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好萊塢》
不然要怎樣?台灣常見的好萊塢作品,不論文字或影音產品,不是宣伝就是煽腥色、道德漫罵,前者如套裝VCD《電影科技大觀》《好萊塢電新世界》,後者如電影及小說原著《超級大玩家》(業強,1992)(《巴芬‧頓克》就深刻了些),《性、金錢、權力與恐懼》(新新聞,1994),《顛覆好萊塢》(正中,1995)。
你可以去搜集較為深刻的析判好萊塢的論文啊!大陸學者的《當代好萊塢》肯定是用馬列毛的那套來批評美帝資本主義好萊塢。
那你就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了,鮑玉珩可是任教於美國大學的大陸學者,《當代好萊塢》是「近觀美國叢書」之一,該叢書的作者都是在美的華裔學者專家。
我說嘛!要是大陸的土學者怎可能寫出如此深入淺出、兼具史論和概論的電影論著,對好萊塢的歷史、電影科技、導演、明星、八卦內幕、體制、及研究等都精闢的見解。
不只大陸,就連在美國,作者說:「美國電影雜誌和各種有關電影的書籍成百上千,可是很少有什麼研究好萊塢的專著」(p.229)。從所例參考書目(p.226)也可知少見兼具史論和概論的好萊塢電影論著。
我覺得最值得介紹的是第五章的<好萊塢:工業、商業和金融一體的經濟實體>,和第七章的<美國學者對好萊塢的研究和批判>。前者才能真正了解到好萊塢體制的運作過程,而不是上述的導演、明星和八卦內幕等之表象,而後者則更為一般好萊塢影迷所不知。
說的也是,看過第五章才知為何好萊塢體制會成為全球商業電影的典範,在沒政府行政運作下(戰後的白色恐怖呢?這、下篇《華麗與晦暗》再評),單憑商業賺錢動机,就能產主以下整套的電影經濟,實在不得不令人對資本主義的力量感到驚恐:「預算、集資、制片、發行和商業市場、拍攝之前的咨詢、專業服務階層如經紀人、律師、公關,媒體的經營。」
如果能畫張體制運作流程圖表就更好!
那「學者對好萊塢的研究和批判」最好也來張表,以便一目了然有多少種觀點,如此才不會泛批成「文化帝國主義」或「媒介帝國主義」。
好萊塢
好萊塢(Hollywood),本意上是一個地名的概念,港譯“荷裏活”,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市區西北郊,是洛杉磯的鄰近地區,約有30萬居民。但由于當地發達的娛樂工業,現“好萊塢”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加州南部的電影工業。不過電影制片廠分布的範圍早已不局限在好萊塢一隅,好萊塢與其周邊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構成了美國影視工業的中心地區。
好萊塢市內有不少數十年曆史的老電影院,通常被用作電影首映式或舉行奧斯卡獎頒獎禮的場所,如今也成爲旅遊熱門地點。
作爲大洛杉磯市的一部分,好萊塢沒有自己的市政部門,但有一個指定的官員擔任所謂“榮譽市長”,僅供各種儀式需要。目前,好萊塢市的市長是約翰尼?格蘭特(Johnny Grant)。
地理
好萊塢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的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市。地處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市區面積1204.4平方公裏,人口348.6萬(1990),黑人和墨西哥合衆國人約占總人口的17%和15%,約1/3居民講西班牙語。
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余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裏,人口1000萬,僅次于紐約大市區。 城市坐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除局部爲丘陵外,地面平衍,平均海拔84米;東北和東南面是聖加布列爾山和聖安娜山,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宜人,1月平均氣溫13.7℃,7月23.4℃;多晴朗天氣,年降水量僅357毫米,以冬雨爲主。最初爲住宅區,1887年由制片廠主威爾科克斯以其夫人名字取名爲好萊塢。1910年成爲洛杉磯的一個區。因這裏多晴日,二十世紀初電影業自東部向此地集中,三十年代爲最盛,美國大部分影片出自該地。直至今天,隨著電視的普及,好萊塢始終是世界影視業的中心,聚集著美國六百多家影視公司,常被用作美國影視業的代稱“旅遊地”。
曆史
1853年,現在的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裏已成爲一片興旺的農田。1886年,房地産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了0.6平方公裏的地。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她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裏,將她丈夫的農莊改稱爲“好萊塢”(Hollywood),于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威爾考克斯計劃在這裏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爲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産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爲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張報紙、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爲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于市東11公裏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只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此地升格爲市,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好萊塢”爲之命名。當年下的兩條命令是:除藥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准在街上驅趕數量多于200的牛群。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爲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他的攝制組來到洛杉磯,拍攝《基督山伯爵》。他們發現,這裏明媚的自然風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氣候是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1910年代初,導演大衛?格裏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來拍電影,他帶著麗蓮?吉許、瑪麗?璧克馥等演員來到了洛杉磯。他們後來想尋找一塊新的地盤,于是向北出發,來到了一個熱情的小鎮,那就是好萊塢。Biograph公司發現此地條件不錯,于是在回紐約前又陸續拍了好幾部電影。漸漸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塊寶地,到好萊塢的電影劇組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業移師好萊塢的大轉移開始,好萊塢向成爲電影之都邁進。
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以爲攝影師的帶領下,來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將租到的客棧改裝成一家電影公司的樣子。這樣,他們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制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
從那以後,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著名的電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簡稱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紐約和新澤西的電影公司遷向加州的原因主要有幾點。首先這裏的天氣好,日照時間長。雖然電燈已經發明了,但還不夠亮,最好的光源是陽光。除此之外,加州視野寬廣,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對電影拍攝有利。
除自然條件外,在主觀原因方面,好萊塢成名的最主要因素是來自發明大師愛迪生所創辦的電影托拉斯公司的強大壓力。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在電影器材方面也有許多的發明設計革新,並擁有相應的專利權。1897年至1918年,愛迪生在美國挑起電影專利權之爭,和衆多電影制造商對簿公堂。同時,他看准了電影事業的發展遠景,利用手中的電影器材王牌,將當時在美國東部的九大電影公司合並成爲他的電影專利公司,由此控制了電影市場。那些不甘從命的制片人,紛紛尋找新的出路,以擺脫愛迪生的壟斷,另起爐竈。這時候,在愛迪生成立電影專利公司之前已到好萊塢拍片的一家小制片廠(長老電影公司)提供了好萊塢的信息。這家原在美國東部新澤西州的電影廠,在好萊塢廉價租得廠房,快速地拍出了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她的印第安英雄》,這部片子給好萊塢擴大了知名度,那些欲尋自己出路的電影制片人,爲好萊塢優越的自然外景和發達的交通條件所吸引,紛紛來到好萊塢開創基業。另外加州距離新澤西州非常遙遠,愛迪生很難在這裏控制他的專利權。加州沒有那麽多愛迪生的手下,即使他派人過來,往往消息早已走漏,這樣一來好萊塢的電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時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愛迪生的死對頭卡爾?雷穆也在好萊塢大興土木,並創建了環球公司,成爲新的影業大王。與此相反,作爲好萊塢催生劑的愛迪生的電影專利公司,僅僅風光了10年,就被美國法庭宣判爲非法的托拉斯而破産倒閉。
1911年第一個電影制片廠在好萊塢開業,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制片廠在這裏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制造者緊隨而至。
1923 年,今天成爲好萊塢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爲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的商會才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將其它字母修複。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允許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被頒發,當時的門票是10美元,一共有250人參加。
1947年1月22日,美國的商業電視臺開始進入好萊塢。同年12月,好萊塢第一次爲電視拍電影。50年代,音樂唱片業也開始涉足好萊塢和附近的伯班克市。大多數電影制片廠仍留在原地,但好萊塢的外貌已經改變了。1952年,CBS在Fairfax大街和貝弗利大街交界處建立了電視城,CBS這一擴張之舉實際上也意味著好萊塢在拓展自己的版圖。
好萊塢著名的星光大道(Walk of Fame)始建于1958年。1960年2月9日,女演員喬安妮?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顆星的殊榮。
1985年,好萊塢的商業和娛樂區被正式列入美國受保護的曆史性建築名單。
1999年6月,洛杉磯的地鐵終于開到了好萊塢。
2001年,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開業,成爲奧斯卡獎頒獎禮新的舉辦場所。
2002年,一些好萊塢居民發動了一個讓好萊塢自主獨立,不再是洛杉磯一部分的運動。好萊塢市政府決定讓所有洛杉磯居民投票表決。獨立運動被以絕大多數否決。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是目前惟一留在好萊塢內的老牌大型制片廠。
今天的好萊塢是一個多樣的、充滿生機的和活躍的市區。它在美利堅合衆國文化中已經具有了重大的象征意義。可以說,好萊塢的發展史就是美利堅合衆國電影的發展史。好萊塢生産的影片不僅滿足美利堅合衆國電影市場的需要,還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僅輸出了美利堅合衆國的文化,更爲好萊塢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名勝
日落臺
日落臺一條商業街,它距離市中心1小時車程,位于Sunset出口和Fairfax大街附近。
這條街地處西好萊塢,時髦的服裝店,飯館及咖啡廳鱗次櫛比。而一到晚上,這裏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各種夜總會,迪廳吸引了成群結隊的年輕人來到這繁華的霓虹燈下。在這條街,你能見到很多的好萊塢明星,但各個營業場所離得比較遠,你有必要打的或借一輛車前往。
Sunset Plaza位于離日落,一區半的地方,這裏有很多飯館和時裝店,是一個繁華的貿易街。這裏不僅有高級商店,還有一些價格適當的咖啡廳和冰淇淋店。而且就是在街旁的小桌上,你也可以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
Frederick’s
這條繁華的街上有一個醒目的黃顔色建築,那就是全美最有名的Frederick’s。店員不僅有年輕貌美的小姐,還有中年婦女,這裏的顧客也並不局限于少數階層。雖然會有些文化人因看不慣那些刺眼的內衣裝而不光顧此店,但這的確擁有全美獨有的設計和尺寸,還是頗受歡迎。
好萊塢野外劇場
建于1922年的這個圓形劇場位于好萊塢北端,是一個百色的演唱會專用場所,你經常都會在電視或電影看到這個圓形劇場,甲克蟲樂隊也曾在此演奏。
每年7月初到9月初這裏有一個野外音樂會,由洛杉磯樂團和好萊塢野外劇場交響樂團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還可以在這盡情欣賞電影音樂,流行音樂以及爵士音樂等多種音樂的演出。
在棒球賽季中舉行的4場焰火晚會也很是受人歡迎。所以在焰火晚會期間去這個地方不失爲一個明智選擇,但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訂票。演唱會一般在晚上8:30開始,這時天上已是繁星閃爍。如果沒有演唱會,你可以免費進入,並在此享受一頓野餐。
”好萊塢”大標志
這兒一個字的高度就達13.7米,是洛杉磯有名的建築物,經常可以在電影電視上看到它的身影。原來這是爲發展好萊塢地區而修建的。1960年,當 Hollywood Land變爲Hollywood時,這個標志就成了好萊塢的象征物不得不提的是,1932年一個新女演員因經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曾在這個標志的”D”字上墜崖自殺。現在禁止接近這個標志,你只能在天文臺上通過望遠鏡進行攝影
http://baike.baidu.com/view/6947.html?tp=0_11
新好萊塢電影
在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美學觀念的沖擊下,世界各國電影或遲或早地都在産生著新的變化。而在這一變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現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萊塢電影與新德國電影的變化。雖然,這一變化在今天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由他們自己所顛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舊是世界電影發展中一個極爲重要的時期和一個極爲重要的現象。它使半個世紀以來舊的電影制片體制産生了動搖,使傳統的美學觀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擊。它從更普遍的意義上證實了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美學革命的真正意義
第一節 新好萊塢電影所産生的背景
所謂「新好萊塢」指的是:從1967年一1976年,這樣一段時間。好萊塢電影在經曆了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和民族電影興起的影響之後;在經曆了法國新浪潮的沖擊之後,在經曆了自身從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業影片制作的衰退與電視對電影制作的沖擊之後,于酗年代後半期和70年代,開始對近親繁殖的類型電影從形式到主題進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的動蕩與政治的危機;電影舊體制與舊觀念的危機,都成爲這時期電影革命與演變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國社會處于一系列嚴酷的社會現實:謀殺叢起、越南戰爭、民權運動、經濟衰退、政治危機等等。
1962年,約翰?肯尼迪當選爲合衆國的總統,他是第一個主張同勞工對話並被南北方美國共同認可的總統,也是第一個主張宗教自由的天主教總統。人民充滿信心和希望,向往著社會和改革的進步。然而,1963年,約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標志著「美利堅精神信念大廈」的坍塌。此後一系列政治謀殺出現:1965年4月,馬爾科姆被刺;1965年5月,羅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親又慘遭遇難。這些造成了長期的社會動亂、人心浮動。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國軍事代表團進駐越南,從此拉開了這場發生在遙遠的亞洲的戰爭序幕。1964年,美軍轟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參與戰爭;直到1973年,美軍撤出越南,戰爭才宣告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使美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36.5萬個年輕的生命被惡魔吞噬。這個數字幾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金爭的總和(二戰:20萬人;朝鮮戰爭:10萬人),成爲美國曆史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這使得曾經普遍堅信美國政治制度的優越的人們開始産生了疑問。好萊塢,這個曾以《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向世界電影挑戰,並以《飄》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銀幕的電影之都,在此期間戰爭這一類型的影片幾乎徹底遭到了破産,美國人民以他們青年人的熱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對美國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樣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國爆發了由20萬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民權示威遊行。這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美利堅合衆國的曆史曾起源于販賣黑奴,共和國的曆史則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雖然,曾于1954年又頒布了「反對種族歧視的法令」,但仍舊發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學生遇難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個美國黑人考入大學,但市長和校長卻站在門口阻攔他們入學,當時的肯尼迪總統下令,調動了3000聯邦軍護送這三個人入學。1963年,由上而下的艱難的社會變革,結果變成了一場自下而上的民權運動。
1965年,洛杉礬黑人住宅區暴動,面這一慘狀空前的事件通過現代大衆傳播媒介體——電視的形式得到了及時的轉播,激起人民意識的覺醒,甚至待中間立場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邊。1967年,民權運動升級,黑人要求「種族隔離」,提出將路西安娜州變爲「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還帶頭火燒兵役證,以示對越戰的抗議。15萬人向五角大樓走來,反對美國侵越戰爭。政府雖然在「內亂外患」惶惶不可終日的情況下,仍堅持反動立場,鎮壓示威群衆。1971年的一次規模浩大的遊行示威中,僅被捕者就多達15000人。
1970年,「水門事件」發生,美國議會由史以來第一次彈劾了他們的總統。美國政府失去了人心民心,引起了強烈的憤懣。美國對外擴張的霸權政策也受到了阻隔。民主政治與暴力行爲,戰爭政策與人民反抗、民權運動的高漲與壓制,形成了美國社會政治運動的三大潮流。而這時在青年人當中「弗洛伊德」盛行,一種逆反心理通過德皮士、性自由等形式體現出來。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便誕生在這樣一個「社會動亂、民主危機的時代」,其社會和政治的原因是無法回避的。
新好萊塢電影産生的國內經濟文化方面的原因;似乎主要歸于電影與電視的競爭。進入50年代,電視就開始威脅著電影業,美國人與法國人采取的是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法國人所考慮的是在藝術美學上的革命,而美國人則更多考慮的是技術上的革命,他們將:寬銀幕、立體電影、汽車影院、甚至嗅覺電影等,一系列新技術推向市場。這一措施在企圖奪回電視觀衆的同時,實際上仍舊在維護著好萊塢的傳統職能。然而,酗年代中期,美國家庭90%以上都有了電視,人們坐在家裏看電視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多,電視臺與節目數量也與日劇增,不僅吞噬掉全部好萊塢的影片,還在電視上開始大量地播放歐洲影片。而這來自: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日本電影、瑞典的英格瑪?伯格曼,特別是法國的「新浪潮」等一系列電影文化的沖擊,開始從根本上動搖了好萊塢的制片體制,一場電影業的「獨立革命」在醞釀之中—O。出現了一些不依附于大公司的「皮包公司」i他們的確解決了劇本、導演、演員等方面的問題,也拍攝出了幾部影片,但最後還是要大公司來爲他們發行。「獨立革命」很快地煙消雲散了。然而,它卻預示著美國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就在這時一批電影學院的學生走上社會,開始了他們的電影創作。這些青年人崇拜和向往歐洲電影,接受了「作者觀念」的影響,也試圖象歐洲青年藝術家一樣,用電影講述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法講述個人的、新的、非主流的故事。1967年,阿瑟?佩恩拍攝的《邦尼和克萊德》影片公映,盡管影片中表現的仍是一個英俊瀟灑的青年和一個美貌風流的姑娘的愛情故事,但是他們西裝革履的外表掩飾不住他們的真實身份:兩個手持槍彈、搶劫銀行的「江洋大盜」。這是美國電影銀幕上首次出現的與傳統好萊塢電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他們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納、《精疲力盡》中的米歇爾一樣,是個十足的無政府主義者,是社會秩序的破壞者和顛覆者。影片片頭所采用的字幕形式資料照片強調了人物的曆史傳記色彩、強調了敘事的真實性和紀錄性,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納被詢問時的時空異步的剪輯有著一樣的精心設計。而現實社會的問題,越南戰爭的失敗和陰暗的社會前景也在影片結尾的改寫上體現出來,觀衆已經厭倦了「大團圓的結局」,這一程序再也行不通了。結尾時邦尼和克萊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體與被擊斃在巴黎街頭的米歇爾何其相似。這部影片的成功在于人們接受了對「美國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顛覆了美國電影的強盜片和警匪片的類型模式。而類型模式的破産之目便是作者電影的生成之時,影片《邦尼和克萊德》標志著美國新好萊塢電影的誕生。
第二節 新好萊塢時期的電影創作
60年代末,美國電影制作者的觀念在變化,觀衆的觀念也在超越現實的精神狀態,他們要利用『『青年人與現存社會的矛盾」和「現行社會的危機」,就像一個好萊塢的制片人所說的那樣「革命是容易脫手的完美商品」。他們企圖以「革命』』打人市場,就如同那一時期出現的德皮士資本家一樣。這類的影片以後還有:波拉克拍攝的《傑裏邁亞?約翰遜》(1969年)、波格丹諾維奇拍攝的《紙月亮》(1972年)和盧卡斯的《美國風情錄》(1973年)等。《道遙騎士》成爲六、七十年代美國電影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引起了美國電影的深刻變化,並導致了某種「自由」浪漫、躁動的暴力情緒和風格」。這部多少帶有試驗性質的影片預示了1975年《出租汽車司機》的藝術方向。
影片《出租汽車司機》的導演是出生在紐約「小意大利區」的馬丁?斯柯塞斯,他曾做過短片、剪輯、助理導演等職。斯柯塞斯從f、目睹了小意大利區生活中的種種青年人的精神苦悶與孤獨的生活。他對街道上屢屢發生的暴力事件及行爲有著深刻印象,本來做神職人員的理想漸漸被藝術情趣所取代。1968年,斯柯塞斯拍攝了處女作《誰在敲我的門》。此後,他遇到了約翰?卡薩維特斯,他的友誼與忠告一直伴隨著他,這就是「小夥子,永遠不要導演商業影片2,,斯柯塞斯後來以《出租汽車司機》和《基督的最後誘惑》實踐了這一忠告。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新好萊塢電影創作的中間分子,曾被傳統的人稱之爲是美國的新浪潮的旗手,是一個擅長表現人的孤獨與暴力的偉大導演,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曾與1962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一部恐怖片《癡呆症》;1967年,拍攝了作爲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論文的《他已是小夥子了》起了人們的注意;1970年他又因《巴頓》一片的編劇(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而成功,爲自己確立了地位;1972年,描寫黑手黨領袖的強盜片《教父)).,因創造了2億美元的票房,而獲得美國電影史上空前的記錄;1974年,那部關于竊聽專家哈裏,考爾的《對話》,在聲畫對佼上精妙的處理,使人們看到了「美國新電影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形象」;1979年,《現代啓示錄》出現,這部影片同前一年出現的邁克,西米諾的《獵鹿人》一起,對人們一直保持沈默的「越南戰爭」問題發了言……。科波拉的電影創作走過了一條輝煌的曆程。他從獨立制片開始,不僅自己制作影片,還資助別人拍攝影片,盧卡斯的《美國風情錄》就是在科波拉的幫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拍攝的。他雄心勃勃企圖要改變舊好萊塢,他曾說「我要爲電影藝術賠上一生」。然而,由于他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使他逐漸地背離了自己,走向了「重磅炸彈」的高成本、重大題材的制作。在新好萊塢時期之後的好萊塢似乎什麽也沒有改變。
在這一時期獨具特色的影片還有:羅伯特。阿爾特曼,這個稱作「失魂落魄的夢幻者」,于1969年拍攝的《公園裏最寒冷的一天》;西德尼?波拉克于lQ69年拍攝的《無力的馬不是要射殺嗎》;
哈爾。阿什比于1971年拍攝的《哈羅德和莫德》;以及米洛斯?福爾曼拍攝的《飛越瘋人院》等等。新好萊塢電影在商業片領域裏也取得了廣泛的成就:在喜劇片類型中,出現了傑裏。劉易斯、伍迪?艾倫和梅爾?布魯斯。他們3個人都是喜劇的導演和演員,他們的「相聲滑稽劇」妙語連珠地嘲諷了社會,既顯示出美國強大的喜劇傳統精神,又融入現代色彩。商業片卓越天才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于1975年拍攝的科幻片《大白鯊》,這部影片實際上預示了以後的《外星人》(1982年)、《株羅紀公園》(1993年)等影片的出現與成功。他還在36歲的時候,就曾有4部影片被列入美國最上座的10部影片之中。斯皮爾伯格影片的巨大的票房收人爲美國電影贏來席卷全球的聲勢。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産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衆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一12億的觀衆,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産品的貿易順差僅次于飛機制造出口業,爲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占88部。
http://baike.baidu.com/view/923007.html?tp=8_11
新好萊塢主義
從英格麗?褒曼的優雅背影,到妮可?基德曼的華麗轉身,好萊塢在星光大道上制造傳奇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構築起了一座“時尚夢工廠”。而“新好萊塢主義”便可謂是其最精粹的理念所在。
19世紀50年代末期,整個好萊塢彌漫著奢靡之氣。而六十年代中後期,後現代主義迅速崛起,崇尚自由成爲時代主流,“新好萊塢主義”橫空出世。時光流轉,“新好萊塢主義”在不斷演繹更叠中,由曆代明星層層推進,已成當今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主流時尚。
“新好萊塢主義”,是一種在自然而自由的氛圍中天然而生的優雅與尊貴,是一種特立獨行並且彰顯個性的不露聲色的張揚,是一種有質量的舒適與有品位的簡約。
在幾十年的歐美時尚史中,“新好萊塢主義”經久不衰。直至今季,YvesSaintLaurent、ChristianDior等歐洲大牌還毫不諱言地表示,“新好萊塢主義”依然是他們創作的模板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431916.html?tp=0_01
寶萊塢
寶萊塢(Bollywood)是位于印度孟買的廣受歡迎的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盡管有些純粹主義者對這個名字十分不滿,看上去“寶萊塢”還是會被繼續沿用下去,甚至在牛津英語大詞典中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條目。
寶萊塢也被稱作是“印地語(Hindi)的影院”,其實烏爾都語(Urdu)詩歌在這裏也相當常見,同時英語的對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對白中都有英語單詞短語,甚至整個句子。一些電影還被制成兩種或三種語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語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軌)。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每年出産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居全世界第一。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影片類別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印度的觀衆期望他們的花費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稱作”paisa vasool”,即“錢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戀愛、喜劇再加上超膽俠的驚險場面 -- 一起混和在一部三個小時長的,包含一次幕間休息的,華麗鋪張的表演之中。這些影片稱作“masala”電影,以印地語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詞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樣,這些電影實來是各種東西的混和體。
影片的情節多是通俗鬧劇,裏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運不佳的情侶,憤怒的父母親,腐敗的官員,綁匪,心懷陰謀的惡人,淪落風塵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親人和被命運分開的兄弟姐妹,戲劇性的命運轉折,還有方便的巧合。
當然也有些影片有著多些的藝術追求和複雜些的劇情(比如Satyajit Ray、Mrinal Sen、Guru Dutt、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電影),但這些電影往往在票房不敵口味更大衆化的電影。然而,寶萊塢正在轉變。目前的電影正逐漸的朝著打破或諷刺顛覆陳規的方向發展。觀衆中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年輕的受過教育的城市人,他們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電影。
應該指出的是,符合大衆口味的電影中也有不少是有價值的,或者作爲精雕細琢的娛樂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著藝術上的成就。寶萊塢電影的任何一個影迷都能夠列出一系列超過普通masala電影的影片來。
寶萊塢歌舞
電影音樂在這裏被稱作’’filmi’’。(來自印地語,意爲“電影的”)。
很多演員,尤其是如今的演員,都是很好的舞蹈家,但卻很少有演員同時是歌手的。于是影片中的歌曲通常由專業的歌手根據演員的唇形單獨錄制。
錄音歌手會出現在片頭的顯著位置,並且有著自己的支持者。這些歌迷會去觀看沒有什麽出色之處的影片,只爲聽到他們喜愛的歌手的歌聲。電影音樂的作曲者,即音樂總監,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們的歌曲往往可以決定一個電影的成敗。
寶萊塢電影中的舞蹈,尤其是早期的那些,主要是根據印度舞蹈編排的:古典風格的舞蹈,曆史上印度北部舞女(tawaif)的舞蹈或者民族舞蹈。在當代電影裏,印度舞蹈的元素開始和西方舞蹈風格(如MTV和百老彙音樂劇中的)相融合,不過純粹的西方流行和印度古典舞蹈接連出現在同一部電影中的情景也不在少數。通常男女主角分別與同性的伴舞一同表演。而男女主角的雙人舞則都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或者雄偉的建築裏進行。這種場景被稱作“圖畫化”。而瑞士是這種場景的一個熱門外景地——主要因爲阿爾卑斯山谷的風貌令人想起克什米爾。雖然被很多人認爲是印度最美麗的地區,克什米爾從相當長時間之前開始就由于暴力沖突而成了禁區。
歌曲的歌詞以不同方式聯系著電影中的情節。一些時候,歌曲被加進了劇情當中,這樣演員就有演唱的理由;另外一些時候,歌曲是演員思想的一種外化,或者預示著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件——這種事件通常是兩個角色墜入愛河。
對白和歌詞
電影對白和歌曲的歌詞通常由不同的人寫成。對白通常使用印地語,詩歌部分使用烏爾都語。現在的主流影片更加入了很多的英語成分。這些通常感情誇張富戲劇性的對白中,大量被提及的是神、家庭、母親和自我犧牲。
在1975年的電影Deewar裏,匪徒Vijay和他的親生兄弟警察Ravi的對話:
::Vijay: 我們的生活都是從同一個地方開始的 -- 再看看我的現在和你的現在。我有車,房子,錢 -- 你有什麽?
演員
寶萊塢吸引了印度各地的人前來工作,包括成千上萬滿心期盼在電影業一舉成名的演員。模特和選美選手,電視演員,劇場演員甚至普通人都來到孟買,夢想能成爲明星。但是和在好萊塢一樣,只有極少數人最後能獲得成功。
明星們的名氣在娛樂界起伏不定,在寶萊塢也不例外。一部電影就可以即刻使明星的受歡迎度上升或下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成爲全國範圍的偶像,名氣不再受幾部電影的成功失敗所影響,比如Amitabh Bachchan。導演們竭盡全力去爭奪當紅的明星,因爲明星被認爲是電影成功的保證(雖然這種信心最後不一定真能帶來票房的好結果)。影星們也因此一旦受到歡迎就同時接拍幾部電影來鞏固自己的名氣地位。Aamir Khan是僅有的幾個著名的堅持一次只拍一部電影的影星之一。
寶萊塢可以是排外的,與電影界業內人士的有關系的人比別人更容易搶到令人垂涎的機會。然而,業內的關系並不能保證長久的成功:競爭是殘酷的,如果後輩們不能獲得票房的成功,他們的事業也就會步伐踉蹌。
資金
與好萊塢相比,寶萊塢的影片的預算要相對少些。在布景、服裝、特效和攝像方面直到1990年代中後期都還不算是世界級的。但隨著西方電影和電視在印度的普及,寶萊塢提高制作水平的壓力也逐漸增加。在海外拍攝的影片在票房所獲得的成功使孟買的電影人開始周遊世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歐洲大陸等地進行拍攝。現在,印度的電影制作人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在印度本地拍攝高成本的影片,比如印度往事(’’Lagaan’’),寶萊塢生死戀(’’Devdas’’)和正在制作的’’The Rising’’。
寶萊塢電影的資金常常來自獨立發行人或者少數幾個成規模的大電影公司。印度的銀行一直被禁止爲電影制作提供貸款,但最近禁令剛剛被解除。由于財政管理不夠規範,電影制作的有些資金甚至是從非法渠道籌得的。孟買的黑幫制作過電影,資助過明星,並且用武力來贏得合約。2000年1月,孟買的黑幫殺手由于Rakesh Roshan拒絕黑幫參與他的影片發行而槍擊Roshan。(Roshan是電影導演,也是影星Hrithik Roshan的父親。)2001年印度的警察機關中央調查局(Cent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發現電影’’Chori Chori Chupke Chupke’’的資金來自黑社會孟買黑幫(Mumbai underworld)的成員,而收繳了電影的全部膠片。
寶萊塢所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對其影片的廣泛盜版。盜版DVD常常比電影在影院公映還早上市。設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工廠生産著成千上萬張的盜版DVD,VCD和VHS錄像帶,並把它們銷往全世界。(非法複制在巴基斯坦尤爲盛行,由于政府禁止進口印度電影,人們只能通過盜版得到它們。)在印度和整個亞洲,有數之不盡的小有線電視公司播出這些影片時,而不付任何報償。在美國和英國,由印度人開的雜貨-香料-音像商店裏出售來源不明的錄像帶和DVD,消費者之間的互相拷貝則使問題更加惡化。
電視,衛星電視和進口電影不斷的入侵著印度的娛樂市場。過去,寶萊塢的大部分電影都能最後盈利,現在則相對少了。與之平衡的是隨著寶萊塢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影片也開始從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影院所獲得票房收入。這些國家的印度移民日漸增多,印度電影的市場也隨之增長。同時印度電影在亞洲和西方國家的“外國”觀衆也在增加,不過速度則慢些。
這裏是一個有趣的好萊塢與寶萊塢的收入對比表:
http://www.businessweek.com//magazine/content/02_48/art02_48/a48tab37.gif
疑慮:剽竊指控
受到制作周期短和預算少的限制,一些寶萊塢的作者從西方成功電影中直接借來情節甚至場景,一些作曲者也從西方電影乃至其他印度電影中抄襲音樂旋律。多數對西方電影的抄襲都不會受到懲罰,因爲西方人對此基本上一無所知;而且,許多印度觀衆本身也不熟悉西方電影和曲調。寶萊塢電影中終究存在多少抄襲是個廣受爭議的問題。有些人說是零星存在,有些人說相當頻繁。
http://www.bollycat.com/是專爲寶萊塢的剽竊問題而設的網站。裏面列出了上百個被寶萊塢影迷指控抄襲好萊塢電影的影片。http://www.iespana.es/i2fs/收錄了對電影音樂抄襲的指控和討論。
性醜聞
2005年,印度電視臺的“全印度通緝”(India’s Most Wanted)節目爆出醜聞,幾個寶萊塢電影人(包括Shakti Kapoor和Aman Verma)被指責向年輕女演員索取性交易。節目稱女演員被告知她們只有“合作”才能得到上鏡的機會。這種勾當-{}-當然不局限于寶萊塢的紅人;全世界的電影業都存在著利誘脅迫女演員就範的傳言。這個節目所指控的幾個人激烈的否認了這些罪名,而絕大多數寶萊塢電影公司都對他們表示支持。
印度銀幕雜志Filmfare在1953年舉辦了第一屆Filmfare獎(Filmfare Award)。該獎後來成爲寶萊塢的奧斯卡獎。雜志的讀者進行投票,最後的頒獎在一個衆星雲集的盛大儀式上進行。該獎與奧斯卡獎一樣常被指責對影片商業成功的關注超過影片內涵。
其他的公司(星塵(Stardust)雜志,Zee TV等)後來也加入到頒獎行業中。其中受歡迎的一些獎項包括:Zee Cine獎/Star Screen 獎
這些獎項都有精心設置的頒獎儀式,歌舞表演,有明星和嶄露頭角的新星參加。
獎項中近來新添了IIFA獎。其頒獎典禮在印度國外舉行,以吸引海外的印度和外國觀衆。最近幾次典禮分別在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英國和南非舉行。
1973年以來,印度政府出資贊助了“國家電影獎”(National Film Awards),由國家出資的電影節管理局(Directorate of Film Festivals - DFF)頒獎。DFF所面向的不光是寶萊塢電影,還包括其他地區的電影和獨立電影/藝術電影。頒獎典禮由印度總統主持,所有人都因此而渴望獲獎。
http://baike.baidu.com/view/43603.html?tp=1_11
類型電影
按照不同類型(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制作出來的影片。作爲一種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爲影片制作的基礎觀念的。所謂類型是指由于不同題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範疇、種類或形式。
類型電影作爲一種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制片人爲他指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
類型電影的制作根據觀衆的心理特點,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類型作爲制作重點,即采取所謂”熱潮更替”方式。在人們厭煩了西部片之後,便換上恐怖片,然後再繼之以其他類型影片,如此周轉不息,反複輪換。在諸多的影片類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個類型,即喜劇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
類型電影作爲一種拍片方法,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産品標准化的規範。它的規定性和對影片創作者的強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專權爲特點的大制片廠制度下才有可能發生作用。因此,隨著大制片廠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後的逐漸解體,類型電影也趨于衰落,各種類型之間的嚴格界線趨于模糊,愈來愈成爲一般意義上的樣式劃分了.
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國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按照不同類型(或稱樣式)的規定要求制作出來的影片。作爲一種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萊塢曾占踞統治地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商業電影也都是以類型觀念作爲影片制作的基礎觀念的。
對于類型電影觀念,在電影發展史上曾有過不同的看法和分歧,60年代前,電影史學家和藝術家們把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看作是在電影工廠裏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産出來的相互雷同的娛樂品而不是藝術品。60年代以後,“作者理論”則認爲,在一部好的作品的背後,必然隱藏著一個“作者”,並聲稱如果你沒有看過某位導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不可能真正地看懂他的某部影片。這種極端的觀點不過是對前一種理論的否定,是要顯示美國電影類型觀念的重要性。因爲,在他們看來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得益于某種類型的傳統,而不是導演的獨特貢獻。這與三、四十年代的美國電影不是去追求藝術流派,而是爲確立類型電影的觀念之間,並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
好萊塢的類型電影,事實上,是在主題和題材、圖像和符號、人物和情節以及形式和技巧等方面所進行的雷同的比較。而特別是那些明星,當他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被作爲影片敘事欣賞的主體,吸引著觀衆視線,並因此而誇大了他們的才能的時候,人們的確是把他們理想化了。而他們不過是“靜態的敘事媒介”,作爲圖像符號和類型姿態的體現者,作爲類型形式的一部分在起著作用。如若讓西部牛仔——約翰韋思、偵探——亨弗萊?鮑嘉、強盜——凱格尼去演音樂片,他們肯定不會具有弗萊德?阿斯泰爾的那種特有的類型本質。
然而,好萊塢類型片的規範也並不是沒有它的積極意義,它對于一些有才能的、好的制作者,在一定的敘事形式和敘事語言的表現上,是一種積累、提高、精益求精的過程。約翰?福特和希區柯克等就是這樣。這也是好萊塢能夠創作出一些精品的原因。對于觀衆就範那些容易辨認的、熟悉的慣例的類型片,這本身對于他們就是一種快感。從某種意義上說,好萊塢把電影視爲大衆化藝術的一種傳統,而類型電 影在這方面則強調了藝術家與他的素材的關系,以及素材與觀衆的關系。
好萊塢類型電影的制作和類型電影觀念的發展,盡管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形式和敘事語言,但從整體上看,好萊塢類型電影的敘事模式,仍舊隸屬于戲劇性的敘事模式。類型片強調影片故事情節取勝,人物關系也從屬于情節關系。“電影敘事的發展是人爲的、形式主義的,並且像它的人物——樣是定型的”。
好萊塢強調連貫性的剪輯和流暢性的時空組合,以利于一環扣一環的封閉的因果關系的線性發展。影片的情節和鏡頭也遵循著邏輯的發展,竭力造成時空的連貫性,便于得到觀衆的認同。封閉的結構模式造成了影片大團圓的結局,也決定了影片人物和環境的假定性和不真實性。
這一敘事模式還帶來了一系列技巧和手段的封閉性:畫面 構圖的全部信息集中在銀幕主人公的中心位置上;燈光照明造成通堂亮的效果,使人物與真實環境隔絕開來等等。
而“三鏡頭”法作爲好萊塢分鏡頭的程式化手法,誰說話鏡頭就給誰,代替觀衆的思維,讓觀衆跟著故事走,誘使觀衆簡單地認同影片及人物的觀點和態度。剪輯方法則不過是完成分鏡頭的任務,並使影片順暢、連貫和光滑地讓人看不到剪輯的痕迹。這種順暢往往是臺詞接臺詞,因此聲音也是封閉空間的表現。
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一定的內容服務的,是爲了褒揚那神聖不可侵犯的文化屬性。景和物、人物和動作是穩定的,是不可改變的文化屬性的一種概念。正是這種封閉的態度創造出了一個自滿自足的好萊塢類型電影的世界。使電影成爲某種儀式,在觀衆的心目中造成一個具有真實表象的幻覺世界。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經濟大蕭條時期,好萊塢一直爲人們勾勒著那個神話般的、理想的,或者說是完全不存在的“現實空間”。
http://baike.baidu.com/view/228090.html?tp=2_11
編劇:桑傑里拉班薩里
演員:沙魯克罕/瑪荷莉狄特/艾許維亞瑞伊
劇情簡介
《寶萊塢生死戀》講述一段青梅竹馬戀人遭受命運玩弄的愛情故事。遠赴重洋的男主角德阜達心繫在家鄉等候的愛人帕蘿,學成返鄉時馬上奔向愛人跟前重拾往日恩愛時光,不料兩家身份階級不同,加上被小人挑撥離間,帕蘿硬生生地被迫嫁給豪門的年長鰥夫,無法與德阜達共結連理。
失去所愛的德阜達開始墮落沈迷酒國之中,並認識了妓女嬋佐穆琪,雖然嬋佐穆琪傾心喜歡並照顧的無微不至,但德阜達始終無法忘懷帕蘿。德阜達因此四處流浪沈溺杯酒之中,最後抑鬱病危。但為了完成一個他對帕蘿的許諾,他抱著病跋山涉水來到帕蘿跟前,只為了再看最後一眼 . . . . .
集華麗、激情、悲劇於一身的《寶萊塢生死戀》是印度最耳熟能詳、並不斷被重新賦予新生命的銀幕愛情經典,而且這次的製作更是印度電影工業有史以來斥資最鉅的一部,成就出這部連奢華都難以形容、令人目不暇給的豪門景觀,及令人如癡如醉的歌舞場面,相形之下連華麗的「紅磨坊」也都要黯然失色。
《寶萊塢生死戀》由人稱「印度湯姆克魯斯」的沙魯克罕,及前環球小姐冠軍出身的艾許維亞瑞伊共同領銜主演。本片不但囊括2003年印度電影獎9項大獎,更代表印度參加坎城影展競賽片,此外也是2003年金馬國際影展開幕影片。
影片短評
種姓.男人.沙豬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din60238936
儘管《雨季的婚禮》、《寶萊塢生死戀》曾經上過台灣院線,國民戲院也曾經有系統引介了從藝術到通俗一系列重要印度電影,《寶萊塢之不可能的任務》更是在金馬影展大受歡迎…,對大部分台灣觀眾而言,「印度電影」仍是一個稍嫌陌生的名詞。
影迷叫得出名號的印度裔導演,例如拍出《靈異第六感》的納沙瑪蘭(M. Night Shyamalan),其實跟寶萊塢是完全絕緣的。至於以《純真》(Masoom)在寶萊塢發跡,繼而拍出驚世駭俗備受爭議的《強盜皇后》(Bandit Queen)而邁向國際的夏哈卡布(Shekhar Kapur),如今接連以《伊莉莎白》及《關鍵時刻》兩部歌詠大英帝國的主旋律電影打出名號,如今離印度似乎更遠了。另一類印度裔創作者,則敏銳抓住他們身為移民的文化道德焦慮,以輕喜劇方式,描繪四海印僑NRI(Non Resident Indian)的生活百態。包括在英國票房評論兩得意的《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東方,就是東方》(East is East),台灣直接發行DVD的同志性喜劇《桃色接觸》(Touch of Pink),以及在台北電影節映演過的《寶萊塢/好萊塢》(Bollywood/ Hollywood),都曾引起注目。
印度的寶萊塢跟好萊塢差不多,普遍是男性影人主導(艾許維亞瑞伊再怎麼紅,片酬終究差沙魯克罕一大截);而寶萊塢電影,也是多以男性的觀點來說故事。不過很弔詭的是,當前較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印度導演,較具有「作者特色」的印度導演,竟是女性印度裔導演居多,例如拿過金獅獎的米拉奈兒(Mira Nair)、演而優則導的Aparna Sen,通俗親切的古蘭德恰達(Gurinder Chada),以及政治色彩濃厚的蒂帕梅塔(Deepa Mehta)。
這四位女導演中,又以1973年就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的蒂帕梅塔最常引起爭議。也許與她久居加拿大有關,蒂帕梅塔一直與寶萊塢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她向來偏好以一種旁觀的角度來探討印度歷史文化的衝擊。她膽敢挑戰禁忌話題,膽敢讓女性演員裸露胴體,膽敢冒著傷風敗俗的謾罵揭露寶萊塢歌舞昇平另一邊的陰暗面,彷彿讓觀眾先是抽鴉片上了癮後(蔡明亮導演形容印度觀眾沈迷寶萊塢歌舞片,彷彿迷上抽鴉片般,較容易忘卻苦難現實),又狠狠逼觀眾戒掉,好好正視這個殘酷的世界。
蒂帕梅塔從1991《山姆與我》(Sam and Me)獲得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開始,總計拍了七部電影,可以約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輕喜劇,包括道地的美國電影同時更是奧斯卡老影后潔西卡譚蒂(Jessica Tandy)遺作的《情伴我心》(Camilla)以及拿英國輔導金的《愛的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ove)。另外,自從《我的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大發利市之後,表面上以全球化觀點探視人際、 國界、種族的融合與衝突,實際上不過是替影片上了一層膚淺俗麗的濃妝,似乎已成為許多國族電影打入國際影像市場的最佳策略。除了古蘭德恰達憑《我愛貝克漢》成功入主好萊塢,結合最具西方知名度的艾許維亞瑞伊,禮聘《孔雀王朝之阿育王》的攝影師兼導演Santosh Sivan掌鏡,把珍奧斯汀的經典名著改編成《寶萊塢之傲慢與偏見》(Bride and Prejudice);蒂帕梅塔也首度嘗試「半主流」寶萊塢電影,網羅俊男美女搭配可口的印度音樂,拍出拼裝東西方兩大通俗文化的《寶萊塢/好萊塢》。可惜《寶萊塢之傲慢與偏見》與《寶萊塢/好萊塢》這兩部以好萊塢式偶像糖衣包裝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野心之作,無論深度、廣度都只是一般,娛樂性也只能說勉強及格。
真正能看出蒂帕梅塔導演功力的,應該是《慾火》(Fire)、《大地》(Earth)、《禍水》(Water)這三部分別以性別、民族主義、及宗教為主題,企圖打破不合潮流陳規、喚醒時代意識的印度三部曲。似乎回到了故土,蒂帕梅塔身為藝術家的敏感度才比較能展現出來。台灣女性影展曾放映過1996年的《慾火》,由於拿的是國際資金,蒂帕梅塔不但大膽挑戰印度傳統禁忌,以不倫、同性戀情為主題,電影中甚至有露點、自慰的情節,讓印度保守份子憤怒到撕毀海報、大鬧映演場所,甚至揚言要燒掉戲院,爭議性絲毫不遜於米拉奈兒的《慾望與智慧》。
《慾火》描述妯娌各自因生育問題、丈夫出軌而對婚姻失望,逐漸從對方身上獲取慰藉,慾火終於一發不可收拾。從兩人的丈夫、中風的婆婆到終日自慰的僕人,都有深刻的描寫,絕非《晚孃》那類渲染異色東方情趣的廉價賣弄之作。《慾火》以童話般的泰姬瑪哈陵與夢幻般的蜜月揭開序幕之後,蒂帕梅塔隨即把故事導向兩名女主角日復一日面對的種種壓力與束縛。五顏六色的印度傳統服裝「紗麗」,那一層又一層的包裹,那隱約暗示的色慾綺想,暗喻著受壓抑的女性情慾。也因此片尾那襲燒起來的長巾,彷彿枷鎖的完全拋除,彷彿女人的浴火重生。《慾火》刻劃了印度女性追求情慾自主、夢想真誠的生活的代價,而那個如夢似幻的童話收場,更是顯得諷刺而悲涼。主演此片的兩位知名印度女星似乎未受波及,飾演大媳婦的影后Shabana Azmi在寶萊塢的影響力依舊,飾演二媳婦的Nandita Das也藉此爭議打開了國際知名度,還繼續擔任梅塔下一部史詩作品《大地》的女主角。
難得請來寶萊塢天王「3K」之一的Aamir Khan加盟飾演反派的《大地》,曾在台灣的公視播映過。這段悲劇是藉由一位八歲的祆教徒女孩的觀點呈現出來,值此1947年印巴獨立運動之際,每個角色背景所代表的宗教、政治、以及時代背景,尤其充滿著寓言性。也因此《大地》讓我想起了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般,同樣是從純真靈魂的淪喪來見證歷史的階段性結束,而那段象徵性濃厚的愛情寓言,則是質疑了印度的階級制度及社會傳統長期以來的不平等狀況。
至於作為「印度三部曲」終結篇的《禍水》,故事背景從《大地》的1947年回到了印度不合作運動如火如荼的三○年代;視覺意象則從《慾火》的斑斕濃艷浴火紗麗換成了象徵守貞的純白色,以更寬厚的姿態來紀錄寡婦之家裡的女人們,對自由空氣的渴望(非常適合和蘇格蘭電影《瑪德琳姊妹》互相對照)。
水應該是流動的;不動的水,就跟陳腐的教義一樣會殺人。蒂帕梅塔從寡婦遭受逼良為娼的悲慘遭遇,來諷刺父權社會表面堂皇下的醜陋,更精巧地讓印度女性在意識上的覺醒,配合印度民族意識的逐漸萌芽,產生微微的共振,而整部電影的格局,也因此恢宏地拓展出來,成為一闕充滿時代性的人性史詩。透過以本片拿下加拿大金尼獎影后(雖然只是配角戲份)的印度女星Seema Biswas(這位印度性格女星當年以《強盜皇后》的火爆大膽犧牲,成功打入寶萊塢)的真誠詮釋,《禍水》讓振奮與哀傷兩種情緒,在那透著希望的最後高潮時刻奇異地共同發酵出來,達到了撼人的熾熱溫度。當然,印波混血的大美女麗莎雷、寶萊塢男模約翰亞伯拉罕難得質樸的演出,加上三部曲合作愉快的攝影師Giles Nuttgens細緻的攝影,以及和李安、米拉奈兒都合作過,同時也更是艾騰伊格言御用配樂家的麥可唐納精彩的譜曲,更是讓《禍水》在各方面都達到渾然圓滿的境界,堪稱蒂帕梅塔至今最成熟的代表作。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064&eid=10640009
《貧民百萬富翁》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讓世界再度將目光移向印度「寶萊塢」,想必也讓你對印度電影多了點好奇。「寶萊塢」電影有什麼好看?又有那些即將上映,就看看我們的精選片單吧!
《心中的小星星》
如果你以為印度電影只會唱歌跳舞?那就大錯特錯,這部由印度新才子阿米爾·汗,身兼演導製三職的印度版《春風化雨》,講的是一名美術老師如何幫助一個有語言學習障礙的八歲男童,發揮驚人繪畫才能的故事。在印度創下了超過六億票房的佳績,還代表印度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平實而溫馨的劇情,相當值得一家大小觀賞。
《帝國玫瑰》
常跑影展的觀眾都知道的《帝國玫瑰》,去年曾在金馬影展東南亞視窗放映,相信許多人都沒能劃到位,目前暫定於七月院線檔期。由艾許維亞雷伊和《奇魔俠》赫利希克羅桑二度攜手合作,導演則是《榮耀之役》阿素托史哥瓦力克,都是台灣熟悉的班底,講述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蒙兀兒帝國」阿克巴大帝,與拉杰普特族的公主裘妲的愛情故事。是印度近年最大手筆的一部電影,北美票房不俗。
桑傑里拉班薩里三部曲:《寶萊塢生死戀》、《Black》和《魔幻藍詩》
印度電影大師桑傑里拉班薩里的三部曲,以三種顏色為基調,首部曲《寶萊塢生死戀》曾在影展放映,開啟一股寶萊塢熱,三部曲《魔幻藍詩》改編自俄國文豪的短篇故事《白夜》(White Nights),是第一部由美國Sony發行的寶萊塢電影,兩部都有發行DVD,二部曲《Black》則沒有發行。
《世界是平的》
嚴格說起來,《世界是平的》並不算印度電影,而是由美資拍攝的文藝片,故事講述被派駐印度電話各服中心的高幹,所遭遇的文化衝突和改變,在全球化的今日,是部相當值得一看的小品,也是另一種了解印度社會現況的途徑。
《禍水》 《禍水》講述的是印度一項行之有年的傳統,女性被視為男人的附屬品,一但丈夫死去,妻子只能選擇與丈夫一起火化、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是進入寡婦之家守貞,年僅八歲的主人翁便因此荒謬地開始守寡,展開艱苦的人生。優異的攝影和美麗的女星希瑪比斯瓦斯,相當值得一看,同時也是配樂大師A.R.拉曼名作之一。
《如果.愛在寶萊塢》
《如果.愛在寶萊塢》是部很標準的寶萊塢電影,結合了愛情、動作、喜劇、歌舞等元素,甚至還加上了轉世的情節。大量的歌舞和華麗的場景少不了,是印度近年相當賣座的電影之一,可惜只在金馬影展放映過,喜愛的觀眾,就為片商們加加油,也許將來有望在DVD市場上看到它!
《雨季的婚禮》
第一部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印度片,側重於描寫新舊文化的差異,想看歌舞排場的觀眾恐怕會失望,但寶萊塢慣有的豐滿色調和平實感人的劇情,相信能滿足不少喜愛文藝小品的人,是台灣市面上少數有DVD發行的印度電影之一。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11&eid=v211103
http://gooddayfilms.pixnet.net/blog/post/25263387
2001年,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Devdas)獲邀參加坎城影展;《雨季的婚禮》(Monsoon Wedding)則榮獲同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至高榮耀。一時之間,印度寶萊塢電影的富麗堂皇與工業實力引起了國際影壇的高度側目,連拍攝《紅磨坊》(Moulin Rouge)而引發歌舞電影風潮的澳洲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都坦承《紅磨坊》豪華瑰麗的視覺影像,其實是源自於印度寶萊塢電影的靈感。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52448&ctNode=332
美國影史十大類型電影,
美國電影的權威機構-美國電影學會,不定期會投票選出不一樣主題的名單,一向都具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今年輪到的是「美國影史十大類型電影」,共選出一百部作品。評選方式由AFI﹙美國電影學會﹚召集的1500名電影專家、影評人與歷史學家,從500部提名電影(每類型50部)選出每個類型十部,分為浪漫喜劇、奇幻電影、懸疑驚悚、西部片、黑幫電影、法庭片、動畫片、運動電影、史詩片共十個類型。所謂「類型電影」指的是在風格、結構上,表現出類似特色的電影。好萊塢電影的蓬勃發展,更是得力於當初片廠制度對類型電影的推廣。
綜觀這份名單,上榜最多的導演是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有四部,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與史丹利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各有三部,男星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上榜高達六部,詹姆斯史都華與湯姆漢克﹙Tom Hanks﹚則是類型跨越性最廣的演員,他們演的片子都在四種類型電影中入選。稍微統計了一下,各項目中,同時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有:浪漫喜劇2部、西部片1部、黑幫電影2部、運動電影1部、史詩片6部,其他則是零。由此可見,史詩片是奧斯卡的最愛,的確不是傳言而已。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經典上榜吧!
十大浪漫喜劇﹙TOP 10 Romantic Comedy﹚
1.《城市之光》 CITY LIGHTS 1931
2.《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3.《一夜風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4.《羅馬假期》 ROMAN HOLIDAY 1953
5.《費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
6.《當哈利碰上莎莉》 WHEN HARRY MET SALLY … 1989
7.《亞當的肋骨》 ADAM’S RIB 1949
8.《發暈》 MOONSTRUCK 1987
9.《哈洛與茂德》 HAROLD AND MAUDE 1971
10.《西雅圖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
浪漫喜劇類由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奪冠,這部黑白默片的經典,的確歷久不衰。喜劇鬼才伍迪艾倫的也上榜了,被選入的代表是《安妮霍爾》,它創新的電影語言以及戴安基頓的生活化喜感,足以擠上榜單。但其實本片不是很好笑,只能算深度幽默。《一夜風流》由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拍的一部經典愛情喜劇片,並且成為影史上第一部囊括了五項奧斯卡大獎的影片,其實更有資格拿到亞軍。《羅馬假期》也是歷久不衰的愛情片,久久高居日本人最愛電影榜首。替雪兒拿下奧斯卡影后的《發暈》,就很符合浪漫愛情的資格,而且它還有好演員及珠璣不斷的劇本做後盾。
十大西部片﹙TOP 10 Western﹚
1.《搜索者》 THE SEARCHERS 1956
2.《日正當中》 HIGH NOON 1952
3.《原野奇俠》 SHANE 1953
4.《殺無赦》 UNFORGIVEN 1992
5.《紅河谷》 RED RIVER 1948
6.《日落黃沙》 THE WILD BUNCH 1969
7.《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8.《花村》 McCABE & MRS. MILLER 1971
9.《驛馬車》 STAGECOACH 1939
10.《狼城脂粉俠》 CAT BALLOU 1965
美國的經典西部片《搜索者》,毫無意外拿到冠軍。約翰福特以傳統的導演手法,呈現西部片荒涼寬闊景觀,並對種族問題,有著深刻的描繪。其它如《日正當中》採用『1:1』的時間展演﹙片長就是劇中時間長﹚,對於分秒逼近的緊張氣氛,準確呈現。弔詭的是,伊斯威特以反傳統西部片《殺無赦》上榜,不是《荒野大鏢客》,而且它是名單中唯一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片中的赤誠刻畫人性的黑暗面,加上低調純熟的攝影,格外迷人。
十大動畫片﹙TOP 10 Animation﹚
1.《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
2.《木偶奇遇記》 PINOCCHIO 1940
3.《小鹿斑比》BAMBI 1942
4.《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
5.《幻想曲》 FANTASIA 1940
6.《玩具總動員》 TOY STORY 1995
7.《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
8.《史瑞克》 SHREK 2001
9.《仙履奇緣》﹙灰姑娘﹚ CINDERELLA 1950
10.《海底總動員》 FINDING NEMO 2003
迪士尼在這個項目幾乎快全佔滿了,名單中最悠久的《白雪公主》拿下冠軍,它是世界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加上生動流暢,其實沒有太大的意外。前三名竟都是40年代前的電影,看來評審的年齡層不低,所以對兒時的記憶格外迷戀吧。《美女與野獸》與《獅子王》為90年代動畫復興的代表,《美女與野獸》還是史上唯一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電影,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已開始嘗試3D動畫了。《玩具總動員》是史上第一部全3D動畫電影,精確複雜的技巧,加上鮮活的配音,在沒有奧斯卡動畫獎的年代就拿到了特別獎的肯定。1989年的《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是遺珠之憾,忘了…還有《料理鼠王Ratatouille》也是。
十大奇幻電影﹙TOP 10 Fantasy﹚
1.《綠野仙蹤》 THE WIZARD OF OZ 1939
2.《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3.《風雲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4.《大金剛》 KING KONG 1933
5.《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1947
6.《夢幻成真》 FIELD OF DREAMS 1989
7.《迷離世界》 HARVEY 1950
8.《今天暫時停止》 GROUNDHOG DAY 1993
9.《巴格達大盜》 THE THIEF OF BAGDAD 1924
10.《飛進未來》 BIG 1988
看到名單你一定會說怎麼沒有《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呢?其實我也很意外,當然《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也是可以代表的,片中魔幻繁複的華麗史詩,已經是個難以超越的里程碑。《綠野仙蹤》的確是不可撼動的幻想經典,茱蒂嘉倫﹙Judy Garland﹚對本片的貢獻也功不可沒,她演唱的〈Over the Rainbow〉,被翻唱無數,但永遠不可能被超越,因為只有她是唯一的桃樂絲!1989年的《夢幻成真》能擠上榜單,應該會有很多雜音。其實應該有更多的電影可以上榜,像《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等,還有真人與動畫結合的跨時代電影《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也不應該缺席。
十大黑幫片﹙TOP 10 Gangster﹚
1.《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
2.《四海好傢伙》 GOODFELLAS 1990
3.《教父2》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4.《白熱》 WHITE HEAT 1949
5.《我倆沒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 1967
6.《疤面大盜》 SCARFACE: THE SHAME OF A NATION 1932
7.《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1994
8.《人民公敵》 THE PUBLIC ENEMY 1931
9.《小霸王》 LITTLE CAESAR 1930
10.《疤面煞星》 SCARFACE 1983
大概沒有人會懷疑前三名的電影,尤其是《教父》對黑社會電影下了定義,影響之深遠,到現在都很難有電影能超越,柯波拉以華麗的大師手法,訴說著家庭、社會與黑幫的牽連,《教父2》也足以等量齊觀。《四海好傢伙》可能是馬汀史柯西斯最佳作品之一,它往後的電影都不脫這部片的影響﹙當然《純真年代》除外﹚。《我倆沒有明天》則是開創鴛鴦大盜的公路電影先河,複雜度與面向都非常可觀,片尾的凝鏡是經典。昆丁塔倫提諾執導的《黑色追緝令》, 是1994年坎城影展金棕櫚之作,不過被放在此是有些突兀,它的反骨搞怪風格,其實難以歸類,不過它非線性的敘事,相當具創意。
十大科幻片﹙TOP 10 Science Fiction﹚
1.《2001年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2.《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 1977
3.《外星人》 E.T. - THE EXTRA TERRESTRIAL 1982
4.《發條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5.《地球末日記》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
6.《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1982
7.《異形》 ALIEN 1979
8.《魔鬼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9.《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10.《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 1985
其實前三名都有不凡的影史意義,《2001年太空漫遊》是英國導演,庫柏力克最著名的電影,它預言式的高瞻遠矚,精簡的風格配上古典樂,一根骨頭丟上天際的轉場,令人難忘。庫柏力克的另一部《發條橘子》也上榜,它講述的英國未來社會的少年犯罪問題,充斥著性與暴力,但卻是擲地有聲的傑作,任誰都忘不了那段配上〈Singing in the Rain〉的暴力場景。《星際大戰:曙光乍現》開創了電玩式的星際飛速攻擊,在電影技術上推到另一個層次,並將老式童話與以新瓶包裝。史匹柏的《外星人》真是部感人的科幻作品,它將外星人以善良的觀點出發,有著當時大環境的氛圍所致,跟後來的《世界大戰》的外星入侵就是完全不同的觀點了。《銀翼殺手》、《異形》也都是影史經典。不過《駭客任務The Matrix》絕對是名單中的遺珠,真讓人難以服氣阿!
十大運動電影﹙TOP 10 Sports﹚
1.《蠻牛》 RAGING BULL 1980
2.《洛基》 ROCKY 1976
3.《洋基隊的驕傲》 THE PRIDE OF THE YANKEES 1942
4.《火爆教頭草地兵》 HOOSIERS 1986
5.《百萬金臂》 BULL DURHAM 1988
6.《江湖浪子》 THE HUSTLER 1961
7.《瘋狂高爾夫》 CADDYSHACK 1980
8.《突破》 BREAKING AWAY 1979
9.《玉女神駒》 NATIONAL VELVET 1944
10.《征服情海》 JERRY MAGUIRE 1996
運動電影就整個弱掉了,馬汀史柯西斯最佳作品之一,被譽為八十年代的最佳電影《蠻牛》理所當然被放到榜首,拳擊電影的顛峰之作,寫實且充滿力度,融合著暴力與詩意。第二名也是拳擊電影,《洛基》以奧斯卡的加持挺進亞軍,勵志性的故事,導演俐落的煽動式風格,讓本片廣受歡迎。《火爆教頭草地兵》可以入榜但《登峰造擊》卻無法,讓人覺得不解。《征服情海》是名單中最新的電影作品,浪漫喜劇的架構,確實讓人親近,湯姆克魯斯(Tom Curise)生活化的喜感,可能是他的最佳演出。
十大懸疑驚悚片﹙TOP 10 Mystery﹚
1.《迷魂記》 VERTIGO 1958
2.《唐人街》 CHINATOWN 1974
3.《後窗》 REAR WINDOW 1954
4.《羅蘭秘記》 LAURA 1944
5.《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 1949
6.《梟巢喋血戰》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7.《北西北》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8.《藍絲絨》 BLUE VELVET 1986
9.《電話情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1954
10.《刺激驚爆點》 THE USUAL SUSPECTS 1995
《大國民》呢?因為它不屬於類型電影的範疇嗎?希區考克的《迷魂記》的確是學者評論界的最愛,偵察加上愛情題材,繁複而迷離,導演非凡的場面調度,讓他不朽。《後窗》的單一空間營造的心理張力、處處危機,娛樂、深度分析兼而有之的《北西北》也都上榜。波蘭斯基的名作《唐人街》也入榜,片中充斥著波蘭斯基糾結沉鬱的風格。名單中最新的是《刺激驚爆點》,它以離奇曲折的劇情架構,編織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走勢與影史最大驚奇結尾之一,電影的評價有越趨升高之勢。遺珠有:劇力萬鈞,警匪佳構《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與札實嚴謹,編導演俱佳之作《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
十大法庭電影﹙TOP 10 Courtroom Drama﹚
1.《梅崗城故事》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2.《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3.《克拉瑪對克拉瑪》 KRAMER VS. KRAMER 1979
4.《大審判》 THE VERDICT 1982
5.《軍官與魔鬼》 A FEW GOOD MEN 1992
6.《情婦》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7.《桃色血案》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8.《冷血》 IN COLD BLOOD 1967
9.《暗夜哭聲》 A CRY IN THE DARK 1988
10.《紐倫堡大審》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梅崗城故事》獲得冠軍,應該是它的正直風範與社會意義。薛尼盧梅﹙Sidney Lumet﹚的《十二怒漢》應該才是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法庭傑作,無論戲劇性、演員飆戲、拍攝手法等,都足堪教範。薛尼盧梅的另一部傑作《大審判》也佔據第四名。倫理催淚電影《克拉瑪對克拉瑪》入選有些尷尬,但本片的確是溫情佳作,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包括了最佳影片。《軍官與魔鬼》能入選,傑克尼柯遜在片尾,技壓全場的攝人演技,功不可沒。可是不能理解的是《暗夜哭聲》能擠上名單,還真跌破大家眼鏡。遺珠我認為是:描寫納粹戰犯與律師女兒的糾結寫實之作《父女情 Music Box》。
十大史詩電影﹙TOP 10 Epic﹚
1.《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2.《賓漢》 BEN-HUR 1959
3.《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1993
4.《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5.《萬夫莫敵》 SPARTACUS 1960
6.《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
7.《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8.《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9.《烽火赤燄萬里情》 REDS 1981
10.《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 1956
這個項目假如不仔細看,還真會讓人以為是奧斯卡歷屆最佳影片的名單呢!十名中有六部是得主,另外兩部是最佳導演獎的作品,機率之高,還真嚇人。《阿拉伯的勞倫斯》堪為好萊塢史詩的巔峰極致,視覺壯闊繁麗,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經典。宗教史詩《賓漢》也毫無意外登上亞軍,它見證了美國影壇黃金時期的輝煌工業,片中戰車競技那段,現在看來還是很驚人。《辛德勒的名單》拿到第三是過譽了,它只能說是美輪美奐的優異技術包裝,加上猶太悲情內涵。文藝愛情史詩《亂世佳人》應該才是第三或甚至第二名,它在三十年代就做出,到現在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出色成績,是很不可思議的,它磅礡的氣勢,而且近四小時的片長,一點都不會覺得冗長。《鐵達尼號》也入選了,它的確很符合這個類型的要求。《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都是很可惜的遺珠之憾。
http://blog.nownews.com/tivo/textview.php?file=156806
Thomas Schatz著《好萊塢類型電影》(遠流,1999)
本書的重點放在好萊塢片廠制度的「古典時期」,大約是在一九三○到一九六○年之間。從那時起,在電影製作與網路電視方面,類型的持續生產,再次肯定了有系統地研究類型製作本質和功能的需要。這本書代表了為美國銀幕藝術中的類型研究打下歷史和理論基礎的努力,關心的層面不僅限於文學和電影,還包括了文化、社會經濟、工業、政治,甚至文化人類學等各方面。
《好萊塢類型電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主要是理論性的,關心類型電影的主要特色和文化角色。第二個部分由六個章節組成,每一個章節檢視一個主要的好萊塢型:西部片、警匪片、硬漢偵探片、瘋狂喜劇片、歌舞片和通俗劇。每一個章節又分為兩個部分:每一個類型的歷史性概論和每一個類型重要影片的評論分析。西部片概論的部分分析此一類型的演變,並且檢視由約翰.福特在不同年代所執導的四部西部片。警匪片討論製片規範(工業體制的自我檢查)的影響力。硬漢偵探片的概論則包括對某一特定類型(黑色電影)和單一電影(《大國民》)的分析,該片影響了此一類型的發展。喜刻片的部分談論了導演法蘭克.凱普拉和編劇勞勃.瑞斯金的合作。歌舞片的概論部分直接探討了由製片人亞瑟.富瑞在米高梅片廠時期創造的歌舞片「黃金時期」。通俗刻的部分則分析了此一類型中的佼佼者道格拉斯.塞克的三部電影。
這六個公式明顯地只是好萊塢類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但他們的確包含了我認為好萊塢最重要的流行公式。他們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方便的歷史「方法」。因為在同樣的文本裡檢視這些類型,我已經可以發展出一個關於古典好萊塢時期的評論/歷史的整體觀點。警匪片的研究專注於一九三○年代初期和中期,瘋狂喜刻片是一九三○年代中期到晚期,硬漢偵探片是一九四○年代,歌舞片是一九四○年代晚期和一九五○年代初期,通俗劇是一九五○年代中期到晚期,西部片則橫跨整個片廠時期。
好萊塢類型電影> 王廷琿
類型電影當然不是只限於好萊塢所獨有,但是好萊塢在早期龐大的電影工業、片廠系統運作下,類型電影的發展始終最為完備,尤其在好萊塢片廠制度的「古典時期」,透過商業模式的操控,在試探摸索下找出所謂的主流口味,並逐漸歸納出某一類電影受歡迎的敘事公式,因此對於好萊塢類型電影的研究,絕對有助於對所謂大眾/商業電影的瞭解,也彌補了其他電影批評理論所忽略的主流價值。
不過,在類型已經發展完備的現今好萊塢電影,所有的電影早已打破類型之間的限制,每一部電影幾乎很難就一種類型來分類,要研究類型實非易事,難怪本書作者Thomas Schatz強調:「本書的重點放在好萊塢片廠制度的「古典時期」,大約是在一九三0到一九六0年之間。從那時起,在電影製作與網路電視方面,類型的持續生產,再次肯定了有系統地研究類型製作本質和功能的需要。」
本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份從「類型」的理論本質談起,先從好萊塢體系的特質作介紹,然後去檢視「類型」的特色,從初始為觀眾與片廠互動下的產品,逐漸加入社會文化的影響,然後成為一個熟悉並且富有意義的系統,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各方面因素的牽動下,都持續地改良電影類型。歸結出「類型」的特色,是這一部份章節的重心。
第二部分則直接就當時在好萊塢系統下發展極為完備的幾個大類型,包括西部片、警匪片、硬漢偵探片、瘋狂喜劇片、歌舞片、家庭通俗劇共六種類型作研究分析。譬如在研究西部片的章節時,先是就西部片類型的發展演變作一概觀,然後再著重分析幾部重要的西部電影,例如《驛馬車》、《搜索者》等;在分析歌舞片時,同樣先就歌舞片的歷史性作一概論,再逐步分析重要的歌舞片如《萬花嬉春》,歌舞片明星如佛雷亞士坦、金凱利對類型的影響等。
儘管對於古典好萊塢的類型研究並不適宜全盤運用到現今的好萊塢電影,但是確有助於瞭解好萊塢電影的發展脈絡,以及對於大眾/商業電影的認知與解構。尤其對於在類型研究上長期貧弱的國內電影學界而言,這本已經被奉為經典的教科書,雖然有點姍姍來遲,但它的典範性與啟發性,依然無庸置疑。
http://movie.cca.gov.tw/Books/Content.asp?ID=81
誰殺死了韓國電影? 2023-09-28
題材敏感、貼近現實,是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特點。2019年之後,韓國電影,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一是產量。2017年,達到376部。2022年,下降到108部。今年預計不超過20部。
二是票房。2019年1.91萬億韓元,史上最好。2022年,1.16萬億。
2019年,韓片佔了51%市場。2022年,只有19.5%。2019年,票房前30名,有19部是韓片。2023年,只有2部。
三是盈利。2019年,19部韓片,有14部盈利。今年,只有兩部。
首先要怪疫情。
與好萊塢相比,韓片在大製作、大場景不佔優勢。韓國電影的主流是現實主義題材,偏愛“黑暗敘事”。時間一長,此類影片又難免套路和模式化,觀眾也會審美疲勞。反觀好萊塢影片,《銀河護衛隊3》《疾速追殺4》《速度與激情10》等都是大片。
相關新聞資料
廣電總局2023-09-28將堅決整治天價片酬、畸形審美、低俗庸俗媚俗等(回應:天天喊口號,有毛用啊?)
民國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2023-01-27
民國時期百家爭鳴,還有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閒暇之餘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話劇和芭蕾,還可以找到各種評彈和地方戲,滬劇和申劇,海納百川彙聚到此,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燦爛奪目。曾在夢境中的上海老弄堂裡靜靜的走,或晚上幽靜寂靜之時;或黃昏晚霞之刻,邂逅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民國美女,趙四小姐的燒醉蝦、張愛玲的下午茶、胡適的一品鍋、錢鐘書牌月子餐、宋美齡的瘦身沙拉! 都是膾炙人口的生活名人故事!哪怕晚上睡在床上時,開著收音機,都能聽到那獨具魅力,沙啞又有磁性的女播音員~ 夢回民國!
回應
你好像不想醒來,想永遠停留在這美妙的做夢時刻。
舉不完的,我只發表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光民國大師和民國教育就能寫一大篇文章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成一部現代芭蕾舞劇
回應
為啥沒人用越劇演羅密歐和茱麗葉?
您這是相聲包袱啊-------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線條太硬與越劇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有芭蕾版《梁祝》,反響不大。編舞水準一般。
芭蕾太硬與《梁祝》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為什麼黃酒不能成為主流? 2023-01-27
之前《三聯週刊》一篇文章,說在蒸餾技術成熟後,白酒在民間流行,但在上層文人墨客、士紳名流,仍然推崇黃酒。直到建國後,因為政策如何如何,白酒才成為了主流。白酒在民間的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白酒的“性價比”更高。看看世界。無論是白酒,還是威士卡、龍舌蘭、伏特加等等烈酒。2021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是260億升,而烈酒銷量是352億升。
“岳飛後人”質疑《滿江紅》的喜劇演員褻瀆英雄 律師:其無法直接起訴
截至2023年1月29日13時,《滿江紅》總票房已破3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16部破30億電影。爆火背後,圍繞電影《滿江紅》諸如“幽靈場”“偷票房”“買票房”“資本操控”“抄襲”等的傳言不斷。《滿江紅》官方將起訴4名大V造謠: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相關新聞
教材刪除岳飛《滿江紅》?專家:統編語文教材從未選過
沈逸斯文掃地,張藝謀《滿江紅》成炮灰,國之悲矣
《滿江紅》票房超《流浪地球2》全靠資本下場?(回應:凡是老謀子的片子都要戒。國家廣電總局要介入調查重大的公共輿論事件。)
為什麼流浪地球2的民氣那麼在意《滿江紅》票房排名(回應:「習左北」民氣「仇官仇富仇名」。)
《滿江紅》強調中國文化“捨生取義”與好萊塢“美國夢”強調個人幸福區別(回應:我最討厭一種電影,“捨生取義”就是綁架觀眾的電影)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藉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新穎,獨到。
回到那時,你身為皇帝,也會做出殺嶽飛的選擇嗎?
邏輯出發,殺嶽飛可能是合理的,因為宋朝是對軍人的限制,當然現代,對秦檜翻案就是錯的,嶽飛這個形象的邏輯在我們數千年傳統裡都是正道。
回應
這是替秦檜洗白啊。趙構就是個昏君!
從流浪地球和滿江紅之爭,反思下一些工業党的執拗思維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不好嗎?一定得是大工業才是最終唯一出路嗎?
回應
侮辱英烈,讓帶路黨“唱紅”,讓笑星解構歷史,讓流量明星圈粉絲錢,色情暴力滿滿卻自稱“闔家歡”,打壓國產大製作里程碑作品為自己牟利,小品質感卻大把燒錢…大過年的搞這種添堵玩意兒,讓人怒髮衝冠了!
這不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首先它得是花而不是毒草
我覺得文化人的家國情懷,應該比我這樣的工科生要更加濃烈一些。
在清末民初盛行文化人的家國情懷,但不是你們以為的家國——已被證明是垃圾玩意!
遺憾:沒能拍成一鏡到底。
張修建了如迷宮一般的“大紅燈籠院子”,就是為了滿足一鏡到底的拍攝。為了拍出這個效果,張藝了這些年影壇上所有一鏡到底的電影,在創作劇本時,他也和編劇陳宇反復交流,寫出了一個適合一鏡到底的本子。最後就是演員的溝通,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興奮。張的設想,是把演員聚集在一起20天,前10天各自進行臺詞、走位的訓練,最後10天集中在一起拍攝,每天拍2遍,然後從20遍中選取一個最佳版本。張還提前拍了一段10分鐘的一鏡到底進行試驗。但很快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一鏡到底會犧牲影片的節奏。
《滿江紅》是一部節奏飛快的電影,除了情節緊湊,多重反轉,連轉場的戲份都塞得滿滿當當。張藝謀在處理轉場時,特意加了好幾段帶有豫劇風格的彈唱,幽默詼諧,也讓全片充滿了節奏感。可一鏡到底做不到這一點。一旦節奏斷了,整部戲的張力就沒有了,這是致命的。
第二,演員的表演會被削弱50%以上。
一鏡到底因為劇情、鏡頭連貫呈現,很難再給到演員的臉部特寫,這已經損失掉一部分表演了。而為了不出錯,演員的狀態也無法做到和一般拍攝狀態一樣鬆弛,得留意機位、其他演員的配合,這些都確認了,才顧得上自己的表演。他們心裡不可避免地會拉著一根弦,這又損失掉一部分表演。《滿江紅》最後的成片裡有3000多個鏡頭,這些鏡頭可以反復雕琢,但如果拍成一鏡到底,只有20次機會,容錯率太低了。張藝謀因此陷入到了痛苦的抉擇之中,直到去年冬奧會期間,他還在做最後的“掙扎”。最終,他放棄了一鏡到底的方案。張說以後有機會再嘗試拍一鏡到底吧,這個機會何時到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張藝謀在73歲的年紀又迎來了創作高峰。
很多人都覺得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想到12年後,中國大導演的榮光回來了。屬於張藝謀的時代從未遠去,他的油箱裡,還有油!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嗎?一個《英雄》不過是“圓環套圓環”的故事,外實內虛;一個《滿城盡帶黃金甲》不過是《雷雨》的翻版,還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一次,張藝謀就拍了一個“高情節密度、多重反轉、不乏喜劇色彩和浪漫主義”的電影。岳飛死後,宋金會談,金國使者離奇死亡,在斷案過程中,參與者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倖存者,完成了致命一擊。有人調侃《滿江紅》就是一出“劇本殺”,可多少人是帶著逗樂心態去看的,最後紅著眼睛出來的?
三重“反轉”,顛覆觀眾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才不管導演的那些奇思妙想,他只想看一個好故事,感受一份好的情感。而張藝謀對觀眾的認知,也來了一次顛覆。
首先從電影名就能看出來。
提到滿江紅,大家一定會想到精忠報國的岳飛,和“愛國主義”綁定在一起。可張找來了沈騰、嶽雲鵬、魏翔、潘斌龍等喜劇演員,來演繹這麼嚴肅的歷史劇,這不是胡鬧嗎?未上映之際,網上已經開始有了討伐之聲。有人直言,“滿江紅”在中國人心中已經是一個愛國符號了,不容褻瀆,張藝謀這麼拍就是胡鬧。可最後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喜劇人們的出現,非但沒有褻瀆先賢,反而增添了好幾分戲劇的力量感。
接著,提到《滿江紅》,大家的認知裡,一定會有嶽飛。可嶽飛看似從未出現,但卻無處不在,所有的愛恨情仇,全都因他而起,因他而滅。這種高級的表達,已經好久沒在華語電影中出現了。
現在的小品都是“喜頭悲尾”,可張拍的是“喜頭喜尾”。
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1月27日)票房破60億(2019年超58億),張藝謀《滿江紅》21億榜首
相關新聞
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北大國發院報告大陸至11-13染疫數約9億。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擴內需促外貿穩增長;財政金融齊發力,擴內需穩增長,企業復工市場回暖,各地經濟回穩向上。 2023年元旦市場漸活躍消費正復蘇韓春運客流預計21億人次同比增99.5%。歐美日韓為難陸客,東南亞招手取消查驗疫苗證明,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迎首批解封陸客。陸客到日韓頸掛黃牌怒遭辱,反歧視反制第一槍01-09中國暫停日韓公民簽證。
《滿江紅》成張藝謀最高票房電影,可也留下一個 “遺憾” 2023-01-26 皮皮電影
在經歷了一整年的低迷後,中國電影在2023年開年,迎來了一波小陽春,市場回到了疫情2019年水準,是近十年來含金量最足的一次。
73歲的張藝謀是華語導演中,最高產且品質最穩定的導演,《滿江紅》就是他過去20多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三個“反差”,顛覆自己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拍大場面嗎?這一次,他偏偏就玩了個小的。在太原搭建了兩個打通的院子,整部戲就是在這拍完。演員穿梭其中,如同行走在迷宮裡,佈景什麼的都不變,很多觀眾甚至把《滿江紅》稱呼為“小品電影”。可真正看完影片的觀眾卻評價,場景雖小,格局卻很大,最後萬人誦讀《滿江紅》的時候,多少人看紅了眼?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玩色彩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菊花黃,《影》的水墨色,《一秒鐘》的鉛黃,甚至《懸崖之上》的黑白,都被他玩出了花兒。以至於有人調侃說,留給張藝謀的顏色不多了。這一次,他在色彩上,就顯得有些“漫不經心”。片名叫做《滿江紅》,全片卻選在灰濛濛的大院子裡,看不到一點生氣。可最後秦檜穿著紅袍,出現在院樓上時,那一抹格格不入的紅,如同帶血的刃,一下子撕開了那一段血淋淋的屈辱歷史。
國發會好扯 《飲食男女》也要轉型正義 2023/01/03 中國時報
接手促進轉型正義基金,國發會將自中影公司取得的202部影片資產所有權及著作財產權,捐贈文化部轄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片單赫見大導演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等钜作。不過國發會新聞稿提及,這批影片需作為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之用,引發外界沾染政治味的疑慮。
中影2018年被黨產會認定為不當黨產,118億元資產慘遭凍結,雙方展開漫長行政訴訟,最終於2021年8月24日締結行政和解契約,包括給付國庫9.5億元,及2006年4月27日前的著作、影片權都讓與國有。
中影這批轉讓作品包括軍教片《英烈千秋》、《八百壯士》,侯孝賢早年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以及蔡明亮《愛情萬歲》等電影著作權,及其影片資產所有權讓予政府。在促轉會依法解散後,轉由國發會承接促進轉型正義基金業務。
國發會去年9月召開首次會議,達成多項共識,包括透過契約捐贈方式,將這批影片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並約定相關使用時應落實傳達轉型正義理念。也強調係因各方的支持與努力,這批影片才能由促轉基金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接續妥為保存並研究推廣,普及轉型正義理念,發揮資產公共化價值。
對於國發會說法,藝文界頗有微詞,認為這批影片雖然是中影拍攝,但如今都是珍貴文化資產,就別再扯政治了,如果連取得授權使用,都得提交說明,編一大串落落長的轉型正義理由,「不累嗎?」
導演蔡明亮表示,「沒有特別的想法。」國家影視聽中心則說,收到這些影片後,會策劃不同的主題影展,強調中影電影承載了很多台灣人的成長經驗,是珍貴的文化資產,會善加利用及推廣。
回應
不到臺北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蔡果然是綠共!
人不要臉則天下無敵!
司馬昭之心。
美國原住民抵制《阿凡達2》:“白人救世主”電影,挪用我們文化
據英國《獨立報》2022-12-24報導,被視為救市大作的《阿凡達:水之道》(阿凡達2)在上映後遭到美國原住民團體抵制,他們怒斥這部電影種族歧視,用白人而非原住民演員飾演納美人角色,還以“有害的方式”挪用原住民文化,“以滿足白人的救世主情結”。
與此同時,導演卡梅隆在十幾年前《阿凡達》上映時的一些言論也被挖出,他聲稱美國原住民本可以“更努力地鬥爭”,以抵抗流離失所、種族滅絕的命運。對於《阿凡達》系列電影所遭受的“種族主義”批評,卡梅隆本月早些時候回應稱,“重要的是傾聽人們的問題並對此保持敏感。”導演卡梅隆多次談及這部電影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的意義,稱《阿凡達》是“對北美洲和南美洲早期殖民歷史的科幻重述。”
然而,《阿凡達2》在本月16日上映後,卻遭到了原住民團體的抵制。他們批評該系列電影是“種族主義”電影,使用了一貫的“白人救世主”的敘事,並且電影中還表現出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納瓦霍(美國原住民民族)藝術家、洛杉磯原住民驕傲組織聯合主席Yuè Begay19日發文呼籲道:“不要看《阿凡達2》。和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及原住民團體一同抵制這部可怕的種族主義電影。我們的文化被以一種有害的方式挪用,以滿足某些白人的救世主情結。”《阿凡達》以白人演員為主且並沒有原住民演員扮演納美人,該電影還挪用雜糅了各土著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元素來塑造納美人形象。
回應
這些白皮們就是這樣,你們說,我在聽,但我不做。
老套路了,1990年的電影與狼共舞不就是這個套路。
殺滅別人的肉體,還要偷走別人英雄與文化符號,套上白人的“普世內核”,誅滅別人的民族意識。
中國拍的《黃河絕戀》也是這一種貨色,跪舔美國佬。
白人真的是救世主嗎?我讀過歐洲殖民史,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南美洲滅絕了1000多萬印第安人、法國僅僅在阿爾及利亞就滅絕了600多萬當地人,英國在印度種族滅絕了5000多萬人,比利時人在盧旺達滅絕了1000多萬人,美國滅絕了8000多萬印第安人,加拿大幾乎滅絕了本國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亞滅絕了本土土著,還有日本侵華造成3500萬中華兒女傷亡和無數資源文物被搶,其他殖民者比如葡萄牙、荷蘭、義大利、挪威、德國,在殖民地的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這些僅僅是歐洲殖民者、日本、美國所犯下罪行的冰山一角,所以嘛,白人絕對不是“救世主”,他們而是毀滅者!
為什麼火起來的歌曲,大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寫的? 2022-08-08
事實上科班生和野路子兩個群體搞的音樂,二者天差地別,完全就是兩個東西。
藝考小三門,指的是樂理、視唱、練耳。
作曲四大件,指的是和聲、曲式、複調、配器。
想要成功入讀音樂專業,中國考生的必經之路就是砸錢學。集訓,專業一對一,院系教授四位數的四十分鐘小課。
每一個學作曲的學生,在冗長的幾年裡都會被要求寫出很多“不好聽”的編制出來,而這些編制通常無法賣錢。
對於科班生來說真正有價值的,是長年累月沉浸在專業氛圍裡學的東西。比如技法熟練度,更可怕的是,外行人看不懂聽不懂的東西,他們居然樂在其中。
每一個作曲生心中都有一塊極樂淨土,所有被視為”拘泥“的規則對他們來說從來不是限制,而是作曲大家們留下的精粹,是讓音樂更加理性化的真誠告誡。
說完這些,相信你也大概懂了為什麼科班出身的人很少會進軍商業音樂領域了。
回應
學院派脫離生活,情感被學歷封印了。
不論是小說或兩版改編影劇,皆穿鑿附會描寫夢露一生經歷,包含其與名人3P、遭電影高層性侵、墮胎等未經證實的情節,始終飽受爭議。然而,今年《金髮夢露》更強調夢露因父親缺席,終生尋求父愛的設定,將夢露呈現脆弱、無助。即便編導安德魯.多明尼克屢次指出,這些設定皆為呈現夢露在父權社會下飽受創傷的心靈,但挑選原著最聳動、但未必符合現實的段落,以鏡頭反覆瞄準這副早被慾化的身體,仍有濫用名人形象,以藝術賺人熱淚之嫌。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83/6717978
2023年國產影視出海圖鑒
2022-10-20,流媒體巨頭奈飛上線《蒼蘭訣》《星漢燦爛》《沉香如屑》三部中國暑期檔古裝劇,國劇出海再下一城。
在國內市場獲得“爆款劇集”認證的《蒼蘭訣》,8月同步登陸愛奇藝國際版,開播後不久就被韓國電視臺買入播出權,此後陸續登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國熱搜。另一部大熱古偶劇《星漢燦爛》同樣取得了可圈可點的出海成績,佔據泰國平臺熱劇榜第一位置。雙主演吳磊、趙露思的,在亞洲最佳螢幕CP榜評選中位列第二。
國劇出海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從2011年斯瓦西裡語版《媳婦的美好時代》在非洲受熱捧,成為中非文化交流里程碑與國劇出口領頭羊;到《延禧攻略》《琅琊榜》等古裝劇向亞洲市場穩定輸出;繼而開闢“造船出海”、多元賽道、IP出售等新打法……
回應
這些年國產電視劇通俗化做得很不錯,微微一笑很傾城前年在油管單集播放量就破千萬了,整體破億,幾乎全是英文回復,還有小時光,陳情令等等,都是五百萬級別的單集播放。這可比以前央視出的那些什麼老三國之類的劇高到天邊上了。
古裝劇的場面和服化道都越來越精美,現階段真正能夠海外賣得動的國劇還得是古裝偶像劇
國內幾乎要飽和,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也會促成精品劇的出現,逐漸會形成良性迴圈。
這幾年青年人才和影視工業層面崛起得也很快,現在就政府限制這一個大bug了,但肉眼可見的不是放開而是收緊,真沒有辦法。
掀開傳記電影《金髮夢露》裙底,影史女神還需等待被男性「拯救」嗎? 2022-10-27 漢斯黃
盛傳十年、只聞樓梯響的瑪麗蓮夢露傳記《金髮夢露》(Blonde),今年終於由Netflix發行問世,卻甫在國際影展公映、串流上架後,招致兩極評價。喜愛者多半讚許女星安娜.德哈瑪斯完美演繹夢露神采,更讚許導演安德魯.多明尼克以絢爛攝影與設計,締造華麗而多變的電影視覺;負面評價則怪罪劇本將其描繪為一生懇求父愛、脆弱空乏的金髮女郎,徹底扁平化夢露的多面性。
電影一再杜撰夢露生平,呈現其與名人3P、遭電影高層性侵、墮胎等聳動或創傷情節,以鏡頭「侵入」夢露的身體,包含:屢次拍攝其裸體、陰道POV(主觀視角)鏡頭,以特效動畫建構夢露腹中胎兒,或重現她在電影中被吹起裙擺的經典場面時,以各式視角「檢視」其裙底,究竟是嚴格審視夢露生前遭受男性凝視的傷害,還是藉由好萊塢名人傳記體式,再度剝削女性身體?
作為美國影史、流行文化重要符號的瑪麗蓮夢露,1940末至60年代在好萊塢片廠打造下,染金髮色、貼身衣物、嗲聲細語等特徵,讓她成為跨時代的性感象徵。然而,即便她的電影如《紳士愛美人》、《熱情如火》早被視為經典,輿論始終更關注其幕後人生:母親受精神疾病所苦,令她成為孤兒的身世;銀幕形象造就的巨大壓力,與片廠間的斡旋衝突;三段婚姻、與政商名流的羅曼史流言;甚至連1962年藥物中毒死亡,也瘋傳陰謀論是美國政府介入。
即便夢露逝世後,議論、剖析、改編其生平的作品也從未止息。許多女性主義與性別學者曾撰寫內容,指出夢露成為好萊塢系統的受害者,指出她在男性至上的電影業,積極爭取更公平的待遇與酬勞,為女性影人開拓更寬廣的道路;更多傳記作者,挖掘其人生隱匿與未解之處,如詹姆斯斯帕達出版的Monroe: Her Life in Pictures,則指出她與甘迺迪兄弟的浪漫關係,恐與她的死因有關,直至今年Netflix推出紀錄片《最後的錄音》,仍試圖釐清其死亡疑雲。
今年同由Netflix發行的劇情片《金髮夢露》,則改編喬伊斯.卡羅爾.歐茨1999年推出的普立茲獎提名同名小說,更早於2001年被拍成影集。然而,小說並未如實呈現史實,歐茨旨在藉夢露的形象,反應20世紀中葉美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風氣,她說:(小說中的夢露)像是《白鯨記》中象徵意義重大的大白鯨,不是代表不可知的自然之力,而是代表人造社會的力量有多盲目。
不敵疫情衝擊 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明年下檔 2022/09/18
受COVID-19疫情衝擊,紐約百老匯史上最長壽音樂劇歌劇魅影(35年演出1萬3925場)將於2023年2月永久停演。
相關新聞
2021年全台表演藝術產業票房收入較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33%。
受疫情影響,好萊塢電影2020年北美票房下降80%,全球下降71%。
2020年全台票房已跌剩4成 好萊塢強片大撤退,戲院恐直接關門大吉。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沒了歌舞,還能算印度電影嗎? 2021-10-17
印度電影“識別度”認知最強烈的,當屬經常讓人措手不及的歌和舞。
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
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這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所以當歌舞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順帶說一下,印度電影誕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其審查制度非常嚴格,對色情元素的管制很很嚴厲。然而印度的其他藝術,如雕刻、繪畫等,可以大膽地表現情欲——因為毗濕奴,這個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他有一個化身就是情欲的象徵,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濕婆的“林伽”,認為性和情欲是神賜的。
所以,為了表達內心正常的本能衝動,並且避免和審查制度造成衝突,印度人最終選擇了舞蹈這個和性本能有著深刻聯繫的元素:曖昧游離的秋波, 欲說還休的語言, 若隱若現的肢體, 似迎還拒的接觸, 以及類似聚會和儀式的群眾歌舞, 這一切都十分獨特巧妙地宣洩了印度人在電影中對“欲”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歌舞之路上越走越遠的印度人還發現,載歌載舞不僅不會顯得突兀,甚至還能讓電影變得更好玩:
一、歌舞元素能夠巧妙推動整個電影情節。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眾多或幽默、或溫情的歌舞場面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二、舞元素也易於表現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電影中各角色的強烈情感。所謂“言之不足,歌以詠志”。
三、從觀影的角度來看,很多印度電影都在三小時以上,觀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麼長的時間, 所以在影片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於調節氣氛。
四、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眾多,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歌曲和舞蹈容易為各種語言的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印度電影裡的歌舞有很強的“本土性” ,從藝術性來看,並不符合世界上大部分影評節的審查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電影產量位居全球前三,可是在獎項上幾乎沒有什麼斬獲。
相關新聞
周女8000字泣訴性侵!阿裡巴巴股價跳水
阿裡回應:絕不容忍,5人已被停職
中紀委:剷除酒桌潛規則滋長的土壤
從阿裡巴巴性侵案,看中國酒桌文化潛規則
阿裡女員工自稱被侵害事件陷羅生門?
回應
哪裡羅生門了?明明就性很清楚好嗎
這個女人患了臆想症
人民日報:不但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更要把資本關進籠子裡
馬雲、王興、黃崢、劉強東和張一鳴,都不見了 2021-08-10 財經自媒體
低調,低調,再低調,降低存在感,成為這屆大佬需要惡補的自我修養。
回應
精英集體噤聲,絕不是社會的進步
槍打出頭鳥
難怪哪麼多的人和資本會出逃呢?
潘石屹不跑就跑不了了。
鬥地主打土豪又開始了
相關新聞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潘石屹退隱2021-06-16以236.58億港元出售SOHO中國給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潘石屹出售SOHO中國2021-08-03 被《反壟斷法》立案調查
軟銀2021-08-10因中國科技行業受監管形勢不明,將暫緩在華新投資。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臺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霍尊發長文道歉:決定告別演藝工作 2021-08-14 觀察者網
霍尊向其家人、朋友、粉絲等道歉,並表示,請傷害到此為止吧。霍尊钜細靡遺記錄自己與陳露2012年認識後的點滴,是對方先來認識他,期間也一直負擔對方生活,感謝陳露8年來都在身旁陪伴;發誓自己恪遵夫道,性伴侶僅有陳露一人,沒有約砲也沒有劈腿。
回應
我很同情霍尊,是個老實人沒怎麼反擊過女的。他女友是在往死里弄他,很想說,撕,就痛快的撕吧。這樣子真的很沒意思。
最重要的是關掉電影戲劇學院,畢竟娛樂圈偶像都那樣。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8_14_602980.shtml
張哲瀚道歉沒用?官媒轟無知:得付代價 2021-08-14 世界日報
藝人張哲瀚因在靖國神社前拍照被批後道歉,稱自己對建築及歷史「無知」,但中國網友繼續砲轟他是漢奸,並要求封殺張哲瀚。多家官媒、黨媒和軍媒也群起砲轟張。
回應相關新聞
涉日事件後續!5小時內張哲瀚28個代言全數解約!
反思張哲瀚事件別讓「愛國」變成黨同伐異 - 香港01
以愛國之名窮追猛打娛樂圈不可取
張哲瀚稱「對於婚禮舉辦場所的歷史背景和參加婚宴的其他人政治背景失察,這是我的過錯……作為公眾人物,我更應當時刻牢記歷史傷痛,以後我會更認真學習歷史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加嚴謹和自律,再次鄭重的道歉。」
若從一頭一尾看,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動筆墨的事。演藝明星缺乏身為公眾人物的自覺,被抓住「小辮子」,隨後在壓力之下公開道歉;黨媒以此為典型,傳遞官方「正確三觀」,都是一貫做法。
濟南公安最新通報“阿裡女員工被侵害”案 2021-08-14 觀察者網
通報稱,沒有證據證明王某、張某有強姦犯罪事實發生。通過大量證人證言及調取阿裡公司出差報備系統資訊、相關電子資料等證據,未發現周女被迫出差情況。經就餐人員、飯店服務人員證實,就餐期間無人強迫飲酒,周某飲用白酒約350毫升。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相關新聞
妖魔化遊戲應該停止了,這是另一個貿易文化戰場,不能把這條戰線拱手讓人
回應
精神鴉片一詞侮辱性極強。三十年前沒有遊戲玩的時候精神鴉片是武俠小說,然後是街機廳再然後是網吧,現在都2021了,就不能想點新詞?對於那些辛苦工作勵志將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人聽的遊戲工作者來說,真的很不公平。想想當年的漫畫產業是怎麼毀掉拱手讓給日韓的。
不沉迷電玩,難道要很悶的中國人民專注推翻共產黨專政?
“精神鴉片說”10多年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其實是真的,但政府你要怎麼防?以前韓國線上遊戲發達,有個原因是可以讓國民有個精神鴉片,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個苦命牛,移轉人民的焦點。
相關新聞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陸打財團上癮?監管重拳要求「資本應政治正確」| 聯合報
路透:中國當局要馬雲出清持股淨身退出螞蟻 2021-04-18
繼馬化騰後馬雲也套現430億…大佬們為何都在減持 2020-07-13 新浪科技
零售、跨境、菜鳥3驅動 阿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年增34%
一位互聯網企業家找環時總編老胡聊天 2020-07-03 老胡說,資本要純淨不能要純淨主導國家,要純淨與國家大政策的互動中順勢而為。
汪海林:中國電影要把敘事權奪回來 2021-07-29
好萊塢電影確實好看,在敘事技巧、情感表達、電影技術上都有獨到之處,但需要為英雄找到某個具體的情感載體,比如拯救家人、朋友等等,從不強調英雄為了某種理念獻身。而很多東方英雄是為捍衛忠、義等理念而獻身,比《趙氏孤兒》程嬰出於忠,獻出自己的兒子,替主公的兒子去死。2019年《流浪地球》46.86億元人民幣票房,體現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帶著新野老百姓撤退,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帶著老百姓一起轉移的傳統,是有別于西方方舟的中國方案。
如何客觀評價汪海林的編劇能力? - 知乎
這位編劇老師天天對著年輕演員評頭論足,說實話你的狗shi劇本拿給前述那些演員演你不覺得羞愧嗎?還有人拿《鐵齒銅牙紀曉嵐》來吹他,你知道《鐵》第一二部編劇裡面根本就沒有他嗎?你知道汪的第三四部有多糟多爛嗎?
汪海林-維基百科.評價
汪海林多次處於輿論焦點,是率先批評「IP熱」的影視人士,更是以批評「小鮮肉」演員而聞名的業內人士。是「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等話題的原創者,其大膽的言論風格受到廣為關注。
另參【圖博館】《實然觀》 習中國夢
郭敬明的青春校園劇《小時代》賣座後,因奇幻劇《爵跡》失利被民氣落井下石,又靠著青春校園劇《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翻身,汪等上百位編導們於奇幻劇《晴雅集》在國內院線和國際奈飛網視同步上映前夕,以郭涉及抄襲一事、聯合呼籲業內封殺郭,結果首日票房破億。其實天下文章一大抄,學術論文只要標示合理引用之出處,就不算抄襲了。但影視不像論文可標示出處、常生爭議,如同專利和商標權一樣,如有爭議交付司法判賠就是了,但在習左北的氛圍下常上綱上線到你死我活。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現在的電視劇苛求劇情戲劇性,從而完全忽略了歷史基礎,《大軍師司馬懿》就是這樣
現在的電視劇都太過苛求劇情的戲劇性,從而完全忽略了歷史基礎,另外也太偏宮鬥路線,都是為了迎合女性的觀劇習慣,男性看到因宮鬥而扭曲的這些人物,就很不順眼。
這部軍師聯盟是為數不多的拍司馬懿的故事,其實這個人我覺得很有意思,吳秀波演的還算到位,但有時候似乎太過,掩飾太過而過於虛偽做作,讓人感覺這司馬懿毫無人臣本心,只是一味迎合皇帝,跟魏宗萬演的司馬懿比起來,少了些許銳氣和霸氣。
回應
男人為主的歷史演義劇也熱衷宮鬥戲了,《甄環傳》的惡劣影響就在於此。為了迎合無腦的女性觀眾,編劇的腦袋集體進水。
如同三國演義本來就是歷史演義,很多都與史實不符一樣,大軍師司馬懿做些演繹也無妨。
人家本來就是以現代小說做藍本拍的,其實就算三國演義你也不能當歷史看,小說這種東西,劇情邏輯自洽人物行為合理就行,過分強調忠實歷史的話,小說也就不是小說了
就戲論戲,「流浪地球」是慘劇 2019-02 臺灣自由撰稿人雁默
太多大陸朋友問我對「流浪地球」的意見,電影電視劇,我看過的已不計其數(尤其是講太空題材的科幻片),所以我是那種不會被民族情感綁架的戲迷,只會就戲論戲。
電影就三類: 文學性高於娛樂性的;娛樂性高於文學性的;娛樂性與文學性調整得相當平均的。對我而言,第三類是經典之作,能做到這境界電影的非常稀少。前兩類也各自都有上乘之作,所以我看戲不會以文學角度批評娛樂電影,或娛樂角度批評文藝電影,他們應該用不同的標準評論之。
「流浪地球」屬於娛樂性高的電影,標準在於「好不好看」。
朋友們,不好看。我只撐了50分鐘,就看不下去了。
第一個敗筆,知識性敘述說太多了,知識訊息搶了戲,吃掉了可看性。
敗筆之二,就是情感戲的貧乏與八股,不但沒有輔助一個好的科幻點子,反而壞了整鍋粥。
我可不是用好萊塢的眼光批評「流浪地球」,好萊塢的電影99%都是爛戲,就連漫威票房絕佳的眾多科幻片,我也不以為然(神力女超人例外)。你
回應
寫著不以好萊塢標準評價,滿篇都是用好萊塢電影做對比。用台灣濾鏡歪樓,這事我也見多了
用政治掛帥標籤概括一切不同意見,這事我們也見多了!
風聲之後又一部好看的諜戰片。畫面運鏡一流,漫天飛雪的東北大地,暗流湧動,火車上鄰座可能就是敵人,哈爾濱化身特工之城,沒人知道身邊是敵是友。演員演技都很好,最喜歡於和偉的表演,隱忍又克制,以微表情致勝。 國師鏡頭下的諜戰冷靜又克制,同時又有大量留白給人思考。影片一開始就基本交代了敵友關係,沒有太多的懸念,更多的是探究人物人性本身。“我們能等到天亮嗎?”劉浩存最後的發問讓人淚目。
張藝謀導演的基本功力還是在的,寥寥幾筆就構建出蕭瑟肅殺的氣氛。開場一個俯拍降落傘鏡頭,我以為我來到了歐洲文藝片。攝影師出身,鏡頭語言、打光絕對一流。內景大量的黃,外景大量的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暴雪的白,以及自帶霓虹色的哈爾濱,共同締造出一幅外表溫和內心卻暗流湧動的古典油畫。與畫面相比,敘事層面就差了一大截。…….
馬雲現身阿里巴巴活動 陸網民:變老了 2021/05/10 中時
今年是第17個阿里日,歡迎37000名員工家人和親友來,久未公開露面的馬雲當天也現身杭州阿里總部。有網民表示,馬雲感覺老了很多。
回應
是變黑不是變老,是有戶外活動曬太陽吧
相關新聞
網友發文要求公開從范冰冰到鄭爽「補稅117億名單」范點讚!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范重出江湖!主演好萊塢電影《The 355》2022-01-07在美上映。
美團遭調查 創始人王興貼詩文被疑借古諷今或步馬雲後塵 2021/05/10 中時
自大陸主管當局以《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處以史上最高額罰款後,外界對馬雲未來處境有諸多揣測。隨後大陸多家大企業也連續被監管機構點名,將進行反壟斷調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其本人創立的社交平台「飯否」貼出唐代章碣的《焚書坑》詩文:「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隨即引起網上熱議。5月10日,美團股價暴跌8.6%,股價創年內新低,自今年高點的市值蒸發掉1.2兆港元(合台幣4.35兆元)
王興身邊人勸他重視此事,以免被借題發揮、刻意炒作,一旦被貼上標籤,歷史上文字獄與莫須有罪名都是這麼來的。「誰是大秦?誰是劉項?太容易授人以柄」。王興因此刪除詩作,但又感嘆「壞人真多」,還解釋貼出詩句的用意作為澄清說,「秦國警惕書生,但後來滅秦的劉項卻不讀書。這給我提了個醒,最危險的對手往往不是預料中的那些。」
網上一些知名的博主認為, 在反壟斷的關鍵時刻,發這種令人浮想聯翩的詩,確實欠妥,
2021奧斯卡:收視新低、串流擠身,好萊塢仍在風暴中前行2021-04-28
2020年肺炎疫情肆虐,重創全球電影圈,拍攝作業延宕,戲院被迫閉門,商業大片紛紛退檔延期,影展亦是轉線上播映或取消暫緩,串流商機水漲船高,小螢幕與大銀幕的存亡對決越演越烈。邁入第93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便在這樣的時代氣氛下舉行。本屆仍是延續近年「政治正確」風氣,亞裔、非裔及女性影人皆創下多項紀錄。
美國與好萊塢作為電影界龍頭藉一場盛宴,回應電影界因疫情而起的變革,延續「#OscarSoWhite」、「#MeToo 運動」、「Black Lives Matter」的政治風氣,企圖以小而精美的典禮,維繫電影與影人的尊嚴,卻仍在藝術小眾的品味,與商業收視考量的頒獎安排間,落得尷尬而無地自容。總頒獎過程仍長達三小時,收視人口跌破千萬大關,僅有985萬人收看,較去年銳減了58%再創歷史新低。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人為何不再迷信奧斯卡了?別忘了,奧斯卡只是一個“學院獎”,只是一宗大買賣
回應
不只是奧斯卡,凡是基於西方政治體制控制下的獎和任何排名,我都不care。
美媒關注春節檔:中國破票房紀錄,美國仍步履蹣跚
“中國破票房紀錄,美國仍步履蹣跚”,美媒《名利場》2021-02-15報導,上週末,美國本土票房最高的是12周前上映的《瘋狂原始人2》,票房剛過200萬美元(1290萬人民幣)。中國電儘管上座率受疫情影響有所限制,但在春節首個週末票房達7.75億美元。
美媒《綜藝》,陳思誠執導的動作喜劇《唐人街探案3》首週末獲得4.24億美元的“巨額票房”打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019年創下的3.57億美元。
截至2月16日上午10時,今年春節檔總票房已超62億人民幣,成為歷年之最。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也近100億元,票房排名前五的電影分別為《唐人街探案3》(27億)、《你好,李煥英》(13.06億)、《送你一朵小紅花》(11.95億)、《拆彈專家2》(7.07億)和《溫暖的抱抱》(6.69億)。
回應相關新聞
《唐人街探案3》創造中國電影市場三項新紀錄,陳思誠成中國首位百億票房導演,為何贏了票房卻輸了口碑
回應
左意識形態和右學院藝術教條+仇富仇名
我們的文化那麼好,為啥輸出就沒那麼順利呢? 2021-02-01
我們都覺得自家歷史悠久,文化鼎盛,很值得外國人學習。但實際上,有些文化輸出,是依靠課本教材,吸引一些對他國文化感興趣的人來埋首苦讀。更多的文化輸出和傳播,還是來自於娛樂內容。像老外喜歡中國功夫,不是因為李小龍們多麼大義凜然,讓他們覺得受到了思想教育,而是一代又一代功夫片,打得太好看太酷了。仔細想想,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偏見,功夫啊,美食啊,什麼辮子僵屍啊,其實,還真的就是早年港產片的套路。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人吧,如果沒有興趣撐著,又沒有考試壓力,那真也不是天生愛學習。在潛移默化的漫畫電影遊戲,以及厚厚一筐古籍之間,大概率還是選前者的吧?
1860年代,日本浮世繪流入法國。法國那一代年輕畫家,比如莫内為首,就喜歡了浮世繪,喜歡了日本文化。梵古,更是學浮世繪發了癡。印象派就此誕生。而浮世繪在日本,本來就是街頭巷尾老百姓都買的版畫。什麼美人繪啊,役者繪啊,說白了就是美女海報、明星大頭貼。日本人當時最高端大氣的,是狩野派那些位,給貴族畫屏風的——然而這東西太高大上,流傳不廣,反而就沒有浮世繪那麼有名了。
小眾的高雅當然是好事,但文化輸出這玩意,仿佛流水:水向低處流啊。哪位會說了:那為什麼我們唐朝文化輸出那麼厲害,可以讓其他國家學漢詩呢?第一,唐當時太強大,大家群起效仿。像19世紀初,俄羅斯貴人拼命掰扯舌頭學說法語,哪怕被拿破崙追著打都學,就因為那會兒法國的確挺強。其二,在西元7世紀,高麗新羅人學漢詩,大概像上世紀末好多中國人學唱《我的太陽》似的,又時髦又好聽。
詩本身是有娛樂性的,詩生命力最強的時代,一定是其最有娛樂性的時代。學者龍榆生就認為,從周之風雅頌到樂府到唐詩到宋詞到元曲,每種藝術題材最初,都是適合唱的,慢慢地不適合唱了,才有另一種更適合唱的方式發展起來。
說到底還是,哪怕本國的文化要流傳下去,都要在保持文化強盛的同時,講究寓教於樂。何況輸出給別國的文化呢?想想現在世界上流傳熱鬧的流行文化,無論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義大利飲食、英超足球,都有個特色:哪怕物件是個不懂那一國文化的,也可能喜歡上。所以啦,文化輸出,得先做到有生命力的、讓人喜聞樂見的傳輸流通之後,才能考慮文化啊。
日本翻拍《微微一笑很傾城》,但看這設定是不是魔改了? 2020-12-21
日媒 2020-12-21報導,由富士電視臺製作,改編自中國知名作家顧漫代表作《微微一笑很傾城》的電視劇《灰姑娘線上》(暫譯)即將播出。
2016年8月,電視劇版《微微一笑很傾城》在國內的衛視平臺播出後呈刷屏之勢,不僅霸佔話題熱搜,播放量也是節節高升,同時在海外地區,如越南、韓國等都有大批網友同步追劇,形成了一波華流輸出的小高潮,而日本在次年3月也進行了引進。
回應
本來就是下里巴人的東西最火,哪個國家都一樣,古代也一樣,看一下水滸傳就發現了,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哪有那麼多風花雪月詩詞歌賦的,哪些今天看來有文化有格調的東西,在古代也是文人小圈子裡的東西。
美劇可以隨便編排屋大維,是因為美國沒有歷史包袱
【本文來自《給觀眾展現了一個與固有印象不同的秦始皇初期歷史,這樣看,《大秦賦》不好嗎?》評論區】
我國影視行業現狀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盲目學好萊塢,影視院校教學一切以好萊塢理論為准,丟了自己的特色。美國人沒有歷史觀念,而中國恰恰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
回應
小說和戲劇創作本身就是允許一定改動和虛構成分,如真要按歷史講故事,那麼《水滸傳》就不成立,因為宋江等人剛造反就迅速被張叔夜給剿滅了,那裡來的什麼替天行道~就連《三國演義》這種所說最基於真實歷史的小說,都有太多的張冠李戴、事件年份顛倒的問題,廣電總局不管就亂,一管就死
金馬57得獎完整名單出爐/《消失的情人節》奪5獎最大贏家
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2020/11/21在國父紀念館登場,,最後由《親愛的房客》莫子儀和《孤味》陳淑芳搶下影帝和影后頭銜;最佳導演由執導《消失的情人節》的陳玉勳獲得,該片也搶下最佳劇情長片大獎,入圍11項提名,拿到5獎堪稱本屆最大贏家。
回應
關起門來自嗨,把金馬獎越做越小,從一堆沒演技的爛蘋果裡挑...可憐
金馬獎再繼續搞下去每個台灣省演員都有機會中獎幾次。
台湾人就是讚!全是得奖大户!
一個花了好幾十年的努力要邁向國際化的電影典禮被台獨份子幾分鐘搞成地區化,可惜了
哀 ......50多年的金馬獎已淪落為台灣獎.....
我只想說,這些所謂的電影,有多少人看過
送我電影票我都不會去看這些電影...
閉門造車,應該改成金蛙獎!
沒有大陸電影參賽?這些年大陸的電影和動畫片和電視連續劇拍得有多好!
越搞路子越小,每年入圍的都是同類型電影,完全沒看到台灣電影有任何進步~
金鐘:打倒偶像產業,就能提升中國文娛產業的格調嗎? 2020-10-18 觀察者網
著名編劇汪海林最近在觀視頻發表了一個演講,嚴厲地批評了最近幾年娛樂圈火爆的流量偶像現象。
雖然我從感情上贊同汪海林編劇對於娛樂行業的批評,但是他提出的否定偶像產業、抵制資本製造流量明星這個運作方式的政策思路卻還是反映了前互聯網時代由上而下的文化管理心態,不能真正解決國內文化產業面臨外來競爭時處於弱勢地位的問題。
首先,忽略了長久以來國內對於偶像文化產品的龐大需求。90年代的港臺偶像明星風靡內地,到了2000年,國內的偶像市場則是韓國偶像的天下,國內自己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創作群體有段時間在“韓流”的打擊下潰不成軍。
國內偶像如鹿晗、吳亦凡、王一博、肖戰等人,那時還都默默無聞。但是中國偶像市場在這些人出名之前早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並且發展到相當規模。正是由於國內資本注意到了偶像娛樂市場的巨大前景,中國內地自己的偶像團體開始湧現,比如在2012年,模仿日本偶像團體的內地女子偶像團體SNH48在上海成立。
從一開始,國內的偶像團體就有非常濃重的日韓痕跡。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過程,其實也是走過這樣一個從模仿山寨別人到自主研發創新的過程,連華為剛創業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的“二道販子”。
在今天發達的互聯網環境下,文化娛樂產品的供給和傳播的成本很小,如沒自己的偶像產品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外來的就必然會來佔領我們的市場。
不僅僅是偶像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中,國內目前在面對海外文化產品的競爭時依然還是攻少守多。其因是國內文化產業還處手工作坊時代,而國外已工業化。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稱,國內電影創作和製作的標準幾乎為零,好萊塢有800多個工業標準,不但節省劇組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保障穩定的拍攝水準。
而在偶像產業裡,韓國偶像產業的流水線製造和工業化運營雖也有不少缺點,但確保了長期輸出大量有市場競爭力的偶像團體和品牌,新的偶像一代代的湧現,還能一直輸出海外搶佔市場。
2020年累計票房129.5億,中國首次超北美成全球第一大票倉
2020-10-15,據燈塔即時資料,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累計票房達129.5億人民幣(合19.3億美元),超過北美19.25億美元,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其中,《八佰》以30.97億占總票房23.9%的成績,成為對2020年票房貢獻最大的電影,其次是《我和我的家鄉》、《薑子牙》和《奪冠》,票房成績分別為22.57億、14.78億和7.19億。
回應
這有什麼好吹的•••••••光比票房沒意義啊,要比也要比觀影量或者人均觀影量吧。
確實不是因為電影牛,是因為我們抗疫牛
中國票房比美國高 你很難受嗎?就這麼難以接受?
看到“《八佰》成為對2020年票房貢獻最大的電影”能舒服的可能是剛來觀網的
我也常駐觀網,我就喜歡八佰,我也喜歡戰狼2,流浪星球。只要是好電影我都喜歡。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疫情正在“瓦解”好萊塢:好萊塢市場上已經無大片,北美院線受疫情影響進一步關閉。2020年電影市場都是特殊的一年,但是曙光總會來臨的。
裁員2.8萬人!迪士尼重啟成效不彰,樂園、郵輪、實體門市受創太深? 2020.09.30
3月新冠狀病毒(COVID 19)在美國爆發,至今已經半年有餘,即使已有超過10萬名員工在放無薪假,受創嚴重的迪士尼也終於撐不住,宣佈將裁去2.8萬名遊樂園員工。
遊樂園業務向來是迪士尼的營收主力,去年便占了迪士尼整體696億美元營收的37%。然而今年8月公佈的財報中,樂園業務營收衰退達85%,蒸發的37億美元收入導致20億美元虧損。米老鼠及白雪公主恐怕也難以安穩入眠。
儘管全球迪士尼樂園都陸續重啟,迪士尼坦承來訪遊客數與預估情況有落差。
為了讓民眾能安心重返樂園,迪士尼實施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包括限制入園流量、要求民眾及員工戴上口罩、在園區內廣設消毒站點、暫停民眾與玩偶們的近距離互動,並提供線上點餐及行動支付等服務減少接觸。
但這些措施沒能贏得遊客的信賴,《紐約時報》引述旅行社的說法指出,民眾不覺得此時造訪遊樂園是個安全的作法,同時很多人並不希望在體驗受限制的情況下出遊,玩得不盡興不如省下旅費。
宣佈裁員消息後,迪士尼股價在盤後下跌約2%,邁入2020年來其股價已下跌約13%。
且不光迪士尼受到重挫,環球影城上一季營收暴跌94%,整個夏天也持續裁員,8月底宣佈縮編約1,000名飯店員工後,9月中又宣佈5,400名員工的無薪假延長至另外通知。
相關新聞
迪士尼《花木蘭》真人版在華遇冷
外媒:中國遏制了新冠疫情“十一”國慶8天黃金周旅遊業顯著反彈與歐美對比鮮明,10月1日票房7.45億元8天票房近37億元,旅遊人次6.37億收入4500億元,零售餐飲銷售6.8兆元。
《姜子牙》口碑爭議卻排片大漲,但國慶檔仍大局未定 2020-10-03 創事記
10月1日票房達到了7.45億,人次達到了1834萬。《姜子牙》居功至偉,以42%的上座率,單日斬獲3.62億票房榜首,成為國慶檔歷史上首日成績最好的電影。
7.45億的單日票房,較去年十一當天8.15億雖有回落,是新冠疫情情理中之事,但中秋和70周年國節慶,調動了很多非活躍觀影人群的觀影積極性。
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或許是影市表現強勢的原因之一。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預計旅遊人次可能達到6億,雖有大幅回暖,但仍只恢復到去年國慶7天假期76.7%的水準。
票房破三億,豆瓣7.2,《薑子牙》票房口碑為何冰火兩重天?一,故事單薄;二,娛樂性不足;三,強行煽情如同災難。說超越《哪吒》的,有,說影片最好看是彩蛋的,也不少。
《薑子牙》雖然以封神大戰為背景,但講的卻不是大眾最熟悉的封神榜的故事,而是一個平民英雄故事:薑子牙在戰勝狐妖後,被貶下凡間,於千辛萬苦之中找到了自我並發現真相的故事。不再是傳統影視劇中的仙風道骨,而更像是個落魄、倒楣的職場不順的中年人。通過薑子牙和蘇妲己(不等於九尾狐)機緣巧合下攜手上路,最終在找尋真相中找出了一個難題的故事: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相對於《哪吒》,美術、音樂上、細節上《薑子牙》都要成熟很多,特別是融入中國水墨畫意境的視覺體系。應該在“哪吒”高口碑的支持下,持續產生“破圈效應”,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影院,也進一步完成國漫突破,問題出在實力支撐不起野心。
觀眾天天喊著 “國漫復興”,但即使“哪吒”在製作水準與商業表現上將國產動畫電影提升到了全新的水準,國漫卻從未真正從創作層面去印證自己的復興。
…….
回應
創事記先寫一個好故事出來吧。現在都是坐而論道者(鍵盤俠)眾,眼高手低者(噴子)眾。
40+女演員困境?趙薇:所有女性演員都很難出頭
2020年10月2日播出的《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面對馬蘇和倪虹潔的“中年女演員”困境,導演趙薇則直接表示“我覺得根本不是40+,現在是所有的女性演員,都有一種很難出頭的問題”,同時她還發問“所有的化妝品護膚品,睫毛膏粉底全是小男生在代言,姑娘們都去哪了?”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回應
這幾年大火的劇是什麼類型?言情,偶像,甜蜜蜜,這種劇女生喜歡,代言肯定是奔著帥帥的男演員去的啊,而且跟男演員搭深情的都是少女,還能是阿姨?
奧斯卡宣佈最新重大改革!白人不幹了 2020-09-09 環球時報
據美媒報導,由於美國 奧斯卡電影獎近些年飽受種族主義爭議,被認為評選工作傾向白人,負責該獎項評選工作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在今天宣佈了一項對於奧斯卡獎的重大改革措施。從2024年起,入圍2024年以及之後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的電影,必須至少符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設立的4個鼓勵美國電影產業“多元化”標準中的2個才行:
1、影片的主演或重要配角必須至少有1人來自美國的少數族裔,比如黑人、亞裔、墨西哥裔、印第安人、中東北非人、或是夏威夷原住民等等。或者,扮演影片中二級或更次級角色的全部演員中,至少有30%的人應為女性、少數族裔、LGBTQ+群體(即同性戀變性人等“性少數群體”)或是有認知或肢體障礙或聽覺障礙的殘障人士。又或者,影片本身講述的是關於女性、少數族裔、LGBTQ+群體或殘障人士的內容。
2、影片的選角、服裝設計、導演、髮型、化妝、製片、編劇、編曲、攝像等幕後創意部門中,必須至少有2個部分的負責人為女性、少數族裔、LGBTQ+性少數人群或是殘障人士,且其中至少有一個角色必須提供給亞裔、墨西哥裔、黑人、印第安人等少數族裔。或者,影片至少有6個製作崗位和技術崗位雇傭的是少數族裔。又或者,影片全部職員中至少有30%來自女性群體、少數族裔、LGBTQ+性少數人群以及殘障人士。
3、影片的發行和融資公司雇傭的有償學徒和實習生來自女性、少數族裔、LGBTQ+性少數人群和殘障人士,並且能給這些人提供良好的職業培訓和就業前景。
4、在電影的市場、公關和發行工作中,需要有女性、少數族裔、LGBTQ+性少數人群以及殘障人士擔任相關團隊的負責人。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2020-07-08 魯舒天
01. 前浪:精英當道
代表人物:鞏俐、章子怡、周迅、郝蕾、趙薇
成名基礎:科班畢業,專業受訓
事業跳板:藝術大獎
護城河:業務能力、大咖御用、文化底蘊
天花板:題材限制、市場定價、審美風向
80年代的計劃經濟色彩仍然很重,大陸還沒有“娛樂圈”這種說法,演員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歐洲三大電影節與奧斯卡等著中國電影去攻陷,飛天獎、白玉蘭獎和金鷹獎…
02. 後浪:民主乍始
代表人物:李宇春、張靚穎、戚薇、趙麗穎
成名基礎:大眾投票 選秀機遇
事業跳板:草根主義
護城河:風格特長 兩棲動物
天花板:年輕世代 市場定價 造血能力
03. 破浪:民粹橫行
代表人物:流量明星們
成名基礎:資本支援
事業跳板:飯圈文化 犬儒主義 反智主義
護城河:倒賣人設 粉絲經濟 金主砸錢
天花板:年齡增長 同質加劇 意外醜聞 行業整風 公眾覺醒
遊戲規則完全變了,破浪不復前浪的風韻與後浪的棱角,他們揮別“科班精英”和“票選素人”的模式,迅速變成娛樂產業的輕工業商品。
04. 瞎浪:姐姐的出路在哪裡?
國外閃閃發光的成熟女性形象,在我們這裡仍是極度缺乏的,要改善這個問題,不是把抽象的父權制一頓痛批,更不是以看“姐姐”來臆想一場完勝,而是搞懂一個邏輯——產業升級失敗才淘汰老人,為什麼我們的產業升級會失敗?
有人說,那我們多拍好作品不就有救了嗎?實際上,拍更多好作品從來不是一個單靠行業就能解決的問題。
…..
回應
觀眾是浪,大浪淘沙總會淘出一些金子來的。
公眾永遠沒有覺醒的時候,任何時候99%都是跟風族。
整個文化圈都是娛樂產業商品所以就會有網路小說作者不算作家之類的說法是什麼玩意?
《寄生上流》到底紅什麼?8大重點解析「窮人與富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罪惡根源 2020/02/10
由韓國神導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抱回四座大獎成最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更是奧斯卡影史上首部抱回最佳電影的外語片,超狂的紀錄立刻引起網友們瘋狂討論!
《寄生上流》耗時6年打造劇本,以黑色幽默、驚悚懸疑的手法呈現貧富差距的現況。這是一部關於底層家庭「詐騙」上流社會的故事,卻從每一句對白、每一幕細節中,發現這就是最寫實的人生。
1. 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金家」四口是社會底層的家庭,他們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房屋」。小小的窗戶外,就是街道上的臭水溝,當清潔工噴消毒水時,整間客廳都被水霧彌漫;最慘的是,偶爾還有酒鬼灑尿⋯⋯
斑駁發黴的牆壁、要彎下腰才能坐上的馬桶、偷鄰居 Wi-Fi 才能過活的兩個孩子⋯⋯ 這就是金家人身上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寄生上流》以金家的環境,打翻了一碗人生雞湯,事實就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金家的父母用最傳統的思維、體能,養活了一家人;而金家的孩子靠著生存小技能、動歪腦筋,生命力異常強悍。
……..
相關新聞
特朗普不滿《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真糟糕
中國商業下沉,“小鎮姑娘”是消費主力軍? 2020-02-14
兩年前,電影票房的一組資料顯示,小鎮青年成為一些電影的主力消費者,幾乎貢獻全部票房的50%,如此資料讓嗅覺靈敏的商家意識到:小鎮青年、小鎮姑娘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主體人群,他們有著不錯的消費能力,卻被長期忽略…….
美媒:好萊塢的那些套路 中國觀眾早膩了
彭博社2020-01-14:中國(春節檔國產)大片陣容預示著好萊塢面臨艱難一年 在無異于中國影迷最盛大節日的春節一周,中國將至少接連上映12部新影片且全是華語片,這預示著好萊塢在其頭號海外市場正進入又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與以往相比,這個農曆新年的潛在熱映大片陣容更加令人關注,因為中國將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這個里程碑對美國電影製片商也至關重要,他們已開始依賴來自中國的收入抵消財務風險。
在洛杉磯創業的製片人簡•蘇說,那些“套路化”大片,近來在中國無法獲得預期票房。中國國產片越來越在本土電影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現象。
以前,好萊塢老牌系列電影往往能通過在華斬獲的巨額票房來補償乏善可陳的美國票房,但如今好萊塢大片正眼睜睜看著其在中國龐大電影市場中的占比逐漸下降。與此同時,一些國產系列片正崛起。今年春節檔期間,包括《唐人街探案3》和《囧媽》等在內的中國國產片料將熱映。
中國影迷變得更挑剔,尤其是對好萊塢影片。但洛杉磯業內人士沃爾特斯預測,即使今年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降,中國電影市場的廣泛增長仍有可能使美國影片在華票房實現增長。
美國《紐約時報》1月14日文章,原題:《星球大戰》系列影片為何持續在中國慘敗? 《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但儘管竭力進入中國,該系列的一部又一部影片卻在那裡折翼。個中原因包括歷史、地緣政治和(在中國)明顯缺乏打動觀眾的懷舊情緒等。這與美國製片商在華大舉推銷影片的努力形成鮮明對照。此類行銷也凸顯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如今有多重要。
過去10年來中國電影行業已在製作、導演、行銷和表演等各方面日漸成熟。
范冰冰做慈善連奪兩獎獲官媒稱讚 外界解讀獲官方支持全面復出 2019-12-20
范冰冰2018年被踢爆簽有「陰陽合同」,被重罰8.8億人民幣,但她這一年來積極參與做善事以望挽回公眾形象,果然努力是得到回報的,《人民日報》久違地公開稱讚她,被外界解讀是「解禁」的節奏。
果不然之後范冰冰頻頻出席公開活動,更一連兩日獲得有關慈善的獎項,更公開揚言在來年會帶更多作品獻給大家,言下之意令人認為她是全面正式復出了。而內地媒體方面,亦相繼不斷報道指出范冰冰「復出成功」,可想而知她已經全面回歸。
范冰冰解禁復出演藝圈 傳將演出溫子仁鬼片 2019-12-21
范冰冰在12月17日受邀參加「2019鳳凰網時尚之選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一套俐落黑色褲裝加上俏麗有型的短髮走星光大道,皮膚白皙,烈焰紅唇,氣場十足。
她也領取了「年度公益影響力明星」獎座,被網友稱讚「范爺絕美、A爆,名副其實的時尚女王!」
在12月18日又以一襲大波浪長捲髮,金光閃閃的墨綠色褲裝,參加「2019搜狐時尚盛典」,她也上台領了「年度公益人物」獎座,她的「大波浪長髮+招牌紅唇」,被網友讚是「超級美」。
她在12月19日又現身好萊塢華裔導演溫子仁新作殺青派對上,和國際大導演合影,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表示范冰冰的人脈圈和交際圈廣泛,也很期待溫子仁和范冰冰的合作鬼片。
同比提前24天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破600億元
除數據上的突破外,在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年度票房前十名電影中,國產電影穩佔8部勝了好萊塢大片,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4億元的票房成績奪得榜首,《流浪地球》以46.55億位居第二,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以29.89億牢踞第四。
此外,《中國機長》《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烈火英雄》《少年的你》也都入列前十。
年年都辦金雞獎:中國電影淪為走不出去的「內需產業」? 2019/11/26 聯合報/李政亮
今年,中國除了抵制金馬獎之外,也刻意把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時間與金馬獎同期,金雞獎成立於1981年,因該年為雞年,這個獎項是由專家評審;百花獎創立於1962年,為觀眾投票的獎項,兩獎每年交錯輪流舉辦。
在筆者看來:一是與金馬獎抗衡,二是對中國電影內部來說,透過電影節儀式的強化與獎項的授予,漸次建立中國電影經典(canon)的標準與影響力。
之所以如此,應當是看似紅紅火火多年的中國電影,已經開始有危機感。
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之夢
2018年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對中國紅紅火火的影視產業來說,最大的衝擊莫過於范冰冰逃稅繳交將近9億人民幣的逃稅罰金事件。這既是殺雞取卵也是殺雞儆猴,合理的解釋是中美貿易大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需稅收所致(楨:?) 。
……
今年在廈門所舉行的金雞百花獎電影節期間,中國電影家協會提出「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2009年中國政府提出「文化產業振興計畫」,這是包含電影在內的文化產業化的藍圖。
這次金雞百花獎電影節的入圍名單,「中國英雄」的商業主旋律電影大行其道,從《戰狼二》、《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中國機長》都是這樣的類型。從票房結構來看,中國一線二線城市的電影市場早已飽和,三到六線城市與村鎮約2億7,000萬人口的「小鎮青年」成為票房新興主力。在大國意識形態與市場結構的雙重考量,「中國英雄」電影題材只會多不會少。
多年前,中國政府便試著要讓中國電影走出去,但結果慘淡,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賣座電影經常與國際的普遍價值(楨:?) 相違,而今,中國政府宣稱要成為電影強國,但更加走不出去的「中國英雄」電影卻越來越多;應該說,中國電影將會變成「走不出去的內需產業」——票房依舊驚人,但能走進國際市場的作品也依舊稀缺。
回應
聯合報很喜黑中!
哈 !台灣金馬獎剛淪為閉門自爽, 自我感覺良好的井底之蛙 !
別只想黑人家,知識份子的風骨應該是批評的自家的政府
肖鋒:請大家放過李子柒! 2019-12-11 新浪網
最近,我去北美與留學生分享我對“中國大趨勢”研判,在美聯航雜誌上看到有關李子柒的報導:她在youtube上有700萬粉絲,燒火做飯一招一式連老外看得都樂此不疲。有海外粉絲直接稱呼她為“大自然界的女神”。
自己動手砍竹子做竹床、用甘蔗做古法紅糖,從醬臘肉、重陽糕、桂花酒等傳統美食,到插艾草、包粽子、吃月餅這些傳統節日習俗,李子柒的視頻滿足了人們對中國傳統生活和田園牧歌的一切想像。
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比如經濟和軍事,需要軟實力的配合才能走得久、走得遠。軟實力做得好的除了韓國,還有很多,比方說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貨、美式生活方式,德國足球和德國製造。
中國製造靠什麼來行銷全球?孔子學院嗎?《新週刊》曾刊出過一個觀點“一萬個孔子抵不上姚明和章子怡”。(楨:?)
好了,現在終於出現了一個李子柒,可一個李子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一千一萬個李子柒來做“文化輸出”。
最後,我也希望輿論“放過”李子柒,不要給她強加過多標籤,李子柒取代不了孔子學院,更代表不了仁義禮智信和中庸之道。
至於孔子學院,則應該從李子柒的成功中獲得啟發,是時候改變傳播中國文化的姿勢了。
2007年我出訪德國時適逢央視熱播《大國崛起》,彼時正播德國的崛起,引發德國媒體熱議。“他們把俾斯麥時的德國當作榜樣”,德國報紙這個整版評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人要我們認識的是新德國,與時俱進的德國,正如其“歌德學院”(德國版孔子學院)的海報所展現的:老歌德一手持西門子手機,一手打開筆記型電腦,目眺遠方,若有所思。
《決戰中途島》純粹地展示了美國電影的雄性意識 2019-11-21 觀察者網
最近上映的《決戰中途島》,評價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電影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從情報分析、戰略部署、正面對抗等角度呈現了美、日中途島海戰的全貌。就故事內容而言,《決戰中途島》是典型的美式主旋律影片。在重現歷史之餘,它講好美國的愛國主義故事了嗎?
我覺得這個電影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它是一個寫犧牲、寫男子漢的故事,不拖泥帶水,很有陽剛之氣。這就是我多次說的,很多美國電影雄性意識很強。這種雄性意識表現在影片的主人公和整個主題都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擔當感以及英雄主義色彩。這些元素都是好萊塢屢試不爽的,並且也很受觀眾歡迎。
戰爭片應該是什麼樣的?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影視圈自身曾經也出現了一定的探索和搖擺。比如,《珍珠港》就試著從一個愛情故事入手,結果失敗了。現在看來,他們也在反思如何使得一個戰爭類型的影片更純粹。就此而言,《決戰中途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戰爭片,它盡可能淡化了感情戲,甚至把《血戰鋼鋸嶺》裡邊的那種感情戲的元素都弱化了。它著重寫的是一群男人的故事,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
要說這個影片有什麼新意嗎?像之前諾蘭的《敦克爾克》就有一些敘述和結構上的探索。可是這個片子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新意或突破,基本上就是一種傳統的敘述模式,但是它把敵我雙方的情況都清晰展現了出來,整體結構還是不錯的。而且隨著特效技術的進步,電影對戰爭場面的一些復原,應該說水準更高了。
不過呢,這一點也讓我個人有些許不滿足感,我覺得有些戰爭場面表現偏電子遊戲化了。從質感上來講,我反倒更願意看原來的《中途島之戰》、《虎!虎!虎!》那樣的影片,那種真刀真槍的感覺。
........
https://www.guancha.cn/wanghailin/2019_11_21_525876.shtml
回應
《實然觀》:西方政經理論之謬、世人尤其中國人多了(民主教信徒公知大Ⅴ噴子除外),但西方文藝理論之謬、不只不了、反充斥於各大網站如豆瓣之中,他們批評中國電影的標準是「會不會說故事」(如美國金像獎)「有沒有深度」(如法德義三大影展),結果叫座的《小時代》等流行娛樂電影被罵是腦殘粉捧出來的小鮮肉沒演技之爛作(有沒演技要由觀眾判決、影評人所謂的演技反是造作,這另有南/北因素[南/北不純是地理更多是互動後之柔/剛文化表現],其實與其用禁奢限薪來壓抑南方擅長的柔美、不如多創作些北方擅長的壯美比如叫好又叫座《戰狠1/2》《湄公河/紅海行動》,就好比、與其仇視社會的鮮肉時尚、不如加強學校的陽剛教育[剛柔並濟/緊弛互調的社會才合演化之均衡原則],就文化的滲透性而言、自秦漢/南北朝/唐末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北武強雖勝南文弱、但重意象感情的中國文藝先天註定柔弱勝剛強、南方終以文化反攻、如今秀美的南方影視文化也對周邊越俄韓等有較大影響、而《戰狠》等反遭拒、道理很簡單「寓教於樂」好萊塢最會玩了),連極具「影音色彩意象之有意味形式美感」叫好又叫座的張藝謀電影、除了早期獲獎的《黃土地》(雖是攝影但實則主導)《紅高粱》《大紅燈籠》《菊豆》《秋菊打官司》、後全被批成不會說故事沒深度(法德義三大影展[諾貝爾獎亦然]之深度多指拍出西方人性的醜陋面/非西方則加民族社政經的醜陋面[故獎多給該國異議人士]、當張不再討好影展時便遭棄,問題是深度可以悅讀啊、比如《黃土地》等就很有美感、而如今影展式後現代電影真難看),為何如此?除了這些影評人多失意 (好萊塢劇作家工會勢眾權大、但中國編劇多淪為替影視改編文學或網路小說)、常有仇官(張因參與京奧等官方開閉幕式晚會被反中者誣為保皇黨如經濟學界之林義夫)仇富仇名心態,病根還在西方文藝理論。
徐實:除了中餐、中醫藥,我們還能對外介紹什麼 2019-11-01 觀察者網
2019-10-18,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在北京發佈《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8》,調查選取了全球22個國家,涵蓋了亞歐美非大洋洲等不同區域的公民。訪問樣本共計11000個,每個國家500個樣本。海外受訪者認為,中餐(55%)、中醫藥(50%)、武術(46%)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三個方面。
但在我看來,有幾方面的問題顯而易見:
1)中餐、中醫藥、武術都可以看作是農業文明的產物,而新中國巨大的工業成就被忽視了。
2)中餐、中醫藥、武術,都不是價值觀的載體,無法幫助中國實現價值觀的輸出,幫助外界瞭解當下的中國。
中國的文化輸出需要新思路,要培養外國民眾對中國的嚮往,中國的對外文化輸出可以把握兩個要點:輸出工業文化,輸出價值觀。
輸出工業文化的有效方法。
其一是製作高品質的紀錄片,如央視的《大國重器》。其二是製作反映當代中國風貌的影視作品,但必須是好故事,首先必須擺脫《紅高粱》、《夜宴》、《十面埋伏》這類“農業文明敘事”,包括以少男少女感情為題材的“青春小電影”。
美國是在價值觀輸出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國家。美國將好萊塢變成高效的政治工具,通過影視作品的成功市場行銷來輸出價值觀,而且還有經濟利益可圖。
在價值觀輸出這方面,中國既要積極學習美國,又要有自己的創新。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熱衷於扮演“世界員警”的角色,“人權高於主權”的價值觀。中國應該輸出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例如:
1)自強不息,人定勝天:《我的左手》算及格水準,這一領域應該能夠出現更好的作品。
2)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烈火英雄》體現了消防官兵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
3)強大的社會凝聚力:《橫空出世》《我和我的祖國》都能夠在關鍵時刻上下一心、高度團結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並不多見。
4)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流浪地球》已經將這種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為啥撲街? 2019-10-21 觀察者網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內地上映了,帶著4天才入帳1.48億的票房來了。之前,北美的開局不利就已經讓人捏了把汗,爛番茄新鮮度25%,IMDb只有5.7分。擁有李安+威爾•史密斯這樣的雙保險,票房口碑還能雙雙淪陷至此?
有人說,李安變了,從一個對故事精雕細琢的人,到現在在技術上執迷不悟。
回應
又一個在美國票房不行,指望在中國回本的。
劇情真的是太弱智了。
好萊塢就是追求技術,技術代替故事……
其實去看美國那些超級英雄電影裡那些反派基本都是這個套路,都是蠢得要命的行為與邏輯然後被正義的超級英雄們給打敗,看出這編劇都是照搬超級英雄電影裡模式寫出這種劇本吧
《雙子殺手》口碑是創新低,是江郎才盡,還是不懂欣賞? 2019-10-19 潤祥娛樂
《雙子殺手》,加入了許多的新技術,跟前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較,具有可看性。李安導演是拿過奧斯卡的金牌導演,為何《雙子殺手》會遇到這般的處境呢?其實這一點原因難避免。
看過了《雙子殺手》,觀察到李安的創意性。在影片中注入了許多新穎的元素,例如克隆反思、父權挑戰、自我對立等等。同時《雙子殺手》注入了4K120幀的技術,例如在銀幕上見到了真假史密斯的打戲,能被那酷炫的打鬥所吸引。化妝服飾等方面,《雙子殺手》中的角色達到了巔峰水準,但劇情故事槽點不斷,引來觀眾的吐槽。其中克隆本體,再派去殺掉原裝,這一段劇情令觀眾感到甚是不解。
劇情故事情節方面重點關注,李安導演這部電影也算得上佳作。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見到其年輕版本,感覺挺激動的。個人看完這部影片後,能覺到李安導演想要帶來一些新視覺,就像郭敬明的《爵跡》一樣,但做得不夠完美。雖然不知李安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會選擇怎樣的題材與故事,如果依然是科幻動作方面,小編想李安導演應該不會再重蹈。這部新片有些情節我們還是值得觀賞的。
被嫌棄的郭敬明的前半生 2019-10-21觀察者網
郭敬明在2016年《爵跡》慘敗之後就神隱四年裡,直到最近,郭在《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終於讓一些網友松了口風。原因是即便和其他幾位專業導演同台,他這個門外漢也不露怯,還能輸出專業理論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喜歡。
回應
韓寒沒有被資本媒體嫌棄 但大眾難道不嫌棄?至少我看來韓二郭四半斤對八兩
爵跡在中國算最好的動畫電影.
海清呼籲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我們和胡歌一樣便宜又好用 2019-07-29 觀察者網
在28日舉辦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中國女演員海清代表“中年女演員”發聲,懇求導演製片們給予出演機會,姚晨、梁靜表態支持。
回應
其他都不錯,但是姚晨咋回事?
帶上姚晨,就是敗筆,姚晨三觀不正。
主要還是影視題材太窄,大部分集中在仙俠、都市青春戀情,反映中老年人生活狀態的影視又都是些婆婆媽媽的家庭倫理劇,這些中年演員戲路也就窄了。
到了歲數就得服老,你們已經演不了小姑娘了,就不要和不斷湧現出的新生代搶飯吃了,大媽這種角色就挺好的。
她們是在尋求《人到中年》、《廊橋遺夢》那一類具有演技挑戰性片子,而不是去演小姑娘。現在的片子發揮不了她們的能力,反配為主會砸了片子。
其實不是年齡的問題,是中國的那些搞文藝的人不瞭解生活、不瞭解人性,到了21世紀的今天還沒能創作出豐富的電影、音樂、綜藝等文藝娛樂作品,這方面真的應該要和美國學習,美國的中老年人一般都有喜歡的娛樂作品,不知道是性格原因還是什麼原因,中國那些文藝創作者通常都比較幼稚,不夠深度不夠成熟,創作出來的作品通常都比較年輕化,不太受中老年人的喜歡.好萊塢的中年女演員有非常多的出鏡機會,適合中年女演員的戲非常多,稍微有點深度的影片需要優秀的中年女演員,市場並不排斥中年女演員。
現實就是即使在天天高呼性別平等的歐美,中年女性演員也只會在小眾的文藝片裡擔當主演,只要有著票房夢想的影片都會主動啟用更年輕的女性演員,電影是有著商品屬性的文化產品,你不能要求別人賠本支持你,即使有人支援,這種事也不會長久,你說的那種既有藝術性又能有票房的影片又能有幾部?特別是還打著“為女性發聲”的旗號,不要搞什麼道德綁架,很讓人反感,是更年輕的女性搶了你們的角色,不是男性!說到底,還是利益作祟
日男子越年輕越草食 20世代約2成「被迫」發生性關係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男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隨著年紀層的下降而遞增,跳脫一般人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想像。日本「しらべぇ」近期對1284名年齡層遍佈20-60歲的男女調查顯示,30多歲的女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最高,其次分別是20多歲與40多歲的女性。而日本年輕男子「多草食」。40多歲中為4.7%,30中為12.5%,20多歲上升到19.4%。20幾歲的年輕男性有5成沒有接吻經驗,就算有交往對象對性的需求也不高,若交往的對象為「肉食女」則會對這個族群男子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
「草食男」變多了! 18-39歲日本人25%沒性經驗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東京大學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顯示,2015年18-39歲日本人中,有25%沒有性經驗,比1992年的20%增加。由此可見,正如日本流行語「草食男」、「遠離性愛」所指的那樣,不追求性愛的人有所增加。
今天所謂的“小鮮肉”,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種進步文化 2019-04-08 觀視頻
今天很多人把“娘炮”跟偶像文化聯繫起來,認為偶像文化裡的男性有大眾印象中的女性特質,進而延伸出“娘炮文化”。其實不止日韓有所謂的女性特質的男星,歐美也有很多。
五六十年代日本有大量女性投入到工作當中,她們成長起來正好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這些女性基本來自中下層,也會追求自己的獨立審美。
資本發現這麼大一個市場之後,就會非常努力地投入其中。這跟禦宅族有一個相似之處,開始時把你當作外來者或邊緣群體,排斥你,獵奇你,一旦發現你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是驚人的,那資本也會來迎合你。共同參與到造星運動中,打造一些所謂的國民天團,就是看中了他們背後巨大的經濟效益。
回應
完全反對作者的邏輯。
對,我也對此匪夷所思。
非也,小鮮肉的流行恰恰說明女性消費階層的崛起。事實上女人的審美並不喜歡粗獷大漢,而是看上去細皮嫩肉,一樣能幹粗獷大漢所做的活。
贊同,女性地位和經濟的提高使她們有選擇自己審美觀的機會和權利。
香港《南華早報》9.19:女性崛起導致“精豬男”(喜歡化妝的精緻年輕男性外表更像日韓“小鮮肉”)增加?
廣電總局局長2018-09-18會見湖南省委宣傳部長:堅決防止泛娛樂化等傾向
回應
好哇!早就該這樣了! 1998年 芒果台的《還珠格格》,硬是將我乖巧的兒子,洗腦成不講道理,任性的壞小子了!
人民群眾的呼聲,看來政府還是聽進去了呀,湖南衛視為首的一批電視臺在泛娛樂化方面做得有點出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這次事件支持,但是我更想說,不要光堵,還要疏,不能什麼都一竿子打翻,對於影視化的東西,我們的手段太單一了
人家是娛樂立台,你喊人家不幹,那就是不讓人發財!不好辦!最好是查腐敗,一抓一個准,主持人+管理層,一鍋端,自然好辦。
政治能干涉娛樂節目!只要沒犯法,應該是什麼節目受歡迎,就播什麼節目,頭一次聽說還能規定別人播什麼!
相關新聞
綜藝標竿「芒果台」湖南衛視「過度娛樂化」變紅,多部意識形態節目收視率低
驚了,中華小當家續集抄襲花千骨?! 2018-09-21 觀察者網
回應
日本抄襲是有歷史基因的,和服抄襲中國的唐裝,文字抄襲中國的漢字,幾乎把中國唐宋元明清抄襲了一遍。然後抄襲德國的軍國主義,抄襲英國的皇權,抄襲美國的電子科技產品。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當年美國也是山寨歐洲起家的,德國山寨英國,美國山寨歐洲,日本山寨歐美,我們當然要山寨全世界。
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橫空出世,以李宇春、周筆暢為代表的中性風女歌手走紅一時,被輿論調侃為“春哥”,這與當今流量“娘炮”明星已經非常類似。為何青少年喜歡追捧性徵模糊的“大哥哥、大姐姐”?這是他們在青春期這個心理和生理未成熟階段,對自我的自然投射,而一旦完成性發育階段,這種訴求將在絕大多數孩子身上自然消失。並不是有些人所擔心的,已經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大趨勢。
而來自移動互聯網的媒介反覆運算效應所催生的嶄新商業模式,又把青少年的這種心理訴求不斷釋放,客觀上放大了“娘炮”現象。一方面,粉絲應援文化、應援經濟的力量,會刺激文化娛樂資本集聚和利用海量青少年粉絲;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大大增加了青少年關注到“娘炮”明星的概率,放大了他們的影響力。“娘炮”現象的出現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構成了新問題,主流文化對“娘炮”現象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另一方面,近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對“娘炮”現象的“炮轟”說明,儘管“娘炮”被文化娛樂資本和粉絲經濟所消費,看似實現了很大影響力,但其實際上並不能代表這個社會真正的主流文化娛樂消費,也遠遠達不到衝擊主流價值的程度。同時,“娘炮”現象的產生,與女權及其背後的性別文化、性別關係、性別制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在討論“娘炮”的同時,也應注意不要將男女性間的不同審美絕對對立起來,應注意性別話語的平衡。
相關新聞
長安劍:“娘炮”無罪 但今天的時代呼喚更多的陽剛血氣
李玉剛疑回應周立波娘炮說:請勿消費別人炒作自己
即將走進歷史的軍隊文工團,遞出的接力棒誰來接?可能走向市場化! (回應:部隊文工團對軍隊打勝仗是有功的,現在和平年代看不到,發生戰爭時就知道了。他們是部隊文化的傳承者。想想以後沒有他們,要提振部隊士氣,我們就得和美國那樣,臨時著招募一些酒吧歌手去前線軍營慰問!)
少年娘,則中國娘! 2018.9.5
“少年娘,則中國娘”已經被刷螢幕,究其原因,還是國內娘化風愈吹愈盛,引起廣大人民群眾。至少,是反對這種娘化的觀眾的反彈。
而這些娘化風氣的代表,必須是當下影視娛樂圈非常火爆的偶像明星。小鮮肉明星,非但不能引領中國電影,電視劇文化的未來。而且,中國觀眾更應該嚴格要求小鮮肉明星,尤其是偶像娛樂明星,對於中國影視文化的涉足和插手。
回應
可能很多人不記得當年8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運動叫做尋找男子漢,當年國產的影視劇當中也是以小鮮肉為主,不過當年奶油,代表人物就是現在的唐國強,知道高倉健演的追捕和阿蘭德龍的佐羅,這才導致了有一段時間滿大街都是穿著長筒皮靴風衣豎領子。什麼東西都架不住天天看,糙漢子看多了就有人想看小鮮肉了,小鮮肉,吃時間長了膩歪了也要換換口味了。
美國那是另一個極端,極端反智,橄欖球運動員處於鄙視鏈頂端,反倒是評學優良的學生會被叫做nerd,真是搞不懂
那是因為中國女人自古以來就愛小帥哥啊。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不認同所謂“娘炮”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
新華社:“娘炮”之風當休矣
輿論場熱議“娘炮” 中國婦女報評論:尊重多元審美
央視中秋晚會封殺小鮮肉?導演組:沒聽說過類似要求
回應
怪不得思想口,宣傳口工作效果不好,自己都不統一意見
要是評論文章都是“統一意見”,沒有“全社會大討論”的思想碰撞,你們又該說:“媒體不敢說話,沒有言論自由”
人民日報是不是該查查了?
你不認同的就要查一查。中國有14億人,每個人都有看不順眼和不認同的,怎麼辦?
抨擊“娘炮”現象,應對症下藥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文所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孫佳山
實際上,“娘炮”一類現象的產生,是社會的不同結構不斷得到媒介釋放的自然結果。它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流行文化現象當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1988年,“王朔年”之前,現在已經身為“老戲骨”的唐國強、陳寶國等一批男演員,就因為面相英俊有陰柔氣,而被戲稱作“奶油小生”,與之清晰對應的,是後來以葛優、梁天為代表的所謂“醜星”。
舊的劇,雖然一方面迎合了中老年人的口味,但另一方面卻是在挑戰著擁有網路話語權的線民們的“三觀"。豆瓣副總裁姚文壇曾說過,豆瓣的使用者特徵比較明顯:文藝,年輕人為主,大學生和一二線城市白領居多。在這樣的用戶畫像下,一部講述女性在傳統道德的束縛下,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受盡委屈,卻依舊無私奉獻的電視劇,註定討不到好。雖然郭導說自己是為了批判封建思想,可是在過去的二十幾集裡,這部劇說了什麼?
…
這樣一部傳播文化糟粕,作品劇情糟爛,服化道糟心的劇,是真的糟糕到看不下去。而就是這樣一點都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劇不僅過了審,還拿到了北京地區超過5的收視率。你說網友們能夠不恨,進而繼續差評嗎?
回應
我見過把豆瓣和約x聖地,和文藝青年,和裝逼劃等號的。和反動派劃等號,這是第一次.
這部劇的低分很好的體現了文藝作品創作時的一對矛盾:是儘量還原作品設定時代的真實狀況,還是主動按照主流價值觀對劇中人物進行現代化改造。很多作品都有這樣的矛盾,比如《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年代劇,《水滸傳》這樣的古裝劇,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我覺得電視立意挺好,肯定了瑛娘,也否定了婆婆一類人,問題是當年的瑛娘就是我祖母輩,我母親一輩的婆婆,我對瑛娘祖母們記憶和瑛娘的婆婆形象重合了,我母親一輩人也做婆婆了,她們平時抱怨最多的就是她們當年年輕受公婆氣虐待,而現在年輕人反而指使她們,她們已經在為自己沒有“享受”婆婆權利而失落,看到這個電視一邊看一邊哭,一邊看一邊罵,哭的是年輕自己,罵的是現在年輕人,導演完全可以來一個娘道2完善修正一下,演繹瑛娘老後為人公婆後遺傳了家族性格在時代變遷中而產生的矛盾悲劇和解改變。
相關新聞
收視破2,豆瓣評分僅2.7!《娘道》被網友指責:三觀不正
回應
是欺負老太太和大媽們不會上豆瓣吧。
氣勢強壓《延禧》!《如懿傳》這5大點成最強宮鬥劇2018-09-10 美麗佳人
1.劇情安排縝密、邏輯清晰
2.原音演出更能表現角色性格
3.周迅聲音太低沉,讓人好出戲?
4.演員表現精湛、可圈可點
5.更加歹毒的心機算盡
回應
吐槽的都是傻缺,這是一部很好的戲,喜歡迅哥。
致《娘道》郭導: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處
2018-9-5,電視劇《娘道》在江蘇衛視、北京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同步播出。雖然不比前檔《香蜜》來得火爆,但是和《天盛長歌》、《月嫂先生》相比,《娘道》還是一直佔據著收視率的上位圈的。
但就是這樣一部引領霸佔著收視率榜首的劇,在網路上的評價卻一反常態。兩星的評價,對於一些流水線偶像劇而言,可能算是常態,但是對於導演郭靖宇而言,這就真的是個天大的意外了。他近些年的作品《射雕英雄傳》7.9,《最美的青春》8.2,《我的娜塔莎》8.2,按照郭導自己的預估,這次的《娘道》至少應該在4分(十分制的8分)左右,怎麼說都不該慘遭3.3的滑鐵盧啊。
所以,開播十天后,9月15日,郭導發聲了,並就此踢爆了娛樂圈一大“潛規則”:買收視率。
郭導覺得豆瓣的低分都是因為他當初拒絕買收視率導致,並指出最近被腰斬的《天盛長歌》也是因為沒有買收視率,才導致損失了一個多億。關於收視率的問題,廣電總局已經發聲要展開調查,這裡也就再細細贅述。
按照劇方的介紹,這部劇如其名,講述的是一位身處亂世的母親跌宕起伏的一生。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是為娘之道。主人公瑛娘幼年賣身葬父,成為了孝興隆家的河姑。祭河未死,還陰差陽錯的嫁給了隆家的二少爺繼宗。但婆家不認可,丈夫被奸人所害,孩子走失,瑛娘從此走上了尋子之路。
一位追看《扶搖》的巴觀眾表示:“這部劇充滿濃濃的中國風,每個場景都像是中國水墨畫。”
除了美麗的畫面外,劇中女主角扶搖儘管出身低賤,但勇敢聰明,為了信念踏上五洲歷險征途,這種積極向上永不屈服的勇氣和力量,同樣令巴基斯坦觀眾產生共鳴。
從海外口碑來看,《扶搖》在YouTube華視TV頻道的總觀看次數已經超過800萬,Viu平臺獲得9.8的評分,Dramafever平臺獲得4.8分,在同期上線新劇中評分最高,甚至超越了同檔期韓劇。
目前,《扶搖》版權已被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平臺方購買,並將陸續推出小語種字幕,以期覆蓋全球所有觀眾。
《扶搖》在國內與國外的嚴重兩極分化評價,著實令人擔憂啊……
回應
文化輸出就是要從下里巴人開始,就像美國輸出靠的也是漢堡、可樂、垃圾美國大片,人家對你有興趣了才會關注那些陽春白雪的東西。。就像中國砸錢在全世界搞那麼多孔子學院,辦那麼多中國文化節求人家看人家都不看,還都是京劇、剪紙,事倍功半。…
說的簡約些,就是要“文化接地氣”!
文化輸出是先從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開始…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副產品!日韓流行的原因還是人家早年比我們富,有錢,是發達國家…所以,今天走出去的,和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不重要…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有些東西只是恰逢其時!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8_07_04_462698.shtml
相關新聞
外國網友追《延禧攻略》也癡狂 絕美中國古代服飾圈了一波外國粉(回應:我不是皇漢也無意鼓吹漢服(楨:?) ,但說老實話滿清服飾和審美真不行. 中國的文化傳播,我覺得要分兩步,第一步是抖音這種,目的是擊破西方政治抹黑中國造成的中國文化傳播壁壘,因為它是底層的、親民的、無隔閡的,所以打破壁壘最有效。等到壁壘打破之後,再輸出一些高級的文化,比如琅琊榜、軍師聯盟等網劇,我是歌手等節目。這些劇依託中國厚重文脈,品質上對那些沒文化的國家的作品形成碾壓,包括大部分韓劇,然後是三體等震撼極大的文學,最後就是思想了。)
《如懿傳》VS《延禧攻略》:首播被群嘲按在地上摩擦,周迅還能翻身嗎 ...
演少女專業戶 《如懿傳》周迅這回踢鐵板-周迅裝嫩「少女菸嗓」被嫌老!
周迅的困境和中生代女演員危機的背後: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是20-30歲年輕觀眾,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這些觀眾,不可能讓40歲以後能當她們媽的演員去演少女戲。
女演員遭遇中年危機,東亞文化更喜歡少女?
相關新聞
中國2018年電影暑期檔票房1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4%。截至9月7日,票房達467億元,同比增長16%,國產影片份額超65%,票房前10名影片中國產片占7部,且包攬前4位。中國電影票房2028有望達到1500億。
國慶檔《李茶的姑媽》豆瓣5.3史上最低口碑!被吐槽低俗老梗
「開心麻花」四個字,如今已經成了喜劇市場的票房保證。從《夏洛特煩惱》以黑馬姿態狂攬 14億,到《羞羞的鐵拳》暴風收割22億,………
七天1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 國慶檔電影票房成色不足 2018-10-08 上海證券報
較之春節檔的57.71億元和暑期檔的173.76億元,今年的國慶檔電影票房明顯成色不足。長假首日票房以3.62億元低開,後續遭遇“五連跌”,前6天合計收穫票房17.1億元,整個國慶檔7天票房預計將以19.05億元收官,比去年同期減少21%。
除2016年外,往年的國慶檔電影票房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每天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2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總計下降3.91億元,平均下降幅度達19%,為歷年節假日電影市場所少見。
在國慶檔上映的11部影片中,黑馬當屬犯罪題材港片《無雙》票房6.54億元。開心麻花的第四部電影《李茶的姑媽》破5億元(與去年《羞羞的鐵拳》11億元遜色不少)和張藝謀的《影》破4億元。
英國電訊報:陸劇影響台灣觀眾對中國看法2018-07-01 中央社
儘管兩岸的政治緊張升溫,英國媒體注意到,大手筆華麗製作的中國時代劇,過去一年讓台灣大眾對中國的好感增加。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一份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好感度增加4%為48.8%,首度超越反感度,反感度則由47.4%降為43.9%,引起討論。
《扶搖》成巴基斯坦網紅劇 國內觀眾卻為抄襲吵翻天2018-07-04觀察者網
據巴主流媒體——巴基斯坦日報網站中巴經濟走廊專區2018-07-03報導,巴人民幾乎天天都在追這部由楊冪、阮經天主演的中國電視劇《扶搖》,癡迷到只要一空閒下來就會討論人物和劇情。
具有超長生命週期的“馮氏喜劇”的失效,就是最為顯著的例證。從《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等一直到《非誠勿擾》系列,“馮氏喜劇”的“笑”的機制逐漸喪失了曾經橫跨大江南北的廣闊的涵蓋能力,海量新的電影觀眾並未在其中獲得喜劇性的觀影認同。“馮氏喜劇”也在中國電影票房站穩百億門檻後,悄無聲息地退出了由其所開創的“春節檔”。
這並不是個案,包括趙本山、小瀋陽師徒也曾在2010年前後試圖在小品和電視劇的巨大成功基礎之上進軍喜劇電影,同樣具有超長生命週期風靡一時的趙本山式喜劇機制,並沒有如想像中被成功地複製到喜劇電影之中。
與此同時,《屌絲男士》系列、《煎餅俠》、《縫紉機樂隊》等脫胎於網生綜藝的大鵬(董成鵬)系列喜劇電影,和由“開心麻花”IP系列衍生出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和將在國慶檔上映的《李茶的姑媽》等,這兩個完全不同脈絡的喜劇電影,新世紀以來卻逐步發展壯大,在當下已經是各具風格的主流類型的代表。
“開心麻花”系列喜劇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對當代喜劇電影的“笑”的機制背後的複雜社會心理的持續性深度挖掘,這是其近年來持續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但《西虹市首富》的最大癥結,也正在於其在價值觀上的滯後。《西虹市首富》最終要表達的愛情高於金錢的核心價值固然無可非議,但是在關於愛情的兩性關係的情節搭建過程中,卻依然停留在上世紀80、90年代好萊塢電影、香港電影的老套類型、模式。
不可否認,對於近年來數以億計的40歲以下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中國電影的新的影院觀眾來說,上世紀80、90年代好萊塢電影、香港電影的某些老套類型、模式,確實依然奏效,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依然可以起到不錯的市場效果;但顯然,對於國產喜劇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的類型創新而言,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于票房成功這一階段和層次。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2125
野蠻生長 陸文化多元市場成形 2018-06-29 潘罡
大陸財經界往往形容中國產業在欠缺規範下初始處於「野蠻生長」狀態,而文化創意產業既屬於經濟環節,也不乏此現象。大陸2004年起掀起真人選秀節目熱潮,衍生出不少負面情況,例如近日女團選秀《創造101》利用粉絲課金買卡、網路投票而被質疑「圈錢」、「騙錢」等抨擊不斷。
出現繁榮熱絡景象
但從產業競爭理論來看,這樣的野蠻生長配合廣大市場,不但允許中國文化產業出現異常繁榮熱絡景象,而乍看單一的資本運作邏輯,從宏觀視角來衡量,竟提供了多元文化並存的土壤,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
市場消融負面能量
除了真人選秀綜藝節目,「野蠻生長」現象也發生在旅遊演出、沉浸式展演、民宿業態以及AR、VR運用等等大陸文化產業項目上。但龐大的市場消融了「野蠻生長」的負面能量,提供社會實驗甚至反文化工業的苗圃,容許多元文化紮根。缺乏市場的文化往往難以茁壯成長,遑論百花齊放。而台灣文化喪失大舉運用中國市場的契機,也只能讓人徒然扼腕了。(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
從《西虹市首富》反觀國產喜劇電影失“笑”的困境 2018-08-15 孫佳山
國產喜劇電影對於早在世紀之交就開始的我國電影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化改革,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從1988年的“王朔年”開始,國產喜劇電影就開始作為中國式的商業類型探索,在當時只是最初萌芽階段的電影市場中進行不斷的嘗試。由王朔作品改編引發的,有王朔風格的喜劇電影實踐在十年之後的1997年,在最終落地為由《甲方乙方》開啟的“馮氏喜劇”的同時,也開闢出了“春節檔”這一內地第一個真正市場化意義的檔期概念。
然而,由於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化、產業化改革步伐的不斷加速,院線制隨著我國商業地產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一步步落地生根,數以億計的40歲以下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群開始走進影院,成為中國電影的新的影院觀眾,僅在2017年當年,這一數字就接近2億。中國電影觀眾數量在短時間內的迅速暴漲,也帶來了極為複雜的行業影響,國產喜劇電影自然也不會例外。
相關新聞
綜藝限薪令來了!單期單人不超80萬,一季總片酬不超1000萬
回應
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想以行政幹預市場,我看是做夢
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用稅率來調整高薪和超高收入者。
此政策,鼓勵大牌明星入股節目當股東。
各位激動了。要知道中國是什麼限價什麼就瘋長。
國家科技進步獎,最高也就獎500萬,遠抵不上藝人錄一兩期節目,社會導向如此,也難怪那麼多人想要“紅”。
國家不想掏錢,卻眼紅別人賺錢?想當馬雲的人不是更多,怎麼不把馬雲打倒。
當老闆輕鬆了?當演員輕鬆麼,每年能考進電影學校輕鬆? 能出名的輕鬆麼? 演員的努力就不是努力了?
好萊塢明星片酬沒有兩千萬美元起,能被稱一線?相當於一點三億人民幣一片。有哪個國內流量明星能拿到這個片酬。
別忘了中美國情是有本質不同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科學家一輩子掙不了這麼寫錢,怪不得都往美國歐洲跑。要我我也跑。
問題是美國科學家一輩子也掙不了好萊塢星星們一個電影的片酬啊?!
限制明星的工資和限制技術人員的工資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看上去更高尚嗎?
相關新聞
藍箭公司百萬年薪挖走影響西安航太動力研究所登月計畫人才張小平年薪12萬
習近平:懷疑、唱衰國企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
習近平:黨中央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二三線衛視陷入零收視率困局:互聯網浪潮下,傳統衛視自製欄目缺乏新意,以前還能憑藉電視劇首輪播放拉升收視率,現在電視劇越來越貴,一般二三線電視臺很難獨資購買。在‘一劇兩星’的政策背景下,幾家電視臺合買電視劇的情況也不復存在。”
港媒:中國女性電影製作人崛起
香港《南華早報》2018-07-05中國女性電影製作人崛起:三名女性在男性主導的電影界取得突破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21世紀,她們看來也有能力撐起一半的中國電影銀幕。
到目前為止今年最賣座的十大國產大片中,女導演斬獲了三部。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票房收入達13.6億元。首次出任導演的蘇倫執導的《超時空同居》自5月18日上映以來票房已超過8.9億元。李芳芳導演的歷史劇情片《無問西東》在1月和2月兩個月的上映期間斬獲7.54億元的票房。
中國經營報9.8報導:中國政府除了公佈的明星工作室稅收稅率從6.7%提高到42%外,要求明星們應在10月底完成補稅,排名前200名的藝人和前50的影視公司都可能被要求補稅,受此影響,娛樂圈A咖B咖的排名將面臨大洗牌。報導表示,實際上大部分藝人都有偷稅漏稅的問題,歌手更嚴重。受到稅率改變的影響,業內盛傳,有影視宣傳公司因為無法幫明星繳納重稅,恐怕宣佈倒閉。
反避稅新規實施:海外大批華人帳戶已被封
2018年9月起,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帳戶共同申報準則)資訊,中國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一旦被列為高風險的納稅人,在面臨巨額資金來源不明審查的同時,還得補繳大額的個人所得稅。另外,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首次設立反避稅條款,將給予中國稅務機關有力的法律依據。簡言之,中國打擊國際避稅大網的正式打開,隱形富豪們將無處遁形。
相關新聞
國務院9.6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
地方稅務人士:社保劃歸稅務徵收以穩為主,不強調強化征管(回應:社保是工人應得的保障,克扣勞動者的報酬很沒道理。政府現在加強征管,確保員工不受侵害,怎麼連這也要罵?!)
美國紐約時報10.13再爆猛料:繼美國總統特朗普被爆出涉嫌逃稅後,他的女婿庫什納2009-2016利用美國稅法合法的“幾乎未繳納過所得稅”。 (回應:公知別再散佈“美國人以當納稅人為榮”的思想了. 公知:這是民主合法的避稅。)
沒戲看了? 陸查稅風波掃到新劇 2018-09-28 旺報
大陸官方針對綜藝節目發「限薪令」,不難看出官方徹底整治藝人高片酬的決心,但實際執行仍有一定難度及時間表,加上最近官方針對影視人員及工作室查稅風波,導致不少製作單位因無法確定演員報價、新的納稅方式,暫時處於觀望狀態,不敢貿然執行新計畫,明年戲劇及綜藝節目恐大幅減產。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新的綜藝「限薪令」,不排除有製片方會選擇帳面符合標準,但檯面下再以其他形式補足的方式,繼續以實際高薪邀請藝人。業者坦承,不論是戲劇或綜藝節目,只要內容依然是以明星表演為主軸,「限薪令」實質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呈現。
此前大家默認跟公司收的費用是純收入,比如一集編劇費3萬元,或者演員出演一集3萬元,都是由甲方(片方)代為繳稅之後拿到的錢。但現在,一些合同裡面增加了一個條款:合同中關於稅率變化的約定條款: 本合同所約定的為含稅酬金,其中稅率為X%。在本合同簽署後執行過程中,如果稅率因不可抗力產生變化,增加部分稅費按照甲乙雙方各一半的比例共同承擔。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相關律師瞭解到,早幾年律師行業實施了查帳徵收。“改查帳徵收後,會更加嚴格,瞞不過去的,我自己就是因為律所查帳徵收,多交了很多稅。”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東陽橫店是國內著名的影視產業基地,並且入駐了大量影視明星工作室,因此這次東陽的稅改除了影響影視明星本人,產業鏈上的製片方、出品方、編劇、播出平臺、影視劇或節目專案組等多方環節都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稅改政策陸續開始實施之時,就有明星、演員開始拒接通告,“我們製片人捧著錢去找他們都不接,因為開不出票,可能都拿去補之前的稅了。”
據瞭解,按照定期定額徵稅,稅收部門對於企業的發票憑據並不會嚴查,如今,查帳徵收要求工作室有合規票據,因此,當下的工作室急缺“票據”來降低實際繳稅額。
由於各種避稅途徑被切斷,最近有節目組因為稅費問題,與簽約好了的某一線男演員中止了合作。“現在節目組對請來的藝人都特別謹慎,生怕因為稅收問題爆出醜聞導致節目損失。”同時, “最近因為陰陽合同的事,開拍的戲的確少了,有些演員都不敢接戲,怕查以前的賬。”
此外,查帳徵收使得影視行業產業鏈上的演員稅務成本增高,也可能波及到劇集的版權購買方,如視頻網站:“演員自然希望將稅務成本轉嫁到製片方和版權購買方如視頻網站等,在不考慮觸碰行業主管部門限片酬的紅線前提下,將推動製片成本增大,視頻網站支出的版權費用增高。”
除了影視明星的稅率大漲,作為製作方宣傳人員的阿來也沒逃過“漲稅”。她表示,以前報酬都是算稅後薪資,自從稅改政策陸續出臺後,專案牽頭方不願再承擔全部稅費,要求各方平攤,這直接導致他們到手的報酬要先被扣除20%左右的稅費,這不禁讓她叫苦連天:“這個稅率之前是藝人繳納的比例,現在我們也要繳了。”
中共最近藉陰陽合同等違法經濟行為,全面整頓演藝界人士以及各類電影與節目的內容。萬達等大企業負責人,還有股神徐翔接連出事,業界楷模馬雲早早宣佈要退休,顯示中共不是僅在整頓民營企業,而是要將黨的手全面深入業界。這場以一帶一路及非洲為腹地,北韓為爪牙,蘇俄為同盟,又積極提倡全球「經貿自由化」的新中國體系,勢必將與以美歐為主,經貿與思想日趨保守與本位的「自由世界」體系,做長期而多方面的奮戰。(回應:低頭絕對不利中國的發展,也不利人類科技文明的成長,更助長人類的貪婪無恥:向美國低頭的日本就是例子。吳展良這種"中共暴政必亡"的教條主義練肖話,是台灣人從小受妖魔化中共醜化中國人的洗腦教育長大的人必須接受的意識型態,美國淫蟲川普是個不講信用的淫蟲,沒人要跟這種人達成協議的啦,你只要退一步,他就再進一步要求,誰人不知?吳展良號稱台大歷史系教授,難道你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習為何要跟美國人低頭?地球另外尚有六十九億人! )
明星工作室注意了!稅務部門出手:今後的賬,要一筆一筆算清楚
消息,無論是出道不久的年輕藝人,還是如日中天的影視巨星,都喜歡開工作室。在社交媒體上,這些工作室除了發佈明星的日常動態和作品宣傳,還時常與粉絲互動。
其實,開工作室還可以避稅。
工作室屬於個體工商戶,和你家樓下的小飯館一個性質。由於規模小,難以建立完整的帳簿,稅務部門便給它們定一個額度,按此額度交稅。於是,收入不菲的明星,通過設立工作室,少交了不少稅。但是,現在不行了!2018-9-42,位於浙江東陽橫店的各影視工作室陸續收到國家稅務總局東陽稅務局下發的稅務事項通知書。通知顯示,,影視工作室已不符合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管理條件,2018年6月30日起將終止定期定額徵收方式,要求影視工作室45天內,按照定額終止前執行期內每月實際發生的經營額、所得額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分月匯總申報。終止定期定額後,徵收方式將改為查帳徵收。查帳徵收的稅率,將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執行。
徵收方式變了,部分明星的合同也立即發生了變化。
2. 新加坡是避稅天堂,資本收益稅為零, 以後股票增值等,都不用交稅。而且,通過成立基金或信託的形式,遺產稅也不用交了。3. 慈善基金?裡面名堂可多了。 馬雲所成立的 不 是 公募慈善基金,所以,無需指定其慈善用途。很多專業人士在其捐款時就指出,他的下一步就是成立個人或家族信託。新加坡的私募基金或家族信託,無需接受外部審計,只要符合出資人的意圖即可。所以,他可以把這個基金會稱為天下頭號慈善會,而實際上一分錢不用於慈善,也是合法的。而整個阿裡巴巴集團毛利率超過50%,而所得稅率只有百分之4點幾。只能說,馬雲運用避稅工具的能力,比我等草民要高超太多了。美國有著極其高昂的遺產稅,以至於那些億萬富翁都不捨得直接把資產給後代繼承,為了避稅,他們成立了所謂的各種名目的慈善基金,只要把錢放在基金會裡,就可以直接避開大量的稅收,所以很多富豪的慈善基金都只是一個打著慈善名頭避稅的幌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錢“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然後再讓自己的子女實際管理,到時候這筆錢怎麼用,95%都是自己說得算,就算是用自家的慈善基金給自己買一棟一億美元的豪宅,只要一億美元沒有超過總資產的95%,這都是合法的…
我覺得吧,與其你整天操心人家合法賺來的錢怎麼個花法,不如您也去搞個阿裡這樣的公司然後無私的捐給國資委把它國有化,多好。如果他違法逃稅漏稅了,自然有稅務局的查他,既然人家做的都是合法的事兒,不知道您酸個什麼勁兒。
相關新聞
阿裡9‧21回應“馬雲早移走1200億”:惡意誹謗已報案
馬雲登頂2018富豪榜套現大王惹毛阿裡 阿裡質疑胡潤榜:中國不需要富豪榜 需要企業家精神(回應:馬雲矯情。 這不是矯情,這是危機感,你不會懂的‧)
小米10.30回應被財政部點名:媒體相關報導與事實嚴重不符,不存在偷逃稅款的行為。(回應:報銷制度不完善,涉及9萬元。部分贈品未按規定繳稅,涉及60萬,多大點事。 房租及裝修費用對於小米是一筆大支出,範冰冰以前也這麼偷稅漏稅.)
聯合報/吳展良:美中貿易戰背後 習的意識形態戰爭: 中國主流的學術、教育、文化、藝術、財經等各界都高度嚮往自由化及西化;各地從小都流行雙語教育;最好的高中及大學均以留學美歐為第一目標;資產與中產階級群起移民;所有年輕人的時尚、育樂與網路流行,也均以學習美歐台港為榮。這樣下去,共產黨的統治遲早崩潰,「和平演變」將會成功。
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倡議:全行業遏制天價片酬 ,依法納稅
2018-08-12 以華誼兄弟為會長單位,彙集了博納影視、橫店影視、樂視花兒影視、唐德影視、新麗傳媒、印紀傳媒)、正午陽光等400餘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提議將合理規劃成本,嚴格落實《通知》規定,嚴控片酬比例,“每部電影、電視劇、網路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部分藝人陸續調降片酬,其中,今年5月剛開拍的電視劇《巨匠》,主角楊冪的片酬由人民幣1億降到2,700萬,霍建華由1億降到2,500萬。
整治"天價片酬"明星不敢簽約 編劇稱大家都在觀望 2018-08-25新浪娛樂
本來在籌備新戲的製片人稱,目前手上的戲遇到困難,不是片方問題,而是演員不敢輕易簽約。8月初曾有消息稱,全國明星工作室的稅收徵收方式將由核定徵稅改為查帳徵稅,稅率將從6%左右增加到42%,且需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個稅法8.27二審,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每月3500元提至5000元,45%最高稅率維持不變:有聲音認為最高稅率偏高,不利於高端人才引進,甚至反而強化了高收入人群的避稅動機,典型方式就是“錢在企業,少拿工資”。
相關新聞
新華社2018-9-19專訪“馬雲2019年要退休了:當然,毫無疑問,我還是合夥人。而合夥人的職責不是制定戰略,而是堅守阿裡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戰略。我覺得我這不算休,而是進步,算是以退為進吧:既是公司的進步,也是個人的進步。
回應
馬雲2016年將自己持有的阿裡巴巴公司3500萬股股票,價值169億美元約1200億人民幣,全部捐給自己在新加坡建立的基金,這顯然是一個完美的避稅、向境外轉移資產行動,中國政府一分錢的稅也收不到。1. 根據中國稅法,雖然馬雲在美國有大量股票,但只要他不拋,就沒有收入,所以不能收稅。而馬雲把股票捐贈給了自己在新加坡的基金,那麼,未來獲得股息以及拋售股票的,就是個新加坡的實體,中國政府是無權收稅的。
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小鎮青年”問題。好萊塢、歐洲、日韓都沒有相關文化經驗可以借鑒和遵循,它們也從未面對和處理過這樣複雜的文化物件。我們不能只瞄準一二線城市的青年群體,而要走差異化路線,獲取“小鎮青年”背後的海量文化增量,尤其重視對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等最大文化公約數的再整合和再建構,提供更多具有現代文化工業穩定品質的優秀文化產品。否則,如果“小鎮青年”的偏好和節奏被好萊塢們摸准,那麼這一大塊增量就又成了他人的口中之食,這在當前全球貿易戰背景下,尤為值得深思。(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
相關新聞
魏建梅:年輕人都不看電影了,該怎麼辦?近幾年,電影幾乎從年輕人的社交圈退場,反而劇集、綜藝占了上頭。(回應:從九十年代美國大片和賀歲片帶來的電影院看電影復興以來,看電影已經轉變成為一種年輕人的社交方式。以戀愛中的年輕人週末消費為主。那麼當這個群體數量開始減少的時候,電影消費自然就會減少。80後每年出生人口大致在2200萬左右,到95後就開始低於2000萬了,00後就降低到1600多萬了。今後幾年帶有年輕人社交屬性的消費都會明顯下滑,電影,星巴克都開始了。)
天價片酬面臨史上最嚴監管 出品方比範冰冰們更受傷2018-06-28新京報
2018-06-27,一則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再次將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及偷逃稅拉回公眾視線。
《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
業內人士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通知》下發後,如影視行業稅務整頓力度大,藝人會以簽稅後合同的方式將稅轉嫁到出品方身上,出品方成本將會提高。而隨著行業內幕逐漸曝光,投資人對於電影賽道的態度將越來越謹慎。
此外,尋找中國創客瞭解到,今年4月起,被譽為中國開曼群島的“避稅天堂”霍爾果斯,開始加強對稅收優惠主體的審核力度。
而且,這個群體的規模數以億計,他們不僅是電影觀眾,也是電視劇、電視綜藝、網劇、網大、網綜等一系列文化產品的受眾。同時,他們還有著一個更為超出既往認識的突出特徵——既不是細細品味藝術電影的迷影文化主體,也不是消費好萊塢故事的新興中產階級。這一群體呈現出了足夠的複雜性,他們很明確地認同主旋律,支持傳統文化,這就直接顛覆了20世紀青年文化的最典型特徵。因為無論中外,沒有哪個20世紀的青年亞文化不是反主流、反傳統的。然而在今天,“小鎮青年”卻與主流站在一起,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反而成了他們中間的最大文化公約數。這一群體不僅沒有多少“崇洋媚外”的傾向,他們還有著更為強烈的文化身份認同訴求。
“小鎮青年”這一概念能被電影界提出,與其幫助中國電影票房快速增長有關。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我國電影票房不僅突破了百億門檻,而且每年的增速都達到了30%左右。在這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業內發現,增量主體並不是來自北上廣深,甚至也不是南京、廈門、大連等二線城市。於是,有人把目光聚集到“小鎮青年”身上,認為他們是真正的增量源頭。但其實2016年之前的中國票房的真實增長動力,其中相當部分還是金融杠杆的過度撬動和炒作的結果,導致不少爛片動輒都能拿到一二十億元票房。在那個階段所謂的“小鎮青年”,不過是金融資本的托詞和遮羞布。2016年夏天,證監會叫停了上市公司在影視、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跨界投資。對電影業而言,就是禁止不相關的冗餘資本進場,防止各類金融杠杆的過度撬動和炒作。在那之後,經過一年多的票房低迷,直到2017年的夏天,《戰狼2》一下子又帶火了我國電影市場,“小鎮青年”作為增量主力的相關問題,才再次浮現在歷史地表。
過去,我們常以美國為標杆,說它是工業、軍事和文化傳媒的聯合體,並借此對全球形成統治性支配。除了航母能給自己提供保障,牛仔褲、肯德基、好萊塢也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文化軟實力影響。現在,正在崛起的我國,工業、軍事等領域和美國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但文化傳媒的差距還是有些懸殊。走出國門,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中國製造”,但作為大國崛起最後一塊拼圖的文化傳媒領域卻太過蒼白。因此,搞好“小鎮青年”這個群體的文化供給,其意義不容小覷。因為他們不僅是整個文化產業的增量,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量,其影響力甚至可以輻射到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眾多領域。
2017年11月9日,龍薇傳媒因在自身境內資金準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擬被證監會依法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
2018年4月16日,證監會公佈了對萬家文化的處罰結果: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受到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其中黃有龍、趙薇、孔德永5年內禁入證券市場;萬家文化、龍薇傳媒均被處以60萬元罰款,並被警告及責令改正。
2018年7月18日,投資者起訴趙薇等涉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在杭州中院首次開庭。其中此次開庭涉及的起訴投資者共計19人,另有42人訴訟法院已受理,但尚未開庭。
不止如此,羊城晚報4月報導稱,已經有兩三百名投資者向法院遞交了訴訟材料,且索賠隊伍正在逐漸“壯大”。目前在相關股吧、律師網站,均可以看到投資者向萬家文化索賠的討論。
回應
股民的錢,哈哈哈哈,真是笑死了。那可是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先把賺錢的退出來,陪給賠錢的吧!可能嗎?真是愚~~
錢是不可能生錢的,所謂的錢生錢,其實還是。
貸款、債券、融資分紅都是以錢生錢的形式。
和她一樣搞金融投機的人中國目前不說有幾千萬,百十萬人是有的,只是操作的規模效益有大有小罷了,趙薇是太出名了,所以顯得很出位。比她厲害的搞的更多也不少於幾萬人。
就這樣的人,還天天上綜藝。娛樂圈果然有娛樂圈的原則。
相關新聞
"國民cp"趙薇蘇有朋大片釋出!二人親密互動默契感滿分
孫佳山:“小鎮青年”群體亟待重視2018-06-22環球時報
近五六年以來,被喻為“小鎮青年”的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年輕電影觀眾,越來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在不遠的將來完成“坐二望一”目標的關鍵因素。其實,不僅是電影領域,未來將支撐起我國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增量,也將來自“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最初是由電影理論界發現並加以命名的,該群體通常有這樣幾個標籤: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40歲以下,沒上過大學,收入不高,工作狀況也並不穩定。但他們一樣有著自己的文化娛樂訴求,並且敢花錢,一個月只掙1500元,卻花800元給主播打賞是常態。
律師易勝華表示,走賬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債轉股,給的是費用,轉化成公司的股份;還有一種是現金直接支付;還有是通過其他名目給出去,比如在金額不是很多的時候,讓公司員工以各種方式參與到片子中去,給場務、攝影、助理開出比較高的工資,錢是打在員工的卡上,但其實這個卡在演員的手裡,把應納稅額攤薄了”。
一般到了這個數額都會做一些分解,可以分攤到製作費、顧問費、諮詢費等,一些費用,比如顧問費、諮詢費彈性很大,給他100塊錢也可以,給10萬、20萬、100萬都可以的。
此外,還存在一種更為複雜避稅方式——成立協力廠商公司。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合夥人付忠文表示,“分攤到協力廠商公司,其實就是協力廠商公司開虛假發票,這個很嚴重,虛開增值稅發票是構成刑事犯罪的。”
回應
如果在美國,誰敢在納稅方面亂來?這一點,我認為政府應該略為向美國政府學習
你說的對,也不對。在美國,對普通人來說,你敢漏稅就一定被抓,而且罰起來毫不手軟。但是對於富豪來說,有大量的避稅手段。慈善、基金、持股、相互贈與、還有-----陰陽合同。
專家指明星掀不起金融圈大浪:並沒有那麼大能力2018-06-06 環球時報
受“陰陽合同”消息影響,繼4日娛樂傳媒板塊大跌後,5日,A股文化傳媒概念股早盤持續大跌。華誼兄弟早盤一度跌近3%。收盤時,華誼兄弟漲0.68%,橫店影視漲5.80%,而華誼嘉信跌幅達9.38%。各娛樂傳媒公司紛紛發佈聲明“自救”,華誼兄弟表示,公司一直遵守上市公司法律法規,依法及時繳納相關稅費。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該事件曝光之際,中國電影明星片酬大幅上漲。中國電影票房今年或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趙薇退出龍薇傳媒經營層 但仍為最大股東
2018-08-07,西藏龍薇傳媒法定代表人和高管變更,經理、執行董事一職亦由趙薇變更為彭勝凱,趙薇完全退出龍薇傳媒經營層面。律師認為,公司的責任不會因為法定代表人更換而發生影響,公司更換法定代表人後對於相關民事責任的承擔沒有任何影響。
龍薇傳媒被罰事件回顧:
2016年11月,龍薇傳媒曾試圖以30.6億元資金收購萬家文化(現名祥源文化)29.135%的股份,而其中自有資金僅0.6億元,杠杆率高達51倍。
巨額片酬逃哪去了?明星原來有這麼多種避稅方法2018-06-04每日經濟新聞
為什麼明星都喜歡開工作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國家頒佈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發現,以崔永元爆料的某明星4天6000萬片酬為例,如果全部按照個人所得稅中勞務報酬類別來計算,6000萬的片酬屬於極高收入,實行40%稅率的加成徵收,再減去速算扣除數,算下來明星大約要繳納2399萬元的稅收。
而如果明星註冊工作室就會大不相同。以個體戶計算,按照適用於個體戶的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最高35%),明星需要繳納的稅款只有大約2098萬元,僅通過這一步操作,就可以節省300萬元的稅費。
除了通過註冊工作室來避稅,選擇對的註冊地點,也會少繳不少稅。
例如,明星將工作室註冊在霍爾果斯、浙江東陽、上海松江等影視基地,將會進一步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霍爾果斯就明文規定,到2020年年末,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將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
因為明星演藝資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一旦某個明星或者某個知名公司落地,對拉動當地的城市品牌和文創產業發展是有很大幫助,所以各個地方不約而同把這種資源的挖掘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
除了設立個人工作室、在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註冊公司外,還有一個高明的就是股權方式,拿上市公司股權,也不要太多工資,增厚上市公司利潤,股價高了割韭菜。
“陰陽合同”被曝出後,今天A股影視行業公司股價紛紛下跌。同時,多家影視公司紛紛公開表態。
唐德影視:不存在簽署陰陽合同及偷漏稅的行為;
光線傳媒:公司與影視劇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且按照約定繳納相關稅費;
幸福藍海:不存在也不會發生所謂陰陽合同等問題;
鹿港文化:公司下屬影視公司都不存在陰陽合同;
慈文傳媒:與藝人簽約都會代扣代繳稅;
華策影視:本次事件更多是行業從不規範到規範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對影視內容行業是長期利好。
如今,影視行業九成以上的一線藝人都是直接報稅後價格,高片酬產生的大額稅金由投資方或製作公司承擔。一位從業十餘年的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現在(陰陽合同)比較少了,不過也有製作公司會強行讓比較弱勢的創作人簽訂大小合同以減免稅金。多位元律師卻告訴記者,自己經手過大量影視行業“陰陽合同”的案件。那麼,到底如何走賬以躲避稅務呢?
馮小剛與華誼兄弟9.27申請注銷旗下影視公司
避稅天堂“霍萊塢” 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密集註銷
明星光環退散 傳劉詩詩清空吳奇隆公司持股
北京法院9.20公佈範冰冰原告的七場官司判決書
回應
範冰冰這麼喜歡告這個告那個,怎麼在偷稅漏稅事件上啞屁了?工作室不是最喜歡發嚴正聲明嗎?怎麼也不敢吭聲了?
那證明沒有這回事 還需要說明什麼呢?
這一句神評論
相關新聞
李小璐9.28稱:5例(出軌)名譽維權系列案件陸續勝訴 共獲33萬賠償金(回應:沉默不代表是事實,勝訴強於雄辯。李小璐告得好啊。)
人民網評:明星片酬為啥屢“限”屢高?2018-06-03
文章指出,市場認明星,有人認有人買單,明星片酬自然就水漲船高。畸形的影視劇生態是造成明星高片酬最重要的原因。文章認為,明星,最終還是要拿作品和角色說話的。一邊是影視劇作品乏善可陳,一邊是明星片酬居高不下,自然引來巨大非議。明星高片酬,折射的是影視行業的虛火。只要這樣的評價機制沒有改變、這樣的業態沒有改變,儘管有各種“限令”,明星的高片酬還可能以五花八門的“大小合同”等形式出現。...
回應
還真有人信娛媒吹牛的上億片酬啊?我來告訴你們這數字怎麼來的。首先娛媒上關於投資和片酬的數字全都是隨口編的,投資500w說到5000w都是正常。製片方在請演員的時候通常演員經紀人都會往高了報,具體多少可以慢慢談,最後的片酬會和經紀人報的差很多,差十倍都有。但為了維持演員的身價,經紀人通常會和製片方簽合同對外宣稱片酬很高,談判技巧罷了。所以媒體上吹自己投資N億的首先得打個5折,自稱片酬上億的估計得打個1折,影視這種GDP占比零點幾的芝麻行業哪來那麼多投資,皆是吹牛。
崔永元向範冰冰道歉:“4天6000萬合同”與她無關
崔永元表示一開始我只是想跟劉震雲、馮小剛討個清白。”,“4天6000萬片酬合同”所指並非範冰冰,並向受到牽連的範冰冰、徐帆、劉震雲女兒劉雨霖三位女性道歉,“我真的不想傷害這些人。”
回應
這次小崔是潑婦駡街
劇情這麼快就反轉了?醜人多作怪!
崔向範致歉!有多少大眾還在繼續“誤讀”,事實的真相永遠不及八卦評論來的刺激,網路暴力就是這樣來的吧
範冰冰名譽維權案新進展 已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發佈案件播報,由於侵權網友“秦嶺二月”未對範冰冰進行賠償道歉,律所已於2018-06-19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律師事務所亦在依法取證、備訴。聲明中稱,新浪微博用戶“秦嶺二月”因公開發佈侮辱、誹謗範冰冰的言論(內容涉及範丞丞系范冰冰私生子等),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定構成對範冰冰名譽權、姓名權的侵犯,此博主必須向範冰冰公開道歉並賠償範冰冰精神損害撫慰金及維權合理費用62500元。但因陳永朋未在判決規定期限內履行生效,已於2018年6月19日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雖多次澄清、多案勝訴,但仍有部分媒體及網路使用者持續傳播不實言論。包括近期的“陰陽合同”等等,本律師事務所將對相關侵權言論展開調查、取證工作,隨即啟動法律追責程式,依法打擊網路謠言炮製者,淨化網路環境,捍衛範冰冰的合法權益。 回應
支持維權,別總造謠了,口下留情
怎麼不告崔永元
崔永元道歉了
相關新聞
範冰冰人間蒸發3個月 CNN:荒謬又恐怖
范冰冰拉著男友的手現身,分手/被抓謠言不攻自破:9.3黃奕前夫黃毅清在微博上說範冰冰被抓,可見網路謠言是多麼的可怕。范好友透露,冰冰一切都好好的,只是給自己放假休息。清者自清,難怪範冰冰滿臉都是笑容。(回應:黃毅清是娛樂圈的攪屎棍!經常造謠!並不斷傷害他的前妻和孩子!是個典型的渣渣!)
範冰冰下落不明?李晨好友呂建民9.28接到來電報平安:「大家都好好的」
范冰冰「王者歸來」倒數?範丞丞終於笑了
馮小剛9.9怒斥謠言:我沒有所謂的陰陽合同 更沒有偷逃稅:馮小剛表示,近十年來拍攝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等電影沒有一部主角片酬超五百萬。他還說:“我警告那些造謠惑眾的公號,不要煽動和綁架民間的戾氣,拿影視行業當出氣筒,這很卑鄙。”
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對新辦的屬於《困難地區重點鼓勵發展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內的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免稅期滿後,再免征企業五年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
(二)影視、文化傳媒服務業
財政補貼:(一)新設立企業,納稅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當地實際繳納稅款,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及附加稅等當年留存地方財政的總額在100 -300萬元、300-500萬元、500-000萬元、1000-2000萬元、2000 -5000萬元、5000 -1億元、1億元以上的,分別按留存總額15%、20%、25%、30%、35%、45%、50%的比率予以獎勵。注:正常返還比例為:增值稅分配比例:中央50%,地方50%;企業所得稅分配比例:中央60%,地方40%;個人所得稅分配比例:中央60%,地方40%。少數民族實際比例可能更高。”
這一規定的含義是什麼呢?假設我開設一個影視公司,不含增值稅銷售額為1億,當年沒有任何成本,未來也不分紅,以後的吃喝拉撒睡都從公司走賬,那麼我的正常納稅是:10000×6%+10000×25%=3100萬元。
但是開在這個地方,由於5免5減半,納稅就變成:10000×6%=600萬元。
財政返還比例25%,返還金額為600×50%×25%=75萬元。實際納稅525萬元,僅為正常納稅的16.93%,要是再考慮增值稅下游600萬全額抵扣,這樣在稅收上可能甚至是賺錢了。
當然,這一稅收優惠政策範案被取消了(楨:範是減稅不是逃稅?),但是全國各類園區的財政返還政策,其實還是數不勝數的。
逃稅入刑和稅務局背鍋俠
我國法律規定的稅負常常被人詬病,法定稅負不低但執行相對寬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範案同時行政處罰了6位稅務幹部,幸虧沒有發現違規情節,不然就是坐實逃稅的不判刑,執法的稅務局人員反而因為瀆職罪被判刑了。
說實話,不管是地方制訂稅收優惠還是地方財政返還,都不是市級稅務局長能夠做主的。
相關新聞
北京日報刊評:嚴懲明星逃稅以回應社會公平(楨:?) 呼聲
崔永元舉報585名藝人逃稅
崔永元2018-07-08在微博指出,他已整理出五百八十五名演藝人員名單,並以Excel表格形式交給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及相關單位,名單上的人都涉及偷稅漏稅。
華誼兄弟發出公開聲明稱,崔永元「在微博等公開管道主觀臆斷、捏造散佈大量華誼兄弟虛假負面資訊,對公司和員工造成極大傷害」,必將追訴到底。
事實證明,這種對人不對事的「一刀切」,是監管部門封建和保守精神習氣的反映,終究會被歷史證明是無用之功。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傳統文化之所以鼎盛一時,與當時百家爭鳴的開放環境密不可分。流動的水才是活水,百花齊放才能造就盛況。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發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老智慧,讓文藝在法律和社會底線之上自由馳騁。從這角度來說,其實也正符合所謂的大國傳統。
廣電總局11.9《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限薪令”傳出後,有的明星根本沒降價,要求公司“變相補償換個名目進行補償,更有甚者要求通過境外銀行轉帳。
楊散逸:我幫國家和“範冰冰們”算了筆賬 2018-10-12 稅務師楊散逸
範案網上已經討論了很多,但是背後反映的稅負和徵收制度問題,仍有思考的空間。
報導說:查出範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
所謂核定徵收,一般適用於可以不設立帳簿、應設未設帳簿或者帳目混亂的企業。稅務局對該類企業的收入額或者利潤率,採取“核定”方式來認定,對這類企業的收入進行折算,最終得出一個應納稅所得額。
明星因為沒有什麼太多的扣除專案,大多數使用自然人開辦的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的工作室,這樣他們的收入直接繳納3-35%的個人所得稅。但是通過核定徵收,明星可以把稅率降得極低。
核定徵收有兩種,一種是定額徵收,另一種是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
明星減輕稅負,主要是通過第二種方式。在我國,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方式的,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然而折算的結果是什麼呢?在應稅所得率表中,娛樂業處於較高一檔,但也僅僅是20%-40%。現在各地為了減輕納稅人負擔,一般都按最低檔核定,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20%,換句話說,明星的收入,一般只有五分之一,會被用來計算應納稅額。
就算第二個變數“適用稅率”採用最高一檔35%計算,明星的實際稅負也僅僅是:總收入×20%(折算比例)×35%(個人所得稅率)=7%。
也就是說,明星的收入實際上只有7%成為了應納稅額。
近9億罰錢已繳納? 範10.7發聲安撫粉絲:感受到你們的心心念念!想你們!
範身穿運動套裝神色輕鬆現身稅務局,讓網友大讚「那麼快就籌到錢?不愧是國際冰」
國稅總局對不合規的稅收優惠政策整頓, 上百家影視公司集體大逃離霍爾果斯(回應:政策是你們給的,不給了就走唄,談不上什麼逃離.)
範“消失”120多天后10.15首次露面北京首都機場
趙麗穎馮紹峰10.16宣佈結婚 名下共14家公司 女方去年收入過億
趙麗穎10.9宣佈和經紀人黃斌結束兩年的合作
上海趙麗穎影視文化工作室選擇在偷稅漏稅正值嚴查的風口浪尖悄悄註銷
奉子成婚?趙麗穎產檢報告10.22曝光!醫生:確診懷孕
唐嫣羅晉10.28維也納低調辦婚禮
金馬55/政治讓金馬蒙塵 範冰冰、胡歌紛紛表態「一個中國」 藉機表態洗白?
回應「台獨政治風波」 李安感慨:我盡量做主人,盡力了(回應:金馬獎不適合政治化。)
金馬55/張藝謀「影」奪4獎大贏家
張藝謀徐崢鄧超等大陸影人11.18集體缺席金馬晚宴
政院發言人穀辣斯稱台灣沒中國電影(回應:有種就拒絕所有中國片及演員啦!關在台灣自摸自爽囉! 全球華人最信任的最具公信力的金馬獎,可能被台獨藝人搞垮。 到處都中國電影啊,現實是台灣市場太小,影視業又很燒錢,金馬獎停辦好了!)
金馬風暴 環時:民進黨藉此炒兩岸議題,別上當!(回應:這本是民進妖黨佈好的中國打壓悲情牌,不意外,倒是導演傅榆你的藝術生涯會跟民進妖黨同時殞落,可惜了。 這位女導演擺明就是要刺激大陸來打壓台灣,企圖用此影響選情。)
台灣:楊丞琳工作室/李威也表態「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
王晶11.26回應拍爛片:名導演都被罵過,這是一種藝術上的仇富(回應:對我點踩的人,其實就是雙標嘛!對港臺的藝人一套,對內地藝人一套!王晶,彭于晏,周傑倫,存不存在和範冰冰一樣的問題?範無論是在愛國還是慈善上面,是他們能比的嗎?!)
從範冰冰逃稅案看中共的現代治理 2018-11-02 多維TW 喬克
......
中國大陸的明星收入,既反映了大國崛起。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問題在於利益分配的環節,而不在於明星本身。
範的職業和性別讓她更容易遭到整治——這讓人回想起30年前臺灣歌後鄧麗君的情歌曾被大陸監管部門定義為「靡靡之音」,而鄧麗君本人更被視為「女間諜」,被封殺長達十年以上。
當然,這段往事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鄧麗君最終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她的經典名曲早已傳遍神州大地。
《大轟炸》10.17宣佈取消上映,導演蕭鋒:再多的事實都於事無補,再多的清白都難擋抹黑,再多的付出都難免決絕,是到放下的時候了。(回應:崔永元說大轟炸是大欺詐,崔曾任總製片人! 崔和方舟子是同一類人,神經病!)
32億有救了?《大轟炸》在美國如期上映(回應:9億的稅都補交了,電影還不給放?沒有道理啊! 崔本來想報復馮,沒想到誤傷了大轟炸,他並非一個為民除害的鬥士,他就是個小心眼的病人,有著抑鬱症患者典型的病症,愛走極端,臆想,總是幻想誰都在害他,報復心極強.)
範爺與劉曉慶…逃漏稅結局大不同
回應
為什麼劉曉慶就是犯罪,範不是犯罪呢?
去翻翻刑法逃稅罪的定義,首次偷稅、在限期內全部交清的,才不構成逃稅罪!
範冰冰40億天價罰款吃光老本?大陸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2018-10-04 聯合新聞網
範冰冰事件昨天(3)的調查結果出來了,這位國際巨星即將面臨追稅、滯納金加罰款共計人民幣8億8994.6萬元,折合新台幣約40億元。
巧合的是,富比世曾估算範冰冰身價約10億港幣,折合台幣38億,等於範冰冰要把自己的家底老本全上交,再跟李晨借個幾億,才能換得自由身;如果範冰冰的身價大多是股票、房地產等需要變現的資產,那她需要借的金額就更多了,但以範冰冰在演藝圈的好人緣,加上背後老闆穆曉光(原名牟某廣)的實力,這筆錢應該是不難籌措。
而大陸官方也聲明,只要範冰冰在期間內繳交所有款項,就可免去一切刑責,不會封殺她,換句話說範爺仍然可以保有一線大牌的地位,迄至今日為止,也沒有聽到範冰冰手上的代言廠商有解約消息。
不過大陸近年來對娛樂圈開出「限酬令」,電視劇全部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綜藝節目藝人酬勞也不得超過80萬RMB(360萬台幣),這對許多一線藝人來說無疑是一大重擊,代表大陸娛樂圈的千萬天價出場費已不復在,例如周傑倫據傳在《中國新歌聲》一集酬勞約800萬RMB,他就會被迫只領1/10的酬勞,這也會衝擊到許多大牌藝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不過依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邏輯來看,未來雖然「酬金」變少,但製作單位應該會在其他「資產」方面補足,好比說股票、房地產、相關代言費這些政府沒有「明令規定」的項目,或者是回到一些洗錢的老路。
相關新聞
冰風暴!範冰冰100代言品牌喊卡(楨:?) 星途危在旦夕
範冰冰為繳40億罰款 被爆虧本拋售41間房(楨:?)
範冰冰急售2.2億豪宅湊錢?湯臣一品闢謠
稅務部門依法查處範冰冰"陰陽合同"等偷逃稅問題
新華社2018-10-3電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以及江蘇省稅務局獲悉,今年6月初,群眾舉報範冰冰“陰陽合同”涉稅問題後,查清,範冰冰在《大轟炸》實得片酬3000萬元, 1000萬元已報稅,其餘2000萬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稅及附加112萬元。此外,還查出範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其中偷逃稅款1.34億元。對於上述違法行為,處4-0.5倍罰款超8億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由於範冰冰屬於首次被稅務機關按偷稅予以行政處罰且此前未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上述定性為偷稅的稅款、滯納金、罰款在稅務機關下達追繳通知後在規定期限2018-12-31前內繳納,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經查,2018年6月,在稅務機關對範冰冰及其經紀人牟某廣所控制的相關公司展開調查期間,牟某廣指使公司員工隱匿、故意銷毀涉案公司會計憑證、會計帳簿,阻撓稅務機關依法調查,涉嫌犯罪。現牟某廣等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稅務部門已部署開展影視行業自查自糾,年底前主動補繳稅款的免于行政處罰,拒不糾正的將依法嚴肅處理。國家稅務總局已經開始問責程式,追究稅務機關相關人員未依法履職的責任。
看來,在範冰冰“失蹤”的三個多月裡,國家稅務部門一直在加緊調查,範冰冰失聲是她配合調查的方式。在中國,一個人涉案,在最終結論出來之前往往資訊很少,這成了中國的一種國情。
回應
明星的收入要逐一清查!絕不是只有範一個人偷稅漏稅!
相關新聞
據《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中國收入最高的10位明星的合計年收入已超過22億元,100位名人一年的總收入更是高達70多億。
範冰冰發致歉信將盡全力補繳稅款
李晨力挺範冰冰:甭管多難,咱們一起渡過去。
範冰冰台籍經紀人 遭採「強制措施」
範冰冰補稅 會計師:台商要當心殺雞儆猴
央視:「我們且等下一個」 陸影視業恐迎來寒冬
七天1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 國慶檔電影票房成色不足
國慶假期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
《中餐廳》舒淇趙薇退回4000萬
國家稅務總局10.8整頓影視稅收有關單位負責人
中國電影票房首超北美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反中者不能再批中國票房造假了吧!
又如何?續批民族主義/不會說故事/沒深度...
另參【圖博館】:《中國明星影史》 《中國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77007
美媒: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8.4.3文章,原題: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躍居世界第一。美國《綜藝》雜誌從中國官方和業內機構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票房總收入高達202億元人民幣(約31.7億美元)。相比之下,諮詢服務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北美(美國和加拿大)同期的票房總收入為28.9億美元。
業界曾多次預測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將超過北美,但預測人士似乎並未把握住正確的預測時機,因為中國票房長達10多年的不間斷增長突然在2016年中期至2017年中期陷入停滯。
伴隨著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同比大增39%,中國也首次超過北美。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增長勢頭不太可能在今年全年持續。中國官方人士認為今年的增幅將介於15%至20%之間。
ComScore的數據顯示,與去年第一季度的30億美元相比,今年北美票房同比下降3.7%。ComScore的高級媒體分析師保羅•德加拉比迪安表示,(首次超越北美票房收入)顯示“中國作為電影市場(對電影厂商)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其二,國產網絡文學行業在國內經過長期、激烈的競爭,已經擁有相當高的產業成熟度,作品數量和質量均相比從前明顯提高。
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海外中文小說翻譯網站蓬勃發展,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也在今年5 月宣布正式上線,成為其海外佈局的開端。
回應
中國網絡玄幻文學,基本上每一本都造就一個神出來。這樣的文化將給一神教文化造成心靈深處的衝擊!
哈哈,有趣!話說,像中國網絡文學那樣,小說主角統統不崇拜神,一個個卻通過努力加運氣成為了“神”——在國外的宗教人士看來,也許真的很衝擊。
玄幻類小說完全就是意淫的同義詞 跟文化跟歷史跟現實一點聯繫都沒有 是內容最為匱乏和幼稚的一類小說
你這話應該跟看日漫和漫威的人說去
三少的書,我從上大學開始就不看了,人物就像一個 模子倒出來的。他還特別喜歡玩聯動,從這本書串場到另一本書,讓人感覺蠻尷尬的。
因為三少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高中生以下的讀者,一個成功的商人最關鍵的就是找准目標群體,基本盤都找不對,幹啥都不行。
雖然三少很水水水水水,但他絕對是網文界的勞模,當個政協委員也算實至名歸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156
唐家三少:網絡文學能超越好萊塢
唐家三少,本名張威,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家、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此外,他也是全國政協委員。
中新網2018.3.5報導稱,唐家三少表示:“現在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是繼美國好萊塢、日本動漫和韓國電視劇之後的世界第四大文化現象。”
唐家三少稱:“只有我們是做內容的文化現象,未來我們中國的網絡文學甚至會走到更高的位置,甚至會超過它們。因為無論是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它其實是以內容為核心的,才能做出更好的展現給大家的視覺性作品。”
唐家三少還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680萬網絡文學作家,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其他國家作家的總和。”
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如何?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現實,逐步推進的生態化和嶄露頭角的國際化是網絡文學行業2017 年上半年的兩大主要發展特徵,版權收入有望成為行業營收增長的核心。
截至2017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53億,較去年底增加1936萬,佔網民總體的46.9%,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27億,較去年底增加2291萬,佔手機網民的45.1%。
網絡文學海外影響如何?
《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在國際化發展方面,海外讀者對於中文網絡文學的興趣不斷提升,使得網絡文學企業將拓展海外業務列為發展新方向。
海外讀者對於國產網絡文學興趣強烈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國產網絡文學為海外讀者提供了低成本了解中國的渠道,使得網絡文學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方式之一;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無論奧斯卡在實拍電影界有多專業、權威,有多大影響力,在動畫獎項上,奧斯卡並不專業。縱觀動畫獎項的評選歷史,曾經奧斯卡是摻雜了大量的政治因素,當今奧斯卡則是充滿了對動畫的偏見與無知。
以奧斯卡動畫獎馬首是瞻的動畫人與動畫愛好者們,早應該醒醒了。
回應
中國的動畫片,以當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大鬧天宮》為代表,繼之創作出《哪吒鬧海》《鐵扇公主》等等一系列長片、短片精品,至今仍可視為經典。這些動畫片製作者是一批國內真正的藝術家,不計名利地辛苦勞作,才貢獻出這些藝術粕精品。從美術上說,多方位地運用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手法,有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摺紙藝術動畫片《聰明的鴨子》 ……從內容上說,善於從中國古代文學、民間文化中挖掘素材,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總之,那些動畫作品完全是濃濃中國民族風味,既通俗又高雅,三觀正又唯美。我盡可能收集了這些動畫片碟片,百看不厭。 八十年代後,美日動畫片侵入國內市場,國產動畫片向美日看齊,結果是水平急劇下降,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其實不論中國還是別的國家,想出一個類似奧斯卡的電影獎是很難的,美國依託他的軍事霸權宣揚美國的普世價值觀,奧斯卡參選的影片又剛好幾乎都是藝術片文藝片,藝術性的東西本身就很主觀,這就導致了奧斯卡成為了鑑別一個作品符不符合美國人藝術審美的平台,那政治意味就很明顯了,而其餘的國家像或者是沒有那種想法,比如中國人不喜歡宣揚普世價值,又或者像日本之類的國家沒有能力,因為沒有軍事霸權去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普世價值,隨著美國思想的內部分裂加劇,
諾貝爾、奧斯卡還有以前的那個什麼威尼斯哪個不是被中國媒體舔出來的?老百姓誰在乎這些東西?一到英美的什麼破獎就被媒體輪番轟炸躲都躲不開。
我實在不懂兩種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中國一些演員、導演為什麼會熱衷奧斯卡,還特地拍符合美國價值觀的電影來取悅。它就是一個美國國內的獎項,肯定更偏袒美國和歐洲,何必貼冷屁股,拍符合自己國內文化的不行嗎?想通過奧斯卡增加影響力,還不如得到自己國內的尊重穩住基本盤來增加影響力來的好,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特別是國內經濟好,市場大,國力強,你就算是個二流的也會被外國佬捧臭腳,何必這麼賤呢。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199
由於新的投票規則,奧斯卡動畫長片的提名和最終結果都將越來越保守。今年我們有《寶貝老闆》和《公牛歷險記》提名,沒有歐洲的《大壞狐狸的故事》或是《無手的少女》,更沒有日本動畫電影。
而未來,如果投票規則一直保持下去,我們將越來越難看到外國動畫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哪怕未來有一天《Emoji 大電影2》出現在奧斯卡提名里,你也不必奇怪了。
今年奧斯卡動畫長片規則的改變,如果往好處想,其初衷可能確實是為了動畫獎項好 ——因為近幾年來,動畫獎項最終投票率越來越低,讓全體不同領域的會員都來投票提名,讓更多美國的商業動畫大製作入圍,能提高投票率。
而另一方面,將最佳動畫長片改為和最佳外語片一樣的評選機制,不再局限於單由專家投專項獎的投票方式,名義上是對動畫的肯定:動畫並非某一種專項技術(剪輯、攝影、化妝等等),而是與電影並駕齊驅的藝術形式。既然並非專項技術,那麼由全體會員提名在名義上是正當的。
但這種只是「虛名」,奧斯卡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在於提高全體會員對於動畫的認知:除開動畫分支,對於大多數奧斯卡會員來說,動畫依然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
《好萊塢記者報》曾經揭露了一批奧斯卡會員投票的理由,其中關於動畫的投票理由荒唐到令人髮指。許多會員完全以家中小孩的喜好來決定投給誰,甚至有一位投票會員把愛爾蘭的《海洋之歌》和日本的《輝夜姬物語》稱呼為「狗日的中國垃圾」(Chinese fuckin' things ),既暴露了對動畫的無知,也代表了很大一批奧斯卡會員對於非美國商業動畫的態度。
當下奧斯卡動畫獎項的癥結,不是耍個花招來提高投票率,或者給個華而不實的虛名就能解決的。在當前奧斯卡大多數會員對動畫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種虛名對於動畫獎項反而是一種傷害,只會進一步加深大眾對於動畫的誤解。
在這一制度下,由於大多數委員來自動畫業內,或者對動畫比較了解,雖然無法保證最終的獲獎結果,但至少確保了提名名單的權威性和多樣性。
自13年起,連續四屆都有一部日本動畫長片提名,今年全軍覆沒
然而,這一切全變了。從今年開始,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外語片獎一樣,第一階段的提名名單也由全體志願參與的會員進行投票產生。
這是災難的開始:由於今年美國動畫電影式微,在老規則下,若由專業人士來投票提名,今年本應當是眾多外國動畫長片的舞台;然而在新規則下,大多數不了解動畫的全體會員會更傾向投給來自好萊塢動畫大公司、投給他們更熟悉的動畫電影。
體會以下用詞的改變:
第89屆動畫長片規則:邀請信將寄往由「短片與動畫長片」分支執行委員會所挑選出的活躍、終生學院會員名單,邀請他們參與投票。參與評委會要求看過66 % 的送選合格影片。
第90 屆動畫長片規則:邀請信將寄往全部的活躍、終身學院會員,邀請他們參與投票。參與評委會要求看過最低限度比的送選合格影片,具體數額由當時的公認程序決定。
你可能發現了,另一大規則變動,是從至少看過66 %,變成了含糊不清的最低限度比。這個最低限度是怎麼回事呢?據CartoonBrew報導,今年每一個志願投票最佳動畫長片的會員將被分配10部左右的送選影片去觀看,相比去年的要求(66%一般會是20部左右)少了一半。然而奇怪的是,除了被分配到的影片,他們還必須自行加上4部其他沒被分配到的電影,最後按順序選出最喜歡的前5名。
要知道,每一個會員已經被分配了10 影片觀看,他們很可能並不願意再找額外4部來看了,所以會出現一種傾向——乾脆加上之前看過的美國主流商業片算了。本來要求看過的影片就少,再加上莫名其妙的額外4 部製度,美國大公司因此再次獲得優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規則改變是,最佳動畫長片的投票,也將和最佳影片一樣改用「偏好投票制」。所謂「偏好投票制」,就是每張選票寫上自己心目中的前幾名,按順序排列,不打分。在計票時,第一順位只有在獲得50%以上票數時才能得獎;如果沒到50%,那麼淘汰掉第一順位上獲得投票數最少的那位,但凡第一順位上寫著它的選票,第二順位之後依次往前提。一直重複到第一順位上某個候選者獲得50%以上票數為止。
「偏好投票制」的本質其實不是選出大多數人最喜歡的電影,而是選出大多數人都不反感的電影。去年奧斯卡上《月光男孩》爆冷戰勝《愛樂之城》,也正是因為偏好投票制。
但近幾年來,送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素質越來越高,以低於70%新鮮度入圍就無法容忍了。未能進入提名的送選作品當中,有美國商業大製作《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新鮮度91%,MTC 75 分;也有歐洲小眾獨立製作《無手的少女》,新鮮度100%, MTC 82 分。這些明顯比《寶貝老闆》更有資格進入奧斯卡。
對比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最佳影片提名中評分最低的《至暗時刻》也有86%的新鮮度,MTC 75分。你能想像最佳影片提名中出現爛番茄、MTC 評分雙雙低至50 分的情況嗎?真發生那種事,電影業內和影迷絕對會爆炸的。(事實上,11 年真人電影《特別響,非常近》就以如此低分入圍最佳影片,電影圈也確實爆炸了……)
但是動畫中,今年我們不僅發生了這種事,而且動畫圈還能熟視無睹——又或者,大家已經麻木了吧。
前幾年奧斯卡動畫評選雖然也有許多詬病,但遠沒到今年如此糟糕。原因在於很多人都沒有發現的,動畫長片評選規則上「小小」的變動。
我先解釋一下奧斯卡的投票規則。奧斯卡的投票採取的是兩階段投票制:從送選名單中投票產生提名,再由提名名單投票出最終獲獎結果。
對於第一階段來說,從送選名單中投票產生提名,所有專項獎是由各個分支(Branch)的專家們投票產生,獲得最多票數的前幾名(具體名額數由於規則和送選影片數會產生變化)獲得提名。例如演員分支的會員投票產生演員獎項提名,剪輯師分支的會員投票產生剪輯提名,攝影師投票產生攝影提名,等等。
對於第二階段來說,則是所有分支的全體會員進行投票。演員分支也可以投攝影獎項,化妝師分支也可以投剪輯獎項,等等。
不過對於第一階段來說,最佳影片獎也是由全體會員進行投票產生提名。除此之外,最佳外語片獎則是由所有分支中志願參與的會員所構成的特別放映委員會來進行投票提名。
而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前第一階段的投票規則是按類似專項獎的方式投出提名,即由「短片與動畫長片」分支決定誰能投票,最後投票成員大部分是動畫行業從業者,以及一小部分來自於實拍短片、以及對動畫有所了解的人士。(這個分支很奇怪,從事實拍短片和從事動畫的人混在一起……)
《魔法少女小圓》送選的那一年,網上很多吃瓜群眾以為這片是華納負責北美髮行,高呼提名有望,這其實是誤把負責日本影碟上的華納LOGO 當成了北美髮行商。《魔法少女小圓》在北美的發行方,實際上是Eleven Arts(院線)與美國Aniplex(影碟)。
Eleven Arts 的體量在好萊塢屬於小蝦米級別,而哪怕是美國Aniplex 也面臨和Funimation 一樣的問題:主要做影碟和在線試服務,在好萊塢電影圈也是門外漢。
在迪士尼已經退出日本送選動畫長片引進的現在,GKIDS是當前唯一有競爭力的北美髮行方,也只有他們能成功將送選片運作到提名。除非出現巨大變革,否則短時間內,看到Funimation和Eleven Arts負責北美引進的日本動畫長片,那麼可以趁早死心,提名基本無望。
都是日裔美國人開的公司,想玩轉好萊塢自己人的遊戲,哪有那麼容易呢。
投票規則改動之殤:越來越糟糕的奧斯卡動畫獎
每年的奧斯卡動畫長片總會少不了抱怨。
14 年奧斯卡,當時的大熱《樂高大電影》不僅沒能獲獎,連提名都沒得到,這引起了網上大量愛好者的不滿。導演用樂高堆了個小金人,並發推調侃:「沒關係,我自己做了個」,結果竟然成為了當屆奧斯卡動畫最熱的推文。今年,該系列的《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再次沒能入圍。
看起來今年奧斯卡動畫的評選好像沒有引發太大的風波,但實際情況更為糟糕。CartoonBrew在報導中指出,今年《寶貝老闆》與《公牛歷險記》的提名被眾多動畫業內所詬病:這兩部作品,《寶貝老闆》爛番茄新鮮度僅為52%,MetaCritic 50分,而《公牛歷險記》也才堪堪新鮮度70%,MTC 58分。
13年來奧斯卡動畫長片所有提名作品中,影評網站評分最低的《寶貝老闆》
要知道,上一次出現低於70% 新鮮度的作品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那還是在13 年前的《鯊魚黑幫》!那部作品以僅僅35% 的新鮮度獲得提名,創造了歷史最低分記錄。但04 年時參賽作品不多,《鯊魚黑幫》能入圍尚且還能理解。
負責將日本送選動畫長片引進北美院線/影碟的電影發行公司,主要就是四家:迪士尼(主要是旗下的試金石影業,院線+影碟)、GKIDS(院線+影碟)、Funimation(院線+影碟)和Eleven Arts(院線)。
迪士尼不用多提,宮崎駿的三部提名/獲獎作品《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和《起風了》,均由迪士尼負責北美引進。而《千與千尋》之所以能摘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桂冠,除了本身品質之外,前迪士尼/皮克斯CCO、最近陷入性騷擾醜聞的約翰·拉塞特功不可沒。
但在宮崎駿「封山之作」《起風了》之後,迪士尼也隨即不再接手吉卜力作品的北美髮行。接替迪士尼的,是一家專注「深刻的、獨立的動畫」的電影發行公司GKIDS,後續的吉卜力作品《輝夜姬物語》、《記憶中的瑪妮》均由該公司負責北美院線/影碟發行。
GKIDS 除了日本動畫電影外,也大量引進了歐洲的動畫電影,近年來絕大多數非英美的提名動畫長片基本都來自他們:《艾特熊和賽娜鼠》、《男孩與世界》、《西葫蘆的生活》、《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等等,今年的提名作品《養家之人》也同樣是GKIDS 負責北美髮行。
GKIDS對於好萊塢規則很熟悉,在電影界也具有一定人脈,很明白如何利用規則去推廣自己代理的動畫電影。然而,GKIDS 畢竟是小公司,無法與迪士尼的影響力和財力相抗衡,雖然有大量提名作品在身,不過卻一直沒有摘下最終的小金人。
除了GKIDS,日本動畫在北美院線的主要發行公司則是Funimation 和Eleven Arts。Funimation 由日裔美國人創辦,是日本動畫在北美最大的發行方,但他們的企業基因更接近電視動畫劇的影碟發行與在線試聽服務,在好萊塢電影圈是徹徹底底的門外漢。
去年大熱的《你的名字。》即由Funimation負責北美髮行。很多人預測《你的名字。》或許將拿到提名,但最終沒能入圍。後來據稱,當時曾收到《你的名字。》試看影碟的投票會員少之又少,都沒有多少人看過,又怎麼可能被提名呢?今年同樣由Funimation負責北美髮行的《在這世界的角落》,也沒有拿到提名。
與Funimation 類似,Eleven Arts 也是一個由日裔美國人創辦的北美電影發行公司。他們沒有影碟發行能力,所以只負責院線引進,在影碟上常常與美國Aniplex 合作。Eleven Arts 引進北美院線的送選片有《魔法少女小圓》、《聲之形》和《刀劍神域》。
不受奧斯卡青睞的日本動畫
自奧斯卡動畫獎項開辦以來,就一直被牢牢被美國動畫把控。過去86年的最佳動畫短片裡,美國就獨占54次,其次是加拿大9次,英國7次,其餘國家均不多於3 次。
這並不反應各個國家動畫電影藝術的真實水準。事實上,在50年代末美國動畫進入黑暗期時,蘇聯的動畫電影(含短片)正處於上升期,也曾經是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早期中日動畫電影均深受其影響。而東歐的華沙成員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都已經開始了各自輝煌的動畫歷史,絲毫不遜色於加拿大和英國。
但這些來自紅色國家的動畫作品幾乎不會在奧斯卡舞台上出現,一旦出現了,不是來自異見人士,就可能是受美國外交政策影響下的結果。
不過還有一個動畫大國也一直被奧斯卡冷遇,它規模龐大而成熟的動畫產業是當今唯一能媲美美國的,動畫已經成了該國的文化名片——那就是日本。
對於日本動畫片來說,它們進入奧斯卡就不存在政治因素上的障礙了,但商業和文化上的無形障礙依然存在。好萊塢可是個大名利場,想進奧斯卡,電影不光要拍得好就行了,更是考驗其北美髮行公司的公關能力。
要知道,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現在超過有8000名會員,他們都有權給動畫片投票,但他們絕大多數不會看完所有的送選、提名作品。如何讓盡可能多的會員看到送選作品,這個市場營銷過程就非常考驗北美髮行公司在好萊塢的人脈了。作品再好,沒有多少人看過,那獲獎根本就無從說起。
我們先看一下日本送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歷年名單:
2001年:《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2002年:《千與千尋》(獲獎)
2003年:《東京教父》 、《精靈寶可夢:水都的守護神》、《千年女優》
2004年:《攻殼機動隊2:無罪》
2005年:《蒸汽男孩》、《哈爾的移動城堡》(提名)
2006年:《紅辣椒》
2007年:《惡童》
2008年:《空中殺手》、《異邦人:無皇刃譚》
2009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0年:《夏日大作戰》
2012年:《神秘之法》、《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2013年:《給桃子的信》、《起風了》(提名)、《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新篇]叛逆的物語》
2014年:《輝夜姬物語》(提名)、《喬瓦尼之島》
2015年:《怪物之子》、《UFO學園的秘密》、《記憶中的瑪妮》(提名)
2016年:《最終幻想15》、《百日紅》、《你的名字。》
2017年:《在這世界的角落》、《瑪麗與魔女之花》、《午睡公主~我不為人知的故事~》、《聲之形》、《刀劍神域:序列之爭》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尤其青睞來自紅色國家、前紅色國家的異見人士,中國就曾經出現兩個獲諾貝爾獎但不能提的人。但國內沒人知道的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角逐上,也存在著這一傾向。
這聽起來像毫無證據的陰謀論,但是讓我們看看紅色國家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的作品和對應年份吧。
南斯拉夫《代用品》,獲得1961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1961年,南斯拉夫發起不結盟運動,在冷戰兩極中保持中立。同年,南斯拉夫動畫短片《代用品》獲得奧斯卡動畫提名,直接獲獎。這是南斯拉夫動畫唯一一次斬獲該獎項,也是第一次由非美國動畫短片獲得該獎項。
·1979年,在反對蘇聯擴張的共同利益推動下,中美建交。同年,《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據說差點拿下該獎項。
·1980年,冷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匈牙利異見人士羅夫茨的《蒼蠅》拿下該獎項。這是第一次冷戰中來自華沙成員國導演的動畫片拿下該獎項,也是匈牙利動畫的唯一一次。
·1982年,波蘭異見人士瑞普金斯基申請政治避難。同年,《探戈》拿下該獎項。這是第一次波蘭動畫片提名並獲獎。
·1989年,在蘇聯解體前夕,美蘇宣布冷戰結束。同年,蘇聯導演亞歷山大·彼德洛夫的《母牛》獲得提名。這是蘇聯動畫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是不是每一個紅色國家的首次獲得奧斯卡動畫提名的作品和時間節點,都有些過於巧合了?如果這些並非巧合呢?
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出,匈牙利《蒼蠅》、波蘭《探戈》的獲獎來自於美國借助異見人士對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爭取;而奧斯卡對南斯拉夫《代用品》、中國《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蘇聯《母牛》的青睞,則是美國釋放的外交親善信號。
荒唐的是,匈牙利政府拒絕了羅夫茨前往美國領獎的護照申請,並安排Hungarofilm(注:這家電影厂是匈牙利專門對外進行電影引進、輸出的,與本片實際毫無關係)的領導官員去領了獎。就這樣,一個與影片毫無關係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領走了小金人,台下的觀眾都被驚呆了,堪稱奧斯卡動畫頒獎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年輕的羅夫茨當然忍不下這口氣,並通過西歐媒體痛罵匈牙利當局,數月之後,最終還是拿回了屬於他的小金人。
兩年之後,來自波蘭人民共和國導演薩比格涅夫·瑞普金斯基的作品《探戈》,作為第二部來自華沙成員國的動畫片,榮獲了198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是一部非常大膽的,採用真人拍攝並融合動畫手法的實驗短片。簡陋的房間裡,人們不斷循環著進行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而每一次循環結束後,下一次循環就會多出一個人。隨著影片進行,房間愈加擁擠,但人們彼此之間卻沒有交集。
這部作品本身沒有什麼政治隱喻,但瑞普金斯基與羅夫茨一樣,也是個異見分子 ——1982年,瑞普金斯基申請政治避難而逃離波蘭,經過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緩衝區奧地利,隨後移民到了美國。同年,《探戈》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探戈》的獲獎實屬異類,要知道,奧斯卡動畫獎項一向對實驗動畫敬而遠之。早在1952年時,諾曼·麥克拉倫的《鄰居》也採用了類似的實時拍攝與動畫結合的手法,當年的奧斯卡不知道該往哪送,最終卻莫名其妙地拿下最佳紀錄短片獎。兩部都一定程度上採取了真人定格動畫的手法,不過動畫佔據的比重卻很小,按當今的奧斯卡動畫片送選標准其實是無法達標的。(動畫佔比重不到75%)
《探戈》的獲獎,是奧斯卡動畫短片獎項自成立以來最大膽的一次。一向保守的奧斯卡竟一反常態地選出一部實驗短片,以至於大膽到了選出一部不合標準的動畫片拿獎。促使《探戈》得獎的原因,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瑞普金斯基作為紅色國家異見人士的身份,以及他的政治避難申請。
如果說奧斯卡實拍獎項至少還能維持表面上的公正,那當今的奧斯卡動畫獎項,選得可真是夠隨意的。
《阿凡提》:中國動畫距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
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誕生於2001年,至今還不到20年曆史。最佳動畫短片獎則誕生於1932年,在86年間一共誕生了361部提名(含獲獎)作品。然而,其中沒有一部來自中國的動畫短片。
是中國的動畫不行嗎?當然不。雖然當今的中國動畫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美影厂時期的中國動畫曾經也是傲立於世界動畫之林,在歐洲、亞洲各大動畫節上獲獎無數。
這最大的原因,在於中美直到1979 年才恢復建交。在此之前,1957-1965 年雖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也稱黃金時代),但奧斯卡不可能讓意識形態上處於對立的國家參與競選。
文革結束後,中國動畫開始第二個繁榮時期(也稱白銀時代)。其中,有一部作品曾經有很大機會奪得奧斯卡,卻最終失之交臂——它是1979年美影厂的定格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
因為奧斯卡規定短片長度不得多於25分鐘,但阿凡提的平均片長都在30-40分鐘之間。
紅色國家的奧斯卡動畫之路
就在《種金子》送選奧斯卡後的第二年,來自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的《蒼蠅》獲得了1980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這是冷戰時期第一次來自華沙成員國導演的動畫作品獲得提名,並且一舉拿下最終獎項。這部影片獨具慧心地採用蒼蠅的視角,故事中原本在森林中自由飛舞的蒼蠅在被一戶住宅的玻璃反光吸引後,一頭扎進了人類的世界。它不幸被主人發現,四處掙扎躲閃,最終還是被人類做成了標本。
《蒼蠅》其實本來並非我們所看到的、蒼蠅被做成標本的結局。在羅夫茨原來的版本中,屋子的主人在打蒼蠅時不小心跌倒,蒼蠅回頭默默盯了他幾秒:那是一個穿著黑大衣和蘇聯製靴子,一副共產黨官員打扮,形似匈牙利第一書記卡達爾的男人。然後,蒼蠅逃出了房間,飛向天空。羅夫茨原來版本中的政治含義不言而喻。這樣的結局當然沒有通過廠領導的審查,影片最後數十秒被銷毀,500 張原畫也付之一炬,並改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
奧斯卡動畫獎越來越糟,我們憑什麼還唯它馬首是瞻?2018.3.5馬小褂
2018.3.5,第九十屆奧斯卡獲獎名單正式公佈~
《尋夢環遊記》(《coco》)擊敗《養家之人》、《寶貝老闆》、《公牛歷險記》、《至愛梵高》,不負眾望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而最佳動畫短片則由《親愛的籃球》獲得,這部出自動畫大師格蘭基恩之手的短片在與《負空間》、《花園派對》、《Lou》、《反叛的童謠》的比拼中最終獲勝。
雖然在小趴看來,《尋夢環遊記》獲得小金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在內地累計票房高達12.12億元,豆瓣評分也一度高達9.3分。
但奧斯卡動畫獎項的評選近年來屢被質疑。借今天這個機會,學術趴的馬小褂老師想和大家深度探討一下奧斯卡與動畫的「愛恨情仇」。
前言:三年前,學術趴分享了一篇來自CartoonBrew、由水5郎翻譯的文章,文中揭露了奧斯卡對動畫獎項評定上的諸多問題,我們看到評委們對動畫的傲慢和無知可謂令人髮指。
祛魅奧斯卡:奧斯卡評委們對動畫和特效多麼無知!三年過去了,奧斯卡動畫獎項的評選並沒有好轉,情況反而越來越糟糕了。
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季,我聽到最多的兩個問題總是——
「中國動畫距離奧斯卡還有多遠?」
「日本動畫為什麼不受奧斯卡青睞?」
問題的背後,其實普遍隱藏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焦慮,渴望被承認。要么希望本國的動畫作品能夠闖進美國人的地盤,揚眉吐氣;要么希望自己喜愛的日本動漫亞文化被主流所承認,彷彿這樣才能夠堂堂正正。儘管這是兩個問題,背後的焦慮心態卻是一致的。
但其實大可不必。奧斯卡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其實是被傳奇化了,它身上的光環來自於美國文化的強勢地位。褪去這身光環來看奧斯卡,它並非一個單純以作品本身藝術品質來決勝負的戰場,場外因素一直佔據非常重大的比例。
拿下奧斯卡的作品大多有可取之處,但沒拿下奧斯卡的作品,並不一定說明它就比獲獎作品要差。
梁鵬飛:中國電影需要《戰狼2》,也需要《妖貓傳》2017-12-26
自《無極》之後,陳凱歌一直被觀眾認為早已過時,他需要一部挽迴聲譽的電影。如今,他終於等來了《妖貓傳》。
這部電影雖和《無極》一樣在故事完成度上有些問題,但很好地拍出了盛唐氣象,拍出了東方文化特有的美。更重要的是,這種美,是中國文化可以往外輸出的軟實力,是可以和好萊塢迪士尼媲美的東方之美。
......
就在當年拍完《無極》之後,一部日本人講述大唐的奇幻小說《沙門空海》問世,陳凱歌讀後欣喜若狂,他說一直想拍一部以大唐為題材的電影。
.......
回應
一部日本人YY的唐朝小說拍出來的不倫不類的所謂“盛唐”,陳凱歌江郎才盡不說,還跪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張藝謀頂高燒熬夜備戰“北京八分鐘” 妻子心疼2018.2.22新浪娛樂
2004年,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八分鐘”曾經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大放異彩。而今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依然是張藝謀,近日他率領的主創團隊已抵達韓國,並在2月21日進行了中韓第一次聯排。
雖然對外界好奇的“北京8分鐘”有哪些看點和亮點,張藝謀守口如瓶,但他也對媒體透露,希望觀眾在電視上看到跟2004年的“8分鐘”完全不同,“現在都是代表新的科技和新的技術。”
回應
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
整日充滿負能量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無能之人!
你的人生成就達到了張藝謀的十分之一,你能讓世界看到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那我也天天關心你的冷暖!請問你值得我關注嗎
北京八分鐘2018.2.25驚艷世界 冬奧正式進入北京時間
這是張藝謀導演繼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後,第二次執導“北京8分鐘”。與14年前不同,這次的表演更多地體現了高科技的元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參與。而擅長運用鏡頭美感的他再次為大家呈現了一副色彩斑斕的美麗圖景,而蘊含其中的豐富文化和冰雪運動元素,展現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
回應
秒殺平昌開閉幕式任何表演,老謀子厲害!
張藝謀擅長使用人海戰術表現宏大的藝術場面,這次他摒棄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是精簡演員數量,大量採用科技手段呈獻,其中蘊涵著中國智慧和中國製造。
老謀子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1FC6TXC00
陳凱歌電影再度被批看不懂妖貓傳真的那麼深奧嗎2017-12-25
《妖貓傳》的劇情其實真的很簡單,此前,一度擔心陳凱歌將電影故事講不好,看完《妖貓傳》小編感慨,陳凱歌這次終於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不是那麼的出彩,好在畫面特效全部跟上,是一個優秀的片子。
《妖貓傳》和陳凱歌歷屆電影一樣,依舊存在著割裂的老毛病,這姑且算是導演風格吧,估計這輩子都無法改過來了。
上半部分的主角是春琴,被妖貓附體的春琴丈夫因為此前參與了楊玉環死亡一事,因此被報復,之後春琴死亡,開啟了下半部分,她說:不要埋我,地下冷,引導了楊玉環的出場。
下半場就是三十年前的盛世了,楊玉環和李隆基相愛,但是這種愛經受不了考驗,有人說片中將楊玉環塑造成一個瑪麗蘇,這是很大的誤區。
人們對楊玉環的感情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嚮往,就好比三十年後的白居易在想到楊玉環的時候總是會亢奮不已,楊玉環代表的是一個大唐的魂啊(這個電影跟歷史故事沒有關係)。
楊玉環其實在極樂之宴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的結局,她問阿部有沒有什麼話給自己說,不是因為她喜歡阿部,而是她渴望一份關心。
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的內心其實一直都很空虛。但是遺憾的是,阿部知道她要什麼,卻遲遲說不出那句話。
李隆基愛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份愛在歷史面前很是渺小,他選擇聯合黃鶴偷偷殺死楊玉環,同時不讓愛人有一點疼痛,最起碼在外人面前做到了情深。
可憐楊玉環帶著愛和希望死去,本來以來醒來會有人迎接,卻在棺材中生生被悶死,絕望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於是,被白龍附體的妖貓開始了一系列復仇行動,白龍其實知道哪些人跟楊玉環之死有關,但是最後已經偏執到了一定程度,當一個人瘋了的時候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最後白龍守護著楊玉環的屍體,對於他來說或許是最大的解脫。
其實關於這個電影有很多解讀,真的很有意思,比如有人說白龍是白居易的化身,結尾的時候那張畫表明,白居易只是做了個夢迴到了三十年前。
也有人說空海或許是楊玉環的後人,他來到大唐就是讓這段塵埃往事得以翻盤,總而言之,這些電影外可以挖掘的東西真的很多。
關於陳凱歌,他一直都是一個文人,他身上所帶的氣息導致有的時候有些曲高和寡,但是,《妖貓傳》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片子。
對於《妖貓傳》票房的扑街有網友表示人物選角原因,也有網友說是陳凱歌江郎才盡,已無法拯救票房,然而在小編看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下面這幾點才是真相了:
一、故事
故事是電影的靈魂,否則只看畫面的花我們不如去看MV?整個故事可以明顯感到有前後割裂比較嚴重,前半截和後半截明顯可以分為兩段。整個故事的內涵非常的淺薄,最後真相的揭示僅僅是幾個楊貴妃的粉絲怨氣不消,花妖作亂而已。如果說道士下山內涵過於晦澀,那麼這部妖貓傳顯然陳凱歌吸取教訓,故事又變得淺薄至極....陳導總是把我不好這個度。
二、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情感總是感覺莫名其妙,渲染和鋪墊並沒有恰到好處。比如白居易說道楊貴妃突然非常激動,你連楊貴妃長啥樣子都沒見過。都是白居易的意淫,可惜了黃軒這個好演員。
三、畫面
畫面是要誇一夸,我也是作為一個設計師,甚至其中的技術含量和審美。在盛唐氣象的營造上絕對是國內一流水準了。可惜的是,在華美的外表,依然掩蓋不了內涵的坍塌。故事和人物完全撐不起來,很多地方故意在賣弄和炫耀畫面!
綜合上面三點來看並不能怪陳凱歌江郎才盡,只能說一百個人的心中有一百個大唐,劇本真的很精良,我們還應該感謝陳凱歌拍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唐盛世!
《妖貓傳》陳凱歌果然沒讓觀眾失望, 想看懂十年後再說2017-12-25
陳凱歌的電影裡,總有深深的執念,這種執念在於,這電影你可能看不懂,這電影你可能看不懂,這電影是拍給十年後的人看的……無極是,道士下山是,妖貓傳似乎也是。都說陳凱歌最好的電影是霸王別姬,一點不假,霸王別姬有年代感,有歷史感,有起承轉合,有蕩氣迴腸。
而之後陳凱歌的電影一直被人吐槽,其實他的電影真的一無是處嗎?也不然,《搜索》曾反映當下時代,感覺故事講的比《妖貓傳》順暢;《無極》開創了一類電影先河,算是宗師級別,後期確實沒多少能超越這部電影的同類型作品; 《荊軻刺秦王》確實有史詩大片的感覺;《梅蘭芳》雖然未曾超越《霸王別姬》,但也有其可取之處,但陳凱歌的電影中,本身充斥著他的執念,因為較多地方顯得過於生硬。《妖貓傳》中,便有這樣幾處執念。
.......
代償性療愈是我今天要重點談的。如果利用消費文藝作品來進行療愈,我們可能會獲得症狀上的某種暫時性緩解。今天主題是講娛樂工業,好萊塢電影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標杆。1929年美國發生經濟危機,股市的最大跌幅達到90%。人們都非常沮喪,怎麼辦呢?手頭要是還有一點小錢,那就進電影院吧,在好萊塢夢工廠的作品裡醉生夢死吧。那時候是默片時代,卓別林,他所描寫的小人物以及小人物的困境、尷尬以及最後的精神性勝利,鼓勵了沮喪的美國人民。好萊塢電影成了當時最佳的精神療愈方案。
經過十年文革,我們是如何來處理我們的創傷?1976年以後,文青找到了療愈自己的方式:傷痕文學/影視。
......
回應
盡是屁話狗屁話!無恥文胚!
朱文,從揭示與批判的角度說,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在擁有近14億人大國度裡的改革開放的大革命,出現萬千種矛盾,或可能為黨國高層知悉,而在製訂有關政策、法令時有所兼聽以採納,以便減少更多的“中國人”的焦慮.
《妖貓傳》投資10億票房未破4億,網友:只能怪《霸王別姬》?2017-12-28
馮小剛的《芳華》已經逼近了10億,這部有年代背景的電影引得了觀眾的聲聲稱讚。而陳凱歌的《妖貓傳》目前只有3億多的票房,是《芳華》的三分之一,但是陳凱歌在這部片子上卻花了很多的心血。為拍這部電影,陳導在襄陽建了一座唐朝城,從畫面上講,《妖貓傳》的確非常精緻,燈光師說,一個畫面要用八種光效。
有網友說,這並不能證明陳凱歌不如馮小剛,只是《霸王別姬》太深入心了。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58879200_17b04cbe0001005srg.html
投資10億的《妖貓傳》為何票房慘遭扑街?只怪陳凱歌江郎才盡?2017-12-28
本人對陳凱歌沒有偏見,甚至《無極》和《道士下山》還給他辯護過。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懂,但是仍然能看到導演願意去挖掘一些更深內涵的東西!
人類焦慮,是因為慾望嚴重受挫。是的,中國人現在面臨四大焦慮。
第一是退休生活保障焦慮。社保金養老金焦慮是非常嚴重的焦慮。尤其是對50後和60後的人群。
第二是健康醫療保障焦慮。人一旦生重病,就會家破人亡(楨:?)。人是肯定要亡的,而且還要家破。
第三是教育競爭的焦慮,也就是所謂的起跑線焦慮。
當然最後是關於財富的總體性焦慮。中國人總覺得有錢可以解決以上三種焦慮。錢永遠覺得不夠,而且賺到錢之後,放在哪裡都不安全。
在具體的心理表達上,我們稱之為 “焦慮綜合症”。
它首先可以表現為憤怒症的狀態。我們經常看到路怒、車怒,網絡暴力,罵到人家十八代祖宗代為止。家庭暴力,職場上的憤怒,甚至在醫院裡跟醫生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種憤怒都是內心焦慮的表達。
第二是冷漠症,無力再去關注更多的外部事務。
第三是自慰症。人在受挫之後,會過度尋找食物,通過安慰口舌和腸胃來安慰自己的靈魂。所以中國成了美食大國,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看起來拍的很美,卻掩蓋了美食狂熱背後的生活焦慮。在美國,滿大街只有兩種人,一種人的身材長得非常勻稱,那是中產階級,他有大量時間去健身,而且他善於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人在生活里通常是強者;還有一部分人是生活裡的弱者,他們不斷受挫,非常焦慮,於是用食物來安慰自己,回到佛洛依德的嬰兒口唇期。大多數藍領黑人都是這樣,他們身居社會底層,身材肥胖。美國可以根據胖瘦劃分階層,但在中國真不行,分不了,從領袖一直到老百姓,全是胖子(楨:?),因為大家都很焦慮。
第四是逃避症,逃避現實。
第五是絕望症,這些年來,有這麼多自殺的案例,窮人自殺現在基本不報導了,你們看到大都是中上層的悲劇,但這種絕望實際是普遍的。
程度輕一點的絕望症叫憂鬱症,中國憂鬱症已經達到八千萬人,東方人性格內向,比較容易產生憂鬱情緒,我們不擅長跟別人溝通,在互聯網上一溝通就吵架,一吵架就對罵,這都是自閉症的異向表達。這很容易造成最後的精神性絕望。
憂鬱症患者的正確做法,是看醫生和吃藥。我們的問題是不承認自己的心理問題,拒絕吃藥,也不願進行陽光療法。
清華學人:《無問西東》裡的清華精神離現實有多遠?
2018-01-29觀察者網
.......
“買辦傳統”和“革命傳統”都是清華校史不可割裂的組成部分,清華大學既是誕生於庚子賠款的“留美預備學校”,也是成長在新中國紅旗下的“紅色工程師搖籃”。但是目前的問題恰恰在於“蔣傳統”下成長起來的新清華人歷經撥亂反正後逐漸接受了梅貽琦,而“梅傳統”下培育出的舊清華人卻並不打算接受蔣南翔。一位清華教授曾陪同從美國回來的清華老校友參觀校史展覽,展覽中有兩尊校長像,一尊是梅貽琦,一尊是蔣南翔,這位校友一看便說,“這兩個人怎麼能放在一起呢?梅校長的傳統就是被他破壞的!”
是啊,來自革命傳統的熱血青年和工農兵學員們在改革大潮蕩滌以後,慢慢開始理解上流社會的陽春白雪;但是,那些來自買辦傳統,以上流社會自詡的精英怎麼可能主動與下里巴人分享對於知識的壟斷和對於格調的特權?
對待兩種傳統的扭曲視角,導致電影對於真正的清華精神、清華傳統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這恰恰是《無問西東》精神內核深處的根本問題。導演對於鏡頭語言的運用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共和國成立以前有民國的大師、有為國捐軀的富家少爺、有通情達理的高貴姨太太、有趾高氣昂但心存同情的美國軍官、還有救助孤兒的外國傳教士……各種美好、各種格調、各種民國情節在導演的鏡頭下表現的淋漓盡致,連背景音樂也選用的是基督教音樂《奇異恩典》;而共和國成立以後則是沉浸在階級鬥爭狂熱中的愚昧群眾、殺人誅心上綱上線的黨員幹部、被革命理想“蒙”的六親不認的支邊青年、還有以身許國卻落得身患絕症的兩彈功臣……嗨,就連做餃子餡的豬肉都是摻了肥肉的。
雖然沒有言明,但《無問西東》這種一褒一貶的偏頗手法對清華的歷史公正嗎?如果這就是所謂清華傳統和清華精神,那麼導演也就坐實了蔣南翔校長對老清華的批判——“一所打著國恥烙印、適應美帝國主義需要的封建買辦的貴族化學校,一所親美、崇美、媚美的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學。”
....
http://www.guancha.cn/bingkejiqu/2018_01_29_444988_1.shtml
朱大可:中國人的焦慮和文藝療法2018-01-09
說起影視和娛樂工業,它本質上就是慾望工業,用來滿足我們那些難以企及的慾望。娛樂工業有一個平台清單,比如手機、電腦、社交平台,等等。社交平台現在最牛B的毫無疑問是微信,其次是微博,中國主要就這兩個,其他國家還有更多的社交軟件。第二是電影院,第三是電視,電影院和電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
2011年,正值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校方決定推出一部校慶電影,片名就取自清華校歌中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而5年之後的主演們,大概已經找不回當年的青春感了,所以電影的海報,彷彿是直接從視頻裡摳出來的……賣相更不好了有沒有……但是,千萬不要被海報騙了。就像豆瓣網友評價的那樣:“明明一副爛片賣相,竟然拍出了時代的風骨。”
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真的太美好了啊!
電影採用了四個時空的多線敘事。
第一個時空,20世紀20年代,主角是清華學生吳嶺瀾(陳楚生飾)。
彼時學術氛圍自由,民主意識啟蒙,大師云集。
清華大學裡,學生們張口莎士比亞,閉口泰戈爾。
......
相關新聞
《无问西东》治愈《前任》的殇情,延续《芳华》的青春!
《前任3》七天票房破六亿,+《芳华》华谊兄弟预计有两部破十亿电影!
回應
民國范還是豆瓣眾放不下的精神故鄉。民國大師都是文科,在國家不幸詩家幸中看著或者不看中國人遭受的種種侮辱,有什麼用呢?葉啟遜名氣比胡適王國維小多了,但對於當時以及現在的中國來說,胡適徐志摩加起來也沒一個鄧稼先重要。
本片分1923、抗戰、1964和當代,抗戰的刻畫尤其三觀不正,1923就是圍繞泰戈爾召開的,一堆所謂民國大師很榮幸地圍攏在泰戈爾身邊拍照,台下迷茫的文青因泰戈爾的雞湯而頓悟,泰戈爾、徐志摩這種沉浸在小世界中的人對社會發展有什麼用,值得百般吹捧?1964就是描述文革的惡和人性的扭曲,當代重在刻畫人性的爾虞我詐和貪婪,憑空引入四胞胎去呼喚人性的善良,4段歷史沒有什麼內在聯繫,不斷閃回,根本不能稱之為一部電影,廣電有時標準太低,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
時代的風骨?買辦階級的風骨嗎?學術自由,大師云集?就是救不了國救不了民。那個時代中國人的風骨在嘉興南湖的一條船上
這個電影的場景大都挺美的,光線到位,佈景精緻,人物帥的帥美的美白的白,從頭到尾的音樂搞得跟MV一樣,你說好不好?會有人說好,但我覺得不好,一個字,假。原因不用多說了吧,民國距離現在還沒多少年呢。
一部販賣情懷的作品,而且這種情懷遠離大眾且不切實際。
芳華已逝 前任走紅2018-01-11 聯合報
據說近來中國大城小鎮,有特殊一景,那大城小鎮的電影院,只要散場出來女郎都滿臉花,那場電影一定是《前任3》,因為她們剛在裡邊哭了個稀里嘩啦。另一特殊場景,是各種網站和智能手機的社交媒體中,青年男女個個都在談「前任」,有的是懷念,有的是調侃。當然,與之交織的還有另一個景象,就是這部電影在各高端人群中、在主流影評裡,被罵得接近狗血噴頭。
這兩年中國電影能衝到五百多億人民幣高票房,曾有多種多樣分析,主流說是經濟發達後的「文化自信」、非主流說有「票房注水」等新花招,但進電影院觀眾是多了,得承認有批新增觀眾,人稱「小鎮青年」,也有稱「小白領」,即出身僻遠之地和「低端」,進入都市打拚的青年男女。
最高法評論:蔑視法律者,舞姿再優美也會形象掃地
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1.2消息,1月2日,中央芭蕾舞團的一紙聲明刷了屏,大意是,由於北京西城法院錯誤地強制執行瀆職法官的枉法判決,嚴重傷害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以及中央芭蕾舞團,對西城法院的強制執行“予以堅決反對和嚴厲譴責!”聲明並稱:“劣質法官違背中央大政方針,違背國家法律,罔顧案件事實的自相矛盾的荒唐枉法判決… …堅決不向枉法裁判和司法不公屈服!堅決與危害我們社會的司法腐敗作鬥爭!”
相關新聞
北京西城法院回應:將依法繼續強制執行
紅色娘子軍版權到底該歸誰?
回應
說得好!這個大IP,應該就是特殊時代下的集體記憶、集體創作的結晶,但願後人的利益之爭不要損害到作品本身的傳播。
本來就該是集體的,當時哪有個體戶編劇。但凡有點良知也不會還從這上面要錢,職務行為享有著作權嗎?荒唐!那楊偉享有殲20著作權,羅陽享有殲15著作權。如果梁信擁有獨立著作權,那這麼多年的工資待遇、住房養老為什麼要軍區出?甚至當年採訪也是出公差用的公款。
只是清華校慶宣傳片《無問西東》卻拍出了時代的風骨
電影《無問西東》,讓網友們感嘆看到了真正的“芳華”。
2018.1.,電影《無問西東》上映,主演章子怡和黃曉明相繼在微博抱怨有人惡意打一分。當時,豆瓣的評分是6.2,而目前,豆瓣評分已經上升到7.1,不出意外的話,還會繼續上升。
許多人不看好《無問西東》,因為它是清華大學的官方校慶電影。
今天的青年導演所面對的“殘酷”,已經不是上述影人所面對的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殘酷”,他們所面對的是一種軟“殘酷”——要么就是曲高和寡的孤獨偏執路線,要么就是過度追逐資本與金錢的庸俗迎合路線。
胡遷在寫給《西湖》雜誌的作品自述中曾表示,“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痛楚。”上一代人的痛楚是現代社會的分裂畸形所帶來的,他這一代則是極度的膚淺和庸俗所帶來的絕望,而且“沒有人想承認這個。”
回應
你觀世界黑暗,世界以黑暗回答你,這世界如你所想,也算是求仁得仁,作死的死。
他們的作品都是為了滿足自己拍的,窮困潦倒那不是應該的麼?又要滿足自己,又要錢,最好再出點名,一幫美女仰慕你們的才華倒追,美不死你們?
西方獎項就需要電影人,文學人抹黑中國,描寫中國自私,猥瑣,貪婪,醜惡,黑暗的內容,或多或少吧。人家的口味變成一個行業的坐標,這就是價值觀引導。
這小年青過的是一種什么生活啊。頹廢墮落。反正西方最喜歡這種調調。不如此無法居高臨下的自慰。
梁鵬飛談《前任3》:突如其來的票房黑馬是怎麼煉成的?
《前任3》一再逆跌的票房神話,票房比《芳華》的黑馬更甚一籌,11天超13億,芳華用了25天。豆瓣評分只有5.9分,和《大話西遊》一樣,靠著戀愛關係中那種缺憾感,打動了很多觀眾。也給這幾年成為爛片代名詞的國產愛情片,帶來了一些新希望(楨:?) 。
中國電影歷史上,並非沒有系列前作票房平平,續作票房大爆發的先例。比如《人在囧途》票房很低,《泰囧》成了奇蹟;比如《戰狼1》票房也就湊合,《戰狼2》成了神話。
但是,無論是“囧”,還是“戰狼”,其第一部多多少少能看出一點好電影的影子。其影片主創,無論是徐崢、王寶強,還是吳京,都是70後,都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大量經驗,擁有厚積薄發的資本。
“前任”系列的導演田羽生,1983年生人。在此前只能算一個小有名氣的電影導演而已。.....
如果說《芳華》擊中的是50、60年代生人心中關於青春已逝的那種時光滄桑;那麼《前任3》擊中的是70、80後們關於初戀的那份美好回憶。
如此,它才能成為2018年初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成就了這個票房神話。這些已不再年輕的觀影主力軍,用他們的票,造就了這個神話。
回應
爛片有好幾種;有一種是沒有票房的爛片,有一種是有票房的爛片。“前任3”就是有票房的爛片!
號稱專業評論的那幫子人,已經與人民群眾脫離很久了,還有豆瓣那些假清高!
《大象席地而坐》入圍柏林電影節導演胡波之死引關注“青年導演生存現狀”2018.1.22
這幾天,2018年的柏林電影節公佈論壇單元展映片單。一共44部影片,其中35部是世界首映。前陣子自殺的中國導演胡波(胡遷)執導的《大象席地而坐》(《金羊毛》《愛在櫻花盛開時》)入圍。
胡波,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大裂》以及長篇小說《牛蛙》。《牛蛙》曾獲台灣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2016年,胡遷自編自導的長篇電影《愛在櫻花盛開時》開拍。該片由冬春(上海)影業出品,王小帥監製,塗們、王玉雯、彭昱暢等參演。2017.10.13,作家河小西在微博上稱他已經自縊身亡。
真的挺可惜的。很有才華的一個人。
其實從他的微博可以看出,他的情緒一直都很低落。
感覺現實原因也佔很大比重。
生活困境,情感失意,創作艱難。
太喪了,絕望的喪。
拍文藝片的青年導演運氣都不算太好。
在金馬獎上獲得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主角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的《老獸》,上映9天,票房尚未達到200萬元。作為80後導演周子陽的首部電影,一上來便體味到叫好不叫座的市場殘酷。
畫外hoWide、哪吒兄弟影業、凡影數據聯合發起過一份《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存狀態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儘管影視圈的主創在中國屬於高收入人群,但對於還沒有爬到金字塔頂層的年輕人們來說,日子並不是多好過。只有2名受訪者認為自己是高收入人士,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養得起家“,同樣數目的受訪者“只養得起自己”,剩下40%的受訪者收入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需要靠家人朋友或者副業才能生存。
資金的窘境不止在生活上,也體現在事業上:在受訪者們執導自己處女作的時候,只有40%取得了來自專業電影機構的投資,另外有22%的導演資金來自於私人投資者,沒有人從非電影行業的機構拿到投資,高達38%的導演用了自己的錢來投入作品。
即使作品找到投資成功立項了,仍然有可能失敗:40%的受訪者曾經歷過項目終止,其中一半是由於投資方撤資,另一半的終止原因包括團隊執行力、審查、創作分歧和自己主動放棄等。
在中青網針對青年導演現狀的報導而寫的文章中寫道,“殘酷”似乎是每一位擁有情懷與志向的青年人必須經歷的一堂課。曾經像張軍釗、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這些經歷過文革時期的第五代導演,也依然像人們展示著學會面對“殘酷”對於青年導演的成長的重要。
戰狼為何不能與神同行2018.2.12張景為
時值歲末,回顧去年影壇現象,有兩個紀錄值得一談:一是南韓電影《與神同行》在台上映口碑發酵,票房突破4億元台幣,擊敗所有好萊塢電影,榮登韓片在台票房冠軍。二是大陸電影《戰狼2》成為史上首部全球票房前100名的非好萊塢電影,上映3個月票房高達56.81億人民幣,不但是首部票房突破50億人民幣的華語電影,期間還曾成為單周的世界票房冠軍。
《戰狼2》95%以上票房都是大陸本土與海外華人地區創造的,以今天中國市場之巨大,當然足可支撐且自豪於這樣規模的電影產業、市場人口,但如果大陸希望透過電影這種流行文化的強大影響力,超越美國好萊塢,乃至進一步重建中華民族的正面形象,贏得國際真正的信服與尊重,目前這種「自嗨」的心態與作法該如何導正,進一步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價值與理念,相信也是大陸官方與業界有識者皆知的。
南韓以舉國之力發展影視產業,如今開花結果,「韓流」在流行文化上更已發展出其獨特的美學經濟,進而影響全世界,這是曾經也在亞洲流行文化產業引領風騷的台灣,必須承認也學習的典範。
回應
該問的是哈韓哈美族為何要與神同行?
澳媒:從銀幕英雄形像看中國崛起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新聞網2018.2.11文章:中國大銀幕上的新型愛國英雄反映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 長期以來,中國的電影觀眾與其他國家的觀眾一樣,常看到美式的動作明星打擊壞蛋。但隨著中國日益增強的外交自信展現在電影領域,世界第二大市場的銀幕英雄也將越來越多地揮舞著中國旗幟。“中國底片”網站創始人喬納森•蘭德萊斯說:“隨著中國涉足國外,電影理所當然應反映這一事實,以前的好萊塢也是這樣。”不過,如今世界的變化和中國崛起的現實仍然很少在西方製作的電影中呈現。
美媒:中國遴選五千電影廳組建“人民院線”
美國CNBC網站2018.2.13:中國全國遴選院線放映“主旋律電影” 中國計劃從全國影廳中選出5000個簽約廳,放映主旋律電影,並通過組織觀看、優惠票價以及其他資金扶持方式,保證這些放映廳的票房。簽約“人民院線”的影廳將佔中國全國影廳數量的1/10。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去年的票房同比增加13.5%。
眼見星戰8票房慘淡,外媒:中國市場並沒有好萊塢所想的那麼重要
最近《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了,雖然是大IP,在全球也狂攬12億美元票房,但是在國內的票房不怎麼好,甚至可以用慘來表示……
不過外國電影人看不下去了……近幾年進口片在國內的票房時高時低,很難把握,於是美國的screen rant(電影新聞和預告網)2018.1.19發了一篇文章說,中國市場並沒有好萊塢所想的那麼重要。
...
相關新聞
中國春節電影票房創下記錄!美媒《福布斯》:還要什麼好萊塢!
回應
想掙錢就別一副趾高氣揚的神態,提醒一下,你們的文化輸出戰略要破產了!
奧斯卡頒獎禮導演組:請明星們把注意力放到娛樂和電影上
近些年,好萊塢逐漸從一個單純的電影聖地變成了政治秀場,而這股趨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後顯得尤其嚴重。比如反性侵運動MeToo(我也是),反家暴運動Time's Up(是時候了)等。2018.1.7舉行的第75屆金球獎頒獎禮就成了一場政治大秀,從服裝到台詞全都圍繞著政治表達。但是,總有一些人願意追本溯源,讓電影頒獎禮回歸娛樂和電影。3.4即將開幕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籌備組就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多關注電影,少聊點政治。
事實上,這麼做是因為企業和讚助商們都發現,現在頒獎禮越來越難看。
美國廣播公司(ABC)內部人士就直言,人們看頒獎禮就是想看大場面和俊男美女。明星們開始聊政治的時候,許多觀眾就是轉台。在越來越多的製作人把明星和政治摻和到一起之後,各種頒獎禮的收視率就一跌再跌。
比如第75屆金球獎的收視率比第74屆跌了5%,而格萊美獎因為太多獲獎明星在台上批評總統特朗普,導致收視率下跌了24%。而頒獎禮本身是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80%的年收入來源。他們無法忍受“格萊美”式的收視率下跌。最近各種獎項收視慘淡讓他們的廣告議價權越來越弱,因為觀眾更希望看到一個正面積極的演出,而不是各種政治宣傳。
另外,好萊塢研究人士也表示,如果非要宣傳政治和女權,那麼觀眾們更喜歡看到的也是像《神奇女俠》這樣的電影,而不是目前屢屢獲獎的文藝片。
回應
好萊塢政治經濟學
回應
但是世界影壇不認
反中+公知大V噴子不認吧
傻貨才看捉妖2,白百河這種盪貨為何不封殺?
這個檔期屬於萬能檔。什麼垃圾片都可以創造高票房。
噴子才萬能
政大學者:2018 中美電影談判關鍵年2018-01-21 聯合報
「中國電影票房的驚人之處就如同在黑板上寫出一個驚人的數字之後,很快地,這個數得擦掉再寫上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數字。」二○○二年張藝謀的「英雄」以人民幣二點五億寫下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二○一七年大陸藝人吳京演出的「戰狼二」創下不可思議的人民幣五十六億票房。
砸重本、強卡司的好萊塢「大片」,為何在中國大陸票房褪色?中國大片如何從谷底翻身取代美國大片?文化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政亮在新著「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一書,剖析中共政權下的電影產業變化。
「二○一八年是中美電影談判的關鍵年。」李政亮說,二○一二年中美雙方開始有電影協議,中國大陸一年引進電影七十部,美國電影進入大陸市場由原來廿部再增加十四部,另一重點是票房分成比例,中國大陸加入WTO到中美電影協議之前,美國可分成票房的百分之十三,二○一二年到二○一七年中美電影協議提升到廿五。
因此,美國利用「合拍片」作為市場突破口,因合拍片等同大陸國產電影,可享百分之卅八至四十二的票房分成。比如「金剛:骷髏島」中的景甜,「變形金剛四」有李冰冰,大陸女星透過好萊塢電影在海外露面。而范冰冰在「鋼鐵人三」的「中國特供版」亮相被媒體嘲諷「打醬油」,范冰冰還說「以後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中國很擅於先引進一些力量,讓自己茁壯」,李政亮說,大陸透過合拍片制度,把香港電影工作者引進,導演徐克、陳可辛、影星成龍、劉德華等約二○○○年北上。幾年過後,大陸明星反而成為主流,包括李冰冰、范冰冰、高圓圓等明星崛起,港星反成配角。
有別於台灣談大陸電影,大多是從藝術角度分析姜文、賈樟柯的作品,李政亮泡在枯燥的「中國電影年鑑」,解析中國大陸電影的政經脈絡。李政亮常遇到台灣學生問他「該不該去大陸拍電影?」他坦言「台灣人現在西進,是以零件角色加入大陸的大機器運作。」不再有操之在己的機會,但以劇本、企畫等方式參與執行仍有優勢。
從大陸特警到東南亞辦案的「搶救湄公河」,再到大陸前特種兵到非洲救援的「戰狼二」,李政亮說「中國英雄跨界行動」的類型已出來了,紅色主旋律娛樂化、綜藝化,更能達到宣傳效果。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億元同比增長13%
2017.12.31電影局發布數據,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佔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2018元旦檔4天大賣15億遠超去年
2018元旦檔四天(12.29—1.1)比2017同期8億翻了近一倍,創下近來元旦檔最高,《前任3:再見前任》以4億拔得頭籌;《妖鈴鈴》近3億;《芳華》2.47億,累計12億。
初一票房10億人民幣破世界單日1.37億美元紀錄!2018.2.17新浪娛樂
前4名《捉妖記2》4.61億、《唐人街探案2》2.72億、《西遊記女兒國》1.49億、《紅海行動》0.98億。《捉妖記2》貓眼預測總票房:42.97億,豆瓣目前評分:5.6分.《唐人街探案2》25.28億元,7.7分.《西遊記女兒國》8.69億,5分.《紅海行動》19.55億(楨:?),8.3分.
眾多電影春節集中上映,說明製作方已經瞄準了春節這一特殊檔期。春節歡快祥和的氣氛,渴望出現高質量的喜劇,觀眾已把觀影看成是過節的一部分。今年還出現了一種新變化:除夕和初一兩天的電影票,很多都提前預訂,觀眾直奔目標而來,而不僅僅是去影院消耗掉2個小時。
春節電影票房節節高,另一方面原因也在於,近年來,全國電影院線紛紛向中小城鎮下沉,即使在更小的鎮上,新的數字影院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填補著當地的空白——童年中的縣城電影院又回來了。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走進電影院,欣賞當下熱映的新片,極大地擴展了觀眾群體的數量。
而春節期間,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更多的是年輕人帶著一家老小齊觀影,更給春節期間的票房貢獻了很多“新勢力”。
春節觀影也是春節本身發生變化的一個側面。它是一個“傳統佳節”,但是也越來越變成一個消費性的節日。很多商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春節當天也照常營業。和別的節日不同的地方在於,春節作為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本就相當濃厚,人們對文化和娛樂方面的消費願望也更為迫切。
可以想見,未來的春節檔更值得期待,狗年的“旺”只是一個開始。對中國電影人來說,總算有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檔期”,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來才能有更大的收穫。
相關新聞
2018春節檔票房56.8億增長68%:《唐探2》18.47億《捉妖記2》16.79億《紅海行動》11.53億《女兒國》6.1億。
2018春節全國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
影評人隱微地批評觀眾,不要用小時代的青春觀看狹隘《芳華》,但實際上,小時代,就是列位潛台詞裡推崇的“被損害的個人”的合集。所以這種批評基本屬於自己挖坑,看著別人掉進去被埋。
《芳華》帶來的巨大共情,並不在於自衛反擊戰,或所謂不能說的歷史,還是來自於青春記憶。只不過,戰爭帶來的傷害,比墮胎帶來的傷害,看起來高級了許多。
嚴歌苓-維基百科
嚴歌苓(1958.11.16-)是一位美籍華人,美國當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生平簡歷
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小生活在書香世家。祖父嚴恩春留學美國並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廈門大學教書,是當時著名翻譯家。其父為作家蕭馬。蕭馬在階級鬥爭中被打為「右派」,之後移居安徽省馬鞍山市而夫妻離異。後來,蕭馬與曾在電影《紅旗譜》中演出的俞平結婚,俞平即成為嚴歌苓的繼母。在馬鞍山市嚴歌苓與哥哥嚴歌平在安徽省作家協會的大院裡長大。12歲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文工團,學習舞蹈並在部隊裡學習寫作,從軍十五年。20歲時,作為戰地記者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採訪。
1978年發表童話詩《量角器與撲克牌的對話》。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赴美留學。1990年進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就讀,獲寫作碩士學位,[11]現為好萊塢專業編劇。其作品用中文、英文寫作,還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一個女人的史詩》、《花兒與少年》、《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床畔》等。中篇小說《女房東》、《人寰》。
電影劇本《扶桑》、《天浴》(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金馬獎的七項大獎)《少女小漁》(獲亞太電影展六項大獎)。
2008年年末熱映的電影《梅蘭芳》嚴歌苓參與編劇。
2011年中國導演張藝謀將小說《金陵十三釵》改編拍攝為電影。2014年上映的張藝謀作品《歸來》由編劇鄒靜之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
2017年擔任馮小剛電影《芳華》編劇。
馮小剛感謝觀眾捧場《芳華》:挽救了電影創作
新浪娛樂訊2017.12.30,票房突破10億大關的《芳華》的導演馮小剛微博發文感謝影迷的支持,馮小剛稱《芳華》上映之前一直被唱衰,是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共情使這部影片成為了黑馬,“它的意義絕不僅是票房的數字,觀眾的撐場讓我們陷於徬徨的導演重拾了以人為本創作現實主義作品的信心,觀眾挽救了電影的創作” 。除此之外,馮小剛更是向那些“十幾年不去電影院,這次因為《芳華》重回影院並把字幕看完才起身的中老年觀眾”,那些“我的同代人”,表達了深深的謝意:“向你們鞠躬致謝!”
回應
如果馮小剛拍電影《粉碎四人幫—— 神的坍塌!》,那一定是全世界票房最高,全人類善良的人都會去看!
幼稚!
神經病
別的不多說了,就憑《芳華》就得感謝馮導,他讓我們知道曾經的芳華,.....我們也年輕過!
第90屆奧斯卡外語片九強出人意料:多部口碑片落選包括《戰狼2》2017-12-15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初選名單出爐,中國大陸的《戰狼2》、中國香港的《一念無明》、中國台灣的《日常對話》均未入選。
今年共有92部外語片參與角逐,創下了奧斯卡史上的最佳外語片參選影片數紀錄。
戛納金棕櫚大獎得主《自由廣場》和評審團大獎得主俄羅斯電影《無愛可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肉與靈》和評審團大獎《菲麗希緹》均在列。
《芳華》憑什麼就比《致青春》高級了?2017.12.18卡拉馬佐夫兄妹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馮小剛對電影語言的駕馭能力堪稱工整,整部片子對觀眾來說,幾乎不會出現鏡頭語言上的誤讀。所以會發現,對《芳華》的褒和貶,分歧僅僅在於,“馮小剛和嚴歌苓的青春到底是不是我的青春?”流傳度最廣的標籤是跟著趙薇電影走的——“馮小剛版'致青春'”。
但在中國影迷圈兒看《芳華》顯然看《致青春》有逼格,更“高級”,因為馮小剛工整地呈現了,如何利用“政治化符號貼片”,為一個著實庸常的故事添加光環,用文藝的濾鏡,保護了問題不小的價值觀。
還有就是最後扭轉戰局的是坦克及時趕來,運輸隊是在遭到伏擊的第一時間就呼叫增援了,但以當時解放軍的步坦協同,短短幾分鐘內坦克就能應召來援,簡直就是奇蹟了。而坦克能在幾分鐘內趕到,說明和運輸隊的距離很近,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坦克直接掩護運輸隊?非要在運輸隊遭到伏擊後才趕來?對於坦克這麼快就出現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剛巧附近有輛坦克路過,聽到槍聲主動趕來支援,只是這樣的概率實在太小了。
所以,從軍事片的角度來看,《芳華》顯然不夠理想,遠遠不如馮小剛之前導演的戰爭片《集結號》。
回應
還好罷,芳華本身偏文藝,戰爭只是其中一段,不占主要篇幅,關鍵還是要看片子本身的質量。
《芳華》真糟蹋了那個年代,把個人的情緒強加給一代人。
嚴歌苓也是文工團出生。傷痕文學是上一代人的記憶,現在的年輕人無感,但是不代表在他們那一輩就沒有共鳴。
個人命運在歷史大潮中往往是隨波逐流,馮小剛用嚴歌苓回憶青春,說白了還是對所謂舊時代的批判。但是作為文藝作品,許多人進了電影院回憶的未必是嚴歌苓的文工團,比如參戰老兵,可能是回憶血與火奉獻精神的光榮歲月。馮小剛成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其實,真幸福了嗎?或者說他夢想有共鳴嗎?
傷痕文學的出現是很正常的,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是文革之後的確有傷痕。有些年齡太小自己沒有傷痕的人,或者年齡雖大自己家沒有傷痕的人,覺得別人矯情,覺得知識分子矯情。有沒有想想正是知識分子傷痕最深,不只是高級知識分子,更多的是全國千千萬萬普通知識分子。我不舉道聽途說的別家的例子,就我自己的外婆,她姐姐是雨花台的烈士,她自己是解放前就參加革命的。那個年代照樣被打右派、被批鬥,母親對當時家中的戰戰兢兢記憶猶新。他們不是高官,乾了一輩子革命工作,去世時清貧得令人心酸。千千萬萬這樣的人心中的傷痕,憑什麼不能產生傷痕文學?健康的軀體何必諱言一條傷痕?撫摸它說說它的故事,惹著的都是什麼人?
建軍大業、空天獵、戰狼2...今年的愛國情懷片多的是,把他們捆一塊看看到沒到戰狼2的56億.
國防部:部分退役人員的暫時生產生活困難會逐步得到解決
據國防部網站2017.12.28消息,就電影《芳華》提到退役人員安置情況,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廣大退役人員一直是非常關心的,對解決他們面臨的暫時生活困難高度重視,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回應
《芳華》能夠喚起政府和社會對退役老兵的關注,那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這6分鐘戰鬥長鏡頭的背景是,男主角劉峰作為副連長帶領他的連隊護送一支向前線運送彈藥的騾馬隊。劉峰的佈置是自己帶一個班在前,兩個班分別掩護兩側,副指導員帶一個班斷後,結果在途中遭到了越軍的伏擊。
首先是武器上,解放軍當時一個標準步兵班裝備的是56式槍族的經典三大件:2支56式突擊步槍(通常是正副班長),7支56式半自動步槍和2挺56式班用輕機槍。運輸隊的規模應該算是一個排,那麼還會裝備40火箭筒作為加強配置的面殺傷武器。但是影片中只看到56式突擊步槍一種,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輕機槍和40火箭筒基本沒有出現。除了這一點,更奇怪的這支運輸隊反倒裝備了火焰噴射器,因為火焰噴射器一般用於進攻或者肅清盤踞在洞穴或工事中的敵人,運輸隊不太可能會攜帶火焰噴射器。
其次是戰術上,雖然戰前部署是四個班形成箱式保護隊形,但行進中沒有派出在大隊前面負責偵察的尖兵,兩側的掩護也看不到,整個運輸隊都集中在一條狹窄的鄉間小路上。戰鬥開始後,鏡頭基本上是跟隨著劉峰,但是他一會向左衝,一會向右衝,看不出如何在戰術上打破伏擊的表現,就是一片混亂,就像個無頭蒼蠅在亂撞。
最後是情節設計上,戰鬥一開始,一聲槍響,一個戰士背在身後手榴彈袋裡的一枚手榴彈就哧哧冒出了火花,他還來不及解下手榴彈袋,手榴彈就爆炸了,頓時整個人都被炸成了碎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個血肉橫飛的場面所震驚。不過在戰場上子彈擊中手榴彈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如果是狙擊手精準射擊的話,第一槍打手榴彈更是莫名其妙,通常狙擊手首先是射擊高價值目標,例如指揮員、通信員或者重武器操作手,刻意打爆手榴彈有些不合常理。
退一步說,如果真的出現了子彈擊中手榴彈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哧哧冒火花,隔了幾秒鐘才爆炸,而是在子彈擊中手榴彈戰鬥部的瞬間就會爆炸。還有人覺得會不會是流彈飛過擦燃了手榴彈拉索,這才有哧哧冒火花,但是手榴彈拉索是在手榴彈柄裡,平時根本不會外露,只有到了要投擲手榴彈時,還得先擰開手榴彈蓋,再拉出拉索,所以流彈意外引燃拉索更是不可能。
截至12月18日晚上10點,《芳華》票房達到3.82億。有券商預計總票房或達8-10億。若以8億元票房為基礎,出品方可以拿到37%的票房分成,2.96億元。而《芳華》整體投資約為1.3億元左右。換而言之,全部出品方的利潤約為1.66億元。假設東陽美拉對項目擁有80%的運營權,東陽美拉最終獲得的淨利潤約為1.328億元。如無意外,東陽美拉今年依靠《芳華》就能完成業績對賭。對於華誼兄弟而言,持有東陽美拉70%的控股權,則會對其產生9296萬元的歸母淨利潤。
願景總是好的,但若比對2016年馮小剛的另一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票房4.82億元。按照37%的片方分成款來看,最終包括東陽美拉在內的所有出品方,總收益也僅1.82億元。從2016年利潤9415萬元來看,東陽美拉佔比並不大。但華誼稱,由於收購在2015年11月完成,審計後此期間內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潤為10152.84萬元,達到業績承諾。
相關新聞
《芳華》2017.12.24破八億,成馮小剛票房最高電影
老周:也許有人買賬《芳華》的情懷,但論戰爭場面就……2017-12-17觀察者網
馮小剛導演2017年度的大片《芳華》從國慶檔推遲到12月,也算是吊足了影迷的胃口。15日一上映,就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老周看過後認為,從軍事片的角度講,BUG較多,很糟糕;但從情懷片的角度講,相當優秀,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絕對會感動和共鳴。
首先是文工團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在那個年代即便是文工團的文藝兵也是要接受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郝淑雯和陳燦就在靶場展開了競賽,陳燦十發打出了85環。要知道他們使用的是56式突擊步槍,注重火力的壓制性,所以射速快威力大,但精確度並不高,而且由於後座力較大,在100米臥姿單發射擊的情況下,能打出85環的,絕對就是射擊尖子了。像文工團這樣一年也難得摸幾回搶的,基本沒有可能。
影片中一段6分鐘的戰爭場面長鏡頭,而且一氣呵成中間不切換鏡頭,這個長鏡頭各種道具煙火的成本就高達700萬元,所以拍攝只能一遍成功,不可能NG重來,因此劇組在實拍前進行了多次彩排,總算是一舉成功,這也是《芳華》的一大賣點。老周對這個長鏡頭早就充滿了期待,可惜出現的BUG太多,普通觀眾或許看到激烈血腥的戰斗場面,視覺效果極具衝擊,已經覺得很不錯了,但作為軍迷來說,顯然有些失望。
今天看一公眾號在那裡吹《芳華》,下面一眾評論跟著附和,然後其中一個評論突然亮了,大意是:這片子太感人了,整個廳了就3個人,中途還跑了2個,剩下我一個人時終於可以放聲大哭了。我想,這位老兄,馮導看見你這評論估計就得哭了……
這部電影就是馮的老男人對年輕時仰視的文工團團員的性幻想而已.加入越戰元素,馮表現了英雄戰士的恐懼,猶豫,袍澤,英勇,獻身,堅持,偉大中的那一項呢?馮對於戰爭中的英雄既一無所知又毫無興趣.對於這種蹭熱點侮辱我三觀的電影, 我連免費下載的都不會去看.
看過許多影評人所謂專業的影評,雲裡霧裡繞得人暈頭轉向,得出一些獨樹一幟的評論已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已經對這個職業充滿了厭惡。就這篇的評論我完全不同意。
我今天和先生看了,看電影的人很多。中間哭了幾次,覺得很感人,不明白這個評論為什麼覺得矯情,也沒覺得故事講得不好。希望官網不要像豆瓣一樣,凡是中國拍的文藝片就全是差評,看了讓人很沮喪。
哈哈,我發現,凡是觀察者反對的,票房一定高。什麼叫脫離群眾?
《芳華》最終能救得了馮小剛麼?馬雲這麼說……2017.12.20
有人說,《芳華》演繹的是不容佛系的年代。
也有人說,《芳華》就是用來逝去的,是拍給“油膩中年”的電影。
……
小編想說,《芳華》帶給大家的是青春、回憶及感悟,可以用這幾個關鍵詞來形容:文藝、懷舊、青春、美好卻又令人傷感。帶給導演的或許就是欣慰。因為這樣一部拍自己青春的文藝片讓馮小剛在面對東陽美拉今年的業績承諾時有了一絲希望。
兩年前,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99%持股的東陽美拉,馮小剛與陸國強等老股東在出讓時作出為期五年的業績承諾。根據協議,2017年度東陽美拉的淨利潤要達到1.15億元才“合格”。但2017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的淨利潤僅為2748.1萬元,要完成全年業績只能靠《芳華》一拼了。
透過《芳華》,95後們看到了什麼?2017.12.17中國青年報
最近大火的電影,《芳華》不得不提。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而一部好的電影,不僅會喚醒那一代人,讓他們微笑或者流淚著緬懷過去,更能讓從未經歷過的人感同身受,了解那段過往。
推薦給你,靜夜思。
95後女生為《芳華》潸然淚下,奶奶說你爸也曾是文工團少年
韓紅演唱的《絨花》響起的那一刻,坐在我身邊的室友默默塞給我一包紙巾,又不好意思地和我咬耳朵:“剛剛,我把我的隱形眼鏡哭掉了……”
環顧四周,驚覺像我們這般年紀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頭髮已斑白的爺爺奶奶。片尾曲已結束,還有一部分人依然留在座位上,盯著漸漸變黑的銀幕沉思。散場時,一位老奶奶在孫女的攙扶下慢慢走下樓梯,一邊絮絮地說:“你爸當年就是文工團的。這個導演一定是在那裡生活過,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作為2017年最受期待的電影之一,遭遇風波的《芳華》於2017.12.15上映,上映當天便票房破億(楨:5天4億),豆瓣評分高達7.9。
——Taylor
在我看來這電影的意義不完全在於電影拍的有多好,而在於電影表達出來的東西。這是馮導和嚴歌苓對那幾十年的觀感,是那幾十年裡的普通人的沉浮。
馮小剛談到創作《芳華》的緣由時提及:“《芳華》把過往的青春,過往的歲月定格在那裡。也許有一天,我不再是導演的時候,當我回憶起那個時代的青春時,我還能走進電影院看到自己的荳蔻芳華。”
回應
個人表示決不去看馮小剛的電影,不想當他的垃圾觀眾看他的垃圾
記得馮小剛之前講過一個話:“中國怎麼這麼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我就很奇怪,小鋼砲再猛也不至於放這樣的厥詞,現在看來,他是在為自己的《芳華》開脫啊。任何人都不會隨意放這種嘴炮,原來小鋼砲是為了不曲高和寡,最後打自己的臉啊。如果說這是一個消費情懷的年代,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竟然開始消費了55後的情懷。只可惜,這些人也許並不會走出家門去電影院坐一坐,觀看一下自己過往的青春歲月。因為,到了這個知天命的年紀,也許還有回憶,但這回憶絕不矯情,也不糾結,好的壞的,時間的齒輪滾到這兒,也都隨風如煙了。聰明如馮小剛導演,怎會不明白這種隨風而逝的感覺呢?片子叫做芳華,誰能永葆芳華呢?
我覺得某垃圾導演最明智的就是,在觀網安排了自己的水軍。但真的沒用,在觀網這種偏左網站的網友看來,馮導演基本上是個懂點文藝的老炮吧。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想展現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掙扎。也是以小見大,通過小人物的故事,透露時代大潮的冰山一角。
電影名叫《暴雪將至》,一場風暴即將到來,這個風暴,暗示的就是這場大下崗。大下崗事件深刻影響了片中所有人物的命運走向。
但是,《暴雪將至》表達的這種時代創傷如何影響小人物命運,這種因果關係實在有點勉強。誠然,主角一根筋的查案,源於下崗失業,但歸根到底他最終造成的悲劇,更多是由於他性格中的偏執。
如果這部電影試圖通過這個小人物的命運變遷,來展現時代“創傷”的話,其實並不是太有說服力。因為段奕宏扮演的這個人物,更像是一個特例,正如電影一開始的殺人案,變態殺手也只是一個特例,和時代並不會有什麼關係。
大多數觀眾估計也很難體會到導演的這種意圖,反而由於敘事的邏輯性不夠嚴密,很多觀眾紛紛表示看不懂,這也就難怪票房不佳了。
回應
所謂國際電影節當然喜歡描寫中國黑暗面的電影,最好再帶點煽動性可以用來帶節奏的所謂電影作品
核心就如作者最後一段,無關乎理想,信念,只是看要討好誰。
你把自己代入外國評委的視角,沒毛病:我就希望看到中國落後的一面。
美國的並沒有把這些東西拿到國際市場上去到處兜售,而且就算這些所謂反映自己苦難和荒唐的片子,如反映迫害印第安人的《傷膝谷》,反映政府對公民權利侵犯的《國家公敵 ,以及反映華爾街瘋狂的金融投機的《利益風暴》等,還有你提到的西點揭秘,在表現美國社會種種亂象的同時卻夾雜著各種手法來推銷美國天命神授的世界觀和自己制度的糾錯優越性,可以說是用黑的把更黑的衝白了,和本文提到的這些為黑而黑的所謂藝術片跟本不是同一種東西。真要是有這樣的影片和導演敢於真黑美國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的話,早就被美國自己打壓禁止了,看看被禁的《華氏911》,再看看當年受迫害的卓別林,看看有任何片子反映麥卡錫時代的黑暗和五一大遊行嗎?
敢拍兩部資本家包裝代理人忽悠選民實際控制國家的電影嗎?敢拍兩部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電影嗎?敢拍幾部質疑選票皿煮製度的電影嗎?敢拍反應華爾街事件民眾訴求的電影嗎?他們給你看的只是些很皮毛的東西而已
梁鵬飛:國際電影節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故事?以《暴雪將至》為例2017-11-22
《暴雪將至》挾東京電影節影帝之威,上週末在全國公映。和以往的文藝片一樣,票房不是太理想,甚至不如重映的《英雄本色》。當然,這部講述大時代背景(90年代下崗)下小人物悲歡的藝術電影,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在意國內票房,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是這類電影的主要追求;進而通過海外版權收回投資則一直是它們的生存之道。那麼東京電影節為什麼會偏愛這部講述中國下崗故事的電影呢?海外電影節喜歡的中國電影都是什麼類型呢?
上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國產片《白日焰火》,也是在拿下柏林金熊後一個月公映,最終拿下過億票房。
不過,看起來《暴雪將至》似乎並不太對普通觀眾的胃口。首週末該片僅僅拿下2000萬票房,還不如一部30年後重映的老電影《英雄本色》。
《暴雪將至》確實對普通觀眾不夠“友好”,這部電影通篇充滿了一種陰鬱的氣質。片名帶個雪字,但全片一多半時間都在下雨,到處都是濕漉漉的,讓人感覺非常壓抑。
《暴雪將至》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故事的開頭是一起殘忍連環殺人案,這點和《白日焰火》有點像,都是由一起罪案引發的故事,都是一個想要證明自己的編外人員,一根筋地想要查清罪案。
具體故事我就不多說了。其實罪案只是引子,這是一部包著犯罪懸疑片的外殼,或者說披著商業片的外殼,實際上裡子裡還是一部文藝片。用製片人的話來說“它不是一部簡單的犯罪劇情片,在商業類型片的視覺呈像下包裹著人性深處的欲念和掙扎,是對時代洪流下人物命運的思考和探討。”
什麼時代洪流?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97年的湖南國營工廠,1997年的大下崗。關於這場下崗事件,時至今日依然是網路上討論的熱點話題。在此我們不做過多展開。
下崗在片中只寥寥交待了幾筆,但在整部電影無處不在,成為影響本片所有人物命運走向的時代背景。
段奕宏扮演的工廠保衛為什麼要一根筋尋求破案?因為他面臨下崗危機,想靠這個機會“上調”到公安局進入體制內。
電影在破案過程中插入了另外一樁命案,作為對本片主題的呼應。也是一個下崗失業的男人因為壓力過大,吵架後殺了自己愛人,就在工廠的筒子樓宿舍。辦案的刑警隊長說了一句“今年這都是怎麼了?”這句在電影中出現了3次。
文藝片導演一般不會直白告訴你他想表達的主題,但會借片中某個人物無意間透露一二。這是藝術電影的慣例。
日媒:電影業不再依賴“外援”,合作拍攝或將變得過時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7.11.19文章,原題:中國打破對好萊塢的依賴 長期以來,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都依賴外部的協助。但最近,隨著幾部國產電影的票房大豐收,合作拍攝的常見模式或將變得過時。
中國內地電影業靠自身的力量也能做得出色。票房數字似乎證實了這一點。藝恩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10大賣座電影中國產片的每月票房收入不斷上升,而合拍片的票房收入縮水。今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電影中有一半出自中國內地的電影製作公司,票房收入達到17億美元。剩下的主要是與香港和印度公司合拍的影片,票房收入約為該數字的1/3。
在外媒看來,這有些像是中國電影的轉折點。去年,合拍片要成功得多,在10大票房電影中有7部,總票房為11億美元。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中國電影人創造內容的水準大大提高了——至少對國內觀眾而言是這樣。藝恩諮詢的顧問魏妮表示:“像《戰狼2》這樣的電影,演員兼導演吳京講述的電影語言,容易為中國觀眾所接受。這造就了驚人的票房成功。”這部中國首部國產3D動作電影大受歡迎,表明國內製作人對風格類型和國民品味——過去5年來,動作電影的票房收入大增——把握得對。這還表明,想要與好萊塢競爭——至少在票房方面,更成熟電影業的合作夥伴不再是必備品。不過,外國專業人士在某些領域的輸入仍受歡迎。比如,吳京就請了特技指導山姆·哈格雷夫以及《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一個團隊。
“戰狼”續集目前正在醞釀,今年預計還有9部中國內地公司製作的電影發行。中國電影的將來看起來一片光明。北京希望在包括足球和人工智能等多個產業取得成功。中國電影產業打破對“外援”的依賴或將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經驗。(作者本·霍伊布爾,陳俊安譯
商業片之外的各種小眾電影類型和題材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放映空間。截至今天(11月20日),全國共有影院9400家,銀幕49721塊。如此廣大的放映空間下,《岡仁波齊》《八月》《77天》等文藝片,《二十二》《重返狼群》等紀錄片,《熊出沒》系列、《賽爾號大電影》系列、《十萬個冷笑話》等動畫片品牌,《明月幾時有》《時間去哪兒了》《蕩寇風雲》《龍之戰》等主旋律影片都在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其中《岡仁波齊》作為國產文藝片,在《變形金剛5》的強大壓力下票房過億,體現了觀眾觀影口味的轉變,給了國產文藝片更多信心。
除了《岡仁波齊》,在全國藝術電影發行放映聯盟的助力下,《八月》《相愛相親》《77天》等文藝片的發行放映情況也比之前取得較大改善,在接下來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嘉年華》等影片的相繼上映,也體現了國產文藝片市場信心的提升。
http://ent.sina.com.cn/m/c/2017-11-21/doc-ifynwxum7772565.shtml
近年來,加強對青年電影人才的培養力度,越來越成為電影行業的共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舉辦“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還每年組織優秀青年導演赴美國好萊塢學習調研。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青蔥計劃”、賈樟柯導演主導的“添翼計劃”等,也都從創作理念、資金、資源等多方面為青年人才提供支持。“青年電影人才對新理念、新科技的接受能力非常強,正在創造屬於當下中國的新的電影語言和電影表達,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尹鴻說。
國產片票房佔比過半,藝術性影片也有市場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看點在於,《岡仁波齊》《二十二》等藝術性較強的影片在市場上獲得了立足之地。
當然,500億元票房背後,也可以看到中國電影行業十幾年高歌猛進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像也日益顯現。2017年迄今為止的500億元票房中,國產票房為262億元,佔比52.4%。然而,也正是在這262億元國產片票房中,票房排名前兩名的國產片《戰狼Ⅱ》《羞羞的鐵拳》就占到國產片總票房的30%。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在下一階段的轉型升級中,必須進一步提高創作質量、優化產品結構,以更加多元化的創作、更加專業的服務,更好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觀影需求。
電影創作呈現新特點
紀錄頻破背後,國產商業片市場創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紀錄頻破背後,國產商業片市場創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
主旋律影片開始受熱捧,除了創造頻破票房紀錄的《戰狼2》之外,《建軍大業》《空天獵》《十八洞村》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即將上映的《紅海行動》也備受期待;
IP改編回歸冷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嫌疑人X的獻身》《悟空傳》等影片票房雖不及預期但表現依然穩定,近幾年包括網劇和網大在內的影視作品數量大增,伴隨而來的是觀眾觀影水平和甄別能力的顯著提升,IP改編作品逐漸飽和,單純追求明星陣容、製作優勢已不再是各方努力的方向,深度開發、耐心打磨才是取勝之道;
喜劇片依然受觀眾期待,並逐漸形成了多個具有票房保障的系列:開心麻花團隊創作的喜劇系列,春節檔的周星馳風格影片系列,徐崢的“囧”系列,都在形成中國電影的“喜劇新勢力”。
全國電影票房首破500億國產電影佔比過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透露,截至2017.11.20,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在票房過億元的78部影片中,國產片有39部。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時的全國總票房10億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億元,市場預計,2017年能突破16億人次,550億元票房。中國電影只用了短短十幾年,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都未曾有過的速度。在十幾年改革的積累下,中國電影已經躍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台階,正在改寫著以好萊塢為單極話語權的世界電影格局。
不再以銀幕數增加為單一動力(截至11月20日,我國已經擁有影院9400家,銀幕49721塊,是全世界擁有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好口碑推動高票房.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始終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全國電影票房170.73億元,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年,突破200億元;2014年,逼近300億元;2015年,達到440億元……正當人們期待著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500億元的時候,當年票房卻僅較上年增長了3.73%,以457億元收尾。一時間,有人說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觸到了“天花板”,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2017年3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5月6日,突破200億元;7月21日,突破300億元;9月5日,突破400億元……全年最重要的3個檔期,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均在今年刷新了票房紀錄。
票房不是衡量產業發展健康與否的唯一目標。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最顯著的變化表現在,觀眾口碑對電影票房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藝恩諮詢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2017年已結束的各個檔期中,觀眾滿意度均保持在80分以上,其中春節檔滿意度80.9分,春季檔滿意度81.9分,五一檔滿意度82分,暑期檔滿意度85.7分,國慶檔滿意度83.5分。
青年人才的成長是一個國家的電影行業保持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2017年截至目前,全國電影票房前三名中,《戰狼Ⅱ》和《羞羞的鐵拳》都是青年導演的作品。(其中,《戰狼2》總票房56.79億元,佔總票房比11%)
「紙牌屋」腰斬 上千人恐失業2017-11-10世界日報
熱門影劇「紙牌屋」男主角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連爆性騷擾醜聞後,網飛公司(Netflix)日前宣布將讓該劇第六季無限期停擺,形同讓該劇腰斬。據多家媒體報導,此舉恐將致使拍攝地點當地上千人失業。
據ZeroHedge新聞網站報導,熱門政治驚悚影劇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前五季主要都是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Baltimore)拍攝,光是在拍攝該劇第四季期間,就聘用了多達2700名、來自巴爾的摩一帶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該季影劇的製作,前後仰賴了2000個以上攤販和供應商。馬里蘭全州拜「紙牌屋」第四季在當地拍攝之賜,在2015年進帳超過1億2800萬元。
「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報導,馬里蘭州的經濟在「紙牌屋」拍攝期間,添增了逾5億元的收益;影劇的拍攝帶動了當地經濟,讓當地快餐店、家具店、古董店、大型零售商等商店欣欣向榮。而隨著「紙牌屋」的拍攝工作因凱文史貝西性醜聞出現停擺,巴爾的摩的經濟料將面臨令人頭痛的難題。
身為「紙牌屋」製片人員之一的潔娜‧理查森(Jena Richardson)表示:「如果『紙牌屋』就此壽終正寢,我許多在這裡的好友將被迫去找新工作。他們對我來說就像家人一樣」。
擔任「紙牌屋」技術助理的佛特(Roger Voter)也說,在凱文史貝西事件「戳破」巴爾的摩的「影城泡沫」後,許多像他這樣的工作人員,不但可能會轉行去做酒吧酒保,甚至還得回去住在父母家的地下室。
三、超越性別議題
好萊塢大鱷們的魔爪不僅伸向了女性,就連男演員Terry Crews和James van der beek都在醜聞爆出後坦言自己曾遭到好萊塢高層當眾騷擾,並表達了對事件中受害女性的理解和聲援。
讀者朋友們在驚訝之餘,是不是覺得這些例子又有點眼熟呢?回想一下今年8月郭敬明剛剛經歷的同性性侵風波,儘管真假依舊難以定奪,無風不起浪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懂。
所以,這次的好萊塢性侵事件也在啟示我們:所謂的行業“潛規則”早已超越了女權和單純的性別議題,而是一個弱勢者應該如何與“掌權者”相抗衡的問題,是一個關乎根本的“結構性”問題。
有網友表示,潛規則是這個行業的常態,這些女明星不應該得了便宜還賣乖。知著君表示,潛規則確實存在且不限於娛樂行業,它的存在與產業的利益鏈條環環相扣,但被默認並不代表著應該被默許。換言之,不能因為行業的生態畸形,就縱容畸形的法則在這個生態潛滋暗長。
女明星發聲是否滯後,是否曾經服從於規則和利益,這些真的有關係嗎?至少她們再一次將頂層底層差距和性侵犯的話題扔向了公眾視野,通過勇敢發聲向現有的體制和遊戲規則提出了挑戰。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在抒發己見時還能利用其話語權和影響力吸引媒體關注,在鼓舞弱勢群體的同時再次刺激大眾從阿廖沙事件以來略顯遲鈍的神經。
行業規則或許在短期內難以被改變,潛規則等同於合理的謬論卻早就應該被唾棄。對於梅姨說自己對韋恩斯坦的劣跡“毫不知情”這件事知著君保持懷疑,但她在聲明中說的最後一段話卻令人動容:
每一次勇敢的發聲,每一次具有監督意識的媒體的傾聽和信賴,最終都會使遊戲規則發生巨大改變。至少那些行走在灰色地帶的人能知道,Somebody is watching you。
http://www.guancha.cn/PSDAZ/2017_10_17_431176_2.shtml
此外,曾與韋恩斯坦數次合作、並憑其擔任製片的《鐵娘子》攬下數項大獎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以及韋恩斯坦的多年老友、《心靈捕手》的主演馬特・達蒙都表示,他們對此事“並不知情”,“早知如此定會阻止”。
當然,像安吉麗娜・朱莉這樣一開始就看清了韋恩斯坦的嘴臉,打定主意不和他合作的人也是有的,但意識到風向有變之後,大多數人在這場好萊塢大洗牌中都表現出了或起身哭訴或落井下石或明哲保身之態。畢竟,韋恩斯坦此次雖然遭受重創,能不能捲土重來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明星政客們為了維護自身人設和公眾形象,也必須在審視定奪、權衡利弊後表明態度。
張一山在做客某節目時就表示,娛樂圈是個凡事都要和利益掛鉤的地方,沒人情。好萊塢作為全球娛樂產業的風向標,自然是個人精和人精鬥的地方,“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用在這裡似乎再恰當不過。
二、韦恩斯坦事件并非个例
其实,好莱坞大鳄失手、明星站队的例子远不止这一出。
大导演伍迪・艾伦的新片《摩天轮》即将于今年12月上映,而这位名导也曾于14年陷入性侵养女的丑闻危机。对此,《摩天轮》的女主演凯特・温斯莱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为自己的决定作出辩护说,她不清楚此事是否属实,也不刻意关注伍迪・艾伦受到的性侵指控。
类似的是,犹太裔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曾因性侵幼女备受舆论压力,但影视界依旧呼唤这位名导再出江湖,无数演员也期待着能拥有与他合作的机会。
即使是在国内,《摆渡人》这种豆瓣评分只有4.0的烂片由王家卫一捧,中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也是要跟着转发“我也喜欢”的。
影視圈水有多深,真相就有多傷人。
難道這些演員藝人真的不知道孰好孰壞,分不清黑白是非嗎?當然不是。只是在遊戲規則面前,在資源、權力的傾斜和名利雙收的誘惑面前,他們沒有辦法說“不”而已。遲遲不發聲,可能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既沒辦法抗衡權力,也無法拒絕與權力聯手後名利頂端的花花世界,於是他們選擇屈服、選擇遵守規則。
可以判斷,哈維・韋恩斯坦事件只是好萊塢世界、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娛樂圈的冰山一角,是權力金字塔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一次好萊塢醜聞風波雖然一舉拿下了個重量級人物,可各個藏污納垢的角落裡還有多少見不得人的光景,我們不得而知。
盤絲洞阿紫:好萊塢性侵事件之後,潛規則不該被默許
好萊塢爆出性醜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這一次,製片大鱷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騷擾醜聞一經爆出便引爆了整個媒體行業,包括蕾雅・賽杜、卡拉・迪瓦伊和希拉里・克林頓在內的各路明星政客也紛紛站隊表態,名利場“不可說”的權色內幕再次如開閘洪水般湧出。
作為TWC的老闆和米拉麥克斯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在當今電影界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由他擔任製作人的《英國病人》、《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和《國王的演講》等影片也是獲獎無數。
可就在美國當地時間2017.10.5,《紐約時報》率先發文披露了韋恩斯坦幾十年間涉嫌至少對8位女星及女下屬實行性騷擾一事。隨後事件不斷發酵,截至目前,已有將近30位女性受害者站出來指認韋恩斯坦的性騷擾行為,而韋恩斯坦本人也於事件曝光後道歉並宣布暫時隱退。
韋恩斯坦品行不端騷擾女性是圈子裡公認的,早在04年他就曾遭到過性侵指控卻依然為所欲為。這一次,橫行好萊塢十幾年的鹹豬手製片人一夜倒台,令世人嘩然。這份遲來的正義證明了善惡終有報,但牆倒眾人推、樹倒猢孫散的慘景又揭示了娛樂圈的世態炎涼和利益至上的本質。
一、好萊塢:利益至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尤其是在演藝圈這麼個追求曝光度的地方,沒有家世背景的無名藝人如果想要往高處走,就必須接受圈子的遊戲規則,不論這項規則是否合理。在好萊塢很早就有“試鏡沙發”(casting couch)一說,初來乍到的男男女女要想在好萊塢施展出一番天地,就必須在良知與名利之間做出選擇。
韋恩斯坦也曾是多少人的“貴人”和“恩公”,就因為他手上緊握著權勢和大量資源,在好萊塢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為了眼前的名利或隱形的資源,有些人在事發時選擇忍氣吞聲,有些人在事發後斟酌再三保持緘默,還有一些人露出了UC式震驚臉並表示對此事聞所未聞。
韋恩斯坦事件被媒體披露後,“小辣椒” 格溫妮絲・帕特洛率先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並表示韋恩斯坦在拍攝電影《艾瑪》期間曾要求她去酒店給自己按摩。但就在幾年後,帕特洛又和韋恩斯坦合作了《莎翁情史》,並憑藉韋恩斯坦巨大的公關經費投入摘得了史上“最水”奧斯卡女主角。
比如去年《葉問3》之後,針對買票房、偷票房這些行業亂象,總局其實早就在呼籲,並想盡各種辦法干預;但再怎麼折騰也沒有去年夏天證監會的一紙禁令管用——不讓影視領域跨界定增了,買票房、偷票房這些擊鼓傳花的小把戲就都結束了。所以國內票房下跌也再正常不過,沒有證監會進場,誰給中國電影擰乾水分?
同樣,既然演員的天價片酬是市場造成的,那就必須想辦法讓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進場。中國電影滿打滿算才不超過600億票房,這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那算什麼呀?這在文化領域其實都是倒數的,更何況在我國這麼大經濟體量面前,那麼多行業都有辦法,電影領域這麼小的盤子,不可能控制不住。
這也涉及到行業立法問題,儘管《電影產業促進法》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對於上述問題卻幾乎沒有涉及,我們自己都拱手相讓了,那就別怪市場亂來。
正是在治理體系、架構上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今天的一系列林林總總的怪現狀。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別指望有好萊塢式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因為只有治理體系、架構捋順了,社會意義上的行業協會才有可能發揮應盡的作用。比如。演員協會,保障所有演員,尤其是底座區間裡的“路人甲”們的基本權益,提供法律援助,這個行業的基礎才可能紮實。只有底線清晰了,才會有更多的好演員湧現出來,進而打破不管是star/傳統明星,還是idol/偶像明星,那些大演員們壟斷銀幕的局面。“小鮮肉”在這裡不過是最表層的浮萍式表徵而已。
總之這是個體系性、結構性的問題和困局,不是三天兩天造成的,也不是三天兩天能解決的。
回應
只說小鮮肉,不談幕後資本,有點怪
這種文章拿一堆外國名詞和人名充斥其間,問題講得又不清楚,晦澀難懂。靠這種技巧,通過別人難以理解顯示自己有水平的文章不是好文章,看起來莫名其妙。
贊一個!頂一把!全文說了兩點:1,市場有小鮮肉一席之地,這是客觀事實。2,資本灌注到這個市場(整個娛樂圈都是),然後這個市場又缺乏法律約束和行業自律。解決方案:政府介入,梳理行業亂象,制定律法,整頓行業。本文寫的不只是小鮮肉,包括娛樂圈各種天價片酬,總之是娛樂圈無法自律,資本在這領域處於失控,需要政府介入引導。
後來的院線製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的,隨後也出現了對標好萊塢大片的《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中國式大片。今天再回過頭看,這顯然是本末倒置。從表面上看,美國電影從《星球大戰》系列之後,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小20年的時間裡失去了對全球票房的統治力;但恰恰是這小20年,它們完善了自身的類型片結構,補齊了短板。比如說《阿甘正傳》,美國人用今天看來極小的成本,就完成了一部可以寫進電影史的很經典的商業片。
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小鮮肉”的問題,我們還是在補類型片當年沒學完的課。進入到現代商業意義的院線製沒有問題,但得提前打好基礎,而我們顯然沒有經過完善的類型片積累階段,就直接“跳級”到中國式大片階段。這就相當於一個學生,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打下好的基礎,就直接上名牌大學,能不出問題麼?在這個意義上,3D、IMAX、IP模式等等,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我們還沒具備這個體量呢,就趕鴨子上架,那結果就是眼下,以“小鮮肉”為表徵的一團亂局。
現在的一線衛視每年都要用三四十億元的價格購買有“小鮮肉”的IP大劇,因為如果沒有這種拳頭產品,和收視率掛鉤的廣告收入就沒戲了。這和電影是一個結構的問題,“小鮮肉”們壓陣的IP影片,相對來說票房要有些保障,資本家都精打細算,沒人會願意為了藝術賠錢。
作為初級生產要素的演員的強勢議價能力,就來自於這個結構性困局,這也是放任市場的結果,國家必須參與調節才行,要不然就只能繼續放任。“小鮮肉”們率先完成“跳漲”,進而拉高全行業的價格,結局會是什麼,看看今天的高房價就都清楚了——在影視領域並沒有發生什麼新鮮事,這不過是我們過去30年來的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罷了。
真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困局,首先得調整現行廣電體制的頂層設計。天價片酬,這顯然是個經濟問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國務院的分工上就沒有這個職能,更談不上執法權;與之相關的應該是由證監會、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這些部門,人家也確實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如果想管就真能管。
而且,“小鮮肉”現象之所以出現,這其中也有很中國、很東亞式的內生邏輯。舉個例子,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組合AKB48就是早在2005年就出現了,那時距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還有7、8年的時間,但早在那個時期,“素人養成”的商業邏輯在日本的娛樂圈就已經是很穩定的套路了。
原子家庭、獨生子女、生育率大幅下降、房價畸高……AKB48是在日本這樣的社會結構和環境下誕生的。這個組合的絕大多數成員們都來自日本的普通家庭,我們看到的這些小姑娘是經過各種方式嚴格選出來的,而且她們還分好幾組,有著很成體系的管理、運營辦法。
韓國的練習生養成模式其實都是參照了AKB48等這些日本模式,但韓國由於他們的特殊國情做的也更絕,基本都是從青少年階段就簽長期合同,職業生涯的幾乎全部時段都是公司的。說白了有點“包身”合同的意思,只有中國練習生成名後,因為是外國人,又依托祖國的強大,才能夠脫身,本土的韓國明星基本是插翅難飛。
我們國家現在也有不少娛樂公司開始走練習生這個模式。從中小學生階段,娛樂公司就開始培養他們,通過網綜、網劇等在互聯網上營銷他們的符號價值,然後不斷圈粉,向前持續推進。韓國的練習生模式因為韓國特殊的國情,能控制住作為文化娛樂工業的生產要素的演員的價格水平,但是在我們國家想都別想,怎麼可能那麼做呢?是嚴重違法的。而好萊塢模式更是無法被我們複製的,因為好萊塢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自由競爭、壟斷、反壟斷的發展循環,都已經有三四個來回了,而我們連第一波都還沒完成呢。
那麼,在中國的社會語境下,唯一能夠和那種高度壟斷、高度排他、高度專業的star/傳統明星的行業邏輯相對抗的,就是“小鮮肉”們所寄身的idol/偶像明星的“網大、網劇、網綜、網紅”的素人偶像養成模式。這種模式肯定有問題的,很多問題也太過顯而易見,但問題是我們有選擇麼?指望傳統的影視格局自我革新、脫胎換骨,這現實麼?
尤其是如果回到中國電影改革的史前史,當前諸如“小鮮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在“還債”而已。眾所周知,在1990年代中期的時候,《侏羅紀公園》《玩具總動員》《泰坦尼克號》等好萊塢大片開始又一次壓倒性地統治全球票房,不僅香港電影在東亞、東南亞曾經的廣闊空間被擠壓了,也給當時的內地電影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和衝擊。
那麼在這基礎之上,“小鮮肉”的問題就並不簡單,他們和他們的粉絲可能真的就是挺low的,但我們怎麼辦?靠否定、貶低就能解決問題?答案顯而易見。再加上以影視為代表的我國文化娛樂工業的現狀,“小鮮肉”作為初級生產要素,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導緻小鮮肉成了天價片酬的替罪羊,成了票房下跌的替罪羊;但事實上,哪是這點事啊,這背後可能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時代問題。
當前“小鮮肉”們的最大“罪狀”,就是作為文化娛樂工業的初級生產要素,其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他們的天價片酬已經到了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地步;但單就產業的邏輯來說,我們不應該把“小鮮肉”作為天價片酬,這個我國當前文化娛樂工業的結構性問題的替罪羊。
首先,不是只有“小鮮肉”才有天價片酬。比如,在王寶強離婚風波的那段時間,由於關注度飆升,他在綜藝節目的片酬迅速地追上了吳秀波。為了突出刺激性效果,我們可以換算一下。現在一集綜藝節目的錄製時間大致是6小時,一季綜藝節目平均12集左右,王寶強、吳秀波的一季片酬怎麼也有四、五千萬,那麼每分鐘是多少?他們每分鐘能有三、四十萬進賬,刺激吧!王寶強顯然不是“小鮮肉”,但他的片酬卻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小鮮肉”。所以,說是“小鮮肉”們把片酬拉高顯然是不客觀的。
第二,說票房不好是因為“小鮮肉”演技差也不客觀。實際上從去年《葉問3》的票房造假事件以後,中國電影的票房就一直在下滑。去年勉強完成了年度KPI,今年第一節度又是這麼多年來的同比首跌。
我去年2月在《人民日報》就發了文章,對這個趨勢做出了完整的描述:一旦產值也就是票房增速,落後於產能也就是影片生產、院線放映的增速,那麼結果就是災難性的,就是由“通脹”行情轉換為“通縮”行情。而這和“小鮮肉”有啥關係?國產電影的內容質量不行就是不行,別找藉口和替罪羊。
“小鮮肉”是“小鎮青年”之後,中國當代電影理論的又一個節點性的關鍵概念,它們其實都同置在一個共通結構的產業環境中,非常悖論:既是給國內電影票房衝鋒的先鋒隊,也是國產電影內容品質低下的替罪羊。對於“小鮮肉”缺乏有力的理論把握,也和去年還在時髦的“小鎮青年”概念一樣,都是中國電影理論在當代無能的具體體現。
正是這種我們不太好理解的,上述文化躍遷完成後的新一代人的代入感,開始在改寫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娛樂消費,電影自然也不會例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小鮮肉”們即便確實演得不好也還有市場的深層次原因。
這確實很悖論、很弔詭,因為在這個邏輯上,如果“小鮮肉”們演得好可能反而就沒有這麼大市場了。這也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一大文化挑戰,確實也是由深層次原因造成的,不能簡單扣帽子。
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就提出了那個一直影響到現在的著名觀點,大概意思就是社會底層不能自我表述,只能被表述。他認為,這是代議制民主的一個困境。
今天,如果我們在文化娛樂工業意義上討論“小鮮肉”的接受群體,就並不難發現,從馬克思開始進入到我們視野的那些“不能自我表述”的廣大人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突然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自我表述的渠道。“小鮮肉”現像出現的至少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那些“不能自我表述”的廣大人群,作為新的消費、接受群體,開始浮出歷史地表。
當然,我覺得討論什麼問題都不能坐而論道,都得細化具體討論。比如都說互聯網在影響電影,但是互聯網是什麼,通過誰影響的,中國電影理論界卻根本回答不了。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現在中國的網民有90%是沒念過哪怕是三本的本科,近80%年齡未超過40歲,近60%網民沒有正式工作,農村網民佔比已近30%,迄今為止每六個網民中仍有1人在通過網吧上網。是不是挺令人震驚的?在過去,他們的訴求確實幾乎從來都是不被主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是我們壓根不知道的狀態。
所以我們討論粉絲文化、“小鮮肉”的時候,都不能空談,因為這確實不是我們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有著穩定收入的,工作也還算體面的小群體所能認識到的,我們過去上哪知道去啊?
今天的問題或者說主流媒介的尷尬就在於,在過去不管是啟蒙時代的幾百年,說大一點,整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這些從來就沒有獲得過什麼有效自我表述機會和渠道的廣大群體,在短短五六年時間裡,“突然”間就湧入到主流的視野中,自然會帶來一些可能很長時間都無法處理的新問題、新格局。
而這顯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個時代的粉絲們,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撥在非常類似美式原子家庭結構裡出生的一代人。因此,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的非常多的文化經驗,比如他們的孤獨感是我們很難體會到的。
自然,他們就特別強調idol/偶像明星跟自己的個體成長的伴生性,他們對那種“卡里斯瑪”意義上的、有著完美人格的star/傳統明星完全沒有興趣;所以,恰恰相反,那些有缺點的、不完美的idol/偶像明星,反而是他們的文化娛樂消費的首選。
我們千萬別小瞧這種從star/傳統明星到idol/偶像明星的文化躍遷,其已經開始深度影響電影——說影響到電影的本體也不是聳人聽聞。比如,以前的電影觀眾看古月那些特型演員扮演的毛主席等偉人,毫無疑問必須演得像才行,差一點都是不及格。
而現在由比如“小鮮肉”們參演的《建軍偉業》,和過去的要求真的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的idol/偶像明星經過我和其他的粉絲的長期共同努力之後,也開始參與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話語建構,也開始進入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社會——這既是我的idol/偶像明星的成功,也是我和其他粉絲的成功。
可見,這種在移動互聯網的媒介環境下,完成文化躍遷的,我國本土語境下的粉絲文化,不僅不是去政治化的,反而具有至少不輸給以往任何一代人的政治參與意識,只不過他們有他們的方式。雖然他們的政治文化形態和政治訴求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自己的“政治”。
比如去年的針對台獨言論的“帝吧出征”,那麼大範圍、大規模、大尺度、有組織、有效率、有目的地去有理、有利、有節地表達自身的訴求,這種現像是即便是80後也根本無法想像的。
再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祁同偉,這些過去都是成年人世界的人物和話題,居然也受到了作為“網生代”的粉絲文化主體們的高度關注,這在既往的任何階段也都沒出現過。
雖然他們的政治文化形態有娛樂、惡搞的成分,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有自己進入主流現實政治生活的方式,有他們自己的訴求,並不是完全旁觀的、戲仿的、外在的,而是有著更為複雜的面向。
但確實到了20世紀下半頁,尤其是1970年代以及之後的美國,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網開始深入普及,尼爾·波茲曼認為,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啟蒙時代以來所建構的童年世界消失了,因為隨著電視這種媒介形態的出現,色情、暴力這些成年人世界的東西,又一次無障礙地進入到了童年的生活經驗當中,兒童文學的印刷讀物所構建起來的文化“籬笆”被推倒了。
當然,站在今天的這個大尺度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完全忽略尼爾·波茲曼當年的著名論斷;但是他提出問題所依託的背景卻很重要,之前也一直被忽視:如果電視的出現都能讓童年“消逝”,那麼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新新一代,是不是生下來就沒有童年?
他們的童年甭說“消逝”,恐怕都得是負數。顯然,說人家沒有童年是不對的,他們怎麼可能沒有童年呢?只不過我們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而已。童年不僅沒有消逝,反而有可能大大地延長了,只不過它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時代性的變遷而已。
而這背後的真正問題是,在世紀之交這30年左右的媒介快速迭代的大背景下,噴薄而出的新的文化經驗,被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或者說我們可能從未有效觸及。也正是由於長期忽視了這種新質地的文化經驗,所以當下我們在討論深置於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的差異結構下的“小鮮肉”問題時,往往就顧此失彼、斷章取義,還覺得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其實真正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反而是我們,並不是說“小鮮肉”們就沒問題,很多問題都太過明顯,只不過單純地指責是沒意義的,那樣我們就只會錯過更多新生的、未知的文化經驗。
idol/偶像明星與star/傳統明星的一個巨大鴻溝在於:前者是建立在當代粉絲文化的土壤上的,而這種新的文化經驗不在任何過往的理論闡釋範疇中。比如去年下半年TFboys那三個小孩兒陸續過生日,他們的慶生視頻竟然被他們的粉絲們放在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屏幕上播放——那裡正是前幾年官方出資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地方——這足以讓上幾代中的任何人都驚掉下巴。
這種全新的粉絲文化中的粉絲們,非常清楚在哪兒讓自己的idol/偶像明星露臉,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象徵資本。在這裡,他們是在參與塑造、建構偶像的形象,這是一個相當主動性的過程,和“卡里斯瑪”光環下的追星族幾乎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孫佳山:“小鮮肉”——正在改變一切的粉絲文化2017-10-1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學者
如果從嚴格的文化娛樂工業的角度來定義,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影視明星是弗洛倫絲·勞倫斯,也就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star/傳統明星的那個脈絡;但今天我們在討論“小鮮肉”時的最大問題,是把內涵和外延都非常不同的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都放到“明星”這個框架裡了,而實際上它們是兩回事兒。誇張點說,可能都是兩個“物種”。
說到star/傳統明星,我總愛拿劉曉慶舉例,因為扮演了慈禧、武則天這些歷史名人,她們那種文化娛樂工業意義上的傳統影視明星,是非常典型的“卡里斯馬”式的文化形象,是那種一個人就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也正是因為他們隸屬於大時代的“卡里斯馬”式的光環,比如劉德華這些大明星一傳出婚訊就會有女粉絲要自殺的消息出來;所以,那時候的追星族粉絲,跟現在的idol/偶像明星時代的粉絲,並不是一回事,在相當程度上都可以說,都沒什麼共同淵源可追溯。
因此,當今天我們再討論其實是深置於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的差異結構下的“小鮮肉”問題時,我們首先可以參考兩個文本,來理解這之間的巨大的時代鴻溝:一個是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盜獵者》、一個是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
先說《文本盜獵者》,當下的這一撥idol/偶像明星,就是《文本盜獵者》當中所在觸及的問題。劉曉慶、張豐毅這種star/傳統明星的戲路再廣,也只能在電影、電視劇當中出現。
而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dol/偶像明星,他們雖然沒有了star/傳統明星時代的“卡里斯馬”光環,但他們幾乎可以出現在七八個不同媒介形態的文本之中,比如電影、電視、綜藝、網大、網劇、網綜,甚至還能成為漫畫人物,這在過去都太過不可思議。
再說《童年的消逝》,該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當人類進入到啟蒙時代之後,兒童文學開始逐漸成型。因為那時候古登堡的現代活字印刷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書籍可以在相當的區域範圍廣泛傳播,兒童可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的印刷讀物,來建構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空間;而在啟蒙時代之前,則是根本不可能的,之前的所有兒童和成人世界都共享一套語言和符號,兒童並不可能有自己的額外的文化空間。
中國電影這幾年在金馬獎雖然拿走不少大小獎項,但因為在台灣放映有配額限制,除了得到國際四大影展和金馬最佳影片、導演獎可直接取得上片資格外,每年只有十部進口配額。通常也因為距離中國首映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網路上早有侵權影片流傳,所以即便來台上映,片商通常都不會再下宣傳預算,電影於是默默來、默默去。
也雖然在台灣我們透過電視或OTT對陸劇和陸綜越來越熟悉,但看陸片的經驗仍較為不足,有機會去中國旅遊時,除了風景名勝、湖海山川不妨找個時間去看場電影,會是一個有意思的體驗之旅。尤其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將會對未來的全球電影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關心電影產業的影迷們更要親身體會。
本文從一個純觀眾的角度出發,從數據、售票、保護政策、類型發展等面向,介紹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與策略,希望多少能對台灣本土市場有些啟發,特別是提供給計畫要合拍,或前往中國發展的影人參考。接下來,我還會透過業內的採訪,深入地了解中國的製片環境,希望別總是到了「為什麼XX能我們不能」時再來嗟嘆台灣電影產業的日落西山。
中國式的電影市場保護手段
面對全球化與自由化的電影競逐,說到中國市場對本土電影的保護策略,「調控」就成了關鍵字。在WTO的架構下,任何會員國對外片開放進口是原則,用「文化例外」或「螢幕配額」的手段保護本土電影市場。韓國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中國何嘗不是,只是保護的手段比較特別,雖然沒有形諸法令,但市場都知道要配合。
舉例來說,相關的配合措施最明顯的就是「排片」,在春節、暑假和國慶這幾個黃金檔期,外片幾乎都要為中國片讓路,避開這幾個檔期,以確保中國本土電影市場不被強勢外片侵蝕。
而調控的績效如何呢?根據一份今年對中國電影產業的趨勢報導,2016年中國全年票房共計457.1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比增長3.7%,國產影片265.1億佔58%,同比下跌2.3%,由這兩張圖示清楚可見,2015-2016外片佔總票房和增長的百分比也就是5%,可見調控執行得有多精準,國片票房和總票房增長曲線也幾乎一樣,這就是中國式的市場保護策略。
中國電影市場尚有兩大發展將持續對產業產生影響,第一個是根據媒體報導,2016年中國電影螢幕達41,056個,正式超過擁有40,928個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從人均指數來看,中國螢幕數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前兩年成長速度太快,今年票房回落明顯放慢了成長速度,但長期螢幕數量仍然看漲。
第二個就是網路售票平台的整合,原本由淘票票、貓眼、微影三大平台均分的市場,後兩個即將合併成為第一大。背後主要有騰訊的資本,淘票票則屬於阿里集團,線上兩大同時被互聯網兩大集團所掌握,觀眾不論從售票平台、支付系統、或是社群平台入手,全中國各省市所有戲院、每個場次都可一鍵到底輕鬆購票,合計線上售票也早已突破六成以上。對消費者來說,可以即時找到距離最近、開演最快、最想看的電影,線上售票佔比和便捷的程度,連網路發展最先進的美國都追趕不上。
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警訊
將視線看回台灣,將在下個月舉行的第54屆金馬獎,今年總算在台港兩地出品的電影裡,開出相較於往年漂亮的入圍名單,有關兩岸三地電影的話題爭議,應該也會繼續年年提起卻年年無解。
中國電影3D放映成主流的背後
綜觀近期在中國所看的幾部電影,包括入圍本屆金馬獎的動畫片《大護法》 、玄幻愛情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票房破紀錄、剛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進入全球百大賣座片單的《戰狼2》等,以及透過 OTT 平台收看各式愛情、武俠、科幻、驚悚等越來越多元的類型片,這些豐富的題材與類型片,皆顯現中國影視市場極盡活躍的生產力。
在這些觀影經驗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大部分的電影都是3D放映。不論是真的3D拍攝,還是拍攝完轉成3D放映的後製電影,大部分的電影放映,都以戴著眼鏡觀看的3D為主流,這和全球以數位2D為主要觀影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也少會提供兩種版本給消費者選擇。為什麼中國觀眾都愛看3D呢?實際拜訪電影界後,才知道此舉背後來自兩個主要因素。
一是為了票房,因為3D電影的票價不僅貴,而且貴很多。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防盜版,因為非影院的3D收看還沒有真的商用,3D發行就盜不到清晰版,多少可以遏阻盜版。所以,不論適不適合3D觀影的片子,在中國3D已是主流,尤其前兩年幾乎無片不3D。今年則因票房回落,為了節省3D後製動輒數百萬人民幣的成本,一些不需要看3D的片子也就不再多此一舉了。
中國,好萊塢票房的救世主
另外,今年有個現象特別被凸顯出來,那就是中國市場彌補了相當數量的全球票房數據,幾乎成好萊塢票房的「救世主」。舉例來說,近年多部在北美票房失利的大片,靠中國觀眾扛起了全球票房數字的就有《玩命關頭8》,此片在中國的票房甚至遠超過北美。《變形金剛5》同樣也靠中國票房撐起半片天,據Mojo票房數據顯示,《變形金剛5》在美國本土的票房為一億三千萬(美元),佔比21.5%,而海外票房為四億七千五百萬,佔比達78.5%,其中中國票房近兩億三千萬的成績,更超過美國本土接近一倍。
持平而論,如今好萊塢電影的全球票房近四成倚靠中國觀眾支撐的現象,是否意味著在未來將影響電影製作的走向?加上近年來,中國電影片商對好萊塢的直接投資也逐步增長,中美合拍的電影,或在西方電影出現更多的華人臉孔、聽到更多中文對白,甚至直接置入中國的商品,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普遍現象。
愛情、武俠、科幻、驚悚等越來越多元的類型片,皆顯現中國影視市場極盡活躍的生產力。圖為動畫《大護法》劇照。 圖/微博
到上海看場電影:中國會改變未來世界的電影發展嗎?2017.10.13
十月初,我利用中國十一長假到上海參加「簡單生活節」,活動之餘在當地看了兩場電影,其中一場是《羞羞的鐵拳》,依據貓眼即時票房推估1,將會有20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預計會是這個檔期的票房總冠軍。
《羞羞的鐵拳》是由「開心麻花」製作的喜劇片,台灣可能對這個小品舞台劇團出身的製作團隊有些陌生,但提到兩年前同檔期的大作《夏洛特煩惱》或許就有印象了。2015年,《夏》片把在全中國持續巡演的舞台劇改拍成電影,以14億的票房成績大有斬獲,也證明了原創舞台劇是可以改編成賣座電影的。
而《羞》片延續《夏》片的模式,且在人物刻畫、劇情分場、對白和節奏上展現了更為精準的完成度,儘管是靈魂互換的老梗戲碼,但並未套上俊男美女,或是兩代間衝突的傳統敘事,反而以兩個個性鮮明的角色,襯以反諷類型片的橋段,除了創造出更多的新梗,也為這齣喜劇片增添更多的笑料。
這樣一部節奏明快、輕鬆好看的喜劇電影,果然在十一長假打敗一眾中港台大牌明星主演的電影,如成龍、甄子丹、劉德華(《英倫對決》和《追龍》只能爭第二)還有范冰冰、李晨、奧蘭多布魯、昆凌等參演的「大片」,以近四倍的票房遙遙領先,成為唯一的贏家。
除了大賣的《羞羞的鐵拳》,因有金馬和台北影展雙料獲獎的台灣演員李鴻其(《醉‧生夢死》)參演之故,我特別看了部《縫紉機樂隊》。該片由趙本山的徒弟,同樣也是劇場出身,後來活躍在網路短視頻和影視娛樂圈的董成鵬(大鵬)自編自導自演。
2015年董成鵬就曾以超過11億人民幣票房的《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齊名,然而今年同檔的票房數據卻幾乎整整少了一個零,推測應是電影中所販賣的中國搖滾樂情懷還不夠大眾,劇情稍嫌片段、不夠整體。也許,這就是短視頻出身網路導演的通病——玩小梗、小創意,卻沒有辦法掌握一部完整的電影。這樣的侷限使《縫》片無論在劇情安排與角色設定上,皆令李鴻其的形象單調平板,令人感覺到他的角色設定「只是一個來自台灣,硬插進去客串演出的鼓手」,而劇情鋪陳就是「尋找曾經邂逅的」另個客串演出的金馬影后周冬雨,如此而已。兩部電影看下來,《縫》片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IMAX中國:國慶檔票房同比增長近一倍
港股IMAX China Holding(01970.HK)2017-10-09宣布在過去的黃金周中,IMAX中國影院總票房已超過5284萬人民幣,創下歷史最高國慶檔戰績。票房較去年同期實現98.4%的增長。
國慶檔27億票房,多少水分?
大面積的票房注水的曝光對於本次國慶檔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難以根治的票房造假對於中國電影的聲譽形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混淆了影迷對於電影的判斷,讓電影的口碑和票房產生“倒掛”。2017年9天狂攬29.3億人民幣票房,與去年同比增長了46.28%。票房收入前五名的電影包括《羞羞的鐵拳》(14.57億)、《英倫對決》(4.4億)、《追龍》(3.95億)、《空天獵》(2.18億)、《縫紉機樂隊》(2.15億)。
今年國慶檔原本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號稱是「史上最擠」。儘管隨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鄧超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陳意涵主演的《閨蜜2:無二不作》,以及陳道明等諸多大腕配音的3D動畫片《大鬧天宮》等多部影片因各自原因撤檔,卻也有如《光影之戰》這樣的影片臨時加入。
最終上映的12部影片中,大多淪為「炮灰」,基本成為5部影片的角力。
再來看今天的國慶檔,麻花三人組打敗了當年的票房保證成龍大哥,並且遙遙領先於其他影片。這一切不是因為大哥沒有了當年的號召力,而是目前國內能取得高票房的電影依然是喜劇當家,或許再過不久我們觀眾的口味就不會沉醉在喜劇中,會喜歡那些笑過哭過之後,能夠反思心靈的電影。到那時會有新的力量崛起,會有新的導演崛起,也會是中國電影真正的崛起。
至今年3月我國銀幕數達到44489塊超過整個北美地區2017-10-08人民日報
近年來,在電影產業改革不斷深入推動下,電影行業門檻日益降低,投資主體日益活躍,電影創作生產領域的投資主體目前已接近2000家,有持續創投能力的創投主體超過500家。2012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生產電影故事片700部,2016年達到772部,故事影片產量穩居世界三甲。
電影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電影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截至2017年3月,我國銀幕數達到44489塊,超過整個北美地區,在市場容量上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自2012年開始,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92.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88.66%,電影票房以平均每年淨增100億元的速度上升。2016年城市影院觀影人次為13.72億,比2012年增長194.42%,創造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奇蹟。
今年4月《人民的名義》熱播期間,剛播出1集的《白鹿原》突然宣布停播,當時也傳出因“審查原因”。但此後該劇在《人民的名義》播出結束後復播,發行方表示並沒有刪減劇情。
國產片應該更加理性選擇檔期
今年國慶檔的混亂局面只是國產片近年來定檔亂象的一個縮影。不僅這次國慶檔有眾多電影臨時撤檔,春節檔之前,《絕世高手》臨時更換到暑期檔,葛優、謝霆鋒主演的《決戰食神》也是延後到元宵節上映。
點擊查看大圖
但是從過往經驗來看,定檔之後再臨時撤檔的影片,最終票房很少有令人滿意的。上面提到的兩部電影最後票房都十分慘淡,馮小剛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蓮》改檔到11月,結果又如何?
國產片往往都比較迷信檔期,喜歡在熱門檔期扎堆上映。尤其是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元旦檔這四大檔期,假日效應比較突出,是國產片的最愛,實在不行發行方也要找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這些帶小長假的檔期。
但問題是,熱門檔期必有熱門影片出現。本來計劃好的檔期,事到臨頭髮現競爭對手過於強大就換檔,一方面自己的計劃都被打亂,另一方面也是向市場顯示自己信心不足,那最後的票房能高嗎?
其實,如果一部國產片本身質量不高,碰上好萊塢大片是個死,難道碰上《戰狼2》,碰上《美人魚》,票房就能高一點了嗎?
既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咬定一個非熱門檔期,老老實實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總的來說,和好萊塢大片比起來,國產片的檔期決策實在很不合理。經過多年激烈競爭,北美市場各大發行方在檔期選擇上已經非常理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江湖規矩”。他們不僅會提前確定檔期,在檔期內部也會互相協調,斷不至於讓熱門影片狹路相逢,兩敗俱傷。我們也很少看到好萊塢大片換檔期的新聞。
這方面國產片應該像好萊塢學習,其實國產片每年真正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也沒那麼多,互相協調好,中國電影市場其實很大,足夠容納下。實在沒必要都擁擠在熱門檔期,互相廝殺。
所以,檔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
越來越多的電影能夠從初期的低排片不利局面中逆襲成功,越發說明,觀眾的口碑才是決定電影票房的根本所在。
與其挖苦心思琢磨如何定檔期,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考慮怎樣才能拍出好電影。
這不是馮小剛第一次在國慶節撤檔。去年其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也是早早定檔國慶檔,後改檔11月18日。但最終的票房並不如意,後來網上還出現保底方買票房的傳聞。不知這次馮導再換檔,又會換來什麼樣的結果。
此次國慶檔為何有如此多電影臨時撤檔,原因無非是票房壓力過大。
實際上,國慶檔雖大,但也容納不瞭如此多的重磅電影同台競爭。近年來國慶檔最終票房過億的電影,從來沒有超過4部;年初的春節檔,最後參與競爭的其實也只有4部電影,剩下的難逃炮灰命運。
為了在一開始就佔據先機,國慶檔各部電影再次祭出了海量票補。自春節檔之後,各種9.9元電影票重出江湖。此次國慶檔單片的平均票補在2000萬左右,力度最大的單片可能在5000萬左右。隨著國慶節臨近,票補力度還在加大。
票補實質上相當於電影的“打折促銷”,目的是在上映初期吸引最多觀眾,營造聲勢,同時也是試圖在全國院線搶占更多排片比例,為後續票房產出打下基礎。在票補的同時,各部電影的宣發活動也是一刻都不停歇。《羞羞的鐵拳》主演在全國40個城市開展了大規模路演和看片活動;《縫紉機樂隊》已經開啟提前點映意圖積累口碑……經過十多天的較量,《羞羞的鐵拳》和《英倫對決》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
《空天獵》和《縫紉機樂隊》目前提檔至9.29日上映,預售票房分別達到700萬。
總的來說,今年國慶檔最終票房勝出的電影大概率就是上述幾部了。而從過往經驗來看,2014年和2015年國慶檔最大贏家均是喜劇電影(2014年《心花路放》,2015年《夏洛特煩惱》),2016年國慶檔則是軍事動作題材電影《湄公河行動》笑到了最後。今年最有冠軍相的兩部電影,恰好一個是開心麻花的喜劇片,一個是成龍的動作片。
《芳華》為何突然選擇此時撤檔?很難說和預售成績不佳沒有關係。就在22日,《證券日報》有報導稱,之前華誼兄弟併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簽署了業績對賭,東陽美拉要在2017財年完成1.5億淨利潤,否則馮小剛需要補齊差額。因此《芳華》的票房壓力非常巨大。
雖然《芳華》宣傳方在撤檔聲明中駁斥了這一說法,但馮小剛自從簽下對賭協議之後,一改之前3年不拍電影的“懶散”,一年出品一部電影,很難說和業績壓力沒有關係。
24日馮小剛在上海發布會上正式宣布《芳華》撤檔,據說發言中數度哽咽,稱此次撤檔絕非炒作,而是另有原因。網傳《芳華》的撤檔和片中出現的6分鐘對越自衛反擊戰鏡頭有關聯,但真實原因恐怕只有當事人心中明白了。
梁鵬飛:《心理罪》、《芳華》接連調檔,為啥國產片定檔這麼混亂?2017-09-25 觀察者網
國慶檔之前,一個星期之內,《心理罪》、《芳華》接連宣布調檔,其中馮小剛是繼去年《我不是潘金蓮》之後二度撤檔國慶檔。
其實這只是國產片定檔混亂的一個縮影。相比好萊塢大片檔期的靠譜程度,國產片定檔總是如此“任性”,調檔現象層出不窮,這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目前國內一年只有兩個黃金周,一個在春節,一個在國慶節。這兩個黃金假期對電影市場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暑期檔《戰狼2》讓觀眾重拾對國產片的信心,而經過9月份的緩衝,到國慶檔時,觀眾的觀影熱情會再度升溫。因此今年的國慶檔,各路“英雄”虎視眈眈,早在9月初就有多達14部電影計劃於9月30日集體出擊,試圖在這個黃金檔期搶到屬於自己的一份蛋糕。
國慶檔票房大戰,本來一觸即發。但真到了要上戰場真刀真槍較量的時候,才會發現誰先頂不住壓力。
9月中旬,《閨蜜2》和王晶的《降魔傳》率先宣布撤出國慶檔。9月19日,《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官博突然宣布臨時調檔,並稱是“未拿到公映許可”。雖然該微博緊急刪除,但被眼尖的網友截圖。其後官博換了一種說法。
由鄧超等主演的該片本是國慶檔重磅選手,突然撤檔引起廣泛熱議。片方宣傳的“審查原因”真實性也存疑。同為犯罪題材電影,《烈日灼心》有過換檔先例,其原定於2014年11月21日上映,因演員高虎“涉毒”臨時換檔,但片方10月28日就發布了消息,而且對於換檔原因並沒有過多解釋。
相比之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臨上映10天前突然宣布沒有拿到龍標,這說法有點不夠嚴肅。而且故意先放出“未拿到公映許可”的說法,再刪掉重發,總有一點欲蓋彌彰的意味。
如果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撤檔有點撲朔迷離,那馮小剛新作《芳華》的撤出就頗為令人錯愕了。
此前,《芳華》和其它國慶檔電影一樣,已經開啟了提前預售,路演和各種宣傳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但23日有網友發現《芳華》突然從各大購票平台上消失,晚上馮小剛電影官微宣布《芳華》撤檔,具體上映檔期擇日發布。
《芳華》此前已在多倫多電影節公映,且已開啟預售,因此不存在“未過審”的情況。此次換檔,包括其預售的數百萬票房,以及各種前期宣發成本在內,預估至少損失千萬。
商業周刊中文版/陸愛國動作片 威脅好萊塢2017-08-29 經濟日報
2007年,名叫習近平的中國大陸政治新星與美國大使共進晚餐,大使問習近平最近看了什麼好片,習說他有一張「硫磺島的英雄們」DVD想找時間看,並表示欣賞好萊塢的二戰電影,因為「氣勢磅礡又寫實」。
由此看來,習近平或許會喜歡「戰狼2」,這部愛國動作片最近剛締造中國影史上最賣座紀錄,也是首部擠進全球票房前100大的非好萊塢電影。
大陸製片商長久來一直想拍出可媲美好萊塢格局的愛國片,「戰狼2」證明辦到了。這對大陸觀眾是好消息,對好萊塢影業則是警訊。
自從中國對外國娛樂業開放市場以來,好萊塢已擄獲大陸觀眾的心。儘管政府每年只准34部電影在當地上映,而且只限於冷門檔期,去年外國片(美國片占大多數)仍拿下42%的大陸票房。
美國片在大陸雖夯,當地觀眾仍渴望觀賞敘述中國故事的好片。以往有兩大因素妨礙本土片商拍出符合需求的好電影。一是技術水準長期落後好萊塢,不論是特效還是追逐場景的動作設計皆然。政治顧忌也促使製片商自我審查,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關注。結果,拍出來的電影不好看,訴說的故事也不精彩。
但最近情況已改觀。本土製片商已找到能盡情探索、而不至於招致政府太多干預的電影類型;而且,在更龐大的預算加持和與好萊塢合作之下,敘事技巧也已改善。
多部大陸自製喜劇片最近大賣座,靠的是迎合本土口味的幽默、題材觸動人心等因素。終於,大陸也拍得出類似「醉後大丈夫」、「一路順瘋」的本土版電影。
許多好萊塢人士本以為「戰狼2」會像去年的「長城」一樣,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不料卻讓人跌破眼鏡。這部片描述退役軍人冷鋒為尋找失蹤未婚妻而捲入非洲某國動亂,並在隻身拯救同胞的過程中尋得人生目的與自我救贖。
劇情雖老套,主角有「緊急追捕令」和「藍波」的影子,但在昔日動作片角色刻畫單調呆板的大陸,冷鋒角色塑造可謂一大革新。
大陸製片商擁有潛在優勢,更能抓住本地觀眾的口味,且隨著技巧精進,可望局部收回好萊塢片商取得的本土票房市占。對好萊塢業者而言,這帶來新的競爭壓力,但也是激發創意的契機。(作者Adam Minter是彭博視角專欄作家)
《葉問3》事件後,美國著名電影票房網Box Office Mojo直接撤下了《捉妖記》、《葉問3》等部分中國電影的頁面,並聲明「因沒有準確來源,不再提供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數據」。
《戰狼2》進入全球百大電影票房榜,但是這只能成為國內影迷的自嗨。國外不予承認。現在來看《葉問3》真是害人不淺呢!
誰說不承認?《戰狼2》正式進入全球票房榜TOP100
2017/08/17 巴塞電影
說話不要太絕對!
昨天一篇名為《戰狼2可能躋身全球票房100強,但美國人會承認嗎?》的文章在網上瘋傳,以中國電影常愛買票房、發行商不受北美認可為理由,在文章結尾白紙黑字地寫道:無論《戰狼2》的票房最終會到怎樣的高度,Box Office Mojo的全球票房榜也不會進行記錄。
今天早上,被火速打臉。
《戰狼2》的票房不但被Box Office Mojo全球票房榜收錄,而且正式進入了TOP100榜單,位列第100名。
Box Office Mojo的這個榜單常年被美國大片屠榜,TOP100中幾乎都是好萊塢老牌大廠商發行的電影。《戰狼2》是中國電影首次正式進入TOP100,對於亞洲電影來說也是第一次,而且與好萊塢電影在全球收割票房不同,《戰狼2》幾乎完全仰仗了本土的力量。
榜單前10名的影片來自20世紀福克斯、派拉蒙、迪士尼、環球和華納
所以,我們認為《戰狼2》最終的成績可能在55億上下,有希望打入全球票房榜前60位!這是中國電影在商業上邁出的一大步,恭喜《戰狼2》,也祝賀國產電影越走越好!
相關新聞
美女作家批戰狼2無邏輯 掀爭議
中戲老師怒懟戰狼2血腥,吳京心理變態
戰狼2捱轟 軍媒護航 網民:愛國片就不能罵?
票房男吳京狠酸小鮮肉「沒學職業操守」
美媒:戰狼2破紀錄 顯示中國電影票房仍具強勁動能
恭喜戰狼打敗好萊塢大片!求你再去打敗高房價!
戰狼2躋身全球TOP100,大家才回想起被好萊塢支配的恐懼
戰狼2躋身全球票房TOP100 打破英語片壟斷 國外票房慘不忍睹 好萊塢電影依舊稱霸全球
5億戰狼2讓好萊塢有點慌,可能無法躋身全球票房100強
吳京《戰狼2》全球票房不被承認,都是甄子丹《葉問3》害的!2017-08-18 光頭強
13號《戰狼2》正式進入「人類影史票房成績總排行榜」榜單,14號全球票房已超過《碟中諜5:神秘國度》全球票房排入98名。15號已足夠排到第95名。 《戰狼2》進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亞洲電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萊塢對該榜的壟斷。
就在影迷每天數著,看著《戰狼2》一點一點在榜上往前挺近的時候。海外傳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國外權威票房榜不承認《戰狼2》在中國的票房成績。
目前,海外最權威的「票房魔音」網站只列出了《戰狼2》在中英澳紐四國的票房業績,在「海外票房總計」一欄,站給出了n/a字符,意味著數據無法統計。由於「缺乏可靠的北美院線發行方數據」,美國著名的「票房魔音」網站不把《戰狼2》的成績納入票房排名。
英國金融時報是這麼說的,過去兩年中國電影票房「注水」造假的醜聞,讓國產電影的整體信譽受到了影響。
英國《衛報》在盤點2015年全球票房,提到一度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捉妖記》時(24.39億元),質疑其票房造假,存在人為包場刷票。
而導火索發生在甄子丹主演的《葉問3》,華爾街日報報道,有邁克·泰森加盟出演的功夫電影《葉問3》在上映首周就號稱拿下了4.7億元人民幣票房,但隨後該片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公司被指控通過「幽靈排片」的方式虛報票房。
面對BBC扔給《戰狼2》的差評,吳京作出霸氣回應!2017.8.18生活報
《戰狼2》上映22天,《戰狼2》票房已達48.46億人民幣,戰鬥力爆表。
可人紅是非多。最近,英國BBC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狼2>:民族主義動作片席捲中國》的文章,暗指《戰狼2》只是一部充斥著民族主義的動作電影。
吳京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此事,對此,吳京是一臉的不解,並怒斥道:“我不管你是誰,我愛國無罪!我是中國人!”
自《戰狼2》上映以來,國內票房屢創紀錄,而其在國外電影市場的火熱程度也絲毫不輸國內。
然而即便口碑爆棚,海外媒體關於《戰狼2》的英文報導及評論,除了談論在中國的票房,幾乎都是圍繞著“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的關鍵詞。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BBC發表於8月4日的這一篇專稿。
這篇文章一開始便就片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標語做文章,但是BBC的誤導翻譯顯然加深了這句話的分裂性:“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
勉強再翻回白話中文,這句話在英文裡聽起來像:“任何冒犯中國的人,不論標的有多遠,都會被殲滅。”
BBC用的動詞是“offend”(冒犯),而不是“attack”(侵犯;攻打),顯然把原意裡所說的自我防禦,在譯文中詮釋成對任何“冒犯”而準備報復的攻擊性。難怪英國有網友問:“難道僅僅是'冒犯'就該被誅殺嗎?”
BBC的文章繼續寫道:“那就是《戰狼2》的標語,這個中國的票房寵兒,有相當分量的爆棚男性荷爾蒙(想想:燃燒的槍支、爆炸物和坦克),和搥胸的中國愛國主義。”搥胸的中國愛國主義!這個標籤彷彿把《戰狼2》影片中講的故事解讀成了“耀武揚威”。
眾所周知,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民族主義”的標籤並不是什麼褒獎,往往被用來指摘一個民族盲目自大的非理性情緒。
前有質疑自己“太個人英雄主義”的,現在又被批“民族主義”,吳京忍不住又怒了。
吳京聽到記者的問題後,先是一臉的疑惑,表示,“作品,有不同的見解,沒問題。可愛國你也抨擊我?”
後立即霸氣回應道:“我不管你是誰,我愛國無罪!”
完了最後還不忘強調一句,“I'm Chinese(我是中國人)!”拍自己的電影,讓別人說去吧。
短評-賣弄中國元素 陸膩了!2017.8.5
大量塞入「中國元素」的好萊塢年度大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票房不盡理想,有分析家認為,這是因為片中太多大陸的品牌、街景、明星,讓觀眾覺得沒有新鮮感,所以就不想捧場。若是從大陸民眾的心理層面分析會發現,自信與自尊的抬頭,是使得這類刻意迎合大陸的西方流行文化商品,開始面臨挑戰的深層因素。
《變5》在大陸上映的前3天票房高達1.26億美元,是大陸史上最賣座電影第4名,表現十分亮眼,但是隨後票房很快就出現下滑,到了上映的第3周,票房竟然只剩下第1周的6.7%,虎頭蛇尾、落差非常之大。
2014年放映的《變形金剛4:絕跡放映重生》,在大陸賣出了3.2億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大陸最高票房紀錄。《變4》啟用大陸演員,包括李冰冰、韓庚等,在大陸多處取景,並且置入9個大陸品牌。然而,3年後,同樣的一套方程式,卻沒有奏效,《變5》慘遭滑鐵盧。
為什麼《變4》或之前其他好萊塢電影裡出現大陸品牌時,會讓觀眾覺得稀奇甚至有一種榮耀感,現在卻覺得厭煩了呢?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調查顯示,高達75%受訪的大陸人認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已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52%的受訪者相信,美國正在阻撓中國與其平起平坐。《華爾街日報》日前也報導,大陸人民的自信心日益增強,深信中國正處於正確道路的人快速增加。
過往,人們認為「中國元素」能在好萊塢露臉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哪怕劇情安排不自然都無妨;隨著國力強盛,太多中國元素反而對票房不利,因為人們「挾洋自重」的心理需求已慢慢降低,想用中國元素唬弄觀眾,也越來越不容易了。(旺報)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2017-08-01
對於看慣好萊塢動作大片的觀眾來說,戰狼2的出現,是國產電影的一場久旱逢甘霖,除了表演以外,吳京還是戰狼2的導演。票房可以突破20億。
由小製作發展到超大製作,這類成功的系列電影在國產電影中其實很少,包括星爺的西遊系列、老怪的狄仁傑系列、徐崢的X囧系列,烏爾善的鬼吹燈系列,屈指可數。還都是奇幻、武俠和喜劇系列,國產電影根本沒有速激這樣的動作類型系列。而戰狼填補了這塊空白。
類比一下,娛樂圈其實有兩個人和吳京類似,當然,可能吳京更慘一點。
鄧超,2014年分手大師拿到6.6億票房之前,鄧超最好的電影是中國合夥人或者狄仁傑或者集結號這樣的電影裡面的配角,讓他當主角的電影就基本上只能是畫壁,四大名捕這類要什麼其實沒什麼的電影。標準二線大咖。分手大師之後鄧超合作的電影是烈日灼心,美人魚,你的全世界路過,乘風破浪這些一看就知道要么出名氣,要么出票房的電影的主角。加上跑男和微博上發瘋的氣質,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國內第一男明星的氣質水准人氣了。
徐錚,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李衛當官已經是2000年的作品了,在2012年泰囧之前,十年間,最有口碑的作品是人在囧途。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泰囧一出,被罵得底朝天,結果17億的票房,吳京比徐錚小一點點,甚至比徐錚還先出名,太極宗師,阿飛,但是在2005年左右,只能去香港找電影拍配角,到2012年還得和特種兵系列合作才演回了電視劇的主角。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以上三個人其實很像,都是年少成名,然後中間一段很長期間的低谷期,人到中年,靠著自己的演技能力和積累,一遭爆發,奠定自己在娛樂圈的一方地位。
相關新聞
全球票房榜冠軍!戰狼2怎麼做到的
差點以為是好萊塢大片 別吹了,就是部勉強及格的商業片
美媒稱好萊塢大片在華不再吃香:中國觀眾越來越挑剔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7.7.14報導稱,位於弗吉尼亞州的分析公司comScore提供的一些新數據顯示,好萊塢目前在中國的狀況比較艱難。從1月1日至6月30日,中國電影院上映24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為17.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上映22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約17.3億美元。1.7%的增幅遠遠低於所有進口電影35%的增幅。
與2016年同期相比,北美今年夏季的票房收入下降了8%;今年迄今為止,票房收入基本持平。因此,為了努力求得增長,20世紀福克斯和環球影業這樣的製片廠爭相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近期估計,到2021年,中國大約會有80377塊屏幕,是美國的兩倍。
不過,一些好萊塢作品在中國受挫,比如《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歡樂好聲音》、《超凡戰隊》和《亞瑟王傳奇:鬥獸爭霸》,甚至是《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票房都很一般,《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的票房在經歷了一開始的火爆之後,也出現了嚴重下滑。一些分析師預測,下半年,好萊塢可能會在中國市場上重新崛起。
回應
好萊塢這幾年的大片質量嚴重下滑,除了特效沒什麼看點,劇情更是和屎一樣
不是中國觀眾挑剔,是好萊塢創新不足,老套路,用多了就不靈了
不是我們越來越挑剔,而是你們真的越拍越爛了
快餐時代已經過去,中國電影的觀眾開始成熟
中外全是一個套路啊。自己做出來的LJ玩意怪觀眾不看。
說實話以前真的特別追捧好萊塢大片,電腦裡還存了幾部經典的沒事就看看,但這兩年開始突然就沒那麼大興致了新片上映也不是很關注,感覺各種續集都是老套路對特效的追捧這麼多年也習以為常沒有了新奇感,想看中國的大片但質量高的又少得可憐,不過這兩年國產電視劇還是有幾部高品質的再加上中央9的各種紀錄片都很有營養
奧斯卡評委大“擴招” 范冰冰馮小剛等14位華人獲投票權
北京時間2017.6.29消息,據外媒報導,作為奧斯卡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每年都會招收大量的新會員,今年“招新”人數再破記錄,774人獲邀成為其成員。
其中,有二十餘名中國、華人電影人加入,包括姜文、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范冰冰、甄子丹、馮小剛、陳可辛、杜琪峰、許鞍華、施南生等,獲得奧斯卡投票資格。
這份招新名單充分展示了多樣性,成員來自57個國家, 39%是女性,30%為非白人,一共分為17個大類,每個類別都有自己的名單。
回應
冰冰姐是西方禍害中國電影事業的臥底
戰略級的高級臥底。
中國人錢多,不給點甜頭,後面怎麼折騰。
公知隊伍擴大了
有投票權的6000多人,不過幾十個中國人而已
不過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而已。
范冰冰不行,完全比不上在座的各位大濕們。西方又想用冰冰來賺大濕們的錢了,不道德。
范冰冰行不行我不知道,但我能肯定的是你的頭像很可以。
在世界價值觀不統一的環境下,任何所謂國際大獎都是政治和資本的較量。奧斯卡畢竟是西方話語創造的舞台,現在是資本家的舞台而不是藝術的舞台。已經開始爛了。
看到大家都這麼大濕,我心甚慰。
說來也怪,中國大濕多,但就是缺乏創造力,不知道更深的原因是什麼。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6_29_415743.shtml
濕妹是什麼意思?小濕妹 2015-05-24壹讀
濕妹 ,網絡用語,一般指師妹。 小濕妹=小師妹 濕妹作為網絡用語,必然意思不會那麼單純,也有濕漉漉的妹子,下面濕了的妹子的意思。 例句: 1、天天濕妹、小濕妹的,一看就不是正經人。 2、小濕妹大濕胸,其實就是小師妹和大師兄。 3、濕妹濕妹,肯定是濕了
趙麗穎入選亞洲第一 美圓臉星人的春天來了2017.6.30新浪時尚
韓國綜藝《weekly china now》最近公佈了某網站評選的亞洲演藝圈十大女神,6名中國女星入選,讓我們看看是哪些女星?
第十名是與韓國歐巴宋承憲談過戀愛的劉天仙劉亦菲。她在這次評選中被譽為“清純女神”。
第九名是人氣女演員宋智孝,被評為“火爆韓流明星”。
第八名則是號稱“男神收割機”的樸信惠,主演過《繼承者們》、《匹諾曹》等韓劇,被讚演技與外貌完美,評價很高嗷。
第七名是鬼鬼吳映潔,之前與玉澤演參加過《我們結婚了—世界版》。去年又憑著主打曲《Sugar Rush》進軍韓國,應該在思密達圈了不少粉吧~
第六名就是少女時代的門面擔當、隊長金泰妍,她憑藉清爽的嗓音、紮實的唱功和可愛的外貌,泰妍成為了網友的心動女神 被評為“元祖偶像”的稱號。
第五名是“氧氣美女”劉詩詩,在評選中被冠以“羸弱女主”的稱號。wuli詩詩因《步步驚心》在韓國知名度很高,“馬爾泰若曦”這個角色讓她在韓國圈了很多粉絲。
而在評選中被稱為具有“剛強魅力”的唐嫣排在第四位。她在《克拉戀人》中與韓國男神歐巴Rian合作,表現出色,估計也圈了不少韓國粉絲。
第三名是“中文十級小能手”、少女時代又一門面擔當林允兒,之前甚至被稱為“SM公司素顏最漂亮的女明星” ,這次被評為“抓住中國民心的少女時代” ,這個點評也很接地氣嗷,不過說明了允兒在中國深得民心,擁有眾多粉絲,知名度很高呀。
第二名則是坐擁“7000萬粉絲”的楊冪。
今年楊冪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飾演的白淺上仙可謂深入人心,在韓國思密達都掀起了一股追劇熱潮~
第一名,噔噔噔噔……就是最近熱播劇《楚喬傳》中扮演楚喬的趙麗穎!一直被譽為“國民甜心”“收視擔當”,而此次被韓國人封為“國民妹妹”!
因為長著一張娃娃臉、大大眼睛的穎寶在觀眾印像中,一顰一笑都是可愛和呆萌,“國民妹妹”的稱號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而現在的穎寶其實已經28歲歲了,還能被冠以“國民妹妹”的稱號,這是她滿臉的膠原蛋白,水潤白皙的肌膚分不開。其實除了穎寶的天生麗質,她還很注重後期的保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圓臉界的槓把子是怎樣做到童顏依舊、肌膚嬌嫩的?
.....
回應
猝不及防的廣告
神仙姐姐最後!真是瞎了狗眼、誰評的?評委有誰?可笑!
http://fashion.sina.com.cn/b/sk/2017-06-30/0741/doc-ifyhrxtp6325428.shtml
三叔可以肯定,理查•基爾對這一切選擇性忽視,儘管蒲巴甲長得有點像年輕版理查•基爾。理查•基爾的眼裡,只有達賴。據說,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結識達賴、“傾聽達賴的教誨”後,理查•基爾成了“藏獨”勢力的代言人——三叔註釋一下,這是西方文藝型傻缺嗑藥玩嗨了的一般路徑。
達賴對於理查•基爾們而言,就是一顆包裹著宗教外衣的搖頭丸,他沒有資格代言藏傳佛教,更沒有資格代言佛教。
佛教是什麼?是慈悲、是善良、是道義。而達賴乾了什麼?他把自古屬於西藏屬地當然也是中國領土的達旺地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鄉)口頭出賣給了印度,他與幕後策劃新疆暴恐襲擊的熱比婭勾肩搭背……
而拜這樣的人為師,不是無知,就是無恥,理查•基爾或許兼而有之。這是中國人厭棄他恨他的理由。
回應
文章說的道理沒錯,但是文筆太粗俗了。另外我覺得觀網不需要這種沒有乾貨的文,最近小編選文的口味有問題
罵的很暢快有木有?為什麼不需要?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罵得痛快!
不要老是代表中國人,最多也只是中國政府恨他,我就很喜歡看他的電影,可惜因為和你一樣和一些人的”恨”,而害我看不到
你也別代表中國人.太平洋沒加蓋,你走吧,不送!
這裡是我的家,幹麼要走?難不成讓出來給你住?怎麼可能?我不會走,並繼續拒絕被代表
你有資格被代表麼?
沒興趣代表中國人,我只代表我自己,我討厭被人代表
我也討厭被人代表,我相信沒有人喜歡被別人代表——除非正好和別人的意見一致。只不過你好像忽略了一點:你有權代表自己發表言論,但這種“自由和獨立”的言論,從來和正確偉大等等沒有任何必然聯繫。在觀網,我極少看到推崇普世價值和言論自由的人,自己能夠遵守自己推崇的東西,哪怕一點點。在他們看來,李察基爾幹什麼都可以,他們自己說什麼都可以,因為這是言論自由。而別人不能反對,不能抵制,不能痛罵,因為這是“反言論自由”。換句話說,言論自由屬於李察基爾,而且僅僅屬於李察基爾,其他人是不配不能不允許擁有的。
http://www.guancha.cn/GenHaoSan/2017_04_24_405075.shtml
根號三:理查•基爾,不是中國恨你,而是中國人恨你2017-04-24觀察者網
三叔認為,過氣老男人對世界發動自殺式襲擊的典型手法是發嗲。理查•基爾就是這麼幹的,他說,好萊塢主流電影圈拋棄他的原因,是中國恨他。此等邏輯有多混賬多無厘頭,三叔打個比方,羅玉鳳說男人不鳥她,原因是蘇菲瑪索恨她。蘇菲瑪索犯得著恨羅玉鳳嗎?同理,中國犯得著恨理查•基爾嗎?尺寸不匹配啊,泰迪犬抱著自由女神像的腳趾蹭一萬年,也日不上天。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會去憎恨某個個人。什麼是國家?簡單講,是一個共同體。無論根據哪種政治學定義,國家都是沒有好惡的、沒有愛恨的。國家的功能,是依據法律和正義保障公民有好惡的權利,愛恨的自由。
所以,中國是不恨你理查•基爾的,但普通中國人有恨你的權利。譬如那些不想對你電影投資的中國商人,譬如那些不願為你電影埋單的中國影迷。
當然,不排除也有中國人喜歡你,就像泰迪犬喜歡自由女神像的腳趾。
好吧,說說為什麼會有中國人恨理查•基爾。因為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因為理查•基爾得所作所為侵害中國人的權益,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
1993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理查•基爾說中國“佔領”西藏——佔領這個詞非常惡劣。三叔說美國占領了新墨西哥,佔領了加利福尼亞,特朗普會答應嗎?其實,三叔說的倒是實話。
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在洛杉磯傳遞,理查•基爾參與“藏獨”組織的破壞活動,還說火炬傳遞“是給鎮壓和侵犯人權蓋上許可的印章”——“藏獨”這個組織非常惡劣。如果“伊斯蘭國”在超級碗中場秀Lady Gaga載歌載舞時玩點花絮,陷在沙發里吃著薯條看直播的傑森•西佛一家子會答應嗎?
還有,1997年,理查•基爾和白靈一起拍了部反華的電影《紅色角落》。胡編濫造、生掰瞎扯不必說,跟理查•基爾搭戲的白靈是什麼人,有心理承受力的讀者可以百度一下此女的尊容和事蹟。
囉囉嗦嗦說這些,為了證明一條:理查•基爾遭人厭棄,自有其可恨之處。歸根結底,他處心積慮想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
西藏之於中國,意味著什麼?談歷史,13世紀中葉,西藏就正式併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圖。那時候,理查•基爾的祖宗還在百衲被似的歐洲,數著針尖上有幾個天使呢。
中國政府歧視藏族人民?請問,青藏鐵路是誰造的?布達拉宮是誰修的?林芝機場是誰建的?《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是誰編纂的?蒲巴甲又是怎麼因《加油好男兒》而脫穎而出的?
為何老媽的表情包我們能忍,老美的《西遊記》我們忍無可忍2017-04-24
周星馳讓唐僧唱歌、碎碎念,我們其實沒多大意見,但媽媽們是不大高興的。媽媽們的男神,是86版《西遊記》的唐僧。
四位主角,從左到右分別是豬八戒、美猴王、唐僧和沙僧。
由新西蘭和美國合拍的《The Legend of Monkey》,簡稱美劇《西遊記》,人設變了——唐僧和沙僧成了女性。
神劇光芒萬丈地亮了。中國網友憤怒了,腦洞即刻增容了,目測直徑至少三米三。網友們秒編各種用以抗衡該神劇的國產版劇本即刻出台:
劇本一:乾坤大挪移——耶穌是女的,上帝是女的,聖母瑪利亞是變性人。
劇本二:愛情加進去——上帝和耶穌玩不倫戀。
……
網友們振振有辭地調戲上帝的時候,立場是:你們對我們的《西遊記》不仁,我們就有理由對你們的上帝不義。
但是,這裡隱匿了一個問題:有多少中國網友,真的就敢理直氣壯說,我們很懂《西遊記》?當我們在嘲笑鬼佬的時候,確定我們不是在五十步笑一百步?
早年就有人批評過,老版的《西遊記》除了演員,服裝和音樂,其它一無是處,特別是它的情節設定,硬生生地砍掉了很多優秀的情節。但是之所以被很多觀眾懷念,是因為很多人是只看電視不看原著的。
隨便舉個例子,玉帝真的那麼昏庸,甚至嚇得鑽桌子嗎?太上老君真的那麼無能,只是一個燒鍋爐的嗎?孫悟空真的是強到足以大鬧天宮嗎?還有很多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認真看過原著,就會發現電視裡的東西原來都是錯誤。
《西遊記》小說的神話體系和天庭的政府組成。尤其是太上老君的定位,老君地位極其尊貴,相當於乾隆之於嘉慶——哪怕是登了基,嘉慶見了皇阿瑪,禮數還是要到的。玉帝見老君呢,是要下階相迎的,而在老版《西遊記》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太上老君卻成了一個被玉帝隨意呵斥的老臣形象。
回應
上帝和耶穌不倫戀?嗯…忽然想到路西法本來是天使長的,就是因為妒忌耶穌才選擇墮落成魔。三角戀?或者可以弄成瓊瑤劇的節奏。
如何解釋世界,如何演繹故事,這是話語權。作者,你是真的不懂呢,還是特意帶節奏?美國人如何編他們的故事我們不會去囉嗦,如果是讓金剛去印度打飛機,我們說不定還會捧個場;但它們要去拿西遊記的招牌去坑蒙拐騙,向全世界去歪曲我們的故事?吃瓜群眾只想說呵呵!
http://www.guancha.cn/ershixiong/2017_04_24_405124.shtml
作為偶像的明星和作為商品的明星是同一現實的兩面,前者讓我們回到基礎人類學,后者讓我們從二十一世紀社會學的角度深入思考。凝視着后現代文明時代的明星,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既是神話、也是體系;既持續異動、又亘古不變。因此,作為思想家的莫蘭,使這個古老的話題在戰略上仍然新穎而別致;文化意蘊尤為深邃而豐富。
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法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法國教育部顧問。在近五十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涉獵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諸多領域,在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等領域均有重要建樹。從50年代開始,莫蘭針對西方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重分析的思維傳統,嘗試以一種被他稱之為「復雜思維范式」(complexit)的方法思考世界與社會,進而對人、社會、倫理、科學、知識等進行系統反思,以期彌補各學科相互隔離、知識日益破碎化的弊端。這一思維范式目前在歐洲、南美及英語世界都產生了強烈反響。
中國電影表演教育體系
作者: 陳兵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內容簡介
陳兵,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獲電影導演和表演碩士學位,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國學博士。現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表演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黨總支委員,學生黨支部書記。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城市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會員,北京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聯合會演員專家委員會委員。曾編導多部作品,如電影《秋天里的童話》《野草莓》《她們》;電視劇《銀色年華》《國球》《對不起,我還活着》等:舞台劇《波音、波音》《失明的城市》《無人生還》《寶島一村》等。
目錄
上篇電影表演論
第一章電影表演簡介
第二章電影表演的共性特征與個性特征
第三章世界電影表演的萌芽與發展
第四章中國電影表演發展史
中篇電影表演教學論
第一章電影表演教育特色和學科定位
第二章電影表演教育的對象和范圍
第三章電影表演教育的結構與運作
第四章多元化的電影表演教學模式與國內外表演教學狀況
第五章電影表演教師的角色定位
第六章名家訪談——理想的表演課堂
下篇當下中國電影表演教育教學的現實、困境與未來
第一章中國電影表演教育的問題與挑戰
第二章現代電影表演教育生態
第三章商業電影表演的拓展與探索
第四章加強電影表演評論建設促進電影表演藝術發展
美國電影塑造的中國女性形象--1990-2001
《美國電影塑造的中國女性形象——1990-2001》選擇1990年-2001年間共8部以中國女性為主角的美國電影,對比好萊塢的銀幕經典,探循中國女性形象的歷史演變。這些從被動服從到主宰自我命運的中國女性形像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含意,揭示了新的歷史、文化語境下美國社會對自我/他者之間主觀建構關係的反思。這些雜糅著“新”“舊”價值、徘徊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的中國女性形象隱喻了美國大眾面對中國崛起時的集體焦慮和自我安慰。本書由楊靜博士*。
作者簡介
徐真華,江蘇無錫人,語言學博士。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法語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分會副會長、廣東省翻譯協會會長、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曾先後赴摩洛哥王國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巴黎新索邦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修當代法國語言文學和高等教育管理。1990年以來發表《論馬爾羅的藝術形式》《憂鬱的詠唱——奈利岡其人其詩》《語言與文化——從詩與歌看法國的俚語俗語》《知識經濟與跨文化能力的培養》等論文60餘篇。主要*述有《理論•模式•方法——外國語高教研究》《中國學生易犯的法文錯誤分析》《企業與傳播》《理性與非理性——20世紀法國文學主流》《新詞與社會互動關係研究》《法國文學導讀——從中世紀到20世紀》等。楊靜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跨文化研究,好萊塢電影工業。長期致力於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曾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
電影明星們:明星崇拜的神話
作者: (法)埃德加•莫蘭
出版日期:2014/06/01
內容簡介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莫蘭如同執着痴迷的影迷一般,飽含着人類學情懷撰寫了《電影明星們》這本小書,然而,對明星痴迷的影迷們,這是一部無價的大部頭專著,她盛滿了人類全部的明星情懷.作者在書中詳細考察了明星誕生的時代和明星存在的必然;淋漓盡致地闡釋了電影、明星、觀眾是如何共同創造出了現代明星的神話,使明星這個話題充滿了吸引力:這個話題既象征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文明的歷史性繁榮,又回應了通過神話和宗教表達出來的深刻的人類學願望。
尋找庇護的藝術?:電影融資與扶持法律制度
作者: 吳峻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目錄
前 言 1
一 對電影產業補貼或扶持法律體系的研究現狀 1
二 本書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3
三 本書的研究重點和難點 3
四 本書的基本觀點 4
第一章 電影業——產業還是文化? 1
一 世界貿易組織下的特殊議題 2
二 歐盟的電影業 5
三 中國正在轉型的電影業——為了市場,也為了文化 7
第二章 電影制作 11
一 電影融資 11
二 電影制作的版權法議題 33
三 中國的電影業融資發展及現行做法 41
四 中國在電影拍攝方面施行的行政許可制 83
五 電影攝制中的政府資助 126
第三章 電影發行和放映 204
一 電影發行 204
二 電影放映 222
結論——數碼影院? 246
一 植根於資本的藝術形式 246
二 數碼技術帶來的革命 247
三 數碼電影標准的確立及對電影業的影響 248
四 數碼技術對電影放映市場的影響及其法律意義 251
五 輔助原則 253
六 對政府資助及歐盟競爭法制度的遵守 253
七 MEDIA 2007項目 256
八 中國數字電影的發展及對中國電影制度的影響 257
本書還通過深度剖析電影創作者與審查者之間的諸多博弈,探討電影審查制度與電影產業發展、社會價值觀建構的相輔相成作用。正確認識這一制度,制定理念科學、目標明確的電影內容管理方式,將有助於中國電影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錄
前 言 電影審查是建構內容控制標准的一種方式
第一章 美國電影審查與分級制度
第二章 英國電影從審查到分級的演變
第三章 法國電影審查與產業運營機制
第四章 德國電影的法律法規、審查制度及輔助金制度
第五章 意大利電影從審查到分級制度的嬗變
第六章 波蘭電影審查制度概述(1944—1989)
第七章 佛朗哥時代(1939—1975)的西班牙電影審查
第八章 韓國電影審查制度及政策的演變
第九章 印度:從殖民審查到多宗教文化下的電影分級
第十章 泰國電影審查概述
第十一章 從台灣電影政策演變看台灣類型電影的興衰
第十二章 香港電影審查制度及政策的演變
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
作者: 汪朝光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內容簡介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了欣賞的愉悅和無限的歡樂,而又因其表現方式的直觀性、形象性、真實性、豐富性,使其對觀眾有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從而引發對這種影響力的正面或負面的效應評判,乃至最終產生對電影進行不同形式檢查的制度實踐。
本書研究的主題,正是電影檢查制度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歷程。與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產生背景和表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面,是對電影道德題材表現的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討論。
目錄
民國電影檢查之濫觴——北京政府時期電影檢查的醞釀實行
國民政府統一電影檢查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內政部電影檢查委員會
電影檢查制度的地方實踐——上海市電影檢查委員會
美國電影在華境遇的改變——「不怕死」事件的前后經緯
「革命」語境下的地方電影檢查——以漢口法租界電影檢查為例
地方邊陲的電影檢查——哈爾濱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權的轉移——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的建立
電影檢查制度的延續與調整——抗戰時期大后方的電影檢查
「新」舊雜陳——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體制的復歸與消亡——戰后的電影檢查
四、電影娛樂的“硬控制”
1.媒介制度的宏觀控制
2.法律層面的剛性控制
3.行政/行業的直接控制
4.生產主體的自我控制
五、電影娛樂的“軟控制”
1.傳媒輿論的道德壓力
2.宗教組織的信仰反擊
3.學術系統的權力效應
4.少數群體的利益抗爭
5.消費主體的市場反饋
六、個體快感社會控制的歷史演變
1.第一階段:個體與民間的道德自治
2.第二階段:現代性規劃與國家強制
3 .第三階段:控制的寬鬆與個體回歸
……
第四章電影娛樂的法律控制
第五章電影娛樂的行政/行業控制
第六章生產者的自我控制:性內容及其合法化
第七章生產者的自我控制:暴力內容及其合法化
第八章電影 樂社會控制模式的轉型
短評
總之就是解釋了一下法律是如何控制電影的,社會是如何控制電影的,以及電影的自控。慾望只是因,禁忌才是果。p:裡邊太多湊字數了,最後告訴你為什麼中國還不實行電影分級
在分級制度看來,審查制度追求對成人與兒童普遍適用的內容,不僅成人的合法權利常被“保護兒童”的名義侵犯,而兒童也因審查中的拉平效應而接觸到超過其承受力的內容,事實上同時侵犯損害了兩個群體各自的權利和權益。沒錯沒錯!有一些傻逼家長帶孩子去看什麼《地心引力》《老炮兒》什麼的,簡直令人髮指
自由多元化的美帝吼2002年發生在陝西的“夫妻看黃碟案”,以及2010年發生在四川的“下載黃片案”說明,目前在中國,個人持有淫穢材料和在私人空間觀看淫穢材料是合法的,政府無權進行干涉,這顯然與西方已經完全一致。哈哈哈哈哈厲害了我國
不難發現,在認定第一類即淫穢物的標准上,中國幾乎完全照搬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57年Roth案中確立的認定淫穢的三條原則。
電影審查:你一直想知道卻沒處問的事兒
作者: 梅峰,李二仕,鍾大豐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讓讀者全面了解世界電影審查歷史和現狀的必備參考書,歷數美國、英國、法國、韓國、台灣、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審查與分級制度的建立、發展和完善過程,詳細介紹《一個國家的誕生》《藍天使》《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影史經典審查案例以及特殊審查時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央情報局及其官員參與制作的影視作品,包括《中情局風雲》、《特務威龍》、《諜海計中計》、《驚天核網》、《全民公敵》、《辛瑞那》、《特工風雲》等等。作者的研究揭示了中央情報局如今對好萊塢施加的重要影響,並且對一個政府機構利用大眾媒體操縱自身公共形象的道德倫理以及合法性提出了質疑。
特里西婭•詹金斯(Tricia Jenkins),得克薩斯州基督教大學電影、電視和數字媒體系副教授。她曾經發表了多篇關於中央情報局在好萊塢以及更廣泛的關於諜戰片的文章。
目錄
第一章流氓、暗殺者和小丑:電影和電視對中情局的描繪
第二章敞開大門:中情局為何又如何與好萊塢合作
第三章必要的和稱職的:《中情局風雲》和《特務威龍》里的中情局」
第四章蔡斯•布蘭登時代
第五章中情局深入好萊塢的法律和道德意義
第六章在好萊塢我們最不想要的人:退休的中情局官員和好萊塢紀實影片
慾望與禁忌 :電影娛樂的社會控制
作者: 詹慶生
出版社:清華大學
出版年: 2011-7
內容簡介
自從電影藝術誕生以來,電影就一直受到各種不同的審查與控制,比如國家法律的控制、行政部門的審查、行業系統的自律等。《慾望與禁忌:電影娛樂的社會控制》對這些社會控制形式進行了全面的介紹,辨析了電影審查制與電影分級制的區別,對西方電影從審查制向分級制的轉型進行了全面評析,並對當下中國電影的諸多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娛樂風潮與文化焦慮
二、關鍵概念
1.慾望、禁忌、電影娛樂
2.控制及傳播的社會控制
三、文獻綜述
1.電影娛樂與慾望的相關研究
2.與電影內容控制相關的研究
3.傳播法視角的電影控制研究
4.與其他控制形式相關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電影娛樂與快感體驗
一、娛樂與電影娛樂
1.娛樂的概念與實質
2.假定性的規定情境
3.以情感激盪為途徑
4.快感的安全閥閾
5.本能的宣洩與昇華
二、電影娛樂的強度
1.生本能/性與死本能/暴力
2.認同與戲劇性
3.影音刺激與視覺奇觀
三、電影娛樂的彈性
四、電影娛樂的文化特性
1.超越現實的遊戲性
2.快感滿足的個體性
3.媒介形態的大眾性
4.挑戰規範的犯禁性
五、電影娛樂與電影藝術辨析
第三章電影娛 樂社會控制的宏觀描述
一、電影娛樂社會控制的複雜性
二、社會控制與權力的兩種形式
三、電影娛樂社會控制的基本模型
對這部影片進行如此解讀,實際上忽略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斯塔克仍在繼續製造武器,只不過採用了更多的高科技手段,而且作為他本人攻擊性盔甲的一部分被秘密地製造出來。斯塔克本人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武器。只要這種能力仍然僅僅掌握在美國人手裡,上述情況就會作為一則特大新聞被披露出來。使斯塔克感到遺憾的是,他看到有些美國青年就是被他製造的武器殺害的,而他製造的那些武器的目的卻是為了保護他們。這也是他所說的“他已經成為一個毫無責任感,為所欲為的社會集團一份子”這句話的基本含義。又如《阿凡達》,即使影片希望我們尊重納維種族,也不會要求我們把自己同他們等同起來,因為我們的英雄仍然是人類,而且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員。
作者簡介
馬修•阿爾福特博士是英國巴斯大學一名講師,他側重於研究美國娛樂,政治權力和宣傳的關係。
目錄
第一部分掌控夢幻工廠
第一章好萊塢審查制度
第二章失去活力的好萊塢
第二部分影響力的傳播
第三章戰爭片
第四章喜劇片
第五章動作冒險片
第六章科幻片
第七章政治揭露片
第八章低成本製作影片的戰場
第三部分電影暴力
短評
讀後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我們對屢屢攻占國內電影排行榜、席捲全球的好萊塢產電影有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認識。
這本書開始所舉例的那些好萊塢大片裡的政治強力推壓符合傳統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美學批判,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就是麻痺大眾!一切文藝美學都帶著階級觀點!
每年在奧斯卡頒獎之夜,好萊塢都會邀請整個世界一起擁抱這一幻想:一個偉大的行業正在報效全人類,創造著一流的娛樂業績,為我們帶來歡樂,豐富我們的情感,展現著浪漫情懷、悲苦愁腸的故事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場景,也激發著我們的希望和嚮往。
好萊塢內部的中情局:中央情報局如何塑造電影和電視
作者: (美)特里西婭•詹金斯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5/08/01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首部針對中央情報局與電影和電視產業的關系來展開全面探索的論著。作者與中央情報局的公共關系官員、行動官員以及歷史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同時還對曾經與中央情報局合作過的好萊塢的技術顧問、制片人和編劇進行了訪談,從而揭示了中央情報局在好萊塢所扮演的角色的本質特性。
序
美國電影是美國價值、思想、文化的體現,也是美國實力和世界影響的體現。有國際旅行經歷的人都知道,不管你去世界上哪個國家和地區,只要你在飯店打開電視,大體上都會有美國拍攝的電影在播出,區別是英文原文還是被翻譯成當地語言,或者加上本國語言字幕。
如徐海娜博士著作所論述的那樣,美國電影不僅是、而且不主要是那些千奇百怪、很多時候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像任何國家和地區一樣,電影作為一門大眾影像藝術,它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信念、價值和習俗。電影是短小的,但也是集中和深刻的。
近百年來,美國電影一直是美國人觀念、價值、信念、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和反映。當然,不同的電影反映不同的價值、觀念、思想和文化,反映不同人的生活。但美國多數電影確實反映出美國的主流文化的方面,如英雄主義、美國式的正義、個人主義、多元文化和社會等。
帝國的想象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
作者: 常江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內容簡介
是國內第一部綜合運用社會科學的思路與方法對美國早期電影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專著。作者跳出傳統的藝術史研究範式和編年體思路,綜合運用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和文化研究的理論方法,從媒介發展與社會變遷的角度,對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電影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和考察。在作者看來,美國電影業的發展與變遷,由美國社會各個階層對于建構全球性文化帝國的需求所主導。電影借助自身獨特的媒介特征以及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利的國內、國際環境,成功地將高度異質性的移民社會建構為具有共同視覺經驗的“美利堅民族”,並最終將這一身份“想象”推行至全世界。
常江,男,吉林長春人,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目錄
第1章 引言︰文化帝國主義再思考
第2章 帝國初現︰好萊塢誕生時的美國社會
第3章 帝國影像︰文本與身份想象
第4章 文化帝國的政治邏輯
第5章 帝國的建成與好萊塢的衰落
結論 從好萊塢到第三世界
好萊塢的強權文化
作者: 阿爾福特
出版年: 2013-1
內容簡介
馬修•阿爾福特編著的《好萊塢的強權文化》有力地揭露了潛存於好萊塢影片中的隱性對外政策。《好萊塢的強權文化》陳述了我們平時看電影時常常會忽略的事實,例如,鋼鐵俠本人“是一位和平主義超級英雄”,因為他“躲避軍火生產以拯救人類”。
美國電影發軔于二十世紀初,那時默片成為凝聚美國不同移民群體的共通語言︰興起于一戰,電影成為美國的“形象大使”(伍德羅?威爾遜語);大繁榮于二戰前後,成為國家轉型以及戰爭動員的重要工具;在冷戰中對蘇聯東歐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價值解構作用;冷戰後,美國電影的產值已經超越了航空業,成為維護美利堅治下和平的重要力量。
從國際政治的視角,要書試圖通過對美國主流電影的分析,研究美國的民族性、集體無意識及電影與美國主流價值觀的互動狀態。本書選取能夠充分表現保守主義精神內涵的美國主流影片進行意識形態分析,從而解釋保守主義的政治理念、價值觀是如何通過電影進行傳播,無聲地達到構建美國國家軟實力的作用。
本書為國際政治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觀察視角。
徐海娜,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際戰略與發展研究所博士後,曾就讀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並獲得法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和政治文化,長期關注美國電影與政治。
目錄
國際政治與電影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一章 “鏡中美國”︰保守主義,從現實電影
第一節 自由主義的游子︰保守主義在美國
一、保守主義的內涵與文化淵源
二、當代美國保守主義的發展脈絡
第二節 美國電影與保護主義關系概述
一、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美國電影
二、影像中的保守主義溯源
第二章 影像中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第一節 美國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鏡像
一、從美國大選看保守主義Vs自由主義
二、銀幕內外的對立統一
第二節 美國電影的保守主義敘事模式
一、按照敘事的思想內容分類
二、按照敘事模式劃分
第三章 《撞車》中的白人優越感和保守主義
第一節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與《撞車》
一、打破最高一層的|玻璃天花板“
二、美國的白人優越感與保守主義的興起
第二節 《撞車》中的白人優越感—保守主義鏡像
一、《撞車》中的種族歧視與逆向種族歧視
二、黑皮膚,白面具︰種族歧視的無意識
三、文化戰爭︰主流Vs少數派
第三節 保守主義的鄉愁
一、種族歧視與身份/認同政治
二、多元文化主義︰打破種族中心主義的“魔咒”?
第四章 《魔戒》與保守主義元素
第五章 精英政治與文化領導權
第一節 精英治國與意識操縱
一、“烏合之眾”與精英治國
二、保守的政治傳統
第二節 好萊塢、軟權力與文化領導權
一、美國主流電影的歷史文化作用
二、美國的文化領導權在于電影
汽車數量的空前增長對社會文化生活產生了的巨大影響,也催生了二戰之後美國青年反叛文化的誕生,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駕著汽車、摩托車,飛馳而上寬廣的公路,形成獨具特色的「公路文化」(RoadCulture),公路電影便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誕生,因而,考察現代性文化語境非常必要。公路電影的發展過程也是伴隨著戰後美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美國現代電影的發展過程而不斷變化的,因而,現代性語境是貫穿公路電影發展全程的。
此外,筆者認為,公路電影,特別是公路片,是「新好萊塢」電影的重要代表,而「新好萊塢」是由法國電影新浪潮直接繼承而來的現代電影運動,是現代主義藝術精神在電影藝術領域中的表現,所關注的正是人們在現代性危機下,人類的精神出路問題,與現代主義藝術精神一脈相承。
好萊塢:電影與意識形態
作者: (法)雷吉斯•迪布瓦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4/07/01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電影與意識形態的關系的全面思考的基礎上,試圖通過深入分析眾多案例來揭示「同一個電影」——美國電影。作者深入而細致地分析了美國電影如何呈現美國的意識形態。本書選取了諸多經典的電影作品,並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揭示了意識形態對好萊塢電影文本的強有力的影響。雖然意識形態問題與電影的品位無關,卻關乎政治,作者選擇將好萊塢電影與美國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目的並不是要將某些流行影片妖魔化,而是旨在呈現這些流行文化產品的復雜性及其所代表的意識形態話語。
作者認為大部分好萊塢電影都建立在一個道德、美學和政治共識之上,與美國的主流思想趨同。盡管如此,好萊塢電影在意識形態層面上仍然具有相當的復雜性。與此同時,作者還探討了好萊塢電影及其意識形態在國外如何被當地的觀眾所接受的問題。
影像中的政治無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
作者: 徐海娜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內容簡介
在大眾文化中,電影是技術最密集、投資最大、影響力最大、也是意識形態因素最集中的傳播媒介之一。因而,通過深入細致分析美國電影與國家崛起的互動過程可以探察國家軟實力的塑造過程。
目錄
第一章藝術、企業和大眾媒介文化
高級文化、大眾文化和通俗藝術
大眾媒介的神話制作
類型產品和經濟的原則
另一個神話:好萊塢的死亡
文藝復興和固守
第二章好萊塢制片廠制度
獨立制片者和電影專利公司
制片廠體系的崛起
托馬斯•H•英斯和制片廠生產體系
第三章經典好萊塢電影中的敘事策略
朝着電影敘事的語法發展
敘事性影片作為系統
敘事性影片技巧的性質
好萊塢電影和現實主義的問題
從內部結構到上層結構
第四章空間關系:沖突中的社群
確定空間和個體主人公
確定的空間和集體人物
不確定的空間
第五章空間的動態化:沖突的活化
個人主人公
集體主人公
配對的主人公
第六章時間順序的關系:沖突的解決
秩序的儀式
固定空間中的集體主人公
聚合的儀式
第七章轉變中的好萊塢
派拉蒙判決
商業電視:好壞摻半的賜福
好萊塢和意識形態機器
第八章新好萊塢
市場:從一攬子預訂到大片
1960年代末及后來:文藝復興和收攏
教父科波拉和新好萊塢的神童
藝術的狀態
第九章新好萊塢中的現代主義策略
好萊塢電影中的現代主義前景
《安妮•霍爾》作為一個現代主義的文本
類型與現代主義
第十章新好萊塢中的類型
新好萊塢電影中的秩序的儀式
《精神病患者》《群鳥》及美國恐怖片的興起
希區柯克的遺產:驚悚片、謀殺片和娛樂的機器
新好萊塢中的聚合力的儀式
公路電影:現代性、類型與文化價值觀
作者: 李彬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內容簡介
《公路電影:現代性、類型與文化價值觀》將從19世紀巴黎城市改造所形成的現代都市規划、現代交通模式給人們帶來的現代性體驗入手,指出交通工具的進步使得人類在對空間的占領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
好萊塢模式:美國電影產業研究(第2版)
作者: 陳焱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發展的概況,重點介紹了好萊塢六大公司以及幾個獨立電影公司的發展歷程和業務現狀。
此外,本書還介紹了美國電影協會、好萊塢經紀人與經紀人公司、好萊塢法律體系和重點電影院校等輔助內容,讓讀者對好萊塢電影產業機制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此次最新修訂的第2版,作者將各項產業數據及業界動向更新至2016年,並專門增加了第十章有關影視數字媒體與奈飛公司的內容。
本書作者曾在好萊塢六大公司中的兩家任職,諳熟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運作機制,有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本書還收錄了好萊塢電影運作中常用的《收款賬戶管理合同》,這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值得借鑒的重要參考資料,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
陳焱(Lora Yan Chen),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78級攝影系,后赴美國,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南加州大學取得電影學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先后在南加州大學、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任職。2010年開始在北京電影學院為研究生開設「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機制研究」課程。
目錄
緒論美國影視產業宏觀
第一部分好萊塢六大公司
第一章華特迪士尼公司
第二章華納兄弟影視娛樂公司
第三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第四章NBC環球集團公司
第五章派拉蒙電影公司
第六章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
第二部分好萊塢獨立電影公司
第七章好萊塢迷你主流公司
第八章好萊塢獨立電影公司
第九章獨立電影的制作和發行
第十章影視數字媒體與美國奈飛公司
第三部分電影產業的增值服務與電影教育
結語電影產業的新趨勢和未來
舊好萊塢•新好萊塢:儀式、藝術與工業(修訂版)
作者: (美)托馬斯•沙茲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內容簡介
對新/舊好萊塢類型電影作為藝術、儀式、與工業的美學特征進行了全面論述,包括對特殊的(場景)設置,特定的戲劇沖突,特定的動作原型(包括打槍的姿勢等)和人物關系進行了細致的剖析;揭示在表面的場景、事件和人物之下潛藏着的敘事策略和更為深沉的類型原型,及追溯到原始神話傳說之中的文化意義。
(美)托馬斯•沙茲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廣播電影學院教授,著名電影類型學研究專家。
不同的歷史年代,不同的社會實踐,都會形成不同的英雄特性。比如,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面對山河破碎、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時的英雄就是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的忠烈之士;在和平建設年代,沒有了槍林彈雨,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各種問題、需要克服許多艱難險阻,這時的英雄就是知難而上、敢於擔當的實踐探索者。只要是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都是值得禮讚的英雄。
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以國家為重、心系蒼生,有著崇高的精神追求,有著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正是這些崇高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民族精神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激勵並引領著中華兒女不斷向前向上。因此,我們宣傳英雄,關鍵是要把英雄的崇高精神表現出來,而不能以花邊搞笑和離奇情節來博眼球。否則就只是在“消費英雄”,而不是宣傳英雄。新形勢下,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唱好英雄讚歌,對於各種褻瀆英雄的事,則要用好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切實用法律武器維護中華民族的英雄。
回應
不光如此,現在一些人喜歡……對英雄人物雞蛋裡面挑骨頭,同時對反面人物骨頭里面挑雞蛋…
誰讓你們把英雄說的太高大上了,讓人覺得不可信,不可愛,這個鍋我們不背
看看美國的大片吧,哪一個英雄不是“高大上”的?關鍵在於,人家沒有那麼賣力的公知大V噴子唱衰自己!
不要因為你自己做不到,就認為別人也不能做到!公知大V噴子根本不理解諸如:鋼鐵一般的意志、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絕不投降、絕不背叛、為了革命犧牲一切、解放全中國、同志、同志們跟我上等等這些詞語背後所代表的精神!
有些人明顯是別有用心,有些人純粹是想藉此體現自己所謂的“有思想,不隨波逐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都是有循序漸進的手段的,潑髒水污名化最後推倒TG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誰有資格起訴?英雄的親屬?檢察院?民政部?公民?
這個英雄有兩重含義:一是英雄的本人,二是英雄的那個形象。侵害了本人的,由本人的親屬起訴。侵害了形象的,由形象的描繪者起訴。上次邱少雲案,由他親屬起訴是對的。而狼牙山五壯士案,就不該由親屬做原告了。五壯士是跳下崖還是溜下山,親屬是不知道的。應該由那位塑造了英雄事蹟的作者去起訴。
人民日報刊文:對英雄人物“雞蛋挑骨頭”的思維方式是錯誤的
據《人民日報》2017.4.13報導,不久前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鮮明地表達了我們國家對待英雄的態度。習近平同志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當前,一些人對英雄不尊重,一些文藝作品、網絡文章存在褻瀆英雄的不良傾向。比如,有些網絡文章用想像代替事實,編造謠言將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人物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壯舉化為烏有;有些抗日“神劇”看似宣揚英雄,實際上是以戲謔的口吻將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描繪成由花邊搞笑和離奇情節組合在一起的“鬧劇”。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是維護英雄的有力法律武器,同時也啟示我們必須對褻瀆英雄的事說不,堅決維護中華民族的英雄。
如何對待自己的英雄,檢驗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習近平同志指出,“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英雄是順應歷史潮流而產生的,崇敬英雄、禮讚英雄、學習英雄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普遍價值觀。從世界範圍看,英雄與英雄主義一直是文藝創作的一個永恆主題,一些歌頌英雄的經典之作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長久的生命力。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英雄始終是鼓舞人心、激勵人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會扭曲公眾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損害的是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當前,一些人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影響,諷刺崇高、消解價值,對英雄肆意玷污、污衊。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必須用好法律武器,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
英雄都是時代的產物,評價英雄人物應將其放到具體的時代條件下進行審視。當前,一些人對英雄人物總是“雞蛋裡挑骨頭”,找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就大做文章,進而全盤否定英雄。這種思維方式顯然是錯誤的。
習近平同志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幹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在傳統的勞資模型裡,這種“夾帶私貨”的偏執很容易被視作冒犯和僭越,但是美國編劇的地位—以及美國編劇協會的後盾勢力—保障了他們有權決定一部影視作品的生殺大權。
另一方面,好萊塢的編劇也遵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遊戲規則,只要狀態不行或是創作遇到障礙馬上就能找到替換的人選,這種流動性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的殘酷,卻保證了整體力量的均衡,或者換句話說,好萊塢樂於用高薪去武裝編劇,但從不締造大師,沒有哪個編劇可以依靠名聲保住飯碗。
這在日本包括中國的同行看來實在難以效仿,尤其是宮崎駿這樣的造神運動已經為市場釀造出了難以否認的榜樣之後,再去轉換觀念在大師面前談論資本無疑就有些過於充斥著腐蝕性和侮辱性了。
https://www.stockfeel.com.tw/
喜羊羊與灰太狼-維基百科
《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部中國大陸動畫,屬於Flash平面動畫,由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奧飛動漫出品。該動畫以羊和狼兩大族群間的爭鬥為主線,劇情以輕鬆詼諧幽默風格諷刺社會弊端,並設計了眾多搞怪的科幻發明。然而深度卻常被批評不足,指內容過於低齡化取悅小學生,缺乏濃縮成人觀點的導入,不把他們當成大人將難以啟發孩童模仿成熟慎重的思考模式,不過也有部分嚴肅的內容被加入,有一集曾經播出過喜羊羊孤身站在坦克面前的影射畫面。觀看人群長大後,收視率逐漸減少,節目於2013年初進行改革,懶羊羊開始變成主角,而其他角色亦相繼間中成為主角,並加入教育意義,例如《開心方程式》加入交通安全意識,《百變小裁縫》暗中將小衣櫥形造為一個郵差。到2015年更開始正式將懶羊羊甚至紅太狼列入首席主角的行列,例如《羊年喜羊羊》,《媽媽樂瘋狂》。
正面評價
搜狐稱:無論是其影響力、製作集數、周邊、收視率、劇場版票房都位於中國的國產動畫前列。而一年一度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生肖系列大電影則是其高度體現,除第一部票房接近一億外,第二部到第五部票房都超過了一億人民幣,它帶領國產動畫電影在賀歲檔占領了一席之地。
新浪網稱:《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淺顯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映射著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在輕鬆詼諧中,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看似是兒童片,卻反映著現實社會。
負面評價
201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批評喜羊羊與灰太狼與熊出沒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問題,個別暴力行為引發兒童模仿,一時間引發了社會爭論。
這只習慣半睜雙眼、永遠一副懶洋洋的神情的狐狸,才是《動物方城市》迷倒眾生的靈魂。至於他和兔子茱蒂的“反差萌”,同樣可以用王爾德的俏皮語錄來做出精闢的評價:“任何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彷彿聽到了狐狸無奈的笑聲。
一個事實:學不會的美國動畫工業
《動物方城市》的最大優點在於:觀眾其實毋須了解上面贅述的那些隱喻和背景,在抽離這些彩蛋式的文化景觀和寓教於樂之後,這部電影的流暢度和出彩度依然逼近滿分,足夠感染全年齡段的受眾。
這也是迪士尼引以為傲的“生造IP”的本事,不需要冗餘的內容鋪墊和多次變現,一部作品即可奠定一條吸金不斷的商業鏈條。
美式動畫與日式動畫作為ACG產業的兩極,分別代表工業模式與工匠模式的極致。
儘管斯坦•李被譽為是超級漫畫英雄之父—X戰警、蜘蛛俠、綠巨人、神奇四俠均為他的創作—但是真正影響那些動漫形象的,是版權採購方僱傭的各個編劇,在美國推崇的市場競爭中,世界觀的分裂幾近平常,不同編劇締造不同宇宙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哪個宇宙受到讀者的歡迎,那個宇宙的故事就會更加“正統”,亦更具商業價值。
與美國的流水線叢林不同,日本講究創作者從一而終的主導,像《死亡筆記》這樣由編劇與畫家合作產生的作品實屬少數,而畫家執筆之外的同人作品很難形成版權。於是,日本的動畫產業對於IP的依賴更加嚴重,一部漫畫作品只由經過動畫化、電影化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反過來講,沒有IP的基礎,很少有製片公司敢於獨立推出動畫電影。
中國動畫電影長年游離於美國和日本之間,既垂涎美國大片生產機器的轟鳴,又鍾情日本作坊所具備的低成本和低風險,於是,《西遊記》這個免費的IP一再遭到濫用,卻始終缺少本土動畫的代表之作。
《動物方城市》的創作過程十分曲折,在迪士尼原本的計劃當中,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些類似《飆風雷哥》這樣的公路及江湖色彩,狐狸尼克是一個被捲入陰謀的逃犯,而兔子茱蒂則是奉命捕捉他的明星警探,在這個設定裡,狐狸尼克有著雄心壯志,而兔子茱蒂則功夫一流。
《動物方城市》的早期草稿
受僱於迪士尼的本片編劇菲爾•約翰斯頓—他也是《無敵破壞王》的編劇—堅持將劇本修改得更加貼近現實,並力主引入那些纏繞著美國人心頭的陰霾:藕斷絲連的種族問題、備受質疑的美國精神等。
如果說救世主意味著人們心存僥倖而不切實際的憧憬—盼望有種超越常規的力量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那麼承認缺陷則是另一種現實層面的妥協和機智。就像維護一個多元性的城市—一個連兔子和狐狸都能當上警官的城市—說服性,要遠勝於一個有能力將歌頌多元性的偉大語錄貼遍大街小巷的領袖。
機會平等,優於一切。
第三個謊言:人人皆為螺絲釘
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極其短暫,馬丁•路德•金高舉上帝的旗幟批判種族替換階級之後的種種不公,卻難以回答他所率領的民權團體中女性地位低下甚至遭到刻意忽視的現象。
而這只是烏托邦的夢想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之一,當無孔不入的政治正確開始乾涉民眾的自由意志,這種難以自洽的邏輯矛盾反而顯得尖銳起來。
烏托邦試圖安排每個個體的命運,而擊碎烏托邦的則是那些成為變數的小人物,從《重裝任務》到《飢餓遊戲》,撕開溫情和虛偽的無一不是那些原本的秩序服從者。
比如狐狸尼克。
狐狸尼克的姓氏是王爾德,也就是那位英國有史以來最為傑出的毒舌詩人。王爾德的玩世不恭及其對於悲涼情結的情有獨鍾同時構成了狐狸尼克的自我屬性,他的結局更是響應了王爾德的名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擁有相似的童年陰影,只不過前者因而更加堅定了信念,後者則沒能獲得與偏見抗衡的勇氣。也正是基於這種差異,兔子茱蒂在《動物方城市》的劇情推進當中起到的是動力作用,沒有她的堅持和執著就沒有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狐狸尼克則趨近於“關鍵先生”的角色,是他通過樹獺查到了大先生的線索,是他帶著差點就被革職的兔子茱蒂繼續查案,是他想到藉由交通監控尋找黑豹的下落,也是他消融了來自兔子茱蒂的無心傷害決意幫助後者完成使命。
而狐狸尼克之所以能夠做到兔子茱蒂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辦到的這些事情,是因為他在“破罐子破摔”的成長歲月裡始終混跡於社會的夾縫裡,他比熱愛這座城市的兔子茱蒂超出百倍的熟悉這座城市,所以他也是整場陰謀裡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失控者。
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顯而易見的是,冰淇淋店的大象可以繼續“歧視”那些令他討厭的顧客,他並沒有被兔子茱蒂說服,以後進店的狐狸大概依舊會被他拒絕服務。而兔子茱蒂在幫助自己萍水相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自己誤解買單—的狐狸尼克之後,也不會繼續駐店設法解決大象的政治錯誤問題,這既非她的職責,也不在她的能力範疇之內。
事實上,與超級漫畫英雄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潮流不同,《動物方城市》缺少對於一招制敵的路徑依賴,兔子茱蒂從事警察工作也沒有多少懸壺濟世的初心,她只是恰好將這份職業作為個人理想並堅持始終,是自私早於無私的個人主義表率。
兔子茱蒂之所以查收失踪案件,是因為她不甘心做交通管理的平庸工作—儘管這種預設職業不平等關係的心態本身就有些微妙的失語—但是當她成為這座城市的英雄時,她才發現自己其實搞砸了一切。
只有身為“幕後黑手”的綿羊副市長,才絞盡腦汁的要為動物方城市樹立一個英雄,她以為上進而又積極的兔子茱蒂會毫不猶豫的接受這份遲來卻應得的嘉獎,卻算錯了這隻兔子的本性:她只是想加入這座理想中的城市,並沒有任何動力去改變這座城市。
而讓草食動物凌駕於肉食動物之上的反派陰謀,則與《動物莊園》裡“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的黑色幽默遙相呼應。動物方城市絲毫沒有康帕內拉和莫里斯筆下那種扁平化、公有化的烏托邦結構,其反差之處更像是《美麗新世界》的設想:所有幸福都是被安排好的。
喬治•奧威爾的一生其實從未去過蘇聯,但他卻是世界上最了解蘇聯的人之一
因此,“蒙冤”的獅子市長也有著一張典型的政客面目:他囚禁那些失控的肉食動物,目的只是保住地位以及避免引起民眾恐慌。只是,這種心思過於好猜,才有羊副市長的精巧策劃,一步一步的製造對立,把獅子和其他肉食動物推下深淵。而身為“壞蛋”的羊副市長,則有著長期不被重視與尊重的職業生涯,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被委以副市長的高位,只是因為獅子市長想要爭取草食動物的選票罷了。
至於兔子茱蒂是如何掙脫成為一枚掉在棋盤之外的棋子,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了,動物方城市恢復往昔的生機,卻不會將兔子茱蒂的雕像樹滿全城,這裡依然吸引著追求夢想的動物,也依然存在欺詐、犯罪和黑幫,你來或是不來,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動物方城市及其藍本美國無法倖免於外。動物方城市賴以生存的“和平條約”—它使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有了相處的共識,並維繫起了一個走出蠻荒時代的現代文明—像極了美國人念茲在茲的國父傑作,即《獨立宣言》及其衍生出來的合眾國律法體系。
但是,一紙文本框架的偉大,並不能就此永葆子民的安康,就像機器圖稿的美妙絕倫,也要依賴每一顆零件的打磨和操作機器的手藝。《動物方城市》的矛盾和衝突所隱喻的,是那些經過設計之後的複雜運轉,你可以看到傲慢與偏見,也可以看到種族或是信仰歧視,還可以看到自由與權利的相互摩擦。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的初次相遇,是在一間由大象開設的冰淇淋店裡,大象拒絕向名聲不佳的狐狸出售冰棒,並拿出一張寫有“每個動物都有權拒絕向其他動物提供服務的權利”的告示作為法律支撐。
這並不是虛構的場景。在美國,許多商店都有“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們保留拒絕為任何人服務的權利)”的標語,這是憲法保障個人自由和私有產權的條文,比如一個醉漢,便利商店可以拒絕為他服務,一個衣冠不整的男人,也不被允許進入對穿裝有要求的高級餐廳。
比如,美國曾發生過多起有著宗教信仰的蛋糕店店主拒絕為同性戀情侶製作婚禮蛋糕的司法案件,前者認為違背個人信仰去用雙手烹飪歌頌同性婚姻文案的糕點實在太過痛苦,他們有權不被強迫做這麼一件難受的事情,而後者則搬出《民權法案》指控蛋糕店的歧視行為,並在政治正確的語境下贏得了從勞工局到法院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非虛偽到自認為先知的地步,否則我們應當承認,在類似事件上做出價值判斷的難度之高,恐怕並不適合在短期內設立底線之上的規則。就像美國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終在去年獲得最高法院的認可,但是他們仍然必須尊重“人們有討厭同性戀的權利”,而不是提出將保守主義者統統扔進監獄的主張。
《動物方城市》的處理細節仍然令人讚嘆,它沒有讓身為警官的兔子茱蒂使用權力強迫大象把冰棒賣給狐狸,而是挑出了大象違規操作的行為,以和解交易的形式讓大象不得不配合這一次的例外要求。
這就到了烏托邦的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迪士尼的逆襲則有目共睹,這在2013年的《冰雪奇緣》上觸及頂峰。只是,這部勝於美術和音樂的“又一個公主的故事”依然沒有離開迪士尼的舒適區,儘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視角構建童話,用孩童的語言娓娓敘事”的特長,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績也相當輝煌,但迪士尼的表現的確只能說是再度接近了自己的極限,而非超越了它。
《動物方城市》的橫空出世,卻是自我革命的典型產物,它甚至擺脫了迪士尼在架空世界觀的建構上一貫的貧瘠,將政治寓言和童話故事合二為一,同時滿足家庭兩代觀眾的欣賞取向,而這正是好萊塢所推崇的“合家歡”電影的追求效果。
第一個謊言:社會可以被設計
“Zootopia”顯然是“Utopia”的變體,這個起源於古希臘哲學時代的概念性名詞經過多年的解釋和演繹,已經如同應許之地那樣變得面目模糊而陰霾密布,以至於批判烏托邦轉而演變為近代文學的某種主流姿態,《駭客任務》亦道出眾人的共同憂慮:若有完美,必有謊言。
動物方城市的理念“Anyone can be anything”則是《獨立宣言》“All mem created equal”的變體,或者說得更加直白一點,動物方城市的魅力和引力,與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所定義的“美國夢”是一脈相承的:“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種得天獨厚的機遇…,他有權生存,有權工作,有權活出自我,有權依自身先天和後天條件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塊以移民建國並能持續吸引全球人才越洋奔赴的世外土地,正是基於“人人皆可成功”的普世信念而運轉自如。
從十九世紀開始,當革命的暴戾火焰與階級的傳統枷鎖成為整個歐亞大陸僅剩的兩個選項,北美那塊以移民建國的世外土地,就被歷史託付了烏托邦的角色。
於是,我們很快遇到了烏托邦的第一個謊言:它無法被設計。
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起點,空想派學者的理論基礎之一就是“憑藉智慧,人類可以設計出一種沒有瑕疵的社會制度”,從傅立葉到歐文,從布朗基到馬克思,烏托邦的參數愈來愈具體,實現它的方式也愈來愈激進,而流星的隕落,也一個比一個聲勢浩大。
回應
軍報那篇文章雖然被噴的很慘,但是我覺得觀點上並沒太大的問題。我相信微薄上在噴的人有80%以上壓根連文章的前兩段都沒看完。
所有的強國(不光是西方,ZG其實也一樣)都在努力進行對外的意識輸出和對內的意識引導,這點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但是區別在於有些國家玩的高明,有些國家玩的不那麼高明。
文章主旨就是要警惕外來的文化輸出對本國造成不可控的影響,中間各種遊戲的例子舉得非常好,一個全世界千萬級銷量的遊戲是怎麼描寫中國的只要玩過的大多心裡有數吧?別跟我扯什麼架空歷史,我怎麼沒看到有哪個遊戲結局是美國被消滅後世界恢復和平的?
軍報呼籲我們要注意防止這些不太明顯的意識輸出(尤其是帶有惡意的),這點有問題?你不能說因為中國出的片子大多沒眼看就說這些事情是別有用心就是閉關鎖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03324/answer/94085036
動物方城市─美國電影工業就是這樣造就傳奇的 2016.03.18 網易科技
很久沒有看到這樣“零負評”的動畫電影了(楨:?),就像現在稱讚美女一定要加上“零死角”的定語一樣,這個世界上素來不會缺少苛刻挑剔的批評家,卻罕見讓非議蕩然無存的乾淨回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出產於迪士尼的第55部動畫長片,本身已經不再帶有迪士尼的符號式桎梏,充滿自我革命的蓬勃氣色。
商業市場就是如此奇妙,在經歷漫長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之後,迪士尼支付巨大的財務風險將皮克斯放入購物車,並挽留住約翰•拉薩特成為兩家公司共享的創意長,這種融合讓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迪士尼出品的《無敵破壞王》,無論是從設定還是劇情而言,其實有著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的影子。而掛名於皮克斯旗下的《勇敢傳說》,則又隱隱透露出迪士尼擅長的女孩夢幻風情。
當然,從結果出發,皮克斯尚在消化和適應的階段,2006年的《賽車總動員》作為迪士尼持續多年力主推進的一個合作項目,最終票房數字為皮克斯迄今為止的倒數第二,2012年的《勇敢傳說》更是災難,連《怪獸大學》都遭受牽連,沒能過皮克斯8億美元的歷史票房均線。
好萊塢從來都是美國有效的宣傳機器,對美國戰略的領會深入骨髓。好萊塢許多大片在選材上下足功夫,不遺餘力地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和全球戰略。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早就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的警惕。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最近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那就是在動漫、遊戲領域加大了製作和傳播的力度。一來這些領域更具有娛樂性,容易讓觀者、玩者移情,有強烈的代入感;二來手法更加隱秘,以遊戲的趣味性來掩護意識形態的輸出;三是這些產品,更容易引起年輕人的追捧。
以遊戲為例。美國軍事遊戲分為官方軍用和民間商用兩部分。遊戲當中的美軍往往坐擁高科技軍事產品與強火力武器,一方面是對實際裝備的炫耀與展示,另一方面亦是一種無形的震懾。此外,在商用遊戲中,往往將美軍美化為“為全世界和平操碎了心”的形象。反觀遊戲中的其他國家軍隊形象,則大多數沒有遊戲裡的美軍那麼風光,要么裝備落後(如《使命召喚8》系列中的古巴),要么外觀可怖(如《戰地4》中的中國) ,要么無事生非(如《使命召喚9》中的俄羅斯與上文中提到的幾個國家)。總體而言,現實世界中美國想遏制的國家都成為其假想敵,且形象醜陋不堪。
再以動漫為例。日本是動漫製作大國,其動漫作品在中國擁有龐大的受眾。以《月光之旅》《閃光的夜襲》《軍火女王》為代表的日本動漫作品,以看起來“無意”的設計,達到矮化醜化中國形象、瓦解中國青少年的目的。
相比某些動漫和遊戲,《瘋狂動物城》的手法則要隱晦得多。它沒有明顯的敵對性宣傳,沒有刻意醜化,更容易讓人失去警覺。滴水穿石,百寒成冰。靠“看不見的手”搞“看不見的宣傳”,淡化了背景、掩飾了立場。試想,如果任憑《瘋狂動物城》等攻城略地,我們的文化版圖焉能不遭到蠶食?
對這樣的“看不見的宣傳”,光靠抵制是不夠的。必須強化兩手:一是要讓觀眾擦亮眼睛,通過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地顯形;二是要加大文化產業的投入,盡可能地走出去,參與文化產品的競爭,講好中國故事和強軍故事,不斷增強廣大官兵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故事
電影的背景設定於一個只有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世界,其居民又分為肉食動物(predator)和草食動物(prey)兩大族群。在數千年前,動物們仍過著野蠻的生活,而肉食動物也曾靠著獵食草食動物維生;但經過多年的演化後,動物們進化成能夠理性思考並以雙腳直立行走,而肉食和草食動物雙方也達成了和平協議,停止互相殘殺的生活方式。直到現今,「方城市」(Zootopia)成為了一個住著各類已進化哺乳動物的現代化烏托邦式大都市,肉食和草食動物間彼此和平相處;動物們也會使用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而肉食動物則以昆蟲、魚類等作為食物的來源。(楨:?另參【圖博館】:假吃素之名《偏好偽裝的社會後果》《柔性權力》《動物農莊》)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95%E7%89%A9%E6%96%B9%E5%9F%8E%E5%B8%82
如何評價解放軍報對《瘋狂動物城》的評論?
今年兩會期間,解放軍報融媒體重點打造了一個網評品牌——“南政兩會評論團”。這個評論團由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40餘名師生組成,每天定時召開選題會、改稿會,第一時間提供優質原創評論,開創了軍事新聞教學新模式。《王毅部長談南海問題為何如此硬氣》《妄測中國軍費增長20%是自己打臉》《軍人敢於維權也是一种血性》等評論,在網絡引起強烈反響。八一評論版從這期開始,將“南政評論團”作為常設欄目。
近日上演的好萊塢動畫大片《瘋狂動物城》,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兔子的“逆襲”與綿羊的“反轉”。單從藝術的角度看,這樣的手法並不新奇,但仔細琢磨似有兩層深意:一是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二是“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這個連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居然被好萊塢輕鬆“反轉”,而且還引來觀者如潮。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產業,歷來實力雄厚,且有穩定成熟的兜售價值觀手法。通過文化產品的超劑量輸出,既傳播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又塑造了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如《環太平洋》嵌入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徹底打敗怪獸的關鍵一役,似乎“不經意地”選在毗鄰香港的南中國海。這樣類似的手法,在美國電影中比比皆是。
《動物方城市》登陸遭批 網:只配看喜羊羊?2016.04.07 邱芷綾
迪士尼動畫《動物方城市》(Zootopia)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上映,引起一陣熱潮,但近日《解放軍報》卻撰文狠批電影是美國的宣傳機器,當中隱含「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等美國價值觀,替美方大搞「看不見的宣傳」。
日前以「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為題,指出《動物方城市》雖沒有刻意醜化中國大陸,但內容就有顛倒民眾價值觀的傾向。文章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該道理連孩子都能明白,但該片就將該道理「輕鬆反轉」,欲以文化滲透,蠶食中國的文化版圖。
該文章又提到,美國近年常以電影、動漫等途徑傳播美國的核心價值與全球戰略,又以之塑造國家和軍隊的形象;例如在遊戲中,將美軍軍隊美化成正義、強大的化身,又醜化其他國家。文章呼籲,中國大陸觀眾應擦亮眼睛,對相關電影內容作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顯形」。
在網上廣傳後,引起不少中國大陸網友狠批,認為該軍報心胸狹窄、無限上綱。有網友認為,該片只是普通的勵志動畫,認為當局「想太多」;又諷刺指該軍報有被害妄想,反問「中國大陸人就只配看喜羊羊是吧?」
動物方城市-維基百科
《動物方城市》(英語:Zootopia)是一部美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影業所發行的3D電腦動畫動作喜劇冒險電影,也是第55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配音團隊、劇本、幽默和動畫效果;此外,該片順應時勢地將偏見及刻板印象等主題融入劇情也成為其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該片上映之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創下了當地的票房紀錄,其總票房收入更於2016年6月5日突破了10億美元,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排名第26名的電影。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安妮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
事實上,與占據影視圈大半壁江山,遙遠偏僻的霍爾果斯不同,繁華的江浙一帶也是一眾明星、影視公司的“扎堆”所在。譬如“上海市松江區富永路425弄212號”上便匯聚了一票鮮肉小花——胡歌、陳曉、李易峰、楊洋、張翰、鄭爽等,你能數到的明星工作室均在這里扎根。除此之外,“江蘇省無錫市蠡湖大道2009號”同樣星光熠熠,范冰冰李晨的夫妻店、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旗下公司均落座於此。
上述群星閃耀地點的背後,實則是當地的影視產地園區和基地,而明星扎堆的邏輯與霍爾果斯類似,均是出於稅收優惠的考量。事實上,此類基地除了稅收減免、退稅等優惠外,廣電總局、文化部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會提供補貼、扶持和孵化。
檢索“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公司註冊廣告中均註明三項稅收優惠:
一、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營業稅60%的財政護持;
二、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所得稅20%的優惠政策;
三、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免收園區管理費的優惠政策。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同樣如此,上個月無錫市政府推出最新扶持政策《市政府關於支持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建設發展若干意見(2016-2020年)》,為支持園區發展建立專項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專項資金用於企業入駐獎勵、稅收貢獻度獎勵以及本政策規定的各項獎勵的兌現,以吸引國內外知名影視產業鏈企業落戶園區。
“很多影視基地都有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很多公司願意在這裡註冊。”稅務律師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曾表示,諸如橫店這類影視基地除了稅收減免、退稅等優惠外,廣電總局、文化部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會提供補貼、扶持和孵化。
回應
別是走私逃稅用的吧?
合法避稅
新疆喀什經濟特區是我國除深圳外另一個經濟特區
中國有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1980.08.26)、珠海(1980.08.26)、廈門(1980.10.07)、汕頭(1981.10.16)、海南(1988.04.13)、喀什(2010.05)、霍爾果斯(2014.06)。
2017兩會張國立:旗幟鮮明地反對港台分裂者到大陸掙錢
2017-03-05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影視明星張國立小組討論時發言稱,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分裂祖國的思想和搞台獨的人到我們這兒來掙錢。
回應
對於那些邀請各種獨以及敵對國家藝人的電視台、演出單位,也得重罰,相關責任人也得嚴辦。
這點要贊。文藝界自身也要提高反分裂的認識,讓那些一邊在大陸掙錢一邊搞台獨港獨的人無路可走。
公眾人物就應該有原則有立場旗幟鮮明!朝野釀成浩然正氣,國家自然不怒自威!
哪裡,人家的壟斷私企比我們國企牛多了好不,我們國企好歹在政治上要服從黨,在司法上要服從法律,在經營上要服從國務院。我們的國企不是國家的主人,只不過是國有資產的經營者。而西方壟斷私企直接就是國家的主人。不過全民所有製企業有一點好處,上繳的利潤可以投資到再生產。而西方私企就不行了,大部分利潤投入到金融了,於是沒錢投入到再生產了,於是私企錢越多,社會越缺乏造血功能。
之前還有些人說,請個白人似乎拯救了中國人,是中國電影在迎合美國人.現在,美國佬卻說,凸顯中國文化,美國電影製片人正試圖取悅中國市場
到底誰在迎合誰誰在討好誰呢?反正大家互相討好,誰都不欠誰的,不是嗎要不就互相封殺對方電影,也都不欠對方的,至於誰損失大,那就自己清楚!
正所謂兩頭不討好,美國人在文藝戰線上時刻講政治那才是上綱上線,我們這方面逼格還是遠遠不夠呢。
確實,成功人士放的屁都是香的!作為第一強國,燈塔國的洗腦文化和輿論傳播的價值觀,曾經讓很多中國人趨之若鶩!根本上來說,隨著中國的強大,這種情況會逐漸改變甚至反轉!
自己搞文化輸出可以是自由皿煮,別人想搞還沒開始搞就搬出來一個文化侵略帽子。
但是有先知先覺的人開始警惕了。也意味著人家開始注意檢查我們文化輸出了
問題是人家一直以來對別人就是這麼幹的,現在我們恢復政治水平高度也開始這麼乾就對了,兵對兵將對將這才勢均力敵正面交鋒,看誰玩得好。看看西人對外國文化產品的控制力和那份文化主體性警惕!當西方對待文化是人工渠時咱老是幻想在開放交流…
美國電影文化在中國橫行了多少年,影響了一代甚至兩代人,現在小孩子幾乎都知道《變形金剛》、米老鼠等等,也沒有見國內媒體反駁的,反而剛剛出現中國文化的輸出,美國人就開始警惕了,這就是你們的不自信,自欺欺人的表現。
范冰冰、胡歌等“扎堆築巢” 這些地方有何吸引力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7.3.6報導,30多位明星、600多家公司,遙遠而神秘的霍爾果斯一下子火了。這個與哈薩克斯坦相望,遠在新疆霍爾果斯市的陸路口岸,因數位明星、導演的“皮包”公司聞名,被一眾媒體戲稱為“影視圈的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馬特•達蒙現在主演了中國出品的一部電影《長城》。正如《福布斯》雜誌的撰稿人斯科特•門德爾松所指出的,“影片的整個弧線就是一名美國白人意識到,中國軍隊和中國文化天生就是優越的”。
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競爭激烈,不僅僅是為了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市場,而且還因為中國有外國電影進口配額。這一點或許會改變。據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來自中美雙方的政府官員和行業代表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舉行會晤,重新就貿易條件進行談判……”。
報導稱,無論情況是好是壞(有時候兩者兼而有之),流行文化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如果幾代美國人總是在看將中國人描述為英雄和優勝者的電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美國的公眾輿論最終會受到影響。
美國《新聞周刊》指出,對保護主義政治家而言,把工作機會讓給中國人是標準的談判要點,但是保護文化卻很少被提及。
回應
長城在美帝的收入不錯,已經3000萬美元了
2017年迄今位居票房前7名的影片數據(總票房/中國,美元)。《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3.32億/1.54億、《五十度黑》:3.3億/0(在華沒上映)、《你的名字》:3.27億/8400萬、《長城》:3.03億/1.7億、《功夫瑜伽》:2.46億/2.44億、《西遊伏妖篇》:2.45億/2.37億、《生化危機:終章》:2.38億/9400萬。中國占9.83億,占比高達48.6%.
外媒貶低《長城》,甚至奧斯卡也藉馬特•達蒙來說事,說明了什麼?電影是美國人發明的,好萊塢是電影工業的頂峰,如果在電影這樣一個美國主導的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個可能威脅其地位的挑戰者,不光是票房的問題,那將是對美國軟實力的一個侵蝕,而被侵蝕的部分反而增加了挑戰者的實力。中國——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萬達集團——全球最大院線經營者,如果再讓中國掌握了優質的內容,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最大大增加。
還你美國人自己的話,文化無國界,哪裡有自由(英雄),那裡就是祖國
美國越來越不自信了
可見,美國佬骨子裡其實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曾經口口聲聲標榜的“普世價值”觀民主自由人權,現在也開始赤果果的拋棄了,才幾個月時間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無下限了!
這就是可以分分鐘變臉的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偽君子假紳士!
好萊塢到底是私人企業還是美國的宣傳機構?
西方貴族共和封建專制等級社會和文化政治傳統中的大壟斷私企許多就是相當於我國國企,能夠實現政治目標。由於中華文化政治傳統,我們私企這方面能力是原生和永遠欠缺的,只有強大的國企事業能夠與之抗衡。
美媒:票房市場被統治?中國如何掌控2017世界票房收入
美國福布斯2017.3.4文章,原題:中國如何掌控2017年世界票房收入 剛進入2017年9週,票房市場就見證了許多表現如同風靡全球的大片的電影。這些影片都有一個顯著共同點:在中國斬獲的豐厚收入推動其躋身票房排行最高榜。即便此類消息已不新鮮,但今年來自“中央王國”的票房愈加重要,在迄今的總票房中佔據驚人比例。實際上,若不考慮中國因素,這些收入最高的影片充其量表現平平。
不妨看看今年迄今位居票房前7名的影片數據(總票房/中國,美元)。《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3.32億/1.54億、《五十度黑》:3.3億/0(在華沒上映)、《你的名字》:3.27億/8400萬、《長城》:3.03億/1.7億、《功夫瑜伽》:2.46億/2.44億、《西遊伏妖篇》:2.45億/2.37億、《生化危機:終章》:2.38億/9400萬。
在這7部影片的20.2億美元總票房中,中國占9.83億,且其中一部未在華放映。儘管如此,中國占比仍高達48.6%,這是何其驚人的成就。還有更驚人的對比:美國僅佔這7部影片總票房的2.16億美元,僅約合這些影片在華票房的22%。
若將視野轉向目前今年收入最高的15部影片,中國在其30.5億美元總票房中佔14.3億美元,且在排名第8至15的8部影片中還有4部未在華上映。
誠然,年終盤點時我們會發現中國尚未統治全球票房收入。但我們每年都在接近且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這一刻:票房市場從此被中國統治。
美媒憂好萊塢取悅中國市場:中國“英雄”或影響美國人
據參考消息2017.3.5援引美國《新聞周刊》消息稱,很少有美國人了解中國的萬達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電影經營者(該公司擁有AMC影院和霍伊茨集團),更鮮有美國人意識到這家公司還擁有美國的傳奇影業公司,以及他們還計劃收購“六大”電影工作室之一。
去年9月,國會16名議員致信政府問責局負責人,提出一個問題:“國家安全的定義是否應該擴大到解決對宣傳的擔憂,以及對媒體和'軟權力'機構的控制上?”
報導稱,還應注意到一個不那麼疑神疑鬼的情況:好萊塢為了追求利潤已開始進行自我審查。
好萊塢對進入一個有超過10億中國消費者的市場感興趣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中國越來越多的媒體曝光率已經影響到了影片的類型。
喜劇演員斯蒂芬•科爾伯將這一現象諷刺為“迎合陳述”。
比如,在相繼吞下全美第二大院線AMC和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後,中國房地產和娛樂巨頭大連萬達集團去年斥資35億美元收購了影片《侏羅紀世界》的出品公司傳奇影業。去年秋天,萬達創始人、中國首富王健林又與索尼影視娛樂達成共同投資電影製作的協議,隨後又豪擲1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金球獎和全美音樂大獎頒獎典禮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
此外,近年來中外合資電影也是一大趨勢。比如在今年年初上映的《長城》,就是中國電影業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部中美合作大片。
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合拍片的合作對象覆蓋了17個國家和地區,創下了歷年新高。在2016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的影片中,《美人魚》《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等8部電影均為合拍片身份。其中最為成功的則是中美合拍的《功夫熊貓3》,在全球共斬獲了5.19億美元票房。
目前來看,中國電影票房的巨大權重已經可以開始對好萊塢電影創作產生影響。
中國電影功夫巨星成龍則對《時代周刊》表示,“如果中國不是你的目標市場的話,那麼你可以完全按照美國方式來”,“但是現在所有的編劇和製片人都在問我'你覺得中國觀眾會喜歡嗎?',現在他們都在考慮中國市場,中國已經是宇宙中心了”。
回應
反正我是不看什麼美國大片!概括一下套路:一個美國人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兩個美國人(一男一女)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一群美國人(裡面必有一個黑人)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對不?呵呵呵
我覺得廣電審外國電影比審國內電影寬鬆得多,真不知他是站在哪邊的。
票房高,不代表中國電影已經強大。中國的電影太爛了。不想吐槽。
滾回去豆瓣那裡吐槽啦!
我覺得中國電影除了不缺錢啥都缺,卻會演戲又能有機會演的好演員,缺好的觀眾而不是大量的腦殘粉觀眾,也缺做精品的決心,因為只要有幾個小鮮肉就一定可以賣錢,前這麼好賺誰還用心去花大氣力拍好電影?
中國最不缺少的也是你這樣的人,一群鍵盤俠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已從2012年的27億美元增至約66億美元。從2010年開始,中國內地電影發展速度迅猛,連續5年都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尤其是2015年,中國電影熒幕以每天平均22塊的速度急速增長,這一年,中國票房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幾乎50%。
相對來看,近年來北美電影票房卻增長比較低迷,2009年北美電影總票房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06億,7年後的2016年,僅為114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2.4%。最慘莫過於2014年的意外下跌了5%,不過2015年有了好轉,最終收穫111.28億美元票房。
為了促進電影的良性發展,報導稱,中國最近還加大了發展本國電影產業的力度,並通過了一部電影產業促進法,該法規將在3月1日生效。電影產業促進法旨在促進電影投資、指導演員遵從一定的標準,並規定不得上映傷害民族感情的外國電影。
即便如此,報導稱,這些外國電影製作公司希望中國重新審視一些限制性條件,即在大力發展本國電影時的推行的政策。
這些外國電影製作公司稱,首先,電影公司希望改變中國有關部門可以“堆積”西方電影並在同一天將幾部電影同時上映的規定,因為多部電影同日上映會相互爭奪票房。
另外,電影製作公司也對中國在假期及其他觀影高峰期禁播好萊塢電影的做法感到惱火。電影製作公司高管們表示,他們希望更早獲知中國有關部門為電影確定的上映日期。
時代周刊:中國市場足夠大,不再需要好萊塢
就在今年春節前夕,中國影星范冰冰首次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中國如何重塑全球電影》稱,中國電影市場日益火爆,去年2月,中國以5.57億美元的數字打破了世界週票房紀錄。在打破記錄的這一周上映的電影全都是本土製作:收穫5.54億美元票房的《美人魚》以及收穫3.85億美元票房的《捉妖記》。中國不再需要好萊塢,因為中國本身的市場已經足夠大。
能夠佐證的是,在中國電影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資金已經開始向著相反的方向流動,中國公司開始爭相收購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院線和製作公司。
指望中國市場“翻本” 五年後好萊塢迫切想與中國重談電影發行協議
美國國內電影市場正面臨票房增長提振不前和家庭娛樂業收入下滑的危機,值與中國重新協商美國在中國發行影片協議之際,好萊塢正積極準備抓住五年來的首次機會更改在中國做生意的條款,以便能在中國這一重要的外國市場多獲利十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2017.2.9報導稱,目前美國在中國發行影片的協議是2012年2月17日宣布的﹐當時政府有關部門同意在五年後重新協商條款。當前協議包含一組非常全面的條款﹐規定了影片發行的數量、市場宣傳的限制以及返還給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等。
今年中國很可能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對依賴中國的增長來提振停滯不前的美國國內市場和下降的家庭娛樂業收入的好萊塢來說,可謂利益攸關。
談判重點:提高美國電影在中國票房中分成比例
幾名高管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的電影公司在談判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他們在中國票房收入中的分成比例,目前這一比例為25%,其餘的票房收入則歸中國國營的發行商和影院。他們稱,然而美國的電影公司在大多數其他市場能夠獲得更高的票房分成比例,國際平均水平為40%。
根據2012年達成的協議,中國每年將按照收入分成基礎進口的外國影片數量從20部增加至34部。幾名行業管理人士稱,34部的配額足以涵蓋多數大片,他們並不認為提高配額是重新談判的重點內容之一。
不過他們自己也承認,中國政府在配額問題上的態度已經較為靈活,每年的配額都會比上一年有所增長。2016年,中國以收入分成為基礎引入的影片達39部,其中多數影片由好萊塢的六家主要電影公司製作,而且為了在年底時提高票房,中國還額外引入五部影片。中國的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引入的外國影片數量可能也會增加。
中國票房發展潛力巨大,老外有點“酸”
報導稱,其他主要外國市場在電影票房方面的條款都不是由政府高層官員來談判的,但中國在全球電影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已經變得如此強大,電影公司沒有選擇只能按照中國的規則來談判。
術業有專攻,一個演員往往有最適合他的戲路,上面提到的大多數演員都是專注於某一種類型。不過也還是有全面發展且令人信服的演員,鄧超橫跨喜劇、愛情、劇情不同領域,雖然做導演比較失敗,專心演戲還是值得信賴;郭富城既能在西遊系列中做主演,也能在《寒戰》系列挑大樑,算是大器晚成。女演員方面,曾經周迅是第一品牌,如今恐怕只有一個白百何讓人放心。
至於其他演員,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上表中只要名字沒有出現兩次以上,就不要談票房號召力了。
綜合來看,如果要選中國電影目前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十個人,按影響力排名如下:周星馳、徐崢、黃渤、成龍、徐克、烏爾善、張藝謀、鄧超、陳坤、郭富城。
看完本文的剖析,相信讀者朋友們下次選擇看什麼電影的時候,會有更加理性的判斷。
當然,電影品牌也是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建立一個品牌十分不易,毀掉一個品牌也許只需要一部扑街的大製作。吳宇森也算是華語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了,《太平輪》票房失利以後,幾年都沒有電影可拍。
電影市場的競爭風雲瞬息變換,一年一度,最為激烈的春節檔即將拉開帷幕,誰會高歌猛進?誰又折戟沉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1_29_391781.shtml
田曉鵬導演新作《大聖鬧天宮》計劃今年暑期檔上映
動作片領域第一品牌依然是成龍。雖然沒有一部電影擠進最賣座前十,但成龍出品總有一部能夠進入年度票房榜前十。成龍雖然總被說老了,且最近兩部作品都相對平庸,但成龍電影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還在。
張涵予憑藉在《湄公河行動》和《智取威虎山》兩部主旋律動作大片中的表現,成為目前國產電影“第一硬漢”,是動作片演員第一人。甄子丹受《葉問3》醜聞拖累,加上近年來新作缺少,有點英雄遲暮。倒是吳京靠《戰狼》鹹魚翻身,隱隱有後起之勢。想當年是甄子丹給李連杰當配角,然後吳京給甄子丹當配角,一個個熬出頭都不容易。
愛情片領域,最成功的IP是北京遇上西雅圖,薛曉璐也成為國產片最賣座女導演,湯唯、吳秀波這對CP是國產愛情片裡面難得的清風。與之相比,張一白雖然有兩部愛情電影進入榜單,口碑卻是一塌糊塗,其他的愛情片都是爛片集中營,不必多說。總的來說,國產愛情片領域還沒有誰真正建立起過硬品牌,只有薛曉璐三人組值得期待。但他們如果拆開的話,票房號召力恐怕就讓人懷疑了。
劇情片往往都是嚴肅題材,娛樂性不夠,在票房號召力方面難以和喜劇片等類型片抗衡。所以劇情片能大賣的,都是口碑爆棚之作。無論是姜文的《讓子彈飛》,還是管虎的《老炮兒》,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典型。但是這樣的電影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非要找一個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代表,還是非姜文莫屬。
國產片品牌的未來變化趨勢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具體到票房號召力方面,其實導演往往比演員更有優勢。因為中國電影一般是導演中心製,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核心,換言之,一部電影最終效果如何導演起到了最大作用,演員某種程度上只不過是實現導演意圖的棋子。在周星馳電影裡,周星馳就是最大的品牌。徐克、張藝謀也都如是。因此很多演員往往演而優則導,尋求對一部電影的最大掌控力。周星馳就是演員轉導演的最佳典範,成龍即使不做導演,他的電影也都稱作成龍電影,後來的徐崢、吳京也都在轉型路上取得了成功。如今連王寶強等人都想試試做導演了。
動作片則是第二檔次電影,然後是愛情片和劇情片。其它動畫等類型屬於個例。
中國電影各種類型片的靠譜品牌有哪些?
下面我們分別分析一下各種類型片裡面都有哪些比較靠譜的品牌。
喜劇片領域,毫無疑問周星馳是第一品牌。前十大賣座電影他佔據兩席,霸占目前中國電影票房總冠軍,開創了春節檔。星爺的功績就不需要我們多說了。
第二品牌是徐崢,囧系列電影由他主導,同樣在前十大賣座中佔據兩席。黃渤的號召力與其相仿。徐崢和黃渤都是在寧浩手下展露出喜劇才華,他們號稱黃金三角。
馮氏喜劇曾經風光一時,但馮小剛最近的作品票房不夠成功,已有掉隊趨勢。與之相比,王晶依靠《澳門風雲》系列成功開啟內地市場,只不過口碑方面實在比周星馳和徐崢差太多。
在演員方面,王寶強在《泰囧》和《唐人街探案》等片中表現出色,勢頭正盛。肖央在《探案》和《情聖》中也同樣讓觀眾印象深刻。成功的喜劇電影,都會塑造一個讓人感到親切的小人物,同為小人物的代表,黃渤、王寶強、肖央算得上是目前最出色的草根代表。曾經的小市民代言人葛優,受馮導拖累,聲勢也是不如後輩了。當然葛大爺最近兩年忙著轉型,大概是喜劇演乏了,想換換口味了。
麻花團隊的《夏洛特煩惱》和大鵬的《煎餅俠》同樣是票房大黑馬,但他們目前只有一部大賣電影,品牌建立還需時間考驗。
說完了喜劇片,再來分析下特效大片。與喜劇片相比,特效大片最大的賣點其實是場面。因此,演員在這個類型片當中的作用要稍微打點折扣。舉個例子,比如《捉妖記》最初男主角是柯震東,後來因為你懂的原因,換成了井柏然,最後依然票房大賣。估計換其他的演員效果也不會差太多。所以在特效大片領域,最重要的是導演和題材。
徐克、烏爾善在這個領域最有經驗。國師雖然是國產大片的開創者,最近幾年卻沒有過硬作品,新作《長城》口碑爭議頗大。至於題材方面,西遊和盜墓是最成功的特效電影品牌。三部西遊題材電影票房都在10億以上,一部《大聖歸來》也創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記錄;盜墓題材的三部電影也都取得出色票房。筆者在前文已經說過,未來中國電影最大的IP就是西遊和盜墓,接下來我們就將看到《西遊2》、《悟空傳》等大量西遊電影,鬼吹燈系列和盜墓筆記系列的多部續集電影也都在籌拍當中。至於演員方面,陳坤參與了《畫皮》系列和《尋龍訣》,一直是國產特效大片第一男主人選。
梁鵬飛:中國電影十大票房靈藥,你猜中幾個2017-01-29觀察者網
提到中國電影,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喜劇片領域大概是周星馳,功夫片是成龍,國產大片有國師。那麼,還有哪些導演或者演員達到了觀眾一下子就能想到的境界呢?且讓我們梳理一下過去5年多所有票房過5億的國產片,看看都是誰的名字最靠前,誰的品牌最閃亮。
什麼是票房號召力?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導演或演員在其電影製作職業生涯裡建立起來的信譽。一旦建立起了這種信譽,投資人會搶著投他主導的電影,觀眾會優先考慮買票觀看。就如同我們購物消費會優先考慮某個品牌一樣,電影產業也會形成固定品牌,當一個名字成為品牌以後,他就是這部電影最大賣點,會佔據宣傳海報最突出的位置。比如這樣的,海報上場景沒有,其他演員一概沒有,就是一個名字,兩個名字。就問你,服不服?
當然,每一個票房品牌的建立,都有一個殘酷的競爭過程,都要在如同戰場一般的票房市場上取得幾次大勝,積累起足夠的軍功章,自然而然就具有了號召力。
關於票房號召力,最有說服力的還是曾經取得的票房成績,賣座就是硬道理。筆者特地匯總了國產片歷史上最賣座的約50部電影,看看能從其影片類型、導演、主演信息中總結出點什麼。
選擇標準是票房取得5億以上。為什麼選擇這個數字呢?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規模大約是450億-500億之間。能夠取得年度總票房百分之一的電影,基本可以算成功。當然這對以前的電影不太公平。但是我們衡量的是目前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品牌,自然要以最近最新的票房成績為主。
這56部電影,其中有部分中外合拍片和一部綜藝電影,嚴格來說,不太符合國產片的標準,暫且一併算入。
對上表中的電影類型,為行文方便,警匪、古裝功夫等題材電影都算作動作片;青春、校園題材電影都算作愛情片;偏正劇的電影劃分為劇情片。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大賣座電影裡面,除了《湄公河行動》,全部是喜劇片和特效大片。50多部當中,這兩種類型片也佔據了過半比例。所以國產片最賺錢的電影就是喜劇片和特效大片,這也說明目前觀眾看電影的第一考慮還是追求休閒娛樂,減壓是去電影院的主要目的。
這個我也早就注意到了,舉個例子,日本的高達系列和美國的變形金剛系列,同為機器人題材,但無論世界觀,劇情,人物刻畫,思想深度,造型,武備設定,以及宏大程度,現實性,合理性,高達都完爆變形金剛——但偏偏日本只能做動漫和遊戲,拍不出電影。每次看到《一年戰爭秘錄》,《默示錄》,《重力戰線》系列的九部CG動畫(其中給納粹招魂的部分內容暫且不提),那震撼的戰爭場面,我總是想,如果讓好萊塢拍成電影,那該有多好。可惜各有所長,美國沒有那麼有深度的動漫系列,日本也沒有好萊塢。
拍十遍再剪輯不行麼?電影電視不都是這麼拍的麼?正經提問。
你傻嗎,拍十遍也是成本,而且你所謂拍十遍,每一遍也是NG了好幾次才得到的鏡頭,成本更大。
糾結於這種設定和細節恰是日本的可笑之處,同是飛船被擊中了,日本的故事能讓各個船員給你報一大堆可笑的參數上來,美國的故事就算船斷成了兩節,也就是一句“We lose something”。這樣對故事的把握日本簡直就是在把觀眾當傻子耍。
我覺得不是漫畫的問題,是電影的再現能力有問題,說白了是電影工業的差距。電影的工業化,還得學老美,沒辦法的事,一步步來吧。
http://www.guancha.cn/babaijin/2017_01_05_387752.shtml
特效!特效!特效!其實美國那些漫畫改真人的影視作品,劇情本身也就那樣,只是人家有錢有技術,肯砸錢去搞視覺奇觀,所以就效果好逼格高咯。而日本的特效水平,看看日本的特攝片就知道了,雖然也有很絢麗的,但感覺就是欠缺力度,目前看過的日本影視作品裡,真正讓我覺得特效還不錯的也就牙狼系列。
我是做攝影的,從拍攝的角度的來看。日漫的表現方式更多的體現在鏡頭的切換,角度的變化,鏡頭的移動運用的很少,而且更多的用在表現大場景上,你們可以去看下最近很火的“你的名字”,僅僅是女主和父親在辦公室裡對峙的那個橋段,至少用了數十個分鏡剪輯在一起,鏡頭的快速切換將現場氣氛的壓抑,父女關係的緊張表現的非常到位。但是那時我在就在想,如果拍成真人版的,那麼現場至少要安排十個以上的攝影機,才能毫無保留的將動漫的全部細節完整的複制下來,但是在那麼小的場景裡放下那麼多攝影機,還有燈火,錄音設備,幾乎不是可能的,就算可以做到,僅僅一場戲,成本也將就是動漫的數十倍。動漫只要畫幾頁紙的事,電影拍攝的工作量將高出數倍數十倍。這種情況下,電影完美表現出動漫效果,不僅僅是導演與攝像水平的問題,更是要燒多少錢的問題,為了拍出和動漫一樣效果的影片要高出那麼多的成本,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斟酌再三。 所以為了成本考慮,動漫的真人版的拍攝是不可能照搬動漫的,電影有自己的拍攝方式,但是離開動漫的表現形式,就算同樣的場景都會給看過動漫原片的人帶來巨大的違和感,如果演員形像和表現能力再差點,導演能力再弱一點,就離大家心目中的動漫形像越來越遠。 所以,把動漫變成真人版,本來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就算不是高達之類的科幻題材,千尋之類的魔幻題材,就算只是把“秒速”我的名字這樣輕小說型的動漫搬上銀幕,也不可能百分百複製動漫,界時肯定仍然層出不窮。
就喜歡你這種專業人士的評論,隔行如隔山,不懂的人真心不要瞎評論,真心太幼稚
這是“ 注重故事 ”的方式。
而美漫卻開創性的用公司套路來解決文藝創作問題。一堆人聚在一起,寫故事和畫畫的分工幹活,一個崗位的一個人啞火了沒問題,花錢找更好的頂上來,畢竟找一個工種的專才比找一個全才容易太多了。這就成了一個能夠運作的商業形式啊!
比如我朝的“九州”,一開始一堆作家聚在一起,想要集眾人的力量完成一個大品牌。我覺得,這活要是乾好了,基本就是奔著美漫的套路去了。(但是九州好像也黃了,其實玩公司,目前這個星球上應該沒人能玩過美帝,所以美漫模式基本別國也比較難學,那種體系控制和創作自由的平衡點和度很難掌握吧?)
但這個模式也有很大問題:無法壓抑一個天才無限制的投入太久。如果創作團隊裡某個作者才華太突出,必然無法忍受體系或者公司的壓抑,會想要自己開一個新攤子,自己當上帝,而不是遵循公司和前人已經設定好的人物和背景。於是就必然離開了。
這是“注重角色”的方式。
於是,公司繼續按照模板製作“產品”,離開的天才開始創作“故事”。
但是,故事總有“終結”;英雄卻可以“永存”!
兩種方式,無所謂孰優孰劣,但區別卻是很明顯。
這也許就是日漫和美漫的區別所在吧?
(其實還有世界觀過於架空、題材選區脫離現實等諸多原因,有時間再補足……)
回應
首先我並不哈日,日韓美中的影視作品我都看,但是對比請你選好參考系,動畫電影就動畫電影為什麼還要限定真人版?美國那種一點內涵都沒有的動漫作品反正我是不喜歡,何況國內能看到的作品都是鳳毛麟角的精品,全局來看美漫就是徹徹底底的商業作品,精品的背後全是快餐式垃圾。不過要說中國動漫要往哪個方向走,請去學美漫,國內投資方功利心那麼重那麼浮躁還是走產業化路線更容易出成果。請留二次元一份清淨
噴了,你看過幾部美漫和美國動畫就敢這樣說?一看就是被日漫洗腦根本接受不了其他事物的無腦噴子.我不同意你那句:美國那種一點內涵都沒有的動漫作品反正我是不喜歡; 我在看了電影《守望者》之後才發現是漫畫改編的,而這部電影的精良和深度都是一流的。
喜歡鼓吹日漫都是學生黨,幼稚。以後他們會被現實打臉。
這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文化產業的天賦加點和主攻方向不在電影,造成日本國內無法建立起像美國一樣的專業化電影工業體系;更是因為日本這十幾年經濟勢頭低落,使得能夠投入到漫改電影上的資本捉襟見肘。
日本本身電影技術水平的全面不足;資本的欠缺;東亞文化圈並不具備影響全世界的強大力量,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合併起來造就了日本漫改甚至是電影市場的虛弱現狀。想要改變的話,也許只有等中國資本的介入了……
在這一段最後我說句公道話:拿日本和美國比,本來就是天大的不公平。
日本無論從國土面積、全國人口、經濟總量、發展前景來說,都遠不是美國的對手,美漫電影其實壓根也不用賣到全世界,只靠美國國內市場就已經足夠支撐電影的巨額投資了,國外的票房根本就是錦上添花,而日本有什麼?憑日本現在的經濟現狀,能養活幾個世界級電影團隊?
其實,日本無論是漫畫還是動畫,一開始都是學美國,學迪斯尼的。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日本動漫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特點就是“省錢”。手塚的廉價動畫製作方式、日漫的黑白和廉價用紙,都體現著“省錢”這一特徵。這本來就和大規模投資的電影是相違背的。
一個小國,一個學生,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在動漫領域另闢蹊徑達到和美漫一樣的高度,並稱世界雙雄,這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指望一個小國在電影這樣的資本密集產業逆天抗衡美帝?這本來就是不現實的啊!這明明是只有我們中國才能有資源辦成的事情啊!所以,這重任絕不應該在日本肩上,我們泱泱華夏理應扛起碾壓美漫電影的職責……(希望吧……)
五、故事、角色——哪一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這一點有點說深了。但不扯這個實在沒法把全貌說出來。
實際上,美漫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跟經典的文藝創作方式背道而馳,是個徹頭徹尾的怪胎。
一般的文藝創作是作者腦中有一個故事,十月懷胎憋故事如憋尿,不寫出來要死人了,於是乎開始自發性的創作。這是藝術家的個人行為,作品的好壞取決於作者的水平和才氣,甚至一開始你不付丫錢他也能打雞血白乾,因為這是他的夢想和自我實現的方式!這也是日漫的方式,作者直接決定作品的好壞。
這方式有個問題,因為文藝和國運一樣,是有“大趨勢”的,如果各位經常總結歷史會發現,大師和神作總是一批一批的來,一批批消亡,這是時代促成的玄學。一波大師洩氣之後,後繼乏力,而批量生產作品的工業化體系又不夠完善,就會出現現在日漫這樣的頹勢。
說實話,我實在佩服日本漫畫家憑藉一人之力獨立創作頂級品牌的天才能力,但是連這些頂級漫畫家都得不斷的開“新坑”,都不能夠享有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角色和故事庫,再考慮到漫畫的巨大工作量,我都替他們累,厭倦真是遲早的事。實際上諸位設想一下,其實很多頂級日漫的世界觀設定和人設都有很大的延展性,只畫一部真得很可惜,換個高手在原基礎上再來一部新的超越原作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啊!
而美漫呢?經典品牌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生命力無窮!而且因為是團隊的作品,點子和靈感是多人的共同智慧,比一個天才死命畫到吐血說不定還要更好一些。當然美漫的公司化運作可能相比日漫的藝術家主導來說欠缺了一些“靈氣”,但在日漫狀態下滑,大師和頂級作品匱乏的現在,工業化生產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真得很希望日漫能想到一些辦法來使得老的世界級品牌再續光輝,雖然目前看起來沒啥辦法。
三、漫畫品牌的時效性
這實際是上一條的延續。
追過連載網文和漫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個現象:一部在連載期內的作品是最火的,一旦作品完結,人氣就會無法挽回的直線下降。
這是個沒辦法迴避的問題。龍珠之所以沒人敢投拍,就是因為這實在是個太老的IP,已經完結幾十年了(現在的續作我實在無法認同)。如果再拾起來拍,將要冒著巨大的資本風險,這是日漫的通病。
而美漫就不一樣,因為只要公司存在,這IP就幾乎無法完結。即使有時候失手把角色畫死了,也會出一個“平行宇宙”給角色續命,絕不會把故事玩完。
能夠持續維持故事的人氣,才能給資本足夠的保證。
四、日本電影水平的局限、日本國運頹勢
這實際是很客觀的原因。
日本本身是個動漫大國,資本和資源也多聚集在2維動畫電影,涉及到3維動畫都稍微有點弱勢,更不用說真人電影了。
最近動畫鬼才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也反映了這一點,日本其實不只是拍不出好的漫畫真人版電影,而是根本就拍不出“ 美國式的大投入商業化電影 ”。(動畫導演都開始插手拍電影了,日本的電影導演你們的臉呢……優秀的漫畫原作需要同樣等級的電影導演操刀,才能成就頂級品牌,甚至延展原作深度,這就如同托爾金之於彼得•傑克遜、蝙蝠俠之於諾蘭、守望者之於扎克•施奈德。而日本現在的電影導演?我還是積點口德不說了罷……)
當然,這一條只是最表層最膚淺的原因。其實即使畫風抽像到天上,也可以通過優秀電影班底脫離原作的二次創作來彌補,無非就是損失一些原作的鐵粉罷了,說不定徹底脫離原作還能拉很多對原作風格無感的新粉呢。但有些問題決定了日漫很難拿到最優秀電影班底的資源,接下來開始分析原因。
二、IP是否可以持續性投入
日本的漫畫家對於作品擁有過於強大的原創和處置權,這是好事,但同時也是壞事……
一個日本漫畫家能夠從日漫的修羅場裡拼殺出來創造出頂級作品,他必然是個天才,但天才的另一面就是無法被市場和編輯控制。
鳥山明完成龍珠以後,徹底厭倦了漫畫,於頂峰處擱筆;富堅這孫子不干活,宅在家玩麻將玩老婆已經是個愛好者欲哭無淚的段子了,偶爾詐個屍大家就感恩戴德;像井上雄彥這樣嚴謹和口碑良好的匠人式漫畫家都會在灌籃高手最火爆的全國大賽篇撂挑子。
說白了,頂級漫畫家功成名就之後,他自己就成了最大的莊家,雜誌和編輯在他面前就是孫子,他想不干就不干了。這樣的話,作品就必然有終結的一天,隨著漫畫家的厭倦成為一個“完成品”,幾乎很少有善終的。“完成品”就意味著沒有發展前景,就等於對故事和角色判了死刑。而作者對於品牌的絕對控制權也決定了其他人想接手發展品牌這條路就被徹底堵死了 ……
而反觀美漫,公司享有對漫畫角色和作品的版權,每一部漫畫都是一個可執行的項目。
也許單部作品論才氣或是論內涵都不一定比得過頂級的日漫,但是長年累月的故事積累卻能彌補這些不足,無數的編劇、畫家加入進來填充這些作品和角色的深度,從而形成一個個能夠無限發展的故事和角色品牌。
我覺得這兩者的區別很明顯:
美漫的每一次電影化投入,都是在給這個品牌鍍金,延展了品牌寬度,加大了品牌的影響力,因為新的故事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甚至美漫電影可以只要角色形象,電影完全原創劇本,想怎麼拍怎麼拍,這簡直無窮無盡啊!諸位想想日漫敢這麼玩嗎……)
而每一次對日漫的電影化投入,都有點透支品牌生命力的感覺,畢竟故事也就那麼多,拍一段少一段……上面的《請叫我英雄》就是個例子,第一部電影的劇情感覺像是在小心翼翼擠牙膏,故事推進節奏非常遲緩,生怕一不留神拍完了……
八百禁:日漫為什麼拍不出轟動的真人版電影
獨立遊戲《織星》作者,目前正在弄漫畫2017-01-05
同樣是漫畫,龍珠、火影等日漫幾乎沒有轟動一時的真人版電影(儘管有過嘗試),反觀美漫,卻有根據漫威、DC等改編的系列知名電影,如《復仇者聯盟》系列、《X戰警》系列、《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等。除了電影技術的差距,還有哪些原因呢?
一、人物畫風問題
一切漫改電影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像不像”,如果違背了這一最直觀的基礎,很容易引起粉絲的逆反,但這也恰恰是日漫比較嚴重的問題。日漫最大的創造可能就是千奇百怪的人物畫風了,每個漫畫家風格差異極大,形成無數種令人過目難忘的風格,這在漫畫領域絕對是世界級的優點。這些個性畫風雖然是好事,但是太抽象了,拍成動畫沒問題,真要拍成真人電影,問題就來了——“次元壁”。
我們先觀賞一些有代表性的頂級IP改成真人版的實例:
龍珠真人版,其實真心不能噴這個選角,選角背鍋其實挺冤的,這世界上真沒人能長得跟鳥山明筆下差不多……
這幾個妹子其實很不錯了,但就是感覺不對頭……畢竟真人的眼睛哪有漫畫裡這些蛇精這麼大啊!還有藍色頭髮的水星,演員真是辛苦了……
當漫畫的粉絲看到真人版之後,如果第一反應是:臥槽這選角一點都不像,好噁心!那真人電影想不仆街都難,而大多數的日漫因為畫風問題,都會出現這個情況。其實這跟日漫的資本趨向有關,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的日漫考慮最多的是動畫化,是怎麼創造一個“容易節省成本、批量作畫”的畫風,而基本不會考慮怎樣創造一個“真人選角比較容易”的畫風,這實在是個繞不過去的坎……
而美漫就完全不同。
美漫的畫風基本都是寫實的,而且很多角色都極為臉譜化,非常適合真人化。
各位是不是覺得真人化之後的美漫英雄反而細節充實很多、豐滿很多、更漂亮了?
而真人化很好的日漫也不是沒有,但這些都有顯著特徵,就是漫畫原作本身就是寫實派的畫風,讓真人電影化有足夠的基礎。比如:
死亡筆記的L,高還原,而同一部裡的夜神月因為不像,所以感覺很噁心……
《請叫我英雄》,男主的選角簡直神了,氣質到形象完美契合!
所以,如果“像”這個問題都沒法很好地解決,日漫的真人化很容易變成找罵的。
相關新聞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2016-9-8電影局長張宏森指出,2016年電影票房雖然確實有所放緩,但截至目前的市場增幅超過了12%,高於同期北美市場的0.4%增幅,觀眾並沒有流失。
相關新聞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457億觀影人次超過13億
新華社記者2016.12.31日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獲悉,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3.72億,同比增長8.89%;國產電影票房為266.63億元,佔票房總額的58.33%。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38.25億元,同比增長38.09%。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動畫電影49部、科教電影67部、紀錄電影32部、特種電影24部,總計944部;故事影片數量和影片總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54 %和6.31%。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4部,其中國產電影43部。
此外,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目前中國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業內人士分析,2016年是中國電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觀眾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電影創作體系和投資結構發生改變、電影創作年度週期性特徵呈現、消費心理變化、互聯網發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國電影在2015年高位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
國內明星高片酬暴露行業不完善到底弱在哪?2016-09-30 人民日報
摘要:近來,國內明星高片酬,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都說“行有行規”,行業協會起到服務、諮詢、溝通、監督、自律、協調等作用,對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行業協會不夠完善,文藝工作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協調業內外機制未能建立,自然會影響文藝創作,文藝的平庸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明星報酬水漲船高有其合理性。中國電影市場從2010年突破100億大關,到去年沖破440億,短短5年市場擴容4倍。大環境變好了,從業者的收入自然提高,明星對於電影產業又是稀缺資源,片酬比一般從業者增加多一點,也是市場行為。好比說A股從1000多點漲到5000點,個股自然市值大幅增長。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贓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只要大家用腳投票,何愁不降下來
現在就是用腳投票的結果。郭敬明的主要受眾不就是小鎮青年嗎,所謂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影片。
范冰冰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自稱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2016-09-28日晚,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在北京舉辦慶功會,慶祝該片在國際電影節先後斬獲三項大獎。慶功會上,導演馮小剛和一眾主創集體亮相,剛結束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賈樟柯導演驚喜現身,並透露了評獎細節,“《我不是潘金蓮》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獲得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范冰冰,也回應質疑稱現在還是花瓶,只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我不是潘金蓮》先是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國際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費比西獎),接下來又在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范冰冰則是第二次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后”,她在現場表示:“我覺得自己沒有給導演丟臉,導演交給我的任務,我很好地完成了,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0年,范冰冰曾憑藉《觀音山》中的宋其一角拿下了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成為中國影壇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的首位80後女演員。
拿下大獎後,原定月底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卻宣布退出國慶檔,改檔至11月18日。在慶功會上,馮小剛也做出正面回應:“主要是國慶檔扎堆的電影太多,大家就互相調一調,不要熱的特別熱,冷的特別冷。11月還有李安導演的電影,我們共同燒燙11月。”
回應
此人除了演了個金鎖,之後就再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第一.是范冰冰成就了金鎖而不是金鎖成就了范冰冰,沒有范冰冰沒有人會記得金鎖,那個年代有幾個人談金鎖?第二.《手機》(2003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蘋果》(2007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心中有鬼》(2007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觀音山》(2010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不是潘金蓮》(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評委賈樟柯透露了評獎細節“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第三其實你至少應該記得武媚娘,退步講你只記得金鎖,那麼我想問問這位麥兜章子怡周迅徐靜蕾李冰冰等等大花你記得她們演過什麼嗎?直接說個名字來聽聽可以?不要百度。我覺得一個人在網絡上玩最應該有的素質是獨立思考。
冰冰的演技還是可以的,之所以一直不被普遍認可,那是她外貌光環比自身演技耀眼太多之故。
人漂亮+運氣好+心態還很正=無敵!讓別人妒忌腹黑都無從下手。看好她。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9_30_375935.shtml
90後“四小花旦”,誰能成角兒2016.9.11齊魯晚報
近日,網友投票選出90後“四小花旦”:鄭爽、周冬雨、楊紫和關曉彤。四位90後年輕演員,論發展是當之無愧的演藝新銳,但要想和70後、80後,尤其是70後“小花旦”一樣紅得長情,還得靠實力成為真正的角兒,畢竟顏值不長久,看看當年趙薇、徐靜蕾那一撥“大花旦”,哪個不是有技壓一方的實力?
從趙薇、章子怡、周迅和徐靜蕾內地女明星“四大花旦”開始,人們就樂此不疲地每隔幾年推出一套“四小花旦”。有80後“四小花旦”黃聖依、楊冪、王珞丹和劉亦菲,還有Angelababy、劉詩詩、楊冪、倪妮領銜的“新四小花旦”,這次的90後“四小花旦”,鄭爽、周冬雨、楊紫和關曉彤可謂“成名趁早”的年輕演員。
看看這幾位新晉“小花旦”,不由嘆息這演藝圈後浪推前浪,一不留意就被拍在沙灘上。女演員青春飯還沒有端穩,就匆匆地過了氣。
如果問當下最好的中國女演員是誰?恐怕眾“小花旦”沒有一個能上榜。而70後“四大花旦”,趙薇、章子怡、周迅、徐靜蕾仍然堅守著“當家花旦”的地位——趙薇、徐靜蕾亦導亦演,雖然作品不多,但貢獻了過億票房,趙薇的辣媽、徐靜蕾的職場達人都是深入人心的新形象。章子怡和周迅仍然活躍在表演一線。
難怪有業內人士就說,內地女演員的演技出現了斷層。從80後新老“四小花旦”的曇花一現就不難看出問題所在:都是一劇走紅,開始走下坡路,炒緋聞私生活刷存在感的套路。在我看來,弄出個“四小花旦”,無非是找個噱頭,打包再炒作一番罷了。和章子怡周迅趙薇徐靜蕾這幾個70後“花旦”比,90後“花旦”演技都欠些力道,成角兒,火候不夠。
看看90後“四小花旦”,既欣喜於她們年少成名,早早經歷演藝的鍛造,又對她們今後的發展有些擔憂。周冬雨是裡面成名最早的,因純情質朴成為“謀女郎”,大導演的點撥讓她走上了學院派,堅守大銀幕,從《山楂樹》的清純到《心花路放》的殺馬特,表面上看戲路拓寬,但表演始終“很周冬雨”,少有突破;楊紫和關曉彤都是童星出身,還好她們沒有中了童星越長越醜的“魔咒”,而是越髮變得美起來。不過,楊紫的臉已經開始僵硬,關曉彤能挺過玻尿酸這一關嗎?鄭爽也變了模樣,我對當下演員一味追求顏值的怪現狀持保留態度,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要長得好看,演員的職業操守是要保護自己臉上的每一塊小肌肉,表情肌都動不了了拿什麼塑造角色?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457億觀影人次超過13億
新華社記者2016.12.31日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獲悉,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3.72億,同比增長8.89%;國產電影票房為266.63億元,佔票房總額的58.33%。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38.25億元,同比增長38.09%。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動畫電影49部、科教電影67部、紀錄電影32部、特種電影24部,總計944部;故事影片數量和影片總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54 %和6.31%。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4部,其中國產電影43部。
此外,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目前中國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業內人士分析,2016年是中國電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觀眾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電影創作體系和投資結構發生改變、電影創作年度週期性特徵呈現、消費心理變化、互聯網發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國電影在2015年高位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上半年我們的增幅是21%,大家說這個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要知道,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幅是在一個特別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區位上運行。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檔的增幅是0.2%,中國電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證明中國電影產業還是在穩健、持續地向前推進」。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眼球效應、傳播渠道等應該被納入考量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的標準。
今年是中國電影形式化突破的一年,但是故事和演技仍然是硬傷,國產電影工業技術跟不上產業發展,一大堆網絡小說網絡漫畫等著改編呢,那劇情和想像力吊打好萊塢毫無壓力。
看過電影不少,現在好萊塢的各種帶有''xx俠、復仇者和正義聯盟系列''的電影最無趣,想像力匱乏,劇情爛俗老套,就靠大製作特效撐起來。
電影本身就是一門有聲音有畫面的藝術,是戲劇的延伸,其本質(楨:?) 就是在講故事。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在於它的故事講得好不好,畫面表現效果如何,人物角色的演繹到不到位,電影對觀眾的影響力度等等,好電影就是好電影,爛片就是爛片,不分文藝商業
既然文藝片和商業片是電影不同的定位方向,就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你不能拿《唐伯虎點秋香》和《陽光燦爛的日子》用同一個標準來比較吧。唐伯虎就是純粹為了搞笑,請問它的故事情節合理嗎?這不妨礙它是一部優秀的喜劇電影吧?還有《東成西就》,它的故事合理嗎?《美人魚》的娛樂效果可能比不上唐伯虎,但也是一部比較好的電影。這樣的好電影比不上《百鳥朝鳳》《樹大招風》《長江圖》?比不上今年那麼多影評人推崇的大部分文藝片嗎?
影評是一種權利''語話權",是''陣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國內確實有廣電審核,但是在框框內就拍不到好電影嗎?只怕某部分導演具有所謂的“先進情節”吧。
與其說是文化不自信,還不如說是文化審美迷惑,英雄罵得最兇,十幾年下來,這部電影不管從各個方面都成商業片的翹楚了。 中國文化有種不好的陋習,那就是尊老,任何東西越老就越捧,有種陋習是捧洋,果然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最主要原因就是貶今,這種貶今來更多來自於自我感受,情緒化,這是訓斥教育下的產物。 舊中國人對時代認知滯後,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有種時代的懈怠感,這是現在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當紅樓夢電視劇出來的時候,被罵,現在成了經典。那些影評人士也是一樣,高冷曲寡,批評成了他們的政治正確,捧外成了他們的逼格之所在,尊古成了他們情懷的流動。他們輕佻而自命不凡,揮灑段子源源不絕,彷彿自己就是那個開破天命的覺悟者,但依然沒有走出中國文化審美的三大邏輯陷阱。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1_01_387145.shtml
《湄公河行動》和《大魚海棠》都有一定開創性,前者闖出了主旋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功不可沒,據說林超賢導演下部電影是海外撤僑題材;後者雖然評論兩級分化,但要論最有文化內涵的動畫電影,非《大魚海棠》莫屬,其唯美中國風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西遊三打》和《盜墓筆記》繼續大賣具有風向標意義。它們繼續鞏固了中國電影兩個最大IP的價值,我們也將在未來看到更多西遊和盜墓題材的電影,比如即將上映的《悟空傳》、《大聖鬧天宮》和《西遊女兒國》等等。
最後,筆者想強調一下,《英雄》拍攝於十幾年前,這麼多年過去了,不論詆毀也罷,讚譽也罷,它在中國電影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而今年出現的大多數文藝片,十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記得呢?
回應
老謀子的電影,《長城》這個週末,票房已經破10億了,很顯然,自己掏錢買票的勞動人民和知識精英的評價是兩分的。連老百姓喜歡看什麼電影都搞不懂,估計別的主意也出不到點子上。
《美人魚》也在7分以下,這是經過時間考驗的,這片我看的時候只有尷尬
“什麼時候騙到票房冠軍”?美人魚表示爛片照樣豪取33億
捉妖記真的除了預告片萌,其他一無是處
看過好幾遍,捉妖記除了最後的劇情反轉有點太生硬,其它的都很好。別的不說,尋龍訣、長城這樣的特效大片,劇情就比不上捉妖記。捉妖記裡面的幽默細節,無論是姚晨、湯唯,還是兩個小朋友,笑點設計的都很不錯,加上萌妖的外形,這些導致它成為一部難得的合家歡電影。這樣的電影,在美國類似於海底總動員、愛寵大機密,往往都是強力票房收割機。中國電影嚴重缺乏這樣的合家歡電影。捉妖記對未來中國電影的啟示性是很大的。這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居然還有那麼多人黑。
電影誕生之初本來就是為了娛樂大眾,但是漸漸的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被人們賦予了很多“形而上”的內涵與擔當,這是不是也是“遺忘初心”了呢?
贊同。其實電影在中國最初萌芽就是“拉洋片”,就是看個稀奇,看個新鮮,看個熱鬧的。電影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就是為了娛樂。其文藝性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但是說到體現思想性和深刻性,電影畢竟是個後起的藝術,很多方面遠遠比不了書籍的深刻和文字的宏大。無論如何,電影應該允許有隻負責娛樂,只負責搞笑,只負責讓觀眾看得爽的類型。周星馳的早期很多作品,我最喜歡之一《唐伯虎點秋香》絕對是這個類型的個中翹楚。
總之,衡量一部電影,既不能唯票房,也不能唯文藝,最好兩者綜合考量。
另外還要考慮一部電影的開拓性和開創性。比如說1989年張藝謀的《紅高粱》首次獲得歐洲三大獎之一的金熊獎,這是讓世界認識中國電影的開創性;比如說趙薇的《致青春》開啟了校園青春片大賣序曲,引發後來無數效仿者,這也是一種開創性;比如說周星馳的《西遊降魔》重新開闢了春節檔,使之成為一年最重要的檔期,這更是一種開拓性。
電影需要創新,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那些引領風氣之先的電影,哪怕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都值得我們尊敬。
因此,如果讓筆者總結今年中國電影,既不能只考慮評分,也不能只考慮票房,而要全方位評價它在影史上的影響。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今年最有影響力中國電影事件,排名按重要性分先後。
1、周星馳《美人魚》打破中國電影票房總記錄;
2、《湄公河行動》取得主旋律電影新突破;
3、張藝謀《長城》開啟中美合拍序幕;
4、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票房折戟沉沙;
5、《大魚海棠》在中國風畫面上的突破;
6、《西遊三打》和《盜墓筆記》票房破10億;
7、《爵跡》和《封神傳奇》票房扑街虧本嚴重。
其它如《七月和安生》對國產青春片的新嘗試,《追兇者也》對國產犯罪題材的創新努力,也值得一提,但就影響力來說,明顯和上面的電影不在一個檔次。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些電影來代表2016年,原因如下:
周星馳、張藝謀和馮小剛要放在一起說。從有票房紀錄的1995年開始,到今年22年,國產電影取得了13個年度票房冠軍,其它9個年度票房冠軍被好萊塢佔據。馮小剛取得3+3的成績,周星馳拿到3個,張藝謀和成龍分別是2+1,他們是國產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4個電影品牌。碰巧今年都有新片上映,但各自結果迥異,冷暖自知。除了成龍的兩部新作不功不過,沒有什麼可說的,其他3人,周星馳一舉刷新華語電影票房新記錄,且短期內恐怕無人超越,無敵是多麼寂寞;張藝謀為中美合拍片開闢了新的道路,其意義恐怕不亞於當年《英雄》開啟國產電影市場化浪潮;馮小剛的“金蓮”以怨婦形像上映,敗盡口碑,票房折戟沉沙,大概沒多少東山再起的希望了,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楨:《我不是潘金蓮》敗盡口碑? 范冰冰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票房折戟?投資五千萬人民幣,票房4.79億,首周三天獲得2.04億居榜首。次周收入1.27億居亞軍。)
除了每年的票房冠軍,那些獲得高票房的電影都不是沒有緣由。筆者其實也不喜歡《澳門風雲3》和《盜墓筆記》,但是能拿到10億票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說明相當多的觀眾認同這種口味,其背後蘊藏的社會文化也值得探索。
與之對應的是,今年最有話題性的文藝片《百鳥朝鳳》,在“下跪營銷”之後一度拿到15%的高排片,但最後票房依然不能破億(楨:《百鳥朝鳳》投資1500萬,票房6515萬.《爵跡》投資1.5億,票房3.8億.《封神》投資5億,票房2.8億)。如果其它文藝片難以獲得高票房,還可以說是缺少話題性,所以在院線悄無聲息上映,又默默下映。吳天明的這部遺作連這個藉口都沒有,當時它引發的熱度和社會討論,連很多商業大片都望塵莫及,照樣沒有高票房,這說明了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筆者就不喜歡《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充滿了上世紀80年代的陳舊氣息,早就落後時代了。
然而很多電影評論往往推崇這樣的小眾電影,很多人把《踏血尋梅》、《樹大招風》這樣的敏感電影都列入年度十佳,說得好聽點叫獨樹一幟,曲高和寡,說得難聽點就是擺出一副高冷姿態,好像他們最懂電影,其實無非是“裝”。
要說一部電影最好還是能兼顧文藝和商業,讓觀眾看得爽的同時,還能讓觀眾內心有所觸動,做到雅俗共賞,這也是所有電影人都夢寐以求的境界。然而這種電影可遇而不可求,不論對導演而言,還是對觀眾而言,都需要運氣。想兼顧兩個不同審美口味的觀眾群,同時討好普通觀眾和文藝愛好者,就像是走鋼絲,需要極好的平衡能力,稍有不慎就會輸了裡子也輸面子。姜文的《讓子彈飛》是中國電影史上少數獲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例子,但不要忘了,他前一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就只收穫了口碑輸了票房,後一部《一步之遙》試圖複製《讓子彈飛》奇蹟,結果弄巧成拙,兩邊不討好。
周星馳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人,甚至可以去掉之一,即使在文藝青年那裡,大話西遊也能封神。但是他拍電影二十多年來,只有《少林足球》和《功夫》兩部電影得到過主流獎項認可,獲得過一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拿到過兩次最佳影片。
姜文和周星馳尚且如此,其他導演就更不用說。所以大多數電影最好不要有那麼大的野心,要么追求文藝性,努力獲得主流電影節認可,求個名;要么老老實實承認就是為了多賣票房,求個利。無論哪一方面有所突破,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都值得鼓勵。
梁鵬飛:年度十佳幾乎全是文藝片,我要為商業大片叫叫屈
2016年過去了。這一年的中國電影發生了太多故事。年末慣例要進行一番盤點,和往常一樣,業界評選出來的各種年度十佳照舊是各種文藝片的天下。以豆瓣為例,今年取得高票房的商業大片只有《湄公河行動》能夠進入評分前十,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的《美人魚》也在7分以下。筆者看到的各類年度十佳電影榜單大多如此,基本被文藝片佔據。
推崇文藝片,貶損商業片,一直是電影評論的某種風氣,筆者卻認為這種思路不好。
電影是大眾文化消費,既有藝術屬性,也有商業屬性,兩者對立而又統一。文藝片和商業片是電影的兩個方向,相當於文學中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個代表雅,一個代表俗。
文藝片的目標是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以能夠打動人心為最高標準;商業片則追求娛樂性和觀賞性,以觀眾看得爽票房大賣為最高標準。
所以口碑和票房都是評價電影的一個角度。它們並沒有高低之分,如果非要區分一下,有時候票房倒是比評分更靠譜。
因為口味這個東西其實非常主觀,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任何一個電影評論網站都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所以電影評分並不是一個靠得住的東西。相比之下,票房卻是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數字是實打實的,它不會說謊。
筆者梳理了自有統計以來歷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相信這個表上的每一部電影,大多數觀眾都耳熟能詳。但是這裡面的很多電影,尤其是國產片,評價都不是太高。
1995-2016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統計表
上面的所有國產片,除了陳凱歌的《無極》筆者不甚認同以外,其它的都算是一時之選。換而言之,每年的票房冠軍有90%的概率是部優秀電影。反過來說,最近二十多年的文藝片,大多數觀眾又能記得幾個?(楨:?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詳參【圖博館】:《無極》)
筆者絕不是唯票房論。有一些爛片因為種種原因,也能取得可觀的票房,但要相信群眾的眼睛,比如像《爵跡》和《封神》,它們騙得了一部分人,騙得了一時,什麼時候騙到過年度票房冠軍?(楨:除了票房冠軍其它都騙的?)
眾明星被套1.58億:張藝謀《長城》或成樂視影業救命稻草2016.12.18中國經營報
樂視控股裁員風波之下,由樂視影業投資發行,張藝謀與張末父女導演的新片《長城》及《28歲未成年》本月先後上映。在此前《爵跡》票房不佳的情況下,《長城》被外界認為是樂視影業實現盈利的重要之作。
記者根據時光網票房數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樂視影業參與上映的9部影片累計內地票房收入達26.9億元,但其中只有《爵跡》《睡在我上舖的兄弟》和《 28歲未成年》是由樂視影業投資製作發行的,其他影片樂視影業僅參與某個環節,票房分成有限。
根據《交易預案》顯示,截至2015年底,樂視影業給影片《長城》攝製組預付款為1.201億元,佔影片1.5億美元投資規模的10%左右。
《長城》不僅是為了樂視影業業績而戰,也是為了自己手中股份能早點解套而戰。張2014年10月入股樂視影業,認繳資本1201.5338萬元,實際出資208.33萬元,持股比例1.4359%。
根據天眼查顯示,除了張藝謀外,另有20名明星以不同方式參股樂視影業,涉及金額達1.58億元。
張末
張末,張藝謀的女兒,1983年3月31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剪輯師,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編劇導演專業、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
2009年張末擔任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剪輯師;2010年擔任電影《山楂樹之戀》副導演、剪輯師;2011年擔任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副導演、剪輯師。2013年擔任電影《歸來》剪輯師,她還承擔了這幾部影片的字幕翻譯工作。2016.12.9,由張末親自撰寫劇本的導演處女作《28歲未成年》在全國上映。
婚姻
張末於2012年10月在北京與丈夫孟丹青結緣並結婚。
女承父業
2008年8月,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女兒轉學導演系,他希望“女承父業”,“所以我鼓勵她回中國來”。張末曾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父親的電影,顯得很有見地:“我覺得《紅高粱》和《秋菊》很不錯,風格都特別好。”張末還說,自己5歲的時候,父親從柏林捧回金熊獎,讓她印像很深。張藝謀拍攝《有話好好說》時,張末一直跟爸爸待在攝製組裡,這段經歷讓張末對電影有了第一次認識,“深刻地感受到看電影和拍電影之間的差距是多麼大!”
挺討厭有的影評人的,也許劇情是小兒科,也許景甜演技確實不高,但作為一個外行我在影院的時候確實震驚了,起初籌片的時候托馬斯圖爾質疑張藝謀到底能不能駕馭得了好萊塢式的災難片,這麼大的場面中國人可從來都沒嘗試過,可當片子上映以後,他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我只是一個外行,我喜歡張藝謀
我倒是覺得長城電影全程無尿點哎,我的其他朋友也覺得看完了之後意猶未盡
其實很不懂外國人的怪獸片子就各種跪舔,自己人嘗試的怪獸片子就各種跟風黑,究竟什麼仇什麼怨。我很懷疑真的看過麼?為什麼我身邊朋友去看的都說蠻好看的。之前看有個博主說有些人想把張藝謀從那個高度上拉下來,細思極恐。
我就不明白了,好好一個電影,怎麼就會咒人死,好萊塢電影競爭那麼激烈也沒鬧成這樣,國內電影是比前些年繁華很多,但現在看到的卻是那些羨慕嫉妒恨人格扭曲的人
電影真的不錯的,單純普通觀眾,昨天坐在後排大叔一開始也在懷疑,看完也說了好幾句電影讓他看的不失望,比他以為的好太多,看一部電影真的不需要有那麼多的主觀意識去看,難聽一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個影評人可能想要的噱頭不一樣,偏重的方向也不一樣,事物都是在嘗試中慢慢進步的,長城值得一看
一直不是很理解這種自稱影評人的迷之自信是打哪裡來的,其實也就是鍵盤俠吧,一口一個藝術,一口一個高逼格,倒是沒見過這些影評人做出什麼藝術性的行為或者作品出來,一味地批判批判,還不是藉著人家的熱度自己沾點光嘛。
鍵盤手太多 真是個 冷漠無情的社會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6_12_19_384916.shtml
國內市場不會太讓人失望,但北美的市場前景還很不明朗。張藝謀的《英雄》確實曾經在北美大受歡迎,但其拍攝之初並沒有刻意討好美國觀眾的想法,這個成功其實是無心插柳。李安的《臥虎藏龍》倒是比較符合美國觀眾口味,然而中國觀眾不太接受。今年暑期檔,同樣是傳奇出品的《魔獸》也是中國市場大賣,北美市場慘不忍睹。和《長城》最像的怪獸題材《環太平洋》也沒有做到中美通吃。
但無論如何,《長城》是這麼多年來最有機會的一部電影。據信北美開畫規模將達到3000家影院,當年《英雄》也只有2000家影院。中國電影上一次在北美有所斬獲還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最終取得650萬美元。近幾年包括《美人魚》在內北美票房都只有幾十萬,中國電影2015年全年海外票房也只有區區25億人民幣。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給《長城》更多鼓勵,因為它是第一部試圖借助好萊塢全球體系講述中國故事的試驗品。既然是試驗品,觀眾不該對它太過於苛責。拋開故事情節不談,《長城》視覺效果非常驚人,在服裝、道具、美術等環節都屬一流水準。張藝謀至少在畫面上依然讓人稱道。
中國故事終將走向世界,哪怕《長城》失敗了,我們也不該忘記它曾經的努力。
回應
中國所謂的影評人絕大部分和我差不多,就像看了十幾年五大聯賽,然後就大言不慚的說——我懂球,我比所有專業人士更懂球.........其實,你懂個球。
“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張藝謀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他們忘了電影是需要劇情的!
我就關心好看不好看,至於你什麼劇情故事爺不管也不關心。
這部電影劇情其實沒太大毛病,畢竟是好萊塢一線編劇按照好萊塢成熟經驗編排出來的。正是因為這是中美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合作,張藝謀奧運會開幕式的經驗才顯得比較重要。因為中美雙方的投資人都明白,這部電影很難在內容上有亮點,所以重點就放在表現形式上了,畫面和特效,有幾個鏡頭能夠讓普通觀眾感到驚艷,那就是成功了。
長城看了,單單特效就可以打99分,很多好萊塢特效都不及長城,可以說長城並不比部分80多分的好萊塢電影差。覺得不好的客觀提出來,但是人身攻擊導演就是個人品行問題,這種人沒有資格來評判別人
題材和故事梗概確定以後,接下來就是要找一個合適的導演。為什麼是張藝謀?很多人會說因為他有中美兩地都成功的先例,《英雄》在北美取得5千萬美元票房,全球累計票房超過13億人民幣。再者《長城》是中美合拍片,中方投資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為了分擔投資風險,傳奇選擇和中影以及樂視合作,簽約了樂視影業的張藝謀當然是優先人選。
但相比而言,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張藝謀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長城》這部電影,某種意義上,和北京奧運開幕式有很大相似性。首先它們都是命題作文,都是要面向全球傳播,框框已經劃死了,給導演發揮的空間非常少;其次它們都是形式大於內容,重點不在於想表達什麼,而在於展現什麼,甚至你看完之後能夠記住幾個驚豔的畫面,就算是成功。當年的開幕式雖然國內很多人吐槽大型團體操、人海戰術這些張藝謀常見手法,但是外國觀眾其實挺吃這一套的。
和奧運會開幕式的遭遇一樣,張藝謀的大多數電影,都是國外口碑好於國內,《英雄》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7,而在IMDB上則高達7.9。在番茄網上,張藝謀的作品也是廣受歡迎。因此要確保電影最後呈現的效果能夠最大程度兼顧中美兩國觀眾口味,恐怕非張藝謀莫屬。
張藝謀電影作品在番茄網上幾乎都是好評
導演既然是中國人,按照中美搭配的原則,主演自然得是美國演員,而且馬特•達蒙是在全球都有票房號召力的好萊塢一線明星,有他加盟,無論在中美市場都更有保障。
綜上所述,《長城》是一部精心策劃,有著東方文化背景,同時按照好萊塢成熟商業套路規劃,由中國導演操盤,好萊塢一線演員主演,真正具有一流工業流水線水平的娛樂大片。
一部有中國特色又能被全球接受的商業大片,歷史上還不曾有過成功的先例。在一部最終成功的作品出現之前,任何一部先行者都可能成為炮灰,死於東西方雜糅帶來的不倫不類。終將有一部電影找到那條路,但誰也不敢說《長城》就是那一個。
不過《長城》的好消息是收回成本基本無虞。從首映的表現來看,《長城》的國內票房還算不錯。作為類比,同樣是主打視覺特效的《盜墓筆記》在暑期檔提前場取得3800萬,最終票房過10億,《長城》提前場票房是5000萬,預計其最終票房會在12億-15億之間。
《長城》已經領取了東方影都40%的製作補貼和10%退稅。而影片的製作成本據稱是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在領完補貼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的票房收益預計和製作成本基本持平。
梁鵬飛:《長城》,中國電影不可少的砲灰
今年下半年最具話題性的電影,張藝謀重新回歸商業大製作的《長城》如期上映,首映取得約1.7億票房(含提前場)。這部按照好萊塢流水線模式打造,由中國導演操盤的大片,一開始就瞄準了中美兩個最大的電影市場。過去,相似的嘗試往往是想同時討好兩個市場,往往兩頭都討不了好。《長城》有太多中西雜糅的尷尬,好在這本身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場面還是令人滿意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多鼓勵這部電影,畢竟中國故事要想走向全球市場,這是必須經歷的一步。
《長城》電影的起源,據說是傳奇影業老闆托馬斯•圖爾在一次旅途中飛躍長城,驚歎其宏偉,於是萌發出把它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說法當然是一個笑談,拿它當作飯桌上的談資是蠻有趣味的,但是誰要當真,那就太天真了。
實際上《長城》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定位明確、野心勃勃,試圖在中美兩地都大賣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
回顧《長城》的創作背景,它醞釀於2011年左右,正是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之際,好萊塢開始關注中國,劇本立項則是在2013年前後,張藝謀被邀請參與,2014年7月劇本成熟,進入前期籌備階段,彼時《變4》在內地暑期檔豪取近20億票房,超過北美。這顯然給了傳奇更大信心。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美電影產業合作的影評人,筆者在之前文章中提到,好萊塢多年來一直在想方設法深入中國市場。從一開始加點中國元素,到找兩個中國演員打打醬油露露臉,定制中國特供版,最後發現還是要老老實實拍中美合拍片最賺錢。
所以,《長城》的出現是時代的必然,當中國電影市場極速擴大,並逐漸接近北美市場規模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想製作一部能夠通吃兩個市場的電影。更不要說《功夫熊貓》系列已經在動畫領域開了先河。
那麼為什麼會是長城?
因為西方世界最熟悉的中國文化元素,莫過於熊貓、長城和龍。之前《功夫熊貓》3部電影,在中美兩地市場都獲得了高票房,其中《功夫熊貓3》是目前唯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既然熊貓的潛力暫時被挖掘完畢,接下來自然要打長城這個文化符號的主意。
另外說起來你別不信,《長城》的創作也受到了《權力的遊戲》絕境長城的影響。近幾年這部美劇正風靡全球,長城是用來抵禦異鬼(怪獸)的概念,深入了中國觀眾和西方觀眾的內心。
所以,要拍一部中美觀眾都能接受的電影,長城是最佳主題。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
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此外,缺少賣座電影也是影響票房的原因。今年暑期大陸上映了100部電影,比去年多出14部,但是沒有一部的票房收入可以和去年暑期最熱門的「捉妖記」相提並論,這部電影當時創下了超過人民幣24億元的票房收入。
今年暑期外國電影的票房表現好於國產電影,18部外片的票房收入占市場總收入的48%,暑期票房冠軍是美國好萊塢片「魔獸爭霸」,票房為14.7億元。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上半年我們的增幅是21%,大家說這個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要知道,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幅是在一個特別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區位上運行。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檔的增幅是0.2%,中國電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證明中國電影產業還是在穩健、持續地向前推進」。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眼球效應、傳播渠道等應該被納入考量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的標準。
談到中國電影的題材,福特認為傳統的歷史片、武打片在西方觀眾心目中仍將佔據重要位置,但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成熟,以愛情片、喜劇片為主導的新浪潮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在近期的中國影片中,福特對《老炮兒》和《美人魚》印象深刻。“我經常去中國,也看很多中國影片,這兩部作品既充滿喜劇元素又富有深刻內涵,這也是一種新的趨勢。”
福特說,中國是個大國,不但有龐大的市場,更有無以倫比的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旦中國電影人更好地掌握劇本開發、敘事原則等技巧,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大有作為。
圓桌對話中,在提及“打造泛娛樂化”和“全產業鏈體系”上,藍港影業總裁嚴雨松認為,將影視、動漫、遊戲在整個泛娛樂當中逐漸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佈局。元力影業總裁楊璐先生也表示,“我們的一個很大的目標是來做將來的大IP管理,沒有必要糾結在一部作品票房上的高低。像美國,電影市場票房是110億美元,而其電影后產品開發是1000億以上的體量。如果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到了1200億,那其後產品開發市場就可達到10000億的體量,我們為什麼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10000億市場上面去呢?用一個有IP思維開發的作品和非IP思維開發的作品,對票房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票房後的市場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首先,我們會做電影、電視劇、動畫等等,打造一個完整的前端的IP鏈條,最後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IP,進入到電影后產品開發市場,從中獲得遠高於電影票房的收益。”
回應
張藝謀的好萊塢巨制《長城》,金城武,梁朝偉等眾星雲集的《擺渡人》,章子怡和葛優聯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成龍新片《鐵道飛虎》……2016年騙錢爛片鋪天蓋地的內地電影市場,能否以一個爆發式的收尾,來挽救中間漫長的平庸和失敗呢?
《長城》正式上映半天票房輕鬆破億 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個猛的!
國產片爛片扎堆,傷心啊,一年了,沒有看到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國產電影。
什麼是好片?中國觀眾成熟嗎?評論裡一片羊群效應的喊爛片爛片,卻又說不出個什麼,好萊塢放個屁都說是香的,他每年拍的爆米花爛片不多嗎?說到底還是某些人內心深處的傲慢和偏見作怪,國產雖說不濟,但是每年還是能找到兩三部不錯的。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今年夏天,好萊塢大片製造機經常熄火並劈啪作響,留下一連串拙劣的「重新啟動電影」、構思不周的續集和有問題的翻拍電影。
今夏這些票房欠佳的片子中,沒有一部的慘敗令人驚訝(像「獨行俠」出乎意料慘敗一樣)。對絕大多數最近10年看過電影的人而言,「賓漢」、「ID4星際重生」和「忍者龜:破影而出」失敗,並不令人震驚。
實際上,大片接連達不到大肆宣傳時給人的精彩感才是癥結所在,或者對戲院觀眾而言如此,或者對影評人而言如此,或者對二者而言都是如此。
華納兄弟發行部主管高德斯坦說:「關鍵在於著重內容和盡可能製作出最好的影片。任何時候都一樣。嬰兒潮世代顯然會進電影院,比較難吸引的觀眾是千禧世代,你得構思出他們想看的東西,並把它弄得很酷、很不一樣。」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賬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電影市場迎來寒冬?楊璐:現在是非常好而不是非常差的時代
截至2016.12.12,今年以來電影市場實現票房429億元,雖同比增長4.48%,但距年初業內人士預估的600億元相距甚遠。據了解,臨近年底,萬達、樂視、華誼兄弟等公司精心準備的“壓軸大片”都將輪番上映。有業內人士稱,年底即將上映的影片多達三十餘部,院線排片難免捉襟見肘,市場可能只會給少數幾部大片提供舞台,部分上市公司或關聯方參與投資製作的影片排片或不盡如人意。
12月15日,“娛樂新浪潮”2016文娛產業峰會舉行,本次峰會主旨為“新潮澎湃”,峰會還邀請了不少文娛產業知名人士,百度糯米影業總經理、合一影業總裁、火星文化CEO、映客副總裁等均在名單之列。
談及中國電影行業的“寒冬”,元力影業總裁楊璐表示,與去年票房相比,今年整個票房實際是增高的,增長率還是兩位數,所以並不存在“寒冬說”。藍港影業總裁嚴雨松也表示不支持“寒冬說”,“9月份達到的350億票房較去年同期的280億還是有很快的增長,不管今年中國電影票房能否達到600億,都依然處於高速發展狀態。”
楊璐稱,“我覺得現在是非常好而不是非常差的時代,跟好萊塢電影相比,我們的水平是有差距,但我並沒有覺得中國電影今年拍得很糟糕,中國電影行業還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這是正常的,需要一個建立工業體系的時間。目前整個市場有兩個很好的現象,一個是熒幕數在飛快增長,現在四萬塊,基本與美國持平,可能日後還會超過美國;第二個是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這讓我們做電影更有信心,我們不想只靠大明星來拉動票房。現在大家踏實地把精力放在電影的本身的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長城》票房25億回本?
《長城》嚴格來說就是美國電影,主要投資都來自於美國。工作人員大部分也都是美國人,張藝謀其實只是他們請的一個工人罷了。但是這麼大製作成本,在中國估計也就只有操辦過奧運會的張藝謀能夠接得下來吧。
1.5億的製作成本,就是差不多10億人民幣。不過請主演馬特達蒙這樣的超級大牌怎麼也得1.5億人民幣吧。然後其餘的才是群演和道具以及特效。不過,張藝謀這麼喜歡玩千人體操,拿錢肯定不少花啊。或者說難道張藝謀你花錢的方式就是這樣靠人多堆出來的嗎?
為什麼一定要做成3D?
現在做電影似乎3D以及是一種趨勢,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做成3D呢?就是因為能夠快速收回成本。因為3D,所以票價貴就天經地義,消費者也不會說什麼。這樣才能保證票房回本快一點。
那票房只要多少錢才能回本?
很多人對票房分賬不是很清楚。其實這裡面的佔比非常複雜,除了各個部門以及各種稅收之後,要仔細算會非常困難。但是可以簡單的歸納成三個部分。參與分賬的就是:製片方、投資人和院線。這三個部分大概是保持在1:1:1的狀態。也就是說10億人民幣投資的電影,最終票房必須要30億人民幣,投資人才能收回成本。然後後面的票房才能算是盈利。(楨:好萊塢的分賬?)
院線的排片佔比有什麼關係?
還記得《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時候,馮小剛在微博上聲討萬達的排片嗎?就是因為排片的佔比直接影響了票房。但是院線經理比誰都更清楚什麼電影能夠賣錢,因為他們也想你多賣,院線才有錢拿。從目前《長城》的票房來看,首日接近8000萬的票房,中國本土30億的票房估計有點困難。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景甜之外,成為眾矢之的的就是導演張藝謀了。“這個電影就是一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馬特•達蒙就是參與演出的外賓。其余的中國演員都是背景,隻有景甜,充當了林妙可的角色。”“或許北京奧運過去八年了,有點寂寞了,整部片子都洋溢著一股奧運會開幕式的氣氛,五福娃的配色,打鼓還往死裡打。”“在張藝謀的導演生涯中,再一次用五彩繽紛的大型團體操,成功完成了這次《印象•長城》演出。”
此前,張藝謀曾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委屈:“我覺得好像我們對自己的電影評判標准都是特別嚴苛的,但對人家的電影,我們又用的是另一套評判標准。對外來的電影,我們全都理解﹔對自己的東西,馬上就亮出非常犀利的寶劍,讓你體無完膚。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准。”
對此,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理解。“反正張涵予逝世時滿天的孔明燈和秦腔讓我很受觸動,要是站在批評的角度上當然看到的都是缺點,就是因為張藝謀站得太高,才有很多人希望他掉下來。”“觀影感受就是:大氣。然后講了簡單的故事,但是不空洞。個人覺得景甜和鹿?還是演得不錯的,張藝謀還是很有想法的。”“對爆米花電影來說,劇情不重要,場面大、看得爽,開心就行。為啥變形金剛劇情可以爛,而國產片就不能看特效呢?”
《長城》票房領跑評價兩極張藝謀有話說
和張藝謀之前星光閃耀的商業大片一樣,《長城》上映之後的口碑同樣兩極分化明顯,“國師還是很牛”和“一部大爛片”兩種聲音在社交平台上迴盪。記者觀察發現,點讚的觀眾通常會提到張藝謀電影對色調的運用,對大場面的調度,以及對戰爭儀式感的展現,多屬於“硬件”;喝倒彩的觀眾批評的點集中在劇情漏洞、敘事薄弱、演員表演等方面,多屬於“軟件”。
《長城》上映之前,張藝謀曾經說過,這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也直言現在就是以票房論英雄的時代。對於電影招致的批評,張藝謀也有所預料。他表示自己這些年只要一拍商業類型大片,就會被國內的批評家們很嚴厲地批評,說不堅守自己的情懷。不過,張藝謀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電影從來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某個領域最高的藝術形式。作為導演,他希望嘗試更多的類型,而不是畫地為牢。而《長城》和之前的商業大片一樣,是他“兩條腿走路”的一種嘗試。
《長城》正式上映半天票房輕鬆破億 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個猛的!
2016-12-16張藝謀執導的《長城》正式上映,僅半天票房輕鬆破億,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一部票房勢如破竹的中國大片!
《長城》票房一路走高,映後口碑更是炸裂,網絡上除了稱讚視效一流、娛樂性超強外,大家一致的觀感就是十分過癮:“不僅是人海戰術,還有獸海戰術,萬獸奔騰,氣勢如虹”,“好萊塢大片的霸氣,穿插中國風元素的商業大片”,甚至有觀眾表示:《長城》讓觀眾跟著一起享受了一場感官上的饕餮盛宴,甚至有人看完電影以後表示,要二刷、三刷,只為那震撼的特效場面。
張藝謀和這兩個演員被罵的越慘電影長城票房越高!
現在網上都在罵張藝謀和景甜,都在猜測這女的背後的人,也難怪老謀子會用她。還有一個演員被罵,那就是鹿晗,被批沒演技。只靠顏值。不管怎樣,祝《長城》票房大賣!
《長城》口碑不佳票房超好 被群槽也是一種“本事”
張藝謀最新大片《長城》集結了國內外眾多明星,上映以來票房一路走高但口碑不佳,“人海戰術,饕餮大餐,果然老謀子還沒玩夠奧運會開幕式。”
其實,被吐槽真的也不是壞事,至少說明受到了廣泛關注,在娛樂圈,被群槽也是一種能力的証明,寂寞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對不對?
網友:群槽省了宣發費!
由張藝謀執導的賀歲片《長城》熱度不減,票房勢如破竹。影片上周六在全國票房中佔比接近70%,累計票房已達3.4億元。上周末的整體票房或超5億元。
盡管如此,《長城》的口碑卻不佳,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為5.3,時光網上的評分是7.3。網絡上對它的吐槽也是“來勢洶洶”:“說的就是平衡木冠軍景甜率領眾大牌打怪獸的故事,最終,除了外國友人之外全軍覆沒。‘景冠’一路展示蹦極、標槍、體操等技能,憑借高台跳水必殺技完美干掉了怪獸。”
近日,景甜錄制某節目,回應網友的犀利評論。面對“隻要有景甜,片子必然瞎”的直白留言,景甜幽默回應:“天吶,我是大夫嗎?針對性的對於我失明是嗎?到了我這就瞎了。”當有網友表示自己一直說要給景甜最后一次機會時,景甜大方表示謝謝,盛贊對方“一定是個暖男”。
看到節目后,網友紛紛留言圍觀:“姑娘心好大,四兩撥千斤,這樣回應情商好高。”“人家絲毫不生氣,不惡言相加,這種心態和素質可以pk掉不少大明星了。”
豆瓣網友@青貓的評價很精闢:老謀子用90多分鐘,為大家重演了一遍奧運會開幕式,順便貢獻了一場熱鬧的春節聯歡晚會。
沒錯,如果說這部電影還有任何張藝謀的影子,那隻剩下大場面了。
電影有著和《指環王》如出一轍的宏偉場景;
又拍出了《權力的遊戲之饕餮已至》的壯觀;
………
回應
今天去看了長城。我和我愛人覺得,這片子就像高鐵,學人家的技術,讓別人無路可走。這是一部試驗性電影
張藝謀玩來玩去無非也就是色彩,我大學美學老師還特意在某節課上捧他一回,我就想罵你麻痺別糟踐美學好不
張藝謀是超一流的攝影師,他只是需要一個好萊塢好編劇。
《長城》劇本是好萊塢寫的,瞧瞧人家學攝影的,你們這些導演真渣
英雄沒看,無極沒看,滿城盡是黃金葉沒看,奧運開幕式也沒看,不知道為啥,引不起興趣。
無極是凱歌的,世間萬物無一入您法眼,大仙你一直在辟穀吧
從不看張藝謀的電影,拍的電影就是看色彩,大場面。劇情每次都爛到透。
官網鍵盤俠越來越多了,去電影院看看再評價,作為商業片,長城拍的可以。有一個現像我一直很奇怪,一個中國公司,按著外國需求,生產出口工業商品,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的褒獎?而同樣一個中國公司生產的文化商品,不但出口,而且在國內銷售,為什麼還是要被罵?
其實不會太差,反過來,魔戒很高麼,有時是習慣問題罷了。沒有魔幻,肯定又會有說沒有想像力。本片總體算得上一部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坦白說,我覺得挺好看的,除了演員的演技差點,但我們又不是看演員的,我們看的是饕餮
不是說中國人現在有錢了,但還是暴發戶形象,缺乏文化影響力?現在全世界就認好萊塢那一套,老謀子就肩負文化輸出的重任,不知道有什麼好吐槽的
我15日晚看的,我覺得挺好的一部片子,大片的元素都有,很震撼,鏡頭感強,場景大,富有想像力,尤其是張藝謀最喜愛的展現冷兵器變態的殺傷力,還要感謝取了老家七彩丹霞、雅丹地貌的景,這幾年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旅遊業越來越火,有人說片子爛,我覺得比那個捉妖記強100倍,劇本是好萊塢寫的,借助好萊塢的平台,宣傳中國文化有什麼不好,非要在那裡雞蛋裡挑骨頭
捉妖記我也看了,感覺沒沒用宣傳的那麼好看,長城從開頭到尾都很緊湊,打7.8分沒用問題.
如果這片沒有一個中國人參加,豆瓣評分至少7分起!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2_16_384731.shtml
張藝謀一直都不懂電影。他對電影的所有理解就是畫面精美。我覺得《霸王別姬》更好一些,不喜歡《紅高粱》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作品,實打實的說,這片子也沒有比好萊塢的特效片爛多少吧,就是個特效片,要求那麼多幹啥.
這電影我是不會去看,除了畫面,沒什麼好的,我看電影最重要的是要看劇情,張導這些年真沒一部好作品。張喜歡五顏六色.拍不出歷史的厚重感.就只是個戲子.算不上藝術家.
中午去看了,我覺得好看。罵我欣賞水平低也行。就是一部打怪獸的片,要多少思想深度啊。要深度我還不如去看文藝片。
這片最大的問題是男主居然是一個西方人,理解不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就不應該接受這個劇本。
家國情懷!?你這上升的高度也太高了吧!以後中國電影只能中國人演了。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國人能演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就覺得很好。外國人來演中國大片就很糟糕。歸根結底是自卑!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差,外國月亮圓。
並不需要人物塑造,群像塑造得很棒呀,我只記住了禁軍,保護華夏、心系普天的禁軍(讓威廉撤退,造訴他來的地方的百姓,饕餮我們防不住了,趕快自保吧)張藝謀沒死啊
下午去看了,還不錯啊。張的大片,優點是場面恢宏,缺點是不知道說什麼,這次將故事說圓滿了。前面說家國情懷的估計壓根沒看過。男女主都是為軍隊收養的孤兒,男主是僱傭軍,為了錢打仗,誰給錢就給誰打仗,跑到中國也是為了偷火藥賣錢。女主是為國戍邊的軍人,不為錢打仗。如果前面拼命守城還可以勉強算成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後面怪獸已突破了長城,為了追上怪獸,不惜使用未完善的熱氣球,戰士們就在故障墜落的氣球火光中,義無反顧。你需要多大的家國情懷?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2_17_384764.shtml
《長城》:用奧運開幕式的恢弘,演繹了《權力的遊戲之指環王》
張藝謀的《長城》2016-12-16上映了。一天不到,豆瓣的評分就被刷到了5.4,還有繼續往下掉的趨勢……
這部電影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饕餮。
小小琪看完之後的感覺是,片子的槽點比饕餮還多……
簡單地來說,《長城》講了一個外國人幫中國人打怪獸的故事:
宋朝時期,兩個西方的小賊(馬特•達蒙和佩德羅•帕斯卡)來到中國偷火藥,被長城上的無影禁軍抓獲。
在與禁軍一起抗擊兇殘的怪獸饕餮的過程中,這兩個小賊被中國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長城》出品方樂視影視怒批褻瀆電影、毒舌電影 稱已發律師函
2016-12-16日,張藝謀備受矚目的新作《長城》正式公映。不少影評人趕早去體驗,卻多少有些失望而歸。比如,有著73萬粉絲的影評人@褻瀆電影。
16日凌晨在微博發出“張藝謀已死”的感嘆,讓出品方非常不滿。隨後,樂視影業CEO張昭轉發該微博憤怒寫道:“躲在陰溝裡詛咒中國電影的你已經腐爛!電影勞作者永生!(沒有人給你點蠟燭)”。
沒成想,這只是爭執的開始。16日晚10點多,褻瀆電影又補充發表了一篇微博長文,詳細解釋了為何他不認為《長城》是一部好電影:國內版片長被縮短,為能多排片;“尿點太多,人設蒼白,故事弱智,毫無想像力”。他還犀利評價道:“還爆米花大片呢,您就別侮辱爆米花了”,“國師塑造人物的功力和郭敬明《微博》導演的《爵跡》差不多,表演也是同樣的段位。”
但這篇認真寫作的影評,也沒能挽救什麼。沒多久,張昭便轉發回复:“不用碼那麼多字,改改你的微博名。”
同時,樂視影業官微也加入了這場口水戰,轉發道:“老闆,別跟他囉嗦了,呈上律師函”,附圖中的文字要求該影評人刪除微博、置頂道歉,否則將追求法律責任。
不僅@褻瀆電影,著名影評號@毒舌電影也被懟了。@毒舌電影有著326萬粉絲,15日、16日連續兩晚在微信頭條推送《長城》影評——《長城》,你好大的口氣;《長城》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性。
對此,張昭回道,“毒sir,你好大的口氣。不要標題黨,也不要繞口令。”
回應
拍的不好還不讓人說了?
那別人也有起訴的權利,一樣啊。
以前我也加關注過“褻瀆電影”和“毒舌電影”的微信號,就是覺得這倆最喜歡的就是捧那些國內外的冷門電影,而狂踩國內熱門電影,就一所謂的“小清新”特點噁心到,我就刪了這倆微信號
張藝謀與影評人的價值取向都是一致的。不過呢,影評人想讓張藝謀回到過去拍攝中國醜陋,扭曲的那一面,這樣才能顯示給白人一副中國即將崩潰,不崩潰天理不容。張藝謀是一個聰明人,知道社會,時代的變化,中國人需要白種人拯救的價值觀不變,變得是張藝謀展示中國華麗,雄壯的一面。還有,這部電影就是純粹的商業電影,張藝謀雖然年齡大了,可是真的可以拍攝好萊塢商業大片。水準還是目前中國最高的,這就可以了。
她影:論起拍偉光正主旋律,沒人比得上好萊塢
影視,戲劇,文化,關注女性話題微信號2016-12-14
2016年最後的兩個引進片名額終現廬山真面目。不得不說,雖然是引進片,但《薩利機長》、《血戰鋼鋸嶺》還是非常符合主旋律氣質的,和好萊塢的其他妖艷賤貨都不一樣。按行話說,這是兩部非常美國式偉光正的片子。
兩部片子都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都在危難之際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兩個人也都被美國人民稱為“American hero”。
《血戰鋼鋸嶺》發生在二戰,講述了一個不願意開槍殺人的新兵是如何憑藉自己的信仰帶來的力量,在戰場上穿越生死拯救戰友的的故事。
《薩利機長》則發生在和平年代,同樣也是挽救生命,但這一次是一個擁有40年飛齡的老機長在飛機雙發動機停擺的情況下,選擇迫降哈里遜河,挽救了155名乘客。
兩個故事看起來都在圍繞平凡個體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下展現出非凡能力開展電影,試圖通過表現普通人身上的神性以達到引起觀眾“崇拜”心理的目的。
但在具體故事的展現方式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
回應
說出了事物的本質。美式英雄完全產出於他們的信仰:個人主義,基督徒心理,和狂妄自大。這些全是典型的負面的東西,但由於他們的拍攝手法和講故事能力超群,所以能把虛偽的東西排的那麼真實。而我們的影視作品拍不好,主要因為現在搞影視的都沒文化,一像您說的脫離實際,完全不拍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和想法。二,沒有核心價值觀。像董存瑞,地道戰,英雄兒女都是即實際又有核心思想的,所以真實可信,感人至深。還有,我們的英雄是符合五千年文明所總結出來的所有優秀品質的英雄。個個都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英雄。可以說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像西方英雄,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甚至他們已經發展出了更為極端的黑暗英雄。就是最壞的人,當無人能敵時也被奉為英雄。總之,他們的價值觀是扭曲的,但講故事的能力高超。而我們的影視工作者都沒文化,理解不了我自己文明的最深層的東西,加上不講真實的故事(楨:?),加上講故事能力不行(楨:?),所以導致了我們的電影電視劇沒法入目的情況。好在,最近慢慢的有所改觀
http://www.guancha.cn/taying/2016_12_14_384224.shtml
美媒:好萊塢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2016-11-30
摘要: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好萊塢製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對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最大娛樂市場的事實。對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個威脅:一個龐大的中國創意產業人群的出現正改變影視劇的製作。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好萊塢製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對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最大娛樂市場的事實。但好萊塢在中國的成功會逐漸遭到中國競爭對手日益猛烈的進攻。中國製片公司日漸崛起,它們拍攝的影片數量急劇上升:2005年,中國大陸有43部國產影片上映,而2014年是308部。好萊塢進口影片只佔發行量的10%左右,但即使是這些好萊塢大片也難掩頹勢。
對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個威脅:一個龐大的中國創意產業人群的出現正改變影視劇的製作。200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當中約有5%的人學習藝術和設計,其結果是,一大波低薪藝術家、動畫繪製員、視頻遊戲設計師等創意專業人士湧入中國勞動力大軍。
對好萊塢前途的更大阻滯因素可能來自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無可匹敵的強大作用。這三大互聯網巨頭控制著中國智能手機上網量的50%。中國消費者使用它們的應用程序和服務,搜索、購物、聊天、玩遊戲、看視頻、預訂出租車、完成各種支付。而這三個現金充裕的公司正在積極進軍影視業。
大多數好萊塢製片公司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不知所措。這些製片公司至今仍基本上沒有把業務轉移到中國大陸。它們可能會越來越難以製作出能在文化上讓快速變化的中國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影片。
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中國電影目前面臨著三重任務:第一重任務就是聚焦電影的質量和水平,體現電影的工匠精神;第二個任務就是中國電影要急切地增強與時俱進的現代性;第三個任務是對跨界人才、新型人才,多保持一點耐心和寬容,給他們一個初出茅廬磨鍊自己的機會。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是必然趨勢,簡單的票房數字不能作為評價其國際化成果的唯一標準,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福特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眼球效應、傳播渠道等應該被納入考量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的標準。
談到中國電影的題材,福特認為傳統的歷史片、武打片在西方觀眾心目中仍將佔據重要位置,但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成熟,以愛情片、喜劇片為主導的新浪潮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在近期的中國影片中,福特對《老炮兒》和《美人魚》印象深刻。“我經常去中國,也看很多中國影片,這兩部作品既充滿喜劇元素又富有深刻內涵,這也是一種新的趨勢。”
福特說,中國是個大國,不但有龐大的市場,更有無以倫比的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旦中國電影人更好地掌握劇本開發、敘事原則等技巧,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大有作為。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今年夏天,好萊塢大片製造機經常熄火並劈啪作響,留下一連串拙劣的「重新啟動電影」、構思不周的續集和有問題的翻拍電影。
今夏這些票房欠佳的片子中,沒有一部的慘敗令人驚訝(像「獨行俠」出乎意料慘敗一樣)。對絕大多數最近10年看過電影的人而言,「賓漢」、「ID4星際重生」和「忍者龜:破影而出」失敗,並不令人震驚。
實際上,大片接連達不到大肆宣傳時給人的精彩感才是癥結所在,或者對戲院觀眾而言如此,或者對影評人而言如此,或者對二者而言都是如此。
華納兄弟發行部主管高德斯坦說:「關鍵在於著重內容和盡可能製作出最好的影片。任何時候都一樣。嬰兒潮世代顯然會進電影院,比較難吸引的觀眾是千禧世代,你得構思出他們想看的東西,並把它弄得很酷、很不一樣。」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
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此外,缺少賣座電影也是影響票房的原因。今年暑期大陸上映了100部電影,比去年多出14部,但是沒有一部的票房收入可以和去年暑期最熱門的「捉妖記」相提並論,這部電影當時創下了超過人民幣24億元的票房收入。
今年暑期外國電影的票房表現好於國產電影,18部外片的票房收入占市場總收入的48%,暑期票房冠軍是美國好萊塢片「魔獸爭霸」,票房為14.7億元。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2016年電影票房雖然確實有所放緩,但截至目前的市場增幅超過了12%,高於同期北美市場的增幅,觀眾並沒有流失,「上半年我們的增幅是21%,大家說這個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要知道,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幅是在一個特別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區位上運行。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檔的增幅是0.2%,中國電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證明中國電影產業還是在穩健、持續地向前推進」。
明星天價片酬,從大里看,是整個娛樂消費環境導致的:主流觀眾喜愛看一線明星,凡是一線明星出演的影視劇,票房和收視率都會不錯,這導致電影投資機構和各地衛視,不敢冒險啟用新人,以及播出沒有一線明星參與的劇作。而主流觀眾審美趣味的形成,又和娛樂公司的包裝有很大關係,娛樂公司成功地把握住了受眾心理,借助高明的包裝技巧,將明星“打扮”成緊俏、暢銷的消費對象,引領了消費潮流,明星與娛樂公司,成為明星天價片酬的單一獲利者。
從小里看,明星天價片酬,也是行業內無力糾正影視產品畸形發展的結果。這本來應該是行業內可以自主解決的事情。比如最有發言權的資本,能否犧牲眼前利益,放眼長遠,多培養一些演員後備陣容,不斷為行業輸血?比如製作單位,能否自覺抵制天價片酬的明星,擁有更多的談判條件,把明星身價降下來?比如播出機構,能否不“唯票房論”,不追求收視率,把眼光放在優質作品的發掘上?
事實上,行業內的哪個環節,都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願意攜手共同來修正行業風氣,在遇到投資壓力大、製作資金緊張的時候,抱怨的聲音多,建設性的行動沒有。可以說,影視行業已經失去了自主調整天價片酬的機會,導致近兩年明星片酬火箭上升的,是行業自釀的苦果。
廣電總局的遏制,是行業呼喚的結果,也是輿論支持的結果。正是因為行業內無法解決這個難題,廣電總局才“應邀出手”。對於廣電總局發布的這個信號,可以等同於前段時間所謂的“限韓令”看待,它更多是一種指導層面的意見,暫時並不是行政命令式的正式文件。事實上,明星身價究竟多少合適,這也不是行政命令所能詳細規範的,廣電的這個信號,只是為行業內自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一個氛圍。歸根結底,還是要行業內各個環節坐到一起,商量最終的解決辦法。
像我這號文化素質太高的人士,自然是瞧不起、也基本不會看國產影視劇。但我還是認為,對文藝作品的評價是一種完全主觀的意識,我覺得很爛並不排斥有的人看得如醉如痴。所以,所謂的演藝人員是否對得起他的收入是個偽命題。真正需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防範財政支持娛樂業?如何保證演藝明星的收入真實性?如何通過稅收等二次分配方式抑制演藝界乃至社會的貧富不均?
電影首先是一個工業品,明星制是一個金融手段,價格炒高了和演員基本沒啥關係,他們說了不算,資本家說了算。
同感
同意
遏制明星天價片酬,最終還要靠行業自治 2016-08-30 韓浩月
8月25日,在一個影視論壇上,導演尤小剛、劉江等痛斥演員天價片酬。8月26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明星天價片酬專題新聞,進行了點評批評。8月27日,關於廣電總局要向天價片酬開刀的新聞傳遍業界……熟悉影視行業管制性質新聞傳播規律的人,敏感地發現了山雨欲來的味道。
針對這條消息,行業內以及網民輿論呈現出兩極觀點。一方觀點認為,廣電總局幹得漂亮,明星畸高的片酬,已經影響到了行業的正常發展,應該進行遏制。另一方觀點則認為,明星片酬應該交於市場自行調節,管理部門干預於事無補。但整體上看,支持對明星片酬進行限制的聲音,還是佔了多數。
即便對廣電總局遏制天價片酬做法不贊同的人,也覺得這幾年明星的個人收入,的確在影視劇製作成本中所佔比例太高。以《如懿傳》為例,男女兩位主角的片酬加在一起合計1.5億元,而影視圈內幾個當紅小生的片酬,一部戲多達8000萬到1.2億。明星片酬的過高,導致製作資金傾向於明星,嚴重影響了編劇、佈景、配音等其他工種的經費。
對比韓國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佔總預算20-30%(楨:?),國內演員的片酬多達50-80%(楨:?)的比例,已經讓製作者苦不堪言,天價片酬成為阻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影視業對此的抱怨已非一天兩天,但主要的決策者,在抱怨完之後,依然得無奈地加入到高價搶明星的行列中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噁心循環。
近些年來,國內各種熱錢不停炒作各個熱點題材。隨著《泰囧》、《夏洛特煩惱》以幾千萬的成本撬動了十幾億的票房,加上目前國內其它投資渠道利潤率不夠,引發了熱錢紛紛湧入影視行業。
資本高度湧入的一個典型現象就是保底發行現象的產生。以目前中國票房總冠軍,春節檔的《美人魚》為例,其背後最大的贏家其實是主要出品方及對賭發行協議的主要保底方和和影業,這家影視新軍成立於2013年,正是影視行業最火爆的時期,其背後的資本是五礦信託。
保底發行對賭協議的普遍出現,導致投資電影逐漸成為了資本遊戲,典型的代表就是陷入票房造假風波的《葉問3》。對於其投資方快鹿集團來說,拍電影只是一種資本運作的手段,目的是以票房收益作為標的,藉機炒高股價獲益。
可以說,正是有太多像快鹿這樣的投機性資本湧入,把電影產業吹成了一個大泡泡,有句話說得好,“風口上豬也能飛”,如今的電影產業和去年的股市有太多相似性,這是不正常的現象,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長此以往,對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害的。
因此,黃曉明關於片酬是市場選擇的說法有失偏頗。正常的市場下,大蒜就該是賣5塊,是炒作的資金進來才變成了10塊。這種不健康的市場下,獲益的只是少部分明星,但是傷害的卻是整個市場。市場並不是萬能的。
............
專題 > 中國電影
阿里影業營收增1022%,欲與萬達試比高?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贓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只要大家用腳投票,何愁不降下來
現在的爛片當道就是用腳投票的結果。郭敬明的大爛片的主要受眾不就是小鎮青年嗎,所謂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影片。國家是市場的守夜人,人家郭敬明合法賺錢,這個不能管,但對高票房影片徵收電影發展基金來補貼高雅藝術、對郭敬明徵收高額收入稅是國家的責任。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事實上,輿論對於中國影視業片酬虛高的問題一向是議論紛紛,搜索一下相關新聞,從國內電影市場達到100億之後的2010年,所謂的廣電總局“限薪令”幾乎每年都有提。
不過,和前兩年網上流傳不同,最近廣電總局明文要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這可是寫成了白紙黑字。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廣電總局前腳發文,央視居然同步配合,專門製作了一檔專題節目。動用央視進行輿論引導,說明此次行動動真格的了。
廣電總局何以突然發出“限薪令”?
國產電影產業最近幾年存在很多問題,但市場一直處於高速擴張之中,掩蓋了很多弊病。但是春節檔之後,電影市場突然開啟下滑趨勢,整個二季度全國票房累計約100億,比去年同期下滑約6%,暑期檔延續票房下跌勢頭,作為通常暑期檔的主力月份,今年7月份票房45億,比去年的55億減少了20%,下滑勢頭進一步擴大,8月份的成績比去年略有增加,但整個第三季度恐怕還是遏制不了下滑趨勢。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明星報酬水漲船高有其合理性。中國電影市場從2010年突破100億大關,到去年沖破440億,短短5年市場擴容4倍。大環境變好了,從業者的收入自然提高,明星對於電影產業又是稀缺資源,片酬比一般從業者增加多一點,也是市場行為。好比說A股從1000多點漲到5000點,個股自然市值大幅增長。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四、此處無聲勝有聲:
有的學校把麵試放在第一試,老師通過與考生的對話首先了解考生的大概情況,他會問你一些學業上和興趣愛好等問題,有的學校會在第一輪筆試後接著進行面試; 有的學校面試放在最後一試,提問與考試專業相關的問題。說明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要更加慎重!面試通過體態語言如表情、手勢、姿態、服飾向老師展示你的學識和修養,這也是決定老師是否錄取你的最關鍵一步。
穿上你最有感覺、最能表現你的氣質的衣服,不必是名牌,更不是華麗。形式好、色彩好、穿起來合身得體,那樣你就會有自然和大方的表情,不會因你的服飾而產生潛意識的拘束和不自然,善用無聲的語言展示你的自信和有聲的語言(豐富的知識)打動每一位評委老師。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要展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采!
五、靜候佳音,等待花開:
考生經過一、二個月的奔波和數場考試,回到家裡就要收心集中精力複習文化課,不要為等待文考證而焦慮影響複習,心態要平和,努力使生活學習保持平衡,記住無論失敗絕望,都成為過去,忘記昨天,在文化課上要竭盡全力去拼搏。收到文考證後,複印一份貼在牆上,制定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自我激勵,相信總有一種方式讓你脫穎而出!
最後,我引用一位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話總結全文:世上沒有天生的“名貴種子”,身為草根又有何懼之有?只要你還沒被踩死,早晚有一天,你會發芽,給點陽光你就可以怒放,給點春風你就可以燦爛,當你出落成一株參天大樹的時候,你就可以用枝葉的簌簌來表達你對命運的感恩,你甚至可以寬容地對待那些曾經的腥風血雨,因為我相信,你最終是否能夠成材,取決於你的堅韌不拔與坦然豁達,所以,不必抱怨成長的環境,還是去換一個坦然的心境吧,請相信我,日子長著呢,你的未來屬於你自己……
一定要有一個主攻的學校和保底的學校。從各方面詳細了解各學校的專業要求,我通過女兒考試的幾所學校的戲劇文學專業,發現各類學校老師對文章風格的傾向各不相同,比如中央戲劇學院老師喜歡文章的樸實,中國戲曲學院老師對文章要求是真實;而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喜歡文字的優美與華麗;北京電影學院老師喜歡精彩的故事情節。
二、陽光心態迎考:
由於每個學校藝考考試時間安排各不相同,有的學校在春節前考,有的學校在春節後考,這期間需要家長密切注意各校網上報名時間,將要考的學校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及考試內容一一列在一張表格上,便於提醒和查閱。
我在陪女兒在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的時候曾經遇到一位和女兒同考場的孩子家長指著一位家長說:“他是我的曾經的同事,他和中央台某主持人關係特鐵,孩子一試、二試、三試發揮的不錯,考題也似曾相似,尤其是影評,是在老師輔導下寫過的。等我孩子考完以後,我去找他說說,疏通一下。”當時,看著她那份傲氣,我心裡真是七上八下,我們在北京兩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茫無頭緒地來考試,甚至有些後悔讓女兒來考試了。錄取發榜後發現,她家的孩子最終沒有被錄取。所以無論家長和孩子都要以陽光心態迎考,讓孩子親手彩繪出自己絢爛的天空。
三、操之在我,贏得機會:
面對藝考需要用足夠的勇於去面對可以克服的挑戰。面對藝考,你不一定能百戰百勝,要有得有失。你可能這個學校一試沒過,可能那個學校沒過二試,但是有可能一個學校三試順利通過。這與藝考的運氣非常有關,對於每一次考試,都會遇到預想不到或準備不足的情況。
對於每一所學校的表格的填寫也要認真地填寫,因為如果你字寫得好,那麼你在第三試的時候面試會給老師一個特別好的印象,如北京電影學院報名時會讓每個考生填一張表格,這個細節也要引起重視。字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行。很多考生字寫的歪三扭四,試想老師拿著這樣的表格看,對你能有好印象嗎?
還有每一次考試過後都要總結經驗和教訓,考的好的地方,那些地方不足。這在熱身考試中格外重要(我把前兩個學校的考試當做女兒的熱身,總結一些臨場經驗。)為考主攻學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相較於範爺的“壕”,其他明星可要繼續加油了。去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單中,範爺高居榜首,第二名是周杰倫,周董憑藉摩天輪世界巡迴演唱會以及與昆凌的婚禮吸引了媒體人一整年的眼球,廣告代言也吸金無數,賺到了1億的奶粉錢。排在之後的是謝霆鋒成龍以及黃曉明,各自憑藉“老闆”和“演員”的身份擠上前排。
不過女星方面則要乏力很多。除去範爺外,另外排的上號的女星是孫儷,憑藉《羋月傳》和備受爭議的《惡棍天使》以及眾多代言,拿到了6700萬的年終收入,排名第六,而鄧超雖然在跑男、《烈日灼心》以及《惡棍天使》中曝光率更高,但一年到頭也只拿到了2900萬的收入,娶個比自己會賺錢的老婆,不知鄧超會不會有壓力。
另外排的上名次的女星就是備受爭議的趙薇。趙薇從投資酒莊到阿里影業的二股東,一年賺了5200萬,詮釋了什麼叫多面手。不過“小燕子”距離丫鬟“金鎖”可還差著5000萬的收入,要再加把勁了。
至於其他的女明星則被大幅度甩開,印像中賺錢能力很強的周迅、楊穎等人其實只賺到了3000多萬。而李易峰、陳奕迅倒是分別以7000萬和8000萬的高收入分別為小鮮肉和老臘肉們證明。總體在賺錢能力上,還是男星整體實力更強一點。
不過賺再多的錢,粉絲們關心的還是和李晨的婚事,無論多土豪終究是要嫁作人婦,要不怎麼說最懂得投資的還是大黑牛呢?
http://eladies.sina.com.cn/news/star/2016-08-25/0757/doc-ifxvcsrn9134446.shtml
藝考家長陪考心得她是這樣把女兒送進北影的2016.8.24 新浪教育
一位母親的藝考陪考心得,她是這樣把女兒送進北影的。
一、精細做好準備:
由於孩子功課緊張,沒有很多的時間做藝考前期的準備工作,家長這時候需要通過網絡廣泛收集各類院校的招生簡章和信息,仔細研究各考校招生簡章裡的專業要求及考試內容,不能盲目,要有目標和側重點。有的孩子見學校就考,考了十幾個學校,到頭來一所學校的文考證也沒有拿到,耽擱了文化課,經濟上也損失了頗多, 其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確定要考的學校及專業,根據學校考試的難易程度和知名度排列出一類、二類、三類學校。
《福布斯》收入范冰冰第五!趙薇周迅呢?2016.8.25 新浪女性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近日公佈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高居榜首,其餘上榜之人也是清一色的美國一線巨星。不過面對好萊塢女星的“圍追堵截”,范冰冰還是憑藉過硬的吸金能力擠了進去,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女星,以1.7千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的收入排行第五,話說這已經是范爺連續兩年上榜。“大黑牛”李晨這次真要“嫁進豪門”了。
僅僅一年就吸金1億元人民幣,鬧得沸沸揚揚的寶寶離婚事件,要分割的家產也才1億,況且這可是寶強入行10多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由此可見,範爺連續三年成為亞洲最賺錢女星並非浪得虛名,吸金能力是很多女星望塵莫及的,甚至很多一線男星也做不到。
去年的《福布斯》全球最高薪女星排行榜中範爺位居第四,年賺1.3個億,今年剛過2/3,又賺到1億元。每年都攢個上億的家產,真是不簡單。那麼問題來了,范冰冰究竟是如何賺到這麼多錢呢?
演藝事業方面,但就去年來說,范冰冰曾經參加了兩檔真人秀節目,一檔是《挑戰者聯盟》,一檔是《出彩中國人》。另外據說,范冰冰參加真人秀節目的報酬是6000萬元,以至於嚇跑了《極速前進2》節目組。
不過《挑戰者聯盟》也不摳門,最終以3000萬的“友情價”請到了範爺,況且李晨也同樣被“捆綁”銷售,夫妻出馬,加在一起恐怕是天價。
近年來范冰冰極少拍電視劇,因為電影片酬更高,不過去年的一部《武媚娘傳奇》還是讓范爺拿到了3000萬的片酬。今夏上映的《封神傳奇》雖然票房口碑全部扑街,不過明星們該拿的片酬還是不會少,客串了幾個鏡頭的李連杰[微博]都拿到了4000萬,相較之下咔位不低,出鏡率更高的第一女主范冰冰該拿多少網友們還是自行體會吧。
演藝事業賺到這麼多的錢,錢多了自然要做投資,這方面的範爺更展示出過人的眼光。僅僅在今年,A股上市公司唐德影視就以天價數字的7億元收購了范冰冰旗下註冊資本只有300萬元的公司。300萬註冊,7億元收購,這一下子,就讓范冰冰掙到了數不清的鈔票。不僅如此,范冰冰和其母親名下的公司遠不止一個,其商業版圖也是讓人震驚!
票房黑箱?朱延平痛批台灣不如大陸 2016-07-14 聯合報
近日因「寒戰2」與「海底總動員2」票房高低問題,電影票房資料開放議題再度引發討論。由於「電影法」規定必須建置電腦票房統計系統讓各方可查詢,但這套系統目前卻無法透明公開。14日文化部長鄭麗君和電影界人士聚會,票房公開問題成為焦點,與會的導演朱延平痛批,台灣的票房數字到現在還要用猜的,連大陸都不如!文化部則發表聲明強調,將持續朝開放透明的票房系統努力。
台灣電影票房目前只有台北市票房因有電腦系統連線有明確的數字,但出了台北就難以確知。身為電影基金會董事長的導演朱延平說,全台票房公開是去年電影界向文化部提出「7大建言」的第一大訴求,因為沒有明確的票房,不只拍片人、發行商不知電影的盈虧多少,無法從中得到參考,連找人投資,都沒辦法其他產業有數據支持。每次全台票房都只能用台北市為基礎,再乘以2或3,像是猜的,「簡直開玩笑!」
14日文化部長鄭麗君和電影界人士的聚會,包括朱延平、導演李行、王童、王小棣、製片李烈等都再次強調全台票房公開的重要。但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建置的系統,並未與戲院售票系統連結,無法真實反應銷售票房。以往戲院公會在北市以外的票房統計資料是由戲院自行傳真提供數字,再由公會統計給片商參考,現在雖然「電腦化」,卻只是將傳真改成電子檔表格,完全未落實戲院售票系統連結,更不能即時、公開。
好萊塢大片的特效很多都外包給中國人在做,歐美的單機遊戲也很多都外包給中國人在做,現在技術上的差距並沒想像的大。
真是自大的不行,人家仍過來的是邊角料,就和外包給印度的一樣。核心技術和商業流程工序還是掌握在美國人手中。中國目前特效比韓國還差老遠,無論是九層妖塔還是智取威虎山的那些老虎怪獸基本國產做不了,《三打白骨精》的特效主力也是韓國人。認清自己實力,努力追趕才是王道,不要盲目自大
不能這麼講,美帝娛樂高度發達,內部分工非常專業化;就簡單拿編劇這塊來說,看過美劇和中國本土電視劇和電影就會明顯發現,美劇的情節流暢,高潮點非常合理,邏輯漏洞比較少;反觀中國的電視劇和電影各種槽點起飛,各種巧合一個又一個,隨便翻一部大陸電影都能看到這些。當然了大陸有優秀影片,但是粗製濫造僅僅為了圈錢的更多。在娛樂產業化方面還是需要向美帝學習。
這個認識相當中肯。近幾十年在亞洲一直是一個地區流行十多年,20年之後退流行,而中國一直在這個過程中吸收養分,我個人覺得韓流恐怕是漢流之前的最後一個流行的國家和地區了,因為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已經不可避免的趕上來了
我有不同見解。韓國人實在他媽的太拼了,娛樂界競爭之大,前所未有,以前的日本娛樂,港台娛樂遠沒有韓國娛樂界這麼血汗和競爭。這种血汗競爭出來的藝人,能力實在太牛。
我看到很多人不服韓國,然後事實上,當年韓國電影也好,綜藝也好,都是亞洲的翹楚!現在很多大受歡迎的國內綜藝節目,都是從韓國購買的版權,或者是直接抄襲,不如人家,這並沒什麼丟臉的,關鍵是要學習,不要總是噴。就未來而言,中國有龐大的中產階級市場和深不見底的人民幣,以及開放好學的決心,中國必然是未來黃種人文化的第一傳播者。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06_03_362779.shtml
現在,中國大陸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向韓國學習的同時,已經在一部分領域超越了韓國。韓國認為,《生死諜變》是引導韓國電影走向中興時期的一大契機。而現在的中國也正在設法創造這樣一個契機。一旦形勢達到沸點,亞洲就會迎來“漢語普通話流行歌曲”的時代。
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起來的過程中,韓國不應停留在僅僅為其提供養分的層面。在資本、技術、人力等文化產業要素中,韓國擁有優勢的主要是技術和人力要素。因此,為文化技術開發進行大膽投資以及為培養文化創意專業人才奠定制度基礎,應該成為韓國現在直面的課題。
回應
韓國還真會YY,韓流這種膚淺、乏味、譁眾取寵的小丑式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算個P,頂多一些殺馬特有興趣模仿。
韓國文化的一大特點就是放開節操,主要競爭力也在於此.生活劇無下限的爭鬥,歷史劇無下限的捏造,暴力片無下限的血腥,色情片無下限的放蕩。娛樂無下限的打擦邊球,潮流無下限的男生娘化,和女性色情化.然而,拋開這些,韓國文化缺乏有力,不需要極致炒作的核心競爭力.國內不可走偏,依樣畫葫蘆。
人家對產業發展的認識比台灣和香港強。
韓流包括韓國電影嘛?韓國電影可不膚淺,比中國的好多了。反正我總感覺中國拍電影電視劇的那些人沒什麼文化。拍的東西各種漏洞,實在沒法忍。那些網絡小說大多都是腦殘,看了想吐最近的歡樂頌還很火這個劇在我看來都是胡說八道沒有邏輯自相矛盾弱智。
雖然中國文化產業表面上沒有形成什麼什麼流,似乎水平很低。但可能大家都忽視了一點,中國文化產業沒有大起大落,發展還算比較穩定,水平也不低,一直有比較經典的東西產生,幾十年一直如此,雖然有十年左右時間出了問題,但還是有一些音樂至今仍被傳唱。看看現在香港台灣影視音樂可說一蹶不振,日本現在只有愛情動作片了,以前日本的影視還是多好看的。
比如近兩年的無心法師、最好的我們、餘罪、靈魂擺渡、暗黑者、歡樂頌,甚至我愛男保姆、遠得要命的愛情、長大、太子妃升職記、羋月傳等等劇,如果有字幕組做了發到韓國去,我敢說都會受歡迎的。
韓國我不知道,但是外國有很多亞洲視頻網站,能在國外紅的大陸劇很少,外國人看亞洲劇的,主要是看現代愛情偶像劇和看顏值,通過看這些劇認識明星,聽慣語言(韓語或者中文)之後才會進一步看有點深度的,主要還是靠偶像帶動。所以你說的這些,抱歉,很難受到歡迎,尤其是民國和古裝劇。
現在中國還開始直接投資美國文化產業。2015年《碟中諜5-神秘國度》開篇第一個贊助商就是中國電子商務交易企業阿里巴巴。此外,美國電影《火星救援》也體現了中國人角色的變化。以往在好萊塢電影中,中國人經常是飾演負面角色的“黃面孔”,而在這部電影中,中國人則成了主導解決問題的正面角色。說明美國文化產業已經受到中國的影響。
2009年國務院發表《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後,以去年為例,中國共製作了686篇影片,獲得了440億元人民幣票房,比2014年增加了36%還多。可統計城市的年度觀影人數突破12.6億人次,同比增加了34%以上。大熒幕數量也在一年內增加了8035個,相當於平均每天增加22個新熒幕。
2014年播出第一季的《星廚駕到》是在娛樂化方面成功的典型。該娛樂節目圍繞明星之間的料理決鬥為主題展開,已經製作了兩季節目,倍受歡迎。評價認為,這檔節目徹底洗脫了中國娛樂節目過於依賴從韓國引進節目模式版權、缺少自主製作能力的缺點,堪稱一大壯舉。無論是畫面、故事內容還是編輯,都具有高水平的完成度。
相反,使用巧妙手法進行社會諷刺的節目也越來越多。2005年首播的中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今年已經播出了第14季,最高收視率依然高達17.3%,人氣居高不下。該節目將典型的善惡對立內容通過小孩子喜歡的羊和狼形象演繹出來,節目中羊與狼的對立結構可以從不同角度被解讀為中國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關係。
此外,已經被韓國引進並大受歡迎的中國電視劇《瑯琊榜》也非常值得關注。這部電視劇以梁國為背景講述朝廷的明爭暗鬥,去年首播後在各大網站的點擊率足足超過了35億次,人氣非常旺盛。
同時,今年推出的網絡劇《上癮》也通過描述青少年同性戀故事而備受關注。相關網站上的留言數量多達170萬條。該作品因為正式引進了被社會主義國家視為禁忌的同性戀元素而備受大眾注目。
像這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找到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它們或者放棄意識形態,採取了通過娛樂化最大限度實現商業化目的的戰略,或者在積極弘揚主流意識形態的包裝下尖銳進行內部批判等等,通過各種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問題是韓國。韓流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出現,在過去近20年時間裡席捲了亞洲大眾文化市場。但回過頭看,亞洲大眾文化的潮流一直在周期性地發生變化。在二戰之後吸納美國文化誕生的亞洲大眾文化舞台上,第一個主人公是50年代以後的日本,6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和粵語流行歌曲曾風靡了不止一個時代,而韓流緊隨其後。
韓媒:中國人眼中的韓流是追趕美式大眾文化的墊腳石
據韓國中文媒體2016.6.1報導,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向韓國學習的同時,已經在一部分領域超越了韓國。在文化產業方面,中國目前尚不足以與美國抗衡,所以韓流就成了中國文創產業赶超美國過程中的一個踏板。報導原文如下:
中國在哪方面比不上美國?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中國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已經追到美國的鼻子下方。但有一個例外,那便是大眾文化產業。美國用中國的《木蘭辭》創作出了《花木蘭》動畫片,並將像徵中國的“功夫”元素和“熊貓”結合在一起,創作出《功夫熊貓》動畫片取得了巨大成功,幾乎令中國陷入了恐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打起精神,開始用盡吃奶的力氣培育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影響力,這對韓流無疑構成了一大挑戰。
半個月後,中國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將迎來盛大開業。這是全世界第六個,也是在美國之外繼巴黎、東京、香港之外的第四個迪士尼樂園,規模為亞洲最大,佔據了浦東地區700萬平方米土地,由六個主題區域組成,除米老鼠等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之外,還有12屬相動物等中國特色的動畫角色。上海迪士尼度假區2007年獲得建造許可,當時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時期。
.........中國也並非完全沒有利用本國技術和文化創意打造的主題公園,也有利用“三國演義”和“西遊記”拍攝片場打造的相應影視主題公園。但這些設施雖然有助於宣揚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對於喜歡異國風情看點的消費者來說,卻未免太過單調。因此中國為補充本國文化創意的缺點,決定大膽引進迪士尼等海外文化源頭。
這一點在習近平介紹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頒發許可過程時所說的“其他官員都支持以中國文化為基礎打造相關項目,但我認為中國需要基於多樣文化的娛樂市場,因此對建造迪士尼樂園投了贊成票”中也體現的非常明顯。現在中國的戰略已經朝著不固守本國文化、包容吸收外國先進大眾文化的方向轉變。
在中國看來,全世界都已經被美式大眾文化所同化,因此中國的文化產業戰略也不應一味凸顯本國特色,而應趕快朝著吸收美式大眾文化的方向做出改變。這裡韓流發揮了重要作用。韓流是將美式大眾文化融入亞洲的優秀榜樣,由於中國目前尚不足以與美國抗衡,所以韓流就成了中國的一個踏板。因為韓流在宣揚共同價值的同時,也具備吸引全世界人眼球的各種要素。最近中國大力吸納韓流,便是出自這一層面考慮。
但好萊塢更想要的是中國的市場,想在中國人的幫助下,進入這個壁壘森嚴的市場。
“進入中國市場”有三層意思。首先,電影必須通過審查,並且獲得一個好的“身份”;其次,來到中國的電影需要安排一個好的檔期;最後,要通過營銷活動,確保排片,吸引觀眾。
這些都需要面對不同的對像開展公關活動:政府、中影集團、院線、普通觀眾。好萊塢“六大”儘管都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但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本質上他們只是做一些配合工作,可能最主要是為了接洽方便,協助中影、華夏與好萊塢六大公司進行溝通與合作。”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他們不可能在中國建立起完整的生產體系。因此,一些好萊塢電影在國內上映時,通常都會找國內公司協助處理相應的工作。
《驚天魔盜團2》由獅門影業出品,湖南廣電旗下的電廣傳媒參與了投資。但這並不是雙方唯一合作的項目。去年三月,電廣傳媒和獅門影業簽訂協議,未來3年,這家湖南廣電旗下的上市公司將參與投資50部獅門電影,投資金額共計15億美元,投資份額在25%左右。
“我們不知道它哪部電影會賺錢,哪部電影會虧錢,所以乾脆全部都投。”電廣傳媒副總裁劉沙白說。
這樣的投資方式類似於一種“拼盤投資”,由於影片數量多,從而平攤了投資風險。博納也以類似的方式參與了《X戰警:天啟》和《獨立日2》,去年博納影業在中美電影節上正式宣布,向TSG娛樂金融公司投資2.35億美金。TSG與福斯長期合作,這2.35億美元將用於《火星救援》、《怪屋女孩》、《獨立日2》、《X戰警:天啟》、《猩球崛起:終極之戰》等電影的製作。
拼盤投資更像是股權投資和項目投資之間的折中方案。電廣傳媒曾經向獅門影業表達過股權收購的意向,此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曾公開表示希望收購獅門影業,阿里也曾對獅門影業表達出併購等合作意向。不過獅門方面一直沒有回應,之後阿里和萬達也轉移了目標,萬達收購了傳奇影業,阿里繼續參與單個項目的投資出品,而且兩家又同時盯上了同一個對象:派拉蒙。
維亞康姆CEO菲利普·多曼要兜售派拉蒙,這已經不是新聞,萬達、阿里都是潛在的買家。不過想成為好萊塢“六大”之一的股東很難一蹴而就,萬達與阿里都選擇與派拉蒙在電影項目上合作。
雙方都投資了《忍者神龜2》。萬達的投資將經由萬達全資子公司幕威時尚集團完成。2015年7月,萬達收購幕威時尚,在此之前,它已經投資了《忍者神龜》、《終結者:創世紀》和《碟中諜5》等電影。上個月,就在萬達公佈投資新聞不久,在《碟中諜5》這個項目上和派拉蒙有過合作的阿里影業也稱將繼續投資派拉蒙的《忍者神龜2》。他們都將按照投資比例,參與票房及音像、衍生品等其他收益的分成。
對於好萊塢來說,錢當然很重要。有了外部資金,好萊塢公司在開拍之前就能夠保證自己的收益,從而分擔潛藏的風險。一位在好萊塢從事中介生意的人士曾告訴《好奇心日報》,好萊塢六大公司非常善於在發行環節把利潤全部抹掉——這就是他們擅長的“好萊塢經濟學”。在這種經濟學的幫助下,好萊塢公司能盡可能保證自身利益。
好萊塢大片將在這個6月集中戰鬥,背後站著美國人和他們的中國金主
如果好萊塢研究學者想知道這個行業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應該2016-6月份來中國電影院——未必會有準確答案,但一定有答案的雛形。
在這個月,大量好萊塢大片會集中上映。算上五月底和七月初,在六週的時間裡,總數會達到7部,而且過半是同步或超前上映。從2012年起,中國電影市場六月中旬以後的檔期一般被認為是國產片保護月,但如今看來,六月已經成了“分賬片保護月”。
所謂分賬片,意味著這個戰場上不僅僅有好萊塢大片的纏鬥,還有它們背後中國金主們的競爭。
STX總裁鮑勃·西蒙斯認為,大陸電影市場規模讓中國有別於好萊塢以往的合作者,“當年我們只是從日本人或者德國人那裡拿錢,因為我們要抵消風險。”但是,“歷史上第一次,美國之外又有一個國家擁有了巨大的國內市場,這就是中國。所以中國將成為世界影視產業中的重要一員。”
以電影《魔獸》為例。表面看來,這不過是部帶著情懷而來的好萊塢大片。但是2016年2月,萬達宣布收購傳奇影業,傳奇影業是電影《魔獸》的出品方,這讓微博上影迷感到興奮,不少人歡呼說“萬達拿下了《魔獸》”。
《魔獸》是一部中國電影嗎?肯定不是。但它背後的中國公司不止萬達一家,萬達也並非最早參與《魔獸》電影項目的公司。騰訊影業在成立之初,就宣布與美國傳奇影業合作投資《魔獸》,《魔獸》也出現在華誼公佈的2016年片單中。同時,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也向《第七子》和《魔獸》投資了數千萬美元。
最關鍵的是,在六月上映的大片裡,《魔獸》並不是唯一一部有中國投資參與的影片。
中國市場2010年後開始繁榮。在那之後,“合拍片”成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方式。倘若一部電影取得了合拍片的身份,那麼片方則可享受與中國國產片一樣的43%的分賬比例。為了爭取名額,甚至出現了“中國特供片”這樣的怪胎。但正如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所說,“中國政府在界定合拍片方面越來越精明,所以,如果一部電影只有小部分中國元素,這恐怕已經很難起作用了”。
在六月的大片中,沒有“合拍片”,中國資本以更簡單直接的方式加入進來。
2016戛納電影節無華語電影真不算尷尬 你看看這些毯星和劇組的手段
今年的第69屆戛納,跟華語電影並沒有什麼關係。沒有華語電影入圍任何一個單元,並且,評委陣容中沒有任何一位華語電影人。
而這還不算本屆戛納最尷尬的地方,如果你看到千奇百怪蹭紅毯的那些明星和為了鍍金而湧向戛納的國產電影們……
2015年戛納,《刺客聶隱娘》以及《山河故人》兩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最終,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拿到最佳導演。
而今年的戰況,還沒開賽中國電影已經out,令人汗顏。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24年前的1992年第45屆戛納電影節上;而環比歐洲三大電影節,在21世紀之後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屆電影節出現過這樣的“華語零存在感”情況;最近一次還要追溯至上個世紀的1998年第55屆威尼斯電影節,而這距今也已有18年之久。
但就戛納來說,雖然華語電影拿到的雞腿不多,但雞肋也總歸是有一些些的。觀察者網大概統計了近10年的戛納戰績,結果如下:........
回應
中國娛樂界就是個笑話
全球娛樂界都是個笑話,外邊光鮮,內裡呵呵。
這是側面證明了最近沒拍多少符合西方口味的電影嗎?其實是好事。
刺客聶隱娘和山河故人這樣的電影能入圍只能說戛納口味確實挺獨特。
不知從何時起,評價我們電影水平的,不再是我們的票房,不再是我們的金雞獎、百花獎,而是奧斯卡獎,是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一部票房成功的中國電影,要是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在我們一些影評人口中,便是“進不了奧斯卡殿堂的低劣之作”;而當一部戛納電影節獲獎的作品在中國票房慘淡的時候,我們的一些影評人又認為,“中國人的素質怎麼這麼差,竟不懂欣賞高水平的文藝片?”同樣的現像也存在於文學領域……——鄭若麟
我記得這個觀點最早是邊芹女士提出來的,我理解鄭若麟先生是引用邊女士的觀點。而且鄭先生在他的訪談節目中推薦了邊女士的書。
自家的文化主導權就是這樣拱手相讓的。觀網真該轉摘一下原先這裡的專欄作家邊芹最近關於話語權的幾篇文章……
電影局將整治市場:建立黑名單制提高監管技術自動報警
據調查,全國29家參與公益放映的影城,已經有14家被網友質疑。央視採訪新影聯院線負責人後得知,按成本價計算的話,片方最少花400萬就可以買4000萬票房。
票房注水現已成了電影行業的潛規則,不少片方常常採用午夜包場以及花樣包場的方式進行買票房, 為了提高排片,製造電影火爆的假象,製片方還會在分賬比例上做文章。為打擊市場亂象,廣電總局電影局已多次發布管理細則通知。電影局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姜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影局將有整治電影市場的專項活動,到時會有更嚴厲的措施,具體包括,建立影院經理從業者的黑名單制,以及提高監管技術。例如,未來影院裡將安放攝像頭,對比人數和賣出的票數,差出1%是允許的範圍,但超過1%便會立刻報警。(聆君/文)
相關新聞
《葉問3》吸金超4億疑買高票房引爭議 電影局嚴正表態
電影為何買票房? 別人買 自己不買不行
央視調查捉妖記票房造假:凌晨上座率108% 新浪娛樂
2015年,《捉妖記》以24億票房奪冠,有多少是刷出來的?2016.4.20央視新聞發布調查視頻,揭秘電影票房造假。央視記者輾轉8個城市實地走訪影院後發現,有影院把電影《捉妖記》的公益場次放在凌晨播放,而票房數據顯示,凌晨場不僅場場爆滿,上座率還達到108%,這意味100個人中,有7、8個人是在凌晨站著看完近兩個小時的電影。
電影《捉妖記》上映後雖然成為票房冠軍,但高票房卻已引來不少爭議。據悉,《捉妖記》公開放映43天后,製片方開始在公司旗下29家影院進行公益放映,隨後,根據製片方發布的票房公告,《捉妖記》以203萬的優勢超過《速度與激情7》登頂國內的票房冠軍,其中公益場次票房總額4042萬。
不少觀眾覺得,利用公益場次獲得票房冠軍,贏得併不光彩。對此製片方給出的說法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影片,而且他們也是花了真金白銀進行購買,但也有影評人認為,用公益來做包場放映,其實已經涉及一種作弊行為。
免費的公益場次到底在哪裡放映,是否真的有那麼多觀眾?為調查事實真相,央視記者輾轉8個城市實地走訪影院。其中杭州的一家百老匯影院,開業5年以來從沒有進過全國票房百強,但在公益放映期間卻6次成為全國票房第一,8月28號的單日票房比前一天翻了近7倍,僅《捉妖記》一部影片就貢獻了72.48萬票房,而當天放映的其他七部影片,加起來一共只6萬票房。
央視記者詳細地統計了影院當天《捉妖記》的全部放映場次,共計30場,按照常常滿座的極致情況計算,票房總收入應是54.9萬,比影院公開的數字相差17.58萬。如果要填補這個差距,影院至少還需多放映十場。
隨後,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提供了影城上報給主管部門的票房明細,其中顯示,當天《捉妖記》一共放映了40場,與影城公佈的影訊不一致。而當天該影院12個廳已全部排滿,多出來的這十場只能在凌晨進行放映。根據影片的公佈的票房,公益場次必須場場爆滿,上座率達到108%,這意味著將有七八個觀眾凌晨時站著看完影片。但實際情況卻是,記者在之後10天連續蹲點,發現該影城所在的購物中心凌晨時車流量已少得可憐。
央視記者又隨機走訪了北京幾家影院,發現公益場影廳裡幾乎沒有任何觀眾。青島甚至還出現了十分鐘放一場電影的鬧劇,根據網友發來的截圖,8月28號青島百老匯影城,9點10分的影片9點20就放映完,9點30就開始了新一場的放映。而百麗宮影城,凌晨1點到6點,全部顯示座位已滿。
怒了!李安領頭抗議奧斯卡典禮歧視亞洲人 2016-03-16
據台媒報導,上月29日舉辦的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餘波蕩漾,主持人在典禮上,以具歧視亞洲人意味的刻板印象當笑梗,不僅台裔的球星林書豪為之憤怒,李安等其他來自亞洲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昨天向學院遞交署名抗議信,要求學院董事會拿出“具體的作為”確保未來的奧斯卡典禮,避免本屆奧斯卡典禮上對亞洲人的歧視再發生。
奧斯卡典禮上,主持人安排亞裔兒童手提公文包上台,介紹他們是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說他們是“最敬業、精準與勤奮工作的代表”,接著還說:“如果有人不喜歡這玩笑,用你的手機發推特,你的手機也是這些孩子做的。”自以為有趣的嘲諷亞洲人給外界的刻板印象與亞洲童工。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介紹計票的普華永道律所時安排亞裔兒童手提公文包上台
抗議信寫道:“我們以具有亞洲血統的學院成員身分寫這封信,表達我們對第88屆奧斯卡電視轉播,拿亞洲人為笑柄與其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刻板印象,深感驚訝與失望。鑑於#OscarsSoWhite(奧斯卡好白)的批評,我們原本希望奧斯卡典禮能提供學院一個方法與機會,展現包容與多元性的絕佳榜樣。然而,奧斯卡典禮卻因為對亞洲人詮釋的手法荒腔走板而蒙塵。”
信中繼續表示:“我們想知道如此缺乏格調與冒犯人的橋段怎會發生,以及你們對於避免未來奧斯卡典禮再對任何團體有類似渾然不覺或公然偏見、種族歧視的情事,有什麼處置方法?我們期待能聽到諸位對於這項事務的想法,以及確保所有人種能以尊嚴與尊重被呈現的具體作法。”
信中最後提到:“我們對於奧斯卡有全球數億人收視深感榮耀,其中有百分之60的亞洲人與潛在的電影觀眾。”也是在提醒好萊塢,當前亞洲的電影市場舉足輕重。
抗議信上,除了李安,一同署名抗議的包括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導演楊紫燁、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得主虞琳敏等20餘人。
另參【圖博館】:李安:名導演72 美國民族大熔爐 《當代好萊塢》 中國金馬獎 唱而劣則演
台媒:去年中國81部影片票房過億緣何被指造假?
台灣《旺報》2016.3.9刊文稱,原題:大陸電影票房奇蹟不應有造假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440億元,被媒體稱為“5年來最大的奇蹟”,其中有81部影片票房過億。此間有稱票房造假一事,商業數字不能成為行業評判的唯一標準。票房有詐不應該讓人看不透摸不著,透明化監管並完善製度,促進產業的健康成長是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必要條件。
今年初,《美人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新多項票房紀錄,既是偶然又是必然。3月4日,一部號稱“2億元製作1億元宣傳”的電影氣勢浩蕩的殺入電影市場,這部影片就是《葉問3》。這部影片不僅投入億元宣傳經費,更是將影片進行金融產品化,上市公司神開股份和十方控股紛紛斥資參與其中,P2P、眾籌等金融理財平台紛紛浮出水面。一時間,“10億保底”、“違規擔保”等傳聞滿城風雨。
緊隨而來的是這部影片用3天突破4.7億元的票房成績,刷新了《葉問》系列電影票房歷史。不過,隨著相關話題升溫的,大家還注意到了這部影片在一些影城出現非黃金位置提早賣空、3.7元超低價格購票、203元超高票價以及凌晨無效觀影場次等話題紛紛成為大家質疑的導火索。對於這樣的非常規手段行為,包括電影局和中影等在內的官方機構和院線代表都出來聲明立場。
對於這樣的票房存在污點的案例近些年來比比皆是,除了大家提到的《美人魚》、《港囧》等大片,其實對公眾缺乏一個真相的交代。
票房有詐影響的不僅是觀眾,更重要的是不要傷了從業者的心。
商業數字不能成為行業評判的唯一標準。票房有詐不應該讓人看不透摸不著,透明化監管並完善製度,促進產業的健康成長是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必要條件。
泡沫化的增長一旦成為商人斂財的快捷方式,看上去很美的電影市場黑暗面的形成也就不遠。
有詬病的票房成績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這值得讓所有人警惕。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電影票房創紀錄好萊塢起用更多中國演員
美媒:票房超美國?中國或將在2017年擊敗好萊塢!
新媒:4天10億票房收入《美人魚》是如何做到的?
回應
要說造假台灣媒體當之無愧啊
台灣媒體,呵呵。當笑話看即可。
老笑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網友
中國GDP造假---中國票房過億---造假-----中國-什麼都造假-----請問小灣灣中國為什麼要造假?---少學日本來噁心中國人---草
而中國,這個天命的大國又如何呢?首先內地就潛藏著強有力的文化力量,一個強大的中國有文化輻射四周國家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是一種以歷史為背景的文化自信。於是當改開之後,中國先是略帶含蓄的面對世界,歷經00年08年兩次金融危機和那些數不清的魑魅魍魎之後,國力開始恢復到歷史上那個原有的位置了,那電影產業不壓到港台這種小不點真是沒天理了。 而星爺以自己的天賦輔以順勢,成功像當年他早年那樣吐槽過的獲得了,既有錢了也有地位了! ps: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就听人吐槽過,不知道TG變了什麼把戲,搞的家家一輛車,成天堵
差不多了,村里1/3已經買車了,改開這30幾年的交通軌跡:自行車——摩托車、拖拉機——小轎車,估計小轎車是進化到高級形式了,趕上發達國家了吧,很期待以後的生活呀,對未來充滿期待呀,我好想再活500年,好好看遍這秀美江山!
城市化基本完成,不再需要為房車勞心勞命後會更加恐怖,啥都有了就吃喝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周星馳:名導演63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科幻?魔幻?神怪? )
香港是一個大學教育比較落後,民眾欣賞水平較差的東部城市。周星馳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周星馳也被資本收買了,開始意識形態化,美人魚針對的就是西方環保.
雖然周星馳爛片夠多,美人魚在他自己的電影裡也是個爛片。但這個不影響我去看了三遍,我就是看的情懷,我就是要還他的票房。他最好的電影是功夫。
香港的一幫子老舊明星,靠著八九十年代磁帶、碟片塑造的高大上形象通吃整個大陸,劉德華、周星馳這樣的,真是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居然成了偶像派和喜劇界的扛鼎人物。內地同期的陳佩斯、馮鞏的喜劇電影那麼好,楞是搞得無人問津。好在內地大啊,人才輩出,陳、馮幹不過周星馳,新一輩的喜劇人才總能幹得過他。而香港那邊,周星馳之後,可算是後繼無人了。現在周星馳也好,劉德華也好,有演技的周潤發、梁朝偉也好,年紀一大把了,藝術生涯數著指頭算都數得過來。再一個十年過去,也許只有徐克、陳可辛這樣認真玩內地題材的導演才能真正拿出好作品來吧。
徐克60多歲、陳可辛50多歲,再過十年,都該坐輪椅了!
美人魚在港台票房如何?
灣灣限制內地電影,只有幾個引進名額,而且還是用腳抽籤,美人魚沒被抽中,幾乎全是大爛片,有的已下映快一年了!東南亞、香港幾乎第一!可以去電影票房吧看看
台灣一年只准進口大陸片10部,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限制,現在的台灣電影院裡幾乎全是好萊塢的電影以及少量日韓電影,本地電影由於投資少,觀眾不買賬,一般能排上就不錯了。防止赤化,呵呵!
小卡解讀:在我看來星爺的成功,跟香港電影如何如何內地電影如何如何關係都不大。早年內地電影不可避免的充斥著大量革命元素,然而即便如此仍有數不勝數的佳片誕生,偉大的作品依舊偉大。港片則用一種看似有但誰也說不明說不清的風格標榜自己的獨特,最後《無間道》的輝煌也變成曇花一現很快被無情的吃掉老本,現在很多被標榜為港片的電影實際上有極大的內地標籤。 但是兩者都有種非常自然的內因,那就是經濟。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和它在亞洲四小龍里的軌跡密不可分,溫飽思淫欲,物質上豐富之後沒有極大的文化需求那就是扯淡。說起來韓國也是此類,比如游戲產業和韓劇。
《西遊降魔》最大的意義有兩處,一是第一次讓人覺得國產3D電影特效不再那麼五毛,雖然比起後來的《尋龍訣》等片還有差距,但開創性功不可沒;二是發掘了春節黃金檔,從此徹底改變了內地電影市場檔期格局,賀歲檔再也不是第一檔期。
《美人魚》已經創造了歷史,但是要評價它的意義,要等時間沉澱一段之後了。
卡梅隆在《泰坦尼克》之後只拍了一部《阿凡達》,但就是這兩部電影分別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改變了電影工業發展路徑,他對世界電影格局及發展的影響功不可沒。周星馳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卡神,但周星馳在華語電影界就是卡梅隆。
每一個人都無法脫離他所在的環境和時代,個人努力固然重要,時代大勢才是成就英雄的必然。在周星馳的上半場,香港電影孕育了他,他將香港電影推向最後的輝煌;在周星馳的下半場,內地電影市場崛起再次給了他機會,他也再次引領著內地華語電影前進。
番外:周星馳在香港電影中的地位
回顧香港電影市場,許氏兄弟是開拓者,地位類似於唐詩裡面的初唐四傑,成就不足以和後面的“雙週一成”相提並論。
“雙週一成”裡面周星馳最賣座當之無愧,在他最多產的90-95年,每年至少有3部擠進年度票房前十,尤其是93年他能主導自己電影之後,每一部電影都進入票房前十,可謂數量質量雙優。與之相比,成龍最多產時期也只在85年創造過獨占年度票房前四的成績,至於95-97三連冠已經是成龍拍片減少的創作後期了;至於發哥,他作為一個演員,沒法決定電影風格,拍的爛片實在太多了點,冠軍數量也少了點。因此若論香港電影最典型的代表,成龍和周星馳就是盛唐詩歌中的李白和杜甫,一個偏重功夫、一個偏重喜劇,共同輝煌幾十年。
回應
你確定星爺不是在吃情懷的老本?不覺得其地位有本文說的那麼高啊!今天的華語電影,黃渤才是票房和人品的化身,2014就實現了一年四部十億級影片。 周星馳靠的是情懷票房,我看他還能吃多久.
那為什麼內地只吃星爺的“情懷”,其他人的“情懷”怎麼就那麼不受歡迎呢?
好萊塢電影票房到10億美金,那算是票房大賣了,他們是賣到全世界有的這個成績,這部電影光是中國大陸市場就有5億美金,看看這種市場潛力有多嚇人,也難怪向太會懷疑票房造假呢,估計周星馳自己也嚇到了.
內地電影市場的興起,吸引了所有香港電影精英。在周星馳之前成龍就已經是香港電影在內地的最大品牌,1995年《簡單任務》獲得了1.1億票房,但是成龍後來選擇去了好萊塢,再次回歸內地市場以後,他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突破之前的成績。周星馳之後成功的品牌還有徐克,而陳可辛還需要票房佐證,王晶只能算是趕上了內地電影市場爆發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杜琪峰和古天樂曾經接近成功。
嚴格意義上來說,成龍和徐克已經完全內地化,而陳可辛拍的電影能叫你懷疑他是否曾拍過香港電影,他們已經沒有多少香港電影的影子了,他們的新作在香港市場取得的票房已經可以忽略不計。王晶保留了最後的香港電影影子,但在澳門風雲前他拍的都是渣渣,就算澳門風雲票房大賣了,也還是渣渣。事實證明,內地市場是一個全新的市場,需要新的思路,像劉鎮偉、黃百鳴之流,完全吃香港電影的老梗,注定要被無情拋棄。
只有周星馳,既部分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有新的突破。
2、周星馳電影對內地電影的引領作用
周星馳的電影下半場之路,到現在為止只有5部作品,和之前《賭俠》1個月就趕工完成不同,每一部都製作精良,除了《長江七號》,每一部都是當年票房冠軍。實際上,如果《少林足球》能夠在2001年上映,也肯定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而且每一部都對內地電影市場都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少林足球》作為星爺轉型的第一部電影,意義重大。這不僅是華語電影第一部大規模引入CG特效的大片,和後面的《功夫》一起,引領華語電影和國際電影工業接軌,逐步改變過去的手工作坊拍片模式,探索出一條華語電影工業化製作之路;更重要的是,《少林足球》在華語電影最寒冬時期出現,給市場注入了一支強心針,正是在其帶領下,才有了後來香港救市之作《無間道》和內地救市之作《英雄》,可以說它真正開啟了華語電影市場回暖之路。
《功夫》是第一部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純華語電影,並且時隔多年以後,再次宣示了華語電影依然可以創造豐厚的海外收入。之前成龍在好萊塢取得了成功,但他拍的片毫無疑問不是華語電影,而李安拍的《臥虎藏龍》只能算是一部中國風畫衣下的西方電影。
《長江七號》是第一部真人加CG動畫形象的電影,在技術發展上比之前兩部更進一步,雖然票房不太成功,但我一直認為七仔要比胡巴更萌。
2、周星馳橫空出世和香港電影沒落
就在1990年,周星馳憑藉《賭聖》第一次登上香港地區票房冠軍,之後連續4年佔據冠軍寶座,90-95年每年至少有3部作品霸占當年票房榜前十,1992年更是包攬票房前五,將香港電影推上最後的巔峰,這種成就絕對空前絕後,華語影史上再難找出第二人。在香港電影最風光的時代,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然而也就是在92年,伴隨著周星馳到達他電影歷史的第一個巔峰,香港電影盛極而衰。從93年起,香港電影總票房逐年下滑,前兩年還維持在相對高位水平,到97年後,票房數字直接腰斬,電影製作數量也逐年萎縮,世紀之交那兩年,香港電影基本失去了海外市場,本埠收入也低於10億港幣。
巧合的是,內地電影市場也是在92年到達歷史巔峰後突然下滑,和香港電影一起走向衰微,從94年之後連續10年票房不到10億,是名副其實的市場冬天。至於為什麼,那就是另外一個宏大話題了,自然好萊塢特效大片從那個時候興起,現在橫掃全球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伴隨著香港電影逐步衰落,周星馳也逐漸減產,1999年他拍完具有自傳性質的《喜劇之王》,給自己的電影上半場作了一個小結。
周星馳電影之路的前半段,伴隨著香港電影從繁榮期走向巔峰,再逐步衰落,是那個時代港片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典型代表,具有那個時代小工藝作坊式速成港片的所有特點。
下半場,伴隨內地電影市場前進
1、周星馳電影風格的轉變
比起上半場,周星馳電影的下半場風格大變,從《少林足球》開始轉型,雖然還保留了星式電影的無厘頭特色,但最大的一個轉變是,周星馳順應了電影工業時代大潮,開始把特效完美地結合在自己的電影作品裡面。注意,是特效和劇情的完美結合,這一點,直到最近上映的妖塔、三打這些渣渣依然不行。
而最重要的轉變是,他和其他香港電影人一起,開始把市場重心徹底轉向內地。因為所有人都看出華語電影的未來在內地。
在經歷了十年市場寒冬之後,內地電影市場開始回暖,2002年國師拍攝的中國式大片《英雄》開啟了內地電影商業化道路,雖然國師及凱歌后來都悲劇了,但這一代電影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內地電影市場在10億區間徘徊許久之後,05年突破20億,隨後大踏步前進,2010年突破百億,而剛剛過去的2015年,光是比2014年多出來的票房,就有144個億。內地電影市場的高歌猛進勢頭毫無停歇之意,超過北美市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梁鵬飛:星爺的好時光——上半場在香港,下半場在內地 2016-03-01
周星馳新片《美人魚》成為內地第一部突破30億的電影,突破5億美元恐怕也不在話下,這個紀錄恐怕短時間內沒人打破了。從90年他登上香港地區票房之王算起,已經過去了整整26年,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
二十多年過去了,周星馳還是那個周星馳,華語電影市場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
上半場,香港電影的喜劇之王
1、香港電影——曾經的華語電影中心
香港電影自上世紀70年代之後,從許氏兄弟的市井喜劇開始崛起,之後經歷了成龍、周潤發(搭配吳宇森、王晶)的輪流坐莊,風格主要是在功夫、喜劇之間切換,周潤發電影很難說是一種什麼風格,因為他是唯一一個非導演的票房之王。到8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逐步走向鼎盛。
到90年代前後,無論是從票房成績還是電影質量來看,華語電影的中心毫無疑問是在香港地區。
先說票房收入,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如果有人告訴你曾經香港一個地區的票房收入就超過整個內地市場,你是不是會大吃一驚。然而這卻是事實。內地電影市場從1994年引進第一部好萊塢分賬大片起,才算有了比較嚴謹的票房數據(之前的數據估計比實際數值要偏低),當年香港地區總票房(包括香港製作和外片)約14.7億港幣,內地票房收入不超過10億人民幣(當時人民幣對港幣匯率大概是1:1)
不僅如此,彼時香港電影還有豐厚的海外收入(主要是東南亞泛華語文化圈),每年大約有14億港幣左右,遠遠超過在香港本埠的票房收入,是支撐香港電影繁榮的重要因素。那個時候的香港號稱東方好萊塢,絕非浪得虛名。
當然內地票房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曾有過短暫繁榮,大體都有25億以上,1992年內地票房32億(記住這一年,這是個特殊的年份),是那個時代的頂峰,直到15年後的2007年,內地票房才再次企及這個數字。但是那會比起香港電影的總體收入來說,內地票房一直都稍遜一籌。
再說電影製作水平,當時香港年製作電影超200部,1995年前後到達頂峰,有500多部,內地年製作電影不超過100部,電影質量就不用說了。90年代的香港電影毫無疑問碾壓內地電影,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中心。
奧斯卡 「黑白」爭完「黃黑」吵 2016-03-01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第八十八屆奧斯卡金像獎開獎,臉書立即被洗版。可見,台灣人雖沒入圍最佳外語片,並非如表面看來對國際大賽淡定、漠然。
筆者個人給《丹麥女孩》、席維斯史特龍更高評價,但每部作品都不同凡響,不敢覺得自己有資格對得獎者用鄙夷眼光說三道四。
這種等級的大賽,獎落誰家難以定論,總惱到些不得獎的人。前年,已拿過好幾個影后的鞏俐砲轟了台灣金馬獎「不專業、不公正」,我們輿論都不爽。但去年有國際鋼琴賽把冠軍頒給已是大賽常勝軍的韓國人,台灣根本沒入圍,卻立即引來「好想贏韓國人」的論者狂轟評審「品味差距太大」、「沒道理可言」、「覺得很受羞辱」!不明就裡者還以為發此議論的人真正教出了什麼偉大音樂家、且受了何種不公平待遇呢!
其實把眼光拉到美國,也有人抱怨奧斯卡獎「太白」,認為藝術須為「多元」服務。幾年前,我參加一個金馬獎影展映後座談,此間媒體圍繞在導演之同志身分發問,導演略不悅,回答:「我是好導演,並不因我是同志導演,而因為我就是個好導演。」
奧斯卡獎針對所謂種族爭議從善如流,宣布將把非白人的投票者數目增加一倍,但其中有兩個吊詭:一,非白人投票者面對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在《神鬼獵人》裡的精湛演技,是否把膚色考量擺在藝術價值前面?二,種族爭議並不只非黑即白,也不是獨尊黑人,而近日美國亞非兩族群衝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亞裔和拉丁裔與其他各族群又該置於何地位?
當然,討論美國的電影大賽,還是希望台灣見賢思齊。侯孝賢一九八九年就拿國際大獎,過了二十多年,台灣仍要靠侯孝賢拿國際大獎?這些年來我們竟然無法教育出更多更高水準的觀眾?
用質與量兩方面算一算,上個月的國片《大尾鱸鰻2》全台票房接近兩億,大贏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卻大輸周星馳《美人魚》在對岸的票房。《大尾鱸鰻2》因打諢插科得罪了原住民,且和同期兩部台灣賀歲片的水平,都與此次奧斯卡《神鬼獵人》、《瘋狂麥斯》、《驚爆焦點》、《不存在的房間》相距甚遠,台灣電影恐怕正陷入票房與得獎雙輸的局面。
就在奧斯卡揭曉時,媒體報導點名,鄭麗君可能接掌文化部。筆者不記得龍應台之後的文化部長有誰,也說不出他們對台灣的文化現狀有何幫助。但願民進黨的新部長能扭轉文化當幫襯的小媳婦地位,帶給國片亮麗的新紀元。
奧斯卡 既保守又政治正確2016-02-29 聯合報 塗翔文(影評人)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有點像被掐著脖子辦出來的。
先看得獎結果,基本上沒太大意外。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布麗拉森、艾莉西亞薇坎德3人都是呼聲最高得主,即使贏得有點驚險的馬克勞倫斯,雖然賽前看好度輸給席維斯史特龍,但這位英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亦不算真的爆冷。最有趣的變化發生在影片、導演兩大獎,即使「瘋狂麥斯:憤怒道」襲捲6座小金人,包括經常被視為「最佳影片指標」的剪輯獎,依舊無法最後達陣,畢竟它被視為是部商業動作片,似乎還是難突破影藝學院會員心中那堅不可催且保守的類型高牆(如動作片、科幻片都很難獲最佳影片)。
墨西哥導演伊納利圖繼1949、50年約瑟曼基威茲(「三妻豔史」與「彗星美人」)之後,再次寫下連兩年獲導演獎成績;不過,那兩年的影片獎也沒能跟著連莊,因此「神鬼獵人」亦不算突破新紀錄,最終將最佳影片讓給僅得原著劇本獎的「驚爆焦點」。「驚」片固然出色,但其映照現今媒體生態、批判教會性醜聞的政治正確、議題效應,確實還是遠比19世紀的獵人復仇記要來得「入世」許多。
今年奧斯卡從入圍公布後,就籠罩在「名單太白」的種族陰影之下,其實就頒獎人的比例分配,已看得出刻意平衡的作風。沒想到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從一起幕就炮火四射、大開玩笑,藉此強調黑人需要的是更多機會,但競賽比的是實力,不該只執著於杯葛行徑,順道「虧」了拒絕出席的那些人。只是這個種族議題嚷嚷地有點過了頭,整場典禮幾乎只剩這單一主題貫穿到底,玩笑開到最後都疲乏了,甚至稀釋掉獎勵同業的初衷本質,矯枉過正。
奧斯卡由六千多人票選,比的不單單只是實力,人望、觀感、造勢等周邊因素,缺一不可。所以無論你再不喜歡李奧納多,今年就是最多人願意投票認為他最好;相對而言,也有極動人的時刻,來自87歲、入圍6次終憑「八惡人」得獎的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當他真情流露、含著淚水,緩步上台致感謝詞,台下所有人紅著眼起立致敬的場面,其實是累積一生而來的成就與榮耀,一切似乎又那樣地誠摯踏實。獎永遠不是真理,但總有它存在的正面意義,或許如此看待所有電影獎結果,才是最能坦然釋懷的態度吧!
華語賣座片《捉妖記》北美上映口碑差一周票房不到3萬美元 2016-01-26
《捉妖記》,這部在國內紅得發紫的電影如今在美國遭遇滑鐵盧。近日,該片在北美40多家電影院上映,面對遠渡重洋來的“最賣座華語片”,很多美國觀眾並不買賬,不少人看了之後表示電影的邏輯混亂,特效落後。口碑差,也大大影響了《捉妖記》的票房。這部在國內斬獲了24億票房的電影,從上週登陸北美起算,只賺到了不到3萬美元(約20萬人民幣)票房。
文化差異導致“水土不服”?
也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在唱衰《捉妖記》。幾天前,華西都市報記者在上海採訪《功夫熊貓3》的導演亞歷山德羅·卡羅尼時,他曾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影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動畫製作和電腦特效製作上,“我們總是會通過圈內人士第一時間搞到剛上映的中國電影片源,去年很火的《大聖歸來》和《捉妖記》都看了,這兩部電影都可圈可點,中國有著不少很優秀的CG研發人員,他們的技術水準和好萊塢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捉妖記》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好萊塢品質的中國電影,如今在好萊塢卻被扔爛番茄,這不得不說是件讓人尷尬的事。美國《銀幕》雜誌資深影評人麥可西說:“其實不止中國,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在內的亞洲電影在北美基本票房都不太高。由於題材類型、語言文化、人文風情等各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到美國觀眾對中國電影的接受。
回應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因在於東西方對電影劇情的敘事邏輯,價值判斷都有很大不同。但一直以來,西方特別是美國,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上處在絕對強勢的地位。即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並非是交流,而是單向的,從美國輸出到全世界。
在西方人絕對強勢的文化輸出面前,中國人由看不懂西方的邏輯,到慢慢可以看懂,可以欣賞。我記得94年,我上初中的時候,在電影院裡看真實的謊言。雖然動作場景非常震撼,但很多人物關係,人物行為都看不明白。而經過二十年的美國電影熏陶。這都不是問題。
但由於這種輸出是單向的,美國人要么沒看過中國的電影,要么看的都是迎合西方拍攝出的西方化的中國電影。當看到捉妖記這種完全為了中國市場,依據中國人的敘事邏輯拍出的電影,當然就看不明白。怎麼辦?涼拌即可,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可以產生票房幾億美元的電影。根本沒有必要為了迎合西方人而改變電影的敘事邏輯。現在是美國人要根據中國市場調整他們的敘事,而不是相反。
有人總結過好萊塢英雄片的基本套路,無非兩條:要么是一個美國人拯救了美國,要么就是一群美國人拯救了地球。藏在基本套路背後的邏輯是:他人或許可以暫時的完全正確,他人或許可以永遠的部分正確,但只有美國人可以永遠完全正確。
這個邏輯,用腳趾頭想想也會覺得有違常識。但沒關係,好萊塢還有一個金牌行當,叫“劇本醫生”。他們的差事是用細節上的雕琢,將一個混蛋邏輯導向毛順骨酥。
譬如,大塊頭克格勃眼瞅著就要把我們的美國英雄置於死地,突然一個傻乎乎的美國大妞出現,用手提包裡的防狼噴霧劑為英雄解了圍。又譬如,恐怖分子安裝在樹梢的爆炸定時裝置眼瞅著就要指向爆點,突然一個吹著口哨的黑人小混混出現,用一記精準的三分投籃挽狂瀾於既倒。
其實,不幸被導演編劇們摁在熒幕上當反派的俄國佬和阿拉伯人,在體質人類學上都屬於高加索人種。好萊塢安排他們當惡棍,既充分照顧了黑哥黑妹們的情緒,又在意識形態上藏私過關。如果在同“邪惡勢力”的鬥爭中,白人英雄的身邊還有一位德智體都全面發展的黑人幫手,那麼美國價值觀就充血昂頭了。
至於在普大喜奔之下,那些永遠不那麼正確、永遠猥瑣、永遠狡詐的是華人,在他們被侮辱被損害時,往往伴隨著白人甚至黑人觀眾的會心一笑。反正華人兩頭都不討好,既是非我族類,又是其心有異。
回應
不敢說每個非我族類都是其心必異,但是絕大部分是這個結論肯定正確
真好笑,我記得這個觀察者發過文章罵過《功夫熊貓》來著,結果人家還是中美合作出品(東方夢工廠,中方佔55%股份)。很多好萊塢電影,現在投資方都有中國企業。這個觀察者還發過文章罵過《環太平洋》,結果人家也是中美合拍片,而且這個出品方現在已在萬達旗下了。觀察者的某些作者,下次發文前小心點,別再罵錯了被人家萬達起訴哦?!呵呵。
萬達還沒有能力影響好萊塢劇本吧。投資是一回事要影響到好萊塢運作你把美國人看的太簡單了。好萊塢可是猶太人基本盤。
好萊塢歧視黑人?華人笑而不語 2016-01-21
今天看了篇衛報的文章,題目叫《怎麼解決好萊塢的種族問題》。文章說,至今,只有黑珍珠哈利·貝瑞拿過影后。男演員中,非白人獲獎者只佔7%。連續兩年,奧斯卡20個演員類提名只有白人演員。
顯然,本文是在為美國非裔的文藝工作者鳴冤。黑哥黑妹嚷嚷:俺們戲份太少!
對此,三叔不以為然。
不錯,好萊塢潛規則之一是偉光正角色多半都是白人。但好萊塢潛規則之二是沒有一位當今的好萊塢導演會明目張膽地安排一個黑人來演首席反派。進而言之,如果電影裡僅有一位反面角色,那他肯定不會是黑人;如果電影裡只有一位正面角色,那他肯定會是黑人。
演藝成就不論,在好壞善惡是非對錯的區分和指認上,好萊塢從來不敢招惹黑人。以此觀之,黑哥黑妹還是被優待的。
這不難理解,在聖母婊當道的好萊塢,所謂政治正確是百善之首,政治正確的最高法則是不能流露出一絲一毫的種族歧視傾向。
那麼問題來了,好萊塢電影裡的反面角色都是哪些人呢?一位網友提供了答案:他多半會是俄國佬、阿拉伯人、中國人中的一個。
“壞蛋們”或者是孔武有力的克格勃特工,或者是兇殘冷血的恐怖分子,或者是面容猥瑣內心狡詐的華人間諜華人奸商華人買辦華人蛇頭……
為啥壞人總是俄、阿、華這幾款?不消說啦。他們或者是在軍事上對美國威脅甚大,或者在政治經濟上與美國尖銳對立,或者在宗教信仰上同美國背道而馳。歸結於一點,在意識形態上他們與美國尿不到一個壺。所以他們是萬惡之首,所以,他們在熒幕上被批倒批臭。
若說好萊塢政治正確的最高法則是反對種族歧視,那麼在這個最高法則之上還有一個超高法則,就是一定要戴著意識形態眼鏡看人。
美國人不懂什麼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過但凡有不同意見的、其心有異者,對不起,編劇們發給你的結局往往不會很美妙,附帶著形像也不會太對得起觀眾。
簡單說,犯我大美利堅者,雖遠必會讓你死得很難看。
美媒:中國遊戲業超越美日年收入超200億美元2015-12-31新華網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27日報導,原題:中國遊戲業超越美日年收入超200億美元 中國或許在很多產業上仍落後於美國和日本,但其遊戲業卻超越了這兩個國家。
newzoo.com網站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遊戲業收入達到222.2億美元,居遊戲業100強國家之首。排名第二的是美國(219.4億美元),再次是日本(123.6億美元)。
報導稱,原因有兩個。
首先,大多數遊戲是通過網絡進行的,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其2015年的網民數量接近7億人。
其次,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公司,一直在通過開發和推廣自己的遊戲,來擴大在線影響力,這些遊戲往往能擊敗外國的遊戲。
報導稱,今年11月,騰訊遊戲《王者榮耀》,榮登newzoo中國最暢銷的20款安卓遊戲排行榜榜首。在最盈利的5款遊戲中,該公司的產品佔據3席。
在海外市場,騰訊一直在努力複製其在國內市場的成功。今年4月,該公司收購了位於舊金山的移動遊戲開發商Glu Mobile公司的股份。該公司的一款遊戲《全民突擊》,不久後將在美國市場上市。
騰訊還與日本艾鳴網絡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公司、韓國 4:33創意實驗室和“史詩”遊戲公司達成合作。
報導稱,雖然目前要判斷中國產遊戲能否通過全球市場的檢驗還為時過早,但美日韓的遊戲開發商應當對此予以關注。
好萊塢包裹的種族歧視2015-10-29 人民日報
100年前,好萊塢留下了一塊醜陋的種族歧視傷疤。
“給予黑人權利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因為他們無惡不作。”格里菲斯執導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5年上映之初就極具爭議,影片以“所有黑人的公民權被剝奪”作為“大團圓”結局。這種明目張膽的種族主義將非洲裔美國人徹底激怒,他們組織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全美有色人種促進協會也在這次事件中建立起來。
其後的幾十年間,亞裔、墨西哥裔、土著美國人、意大利裔、古巴裔等先後加入到抗擊美國電影業種族主義傾向的隊伍中來,許多國家還禁映被認為醜化了他們同胞的美國影片,以示聲援。美國電影協會被迫簽署了一些防止製片人濫用醜化手法的協議,並且承諾採取措施對種族主義實行更嚴厲的審查。
100年過去了,人們已經很難看到“旗幟鮮明”的種族主義觀點在熒幕上出現,帶有強烈種族主義色彩的詞語也被掃地出門。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種族歧視的傷疤在好萊塢已經痊癒。
今年早些時候,一項題為“700部大眾電影中的不平等現象”的報告對美國電影中有關種族、民族和性別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統計。研究者發現,情況比想像中的還要糟糕。
數據表明,好萊塢電影仍舊是白人主導的遊戲。儘管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列舉出眾多出色的黑人影星,但是從整體來看,黑人演員依舊處於劣勢地位。調查指出,在前100部票房大片中,所有有台詞或有名字的角色裡有73.1%是白人。
幾年前,曾有媒體曝出,200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男主角、印度裔男演員戴夫·帕特爾對外宣稱,好萊塢體制內充滿種族主義,因為亞洲演員得到的角色往往僅限於恐怖分子、計程車司機或是“怪咖”。在外界普遍認為戴夫·帕特爾的演藝事業將開始起飛的時候,他卻因缺乏像樣角色而受挫,一度處於失業狀態。
黑人孩子喜歡白人角色多過黑人,黑人女孩喜歡白人玩偶勝過黑人玩偶,在許多好萊塢影片中,細節處藏著“精心設計”。在白人至上的主流文化背景下,高度商業化的好萊塢又怎會是淨土一片?
好萊塢歷來是民主黨票倉,政治上以自由派居多,反對種族歧視的聲音在這裡嗓門也很高。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看出了隱藏在“政治正確”背後的真實問題?
相關新聞
人權問題 美國應該好好反省種族歧視成痼疾
奧巴馬警告漠視種族歧視問題將釀成惡果
埃塞俄比亞裔猶太人抗議種族歧視與以警察爆衝突
美媒:好萊塢對中國影迷吸引力衰退2015-10-10 環球網
根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0月8日文章, 中國影迷正為國產電影而瘋狂。對美國片商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今年,美國進口影片將在中國現代電影史上創下最低市場份額,很可能低於35%。這與2012年上半年的63%不可同日而語。
影評家們常說,中國電影市場受到政府部門操控,後者往往以犧牲進口影片的利益推廣國產影片。與中國國產影片相比,大多數好萊塢影片獲得的是“二類”檔期、更短的放映期,以及更少的營銷和宣傳機遇。顯然,這些因素已產生重要影響。然而,倘若中國影迷的口味正在轉向國產電影,所有這些因素都將無關緊要。其實,這種轉變正在成為現實。
中國國產影片質量正穩步提升,並獲得更多票房收入。今年,至少有7部中國影片將在內地影院中獲得1.5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收入,僅有三四部好萊塢影片能跨進該門檻。在美國進口影片中,只有少數驚喜,如《速度與激情7》,許多影片的表現都令人大跌眼鏡,如《碟中諜5》等。
與此同時,中國幾乎每月都有獲得驚人成功的國產大片。今年夏天,《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煎餅俠》等影片一鳴驚人。僅一個月後,這種“怪事”似乎再次出現,《泰囧》《鬼吹燈之九層妖塔》和《夏洛特煩惱》3部中國國產片表現強勁。
截至9月30日,今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52億美元,其中國產電影佔65%。今年中國還將放映10部好萊塢大片,但其中僅有兩部似乎能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票房,而即將上映的《鬼吹燈之尋龍訣》等3部中國國產片都有可能拿到超過1.5億美元的票房。
問題是好萊塢的歐美票房市場已停滯多年,拉美和非洲市場則因規模太小而相對無足輕重。對美國片商來說,中國市場至關重要。若其在華電影市場份額繼續下降,那麼他們將首次面臨全球業務衰退的不妙前景。
親歷晚上10時網上購票 只能買到邊角位
本報記者為求證“幽靈場”在廣州是否存在,於10月3日晚用手機在線購票,結果,購買多部熱門電影的當日晚上10時的場次,均顯示“爆滿”或者只剩下邊角位。但是,記者購下某座位於白雲區非市中心影城晚上10時多、一個100多人影廳10排10座的票後,馬上過去取票入場,結果發現,影廳中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很多中心靚位空著。
就此現象,記者請教了影城經理,他們直白告知:“這叫半包場!片方和發行方一早就砸錢把中間的好位置買下來,實際上根本不會有人來看,你這種人花真金白銀是買不到好位置的。”他們解釋說,早前某票房火爆的國產電影的做法真太傻:“叫自己旗下的影城排出15分鐘一場次的半夜'幽靈場'來衝票房,這做法太明顯了。現在最新流行的做法是每場都摻水,先把好位置買下來,造成每一場都很火爆、上座率很高的假象,真正想買票的觀眾就急了,最終全場爆滿。但你若要去查證,難!”
自掏腰包往臉上貼金 “愛造假體質”蔓延電影圈
行家指點說:“'幽靈場'早就有了,但今年越演越烈,搞到半夜開場那種就太假了,現在還有推出100元票價實則8.8元、在市中心影廳的黃金時段包位搞'飢餓營銷'、二線影城小影廳夜夜通宵搞'幽靈場'……各種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目的只有一個:衝高票房,提高首映週的排片率。”記者驚訝地稱:“這包場也是要錢的呀,做砸錢貼金的事情太傻了吧。”多方人士均搖頭說:“天下哪裡有賠本的買賣?”某院線君說:“不管你包多少場次,我只管每張票收45元,雷打不動。”片方說:“我可以為每張票付出20元當宣傳費。”售票網站說:“餘下的25元我們包了,我們白送粉絲也行、僅售19.9元也好,總之補貼費用當廣告費,賺的是人氣和點擊量。”發行方則說:“我負責控制電商包銷的總量不超過20%~30%,剩下的全價票才是真正的票房。”
記者追問:“片方每張票都投入的20元是什麼錢?”一位資深的製片人透露:“這筆錢原本是廣告預算,現在我們基本上不投媒體廣告了,直接補貼票價,聯手電商,既討好部分觀眾,又招來'自來水'廣告,還直接提高了自家的票房和排片率。”據悉,這筆錢少則幾千萬元,多則過億元,“一般佔整部電影成本的50%左右”。
各方面的回應幾乎異口同聲地稱:“這樣做只為討好三類人。一做給排片經理看;二做給觀眾看,羊群效應會造成更多的人掏錢買票本;三做給以後的投資商看。
"港囧"被指靠"幽靈場"衝票房業內:砸錢很普遍2015-10-07 中國經濟網
從10月4日《港囧》宣布“上映10天以12.8億元成為2D國產電影單片票房冠軍”以來,社交平台就湧現了“這是用幽靈場票房造假”的聲音,對此,連續幾天,影片的主要金主之一、光線影業的副總裁劉同公開回應:“絕對沒有這樣的事兒。”更揚言要告誹謗者。這個事件令“幽靈場”成為熱議話題,有業內人士稱:“《港囧》票房奪冠是遲早的問題,所以它到底有無造假的爭議可以走法律途徑解決。不過,'幽靈場'的現象存在已久,的確已經到了十分普遍的地步。”
被指票房“造假”,光線稱陪你們撕到底
今年國慶檔基本成為4部影片的天下,其中《港囧》的票房成績非常喜人,已打破由徐崢自己執導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於2012年底創下的12.68億元國內2D電影票房紀錄。喜訊傳來,馬上就有人唱反調,微博名為“圈內老鬼”、“娛扒爺”、“娛樂圈外漢”等網友稱《港囧》靠“幽靈場”衝票房,“冠軍是假的”。隨後,光線影業副總裁劉同連續兩天發三條微博回應此事,稱:“偽造假圖片,製造假言論,抹黑《港囧》,片方將通過律師維權到底。”
所謂的電影“幽靈場”指午夜時分院線排出場次,而且場場爆滿,為的就是衝高票房。對此,劉同首先在微博上解釋:“9月29日我們找到影院詢問,影院的回答是:其他的電影也進行無效場次的排片,這樣的排片只是為了平衡各電影公司的排片佔比。而這種場次的票房是不計算在總票房內的,統計調整會去除。這不是光線的影院,光線也不會做這樣的事。謝謝您的監督。”但隨後又秒刪了微博。第二天,劉同再次回應:“沒想到昨晚我一條評論留言,非得被杜撰成我心裡有鬼的假象。”20分鐘後,他再寫道:“等著我們的律師函,我會陪你們的真實身份撕到底。”
不過,因為“圈內老鬼”等網友此前還傳過鄧超 “出軌”的虛假新聞,被鄧超告上法庭,因此,這次爆料的可信度成疑,不少網友在劉同微博下留言說:“《港囧》很好看啊,票房好是可預期的,幹嗎要造假?”
華語電影的美學傳承與跨界流動
作者:陳犀禾 2014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華語電影各區域間相互影響深遠而廣闊。陳犀禾主編的《華語電影的美學傳承與跨界流動》立足華語電影的歷史研究,以「歷史回望:流變與傳承」、「 博弈互動:中國電影與全球語境」、「影像美學:回溯與展望」以及「跨區流動:影響與播散」為切入點,以期對「華語電影」的概念進行厘清和辨義,填補國內外學術界華語電影研究的一些空白,並拓展華語電影研究的歷史維度。
華語電影大片:創作、營銷與文化
作者:陳旭光 2014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近年來,華語電影大片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最引人矚目的現象,本書試圖整合工業、美學、文化等角度,對華語大片進行深入研究。在導論部分,作者界定了華語大片的內涵,簡要回顧華語電影大片的發展歷程,並從類型的角度對大片的特點進行概述。
大電影的拓展: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作者:丁亞平 2014 文化藝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近年來,中國電影國內市場始終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而國外市場卻處在相對萎縮的狀態,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使得中國電影需要在內容生產、業態轉型、投融資模式、海外營銷、華語電影融合以及國家戰略層面做出重大調整,不僅要進一步鞏固中國電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更要加強對海外電影市場的競爭策略研究。這有利於中國電影產業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升級,也有利於中國文化的傳播。
當代好萊塢電影工業
作者:(美)麥克唐納德 2014 浙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指出美國當代的影視業以其長久持續性與靈活多變而著稱,《當代好萊塢電影工業》正是一部探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美國影視業作為一項引領國際化潮流為主題的著作,深入剖析了好萊塢「產品」的全球化市場空間、獨立出品人的角色、企業法人的改變以及新媒體窗口的多樣化趨勢等,向讀者呈現了一個和諧、新潮和國際化的當代好萊塢影像。
目錄
引言:好萊塢電影產業新態勢
第一部分 工業結構
第一章 工作室體系和好萊塢聯盟
第二章 資金與生產:創造好萊塢電影商品
第三章 當代好萊塢的發行和營銷
第四章 影院放映:加速的影院
查爾斯·R.埃克蘭德
第五章 輔助市場——電視:由挑戰到安全的避風港
第六章 輔助市場——錄像帶與DVD:好萊塢的重組
第七章 輔助市場——電子游戲:前景與挑戰並存的新興產業
第八章 輔助市場——錄制音樂:電影原聲的風險和沒落
第二部分 產業動態
第九章 勞動力:媒體集中度對電影和電視工作人員的影響
第十章 明星體系:好萊塢后工作室時代的產物
第十一章 好萊塢和國家:美國電影業在全球化時代的壟斷
第十二章 好萊塢和知識產權
第三部分國際領域
第十三章 好萊塢和世界:出口或死亡
第十四章 不列顛:好萊塢,英國
第十五章 法國:愛與恨的故事
——法國和美國電影在法國視聽市場
第十六章 德國:好萊塢和德國之間特殊的關系
第十七章 意大利:意大利市場的崛起和墜落
第十八章 拉丁美洲:墨西哥和阿根廷如何應對北方的巨獸
第十九章 東亞:更好或更壞
第二十章 印度:好萊塢主宰、消失且復生的地方
第二十一章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外籍員工在好萊塢以及好萊塢南部
創意制片完全手冊:從項目策划到營銷發行
作者: 莫琳·A·瑞安(Maureen A.Ryan)
出版日期:2015/01/01
內容簡介
立足於作者二十余年的制片經驗,全面總結梳理了美國獨立電影制片管理工業化的規范流程,是一本關於不同規模、類型影片制作的實用工具書。
全書有體系有步驟地講解了如何在劇本策划階段兼顧藝術創作和市場前景,合理分配有限的資金和時間,高效周全地勘察場地、招募劇組、安排攝制日程,成片之后有策略有計划地宣傳發行,靠創意來回收成本、實現盈利並參投電影節。此外,作者列出了制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與陷阱,收錄了大量一線訪談,可以作為查驗制片工作各環節的索引。
在國內電影市場高速發展、影視行業分工細化、中外合作愈加緊密的大環境下,書中介紹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項目融資方式、保險機制、稅務激勵政策、完片擔保體系和工會勞動制度,皆可為國內電影行業發展帶來有益的啟示。隨書所附的案例分析、參考資料、表格模板等,則可以為同類影視項目的實際操作提供寶貴的借鑒。
目錄
如何使用本書及本書為誰而作
第一章策划
1.1尋找創意與素材
1.2研習劇本
1.3策划流程
1.4取得作品改編版權
1.5劇本創作與再稿
1.6編劇軟件
..........
2015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產業研究部組織編撰,以產業調研和市場調查為手段,以產業現狀和發展戰略為內容,共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含年度發展總報告、態勢及戰略分析、投融資分析、院線與影院分析四章,從產業發展的生產、制片、發行、放映、營銷、融資、創意等各個環節詳細剖析年度發展狀況,並提出戰略解決方案);電影市場研究報告(含電影市場與票房分析、明星研究、五年暑期檔分析和大數據分析,通過調查研究用數據和圖表說話)。
目錄
第一部分 2014年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第一章 2014年電影產業發展總報告
第一節 票房與市場
第二節 2014年電影制片生產概況
一、2014年國產電影生產類型概況
二、2014年分成本制作影片生產概況
三、2014年高技術格式電影概況
四、2014年合拍片生產情況概況
第三節 2014年電影制片主體概況
一、2014年國有電影企業年度發展概況
二、2014年民營電影公司年度發展概況
..........
好萊塢電影編劇揭秘:解密那些夭折大片背後的故事
作者: (美)休斯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內容簡介
是一本既有趣,又有料的書。
閱讀本書將是一次欲罷不能的旅程,它的目的地就是所有編劇、導演和明星都害怕進入的領域:策划期地獄。在這里,人們照樣寫作劇本(然后改寫劇本,再一次改寫劇本……),雇用演員和搭建布景……但你永遠別想開始拍攝電影!在本書中你會看到以下大片的幕后揭秘,以及更多迷失方向的電影項目背后的故事。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那部想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蝙蝠俠》電影發生了什麼事?奧利弗•斯通版本的《人猿星球》又到哪里去了?•為何雷德利•斯科特的《危機地帶》在開拍前數日突然分崩離析?•為什麼詹姆斯•卡梅隆還沒有制作出《神奇旅程》?•尼爾•蓋曼怎麼看那些根據他的系列漫畫《睡魔》改編的電影劇本?•約翰•布爾曼的《指環王》真的會由甲殼蟲樂隊的成員們主演嗎?本書中還有大量作者對相關項目的編劇和導演的獨家深度采訪。讀者可以從這些幕后故事中學到很多經驗,這是那些成功學書籍和電影教程不會教你的。
目錄
1 幻滅
2 耍猴戲
3 迷途末日山
4 我們可以全部重寫
5 跟上瓊斯的腳步
6 被破壞的列車
7 誰想成為億萬富翁?
8 也許只是一場夢
9 《危機地帶》的危機
10 黑暗騎士的起起落落
11 《古墓麗影》編年史
12 難比登天的微縮電影
13 劇本的傳說
印媒:印度神,中國造?2014-5-4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援引印度《印度教徒報》5月3日文章,原題:印度神,中國造中國企業家趙清風(音)的店鋪隱藏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數千家店舖的迷宮中。這個商貿城有750個足球場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場。每年,這裡都會吸引來自90個國家的50萬商人,尋找從計算機零部件到塑料桶的一切商品。
然而,趙的店鋪與你在這裡看到的其他任何店都不一樣。店裡所展示的是你認為“無神論的中國”不會有的:牆上掛著印度教眾神中6位的圖像:伽內甚、哈奴曼和坐在蓮花台上的梵天妻子的肖像。
超過100家印度公司購買趙先生的產品,然後在整個印度供貨和分銷。
在蒼南開工廠的張道峰(音)說,他生產的“印度諸神系列”——包括招貼畫、三維圖像和塑像——在全印度出售。
張是最早生產印度教眾神圖像的人之一。他估計,眼下有30到40家公司在“吃這碗飯”,它們在中國工資年年上漲的情況下艱難生存。
不過,儘管商品價格提高,來自印度的訂單還是源源不斷。一個原因是:客戶說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從中國訂貨仍然比較方便,”一名交易商說,“所有東西都是大批量生產,且貿易組織得井井有條。我在印度上哪兒找類似工廠?”
CNN:印度能從中國學到什麼網友:學學中國反腐2014-5-17 海外網
印度大選投票結果今天揭曉,納倫德拉莫迪領導以人民黨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奪得議會人民院543個議席中334個席位,大比數勝選。 印度民眾期待莫迪能為印度帶來改變。CNN駐新德里分社社長拉維阿格拉沃爾14日撰文稱,印度的企業文化可以從中國效率中獲益。文章在CNN 網站上引來近千網民回复。
網友“harro_prease”認為,印度的效率低下是文化和體制問題,其補充稱,與中國相比,印度的腐敗問題更嚴重;就算莫迪在改革上有鄧小平一半的魄力,他能執政20年確保改革持續進行嗎?另有網友也提及一種成功的體制未必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另詳參【圖博館】:《寶萊塢生死戀》中國與印度 《當代好萊塢》
敘事的勝利:傳統戲劇元素+逆天想像力
愛情、友情、家族使命、宿命、道德等普世價值觀是印度電影中常見的母題。愛的糾纏與幻滅,英雄的落難與崛起,騙局與復仇,規則與叛離……極端化的情節設置在大開大合的激烈震盪中迂迴、反轉、對抗、昇華,這是印度傳統戲劇的基本公式,再佐以空間的跳躍、蒙太奇的運用、敘事結構的轉換等電影手段,營造出極富視覺衝擊力的奇觀。你可以說這樣的手法很俗、草根特色濃郁,但是能夠把“俗”的模式運用到極致,讓你見所未見,也算另闢蹊徑了。
印度電影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其中包括了3D和數字動畫建模等實用技術,而這一切表現手段都服務於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愛情片的各種模式都被觀眾熟諳於心,跨物種的愛戀勢在必行。《機器人之戀》和《功夫小蠅》就是這樣的逆天之戀,特別是《機器人之戀》,1億美金的全球票房也再次印證了印度電影基於本土審美的文化戰略擴張。
關照現實:本土特色接軌國際潮流
印度電影所堅持的核心——民族和本土,一方面為印度電影文化築起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壘,另一方面又是接軌全球主流電影市場的絕佳切入點。
近年來,印度電影與時俱進,借鑒全球市場成功商業片的經驗,直面社會現實,無論是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抑或其他社會矛盾,都成為印度電影關注的對象。例如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紐約》 ,反抗殖民統治的《印度往事》、《芭薩提的顏色》,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等,都在混合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家庭倫理觀、民風禮儀的基礎之上,體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體制建設的反省。
印度現實題材的電影以多樣化的表現風格與國際主流類型片打成一片,席捲國際票房,其中,《印度往事》獲得2002年奧斯卡提名,《芭薩提的顏色》獲2006年全球印度電影獎的8項大獎,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海外票房佔總票房的一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證明了印度電影商業運作模式的成功,也實現了印度電影的價值觀傳遞和文化輸出。
印度電影持久地滿足著本土觀眾獨樹一幟的視聽品位,兼容並蓄又不斷刺激和培養著海外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審美接受。也許,我們可以從中藉鑑利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裨益之處,也可以從印度電影載歌載舞的笑淚人生中體驗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誠意,感受他們面對生存命題的擔當與勇氣。
印度電影為什麼那麼多歌舞?2014-9-23 北京青年報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很多人驚詫於印度本土電影的突飛猛進,產生神兵天降的錯覺。
不如跳舞:“馬薩拉”的狂歡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製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一部典型的寶萊塢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籤化的寶萊塢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電影中的歌舞首先滿足的是宗教需求。印度電影歌舞中,最主流的是印度古典舞。今天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純舞兩種主要的形式完美組合而成。其中,表演成分極重的描述性舞蹈,就是印度教的各種神話傳說和符合教義的道德規範的說教式表演。印度教最核心的神有三位:大梵天、毘濕奴和濕婆。濕婆創造了舞蹈,濕婆的舞蹈叫坦達瓦,意思是陽剛的。但表演者多為女性,所以印度古典舞可以用“百煉鋼化成繞指柔”來形容,濕婆最典型的一個形像是雙手合抱、左腳右抬的姿勢,我們在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中,都可以看見女主角懷著各種心情,秀出這樣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
《寶萊塢生死戀》是體現印度電影歌舞巔峰水準的一部力作,它撩人心弦的艷情恰到好處地闡釋了印度歌舞的精妙,既富有視覺的衝擊,又挑逗著觀眾的熱情。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承擔了敘事和抒情的雙重職能,傳達著希望與光明的訴求,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
PK!中國電影甩印度電影幾條街?2015-6-9 新京報
不記得曾在哪看到一句關於印度的概述,大意是:這個地球由兩塊地方構成,一是世界,二是印度。它清晰傳達著這麼個意思,印度是迥異於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神奇存在。這其中的褒義貶義也因人而異,有多少外國人瘋狂地一遍遍去印度朝聖甚至從此定居,就有多少外國人不堪那兒的喧囂、骯髒、混亂和濕熱。網絡媒體上也要么以強姦率矮化印度,要么以興旺的科技和文化神化著印度。
近期伴隨著王寶強河南方言配音、並在銀幕上沖擊著中國人認知的《我的個神啊》(PK),就屬於新一輪從文化上神化印度的大眾狂歡。觀眾開始驚呼,千篇一律的中國票房電影,在質量上已被印度電影秒成渣。而我的朋友曾劍,則在一篇《別在印度電影身上找不自信》的評論文章裡,表達了不同的認識。
相比總在盲目自信和妄自菲薄兩個極端間徘徊的國人,生活在世界另一面的印度人或許會懶得與世人做任何比較。電影業方面,誠如曾劍所看到那樣,這些年來,印度票房不增反跌,五年內跌幅達到3.6%。直至2014年,才以17億美元的全年票房,好不容易超過了2013年的16億美元,這得益於新增銀幕數和上漲的票價,截至2013年底,印度影院的平均票價漲到34.6盧比(合人民幣3.4元),不到我們35.6元均價的十分之一。
也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印度為何擁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電影觀眾,2013年印度觀影人次達到26.97億,是第三位中國6.12億人次的四倍多,是美加兩國的兩倍。因為票價實在便宜,人們樂意和銀幕上至少3小時的歌舞片為伴,街上和家裡那麼炎熱,進來可以吹空調。至於電影產量,寶萊塢在2012年生產1602部長片,是同年排名第二位中國的2倍以上。
在電影欣賞方面,最懶得與世人去比較的最明顯證據,體現在票房十佳上。沒有任何一年意外,印度銀幕上票房最高的十部作品,完全沒有包括好萊塢在內的外國電影。以2013年為例,票房冠軍是2700萬美元的《幻影車神3》,第十名是《26個特殊劫匪》,其收穫的676萬美元票房,超過在印度創下最高外片票房的《鋼鐵俠3》644萬美元。這些數字聽上去也實在太小兒科了,想想僅中國大陸就為《鋼鐵俠3》貢獻了1.17億美元票房。從數據可想,至少在電影領域,中國人依然是全球化口味下的“世人”,而印度人從來都是敝帚自珍的印度人。
好萊塢續集失靈? 全球票房「西消東漲」2014-07-12
暑假檔期大片不斷推出,像是《變形金剛》在全球各地開出亮眼票房,在大陸上映7天票房突破50億台幣,佔票房整體4成,相當驚人,不過像這樣的續集電影,今年暑假在北美票房都沒有去年好,下滑幅度明顯,全球票房市場明顯西消東漲。
電影《變形金剛4》:「這不是戰爭,這將是人類的滅絕。」
《變形金剛4》暑假檔期,席捲亞洲市場,夯到還有大陸網友變成偵探,找出前3集穿幫鏡頭。影片片段:「《變形金剛》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注意看這個武裝份子的墨鏡。」
墨鏡裡面反射出攝影機,或是原本寶寶沒圍圍巾,突然變成有圍巾,都被抓包,不過像這樣的續集電影,今年暑假在北美票房卻不樂觀。電影《X戰警》:「新的敵人出現了,你需要全新武器來迎戰。」
像是《X戰警》跟《蜘蛛人》,都沒有去年鋼鐵人續集賣座,整體來看,北美票房收入就下滑近20%,比起去年差了5億,相當於台幣150億,但北美票房下滑,亞洲市場的票房卻上揚,今年大陸上半年洋片票房,超過大陸自製電影,全球票房市場明顯,西消東漲。民眾:「拍的續集可能有點多,然後分散掉票房。」
但綜觀今年續集,滾石雜誌觀眾票選,上半年最差電影前10名,《蜘蛛人2》是第2名,片中亞洲元素不多,但《變形金剛4》有1/3都跟亞洲有關,在6月最爛片選項中奪冠,被影評評比為0分,種種原因加總,難道續集不吃香了嗎?電影《飢餓遊戲3》:「如果你對抗體制,那你會流血受傷。」
但不只《飢餓遊戲》有續集推出,2015年續集電影一籮筐,包括《復仇者聯盟》、《環太平洋》、《我是傳奇》等,近20部電影都要出續集,但從今年暑期來看,續集不比過去賣座,如何突破,成了好萊塢要面對的考驗之一。
詳參【圖博館】:《續集電影》《當代好萊塢》
土豪的異化
館長前評【選最醜建築?】1說糞青缺乏幽默感!這也未必,你比如說「土豪」一詞,從古代魚肉為害鄉民、土改時的反革命分子、改革開代之初被仇富的爆發戶2,到如今從蘋果金色手機開始、「土豪金」一詞已兼具褒貶或說戲而不謔了,不然一位復旦學生嗜書、宿舍藏書8000冊供公用、不會被叫「學霸型土豪」。
可再有幽默感3些,那天或許能像好萊塢電影4的金酸梅獎或搞笑諾貝爾獎5,以搞笑6心態選評「十大土豪金建築」
可能很難,畢竟中國人缺乏美國幽默之傳統,加上大陸富豪數雖超美但做慈善尚待趕美,不然很難有幽默感搞創意7。
難怪一群高中生在圓明園舉辦成人禮,有幾位女生誠實地穿出她們心中以為代表女人的皮草時,就有糞青往她身上噴「奢華」「國恥」之糞!運動會上動漫系男學生搞創意穿婚紗,又有糞青往他們身上噴「偽娘」之糞!武漢大學生搞創意穿3米衛生紙造的婚紗宣導低碳,也又有糞青往她們身上噴「浪費不環保」之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07654
選最醜建築?
中國的網上屌絲憤青糞青1,近年來年年選最醜中國建築來噴糞,噴久了還真以為自己是香花、別人都是臭屎,不料被糞青噴成「褲衩樓」的央視新大樓、獲世界高層建築學會評為「2013年度高層建築獎」、而且還公佈獲獎理由,這下糞青們遲疑自己的選美標準了?
網上的鄉民屌絲憤青噴子糞青、那有啥美醜標準?即使你再怎麼分析央視新大樓是庫哈斯2的後現代建築,而後現代建築的持色就醜!他們也不會屌你。
濕哲太反美學了吧,醜的東西還叫藝術?
現代主義的建築、比如其鼻祖包浩斯現代主義建築3,就極具理性功能之美,但現代都市充斥這種火柴盒式的都市叢林之後、就變醜了,於是後現代建築就走上另一極端、極盡變形之醜,彼得•艾森曼的解構主義建築4甚更設計出難以興建並嚇怕用家。
物極必反,見多了後現代之怪建築、其怪必敗,各國建築師又有重返古典之作、比如中國的張永和5、當然不是完全仿古也非前輩梁思成6等的現代式而是後現代式的復古,甚至後現代式的返樸歸真之作、而旦有反映出中國道家自然的王澍7與日本精密細緻的隈研吾8之別。
藝術的美醜是辯証的,你比如古代不易磨出/燒出精美的玉器/瓷器、所以古人崇尚人造的美玉/美瓷、相對地玩石則強調自然的醜「皺瘦漏透」9,今人則欣賞粗醜的陶瓷、精美的石雕。
可惜糞青們反馬列毛的唯物辯証法,反到忘了中國老子的名言:美之為美斯惡矣!惡之為惡斯美矣!又不知國外的各式選醜、比如好萊塢電影10的金酸梅獎或搞笑諾貝爾獎11,多屬搞笑12之作,糞青們卻較真在惡評、真缺乏幽默感13!
相關資料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07526
春節票房50億陸電影「最強開局」【聯合報2014.02.07
大陸電影市場在今年春節檔期被稱為創下「史上最強開局」,五天票房達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五十億元)。其中,只拍攝五天的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大賣人民幣四億元(約新台幣廿億元)。
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一月卅一日至二月四日),大陸上映電影包括「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澳門風雲」、「前任攻略」、「聰明的一休」、「U盤」、「我是狼」、「極地大冒險2」和「大話天仙」九部影片。
在「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兩部電影的帶領下,大陸的電影院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一票難求。甚至有報導指出,有些非一線城市的電影院不堪人潮「壓力」,開始「限購」。
綜合各娛樂新聞報導,從大年初一開始,大陸電影票房幾乎每天以人民幣兩億元的速度累加,五天票房就破了十億元大關。
其中,在網上議論最多的不是票房冠軍的「大鬧天宮」,而是大陸電影再次出現小兵立大功作品,從「失戀卅三天」、「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到「小時代」,這一次以小搏大的輪到「爸爸去哪兒」電影版。
「爸爸去哪兒」原本是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由台灣藝人林志穎等明星爸爸帶著孩子到各地親子互動,成了去年大陸最受歡迎的節目。
沒想到,「爸爸去哪兒」電影票房大好。
從電影上映前,就有關心大陸電影發展的各界人士大嘆,五天就拍完,根本不算電影;或說,從拍攝到上映不過一、一個月,如此趕工的電影,太沒有誠意。對於外界的質疑,片方自有一套解釋。出品人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在「爸爸去哪兒」首映會上公開回應,「爸爸去哪兒」拍攝現場用的攝影機數量和工作人員規模是正常電影的十倍,因此拍攝週期不應該算五天,而是五十天。
詳解美國大片對中國青年洗腦的全過程! 2014-01-27
常有人說,美國靠薯片、晶片和大片這“三片”傳播美國文化,推銷其價值觀,也給中國青年洗腦,但美國是怎麼靠這“三片”洗腦的?今天老楊頭先談談好萊塢“大片”。
大家都看過好萊塢大片吧?特別是那些政治片、動作片、間諜片,簡直讓人像上了鴉片煙癮一樣入迷。可大家有所不知,那些好萊塢電影,正是在全世界扮演了傳播美國文化、推銷美國精神和普世價值的急先鋒。這種好萊塢大片對地球各地的年輕人尤其是中國青年一代都在進行反復的“洗腦”。
很多人可能會說,扯,老楊頭瞎胡鬧,我們單位開會給大家“洗腦”,我們都不去,去了也是玩手機,晚上七點鐘,我們都是看大片不看聯播的,我們對“洗腦”有天然的免疫力。而且,大家以前都是主動去電影院看美國大片的,後來國家限制引進美國大片的數量,大家就去買盜版碟,後來國家又打擊盜版了,不過謝天謝地就有了互聯網,紛紛下載來看,怎麼就被“洗腦”了?
也有人會說:統計一下就不難發現,凡是涉及政治、間諜與打鬥的美國大片,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劇情都是批評、攻擊美國政府,揭露美國“專政機關”如警察局、FBI尤其是中央情報局的黑暗和醜陋的,我們就喜歡看這個。你說,世界上有一個政府會傻到利用攻擊自己的電影大片傳播價值觀,給其他國家青年“洗腦”?
你看,你已經配合美國大片開始了對自己的第一步“洗腦”。要知道,對你“洗腦”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你得接受,你得喜歡。開會不會讓你喜歡,新聞聯播還有幾個青年人看?可你為什麼喜歡好萊塢大片?不就是因為其中的政治、間諜與打鬥片的矛頭幾乎都是針對美國政府、白宮、警察局、FBI和CIA ?
當你第一次看美國大片,發現美國社會真黑,政府太爛。當你瞭解了一些真實的美國後,你感覺到更加很困惑,不明白為什麼美國政府和執政黨允許這些電影唱衰美國,攻擊政府。於是你繼續看第二部,還是一樣的調調,別說,你還真喜歡。看看,這就完成了“洗腦”的第一步:吸引你看。
設想一下:如果美國人拍一個伊拉克戰爭片,劇情不是揭露美國當官的在哪裡搶奪財富、殺平民,而是描寫美軍如何英勇,(像我們的抗日劇一樣)幾乎用彈弓就把薩達姆的機關槍打敗了,你會喜歡看嗎?如果好萊塢大片描寫中美間諜戰時把自己的特工描寫得如何英勇,一下子就打敗了中國間諜楊文峰,估計你不但不喜歡看,反而會“呸”他、抵制他吧?
不信?你不妨去查一下美國過去十年推出的有關反恐電影與電視劇,你會驚訝地發現,裡面最大的壞蛋幾乎都不是那個炸大樓和飛機的恐怖份子,而是政府裡腐敗的當權者。你再去查一下過去20年好萊塢的間諜動作片,最大的壞人肯定不是伊朗、北朝鮮或者中國的間諜,而幾乎都是隱藏在中央情報局和白宮裡的壞人。過癮吧?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總是推出自己的負面來娛樂你,能不過癮?
但你一過癮就上癮,你一上癮,就開始主動被美國大片“洗腦”啦。當然你一定會問,這種以貶低美國政府和官員、針砭權力機關的美國大片怎麼成了在全球推銷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急先鋒?如何“洗腦”中國青年?
估計看這樣的十部大片左右,你就不能不繼續思考: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政府和那些權力機關,但如果那個政府和它的權力機關反過來成為剝削和壓迫民眾的機構,那這國家就沒有多大意思了。那麼,國家是什麼?國家就是一個一個的人組成的,離開了一個一個的國民,國家啥也不是,沒有人根本就沒有國家,對不對?可沒有了國家,你還是人,並不是有些人說的“離開了祖國你啥都不是”。美國人深諳這個道理,於是他們的電影幾乎沒有一個正面歌頌美國這個“國家”,更不會去美化美國政府和權力機關,他們把一個又一個普通的美國民眾拿出來神化,賦予他們美國精神和美國立國的核心價值觀……
你的思考把你帶向了第三步“洗腦”。對於那些有機會去美國或者把家屬送到美國去的中國人這一步就很簡單了,對於一般的年輕人,他們還得繼續多看一些大片才行。在看的過程中,他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堅持正義的美國個人總能戰勝邪惡的政府與腐敗的官員呢?在一個正義必勝,人民最大的國家,政府能壞到哪裡去呢?
這時,你開始生出這樣的對比:這是個什麼國家和政府,怎麼總能允許這樣的英雄勝出?要是在我們村,NND,這樣的“英雄”早被打擊報復、被維穩了!而如果你曾經遭到一些惡官與壞員警的欺負,你甚至會脫口而出:啊,美利堅合眾國啊,只有你那種博大的胸懷,才能夠產生出如此優秀的——優秀得為了理想和人類正義甚至可以起來反對你這個國家的——優秀兒女……
啊,恭喜你,有了這樣的想法,哪怕你原本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其實你已經在政治學上達到了老楊頭當初在西方拿到政治學博士時的水準。不過,悲催的是:你被美帝國主義成功“洗腦”了!
各位,看到沒有,這就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洗腦”全過程:從允許批評美國政府和執政者開始,轉彎抹角,最後讓你忍不住發自內心的歌頌那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和他代表的價值理念!
你以為我在開玩笑嗎?美國大片“洗腦”改變的不只是你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你的行動。看看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整天編故事揭露、批評甚至侮辱自己的國家和執政者、人民警察;全世界就美國電影最赤裸裸宣揚暴力和屠殺,幾乎每部政治大片都在暴露美國各地的殺戮和犯罪以及政權不穩定與社會不和諧……可是,全世界的年輕人最嚮往的依然是美國,早年偷渡的華人見到自由女神像就淚流滿面,如今連達官貴人都偷偷把孩子送到那裡去了……嗯,對了,沒有一個人想移民到所有的電影與電視都在歌頌國家與領袖的朝鮮以及你們村……
好了,當你看美國大片時,觀察一下你看的美國大片到底想宣揚什麼思想和價值觀,他們是如何做到讓你不知不覺、心服口服地接受了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念的,想想我說的話,問一下自己:今天,你被“洗腦”了嗎?先不要打開電腦,更不要吃薯片,否則你會被繼續“洗腦”,等我下次再談“晶片”和“薯片”吧,美帝“洗腦”太厲害,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啟蒙”工作,專門同你談一下“洗腦”。
好了,洗洗睡吧。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654441 2014-01-28 09:22:52
雙面君王與朝貢體系
台評哈《雙面君王》哈到韓流1成為亞洲的好萊塢2了。其實《雙》片喜劇部分尚可!扳起臉當王就失史實失法理了!
談起「影視史學」3,別說韓國歷史劇4失實,就連【圖博館‧影視史學】上百部的影視也多失實!
問題是《雙》片完全顛覆了當時朝鮮史觀!
韓國要獨立於儒家中華文化圈,當然要否定當時的韓中朝貢體系5。不只如此,還要對對東亞輸出此種去中國化6觀點,雖然儒家中華文化曾是東亞的「普世價值」。
不就是「軟實力」7,重造「中國模式」8就是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29182
新觀察:爛片票房高的合理性解釋
去電影院其實不是為了看電影
英國著名心理醫生發明電影療法英國著名心理醫生發明電影療法
走進電影院,其實是一次心理體驗。
“你是中產階級麼?”,聽到這句問話,會有人不屑,會有人憤怒。我們不去探討這個面目模糊的名詞的準確定義,只需看看衡量中產階級永恆不變的標準: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進行自由支配消費。所以要承認,“中產階級”這個詞在中國,依然是衣食無憂、擁有一定消費水準和品位、追求生活品質的代名詞。
而中產階級為何會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好理解,正如"花總丟了金箍棒"在《看電影裝腔指南》中指出,“真正高逼格人士,只在電影院觀影,並且一定會看完片尾最後一行字幕。”
然而,哪怕你不是中產階級,你生活並不寬裕,你會走進電影院麼?
很多人的答案是:會。
雖然說,在電腦上看到的電影也是同樣的故事,在電影院裡喝的可樂和爆米花也跟超市一般味道,然而一張30至80元不等的電影票,卻能帶給人一些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叫做:身份認同的心理體驗。
詳細點描述吧,如果你在北京,去時尚街區三裡屯看場電影,從下了車那刻開始,走上三裡屯的繁華都市街道,五顏六色的街燈、看板,花花綠綠的時尚服裝,空氣中彌漫著古龍水的味道,購票的長龍隊伍裡各種奇裝異服新銳妝扮,老外比中國面孔還多,有時還會和一些熟悉的明星擦肩而過……從那一刻起,似乎進入到一個無意識的夢境,不用再想著租住的小房間還等著交房租,不用想著每天機械沉悶的的工作和上司的臭臉,不用想著搖不中的購車號和悶死人的地鐵車廂……在那一刻,北京這個大都市與我們這麼地接近……
這只是去看電影麼?我們在電影院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作為中產階級或小資的自我身份符號,從根本上說,我們花的六十元,不是支付給那個電影故事的,而是支付給自我的,付錢給電影院,向自我購買了中產階級這個身份證。
畢竟,雖然我們達不到高富帥和白富美們的生活水準,但讓我們走進電影院,看一場和他們一樣去看的電影,還是很容易的:起碼在這一刻,我感受到了和你一樣的生活。這個動機跟瘋狂追求iPhone手機的心理動機,極其相似。
這就是一個心理體驗,讓我們暫時忘記(或認同)真實自我身份的心理體驗。
藝恩諮詢電影產業分析師楊峰稱,如今二三線城市觀眾的崛起對全國總票房的貢獻最大, “一線城市觀眾比重現在已不足30%”。
在這樣一個潛意識的心理體驗的指導下,我們走進了電影院,至於那部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是好片還是爛片,藝術水準如何……Who cares?
好片永遠是在電腦上看的,爛片才是在電影院看的,不是麼?
看!是誰在看爛片?!
金掃帚獎終於有人“認領”金掃帚獎終於有人“認領”
藝恩曾在08年做過一次調研,結果顯示,從中國影院觀眾的年齡上看,29歲以下青年觀眾占到55.6%,成為中國影院觀眾的主要群體。
五年後,《小時代》上映,70後的熊女士出現在電影院售票處時,她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們組成了一個壯觀的觀影團隊: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電影院裡一下湧出這麼多90後。”
不得不承認的是,電影院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藝恩諮詢電影產業分析師楊峰表示,中國觀眾的平均年齡現在低於25歲,而且還在不斷下降。這些變化被郭敬明洞悉於心,也給了他足夠的底氣。“21歲就是一個大學生,如果還是用上一代的想法拍電影,那會出問題。”
而在北京盛世華銳電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軍看來,90後電影觀眾的顯著特徵是“寬容”,“有別于傳統觀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他們看電影不那麼挑剔,更多只是為了娛樂和放鬆。”高軍說。[詳細]
年青人的喜好和口味決定並影響了市場的品質。
著名編劇鸚鵡史航與《小時代》粉絲在微博上掀起激烈地論(罵)戰,可他此前大力推薦的奧斯卡獲獎影片《被解放的姜戈》上映20多天,只賺到250萬美元的票房(約合人民幣1540萬元),在內地電影競爭的票房戰中可謂慘烈。
性格學家樂嘉在採訪郭敬明的文章裡說:“聊天結束,我和他說,你的書我沒看過,推薦本看看吧。小四笑著說,你不是我的目標讀者,不用看,對你來講,不值得看。” [詳細]
你看,所謂“爛片”,正是精准的瞄準了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雖然沒有話語權,但卻有著驚人的消費能力和典型的“壞品位”。
這是壞事麼?不見得。虎嗅作者DVDV指出,“壞品位”的攜帶者們,實際上是一波反傳統、反權威的品位消費群體,他們表達需求強烈,但不少還缺乏開發與教化,因此有時真實審美會被粗糙的目標產品所掩蓋。
正像李安所說,“觀眾的品位還需要慢慢培養”。
!不看爛片我看啥?!
廣電總局怒斥:洗錢“洗”濫中國電影廣電總局怒斥:洗錢“洗”濫中國電影
你知道電影審查制度麼?知道引進電影配額制麼?那你起碼得知道“國產電影保護月”吧……為何我們很難在中國的電影銀幕上看到真正意義上的外國好片,因為要看到好片這事吧,那真的得靠運氣!
“像《泰坦尼克號》能在國內順利引進並狂卷數億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江主席在內部欣賞後的熱情推薦:‘不要以為資本主義就沒有思想交流的東西。最近要上演一部叫《泰坦尼克號》的電影……這部片子把金錢與愛情的關係、貧與富的關係、在危難中每一種人的表現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次我請政治局的同志也去看一看,不是說宣傳資本主義的東西,而是說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via花總丟了金箍棒)
一部佳片,被剪得缺胳膊少腿,好不容易踉踉蹌蹌殺進中國市場,又要受到檔期拍片等等約束,就拿今年廣受好評的《瘋狂原始人》來說,原計劃上映至6月24日,卻在6月6日那天突然“斷電”,當時他的票房已達3.92億、正在向4億大關發起衝擊。而這部口碑甚好的動畫電影讓位給了誰呢?——答案是:《天機-富春山居圖》。[詳細]
那何不指望內地出佳片?在審查制度、電影人“自我審查”、“大片效果”、“明星效應”以及“洗錢黑幕”等等高高飄揚的理由之下,我們也確實不敢問,為什麼伊朗能出《小鞋子》,而我們只有《小時代》……[詳細]
在《小時代》收穫的無數惡評中,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的“差評”引起的波瀾最大。王思聰的另一個身份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兒子,儘管這位少東家明確表示和《小時代》劃清界限,但密密麻麻的排片卻昭示著,萬達影院的天下依然被《小時代》佔據著。在這個票房最大的時代,影院的逐利性暴露無遺。[詳細]
所以還是那句話:幾年內先別指望電影院了,到網路裡去佳片有約吧!
當年,咱也是看過好電影的,《霸王別姬》、《活著》、《黃土地》、《紅高粱》……阿Q說得好,“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
http://news.sina.com.cn/z/lanpian/ 2013-07-20 10:47:06
批好萊塢種族歧視 劉德華不拍西片 2013-05-21中天新聞
劉德華與鄭秀文再度攜手拍新片,入圍坎城影展「午夜特映」。華人天王直言好萊塢「種族歧視」,近來「鋼鐵人3」等好萊塢大片頻邀大陸演員演出,他表示:「不感興趣,好萊塢有種族歧視。」且充滿志氣地說:「不論是以華語片或好萊塢片,有一天要有部作品讓好萊塢注意到,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實力!」
「鋼鐵人3」台灣播全球版 范冰冰戲全刪2013-4-26 東森新聞
電影「鋼鐵人3」搶先美國在台灣上映,首日票房衝4千萬破台灣影史記錄。而參與演出的大陸演員范冰冰和王學祈,在電影中戲份幾乎被刪光光,王學祈只出場5秒,台詞也只有一句「你好」,而范冰冰則完全消失。其實電影公司早透露,有為大陸市場特製大陸版,台灣播映的是全球國際版,也就是說去年小勞勃道尼到大陸拍的戲分,只有大陸觀眾看得到。
鋼鐵人3果然厲害,搶先美國在台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衝破4千萬,創下台灣影史首映日的票房冠軍,這一回連女主角葛妮絲也穿上鋼鐵衣,變身鋼鐵辣椒,但之前大陸版預告畫面中,出現3秒大陸女星范冰冰,穿著套裝,長髮披肩的畫面,台灣播映的電影根本沒有,另一位參與演出的大陸演員王學祈,電影中也只出現5秒,唯一對白就是「你好」。
鋼鐵人3大陸版預告,不少中國景點都入鏡,像是北京的永定門,其實電影公司之前就已經透露,鋼鐵人3有分大陸版和全球版,而台灣播的全球版,將小勞勃道尼去年在大陸拍的戲分全剪光光,因此不少人也笑說,全世界大概只有大陸觀眾知道,鋼鐵人去過中國。
詳參【圖博館】:美國民族大熔爐 《當代好萊塢》《好萊塢電影世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短評
絕對李安最差作品,一開場的《動物世界》就讓我對這片失去信心了,整部影片毫無節制的溫情(完全就是臺灣人最愛嘮叨的“要加油噢”的調調)與賣萌(那個狐濛太崩潰了)使得李安本來最擅長操作的成長主題停留在最表層。我是感覺李安既然這麼愛3D,為何不直接拍一部DISCOVERY式的3D紀錄片?
看到8.8分頓時黯然。作為3D片,它不合格;作為故事片,它的敘事結構乏味至極。印度的殖民背景在片中顯得不倫不類。整部片子從開始到結束我都處於震驚的狀態,難以相信這是李安的作品。相比之下我旁邊的觀眾就淡定多了,人家撐過了乏味的開頭,卻在海上的“激情”戲中昏睡過去了。上帝,為什麼要嚇我?
李安現在影片畫面越來越美,但內容越說越白話...而且誰說這片跟柏格曼有關...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膚淺和矯情,電影哪裡好看啊!全程昏昏欲睡。
相對於期待,落差很大的一部作品。前段後段拖的昏昏欲睡。李安填鴨式的招牌溫情讓人膩味。過於形式主義流於造作,不能產生共鳴。關於很多人所說的精美畫面,我只覺得也就還好。
看完電影去吃了一頓屎一樣的印度菜
用東方思維和西方語言去講一個關於信仰和認識的故事。用印度人和東亞人的面孔去保障亞太區域的票房,用西方面孔和人與動物間的交流去滿足全球觀眾的熟識度和獵奇感。開始瑣碎地為信仰點題,最終突然昇華到信仰的主線。李安,以後不會為你走進電影院了。
好吧,我沖著九分去的電影院。卻發現這是李安最差的電影。故事弱化,思辨和衝突也不知所蹤。不知道其他人都如何打的5分。也不知道為何這樣的電影一定要拍3D.
海景、星空、水下很美。真實生活中的美景被唯美壯麗的再現。拍成奇幻童話片能給五星。可非要往文藝、人性、哲學、宗教上靠,靠得刻意又生硬。。一開始胃口吊得很足,很期待,看到最後感覺粗劣、失望。。。導演沒那個深度何必故做深沉,或者是故意迎合大眾。。
李安電影選角,不是抿嘴微笑,就是平和無攻擊性,連綠巨人這樣的角色他都找愛德華諾頓來演,這讓人自然聯想到導演儒雅的臺灣品性。我喜歡李安,一方面因為他對中華文化的把握和精准,另一方面就在於他對於自我認知的肯定。他堅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卻又在平易近人的表像下暗流湧動,其人其影,皆此。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29463/comments?start=21&limit=20&sort=new_score
李安第二次勇奪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全球華人為之振奮。有美國媒體透露出不爽的情緒。次日各網站與平面媒體,李導演得獎照片不甚顯著或付闕,Yahoo網頁就不登李安的照片。有人說,這次的導演獎是一次不可置信的顛覆(upset),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不如李安優秀嗎?史大導演在美國電影界成就非凡。這次以「林肯」一片入圍最佳導演,他曾因「辛德勒名單」等片得過大獎。
奧斯卡不是運動比賽,得獎人不代表比其他入圍者優秀。說「優秀」與否的話,就帶點意氣了。頒獎前,許多美國「電影專家」預測,史蒂芬史匹柏的得獎機率為百分之八十,李安只有百分之十八點多,其他三位陪榜而已。結果專家們跌破眼鏡,很沒面子。
八十五年來,奧斯卡以推廣以好萊塢影片為目的,頒獎典禮是場嘉年華會。美國電影在全世界受歡迎,俊男美女大明星們大家耳熟能詳,奧斯卡頒獎辦得成功,是年度世界性的盛事。結果由華裔導演掌舵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本屆獲四獎,小金人的數目最多,的確有幾分顛覆的意味。
然而奧斯卡能歷經長年不衰,正因為它有大海能容百川的氣度,過去也曾頒大獎給非西方的故事。如一九八七年的「末代皇帝」,九項入圍,囊括九座大獎。如果器小易盈地只頒獎給自家人,奧斯卡早就壽終正寢。抱怨李安得獎的只是那些寫評論的美國名嘴和作家吧!
我一直認為如果李安的主要對手是史蒂芬史匹柏的話,他得最佳導演獎的機率不低,「少年PI」獲最佳影片的機會一直不看好。
奧斯卡的入圍名單由影藝學院決定,然後影藝學會的諸會員,看畢所有入圍的片子之後投票,以票數決定優勝者。影藝學院會員約五、六千人,多半是美國電影界不同崗位的專業人員。坎城、柏林等電影節,是由七到九位評審委員討論決定給獎。奧斯卡的會員投票制度,具專業性,比一般電影節更有群眾代表性和公平性。
看電影是一場感性的旅程,想來影藝學院的會員看完了入圍影片,雖然「林肯」的卡司超強,場面驚人,多數會員與我有同感,覺得「少年PI」比「林肯」好看。
依照往例,奧斯卡喜歡頒最佳影片獎給「政治正確」的大片。「少年PI」是印度少年歷險記,他在墨西哥獲救,又落籍加拿大,這和美利堅合眾國有什麼關係?史蒂芬史匹柏走保守路線,「林肯」的題材當然最正,沒想到半途殺出「亞果出任務」,講拯救美國人質的故事,宣揚美國立場,劇情緊湊,政治上既正確又貼切,引得會員投票贊同,「林肯」在最佳影片的競爭中敗給「亞果」。
李安的創意獨特,膽識驚人。「少年PI」取材自暢銷小說,主戲只在一人一虎,難度高,三D攝影精美,屢有突破,觀眾為之耳目一新。他將一部非美國主流電影,憑實力闖入主流還奪得大獎。又開風氣之先,創出具「國際視野」的片種。
「少年PI」的美國票房約九千萬美元,在全球其他地區累計票房超過五億美元,其中以亞洲的收益最多,中國大陸的票房尤其驚人。全球經濟版圖的變化迅速,日後的電影消費群在哪裡?
好萊塢電影工廠的產品精緻,但庸俗是其致命傷,所缺的正是創意。好萊塢的眾老闆門檻最精,正引頸西望太平洋彼岸,說著許信良的老臺詞:「大膽西進吧!」 2013-05-05 10:54:00
影壇聖殿認同 李安二度奪導演獎 聞天祥激動:李安讓世界看見台灣 2013/2/25
李安拿下最佳導演,相當難得,因為典禮前,林肯跟亞果出任務都砸了大錢拼宣傳,有人戲稱競爭激烈直比美國總統大選,造成少年Pi被邊緣化! 所以李安得獎真的是殺出重圍,連國際媒體都說李安是大黑馬!影評人聞天祥很驚訝,但卻也很興奮,認為李安再度讓國際看見台灣,意義很重大!
1999年,李安靠著臥虎藏龍拿下最佳外語片,擦亮台灣招牌, 2006年,完全獨立製作的斷背山,更是勇奪最佳導演,這回成功中西合併,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 藝人阿信感動的PO文說他眼角泛淚, 還動巧思,讓小金人登上電影海報,大仁哥除了恭喜,還上傳和導演的合照, 網友更是瘋狂洗版,覺得李安是台灣之光,大導演的作品,總能引發話題,更讓粉絲與有榮焉。
李安奪最佳導演 美媒:爆冷門 2013-02-26 中央社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落幕,總的來說,並沒有太爆冷門的得主。不過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大的冷門是李安的最佳導演以及「決殺令」克里斯多福瓦爾茲的最佳男配角。
平心而言,今年的奧斯卡獎得主並沒有太大的意外,「林肯」的丹尼爾戴路易斯拿下最佳男主角實至名歸,「派特的幸福劇本」的珍妮佛勞倫斯的最佳女主角原本就是大熱門,最佳女配角同樣也看好「悲慘世界」的安海瑟薇。
「亞果出任務」的班艾佛列克雖然未能入圍最佳導演,但「亞果出任務」在奧斯卡頒獎前橫掃金球獎、導演工會獎、英國影藝學院、製片工會等大獎,拿下最佳影片與最佳改編劇本也不在意料之外。
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大的冷門在最佳導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導演李安,擊敗了最被看好的「林肯」的史蒂芬史匹柏。
洛杉磯時報分析說,李安與史蒂芬史匹柏兩度在最佳導演對陣,上一次是2006年,兩次都是李安勝出。7年前李安的「斷背山」擊敗了史蒂芬史匹柏的「慕尼黑」。
但洛杉磯時報認為,最後由「黑馬」克里斯多福瓦爾茲拿下。事實上,克里斯多福瓦爾茲在2009年也曾以「惡棍特工」摘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風向球」失準 李安再攀高峰 新頭殼newtalk 2013.02.25 文/涂鉅旻
今年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導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雖獲得數個「奧斯卡風向球」獎項肯定,卻意外地未受奧斯卡青睞,因此,本屆奧斯卡最佳導演「風向球」失準,間接將李安再次推上高峰。
美國導演工會獎(DGA)最佳導演獎,被公認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準確的「風向球」,該獎自1949年開頒以來,除了今年之外,僅於1969、1973、1986年、2001、2003年失準,「亞果出任務」導演班艾佛列克今年順利奪得該獎項,還囊括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及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沒想到,今年奧斯卡入圍名單一出,最佳導演獎入圍者竟獨缺班艾佛列克,也使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落誰家出現撲朔迷離的局面。
2001年時,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者正是執導「臥虎藏龍」的李安,他同時也入圍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該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由5個入圍名額中獨占2個的史蒂芬索德博(Steven Soderbergh)奪得,成為史上6個失準案例之一。
此外,奧斯卡最佳導演得獎影片,有很大的機會可囊括最佳影片獎,近10年來只有2個例外,但有趣的是,這2個例外都和李安有關。李安2006年因「斷背山」首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殊榮,但當年最佳影片是保羅哈吉斯(Paul Haggis)執導的「衝擊效應」拿下;今年李安二度奪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卻被班艾佛列克的「亞果出任務」奪得。
「小班」班艾佛列克雖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但之前有分析指出,由於「小班」未能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因此評審會基於「補償」,會將最佳影片頒給班艾佛列克,不過,若從「亞果」順利掃下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及金球獎最佳影片來看,「小班」拿下最佳影片獎非意外之事。
奧斯卡影帝方面,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一面倒地獲得許多電影獎項肯定,其飾演的角色林肯總統,又和奧斯卡充滿政治正確的立場相符,使他再度登上影藝生涯高峰,獲得史無前例的第3座影帝殊榮。
抗好萊塢公式 李安廣納新文化 2013-02-18 中央社
導演李安別具匠心的大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打破好萊塢公式,廣納異國文化要素,全球票房屢創佳績。李安受訪表示,希望主流電影語言未來更加開放,容納更多文化多樣性。
「少年PI」風光入圍奧斯卡11個獎項,僅次於「林肯」的12項,全球票房吸金6億美元,傲視其他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電影,緊追在後的「悲慘世界」和「決殺令」都落後2億多美元,這類盛況通常只有超級英雄電影獨享。
「少年PI」有動作、懸疑和壯闊場面,也有深度、耐人尋味,故事富含哲思與神祕感,觸動全球觀眾的心,達成通常只有「飢餓遊戲」等傳統好萊塢大片才能獲致的商業成功。
好萊塢向來愛以美國觀點敘事,即便說的是他國故事。美聯社報導,李安希望「少年PI」內含的國際感性,能逐漸成為好萊塢習以為常的一環。
李安說:「這是全球電影文化。主流電影語言大體上由好萊塢和美國人所建立,因此是美國式的。雖然有一些歐洲導演,但還是美國精神。」
「我認為這裡建立的電影語言,是當你要嘗試做某些不一樣的事情時所面臨的最大障礙。你要知道,全世界看待事物的觀點都不同,他們有不同的生命體驗。」
Boxofficeguru.com經營人潘迪亞(GiteshPandya)說:「這部電影幾乎沒有美國元素。我們看到愈多這類以全球為背景的非正統電影確實能夠賺大錢的例子,就能夠朝這方向邁出一步,試著找到更多這類電影。」
好萊塢現在仍公式盛行,故事大多反映美國品味,不過在李安、彼得傑克森(PeterJackson)、吳宇森等海外導演的努力下,電影角色已逐漸增加多樣性,題材也呈現更寬廣的世界觀。
李安說:「它現在還不是主流。有朝一日吧。那需要業界經年累月建立。電影文法當初是以那種方式、模式建立,我想他們製造的大多數電影仍遵循那些模式。那就是公式。如果你真的想賺錢,就必須尊重它。」
「但我認為,他們必須對不同類型的電影製作更開放。」
「這是漸進的,不會劇烈改變任何事情,但你只要看看數據,看看這部電影在全球的數據。美國市場沒有縮小,這是世界上其他人的傑作。他們站了出來,貢獻票房。」「少年Pi」整體票房約4/5由美國之外的影迷貢獻,海外吸金4.6億美元。
詳參【圖博館】:《十年一覺電影夢》《當代好萊塢》 精神勝利法 2013-02-26 10:41:48
藝術家 短評
法國人拍出的片兒,用經典的好萊塢浪漫喜劇劇情,對默片時代致敬,默片神韻喪失殆盡,現代立意又不突出,畫虎不成反類犬!
為什麼《藝術家》是個爛片
①但凡知道這部電影存在的人都清楚默片和懷舊是它的噱頭。問題在於,默片的電影語言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嘛,且不說幀率之類純技術問題,過多的POV三明治鏡頭組接、定場鏡頭、正反打鏡頭和明確的軸線觀念好像也不是默片時期的產物,流暢的動作銜接更是顯得太現代了,致敬也就停留在徒具其形的水準上。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因為套了個默片的外殼,這個片子在影像語言方面就是一坨屎。你採用的形式和你想傳達的message是息息相關的,要麼回歸默片語言來講這個“默片化”的簡單故事,要麼就徹底用現代視角來回顧那個時代,折中主義在我看來是個懦弱的解決方式。
②配樂的運用原則也很自相矛盾。如果說現代化了的鏡頭語言是為了不分散那些對默片瞭解不多的觀眾的注意力,那麼完全搬用Bernard Herrmann的《迷魂記》配樂又是為何呢,創作者們總不會以為現在的觀眾都不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了吧?我覺著這種做法毫無意義,1. 如果兩部電影在劇情/主題/情緒上有強烈的外在或內在互文聯繫,那麼化為己用也無妨,但我看不出這種聯繫。2. 你既然要把經典配樂拿來用,那你至少要設計出一套和它對應的鏡頭語言來證明你配得上這段音樂吧,而你連剪輯的節奏都跟這音樂不合拍。(不要拿默片畫面的節奏不必與音樂合拍作藉口!)3. 既然1和2的條件都不符合,那你完全可以拿一段表達相同感情卻沒有Vertigo這般招搖過市的配樂來覆蓋這段劇情。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78799/
《藝術家》以黑白默片的表現形式拍攝,音樂、字卡交代劇情,音效、雙關闡述默片與有聲片的藝術形式與角色關係,值得玩味。
片頭襯著傳統配樂的字幕圖案來呈現演職員名單。以一段科幻冒險片引領開場,之後發現這不過是電影院中正在播放的一部“戲中戲”,伊始就已透過為默片配樂的雄壯交響樂來暗示“有聲”與“無聲”的緊密結合,來營造反諷效果與隱喻意味,頗具巧思。
片中個別音效處理也具有令人著迷的實驗性手法。其中一個場景是瓦倫汀在看完公司的有聲片試音片段後,嘲笑製片人的“與時俱進”。但回家後卻被噩夢纏身,夢中開始出現如杯子聲、笑聲、風聲等“背景聲”,而自己口中的“無聲”正逐漸被這些混雜的背景聲所淹沒。
好萊塢老片中的“雙關”潛臺詞在片中比比皆是,如妻子質問丈夫“我們必須要談一談!”“你為什麼不願說話?”以及一婦人看見瓦倫汀的小狗說道“它要是會說話就好了!”全部都帶在暗示瓦倫汀為何不嘗試著接拍有聲片,為何“不說話”;
可惜最後的Ending是個Happy Ending,如果是個Tragical Ending整體性上我會更喜歡一些。結尾致敬了金姐與弗雷德,也使影片變成了一部徹底的有聲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78846/
聲音焦慮
連續兩屆小金人兒電影,《國王的演講》和《藝術家》都傳達了聲音焦慮這層意思。建議下一屆,再頒給一部講聾啞人或者講一個人來到異鄉感到語言“敵對”的故事。這樣就足以形成聲音焦慮奧斯卡三部曲。
有意思的是,當今這個資訊時代,既有各種聲音各種話語的連鎖爆炸,讓人不厭其煩,又因為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大大降低了用聲音進行交流的必要性。各種宅人和電腦手機控,用新的沉默逃避著聲音的無聊和羞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33716/
矯揉造作,刻意拔高,有形無神。
《藝術家》橫掃各大獎項,在當下電影以CG特效,3D視覺,大場面和炫目效果大行其道的市場上突出重圍,貌似重振經典電影雄風。實際上,這部電影徒有其表,不僅沒有做到突破,也沒有做到反觀,甚至連一部電影本該做好的事情都差強人意。
電影基本上是用默片的形式完成的,這不是一次完美的致敬,甚至差的很遠。對電影在形式上的致敬不是這樣乾巴巴的照搬照抄,好像人物都不說話,只是誇張的做些動作,需要被理解的時候打出字幕板就是默片了。
再說致敬,私以為除了人物基本沒說話,黑白膠片和字幕板以外就沒有什麼向默片時代致敬的地方了。話說真正的致敬不是硬梆梆靠單純形式的,這往往使致敬為了致敬而致敬,沒有味道。真正的用電影語言代替人類語言的電影才是真正高端的對默片的致敬。
這部電影在類型片中也被劃為音樂片範疇,實在也是不妥。通常的音樂片除了大篇幅的配樂以外一定要有主角的唱白,並且通常都是通過角色的歌唱來表達最重要的情感和情節,片子裡沒有。
再說說藝術家吧。不知道這個片名是怎麼想出來的?我到最後也沒對應上,誰是藝術家。男主角嗎?
看看片子裡這個“藝術家”都做了什麼。新事物來臨的時候嗤之以鼻,這本身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不懂哲學——難以長遠發展。衝動之下自立門戶編排劇本自導自演,抱著舊的事物不放手,並且為了拍一部片證實自己而已——意氣用事——會做錯誤決定。大量的投入,不計成本,孤注一擲,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會算帳——缺乏製片素質。電影失敗導致破產然後一蹶不振家庭破裂,不思進取變賣典質,甚至舉槍自殺——懦弱低能——註定是失敗者。這樣的人物做明星說得過去,做製片能力不足,做藝術家在品性上都達不到基本的要求。
再說說真正的藝術家。話說有聲電影誕生於1930年,歷史上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王》在1930年4月上映,標誌著電影新紀元的開始。而在有聲片誕生並發展六年後,卓別林拍攝了他的代表作《摩登時代》。《摩登時代》作為默片在那個年頭是與主流相背離的,片中唯一的人聲是工廠主透過機器喊出來的。是人聲,卻被影射人如機器般無情。《摩登時代》故事豐富,表達明確,脈絡清晰,情節緊湊,並且多條線索並存。不僅講述了一個工人的遭遇,更展現了一個時代人的生存狀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問題的控訴與反思。這部電影是反映時代,代表時代,超越時代的。這部影片的深度、廣度和厚度都值得從各個角度進行解讀。觀賞中不僅能體會到笑中帶淚的辛酸,更能感受到卓別林作為真正的藝術家,在表演、導演、製片、配樂等多方面的造詣和才華,更能體會他作為藝術家極高的思想性和責任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00164/ 2013-02-24 11:59:31
諾貝爾桂冠得主批「莫言獲獎是災難」【聯合報2012.11.25
獲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女作家荷塔‧慕勒表示,中國大陸作家莫言獲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場災難」,並指控莫言「稱讚審查制度」。
生於羅馬尼亞的慕勒接受瑞典「每日新聞」訪問時表示,得知莫言獲獎,她只想哭。她說:「中國人自稱,莫言的位階與(政府)部長相當。他贊成審查。這令人極其苦惱。」
慕勒指出,今年5月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百名作家抄寫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一書,莫言位列其中。毛澤東在這段談話中說,藝術與文化應該支持共產黨。
59歲的慕勒又說,現任中國大陸作協副主席的莫言獲獎,以及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至今仍然繫獄,兩相對照,「有如打了致力為民主與人權奔走者一巴掌」。
劉曉波因呼籲中共實施民主改革而被扣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刑11年,正在服刑。莫言得知自己獲獎後的次日表示,他希望劉曉波能夠「早日獲釋」。
慕勒說:「他(莫言)4年前就該這麼說了,至少也該在得獎之前的兩個星期說。」慕勒曾因拒當線民而遭共黨時期的羅馬尼亞秘密警察迫害,作品並遭到查禁,於1987年移民德國。
回應
照她這麼說... 諾貝爾文學獎改名政治獎算了。只有政治正確的人才能拿獎??
笑死我 美國總統歐巴馬都能拿和平獎 這白吃 有抗議嗎?
好萊塢政治歸化 北韓代中成「壞蛋」 2012-11-25 旺報
好萊塢新作──新版《赤色黎明》在美國上映,片中入侵美國的「壞蛋」,從中國人換成了北韓人。《紐約時報》稱是好萊塢對中國的「政治歸化」。《洛杉磯時報》認為已可看出中國對全球娛樂業巨大的影響力。
《赤色黎明》是1984年美國上演的影片,講述蘇聯人和古巴人入侵美國的故事。2008年米高梅公司宣布重拍這部影片,片中入侵美國的主角換成中國人。但製片方最後修改了已拍完的電影,將片中「壞蛋」換成北韓人。美國媒體先質疑「一個導彈發射經常空中解體」的國家,如何能入侵美國?隨後探討為何將「壞蛋」從中國人換成北韓人。
詳參【圖博館】:《紅高梁》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沒有主義》 《天安門一九八九》 《當代好萊塢》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大陸作家莫言,抬高了莫言的「身價」,但不能貶抑或墊高莫言作品的「份量」,莫言還是莫言,莫言作品的「份量」,與所有文學家一樣,都要在歷史的長河中受到檢驗。倒是近幾年諾貝爾獎自己的「份量」遭到不少質疑。物理、醫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獎項不論,和平獎就曾頒給過美國總統歐巴馬。
在冷戰時期,和平獎多頒給共產國家的政治異議分子。歐巴馬可不是異議分子,是總統,不同的是歐不是共產國家的總統,而是美國的總統,但歐巴馬得獎後,不但繼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而且介入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內戰。今年的和平獎得主是歐盟,而歐盟從冷戰以來一直是美國的幫凶。
文學獎與和平獎一樣,是具有價值和意識型態的,在冷戰時期,多頒給共產國家的異議作家,如蘇聯的巴斯特納克、索忍尼辛等,還包括大陸的高行健;某種程度來說,諾貝爾文學獎往往內隱西方世界對非西方世界的文化戰略。
今年文學獎頒給了莫言,莫言不是異議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審委會,從來沒有討好過中共,也沒有必要討好中共。莫言能獲獎與其說是審委會超越了西方文化戰略的考量,毋寧說是莫言的文學戰勝了政治偏見。我們期待,莫言的獲獎能使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真正的「文學獎」,政治歸政治,文學歸文學,讓文學得以滌清人類的心靈。
回應
文學歸文學, 使得魏京生等所謂海外流亡人士有被出賣的感覺!他們一向唱衰低貶自己國家, 而且獲得西方的支持讚賞,他們認為像諾奬這樣西方頒發的獎項, 在頒給華人時, 應非他們莫屬,而且百多年來事實也真是如此。可是這一次真讓他們震驚得呆若木鶏,時代在變, 他們站錯邊了。 2012-11-25 12:06:14
好萊塢電影 正面取悅中國市場 2012-06-14 中國時報
▲《超級戰艦》將票房重點放在海外市場。
在電影《超級戰艦》(Battleship)中,最早發現外星人對地球發動攻擊者,是位於香港的大陸官員。美國《洛杉磯時報》說,這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中出現中國正面形象的特例。據指出,為了取悅中國審閱者、獲取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配額,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在劇情中安插了正面形象的中國角色。
《飄洋過海,愛上妳》(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是一部浪漫喜劇,背景是一群人在中東地區修建水壩,而片中的中國工程師,則充分展示了他的專業知識,但問題在於:原著根本沒有這個人物。
另一部災難電影《二○一二》(2012),在一艘由中國科學家設計的方舟拯救了人類文明之後,美國白宮幕僚長大讚中國人遠見。
報導說,近期好萊塢電影提及中國者不一而足,其中有些是意圖奉承、有些是提供免費廣告,目的都在取悅中國閱評者及觀眾,取得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
除了揚善,也要隱惡,近期好萊塢電影幾乎找不到負面的中國形象。例如好萊塢近期準備重拍一部一九八四年出品的舊片《拂曉開戰》(Red Dawn),劇中入侵美國的壞蛋,已由原先的中國人改為北韓人。
電影《星際戰警3》雖然獲准進入大陸市場,但許多在美國唐人街拍攝的片段遭到剪除。該電影製作者私下表示,早知道中國對此如此敏感,他們會把場景移到他處。
中國大陸對外國電影的進口配額制度,甚至在源頭上就改變了好萊塢。一名好萊塢編劇被製作公司告知,劇本要避免任何中國反派角色。一些好萊塢人稱,這種情況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國家的電影審查制度,改變的不只是一個國家所能看到的結果,而是整個世界。
也有好萊塢製作人表示,加入中國元素是創作過程中很自然的事。《飄洋過海,愛上妳》的編劇博弗伊說,沒人強迫他要提到中國,但「如今若要在片中加入大膽、有雄心的情節,大多會聯想到中國」。
博弗伊說,對英國人和法國人,雙方電影人可以互丟磚塊為樂,但提到中國時,他會很謹慎,因為中國人的底線他們始終抓不準。
中國元素已經成了新的票房猛藥?美國電影《鋼鐵人3》在大陸五一黃金周的票房超級亮眼,光是首映當天就創下了人民幣一億三千萬的天價票房,讓美國媒體看傻了這一塊大餅的巨大商機。CNN報導,除了《鋼鐵人》本來就有不少死忠的影迷之外,「中國元素」在大陸市場的助益,也不容小覷。
CNN觀察認為,《鋼鐵人3》在大陸播出的版本,額外加入了四分鐘由大陸演員范冰冰及王學圻所飾演的吳博士和助手的角色,對於在大陸市場的號召力有加分效果;同時片中還有時下最夯的飲料置入廣告,也讓大陸觀眾分外感覺受到重視。雖然這一段置入廣告被大陸網友痛批瞎爆又莫名其妙、兩人的戲跟台詞都少得可憐又無厘頭,但是反而形成另類話題,網友口耳相傳更是助長口碑。
CNN認為,外國片商絞盡腦汁要打入大陸市場,使得中國大陸已經在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許多外國的製片公司想盡辦法、不遺餘力想要在大陸生根,畢竟這塊大餅的利益驚人。
專家估算,就已《鋼鐵人3》一片來說,光是在大陸一地的利潤就可能高達一億美金,這麼巨大的金錢誘惑,也難怪中國元素已經成了好萊塢的最新最靠譜吸金的icon。
回應
這就是軟實力,使你不得度重視。 2013-05-05 10:52:59
2011Oscar:工會意見 文:藍祖蔚
好萊塢電影工業健全,專業從業人員都有大小各種工會團體組成,一方面捍衛及爭取會員權益,一方面亦可以從專業眼光,就同業的專業成就給予肯定,奧斯卡獎就建立在各工會的專業分工基礎上,創立了信譽與指標。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尚未宣布提名名單,但是主要獎項的走勢,已然相當明顯,因為主要的從業人員職業團體都已陸續公布了他們的年度提名名單,奧斯卡的主要成員都來自職業團體的成員,怎麼選都不會超越他們的年度選單範圍。
奧斯卡獎的焦點往年多在最佳影片和演員獎項花落誰家,美國製片人工會(the 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和編劇協會(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都已選出了他們的年度優秀作品的入選名單,極俱指標意義。
製片人工會提名了十部作品來角逐象徵最高榮譽的「柴努克獎(The Darryl F. Zanuck Award)」,預計半個月之後公布的奧斯卡獎入圍名單就不出這十部影片的範疇了。
《127小時》
《黑天鵝》
《燃燒鬥魂》
《全面啟動》
《性福拉警報》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社群網戰》
《竊盜城》
《玩具總動員3》
《真實的勇氣》
……………
製片人工會的年度選單走四平八穩路線,少有意外,相較之下,編劇工會著眼於劇本成就,就多了些意外火花,讓人可了些選擇可以從更多元角度來檢視一下過去這一年的好萊塢作品成就,也許最後得獎結果還是主流大片獲青睞,但是過程多了些選項,就多了關注焦點,應該也就是透過電影獎項來肯定電影工業成就的最大意義了。
製片大和編劇工會都表態之後,接下來的導演或演員工會應該就更熱鬧了,台灣的金馬獎一度也想參考奧斯卡的做法,只可惜電影職業團體的專業功能不彰,勞保與健保的會員服務做得還很不錯,想要效法奧斯卡發揮專業影響力,恐怕是目標遙遠,道路又漫長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304&eid=v304105
就片論片,就藝術論藝術,其實是所有電影賽會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美國製片人工會22日宣布最高榮譽「柴努克獎(The Darryl F. Zanuck Award)」的得主名單,鋒頭極健的《社群網戰》未能勝出,反而是英國人力捧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捷足先登,讓今年的奧斯卡競賽,似乎有了勢均力敵的對戰陣容,不會讓才成為時代風雲人物的臉書創辦人獨領風騷。
製片人協會年度「傑出動畫片獎」得主是《玩具總動員3》,不過,平心而論,落敗的《神偷奶爸》和《馴龍高手》都是很好看的動畫片,差別在品味,而非技藝了。
最佳紀錄片則是Lesley Chilcott的《等待超人》,沒看過電影,無法置評,只能寫下片名,等日後補強了。
製片人工會過去頒獎的21座年度大獎,共有14部作品,就是後來的奧斯卡獎得主,命中率大約七成,過去3年來,凡是獲得製片人工會最高榮譽「柴努克獎(The Darryl F. Zanuck Award)」的電影,後來都順利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包括了《危機倒數 [2008] 》、《貧民百萬富翁》和《險路勿近》,大爆冷門的意外是2006年的得主《小太陽的願望》,最後輸給了《神鬼無間》。
製片人工會的成員有4,500人,規模很大,但是有資格參加奧斯卡獎投票的會員大約只有446人,佔了美國影藝學院5,755位會員的8%而已,專家的意見固然值得重視,但因人數有限,難免最後結果會有出入。
比較有趣的一個討論觀點是,英國人全力替這部以英王喬治六世克服口吃毛病的電影《王者之聲》拉票,美國人卻有一股「反英」聲音,認為美國人一向站在英國國王的對立面(當年的美國先人不就是要脫離英國統治,才搭船渡海,遠赴新大陸開疆闢土嗎?最後為了爭取獨立,不是還要跟英國王室大打一仗嗎?),奧斯卡怎麼可能會投票支持《王者之聲》?這群反英人士振振有辭的例証還包括《黛妃與女皇》不也是只有女主角海倫米蘭封后,其他5項提名全部摃龜嗎?至於凱特布蘭琪在《伊莉莎白》演得多好,還不是7項提名,最後只有化妝得獎?
看到這種推論邏輯,你會不會啞然失效?泛政治化的人生醜態,還真是無所不在,相對表下,製片人工會跨越政治思維,純粹就片論片的投票結果,反而彌足珍貴了。(楨:故是工會本位主義而非就就藝術論藝術!另參本館: 《當代好萊塢》)
美國製片人工會22日另外還頒發了一座特別的史丹利‧克藍馬 (Stanley Kramer Award) 獎給資深影星西恩潘。這座獎從2002才開始頒發,第一屆的得主同樣與西恩潘有緣,當年得主就是他主演的《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史丹利‧克藍馬是1950和1960年代的知名導演兼製片人,拍過不少激發各界討論的社會議題,包括黑白通婚的《誰來晚餐》和《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巧的是,這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都是黑人影星薛尼鮑迪),以及《紐倫堡大審》等片,西恩潘對於美國社會議題的關切一向不餘遺力,他參演的作品中更是不乏人道選擇,包括《他不笨,他是我爸爸》對心智障礙人士的縈念;《自由大道》中的同志情懷;《越過死亡線》對死刑的討論,都可以算是經典代表。善用好萊塢影星的名氣和影響力,落實在電影創作和社會關懷上,獲獎前,他還在海地協助地震災民做災後重建,所以才被認定為是史丹利‧克藍馬精神的接棒傳人,因此也成了這座獎頒發10年來,第一次個單獨個人獲獎。
人生很短,影響力有限,把自己的能量做最高級的發揮,也就不枉此生了,讀著西恩潘得獎的新聞,我相信很多朋友會有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307&eid=v307107 2011-02-16 10:55:23
中国好莱坞 [影视基地大全]
无锡中视影视基地
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的建设始于1987年,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目前建成唐城景区、三国水浒景区;占地1500余亩、可使用水域3000余亩,并拥有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十余年来,影视基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和完备的影视服务功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摄制组和游客的光临;促进了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和无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
有"中国好莱坞"美誉的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具有拍摄影视作品和旅游两大功能,自1997年至2004年成功拍摄了《太平天国》、《香港的故事》、《澳门的故事》、《少年包青天》等100多部影视作品和制作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城市之间》、中央电视台99'元宵晚会《群狮欢歌贺太平》、中央电视台文艺戏曲频道《同一首歌--走进南海》以及《宋祖英暨群星演唱会》等大型活动。自1998年12月26日开业以来,共接待各方游客600多万人次。景区建设突出影视旅游的特点,每天都有精彩的节目演出《三英战吕布》、《靖港水战》、《世纪魔轮》、《快乐的炊事员》等多场演出节目奉献给游人;还因为经常有影视剧组的进驻拍摄,不定期会有国内外影视明星的光临,让游人能大饱眼福,一睹明星风采,感受影视旅游的独特魅力。
阳横店影视基地
横店,是浙江省东阳市境内的一个城镇。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乘车到这里,大约需要1个小时,从杭州到这里,则需要2个多小时,交通算不上很发达。但就是这样一个有些偏僻的城镇,却拥有“中国好莱坞”的美誉,而且这个美誉还是美国人给的。
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故被誉为“中国一绝”。华夏西部影视城已逐步将单纯参观型的旅游点发展成既有观光价值,又有为游客制作影视片及餐饮、购物、陶艺、骑射等多样化服务的娱乐型旅游区。它最突出的服务是让游客充当明星自由表演,录制成碟,在个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赏。这在世界各地影视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http://www.eemap.org/map/749
越俗越賣 中國電影票房飆破百億【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專題報導2011.01.25
去年大陸電影票房飆破一百億人民幣(四百五十億台幣),比09年的票房,成長六成,創下歷史紀錄。特別的是,好萊塢的「阿凡達」在中國「掠奪」逾兩億美金票房,撼動中國電影業後,去年中國國產片卻能和好萊塢片,形成相互抗衡的局面。
對於大陸觀眾習慣看國產片的現象,英福通娛樂(中國)公司總裁林密認為,一來是大陸官方的市場保護的結果。二是大陸片更切合「本土化」。
她說,受官方「宏觀調控」限制,國外進口片不超過五成。客觀條件上,大陸觀眾能看的外國片相對不多;進口片商在票房分帳上,也只能有一成三。反觀國產製片方(含合拍),還能收到三成三到四成的比例。
林密說,大陸觀眾更重視電影是否和他們「接地氣」。這意味著,國產片本土傳達的味道,更能受大陸觀眾青睞和共鳴。「葛優的笑話,大陸觀眾肯定反應強烈」。她認為,這是華語電影和西方片競爭的優勢之處。
同時間,大陸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也拉動電影票房。片商迎合這些二、三線城市新興觀眾群通俗口味,拍出諸如「三槍拍案驚奇」、「大笑江湖」等片,票房意外地好。
「三槍拍案驚奇」由名導張藝謀拍出,該片結合大陸知名東北通俗小品演員趙本山和小沈陽的電影。因劇情十分無厘頭,引發許多大城市觀眾一陣撻伐。「爛、低俗」是當時許多網友給該片的最大評價。但在一片罵聲中,「三槍」卻締造逾兩億人民幣的驚人票房。
同樣地,由台灣導演朱延平操刀新作「大笑江湖」,該片在不合城市人胃口的「雜音」中,也奪下一億六千萬的票房佳績。
傳統大片始終瞄準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白領階層,「低俗」電影則鎖定二、三線城市,成績卻「越罵越好」,並和其他大片並駕齊驅。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認為,這幾年通俗電影的崛起,是自02年「英雄」等「大片」路線的重大轉移。他說,中國的電影人口出現爆炸性增長。二、三線城市崛起的中等收入者,成為新興觀眾群。
專家:電影一頭熱 只是假象【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 2010.09.02
根據資料,中國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八年內年增幅超過35%;今年上半年更達到人民幣48.4億元(約新台幣227億元),全年總收入有望破百億人民幣。
實際上,大陸政府近年大力扶持電影業,各方也群起響應,資金紛紛湧入,催生出一批頗具實力的影業巨擘。
有官方色彩的中影集團完成轉企改制後,目前正積極籌備上市;上影集團積極與美國環球影業、法國特藝集團、英皇影業等海內外公司合作,從六年前的虧損困境躍升至今年營收超過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70.5億元)。
而朝「綜合影視娛樂集團」目標邁進的華誼兄弟,在投融資方面頗多創舉,去年掛牌上市,進一步擴大影視製作規模。
儘管熱錢湧入,但中國電影票房好的片子沒幾部。今年6月大陸上映近30部影片中,僅少數幾部略有盈餘,其他均以虧本告終;就上半年上映的影片而言,真正獲利的不足一半。
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指出,每年四、五百部的電影產量,真正能排上院線檔期的不過幾十部,其餘僅有少數會在電視上播放、參展或參賽,大部分都與觀眾無緣而銷聲匿跡。
中國電影協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浩東指出,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速度相對投資滯後,才造成了投資過熱的假象,這是一種「虛熱」,因為近二年大陸國產電影在技術和製作上的成本變化不大。
其實,中國電影在融資方面也有困難。劉浩東說,大陸國產電影業融資正陷入兩難:一方面融資平台單一,民間資本運作無規範、不穩定且無持續性;另一方面,金融業缺乏一套有效的文化產業風險評價體系,銀行對文化企業貸款態度謹慎,真正能獲得貸款的公司其實很少。 2011-01-25 11:11:25
愛在加爾各答 Shadows of Time (2004)
導演:佛羅芮加倫柏格
演員:坦妮絲塔恰特潔/普拉仙特納拉揚那
劇情簡介
本片獲得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德國電影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金獎提名。
愛得火熱的男女主角,雙雙走上阻礙重重的命運之路。不論時移變遷,這樣的愛情故事總能讓不同世代的男女感動萬分。《愛在加爾各答》中充滿扣人心弦的浪漫情節與角色之間的濃烈情感,讓人憶起過往經典愛情電影中那熾熱的戀情。電影以印度獨立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一個男人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致富的過程,然而殘酷的命運卻讓他與此生真愛—那個兒時在地毯工廠認識的小女孩—錯身而過,是一部憂傷但美麗、橫跨60年的愛情史詩。
本片為奧斯卡最佳短片得主佛羅芮加倫柏格編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是印度和德國混血的愛情故事。原創劇本和資金均來自德國,演員及大部分工作人員則來自印度,同時故事背景及影片拍攝地點也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為了反映出真實的印度,演員在電影中以孟加拉語、北印度語和英語參雜演出。
黃沙滾滾,加爾各答小村落的地毯工廠裡,半百老者正訴說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年幼的瑪莎被父親賣到工廠,在那裡遇見勇敢有抱負的男孩拉維,兩人相知相惜,決心共同努力離開這個悲慘之地。然而工廠老闆卻處心積慮想把瑪莎賣給富豪做小妾,拉維決定拿出所有存款換回瑪莎的自由。在將離開之際,瑪莎對拉維承諾會在每個滿月之日於濕婆神廟等他。
年復一年,長成英俊青年的拉維終於擺脫奴隸身份,成為妓院紅牌舞者的瑪莎,仍痴心等待拉維赴約,但命運之神不斷從中 阻撓,兩人小指上的紅線,就這麼斷了、散了…。
多年後,各有婚嫁的拉維和瑪莎意外重逢,因時間沖刷而漸漸淡去的初戀,此時又濃烈起來。道義與慾望在兩人心中翻騰,這次一定要排除萬難、順著心意追求真愛…。奧斯卡最佳短片得主首部劇情長片,以女性視角粹煉出愛情的深刻,龍蛇雜處的加爾各答在攝影充滿生命力的補捉中,令人目迷耽美。
奧斯卡最佳短片得主首部劇情長片,以女性視角粹煉出愛情的深刻,龍蛇雜處的加爾各答在攝影充滿生命力的補捉中,令人目迷耽美。
傳統寶萊塢電影製作,在印度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嚴厲規定下,凡是於印度本地上映,絕對不得出現「有傷風化」、「詆毀女性地位」之嫌的接吻鏡頭,就連好萊塢電影也必須有所修剪或閃躲後方能放映。如此嚴苛的規範,雖然近期也有《奇魔俠》男主角赫裏辛克擔當的另一部電影《DHOOM2》作了破例,但那也僅僅是驚鴻一吻,當地民眾亦出人意表地紛紛給予聲援,足以顯見印度民風正逐漸轉變。不過,像《愛在加爾各答》有男女主角長鏡頭特寫的吻戲,又有Hotel場景交歡偷情的戲碼,這些在歐美社會司空見慣的場面,看在印度觀眾眼中恐怕難以接受,勢必成為眾矢之的,群起撻伐。
《愛在加爾各答》會是一部在挑戰文化禁忌的電影作品嗎?如果本片的導演是印度籍的話,它極有可能會成為是,但事實上其導演是來自德國慕尼黑的Florian Gallenberger時,《愛在加爾各答》的表達態度自然「開明」、「開放」許多,男女情慾間的情節處理絲毫不受印度傳統教條所束縛,愛情故事的輪轉徘徊也未似印象中的印度電影敘事那麼誇張矯飾,那麼「賺人血淚」,那麼灑狗血,反而頗具備德國電影風格般的穩重、踏實、沉著,尤其反映在美學風格上,其鏡頭構圖、運動、色調十分內斂含蓄,注重整體氣氛營造,以及反應人物內在情緒,有別於熱鬧吵雜、富麗堂皇的傳統寶萊塢風格。尤有甚者,就連寶萊塢電影的傳統-三幕歌舞戲亦有所刪減,這些差異處,均提示這果真是一部由西方人拍攝,印度臉孔演出,加爾各答取景,徹底擺脫印度電影傳統規範的電影作品。
如果說《愛在加爾各答》是一部成功的電影,最大的功臣肯定是其導演Florian Gallenberger。Florian曾以《Quiero ser》 (I want to be …)(2000)獲得奧斯卡最佳短片獎,這是一部故事、角色、取景均發生在墨西哥的電影。從墨西哥到加爾各答,Florian頗樂於關照異族文化,但他的電影作品如何以德國觀點看待/關懷/再現異國文化?如何以已開發國家的進步觀點詮釋開發中國家,或未開發國家的面貌,這會是相當有趣的觀察點,其中還包括異族文化間的認識、對話,解讀與再現,深入透徹或僅止於刻板印象等。
在《愛在加爾各答》中,比重甚大的劇情有:關於不人道、剝削的童工制度、關於腐敗的官僚體系、關於貪婪圖利、逼良為娼的民風人心等,這些何嘗不是持西方觀點者看待印度社會時,最顯而易見的弊病缺點?除此之外呢?關於宗教信仰、關於輪迴永生,關於長期種姓制度實施下的階級分離,關於發展中國家、階級國家、父權國家下常見的愛情不可得的悲劇,本片劇本雖皆有所觸及,但若與《寶萊塢生死戀》等由印度導演,寶萊塢所自行拍攝的愛情悲劇相比,《愛在加爾各答》對於印度文化深層的洞澈與體認較為不足,所幸導演兼編劇的Florian Gallenberger以一種相當睿智的方式,讓觀眾的目光只注意到愛情悲劇本身,至於故事發生所在的印度場景,或者阻撓故事發展的因素-無論是社會道德,還是階級制度,這些外在條件並沒有人願意多加探討,而且均只是為一則愛情故事而服務。讓觀眾聚焦於不可得的愛情悲劇,而非讓他們有所分心地去認識到、去檢討愛情故事之外的印度文明面向,這是本片的聰明之處,當然也是一位德國導演所能做的最好的劇本策略。
於是乎,我們實在無須採東方主義式的文化批判觀點,過於認真探討這部電影是否只是在消費優越的西方人眼中刻板印象的印度面貌,然後再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悲劇套在被利用的印度情境之中,這樣的批判觀點或許是一種閱讀方式,但我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部令人扼脕、心碎、悲痛而動人的愛情悲劇:一對受命運捉弄、乖葛、背離的苦命戀人,永遠錯身而過的兩條河流、靜謐無聲地等待交會,等待並非徹底的悲劇亦非永恆的絕望,甚至各自擁有家庭、婚約的戀人相遇之後的錯愕,也非最令人難堪的悲悽。我認為命運與意志的衝突,愛情意志的懦弱、退縮、落敗,導致幸福的不可得才是這對戀人真正的悲劇。『命運並不企圖控制人類,但人若願意從命運的教訓中學習,則可化解悲劇的結果。』很不幸地,Ravi and Masha正是敗在自己的意志與抉擇,即便故事已發展到最後一幕仍是如此難以排解的可悲與遺憾。正是如此濃厚的悲劇色彩,讓《愛在加爾各答》成為一部情感異常飽滿,既美麗又絕美地令人心碎不已。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21&eid=1121008 2010-05-24 12:23:26
貧民富翁女童星 遭父兜售千萬【聯合報╱編譯夏嘉玲09.04.20
出身印度孟買貧民區的九歲女童魯比娜演出賣座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揚名國際,卻被老爸當成搖錢樹。英國媒體「世界新聞」十九日報導,魯比娜已被父親開價台幣一千萬元「兜售」。
「貧民百萬富翁」描述印度貧民區窮小子參加益智節目有獎徵答一夕致富,在今年美國奧斯卡獎奪下最佳影片等八個獎項,全球票房突破九十億台幣。笑容甜美的魯比娜飾演童年時的女主角,成為印度家喻戶曉的人物。
魯比娜家一名友人向「世界新聞」爆料說,雖然這部片大賣,魯比娜也成了名人,但她家貧困依舊。一對中東富豪夫婦看到相關報導,非常同情,願意收養魯比娜,她父親和繼母卻當成生財之道,還想開放「競標」。
「世界新聞」記者假冒杜拜富豪代理人連絡上魯比娜父親古雷什,古雷什不問來者背景、意圖,甚至連姓名都不問,只聽說是杜拜來的,就急著安排。
印度每年有一千一百萬名兒童淪為棄兒,不少人把兒童視為商品,非法賣童案司空見慣,孟買常有貧童被拐賣到杜拜,遭性侵者不在少數。
卅六歲的古雷什大談魯比娜如何從一千五百人中脫穎而出獲得演出機會,強調很多人有意收養她。他抱怨電影公司承諾要給一間房子,但他們除了拿到約十萬台幣外,什麼好處也沒。事實上,魯比娜和片中另一名童星已各獲贈一間約台幣六十萬元的房子。這部片的導演和製片也為魯比娜設立教育信託基金,使她成為家附近少數得以上學的貧童。
《阿育王》仍不脫佛教的懺悔史觀,只不過加了寶萊塢的愛情影音奇觀,而未深究由武到文的國家大戰略之前因及後果。若比較同時的秦始皇,二者的統一天下雖皆十幾年而亡國分裂,但始皇建立的中國大一統制度沿革了二千多年;反之,不只未建立印度的大一統制度,連賴以壯大的印度佛教在印度教復興和回教入侵下而衰亡。另參本館:《阿育王》) 2011-02-06 12:58:10
滿城紙片人 2.3億人餓肚皮【聯合報/林沿瑜09.02.28
印度大城第一商業大城孟買的達拉維貧民窟住了100多萬人,號稱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圖為達拉維貧民窟一隅。
(路透)
「貧民百萬富翁」的印度童星因影片獲獎而聲名大噪,不過可不是每個印度百姓都因此翻身。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的最新調查報告,印度有21%的人口,亦即超過2億3000萬人,處於營養不足狀態,占全球飢餓人口的27%,高居世界之冠。
印度的孩童處境尤其堪憂。印度時報在27日的報導中引用印度衛生部的數字指出,印度5歲以下的兒童有48%發育不良,同樣高居世界之冠。印度境內有150多萬名兒童,正因食物價格上揚而面臨營養不足的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的分析報告表示,印度5歲以下兒童有43%體重過輕,這項數值高居世界之首,而兒童死亡率近半是營養不足造成。
報告還發現,印度年齡在15至49歲的成人中,有三分之一「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也就是「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一般正常指數標準在18.5至24之間,超過則代表體重偏重。
報告指出,印度人缺乏獲取糧食的穩定途徑,原因包括:缺乏糧食供應、缺乏購買糧食的能力以及糧食分配不均等。
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印巴分立:克什米爾衝突的濫觴》《印度與中國》《中國龍與印度象》《龍與象》
百萬富翁貧民窟 擠爆百萬人【聯合報/林沿瑜09.02.28
「達拉維」(Dharavi)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貧民百萬富翁」的拍攝地點,雖然位於印度第一商業大城孟買,而且緊鄰孟買國際機場和高科技開發區,卻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居民超過100萬人。
「達拉維」只是一個象徵,印度的大城裡其實都有貧民窟,光是孟買1,200萬人口中,就有60%住在貧民窟。在「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境內,貧民窟顯得格外刺眼。
印度近年經濟突飛猛進,可是境內貧富懸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飢餓人口居世界之冠。貧民窟居民為取得日後分配住屋的優先權,遲遲不願搬離,政客也把貧民窟當票倉,大開選舉支票謀取政治利益。
居民視貧民窟為暫時棲身之地、政治人物視貧民窟為操弄選舉的工具,再加上黑道以壓榨貧民、走私毒品槍械維生,以致居住環境始終未改善。
貧民窟散布在大城之中讓印度政府臉上無光,改建行動於焉展開。孟買政府即於2004年通過計畫,要為每戶貧民提供約28平方公尺(8坪)的公寓,然而興建速度卻趕不上新貧民遷入貧民窟的速度,政府要擺平所有貧民難上加難。
放眼望去,「達拉維」這個亞洲最大的貧民窟街道狹小、擁擠,居民的衣物、器具直接堆放在屋外,凌亂不堪。公共衛生更令人嘆息,平均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1,440人共用一個廁所,而且每天僅供水3小時。
據統計,「達拉維」貧民窟的人平均使用面積,連同道路和公用設施在內,只有0.6坪。環境如此狹窄、凌亂,但教育水平普遍低落的貧民不肯離開,期待可以分配到政府改建的住宅,或得到都市再造的補償。
在印度特殊的時空背景下,外界看來難以容忍的「貧民窟」,卻成了貧民、政客、黑道彼此角力的平衡點,也造就了「達拉維」這個亞洲最大的貧民窟。
印度電影夢 人人想當百萬富翁【聯合報/林沿瑜09.02.28
印度寶萊塢(Bollywood)的電影攻進世界電影重鎮好萊塢(Hollywood)。由英國導演執導,劇組人員、演員幾乎清一色是印度人,拍攝地點也在印度的電影「貧民百萬富翁」,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等8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B咖寶萊塢 打敗好萊塢
「寶萊塢」電影城成立於1997年,位於印度第一商業大城孟買的西郊。孟買舊稱「Bombay」,因此影城以「B」取代「Hollywood 」的「H」,成為印度電影產業的代名詞。
寶萊塢在國際市場上向來不敵好萊塢,總被看成「B咖」。世人或許不知電影在印度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寶萊塢在其間扮演的角色。
貧富一起瘋 吐槽甩鬱卒
印度每年電影產量近1,000部,約為好萊塢的兩倍,直接受雇和相關從業人員約700萬人,每年產值近1000億印度盧比(約680億台幣),每天吸引約2000萬人次走入電影院。
寶萊塢拍製的電影數量占全印1/3,是印度孕育電影從業人員的搖籃,近年也吸引許多好萊塢製片大廠與外國投資人前來合作。
印度電影產業發達與政府鼓勵息息相關。印度人口逾11億,階級分明、貧富懸殊,多數民眾生活窮困,為讓民眾宣洩生活的苦悶,政府鼓勵攝製通俗電影,並以低廉票價讓普羅大眾看得起,看電影遂成全民運動。
豪富撒銀彈 搶國際市場
印度電影近年受網路下載、盜版等新興科技挑戰,開始朝高成本、大製作方向邁進,加以經濟起飛,有錢人願意投資,印度電影風貌因此改觀。
2001年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獲邀參加坎城影展;「雨季的婚禮」同年獲頒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耀金獅獎,開啟了寶萊塢電影的國際能見度。
「貧民百萬富翁」並非外資與本土結合首例。例如新力影業去年就與印度娛樂集團Eros簽訂數千萬美元合作協議,發行第一部由好萊塢出資製作的大預算印度語電影「魔幻藍詩」。
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全世界以華語為主的國家之中,創立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亦在華語電影有舉足輕重的超然地位。本獎項與香港金像獎和中國金鸡奖併稱為華語電影界的三大電影獎項。由於,早期中國與香港並未設置類似電影競賽獎勵,更彰顯金馬獎成為華語電影之內,最受注目的電影盛會。
至今,金馬獎的頒發仍對華人電影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在藝術性電影方面。而且,港台電影界知名導演與演員,仍非常重視金馬獎的競賽,這從其發獎名單中仍可窺知。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皆曾受邀擔任頒獎佳賓,包括伊莉莎白·泰勒、亞蘭·德倫、羅勃·懷斯、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里惠。1962年,中華民國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事業的發展,表現對優良國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正式交由行政院新聞局創辦金馬獎。並且,主要為促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控制以外地區華人電影製作事業,藉此表扬对中華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7810523/20071101055329
跨界給獎 奧斯卡「歐巴馬效應」【聯合報記者葛大維09.02.24
奧斯卡也出現「歐巴馬」效應? 跨界融合的給獎、提振信心的典禮,讓全球觀眾樂觀期待電影工業能「馬上好」。
今年大贏家「貧民百萬富翁」,是英、印混血的電影,影后凱特溫絲蕾來自英國,主持人休傑克曼和最佳男配角希斯萊傑是澳洲人,最佳女配角潘妮洛普克魯茲是西班牙人,非美裔的勢力大舉攻陷近年罕見,卻與美國出現首位黑人總統歐巴馬現象不謀而合。
理由不難想像。近年跨國製片風盛,當好萊塢競拍續集商業大片或小成本恐怖片、喜劇類的同時,非美國製作的電影越來越多,品質精進。好萊塢的獨立發行公司,願意在淡季的檔期,以押寶的心態來發行。
好萊塢向來不缺明星,一部賣座片就可以把鄰家傻弟或街頭太妹捧為天王天后,但梅莉史翠普和湯姆漢克斯的接班人在哪裏? 為海外市場而拍的跨國合作片,就是孕育演技派的搖籃,從李安「理性與感性」磨出來的凱特溫絲蕾就是成功實例。
今年頒獎典禮,適逢全球金融大海嘯,但正好給奧斯卡突破的機會。
沒有錢、廣告難拉是吧?往年頒獎典禮的華麗場景與特效全省,找來能歌善舞的休傑克曼主持,先利用台上台下互動炒熱氣氛,再透過精心的影片剪輯、戲中戲等方式,緊叩頒發各獎項的環節,既是「省錢大作戰」,更有突破傳統的新意,完全符合歐巴馬「開源節流」的政策基調。
◎ 奧斯卡星光圖輯/奧斯卡得獎名單/奧斯卡專題報導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S1/4753219.shtml
片中主角賈瑪從來沒有看過電影,但是從小就記得自己滿身糞便的拿到超級巨星巴契的簽名,也因此會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誰主演一九七三年大賣座的電影《囚禁》?」在這場民族主義辯論中,巴契第一個嚴詞指責電影把印度描寫成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人們也應該知道在已發展國家同樣有這麼醜惡的場景」,但事實上,西方國家是有過反省,狄更生的《孤雛淚》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的寫照。
過去印度寶萊塢的電影,即使不是所有,大多數也是販賣夢想,供中下階層逃避現實的苦悶,四個小時的歌舞,取景不僅遠離貧民窟,常常還遠赴外國;但是《貧民百萬富翁》的英國製作群不到十人,卻完全是靠寶萊塢的導演與製片人才,這證明印度電影工業與世界一流水準相比,已經毫不遜色,只勇於指責要求別人,印度電影業自己不反省,是不對的。
《貧民百萬富翁》得了八項奧斯卡之後,印度電影工作者正在密切注意其後的衝擊,市場與政策是否容許他們從過去歌舞昇平的主題中轉向,但是貧民窟的人腦筋還是動得比他們快,要將現在初萌芽的「貧民窟旅遊」發揚光大,畢竟看過電影之後,總是要看看實情的。
貧民窟出來的百萬富翁>中時09-02-24郭崇倫
剛剛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貧民百萬富翁》,本質上不脫有志者事竟成的陳腔濫調愛情故事,但是後面鋪陳的背景卻是雄心萬丈。導演要談印度的貧富差距、這幾十年來的發展、以及黑社會控制下的孟買,但是影片的核心卻是貧民窟;尤其是開頭的十幾分鐘在貧民窟巷弄中的追逐,觀眾立即被帶入導演設定的情境中。
孟買共有一千六百萬人口,其中半數住在貧民窟裡,幾戶共用一個水龍頭,一條巷子共用一個廁所,或是巷子尾端就是露天「廁所」。《貧民百萬富翁》拍攝實景就是在號稱亞洲最大的貧民窟Dharavi,一平方英里的地方擠了一百萬人口,而且還繼續增加中。
貧民窟並不是寄生在印度經濟中的現象,事實上,貧民窟中有非常熱烈的經濟活動,從手工藝到資源回收,而貧民窟也提供了附近金融商業區不可或缺的基層人力:倒茶的、清潔的、電機泥水木匠等等,貧民窟是印度經濟的重要一環。 但印度官員並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印度要向上海、紐約看齊,貧民窟是都市發展之癌,沒有盡早處理,只會越來越大,而Dharavi區,坐落在兩條火車線之間,離機場很近,更讓都市「更新」有利可圖。
早從二○○四年開始,當局就提出三十億元的新發展計畫,限令在二○○○年以前來的居民搬到比車庫大不了多少的公寓。居民不願意,因為沒有辦法同時做生意,去年夏天他們發起空前的示威抗議,沒有多久,《貧民百萬富翁》就上映了,印度貧富差距生動的呈現在全世界觀眾眼前。
這不是印度領導人或是中產階級願意看到的,許多印度知識分子指責《貧民百萬富翁》在醜化印度,印度的中產階級希望看到的是起飛中的印度、高樓大廈的印度、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印度,而不是電影中的骯髒貧困的貧民窟、動用酷刑逼供的警察、挖眼逼童行乞的幫派,甚至是殘殺異己的宗教衝突。
雖然很少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會到Dharavi去「冒險」,但大家都知道貧民窟內是甚麼樣子,不希望真有人把髒內衣拿出來獻醜,更不希望由外國電影公司來做,前殖民母國的身分,更容易激起情緒反應。
《巴頓芬克》Barton Fink(1991)
導 演: 柯恩兄弟(Joel Coen & Ethan Coen)
演 員: 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
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
茱蒂戴維斯(Judy Davis)
柯恩兄弟再次以詭異而荒謬的黑色喜劇風格,讓本片觀眾不由自主地被劇情吸引,並贏得坎城影展1991年的金棕櫚獎。1941年,紐約一位優秀的劇作家巴頓芬克(約翰特托羅,「謀殺綠腳趾」)來到好萊塢為新劇創作劇本。
巴頓待在一家氣氛詭異的旅館裡試圖專心寫作,卻碰上了寫作瓶頸。住隔壁房的推銷員查理(約翰古德曼,「小魔星」)好意想幫忙卻無功而返,其後還發生一連串奇怪的事情而無法專心創作。
另參本館後評《巴頓芬克》
第一節 各國電影產業與市場表現
4.1 歐洲電影產業與市場
4.2 法國電影產業與市場
4.3 英國電影產業與市場
4.4 加拿大產業與市場
4.5 紐西蘭電影產業
4.6 澳洲電影產業與市場
第二節 電影扶植中介機構與「臂距原則」制度
4.7 「臂距原則」制度
4.8 法國電影扶植機構
4.9 加拿大電影扶植機構
4.10 紐西蘭電影扶植機構
4.11 澳洲電影扶植機構
4.12 英國電影扶植機構
註 釋
第五章 電影支援措施:基金補助與稅賦抵減策略
第一節 補助措施與循環基金
5.1 歐盟國家對電影產業的補助概況
5.2 法國自動性與選擇性的雙軌補助制度
5.3 加拿大補助政策分析
5.4 英國補助計畫
5.5 電影開發(film development)階段的補助理念與做法
第二節 稅賦抵減政策與措施
5.6 法國稅賦減免機制:SOFICA的角色與功能
5.7 加拿大抵稅措施
5.8 紐西蘭稅賦抵減與補貼
5.9 澳洲稅賦抵減與補貼方案
5.10 英國稅賦抵減政策與作法
第三節 國際合製策略
5.11 國際合製意涵
5.12 歐洲的國際合製政策
5.13 國際合製的理論辯證
5.14 NICL的批判理論
第四節 「國族電影」之補助認定制度
5.15 關於國族電影的定義問題
5.16 歐盟對「歐洲電影」的定義
5.17 法國電影定義
5.18 加拿大電影定義
5.19 紐西蘭電影定義
5.20 澳洲電影定義
5.21 英國電影定義
註 釋
第六章 保護主義及其規範
第一節 各國電影貿易保護策略
6.1 銀幕配額
6.2 電視配額
6.3 進口配額
6.4 發行服務的市場進入限制
6.5 電視支援電影
第二節 國際政體對各國補助政策的法制規範
6.6 歐盟對成員國補助政策的管制原則
6.7 WTO對補助要件的規定:Nikoltchev的法律見解
第三節 各國保護電影的理念與修辭
6.8 六項電影保護的價值認知
6.9 各國電影扶植理念
註 釋
第七章 電影貿易下的國際政體與國家主義
第一節 歐盟的管理體制與扶植策略
7.1 條約、法規與組織運作
7.2 政策制訂與制度變革
7.3 歐盟視聽政策的統一過程
7.4 歐盟當前之視聽政策與計畫
7.5 歐盟過去之視聽政策與計畫
7.6 整體歐洲視聽政策的批評
7.7 歐盟發行政策的理想與實際
第二節 WTO的管制架構
7.8 WTO架構下的電影法律性質
7.9 WTO架構下的政策限縮案例:澳洲與加拿大
第三節 UNESCO與文化多樣化概念
7.10 文化多樣化概念與行動的發展歷程
7.11 《教科文組織保護暨促進文化表現多樣化公約》內容解析
7.12 UNESCO架構下的文化多樣化組織
7.13 文化多樣化公約(ICCD)制定期間之各方觀點
第四節 限制條件下的各國電影制度選項
7.14 國際政體對視聽產業的管轄爭議
7.15 國際政體規範下的政策制訂選項
7.16 國際政體衝撞下的文化理論辯證
註 釋
第八章 結 論
8.1 各章重點總結
8.2 研究限制與貢獻
8.3 10項研究結論
8.4 關於電影政策效果問題的補充
8.5 電影制度決策的多組誘因變項
8.6 對話觀點與衝突理論的浮現與解讀
8.7 價值鏈與產品鏈的整體電影觀
8.8 現代電影邁向第四級產業的認知與期許 2012-05-27 13:29:51
好萊塢劇作家:神韻是傑作
【記者黃毅燕/洛杉磯報導】2008年12月31日,正在世界巡迴演出的神韻國際藝術團於洛杉磯帕薩迪納市政大劇院(Pasadena Civic Auditorium)上演第二場晚會,許多好萊塢藝人慕名前來觀看,好萊塢劇作家奧克姍娜‧麥克高文(Oksana McGovern)和演員湯姆斯.馬加文(Toms Mcgovern)認為,神韻是傑作。
奧克姍娜.麥克高文是好萊塢劇作家兼製作人,曾編寫和製作戲劇《天使之翼》(Angel`s Wing)和許多其他作品。她曾在俄國、悉尼、紐約等地從事戲劇表演,也跳過芭蕾舞。五年前來到洛杉磯,在好萊塢從事電影、電視劇事業,寫劇本、當製作人,也製作音樂光碟等。
奧克姍娜認為神韻晚會真是一台規模浩大的演出,「這場表演經過完善的精心構思,服裝非常出色。舞蹈編排並非簡單,相當好,對觀眾來說,呈現出來的是一幅複雜而又精緻的畫面。」她說:「那些舞蹈經過妥善的排練,是複雜高難度的動作,舞蹈演員相當優秀。」
奧克姍娜說:「我認為神韻是站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呈現高藝術水平的演出,她不只是一齣文化舞蹈,還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她認為神韻的天幕背景設計是獨一無二的,「我一直非常喜歡背景的設計,真是好極了,因為它展現三維立體的效果,而且很特殊,目前為止我從來沒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看到過。」
奧克姍娜的先生湯姆斯.馬加文(Toms Mcgovern)是好萊塢的演員,他說,演出很棒,他很喜歡《雪山歡歌》,認為這是一個充滿能量的舞蹈,非常美。他也喜歡第一個節目《開創五千年文明》,震撼人心。「從藝術角度來看,編舞相當好,演員舞蹈動作、故事取材等都很出色http://epochtw.com/9/1/3/102454.htm
本研究探討各國電影制度中有關經濟、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議題;所應用的方法論包括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相關陳述、新制度論的觀念變項,以及好萊塢主要發行商產業集中的生態環境認識論。本書蒐集各國最新的政策制定與產業運作資料、利用文獻中所浮現的理論進行對資料的再分析。書中針對某些特定案例提出討論,也選取過去文獻中的某些議題進行歸納與解釋。在結論中作者並提出多項概括性的發現與建議。
本書內容首先指出,好萊塢是國際電影產業市場經濟的中心,因此各國電影扶植制度之選擇都不脫與美國的產業制度相對應。本書接著闡述各個國家電影產業與市場現況,並說明各國政府對電影產業介入扶持的支援架構。
書中主要內容尚包括分析各國電影扶植制度中最重要的補助、稅賦抵減以及國際合製的種種發展策略與運作實例。各國電影扶植制度背後最重要的意識型態理念也在書中都得到充分辯證,例如公共財、文化例外、文化多樣化等等觀念。本書尤其勾勒各國電影制度之政策選項在EU、UNESCO以及WTO等國際政體的管制架構下,所顯現充滿辯證思維的對話、衝突與博弈的地景。
本研究建構一個由美國到WTO,由法國到EU,由各國到UNESCO的論述主軸,並試圖確立由傳播政治經濟學到新制度論的理論框架與分析模式。此種論述之邏輯與方法指出,本書是一個由微觀到宏觀的電影制度總體分析。
作者簡介
劉立行 美國楊百翰大學電影學(Film Studies)博士,副修傳播學(Communications)
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專任副教授
研究領域主要為電影電視媒體之研究,包括理論批評、法規政策、行銷規劃以及編導製作等等。近年之研究則較趨向影視政策、制度以及產業研究。
歷任電影電視實務工作(攝影、編導)、學術行政工作(系主任)、社會服務行政工作(社團法人及財團法人祕書長)、人民團體基金會等之理事、董事、監察人。
常受邀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各項電影電視之審議委員,以及國內外多項影展之評審等職務。近年也為兩岸影視交流主持或參與多項研究計畫與產學合作計畫。
著作有《電影藝術》、《電視節目製作》、《視覺傳播》、《影視理論與批評》等。
目錄
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方法論建構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範圍、研究設計與文獻分析
1.3 名詞釋義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
1.4 傳統政治經濟學的操作型定義與陳述
1.5 傳播政治經濟學
1.6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全球化」觀念
第三節 電影新制度論
1.7 新制度論方法論
1.8 新制度論大概念
1.9 新制度論分析工具
1.10 制度安排與創新的主體
註 釋
第二章 美國電影之全球經濟霸權與政治支配
第一節 「好萊塢」的三個分層概念
2.1 制度的好萊塢
2.2 形式美學的好萊塢
2.3 產業的好萊塢
第二節 企業聯合組織與國家扶植政策
2.4 企業聯合組織
2.5 國家扶植政策
第三節 產業經濟規模
註 釋
第三章 電影全球化之生態環境
第一節 大發行商與映演業者的權力關係
3.1 「整套訂購」與「盲目排片」:派拉蒙判例時期的制度
3.2 產業集中與垂直整合之制度延伸:空間化
3.3 發行商與映演業者之分帳機制
3.4 雙方權力關係之新制度論分析
3.5 大發行商的行銷策略:商品化
第二節 大發行商與映演業者的權力關係
3.6 獨立製片人研究
3.7 獨立製片的困境
3.8 獨立製片人融資制度
3.9 完工履約保證制度
3.10 大發行商與獨立製片人之交易合約
3.11 大發行商對獨立製片的融資
第三節 全球化電影生態環境以外的另類機制:兩層經濟
3.12 兩層經濟(two-tier economy)下的獨立製片
3.13 第二層電影的經濟與文化定義
3.14 影展對獨立製片的經濟功能
3.15 新科技與網路發行:第二層電影經濟的生機
註 釋 2012-05-27 13:29:18
《功夫熊貓》、中華文化、神韻 ⊙王華
假日陪孩子看了好萊塢著名動畫片《功夫熊貓》,更加堅信中華文化是全人類的寶庫,誰花功夫學習了,誰就能從中獲得智慧和力量。正如一位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所說,在過去五千多年裡,中國都是人類文明的火車頭,是中國在拉動其他民族一起向前,如今世界掀起的中文熱中國潮,正是人類重新找回中華文化的表現。
就跟前些年流行的《魔戒》(Lord of Rings)一樣,《功夫熊貓》的故事講述的是人類千古不變的主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由於邪惡太郎豹從監獄裡逃出來了,和平谷動物們的平靜生活受到威脅。誰能打敗太郎呢?別說施福大師的5個高徒(虎、猴、鶴、蛇、螳螂)不行,連教授過太郎的施福也不行,而唯一的希望只有龍武士(dragon warrior)。令人吃驚的是,當象徵最高智慧的烏龜大師(施福大師的師父)任命龍武士時,一點也沒有功夫的胖熊貓阿寶卻意外的落在了大師手指的前方,這個在世人眼裡最不適合修煉功夫的熊貓成了肩負歷史使命的唯一執行者。
烏龜大師反覆告誡施福和熊貓:世上沒有偶然的事(There is no accident.),言外之意,一切都是天定的,只要努力順天意而行,堅定信念,熊貓就能戰勝太郎豹。於是施福拋開自己世俗的懷疑心,利用熊貓貪吃這個特點來訓練它,讓它武功進展神速。
導演馬克‧奧斯波恩花了30年研究中國文化,製作《功夫熊貓》歷時5年,花費1.3億美金。影片處處充滿了中國韻味,還融合了中國人特有的世界觀。除宿命論外,還有道家的無以及修煉人的信。熊貓起初也不相信自己能成為龍武士,當它得到的最高武功祕笈竟是空白一片,只有自己的影子映在上面時,它很灰心,在逃離的路上父親告訴它美味麵條的祕方是「無」時,它才恍然大悟:信念是最神奇的魔法。你堅信自己做的麵條好吃它就會好吃,堅信自己就能打敗太郎,於是熊貓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敵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便找個故事就能迷倒全世界的人。相比神韻藝術團這個正統華人的大師級精華團隊,好萊塢的中國電影只是小學生剛入門,凡是看過神韻演出的中外藝術家,無不高度評價神韻無可比擬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娛樂優雅性。反過來看,世界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功夫熊貓》也在幫助普及中華文化,為人們進一步看懂神韻做鋪墊。正如影片所說,世上沒有偶然的事,也許老天爺就是這樣安排的。
http://epochtw.com/9/1/2/102412.htm
藝文創作常有暗流伏筆,試圖透過甜美的糖衣包裹,悄悄滲透進觀眾的心靈,《唐山大地震》就在淚眼婆娑中暗藏著導演馮小剛挾帶的洗腦企圖,比對原著,找到刪去的部份,鑒認新添加的細節,真相就能浮現了。
馮小剛雖是技藝純熟的大導演,但是《唐山大地震》卻包含著政治洗腦的企圖,催淚糖衣的核心其實是「中國崛起」的強力論述。
最關鍵的一句對白在於女主角徐帆與失散卅二的女兒張靜初重逢時,看著女兒手上的手機照片,發覺收養女兒的養父母(陳道明與陳瑾)穿著解放軍裝,於是徐帆脫口而出說:「解放軍是咱們恩人啊!」
這句話,可以平常心對待,解釋成災民對昔日恩人的感恩心情,但在《唐山大地震》中卻是馮小剛精心設計的強力的洗腦工具;因為電影中的對白都非偶然,徐帆沒頭沒腦歌頌起解放軍,其實是主旋律電影最愛玩的技倆,那是一種催眠呢喃,那是一種訊息釋放,真正的企圖在於滲透「中國與解放軍」的正面能量,這種創作心態如果放大在馮小剛的人生地圖中來看,就得著更清楚的連結了。
首先,是馮小剛對於解放軍的根本認同。高中畢業後,1977年,馮小剛先在北京附近坦克師宣傳隊幫忙,錯過徵兵時期,只能穿軍服過癮;1978年,馮小剛被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特招入伍,從事美工工作,不但成了真正的軍人,而且還是幹部,軍服上身的他只覺自己好風光,曾經說過以下名言:「穿著這身軍裝,你就是保護老百姓的,你就是為老百姓幹事的,就是要學習雷鋒的!」
其次,《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加拿大華人作家張翎的長篇小說《餘震》,片中由陳道明和陳瑾飾演的養父母,其實並非軍人,而是財稅會計專家,養父還曾經對養女方登有過性騷擾,才會讓飽受地震創傷的方登,毅然決然遠赴外地求學和就業,甚至拒絕墮胎,寧可未婚懷孕,寧可退學也要保全新生命,不惜做一位單親媽媽。養父從會計變成軍人,目的自是打造解放軍認養孤兒的愛人,所以陳道明只能做「聖人」,不能有私欲,他是無怨無悔,最包容也支持張靜初的精神與經濟支柱,性騷擾的情節自然不便與解放軍連結在一塊,留給陳道明的全是聖潔的光輝,養父作為已達超凡入聖的當代完人地步,解放軍根本不需要再找其他代言人了。這也是為什麼徐帆看到陳道明的軍裝照片時,會脫口而出說:「解放軍是咱們恩人啊!」政治洗腦的符號與訊息連結,就是這樣建構出來的。
《餘震》的原著作者張翎說:「小說描寫了痛,電影描寫了暖。」其實已經是原著作者最委婉的抗議了。
第三,《唐山大地震》裡出現的解放軍人全係正面符號,不論是徐帆背負著重傷的兒子方達尋找醫護協助時,眼前盡是排山倒海的救援軍潮,接過孩子的解放軍,最後甚至一把扛起了跡近虛脫的徐帆(我相信,災區中必定有很多類似救援故事,救命之恩,只有當事人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電影後來轉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時,解放軍的救援更有規模更快速也更有效率了,災民沒有爭吵,沒有抗爭,只有理性的哀嚎,馮小剛其實是刻意避開了煉獄實況,只想完成他的人間送暖和舊怨救贖的主題,目的當然還是在建構解放軍「救苦救難」的菩薩傳奇。
有了這前後後呼應的救災論述,再回頭看看陳道明收容方登的過程,從解放軍的食堂、毛澤東的喪祭,到噩夢驚醒的午夜夢迴,陳道明沒有任何疾言厲色的軍人威儀,全是溫暖可靠的慈父模樣,馮小剛不容解放軍形象沾惹上任何砂子的「潔癖」,其實和他在《集結號》中對於死難戰士雖有無盡憐憫,但對黨國更有終極信任的創作態度如出一轍。
馮小剛在中國能有如此火紅氣勢,一方面得力於他有圓熟技法,另一方面則得力於他的中心思想,是那麼貼合國家政策的主流思想,風生潮起,他深諳主旋律的精義,又是衷心認同,自然就有魚水交歡的共振效果了。
我不想太挑剔《唐山大地震》的人性部份,畢竟那是一場人間災難,創傷後遺症,即使卅年也未必能夠平復,但是眼看馮小剛如此滲透他的軍魂意識,卻又深深不以為然,道理很簡單:陳道明不是解放軍,養父母與養女間的關係,依舊可以自然動人,硬要把光彩和光榮都送給解放軍,馮小剛就真的算計太多,太藏私心了。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85&eid=v285107
唐山大地震>百度百科
目錄
真實事件簡介
2010年電影基本信息
文學小說
記錄片
貼吧相冊
http://baike.baidu.com/view/3267.htm 2010-09-10 09:51:18
老美逃避現實 更哈電影【聯合報08.07.20
儘管經濟不景氣、華爾街股市進入熊市,好萊塢照樣財源滾滾。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18日報導,最新票房數字顯示,迪士尼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Disney-Pixar)出品的影片「瓦力」(Wall E),以及6月新片「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賣座均佳,而且與去年相比,今年6月電影觀眾增加了17%。
「瓦力」首映的第一個周末就賺進6300萬元;外界看好的「慾望城市」首映周末的票房成績接近5700萬元,到現在則累進到1億4800萬元。「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自5月底首映以來,全球賣座達到3億1100萬元。
序曲影業公司(Overture Films)全球發行總裁艾迪(Peter Adee)說:「生意非常好。我們非常高興。」
美國民眾現在對度假和車子加油可能會精打細算,但他們實在不願犧牲偶爾晚上看一場電影的樂趣。事實是,美國人節省度日之際,看電影是最划算的娛樂。一名男士坦率告訴ABC News,看電影比上館子吃飯和城裡其他的娛樂都省錢。
歷史也證明,電影業現在一片榮景,確有原因。大蕭條時期 (Great Depression),電影院總是滿座。大家都想逃避一下現實。
目前,一張電影票大約是七元,上漲速度比通貨膨脹率慢。自1991年以來,電影票價格上漲約67%,跟棒球賽門票上漲到以前的三倍多相比,看電影還是划算多了
新聞大意:
歐巴馬頒詔,向全世界宣告「駐伊美帝子弟兵,即起功成身退」,雖是預料中遲早要做的重大決定,全球媒體仍高度關注美伊情勢的後續發展會怎麼演變。與此同時,回眸凝望前一陣子在紐約市區造成大轟動的盛典,「勝利之吻」停格畫面,思緒又會飛到哪,產生啥聯想?
個人看法:
美國大兵,GI,無所不在的殺戮世界,一批人解甲歸田回來了,另批永遠不知為何而戰的精銳之師,可能隨時準備遞補上陣,再度出征馬革裹屍去也。
奉召要為國捐軀者眾,但被犧牲的陪葬品又何止成千上萬條人命而已,山姆大叔窮兵黷武好戰成性的國家形像,不也在第三世界賠光了?
不過那又怎樣?
國際社會最富盛名的夢幻工廠,好萊塢的影像製造業,早已透過膠卷迷魂術的跨國大施法,無限量放送美國大兵處處留情播種下蛋的浪漫印記,供地球村子民暢快消費了。美軍神勇無敵的蓋世英雄無價標章,順勢攻略全球各地,勝仗連連的文化殖民豐碩戰果,不已幫最浩氣蓋山河,最愛替天行道,最具漢賊不兩立正義感的GI扳回顏面了?
大不以為然的有心人士,面露憂色所痛陳的純美式思維甚或西方價值觀有多倨傲和狹隘,何僅見諸於美帝新聞媒體的選擇性報導及評論?橫行無阻的傳播霸權不也經由單向篩選,將片面取捨所得的利己觀點散布到流行文化當中?
試著回憶看看,咱從小到大被多少部美國佬攝製的戰爭電影給荼毒過?只怕不勝枚舉吧。
在那些號稱大卡斯、大場面又耗資無數的強檔鉅片裡,現身銀幕佯裝無畏於出生入死的美國大兵,哪個不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的軍事奇才?被過度美化的偽英雄形像,不光極盡虛矯之能事,過度合理化戰爭的必要性,也替席捲地球上各大小戲院的美國片商賺進大把鈔票,這難道不是美國政客最愛掛在嘴邊講個不停的國家利益之一部份?
戰爭是人間莫大悲劇,利用此悲劇當創作素材本無可厚非,端視其敘事內容及表現手法或最籠統的意識形態,究展示出什麼樣的風貌予人品評,而觀乎美規戰爭片幾全以自我吹噓和醜化敵軍的陳腔濫調為主,啥叫不落俗套根本不在好萊塢娛樂大亨的考量範圍之內,畢竟口袋的荷包能否撐爆,可不可以賺人熱淚大賣特賣,才是最要緊的大代誌。
但人人皆有本領把生靈塗炭的悲劇改版倒裝,升華成大發利市的喜劇嗎?似也未必。戰後各國無論勝敗都拍了不少同類型的商業電影,嚴肅反省厲聲控訴者有之,插科打諢無厘頭耍寶者有之,嬉笑怒罵胡鬧嘲諷者有之,只可惜最實質的票房營收全都不敵美國。
因為人家是老大哥嘛。挾最頂尖的政經優勢,透過密室談判施壓各對口當權派,再輔以檯面下見不得光的條件交換,欲將最庸俗也最無趣的戰爭戲,高價傾銷到各友邦請君笑納,又何難之有?
……………
說穿了,這一切的造假賣相,全根植於好萊塢最擅長玩弄和泡製的制式化、格式化之二元對立人生觀及世界觀。
善惡分明或好人與壞蛋截然不同的面相非常容易辨識乃基本盤就甭提了,也不值多加著墨,更須正視的是,為何日德不堪一擊的齪相,跟西部片的印地安原住民,老是被游手好閒的白人牛仔給宰著玩幾如出一轍?莫非美國的英雄主義僅止於,以凸顯競爭者狼狽掙扎的求生糗樣十足不堪聞問,來強化其自我標榜的肌肉男粗暴外表之魅力確頂天立地,以便讓擁美派親美份子更加深彼等懷抱的「世界一哥的內在亦智勇雙全超凡入聖」之記憶?
山姆大叔只有這招而已,沒別的了?似乎是。但無招勝有招,國力超強者光一招半式就綽綽有餘,足以安邦定國平天下,闖蕩江湖無敵手了,否則美國片搶搶滾的熱況在賣個啥屁傻勁?不就是眾生全都大方埋單,高度認同美國佬塑造的虛擬好惡觀使然嗎?
久而久之,一個統合國力、武力、經濟力與文化力的超級強權也就橫柴入灶,更無往不利,直到越戰落幕,美軍倉皇敗走,如是這般的跨國權力偽包裝,仍未被世人所看透,明白美國大兵的能力不過如此爾爾而已,二戰電影上的GI,自理所當然於脫下戲服後,又重披戰袍,穿戴整齊再出發,套上一襲「弭平亂象維護和平,捨白宮決策圈其誰」的光鮮亮麗殺人戎裝,上路執行打擊各地濫權惡魔的偉大任務了。
……………
既然你要殺人家,人家為何不能殺你?所以囉,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行前就請君多珍重,只盼這一吻猶有續集可期待,萬人齊喇舌,見證美式戰爭觀之荒謬的2010年度大戲,也就隆重上映了。邏輯翻來覆去,仔細推演一遍後,kiss and say something, goodbye or hello的「Dear John」烽火情書之特「寫」鏡頭,被最愛打亂仗的美國人及其媒體大書特書,向包括受害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廣為宣傳也就不意外了,少見多怪者又何須大呼小叫,視之為一大驚奇呢?對美式罐頭文化的全方位理解,早已瞭然於胸者或不具此必要吧!
http://blog.udn.com/unhittables/4391600 2010-09-10 09:48:27
奧斯卡能否不政治?【聯合晚報╱社論】08.02.25
萬眾矚目,又到了奧斯卡頒獎時刻。所謂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對於奧斯卡獎,則是外行的看明星時裝秀,內行人才有興趣探究電影藝術與「得獎政治學」的種種關聯。今年的奧斯卡獎,連專業影評人都說氣氛有點詭異。雖說「贖罪」與「黑金企業」兩部大片已受到眾星拱月般的注目,票房成績和之前的得獎紀錄幾乎成了拿下奧斯卡大獎的「通行證」,但各界還是屏息以待花落誰家,誰都不敢鐵口直斷最後結果。原因無他,奧斯卡也不能不「政治」。
所謂奧斯卡的政治學,雖然不是指政黨之間那種刀光劍影的權力之爭,但至少牽涉到時勢所趨和造勢手段等因素,都是民主氣氛和資本主義的產物,反而未必與電影藝術的本質緊密相扣。
奧斯卡得獎名單有時凸顯社會議題和風向,例如美國當今民主黨歐巴馬氣勢如虹所掀起的「黑人出頭天」之說,早在2002年就由丹佐華盛頓和荷莉貝瑞同台拿下黑人影帝、影后的景象印證過了。影壇有時還要關照一下「愛國主義」,例如今年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從入圍開始便呼聲鼎盛,但拿下影后寶座的瑪麗詠柯蒂亞的法國籍背景,曾引起有些人討論是否可能最佳男女主角雙雙頒給非美國演員。也難怪有人批評「政治正確性」思考干擾了藝術本質。
但我們不要只怪奧斯卡的政治性,台灣民眾的關切所在更脫離不了這類議題。此間評論今年奧斯卡,免不了要附帶可惜一下無華人作品入圍。當年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導演獎項失利,多少華人憤憤不平,亦是針對種族議題大發牢騷。這種國族意識始終深藏人心,要如何在「地球村」的環境中得到紓解,恐怕是藝術工作者也不能避免的議題。
影壇的「政治正確性」趨勢,如果獲得例如藝人同步聲援愛滋病議題,或「血鑽石」上映時造成女星不敢太過囂張配戴鑽飾的效應,則表達社會關懷,亦未嘗不是一種正面的副作用。
但話說回來,電影自有電影的專業判準,如果能有那一天,奧斯卡不必再「政治」,才會是電影工作者能放手追求藝術專業理想的一日!
內容簡介
資深記者艾德華.杰.愛普斯汀為我們深入好萊塢的龍潭虎穴,揭露隱藏其中「看不見的印鈔機」。在強檔鉅獻的背後,到底暗藏著什麼樣錯綜複雜的金錢遊戲?他為我們解答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究竟怎麼賺錢?」
作者簡介
艾德華.杰.愛普斯汀(Edward Jay Epstein)於康乃爾大學與哈佛大學修習政治學,並在一九七三年於哈佛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他的碩士論文是研究政治真相,而博士論文則是研究電視新聞,兩本論文皆有出版。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政治科學,但後來卻決定從事寫作,因為他認為寫作更像是一椿教育事業。《好萊塢電影經濟的內幕》是艾德華將在《頁岩》雜誌(Slate)中發表的專欄集結成冊,而本書是他的第十四本著作。他現正住在紐約市。
目錄top
前言──為什麼記者不懂好萊塢
Part1. 爆米花經濟
十年前,我學到秘密就是鹽巴
為什麼大多數新戲院的座位都少於三百張?
電影裡的性愛場面:是負債還是資產?
票房的式微
銀色的內襯
Part2. 明星文化
簽約就是這回事兒:你不是要簽哈姆雷特,你要簽的是阿諾。
明星有兩種:兩千萬和免費
好萊塢中最令人煩惱的問題:你的損益兩平點在哪?
妮可.基嫚悲慘的一課──健康的膝蓋與保險
年輕女新星的兩難
在好萊塢的電影絕對找不到淨利點
影帶收入
沒有人知道總利潤
我不用替身
Part3. 好萊塢的隱形印鈔機
為什麼《古墓奇兵》裡的蘿拉.卡芙特是公認的好萊塢超級印鈔機
德國製造的美麗的錯誤
電影公司如何在日本公司的影片格式爭奪戰中逆轉勝
對沖基金的黃粱一夢
為什麼在電影裡美國看起來很像加拿大
電影虛擬現實的真實化
新一代的美國內戰
付費電視的崛起和殞落
電影公司和高速公路收費站
Part4. 好萊塢政治
電影一隅
對金錢的偏執:華氏九一一的冒險之旅
冒險,還在繼續
萬變不離其宗──派拉蒙裡的政治角力
湯姆克魯斯有限公司
專家證人初體驗
Part5. 新世紀新片場系統
奧斯卡騙術
青少年就愛看車子對撞
電影公司老板也是要看書的
好萊塢電影的勝利方程式
只在戲院上映電影賺不了大錢
海外票房的海市蜃樓
沙發懶骨頭
不原創的原罪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線上下載商機無窮
結語 新一代電影序曲的休止符──還是終章?
好萊塢人生──電影版
獨立製作電影已死?
電視經驗崛起
將類比的大把鈔票變成數位的涓涓細流 2012-05-27 12:53:00
票房輸不起 中禁好萊塢電影> 中時07.12.08
打不贏乾脆禁,中國官方鑑於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在大陸市場所向披靡,嚴重危急中國本土電影產業生存,現傳出決定至明年二月前,暫停引進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上映。部分電影界人士透露,該禁令背後原因,是中國向美國表達對台軍售與接見達賴喇嘛的不滿。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此項粗暴打壓外國電影業者的禁令,從上周六起開始實施,最快將於明年二月底解禁。部分電影業人士表示,禁令還可能延至五月底才解除,由於明年二月農曆新年前是中國電影旺季,亞洲與中國電影代理商因難獲放映許可,勢必將損失慘重。
中國廣電總局一位發言人接受查證時表示,「沒有這回事,我們從未聽說過(禁令)這件事」,不過來自電影業的消息人士透露,這項暫停好萊塢熱門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禁令,「來自中共高層、極可能是宣傳部門下令的」,而受影響的好萊塢電影則有《貝武夫:北海的詛咒》、《蜂電影》等大片。
報導指出,中國暫停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原因不少,從美中貿易糾紛看,今年四月華盛頓決定將中國盜版音樂電影及產品設定進入障礙等兩個爭議,直接訴諸WTO裁決,早引發中國的不滿,而負責代理好萊塢影片的「美國電影」認為,此禁令跟對台軍售、布希總統在公開場合接見達賴喇嘛有關。
除開美中經貿摩擦與政治分歧,更根本原因是中國電影根本無法抵擋好萊塢電影的強大破壞力,今年中國最賣座影片是票房僅次於《鐵達尼號》的科幻動作片《變形金剛》,《神鬼奇航3》與《蜘蛛人3》也賣得嚇嚇叫,台灣導演李安的《色;戒》更引爆熱潮,而這些賣座大片無一來自中國。
內容簡介
沒人寫過這樣一本電影產業專著,全景收攬又好看透頂;著名作家愛德華.傑.艾普斯坦為我們揭露電影幕後真正的魔法何在:也就是好萊塢片廠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好萊塢唯一看重的藝術,就是談生意的藝術:大製作要賺大錢,靠的不是片子本身的票房,而是其他形形色色的業務,舉凡電玩、原聲帶、連鎖速食的搭售商品,至主題遊樂園的遊戲項目。片廠搶的或許是大明星、奧斯卡,但是,片廠的母公司爭的就是沒那麼光鮮的市場,如有線電視、家庭錄影帶、付費電視等等。
不過,錢,倒還只是好萊塢傳奇的小角色,另還要加上好萊塢的社會和政治氛圍──權勢、地位──才有辦法道盡好萊塢全貌。《大銀幕後──好萊塢錢權祕辛》一書,除了透露外人不知的財務祕辛,為創建好萊塢的先驅勾勒浮凹鮮明的形象,另也滿載內幕消息,看得人瞠目稱奇。想要了解好萊塢當今的現況,想要知道好萊塢古往今來複雜又精采的求生歷程,沒看本書還真看不到全貌。
作者簡介
愛德華.傑.艾普斯坦(Edward Jay Epstein, 1935-) 就學於康乃爾大學和哈佛大學期間攻讀政治學,一九七三年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碩士論文以追尋政治真相為題材(Inquest: The Warren Commission and the Establishmenet of Truth),博士論文以電視新聞為題材(News From Nowhere)。兩本論文皆已出版成書。原本在MIT和UCLA教授政治學,後來覺得寫書的教化功能更強而專事寫作。現居美國紐約市。作者網站:www.edwardjayepstein.com.
目錄
第1章 新舊好萊塢
第一部 江山代有新制
第2章 造物主
第3章 全球美國化
第4章 六巨頭
第5章 交易所
第二部 欺騙的藝術 藝術的欺騙
第6章 受苦受難開發記
第7章 放行的綠燈
第8章 預備製造假相
第9章 燈光,鏡頭,開拍
第10章 點點滴滴
第11章 假相大功告成
第三部 招徠觀眾
第12章 打知名度
第13章 趕觀眾進戲院
第14章 進攻號角響起
第四部 好萊塢的經濟邏輯
第15章 爆米花經濟
第16章 外面的世界
第17章 DVD革命
第18章 電視授權的暴利
第19章 商品授權
第20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第21章 米達斯公式
第五部 好萊塢的社交邏輯
第22章 到好萊塢一遊的票友
第23章 集體的靈犀
第24章 新興的精英階層
第25章 好萊塢的工作和玩樂
第26章 作假的文化
第六部 好萊塢的政治邏輯
第27章 腦中的畫面
第28章 遊戲規則
第29章 好萊塢眼中的世界
尾聲:好萊塢的過去與未來
後記:電視大亨崛起
內容連載 新舊好萊塢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1952 2012-05-27 13:04:00
全世界都看入迷?每集5分鐘的中國微短劇,都在紅什麼?|志祺七七
回應
這種幹片看久了 人的腦子前額葉會變薄 這種變薄是不可逆的,直接宣布你往後人生對於事物的專注力越來越差。
你更应该担心由于你们台湾的市场太小,连对全球流行说“不”的影响力都没有
微短劇劇情非常芭樂,很多都是直式影音,觀看體驗真的不是很好,每段劇情看起來短,可是你看下去就是好幾小時,那些劇本都很像以前租書店出現的言情小說、輕小說。
其實就跟抖音一樣,透過速食給人們刺激感官,讓你一直看一直滑,而且微短劇台灣早就有了,就是微電影
微電影絕對和微短劇不一樣......微電影1994年就有了,有完整的敘事結構和畫面表現,發留言前至少看一下維基百科吧
微短劇_百度百科
微短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着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內容。 中國微短劇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的《屌絲男士》與2013年優酷上映的《萬萬沒想到》。這兩部劇以其短小的劇集生產模式以及“沙雕式”的內容情節在網絡得以迅速流通,為微短劇的形成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增設了“網絡微短劇快速登記備案模塊”,正式將網絡微短劇納入影視作品分類之中。同年12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微短劇”的定義、審核標準、審查細節、備案誤區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微短劇代表作品有《逃出大英博物館》《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等。 [23] [25]
微短劇具備普遍性的特徵:人物關係簡單,形象扁平化,性格層次單一,常常突出某方面的特徵,帶有誇張色彩。情節碎片化,強調情節的快節奏、強衝擊和多重反轉,不太重視情節的連續性和結構的起承轉合。敍事具有跳躍性,注重瞬間的情緒、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間的邏輯關聯,需要觀眾調動想象來補充情節的省略部分。
針對微短劇出現的內容亂象,2022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強網絡微短劇准入備案、規劃引導、內容審核等十個方面的管理舉措。 針對不良內容,2023年11月,多平台公告下架部分違規微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