,尺寸雖夠寬但怕進出艙時餘容不足!

中國071級船塢登陸艦(LPD)
c_warship_071_2.jpg
ZBD-05式兩棲突擊車
中國ZBD-05兩棲高速突擊車火力強于胎死腹中的美軍遠征戰鬥車EFV
中國ZBD-05時速強于美海陸AAV7A1(AVV7時速15公里/05式30 /EFV式45)
中國03P式水陸坦克
中国推出最新型03P水陆坦克进军国际武器市场
2009-6月30日,駐閩某裝甲旅在海上進行實彈射擊。
c_warship_071_3.jpg
中國726級氣墊船
中国最新型气垫登陆艇亮相外形与美LCAC相似
前蘇聯野牛氣墊船
野牛氣墊船2013-4-26在烏克蘭裝船完畢即將運往中國
美國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Landing Platform Dock, LPD)
File:LPD-17 Class.jpg
File:San Antonio class rendering.jpg

中國081級兩棲攻擊艦(LHD)模型
網傳中國081級兩棲攻擊艦(LHD)艦艉段
網傳中國航母分段工程樣品
遼寧號航母樣品屋
遼寧號航母
资料图:试航中的辽宁号航母。
  相關新聞
環球網2013-9-14國產航母彈射器曝光 或為電磁彈射:13日江蘇新聞節目中,在介紹某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轉化項目時突然提到我國“神舟9號電機絕緣系統,我國第一艘航母彈射器絕緣系統都出自這家企業”,這是國內新聞第一次提到正在研制的國產航母彈射系統。高質量的絕緣材料,是電磁彈射系統必不可少的器件。該絕緣材料廠家是否為國產電磁彈射器提供絕緣系統尚未可知。電磁彈射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彈射方式,美國新一級的“福特級”航母據稱將採用電磁彈射系統。
  遼寧艦2013-11-15結束三周出海試驗 可同時起飛3架殲15
俄羅斯2013/11/16正式向印度海軍交付翻修後的「超日王」號航母:冤大頭?花10年680億RMB 才到手。印誇新航母戰力勝中 陸駁差遠了。
  世界最強美福特號2013/11/19下水2016年將服役:電磁彈射使福特號飛行甲板的承載量比尼米茲級航母多出了33%,相當于160架次每天,能起降X-47無人戰機。但建造費用高達129億美元,超過其預算20億美元之多。(楨:最強?中國不必全靠多造航母、以免重蹈前蘇聯,可依賣台軍事家阿楨屍哲、多造些能發射反導/反衛星/衛星和反航母導彈的之全能艦、不對稱地對抗美國航母艦隊!詳參【圖博館】:中國的太空快速反應武器:快舟一號)
  遼寧艦2013-11-25首次以航母編隊赴南海訓練、或進駐海南三亞第二個航母基地/部署島鏈外、威懾日本/美航母:編隊包括各2艘051C/054A和1艘補給艦,可彌補只靠預警直升機之不足。22日,美國海軍尼米茲號和華盛頓號2個航母戰鬥群已同時現身南海。

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日本大隅級兩棲攻擊艦
File:JMSDF LST 4002 Shimokita.JPG
日本日向級兩棲攻擊艦
File:Helicopter carrier Hyūga (16DDH).jpg
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西班牙輕型航空母艦
英AV-8
美F-35
中J-18
美國胡蜂級直昇機登陸船塢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 LHD)
File:USS Essex Thailand.jpg
美國硫磺島級直昇機登陸平台艦(Landing Platform Helicopter, LPH)
美國塔拉瓦級直昇機登陸突擊艦(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 LHA)
File:Amphibious assault ship USS Belleau Wood (July 7 2004).jpg

中國兩棲武力剖析

  在中國的傳統武力中,兩棲作戰武力一向備受周邊國家的密切注意,除了與大陸僅有一水之隔的臺灣視之為嚴重的生存威脅外,日本和若干東盟國家由於與中國存在領土、領海爭執,所以亦密切關注其兩棲武力的發展。
  進入1990年代後,便多次傳出將擴充海軍陸戰隊規模的訊息,其發展實況雖有待進一步觀察,但觀諸南沙群島乃至釣魚臺群島主權問題日益複雜化,外在環境肯定會愈來愈嚴峻,就勢必就以軍事手段解決預作準備,所以擴充海軍陸戰隊規模的訊息似乎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配合國力的增長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走向藍水的遠洋海軍已是中國海軍不可逆轉的重要構成,是評估其有效武力投射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兩棲武力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兩棲武力
  中國的正規兩棲武力發展可追溯至建國初期,為了以武力攻取臺灣,於1950年代初期成立了海軍步兵,到了1952年已組建了5個陸戰師和2個戰車團;韓戰結束後,部份援朝部隊被撥入陸戰隊,其兵力曾一度高達11萬人(8個師)。在1980年進行國防現代化,開始組建正規化的海軍陸戰隊,原有8個陸戰師被改編為海岸守備師、納編至集團軍或裁撤,編成分屬三個艦隊的3個陸戰旅,保守估計總兵力約15,000人。1990年代中期,詹氏集團曾報導我國將擴編陸戰隊規模至3個師共45,000人的規模,以因應周邊環境(特別是南海地區)的快速部署任務需要;而根據德國公佈的1995/1996年軍力平衡(The Balaceof Military Power)資料,指出其兵力達38,000人,但這些兵力資料目前仍有待證實。
  中國海軍陸戰隊與一般的陸戰隊不同,兼具步兵和水兵的能力。並且為一種多兵種的合成部隊。其編制初期以旅為單位,旅部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其下轄的營級單位有3個陸戰營、1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1個兩棲戰車營和1個通信營,各陸戰營轄有3個陸戰連、1個高射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和兩棲隊,而旅部還直轄潛水連、防化連、工兵連、汽車連、衛生連、警衛連、反戰車連、教導隊和直升機分隊等連級單位,每個陸戰旅擁有5,300人以上。在部隊的訓練方面,海軍早在1955年便在福建成立陸戰學校,專門培訓兩棲作戰基層幹部,並參考國外技術編定兩棲作戰教育大綱、制定作戰條令、研究新戰術等。除了設立專屬教育學校外,海軍還設立了若干兩棲訓練場(其中在福建省晉江和廣東省湛江各有大型訓練場),可進行戰技體能與兩棲基礎組合訓練、戰術訓練、兵種專業訓練和多軍、兵種合成訓練。除了供陸戰隊訓練外,這些訓練場每年還能供若干步兵師進行兩棲突擊特訓,可單獨或與陸戰隊組成登陸部隊,配合登陸艦艇進行實兵兩棲演習。
  以往在兩岸關係較為尖銳時,“解放臺灣”一直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最重要任務,但兩岸關係趨緩和遠洋海軍方針確立後,已重新賦與新的任務。依據1992年10月的“現代軍事”雜誌報導,海軍陸戰隊的新任務為:“防衛海上的油田設施,奪回外國所強佔的中國領土”,故依這段文字的含義,未來南海將是海軍陸戰隊的主要任務地區,也因此南海艦隊轄有大多數的海軍陸戰隊。此外近年大力發展快速部署軍力,海軍陸戰隊已被視為戰略性重點發展專案。傳統兩棲艦隊為順應未來任務的需要,除了擴大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外,裝備上更是積極換新,其中特別加強部隊的快速部署以及防空、反裝甲能力。海軍陸戰隊的兩棲裝備為初期依賴解放戰爭時期所繳獲的美制大型戰車登陸艦(LST)、中型登陸艦(LSM)和登陸艇(LCT、LCM、和LCI),但這批兩棲裝備的性能落後,無法滿足海上戰鬥的需求,目前多已轉為備役或拆解。為了滿足兩棲作戰的需求,早自1955年便開始發展新的登陸艦艇,目前已建造大量的中小型登陸艇、戰車登陸艦或兩棲突擊艦,其兩棲突擊艦隊目前超過500艘(另外還擁有70艘以上的氣墊船),總噸位約74,000噸左右,排名高居世界第4位,僅次於美、俄、英三國。
  雖然兩棲艦艇數量龐大,但是這些艦艇的平均噸位並不大,多為戰車登陸艦以下的艦艇。在現役的兩棲艦艇中,編號927至933的072型榆贛(Yukan)級戰車登陸艦堪稱是最重要的艦艇,目前至少有7艘在服役(從1980年至1995年建造),原本計畫建造14艘以上(其中10艘部署於南海艦隊,以因應南海局勢的需要,其餘則部署於東海艦隊),但榆贛級的建造計畫後來被榆廷(Yuting)級所取代。編號991和934至938的榆廷級是1990年代初開始服役的新型戰車登陸艦,它可說是榆贛級的改良放大型,具有操作直升機和較佳的兩棲作戰能力。此外還有若干繳獲的美制老舊登陸艦仍在使用(或備役)其中山(shan)字級坦克登陸艦有11艘現役、2艘備役(5艘在北海艦隊、6艘在東海艦隊、2艘在南海艦隊),此種在1942年至1945年建造、滿載排水量4,080噸的老舊坦克登陸艦,可裝載165名士兵、2100噸物資和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LCVP)。除了上述較大型的兩棲艦艇外,海軍陸戰隊還擁有30艘以上的榆連(Yuliang)級、榆島(Yudao)級和榆旅(Yulu)級等中型登陸艦,以及120艘現役和200艘備役機械/通用登陸艇。
  雖然在1955年推出066和363甲型兩種小型登陸艇,但它們的產量並不多。首種大量建造的登陸艇為1962年推出的067型榆南(Yunan)級,它的滿載排水量為135噸,可以裝載46噸的物資,由於裝載量大較受海軍好評,總共建造了近300艘,估計目前有36艘現役和200艘備役。而後以067型為基礎修改推出噸位較小的068/069型榆青(Yuqin)級,其滿載排水量僅85噸,每艘艇可裝載150名以上全副武裝士兵,此種登陸艇於1962年至1972年間在上海建造了50艘左右,目前有8艘現役30艘備役。1968年推出擁有100噸裝載量的271型登陸艇,1974年再推出性能獲得改良的271II型,通過性能驗證後隨即大量建造,與067型一同構成海軍的小型登陸艇主力。而在中大型登陸艦方面,1966年推出了073型中型登陸艦,但因易生故障和船體振動而未大量生產,1979年雖然推出改良的073II型榆島級,仍因若干缺陷而未大量建造,該艦的滿載排水量1,650噸,可裝載60名人員,現有1艘現役、3艘備役。079型榆連級則是由271II型登陸艇放大而成,它的滿載排水量1,100噸,目前共有31艘服役;榆連級可裝載3輛戰車和數量不詳的人員和物質,艇上共裝有2門雙聯裝25毫米機炮和2座BM21型火箭發射器。在1990年代初期還推出編號990的榆嶝(Yudeng)級中型登陸艦,它的滿載排水量為1,850噸,目前僅有1艘在服役;榆嶝級可運載500名全副武裝士兵和9輛戰車,艦上配備有2門雙聯裝57毫米炮和2門雙聯裝37毫米炮,算是一種現代化的中型登陸艦。此外,一種被西方稱為蕪湖A級的榆海(Yuhai)級是最新建造的中型登陸艦,首艘艦於1995年在蕪湖造船廠被發現同年12月外銷一艘至斯裏蘭卡;榆海級推出後便以每年6艘的速度在2個以上造船廠同時建造,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將近800噸,配備56名乘員,可裝載2輛戰車和250名全副武裝士兵。至1997年初期,榆海級已有7艘在服役,至少有3艘在建造中,該艦未來將是海軍的兩棲艦艇主力之一。
  在197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具有500噸裝載量的072型榆贛級大型戰車登陸艦,此種登陸艦在1978年由中華造船廠建成,艦上最特殊的是裝有一個17米長的折疊式雙節吊橋,以利登陸和退灘作業。榆贛級的整體性能較佳,它的滿載排水量4,170噸,可裝載200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士兵、10輛戰車和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具有500噸人員和物資運載量。榆贛級還配備強大的火力,計有4門雙聯裝57毫米炮、2門雙聯裝37毫米和2或4門雙聯裝25毫米機炮。榆廷級是在1992年出現在東海艦隊的新型戰車登陸艦,它的尺寸和噸位較榆贛級更大,滿載排水量增為4,800噸,船首與艦橋構形雖然類似榆贛級但艦艉增設了直升機起降甲板和機庫,配備有2架中型直升機,能遂行立體突擊作戰。榆廷級的運載能力較榆贛級大幅增強,可裝載250名全副武裝士兵、10輛戰車以及4艘人員車輛登陸廷、並且可搭載氣墊登陸廷作戰。榆廷級登陸艦正陸續建造中(目前有6艘在服役、2艘建造中),未來將是海軍的主力戰車登陸艦。
(072型坦克登陸艦 該型艦採用全貫通式運載艙,帶17米折疊雙節吊橋,承載力50噸;跳板式尾門,承載力20噸。首尾開門,遮蔽式高坦克甲板,柴油機動力,雙軸雙定距槳推進。其主要任務是在渡海頓陸作戰中運送登陸部隊及其裝備在灘頭直接登陸;輔助任務是擔任物資運輸任務。
  該型艦長119米,設計水線長110米,型寬15.6米,型深9.075米,吃水2.75米,標準排水量3172噸,滿載排水量4170噸,最大航速20節,巡航速度14節,續航力3000海裏/14節,自持力20天,人員編制133人,主機為兩台12E390V柴油機,功率2×7198馬力。
  該型艦設計裝載量450噸,可運載1個59式中型坦克連(59式坦克11輛,指揮車、牽引車各1輛,乘員60人)、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和一個步兵連(150人);或者一個步兵營和一個l05毫米無後坐力炮連車(800人,11-12輛吉普車)。另外,該型艦大艙面積達750平方米,所以在超載運輸時,裝載量可達2000噸。
  072型艦上的自衛武器為4座66式57毫米雙管艦炮和2座61式25毫米雙管艦炮。在登陸作戰時,該型艦還可以用可擕式防空導彈進行自衛。
  072III型坦克登陸艦 在072基礎上改進的072III型登陸艦是我國海軍目前唯一能夠搭載722型氣墊登陸艇和中型直升機的登陸艦。它的裝備,使我國兩棲作戰部隊從單一的平面登陸發展到了立體登陸方式。該型艦艦型和主要任務與072型相同,艦長119.5米,型寬16.4米,吃水2.8米,標準排水量3430噸,滿載排水量4800噸,最大航速21節,巡航速度14節,續航力3000海裏/14節,自持力20天,人員編制104人,主機為兩台12PA6V-280MPC柴油機,功率2×9626馬力。
  072III型登陸艦運載量為500噸,可運載250名全副武裝士兵、10輛坦克、4艘人員車輛登陸艇,並且可搭載氣墊登陸艇和1架直-8中型直升機。
  072III型登陸艦的電子設備有1部對海搜索雷達、1部756型導航雷達和1部JPT-4G型獨立式瞄準裝置(部分裝備,為76型37毫米雙管半自動艦炮配套);自衛武器為3座76式37毫米雙管艦炮(939、940、908、909、910號艦首及上甲板改裝為3座76F雙管37毫米全自動艦炮)和2座25毫米雙管艦炮。另外,部分072III型登陸艦還加裝了1座雙管100毫米全自動艦炮,大大提高了反艦、防空及對岸支援火力。)
  瓊沙(Qionsha)級是兩棲艦隊中唯一的高速人員運輸艦,目前共有9艘服役(其中2艘被改為醫療船),此種滿載排水量2,150噸的運輸艦是廣州造船廠於1980年代所建造,現有的9艘均配屬於南海艦隊中。瓊沙級可裝載400名全副武裝士兵和350噸的物資與裝備,雖然尚未設置直升機起降平臺,但是可搭載若干小型登陸艇。
 
“大沽”級(722-2)氣墊登陸艇與072III型“934”號坦克登陸艦

新型兩棲運輸裝備

  除了傳統兩棲艦艇外,在特殊兩棲登陸載具---氣墊式登陸艇的研發亦不遺餘力,最早甚至可回到1950年代末期。在氣墊船的發展已有四十年歷史,並在進入1970年代後積極研發氣墊式登陸艇,曾先後研製出711型、716型717型、719型、722型等二十餘種不同設計和用途的氣墊試驗艇,目前已量產推出多種民用和軍用氣墊船,除用於河囗港灣運輸外,部份氣墊船(國產與購自俄羅斯的裝備)更裝備海軍陸戰隊,擔任兩棲運補任務。從最近公佈的兩棲演習畫面可知,海軍陸戰隊已將氣墊式登陸艇實際用在兩棲登陸作戰中,目前可資運用的軍/民用氣墊船有717-2和717-3型氣墊客艇、717-3c型氣墊運輸艇、719-2型氣墊渡船、7201型氣墊吉普、7212型氣墊旅遊艇、716型氣墊交通艇、722-2型氣墊登陸艇等多種。在氣墊船方面的技術已取得相當的成果,其中722-2型是在1980年代末期推出的登陸專用艇,又被稱為大沽級,排水量80噸以上,可載重45噸以上的物資,目前已有數艘被納編於南海艦隊陸戰第一旅中,未來可望大量供海軍陸戰隊使用。根據臺灣軍方的資料指出,海軍還自俄羅斯購得排水量150噸的德薩拉(Tsaplya)級登陸用氣墊船。俄羅斯在氣墊船方面的發展一向執世界的牛耳,除了德薩拉級氣墊船之外,著名的鱷魚級和鸛級(300至500噸級)大型氣墊船倒是提供了發展此類裝備很好的發展方向。雖然目前沒有跡像顯示正積極發展或組建登陸用大型氣墊船,但此類艦艇的航速高、載運量大,並且操作上根本不受潮汐所影響,由於具備很強的兩棲作戰突擊性,目前已被臺灣軍方視為對台發動兩棲登陸的主要裝備之一,尤其是用在金、馬等外島地區。由這類裝備頻頻出現在海軍的兩棲登陸演習可知,未來肯定會大量組建作戰用氣墊登陸船。

( 722-2大沽級氣墊登陸艇 該艇長27.2米,寬13.8米,高9.6米,圍裙高1.5~1.8米,滿載排水量61噸,航速50節,最大航程165海裏,運載量為15噸,自衛武器為2座14.5毫米雙管機槍。)

  此外,從最近的兩棲演習畫面尚出現以Mi-4、Mi-8和直8等運輸直升機實施垂直登陸作業,顯示海軍陸戰隊以利用直升機進行立體突襲登陸,進行敵後穿插與攻堅。但現有直升機隊的運輸能量不足,其續航力和人員、裝備、物資運載能力均較為有限,亟需要配備類似CH-47D或CH-53之類的大型載重直升機。同時也缺乏能有效運載突擊直升機的海上載台,所以在配備類似美國海軍通用型兩棲突擊艦的艦種以前基本上還不具備以直升機突擊兵力配合兩棲作戰的能力。在戰鬥裝備方面,海軍陸戰隊配備有大量裝甲與兩棲戰鬥車輛,包括59式坦克60式輕兩棲坦克、63式輕兩棲坦克、PT-76輕坦克、531型和77式兩棲裝甲人員運輸車,其中77式兩棲裝甲人員運輸車則是主要的搶灘登陸裝備,在歷次公佈的兩棲演習片段中,經常可以看到它載運陸戰隊士兵搶灘登陸的鏡頭。另外海軍陸戰隊還擁有若干履帶式登陸車(LVT),所屬的炮兵營則以122毫米囗徑的火炮為主,兼有牽引式和自走式兩類火炮。為了加強海軍步兵的灘頭防空能力,目前已廣泛在登陸船艦、車輛或人員運輸車上增設輕便的紅櫻-5A型單兵肩射式防空導彈,未來甚至會配備性能更好的前衛1型肩射式防空導彈。

(63A坦克是目前中國兩棲艦隊的主力裝備,是在63式水陸坦克底盤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計畫始于90年代初,主要是在原63式的基礎上加強了火力、水上性能、綜合作戰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等,整體性能比63式水陸坦克有了很大的提高。早在幾年前已經裝備海軍陸戰隊坦克團、第1集團軍第1兩棲機械化師、第31集團軍坦克團。同時以每年50輛左右的速度繼續生產。2002年裝備數量達到500輛,以強化兩棲機械化登陸能力。該坦克戰鬥全重大於等於22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米,車長9.6米,寬3.2米,高3米,最大水中航速大於等於28千米/小時,採用1台1215L-7BW式渦輪增壓柴油機,發動機功率730馬力,陸地最大速度57公里/小時,海上最大速度30公里/小時,最大行程500公里;最大爬坡度32度,能抵抗5級風和4級浪的惡劣海況。採用一門105毫米主炮,輔助武器有W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59式7.62毫米並列機槍,航向機槍各一挺[備彈3000發];炮彈基數40發;和原形相比,該坦克戰鬥全重有所增加,乘員仍為4人。在改進設計中,著重考慮海上作戰需要,著重進行了以下幾種改進:(1)換裝了105毫米低後坐力坦克炮,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垂直厚度500毫米的均質裝甲,破甲彈的破甲厚度為480毫米,能摧毀1500毫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工事。除此之外,還可發射105毫米鐳射制導炮彈,具備了遠距離打擊能力。(2)加大了發動機水上功率,提高了噴水推進器工作效率,增加了前後浮箱,提高了浮力儲備,使其在海上抗風浪能力大為提高,整車航行姿態好,能在5級風4級海浪條件下正常航行。(3)使用二代光點式火控系統,並配69式雙向穩定器,具備靜對動射擊和夜間射擊能力,縮短了反應時間,提高了武器系統射擊精度和首發命中率。(4)光點式火控系統也進行了適應性改裝,該系統安裝有測瞄合一光點裝表式瞄準鏡,數位式彈道電腦及水平角速度感測器等,提高了水上航行時的打擊精度。(5)由於發動機的改良,使得該坦克的水上航行速度達到了15海裏/小時。(6)增加了整體防護水準,由於63式是一型水陸兩棲坦克,故裝甲防禦厚度不高,新的63A式炮塔前部加裝了附加雙防式反應裝甲,裝甲厚度達到了300毫米左右。)
  商用船隊
  根據最新公佈的兩棲登陸演習片段顯示,海軍陸戰隊士兵利用泊岸的大型漁船進行搶灘登陸,並且在貨輪的甲板裝置火箭發射器提供登陸部隊火力支援。因而可以研判在發動兩棲作戰時必定會採用類似英國在1982年馬島戰爭的作法---大量徵集民間船隻(包括機帆船、漁船、貨輪和客輪),將其改裝擔任戰鬥或作戰支援任務,所以考量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應將商用船隊納入,如此才能正確估計實際作戰能力。
  商用船隊不僅具有民用交通用途,在軍事上也能發揮重大的價值,因此被軍事專家稱為“第二海軍”。為了降低常備艦隊的規模,英、美等國家海軍早已致力於可平戰結合的船艦發展,中國海軍近年也注意到這個潮流,1996年12月便在上海完成了一艘可供航海訓練、直升機訓練、醫療訓練、國防動員演練、運載300個標準貨櫃箱(TEU)的國防動員艦,為海軍在這類艦艇方面頗具代表性的發展。商船在軍事上的價值頗多,主要項目如下:
  1)戰略運輸:由於商船的續航力長、載運量大,能越洋運送部隊和戰車、火炮等重型裝備以及各種戰略物資與補給品,極適於戰略運輸用途。以美國為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號稱盟國的兵工廠,所生產的大量裝備和物資便依賴龐大的商船隊運至大西洋與太平洋彼岸,支援各盟國作戰;而在1990年的“沙漠之盾”增兵波斯灣行動中,也由於龐大的商船隊支援才得以完成部隊、裝備的海上運輸。
  2)後勤支援:現代戰爭的油、彈、物資消耗量大,足夠的後勤支援成了部隊能否持續發揮戰力的關鍵。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期間,商用船隊均能發揮重大的價值,使遠征之師仍能保持正常的運作。
  3)傷患處理:由於商船的空間和設備較佳(特別是客輪),在加裝醫療相關設備後可改裝為醫療船,以因應海軍專用醫療船之數量不足。
  4)其他功能:藉著國際航運的便利或漁業活動的掩護,商船可搭載海軍情報人員進行刺探活動,而將漁船作為監測船在許多國家更是司空見慣用於觀察海軍艦隊活動或水域警戒。商船也可直接三戰,在換裝必要裝備後進行佈雷、火力支援和兩棲登陸,甚至可作為短場起降式飛機或反潛直升機的起降載台使用。
  由於商船隊在戰時具有重大價值,英、美、俄等海軍強國均相當重視這方面的發展。舉美國海軍為例,便設有一個軍事海運司令部負責戰略海運任務,轄有大批專屬於海軍或長、短期租用的商船;美國海軍在1980年代購買了8艘55,000噸的大型貨櫃輪。前蘇聯海軍在這方面的發展更為迅速,1962年至1983年間的商船總噸位激增了5倍,擁有8,000艘以上的各型商船,足以裝載10個師的人員與裝備;其現代化滾裝輪的構形類似登陸艦,適於裝載坦克、裝甲車輛等重裝備。中國的國際貿易近年來快速發展,海運能力正迅速擴展當中,根據1995年底的資料指出,從事於國際航運的船公司已達231家,總共擁有排水量1,000噸以上的商船近1,700艘,總運輸能力在3,300萬噸以上,其中遠洋商船就占2,210萬噸以上,商船隊在世界上排名第5位,占世界商船隊的5%,若按船國籍來計算,中國藉商船隊在世界上排名第9位。無論是根據以往的戰爭歷史或海軍在台海的作戰記錄,龐大的商船隊在戰時必定會被徵調用於運兵,無論是擔任支援角色或實際投入作戰,對兩棲作戰助力將不容輕視。
  除了商船隊的噸位增加外,還建造了數種頗現代化的大型貨櫃輪,適合改造為軍用船艦。在貨櫃輪日益大型化的發展潮流下,已自行建造和采外購式組建了大型貨櫃輪船隊,包括向日、德訂造5,00TEU`3,500TEU貨櫃輪,以及自建3,500TEU以下的貨櫃輪。根據本身的估計,除了若干超大型貨櫃輪外,未來總共需要100至300艘2,000TEU以下規格的貨櫃輪因應對外航運的需要。
  結語
  陸戰隊屬於海軍的戰略部隊。與一般的陸軍部隊相比較,通常擁有訓練嚴格、作戰強悍的特性,為極富侵略性的打擊部隊由西方公佈的資料分析,整編中的海軍陸戰隊的總兵力應在35,000至45,000人之間,兵力規模目前僅次於美國(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97年共擁有174,000名現役和43,000名備役部隊,數量超過其他國家陸戰隊兵力的總合)。雖然兵力規模可觀,但裝備方面的弱點卻限制其實際作戰能力,尤其是缺乏諸如通用兩棲突擊艦(LHA)、直升機船塢登陸艦(LPD)、兩棲船塢運輸艦(LPD)之類的大型兩棲作戰艦艇,使其無力作長距離兵力投射。
  在海軍逐漸朝遠洋海軍發展的同時,或許是敏感性較高之故,陸戰隊的建設似乎頗為低調,儘管新型驅逐艦、巡防艦、潛艇甚至是航空母艦的建造雖然已被提上時程,但迄今仍無較具規模的兩棲作戰艦艇建造計畫。雖然常規兩棲艦隊的發展較為克制,但活絡的對外貿易卻促成商用船隊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大噸位的貨櫃輪、滾裝輪數量正快速增加,這些船隻經動員後將可有效支援作戰。特殊設計的貨櫃輪、滾裝輪可輕易被改裝為登陸艦,發展這類船艦既能增加平時的海運能力和戰時的作戰能力,又可避免發展大型兩棲艦艇所帶來的敏感性,可謂一石兩鳥的作法。(J-8III於2003年八月三十一日)
http://bwl.top81.cn/military/navy/601.htm

中國推出新型海上裝甲突擊運載平臺(組圖)08年11月24日兵器知識
 
 中国推出新型海上装甲突击运载平台(组图)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前部裝載一輛63A水陸兩棲坦克
 
图文:装甲突击运载平台和指挥平台编队航行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和指揮平臺編隊航行 
 
  現代登陸作戰中難題之一,是主戰坦克等重型裝備不易渡海輸送和搶灘登陸。目前世界各國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大都是依靠大、中型登陸艦,輸送兩棲作戰裝備到預定區域,泛水、沖擊搶灘,待奪取並控制登陸場地以後,再運送主戰坦克等重型裝備從碼頭上岸。072型登陸艦就是我國海軍兩棲艦艇中的主力。
  072型登陸艦爲首尾開門布局,遮蔽式高坦克甲板。該艦長近120米,型深9米.型寬約15米,吃水約3米,排水量3 100噸,最大航速18節。
  戰時,072型登陸艦能裝載一個中型坦克連和一個步兵連.或裝載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無後坐力炮連。其大艙面積超過700平方米,用作運輸任務時,裝載物資可達2 000噸。該艦平時乘員數約130人。由于該艦的壓載水艙在必要時可裝載淡水,因此乘員遠航時的舒適性大爲提高。 
  登陸艦艇存在的問題 
  從世界登陸艦發展看,大型化、通用化已經成爲一種趨勢,如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都裝備有登陸能力很強的大型兩棲攻擊艦,並且還在發展更先進、噸位更大、航速更快的登陸艦艇。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也在大力發展大型登陸艦艇,噸位普遍在1萬噸以上,可以搭載多架直升機、氣墊船等新型登陸工具。
  從世界登陸作戰實例來看,現代登陸作戰更加重視速度,因爲登陸作戰屬于背水攻堅.是難度最大的一種作戰樣式。如果航渡時間和突擊上陸時間大大縮短.無疑會極大地增強登陸作戰的勝利機會。
  另外,在未來海上局部戰爭中,登陸作戰時由于敵灘頭抗登陸的設置不僅與火力計劃相結合,而且與人工障礙物和天然障礙物相結合,早期設置與臨時設置相結合。構成極爲緊密的障礙物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從前那種直接搶灘登陸的平面作戰方式已經逐步讓位于利用兩棲攻擊艦、大型氣墊登陸艇、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的立體作戰方式。這些新型登陸工具的大量裝備,使現代登陸作戰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好,而且可以越過灘頭障礙和敵方重點設防的海岸,在敵方縱深登陸,擺脫以往登陸作戰背水攻堅的不利境地。從而大大加快登陸作戰的進程。
  顯然,使用各種登陸艦艇運載大型重武器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
  第一,登陸艦艇必須依賴碼頭裝卸載。大中型登陸艦噸位大,吃水深,輸送主戰坦克等重型裝備必須有良好的碼頭裝卸載,否則只能遠距離水中卸載兩棲裝備。
  第二,小型登陸艇雖吃水淺.可抵灘裝載,但航速低,對抵岸的灘頭選擇也較嚴。
  第三,作戰目標大、易受敵人攻擊。登陸艦艇體積比較大,在碼頭裝卸及航渡輸送過程中.暴露面積大,易受敵人火力攻擊,戰場生存力弱。在輸送兩棲裝備時,只能進行較遠距離的泛水,以避免被敵岸火炮擊中,這又使速度較低的兩棲裝備泛水距離過大,突擊中的航渡時間過長,易遭敵火力擊毀。
  第四。登陸艦艇均使用艙內裝載方式,所搭載的各種裝備在離艦之前不能發揚火力。而艦艇自身防護及火力又比較弱,若被敵擊毀,艙內所載裝備也隨之戰損而全部損失。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 
  爲了解決坦克等重型裝備“過得去、登得上、站得穩”問題,我國研制出了一種全新概念的重型裝備海上運載工具——裝甲突擊運載平臺。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是一種針對性很強的兩棲登陸運載工具。它采用雙船體結構,海上平穩性好;超淺吃水,可直接抵岸登陸:敞開式輸送,便于被載武器裝備發揚火力。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長45米、寬7.6米。裝載能力比較強,達到45噸.動力爲兩臺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爲1176千瓦(1600馬力)。最大航速20節,浮力儲備40%,可適應5級海況,續航能力達300海裏。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采用全密封式鋼質船體,裝載部分的車道采用凹槽式,盡可能降低滿載時平臺的重心位置。兩個單片體設計成流線型圓舭方尾帶球鼻首型式,分別設有11道水密橫艙壁,將每個片體分割成12個水密艙。每個水密艙之間有水密入孔相通。水密入孔關閉後,各艙爲全封閉艙室。船體頂部爲平臺式。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的動力部分設計采用兩臺12150ZC一5A發動機,HC400船用齒輪傳動箱,尾軸一5。布置。單片船均爲獨立動力系統,主機縱向對稱布置,采用螺旋槳作爲水上推進裝置,動力艙爲全封閉式。
  駕駛臺是兩棲裝甲突擊平臺電氣控制系統的核心裝置,用于綜合控制發電機組、電氣、主機、舵機、低壓配電及液壓門橋、空調器、污水泵等設備。該駕駛臺采用了智能儀表板及智能化低壓分電,發動機油門采用伺服電機控制,臺體上裝有電視監視系統,船用雷達顯示屏及艙室監視系統。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的門橋采用方箱形結構,用液壓系統控制上下。球鼻首作爲門橋放到底部時的支撐點,使用方便可靠。
  兩臺24千瓦船用柴油發電機組,提供交流電源。它帶動液壓門橋、空調器、消防泵、污水泵及液壓舵機備用泵等用電設備。
  通信導航系統采用船用GPS全球定位導航儀、船用雷達系統,電臺采用坦克電臺進行多個平臺之間的聯絡及與搭載裝備的聯絡。平臺內部通信采用一套多艙室監視系統與各艙保持聯絡。 
  運載平臺的四大特點  
  吃水淺。可無碼頭裝卸裝甲突擊運載平臺首吃水1.02米,與主戰裝甲裝備涉水深度相當,可保證無碼頭裝卸載.爲裝甲機械化部隊實現多地域隱蔽集結、疏散裝載,多方向、多點段搶灘登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航速高,輸送速度快裝甲突擊運載平臺的最大航速大于20節,接近大型登陸艦,超過中型登陸艦,相當于登陸艇航速的1.6倍,可將被載武器裝備快速輸送至預定岸灘。
  敞開式甲板裝載。便于發揚火力 裝甲突擊運載平臺改變了傳統輸送工具的封閉式裝載方式.通過敞開式甲板裝載,爲被載的武器裝備在輸送過程中發揚火力提供了必要條件,推進了由“送上去”背水攻堅向“打上去”水上攻堅的作戰方式變革.擺脫了登陸部隊突擊上陸階段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
  目標小。抗毀性能好裝甲突擊運載平臺正面矩形面積較小,幹舷較低,戰損概率小。左右片體采取了小隔艙結構,即使相鄰的二艙破損.也不會導致整個平臺沈沒。 
  新型運載平臺種類多 
  目前,運載平臺已研制出突擊型、指揮型、搶救型等系列型號。裝甲突擊運載平臺主要用于運載各類主戰坦克、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自行火炮等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完成渡海搶灘登島作戰任務。也可用于運載各種輪式戰車、保障工程車組以及其它保障車輛完成渡海登島作戰和後勤支援任務。還可用于運載各種牽引火炮完成火力支援以及跟進作戰任務。
  指揮型運載平臺裝有遠距離通信電臺,可方便地與基地指揮部保持聯系,可用于運載平臺編隊的指揮和登陸部隊的指揮。
  搶救型運載平臺裝有海上拖救和修理設備,主要用于在航渡和突擊上陸階段的故障和戰損兩棲裝備進行海上拖救和修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4/0931531552.html 
 
中國海軍應組建以兩棲攻擊艦爲核心遠洋戰鬥群
 
  2008年隨著中國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的裝備以及周邊國家多途兩柄攻擊艦的相繼服役,很多國內的軍迷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了多途兩棲攻擊艦上。發展什麽樣的多途兩棲攻擊艦,發展具備搭載固定翼飛機的多途兩棲攻擊艦是否與發展航空母艦相沖突,這些成爲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多途兩棲攻擊艦的發展與使用 
  兩棲攻擊艦是兩棲作戰的核心,承擔的主要使命是:用艦載機發動攻擊,爲兩棲作戰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用艦載直升機,機械化登陸艇和氣墊登陸艇等工具運輸部隊和裝備,爲兩棲作戰向岸投送兵力;用艦載C4I系統指揮作戰,爲兩棲作戰提供網絡中心化的協調、控制;用艦上的醫療醍施,爲兩棲作戰提供臨時的救護能力。此外,兩棲攻擊艦還能夠承擔兩棲特混艦隊的護航和後勤支援任務。
  從外形上看.兩棲攻擊艦具有輕型航母的一些特點:設有直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直升機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設有島式上層建築,內部集成先進的c4l系統。此外.艦上設有塢井,車輛庫和登陸艇部隊居住空間。可大批量運送登陸部隊.坦克.車輛以及其他裝備和物資。目前,世界在役的兩棲攻擊艦主要是美國的“黃蜂”級和“塔拉瓦”級、LHA(R),英國的“海洋”級、法國的“西北風”級、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級,韓國LPX兩棲攻擊艦和日本的“大隅”級等。
  法國的“西北風”級.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級、韓國LPX兩棲攻擊艦和日本的“大隅“級等。
  其中LHA(R)兩棲攻擊艦是美國開發的新一代大甲板兩棲攻擊艦。該級艦滿載排水量50000噸,全長280米、寬34.8米。動力系統是由2臺LM2500+型燃氣輪機組成的電力推進系統。最大航速22節,艦員編制爲1000人。主要武備包括2座“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3套“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和8挺機槍。爲了支援岸上海軍陸戰隊的作戰.LHA(R)兩棲攻擊艦設計了強大的航空能力:飛行甲板在長度、寬度上比“黃蜂”級分別增加了22米和3米.能容納20~25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F一35聯合攻擊戰鬥機(現役“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僅能配置6架AV一8B‘鷂”式戰鬥機).而海軍陸戰隊還希望能將聯合攻擊戰鬥機的搭載數量進一步增加到30架。此外.艦上還能容納多種類型的直升機和MV-22“魚鷹”傾轉翼飛機。LHA(R)的標准艦載機編隊包括6架F-35戰鬥機、12架MV一22傾轉翼飛機、4架CH-53重型運輸直升機、4架AH一1z攻擊直升機、3架UH-1Y通用直升機以及2架MH-60特種戰直升機。該級艦的航空燃料裝載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一共可攜帶3400噸航空燃油.是“黃蜂”級的近2倍。
  LHA(R)兩棲攻擊艦還擴充兩棲運輸能力特別是貨物和車輛的運輸能力。艦內貨艙容積達3965立方米,車輛甲板面積爲2362平方米,可配置先進兩棲突擊車、坦克等裝甲車輛和1800人的登陸部隊。艦船的整體性能在未來的改裝中不會隨重量和容量的增加而下降。爲防範自殺性恐怖襲擊,在武備方面與LHD 8艦相同.應用艦載機.防空系統、近程防禦系統和機槍構成的多層防禦保護自身安全。
  在歐洲各國海軍中法國海軍的“西北風”級和西班牙海軍的”胡安?卡洛斯”級是比較具有代表型的多途兩棲攻擊艦。其中“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是法國二戰後開發的第四代兩棲艦,用于替代上世紀60年代服役的“暴風”級船塢登陸艦,滿足法國海軍對于兵力投送和指揮的需求。該級艦一共建造2艘,首艦“西北風”號已經完成建造.在2005年年底服役。該艦的滿載排水量21500噸,總長1 99米、寬32米.吃水6.2米。動力裝置采用電力推進形式。應用4臺柴油發電機,總功率20.8兆瓦。可運載450名士兵,60輛裝甲車和8架直升機,或16架直升機.又或230輛車;4艘通用登陸艇或2艘氣墊登陸艇。
  “西北風”級具有較強的指揮能力。艦上聯合作戰區域面積約爲850平方米,該區域采用開放式結構,可自由安放移動式指揮設備以及相關終端和顯示器,一共可配置150個操作員工作站。而且,該艦還設有專用的通信.航空控制和作戰管理的作戰區域。艦上安裝的SENIT 9作戰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實時的指揮和控制。該艦的飛行甲板面積爲5200平方米,設有6個直升機停機點。其中5個可停放16噸的直升機,最前端停機點可承受CH一53“超級種馬”直升機33噸的重量。塢艙尺度爲57 X 5.4米,能夠容納4艘通用登陸艇或2艘LCAC氣墊登陸艇。
  對于西班牙海軍來說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是該國海軍曆史上最大的一級艦艇.主要任務是執行海軍陸戰隊的兩棲作戰.陸軍戰略兵力投送以及和平時期的救災等任務。該艦的另一項主要任務是在“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航母入塢維修時,替代其搭載固定翼飛機.執行巡航的任務。2005年.首艦已經開始動工建造。預計服役時間爲2008年。該級艦的滿載排水量26800噸,總長231.4米、寬32米,吃水7米。動力裝置采用柴電推進方式,采用4臺柴油機。總功率26兆瓦。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爲9000海裏/15節。機庫面積爲1000平方米,機庫下設置2000米。的車庫。典型的運輸模式爲:46輛坦克;70個20噸重的集裝箱;32架NH一90直升機,或19架AV一8“鷂”式戰鬥機.或12架CH-47“支努幹”運輸機。塢艙爲69.3 x 16米,可運載4艘機械化登陸艇或1艘氣墊登陸艇。艦上還配有一套完整的醫院設施,包括3個手術室、病房以及X光和CT室。1個牙醫手術室和1個實驗室,有利于提高戰艦持續戰鬥力和海上救援能力。
  在亞洲地區,日本和韓國是最先裝備多途兩棲攻擊艦的國家。2001年12月13日,日本大隅級的3號艦“國東”號于日立造船公司舞鶴工廠下水,此前。該級艦的2號艦是“下北”號。“國東”號耗資480億日元,“下北”號爲388億日元。按照比價(1美元=134.18日元)計算.相當于3.5億美元,1號艦”大隅”號亦已于1998年3月服役,並參加了多次自衛隊海外行動,至此.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兩棲作戰力量已經初見雛形。
  在兩棲作戰的准備上,首先從該艦搭載的裝備和人員組成上來看.該艦目前可以裝載10輛90式坦克.2條大型LCAC氣墊登陸艇以及330名自衛隊員(一說1000人,但經查裝載此數量人員時不能再攜帶裝備).這個配置,正好是一個90式坦克連加上一個陸上自衛隊的新編制步兵營,如果用氣墊船運載坦克,用直升機運載步兵(日本陸上自衛隊還有一個專門的空中機動旅.編制近1400人,亦可以使用),從兵力上講完全可以達成一次營規模超視距登陸的任務。當然,“大隅”級艦雖然有著全通甲板和准航母外型。但目前在理論上是不能執行直升機航母的任務的。經過海上自衛隊在其服役後的實際使用發現。該艦在直升機使用方面還有著不少缺陷:缺乏直升機助降設備。直升機無法在不良天氣下降落:沒有專門的直升機庫,不僅限制了直升機的使用,而且無法對直升機進行正常的維護和保養(而海上使用的直升機由于環境較爲惡劣.必須得到經常的維護和保養)。這些原因.使該艦自服役後將近兩年時間內,都一直未能進行陸上自衛隊直升機的起降訓練.由于海上自衛隊沒有陸戰隊.也缺乏大型運輸直升機,如果要遂行登陸作戰或運送物資的話,必須得到陸上自衛隊的支持,可以說,這型艦在目前,是不能立即遂行前面所提的任務的。
  而韓國的LPX多途兩棲攻擊艦則是韓國爲提高本國海軍兩棲作戰能力而新設計、建造的一級艦。該級艦在國內被定義爲“兩棲船塢運輸艦”.但就其所具備的大甲板和島式建築等顯著特征.實際應當歸類爲兩棲攻擊艦。這種定級情況與日本“大隅”級兩棲攻擊艦相類似.後者被定義爲“坦克登陸艦”。LPX兩棲攻擊艦由韓國韓進重工建造,首艦已于2005年3月下水.2007年7月入役.第二艘艦從2006年5月起開始動工建造。該級艦的滿載排水量1 9000噸.總長200米、寬32米,吃水6.5米。動力裝置爲4臺SEMT—Pielstick柴油機,功率30.6兆瓦,最大航速22節.艦員編制400人。該艦可運載700人的部隊、10輛裝甲車、200輛普通車輛、15架直升機和2艘氣墊登陸艇。
  LPX艦共有4層甲板,最上層的飛行甲板可以配置5架UH一60直升機:如果安裝15~17米的滑跳甲板,還能夠起降“鷂”式或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飛機。雖然韓國海軍明確表示不會將其改造爲准航母.但在飛行甲板上卻敷設了特殊的耐熱聚合物塗層。第二層甲板集合了生活區和指揮所.可容納700人的登陸部隊。第三層甲板爲塢井甲板.可以供2艘氣墊登陸艇進行裝甲車輛的裝卸.一共能夠裝載10輛坦克或200輛卡車;但通常用來裝載10架直升機和2個坦克連隊及相關支援設施。最低層的甲板用于氣墊登陸艇的進出.主尺度爲26.4 X 14.3米。
  除用作運輸任務外,該級艦還能作爲旗艦承擔作戰指揮的任務。艦上安裝了先進的C4I系統.由CAE公司的綜合平臺管理系統和泰利斯公司的SMART—L雷達等設備組成。可以對作戰的艦艇和飛機進行實時的指揮和控制。韓國海軍計劃將該艦作爲旗艦。指揮和控制由1艘KDX III級驅逐艦、2~3艘KDX II級驅逐艦.一定數量的護衛艦和1~2艘AlP潛艇構成的艦隊。
  我國兩棲攻擊艦艇的探討
   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海軍強國都在發展符合自己需要的多途兩棲攻擊艦,而我們作爲一個擁有近300萬平方千米海洋國土的國家,是不是應該發展這類艦只呢?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相比航母來說多途兩棲攻擊艦的排水量相對較小,研制和建造也相對容易。當前我國的兩棲作戰艦隊雖然規模龐大,但其裝備的大型登陸艦雖排水量高達數千噸,且有部分登陸艦也增設了直升機起降平臺,但這些登陸艦沒有塢艙.因此其登陸方式依舊是沖灘登陸,即登陸艦需要靠近至距離海岸線幾百米甚至幾十米處,才能張開艦首的“大嘴”實施登陸。這樣的兩棲作戰方式不但受到戰區海岸線地質狀況的限制,而且登陸艦往往會遭受到敵方海岸防禦火力的打擊,成爲灘頭“靶子”。而我國新型船塢登陸艦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爲我國海軍提供“由海到陸”的作戰模式。然而這遠遠不夠.船塢登陸艦缺乏對灘頭提供有效的空中壓制火力.登陸部隊在登陸過程中依然會遭受敵方的激烈抵抗造成傷亡。爲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發展兩棲攻擊艦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國未來兩棲攻擊艦可爲滑躍式斜角飛行甲板,右舷島式建築.具有大型機庫和塢艙.滿載排水量45000噸(艦型與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相似.但艦體與飛行甲板幾何尺寸比其略小),艦員編制1100人:其艦上武器包括4座073型近防炮及7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該及艦的裝載能力爲1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的人員及全部武器裝備和2000噸航空燃油,塢艙可運載3艘大型氣墊登陸艦.艦上可搭載載機40架(一般情況下搭載1 2架殲10艦載型.8架武裝直升機.20架中型運輸直升機),執行對地/海攻擊任務時也可一次(最多)搭載20架殲10艦載型。該級艦將具備良好齊全的醫療設施,包括1個400張病床的醫院.6個手術室、4個牙科治療室、1個X射線宣.1個血庫和幾個化驗室等.能爲登陸部隊提供全面支持等任務。該級艦將擁有全面的電子信息通信設備.爲登陸指揮作戰提供強大的信息指揮平臺。
  在兩棲登陸作戰中。我國應組建以未來兩棲攻擊艦爲核心,由3艘兩棲戰艦(如船塢登陸艦.兩棲運輸艦)、1艘052C導彈驅逐艦.2艘054A導彈護衛艦、1艘093攻擊型核潛艇組成的遠洋兩棲突擊群。其艦隊規模較航母戰鬥群小且不會産生“力量過剩”,但反應更爲靈活,部署更加容易.且攻防兼備,既能執行兩棲突擊作戰任務.將海軍陸戰隊及其裝備投放到敵方海岸上.又可以執行像人道主義援助行動,非戰鬥人員撤離這樣的非作戰性任務。在未來我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需要保衛我國海洋交通線,對重點敵對國家和地區實施威懾,任務繁重。當在其他地區突發危機時遠洋兩棲突擊群可以最快的反應速度趕往戰區進行威懾和有限作戰,將成爲我國海上突擊力量的一把利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13/0852516292.html
 
中國海上擴軍 周邊國軟圍堵
 
〔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2009-06-01台北報導〕中國持續加強海上作戰投射能力,解放軍報日前公布,南京戰區完成一艘萬噸級貨櫃輪的軍民兩用改裝計畫,並交付使用,以彌補其軍用運輸能力的不足。針對中國強力發展海權,前海軍潛艦軍官王志鵬指出,中國已不再遮掩其海上擴軍意圖,也確實引發周邊國家疑慮,包括日本、澳洲都展開圍堵,以因應中國軍事崛起。
解放軍報日前報導指出,南京軍區發展出貨櫃輪改裝及標準化設計技術,已可落實到實務層面,這個計畫主要用來提升戰略投送能力,徹底解決裝載技術、海上運輸民船保障、民用運輸船舶改裝等「瓶頸」問題。軍區另外編寫《武器裝備海上運輸主要船型裝載標準》國家軍用標準,除了填補解放軍內多項技術空白,還提升船舶裝載武器裝備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使軍運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中方改裝貨輪 提升軍用運輸能力
我軍方人士表示,利用貨櫃輪改裝成軍民兩用是世界海軍強權常用的策略,一方面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又可在必要時短期獲得大量海上運輸能力,也顯示中國走向遠洋海軍的步伐越來越快。
王志鵬則指出,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後,國際常稱之為中國崛起,並伴隨著中國威脅論,當時中國極力避免「崛起」這類具有軍事意味的詞彙,而是先以和平崛起替代,後來又用和平發展做為主軸,就是要減低負面印象。
不過在中國主導邀請的海上閱兵式之後,中國對海權擴張已不再忌諱,除了屢次刻意放出中國必將有航母的訊息外,也強調強大後中國對航母有其實際需求。
日本澳洲防範 擬建長程投射能力
王志鵬說,中國態度轉為明確後,周邊國家立刻有所反應,包括日本與澳洲等國家都開始計畫建立海、空軍長程投射能力;尤其是日本在中國派兵進亞丁灣打擊海盜後也派艦前往,就是要避免從中東到日本的海上生命線遭中國控制,日本也要求中國裁減核武,甚至傳出日本應該發展核武自保,還有修改非戰憲法的聲音。
澳洲反應更是激烈,政府直接擬定擴軍政策,包括擴大潛艦部隊規模、採購一百架F-35戰機與各類全新水面艦艇,這些計畫以海空軍為主,不難發現澳洲政府希望建設長程投射能力以在海外拒止敵對勢力(指中國)。
此外,美軍也意識到單獨以太平洋軍力恐將不足以遏制中國,也協助太平洋盆地西側國家提升軍力,以因應中國軍事崛起。
王志鵬認為,不管中國怎麼對外宣稱其軍事現代化具有高度和平性,但都難以杜絕周邊國家的疑慮,日、澳兩國的反應其實與美國關係不小,對中國軟圍堵本來就已成形,未來只會更加鞏固
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libertytimes/20090601/index-12438108474765325001.html
 
中國研發成功軍民兩用“心理咨詢治療車”(圖) 2009 年 03 月 19 日  
 
【相關鏈接】外軍有關研究表明,隨著各種聲光電、核生化等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大量投入使用,心理障礙成爲導致戰鬥減員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心理障礙減員受到各國兵家廣泛關注。南京軍區心理疾病治療中心經過多年努力,新近研發成功了軍民兩用型野戰心理咨詢治療車,堪稱創新傳奇。目前,此項目已被列爲加強軍事醫學心理學課題研究軍區“十一五”科研課題。
【現場見聞】日前,某部隊訓練場上開來一輛迷彩客車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官兵被這臺別樣的車輛深深吸引,尤其是車體上“野戰心理咨詢治療車”幾個大字,更使人心生好奇。筆者同大家一起,不約而同地走上迷彩客車。隨著發電機轟鳴的作業聲響起,車內醫務人員開始忙碌起來。
據軍區心理疾病治療中心主任婁振山介紹,該車配備有自行研制的心理咨詢技能檢測、官兵心理保健基本技能檢測、醫學心理學測驗、平戰時心理咨詢與治療多個軟件包及有線和無線兩套局域網等,可以說是一個可移動的“心理學疾病治療中心”。
這種車將移動指揮信息、心理疾病救治、平戰時官兵心理健康衛生知識普及、災難性事件心理危機幹預、軍事醫學心理研究等系統集成其中,構成了移動性強、快速機動的全新心理治療平臺。部隊吳建軍政委告訴我們:這種平臺可以隨時服務部隊,而且完全可以軍民兩用。
【現場見聞】在醫務人員引導下,筆者在車內頓時被各種獨特的布置和格局所吸引。只見:車內前艙正前方懸挂著一臺高清液晶電視機,距電視機60厘米的地方懸挂著一個寬屏電動幕布,幕布後方是一臺小型便攜式投影儀;車內左右兩排的多個座位前安置著工作臺,每個工作臺上各有1臺筆記本電腦、1個耳麥和1個腦電波治療儀。身旁的醫生告訴我們,這個項目可以讓集體進行放松訓練,對緩解緊張訓練情緒的效果非常明顯。戴上耳麥,閉上雙眼,的確使人輕松不少,真沒想到這些看似簡單的科技設備竟然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神奇療效。
坐在一旁的部隊副政委鄒荔說:這決不是簡單地將專科中心搬上車或是把幾個設備安裝在車上,它是科研人員通過科技創新手段、運用科技載體打造的新型現代化衛勤保障平臺,對于提高部隊戰鬥力十分有益。
【現場見聞】在訓練間隙,8名官兵走到車上,開始接受心理專家的心理測評。但見官兵們人人手拿鼠標,在電腦屏幕上輕點自己“中意”的選擇題。現場的心理醫生許濤告訴筆者,現在他們正在采集科研數據,收集心理信息。
原來,這臺車既是治療中心又有科研功能,可根據不同情況、不同任務采集各種信息數據。婁主任介紹說,中央控制系統既可以收集前艙心理檢測的相關數據,又可以實施心理調控和腦波治療的開展,還可以保持與指揮機構的信息溝通;同時,能夠開展個體多媒體認知領悟療法、生物反饋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表象療法治療和進行放松訓練等。該部隊主任何平告訴我們,軍區領導對這項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這是提高核心保障能力的一個重要科技創新,它的應用大有可爲。(于偉 鄭振洪 何樂)
http://cn.chinagate.cn/health/2009-03/19/content_17468853.htm
 
中國國防動員邁向軍民融合 搭建富國與強軍橋梁

資料圖為:2007年8月1日,牡丹江市舉辦了建軍80週年國防動員大演兵活動。武警戰士、邊防警察戰士以及人民武裝部的民兵1000多人參加了大演兵。 中新社發 張克非 攝 

資料圖為:2007年六月二十三日,“二○○七東海海域救撈國防動員力量應急演練”在上海長江口寶山水域舉行。在近一小時的時間裏,十艘船艇和兩架救助直升機合作進行了人命救助、船舶救助、墜海航空器及其黑匣子搜尋打撈和輕舟快艇編隊高速航行等四個演練項目。圖為救助直升機援救被魚雷擊中的模擬船“二○九”輪被困船員。 中新社發 武文靜 攝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眸改革開放以來的國防動員建設,在這波瀾壯闊的歷程中,積聚了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數字。這些數字與每天發生的新聞一起,濃縮和見證了30年來國防動員建設的非凡成就。30年間,國防動員這項關係國家安全、發展和穩定的重要事業,隨著國家軍事戰略方針的調整而改革創新,在適應戰爭形態急劇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結構和佈局更趨合理,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程度日益提高,應對戰爭和突發事件動員保障能力明顯增強。30年來,作為實現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重要組織形式和橋梁,國防動員為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防動員模式邁向軍民融合
  新聞:11月11日,寧夏銀川全市153個地下超市、停車場等地下建築場所全部挂上了“人防工程應急避難場所”的標牌,這是該市推進人防建設向應急應戰一體化方向發展的一個實際舉措。
  數字:近年來,鐵路新線建設和舊線改造中貫徹軍事要求190余項。結合高等級公路建設,新建和擴建國防邊防公路1.5萬多公里,結合地方港口建設滾裝碼頭20多座。河南省在4條主幹高速公路上為部隊機動開設了29個特殊“出口”,將30多條高速公路上的310個服務區均按國防需求建成集食宿、加油、維修、通信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保障中心。北京、上海、河北等8省市14家藥材器材生產和經營企業承擔戰備藥材代儲任務,儲備品種近400種,金額逾億元。
  解析:“軍民結合、寓軍於民”一直是我們貫徹人民戰爭思想、推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原則。30年來,圍繞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深程度上實現“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國防動員系統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積極在經濟建設當中貫徹國防要求,努力把國防動員建設模式進一步轉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上來。
  1989年9月20日,沈大高速公路第一次實現國內高速公路起降軍用飛機時,被譽為在交通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的“歷史性突破”。如今,高速公路建設飛機跑道已不再新鮮,隨著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結合度的提高、融合面的擴展,“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層次、範圍和程度正在不斷拓展和提升,重慶警備區和聯通重慶分公司通過“一溝埋兩纜”獲得雙贏效果。2007年11月,原國防科工委、四川省政府在成都聯合召開“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推進會”,投資305億元,在推進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和聚集區建設、重大項目建設、軍民結合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建設等7個方面加強合作……隨著“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建設的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協調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國防動員領域不斷拓展
  新聞:近日,瀋陽軍區與東北三省針對電磁頻譜管理國防動員地位作用日益凸顯的實際,按照“軍民融合聯管聯控,互聯互通資源共用”的原則,聯合製定了《東北地區軍地電磁頻譜管理協調辦法》,並建立協調機制,完善頻率使用方案,對戰時電磁頻譜資源的動員徵用、組織機構、任務分工、動員範圍和法律責任等內容做出明確規範,使電磁頻譜管理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協調發展、共用共贏。
  數字: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當各級抗震救災指揮機構急需準確了解震情災情時,國家高端的科技情報資訊系統被迅速動員起來。國家遙感中心的“北京一號”衛星及時向抗震救災指揮部提供了災區最新的影像資料。軍隊和地方有關部門緊急調集海事衛星電話和國家衛星定位“北斗”系統,以最快的速度陸續發回各種災情和救援資訊。在救災現場,國防動員系統動員調集的“應急通信保障綜合指揮車”、“車載現場醫療應急救援系統”和“野戰醫療方艙”、“人工骨產品”等專業救災裝備,使更多的人從廢墟中得到解救。
  解析:發端于上世紀中葉的軍事變革,經過海灣、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洗禮,把戰爭形態推進了資訊化戰爭的門檻,導致作戰樣式、軍隊結構、武器裝備等領域的脫胎換骨,進而對國防動員領域產生深刻影響。通信與資訊、測繪與氣象水文、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維修和技術支援、海空戰略投送等科技參戰、科技支前的動員需求大幅度增加,要求國防動員在領域上實現新的拓展。
  國防動員各個系統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加快改革步伐,加大調整力度,加強基礎數據庫和國防動員資訊化建設,積極研究推廣軍民兩用技術,組建了醫療衛生、數字化製造、特種車輛改裝、裝備生產維修等40多個經濟動員中心;電磁頻譜管理國防動員、大型民用運載工具徵用和改裝、交通戰備保障新型設備器材研發應用、新技術裝備維修保障等新增動員領域的建設實現了全面發展。 
 國防動員體系日趨完善  
  新聞:11月6日至7日,南京軍區在福建南平組織了軍區資訊動員骨幹集訓暨軍地應急通信演練觀摩活動。軍區通信部門會同六省(市)通信管理局共同制訂了《南京軍區和華東六省(市)處置突發事件軍地應急通信支援暫行規定(草案)》和軍民聯合護線組織與實施等5個法規性文件,研究規範了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資訊動員組織與實施內容方法,採取異地同步、網上與實兵結合的形式,組織了軍隊與地方通信力量相互支援演練。
  數字: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成員單位由1994年組建時的15個增加到目前的26個;2001年,華東地區資訊動員辦公室和科技動員辦公室相繼成立;2003年,西北五省(區)成立裝備動員辦公室;2006年,中南五省(區)依託地方有關部門增設了資訊動員和科技與裝備動員辦公室;全國出臺的地方性動員法規達到200多部。
  解析:30年來,適應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順應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國防動員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機制和法規制度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1978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恢復建立國務院、中央軍委和各大軍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戰備領導小組,恢復中央軍委和各級地方黨委人民武裝委員會,並於1981年改組人民防空委員會。調整機構的同時,國家還對動員決策層的職權進行了規範。1982年憲法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主席、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在國防動員方面的職權進行了明確,從而在國家最高領導層面建立起了權威的動員決策機制。
  1994年11月,為加強對國防動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了成立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的重大戰略決策。經過逐步充實完善,到本世紀初,國防動員系統已經形成國防動員委員會下設綜合辦公室、人民武裝動員辦公室、經濟動員辦公室、人民防空辦公室、交通戰備辦公室、國防教育辦公室等辦事機構的組織管理架構,各大軍區、海軍、空軍、二炮和地方縣以上人民政府均建立了國防動員委員會,設立了辦事機構,配備了專兼職人員。
  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規範工作程式,理順工作關係,探索形成了“軍隊提需求、國動委搞協調、政府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組織領導制度。適應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要求,國防動員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加強。
  國防動員效益明顯提高
  新聞:11月初,西藏山南雪災、雲南楚雄滑坡泥石流災害,道路中斷,電力、通信設施損毀嚴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民兵預備役人員發揮情況熟、距離近的優勢,首批投入救援。與此同時,電力公司民兵搶修分隊星夜馳援,交通戰備隊伍攜大型機械進行公路搶險,打通了災區的生命線。
  數字: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滅火中,2萬多民兵預備役人員投入滅火戰鬥。’98抗洪搶險中,動員出動民兵預備役人員700多萬人,徵用車輛36萬輛,機械15萬台,船舶3.6萬艘,通信設備970萬套,搶修水毀公路1.5萬公里,開通抗洪專線電路1300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國防動員系統迅速行動,有7.5萬多名民兵預備役人員奮戰在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第一線;經濟動員系統協調調集240個品種、4888萬元的藥品器械發往災區;交通戰備系統協調調運1萬多臺套的應急通信器材和76座公路搶修鋼橋,協調交通部門為摩托化機動的數萬官兵提供沿線交通保障。震後5日,即先後動員調集了30家航空公司的150架飛機,直接安排和組織抗震救災包機519班,運送軍、警、醫等抗震救災人員3.5萬餘人、各類救災物資5600余噸,加快了救災運輸的速度。
  解析:國防動員有一套快速高效的機制,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有一批齊全配套的裝備設施,不但是支援保障軍隊作戰的重要力量,更是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突擊力量。30年來,國防動員系統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拓展平時“服務”和“應急”功能,動員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各類專業保障隊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維護社會穩定,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產生了顯著的綜合效益,增強了國家在緊急狀態下調動各類資源應對危機的戰略能力。
  各級動員部門充分發揮國防動員設施平戰結合、軍民兩用的優勢,利用國防動員設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出力。民兵預備役人員先後投入“三北”防護林、三峽大壩、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光纜通信等8萬多項工程建設,帶動了經濟發展。全國人防工程開發利用面積達到6600多萬平方米,安置社會就業人員200多萬人。一些邊防公路的修建,既滿足了部隊巡邏守護的需要,也改善了當地群眾的交通條件。
  在為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國防動員系統堅持把國防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組織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在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開設國防教育課,在全國800多所高校和7000多所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廣泛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李金泉 記者 張和蕓) 
  相關鏈結  
  ●1994年11月,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成立。
  ●1995年,《國防交通條例》發佈。
  ●199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施行。
  ●1997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通過。
  ●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公佈施行。
  ●2002年初,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第一個國防動員建設的中長期計劃——《國防動員發展“十五”計劃》。
  ●2003年9月,《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公佈。
  ●2005年2月,國務院下發《關於支援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成分進入國防科技研發領域並參與軍工企業的改組改制。
  ●2007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國防動員潛力統計調查規定》。
  ●2007年11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王昆鵬、李明輯)
 
第四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展覽會09-09-02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民用高科技企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也是國防建設的後備軍。充分挖掘和利用民用已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吸納民用高科技企業服務于國防現代化建設,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民技軍用”的體制和機制,是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必然選擇。
爲了貫徹黨中央關于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落實國家關于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制的精神,使民用科技型企業擁有了參與國防建設的廣闊空間,軍用基礎技術亦有應用于民用的更廣闊領域,但是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民用科技型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企業參與軍品任務仍存在不少障礙。
爲了在國防建設中充分發揮民用高科技資源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民用優秀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産,加快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發展,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中國氣象學會、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北京航空航天學會共同主辦;北京企發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09第四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展覽會”,將于09年金秋時節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屆時請各相關單位踴躍報名參展、參觀!
【展示範圍】 
軍轉民技術和産品、民技軍用技術和産品、軍民兩用配套産品等;
通信電子、信息系統;大屏幕指揮與控制系統;加固計算機技術與設備、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産品;仿真技術産品;軍民兩用雷達系統、氣象雷達、微波器件及射頻微波産品、軍民兩用電子元器件及線纜、連接器(包括航空、航天、航海、船舶、兵器等特種電子元器件及線纜、連接器)、傳感器;軍民兩用電源、電池、電機;電子支援/測試/系統、電子模擬設備;相關儀器及設備、振動(試驗)儀器;嵌入式系統、工控産品、測控技術産品;衛星遙感設備、GPS導航産品、無線通信系統及無線圖像傳輸設備;激光及光電子紅外産品;電磁兼容技術及産品測試與測量設備;高科技材料、景視系統、多媒體顯示及LED顯示設備;飛行器、航空電子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氣象探測、預報設備及防雷系統與産品;反恐技術專用裝備等;。
http://ex.bjx.com.cn/expoweb/?id=945

揭密中國自研84式坦克架橋車
 
84式坦克架橋車工作狀態
 
84式坦克架橋車工作狀態
 
 
剪刀橋架橋的基本過程

  一場激烈的對抗演習正在進行之中。我軍坦克和步兵戰車向“敵人”發起猛攻,並迅速在其陣地中撕開了一個“缺口”,隨即,我後續部隊利用突破口進入戰鬥,向“敵人”縱深陣地進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敵人”突然在縱深陣地前起爆了臨時反坦克壕,我坦克和步兵戰鬥隊形前進受阻。此時,“敵人”各種反坦克武器向我受阻的坦克、步兵戰車猛烈開火,情況十分危急。就在這危急關頭,只見幾輛坦克架橋車沖到反坦克壕邊,在我坦克和炮兵的強大火力掩護下,伸出了長長的橋臂在敵人臨時設置的障礙物上架起幾座車轍橋。我軍坦克迅速通過了車轍橋,對“敵人”發起了致命性的攻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些在戰鬥中大顯身手工程保障裝備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84式坦克架橋車。
  一、幾易其手 一波三折
  孫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裝甲機械化部隊通常遂行機動作戰任務,並常常在野戰條件下實施攻防作戰,因此,工程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坦克架橋車(又稱“衝擊橋”,意指用於直接伴隨一線部隊的裝甲架橋車,以區別於浮橋等大型野戰橋樑)就是用於在敵火威脅下實施強行架橋作業的裝甲工程保障車輛,是裝甲機械化部隊重要的工程保障配套裝備。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軍委就已經“認識到坦克架橋車是坦克機械化部隊必不可少的一種工程保障車輛,急待研製、生產裝備部隊”。於是,在59式中型坦克剛裝備部隊不久,裝甲兵便決定研製坦克架橋車,並指定由當時的五機部某研究所和某中型坦克製造廠聯合研製。
  研究任務下達後,研究所和工廠的科研人員反復對比和研究了當時世界裝備的各種坦克架橋車,最後決定借鑒當時捷克在T-34坦克上改制的剪刀式架橋車的架橋原理和設計思路,研製我國的第一輛裝甲架橋車,並提出了橋長為18米、機械傳動、機械架設的剪刀橋的設計方案,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未能被認可。60年代中後期,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科研人員決定放棄剪刀橋的方案,研製類似蘇聯МТУ平推跳板式裝甲架橋車(架橋原理和過程見圖)的坦克架橋車,並於60年代後期提出了橋長18米、雙折疊桁架結構橋、液壓機械傳動、平推對接連橋方式架橋車的方案,並進行了部件結構設計,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幹擾,研製工作被迫中斷。
  1970年,裝甲兵司令部將坦克架橋車的研製任務從某研究所轉到某坦克修理廠繼續完成,並要求組成軍地聯合設計組。聯合設計組在吸收了原設計方案優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層疊放平推式結構方案,並於1971年9月試製出第一輛原理樣車。1972年,原理樣車在北京南口、吉林四平等地進行了試驗與表演,受到軍委裝甲兵的充分肯定。1973年2月,科研人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又試製出第二輛原理樣車,成功地完成了原理樣車階段的攻關任務。
  1976年8月,根據軍委擴大會議精神,裝甲兵司令部又將架橋車的研製任務轉回到某坦克製造廠。工廠再次接手研製任務後,組織專門力量對移交過來的第二輛原理樣車進行了摸底試驗,掌握了原理樣車的有關參數。在此基礎上,工廠於1977年8月提交了研製論證報告並準備正式試製,但由於承擔橋樑研製任務的工廠一時難以確定,因此研製工作再次中斷。
  1979年春夏,國務院國防工辦、國家計委和五機部,決定將坦克架橋車的研製任務交給某軍工總廠。該軍工總廠接手後,在繼承第二輛原理樣車總體方案的基礎上,針對底盤、橋樑、液壓傳動裝置等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多達162項的重大改進,並於1980年完成技術設計和初樣車試製,1982年5月,工廠試製出了兩輛正樣車,交給軍方進行定型試驗。
  1982年7月至1984年9月,軍方對兩輛正樣車進行了高寒、高溫潮濕、常溫三個環境的定型試驗,每輛車累計行駛6700千米,架設橋樑320次,試通行坦克等各種車輛1050輛次,取得了較令人滿意的試驗結果。試驗後,軍方認為架橋車達到了規定的戰技指標要求。1984年12月,坦克架橋車通過了裝甲兵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的設計定型審查,1985年1月被正式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為“84式坦克架橋車”。1985年至1987年,經過小批量試生產和進一步改進後,坦克架橋車通過了生產(工藝)定型並正式交付部隊,成為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制式工程保障裝備
  84式坦克架橋車,是在79式中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變型車。它由坦克底盤、橋樑、作業液壓系統、電氣控制系統、架設機構等組成。採用了雙節折疊平放平推對接式的橋樑結構,架橋和收橋全液壓傳動,操作過程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其技術水準達到了當時世界坦克架橋車的先進水準。它的外形特徵十分明顯,“坦克發燒友”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兩個車轍橋樑(所謂車轍橋就是指只有兩條車道的橋樑,橋中央是空的,它區別於浮橋等整體橋面的橋樑)分上下疊放在坦克底盤上。歸納起來,它的總體結構和功能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底盤實現了通用化,便於裝甲機械化部隊實施裝備保障。84式坦克架橋車(以下簡稱“84架”)採用了79式中型坦克(WZ121D)底盤,並進行了適當改進。與本刊2004年第8、第9期介紹的79式中型坦克的底盤相比,84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為安裝架設機構和架收橋樑的需要,在車體上增設了安裝支座。其次是前部仍為駕駛室和油箱,但駕駛室安裝了操縱架橋機構的電氣控制系統等,以便乘員在不下車的情況下在車內直接完成架橋動作。第三是將中部的戰鬥室改為乘員室,去掉了炮塔和武器系統,並在該部位加裝了液壓系統等架橋設備;武器系統只配備1挺自衛用的7.62毫米班用輕機槍(1500發槍彈)和20枚手榴彈。第四是考慮到橋樑及其他輔助設備的重量已達十噸左右,為使整車的全重基本與79式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37.3噸)持平,對底盤的前上和前下裝甲板,以及側裝甲板等部位的裝甲板厚度進行了減薄處理,以降低底盤的重量。第五是坦克電臺也由原來安裝在炮塔內改為安裝在乘員室內。最後乘員位置也相應發生變化,乘員數由4人變為3人,駕駛員仍位於駕駛室內,車長和勤務員位於乘員室。除上述變化外,84架的動力傳動部分、行動部分等與79式中型坦克相同:動力傳動室仍在後部,結構也沒有大的改變;行動部分仍然是每邊5個大輪徑的負重輪。由於採用了裝甲機械化部隊現裝備的坦克底盤,因此,極大地方便了平時和戰時的技術保障。筆者認為這是一大亮點,由於與坦克底盤通用,因此,戰損或故障了有人會修,有器材可供,如果單獨搞一個底盤,那可就苦了部隊官兵了。
  二是架橋動作隱蔽、架設和撤收方便,生存能力強。84架運用了獨具特色的雙節雙疊平推式架橋原理,成了世界平推式架橋車的經典之作。據悉,目前世界上也僅有德國的“海狸”架橋車採用了這一原理。84架與美國、英國等裝備的剪刀式架橋車(架橋原理和過程見圖)相比的最大優點是作業隱蔽,目標暴露特徵小,從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美國的M60裝甲架橋車,架橋時橋樑豎起時高達十余米,甚是壯觀。這在敵火威脅小的情況下還馬馬虎虎,要是碰到雙方激烈戰鬥的情況,恐怕就自身難保了。而84架的平推橋架設就十分隱蔽和方便。戰鬥中需要克服敵反坦克壕時,架橋車迅速前出到架橋地點,駕駛員操縱架橋機構先將疊在下方的橋節推出,爾後通過連橋機構將兩個半橋連成一個整橋,再繼續向對岸平推,當橋搭到對岸後,再用液壓系統將橋的這一端放下,架橋車離開,橋就架好了。整個架橋過程3~4分鐘就可完成,架橋動作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完成保障任務後,撤收也十分方便,架橋車從自己架的橋上開過去,從另一端將橋收起,繼續隨部隊行動,絕對不會出現自己架橋自己過不去的問題。但話說回來,二戰末期英國研製的邱吉爾橋柱式坦克架橋車(其架橋的基本原理是把底盤當橋墩子用,架橋時先開到溝、壕的底部,然後將橋升起並搭在兩岸)還真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情況。
  三是適應範圍廣,保障能力較強。84架的橋樑安裝在底盤上方,橋長18米,由兩個各9米長的半橋組成。每個半橋分為兩個橋節,每個橋節有主橋、副橋等機構。主橋採用箱式結構,由高強度合金鋼焊接而成。主橋寬3.2米(橋寬可根據需要調整,以適應不同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通過),可以通過重達40噸的坦克,保障我國的一代和二代坦克通過一點沒有問題;副橋是主橋內的橋板,主要用於通過小型車輛如吉普車等,承重量達8噸,保障各種摩托化車輛通過也不成問題。由於主橋和副橋的承載力大,而且主橋的寬度也可根據需要調整,因此,它的保障適應能力強,保障範圍廣,可以適用於大多數裝甲機械化部隊。另外,它的架橋跨度可達16米,因此,足以克服反坦克壕(一般寬十米左右)和一般性的彈坑、雨裂等障礙物。
  四是一橋多能,一橋多用。它防護力好,可以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迅速在各類障礙物中架設車轍橋,保障部隊快速機動;它機動能力強,具有與坦克和步兵戰車相同的機動能力,可以有效實施伴隨保障;它可用於克服較窄的河流、溝渠、雨裂,反坦克壕溝、彈坑、崖壁等障礙物,也可用於加固公路的橋樑和被破壞的險橋等。其中,架橋車也有像坦克撞大樹、堵槍眼一樣的許多“另類”用法。比如,架橋車的架橋高差允許在4米以內,當遇到克服4米以下的陡壁等障礙物時,架橋車就可以當“梯子”用。它還可以在深不超過1.1米的水中架橋,因此,也可架設“水中橋”等等。
http://www.zgjunshi.com/power/UploadFiles/2005112494838734.gif

裝甲架橋車的昨天和明天   2007年11月23日 國防科工委網站 
 
 
德國制造的新型海猩裝甲架橋車
 
以色列MTU-20裝甲架橋車,使用蘇聯T-55坦克底盤。
 
我國於民國91年購入,是由美國底特律戰車廠製造,以M48A5戰車底盤,裝上摺疊式門橋改造而成,配屬於機械化師、裝甲旅的工兵營(連),車長8.648公尺,含橋長11.28公尺,車寬3.65公尺,車高3.04公尺,最大行程500公里,越障高度0.914公尺,越壕寬度2.59公尺。
 
M48A5前進架橋車 我國於民國91年購入,是由美國底特律戰車廠製造,以
M48A5戰車底盤,裝上摺疊式門橋改造而成,配屬於機械化師、裝甲旅的工兵營(連),車長8.648公尺,含橋長11.28公尺,車寬3.65公尺,車高3.04公尺,最大行程500公里,越障高度0.914公尺,越壕寬度2.59公尺。
 
    裝甲架橋車是裝有制式車轍橋和架設、撤收機構的裝甲車輛,多為履帶式,通常用于在敵火力威脅下快速架設車轍橋,保障坦克和其他車輛通過反坦克壕、溝渠等人工或天然障礙。
    在前線和前沿地區,存在著大量象河流、溝渠、雨裂、陡壁、山谷、反坦克戰壕以及破壞的公路和橋梁等天然和人工障礙,需要利用不同的軍用橋梁係統來克服。軍用裝甲架橋車則是其中機動、靈活而簡單的克服障礙的一種手段。按橋梁結構和架設原理劃分,可分為剪刀式架橋車、平推式架橋車、單節翻轉式和車臺(橋柱)式架橋車4類。按架橋車採用的底盤劃分,可分為履帶式和輪式2種。輪式架知車又可分為普通型、兩棲自行型和拖車(挂車)型3種。
  發展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首批坦克問世,僅僅3年後,即1918年,英國就制造了第一輛MKV裝甲架橋車,橋長7.5m足以克服當時陣地戰的戰壕,保障坦克在陣地上暢行無阻。同年法國也研制了架橋坦克,曾于1927年用雷諾FT17車的底盤作試驗。1938年又制造了一種半履帶式架橋車。第一代架橋車的橋梁結構基本是翻轉式的,最大越障寬度為9m,英國于1944年研制的范倫泰、邱吉爾都屬此代。第一代車雖然很不完善,性能水平不高,但為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50~60年代,隨著戰後第二代坦克的誕生,架橋車的種類和性能也相應地發展和提高。至70年代,一些主要國家發展了剪刀式、平推式等結構型式,橋長在20~22m之間,載重量為50~60t,如法國的AMX-30架橋車、聯邦德國的海猩(Biber)架橋車,美國的M60AVLB和蘇聯的MTY-20架橋車等。80年代以來架橋車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第三代架橋車的研制已初具規模。美國研制了以M1艾布拉姆斯(Abrams)為基本的重型突擊橋(HAB)樣車,該橋自重9t,橋長32.3m,載重量為70t。英國正在研制90年代架橋車,準備在同一輛車上運載兩座13.5m長的橋梁,為不同地方的相同溝渠架設兩座橋。中國于80年代初研制了84式坦克架橋車,橋梁結構類型為對接平推式,橋長18m(第節9m),1984年定型。
  裝備現狀
    各國發展裝甲架橋車的進度是不平衡的,因此裝備水平差距很大。大多數國家都裝備以第二代主戰坦克為基礎的第二代架橋車,如美國的M60AVLB、法國的AMX-30架橋車和聯邦德國的海猩架橋車;有的國家只裝備了第一代架橋車,如意大利的阿斯特拉(Astra)A26架橋車;有些國家還剛開始研制或即將裝備架橋車,如印度即將裝備部隊的卡梯克(Kartik)裝甲架橋車和南朝鮮正在制造的裝甲架橋車。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發展了一批以卡車底盤為基礎的輪式裝甲架橋車,如70年代以來研制和裝備的聯邦德國鬣蜥(Leguan)輪式架橋車、日本81式輪式架橋車以及蘇聯TMM機械化車轍橋架橋車。隨著第三代主戰坦克裝備部隊,必將有更新的與之相適應的架橋車出現。
  上述各類裝甲架橋車因結構和作用原理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點。
1.剪刀式架橋車
    橋車大多採用坦克底盤,具有相當于坦克的防護能力和機動性。橋體有兩節的單折疊式和三節的雙折疊式兩種。橋節一般是雙車轍式,橋節之間用鉸鏈連接。行軍時橋節折疊在車上部,架橋時液壓操縱架設機構使橋豎起,橋節像剪刀那樣張開,最後展開成一直線,並逐漸下降搭落在障礙的兩端。這種橋的最大缺點是架設時暴露目標較大,很易被敵人發現和擊毀。
2.平推式架橋車
    橋車一般採用坦克或卡車底盤,係一種按滑移原理架設的橋。橋體為單節式或雙節式,雙節式橋在行軍時折疊在橋車上部。當車輛駛近障礙時,首先是下半部橋體向前滑動,直到它的末端與上半部橋體的端部對齊,然後邊鎖在一起向前伸出,架在障礙上方。這種橋的優點是架設時暴露的目標較小,但結構較復雜,除需要架設機構外,還需要導梁(或稱懸架)等輔助裝置。架橋時先將導梁推向對岸,待搭到對岸後再使橋體從導梁上面滑過去,滑到對岸後,收回導梁,然後使橋體近端著地。單節平推式橋的典型代表有巴西的XLP-10裝甲架橋車;雙節平推式的典型代表有聯邦德國的海猩架橋車和中國84式坦克架橋車。
3.單節翻轉式架橋車
    該類車在行軍時橋體斜置在車體前面。架橋時由發動機驅動絞盤,放松鋼繩,使橋翻轉扣在要架設的障礙上。該車的缺點是操縱費力,橋長一般不能超過15m,架設時目標也較大;優點是結構簡單,架橋和收橋時間短。典型代表有英國VAB維克斯架橋車。
4.車臺(橋柱)式架橋車
    該類車的橋由3部分組成,中間一段固定在車體上,兩端部折疊在中間部分上。架橋時橋車要駛入障礙底部,車體支承在地上,然後兩端部象翅膀那樣地展開構成橋面,搭在障礙兩岸組成1座三跨橋。這種橋的優點是結構較簡單,展開長度較長;缺點是車輛笨重,橋車駛離障礙底谷較困難。典型代表有英國邱吉爾橋柱式架橋坦克。
5.輪式架橋車
    該類車的裝甲防護一般不如履帶式好,通常架橋地點離公路不會太遠,而且比較遠離火力點,較弱的防護不會影響架橋車的使用。輪式架橋車的特點是可以用單車架設單跨橋,也可用幾輛車編成1組架設多跨橋。如鬣蜥輪式架橋車採用1輛VFA型(8×8)越野卡車就可架設1座26m長的橋;日本的81式輪式架橋車用兩輛卡車運輸橋梁和橋柱可以完成多跨橋的架設。
6.拖車式架橋車
    該類車係80年代出現的架橋係統,橋體裝在拖車上,由主戰坦克或卡車牽引。拖車備有獨立的動力裝置,架橋時可以利用拖車本身配備的動力,也可利用牽引車輛的動力。美國新研究的TLB拖式架橋車屬此類。
  發展趨勢
    未來架橋車的發展特點和趨勢是:橋的結構類型趨向于發展雙節平推式和雙折疊剪刀式;翻轉式和車臺式可能將被淘汰;加橋車的橋梁跨距,最大將達到30m;重型級橋的載重量將向70噸級發展;橋的結構材料將普遍採用高強度焊接鋁合金;橋的斷面結構除傳統的桁架結構外,還將採用箱形斷面、U形、△形斷面等多種形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7-11/23/content_7130985_1.htm

中國新型舟橋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圖) 2009-05-14


解放軍舟橋器材快速泛水

  軍用鋼橋打通災區“生命通道”
  新聞鏈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英雄的工程兵部隊在都江堰至映秀鎮、綿陽至南壩鎮、綿竹經廣濟到什邡紅白鎮等多條公路上快速架設起一座座現代裝配式軍用鋼橋,從而打開了通往災區的一條條“生命通道”,它們被災區群眾親切地稱為“救命橋”。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轉入到恢復重建期後,這些鋼橋經重新加固,便構成了半永久性橋梁,可以有效地保障各種重型裝備通行。
  攻關紀實:從過去簡單的就便器材到現在的軍用橋梁、舟橋裝備、路面器材、水上動力技術成系統成系列,從保障裝備克服幹溝、穀地、河流、沼澤到克服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障礙,我軍渡河橋梁裝備歷經從戰場繳獲、進口仿制、自行研製到現在的成配套、成系列的創業發展,已實現了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與綜合型的根本性戰略轉變。
  新聞直擊:汶川震後第3天,由於通往震中汶川的道路橋梁嚴重損毀,為及時搶救傷員,將大型救災設備送進震中地區,參加救災工作的工程兵部隊採用該所研製的裝配式鋼橋,快速構建起搶救傷員的“諾亞方舟”,構建起都江堰至映秀鎮的水上生命通道。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由於山體滑坡,造成路橋時通時斷,工程兵部隊隨時巧用軍用制式鋼橋執行重裝備的轉運與輸送任務,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舟橋浮渡解整體橋跨難題
  新聞鏈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歷來是兵家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國幅員遼闊,江河縱橫,既給軍隊行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也給軍用渡河橋梁裝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帶式舟橋最先由原蘇聯研製成功,後在美、德、法等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美、俄軍隊在渡河工程保障上做足了文章,他們可在高流速的江河上架設承載能力達70到120噸的浮橋或漕渡門橋。
  攻關紀實:舟橋裝備在工程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作為該所舟橋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的林鑄明博士,在多種重點型號舟橋研製中,發明了鉸位移傳遞法計算方法,解決了非規則鉸接體系浮橋總體計算的難題;創造性地提出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採取動力舟與整體式橋跨剛性連接成為帶式漕渡門橋的新技術,使得裝備的漕渡能力成倍增強;採用浮游自展原理進行橋跨架設,解決了水上架設大型整體式橋跨的難題。目前,林鑄明博士已獲得10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新聞直擊:我軍舟橋裝備目前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並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新型帶式舟橋能夠適應水網稻田和重丘陵地區道路的複雜條件,成為我工程兵部隊抗震搶險的生命之舟。該所在本世紀初研製的新一代舟橋,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能夠很好地適應長江、黃河等世界上都少有的特大江河特點,具有我國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系列橋”構建保障技術群
  新聞鏈接:現代戰爭中,作戰雙方對橋梁等重點目標的爭奪與控制更加重視。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境內主要交通線上的橋梁進行狂轟濫炸,毀傷率高達92.6%,極大地限制了伊軍的作戰行動;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在戰爭一開始就對南聯盟主要江河上的橋梁實施重點轟炸,摧毀的橋梁目標,占南聯盟境內橋梁總數的70%;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為確保機動,投入多種軍用橋梁裝備,如帶式舟橋、衝擊橋、裝配式公路鋼橋和路面器材等。
  攻關紀實:我軍新一代軍用橋梁裝備上馬之初,作為該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的苟明康,大膽提出新的方案和技術途徑,在軍用橋梁的架設方式、橋梁連接、結構優化、壓杆穩定、高強鋼應用、結構動力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新聞直擊:目前我國已構建起機械化橋、伴隨橋和衝擊橋等支撐技術群。該所在某機械化橋科研攻關中,創造性地提出了“連續展開和翻轉方案”,與傳統的單純翻轉方案相比減少了架設步驟和時間,簡化了作業流程,使保障力大大提高;在某型衝擊橋科技創新中,該所迎難而上,獨辟蹊徑,通過科研攻關巧妙地簡化了作業程序,獲得了多項國防專利,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其中“拆裝式鋼橋板及固定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展金獎。“生命之舟”開辟水上通道
  新聞鏈接:汶川抗震救災中,為打開水上通道,該所研製的某型架橋汽艇大顯神威。它憑借自身的大拖力和高航速及靈活機動的倒車與轉向性能,有力地配合了舟橋裝備,將受災群眾和大宗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目的地,災區民眾親切地稱其為“生命之舟”。
  架橋汽艇既可以作為舟橋的重要配套裝備參與渡河工程保障作業,也可以執行水上指揮、交通巡邏及救護任務。俄羅斯和日本研製的汽艇為雙噴水推進,具有良好的淺水適應性。
  攻關紀實:某新型汽艇上馬之初,一切從零開始,作為主持該課題的胡永平研究員和青年高工蔣耀軍,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架橋汽艇總體技術方案。針對汽艇淺水“吸底”、倒車不靈活等關鍵技術問題,從研究汽艇“吸底”的作用機理,艇底水流壓力和模型試驗入手,創造性提出獨特的進水口線型,突破了這一國際同行公認的難題。並大膽逆向思維,巧妙地將正車水流作用原理應用於倒車裝置的設計,使重量減至傳統倒車機構的十分之一;他發明的軸流噴水推進泵獲得全國發明展銀獎,同時解決了汽艇自由航速、系樁拉力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有關項目榮獲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新聞直擊:目前,總裝工程兵某研究所渡河橋梁裝備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三等獎7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23項,使我軍同類裝備科研水平迅速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我軍機動保障能力,而且使劉建勛、徐進、苟明康、林鑄明等一大批在軍內外有較高聲譽的渡河橋梁專家脫穎而出。  
  戰場快速機動 保障尖兵
  有關科學統計表明,全世界平均3.5~12千米就有一個水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確保部隊快速機動始終是世界各國軍隊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
  現代自行舟橋是一種帶有橋梁上部結構的專用輪式水陸車輛,目前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新型自行舟橋一改車尾在前的傳統設計理念,採用車頭在前的方向行駛,大大提高了陸上和水面的行駛速度。像外軍M3型自行舟橋多輛並聯可以架設橫跨江河湖泊等寬大水障礙的大型浮橋,若將3輛橋車並聯結構成漕渡門橋,渡送坦克等重型裝備毫不費力。而在遭遇敵襲擊時,自行舟橋還能迅速分解、疏散或在水面上快速轉移,所以具有很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在軍用橋梁中,衝擊橋同樣備受青睞。它多是以坦克底盤為基礎車的橋梁架設系統,主要用於在幹溝、豁口、雨裂、峽穀和水域架設橋梁,可以保障部隊快速通行。外軍認為,要把作戰部隊所有戰術車輛成功渡到對岸,保持重型部隊的戰場快速機動能力,衝擊橋無法放棄。為此,各國對其發展格外青睞。
  折叠式路面系統是用於鋪設路面以克服泥濘、沼澤、淺灘和鬆軟地段,保障部隊快速機動的一種機械化路面工程保障器材。能廣泛用於在承載能力不足的土壤上鋪設行軍路、補給路、迂回路、構築河堤、徒涉場和可通行路等。目前,該系統已裝備有夜視觀察儀器、GPS導航系統、無線電設備等,並加裝了可防地雷、火炮彈片威脅的模塊式裝甲防護套件,大大提高了其對複雜戰場環境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來源:解放軍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6/8/2/100968233_2.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0968233&mdate=0514095354

解放軍渡河橋梁裝備向複合型綜合型轉變(圖)   解放軍報 08/14/06

我軍渡河橋梁裝備
 
舟橋部隊架設跨江浮橋實兵演練
 
  從過去簡單的就便器材,到現在的舟橋、路面器材和水上動力系統成系列,從保障人員和裝備克服幹溝、谷地、中小江河和沼澤泥濘到克服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障礙,我軍渡河橋梁裝備正在從單一型向複合型、綜合型轉變。
  堪稱舟橋鐵馬車的“帶式舟橋”
  【科研背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曆來是兵家用兵要訣。我國江河縱橫,溝渠密布,僅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江河就有5萬多條,特別是長江、黃河、珠江等特大江河,水情複雜,漂流物多,對部隊機動影響大,要駕馭江河,徵服天險,必須有高質量的渡河橋梁裝備。
  【現場目擊】初春的一天,某舟橋部隊在流速2米/秒的黃河上,采用部分舟橋器材行進間泛水、結合作業方式,僅用21分鍾,就架通了長170米、載重量達50噸的浮橋,千軍萬馬如履平地般魚貫渡過黃河……發揮骨幹作用的就是堪稱舟橋鐵馬車的某型帶式舟橋。
  【創新亮點】該帶式舟橋上馬之初,總裝工程兵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立足國情,在完成舟車設計和河中舟試制的同時,展開岸邊舟設計。試制中,他們對四折式帶式舟橋的縱向受拉接頭進行重大改進,使最後定型的接頭無論在受力、互換性、工藝性等方面均滿足了野戰的要求。之後,科技人員又用先進的液壓絞盤代替機械絞盤,用電氣操縱代替手動機械操縱,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勞動強度。諸多獨到的創新集萃使該帶式舟橋一舉拿下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降伏脫脫野馬的“巨型浮橋”
  【科研背景】塔裏木河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移動河。當地人稱之為“脫脫的野馬”。岔流多、水情複雜,河床不固定,建固定橋的心願自古至今無法實現。要開挖出塔克拉瑪幹沙漠腹中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必須先降伏這匹“脫脫野馬”。
  【現場目擊】在新疆奔流不息的塔裏木河上,一架國產百噸巨型浮橋靜靜地臥在河水表面。多年來,它一直托載著開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各路采油大軍,將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家建設的各條戰線上,成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亮點】為實現在流動的塔裏木河上架設浮橋的夙願,該研究所成立了以吳培德、孫文俊等為代表的技術專家組,憑著在帶式舟橋研制上摸索出的經驗,他們反複研究確立了在這個沙漠“移動河”上架設百噸巨型浮橋的最佳方案,並以技術、方案的經濟性、適用性等多種優勢一舉奪標。之後,專家組兵分三路:一路在所裏挑燈夜戰攻關;一路下廠指導嚴格把關;另一路深入大漠深處,在塔裏木河畔的荒原戈壁安營紮寨,實地作業,他們風餐露宿,克服晝夜溫差達60攝氏度的惡劣環境,創造了僅用4個月在塔裏木河上架起了浮橋的奇跡,為各路石油大軍順利過河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百噸巨型浮橋在水情十分複雜的塔裏木河上架設成功,是一個將成熟的軍用舟橋技術移植民用的成功範例,同時,它也再一次使我國舟橋器材的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駕馭江河顯神威的“特種舟橋”
  【科研背景】過去保障部隊渡江過河,主要使用民船、架橋木和竹筏等就便器材,早期引進的舟橋裝備抗超載和通過漂流物的能力較差,構件和零件既繁雜,又笨重,給作業手帶來高強度的勞動量,很難適應野戰的殘酷環境。
  【現場目擊】去年仲夏的一天,工程兵部隊以該研究所研制的某式特種舟橋為主體,其它機械器材為輔,僅用45分鍾,就在當年萬船齊發的長江下遊主航道上,架起一座長達1300余米的鋼鐵浮橋。數百種不同類型的機械裝備像“洪流”駛過“巨龍”。“特舟顯神威,天塹變通途。”它標志我軍自1983年首次成功在長江下遊架設浮橋以來,克服大江河的舟橋器材已進入技術成熟階段。
  【創新亮點】研制特種舟橋對該研究所來說是一塊“硬骨頭”,涉及專業廣,工藝複雜,技術要求高,且沒有任何可借鑒的資料。科研人員從零開始,通過集智完成浮舟和動力裝置設計後,針對樣機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全密封結構等技術創新手段,成功研制出性能獨特的倒順離合器,大大提高了裝備使用效能、可靠性和作業速度。特種舟橋的研制成功填補了我國大江河舟橋器材的空白。
 http://b5.chinanews.sina.com/jczs/2006/0814/16131430142.html
 
外軍軍用橋梁發展掃描   2005年03月16日 解放軍報
 
    
德軍自行舟橋
 
    
英軍中型桁架橋
 
    軍用橋梁是為了保障部隊克服江河、峽谷、溝渠等障礙而臨時架設的橋梁,由上部結構(橋跨)和下部結構(橋腳等)組成。當前外軍裝備的軍用橋梁主要有衝擊橋、舟橋、拆裝式橋等。其主要特點是架設速度快、結構簡單、作業方便、搶修容易。在伊拉克戰爭中,軍用橋梁為美英聯軍順利克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兩大江河障礙,跨越大量壕溝,確保聯軍的快速突進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聯軍的青睞。
    衝擊橋——鐵甲滾滾越壕溝
    衝擊橋是一種由裝甲車輛運載,在車內操縱機械裝置、于敵火力下快速架設的單跨橋梁器材,又稱強擊橋、裝甲架橋車、坦克架橋車或架橋坦克。衝擊橋主要用于伴隨部隊機動,保障坦克和裝甲車輛在行進間快速通過壕溝等障礙,具有防護能力強、架設速度快、作業人員少等特點,一般只需2-5分鐘即可在溝渠障礙上架設一座長約20米、承載能力達70軍用荷載級的車轍式橋梁。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使用的“狼獾”衝擊橋、M60衝擊橋和“奇伏坦”衝擊橋伴隨部隊鐵甲滾滾,在確保美英聯軍快速機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作戰部隊快速越過伊科邊境大量防坦克壕溝和伊境內幅寬較窄的溝渠的主力工程裝備。當前,美、英、法、日、印等國軍隊均裝備有衝擊橋,其中美軍“狼獾”衝擊橋是外軍衝擊橋的典型代表,車上裝有21世紀部隊旅和旅級以下作戰指揮係統模塊等數字化裝備,是美軍數字化機步師的主幹工程裝備之一。其克障寬度24米,架設時間不超過5分鐘,通載能力為70軍用荷載級,最高行駛速度達72千米/小時。
    舟橋——巨龍臥河渡天塹
    舟橋是用以架設浮橋和結構門橋的成套制式渡河器材,具有陸上機動速度快、架設和撤收方便、受江河水深和河幅影響較小等特點。當前,外軍裝備的比較典型的舟橋裝備主要有帶式舟橋和自行舟橋兩大類。
    帶式舟橋的特點是舟和上部結構合為一體,架設速度快,勞動強度低,作業人員少;自行舟橋是將舟、上部結構、運載車輛和水上動力推進裝置合為一體的兩棲專用車輛,其舟、車合一,入水為橋,出水為車,機動靈活,車、橋轉換迅速,單車入水展開車上的橋節即可成為漕渡門橋,多車相連可架成浮橋。有代表性的帶式舟橋有美軍改進型四折帶式舟橋、俄軍ПП-91舟橋縱列、法軍PFM五折摩托化浮橋、德軍FFB2000帶式舟橋;自行舟橋的典型代表有德軍M3自行舟橋、法軍EFA前方渡河器材、俄軍ПММ-2М自行舟橋等。
    舟橋通常自帶跳板,架設浮橋和結構漕渡門橋都不需要構築碼頭,易于部隊實施多點快速渡河,能有力保障部隊和裝備迅速克服寬大江河障礙。伊戰前,美英聯軍重點配備了大量的舟橋裝備,以備克服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天塹之需。在進攻巴格達的作戰行動中,美第3機步師工兵旅在巴格達南部20公裏處的幼發拉底河大橋附近架起浮橋,保障了美軍隨後開進的3000多輛軍車過河;英軍皇家工程兵部隊也在底格裏斯河上架起浮橋,使美軍車隊和物資能夠通過浮橋源源北上,有力地保障了圍攻巴格達的美軍的後勤補給,為聯軍攻克巴格達奠定了基礎。主要戰事結束後,為保障第4機步師的快速機動部署,美軍第130工兵旅等工兵部隊又先後在提克裏特附近的底格裏斯河上架設了兩座長達536米和586米的浮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戰區架設的最長的浮橋。這些浮橋恰似巨龍飛架兩岸,使天塹變通途,確保了部隊和補給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方。
    拆裝式橋——斷橋殘垣變通途
    拆裝式橋也叫裝配式橋,是由預制金屬構件組成,以簡單件連接,用人力或機械架設,並能多次拆裝使用的成套制式橋梁器材。主要用于在戰役、戰術縱深和後方的中小江河、溝谷等障礙上快速架設交通線橋,修復作戰地域內及軍用交通線上遭破壞的永久性公路和鐵路橋梁。拆裝式橋種類繁多,構件互換性好,單個構件重量輕,克障寬度和載重量變化幅度大,適用范圍廣,一般跨徑都在十幾米到上百米,承載能力高達上百軍用荷載級。比較典型的拆裝式橋有美軍HDSB重型幹溝支援橋和LOCB交通線橋、英軍MGB中型桁架橋和通用支援橋、瑞典FB48快速橋等。在伊拉克戰爭中,拆裝式橋表現搶眼,如聯軍採用組合方便、結構靈活的MGB中型桁架橋,在納傑夫和巴格達南部幼發拉底河被伊軍炸壞的橋梁上架設了單層中型橋;在迪亞拉河被伊軍炸毀的橋梁上架起了承載能力更強的雙層橋,使斷橋枯木逢春,迅速恢復使用,為美軍快速向巴格達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動保障。
    目前,外軍對軍用橋梁的研發工作方興未艾,重點在于採用新材料和新技術,進一步增強衝擊橋的伴隨機動保障能力和克障寬度;提高舟橋器材的承載能力以及對流速及岸坡的適應能力;減輕拆裝式橋預制構件重量,縮短拆裝時間等等。不難預見,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軍用橋梁必將成為作戰部隊快速機動保障的生力軍。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3/16/content_2702983.htm
 
法軍渡河橋梁裝備凸顯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徵  2005年08月10日 解放軍報
 
    渡河橋梁裝備是部隊搶渡江河、跨越壕溝,實施快速機動的重要工程保障裝備。主要包括舟橋、衝擊橋、機械化橋、拆裝式橋等。自19世紀70年代出現拆裝式金屬橋以來,渡河橋梁裝備發展迅速。目前,美、俄、英、法、德、日、印等國家的軍隊都裝備有各種渡河橋梁。在渡河橋梁裝備這座百花園中,法軍則獨樹
一幟,凸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徵。
  法國最早裝備自行舟橋
    法國是發展拆裝式橋和自行橋最早的國家。1943年,法國陸軍上校季洛瓦用美軍水陸兩用汽車架設浮橋和漕渡門橋,由此得到啟發,于1945年正式開展自行舟橋的研制工作。經過不懈努力,首先研制出BAC自行門橋,並在此基礎上于1950年研制成功季洛瓦自行舟橋並裝備部隊,使法軍成為最早裝備自行舟橋的軍隊。
    盡管法國在自行舟橋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起初一些國家卻因為自行舟橋造價高、結構復雜,工藝要求高等原因而猶豫不決。但法國沒有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一刻也沒有停止自行舟橋的發展,並將自行舟橋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于20世紀80年代初研制出MFA-Ⅱ水陸快速橋樣橋,隨後又經過多次改進,最終于1992年研制生產出新一代自行舟橋——EFA前方渡河器材。
  發展思路獨辟蹊徑
    帶式舟橋不像自行舟橋那樣復雜,造價相對較低。所以,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競相發展帶式舟橋。其中結構最典型的是四折帶式舟橋,如美軍改進型帶式舟橋、俄軍Ⅱ-91舟橋縱隊、德國FSB2000折疊式浮橋等等。法國卻擯棄四折結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發出五折帶式舟橋——PFM摩托化浮橋。
    PFM摩托化浮橋,主要由河中橋節舟和岸邊跳板兩部分組成,承載能力達70軍用荷載級。這種五折帶式舟橋中間三折為輕合金材料,兩側的兩折為層壓玻璃增強塑料。PFM摩托化浮橋的最大特點,一是無需架橋汽艇,自帶水上動力,機動靈活,架橋速度快,在河岸無障礙的情況下,45人15分鐘可架設一座100米長的浮橋。二是橋面展開寬度大于四折帶式舟橋的橋面寬度;三是配備的專用板長,能從4米高的岸邊架設,岸坡適應能力強。所有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的四折帶式舟橋無法比擬的。
  突出個性注重係列配套
    堅持走自己的路,突出個性特徵是法國研發渡河橋梁裝備的真實寫照,而注重係列發展,整體提高則是法軍渡河橋梁裝備所追求的目標。法國先後研制成功自行舟橋、自行伴隨橋、輕型渡河器材、摩托化浮橋、前方渡河器材、近距離支援橋等多種渡河橋梁裝備。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法國已經裝備部隊的各類渡河橋梁裝備有近10種,而且性能先進,可靠適用,自成一體。如克服窄小河流和壕溝有PAA自行伴隨橋、PAR拖式支援橋;克服中等河流有MLF輕型渡河器材;克服寬大江河有PFM摩托浮橋和EFA前方渡河器材;還有利于克服渡河場等泥濘、松軟地面的輔助器材——MATS機動路面等。
    目前,法國正在積極發展適應未來戰爭的新式渡河橋梁裝備,如PTG工兵架橋車、SPRAT/PTA快速架橋係統。SPRAT/PTA快速架橋係統是一種模塊化橋梁,可克服寬達24米的溝渠障礙,預計2008年裝備部隊。新型橋梁裝備都已配備了與作戰部隊兼容的數字化通信、指揮設備以及核生化三防設備等。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5-08/10/content_3334275.htm
 
外軍工程裝備近年發展凸顯四大特征  ● 倪宏偉 / 文 《解放軍報》2005年1月26日
 
工程裝備是軍隊用於遂行工程保障任務的專用裝備,通常包括渡河橋梁裝備、軍用工程機械裝備、偽裝裝備、地雷爆破裝備、探雷及工程偵察裝備等。美、俄工程裝備品種齊全,體系完整,性能優良,系列化程度高,整體實力最強,居世界領先地位,屬於第一集團。英、法、德、日工程裝備整體實力雖然不及美、俄,但單項工程裝備性能先進,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屬於第二集團。其余國家和地區工程裝備大都以引進為主,自主研發能力較弱,屬於第三集團。綜觀三大集團近年來工程裝備的現狀,不難看出,外軍工程裝備的發展凸顯出四大特征。  

突出機動靈活,謀求快速部署

  近年來的幾場局部戰爭表明,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部隊機動頻繁、戰場廣闊、戰線模糊、武器打擊精確、作戰節奏加快。為適應這些高技術戰爭特點,外軍在工程裝備的發展中更加突出機動靈活,易於部署的特性。美軍歷來重視快速部署和機動作戰,並創立了“確保機動”工程保障理論,要求在全球范圍內96小時內部署1個旅,120小時內部署1個師,30天內部署5個師。這就要求工程裝備必須具備戰略上的可空運性和戰術上的高機動性。為此,美軍把發展機動靈活、易於部署的工程裝備作為提高合成軍隊機動速度、應急反應能力和快速遠程部署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美軍現裝備的萬能軍用推土機不僅重量輕,戰術機動靈活,而且利用其懸挂可以在空運前降低車體高度,從而能夠適應輕型和快速反應部隊高機動、可空運的作戰需求。美軍過渡型高機動工程挖掘機是一種全輪驅動高機動工程車,最高道路行駛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便於空運,易於快速遠程部署﹔其目標型高機動工程挖掘機也正在發展之中,而對於無法滿足快速遠程部署需求的重型工程裝備,如“灰熊”破障車則及時中止了繼續發展及列裝計劃。德國自行研制的M3自行舟橋是一種機動而又靈活的渡河器材,可以在架橋點自行部署就位,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達80千米/小時。
  
注重高效多用,追求保障效能

  眾所周知,未來戰爭中,工程兵遂行工程保障任務的時間緊、范圍廣、任務重,要求工程裝備必須具有高效率、多用途的特性,以提高工程保障效能。美、俄、英、法等國軍隊都十分重視高效多用途工程裝備的發展。
  經過多次改進的美軍M9裝甲戰斗工程車在伊拉克戰爭中充分發揮了高效多能的特點,扮演了“明星”裝備的角色﹔“豹”式遙控陣地作業車是一種集設障、排障、構工和改進交通壕為一體的多用途陣地作業機械,車上帶有12種輔助作業裝置,可進行推、裝、舉、壓、平、鑽、反鏟、攪拌混凝土、清掃、填砂袋、破混凝土、打樁、運木、拔樁、敲釘、鋸木以及掃雷等近20種作業﹔改進型帶式舟橋架設速度快,橋節的連接時間不到1分鐘,4人30分鐘就可以架成42米長的浮橋﹔“宙斯”激光掃雷車是一種高效多能輪式車輛,用於摧毀地面布設的地雷和未爆彈藥,該掃雷車在試驗中成功地摧毀了包括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槍榴彈、炮彈和普通炸彈等在內的10種800多枚彈藥。俄羅斯正在研制的多功能工程偵察器材可以提供自動數據處理功能,其實時數據傳輸系統可遙控探測地雷障礙物,也可以確定地形的可通行程度、防護性質和偽裝條件﹔高效挖掘機可以在凍土及非凍土中高速開挖壕溝。英國正在發展的“小獵狗”未來戰斗工程車車體前部裝有多功能鏟斗、全寬掃雷犁和通路標示裝置,后部可以攜載路面器材,前部右側裝有可換裝抓鉗等多種作業機具的液壓操縱臂,它可以執行多種作業任務,如道路清障、准備武器發射陣地、牽引大蝮蛇掃雷拖車、攜載路面器材等。法軍工程兵為確保工程保障任務的完成,裝備了多用途工程車和多功能機械。其中多用途工程車可以實施叉裝、鏟運、推土、起重等多種作業。多功能機械裝有鏟斗、鑽機、粉碎機、灌木清除設備、裝卸吊鉤等作業機具,可以完成裝載、清障、叉、剪切、裝填砂袋等多項任務。
  
集成高新技術,力求無人智能

  高新技術的普遍應用為工程裝備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年來,外軍在工程裝備的發展中,大力採用高新技術來提高工程裝備的戰技性能,力求實現工程裝備的數字化、信息化、無人化和智能化,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美軍大量運用高新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研發新型工程裝備。如採用鋁鋅鎂、鋁鎂硅和復合材料等新型結構材料技術發展的渡河橋梁裝備﹔採用集成電路技術、微處理技術、傳感器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大黃蜂”地雷等智能化器材,成為未來數字化部隊重要的裝備和戰場體系。法軍採用高新技術發展的主力工程車和工兵架橋車,為其配置了快速信息系統和報告系統、全球定位系統,以及無線電通信系統,大大提高了工程裝備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和戰場感知能力。
  工程裝備無人化和智能化是外軍追求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外軍無人化、智能型工程裝備在探掃雷領域取得的成效最為顯著,如“派克波特”機器人、“羚羊”水下探雷機器人、近距離探雷標示機器人、地雷獵手機器人、炸藥探測技術、遠距離雷場偵察等智能型工程裝備相繼問世,有的已經應用於實戰當中,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美軍正在為其未來作戰系統配套發展建制無人機探雷系統,該系統是美軍未來作戰系統涉及的六大關鍵技術之一,它利用地雷和雷場特有的剩余輻射“臟土”征候探測部隊行進道路上布設的地雷,道路探雷速度可達20千米/小時。俄羅斯正在研制的機器人工兵,可以探測建筑物及工業設施中的地雷及爆炸裝置,並使其失效。
  
加強防護偽裝,提高生存能力

  高技術偵察器材的大量應用使現代戰場變得格外透明,非線性戰場和高強度的對抗使戰場目標很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加強目標的防護與偽裝就成了提高部隊及其裝備生存力的重要保証,特別是對工程保障裝備而言,防護與偽裝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外軍為此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加強工程裝備自身的防護。法軍在為強化野戰防護能力,在主力工程車上裝備了煙幕發射器、防御榴彈發射器和掃雷裝置,車體採用了復合和爆炸反應裝甲﹔為工兵架橋車配備了乘員防護裝甲系統、核生化三防系統、煙幕彈和近距離防御榴彈發射器等。美軍吸取伊戰工程兵自我防護能力差而遭襲身亡的教訓,加強了對工程兵部隊及其裝備的自身防護,“斯瑞克”旅工兵連裝備的工兵班用車具有很強的防護能力、攻擊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戰略戰術機動能力,車前可以安裝掃雷犁、掃雷?,以及磁模擬掃雷裝置。
  二是採用信息技術、隱身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技術發展多光譜、輕型化、內裝式、機動性和自適應偽裝裝備。美軍研發並裝備了超輕型偽裝遮障、高機動性偽裝遮障、機動裝備多光譜偽裝系統、數碼迷彩偽裝服等﹔在未來作戰系統中利用紅外隱身和雷達隱身技術開發電驅動裝置替代柴油發動機,以降低高速運行車輛的紅外特征﹔結構材料和車輛外表面大量選用低發射率復合材料和涂層,以降低車輛的雷達暴露征候。英國正在開發一種“改進者”全塑料隱身坦克,車體外表面聚合物涂層能吸收雷達波能量,顏色可以隨周圍環境變化,戰場生存能力很強。俄羅斯多用途偽裝網可以對付可見光、熱紅外、雷達等多波段偵察器材,免受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德國也在研制一種多波段偽裝涂料,可以對付可見光、紅外、雷達等偵察器材的探測。
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42963/3153947.html
 
浮橋 
 
         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樑。軍隊採用制式器材拼組的軍用浮橋﹐則稱舟橋。浮橋的歷史記載以中國為早。《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於渭﹐造舟為樑”﹐記載周文王姬昌於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孫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間架設長江浮橋。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預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黃河架設河陽浮橋﹐曾持續使用達800多年。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於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澤爾士一世於公元前 481年為進軍歐洲曾在赫勒斯滂(現為達達尼爾海峽)建浮橋﹐以連接歐﹑亞大陸。
         浮橋的結構形式有兩種﹕傳統的形式是在船或浮箱上架樑﹑再鋪橋面。舟樑合一的形式﹐或船只首尾相連﹐成縱列式﹐或將舟體緊密排列成帶式。為保持浮橋軸線位置不致偏移﹐在上﹑下游需設纜索錨碇。為與兩岸接通﹐在兩岸需設置過渡樑或跳板。為適應水位漲落﹐兩岸還應設置昇降碼頭或昇降棧橋。
         浮橋可用於人行﹑公路﹑鐵路。其構造並不複雜,架拆也方便﹐但維修費用高。平時可用以應急救災或作為臨時性交通設施﹐戰時可用以保障軍隊迅速通過江河軍用的制式舟橋﹐為增加其機動性﹐常用輕金屬製成自行式的。
http://140.133.6.14/cpedia/Content.asp?ID=33064&Query=4
 
 浮橋_互動百科
 
渡河器材 
 
         軍隊用於渡越江河障礙的工程器材。分為制式渡河器材和就便渡河器材。制式渡河器材屬於軍隊裝備器材﹐包括舟橋器材﹑固定橋器材(見軍用橋樑)﹑門橋器材(見門橋)﹑兩棲渡河車輛以及輕型渡河器材﹔就便渡河器材是現地蒐集的民用船隻﹑密封箱(桶)﹑浮囊﹐以及用竹﹑木﹑橡膠﹑塑料﹑金屬等材料加工製作的各種浮游結構物和橋樑構件。
         舟橋器材 用來架設浮橋和結合漕渡門橋﹐是保障軍隊渡河的主要裝備器材﹐在許多國家軍隊中裝備數量較大。
         固定橋器材 包括機械化橋﹑拆裝式金屬橋等。機械化橋主要用來架設低水橋﹐用以克服較小的河川障礙。拆裝式金屬橋﹐可架設成低水橋和單跨橋﹐主要用作後方橋樑或用以替換浮橋。
         門橋器材 分為自行門橋器材和非自行門橋器材﹐主要用來結合漕渡門橋和架橋作業門橋(用於植樁﹑運送橋樑構件等作業)。有的還可用以架設浮橋。
         兩棲渡河車輛 包括水陸輸送車﹑水陸汽車和江河工程偵察車等。水陸輸送車和水陸汽車主要用於保障步兵和隨伴火器從行進間渡河﹔江河工程偵察車主要用來快速測定江河水深﹑流速﹑河底性質﹐為坦克部隊﹑分隊選擇潛渡場和舟橋部隊﹑分隊選擇架橋點提供資料。
         輕型渡河器材 包括衝鋒舟﹑偵察舟﹑徒步橋器材。衝鋒舟主要用於渡江河進攻戰鬥中渡送先遣支隊和第一梯隊團的步兵過河。舟體多用塑料製作﹐也有用橡膠﹑鋁合金等材料製作的。其結構型式有整體式和折疊式﹐用橡膠材料製作的衝鋒舟為充氣結構。衝鋒舟在水上用操舟機驅動﹐陸上用軍用運輸車載運。偵察舟主要用來渡送偵察兵過河和進行水上偵察。為便於攜行﹐舟體多為橡膠充氣結構﹐也有用塑料或其他材料製作的。水上用操舟機驅動或用槳操行﹐陸上用軍用運輸車載運﹐近距離內可由人員攜行。用橡膠材料製作的衝鋒舟和偵察舟﹐又統稱橡皮舟﹔用其他材料製作的﹑舟體可以折疊的衝鋒舟和偵察舟﹐又統稱折疊舟。
         此外﹐制式渡河器材中還有供坦克潛渡用的潛渡設備﹐輔助單兵渡河用的浮水衣和救生背心等。
         就便渡河器材 在戰爭史上﹐它對保障軍隊渡河曾起過重要作用。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都是主要依靠就便渡河器材完成渡河任務的。在解放戰爭時期具有重要意義的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就是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河器材﹐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在未來戰爭中﹐就便渡河器材作為制式渡河器材的補充﹐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http://163.17.37.33/cpedia/Content.asp?ID=11250 
 
另參本館:
 
中國海軍  中國軍工  中國大戰略  中國造船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美“聖安東尼奧”LPD兩棲艦><日本16DDH><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071、大隅與獨島><美中兩棲裝甲車><俄售中大型氣墊船><氣墊船及其分類><俄中水上飛機><中國地效飛行船><Yak-38> <F-35-JSF> <AV-8> 
 
阿楨 2023-10-08 08:56:03

自研兩栖戰車海試沉沒,暴露韓國軍工發展的困境 2023-10-07 澎湃新聞

   近日,韓國KAAV-Ⅱ兩栖裝甲戰車的原型車在海上航行測試時進水沉沒,兩死。
   韓國儘管此前有了仿製AAV-7A1兩栖裝甲戰車的技術基礎,但完全從頭開始全新研發的技術風險以及難度太大,但是,與當年引進AAV-7A1所不同的是,1998年引進的AAV-7A1已是服役多年的成熟車型,而EFV兩栖遠征戰車還沒有定型,就在2011年下馬了。
   所以,韓華防務公司能夠參考的就是EFV原型車的總體設計,包括駕駛艙在前、動力艙中置、乘員艙在後的總體佈局,炮塔設置車體中前部一側,水上高速航行時採用“前部滑行板+車尾水翼底板+雙泵噴水推進器”組合,配備2700馬力超大功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等。不過,KAAV-Ⅱ也進行了多項改進,車體從前者的8.966米增加到9.4米,載員從17增到20人,全重從32噸增加至35噸。水上最大航速,KAAV-Ⅱ初步的設計目標為13節(約25千米/小時),而最終是與EFV相當的25節。
   從此次KAAV-Ⅱ兩栖裝甲戰車沉沒事故可以看出,韓國軍工企業一直沒有很好地夯實自己的技術研發基礎。在某些可以從美國、以色列以及歐洲等國引進技術的領域,比如K9自行榴彈炮、K2主戰坦克、F/A-50輕型戰鬥機,韓國都可以貌似做得比較出色。不過,在某些無法得到國外技術“外援”的領域,韓國軍工企業的天然缺陷就暴露無遺。
   中國軍工企業擁有數十年、上百個型號的技術積累基礎,所以只用了短短數年就自主研發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反超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量裝備高速兩栖裝甲戰車的國家。05式兩栖裝甲車族也以VN16以及VN18的外貿型號實現了批量出口。
  回應
到目前為止,韓國軍工產品靠“歐美的現成部件”拼湊起來是可以的,靠“靈活的商業手法”賣出去也做得到,但要靠自己的綜合實力從頭研發並持續反覆運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楨 2023-01-17 09:28:10

美CSIC智庫2023-01-09推演2026台海戰爭,解放軍3萬人被俘,美日聯軍取得慘勝?

  說實話,這種模擬台海攻防的兵推模擬結論報告,沒有幾千個也有上百個了無論是美軍內部、台偽軍“國防部”,還是民間智庫和相關機構,都在不同時期進行了兵棋推演,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結論。當然熟悉台軍動向的人都知道,這個“漢光”兵推完全是個笑話,根本沒有現實意義。
  CSIS設置了24次兵推,其中3次採取了所謂“標準設定”,其餘21次增加了多種變數。在標準設定的3次兵推中,解放軍2次被判定為“失敗”,1次被判定為“有利於中國的僵持狀態”。
  在標準情況下,台軍的海空軍會在第一時間幾乎被全部摧毀,日本損失戰機超過100架,美軍損失戰機100~300架,其中90%被摧毀在地面。美軍將有2艘航空母艦,7~20艘大型戰艦被擊沉,日本也將損失慘重。由於不敢對解放軍的基地進行打擊,解放軍損失的戰機相對更少,在200架左右,但90%的兩栖艦船和50艘大型戰艦將被擊沉。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美日聯軍將摧毀解放軍登陸船團,登陸部隊將在10天之內失去補給。台軍預計傷亡3500人,而解放軍將有7000人在地面作戰中傷亡,1.5萬人在海上被擊沉,其餘3萬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在戰敗後被俘。唯一一次判斷有利於中國的推演中,指揮官佔領了台南港,雖然無法改變失去後續補給的局勢,但登陸部隊有效維持了21天以上的持續作戰能力,因此被判定為進入僵持階段。
  首先,CSIS設定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台軍必須士氣高昂,選擇抵抗到底,決不投降。另一設定中為美國空軍大量裝備的JASSM-ER遠端巡航導彈增加了現實中並不存在,美在2026年預計會擁有超過3000枚JASSM-ER巡航導彈, LRASM反艦導彈只有450枚。增加了三個變數:東風-26有25%失效,以及火箭軍政委阻止發射東風-26,一點常識都沒有呀!
  總體來說,這份報告基本上沒什麼看頭,真正重要的,例如LRASM導彈為什麼能對戰局起到決定作用卻是一筆帶過。160多頁的長篇報告,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卻相當少,也不知道這種報告是不是按字來算稿費的。
  回應
軍火商又來騙錢了而已,當真你就輸了

阿楨 2023-01-11 08:42:31

CNN:美智庫2026台海兵推 美日台慘勝|郭正亮批報告亂七八糟 2023-01-10 全球現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aRHhoQis
  回應
智庫?哈哈,為何沒推算出美軍在阿富汗打了廿年最終狼狽撤走?
兒戲,大陸火箭軍就能摧毀美日韓臺的機場或雷達體系,火箭軍有幾千公里戰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航母就失去戰鬥力。

陸2026犯台誰贏?智庫兵推曝美失2航母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2023/01/09 中時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9日公佈台海兵推。
美國會損失2艘航母及10至20艘大型水面戰艦,三周3200美軍戰死,相當於過去20年來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折損的半數兵力。
解放軍,兩棲主力被擊潰,折損1萬名士兵,155艘戰鬥機及138艘主力船艦。
台灣陸軍將有3500名士兵傷亡,海軍所有26艘驅逐艦及護衛艦被擊沉。
日本損失超過100架戰機及26艘戰艦,美軍基地也可能遭受解放軍攻擊。
台灣不適用烏克蘭模式
一旦台海開戰,任何部隊及物資都不可能進入台灣,必須趕快採取行動,包括強化美在日本及關島抵禦解放軍飛彈攻擊的能力;將海軍部隊轉移至更小、更易生存的船艦;優先打造潛艦及能持續的轟炸機部隊,而非戰鬥機;推動台灣採取類似的戰略,使用更簡便的武器、而非昂貴戰艦來武裝自己,如此才更容易抵抗解放軍的第一波攻擊。
  回應
 這些違反常理的「兵推」未免太可笑。1.「米軍折損2航母 陸萬人戰死」,搞清楚,米軍折損2航母就已經萬人戰死!2.就在台海周遭,你把解放軍移動式陸基長程火箭彈與導彈當擺設?3.米軍如果不源頭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必定慘敗!4.米軍打擊解放軍陸基火力,就是攻擊中國本土,解放軍必定反擊米國本土!5.一旦中米日互攻本土,基於戰略的必須,朝鮮與俄羅斯必定參戰。
 這個兵推結果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其結論就是倡議台灣盡快大增軍備,為美國將台灣變成CSIS推向戰爭邊緣帶風向。
 所以説到底就是美國要多造潛艦、多造轟炸機,多造彈藥?軍火商這種不入流的行銷手法,三歲小孩都可以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