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9 06:33:56阿楨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

(上圖為共軍東風11 M-11彈道飛彈)

小引:相對於「老衲」的「奇文」和司南的<台灣飛彈防禦解決方案>,高智陽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的結論:「逐年增加的共軍飛彈威脅,確實是台灣人民心理上的陰影。軍方原本應透過「全民國防」的教育方式,讓全國民眾對共軍飛彈威脅有正確認識,不隨著「道聽途說」起舞,進而協助人民克服這種心理上的恐懼,順勢破除共軍利用飛彈對台灣進行威懾心理戰。不過目前軍方為了增取愛國者三型飛彈的採購預算而提出的說帖,倒像 是在幫共軍恐嚇台灣人民,令人有「挾共軍飛彈以令台灣人民」之感。俗話說:「新兵怕大砲,老兵怕機槍」,其間的差別就是經驗和專業。軍方應該本著專業知識,為民眾解惑,安撫民眾情緒,如今卻反過來用專業恫嚇人民;軍方要知道「全民國防」不是「愚民國防」,真理是越辯越明。共軍飛彈可怕嗎?不,自己嚇自己最可怕。」


<打破共軍飛彈襲台的迷思>

作者:高智陽(原載全球防衛雜誌243期)

媒體報導,軍方在6月秘密以2006年為想定時間進行「漢光二十號」電腦兵棋推演,推演結果是在美、日未介入台海戰爭情況下,紅軍(共軍)在交戰後第6 天早上10時就攻入了台北市,並與藍軍(台灣軍方)激烈巷戰,最後我軍大敗,首都淪陷。解放軍僅歷時130小時即犯台成功。兵推第一天,扮演解放軍的國防 大學教官用飛彈對台突襲,共發射700枚M族中、短程飛彈,向機場、港口和重要政經軍設施進行6波以上密集攻擊,重創台灣。

兵推以飛彈進行第一波猝然攻擊的用兵模式,是頗符合中共強調發展「殺手武器」,及共軍在未來高技術聯合戰役作戰中,常規飛彈部隊作戰「集中使用、連續打 擊」的基本原則。軍方在「中共軍力擴張威脅及台灣軍方備戰作為」簡報中預估2006年共軍將擁有800餘枚戰術彈道飛彈,依據共軍戰術一波次最大飛彈發射 量150枚計算,足以對台灣猝然發動5波次且持續10小時的飽和攻擊。而美國智庫藍德公司的研究報告和華盛頓郵報報導也顯示,未來台海戰爭一爆發,共軍將 以密集的飛彈攻擊,摧毀台灣的機場、港口、防空飛彈與雷達陣地,以便共軍在極短時間內可以掌握台海的空優。由上述可知,共軍首波對台攻擊,將以大量飛彈發 動奇襲的模式,幾乎已成為海峽兩岸和國內外的共識。但共軍在未來的台海戰爭中,真的會照這個劇本演出嗎?當中有很多迷思需要進一步釐清。

無視「預警」的迷思

共軍動態可說是台灣軍情單位和國安單位日夜監控的要務。共軍二砲部隊的佈署和配置飛彈數量,及二砲部隊與司令部與總參的固定通聯、預警情資傳遞,尤其最重 要的是其與指揮機構的編配關係為何,都是台灣持續掌控的情資。陳總統在去年11月30日公布,共軍在中國東南沿海所部署的飛彈數目為496枚,雖引發是否 洩漏國家機密的爭議,但另方面就是展現台灣軍情單位對共軍飛彈部署狀態的有效掌控。陳總統在9月22日再度指出,中共沿海省份對準台灣的飛彈已增至610 枚,再度顯示軍情單位對共軍飛彈不間斷的監控。

另外,兵推與國內外研究都顯示,共軍飛彈攻擊只是攻台的第一波,隨後將伴隨共軍海空攻擊,及登陸作戰行動,務必一舉犯台成功。要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勢,必 先集結相當大的兵力,大部隊集結前、集結中必各有徵候,如:共軍當面第一、二線機場可能擺滿由各地調來的戰機,鐵公路繁忙的輸送部隊,港口也集結大量艦艇 進行裝載。這些不尋常的部隊調動、集結難道引不起台灣軍情單位的注意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日本等國關切共軍動態程度不下於台灣,而且其偵蒐設備,遠比台 灣先進,透過國際情報合作與交換,也可補台灣軍情單位監控共軍動態的盲點,像共軍戰機從東北起飛往南進行轉場訓練或跨軍區演習,雖然已超出台灣監偵範圍, 但共機只要一起飛就被美、日軍情單位監控,並將相關情報傳遞給台灣。

有人提出共軍可以各種障眼法掩飾部隊集結,如利用演習。近年共軍當面最大規模的演習是2001年在東山島舉行,代號為「解放一號」(亦稱東海六號)演習。 當時演習總共動員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濟南軍區與北京軍區集團軍部隊(第1、第31、第42集團軍)及15空降軍、二砲部隊、東海艦隊、北海艦隊、南海艦 隊、Su-27戰機、東風15飛彈、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及各型巡防艦與兩棲艦艇,共10萬兵力,進行以攻略澎湖與台灣本島,並打擊美軍航艦戰鬥群作 為想定的演習。就反登陸作戰而言,跨海來的攻方兵力通常要數倍於守方,才有成功的勝算,即使共軍再度以演習名義,集結10萬兵力,面對台灣的30萬大軍, 並無犯台成功把握。且演習與實際作戰在準備、動員上還是有很大不同,如:彈藥、油料等撥補,透過相關情資即可判定是否假演習之名,行作戰之實。

今年中共空軍副政委、空軍中將劉亞洲在「金門戰役檢討」(這篇文章因提及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表示,台海必有一戰,而引發兩岸的關注)一文中曾提到:前 年,有關部門論證台灣可不可打,雄心萬丈,壯語盈耳。有的講:「打!朝發夕至!」有的講:「台灣軍隊不堪一擊,我軍穩操勝券。」有一張報紙更以唬人的大標 題這樣寫道:「我軍的飛彈可準確無誤地打到李登輝的辦公桌上。」去年,這個部門論證如何打,我去參加,更見一團鼓譟。心浮得都飄到半空中去了。我出一題 目:「現在舉頭是衛星,低頭是雷達,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朝福建運兵?」一人回答:「那還不容易!你看見這幾個七天的長假期了嗎?全國那麼多老百姓在列車上 移動。我們可選一個長假期,將軍隊士兵換上老百姓的服裝,坐火車入閩。神不知,鬼不曉!」我報以苦笑。

顯然劉亞洲已體認到,今天要再來一次諾曼第式登陸已是不可能的事。以美軍為例,美軍部隊的調動與集結幾乎完全公開,美軍打仗等於是先昭告天下,我要打你, 你等著挨打。對方雖知要被打,但卻不知美軍修理人的方式,不過這種做法雖可造成敵人心理上的威脅,但同時也讓敵人有準備的時間,進行戰力保存。在科索沃衝 突中,南聯部隊在戰力保存上表現極佳,大幅降低北約空襲效果。連共軍高階將領都承認,要掩飾犯台部隊集中是相當困難的事,但國內外,甚至海峽兩岸在討論共 軍犯台時都刻意忽略共軍集結的徵候,及台灣軍情單位對共軍動態的掌控能力,而一昧假設一旦海峽爆發戰爭,台灣軍方會在不及防備下被猝然突擊,而造成慘重損 失。完全無視台灣軍方在掌握到共軍可能犯台行動,發出「戰略預警」後,可能採取的戰力保存,甚至主動出擊的因應措施。

共軍飛彈運用的迷思

當共軍犯台兵力逐次集結,台灣軍方自然會依據戰備規定提升戰備,並按照「固安作戰計畫」動起來,進行必要的防務工作。由於台灣軍方目 前的或日後可能購入的反飛彈系統,都無法完全有效攔截來襲的共軍飛彈,因此在面對共軍可能發動的飛彈突擊,必須進行戰力保存作業,以避免在第一擊時被共軍 摧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查覺共軍有犯台意圖,軍方已表示,為達「阻敵彼岸、滯敵攻勢」目的,台灣軍方將進行自衛反制。這意謂台灣軍方將採取主動的聯合反 制作為,即「境外作戰」,做法為以各軍種長程火力針對中國陸地的交通線、港口、機場進行自衛攻擊,只要台灣軍方戰備上做到「飛彈打不癱」、「潛艇封不 住」,就可使共軍作戰企圖破局。

共軍犯台意圖曝露在先,而台灣軍方備戰在後的情況下,如果共軍仍以大批飛彈發動第一波攻勢,雖會對台灣造成一定損害,但戰機等武器裝 備會因事先採取的戰力保存措施而大幅減少損害程度。假設共軍以集群飛彈對我空軍基地攻擊,受限於精準度,較難直接摧毀機堡內的戰機,而以破壞跑道和助航設 施為主,目的在遲滯台灣空軍反應時間,為後續的共軍戰機開路。但若事前我方戰機已疏散,並啟動相關應變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共軍飛彈的破壞效能將大幅降 低,遲滯台灣空軍的反應時間也不會太長,共軍是否還會在一開戰時就投入大量飛彈攻擊,不無疑問。

面對台灣軍方的戰力保存措施,共軍有可能改變飛彈戰術策略,放棄攻擊機場、防空飛彈陣地等一線軍事目標,改而攻擊遭破壞後短時間無法恢復運作的目標,如: 軍港、油庫、電廠、兵工廠等後勤設施,藉以減損台灣軍方持續戰力,這也是日後台灣軍方兵推想定共軍飛彈使用模式所必須必須考慮的。」但另一個問題是飛彈不 是砲彈,它是一種高科技且精密的武器,無法像砲彈一樣透過生產線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台海戰爭不可能成為另一個八年抗戰,故一旦開戰共軍飛彈可說是打一枚少 一枚,不太可能迅速獲補。雖當面共軍飛彈仍持續增加中,不過數量也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去年陳總統公布的當面共軍各地飛彈部署資料中,以福建永安817飛彈旅配 屬144枚飛彈最多,如果144枚是共軍二砲飛彈旅的標準配屬量,當面共軍5個飛彈旅都滿編,合計飛彈應有720枚,再加上福建仙游的南京軍區地地飛彈第 一旅配屬的64枚飛彈(不知是否已滿編),則當面共軍最終飛彈數量應在800枚左右,也符合國防部指稱共軍在2006年在當面部署飛彈數量。另外假設共軍 飛彈系統可靠度和妥善率均為8成,則共軍能隨時投入戰場的飛彈約500枚。

近年來共軍主張「首戰即決戰」,前述也提到共軍常規飛彈部隊的作戰基本原則為「集中使用、連續打擊」,但共軍飛彈部隊的任務除了以飛彈突擊揭開對台作戰序 幕外,還要能貫穿戰役作戰全程。試想,如果共軍第一波就使用過半,甚至更多飛彈對台灣各軍經目標發動突擊,其持續的攻擊強度勢必有限,如果攻擊效果又被台 灣戰力保存措施抵消大半,將會嚴重影響後續的作戰進度。另外,共軍還要考慮「外軍干預」的問題,也就是共軍要攻擊的不僅是台灣軍經目標而己,一旦美日等國 介入後,美日增援部隊和在共軍飛彈射程內的美日基地也會被列入攻擊目標。共軍近年都把打擊美軍航艦戰鬥群列為演習科目,即可看出共軍預料美軍將會介入台海 戰爭,且已有與美國一戰的打算。由此觀之,共軍飛彈要攻擊的目標只會多不會少,使用上就不會太大方,因此國防部推測共軍的5波次連續10小時的飛彈攻擊, 不太可能發生。由於兵推的目的是在過程中找出缺點與盲點,雖然兵推不能百分之百反映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但對台灣軍方作戰計畫調整絕對有幫助。所以台 灣軍方兵推想定共軍飛彈的集群攻擊,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但對測出台灣軍方在戰損後的反擊能力仍有很大幫助。

飛彈效能的迷思

其實共軍飛彈對我的威脅並不是在破壞力,而是突防能力。因為台灣軍方缺乏有效的反飛彈系統,無法百分之百攔截共軍飛彈,而且飛彈速度很快,一發射不消幾分鐘就可命中目標,因此民眾難免有一種隨時處於被暗算的恐懼。

拋開心理面的威脅感不說,共軍單枚飛彈因受限於導引系統精準度,並沒有辦法進行外科手術式攻擊,所以其配備的500公斤彈頭破壞力還 不及一架滿載炸彈的戰機,或多管火箭群射的威力。共軍使用的SU-30MKK戰機載彈量就高達8,000公斤,具有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如再配備空對地精 準導引武器,威力更驚人;而大口徑多管火箭早已是共軍的基本配備,群射的破壞力,也遠勝單枚飛彈。台灣軍方也無法百分之百攔阻共軍戰機,至於擊落火箭更不 可能。1958年「823砲戰」44天的砲戰期間,金門地區落彈近50萬發,平均每一平方公里落彈3,160發,但金門仍屹立不搖。共軍的飛彈不可能把台 灣炸成像823砲戰時的金門,所以只要認清事實,就可知道飛彈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就把它當做是多管火箭集群射擊或戰機轟炸,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就可減少 損害。

飛彈威力雖大,但與戰機、多管火箭相比,飛彈最大的問題就是只能使用一次。所以共軍武器庫中對台灣威脅最大的應是戰機,而非飛彈。戰 機速度快,搭載武器不僅量大,且有彈性,搭配不同的武器系統就可擔任防空、對地、對海攻擊等任務,還可透過低空飛行或電戰干擾方式,隱匿行蹤,再搭載精準 導引武器,其破壞力不是飛彈可比擬的。

值得注意的是,共軍近年極度強調要掌握「制電磁權」,一旦共軍掌握台海的「制電磁權」,則我防空系統、部隊通聯必遭癱瘓,共軍戰機將 如入無人之境,自然也掌握台海的「制空權」,這才是台灣軍方的夢魘。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美伊戰爭,美軍完全掌握制電磁權和制空權後,陸續展開「斬首行動」 和「震懾行動」,完全壓制伊軍反擊。

9月底國防部業務報告書中指出,94年度軍事投資要項中,「資訊電子戰」占全部軍事投資總額的42.83%,顯示現階段台灣國防軍事 投資,是以強化台灣軍方資訊電子戰力。表面上軍方已很重視資訊電子戰,但相較於愛國者三型飛彈的採購金額1,449.2億元,每年全軍發展資訊電子戰經 費,僅及購買單一武器系統經費的五分之一不到,可見台灣軍方仍未認清共軍各式威脅的比重。軍事投資要有前瞻性,看得見的不見得是最大威脅,有時看不見的才 是真正的威脅,只見台灣軍方一再強調共軍飛彈的威脅,並投入大筆經費建構反飛彈系統,卻不見相對投入經費於掌握台海「制電磁權」,實是國防隱憂。

共軍飛彈電磁脈衝彈頭的迷思很多國內外研究都指稱,共軍飛彈可能已配備電磁脈衝彈頭,可有效癱瘓台灣的指管通情系統,各界對各國研發電磁脈衝彈的說法不一,但是 至今仍未曾聽聞有配備電磁脈衝彈頭的地對空、空對空飛彈、反艦飛彈及反輻射飛彈。至於有關美軍已在近年的多次戰爭中使用電磁脈衝彈,也應只是傳聞。此外可 証明美軍尚沒有將電磁脈衝彈用於實戰的例子,就是去年美伊戰爭期間,美國國務院曾抗議俄羅斯某些公司在美國攻打伊拉克之前,將一些GPS干擾設備賣給伊拉 克。美國政府更指控,俄羅斯的技師在巴格達協助建立干擾GPS的系統。由於這套系統很複雜,俄羅斯技師甚至還協助伊拉克操作。由於這種GPS干擾設備一旦 啟動後因本身也發出電波,很容易被定位,如果美軍擁有電磁脈衝彈,只消丟幾枚,就可瓦解伊拉克的干擾作為,何必大費周章提出抗議?後來伊軍這批干擾裝備, 還是難逃被美軍摧毀的命運,不過美軍應是使用傳統的電子偵測定位,再搭配反輻射飛彈或精準導引武器加以摧毀。電磁脈衝彈這種武器為何「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有可能是技術還未成功,尚無法實用化,或者是威力太小,起不了攻擊作用;另一種 可能的情形就是整個裝置體積龐大到還無法以載具投射,如目前大部分的雷射武器。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電磁脈衝彈早晚會出現在人類戰場上,目前倒不必「人云 亦云」。

反軍購的迷思

最近6108億軍購特別預算吵得沸沸揚揚,但卻不見專業的論點,贊成反對雙方好像在玩擲骰子,贏者全拿,完全沒有妥協餘地。綜觀反軍購意見,不外乎軍購預 算高得不合理、購入的武器不適合台灣、軍購是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等,但是卻也引發「自我解除武裝」或「向中共屈服」的質疑。其實面對中共威脅,軍購已是 「必要之惡」,因此軍購不應背負「挑起戰爭、軍備競賽」的原罪,一昧否定軍購非正確態度。

綜觀而論,軍購案並非只能選擇要或不要,在「論理」層次的空間仍大,尤其是在軍方資訊壟斷上,還有很大的辯論餘地。根據軍方的說帖,現部署於大台北地區的 愛國者二型飛彈系統,僅能防護25%的人口及8%的工業生產力。未來中、南部兩大都會區完成反飛彈系統部署後,預期可防護約70%的人口及60%以上的工 業生產力,效果明顯提升。因此,愛國者三型飛彈加入台灣軍方防空作戰行列,將可使北、中、南部重要城鎮與戰略要域具有反飛彈防衛的主動防禦能力,有利穩定 民心士氣及戰力保存。就保護資產與投資成本兩者相較,採購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是一項具高度效益的軍事投資。

其實軍方講的都對,但軍方卻沒有告訴民眾是飛彈防禦範圍與攔截成功率完全無關。軍方還沒有告訴民眾的是,台灣軍方可以透過情資獲得預警,採取戰力保存等必 要作為,降低共軍飛彈威脅,相關單位也可以透過疏散、避難和救護等民防措施,維護民眾的身家財產安全。軍方對被動的飛彈防禦措施完全避而不談,只強調惟有 購買愛國者三型飛彈才能保障台灣安全,這種以錯誤論點誤導民眾,爭取預算的做法非常要不得。

這些軍方隱藏的事實才是需要攤在陽光下討論的,例如:可計算台灣軍方透過戰力保存和民防措施可以抵消多少共軍飛彈威脅,從而可減少購買多少枚愛國者三型飛 彈,節省多少軍購費用,或將這些經費轉用到其他軍事投資上。像民防就是典型本小利大的投資,戰時可發揮緊急救護功效、平常時期則可投入防災救難工作,是平 戰皆宜的自我防護措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花錢的和平。面對中共威脅,「自我武裝」已是台灣的宿命,因此在軍購議題上,要討論的不是台灣要不要 成為毒蠍,而是要當毒蠍或是刺蝟。

結論:

逐年增加的共軍飛彈威脅,確實是台灣人民心理上的陰影。軍方原本應透過「全民國防」的教育方式,讓全國民眾對共軍飛彈威脅有正確認識,不隨著「道聽途說」 起舞,進而協助人民克服這種心理上的恐懼,順勢破除共軍利用飛彈對台灣進行威懾心理戰。不過目前軍方為了增取愛國者三型飛彈的採購預算而提出的說帖,倒像 是在幫共軍恐嚇台灣人民,令人有「挾共軍飛彈以令台灣人民」之感。俗話說:「新兵怕大砲,老兵怕機槍」,其間的差別就是經驗和專業。軍方應該本著專業知 識,為民眾解惑,安撫民眾情緒,如今卻反過來用專業恫嚇人民;軍方要知道「全民國防」不是「愚民國防」,真理是越辯越明。共軍飛彈可怕嗎?不,自己嚇自己 最可怕。

http://www.diic.com.tw/comment/920213-222.files/931110.htm
阿楨 2022-12-16 09:00:18

專家:台灣強化機庫也沒用 擋不住陸新型飛彈 2022/12/15 中時

台灣計畫為戰機打造更強固的機庫,但專家說,隨著解放軍研製能穿透任何強化戰機基地的短程制導飛彈,這樣做可能沒用。
據《南華早報》15日報導,《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說,中方的彈道飛彈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今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以及終端紅外成像制導系統,讓它們能打擊任何強化的機庫,並精準加以穿透。他以重4噸的東風-12面對面短程戰術飛彈為例,指出它能武裝燃料空氣彈頭,利用周遭空氣內的氧,來產生高溫爆炸,以撤底摧毀目標。平可夫強調,這些飛彈的圓機率誤差不到1公尺,台灣在面對解放軍時,強化機庫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國防部為了在最大的台中空軍基地打造36座新機堡,擬定了7年計畫,並尋求持續提撥經費。台灣空軍司令部參謀長黃志偉11月在立院審查112年國防部相關預算案時說,要在清泉崗空軍基地打造36座能禁得起東風飛彈打擊的「抗炸機堡」。他說,機堡抗炸力是針對反制解放軍東風系列飛彈1500磅的彈頭來設計,將採用3300磅抗炸力的工法。空軍未來將配合「一機一庫」政策,逐步構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確保我軍戰力在戰時得以發揮。因此編列了將近44億元預算,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台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專家在評估預計會有3300磅抗炸力的機堡時,是根據解放軍的東風-16短程飛彈為準。而這款飛彈能搭載1噸彈藥,射程介於800—1,000公里之間。事實上,當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北京在台灣周邊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實戰軍演,在附近水域發射的主要飛彈之一,就是東風-16。他指出,東風-16的酬載量為1噸,有鑑於彈頭快速前進的額外衝擊力,機堡抗力達3,300 磅確實有道理。
  回應
別浪費錢了, 沒有攻不破的盾。老美已經示範過運用衞星制導炸彈可以從同一洞口攻破任何防護,第一發是穿甲彈緊跟著一發高爆彈,如果一發穿甲彈不夠就二發。
跑道都炸毀了,完留下來給老共嗎?

阿楨 2022-11-14 08:03:30

中國航展追擊:陸大造奇葩武器 源於韓戰時期火力不足恐懼症 2022/11/13 中時

《環球時報》報導,網路上流傳段子說,韓戰的經驗讓中國患上了「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症」,因軍工企業於發展各種支援火力可謂不遺餘力。例如在這次展出的裝滿導彈的FK-3000防空系統,配備了2種防空導彈和一門速射炮,還包括48聯裝的反無人機集群導彈,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就連俄羅斯的鎧甲(Pantsir-S1)防空系統也自嘆不如。
兵器工業集團的紅箭-20/50射程20、50公里的超視距重型反坦克導彈,較之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紅箭-12類似)的作戰距離大得非常多,穿甲深度超過1200mm足以擊穿掛載附加裝甲的各國現役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可以直接打擊目標,也能夠採用類似於美國巡飛彈模式,在飛行過程以及在目標區域進行戰場搜索,提供前線資訊。

兔子的火力不足恐懼症有多嚴重?一個班2挺重機槍6支步槍 2018/08/03 軍武大揭祕

韓戰時期,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實在沒能力為前線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志願軍硬是抗住了大雨傾盆般的炮彈,以血肉之軀將美國人釘死在了三八線。韓戰之後,我軍就患上了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在陸軍尤其嚴重。在近期的某軍事論壇上,出現了一張步兵班的照片,全班一共攜帶了兩挺89式12.7毫米重機槍和6支95式突擊步槍以及8箱共400發機槍彈藥。兔子火力不足恐懼症最嚴重是在中蘇交惡時,面對蘇聯強大的鋼鐵洪流,那時候每個步兵班分配9個火箭筒。
最喪心病狂的還是兔子的火箭炮,射程最遠的火箭炮衛士-2D直徑425毫米,配備高爆彈,燃燒彈,轉底單,子母彈等各種先進戰鬥部。其單發爆炸的殺傷半徑為105米,子母彈的子彈藥有560枚。達到400公里;同時採用衛星,電視,紅外製導,飛毛腿飛彈的射程才300公里,能不能打中還不好說。

阿楨 2021-08-08 08:12:00

美中台劍盾》陸戰區反導系統遏台研中程飛彈 韓日美難組「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因應兩岸軍事情勢升溫,台灣正在研製射程達1000多公里的中程飛彈,美國也積極說服韓日部署中程飛彈,欲在亞太第一島鏈組成飛彈包圍網。大陸軍事專家指出,大陸對於遠、中、近程的來襲飛彈、火箭彈,都有相應的系列防空、防導武器發展計畫。
中科院日前承認正在研發「遠程打擊」彈種,其中包含量產彈種1種,已部署的雄二E射程600-800公里,科研案3種「2長1短」。2長:增程巡弋飛彈1200-2000公里,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地對地飛彈。1短則是300公里的多管火箭炮。

陸新型方陣快砲 能防極音速飛彈 2021/08/07 旺報

中國新型20管30毫米近防火試驗照片,每分鐘射速高達五位數,射程3-5公里,比1130多出一倍。1130是基於730,採用了11管30毫米近防火炮,每分鐘11000發,射程5公里。730也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每分5800發,射程3公里。
美國的6管20毫米口徑「火神」,每分4500發,射程2公里;荷蘭「守門員」7管30毫米,每分4200發,3公里射程;義大利「海天頂」4管25毫米,每分3400發,射程2公里。

美中台劍盾》陸核彈頭年增長10% 2030年或破千枚

瑞典SIPRI 2021年報告,中國官方宣佈正式服役的核彈頭已從2020年的320枚,2021年增至350枚(未計算東風-41及巨浪-3的78枚因尚未宣佈)。美國國防部認為,2030年將突破1000枚。

外媒稱中國正發展武庫艦:可裝填千枚導彈 2017-06-09 澎湃新聞

美國多家網站2017-06-03報導,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武庫艦,將成為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臺。
武庫艦也稱火力艦,最早由美國在1988年提出,當時被放棄的武庫艦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是武庫艦的功能比較單一,無法像驅護艦等可執行巡邏、警戒、護航、反海盜等其他任務;探測能力有限,並且需要強大的網路資訊支援;現在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降低,火力強大功能單一的武庫艦缺少用武之地。
武庫艦如成真,必會做出改進,首先就是隱身性能,主要採取半潛船甚至潛艇的船型,並通過採用多面體上層建築,噴塗吸波材料等方式,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同時注重生存性能的拓展,通過採用雙層艦體設計、設置大量的干擾設備等方式,提升本艦的生存能力;此外,還會進一步提升資訊化作戰能力,構建更加可靠、抗干擾的網路作戰系統。
  相關新聞
美媒:“貨船+導彈”或成簡化版“武庫艦”
武庫艦為何再獲大國喜愛?可發動密集導彈攻勢 3個月就改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