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大崩潰》
你是外行人看熱鬧,要是有日本數十年長期出版實務經驗的小林一博,便能看出門道,他以豐富日本出版界資料,加上嚴謹的論述,推測廿一世紀初日本出版業的危機。
看起來像是頭頭是道、很雄辯,不像一般日本作者、評論多是瞹昧不清,但是可能因為資料太豐富、論述太嚴謹了,反而不易讀。
是嗎?那我引葉君超的推薦序:
「日本的出版業已連續四年營業額減少,一萬多家書店歇業,大量出版業者產生大幅赤字,出版社重整、轉讓、倒閉者比比皆是…『不畏經濟風暴』的神話,已在全面崩潰之中。」
「探究市場崩跌的因素,作者認為:首因在於書刊品種增幅過大。以1998年為,新書為65513種,比1973年成長了300%,而銷售量只成長6%,導致退書率上揚至40%~50%。而書店的大型化趨勢,導致了出版業的高風險和泡沫效應…一但書店周轉困難的狀況發生,對於經銷商與出版社的財務產生連鎖打擊。二千年日販危機事件,即肇因於此。至於營業付款條件的寬鬆不合理(低至五折、五年),促進了連鎖書店的擴張性風險,也擠壓了新書店的生存空間。」(p.14)
「針對病因,作者也開出了一些藥方,例如:擴大編輯製作外包的比例以降低成本,避免編輯人員的上班族化與僵化;調整代銷制度為下單買斷制,以避免泡沬效應,降低退書率。當然,選題精緻化,削減新品種,努力增加客戶量與閱讀書,更是釜底抽薪之計。」(p.14)
怕是舊習難改吧!以台灣為例,每年出版約三萬種新書,每萬人十三種新書、高於日本三倍(p.7,9),但為何不見日本式出版大崩潰呢?
城邦集團的何飛鵬認為:「或許因為台灣市場的產業集中度不高,因此個別的倒閉事件,並不會引起出版業的連鎖反應。」(p.10)
我就不了,數位化後,作者交給出版社的磁片光碟,照理會省下不少打字、校對成本,但書價為何還一直漲呢?
四、五成的退書唄!剛好抵掉一半的書價。
難怪誠品、金石堂等大型連鎖書店是以五折進書,出版社只剩一成不到的利潤,但誠品和金石堂的賣書部門也虧本,要靠文具、咖啡…甚至精品百貨來補貼!
出版文化產業的悲哀,「買書還櫝」。
不只!誠品還得靠政治獻金求得政府特許,寡占熱門商場,比如信義旗艦店和台大地下街。
英國《衛報》:2008年世界十大最佳書店(楨:沒誠品?)
台北車站站前地下街誠品書店
誠品書店信義旗艦店:2006-1-1開幕,總營業面積7500坪中,書店面積便占了3000坪。1樓專櫃引進國際設計品牌。像義大利頂級皮件品牌ILBISONTE、經典品牌C. P. COMPANY和THREESIXTY全臺首家概念店等等,充滿時尚味;2樓書店囊括旅遊、語言、商業等書類,還有電腦精品、美容保養櫃,逛累了可到eslite cafe 休憩 ;以博物館為設計概念的3樓空間,陳列人文、文學、理工等書類,食譜書區並設有輕食廚房,Eslite Tearoom擁有挑高的空間、典雅的裝潢、精緻的餐點,是書香中的美食館;4樓為日文 書店、藝術書店、音樂館、文具館、美髮沙龍、香氛、保養櫃等;5樓 則網羅與兒童相關的商品,兒童書店、兒童探索博物館、石尚自然探索屋;6樓泰市場為泰式海鮮自助餐 及1010新湘菜; 地下1樓販售運動、流行服飾,金色三麥餐廳提供好喝的啤酒喔!地下2樓小吃街集合 各式各樣的異國美食、禮品特產店等。
(1)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教堂書店」(Boekhandel Selexyz Dominicanen)
入選首位的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教堂書店,由建築師吉羅德把廢棄的多米尼加教堂改造而成,去年聖誕節前剛剛開張。吉羅德盡量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只在內部裝飾上作了些許變動,添加了現代元素,令整座教堂煥然一新。在一排排書架間穿行,頭頂是高大美麗的教堂穹頂,難怪有人把它稱為「天堂書店」。
http://www.flickr.com/search/?q=Selexyz+Dominicanen&w=all
(2)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雅典人書店」(El Ateneo Bookstore)
這家書店由一座古老劇院改造而成。雅典人書店之後是葡萄牙波爾圖的萊羅書店,開張於1881年。雅典人書店共有3層,營業面積逾2000平方米,為南美之冠。書店前身是大光明劇院,設計出自建築名家之手。劇院內部裝潢典雅,穹頂壁畫由意大利畫家納薩雷諾‧奧蘭迪繪制,表現了經歷過戰爭的人們對和平的期盼。劇院於1919年5月落成,一度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性建築。2000年2月,雅典人書店所屬的ILHSA集團與大光明劇院簽署為期10年的租賃合約,聘請名設計師,投資300萬美元對劇院重新裝修。在完全保留劇院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為頗具品味的豪華書店。舒適幽雅的劇院包廂被改成小閱覽室,大舞台變成提供精美點心、上等飲品的咖啡廳。咖啡廳「菜單」照樂譜編製,點點滴滴體現出設計師的獨特匠心。
http://argentinastravel.com/268/el-ateneo-in-buenos-aires-a-bookstore-to-end-all-bookstores/
(3)葡萄牙波爾圖的「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
http://www.360portugal.com/Distritos.QTVR/Porto.VR/vilas.cidades/Porto/a5_lello.html
(4)美國洛杉磯的「秘密總部」卡通書店(Secret Headquarters Comic Bookstore)
這家店名叫「秘密總部」,坐落在好萊塢以東一群創意小鋪中間。如果說萊羅書店像一個富有層次感的蛋糕,「秘密總部」則像一塊可愛的甜餅。它有其他創意書店無可比擬之處:專賣卡通書。此外,它還被熟客公認為全球最整潔、最友善的一家卡通書店。在加拿大科幻作家科里‧多克托羅眼中,這家小書店「舉世無雙」。
http://secretheadquarters.bigcartel.com/
(5)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的「邊界書店」(Borders Books)
「邊界書店」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市中心的「皇家匯兌廣場」(Royal Exchange Square),書店前身是蘇格蘭皇家銀行,一棟在1827年由建築師阿奇博爾德·埃略特(Archibald Elliot)設計的新現代主義的雄偉建築物,「邊界書店」於2000年改裝後開幕,書香取代了從前的「銅臭味」,很快的成為當地的著名景點,人們坐在書店外面的台階上看書的畫面,已經成為格拉斯哥市著名的風景之一。邊界書店是一家超大型的國際連鎖書店,總部設在美國密西根州,格拉斯哥市的「邊界書店」只是它的一家分店!
http://www.borders.com/online/store/Home
(6)英國劍橋皮克區的「斯卡廷書店」(Scarthin&squots Bookstore)
斯卡廷書店以樸實取勝。它開業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既賣新書也賣二手書。它有好幾個堆滿了新書和舊書的房間,還有一間怡人的小咖啡館和一個展覽廳。這家書店深受當地人喜愛。不忍釋卷的「書蟲」甚至可以在店中過夜。
http://www.bookstoreguide.org/2009/05/scarthin-books-cromford.html
(7)比利時布魯塞爾,波薩達書店(Posada Bookstore)
它位於布魯塞爾聖瑪格達倫教堂附近一座老房子內。書店裝潢美妙,與擺放的大量藝術書籍「氣味相投」。書店有時舉辦小型藝術展覽。
(8)墨西哥墨西哥城的盧加爾‧德拉曼查書店(El lugar de la Mancha)
它一直被認為是墨西哥城內最佳避暑地之一。書店為開放式建築,植有亭亭綠樹,適合午後遠離塵囂。這家書店內的咖啡與好書一樣聞名遐邇。
http://www.lamancha.com.mx/libros.html
(9)日本京都,惠文社書店(Keibunsya Bookstore)
有人喜歡它的燈光,有人喜歡它牆上比例勻稱的架板,還有人喜歡它錯落於書架間的「小型畫展」。許多讀者一致認同,惠文社靜謐、高貴的氣氛為書店中罕見。
在這裡,你可靜享日本藝術書籍和部分英文讀物。
http://www.keibunsha-books.com/
(10)英國倫敦的「哈查茲書店」(Hatchards Bookstore)
位於皮卡迪利廣場(Piccadilly Circus,皮卡德利)的哈查茲書店堪稱英國最有年頭的貴族書店。它誕生於1797年,是英國女王的書籍供應商。英國政治家班傑明‧迪斯累里、詩人喬治‧戈登‧拜倫、文豪奧斯卡‧王爾德都曾是此地常客。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學》、《近思錄》和呂祖謙的《經史論集》等書散布四方[1]。
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發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
中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於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中談到:「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雙色紅、黑套印之書籍。
明朝時期,出現了雙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
德國約翰內斯·古騰堡(1397-1468)發明鉛活字版。
十九世紀初期,改良鉛活字製作技術並傳播至世界各地。
1804年,英人士坦荷(Earl of Sta nbope)針對活字版弊,發明泥型鉛版印刷術
1829年,法國人謝羅發明紙型鉛版印刷術。
1855年,法國人M.Cillot發明照相銅鋅版印刷技術。進一步發展的凸版印刷術。
1871年,美國人B.B.Blackwell改良紙型鉛版印刷術,創用薄鉛版,墊以木底印刷。
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發明照相網版印刷術,將照相製版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上一篇:《圖書出版的藝術與實務》
下一篇:《佛教一本能通?》
日媒: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中國同行
日本SAKAMAGA雜誌2022-07-12 互聯網資訊大潮下,書店行業邁入全新階段。除了一些極有個性的小眾書店和有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日本大多數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實體書店20年減少一半以上。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增加。首先是通過空間設計打造高顏值和舒適閱讀環境,自帶流量成為網紅“打卡地”。此外,除了閱讀,不斷拓展咖啡、美食、文創及雜貨等。日本也有書店嘗試跨界經營,但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通過社交平臺引流,拓寬銷售,控制成本等手段,原本與日本書店一樣難以為繼的中國書店正重煥生機。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日媒ENCOUNT發現:中國漫畫進日本,主打兩類內容:一是穿越“異世界”,多表現為女主角穿越到古代王朝的故事。另一是大女主 ,多表現為漫畫女主角克服困境,憑藉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與男主角相愛,不一味依靠男主角,可說是女性版半澤直樹。
風格書店的大時代來臨 2017/02/23
TSUTAYA BOOKSTORE降落台灣了,和「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同屬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
無論是日本蔦屋,還是台灣誠品,都不是單純開著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的人員曾前往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但幾年過去,前者卻發展出一套比誠品更細膩完善的營運心法,大步領先在前。2015年,結合「家電」與「書店」的二子玉川蔦屋家電開幕,是CCC再次跨界的新嘗試。
中信童書策劃編輯張鈺:我對國內童書充滿希望,也忍不住望洋興嘆 2022-04-15
近些年,中國童書出版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創造了連續18年平均兩位數增長的奇跡。疫情期間,全世界的童書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程度的增長。
我對童書充滿了希望,同時也有很多憂思。外版書做得越多,越忍不住望洋興嘆。外版書,無論是科普書還是小說,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比本土領先很多。
《天空落幕時》(When the Sky Falls)、《當世界屬於我們》(When the World Was Ours)和《午夜守護者》(the Midnight Guardians)都是2021年出版的描寫二戰的小說,都是大賽獲獎作品,這三個故事完全不同——風格從現實到魔幻,主人公從人到動物到精靈,對“二戰”這一主題的闡釋角度之豐富,講述的故事令人信服的程度,都讓人忍不住感慨英國當代兒童小說簡直百花齊放。這不僅說明這批兒童小說作家非常優秀,更說明英國兒童文學的生態非常健康、非常有活力。
我每次找外版兒童小說都非常驚喜,這些小說要麼很新潮,比如將親情話題與時空穿越結合在一起的《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要麼將陳舊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創意十足,比如將熱氣球第一次升天的故事改寫成以兒童為主角的冒險小說《追逐天空的人》;要麼直面嚴肅的社會議題,比如將性侵話題以非常得體的尺度拋給孩子的《戰鬥的語言》;要麼以極其細緻的筆觸將庸常的小故事講得高潮迭起,比如講述一個結巴男孩如何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的《我叫比比比利》。
回應
“在國外獲獎無數,在國內無人問津”,中國孩子看的讀物,為什麼一定要符合西方文化的標準?不把自己的槍桿子抓好,反過來怪中國孩子們不喜歡閱讀,沉迷短視頻和遊戲,真是好笑。
已經給孩子買了大幾百本書了,幼稚園階段,繪本確實是國外的多,國內做的好的不多。小學階段,少兒小說、歷史、科技、漫畫類國內作者已經很厲害了,買的國產書籍還是占絕大多數。
12歲以後的童書不好做,主要是學校功課太重了,基本沒時間了。 好容易防松一下,肯定叫他都跑跑,運動一下, 勞逸結合呢。
電子書行業正蓬勃發展,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財產權市場
新加坡《海峽時報》2021-11-27, 2020年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人數從2015年的893萬增至2130萬。中國網路小說行業的最大企業閱文集團通過IPO募集到鉅資。至8月,它已擁有2.327億月活躍讀者和940萬網路作家。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讀者達4.6億,一些網路作家每月能掙到約合1萬多美元。
網路小說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市場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許多電子書已被改編為影視劇,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其中既有實體圖書也有線上翻譯作品。
相關新聞
電商網站誕生二十多年之後,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仍未走向消亡,而是書店的2.0轉型:獨立向左,商業向右打造“咖啡+” 連鎖等新業態,線上線下新零售等複合模式。
留學生“哀歎”洋文憑不吃香了
香港《南華早報》2021-11-27,隨著海外高校的學歷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尤其是申請本土企業或小企業的職位時,招聘者更熟悉985和211大學,就讀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吳文茜(音)說,國內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縮小,“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赴海外讀研究生的人是想逃避中國研究生考試,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相關條件。”
法國諮詢企業Emerging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展的2020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五——與2010年相比提升6位。
1968至2019年共有650多萬中國人赴外留學,其中近90%學成後回國。除了海外學歷的競爭力在下降,一些學生還因得知其他人的不愉快留學經歷等原因而選擇留在國內求學。此外,西方一些大學把國際學生當成搖錢樹,卻並未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和教學)。很多像陳和吳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說,在國內他們感到更舒服,這促使他們決心回國發展。
台灣當年火紅的網路小說熱潮,為何後來沒落了?如何轉移到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caWV2GoFE
回應
沒想到志祺會談這個,我來說一下中國環境。
自己是在一年前轉職成為全職寫手的,因為是台灣人,所以當時也考慮過台灣本土的小說網,但是因為身邊沒有前輩請教,而熟悉的前輩是大陸人,所以最後還是跑去大陸的小說網,想說有個照應。
無奈地說一聲,如果想要在台灣小說環境直接成為全職寫手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志祺說的,台灣觀看小說的人口基數也造成小說網的收費制度注定不可能滿足每個創作者理想的稿費,除非你有不錯的家底,或者半工半寫,但說實在,那樣的環境很難寫書。
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出頭天,不是所有寫書的都能成為大神。
而與之相對的,在對岸,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數在觀看小說,但光論人口基數,每個人就算只付一塊錢也能淹死你,這也造成對岸的小說發展真的進步神速,也是台灣絕對不可能複製的模式。
說得明白一點,只要你寫得快,寫得多,而且劇情不需要太過天馬行空,然後花點小錢做廣告,即便你不是大神,但你寫的書只要有人看,就一定有收入。
正因為我不是大神,所以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對岸的環境,即便我上傳新書之前必須要用翻譯器全部轉成簡體,即便必須透過第三方平台,而且還得被抽成才能拿到稿費,但我還是依然心甘情願的待在了對岸的小說平台上連載。
而那稿費,也的確不需要讓我辛苦的再找一份工作。
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夠成為寫書的大神,但是能夠靠著寫書養活自己,能夠將書寫故事當成畢生了工作,也是我至今沒有萌生換工作想法的理由。
日本《東方新報》2020-12-16中國書店數量不斷增加,達到史上最多的原因
受電子書普及等因素的影響,街頭的書店不斷減少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但近年來,中國的書店數量卻不斷增加。
2002年至2012年,受租金飆升和互聯網發展的衝擊,中國的書店遭遇寒冬,近半數書店倒閉。民眾習慣了在書店找自己喜歡的書籍,然後去網上以五六折的價格購買。但最近5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共有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只有國營的新華書店,全國不足1萬家,而2019年全國書店數量達到16萬家,堪稱史上最多。
書店數量增加,首先是經濟力量的結果。中國每年都有五六百家大型商場開業。很多商場為了提升格調,都會開設散發文化氣息的書店。裝飾前衛、藝術感十足的書店層出不窮。經營者並不指望靠賣書賺錢,而是想讓有消費能力的顧客在書店駐足閱覽後,再去餐廳就餐,享受購物的樂趣。
其次是文化力量的結果。經營者會尋求一些提高書店盈利的方法。比如售賣咖啡或零食。很多書店還會進行製作咖啡、插花的教學以及音樂教室等活動。一些書店每年舉辦的相關活動超過300場。店員表示,“書籍的毛利潤在30%左右,咖啡是50%,而體驗活動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最後是政治力量的大背景。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全民閱讀,通過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來促進消費,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戰略之一。
日媒:“包不包書皮”,折射中日不同文化
日本雅虎新聞網2021-02-22中國人不解日本人為何特意包書皮?
跟一位中國朋友去上海某書店時,我們聊起這個話題。我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包書皮呢?”朋友反問“為何日本人特意包書皮呢?”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這是為了不弄髒書,也是習慣。但中國朋友說:“畢竟買了本書,想向周圍人炫耀一下,因此沒必要包。”確實,我如果偶爾買到一本有深度的書,也會產生“擁有這本書很值得驕傲”的感覺。中國人注重面子,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楨:? ),人們才不包書皮。
書店,作為「炒作房地產」的新寵?
與知名書店為鄰:從誠品到蔦屋的文化地產風潮
回看過去30年來,在台灣特有的土地制度(包括持有土地房產稅率低、空屋囤房沒有累進率)剝削下,大量的資金競相投入房地產,「書店倒,豪宅起」,記憶中的重慶南路也從書街變成旅館街,接著又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目標。對照30年後的此時此刻,虛華的樣品屋(偽)書店,冠以文藝形式包裝的社會運動,同時搭著宛如嘲諷(消費)時下真正以自身微薄之力辛苦賣書的其他眾多獨立小書店、策展人彷彿自我反串般的宣傳話術:「開書店不是只要有錢就好,而是要有對的『人』。包括尊重書與知識的人,在出版或文化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他們都有『人文的態度』才能創造美好的事物」。凡此種種一切表面的客套,終究掩飾不了近乎速成的貧乏與媚俗,以及助長土地炒作的惡。
相關新聞
為什麼金石堂/誠品一間間關,對市民是一大損失?
台灣的出版業天真而迷人,但也因此賺不了錢:出版社薪水很低,勸你不要進來
沒有前輩的工作:網路時代編輯的摸索
雜誌走到了盡頭?「小編想燃燒雜誌魂,老編卻不指望創雜誌」
回應
這就和那些網美打卡的圖書館一樣…
曾聽過創辦人演講,一邊開書店一邊推網路書店的連結讓人不解。在南部展店時說要來拯救… 現在終於明白,原來是集團啊
這家知名書店閒暇時會去逛逛,但買書會透過網路,因為確實便宜不少!
誠品一般的店還好,鳶屋的書量真的是很少,書,是用來閱讀的,不是用來裝飾的。
誠品不要看:蔦屋不是你想像中書店的八個理由 2017-01-26
理由1:誰說書店一定禁止飲料?——這裏不僅可以,還設置回收台
理由2:誰說書店只能席地而坐?——歡迎到咖啡廳慢慢看
理由3:誰說逛書店只能提塑膠籃?——這裏給你風格小籃
理由4:誰說店員只能退居幕後?——走出幕前,展現書店精神
理由5:誰說新書上架就一定要打折?——要也是會員尊榮
理由6:誰說書櫃一定要塞滿?——四方秀面,敞揚書的結界
理由7:誰說書店一定要設暢銷榜?——把選擇權還給讀者
理由8:誰說書店重點是賣書?——「非書」更是無比精采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137/2254318
透過「消費者運動」抵制電商的削價競爭,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護地方的獨立書店,而是為了維持整個出版業界從生產到銷售的友善環境(以及位在創作源頭的作者),避免被強勢的通路綁架。
「違反人性」的對抗方式很難有效
所謂「獨立書店」這名稱,近幾年來早已被台灣媒體過度濫用,加上每年文化部固定編列活動經費補助的推波助瀾,以致獨立書店承擔了過多原本不該背負的精神(理念)十字架。
站在一般讀者的立場,畢竟網路購書就是比較方便,違反人性的對抗方式通常很難有效。從事抗爭者不妨參考2010年環保團體抗議富邦集團投資國光石化的做法,呼籲民眾共同抵制富邦金控所有子公司金融產品,包括號召支持者關閉台北富邦銀行帳戶、拒絕使用台北富邦信用卡、定期存款解約等,如此才會真正打到這家企業的痛處,從而達到抗爭效果。
獨立書店未來的競爭優勢在哪?
台灣書籍出版業銷售額最高峰是2010年的367億元,此後十年內下滑到190億元,幾乎腰斬。
許多書店既吃不飽也餓不死,始終處於爭取經費補助和維繫書店營生的存活邊緣。與其繼續鼓勵開新書店,倒不如把資源放在健全地方鄉鎮圖書館的採購書籍與推廣閱讀活動方面。
獨立書店未來勢必要替自己營造出更多「不可替代性」的競爭優勢。比如每年香港、中國大陸都有出版不少我感興趣的中文書,一般在台灣本地的書店通常不易看到。
電子書定價太高?推廣數位閱讀,只有「折扣」一途? 2020-10-17
紙本書變貴,固然受到20年來物價上升的普遍影響,但原因仍是20年間總體出版量銳減,導致書籍單位成本變高,當然其中也包括為人所詬病的「泡沫定價」現象,即因應折扣削價競爭而刻意提高定價的作法。
台灣的電子書定價平均為紙本書的六到七折,倘若紙本書價格偏高,電子書價自然也稍高,電子書雖少了實體印刷、倉儲與物流等階段,但前置編輯作業與後端管理依舊需要成本,且目前的電子書收益可能有攤提紙本書製作成本的部分效益。
「內容有價」才是硬道理
「比低還要更低」的定價或折讓,終究只能建立在出版人的自我剝削當中
上網就有看不完的免費內容,為何我們還是想要買書?
內容印成紙本,至少有三種功能
1. 完整傳達資訊
2. 編輯的加值
3. 具有某程度的權威
逃過「疫」劫之後呢?疫情時代下台北國際書展的真正挑戰 2021-01-25
2020年第28屆台北國際書展,因全球性流行的COVID-19疫情影響,先宣布延期至5月,而後難敵疫情變化,正式宣告首度停辦。正值疫情嚴峻之際,出版業也持續有產業內部的問題要面對。
專業展?促銷展?是時候重新思考「書展」了
從何飛鵬於金鼎獎致詞時提到「電子書定價過高」以來,圖書定價過高背後的各種產業癥結就陸續浮上檯面。更別說特定通路掀起雙11折扣大戰,部分出版社退出該通路;獨立書店繼而發起串連,以一日歇業表達抗議(但喚起的討論與理解甚微小)之後,出版業的處境可說更為慘痛露骨。
台北國際書展如今已是台灣規模最大,也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的國際級圖書專展,兼具版權交易與消費展示的功能。
然而,參與書展對出版社而言,多半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畢竟攤位租金與裝潢費用壓力不小,加上各種必要支出,受到天氣、過年前後舉辦等各種外部條件影響,一場書展賣下來,能否回本都是問題。
對於精打細算的讀者而言,如今已有網路66折以下的優待,還能免除拿書、提書的物理負擔(儘管書展現場也有打包郵寄服務);對於喜歡活動的讀者而言,平時就可以參加出版社或作者的各種新書活動,甚至還有免費的線上直播。
低價行銷,有何不可?書價「割喉戰」與書店抗爭的幾點反思 2020-11-13
日前,為配合來自中國的「雙11」購物節,富邦集團旗下momo購物網發起全館圖書79折起、滿111元再加碼打84折(結算後等同66折)的促銷活動。其後不久,博客來隨即迅速跟進,相繼推出限定萬種中文書下殺66折的便宜優惠。
對此,獨立出版社松鼠文化率先決定要在momo下架抵制,寶瓶文化很快也跟著退出折扣戰;與此同時,1111當天更有40間獨立書店串聯共同「歇業一天」以示抗議。
常態性的折扣戰,宛如止渴飲鴆
採取價格破壞策略好比是可怕的毒藥,雖然短期內能收到明顯效果,卻很容易讓顧客養成固定要求折扣的消費習慣,日後想要恢復原價早已是不可能。
消費者須知,在享受這些便宜、便利、快速的背後,是建立在物流宅配人員長時間的壓榨、血汗、過勞等惡劣勞動條件為代價上。更不用說,電商資安問題如個資外洩、電話詐騙屢見不鮮,有些電商甚至還被刑事局列為「高風險網路賣場」。
城市書房為何這樣火
2020-09-27,溫州市、上海市浦東新區等十地在溫州共同發起建立“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共同搭建全國城市書房共建共用平臺。
借書、還書,只能局限在一兩個圖書館,這是以往溫州市民碰到的“閱讀煩惱”。
溫州先後探索出“城市書房+書店”“城市書房+文化禮堂”“城市書房+酒店”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書房88家、百姓書屋63家、文化驛站210家。如今,步行不出15分鐘,市民基本上都能找到身邊的文化“加油站”。
“房租可以不要,書房不能不建。” 是甌海區南塘一社區大多數業主的心聲。2015年,聽說溫州市政府正在建設城市書房,業委會立馬開會討論,拿出原本年租金幾十萬元的店鋪,用來建城市書房。如今,館藏1.4萬餘冊圖書的南塘街城市書房已成為附近最具人氣的文化空間。
選擇經濟效益還是文化空間?溫州人的答案驚人一致。在溫州夢多多小鎮,商場運營方森馬集團將一樓最旺的商鋪拿出來,按照兒童樂園的風格裝修成城市書房,各類卡通玩偶和貼花設計讓書房童趣十足。全市88家城市書房,由社會力量免費提供場地、免費裝修設計、參與日常管理的就有79家。
目前,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出現在全國眾多城市的街區、商場、公園。截至目前,山東威海、江蘇揚州等全國130多個城市,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書房。
相關新聞
龍應台號召 鄉親大出動搶救潮州最後一家書店--金石堂潮州店 2020-09-29 聯合報
開不到兩年 誠品深圳店年底熄燈 2020-07-04 經濟日報
誠品中國大陸市場又一挫敗!繼上海中心店破局後,誠品昨(3)日宣布,開幕不到兩年、位於深圳萬象天地的深圳店,將於今年年底關閉,也是誠品旗下有史以來最短命的店舖。深圳店關閉,就僅剩下蘇州店。
閱讀力下滑與實體書店逐漸凋落,政府做了什麼? 2019-09-19 吳政鴻
台灣人的閱讀習慣每況愈下,去年高達四成民眾整年一本書都沒看過,出版產值與書店數量更是岌岌可危。
近來我國文化部針對出版業推出許多政策,例如「公共出借權」、「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新書售價規範」、「國人購書抵稅」、「公部門圖書採購」、「圖書送存制」與「出版業減免營業稅」等相關政策,但目前只有「公部門圖書採購」與「公共出借權」已經有推行或確認試行時間,其他政策大多還在研議或擱置的狀況。
反觀中國大陸在2012年《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2016年11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讓實體書店在土地、資金、租稅、金融與行業租金上提供照顧與保障。2017國務院更進一步通過《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條例中明確規範大陸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的責任義務與權責,為推廣全民閱讀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書香北京 資助239家實體書店 2019/11/23 旺報
北京官方發布的《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截至今年9月,全北京市增加285家實體書店,其中有239家北京實體書店獲得2019年度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包括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近1億人民幣。2019年全北京市實體書店獲得的房租補貼金額高達5300多萬,比2018年增加30%,共有143家書店獲得房租補貼,補貼金額佔書店的房租成本近60%。
成人讀紙本書4.67本 較去年微增0.01本 2019-04-19 經濟日報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顯示,2018年均閱讀紙質圖書4.67本,11.5%成年人年均閱讀十本以上,不過,由於手機和上網普及化,民眾在紙質報紙和期刊的閱讀量均有減少。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謝幕! 2020/06/01 中國
誠品敦南店吹熄燈號,5月31日一整天人潮洶湧,趕來向這家特別的書店告別,擠爆位在敦化金融大樓2樓的書店空間。入夜之後,戶外廣場更猶如跨年晚會,最後在董事長吳旻潔帶著員工與民眾一起倒數,為這處亞洲最知名的24小時書店,畫下歷史句點。
倒數活動其實從昨日淩晨便悄悄展開,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講座從淩晨4點半開始。面對滿場觀眾,詹宏志感性表示,誠品敦南店的歇業,不只是一間「大家喜愛的書店消失」這麼簡單,就像是聽眾們一大早4點半到場聽講,這樣獨特的時刻和事件,都是無法複製的。
董事長吳旻潔在聽完作家詹宏志講座後,逛了最後一圈書店,買了最後一本書,在櫃檯前最後一次結帳,「我由衷感謝的,是芸芸眾生成就誠品敦南店。」
吳旻潔表示,第一間誠品書店位於仁愛圓環,1995年搬遷到誠品敦南店現址,1999年開始24小時營運,2008年改裝,她是在2004年加入誠品,「這裡等於是誠品的母店,真的是一個收藏了我所有的喜怒哀樂和年少輕狂的地方,很有歸屬感。」
作為接棒的書業第二代,吳旻潔看著誠品敦南店在父親吳清友的打造下誕生,如今也以董事長的身分,看著這間創始老店即將熄燈。她坦言,「我最近不太敢來敦南,可能是近鄉情怯,知道每一天都在倒數,知道它將會不見。」
底層網文作者:過半月入2000元,“賣身契”已簽到去世後50年 IT時報
中小網文作者舉起“苦霸權合同久矣”的旗幟,中小作家們維護眼前可見的付費閱讀的分成,但平臺開始向免費閱讀、IP多元化運營轉移。
2020-04-27,閱文集團宣佈管理團隊調整…
5月5日,閱文作家集體斷更,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自發舉行“五五斷更節”,抗議閱文免費政策。
隨後,閱文集團發佈公告稱,文章對網上流傳的“作者被收走著作權”、“作者所有社交帳號全部歸閱文”等說法不屬實,並且再次明確“全面免費不可能”。
5月6日,閱文集團如期舉辦了作家懇談會,懇談會上閱文新管理層改革舊合同,明確著作人身權歸屬作者,而著作財產權的收益規則在經雙方協商後,在自願的情況下授予,並且免、付費模式由作者選擇。
中小網文作者的自由:“我們只有簽與不簽的自由,只有大神才有議價權。”他們擔心,免費閱讀會動搖他們的收入。
免費閱讀洩洪之勢
據2018年網路文學作家收入排行顯示,創作者已達1755萬人,日均更新8000字。“唐家三少”以1.3億元斬獲第一。但新入局的以兼職居多,月收入高於5000元者僅占15.4%,過半低於2000元。
讀者看一章2000字,要花1毛錢,作者賺5分,網站賺5分,看完一部動輒800萬字的網文作品,至少要花400元。高企的閱讀費用,給盜版滋生了空間,2019年網路文學盜版損失39.3億元,比2018年上升10.4%。
閱文每年處理侵權案件近2000起,僅2019年就發起民事訴訟1500餘起,下架侵權盜版連結近2000萬條。
從2018年8月開始,連尚讀書、米讀小說、七貓、番茄等主打免費閱讀的App相繼殺入,閱文旗下QQ閱讀等付費閱讀App首當其衝,平均月付費用戶由2017年的1100萬減至2018年的1080萬,付費比例也由5.8%下降至5.1%。
回應
一個人只要還有點本事可以賺到錢,有誰會去靠敲鍵盤寫小說?
李杜,柳永,徐渭,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蒲松齡等人表示羞愧難當。
那些人寫的小說真的沒賺錢。大把公務員在起點寫小說,只要爬到中上層,一個月(每日6000字)賺到的錢,做公務員一年也比不上。免費大旗一開,再也沒機會了,所以寫手們暴動了。
上網就有看不完的免費內容,為何我們還是想要買書? 2018-06-22 劉揚銘
每天醒來先滑開手機的時代,書店開幕比書店關門更像新聞。
這年頭賣書很難賺錢,經營書店不得不從書以外的地方發掘價值。
內容印成紙本,至少有三種功能
1. 完整傳達資訊
2. 編輯的加值
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寫文章,但出書必須經過編輯與出版社的把關,網路內容當然是免費,但交換的代價是:資訊真假得由讀者自行判斷。
3. 具有某程度的權威
我們願意相信「有人花了心力把關內容,把它印在白紙上」的價值,所以就算網路上有看不完的文章,我們還是會買書。
閱讀到底有什麼價值?——台北國際書展的反思 2018-02-22 劉揚銘
台灣出版業每年最重要的大拜拜──台北國際書展剛結束。今年逛書展遇到好多朋友,一問之下發現大家都是為了聽講座而來。今年參觀人次總計53萬,比去年下滑8.6%,因此銷售買氣也下滑一兩成;不過專題講座達到1180場,成長27%,書展期間平均每天有高達200場講座活動舉行。
紙本的價值?
你可能會說,出版紙本至少要經過編輯和出版社把關,內容肯定比較扎實、有價值。那就進入下一個層次的問題。
閱讀的價值?
我算喜歡讀書,還想以寫字賺錢營生,許多朋友也正從事推廣閱讀的行動。即使如此,讀書給我的價值、為我帶來的收穫可能並不會比玩遊戲、看電影或和朋友去KTV唱歌來得高。編輯與出版者能為書的品質把關,玩遊戲看電影也一樣,作品經過許多工作者的心血,沒道理讀書就比較高貴,看爆炸爽片就比較腦殘。
「亂」時代 台灣人不看小說看心理書 2019-12-07 聯合報
二○一九台灣年度代表字選出「亂」字,反映當前的社會情境。「亂」也影響台灣人的閱讀習慣,因為社會氛圍紛亂,讀者不再鍾愛需要靜心閱讀的小說,改讀或勵志或療癒的心理書籍。出版人觀察,這種「心理書打敗小說」的台灣書市獨特現象,恐怕會持續好幾年。
包括誠品、博客來、讀墨、樂天等實體、電子書書店,近日紛紛公佈暢銷書榜,心理書都是榜中最夯的書種。主張高情商改變個人命運的「蔡康永的情商課」,勇奪誠品、博客來兩大書店年度暢銷冠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解答之書:專屬於你的人生答案」、「被討厭的勇氣」、「脆弱的力量」等心理書也攻佔排行榜。
過去提到閱讀,人們往往提到自己喜歡的小說,暢銷書榜總被小說攻佔。但從去年起,推理類除外,小說幾乎從台灣的暢銷書榜集體消失。今年的博客來暢銷書前十名,一本小說都沒有,誠品則只剩推理小說可排進前十名。反觀國外,小說依然名列前茅,「心理書打敗小說」成台灣獨特現象。
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表示,這兩年是選舉年,混亂的社會氛圍讓民眾無法靜下心,加上LINE、臉書讓人分心,不利於小說這類需長時間專注閱讀的書種。而面對政治、社會情勢混亂,如何安頓身心是讀者最關心的議題,強調自我成長、解決當下問題的心理書因此崛起。
大是文化總編輯吳依瑋觀察,近年橫掃台灣書市的暢銷心理書有一個共通點:打動人心的書名。如「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光是書名就打中讀者弱點、引爆閱讀的好奇心。
此外,台灣不少暢銷心理書都來自大陸。吳依瑋說,這些先在對岸走紅的書籍已通過廣大讀者考驗,擁有一定的市場性,來到語言相通的台灣也能引發共鳴。
展望未來,朱亞君認為,兩岸、香港和藍綠衝突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只要台灣的「亂」未解,小說還是無法奪回書市江山。誠品書店也發表預測,二○二五年的台灣書市,包含心理學、歷史、宗教和哲學的人文類書籍,將取代小說等文學類書籍,成為台灣讀者最喜愛的書種。
書香北京 資助239家實體書店 2019/11/23 旺報
北京官方發布的《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截至今年9月,全北京市增加285家實體書店,其中有239家北京實體書店獲得2019年度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包括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近1億人民幣。北京制訂了明確的預算,保證實體書店補貼透明公開化。2019年全北京市實體書店獲得的房租補貼金額高達5300多萬,比2018年增加30%,共有143家書店獲得房租補貼,補貼金額佔書店的房租成本近60%,顯著減輕了書店經營者的負擔。
24小時書店專項補貼
今年北京的實體書店扶持計畫,主要規畫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推動書店提升文化服務品質,並提供多元文化產品,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此外,2019年特別針對「北京市24小時書店」給予專門項目補貼,有14家24小時書店得到資助,有效降低書店部分延長營運時間的成本,鼓勵更多不打烊書店點亮北京夜晚的星空。
特色、品牌書店發展快
今年入圍的85家北京特色書店主要特色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特色」,例如三聯書店、涵芬樓書店、團結書社、世知書店等;二是「服務特色」,例如PAGEONE北京坊店、三聯韜奮三裡屯店等。
其中入選「北京最美書店」的10家書店都是大陸知名的品牌書店,如三聯書店、鍾書閣、言幾又、中信書店等,以及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的優秀書店,例如全民暢讀書店、春風習習書店等。
陸版誠品「被關門」官方稱違建 其實原因是… 2019-11-07 聯合報
有北京最美書店之稱的老書蟲(The Bookworm)5日在其官方微信上宣佈,因大陸政府整頓違章建築的關係,書店將被迫結束營業。老書蟲曾被世界知名旅遊指南叢書「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書店,自2005年開始營業,起源是一個私人借閱圖書館。當時來自英國的Alexandra Pearson來到北京生活,他在其參與營運的餐廳組織各類主題的專家講座,包含文藝講座、脫口秀、電影放映、音樂沙龍等等,在這裡可以談女權主義、中美貿易戰等時下議題。
講座太「自由」 上海書店也關門
事實上,去年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致力於「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價值追求,也會不定期舉辦沙龍座談。儘管當時房東告訴場地無法續租的理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過就該書店瞭解,不再續租的原因,與官方認為書店舉辦的講座活動會帶來風險有關。
回應
接下來「新文化大革命」就要發生了!中共國說要書店關門就關門,根本不需理由的!
內文不看就急著發文,這種1450的行為不要學。
就是違建,要遷址重開,這麼簡單的事也要扯政治意識形態?難怪台灣難以進步,太多井底之蛙。
半年沒吃豬肉?陸婚宴豬蹄膀一上餐桌 立刻秒殺搶光 2019-11-07 世界日報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普遍生豬短缺,豬肉價格居高不下,民眾慨歎「吃不起」。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爆一眾網民的討論與「垂涎」。該段視頻據指拍攝自河南洛陽一場婚宴上,賓客桌上才剛上了一盤「豬蹄膀」,就立馬被「秒殺」。
回應
豬價都回跌好一陣子了,何來沒吃豬肉?人家就是在找梗玩... 結果到了台灣政治豬眼裡變了樣。
快閃、無人書店炒話題?堅持書的本質就是好書店 2019-08-19 聯合報
從只存在180天的「快閃書店」,到店主消失了的「無人書店」,近年台灣實體書店衰微,卻出現不少顛覆傳統的新型態書店。出版界有喜有憂,有人覺得這是為實體書店注入活力,也有人擔憂這些「創意」只是炒話題博宣傳,新型態書店不過是曇花一現。
「新世代的讀者有新的需求,閱讀的型態也不斷轉變。」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認為,快閃書店、無人書店的崛起,代表仍有人願意加入書店的經營,為這個傳統產業尋找新的經營方式,象徵「書店不死」。不同類型的書店對書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新型態書店的加入讓這個產業「更熱鬧」。
作家李志銘曾撰文批評「快閃書店」淪為房地產的宣傳花招。他表示,無論是何種型態的書店,只要能堅持「書的本質」,就是一間好書店。他認為,辛亥路這間無人書店補書快、書源穩定豐富,讀者每次去都可以看到新貨、有新的驚喜,有沒有店主反而是其次。
在傳統書店中,書店主人是一間書店的靈魂;書店主人不只是收銀員,更負責為讀者找書、告訴讀者書的故事,搭起書和讀者之間的橋樑。沒有主人的書店,書和人如何交流?
「無人書店」經營者吳雅慧指出,擺設於此地的二手書,與「舊香居」有所區隔。「舊香居」收藏有版本差異的骨董書,需要店主的鑑賞介紹;「無人書店」的書則多為時代經典,如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毋須主人特別解釋推薦。
李志銘認為,沒有主人的書店,反而給讀者沒有壓力、自在讀書的空間。他曾看到讀者在這間無人書店一坐好幾個小時,或是幾位書友促膝長談,比在傳統書店更輕鬆自在。
吳雅慧表示,「舊香居」經營舊書生意多年,舊書書源穩定、也有一定品質。「無人書店」是天天補書、天天有新書,也不會有「斷貨」的問題,絕對不會是曇花一現的話題書店。
快閃、無人書店炒話題?堅持書的本質就是好書店 2019-08-19 聯合報
從只存在180天的「快閃書店」,到店主消失了的「無人書店」,近年台灣實體書店衰微,卻出現不少顛覆傳統的新型態書店。出版界有喜有憂,有人覺得這是為實體書店注入活力,也有人擔憂這些「創意」只是炒話題博宣傳,新型態書店不過是曇花一現。
「新世代的讀者有新的需求,閱讀的型態也不斷轉變。」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認為,快閃書店、無人書店的崛起,代表仍有人願意加入書店的經營,為這個傳統產業尋找新的經營方式,象徵「書店不死」。不同類型的書店對書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新型態書店的加入讓這個產業「更熱鬧」。
作家李志銘曾撰文批評「快閃書店」淪為房地產的宣傳花招。他表示,無論是何種型態的書店,只要能堅持「書的本質」,就是一間好書店。他認為,辛亥路這間無人書店補書快、書源穩定豐富,讀者每次去都可以看到新貨、有新的驚喜,有沒有店主反而是其次。
在傳統書店中,書店主人是一間書店的靈魂;書店主人不只是收銀員,更負責為讀者找書、告訴讀者書的故事,搭起書和讀者之間的橋樑。沒有主人的書店,書和人如何交流?
「無人書店」經營者吳雅慧指出,擺設於此地的二手書,與「舊香居」有所區隔。「舊香居」收藏有版本差異的骨董書,需要店主的鑑賞介紹;「無人書店」的書則多為時代經典,如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毋須主人特別解釋推薦。
李志銘認為,沒有主人的書店,反而給讀者沒有壓力、自在讀書的空間。他曾看到讀者在這間無人書店一坐好幾個小時,或是幾位書友促膝長談,比在傳統書店更輕鬆自在。
吳雅慧表示,「舊香居」經營舊書生意多年,舊書書源穩定、也有一定品質。「無人書店」是天天補書、天天有新書,也不會有「斷貨」的問題,絕對不會是曇花一現的話題書店。
振興圖書市場 別開錯藥方 2019-06-19 經濟日報社論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2019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年度報告,報告提及,去年台灣圖書市場銷售總額為9.63億美元,年減0.4%;壞消息不止於此,受數位浪潮影響,預估未來五年,台灣圖書銷售總額還將萎縮,五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3%。
這些年來,文化部持續研議的振興出版業措施,包括了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度,也就是仿效國外做法,限定一年內新書,最多只能打九折,同時也考慮讓出版業免營業稅,以及提供國人購買圖書抵稅,作為政策補償。年底前,台灣還將試辦圖書館「公共出借權」。
公共出借權指的是,有些人認為,圖書館借出去的書愈多,民眾會愈不需要買書,將影響出版業營收。為了彌補出版業損失,並扶植好的內容創作者,圖書館將針對借閱率高的出版社與作者,提供一定的補償金。
支持者多是認為,出版是一種文化活動,不能與一般商業行為或商品相提並論,必須經由特別保護;反對者,則如一般消費者,多難理解,柴米油鹽都可自由定價,為何書本不行?另外,很多人都是既上圖書館借書,也會到書店買書,兩者行為並不互斥。
從文化投資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考慮讓出版業免營業稅,也可透過試辦,更多的說理,讓圖書館成為補貼出版社、優質作者的來源之一。但是,對於推動圖書統一定價,政府務必謹慎為之。
儘管政府表示,會同步做配套,讓一開始買貴的人,可以在隔年報稅抵扣,但是政府不要忘了,當下的剝奪,若沒有立即彌補,彌補等於是無效的;政府要顧忌的,恐怕是現在鳳毛麟角的看書人口,變得又更少了。
政府與其要推動圖書統一定價,不如先好好檢討,出版業者經年詬病的另一個「價格不正義」,也就是,政府的圖書館帶頭砍價,長年是以低價購買圖書,形成政府一方面鼓勵閱讀,又想減少出版商打折銷售,但圖書館卻要求折價購書,相當矛盾的怪現象。
回應
圖書館不折價購書,會被控告圖利書商,而且購入的冊數減少,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公立圖書館的經費,多編一些吧!不過希望渺茫。至於私人的機構,只會偏向專業書籍,私立學校圖書館更可憐了,吃都不夠,還要曬乾。
文筆不佳的作者譯者太多、題材狹窄、內容難看,也都是出版市場萎縮的原因!
「公共出借權」的美麗與哀愁 2019-05-08 聯合/柯皓仁(臺師大教授)
最近「公共出借權」的議題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無論是出版業朋友或立法委員的論述,都把公共圖書館的「借閱量」提升,和出版業界的「銷售量」下滑劃上等號。事實上,吸收知識的來源越多元(例如網路),直接以圖書為知識來源的民眾亦隨之下降。聯合報系願景工程「107年民眾閱讀行為」調查指出,逾40%受訪者,一整年沒看書,甚至有19%表示超過10年沒讀書。顯示圖書銷售量的下滑是個複雜的因素,要歸咎於圖書館恐怕是過度推論,而自許為「城市客廳」的公共圖書館不正擔起著培養民眾閱讀習慣的責任?
代表全世界圖書資訊界及其使用者利益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 (擁有超過1,400個會員,遍及全球140餘國的國家與國際型圖書館學會、機構、組織和個人)闡明其對「公共出借權」的立場,我相信這也是臺灣圖書館界的立場:一個國家是否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應權衡「給予作者的文化和社會支援」、以及「可能危及資訊和創意表達的平等傳播」間的利弊得失。IFLA甚至認為開發中國家不應建立「公共出借權」體制,以避免損及其他文化、教育建設。如果建立「公共出借權」體系,則應為文化支持體制或酬勞權,並有獨立於著作權立法制度之外的保障立法。「公共出借權」的行政資金不來自於圖書館預算,而是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支持,應由政府提供獨立財政資助。
當臺灣邁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基於文化認同、以及對作者(與出版業者)給予經濟和社會保障支援而實施「公共出借權」,圖書館界無可置喙甚至雙手贊成;然則,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與營運經費向來匱乏(甚至連十萬元的購書經費都需要中央政府支援),實施「公共出借權」的經費萬不可來自公共圖書館的預算,必須有專門預算(包含補償酬金、承辦「公共出借權」業務的人事與營運經費)。
出版業和圖書館界同屬文化事業,實乃脣齒相依,與其文化事業網內互打,彼此指摘,不如共存共榮,畢竟沒有出版業的努力,圖書館沒有好書;沒有了圖書館(或是就被動提供服務),我不認為出版業就會有春天。
成人讀紙本書4.67本 去年數量微增 2019-04-19 經濟日報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大陸成年人平均一年閱讀的紙質圖書4.67本,較2017年小幅增加0.01本,11.5%的成年人平均一年閱讀十本以上的書,不過,由於手機和上網普及化,民眾在紙質報紙和期刊的閱讀量均有減少。
2018年大陸成年人平均電子書閱讀量3.32本,較2017年的3.12本增加0.2本,有7.1%的國民年均閱讀十本以上電子書。報刊閱讀率則持續降低,紙質報紙的人均閱讀量為26.38份,低於2017年的33.62份;紙質期刊的人均閱讀量為2.61期,低於2017年的3.81期份。
調查發現,2018年中國成年人包括書報刊物和數位出版物在內的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80.8%,也就是有八成的人都有閱讀習慣,各類數位元化閱讀方式包括網路線上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持續增長。
從對不同媒介接觸時長來看,成年人平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間最長,為84.87分鐘,上網接觸時間為65.12分鐘,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間為10.70分鐘,均有成長。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數位化閱讀的發展,提升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位元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據統計,38.4%的成年人「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比2017年的45.1%下降6.7個百分點;超過半數成年人傾向於數位元化閱讀方式,其中,傾向手機閱讀的讀者比率上升明顯。
在中國成年網民上網從事的活動中,61.6%的網民選擇「閱讀新聞」,62.3%的網民選擇「網上聊天/交友」,僅有15.9%的網民將「閱讀網絡書籍、報刊」作為主要網上活動之一。
走了金石堂...房東笑納新貴客 租金收更高 2019-04-10 經濟日報
位於重慶南路、已有34年歷史的金石堂城中店,去年6月租約到期後,因無力負擔高房租,關門歇業。書迷不捨,網友認為走了金石堂,房東未必能找到更好房客。不過,該店面空置不到幾個月就找到
新房客港商The Hive ,為新創共用辦公室業者,在香港、曼谷,新加坡都有據點,The Hive Taipei已在今年1月開幕。
書愈看愈少...孩子看不起 大人買不下 2019-03-14 聯合報 文多斌/教(桃園市)
很多在小學努力推動的美好事物,一長大就變化特別快;光是閱讀,小學階段可是推得如火如荼,舉凡每日的身教式安靜晨讀、閱讀課的讀書與討論、小小書評家課程、閱讀認證活動、每年圖書館的添購圖書等,都是大力推動閱讀。無奈升上國中與高中後,孩子閱讀量愈來愈少,大多是功能性的閱讀,有何快樂之有呢?能有看課外讀物的時間,都是奢侈的幸褔。
其次,就買書而言,家中藏書也可怕,又捨不得丟掉,再加上孩子們買的書,愈積愈多。筆者很多藏書,有些都是從教授研究室或家中一車一車載回來的。想想教授們,退休之際想要處理藏書,還真不容易,有些書想捐給圖書館,圖書館還不想收。慢慢的,筆者也開始不太敢買書,能上圖書館借到的就先借,因為愈買愈多,若沒有斷捨離的勇氣,還真的是一場夢魘,能為書而犧牲家中空間的又有多少人呢?
回應
值得購買的書根本不到一成,能流傳到後世的連1%都沒有,全是垃圾!
書不要買太多是對的。書的屍體和人的屍體一樣,不好處理。有書送人,人家不見得要。賣給舊書店,他們還挑得很,價錢又低得好笑。扔掉,也可惜。有錢不如買好東西吃掉。吃了東西,快樂一下。最後食物變成大便排出,了無很痕跡。這是人生最高境界。買書的當下是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但是惡果在等著折磨你──書屍體如何處理?
靠手機大神閱讀? 別騙了 2019-03-1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聯合報願景工程民調,近四成民眾一年內連一本書也沒看過。「書」這項承載知識與資訊的載具,除了沉重,也在質變,但不讀書本的憂慮,在資訊世界,更加令人擔心。
兒童從小以平板娛樂成長,父母又一股腦給他們科技載具的玩物,再等到學校教育脫離書本,社會氛圍沒人以讀書為榮耀和成就,紙本書怎不會沉睡,隨數位世代而消逝!
回應
將近20年前我跟某個老師談到電子書包的議題,他興致勃勃充滿期待,我則不那麼正面看待,當時還沒有android平板或ipad, 多是各廠商封閉式系統,但即使到現在,我仍抱持與本文作者相同看法。
實體書店隱憂:第二代不願接手 2019-04-14 聯合報
文化部日前上網公佈委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執行的「全國實體書店營運調查案」,這是國內首次針對所有實體書店的大型調查,直接派遣訪員登門拜訪一五四一家書店。調查指出,許多空有書店之名,實際仍有陳列一般圖書且有圖書銷售行為的書店,僅八六九家。
三成三書店採複合式經營,七成書店面積小於五十坪,而書店第二代不願接手是最大隱憂。
新書店 期望作倡議平臺
調查指出,相對於傳統書店,近五年才創辦的書店期望以書店作為倡議平臺,包括推廣閱讀、社區營造、打造當地文史、藝文環境等面向。這些新書店已體悟圖書的獲利根本無法支撐經營,多數採複合經營且積極開發在地化的產品與服務,以書店作推動社會議題的基地,發揮書店對社群的影響力。
登上頭版書店大拋售 8本599元還送春聯書籤 2019-04-08 聯合報
位於臺北市和平西路三段240號1樓的時報本鋪書店,在臉書官網公告推出一年好幾度的曬書節,4月8日至22日,每本書99元、4本349元、8本599元。
時報本鋪書店因年節在書店門口貼上「書出不去 人進不來」、「一年四季皆淡季 店員常比客人多」對聯,橫批「門真的沒壞」,登上媒體頭版,引起讀者瘋狂轉貼。
黑洞照片版權事件發酵 視覺中國目標價遭下調 2019-04-14 經濟日報
《中國證券報》報導,「視覺中國」關閉網站全面整改後,多家圖片平臺網站也疑似關閉。
「視覺中國」黑洞照片版權事件持續發酵,繼12日股價跌停板後,中銀、財通、博時等多家基金公司已下調「視覺中國」的股價估值,最高給出二個跌停板的估值。
業內人士表示,加強版權保護仍是大勢所趨,「視覺中國」未來需要改善和優化商業模式,才能給投資者以更強的信心。某私募人士認為,「視覺中國」的商業模式並不差(楨:?) ,但需要規範。
外媒:“視覺中國”為糟糕的行銷付出代價
美國彭博社2019-4-12:對這家中國公司來說,售賣國旗國徽圖片真是個壞主意 因為聲稱對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和中國國旗國徽圖片等擁有版權,一家中國公司正為自己糟糕的行銷主意付出昂貴代價。週五,在監管機構就視覺中國不合規使用圖片約談該公司後,該公司股價大跌。
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視覺中國能被允許對天文臺的圖片甚至是國徽圖片擁有版權。漏洞存在這麼久都沒人發現嗎?
視覺中國起訴的侵權案 為什麼勝訴率可高達96%? 2019-04-13 澎湃新聞
21世紀經濟報導曾指出,視覺中國2018年三季報顯示,為這家上市公司貢獻了80%營收的“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正是眾多企業所質疑的“釣魚維權”部分。
回應
碰瓷維權,碰成功了大賺,碰失敗了沒有任何損失
圖片版權保護太過了!
打官司勝率高說明啥圖片版權保護太過呢?還是……
敲詐式行銷!
北京深夜書房 走進「書山行旅」畫裡 2019-03-23 聯合報
想要瞭解一個城市的文化氣質,就去看看她的書店。晚上十點,北京市三裡屯的時尚店家已經打烊,但廿四小時營業的三裡屯三聯韜奮書店,成了夜貓族的「深夜書房」聖地。
三裡屯酒吧街是京城夜色的鮮明符號,鄰近大量駐京使館,許多外國人晚上前來找樂子,路邊也不少皮條客在招攬。其中,三裡屯西街更被稱為「髒街」,但在禁止穿牆打洞、清除低端人口政策下,這裡多了一間作家楊絳形容「不官不商,有書香」的三聯韜奮書店。
在三裡屯這個黃金地段,這家書店的空間設計極為奢侈,裡面像寬敞的圖書館,而不是空間充分利用的書店。高高的書架上,圖書從地面直通屋頂。錯落的書架間,一個八字形的二層走廊穿梭其間,書架上沒有放滿書籍,樓梯下方則是閱讀區及咖啡休息區。
據書店負責人說,空間設計的靈感源自北宋畫家範寬的「谿山行旅圖」,將人們在店內的閱讀體驗比喻為在浩瀚知識文化中的「書山行旅」。
書店仿效台灣誠品書店經營模式,標榜「書店+」模式與「廿四小時營業」,還開設閱讀區和咖啡區,就是不怕讀者來書店只讀不買。台港澳書籍置於二樓,但書量為數不多。
當北京網路電商風起雲湧,在網路購書成主流通路的當下,廿四小時實體書店反成了異類。但這類實體書店在政策支持下,卻在北京一家接一家開。反倒是台灣精神地標,位於仁愛圓環旁的敦南誠品,過了卅歲生日後將於二○二○年租約到期,未來恐要另覓新址。
相關新聞
一九九九年全球首創廿四小時不打烊的敦南誠品書店,將結束營業
快去家裡倉庫找找!舊錄音帶拍出天價 eBay漲幅破百倍 2019-03-24 聯合報
卡式錄音帶復古風潮即將重新席捲音樂界,錄音帶和黑膠唱片再一次成為音樂愛好者的珍寶。當紅歌手亞莉安娜和小賈斯汀相繼推出錄音帶作品,全球市場對錄音帶的需求漸增之際,錄音帶原料卻面臨短缺。
數位成主流 樂團仍鍾情錄音帶
第一間公司在美國中西部。50年前和父親在密蘇裡州春田市一同成立「國家音樂公司」的史戴普說:「現在時機正好,生意夠我們兩家做。」
史戴普表示2000年前後的「CD稱霸時代」差點讓他生意做不下去,他們靠著錄製有聲書苟延殘喘活了下來。但令人驚奇的,是即使數位串流大受歡迎,「珍珠果醬」、「非凡人物」等搖滾樂團仍希望能在2000年代中期推出周年紀念錄音帶。
數年前,「國家音樂公司」和一間放棄生產錄音帶的南韓企業收購了30萬卷錄音帶,但隨著庫存漸減,「國家音樂公司」也面臨重大抉擇,他們該收山?還是繼續做?
最後他們決定砸重金採購絕版過時的錄音帶生產機器,並於去年生產了1800萬卷錄音帶,再銷給世界各地的3500間唱片公司。
法商也入場 九成五產品銷國外
第二間公司在法國西部。去年11月,鄰近法國聖米歇爾山,一間名為「木蘭」小企業也重新開始生產錄音帶,這是20年來法國首次有企業生產錄音帶。
根據「木蘭」的商務經理加登,每卷錄音帶的售價為歐元3.49元(約台幣122元),他們每個月約生產數千卷錄音帶,有九成五銷往國外。
史戴普指出,在網路時代裡,像加登這樣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都需要一些「有形」的東西。他說,數位音樂的音質雖然乾淨且清晰,但少了共鳴感。
2018年,錄音帶在美國的銷量成長了23%,從前一年度的17.8萬卷增至21.9萬卷。黑膠唱片的販售總額來到1988年後的最高——美金4億1900萬元,較前一年度成長了8%。
雖說黑膠唱片的音質絕對優於錄音帶,錄音帶實惠的價格卻是收藏者的最愛。29歲的梅伊收藏了500卷卡帶,包括小甜甜布蘭妮的首張專輯「愛的初告白」,如今價值不斐,eBay上甚至有賣家開價100美元以上。
劉仰:圖書館拼的不僅是館藏 2018-08-31 環球時報
據《光明日報》報導,2001年,我國圖書館流通總人次為2.08億,2017年達到7.45億。這篇報導還指出,中國目前公共圖書館的數量為3166家,由此帶來圖書館如何面對“讀者激增”的問題。
中國人進入圖書館越來越多,當然是件好事。中外比較方面,將差距集中在數量上,往往難以對準焦點。比方說,有人說美國圖書館多,那是把美國中小學圖書館也算進去了。而上述中國3166家圖書館的數字,顯然沒有包括中國幾十萬家中小學圖書館或圖書室。還有人說美國社區圖書館很多,他顯然沒有瞭解從2003年起,中央文明辦和幾個部委發起了一個階段性的項目,每年在全國援建超過一萬家城鄉社區圖書室,連續多年,援建的社區圖書室累計已經超過10萬家。
因此,說中國人均圖書館比美國少,這個結論多少有點誇張。在我看來,主要問題不在數量而在品質。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室在為讀者服務方面很多還不夠積極主動。近年來,每逢節假日期間,有些圖書館確實爆滿。事實上,它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國的圖書館數量太少。前文所說每年7.45億人次,即便按照3166家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計算,每個圖書館每天的讀者平均流通量也就600多人次,應該在可承受範圍內。之所以有些圖書館擁擠爆滿,應該是他們為讀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務,滿足了大部分讀者的需求,讀者有了更好的閱讀體驗,並通過有效的宣傳,使得某一區域內的眾多讀者集中到某個圖書館,從而造成排隊、爆滿的局面。
這一現象,既說明讀者對於圖書館的確有較強的需求,也說明還有大量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室在吸引讀者方面還處於“愛來不來”的狀態,人頭攢動與門可羅雀形成鮮明對照。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大型圖書館可以通過書刊電子化,與眾多小型圖書館、社區圖書室廣泛合作,以滿足在經費不足、藏書有限的制約下,為更多的民眾提供更多的閱讀選擇。總之,面對中國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國近年來雖在增加圖書館室等文化機構數量上有較大投入,但還應該在維持可持續運轉、提升服務、滿足不同讀者的具體需求上更上一個臺階。
實體變屍體? 2018-08-27 聯合報 黃子佼(樂評人)
不久前旺福來我電台節目,帶來新專輯旺情歌,之前袁永興老師專欄也提到它的精采,我也喜歡。許哲珮加盟,挖掘出不同情感節奏,果然交出更深層的娛樂氛圍。除了數位發行,它更以木吉他USB方式實體上架,沒有CD。小民在節目裡提到,音檔從錄音室出來,會被壓縮,用USB的檔案空間,足以保存更接近錄音室等級音質。我認同!問題是,電台直播錄音間沒有播放USB的插孔,最後還是燒成CD,讓我可以播放。
前兩天有關於我對蔡依林家中沒有CD播放機的報導,回頭找對話紀錄,其實是6月底,她在社群上詢問是否還該出實體CD?該怎出?而引發我的感觸,6月27日,我發訊息和她聊,非動怒,是感傷擔憂,而當天的對話紀錄裡我就告訴她:妳是領頭羊。重點是,實體CD真的需要被趕盡殺絕變屍體?家裡那些都該清空(因為已沒擺器材播放)?
這篇新聞出來之後,她跟我說:她車上還可以放CD。有網友則說還是會買,尤其蔡依林,一定捧場。但不一定聽,就是支持偶像衝銷量或收藏擺放,包括看看照片,想聽?還是透過數位平臺,靠手機更方便。但我們這些CD藏家或老聽眾都還健在啊,還沒消失在世上耶,去誠品音樂館,無論敦南和信義,啥時間點,幾乎都有客人,比起許多門可羅雀的商店來講,挺驚喜!是有人在逛CD的啊!包括在電台接CALL IN送CD(朋友出清的),絡繹不絕。當然,無法像以前動輒破百萬銷量,但CD存在價值真的沒有了?假設連領頭羊等級的都放棄,會造成啥問題?我來好好說明一下6月底,我跟她討論的重點,就是專輯的幕後人員露出,可能都被淡出。
從小買專輯,會看歌詞頁工作人員名單,時至今日還會從舊專輯裡看到驚喜的事:原來曹蘭「好朋友」專輯視覺是李明道AKIBO設計的、原來甄妮「依然是你的雙手」專輯製作人是李宗盛,而封面是楊凡導演拍的,原來前瞻電子音樂人紀宏仁的「午夜電話」專輯也有馬玉芬的合音……。
一根手指頭聽歌是當代趨勢,但在尊重音樂這件事情上,不足!設身處地的想,如果你是專輯詞曲以外的幕後幫手,交出成績單,卻遍尋不著自己走過的痕跡……會不會心寒?如果你是視覺愛好者,找不到數位平臺上的郵票大小之專輯照片到底是誰拍的,想學習致敬點讚,都沒對象,詭異嗎?大咖們,除了讓歌更紅,如果能帶動產業幕後人氣與知名度,功德無量何樂而不為?
中國首個文化援外專案結項 為南蘇丹量身打造教育體系
從中國到南蘇丹,上百萬冊由中國編寫的教材跨越上萬公里,為非洲這個“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送去知識和希望。
2018-8-22,隨著最新的一批教材交付完成,中國第一個文化援外項目——“援南蘇丹項目”正式結項,標誌著一種全新的援外模式獲得成功。
南蘇丹成立於2011年,由於歷經戰亂,國內教育事業亟待振興。
在該國制定教育體系之時,中國果斷伸出援手,為其編寫小學1-8年級數學、科學、英語三科的教材。
按計劃,該專案總共將為南蘇丹援助印製教材129.9萬冊,這些教材預計將為15萬南蘇丹教師和學生所用,約占該國師生人數的10%。2017年7月,首批37種74.5萬冊教材運抵南蘇丹後已惠及約10萬師生。
援南蘇丹專案包括頂層教育規劃、教材開發、教師培訓、ICT(資訊通信技術)教師培訓中心建設和教材印刷等五大板塊,目的在於為南蘇丹建立現代化的完整教育體系,滿足南蘇丹人民對教育的渴求。項目自2017年1月正式啟動,歷時20個月。
派出強大團隊,不計印刷成本
本次援助,中國派出了強大的教材編寫團隊,並不計成本地保證印刷品質,以期讓南蘇丹的孩子們盡可能地接受好的教育。
今年3月,南蘇丹教育部次長邁克爾•隆格裡奧一行來到長沙,溝通專案進度。
專案承接方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的董事、總經理丁雙平介紹說,為確保援給南蘇丹孩子和教師的教材品質,中南傳媒配備了最優團隊,聘請宋乃慶、白解紅、彭香等國內教材編寫領域的頂級專家,編輯團隊陣容強大;加大了編寫投入,多次組織專家審讀、增加翻譯把關力度、增加裝幀設計及插圖投入、增加與教材相匹配的教學光碟等;接受了權威機構中國教育學會對專案進行中期驗收,根據專家意見對專案進行了新一輪的打磨和優化;克服了客觀困難,在我國紙價空前飛漲、教材印刷成本比預期增加了30%以上的困難下,不計經濟成本,力保圖書品質。
回應
非洲的,至少方言不應該是英語。所以,中國援助,不應該印英語教材。如果需要,應該印漢語教材,如果不需要漢語教材,那就免了英語教材這一項。文化上給他人做嫁衣,短見。
英語是南蘇丹官方語言,也是國際語言,用英語教材沒毛病。你說的也無需擔心,我們可以偷樑換柱,把中國的典故翻譯成英語。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8_23_469378.shtml
圖書館建小了咋辦?日本一大學焚毀38000冊藏書,不少為絕版
日本一所地方公立大學想了個辦法:燒掉一點藏書就放得下了。
2018-8-17,日本高知新聞稱,高知縣立大學于去年春天在永國寺校區新建成的圖書館,因相較舊館狹小,不能存放全部藏書,至今年8月16日,已對38000餘冊圖書和雜誌等進行焚燒處理,其中不乏大量二戰前日本地方鄉土書籍、現在舊書店也難覓的絕版書及高價書。
對此,日本網路上眾說紛紜。不少日本網友感到不滿,質疑稱為何不採取其他處理對策。
8月18日,高知縣立大學發佈聲明作出解釋,並對焚書決定表示歉意。
“高知縣立大學燒毀38000冊藏書,其中不少為貴重的鄉土書籍和絕版書”
報導稱,學校方面表示,焚燒的書籍一共有38132冊,其中單行本和新書等25432冊、雜誌12700冊。從2014年至2016年,分13次,委託相關服務人員運送到高知市清潔工場,在圖書館管理員監督下進行焚燒。
在25432冊書籍中,為減少複數藏本而焚燒的有18779冊,剩下的6653冊圖書則沒有複本,此次焚燒後,連學校圖書館也不再有收藏。
這些絕版書中,包括高知當地名人、江戶末期國學者鹿持雅澄所著、大正昭和時期發行的《萬葉集古義》(1922~1936),《自由民權運動研究》(1984)以及歷經10年對日本全國自然植被進行調查研究所著成的《日本植物誌》(1982)等。此外,還有曾被扣留在中國滿洲、西伯利亞或戰場上戰爭親歷者的口述及創作作品等
聲明稱,學校圖書館於去年春天新建成,但新建的圖書館比過去舊的圖書館要小,不能轉移全部藏書,因此焚毀約38000冊圖書和雜誌進行處理。
據維琪百科介紹,高知縣立大學是日本高知縣的公立大學。前身是1944年創立的高知縣立女子醫專,1949年改創立高知女子大學,2011年4月1日更名為高知縣立大學,學校也由女校改為男女同校。大學本科設有四個專業:生活科學部,文化學部,看護學部,社會福利學部,另還設有研究生院。
回應
日本人愛乾淨,他們不喜歡亂七八糟的環境,書多了,就燒了,然後給你一個乾乾淨淨的圖書館,這是多麼嚴謹的工作作風啊
不受出版業寒冬影響 雅昌展現科技揉合藝術新境界 2018-08-09 中時電子報
6月24日,金石堂書店城中店結束34年的營業,讓出版業和實體書支持者感到不勝唏噓。中國大陸的出版業同樣也受到網路的衝擊,但是由印刷公司起家的雅昌文化集團,成功結合科技、雲端等技術,提高藝品附加價值,讓藝術透過科技進一步保存暨發揚。此外亦推出精品會員制,讓會員可以獲得整個家族涵蓋所有年齡層的客製化藝術鑒賞教育及服務,成為藝術產業因應網路時代轉型的成功典範。
由大陸國臺辦與中華全國新聞記者協會所舉辦的「海峽記者特區行」採訪團,7月25日參訪深圳的雅昌藝術中心,館方介紹雅昌是以美術類高階商業印刷起家,透過印刷建立大陸最權威的10萬名藝術家的資料庫,自 2000年開始設立雅昌藝術網,成為中國藝術界最核心網站。也推出「雅昌藝術指數」,每位藝術家自1993年起的所有創作等相關資料都有完整記錄。透過累積大量藝術資料,衍生出新業務形態,包含流動美術館、傳給雅昌(專業影像訂製輸出平臺)、藝術圖書、藝術中心的藝術生態體系。從創作、轉播、交易、收藏、至普及效率均有對應的服務。據點已涵蓋「北上廣深」、杭州、成都、西安、合肥。
館內的藝術圖書館,擁有長50公尺、高30公尺的世界最大藝術書牆。最特別的是位於頂樓的VIP區域,分為包含收錄兩岸故宮館藏的中國美術區、世界藝術區、美術館等,VIP會費人民幣15萬元(約新臺幣67萬元),限量600人,包含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正是會員。
數位科技的應用則可在VIP區的「發現․養心殿」主題數位體驗展中親自感受。參觀者可戴上VR眼鏡體驗雍正皇帝召見群臣、處理政務、讀書、學習及居住的養心殿建築群。也可以在大螢幕上高倍放大仔細檢視山水畫的細節;除了可以在螢幕上任意旋轉以任何角度骨董觀看數位元化後的影像,尚可使用微信小程式,將高畫質數位圖檔收藏或與親朋好友分享。
「書店是城市之光。」沒有了書店,城市就沒有光芒。對他而言,開書店靠的是理想,天龍一路走來40多年,看著許多老顧客從小買到大,為了他們也要堅持下去。
沈榮裕形容,每個客人都是他的貴人,買超過100萬的會員太多了。今年逝世的李敖大師也是他的常客,買了50多萬元的書。
但靠理想無法果腹,沈榮裕努力做出特色,從16年前震撼市場、毀譽參半的69元書店,到現在以簡體書為主打,不斷求新求變。
「大陸我一年跑20多趟,」沈榮裕提到,每次去大陸都找最便宜最好的書,想辦法殺折扣,降低成本以提高競爭力。
這樣的努力,也讓他自豪表示,台灣的簡體書市場裡,天龍圖書不敢說是最大,但書種絕對是最多最齊全。
借鑑海外作法 辦活動招攬人氣
因為時常奔波兩岸,也讓他有機會第一線接觸大陸出版業。「人家是像坐電梯一樣衝上來,」沈榮裕比了個向上衝的手勢,描繪大陸的出版盛況:民營書店在政府協助下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冒出,加上圖書免稅,造就書香盛況。
除了在對岸展店,沈榮裕透露也有不少書店業者有意來台,甚至想在重慶南路開店。可惜因為法規限制,現階段大陸知名書店如鍾書閣、新華書店仍無法過來。「如果他們來,書街怎麼可能不會旺?」沈榮裕反問。
振興書街只能靠自己,沈榮裕身兼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每年辦活動吸引人氣,未來還想仿照日本東京神保町辦古書街和古書祭,廣邀名人座談,希望能找到網路時代實體書店的突破口。
長年輔導關注重南書街的臺北市商業處副處長江美玲非常肯定沈榮裕的用心,促進會還獲得2017年績優商圈產業亮點精進獎,補助款逐年提高。
「吼,你買這個不簡單,這位作者剛來台灣時沒有人理他,現在比媽祖還受歡迎。」訪談尾聲,顧客前來結帳,沈榮裕熱情招呼介紹。實體書店的生機,也許就藏在這份人情互動裡。
金石堂城中店熄燈 重南另一家書店執意堅守「城市最美風景」2018-06-26聯合新聞網
一頭白髮,今年63歲的天龍圖書店長沈榮裕也身在其中。但他並沒有隨著好夥伴金石堂熄燈一同退休,開書店的夢想,還在堅持。以下是精彩訪談:
「我現在是老闆兼工友,」沈榮裕邊說邊用電動起子把書櫃螺絲釘鑽起,空曠的二樓頓時嘎嘎作響,他的音量也不自覺提高。置身其中,竟有恍若戰場的錯覺。
跟什麼戰鬥?跟整個時代趨勢和出版業寒冬戰鬥。隆冬不是將至,而是常態。大雪紛飛,蓋住新書和書店人火熱的心。
沒辦法捲起千堆雪,沈榮裕在重慶南路上續守兩間書店、點兩盞燈。
燭光曖曖,多少映出了書街曾經輝煌的身影。儘管榮景難以喚回,沈榮裕深信書店仍是城市最美的風景。
只要繼續戰鬥,總能留下點什麼、延續點什麼。
沈榮裕是天龍圖書的負責人。今年4月收掉一間書店後,他手上還有三間書店,兩家在重慶南路上,一家在台中。
台中的書店原先坐落在台灣大道上,對面就是新光三越和大遠百,本來看好位於鬧區能吸引人潮,可惜和預期有所落差;加上租金上漲不堪負荷,後來決定到第二市場附近重新展店。
堅守城市之光 賠錢也要做實體店
新店即將開幕,用大量書籍堆砌成牆壁和地板,還堆了個大拱門,成了沈榮裕眼中的夢幻圖書城堡。三層樓的店面一個月租金4.3萬元,讓沈榮裕直呼很便宜。新店蓄勢待發,看起來風光,但其實書店整體不斷虧錢。
「光是三間店的租金,就要60萬元,」沈榮裕提到,現在都是把以前賺的虧掉。
既然虧錢,為什麼還要繼續做?沈榮裕在臺北三重區長大,愛看書的他小時候在書店看書都會被老闆趕走。從那之後,他希望能開一家便宜的書店,讓顧客負擔少一點,想抄書、看書和拍照都沒關係。
這篇文章引起的反應不一。
●有網友認為「拯救邦諾」之說很荒謬,畢竟當初邦諾事業愈做愈大時,就是憑著較低的價格,把不計其數的獨立書店逼得關門歇業,如今可謂「自嘗苦果」。事實上,1998年浪漫喜劇片「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裡描述的「邪惡連鎖書店」Fox Books,就是以邦諾為藍本。
●其他人則表示,邦諾其餘600家分店萬一關門,可能導致美國識字率和閱讀率降低,更別提損失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
●文中提到的反托辣斯議題也引起迴響。明尼蘇達州參議員柯洛布查(Amy Klobuchar)表示,這顯示有必要進一步監督橫跨多重行業競爭的公司,包括亞馬遜。
●此文也激起要求挹注更多資源至美國圖書館體系的呼聲。
●華爾街則對拯救這家全美最大連鎖書店顯得不以為然。自萊昂哈特文章6日刊出後,過去兩個交易日邦諾股價跌掉8%,市值蒸發了3,200萬美元。
巴隆周刊(Barron's)指出,從投資人角度來看,最大的問題或許不在於邦諾管理層為救亡圖存做得太少,反而是做得太多:若是管理團隊專注於獲利,而不是砸重金投入並未帶來什麼成長的「成長計畫」,本可發給股東更多的股利。
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邦諾花了1.7億美元發放股利,同時期砸下的資本支出卻是此數的三倍多,達到5.67億美元,而這五年邦諾股價跌掉三分之二、市值蒸發逾10億美元。過去三年資產報酬率(ROA)分別是1%、0.5%和1%;過去五年平均ROA甚至是負數。
投資人可能質疑,每一家公司都必須成長嗎?在汽車剛問世的年代,製造輕便馬車的業者該如何是好?明智的行動或許不是「投資」和「成長」,而是獲利了結。把實體書與馬車相提並論,或許並不恰當,畢竟紙本書的生命力比預期強,但邦諾的銷售和客流量緩緩走下坡是不爭的事實。
諷刺!昔日害獨立小書店關門的邦諾 如今需拯救?2018-05-09 經濟日報
近日美國社群網路上熱烈討論一個發燒話題: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該不該救?
引爆這個話題的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萊昂哈特(David Leonhardt)周日(6日)發表的文章,他在標題為「拯救邦諾!」(Save Barnes & Noble!)的文中對邦諾未來表示憂心,唯恐邦諾步上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的後塵,成為下一個倒下的零售巨人。
邦諾最近的財報凸顯這憂慮可能成真。邦諾電子書閱讀器Nook的營收自2012年迄今下降逾85%,實體書的線上銷售也陡降,實體店營收過去兩年來萎縮約10%,一些門市已關門,更多分店裁員,這些跡象令他憂心目前逾600家邦諾書店有朝一日可能消失不見,下場可能跟Borders在2011年破產、停業一樣。
萊昂哈特認為,邦諾現在的處境不只訴說「一個企業巨人未能跟上時代腳步」的故事而已,美國政府疏於監管亞馬遜(Amazon.com)和其他線上零售商的政策,也難辭其咎。他指出,政府原先認為「壟斷型企業是邪惡的」,但此觀點大約從1970年代開始轉變,新觀點是:只要維持價格低廉,這些企業巨獸就不算是禍害。
他表示,這種強調低價的觀點犯了兩個錯誤。一,價格低未必等同於消費者福祉,若價格低廉但工資卻不漲,消費者的日子也沒變得更好。二,主管當局聚焦於短期價格,有時卻忽略一旦某公司成功征服競爭對手,後果會是如何(亞馬遜最近就宣布調漲Prime會費)。
萊昂哈特寫道,身為亞馬遜常客的他,「開始覺醒到巨型企業製造的深層問題 」,包括「他們有勢力壓低工資、避稅、壓制競爭,並且削弱經濟活力」。他呼籲政府正視壟斷型企業的問題。
日本人不讀書的現象,既是日本社會整體變化的反映,也與現代世界的發展趨勢相關。二戰後,大學數量增多、入校生源增加,大學與現代工業製度同步,成為生產消費社會的齒輪。全民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大學生也丟失了桂冠。大眾社會取代精英社會,這種現實導致閱讀方式發生變化。
目前日本的中堅勞動者,是在遊戲、動漫、電視影響下成長的一代,他們的閱讀對象,已從“書”變為動畫、文字、聲音等綜合信息。日本是漫畫大國,不但在娛樂領域,而且在許多專業領域也有很好的漫畫,很多日本年輕人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漫畫。日本知識分子也在反思,作為讀書風氣曾經熾盛的國度,是否仍要堅守“讀書”,“讀書”定義是否可以擴展?技術革命以及人類社會結構的變化,不斷改變人類閱讀歷史。今天,大學圍牆之外的變化,正在逼迫圍牆內教育方式的改變,而日本的教育機構,似乎並未認真理解這種變化的意義,更未做好準備。(作者是日本杏林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劉迪:不讀書的日本人還有未來嗎2018-03-14 環球時報
日前,日本某社會組織公佈調查結果,半數日本大學生每日讀書時間為零。作為一名身在日本教學一線的教師,對此也深感困惑。
一般而言,現代國家競爭力中包括國民閱讀力,國民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二戰後日本曾多次立法推廣國民閱讀運動。即使到今天,人均報紙訂閱數、人均每年書籍閱讀數這些數據,日本仍領先世界,但“不讀書”現象正在日本蔓延。
我讀書時,每天從大學步行到JR高田馬場站,20多分鐘路程,沿途的“古書屋”鱗次櫛比。但今天書店已大為減少,存留下來的店鋪變得破舊,淹沒在拉麵店、手機店間。今天的日本報刊,仍有著名企業家推薦閱讀專欄。人們發現許多企業領袖很愛讀書。不過,這些“讀書人”已漸漸老去。
今天,來自中上層社會的名校大學生還在讀書。他們或不打工,或雖打工但卻堅持閱讀。而那些非名校生閱讀習慣明顯不及名校。其中既有閱讀習慣問題,也有經濟問題。尤其是來自下層的學生,父母無力支付學資,他們自己不但需要打工支付生活費用,甚至還要負擔部分學費。
在日本,超長時間勞動仍十分突出。現役勞動者中的中青年階層恰值年富力強,本可享受閱讀,但這個群體每日平均工作10小時以上。現代人日益增加的電腦作業需要目力、精神與肌體協調,看似較體力勞動輕鬆,但其實深度疲勞增加。同時,由於當代日本人普遍晚婚晚育,中青年階層下要照顧孩子、上要看護臥床老人的現象十分普遍,導致社會中堅群體性疲憊,也剝奪了他們的閱讀。
對年輕人而言,“讀書”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國民教育系統中的閱讀,另外一種是自由閱讀。前一種閱讀減少,將損害國民教育,後一種閱讀減少,可能削弱人格、良識形成環境。整體讀書時間減少,可能損害年輕一代的包容力、想像力。其結果對整個民族的創造力將是災難。
黎智英回台重整壹傳媒 這回玩真的(楨:?) 2018-02-12 財訊雙週刊
港台《壹週刊》交易案在數度拖延交易後,確定走向爛尾收場;不過黎智英顯然早就受夠了黃浩,去年底就宣布重掌集團主席一職,要讓壹傳媒重新開始。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又回來了!比預定正式上任早一天重返媒體,2018.1.31,黎智英再次回到台北《蘋果日報》內湖大樓上班。當天下午就把所有一級主管找來開會。身型明顯消瘦許多的他,一開場就是相當低姿態地道歉,一反過去動輒要拚即時、拚影音、拚流量的衝勁。
黎智英表示,這幾年他在人事決策上犯了幾個錯誤,導致公司不但沒有進步,也流失了很多人才,因此特別感謝留下來的幹部,強調不管原本的香港買家黃浩究竟要不要買《壹週刊》,他都已決定,要中止交易。
...
只不過,這不是黎智英第一次回來,也不是他第一次向員工道歉。一二年交易壹電視的過程也是歷經波折。那年壹傳媒再次被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駁回上架申請,黎智英不堪巨額虧損,決定出售壹電視,找了近半年買家,終於在10月初與年代電視台董事長練台生簽下交易備忘錄(MOU),預定將壹電視以14億元台幣賣給年代,但2週後壹傳媒又於港交所公告,指出另與中信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簽訂了意向書,將以175億元台幣買下壹傳媒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包括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及壹電視,與中信合資的買主據傳還有旺旺中時與台塑。
香港《壹週刊》停發紙本與新聞媒體崩毀2018.3.12 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
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新聞媒體文化都造成顛覆性衝擊的香港《壹週刊》日前宣布:2018.3.14再發行一期雜誌之後,就會放棄紙本出版,全面轉型成為網路新聞媒體。
世界各國的新聞報刊對於要不要停發紙本,多年來掙扎不停。香港《壹週刊》當然不是第一家停發紙本的新聞報刊,更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家。這個發展符合大勢所趨,本來是傳統新聞媒體崩毀的必然過程,但是發生在香港《壹週刊》仍格外令人感慨。
香港《壹週刊》開創於1990年,2001年衍生出台灣《壹週刊》。八卦新聞變成了今天香港與台灣新聞報導中的重要組成,要分析原因,兩地《壹週刊》的持續推動,絕對「功」不可沒。靠著狗仔與八卦,《壹週刊》撐起一家風光的傳媒。儘管如此,當科技的浪潮來臨,傳統新聞媒體都將難以為繼、遭遇崩毀,即使《壹週刊》也不例外。
....
問題是,轉型網路新聞媒體,也沒這麼簡單,因為新聞資訊處處可得,就算獨家報導也迅速就被抄襲,讀者付費購買新聞的意願當然大幅下降,想靠付費者來支撐,就很困難。更何況,許多公民深受狗仔文化的影響,早就把新聞看成單純的娛樂資訊,內容有沒有意義不重要,甚至連真假也不重要了。既然新聞幾乎沒有價值,又如何期待讀者能夠付費?香港《壹週刊》最後下場如何,當然不是本文的關切重點。本文試圖提醒的是:傳統新聞媒體正在崩毁,如果在著作權制度以及經營管理上無法出現突破,攸關當代民主良窳的新聞專業恐怕也只能跟著崩毀。
學而思業績神話面臨考驗監管重壓下原有模式難持續2018.3.12新京報
學而思“謀變”
依靠旗下培訓機構“學而思”,時年38歲的美股上市公司好未來掌門人張邦鑫,以400億財富再次登上胡潤富豪榜。這一財富超越其教育行業同行俞敏洪。學而思的業務覆蓋全國36個城市,線下學生接近400萬人,線上註冊用戶累計超過3500萬。
現在,“學而思模式”正面臨考驗,2月底,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將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面摸底排查。目前學而思的多個培優課程已經停止報名,其“主打產品”奧數班,今後將不再被作為業務重點。
培訓業人士認為,在監管重壓下,學而思原有的課程模式難以持續,學而思業績“神話”能否持續面臨考驗。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3-12/doc-ifysepqu6654330.shtml
被夫妻店耽誤了的噹噹:不敢燒錢擺脫不了圖書標籤2018.3.12第一財經日報
海航系旗下天海投資3月9日發公告稱正與噹噹談股權購買事宜,但具體方案仍在溝通協商中。
海航洽談收購噹噹的過程並不順利。早在2017年10月就有消息稱海航正在洽談收購噹噹九成以上股權,估值超過10億美元,只是當時李國慶稱該消息不屬實。
而背後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李國慶夫婦意見不統一。李國慶想讓噹噹獨立上市,但是俞渝想賣掉。
和阿里巴巴同為1999年成立的噹噹曾先後被亞馬遜、百度和騰訊看上,但每一次都被不願意失去絕對控制權的李氏夫婦拒絕了。
但這一次,李國慶和俞渝應該終於是累了,想放手了。
當然,在拒絕了一堆“繡球”之後,如今市場上對噹噹這個盤子感興趣並且能買得起的玩家也沒幾個了,再堅持下去噹噹很可能得愁嫁。畢竟如今電商格局已經穩定,噹噹已經沒有多少機會。
擺脫不了的圖書標籤
曾幾何時,作為電商圈一哥的李國慶是何等風光。北大才子出身的李大嘴,以敢說出名,懟天懟地懟一切。2011年噹噹剛上市的時候,李國慶與初戀女友的往事、李國慶舌戰“大摩女”那都是天天上新聞的節奏,曝光度毫不遜色如今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
只是隨著噹噹逐步被邊緣化之後,李國慶即使現在仍然不時在微博發表犀利觀點,但已沒多少人捧場了。
噹噹創立的時候,因為李國慶圖書出版行業的背景,李氏夫婦決定從圖書切入電商領域。但是當後來者京東已經做起來之後,噹噹優勢還是集中在圖書。
對於噹噹總被打上圖書標籤,李國慶自己也很無奈。畢竟,相比服裝、3C等其他品類,圖書的購買頻次、客單價以及利潤都不佔優勢。
京東、聚美和阿里集中上市的2014年,李國慶決定押寶包括服裝、美妝在內的時尚板塊。
那個時間點,噹噹招聘了一大批時尚編輯團隊、買手團隊、視覺體驗和用戶體驗團隊,這些著裝與互聯網員工相距甚遠的潮流人士被李國慶認為是噹噹的時尚趨勢的溫度計和顧問嚮導。為了表明轉型時尚的姿態,噹噹還在內部頒布了22條軍規,指引提升員工的時尚意識。
只是,噹噹的轉型已經不能明顯改善市場格局。更何況,那個時間點,天貓和京東也都在佈局時尚業務,而且兩家的手筆要比噹噹大得多。
不敢燒錢
....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3-12/doc-ifyscsmu4804912.shtml
台北書展落幕 人氣、買氣雙跌2018-02-12 聯合報
二○一八台北國際書展昨閉幕,六天參觀人次五十三萬,比去年五十八萬滑落約一成;另台北自詡為「華文出版中心」,本屆台北國際書展本土作家熱情參與,但台灣以外的華文作家參加數量卻較歷屆大減,大陸作家幾乎絕跡,令外界擔心是否受兩岸政策影響。
台北書展要做華文出版中心 大陸作家卻不見了2018-02-12聯合報
雖然出版景氣依然不佳,但台北國際書展已找回出版社的熱情。今年國內出版社參展度大增,出版社也用心設計攤位,處處有驚喜,往年常見的「跳樓大拍賣」粗劣攤位已不復見。可以說,台北國際書展成功洗脫「賣場」惡名,蛻變為有設計感的「展場」。
然而,台北國際書展畢竟是「國際」書展。盡情揮灑本土能量還不夠,必須能吸引國際參與。今年國際出版社的參展數量雖未下滑,但國際作家明顯減少,尤其缺少重量級國際作家。此一現象不但讓書展缺少話題,也讓人擔憂,台灣是否被國際「邊緣化」?
書展缺國際大咖的窘況已持續好幾屆。今年另一個開始浮現的危機是,華文作家減少,大陸作家甚至掛零。不管是書展官方或出版社的邀請名單,都看不到大陸作家的身影。這也是近十年台北國際書展首次出現的詭異現象。
有出版社透露,原本邀請大陸作家來台,但在大陸審批(楨:?) 這一關就被打了回票。另一位不具名的出版人則說,大陸作家認為在台「不被尊重」,影響來台意願。
台灣出版向來以「自由多元」自許。今年台北書展出現「劉曉波紀念展位」與簡體館緊鄰的對比,正是這種精神的展現。台灣也因此被德國在台協會處長歐博哲稱許為華文世界「自由的燈塔」。
回應
要「去中國化」,還能做華文出版中心?
別練肖話什麼台灣自由多元,明明管制一大堆卻天天詐騙人民什麼狗屁台灣自由民主,可笑!
數字出版:一盤沒有勝算的棋2013-04-05
按:本文是我在北京大學、澳門大學和北京印刷學院所做的《關於當前出版問題的若干思考》的講座的第三部分。
近幾年,不斷有來自國外和港台的同行問起,中國大陸的傳統出版是不是受到了數字出版的威脅?因為大家都見到媒體的報導,稱中國數字出版的年增長率可以高達50%,遠遠超過傳統圖書出版的年增長率(不到10% ),甚至有報導說,中國數字出版的總量在2009年達到800 億元已經超過傳統出版的總量。
但是,我們做傳統出版的人,至今並沒有感到數字出版的強大壓力。
拿我所在的三聯書店來說,我們掌握數字版權的圖書有2500種以上,但我們只拿出了不足200種去做數字出版嘗試,所佔比例不到10% 。
這和西方國家相比形成極大反差。在歐美,很多出版社電子書的收入已經超過了紙質書,特別是學術型的出版社,但在我國,學術型的出版社甚至連到數字出版中試水的勇氣都沒有;在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的電子書銷售額已超過了紙質書,但我國的三大網上書城(噹噹、卓越、京東)的紙質書銷售都在逐年大幅攀升,而電子書銷售則一籌莫展;...。
其實,誰都可以看清數字出版是未來出版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但是國內的出版社,大多不過說說而已,真正動手的並不多。目前絕大多數出版社是在觀望。
說問題出在生態環境上,有以下四點表現:
其一,數字出版的市場秩序混亂。盜版猖獗,治理無從下手。
其二,中國人從來沒有培養起網上付費閱讀的觀念和習慣。
其三,中國圖書出版的產業集中度較低,以致網上出版商和傳統出版機構難以建立有效的對接。
其四,數字出版物的定價過低,嚴重影響了傳統出版社從事網上出版的積極性。
.....
所以,今天中國數字出版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如果在西方,十年以後,傳統出版物的大部分職能將被電子出版物取代(當然傳統出版物不會消亡),但是在中國,我們相信這個時間跨度會大得多,恐怕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楨:?) 。
我以為,中國的網上數字出版要健康有序地良性發展,有幾件事是不能不做的:
首先,要規範市場,打擊盜版。
其二,要重建遊戲規則,確立優質優價的定價標準。
其三,中國對於數字出版的版權管理要與世界接軌。
800億!我國去年圖書零售額連續保持增長實體書店也在復興
網絡上一直有一個老段子,國外的地鐵乘客人手一本書,中國人卻是人人刷手機。雖然這個段子被多次闢謠,但還是引發了“中國人不讀書”的擔憂。
2018.1.10開幕的2018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較2016年的701.2億元同比增長14.55%,繼續延續了近年來的增長勢頭。尤其是實體書店,一直處於疲軟狀態的實體書店走出了負增長趨勢,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速。
至於實體店回暖的原因,業內認為,實體店選擇商業中心和多元化經營是主要因素,商業中心帶來人流,多元化轉型增加為讀者服務的項目。
從圖書銷售的種類來看,19大系列叢書和少兒讀本成為了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同時,市場上的兩級分化依然嚴重,將近一半的書籍銷量不到10本,前1%的暢銷書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市場。
2017年,中國圖書總規模為803.2億元,較2016年的701.2億元同比增長14.55%,網上書店渠道依然是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實現了25.82%的增長。
其中第三方平台業務是網上書店中規模最大的部分,也是增長相對較快的部分。同時,在促進全民閱讀的氛圍下,實體書店也走出了負增長態勢,實現了2.33%的同比增速。年閱讀量在10以上的受訪者,從2016的48%增長到了56%。
值得注意,為何實體書店走出了困境?
因為成本的上升和網絡購書的衝擊,在2002-2012,全國近5成書店倒閉,總數達到1萬多家,隨後2013年,再次出現負增長,雖然2014和2015微幅增加,但2016再次下滑,同時實體書店停業的消息仍不時出現。
那麼今年為何能重回增長?開業位置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56%的實體圖書店都選擇在購物中心開業,其次則是街舖、步行街,佔比為26%。在這些地方開業,實體書店能獲得極大的人流量加成,同時,書店也能相應享受到地產商提供低租金條件和進駐商場的優待。
回應
跨界書店採取多功能複合的新運營模式,關鍵是書占到多少?
要先活下來才能考慮賣書的事情.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8_01_12_442886.shtml
中國45%的書年銷售不到10本,這種狀況已經很久了2018-01-08 好奇心日報
日前,為了推廣圖書信息系統,圖書諮詢機構“開卷”發布了一份滯銷書數據報告顯示,從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綜合中國大陸實體店、網店及零售三個渠道數據,年銷售數量小於10本的圖書,佔全部圖書品種的45.19%;年銷售數量小於5本的圖書,佔全部圖書品種的34.5%。
需要市場的出版單位在琢磨市場,但不需要市場的大部分出版單位在這種低市場化的環境里安之若素。從2012年到2016年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來看,即使加入2012年到2016 年圖書平均定價的升高因素(2012年圖書平均定價為52.33元,2016年圖書平均定價為68.6元),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是有非常明顯的升高的。這個指標正好是滯銷書數據報告所反映的所謂“圖書市場蕭條”的反例。
這裡還有另外一組數據可以對比。從2017年,各國在全球圖書總銷量中的佔比來看,中國雖然位居第二,佔全球圖書總銷量10%,但這個比例遠低於排在第一位的美國30%的佔比。和德國9% 的佔比也十分接近。而在這組數據背後,中國是13.8271億人,美國則有3.231億。而德國則只有8267萬。
.....
回應
文中根本沒有說到核心,出版社現在市場化程度其實是很高的。自費出版的圖書,出版社根本就不會虧損,而這些書通常都賣不出去。
許多優秀書籍就該低價,而且國家保證其發行。
資本主義市場化=極低效率+高度浪費~反正浪費全社會的資源,不用政府官員負責。
這就是市場,賣多賣少都是出版社的市場選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一些所謂的書,不過是為了評職稱而拼湊的垃圾,自己花錢出版。
這篇文章引用的東西和觀點跟出版界的現狀相差太遠,如今有哪個出版社可以不顧經濟效率?編輯們累死累活,不僅要看幾百萬字的稿子,還得至少進賬十幾萬,壓力可不小。即使是評職稱或者作者出於非經濟的目地與出版社合作出的書,每種書的成本也都由作者承擔。這部分書銷量是最小的,但作者自己至少會買20本。
中國人是很愛閱讀的,不過跟去書店買書兩碼事。一方面手機閱讀的多,另一方面,出版的書大大落後於讀者的胃口,延遲的久喜歡炒冷飯。書店雞湯書解密書連一頁都不愛多的各種書還是一大堆,早不流行還在賣了,跟電視劇一樣,賺錢就同類型扎堆出版。
雙十一買了6本,然鵝到現在還沒怎麼看。我好像還是喜歡看網絡小說。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1_08_442279.shtml
文章指出,另有高度稱讚日本的書,整篇充滿“全世界都在羨慕著日本”、“日本(人)多受歡迎和尊敬”、“日本文明領導全球”,或者“因為日本人太善良,所以被壞鄰邦看扁”等誇張到極點的讚美詞。“仇恨書”作者的經歷、專業、國籍等背景雖然多元,但侮辱中韓兩國、讚美日本的“自我安慰”論調卻有高度一致性。
據市場分析,這些書的讀者以中年以上的男性為主,他們多半有穩定收入,也有看實體書的習慣,如此就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多數出版人回顧,“仇恨書”開始暴增是2012年之後的事。當時,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為整個社會帶來嚴重呆滯感,上世紀曾享受空前繁榮的日本人也漸漸地喪失信心。
回應
在日本出這樣的書不奇怪,但是問題是國內也有這樣的,諸如中國人在全世界都不受歡迎,或者稱讚日本人的論調,就很奇怪了。
然後在國內,一有人說日本不好,馬上就會有一大波公知大V噴子跳出來說不要製造仇恨理性看待島國。其實中國真正跟日本的差距就在這裡:對面可以為戰犯洗白,而中國卻有相當一部分在舔他們屁眼並大肆污衊抗日英雄
日本對於回歸歷史地位的最終結局可謂是如喪考妣。縱觀歷史,日本就是個暴發戶,沐猴而冠,以為披上了從中西文化“借鑒”而來的華麗的外衣,就是個文明人了,實則內心還是個只知掠奪、殺戮、非黑即白、未開化的野蠻人,日本從來就沒有靠文化征服過任何一個民族,因為日本文化沒有優越性,靠的是偷、搶、學。就我這平民百姓的視角觀察下來,日本是集體性道德缺失最嚴重的民族之一。大是大非上,毫無準繩,說白點就是無德。如今逐漸回歸歷史常態了,日本被打回原形,進一步暴露了其底褲,中國落後時,從來都是思考著原因,想方設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趕,承受著全世界的辱罵和詆毀,怨最多的是自己,自己的不是找得最多,然後一步步復興。再看看日本什麼表現?唯一存續至今的文明古國真不只是一個稱號而已,這裡面真是有某些別人學不來的智慧……
港媒:日本出版商為挽救低迷業績,出“仇視中韓”書籍2017-12-11 觀察者網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日前刊登日本資深媒體人本田善彥題為《日本“仇恨書”毒罵中韓引起反思》的文章。文章指出,日本出版社曾長期低迷,而在龐大商業壓力下,這些出版社卻選擇出版以“仇視中韓”或“稱頌日本”為主題的書籍,來吸引固定讀者群。書名諸如,“敗給日本後,被全世界國家排擠的中國”、“沒有生為韓國人真好”及“韓國人像呼吸般說謊”等。
作者在文章中寫道,幾年前,自己跟東京老牌出版社的資深編輯朋友聊到日本出版業所面臨的的嚴峻環境,對方說,最近公司同事建議,研究出版以“仇視中韓”或“稱頌日本”為主題的書。
仇視特定國家或民族,使用極難聽的言辭來辱罵或詛咒的這一類書,叫做“仇恨書”。作者感嘆,儘管有一些有良知的出版人不想出這種可恥商品,但出版界的業績長期低迷,多數出版社都在龐大的庫存和資金周轉壓力下被緊緊地困住,及家書商為求生存,決定出版“仇恨書”求生。文章稱,“仇視中韓”或“稱頌日本”內容的書往往有固定讀者群,成為少數有賺頭的商品。
“攻擊中韓、嘲笑朝鮮,稱頌日本”
“若有機會踏進日本的書店,不難發現在最醒目的專櫃上,堆如山高的'仇恨書',”文章稱,試著隨機挑幾本看,書名都是“為何中國在全球被這麼厭惡”、“敗給日本後,被全世界國家排擠的中國”、“沒有生為韓國人真好”、“大賺韓時代”、“全世界討厭中國和韓國、感謝日本”等等。
文章指出,僅僅看這些書的標題與內容方向,就清楚地了解到支配當今日本社會某一層的氛圍。情緒性的詛咒背後,往往隱藏著其實他們深知所詛咒的對象短期不會沒落,自己只得順從局面的無奈和無力感。
這些書多半是“破口大罵”中國或韓國,譏諷嘲笑朝鮮,同時稱頌日本。早期,有些“仇恨書”作者還標榜“為了糾正戰後日本的左傾史觀(或'自虐史觀'),提出另一個觀點”等說法。文章稱,“仇恨書”裡看到的多半是非常情緒化,又嚴重缺乏根據的謾罵,或者使用“跟蟑螂沒差”等毫無格調的詞彙攻擊心目中的敵人。這些仇恨心態不只扭曲攝取知識的視野,甚至連判斷價值的標準也會受損,真正面對競爭對手時,反而造成不利自己的條件。
莫斯科人地鐵讀書照引中國網友吐槽:英國人曾經也這樣,直到……2017-12-05觀察者網
兩天前,推特上有網民發了一張照片,“12月3日的莫斯科地鐵”。
今天(5日),照片傳到國內,博主主啥也沒說,但吃瓜眾們秒懂……
畢竟是老梗了嘛。多年以前,中國人曾因為不在地鐵讀書而多次被“大肆批判”。
慢慢的,一個基本事實才被逐漸傳播開來,英國地鐵乘客人手一本書或者一份報紙,每個人都讀得那麼專心致志……
還不是因為……
沒!信!號!
回應
記得當初不知哪個公知曾經比較過,外國人在地鐵裡看書而中國人只會玩手機。結論,中國人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民族,沒有前途的民族。後來才知道,原因是因為國外基建太差,地鐵裡沒有信號。
龍應台出來走兩步
不要嚇人啊!把那個巫婆放出了,很多人看了吃嘛嘛不香的!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2_05_437955.shtml
數位媒體陷困境 紛求售2017-11-19 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報導,隨著製作影音等內容燒錢燒得兇,線上廣告卻愈來愈難賣、籌資難度也愈來愈高,數位媒體的處境日益艱困,已促使多家數位媒體考慮求售。
去年初估值達2.5億美元的Mashable,已同意以5,000億美元的價格售予Ziff Davis;旗下有Smosh、Screen Junkies和Made Man等網站的Defy媒體正考慮讓售;擁有IUproxx、BroBible等網站的Uproxx媒體也待價而沽,已聘請投資銀行評估可能的收購提案。
此外,經營Onion、Gizmodo、Jezebel等網站以及Fusion TV的Fusion媒體集團,也尋求藉出售少數股權籌資2億美元。
分析師說,過去兩年來,從老字號的時代雜誌(Time)到Mashable、Uproxx等新秀,數位媒體紛紛砸錢投資原創影音,設法衝高線上廣告營收,但能靠臉書和YouTube影片嵌入廣告收入維生的數位媒體少之又少,大多數線上廣告支出都被臉書和Google吸走,導致眾多新創公司在過度飽和的數位媒體市場掙扎求生,面臨預算不足和營收下滑的窘境。
曾任時代華納策略投資主管、現為Imagination資本共同創辦人的林芮秋(音譯)說:「 這一行需要整併。小型數位出版公司的經營者現在寧可被大公司併購。」
女性新聞網站Bustle創辦人戈德堡說:「2017對數位媒體是極為艱困的一年。小型、體質較弱的數位媒體首當其衝。是擁有現金流和資本的公司展開收購的時機。」
廣告公司Omnicom旗下OMD數位與創新總監羅真表示,數位媒體要脫穎而出,需具備三要素:獨特的閱聽群眾、獨特的廣告賣點、並且極有創意。
長沙大學城無人書店開三年沒丟過書,店主:將找地方再開一家
在湖南長沙岳麓山腳下的大學城,有一家特別的書店,面積不過一百來平方米,卻存放了滿滿噹噹的書。走進書店,沒有收銀員、沒有店員,只有一個可投幣的錢箱,還有就是店主的電話號碼和收款二維碼。
2017.10.30,這家位於湖南師範大學附近的無人書店接到社區通知,說店面即將要拆除。
店主李愛群說,此前這家書店名叫“飛帆書店”,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無人經營這種模式後,2014年,她又在長沙市河西麓山南路湖南大學附近開了了第二家書店,正式掛牌為無人書店。
“我開這家無人書店的初衷是,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你付出一點,人家也付出一點,這個社會就可以良性循環。”李愛群告訴記者。
顧客大都是大學生
書店裡經營的大部分是教材,還有一些課外書籍,以二手書居多。這些教材大多數都是從畢業學生手中收購來的,按照本數或者折扣來進行收購。然後店子裡面的書根據不同的類別和價格,分為10元區、15元區、20元區以及三折區等不同區域。
無人書店開了三年,她統計了一下,沒有丟過書。
書店裡除了書籍,還能看到投錢幣的箱子、老闆的電話號碼和收款二維碼,箱子旁邊還有一個留言本與筆,上面記錄著大家買書的書名、時間、價格,有些同學還會給店主寫上一兩句留言。李愛群說,書店周邊都是大學,所以大部分顧客都是大學生,他們有時候會坐在這裡看看書,聊聊天,也有家長帶孩子過來找書。
回應
真挺好。但肯定也與周圍環境有關,這麼說吧,前天,就在前天,我家放在樓下的大蔥還沒來得及涼呢就丟了一捆。前年還丟過白菜。錢到不值錢,憋氣。
壓酸菜的石頭也偷,我們這個單元丟2次了!
確實跟周圍社會環境關係很大,要是開在人口流動性大的地方以及安保狀況不佳的地方,基本可以宣布死亡了。
這種書店,就是一碗雞湯。你信與不信,決定書店成與不成。而且這種書店裡盜版書特別多。
你沒上過大學嗎?他們收書都是論斤收,打個三四折賣也不虧,廢物利用挺好,順便他們賺錢,學生買書也便宜,兩不誤。壓根就不用進盜版書。
誰還看書?都玩手機去了,紙質書早就應該被淘汰,只不過行政部門頭腦僵化,非要等國外先淘汰紙質書,才會亦步亦趨的去模仿,毫無創新精神。
你精神分裂了吧,前言不搭後語的還創新精神,真等人類把書籍毀掉廢掉的那一天人類文明也就到此為止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1_04_433485.shtml
不是啊,中國人看書才多,公交、地鐵、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候機廳,所到之處,無有不端著手機看小說的。看看各大閱讀網站和雲盤點擊下載次數,網絡文學數量的巨大和題材的廣泛,再偏門的都有讀者,並有先預定後出版的小眾出版模式——我認為中國很可能是世界上看書率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只是我們的很多渠道都是免費分享,讀者也都是在路途中消磨時光,很多人不認為那是讀書吧。嚴肅書刊的閱讀者相對少,但是比起很多國家還是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各種專業、證書的應考生,這個比例也很大。不知道這算是看書嗎?我打過交道的外國人裡,看不出比我們愛看書,大多都是不如的
總買書的知道,這兩年社科類書籍比以前豐富了很多,國外譯著也很多,挺好的。
寫了4700萬字的網絡作家劉煒,過的是怎樣一種生活?2017.10.24好奇心日報
38歲的劉煒,自2004年起13年內,已經寫了4700萬字。從字數上算,相當於36部《戰爭與和平》,或55 部《紅樓夢》或者156部《百年孤獨》,得把托爾斯泰、魯迅、巴爾扎克、和狄更斯的全部作品加在一起,才能勉強與之匹敵。
根據劉煒自己的統計,最快一次他一小時寫了8600多字,最多一天他更新了9萬字。
超長篇連載小說當然不是網絡文學獨有的,金庸在香港《明報》上連載的《天龍八部》就長達154萬字,但是網絡放大了這一特性。劉煒的成名作《我就是流氓》才30多萬字,現在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300萬字起步。“唐家三少”張威的早期作品都在100多萬字完結,現在也都奔著400 萬字去了。
這是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必然結果。無論在哪個網站,一部網絡小說的前十幾萬字總是免費閱讀,因為它承擔了吸引讀者、培養讀者追更習慣、並且形成穩定讀者群的功能。當免費期被延長,作者就會相應延長後續發展的長度,從而保證自己的收入。
與此同時,當一部小說能夠帶來穩定收入之後。繼續“壓榨”現有的小說就成了最簡單的選擇,而讀者也會抱著已經追了這麼久,總要知道大結局的心態,繼續閱讀下去。貿然完結,去寫新書反倒是風險極大。
.......
回應
最快一次他一小時寫了8600多字,1個小時是3600秒,意思是說他1秒鐘能打兩個字以上,而且是不停地打1個小時,還要構思情節......
我覺得現在的網文作者應該都是團隊,大綱-初稿-潤色-上傳,而且要保持相當長的時間,常人根本沒法堅持下來。
訣竅沒別的,就是水啊!
中國紙書市場連續三年增長,成為世界圖書銷售增速最快的國家
據澎湃新聞2017.10.24報導,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截至目前,中國紙書已經實現銷售冊數連續三年8%-10%的增長。這標誌著中國紙書市場從過去幾年靠圖書定價上漲的單腳支撐,上升為冊數和定價同時上漲的雙輪驅動,駛入增長快軌。
尼爾森2016年全球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也認為,紙質書仍然是絕對主流,中國以12.3%的速度成為全球圖書增速最快的市場。
據了解,作為國內紙書零售的巨頭,噹噹網過去一年的紙書銷售冊數為5.5億冊。而2016年全國圖書零售網店銷量的漲幅,約是整體漲幅的2.4倍,其中噹噹佔據線上圖書零售45%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銷售冊數大漲的同時,中國的紙書行業還迎來了銷售利潤的大漲。出版社贏得利潤之外,紙書的銷量大漲還讓作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余華的作品《活著》至今年銷售量過百萬冊,源源不斷為其帶來版稅。
當下中國正處於關鍵轉型期,讀書求知成為城市白領緩解焦慮的重要手段。深閱讀、重閱讀必定是歸於紙媒的。
而在推動全民閱讀上,政府也是不遺餘力。截至2017年,全民閱讀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此同時,政府打擊盜版力度空前,助力產業構建良性生態,為國民構建了健康的閱讀環境。
分析人士則認為,無論從閱讀空間還是定價空間上,國內紙書市場還都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美國人均年閱讀量為50本,而世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人每年閱讀量則高達64本。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年閱讀量只有7.86本,而人均紙質書的年閱讀量不足5本。此外,中國內地紙書的平均定價才是港台地區及國外定價的三分之一。
回應
早有以色列人出來闢謠了,他們連自己都不知道原來他們這麼厲害,莫名其妙的就被中國人崇拜了
不過中國人確實書看的不夠多,因為大家工作太勤奮了,沒空唸書,等以後工作環境提高了書看的也就多了。
科幻:蹉跎、驚悚樂園、九萬年義務教育、綁架全人類、逃亡犯報告、將紅旗插遍廢土、腦網、編程之戰、無限恐怖、狩魔手記、星之海洋、人道天堂、尋找人類、星之戰場、Psyche[征途]、伯符的恐怖故事集、卡徒、湮變、文明、冰之無限、限制級末日症候、日在地球、冒牌大英雄、異常生物見聞錄、輻射、槍·血玫瑰·Necromancer、星級獵人、魔人的世界、重金屬外殼、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星群、廢土西遊、無盡武裝、戰鎚40k之遠東風暴、回到21世紀、法師伊凡、沉睡的上帝、井口戰役、致命武力之新世界、論土著與超光速文明的相互影響、大宇宙時代、星辰之主、瘋狂博士計劃、無窮重阻、未來圖書館、孢子物 、廢土、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
靈異:青葉靈異事務所、民調局異聞錄後傳、午夜開棺人、言咒師、苗疆蠱事、鬼股、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茅山後裔、地獄公寓、罪惡、火翼與冰鰭的怪奇談、異悚…………
仙俠:妖刀記、滅運圖錄、仙葫、劍種、魏野仙踪、問鏡、一世之尊、神遊、靈山、搜神記、仙路煙塵、黑山老妖、誅仙、佛本是道、知北遊、三途志、亂世銅爐、蠻荒記、幽冥仙途、風起紫羅峽、人道紀元、仙楚、白骨道宮、雲海仙踪、天劍、塵緣、煉道長生、修真世界、許仙志、死人經、凡人修仙傳、大道爭鋒、陽神、拔魔、搬山、仙道求索、仙意通玄、地煞七十二變、道果、仙都、奏蟬鳴、上天台、升邪、仙意通玄、太浩、九流閒人、玄門封神、南宋風煙路、走進修仙、劍王朝、羅浮、心魔…………
玄幻: 陰魂、雪中悍刀行、靈吸怪備忘錄、歷史的塵埃、聖徒、暴雨中的蝴蝶、桐宮之囚、褻瀆、魔法學徒、紫川、魔裝、迷失大陸、死亡騎士、妖僧西行記、奧術神座、十州風雲志、魔盜、天行健、宗教裁判所、崩壞世界的傳奇大冒險、騎士的沙丘、騎士風雲、騎士的戰爭、昆古尼爾、天神下凡、第七顆頭骨、死靈法師、薩弗拉斯權杖、傭兵天下、天樞、亡靈持政、法師故事、最後的地球戰神、法師三定律、飛升之後、無上真魔、罪惡之城、山那邊的領主、赫氏門徒、泰坦穹蒼下、薩拉弗的龍翼輓歌、惡魔書、神權、流浪仙人、盜夢宗師、獸血沸騰、貴族法則、惡魔法則、我就是巫妖、紅袍法師、異神崛起、太上章、難道我是神、巴頓奇幻事件錄、放開那個女巫、灰暗之年、永夜君王、死靈師卡拉維日記、裁決、巫師世界、迦南之心、遺忘國度 神秘徽章、琥珀之劍…………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0_23_431942.shtml
在給大家隨便推薦幾本不錯的書,畢竟好書是少數!排名不分先後
軍事:狼群、彈痕、赤色黎明、1852鐵血中華、永不解密、火力、國家意志、無家、異時空-間諜、二鬼子漢奸李富貴、燈塔、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伊拉克風雲、烽火逃兵、決戰朝鮮、劍與旗幟、鷹隼展翼、異界征服手冊、王國的建立、最後一毫米…………
歷史:宰執天下、楚氏春秋、清客、家園、亂臣賊子、太平記、上品寒士、新宋、竊明、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陌上行、真髓、蟻賊、命運的抉擇、篡清、唐朝好男人、戰國福星大事記、梟臣、官居一品、唐騎、大漢帝國風雲錄、贅婿、盛唐煙雲、紅場梟雄、臨高啟明、花與劍與法蘭西、宋時歸、錦衣夜行、明末邊軍一小兵、朱門風流、戰國之上杉姐的家臣、怒海歸航、雅騷、革宋、高衙內新傳、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漢祚高門、大明1630、勒胡馬、鷹揚拜占庭、奧古斯都之路 春秋我為王…………
都市:重生之出人頭地、在路上、底牌、龍蛇演義、繩師、重生之官路商途、史上第一混亂、香色傾城、反骨、嬉皮笑臉、回到過去變成貓、犯罪、隱殺、異化、超級大忽悠、黑鍋、邪氣禀然、官路風流、靜州往事、侯滄海商路筆記、電子生涯、餘罪、四面牆(我的獄中生活)、宦海沉浮、重生寡頭1991、覺醒-彷如昨日、危險拍檔、食遍天下、慾望中的城市、撒旦、黑金教父、紅男綠女、地師、最長的一夢、食色無雙、服飾天下、重生之鋼鐵大亨、超級能源強國、重生之神級學霸、驚門、風起華爾街、超級教師、商海諜影、官仙、文藝時代、制霸好萊塢、老子是癩蛤蟆、醫師、王牌、活色生香、第三重人格、面具的肖像畫、盜香、材料為王、奮鬥吧,加夫里爾、陳二狗的妖孽人生、原始動力、科技王座、最佳導演、超警美利堅 、修真聊天群、相聲大師、電影教師、龍套傳奇、冠軍教父…………
言情:人生長恨水長東、我的老婆是公主、大英雄時代、小樓傳說、百年家書、戰起1938、同學兩億歲、貴妃起居注、風起隴西、從零開始的穿越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都市妖奇談、西出玉門、重生之鄉路漫長、大江東去、夏日清涼記事、半妖司藤、時尚大撕、重生在跑道上、羔羊…………
縱橫文學副總編武新宇表示,網絡文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經過野蠻生長的時期,現在不少作家已到衣食足的階段。今後創作中會更加註重思想性、藝術性,三觀向上、功底深厚、有思想內涵的作品將獲得讀者關注和更好的發展。
回應
網文界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異世界徘徊的程度了
不能老用過去的眼光看問題,只會在排行榜找書是沒出路的,網文界固然垃圾眾多,可是小眾裡藏著很多精品,還有很多新奇的腦洞和想像.比方說歷史文,我是一路看著它從十年前的十本有九本必投國,以為靠買買買造武器就能強國,到現在多方探討日趨理性的結論: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其他的路走不通,精英們都試過了,就是走不通。現在的網文考慮的東西更多,不光考慮武器,還考慮後勤,更考慮人,考慮組織,考慮幹部。兜兜轉轉最後還是發現,抄襲土共的路線是最佳答案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絕不會是京劇之類的東西,而一定會是以網絡文學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鏈!京劇原本可以走向革新,樣板戲就是嘗試,可惜自己把自己鎖進博物館了!文化走向世界,必然要有時代核心內涵,京劇等等東西沒有!
網文中凝集的當代中國人的精氣神,是最耀眼的精神,憑著這股精神中國一路逆襲到世界第一工業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這種精神就是不信命、不信神、相信自己!所以能承擔時代使命!而強調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勝天,努力一定有回報、奮發向上的網文精神內涵就是:“積極奮鬥“!這種時代精神是與中國至1840年以來的奮鬥的歷史相通的,也是與世界人民渴望“努力就有回報”的意識相通。
已經很久沒看了……主角清一色被女主背叛了婚姻,然後就開掛了,換湯不換藥
除了罕見的一些工業文,科幻文和歷史文之外,其他的啥玄幻,都市,遊戲文有一部算一部,都是辣雞。要么系統,要么種馬要么小白爽文,不看也罷。
《赤色黎明》《1855美國大亨》《城管無敵》《從零開始的穿越女》《禽獸不如的穿越女》《人間無數雨打去》《法師三定律》《修真四萬年》《放開那個女巫》《奧術神座》《販罪》《驚悚樂園》《走進修仙》《位面小蝴蝶》《井口戰役》《無窮重阻》《幻想世界大穿越》《穿越時空的蝴蝶》《滅運圖錄》《從前有座靈劍山》——如果以上小說你一本都沒聽說過,就別說網文只有退婚意淫沒有思想,只有套路沒有創新了.這還是我前幾年的書單,最近沒怎麼看小說了.
中國網絡文學進入產業化時期用戶已達3.52億
據工人日報2017.10.23報導,最近20年,高速成長的網絡文學已成為當前中國文學發展格局中重要的新生力量,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趨勢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10月16日,由北京作家協會、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掌閱科技聯合主辦的“網絡文學論壇:聚焦精品,聚力提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網絡文學的使命與擔當”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文學界的各方學者圍繞當下網絡文學發展現狀與趨勢,為推動網絡文學創作健康發展,共築網絡文學開發、展示、交流、合作、轉化的良好環境而建言獻策。
歷經“野蠻生長”進入“鮮活業態”
截至2016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3.33億,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90億元。最近一次中國互聯網發展調研報告則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達3.52億,佔全國網民半數。業內學者普遍判斷,以此速度發展,這一數量還將以每年上千萬的速度遞增。
最近20年,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網絡文學從發軔到豐富,其迅猛發展的態勢一度令業界產生震動。甚至被一些業內外人士冠之以“野蠻生長”。
“首屆網絡文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十月》常務副主編、著名作家寧肯坦言,網絡文學的發展之迅猛出乎他的意料,“後來的發展道路確實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我想像的網絡文學對現實、對民族的精神應有所擔當,不僅是消遣、娛樂;還應尋找人們在現實和歷史中的存在感,以及本身審美的提高。”他認為,目前網絡文學呈現的狀態非常龐雜,亟須有序健康的引導和梳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並不認同。
著名網絡文學作家殷尋對“野蠻生長”表示出不同看法,“作為一名網絡作家,我很慶幸經歷了這麼一段歲月。野蠻生長的背後是鮮活,這股力量經過歲月的累積直達質變,而如今便能將這份鮮活更優質化高端化,以達到專業化的百花齊放。”
事實上,網絡文學近些年的表現也正在日漸成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林榮認為,網絡文學在整合傳統和現實文化資源方面,已走在傳統紙介文學前面。尤其近些年,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和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繫,比紙介文學創作更加緊密。目前,網絡文學行業化、產業化、生態化已日漸清晰,運行機制上已建立成熟的共享機制,“用過去的話說是文學下海最成功的典範。這種運行機制值得整個文學文化產業其他領域學習和借鑒。”
知名「玩具走私客」來台受獎 被拒絕入境遣返芬蘭2017-09-17聯合報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辦「2017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記者會,19名國外得主中,來自芬蘭、被國際間稱為「玩具走私客」的拉米 艾德翰(Rami Adham),上週五遭移民署以「不受歡迎人物」拒絕入境,最後只能遣返回芬蘭。他的妻子瑪麗亞昨天代表領獎,轉交一封來自敘利亞難民兒童的信給頒獎者前總統馬英九,更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先生一起造訪台灣。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成立20年來,每年都頒發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今年共有2543人獲全球各界推薦,最後19人脫穎而出。日前已頒給12人,昨天頒發拉米.阿德汗等7人獎章。
據了解,艾德翰過去因為頻繁進出敘利亞地區,由於當地恐怖組織相當活躍,因此艾德翰在國際間被通報為不受歡迎人物,台灣移民署根據國際情資,也將他列為警示對象。
艾德翰被稱為「玩具走私客」,1972出生於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坡,17歲前往芬蘭求學,隨後定居芬蘭;如今已經是6個小孩的爸爸;7年前敘利亞內戰爆發,隔年他就因為女兒的一番話,決定當個「阿勒坡玩具走私客」,過去5年多來往返敘國30多趟,每趟都背著重達70公斤的玩具,翻山越嶺16小時徒步進入阿勒坡,分發給當地小孩許多玩具。
艾德翰原本與妻子只想到帶一些食物及救濟品,但當時3歲的女兒表示,可以把自己的玩具送給他們,於是他用塑膠袋裝了食物,還有一卡裝滿玩具的皮箱,首度重返故鄉敘利亞。
艾德翰說:「孩子們看到食物及現金並不為所動,但當他們看到玩具時,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他才體會到,這些孩童因為戰爭失去了童年,不管他們的行為如何成熟,內心裡依舊是愛玩的小孩。
玩具反斗城聲請破產保護 全球1,600家門市照常營運2017-09-19經濟日報
因十多年前收購案背負高額債務的玩具反斗城(Toys ``R" Us)19日正式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成為又一家不堪網路競爭而倒下的零售業者。
玩具反斗城聲明表示,已向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美國破產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並獲得30億美元的破產保護企業融資承諾,可在重整期間維持營運。玩具反斗城並未公布關店計畫,並表示全球約1,600家門市將繼續營運。
這是苦於關店、客流低迷和亞馬遜競爭的實體零售業所受最新打擊,今年以來聲請破產保護的大型零售商已逾12家,包括Payless、Gymboree和Perfumania,這些公司全都依據破產法第11章聲請破產保護,關閉營運不佳的門市並擴張線上銷售業務。
玩具反斗城的債務多數來自2005年槓桿收購時的75億美元,當時貝恩資本、KKR和Vornado Reality收購玩具反斗城,把債務加諸在玩具反斗城並將其私有化。自此,玩具反斗城一直無法擺脫這些債務。
玩具反斗城執行長布蘭登(David Brandon)2015年上任後,持續設法讓前往該公司購物成為愉快體驗;去年,布蘭登提出願景,希望讓孩子們「拉著父母到我們的門市,因為他們想看看我們的門市有些什麼」。
布蘭登努力削減債務,仍無法挽救玩具反斗城的命運,玩具反斗城在4月29日止的一季淨損1.64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淨損1.26億美元。
平板電腦打敗傳統玩具
近年來,玩具業面對強大競爭壓力,包括進口的便宜玩具、利潤降低及孩童越來越青睞平板電腦。樂高(Lego)玩具公司今年秋季將裁員8%,銷售「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美泰(Mattel)也受到重創,過去五年股價下跌近60%。
此外,過去幾年玩具反斗城的兩大主要業務:嬰兒用品和玩具,受到在線購物蓬勃發展的衝擊,業績下滑。
實體書翻紅 上海書展人氣爆棚2017-08-219經濟日報
身處網路時代,你以為書本要被手機取代了嗎?上海書展發布調查,上海市民「數位閱讀」比率在連續三年上升後,今年首次出現明顯下降。
傳統(紙質)閱讀比數位閱讀高出25.19個百分點,是連兩年差距縮小後首次反彈,顯示深度閱讀又抬頭了。
上海書展21日閉幕,從上海書展七天展期的情況來看,愛看書的人不減反增,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上午9時開門,不到8時30分各入口就已排起百米長隊,而且是從早到晚排著超級長龍,連要買張票進場,排隊隊伍也超過100公尺長,一張人民幣10元的門票,黃牛票翻倍賣20元還很搶手,熱度可見一斑。
外界預估七天展期,將超過50萬人潮,比去年的40萬成長25%。今年上海書展所在的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有2.3萬平方公尺,500多家出版社,展出15萬種圖書,舉辦950多場閱讀活動及講座。
上海書展調查顯示,紙質圖書消費和年平均閱讀量皆明顯提升,上海市民一年購書費用在人民幣200元以上占比38.93%,比2016年提高3.79個百分點,為歷年來最高;且年平均閱讀量去年是6.61本,今年有6.64本,且超過六成市民年閱讀量為4本以上。
遺憾的是,台灣書專區今年委屈寄居在進口圖書區內的台版書下,雖然聯經出版、格林出版等台灣業者參展,但規模不及往年,來看台灣書的民眾,也反映類別不夠多,大多是旅遊、親子、管理類的書籍,想看原裝的評論類,今年可遇不可求。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今年「品牌書店展區」是一大亮點,匯集包括中國最美的書店鐘書閣、言幾又、大眾書局等。
徐炯說,「三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三年後,實體書店已經迎來全新的潮流。」因為這些極具特色的實體書店,帶動讀者的吸引力,因此今年鐘書閣等17家品牌實體書店有50餘家店,也作為上海書展的分會場,舉辦多場閱讀活動,像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嚴歌苓,就在鐘書閣舉辦讀者見面會。
22日就有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鄭君里首本自傳出版,30年代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鄭君里,一生就是一部中國電影史,在他故去50年後,兒子鄭大里集結他的口述和留下的劇照,出版首本自傳。
他在書展現場跟讀者交流透露,鄭君里最常合作的女星阮玲玉,其實不會說國語,只會上海話跟廣東話,要跟上劇組拍攝,都是靠同樣是上海老鄉的鄭君里溝通。
實體書翻紅 上海書展人氣爆棚2017-08-219經濟日報
身處網路時代,你以為書本要被手機取代了嗎?上海書展發布調查,上海市民「數位閱讀」比率在連續三年上升後,今年首次出現明顯下降。
傳統(紙質)閱讀比數位閱讀高出25.19個百分點,是連兩年差距縮小後首次反彈,顯示深度閱讀又抬頭了。
上海書展21日閉幕,從上海書展七天展期的情況來看,愛看書的人不減反增,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上午9時開門,不到8時30分各入口就已排起百米長隊,而且是從早到晚排著超級長龍,連要買張票進場,排隊隊伍也超過100公尺長,一張人民幣10元的門票,黃牛票翻倍賣20元還很搶手,熱度可見一斑。
外界預估七天展期,將超過50萬人潮,比去年的40萬成長25%。今年上海書展所在的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有2.3萬平方公尺,500多家出版社,展出15萬種圖書,舉辦950多場閱讀活動及講座。
上海書展調查顯示,紙質圖書消費和年平均閱讀量皆明顯提升,上海市民一年購書費用在人民幣200元以上占比38.93%,比2016年提高3.79個百分點,為歷年來最高;且年平均閱讀量去年是6.61本,今年有6.64本,且超過六成市民年閱讀量為4本以上。
遺憾的是,台灣書專區今年委屈寄居在進口圖書區內的台版書下,雖然聯經出版、格林出版等台灣業者參展,但規模不及往年,來看台灣書的民眾,也反映類別不夠多,大多是旅遊、親子、管理類的書籍,想看原裝的評論類,今年可遇不可求。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今年「品牌書店展區」是一大亮點,匯集包括中國最美的書店鐘書閣、言幾又、大眾書局等。
徐炯說,「三年前,實體書店舉步維艱;三年後,實體書店已經迎來全新的潮流。」因為這些極具特色的實體書店,帶動讀者的吸引力,因此今年鐘書閣等17家品牌實體書店有50餘家店,也作為上海書展的分會場,舉辦多場閱讀活動,像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嚴歌苓,就在鐘書閣舉辦讀者見面會。
22日就有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鄭君里首本自傳出版,30年代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鄭君里,一生就是一部中國電影史,在他故去50年後,兒子鄭大里集結他的口述和留下的劇照,出版首本自傳。
他在書展現場跟讀者交流透露,鄭君里最常合作的女星阮玲玉,其實不會說國語,只會上海話跟廣東話,要跟上劇組拍攝,都是靠同樣是上海老鄉的鄭君里溝通。
此外,大陸的互聯網書店行業競爭遠比台灣更為激烈,而且相對而言擁有更為通暢的本地流通渠道。另一方面,本土實體書店亦開始競相借鑒誠品的體驗式經營模式,可以預計,誠品在大陸未來的發展中,將會面臨較台灣更激烈的競爭。
誠品是台灣的一張文創名片,試圖展現台灣的“精緻”、“優雅”和“品位”。但當我們揭開這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後,呈現在眼前的依舊是實打實的商業邏輯。過度的褒貶都是無意義的,台灣文創產業經歷多年發展,確實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經營,大陸業者通過客觀分析,加以總結,活學活用,恐怕是最為實際的態度。
回應
誠品生活商店佔地45000平方米,書店佔地僅4600平方米。而同期興建的“誠品居所”僅第一期出售就達292戶,均價每平方米40000-50000元人民幣,蘇州誠品太狠了吧
台蛙的觀念裡,在大陸的所有投資如果不賺錢,就都是被共產黨坑的。
這種書店一般都帶咖啡屋,文青們拿幾本書點杯咖啡,然後就能在裡面劃一天手機。
其實很多時候,去誠品不是為了買書看書,除了裝逼下,還想看看文創,死貴死貴的
包裝再花哨,也還是生意
打死我都不信,資本家會為了情懷賠錢
http://www.guancha.cn/yaoqi/2017_07_22_419427.shtml
邁出台灣後的新困局
2012年,位於香港銅鑼灣的誠品香港店開張,意味著誠品開啟了邁向台灣以外市場的第一步。很快,在2014年,誠品蘇州店開張。然而誠品在整個大中華區的擴張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首先,廣為“傳頌”的在地化理念在銅鑼灣店似乎並不真實。香港不少讀者反映,誠品書店在香港力圖展現其自身特色時,似乎將“誠品味道”誤植為“台灣味道”,其中銷售書籍中台灣書籍數量遠超過香港本地書籍和來自其他地方書籍。其中台灣出版書籍與香港書籍的比例達到5:1,被詬病為不尊重香港出版市場和讀者需求。
之後,又因為部分書籍下架事件,導致台灣誠品部分員工對集團政策不滿,將內部公文經政治大學學者徐世榮之手公之於眾,包括對在職員工發出工聯單“重申同仁言論發表限制”,將言論限制條款加入到聘約合同中,明文規定禁止員工對外發布與公司有關言論,顯示了誠品公司內部對員工言論的嚴厲壓制。這些行徑與其提倡高雅、多元的企業理念背道而馳,使其企業形像大受影響。
誠品在大陸的發展亦不順利。誠品生活蘇州店於2015年11月正式開張營業。該店延續台灣的複合經營模式,除圖書經營外,還包括各類日用百貨商品的銷售、餐飲服務等。但很快,蘇州誠品捲入當地“炒房風波”。由於誠品蘇州店在門店周邊還開發了一片高檔樓盤,被不少人質疑是要介入大陸房地產市場,有意借自己的誠品生活店推高周邊房價,而後通過出售開發的樓盤獲利。據悉,誠品生活商店佔地45000平方米,書店佔地僅4600平方米。而同期興建的“誠品居所”僅第一期出售就達292戶,均價每平方米40000-50000元人民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而上海誠品生活原本是想入住兩岸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打造“中國最高書店”,卻因為嚴格的建築法規要求遲遲未能開業。另有傳聞因為兩岸關係急凍,對從事出版零售為主的誠品影響也較大。
文化創意產業旗手背後的陰影
文創產業是誠品的另一項重要支柱和其品牌內涵的體現。目前誠品旗下有虛擬和實體兩大文創平台。虛擬網絡平台包括匯總公佈台灣各地藝術文藝展演信息平台“藝.起來”,以及供文創從業人員自行發布信息與彼此討論的電子報。實體平台方面,除了繼續在書店內舉行音樂戲劇表演和文化講座外,還為文創業者提供寄售創意文具和工藝品的空間,並逐步引進不同的創意品牌商品。此外,誠品旗下的畫廊也提供了各類文娛藝術的表演和展覽舞台。
然而,隨著誠品在文創這一新興產業中的旗手地位日漸成型,對它的批評聲音也開始出現。首先是其新近實施的“寄售制模式”,要求出版社和文創業者免費先將圖書和商品提供給誠品,銷售成功後誠品再與供應商進行分賬。不少出版和文創業者認為,誠品此舉事實上是將商業風險從自己身上轉嫁到了供應商身上,這對於小業者而言是致命的。但由於誠品在出版和文創業界的領先地位,掌握了大量流通管道,使得中小業者普遍“敢怒不敢言”。
台北松山文化產業園的個案則更說明問題。這個園區原本是台北市政府為了扶植文化產業而開發的專門產業園,原本的意圖是通過低廉的價格吸引眾多文創業者集中開業,形成聚落效應。結果由於誠品、富邦兩家大集團通過BOT方式為政府前期投資和後期運營,導致在園區建成後政府無法干預其內部經營。不少業者反應,誠品事實上成為了“二房東”,將園區商業房產和居住住宅以極低價格自台北政府租賃而來後,以極高價格出租給業者,導致真正的文創業者無力入駐,而只能吸引來一些“偽文創”業者。
事實上,“松菸弊案”凸顯出的是台灣文創展業整體上來說還沒有進入到以文化創業為產業主體本身的狀態,還停留在以文創為噱頭和商品進行純商業運作的早期階段,與歐美和日本發達文創產業生態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多元經營下的多元壓力
多元化經營一直是台灣企業的主要業態。甚至連台灣鐵路這樣的龐然大物,其實都只是中鋼集團旗下的一個子產業。頂新、日月光、統一這些集團常年對台灣經濟實施“寡頭壟斷”。誠品集團在成立後不久,也逐漸採用這種模式,通過橫向整合不同的產業,包括餐飲、藝術品、日用百貨、家居設計,乃至房地產投資。正是這些盈利部門的收入,支撐了誠品書店15年的虧損經營。
2004年,誠品圖書業務終於扭虧為盈,不久後誠品就開始從一家複合式經營書店正式邁向多元化經營的商業集團方向發展。至2014年,誠品集團的營收比例中,圖書零售僅佔其收入總額中30%左右,70%收入來自其它經營業務。在誠品內部,對於誠品集團究竟是一個以書為核心業務的企業還是一家“追求美感”的綜合性百貨公司的爭論不時浮出水面。
多元化的經營理念使誠品書店度過危局,快速擴張。但到2008年,集團的利潤率再次出現下滑。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與誠品多元化經營導致資源分散,無法集中做強業務有關。如零售百貨業務,2014年誠品百貨業務的銷售額為150億元台北,同期台灣著名的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而在圖書市場,創始於2000年的網絡書店博客來的圖書銷售營業額達31億台幣,扣除成本後的稅前利潤達1.8億元,而同期的誠品書店銷售額雖然達到了37億元,稅前利潤卻僅有4100萬元。
網絡書店的衝擊對誠品尤其巨大。誠品雖然早在2004年就開辦了自己的網絡書店,但以體驗式行銷為主要經營理念的誠品,無法將主要資源投資於網絡渠道。相比之下,博客來等網絡書店專精網絡市場,流通渠道更為順暢,成本更低,因而可以提供消費者更大的折扣。2011年後,博客來更緊跟互聯網發展潮流,開通移動端APP。相比之下,誠品則固守傳統模式,拒絕跟進,其繼承人吳清友之女吳旻潔甚至表示,“誠品絕對不會因為電子書、數位時代的衝擊而轉型為電商”,事實上給誠品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埋下了人為限制。
1999年,誠品首推“24小時”經營模式,營造“不打烊書店”,並開始全台灣連鎖化佈局。2005年,在實現盈利後的次年,誠品以“文化園區”為核心,將自己打造成融合設計、藝術、表演、戲劇和音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平台。通過這些努力,誠品贏得了優異的口碑,成為台灣文創產業的標杆,更在2004年被《時代》雜誌亞洲版評為“亞洲最佳書店”。台北信義區的誠品成為台北地標景點,不少陸客團的觀光行程中都會包括這家書店。
但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誠品的這種模式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式行銷”,通過調動消費者直觀感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關聯體驗的“立體體驗”,加深其對商品、企業和品牌的認同。誠品正是通過營造優異的閱讀體驗氛圍和文化行動,建構自己的體驗式行銷模式,逐步取得成功。當然,這種模式需要大規模成本投入,更需要在市場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發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成功。這可能才是一直到2004年誠品才實現扭虧為盈的根本原因。
複合式經營支撐危局
連續十五年的虧損,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難以想像的困境。那麼誠品是如何度過困境的呢?答案是多元化的經營模式。這種多元化既包括書店內部的經營項目,也包括誠品背後的集團公司的多元化。
圖書零售原本就是一個微利行業。過去成熟的實體書店往往都是通過連鎖經營壓低成本擴大規模的方式,以規模效應實現盈利。大陸讀者最為熟悉的新華書店就是以這種方式經營的典型,簡單的裝潢,統一的管理模式、大量依賴教材與教輔銷售收益是其特徵。但誠品的經營理念是凸顯文化品位、多元化與個性化,不僅在裝潢設計上精緻講究,而且不得不為了美感而犧牲空間使用率。44家書店各具地方特色的設計更使得設計成本高企,其整齊成本比傳統連鎖書店高得多。在這種財物壓力下,僅僅依靠圖書銷售是不可能實現盈利的。
吳清友作為一名成功商人,當然從一開始就明白這一問題。1989年第一家誠品開張時,它就包括了一家高檔的餐廳,並且代理出售高檔英國瓷器。此後,誠品逐漸引入更多的經營門類,包括工藝品、家具、文具、服飾、皮件、餐飲等,逐漸形成了一家複合式經營的書店。
姚祺:誠品書店虧損15年只賣情懷?真相遠沒有這麼文藝
2017.7.18傍晚6時,台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痼疾發作於台北辭世。一時間,關於吳清友與誠品的新聞出現在各路媒體,使這家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實體書店再次引來眾多關注。
在台灣,誠品早已不僅僅是一家書店,它成為一個品牌,一種象徵,彰顯台灣“精緻”、“清新”、“文藝”的“畫風”。然而,誠品書店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真的如“陽春白雪”一般清爽嗎?
台灣社會自1970年代後期經濟開始起飛,人均收入水平逐漸提高,一大批中產階級隨之崛起。另一方面,1980年代後台灣社會中的黨外勢力和其他各類社會力量紛紛湧上檯面。在這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台灣社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多元化”作為一種新興價值,日益受到隨著經濟發展而崛起的台灣中產階級的追捧。
與此同時,社會的高速發展與經濟水平的提高,造成這些新興中產階級普遍產生一種生活目的與意義上的“迷失感”,急需面對壓倒性的社會變遷時保存與彰顯個性和自主性的載體。這種“多元化”趨勢和自我表達的訴求經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逐漸影響到台灣人的文化消費習慣,使得消費者產生一種“風格化”的消費動力,希望通過差異化和多元化的消費行為彰顯自己的身份與品位,實現自我身份認同的外化顯現。
吳清友在開辦誠品之前,一直經營觀光酒店餐廚設備事業。高檔廚具的經商經驗和對歐洲工藝品及藝術產業關注,使他敏銳洞察到台灣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商機,在1989年果斷開辦了第一家誠品書店。與傳統的三民書局這類連鎖書店不同,誠品在內部裝潢上講究高雅舒適,風格上凸顯清麗別緻,營造友好但不媚俗的閱讀環境。而在書籍選擇上,則偏重人文類和藝術類書籍。總而言之,以吸引中產階級消費者為賣點。
“推廣閱讀習慣”背後的體驗式行銷
台灣坊間廣為流傳的一則美談,說誠品開辦15年都在虧損,只源於吳清友的初衷不是賣書掙錢,而是推廣閱讀習慣。因而誠品書店裡設置有遠比其他實體書店更多的座位區,舉辦各類分享活動,開辦音樂會,甚至為年輕文創從業者提供了實驗性擺放空間。這些安排從財務角度看,都增加了書店經營成本,減少了書店擺放書籍和商品的空間。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病去世龍應台:感佩他對台灣的付出
台灣作家龍應台聞訊發文,提到吳清友原定2017.7.20將出席新書《誠品時光》發表記者會,吳清友去世前一天,她還向對方表示,因人在屏東的關係,當天無法親自到場祝賀,結果竟傳出病逝消息。
龍應台寫道,書店可以只是賣書賣紙賣文具的商店,但吳清友卻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學、文化的指標、對心靈境界的堅持;而背後的所有辛苦,也只有朋友們知道。
“我感佩他對台灣的付出,尊敬他對華人世界的貢獻,但是更心疼他白了頭髮的辛酸。”
吳清友出生於1950年10月,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1988年曾進行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生前共經歷了3次大手術。他於1989年3月創辦了誠品書店。
吳清友原定19日發表自傳新書《誠品時光》,描述他一手打造誠品事業的心路歷程。他在序言裡提到,“逐漸理解了上天給我這個創辦誠品的好因緣,是要我珍惜生命的每一種時刻”。
對於誠品在大陸的佈局是否會受此事影響,誠品公共事務部總監表示目前無法回答。
吳清友對在大陸經營誠品書店一直懷抱使命感。
台版繁體字書在蘇州店並不好賣,但誠品大陸資深營運總監郎正中去年曾轉述,吳清友認為,要有能為台灣出版品發聲的平台,從兩岸交流的角度來看就有重要價值。
2015年蘇州店開幕時,吳清友親自出席記者會,並邀請大陸藝術家蔡國強、台灣文化界名人林懷民和楊照等參與開幕,顯示他對大陸市場的重視。
當時吳清友說,分店的選址除了上海,深圳也在計畫中,更希望有機會能到北京開店。
回應
乍一看標題還以為是龍應台死了,害得我白高興一場
龍下水道又來煲雞湯了?
龍應台個無病呻吟的老太婆,除了嗷嗷叫喚,還能說出什麼值得聽的話嗎?無恥文人!
現在的人都用手機看書了,你這種紙質書店,前途堪憂
我們早就過了文青那個年紀了,我們現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年紀
誠品書店還是非常不錯的。大陸也有學習其理念的書店。
誠品這種混合型書店又不是第一個,比他早的還有30年代的內山書店。台灣人總以為這種混合書店天下第一,看到人就吹,其實大陸書店最後也走上了這種道路,誠品也就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可言了。現在吳清友的女兒把書店變成了物業公司招商,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百貨商店。
現在大陸的書店要想活下來,不是都得靠政府補貼+賣咖啡嘛
合肥共享書店 99元押金把書帶回家2017-07-19 聯合報
讀者展示自己借閱的書籍。安徽省合肥市新華書店三孝口店「變身」為共享書店,讀者2017.7.19起,只需用手機下載「智慧書房」APP,註冊並繳納99元(人民幣,下同)押金,掃一掃書後面的條碼,就可直接把書帶回家。
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合肥三孝口書店日前以全球首家共享書店的身分,亮相。共享書店模式啟動,實現「由買書到借書」、「把書店變成自家書房」、「由個人閱讀到共享閱讀」的重大轉變。
根據規則,讀者每次可以借兩本總定價不高於150元的圖書,免費閱讀的時限是十天,只要按期歸還,借書不限次數,且押金可隨時退還。書店服務人員也將從過去的銷售身分變身為用戶的專屬閱讀顧問,以「給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的閱讀服務」為目的,給予人們更專業的閱讀指導。安徽新華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傑說:「過去圖書售賣掉就意味服務的結束,現在意味服務才剛剛開始。」
為了鼓勵人們熱愛閱讀、傳播閱讀,共享書店還推出「閱讀獎學金」制度,用戶每次借閱後,只要按期歸還,就會有一筆閱讀獎學金直接獎勵到用戶「智慧書房」帳戶上,每成功借還一本圖書可獲得1元閱讀獎學金,在90天內閱讀完12本書還可獲得充值押金8%的閱讀獎學金返還。在給用戶帶來自我提升的同時,還能帶來經濟收益,這也是共享書店和其他共享產品的最大區別。
此外,讀者還可以通過智慧書房APP將自己擁有的書籍,在「智慧書房」的虛擬空間內進行管理,通過寫書評、曬書拍等管道評論和交流,從而通過閱讀認識更多擁有相同閱讀趣味的人,真正實現「以書會友」,在閱讀的同時,傳遞分享價值、創造價值。
下一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將在旗下書店全面推廣共享模式,借助共享經濟的力量,搭建圖書共享平台,推動全民閱讀,營造書香社會。
深夜書房 就在家門口
夜深了,人漸漸散去,書房只剩下了一個讀者小王。從試運行開始就在這裡看書的小王,對這裡的客流量規律也很清楚:「晚上七八點人比較多,主要是附近住的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看書。九點以後,人就少了。再晚點,基本上就我一個人。」
小王就住在24小時書房對面的小區,步行過來也就2分鐘。作為一名北漂,很難擁有一間「書房」,看到24小時書房掛牌的時候,小王第一時間就過來了解情況。「圖書館的卡我辦兩三年,因為遠,真正去也就四五次吧。下班後想看書,要麼就是在公司多待會兒,或者去KFC等地方,環境肯定不如圖書館好,但圖書館也要下班,沒辦法」。
如今,北京第一家24小時城市書房就開在家門口,「就像有了一個深夜書房,這麼多書環繞著,有了讀書的好地方,感覺特別好」。
「但不能全熄滅,不然讀者晚上路過以為不開門了,所以我們留了一個長明燈,包括門口的牌子,在晚上也會一直亮著,隨時歡迎讀者進來」,王偉說,大興圖書館把能用上的智能設備全給這間書房用上了,所有的這些智能化設備,投入了50萬元,「但看到書房裡有人在看書的時候,就覺得很值」。
面對好評和人流量,24小時城市書房的發起人、大興圖書館館長孫海波感到意外和驚喜。從一開始期待每天能有幾個人來就算不錯了,到現在,面對正式開放後的人潮,孫海波有些擔心:「萬一爆滿了怎麼辦,書房還是有些小了。」
刷卡門禁 安全有保障
孫海波說,目前書房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因為24小時開放,擔心深夜書籍、設備被損壞等。運行一段時間來看,整體都很好。「一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措施,比如安裝攝像頭、刷卡門禁等;另一方面,真正走進書房看書的,願意讀書的人,素質相對也較高,半個多月來,書籍和設備都被保存很好。」
被問到擔心有人偷書嗎?孫海波坦言,丟書是在所難免的。但偷書不算偷,畢竟偷走書,他也是為了閱讀、去看、去學習知識。
如今電子書衝擊紙質書,很多實體書店面臨經營壓力,孫海波對此認為,電子書和紙質書感覺是不一樣的。上班族可能上班途中等車、坐車,拎大包小包不方便,會選擇輕便的電子書。但對於很多中老年人、讀書愛好者來說,還是會喜歡捧著一本書,一頁一頁翻看閱讀。對於小朋友來說,少接觸電子產品對視力也是一種保護。「當然,電子書也有它的優勢,所以書房也加入了電子書的元素,比如在線閱讀期刊、免費下載電子書等。」
孫海波說,很快就會上線App的預約功能,讀者可以在手機上預約想看哪些書,促進圖書進一步流通。另外,還計畫在新機場、亦莊新區以及大興新城等區域設立24小時城市書房,希望真正實現全民閱讀,提高公眾的閱讀量,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王偉問晨晨媽媽對書房有什麼建議?晨晨爸爸笑著說:「有點小,再大點更好了。」
24小時不打烊 北京讀書好地方2017-07-02 世界日報
北京大興區有一家「24小時城市書房」,30平方米大,一張圓桌,三把椅子,五個坐墊。這些簡單的裝備,構成了這座城市第一個24小時小型圖書館。夜晚仍在看書的讀者評價:「深夜書房,是讀書的好地方,感覺很好」。
晚上8時,4歲的晨晨在爸媽的陪同下來到書房,晨晨爸爸有一張大興圖書館的卡,在門口刷卡後,一家三口第一次走進了這間書房。
雖然書房面積不大,但三面牆的書架上滿滿當當放了5000冊圖書,還透過兩台電子設備延展了虛擬書庫。11個白色的書架分別標註著少兒類和成人類,還有一個供讀者們交換圖書的漂流書架。
「初期我們選擇書目的時候,主要是根據社區這樣的定位,選了一些大眾普適性的讀本,比如文學類的、健康類的、少兒繪本等等。」大興圖書館副館長王偉介紹,「用大興圖書館的卡,或者是北京公共圖書館一卡通,都可以進入並借閱。」
漂流書架 讓書活起來
進門的右手邊,是一個一米多高的電子閱讀器,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放大版的kindle,但容量卻不可小覷。「這裡面有40個T的電子書可以下載,1T就是1024G,1G有400本書的話,可以想像這裡容納了多少本書」,王偉介紹,每本電子書都有對應的二維碼,下載大興圖書館App後,就可以掃碼免費下載。挨著電子閱讀器,還有一台電子閱報機,可以在線閱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215種期刊。
漂流書架也是這間書房用心設置的一個環節,居民可以把家裡閒置的書拿來,也可以從書架上取走想看的書。「書不是擺設,流動起來,有人讀,才是它的意義所在。」王偉說。
無人值守,讀者借書還書怎麼辦?大興圖書館把館內借還書設備運到了這裡。沒卡的讀者想借書怎麼辦?再添置一台自助辦卡機。王偉透露,這台辦卡機到來的第一天,就辦了40餘張卡,「值了!」
遠控燈光 不浪費資源
24小時開放,還意味著這裡的燈和空調要隨時開啟。為了不造成資源浪費,大興圖書館連繫了一家公司,為書房配備了一套遠程遙控系統,「可以定好時間自動開燈關燈,夜間通過紅外感應室內是否有人,有人的時候燈就亮起,過一段時間沒人,燈就自動熄滅了,空調也是一樣。」
《新華字典》APP每天只能免費查2個字?商務印書館:比紙質版強大
據北京青年報2017.6.13報導,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據介紹,該APP提供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但《新華字典》APP的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的情況引發爭議,APP的開發方表示,因涉及版權及軟件開發等問題,所以需要付費。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在查詢2個字後,APP便彈出提示要求購買完整版,購買費用為40元,並稱購買後可以享有紙版《新華字典》第11版的完整準確內容;李瑞英漢字發音播讀;漢字的規範筆順動畫演示;紙書完整閱讀體驗;離線包下載支持等功能。
商務印書館:40元不止買發音,更是買服務
.....
回應
有些人一邊噴中國不重視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噴知識產權擁有者收費,人家又沒逼著你買,憑啥罵人家,果然“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呵呵,被免費軟件慣壞了?打個遊戲都知道去steam上支持正版,一本比紙質書多出這麼多功能的字典賣40怎麼了?
新華字典憑啥就不能賣出兩個蓋飯的價錢?
各種QQ會員,迅雷會員,這個會員那個會員費教的時候你們咋不吐槽?!要知道這些會員都是躺在國內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骨乾基礎網絡上賺錢的,不事生產轉手就能發財。
階級固化首先要壟斷知識,然後就是經濟,地位。
40塊就壟斷知識、階級固化...別學了幾個詞就隨便上綱上線好嗎,讓人噁心。
這個價格偏貴。建議增加免費版可查字數,超過較多字數的提示購買,需要增值服務的必須購買。這樣可以薄利多銷
親。不止幫你查字。還包括叫你怎麼讀還有怎麼寫。就差叫你這個字什麼意思了。等於40元一個永久的半個語文老師。這樣想是不是感覺大賺了
本人也是在出版社工作。也做數字出版。不得不說,這個工作太難了。基本很難盈利。紙質圖書沒人買,電子出版物沒人掏錢。不好乾啊。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13_412969.shtml
書街舊事:從府前街、本町通到重慶南路
作者: 黃開禮, 心岱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5/23
內容簡介
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清治時稱府前街,一九二六年改稱本町通。
短短的一條路上曾聚集了上百家的書店,立足書街五十年的他,看盡圖書零售和出版業的風華與衰頹……
廁身一眾上海幫之間,從書店裡的一介小學徒成為擁有一家出版社的發行人,黃開禮看盡了重慶南路書街的繁華,回首往事,他將自己的經歷與見聞娓娓道來,帶領讀者重回充滿油墨味和書香的那段歲月。
台灣禁書的故事
作者: 廖為民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01
內容簡介
本書挑選敘述的黨外禁書,從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八日遭禁的《中國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查禁的《許信良論政》(楊青矗編)為止,計二十五種。警備總部大部份以違反〈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第三條(出版物不得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的第五款(違背反共國策者)、第六款(淆亂視聽,足以影響民心士氣或危害社會治安者)、第七款(挑撥政府與人民情感者)予以查禁查扣處份。黨外書籍的大量查禁始於一九七八年三月在裝訂廠扣押《選舉萬歲》一書開始,每年都有數十種書籍被查禁,直至一九八七年「解嚴」後才稍緩和,一九九二年八月裁撤警備總部,「禁書」才在台灣社會消失。——廖為民
目錄
《中國文化的展望》
《到那裡去看民主》
《知識人的出路》
《展望國是—知識青年談國是之一》
《放眼看選舉》
《紅土印象》
《將軍族》
《問政三年》
《波茨坦科長》
《選舉萬歲》
《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
《給國民黨的諍言》
《黨外的聲音》
《古坑夜談—雨傘下的選舉》
《公道何在》
《我的奮鬥》
《新生代的吶喊》
《民主廣場》
《黨外文選》
《大軍壓境—議會政治的危機》
《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透視許信良》
《反對黨問題》
《講沒完的政見》
《許信良論政—許信良的政治活動》
不過,也有遊人向記者表示,書店內外確實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和街上的喧鬧相比,書店中的安靜確實“值得”付費。還有人坦言,雖然自己不會“花100元去書店看書”,但付費閱讀也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無可厚非。
事實上,在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能讓人靜下心來的閱讀似乎正越來越成為一種情懷的寄託。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忽視閱讀的現實意義——人們從書中獲取他人的人生經驗、自己所需的知識或是讓自己獲得精神上的某種滿足。
或許情懷之外,閱讀的現實意義更應該受到關注。而不只是為了情懷而閱讀,為了閱讀而閱讀。(完)
回應
哪有別人來讀書還要錢的,圖書館和書店裡看書也不要錢啊,奉勸讀書人不要去。
如此要求,猶如孔乙己穿長衫。假斯文。幾處不外借的藏書樓也不會如此高價收費吧!倒像是舊上海長三堂的書樓,自矜身份。大眾閱讀,不是專業閱讀!能付得起高昂閱讀費的恐怕奢侈品式消費中的好學者。能問曾進去幾人?只有關門大吉。
裝逼,總是假裝愛讀書的人過去上當。
那不是書店,而是有辱聖賢斯文的錢眼!鄙視弱
100元買門票去看書實在是裝腔作勢,真正愛看書的人在哪裡都能看。
樸道草堂關門了,清淨之地走哪路啊
門一關,真靜了。哈哈
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4-27/doc-ifyetwtf8353752.shtml
進後院要收100元南鑼鼓巷“異類”書店正式關門
中新網北京2017.4.27電(記者宋宇晟)在北京最熱鬧的景點之一營業,還要求進入“閱讀空間”的讀者交100元“門票”。這樣的書店大概在京城僅此一家。而這家名為“樸道草堂”的書店,於25日關門了。
當天一大早,樸道草堂就通過其微信公眾號宣布“書店正式關門,終年九歲”。事實上,在營業的九年中,由於其身居鬧市,以及並不便宜的百元“門票”,樸道草堂一直是個“異類”。
25日,記者來到這家“鬧中取靜”的書店。
樸道草堂書店的門上掛出了“休息”的小木牌。施工人員從另一個門進進出出。
時不時還有零零星星的遊人前來拍照。其中有的人是因為看到書店關門的消息而特意前來拍照留念的。
面對前來拍照的遊人,店長賴玲不願多說。她只說書店關門後如何處理現在還“不知道”。
半年多以前,記者也曾探訪這家書店。當時的樸道草堂就因“入門須安靜”、“進門最少購買一本書”、“如果要進入店內設立的閱讀空間門票要交100元”等等這一系列要求擋住了大多數遊人的腳步。大多數遊客只在書店前面賣書的地方停留片刻,少有人進入後面的“閱讀空間”。
那時,賴玲就曾告訴記者,設置這些條件就是為了保留這樣一個“鬧中取靜”的空間。“人們現在很難讓自己處於一個非常安靜的狀態,不看手機、單純看書、或者做一個安靜的事情,很多人現在做不到。”
同時,她也認為,既然安靜下來很難,這麼安靜的地方又“極其少”,肯定會有人“需要這樣的地方”。
在這個空間,像手機、電腦這類“不安靜”的電子用品是被要求盡量禁止使用的。“這是我們提倡的要求,但進來看書的人可能還是沒法自覺。不過在這個空間裡,信號本身就不好,就天然地屏蔽掉了。”賴玲說。
而當書店後院的閱讀空間人數過多時,店員還會限制進入的人數。賴玲曾告訴記者,“每天人數達到一定量的時候,為了保持這個地方安靜,我也不會讓人太多”。
面對“是否會花100元去書店看書”這樣的問題,不少人覺得,花這麼多錢去看書有點“匪夷所思”,並表示自己肯定不會“花100元去書店看書”。
數據顯示,紙質圖書仍受到一半多讀者的青睞。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佈的全民閱讀調查,2016年,51.6%的成年國民更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
紙質書未來會消失嗎?
雖然目前紙質書仍有市場,但放眼更遙遠的未來,這種書籍是否會消失呢?
“我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發生改變的只是知識的載體,而並非知識本身。”陳天翔說,現在電子閱讀器非常流行,未來可能會流行新的技術,比如與虛擬技術(VR)結合的圖書。戴上眼鏡後就像身處圖書館,人們在虛擬世界讀書。只是換了一種讀書體驗而已。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半的讀者仍傾向於讀紙質圖書,這說明傳統的紙質圖書仍然具有生命力。
他認為,數字化閱讀雖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但只適合快速、碎片化的淺閱讀,傳統的紙質閱讀更適於系統的深閱讀。讀者對深閱讀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紙質圖書就不會消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傳統紙質圖書和數字化閱讀的方式仍將會並存。
延伸——互聯網時代的“共享圖書”模式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共享圖書”模式,或許能給紙質書打開市場。
以“借書人”為例,其運作模式是用戶在平台挑選圖書後,平台按圖書的定價收取押金和服務費,服務費包含快遞和包裝費。平台採購圖書並用快遞送書上門。用戶讀完後自費把書寄回,並自願支付一定的磨損費。
借書人創始人陳東贊告訴中新網記者,今年4月,借書人每天能收到約20單,每單押金多在300元左右。“如果借10本書,平均到一本書只有三四元,比買正版紙質書、電子書便宜,而且是不限時閱讀的。”
但是,也有人並不看好這種模式,因為受眾面小、物流成本過高,而且沒有完善的信用系統預防惡意破壞圖書的情況。
“喜歡讀書的人一般比較愛惜書,近一年來,明顯不愛護圖書的只有兩例,我們會將其拉入黑名單。”陳東讚說,雖然是自願支付,但磨損費支付率很高。
他也坦言,“共享圖書”快遞成本確實很高,而且與共享單車不同,圖書的品種太多,用戶需求五花八門,平台運作起來也更為複雜,還需要進一步做出改善。(完)
http://news.sina.com.cn/o/2017-04-23/doc-ifyepsra5215172.shtml
世界讀書日到來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2017. 4.23是世界讀書日,在數字化閱讀已經很發達的今天,關於“電子書是否會取代紙質書”的爭論一直存在。而“共享圖書”模式的出現,似乎為紙質書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窗口。
從8000冊藏書到幾個硬盤的電子讀物
當年在宿舍藏書數千冊的“學霸”,如今也喜歡用電子閱讀器看書。
2013年,陳天翔還是複旦大學歷史系大四學生,因為在宿舍藏書約8000冊並供同學借閱而走紅,被稱為“館長”“學霸”。
陳天翔畢業後從事文史相關工作,依舊保持著買書讀書的習慣,每週都會在線上、線下買書,遇到“眼前一亮”的古籍、老雜誌也會買來收藏。目前,家中藏書有兩萬多冊。
不同的是,在空間狹窄、不方便閱讀紙質書比如擠地鐵等情況下,或者進行碎片化閱讀、讀一些網絡熱門小說的時候,陳天翔更習慣於看電子書。
“電子書便於攜帶,有的具備搜索和標註功能,方便查找。”他對中新網記者說,一些紙質書難以買到,在網上能找到電子版本。另外,電子書讓信息的獲取更加廉價。
現在,陳天翔存有幾個硬盤的電子書資源,分類整理並設置了檢索網站和數據庫。
電子閱讀普及率達90%
《亞馬遜中國2017全民閱讀報告》顯示,電子閱讀普及率呈上升趨勢,閱讀過電子書的受訪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個百分點,達90%。
報告稱,64%的受訪者認為電子閱讀幫助提升整體閱讀量,電子書的便捷性讓碎片時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雖然普及率越來越高,但易觀智庫分析師黃國鋒認為,電子閱讀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也存在一些問題。“中國的電子閱讀還沒有到一個很成熟的階段,潛在用戶量尚未碰到天花板。”他說。
黃國鋒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說,內容方面,除了常見的網絡文學、出版圖書,現在平台也開始出現有聲內容和漫畫,未來有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內容形態產物。用戶付費方面,用戶付費意識仍有待加強,盜版問題依然存在。
仍有人喜歡紙質書的“質感”
對有些人來說,更多地閱讀電子書並不意味著放棄紙質書。
有網友在知乎上回答“你更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時稱,“看一些知識性和技術性的書,我還是喜歡紙質的,這樣看起來不費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質感,沉甸甸的感覺,這是電子書比不了的;好書就是應該被捧在手裡閱讀的。”
papi醬團隊:羅輯思維原價退出投資,一直很感謝羅振宇2016-11-23澎湃新聞
曾在3月獲得羅輯思維和真格基金高調投資的網紅papi醬,近期被爆與投資人分道揚鑣。
對此,papi醬的同學兼合夥人楊銘11月23日通過微信朋友圈作出回應,證實羅輯思維已經退出項目。
有說法稱,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這條朋友圈下留言:“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不過,澎湃新聞未能聯繫到羅振宇對此置評。
楊銘的助理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羅輯思維的退出是正常的投資轉向,被撤資的不止papi醬團隊一家。
“我們一直都很感謝羅老師。”該助理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兩個團隊的合作“愉快且友好”,在撤資前均有按照相關流程執行。 而對於未來是否還可能重新合作,這位助理表示:“順其自然”。
從楊銘朋友圈的信息來看,羅輯思維在明確旗下的新業務項目“得到”之後,已經原價退出了所有的投資項目。
papi醬團隊拒絕向澎湃新聞透露羅輯思維的投資盈利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就此致電羅振宇,但未獲回應。
離開羅輯思維的papi醬團隊似乎並不為資金擔心。 楊銘透露,接下來還會跟歐萊雅、咸趣、露怡、湯臣倍健甚至幾個國際大品牌的合作,還有“某位國際頂級導演”將出現在papi醬的視頻內。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7013
與這些耀眼數據相隨,卻是網友、甚至粉絲的不滿:「我女神嗓音居然這麼 Man?」、「直播內容沒有 5 分鐘影片的好」、「好無聊」。結果幾個直播平台甚至出現了「掉粉」的現象,其中「一直播」和「花椒」兩個平台直播中一度超過 400 萬在線粉絲,最終下降到不足 250 萬。很明顯,這是一次令人失望的直播。
這也體現出了 papi 醬對於直播的「不適應」,相比準備時間幾小時甚至大半天、一句話能夠 NG 好幾遍的錄製短片,直播對於主播的要求實在高了太多。哪怕是貧嘴、互動、眼神、動作同樣有其技巧所在。
於是乎在首次直播之後,papi 醬再次回到了「日常更新」的原軌道。話題繼續優化、除了段子 papi 醬的動作也越來越多;並且引入了歐萊雅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軟廣植入。
時間隨著一周又一周的更新過去,時間來到了 11 月 7 號。在拍賣舉行將近 7 個月之後,那個價值 2200 萬元的貼片廣告終於上場。它同時也預告了 papi 醬的第二次直播:11 月 9 號晚與其他知名網紅 ayawawa、gogoboi 進行了一次 10 小時超長大直播。
即便你印像中沒有這回事也正常,因為直播當天 papi 醬只在最後壓軸的 1 小時出現,同時直播內容也主要是美妝用品。最終結果是,如果只看百度指數波動,你根本發現不了這次直播的存在。
而除了 papi 醬本身之外,在發布會之後也有數位素質不錯的短片作者出現在 papitube 中,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在下楊舒慧」、「 張貓 」、「ACUI 阿崔」,都貢獻出了風格迥異的數個短片,但是其影響力遠遠不及 papi 醬本身,就連 papitube 影響力也遠不如其誕生之初預料的重要。
最終,我們只能用「平淡」來概括 papi 醬在發布會後的表現。
「改頭換面」的羅輯思維
……..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11/24/papi-and-logic-talk-show/
“2200萬元,成交!”
這是羅振宇和楊銘2016年的光輝時刻,時間是今年4月份,地點是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papi醬貼片廣告拍賣會。 一條貼片廣告的成交價是2200萬元,羅振宇和楊銘完成了一件他人難以完成的事情。……只是,無論之前還是之後,羅振宇和楊銘都不避諱這場拍賣很有可能虎頭蛇尾。 他們聯手完成的是通過拍賣成交數字,在互聯網世界的信息流裡標記下papi醬第一內容網紅的位置,其它的目的都排在這個之後。 ……..
http://news.sina.com.cn/s/wh/2016-11-23/doc-ifxxwrwk1766976.shtml
【分手就要分的徹底】羅輯思維退出投資「papi 醬」,感情終究敵不過商業利益的糾葛 2016/11/24
曾為中國知名網紅「papi 醬」拍出天價廣告的「羅輯思維」,正式退出投資 papi 醬項目,對於退出投資一事,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只表示,「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能看出就算在這網路時代,商業利益還是優先考量,「錢」才是重點。不知不覺過去 1 年多,她依舊是那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作為「跌宕起伏」劇本的開始,我們首先需要回到 8 個月前。
一個 2015 年 10 月還默默無聞的女子、與公認「內容如何商業化」的最佳案例製造者,走到了一起。最終誕生了一個中國創投、網紅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數字—— 1200 萬元。這既是 papi 醬的第一筆融資,同時也是一聲「驚雷」,驚醒了每一個關注著「內容變現」、「網紅經濟」的人。
拍賣後:papi 醬有什麼變化?
但估計誰也沒想到,拍賣後 papi 醬似乎進入了一個漫長的「蟄伏期」。4 月底發布了自己的短片平台「papitube」,在給短片作者提供機遇的同時豐富自家影片內容。隨後又進入到維護日常更新的狀態中。而原定於 5 月 21 日之後發布、價值 2200 萬人民幣的貼片廣告也一直不出現。
直到 7 月才再次搞了個「大新聞」,一口氣在 8 個平台來了次直播。在 1.5 小時內也刷出了誇張的直播數據:全網在線人數突破 2000 萬;12 小時累計觀看人數 7435 萬人次;點贊數約 1.13 億;微博話題圓度次數達到 3.9 億,評論達到 5.3 萬條。
3:錢在自己口袋裡,羅振宇不偷不搶,合法經營,憑什麼說人居心叵測,至少從邏輯思維,我能聽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是現在網際網路大多欄目難以提供的。
邏輯思維有名了,於是就有很多醜陋的自媒體還是黑邏輯思維博流量和關注 ,這人文非君感到非常噁心,你對知識思想的傳播都不如邏輯思維的一根頭髮絲,還怎麼好意思在這扯別人長短,恬不知恥。
https://kknews.cc/zh-tw/tech/8oz2ye.html
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公司 羅振宇:有人願看笑話2016.11.23 每日經濟新聞
就像一出熱鬧又波折不斷的連續劇看到大結局,關於papi醬和羅振宇這齣網紅小時代的劇情終於也到了一個節點。 今年年初,依靠短視頻走紅的papi醬剛達到大眾關注峰值時,徐小平和羅振宇就宣布要投資papi醬。 但從今年4月的papi醬貼片廣告拍賣會以來,卻不斷有消息傳出羅振宇與papi醬合作破裂。
今天(2016.11.23)下午,papi醬合夥人、春雨聽雷CEO楊銘就這幾天外界對papi醬和羅振宇投資關係破裂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裡發表了回應。 核心信息點包括:
2、關於羅輯思維,在明確“得到”業務後他們原價退出了所有的投資項目,papi只是其中一家;
截直發稿,羅輯思維CEO李天田(脫不花)沒有對36氪的採訪給予回應。 羅振宇則在這條聲明底下留言,“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
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發現,羅輯思維的退出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完成,剩下的股東有楊銘、姜逸磊(papi醬本名)、真格基金、光源資本以及星圖資本。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羅輯思維退出這些項目之後,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將會接盤。 36氪就這條消息向真格基金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人家就是賣書而已,況且還是有價值的書,又不是黃書,又不是邪教書。如果說賣書就是騙人的話,那麼全國的書店都得被查封啊。
他鼓吹讓大學生去投資創業,他自己那個年代的時候怎麼沒去創業?成了嗎?大學生對社會和商業什麼都不懂就可以創業?拿一個比爾蓋茨就告訴大家你們看怎麼樣是不是成功了,切,80億的人口裡只有一個,誘導大家出現錯覺你講出的話就是邏輯思維。
大哥,人家崇尚創業,鼓勵創業,發表自己的觀點,你創不創業,能不能創業,會不會創業,決定權在你手裡!人家只是媒體,不是你的人生導師!
http://mt.sohu.com/20151106/n425449836.shtml
為什麼要黑邏輯思維的羅振宇? 2016-09-01
首先,文非君沒有買過羅胖的書,也沒有加入鐵桿會員,不過我還是會去優酷或者喜馬拉雅聽他的節目。羅胖的價值觀我不關心,他賺錢多少我也不在乎,只是聽羅輯思維有些收穫,不是粉絲也不黑羅胖,但我支持他。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邏輯思維公眾號粉絲已經600多萬,盈利上億,於是寫文黑羅振宇的人也就出來了。
為什麼黑羅振宇?
1:邏輯思維的目的非常簡單,通過公眾號每天一條語音,以及優酷的視頻,和喜馬拉雅等語音形式來增加讀者,然後賣書,於是就有一些聽過後,買了書的人,感覺沒學到很多的東西,感覺虧了,於是就黑羅振宇了。
2:羅振宇講的大多數都是個人觀點和書中的一些知識,有些人聽完後,感覺這也沒什麼,於是就說羅振宇就是和忽悠騙子,騙我們賣書等等。
3:有些人起初喜歡羅振宇講述的一些內容,然後買過羅振宇推薦的書後,就發現內容印刷等都很差,漸漸改變了對他原有的印象。然後就說這年頭騙子太多,用知識包裝騙錢羅胖算一個,但相信終不能長久!
為什麼我們不黑羅振宇?
1:文非君覺得羅振宇節目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要片面去理解。東西,你愛買就買,他逼著你了?大二開始,關注他3年了,我就買了幾本自己需要的書,沒貢獻多少錢,但是這幾年讓我的成長是不少的,我覺得遠遠大過我的付出。非要說他是騙子,就過分了.
2:文非君覺得羅振宇起碼在知識與我之間建立了一個渠道 開闊了我的視野 而且付費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很好 也是自然規律 一個想不勞而獲的人是有問題的 只有明白這點 才能融入這個世界.
羅輯思維節目號稱“愛智求真,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做大家“身邊的讀書人”。無論你聽多少羅振宇的演講、無論你看多少羅輯思維的節目,我想問問大家,你得到了什麼?思想進化了?思想進化了的表現是什麼?工作事業發展了?朋友關係更多了?你的靈魂提升了?你的格局打開了?對比前後,如果你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是退步,而且浪費了大好的時間和不少錢,那這種神般的崇拜,對你不適合,可能是負能量的,更可能是極其錯誤的。
羅振宇的好朋友曾說過:羅振宇對缺乏自由容忍度極低,第一次採訪,他3次拒絕《人物》記者試圖從他成長經歷中窺視性格端倪。看來羅振宇極其不想讓別人真正深入了解他,窺探知道他褪去“個人魅力”光環後的真實面。
時代不缺乏被神化的人,像王林、營銷大師牟其中、健力寶的張海等,結果證明都是他們都是騙子,只是騙人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有一點相似,那就是通過自我“神化”來騙人,被騙錢損失不大不必太在意,被騙思想甚至被洗腦,這毒害太深……..
回應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是非分辨的能力,有能力去選擇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既然會選擇邏輯思維,認同他的價值觀或者願意去購買書籍加入會員,那都是我們自願的,沒有誰逼迫任何人。我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到目前為止只買過一本羅振宇寫的幾十塊錢的書,但是羅輯思維給我的收穫和感悟絕非是幾十塊錢或幾百塊錢能買來的!沒錯,我的靈魂還真提升了!自媒體怎麼了,自媒體就不能賺錢了?就像一個企業沒有利潤還怎麼創造更多的價值空間,生存下去都難!只想對筆者說,你是沒本事才寫這樣一篇文章,想像還特豐富,還扯到希特勒!太搞笑!
是的,我們都是成年人,我相信大部分粉絲只是想聆聽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而非迷信羅胖。
通過他我開闊的讀書的範疇。這個價值不能用錢衡量
互聯網時代需要羅輯思維這類有營養的節目,而其賺錢的能力正體現了其自身有價值。
說的沒錯!這個從作者可能是羅胖子一伙的,人人都誇,但沒有爭議是做不大的,這個人洋洋灑灑的也沒說出羅胖子怎麼害你了,只是受不了人家賺錢太多罷了
面對羅振宇金錢帝國的開啟,一位資深羅振宇“親情會員”感慨到:當初很多人購買會員,都是覺得現在浮躁的社會,能沉下心來做一檔讀書節目實屬不易。所以大家每人盡一份力,一起供養這個有理想的讀書人,讓羅胖不用為生計發愁,讓節目能堅持下去。不曾想人家進入了10億富豪俱樂部,而我們這些窮人還在煞筆兮兮的搶著替人家買單,崇拜羅振宇這麼久,被洗腦這麼長時間,我得到了什麼,除了“就要他媽的自由”、“相信自己做自己”的自我情懷外,一無所獲,我以為羅振宇給了我翅膀,風口來了,我能飛起來,實際上我才知道我是豬,根本飛不起來,飛起來就慘了,會摔死,還好我沒飛起來,現在風停了,我也該從夢中醒來腳踏實地的工作和生活了。
自我“神化”的羅振宇
作為自媒體第一人羅振宇無疑是成功的,堪稱奇蹟。曾在央視就職的他,嗜書如命、知識淵博、觀點犀利,總能從別樣的角度看問題,引來眾多忠實的簇擁者。相信不少人將其觀點視為“聖典”,當然筆者對他的一些觀點也很認同,形成了不知不看不懂羅輯思維好像“被廢了”一樣,羅振宇彷彿成了“神” ,跟隨他才能自我救贖,才會成功。
為了聽他“ BALABALA ”的高論,為了讀他的“文化販賣”書籍,為了會員“羅利”、社群徵婚、霸王餐、頭採茶、C2B訂製等相信不少人花出去的銀子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更多的則是10萬計。這是一個奇怪的想像,也是一個可怕的現象,這讓007想起了90年代風靡的氣功、曾經瘋狂現在餘毒未消的傳銷、想到了007自己為了信仰與成功跟很多人一起追隨某些大師的腳步,接受他們的“醍醐灌頂”,最終筆者甘心情願被騙錢無數,錢是小事,讓007思想被毒害長達3年,大好的事業幾乎被廢,幸好有光明正義師父及時挽救,才一步步走出“騙局”,大家也才能看到如今喜歡寫寫話話的007。
羅輯思維稱擁有530萬用戶,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如果是真實的,那羅振宇是誰?有如此的魔力?我想到更多的是希特勒,還有那曾經過於個人崇拜的時代。羅振宇作了什麼,能讓這幾百萬人折服?沒有產品,沒有服務,只有思想,很多時候思想是無價的,這是一個嚴重缺乏思想和信仰的時代,羅振宇的出現,填補了我們渴望的思想荒地,所以他成功了,但也被神化了。
自媒“首富”羅輯思維羅振宇,“害”了多少人? 2015-11-06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舉報
導讀:昨天羅輯思維推出羅振宇個人脫口秀跨年演講項目,2天預計入賬4500萬,而其近日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羅振宇成了自媒體“首富”,在創造這些奇蹟的同時,不少羅輯思維會員發出聲討:羅輯思維是騙局,比傳銷的毒害還可怕,“害”了不少人。
會員控訴羅振宇“騙局”
1 、“ 會員招募”——史上最無理!他不告訴你怎麼加。你找不到入口,他就說,不懂得怎麼連接的人,不配和全國最牛逼的互聯網思維的社群玩兒。交了錢,優越感就來了。
2 、互聯網社群?——牛逼的人才不跟你們攙和。經過半年的觀察,加羅輯思維會員的人多數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 1)想通過這個社群發家致富跟著羅振宇一起牛逼一起飛的懶人投資者。2)喜歡讀書,喜歡拿羅輯思維來標榜自己愛讀書、愛知識的屌絲。3)容易被洗腦的一類,別人發表個什麼觀點,他們都能拿出羅振宇的話來比對,羅胖不是說過嗎,是他們的常用語。4)個別投資人,到羅輯思維會員裡找項目。然並卵,他們並沒有找到什麼合適的項目。
3 、所謂的“愛智求真”——不過是營銷手段!他給你一種幻覺:通過看看視頻節目,在微店買些東西,買個號稱限量的會員身份,你也可以成為貼上“汎愛智求真人士”的標籤,其實根本不是讓你真正去讀書,而是讓你買他的東西,營銷而已。
羅振宇的“金錢帝國”
面對過度商業和營銷的質疑,羅振宇聲稱:“我們不是什麼媒體,我就是一個買賣人。”這個買賣人似乎取得了不錯戰績, 2015年的年營業額(不包含非圖書/自媒體類產品)在13億左右。這也就有了其最近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 億,由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領投,啟明創投等跟投,投資名單中更有:柳傳志、柳青、柳林、俞敏洪、李善友、包凡等圈中大佬,羅振宇構建起了真正的金錢帝國,成為不折不扣的自媒體“首富”。
在羅胖看來,中國政府手裡還握著N張「王炸」,等著在恰當的時機甩出來,橫空出世,製造出新的市場空間,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熟悉羅輯思維繫列叢書的讀者知道,羅胖的書並不是只講一個題目,而是他N期《羅輯思維》節目內容的綜合。但是相對於前三本書,這本書就像口述,非常口語化,基本上就是脫口秀節目的演講稿直接拿來出書,談不上啥文采,好處是幾乎不需要費腦子就能看完。
……
https://kknews.cc/finance/lzrkb9.html
羅輯思維為什麼估值13.2億? 2016-06-09
在多數人眼中,羅輯思維是自媒體,是新媒體業務板塊中的「頭牌」;但是,為什麼羅輯思維拿到13.2億元估值——這顯然不是對當下媒體的一個資本定價,最被忽略的答案是:羅輯思維獲得的其實是電商定價。所以羅振宇也一直誠心實意地說:「我真的就是一個賣貨的。」
媒體以前的傳播是品牌,幫別人傳播,收品牌商的錢。但是當用戶都看手機,不買雜誌不看報紙甚至不打開電腦時,伴隨的聲音和文字都變成了朋友圈和自媒體。羅輯思維的朋友圈是幫自己傳播,肥自己的田,收自己的莊稼,然後顆粒歸倉。
這是門生意。必須認識到深層次講羅輯思維是電商邏輯,只看到媒體二字,忘記了媒介首先就是為了傳播。傳播文字,還是傳播立場,傳播生活方式,還是傳播消費方式?你以為你購買了知識,其實那是羅輯思維朋友圈的教輔教材。如果恰好碰對幾個選擇題,恭喜你投機知識成功了,時間節約了,價格合理了,效率提升了……
「羅輯思維」是「羅輯」而不是「邏輯」,當羅輯思維聲名鵲起後,這思維那思維就都有了,但是少有人去掠美「邏輯」,作為一個IP——羅振宇搶先拿下了「邏輯」二字所蘊含的場景,占據了一個高地。
但對於一個電商品牌,「羅輯思維」遠遠不如「邏輯思維」平實,因為會有用戶因為錯別字而無法有效關聯。一字之差,即使品牌再有個性,也會讓服務體驗打了折扣。這是2015年初羅振宇的切膚感受,至少損失一成新增用戶。
而一字之差的背後,恰好是對當下所謂的「魅力人格體」的最常見誤讀。
…….
https://kknews.cc/other/5mpp88.html
媒體未來
羅振宇認為互聯網必然給對媒體業帶來根本性的衝擊。由於傳播介質的互聯網化,受眾人群和信息消費模式都將碎片化。傳統大眾傳播將越來越難以奏效。未來的傳媒將不再以信息為核心,而代之以人格。魅力人格體將是新媒體時代最關鍵的傳播節點。受眾在被細分之後,會基於興趣和對不同自媒體人的喜愛,而發生分化與重組,最終形成一個個高粘度、高聚合力的社群組織。與大眾傳播下的規模經濟模式不同,未來社群組織的生存將遵循範圍經濟的邏輯。
http://baike.baidu.com/item/%E7%BD%97%E6%8C%AF%E5%AE%87/1982837
羅振宇《中國為什麼有前途》:30年後中國經濟好到你不信
現實生活中,中國經濟正在承受著巨大的下行壓力,相信很多人對於過年前那段艱難的討薪、討債歷程記憶猶新。無論是普通工薪階層,還是企業家、創業者甚至投資人的圈子,都普遍瀰漫著悲觀情緒,各種困惑、疑竇叢生。
在《中國為什麼有前途》這本書中,羅胖依舊保持了他「中國經濟死多頭」的本色——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認為中國經濟會變好,依舊堅持「中國經濟未來30年的發展會好到大家不相信的程度」,就像30年前的中國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我們今天會是這樣一幅生活光景一樣。
在書中,羅胖提出了他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三個理由。
首先,過去500多年裡世界超級大國的交替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從百萬級人口的袖珍國家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到千萬級人口的英國。到了20世紀,英國不得不把棒交出來,交給億級人口的美國……也就是說,後一個崛起的中央國家,總是比前一個中央國家的人口高一個數量級!
為什麼會有上述那個規律呢?因為大國崛起是由兩個動因來決定的。第一是創新,第二是規模。
創新的道理很簡單,誰製造了新技術,誰創造了新的制度安排,誰就崛起。所以,創新的後面一定是創新的擴散。…已開發國家的那一套玩法,我們基本上看清楚了,雖然很多還沒有學會,但這也是遲早的事情。等到他們那一套我們都學會、弄清楚,咱們人多自然厲害。
然後是第二個理由,規模本身就是優勢。有時候大塊頭能玩的遊戲,小個子是玩不了的。譬如中國的電商、服務業,正是因為中國人多、收入差距大,所以才能如火如荼地幹起來。你在美國住幾個月就知道了,它的服務業是遠不如中國的。
第三個理由更關鍵——中國經濟這30年來走對路了。
…..
罗辑思维118 你怎么还信中医 2015年4月23日
回應
这期罗胖讲的,我实在不敢苟同, 如果从方法论方面证明现代中医是伪科学 ,我认为是过于苛刻了~ 罗胖从中医发展中的一些错误方向 来论证现代中医的不合理 ,就像是在说由体液论发展而来的西方医学的根基是错误的 所以也是伪科学。 我本身的是学生物的, 所以对药学和毒理学也比较了解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 中西医的分别最大的角度 是天然合成物和人工合成物的区别 ,过去的中医由于受到设备所限, 所以对病症的诊断是不准确的, 而现代中医在西医设备的帮助下 对病症的诊断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所以在诊断上面 二者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次就是施治方法~ 就我本人的经验来看 中医药中的天然合成物 对于生物体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高效 ,同时代谢途径也多, 也就是说副作用较少, 这是人工合成物无法达到的优势。但是煎药口服这种摄取方式 大大影响了药物的药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说 中药养生调理的原因。其实中西医本并不需要争端 只是多元方法中的一种 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全盘接受, 报以辩证的态度去观察 ,并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特性去救人,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吧?就像罗胖的这期节目 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中医无效,在树理论的大旗 要说的科学方法论是好的, 这是每个理科学生做学问甚至是做人的根本 ,但是真的需要让每个人都拥有这种逻辑方式么? 逻辑也是存在多元向性的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GBtuL_RDA
罗辑思维官方频道 - Luogic Talkshow
https://www.youtube.com/user/logictalkshow
羅振宇
羅振宇,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互聯網知識型社群試水者,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1973年1月11日生,安徽蕪湖人。90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本科,94級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歷任CCTV:《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製片人。
2008年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曾擔任《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羅振宇對企業營銷、公關、品牌等領域有獨到的理解和系統的理論,其培訓課程廣受好評。
2012年底,他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半年內,由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社群品牌。
誕生於2012年的網路原生品牌,懷著找回「日本製造」的初心,採虛實整合的工廠直送,讓高品質的日本製造不再只是傳說,用品質創造超過五成的回購率。此外,還有許多傳統工藝品,讓前往書店的目的,不再只是買書,而是學習生活與生活學習的場所。當然與東京WIRED Cafe的合作,也是另一書與非書串流的極致展現,透過這家時尚風格咖啡店,讓品牌能加乘走出一條新風格,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結語
最後,透過解讀蔦屋書店這些外界比較看不到的細節脈絡,幫助我們洞察到一家看似主流的實體商業平台,背後卻是許多非典型的思考。我想,這些內涵元素,也是造就蔦屋書店能在近年來得以崛起,並持續成為市場上在看待體驗經濟的新標竿,在外顯的背後,是懷著滿滿的創新點子與人文底蘊。
期許透過蔦屋書店的進駐,可以帶給台灣社會,多一點非主流的思考方式。期許這樣的歷程,能有效刺激台灣文化產業,對體驗設計有更多的想像與新作法,這應該是這家非主流書店,為台灣社會帶來的價值。
當然誠品更須要看,如何見學可敬對手的思維與手法,持續精進,更是台灣書店龍頭需要思考的方向。
回應
書被飲料和各種不明食物弄髒的慘案很多,有看過整疊書被融化的冰淇淋黏一起嗎......根本都救不回來
的確從很多面向來看都是好的,但是您似乎沒有考慮到關於「個人行為」的面向,有多時候會造成現在台灣書店不能帶飲料進場、有折扣、有排行榜、有防盜設備都是因為一些奧客的個人行為所造成的,不是嗎?所以,並不看好蔦屋書店在台灣營運的情況。
小時候書店看書哪有椅子坐? 看九點老闆還會不爽你不買, 圖書館看書還見過刻意用鼻屎塗黏在書上, 或不知為何拿沾有血滯衛生紙夾書裡, 甚至有剪指甲屑; 現在大陸羨慕台灣的書店的書幾乎都能隨便翻閱, 翻閱完後也不會摺痕或變得很舊, 這當然也是台灣愛書購書閱書素質比大陸進步, 若台灣閱讀文化能再提升, 自知喝飲料看書要更小心, 書店也明白這是必要成本, 還可以賣咖啡飲品, 可以達到雙贏
讚揚呆丸,不必攻訐共匪:呆丸閱讀……比大陸進步?你所謂的比是何時何地與誰比,有公開評審或有裁判?共匪連莫言已經有了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台灣人的水準夠嗎?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137/2254318
一當讀者進入這個由書所建構之知識殿堂,就猶如回到母體般,有著被包覆養育的安心感,一種獨特的場所氛圍由此而生。相對於坪效精算,蔦屋書店在意的是如何打造充滿想像力的空間。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7:誰說書店一定要設暢銷榜?——把選擇權還給讀者
持平而論,書店內醒目的暢銷榜,是一個貼心的服務設計,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它如同生活潮流現象考察之即時度量衡,每周次的排名輪動,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展現,能讓我們清晰洞察民眾的價值觀、生活型態及喜好與認知,藉此描繪出時代的輪廓。而從狹義角度來看,透過這樣的選薦機制,除了讓好書更被看見,也能讓沒有想法或迷惘的讀者,能快速進行購買決策,不失為一個多贏的共益設計,但背後是否失去什麼?
蔦屋書店,思考到人與本(書)間的關係,當我們想要的是向人們傳達對於生活的想像,書店中是不是不該存在那麼多「過度介入」的雜訊,而是重新進行賦權(empower),讓人能透過空間與氛圍、物件直接與知識以及背後所乘載的生活價值觀交融對話。
儘管拿掉那些看似體貼的設計,或許會讓書店不那麼「典型」,但有所保留的設計也許是另一種體貼。這樣的留白,會不會是來自於日本傳統的「侘寂」美學,少就是多,無聲勝有聲,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8:誰說書店重點是賣書?——「非書」更是無比精采
如果你對蔦屋書店背後的經營集團CCC有一點瞭解,你會知道創辦人增田宗昭當年創業的初心便不是開書店,而是用企劃的思維創造結合文化生活與娛樂,滿足當代人們需求的場所。即使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很難去定義這個行業,但書店是其中最接近的一種。從這個角度理解,就很清楚知道,書店的定義或背後所乘載的意義,在蔦屋經營者的思維中早已超越,因此所要做的是生活策展,以書為核心,但不侷限在書這項載體,透過內容衍生,詮釋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
蔦屋書店,在實體場域中實現這樣的可能性,除了帶來各式的書籍,現場所展示的非書更是精彩,除了早已品牌化,以蔦屋書店為名的系列自製商品,更帶來了許許多多令人眼睛一亮的非書產品——如日本媒體號稱即將改變日本成衣產業的明日之星actelier,就是非書中的一大亮點。
蔦屋書店則顛覆了大家對於書店店員的刻板印象,稱為一個講求美感的體驗風格店,在人的部分也用盡巧思。你可以在現場看著穿著白襯衫的型男在文具區與餐廳穿梭著,還有穿著書店特有圍裙,但臉上有著精緻妝容,與日系穿搭的型男型女們,我想人絕對是成就場所精神的重要元素,要求店員在外表上適度裝扮,展現精神、風格與美感,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5:誰說新書上架就一定要打折?——要也是會員尊榮
關於書籍定價,近年來成為台灣文化出版界討論許久的議題,相對於鄰國日本用法律的約束,台灣新書上架用七九折來促銷早已經成為業界十分有默契的潛規則,而這樣的定價策略,所帶來的預期心理,除了讓出版社在定價時就會預留空間外,消費者在長期習慣這樣的讓利後,多數人提出憂心,讀者將不再用價值,而以價格判斷書籍的好壞。我們必須追問的是,這樣在圖書價值鏈中行之有年的慣習,是否有翻轉的可能?
蔦屋書店,帶著純日系的血統登台,也許有機會打破這樣存在許久的潛規則,在書店中你看不到書本上被貼著79折或21% off 字樣的小標貼紙,店內也沒有過多的宣傳海報,只有店家統一的文案視覺,保留書與讀者對話的機制。這邊只有會員享有95折的優惠,因此要如何挑戰已被新書79折寵壞的台灣消費者,這將會是一個挑戰。但這樣回到書與人相遇感動的實踐,絕對是一種實驗,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6:誰說書櫃一定要塞滿?——四方秀面,敞揚書的結界
一家書店倒底要為讀者準備多少的腦糧,對照台灣一年有近三萬本的新書出版量,再外加從美日海外直送的精彩書籍,到底要多少的藏書量,才足夠撐起一家書店的質感與厚度?我想這絕對沒有一定的基準,一切取決於經營者如何為書店進行市場定位,還有價值主張為何?相對於百餘公尺旁曾標榜書的博物館的誠品信義店,蔦屋一號店想要打造怎樣的風格?吸引怎樣的人群?創造怎樣的質感?這些思考都將反映在空間的佈建與陳列設置上。
蔦屋書店,自詡為生活型態的實踐場,台灣一號店的定位是鎖定都會區的富裕層,這群人生活忙碌,雖不是典型書蟲,但熱愛生活,對生活有著無限憧憬與想像。因此書架上不會有太專業與艱澀的書籍,反而精選有著美麗書封,大開本的書籍陳列於架上,除了高櫃上用山形書椅列推薦書籍外,這家書店最令人驚豔的是上方環狀的書牆,我把它稱為「書的結界」。
而當面積不大的空間,因廊道上坐滿了讀者,造成通行與找書的不便,如果你是書店經營者,該如何面對這個現象,是強力勸導?還是放任自由發展?
蔦屋書店,大膽採行反向策略,在書店旁經營一家風格咖啡館,除提供舒適空間,並別出心裁的允許讀者可攜帶三本未結帳的書籍入內閱讀。這樣顛覆的思考邏輯,看似從完全善待讀者立場出發,也就此將讀者停留時間進行分級:
如果您只是隨手翻閱,他們在書櫃中段設有閱讀檯,可供站立翻閱;再者,如果你想深入仔細翻閱,在書區設有超過50組的舒適單人閱讀椅,提供讀者進行閱讀之用;最後則是,如果你需要參閱許多本書籍,那建議您直接移駕咖啡店,這樣一來,不僅提高讀者停留時間,更因此製造消費機會,縱使最後不選購,但從餐飲賺到利潤。這樣的類型分級設計思維,一方面加快圖書區的人流,另方面則延長、放緩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是個深層、細緻且微觀的策略,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3:誰說逛書店只能提塑膠籃?——這裏給你風格小籃
為因應讀者購書的需求,因此往往大型連鎖書店都會貼心地準備購物籃,雖不笨重但形體固定,因此總造成在書區空間移動的不便。其實平心而論,個人也以為從外觀來看也不是很美觀,然而,就在這樣的細節上,卻是成就一家書店風格的關鍵。
蔦屋書店體察到這樣的需求存在,因此開發了黑色軟網式的購物籃,並貼心的準備兩種尺寸,大的放雜誌,小的放書籍,這樣的設計不僅輕巧且美觀,從此走道小,人再多,讀者間的磨肩相會便不再有負擔,讓書店裡的人群與互動,成為美好的風景,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4:誰說店員只能退居幕後?——走出幕前,展現書店精神
不知道大家對書店店員的印象或想像為何?是如電影《一頁台北》裡的郭采潔,或是略帶書卷氣、喜好閱讀、熱於參與藝文活動,或是急公好義積極參與各項社會運動的類型?以台灣書店店員來看,或許是文化情境,又或者是書店經營者的政策使然,台灣書店店員多數來說是以擔任書店場域中的配角為主,個人的魅力與風采在現場是收束內斂的,專業展現在策展的企劃力上,以此實踐他們對內容的主張。因此,他們多數隱身幕後,追求「無垢」,把一切的光芒留給「書」與讀者直接對話。
誠品不要看:蔦屋不是你想像中書店的八個理由 by林承毅 26 Jan, 2017
眾所期盼的蔦屋書店,近日終於台灣開店,並在台北百貨一級戰場信義計畫區打下灘頭堡。這個傳說中,世界最美的書店,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許許多多文青們引頸期待,並寄以厚望?我想簡單說,就是它是一家非典型的書店,與以堅強「企劃力」聞名於世之CCC集團有莫大的關聯。
因此,有別於外界所看到的僅是表層書店的外觀,在經營團隊眼中,早已跳脫這個概念層次,而是聚焦在某個族群的生活型態,以及背後所衍生的未知需求,透過書這個外界習於為常的有形內容載體為核心,打造一個具質感的場所空間,讓人徜徉其中並想像未來的生活樣態。這個概念簡單說就是一種「生活策展」,因此除了書之外,非書的部分更能加注其中,使整體內容更為豐富且迷人。
蔦屋用強大的企劃力,大步走出既有書店經營的框架,從而建構了新典範,背後無形的創新基因,我認為才是更值得去探討之處。所以與其說它是書店,不如說是一家風格店——一家從人本需求出發的文化與生活交融的概念場——從昨日開店的現場直擊,我想藉由以下所觀察到的八個理由,進一步說明。
理由1:誰說書店一定禁止飲料?——這裏不僅可以,還設置回收台
過去無論是經營書店或圖書館,飲料一直被視為是絕對的禁忌,理由不外乎是會弄髒書籍,紙張怕水等理由;但反過來問,如果你期待顧客可以長時間停留,卻不准其在場所內補充水分,因此口乾舌燥的結局就是,草草離去就不再回來,如果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真的可以只要自我精神層次的腦糧,就可放掉生理的解渴?
蔦屋書店,不僅開放讀者可攜帶飲料入內,更首開特例的在閱讀椅上設計飲料架,更特別的是,還設有飲料專用的分類回收台。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貼心,不如說是打破框架思考。試問眾書店經營者,你們一年書被飲料弄髒的比例有多高?如果只是九牛一毛,為什麼不回過頭來試著相信讀者,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2:誰說書店只能席地而坐?——歡迎到咖啡廳慢慢看
台灣過去似乎沒有席地而坐的習慣,直到文青聖地誠品敦南店開啟這樣的風潮,成為台灣獨特的書店風景,也讓初次到訪的外國人嘖嘖稱奇。如果回過頭探討這個現象的緣起,就是書店提供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空間,讓人想久留閱讀,便在找不到位子的情況下所採行的變通行為。
出版業寒冬…台北重慶南路書店 又少2家2016-12-02聯合報
台北市繼政大書城熄燈,再傳老字號上達書店財務出狀況跳票。重慶南路上達重南店無預警拉下鐵門,停止營業,加上建宏書局舉辦清倉大特賣,即將歇業圖轉型,重慶南路書店街一口氣少了2家店,書商直言「今年是出版業的寒冬」。
上達負責人郭烈發文給各大供應商,坦言財務出狀況,近期內會找到買家,再處理債務,重南店隨後停業,這是重慶南路的書店十多年來,第一次無預警拉下鐵門。
同樣是老字號的建宏書局,日前也發文通知合作出版社,重慶南路一段63號的店面將歇業。建宏財務經理林玉雪說,建宏在重慶南路有2家店,同質性高,近年受網路衝擊業績不如以往,才決定一家歇業,並非資金出了問題。
上達書店的前身是上達升學廣場,專營升學、公職、檢定用書為主,從1987年創立至今,已有29年歷史。上達近年來則力求轉型,將書店和咖啡洋食、文具生活館結合,還先後在敦北、林口、南港展店,目前在北市有7家店。
剩不到10家 書街再不救就沒了2016-12-02聯合報
不景氣和網路書店崛起等多重影響,北市重慶南路書店街從昔日上百家盛況,如今僅剩不到10家苦撐,業者大嘆,經濟不景氣,加上年金改革等不確定因素,讓許多常來買書的長者縮手,導致今年圖書業感覺特別寒冷。
為求生存,不少書店近年來力求轉型,像金石堂專攻暢銷書,三民書局與天龍書局轉向簡體書市場等。沈榮裕說,單靠業者自己轉型難度很高,建議政府祭出圖書免稅、稅金減免等措施救書市,不該任業者自生自滅。
回應
這意思要全民埋單嗎?
不僅是書店,網上購物也逐漸令傳統商店感受巨大壓力。【誠品】好像很受歡迎,但他們也需咖啡店在旁陪襯。臺北的商業重心,由西門町東移,重慶南路書店的沒落是結果之一吧?
樓上的 為何上海有開新書店卻大家想去?年輕人不愛讀書才是真的 只會打寶可夢
開進商場的書店:文化+商業能夠走多遠?
中新網北京2016.7.15電(上官雲)近幾年,從北京朝陽大悅城到國貿商城、再到愛琴海購物中心,書店的影子開始悄悄出現在這些高端商場裡。這些文化空間,在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等方式為商場進一步聚集“人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身成長,逐漸成為一道難以忽略的文化風景線。只是,此類發展模式在被有些業內人士看好的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疑問:書店+商場的商業模式,究竟能走多遠?
“進駐商場”應運而生?
自網上購物興起以來,讀者的消費習慣開始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買書,實體書店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一些書店開始謀求經營方式的轉變。近年來,便有不少書店開始進駐商場。
其中,位於國貿商城三期的pageone書店頗受歡迎,寬敞的空間、標識清晰的書籍分類,都給人不錯的閱讀體驗。記者統計,在半小時內,先後有十餘人走進店內,還有年輕人席地而坐讀書。
雨楓書館、字裡行間書店亦有店面進駐商場。在這些書店裡,經常會舉辦各類文化沙龍及講座,亦有讀者慕名前來。單向空間(愛琴海店)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舉“很為書店'漲粉'”。
同時,多數進駐商場的書店,相隔不遠都會有咖啡廳之類的餐飲空間,讀者或逛累了的行人可以選一本好書,點一杯飲料坐下來品讀。
“商場邀請書店入駐自有考慮,比如可以提高商場文化品位、書店舉行的簽售活動會延長讀者逗留時間,就有潛在消費可能。”一名業內人士解釋,書店亦有自身需求,“進駐商場”之舉應運而生。
從書店到文化空間
在某種意義上,不少開在商場裡的書店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書店,而是一個文化空間,形成了複合經營模式。
單向空間的複合經營嘗試,始於六七年前。單向空間書店經理武延平表示,從文創產品的銷售到拓展線上內容,再到舉辦各類沙龍、講座,這個文化空間也變得越來越有意思,“當然,銷售額、毛利潤也比一直經營圖書上漲了”。
2012年9月份,單向空間的一家店從藍色港灣搬到了朝陽大悅城。武延平回憶,這是經過商場、書店的雙向考察之後才定下來的,“我們覺得,從企業文化、運營,乃至客流,朝陽大悅城能給我們提供不錯的保障,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持這種觀點的專家認為,日漸發達和進步的互聯網乃是紙媒衰敗的真兇,而“經濟危機”只是一個藉口——完美的藉口。美國網民在美國人口中的超高比例,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美國報業的未來,而這次經濟危機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實在是輕而易舉。各個不同的派別、人群、地區,都有適合自己口味的新聞網站,讀者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政治傾向、宗教派系、社會趣味去選擇新聞來源。原來的主流媒體在新聞中的壟斷地位迅速喪失,代之以各類搜索網站和博客網站的大量興起。傳統紙媒業對此無計可施,只能去適應各種傳統邊界不斷被互聯網所摧毀的未來。
這一觀點發展到極致就是:“讓谷歌把那些報紙都買下來吧!”該倡議由一位不知名的網友提出,目前正在互聯網上得到越來越多的簽名響應。
當然,絕大多數的美國報人是不甘心就這樣走向末路的。《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陣子特闢專欄,連篇累牘、眾說紛紜地討論報刊可能面臨的許多種未來:也許,它會變得像美國高校一樣,成為一個由基金會負責管理,依賴於讀者捐款的組織;也許,它會回歸過去的經營模式,由某個類似“公民凱恩”的富豪資助開辦;也許,更多的傳統報紙會像《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樣,以“免費電子報”的數字化形式出現;也許,人們有天會看到美國聯邦政府資金支持的官方強勢報紙。
但無論如何,即使在最為灰心的現在,美國報人還懷有一個信心:美國人會世世代代地需要報刊,因為它記錄了國家的歷史,記錄了它的國民的抱負和實踐、缺點和優點。人們將繼續自己的夢想並講述自己的故事——即便是換了一種形式。
“口紅”緣何褪色?這一次的經濟危機為何會如此深刻地影響到紙媒?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能源危機和綠色行動導致紙價不斷上漲,紙價上漲導致報紙無奈提價,而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發行量的下滑和市場總量的萎縮;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危機的爆發,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對廣告宣傳的資金投放也就相應縮減。傳媒賴以生存的廣告數量直線下降,收入自然相應減少。
更何況,如今的報業集團已不僅僅是一個賣報紙的公司,它全面地、深入地介入美國的金融體系的方方面面。在2006年至2007年間,美國報業掀起了一股瘋狂的併購風,在發行量未見增加的前提下,各大報業集團仍紛紛貸款,以非常誇張的價格進行收購。比如在2007年12月,芝加哥房地產大亨Samuel Zell就斥資82億美元收購了《芝加哥論壇報》公司。現在看來,那段時間的過度擴張,已經給這個產業埋下了災禍的種子。
在行業危機的恐慌之下,報業公司試圖通過削減開支走出當前的困境,但這一招至少從目前看來並不靈驗。裁員也好,減少新聞報導量也好,都讓報刊的質量下滑,在讀者和廣告主中的吸引力降低,由此走進一個惡性循環。像《時代》、《新聞周刊》這樣的嚴肅刊物,這幾個月來竟然連續刊登名人的八卦新聞,引起了忠實讀者的不滿。
哈佛大學博士Sarah Gong指出,為了迎合大部分讀者的口味,說得直接點是討好讀者,許多美國媒體不再試圖宣告理性或中立。即使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主流大報,都傾向於讓觀點偏頗、情感強烈的評論佔據主席。像2008年的大選中,主流媒體幾乎是一面倒地、毫不掩飾地支持奧巴馬,發表了許多非常具有煽動性的報導和評論。不過,讀者對此的反應並不積極。民調顯示,絕大多數人認為這些媒體帶有過於強烈的政治傾向,因此公信力也在大大降低。危機之下,許多報刊即便仍在“生存”,但也漸失“靈魂”。
經濟危機還是行業危機?
有趣的是,在美國當地針對紙媒危機的諸多評論中,絕大部分將美國報業衰退的原因歸結為互聯網,而不是經濟危機。
美國報業的另一巨——紐約時報公司的前景同樣不容樂觀。在經濟的重壓下,《紐約時報》不得不放下它堅持了百餘年的清高姿態,在頭版闢出了大幅的廣告版面;為了尋求2.25億美元融資,公司還不得不將總部大樓抵押了出去。《紐約時報》的總部大樓位於曼哈頓西42街229號,緊挨著著名的“時報廣場”,與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僅一街之遙。就是這幢淺灰色的老式建築,曾經見證了公共報刊理論孕育出燦爛的花朵和果實,也推動紐約文化成為現代文明中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潮流,但如今它只能淪為一件商品——最單純最乏味的地產商品。
更有老牌報刊已經黯然謝幕。從今年4月起,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將不再印刷紙媒,所有的信息都只在“網絡版”上呈現。而有著150年曆史的《落基山新聞》乾脆徹底告別讀者,在2月27日出版了它的最後一期。該期頭版上,一篇名為《再見,科羅拉多》的告別信佔據了幾乎整個版面,信中寫道:“曲終人散,留下的只有儲存在微縮膠卷、數字檔案或早年難以想像的設備中,我們曾講述的故事。但報紙彼時所呈現、此時仍存留的,是一種信念,以及鑄造這種信念過去與未來的人。”
這一次,“口紅”褪色
美國的傳媒界不得不承認,屬於報刊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個“黃金時代”的開端,恰恰是上一次嚴重的經濟蕭條時期。
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中,大多數行業都沉寂趨冷,但美國的出版業和娛樂業卻逆勢騰飛,迅速成長為美國的支柱產業。像《讀者文摘》、《紐約客》、蘭登書屋等,都是那場大蕭條的直接受益者。對此現象,美國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經濟理論,認為每當經濟不景氣時,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會發生變化;他們會更傾向於進行文化產品的消費,以尋求心靈的慰藉與快樂、生存的溫暖與希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口紅效應”。
“口紅效應”理論在很長的時間裡屢試不爽。每一次金融危機,似乎都是文化、娛樂、休閒產業上揚的時候。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韓國的影視、遊戲、流行音樂強勢崛起;2001年的“9·11”事件,帶動了一批新的奢侈品品牌在美國的樹立。然而這一次,“口紅”褪色了。在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之後,報業危機悍然降臨。
傳統強勢紙媒深陷危機:美《讀者文摘》即將破產?2016-10-18《鳳凰周刊》
從1922年開始,美國報紙的編輯們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開個大會,研究探討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今年,原定於4月底舉行的年會被取消了,原因是新聞編輯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個由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舉辦的年會已經辦了86屆,上次取消會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5年。
美國報刊排隊申請破產
3月5日,美國彭博社發布消息,《讀者文摘》雜誌的協會公司已經聘請律師,著手研究“預先包裝破產”或“預先安排破產”等申請破產保護的不同選項。儘管美國報業危機的狀況已是眾人皆知,但這個消息仍然引起業內外人士的震驚。畢竟,創立於1922年(和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同一年)的《讀者文摘》是美國最老牌的雜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雜誌之一。它擁有48個版本,涉及19種語言,並暢銷於世界60多個國家。
該消息爆出的幾天之後,《讀者文摘》的代表出面闢謠,稱“破產”報導的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該代表承認,《讀者文摘》“與全球許多公司一樣”,目前面臨金融風暴的衝擊,並因此採取了積極節流、縮小人員規模等應對措施,但整體的編輯出版廣告等業務“均在合理正常的範圍之內”。
無論真相究竟如何,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讀者文摘》的財務狀況著實不佳。受經濟深度衰退的影響,美國有500餘家報刊的發行量銳減,絕大多數報業公司眼下都只能勉強維持運營。
去年年底,美國的時報—鏡報報業集團正式提交破產保護申請。該事件在報業引起的衝擊,絲毫不亞於雷曼兄弟在華爾街的倒掉。時報—鏡報報業集團跨越美國的東西部地區,擁有8份知名報紙及23家廣播電視台,僱用員工超過兩萬。它的《洛杉磯時報》是美國報業的西部英雄,其版面數量比起《紐約時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它的《芝加哥論壇報》甚至擁有更為輝煌的歷史:該報創立於1847年,是美國發行量前7名的報紙中最古老的一份。林肯曾經給《芝加哥論壇報》寫信說:“我欠了它(指《芝加哥論壇報》)很多,恐怕我一輩子也還不清了。”《芝加哥論壇報》曾經在“芝加哥大火”留下的廢墟中倔強重生,卻很難在今天這場經濟危機中再上演涅的好戲。
溫州是肇始於1978年中國經濟改革的發祥地,溫州人憑藉改革的勇氣與拼搏精神最早成為中國最富裕群體。但低文化、草根創富的溫州人一直被認為未達到“有錢與有文化”的統一。直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溫州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僅7.1%,低於浙江平均的9.3%。
但最新數據顯示,溫州人其實是最愛看書的人之一。據亞馬遜中國“2016年中圖書排行榜”顯示,按其網站各城市圖書銷量在該城市所有產品總銷量中的佔比排名,溫州位居“最愛閱讀城市”第3位,系唯一連續兩年進入該榜單前三名的城市,去年溫州為第2位。《2015溫州全民閱讀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年溫州人均紙質書閱讀量為6.32冊,高於全國平均的4.56本。
溫州“城市書房”的借閱量也佐證了這一點。胡海榮告訴澎湃新聞:“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城市書房',上半年共接待讀者42萬人次,借閱圖書29萬冊,遠高於圖書館通常情況下每年10萬人次/萬平方米的讀者接待量。”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9_23_375291.shtml
溫州17個“城市書房”全天免費開放:面向所有人,無人值守
據澎湃新聞網報導,2016.9.22晚9點,浙江溫州鬧市區車水馬龍、燈光璀璨。但城市最繁華區域景山街道繁榮社區的170平方米“城市書房”卻是別樣景緻——十多人在此安靜地看書,只能聽到間或傳來的翻書聲。
“城市書房”在市區建立的公益性閱讀場所,讓讀者在家附近就能找到閱讀的地方,且24小時免費開放。場地條件設置為:居民密集處,臨街一樓,面積100~300平方米。只要憑市民卡或借閱卡,所有人都可以進入閱讀,無人值守,通借通還。
開設“城市書房”的初衷是滿足讀者夜晚閱讀的需求。以前溫州圖書館老館區閱覽室常常一位難求,每天20時30分關門時,仍有很多讀者不願離去。後來他們嘗試24小時開放閱覽室,試行期間發現,深夜讀書的人更認真。館方一度擔心的市民半夜打牌、閒聊等現像從未出現。
2014年4月開始,胡海榮帶著“城市書房”的設想,與同事去和市中心的街道、社區和企業打交道,協商由對方提供物業、水電,圖書館負責佈置圖書和日常運行。“這些地段往往處於黃金地段,一般一年租金都要幾十萬,最終有4家單位願意免費提供場地。”胡海榮告訴澎湃新聞。
加上溫州圖書館閱覽室,5家“城市書房”相繼投入使用。胡海榮說,社會反響非常好。讓他更為高興的是,此後很多商場、企業,甚至在建樓盤都主動致電來洽談合作。
“已經有30多家單位希望與我們共建'城市書房'。其中不乏万科、綠城等大開發商在建的高檔樓盤。目前溫州已有17個24小時免費開放的'城市書房',年底前還將有8個投入使用。我們設想在市區打造40座'城市書房',構建15分鐘城市閱讀圈,每1.5公里半徑範圍佈局一家。”
這些“城市書房”面積最小的90平方米,最大的650平方米,單點圖書數量達8000~15000冊,每隔半個月更換。“城市書房”無人值守,讀者憑溫州市圖書館借書證或市民卡,可隨時刷卡進入,30秒可完成自助借閱。在安全防範上,由相鄰單位和合作單位保安兼顧,並安置攝像頭全方位實時監控。每個書房由場地提供方自行裝修,風格各異,其中還有法國設計師設計的。有的書房主要面向兒童,有的主要面向老人,有的主要面向企業員工,因環境不同,讀物針對性也不同。
實體書店回溫 成上海商圈「標準配備」2016-09-16 聯合報
圖為鐘書閣芮歐店內部。 圖/取自新民網
曾節節敗退的實體書店,近幾年又悄然重新入駐上海各商業區。位於靜安寺附近,剛開張不到一個月的鐘書閣芮歐店頗有人氣;消息指出,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有意在浦東陸家嘴某標誌性建築中,打造大規模混合經營的實體書店。
新民網報導,一度被「嫌棄」的實體書店,近期似乎又重返各商圈,成為一種「標準配備」。與芮歐百貨相距沒幾步路的靜安嘉里中心,可以找到現代書店;人來人往的新天地,言幾又、貓的天空等品牌書店悄然入駐;位於徐家匯的港匯樓上有現代書店,美羅城則有大眾書局。
實體書店是否復甦?一直存在不同聲音。因為一批書店新開的同時,也不斷有書店倒閉。例如上海新華書店門市全盛期超過400家,而2015年的統計資料為105家。
但另一方面,一大批民營的個性化書店相繼開張。特別是2012年上海出了對實體書店的扶持政策後,目前全大陸較好的品牌書店幾乎開始落戶上海,如江蘇的大眾書局、浙江的博庫書城、蘇州的貓的天空、北京的字裡行間和蒲蒲蘭、貴州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幾又、廣州的方所等。
新的品牌書店都有共通性,即不再是單純的書店,大量的活動、講座,還有簡餐、飲料、文創產品等。但盈利仍是一個大難題,據介紹,書店盈虧的臨界點是房租在每天每平方公尺3元以下。
某商業地產公司去年發布的資料顯示,2014年上海核心零售商圈商鋪租金為57.8元/天/平方米,非核心區域為29.7元/天/平方米,與書店的承受力差距幾乎至少在10倍以上。
因此大量「回歸」主流商圈的書店,恐怕少有能生存下去,所依靠的是商圈重新萌發出對書店的熱愛。上海新聞出版局一位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表示,書店和人的「黏著度」大約1小時,現在不少百貨公司、商業地產看中書店的黏著度,並營造文化氣質,開出許多好的條件,邀請書店入駐。
讀書誤我又一年 2016.8.12馮唐
2002年的讀書讓我更加懷疑讀書的意義,感覺上比寫書更加荒誕。寫書至少反映自戀,至少意淫,至少宣洩。讀書好像聽房,心理陰暗而沒有新意。2002年的讀書,聽到的聲音嘹亮而不淫蕩,古怪而不靈動。
也就是說,多數是垃圾。
第一種,洋垃圾。《魔戒》《哈利·波特》,從洋文翻譯過來並不證明不是垃圾。就像古龍抄襲《教父》寫了《流星蝴蝶劍》,我不知道《魔戒》有沒有抄襲《西遊記》。可是好萊塢就是霸道,就著一本沒頭沒尾的書,拍了一部沒頭沒尾的電影,一大群人看了之後,沒頭沒腦地找那個不存在的頭和尾巴,電影沒出來,於是買書看。我問老婆有什麼觀感,老婆說:魔戒耶!然後和我講解鑽石的4C,然後上網貨比三家,然後要我的信用卡號碼,然後沒兩天大鑽戒就戴在手上,然後說,拔不下來了,魔戒耶!
第二種,畫垃圾。《幾米繪本》《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你今天心情好嗎》,不說話並不證明不是垃圾。書商拿捏人性弱點,讀圖省力省心,半小時一本,“不能說我沒讀書呀,不能說我沒提高呀”。街上很多美女從讀圖悟出真理,臉蛋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頭髮散開來順順滑滑的,可以美目盼、巧笑倩,就是不開口說話。男生看上去省力省心,不用談人生談理想談國際國內形勢,直接談價錢就好。更噁心的是配上文字的圖畫書,比如曹聚仁的《湖上》、沈從文的《邊城》。原文不錯,至少明麗乾淨,圖也不差,至少是山水。但是配在圖片旁邊的文字實在是太差了,讓人想起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地區出的日記本,紙通常呈肉粉或屎綠色,封面印著“溫馨”、“真情”之類的文字,每頁都有一句悶騷的話,比如:“你的心海是我的湖泊,每個夜晚我泛舟蕩漾、淺吟低唱,每個清晨你會記得昨夜的夢嗎?”
第三種,肉垃圾。“流星花園”、“周渝民”、“周杰倫”、“河莉秀”,還有借人體藝術名義出版的各種人體畫冊。“流星花園”最偉大的社會意義是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認識到,男色,和紅色、綠色、黃色、女色一樣,也是一種顏色。愛美無罪,好色有理。
可能是年紀大了,越來越死吃兩三家小館,一周兩次,不醉不歸。越來越守著十幾年的老朋友,兩週一次麻將,不“立(方言,即輸光)”不歸。越來越貪戀反复讀過的老書。宋人說,半部《論語》安天下。閒的時候自己拉了個書單,十部而已,堆在床頭,睡前翻翻。將來留給兒子,告訴他,讀熟領會後,就能行走江湖,闖些浮名,掙些散碎銀子。
為了不讓書店凋零,文化部扶植實體書店,希望書店能成為推廣閱讀及創作者發表、行銷據點,並善用在地特色,成為社區微型文化中心。文化部自2013年起補助實體書店維運,今年有包括宜蘭縣Stay旅人書店等31家實體書店及書店相關團體,獲得租金、空間改善、活動設計規劃等經費補助,個案最高補助金額達150萬元,總補助金額為1,155萬元。
回應
其實看電子書的人也沒啥增加,是看書的人不多了
獨立書店 特殊風格吸睛 2016-07-03 經濟日報
雖然經營挑戰愈來愈大,國內仍有不少業者堅守實體書店業務,從大型書店業者如誠品,但不少具在地特色或販售小眾書的獨立書店,紛紛冒出頭,有些書店甚至已成為台灣觀光地圖中的重要風景。
台灣連鎖實體書店巨頭 --誠品,不認為實體書店面臨倒閉潮,去年誠品收掉天母忠誠和西門116,今年誠品將再度關閉有19年歷史的新竹店,誠品表示,觀察前年至今年期間,前年展店四家、改裝六家店;去年展店五家、改裝七家店。
以今年來說,誠品1月開出林口店,3月改裝後的東湖店也已營運,擴大兒童區域,4至5月改裝中壢大江、新竹巨城店,加上下半年的台中和高雄,並預計2020年在新店區開出台、港、陸規模最大的誠品,台灣市場依然持續蓬勃經營。
只賣書的實體書店不再吃香,擁有特色的獨立書店開始異軍突起。根據文化部獨立書店整合協助資源網資料顯示,台灣獨立書店有162家,扣掉去年底結束營業的春成書局,國內還有161家的獨立書店。
北台灣有不少名氣響亮的書店,如茉莉二手書店、女書店、永楽座二手書店等;其他地區包括花東的時光二手書店、晃晃二手書店更是「人氣景點」,不少人來東部時,會特地來朝聖。
書香味愈來愈淡 實體書店9年大減400家 2016-07-03 經濟日報
今年3月政大書店台大店熄燈,不少愛書人搖頭嘆息;去年台灣連鎖書店陸續出現關店潮,誠品關閉兩家店,在台北101的書店Page One歇業,金石堂收掉一家店,誠品預計今年底再收掉新竹店,顯示實體書店數量正逐漸減少。
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中的「書籍、雜誌零售業」資料,截至今年2月,我國實體書店共2,192家,與2007年的2,603家相比,九年來縮減15.8%,逾400家書店從你我身邊消失。近年我國實體書店減少的趨勢未見扭轉,2014與2015兩年減少逾百家,業者預估再過數年就可能跌破2,000家。
進一步檢視各縣市實體書店與人口數的對比,每個人平均可以分配到的實體書店家數愈來愈少,2013年各縣市實體書店數及人口比,台北市實體書店504家、268.6萬人口,平均5,330位台北市民可以分到一家書店;從今年的數據來看,台北市人口數270.4萬人,實體書店473家,5,718位台北市民可以分到一家書店。台北市的實體書店變少,但實體書店數量仍居全國之冠。其他偏遠地區的實體書店更少,有縣市甚至掛零。
如果不與外島相比,2013年台東縣的實體書店16家,是全國最少,台東縣人口22.4萬人,平均1.4萬位縣民可分到一家書店;對照截至今年2月數據來看,台東縣實體書店剩下13家,人口22.2萬人,平均1.7萬位縣民才能分到一家書店,仍是台灣本島縣市中,實體書店最少的縣市。
外島實體書店數量近年較無明顯波動,2013年金門縣擁有14家的實體書店,澎湖十家,連江縣掛零;三年後的金門縣擁有13家實體書店,澎湖縣九家,連江縣則依然為零。
文化部官員指出,實體書店減少有許多原因,其中包括受到網路書店的衝擊,打書價折扣戰,許多人甚至在書店看書,下一秒就在網路買書;另外房租高漲也讓許多苦撐經營的書店最後都撐不下去,宣告倒閉。
江西:女大學生宿舍自建圖書館把買衣服、化妝品的錢都用來買書
2016-04-23 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的祭日,那麼我們今天來聊聊讀書。據央視新聞今日(4月23日)報導,近日,江西理工大學的程穎在寢室自建了“迷你圖書館”。她每年買書花2000元,佔一年生活費的1/5。同學們都說,“程穎把女生花在化妝、買衣服上的錢都用在買書上了。”目前,“藏書”兩百餘本的“圖書館”讓程穎結識了不少書友。在@央視新聞報導程穎的微博評論中,有的網友對她讚許有加,有的評論則充滿了與讀書無關的其它味道。
回應
唉,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啊!看微博評論,居然有那麼多人不喜歡看書(當然是好書)。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書店風景》 《出版大崩潰》 )
世界讀書日 看全球最美圖書館 也有台灣之光2016.4.23中時電子報
就台灣的現況而言,根據《遠見》雜誌每兩年一次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在2014年的結果顯示,國人閱讀風氣從購書量、閱讀時數、購書經費等等項目上,都持續下滑,許多人把滑臉書當成讀書。有多久沒有進到書店或是圖書館裡?可還記得在靜謐圖書館裡,輕緩撫過彷彿自有生命的書本時,宛如見到故舊或是知音的那種感動嗎?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紛擾變化,這些絕美的圖書館依舊以優雅堅毅的姿態傲然屹立。在世界讀書日的今天,何妨遠端浸淫書香,同時請別忘了,台灣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絕美圖書館,那就是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曾在2012年獲得美國網站Flavorwire.com評選為「全球最美25座公立圖書館」之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23003779-260405
日媒:從“產品”轉向購買“體驗” 中國書店的新革命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6-04-20文章,原題:中國的書店與新文化革命 在成都的一家書店內,兩名弦樂重奏者鞠躬致意,現場觀眾爆發出掌聲,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周圍是書架,從地面到天花板壘滿書,燈光柔和、氣氛輕鬆。在如今中國的許多書店,這種場景並不罕見。舉辦文化活動,包括詩歌閱讀、講座、藝術展覽……中國很多書店的轉型是對如今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回應。面對網店的壓力,過去十年來,中國近一半傳統書店被迫關門。
但如今,不少實體書店重獲青睞。在經濟減速形勢下,消費者關注焦點已從購買“產品”轉向購買“體驗”。線下書店不再僅是買書的地方,經過改造換新後,他們成為多功能文化空間並舉辦各種休閒活動。台灣最大連鎖書店之一誠品書店的零售新概念——強調文化和藝術,對大陸書店業及零售市場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影響。
書籍銷售轉向網上後,噹噹網的國內市場份額升至逾40%。但如今,該公司計劃重返線下銷售世界,開設實體店——將採用售書與其他經營(包括餐廳和文化及創意產品)混合的模式。
中國書店行業出現的這場新文化革命,到頭來是曇花一現或是切實可行的長期經營模式,目前不得而知。但至少眼下,還不太會聽到文化熱愛人士有什麼批評。(作者Kosuke Okame,喬恆譯)
文學沒法大躍進,也很難工業化,否則華爾街一定包攬所有的文學獎了,否則那些海灣石油富國就能出幾十個托爾斯泰和卡夫卡了。文學繁榮有賴於各種條件的因緣聚合,包括作家們人生經驗和文化學養這兩種資源的積累,只能厚積薄發,只能積沙成塔。就像前人說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一個系統性的成長過程,甚至是在困頓和危機中的成長過程。“行萬里路”並不是旅遊,而是直接、深入、豐富的社會實踐。但眼下作家們都都市化了,精英化了,甚至職業化了。靠國家供養和市場龐大這雙重福利,不少中國作家活得越來越好。我們肯定不忍心再把他們關進“牛棚”,或逼他們去打仗、耕田、扛包、流落街頭、甚至當海盜……但如果他們對生活的體察,僅僅依靠餐桌上刷段子,街頭的幾張八卦小報,十幾次觀光式的“下基層”,恐怕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他們並無讀書和思考的興趣,我們就算砸下成千上萬的項目經費,把他們送進名牌大學混個三進兩出,戴上博士帽,統統高學歷化,恐怕也還是拔苗助長。
文學要繁榮,必須固本培元。但願有更多作家同行—當然包括我自己,今後在經驗資源和學養資源的積累上有所增進,國家和社會也為這種增進提供更多創造性的體制保障、政策引導、輿論支持,還有包容和耐心。一種既有活力又有定力的文學繁榮,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2014年12月20日,“東方講壇·文匯講堂-文學與我們的生活”演講季,韓少功主講《文學的變與不變》,馬棟予黃相宜參與整理】
回應
很多是時代的產物,人為無法操控
還文學娛樂性?搞錯了吧!人人都去研究賺錢了 誰在乎文學
講得很好,的確,100萬一聲爹的抗衡,有多少人可以抵抗呢?對於總有無窮好的富貴方式,大眾所日思夜想的又怎麼能不是利益呢?市場經濟就是以資本為核心,文學又將怎麼逃避呢?
我們得承認文學的某些寫實功能不妨移交給電子視聽產品,讓它們去做得更為“有聲有色”,但文字仍然是人類的立身之本,文學甚至構成了文化的基礎產業和核心產業,並沒有夕陽西下。
人類永遠需要有情有義的價值方向
很多人活得較為物質化,好像覺得錢可以搞定一切。這種情況是特殊歷史原因造成。錢當然很重要,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但是達到溫飽線以上,對於個人幸福感來說,錢的邊際效應就會逐步減退。吸毒、犯罪、邪教、精神病等並不全是貧困的產物,相反到是物質財富增多時的常見現象。醫學專家們發現,精神病眼下已成全球非傳染病中的第一大病患,這與價值觀的嚴重缺失和混亂是否有關,值得人們深思。人是一種群居生物,人與人的關係要保持健康,保持溫暖,獲得價值和意義,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得“有情有義”。豈止是人,動物也有情,因此佛家給人和動物共用一個名號,叫“有情”。人更需要“義”,連黑道也是“盜亦有道”,要講一點江湖義氣的。這個“有情有義”是人類基本的價值觀,卻是低成本的和低科技的,不需要秀豪華、秀奇幻、秀驚悚、秀3D、秀大牌明星等等來予以實現。可惜的是,有些專家對高成本和高科技用心太多,對情和義用心太少,對當代生活中情和義的觀察、體驗、表現、創造用心太少。由此產生的文化空心化、泡沫化、快餐化,不成為華麗的過眼煙雲實在也難。
好作家永遠需要經驗和學養兩種資源
眼下有一些投資文學的“公司”,似乎文學生產可以工業化,僱幾個“槍手”,包幾間套房,簽下合同,付出訂金,就可以像流水線一樣生產小說、劇本、報告文學了。有些商家和政府首長也相信這種生產方式。要說服他們,說文學不能如此急功近利,說好多“神劇”和“雷劇”就是這樣鬧出來坑爹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物質化和個人化的“小時代”,“娛樂至死”是人間正道。作家財富排行榜每年也都炒作得很熱鬧。作為一個作家,我當然希望同行們都吃香喝辣大富大貴,但財富能否作為評價作家成功的一個標準?我們是否也該評選最富的公務員、最富的法官、最富的和尚?甚至最富的新聞記者?如果這些評選太荒唐,那麼有關媒體是否覺得前一種炒作也太有土豪意味?
以上認知、娛樂、教化三種功能的弱化,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其中哪些屬於不可逆的變化,哪些屬於可逆的變化,不容易看明白,常令人們困惑。由此產生的困境不全是因為文藝界無能,而是因為文化生態出現了劇烈變化,作者以及受眾的適應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怎麼能知道天氣變冷了是一種可逆的變化,不需要驚惶失措?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人死了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必須順變而為?傳統形式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的銷售額在下降,但從廣義上說,手機段子不是文學?博客、視頻、流行歌曲、電視劇等為什麼不是文學?這些含有豐富文學元素的新型產品,以文學作為重要的支撐和動力,不僅沒有萎縮,反而進入了一個瘋漲的階段,正在迅速地擴張和繁榮。
既然文學並沒有死亡,那麼我們也許就應該明白變化中有哪些不變。換句話說,當今時代文學的理由在哪裡,再造文學的根本出發點在哪裡?
人類永遠需要語言文字
電子數碼技術便於傳達視覺和聽覺,將來甚至可望傳達部分的味覺和触覺,但即便到那時候,語言文字仍然無法替代,文字之學還是大有作為的。錢鍾書先生說過,任何比喻都沒法畫出來,比如說愛情,說“愛神之箭射中了我的心”,你怎麼畫?畫一支血淋淋的箭刺穿心髒嗎?今天的人用“放電”比喻愛情,同樣是不可畫,你畫一些插頭、插座、電線,還是畫電閃雷鳴金光四射?文學的修辭之妙,常常表現詞語的錯接、重組、巧配、虛擬等等,超越物質現實原貌的邏輯,因此不可畫,也不可拍攝,是繪畫和鏡頭夠不著的地方。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抽像功能,同樣是超物質和超現實的,比如抽象的“人”、抽象的“社會”、“思想”、“文化”、“代溝”、“生產關係”、“購買力”……也都是繪畫和影視夠不著的地方。我們無法想像,缺少了這些概念,回到一個只有畫面和音響的世界,人類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子。這也就是說,文字工作者們大可放心。
文學的娛樂功能弱化
我小時候逃學和曠課,常常是因為迷上了一本《鐵道游擊隊》或《林海雪原》。那時候娛樂方式不太多,文學就經常成為美酒、節日、快樂大本營,讓很多人沉醉其中。《紅樓夢》裡的富二代讀《西廂記》,在正人君子眼裡是“不正經”,是“玩物喪志”。朱熹曾誓言“決不寫詩”,陸游曾自貶其詩是“閒言語”,大概都覺得詩歌屬於不正當場所,“高大上”人士在那裡偶然出入,一旦被曝光也很失體面。但時至今日,四大古典文學名著、唐詩宋詞等都被歸入“嚴肅”文學,“嚴肅”得幾乎像數學和哲學,連某些文科學子也覺得讀這些東西是一種苦差事,一點都不High。如果不是要應考升學,他們可能更願意去打電遊、蹦迪、自拍、K歌……以至今年全國電遊總產值一千多億,相當於四到五倍電影業的全部產值。文學當然還有娛樂性,但沒有經過一定訓練和教育的人對此不一定樂得起來,因此它越來越像“小眾”產品。
文學的教化功能弱化
“教化”這個詞在今天讓很多人煩。但人類與動物有區別,就在於人類是有文化的,有教化的。假如有人說,你叫他親爹,他給你十塊錢,恐怕多數人都不會幹;如果這個價碼提到一百萬,很多人可能就扛不住了。前一個事實,無非是證明絕大多數人還是有道德準則的。後一個事實,則證明道德準則高的人不會太多。這個或高或低的彈性準則,顯然是文明教化的結果。古代歐洲的主要道德教化工具是宗教,但中國漢區的宗教傳統偏弱,其替代工具是四書五經,其中有《詩經》,“詩”也成了“經”,成了最高指示。北大老校長蔡元培當年說,中國宗教力量不夠強大,人心很亂,如何教化?他倡議“以美育代替宗教”。這個美育主要指文藝,包括文學。
在宗教或儒學逐漸衰頹的時候,文學的教化功能曾被放大。“上帝死了”,雨果主義、托爾斯泰主義等應運而生,成了上帝的代用品。“打倒孔家店”之後,魯迅、巴金、郭沫若、茅盾等文藝家的作品,曾是一、兩代人的精神號角,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作家在那個時候被譽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想想看,能管理靈魂的,不就是上帝或准上帝嗎?但這不像是歷史的常態,至少在眼下,就像作家阿來說的,打開你們的手機,查一下各大文學網站排名前十的小說,恐怕大多數是吃喝玩樂,飲食男女。
韓少功:文學的變與不變——文學的認知、娛樂和教化功能已弱化
【簡介】韓少功,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任《主人翁》雜誌 副主編;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海南紀實》雜誌 主編、《天涯》雜誌 社長、海南省作協主席、海南省文聯主 席等職。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月蘭》、《西望茅草地》等。1985年倡導“尋根文學”,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歸去來》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和《日夜書》(刊載於《收穫》)產生廣泛反響。韓少功的散文隨筆《暗示》、《山南水北》、《革命後記》等在當代獨樹一幟。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曾多次獲境內外獎項:1980年、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2年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獎章”,第二屆、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和“傑出作家獎”;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美國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第一屆蕭紅文學獎等。
韓少功指出:巨變的時代,文學的認識、娛樂、教化功能有所轉移,要有優秀作品和作家,必須—順變守恆,再造文學。
最近幾十年來,文學發生了很大變化。從1980年代很多青年徵婚者自詡“愛好文學”,到今天“文青”在不少場合成為貶義詞,可逆的和不可逆的變化交織在一起,讓我們有必要看清文學的新常態。
在我看來,文學至少已有三大變化:
文學的認知功能弱化
在沒有互聯繫網、電視、廣播、報紙的時代,作家幾乎是最重要的社會信息報告人。比如漢賦文體特徵就是鋪陳白描,寫到場景多是其上、其下、其左、其右如何如何,面面俱到,不厭其詳。巴爾扎克寫一條街道,托爾斯泰寫一個修道院,也可以有幾頁甚至十幾頁的靜態細節,使文學具有某種百科全書的性質,富含生物學、地理學、建築學、民俗學等各科知識。那時的文學相當於今天電視的黃金時段或報紙的頭條新聞,散文、詩歌、小說等是讀者了解世界和人生的主要信息工具。但時至今日,我們了解彼得堡不一定通過托爾斯泰,了解巴黎不一定通過波德萊爾,雖然文學還有個性化、具象化、深度化、虛構化等不可替代的文體特長,但強大的新聞業和互聯網呼風喚雨,已經使文學的認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轉移給新興的信息媒體。
當下文學界,寫而優則編、導的情況比比皆是,江南目前卻並沒有“跨界”的打算。“我是個很偏執的人,對東西要求品質很高,在作品上我們可以在某個領域做到最好,但如果去學習導演、製片,可能做不到寫作上那麼好。如果有一天我要去做導演,一定是學得很好才去做,而不是去玩票。跨界不是玩出來的,一定要很謹慎。”
談行業紙書需要厚度
“紙書是慢媒體,在快媒體時代生存下去,需要厚度。人既需要碎片化的閱讀,也需要厚度閱讀。因為碎片閱讀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只是知識流通的途徑。《龍族》的意義不是賣了多少本,而是保留了慢閱讀、高黏度閱讀和深度閱讀的審美。”江南說。
對於近年大火的“IP(知識產權)”一詞,江南也有自己的冷思考:IP不是永恆的金庫。“我通常不使用IP這個概念,但這個詞使用太多了。IP是一個資本化很重的概念,相當於一個買賣,一個IP獲得了價值的轉移,尤其是影視和遊戲的價值。一部作品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IP,但是沒有團隊、沒有後期,怎麼做出來?我們從內容創作到演員,到導演,都要參與,這樣才會有更高的成功率。”
對於年輕的作者,江南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創作比一般人想的難,從故事結構、章法到情節都很難,寫作是一個自我較勁、自我矯正的過程,要合理平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复考校自己的作品,不斷地追求更高的品質。對於有成名渴望的作家,不要看當下的作品,一定要去看、去構想未來的作品,最後通過創作而紅的人,被市場擁抱的人,一定不是跟著別人走的人。”華西都市報記者荀超
另參【圖博館】: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電子書》 《台灣數位文學論》 《出版大崩潰》 書展大拜拜 《打造暢銷書》 《貓空愛情故事》 《戀空》 鳥巢世代90 《中國電影史》
2015年的影視熒屏,似乎要被網絡小說改編“承包”了。從網絡上起步的網絡小說,出成紙質書,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比如位列作家榜第33名的果果代表作《花千骨》,斬獲4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榜單第38名的顧漫,憑藉《何以笙簫默》3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再次上榜。
資深高齡作家的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在榜單上,104歲的楊絳、91歲的金庸都是再度上榜;73歲的馮驥才憑藉《俗世奇人》205萬元版稅收入首次榮登作家榜。
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這也讓劉慈欣2015年年度圖書銷量暴增,版稅收入一舉達到1000萬元,穩坐主榜第11位。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
作家榜首江南談寫作: 創作不能急IP不是永恆的金庫
繼2013年問鼎第八屆作家榜主榜榜首之後,內地幻想文學代表人物江南,再次以32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第十屆作家榜榜首。
儘管此前並不知情自己再次問鼎作家榜主榜,但21日下午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時,江南淡定表示,自己大致能夠猜到“排名不會差”。
談成功“眼界”加“勤奮”
江南早期憑藉回憶北大生活的小說《此間的少年》踏入文壇,用武俠人物的視角記錄著自己的青春;以中國歷史和神話為原型的架空小說《九州縹緲錄》,再版兩次,單行本銷量超過200萬冊。此後,江南創作的《龍族》系列作品,在中國創下了單本銷售240萬冊的紀錄。
憑藉《龍族》系列,江南多次榮登作家榜,兩次登頂作家榜榜首。江南坦言:“我們做紙媒挺不容易的,讀者讀你一本書,需要知道你這是什麼書,什麼時候出版,還得花錢去買,與互聯網相比,這就需要閱讀者的專注力更高。《龍族》是我很自豪的一本書,從第一本開始創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年了,但它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
《龍族》是江南七年磨一劍的作品,“作品的價值如果被利益捆綁的話,可以每年做一部。但花七年做一個作品,就需要比一年一個作品好七倍才能收到這個回報,就像登山一樣,得步步向上走。”江南總結自己的成功秘籍,“第一不能急,第二要相信作品未來的空間,當你能做十萬冊的時候,你要有做一百萬冊的心。一個是眼界,一個是勤奮。對我來說,這兩件事就算是秘訣了。”
談轉變寫作仍是主業
“我現在的工作一是管理公司業務,一是寫作,但公司業務都是源於寫作。”江南告訴記者,靈龍是創作型公司,企業商務並不復雜,“我無非就是跟同事一起創作,業務方面不怎麼管理,公司有專業的人力資源和財務人員,我連錢都看不到。”
同郭敬明一樣,韓寒在作家榜的位置下跌也是“步步驚心”。在過去連續四屆作家榜上,韓寒的排位一直在前10強之內,其中2014年他還位列第6,靠的是當年出版的新書《我所理解的生活》,但這本新書並不全是他的新作,而是收錄了他很多的舊作博文。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韓寒的位置已經跌到第55名。
郭敬明、韓寒在圖書市場的表現大跌,跟他們在近幾年將精力重心轉移到影視領域有關。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屆“狀元”身上。在2014年,靠一本睡前故事讀物《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夜躥紅的張嘉佳,在2015年與王家衛合作當起了電影導演,忙得天昏地暗,使他從第九屆作家榜的黑馬“狀元”,跌到第十屆作家榜的第7名。
顏值作家,躥升
代表作家:張皓宸、艾力
“高顏值小鮮肉”,搶占暢銷市場
郭敬明、韓寒轉移重心,留下的暢銷書的市場空白,自然有人來搶占。
近幾年,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很多出版機構選擇作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個作者有沒有粉絲,有粉絲是圖書暢銷的一個有利基礎。這也使得作者群體比以前更大,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作家,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出道”的明星,而很可能是一位人氣很高的微博紅人、段子手、睡前故事講述者。總之,只要有足夠的粉絲和關注者,就有足夠的機會被策劃運作出版圖書。
2015年,不管是從各大書展的簽售人氣,還是在網上書店的暢銷榜,抑或是微博上的話題熱度,“高顏值小鮮肉”與作家、出書,聯繫得越來越密切。
在第十屆作家榜主榜單上,這樣的現象自然也有所體現。“90後”張皓宸憑藉青春讀物《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等作品,吸金650萬元位列作家榜第19名,超過了曾經的青春文學“風雲人物”郭敬明。26歲的“奇葩說”明星選手艾力,則以《你一年的8760小時》59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位列第21名。
心靈治愈,風行
代表作家:張德芬、張小嫻
心靈雞湯剛需,網絡小說逆襲
心靈作家領域內堪稱“女王級”的人物張德芬、香港情感作家張小嫻等都已經是作家榜的常客。
在第十屆作家榜上,心靈、情感的領域又出現了“新血”,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屢屢被摘抄刷屏的李筱懿、李尚龍、喬一等。據吳懷堯分析,心靈治愈系圖書一紙風行,“跟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有關,人們普遍需要心靈治愈系,對優質的心靈土雞湯有剛性需求。”
第十屆作家榜全民閱讀節 作家榜主榜震撼發布 2016-03-22 0
郭敬明韓寒排名下降 雷歐幻像成黑馬
萬眾矚目的第十屆作家榜主榜2016.3.22震撼發布,作家江南以3200萬元榮登榜首!雷歐幻像和鄭淵潔分別以2000萬元、19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二三名!此次上榜作家人數創新高,總有70名作家榮登榜單!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清晰看見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景觀。
幻想文學,爆紅
代表作家:江南、雷歐幻像
幻想文學作者,“霸占”前四席
在第十屆作家榜10強榜單上,幻想類作品作家佔據了前四席。騎著“龍族”的江南再度登頂,其作品是標準的幻想類。處於“榜眼”位置的雷歐幻像,跟“狀元”江南類似,也是一位“腦洞大開”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查理九世》已經有超級暢銷的數據佐證。“探花”則是眾人愛戴很多年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楊紅櫻以《笑貓日記》年版稅1830萬元的收入位列榜單第4。
幻想作品最暢銷,青少年讀者是大戶,在作家榜創始人吳懷堯看來,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範圍都有同樣的表現。“比如在歐美國家,持續暢銷的書是《魔戒》、《哈利波特》。幻想作品之所以能暢行,跟一個人在青春期,在深入現實世界之前,更傾向於以幻想與世界打交道,還與人類對熱血、勵志故事的心理需求有關。這也顯示,中國的閱讀市場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吳懷堯說。
風雲人物,大跌
代表作家:郭敬明、韓寒
他們重心偏移,瞄準影視領域
郭敬明、韓寒的作品暢銷在圖書出版市場上,曾是一種文化現象。在第六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高居榜首,而之後在第七屆作家榜的排名,滑落到了第4位,2013年跌至第8名,勉強躋身十強。2014年,郭敬明的電影熱映拉動圖書銷量,排名有所回升,位列第九屆作家榜第7位。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首次跌出十強,位列第20名。
每年讀50本書,比爾•蓋茨的讀書筆記寫了啥?2016.1.6亞太日報
【摘要】比爾·蓋茨愛讀書,他專門開了一個博客名為“蓋茨筆記”,不僅分享他的個人行程和在可續、能源、慈善事業方面的心得,還撰寫書評。由於蓋茨的推薦常常能帶動圖書銷量飆升,出版商們擠破腦袋想把新書遞到他的書桌上。日前,澎湃新聞發表文章,盤點了這位世界級富豪的閱讀偏好。文章摘編如下:
蓋茨說,他每年大約讀50本書,而且只讀紙質版。多年來,喜歡在書的空白處塗鴉作筆記,然後發郵件將好書推薦給朋友和同事。有了博客後,他開始將薦語和評論發表在博客裡。“幾年前,我開始覺得將這些筆記與公眾分享會很有趣。”蓋茨在電郵採訪中回復道,“我一直喜愛閱讀和學習,如果人們看到一篇書評,受鼓舞去讀了這本書,然後將所思所想與朋友分享或者發在網上,是一件很棒的事。”
蓋茨很少發表負面評論,對此他解釋道,沒必要浪費別人的時間來告訴他們不該讀什麼。儘管他自己為此浪費了不少時間:“有悖常理的是,我越不喜歡一本書,我讀它的時間越長。如果我不認同一本書,我會花很多時間在空白處記筆記。”
出版商越來越關注到蓋茨書評的影響力,因此也想方設法讓他們的新書出現在他面前。
蓋茨的讀書選擇受到妻子、工作和經歷的影響。
“這是我喜歡閱讀的一個原因,每本書都會打開知識的新大道供我們探索。”蓋茨說。
回應
蓋兄,你丫是沒事幹閒滴,哥們還得忙打工養家啊~
國內的富豪,多數讓人憎恨,因為他們的錢來的不正,花費的噁心。但是像比爾蓋茨這樣的富豪,我們更多的是尊敬。
蓋茨也老了,曾經的神。
相關新聞
德國出版註釋版《我的奮鬥》 曾被禁70年如今依法解禁2016-01-10 京華時報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人生的偶像崇拜》 《出版大崩潰》 《如何讀西方正典》 《漫遊書海》 《讀書毀了我》 《嗜書癮君子》 《電子書》 《華氏451度》 《偷書賊》 《禁書》 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六屆深圳讀書月中,市民以各種方式參與讀書月活動近1200萬人次。讀書月十六年來,參與總人次超過一億。各類閱讀活動覆蓋大、中、小學生及青工等各類群體,真正實現全民閱讀,也使深圳的全民閱讀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鏈接】
【深圳商報訊】(記者蘇兵)12月10日下午,亞馬遜中國發布2015年度圖書排行榜,包括“年度圖書銷售排行榜”、 “年度暢銷圖書作家榜”、“年度十大新銳作家榜”和“年度閱讀城市榜”四個榜單。其中手繪塗色書《秘密花園》成為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最暢銷圖書,《解憂雜貨店》、《島上書店》則分別位列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最暢銷圖書榜的亞軍和季軍的位置。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暢銷圖書作家榜前三名是東野圭吾、喬漢娜?貝斯福、大冰;蘇州、合肥、昆明則位居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最愛閱讀城市榜前三。
亞馬遜中國2015“年度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十為《秘密花園》、《解憂雜貨店》、《島上書店》、《自控力》、《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追風箏的人》、《乖,摸摸頭》、《平凡的世界》(套裝共3冊)、《我的第一本專注力訓練書》、《狼圖騰》(修訂版)。
在亞馬遜中國2015年“閱讀城市榜”中,前十為蘇州、合肥、昆明、濟南、寧波、重慶、鄭州、長沙、佛山和杭州。榜首城市蘇州呈現出“閱讀廣泛,重經濟管理”的特點。作為2015最愛閱讀城市,蘇州的閱讀品類非常廣泛,在蘇州2015年圖書暢銷榜前十中就有文學、經管、社科、藝術、生活5個圖書品類。其中經濟管理類書籍更是多達4本,《阿米巴經營》、《經濟學原理(第7版):宏觀經濟學分冊》等均是蘇州人喜歡的經管類書籍。
回應
體制內讀書,綁架性讀書,灌輸式讀書,不讀倒好。別拿讀書說事,要看怎樣讀書,吃有毒的食品不如放棄。
讀書不是讀文憑,(公知大V噴子)這和體制有什麼關係?
另詳參【圖博館】: 《出版大崩潰》書展大拜拜 《打造暢銷書》 《如何讀西方正典》 《漫遊書海》 《讀書毀了我》 《嗜書癮君子》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北上廣深不愛讀書嗎2015-12-12 深圳商報
12月10日,由亞馬遜中國發布的“亞馬遜中國2015年閱讀城市榜前十名”一經發布,引起媒體及廣大市民的關注。上榜的10個城市是蘇州、合肥、昆明、濟南、寧波、重慶、鄭州、長沙、佛山、杭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均未入選該榜單。
除濟南和鄭州為北方城市外,其餘均為南方城市,且大部分城市均為二三線城市,也表明了閱讀在南方以及二三線城市居民生活中所佔據的重要位置。這不禁讓人疑惑,越發達的城市越不愛讀書嗎?尤其是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為何此次連前十名都沒能進入呢?
亞馬遜中國的公關負責人趙艷梅說,相比往年,亞馬遜中國今年在進行這一榜單的統計時,採用各城市圖書銷售額在該城市所有產品總銷售額中佔比這一維度,而非各城市圖書銷售總額。因此,對於消費能力更強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來說,圖書銷售額相對所有產品總銷售額這一比例就有所下降。不過趙艷梅給了記者另一份榜單,即2015年圖書銷售總量城市排名,記者看到,上榜的10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也就是說,在圖書銷售總量上,北、上、廣、深依然是遙遙領先。
值得注意的是,此榜單只是以亞馬遜中國的紙質書銷量為依據,對於目前噹噹網、京東圖書、實體書店等等眾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來說,此數據排行未必準確,只能提供一個參考。另外,在線上閱讀風行的現在,該榜單並未計算進電子圖書的銷量,只反映紙質書籍的銷售量。
根據上月在深圳讀書月發布的《2015年深圳閱讀指數報告》可知,今年深圳居民年均閱讀紙質圖書的數量為6.61本,高於2014年全國人均閱讀4.56本的閱讀量;人均年閱讀電子圖書10.42本,遠遠超過3.22本的全國平均值。並且去年一年深圳實體書店、書吧的數量從95個增加到154個,實體書店的圖書銷售金額從37357萬元增長到43852萬元。此外,2015年深圳居民日均讀書(包括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62.53分鐘,比2014年(29.72分鐘)增加了32.81分鐘。同指標在“國民閱讀調查(2014)”的統計結果是18.76分鐘,深圳居民日均讀書時間比全國平均值多43.77分鐘。
有意思的是,不管噹噹開設實體書店是否借鑒了亞馬遜,但這種互聯網+相反的策略確確實實符合了國內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潮流:譬如以小米開始的小米手機以及後面的小米裝修,譬如360聯合酷派做手機,譬如樂視做生鮮電商,可以說互聯網+是傳統企業看到自己不足,而噹噹網這種操作正是互聯網企業看到了自己一些短板。
無論是網絡還是實體,無論是商業巨頭還是特色小店,對於讀者深層次的吸引與長期維繫,才是製勝的關鍵。互聯網有著驚人的連接能力,能夠連接一切人與物,若是能夠借力互聯網,實體書店便可以輕鬆和顧客溝通,實惠的不僅是顧客還有書店。在人們越來越需要閱讀和實體書店在過去數量銳減的情況下,實體書店若是能夠乘勢而為,必能在互聯網的大潮中獲得一席之地。
回應
我真心喜歡閱讀實體書的感覺,但是多年的網絡生活讓我體會到互聯網相對於實體書店還是擁有巨大的優勢,也許有人為追求閱讀體驗願意去讀實體書,但是要分享心得與交流看法則非網絡不可。網絡兼具載體與交流平台的優勢,如此,去實體書店閱讀似乎反倒成了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了。
其實對於閱讀,我更喜歡實體店
幸好新華書店是國營的,不然還就沒實體書店了。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11_26_342733_2.shtml
噹噹網計劃3年開千家實體書店想幹嘛
2015-11-24,噹噹網宣布,將推行開設實體書店計劃,計劃在3年內開1000家實體書店。第一家MALL店梅溪書院,將於明年4月在長沙步步高·梅溪新天地開業,書店面積約為1200平方米,線上線下同價。
據京華時報報導稱,噹噹網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噹噹網的實體書店模式會更豐富,有MALL店、超市書店,有直營也有加盟連鎖。另外,MALL店業態也不只是圖書,還會有文創產品、餐飲、場地出租等多模塊組合。
噹噹網方面還表示雖然實體書店存在成本高等問題,但由噹噹網直接提供貨源,給予毛利保護,圖書電商巨頭因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可以支撐線上線下同價。同時,還有大數據和評論等帶來的增值服務,以及咖啡、文創等周邊衍生產品。
實際上,噹噹網並不是第一家涉足實體書店的網絡書店。就在本月初,堪稱實體書店死對頭的亞馬遜就在西雅圖大學村開了其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同樣的,亞馬遜實體書店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
雙方的發展路徑不同:亞馬遜最初依靠銷售圖書起家,並迅速獲得成功:在出版物銷售增長的同時,亞馬遜也在迅速擴大著商品經營的種類和範圍。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網絡銷售平台,而噹噹給人的印像還停留在網絡書店上,雙方的體量更是天差地別,亞馬遜也沒有提出過1000家實體書店的豪言。在媒體的相關報導中,噹噹網負責人自己都坦陳此舉並非借鑒亞馬遜。
況且,噹噹的處境也比亞馬遜更為艱難。根據噹噹網9月1日公佈的第二財季財報,上個財季噹噹網淨虧損2120萬元,在營收來源上,媒體產品營收和日用百貨營收構成了噹噹網在該季度的主要收入。噹噹網毛利率從上一季度的15.2%下降到14.8%,創下自2013年以來新低。很難想像在這樣的背景下,噹噹網該如何仿照亞馬遜通過線下拉動線上圖書的銷量。
而且在中國,實體書店早已被視為夕陽產業。實體書店都紛紛通過開設咖啡館、文具等周邊產品提振業績。對於噹噹網來說,一旦走入線下,人員成本、租金、電費等等就會成為新的負擔。
亞馬遜何以敢開實體書店2015-11-13 新京報
摘要:在摧毀了無數實體書店之後,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竟然自己在美國大搖大擺地開起了實體書店。在我看來,傑夫·貝佐斯如此這般,可能是向喬布斯致敬,可能是因為“大數據”,也可能是效法中國“互聯網+”戰略,當然,一切皆有可能的同時,唯一不可能的就是拯救實體書店。
對亞馬遜開實體書店,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說什麼實體書店的春天又要回來了。某種意義上講,今天我們看到的亞馬遜實體書店也可以看作是對蘋果線下專賣店的效仿。
不是你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在摧毀了無數實體書店之後,全球最大的網絡書店亞馬遜竟然自己在美國大搖大擺地開起了實體書店。呵呵,這是一個冷笑話嗎?
我想,對於身價550億美元的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來說,他這樣的人類可沒空和世界開玩笑。
那麼,在全世界實體書店均遭遇運營成本高昂而紛紛瀕於倒閉的大背景之下,為何一向以勤儉節約著稱的傑夫·貝佐斯選擇反其道而行之?難道,他真的良心發現大發慈悲了?
不可能!
在我看來,傑夫·貝佐斯如此這般,可能是向喬布斯致敬,可能是因為“大數據”,也可能是效法中國“ 互聯網+ ”戰略,當然,一切皆有可能的同時,唯一不可能的就是拯救實體書店。
所以,實體書店業者就不要自我安慰了,你可以拿亞馬遜實體書店這件事兒忽悠你的投資人,你也完全可以效仿亞馬遜實體書店的書籍擺放方式,但是,千萬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說什麼實體書店的春天又要回來了。
長期以來,傑夫·貝佐斯就被稱之為喬布斯的接班人,經過20年的積累,他一手創辦的亞馬遜已從一家網上書店成長為一家網絡零售巨頭,同時還擁有享譽全球的Kindle 品牌閱讀器。今天的傑夫·貝佐斯已經完全有資格以實際行動向自己的偶像喬布斯致敬,所以,某種意義上講,今天我們看到的亞馬遜實體書店也可以看作是對蘋果線下專賣店的效仿。
再說說“大數據”。眾所周知,亞馬遜正在美國和英國部分地區針對部分會員測試傳說中的“所敲即所得”服務。這個服務簡單來說,就是你一敲回車鍵,你要買的東西就出現在你面前了。顯然,這個服務背後的核心就是大數據,事實上,大數據將是亞馬遜未來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18.臺北市東區的好樣本事(VVG something)
生活類與藝術類的進口精品書,樸拙原始的雜貨老件與桌椅空間,藏身於臺北市鬧區:13坪主要價格帶:餐飲120元-200元、書籍100元-5,000元、雜貨100元-15,000元、家具13,000元-18萬元。
19.葡萄牙-里斯本書店(Ler Devagar)
前身是挑高的工業廠房,里斯本書店坐擁得天獨厚的室內空間,寬敞的像座停機坪。白色的牆壁纏繞著外露的管線,圓弧狀的木質天花板垂掛著金屬吊燈,一進店門,令人瞠目結舌的書架牆迎面而來,一樓與二樓相加陳列了超過二十層,非常壯觀。若想翻閱「高樓層」的書,店員會搬來梯子幫你取得。由於室內全數打通,任何角度都無遮蔽物,店內景致一覽無遺,其中包括一具以細線懸掛在空中、長了翅膀的飛天腳踏車騎士模型。
20.日本-東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Daikanyama T-Site)
係由Tsutaya書店以三棟建築組成,有書、DVD和CD出租,店內還有星巴克。書店之外,附近有其他如寵物美容、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等設施,同時也不忘開發出公園綠地,為東京人營造出一處複合式的文化生活空間。
http://blog.udn.com/jason080/6097614
15.義大利-米蘭Como街10號書店(La librairie 10 Corso Como)
據說這家書店匯集了全球文化。訪客不僅可看到許多書,還能參觀展覽、用餐,或在米蘭酒店的客房內過夜。這是一家地名即店名的米蘭潮店,一家像雜誌一樣的店──時尚界習慣把這間店比作一本編輯手法新穎流暢的時尚雜誌。而它的主人卡拉‧索薩尼(Carla Sozzani)卻不這麼認為,「我的初衷是創造一個人人覺得舒服的地方,由我挑選的喜歡的東西很隨性地擺放其中,它就像一塊義大利披薩。」1990年,卡拉於遠離米蘭鬧市中心的Corso Como街10號開設了一間畫廊兼書店的藝術買手店,並直接用門牌號碼為之命名。卡拉曾在多本義大利時尚雜誌工作過,1976年起她做了11年的義大利《時尚》(Vogue)特刊主編,1987年她在義大利版《她》(Elle)做過8個月主編。不過卡拉有一位比她更具知名度的妹妹──義大利版《時尚》主編佛蘭卡‧索薩尼(Franca Sozzani)。
16.英國-阿尼克火車站二手書店巴特書店(Barter books)。
原址是個火車站,所以設計巧思在書架上設火車軌道,讓小火車在二手書陣中穿梭,彷彿往日重現。設計細節還有在軌道邊緣張貼著像鐵軌一樣一段一段的一連串詩句。引人注目的還有一進門看到的一幅大壁畫,共有43位主角,全是知名作家,有莎士比亞、馬克吐溫、珍‧奧斯汀、喬治‧歐威爾、吳爾芙……
17.阿姆斯特丹美國圖書中心(The American Book Center)
阿姆斯特丹的美國圖書中心恐怕是盎格魯-撒克遜歐洲中規模最大的書店。店中建築風格大膽,令人訝異,因此常常成為各式文化活動的舉辦地,是許多藝術家自由展示的舞臺。美國圖書中心的空間看起來雖然略顯凌亂,其實梯形式的階梯、樹幹造型的柱子,還有樑柱和天花板間的細縫,可都是設計師經過精心設計喔!從外表看,這家書店並不顯眼,但進去後發現,這是一家偏藝術和旅行主題的書店,店內設計獨特,大拐角的書架讓眼前為之一亮,書店共四層,一層為藝術書和各類雜誌,同時有很多小物品,二層為旅遊、生活類圖書,三層為音樂、電影類書,四層為書店辦公區。書店裝修很整潔、大氣。
10.墨西哥-墨西哥城潘朵拉書店(Cafebreria El Pendulo)
它一直被認為是墨西哥城內最佳避暑地之一。書店採開放式建築,植有亭亭綠樹,適合午後遠離塵囂,和一杯咖啡,悠閒看上一本書,累了起身走走、逛逛周圍綠色植物舒緩眼睛的疲勞。
11.法國-巴黎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
法國沒有莎士比亞,卻有全球知名的莎士比亞書店。該書店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由美國人絲薇雅.畢奇女士於1919年開辦。後來,由於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文斯基、作家喬伊斯、舞蹈家鄧肯等人的加入而使其聲名遠播,也吸引更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每個星期天的午茶時間和星期一晚上的戶外詩歌朗誦已成為該書店的傳統,書店還擺設幾張床鋪,免費供旅人住宿,成為絕無僅有的特色。如今莎士比亞書店已成為巴黎的地標,是許多遊客和文學愛好者的必去之地。
12.美國-洛杉磯最後一家書店(The Last Bookstore)
由挑高的天花板和宏偉的柱子所架構出來的超大空間、前衛的櫥窗設計、書牆砌成的服務臺都是亮點,其次毫無例外在功能規畫上,闢有提供座談、表演,簽售會的活動空間,也讓讀者在最後一家書店中閱讀變成一件極為享受的事情。
13.希臘-聖托里尼亞特蘭蒂斯書店(Atlantis Bookshop)
亞特蘭蒂斯書店是文學愛好者的天堂。站在書店陽臺可俯視希臘桑托里尼火山島全景,在這裡尤其適合觀海,而且這裡絢麗的落日景致也非常有名。書店由一群藝術家共同打理,因此時常組織話劇演出、放映露天電影,來訪者甚至可以在書店提供的床鋪上打個盹。
14.美國-加州歐海城(Ojai)露天書店巴慈書園(Bart's Books)
巴慈書園的所在地原是處私人大宅院,約900坪的土地上有三棟面積不大的房舍以及空曠院落中的幾株大樹,書商李察.巴廷戴爾於1963年決定在此專賣二手書與珍本書。巴慈書園除了把價錢較昂貴的珍本書擺在三間小屋外,其餘十多萬冊二手書全部陳列在戶外的開放書架上,簡單的木製書架搭配頂上波浪狀的鐵皮或塑膠蓬在庭院中像是一件件的裝置藝術般,李察這個戶外賣書的點子主要是來自巴黎塞納河畔書攤的啟迪。自1976年起,擁有園藝學士文憑且曾在史丹佛大學管理庭園的蓋瑞‧許利曲特(Gary Schlichter)成了巴慈書園的繼任主人後,更是栽植了不少花草,使得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園。
5.比利時-布魯塞爾的Cook & Book
Cook & Book儼如另一個天地,店裡溫暖舒適,精心佈置的室內空間充滿咖啡、美食和書本的香氣。開業短短四年已受到布魯塞爾人和鄰近國家的居民鍾愛,成為他們周末假日常去的地方。
6.中國-老書蟲書吧(The Bookworm)
老書蟲書吧位於北京三里屯南街,許多來北京的外國人會來此。因此,這裡的常客大部分是外國人。老書蟲書吧從初具規模到現在雖然只有3年多的時間,但是它以豐富的藏書、安靜的場所吸引了大量的讀者、遊客。老書蟲書吧如同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目前擁有約1.4萬本圖書,其中8,000多冊是英文小說,幾乎包羅萬象,此外還有各類英文雜誌,例如《國家地理》、《商業週刊》等。另外,老書蟲書吧還提供餐飲服務,尤其是義大利風味的蘑菇與菠菜餡正方形餃子,是書店除藏書量大之外的另一個特色。
7.阿根廷-雅典人書店(El Ateneo)
雅典人書店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的商業街,前身是大建築師皮羅和托萊斯.阿蒙戈於1860年為阿根廷女王瑪斯.格魯克斯曼所建造的宮殿。雅典人書店共有3層,營業面積逾2,000平方米,為南美之冠。書店內部裝潢典雅,穹頂壁畫由義大利畫家納薩雷諾.奧蘭迪繪製,表現了經歷過戰爭的人們對和平的企盼。該書店稱得上是布宜諾賽勒斯的地標性建築。
8.北京蒲蒲蘭繪本館(Poplar Kid's Republic)
蒲蒲蘭繪本館是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兒童書店。該公司由日本著名的兒童讀物出版社白楊社於2004年7月在中國投資設立,註冊資金500萬元,定位為「兒童文化企業」,主要經營經典兒童讀物,策劃、執行兒童早期閱讀活動,開發版權交易市場與專案代理,設計製作益智類玩具等。
9.巴西-聖保羅有間書店(Livraria da Vila)
巴西聖保羅當地建築師Isay Weinfeld所設計的有間書店。大門的設計非常特別,在書櫃上擺滿了書本在利用旋轉開啟方式當作店面大門,遠遠看過去就清楚知道這邊「有間客棧書店」,不過這些書都不怕被偷嗎!Isay Weinfeld 運用了書本身的存在概念,在有間書店店內任何角落擺上了各種不同的書籍,讓有間書店變成一間名副其實的「書店」。和許多書店一樣,店內也有為數眾多的書籍、和整潔明亮的空間,讓來這邊買書的消費者能得到一個愉快的購物環境。
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 2012.2.2 中央社
娛樂網站Flavorwire.com今天評選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僅有4家亞洲書店獲選,位在臺北市東區的「好樣本事」(VVGsomething)也榜上有名。
Flavorwire.com指出,在網路書店亞馬遜逐漸侵蝕實體書店市場之際,全球各地的實體書店也逐漸結束營業,但仍有許多書店值得走出網路世界親自一窺奧妙。
它表示,不能低估實體書店的重要性,它可以是社區中心,也可以是值得瀏覽並探索的地方,因此選出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
1.荷蘭-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
天堂書店位於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內部陳列充滿現代氣息。書店前身是擁有800年歷史的多明尼加教堂,由荷蘭建築師莫克斯與基洛德共同設計完成。整個書店將現代元素與歌德式建築風格相結合,而教堂莊嚴凝重的氛圍與書局的主題氣氛不謀而合,不僅保持了多明尼加教堂的歷史古貌,也給現代人帶來了一個恬靜的購物休憩場所。
2.義大利-布克書店(Bookàbar)
位於義大利羅馬納茲奧那勒大街和米蘭大街交匯處的布克書店,建築極具當代藝術風格。書店內拱形的天花板、長長的書架、雪白的裝飾,猶如一個太空艙。而讀者、遊客到此,面對擺滿圖書、DVD、CD的書架,猶如參加一個商業文化展覽會。
3.斯洛伐克複合書店
位於斯洛伐克的複合書店與咖啡廳「Alexis」,由Totalstudio所設計。靈活的展示空間以如同演唱會表演空間的階梯形式設計,除了方便顧客拿取、瀏覽、閱讀之外,也提供了作為新書發表、書商活動等的場地。由低的一方進入書店,隨著階梯漸高,上方有一個小型咖啡吧,顧客可以選擇隨意席地而坐,閱讀自己所喜愛的書籍或是來一杯咖啡放鬆一下。而架高的地板下方也沒有浪費,不但提供了儲存空間,也容納了辦公室、廁所、收銀櫃臺等,真的是非常巧妙的商業空間設計!
4.葡萄牙-萊羅書店(Lello)
位於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爾圖的萊羅書店,開張於1881年,迄今已有近120年的歷史。書店中央有一個漂亮的歌德式木製樓梯,一直通到樓頂。讀者可以透過玻璃樓頂,360度仰望天空。樓梯四周書架上擺滿了各種葡萄牙語、英語圖書。雄偉壯觀的藝術風格、精美的圖書,令來到這裡的讀者、旅行者流連忘返。
蔦屋書店沒有做廣告行銷的瘋狂轟炸,但蔦屋書店處處都符合整合行銷傳播的標準,讀者所感受到的只有濃濃的書香與隨意的心情。對於目標消費者「黃金人群」而言,蔦屋書店的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家一樣的安心之地」。
蔦屋書店沒有借助媒體,其自身就是一個媒體。它獨特的書店陳設、行銷方式所散發出的文化資訊自然地吸引了大量的讀者,使之成為東京都的文化一景。大量遊客慕名而至,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參觀者。
在網路書店以低廉的價格佔有大量圖書行銷市場之時,蔦屋書店沒有促銷、沒有行銷廣告,更沒有店員過於殷勤的服務,卻擁有忠實消費人群,更在社交媒體上成為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興趣與關注。
細細想來,蔦屋書店的成功確屬必然:經營方始終關注讀者的體驗,完美地將資料技術與人文情懷相結合,讓讀者在享受最便捷的購買流程的同時,又能夠在與專家級導購的交流中,在同書籍、音樂和電影的對話中尋找到自我。這裡不僅僅是人們翻閱和購買書籍的地方,更是社區的中心、文化的標誌,而未來的實體書店不應該是單純賣書的場所,而是要像「書吧」那樣提供給消費者一個精神的分享、交流與探索、心靈碰撞的空間,像一個心靈旅館那樣提供給旅行者一個尋夢的地方,這樣,就是在讓美好貫通「生活」。
蔦屋書店官方網站
http://tsite.jp/daikanyama/store-service/tsutaya.html
因為蔦屋書店的目標消費群體是「黃金人群」,這些人擁有較高的鑒別力和較多的知識儲備,能吸引他們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基於歲月、閱讀而積累下的智慧。著眼於此,蔦屋書店長期雇用的專家級導購有37人,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是簡單的「書籍推銷」,而是「文化海洋的導航人」。
在與專家級導購的對話中,讀者往往能真正瞭解到自己內心之所求。如果讀者在網路書店的搜索欄中鍵入「義大利面」,會出現一系列與義大利面有關的書籍,如食譜、如義大利菜的歷史介紹,還有購買過這些書籍的人的評論等等。但網路書店的推薦功能僅限於此。而如果是與蔦屋書店烹飪書籍領域的專家級導購對談,那麼話題會從義大利面延伸到讀者對義大利面的興趣源自何處,究竟是出於下廚的願望,還是簡單的瞭解欲望。如果是前者,專家級導購不僅會推薦書籍,還會帶領讀者進入烹飪書籍所在的小房間進行現場的烹飪示範食材都陳列於書籍周圍,可自由購買試烹。
與Amazon的推薦不同,專家級導購所給予的是挖掘讀者內心需求的可能性。他們推薦的不僅是書,而是蔦屋書店所宣導的生活方式。這仍是蔦屋書店從1983年成立之時起選擇的差異化定位,只是在蔦屋書店中,因針對的是「黃金人群」,所以提供的生活方式更加優雅與從容。
文化魅力:不做行銷廣告,做文化媒體
這個蔦屋書店的廣告系列被命名為「讀書的人」,試圖以正在看書的人身上散發出的那種特殊的美來表現對堅持自己人生信條的人們發自心底的尊重。沒有形而上地提到「詩和遠方」,閱讀本身就是樂趣、魅力與尊嚴。廣告文案是日本知名作家原田宗典為書店選擇的:「歡迎回到書的世界」。
在Twitter上,抑或在更受日本人喜愛的本土社交媒體mixi上鍵入「蔦屋書店」,就會看到對蔦屋書店的各種讚賞。蔦屋書店所擁有的優質品牌形象是很多書店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在打造蔦屋書店形象的過程中,經營方完全沒有借助廣告或傳統大眾媒體的力量。
在網路社會中,人人都被海量資訊包圍,廣告迴響在毎個人的耳邊,而進了蔦屋書店,仿佛進入了別樣世界——巨大的空間中沒有圖書海報,更沒有促銷提示或資訊,甚至連在其他書店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也不多,店員從不叫賣,只是安靜地提供服務,讀者在隨處可見的沙發上靜靜閱讀。
書店的外觀設計綜合了全球73家設計公司的60個提案,最後由英國著名設計工作室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設計了精緻、低調的外觀,「T」字形的外牆與書店LOGO互相呼應。
在蔦屋書店一層有一條長達55米的「雜誌大道」 (magazine street ),展示了 1300 多種日本雜誌和1000多種外國雜誌,集中了各個領域的最新資訊。而在「雜誌大道」的兩側,分佈著主題為「人文/文學」、「建築」、「愛車」、「烹飪」、「旅行」的小房間。所有的書都安靜地放在視線可及的書架和書桌上,沒有一般書店常有的空間壓抑感,且陳列的書按照主題有序地排列組合,看似不經意的擺放,細細看來,就像藝術展上精心設計過的展品序列,讓房間裡充滿了歷史和人文的氣息。
蔦屋書店與眾不同的書籍陳列方式,基於蔦屋書店對讀者所作的細分。蔦屋書店把目標消費群體定位為「成年人」,並進一步細化成「對資訊高度敏感的高品位成年人」。蔦屋書店將這樣的成年人稱為「金色人群」(premium age),而其所努力營造出的書店氣氛,正是針對「金色人群」所提供的「書店應有之貌」。
該店還設有專門的cafe和lounge,不但在其間陳列了古今中外的書籍供人任意翻閱,且店中所有書箱和DVD、CD都可帶進去試看與試聽,不收取任何費用。這種做法可能造成書籍折舊率與破損率的增加,從而加大經營成本,但經營方表示,相信來到蔦屋書店的讀者是真正的愛書人,必定會珍愛手中的書本。這種信任對於忠實消費者的培育來說可謂一記妙招。
所有書籍都依主題排序組合,像是展品擺設一樣。
專家導購:滿足讀者的深層需求
蔦屋書店在資料技術的運用上也不落後,經營方十分清楚,與Amazon等電商巨頭競爭,取勝的關鍵仍然是回到消費者,也就是對讀者的洞察上來。
蔦屋書店將通過資料技術運用所節省下的成本,投入到與Amazon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的行銷手段上,那就是蔦屋書店知名的「專家級導購」。所謂的專家級導購都由各領域的知名人物所擔任,如旅行類諮詢員是65歲的森本,曾遊歷100多個國家,撰寫了十幾本導遊書;料理類的騰屋小姐是業界知名人物,著有多本料理類書;文學類的間室道子,是著名日本文學評論家……。這些專業導購除負責相關領域圖書的選擇外,還常駐店中,所有讀者都可與之自由對話。對話可能圍繞著某些書,更可能會溢出書的範圍,延伸到對生活方式的探討。
近十年來日本出版物銷售額不斷減少,實體書店在網路書店和電子書籍的夾攻下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日本目前的出版業正在不斷的衰退,最大的原因是:市場在不斷變化,但業界仍沒有適應,因此造成了現在的情況。水野誠一認為業界應該提前做好準備,有針對性的對顧客群體大膽改變銷售策略。
「僅僅只賣書讓書店變得毫無魅力!」鐮田崇裕,曾任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館長,現任蔦屋書店所屬集團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 Ltd的執行董事。水野稱讚他是「在西武百貨公司的獨立書店中不斷吸收知識成長起來的一位老闆」。
經過30年的積澱,今天的蔦屋書店的經營理念再次發生了變化,鐮田崇裕想發起一場書店界的革命,思考更多新的理念,意圖給出改變生活的提案,並將這些提案放到首位,把代官山蔦屋書店變成一個新概念支持下的新店鋪,於是現在的代官山蔦屋書店應運而生,這個書店並不是單純的TSUTAYA的分店,也不做單純的圖書販售點,而是做販賣「生活方式」的文化場所。
蔦屋書店的自我定位是傳達有創意的、全新生活方式的媒體。與一般書店的關注點不同,蔦屋書店著眼點在於「人」,而真正能打動「人」——也就是讀者的,不是設立線上書店、提高書籍檢索的便捷、辦理會員卡提高優惠力度,而是察知讀者內心的潛在需求。而代官山蔦屋書店的定位更加鮮明,那就是『家』一樣的安心之地」,讓讀者在書店裡能像「在自家書房中一樣安逸」。
代官山蔦屋書店希望讓讀者在書店中也能像在自家書房一樣舒適。
店內的整體氛圍完全採用「日式現代中產階級家庭」格調,照明都是暖色調的間接照明,傢俱配置刻意不選擇高級品牌和設計品牌,儘量選擇有質感但讓人放鬆的物件。店內沒有任何推銷海報,書籍之間沒有任何書店都可以見到的購買指引小旗子,全書店的書籍都可以當做咖啡館或者是餐廳讀物閱讀。
這樣的定位,巧妙地選擇了差異化競爭,使得蔦屋書店在Amazon橫掃書本出版行銷業時,仍然能躍出價格、品種競爭的紅海,潛入差異化的藍海。
精到設計:知識與品味的力現
代官山蔦屋書店品牌設計是由著名平面設計師原研哉設計,logo型式由TUTAYA更新為「蔦屋書店」是專案的一大特徵,簡潔實現了易讀的需求。VI(視覺識別系統)利用粒子化將LOGO處理為點陣集合,由此創生出系統化而多變的視覺體驗。
文茜的世界周報/蔦屋書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66lxWDYzw&list=PL91BBCCF65CE3D190&index=4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F-TEHBDnQ&list=PL91BBCCF65CE3D190&index=46
日本唯一入選「世界20家最美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日本代官山蔦屋書店是日本連鎖綜合書店TSUTAYA的代官山店鋪,2011年正式營業,是唯一一家入選「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的日本書店。在網路書店以低廉的價格、便捷的銷售模式吞噬圖書行銷市場,實體書店經營慘澹之時,代官山蔦屋書店沒有促銷,沒有廣告,卻屹立不倒,銷量上漲,並且擁有眾多忠實的讀者群,成功得像一個悖論。
TSUTAYA的過去
日本TSUTAYA連鎖書店創立於1983年,以銷售書籍、電影、音樂聞名,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租借音樂和電影的綜合店鋪。「蔦屋」兩個字的由來並非對TSUTAYA的音譯,而是因為TSUTAYA的經營商希望能夠作為新時代的有為出版人,選擇了日本江湖時期著名的出版人蔦屋重三郎的姓氏。
在三十餘年前,TSUTAYA的第一家店就是以「蔦屋書店」的名字在大阪開門迎客,第一家蔦屋書店就以電影、音樂和書籍的綜合經營模式打破了以往任何書店的經營模式,為當時的年青人提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在1993年開始涉及CD行業以後,「蔦屋書店」這四個漢字就很少被使用,1994年之後的店鋪都以TSUTAYA作為店名。代官山蔦屋書店近年重塑品牌、重新啟用漢字名稱,一個非常強烈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如同當年一樣,為他的顧客們再一次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選擇。所以,這一家不僅是集合了電影、音樂和書籍,更是有著眾多獨一無二服務和活動的店鋪,如同當年一般,也叫「蔦屋書店」。
另類定位:差異化的競爭之路
「未來日本書店的形勢還會更加嚴峻!」水野誠一,蔦屋書店的創辦人。曾任日本西武百貨店社長,畢業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1995年當選日本眾議員。水野誠一在西武百貨裡做了許多創新之舉,其中包括把百貨與設計和大型書店結合的嘗試,這一個理念同時改變了傳統百貨和傳統書店的面貌,也為後來蔦屋書店的創辦埋下伏筆。
具有公共功能的圖書館,中國古代有嗎?2015-11-08
問:聽說你做了一個講座,提出中國宋代出現了具有公共功能的圖書館。切,你不知道圖書館是近代的產物嗎,是西方傳進來的建制嗎?
答:我不這麼認為。
問:古代中國祇有封閉的藏書樓你懂嗎?明代寧波的天一閣,規定書不出閣,別說讓外人進去看書,子孫後人隨便開鎖進入藏書閣,也要受罰。就這麼封閉。這是圖書館嗎?
答:天一閣只是個別的極端情況。晚清紹興的古越藏書樓,設有六十個座位,就是對公眾開放的藏書樓。
問:古越藏書樓還規定圖書“不得借出門外”呢。這是圖書館應有的製度嗎?
答:圖書不外藉其實也是西方圖書館的慣例。同時代的倫敦大英圖書館,同樣也是“男女觀書者,日有百數十人,晨入暮歸,書任檢讀,惟不令攜出”。
問:就算這個古越藏書樓是圖書館吧,但它的開放制度也是從西方學習來的。西方圖書館制度傳入之前,中國有准許借書的圖書館嗎?有嗎?
答:有。《廣信府志》載:“紹熙、慶元間,直敷文閣趙不迂建書樓於江西鉛山縣,以供眾覽。謂邑人舊無藏書。士病於所求,乃儲書數万卷,經史子集分四部,使一人司鑰掌之。來者導之登樓,樓中設幾席,俾能縱覽。”
問:切,這是個別私人的藏書樓好不好?有政府設立的圖書館嗎?有嗎?能藉書嗎?
答:南宋紹興年間,大藏書家葉夢得任建康知府時,利用政府的財政節余建造了一個叫紬書閣的圖書館,購置大批公共圖書。目錄學大家汪辟疆說,葉夢得“嘗建紬書閣,以藏公家之書,亦宋代之公共圖書館也”。你說這是不是圖書館呢?
問:個別例子說明不了問題。
答:這不是個案。在宋代,天下差不多每一個州縣都設有州立的圖書館、縣立的圖書館。
問者:你老提祖宗曾經闊過有什麼意思?你想證明中國比西方厲害嗎?你是為了讓中國繼續保留在醬缸中找理由是吧?吳鉤你這傻逼!
回應
沒看懂最後....
愛書者,嗜書如命,不外借,也是情有可原的
古代中國有公共圖書館。儘管與今日公共圖書館相比有差距,但是性質類似。例如,18世紀的乾隆年間,朝廷編訂了《四庫全書》,皇帝命抄寫了七部,其中四部放置於在北京、承德、瀋陽,剩餘三部分別放置於揚州、鎮江、杭州。為什麼要放在長三角地區?因為皇帝考慮到江南讀書人多,圖書放在那邊是為了便於士子觀覽。這不是對公眾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嗎?
除了民眾的讀書設施外,每年德國法蘭克福和萊比錫都會舉辦書展,作為一種圖書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平台,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大圖書出版商到這裡參展。
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1.29億冊。每個城市都有市立圖書館,區裡也有各自的圖書館,而且一定是建設在當地最繁華的地段。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鎮裡往往也有圖書館。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會定期有流動圖書館,方便居民借閱圖書。人們只要花約10歐元辦一張年卡,就可到圖書館自由借閱圖書。在公立圖書館,看書則是完全免費的。
德國可以算是民富國強,背後一定是一種文化力量在推動著,那就是閱讀的力量;中國人發明了造書的紙,但喜歡閱讀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在不斷感嘆德國製造的同時,感嘆德國強勢維持歐元區的同時,卻沒有註意到,德國的大學和圖書館一定是當地最經典的建築並建立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沒有註意到德國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閱讀者群,更沒有註意到德國人對知識的尊重和閱讀的態度。
今天整個社會都表現的浮躁不安,在地鐵上,大家忙著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自然的在一個浮躁不安的環境中,心靈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為信息爆炸,我們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大家的閱讀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閱讀質量卻不一定能得到保證,我們又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代,真正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夠淨化心靈,提升精神生活的書上呢?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車的時候放下手機,拿上一本書讀一讀;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纏身,清心寡欲的讀一本書;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謂的“淺閱讀”為榮,而花時間去讀一本真正的好書?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5-10-15/1015770807.shtml
德國人更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評的6本書為例:《波比和流浪漢: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 《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癒密碼:六分鐘病癒方法》、《百歲老人蹺家去》、《狐狸谷》。
讀書氛圍
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無論男女老少,達到了平民閱讀,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想法,促使他們不斷的閱讀。
此外,德國人認為,閱讀關乎國家未來,經常性大量的閱讀,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讀書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長和學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閱讀視為一項兒童啟蒙的社會工程。5年級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張贈券,免費在圖書館領取一本書。
德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他們對書籍的興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玩具就是圖書。父母還會在每天睡前為他們讀書或和他們一起閱讀。
德國的小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並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點左右就放學了,而圖書館會在課餘時間為他們舉辦各種朗讀活動。中學時代老師會佈置主題性作業,需要學生大量閱讀材料書籍以便完成作業。
幾乎每一個德國家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似乎成為了家裡的一件裝飾,但很多德國人的書架上的書,他們幾乎全部都閱讀過。德國每個家庭平均藏書近300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他們認為,“一個家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讀書設施
德國有將近7700家的書店,書店工作人員則約為31000名,到處都可以見到書店,無論是市中心的大型圖書商店,還是車站的小型圖書店或報刊亭,如果你留意觀察,會在很多社區附近找到一個像電話亭一樣的小亭子,裡面放滿了二手圖書,這就是公益免費借書亭,你可以免責在這裡借到自己想要閱讀的圖書,或是可以把家裡看過的圖書放進來供他人閱讀,全憑自覺。
通常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很多大型書店內,或小型書店門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閱讀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費閱讀區,即便你沒錢購買,但只要你願意閱讀,你完全可以坐在這裡看上一整天,是不會有人因為你只看不買驅趕你的。
大型書店也經常會舉辦一些讀書會或朗誦會,來提倡人們閱讀,並喜歡上閱讀。這裡不會因為利潤原因只出售大量的暢銷書,也是會照顧到各個閱讀人群的需要。
德國人無聊得只能看書?2015-10-15 轉自:時代郵刊微博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你看不到10點還有人在飯店裡吃的熱火朝天的,你也很難每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年輕人也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在這里人們無聊的只能看書了。所以這個無聊的國家出了很多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也因為讀書才變得民富國強,這一切都與德式閱讀息息有關。
到底什麼是德式閱讀,可以總結概括為:讀書習慣、讀書氛圍、讀書設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德國特有的讀書文化。當讀書成為一種全民文化的時候,民富國強就不再遙不可及。
先來看一些數據調查,告訴你德國人讀書狀況:有91%的德國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致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成為了朋友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
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對於德國年輕人來講,讀書就和他們的啤酒一樣讓人喜愛。
14歲以上的德國人中,69%每周至少看書一次;36%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看書;22%的人看“很多”書;16%的人則有每日閱讀的習慣,屬閱讀頻繁者。8000多萬的德國人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年市場銷售總額達96億歐元。德國年出版新書9萬餘種,平均每萬人11.5種。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
德國的讀書文化
讀書習慣
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
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就拿2012年的一本暢銷小說《Er ist wieder da》為例,約在19.9歐(約170元人民幣)。也正因為德國人喜歡閱讀,德國亞馬遜圖書和閱讀器kindle,一直銷量不錯。
但德國人更喜歡紙質圖書,有兩點原因:一是喜歡紙質圖書拿在手上的感覺,更為傳統和真實;二是電子圖書價格並不比紙質圖書價格便宜很多。
他們還認為真正的閱讀源自於書,而非實時消息,他們更願意閱讀有價值的,即便是長篇大論的文章,而不是閱讀那些無用的、八卦的、沒有任何營養的花邊消息。
陸書店「秤斤賣書」 紙本書步向黃昏2015-10-13 聯合報
隨著網路越來越發達,大陸傳統紙本書籍出版業同樣也面臨寒冬,以東莞市為例,除了大型傳統書店減少之外,已經開始出現「秤斤賣」的書店,業者將全新書籍以每斤13元的價格出售,顧客到櫃台結帳時,就像買水果、豬肉一樣,直接把書放在磅秤上秤重,就可以得出售價。
大陸書籍市場出現割喉戰,秤斤計價。 林益平/攝影
分享
這家「秤斤賣」書店位於虎門鎮最繁華路段之一的黃河時裝城旁,書籍種類不亞於傳統書店,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到現代小說、從烹飪食譜到園藝指導應有盡有,賣的書並非二手舊書,而是全新書籍,因此吸引許多顧客翻閱;不過對於是否擁有版權問題,業者並沒回應。
1名顧客抱著一疊書結帳,所選購的書籍包括《福爾摩斯全集》4冊合計約1500頁、《藏獒》系列小說3冊約1000頁、《海上花開》、《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各約400頁,秤重之後得出的售價為97元,這名消費者指出,價格約是一般書店的三分之一。
業者說,雖然陸續都有顧客上門翻書,不過真正花錢購買的人不多,主要還是大家已經習慣在電腦、手機上閱讀,尤其在大陸有非常多免費閱讀的電子書,願意再花錢買紙本書籍的人實在不多。
業者並且以最近非常熱門的《狼圖騰》一書為例指出,《狼圖騰》從出版後就非常紅火,尤其最近作者姜戎獲得蒙古最高文學獎項,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外國人,雖然出版商火速推出各種配套促銷方式,但問題是網路上有數不清可以免費下載的《狼圖騰》全文,因此這本書的銷售並沒有因為姜戎獲獎而有所波動。
一夜成名︰破譯頂級暢銷書的成功基因
作者: (美)霍爾 2013 電子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邁克爾科里昂、杰克雷恩、斯考特芬奇,他們有何相似之處?創意寫作教授兼驚悚小說作家詹姆斯W.霍爾對此頗有研究。在這本趣味十足又富有啟發的書中,霍爾通過對12部20世紀的頂級暢銷書(如《教父》、《飄》、《殺死一只知更鳥》、《大白鯊》等)進行案例分析,解析了暢銷書的運作規律。從一睹隱秘社團的誘惑,如《獵殺紅色十月號》里的潛水艇艇員或《達芬奇密碼》中的主業會,到美國夢及其反面美國夢魘在《糖衣陷阱》和《死亡地帶》中的逼真再現,霍爾找到了頂級暢銷書的共同特征。《一夜成名》挖掘了20世紀最受歡迎的小說中引人入勝卻鮮為人知的事實,可謂小說愛好者與立志成為作家的讀者之必讀書目,這本書也能激發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摯愛某些小說的原因。
日本出版產業
作者: 日本出版學會 2015 譯林出版社
內容簡介
20世紀末以來,亞洲出版大國日本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動。如果把谷騰堡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作為第一次出版革命的開始,那麼,出版的數字化、電子化潮流則是正在進行之中的第二次出版革命。而與歐美主要國家不同的是,在這股潮流之中,日本出版業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變化——高速增長並達到巔峰之后,出版市場規模不斷縮小,再加上數字化技術的急速發展,傳統出版業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正是在這一嚴峻的背景之下,日本出版學會編的這本《日本出版產業》試圖用數據和圖表說明日本出版產業結構,解讀現當代日本出版產業狀況、世界出版產業動向及未來趨勢,期望能為日本出版業在新世紀的進一步改革提供幫助。本書將給出版界的專業人士以及對出版業感興趣者帶來啟迪。
日本出版學會成立於1969年,擁有奮斗在日本出版業界第一線的眾多優秀會員。該學會不僅進行純學術研究,也對實際的出版活動進行調查分析,通過收集與出版相關的多方面數據,為當代日本出版產業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錄
寄語
第一部分 產業
1 出版產業的結構
與歐美最大的區別在哪里?
2 出版物的市場規模
1997年為最高峰
3 出版社的加入和退出
退出多於加入
4 出版產業的勞動現狀
存在極大的差距
5 出版產業的信息化
網絡化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6 集團化和跨業聯盟
越發明顯的跨業聯盟熱潮
7 出版物的流通路徑
以經銷商渠道為基軸的垂直統合體系
8 非經銷商渠道
自己獨有的銷售方法、以商品開拓新讀者
9 出版物的價格
圖書、雜志的價格變遷及課題
10 出版物的交易條件
現代化及合理性遭受質疑的傳統商業習慣
11 出版物的定價銷售制度
重新評估日本的零售制度,及歐洲的零售
12 出版產業的退貨制度
出版物的發行規模減少,退貨率卻持續上升
第二部分 出版物
第三部 分電子出版
第四部分 出版社
第五部分 圖書經銷業
第六部分 書店
第七部分 圖書館
第八部分 作者與讀者
第九部分 法制
第十部分 國際
第十一部分 相關產業
日本出版產業年表:1990—2008
附錄:1998—2013年暢銷書排行榜
日本出版產業數據:圖書、雜志、廣告數據的變遷
執筆者一覽
北京深夜書房 晚上銷售額比白天好【聯合晚報2014.04.28
讀者在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內看書。新華社
跟隨誠品書店的腳步,大陸十餘天前出現第一家24小時書店,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的「深夜書房」,試賣約僅十餘天,吸引了許多讀者的注目,平均每晚9點到次日早上9點的銷售額達人民幣2.9萬元,銷售額甚至比以往白天還高。
不僅如此,白天的銷售也跟著拉高,比試賣前提升了50%。「成效之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說。
逛書店的朱曉說:「以前常去圖書館看書,自從三聯開始24小時營業,我便更換了閱讀場地,每次都會待到晚上11點,這個星期就買了十多本書!」
回應(詳參【圖博館】:攻占馬桶府)
趕快讓「誠品」過去,就可以把台灣的形象建立得更好,繼續反「服貿」,就等著台灣服務業逐一被趕上,至少「貌似」台灣品質的後繼者將逐漸侵佔市場,台灣人只有乾瞪眼
香港銅鑼灣誠品 取消24小時營業【聯合報2013.08.14
誠品銅鑼灣店在香港開業一年,原本一星期有幾天廿四小時營業,由於需求不足,放棄全天候營業的做法。香港作家陳冠中等人認為,銅鑼灣店不夠本地化,港版書太少,營運總監王珀琪說,「香港出版的書籍比台灣少,所以店內出售港版書一直不多。」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銅鑼灣店昨天開業一周年,營運總監王珀琪渴望聽到公眾的回饋,她說:「很多人都說我們店裡很擠,但香港本來就是一個擁擠的城市。」她說誠品努力成為一個微縮小社會,適應當地環境。
對於誠品銅鑼灣店放棄全天候營業的做法,王珀琪說,台灣誠品的大部分讀者都是自由業,或自己經營店鋪;但香港讀者大多是一大早趕辦公室的上班族,不可能在書店一直看書到天亮。
至於店內出售的港版書數量,王珀琪解釋說,誠品選擇書籍的優先標準,不是出版地,而是書籍內容;「香港每年出版九千種書籍,而台灣有四萬種,香港出版的書籍比台灣少,所以店內出售港版書一直不多。」
王珀琪說,很難給銅鑼灣店貼上「本地」或「台灣」的標籤,因為這是全球化的匯集,開放和多元是香港的基石,「你不會指著優衣庫(Uniqlo),說它不夠本土化。」
她說,誠品銅鑼灣店有一批固定讀者,顧客大約每六周來一次,每次平均買兩本書。他們是成熟的讀者,對暢銷書和小眾題材都感興趣,文學書籍占銷售額的百分之十三。誠品銷售收入已差不多能維持經營成本。
王珀琪說,未來任務是在香港島以外尋找合適的新店地址,但因租金高昂,尋找合適店址很難,無法保證今後香港誠品會擴張。
是台灣的誠品,還不是香港的誠品 by港生
第二周放了工才去趁熱鬧,還是人頭湧湧。報紙也幫它做勢:朋友打電話來說:劉以鬯、西西都為它演講呢!我說不大可能吧! 她說是前幾天蘋果的消息。我半信半疑,現場一看,實踐檢驗真理,果是流料!
誠品是台灣的誠品,把台灣的品牌搬來香港,稍見狹隘和商品化,形似分店,郤沒了敦南店的細緻和人文關懷。世界文學部份,過去做得好的誠品會把一位外國作者的原文和翻譯放在一起,還有細緻介紹,這些都沒了。翻譯文學的品種也沒好好挑,不見得比賣台灣翻譯書的樂文、Page one, Kubrick多, 挑選口味更有不如。
誠品在台灣也有高下,香港這間似西門汀分店。文具很多,雜誌和流行書籍多。moma 藝術館只有一角,賣的東西也很大路。在香港,要仔細找會找到更精美的東西。
宣傳多於實際,可見於兩例:進門的八樓,有大字列出香港十大作家,好似對香港文化有所關心,實際是借香港作家「抽水」!走進書店,完全找不到香港作家的書,這豈不是有點開玩笑?我不見香港小說如劉以鬯的「酒徒」、也斯的「剪紙」、崑南的「地的門」。(香港書店到台灣開分店,夠膽列出台灣十大小說家,而店內買不到白先勇的「園驚夢」和王文興的「家變」嗎?)
店內也有詩一欄,有不少余光中,也有聊備一格的森波斯卡(卻不見行人的Transtromer 詩的新譯本)夏宇也不齊全。多少不是問題,香港詩人集體缺席才叫人驚覺取捨確有問題。比起對面街最近改革圖強的商務,反叫人覺得還是商務可愛。
說明一下。被提到十位香港作者,主要在台灣出書的西西,以及近年出現在台灣出書被出版社力捧的蕫啟章兩位的書都很齊全。
另外海峽四地文學書一列書櫃,當然有向大陸作者致意示好。香港作者則懶理,全部缺席了。
哈台族的台灣作者紅眼寫文章做勢說:香港文化人準備好面對誠品的挑戰沒有?我也欣賞台灣文化 ,其中有樸實、深沉、生動的一面、也有投機、輕浮、自大的一面,都多少可在誠品不同分店見到。我們在香港見到的,還不是誠品最好的一面、未是台灣文化最好的一面。這對香港文化人也可說是一種挑戰(不是紅眼說的那麼膚淺的那種),面對別人的輕視和忽視,你如何自我定位呢?
http://www.pixelbread.hk/content/
香港誠品惹爭議2013-8-17 旺報短評
誠品香港分店營運屆滿一周年,掀起的書市變身浪潮,用「革命」兩字形容也不過分。
香港最大的三聯書店在元朗開設旗艦店,店面共四層,其木紋書架、人流空間、燈光的柔和度都頗見心思;售書外,亦販賣香港本地設計師產品,店內還有咖啡室、唱片行等,並定期舉辦講座及活動,與誠品相似度甚高。誠品附近小書店則採價格戰,任何誠品特價促銷書籍,小書店立刻調低售價,一般比誠品要便宜20﹪。
但香港卻出現了不滿誠品的聲音。一些文化人批評誠品香港書種太少、文化活動不夠地道、不夠本土化,只是單向輸入台灣思維。
香港文化人的批評無視於誠品的獨特性:這是一家來自台灣的書店,展示的是「台灣文化風景」;如果要求誠品充分表現香港本土特色,那就只不過是另一間三聯或商務書店,誠品也就不必跨海遠來。(楨:?)
恰恰是誠品店面的設計、營運的模式、以及販賣的書籍所呈現出來的異質性文化,增加了香港書業的多元性,豐富了香港閱讀文化的內涵;與此同時,由於港台兩地又共有大中華文化的背景,大家又能在這樣的基礎上溝通交流 。(楨:?)
「本土」應該是動態的概念,必須有機成長;如果硬把本土看成封閉的僵化組合,排除新觀念、新事物,本土化會變成困住自己的牢籠,恰恰和香港多元化、兼容並蓄的社會特性背道而馳。(楨:?)
香港一些文化人對誠品的撻伐言論,其實只是在迎合香港這幾年方興未艾的本土化運動:追求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反對清拆老建築、保護新界田園生活等。
如果硬要把對本土化的追求元素套在誠品身上,就有點扞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另一種媚俗。(楨:?)
香江風情/港式「文革」風雲起?【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2013.08.17
八月十八日本當是個黃道吉日,香港人最愛這種日子,數字好又撞上假期,用來辦嫁娶之類最好。但是對於香港政情說,這天不僅不是好日子,還可能出壞指標,看這天港式「文革」,是否真的來了。
不久之前,香港還有人在嘲笑台灣藍綠之爭,但他們絕對想不到,香港式的「撕裂」會來得如此之快,而且香港出現的,不是台灣藍綠那般主張分明、陣營齊整的兩黨之爭,而是赤橙黃青紫五色斑斕之鬧。這種鬧,不少人認定就是港式「文革」。
「文革」就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香港的「文革」,高峰是一九六七年,當時香港左派發起暴動,時稱「反英抗暴」,製造出流血事件,不僅在示威中與警察打鬥,還布置土製炸彈炸傷民眾。那場港式「文革」,逾五十人喪生,逾八百人受傷。
可香港人曾被稱做極具理性的示威者,遊行完在茶餐廳照樣談笑風生,遊行時還會自備垃圾袋。示威時站到馬路上,都會被警察檢控,怎會有「文革」之憂?
但是香港政治生態今年突變。還真出現「文革」苗頭,示威時的對壘,出現指罵的場面不斷,更有人上演全武行,大打出手。多個奇奇怪怪的政治組織突然湧現,有媒體揭是「愛國」黑社會、有媒體說他們是領錢做戲的鄉民。
這個星期天,香港特首梁振英要第二次下區(到基層視察),其第一次下區即出現大打出手,第二次會否升級,就成港式「文革」是否真來了的指標。
詳參【圖博館】:真有哈台族? 香港回歸十年 民主形式萬歲 《出版大崩潰》 2013-08-17 11:31:02
不滿服貿 郝明義宣布辭國策顧問【聯合報2013.07.31
大塊文化出版董事長、國策顧問郝明義今天下午出席立法院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他發言時宣布,今天兩點三十三分已經發函給總統府,辭去總統府國策顧問一職。
郝明義說說,他已發給馬總統一份辭去國策顧問的公開信,信中指出,總統不能罔顧國家安全、破壞民主秩序、錯亂政府體制,並批評馬英九總統現在不傾聽異議,反而狹總統之尊在媒體上批評個別異議學者,這樣讓人聯想到兩種可能,「不是獨裁,就是愚不可及」。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今天說,他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黑箱作業,兩岸政策不應為拚經濟罔顧國家安全,下午已辭國策顧問。
立法院今天舉行服貿協議公聽會,郝明義下午列席並提出請辭國策顧問公開信,表明對服貿協議疑慮。
郝明義公開信指出,兩岸政策是生死大事,不能為了拚經濟或創造政績,罔顧國家安全,且政府簽署服貿協議黑箱作業,破壞民主程序,錯亂政府體制。
相關新聞
吳敦義看服貿 要台廠別擔心
陳明璋:陸經濟轉骨 台商也要跟著變
簽服貿協議 楊秋興:是正確的
李榮福:時時創新 拚永續經營
林朝輝:深耕對岸 品牌戰致勝
張秀琬:提高價值 要貴得有理
回應
郝明義這二十多年來自己給台灣產業帶來什麼?沒有嘛!根本也是無助台灣的產業!(楨:帶來出版大崩潰!詳參【圖博館】:《出版大崩潰》 啥米係ㄟ擱發)
郝先生以為國策顧問很了不起,走了,總統府聘其他人就是了。沒什了不起。
閉關自守是唯一的辦法 !
有自信的人會因為開放而壯大自己,沒自信的人才需要躲在政府羽翼下接受保護.
這個神經病還滿嘴媒體出版業,請問你是不識字嗎?
印刷兩個字你不認識嗎? 早就該滾蛋了。
台灣經濟部公告,從二○○九年開始,「大陸人民來台投資條例」中已開放圖書發行及零售,但在專制獨裁超乎想的又極其粗暴不文明在當台灣文化部部長的龍應台說在她的文化部把關下,從未讓任何一家大陸公司通過審查,未來也將如此。
這下明白了為何出版印刷等文化四項中,服貿只談印刷了吧?!台灣自己公布要開放的東西,結果根本從未開放,還說以後也不會開放,那何必談開放?!你要跟別人談什麼開放?!莫名其妙嘛.中國早已開放了台灣有六百家印刷到中國營業,台灣一家都沒開放,你郝明義跟人家扯什麼對等開放?中國開放了許多,台灣也沒!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晚至花蓮縣宣導服貿協議,遭民進黨籍縣議員、鄉民代表拉白布條抗議「賣台服貿,禍國殃民」,指政府沒有做負面評估,引起民眾擔心。王郁琦強調,服貿能創造就業機會,若對岸削價競爭,也會設法管制。
陸委會說明會地點選在吉安鄉勝安宮廟埕,參與民眾約百人,大家普遍對服貿協議沒有特別想法,表示「只是來聽看看」。活動開始約半小時,就遭民進黨籍人士舉白布條闖入會場抗議,高喊「黑箱作業」、「出賣台灣」,縣議員黃振富、劉曉玫、游美雲搶在王郁琦上台前發表意見。
黃振富說,花蓮都是一些弱勢產業,應該要評估地方產業所受的負面衝擊,設法應對,較能令人信服。
到場議員每人發表兩分鐘意見後,王郁琦隨後上台花了卅分鐘一一釋疑。王郁琦指出,台灣向來靠出口賺錢,簽訂服貿協議,就是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去搶大陸市場。他說,資料顯示,每一位大陸籍主管,就能帶來卅一個台灣人就業機會。他解釋,例如麥當勞來台灣開店,台灣人就能收到租金,裝潢師傅也有工作。
王郁琦表示,許多人誤解服貿,例如很多人說服貿簽訂後,中藥店會倒光,「攏係黑白講」,因為中藥材只開放批發,不開放零售市場。他表示,若對岸以惡性削價等手段競爭,政府也會設法管制,還編列十年九八二億元資金,保護台灣企業免受衝擊。
回應
乾脆把台灣島四周圍起籬笆,不准外人進來,石油、糧食也不能進來,台積電、宏達電等等的產品也不要外銷,要死大家一起死。
如果台灣的中藥店會倒光也是因為之前『賺太多』,經不起競爭!
數百萬中國人壓陣?馬:錯誤資訊 中國時報2013-8-2
馬英九總統昨接見工商界領袖時,強力捍衛《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直指外界不斷製造一些錯誤資訊,才會造成許多誤解;對於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指稱該協議會讓數百萬中國人壓陣,馬也高分貝澄清指「沒有這回事,完全沒有」。
馬英九昨接見工總理監事代表,其中包括許勝雄、辜成允、王文淵等重量級企業家。馬英九也當場發下豪語,希望今年出口能夠力拚5.5%成長。
不過,馬英九隨後話鋒一轉。他說,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後,台灣對大陸服務業的出口,估計可增加37%,而大陸出口到台灣,預估增加9%,對台灣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
馬英九還說,有關服貿協議對國內衝擊,很多是誤解,例如政府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有的經濟學教授說會有數百萬中國人壓境,沒有這回事,完全沒有」。
馬舉例,政府沒有開放中藥零售商,有一陣子傳說北京同仁堂來台灣搶生意,「完全是黑白講,完全不可能」;而中藥批發來台,早在4前年就開放,至今也只有1家來台。
馬還說,政府沒有開放大陸計程車司機來台,而是開放小客車租賃,但開放4年,至今沒有大陸一家業者來台;洗衣店開放22年了,也只有兩家外商來,「台灣服務業是相當的飽和,大概沒有太多機會開放給大陸」。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召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公聽會,智冠科技公司董事長王俊博說,遊戲業者到中國,營運執照難取得、審查時間很長,政府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後,審查其從3到6個月變成兩個月,對遊戲業來說,幫助很大。
美容美髮業者對服貿協議則看法兩極,新北市女子美容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清庚認為,目前美容美髮助理、設計師很難找,開放後可引進人才,解決美容美髮業者人才荒的問題。但桃園縣燙髮美容業職業工會理事長楊文通則表示反對,他強調,許多外配在台灣開美髮店,她們削價競爭,剪一顆頭只要50元,開放後情況會惡化,讓台灣美容業者無法生存。
回應
台灣的外配不算台灣人嗎?他們有本事以50元剪頭,不就成為業界生態嗎?台灣其他業者想生存不是開發頂層消費者就是一起拼50元的生意,這就是必然的行業內競爭,至於開放大陸來台投資,難道他們會投資來提供免費剪頭嗎?想想就知道反對者的自欺欺人論調了。 2013-08-04 11:20:09
別看輕台灣業者!【聯合晚報社論2013.06.26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如果從特定媒體呈現的特定景象來看,民間反應簡直「哀鴻遍野」,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台灣洗頭小妹要失業了」。但難道所有產業都如此悲觀嗎?例如旅行業可開放雙方互設旅行社,以台灣之小,大陸業者挾雄厚資金,如果再串連周邊餐飲等行業形成「服務一條龍」,台灣業者還有活路嗎?但從本地旅行業者口裡傳出來的一句話卻是:別看輕台灣業者!
「別看輕台灣業者」這句話,不是由政府、而是由業者自己喊出來的,此時此刻,希望能為國人打氣,成為各行各業「有為者亦若是」的自我激勵目標。台灣景氣不好,不免有人灰心喪志。但市場的競爭永遠存在,不是只有大陸來的才叫競爭。7-11一家一家開,古早的柑仔店一家一家關,但由台灣統一超商創下包山包海的「台式服務」,早已超越美國原創7-11模式。同理,麥當勞全球無敵,但台灣的「美而美」或社區裡家庭式早餐店,也以本土特色抓住國人的胃。每個產業的每一家店,永遠有顧客需求和外來競爭要去應付,何以這次針對「大陸來的」格外不安?
這種不安,在開放陸客來台之前,在兩岸洽談ECFA之前,甚至早在二十多年前開放美國水果、火雞肉進口之時,也都出現過;對大陸觀光客形象的詆譭,對進口農產品的排斥,亦斑斑有跡可考。但事實證明,「別看輕台灣業者」才是歷史發展結局。現在又有人刻意炒作「洗頭小妹要沒工作了」,但熟悉兩岸實力消長者亦提醒,哪有那麼多大陸人想來台灣當洗頭小妹?更何況,就算本地也是連鎖髮廊、設計師工作室和家庭式理髮店各有所長,「洗頭小妹當自強」不是業界的基本生存法則嗎?
回想一下林強唱「向前走」的那種時代精神,還是這句話:別看輕台灣業者!
相關新聞
立院臨時會常態化 「立法怠惰」更猖獗
議案一次清倉 品質嚴重低落
高孔廉:服貿逐條審查等於廢除協議 將衝擊星、紐談判
高孔廉:刪改條文等於廢除協議
馬火線消毒:服務業是台強項
服貿衝擊 馬:952億救急
郝明義連署 批不平等開放
出版界異聲 我們沒那麼弱
拚技術 連鎖美髮業沒在怕
台灣經濟近年的停滯,果真應驗了在野黨一直以來指稱的「ECFA是毒藥」的預言嗎?只要檢視一下台灣對外貿易數字,便知實情並非如此。台灣去年對外出口額為三千億美元,其中對大陸出口達一千三百億美元,占了四成三的比重;台灣進口貿易總額為兩千七百億美元,其中自大陸進口三百七十億,僅占了不到一成四的比重。台灣對大陸享有九百多億美元的順差。
但反過來看,這個數字能說明ECFA是台灣經濟的「還魂丹」嗎?很抱歉,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其實不在ECFA的本質是好是壞,是毒藥或是萬靈丹;問題在,一旦兩岸議題主宰了我朝野政治人物乃至整個台灣社會的思維,人們就難有餘裕去觀照更大的環球圖景,甚至可能習慣性地以看待兩岸關係的模式來看待台灣與世界的互動。如此一來,ECFA可能像一個扭曲的稜鏡,讓台灣看不清我們對其他貿易夥伴的真實而對等的關係為何。一旦對大陸的讓利「上癮」,就好像用慣了麻醉劑的患者,會誤以為這是個無痛的世界,對誰都可以予取予求。
多年來,台灣對大陸一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想像,一種認為大陸市場充滿機會,另一種則認為大陸對我充滿威脅。正是因為「機會論」,促使台商前仆後繼地投向大陸;也正是因為「威脅論」,使北京基於統戰策略不斷向台灣讓利。但別忘了,「機會論」和「威脅論」其實互為表裡:若一味擔心害怕而不思進取,勢必失去機會;若一味天真妄想而不瞻前顧後,威脅必接踵而至。
兩岸服貿協議的簽署,從個別產業看,必然有得有失,政府應該做好因應布局;但從台灣總體經濟看,若是得大於失、機會多於威脅,便值得一搏。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對ECFA讓利的麻醉劑上了癮,更不可掉進兩岸談判的「低標準」陷阱,忘記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談判尚有待開展,而在全球興起的多邊談判中,邦交國不多的台灣其實還處在邊緣地帶。
ECFA或服貿協議會不會變成「溫水煮青蛙」,仍有待觀察。關鍵在,我們必須知道這鍋溫水是北京燒的,還是我們自己燒的。
郝明義,不夠格的國策顧問! 2013/06/26
如果不是頂著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大帽子,郝明義這種貨色,充其量也不過就是魯迅筆下所形容的,「在文人這一面旗子的掩護之下,建立著害人肥己的事業的一群商人與賊的混血兒而已」.
郝明義一之不可,豈可再乎,居然連發三通公開信,其無知、自私、囂張、狂妄令人不齒.
郝明義所謂的「平等待遇」,不是兩岸對等,而是中國「國民待遇」,甚至是共產黨御用文人的待遇.
回應
台灣人不是一直很驕傲自己的軟實力嗎? 這下,真軟了?
不面對馬總統的改革開放,還真不知台灣人那麼沒出息!
郝明義沒說的是,開玩笑,開放了不就讓大眾知道台灣出版商多爛了、多短視近利了,只想花小錢翻譯外國小說,壓榨本土作者,你開放了我怎麼坐在家裡吹冷氣等著錢掉下來?這下算是說到正點上了!
我覺得郝先生提出的三大危機,其實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產業,不必隨之起舞.服貿協議簽訂之前,我們也只有翻譯作品與網路小說還可以看一看,這也叫做自由、開放、多元、多樣?還引以為傲咧,郝先生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http://blog.udn.com/Chiwanese/7823430
陳直言破獨 蘇滿臉豆花 2013-06-27中國時報
陳光誠訪台,蘇貞昌大張旗鼓力邀碰面,期待透過維權律師加持,諷刺國民黨只跟「習近平的中國」接觸,大玩「獵巫」遊戲。結果,代表「庶民中國」一份子的陳光誠,卻一語戳破台獨招牌過時的痛處,讓蘇貞昌滿臉全豆花。可見蘇貞昌昨天說得很對,陳光誠還真具有「照妖鏡」的功能。
回應
不只陳光誠,連達賴、王丹等中國異議人士都公開反對台獨(楨:但也與台獨組成反中统一戰線!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天安門一九八九》) 2013-06-27 12:02:16
堂堂立院 潑水、咬人、熊抱、扯髮【聯合報2013.06.26
立法院臨時會昨脫序演出,朝野立委在議場主席台上相互拉扯、推擠、叫陣,引爆幾波零星口角衝突,潑水、潑咖啡、咬人、熊抱、扯頭髮樣樣來,朝野在議場「亂鬥」五個小時,再度重創國會形象。
回應
很久沒運動了,打的好爽,下次記的帶武士刀
建議下次立法院民代開會,可帶刀帶槍進立法院,以無刑責區域作為政治保護傘,讓他們殺個痛快。
台灣自從有民進黨後就一直被弄得只講『民』主不講法制與計畫、道德也不是最高標準,霸道民粹與言語肢體霸凌都不算甚麼,全國媒體一一效之助其波瀾,一切都要靠媒體開放後才有蝦兵蟹將游移期間,屢試不爽的夾媒體以令諸侯。
國民黨已預測到昨天的現象,事先已在記者席架好攝影機。否則,林淑芬和陳亭妃一定事後大哭特哭,說國民黨男立委抓她們的奶,親她們的臉。幸而全程錄影,林淑芬說被襲奶才咬人,理不直氣倒很壯。還原錄影帶,應該改成林淑芬以奶襲人,但武器太爛,才抱緊國民黨男立委密集奶襲,最終無效才用嘴咬,害男立委要打破傷風,以免被臭嘴感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美加的主流電視新聞內已經有影片報導這一群亂像,並特別標示『兒童不宜觀看....』不知道將來這些『民代』來北美,是否會以『有暴力傾向』而被拒絕入境?
綠色立委男的流氓兮兮 女的發見髒兮兮 ~~
民進黨對台灣的貢獻是什麼?民進黨把台灣人所有的缺點呈現在大家眼前。「貪小便宜」,「小氣」,「仇恨」,「鄉怨」,民進黨政客把這些利用的淋漓盡致,來掩飾他們的最終目的「A錢」,民進黨的支持者基本上是一些偏激的,無知的。民進黨支持者若不能跳脫「仇恨」,「鄉怨」,「看不得別人好」,台灣沒救了!
林淑芬控訴說,她是被吳育仁的「鹹豬手」觸碰到胸部.幾十年了,作賊的喊抓賊,還在玩這種爛梗,寧願摸母豬的,也他X的不會想碰你,爛爆了!噁心爆了!
民進暴力黨都很偏激+暴力.在民進暴力黨的造勢場合前發表不同意見絕對被打.姚立明許信良被毆到腦震盪.建議民進暴力黨少用紅衛兵這種亂扣帽子惡言相向的字眼攻擊不同意見的人.還敢自詡為"民主進步"黨?連不同意見都不懂的尊重.被一些政客挑撥就跟著猙獰兇惡張牙舞爪齜牙咧嘴。
立法院臨時院會上午原本要處理證所稅、12年國教、核四評鑑和公債法,但民進黨立委不滿「服貿協議」而杯葛議事,雙方在主席台上對峙,立委林淑芬拿起咖啡及水兩度向主席台潑灑,造成混亂場面。陳光誠大讚立法院的抗爭空轉比坦克車開過去好,不知道立委諸公聽了,是感到驕傲,還是羞愧?
陳光誠:寧可立院推擠 不要坦克上街【聯合報2013.06.26
朝野立委霸占主席台及推擠,對此陳光誠說:「寧可在立法院有推搡(推擠),也不要讓坦克開到大街廣場上亂闖。」
回應
民進黨已經糟蹋民主人權了!在立法院的作為就是糟蹋民主;用人權挺貪污阿扁,就是糟蹋人權!
不要因為民進黨挺你,就瞎挺民主亂像!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既然人頭不如人就應該服輸,好好拼多數,而不是耍賴
陳光誠你有所不知, 立院推擠對台灣來說就等於坦克上街
打架, 鎖門加睡地板. 耍流氓無賴搞癟三在先, 再反怪你一事無成, 指控你「無能」在後. 不把台灣搞爛我民進黨何以爭政權?? 民進黨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罷了.
人盲心也盲~胡說八道.....
陳光誠對民主法治的認知比小學生還不如
坦克上街是為了驅趕像王丹那些六四暴亂學生,連申請都沒有就去佔領天安門,本需坦克驅離,不因你編造死幾千人謊言而改變
陳光誠是個瞎子,看過甚麼民主,六四學生不燒人 坦克就不會上街;不提六四學生燒人 一切談論都是騙人的........
既是維權鬥士,何必把話說得如此諂媚。眼睛看不見,用感覺的也要搞清真相再發言,見笑啦!台灣人恨民進黨在立院瞎鬧擾亂議程,勝過大陸同胞恨天安門的坦克!是人取笑辨識不明的人:【瞎了狗眼】
中國上次坦克上街是1989年,台灣立法院這次打架是2013年 沒長進的是哪一邊啊?
另參本館:啥是一黨獨大 中共為何反維權《天安門一九八九》民主與民王 民主與民粹 民粹亡台 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民主的類型》人改不了吃屎 暴力黨 果然是暴力黨 民進黨路線 賴皮黨 做賊喊賊《出版大崩潰》別再施捨台灣 啥米係ㄟ擱發《矽谷紅衛兵》宅經濟
管中閔駁黑箱:和產業界早有討論【聯合報2013.06.25
政府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有業者批評黑箱作業。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天強調,服貿協議歷經一段時間的討論,和各產業公協會都有討論,就他接觸到的產業代表,絕對都知道此事,「如果說業界都不知道,我是不相信的」。
他說,任何協議都有得有失,政府工作要以整體利益最大化為考量,不能因為一、兩個產業反彈,就說政府有錯、什麼協定都不簽;現在台灣面臨國際經濟情勢已經很嚴峻,「不能再把自己關在家裡」。
回應
害怕競爭的人當然會反對, 敢競爭的' 有企圖心的當它是機會!!!
台版書困境關鍵…售價及意識形態【聯合報2013.06.25
兩岸服貿協議中,陸方承諾「簡化臺灣圖書進口審批程序,建立臺灣圖書進口綠色通道」,讓台灣圖書享有快速便利通道進入大陸市場;遠流董事長王榮文形容這項措施「不無小補」,但對出版業整體幫助不大。
但聯經發行人林載爵說,台版書在大陸銷售的銷售困境,關鍵不在審批流程,而在於「售價、通路以及意識形態」。
林載爵說,台版書售價是簡體字書的兩到三倍,用的又是正體字,一般民眾購買意願不高;即使審批通過,只要讀者檢舉其中一兩句話「有問題」,書店便得承擔責任,因此書店的展售意願也不高。
回應
如果什麼都怕,什麼產業都要受政府完全保護,那何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相關新聞
郝明義,咬着奶嘴不放的「出版人」!
蘇治芬、張花冠:服貿傷農傷觀光【聯合報2013.06.25
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綠營雲林縣長蘇治芬、嘉義縣長張花冠同聲反對,蘇治芬說,協議一簽,將形成「傷農三部曲」,大陸入股台灣倉儲服務業、控制台灣農產通路及掌握價格,台灣農民將淪為佃農。
蘇治芬表示,政府應先處理農業面臨的問題,包括務農人口老化、農業產銷知識不足、年輕專業人員不願進入農業生產、安全把關機制等難題,讓台灣農業立於不敗,再與中國談。
回應
蘇治芬所指的事情,應該都是地方父母官要做的事. 她和睡菊結伴一起睏 !!
很簡單,簽約中明白表示,服貿不包括雲林,嘉義縣,不就好了,高雄,宜蘭,屏東要加入排除名單也是可以的.
簽ECFA的時候也這麼說,能不能換個台詞,別老是套公式:XX協議=傷農傷觀光=賣台 靠~有點新意好不好?
大陸產業來台設公司,員工請台灣人不就增加台灣人的就業機會? 2013-06-26 10:53:47
濫用資源 圖書館奧客先告狀【聯合報2013.06.17
民眾帶大水瓶到新北市立圖書館飲水機接水,不滿遭勸阻,投訴館方「不准民眾喝水」。記者黃福其/攝影
「好不容易借到書,卻發現關鍵幾頁被撕走」、「館員從還書箱抓起書,卻發現書沾著排泄物」、「每兩天就拎水桶到飲水機裝水,把圖書館當免費開水供應站。」
新北市一百零三座圖書館屢見遭濫用、破壞資源,樣態千奇百怪;總館長唐連成呼籲大家做「時尚心讀者」、別當「奧客」。
「最怕碰到刁客,明明自己不對,還四處投訴。」唐連成舉例說,圖書館乾淨、有冷氣,有民眾會找兒童室等木質地板躺著睡覺,被勸導就起身;但青少年圖書館卻有民眾屢勸不聽,還投訴民代指控館員態度惡劣,最後只好在地板貼著「請勿在此睡覺」六個大字,才解決問題。
「最常見的是亂畫、撕毀圖書,或整本書幾乎解體。」負責整理還書的館員莊雅茵說,食譜圖片、財經書籍的致富方法最常被割走,甚至整頁撕下;更惡劣的是在書頁黏鼻屎、塗鴉色情文字或圖案、整本書因帶異味的液體受潮,甚至沾到排泄物。
「假期到館民眾多,狀況也多。」館員黃思維說,嬉戲跑跳、說話或耳機音量太大而干擾別人;把腳或鞋子擱到桌面或隔壁椅子;拿書當枕頭或墊腳使用;在電腦檢索區上色情網站造成當機,或變更電腦設定導致無法還原。
總館、金山分館還發現有民眾每隔幾天就會拿水桶、水瓶接飲水機的水回家使用;板橋分館則有民眾不是去看書,而是拆掉上鎖的戶外水龍頭接水用來洗車;自修室也有讀者自備整組茶具、電湯匙,煮水泡茶。
「除館方被動維護,也希望民眾自覺珍惜資源。」唐連成說,假日常有男女學生占據書架走道談情,甚至激情演出;更嚴重的是故意塗汙廁所或倒洗手乳、丟瓶蓋到洗手台或馬桶,造成阻塞,導致維護使用公平性及設施妥善率非常辛苦。
邦諾實體書店 10年內關3分之1 【經濟日報2013.01.29
如今電子書當道,傳統書店的生存空間日漸萎縮,美國連鎖書店龍頭邦諾(B&N)預期,今後10年將關閉旗下多達三分之一的實體店面,向外界道破截至目前為止對未來最清楚的展望。
邦諾執行長柯利波上周受訪時表示:「10年內我們將剩下450到500家實體書店」,並預測往後每年將關閉約20家書店。至23日止,邦諾共有689家實體書店及674家自成品牌的大學書店。
即便如此,柯利波說:「邦諾的商業模式依然良好。你必須調整經營開銷,利用智慧系統更聰明地完成事情…時代不同了。每個行業都會經歷變遷。」
過去10年來,邦諾平均1年關閉15家書店,但直到2009年,每年都新開設至少30家書店。排除現已不存在的品牌B.Dalton,邦諾的發展在2008年到達頂點,共有726家書店。
但隨著電子書日漸盛行、營建商停止興建大型商場,開設書店的需求逐漸消失。邦諾本會計年度僅新開2家書店,而且日前公布的年底購物季銷售數字意外疲弱,門市營收比1年前減少近11%、核心同店銷售下滑3.1%,新推出的平板Nook 在亞馬遜、蘋果、Google、三星等強敵環伺下,也難有佳績。
根據Nielsen BookScan,去年美國印刷書籍銷售減少9%,且從2007年來已縮減22%。今後兩年實體書市場的萎縮速度,將描繪出傳統書商的未來。
這股數位化潮流過去10年來讓傳統零售商吃盡苦頭,Tower Records、Circuit City、博德斯書店(Borders)都已因此走入歷史。
英國出版商建議堅守實體書店 2013-02-01中國新聞出版報
據英國《書商》1月28日報道,擁有百年歷史的英國福伊爾書店的首席執行官薩姆‧侯賽因建議圖書出版商和供應商要吸取英國音樂零售巨頭HMV破產的教訓,應當採取相關措施,在書店衰落前給予書店一定的優惠條件,讓書店能夠良好地運營。
近日,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了《2012年度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此次報告對于2012年度圖書零售市場的深度解讀,其中所披露的實體書店銷售首現負增長,文學、少兒板塊仍保持擴張等重要訊息,是對低增速時代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傳統書店積極跟進渠道變革等年度熱議話題的回應,該報告用數據還原了一個較為立體的2012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及細分市場演變。
實體書店零售首現負增長
報告顯示,2012年圖書零售整體碼洋規模約為460億元,總體增幅為8%~10%,但2012年地面圖書零售額從338億元減至335億元,首次出現1.05%的負增長。楊偉認為,2012年實體書店銷售首現負增長是渠道分流帶來的直接結果。對此,渠道改變雖然正在發生,但網店受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限制,不會永遠“野蠻生長”下去,而是會與實體書店渠道達成一種平衡。“也就是說,載體改變,渠道改變,但讀者依然存在。這就是當下出版業的基本形勢,雖然有一些實體書店遇到了困難,但讀者沒有消失。”
網店銷售對于地面店的衝擊,在不同城市、不同類型書店受到渠道分流影響有所不同。監測結果顯示,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發達地區的實體書店,如北上廣深,這些地區的實體書店在2012年的銷售額出現了6%的下滑,而其他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地級市的中心店,在2012年的銷售額則保持了上漲態勢。
2012年11~12月,開卷面向出版單位的發行渠道進行調研,採樣100家出版單位,其中包括90家出版社,10家民營出版機構,共回收98份有效問卷。楊偉說:“這表明目前實體書店依然是絕大多數出版單位最主要的圖書發行渠道,各家出版社普遍在網店銷售渠道取得增長,不同的是出版單位介入網絡渠道有早有晚,銷售規模有大有小,增速差異巨大:有的已經接近持平,有的還有10倍以上的增長速度。在調研過程中,除實體書店和網店外,出版單位廣泛提到的銷售渠道是館配和政府採購。”
文學少兒依舊領跑市場
每年圖書零售市場結構不會發生驟然變化,但每年的些許變化仍有趨勢性可言。楊偉介紹說,這種趨勢在2012年和2011年有很多相似之處:教輔教材、少兒、文學仍保持市場碼洋比重的擴張,在實體書店如此,在網店也是類似。文學和少兒仍是圖書零售市場領銜增長的類別,在地面店首現負增長的情況下,這兩大板塊仍然實現了7.7%和4.7%的年度增幅。楊偉說:“少兒和文學已經是連續5年保持很好的增長速度了,它們背後的讀者無疑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另外,2012年藝術類圖書以小幅度的碼洋比重增長。“從2012年圖書市場格局看,少兒和文學常青,一直在帶領著我們往前走,藝術類圖書無疑是值得我們關注的新興板塊,傳記和社科圖書波動比較大,2011年一係列媒體人物傳記類圖書和2011年年底的商業大書——《喬布斯傳》,都給2012年的銷售增長帶來了很大的市場壓力,而社科類圖書受2011年政治類和學術文化類圖書的影響,使得2012年難以為繼。”楊偉說。
出版單位兩極分化嚴重
報告表明,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的競爭形勢依舊嚴峻,這主要體現在各家出版單位的兩極分化。主要體現在碼洋佔有率位于1%~5%區間的出版單位數量在增加,而碼洋佔有率在0.5%~1%的出版單位數量在下降。出版單位的兩極分化現象使中等規模的出版社面臨比較嚴峻的經營形勢,如果不能做優做強,就會慘遭市場淘汰。
相比2011年,2012年碼洋佔有率領先的10家出版集團,沒有新的入圍者,排名上也沒有太大變化,“這種表明上遊在集團層面上的競爭大體穩定,但出版社層面的競爭則相對更加激烈。”楊偉說。2012年市場佔有率名列前10的出版社分別是:商務印書館、機械工業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龍門書局、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楊偉認為,這些市場佔有率領先的出版社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一技之長或者多技之長,在不同細分領域佔據著領先地位,如商務印書館碼洋佔有率上升0.28%,它主要依托于工具書產品,機械工業出版社在科技和經管領域佔據領先,生活類圖書第1名為化學工業出版社。另外,開卷關注的2012年成長最快的出版社有湖南文藝出版社、吉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等,他們當中碼洋佔有率的大幅提升多來自暢銷書的推動力量。
民營書業企業對市場的帶動不容忽視。根據開卷監測結果顯示,2012年領先的民營機構前5名分別是:北京磨鐵、中南博集天卷、天津中智博文、新經典文化和海豚傳媒。這些出版機構成功的原因在于立足不同細分市場,通過對這些市場的精耕細作,打造自身的優勢品種。 2013-02-19 12:40:09
不敵數位音樂 歐洲唱片行快倒光【聯合報2013.01.22
英國老牌唱片行HMV日前聲請破產;不敵數位影音衝擊,歐洲知名唱片連鎖店一家家接連不支倒地。(歐新社)全歐洲都有人們為音樂而發動示威、罷工、靜坐。
有別於1960年代,現今在歐洲街頭振臂高呼的,不是聽眾而是被欠薪的唱片行員工。歐洲幾家曾經分店遍及全球的老牌連鎖唱片行,不是破產就是變賣,已經快撐不下去。
紐約時報報導,英國HMV唱片行15日聲請破產後,兩家愛爾蘭HMV連鎖店員工上周靜坐抗議,要求老板清償積欠的薪水。在法國,「維京」(Virgin)影音行的員工也因該行聲請破產而罷工。法國Fnac連鎖店的義大利分公司遭到轉賣時,員工去年秋天也採取類似行動。
在網路唱片行和線上下載衝擊下,歐洲實體唱片行紛紛撐不下去,並不讓人意外。在美國,盛極一時的淘兒唱片行2006年就關門大吉。
不過,除了經濟影響,告別這些實體唱片行,還會激發許多人的懷舊之情。
英國老店HMV,1921年開業,至今已超過90年了,它的商標,一隻狗在留聲機前聽得出神,是許多人極其熟悉的圖像。法國的Fnac,也是從1954年就開張的老店。倫敦零售顧問公司康露米諾的分析師桑德斯說:「人們為此十分感傷。覺得難過。他們說,HMV代表我部分的青春。」不過,如果問他們上次進HMV是何時,他們會回答:「唔,3年前吧?」
數位音樂正大舉入侵歐洲,一如數年前數位音樂侵襲美國。目前,數位音樂於美國的市占率已逾五成。在英國,2011年,網路銷售已占音業業者總收入14億美元(約406億台幣)的32%。
HMV目前仍有超過兩百個分店和4500位員工,目前已被會計公司接管日常營運。HMV執行長摩爾表示會積極找買主,想辦法盡量撐下去。Fnac因連年虧損賣掉了義大利的8家分店,但在法國本土營業額仍持續下滑,母公司PPR表明想找人接手。
桑德斯說:「人們購物已出現結構性的改變,實體零售的商業模式不再划算。」
日前文化部決議,有鑑於全台有三分之一的鄉鎮沒有書店,補助青年下鄉開設實體書店,每個補助案五十萬元。文化部補助青年下鄉開書店,用意絕對良善,既想著提升就業,還想著幫助出版業。只不過,筆者以為,如果下鄉開書店的補助計畫能夠多一些彈性,可能會更符合實際的市場需要。
首先要問,台灣有三分之一的鄉鎮沒有書店,然而,有多少鄉鎮是連一家租書店都沒有?的確,社區型書店在二○○○年前後倒了數百家(光是二○○二年一年就倒了兩百家),大型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的崛起,令許多獨立經營的社區書店難以支撐下去,紛紛歇業。不過,傳統的社區書店原本就很少單獨販售圖書,大多是以文具為主而圖書為輔,且就算圖書也大多是漫畫、小說等通俗讀物,再搭配少數市場暢銷書,書籍種類並不多,藏書也不多。
近十餘年來地方城市與鄉鎮的社區書店雖然收了不少,但是,部分社區書店的功能其實移轉到便利超商以及租書店的身上。
先說便利超商,全台九千家便利超商分布全省各縣市(甚至離島),過去物流成本過高,書店難以深入的花東地區就因為有便利超商的進駐而獲得了圖書資源。不像大都會區的便利超商地窄貨稠,書報櫃狹小,鄉間的便利超商常常占地廣大,書報區相對於都會區的便利超商來得大上許多。只可惜便利超商在書報櫃的經營上,仍然以上架費的收取為主,還無法根據在地特色更深地去經營圖書雜誌的販售。
另外一個取代社區書店的重要通路,就是散布全省的租書店。如今的租書店早已不是一九七○~八○年代的昏暗老舊,占地寬敞,藏書種類豐富,雜誌與影音光碟DVD也都有出租,部分租書店也提供代客訂書的服務。全台租書店數量大約有兩、三千家,這些租書店成為台灣社區鄰里的資訊情報站,許多人下班後會先繞到租書店看看有無新的雜誌漫畫和書刊出版,並歸還之前所租的圖書刊物。
筆者認為,文化部若真要推動書店下鄉補助計畫,應該要將補助範圍納入鄉鎮地區的租書店。例如,規定申請補助的租書店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文字圖書出租或販售(以代客訂書方式處理即可)。
如果只是補助青年五十萬,令其下鄉去開書店,不論開的是都市型的人文書店還是過去傳統型的文具與圖書複合的社區書店,說真的,都不可能敵得過網路書店與便利超商的夾擊。若市場有實體書店的需求,不會因為缺政府補助的那五十萬元就開不出書店。此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偏鄉人口外移嚴重,留下來的不是小孩就是老人;小孩的確有閱讀需求,只是偏鄉的經濟狀況也普遍不佳,人口少、消費能力又不高,還有便利的網路書店與便利超商,便宜好用的租書店,都讓那些沒有書店的鄉鎮不需要另外再開設書店。
文化部願意補助青年人從事文創產業當然很好,只是寶貴的預算應該更符合台灣社會的實際需求去分配。與其補助從無到有的書店開設,不如以加碼的方式輔導租書店升級轉型或提供文化部希望附加的服務,或者乾脆把這些預算拿來補助各地方鄉鎮的圖書館。實體書店經營不易,書店補助計畫應該多一些靈活的權變,讓實際幫助更大才是真正對台灣鄉鎮閱讀的提升有幫助的事情。
台灣其實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圖書館,只是經費有限,訂購了雜誌與報紙就已經所剩無幾,沒辦法大量採購圖書。如果文化部有系統的調查全台各地圖書館的館藏狀況以及人口結構,根據人口結構推估所需圖書類型與數量,再編一大筆預算統一購買圖書分送圖書館,另外編一筆預算給圖書館去推廣閱讀,也同樣能達到青年下鄉開設書店所希望達成的目的。(作者為出版工作者)
回應
平面媒體投書版三天兩頭別總是少數幾位不乏一魚多吃前科甚至炒冷飯與抄報紙新聞稿湊篇幅的老面孔寫手 寫些四平八穩的陳腔濫調輪莊壟斷媒體投書版小方塊好嗎?媒體是社會公器 不是少數特定人輪莊的一言堂!新年新氣象 總是這群老面孔寫些了無新意的東西在壟斷小方塊 煩不煩呀
王x任=王樵一=zen=曾言=謙任=任謙=健次=王門=畢順=馬全=王瑞=王曲惲=錢華仁=王冠仁=禮雲=甄吾樑=酉陽=理卿律=錢x儀=王福苑=福苑=彭x力=李伍門=干徵=孫尤費=曾言= 田雋熙=沙吾楓=呂武奮=李印順=馬雲聞=萬諭龍=人白=力口=羅南倫=史澱白=呂誠問=呂旻遠=雷文云=田吉美= 雷逸凡=呂陸生
趙x聖
李東雲=李x欣=李毅清=李俊賢=欣南
沈x男=張法迅=班嘉明
羅x泓=羅日新=羅元=羅愛華=羅方易=羅恒=羅毅=羅子安=羅士禹=羅立言=羅門群=羅x恩=羅霈文=羅保華
張茲=張x信
劉x亮=劉子X=劉仲永=劉長樂=江寧=長安=雅斯=清遠=懷安=浪凡=江海=貴霜
王x偉=王雨新=雨點
蔡x燦=華諾=神農
陳x卿
魏x昌=魏世辰
林X忠
⋯⋯更多 2013-02-19 12:32:28
兩岸圖書合作 我7出版社登陸【聯合報2012.09.13
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昨天與台灣六家出版社簽約,未來將促進兩岸紙本與數位出版品交流合作,這六家出版社的學術出版品,將透過中教圖引進大陸;中教圖也將促進大陸圖書在台發行。
昨天簽約的台灣出版社包括遠流出版、元照知識集團、萬卷樓圖書公司、問津堂文化、聯合發行、花木蘭文化出版社等,加上八月已簽約華藝數位,中教圖已和七家台灣出版社簽約。
中教圖總經理朱洪濤表示,中教圖主要提供大陸學校圖書館、科研單位、公共圖書館以及零星個人用戶圖書。閱讀台灣出版的書籍,大陸讀者覺得很有親切感,且台灣文史與科學書籍也很豐富。目前大陸出版品在台灣的市場規模還小,不過未來在學術、大眾市場有潛力。
兩岸民眾目前對出版品能接受的價格,仍然有一段差距,朱洪濤說,大陸學術書籍平均成本為人民幣卅五元,台灣卻高達人民幣一百七十五元,價格相差五倍之多;大陸讀者對於數位圖書,採用「一次付費,永久使用」的買斷方式,也和台灣讀者逐次付費的習慣不同。
萬卷樓圖書總經理梁錦興認為,未來兩岸圖書定價差距會逐漸拉近,朱洪濤預估需要五到十年。
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指出,昨天簽約後,預計將有版權的學術書籍,透過中教圖全面引進大陸,成為在大陸發行的重要管道,而數位資訊將透過TAO(台灣學術線上)引入大陸。
‧周華誠2012/09/29 現在可以選擇的生活消閒方式,實在太多,都市人又是多麽忙碌,哪裡有時間去讀書!更別說專門去一趟書店,倘徉其中,消磨一兩個時辰然後解囊花錢。
一曲挽歌,正四處響起。
幾天前傳來消息,濟南的三聯書店要關門了,網上蔓延著一片惋惜之聲。這家書店因為付不起每年40萬元的昂貴租金,只好選擇停業。其實,濟南三聯書店所面臨的情形,每一家獨立書店都差不多。一家家書店,在都市浮躁的商業大浪裡載浮載沈,說不清楚什麽時候一根稻草壓過來,就從此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在杭州,有兩家很有特色的人文書店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家是「楓林晚」,一家是「曉風書屋」。這兩年,他們的經營也面臨種種困境——首先是讀者群的流失。我身邊的許多年輕人,已經完全不讀書了。我自己因為從事傳媒行業,每個月要過手數十本新書;而在別的行業,比如醫生,或者金融行業人士,半年不讀一本書都是相當正常。現在可以選擇的生活消閒方式,實在太多,都市人又是多麽忙碌,哪裡有時間去讀書!更別說專門去一趟書店,倘徉其中,消磨一兩個時辰然後解囊花錢。
更大的衝擊,來自網路購書。在經常買書的人群裡,大部分人已經改變了去書店的習慣,而直接通過網路下單。因為網路除了方便快捷之外,還有更大的折扣優惠。在大陸最大的三家網路書店「當當」、「卓越」和「京東」,總是硝煙彌漫,你全場六折,我就一定給你折扣更低。再加上類似於「滿100減15、滿200減30、滿300減80」的節日促銷活動,書價便宜到令人驚歎。相比之下,在傳統獨立書店,最低只能給到八五折的會員折扣價。如此一來,讀者自然樂於從網上買書了。
這幾年,杭州的獨立書店被「掃蕩」得差不多了,碩果僅存的幾家書店,也紛紛謀求轉型以自保。在杭州開了17年的「楓林晚」書店,除了收縮陣地,把店搬到了地段偏遠但租金便宜的地方之外,更是經過幾年的謀劃,與一些大型企業謀求合作,把店開到企業的地盤,成為阿里巴巴、騰訊、淘寶等知名企業的文化服務商。而「曉風書屋」,則將觸角深入高校、藝術館和樓盤等,不定期開展一個個文化讀書活動,試圖將單純的書店變成一個文化沙龍。這些書店還在苦苦支撐,雖然目前還生存無憂,但仍處寒冬,書店的春天到底何時能夠到來,誰也說不清楚。
前不久我到臺灣旅行,特地去逛了好多家書店,留下深刻印象。我逛了4家誠品書店,去到臺灣大學店時是深夜11時,靜謐的書店裡竟然還有那麽多讀者在流連忘返。敦化南路店旗艦店,美好的書店氛圍更是讓人讚歎不已:空間那麽開闊,燈光那麽柔和,木地板那麽深沈,音樂那麽舒緩,書……那麽多!在這家書店,隨意走進一個空間,就如同走進一間大書房,而且像是自家的大書房,讓人感覺身心自在。
誠品書店,是可以看作臺北的文化地標。湊巧的是,我抵臺灣的那一天,正好是在臺灣業已經營23年的誠品書店香港銅鑼灣店開張的第二天。我在《聯合報》上讀到這條消息的時候,就在想,在全球書店都風雨飄搖的大背景下,誠品書店是如何做到巍然獨立的?(楨:誠品可是獨立書店殺手之一!)
幾天的觀察,我發現在誠品,書店不僅是一個賣書的地方。它已把範圍擴大涵蓋到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創意商品,延伸到整個生活空間。經過堅持不懈的經營,它「24小時不打烊」,已然成為臺北深夜的一盞明燈,成為陪伴臺北人寂靜夜晚的心靈朋友。大概,這就是誠品要做「心靈停泊的港口」的涵義吧。
在美國、英國的獨立書店紛紛倒閉的時候,我們這些愛書人,滿懷憂傷地看到城市中一間又一間的小書店也在悄悄歇業。但我仍然期待著,有一些新的書店會在這些安靜的角落生長起來,甚至有一天,能長成「誠品書店」那樣的大樹。
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些溫暖而安靜的角落。為了留住這些小小的溫暖,每個月,我都會去小書店裡駐足,離開時,手上帶著幾本喜歡的書。 2012-09-30 13:27:01
上海書展湧人潮 陸紙質書不頹敗【聯合報2012.08.21
當輕點手機,幾秒鐘就可將一本書收入囊中時,出版商們禁不住要懷疑,大陸內地的紙質書籍發展是否將進入「頹敗時期」。
中新社報導,匯聚大陸各地逾15萬種圖書、近500家出版社的上海書展20日進入第六天,現場趕來買紙質書籍的各地「書蟲」仍是摩肩接踵。從這個大陸知名的大型出版文化盛會上,可以管窺紙質書籍在中國讀者心中仍占「一席之地」。
在上海書展當天舉行的中俄作家文學對話活動上,俄羅斯作家弗拉基米爾‧克魯平認為,紙質書的獨特體驗是電子閱讀時代難以替代的,「當一本紙質書在枕頭下壓著的時候,就像磁石能隨時吸引你閱讀,這種體驗是用電腦或其他網絡閱讀方式無法達到的。」
大陸知名作家陳丹燕表示,作為一名紙質書「出身」的作家,她思考更多的是要用什麼樣的創作,讓自己的書值得「砍三棵樹、五棵樹」,來印刷成書籍。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最新發布的「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2012年度)」顯示,在網絡閱讀日益挑戰傳統閱讀的時代背景下,56.69%的上海市民首選「傳統紙質閱讀」。
紙質書籍在不同年齡段的讀者群中仍然保有一定市場。高中學生夏夢怡說,盡管自己已是電子書的忠實擁護者,但還是感覺名著、繪畫一類的書籍看紙質的比較有感覺。33歲的年輕媽媽苗慶說,堅持讓兒子看更為傳統的紙質書籍來獲得知識。
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快要消失了,怎麼辦?
老實說,這是個遲來了將近廿年的問題,廿年前問很有意義,現在問,頂多只是讓大家發洩一下懷舊情緒罷了。
過去的重慶南路有什麼?重點絕對不是一百家書店在一條街上。鼎盛時期的重慶南路最有價值的,是各式各樣不同的書店,齊集在很短的步行距離內,形成了熱鬧的、無可取代的人文盛宴。我少年時代,還趕上了重慶南路的盛世,那時候從總統府走到忠孝東路,沿途有河洛、世界、中華、文化、遠東、三民、宏業、建宏、商務等書店(楨:多為懷舊型書店?),配合騎樓下十幾廿家書報攤,還有雖不在重慶南路上,卻就在附近很容易可以走到的東華、環球、鴻儒堂等等。而這麼多家書店、書報攤,各有特色,賣的書和雜誌,都不一樣。
這些書店,都不是單純賣書的地方。他們都同時身兼出版社,有著自己的特色出版品,很多書,你只能在他們自己門市裡看到找到。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家是包山包海的綜合大型書店,更不會有哪兩家書店賣的是一樣的書。甚至就連書報攤都各有重點,逛書街的人心底明白,這攤有最多黨外雜誌,那攤有齊全的李敖千秋評論,另外一攤總是包納了所有的文學刊物。
書店街迷人的地方,不在店有多少間,而在各有特色的情況下,組構出的多元豐富。走一趟重慶南路,必定感覺眼花撩亂,有那麼多書、那麼多雜誌在等待著你、邀請著你。重慶南路比任何地方,都更清楚讓你感受到台灣這麼個小小地方的出版文化活力。
這樣的重慶南路,早在廿年前就動搖,就開始消失了。我前面數到的書店,到今天只剩下世界書局、三民書局還在重慶南路上。重點不是書店數目少了幾家,而是書店各有特色、各賣各的書情況早已不見了。現在逛重慶南路,還有什麼樂趣嗎?舉目看到的,是折扣書、是盜版光碟、是參考書、是千篇一律的暢銷書,沒有一點人文氣息,愛書人幹嘛要到重慶南路去?(楨:跟女人逛街一樣找樂趣嗎?到書店可是為看買書得新知,當然要俗夠大碗!)
重慶南路沒落,書店的經營者難辭其咎。他們只知道、只想把書當商品賣,卻搞不懂賣商品的話,網路書店比實體書店厲害太多了。他們做了一輩子書的生意,卻不知道書最大的、最獨特的價值,在其人文性,在其所創造出的讀者與作者關係。當台北南區「青康龍」一帶新開的二手書店,不斷努力辦小型展覽、小型座談等各種活動,不斷努力創造與讀者間的生活關係時,我們可曾看到重慶南路書店商家做過什麼類似的努力嗎?
重慶南路沒落,負責都市規劃的政府單位也難辭其咎(楨:?)。廿年前,當一切還來得及時,他們沒有那種眼光去協助保留重慶南路的人文景觀無形資產,坐任那些老派書店在得不到輔導的情況下淪喪了。
俱往矣!最美好的都已沉落,才來悲嘆可惜,有什麼用?最美好的都已不在,再來談保存,又有什麼好保存的呢?保存這些折扣書、盜版光碟、參考書、暢銷書的銷售空間,有什麼意義?(作者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楨:懷舊者還幹啥「關注數位時代親子互動及數位落差的非營利組織」董事長?)
回應
為時代潮流無病呻吟。只看到現象,卻沒有深入探討原因,只有某人難辭其咎,卻不知道業者經營成本、客層的變化。
連書店的經營政府也有責任!!為什麼我們的稅金要拿去輔導一堆破書店呀?楊照先生是否拿了甚麼好處要圖利書店?
看到這個人我只有三個字:嘿嘿嘿!(詳參【圖博館】: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出版大崩潰》 )
在時代的潮流下,汰舊換新是免不了的.網路的興起,是這些書店沒落的一個關鍵因素.撐不下去的就讓他關吧. 2012-09-05 12:13:59
上海實體書店紛關門 借鏡誠品【聯合報2012.02.16
在房租、人事成本高漲,網上書店、數位出版的衝擊下,近年來上海實體書店掀起一股倒閉潮,日前連大型國營企業新華傳媒所屬上海書城淮海路店也宣告停業。在此一現象下,借鏡台灣誠品書店多元經營模式,成為近來上海業界討論最多的話題。
上海書城副總經理江利表示,淮海路店並非關閉,而是要轉型調整,以新業態重返市場。上海書城計畫在淮海中路另擇新址,開設一家引進咖啡館、文具店、教育培訓、生活館等全新業態的閱讀書店。
此外,新華傳媒今年四月將在靜安區,結合書城與影城開設面積超過一萬五千平方的靜安圖書影視城;以及外灘超過二萬五千平方的「十六鋪文化水岸項目」、超過廿八萬平方的虹橋「成城購物廣場項目」等,以圖書為核心,同步引入多元的文化消費服務,以吸引民眾。
在當當、京東等網路書城動輒「半價售書」、「零元售書」、「買一百返二百」的促銷戰衝擊下,自2008年起,上海各大學附近的實體書店就已經開始了第一股倒閉潮。過去一年,上海書店再次爆發倒閉潮,復旦慶雲書店、民營小朱書店、光合作用書店、上海萬象書店也先後停業倒閉。連擁有「城市文化名片」之稱的上海季風書店,也陸續關閉了來福士店、靜安寺店等多家分店。日前連大型國營企業新華傳媒也關閉旗下卅年歷史的上海書城淮海路店,更引起高度關切。
業者表示,隨著網路書店的興起,實體書店早已淪為網路書店的「樣品店」,許多消費者在實體書店看到滿意的書後,再回到網上訂購。日前當當網還正式宣布在手機端推出「圖書封面掃描」功能,讀者只要用手機照相功能掃描出圖書的封面,就可在當當網搜索到這本書,未來勢將更起推波助瀾作用。
據了解,上海市政府新聞出版局也很重視實體書店的困境,除了在「十二五」計畫中規畫建立集文化、娛樂、休閒、生活、商業於一體的標誌性大型書城;也將以資金、政策扶持中小型甚至微型書店和民營特色書店,近日即將公布辦法。
王榮文表示,台灣實體書店難以為繼,實出於兩個原因。其一是網路書店利用低折扣,長久以來將實體書店壓著打的狀況;其二就是政府實施「採購法」造成的結構性問題,當企業學校等單位需要統一大量購書時,必須對外開放統一招標,廠商惡性競爭之下,往往以過低折扣的價錢得標,再回頭向出版社殺價,最後演變成產業鍊的惡性循環。
不敵麵包咖非?台北市文化地標 重慶南路書街再爆倒店潮 2012-8-28
在台北市有著久遠歷史的重慶南路書店街再傳倒店危機!將近有半世紀歷史的重慶南路書店街從全盛時期的100多家書店,到現在僅剩不到一半,書店街的冷清,也隨著網路、現代連鎖書店的興起而逐漸沒落,經營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許多書店紛打算轉業或關店,就連經營20多年的老字號儒林書局也大嘆撐不下去,即將於九月吹熄燈號。
書店街從全盛時期至今,是許多台北人的回憶,而現在書店街的轉型,也讓許多忠實老主顧大喊失去了原有的感覺!但仍有些書店咬牙苦撐,也希望政府千萬不能視而不見,應讓更多人了解閱讀的奧妙,否則,重南書街這塊文化指標,未來存在機率與否?誰也不敢斷定。
網路衝擊 滬實體書店轉複合式 2012-08-28 旺報
越來越多上海老牌實體書店感受到網路書店低價吸客的衝擊,紛紛向「複合式」書店轉型,讓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場所。最近一項針對上海市民的調查顯示,將網路視為閱讀平台首選的人占總數43%,與紙本閱讀者不相上下;另外,就算是喜愛平面閱讀者,仍傾向透過網路購書。
觀察日前剛結束的上海書展可發現,參與書展的人數每年都是「強強滾」,但實體書店的業績卻長期處於「熊市」的低迷狀態,兩者形成強烈的反差。
舊書店曾是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上世紀8、90年代在南京路與淮海路等繁華路段都有一席之地。但實體書店的處境還是每況愈下,5月底上海師範大學奉賢校區的學人書店吹熄燈號,讓周邊3所大學的學生面臨無書店可逛的窘境。
上海新華書店展新貌 有台味 2012-08-28 旺報
新華書店上海淮海店最近將重新裝修開張,來自台灣的室內設計師蘇灝庭借用誠品書店的概念,賦予淮海店全新面貌,擺脫過去新華書店給人的刻板印象。大陸有評論認為,類似誠品書店的「複合型」書店,未來可能成為上海主流書店的模式與範本。
誠品書店的存亡 2012-08-27 香港成報
誠品書店早前在香港登陸,筆者在開店的次天到場參觀,當然不是爲了買書,原因有兩個,第一個目的便是爲了趁熱鬧;第二個目的,便是爲了帶我家的寶貝女到兒童書部,讓她看看有甚麽她感興趣的書。
誰想不到,書店雖然佔地三層,面積合共41000呎,但當天(11-08-2012,開店的第二天)實在是太多人,根本上沒有一個合適的閱讀條件,不要說站住開卷讀書,連想找一個位置靜靜地看書的封面也有難度,根本全沒有看書的興致!但我家大小姐要看書,我又豈敢逆其意?只好硬住頭皮,衝入戰陣,殺入兒童書部門;這裏的確不細,驟眼一看,約有三千平方呎左右,書款亦不少,當然逗得我女兒心花放;小女雖然只是兩歲多,但是一條大書蟲,有書看,可以靜靜地用功一整天!但竟然她也不太盡興,因以往上書局,她一取了數本書,便會找一個地方坐下來細閱(多是地上),但當天的誠品,根本找不到一個位置可以看書,那天的結果當然是空手而回呢!
誠品書店的登陸,令人想起了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漏夜趕科場,因筆者也是一條書蟲,但口味卻有一點另類,便是喜歡看中國玄學術數的作品,因此對以往的特色小書店,也有一定的體驗;早在上個世紀尾,我想是199X年的時間吧!有一間名叫學益書店的樓上書店在旺角通菜街(女人街)的樓上舖內,因當年內地對風水玄學隻字不提,因此內地不少朋友,專程來此購買,還是用一個一個紙皮箱帶走呢!他們現在已經有不少成爲易學大師呢!說來真有趣,他們的成長也是如此依賴自學而成長呢!(此店已於2007結業)
另一間則是旺角老牌書店「馬健記」,因它下層是買大衆的書籍,上層才是買賣玄學書籍,因此大家或許會有少許印象,它亦於2010年結業。
其他的書店,結業者多不勝數,縱使不結業,也由二樓,搬至三樓四樓……究其原因,是香港的租金貴得不合理,買書的利錢,大家也心裏有數,還要經常打折,才能跟其他大書局競爭,根本是苦差一件!
誠品書店則較精明,明白了買書的利錢,根本付不起昂貴的租金,因此大家可以見店內充斥了各款精品及非書籍類用品,以提高收入;怪不得香港的大型唱片店,也是如此,唱片的利潤不高,只買其他精品或音響用品以增加收入,只可惜香港各老牌書店的經營者,多是文化人,而不是生意人,看來各老牌書店的生存空間也愈來愈少了! 2012-08-29 11:32:35
圖書館沒門、沒管理員 全年沒小偷【世界日報2012.02.01
近日網上瘋傳一條微博:「寧波鄞州高級中學的圖書館,無門無管理員,10萬冊圖書,全數提供給師生自助借閱。」錢江晚報報導,雖然有人問為什麼不設管理員,校長回答,「六個人一年30萬元工資,只要年丟書不超30萬就值」。結果,年終盤點,原來10萬冊書變成了10萬6千冊,書不但沒被偷,反倒還增加。
據報導,寧波鄞州高級中學的辦公室主任孫龍表示,從2005年開始,寧波鄞州高級中學的圖書館就開始「無門無管理員,圖書任師生自助借閱」的政策,而制定這一政策的是當時的校長王賢平。
孫龍說,王賢平曾說過一句話,「高中的圖書館不應該是藏書館,而是讀書館。」因為這句話,圖書館的門被大刀闊斧地拆掉了。偌大個圖書館,借書、還書、借多久、啥時候還,全靠師生自覺。
報導指出,孫龍坦言,當時就有人說,這樣做,書遲早要被偷光的。但王賢平給大家算了一筆帳:以當時學校圖書館的規模,至少要請六個管理員。一個管理員的年薪算5萬元,六個人就是30萬元,「圖書任人借閱,就算丟了,只要每年丟書不超過30萬元,就值了。」
校長還說,「書就算被偷去了,也是划算的,偷書的人畢竟是拿去看的,那他也接受到了教育」,而且「古今中外哪本書教人偷書?多看書多受教育,偷拿過書也會放回書架。」這幾句話讓不少網民大讚:「這就是信任的智慧!」
據報導,學校不僅對學生充滿信任,更不浪費任何教育的機會,在當時,學校還曾就圖書館要不要門的話題開展辯論賽,讓學生自己辯辯看;新生進校時,都要聽一堂圖書館老館長開設的講座;學校還發起了「畢業生向母校捐書」的活動。
現在已轉任寧波鄞州中學校長的王賢平說,年底清算,圖書館的書多了6000冊,「這就是信任的收獲」。
不過,王賢平也解釋,所謂「無人管理」並非指圖書館沒有管理員,而是管理員只管採購圖書、上架等事務,他認為,管理員應該做一些更高的服務,比如可以根據借書情況作數據分析,為學生採購感興趣的書籍等,而非把時間花在「防偷書」這種瑣事上。
北京獨立書店「庫布里克」,空間規畫引進綠色植物的概念,舒緩閱讀後的疲勞,受到北京年輕人青睞。
特派記者羅印冲/攝影
曾獲美國「國際室內設計協會」(IIDA)設計大獎的北京獨立書店「庫布里克」,空間規畫引進綠色植物的概念,舒緩閱讀後的疲勞,受到北京年輕人青睞。一位大陸讀者說,走向國際大都會的北京,獨立書店是這座城市的心臟,也是讀書人心靈的故鄉。
位於北京東直門外香河園街的庫布里克書店,結合咖啡店和藝術電影中心,成為近年北京年輕人的文化聚散地。「庫布里克」不只賣書和咖啡,還時常邀請作家和音樂創作者開辦工作坊,形成推動文化創作的平台,廣受年輕族群青睞。
就讀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李同學,周末整個下午都待在書店。他在受訪時表示,很喜歡書店裡充滿綠色的感覺,到處都有植物,像在大自然中讀書;北京是大陸最有文化氣息的城市,而獨立書店就像這座城市的心臟,是讀書人心靈的故鄉。
提到書店的空間設計,李同學指出,書籍的分類很清楚,容易找到想要的書,包括大量的文學和文藝書籍;只要有空,他就會到書店沉澱思緒,「閱讀讓人不再浮躁」。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看電子書,但他認為,看書就要看紙本,才能感受文字的重量。
北京周五的午後時光,讀者陸陸續續走進書店閱讀,為忙碌的一周沉澱思緒。 特派記者羅印冲/攝影
從上海到北京從事影視業的王先生,昨天下班後就到書店窩著。他說,到書店主要是找一個安靜、能放鬆心情的場所,在「庫布里克」,可以看書、喝咖啡、聽音樂和使用電腦,放鬆疲憊的身心;相較之下,美國星巴克咖啡商業味道太濃,沒有文化氣息。
王先生喜歡書店空間配置,尤其是色彩應用,很適合一個人來發呆一整天;平常辦公室很吵雜、喧鬧,影視行業壓力又大,很需要一個能沉澱心情的地方。他還說,上海的文化氣息比不上北京,總是太商業和浮躁。
店經理小飛表示,書店空間的設計有兩個大概念,首先是綠色基調,讓讀者有回到自然的感覺,放鬆雙眼和內心的壓力;其次是營造無國界的環境,所有空間都是相連通的,只要走進書店,就是整個空間的一份子。
小飛說,書店裡也有台灣作家的書,例如蔣勳、白先勇、張大春、駱以軍和龍應台,都蠻受大陸讀者喜愛;書店也有正體版的書,雖然較貴,但也賣得不錯。另外,書店也會定期推介獨立導演的電影、舉辦文藝講座和展覽,是北京的文化據點。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035207.shtml
扶持民營書店 杭州率先資助【聯合報2012.02.16
大陸各城市紛紛傳出實體書店關閉風潮,尤其沒有國營背景支撐的民營書店更是首當其衝。為挽救此一現象,杭州市官方近日宣布訂定「關於扶持民營書店健康發展的暫行辦法」,最快在本月底前出台。該辦法中規定,每年將提出人民幣300萬元專項資金,以資助、貼息和獎勵等方式扶持民營書店發展,杭州將成為大陸首個扶持民營書店的城市。
杭州市委宣傳部昨天舉行圓桌會議,邀請杭州曉風書屋、純真年代書吧、浙江星燎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三家民營書店參與會議,各方就該項辦法進行討論。
民營書店業者表示,由於「出身」不同,民營書店一直在書市的夾縫中生存。網路書店因銷量大,可以低折扣進貨;國有書店不必承擔高額房租,還能享受增值稅先徵後返的優惠,更何況還有中小學教材發行利潤。
對於杭州市政府的扶持解決營運困難,業者都表達肯定。
另參本館:越讀,越聰明? 《出版大崩潰》書展大拜拜 2012-08-21 11:54:27
重慶南路地標 臺灣商務一甲子 雲五大樓改建2011-08-26 中時
走過一甲子歲月,台北重慶南路書街上年代最悠久的書店臺灣商務印書館所在的雲五大樓即將走入歷史,拆除改建。雖然改建後書店會遷回原址,不過這棟書街上最醒目的三角窗建築地標,將隨之消失,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方鵬程證實,改建案兩年多前便談妥,但目前還在建照申請程序中,拆遷時間未定。
四層樓的臺灣商務印書館原先一樓是書店門市,樓上是辦公室,書店去年初先遷到重慶南路上的新址。這次改建範圍預計包括臺灣商務及鄰近約十幢一至四層樓老建築,雲五大樓拆除後將改建為地上十五層、地下四層的住商大樓。
一九五○年代鼎盛時期,重慶南路書店街曾聚集上百家書店與兩百多個書報攤。隨著都會區擴展,連鎖書店林立,書街盛況不再,如今僅剩世界書局、衡陽街的正中書局等少數老字號出版社,其中創立年代最早的便是臺灣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一八九七年由印刷商夏瑞芳等四人創辦於上海,蔡元培、蔣夢麟、王雲五等名士都曾主持編務,戰時一度遷到重慶。一九四八年商務印書館在台灣設立分館,遷入現址的磚造三層樓房,一九五○年改名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董事長王雲五將舊館改建為鋼筋水泥四層樓,稱為雲五大樓,即目前所見樣貌。
臺灣商務印書館早期以文史哲等學術類書為主,最為人所知的代表作是六○年代出版的鹿橋《未央歌》。近年轉型為綜合出版社,以美國小說家茱迪皮考特、美食家波登的作品創下市場佳績。
方鵬程表示,拆下的臺灣商務印書館及雲五大樓鑄字招牌,將收藏在新生南路的王雲五紀念館。
為文化產業整舊復舊,有百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人民音樂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等中國出版老字號,今年一月集體重返誕生地上海,再續前緣,讓上海蘇州河北岸的虹口地區已成為中國現代出版印刷業聚集地之一。
新華社報導,一八九七年,商務印書館成立於上海,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一同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一九○七年,商務印書館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選定閘北與虹口交界的寶山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出版印刷業快速發展,商務印書館每年的經濟增長率達百分卅。
一九三二年初,「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日軍對上海空襲,商務印書館的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毀於日軍襲擊引燃的大火中,大量善本付之一炬,熔毀的排版鉛字後來凝固在下水道裡。
今年九十三歲、親歷「一二八」的上海市政府參事楊小佛回憶說,當時場面慘不忍睹,消防隊緊急滅火,也是杯水車薪。「我當時是初中生,住在淮海路,那時叫霞飛路,商務印書館炸毀後揚起的紙灰,一直飄到我家陽台上,那場面至今無法忘記。」
全面抗戰後,商務印書館處於顛沛流離狀態,其機構輾轉長沙、重慶、香港等地,直至戰爭結束才遷回上海。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全國出版事業發展需要,商務印書館遷往北京。今年一月,商務印書館等老字號通過設置分支機構、出版中心等方式重返上海,選址依然是虹口區,並集中命名為「中國出版藍橋創意產業園區」。
與商務印書館一同遷回上海的還有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萬葉書店(人民音樂出版社前身)。書店於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的海寧路成寧里十一號誕生。
老一代出版人感慨,這是一次「回家」之旅。新中國成立前曾守護這些文化老字號的上海第二消防隊(今稱為上海虹口消防支隊)。直至今日,這支消防隊隊史陳列室裡依然保存著商務印書館的老照片。
報導稱,龍年新春,商務印書館等百年文化老字號與虹口消防支隊「結對」共建,開啟新的出版征程。虹口消防支隊副支隊長王泓燕說,斗轉星移,守護中國書業老品牌的重任落在新一代消防隊員肩上。
出版業困境 馬英九:納兩岸交流考量 2012-02-01 台灣醒報
年度盛事2012台北國際書展雖然在今天開幕,但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卻提出台灣出版業面臨紙本書沒落、數位出版商業模式尚未成型、兩岸出版交流未開放等三大挑戰,期盼政府把推銷書當作一件重要的事。總統馬英九則當場回應,未來將著力在兩岸出版交流上,他也看好出版開放後所帶來正面效益。
王榮文在開幕致詞時指出,紙本書沒落,使得傳統編輯選書的壓力更甚以往,王榮文說:「要創造一本暢銷書很不容易,甚至需要作者一起參與推銷書籍。」而數位出版雖然方興未艾,但尚未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以致電子書成本回收仍不易評估。
王榮文更說,電子書的瓶頸是全世界出版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在華文圈特別嚴重,因為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市場不大。如果政府能用教育系統來創造電子書的產業市場,電子書產業可能會有較好的發展。
對於未開放的兩岸出版,王榮文表示,目前台灣的出版社無法在中國大陸賣出任何一本書,若能建立華文單一出版市場,將提高台灣出版對國際的吸引力。因為中國大陸是華文圈最大的市場,而台北國際書展是個具有聲望的平台,兩岸交流後不但台灣的書能到中國大陸出版,中國大陸的書也能來此參展,可使台灣成為世界認識中國大陸出版業的最佳平台。
馬英九認同其想法,並表示會認真思考策略,他期盼,明年由文化部接手主辦國際書展時,能在兩岸出版交流上有所突破。
馬英九也指出,近10年來兩岸在圖書方面的交流愈來愈密切,齊邦媛的《巨流河》、蔡康永《說話的方式》以及朱天心的小說都能登上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的排行榜,令人振奮。他說,台灣人口雖然遠少於中國大陸,但一年可出版4萬5千餘冊的書籍,出版能量遠超過對岸。 2012-02-04 12:17:28
德人鍾情紙本 電子書難普及 2011-03-22 中央社記者林琳
平板電腦暢銷,許多圖書出版公司推出電子書。紙本圖書是不是逐漸會被取代?至少在歐洲,尤其德國,電子書還難普及,因為多數讀者並不喜歡用螢幕看書。
德國書商市場協會最近公佈一項針對1800家出版公司及書商所做的研究,發現電子書的普及還有待時日。
2010年全德的電子書銷售約200萬本,顧客總數約54萬,銷售總值只佔德國圖書市場0.5%。問卷調查顯示,78%的德國人表示,沒興趣在螢幕上看書。
研究報告指出,電子書的技術精進,只是消費者的興趣仍不高。35%的德國出版公司已經發行電子書。已出版及準備出版電子書的公司佔所有圖書公司的80%。
出版業估計,今年電子書的銷售總值可達到全德圖書銷售總值的6.6%,到了2015年,應可達到16.2%。
德國出版的電子書多半屬於學術和專業書籍。一些專門出版學術書籍及刊物的公司,已有1/3的內容是以電子書的形式發行。
近年來,德國書店的經營愈來愈辛苦;不過,書店營業狀況轉淡,倒未必是電子書上市的因素。網路書店讓人們可以透過網路訂書,虛擬的書市搶走不少書店的生意。
「這兩年在許多熱心人的支持幫助下,我的『農家書屋』書更多了,來看書的人也更多了。」
時隔兩年,記者再次來到位於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羊角橋村退休教師汪新民家,老人興奮地告訴記者:「還是那句話,『富不丟豬,窮不丟書』,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明白這個道理。」
還是那個低矮破舊的磚瓦房,晴朗的白天,屋子裏亮著電燈卻仍然顯得昏暗擁擠。一進大門,兩邊是覆蓋了整面墻的書架,從堂屋一直延伸到房間。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滿各色書籍,按照青少年讀物、文學小說、農業科技、偉人名人等分類。
房間大門上貼著大紅的「羊角橋村《農家書屋》閱覽室」幾個字,房間裏的幾張四方桌上還堆著一些熱心人剛剛捐送來的書籍。幾位老人正在屋裏看書。80多歲的姜文珍告訴記者,自己來自鄰近的姜堰村,是這裡的常客。「我愛看看文學書,還經常寫點民間故事,有了這個農家書屋,老來生活更豐富了。」
汪新民介紹說,平時來看書的多數是老年人,有本村的,也有周圍幾個村的,一到週末和節假日,來看書的學生們就很多了。
2010年春節期間,記者曾慕名來到汪新民家。那時這裡差不多是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外地打工回來的年輕人,放假在家的學生,三三兩兩擁到汪老師家,或者坐在這裏看書,或者借幾本回家讀。那時候,書屋裏的書籍有一萬多冊。「你們作了報導以後,很多熱心人給我寄書、捐書,現在應該有好幾萬冊了吧。」汪新民說。
汪老師愛讀書,從學校退休回到村裏後,他一直沒有閒著。一把剪刀、一支筆,辦剪報,收藏書籍,積累了大量的文化資料。農閒時,不少村民無所事事,村裏打麻將成風。他就同老伴商量,騰出一間大屋,將自己多年來收藏的書籍、剪報全部整理出來,辦了一個「農家書屋」,村民們吸引到書桌上來。
2003年初,這個簡易的「農家書屋」開張了。一開始,來看書的人不多,汪新民就主動將書送上門,或者把村裏孩子叫過來給他們講故事,慢慢地「農家書屋」人氣越來越旺,許多村民閒下來就鑽進他家,連鄰村的也紛紛來看書、借書。
人多了,書不夠,汪老師又有了新的追求:除了拿出自己退休工資來買書、訂報,他還到處去「討書」「求書」。別人丟的書他撿回來,別人當廢品賣的書他買回來。他還到縣裏、鎮裏「敲門」拜訪有關領導,給自己以前的學生寫信,希望他們支持「農家書屋」,贈送書刊。
有一次,汪新民聽說有位老同事把50多本舊書賣給收廢品的小販,他竟冒著大雨,跑了三四公里路找到那個小販,硬是把書買了回來。
汪老師聲名越播越遠,捐書、送書的熱心人也越來越多。記者正在採訪時,湖北省圖書館中文部的焉虹主任也來了,還帶來了600多本書。她告訴記者,從媒體上看到汪老師的事跡後,深受感動,專門送來一批書,還決定在這裡建一個館外圖書流通點,以後將定期過來更換書籍。
汪老師告訴記者,書多了,家裏沒地方擺放,他開始贈送,已經送了不少書給村民和附近的「農家書屋」,還送了一批書給已出嫁的女兒,打算在那裏再辦起一個「農家書屋」。「姑娘昨天回娘家,我們沒什么給她,又送了她一摞書。」汪老師的老伴顧桂娥笑著說。
看到老伴辦書屋「已經到了發癡的程度」,顧桂娥沒有怨言,每天早早將屋裏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燒好開水,泡上茶,張羅著村民到家裏來讀書。在他家破舊的木板門外,老兩口栽了一些蘆薈、金錢桔等,幾株火紅的「一串紅」眼下開得正豔。花樹之下,擺著石凳、竹椅,這時又有幾位老人坐在陽光下看書了。 2011-10-31 12:25:23
未來5年 上海擬建2座大型書城【聯合報記者胡明揚 2011.03.11
在台北,誠品書店是著名的文化地標,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這種文化氛圍難在上海看到,日前上海市政府表示,將建設2座大型書城,為民眾提供公共文化空間。
在上海,餐飲、服飾、奢侈品的店面隨處可見,而提供文化休閒的實體書店,卻在面對電子書的普及以及網路書店的折扣競爭中逐漸消失。
2007年貝塔斯曼連鎖書店撤離;2008年上海第三大書店龍強書城宣布歇業;2010年,上海季風書店徐家匯店閉門謝客,今年初,上海的第二大書城博庫書城也成為上海政府認定的「特殊困難企業」。
為提升城市品味,上海市府決定建立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上海政府表示,今後將鼓勵優質專業性書店大量增長,興建幾座大型標誌性書城。
據上海新聞出版局公布的上海市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綱要顯示,未來五年上海將建兩個標誌性大型書城。該書城將集文化、閱讀、展示、娛樂、休閒、生活、商業於一體,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闞甯輝指出,書店不僅是單純購買圖書的場所,更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應有一個老少咸宜的文化空間作為托盤,否則國際大都市就無從談起。
上海更需要的也許是閱讀氛圍,復旦大學附近的一家書店老闆說,現在只有教學輔導書和經管類書籍比較有銷路。
「蘇州人如果不在家,就是在誠品書店,如果不在誠品書店,就是在往誠品書店的路上!」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廿七日為落腳蘇州的大陸第一家分店奠基開工,預料二○一四年開幕後,將成為集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人才培育於一體的跨界綜效性創意平台。
蘇州誠品坐落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樓地板面積近五萬平方米,既有商場、誠品書店、美食餐廳、咖啡廳,也有畫廊、多功能視聽展演廳、實驗劇場、藝文空間等,未來還將引進多項文化活動,舉辦講堂和戲劇演出;並聯繫蘇州藝術家、文化工作者,成為融合蘇州城市精神的文化新地標。
據「中新社」報導,前後有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等六座城市,爭取誠品設立大陸第一家分店,最終選擇蘇州,一年前與蘇州工業園區簽訂落戶協議。
吳清友強調,誠品首次跨足台灣以外,選擇蘇州,主要著眼於蘇州悠久的歷史基底與人文涵養,以及其面向國際和未來發展的前瞻性。誠品會持續在兩岸三地深耕經營。
報導指出,與台灣各分店以租賃為主的經營模式不同,誠品蘇州店將長期經營所在地塊。
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表示,誠品是連鎖書店,但不複製經營模式,誠品蘇州分店可以長期持有,「給了誠品等待的時間,也延展了誠品發揮的空間,可以說,讓誠品有了安身立命的家」
吳清友說,蘇州將成為誠品的新故鄉,「我最近常來蘇州,感覺已然和以前不同,以前我是做客,現在我已經有回家的感覺。」談到誠品在蘇州的未來,吳清友幽默地說,很擔心蘇州開業後,大陸客都不去台灣逛誠品了。
陸最大民營書店 傳倒閉遭搬空【聯合報2011.10.31
中國大陸最大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近日傳出資金困難、高層集體辭職消息,北京多家門市的書籍被供貨商搬空以作抵押。
東方早報報導,「光合作用」面臨倒閉的傳言廣傳於大陸出版界,最早是由永正圖書公共編輯部主任張曉星在微博上披露。
「光合作用」總經理孫池證實此一消息,「高層確實辭職了,是我建議他們辭職的」。孫池說,之前有供應商來砸過辦公室,也鎖過大 門,已威脅到員工人身安全,所以讓他們(高層人員)辭職回家。
孫池說,目前「光合作用」資金的確有些困難,她正在香港跟投資方商談融資方案,希望外界能寬容一點時間。
她坦言,近三、四年來,房租、水電等成本急劇上漲,「光合作用」的銷售卻連續四年下滑,尤其今年下滑百分之四十。但她強調,員工工資從未拖欠。
北京亞運村圖書大廈總經理劉瑋分析,大陸消費者購書方式在改變,大城市白領更多選擇網購,因為折扣較低,再加上實體店面租金上漲,一般書店只能夾縫中求生存。
「光合作用」總部位於廈門,成立於一九九五年,主要經營圖書、咖啡、音樂等。全盛時期在北京共有十五家分店,全大陸卅家,是大陸民營書店的第一品牌。 2011-10-31 12:19:53
美連鎖書店Borders 聲請破產保護2011-02-17 工商時報
美國第2大連鎖實體書店Borders Group周二在紐約正式聲請破產保護。未來該公司將進行債務重整、裁員與高層重組,未來數周旗下642家店將關閉約200家。
Borders發言人戴維斯指出,此次關閉的門市都是大型書店。Borders同時亦經營Waldenbooks和Borders Express等較小規模書店。
Borders集團總裁愛德華(Mike Edwards)在聲明中表示,由於消費者支出吃緊,與出版商和其他業者的協調未果、以及缺乏資金流動性,使其明確瞭解Borders並未擁有所需的資本資源,以成為足以匹敵的競爭者。
Borders將透過「破產保護企業融資」自奇異資融(GE Capital)等機構取得5.05億美元,以協助重整。
根據聲請破產保護文件顯示,截至2010年12月25日為止,Borders擁有12.8億美元資產及12.9億美元債務。Borders 5家最大無擔保債權者為書商Penguin Putnam、Hachette Book、賽門舒斯特、藍燈書屋、Harper Collins。
Borders先前因一連串的策略錯誤而陷入經營困境:未能警覺網路與電子書日益重要,未能針對音樂與DVD銷售下滑而迅速採取行動,聘請的數位執行長皆未有賣書經驗,導致其業績不斷萎縮。
Borders成立40年,全盛時期曾經使得無數小型書店關門大吉,2003年事業高峰時旗下書店共計1,249家,如今數量已腰斬。(楨:現世報?優勝劣敗?反淘汰?)
當誠品書店敦南店在幾年前打出「24小時不打烊」的訴求時,台灣宛如出現所謂追求精緻生活的「布爾喬亞」──中產階級,而追求時髦的年輕人,也以擁有連鎖書店貴賓卡而自豪,而自認有生活品味,並且自詡為「小布爾喬亞」。然而即使是史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 1862-1931)也把「布爾喬亞」和「無聊乏味」畫上等號,但這樣的一定現象是否有利於台灣的文化產業發展,其實是頗值得省思的。
20年來,連鎖書店的出現,正逢政治解嚴,緊接著經濟起飛,出版產業一片朝氣蓬勃,美國也在這個時期以特別301條款要求台灣保護智慧財產權。當國民所得達到一定水準時,尊重智慧財產權,其實是國民必須要有的道德和義務,只是在連鎖書店形成市場主流後,我們似乎付出更高的著作權費用。
壓低進貨價 形成不公平競爭
連鎖書店業者擁有強勢的銷售通路後,為了與其他同業競爭,用盡各種手段向出版社壓低進貨折扣,甚或用各種理由延付貨款,在在都造成出版社經營及財務上的壓力。
連鎖書店業者由於管銷費用較一般獨立書店來得大,其應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原無可厚非,可是出版社給予特別優惠的條件,卻是讓連鎖書店業者做為削價搶奪市場的手段,像《哈利波特》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上市時,就有連鎖業者以低於預約價及一般書店進價的六五折促銷,形成不公平的競爭。
依照《公平交易法》,出版業者對連鎖書店業者「不得為聯合行為」(第14條),且「就供給之商品轉售與第三人或第三人再轉售時,應容許其自由決定價格」(第18條),而出版業者為了博得連鎖書店的青睞,只好屈就連鎖書店的條件──進貨價格、結帳條件、進貨數量(不包銷)、不能規定售價,甚至只要能多賣削價都無所謂。為了因應這些現象,某些出版社在出版一本書時,即在編排、定價上做手腳(形同高價賣紙張),以方便連鎖書店做折扣訴求,且樂此不疲。而著作權費用其實是按出版品定價比例給付的。《哈利波特》的英國版和美國版價格是非常相當的,而台灣的正體字版和中國簡體字版則價格懸殊。當這些擁有連鎖書店貴賓卡的「布爾喬亞」在享受折扣之餘,是否也考慮到我們比其他國家的人民付出更多的著作權費用,而這種情形又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面對中國出版品的低定價,台灣出版業又如何自處?
地方獨立書店 生存備受威脅
且就個人所知,台灣各地有很多地方文化工作者,從前不是藉由自己開設書店,就是結合當地書店業者從事地方文化建設的工作,現今只要以營利為目的的連鎖書店業者進駐,這類有人文理想的獨立書店就有可能難以經營下去,而像新竹尖石鄉、台中和平鄉、宜蘭大同鄉等這一類偏遠地區的鄉鎮,連鎖書店業者根本不會考慮去開店。這些年來,非都會區的獨立書店一家一家的結束營業,無非受到連鎖書店業者的擠壓,而這一類型地方書店的存在,其實和地方小型圖書館一樣重要。
當大而急功近利的連鎖書店在台灣到處林立時,不由讓人憂心台灣的文化產業是否能從地方扎根。
知識的取得,原不分貴賤的,然而出版品在台灣漸漸成了奢侈品,偏遠地區及低收入者相對的不容易藉由購買圖書取得新知識,以改善生活品質,這是否是這幾年台灣貧富差距拉大的另一項社會因素,這也應是關懷台灣文化產業的工作者不能不關心的議題。
連鎖書店:市場透明化 無壟斷疑慮
電影《電子情書》裡梅格萊恩開設的小書店,因不敵湯姆漢克斯的連鎖書店而倒閉的故事,現在也在台灣真實上演著。也因此,大型連鎖書店的出現,予人又愛又恨的感覺。連鎖書店業者認為,無論是大型連鎖書店或是小型獨立書店,都是串起出版社與讀者間閱讀的平台。至於,需要什麼樣的書店存在,應由讀者及消費者決定。
外界質疑大型書店壟斷市場,壓低進貨價,迫使小型書店沒有生存空間。連鎖書店業者則指出,書籍的價格透明化之後,讀者可作的選擇也愈來愈多了,讀者可以透過網路、大型連鎖或小型書店購書,決定權還是操之在讀者的手中。
雖然大型連鎖書店擁有強勢的銷售通路,不過,卻缺乏小型獨立書店能滿足讀者的溫馨互動,因此,各式書店都有其不同的風景,也才會讓我們所處的城市成為一處集結婉約秀麗、氣勢磅石薄、細緻精巧……等風情萬種的風貌
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2081 2011-02-17 09:35:35
電子書夯 美書店龍頭邦諾找買主【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10.08.05
電子書大受歡迎使實體書店的經營陷入困境,美國最大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3日表明將尋求出售,創辦人瑞吉歐 (Leonard Riggio)可能與投資集團聯手買下邦諾,激勵公司股價3日盤後暴漲近26% 。
邦諾說,由於公司股價持續低迷不振,董事會正在評估幾個提振股東價值的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出售公司。身為邦諾董事長、創辦人和最大股東的瑞吉歐告訴董事會,他考慮與一家投資集團聯手收購邦諾;瑞吉歐目前持有1,790萬股邦諾股票,相當於邦諾三成股權。
邦諾股價3日收盤時下挫7%至12.84美元,可能出售的消息傳出後,股價在盤後暴漲近26%至16.15美元。
邦諾6月底時公布,第四季度出現嚴重虧損,之後公司股價便直線下滑。當時邦諾並警告,大舉投資數位科技將導致該公司第一季度與全年度純益雙雙低於預期。截至5月1日,邦諾的市值為7.55億美元,並揹負2.6億美元的長期債務。
消費者在經濟低迷時看緊荷包,花費集中在必要的民生用品上,使得許多圖書業者遭受重大打擊。此外,就如音樂市場從CD移到數位下載一樣,消費者逐漸從紙本書籍轉向電子書,也使業者陷入困境。
邦諾管理高層是在億萬富豪柏克(Ron Burkle)的施壓下同意尋求買主,柏克去年把邦諾的持股提高至19%,並持續與瑞吉歐鬥法,要邦諾照他的意思推動公司治理改革。柏克說他無意接管邦諾,但準備在9月30日舉行的股東會上提名三位新董事。邦諾高層擔憂,柏克可能和握有邦諾16%股權的Aletheia研究管理公司結盟。
邦諾相當看好數位書籍的前景,去年11月領先競爭對手博德斯集團(Borders)、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器Nook,之後並與亞馬遜、博德斯等業者展開價格競爭,積極搶攻電子書市場。邦諾6月說,自推出Nook以來,邦諾在美國電子書市場的市占率由2%躍升至20%。
美國邦諾公司尋求出售,國內出版業者指出各國書店環境差距很大,很難光從單一事件評論,不過他們也認為,實體書店因應社會改變,必然得面對轉型,邦諾或許可視為在轉型中遇到挑戰。
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盧郁佳指出,邦諾應非因為實體書店拖垮,而是被自己發展的電子閱讀器Nook拖垮,該閱讀器推出後,銷量遠不如預期,成本又太驚人,才傳出危機。
聯經出版社發行人林載爵表示,邦諾的實體書店去年有成長,究竟為何想出售,他所知有限,不過實體書店受到的通路擠壓,其實並非只有網路,以台灣來說,量販店的書籍銷售額也逐年成長,歐美更連超市都賣書,成為重要通路,「實體書店面臨的危機,是整個社會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的改變。」
林載爵認為,因應社會變化,書店未來必然會轉型,像近年各家二手書店營業額都越來越好,就顯現讀者有新的需求。
至於電子書是否會威脅實體書,他認為至少是五年後的事,「最佳的載具還沒出來。」去年電子書銷量只占圖書總銷量2%至3%。
城邦文化總經理葉君超認為,實體書店永遠不會死,未來可能走兩極化:一是大型連鎖書店,一是分眾小型書店,滿足不同需求;華品文創總經理王承惠則表示,網路通路的書籍銷量目前只占兩成多,實體書店敵人還包括量販店等通路。
誠品書店 南京開分店【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2010.08.05
繼蘇、杭之後,標榜廿四小時不打烊的台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第三個分店將落戶南京。
根據「東方網」報導,台灣誠品股份有限公司本月初已經與南京市投資促進委員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近期將在南京興建大型連鎖書店。不過,具體興建地點並沒有提及。
據了解,誠品書店對於大陸市場特別青睞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在大陸第一家分店已經確定在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畔中央商務區 (CBD),預定2014年完工啟用,最近已成為蘇州熱門話題,甚至還有房地產建案用來宣傳;第二家選定在杭州,杭州市府也提供兩塊地供誠品選擇。 2010-08-05 11:15:15
實體書店倒閉潮 廣州三聯書店關門【聯合報╱記者汪莉絹2010.07.21
受到網路書店的影響,大陸實體書店接連倒閉,連最受大陸知識分子青睞的三聯書店,其廣州分店也陸續關閉。面對實體書店倒閉潮,一名業者直言說,最後也許只有賣盜版書的十元小店可以存活下來。
廣州第一家三聯書店將於七月底結束營業,讓當地許多文化業者感嘆不已。一九九四年在廣州開業,在當地讀書人心目中有極高地位,現居然落得關門大吉。事實上,此前,三聯書店在廣州已有五羊分店、環市東分店先後關閉。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面臨困境的並非三聯書店這一家。今年初,有全中國最大的民營書店之稱的,北京「第三極書局」,在「巨虧」中倒下,據稱,該書店在三年內虧損近八千萬人民幣。
與第三極書局命運相同的還有席殊書屋,這家曾是全中國最大的書店連鎖企業,高峰時門店遍及三十一個省區市的四百多個城市,如今,六百多家加盟店或倒閉或更已換招牌。而名噪一時的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也相繼黯然收場。
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副會長王笑東表示,調查顯,過去十年內近五年的大陸民營書店倒閉,倒閉潮仍在加劇,剩下的五成書店今年又有一半會倒閉。
王笑東分析說,除了租金高以外,網上電子書籍也對書店造成很大衝擊。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能免費下載或閱讀的電子書籍越來越多,造成大部分實體書籍讀者流失。
廣州三聯書店經理王小美表示,不小網路書店把書價壓低了,分薄學術性實體書店的份額。
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易觀諮詢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當當網占中國整個圖書市場份額達到百分之十。網上購書實惠、便捷,一般書籍在網上購買均可打六至八折,不用出門又能省錢,,受到大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也愈來愈大。
網絡書店大幅度的折扣成為很多人選擇網購圖書的原因。而網絡書店如此大膽的折扣,與之相對較低的進貨價格分不開。據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發行部主任賈文宇介紹,出版社給網絡書店的價格一般會低于實體書店,因為出版社很看重網絡的宣傳作用。賈文宇說:“白領階層有很大的購買力,但卻沒有時間逛書店。而網絡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具有很好的宣傳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翁昌壽認為:“網絡書店以買斷或者包銷的方式進貨,能夠在採購中處于價格談判的有利位置;作為出版商,也自然願意選擇進貨量大、回款期短的大客戶。”
翁昌壽進一步解釋,除了進貨價格原因,網絡書店本身沒有房租成本,沒有貨架成本,並且能夠24小時運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網絡書店為了促銷,還會對一些熱點品種低于進貨價進行銷售,目的是吸引客流,以價格進行營銷。
網絡書店還處于成長期
據賈文宇透露,北京圖書中心的銷售額中,網絡銷售額僅佔3%。“我們社的書還是以暢銷書為主。像其他社的非暢銷類書籍,網絡銷售可能會達到10%或者更多。”賈文宇說。
從出版社的統計數據來看,網絡書店在全國范圍內所佔的銷售比例並不高。翁昌壽說:“一個當當的圖書銷售收入,也就與北京圖書大廈相當,但全中國像北京圖書大廈一樣的大書城還有許多。”
從地域來看,目前網絡書店的風靡還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這與網絡普及程度有關。在中國很多小城市以及物流不發達的地區,實體書店還是人們購書的首要選擇。
從圖書的品種來看,“當當、卓越從企業戰略出發,網上書店主要以大眾類圖書、熱門專業的專業書以及教育類圖書品種為主。”翁昌壽介紹,全國中小學教材、輔導書這塊大蛋糕,網絡書店卻還沒有佔到多大的份額。
實體書店應有自己的特色
雖然從全局來看,網絡書店並沒有對實體書店形成致命的衝擊,但是人們的擔心並不是多余的。
網絡書店不僅有價格的優勢,還“有效地解決了實體書店自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如品種有限、上架書展示空間有限、讀者查找圖書不便等”,使海量圖書能夠與不確定讀者隨時對接。
傳統大賣場似的書店追求大而全,但是這就給讀者找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並且再大的書店也不能像圖書館一樣把所有的書都保留著。這樣,過季的、非暢銷書等在實體書店就很難找到了。
既然做不到網絡的全面,傳統書店就應該巧中取勝,改變經營策略。“大賣場似的書店現在已經不適合了。書店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適合周圍人的閱讀口味、定位等,不光是圖書的種類、內容等,還有購書環境、舒適程度等等。”賈文宇說。
中小書店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吸引讀者。光合作用、單向街等書店,選書比較有針對性,閱讀氛圍也很好,現在就很受年輕人的青睞。
大書店則可以利用空間優勢,轉變盈利模式。“以後實體書店不會是現在的模式,會變成文化MALL,像紙老虎一樣。”紙老虎書店在賣場開辟了舒適的閱讀區,還有大面積的休閒娛樂場所,包括餐飲、兒童樂園等,並且定期舉辦講座、音樂會、沙龍等,這樣就將消費者牢牢地拴在了書店內。
網絡書店將取代實體書店
賈文宇認為:“網絡書店會取代實體書店。”翁昌壽則從資本的角度考慮,認為:“如果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網絡書店會取代實體書店。”
以後會上網的人越來越多,而網絡在中國小城市的普及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沒有了電腦技能、地域等的限制,網絡書店的優越性會更加明顯。
賈文宇進一步說:“但是在網上賣紙質圖書還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在未來,一定是在網上賣付費的電子書。”即數字出版。
數字出版的實現,一方面依賴于人們閱讀習慣的轉變,另一方面依賴于數字出版技術、閱讀器等科技的發展。
現在年紀大一些的人很不習慣電腦上看東西,但是年輕人都是伴隨電腦成長起來的一代,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人都將會具有電子閱讀的生活體驗。(實習生 張艷燕)
相關鏈接
· 科技日報:電紙書能否取代紙質書進校園?
· 科學生活:網絡發票能取代普通發票嗎?
· 科學生活:社交網站能為網友帶來什麼?
· 科學生活:網絡電視離我們有多遠?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kp/2009-08/20/content_1397048.htm
另參本館:宅經濟 電子書 越讀,越聰明? 網路解憂丸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2010-07-22 11:10:02
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 (1998)
導演:諾拉伊佛朗
編劇:Miklos Laszlo
演員:湯姆漢克斯/梅格萊恩/帕可兒波茜/Jean Stapleton/大衛費爾
在紐約人文氣息濃厚的上西區,凱薩琳凱利梅(格萊恩飾)經營一家溫馨的小書店,書店繼承自母親,已有四十年的歷史,是附近街坊生活的一部份。沒想到就在隔街,一家大型的連鎖書店開張,各種折扣、多功能賣場大大危及到小店生意, 而大書店的老闆喬福斯(湯姆漢克飾)自然成為梅格萊恩的眼中釘。
喬有一個能幹的女友派翠西亞(派克波西飾),凱薩琳也有一個匹配的男友法蘭克(葛瑞格金尼爾飾)。他們原以為已找到人生伴侶,雖然兩人白天時時鬥法,但確是夜深人靜時電子郵件的最佳筆友。兩人在電腦中互通心事時,殊不知對方就是平時自己最憎恨的人。
這對網路戀人在結束各自的戀情後,終於協議要見面了。但....好奇的本性驅使喬慫恿自己的好友先去約好的地點偷看一眼,結果發現....心儀的網路情人,竟是死對頭凱薩琳。當然喬並無赴約,讓面臨關門大吉又無人可靠的凱薩琳悵然失落。但喬也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凱薩琳,只是,喬要如何讓凱薩琳知道,其實他就是那位神秘網友?!而這對冤家真有辦法克服成見,繼續交往嗎?!(楨:好萊塢愛情喜劇當然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電影原聲帶 / 電子情書
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繼【西雅圖夜未眠】後再次合作年度約會電影代表作
萊美獎的跨世代才情女歌手Carole King真心獻上心靈相犀的至情佳作"Anyone At All"收錄愛爾蘭個性女聲Sinead O’Connor曼妙改唱Nilsson名作" I Guess The Lord Must Be In New York City"、小紅莓合唱團成名作"Dreams"及一首又一首的雋永情歌勾起愛情的快樂與哀愁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07524
英美法德獨立書店生存狀況點擊
http://blog.udn.com/jason080/1441246
國內獨立書店 方興未艾 【中國時報 2007-12-19丁文玲】
國外獨立書店紛紛結束營業,國內的獨立書店卻彷彿才剛成流行,吸引著文藝青年的目光。國內外的獨立書店展現的風情迥異,面臨的問題也大不相同。
「什麼叫做獨立書店?台灣大學附近走一圈,就幾乎掃描一遍國內傳統獨立書店的樣子了。」作家南方朔說,像是南天書店專攻台灣歷史與古地圖、唐山書店強調激進社運與學運團體自製刊物流通、書林與桂冠以引進國外文史哲書籍見長、台灣唯一女性書店女書店、同志書店晶晶書庫等,都是過去知識分子流連忘返的所在。
不過近年興起一些標榜文化沙龍、複合經營、在地社區型的獨立書店紛紛成立,像是小小書房、有河BOOK、新竹草葉集與嘉義洪雅書房等,得到不少矚目。
文化觀察家林皎宏就很欣賞這些書店:「獨立書店就是不能以銷售書籍為主力,像有河BOOK的書根本只有兩個書架,但人們會去聽演講或參加座談,然後買書。」
不過南方朔對這個現象顯得憂心。他認為,獨立書店固然有其「同人」相聚的特質,但若不想步上歐美獨立書店被網路書店擊潰的後塵,「專業與專精的領域,還是必須固守,甚至更上一層樓。」
獨立書店聯盟
台北地區
小小書房
公園生活 果菱派客來
有河book
唐山書店
草葉集˙小草設計
桃竹苗地區:水木書苑
中部地區:東海書苑
南部地區:洪雅書房
東部地區:凱風卡瑪兒童書店
http://www.bookist.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2&Itemid=55
獨立書店成功五大因素/Tom Ehrenfeld撰‧王興棟編譯
元素一:設定目標和價值取向
因為在現今社會並不在乎多一個書店,而是在乎多出一個什麼樣書店?是一個平庸的書店還是一個有特色的、有個性的書店?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才能夠從眾多的競爭者中樹立自己的形象。
元素二︰向顧客轉讓額外的價值
一些獨立書店卻別出心裁,將營銷功夫做得很細,利用其擁有的一些優勢為讀者提供他們意想不到的服務。這其中的很多價值是超級連鎖店做不到的。
元素三︰通過學習建立起人際關係網
元素四︰人性管理和理性管理相結合
這可能是這五種技能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種了。因為一般的獨立書店創立之初並沒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許多員工和老闆之間也沒有非常嚴格的界限,這種管理體制,一方面有利於融洽員工和老闆之間的關係,但另一方面卻不利於公司的正規管理,更為嚴重的是不能使職工真正明白自己的職責。在這方面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理性化的管理相結合。
元素五︰沒有店主書店照常運轉
http://www.ylib.com/readit/tower/default.asp?DocId=LOOK&SNO=347 2010-05-06 10:31:50
書香不再/120鄉鎮 找不到一家書店【聯合報╱地方中心記者 2009.12.28
根據本報記者查訪,屏東縣卅三鄉鎮,有廿七鄉找不到一家書店,彰化、宣蘭、高雄等縣,也有過半的鄉鎮再也嗅不到傳統書店飄散的書香。計文德感嘆,書店最大好處就是尋寶般自由翻閱,「每本書的封面都是驚奇的開始」,這種氣氛是「鍵盤敲擊」沒有的。
「賣書?你頭殼壞去喔?」嘉義溪口鄉十餘年前有五間書局,現今只「殘留」二間「文具店」,一間店內已無半本書,甚至連國中小最熱的參考書也不賣了。「不是大家不愛看書,而是不敵網路,」陳姓老闆表示,鄉下看書人口不如都會區,書賣不出去,只有轉業經營。
高雄縣廿七鄉鎮,有十五個鄉鎮沒有書店,其中田寮鄉不但沒書局,「連文具店也沒有!」縣議員張文瑞說,這是田寮的悲哀。
經營雜貨店的朱老闆說,店內各類商品都有,「就從來沒兼賣過文具,因為沒人買嘛!」記者跑遍田寮國中、新興及崇德國小附近的雜貨店,真的都沒賣學生文具。
偏鄉書店一家一家的收,即使在文風頗盛的中縣清水、高雄美濃也是如此。
大樹鄉圖書館館長陳世宗表示,「網購」概念興盛後,加速傳統書局滅亡,還經常有折扣,偏鄉傳統書店客源有限,「無招架之力是必然」。
博士故鄉美濃鎮 書店早已不賣書【聯合報╱記者李恩慈2009.12.28
高雄縣美濃鎮出了三百多名博士,被譽為「博士故鄉」,但鎮上幾十年來僅有兩間書局,又逐漸轉型成為文具店,鎮上榮文書局老闆鍾榮清坦言:「鄉鎮書局的功能以販售文具為主。」
榮文書局在美濃鎮上經營幾十年,斑駁的牆壁櫃上,以文具類用品居多,書籍僅擺了三排且「束之高閣」,大多是字典等工具書,看不到時下知名作家書籍。
鍾榮清卅三年前承接父親開設的書局,大概十年前已停止進新書。他說,廿五年前是書局的黃金時期,那時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國古典文學最受歡迎,但隨著鎮上青壯年人口外移,加上少子化趨勢,「現在鄉下根本很少會有人到書局買新書」。
美濃博士人協會秘書長古錦松說,中小學生以閱讀課內書籍為主,如要閱讀課外讀物大多到校內圖書館內借,且要過關斬將取得博士學位,課本熟不熟是關鍵重點,也才能讓每次考試都有好成績。
政府推動「一鄉一圖書館」政策,但偏鄉圖書館的發展問題多,缺專業人員管理、缺經費,高雄縣茂林鄉立圖書館一年購書經費只有一千元!而高雄縣梓官鄉立圖書館長余美順指出,「每次評鑑都要圖書館發展特色館藏,大部頭專業書籍買一堆,結果十年內只有三個人來借!」
余美順說,評鑑委員們批評梓官圖書館的自修室,認為空間太大像K書中心,要求修改為書庫。但她觀察,鄉內有很多小朋友家裡沒地方讀書,晚上、假日自修室常爆滿,「鄉鎮圖書館不應該服務鄉民的實際需求嗎?」
學者評鑑地方需求 不切實際
中央政府及評鑑委員鼓勵發展特色館藏,但余美順發現,十年前購買價值不斐的漁產專業套書,至今只有三位讀者來借。評鑑委員大多是大學教授,提出的建議或許符合學術見解,但對偏遠鄉鎮民眾卻有點不切實際。她心疼說:「鄉鎮圖書館預算少,這筆錢拿來多買一些暢銷新書該有多好!」
永安鄉立圖書館長陳進鳳當了廿年館長,他說,圖書館發展與鄉鎮長的態度有關。早期館內職缺被視為政治酬庸工具,「養老館長」比比皆是,就算只有國小學歷、英文字母看不懂,只要和鄉鎮長關係好,都能當圖書館員。
鄉鎮市公所財政捉襟見肘,圖書館預算更是大問題,約有一半鄉鎮市以虛編預算方式保留科目或作為控管預算。
救災排擠預算 年僅一千元購書
茂林鄉立圖書館原本乏人問津,平均三天才有一人借書。去年八八水災期間,圖書館收容災民,竟意外拉近鄉民,也產生潛移默化效果。現在不時有村民去借書、看報紙,展現全新氣象。但有誰料到,該館一年購書預算僅一千元!還不夠買一張高鐵北高車票,只能期待各界捐書。茂林鄉立圖書館長林岳承說,日前台北縣立圖書館捐來一批淘汰的書,正好用來充實館藏。
雲縣鄉鎮圖書館預算最高前四名,並落實購書的有崙背鄉三十萬元、西螺鎮十萬元、虎尾鎮十萬元、古坑鄉五萬元。其餘聊勝於無或掛羊頭賣狗肉,公所人員表示財政困窘,「生吃都不夠,哪有得曬干?」
但也有認真的館長把小圖書館當文化中心經營,虎尾鎮、褒忠鄉圖書館屢屢舉辦活動、課程,即使收費也大排長龍。
過來人:圖書管理要結合當地社群2010-01-29 中國時報 陳至中
針對鄉鎮圖書館出現眾多弊病,前中華民國圖書館協會理事長、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長陳昭珍認為,關鍵在於「缺乏專業、專職館員」,公務人員當館長、兼職員工選書,問題當然層出不窮。唯有將管理單位由「鄉鎮」提升至「縣市」,才能確保專業人員配置,不會被複雜的地方利益結構犧牲。
陳昭珍表示,經營圖書館需要「專業」,一定要有專業人員長期駐館才能確保品質。過去她到全國各地考察,發現許多館長都由非專業背景的公務人員兼任,兼職員工也多是鄉長親友安插,「選書」時直接跟廠商說價格,買來一堆「大部頭」的四庫全書、百科全書,實際根本用不到。
她說,理想狀況應由專業人員與當地社群組織「圖書委員會」,才能兼顧。這又得依賴長期在地方經營的專業館員能夠跟上書訊脈動,又瞭解鄉親喜好,才能真正發揮圖書館價值。
她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單靠鄉鎮幾乎無法辦到,「衛生所、文化館都不是鄉鎮管?為何圖書館是這樣?」過去概念是期待地方自主,但鄉鎮長忙著選舉、服務基層都來不及,根本沒有功夫管圖書館,何況許多鄉鎮長還「有案在身」。
「五都」直轄市升格是一個契機,陳昭珍強烈建議,重整地方組織時,應像北市府的作法,將鄉鎮圖書館一併收歸市府管理,「鎮立」圖書館改為「市立」圖書館的分館,派專業人員負責,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2010-01-29 07:11:12
誠品武昌店 變身觀光飯店【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9.05.20
誠品集團跨足觀光飯店有譜,將把誠品武昌店5樓到10樓改經營觀光商務飯店,目前已在尋找合作對象,估計兩個月內可拍板定案,明年下半年開幕。
誠品不動產事業部協理歐正基說,這間飯店規模不大,定位在精緻商務飯店,房價每晚設定在3,000元上下,雖比西門町地區行情高,但相對大台北地區並不算貴,未來將鎖定商務、自由行旅客。
誠品跨足觀光飯店,採委外經營與自行經營兩種模式。第一個案子是位在西門町的誠品武昌店,將採委外經營,尋找具有創意、又有觀光經驗、能配合誠品經營旅館想法的業者進駐。
誠品內部人士透露,「武昌店的飯店設計圖都已經畫好了,內部人員也經過多次腦力激盪,但考量第一個掛上誠品品牌的飯店,應該更符合誠品性格,才決定放棄自己經營,改採委外。」
誠品武昌店5樓至10樓樓地板面積約2,500坪,單層樓面約400坪,估計每樓層可規劃25到30個房間,總房間數約180間,估計投資金額約在2.5億元至3億元之間。
誠品對經營觀光飯店已經思考兩、三年,誠品集團董事長吳清友表示,將會與國內建商合作,自行投入經營主題式精品旅館,為了與文化氣息結合,已定調以圖書館為主題。
據了解,誠品已與國內建商討論合作計畫,談判已經進入尾聲,有可能是位在松山、南港地區的新建案,將是規模較大的觀光精品飯店,若這個案子確定,誠品未來也將成立獨立事業部門負責。
吳清友現在雖然經營零售與書店事業,事實上,讓吳清友發跡的行業卻是販售五星級飯店廚具與餐具等設備,因此他在飯店界的人脈相當廣。
劍橋大學出版社面臨裁員>中時09-04-07江靜玲
世界最古老的出版公司、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CUP),在數位時代來臨,虧損壓力增加下,面臨裁員威脅。反對CUP裁員者告到劍橋大學評議會,要求審慎裁定。
英王亨利八世在四百二十五年前成立的劍橋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古老、從未間斷印刷的出版社。出版社的作者包括米爾頓(John Milton)牛頓(Isaac Newton)和霍金(Stephen Hawking)。
劍橋大學今年慶祝建校八百年,劍橋大學出版社是該校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然而根據CUP營運部主管戴維森(Peter Davison),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其他傳統印刷出版社一樣,在數位時代裡,面臨財經緊縮的壓力。
戴維森表示,過去許多教職員必需依賴劍橋大學出版社印刷論文和其他學術文章,才能升等。如今,這些人都自己打印,並在網路上免費供人閱讀。戴維森透露,數位時代改變了印刷、出版和閱讀習慣,劍橋大學出版社現在每年賠兩百萬英鎊(約一億台幣)。CUP無法如此再賠下去。
劍橋大學出版社計劃裁員一百五十人,以節省開銷。但這項計劃遭到劍橋大學員工和工會強烈反對,惟恐這項裁員計劃將成為終結劍橋大學出版社世界名望的開端。劍橋大學出版社目前共有一千八百名員工,其中包括八百名海外員工。海外市場佔CUP總市場的八○%。該出版社在紐約、墨爾本和東京都設有倉管中心。
雖然泰國、法國、德國等都有作家出席書展,並舉辦座談會,以英語向讀者分享他們的創作,但轉個頭一看,作品卻都是毫不認識的異國文字,出版物與讀者之間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就三日的觀察所見,除了分享會或表演可以聚集一定人氣,其餘時間卻鮮有讀者進入這些國家館,即使是主辦單位力推的泰國館,除了居住台灣的泰國人外,館內供讀者坐下來看書的座椅,更多是被走得累了的讀者所佔,能夠拿起泰文書籍翻一翻的讀者絕無僅有。
華文出版社的單薄
眾多外國出版單位構成台北書展的主要力量,相形之下,華文出版社的攤位便顯得有點單薄了。放眼所及,城邦、聯經、天下、遠流、九歌等出版社的身影是書展常客,但各大小出版社的「版圖」,佔不了一號展館的一半,可見台灣當地出版商對書展似乎持有保留態度。翻看資料,不少台灣媒體都報道今年書展的台灣出版社驟減,中國時報2月8日的報道便指,往年填滿一本小冊子的參展單位,如今只羅列數行。本土出版社對參與書展的意慾下降,背後帶出業界對書展有甚麼期望,外來者難以插咀,但以書展的觀眾角度,攤位與攤位之間的走道寬敞,不算多的人流,容許讀者慢慢地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看過去,卻是香港書展享受不到的愜意。叫人驚喜的是,在文學館還有版畫製作的小工坊,讓讀者可以在買書閱讀之餘,親身體驗造紙、製版畫的過程。
書展的另一個有趣地方,是不少台灣當局的出版攤位,如「國防部」那裝飾成戰地隱蔽點的攤位,擺出如有關眷村歷史的系列著述,台灣軍事書籍等,甚至有單位進行招募。
偶爾轉個彎,香港聯合出版、Kubrick等熟悉的名字出現眼前,頗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在台灣當地出版社的退卻下,香港出版社卻對台北書展抱有更大熱情,除了設置攤位,Kubrick更與《字花》合作,在書展期間舉辦多個座談會,進行一個島嶼與另一個島嶼之間的文學交流。
交流同樣在其他兩個展館進行。二號動漫館及三號童書館是人頭湧湧(我懷疑那50萬入場人次,可能大部分的數據來自這兩個展館),動漫館連日來都有日本漫畫家登場,不但簽書會現場擠滿人,即使是其他出版社的攤位,同樣在前面的走道上排滿長龍;我僅在進入場館後便無法擠上前,受不了擠迫的動漫迷,只能撤退。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2/16/OT0902160006.htm
泰國出版業處於一個非常年輕有活力的狀態,其新近崛起於東南亞,還有不少年輕作家湧現。現年27歲的泰宋蓬,他的作品《Beansprout & Firehead in the Black Season》有點添布頓《牡蠣男孩之死》的風格,故事以Beansprout和Firehead兩個孤兒的冒險旅程為主,帶了點狂想。雖然看不懂泰文,但作品中的繪圖十分吸引。年僅23歲的斯利畢帕則以科幻小說贏得全國青少年的愛戴。他的《The White Road》四部曲虛構出一個奇幻的國度,少年保羅無意中進入奇幻世界中,被賜予天使的力量,與群魔對抗。系列的每一部均有數集,今年夏天將推出第三部曲,是泰國青少年讀物中期待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風格迥異的推介作家,也象徵了泰國如此多元的出版業。此外還有泰國漫畫,如以李小龍為主角的《The Legend》,日本青少年奇幻漫畫式的《Apaimanee Sagr》等。泰國皇室的出版也在展館中佔了一個位置,還有林林總總的烹飪書亦是泰國出版的其中一支。
除了泰國館,同樣首次設展的美國館則以電子書為主打,而法國館則有影像藝術與童書為主。在泰國館隨手翻起幾本烹飪書,回過頭來,卻在法國館看到「法國三星大廚—安東的料理藝術」,那精緻的食物造型呈現出一種超越食物的狀態,雖然法國與泰國文化大不同,烹飪藝術的關注卻似乎如出一轍。
法國館同樣有作家現身。在逗留台北短短三日時間,因趕訪問而錯過了作家露面的時間,但在書展的活動欄上,還是不乏法國作家的名字,如舉行新書發佈的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曾將台灣的檳榔西施、誠品書店、泡沫紅茶等畫進作品《製造台灣/Made in Taiwan》的郭龍(Golo)等。
不遠處的德國館同樣高掛出六七位將在書展中現身的作家橫額,陳列出300多本90後的德國新作家的作品,不同的文字成為台北書展一道奇異的風景。然而這道風景對於業內人士來說或許代表著各種商機,但對那50萬的入場人次,卻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主題國泰國館帶來陌生的泰國出版,除了開幕禮上人偶的表演讓人拍手叫好,當代畫任君演繹解讀,其餘種種出版物仍與入場觀眾有一定距離。
台北國際書展觀察2009-02-16文圖:武 俠
是隔壁飯香?是距離產生美感?上星期剛結束的第17屆台北國際書展,50萬入場人次是書展的新紀錄,看在香港人眼中,那數字或許與去年香港書展的83萬人次還差一大截。但在數字背後,台北書展卻展現另一種風貌,具異國風情的泰國人偶,那彎彎曲曲的異國文字,甚至寬敞的走道,流動的空氣中沒有壓迫。
筆者在台北近距離觀察這個華文出版重鎮的書展,才發現沒有了大賣場的氣味,逛書展原來可以讓你嘗試造紙、印版畫的寫意,也可以站在一本書前一整天背後也沒有人群擠迫的輕鬆。
2月4日至9日舉辦的台北書展共有三個館,位於101大樓前的展覽中心一號館是主要展館,大樓後的二號館是動漫館,而101旁的三號館則是童書館。
異國文字舞台
對於書展,第一個印象是那裡充滿不同的文字。向來強調國際化與書展版權交流的台北書展,會場確是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出版商帶來各自的出版物,泰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瑞典、德國等國家,在場館內展示不同的文字和創作。書展第一天為「專業日」,只讓與出版業相關的業內人士進場,發行的,印刷的,出版的,還有媒體等不同界別的人在場內穿梭,第二天才公開讓公眾買票進場。
走進主要展館,首先留意到的是今年新設的國家館「泰國館」。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表示,泰國近年出版業發展得十分蓬勃,自2003年以來每年都以超過10%的比例增長,這對於日漸萎縮的台灣出版業來說,是值得參考學習的對象。這次有90多家泰國出版社參展,帶來文學、漫畫、童書、烹飪及現代藝術畫等不同的題材,是全面認識泰國文化的好機會。
泰國館佔據一號館有利的位置,展館內最醒目的是幾個重點推介的作家肖像,如泰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的查.勾吉蒂(Chart Korbjitti),以童書封面包裝、書寫佛理的僧侶作家伐扎梅諦(Phra Maha Wudhijaya Vajiramedhi),從搖滾樂隊主唱變身暢銷作家的泰宋蓬(Songsin Tiewsomboon),和17歲出道的泰國最受歡迎科幻小說家斯利畢帕(Tawara Siripipat)等。
台北書展這兩年努力推動「書展大獎」,希望為優秀的本土作品注入更多推動力,立意良善。可惜在今年的得獎者(小說類劉克襄「永遠的信天翁」,非小說類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揭曉之後,我卻在會場上找不到任何宣揚。
唯一看得到的是主辦單位設立的「文學館」上,有這兩屆的入圍書陳設,但連加個標籤註明哪本書是「本屆得主」都沒有。「推動」云乎哉,不能只有選完、辦完就了事的。
台北書展已經來到一個必須做生死決斷的關鍵時刻了。要讓書展繁榮,讓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真正獲得展示的舞台,從新聞局到書展基金會到出版業者都要下定決心,重新盤算書展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把無謂的官方門面徹底割捨。不然台北書展就註定在順了姑情逆了嫂意的情況下,緩緩失去出版業者的支持。每一屆書展我們都清楚看見這樣的現實。
(作者本名陳穎青,貓頭鷹出版社社長)
藝言堂》台北書展的國際迷思【聯合報╱老貓09.02.13
今年的台北書展趁著春節前消費券的餘威,各大出版社「坪效」業績都比往年出色(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去年書展期間有一半的日子陰雨綿綿的緣故)。不過今年參展出版社展出攤位數則明顯比往年縮水,各大出版社都收斂許多,不再有到處看到城邦、遠流、天下、大塊的景況。
攤位數減少,使得今年的動線規畫比往年順暢許多,周末午後進入會場,人山人海的景況依舊,但是走道則有活動空間,以購物體驗而言,實在比往年改善甚多。一館主館內特別規畫了休息區和演講活動區,這可能也是攤位需求下降所以能騰出的空間吧。
以今年的情況來看,這還真是個微妙的平衡。多年前當攤位搶手,人人爭取,導致走道侷促,空間狹隘,所有畸零地全部擠滿攤位,人潮擁塞在走道上,想去哪裡都走不了,那個景象讓我記憶猶新。曾幾何時,今年因為競爭者寡,反而讓買書賣書的交易效率比往年提升了。只不過這卻是建立在出版社參展意願下降後的結果。
書展期間有個新聞說,今年外國參展的出版社又創新高,這真是個讓人失望的宣揚。主控台北書展的新聞局仍然不改追求國際化的意志,事實上已經讓這個台灣最值得驕傲的產業書展,淪為爹不疼、娘不愛的窘境。出版社參展意願正在流失,如果官方政策再不調整,重新聚焦在國內出版社上,那麼台北書展的光輝歷史,恐怕就再也喚不回了。
台灣出版產業的成就,在兩岸三地的華文世界裡是極為珍貴的資產,因為出版自由、言論自由所帶來的出版活力,讓每一個華文閱讀人口都不能忽視台灣圖書。台北書展現在還有完全的機會占有這個獨特的市場、文化,甚至政治優勢。任何來到台灣的中文讀者,到書展會場走一趟,都可以充分感受台灣業者多元競爭的活力,如果我們繼續用無謂的外國參展家數來妝點門面,置真正的文化力量於不顧,那將只是白白把手上的珍貴資產輕易浪擲而已。
國際書展湧50萬人次 創新高。(民視2009-02-10 徐書賢
一連5天的國際書展,9日閉幕,但各個展館截至閉館前依舊是人擠人。原本廠商還打算最後封館流血大促銷,也因為生意實在太好,臨時取消。業者都說,是拜消費券之賜,不但人潮創新高,連業績也有1/4以上是收消費券。國際書展閉館大拍賣,一個漫畫抱枕,喊價不手軟,2000塊成交沒買到的,表情很不是滋味,但不是炒氣氛,才有人氣,今年展館處處打著消費券招牌,趁勢促銷拚買氣,眼前處處人擠人的景象,完全嗅不出景氣低迷的味道。
幾十本書,掏錢帶回家,才半天功夫,收銀機裡,老早躺著厚厚的一疊消費券,有消費券加持,加上書展趕在寒假收尾前登場,今年國際書展爆冷門,比起去年41萬人次,今年上看50萬人創新高,光是城邦出版社,5天下來奪下最高三成的亮眼成績,天下和遠見也飆出兩成多業績,向來沒有太大波動的童書館,今年成績也創新高,而消費券就佔了平均營收的1/4左右。
不景氣中,今年國際書展,意外逆勢大撈一筆
書本邊緣﹕讀中譯?看原著?【明報2009-03-08 專訊】
香港常自詡國際都市,坊間亦有不少英美的文學作品,不論原著還是中譯,常見書店當眼位置。
香港商務印書館門市部文化事務統籌劉美兒指出,英文文學書籍只要原著未至於太艱深,銷路都較繁體中文版為佳,例如在奧斯卡最佳電影《一百萬零一夜》帶動下,原著小說 Q&A 及電影小說,就比中譯本暢銷(皇冠/台北);另一齣電影《浮生路》,英文原著Revolutionary Road 亦較時報出版的中文電影本《真愛旅程》賣得好。「不同作品常有很意料之外的效果,亦視乎小說的故事性是否夠強。若故事廣為人知,很可能英文版會更暢銷,因為繁體中文譯本售價可能並不便宜。」
原著較譯本暢銷
劉美兒亦提出另一決定因素,便是版本進入香港市場的時間:「譬如香港讀者對《偷書賊》的認知,時間相差不遠,中、英文版兩者的銷量亦會比較平均。」事實上,香港讀者對外國文學其實支持力度並不手軟,劉美兒指嚴肅文學,特別是曾得過大獎如布克獎、諾貝爾、英國柑橘獎(Orange Award),通常都是長銷書,商務印書館每三個月檢討存貨,「都會大量的補進」。
城邦書店總經理吳芷琴亦表示,曾得到歌星楊千樺推介的香港電台十本好書《我的名字叫紅》,在香港亦早已很受歡迎,至今售出逾三千本。有口碑而為中文讀者所了解的外國文學,向來亦有銷情保證,朱薩克中文新譯作《傳信人》推出一年,亦已達兩萬印量。至於在西方社會極受歡迎的Cormac McCarthy,○七年獲普立茲小說獎的作品 The Road,改編電影將於年中上映,將核爆後父子遷居途上的戲劇性故事搬演銀幕。其中文譯本《長路》,去年十一月由麥田出版,至今亦已賣出近千冊。另外《陪你到最後》、 《失物之書》亦已售近千本,前者在荷蘭甫出版即創下單月狂銷十二萬五千冊的驚人紀錄,目前累積銷量突破一百萬冊;而後者則曾獲美國圖書館協會Alex獎,不過在去年九月才出版,香港讀者在中文譯本的閱讀上,亦算緊貼世界潮流。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3/1/1/1060375/1.html
新聞出版總署:惡搞型山寨要堅決制止2009-03-08
“所謂‘山寨’應該分為兩種,惡搞型的山寨要堅決制止。”柳斌傑表示,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創造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文化形式是真正的山寨文化,而曲解甚至惡搞他人作品的“山寨”是一種盜版行為,是不允許的。
他表示,山寨文化是人民群眾的創造,體現了民間的文化創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它的生存依據,有市場需求,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方面。“針對山寨文化我們要加以引導,加強規範,如果它不涉及侵犯別人的著作權、不是非法使用別人的作品,而是有自己的創造,這就不是在反盜版的範圍中。”
柳斌傑稱,對盜版要打擊,同時也要支持人民群眾的創造,維護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山寨文化創作的東西,如果是有價值的、好的東西,也應該納入保護的範圍之內。”
而另一種,是把別人的作品搞成山寨,“把原來作品的內容變得不一樣了,比如正面的變成調侃的,這些都是不允許的。”
互聯網管理 提倡利用網絡加強監督
這兩年來,網絡所顯現出來異常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力量,不少有問題的人或事都是首先從網上傳開,並依靠網絡的推波助瀾,促進政府部門對相關問題加快解決。柳斌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應提倡利用網絡加強社會監督。
柳斌傑稱,作為黨和政府來說,我們支持一切依法、有序、科學監督的活動,包括互聯網在內。他表示,今後互聯網在這方面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它使用廣泛、節點較多、互動性強、群眾可以參與的優勢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強調說,政府歷來提倡鼓勵依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更希望輿論監督,反映各種問題,這對推進國家民主政治建設有很大的好處。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304-000-106-109/2009-03-08/12091033347.html
另參本館:山寨經濟學
最近經常有記者問我關于谷歌圖書館將包括我在內的幾百名作家的圖書掃描以後免費放在網絡上閱讀一事,做何感想。我當時對記者的回應是,這是不可以的,這不是一個大企業的態度。
後來我仔細查了一下新聞和報紙摘要,發現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得到的資訊是否全面,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分成兩種的。
第一種,假設谷歌的確掃描了全書,並在網絡上提供免費閱讀和下載,那麽毫無疑問的,這是非法的。管你事後事前給錢這不重要,這尤其對傳統圖書作家有巨大的傷害。
第二種,假設谷歌掃描和摘錄了圖書的一個部分或者一些段落,並沒有提供全文閱讀,可顯示和閱讀的字數控制在一個很小的比例內,我個人並不認爲這個行爲違法。
我並不知道谷歌屬于哪一種行爲,如果是前者,嚴懲不貸,如果是後者,被人陷害。
中國圖書的傳統版權的保護已經做的非常之差,中國的百富榜中一大半都是房地産商,沒有任何一家是互聯網以外的文化産業,中國最大最頂級最掙錢的出版社拼命一年的利潤還不如房地産商賣一套房子的利潤,整個出版行業的利潤還不如人家上海閔行一個倒樓的利潤。我們是踐踏文化的大國,絕對不是文化大國。現在誰跟你說他是一個文化人,那麽這個人一定是一個機場看了兩集文化論壇的暴發戶。
都說以後靠數字版權,但是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大家,我所有的圖書,累積十年,所得到的數字版權的所有收益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寫一本書通過數字閱讀可以賺10元。數字盜版比傳統盜版更加影響作者的收益,如果每個讀者都樂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費文字的話(比如你觀看本博客),那麽很快你就可以看見這個作者轉行再也不寫了。很多讀者願意花200萬買一套房子,給開發商賺去100萬,2000塊買一件衣服,給廠商賺去1800元,40000元買一個牌照,給政府賺去40000元,爲什麽不願意20塊錢買一本書,給作者賺一塊六毛錢呢?
中國圖書的價格一直很低,最主要是起點太低,最早的圖書因爲承擔了宣揚政治思想的洗腦功能,所以國家承擔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並不是一種商品,一直遺傳到現在。正常的市場,書價一定是要比電影票貴的。是的,我當然希望自己有更高的版稅,書價可以賣的更高,就像你希望有更高的薪水一樣。一個中國的頂級暢銷書作家,出版三本頂級暢銷書,在上海內環以內才能買一套公寓,我相信一個美國的頂級暢銷書作家,出版一本頂級暢銷書,在紐約的中心以買至少五十套公寓。所以說,這個國家的文化市場和房地産市場都是嚴重畸形的。
從我出版圖書的1999年到2009年間,紙張人工都飛漲,但是書價漲幅非常有限,當時三重門最早是16元,現在是25元,2003年的我的長安亂是20元,現在是25元。在2000年左右,圖書售價其實已經在20元左右徘徊,但是2009年,也只在25元左右徘徊,每次稍微漲一點價,很多人都會說,出版社和作者好黑啊。事實上,在中國最黑的出版商,1年也就賺1000多萬,乃是行業翹楚,卻要承受和1年賺幾百億人民的房地産商一樣的罵名,出版業是一個大産業,現在一個大出版社賺的還沒有一個普通洗腳房多,所以,文藝如何複興呢?不要以爲金錢和文化是沒有關系的甚至是反比的,只有一個窮凶極惡的文化市場才能産生這麽多功利近視的文化垃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fixk.html?tj=1
另參本館:越讀,越聰明? 搜尋成癮 提升網路訊息 《數位海盜的正義》 《著作權保護了誰》 2009-10-25 12:11:10
5圖書藏80萬毒品【新報訊】
一名菲律賓按摩女郎,前日從越南胡志明市乘航機抵達本港,機場關員發現其形迹可疑,深入搜查終在其寄艙行李中,發現她攜同的五本圖書中,在硬皮封面及封底內,藏有1.25公斤海洛英毒品,市值約80萬元,相信該名菲籍女子以迂迴手法運毒。
被捕菲籍女子(42歲),報稱任職按摩師,將被落案檢控以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名,今日在荃灣裁判法院提堂。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7955
上海在國內首推“電子圖書”外借服務
新華網上海2009年2月27日電(記者 孫麗萍)上海圖書館27日正式推出“口袋裏的圖書館”服務,允許讀者將數字移動閱讀器即俗稱的“電子圖書”借回家中。據悉,這是全國首家圖書館提供此類高端服務。
記者看到,這本黑色的“電子圖書”長度、寬度都只有十幾厘米,
厚度僅1.3厘米,相當于薄薄一本小冊子,十分便于攜帶。讀者只需要登錄上海圖書館網址,就可以從其館藏的10萬種、24萬冊電子圖書中任意選擇下載閱讀的內容。
上海圖書館讀者服務部負責人金紅亞介紹說,首批有100名讀者嘗試“電子圖書”外帶服務。每人每次借書期限為28天,一次可下載兩本電子書。
為刺激消費圖書「論斤賣」 民眾、業者皆得利09/02/17 東森記者蘇日宏
經濟不景氣,很多人逛書店都只看書,卻捨不得掏錢買書。有鑑於此,大陸江蘇有間書局就推出了「圖書秤斤賣」活動,1斤重即大約500公克的書,人民幣要價12.8元,大約新台幣60元左右,一推出果然吸引不少人前去搶便宜。
「圖書論斤賣,一斤12.8元」大大的海報掛在書局內,就是要吸引顧客前來買書。因為最近實在是太不景氣了,很多人逛書局只是看不買,讓書局業績直直落,最後想出這套刺激消費的方法。
不過到底有沒有比較便宜呢?記者實地查訪比較發現,像是店內販售的一套彩色兒童圖書,原價要人民幣200多元,如果以秤斤來賣的話只要88元,另外像是原價1500多元人民幣的套書,秤斤賣也只要200多元人民幣,相當於兩折的價格,對於購書民眾來說可是非常划算。
業者如此大手筆難道不怕賠本嗎?店家表示,反正這些打折書有不少是庫存貨,來出來論斤賣不但可以降低庫存資金壓力,還可以招攬顧客上門,可說是一箭雙鵰的創新作法
“如果發現了想要的書,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
25歲的特拉維斯·斯皮迪還是學生,他在倉庫裏東找西翻了兩個多小時,興高採烈地把“戰利品”堆進木箱裏。
500萬冊 相當于浙江圖書館的紙質藏書了
500萬冊圖書是什麼概念?相當于一個規模比較大圖書館的家當。記者從浙江圖書館網站上了解到,浙圖的紙質圖書總量有500多萬冊。這就難怪英國人開拖車去搶書,而中國人遠遠地望著“眼饞”了。
在《每日郵報》的網站上,關于這條新聞的留言很熱鬧。
網友斯圖亞特說:“我討厭看到這些書都被踩踏在腳下。他們怎麼把書從架子上挪到地板上?它們也許是二手的,也沒有價格標簽,但仍然應得到一點點尊重……我敢打賭,大多數開著貨車、汽車來搶書的人,轉眼就會到網上兜售了。我憎惡‘吃白食’行為。”
名叫德裏克的網友也認為:“電子港灣(Ebay)上要有得忙了。”
泰國曼谷的露露·托馬西說:“誰在乎?沒人讀書了。這些書可能被退休人員撿回家當冬天取暖的柴火燒掉……”
有中國網友在國內網站上眼巴巴地說:“書癡的狂歡,什麼時候咱也能遇見這等好事。”“開飛機去拿,是不是有點不劃算啊?”
名叫“花開時分”的網友還分析說:“顯然請搬家公司的成本要高于庫存圖書價格的總和。所以才想出這個方式:公司省了人工成本,還賺了潛在的知名度,而人們得到了圖書。”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3/04/content_10938887.htm
500萬冊圖書免費拿 英國人開大貨車隨意選09-03-04杭州日報
英國一家亞馬遜圖書供應商的倉庫租約期滿,庫內藏書近500萬冊。倉庫所有者為盡快清理場地,所有的書全部免費任人拿。免費拿書活動持續到3月6日。
有英國網友說:“免費書……夢想照進現實了。”
開著貨車拖車跑車來搶書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家圖書供應商名為書倉公司,是英國最大的二手圖書銷售商,租用的倉庫位于布裏斯托爾市。由于租約期滿,公司不得不撤走,留下大量圖書。所有者阿什莉·尼科爾森想出清場的妙招:讓人免費取書,以騰空場地。
飛機修理棚般大小、5.6萬平方米的倉庫堆滿了各種書籍,而且沒有按學科或類別分類,亂糟糟的景象簡直稱得上是圖書管理員的噩夢。
2月27日,倉庫門口停著幾輛保時捷和寶馬汽車,旁邊還有大容量的貨車,有人甚至開來房車在倉庫外熬夜等候。
至于英國人有多麼喜歡“免費的午餐”,從一個有趣場景上可以看出來:有位仁兄在汽車後還加了輛小拖車;還有人從家裏拿來嬰兒推車來運書。
人們在“書海”中尋找喜歡的書,這裏既有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說,也有經典文學名著,還有上世紀70年代的菜譜。許多書很陳舊,頁角卷翹或書頁泛黃了,但由于是免費的,誰還會抱怨拿走的不是新書?
今年58歲的羅莎琳德·羅賓斯承載著全家的願望來搶書。她說:“我主要來幫女兒找書,她喜歡斯蒂芬·金的小說。我丈夫說什麼書都可以。我兒子想要計算機書……我不喜歡踩著書走路,這是一種罪過。”
版權輸出社科著作近乎為零 政協委員建議設立國家翻譯學院
新華網北京09-3月8日電(記者李斌、顧瑞珍)“我國版權輸出的內容多集中在漢語學習、中醫、體育、養生、旅遊等方面,社會科學著作近乎為零。”正在此間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賈寶蘭建議,大力推進我國出版業“走出去”戰略,提升文化“軟實力”。
作為《讀書》雜志的執行主編,賈寶蘭委員上會前對我國版權輸出情況專門做了了解,她說,“我國版權輸出的主要對象是東亞和東南亞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歐美市場所佔比例微乎其微。目前版權輸出內容能夠較為深刻地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價值,展示當代文化成果特別是反映改革開放30年巨大變革的作品寥寥無幾。”
賈寶蘭委員分析認為,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諸如語言、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出版體例等一係列的不同,制約了中國圖書的版權輸出。我國翻譯人才短缺,存在制度方面的缺陷:翻譯報酬太低,翻譯不算學術成果。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夠等。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堅定出版走出去的理念。”賈寶蘭委員建議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迅速出臺與版權出口相關的金融、財稅、外貿等係列支持措施,鼓勵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輸出”。建立資助和扶持出版“走出去”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推廣“國內翻譯,國外出版”的模式。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賈寶蘭委員身在出版界,對此感觸頗深:“最重要的是要發現和培養一批了解國際出版市場,熟悉國際版權貿易規則,精通國際經濟法,掌握現代傳媒技術的外向型和復合型人才。同時,我呼吁設立國家翻譯學院,在外語院校增設出版翻譯專業,培養專門翻譯人才,建立翻譯人員信息資料庫,完善翻譯人才隊伍的管理制度。”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sc/2009-03/08/content_10967959.htm
我國圖書出版全球第一 柳斌傑解釋為何港臺買書貴
中國經濟網09年3月6日北京訊 (李雨思) 很多人都知道在香港和台灣買書很貴,可這是為什麼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解釋說,“不是因為他們保護圖書版權,而是因為經濟發展的水準差異造成的製造成本不一樣”。
我國的書價相對比較便宜,與國外差距很大,是美國書價的1/10,是港臺書價的1/3,柳斌傑對此表示,這不完全是這些國家和地區保護圖書版權原因,主要是經濟發展的水準和物價水準不一樣,製造成本、原材料的成本、勞動力的成本不一樣,造成了書價的差距。版權交易的價格全世界各個國家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規則就是原有市場銷售的數量和版稅的比例通過計算構成了支付版權的費用,在這方面,我們與國外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目前我國的圖書出版的總量在世界上是始終居第一位的,年出版量已經達到69億冊,報紙每年出版量也在450億份左右,每天印刷都超過了1億份,但是如果從價格上計算收入往往是不及其他國家的一半。
總的來說,由於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材料成本、加工製作成本、勞動力的成本相對的還是要低一點。正因為這樣,現在出版領域、加工貿易非常活躍,加工貿易一年所創的外匯大概在500億左右,很多發達國家的出版物都在我國一些沿海保稅區、加工區來進行加工製造。
國家計劃在近兩年內培養三個“雙百億”出版傳媒集團,即資產和銷售收入都超過100億。到去年年底,江蘇的鳳凰出版集團已實現了“雙百億”。柳斌傑透露,今年預計還有兩家,一家可能在地方,一家可能在北京,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努力地做工作。
http://big5.ce.cn/cysc/newmain/pplm/hysm/200903/06/t20090306_18412989.shtml
宜蘭5星飯店推閱讀旅行 設24小時圖書區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07 閻光濤/整理
中央社宜蘭縣7日報導,宜蘭縣一家五星級飯店最近購買上千本新書,開闢24小時圖書區,讓房客度假時有書香陪伴。房客也可以把自己帶來的書,留贈在飯店的「漂書區」,讓其他房客帶回閱讀。
宜蘭礁溪一家五星級飯店日前新增「閱讀旅行」服務,在飯店裡打造一處24小時開放的圖書區,並細分「不可不讀」、「難得好讀」、「推薦要讀」、「值得再讀」、「花時間讀」5大類書,種類包括文學、小說、旅遊、哲學、美學及時尚等,讓住客在度假之餘,可以完全空下一段時間留給自己靜靜閱讀,沉澱心靈後再出發。
業者表示,房客入住後可以在住宿的任何時間,到開架式的圖書區取書,現場還有咖啡、茶飲及點心供應,希望讓住客的旅程因書香、咖啡香更豐美。
業者也啟動「漂書」行動,讓房客把自己帶來的書,留贈在飯店的「漂書區」,如果其他房客看了喜歡,可以帶回家閱讀,讓書籍「漂流」。日前,房客留贈的第一本漂書「一瞬之光」,已被台北一名廖姓房客帶回家,希望未來的「漂書」可以「漂流」得更遠,更多人共享書香與閱讀樂趣。
此外,即日起到5月底,這家飯店也舉辦作家黃春明的撕畫及裝置展,並贈送房客黃春明的藏書票。
玄奘無人圖書館 借書靠e搞定>自由時報09-03-08
〔記者黃美珠/竹市報導〕全國大專院「唯二」的2座無人圖書館統統都在新竹市玄奘大學內!厲害的是,這2座無人圖書館透過智慧化管理,不僅可以年省150萬人事費,傳統盤點8000多冊藏書需要費時2週,現在1個半小時就能搞定。
該校圖書資料處讀者服務組組長黃文德說,該校受限於經費,無法大規模建構圖書館,所以引進新加坡分散且主題式的藏書概念,結合現代數位科技,讓小空間發揮最大妙用和效能。
無線射頻系統 管理
所以在圖資大樓的總館外,另成立2座無人圖書館—「自立書軒」和「妙然書軒」。3館相加佔地約2200坪,最大藏書量頂多30萬冊,而目前已有27萬多冊,馬上就面臨飽和。
所幸透過和其他學校、單位的資源分享和策略聯盟,經由數位科技整合的「魔法」,該校建置了一套「數位資源整合查詢」系統,裡面除有專屬於該校的資料庫共98種,和其他學校或單位共享的電子圖書粗估就有170萬冊,真的替全校師生開闢了一座「無形的知識寶庫」,就是在校外也能遠距查詢。
而為了節省人事成本,該校又利用「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讓「自立」、「妙然」均呈無人管理狀態,不僅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就連節假日時段也不受館員休假影響可以正常開放使用。
黃文德說,如果以一般正常圖書館的編制,也就是1名館員搭配2名工讀生為例,用每天早上8點開放到晚上11點為止來計算,這2座無人圖書館足足可以幫該校省下1年約150萬的人事費用。
另外自立書軒目前藏書8000多冊,若以傳統盤點方式需費時2週,現在只要1個半小時就能完成。
電子紙閱讀風靡全球 2009-03-08 楊帆
上班途中,廣告人小李邊吃早餐邊把幾份報紙內容下載到電子紙中,一夾走人。上了地鐵,他手持一張電子紙,同時看幾份報紙;回家路上,作家老張突然閃現了靈感,掏出電子紙迅速記錄修改,100多克重的電子紙讓他隨時隨地寫作。這樣的情景並不是夢想,隨著電子紙的普及,它會出現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在美國,電子紙閱讀器被評為創新產品,在日本、韓國,也成為新的讀書工具。而在我國,電子紙也成為現實。
所謂電子紙,是指“像紙一樣薄、可擦寫的顯示器”,是專門用于閱讀的電子裝置。由于其對比度較高、文字清晰、支持屏幕手寫、耗電量是液晶顯示器的1/10-1/100左右,並且能夠輕輕彎曲。
目前,電子閱讀器已經在全球形成一股不可逆轉的風尚,但市場人士認為亞馬遜Kindle 2電子閱讀器高達400美元的售價以及“9.99美元下載一部圖書”的概念,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恐怕無法接受。作為國內首推電紙書產品的漢王科技,其旗下產品N510是全球首款5英寸電子紙顯示屏閱讀器,重量僅165克,是同類尺寸中最輕的一款。隨後推出的N516,進一步加入有聲讀物、MP3等功能。相較而言,漢王電紙書不但隨機附送500本正版圖書,還可提供上萬本正版圖書免費下載,具有很高的性價比。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304-000-106-109/2009-03-08/09241033293.html
另參本館:<越讀,越聰明?>《電子書》
退書率高今年飆上五成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書市疲軟,退書率升高,業者估計,去年至今的退書率最高可達到五成,首刷3,000本書,最多有一半從通路退回給經銷商,再回到出版社倉庫。
圖書退書率高,除買氣低迷外,最主要的還是新書出版量太多。除非是暢銷書熱賣,否則很多書最後都成為庫存書,以致退書率持續攀高。
業者分析,圖書物流費用占成本的7%到10%,在退書率升高後,物流成本也跟著墊高,這些成本都是經銷商承擔。加上退書後產生的資金周轉問題,使一些中小型圖書經銷商開始思考朝大型經銷商靠攏。
大型經銷商具備較完整的物流系統,通路布局也較廣,掌握的圖書資訊較精準,這些優勢可彌補中小型經銷商不足之處。
另外,台灣市場有限,同一本書因區域、通路不同而分散給不同經銷商,徒增成本。
不過,圖書業者表示,國內圖書經銷商雖然零散,但與通路、出版社的關係卻是盤根錯節,即使中小經銷商有意併入大型經銷商體系,但合併後的合作方式、利益分攤、資源共享等問題,都有待考驗。
聯合發行 推圖書經銷整併【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9.03.09
國內圖書市場逐漸萎縮,圖書發行經銷規模最大的聯合發行公司計劃合併中小型發行商,以降低作業成本、提升行銷功能,為市場注入活水,達成三年內營收破30億元的目標。
國內兩大圖書經銷商聯經出版與農學社合併的聯合發行公司,經過三個月磨合期後,已漸收成效,可以節省固定成本7%、估計約500萬元。
整合成功毛利可望增加
聯經出版與農學社去年12月完成整合,成立聯合發行,負責圖書與雜誌發行,資本額1億元。聯合發行董事長陳日陞說,整合後可降低15%營運成本,估計一年省下2,100萬元,即使今年營收目標與去年相當約17億元,但節省固定費用後,毛利會增加。
國內圖書市場長期存在新書量過多、結帳制度失衡等問題,加上景氣低迷等因素影響,圖書退貨率節節高升。圖書業者觀察,去年退貨率約四、五成,較以前增加逾15%,造成經銷商的物料費用大增。
陳日陞分析,圖書物流費用幾乎都由經銷商承擔,退書量過高時,經銷商負擔的物流費用會較過去增加兩、三倍,造成資金周轉吃緊,不少中小型經銷商承受極大壓力。
聯合發行設在南崁的自動發書倉庫,在兩大經銷商整合後,承載量也僅達到65%,因此才提出合併中小型經銷商的想法。由於國內經銷系統綿密又零散,同一本書在北中南等地可能有三個經銷商,個別通路也有不同的經銷商,合併難度不低。
陳日陞說,聯經出版與農學社未合併前,都是大型圖書經銷商,整合三個月後,在未減薪、裁員下,就節省龐大固定成本,顯示合併有利,節省的費用就等於是盈餘。
兩家公司整合後,來往書店與出版社超過2,500家,發行量占書店總書品約20%。聯合發行提供出版業每天新書同步上市的服務,每月為出版社規劃發書策略,新舊書籍都保證48小時內到貨,有效降低書店缺貨問題。預估每月發書量約500種、占全台每月2,000種新書的25%。
書展旺 今可望破12萬人次【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09.02.07
台北國際書展進入第4天,也是第一個周末假日,據主辦單位統計,前三天進場參觀人次達22萬5千人次,打破近5年紀錄,預估今天可破12萬人次,業者對今明兩天寄予厚望。法務部長王清峰、前副總統呂秀蓮與跆拳女將蘇麗文等名女人明天也將現身書展。
據主辦單位統計,書展前三天進場參觀民眾上看22萬5千人次,為台北書展基金會負責承辦5年來最高紀錄,比去年成長2到3成。昨天為首日星光夜,展場營業延長至晚上10時,已破10萬人次,預計今天可上看12萬人次。
台北書展基金會表示,今年書展檔期正好於過年後、開學前,學生族群有錢有閒,是今年書展人氣、買氣增加原因。去年星光夜僅周五、周六兩天,由於頗受好評,今年書展增加一天,周五到周日晚上延長營業到10時,消費者晚間6時後可購買星光票50元進場。
由於今天是第一個周末假日,上午10時開展前,各家攤位人員集合呼喊加油口號,矢言要衝刺到目標業績。出版業者表示,前兩天人潮超乎預期,但書展真正旺季為周五到周日上午,對今天人氣、買氣寄予厚望。
城邦文化表示,今年人氣和買氣比往年同期好個1到2成;聯經表示,周五業績也成長約1成5。書林出版表示,下周各學校陸續開學,很多學生來書展購買英文小說和專業字典,業績比去年好一點,不少學生家長會拿消費券來幫孩子買書。
今明兩天世貿各館都有重量級名人活動,滿足許多少年異性幻想的萌系日本漫畫「I”s」作者桂正和,今天下午在世貿二館舉行簽名會,下午4時半還有第三屆Cosplay大賽;法務部長王清峰、前副總統呂秀蓮、跆拳女將蘇麗文等名女人明天都將現身國際書展一館。
第四,今年國際書展最莫名奇妙的,是出現攝影展。雖然攝影展本身展出的照片素質很棒,展場空間的安排也很優,問題是所謂國際書展,不就該以書為主題,就算要辦攝影展,是否以攝影圖書為主題會好過大剌剌的掛上照片來展出?
唯一較值得慶幸的,是香港來的參展單位比去年多了一些,對於很難買到香港出版品的台灣讀者來說,是搶購港版書的好機會。可惜的是,香港出版品中另一大支流-基督教出版社,沒能來參展,否則應該會更精采。另外,我也非常期盼未來港澳星馬等海外繁體字出版品都能來到台北國際書展展出,台灣對於自身以外的出版世界的了解實在太多荒蕪,就從同樣使用繁體中文的港澳認識起也許是不錯的開始。
總之,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似乎是熱鬧有餘而購買力不足,且熱鬧還是來自近年來才快速崛起的動漫畫館人潮之延續,一般出版品的魅力似乎越來越弱。恐怕台北國際書展只是又一次出版人賺到營業額卻沒什麼利潤的圖書商展,至於書展原本的目的(版權交易),恐怕大家心知肚明,早已不是書展的核心主軸?(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怎麼有趣的台北書展>中時09-02-08王乾任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用心,可惜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似乎無力對抗大環境的不景氣,還有台灣出版業界日趨嚴重的折扣戰。
首先,一館的參展出版社數量驟減,過去得要填滿一小本冊子的參展單位,此次僅短短數行羅列就已告罄。雖然有一些過去沒看過的新面孔參展,可惜的是這些參展單位多半是升學考試類的出版社。主要參展單位以國內中大型出版社為主,還有一些財力雄厚的小出版社以及無須擔憂財務的佛教出版社和政府公部門出版單位,台北書展過去那種中小出版社林立會場,不斷製造驚喜的場景已經越來越難看到。
其次,雖有消費券加持,各出版社也紛紛推出消費券專區搶買氣,然而,動漫二館的買氣和人潮遠勝過一館,甚至不少人都是先逛完二館再順便來一館看看。一二館的人氣王地位顯然已經易位,或許過不了幾年,一館將拱手讓給動漫畫出版社舉辦活動與書展,一般社會書出版社只能退居二館。
第三,國家主題館太陌生,不夠有看頭。台北國際書展今年的國家館是「泰國」,泰國出版界近年來雖然逆勢大幅成長,但是對於向來崇歐哈日迷美的台灣出版界與讀者來說,泰國究竟有哪些暢銷書好作家根本「莫宰羊」?書展基金會突然推出一個國人很陌生的國家作為主題館,似乎頗為吃力不討好!更別說全台灣根本沒幾本與泰國有關的出版品。不過,也許泰國館的推出,是對台灣出版人與讀者的一個提醒,提醒我們世界很大,能出版好書的不是只有英德法美日中等國,還有許多國家都有非常精采的作品值得一讀。
雜誌也凍 前仆後繼在收攤【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08.12.21
早在科技、金融業叫苦前,雜誌產業已感受到景氣不佳的寒意。去年以來,陸續已有「誠品好讀」、老牌的「推理雜誌」等停刊,金石堂書局的「出版情報」、時尚雜誌「ELLE girl」都是停出紙本,只剩下電子版,不少雜誌在數位浪潮、紙漿成本高漲下求生存,更要把握這波消費券的商機。
不像油價、天然氣價格近來調降,紙漿成本的漲勢一去不回頭,加上不景氣、廣告預算縮減,而且年輕網路世代的閱讀習慣改變,訂閱紙本雜誌的客戶也在流失中。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表示,去年全台年雜誌產業的產值約170億台幣,比起幾年前預估的240億要萎縮許多。
因應生存難題,雜誌產業也想辦法轉型、找出路。包括動腦、商業周刊、天下雜誌等,同時發行電子雜誌,而今年7月起正式推出的線上雜誌,會員月付99元,可閱讀千本非當期雜誌,以往過期雜誌只能拿到舊書店,能銷售的有限,或是淪落到資源回收秤斤兩,但線上閱讀對雜誌業者創造了新的利潤。
3張消費券 2份雜誌看10期【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08.12.21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表示,根據之前人力銀行對上班族的調查發現,約六成受訪者的消費券,會優先用在衣食方面;因此出版業界希望鼓勵消費者,除了填飽肚子,也能用消費券的三分之一長知識,因此推出1200元的優惠方案,可以在一百種雜誌中任選兩本,各10期雜誌,等於一本動輒百元以上的雜誌,只要60元。
最近公會理監事開會討論,並發出通知,邀請眾家雜誌業者一同加入,明年1月正式公布百家雜誌名單,除了在超商就可以下訂單,並且在台北國際書展中設置專區促銷。
公會也認為,雜誌社單打獨鬥的力量太微弱,無法和各大廠商所祭出的優惠互相抗衡,因此要透過集體行動,以免被排擠在消費券的商機外。
相較各行業搶先打促銷戰,文化消費似乎是較弱的一環,不過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也表示,消費券最常用來買日用品、家電等必需品,「花在文化上,才是多出來的消費」。因此文建會也正規劃,明年以消費券看藝文表演、到故宮、美術館等展演場地買紀念品、影音產品、或是喝咖啡等餐飲消費,都可享有折扣,最低應可打到七折。
黃碧端說,文建會有許多不錯的影音出版品,如小西園掌中戲「三國演義」一套20張光碟才1000元,非常適合闔家欣賞,享譽國際的漢學家馬悅然上次一看到欣喜若狂,立刻買一套帶回瑞典。
誠品營收衝百億 落空【經濟日報記者李至和08.12.21
誠品書店難敵景氣低迷,儘管新增宜蘭與高雄兩店,並與勤美合作台中綠園道店,全年營收預估僅約99億元,未能達成突破百億元大關的目標。
誠品書店從前年開始就喊出營收突破百億元的目標,不過遇上景氣低潮,計畫改不上變化,今年雖然開了三家店,營收仍難大幅成長。誠品書店公共事務經理李玉華說,今年前三季營收都不錯,但到了12月受消費券發放預期心理影響,整體買氣更顯低迷。
誠品書店從去年起調整營運策略,著重複合型書店經營,如剛改裝完的台北敦南店就是朝此方向。此外,單一書店則進駐醫院、購物中心,百貨賣場等,同時結束部分營運壓力較大街邊門市,以降低營運成本。
誠品商場原本是點綴書店的作用,但現在卻成為吸引來客的磁鐵,讓書店能因此分一杯羹。例如誠品敦南店經過一個月的改裝後,業績較去年同期增加,尤其是餐飲區帶來相當多客人,也讓消費者順道進入書店遊逛。
李玉華說,為了因應不景氣,從去年起就開始調整經營策略,一方面檢討各店運作情況,另一方面則節省經費,降低營運成本。例如,信義店今年重新改裝二樓書區,增加零售賣場面積,拆卸後的書架、燈具都留下來,供再次利用。
12月中旬才正式開幕的誠品宜蘭店,從原本有愛百貨遷移至新月廣場,營業面積約250坪,使用的書架、內裝並不走奢華路線,其中賣場使用的燈具,就是信義店改裝所留下的。
書市結冰 高高屏今年零書展>中時08-10-24邱順斌
經濟不景氣重創各地大型書展,高高屏地區今年相關活動幾乎掛零,一間兩百坪的書攤,有時一天收入只有六百元,平均一個月有兩家出版社倒閉。不少書商還以「五窮六絕、七零八落、九死一生、『十』在很慘」形容出版業景氣,預估將有不少書商、出版商將在年底倒閉。
在高高屏地區有舉辦大型書展達人之稱的業者林志輝指出,數年前,大型書展在高高屏地區相當盛行,市況好時,曾經一天收入二、三十萬元,但這幾年每下愈況,今年更慘,至今看不到推出任何一個活動。
平均一個月 兩家出版社倒閉
他表示,實在耐不住這波景氣寒冬,因此關掉四間展場,退守鳳山台糖花市一隅,現在一間兩百坪的書攤,有時一天收入只有六百元。
台中市文化中心九十四年剛開始辦書展時,一檔最多可以賣到五十萬元,現在買氣受點影響,但多則卅萬,最少也有十多萬元,受到景氣影響有限。
北縣一家大型出版商楊姓負責人指出,這波景氣寒冬前所未見,幾乎每家出版社都是負成長,退書量遠超過銷售量,這與股市、房地產暴跌,加上美國金融風暴高度相關,民眾樽節支出,自然大砍購書預算。
楊姓負責人說,景氣不好出版商人人自危,絞盡腦汁希望節省成本,有的新書計畫紛紛喊卡,也有大砍行銷預算暫停各項活動,希望度過這波寒冬。
北縣也衰退 波及參考書業績
「這次寒冬已非冷颼颼能描述,只能用『結冰』形容」,北縣新莊崇文書局負責人李玉繽說,過去無論景氣再怎麼差,家長都還會忍痛購買參考書給小朋友,但今年平均業績掉了三成左右,家長轉而購買便宜的考卷評量,然後向左右鄰居借參考書,省了購書預算卻苦了書商。
林志輝表示,在網路取得資訊相當便利,年輕人買書找資料愈來愈少,買書的大多是年紀稍長的熟面孔,這種情況也影響書商生意,書店已漸漸步入昔日社區雜貨店後塵,成為式微的行業。
大陸童書氣勢漸起 直逼「韓流」 >中時08-08-18林欣誼
台灣童書市場長年以來都是日系、歐美出版為主力的天下,近三年來「韓流」興起,如今大陸童書也逐漸被引入並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不少業界人士正觀察大陸勢力是否有可能變成台灣童書界中繼「韓流」後的另一風潮。
兒童文學評論家柯倩華表示,她觀察到近幾年來大陸童書正迅速急起直追,日前她前往參加陳一心基金會舉辦的「兒童圖畫書國際論壇」,見到現場大陸與會者的人數眾多態度積極,「讓我有一股山雨欲來的感受。」
台灣的家長和讀者也從國內出版社陸續引進大陸的童書看出端倪。長年投入培養本土創作者的信誼出版社,今年初引進創社以來的第一部大陸圖畫書、由大陸作家余麗瓊寫作、朱成梁繪圖的《團圓》,今年七月再推出大陸前輩級畫家,也是資深編輯的蔡皋其作品《寶兒》和周翔的《一園青菜成了精》等書;以及蕭袤寫作、周一清繪圖的《驛馬》等三書。
信誼總編輯高明美表示:「大陸童書最大的特色就是作品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蘊,這是台灣所沒有的。」另一家和英出版社則自二○○五年起,與頗受國際矚目的大陸新銳作者熊亮合作出版《小石獅》、《京劇貓.長?坡》等書。
和英總編輯周逸芬認為,大陸作者的優勢在於美術功力紮實,說故事的技巧卻不如台灣:「大陸童書大多從傳統民間故事取材,與現代孩子的生活有距離,在敘事上,也沒有站在孩子的高度,不夠貼近小孩。」她對台灣本地童書創作仍深具信心。
不論大陸勢力是否有能力席捲台灣童書版圖,成為「韓潮」後的另一風潮,對台灣兒童圖畫書作者來說,都是良性的刺激,高明美和周逸芬均認為,台灣和大陸創作者之間「彼此可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8成鄉鎮圖書館 沒錢添購書>中時08-07-31林志成
在台灣,竟有高達八成縣市鄉鎮的公共圖書館沒有購書預算,加上空間規畫差,民眾不愛來,都變成「蚊子館」。國立台中圖書館副館長鄭慕寧指出,包括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及台中圖書館等三國家級圖書館,每年購書預算總共不到六千萬元,還不如台師大圖書館八千萬元。
教育部昨天提出「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公共圖書館活力再造計畫」,預計九十八年到一百年,以卅七億元活化全台灣公共圖書館。
求事權統一 中圖改隸教部
為求事權統一,原隸屬文建會的國立台中圖書館,即日起改隸教育部。但教育部也釋出新竹、彰化、台南、台東等四地社教館及國光劇團由文建會管轄。
昨天在國立台中圖書館改隸教育部記者會中,教育部長鄭瑞城興奮地說:「文建會把這個女兒(台中圖書館)養得白白嫩嫩,嫁到教育部來後,教育部一定會善待她。」
鄭瑞城表示,圖書館是社會文明指標,芬蘭每二五○人有一圖書館,國民一年進圖書館廿一次;台灣民眾每年進圖書館不到二次,還要多加油。
館員不專業 館藏再多也沒用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秘書長、台師大圖書館長陳昭珍表示,地方、中小學圖書館受限於地方政府預算,許多長期沒有購買新書,甚至沒有專業館員。她曾看到一間小學,圖書館員由福利社歐巴桑兼任,對小朋友非常凶,大家都害怕、不敢進去;再豐富的圖書資源,沒有專業館員整理,也無濟於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副教授楊茂秀日前也表示,許多鄉鎮圖書館已淪為「酬庸」或「處罰」人的地方,派些不專業的人負責管理。據他所知,某一圖書館的館長來自清潔隊,唯一的好處是把空間整理得乾乾淨淨。但對於如何推廣閱讀,一無所知。
有了圖書館和館員,也要有書。楊茂秀說,圖書館買書跟買食物一樣,要著重「新鮮可靠」,現在圖書館買書都是「一批一批買」,不是「一本一本買」。正確的作法應是編列常態性預算,授權館員定期挑選新的著作收入館藏,讓學生隨時嘗鮮。
別讓書籍縮水了>中國時報 2008.03.22王乾任
近來,各行各業承受物價上漲壓力,營運備感艱辛。紙張近一年來,漲幅高達三成以上,弄得仰賴紙張的出版業,也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的確,紙張上漲,會影響出版業毛利,然而,日前卻有媒體報導指稱,出版業者面對紙價不斷攀升,不敢漲書價(但卻有錢大送贈品?)只好縮頁數的報導,筆者對此感到不以為然。
一般讀者,恐怕不了解紙張在一本書裡所佔的成本比重(以首刷兩千本計,單色印刷約在定價十至十五%)。然而,專業出版業先進們,難道不知道紙張佔的成本比重嗎?今天紙張價格若不是翻漲上一倍,對大部分的書來說,都不致於衝擊定價。
更何況,台灣的書籍價格,早在畸形的產業通路結構影響下,虛胖了不少。近年來,下游通路不斷追逐折扣戰,新書非得七九折才能賣。書籍做七九折優惠折扣時,出版方得折讓八至十%不等給下游通路。新書周期之後,更有甚至六六折的低價/折扣促銷。然折扣如吸鴉片,癮頭只會越來越重,出版社是作繭自縛。還有主打書非得送贈品等等壞習慣,早已弄得不少書籍再計算成本與定價已先,就已經先把上市後的折扣計與贈品製作成本計入,導致書價先於紙價上漲了一到兩成之多。
若不是因扭曲的通路結構造成圖書定價先行原物料上漲而虛胖,又怎麼會擔心因原物料上漲而無法調價來反映成本?
其次,當前出版市場贈品滿天飛,羊毛出在羊身上,贈品平均成本,也早就超過紙張漲幅成本。賣書得送贈品這件事是否夠畸形,我不評論。然而,我只知道,出版人不能又要送贈品,又要抱怨指價上漲而書價不能漲。畢竟,贈品不是一定要送,而送贈品書才能賣,會否是另一種書得打折才賣得動的迷思的延續?
此外,出版人其實有不少悄悄調漲書價的方式。例如放寬字行距,減少滿版字數,增加書籍厚度;雙色或彩色印刷,提高書籍設計品質,讓讀者感覺物超所值等等。亦或者書價不動,但減少頁數、字數等等。就我對台灣圖書市場的觀察,讀者在乎的是書好不好,自己喜不喜歡,而不只是書價。例如坊間某些定價六七百的高檔設計類書籍,就相當熱銷,完全不受所謂書價上漲影響。
再者,每一本書的成本計算結構都不相同。市場主推書起印量動則兩萬,一般書起印兩千,在兩萬與兩千之間,紙張所佔的書籍成本結構完全不同,要說紙價上漲的影響有多嚴重,絕對嚴重不過市場的惡性削價競爭。
與其對社會抱怨指張原物料上漲而書價不能漲之苦(但卻一方面大送贈品,促銷新書),不如下定決心解決畸形通路折扣戰,這才是出版界一勞永逸之道。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打折惡性競爭 出版業活不下去【聯合報╱林載爵08.01.21
二○○七年是台灣出版業問題最多的一年。從凌域倒閉、金石堂事件到最近的誠品爭議,出版產業每個環節的問題,整個爆發出來。關心的人士都在問,台灣的出版業到底發生了什麼毛病?
解嚴之後,從一九九○年開始,台灣的圖書出版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快速發展,各種議題、內容的書籍滿足了各類讀者的需求,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的台灣出版業,創造了華文出版世界中最亮麗的光芒。可惜的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出版業依舊維持著以中小型為主的型態,而且整個出版產業的上游(出版社)、中游(經銷商)、下游(通路)都面臨了經營上的困境。
閱讀風氣衰弱了嗎?其實台灣的閱讀風氣從來沒有好過,每家每年的購書數字,在二十年間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網路吸走了讀書的時間嗎?其實那一群沉迷於網路的人,並不會因為沒有網路而改為讀書。讀者減少了嗎?只要看幾個大通路每年公布的營業額數字,就知道買書的人口,扣除掉七十萬左右的移民後並沒有衰退。換句話說,讀書的基本盤並沒有崩潰,改變的只是閱讀的口味、內容與趨勢。更何況二十年間不同的通路,從量販店到網路書店不斷增加,擴大了賣書的場所與機會。
那麼,造成出版業困境的問題出在哪裡?答案應該是大打折扣。台灣出書量大,市場小,中小型的結構資金不足,各式通路不斷擴張又相互競爭。為了促銷,從出版社到書店只好削價求售。暢銷書打折、新書打折,五花八門的打折活動,盛況不下於百貨商場。所有日韓同業參觀台北的書店時,都認為不可思議,因為這是在全世界都難以見到的景象。他們都會問我:你們怎麼活下去?
是的,在大打折扣下,出版產業如何活得下去?從出版社、經銷商到通路,每一個環節的合理利潤全部被侵蝕殆盡,所謂「不同通路之間的不公平交易條件」,在這兩年來,由於通路不斷向出版社壓低進貨折扣,打折又要加上折讓之下已經不是問題,因為都已經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
即使是一本有銷售潛力的好書,通路也會逼迫出版社打折才願意配合促銷活動,而出版社為了銷售也會主動提出打折活動。這是一個困局,大家都知道最好不要這樣做,但都還是這樣做。
從量販店、書店到出版社都已經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提出重建交易秩序的呼籲。「台灣出版通路秩序聯盟」的成員彼此相約新書在三個月之內不能低於七九折,只是一個微小的起步。打折這個腫瘤如果不割除,出版產業的糾紛只會加重,因為大家談的不是如何增加利潤,而是如何降低進貨折扣。
如果在冬夜,我這樣談誠品>中時08.01.18郝明義
誠品事件到底是什麼問題,牽涉因素太多,不容易定義。目前由於各家出版社的感受不一,各家的承受能力又不一,所以很難共同對準問題焦點,遑論解決問題的共識。我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對整個問題有篇比較長的分析,這裡摘要說明。
最近出版同業反應比較激烈的焦點多在B2B平台的付費使用上,但我認為基本上那是個各為其利的商業談判,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寄售制」到底是什麼意義,對整個出版生態產生了什麼影響 。
我對「寄售制」的疑慮是:
一,對主要出版暢銷書的出版社來說, 他們的書銷售得快,所以即使用「寄售制」也影響不大。但是對沒什麼暢銷書的小出版社,尤其是出版文史哲的出版社而言,他們所有的費用與成本都先付出去了,要收入卻得等賣一本算一本的話,很難支持。即使是大型的綜合出版社,一旦實施「寄售制」,在資金周轉的壓力下,也會往偏重暢銷書的思維傾斜。
二,近年在連鎖書店的壓力下,獨立中小型書店關閉的本來就很多,如果誠品再要求所有的出版社都得「寄售制」,這會給小書店造成新的生存壓力。
然而誠品會提出「寄售制」,除了經營策略外,也有他們長期感受到的不平。不平來自於二○○四年金石堂先開發了B2B供應鏈平台來推動「銷結制」,有出版業者問誠品做不做得到,誠品說還不行,他們就同意跟金石堂採「銷結制」。吳清友眼看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一下子少掉了進貨成本的壓力,三年後說這話的表情還十分激動:「我怎麼跟我的股東交待?」所以,三年後,他們也跟同一家電腦公司開發出一個B2B供應鏈平台,開始推「寄售制」,裡面固然有他們的經營策略,也有他們積壓了三年的不平。
我認為台灣出版業的美好之一,就是小出版社和小書店林立。然而,有金石堂的「銷結制」在先,誠品的「寄售制」再全面實施的話,很可能會再帶動其他有實力的網路及實體業者也跟進,大幅改變出版和書店的生態,嚴重擠壓小出版社和小書店的生存空間。就算一些大出版社和有規模的連鎖書店擁有生存下來的條件,但是出版者的思考與工作方法、作者的出版機會,以及讀者的閱讀選擇,都可能會因而產生改變。而非常可能的,是大幅往暢銷書傾斜的改變。台灣的出版,近年來往暢銷書的傾斜已經夠大,再傾斜下去,不只對出版業和作者,對讀者和整體社會也極為嚴重。
雖然說商界本來就是優勝劣敗、弱肉強食,但出版業的情況有點特別。任何其他產業的經營者,都可以只使用自己的產品,絕不使用其他同業的產品。但是出版業則不同。出版業最奇妙的,就是彼此固然是競爭者,彼此又是相互的讀者與養分提供者。所以,任何其他產業都有理由透過純粹商業力量的淘汰、兼併,剩下少數領導廠商,但是出版業那樣的話,則一定問題嚴重。大小出版社,大小書店如何並存,是出版業的根本思考所在。
這個連環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待各方探討。目前我的看法是:最起碼,誠品應該讓一直堅持月結制的出版社,有選擇月結制的自由。何況,出版社的出版路線、暢銷書比例、規模、資金、電腦系統、會計師盤點存貨的標準等等,都各不相同,不是人人皆能配合。對於這一點,去年十二月下旬我見吳清友先生的時候,他已經表示同意開放選擇。所以只要公開聲明一下,有助於消除許多疑慮。
最近新聞裡,各方談話不免激動,我建議大家還是先冷靜下來, 彼此以禮相待,據理而論,總會找出解決之道。過去十九年來,台灣出版人莫不共同以誠品為榮,也莫不鼎力支持誠品書店的發展。商場上,針鋒相對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必因為一時的商業談判,而相互抹煞對方的長期努力。
我看到誠品說,「誠品集團包括商場等的年度營業額已達百億新台幣以上,但書店一直沒有賺錢,我們還繼續堅持,難道不是為文化出版業在努力?」我非常贊同這個說法。但也因為贊同,所以我建議他們不要妄自菲薄。書店即使沒有賺錢,但是誠品今天百億新台幣以上的營業額,畢竟還是從書店起家的。所以他們還是應該為自己的書店鼓掌。
我也建議出版同業不要便宜行事。今天便宜行事,明天碰上麻煩的,還是自己。自律,不是在太平盛世才談的。正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混亂的時代,才更需要自律。
(作者為大塊文化事業董事長,全文見部落格:www.rexhow.com)
誠品強勢談判 出版業冰風暴>中時08-01-09 丁文玲
經濟不景氣,書店在商言商,不再斯文?繼去年中下游經銷商與出版社群起向連鎖書店龍頭金石堂抗議出版交易條件太過嚴苛之後,如今又傳出誠品書店以強勢作風,對經銷商與出版商片面提出不合理的交易要求,出版商雖然反彈,卻畏懼誠品書店占有通路的優勢,如今叫苦連天。
出版商指出誠品片面開出、要求出版商接受的不合理條件,主要包括三項。第一,誠品書店要求交易往來的出版社與經銷商,將現行的「月結制」轉成「寄售制」。而在轉制之前,誠品要求出版商將全台誠品書店所有分店,所有留在誠品的庫存書全數買回。
月結轉寄售 出版商買回庫存書據估計,目前與誠品交易的大小出版經銷商有兩百多家,而誠品全台的分店近五十個,這個轉制新規定一旦執行,誠品可以立刻收到約十億的金額。只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立刻要付出幾千萬的支出實在太過龐大,他們直呼招架不住。
加入供應鏈平台 繳年費交易費第二是誠品還以書面要求往來的經銷商與出版社加入誠品設立的「誠品供應鏈平台」,成為這個平台電子商務的當然會員。誠品並片面立下期限,要大家簽訂合約,繳交平台年費與交易費。
這個平台的作用是什麼呢?經銷商與出版商未來與誠品做生意,要查看自己在誠品的庫存以及銷售流通數量,都必須上這個電子平台才能得知。
第三,誠品並要求出版商,未來他們在誠品寄售的書籍,若有遺失,或出現盤點差距,出版商必須替誠品負擔部分損失。
據瞭解,出版商與誠品的談判早從去年十月起已經展開。原本多家出版社希望就誠品提出的交易條件變更,能在逐項取得共識後才進行。
寄售書籍遺失 須自負部分損失未料吳清友態度強硬,還對他們表示,誠品近廿年來苦撐書店,對出版業貢獻良多。吳清友並指責出版業者不願共體時艱,讓出版業者傻眼,也感到失望。吳清友甚至曾對他們撂下重話表示,如果大家不配合,那誠品大可以不玩了。
這些話讓出版業者深感受傷,也感嘆書店珍視文人氣質與出版界溫馨情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他們也擔憂,誠品強硬的作風、交易模式的改變,反映出未來台灣的連鎖書店面貌,極力朝商業傾斜,最後變得像便利超商或書報攤一樣雷同。
出版人:我們變書店文化傭工08-01-09 丁文玲
在出版市場當中,誰占有通路就是老大嗎?文化評論家楊照嘆道:「台灣現在只剩三家書店,也只剩下三家出版社了,就是誠品、金石堂與博客來。」
不管是去年的金石堂事件,以及如今爆發的誠品事件,都可以見到連鎖實體書店因為受到不景氣、閱讀風氣低落與網路書店的衝擊,轉而向供應書籍的中上游經銷商與出版社施壓。
而台灣的出版社規模以中小型為主,面對書店通路的施壓,體質不佳的關門大吉;就算可以撐下去的出版社,也往往無法堅持理想,一個勁地出版符合市場需求的暢銷書。
誠品書店的強勢鐵腕,引起出版業者的反彈,但是畏懼誠品擁有通路的優勢,出版業者顯得軟弱無力,敢怒不敢言。而去年因應金石堂風波由出版界大老發起組成的「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面對誠品,似乎無法發揮抗衡作用。
結果,這次出版業者面對誠品比金石堂更強勢的作風,多半不願意再挺身而出,因為不想再冒風險,唯恐事後成為連鎖書店怪罪報復的對象。
一位曾在金石堂事件積極協調、備受推崇的出版人感嘆:「我已經斷了一隻手臂,禁不起再斷一隻了。」
目前擔任「台灣出版業通路秩序聯盟」發言人的聯經出版社負責人林載爵低調回應,聯盟將在下周對外舉行記者會,聲明因應自由市場原則,將交易條件回歸各家出版社自行決定。
這個態度顯然大有棄守的意味,許多出版社難掩落寞的表示,看來誠品書店開出的條件,即使不合理,出版業者最後也會全部和血吞下。一位資深出版人更嘆道:「我們都變成書店的文化傭工了,真不知道以後怎麼翻身?」
楊照說,他很懷念連鎖書店尚未興起之時那些重慶南路上的書店。「當年,一家出版社就可以開起一家書店,每一本書只要瞧一眼,大概就能猜出是哪家出版社出的,非常有特色。」現在每家出版社出的書都很像,連鎖書店是否影響了出版面貌,大家心裡都很明白。
大陸/出版業“航母”開進澳大利亞
http://www.cdnews.com.tw 07-12-18 陳恆光
有中國大陸出版業“航母”之稱的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正式宣佈進軍澳大利亞,由該集團及所屬中國出版對外貿易總公司和澳洲多元文化出版社三方合資成立的“中國出版(悉尼)有限公司”17日舉行揭牌儀式。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劉伯根在揭牌儀式上介紹說,近年大陸經濟發展迅速,中澳兩國關係友好,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在這個大背景下,繼中國出版集團在法國巴黎和美國紐約成立兩家合資公司後,於今年十月三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註冊成立“中國出版(悉尼)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成立後,已經出版了多種弘揚中國文化的圖書,後續專案將不斷跟進。
出席活動的中共駐悉尼總領事館文化參贊李健鋼在講話中對合資公司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大悉尼地區奧本市市長林麗華以及此間政界、文學界、出版界、新聞界代表等數十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是國家級大型出版發行企業,由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七十多家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組成。每年出版各類出版物一萬多種,擁有大陸最大的出版物市場份額,版權貿易網路遍及全球一百零一個國家和地區。
金石堂事件原由、處理之道以及台灣出版產業面對的課題‧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聯經、時報、遠流、皇冠、尖端、台視文化、三采、大塊文化、天下文化、天下雜誌、九歌、大雁、共和國集團、晨星集團、高寶集團‧執筆人:郝明義2007年8月22日【歡迎引用、張貼、轉寄】
本文網址:http://www.rexhow.com/?p=337
引用網址:http://www.rexhow.com/wp-trackback.php?p=337
前言
2007年7月底經銷商凌域傳出倒閉事件之後,由於凌域指出受金石堂不按合約付款所拖累,是導致其週轉不靈的原因,因而引爆出版業界對金石堂展開一波波 「攤牌」行動,先有代表近五百家出版社的十六家經銷商暫停供貨,發出通牒要求金石堂必須從八月二十日起開立的支票就符合合約規定;再有代表天下遠見、天下 雜誌及大塊文化的大和經銷商暫停供貨,要求釐清雙方對存貨庫存的差異。各種話題不斷,有如野火而起。
這段時間,媒體報導眾多。各方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一方面火勢越來越大,難以停息,另一方面也 不容易使當事幾方聚焦討論問題,因而八月六日有一些出版社共同聚會,討論金石堂的問題,會中交換彼此面對金石堂的困擾及問題所在,並定於八月十日擴大邀請 同業繼續討論。該日,與會的十五家出版社決議組成「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共同具名對金石堂發出信函,主要表達以下希望:
一,對於產業上下游的交易往來,我們尊重市場供需力量的現實規則,但也相信尊重承諾、遵守合約是一切交易之本。
二,金石堂所希望推廣的「銷結制」,應照其原先承諾的不同於「月結制」的配套措施一併施行。不遵守原先承諾的條件而行「銷結制」,是造成諸多混亂的根由。
三,「月結制」為台灣出版生態的重要成因,應尊重其存在的需要。但出版業者不論採「月結制」或「銷結制」與金石堂簽約,其實際來往應回歸合約,雙方權利義 務以合約中所定為準。視合約如無物,隨時自行改變應付帳款之金額與帳期,違背任何行業的交易原則。因此,我們認為解決紛爭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之計,就是回歸合約行事。
聯盟推派王榮文、林載爵、莫昭平、郝明義四人為代表,與金石堂展開談判。
由於談判過程中發現金石堂對一些情況的說明,與聯盟成員開會時之談論有出入,聯盟代表基於
一, 了解金石堂所言是否事實,
二, 了解金石堂在談判中所提方案是否足以符合上游業者的需求,
三, 了解其籌措金額之額度是否足以弭平延長票期的差距,
四, 也為了金石堂日後改善行事的根據,
乃於8月17日至19日,針對聯盟十五家成員,以及十六家經銷商,做了書面具名調查。
本報告一方面基於聯盟成員及其他許多出版業者長期對金石堂之共同印象,一方面基於此次調查結果,而做成。
另,基於對全體出版同業說明的立場,因此在此公布這份方案、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我們的觀察分析與建議。
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可以有以下作用:
一, 說明這次金石堂事件之起因
二, 對金石堂提出直接而有意義的建議
三, 為台灣出版產業共同面對的問題提出一些探討的議題,進而能開啟大家的討論,以及對未來之發展產生一些共識。
如此,則這次事件將深具意義。
Part 1 一桶汽油+一根火柴+一個放大鏡──這次危機是怎麼爆發的
一、 一桶汽油 金石堂的長期問題癥結
1. 由於金石堂早期的成功發展,出版業及經銷商競相爭取,使金石堂站上一個談判及索取有利交易條件的強勢位置。
弱肉強食,本來是商業世界的本質,但是金石堂在這個強勢位置上逐漸走得過頭。所謂過頭者,有三:
1). 利用(尤其小型)出版社或經銷商易於被各個擊破的弱點,壓迫性降低交易條件之後,再以此為「範例」要求其他業者跟從。不從者易於遭受種種扞格之苦。
2). 刻意移植成衣業零售通路的交易模式,希望以「銷結制」來取代「月結制」。推動過程中,先以「銷結制」的交易條件優於「月結制」為號召,但逐漸變質為行「銷結制」之實,卻採等同於「月結制」,甚至有些情況劣於「月結制」的交易條件。
3). 對於以上,由於出版業與通路業者之敢怒不敢言,而金石堂也總能達成其要求之後,逐漸將其壓迫性姿態由簽訂合約之前的談判,延伸到簽訂合約之後的執行──習 於片面解釋合約內容,行事逐步違約而不顧。自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越來越逸出合約行事,終致聯盟成員給他們信中所謂「視合約如 無物」的地步。
2. 基於以上,近年來,出版業者與經銷商日益有一種印象,認為金石堂「過份重視怎麼從上游出版社與經銷商身上賺取利得,結果卻疏忽了經營書店的本質」。
金石堂重視交易條件對自己有利的出版社和書,大過於就書論書應有的重視,對採購、陳列、退貨的政策都造成偏差影響,自微細而擴大,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金石堂為了調整收支,為求節省成本,採取越來越多便宜行事的手段,造成許多人才流失,店員培訓有待提升的現象,是其逐漸失去吸引力的原因之二。
如果說近年來金石堂業績有下滑與消費者流失的現象,上游業者普遍認為與這些因素有關。
3. 業績一旦有下滑,金石堂為了改善收支現金(或者加上其他原因),更加重視管控支付給上游業者的貨款,於是採取種種手段──其中有合乎合約的(譬如以大量退書來調節應付帳款),但也有不顧其是否違約的。
這些作法可能是短期有用的「急藥」,但是在長期卻有後遺症。
後遺症有三:
1). 金石堂在保留款、開票日、票期,而至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在種種技術面上增設違背合約內容的重重障礙之後,造成上游各家業者要虛耗大量時間與人力和金石堂 交涉枝枝節節的障礙細節,疲於奔命,視每個月一次領票為畏途。即使許多人也逐漸只能接受,繼續來往,但也只能越來越保守地來往,各種活動,也寧少不多。上 游業者如此面對一個書店,不是經營上的好事。
2). 這麼多繁雜而不符合約的障礙設計,對金石堂本身也另有傷害──習慣於使用這些障礙設計來思考問題之後,反而一直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造成惡性循環。
3). 即使是合乎合約的大量退書,一旦不是就書論書的退,而是用來調節應付帳款的工具時,就如同進書不是就書論書的進,而是談判交易條件的工具,會進一步加劇金石堂迴避「如何改善書店經營」這個根本課題。
4. 為什麼多年來上游業者會一致坐視金石堂由強勢的談判者一路演變為不遵守約定的違約者?
台灣沒有有實力的出版同業組織可以跟金石堂談判,只能由各出版社與經銷商各自面對。而這個過程中,小出版社,以及代表小出版社的經銷商,和一些與金石堂直接來往,較具規模的出版社相比,遭遇有不同,面對問題的立場也有不同。
小出版社及經銷商,對金石堂違約行事之承受力比較差,同時也容易比較早屈服(因而累積的不滿也就更大)。
有規模的出版社則一方面在財務上的承受力比較強,另一方面大多只求明哲保身,在亂局中只求盡量爭取金石堂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沒有人願意面對問題,也沒有人想自找麻煩。
另外有些時候,即使有些上游同業想要聚集討論如何面對金石堂的問題,金石堂總是會及早得知訊息,個別「召見談話」,造成噤聲效果。
金石堂消除了別人對他「嗆聲」的可能,但也造成了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對金石堂提出坦白建言的氛圍。長期下來,金石堂不覺其非,並不足為奇。
5. 種種無從正面對金石堂提出的種種建議與批評,以及長期而來的「敢怒不敢言」情緒,一律轉入地下流傳。金石堂為何不按合約行事的積怨與猜測,製造了各方對其財務能力的懷疑與耳語,也更加重坊間談論金石堂的負面印象。
金石堂就是這樣給自己累積也製造了越來越多的一桶汽油。問題的引爆,只等一根火柴。
二、 凌域事件,是一根火柴。
凌域的週轉不靈、倒閉事件,自己本身有其長期累積的經營上的問題,以及由其往來出版社傳出來之種種其他問題,金石堂對凌域倒閉事件有其影響,但不應是唯一因素。
但凌域在倒閉事件之後,很技巧地把金石堂違約行事的焦點突顯出來,一舉引爆各方長期對金石堂的不滿與耳語,把本來應該追究或探討凌域這個經銷商的經營到底 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倒閉,各界應該如何幫助其旗下出版社善後的種種議題,移轉到如何抵制金石堂,以及「銷結制」與「月結制」之爭的話題上了。
偏偏金石堂在凌域事件後,給出版界的公開信中,主要的聲明是鼓勵出版社與金石堂直接來往,形同主張出版社繞開經銷商的存在,對經銷商有火上加油的作用,於是,經銷商爆發生死存亡的危機意識,一致團結起來,提出他們的要求,並紛紛採取自保的動作。
媒體開始報導之後,出現一個放大鏡的作用。
各方媒體的報導中,固然有真實的話題,但也摻雜了一些模糊焦點的話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越燒越大,難以停息。
對於這次事件,金石堂屢屢猜測背後另有主導者。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有這麼大的能力能主導什麼。只是第一根火柴點燃了汽油之後,汽油本身就成了不斷引爆的新火種。
Part 2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與金石堂的談判過程,以及對其之建議
<金石堂對聯盟提出的方案>
聯盟與金石堂第一次正式會談為八月十三日。
聯盟代表向金石堂表示,此次前來談判,有一個立場:絕不是光為聯盟成員而談,金石堂的回應,必須考慮到包括所有出版同業,當然包括十六家經銷商在內。
該次會議最大的進展是,金石堂終於承認其支付上游業者的支票票期,平均較合約所定延長了四十天到五十天的時間,對於其他事項,則一律聲稱均依合約行事。
金石堂表示為了解決問題,提出以下方案:
金石堂將另行籌措一筆資金,用來消弭未依合約開立票期的時間差距。自2007年12 月份起的帳款(即2008年1 月底起領的支票),一律恢復正常開立;2007年12月之前的各月帳款票期,則分月平均縮短延後票期,直至正常。
金石堂尊重出版社與經銷商自行選擇「月結制」或「銷結制」的交易模式。
金石堂同意以上方案適用於所有出版同業。
<聯盟對金石堂方案所做的調查及回應>
聯盟代表為了確實了解金石堂所言是否事實,所提方案是否足以符合上游業者的需求,其籌措金額之額度是否足以弭平延長票期的差距,同時也為了金石堂日後改善行事的根據,因此於8月17日至19日,針對聯盟十五家成員,以及十六家經銷商,做了書面具名調查。其結果擇要如下:
金石堂違約延長票期的時間長度,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以兩個月左右為最
常見。倒沒有外面傳說的延長八個月以上的情況。
除了票期違約延後之外,開票日違約延後之情況,以平均約2至3週為最多見。
月結制之下,金石堂片面增加保留款之情況,出版社與經銷商都有發生。嚴重程度不一。
月結制之下,金石堂每月片面決定結算金額的狀況,多發生在經銷商的部份。
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未依約行事,或雙方對存貨認知差異過大,也是很多上游業者認為紛爭所在。(有人可以拿到進銷存三種項目俱全的明細,有人拿到其中一或兩種項目的明細,也有人完全拿不到任何明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聯盟成員在8月17日開會加以討論,以八票對五票做成決議回應如下:
同意金石堂以其籌措的資金,按其所提時間弭平違約延後票期的部份。
其他部份,明列「開票日」、「結帳金額」、「保留款」、「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四條均須「即時回歸合約行事」。
歡迎金石堂尊重出版社與經銷商自行選擇「月結制」或「銷結制」的交易模式。
以上方案應適用於所有願意接受之出版同業。
聯盟並不為金石堂背書。尤其十六家經銷商對金石堂票期恢復正常之要求,與金石堂的方案相差甚大。基於建議金石堂救火不能將火災分為多處,所以希望金石堂需要謹慎看待各方的要求。
聯盟以上回應,先行知會十六家經銷商,並訂於8月22日早上正式回覆金石堂。8月21日下午聯盟成員再度開會,授權由發言人郝明義決定如何發佈本報告,及相關新聞內容。
十六家經銷商則於8月21日早上開會討論如何因應,並於當天下午將他們新調整後的要求傳真給金石堂。
<8月22日之發展>
8月21日傍晚,聯盟各代表接到十六家經銷商的傳真,得知周傳芳總經理已經書面簽認十六家經銷商之要求。其中意義最具重大者有二:
金石堂同意給十六家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正常時間為2007年11月起的帳款(即2007年12 月底起領的支票),較諸給予聯盟的方案,時間提早一個月。
未來各經銷商更新合約時,一律自「銷結制」轉為u月結制」。
八月二十二日早上,聯盟四位代表會見金石堂周正剛董事長與周傳芳總經理。會上,四位代表轉達的重點如下:
轉達8月17日會議的決議。
由於得知金石堂已經同意十六家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正常時間較諸給聯盟之提案提早一個月,所以不論是為了顯示金石堂解決問題的誠意,抑或救火不能將火災分為多 處,解決問題的方案應該一體適用才不致再造紛爭,希望金石堂能考慮,是否比照給予十六家經銷商的條件,也將票期恢復正常時間提前一個月。
金石堂兩位周先生表示有其為難之處。
聯盟四位代表再度請他們考慮,為表示誠意也為建立大家對他們的信心,是否值得如此分開來差別處理。
兩位周先生再度表示他們已經考慮過,堅持原意。
聯盟四位代表善盡提醒義務後,因並未經聯盟全體成員授權是否堅持金石堂應改為與十六家經銷商一致的條件,所以結束會談。
同日下午,聯盟由林載爵與郝明義兩位代表舉行記者會說明過程,先以新聞稿摘要說明報告內容。金石堂周正剛董事長並親自到場確認其提案。
該日記者會現場,聯盟由於只有兩位代表到場,將因為金石堂提供不同於經銷商的票期恢復條件,而需要回頭再向全體成員報告、討論。
十六家經銷商的代表,表示因為金石堂已經完全同意他們的條件,所以將恢復供貨。
代表二十家出版社的大和,則與金石堂就金石堂的存貨金額之認知,產生最大爭議。
大和由於自行盤點估計在金石堂的存貨有八百多萬元,而金石堂主張實際存貨有二千萬元。雙方差異達一千萬元以上,所以就如何澄清這個差異而爭執不下。
大和希望金石堂主張如果金石堂說法屬實,確實有二千萬元存貨,就全數退清,雙方釐清多退少補之歸屬,再行重新往來。如果確實是大和應該償還金石堂金額,則其代理之天下雜誌、天下遠見、大塊等出版社,可共同保證大和之履行。
金石堂則主張其大和存貨雖然有二千萬元,但至多退貨一千萬元,其餘一千萬元不退貨,寧以支付七月及八月帳款,結清差額。
由於「存貨核對或提供報表」這一條,本來就是聯盟日後追蹤考核金石堂是否遵守承諾的要點之一,因而大和與金石堂的存貨金額之爭,勢必將列為聯盟下次會議之追蹤考核議題。
也因為如此,目前已可確定大和所代理的天下雜誌、天下遠見、大塊文化、早安財經、心靈工坊等二十家出版社的書籍,一時不會重新出現在金石堂書店,並可能全面撤架。
<對金石堂解決之道的究極建議>
先前聯盟即已經決議將定期也緊急視情況而追蹤金石堂是否遵守此次承諾,並據此採取一致行動。
因此對於金石堂解決問題之道,聯盟的究極建議是:
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
「不要分成多處火災處理」,意思是說:
金石堂提出的方案,最好同時解決「聯盟」、「十六家經銷商」及大和等多方的主張,否則,即使其中一個單方面同意,而其他方不同意,火災還是會經由放大鏡而繼續燃燒。
「必須要有三支水龍頭」,意思是說,希望金石堂了解,他們所提出的方案,應該是最低限而不是最上限的改善行動。
事實上,金石堂的當務之急有三:
改善財務調度
改善大家對金石堂的信心(與印象)
改善經營體質
三者改善必須同時並進,缺一不可。
目前金石堂籌措資金來消弭違約延票的問題,可以看作是其「改善財務調度」的措施。然而,在當務之急的三件事情中,這解決的只是第一件而已。
然而,就長期而言,金石堂想從根本上解決財務調度的問題,事實上一定關聯到是否可以「改善大家對金石堂的信心(與印象)」,並「改善經營體質」。否則,不免頭痛醫頭,難以根除火災的災苗。
<聯盟對各界的說明與呼籲>
聯盟能言的部份已言,我們不便越俎代庖,對金石堂再提出什麼建議,但希望借此機會向各界說明幾點我們的希望:
一,我們以聯盟的名義公開發表這份文件,是希望金石堂了解這是一個業者普遍的心聲。今天的金石堂處在一個必須大破大立的改革階段,同業都在期待金石堂以真 正的誠意與決心來宣示他們如何改革。金石堂曾經首先以連鎖店的模式為台灣出版界開創新局,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金石堂能在改革之後,與我們共生共榮,再展新頁。
二,這段時間已經有出版社與經銷商因為與金石堂發生紛擾,而停止對金石堂供貨。接下來紛爭沒有完全澄清的期間,可能仍有出版社或經銷商持續停止供貨,並採 取更進一步的做法。像大和經銷商,及其代理之二十家出版社,即為一例。這些過程想必對許多作者及讀者產生相當困擾。我們希望作者與讀者在了解這次事件的來 龍去脈之後,能予以諒解。並給予出版業上下游共同思考如何解決長久問題之計。
三, 我們希望不論上游的出版業者、中游的經銷業者、下游的零售通路業者,能經由這次事件之後,痛定思痛,彼此共同充分面對現實,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出版業目前面 對的長期以及短期各種問題。我們應該已經清楚地體會到:只有大家共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不面對問題,不共同面對問題,問題就永遠沒法解 決,也無從獲得週全的解決之道。
Part 3未來台灣出版產業上、中、下游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從金石堂事件開始而應有的探討
金石堂這次事件所呈現的,固然有其個別的特殊起因與背景,但是也可以從中看出目前台灣出版同業面臨的一些共同困境及挑戰。
歷經解嚴之後,整個1990年代的黃金階段的蓬勃發展後,台灣出版產業自六、七年前呈現日益萎縮的走勢,以及萎縮中市場秩序日益混亂的局面。
擴張中的產業,大家共同創造更大的大餅,上中下游之間,相互協力之處多。
但是萎縮中的產業,是一個縮小(或至少停滯不前)的餅,上中下游之間,相互爭食這塊大餅的摩擦與矛盾,則屬必然。我們如何看待彼此所置身的這塊餅,如何把餅共同向外拓展,是我們要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傳統上游業者與書店之間的月結制來往方式,由於台灣新書出版量持續高踞不下,書店的消化不良,難以應付,因而急於引入新的交易模式,諸如「銷結制」以及更徹底的「寄售制」。
從金石堂的例子可以看到,一旦上中下游的溝通不夠充分,沒有交易的配套措施,沒有對產業生態的整體思考、辯論,大家沒有相當的共識,最後反而一不小心就不 但無所前進,反而退回原地。(8月21日金石堂同意所有經銷商同採「月結制」交易模式。)如何形成產業公開的討論、辯論,而為台灣的出版產業找出一種合適 的交易模式出路,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二個挑戰。
在激烈的生存壓力下,在美其名曰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體制下,台灣出版產業上中下游近年來都在展開折扣戰。網路書店的通路新興之後,好處是台灣多了新的通路,不利之處,則是加深各大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之競爭,讓折扣戰進一步火熱化。
這一方面令夾處其中的出版業者與經銷商動輒得咎,另一方面出版業者與經銷業者為求自覓出路,開發書店之外的各種直銷通路(包括自己經營的網站),以折扣行 之,則又進一步激發與書店通路之摩擦,並且也混亂了市場秩序。產業上中下游如何經過討論,而從折扣混亂了的市場中新建一種秩序,則又是我們要面對的第三個挑戰。
目前書市所顯示的巨量退書,固然是嚴重的問題,需要探討如何面對解決,但同樣重要的,或甚至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造成這種結果之原因。從上游的出版業者, 到中游的經銷業者,到下游的書店,各方如何從頭檢討自己的經營觀念與模式,擺脫過去將近二十年榮景階段的習慣性思維,從頭建立新的工作觀念與方法,是我們 要面對的第四個挑戰。
這四樣挑戰,沒有一樣是好解決的。也沒有一樣是好談的。目前我們沒有任何答案。有的答案只是一個,只有大家共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大家共同解決問題;不面對問題,不共同面對問題,問題就永遠沒法解決,也無從獲得週全的解決之道。
由通路秩序,可以想到交通秩序之例。
交通秩序要得以維持,必須大小型交通工具皆有其自尊自重自律之道。否則,大型交通工具仗其體積之龐然而橫衝直撞,固然會造成巨災,小型交通工具一味貪圖便利,依恃其機靈而任意穿梭,同樣會混亂秩序,造成連環車禍,難以收拾。
越是在一個混亂的時刻,越需要每一個人的自持──不論其上中下游,不論其規模之大小。
對於我們要展開的討論與辯論,對於我們要面對的諸多挑戰,這是云乎「秩序」時所必須不能忘記的。
北京圖書物流中心 誠品規劃【經濟日報07.11.08林天良
中國大陸最大圖書物流中心—北京圖書倉儲物流配送中心8日將啟用,占地12.5萬平方公尺,每日最高約可處理110萬本圖書配送,這由台灣誠品集團為首的團隊負責整廠規劃及系統集成。
這團隊以誠品集團旗下的誠品信息諮詢公司為首,成員還有:華詮科技(台灣上市公司華經資訊轉投資,負責軟體開發)、指標科技(子系統開發)、誠建(負責設備採購)及大陸郵政科學上海研究所等。這個長期合作團隊,已成功完成台灣誠品物流、江西省新華發行集團物流中心兩案例。
面積約42個足球場
北京圖書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是「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的三大建物之一。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位在北京通州區臺湖,總面積460畝約42個標準足球場大,投資金額約人民幣7億元,比大陸最大的3C電子產品的物流中心還大。
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的第一期建築面積25萬平方公尺,由8萬平方公尺的北京國際圖書城、12.5萬平方公尺的北京圖書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4.5萬平方公尺的配套服務中心三部分所組成,7日本報獲邀採訪,成為首批參訪該中心的台灣媒體。
一年處理4億本書
該團隊的總顧問—誠品物流公司執行副總李介修7日指出,江西新華書店物流中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自動化圖書物流中心。不過,北京的規模約為江西案的三倍,一 年發貨能力達人民幣80億元,約為目前發貨能力的11倍,以大陸書籍平均單價人民幣20元計算,一年能處理4億本圖書,一天約110萬本圖書。
網路書店崛起 拚長尾精神【經濟日報07.10.29李至和
《哈利波特》完結篇、第七集《死神的聖物》中文版10月19日上巿,各大書店通路為搶搭最後一班車,紛紛打出預購折扣優惠,還祭出獨家贈品;但最早開放預購的博客來網路書店,早在8月底就開放線上預購,竟一口氣累計逾八萬本的銷售量,比《哈六》高出五成以上。
上半年百貨及實體通路景氣需求不佳,但網路書店業績卻逆勢成長,博客來、金石堂、誠品三大網路書店今年業績不像前兩年以跳躍式的倍數擴張,成長曲線明顯趨緩,但業者認為,網路書店開始進入成熟期,未來業績成長得靠提升網路平台,提供附加價值,才能讓消費者願意掏錢購物。
不拚低價 提升附加價值
台灣網路書店營業額最大的是博客來網路書店,去年營收成長雖較前年趨緩,不過書籍銷售卻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成長幅度達32%,顯示網站訂購書籍的比率 成長驚人;誠品書店去年自營部分在加入信義店後,營業額只成長一成,兩相對比,顯示實體書籍通路面臨網路快速崛起極大的壓力。
博客來書店今年大刀闊斧調整書種分類方式,首先將雜誌館取消,將雜誌大散到各類書籍中,讓雜誌與書的串聯更密切,不但可降低成本,也可讓雜誌銷售有機會再成長。
博客來網路書店董事長謝建南認為,「網路書店已經逐漸邁入成熟化階段,現在要做的不是大玩創意,而是要如何落實網路的長尾精神,維持網路書店的競爭優勢」。
謝建南同時認為,網路書店未來的經營策略不是拚低價,而是如何提升網路平台的附加價值和實體通路競爭。
謝建南認為,網路書店是價格破壞的始作俑者,同時也是破壞價格力道最深的通路。舉例來說,博客來網路書店將首刷新書才剛上架一個月,就打出六六折促銷,震驚出版社與同業。
此舉一出,金石堂也耐不住,馬上跟進。以暢銷書《M型社會》為例,博客來曾將打出單日六六折,還提前預告,讓要買書的人等著當日再買。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後,也跟出版社溝通要有同樣折扣,最後兩家網路書店都在同一天推六六折促銷。
這種作法樂了消費者,卻苦了實體書店。誠品書店是首當其衝,因為誠品書店向來不跟進低價,雖然也會打六六折、七九折的促銷價,卻不是跟進跟進和同業競爭。
面對網路書店的正面衝擊,誠品書店也不敢輕忽。誠品公共事務部經理李玉華說,誠品向來不只是定位為書店,而是集合時尚、流行、消費、娛樂、閱讀於一身的場所,從敦南店到信義店,都是希望能打造「閱讀與生活的博物館」。
誠品迎戰 設供應鏈平台
誠品除了賣書、賣時尚以外,還有音樂、畫廊、演講廳等場域,每年都會自行舉辦各式藝文活動,如為期一個月的誠品藝術節就是很好的例子。透過藝文、文學活動,讓硬梆梆的文字活潑化,更直接和讀者溝通,這是網路書店無法取代的角色。
誠品書店為了迎戰多變詭譎的出版市場,在經營上更顯得謹慎小心,現在誠品已經不再衝刺店數,而是如何強化既有店獲利,同時將誠品書店的品牌擦得更亮。
誠品的經營策略內部改革與外部調整同步進行。舉例來說,今年第三季誠品書店為建置供應鏈平台,前年先投入1億元建置內部ERP系統,將書店的營運、商品、管理全部系統化,為今年推出的供應鏈平台布局。
誠品商品部協理王珀琪說,誠品供應鏈平台可提供完整的進貨、銷貨、存貨的即時數字,出版社可透過平台即時掌握書籍周轉率、到貨率,還可看到每家書店的銷售情況,這類系統在零售業使用相當普遍。
另外,對誠品營運造成最大財務壓力的信義店,今年也大幅改裝,縮減書局面積,提高賣場營業空間,企圖藉著商場的利潤支撐毛利微薄的圖書事業。至於最具代表性的敦南店,明年也打算改裝,將更凸顯敦南店可以遊逛的特色。
台師大書店圈 怪又便宜【聯合報07.10.16張錦弘
台師大商圈的書店,雖然不像台大那麼多,但各類書店也有10幾家,號稱「全國最便宜的書店」─水準書局,曾被視為「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之一,老闆推薦的好書,有時賣不到5折;茉莉、華欣這兩家二手書店,也各有死忠客戶。
台師大文學院長張武昌說,師大師生想買新書,大多會光顧政大書城及水準書局這兩家,位於師大路的政大書城,書很齊全、分類清楚,訂書服務好,可打到75折;水準書局老闆賣書看心情、看交情,「奇摩子」好的時候,新書賣不到7折,缺點書不全、擠了點。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一書中,列名的水準書局被視為「怪店」,老闆曾大福努力推薦許多「優良書籍」,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老闆要他幫忙推銷舊版胡適文存,誰推銷30套,就送這名推廣學術有功的朋友到東南亞玩,夠怪吧!
喜歡旅遊、攝影的蘇先生,之前到希臘旅遊,回來後在水準看到一本希臘旅遊精裝書,訂價2000多元,老闆竟然只賣他3折800多元,還附贈一本土耳其旅遊書。水準書局由曾大福妻兒看店時,較不會隨便減價,但有些書仍可賣到65折。
若想買原文書,特別是英語教學、英檢方面的書,張武昌推薦金山南路的「文鶴」,團購或學生憑證打84折。
前師大學生會長、圖傳系學生王正說,師大學生想買教科書,有時透過「師大書苑」訂書較便宜;若不排斥簡體書,捷運台電大樓站5號出口附近的問津堂,政治、文史哲的書較齊全,還兼賣影音光碟。
想省錢的師大學生,不妨逛逛和平東路、青田街口的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該店占地80幾坪,乾淨、分類清楚,還闢有童書區,大考中心主任、前師大校長簡茂發是常客。
茉莉師大店長劉盈伶綽號「叮噹」,是愛貓族,之前養了一隻流浪貓「book」,是深受顧客喜愛的招財貓,book後來走失,她又養了一對流浪貓,取名「布布」、「可可」,經常在店內和客人捉迷藏。
劉盈伶說,該店每天進書500本,也兼賣二手CD、DVD,有些較過時的二手書,4本只賣50元;也有3片50元的CD或VCD。
師大路、和平東路各一家的華欣書店,也賣二手書,售價比茉莉稍便宜,但書不像茉莉那麼新;龍泉街的「舊香居」,在興隆路三段警察學校附近,師大分店由第二代經營,蒐藏很多絕版珍品舊書,二手書玩家不能不知。
台大人 找便宜書有門道【聯合報07.10.15張錦弘
前言:各大學已開學快一個月,在繽紛、多樣的迎新活動過後,很多大一新鮮人開始收心、專注課業。大學不像高中升學至上,正課之外,學生有更多時間讀閒書,但也常為了準備報告,不得不多讀書。
教育版今天起推出譗大一新鮮人的閱讀地圖豃系列,由各地記者走訪台大、師大、清交、東海、成大、中山等主要大學城,圖文並茂指引新鮮人,哪裡可以買到最便宜的書、哪些書店不能不知,今天先推出台大篇。
台大有師生3萬多人,若連同台科大、世新、政大、師大等鄰近區域學校,光賣書給大學師生,潛在市場就有10萬人,台大因此成為全國書店最多的大學城,周圍大小書店多達40幾家,從低價、簡體書、二手書、外文書、漫畫到誠品等連鎖書店,一應俱全。
大一新鮮人剛到台大,有哪些書店不可不知?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建議,可從台大校門口對面的誠品書店逛起,台大誠品的書比較齊全、分類清楚,缺點是平時不打折。
窮一點的學生,可多走幾步路,到不遠的聯經、上海書店台大店,以人文、社會科學的書居多,台大師生憑證,聯經本版書打75折,外版書打85折,目前開學特價,多數書打79折。
聯經旁邊的巷子走進去,是特色書店、咖啡店交錯林立的地方,夏鑄九說,台大學生、特別是讀社會組科系,不能不知道唐山書店,除因它專賣批判、思想文庫的歷史背景,還願意幫教授出冷門的書、讓學生寄賣作品。
台大歷史系二年級學生匡珮瑄說,想省錢的新生,若嫌麻煩,可上「博客來」網路書店訂書,像小說「歷史學家」,她就是上網79折買到的,也可到台電大樓對面的政大書城選購,最便宜打75折,也很划算。
台大政治系五年級蔡惟中說,台大附近最便宜的書店,應該是辛亥路側門對面的「販讀」,新書甚至不到7折。
在新生南路3段56巷內的「女書店」,則是國內專賣性別研究的知名書店,除了賣書,也常辦活動,夏鑄九說,有些討論性別與空間的書,還非得在這兒才買得到。
台大附近也有好幾家簡體書店,包括唐山對面的秋水堂、台電旁邊的「問津堂」等,非會員買書,是人民幣定價乘以4.6到5,會員價最便宜的是定價乘以4.3。
一名常逛簡體書店的李姓研究生說,大陸翻譯業比台灣興盛,很多台灣老師指定的原文書,可在簡體書店買到超便宜的譯本,例如她上文化研究的課,就在秋水堂買到台幣80元的譯本「索尼隨身聽的故事」。
匡珮瑄說,台大各系幾乎都會用原文教科書,特別是人文、社科類的,可到台大麥當勞樓上的「書林」選購,台大學生可打到85折。
新的教科書很貴,幾百元跑不掉,原文書甚至上千元,台大附近有好幾家二手書店,以標榜「誠品級」的茉莉二手書店最出名。茉莉台大二店專賣教科書及光碟,老闆娘戴莉珍說,教科書有版本問題,其實不好賣,茉莉的定價很低,幾乎都不到新書的5折,3-4折比較多,也有3本100元的原文書。
茉莉台大一店以賣一般書籍為主,全新的出版社公關書定價比較高,會打到65折,一般二手書5折,但也有1本20、3本50元的低價書。茉莉也向一般民眾及台大師生收書,書況好的,可賣到定價2折。
「販讀」新書最低殺到65折
買書會上癮,「讀」癮發作,看到喜歡的書不買,全身不舒服。「販讀」書店標榜「低價讀品、供應讀蟲」,新書最低只賣65折,正職是廣告設計師的老闆,賣書不為賺錢,只為造福「讀蟲」。
販讀的本店在台中科博館對面,兩年前在台北開分店,位於台大辛亥路側門對面星巴克左邊巷內,老闆很低調,完全不宣傳,但因書價在北市數一數二便宜,名聲不脛而走,已累積不少死忠客戶,許多人遠從桃園、基隆來此購書。
販讀老闆朱承武夫婦愛書成癡,以前當上班族時,閒錢幾乎都拿去買書,每次搬家都要送出20箱書。誠品、金石堂等書店的會員卡他們都有,但頂多打9折,有的會員卡還只限一年有效,朱承武暗中發願,「有朝一日,我要開一家書店,不用加入會員,也能買到很便宜的書」。
占地才10坪的販讀,不像誠品寬敞、舒適,盡可能節省成本,回饋讀者超低價折扣書,擺在架子上的每疊新書,都會標示折扣,多數新書打7-75折,甚至打到68折,童書最低賣到65折。店方也接受訂書,折扣不變。
當期雜誌販讀也只賣8折,純為服務讀者,「商周、壹周刊等熱門雜誌一來,常馬上被搶購一空」,朱承武笑著說。
「書賣得這麼便宜,你怎麼賺錢?」常有顧客問朱承武,他回答說:「我若想賺錢,就不會開書店了。我賣書,純為興趣。」
「兩年來,只做到收支打平,完全沒賺錢。」朱承武說。
「唐山書店」詩人的搖籃
開店25年的唐山書店,能省則省,至今仍無像樣的招牌,只在地下室入口樓梯頂貼上簡陋的店名。
記者張錦弘/攝影
躲在台大對面巷內的唐山書店,連招牌都沒有,卻大有來頭,它是解嚴前台大的人文思想重鎮,翻印的西方經典,連美國學者都跑來買;解嚴後店方以低價書造福學生,還讓學生寄賣自費出版的詩作,是詩人的搖籃。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家住唐山書店附近。他回憶,民國71年創設的唐山在解嚴前後,適時提供台大師生思想糧食,當時台灣正值價值重建,「大家的心都癢癢的」,唐山翻印很多西方思潮、富批判性的非商業叢書,對了大家的口味。
黃榮村說,當時唐山賣很多「怪書」,譯者看不出是真名或假名,有可能是繁體字版的大陸翻譯書,但既便宜、又有份量,很多台大教授喜歡到唐山買書。
「唐山當年是全球知名的盜版書店,很多國外教授來台必訪之地。」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細說從頭,戒嚴時代新的著作權法還沒通過,唐山翻印了很多原文或翻譯書,是研究批判、社會學理論不能不知的書店,啟蒙很多大學生。
唐山名號響亮到什麼程度?夏鑄九回憶,當時很多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國的學者一到台灣,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帶路到唐山買盜版書。
「唐山還是培育詩人的搖籃。」唐山店員官子程說,在台灣,未成名詩人作品,書店不敢賣,但唐山來者不拒,包括政大長廊詩社、台大現代詩社等學生自費出版的詩作或手工書,唐山都願擺出來賣,只抽1成所得。
法蘭克福書展的文化政治學> 中國時報07.10.15蔡慶樺
圖書出版業的年度盛會法蘭克福書展於昨日落幕,本次書展由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擔任「貴賓國」(Gastland),引起了西班牙政壇、文化界對於語言與文化政治的爭論。
加泰隆尼亞長期以來地位曖昧,此自治區多數人民並不願意成為西班牙治下一省,為了語言文化與經濟獨立已推動分離運動多年,也獲得相當程度成功。自治區政府有相當高的財政賦稅自主權、獨立司法權,幾乎已經取得準國家地位。但自治區內仍然有反對分離運動的聲音,而希望自治區仍然是西班牙主權轄下的一部分,其政治勢力相互角力之複雜程度,絲毫不比台灣眾多族群、語言、文化下的統獨紛爭遜色。而這次的「貴賓國」事件,更可以見出加泰隆尼亞在爭取獨立的過程裡,又從文化政治的角度跨出了成功的一步。
「貴賓國」事件爭論的焦點在於:書展邀請了以加泰隆尼亞語書寫的作家擔任貴賓,但加泰隆尼亞是多語言地區,為什麼加泰隆尼亞文學必須由使用加泰隆尼亞語的作家代表,而不是由使用西班牙語的作家代表? 事實上居住於自治區的作家以西班牙語書寫的更佔多數,但是書展單位還是以加泰隆尼亞語代表了整個加泰隆尼亞區的文學、文化,因此也給與大眾一種加泰隆尼亞 不等於西班牙的印象。這場爭論才剛剛開始,其中牽涉到的語言、政治、文化的糾葛也註定了這場爭論不會有什麼簡單的結論,然而因為書展與外交部之間的合作關係,卻也使得這文化事件透露出重要的政治訊息: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已經進入了國際議程。
書展以加泰隆尼亞文化作為主題當然有其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但是,除了政治與經濟因素外,我們更應看到文化的重要性。自治區政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取得了文化的主導權,進而從文化的影響力擴散到國際政治中,取得了準國家地位的國際承認。這裡出現的政治訊息,能夠告訴追求主體性的台灣政府什麼訊息?
我國政府在行銷台灣上不是沒有努力,但是我見到的對外宣傳多半著重在「美麗之島」的風光明媚好山好水,而比較少從文化層次去吸引國際注意。怎麼做?以法蘭克福書展為例,超過一百個國家參展,吸引了全世界的幾十萬名訪客及媒體,一旦成為貴賓國,更會配和一連串活動推廣介紹這國家的文化,這絕對是爭取國際空間的大好時機。然而我們可能成為書展的貴賓國嗎?暫且不論可能來自對岸政治干預,我們的文學其實也不足以引起國際注意,不是因為我們沒有夠好的文學創作者,而是好的作品沒有被積極地引介給其他地區的讀者。在德國主要是漢學學者及學生關注著中文文學,魯爾波鴻大學的東亞學系甚至成立台灣研究室,在已故漢學家馬漢茂帶領下作了許多出色的研究與翻譯,目前在德國可見德譯台灣文學作品多是由該校訓練的學者與學生所譯。而後來文建會也展開了「中書外譯」計畫,在推廣台灣文學上有其功勞,但可惜絕大部分都是英文與日文領域,在歐洲的能見度仍不夠。
另外一個問題:除了中書外譯外,我們又是否積極在國外推動譯成的作品?我們也應想想如何能推動類似的文化業務,例如定期節譯台灣文學創作以推動出版國際化,或者與歐洲的翻譯、文學系所合作計畫,或者甚至協助國外出版社出版。這些跨國、跨部會的文化業務,是爭取文化主導權的重要步驟。
中國將於二○○九年法蘭克福書展擔任貴賓國,這幾年來更陸續成立孔子學院推動中國語言及文化。如果我們一直忽略文化政治的重要性,而不去爭取文化與文學的主導權,則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勢必更加險峻。
(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
統一超揮軍 強攻文化產業【經濟日報07.09.05林茂仁、
統一超商策略長暨博客來董事長謝健南昨(4)日表示,將透過全台4,600多家7-ELEVEN門市發揮集團綜效,整合旗下網路書店、出版品代理、宅配及文化物流業務,開拓全新的商機,包括書籍物流中心及每月不同雜誌訂閱業務,都將列入規劃。
統一超是全台最大的雜誌銷售通路,保守估計市占率超過三成。統一超旗下大智通專營文化物流業務、高見公司專營出版品代理業務、博客來是最大的網路書店,近年來隨著統一超據點快速成長,旗下關係企業也跟著受惠與壯大。
謝健南說,統一超在文化商品有很多想法,博客來可以發展成為整個文化商品的平台,透過文化物流中心的建置,各大供應商的書籍或雜誌都可整合到物流中心內,由統一超的物流系統共同配送,供應商也可在線上查詢自己庫存書籍的數量。
謝健南強調,只要加上統一超4,600多家門市通路及集團資源,就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例如訂閱一年的雜誌只能看同一家,若統一超做,消費者支付同樣的訂閱金額,可以每個月選擇不同的雜誌,目前這個案子還在構思中,沒有明確時間表,推出後肯定吸引消費者目光。
據了解,統一超每個月有高達35%至40%的雜誌退貨量,若能結合宅急便及大智通的文化物流,做好系統串接及流程的轉換,要讓消費者每個月看到不同的雜誌並不困難。
統一超統計,博客來目前有高達88%的網路訂購筆數,是到7-ELEVEN取貨;8%透過宅急便直接配送到家,顯示7-ELEVEN的通路價值無可取代。統一超預定年底前推出大台北地區早上訂書、晚上到7-ELEVEN取貨的新服務。
謝健南曾負責建置雜誌物流中心及出版品採購,他指出,早期雜誌是由供應商自己配送,供應商自己巡店並補貨;他為說服供應商將雜誌全部配送到物流中心,還一 度遭到威脅,但事實證明物流中心的做法是正確的,讓供應商省下不少物流配送成本,現在連可口可樂及台酒公司,都是直接將貨運送到物流中心。
改變出版業生態 有硬仗要打【經濟日報╱李至和】
統一超商旗下擁有高見文化行銷、大智通文化物流、博客來網路書店,又將7-ELEVEN、宅急便等資源納入,充分展現將出版上、中、下游一手包的企圖心,引起出版相關業界高度重視。
統一超擅長向日本取經,出版發行的經驗也是向日本兩大發行集團東販與日販看齊。統一超策略長謝健南認為,台灣出版業若能像日本一樣,有大型出版經銷集團主導,出版市場更有發展前景。
不過,台灣出版業態有根深蒂固且不易改變的交易型態,出版社、經銷商、通路之間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統一超想藉著整合集團資源,承攬更多出版通路,進而掌握更多的發行權,難度頗高。
目前統一超已是雜誌銷售的主要通路,許多雜誌社仰賴統一超甚深,剩下的就是書籍。現階段經銷商、出版社的結帳方式,與超商即時結帳的作法不同,因此統一超仍不敢冒進。
但未來若能解決結帳方式、庫存認定等問題,搭配物流系統以降低運送成本,統一超就可能大舉進軍出版市場,因此出版業對統一超的動態就更為關注。
博客來創辦人被撤 台版新光天地? 中廣新聞/陳映竹
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創辦人兼總經理張天立最近無預警離職,他坦言並非自願離開、而是被統一超商「解職」,他說他此刻的心情,就好像悲憤的新光集團一樣。
博客來網路書店與統一的合作關係從兩千年開始,當時網路泡沫化,博客來一度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後來找到統一超商投資入股,取得博客來網路書店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以線上訂購、超商取貨的網購模式,相當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之後轉虧為盈,預估今年營業額可上看二十億。
如今張天立無預警遭董事會拔除,雖然統一超商以組織變化為由,但張天立認為,其實統一超商打從一開始合作,就想要奪得博客來的主導權;自己的心情就像「新光集團」一樣。其實統一超商入主後,雙方有許多歧見和磨擦,對於博客來的業務發展,統一超商並未給予後援和支持。
這場風波下,民眾線上訂購、網路取貨的權益將不會受損。張天立則希望統一集團高層能夠出面處理,未來也不排除循求法律途徑。
博客來總經理異動引糾紛
統一:純為經營考量
中央社
統一超商投資博客來網路書店,近期人事異動發生雙邊糾紛。統一超商今天表示,博客來網路書店總經理異動,單純是為專業經營考量所做調整;不同意前進中國,亦是考量投資安全。
統一超商投資博客來網路書店,近期決定易動原總經理張天立,雙方產生歧見。目前由副總經理田天申暫代總經理。 統一超商指出,博客來成立於1995年,初期全年營業額不到新台幣1千萬元,加上網路泡沫化,經營發生困境,在博客來主動接觸下,統一超商2001年1月決定投資,投資金額1億元。
統一超商說,運用7-11門市做為到店取貨付款的平台,加上大智通的商品物流配送等資源及統一超商總部投入,博客來經營漸入佳境,統計2006年營收13.7億元、淨利5300萬元,員工數200人。
照合約交易 出版業要的不多
【聯合報╱郝明義/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成員(北縣新店)】07.08.13
台灣出版業者通路秩序聯盟正式對外公布前,這裡針對一些報導略做澄清。這個聯盟之成立,關注的議題不只一端。金石堂只是其中之一,但最關緊要。至於最近我們對金石堂發信,但不是「公開信」,有一些原因。
金石堂與台灣出版業者間的問題,有兩個。第一個,是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這一點,各家情況不同,十分繁瑣,談起來容易失焦。許多問題盤根錯節,但究其根 源,則在於有沒有遵守合約行事。所以我們歸納出一個即使情況殊異,但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希望金石堂遵守合約行事。解決紛爭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行之計,就是 回歸合約行事。
第二個,則是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要回答這一點,必須先問另一個問題:台灣出版業者怎麼會連「交易應該回歸合約行事」這麼一個極其根本(也極其卑微)的要 求,都吞吞吐吐無法主張,終至於演變如此?很慚愧地,原因應該是出在大家不願面對問題。這個情況之發生及因循至今,我們自己也有責任。
現在,繼代表二百家中小出版社的十六家經銷商出面要求金石堂回歸合約行事之後,另外十五家出版業者,也出面組成了一個聯盟。我們以「聯盟」之名出發,不是 想展示什麼姿態,所以只發信而不發「公開信」。我們是希望傳達一種認知與決心——面對問題的決心,以及與金石堂共同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決心。目前,我 們並不知道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但我們知道:只有面對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面對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以禮相待。
我們一向敬重金石堂曾經首先以連鎖店的模式為台灣出版界開創新局的眼光與行動,所以會一直尊重自己談判的對象,在過程中不輕有任何失禮的行動。
我們也請金石堂尊重我們,談判的過程中,不要迴避必須正視之問題,也不要輕言自己排行榜的力量,「部分出版社或經銷商不供書給金石堂,還會有更多其他出版社爭取」。
我們和金石堂如何面對問題,相信深為各界所注目與關心。我們會謹慎前行,以期找到一個可以為大家共生共榮的解答。
印書自己來 一本只要15分鐘【聯合報07.08.04編譯組】
出版一本書在中古世紀是大工程,需要修道士花一年的時間手抄到羊皮上,再用金銀裝飾。十五世紀中葉活版印刷術發明後,出書時間加快甚多,半天就能印一頁。現在,高科技印書機「Espresso 書籍機器」的速度更是無與倫比,只需十五分鐘就能印出一本書。
在紐約公共圖書館一家城中分館的大廳內,哥倫比亞大學教育技術研究生魯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主管甘琪(譯音),和來自溫哥華的六年級學生李絲莉‧艾維拉,訝異的看著這台機器在十五分鐘內把數位碼印刷成厚厚的平裝書。
這台機器占地相當於熟食店兩個放冰淇淋的冰櫃,外表看來像辦公室的影印機,連上一個音響櫃和電腦終端機,一陣軋軋聲後,吐出一本剛黏好的新書。
紐約時報報導,這台機器是曼哈坦「隨選書籍」(On Demand Books)公司的展示產品,該公司由前蘭燈書屋編輯主任艾布斯丁,和前美食雜貨店主管奈勒共同創立,將在麥迪森大道一八八號的科學工業和商業圖書館展出至九月初,免費印刷少數書籍。奈勒說,目前這種機器只有三台,另兩台分別在華府的世界銀行書店和埃及的亞歷山卓。
「印書機」最後的售價可能為二萬美元(約台幣六十六萬元)或更多,其銷售對象為全美一萬六千家公共圖書館和兩萬五千家書店,一本三百頁的書,印刷成本為三美元(約台幣一百元),書店或圖書館可按成本或加價出售。
奈勒說,這個機器主要是印刷絕版書,或需求少的書,任何PDF檔的檔案,包括老祖父的回憶錄和博士論文,只要電腦能讀取,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印成書,但有著作權和需要版權費的書,則需先談價錢才能印刷。
此外,這個機器體積小,除了書店和圖書館,也可放在影印店、咖啡店、旅館和遊輪中。
設計此機器的馬許說,這個機器的主要部分是一個影印機和一個切紙機,設計和測試都不難,最大的問題是必須廉價才能在書店使用。
大翻盤》中日非塗佈紙 我不課反傾銷稅【經濟日報07.08.04林淑媛】
國內業者申請對日本、中國大陸進口非塗佈紙(包含道林紙等紙類)課徵反傾銷稅案,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昨(3)日以10票對三票的表決方式,終判認定產業損 害不成立。經濟部常次謝發達說,經濟部將把終判結果送交財政部,財政部可望十天內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宣布結案,不課徵反傾銷稅。
非塗佈紙中的道林紙對出版業影響最大,是教科書、參考書以及一般圖書雜誌的重要用紙,財政部裁定日本與中國大陸非塗佈紙涉嫌傾銷時,出版業反彈相當大,認為一旦課徵反傾銷稅,相關書籍成本勢將大增,業者必須以提高售價的方式因應,也讓新聞局等行政部門相當緊張。
不過,經濟部貿委會昨日召開產業損害最終認定,出席的13位委員針對日本與大陸進口的非塗佈紙沒有對我國產業造成實質損害達成共識,但對於是否有造成「產 業實質損害之虞」,卻出現爭議,不得已最後動用表決,以10票對三票之差,裁定日本與大陸進口台灣的非塗佈紙,沒有對我國產業造成實質損害之虞。
根據經濟部的資料顯示,永豐餘、正隆等國內廠商所生產的非塗佈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86.67%,而日本非塗佈紙在台灣的市占率則為5.71%;大陸市占率更低,只有1.11%,遠低於本土業者的市占率。
出席的貿委會委員對於本土造紙業者市占率超過八成,卻指控日本、大陸等市占率低者傾銷,感到相當不解,而且日本進口台灣的非塗佈紙價格雖然低於日本當地, 但是卻高於台灣造紙業者的售價,不管是從量或是價格來看,都不至於對台灣業者造成產業實質損害或是在可預見未來有損害之虞。
包括永豐餘、正隆、中華紙漿、台紙、日皓以及興中紙業等六家業者,於去年8月以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名義,申請對自日本、中國大陸以及印尼進口的非塗佈 紙課徵反傾銷稅,其中印尼在財政部終判時的傾銷差率微量,不予課徵。至於日本廠商的財政部終判傾銷差率為20.27%,涉案廠商包括日本製紙、王子製紙、 北越製紙等;而大陸廠商除芬歐匯川與金華盛不課徵外,其餘廠商的傾銷差率為21.36%,財政部並通知經濟部進行產業損害的最終認定。
2006年中國出版業分析及投資諮詢報告(上中下卷)
內容簡介:
出版業指營利性的、經常性的出版事業:非營利性的出版,或無須由自己核算的委託出版,不稱為出版業。經營出版業的負責人稱作出版人、出版者、發行者 ;經營出版業的機構叫做出版社、發行所。出版業是在出版物具有商品價值以後形成的一種行業,其沿革因地區或國家而異。
從行業的生產構成看。現代出版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出版業。因此,分別對應圖書產品的三大功能,即娛樂(文化)功能、知識功能和資訊功能,產生了大眾圖書市 場、教育圖書市場和專業圖書市場。這是現代圖書市場的基本結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進入21世紀之際,中國的圖書市場也比較清晰地呈現出這三個市場的基本劃分。
隨著外資和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國有資本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將改變,一些國有出版發行單位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被淘汰,另有一些國有單位則通過大規模 的改革,通過產權多元化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與社會資本和外資的逐步融合。在未來幾年,圖書出版發行業將迎來一個重新洗牌的時期,舊的格局被打破,新 的格局尚未形成,新一輪跑馬圈地、搶奪市場空間和先機將成為競爭的重點。
本報告共分十二章,首先介紹了出版行業的概念及其相關元素,接著對出版行業的世界環境進行了概述,然後對我國的出版行業進行了分析。隨後,報告一一詳細分 析了報紙的出版、圖書的出版、音像製品的出版和網路出版業,並介紹了出版行業的重點企業,之後還分析了我國出版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最後對出版行業 的投資進行了分析,還對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做了科學的預測。
報告目錄
第一章 出版行業的相關概念及相關要素
第二章 出版業的世界環境
……………
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39chuby.htm
<涉掏空陽信 薛凌、陳勝宏聲押>中時07.07.25趙國明、陳佳鑫
檢調偵辦陽信商銀超貸掏空案,昨日約談陽信董事長陳勝宏及立委薛凌夫妻檔等五人到案。檢方複訊後,常務董事林金隆及劉振陞遭檢方聲押禁見,出納李若華因協助湮滅證據,諭知卅萬元交保候傳;薛凌、陳勝宏在檢察官複訊後,以涉嫌重大、有串供之虞,亦遭聲押。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薛凌遭身兼陽信股東的同黨立委林文郎指控,於九十三年間競選不分區立委初選時,利用陽信商銀常務董事的身分,涉嫌與董事長陳勝宏等勾結,涉嫌掏空陽信四十億元。
士林地檢署昨天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展開約談行動,約談的五人分別是,薛凌、陽信董事長陳勝宏、常務董事林金隆、劉振陞及放款部出納李若華。 檢調在六月中旬前一波偵查中,已聲押包括陽信常董薛宗賢、其女友王玉蘭、分行經理陳益源、襄理何明龍等四人,昨天是第二波約談行動。
據了解,陳勝宏接受約談時,表示貸款過程合法,否認協助薛凌及其胞弟薛宗賢,利用人頭建設公司向該行超貸或掏空陽信資金的背信及詐欺的犯意。薛凌則保留的說,因時間久遠,是否與檢調掌握的證據符合,她已記不清楚。
士林地檢署追查,發現薛凌及陳勝宏涉嫌透過薛宗賢及其女友王玉蘭等人頭進行超貸,至少有近五億元不法掏空。檢調發現,薛宗賢手中擁有兩家建 設公司、三家營造公司及一家工程行,但他以王玉蘭等人頭負責人,利用購屋或擴建房屋等名義,多次向陽信銀行貸款近五億元,卻全數轉匯到薛宗賢名下使用。
檢調約談人頭負責人到案,供詞多指向薛宗賢就是公司實際負責人。其中,居關鍵地位的王玉蘭,即使對案情瞭若指掌,仍否認知情,被聲押禁見獲准。薛宗賢則將責任全推給姊姊薛凌,因此,檢調彙集各項證據,認為薛凌也涉有重嫌,昨天約談她到案。 據了解,檢調調閱陳勝宏、薛凌等人帳冊,發現有異常的可疑資金進出,這些證據對他們相當不利。
<財務黑洞可能七、八億 國內第三大書商停業>中時07.07.25丁文玲
國內第三大書籍經銷商凌域國際公司在周一突然暫停業務,牽連的出版社包括國內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以及其他出版社數十家。這個牽連複雜的書店、經銷商、出版社在內的財務黑洞,據估計可能高達新台幣七、八億。讀者很可能在金石堂連鎖書店中,買不到這幾十家出版社的書。
外傳凌域與他們所經銷的出版社,幾乎每一家都有三至五千萬的票據往來。加上國內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對全國金石堂的所有經銷業務,都是由凌域負責,影響相當大。一位不願具名的出版業人士憂心的說,整體的財務黑洞會越滾越大,新台幣七、八億跑不掉。幾家比較小型的出版社,坦言可能因這次事件牽連而面臨倒閉危機,即便規模較大的城邦集團也受到重傷。
凌域在七月十二日即發信給所經銷的各家出版社,表示即日起新書補書暫停。上周五傳出凌域跳票,凌域的許多員工在本周一紛紛離職,凌域當天便暫停營業。
凌域成立於一九九五年,資本額大約一億左右,隸屬於文域事業集團旗下,文域集團還包括台灣與外國版權交易業務的大蘋果藝術、雙域……等公 司。凌域早期以經銷童書起家,後來擴大至發行經銷各式書籍,合作的出版社總計約六十四家,其中不乏一些重要的出版公司,像是城邦集團、秋雨、小知堂、木 馬、青林、格林、日月出版集團……等。 凌域負責人曹碩文今天早上將與出版商研議是否共渡難關,看出版社能否不要出走或交由金石堂直接銷售,也將於周四與銀行團協商。
台灣出版業向來由出版社、書籍經銷商、書店形成商業鏈,但在新興通路如網路書店、便利超商崛起之後,傳統的生態平衡逐漸被打破。加上整體書市的環境不景氣,出版業連鎖崩盤已是傳聞已久的恐怖預言,凌域的危機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書商財務危機 凌域、金石堂各說各話> 中時07.07.25丁文玲
國內第三大書籍經銷商凌域國際公司突然暫停業務,不過凌域負責人曹碩文否認結束營業、惡性倒閉的說法。他指責金石堂還積欠凌域一億元以上的庫存與其他帳款,也說出版社與經銷商之間向來有「換票」、「票貼」的情形,所以實際欠出版社的帳,並沒有那麼多。 曹碩文說,金石堂書店長年未正常付款,票據付款期長達半年,門市銷售後也要六個月才放款,並且不願製作出版社的庫存清單,才會導致凌域發生危機。
金石堂書店總經理周傳芳則發公開信否認凌域的說法。周傳芳表示,自民國九十五年六月金石堂與城邦集團往來業務,委由凌域負責後,訂貨、補貨與同業品質相差頗大,雙方合議又時常有變,業務難以配合。今年七月初,凌域又以財務需要,要求擴大預付金額,金石堂以超過公司經營安全之範圍,予以拒絕。凌域便要求即日斷貨、下架,金石堂也同意照辦。 不料在這些糾紛當中,凌域就臨時歇業。由於凌域在兩、三周前就著手將城邦集團與其他所經銷出版社的書撤回,金石堂書店很可能面臨讀者買不到窘境。
國內第三大的書籍經銷商發生暫停營業,並與書店、出版社的紛爭難解。同時也傳出國內的雜誌的經銷供應也出現問題。萊爾富超商與國內最大雜誌經銷商之一的高見文化行銷發生爭議,萊爾富已經四期沒有銷售《商業周刊》了。
<誰給台灣出版業魔法?>中國時報 2007.07.23陳穎青
時隔兩年,哈利波特完結篇終於在萬千書迷期待之下,在全球同步上市。
一本小說上市,不只造成媒體圈的騷動,也在出版產業史上再次締造新紀錄。總計前面六集,譯成的語言達六十三種,合計發行數字超過三億二千萬冊。台灣的銷售數字也一樣驚人,中文版前六集實銷冊數超過五百萬冊,平均每四個台灣人就有一個看過哈利波特。在改編電影市場上一樣氣勢驚人。已經推出的四集電影,全球票房估計超過台幣一千一百億元,作者羅琳的個人身價,也超過三百六十億台幣以上。如果加計其他因為哈書出版而帶動的周邊商品市場,自一九九七年以來,「哈利波特工業」大概在全球製造了五千億台幣以上的產值。大約是台灣出版市場產值的十五倍有餘。
她的影響力不只是金錢數字,甚至連羅馬教廷也不得不嚴肅面對這個沒有上帝,卻有魔法的異教旋風。羅琳的小說事業,無疑可稱為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少從業人員的火車頭工業而無愧。
繼羅琳之後,美國出現了同樣以小說事業橫掃全球的丹.布朗(《達文西密碼》作者),其他在文學書、非文學書類型上,發行量沒有那麼誇張,全球翻譯授權沒有那麼瘋狂的暢銷書作者,則到處都是,幾十隻手都數不完。稍微熟悉台灣書市近況的讀者,一下便可以舉出長期盤據台灣暢銷書榜上,那些英國人、美國人、日本人甚至西班牙人的大作。
以撰文的此刻為例,博客來書店的文學小說排行榜前二十名,只有一本是台灣作家的作品(已逝作家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其他十九種,全部都是翻譯作品。我們也許可以為台灣讀者對異國作者毫無隔閡,對異文化毫無排斥的胸襟,而自我感覺良好;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對本地文學,無法對此時、此刻、此島上的眾多書迷,發出同樣有魅力的召喚,而感覺悲傷。我們的文學獎非常高調,我們的「主流」文壇充滿哀怨作者,我們的出版者只對翻譯小說有興趣,而我們眼睜睜看著排行榜上百分之九十五是翻譯文學。
當韓劇《大長今》橫掃東亞,我們津津樂道著韓國MBC電視台如何耗資億萬,打造出這部收視冠軍的連續劇,因此不只打響了李英愛的巨星地位,也塑造了韓國文化輸出的能力。我們想像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如何爭取預算,如何補助,如何砸錢,卻忘記了文化創意的根本,是那個能夠說出動人故事的人。
憑著一個能夠讓百萬人同時都期待、感動的說故事的人,就可以創造一個高產值的產業出來,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給了我們真實而沉重的啟示。在那個付不出暖氣費的單親媽媽的手上,她寫出了風行世界的小說,而那裡沒有政府資金。羅琳的小說事業,誕生在出版業最興盛的英國(英國是平均每年每人出版最多新書的世界冠軍),那裡不只需要一個有才氣且用功的作者,也需要一個懂得欣賞好故事,讚美好作者的社會。
我們並不缺乏可以感動五萬人的作家,但要讓「一個人的火車頭工業」誕生,五萬尚不足夠,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同時感動五十萬人的作家。這個規模考驗的不只是能力,也包括對大數的讚美,讓數量成為正面價值,而不是犬儒菁英譏諷嘲笑的對象。我們需要蘊釀這樣的獎賞,讓感動五十萬人成為這個社會共同的願望。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國外既好看又有點深度的作品,數量太多,引進起來也非常簡單,因為那已經變成一個熟極而流的產業鏈,然而我們也都知道這樣的作者如果不是來自我們自己,我們就沒有真正跟這個社會的大眾讀者同呼吸的文學產業可言。
出版業者也許也需要反省,我們有沒有善盡挖掘推動的責任。但從羅琳的例子看(一個投遞無門、出版商有眼無珠、預付版稅只肯付兩千英鎊的艱辛開始),全世界的出版商有眼無珠的程度也是不分軒輊。「一個人的火車頭工業」不會只靠一個條件就實現。作者如果能感受到這個社會所給予的精神與物質的同步獎賞,也許我們就有機會看見「一個人的火車頭工業」,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誕生。
(作者為「老貓學出版」網站站長)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2/08/11調查,國內大量青少年在過去7年間捨棄臉書,更傾向花時間在YouTube及TikTok等影音分享平台上。
在受訪青少年中,約95%稱自己有使用YouTube,有67%說自己是TikTok用戶,僅32%稱有使用臉書。皮尤研究中心約在7年前作過類似調查,當時美國青少年臉書使用率為71%.如今使用人數已大幅減少。
法新社報導,讓人們以影音照片表達自己社群網站.吸引了年輕族群,臉書如今已被視為年紀較大者使用的網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