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0 07:06:31阿楨

《麥肯錫投資中國報告》

相對於台商的單打獨鬥和抄短線,西方大企業投資中國就顯得謹慎、也就更加借重投資顧問公司的研究分析,麥肯錫就是這樣一家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顧問公司,「自一九八五年(在香港設分公司)以來,一直積極服務中國大陸境內的當地及跨國企業,以因應及克服上述挑戰。」(p.14)

中國入世終於為麥肯錫釣到一條大魚了,麥肯錫大中華地區董事華強森的《麥肯錫投資中國報告》(時報,2003)就反映了洋人已盯上了這條肥肉,不再理會什麼「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

未必!書的<結語>不是說:「沒有任何經濟制度可以免於變動的挑戰,中國也一樣,其中包括:貧富差距攀升、可能發生的社會失序、裁員引起的大規模失業、缺乏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制度…貪污成風,如果完全不受節制,可能會拖累社會的進步。」

這些只是在書尾順便提及,不同於中國崩潰論和崩潰論將之視為主調。

華氏的確與眾不同,「中國製造」論者大多強調中國的硬體實力,他卻說:「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同樣也會在世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背後的推手,和當初推動台灣產業快速成長的因素一樣。不過,中國獨一無二的特質,尤其是內需強勁及設計長才,比較能夠發展以設計為主的產業,和台灣形成潛在的互補關係。」(p.52)

他實在未能預測到中共會大力發展晶圓廠甚至面板廠,與日韓台對著幹。

蠻幹就能成功嗎?中芯還不是拼不過台積電和聯電。華氏有先見之明:「讓晶圓廠迅速轉虧為盈的兩大外部因素,是全球的產能利用率和价格…中國境內的DRAM廠和晶圓廠,受限於能力低落的製程設計…比起中國,台灣較能從美國自由地移轉技術。」(p.83)

勝負還難定,大陸不是也有十二吋晶圓廠了嗎?連0.1級微米的製程設計能力也有了。外人常以自己的經驗來研判中國,所以有人以中國有大量價廉的資訊工程師,故适合發展設計;有人則認為中國适合發展晶圓廠。豈不知中共二者皆要,而且都可能要的到。

這倒也很出人意料,以廉價人力資源的移動為例,華氏就以歷史經驗研判:「低成本製造的產地不斷轉變,從歐洲移到美國、再移到日本,接下來是南韓及台灣,現在是中國。未來,印度次大陸及非洲會因他們龐大的處女市場及低廉的勞力成本,成為新的低成本製造中心。」(p.58)
此種研判忽略了中國的中西部還有近十億的處女市場及低廉的勞力成本,他們看到的是東部一胎化後的人口結構。

照你這麼說,一個中國就等於一個小國際,所以只要想發展有計劃,不只輕紡、資訊產業,就連書中所提石化、煤礦原物料產業,和金融、物流、零售百貨等服務業,全都可在國際競爭中打下一片天了?

再過十年便可印証了!
阿楨 2022-07-29 08:48:55

越南學者:中國人很怕被越南製造取代,卻不懂我們最大的痛處 2022-07-26

【導讀】近年來,有關外商投資轉向越南、越南製造將取代中國的討論持續不斷。很本文提供了越南學者的內部視角。作者以越南製造業的一個分支——電子工業為樣本,分析了近30年來越南經濟政策與電子工業發展的關係。
  回應
越南憑什麼不能產業升級?
越南還真的實現不了產業升級,1,越南儲蓄率過低。2020年越南人均GDP為2800美元,中日韓三國分別在2007,1972,1987年達到這個水準,三國在當時的儲蓄率分別為50.28%,36%,39.17%,而越南只23.16%,和泰國印度比都遠遠不如。2,研發投入(R&D)比例過低。2007年中國GDP比重為1.34%,1986年韓國為1.6%,而越南僅為0.53%。2020年生產總值,雲南2.4萬億人民幣全國第十九,廣西2.2,貴州1.7,越南1.8。越南體量太小,只能是世界工業產品的補充者,而非替代者。
越南取代中國?不過是那些公知意淫出來的!開始是日吹,接著韓吹,印吹,現在是越吹,下一個估計是印尼吹,

阿楨 2011-12-12 09:26:11

世貿裁決欠公允 內外兼修迎挑戰2011-07-10 明報(另參本館:中國軍工 )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前裁決,中國限制鋁土、焦炭、螢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鋅等9種礦產品出口違反了世貿規則,亦違反中國加入世貿時的承諾。此次裁決雖未涉及稀土產品,但已開創先例,而歐美在「投石問路」的前哨戰中取得先機,勢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西方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環境和資源儲備而實施出口限制由來已久。以美國為例,雖然許多礦產資源儲量均居全球首位, 卻長期以來封存礦山,而大量從其他國家進口。
世貿組織對歐美的投訴如此予取予攜,是當前國際金融貿易體系缺陷的真實反映。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一樣,從規則的制定、解讀到執行權力,基本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而居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對中國發展需要的漠視,更有其深刻的地緣政治考量。
如果說世貿機制的改革需要時日的話,中國當務之急是爭取修訂10年前加入世貿議定書中的「不平等條款」,完整地享受世貿成員的權利,掃清產業和外貿自主發展中的隱患。今次訴訟失利既反映中國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水準尚待提高,也令當初「入世」時承諾的某些不平等條款負面效應暴露無遺。
本來,1994年世貿的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就有明文規定,「出於對保護環境不可再生資源需要,可以對出口實行限制,條件對各種資源國內開採消費也實行相應限制。」此一條款本可作為中方辯護的有力武器,但因根據中國「入世」議定書規定,「中國應取消適用於出口產品的全部稅費」,而不能引用該條款。另一方面,中國雖可對包括黃磷、鋅等今次爭議礦產品在內的84種產品徵收出口稅,卻有最高限額,以致若要突破限額,需先與受影響國磋商。
雖然中國仍可對此裁決提出上訴,但前景並不樂觀。
如今面對世貿的裁決,我們建議中央應推出醞釀多年的「資源稅」,因它既可加快提高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及其原料生產的門檻,有效削減其產能,又可消除世貿關於中方保護國內企業的指控理據。即使最終中方敗訴而被迫取消出口限制,由於產能壓縮,其出口量也不會大幅增加。
國際競爭不相信眼淚,一切要憑實力。中國對外應據理力爭,要求改革不合理制度,修訂不平等條款;對內則應建立以資源稅為標誌的完善資源保護制度,以及盡快落實戰略礦產儲備制度,為子孫後代留下潔淨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家園。
相關新聞
日本 海底探到千億噸稀土 威脅陸優勢
深海挖土難度堪比月球採礦‎

版主回應
中國入世十年「與狼共舞」? 2011-12-12 中國時報

 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昨天在「中國加入WTO十周年高層論壇」代表中國企業發言:「十年前,中國入世,外國產品和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狼來了』成為最流行的一句話。所有中國企業都在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柳傳志得以成為中國入世十周年高峰會的「模範企業」代表,歸功於他所領導的聯想集團曾於七年前,上演被稱為「蛇吞象」的企業併購大戲,聯想併吞IBM個人電腦進軍國際市場,現已躋身全球第二。
 聯想的「蛇吞象」固然是中國企業「與狼共舞」存活的經典傳奇,而中國入世十年,對中國推進改革開放,承諾履行國際貿易規範,更是舉世矚目的巨大商機;但在商機、契機背後,依然潛藏著各種危機。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高峰論壇,猶如政企領袖歡呼十年來「與狼共舞」有成的嘉年華盛會。然並非中國企業或在中國的外企都能駕馭入世後引進的「狼」,更多適應不良、競爭力薄弱的企業,早被全球化的浪潮所吞噬。
 同時,中國為維繫「貿易大國」所付出的代價更是昂貴的。胡錦濤透露,近十年來對外援助一千七百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免除五十個重債窮國近三百億元到期債務,而在大陸內部因經濟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恐將更形尖銳化。
 中國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整體社會的發展,仍存在著諸多失調、失衡等矛盾現象;面對中國入世以來的挑戰與危機,柳傳志就說的冷靜:「在開放的環境,企業才能獲得真正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中國企業要成為一流的世界級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本網記者專訪易小準: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 2011-12-12 新華國際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0周年前夕,中國駐世貿組織大使易小準接受了本網記者的專訪,就中國入世10年來的影響與當前國際貿易中的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外開放重要裏程碑
記者:今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周年,您認為入世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易小準:過去10年既是一個中國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過程。加入世貿組織前,世界上頗有一些國家擔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不遵守國際規則。國內也有不少人驚呼“狼來了”,害怕加入後中國的產業被衝垮。可以說,對中國加入WTO後的表現,國內外都捏著一把汗。然而,10年過去了,中國在自身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入世10年,中國對世界產生的重大影響,可以從經濟、政治、法律三個方面來認識。
經濟上,入世10年,中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進出口已佔到全球進出口的十分之一。這一數字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而言,中國出口佔世界十分之一,說明中國的外部需求有多麼大,中國GDP增長中有多麼大一塊是靠向世界市場出口拉動的。這是中國參與全球化,融入世界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對世界而言,中國進口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貨物,這證明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兩個十分之一,既反映了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也顯示了世界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一個“雙贏”的典型。
政治上,縱觀世界近代史,我們不難發現,從1840 年至今的170多年歷史中,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曾經做到進出口佔全球十分之一——英國、美國和德國。今天,中國也做到了。而且,中國是做到這一點的唯一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實力大增,實現歷史性跨越,使中國歷經百年滄桑後,終于完成向世界經貿大國的轉變。對世界而言,中國入世10年,是中國與各國分享繁榮、實現互利共贏的10年。中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每一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從中國的參與中獲得好處。中國以大國身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實現發展目標,展示了中國說話算數、勇于擔當的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10年歷程也證明了世貿大家庭接納中國是一個正確的抉擇。這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勝利,也是現代國際關係史上一個成功的范例。
最後,從法律上看,對內而言,中國入世10年,守諾履約,遵循國際規則和市場經濟理念,開展了大規模的法律法規清理工作,穩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世貿原則的法律體係。對外而言,加入WTO從國際法上重新塑造了中國的對外經貿關係,中國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國際貿易,在穩定、可預見、非歧視的多邊貿易環境下,與世界各國廣泛發展經貿合作。同時,中國還第一次以WTO核心成員身份全面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參加國際規則的制定。
WTO總幹事拉米說:“中國加入WTO是載入史冊的重要事件,是開放、競爭和經濟一體化帶來雙贏的典型例子。”我同意拉米先生這一觀點。
2011-12-12 09: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