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
時代不同當然會有不同的詮釋,別說電影,就連原作者張愛玲,她在二個時代(四0與七0)二個地點(上海與美國)的<金鎖記>與《怨女》也風格大異,<金鎖記>著重的是氣氛的懐舊和文字的凝練,而《怨女》則改成通俗的言情小說。
難怪電影會捨<金鎖記>而取《怨女》,就文字藝術的魅力而言,<金鎖記>顯然優於《怨女》,這只要比較以下二者的開頭和結尾便可一目了然。
<金鎖記‧首>:「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
《怨女‧首》:「她(銀娣)嫂子從窗戶里伸出頭來。”是誰?走了。”是我拿燈燙了他一下,才跑了。是誰?還有誰?那死人木匠。今天倒霉,碰見鬼了。豬玀,癟三,自己不撒泡尿照照。好了,好了,大家鄰居,好意思的?半夜三更找上門來。下趟有臉再來,看我不拿門閂打他。今天便宜了他,癟三,死人眼睛不生。” …她罵得高興,從他的娘操到祖宗八代,几條街上都听得見。她哥哥終於說:”好了好了,還要哇啦哇啦,還怕人家不曉得?又不是什么有臉的事。” 你要臉?怎么怪人家看不起我。”還要哇啦哇啦…還說我哇啦哇啦,不是我鬧,你連自己妹妹都要賣。」
上段連<金鎖記‧中>都不如:「七巧立在房里,抱著胳膊看小雙祥云兩個丫頭把箱子抬回原處,一只一只疊了上去。從前的事又回來了:臨著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膩的柜台,芝麻醬桶里豎著木匙子,油缸上吊著大大小小的鐵匙子。漏斗插在打油的人的瓶里,一大匙再加上兩小匙正好裝滿一瓶……有時她也上街買菜,藍夏布衫褲,鏡面烏綾鑲滾。隔著密密層層的一排吊著豬肉的銅鉤,她看見肉舖里的朝祿。朝祿赶著她叫曹大姑娘。難得叫聲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鉤子背上,無數的空鉤子蕩過去錐他的眼睛,朝祿從鉤子上摘下尺來寬的一片生豬油,重重的向肉案一拋,一陣溫風直扑到她臉上,膩滯的死去的肉体的氣味…她皺緊了眉毛。床上睡著的她的丈夫,那沒有生命的肉体…」
被删改成:「她抹了點万金油在頭上,…稍一動彈,就聞見一層層舊衣服與積年鴉片煙薰的氣味,忽然從前的事都回來了,砰砰砰的打(麻油店)門聲更深些……
http://www.tianyabook.com/zhangailing/index.htm
- 《金鎖記》與《怨女》之比較 :何紅梅, 期刊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 第05期
- 《金鎖記》《怨女》比較談 :姜洪偉, 期刊 江淮論壇2004年 第02期
- 《金鎖記》改寫的背後 :張梅, 期刊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 第01期
- 名爲"金鎖" 實爲"情鎖"——論《金鎖記》之後現代女性主義解讀可能 :蘇丹潔, 期刊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 第09期
- 黃金枷下的人性扭曲——《金鎖記》中曹七巧形象剖析 :樊青美, 期刊 安徽文學(文教研究)2006年 第08期
- 不過是個凡人——解讀張愛玲《怨女》中的柴銀娣形象 :吳雁雲,盧妙清, 期刊 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08年 第05期
- 《金鎖記》的人性論 :周玉英, 期刊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 試談張愛玲《金鎖記》的創作心理 :楊陽, 期刊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 第04期
- 《金鎖記》中蒼涼的人性--談曹七巧人物扭曲的根由 :程永書, 期刊 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5年 第02期
- 解讀《金鎖記》之"鎖" 作者:續永紅, 期刊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 第1期
- 在錢欲與情欲的背後--淺析《金鎖記》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劇命運 作者:張煜, 期刊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 第02期
- 物欲、情欲壓抑下的扭曲人格——評電視劇《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作者:張麗婭, 期刊- 電影評介2008年 第02期
- 戴著枷鎖"舞蹈"的女人--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作者:柯常欽, 期刊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 第02期
- 論《金鎖記》主人公抗爭宿命的絕域之路:王瑩, 期刊- 河南社會科學 2001年 第03期
- 試論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人性惡" :黃欣,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 第03期
- 黃金枷鎖下的人性掙紮--淺析《金鎖記》中曹七巧的悲劇命運 作者:鄭月香, 期刊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 第09期
- 從被食者到食人者——試論《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心理轉變 作者:陸俊, 期刊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 第03期
- 《金鎖記》《寒夜》女性人物複雜性格比較 作者:續永紅, 期刊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 第05期
- 壓抑中生存的女性——解讀《金鎖記》中的曹七巧 作者:劉丹, 期刊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2006年 第05期
導演:但漢章
影片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描述的是清末上海的宅門戲,以女性的視角陳述舊時期在封建家族中的女性故事,刻畫出了在挫折、羞辱中求生的銀娣這個典型的形象,並通過她的大半生生涯以及她所經曆的遭遇,對舊時婦女的悲情生活給予同情。影片敘事委婉,不烈不躁,有著濃郁的文藝韻味。出演本片女主人公的演員是香港著名文藝片女星夏文汐,同時影片的出品方也是與香港制作公司聯合挂名。
然而在新婚當天,銀娣才發現自己要嫁給的這個男人患有軟骨病,同時伴有哮喘和眼疾,生活幾乎無法自理。兄嫂對此事也頗感內疚,但木已成舟,只得勸慰銀娣好好伺候丈夫孝敬公婆。
銀娣瞬間從鄉野村姑轉變爲姚家二少奶奶,無論是衣著、環境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很珍惜這個“脫離苦海”的機會,盡管婆婆和妯娌都對自己不太友好,但她還是盡量避免和別人發生沖突,做好分內的事情。
姚家三少爺(聽歌)風流成性,他一直垂涎于銀娣的美貌,經常與銀娣調情。對于銀娣來說,每天對著連下床都困難的丈夫,自然心情苦悶。有三少爺時常解解憂愁也不失爲一件快樂的事情。盡管三少奶奶早已發現了三少爺和銀娣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卻始終是敢怒不敢言。
幾年後銀娣爲姚家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玉熹,婆婆轉變了對銀娣的態度,這使銀娣在姚家有機會挺直了腰板。孩子過滿月時,按照習俗娘家要送滿月禮,但銀娣的兄嫂卻無法像姚家那樣出手闊綽,于是伸手向銀娣借錢。對于早年將自己嫁入姚家一事銀娣始終耿耿于懷,這一次更是和自己的親哥哥(聽歌)吵得不可開交,大家不歡而散。
二少爺因病重去世,很快婆婆也撒手人寰。正值兵荒馬亂的年代,姚家上下吵著要分家。銀娣和兒子玉熹被分得部分家産一處房産,她對這樣的分配結果很是不滿,于是帶著孩子忿忿而去。
這一年的春節三少爺到家中探訪,本以爲他來此的目的是想和自己再續舊情,但銀娣沒想到三少爺竟然演了一場戲只爲向自己借錢。銀娣將三少爺趕出家門,三少爺爲此十分惱怒,從此不再登門,卻在暗地裏帶著玉熹花天酒地,只爲了報複銀娣。
銀娣決定給兒子娶個媳婦,以此收收他的心。經過媒人介紹,銀娣爲兒子挑選了一家大戶人家的女兒壽芝。但在掀開蓋頭的一刻,銀娣和玉熹才看到壽芝的真實面容比照片差了很多。銀娣仿佛體會到自己出嫁時的沮喪和懊惱,于是經常對壽芝冷言冷語甚至破口大罵。婚後不久壽芝便患上了癆病,銀娣更是找到了爲兒子娶二房的借口,于是把貼身丫鬟冬梅嫁給了玉熹。
經不住丈夫的冷漠和婆婆的虐待,壽芝終于含恨而亡。冬梅爲玉熹生下了一兒一女,銀娣很是開心。但連年的戰亂不知讓這個家還能再支撐多久,銀娣和玉熹每日也只能靠鴉片來消磨時間麻痹自己,等待命運的安排。
http://baike.baidu.com/view/993702.html?tp=0_11
金鎖記 >百度百科
《金鎖記》寫于1943年,小說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曆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欲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于被扭曲,行爲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沈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爲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爲了報複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爲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著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産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鑒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相關介紹
說不盡的張愛玲
1995年,隨著張愛玲在大洋彼岸美國自己的寓所裏悄然離世,海內外的“張愛玲熱”又一次掀起高潮,各種選集、文集、紀念集、回憶文章紛紛出版,一時間真讓人有說不盡的張愛玲之感,但這一切都離不開作家自身的魅力。張愛玲不僅將中外古今的優秀傳統熔于一爐,而且將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各自優長彙于一身,將小說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從而形成自己的魅力。作家王安憶則從張愛玲的作品中找到了她在《長恨歌》中所表現的世俗性,她認爲《金鎖記》吸引她的是其世俗性,張愛玲小說中最有勁道的東西就是世俗——人間煙火氣,這使得她的小說從晦暗中明朗起來,世俗性其實也是人性,不是知識分子的人性,是大衆的人性。除了世俗之外,王安憶評價張愛玲是個非常會說故事的人:“她受鴛鴦蝴蝶派的影響很大,喜歡張恨水的作品,但又不是一味沈迷在男歡女愛的主題中,她很冷靜,很敏感,所以《金鎖記》這部小說是有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她的特點是很會講故事,反過來看我們的很多作品,都是一味抒情、說思想,都不如張愛玲的好看。不過我覺得現在的張愛玲已經與大家現在說的懷舊、網絡、泡吧一樣,成爲一種故作的姿態了。”
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潑辣而富風情,卻不幸被貪錢的兄嫂嫁到大戶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視與排擠,而自小癱瘓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愛無法滿足的痛苦之中,縱然她在夫死公亡後分得一份遺産,但是長期以來的種種壓抑、煎熬與舊式大家庭氣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黃金枷鎖緊緊套住,只知一味斂財,了無親情,甚至戕害兒媳,斷送女兒的婚姻,不斷尋求病態的發泄與報複,變得極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殘忍。作品有層次地展現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踐踏、受殘害,最終滅絕的過程。
王安憶、黃蜀芹再續父輩緣
王安憶的父親王嘯平是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作家王嘯平,黃蜀芹的父親則是被西方戲劇界稱之爲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齊名的戲劇大師、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黃佐臨先生,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提出寫意戲劇觀,對戲劇界的影響至今不減。王安憶與黃蜀芹的交情也是起緣于兩位父親,王安憶說,黃蜀芹父親對我父親有知遇之恩,當年我父親在南京工作,是黃先生把他調到上海來的,我父親一直很重情。兩位曾在一起共事多年的老人如今都已作古,但兩位老人女兒王安憶與黃蜀芹又因爲話劇,再續前緣,攜手打造話劇《金鎖記》,盡管一個在小說界一個在電影界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家,但話劇對于她們都是第一次,王安憶是第一次寫話劇,黃蜀芹則是第一次導話劇,這樣的組合,打造出來的《金鎖記》多少讓人有所期待……
吳冕、關棟天飾演曹七巧與姜季澤
對于女主角曹七巧的飾演者,曾一度是大家關心的話題,王安憶對這個人物曾有過一種定位:“我希望能將曹七巧演成另外一種類型,不要像王熙鳳,不要像卡門,不要像《白雪公主》裏的後母,更不要像查泰萊夫人,但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應該像什麽。” 這個王安憶也不知道象什麽的角色,最終落在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演員吳冕的身上。吳冕1982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畢業後卻輾轉哈爾濱話劇院、武漢話劇院,最終又回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在《漢正街》、《上海一家人》、《孽債》、《這世界並不寂寞》、《上海人在東京》等紅極一時的影視劇中,吳冕飾演了彩雲、金桂花、淩杉杉等十幾個女性角色,這些女性角色的成功塑造,爲她贏得了第十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主角獎(1990年《漢正街》) 、第十屆大衆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1992年《上海一家人》) 、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1993年《望夫成龍》) 、第一屆上海寶鋼高雅藝術獎優秀演員獎(1994年《這世界並不寂寞》)、上海國際電影節特殊貢獻獎等一批獎項。 她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壞女人”,似乎導演們認爲她適合演這些激情、爆發力強的戲,而吳冕則說:“我本人並不太喜歡,我喜歡質樸的東西,喜歡與生活貼近的角色。”但對這些“壞女人”角色,吳冕認爲是極具挑戰性的,“我渴望扮演一個在社會的沈重壓力下,性格怪異、張力比較大,甚至是心理變態的另類女性,我覺得塑造一個與演員自身性格反差極大的角色是對演員最大的挑戰。”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吳冕這樣說道。在《省委書記》中,吳冕完成了從《上海一家人》中走出來的“桂花”的自我超越,她飾演省委書記的兒媳、一位失去丈夫的建築設計師修小眉,這是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形象,吳冕說:“修小眉不但是我在表演上的一次超越,也是我逐步走向成熟的標志。”一直活躍于熒屏的吳冕,其實在舞臺上是一位非常優秀、有光彩的演員,她曾獲武漢市政府頒發的黃鶴樓文藝獎、中南地區小品大獎賽最佳演員獎、中國話 劇“金獅獎”演員獎。這次在話劇《金鎖記》中飾演曹七巧,除了這個角色與她自身性格反差極大以及與她以往所扮演的女性角色不同外,對有些年沒演話劇的她來說又是一次挑戰——重新回到舞臺。
劇中的男主角姜季澤由著名京劇演員關棟天出演。提起關棟天我們便會想起在《貞觀盛世》中那位英氣勃勃,既有帝王風度、又有風趣幽默的平民色彩的唐太宗。出生在京劇世家的關棟天是上海京劇院的演員,曾獲得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等多項藝術大獎。除了大家交口稱贊的唐太宗外,關棟天還塑造了《曹操與楊修》中恃才傲物的魏晉名士楊修,《將相和》中睿智名相藺相如等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在京劇舞臺如魚得水的關棟天近年來開始涉足話劇舞臺,在去年全明星版話劇《家》中,關棟天飾演了紈絝“五叔”——高克定,格外出彩。對于這次選定他擔任男主角,他非常高興,他說,任何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推掉,就是這個戲不能推。
據了解,劇組的其它演員也基本確定,飾演長安的是年輕演員吳靜,飾演童世舫的是符沖,飾演大爺的是許承先,另外李道君、孫毓才、李國梁、陸燕芳、趙思晗等十余位演員飾演劇中的其它角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baroWdbxU&list=PLcILhzFWiwW4H_qfcylxzAE4Rlq1PiOio
導演:穆德遠
演員:
劉 欣飾曹七巧
邵 峰飾姜季澤
程 前飾姜伯澤
氣 殼飾姜仲澤
奚美娟飾姜老太太
劉永生飾曹大年
李 姝飾袁芝壽
清末民初,小鎮上天真爛漫的少女曹七巧和京城大戶姜家的三少爺季澤一見鍾情,可七巧的哥哥曹大年貪圖錢財要把妹妹嫁給患有軟骨病的老二仲澤,七巧爲了接近季澤,答應這門婚事。失望至極的季澤在仲澤的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令七巧心痛欲裂。此後,季澤越來越沈淪,常常夜宿妓院,七巧冒險到妓院勸阻,與酒醉的季澤同居了一晚,並因此懷孕,生下一子,由此招致衆人的諸多非議。仲澤爲保護妻子,臨終時,堅定地聲稱自己是這孩子的親生父親,姜老太太亦爲維護自家的名聲,痛斥衆人對七巧的攻擊。
老大伯澤夫婦爲了傾吞家産,利用七巧對季澤的感情,設下一個個圈套,造成七巧和季澤誤會重重,使得她們本來純潔的情感在金錢和歲月的摧殘下漸漸消逝。于是七巧的人格開始扭曲,性情變得冷酷,她甚至親手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幸福,變成一個刻薄自私、終日靠鴉片麻痹靈魂的女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363170.htm
上一篇:《波拉克和他的情人》
下一篇:《小婦人》
(楨:又一少時了了大必不佳之作家!)
魏微《十月五日之風雨大作》 (寶瓶文化 2012)
本書收錄魏微極為優秀的短篇小說,10篇故事,10種人生。面對她的小說,我們得以窺見眾生相的老到滄桑,及其悲歡聚散。她,寫盡人們的生之燦爛,死之寂滅,大時代的小人物在她的筆下,幽微的、縹緲的、無以名狀的美好與愴痛,化成一束束流麗綻放的煙火,半明半暗,在我們心上燦爛乍響,回頭看,生活仍有著,一切不同了……
作者簡介
魏微 1970年生於江蘇,作品構思新穎,文筆細膩動人,刻寫日常生活的人事入木三分,小說曾登1998年、2001年、2003年、2004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作品曾獲《人民文學》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多個國家級文學大獎,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韓、波蘭等多國文字。
細讀魏微的故事後,令人驚嘆能從中看到張愛玲的依稀背影,能給予一個閱讀者足夠的魅惑;另外,在2010年的年度小說家獎的評選上,魏微曾擊敗排在提名名單第一位的韓寒,獲得了「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年度小說家獎」。已出版長篇小說《拐彎的夏天》、《流年》、《一個人的微湖閘》;小說集《越來越遙遠》、《情感一種》;散文集《你不留下陪我嗎》、《到遠方去》、《既曖昧又溫存》。
《拐彎的夏天》、《一個人的微湖閘》中文繁體版由寶瓶文化出版。
我這七年
七年前,正是我寫作的一個噴薄期,那時候,我寫得很舒服,可以說是順風順水;那時候,我對萬物都充滿了感情,下午的陽光落在客廳裡也會讓我滿心歡喜。不拘什麼場合,只要我願意,我就能走進物體裡,分不清哪個是外物,哪個是自己。就是說,那時我與生活呈現了一種如膠似漆的關係,哪怕終日躲在一個小房子裡,抬頭看一眼窗外,世界就落在我心裡。
這就是我對於生活的態度,有點唯心主義,它不是靠經歷,而是靠感受;我很高興自己曾有過這麼一段善感的時期,那是我寫作最好的時期,我熱中於表達,迫切地想寫出事物落進我眼裡、爾後折射進心裡的各種層次複雜的過程,我總是想大聲地說話,關於人,關於故鄉和成長,關於我身處的這個時代,我渴望說出自己的陋見。
寫作最神祕的一點是,在我年輕的時候,閱世未深,我卻寫出了我未曾經歷的對於人生、人性的認識,直到今天,我仍認為有些認識精準而體貼,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寫的;而後來當我漸閱人世,人生的各種滋味整個把我兜住,形成翻江倒海之勢的時候,我卻再也不願寫了,確切地說,我對說話已經喪失了熱情。
七年間,我經歷了一個中年人所能經歷的一切:空洞,虛無,焦灼,麻木,常常四顧茫茫,走在擁擠的大街上也會覺得空空蕩蕩。我覺得自己是在忍受,也是在享受,人生的廣闊細微從四方八面襲擊我,我沉墮其中,有時想徹底地被它淹沒,有時又想掙扎站起。
然而從去年開始,我終究還是找到了一點動力,在編輯的催促之下,我寫了〈姐姐〉,我對它們並不滿意,然而它們對我卻有意義,就像經過漫長的沉睡突然甦醒,看得見天光,聽得見鳥叫,知道自己還活著,是這世界的一分子;知道自己還能思考,也有感情,呼吸微溫,有人的熱氣。我感慨萬千,同時告誡自己要保持平靜。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重新找回了表達的熱情,找回了語感,找回了對我筆下每一個漢字的熱愛,我梳理了這七年來我的所思所想,覺得自己並沒有浪費這七年,事實上,正是這七年來的艱難停頓,使我與真正的寫作貼心貼肺。
內容連載
異鄉
一
四月的一個晚上,許子慧從辦公室裡走出來。
每到月末,她總是略微忙些,她是華美貿易行的會計師。華美貿易行是一家剛開張不久的公司,坐落在城區的一幢高級公寓裡。這一帶櫛次鱗比的多是些商住兩用樓,戒備森嚴的門衛,綠草坪,林蔭道,星巴克咖啡館的坡形紅屋頂上伸出一個煙囪似的窗戶,在雨中,不大看見行人,一切變得很像外國。
許子慧來應聘的那一天,天正下著雨,她把自行車放在隔壁一家商場門口,一路遙遙地走進來。她不能讓自己顯得慌張。雨並不大,然而一星半點到底打濕了她的衣衫和頭髮,使她恍惚中覺得自己或許是出汗了。有好幾次,她頓了頓腳步,想掉頭走開。她沒想到她應聘的公司在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堂皇打擊了她。招聘廣告寫得極為低調,人才市場報上寥寥的幾行字,讓子慧誤以為它是一家小公司。
來這大城市三年,子慧換了十多家單位:圖片複印社,廣告公司,私人書店,GRE速成報名點……都是小街上的小店鋪,三兩間門面,裡面可以搭伙做飯,也有摺疊床。子慧有時候就住在公司裡。前不久,她和女伴相中了東單附近的一棟舊公寓,兩室一廳的小戶,和房東老太太合住。
房東老太太姓李,七十來歲的樣子,子慧叫她李奶奶。這李奶奶孀居多年,身上自有一種威嚴。來看房子的時候,子慧兩人站在客廳裡,李奶奶一雙眼睛冷冷地掃過來,直把她們從頭看到腳。她在看什麼呢?她懷疑什麼呢?
子慧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堪,一顆心惴惴的,身體無緣無故地要發毛發虛。她低下頭,照自己的身子看了看,那天她穿一件高領線衣,她的胸脯很小,她的臉沒化妝。毫無疑問,這是一張標準的良家婦女的臉。
李奶奶說:「哪兒人?」
子慧旁邊的小黃說:「青島。」
「你呢?」李奶奶把眼睛轉向子慧。
子慧說:「吉安。」
「吉安是哪兒的?」
子慧說:「江西。」
小黃從包裡取出一摞資料,林林總總也有六、七頁紙,她說重不重、說輕不輕地朝沙發上一扔說:「你看看吧,這裡頭有身分證,單位開的介紹信,學歷證明……要是不行就說一聲,我們好換一家。」
李奶奶戴上老花眼鏡,把資料大體翻了翻,臉上突然冒出一點笑泡來。她領她們去看房間,嘴裡兀自嘮叨著:「不是信不過你們這些外地人,外面世道這麼亂,我年歲又大,怎能不多長個心眼兒?」
子慧兩人互相看了一眼。
房間很小,只有六、七平方米,除了一張雙人床,一個帶穿衣鏡的立式櫥櫃,再也擺不下別的物件了。窗戶是北向的,房間裡光線幽暗,從那蒙著污垢的窗玻璃上,能看見幾戶人家的後陽臺。樓下的空地上,五、六個小孩在踢足球。一個賣饅頭的中年男人推著自行車一路叫賣。這一帶是老居民區,擁擠,嘈雜,歡樂;房租雖貴了些,可是兩人分攤,還是能接受的。李奶奶簡略地說了些情況,搭訕著出去了。
小黃關上門,朝地上啐一口唾沫說:「老太婆以為我們是幹那個的。」
子慧忍不住要笑,她反手靠在櫃門上,瞟了一眼小黃挑染的幾綹金髮說:「本來嘛,你也像的。」
小黃撲上去撕打,兩人笑作一團。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7875 2012-10-09 10:36:28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