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很好賺》
少來了,「不賺錢」還叫「生意好」?
依作者馮久玲之見,你不但有中國伝統的反商情結,更不知「當今世界企業湧現社會責任的關注,更多人開始意識到物質和利潤的追逐相當有限。如果企業只是為了創造利潤,讓股東賺錢,讓股价升值,這將顯得空洞……瑞典家具公司宜家就是努力實現好的設計,讓一般人能以廉价享受(p.20)……
夠了!不用再舉,這種「企業文化」「企業形象」「企業意義」「企業社會責任」的美麗謊言,我從學生時代的教科書就聽多看多了。但我問你,要是不賺錢的話,一切不是免談了。
你還是沒讀懂作者為何會說「文化是好生意」,她說:「在廿一世紀,購物已經不只是去買需要的東西,消費者是要尋找shopping的新體驗。購物是一種娛樂,和家人一起遊戲的活動。懷舊和尋根是靈魂深處的需要。」(p.23)
這麽說來她所謂的文化產業,是占全球1/5人口的中產階級(p.216)在消費其它4/5人的「舊根」了,旣然那麽不耐煩現化生活,何不回到古早?
你在講啥肖話,那有人願意過真正原汁原味(p.23)的生活,作者所謂的「懷舊、尋根或自然」,是經過文化產業改造過的,要合中產階級的品味。
原來如此,這樣說我就了,也就是說不能直接當野蠻人、要過「高貴」的野蠻人生活,亦即在消費享受野蠻的魅力之同時、不會有野蠻的危險;同理,在消費享受鄉村的自然之同時、不會有爛泥的腐臭;在消費享受異國的情調之同時、不會有落後的粗鄙;在在消費享受瑜珈的養生之同時、不會有修行的艱苦;在……
可是如此一來真能深入文化的精華嗎,不會只是消費到皮毛?
依作者所言,你「對流行文化抱有成見。事實上,今天文化層次也在開始模糊。科技、貿易和中產階級使一般的東西也可以變得精細而優雅。在現階段的亞洲,最有潛力的文化產業應該是流行的生活文化,諸如時裝、餐軟、娛樂、多媒體創作、文化觀光等等。當一般的中產階級賞美能力提升之後,深度的藝術文化活動才得以擴張。否則知音者只限於知識份子、社會少數精英罷了。」(p.25)
太哲學深奥了,講白點就是假斯文啦!
說的也是,漢堡嘛不過是充飢的垃圾食物、麥當勞卻包裝著很有美食文化,還有咖啡的星巴克……
誰管你的反思析判,「能賺錢的就是好文化產業」。
以投資為重點 促進產業轉型
嚴格來說,「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政策」僅拿出三百億投資號稱未來發展重點、新興產業的文創事業,就一個國家的規模而言實在小氣,不過,這也由側面點出了這場「錢進文創」宣誓活動的重要,而提醒我們必須清楚認知文建會發展文創事業的工作本質──以投資為重點、以鼓勵為目的、以追求商業價值為基本精神,故拉進民間資金實為整體規劃的最根本處,給予企業誘因、儘可能支持,好提昇產業文化、幫助國家產業轉型。再說白一點,文建會正掛著統籌文創產業發展的頭銜,以一個文化單位之力,做著跨越新聞局、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的「外行事」。
▲ 『錢進文創、掌握未來』啟動儀式
箭在弦上,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文建會毫無退路,並且理應接受各界監督。既然藝術界的期盼從來就不在文建會規劃之內而注定失落,那我們試著實事求是,看看所謂「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政策」葫蘆裡賣著什麼藥。畢竟文建會此樁成敗,可是擔負著它本來文化藝術產業業務之外,一個國家提升產業環境的重責大任。做得好,藝術界的指責將「可能」隨著文創事業發展共蒙其利而漸漸消弭;做不好,賠錢還算小事,就發展國家藝術文化的本業來說是文建會失職,同時失去了藝文界的信任,也丟了國家的顏面,突顯部會整合與執行能力的不足、政策規劃的粗製濫造,賠了夫人又折兵還不足以形容其此後必須承擔的罵名。
三百億「包裝」國家製造業?!
文建會的目的,簡單來說是希望「建立可獲利的文創投資模式,帶動民間資金投入文創產業」,記者會當日有大老發言:「我進來純粹是因為嗅到了錢味」、「發展文創產業不是在做公益」,可謂相挺最力,一句話就擴大了文建會希望達到的宣傳效果。未來國家投入的資金透過文建會與國內創投基金共同投資、或文建會直接投資指標型案件等方式,若以文創專款100億元中的60億元委由民間創投辦理共同投資、創投並須以不低於文建會投資額30%搭配投資估算,除了政府資金以外,預計可引進至少18億民間資金投資文創產業。若加上國發基金兩百億,共三百億,預計達到所稱「幫助台灣走向創意經濟轉型升級」、「累積製造、高科技產業以外的投資know-how」、「透過文建會建構的文創投資機制,在新一波的文創產業經濟市場,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等效益。試問:三百億能幫助產業轉型、拯救國家製造業外移危機?太神奇了!到底怎麼進行呢?
直接切入與民間公司合作的層面來看,文建會投資分共同投資與委託評管兩種,大抵不脫這樣的形式:委由民間專業管理公司評估分析,初步認可投資標的後,召開投資評估會議、審議會,審核通過後資金進入,案件送文建會「每季備查」、國發基金「每兩年備查」,專業管理公司繼續負責投資後管理。所謂民間專業管理公司,可以是創投事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開發公司,或文創專責管理顧問公司。以創投公司而言,適用公司法,登記滿兩年、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兩億以上,檢具營運計畫書方可申請,有一定門檻,而吻合文建會從華山旗艦中心以來發展「指標性」案件的方針。換句話說,文建會的合作培植目標主要是大公司,並且,以發展活力為理由避開國營企業機制,以鼓勵與投資而非監督與管理的角色自居。
沒有利益迴避機制
適用公司法是件值得玩味的事情。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今天一家符合文建會規定的創投、管理公司加入了計畫,投入了資金,它將擁有自組評估審議會的權限,也具有參與決定投資標的的權利(投資後還可以介入該投資公司成為董監事),而官員表示,以文建會的立場,只能由財務和營運個別的看待兩家公司,即使管理公司的股東就是審議委員,兩家公司負責人是親戚,也沒有利益迴避的機制。案件一經審定拍板,文建會頂多每季、國發基金頂多每兩年看看報告,萬一營運不善,也只能認賠,畢竟這是「投資」。
行政怠惰 或能力不夠?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好退而求其次的查看法條,希望找到相關的執行依據,或文建會主導其中的積極性證明,然經本刊向立委辦公室查證,截至十月前,文建會送到立法院的相關辦法,只有原本預計的一半!如果不急著質疑文建會是否有行政怠惰,那又必須回到一開始的疑問:一個文化單位之力,做著跨越新聞局、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的「外行事」,文建會及其文化官員,專業度是否跟的上?會不會到最後,培植文化藝術的職責怠忽了,又缺乏產業環節的敏感度和監督權,發展文創產業的口號終於變成一則國際笑話?!
政府讓文建會來跨部門統籌、輔助國家產業轉型,原本應是基於重視文化在文創產業(或說提升製造業)所佔的核心位置,自有一番美意,然卻忽視其主管與原有成員的專業方向是否有足夠能力與資源,這是一個可以客觀評估,結論卻見仁見智的問題。一方面,我們難以期待製造業大老忽然懂得文化加值的意義、文化產業鏈中藝術價值與文創根基的整體關聯性,而必須用鼓勵、拜託的方式使其帶動產業轉型,以免製造業大量外移或被淘汰;另一方面,這偏重產業的政策設計又不得以的、先在的從文化本質中退守,過於龐雜而必然向高產值的娛樂事業靠攏,形成了一種對國家文化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文建會在文化與產值的兩端中搖擺,進退失據、飽受批評,人民到底應該對它降低期待,還是大力責怪?
我們對台灣的文化創意、在地色彩有信心!卻對台灣的政策設計、監督能力很憂心!眼看著文建會的腳步沉重,難道還是只能搬出那句話:不當政策、錯誤方針及其所衍生出來的行政消耗、資源浪費,比貪污還要可怕?!執政者應該再度省思,這七拼八湊、商業主導的文化政策,到底會把我們的文化環境帶向何方,而不是逕以華而不實的口號掩蓋規劃失當的事實。
http://artnews.artlib.net.tw/230/292/cover.html?page=47
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所副教授兼設計與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學會理事長(2008-2010)
跟所有流行的風潮一樣,自從「文化創意產業」的名詞被提出來之後,凡事加上「文化創意」四個字,就變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的主流操作。因此,過去的農特產品行銷活動變成了「咖啡文化節」、「栁丁文化季」、「西瓜文化嘉年華」…,地方特產行銷活動變成了「貢丸米粉文化節」、「太陽餅文化祭」…。若有人批評特產、農產做為文化行銷不夠稱頭,那就把休閒活動改頭換面,創造出「風箏文化節」、「搶孤文化祭」…等活動。
地方人士搶著以文化來包裝活動,學術圈也奮勇向前的舉辦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也不管它的內容只是談到「文化路的長度」,或是「英文地名中文化」,只要論文中有「文化」兩個字,一律都把自己辦的研討會稱為是「文化創意產業學術研討會」。
於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文化創意產業迷思」出現了---
以文化包裝活動,就強調這是文化創意產業!
以文化包裝產品,就主張這是文化創意產業。
鼓動了參與風潮,就絕對是文化創意產業!
以為有了文創產品,就會有文化創意產業!
以為辦了文創學術研討會,就是深化了文創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就在這股偽稱的風潮中,漸漸氾濫在你我週遭,越來越受到期待,卻也讓人備感失望。
破解文創迷思的基本認識
破解文化創意產業的迷思需要有以下的幾點認識:
1.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建立於扎實的產業鏈結
台灣許多號稱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動往往建立在曇花一現的現象或產品上,就像是最近剛剛在台灣南部縣市剛剛流行過的「西瓜文化節」、「蕃薯文化節」,就為了一年只盛產不到一季的西瓜及蕃薯,許多縣市政府花了三、四百萬台幣的經費,找來一堆歌星或演藝人員作為文化號召,等而下之的配合老掉牙的西瓜、地瓜試吃競賽,或是烹飪競賽,讓地方首長做出各種創意低劣的造型妝扮,再放放幾分鐘的煙火,在須臾之間把民脂民膏燒掉,就自以為幫助了西瓜蕃薯產業做出了文化加值。
這些愚行,通通都以「文化創意」作為門面包裝,除了創意低劣之外,把焦點聚集在產品本身,而無法以西瓜或蕃薯的消費者行為角度來釐清該產品真正的產業關聯,來發掘該產品的文化特性,以進行整體的產業加值,正是資源濫用、作賤文化最典型的案例。
任何可被稱為是「產業」的基本要件絕對不是只是以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消費為唯一的標的,而是以該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消費行為為核心,衍生串聯各項相關的互補或搭配性消費的產品與服務,並由這些產品與服務消費行為中發展出獨特的消費行為特性及氛圍,進而形成具備特定價值與一定規模的市場價值。舉凡具備「核心與關聯產品或服務」、「獨特消費行為特性與氛圍」,以及「特定價值及市場規模」等三大特徵,才有資格被稱為是一個產業的構成。
從上述產業構成的三大特徵,不論是西瓜或地瓜,絕對都沒有被稱為是產業的資格,更遑論是操作這些節慶活動所展現的低劣創意,絕對遠離文化創意的最低標準。
2.文化創意必須以「服務創新」做為創意操作的核心
在台灣,許多文化創意活動的操作多半建立在彼此抄襲的基礎上,以花卉博覽會、童玩節或客家桐花祭為例,第一個辦理的活動受到歡迎而形成焦點之後,我們就會在其他縣市的後續年度看到相同主題的活動出現,當全台灣各地都出現相同的活動後,文化創意就只剩下文化而失去了創意。
然而,所謂的創意也絕對不是絞盡腦汁地推陳出新,讓屬性衝突的不同元素尷尬地組合在一起,不但欠缺協調,也讓創意變成驚世駭俗,違反基本民情風俗,造成衝突而徒留遺憾。施明德夫人抗議警總景美園區的事件,正是創意欠缺深層思考的尷尬案例。
其實,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創意,絕對不是從未出現的「斷層式創新」,而是一種反思式的「服務創新」。所謂的服務創新,強調以顧客為中心,透過完整的顧客服務系統,以顧客新的消費經驗塑造為核心,創造滿足顧客的新價值。蘋果電腦的iPhone智慧手機發展,正是這種以服務創新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典範,它利用傳統的手機與網路系統為載具,卻利用網路上的應用程式創造手機使用者的新應用,讓傳統手機使用者在iPhone手機系統上體驗到遊戲、社群互動、網路工具...等持續不斷進化的新需求滿足。同樣的標竿案例也出現在85℃咖啡,它組合咖啡、茶飲、烘培糕點...等傳統,建立優質平價的飲品新文化,這種舊產品與服務創造顧客新消費經驗的操作,更是服務創新建立文化創意產業的標竿案例。
綜上所述,以單一產品或服務的消費為唯一標的,以及「斷層式創新」,絕對無法支持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發展能量,進而促進產業的健全發展。打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迷思,唯有清楚分析產業鏈結及服務創新,才能正確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基礎,推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發展。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5/287/cover.html?page=48
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與聯合報系合作,從12月開始連續三個月的兵馬俑特展,展出百餘件兵馬俑出土文物,在春節期間就破一百萬人次。當年在歷史博物館展完,又到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締造單一個展165萬人次的記錄。這是國內公立博物館有史以來第一次得到這麼大的關注,新聞報導中民眾冒著雨、頂著大太陽都要去看,特展魅力無限。
特展如何產生?
現在台灣的特展,不只有大陸的兵馬俑,像是法國奧塞美術館的鎮館寶─米勒的「拾穗」、「晚禱」等,也都能在台灣亮相。一個特展能遠渡重洋到某個公立館院展出,通常都是由共同主辦單位,也就是主要贊助廠商與國外洽談簽約。這些贊助者就是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這樣的大媒體,他們與國外博物館商談完之後,再與公立博物館商借場地。
外國的博物館,國際知名的如大英博物館、羅浮宮等,辦特展的租金通常都十分高昂,而在台灣與公立博物館租借場地,只要敲定展期,價格是遠低於國外的。不過,辦一次國外輸入的特展,保險、運輸、佈展、人事等等仍要花極大的費用,尤其是藝術品的保險金額更是高到嚇死人,這些全部由這些大媒體或找一些企業贊助,雖然說支出費用高,但沒有賺頭的事情,會有人做嗎?
公立博物館與媒體互惠
放眼望去,現在台灣所有大大小小的個展,幾乎都被這兩家媒體──聯合報系、中國時報系所「壟斷」。他們是老媒體,資金夠,敢花大錢。如在台灣辦過多次的兵馬俑特展,皆是由聯合報系主辦。從與山西西安秦俑博物館簽約,從租借、佈展到保險、人事等費用,不夠的找企業贊助,總支出金額可觀。
而博物館能得到什麼?低價租出場地就算了嗎?當然不可能!
第一是與合作廠商要求回饋金,廠商賺了多少,能給博物館多少錢。
第二是廠商總收入的抽成,
第三是使用「聯票」來分錢。
何謂聯票?就是以特展票券和博物館入場券合賣的方式兜售。以科學博物館來舉例,今天舉辦侏儸紀恐龍特展,買了特展的票,也能便宜的進入到科博館其他館參觀,博物館能由票房收入拿到多少錢?就是私下再分了。
除了金錢的互惠關係,博物館租借場地辦特展,能得到媒體的大力宣傳,而廠商租借博物館的場地之外,也利用了博物館的知名度、好名聲等無形的資金,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效益。如此的合作方式雙方得利,因此除了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之外,故宮、中正紀念堂等也開始頻頻出借場地,對公立博物館而言,不但可以賺到租金、和企業打好關係、又可利用媒體宣傳得名,何樂而不為?
這樣長期的合作關係,難道政府都不怕有人質疑,為何總是聯合報、中國時報系去做引進特展的這件事呢?台灣大企業多的是,根據記者訪問到接觸特展的相關人士,引進國外的特展,幾乎是穩賺不賠!這麼好康的生意,難道沒有民間企業想分一杯羹?
博物館價值何在?!
這些特定廠商得利了之後,會回饋多少給社會?這就不得而知。而公立博物館,為何自己不辦特展,卻要仰賴廠商?據記者調查,現在公立博物館除了政府給予的年度預算,更有「館務基金」,所謂「館務基金」就是每年的政府預算加上博物館平常的營收,一年下來要是有盈餘,不用繳回國庫,可以供下年度再使用。
根據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的記者透露,他們一向有固定團隊在國外尋覓受台灣人重視、矚目的特展,有的時候洽談一個展覽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公立博物館難道沒有這樣的遠見?在公立博物館裡工作的,通常都是非常有學養的專業人士,具有充分的資源,現在更有館務基金可以彈性使用,難道還比不上媒體、企業?
政府每年編列博物館的龐大資金到底用到哪邊去了?公務員領錢吃飯下班就算了?一個博物館不能好好經營自己,只靠每年的特展來吸引群眾,還須委外辦展,如此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要是每次的特展都能讓廠商大賺一筆,政府何不趁機將博物館OT,營運轉移出去?公開招標讓更有經驗的策展人、藝文團體集資來辦特展,還比較公平!是不是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博物館老是與大媒體勾結,用特展名義來撈錢?
公立博物館花著人民納稅的錢到底做了什麼?價值又何在?實在令人省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4/286/cover.html?page=49
「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的家鄉!」
就讀台師大美術系大二的劉怡婷,記錄故鄉嘉義故宮南院願景館的荒廢景象時,忍不住心中不平。想當時故宮南院計畫口號喊得響亮、新聞沸沸揚揚,如今這座形同廢棄的建築物就像一處荒塚,裡頭葬著被政客官僚與無能包商共同謀殺棄屍的冤魂。全台各地,到底有多少像這樣的地方?
二零一零年七月,藝術家兼大學助理教授身份的姚瑞中,帶領台北藝術大學與師大美術系五十餘名學生,組成「失落社會檔案室」(LSD),秉持對社會的關心,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佈之新聞訊息(包含行政院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專案小組列管資料、地方政府自籌預算興建之閒置公共設施資料),成立攝影工作坊各自返回故鄉普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過濾兩百三十多個疑似案例,最後彙整了一百四十七處完全閒置、低度使用、延宕開發以及解除列管與活化的「蚊子館」,集結成書,藉由學生親身到訪拍攝的紀錄,呈現這些被遺忘在都市鄉野間各式「蚊子館」的來龍去脈。
這些「閒置公共設施」的窘境到底如何發生?姚瑞中指出,「這個龐大黑洞裡」其實存在著「內在結構性問題」,需要大眾共同面對。
在我們的國家,多少人手持經濟發展和推動地方文化的令旗,爭討經費建立一座又一座的「願景館」、「藝文中心」?又有多少人會在選舉退潮、經費結案過後,關心它們的使用率、經營成效?所有的活動都需要空間,但所有的空間都需要妥善規劃、專業且負責的營運團隊,否則便容易淪為政客官僚用以應付選民的毒酒,飲鴆止渴的下場,就是這些「閒置公共設施」──蚊子館的誕生。政府辯稱那是因為社會發展機制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導致許多曾使用過的建築物功能衰退或老舊,不符合時代需求而閒置,又因數量龐大故活化步調緩慢。但書中許多蚊子館根本是因為決策不當、預估使用率過於樂觀、不符當地民眾需求、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後續經費不足……各種原因造成閒置。無論怎麼解釋,都不能掩飾規劃失當、無長期配套監督而浪費公帑、虛耗資源的事實。
姚瑞中的「海市蜃樓──全國蚊子館調查計畫」,已發起學生自主性,實地走訪二十五縣市,出版《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一書,另外還要拍一部關於蚊子館的紀錄片,部分作品參加台北雙年展,安排一面牆,呈現部分文化設施蚊子館的影像。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能讓年輕學生與觀者省思我們國家的社會問題,重新展開對話。
http://artnews.artlib.net.tw/215/277/cover.html?page=51
「期許產官學合作以共構美好的發展榮景......」,類似的話時時出現在產業新聞或政府公報裡,你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在藝文界長久以來必須仰靠政府、企業資源以謀存的情況下,普遍期待這樣的「合作架構」能夠獲得輔導與挹注,協助民間藝文單位從小型組織獲得系統化資源、具規模的投資,成長為能夠自力更生的個體,甚至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產業規模的「事業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文界一方面有著「產業化」的機會,另一方面,卻又同時背負著一種詭異的社會觀感──追求創作純粹性的藝文人士怎麼能與商業化(被等同於追逐市場)產生了關連?商業化等於腐化,這與傳統觀念中,創作者應該不逐名利而追求純粹創造的邏輯相左,衍生成創作價值的問題,引起不少質疑。
是的,藝術家身上背負著許多「社會觀感」的問題,特別是不少人把藝術與宗教情感接近的思維,套用在人身上,使的藝術家有時也被以宗教家看待,藝術創作非得說幾口莫測高深的神性語言(當然不是不好!),藝術家則要穿的仙風道骨或破破爛爛,以顯得自己與世俗不同。如果刻意為之,這算不算是一種迎合、一種另類行銷?再進一步,藝術創作既然是一種被認可的「職業」,人藉由職業得到經濟上的提升,又有什麼錯誤呢?
藝術創作傳遞對真善美的追求與表現,它的純粹不應涉及利害考量,這是創作者的「目的」問題,藝術家本人不應該為商業價值「改變」他的創作理念,但這與藝術作品能帶動某些市場價值、能把創造力變成一個「產業」的能量,經由產業鏈中的其他勞動者將其實現、締造產值並共享,並不能混為一談。如果刻板的把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價值,完全與產業價值對立起來,說實話,也是一件人云亦云,很沒創造力的事情──為什麼不去欣喜國家(或城市)文化素質的成長,能把藝術文化價值與價格之間的換算給透明化了、把消費行為轉移到美好的精神生產上了呢?
藝術文化的價值,或者說做為產業精神核心的價值,都是無庸置疑的,藝術家與企業合作,或者形成一個新的產業,也正是政府目前大力推動的方向。面對所謂 「社會觀感」的轉換期,藝術家、藝術產業業者應當攜手,一起宣告它的合理性與主體性,告訴社會大眾:我們就叫做文化創意產業!
http://artnews.artlib.net.tw/302/364/cover.html?page=29
文創戲劇的誕生
台灣近年來在影視產業上,持續要求戲劇的製作品質,成立國家影視產業資訊平台,以行銷文化創意為重,結合了許多文創元素,包含食、衣、住、行,各種生活層面的物件,例如:邀請麵包師傅為戲劇量身打造麵包商品,更結合超商通路,使商品隨處都可買得,讓我們印象中的偶像劇不再只是一個戲劇,而是可以走出電視,行銷台灣文化創意,將台灣生活型態透過戲劇傳遞到國際市場,並帶來新的文創經濟效益。
「醉後決定愛上你」以15間文創店家為場景,把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當代藝術大師吳昊、設計師蕭青陽、雕塑大師楊英風等文創元素融入戲劇,推動新的消費行為與互動模式,進一步把粉絲變消費者。更與許多數位媒體合作,推出許多生活文創商品,打造銷售平台,打破以往偶像劇侷限在主角故事情節,在佈置場景上處處可見用心,包括使用的牆面、杯子等。對於文創產業的推展,三立電視台執行副總蘇麗媚說:「除了戲劇之外,我們也會透過數位匯流等不同的新媒體平台,提供更多元的呈現,並將吳寶春、蕭青陽等文創個人品牌延伸國際,創造商機,帶動新的文創經濟模式。」
文創戲劇帶動經濟效益
「醉」劇在海外已成功授權內地、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地,新加坡與內地數位網路電視更是與台灣同步播出,可想而知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同一般,當民眾在看電視的同時,也會想使用劇中演員使用過的杯子、吃過的食物、穿過的衣服,希望自己可以和劇中主角一樣;這些物品在未來的通路上都可以買得到,民眾的願望都可以被實現,而這股風潮必會席捲全台,並且未來將這些文創產品吹向海外時,創造出來的商機必定非常龐大,令人無法想像的。
除了男主角設定為文創工作者之外,隨著劇情發展,還會出現真實世界中的文創工作者及文創作品,從劇本、取景,到廣告行銷,以原創故事為核心,跨入影視、動漫、劇場表演、流行音樂、經紀事業、新興媒體及創意生活等七個領域,與劇團合作開發劇場表演,與民生物資產生關聯,讓民眾看到文創在劇中,而戲劇又融入生活之中,緊密相連,則文創影視刺激旅遊、生活、城市等消費市場,達到帶動經濟效益的結果。
http://artnews.artlib.net.tw/369/432/cover.html?page=11
最近華山起藝活動中,舉辦2010年文化論壇,邀請了官方代表及學者來參加,探討文化現象。第一場主題為「新劇場‧新希望」探討劇場資源重整與創新通路方向。長久以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面臨演出場地缺乏的窘境,目前規劃興建中的新場館,依舊不足以解決表演藝術團隊各類演出所需;而文建會資金補助藝術團體的問題,也持續備受爭議。
官員、團體各執己見
當天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說明了新建劇院的概況。許耿修指出,其實台灣已經有夠多的劇場、展演空間了,他的建議其實是希望刪減預算。太多的展演空間、閒置的文化中心都最後都養成蚊子館,這些空間都搞不定了,還要再興建?他也舉例,有個花了數十億建造的劇場,在不遠的幾公里處,又要再花大錢建一個類似的空間,他評估當地的概況,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但是政府還是決定撥款興建,他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展演空間嗎?
此次論壇的主講人王孟超(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常務監事也是雲門舞集的技術顧問),根據這個觀點大肆批評,他認為,台灣的展演中心永遠都是不夠的!台灣多少的小劇團,始終排不到演出機會,所有的文化中心等都是要排檔期的,通常以篩選知名度高的劇團優先,小團體沒有曝光機會,該如何生存?
藝文團體的訴求?
像這樣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展演中心該建還是不建?如台北市文化局有個方案叫「藝饗空間網」計畫,集結台北市政府各局處的現有閒置空間,提供藝文團體表演與進駐。當初的立意就是因為藝文團體在台北付不起高額租金,造成台北藝文人才流失,才有這樣的想法。如此的方案,不但不會讓現有的展演空間流落到養蚊子,也提供了藝文團體很好的展演機會,那除了台北之外呢?其他各縣市的文化局是否能也有類似方案?才不至於讓蚊子館一建再建。
其實當天出席論壇的成員,除了台上的演講者,多為劇團、從事表演藝術者,參加文化論壇,最主要還是希望近距離接觸文建會官員,向官方表達自己的訴求。小團體最大的訴求是什麼?當然除了有地方表演之外,就是希望得到資金的補助。當天就有劇團質疑到,文建會補助的分配是否有問題?只看票房嗎?要是只補助有票房的大團體,小團體如何能得到機會曝光?又怎麼會有壯大的一天?
問題何時能解決?
相關的問題永遠都爭論不休,說穿了政府怎麼做,都不會有人滿意。以文建會補助的重點團體雲門舞集來說,記者訪問到在雲門多年的企劃,他表示雲門的資金永遠都處於不夠的狀態,並不如大家以為的錢很多。不過他同時也承認,雲門舞集能得到政府的補助,一來因為知名度大,二是得獎多。這不就是小的表演藝術團體罵的最兇的點嗎?
但這能怪誰?如今政府補助團體要求效益,當然以大團體為首選,即使是願意推廣藝術的企業,以商人角度來看,必定支持對自己有利的,至少一定是有聽過的藝文團體,一來是可以引人注目,二來當有表演的時候,票房賣的好,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誰不想挑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來做?除非自己是真心喜愛藝術的大老闆,才有可能去發現優質小團體,但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小團體得不到資助,只能希望能多建展演空間,但是建了一堆又如何?公家機關在運用這些空間資源的時候,仍有許多法律侷限,例如要不要OT營運轉移出去?這樣的空間交由誰來管理,誰來負責?公家建再多的劇場都不可能專屬某個團體,小團體到最後還是要申請。
申請不到,一樣,又繼續吵著自己沒有經費、沒有補助,抗議政府不重視弱勢小團體,然後希望政府再多建表演空間……根本沒完沒了,永遠都在爭論一樣的問題!而接受到補助的大團體,永遠都覺得資金不夠,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問題難道政府從來都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始終無法解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http://artnews.artlib.net.tw/228/290/cover.html?page=47
香港
據前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總監許焯權在《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中的定義, 文化產業指: 「一個經濟活動羣組,開拓和利用創意、技術及知識產權以生產並分配具有社會及文化意義的產品與服務,更可望成為一個創造財富和就業的生產系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7%94%A2%E6%A5%AD
根據這一概念,文化産業的範圍爲:
1、 爲社會公衆提供的實物形態文化産品的娛樂産品的活動,如書籍、報紙的出版、制作、發行等。
2、 爲社會公衆提供可參與和選擇的文化服務和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服務、電影服務、文藝表演服務等。
3、 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務,如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圖書館服務、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
4、 提供文化、娛樂産品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産和銷售活動,如印刷設備、文具等生産經營活動。
5、 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所必須的設備、用品的生産和銷售活動,如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等生産經營活動。
6、 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活動。
文化産業是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産業 , 是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産業。被公認爲 “21 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 “ 朝陽産業 ” 或 “ 黃金産業”。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提出了文化産業(Culture Industry)的概念。
幾年後,英國首相布萊爾又提出Creative Industry的新概念。直譯爲創造型産業,新加坡開始譯成創意産業,甚爲確切。
英國的創意産業特別工作組給“創意産業”(Creative Industry)做出了如下定義:
“創意産業”就是源于個人創意、技巧和才華,通過知識産權的開發和運用,而形成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
按照英國政府和專家的意見,“創意經濟”的範疇包括13個行業,即:廣告、建築、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等。
文化産業更爲廣泛;文化創意産業又高于傳統文化産業。
創意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複制,而是依靠創意人才的智慧、靈感和想象力,借助于高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創造、再提高,它是文化産業中真正創造巨額價值的部分。
英國是最早提倡創意産業的,他們列出13個行業:廣告、建築藝術、藝術品與文物交易、工藝品制作、時尚設計、時裝設計、電影及影像制作、互動休閑軟件、音樂制作、表演藝術、出版業、軟件開發、電視廣播。
美國將創意産業分爲6類:文化藝術、音樂唱片、出版業、影視業、傳媒業、網絡服務業。
補充新加坡將創意産業分爲3大類13個行業。第1類藝術與文化:攝影、表演及視覺藝術、藝術品與古董買賣、手工藝品;第2類設計:軟件設計、廣告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平面産品及服裝設計;第3類媒體:出版、廣播、數字媒體、電影。
我國現在的文化産業標准是國家統計局發的《文化及其相關産業分類》,在具體實踐中,各省、各市都結合各自實際,有所出入。但這是唯一的官方標准:
第一部分 文化服務
一、新聞服務
1. 新聞服務
新聞業
二、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1. 書、報、刊出版發行
⑴ 書、報、刊出版
圖書出版
報紙出版
期刊出版
其他出版
⑵ 書、報、刊制作
書、報、刊印刷
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 *
⑶ 書、報、刊發行
圖書批發
圖書零售
報刊批發
報刊零售
2. 音像及電子出版物出版發行
⑴ 音像制品出版和制作
音像制品出版
音像制作
⑵ 電子出版物出版和制作
電子出版物出版
—電子出版物出版
—電子出版物制作
⑶ 音像及電子出版物複制
記錄媒介的複制 *
—音像制品複制
—電子出版物複制
⑷ 音像及電子出版物發行
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
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零售
3.版權服務
知識産權服務 *
—版權服務
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1. 廣播、電視服務
廣播
—廣播電臺
—其他廣播服務
電視
—電視臺
—其他電視服務
2. 廣播、電視傳輸
有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網絡服務
—有線廣播、電視接收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臺、轉播臺
—無線廣播、電視接收
衛星傳輸服務 *
3. 電影服務
電影制作與發行
—電影制片廠服務
—電影制作
—電影院線發行
—其他電影發行
電影放映
—電影院、影劇院
—其他電影放映
四、文化藝術服務
1. 文藝創作、表演及演出場所
文藝創作與表演
—文藝創作服務
—文藝表演服務
—其他文藝服務
藝術表演場館
2. 文化保護和文化設施服務
文物及文化保護
—文物保護服務
—文化遺産保護服務
博物館
烈士陵園、紀念館
圖書館
檔案館
3. 群衆文化服務
群衆文化活動
—群衆文化館
—其他群衆文化活動
4. 文化研究與文化社團服務
社會人文科學研究
專業性社會團體 *
—文化社會團體
5. 其他文化藝術服務
其他文化藝術
五、網絡文化服務
1. 互聯網信息服務
互聯網信息服務
—互聯網新聞服務
—互聯網出版服務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
—其他互聯網信息服務
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1. 旅遊文化服務
旅行社
風景名勝區管理
公園管理
野生動植物保護 *
—動物觀賞服務
—植物觀賞服務
其他遊覽景區管理
2. 娛樂文化服務
室內娛樂活動
遊樂園
休閑健身娛樂活動
其他計算機服務 *
—網吧服務
其他娛樂活動
七、其他文化服務
1. 文化藝術商務代理服務
文化藝術經紀代理
其他未列明的商務服務 *
—模特服務
—演員、藝術家經紀代理服務
—文化活動組織、策劃服務
2. 文化産品出租與拍賣服務
圖書及音像制品出租
貿易經紀與代理 *
—藝術品、收藏品拍賣服務
3. 廣告和會展文化服務
廣告業
會議及展覽服務
第二部分 相關文化服務
八、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産品的生産
1. 文化用品生産
文化用品制造
樂器制造
玩具制造
遊藝器材及娛樂用品制造
機制紙及紙板制造 *
手工紙制造 *
信息化學品制造 *
照相機及器材制造
2. 文化設備生産
印刷專用設備制造
廣播電視設備制造
電影機械制造
家用視聽設備制造
複印和膠印設備制造
其他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 *
3. 相關文化産品生産
工藝美術品制造
攝影擴印服務
其他專業技術服務 *
九、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産品的銷售
1. 文化用品銷售
文具用品批發
文具用品零售
其他文化用品批發
其他文化用品零售
2. 文化設備銷售
通訊及廣播電視設備批發 *
照相器材零售
家用電器批發 *
家用電器零售 *
3. 相關文化産品銷售
首飾、工藝品及收藏品批發
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零售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文化市場以“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爲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娛樂市場、演出市場、音像市場、電影市場、網絡文化市場、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起以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爲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
到2007年底,全國文化系統登記注冊的文藝表演團體達4512個,藝術表演場所2070個,演出經紀機構1024個,文化娛樂場所82174家,藝術品經營機構1112家,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機構87137家,網吧13萬多家,其他文化經營單位11783家。文化市場形成多樣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産品供給新格局和傳播快、覆蓋廣、容量大的文化産品流通新網絡。
2007年中國文化産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爲166.4億美元,其中核心文化産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29.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爲37.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國文化産品進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觀。
截至2007年底,中國經營性文化産業機構已達27.2萬家。文化産業日益成爲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文化産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
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開拓出文化産業新的發展空間;新聞出版媒體“整體上市”,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技術進步醞釀突破,廣電和電信産業的融合穩步推進;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這些與産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宏觀總體形勢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機從美國發端並蔓延全球之際,到2008年底爲止,中國文化産業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與感應最明顯的制造業特別是出口外向型企業相比,危機對文化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呈現集中爆發勢頭,對于一些堅持創新的文化企業來說,風暴雖然潛藏風險,但更蘊含機遇。
這次金融危機正好可以迫使中國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會加速文化産業轉型的步伐。國家拉動內需、拉動消費、減少收入差別程度等政策的實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都會直接推動文化消費,直接推動文化産業發展。
“十一五”規劃已經把文化産業作爲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確提出在五年內文化産業要實現年均15%的增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雲南、重慶、四川、河南、山西等諸多省、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在規劃中都提出文化産業要高于GDP的增長速度。
文化産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産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産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産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産業方面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産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擴展閱讀:
1.參考資料:中國文化管理傳播網文化産業頻道http://www.yinxiangcn.com/Chanye/Index.html
2.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及預測:http://www.164.com.cn/rpts/20052006189wenhuachanye.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73.html?tp=0_11
被嘲諷失去大量讀者“睡得著覺”?羅琳:看到版稅就不痛苦了 2022-10-14 觀察者網
有關英國作家、《哈利波特》系列圖書作者J.K.羅琳在跨性別問題立場上的爭議仍在繼續。
14日,有國外線民在社交媒體嘲諷羅琳失去了大批讀者“還睡得著覺?”對此,羅琳用“凡爾賽”的方式回應道,“我看了下最近的版稅支票,發現痛苦很快就消失了。”
近年,羅琳始終因其對跨性別群體的觀點身處爭議之中,除了被反對人士視作“患有跨性別恐懼症”外,還持續遭到激進線民的網路暴力。
羅琳也不選擇回避,反而時常會在推特帳戶轉發並回應一些冷嘲熱諷。
“你的言行給一群曾經崇拜你的人造成了巨大痛苦,你變得如此冷漠,這讓人很受傷。我想錢是你知道的唯一真正重要的東西。”
也有線民為羅琳鳴不平,“她哪裡變了?羅琳為女性辯護,她說孩子不應該跨性別,一個穿著裙子的男人不可以進入女性的空間(廁所、浴室等)和性別等等。就是這樣。”
《福布斯》雜誌網站2020年,羅琳是世界上收入第二高的作家(淨資產6000萬美元),僅次於美國驚悚推理小說作家詹姆斯•派特森。
回應
一個正常的女作家,跟一群西方世界怪胎戰鬥,佩服!
她是建制派白左,只不過現在激進白左當道,讓她看起來正常了些。
這作者的觀念是正確的,但這個回答真的是不高級。
人家明顯說的是:我的版稅正常,說明讀者並沒有流失。
日本人怎麼看逆風輸出的中國亞文化? 2022-09-20 潘妮妮
上周《如妮所說》,中日之間的文化來往其實很難說是交流,而更像是中國在單向地奔赴,而日本的主流思想卻把中國的單向奔赴當作是理所當然的。
一定有人會說,現在中國的很多娛樂亞文化產品其實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其中最突出的當然就是手游,代表當然就是《原神》。除了這些二次元產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輸出就是中國彩妝。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領域,中國影響到了日本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那就是耽美二次創作,比如《陳情令》。
但是同樣遺憾的是,我覺得中國娛樂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也就只限於此,沒有辦法再往上走了,哪怕在下面走得風生水起,但是沒法再往上,原因超級樸素,上面的人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意願。
而日本為什麼做不了呢?我覺得這裡面還是有很根深蒂固的精英思想在作祟。首先在部分文化精英的心目當中,他們已經把ACG文化當作是日本民族獨有的文化。而當中國向日本反向出口ACG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覺得不是好事,是山寨,是偷竊,甚至更誇張一點,是一種僭越。所以這個時候精英反而有更強的危機感,而不會想到這個其實是改善中日關係的契機。
其次就是一些文化精英他們也看不上本國的年輕人,他本來心裡就覺得遍地遊戲宅男追星腐女已經國將不國了,結果看到這些年輕人還喜歡中國的產品,那就更覺得這是數典忘祖,批判都來不及,哪裡還想到要去鼓勵。
這個矛盾的背後,其實就是日本國內階層分化的問題,它只能靠日本自己解決,我們中國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辦法的。
不敵疫情衝擊 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明年下檔 2022/09/18
受COVID-19疫情衝擊,紐約百老匯史上最長壽音樂劇歌劇魅影(35年演出1萬3925場)將於2023年2月永久停演。
相關新聞
2021年全台表演藝術產業票房收入較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33%。
受疫情影響,好萊塢電影2020年北美票房下降80%,全球下降71%。
2020年全台票房已跌剩4成 好萊塢強片大撤退,戲院恐直接關門大吉。
日媒: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中國同行
日本SAKAMAGA雜誌2022-07-12 互聯網資訊大潮下,書店行業邁入全新階段。除了一些極有個性的小眾書店和有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日本大多數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實體書店20年減少一半以上。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增加。首先是通過空間設計打造高顏值和舒適閱讀環境,自帶流量成為網紅“打卡地”。此外,除了閱讀,不斷拓展咖啡、美食、文創及雜貨等。日本也有書店嘗試跨界經營,但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通過社交平臺引流,拓寬銷售,控制成本等手段,原本與日本書店一樣難以為繼的中國書店正重煥生機。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日媒ENCOUNT發現:中國漫畫進日本,主打兩類內容:一是穿越“異世界”,多表現為女主角穿越到古代王朝的故事。另一是大女主 ,多表現為漫畫女主角克服困境,憑藉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與男主角相愛,不一味依靠男主角,可說是女性版半澤直樹。
風格書店的大時代來臨 2017/02/23
TSUTAYA BOOKSTORE降落台灣了,和「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同屬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
無論是日本蔦屋,還是台灣誠品,都不是單純開著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的人員曾前往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但幾年過去,前者卻發展出一套比誠品更細膩完善的營運心法,大步領先在前。2015年,結合「家電」與「書店」的二子玉川蔦屋家電開幕,是CCC再次跨界的新嘗試。
又醜又萌的馬踏飛燕玩偶,憑什麼出圈?
醜醜怪怪,可可愛愛。近日,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一款“馬踏飛燕”毛絨玩具,因其酷似“驢踩雞”的醜萌設計,很快被網友送上微博熱搜,並創下甘肅省博物館旗艦店人氣收藏榜、銷量榜的TOP1。同時,該玩偶走紅也帶火了甘肅旅遊業,2022-07-06搜索甘肅省博物館周圍的民宿和酒店顯示均已售完。
盤點國內外“醜萌”文創
“玩具又醜又怪,怎麼這麼多人買?”其實,美學不僅僅只有“美”這一種形態,還有崇高、荒誕、醜、沉鬱等等。就像中國的傳統戲曲中有一個特殊的行當“醜行”(花臉),在西方 “小丑”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同理,中西方文創領域,創意設計者對文物活化利用的理念也一直隨著時間在發生變化。例如,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賣萌”同樣有一套。2017年,推出一套小黃鴨紀念品,奶凶奶凶的鴨子們或裝扮成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或身披古羅馬戰士或者維京海盜的鎧甲、或頭戴印第安人的羽毛頭飾,以此來展示大英博物館包羅萬象的藏品。
近年來,三星堆博物館不僅成為了熱搜“常客”,由三星堆“搞笑”文物為原型的文創產品也成為大家的熱議的話題。從古蜀萌娃微信表情包到青銅縱目面具霜淇淋;從青銅鳥提籠架鳥到三星堆川蜀麻將擺件……僅2021年入館人數就達146.8萬人次,文創銷售超過3000萬元。
“讓文物活起來”是文博工作在新時代的一項新課題。據統計,我國擁有不可移動文物76.7萬處,全國博物館數量接近5800家,僅國有可移動文物館藏數量更是超過1億件(套)。中華數千年歷史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精神財富,如何讓這些沉睡在博物館裡的超級國寶IP發揮應有的價值,或許甘博式的“萌化”創意就是一個值得探索“偏方”。
相關新聞
港媒:超900件紫禁城珍品在香港展示,2022年7月門票已售10萬張
兩岸故宮文創PK: 北京故宮文創2019年約新臺幣15億元;臺北故宮預估2020明6.8億元。
史上最慘!收入剩1% 故宮:等疫情趨緩恢復 2020/05/07
故宮南院遊客續縮水 一年不如一年 2018-01-06 聯合報
陳其南要「故宮台灣化」 2018-07-17中時電子報
故宮南院轉型「東亞福爾摩沙」 2018-09-05 聯合報
年輕人怎麼又愛趕集了? 2022-02-11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集市與城市集市也有了新的變化。
集市,原本是一種定期集聚進行商品交易的活動形式,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定期的空間集聚現象。
集市誕生後,許多有關的活動也隨著產生,如趕集、趁墟、趕街、趕場等等,這些活動在如今的鄉村還尤為常見。
鄉村集市保留了以往一貫的商品,如蔬菜、零食、鍋碗瓢盤等等,但隨著科技的創新化及媒體平臺的發展,許多鄉村大集進入了大眾的視線,成為網紅大集。以往鄉里人喜歡跑到城裡進貨,現在反而是一些城裡人想要感受鄉土氣息與熱鬧氛圍而跑到鄉村大集裡進行採購。
比如寧夏銀川,目前其鄉村市集在直播的帶動下吸引了不少的客流量。如距離銀川市區不遠的金貴集市,交易著各種各樣的糖果、小吃、麵食。,這個占地近3.5萬平方米、有近300家商戶的鄉村大集,在每逢日期尾號為1、4、7的開集日中,平均吸引了近萬人次的人流量,若是恰逢節假日高峰,這一數值可高達3萬人次。
同樣在哈爾濱的鄉村大集中,也形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不同的文化民俗下,許多農村的趕集習俗或日期並不一致,如有的村1號趕集,有的村5號趕集,這一點倒是和廣西農村存在的“嶺頭節”有些類似。
在這種幾乎每天都有大集的情況下,許多村子輪流“坐莊”,為鄉村集市帶去連續不斷的客流量。在時間的發展與人員的管理規範下,鄉村集市越來越大,產品品質越來越好。
除了鄉村集市外,城市集市也紛紛興起。不過與作為農貿品交易、更接地氣的鄉村集市不同,城市集市往往更加地高端化、新穎化與個性化。在城市中,許多依託購物中心、步行街、景區的集市紛紛出現,涉及文創類、體驗類、主題類商品。
城市集市如今在媒體網路平臺上受到許多90後、00後的追捧,其中小紅書上搜索“集市”就能找到42萬+篇筆記,北上廣深、杭州、長沙等地的集市赫然在列。
上海網紅集市的蓬勃發展就不用說了,豫園舊校場路整條超長的校場復古集市、大學路的天地創市集、康定路的近1000平方米的Vintage集市及外灘金融中心的BFC夜市等等數不勝數,吸引了無數當地及外地的遊客。
作為網紅大城的成都,其集市經濟發展也很熱鬧。錦江畔的文創商品集市在每月推出一個主題集市下,至2022年1月中旬,已舉辦7大系列主題活動,吸引了300萬人次。
回應
逛集市,除了熱鬧有人氣,更重要的是說不定會遇上自己意想不到的新奇玩意。
北京為何重啟地鐵便利店? 2022-02-07 中國新聞週刊
從2021年12月開始,北京地鐵將陸續新開130餘家便利店。北京地鐵便利店,還是在17年前。然而2004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規定,地鐵站廳、月臺、疏散通道禁止設立商業攤點。
深圳平均每313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廣州和上海分別為3491人/店、3856人/店,而北京是9919人/店。
作為一線城市,北京便利店為什麼會比較少呢?
城市的便利服務體系,有三個最主要場景點。第一是辦公區域和寫字樓區,這是便利店最集中的區域;第二是社區,這些店鋪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第三就是交通節點,比如地鐵網站公交網站,這是解決通勤中應急需求的最佳場所。
北京優先建住宅後建商業配套,當時開發商普遍對商業配套重視不足。北方冬季夜晚漫長、客源稀少,大大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
除去房租,便利店最大成本其實來自人力成本。 北京為什麼有很多夫妻店小賣部,就是因為經營者就是店主本人,即使微利也能繼續。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現在北京發展較快的便利店,很多都用技術手段減少員工數量,在流程上也盡可能自動化。知名便利店品牌7-11花了14年,才在北京開了不到200家店,而當前“便利蜂”在北京門店已經超過500家,比全家、7-11和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在北京的店面總數還要多。未來北京地鐵便利店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000~2000家。
目前,絕大多數城市地鐵虧損運營,地鐵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地方政府補貼。據2020年的資料,北京和深圳地鐵票款收入分別為41億和36億,而運營成本則分別為184億和133億。北京地鐵集團獲得了104.63億元的政府補貼,而深圳地鐵集團則盈利111億元。深圳地鐵採取“站城一體化”的商業開發模式,不僅在地鐵站周邊興建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或住宅等建築,還對與地鐵聯通的獨立地下空間進行開發,獲得升值效益。
回應
北京2021年統計擁有657萬輛汽車,通勤基本是靠開車接送孩子,上下班。去便利店停車太不方便,購物不如去大型超市,何況現在京東生鮮什麼都送到家。
便利店沒前途,日本的便利店也是每況愈下,現在基本上就靠外國打工仔撐著
人民幣不好賺了 不敵陸企強攻洋品牌加速撤離中國 2022/02/08 中時
不久前一位在大陸有大量粉絲的好萊塢明星感嘆道:「人民幣愈來愈難賺了」,其實不只好萊塢,許多西方企業這些年來大賺人民幣的盛景也早已顯露疲態,許多人認為是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環境惡化與政治因素干擾,倒不如說是外商這些年因為太容易賺錢而漸趨怠惰與傲慢,趕不上市場的快速變化而遭到淘汰,政治問題只是對外企雪上加霜罷了。
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西洋時尚品牌、尤其是接近一般民眾快時尚,在幾年內迅猛擴張的速度讓外商們見識了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力量。在中國網購經營5年多的美國品牌Urban Outfitters(UO),因為沒有實體店,退得比較快速乾脆。還有GAP與其子品牌Old Navy都傳出結束中國業務,想要打包出售;美國品牌Forever 21第2次退出中國市場。英國廠商TOPSHOP、電商ASOS更早以破產與嚴重虧損而退出中國, ZARA、H&M等歐陸系快時尚品牌也都接連關閉實體店。
首先是外商多數在市場高度熱絡時進軍大陸,當時大陸消費者喜愛洋品牌的品質並且樂於追捧其品牌形象,每家快時尚都加緊速度快速擴張狂撈人民幣,既忽略了企業經營的體質,也不注重在地人才的培養,一旦市場出現新趨勢,轉型與調整變得百般困難。
此外,外商管理階層由於自視甚高,完全未能體會到大陸網路消費形態快速變化造成的影響。快時尚對供應鏈要求採用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或稱為SPA模式,把一般12周壓縮到3-4周,以實體店銷售與存貨來決定生產量,並要求廠商快速回應,以減少庫存壓力。這種模式被延用已有近30年時間。
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網路商業快速發展,最流行且效率最佳的購物方式是「工廠直供」與「直播帶貨」。大約只要1至2周,對市場脈動的反應非常即時,但一般西方快時尚仍偏好實體商店的活動與擺設,以及網路商店的促銷活動。
大陸本土廠商學習能力強,對市場反應敏銳。在商業環境野蠻生長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磨練出一批一批身經百戰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以最接近消費者需求的態度,在身段高傲的外商尚未察覺前,早已悄悄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摸索最適應大陸社會現狀與消費習慣的商業模式。
大陸國產貨崛起一部份是因為時尚購買主力的年輕人已經換上了成長環境與歷程完全不同的新生代,他們的在文化上較有自信,也對到處充斥的洋品牌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心理需求。
女方意外懷孕想結婚,男方用女拳言論來回復 2021-09-18
我自己這段事時間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和他聊完才發現這個人講話就是巧。你想,他說想要,就要負責,人家催他結婚他沒辦法拒絕。他說不想要,人家去墮胎,他也要負責,而且勸女友墮胎這個事情很可能會變成他以後的污點。所以他就是死活不表態,就是只說自己“完全尊重女方的選擇”。
他和我聊天講自己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也是講得很漂亮,就是說婚姻應該是兩個成熟的人一起的決定。他認為自己和他女友都不夠成熟,所以不適合走進婚姻。認為他女友想結婚就是被傳統錯誤的思維束縛,自己和婚姻不應該成為他女朋友的枷鎖。然後再講了一堆婚姻怎樣束縛女性的東西,這種套話我也很熟悉。
我和他談了談孩子出生後的撫養費問題。他講得姿態真的很漂亮。首先底一句話是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他作為孩子的父親孩子想上戶口他肯定配合做DNA。然後他也願意“拿出比別人更高的比例”去給孩子的母親養育孩子。他說願意拿出一半的遠高於法定的工資去給他女朋友養孩子。
我當時聽了其實挺生氣的。因為我知道這男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他講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他不願意出錢。他父母不出錢,他就拿自己那麼點工資簽合同。現在給的比例已經比法定高了,你打官司也討不到好。
遇到這樣的男的我反正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聽他給我上課,教育我怎麼把話說漂亮。而且我覺得類似這樣的男孩子會自上而下的變得越來越多,根本攔不住他們變多。而且越是這樣的男孩子初始階段對女性越有吸引力,他大學期間別人知道的女朋友就十五六個。傳統思維想要結婚生孩子組建穩定家庭的男性在這些男性面前競爭力很小的。
回應
女拳配渣男,天造地設的一對
影視劇是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觀?
回應
影響很大。以我身邊為例,當年古惑仔流行的時候,身邊的混混女人緣驚人。而且很多人就算不是混混也喜歡穿那種混混的衣服。然後是F4流行的那會兒,身邊長頭髮的男的,幾乎都女人緣大增,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強行留長髮的。
影視娛樂是比九年義務教育的思政課更加強力的思想改造!
新華社:宣揚暴力、靈異,變味的“劇本殺”引擔憂(回應:又要禁了嗎? 這就是文化產業為什麼好不了的原因。官方一直在看各種文娛產品不順眼,但關鍵是要能提供類似甚至更好的競品。)
日本《東方新報》2020-12-16中國書店數量不斷增加,達到史上最多的原因
受電子書普及等因素的影響,街頭的書店不斷減少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普遍現象。但近年來,中國的書店數量卻不斷增加。
2002年至2012年,受租金飆升和互聯網發展的衝擊,中國的書店遭遇寒冬,近半數書店倒閉。民眾習慣了在書店找自己喜歡的書籍,然後去網上以五六折的價格購買。但最近5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截至今年11月,北京市共有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只有國營的新華書店,全國不足1萬家,而2019年全國書店數量達到16萬家,堪稱史上最多。
書店數量增加,首先是經濟力量的結果。中國每年都有五六百家大型商場開業。很多商場為了提升格調,都會開設散發文化氣息的書店。裝飾前衛、藝術感十足的書店層出不窮。經營者並不指望靠賣書賺錢,而是想讓有消費能力的顧客在書店駐足閱覽後,再去餐廳就餐,享受購物的樂趣。
其次是文化力量的結果。經營者會尋求一些提高書店盈利的方法。比如售賣咖啡或零食。很多書店還會進行製作咖啡、插花的教學以及音樂教室等活動。一些書店每年舉辦的相關活動超過300場。店員表示,“書籍的毛利潤在30%左右,咖啡是50%,而體驗活動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最後是政治力量的大背景。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全民閱讀,通過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來促進消費,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戰略之一。
日媒:“包不包書皮”,折射中日不同文化
日本雅虎新聞網2021-02-22中國人不解日本人為何特意包書皮?
跟一位中國朋友去上海某書店時,我們聊起這個話題。我問“中國人為什麼不包書皮呢?”朋友反問“為何日本人特意包書皮呢?”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這是為了不弄髒書,也是習慣。但中國朋友說:“畢竟買了本書,想向周圍人炫耀一下,因此沒必要包。”確實,我如果偶爾買到一本有深度的書,也會產生“擁有這本書很值得驕傲”的感覺。中國人注重面子,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楨:? ),人們才不包書皮。
是創作,還是破壞?虎尾建國眷村的塗鴉衝突 2021-02-17 李依倪
文化資產保存重要還是藝術創意重要?
1月26,雲林縣的聚落建築群虎尾建國眷村遭到藝術家塗鴉,整起事件過程為藝術家偶然路過虎尾建國眷村,看到眷村中一面噴著電話號碼的牆面,便起了塗鴉創作的念頭。雖然創作到一半經主管單位雲林縣政府與地方青年口頭勸告、要求復原,藝術家以「反正都要復原」之名義,半夜將作品完成後才進行水泥復原,該作品為「虎尾」二字搭配「老虎」圖樣的塗鴉。
牆壁彩繪、社區彩繪於多年前社區營造中蔚為風潮,原因是塗鴉彩繪可快速看到成果,且容易複製。於是此風潮出現不久,社區牆壁彩繪便面臨保存不易、繪圖內容與地方景觀衝突的議題,許多卡通人物甚至毫無關聯的圖樣大量出現於純樸的社區中,已被視為一種對社區、建築美感的景觀破壞。
時至今日,社區營造早已不鼓勵社區牆壁彩繪,轉而支持維持社區應有的地景與景觀,呈現原有美感與歷史痕跡。因此,虎尾建國眷村這面牆即使「不美觀」,但上面的歷史痕跡不容被取代。
退一步來說,該面牆就算不屬於文化資產,一般民宅、建物在尚未經過所有人同意就遭塗鴉彩繪,仍屬於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0條。
由此虎尾眷村的塗鴉牆事件,明顯的破壞與錯誤的復原卻無法懲戒,筆者認為,這是台灣《文資法》的失能,法定登錄只能成為一種象徵性保存,而非實質性保存。
李依倪,雲林虎尾人,畢業於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致力推廣文化記憶保存、文化資產教育及地方學學歷史。
回應
塗鴉只有當初一開始在外國開始流行時才有創新,後來就變成大家抄來抄去的屁孩文化了。
“酷日本”還酷嗎?陷入迷走的日本文創戰略 2021-01-11 觀察者網
在外界的印象中,日本似乎是一個具有極強文化輸出能力的創新大國。動漫、遊戲、時尚乃至日本料理都能成為流行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自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借鑒歐美國家的“創意文化”概念,試圖在傳統動漫、影視、出版等內容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領域的更新反覆運算。一方面借此增強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拉動其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些考量下的直接產物,便是最近十餘年來為歷屆日本政府、尤其是此前安倍內閣所津津樂道的“酷日本”(Cool Japan)。
被寄予厚望的“酷日本”戰略確實曾引發日本文創產業的投資熱潮,各種官方和私人資本都前赴後繼參與其中,但數年來取得的成績乏善可陳,甚至還出現了國有資本流失的窘況。而日本的文創產業亦如日本媒體所評論的那樣:“正陷入迷走的狀態之中”。
回應
主要是日本這個國家太保守了,日本現在還是二次元的動漫遊戲文化,但現在國際主流都是3D,不論是歐美中。日本的動漫看起來還勉強,但是主力幾乎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動漫,一個主筆既要負責故事創作,還要負責美術創作,這完全是小作坊式的創作方式。反觀中國幾乎是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分工明確,也更加專業,品質也是穩步提高。未來,取代日本動漫,已成定局。在網路手機遊戲時代,日本遊戲行業,徹底被韓中打成豬頭。
我們要吸取日本文化產業失敗的教訓,第一就是產業分工要清晰,提高了專業化程度,才能提高產品品質。第二就是要與國際新技術接軌,現代文化產業是以新技術為載體的新產業。第三就是不能封閉思想,要培養大眾的審美,而不能形成獨特的審美。獨特的審美短時間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產業,而長時間來看,會讓自己的文化產業缺乏競爭力。
網路小說是否能成為中國對外文化輸出的成功案例? - 知乎
對於近年“美國人看網文”事件,網文是否能像日漫一樣成為主流?
回應
有潛力,但是現在不是。東南亞那些國家我不知道,但就我學校的美國同學沒幾個人讀過中國小說,,不說好萊塢了,就說日本,當年有龍珠/pokemon/哆啦A夢這種世界級IP 然後才吸引了更多更多的受眾,中國網路小說顯然沒有.
文字和動漫一樣嗎?不說網文了,就拿最英日文暢銷書,中譯本讀過的一年能有幾本?
所謂網路小說只是長篇章回小說在進入互聯網時代後所獲得的新的平臺,有幾個特點。一、作家群體更廣泛,小說創作已經從傳統的“文人”擴大到更多的階層。其二、作家收入有保障,收入頂尖的作家階層出現。其三、體裁多樣化。幻想小說從單一的武俠體裁發展到玄幻、仙俠、官場、奇幻、D&D、穿越、遊戲等等,更多更新穎的體裁吸引越來越龐大的讀者群。
網絡文學或將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方式 2017-03-28 威鋒網
說到中國文學,四大名著曾被翻譯成不同的語言輸出到國外。不過近年來,就像是國內美劇需要依靠字幕組一樣,東南亞也出現一些翻譯組。不少的網絡文學開始出現了實體書,甚至搬上了大熒幕,就像近年來大火的《步步驚心》、《甄嬛傳》、《琅琊榜》等等作品。
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作品都是文化輸出的經典,同時也將其思想與文化帶到了世界。也許有天中國網絡文學也能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傳播到世界上。
與日本文化輸出相比,中國差在哪裡?
回應
真正能走向大眾的文化產品你得保證它好吃、好玩、好看,能和普通人的生活娛樂需求結合到一起,也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化產品才行。日本文化輸出的主力是什麼?動畫、漫畫、遊戲、電影(早期)。我們熟悉的和服、藝伎、茶道、武士、忍者、壽司一類的日本傳統文化是隨著上述流行文化的載體傳播到外界的。
中國怎樣才能提高文化輸出?
中國對外的文化輸出一直是山水畫,京劇,孔子等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感興趣的事物,在國外也沒什麼影響,反倒是言情小說、抖音和中國化妝技巧在國外小火一把。文化輸出很難自上而下地規劃出來,它只能自下而上地生長出來。
金鐘:打倒偶像產業,就能提升中國文娛產業的格調嗎? 2020-10-18 觀察者網
著名編劇汪海林最近在觀視頻發表了一個演講,嚴厲地批評了最近幾年娛樂圈火爆的流量偶像現象。
雖然我從感情上贊同汪海林編劇對於娛樂行業的批評,但是他提出的否定偶像產業、抵制資本製造流量明星這個運作方式的政策思路卻還是反映了前互聯網時代由上而下的文化管理心態,不能真正解決國內文化產業面臨外來競爭時處於弱勢地位的問題。
首先,忽略了長久以來國內對於偶像文化產品的龐大需求。90年代的港臺偶像明星風靡內地,到了2000年,國內的偶像市場則是韓國偶像的天下,國內自己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創作群體有段時間在“韓流”的打擊下潰不成軍。
國內偶像如鹿晗、吳亦凡、王一博、肖戰等人,那時還都默默無聞。但是中國偶像市場在這些人出名之前早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並且發展到相當規模。正是由於國內資本注意到了偶像娛樂市場的巨大前景,中國內地自己的偶像團體開始湧現,比如在2012年,模仿日本偶像團體的內地女子偶像團體SNH48在上海成立。
從一開始,國內的偶像團體就有非常濃重的日韓痕跡。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過程,其實也是走過這樣一個從模仿山寨別人到自主研發創新的過程,連華為剛創業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的“二道販子”。
在今天發達的互聯網環境下,文化娛樂產品的供給和傳播的成本很小,如沒自己的偶像產品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外來的就必然會來佔領我們的市場。
不僅僅是偶像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中,國內目前在面對海外文化產品的競爭時依然還是攻少守多。其因是國內文化產業還處手工作坊時代,而國外已工業化。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稱,國內電影創作和製作的標準幾乎為零,好萊塢有800多個工業標準,不但節省劇組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保障穩定的拍攝水準。
而在偶像產業裡,韓國偶像產業的流水線製造和工業化運營雖也有不少缺點,但確保了長期輸出大量有市場競爭力的偶像團體和品牌,新的偶像一代代的湧現,還能一直輸出海外搶佔市場。
御用綠色評委未利益迴避!故宮解聘李厚慶、終止三立契約 2020-08-06 聯合報
多樁政府標案遭爆聘「御用綠色評委」,未利益迴避;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李厚慶,自二○一七年起迄今擔任兩百多件政府標案評委,其中不少案子由其親人任職的公司得標。故宮昨決議李厚慶擔任評委的「故宮南院品牌塑造」,決標金額七二二萬元,評選結果無效,並終止與得標廠商三立之間的契約。
李厚慶六月擔任「故宮南院品牌塑造整合行銷勞務採購案」評委,最終由三立得標。但李妻白舒樺任職三立,未利益迴避,故宮昨開會決議此案評選結果無效。故宮說,調查結果顯示李厚慶有「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十四條第二款應利益迴避之情形,使該評選會委員出席人數不符規定,導致該次評選結果無效。
根據「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評委)本人或其配偶與受評選之廠商或其負責人間現有或三年內曾有雇傭、委任或代理關係,應即辭職或予以解聘。李厚慶在「故宮南院品牌塑造」一案中明顯未迴避其妻與三立之間的利益關係,故宮有充分理由解聘。
一名打算投標的業者說,看到評委名單「心涼了半截」,「反正最後還是會給親綠廠商」。他認為這些「御用評委」應當自動請辭,否則會影響投標廠商的信心。
故宮採購案為何一再聘李厚慶當評委?誰圈選的?故宮不願透露。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說,故宮終止三立契約證實違反採購法事證明確,此外還有許多李擔任評委的標案,同樣存在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李應請辭文總副秘書長。
有資深文創業者說,綠色御用評委遊走各政府標案,「是業界都知道的事」,而且「工程愈大御用評委愈多」。這幾年她心灰意冷,已有一年半時間未參加政府標案,「反正都知道誰會中選了」。
她還透露,綠營不只為「自己人」量身打造標案,還圖利「學校的民進黨種子」。這些人一畢業就有一堆案子可接,文創、設計界都很清楚,綠營該行為讓台灣文創業「正在劣幣驅良幣」。
回應
台灣多蠢豬, 出事後解決一個當樣板就OK了嗎?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2020-07-08 魯舒天
01. 前浪:精英當道
代表人物:鞏俐、章子怡、周迅、郝蕾、趙薇
成名基礎:科班畢業,專業受訓
事業跳板:藝術大獎
護城河:業務能力、大咖御用、文化底蘊
天花板:題材限制、市場定價、審美風向
80年代的計劃經濟色彩仍然很重,大陸還沒有“娛樂圈”這種說法,演員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歐洲三大電影節與奧斯卡等著中國電影去攻陷,飛天獎、白玉蘭獎和金鷹獎…
02. 後浪:民主乍始
代表人物:李宇春、張靚穎、戚薇、趙麗穎
成名基礎:大眾投票 選秀機遇
事業跳板:草根主義
護城河:風格特長 兩棲動物
天花板:年輕世代 市場定價 造血能力
03. 破浪:民粹橫行
代表人物:流量明星們
成名基礎:資本支援
事業跳板:飯圈文化 犬儒主義 反智主義
護城河:倒賣人設 粉絲經濟 金主砸錢
天花板:年齡增長 同質加劇 意外醜聞 行業整風 公眾覺醒
遊戲規則完全變了,破浪不復前浪的風韻與後浪的棱角,他們揮別“科班精英”和“票選素人”的模式,迅速變成娛樂產業的輕工業商品。
04. 瞎浪:姐姐的出路在哪裡?
國外閃閃發光的成熟女性形象,在我們這裡仍是極度缺乏的,要改善這個問題,不是把抽象的父權制一頓痛批,更不是以看“姐姐”來臆想一場完勝,而是搞懂一個邏輯——產業升級失敗才淘汰老人,為什麼我們的產業升級會失敗?
有人說,那我們多拍好作品不就有救了嗎?實際上,拍更多好作品從來不是一個單靠行業就能解決的問題。
…..
回應
觀眾是浪,大浪淘沙總會淘出一些金子來的。
公眾永遠沒有覺醒的時候,任何時候99%都是跟風族。
整個文化圈都是娛樂產業商品所以就會有網路小說作者不算作家之類的說法是什麼玩意?
開不到兩年 誠品深圳店年底熄燈 2020-07-04 經濟日報
誠品中國大陸市場又一挫敗!繼上海中心店破局後,誠品昨(3)日宣布,開幕不到兩年、位於深圳萬象天地的深圳店,將於今年年底關閉,也是誠品旗下有史以來最短命的店舖。深圳店關閉,就僅剩下蘇州店。
閱讀力下滑與實體書店逐漸凋落,政府做了什麼? 2019-09-19 吳政鴻
台灣人的閱讀習慣每況愈下,去年高達四成民眾整年一本書都沒看過,出版產值與書店數量更是岌岌可危。
近來我國文化部針對出版業推出許多政策,例如「公共出借權」、「圖書定價銷售制度--新書售價規範」、「國人購書抵稅」、「公部門圖書採購」、「圖書送存制」與「出版業減免營業稅」等相關政策,但目前只有「公部門圖書採購」與「公共出借權」已經有推行或確認試行時間,其他政策大多還在研議或擱置的狀況。
反觀中國大陸在2012年《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免徵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2016年11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讓實體書店在土地、資金、租稅、金融與行業租金上提供照顧與保障。2017國務院更進一步通過《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條例中明確規範大陸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的責任義務與權責,為推廣全民閱讀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
書香北京 資助239家實體書店 2019/11/23 旺報
北京官方發布的《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截至今年9月,全北京市增加285家實體書店,其中有239家北京實體書店獲得2019年度實體書店項目扶持,包括特色書店85家、最美書店10家、最具影響力書店2家,扶持資金近1億人民幣。2019年全北京市實體書店獲得的房租補貼金額高達5300多萬,比2018年增加30%,共有143家書店獲得房租補貼,補貼金額佔書店的房租成本近60%。
成人讀紙本書4.67本 較去年微增0.01本 2019-04-19 經濟日報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顯示,2018年均閱讀紙質圖書4.67本,11.5%成年人年均閱讀十本以上,不過,由於手機和上網普及化,民眾在紙質報紙和期刊的閱讀量均有減少。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謝幕! 2020/06/01 中國
誠品敦南店吹熄燈號,5月31日一整天人潮洶湧,趕來向這家特別的書店告別,擠爆位在敦化金融大樓2樓的書店空間。入夜之後,戶外廣場更猶如跨年晚會,最後在董事長吳旻潔帶著員工與民眾一起倒數,為這處亞洲最知名的24小時書店,畫下歷史句點。
倒數活動其實從昨日淩晨便悄悄展開,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的講座從淩晨4點半開始。面對滿場觀眾,詹宏志感性表示,誠品敦南店的歇業,不只是一間「大家喜愛的書店消失」這麼簡單,就像是聽眾們一大早4點半到場聽講,這樣獨特的時刻和事件,都是無法複製的。
董事長吳旻潔在聽完作家詹宏志講座後,逛了最後一圈書店,買了最後一本書,在櫃檯前最後一次結帳,「我由衷感謝的,是芸芸眾生成就誠品敦南店。」
吳旻潔表示,第一間誠品書店位於仁愛圓環,1995年搬遷到誠品敦南店現址,1999年開始24小時營運,2008年改裝,她是在2004年加入誠品,「這裡等於是誠品的母店,真的是一個收藏了我所有的喜怒哀樂和年少輕狂的地方,很有歸屬感。」
作為接棒的書業第二代,吳旻潔看著誠品敦南店在父親吳清友的打造下誕生,如今也以董事長的身分,看著這間創始老店即將熄燈。她坦言,「我最近不太敢來敦南,可能是近鄉情怯,知道每一天都在倒數,知道它將會不見。」
中國人喝的雞湯,一代不如一代 2020-03-12 宅少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錢鍾書小說《圍城》
01.
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曉」的讀者來信刊登在《中國青年》上,名為《人生的路呵,怎麼越走越窄…》。
上海人民出版社嗅覺靈敏,將其演講匯編成冊,推出一本《塑造美的心靈》。
首印30萬冊,短短幾天就被搶購一空。最終銷量高達1000萬冊。我們可以看到諸多風格類似的經典語句:
「真正的強者,並不是壓倒一切艱難困苦的人,而是不向任何艱難困苦屈服的人。」
「人是有巨大潛力的,當遇到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時,善於開掘自己潛力的人,方能展示自己的才華,顯示出自己的力量。」
02.
解凍期中的青年,聽完鄧麗君、讀完朦朧詩、看完《廬山戀》後,他們對文化的渴求,十萬火急。
這時候,雞湯也要聚時俱進了。
「潘曉」向全社會吐露心聲那年,甘肅人民出版社找到胡亞權和鄭元緒兩位編輯,希望他倆能夠合辦一本雜誌。
兩人琢磨半天,也沒想出刊名。
直到鄭的孩子病了,胡去探病,看到鄭的香港朋友寄回來三本美國雜誌《讀者文摘》中譯本,胡說:
「乾脆咱們就叫這個名字。」
《讀者文摘》創刊號上,明確寫著「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
創刊號三毛一本,三萬冊很快賣空。賣到第7期,發行量高達14萬。三年後,銷量基本穩定在180多萬。
趁著80年代文化熱,《讀者文摘》以翻譯國外文章、介紹西方思想為主,甚至推薦過卡爾維諾的小說,差點把自己搞成精英刊物。
但隨著文化熱退潮,雜誌社意識到:要籠絡更多讀者,必須接近廣大人民群眾。
80年代中後期,《讀者文摘》開始走通俗路線,刊登啟迪心靈的短文。
後來由於刊名侵權,它又改了個我們無比熟悉的名字。那就是《讀者》。
打那之後,《讀者》便以精短故事、剔透文字和心靈雞湯傳教式的風格,變成一代代讀者的精神糧食。
每一個中學生,幾乎都從它上面得到了心靈滋養,收獲了作文素材,學會了熬湯行文,並實踐到了考場中。
…….
https://chinaqna.com/a/106541
世界各國「李子柒」集合大賞!她們為何驚人相似? 2020-05-18 文化產業評論
自從李子柒走紅國內外,親近自然、擁抱傳統的“桃花源”生活儼然成為一種潮流。然而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李子柒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很相似,她們之間是相互模仿,還是真的是在過著自己獨特的生活呢?而這樣的生活又為何會備受青睞與追捧?
…….
因為都市里的我們,更多的是這樣的生活常態:
消費主義的盛行,鋪天蓋地的各類廣告;
高壓的職場文化,朝九晚五已是奢望,996、807、716等才是許多社畜們的真實寫照;
過分的鼓吹成功學,社會對成功單一的衡量標準,房奴、車奴、卡奴等不計其數;
資訊超載,資訊焦慮,難辨真假的各種新聞,各種炒作與各種黑子前赴後繼......
所以任何“詩與遠方”有關人和事總會引起大家諸多討論,而同“詩與遠方”有關的綜藝、電影以及其他作品也能擁有很好的市場。
…..
所以,無論網路紅人還是綜藝節目、電視電影,只要能“詩與遠方”“創造一種令人嚮往的美好生活方式”就能引領潮流。與成功無關,與金錢無關,只是純粹地回歸生命的美好與純粹。
回應
其實遠離城市的生活,在油管上很早就有了,有的播放次數很驚人的,比李子柒都高,但都沒達到李子柒的高度,使觀眾產生的是獵奇心理,所以波動大,觀眾的粘性不足,僅僅是獵奇。李子柒和滇西小哥(儘管是模仿者)她們兩位元的視頻把以前老外拍的手法,個人魅力等,都昇華了,現在她們的視頻風格,拍攝、表現手法在國外也有大量的模仿者。
中國傳統之美有兩種:第一,下里巴人之俗美。第二,士大夫文人追求之雅美,典型的就是蘇州園林。李子柒表現的是雅美,不說話,就是用恬淡沉靜的神態,勤勞樸實的行為。
李子柒很難複製。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李子柒不是擺樣子,是真會幹農活的。
在大自然裡用刀叉吃著精緻食物喝著紅酒的沙耶香,感覺違和
藝術家雜誌2019-12-22公佈台灣十大視覺藝術新聞出爐 「鄭麗君留任」拿下第一名
藝術家雜誌每年年終舉辦「十大視覺藝術新聞」與「十大公辦好展覽」票選活動。針對2019年台灣視覺藝術的重要事件,藝術家雜誌以電子郵件與Facebook宣傳,透過網路投票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包括藝術工作者、藝評家、藝術產業界、公私立美術館展覽機構、美術教育單位等藝術圈內專業人士以及藝術愛好者。活動於11月28日至12月5日進行網路票選,最終有效投票人數共計1726人。
藝術家雜誌表示,從票選結果可知,台灣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是藝術界矚目的焦點,首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的興辦拿下十大視覺藝術新聞第四名。藝術市場的活絡,符合實務流程與需求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宣示藝術品展覽銷售免徵營業稅的「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因此也獲得票選第十名。
此外,台南市美術館的正式營運(第2名)與Lightbox攝影圖書室的喬遷之喜(第10名),皆獲得廣泛注意。躋身國定古蹟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票選獲得第8名),或是順利返台的爾灣順天美術館館藏(票選獲得第9名),則在台灣藝術史的脈絡裡書寫屬於自身的時代意義。
十大視覺藝術新聞
第一名:文化部部長鄭麗君留任
第二名:台南市美術館正式營運
第三名:故宮VR展獲美國GLAMi Awards榮譽獎
第四名: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初登場
第五名:文化基本法三讀通過
第六名:文化部提出空總和華山發展計畫
第七名:外國藝文工作者來台非營利免許可
第八名: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升格為國定古蹟
第九名:順天美術館館藏返台
第十名(並列):Lightbox攝影圖書室搬遷新開幕;藝術品銷售免徵營業稅適用擴大
回應
在民進黨執政下,所有的國家機器都變成我家機器,各種報刊雜誌的股東或是贊助都有庶民納稅錢的縱影.
2019-12-20臉書封殺迄今最大假號組織,法輪功幕後操盤
本週五,社交網路巨頭臉書宣佈,封殺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的近千個虛假帳號和頁面,這也是臉書“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虛假)網路”。
這批帳號不僅規模空前,而且首次系統性的使用AI偽造個人頭像。在邪教“法輪功”喉舌“大紀元”的幕後操盤下,大肆發佈“支持特朗普”和“攻擊中國政府”的內容。
研究人員評論:“這是一個厚顏無恥的龐大網路。”
臉書20日發佈的公告顯示,該平臺刪除了來自美國和越南的610個臉書帳號、89個粉絲頁面、156個群組和72個Instagram帳號。而這些帳號主要針對美國粉絲,以及部分越南、西班牙和講中文的人群,在臉書和Instagram花費了近950萬美元投放廣告。
臉書在通報中明確寫道:“儘管幕後操盤者試圖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相互關係,但我們調查人員認為這一虛假網路活動與總部設在美國的大紀元媒體集團,以及其駐越南工作人員有關。”
所謂“大紀元媒體集團”就是邪教組織“法輪功”的喉舌,旗下擁有邪教媒體“大紀元時報”。
據中國反邪教網報導,8月20日,美國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全國廣播公司(NBC)網站登載了兩名調查記者撰寫的報導,題目為《特朗普、神秘極右翼組織及即將來臨的末日審判:憑藉臉譜網崛起的大紀元時報》,其網站首頁標題則為《成為特朗普最大支持者的秘密媒體組織之內幕》。
回應
反華是功,頂川是罪
相關新聞
檢方11-02起訴卡神楊蕙如是害死外交官元兇:消滅假新聞,民進黨作賊喊抓賊,1450係金A!
卡神在LINE群組及PTT養綠網軍「每人每月上萬」抓出數千個卡神PTT帳號!
美國3年製造萬條假新聞,最大亂源辦不了,原因很可悲,事實全以黨派劃分! (回應:越來越像台灣,
顏決定正錯。)
西方在社交平臺上抹黑中國:製造假新聞,選擇負面報導,使用“雙標”情緒化語言.
臉書12-20封殺迄今最大假號組織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法輪功幕後操盤(回應:粉絲量累計超5500萬)
韓批民進黨收買90%媒體 靠卑鄙贏得選舉
藝術家雜誌12-22公佈台灣十大視覺藝術新聞出爐 「鄭麗君留任」拿下第一名(回應:在民進黨執政下,所有的國家機器都變成我家機器,各種報刊雜誌的股東或是贊助都有庶民納稅錢的縱影.)
故宮上新護膚品了!網友這次慫了……2019-10-19 中國新聞網
對於很多人來說,故宮文創最具吸引力就是產品的設計。“故宮紫檀護膚品”也不例外,瓶子外觀包含很多故宮元素,部分成分萃取自紫檀木,由中國紫檀博物館提供原料。
目前,三件套價格為2380元,五件套為3980元。在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小程式,三件套已經售罄。
有網友表示,瓶子是真的好看。不過,也有網友評論,價格確實有些偏高。
近幾年,故宮文創可謂火爆,其產品不僅把文物和現代元素融合,還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頗受年輕人的喜歡。故宮文創的種類也一再拓寬,從明信片、鑰匙鏈、包包、服飾等,擴展到了美妝領域。
去年12月,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發佈“故宮首款彩妝”——故宮口紅。
故宮口紅包含有6個色號,均來自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紅色國寶器物。口紅的外觀設計,則從清宮後妃服飾與繡品汲取靈感,一個外觀設計對應一款色號。目前,口紅價格為199元。
今年十月,故宮彩妝家族又添新成員——氣墊粉底。產品蘊含人參根、蓮花、蜂蜜等提取物,而粉底外觀設計則源于古人品鑒的雅好,目前售價為299元。
幾款產品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稱,故宮出品,每次都是高顏值。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面對文創也要保持理性,價格、品質等因素都應在觀察範圍內。
故宮彩妝版圖不斷擴大,你準備入手嗎?
回應
三件套2380,一件800了,這比180一杯的宮廷玉液酒還貴鴨。
如果是洋貨,就沒人喊貴了,
所以這也是好事,中國也要逐漸地在高端消費品方面建立自己的話語權。
文創難做! 花創慘賠8年閉門掙扎 2019-09-15 聯合報
文創是門好生意,但實際做起來卻虧損連連!文化部前身文建會民國九十六年起,陸續將台灣菸酒公司繳回的舊酒廠土地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全台共有台北、花蓮等五大據點,但花蓮園區營運八年持續虧損,七月初承包商關閉營業場館,所有駐點廠商都被請了出去,地方憂心「是不是倒了?」
花蓮文創園區於民國一百年委由新開公司營運,維護費、租金與權利金每年得繳近千萬。接手時園區內廿二棟歷史建築都是空殼,且沒有建物使用許可,營運團隊花了上千萬元申請,還花一大筆錢加裝空調,第一年就投入八千萬元;合約中規定,十五年營運期間新開必須投入一億多元,但新開在第三年就「達標」。
團隊接手初期,每年固定舉辦花創花酒節,另也與企業合作舉辦超跑、老車聚會等,每年活動多達上千場,吸引不少人潮。後來業者為求盡早達成損益兩平,調整經營方式,近年人氣逐漸消退。去年二○六花蓮地震衍生的高額建物修繕費用,成為壓垮園區的最後一根稻草。
新開公司三月透過立委蕭美琴,向文化部請求協助,園區營業場館也從七月一日起關閉,店家全數撤出。地方熱議園區「是不是倒了?」雙方都否認解約。
不只花蓮文創園區遇到問題,文化部的五大文創園區,除台中文化資產園區屬公辦公營無虧損問題外,民國一○二年委外的台南文創園區,起初經營遇到瓶頸,去年底團隊調整後漸入佳境,才有盈餘。
最「年輕」的嘉義文創園區民國一○五年委外,被文化部定位為傳統藝術創新園區。園區執行長孫育晴表示,因定位本來就非熱門展區,每月需三百萬元營運金,至今收支無法打平。而最賺的華山文創,也是足足花了六年才達到損益兩平。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 陸擁55世遺全球第一 2019-07-07 聯合報
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昨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五千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良渚由四個遺產區構成,包括瑤山遺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區和古城區遺址,總面積一千四百多公頃,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包括西元前三千三百年至西元前二千三百年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同時一系列象徵其信仰體系,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為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文策院竄起 藝術家GG了?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
文化內容策進院將掛牌,文化部2019-05-27公告文策院第一屆董監事名單。文化人士對此反應不同,有藝術家表示這分名單很明確設定流行影視聽產業,憂心政府對通俗大眾文創投入太多資源,精緻藝術的補助恐被壓縮;也有文化評論者表示文化部應同時公告評估文策院績效的評鑑小組名單,才能表現監督誠意。
根據文策院設置條例,董事會中政府相關機關代表不得少於董事總人數二分之一,因此首屆董事有八位官派,分別來自文化部、經濟部、科技部等。民間董事則有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音樂人陳珊妮、作家暨香港光華新聞中心前主任胡晴舫、數位人暨文博會策展總顧問詹偉雄等。董事長由文化部次長丁曉菁擔任。
文化評論人吳牧青表示,對比國藝會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中,政府代表只占四分之一,差別太大,如此要自稱是產業政策的有效仲介機構,明顯沒有說服力。
藝術家姚瑞中,表示很明確設定發展流行影視聽產業方向。他說,文策院效法韓國文化內容策進院,但韓國發展20年,題材早已很開放,像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上流》最近才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可是台灣仍守著通俗大眾方向。他不反對文創或文化周邊商品,但認為那麼多文化資源丟進同一個籃子,需要評估。他擔心流行產業不斷擴大下,台灣會越來越市場、娛樂導向,對精緻藝術的補助被排擠。他舉例,要先有梵穀的作品,才能發展出眾多商品,「若沒有精緻文化作核心,如何發展文創?」
不具名的大學藝術系教授表示,這個年代當藝術家滿慘,許多藝術系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只好去作文創。他說在政府猛推文創下,當代藝術根本看不到著力點,作文創的文策院的資源遠比補助精緻藝術的國藝會高很多,看到年輕藝術家拚命申請國藝會補助,頂多拿個五萬、八萬,實在很替他們心酸。
叫好也能「叫座」!紀錄片熱 年投「180億」2019.04.07兩岸中國夢
在我們電視圈,紀錄片過去都被認為是,有理想沒票房的代名詞,能夠打平回本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不過這幾年在大陸,紀錄片終於找到了商業模式,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光!眼看叫好又叫座,優酷、愛奇藝、騰訊紛紛設立紀錄片頻道,同時打通電商平台,觀眾可以邊看邊買,這才發現紀錄片的帶貨能力超級強大,像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期,讓山東章丘鐵鍋銷售量暴增6000多倍;風味人間紀錄片和故宮合作賣筷子,一雙台幣一千多元供不應求;還有茶界中國播出後,也賣出了幾千萬的茶葉禮盒,商品收益遠遠超過版權費,漂亮的數字點燃市場熱情,現在一年投資總金額接近台幣將近180億!除了錢的誘因外,大型紀錄片的輸出也提昇了大陸整體國家形象,央視和英國合作拍攝《孔子》,和澳洲合作拍攝《改變世界的戰爭》,都在歷史視角中加入中國觀點。這股紀錄片風潮不只創造新的商業模組,也為大國崛起提供了厚實的文化底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4FW3rytkU
誰來觀光…改變街頭藝人命運 2019-04-10 王皓平/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約數年前,社會輿論高喊「空間解嚴」、把街頭讓出來,隨後台北街頭百花齊放、好不熱鬧。筆者近三年來持續關注台北市的街頭藝人,如同昨日聯合報刊載,街頭藝人的收入真的減少了。
台北市街頭藝人主要戰場一東一西,東為信義區香堤大道廣場,西為西門町。這兩處尤其在不下雨的周末,總能吸引國內外遊客駐足觀賞。一場數分鐘的吸睛表演,能收到近十張百元鈔票的打賞;厲害的表演,一次五百、一千的打賞,也不難見到。但近一年來筆者觀察,多數的「鈔票打賞」轉變為「銅板打賞」;千元大鈔的豪擲幾近絕跡。
在去年立法院關於街頭藝人的公聽會上,就有街頭藝人代表稱,台灣整體經濟大環境不佳,多數人支出緊縮,打賞金額與頻率在近兩年銳減;另外筆者觀察,就外國觀光客來說,韓國客與陸客是最大方的;日本客則是害羞,看到有人打賞才會追隨跟進;至於東南亞籍觀光客,幾乎多是「硬幣」感謝。而西方金髮的觀光客,財力差距甚大,千元大鈔到一元投幣者都有。
當大陸觀光客轉變為東南亞觀光客,就可讓街頭藝人收入減少一成以上。大方的韓客也似乎消失了,當看到台灣打賞者主要都是硬幣打賞時,韓客也會因「參考價格」縮水,跟著以硬幣打賞。
政府僅於前端證照的管控,只生不養,無心於街頭藝人產業的經營,讓街頭藝人自生自滅。若街頭藝人沒有正職工作,則難以為繼。但若僅是兼職的藝人,技藝會提升嗎?街頭表演會多樣化嗎?會有創新的表演嗎?長久以往,不就演變成為惡性循環嗎?
台北市街頭藝人證照其實很難考,為了這張證照,很多人花了數年練功;但如今生活難以為繼,只能轉業離開。若再惡化,台北市多樣活潑、讓人駐足的空間文化,將會走向行人來去匆匆的單調空間。
收入大減 街頭藝人從街頭消失 2019-04-08 聯合報
縣市政府推動街頭藝人考照,試圖營造異國街頭藝文風情,但近年街頭藝人收入大不如前,甚至從街頭消失;聯合報調查發現,不景氣、同行競爭、打賞不盛行都是主因。
高雄街頭藝人「陶氣貓」是陶笛雙人組,街頭演出十多年,先後考取臺北、新北、高雄等縣市街頭藝人證。「陶氣貓」說,光景好時,平日也會出門演出,觀眾一打賞就是千元,如今只有週末假日才出動,有時演奏半天打賞幾十元。
擅長扯鈴與雜技的街頭藝人卓家宏是總統盃扯鈴冠軍,有西班牙國際馬戲團藝術節金獎頭銜,當過周傑倫演唱會的扯鈴老師。他說,六、七年前在臺北市信義區演出三小時進帳七千元,「現在根本不可能」。
自彈自唱的劉小凱也說,這兩年收入明顯減少,以前聽眾出手動輒五百、一千,現在以百元鈔居多。他說,有同行轉到大陸城市的民歌餐廳駐唱求個穩定。
也是吉他彈唱的洪揚固定在國道新營休息站表演,他說,這一年來收入大減三到四成,所幸平常在電子業上班,假日才兼差當街頭藝人,「如果專職做這行,可能會餓死。」
「街頭藝人市場已走下坡。」十年街頭藝人資歷的魔術師「魔神喬治」說,街頭表演不景氣已好幾年,收入一年比一年慘,他全台跑透透,北部除一○一周邊、西門町或淡水漁人碼頭等景點有觀光人潮影響較小,其他縣市景點人潮都少了。「魔神喬治」已不太跑街頭,改接商演。
雲林縣每兩年發出兩百張街頭藝人證,上街演出比率約兩成,但受不景氣、競爭多、申請演出不易等影響,演出場次明顯減少。屏東街頭藝人證約發出四百多,當地打賞風氣不盛,街頭藝人多靠商演過日子。
台東街頭藝人小武說,國人對打賞還不太習慣,縣府提供十六處表演區有些必須繳費,一天最多二五○元,造成表演者壓力。
回應
這表示,台灣社會不是很需要街頭藝人表演,自己應該想清楚。
相關新聞
只發證沒管理…街頭藝人怨政府「只生不養」
回應
農民生計都顧不完,還去管街頭藝人生計? 想太多。
怎麼?難道還要政府撥錢接濟街頭藝人,保障生活?那大學畢業生是不是都應由政府安排保障工作?
文化4.0政策時代 2019-03-05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
文化4.0來勢洶洶。對創作型態、藝文傳播、經營模式、到人才培育等文化發展各個層面,它都帶來劇烈的衝擊。
文化4.0的形成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倡議者施瓦布(Klaus Schwab)的界定,大約在一七六○年到一八四○年期間,鐵路的興建與蒸汽機的發明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到廿世紀初期,由電力與生產線所帶動的大眾生產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九六○年代的半導體與大型主機、七○與八○年代的個人電腦,以及九○年代的網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造成當時人類生活世界根本結構上的改變。來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施瓦布指出,物理、數位元與生物三大科技領域的大融合(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激發出再度顛覆世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參考施瓦布的時間架構,我們可以從很多層面來勾勒文化1.0到4.0的演變。例如,文化的大眾傳播載體從印刷品(1.0)、電視機收音機(2.0)、電腦(3.0)、演變到智慧型手機(4.0),而這些載體是影響人們享用文化的關鍵因素。在文化4.0時代,人們一支手機在手,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得到更即時以及更多互動的體驗。
展演方式的虛擬數位元化,是文化1.0到4.0的一大特色。例如:博物館的設立,在文化1.0時期會選擇放在傳統神殿式的雄偉建築,例如倫敦大英博物館;在文化2.0時期仰賴建築師創造新奇的展覽空間,例如古根漢美術館;在文化3.0時期則是致力於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例如倫敦泰德美術館;不同於前面三個時期仍以實體空間做為藝術品展出與參觀的主要場域,進入到文化4.0,如何運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空間,為人們帶來更沉浸式的藝文享受,將變得越來越為重要,代表性案例是谷歌文化機構(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所設立的藝術與文化網站。
全面審視文化4.0,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它將大大改變主事者對文化基本法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的看法。缺乏文化4.0的視角,是現今台灣文化政策的一大隱憂。
科技日報評“故宮首開夜場”:用力過猛
2019-02-19夜,故宮景象經媒體渲染鼓噪,引發一場全民狂歡。且不說文物保護問題,故宮不是青樓,為招徠生意可隨意打扮!試問,光怪陸離中,帝王風範安在?絢麗流華里,禁城威儀何存?把故宮打造成為朋友圈第一網紅。從一票難求到追捧圍觀,期待、狂歡過後,恐怕更多是失望和質疑——四個字簡單來形容:用力過猛。
回應
媒體就是這樣,不管你做了什麼都要給你挑出個花來
小文青張口來一句“我理解的故宮是……”,其實你理解的啥,除了你自己,沒幾個人關心。故宮的大紅大亮大福字,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喜慶景象,和春晚一樣,圖個熱鬧和喜慶。
美國《華盛頓郵報》:從故宮亮燈到夜晚經濟
紫禁城歷來在夜間禁止除皇帝、“幽靈”和來訪達官顯貴以外的任何人入內,但在本週二(豬年元宵節)黃昏後,隨著中國慶祝春節結束,該建築群被燈籠和其他燈光點亮。這是紫禁城在94年前化身為故宮博物院後首次在夜間對公眾開放。
雖然在很多國家,夜間參觀博物館已不是新鮮事,但該創意使已有近600年歷史的故宮更年輕並使傳統文化進一步貼近公眾。中國的電視臺還在播放展現故宮文物修復人員的工作、館藏寶藏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作用的紀錄片。
相關新聞
兩岸故宮此消彼長: 2018年參觀人數1700/380萬;文創營收70/6億新台幣
何去何從 故宮處境越來越尷尬:政院敲定由獨派台灣史專家吳密察掌故宮,引發外界「去中化」疑慮。
跟反反復複強調金庸和托爾金的相似性一樣,傅楠文章反反復複的提意識形態,也是試圖拉近西方讀者想像中的中國與金庸的距離。他不是讓西方讀者真正去理解金庸的獨特內涵,而是把金庸切到好像順了他們的嘴,好咽。
就像德國《時代週刊》那個華裔女記者,她不關心劉慈欣對人類的命運有多少思考,只感興趣能不能從劉嘴裡套出多少對集權、監控的看法,只不過劉沒給她想得到的答案,就酸劉“不是個政治思想者,不是個公共知識份子”。
就像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裡,長大了還斷不了奶的溥儀趴在奶媽胸前,幾個皇妃拿著望遠鏡坐在船上觀看,一動不動的活像一隻只僵屍。遙遠、詭異而陰冷。
《射雕英雄傳》英文版上市8個月,在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3318位,只有12個讀者留言,而且看起來有一部分是中國讀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但尷尬的另一面是,這至今仍然大部分是華人的自娛自樂。……
回應
“寫《笑傲江湖》那幾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奪權鬥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當權派和造反派為了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人性的卑污集中地顯現。我每天為《明報》寫社評,對政治中齷齪行逕的強烈反感,自然而然反映在每天撰寫一段的武俠小說之中。”——金庸,《笑傲江湖》後記
小資產階級的典型反應
以金大俠對世界和歷史得認知水準,自然無法理解新中國,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溫鐵軍的《八次危機》,再結合中國為了擺脫對美蘇的依附所做的努力和必須付出的代價,也就能理解在前三十年為啥要高度集中權力和資源,統一思想了——否則整個社會如何艱苦奮鬥?..
用好人壞人來評判政治人物,這本身就是幼稚的表現。
如果笑傲江湖這種小說真是影射當時大陸的政治,本身就說明了金庸在政治上的幼稚。不要說統一整個武林,就算是領導一個幫派,都不是令狐沖這種人可以搞得好的。不要看左冷禪嶽不群陰險狡詐,那是對外,對內人家可是把自己的幫派管理的井井有條,深得下屬的擁護好吧。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9607&s=syfwjxbt
這篇談金庸的文章,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2018-10-31 李小飛刀
金庸先生揮別他的江湖而去,從昨夜到今天,紀念他的文章無數。有一篇幾個月前的文章也被翻了出來,但刀哥看完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篇題作“金庸的江湖傳奇與政治寓言”的文章,4個月前發表於美國《紐約客》雜誌,作者是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東亞研究博士生傅楠(Nick Frisch)。文章的目的,大約是想向西方讀者推薦由英國出版社出版的郝玉青譯《射雕英雄傳》英譯本。
文章先是誇讚了金庸小說豐富博大的內容及其在華人世界的巨大影響力,“讓大人小孩都廢寢忘食”,“阿裡巴巴的總裁馬雲就曾一度把金庸納入企業精神中”,“將淵博學識、柔情蜜意、扣人心弦的情節以及動人的文筆融為一爐,故被廣泛奉為最出色的武俠小說家”。
在介紹金庸的過程中,作者反反復複拿他與西方現代奇幻小說之父,《魔戒》作者托爾金作比較,說“金庸將江湖交織融貫於中國歷史,這就像是托爾金把自己的創造力帶向了查理曼時代的歐洲”。說“射雕三部曲”篇幅將近兩百八十六萬漢字,相當於一百五十萬個英文單詞,是托爾金《魔戒》系列三倍有餘。
不知金庸先生泉下,是否與有榮焉。
接著,作者話鋒一轉,認為金庸的“深遠影響和幽微意圖仍未被世人充分領會”。
文章先是追述,金庸的父親被“定為階級敵人處決”,而金庸自己本想做外交官,卻在新政府中沒有機會,便做了編劇、影評人和記者,並連載小說。他的小說有一種“中國文化的古典置地”,而這種置地被“新政府連根拔除”(包括“大多數譯成英文的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也是如此”)。
1981年,鄧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接見金庸一行,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香港主權,一國兩制,制度不變,港人治港,保持繁榮的方針政策。金庸回港後在他辦的《明報》上,大力宣傳香港回歸祖國、“恢復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保持繁榮”的16字方針。更在1982年柴契爾夫人會見鄧小平途經香港時,單獨與柴契爾夫人聊了45分鐘,跟她講“一國兩制”。
到了傅楠這張嘴裡變成了,金庸“受命”負責“北京方面含糊不清的(香港)政治自治承諾”,讓香港“民主派”感到了背叛。而大陸此時掀起“金庸熱”,是因為金書給經歷“浩劫”的大陸人“提供了沉浸在中國輝煌的過去之中的閱讀快感”。
而金庸小說中的東方不敗,神龍教主,無不是在對應當時的中國大陸。雖然金庸本人對這一切“諱莫如深”,卻“親口”在傅楠的採訪中承認了這種影射。
…..
除了作品廣為流傳,金庸也堪稱最有“財商”的作家。 和金庸並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說家倪匡曾爆料說,金庸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的文人。據不完全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可謂小說界“中國第一IP”。在自媒體時代,但凡與金庸相關的話題同樣吸睛。2014年,原新華社記者王曉磊開設“六神磊磊讀金庸”微信公眾號,以幽默獨特的視角解讀金庸武俠小說,很快王曉磊就成為自媒體中的著名大V,曾表示感謝金庸“養活自己”。
此外,金庸一手創辦的《明報》至今依然是香港有影響力的媒體。1959年《明報》創辦時,資本僅10萬元港幣。到《明報》1991年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佔六成。1992年,《明報》的年利潤達到一億港幣。
不管是喬峰還是郭靖,金庸筆下的大俠都是“為國為民”,而他本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香港回歸之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經過香港時曾邀請金庸到港督府會見,希望金庸支持英國人,不要歸還香港,但被金庸拒絕。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金庸擔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為香港的順利回歸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回應
一代文豪!
大師也是個好運的人,48年調到香港才有今天的金庸。文字需要土壤。
武俠小說嚴重脫離事實
https://news.sina.com.cn/c/2018-10-30/doc-ifxeuwws9671463.shtml
94歲金庸去世 為何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最有錢文人 2018-10-30 一財網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他的去世,意味著一代華語文壇的傳奇就此謝幕。
金庸原名查良鏞,“金庸”一名是他將名字中的“鏞”拆分後取的筆名。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名門望族査家,是家族第二十二代孫。海甯查家是個“以文為業,書香傳家”的家族,明清時期前後出了22個進士,康熙年間更是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不過到了雍正年間,金庸先祖、時任江西鄉試正考官的查嗣庭捲入震驚朝野的文字獄案,查嗣庭不僅遭戮屍梟首,親族、弟子多人也受株連。
隨後,詩書傳家的查家又通過科舉考試崛起,家族中出的最後一名進士是在光緒十二年,考取者是金庸的祖父。
到了近現代,查氏家族依然文星璀璨。翻譯家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他還有一位表哥是著名詩人徐志摩。不過金庸似乎對徐志摩的風流倜儻頗為不滿,武俠小說中出現的諸如表哥慕容複等形象都比較負面。此外,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錢學森的岳父、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
金庸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本來的理想是做外交官,于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後來退學。1948年,畢業于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隨後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與梁羽生做了同事。
金庸的武俠小說寫作始於1955年,當時他在《大公報》上與梁羽生、陳凡開設《三劍樓隨筆》專欄。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寫出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隨後又寫出 《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等作品,截止1970年代封筆,總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
和鄧麗君的歌聲一樣,金庸的武俠小說真正堪稱家喻戶曉,被認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有人評價說,金庸繼承了古典武俠技擊小說的寫作傳統,又在現代的閱讀氛圍中對這一傳統進行了空前的技法與思想革命,開創了“新派武俠”的風格。六十多年來,其作品在風靡了全球華人世界的同時,也使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金庸的一段話可以作為他對自己武俠小說生涯的總結:“影射性的小說並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
德媒: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五大誤讀
德國藝術線上網2018-10-16有關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五大“迷思”及人們應知道的現實 中國藝術品市場充滿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但其前景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光鮮。一些新資料令我們能更準確地探究該市場,以下是相關的五大誤解及現實。
誤解一:中國藝術品市場異常龐大。現實:並不準確。該市場正增長但僅限於最頂端。儘管中國藝術品市場2017年拍賣額同比增長7%,但仍遠低於2011年,且被認為相當程度上是受到極少數頂尖拍賣品的扭曲。在中國,完成絕大多數拍賣交易的較小拍賣行正艱難度日。去年中國大陸有525家註冊拍賣行(北美僅93家),但其中200多家在“冬眠”。極少數億萬富豪的購買行為導致人們無法看清低端市場的窘境。
誤解二:京滬藝術品市場趕上香港只是時間問題。現實:這是一場極艱難的戰役。與香港相比,即便是西方巨頭也難以深入中國內地市場。蘇富比拍賣行亞洲負責人說:“要使京滬像香港那樣具有競爭力,我們仍有長路要走。”
誤解三:中國收藏者常“拍而不買”。現實:這並非全部故事。一些收藏者只是儘量避免買到贗品。對358家拍賣行的資料分析後發現,截至今年5月,去年在中國大陸達成的交易總額中51%款項仍未被完全付清。並非買家不願(或無力)付款,而是中國拍賣行讓買家自己承擔斷定拍賣品是否為真品的責任。
誤解四:中國收藏者主要對中國藝術品感興趣。現實:這種狀況正迅速改變。例如,今年上半年佳士得的亞洲買家將60%支出用於購買非亞洲藝術品,去年同期該比例為48%。
誤解五:西方收藏者越來越對中國藝術品感興趣。現實:這仍需一段時間。除了幾位著名當代藝術家,大多數中國藝術家仍鮮受西方收藏者青睞。
相關新聞
海外搜羅2.3萬餘件藝術品 溫商讓祖國文化瑰寶回家
法媒:全球藝術品售額暴跌 中國重新成世界最大市場
美媒:中國古董藝術品正日益回歸中國 買家全球追尋
令人質疑的是,為何大多是採取BOT案50年?台灣的影城在強調高科技的技術端真有跟好萊塢拚重金的本錢?又投入巨資的高科技數位影棚往後若要租借的話,租金該怎麼算?年輕導演有足夠資金承租使用嗎?而單純比園區規模的話,台灣的影棚、影城要跟好萊塢、中國的影視園區比空間腹地大小嗎?但比設備、科技、園區規模跟資金,平心而論,台灣真的有跟好萊塢與中國一搏的條件嗎?
很顯然台灣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影視園區的問題,台灣面臨的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影視基地?該如何規劃才符合公共利益?因為影視園區並非只是單純有地、有影棚就能運作,若沒有足夠的產業能量,未來園區營運就會出現問題,也不符合經濟效應3。
另外,眾所皆知,電影產業是受政治因素影響的,台灣電影業若將市場定位在大華人地區,就難以避免中國因素。業者為了在中國市場爭取更多機會,勢必採行與中國合拍、合資及使用中國片場的方式,相對也會壓縮使用台灣影視園區的需求,未來新建的影視園區將如何永續經營,恐怕還需要更多從業人員的討論,才能突破困境。
筆者認為,基於保障創作自由,可以即興發揮是台灣影視文化園區存在的價值,台灣一年拍片量大約45~60部,多數為中小型成本製作,吸引國際導演來台拍攝的誘因可能是人文地景勝過影棚、影城的使用。在這樣考量下,並非影視園區不重要、不值得投資,重點在於興建影視園區是否有進行需求及效益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設計適合台灣本地的園區類型,相較於到處灑錢的方式來說,此舉不是才更符合效益嗎?
台北市過往曾有北投製片廠跟士林中影文化城,隨著國片沒落兩者都已不再開放, 郝龍斌擔任市長時規劃了大直、內湖、北投三個新建的影視園區。其中,面對北投製片廠的後續利用,時任市府以「具備文化資產價值」、「影視人的集體記憶」等理由,在2013年時由市府編列15.7億向國防部購買,當時的文化局長謝小韞曾邀電影人到製片廠,這些電影人表示希望保留製片廠,重現它的價值,或成為孕育電影人才的地方。
彼時,謝小韞局長公開表示:「製片廠裡面有兩個大片廠,架構非常完整 ,不必拆除現有架構,只要稍加整修即可使用, 節省許多經費。」可是,到了柯市府時期,卻一度想黑箱拆除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北投製片廠,宣稱是要改建為「數位影棚」。
影視園區宛若魔咒,很多縣市都著迷其中,新北市政府也對興建影視園區磨刀霍霍,根據媒體報導,新北市規劃了128公頃的林口「新北影視城」,以及占地2.6公頃的新莊「台灣電影文化園區」,這還不包含而民間投資的有林口阿榮片廠。在近期,桃園市市議員張運炳也因為桃園跟中央爭取到2,345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建議於桃園內壢打造巨城影視園區。
當然,影視園區的熱潮不止在西部地區,搶著興建影城的縣市還有宜蘭56.9公頃的武荖坑影視文化產業園區,台開集團也在花蓮洄瀾灣投資興建占地22公頃的「華萊塢影視城」。然而,筆者質疑,這些遍布全台的新建影視文化園區真是為解決拍片需求?筆者還記得多年前台灣一片科技園區熱時,也是號稱為了發展特定產業,但現況如何,我想讀者多少在新聞報導中見過。
目前擬興建的製片廠通常標榜巨資、高科技、大空間,例如數位影棚。影城也被賦予遊樂園的功能,這些投資其實就必須面臨到土地取得及國際上其他類似空間競爭的問題。
遍地開花的影視園區:促進產業發展,還是蚊子館的前奏? 2018-9-6 蕭文杰
近年台灣有個奇特的文化現象,就是地方政府打著李安、魏德聖等名導的名號,紛紛卯足全力號召興建影視園區,彷彿是最新、最火熱的促進經濟發展之仙丹妙藥。
在「拚經濟」的大旗下,影視園區被各地方政府官員形容成未來產業的金雞母,伴隨地方民意代表天花亂墜的描繪想像,民眾也多信以為真,認為會帶來地方發展、繁榮當地產業,恨不得馬上開工。
在這股「全台瘋影視園區」的熱潮下,中央政府可能礙於地方自治,在過去並未多所置喙,但筆者認為影視園區遍地開花的現象,缺乏由國家高度進行整體需求評估,而現有影視園區的規劃,土地多為公有地,實施方式多採用BOT、OT方式,時間多長達50年,雖然立意旨在「促進影視產業發展」,但也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犧牲農業用地及文化資產,甚至助長土地炒作的歪風。
筆者並非反對台灣興建影視文化園區,而是建議國家應由國土規劃角度,進行需求與效益評估,在完整的評估報告底下,思考如何集中財源選擇適當地點,才能不使影視園區成為另個蚊子館的前奏。
你知道全台灣打算蓋幾個影視園區嗎?
盤點全台正欲進行與正在進行的影視文化園區,有台中霧峰「中台灣影視基地」,占公有地3.12公頃。爭取李安造浪池留在原址不成的水湳經貿園區,台中市政府依舊給糖吃,在該園區另規劃電影文化園區,這個電影園區面積1.48公頃,土地成本不算,台中市政府就需要編列約12.4億元。
其次,位於台南白河佔地35公頃的「台影文化城」1,在南台灣擁有一定知名度,然而去年影城因為營運不佳,才把道具、服裝全數拍賣,關門歇業,即使蔡英文總統親至依舊無法力挽狂瀾。
白河台影文化城在這波影視園區熱潮中似乎也成不了前車之鑑,當地依舊如火如荼在公有土地上規劃了好幾個跟影視有關的園區,民代更為了政治仕途,更是努力開出「影視建設」的選舉支票。
據媒體報導,台南地區另有沙崙影視基地、鹽水岸內糖廠影視園區等。而魏德聖希望拍攝「台灣三部曲」的場景,最初選址位於台南安南區佔30公頃的天馬電台舊址,但是魏導認為腹地不夠大,因而將目標轉移至後壁區烏樹林台糖林地118公頃的土地上。如今天馬電台舊址由明華園提出30億元影城投資計畫。而新營糖廠則被規畫成跟影視產業有關的動漫園區。若這些計畫都如期實施,近年光是在台南以國有土地規劃的影視動漫園區,已達五個之多。
上海藝品保稅中心 出庫貨值逾330億元 2018-08-14 聯合報
大陸首個專業藝術品保稅倉庫於2013年8月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建成並投入運營。五年過後,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已成為全國最高效便捷的藝術品進出境通道。截至今年6月底,藝術品累計進出庫貨值逾330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報導,座落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域的上海浦東台中南路138號的國藝中心,由西樓的倉儲區和東樓的商業辦公樓兩棟單體建築組成,建築總面積6.83萬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建設面積最大、國際安全標準名列前茅的藝術品保稅中心。據悉,今年四季度,國藝中心將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
由於國藝中心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內,來此交易可享受保稅區域內獨特的制度創新優勢。藝術品入庫後,可在保稅狀態下無限期倉儲,緩交各類稅費。如需辦理保稅展示,也祗需繳納押金,物品返回保稅區後押金退還。這可避免此前賣家還沒尋到買家,卻已預繳了各類稅費的尷尬。
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汪嘉名表示,為縮短藝術品的審查審核流程,中心將引入海關、檢驗檢疫等查驗點進行現場辦公,既節約審查時間,也使藝術品可以在一個更優環境中接受審核檢驗。
國藝中心由外至內共採取了六重安防系統。其中,消防採用高壓細水霧模式,高效、安全、無污染,在有效滅火的同時,還能避免藝術品遭受額外污染。
安防系統中包括超聲波震動報警感應系統、物體移動檢測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藝術品存儲倉庫的牆體厚達40釐米,最多可承受外力一小時的衝擊。
市場消融負面能量
由於中國市場腹地海納百川,也引發外國製作單位想像。例如匈牙利2014年推出古典音樂真人選秀節目《Virtuosos》意外爆紅,第一季比賽視訊在YouTube上累積250萬點閱量,臉書專頁按讚超過5000萬,9位青少年決賽者巡迴300場演出,簽名超過35萬次,而且帶動匈牙利音樂學院申請人數成長14%。
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也是《Virtuosos》製作公司股東之一,在他穿針引線下,英、美計畫推出類似選秀節目,而且打算擴大到爵士、世界音樂等等,大陸製作公司也成為他們洽談對象。
除了真人選秀綜藝節目,「野蠻生長」現象也發生在旅遊演出、沉浸式展演、民宿業態以及AR、VR運用等等大陸文化產業項目上。但龐大的市場消融了「野蠻生長」的負面能量,提供社會實驗甚至反文化工業的苗圃,容許多元文化紮根。缺乏市場的文化往往難以茁壯成長,遑論百花齊放。而台灣文化喪失大舉運用中國市場的契機,也只能讓人徒然扼腕了。(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
野蠻生長 陸文化多元市場成形2018-06-29潘罡
大陸財經界往往形容中國產業在欠缺規範下初始處於「野蠻生長」狀態,而文化創意產業既屬於經濟環節,也不乏此現象。
大陸2004年起掀起真人選秀節目熱潮,衍生出不少負面情況,例如近日女團選秀《創造101》利用粉絲課金買卡、網路投票而被質疑「圈錢」、「騙錢」等抨擊不斷。
出現繁榮熱絡景象
但從產業競爭理論來看,這樣的野蠻生長配合廣大市場,不但允許中國文化產業出現異常繁榮熱絡景象,而乍看單一的資本運作邏輯,從宏觀視角來衡量,竟提供了多元文化並存的土壤,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
以真人選秀節目來分析,2004年起濫觴的《超級女聲》、《我型我秀》原本只是歌唱比賽實況轉播,隨後浙江衛視《我是歌手》、江蘇衛視《蒙面歌王》以及《跨界歌王》、《隱藏的歌手》等求新求變,陸續加入「戴面具競猜身分」、「假唱」、「對口型」等遊戲元素,競賽也涵蓋到《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等多元歌舞與才藝。
比如2014年愛奇藝打造的《奇葩說》主打遴選辯論好手;2017年芒果台推出《明星大偵探》號稱明星角色扮演推理真人秀,加上《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戶外競技秀,賣點殊異,讓人目不暇給。節目製作與播放也從傳統電視台擴大到網路視頻經營方,後者市場爆發力道尤其驚人。今年1月愛奇藝《偶像練習生》上線開播僅1小時播放量超過1億人次;《明星大偵探》官方微博數據顯示開播2小時視頻點擊量破千萬,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3億,第3季僅4期累計播放量破10億。
由於缺乏相應法規監管,《創造101》出現匪夷所思的粉絲經濟模式,靠觀眾花錢推升偶像排名,排名第一的孟美岐粉絲買卡氪金總額達千萬人民幣,第二名吳宣儀800萬,這種「野蠻生長」近乎斂財的營運手段讓外國同行看得目瞪口呆。如今大陸真人選秀節目類型之多,花樣百出,相形之下臺灣綜藝節目就顯得單調貧瘠,在在印證龐大市場對多元文化的助力。而且這種助力不限於大眾文化,像中央電視台就參考真人選秀手法並套用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傳統文化競賽節目,獲得很好迴響。
黃光芹嗆「媒體人包工程」 周玉蔻稱合法2018-06-20聯合報
資深媒體人、主持人黃光芹今在臉書爆料,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台語流行歌曲與台灣社會變遷之基礎研究委託案」標案,根據電子招標採購網的資料顯示,此標案以最低標方式決標,預算金額98萬9000元,由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的夢想成真文創有限公司得標,決標金額為96萬8000元,與預算金額僅相差2萬1000元。
黃光芹在臉書貼文諷,「這才是真的!公開資訊告訴我們,媒體人包工程,好棒棒!」她指出,100萬未達公告金額,而且此標案還是限制性招標和價格標,研究案期程也只有3個月(包括農曆春節長假),履約起始日就是決標日,難道決標後不必上簽、公告、發函和簽約嗎?
黃光芹並質疑,高雄市都不必監督了嗎?,她也諷刺周「新潮流是朋友」,這是悲劇,也來查查其他名嘴好了。
前警大教授葉毓蘭也在臉書分享黃光芹的貼文,指早就知道甘作打手的名嘴有特別行情,曾經有位民視的高層告訴她,周玉蔻拿的通告費比她多一個0,「現在看到的是前金,還是後謝?問天!」
回應
爛菊的三千多億好好查查
名嘴開公司去接政府標案,真前所未見,冥燼黨政府已囂張到完全不需顧民眾觀感了!
民進黨表示:這就是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只要是自己人就吃香喝辣通通是「合法的」,只要是敵營的就通通是弊案!
綠色政渣"包養"周老嫗囉!
周玉蔻-維基百科
周玉蔻(1953年9月9日-),台灣著名爭議媒體人、記者、電臺廣播主持人、政治評論家。
目錄
1 生平
2 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
3 爭議
3.1 多角戀情
3.2 退出飛碟電台事件
3.3 陳建州爭議事件
3.4 指控馬政府收受頂新集團2億元政治獻金事件
3.5 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397條事件
3.6 三億男事件
3.7 電訪劉明武
3.8 與黃光芹互槓事件
3.9 質疑洪秀柱學歷事件
3.10 馬習會記者會爭議事件
3.11 討論蔡英文涉炒地皮案事件
3.12 討論蔡英文涉非法兼差案事件
3.13 諷「柯文哲黨」
3.14 公布林美珠乳癌病況
3.15 罵退休警察是流氓
3.16 辱罵旺中集團是中共國台辦傳聲筒
3.17 周玉蔻稱王炳忠態度張狂爭議言論
3.18 酸蘇煥智為白頭宮女
3.19 被民眾檢舉周玉蔻的保時捷休旅車佔用地下停車場兩個車格
3.20 嗆陳亭妃是個「說謊的候選人」
3.21 酸柯文哲是「中共指定台灣特首」
3.22 嗆高嘉瑜「眼淚秒停心機真重」
3.23 被黃光芹、新頭殼等共同踢爆周玉蔻在半年拿高雄市府2件標案
4 社會評價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7%8E%89%E8%94%BB
而這一切在清末崇洋媚外毀損了天下觀之後可能都失準了,君不見如今港台獨以被殖民為榮,畢竟天下觀要立基於有天下最強文化如盛唐之吸引四方,而殖民時之英日便如盛唐[唐太宗和趙武靈王的「胡化」因掌握了知己知彼式「華體夷用」改革而成功、北魏孝文帝的「漢化」和唐玄宗的胡化則反之,蒙元則因拒絕接受中華文化天下觀、即使空前最大帝國、在中土的元代也不足百年(1271-1368),滿清則因接受中華文化天下觀、統治之初曾高壓(剃頭屠城等)但透過懷柔(科舉編書等)、不只明末遺老多服,連清末太平天國之亂時曾國藩等文將也以道統恢復滿清政統、而受洋式訓練的新軍武夫反滅了清朝政統成為軍閥之源、清代則近三百年(1636-1912)],除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成真,不然難再現中國天下觀)。
回到玻璃為何因不如玉瓷器「玉潤珠圓」而不被中國人接受,來連結歷史的分期爭議。英國歷學史麥克法蘭在其《玻璃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不只不承認一般以鉛鋇/鈣鈉來區分中/西玻璃、而主張中國古代玻璃皆源自西方,更以中國不用玻璃、阿拉伯雖傳承了羅馬玻璃但亦缺科學理性、故皆未發展出西方以望遠顯微鏡/試管玻璃為基礎的現代科學,此種「西方中心說」自古希臘便開始了(埃及人雖因建金字塔和治尼羅河水、先有算術,但要在希臘人理性下、才成數學)再加信了耶(多似邪字)教一神論、到近代更甚、如前述韋伯認為西方才有理性的自然人文有科學。「西來說」自清末崇洋媚外毀了「天下中心說」、已成了主流學界的一種「邪說」,而不能理性客觀的比較出、在那些判準條件下、誰可能是誰之源或更可能是多元互動之演化,邪根在「中國關聯性思惟vs西方對立性思惟」,依演化的實然之相是萬物萬事皆息息相關、「多元說」應比「西來/一元說」較合歷史實相,奈何至今「判準和發言權」都仍在「西來說」掌中。
另參【圖博館】:故宮的歪名運動 故宮與黨產 《文化很好賺》 《博物館行銷策略》
雖然電腦輸入下簡繁已無學習優劣之別、但既已約定成俗、就不必改繁除非為了書法美感、雙方能識簡/繁寫繁/簡便可,也不知中文只要還是表意就能發揮統一中國的作用、如像台羅併音則與台獨關聯、羅馬帝國的崩解便與各地民族語言併音化相關,台獨對此又鬧內訌:若廢國府的ㄅㄆㄇㄈ注音、改行拼音與國際接軌、又恐不能與中共的拼音區別,更不知一面自卑地去中國化一面又自大地宣稱1949尤其文革之後中華文化只在台是種矛盾分裂心理、這也存於中國周邊的日/韓:安史之亂後唐文化只在日/清兵入山海關後明文化只在韓,其實中華文化之體是創造性繼承的、改朝換代只是文明文物之形、故中國是四大農業文明中唯一幾千年不斷的文化型國家,不明者常陷於中國是超穩定結構千年不變或中國不像日本重視文物保存之迷思:其實中國也重視文物保存、奈何木質不耐水火蟲尤其常毀於中央集中保存之結構、加上更重視文化精神/自然和文字之繼承如詩云「荒涼古廟唯松柏」再加碑,而日本則長期地方封建分散保存又重視集團繼承而中國則富不過三代、即使如此也難免大規模毀損,故奈良唐建築多重建於宋、京都宋建築多重建於元明,木溫潤在古代中國象徵生命故多用於陽宅、石冷硬故反之、但如今中西又反之、尤其美國年年不少木宅毀於火風蟲但為美國夢仍續建、中國反而建高樓以節木省地,相對於中國園林的「借景自然」、日本自古的「枯山水」則顯人造自然,至今亦然、同用片石砌牆、中國王澍的建築就比日本隈研吾自然、安藤忠雄的清水牆建築可類比],
當然夷人華心只是理想的中國天下觀、現實的中國人是以父系血統之家族主義為判準、故常「家國」並稱、這在商周文獻便已確定、夏則因二里頭考古尚未發現完整文字而只是片斷似商甲骨文之字符故不被主流史界認定為信史而只是傳說[甲骨耐存加之秘藏再加清末偶現不然商之信史將永殤、商既繼夏再加完整文字不可能一夕完成,有沒可能、夏文書寫於似商文日用之木牘竹簡但在地下腐朽了、或耐存的夏甲骨文仍秘藏而未現呢]
但關聯性思惟和心靈手巧、何時又如何演化出來的、卻很難還原了,只知現代中國或東亞黃種人的腦容量比其他尤其人高馬大的黑白人還多(這從演化的經濟性原則易解,因腦只占人體的2%、卻要耗20%以上能量,故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俗見,雖然彼此只是關聯性而非因果性關係、無論在中國右筷與代表理性的左腦之右手相互演化、或心靈手巧出需高度創造力的繅絲、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水密艙、馬蹬[加百煉鋼環首刀成就漢武帝征伐西城之騎兵]、瓷器、製茶、豆腐…等獨創上),但見約五千年前(此時歐亞非大陸的四大河流域、不約而同的發展出中東、埃及、印度、中國等四大農業文明,這顯然與約萬年前冰河期結束、該流域逐漸暖濕有關,後衰也與地球繞太陽轉軸傾斜角度變化所造成的逐漸乾旱、人為過度砍伐森林、中國則需加印度板塊擠壓青藏高原隆起隔絕印度洋水氣北送等有關)中國北起遼河的紅山文化之玉龍、南至長江的良渚文化之神人獸面紋玉雕就已精琢細磨,這不只反映了心靈手巧、還影響到之後華夏中原文明以龍的傳人自居(商朝來自東夷[周秦則自西戎]本像南蠻以鳥為圖騰、但商青銅器之龍及饕餮紋、卻是融合了西戎北狄等四方而成一象徵天下觀的新圖騰,這非東方孤例、古埃及的鳥蛇皇冠就象徵了上下尼羅河流域之統一、而尼羅河神又是埃及國神,故褒貶龍者和褒貶漢者一樣,皆不知中國是以文化而非血統種族來判華夷、只要認同中華文化即使夷人也華心反之則華人夷心
[故所謂漢服/字/人皆源自南蠻之楚漢、唐服/正楷/人含旗袍亦源自胡漢融合,而大漢沙文主義所言:簡體字非漢字乃邪體,不只不知清末民初以來漢字和儒教等傳統因承擔了中國衰弱的重責、而被從天下中心自大之右極陷於全盤西化自卑之左極的「邪者磚家叫獸/織識分子」之漢字革命史:先簡後併終廢、當然中國關聯性思惟及表意文字的歷史實相證明中文不但廢不了連併音化也不行(日文的漢字與假名共用故廢不了而韓越漢字與併音分用故廢的了)、至於簡繁正邪之爭是一時的無謂,畢竟腔調字形非表意之體、能表達詩詞吟唱之韻味只具四聲調的北方官話(相較於古漢語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少了入聲、從明清以北京為京城故北京話成了白話文/國語/普通話之基礎、此過程似法語以巴黎話為基礎)亦優於保存多聲的南方方言(但音階南五北七);
以下想一口氣道出我的中國民族文化觀又唯讀者讀地斷了氣故勉強分段如下:自清末慈禧太后偏愛至今一般人看重冰透的翡翠(冰透則冰冷偏理性一眼看穿不耐看、但翡翠玉器仍存中國的自然/吉祥物/詩詞等造形之感性意象神韻可回味,但西方的水晶/玻璃尤其鑽石、在幾何造形下、愈加冰冷不耐看、若非炫富保值、實難在中國推廣,當然時髦心理下、會有人嚐鮮,但很難像日本成為結婚必配、畢竟日本大化革新雖唐化沒接受中國「玉潤珠圓」加上明治維新脫亞入歐西化、故西方鑽商廣告「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易成),但自古至今行家皆崇尚、心靈手巧精琢細磨出「玉潤珠圓」的羊脂白玉器(瓷器亦然,行家皆尚宋瓷天青白潤之秀美、而貶明清五彩俗艷五色令人目盲,宋瓷雖有青瓷冰裂紋和鬥茶用黑曜碗之丑美[丑也是種美、如奇石根雕之皺漏瘦透和戲曲的名丑角、這與老子的美之為美斯惡矣之辯證美學有關],但不像日本的茶道茶碗、一刀木雕、金漆裂紋等皆尚殘缺拙糙之美、這與日本人的物哀美學或不夠心靈手巧有關、故日本所謂工匠精神在日本第一泡沫後可能是鑽牛角尖磨洋工,而不像中國心靈手巧+經濟性原則下之成本性創新、使得中國製造升級為創造智造行銷全球[中國心靈手巧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中國廚師單靠一把刀一鐵鍋鏟便能走遍天下、切炒出所有美食、遠勝日法廚師,舞蹈戲曲也常用手中道具意象來擴展韻味、比如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四美圖》李玉剛男扮女裝的水袖/李在《新鏡花水月》有更炫的表演、「頌賢」的男袖子至於女袖多不勝數、北京舞蹈學院「點絳唇」的鏡子、京劇「貴妃醉酒」的杯子、越劇「西廂記」方亞芬的扇子之唱作俱佳於昆曲「牡丹亭」、這些道具要在西方芭樂舞者手中將會手足無措/雖偶有執扇的如卡門,連體操成績也逼得國際奧委會以難度太高不安全欠創意而多次修改評分標準之小動作來壓制中國、畢竟中國人的矯健身材加心靈手巧早已顯現於雜技和武戲身段上了、但中國不會小心眼限制人高馬大的黑白人打球賽跑、可是以契約理性自居的西方「國際」卻在各方面玩定標準的多標把戲、不拿回定標權中國是很難崛起的],這顯然與中國關聯性思惟及表意文字以意象韻味至上的審美觀為有關,
故宮南院,矛盾的總和2018-01-07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執政的一大特色是挖洞補洞,只求粉飾眼前太平,把新洞留給未來。為廢核而增加燃煤,為拚經濟而濫興前瞻建設,為拚綠能而破壞環境,皆是如此。但這些愚昧的決策,全都比不上故宮「南院」荒唐,那才是矛盾的總和。
開院兩年的故宮南院,去年參觀人數急降三成四,有時單日還不到三百人。可想而知,主要是受蔡政府兩岸政策影響,來台陸客驟減有關。政府不思改善兩岸關係以創造客源,賴揆卻宣布要啟動「新故宮」計畫,在南院增建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還要推動飯店及商業空間擴建的BOT。真不知這在想什麼?
故宮當初設立南院是為「南北平衡」,讓南部民眾不必北上也能看到國寶。但在民進黨的「反中」政策下,南院卻成為獨派發威的舞台;一開展,就有人向十二獸首潑漆,故宮隨即將這些展品全部「斬首」卸除。南院反中意識形態這麼嚴重,故宮館藏不斷南送,不怕有何不測嗎?
說穿了,「反中」和「故宮」是相剋的概念。既然鼓吹反中,又要用故宮國寶作為招徠,是自相矛盾。而客源既已後繼無力,卻還要擴大「國寶館」及BOT案,這是挖坑補洞,只會愈補愈大,債留子孫。
故宮院長林正儀說,南院展出的是「冷門」的亞洲藝術,所以不吸引人。但若連亞洲藝術都嫌冷門,「國寶修復」會更吸引人嗎?以民進黨的作風,至少要發送參觀者禮品和補貼,才有用吧!
另附【新圖博館】《實然觀》:
既然中國關聯性思惟及表意文字充滿詩意,自然會使中國的文學藝術和食衣住樂,以意象韻味為至上,這反映在中文如何用「意象生動」「寫意」「氣韻生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吳帶當風」「行雲流水」「玉潤珠圓」「字正腔圓」「長袖善舞」「神韻」「韻味」「回味無窮」「餘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品味」「借景自然」等來品評詩詞、書畫、佛像、音樂、吟唱、蹈舞、戲曲、美食、園林等。
因本節〈社〉著重於中國民族性和文化史,故先以工藝的玉器、瓷器、青銅和玻璃等之意象神韻,來連結歷史的分期爭議。
故宮南院遊客續縮水 一年不如一年2018-01-06 聯合報
故宮南院開館二年多,遊客人數直直落,最少單日不到三百人,且BOT案仍停擺,今年啟動新故宮計畫,增建「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希望增加參觀人潮。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天特別視察「國寶館」預定地,要求國寶館務必如期、如質完工,BOT案應妥善處理,南院也可展出北故宮重要、受歡迎的文物。
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認為,現在故宮南院BOT計畫中大量增加飯店、餐廳等商業空間,與原招商目標不符,只能先照合約走,未來不排除政府接手經營。
故宮南院一○四年十二月廿八日啟用試營運,最初採預約、免費入場,一○五年參觀人數約一百四十七萬人次,去年衰退至九十七萬人次。
為搶救失去的參觀人潮,前年十一月十五日起,故宮南院延長嘉義縣市居民,憑身分證下午三時起免費入館。今年元月起至八月底,推出「南北聯券」優惠,鼓勵購票者看完一處故宮後,憑券三個月內,可免費再到另一處參觀,及「百萬學子遊故宮」。
賴清德致詞強調,BOT案目前停頓要趕快解決,如可繼續就繼續,如不行就結束,讓好的機會可以進來,這樣的加乘效果會更強。
他表示,「國寶館」成立後,對中南部文物典藏、修復、展覽及教育將有很大幫助,希望以此提升中南部藝術修復技術、培養人才,發展成新產業。
林正儀表示,嘉義位置相對比較偏遠,南院空間「天不時、地不利」,又介紹冷門的亞洲文化藝術,呈現方式也不吸引人,加上近年全世界博物館參觀人數普遍下降,他才提出新故宮計畫,已獲行政院大力支持,通過總預算卅七點一億元在南院增建「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
林正儀說,國寶館興建到完工還要四年,為提升故宮南院參觀人數,已提出國寶廳計畫,今年南院高麗青瓷展結束後,在該展場成立國寶廳,讓更多北故宮文物能在南院展出。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蕭博仁說,「政治歸政治、文化觀光歸文化觀光」,希望政策延續,帶動文化觀光,政府一體,政黨輪替,BOT案政策應延續,不是去翻前朝舊帳。政府推南向政策,故宮對東南亞旅客較無吸引力,政府應考量市場需求,旅行業了解市場,但重大文化投資前未找他們溝通,希望故宮南院能創造讓遊客有非去不可的吸引力。
回應
不是光故宮南院而已,諸君看台東的原民博物館一天有幾個人看?只為政治不問效益,再讓妳們玩下去,早晚年輕人都得到海外打工,一手好牌玩到倒莊,真是可悲.
用文創產品拉近故宮和普通民眾距離
同時,為了拉近和普通民眾距離,故宮近年推出了眾多文化創意產品。
在單霽翔的記憶中,過去的文創產品基本都是複制,“一廂情願地把我們認為很好的東西複製以後擺在那,也沒什麼人買”。“現在我們懂得了要研究人們生活需要什麼,大家的碎片化時間怎麼利用;還要挖掘自己藏品的信息,把藏品信息和人們的生活需求聯繫起來,才能出文創產品。”
故宮文創有不同專類的團隊,故宮也鼓勵這些團隊多做沒嘗試過的東西。“我們研發故宮文創小商品的團隊,每個月都會有幾十、上百種文創產品,經過市場檢驗,然後淘汰。我們也會與知名設計師合作,出成品以後我們可以和設計師簽約。”單霽翔說。
故宮每次展覽也都會配套一批文創產品。“比如《千里江山圖》展出的時候,我們就研發了一批跟'千里江山'書畫有關的文創產品。”
現在,故宮有480種手機殼,有“正大光明”的充電器,還有為兒童研發的拼裝玩具、故宮箱包、朝珠耳機……
經過五年的研發,到去年年底,故宮文創產品突破了一萬種,而大前年的銷售額就已超過十億元。“我們現在完全能說,故宮商店裡賣的每一件東西都是自己研發的。”
營銷收入去向何處?
每年巨額的營銷收入用在何處?單霽翔給出的答案是——孩子。
商品只是文化傳播載體,故宮更關注的是教育。而在學術研究之外,面對學校、社區的教育成了這些營銷收入的“用武之地”。
單霽翔說,故宮在和不少學校研究綜合實踐課程。“今天已經有四十多個這樣的課程應用到各學校不同年級的孩子中間。每個這樣的課程都會有一個學習卡、一個材料包,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拼拼貼貼、剪剪畫畫,把自己做的成品帶到學習生活中去。”
他直言,前年、去年,故宮的教育活動都是2.5萬場。每次都爆滿,孩子們串朝珠、畫龍袍、做拓片……“所有這些全是免費的。我們把大量的營銷收入投入到孩子們身上。因為我們堅信,這些活動讓他們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對中華文化熱愛的一代人。”
回應
故宮教育活動能不能推向全國學校開放?只在北京作用有限。
往香港推廣了啊,人家遊行抗議
服務業是發展方向,如果每個博物館都能這樣獨具慧眼,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一步一步來吧
兩岸故宮
(大陸故宮文創又一後發先至超越台灣故宮。
那當然,台灣故宮忙著反中。)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48685
故宮文創一年銷售額超十億營銷收入去向何處?
據中新網2018.3.27報導,從前幾年高高在上的故宮博物院到前幾天引起廣泛關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宮近年來的改變一直備受關注。不過,故宮是如何一步步走進人們生活?網上那些“爆款”文創產品如何產生?營銷收入又去向何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做客某檔互聯網視聽節目時給出了答案。
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裡
單霽翔剛到故宮當院長的時候,辦公室給了他一份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其中寫了故宮諸多的“世界之最”。但單霽翔覺得,當自己真正走到觀眾中間,這些“世界之最”都沒有了。換句話說,這些“世界之最”當時和遊人存在著不小的距離。
“你說館舍宏大,但70%的區域都立一個牌子——非開放區域,觀眾止步;你說藏品多,但99%的藏品沉睡在庫房裡;你說你的觀眾多,但80%的觀眾進故宮後目不斜視地往前走,先去看皇帝坐在哪,再去看皇帝躺在哪,看皇帝在哪結婚,最後穿過禦花園走出去了,根本沒把你當成博物館,只是到此一遊。”他說。
這些“世界之最”有意義嗎?“我認為沒有意義。”在單霽翔看來,故宮不能沉睡在這些“世界之最”裡,人們能從遊覽故宮過程中獲得什麼,才是有意義的。“反過來說,就是文化機構能給人們奉獻什麼。”
為此,故宮花了3年時間對10項室內環境、12項室外環境進行大整治——拆除總面積約14800平方米的135棟臨時建築、新增1400把椅子、全面採用電子購票、不斷修繕古建並擴展開放面積……
文化遺產如何“活起來”?
不過,在文化遺產“既保護好,又活起來”的新共識下,故宮並未止步於此。
“古建、文物有燦爛的過去,也應該有尊嚴的現在,還應該健康地走向未來。過去我們從事文物工作,經常把它們視為被欣賞、被研究的對象。但現在看,它們是有生命歷程的、可以活起來的。”單霽翔說。
要改變,就要讓這些古建、文物接觸更多的人。但觀眾來得再多,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故宮的網站經過三次提升,現在每天至少有一百萬人次的訪問量。
“我們在網上公佈了全部藏品。現在又搭建了三個攝像室,每天緊張地工作,源源不斷地用高清晰的攝像手段,把藏品照片補上去。除了藏品還有紫禁城的古建築,也要把這些照片在網上進行展示。”
即便《兒行千里》由何炅主持,《中國故事大會》《閱讀·閱美》也請到何冰、翟天臨等明星助陣,也沒火起來。
就以《見字如面2》為例,雖然第一季口碑不錯,但製作團隊顯然也感覺到繼續解讀名人書信的局限性。所以第二季,一是藉鑑了《朗讀者》按主題劃分每期節目,二是加入了素人書信,於是有了之後在微博流傳很廣的《對不起,媽!我生病了》。
大概誰也沒想到,這樣一檔順應政策號召、不娛樂、旨在傳遞歷史文化的節目,卻在一周後被下架。有媒體聯繫節目方了解情況,對方也只是回應節目因故延播,具體複播時間還需等待通知。
一時輿論嘩然,摸不清為何這樣一檔節目都能被停播。據刺猬公社觀察,問題可能出在兩個地方:
第一,冠名商,互聯網金融平台人人貸。
看過《見字如面》第一季的觀眾都清楚,當時這檔節目沒有任何廣告贊助。到了第二季,其不僅拿到了人人貸冠名,贊助商也是一堆。製作經費不愁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在這樣一檔“純美綜藝”上看見人人貸三個字,著實有點違和。
觀眾感覺違和事小,而人人貸是P2P平台事大。自2015年起,國家便對互聯網金融類廣告嚴格監管,之後各大電視台也下架了不少P2P相關的廣告。
去年10月,工商總局等十七部門關於印發《開展互聯網金融廣告及以投資理財名義從事金融活動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到不得有利用學術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像作推薦、證明的內容。
但節目下架當晚,人人貸官方微博在評論中否認節目因其停播。
第二,內容選擇與價值導向。
作為一檔書信解讀節目,離歷史、時政都很近,該如何選擇書信,如何把握嘉賓的解讀尺度,都需要謹慎處理。否則本是一檔各方都喜聞樂見的節目,最終卻變成了悲劇。當然,究竟節目停播是因為贊助商還是內容所致,目前的說法都只是猜測,最終只能等待官方結果。
只是《見字如面2》的遭遇,也給了同類節目一個信息:製作這類節目並非完全安全。題材走紅的同時,相應的監管也隨之而來。
就這類節目而言,扎推製作播出,非但節目效果不好,也容易更快消耗觀眾對它的新鮮感。“清流綜藝”還是細水流長更好。
之後幾年,“限娛令”、“限韓令”、“限童令”、“禁染令”等一系列舉措接連推出。廣電總局先後對綜藝節目題材、播出形式與時間、參與人員、娛樂程度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接著,娛樂綜藝紛紛撤出週末黃金檔,《極限挑戰》自第一季起便一直經歷著“上線——停播下線——整改——再上線”。熱門親子綜藝《爸爸去哪兒》從第四季起,播出平台也由湖南衛視改為芒果TV。
一方面,娛樂綜藝身上的鐐銬越來越緊,幾檔熱門節目每年都會有“停播”傳聞,僅今年停播的綜藝節目便有《金星秀》《極限挑戰》(第三季原計劃12期節目,播完9期後便停播至今)。
另一方面,不論親子類、戶外競技類還是音樂類綜藝,這幾年能創新的地方都已經做了,創作團隊陷入瓶頸,觀眾的審美疲勞也越來越明顯。
就在進退兩難之時,實力文化聯合黑龍江衛視,於去年年底上線《見字如面》,收穫了良好的口碑,今年年初的《朗讀者》,無論在口碑還是數據上也都很漂亮,這兩檔節目不僅給了觀眾驚喜,也給了電視台和資本另一種方向。
加上今年8月,廣電總局在下發的《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台的通知》中,還特意提到倡導、鼓勵增加文化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文化情感類節目必然成為各大電視台下一輪爭相製作的題材。
題材受限,難以出新
8月26日,江蘇衛視大型文化情感特色節目《閱讀·閱美》開播,標誌著一輪衛視混戰的開始。短短兩週,全國上線了4檔同類題材節目,具體比較如下:分析下來,這幾檔節目的關鍵詞無非“人”、“故事”和“信件”。
無論是注重書信朗讀的《見字如面2》,還是體現人文講述的《中國故事大會》,或是呈現每個家庭家風的《兒行千里》。都是以故事或信件為載體,給予觀眾某種感動,觸及人心。這是這類節目的長處。
可不得不說,由於題材、模式的天然限制,其創新性、可延展性都較弱,就好比商業電影和文藝片,少了趣味性、獵奇感,想走進大眾視野沒那麼容易。
拿這四檔節目目前的成績來看,除了《見字如面2》表現不錯外,其他三檔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收視率也均排在當天的10名開外。
《朗讀者》《見字如面2》是火了,可下架說明,“清流綜藝”也有風險2017-09-23
繼戶外真人秀、音樂選秀後,文化情感類節目成了新一任寵兒,只是不知道這股風又能刮多久?
今年年初,《朗讀者》的開播和走紅,給了很多人驚喜。
一位嘉賓、一個故事、一段朗讀的節目形式,與節奏緊湊、笑點不斷的娛樂綜藝相比似乎寡淡無聊,但或許正是這樣的“反套路”吸引了觀眾,讓他們最終被每個鮮活的故事所打動。
《朗讀者》收官後,業內對“清流綜藝”的探索並未停下。近兩個月,江蘇衛視《閱讀·閱美》、湖南衛視《兒行千里》、北京衛視《中國故事大會》等節目相繼開播。
但再次將這類節目拉回大眾視野的,還要數9月12日《見字如面2》的開播。第一期周迅在讀信過程中哽咽,白血病患者李真寫給母親的信《對不起,媽!我生病了》,都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傳播與討論。
可誰也沒想到,一周後,這檔豆瓣評分9.5的節目不僅第二期未如約上線,連已播出的第一期也下架了。
官方只是回應:“因故延播。”
細究不難發現,從出現到走紅,再到扎堆製作和最近的突遭下架,這類節目的發展路徑與娛樂綜藝不盡相同,只是比起後者的趣味性與大眾性,“《朗讀者》們”怕是經不住如此快速消費。
走紅、扎堆在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為什麼在今年,文化情感類節目會扎堆出現?這要聊聊國產綜藝近幾年的發展。
自2013年,湖南衛視引進韓國MBC電視台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兒》開始,國產綜藝便逐漸擺脫單一的棚拍模式,進入全面開花階段。
據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不完全統計,其中口碑和數據表現最好的是三種題材:
親子類,如《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媽媽是超人》;戶外競技類,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二十四小時》;音樂類,如《我是歌手》 《中國好聲音》······引進也好,原創也好,抄襲也罷。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拍攝、剪輯,還是後期,國產綜藝在這幾年的激烈廝殺中,得到了迅速發展。
而其快速無序的發展,也很快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
同年10月,廣電總局在發給各大衛視的文件中明確表示:每家衛視每年新引進的國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而全國衛視的歌唱類節目明年將進行調控,以4檔為上限。
英國V&A博物館永久收藏了微信,作為數字設計重要補充2017-09-18 好奇心日報
世界上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倫敦V&A博物館在上週五宣布,將微信正式納入永久館藏。
法媒:微信拓展海外市場困難重重,但已征服華人青年
據法國《世界報》當地時間2017.9.18報導,在中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兩個人結識後互加微信(WeChat)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同時,微信在海外華人圈中也非常流行。微信在中國有近10億用戶,並正著手拓展海外市場,努力開發國外用戶。2013年,騰訊就曾宣布微信海外註冊用戶破億。但4年來,這一數字並未有明顯增長。但報導也稱,微信漸漸吸引了那些與中國有聯繫的人,因為他們想要聯繫的對像在使用微信。微信在海外開髮用戶主要有以下優勢:
得益於不斷增長的出境游客數量,海外越來越多的百貨商店和精品店接受中國遊客使用在線支付工具購物,這其中往往包括微信。此外,中國市場的企業、個人與海外企業、商人之間的交流也需要使用微信。但對微信海外用戶增長貢獻最大的,還要數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簡而言之,微信紮根於中國,這是它在海外華人眼中最大的優勢。
回應
正如外國社交app難進來一樣,我們想出去也難。
其實玩好了華人圈已經是巨大的成功了,已經是前無古人了
英媒:誰山寨誰?美國開始復制中國的賺錢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2017.9.18文章,原題:中國對美國:誰山寨誰?中國新一代科技集團開創了服務和商業模式先河 中國正逐漸擺脫世界科技山寨之國稱號,一些中國公司正在引領服務業和商業的新潮流。這有幾個原因:中國的市場足夠大且受到保護,這既能減少風險也能鼓勵試驗。崇尚創新還反映了中國新一代人的變化。以下是中國引領世界潮流的幾個創新領域。
共享單車。
二維碼。
社交媒體。騰訊開發的即時聊天和社交媒體應用“微信”一直在向商界進軍。如今Facebook旗下的移動通信應用WhatsApp正亦步亦趨地跟隨微信的腳步,幫助企業賺錢和與顧客保持聯繫。
新零售
下一步是什麼?還有很多創新有待開發和擴大。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讓美國望塵莫及。
去年中國培養出的科技、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畢業生是美國的9倍。這表明中國還有很大創新空間。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博物館展覽需要精美的陳列布展,更需要獨特的內涵挖掘,因為後者才能吸引觀眾長久駐足。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可見,博物館的個性化發展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到博物館的外觀建築、陳列展覽佈置,小到展品說明牌內容、紀念品設計,無一不體現博物館的個性與設計者的巧思。陳列展覽的個性設計是博物館成功的關鍵,博物館陳列展覽只有具備個性才能吸引參觀者。
文物是一個博物館的靈魂,博物館用文物講述歷史。就策展人而言,與其說是策劃者、設計者,不如說他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把文物的前世今生擺在觀眾面前,娓娓道來。年初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點燃了國家博物館,所展文物中不乏遠古石器和現代工業產品,但是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是一個完整的信息點,使得觀眾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職能之一,中國生態博物館奠基人蘇東海曾說:“如果不強調博物館教育本身的個性,博物館教育始終只能淹沒在大教育系統的共性之中,顯現不出其獨立價值。”以往,博物館的策展人總是秉持著教育的原則,將展覽置於一個崇高的地位。缺乏觀眾與展品的互動,文物永遠在展櫃中束之高閣,參觀者的感受相應也大打折扣。
澳門博物館在介紹本地區文化、民俗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設計者充分利用層高,在展廳內按比例複製出各類風格民居的外牆,從小戶人家到西關大屋,從特色騎樓到葡式洋房,穿行其中,儼然穿越了澳門近代百年的嬗變。這正反映了策展者對博物館教育功能的深刻理解,放棄了說教,以更親和、更平民化的方式,做到了讓躺著的歷史站起來說話。
每一個陳列在設計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目標人群。地方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科普性意味更重;大型博物館的臨時陳列以專題劃分,適合有一定興趣的專業人群。不久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結束的“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發現與再進宮”引起了一大批瓷器迷不小的轟動。展覽讓新發現的上林湖後司嶴窯址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瓷器,歷經千年之後再會面,這是一次科學的勝利,也是一段情懷的聚首。觀眾終於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一飽唐代詩人陸龜蒙筆下“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秘色神光,所以盛況空前已在意料之中。
有人分析,“石渠寶笈特展”時,《清明上河圖》“神作”的光芒,讓很多同樣有價值的作品,未能更好地走進公眾的視野。此次展覽中的《千里江山圖》,同樣如此。如果能將這樣的“明星展品”單獨陳列,同時引導公眾更好地欣賞其他展品,形成“對讀”“互文”關係,是不是能更好地體現展覽的目的,不至於只是匆匆忙忙地在一幅畫裡管中窺豹?
詳細分析的話,觀眾的層次、訴求也有不同,有專家學者,有發燒票友,也有普通觀眾。如果能更科學地細分受眾,也能讓一次展覽的價值最大化。在首都博物館的海昏侯墓文物展中,就曾區分專業團體場和社會大眾場,預約制度也讓入場觀眾有更好的觀展體驗。再開個“腦洞”,如果能同時做一個複製品專場,讓小朋友們能現場臨摹,感受色彩的青綠之韻、摹寫線條的筆觸之美,教育功能也可能會更強吧。
再比如,靈活設計開放時間。很多國外博物館,都有開放至凌晨的經驗。德國柏林的近百家博物館,每年都有兩次“博物館長夜”活動,一直開放到凌晨兩點。有記者曾拍下觀眾坐在沙發上與美術名作默然“目談”的場景,讓人感動。作為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者、管理者,在製度和實體空間建設上不斷完善,用以人為本的思維去滿足受眾的需求,也是保證文博展覽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活起來的背後,是服務的意識跟上來,是創新的腳步動起來。相信,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的文化重鎮、作為備受喜愛的文化“網紅”,也一定能在展覽理念上引領方向,讓井噴的文化熱情妥善安放,讓更多觀眾更從容、更優雅地欣賞文物、走進文化。 來源:人民日報
博物館個性化:一館千面也是極好的2017.9.18新浪收藏
越來越多的人把參觀博物館當成了一種生活態度。無論是“海昏侯”展外浩浩蕩盪排起的長龍,還是“何家村窖藏”展櫃前川流不息的人群;無論是故宮太和殿前長階上摩肩接踵的遊客,還是國博“大英展”地板上席地而坐的少年,這些大型博物館的熱鬧場面,都反映著人們對那些優秀展覽的渴望。
自從1905年實業家張謇創辦了南通博物苑之後,中國博物館經歷了從歐洲學習,去日本取經,向蘇聯模仿,到美國借鑒的幾個階段,逐漸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但是,數量的快速增長也同時伴隨著質量的參差不齊。
故宮跑再熱人民日報:井噴的文化熱情如何安放
“起大早,排長隊,大門一開衝前位。”這樣的景象,最近發生在故宮。2017.915,故宮年度大展《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拉開帷幕,諸多傳世名作亮相,而堪比《清明上河圖》的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更是備受關注。幾天來,“衝刺”看名畫的“故宮跑”,再次成為熱詞。
上一次的“故宮跑”,是兩年前的“石渠寶笈特展”,彼時的《清明上河圖》,同樣觀者如雲。從海昏侯墓文物展到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展,近年來火爆的展覽不斷出現,都是遊人摩肩接踵、展區日日爆滿的場景。這樣的情況或能說明,對傳統的興趣、對文化的熱愛,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和重視,正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從這個角度看,“故宮跑”可謂當前國人文化訴求的自然流露。
數據顯示,我國博物館總數超過4000家,僅2016年一年接待觀眾數量就達8.5億人次,增長8.9%。與此同時,公眾的欣賞水平、文化需求都在水漲船高,“供給側”的發力同樣需要跟上。以故宮為例,這些年為應對群眾的傳統文化激情想了很多招,“萌萌噠”的文化創意產品,火爆一時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與時俱進的《韓熙載夜宴圖》APP,直至定格成“故宮跑”的大型專題展覽……相比於那些門可羅雀的博物館,故宮的人潮洶湧,確乎是一幅更讓人欣喜的文化圖景。
不過,空前的觀展熱情,伴隨的是前所未有的接待壓力。“石渠寶笈特展”時,已有不少人吐槽;再次如此,難免讓人嘀咕:公眾都在跑了,管理和服務還停在原處嗎?人們固然知道,那些有著“超級價值”的展覽和演出,永遠是稀缺資源,盧浮宮的“蒙娜麗莎”前面也總是人潮湧動,這種供需不平衡是長期的。誠然,故宮這樣的古建作為展覽場館有著先天不足,但還是可以把預案準備得更充分細緻些,應對措施更人性化些。面對“故宮跑”,一位老故宮人慨嘆,“人民群眾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衝破我們的預期”。這種“不斷衝破”,也讓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總結經驗、創新方法,讓遊客與文化的親密接觸,一如故宮掌門人所言,“有尊嚴地享受遊覽的過程”?
古蹟為何要開餐廳?因…能賺錢2017-09-14聯合報
古蹟活化,為什麼一定要開餐廳?台中市目前有7處活化的歷史建築委外經營,都附設餐飲空間。台中市文資處表示,委外招標沒有限制類型,但開餐廳較易獲利,業者賺錢後,更願意花心思維護,可減輕政府修繕負擔。
文化局長王志誠說,古蹟、歷史建築活化,並非「全面」經營餐廳,餐飲只是一小部分,以台中文學館為例,6棟建築只有1棟經營文學餐廳,其他屋舍仍以推廣藝文、文學為主。台中演武場亦然,它的前身是刑務所,道禾教育基金會標下後,推廣劍道、六藝,只利用小空間賣冰淇淋、餐點。
「古蹟沒有賣吃的,會被民眾投訴!」台中市文資處說,多年前台中放送局曾委外給一家知名的木器廠,業者很堅持不賣吃的,經營文創木器、家具,但民眾、遊客屢投訴「熱得要死,連水都買不到」,「沒東西吃,設計不貼心」,業者經營3年都沒獲利。
今年6月才開幕的北屯區歷史建築「一德洋樓」林懋陽故居,建築融合閩南、日式木造住宅、日式近代洋樓等特色,開幕至今已吸引11萬人次造訪,業者經營文創、餐飲,還有羅布森書蟲房,空間規劃「有吃、有看、能坐、適合親子」,遊客讚不絕口。
文資處表示,餐飲是民生必須,較容易獲利、注入人氣。委外營運就是希望業者協助維護,業者有營收,才願意花錢維護,曾有單位沒賺錢,老房子漏水、補漆都說沒錢修,除草也要文化局協助負擔。
回應
台灣人到哪都要有賣吃有的,台灣人到哪都要吃,坐下來就是吃.
台中市文資處表示:台中市得了饑荒症候群
外媒稱中國躋身全球領先文化市場:有5000家博物館4萬塊銀幕
據法國《迴聲報》2017.7.17報導,“於佩爾好棒!於佩爾好棒!”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大劇場裡,1500名中國觀眾掌聲雷動。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對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情人》的朗讀表演剛剛結束。朗讀語言是法文,台詞屏幕上有英文和中文譯版。場館內座無虛席,最高票價為1280元。天橋藝術中心副總經理李婧指出:“北京市有2200萬人,這類觀眾還是極少數的,但人們對高品質演出的興趣越來越明顯了。”
報導稱,中國近年文化設施迅猛發展。國內有5000家博物館,3000個演出廳和4.1萬塊電影銀幕。中國的銀幕數量甚至超過了美國。雖然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遙遙領先,但中型城市也不甘示弱。如今所有城市都必須有自己的演出廳或者藝術中心。地產商也被鼓勵投入文化產業,以這種方式拿到地皮蓋樓。
報導稱,中國人口高達13億,有娛樂需求的中產階級每年可增加2000萬人,成為頗具吸引力的文化產業市場。法國大使館的官員說:“中國成為全球領先的文化市場之一,從電影院、網絡音樂平台到戲劇和當代藝術。這是為了滿足要求和支付能力越來越高的中產階級的需求。”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指出:“我國經歷過文化領域的艱難時期,大眾應該親近藝術。在集中獲取物質產品之後,還有對精神食糧的渴求。”中國文化設施網絡發展速度太快,開發程度尚不充分。香港富豪、文化慈善家蔡冠深遺憾地表示:“我們有很棒的演出廳卻沒有足夠的演出。”
報導稱,對於預算向來受限的法國文化產業而言,中國市場是天賜良機。因為一些文化場館毫不猶豫地向藏品和知名藝術家拋去橄欖枝,出手十分闊綽。法國大使館為促進法國藝術家和企業提升知名度還舉辦了法國在海外最大的文化節日“中法文化之春”。愛麗舍宮樂團團長讓-路易·加瓦托爾塔解釋說:“中國是我們面向新市場的開放戰略的一部分,在擴大樂團影響力和尋求新的藝術和投資夥伴方面都至關重要。”該樂團還在中國舉辦了前所未有的三場音樂會。
回應
以前某些人噴國人文化素質比外國人差的重要佐證是國內博物館少,現在一下子發現了這麼多?
西方博物館源自早期的「珍奇屋」,文藝復興時期策展者通常是收藏家,十分在意觀展者對藏品的理解,今天世界頂級的博物館仍延續傳統,它們最大的價值,在於引導公眾連結歷史記憶,追溯文化基因。台北故宮典藏是文物南遷留存的瑰寶,更是中國古代藝術史和漢學研究的重鎮,在民進黨政府去中國意念下,台北故宮何去何從?為拒絕統戰,台灣應在中華文化基因裡失蹤嗎?
文化對政治經濟的折射,可再以故宮為例,前幾年台北故宮在文創產業標誌性展會──深圳文博會開設專館,訂單如潮,商家賺得盆滿缽滿。2017年文博會,台北故宮卻缺席,文化轉折直接導致商機凋敝。
蔡英文總統任內文化情勢的激變,背後是台灣「政治-文化-經濟」鏈條的整體下滑,值得警覺。在這個鏈條上,大陸在進擊,台灣在退縮。大陸不斷探尋中華文化精華,對自我政治模式、發展模式大力塑造自信,在國際空間上更意圖超越「韜光養晦」,進而「有所作為」。
反觀台灣,蔡政府秉持「對陸切割」一念,對中華文化主動失語。然而公眾看到的現實是台灣藝文界紛紛到大陸發展,《琅琊榜》等陸劇攻陷台灣電視頻道。
從這個視角看,台灣的未來戰略「有破無立」,是故不難理解當局頻頻拿「東亞」、「新南向」來當作文化、經濟幌子的尷尬。
自我切割就意味著戰略退縮。蔡政府對亞太局勢的嚴重錯判,致使台灣陷入全方位的危機,兩岸政治急凍,經濟屢失良機,外部空間空前壓縮,邦交國僅剩20個,創歷史最低紀錄。小英執政已一年餘,理應對台灣交出一個力挽狂瀾的未來戰略,站在歷史的谷底,台灣已沒有時間和空間來「試錯」了。
旺報社評-切割中華文化 故宮就失去靈魂2017.6.15
大陸近年掀起博物館熱,連帶捧紅了文物專家、策展人,頻頻於公共舞台亮相。6月2日北京故宮研究院一口氣成立文物南遷研究所、鐘錶研究所、宮廷原狀研究所、世界文明古國研究所、影視研究所等5個新研究所,同時新設金磚、簡牘兩個研究室,大舉擴張故宮組織。北京故宮走紅,單霽翔院長順勢也成為「網紅」。
近10年大陸在文物收藏及電視鑒寶潮推波下,以文物專業人士為主導的博物館熱,熱到令人難以想像。2013年北京故宮成立研究院,不到4年,如今下轄3間研究室、20間研究所,聘任眾多考古、文物類專家,專業陣容龐大,反映了大陸文物學術的興盛。
多年來兩岸文化互通,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有許多交流,2010年紫禁城肇建590周年,北京故宮策畫「重走文物南遷路」活動,與台北故宮攜手合作,共同回顧這段歷時15年,上百萬件珍寶在炮火中穿行大半中國,竟無一件丟失,全無毀壞史詩般的歷史,兩岸共同研討這段艱辛歲月,是對歷史和文明的敬畏。
北京故宮近年在博物館熱潮下,將百萬件藏品全部發布於網路,並運用VR、4K等技術,方便民眾遠距賞玩。資訊流通便利帶動創意發展,加上台北故宮實用文創概念的啟發,北京故宮近4年研發文創產品已超過9000種。
令人感喟的是,兩岸故宮合作盛況已難再現。5月台北故宮推出「明朝永樂皇帝瓷器」特展,策展方在媒體上稱為「東亞工藝美術的巔峰」,為了回避「明朝」兩字煞費苦心,大中華歷史被東亞一刀斷,去中國意圖一目了然。
2015年故宮南院開院不久,發生成龍捐贈展品遭潑墨事件,當時官方聲明:「台北故宮典藏大部分源自清宮舊藏,是中華文化精品,若展出相關文物就是統戰,故宮如何運營下去?」但蔡政府上台後,故宮的態度急轉直下,立即拆除成龍捐贈品,理由是「拒絕文化統戰」,這與「東亞工藝美術巔峰」思路如出一轍。近年台北故宮大量館藏東亞各國工藝品,稀釋清宮舊藏,大致也有類似考量。
這種現象,與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到的「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類似,眼看着企業對利益的追逐,正在使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等待觀眾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無趣新世界」。
實際上,很多所謂熱門IP並不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也不能給投資方帶來多少回報。而有心的投資機構,應該在投資IP之前,不僅去考慮商業價值,更應關注熱門IP本身的內涵和潛力。
正像懂懂筆記在文章開篇提到的《摔跤吧!爸爸》所帶來的價值,不僅有商業價值,還能引發公眾對影片內容,對一類人或一個種族的關注。據了解,該影片是根據印度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傳記改編的電影,也屬於IP著作。但印度對IP的態度,是否像國內這般「重視」,懂懂筆記無從得知。
不過,女孩子、摔跤運動這兩個主要話題,勵志的老套,無論在印度還是中國,都很難成為熱門,更不會被當做熱門IP來爭搶。但作品呈現出來后,紮實的劇情和演員充滿誠意的演技,卻讓這樣一部冷門影片獲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
但是反觀一些投資機構,在爭搶國內熱門IP中甚至出現抄襲的行為,更是讓這一市場飽受非議。據了解,熱播大劇《錦繡未央》原著小說,就被多名作者控告抄襲,訴訟已於4月24日開庭審理,目前涉及到了18部權利作品。
規矩是一樣好東西,但是這個圈子裡不多了。熱門IP並非制勝法寶,如果參與者只是利用IP和主演的粉絲來達到商業目的,而不是對作品尊重與打磨,是一種可悲。別永遠拿觀眾當傻子,一旦陷入「娛樂至死」的怪圈,不僅會毀了IP,也會毀了大家。
長期價值有待評估
回首兩年前,《花千骨》熱播現象引發投資方對IP再造的興趣,合理的投入引發超值的回報,為今天的IP熱潮埋下了契機。然而,如今熱門IP的價值,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轉變。與其說投資機構是在再造熱門IP,還不如說是在消費粉絲經濟。
事實上,一個IP能否成為帶來長期價值,先決條件是這個IP具有長時間的沉澱和粉絲積累。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是很多人青春的印記,被翻拍成電影后就能創造出「未映先紅」的現象。但綜合來看,《小時代》實際上也是熱門IP的反面教材。
畢竟,《哈利波特》和《指環王》這樣經典的案例,可遇不可求。
同樣,《擇天記》也是一部由文學作品改編來的影視劇作。貓膩雖然不是收入和粉絲最頂級的網文大咖(與三少相比),但口碑和作品一直保持了超級水平,而《擇天記》也在2016年榮獲「中國IP價值榜-網絡文學top10」稱號,的確是千萬量級的人氣大作。「貓膩+陳長生」,為翻拍電視劇奠定了一定觀眾基礎。
懂懂筆記發現,儘管電視劇《擇天記》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5,但其各項收視數據,並沒有像它的口碑一樣差。自4月17日開播以來,該劇一直保持在同時段節目的收視榜首。或許,這與電視劇的男女主演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鹿晗的片酬能達到1.2億?不是因為鵝廠太壕、錢沒處花,而是因為他們深諳一個道理,再糟糕的劇情都會有粉絲為了自己的「愛豆」買單。即使劇集播放伴隨着吐槽多、口水多,但同時也帶來了觀眾多、粉絲多。因此,從商業價值上來看,《擇天記》沒有輸。
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然而拋開經濟價值,這種趨勢下的熱門IP發展,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了粉絲經濟的範疇,甚至開始進入「娛樂至死」的怪圈。無論什麼IP什麼劇情,企業都可以拿出來炒作,都變成了不惜高價追逐的消費對象。
儘管《餘罪》書作本身粉絲基數一般,屬於弱IP,但是張一山的演技卻撐起了整部作品,反過來激發了公眾對《餘罪》書作的關注度。另外,優酷獨播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是網絡文學IP《微微一笑很傾城》翻拍之作,它的火爆還帶動了網易遊戲舊作《倩女幽魂》的二次熱潮。
由此可見,一個熱門IP能夠帶來巨大的用戶流量和商業營收。正是如此,以阿里影業、企鵝影業、樂視影業、愛奇藝為代表的影視公司,都希望利用自身雄厚的資金和資源,將熱門IP打造成更具變現能力的商業項目。
不過,並不是所有IP都能成為企業所希望的熱門。在連續兩年多時間的IP炮製之後,審美疲勞臨界點到來。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所謂熱門IP的接受度和容忍度不斷下降,如果劇情安排、人物設置不夠精彩,即便是曾經火爆的網絡小說IP,也會面臨口碑撲街的尷尬。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貓膩大神最近被改編的電視劇《擇天記》。因為《人民的名義》的劇終,這部戲的收視最近終於有了起色。
只不過,並不是因為電視劇有多麼精彩,而是因為原著讀者的瘋狂圍觀:漠視原著的人設、故事情節和超邏輯等因素,變成網友全力吐槽的焦點。王思聰更是吐槽到極致,稱這是他看過的電視劇里,唯一一部所有主角都不會演戲的作品。
實際上,這並非是第一部被網友吐槽的熱門IP改編作品,之前的電影《爵跡》和《盜墓筆記》,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等等,都曾經掀起過吐槽熱潮。不過,負面聲音並沒有阻擋投資方對IP的追捧,熱門IP的價格近年來一直水漲船高。
據傳,由騰訊影業、企鵝影業等聯手打造的這部《擇天記》,總投資高達4億元,刷新了國產電視劇的投資紀錄。值得慶幸的是,該劇的神(wu)奇(mao)特效,讓觀眾的注意力成功地從總額投資上轉移走了,圍觀群眾在看劇的同時,火力大多傾注在了劇情和人設上。
另外,《擇天記》投資高企,主要演員均為當下火爆「小鮮肉」也是原因之一。
在這個看臉花錢的時代,「小鮮肉」們片酬越來越高,據@娛樂圈八卦指南文章所述,男一號鹿晗的片酬高達1.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人民的名義》的總投資。對於原作貓膩來說,電視劇版權賣出也就與其無關了,但是這樣巨額的投資,「宏大」的市場反饋,他想必也會一頭黑線吧。
《擇天記》引發的冷思考:熱門IP接受度下降,娛樂至死怪圈正在形成2017.5.14
這部5月口碑最好的影片,可能要給所謂的熱門IP上一課了。
據了解,《摔跤吧!爸爸》票房逆襲《銀河護衛隊2》,同時秒殺一眾國產影片。不過,懂懂筆記並不關注哪部影片獲得了多高票房,而是聚焦在高票房背後的IP價值。
《摔跤吧!爸爸》為何演繹大逆轉?其上映前的宣傳預熱,與其他國內電影相比被甩出了幾條街,但在口碑上,諸多國產影視作品卻望塵莫及。
近兩年,國內眾多互聯網、影視公司對熱門IP的追逐不斷升級,包括文學著作、經典動漫、熱門遊戲等在內的IP,都被看作是掘金的一大利器。尤其2016年開始,對熱門IP的爭搶趨向白熱化,但是從商業、市場來考量,很多所謂的熱門、超級IP卻接連吃癟。尤其是收視熱門《擇天記》幾乎一邊倒的口碑,不免讓業界開始反思熱門IP的真正價值。
IP搶奪潮隱現泡沫
互聯網企業對熱門IP的追逐戰中,不乏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也正是因為他們對熱門IP的關注,才引來了更多影視公司和其他互聯網企業的跟風。一時間,包括網絡文學著作和熱門遊戲,甚至明星網紅,都開始成為企業爭奪的熱點。
因此,IP的定義也從原版的「知識產權」變得更加豐富,更具商業屬性。
在熱門IP 的商業化再創作過程中,網絡文學作品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的案例最多。以2016年的影視劇作品為例,熱播的《老九門》、《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幻城》等,都是由知名的網絡小說改編而來。另外,熱門網絡文學IP《心理罪》、《翻譯官》等,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熱門IP所能帶給這些企業的收穫,確實足夠引人垂涎,甚至對IP方的促進也極大。一個典型的案例,愛奇藝獨播網劇《餘罪》,是2016年網劇IP中的爆品。據不完全統計,《餘罪》第一季播放量高達13.27億次,第二季播放量也有9.27億次(平台通過會員付費營銷機制賺到爆)。
最近網路都是韓劇與陸劇的天下。《瑯琊榜》霸占去年OTT必追冠軍,今年陸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創造三百億的播放量。如何抓住閱聽眾目光及在眾多OTT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大挑戰。成功的OTT產業需要兩大條件相輔相成:
一、商品力才是最好的留人之道:內容為王—優質自製內容才有競爭力,商品力才是最好留住閱聽眾的手段。以往媒體收購版權不僅是為了節省成本,更多時候是為了快速取得優質內容來吸引閱聽眾。也因傳統媒體長久節省經費、播外片的陋習,我國自製能力愈見削弱。
二、影視節目也需要超級強檔行銷策略:影視產業鏈下游通路商,已有多種平台可以選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大陸更是首次網路播放量打趴電視收視率。但我們鼓勵影視發展的政策,只專注在電視與電影院通路,忽略新興媒體通路的力量愈來愈大。文化部戲劇節目與電影長片輔導金只補助製作費,影視製作教育也缺乏娛樂行銷人才的培養。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培育與鼓勵影片行銷人才,補助範圍應另立影片行銷類別獎勵。
娛樂內容行銷成功,通常是團隊與相關產業、專業人士合作,發揮創意,造成網路效應。看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何創造潮流、收割效益:
該戲上線前一周,這齣戲與播放量占全網三分之一的優酷策略聯盟,在北京地鐵站與車廂推出與女主角相關的桃花布景與桃花專車,吸引粉絲朝聖拍照,上傳網路,引發熱議。情人節進出地鐵站的人可參與動態桃花瓣互動體驗並得到禮物,定點時段進出的人還可收到合作品牌送的鮮花。與觀眾生活緊密結合並製造驚喜,引領桃花熱潮,在網路上被大量傳播,使該劇點擊量快速成長。
數位行銷也著墨很深。開播前五天推出的桃花雨特效APP,讓粉絲享受桃花片嫣然飄下的浪漫。使用者預約看劇,會彈出一條桃花籤寫著讓人春心大動的桃花運勢文。APP還贈送周邊產品,鼓勵分享桃花籤截圖。這個APP帶動該劇曝光量超過三千萬,吸引百萬人觀看。優酷也不定期請來主角跟在線看片的網友聊天,吸引大批粉絲觀看。優酷的背後富爸爸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銷售平台也賣起劇中人物服飾,周邊商品跟著大賣。
三月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有創作研討會,專家與製播方一起討論該劇如何闡揚東方文化、堅韌生命力與優秀傳統價值,提升該劇的文化、藝術地位。
我國在影片行銷仍有努力空間。媒體與主管機關應竭力培養這兩大方面的人才,挹注資源,才能讓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除開時裝之外,法國的奢侈品也是法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全球奢侈品排行品牌榜單顯示,在全球排名前10的奢侈品牌中,有6家位於法國,其中涵蓋了箱包、香水、珠寶、化妝品等奢飾品種類。法國首都巴黎也因此被稱為“奢侈之都”。
法國美食也是法國文化輸出的重要方式之一。法國菜和法國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都是為世界公認的美食美酒。創立於法國的餐飲鑑定機構——米其林每年推出的《米其林紅色寶典》被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奉為至寶,法國也自然而然成為了美食愛好者的“聖地”。
民心相通要求文化“走出去”
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在習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之後,提昇文化軟實力、加強對外文化輸出更加重要。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實現“民心相通”的重點就是要加強文化交流。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艾克拜爾•米吉提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推動文化“走出去”,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有針對性地進行文化輸出。他還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文熱”也在世界各國興起,接下來如果想讓“中文熱”持續升溫,就要繼續加強中國的文學和藝術走出去。
回應
我看有個越南人發表個帖子說他看過最長的小時凡人修仙傳我以為就是在東南亞火呢
「十里桃花」暴紅的硬道理2017-04-06 聯合報 李雅靖
OTT自大陸愛奇藝、樂視網、美國Netflix進軍台灣市場以來,競爭已趨白熱化,閱聽人愈來愈少看電視,超過四十一.三五%的民眾改用網路追劇,行動裝置的普及與即時,更增加OTT的使用性。傳統媒體可藉由網路接觸更多閱聽眾,然而多螢閱聽行為與挑剔多變的口味,讓傳統媒體愈來愈難抓住閱聽人的眼球。
日本動漫產業在政府的扶持下,同時也帶動了日本旅遊文化業的發展。日本東京都每年都會舉辦東京國際動畫節,參展單位和遊客數量逐年遞增,2016年參觀人數已超過13萬。此外,一些動漫中還會有計劃地加入與日本旅遊文化相關的特輯,著名動漫《名偵探柯南》每年都會製作特別的“旅遊篇”,用以宣傳日本的旅遊文化。
美國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其文化帶有外來性、多元性等特點。因此,美國的文化輸出主要靠加工吸收外來文化,令其“美國化”之後重新對外輸出。
在影視行業,美國導演拍外國故事的現象十分常見,電影《功夫熊貓》就是以中國神話為背景,《最後的武士》是藉用的日本歷史背景,《達芬奇密碼》則是以歐洲宗教歷史為背景。近年火熱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其背景也是中世紀時期的英格蘭。
外來文化在被美國吸收加工之後,往往會被填充入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強調個人價值,追求個人利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這些美國價值觀在披上外來文化的外衣之後,更容易被其他國家的民眾所接受。
韓國
以流行音樂、舞蹈和綜藝節目為載體的“韓流”一直是韓國文化輸出的主要手段,“韓流”在世界各地都擁有數目不小的粉絲。在這背後,最強大的推手正是韓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政府工程,“韓流”不斷地輸出韓國的文化軟實力。
1998年,時任韓國總統的金大中提出了“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經過十數年的發展,韓國文化取得了爆發性增長。在以色列、阿聯酋等國,韓劇可以創下超過五成的收視率;在法國,韓國SM集團演唱會的萬餘張門票15分鐘內就會被一搶而空;而在澳大利亞,“Hallyu(韓流)已經成為一個新生的英語單詞。
“韓流”的流行不僅擴大了韓國文化的影響力,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附帶效應。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文化產業室副長官申鐘弼介紹,“韓流”相關的文化產業中每產生100美元的出口,就會附帶412美元的產業拉動。
法國
法國巴黎被譽為“服裝中心的中心”,國際上公認的頂尖級服裝品牌設計和推銷總部的大部分都設在巴黎。每年在巴黎舉辦的巴黎時裝週,不但引領法國紡織服裝產業的走向,而且引領國際時裝的風潮。
中國網絡小說走紅國外:看各國如何輸出特色文化
中國網新聞2017.3.31訊(記者戚易斌實習記者歐陽嘯鴻)近日,美國小伙凱文•卡扎德通過看中國網絡小說來戒毒的事蹟走紅社交網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切關注。
據《南方周末》報導,卡扎德在失戀之後用毒品麻醉自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了中國的網絡小說,立刻被其吸引。半年後,卡扎德通過追更中國網絡小說,成功戒掉了毒癮。
中國網絡文學走紅國外
早在2014年,中國武俠小說就開始在美國流行,一些武俠小說粉絲自發翻譯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並上傳至社交網絡。隨著讀者的不斷擴大,對於小說類型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於是各類網絡小說也被翻譯成英文,吸引了大批讀者。
中國網絡文學目前在海外的主要傳播陣地是“武俠世界”網站(wuxiaworld),中國的人氣網絡小說如《鬥破蒼穹》、《我欲封天》等都可以在這裡讀到,其中大多都是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玄幻小說和仙俠小說。該網站自2014年建站至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成為了全球Alexa排名前1500的大型網站,每日來訪人數在30萬以上。
“武俠世界”(wuxiaworld)在美國走紅之後,也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網站的讀者中,人數排在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菲律賓、加拿大、印尼和英國,其中北美的讀者就占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隨著外國讀者數量的不斷上升,網絡文學已在中國文化輸出中佔有一席之地。
外國如何進行文化輸出
文化軟實力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是世界各國製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如何對外輸出本國的文化軟實力,世界各國政府皆有獨特的戰略佈局。
日本
日本動漫憑藉其劇情的創新性和趣味性,在全球動漫市場佔據著重要地位,是日本文化輸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日本動漫產業的繁榮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出現經濟泡沫並迅速破裂後,動漫產業作為振興產業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系統性地培養人才,促進動漫產業發展,日本動漫開始成規模地向海外輸出。這一時期湧現了一大批經典作品,如《龍貓》、《天空之城》、《魯邦三世》、《名偵探柯南》等。
如此“普及、弘揚”,就彷佛高喊“足球從娃娃抓起”,推出的“振興校園足球”方案,卻只是給每個孩子發個足球,讓他們每天抽時間在教室裡、課桌邊做“足球課間操”一般。
詩詞肯定是小眾化的,為什麼要普及?
就個人管見,詩詞文化在“筷子型”、“古裝型”和“纏足型”三類傳統文化元素中,更接近“古裝型”的定位,即“小眾愛好者的最愛”和“大眾可以欣賞、有所補益借鑒的精神食糧”。
對這類傳統文化遺產,比較合理、可取和可操作的保護、傳承方式,是利用當今科技和資訊的方便,為“小眾愛好者”提供更多、更方便、更準確的輔助工具和參考資料。同時讓更多願意感受、領略其美感的朋友,能夠更好、更“不走樣”地得到感染、產生共鳴。
托網絡和資訊時代的福,如今的條件已經好多了。當年我學習格律詩詞時,連最基本的入門資料如《詩韻合編》《白香詞譜》都很難找到。我初學填詞時,詞譜就是藉來別人的書手抄的,抄了兩天一夜。和其它同好間的交流,更是難比登天。
而如今,各種工具書、各代詩詞作者詩集都能很方便找到,和天涯海角的詩詞愛好者也能“無時差交流”。一些網絡應用更可提供一些有趣、便捷的輔助服務,新人學詩也有很多可行的選擇,而不必走閉門造車的彎路。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讓“路標”更清晰,避免初學者“挑花了眼”。
而在後一點上,則應該更倚重“詩詞”味多一些、“大會”味少一些的形式。這類形式或許不會像《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火、這樣容易成為大眾熱點,卻更容易讓盡可能多願意接近詩詞的朋友,對這門“曾經的大眾藝術”真正、持久地愛好和欣賞起來
回應
就算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了解一下我國歷史悠久的詩詞文化。有問題嗎?再說了,上個電視就是普及嗎?更何況,詩詞這東西從古至今,壓根也就沒普及過!這就是一場針對不同文化需求的普通的文化節目。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
如今社會物慾橫流,“下里巴人“佔據主流,很多人忘了還有“陽春白雪”。電視台推出這檔節目,喚醒很多人對陽春白雪的嚮往之心,效果還是不錯的。
京劇,崑劇等不也是小眾嗎?央視不也隔三差五的放!就搞一場讓觀眾認識詩詞存在的節目,也不可以嗎?又,我要告訴自稱寫了34年詩詞的博主,古體詩是不講平仄的,近體詩才講平仄!
如從語言習慣來講,中國詩歌兩千年來大體上遵循著每句字數由少到多、句式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規律。
又如音韻變化,漢樂府適用上古音,近體、詞則適用“平上去入”的中古音,元曲更有南北音韻的差異,而自元代以來,普通話和大多數北方方言“入派三聲”,在近體和詞牌中地位重要的“入聲”完全消失。
簡單說,像念奴嬌、滿江紅這類押入聲韻且很常見的詞牌,如果按漢語拼音去讀根本就不押韻。
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古體詩詞所附著的這些氛圍、土壤和硬件前提都已發生變化,它的“小眾化”就不可避免。
毛筆書法原本是中國大眾化書寫模式,隸書在秦漢兩代是“普及性書寫體”,如今卻成了“文化愛好”和“高雅藝術”,這本身就是合理的,是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的標誌之一,對此作一番感慨是可以理解的,如喪考妣則大可不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唐代詩歌的大普及,與唐朝“以詩賦取士”、學好詩歌有希望做官有關。而明、清兩代官話和北方方言已和唐宋大相徑庭,但依託中古音的近體詩仍然很“大眾”,和“八股時代”的科舉考試仍然保留了“試帖詩”(五言六韻、適用和近體詩一樣的平水韻或“洪武正韻”)息息相關。
如果現代高考、公務員考試加考“詩詞創作”為必答題且佔分很高,詩詞創作很快就會重新“大眾化”。當然,任何頭腦清醒者恐都絕不會認同這樣的“普及”、“弘揚”。
數典忘祖、摒棄傳統中的精華,在任何社會、時代和人群中都是不可取的。但尊重和堅持傳統必須持揚棄的態度,必須認識到只有具備生命力的傳統才能生存下來,對新時代適應性的強弱,會決定傳統元素在新時代的生存空間。
比如同樣是“傳統元素”,給無數人提供方便的筷子流傳至少兩三千年,至今仍然是普羅大眾中“活的文化”。古代服飾則只能成為藝術表演、收藏的“小眾寵兒”,新式時裝的借鑒藍本。而纏足、割股奉親之類陋習,則必然要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邦雖舊其命維新”。對上述規律和不同性質“傳統元素”間差異不加區別,“只揚不棄”,或“只棄不揚”,是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背離傳統文化表現。
至於將可算“優秀娛樂節目”的《中國詩詞大會》曲解、包裝成“弘揚詩詞和傳統文化的最佳手段”,則更是離題萬里,不知所云。
刨去創作,善於賞析也可算“詩詞才華”範疇,只不過文學欣賞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主觀性,怎樣的鑑賞算“有才華”或“有大才華”,恐怕是見仁見智的。
無論如何,背誦詩詞與才華無關,或至少不是主要衡量因素。
有位朋友在網上對我這個觀點不敢苟同,認為“背誦詩詞檔次高過背誦其它”,並舉例說,“王勃在贛江邊吟詠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和'這條河啊真XX的寬'能是一個檔次麼”。
然而,這恰給我、而非給他提供了論據:王勃是《滕王閣序》的原創者,他在滕王閣落成典禮“徵文大賽”上用佳句脫穎而出,的確是才華的體現,而這樣的“大會”也確實可以起到“弘揚文化”的作用。
如果當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主辦單位”讓所有“參賽選手”背誦同一段文字以決高下,他們背誦的是《古文尚書》《唐本草》或隨便一段有意義乃至無任何意義的文字,又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背誦大賽”,又能裁量什麼“文才”、或弘揚什麼“文化”?
一些對詩詞較熟悉的朋友或許已經發現,儘管“背誦比賽”之外的《中國詩詞大會》考題其實十分簡單,但仍有許多選手屢犯常識性錯誤。
如“詩句填空”,某兩位選手(包括一位“才女”)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都不懂,在只能填平聲字的地方填了仄聲字。
而這樣的錯誤就連高中生都不應該犯。1987年的語文高考試卷,曾讓考生將打亂的一首符合七絕格律的隋代民歌“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排序,結果大多數考生都作出正確選擇。當時全國版語文教科書中明確提到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律。
如此“普及”,於詩詞何用?
有人問我“那麼照你看法,怎樣才能普及詩詞”,我反問,“為什麼要普及”?
詩歌和其它文學體裁一樣,都是用來寄託、遣懷、歌頌、諷喻、抒發某種意境或情感的。隨著時代的演進,主客觀因素和環境在不斷變化,適合該時代大多數人的詩歌表達形式就會發生變化。
如先秦流行四言詩、“兮字體”,漢代流行樂府,南朝流行五言古詩,唐代絕律等近體格律詩崛起,宋代流行宋詞,元代則南、北曲盛極一時,近、現代則成為各種新詩流派爭奇鬥豔的舞台。
這種詩歌體裁的與時俱進,和外部環境、社會結構的變遷有關,也和語言習慣、音韻變化息息相關。
江弱水:古人對孩子的詩歌教育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開始就讀《楚辭》,一般都從字句簡單的五言讀起。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說,他小的時候爺爺教他背詩,第一首是“松下問童子”(賈島《尋隱者不遇》),他很快就背熟了,回家背給爸爸聽,爸爸很高興,就教他“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回鄉偶書》)。第二天,他背給爺爺聽,爺爺很生氣,埋怨兒子把自己的教學計劃打亂了。為什麼讀古典詩一定從“春眠不覺曉”,“白日依山盡”開始?因為字都認識,句也簡單嘛。關鍵的問題是,詩歌教育的過程中,不要把背詩變成負擔。很多小孩對古典詩不感興趣,就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教他們背得太多了。我反而希望,我們什麼東西都不要“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雖然“熱”一下可能會好一點,重新把注意力轉移到詩上。所謂“衣食足而知文學”,物質好了,開始料理精神了。怕就怕開始新一輪的背誦比賽。
詩詞肯定是小眾化的,為什麼要普及?2017-02-08 陶短房
在昨晚(7日)央視舉行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來自上海復旦附中的16歲小選手武亦姝最終勝出,獲得冠軍。
首先必須承認並祝賀,作為一檔商業性電視娛樂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是非常成功的:拉高了收視率,製造了熱點和“大眾英雄”,而且還成功搭上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便車,貼上了“詩詞普及”的高大上標籤。
可以說,一檔商業娛樂熱門節目該紅的要點,《中國詩詞大會》差不多都有了,倘若僅點評其作為商業電視節目的價值,是絕對可以給高分的,若點評其炒作創意、手段,則更可加上“出手不俗”四個字。
問題是,倘若當真將《中國詩詞大會》當作一檔詩詞普及節目,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幾天通過《中國詩詞大會》一炮走紅的“大眾英雄”,一位是漢服登場、背誦成名的某大耳朵女生(這裡並無任何對大耳朵人士的不敬,我年僅九歲的長子就五官比例而言耳朵只怕更大),另一位是靠背誦過關斬將的某農村大媽。
許多《中國詩詞大會》的粉絲對這二位仰慕追捧有加,“圈粉”“才女”之類溢美之詞不要錢一般噴湧而出。
於是第一個問題來了——“詩詞才華”的含義是什麼?稍稍公正客觀一點的朋友都會脫口而出,“創作,是創作”。沒錯,古體詩詞到了今天固然已是小眾文化,但畢竟還有相對人數不算多、絕對人數不算少的創作愛好者人群。包括我自己,從13歲學近體至今,堅持不間斷也有34年之久了。
新京報:關於讀詩的方法,葉嘉瑩推崇吟誦,你如何看這種吟誦的讀詩方法?依你的經驗,詩應該怎樣讀好?
江弱水:我聽過葉嘉瑩先生的講座,也聽過她吟誦詩。台灣成功大學的王偉勇教授也致力於詩歌的吟誦活動,做了很多年。我現在覺得,吟誦的方式無助於對古典詩歌的欣賞。我覺得還是用普通話讀出來,甚至未必要讀出聲。現代人要閱讀的材料太多了,所以我們養成了默讀的習慣。能很自然地用普通話讀出詩,當然有助於對詩歌韻味的回味。但是好多人以為,讀詩就要用相對誇張的“話劇腔”朗誦,這簡直是黑現代詩嘛。時過境遷,那種吟誦方式,也會讓古典詩顯得怪裡怪氣。詩歌總是在一種相對平靜的氛圍裡去讀比較好。詩人並不是誇張的,誇張也一定不是詩的共同點。吟誦和朗誦都是帶有誇張性質的。這種誇張可能會破壞詩,它們放大了不自然的部分。
…….
詩教
“就怕開始新一輪背誦比賽”
新京報:現在的學校語文教育,對古詩詞的理解僅停留在意義的解釋上。而詩詞的魅力所在,恰恰是閱讀者對其產生一種情感的投射或智識的共鳴。對於教育者而言,如何培養或啟發這種投射和共鳴呢?
江弱水:其實,小學和中學的老師也是在負擔“批評家”的作用。他們也不是讓學生背了就完了,還要指點一首詩為什麼好,韻律好,描寫好,還是用詞好。世間有各種各樣的批評家,也有各種各樣的老師。比如葉嘉瑩先生就是了不起的老師。但她的主要作用還是“普及”。葉嘉瑩先生的老師顧隨先生,他的作用則是“提高”。從任何意義上講,他是更偉大的批評家,對詩歌的體會之獨特,會讓你在讀他的批評時腦洞大開。我們做詩歌批評的,都會說這首詩好在哪裡。但顧隨可以說,蘇東坡、辛棄疾這首詞這幾句差在哪裡,可是儘管差了,最後還是好起來,那麼究竟又怎樣好起來的。我寫《詩的八堂課》時,心目中有一個想要高攀的標準,就是顧隨。當然我知道我攀不上。
新京報:對於如何教一個人進入詩歌有很多說法,有人認為不管孩子能不能理解,先背熟,年長後自然能體會。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鍾錦在接受采訪時說:“如若在孩子的感悟力還沒有完全自主的時候向他們教授詩詞,即使之後感悟力日趨成熟,孩子也會因對作品太過熟悉,再無法敏銳地體會其中的情感。”人們對於文學或詩歌的情感認知程度,會隨時間的推移階段性增長。應該如何教孩子慢慢了解詩歌的魅力?
新京報:大眾讀古典詩詞,普遍習慣於走兩個極端,不是“雞湯化”,就是“神聖化”。前者從詩詞中尋找解決自己當下問題的方法,後者將它們抬高為傳統文化或國學的象徵。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讓大眾對詩詞的閱讀和理解更加深入呢?
江弱水:《論語》和《莊子》都能成為心靈雞湯,詩詞就更容易了。有很多詩的確有精神的按摩作用,比如白居易的閒適詩。但杜甫的詩,辛棄疾的詞,雞湯就不能定性。相比之下,諸子思想更有代表性吧。世界上的事情,平衡點最難找,各取所需,各走極端,這就是閱讀的民主。一般我們喜歡一位詩人,會選好的選本,再看全集、評論、研究著作,最終變成鐵粉。詩人的品級是按照鐵粉多少和專家多少來定高低的。
新京報:似乎現代詩到今天為止並沒有“熱”起來?
江弱水:今年,白話文運動正好一百週年。胡適的《兩隻蝴蝶》最初發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那以後新詩就算誕生了。但新詩一百年了,大眾為什麼還不大能接受?一方面是現代詩人的爛詩寫得太多,一方面是好的詩人沒被大眾關注到。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教材沒有把好的現代詩選進去。如果現代詩選一個“三百首”,當然比不上“唐詩三百首”;但選一百首,不會比唐詩三百首裡面的很多詩差。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把詩詞熱限定為古典詩詞熱,現代詩其實應該熱,可是還沒有熱。我的《詩的八堂課》不分古今中外來談詩,就是不想獨沽古典詩詞那一味。
鑑賞
“在最廣闊的時代裡打動最多人的,就是好詩”
新京報:一首詩的好與壞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江弱水: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時候簡單好,有時候複雜好。詩歌的好壞,要看讀詩的人。總體來說,在最廣闊的時代裡贏得最多的人的喜愛,打動最多人的詩,就是好詩。一個人的否定不能代表全部。比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就不喜歡他的作品。在《詩的八堂課》裡,我也或多或少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哪些是好詩?好詩肯定都有“味道”。這個味道是讀詩的人讀出來的。就像有人不喜歡榴蓮,有人卻嗜榴蓮如命。當然,詩畢竟不是科學,它沒有一個度量衡。
江弱水曾批評台灣作家蔣勳
“中文世界裡的三聚氰胺”
2012年,江弱水曾撰文《撕扇記:美言不信的蔣勳》,對台灣作家蔣勳做了不留情面的批評,引起了一陣騷動。原來,“我將本著愉悅的心情,看看他怎麼講唐詩,講宋詞,講《紅樓夢》。結果呢,那些很硬很硬的硬傷真的如約而至,十分守信。”他感慨“我覺得中古的幾位大詩人,陶淵明,李白,王維,白居易,都會出來找蔣勳拼命。我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樣不嚴謹的寫作,比所有的'戲說'和'大話'都強,幾乎算得上'穿越'了。如果說這是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或者塑化劑,不算是過於嚴厲的指控吧?”
此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蔣勳的東西一向如此,他在台灣的主力讀者是不太讀書的,偏偏他們很擔心自己跟不上,就喜歡去聽聽蔣勳演講,教學生買他的書,這樣就懂得美了,懂得藝術了。台灣瞎吹內地亂捧,蔣勳就這樣成了美學大師。”
……….
對話江弱水:詩詞熱不應局限在古詩
新京報:伴隨一系列詩詞類電視節目的熱播,當下又迎來一次“詩詞熱”。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詩詞的學者,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江弱水:這總是好事。但是“熱”不夠好,“不溫不火”更好。詩詞不是我們從小就在讀嗎?哪一個人學會認字之後,父母不是教你“春眠不覺曉”、“白日依山盡”呢?所以中國古代講究“詩教”,即詩的教育。我們的文化教育都是從文學教育開始的,文學教育總是從詩開始的。但如今我們總喜歡把一件事搞成比賽,比的往往不是寫詩的能力和對詩的欣賞能力,而是背誦的功夫。背得多當然好,但詩也不是光要背的。有些媽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教他背一百首詩,結果孩子長大就忘記了。詩總是要感動你,才有意義;你不理解、不感動的詩,不過就是一些符號。一般人對日常事物都麻木了,詩歌就是喚起你對日常事物所擁有的魅力的重新發現。讀詩讀多了,事實上是讓我們擁有更多情感表達的方式和能力。讀小說也一樣。讀小說就是體會別人在某種事件或場景中那種情感的力量。閱讀詩歌或其他文學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反反复復進入他人的心靈。不讀文學的人,肯定一天到晚總是“我、我、我”,只知道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我”,不知道別人思想的深度、強度和高度。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耳熟能詳,幼兒能誦,字字簡單,音韻流轉,一“曉”一“鳥”一“風雨”一“花落”,自然之雅趣,生命之意味,皆在其間。古人見花落淚,聞鳥驚心,並非哀怨矯情,而是由於心靈自在安寧,萬物於心中經過,都可留下痕跡,亦可由此感知自我。
古人詩教的傳統,從來不止於字句的誦記,更不是為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讓麻木訥然的心靈重新敏感,讓受困於庸常生活的思維恢復靈動,更積極的意義,是培育“溫柔敦厚”的品性和人格。
如今,詩教傳統漸漸失落了。原本培養觀念和價值的詩詞教化系統,連同“不學詩,無以言”的時日一去不返。今天的大眾古典詩詞閱讀,容易走向兩個極端:“雞湯化”,從詩詞中尋找解決當下問題的方法,偏重詩詞閱讀的工具性作用;“神聖化”,將詩詞閱讀抬高為傳統文化或國學的象徵,囿於高校課堂和學者研究。
無論是以上哪種閱讀,毫無疑問的是,縱使百年間語言變革、時代行進,詩在今日仍能打動人心。這或許恰因漢語本身的典雅之美仍深烙於我們的基因,並時時召喚我們的文化記憶。
詩詞的魅力,本就在於閱讀者對其產生的情感投射和智識共鳴。而在這個詩不再和我們的生活直接發生關聯的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讀詩?如何了解詩?怎樣借助詩,繼續觀照自我與他人的生命,知悉自身的境遇?當下迎來的新一輪“詩詞熱”,究竟會將我們帶往何處呢?
為此,我們採訪了浙江大學從事詩歌批評研究的學者江弱水教授。從詩人到詩歌批評家,他一直渴望衝破時空的藩籬,打通古今中外,將詩還給詩本身。新書《詩的八堂課》,即是從博弈、滋味、聲文、肌理、玄思、情色、鄉愁、死亡八個角度,致力於解決上述關於詩的問題,探尋詩之於人的意義。
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詩歌就是喚起你對日常事物所擁有的魅力的重新發現。讀詩讀多了,事實上是讓我們擁有更多情感表達的方式和能力。”
詩贈與我們的,無論是共情、想像能力也好,還是自我認知、品行養成也罷,都和血脈骨肉之中的某種生命體驗密切相關,遠不止是一時一地的企圖與榮耀吧?
江弱水 詩是招魂的聲音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等。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湖上吹水錄》《詩的八堂課》等。
靳智偉(媒介專家)
文化的痛點常成傳播的熱點
關於詩或詞,中國人有著獨特的文化情結。一部中國歷史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詩歌史。盛世必言詩,“大江東去”形成唐宋詩詞創作的頂峰,“紅軍不怕遠征難”體現著當今中國人的豪情;節日必言詩,所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入世必言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出世必言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觸景時言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生情時言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閒適時言詩,“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在媒介專家靳智偉看來,雖然在現代詩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自古當中國人遇到天大的困難或災難時,甚至當我們一無所有時,我們還有詩。
■第二季亮點
改進賽制
武亦姝若在首季也許走不到最後
新增環節
“飛花令”強勢圈粉無數
馮驥才:別指望人們靠幾台節目就對詩歌感興趣2017.3.7新京報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認為,文化影響人,還是影響人的心靈、人的氣質,這才是真正的影響,而不是做幾台節目熱鬧熱鬧,炒作炒作。
談提案:學習文化,最主要是體驗文化
神聖而雞湯的古典詩詞,該消停了2017.3.6新京報
一百年前的1917年1月,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吾以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所謂“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由此開啟倡導文學革命之新篇章。
一百年後的今天,在電視媒體的推動下,我們迎來了新一輪“詩詞熱”。
百年間,我們的文辭習慣和生活方式早已變改,詩卻穿過時間的重重帷帳,留存了下來。
事實上,在傳統教育中,“詩教”一向承擔著重要作用。《禮記•經解》引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儒家觀點認為,在詩教、樂教、易教、禮教、春秋教諸多教化方式中,詩教之於一個人品格的養成、心性的熏陶意義非凡。所謂“溫柔敦厚”,即不驕不躁,不溫不火,謙和厚道,儒雅大度的人格品性和思維方式。
中國詩詞大會為何這麼火?2017.02.09 北京晨報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好評如潮,獲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被譽為電視界的一股清流,成為年初電視節目中一匹最大的“黑馬”。前晚,節目總決賽落下帷幕,“00後”復旦女孩武亦姝不負眾望奪得了冠軍。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為何如此火爆?為此,不少專家從各個角度點評了《中國詩詞大會》口碑與收視齊飛的原因。“中國人詩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專家嘉賓、原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蒙曼認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詩詞基因還在,一旦有一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就會形成一種噴發。
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幾年前曾有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這兩句詩自己特別喜歡,但恨才華不夠,希望有人能續寫兩句。“中國人詩心不死,這就是很好的例證”,蒙曼回憶稱,帖子發出後最終有上百萬人在跟帖。“從詩經開始,人們非常習慣詩詞這種審美方式,願意用這個來表達感情,雖然這樣的文學形式逐漸被放棄了,但是基因還在,《中國詩詞大會》打到了鼓點上,一下激發了中國人的詩詞基因。”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00後”選手武亦姝也得到了網友大量的關注。在蒙曼看來,武亦姝的走紅和詩詞大會成功的道理相近,因為他們都激發了中國人內心的一種情感共鳴,而並不是因為她奪得了最後的冠軍。因為早在節目剛剛播出時,武亦姝憑藉強勁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就在“飛花令”環節一戰成名。當時的主題字是“月”,武亦姝微笑著將《詩經•豳風•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脫口而出,令大量網友折服其氣度和才情,也讓不少人高呼,這才是“00後”的正確打開方式。
蒙曼認為,激發人們心中埋藏最深的情感,往往會得到奇蹟般的噴發,詩詞如此,人亦如此。“我們都喜歡那種國民好閨女形象,誰家裡有這麼一個姑娘,心裡都會覺得特別開心”,蒙曼坦言,“我們心目中對一個女孩不就是這樣期盼的嗎?希望她很文靜,有高雅的品位,學問好,人不做作,落落大方,人淡如菊,中國人對於年輕女性的審美品位,武亦姝都囊括了。”
papi醬團隊:羅輯思維原價退出投資,一直很感謝羅振宇2016-11-23澎湃新聞
曾在3月獲得羅輯思維和真格基金高調投資的網紅papi醬,近期被爆與投資人分道揚鑣。
對此,papi醬的同學兼合夥人楊銘11月23日通過微信朋友圈作出回應,證實羅輯思維已經退出項目。
有說法稱,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在這條朋友圈下留言:“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不過,澎湃新聞未能聯繫到羅振宇對此置評。
楊銘的助理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羅輯思維的退出是正常的投資轉向,被撤資的不止papi醬團隊一家。
“我們一直都很感謝羅老師。”該助理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兩個團隊的合作“愉快且友好”,在撤資前均有按照相關流程執行。 而對於未來是否還可能重新合作,這位助理表示:“順其自然”。
從楊銘朋友圈的信息來看,羅輯思維在明確旗下的新業務項目“得到”之後,已經原價退出了所有的投資項目。
papi醬團隊拒絕向澎湃新聞透露羅輯思維的投資盈利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就此致電羅振宇,但未獲回應。
離開羅輯思維的papi醬團隊似乎並不為資金擔心。 楊銘透露,接下來還會跟歐萊雅、咸趣、露怡、湯臣倍健甚至幾個國際大品牌的合作,還有“某位國際頂級導演”將出現在papi醬的視頻內。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7013
與這些耀眼數據相隨,卻是網友、甚至粉絲的不滿:「我女神嗓音居然這麼 Man?」、「直播內容沒有 5 分鐘影片的好」、「好無聊」。結果幾個直播平台甚至出現了「掉粉」的現象,其中「一直播」和「花椒」兩個平台直播中一度超過 400 萬在線粉絲,最終下降到不足 250 萬。很明顯,這是一次令人失望的直播。
這也體現出了 papi 醬對於直播的「不適應」,相比準備時間幾小時甚至大半天、一句話能夠 NG 好幾遍的錄製短片,直播對於主播的要求實在高了太多。哪怕是貧嘴、互動、眼神、動作同樣有其技巧所在。
於是乎在首次直播之後,papi 醬再次回到了「日常更新」的原軌道。話題繼續優化、除了段子 papi 醬的動作也越來越多;並且引入了歐萊雅集團旗下多個品牌的軟廣植入。
時間隨著一周又一周的更新過去,時間來到了 11 月 7 號。在拍賣舉行將近 7 個月之後,那個價值 2200 萬元的貼片廣告終於上場。它同時也預告了 papi 醬的第二次直播:11 月 9 號晚與其他知名網紅 ayawawa、gogoboi 進行了一次 10 小時超長大直播。
即便你印像中沒有這回事也正常,因為直播當天 papi 醬只在最後壓軸的 1 小時出現,同時直播內容也主要是美妝用品。最終結果是,如果只看百度指數波動,你根本發現不了這次直播的存在。
而除了 papi 醬本身之外,在發布會之後也有數位素質不錯的短片作者出現在 papitube 中,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在下楊舒慧」、「 張貓 」、「ACUI 阿崔」,都貢獻出了風格迥異的數個短片,但是其影響力遠遠不及 papi 醬本身,就連 papitube 影響力也遠不如其誕生之初預料的重要。
最終,我們只能用「平淡」來概括 papi 醬在發布會後的表現。
「改頭換面」的羅輯思維
……..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11/24/papi-and-logic-talk-show/
“2200萬元,成交!”
這是羅振宇和楊銘2016年的光輝時刻,時間是今年4月份,地點是北京麗思卡爾頓酒店,papi醬貼片廣告拍賣會。 一條貼片廣告的成交價是2200萬元,羅振宇和楊銘完成了一件他人難以完成的事情。……只是,無論之前還是之後,羅振宇和楊銘都不避諱這場拍賣很有可能虎頭蛇尾。 他們聯手完成的是通過拍賣成交數字,在互聯網世界的信息流裡標記下papi醬第一內容網紅的位置,其它的目的都排在這個之後。 ……..
http://news.sina.com.cn/s/wh/2016-11-23/doc-ifxxwrwk1766976.shtml
【分手就要分的徹底】羅輯思維退出投資「papi 醬」,感情終究敵不過商業利益的糾葛 2016/11/24
曾為中國知名網紅「papi 醬」拍出天價廣告的「羅輯思維」,正式退出投資 papi 醬項目,對於退出投資一事,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只表示,「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能看出就算在這網路時代,商業利益還是優先考量,「錢」才是重點。不知不覺過去 1 年多,她依舊是那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作為「跌宕起伏」劇本的開始,我們首先需要回到 8 個月前。
一個 2015 年 10 月還默默無聞的女子、與公認「內容如何商業化」的最佳案例製造者,走到了一起。最終誕生了一個中國創投、網紅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數字—— 1200 萬元。這既是 papi 醬的第一筆融資,同時也是一聲「驚雷」,驚醒了每一個關注著「內容變現」、「網紅經濟」的人。
拍賣後:papi 醬有什麼變化?
但估計誰也沒想到,拍賣後 papi 醬似乎進入了一個漫長的「蟄伏期」。4 月底發布了自己的短片平台「papitube」,在給短片作者提供機遇的同時豐富自家影片內容。隨後又進入到維護日常更新的狀態中。而原定於 5 月 21 日之後發布、價值 2200 萬人民幣的貼片廣告也一直不出現。
直到 7 月才再次搞了個「大新聞」,一口氣在 8 個平台來了次直播。在 1.5 小時內也刷出了誇張的直播數據:全網在線人數突破 2000 萬;12 小時累計觀看人數 7435 萬人次;點贊數約 1.13 億;微博話題圓度次數達到 3.9 億,評論達到 5.3 萬條。
3:錢在自己口袋裡,羅振宇不偷不搶,合法經營,憑什麼說人居心叵測,至少從邏輯思維,我能聽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是現在網際網路大多欄目難以提供的。
邏輯思維有名了,於是就有很多醜陋的自媒體還是黑邏輯思維博流量和關注 ,這人文非君感到非常噁心,你對知識思想的傳播都不如邏輯思維的一根頭髮絲,還怎麼好意思在這扯別人長短,恬不知恥。
https://kknews.cc/zh-tw/tech/8oz2ye.html
羅輯思維退出papi醬公司 羅振宇:有人願看笑話2016.11.23 每日經濟新聞
就像一出熱鬧又波折不斷的連續劇看到大結局,關於papi醬和羅振宇這齣網紅小時代的劇情終於也到了一個節點。 今年年初,依靠短視頻走紅的papi醬剛達到大眾關注峰值時,徐小平和羅振宇就宣布要投資papi醬。 但從今年4月的papi醬貼片廣告拍賣會以來,卻不斷有消息傳出羅振宇與papi醬合作破裂。
今天(2016.11.23)下午,papi醬合夥人、春雨聽雷CEO楊銘就這幾天外界對papi醬和羅振宇投資關係破裂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裡發表了回應。 核心信息點包括:
2、關於羅輯思維,在明確“得到”業務後他們原價退出了所有的投資項目,papi只是其中一家;
截直發稿,羅輯思維CEO李天田(脫不花)沒有對36氪的採訪給予回應。 羅振宇則在這條聲明底下留言,“江湖就這樣,別介意。總有人願意看笑話。”
查詢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可以發現,羅輯思維的退出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經完成,剩下的股東有楊銘、姜逸磊(papi醬本名)、真格基金、光源資本以及星圖資本。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羅輯思維退出這些項目之後,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將會接盤。 36氪就這條消息向真格基金求證,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人家就是賣書而已,況且還是有價值的書,又不是黃書,又不是邪教書。如果說賣書就是騙人的話,那麼全國的書店都得被查封啊。
他鼓吹讓大學生去投資創業,他自己那個年代的時候怎麼沒去創業?成了嗎?大學生對社會和商業什麼都不懂就可以創業?拿一個比爾蓋茨就告訴大家你們看怎麼樣是不是成功了,切,80億的人口裡只有一個,誘導大家出現錯覺你講出的話就是邏輯思維。
大哥,人家崇尚創業,鼓勵創業,發表自己的觀點,你創不創業,能不能創業,會不會創業,決定權在你手裡!人家只是媒體,不是你的人生導師!
http://mt.sohu.com/20151106/n425449836.shtml
為什麼要黑邏輯思維的羅振宇? 2016-09-01
首先,文非君沒有買過羅胖的書,也沒有加入鐵桿會員,不過我還是會去優酷或者喜馬拉雅聽他的節目。羅胖的價值觀我不關心,他賺錢多少我也不在乎,只是聽羅輯思維有些收穫,不是粉絲也不黑羅胖,但我支持他。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邏輯思維公眾號粉絲已經600多萬,盈利上億,於是寫文黑羅振宇的人也就出來了。
為什麼黑羅振宇?
1:邏輯思維的目的非常簡單,通過公眾號每天一條語音,以及優酷的視頻,和喜馬拉雅等語音形式來增加讀者,然後賣書,於是就有一些聽過後,買了書的人,感覺沒學到很多的東西,感覺虧了,於是就黑羅振宇了。
2:羅振宇講的大多數都是個人觀點和書中的一些知識,有些人聽完後,感覺這也沒什麼,於是就說羅振宇就是和忽悠騙子,騙我們賣書等等。
3:有些人起初喜歡羅振宇講述的一些內容,然後買過羅振宇推薦的書後,就發現內容印刷等都很差,漸漸改變了對他原有的印象。然後就說這年頭騙子太多,用知識包裝騙錢羅胖算一個,但相信終不能長久!
為什麼我們不黑羅振宇?
1:文非君覺得羅振宇節目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要片面去理解。東西,你愛買就買,他逼著你了?大二開始,關注他3年了,我就買了幾本自己需要的書,沒貢獻多少錢,但是這幾年讓我的成長是不少的,我覺得遠遠大過我的付出。非要說他是騙子,就過分了.
2:文非君覺得羅振宇起碼在知識與我之間建立了一個渠道 開闊了我的視野 而且付費得到想要的東西 這很好 也是自然規律 一個想不勞而獲的人是有問題的 只有明白這點 才能融入這個世界.
羅輯思維節目號稱“愛智求真,口號是“有種、有趣、有料”,做大家“身邊的讀書人”。無論你聽多少羅振宇的演講、無論你看多少羅輯思維的節目,我想問問大家,你得到了什麼?思想進化了?思想進化了的表現是什麼?工作事業發展了?朋友關係更多了?你的靈魂提升了?你的格局打開了?對比前後,如果你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是退步,而且浪費了大好的時間和不少錢,那這種神般的崇拜,對你不適合,可能是負能量的,更可能是極其錯誤的。
羅振宇的好朋友曾說過:羅振宇對缺乏自由容忍度極低,第一次採訪,他3次拒絕《人物》記者試圖從他成長經歷中窺視性格端倪。看來羅振宇極其不想讓別人真正深入了解他,窺探知道他褪去“個人魅力”光環後的真實面。
時代不缺乏被神化的人,像王林、營銷大師牟其中、健力寶的張海等,結果證明都是他們都是騙子,只是騙人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有一點相似,那就是通過自我“神化”來騙人,被騙錢損失不大不必太在意,被騙思想甚至被洗腦,這毒害太深……..
回應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是非分辨的能力,有能力去選擇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既然會選擇邏輯思維,認同他的價值觀或者願意去購買書籍加入會員,那都是我們自願的,沒有誰逼迫任何人。我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到目前為止只買過一本羅振宇寫的幾十塊錢的書,但是羅輯思維給我的收穫和感悟絕非是幾十塊錢或幾百塊錢能買來的!沒錯,我的靈魂還真提升了!自媒體怎麼了,自媒體就不能賺錢了?就像一個企業沒有利潤還怎麼創造更多的價值空間,生存下去都難!只想對筆者說,你是沒本事才寫這樣一篇文章,想像還特豐富,還扯到希特勒!太搞笑!
是的,我們都是成年人,我相信大部分粉絲只是想聆聽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而非迷信羅胖。
通過他我開闊的讀書的範疇。這個價值不能用錢衡量
互聯網時代需要羅輯思維這類有營養的節目,而其賺錢的能力正體現了其自身有價值。
說的沒錯!這個從作者可能是羅胖子一伙的,人人都誇,但沒有爭議是做不大的,這個人洋洋灑灑的也沒說出羅胖子怎麼害你了,只是受不了人家賺錢太多罷了
面對羅振宇金錢帝國的開啟,一位資深羅振宇“親情會員”感慨到:當初很多人購買會員,都是覺得現在浮躁的社會,能沉下心來做一檔讀書節目實屬不易。所以大家每人盡一份力,一起供養這個有理想的讀書人,讓羅胖不用為生計發愁,讓節目能堅持下去。不曾想人家進入了10億富豪俱樂部,而我們這些窮人還在煞筆兮兮的搶著替人家買單,崇拜羅振宇這麼久,被洗腦這麼長時間,我得到了什麼,除了“就要他媽的自由”、“相信自己做自己”的自我情懷外,一無所獲,我以為羅振宇給了我翅膀,風口來了,我能飛起來,實際上我才知道我是豬,根本飛不起來,飛起來就慘了,會摔死,還好我沒飛起來,現在風停了,我也該從夢中醒來腳踏實地的工作和生活了。
自我“神化”的羅振宇
作為自媒體第一人羅振宇無疑是成功的,堪稱奇蹟。曾在央視就職的他,嗜書如命、知識淵博、觀點犀利,總能從別樣的角度看問題,引來眾多忠實的簇擁者。相信不少人將其觀點視為“聖典”,當然筆者對他的一些觀點也很認同,形成了不知不看不懂羅輯思維好像“被廢了”一樣,羅振宇彷彿成了“神” ,跟隨他才能自我救贖,才會成功。
為了聽他“ BALABALA ”的高論,為了讀他的“文化販賣”書籍,為了會員“羅利”、社群徵婚、霸王餐、頭採茶、C2B訂製等相信不少人花出去的銀子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更多的則是10萬計。這是一個奇怪的想像,也是一個可怕的現象,這讓007想起了90年代風靡的氣功、曾經瘋狂現在餘毒未消的傳銷、想到了007自己為了信仰與成功跟很多人一起追隨某些大師的腳步,接受他們的“醍醐灌頂”,最終筆者甘心情願被騙錢無數,錢是小事,讓007思想被毒害長達3年,大好的事業幾乎被廢,幸好有光明正義師父及時挽救,才一步步走出“騙局”,大家也才能看到如今喜歡寫寫話話的007。
羅輯思維稱擁有530萬用戶,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如果是真實的,那羅振宇是誰?有如此的魔力?我想到更多的是希特勒,還有那曾經過於個人崇拜的時代。羅振宇作了什麼,能讓這幾百萬人折服?沒有產品,沒有服務,只有思想,很多時候思想是無價的,這是一個嚴重缺乏思想和信仰的時代,羅振宇的出現,填補了我們渴望的思想荒地,所以他成功了,但也被神化了。
自媒“首富”羅輯思維羅振宇,“害”了多少人? 2015-11-06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舉報
導讀:昨天羅輯思維推出羅振宇個人脫口秀跨年演講項目,2天預計入賬4500萬,而其近日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羅振宇成了自媒體“首富”,在創造這些奇蹟的同時,不少羅輯思維會員發出聲討:羅輯思維是騙局,比傳銷的毒害還可怕,“害”了不少人。
會員控訴羅振宇“騙局”
1 、“ 會員招募”——史上最無理!他不告訴你怎麼加。你找不到入口,他就說,不懂得怎麼連接的人,不配和全國最牛逼的互聯網思維的社群玩兒。交了錢,優越感就來了。
2 、互聯網社群?——牛逼的人才不跟你們攙和。經過半年的觀察,加羅輯思維會員的人多數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 1)想通過這個社群發家致富跟著羅振宇一起牛逼一起飛的懶人投資者。2)喜歡讀書,喜歡拿羅輯思維來標榜自己愛讀書、愛知識的屌絲。3)容易被洗腦的一類,別人發表個什麼觀點,他們都能拿出羅振宇的話來比對,羅胖不是說過嗎,是他們的常用語。4)個別投資人,到羅輯思維會員裡找項目。然並卵,他們並沒有找到什麼合適的項目。
3 、所謂的“愛智求真”——不過是營銷手段!他給你一種幻覺:通過看看視頻節目,在微店買些東西,買個號稱限量的會員身份,你也可以成為貼上“汎愛智求真人士”的標籤,其實根本不是讓你真正去讀書,而是讓你買他的東西,營銷而已。
羅振宇的“金錢帝國”
面對過度商業和營銷的質疑,羅振宇聲稱:“我們不是什麼媒體,我就是一個買賣人。”這個買賣人似乎取得了不錯戰績, 2015年的年營業額(不包含非圖書/自媒體類產品)在13億左右。這也就有了其最近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 億,由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領投,啟明創投等跟投,投資名單中更有:柳傳志、柳青、柳林、俞敏洪、李善友、包凡等圈中大佬,羅振宇構建起了真正的金錢帝國,成為不折不扣的自媒體“首富”。
在羅胖看來,中國政府手裡還握著N張「王炸」,等著在恰當的時機甩出來,橫空出世,製造出新的市場空間,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熟悉羅輯思維繫列叢書的讀者知道,羅胖的書並不是只講一個題目,而是他N期《羅輯思維》節目內容的綜合。但是相對於前三本書,這本書就像口述,非常口語化,基本上就是脫口秀節目的演講稿直接拿來出書,談不上啥文采,好處是幾乎不需要費腦子就能看完。
……
https://kknews.cc/finance/lzrkb9.html
羅輯思維為什麼估值13.2億? 2016-06-09
在多數人眼中,羅輯思維是自媒體,是新媒體業務板塊中的「頭牌」;但是,為什麼羅輯思維拿到13.2億元估值——這顯然不是對當下媒體的一個資本定價,最被忽略的答案是:羅輯思維獲得的其實是電商定價。所以羅振宇也一直誠心實意地說:「我真的就是一個賣貨的。」
媒體以前的傳播是品牌,幫別人傳播,收品牌商的錢。但是當用戶都看手機,不買雜誌不看報紙甚至不打開電腦時,伴隨的聲音和文字都變成了朋友圈和自媒體。羅輯思維的朋友圈是幫自己傳播,肥自己的田,收自己的莊稼,然後顆粒歸倉。
這是門生意。必須認識到深層次講羅輯思維是電商邏輯,只看到媒體二字,忘記了媒介首先就是為了傳播。傳播文字,還是傳播立場,傳播生活方式,還是傳播消費方式?你以為你購買了知識,其實那是羅輯思維朋友圈的教輔教材。如果恰好碰對幾個選擇題,恭喜你投機知識成功了,時間節約了,價格合理了,效率提升了……
「羅輯思維」是「羅輯」而不是「邏輯」,當羅輯思維聲名鵲起後,這思維那思維就都有了,但是少有人去掠美「邏輯」,作為一個IP——羅振宇搶先拿下了「邏輯」二字所蘊含的場景,占據了一個高地。
但對於一個電商品牌,「羅輯思維」遠遠不如「邏輯思維」平實,因為會有用戶因為錯別字而無法有效關聯。一字之差,即使品牌再有個性,也會讓服務體驗打了折扣。這是2015年初羅振宇的切膚感受,至少損失一成新增用戶。
而一字之差的背後,恰好是對當下所謂的「魅力人格體」的最常見誤讀。
…….
https://kknews.cc/other/5mpp88.html
媒體未來
羅振宇認為互聯網必然給對媒體業帶來根本性的衝擊。由於傳播介質的互聯網化,受眾人群和信息消費模式都將碎片化。傳統大眾傳播將越來越難以奏效。未來的傳媒將不再以信息為核心,而代之以人格。魅力人格體將是新媒體時代最關鍵的傳播節點。受眾在被細分之後,會基於興趣和對不同自媒體人的喜愛,而發生分化與重組,最終形成一個個高粘度、高聚合力的社群組織。與大眾傳播下的規模經濟模式不同,未來社群組織的生存將遵循範圍經濟的邏輯。
http://baike.baidu.com/item/%E7%BD%97%E6%8C%AF%E5%AE%87/1982837
羅振宇《中國為什麼有前途》:30年後中國經濟好到你不信
現實生活中,中國經濟正在承受著巨大的下行壓力,相信很多人對於過年前那段艱難的討薪、討債歷程記憶猶新。無論是普通工薪階層,還是企業家、創業者甚至投資人的圈子,都普遍瀰漫著悲觀情緒,各種困惑、疑竇叢生。
在《中國為什麼有前途》這本書中,羅胖依舊保持了他「中國經濟死多頭」的本色——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認為中國經濟會變好,依舊堅持「中國經濟未來30年的發展會好到大家不相信的程度」,就像30年前的中國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我們今天會是這樣一幅生活光景一樣。
在書中,羅胖提出了他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的三個理由。
首先,過去500多年裡世界超級大國的交替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從百萬級人口的袖珍國家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到千萬級人口的英國。到了20世紀,英國不得不把棒交出來,交給億級人口的美國……也就是說,後一個崛起的中央國家,總是比前一個中央國家的人口高一個數量級!
為什麼會有上述那個規律呢?因為大國崛起是由兩個動因來決定的。第一是創新,第二是規模。
創新的道理很簡單,誰製造了新技術,誰創造了新的制度安排,誰就崛起。所以,創新的後面一定是創新的擴散。…已開發國家的那一套玩法,我們基本上看清楚了,雖然很多還沒有學會,但這也是遲早的事情。等到他們那一套我們都學會、弄清楚,咱們人多自然厲害。
然後是第二個理由,規模本身就是優勢。有時候大塊頭能玩的遊戲,小個子是玩不了的。譬如中國的電商、服務業,正是因為中國人多、收入差距大,所以才能如火如荼地幹起來。你在美國住幾個月就知道了,它的服務業是遠不如中國的。
第三個理由更關鍵——中國經濟這30年來走對路了。
…..
罗辑思维118 你怎么还信中医 2015年4月23日
回應
这期罗胖讲的,我实在不敢苟同, 如果从方法论方面证明现代中医是伪科学 ,我认为是过于苛刻了~ 罗胖从中医发展中的一些错误方向 来论证现代中医的不合理 ,就像是在说由体液论发展而来的西方医学的根基是错误的 所以也是伪科学。 我本身的是学生物的, 所以对药学和毒理学也比较了解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 中西医的分别最大的角度 是天然合成物和人工合成物的区别 ,过去的中医由于受到设备所限, 所以对病症的诊断是不准确的, 而现代中医在西医设备的帮助下 对病症的诊断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所以在诊断上面 二者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次就是施治方法~ 就我本人的经验来看 中医药中的天然合成物 对于生物体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 高效 ,同时代谢途径也多, 也就是说副作用较少, 这是人工合成物无法达到的优势。但是煎药口服这种摄取方式 大大影响了药物的药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说 中药养生调理的原因。其实中西医本并不需要争端 只是多元方法中的一种 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全盘接受, 报以辩证的态度去观察 ,并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特性去救人,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吧?就像罗胖的这期节目 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中医无效,在树理论的大旗 要说的科学方法论是好的, 这是每个理科学生做学问甚至是做人的根本 ,但是真的需要让每个人都拥有这种逻辑方式么? 逻辑也是存在多元向性的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GBtuL_RDA
罗辑思维官方频道 - Luogic Talkshow
https://www.youtube.com/user/logictalkshow
羅振宇
羅振宇,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主講人,互聯網知識型社群試水者,資深媒體人和傳播專家。1973年1月11日生,安徽蕪湖人。90級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本科,94級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碩士,04級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歷任CCTV:《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製片人。
2008年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曾擔任《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第一財經頻道總策劃。
羅振宇對企業營銷、公關、品牌等領域有獨到的理解和系統的理論,其培訓課程廣受好評。
2012年底,他與獨立新媒創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半年內,由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產品,逐漸延伸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社群品牌。
老胡同變出新商機 文創民宿紛進駐 中國進行式 2017.02.12
到了北京不能不逛胡同,胡同最能代表北京最平民、最真實、最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經過亞運、奧運和APEC後,怎樣在快速拆遷和假古建四合院的縫隙中,保留京味文化,北京人正發揮老胡同的無限新創意。 對台灣人而言,北京的「胡同遊」一定就是什剎海後面的老胡同,包括恭王府、老輔仁大學、梅蘭芳等名人故居。現在不同了,除了已商業化的南鑼鼓巷、煙袋斜街;文青拍照聖地五道營胡同、國子監街,現在又多了大柵欄後面的北鑼鼓巷、楊梅竹斜街和方家胡同。 其中方家胡同四十六號原為中國機床廠的舊工廠,後改造為藝術區,很多藝術工作室選擇在此辦公,有「小七九八」之稱。有台灣人開的雙城咖啡,也有彭于宴和白百合拍「分手合約」的紅葉拾楠。
琉璃廠東街旁的楊梅竹斜街,則成了年輕人的最愛,這裡沒有五道營的喧囂和奢華,卻有許多文藝書店和雅緻的咖啡廳和茶座,老胡同的建築,卻散發出淡雅的唐風。
已在北京創業數年的CAFE DE SOFA老闆董孟浩表示,北京人愈來愈懂打造自己的文創氛圍,胡同不再是把原來的住戶清光,或敲掉重蓋的「示範四合院」。有居民住的地方,才能真正體驗當地文化,能看到老大爺提著鳥籠逛公園、大媽推著車賣煎餅果子,老太太曬被子,圍繞著熱情又帶有皇城根人情味京腔,這才是真正的胡同。 董孟浩說,現在胡同裡賣的文創商品,有很多是藝術家獨創的商品,例如古董版畫、胡同油畫、竹子做的單車、茶道和香道店等。現在逛胡同,成了約會最時尚的地方。
胡同文化不是只能賣些百年老字號商品,也不是商業街。北京人發現,胡同應該是要有「人味」、「京味」、「帝都味」和古今交匯的詳和與大氣。如同日本的京都一般,幾千年依然不斷創造著迷人的風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ebQ29v6mw&t=313s&list=PLRPdZdTG7HaD8dTTQObtGQRKzDX1tB5Dp&index=2
文創撈金 北京故宮告別門票經濟2016.10.16
大陸「十一」長假期間,北京故宮博物院限制旅客流量,每天仍有8萬人「朝聖」,其中半數以上在逛完古建築群後直奔文物專賣店,搶購北京故宮以館藏文物與皇帝、嬪妃、太監、宮女等為靈感開發的近7000種文創商品。讓北京故宮脫離「門票經濟」,也在2015年創下10億元(人民幣,下同)銷售額。而這個生意經的靈感,最早來自台北故宮。北京故宮2008年曾派副院長到台灣觀摩台北故宮文創商品的開發模式;與台北故宮合作開發衍生商品的廠商,到大陸參加文創博覽會時,包括北京故宮等大陸多家知名博物館,也派員在台北故宮的展區,詳細了解商品開發流程。
故宮較勁…台北文化底蘊深 北京市場大2015-8-21 聯合報
兩岸故宮較勁已久,從過去的比知名度、比文物,到近年的比文創。藝拓執行長曾國源指出,台北故宮文創勝在擁有一套完整制度,文創產品多元而富文化底蘊。北京故宮則市場大、吸引全球文創人才,未來不可小覷。
台北故宮院長林正儀:台北故宮陸客團流失近2成5 2017-02-03 1
受到兩岸關係急凍影響,陸客團赴台觀光的指標景點台北故宮博物院,過去一年,陸客團減少逾四分之一,雖然國際觀光客略有增長,但總參觀人數從前年的520餘萬人,減為去年的460餘萬人,降幅約16%。
陸客團減幅約25%至28%,但國際觀光客的團體都呈現成長趨勢,包括日本團成長18%至20%、韓國團15%至16%,東南亞6%至8%,歐美團8%至10%。另外,散客自由行的參觀人數則是增加了3%。
台北故宮去年的營業額大約減少近2成,陸客團減少,相關紀念品的銷售營業額自然也就受到衝擊了。
著名鑑定家傅申:別以為台北故宮的都是國寶,宋元作品假的多
“別以為台北故宮裡的都是國寶,很多宋元作品,真的少假的多。”近日, 傅申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說。傅申是中國著名鑑定家、書畫家,也是台灣文化界最有份量的一張名片,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受浙江大學藝術學系邀請,2015.3.18-4.18,傅申將在浙大連續舉辦六場《書畫鑑定與藝術史》公開講座。
北京故宮開放面積將達85% 院長等近一半員工將搬出紫禁城2017-02-13
未來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85%。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故宮保護總體規劃》(2013-2015)提出,今後包括其在內的故宮一半員工約750多人,都將搬出紫禁城辦公。
回應
什麼時候把台北故宮收回來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2_13_393918.shtml
台北故宮聲稱將就北京故宮侵權提起訴訟
海外網2016.11.3電据台灣“中央社”報導,北京故宮出版《故宮畫譜》,當中收錄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早春圖》但未經授權,台北故宮2日在給“立院教委會”的報告中指出,決議向北京故宮提訴訟。
去年10月,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質詢時提到,北京故宮出版《故宮畫譜》,當中的《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早春圖》圖檔是北京故宮自行掃描台北故宮的出版品,當時台北故宮的處理方式先函請北京故宮補辦圖像授權,但多次電洽北京故宮詢問卻遲無回應。
回應
台北故宮館藏品全是盜竊自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應起訴台北故宮盜竊罪,追回失竊文物。真不要臉!賊喊捉賊
故宮文物被地方“代管”長達55年為何不能收回?2016.12.03中國新聞周刊
“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13427箱又64包精品文物遷址保存。這批文物在經歷了南遷、西遷、東歸的顛沛流離後,最終一分為三。一部分入台;一部分回歸北京故宮;剩下的一部分,至今依然懸而未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將新建博物院選址臨近圓明園
2016.10.23,2016“國際旅遊互聯網大會”在杭州開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大會中透露,故宮目前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故宮博物院將在北京北部新建一個博物院讓更多藏品走出庫房和遊客見面。
幾尊獸首 就能統戰台灣?2016-09-24 04:26 聯合報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
成龍捐給故宮南院的12生肖獸首,面臨斬首命運。 圖/故宮提供
故宮南院打算拆掉成龍集團贈送的十二獸首,這種行為既無禮又無聊。人家特地送來的禮物,不管你喜不喜歡,都是出於好意,既然已經收下又拿來裝點門面了,公然把它拆掉就是失禮。
誕生於2012年的網路原生品牌,懷著找回「日本製造」的初心,採虛實整合的工廠直送,讓高品質的日本製造不再只是傳說,用品質創造超過五成的回購率。此外,還有許多傳統工藝品,讓前往書店的目的,不再只是買書,而是學習生活與生活學習的場所。當然與東京WIRED Cafe的合作,也是另一書與非書串流的極致展現,透過這家時尚風格咖啡店,讓品牌能加乘走出一條新風格,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結語
最後,透過解讀蔦屋書店這些外界比較看不到的細節脈絡,幫助我們洞察到一家看似主流的實體商業平台,背後卻是許多非典型的思考。我想,這些內涵元素,也是造就蔦屋書店能在近年來得以崛起,並持續成為市場上在看待體驗經濟的新標竿,在外顯的背後,是懷著滿滿的創新點子與人文底蘊。
期許透過蔦屋書店的進駐,可以帶給台灣社會,多一點非主流的思考方式。期許這樣的歷程,能有效刺激台灣文化產業,對體驗設計有更多的想像與新作法,這應該是這家非主流書店,為台灣社會帶來的價值。
當然誠品更須要看,如何見學可敬對手的思維與手法,持續精進,更是台灣書店龍頭需要思考的方向。
回應
書被飲料和各種不明食物弄髒的慘案很多,有看過整疊書被融化的冰淇淋黏一起嗎......根本都救不回來
的確從很多面向來看都是好的,但是您似乎沒有考慮到關於「個人行為」的面向,有多時候會造成現在台灣書店不能帶飲料進場、有折扣、有排行榜、有防盜設備都是因為一些奧客的個人行為所造成的,不是嗎?所以,並不看好蔦屋書店在台灣營運的情況。
小時候書店看書哪有椅子坐? 看九點老闆還會不爽你不買, 圖書館看書還見過刻意用鼻屎塗黏在書上, 或不知為何拿沾有血滯衛生紙夾書裡, 甚至有剪指甲屑; 現在大陸羨慕台灣的書店的書幾乎都能隨便翻閱, 翻閱完後也不會摺痕或變得很舊, 這當然也是台灣愛書購書閱書素質比大陸進步, 若台灣閱讀文化能再提升, 自知喝飲料看書要更小心, 書店也明白這是必要成本, 還可以賣咖啡飲品, 可以達到雙贏
讚揚呆丸,不必攻訐共匪:呆丸閱讀……比大陸進步?你所謂的比是何時何地與誰比,有公開評審或有裁判?共匪連莫言已經有了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台灣人的水準夠嗎?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137/2254318
一當讀者進入這個由書所建構之知識殿堂,就猶如回到母體般,有著被包覆養育的安心感,一種獨特的場所氛圍由此而生。相對於坪效精算,蔦屋書店在意的是如何打造充滿想像力的空間。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7:誰說書店一定要設暢銷榜?——把選擇權還給讀者
持平而論,書店內醒目的暢銷榜,是一個貼心的服務設計,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它如同生活潮流現象考察之即時度量衡,每周次的排名輪動,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展現,能讓我們清晰洞察民眾的價值觀、生活型態及喜好與認知,藉此描繪出時代的輪廓。而從狹義角度來看,透過這樣的選薦機制,除了讓好書更被看見,也能讓沒有想法或迷惘的讀者,能快速進行購買決策,不失為一個多贏的共益設計,但背後是否失去什麼?
蔦屋書店,思考到人與本(書)間的關係,當我們想要的是向人們傳達對於生活的想像,書店中是不是不該存在那麼多「過度介入」的雜訊,而是重新進行賦權(empower),讓人能透過空間與氛圍、物件直接與知識以及背後所乘載的生活價值觀交融對話。
儘管拿掉那些看似體貼的設計,或許會讓書店不那麼「典型」,但有所保留的設計也許是另一種體貼。這樣的留白,會不會是來自於日本傳統的「侘寂」美學,少就是多,無聲勝有聲,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8:誰說書店重點是賣書?——「非書」更是無比精采
如果你對蔦屋書店背後的經營集團CCC有一點瞭解,你會知道創辦人增田宗昭當年創業的初心便不是開書店,而是用企劃的思維創造結合文化生活與娛樂,滿足當代人們需求的場所。即使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很難去定義這個行業,但書店是其中最接近的一種。從這個角度理解,就很清楚知道,書店的定義或背後所乘載的意義,在蔦屋經營者的思維中早已超越,因此所要做的是生活策展,以書為核心,但不侷限在書這項載體,透過內容衍生,詮釋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
蔦屋書店,在實體場域中實現這樣的可能性,除了帶來各式的書籍,現場所展示的非書更是精彩,除了早已品牌化,以蔦屋書店為名的系列自製商品,更帶來了許許多多令人眼睛一亮的非書產品——如日本媒體號稱即將改變日本成衣產業的明日之星actelier,就是非書中的一大亮點。
蔦屋書店則顛覆了大家對於書店店員的刻板印象,稱為一個講求美感的體驗風格店,在人的部分也用盡巧思。你可以在現場看著穿著白襯衫的型男在文具區與餐廳穿梭著,還有穿著書店特有圍裙,但臉上有著精緻妝容,與日系穿搭的型男型女們,我想人絕對是成就場所精神的重要元素,要求店員在外表上適度裝扮,展現精神、風格與美感,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5:誰說新書上架就一定要打折?——要也是會員尊榮
關於書籍定價,近年來成為台灣文化出版界討論許久的議題,相對於鄰國日本用法律的約束,台灣新書上架用七九折來促銷早已經成為業界十分有默契的潛規則,而這樣的定價策略,所帶來的預期心理,除了讓出版社在定價時就會預留空間外,消費者在長期習慣這樣的讓利後,多數人提出憂心,讀者將不再用價值,而以價格判斷書籍的好壞。我們必須追問的是,這樣在圖書價值鏈中行之有年的慣習,是否有翻轉的可能?
蔦屋書店,帶著純日系的血統登台,也許有機會打破這樣存在許久的潛規則,在書店中你看不到書本上被貼著79折或21% off 字樣的小標貼紙,店內也沒有過多的宣傳海報,只有店家統一的文案視覺,保留書與讀者對話的機制。這邊只有會員享有95折的優惠,因此要如何挑戰已被新書79折寵壞的台灣消費者,這將會是一個挑戰。但這樣回到書與人相遇感動的實踐,絕對是一種實驗,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6:誰說書櫃一定要塞滿?——四方秀面,敞揚書的結界
一家書店倒底要為讀者準備多少的腦糧,對照台灣一年有近三萬本的新書出版量,再外加從美日海外直送的精彩書籍,到底要多少的藏書量,才足夠撐起一家書店的質感與厚度?我想這絕對沒有一定的基準,一切取決於經營者如何為書店進行市場定位,還有價值主張為何?相對於百餘公尺旁曾標榜書的博物館的誠品信義店,蔦屋一號店想要打造怎樣的風格?吸引怎樣的人群?創造怎樣的質感?這些思考都將反映在空間的佈建與陳列設置上。
蔦屋書店,自詡為生活型態的實踐場,台灣一號店的定位是鎖定都會區的富裕層,這群人生活忙碌,雖不是典型書蟲,但熱愛生活,對生活有著無限憧憬與想像。因此書架上不會有太專業與艱澀的書籍,反而精選有著美麗書封,大開本的書籍陳列於架上,除了高櫃上用山形書椅列推薦書籍外,這家書店最令人驚豔的是上方環狀的書牆,我把它稱為「書的結界」。
而當面積不大的空間,因廊道上坐滿了讀者,造成通行與找書的不便,如果你是書店經營者,該如何面對這個現象,是強力勸導?還是放任自由發展?
蔦屋書店,大膽採行反向策略,在書店旁經營一家風格咖啡館,除提供舒適空間,並別出心裁的允許讀者可攜帶三本未結帳的書籍入內閱讀。這樣顛覆的思考邏輯,看似從完全善待讀者立場出發,也就此將讀者停留時間進行分級:
如果您只是隨手翻閱,他們在書櫃中段設有閱讀檯,可供站立翻閱;再者,如果你想深入仔細翻閱,在書區設有超過50組的舒適單人閱讀椅,提供讀者進行閱讀之用;最後則是,如果你需要參閱許多本書籍,那建議您直接移駕咖啡店,這樣一來,不僅提高讀者停留時間,更因此製造消費機會,縱使最後不選購,但從餐飲賺到利潤。這樣的類型分級設計思維,一方面加快圖書區的人流,另方面則延長、放緩消費者的停留時間,是個深層、細緻且微觀的策略,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3:誰說逛書店只能提塑膠籃?——這裏給你風格小籃
為因應讀者購書的需求,因此往往大型連鎖書店都會貼心地準備購物籃,雖不笨重但形體固定,因此總造成在書區空間移動的不便。其實平心而論,個人也以為從外觀來看也不是很美觀,然而,就在這樣的細節上,卻是成就一家書店風格的關鍵。
蔦屋書店體察到這樣的需求存在,因此開發了黑色軟網式的購物籃,並貼心的準備兩種尺寸,大的放雜誌,小的放書籍,這樣的設計不僅輕巧且美觀,從此走道小,人再多,讀者間的磨肩相會便不再有負擔,讓書店裡的人群與互動,成為美好的風景,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4:誰說店員只能退居幕後?——走出幕前,展現書店精神
不知道大家對書店店員的印象或想像為何?是如電影《一頁台北》裡的郭采潔,或是略帶書卷氣、喜好閱讀、熱於參與藝文活動,或是急公好義積極參與各項社會運動的類型?以台灣書店店員來看,或許是文化情境,又或者是書店經營者的政策使然,台灣書店店員多數來說是以擔任書店場域中的配角為主,個人的魅力與風采在現場是收束內斂的,專業展現在策展的企劃力上,以此實踐他們對內容的主張。因此,他們多數隱身幕後,追求「無垢」,把一切的光芒留給「書」與讀者直接對話。
誠品不要看:蔦屋不是你想像中書店的八個理由 by林承毅 26 Jan, 2017
眾所期盼的蔦屋書店,近日終於台灣開店,並在台北百貨一級戰場信義計畫區打下灘頭堡。這個傳說中,世界最美的書店,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許許多多文青們引頸期待,並寄以厚望?我想簡單說,就是它是一家非典型的書店,與以堅強「企劃力」聞名於世之CCC集團有莫大的關聯。
因此,有別於外界所看到的僅是表層書店的外觀,在經營團隊眼中,早已跳脫這個概念層次,而是聚焦在某個族群的生活型態,以及背後所衍生的未知需求,透過書這個外界習於為常的有形內容載體為核心,打造一個具質感的場所空間,讓人徜徉其中並想像未來的生活樣態。這個概念簡單說就是一種「生活策展」,因此除了書之外,非書的部分更能加注其中,使整體內容更為豐富且迷人。
蔦屋用強大的企劃力,大步走出既有書店經營的框架,從而建構了新典範,背後無形的創新基因,我認為才是更值得去探討之處。所以與其說它是書店,不如說是一家風格店——一家從人本需求出發的文化與生活交融的概念場——從昨日開店的現場直擊,我想藉由以下所觀察到的八個理由,進一步說明。
理由1:誰說書店一定禁止飲料?——這裏不僅可以,還設置回收台
過去無論是經營書店或圖書館,飲料一直被視為是絕對的禁忌,理由不外乎是會弄髒書籍,紙張怕水等理由;但反過來問,如果你期待顧客可以長時間停留,卻不准其在場所內補充水分,因此口乾舌燥的結局就是,草草離去就不再回來,如果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真的可以只要自我精神層次的腦糧,就可放掉生理的解渴?
蔦屋書店,不僅開放讀者可攜帶飲料入內,更首開特例的在閱讀椅上設計飲料架,更特別的是,還設有飲料專用的分類回收台。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貼心,不如說是打破框架思考。試問眾書店經營者,你們一年書被飲料弄髒的比例有多高?如果只是九牛一毛,為什麼不回過頭來試著相信讀者,我想這是成為非典型書店才具有的勇氣。
理由2:誰說書店只能席地而坐?——歡迎到咖啡廳慢慢看
台灣過去似乎沒有席地而坐的習慣,直到文青聖地誠品敦南店開啟這樣的風潮,成為台灣獨特的書店風景,也讓初次到訪的外國人嘖嘖稱奇。如果回過頭探討這個現象的緣起,就是書店提供了一個充滿魅力的空間,讓人想久留閱讀,便在找不到位子的情況下所採行的變通行為。
我覺得把一切嚴肅高雅的東西都予以萌化這是一種病態。似乎不萌化就不足以顯示其親民,不萌化就不足以顯示其與時俱進。
這就不好說了。不管怎麼說,能讓人多接觸一下,總是好的。不是靠著三國演義和之前的話本之類,有多少人知道三國歷史?
做得好,你們讓故宮變得互動起來,歷史完全可以變一種形式,讓大家便於理解。
明朝元素在南京,南京的叫明故宮,北京那個只能叫清故宮。
清故宮是在瀋陽當年的盛京,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南京呵呵,明朝定都北京時間遠比南京長太多
這得多無知才會說出這些話.....不知道故宮是明成祖建成的嗎?如果不懂就多看看多學學,我都替你感到丟臉
北京紫禁城是誰建起來的?哪一家在裡面住了200年?明代南京的宮殿只是朱元璋、建文帝、以及明成祖早期用過,後來就是一個擺設,以表示不忘本,何況南京宮城在靖難之役中大多被焚毀了,有什麼東西叫明故宮嗎?有也是後來仿造的。你可能是南京人,要傲嬌一下可以理解,但想改變歷史就不對了。現在開一劑藥方:故宮博物院拍攝的六集歷史文獻片:《故宮》。
日裔美國人羅斯基是首個不遺餘力的鼓吹元清非中國史的人。1923年,日本專家矢野仁一出版了《近代支那論》,開頭就有《支那無國境論》和《支那非國論》兩篇文章,鼓吹中華民族不屬於民族概念,中國不能稱為所謂民族國家,滿、蒙、藏等非中國領土,鼓吹中國則應當放棄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包括政治上的領屬和歷史上的敘述。一個國家的歷史不是兒戲,為什麼日本拼命提出N種史學理論,否認中華民族,挑撥中國56個民族間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在妄圖摧毀中國的基礎——欲亡人國,先亡其史。其實,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自有黃帝的部落以來,以中原黃河流域的華族、夏族為中心,逐漸與周邊北狄、西戎、東夷、南蠻等融合,如今的56個民族均為炎黃之子孫(中華民族)。比如滿族的直系祖先是靺鞨,而靺鞨先祖為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以炎帝和蚩尤為始祖;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東胡,而東胡乃夏商時的夏族旁支;回族以匈奴和漢族血統為主體,兼容吸收了阿拉伯、波斯、蒙、維、藏、傣、白等民族,而匈奴先祖乃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西羌為三苗之一,而三苗乃蚩尤與夏后氏後裔,堯舜禹時併入中原集團,且現代研究證明藏族與漢族乃血緣最近之族群;其他民族亦遠溯至炎黃血脈。由此可知,如今中國56個民族都係出一脈。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2_19_385031.shtml
故宮淘寶年銷售額超10億賣萌真的有生產力
10億元!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2016一年的營業額。目前,故宮推出的文創產品超過8700件,包括“十二美人圖”挂歷、迷你宮廷娃娃等產品一經推出就成為爆款。大家都說,600歲的故宮如今變得越來越年輕、時尚了。
中國博物館文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副處長劉松林透露,故宮的每款文創產品,研發週期都在8個月左右,從創意到產品,每個環節都嚴格把控。
對“賣萌”這事,故宮是相當認真的。
“有時觀眾開玩笑說,故宮越來越火了,像個網紅。我覺得,這是我們和觀眾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共同碰撞產生的一種新時代下傳統文化的閃光。”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副主任蘇怡表示,故宮團隊這些年嘗試通過最新的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來對古建築和藏品進行詮釋,希望能拉近觀眾的距離,消除敬畏感和距離感。“我們覺得,博物館不應該冷酷,不該把過去的文物冷凍在這裡,把知識冷凍在這個時刻。否則,文化就會變得固化甚至僵化了。”
“這幾年大家可能感受到故宮博物院在進行著一些轉型。”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文物藏品經過了七年的清理,一些佔據故宮的單位也在一個一個地搬出去,但是觀眾對於故宮參觀的需求仍然在以每年100萬人次的速度攀升。所以故宮下決心與互聯網合作,並在三年前與騰訊合作啟動了數字故宮社區計劃。
“故宮,本身就是一個世界級的超級IP。特別是這幾年的變化很大、思路很新。通過各種周邊創意產品,借助移動互聯網,故宮已經迅速地吸引了新一代的年輕粉絲。”
在故宮內部,“資料信息部數字展示一組”是由8個“80後”組成的隊伍,主要負責故宮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與APP等網絡媒體的策劃、發布與運營。
2013年的《胤禛美人圖》是該團隊APP項目初試啼聲的作品。這是以一套12幅的清宮舊藏美人圖為基礎進行創作的,風格清雅別緻,並不僅僅讓觀者欣賞到畫作,而是逐步引領他們走入舊時美人“品茶、觀書、沉吟、賞蝶”的日常生活,而美人周圍的家具、擺設等也可以讓人一一點開。
回應
故宮賣的紀念品真的很好,設計和製作的非常有心,大贊!
故宮文創咋全是清朝人物,辮子戲看多了嗎?
你怎知沒有?就拿那個萌玩偶來說,除了清帝后裝束的一對之外,也有明帝后造型的一對。其他明代特點的各種紀念品也有一些。
藝術品市場要回暖了2016.12.04新浪收藏
1.03億元張大千《巨然晴峰圖》的成交,無疑為本季秋拍打進了強心劑。雖然本季億元拍品成交數量遠不如春拍,對市場乍暖還寒的論調依然不減,但從收藏周刊記者走訪拍場的過程中卻發現,寒潮之下早已暖流暗湧。
而常玉的《瓶菊》以2000萬到3000萬港元估價上拍,最終以1.0358億港元高價成交;而香港蘇富比秋拍的總成交額為22億港元,成交最高價前五名都在4000萬以上;中國嘉德五個近現代書畫專場,成交率都達到80%以上等消息,則更讓藏家喜出望外,“今年秋拍的整體狀況比起春拍好,高價拍品數都數不過來。只有兩平尺的齊白石《蓮池書院》,卻賣到5000多萬,平均每平尺都要兩千多萬。”作為拍賣會的常客,海雲軒藝術品公司總監、資深收藏家嚴君雲剛從香港回來,他連日對香港剛剛收槌的多場拍賣會都有觀察,在向記者表述時,依然心情激動。
事實上,面對持續處於調整期的經濟環境,各大拍賣行早已有了各自的應對辦法,.....
濟南文玩產品身價大跌千元手串如今50元無人問津2016.12.04 新浪收藏
前兩年各種珠串、核桃等“文木”迅速佔領市場,很多行外人錯把文玩當文物,盲目跟風,瘋狂購買,使得文玩核桃、葫蘆、菩提等草根級別的文玩產品搖身變成了“貴族”。今年星月菩提、椰殼、文玩核桃等的價格大幅下跌,濟南一些文玩核桃與菩提價格下跌近九成,以往能賣上千元的手串如今50元也無人問津。
莫言書法僅以5000元落槌獲諾獎後最高價曾近百萬2016.12.01中新網
2016. 11.30,作家莫言一幅書法作品亮相拍場,僅以起拍價5000元人民幣落槌,反響平平。中新網記者發現,其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在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成為被拍賣的對象,而相關作品在拍場上的成績並不穩定,最高成交價可達97.75萬元,但同時也不乏流拍作品。據悉,今年12月還將有至少十餘件莫言書法作品亮相拍場。
回應
對書法的評價還是有個基本的標準好一些。
此人書法一文不值。
莫老可稱當代郭沫若
二個人的字比一下、就知道誰是書法。莫言的字不如煉字的小學三級學生!
書法賣的是名氣,三分書法七分人名,千古如此。
淘寶造物節人氣王! 北京故宮Q版皇帝熱賣 2016-08-29 經濟日報
今年暑假淘寶造物節首度在上海登場,造物節上最受關注的店家當屬北京故宮,這也是故宮首次參加淘寶網舉辦的線下活動。特別的是,北京故宮出場的人物全是Q版國寶,包括喜歡強調「朕本布衣」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彰、會拋媚眼的雍正皇帝,化身愛是一道光的道光皇帝,全都成為人氣王。
北京故宮淘寶創意負責人何靜平表示,以往故宮紀念品只能在故宮商店內購買,2008年起北京故宮在淘寶網開設了故宮淘寶,但一直到2013年因為一組雍正動態圖的表情包,故宮淘寶從正經風格變成「正經萌」的風格,才火起來。而今年暑假淘寶造物節,是故宮首次參加淘寶網舉辦的線下活動,這些可愛的皇帝、貴妃、嬤嬤全都跑到現場跟粉絲互動。
故宮淘寶特別在造物節上準備了宮廷運動會,比賽蹴鞠、射箭等,讓粉絲體驗皇上怎麼跟小伙伴們一起玩。
而故宮淘寶更有備而來,Q版的雍正皇帝用有兩手食指按住雙頰酒窩,透露「朕亦甚想你」,吸引大批90後年輕人合影;貴妃娘娘俏皮地眼睛眨合,比劃出剪刀手「奉旨賣萌」,也讓粉絲爭相與貴妃娘娘握手;還有圓臉嬤嬤告訴你「買了就是朋友」,陰險地笑著推薦新產品嬤嬤針線盒。
說到故宮文創產品,不能不提首開創意先河的台北故宮。一款「朕知道了」皇帝硃批紙膠帶,推出半年就賺進新台幣2,660萬元。但北京故宮則有後來居上之勢,故宮淘寶已經創造出8,683款萌萌噠的故宮創意產品,擁有32.6萬淘寶粉絲,成為金牌淘寶商家、生意高手。
北京故宮將皇帝騎馬拉弓的畫面,融入「皇帝為你打下一盆江山」的盆栽設計之中。 江南時報
陸博物館推「舌尖上國寶」 暴紅 2016-08-29經濟日報
蘇州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祕色瓷為原型,打造出文創餅乾,一炮而紅。
蘇州博物館是第一家把鎮館之寶的典藏古文物,打造成為文創餅乾新鮮出爐的大陸博物館。第一個被選為文創餅乾原型的祕色瓷,多年來一直擺放在博物館的一樓「寶藏虎丘」展廳中,卻鮮為人知。
祕色瓷是1956年在蘇州虎丘雲岩寺塔出土的越窯青瓷,證實為五代時吳越宮廷供品,庶臣不能使用,且以釉料配方祕而不宣。
這件國寶過去一直靜靜地陳設在博物館內的一角,直到蘇州博物館開風氣之先,於去年推出祕色瓷餅乾暴紅後,這件鎮館之寶終於成為遊客進館必定朝聖、追捧的人氣珍品。
蘇州博物館副館長茅豔透露,遊客逛博物館一般都會想買點什麼做紀念,過去一直流行「老三樣」:書籤、海報照片、筆記本,如今蘇州博物館別出心裁想到「用舌尖上的國寶,來吸引吃貨們逛博物館」,祕色瓷餅乾已經成為許多遊客的新選擇。
茅豔表示,以鎮館之寶當賣點,設計出好吃、好看的文創餅乾,不僅能契合年輕人的需求,還能架起新世代與博物館之間的橋梁。
有了蘇州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大陸各地博物館也開始絞盡腦汁,跟進推動「去博物館吃文物餅乾」的流行風潮。
例如,四川三星堆博物館以三千年前的古蜀青銅面具為原型,用黃油、抹茶、草莓、巧克力四種口味做出有黃、綠、橙、黑四色的面具餅乾;陜西歷史博物館則研發出皇后玉璽、瓦當、開元通寶等造型餅乾,同樣大受歡迎。
其實,拿古文物當賣點,尤其是做成好看又好吃的點子,台北故宮的國寶宴早就是開路先鋒。
台北故宮擁有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重多中華文化瑰寶,故宮國寶宴就選用產自台灣中部種的娃娃菜菜心,再放上櫻花蝦,巧扮國寶翠玉白菜;還有用台灣特色水果入菜的鮮果毛公鼎、紅燒蹄膀的肉形石,多種創意菜色讓人一邊品嘗美味食更能會心一笑。
兩岸不約而同將文物變身為美食,既異曲同工,也各有千秋。不但為博物館增加經濟效益,也成功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走進博物館。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有那種天真幼稚的幻想,以為5月16日的投票真的憑空增加了國民財富和就業機會。它只不過是重新分配了財富,重新分配了工資,如此而己。
是不是有人會說,它所補貼的那種能給人滿足的事物和那種職業,是一種更急需、更道德或者更合理的東西或職業?對此我無話可說。我要說的是:你拿走納稅人的6萬法郎,提高了歌唱家、髮型師、裝演工和服裝師的收人,那麼,莊稼漢、挖溝工、木匠、鐵匠的收人就相應減少了同等數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證明前一個階層就比別的階層更重要,拉馬丁先生也並沒有這樣說。用他自己的話說,跟其他行業相比,劇院的工作是一樣地有效率,一樣地有成效,而不是更多。然而,這種說法似乎值得商榷,因為劇院行業沒有比別的行業更有效率的最好的證據就是它竟然呼籲別的行業來補貼它!
不過,對不同職業內在價值和優點的這種比較,並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我在這裡竭力要證明的只是,拉馬丁先生及那些為他的說法鼓過掌的人士,如已經看到了那些向演員們提供必需品的商人們所獲得的收益,那麼,他們也應該看到另一面,看到那些供應納稅人必需品的人們所蒙受的收入上的損失。
先生們,如果涉及稅款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某些理由來證明它是有用的,但千萬不要用下面這種拙劣的說法:“公共支出能使勞動階級維持生存。”這種說法的錯誤之處在在於它掩蓋了個我們必須從根本上了解的事實:即公共支出無非是私人投資的一種替代而已,其結果也許會很有力地支持一位工人替代另一位工人,但卻不會讓作為一個整體的工人階級的總體收人增加一丁點。你們的看法很時髦,但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的推理過程是不正確的。
你們都知道,劇院的工資支撐著不少於8000名各式各樣的人的生活——美工、磚瓦匠、裝演、服裝道具、建築師等等,他們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們的產業的產值占我們的首都的1/4強,他們應該有資格獲得你們的同情!”
你們的同情?翻譯過來就是:你們的補貼。
還有呢:“巴黎的賞心樂事為外省各部門提供了就業機會和消費品,富人的奢侈是整個共和國靠複雜的劇院經濟為生的20萬各行各業工人的工資和麵包之所在,他們都通過這些高雅的活動獲得報酬,而這些高雅的活動使得法國的形象光輝燦爛,正是這些高雅的活動使他們得以維持自己的生計,並給他們的家人和孩子提供生活所必需的東西。你們撥付的這6萬法郎,正是為了這一目的。”(好啊!好啊!熱烈的鼓掌。)
而從我的角度看,我不得不說:糟透了!糟透了!當然,我的這一判斷僅僅是針對拉馬丁先生的經濟觀點。
是的,我們現在討論的這6萬法郎至少有一部分會到達劇院員工的手中。肯定有不少會在路上就被人截留。如果仔細地進行追究,我們甚至可能會發現,餡餅的大部分都落入了別人的手中。如果竟然有一些碎渣留給他們,實在就是他們的福氣!不過現在我倒願意假設,全部的補貼都能送到美工、裝潢、服裝道具、髮型師等人士的手中。這些是看得見的。
然而,這些補貼是從哪兒來的?這是硬幣的另一面,考察這一面跟考察它的正面一樣重要。這6萬法郎是從哪兒蹦出來的?假如某次議會投票沒有搶先一步讓這筆錢從市政廳流向塞納河左岸,那麼這筆錢會流向什麼地方?這則是看不見的。
確實,沒有誰會說,議會的投票活動能讓這筆錢從投票箱中自己孵出來;沒有人敢說這筆錢是對國民財富的一個淨增加;也沒有人敢說,如果沒有這奇蹟般的投票,這6萬法郎就仍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恐怕必須得承認,議會投票時的多數派惟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來決定,從某個地方拿出這筆錢,然後把它派送到別的地方,這筆錢只有從一個地方轉移出來才能被送到其要去的地方。
這就是事情的真相。很清楚,納稅人一旦交出了一個法郎後,就再也不能使用那一個法郎了;很清楚,他被剝奪了那一個法郎所能帶來的享受,而本來準備滿足他這一個法郎的享受的工人,不管他是誰,就都得不到這一個法郎的收入了。
因此,當我們要求國家不要用稅款干預宗教事務時,我們就被人看成是無神論者;如果我們要求國家不要用稅款干預教育,那麼我們就被人看成是憎恨啟蒙;如果我們說國家不應該通過稅款人為地虛增某塊土地或某個工業部門的價值,我們就成為財產權和勞工的敵人;如果我們認為國家不應該補貼藝術家,在某些人眼裡,我們就成了覺得藝術無用的野蠻人。
我決不能同意上面的這些推測。我們決不會荒唐到想取消宗教、教育、財產權、勞工和藝術的地步,儘管我們要求國家保障所有這些人的活動自由發展,但不應該用別人的錢來供養他們;恰恰相反,我們相信,所有這些至關重要的社會活動都應該在自由的氣氛中協調地發展,不管是哪一類活動,都不應該成為麻煩、弊端、暴政和混亂的根源,而這種狀況今天恰恰所在多有。
我們的論敵則相信,一項活動,如果不給予補貼或者不加以節制,就等於取締該活動。我們認為恰怡相反。他們所信任的是立法者,而不是普通人。而我們信任的是普通人而不是立法者。
於是,拉馬丁先生說了:“根據這項原則,我們恐怕就不得不取消能夠給這個國家帶來財富和榮譽的公共博覽會。”
對拉馬丁先生,我的回答是:按照你的觀點,不予以補貼就是取締,因為你是從下面的前提出發的:除非依靠國家,否則,任何東西都不能存在,據此你得出結淪,如果不用稅款來支撐,任何事情都辦不成。但是我會就你說的事舉一個恰恰相反的例子,我要告訴你,迄今為止最大、最壯觀的博覽會,就是現在倫敦正在籌備的博覽會,這個博覽會乃是建立在最自由、也最普遍的概念基礎上的,我想就是用“人道主義”這個詞在這裡也並不算誇張,而正是這個博覽會,政府卻一點都沒有插手,也沒有一點稅款補貼。
回頭再來看看高雅藝術吧,我想重複一遍,人們可以提出很充分的理由來贊成或反對補貼制度。而讀者當然明白,為了與本文的具體目的保持一致,我無須再陳述這些理由,或者在兩種立場中間進行選擇。
但是拉馬丁先生提出的一個論證,卻是我不能假裝沒有看到、坐視不理的,因為他的論證正好就落在我的經濟學研究的範圍之內。他說:“劇院的經濟問題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業。這種職業的性質就不用多說了,它跟別的任何行業一樣,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也是很有潛力很管用的。
國家應該補貼藝術嗎 2016.8.19 巴斯夏
關於這一問題,正反雙方都能說出一大堆理由。
有些人會說,藝術可以擴大民族的視野,提升民族的精神水平,並使民族的心靈富有詩意,為此,國家應該扶持藝術。放棄這種對藝術的補貼,難道不是最輕率的行為嗎?這種補貼分攤到每個公民身上,根本就沒有多少,而歸根到底,藝術的成就可以讓我們在整個歐洲人面前覺得自豪和光榮。
這種種理由,我得承認當然是很雄辯的,不過,我們也可以給出很多同樣雄辯的駁斥。首先,我們可以說,存在著一個分配性正義的問題。立法者的權力是否大到可以使他研究藝術家的工資水平問題,從而對藝術家的利潤給予補貼?
拉馬丁曾說過:“如果你取消對劇院的補貼,那麼,你在這條路上要走多遠?按你的邏輯,你是不是也要關閉大學各個系科、關閉博物館、研究所和圖書室?”對此,人們可以這樣回應:如果你想補貼所有美好而有用的事業,那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按你的邏輯,是不是也應該為農業、為工業、為商業、為教育同樣撥出王室專款?而且,你怎麼就那麼確定,補貼就一定有利於藝術的進步?這是一個遠沒有答案的問題,而我們親眼看到,那些繁榮興隆的劇院恰恰是那些靠自己的努力維持生存的劇院。
最後,如果從更深層次進行考慮,我們就會著到,需求和慾望是此消彼長的,要想讓全國的財富滿足這些需求和慾望,那麼,必然是越高級的慾望,佔的比例就越小:政府決不能多管閒事干預這一過程,因為不管現在全國的財富有多少,通過稅收來刺激奢侈品產業,都不可能不傷害基礎產業,從而必然會逆轉自然的文明進程。人們也會指出,人為地擾亂需求、趣味、勞動和人口之間的相應比例,將把國家置於一種不穩定而危險的境地,便之喪失穩固的基礎。
這是反對國家干預某種秩序的人士提出的一些理由,在這種秩序中,民眾相信他們應該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因而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我坦白承認,我也認為選擇和刺激應該來自下面而不是上面,來自民眾而不是立法者;而與之相反的理論,在我看來,將導致自由和人的尊嚴的毀滅。
然而,你知道現在人們是怎麼根據錯誤而不公正的推測而罵經濟學家的嗎?如果我們反對補貼,人們就指責我們反對要進行補貼的這一藝術活動本身,我們被看成所有這些藝術活動的敵人,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們想讓這些藝術活動成為人們的自願活動,應該自己去尋找恰當的報酬。
福布斯作家收入榜:詹姆斯·帕特森年入9500萬美元排第一
據澎湃新聞2016.8.12報導,美國《福布斯》雜誌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本年度全球作家收入榜。在過去的一年裡,這些富有的作家們累計收入達兩億六千九百萬美元。其中,排在首位的詹姆斯·帕特森以其9500萬美元的收入,繼續蟬聯全球收入最高作家的稱號。
作家們賺得很多,除了天文數字的圖書銷量,給他們帶來巨大財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作品被改變成電視、電影。這個榜單上的作家收入由尼爾森公司評估完成。尼爾森根據紙質書、電子書以及有聲書銷售,以及電視電影跟他們帶來的收入作為考量,再通過與作家、代理商、出版商以及其他領域專家對話後綜合得出作家收入排行榜。榜單上作家收入統計的起止時期是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按稅前收入排列。
帕特森的驚悚小說《困獸》被美國CBS電視台看中,已預定了該劇的第二季。這部機場小說再次為帕特森帶來巨額收入,帕特森同樣是全球少年讀者的收割機,每年他還要發表四到六本兒童讀物。
位列第三的是JK羅琳(1900萬美元),即使她的讀者已慢慢長大,哈利·波特系列依舊在持續吸金。
許多高收入作家的收入實際上連續數年都在下降,這一方面反映出讀者群正在不斷萎縮,另一方面也說明老作家的新作市場號召力不夠。
而馬丁大叔依靠電視劇改編,依然還留在榜內。《冰與火之歌》在全球擁有無數忠實讀者,而馬丁大叔亦因為這部小說改編而成的HBO熱播劇《權力的遊戲》而獲利頗豐。不過馬丁也面臨著未來收入下跌的情況,HBO電視網已承認《權力的遊戲》下季播完後將告一段落。如果沒有新書面世,下一年他的收入勢必下跌。
【附】2016年世界作家收入排行榜
1.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 9500萬美元
2.傑夫·金尼(Jeff Kinney) 1950萬
3.JK羅琳(JK Rowling) 1900萬
4.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1800萬
5.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1500萬
5.丹尼爾·斯蒂爾(Danielle Steel)1500萬
5.諾拉·羅伯茨(Nora Roberts) 1500萬
8.EL詹姆斯(EL James) 1400萬
9.維羅尼卡·羅斯(Veronica Roth) 1000萬
9.約翰·格林(John Green) 1000萬
9.寶拉·霍金斯(Paula Hawkins) 1000萬
12.喬治·RR馬丁(George RR Martin) 950萬
12.丹·布朗(Dan Brown) 950萬
12.雷克·萊爾頓(Rick Riordan) 950萬
.............
回應
唐家三少年入過億,在這個榜單上至少可以排到第八位吧
記得《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熱播的時候,街上滿眼都是金秀賢拍的廣告,“都教授”幾乎無孔不入。有一種說法,當時金秀賢到中國撈金,60天裡簽下16個廣告代言,僅僅90秒的亮相就值7位數。如今則是因《太陽的後裔》熱播而爆紅的宋仲基,這位在劇集里花樣撩妹的韓國歐巴,在綜藝節目和廣告代言中頻頻亮相,經紀公司說不定已經在背後數錢竊喜。但是,那麼多國產劇“出海”,又有多少國內明星能複制金秀賢和宋仲基的廣告代言傳奇?人家做的是全產業鏈,而國內明星的影響力,很多時候還只停留在劇集裡。
數據顯示,2015年迪士尼公司總收入超過500億美元,但電影業務僅佔了73億美元,其他都是玩具、樂園等衍生品的收入。劇集製作水平的提高,只是國產劇“出海”的最基本條件,如何像韓劇那樣,從國家層面出台一系列產業、稅收、推廣政策,進而提高產業的整體層次,如何像迪士尼那樣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或許才是國產劇“出海巡航”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產劇“出海”路在何方?2016-06-09 新華網
摘要:這就跟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雖然人氣挺旺,看起來好像已經風生水起,但依然沒有找到清晰的固定盈利模式。
當美劇、韓劇、日劇在國內攻城略地的時候,據說國產劇也在國外培養了一批“死忠粉”。《步步驚心》在亞太地區收穫超高人氣,《甄嬛傳》登陸美國主流電視台,《瑯琊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熱播,《羋月傳》國內未播版權就已賣到國外……如今“出海”的國產劇不僅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題材越來越廣泛,而且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話題性事件,一股洶湧的“華流”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國產劇的“出海”,當然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正相關,但是單純從文藝角度考量,近年來國產劇在故事劇本、製作水平、美學韻味、技術水準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從《大明王朝1566》到《甄嬛傳》《羋月傳》再到《瑯琊榜》,稱得上製作精良的國產劇越來越多,很多國產大劇、精品劇集的投資已經躍升到四五百萬元一集。
乍一看,國產劇似乎真的走向了國際化,但是從國產劇熱播的地域來看,又會發現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國產劇最受熱捧的地區,只是東南亞和非洲等欠發達地區。《西遊記》和《還珠格格》在東南亞比較受歡迎,《媳婦的美好時代》是在坦桑尼亞熱播,《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等40多部國產劇也被譯製成當地語言,在肯尼亞、埃及、贊比亞等國家播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文化差異是一方面,產業整體水平恐怕才是關鍵。綜觀國際影視業,歐美日韓等國家基本上各自都有明晰而成熟的模式,產品更加專業化、市場化,也都在產業發展中形成了主流產品或製勝法寶。但是,國產劇的模式是什麼?主流產品是什麼?古裝劇、時裝劇,抗日神劇還是都市言情劇?這就跟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雖然人氣挺旺,看起來好像已經風生水起,但依然沒有找到清晰的固定盈利模式。同樣的道理,國產劇“出海”雖蔚為風潮,但多少顯得沒有章法,既不像韓劇那樣背後有強大的政府推手,也沒有像美劇的季播和日韓的製播一體、邊拍邊播那樣形成固定製播模式。
中國藝術品市場份額全球第三 2016.3.23 和訊網
儘管2015年市場整體不景氣,但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卻逆市上揚了4%,銷售總額達27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進一步確立了其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霸主地位;而英國市場銷售額下跌9%至135億美元;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則銳減23%至118億美元。於是,2015年,美國市場以43%的市場份額,蟬聯了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而英國以2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中國則以19%的份額,依然保持全球第三大藝術品市場的位置。
實際上,近20年,除了在2011年被中國市場短暫超出,美國市場一直保持著全球藝術品市場領軍者的地位。通過數據來看,這種領先地位的確立,主要得益於高位成交的高價藝術品、當代藝術板塊的繁榮以及國際貿易的充分發展。
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兩極化的現象進一步加劇。全球三大藝術品市場幾乎壟斷了所有千萬美元級別的拍品,其中美國市場表現得尤為突出。
2015年,在超過1000萬美元成交的作品中,美國占了72%,英國為21%,中國為7%。而此外的市場中,以千萬美元級別成交的作品微乎其微。儘管這些高價拍品只佔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量的0.1%,卻貢獻了28%的銷售額。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這一板塊的成長最為突出,整體增幅超過1000%。
哪些產品在失去市場?
數字化趨勢對音樂、電影和報紙等產業產生重要影響,這些文化產品開始轉向文化服務領域,比如通常以網絡訂閱的方式售賣。以音樂製品為例,2004至2013年間,貿易額下降了27%,而電影製品的同期貿易額下降了88%。但與此同時,音像服務業整體還是保持了持續增長。
此外,儘管印刷產品交易低迷,例如報紙的衰落,但圖書在一些地區仍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出口產品,2004至2013年間增長了20%。
回應
文化產品包羅萬象, 一個小擺設賣十萬件也算是, 一部電影也是, 大家看看這個數字就好, 我們的文化輸出還是任重道遠.
對於我這個80年代就成天泡在錄像廳的人,外國的片子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嚐鮮之後就枯燥無味了。說到底離得太過遙遠,沒辦法引起內心的共鳴。看個樂呵就可以了。
我們是文化產品進口國吧,成天韓迷,日迷,美分啥的太多了.比如美國漫威的模型,聖誕相關的文化物品,日漫的cos道具,藝術品的複制和生產,這些都是中國代工,但出口是上去了,真正錢是中國賺了嗎,是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嗎,筆者完全在偷換概念。
錢是賺到了人心卻散掉了。
難道不賺錢就可以聚人心?文化產品就是這麼特性 不是賺不賺錢的事兒
強者才有發言權
然而我國依然是日漫,美劇的重災區,原因無他,中國在這兩個輸出自身價值觀世界觀的領域嚴重不足
可是所謂的進口又有多少人是付錢看這些的……
國力增強, 文化必定會走出去. 但平心而論, 中國的文化產業做的並不好, 甚至是很糟糕的, 只不過正好搭上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列車.
都是按照西方思維或者元素出來的文化產品就算不上文化輸出了,看看國內一些大片為了拿那個奧斯卡,拍得連自己都看不懂了,,,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業 《文化很好賺》 )
聯合國教科文組:中國成文化產品最大出口國2013年達601億美元
2016-03-1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其數據研究院的一份最新報告,題為《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年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中國2013年文化產品出口總值達601億美元,高出排名第二的美國279億美元一倍多,成為全球文化產品最大出口國。
美國雖然已不再是文化產品的最大出口國,但依然是這類產品的最大進口國。總體來看,發達國家在文化產品的出口中所佔比例在下降,但在進口中依然處於主導地位。與此同時,新興市場的文化產品出口在增長。土耳其和印度文化產品出口近年快速增長,已躋身世界十大文化產品出口國行列。
儘管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大批電影和音樂消費者轉向網絡相關服務,2004-2013年間文化產品的貿易額還是翻了一番。
哪些產品在贏得市場?
藝術和工藝品市場上升,進入貿易額最大的十大文化產品之列,這得益於黃金首飾的暢銷——尤其在經濟形勢不明確的情況下,黃金是個安全的“避風港”。2013年,黃金首飾的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美國、印度,以及新加入的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是黃金首飾出口的引領者。2013年,僅中國一國的黃金首飾出口額就達320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的黃金首飾出口額為107億美元。
雕塑、小雕像和繪畫作品也出現增長,2013年它們為藝術和工藝品貿易貢獻了190億美元。關於這些商品的出口,中國、美國、英國是最大的幾個出口國,隨後是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
其實,黃春明真正要推動的是文化扎根,這是種傳統的文化教育活動,透過文學,透過說故事讓文學提前進入兒童的心裡。他做的是文化人的良知,他扮演的是知識分子奉獻社會的角色。政府本應義不容辭加以補助,何有圖利之言?
現代化的社會乃是具備公義的社會,公民以其理念實踐理想,使文明不斷提升與發展。但是自從政府迷糊了「文創」所應擔任的角色之後,我們的社會動不動就以「文創」扣向所有文化活動的頭上,文化那種人本主義的精神逐漸被功利主義化。這種趨勢令我們相當憂心。
請將「文創」的歸民間產業,政府回歸其高度,制訂有利產業發展法規,研擬政策,輔導、補助產業發展。既是精緻文化的走精緻文化,既是通俗生活的走通俗生活的道路,產官學共構,創造未來,千萬不要把文創園區或者閒置空間再利用視為無限商機,巧取豪奪,讓文化有點從容發展的空間吧!
相關新聞
政客扼殺黃春明「百果樹」 文化界百人控訴
政客扼殺「百果樹」 黃春明:熄燈後再繼續
直言集/政治剝削文化 挽不回的紅磚屋
另詳參【圖博館】:福佬沙文主義 《數位內容》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很好賺》 國際文化藝術節 《閒置空間‧新造化》
黃春明紅磚屋熄燈… 2015文化災難年註腳 2015-12-29 01:31 聯合報 潘襎/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
二○一五年是文化的災難年。首善之都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掀起真假文創之爭議;之後再來個文化部次長邱于芸洩密疑雲,歹戲拖棚;歲末前,著作等身的文學界大老鍾肇政被不知「他是誰」的桃園市議員羞辱:「這個人是誰?還在嗎?」揚言刪除活動預算。歲末,宜蘭縣議會真是神勇,通過刪除黃春明紅磚屋營運補助款,紅磚屋預計十二月卅一日熄燈,為這個災難年作個註腳。是政治無親,還是政治人物無知呢?
以文化立縣著稱的宜蘭,議員不斷質詢地方政府獨厚黃春明,並刪除預算。他們背後的一把尺是「錢」。為錢可以不須知道「文化」是什麼?這正是台灣的政治現況。
紅磚屋本是閒置空間,活化並非去賺取租金,而是如何善用閒置空間,創造宜蘭的活力;而黃春明的團隊入駐正是發展文化的最佳選擇之一。黃春明熱愛宜蘭的情感是眾所周知的,只是光憑一股熱愛鄉土的情感與全國知名度的文化人,依然不敵政治的權力操作。
在「文創」這個詞還沒有誕生前,國家文化基金會擔任著文化補助的角色,為台灣的「文化」發展提供許多助力。自從我們發現英國字眼「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創」之後,我們如同把「文化」這隻老母雞,改造出「金雞母」,予取予求。政府不思正途以發展「產業」,每天打著「文化」的主意,不思落實「產業」,空想「文化」可以解決一切。時至今日,我們各地的創意園區頂多也是閒置空間的再利用,產業何在?產值何在?
打從「文創」與「文化」開始混淆不清以來,文化被認為必須與產業結合。傳統文化人對「文創」感到過度銅臭味,前衛的文化人則雀躍不已,自認為文化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一般人則認為把任何東西納入文化,施以小聰明,就足以產業化。在上位者,開始使用金錢來衡量文化活動的價值,文化被當作生財的手段,任何文化活動被冠上產值來檢驗其價值。
文化不可能變為「產業」,而是民間產業界運用文化,使其產生效能,提升品質,增加購買力。民間才是文創產業發展的核心,政府必須站在輔導與政策制訂的角色,對於弱勢單位出錢、出資、出空間,培育產業,而非背著鐵算盤每日計算產值。說穿了,就是文化的歸文化,產業的歸產業,官方擬定政策與法規,學界專注研發與創意,共構成鐵三角。
中天的夢想驛站/台北文創新亮點 松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2K-yhsv14&list=PL91BBCCF65CE3D190&index=3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te_Sr2-sk&list=PL91BBCCF65CE3D190&index=40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QYyFNwxjkE&list=PL91BBCCF65CE3D190&index=409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英語: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光復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了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E%E5%B1%B1%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5%9C%92%E5%8D%80
相關新聞
松菸古蹟區第一區「紅點」今動工修復2015-11-9
松菸煙囪傾斜遠雄強調與施工無關2015-11-6
松菸古蹟修復議員批北市文化局打混2015-10-19
柯文哲談五大案雙子星已結案、松菸案最滿意2015-10-29
大巨蛋、松菸古蹟修復爭議未解議員批市府消極賴遠雄2015-10-20
漏水、龜裂、展品毀… 紅點擬撤出松菸文創 2015-9-6
另詳參【圖博館】:《閒置空間‧新造化》《文化很好賺》連柯台北之爭
北京故宮文創產品 賣翻天 2015-8-21 經濟日報
兩岸故宮的文創商品各具巧思,台灣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北京故宮也有「皇帝的一天」App賣萌走紅。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有7,000多種,今年上半年文創產品銷售額突破人民幣7億元(約新台幣35億元),超過去年總和。
北京故宮古建築群有9,110個房間、館藏180萬件文物,正以「可愛可親」的方式走進民眾生活。趣味性強、實用性強的產品,像是鑰匙扣、冰箱貼、拼裝玩具、錢包、筆電、充電器、滑鼠、電腦包、傘、箱包等,都是故宮文創品常見種類。
北京故宮博物院還為此設立多個研究所,近幾年研究人員相繼對2,800件碑帖、乾隆詩詞、故宮老照片等展開研究,再將研究成果轉為文創產品。
故宮較勁…台北文化底蘊深 北京市場大2015-8-21 聯合報
兩岸故宮較勁已久,從過去的比知名度、比文物,到近年的比文創。藝拓執行長曾國源指出,台北故宮文創勝在擁有一套完整制度,文創產品多元而富文化底蘊。北京故宮則市場大、吸引全球文創人才,未來不可小覷。
台北故宮發展文創可溯至一九八三年。當時擔任院長的秦孝儀,邀故宮研究員籌組創意發想團隊,開發絲巾、領帶夾、名片夾等產品。
故宮文創行銷處簡任編纂王耀鋒指出,故宮每年舉辦國寶文創設計比賽、研習營,讓故宮研究人員和文創業者緊密互動;而學生或大眾的創意,也有機會讓業者看見並運用。
王耀鋒指出,「兩岸可以互相學習」,兩年前北京故宮組科技團隊開發App,產品有趣、貼近生活。相較之下,台北故宮的數位科技產品偏向教育學習。
遊走兩岸的藝拓執行長曾國源指出,台灣的中華文化底蘊較對岸深厚,加上台北故宮透過公開、成熟機制遴選合作的文創業者,開發的文創商品容納創新與多元觀點。相較之下,北京故宮的遴選機制並不公開,「多元性」難免受限。
回應
台湾只有延平郡王府和台湾总督府,哪来的什么故宫?山寨货的文化底蕴?
臺北的故宮建築確實非原本的故宮,但裡面放的文物卻是貨真價實的。
另詳參【圖博館】:故宮與黨產 故宮的歪名運動 《數位內容》 《文化很好賺》
中外文物造假
只不過是2013年9月巧合爆發二件中外文物造假新聞:
中國藏家劉益謙在紐約蘇富比以822.9萬美元拍下蘇軾假畫〈功甫帖〉
紐約畫商承認出售數千萬美元假畫 涉假畫案華裔畫家稱不知情
你就標題〈中外文物造假〉,莫非想掩飾中國古文物大多造假之事實?
這、我早在〈不怕買到假骨董〉已指出「中國古玩高達九成五是假貨」,問題是一般藏家誤以為洋畫有一套嚴謹的藝術品鑒定估價標準(USPAP)、出問題拍賣行會退款賠償、而中國文物則不理賠,其實拍賣行也會跟藝術偽造者、經銷商、及鑒定估價專家等合謀。
最有名的是全美國最高明的藝術偽造者肯.派雷尼在其《騙倒買家!:世紀假畫天才的秘密告白》:「從1967年30年來派雷尼的畫作在紐約和倫敦的主要拍賣會和藝廊被當作真品流通。」
更令藏家恐慌的是:10年前,FBI調查到一個可能成為紐約和倫敦兩地報紙頭版頭條的藝術界醜聞。調查員追蹤到質量驚人的偽畫,並牽扯到多家藝術品經銷商、知名專家、各大拍賣公司,儘管證據確鑿,這個調查卻莫名其妙地中斷,FBI並將相關文件標示為「免於公開披露」。
這一切皆因「文化很好賺」之故,「當藝術遇上經濟」,「藝術市場的虛實」就連鑒定專家很也難分。
我比兩岸三地和全世界的文物專家還厲害,所以「我就不怕買到假骨董」。
你當然不怕買到假骨董了,因為你從來不買真骨董。
這就對了!我不只贊成而且鼓勵複製,不論是最古典的骨董或最時尚的精品,這不只是後現代藝術文物「複製」觀(相對於現代藝術的「原創」觀)的問題,而是要「以假攻真」──藉接近百分之百都是仿品,來打擊貪婪邪惡的文物收藏和時尚精品界。
你還妄想當「文化創意產業」的羅賓漢呢!人家沒把你當仿冒犯的共犯捉起來就算善待你了。更何況仿冒愈多,表示文物精品市場愈火紅。
所言極是!「文物實在太好賺了」、「有錢能使人造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61468
黃色小鴨vs白切雞
黃色大鴨明明是引人狎想的色情鴨,卻包裝成裝置藝術、矯情小浴缸的療癒鴨。
又不是狎雞、是遐想。不然要在現場表演,黃色塑膠小鴨遭受天災人禍的全球海洋漂流記之生態浩劫「行為藝術」1、或是催眠出浴缸裡發生過的黃色潛意識之「身體藝術」?在前評【CP值與小確幸】2所言「台灣之光」迅速隕落的「大不幸」年代裡,總要來點療癒人心的「小確幸」,即使它只是種精神勝利法3!
好比單車日/地球日之一日減碳秀4,全是商人在發環保財5啦!
人賤所以矯情!明明是童言無忌的白切雞,大人卻矯情成色情雞新詩!
賤人還有更多矯情詩: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426519
台生果然比陸生有創意
對比館長前評【選最醜建築?】【土豪的異化】與台生在全球各大發明設計展奪金數名列前茅,可知台生比陸生有創意1。
問題是大多數台生沒國際觀,連克羅埃西亞發明展的克國在那兒也不知「道」。
國際觀和背國名無關、好不好!
問題是不知通往全球之「道」,如何將奪獎的發明設計品行銷全球?
錢!錢!錢!人家是為設計而設計。
原來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文青小資!
怕是為升學成績而發明設計吧,不然畢業找不工作,為何又要政府的文化創意產業2來負責呢?
有呀!政府不是在各地利用閒置空間3設置了許多藝術村和創意市集4嗎?
問題是沒生意上門5,文創家設計師只能窮得有品味6。
不然又要窮得有人養嗎?台灣的文化廢物和流氓實在很理盲濫情很呆歹,呆到不知沒有市場的發明設計是賺不到錢養不活自己的、歹到又要有人養。
不完全是沒市場吧,而是台灣的教改7強調創意和快樂學習8過頭了,忘了後現代非理性的創意、若沒現代的理性思考和前現代的毅力努力、是很難成為一成功的商品。
所言極是,教改之「道」本應為解決聯考下、大學生缺乏學習意願和獨立思考,但在快樂學習和創意的民粹9風潮下、走了歪「道」!旣解決不了解決補習10壓力,又在在禁止老師體罰11後產生劣徒霸凌師生!
誰說歪「道」了?陸生來台12,課堂上陸生的學習意願和發問思辯能力、明顯地強過台生。一批愛台13的邪者叫獸邪生,頭頭是道地反駁說,陸生是在填鴨式教育和未來工作壓力下才如此,不如台生有創意!
果然是真有創意的反駁,問題是駁的了台生在校在職之競爭力都不如陸生之事實嗎?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29200
《自由時報》造假 抹黑《中天》 2013-04-15 中國時報
台灣歌手林志炫、楊宗緯、彭佳慧、辛曉琪搶進大陸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七強,節目因此在台引發高度關注、媒體爭相報導。《自由時報》十四日痛批電視台「未審直播」,未「直播」的中天新聞台也列名其中,中天新聞部總監梁天俠昨在臉書上怒斥:「《自由時報》動用四個記者編造出頭版假新聞。」
回應
自由時報造假也不是第一次了....這種造假媒體若在外國早就關門了,但在台灣卻還能存在,奇蹟啊
上百萬台灣人還把自由時報天天當聖經一樣看呢...
怎麼會有這麼墮落的媒體,比黑道還不如
應該【修改新聞法令】,凡報導不實而不修正與道歉者,【應給於停權,停刊之處分】!!
如此,就有【客觀的防治方法】啦!!
不要臉又不是一天兩天了,不要臉的會挺不要臉了,沒辦法囉!台灣一起沉淪
自由時報本來就是垃圾媒體!!
豬油屎報完全不令人意外啊!專門提供給腦殘看的
相關新聞
一貫操弄 廉價的政治訴求 蘇應該自我檢驗
通傳會:觀眾自主 不需磨刀霍霍
《歌手》全民愛看 各台都不敢漏
自鎖自娛 台灣將淪文創代工
詳參【圖博館】:自由造假 來去都快的韓流 精神勝利法 真有哈台族? 星光幫與超女秀 藝人與政治 民進黨路線 《文化很好賺》
蘇批統戰入腦 音樂人吐槽 2013-04-15中國時報
中國大陸湖南衛視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熱潮延燒台灣傳媒,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天表示,中共過去對台統戰是「以商圍政」,如今則是「入島、入戶、入腦」,透過媒體褒揚中國、唱衰台灣,因此台灣要更加警惕。
黃國倫:歌手走紅非政治問題
袁惟仁:別做政治渲染和解讀
說媒體被壟斷,CNN、好萊烏天天在壟斷台灣媒體與輿論,怎麼不見綠的去抗議?(楨:欺中怕美唄!詳參【圖博館】:欺中怕美)
什麼都氾政治化,真悲哀!幸好冠軍不是林志炫, 要不然統戰的帽子那算被扣實了!
酥酥真的不是個人才,居然短視到如此泛政治化,耍耍嘴皮就想當總統,自由屎報栽贓中天,無腦的再拿來作文章,目光如豆的小科長
以蘇貞昌的標準~自己也早被中共洗腦了!不然,蘇派人去北京密談什麼?另外,蘇貞昌現在應當是兩蔣的信徒~防止中共洗腦就是要堅持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這就是蘇貞昌。多重人格。
民進黨只想把台灣搞成「綠島、綠戶、綠腦」,中國政策鎖國,連娛樂事業也要鎖國,都落後了還不自覺,關起門在自爽,酥酥真的不是個人才
台灣有這條件給人家歌手嗎? 人家蕭敬騰唱首歌就數百萬入袋, 台灣的節目整集製作費才多少? 搞了那麼多頻道, 結果每個都那麼爛, 這樣還要泛政治化? 口上說一套, 絲下搞密使. 最看不起這種嘴念經, 手摸X的爛人.
大龍起飛, 小龍就只能作蚯蚓.
法律要鬆綁了
本土文化就是見不得別人好的文化ㄡ!
這是傳播 而非兩岸問題 梁文傑:新聞學者教的沒用 2013-04-15 中時
梁文傑昨天受訪時表示,討論《我是歌手》在台灣傳媒造成的轉播爭議,不應針對大陸,因為即便換成美國電影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或音樂界的葛萊美獎頒獎典禮,台灣也不應該在新聞台全程或超時轉播(楨:怎麼不見綠的去抗議?欺中怕美唄!)。
回應
我們也很同情民進黨, 因為也都知道, 他們堅持的的東西一點用也沒有,
DPP 口頭堅持清廉, 私下要貪污, 要收政治獻金。
DPP 口頭堅持沒去香港, 私下不但去了, 還有免費的粉味。
DPP 口頭堅持台獨, 私下卻一堆人穿梭兩岸左右逢源。
歐! 當然還有那個口頭罵 18%, 卻存個百萬好領超多 18% 的無恥蔡英文!
面對我是歌手震撼彈吧 2013-04-15 旺報短評
台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節目,早年透過短波廣播,近年透過網路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打造台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以創作過最多經典節目的中視、中天為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悶鍋》、《非常男女》等還曾一度被大陸模仿;台灣也並非沒有創造過選秀節目的高潮,例如《超級星光大道》。透過網路,台灣綜藝節目依舊有引領大陸流行的實力,像《康熙來了》在大陸年輕人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目前大陸觀眾透過網路觀看台灣節目的人數之眾就是一個契機,透過網路,台灣也可以創造出寬廣的舞台,若台灣能注意到這項趨勢,開放兩岸廣告商投資台灣電視與網路節目,台灣電視台製作出超越湖南衛視規格的節目並非不可能。只要用開放的態度,就能鞏固綜藝王國的領先地位,何須羨慕大陸?
娛樂業坐困台灣 不唱也衰 2013-04-15 中國時報
大陸影視作品最早是電視劇攻台,十二年前開始,二月河小說改編的《雍正王朝》、《康熙帝國》、《乾隆王朝》、以及《喬家大院》等歷史大劇,在台創下高收視率,近年的《三國》、《水滸傳》、《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更把陸劇在台熱度推到最高峰,幾乎製作精良的大陸歷史大戲、宮廷劇在台無往不利。
從《超級女聲》、《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大陸節目砸重本,內容氣勢磅礡。台灣仍保有經驗、創意軟實力,但大陸節目藉著模仿快速吸取養分,台灣若缺少對策,難保被資源的壓力給拖垮。
大陸去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工業,因北美市場飽和與製作成本節節高升,過去五年利潤下跌約四○%。市場一起一落,許多美國片商將大陸市場視為求生的最後決戰地,盡全力以各種名義攻占大陸市場。
中國創意品出口 世界第1 2011-10-01 工商時報
經建會官員表示,所謂創意商品包括藝術工藝商品、視覺藝術、表演、出版、媒體及設計等,聯合國「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書」指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商品及服務出口總值由2002年的2,670億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5,920億美元,平均年增率14%,其中商品類2008年出口值4,070億美元。
在創意商品出口裡,全球前五名依序是中國、美國、德國、香港及義大利,但以中國出口848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創意商品出口的五分之一,第二名的美國350億美元,僅占8.6%,第三名的德國344億美元,占8.5%。 2013-04-15 12:01:15
Q版兩蔣公仔 人氣旺>中時08.04.06甘嘉雯
兩蔣園區開放一天,不少人是衝著Q版兩蔣公仔而來,「蔣大頭、蔣小國」人氣紅不讓,即使目前都僅接受預約、不能拿現貨,一天下來超過預購已超過一千多個。另外,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還將推出蔣介石紀念印章,半身蔣公銅像下方,就是「大中至正」四個字,近日內將量產販售。
穿著軍裝的是蔣介石,公仔名稱叫「蔣大頭」,右手向上四十五度還帶著親切微笑,一改蔣公嚴肅印象;而戴著黑框眼鏡的則是蔣經國,拿著工程帽彷彿讓人想起當年推動十大建設,特別做成裝可愛版本,小名「蔣小國」,由Terry weng設計。
兩個公仔造型十分討喜,連桃園縣長朱立倫都送一對給馬英九,民眾看到即將接棒的馬總統也有這對公仔,即使排隊排了一上午也要搶購,平均每個客人預購兩、三組,一天下來預約五百多套,超過一千多個,民眾幸運的以特價九百九十九元購得,之後則以一個五百八十元售出。
同樣引起民眾熱烈討論的是,蔣介石半身銅像大中至正紀念印章。賴淑華表示,五日僅準備三百個要送給貴賓,沒想到民眾看見底下竟是「大中至正」四個字,有紀念意義,還能當做印章,甚至有人向貴賓出價千元欲收購。
縣府表示,既然民眾喜歡,近日內將量產,請民眾耐心等候,未來將在台北一○一、新光三越、誠品及慈湖遊客中心販售。
龍應台指不恰當 「台灣設計蔣」喊停【聯合報2013.04.03
中正紀念堂擬在五月舉辦「台灣設計蔣」活動引發爭議。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說:「不恰當」;她傍晚與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吳祖勝溝通後,中正紀念堂即發出新聞稿,指活動將暫緩舉辦。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痛批中正紀念堂規畫的「台灣設計蔣」活動,竟得到文化部長龍應台的認同,臨時下令喊卡,所有創意發想全部煙消雲散。
中正紀念堂原擬在下月推出以蔣公為主題的文創商品設計,從網友設計的kuso作品來看,例如「蔣公黑白拖」、「長江一號」、「蔣公跳騎馬舞」,不能不讓人佩服網友的創意。在網友眼中,蔣公的形象早已擺脫了威權時代的臉孔,甚至連「黨肛削筆器」的作品都出現,這可能是綠營的支持者才會發想出來的創意。
以蔣公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最早是由蔣友柏製作的公仔開始,大受民眾歡迎,由蔣家後代自己打破蔣公父子威權的形象,的確引發民眾對威權的反思。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所有公家機關、學校的蔣公銅像都被棄置,最後為桃園縣政府收容集中在慈湖的蔣公園區,經過政黨再輪替之後,民眾對於蔣家的功過已各有定見,外在的文物已不再是爭議的問題,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解嚴。
然而,中正紀念堂這個活動卻在立法院遭到段宜康痛批消費二二八,段宜康自有他的政治目的,但可悲的是,文化部身為文創事業輔導機關,竟寧可扼殺文化創意。龍應台的說法是,文化部不能一邊設人權紀念館照顧政治受難者,另一隻手卻紀念蔣的偉大、家庭和樂。照顧政治受難者本來就是政府應該做的事,舉辦文化創意未必是要對蔣公歌功頌德,從網友的作品即可看出,只見諷刺沒有讚頌。我們可以說,文創設計者是中立的,觀賞者心中卻有好惡。
近年來,台灣希望透過文創產業推動新經濟,年輕一代確實充滿古怪有趣的創意,蔣公的文物和創意商品也深受大陸客喜愛,創造了不少商機。台灣人以「黨肛削筆器」式幽默,向大陸展示民主的力量,龍應台與段宜康卻聯手推翻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價值。
台灣已經解嚴近30年,許多人心態還沒有解嚴。
回應
龍應台用心中自認為標準的一把尺,來否定他人。這跟老蔣、國民黨或民進黨各有意識型態而打壓別人有什麼兩樣?
228這個傷痛只怕台灣政府要永遠背下去了!?真是令人…沒有止期之傷痛還叫傷痛?是心痛!患者應不止於228之被害家屬…全國人民都為之痛!還以紀念日記之…又放假又賠償又…每年消費!真是不知伊於胡底?何日可以清明?
負面文化遺產 請以嚴肅看待【聯合報╱張元祥/博士生2013.04.04
如果不健忘,○九年底,文建會希望用藝術增加「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可看性;只是此項創意,不但惹惱了同被囚禁於該處的政治犯及其家屬抗議,認為文建會企圖美化戒嚴時期的威權統治;也引起視覺藝術界聲援創作者的運動,認為文建會不挺藝術創作自由,屈就政治壓力。最後更遭到監察院的調查、糾正。
此次又企圖將蔣中正的歷史遺緒,以文化創意形式重新包裝,重蹈前年的錯誤,挑起許多政治犯以及受難者家屬的神經。
「負面文化遺產」是由日本學者荻野昌弘所提出(楨:日本恰恰就最不會檢討自己所犯下的的悲劇!詳參【圖博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希望透過文化遺產保存「檢討人類所犯下的的悲劇,且警惕世人絕對不可重蹈覆轍」,如南非的羅本島。
○七年的藍綠正名運動鬥爭,讓僅有卅餘年歷史的中正紀念堂,成為台灣最年輕的國定古蹟,更顯得這個場域的複雜與敏感。歷史會說話,但人總是善忘。
回應
負面還是正面,不是你說了算。台灣的博士,有沒邏輯頭腦?
博士生要有博士生的深度﹐當年戒嚴時期的威權統治是有所箝制﹐但卻為必要之惡﹐歷史人物功過不是緊抓某項施為定千秋﹐老蔣台灣作為也不是僅止白色恐怖吧﹖該有的建設、安定、繁榮﹐不該這麼輕蔑撇棄﹐台灣走向多元﹐有人僅記其惡﹐也有人記其恩﹐負面文化遺產﹖不是誰說了算﹐也不該以你我好惡定功過﹐交給歷史吧…
人類的文化遺產大多是負面的。建長城,耗費無數、死民無算當然是負面的,中國歷朝歷代陵寢,哪個是正面的呢?哪個建築宏偉的古蹟不破壞自然呢?政治容易讓事情困在現時的傷痛之中,但放眼漫漫長流的歷史,歷史終歸歷史,否則推翻滿清後不是該把象徵滿清統治的故功摧毀嗎?有多少人死在滿清王朝的統治下呢?
博士生太輕薄,視野潛短顯無知,當年共產今如何?莫用今日觀當年,歷史終究評正負。
消費式文創 沒歷史觀【聯合報/陳偉忠2013.04.04(楨:陳屎觀!)
蔣中正總統功過,雖有不同評價,但其一生歷經東征、北伐、抗戰、剿匪與確保台灣,如無兩蔣,台灣恐怕早淪為中共所有。
然而民主轉型之後的台灣,如今執政黨不從大歷史角度對兩蔣的功過評述歷史定位,反成為消費式的文創價值,就知現代人是多麼沒有歷史觀。
詳參【圖博館】:壟斷二二八 正名不合法? 蔣的本來面目 馬文化政策 《文化很好賺》 2013-04-04 11:18:39
查無實證 夢想家案簽結 2012-09-04 中央社
台北地檢署偵辦「夢想家」音樂劇被告發疑涉圖利案,因查無實證,今天將全案簽結。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因花費超過新台幣2億元,引發爭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去年11月初主動將案件移請檢調偵辦,民進黨也向台北地檢署控告時任文建會主委的盛治仁涉嫌圖利。
4月17日北檢傳盛治仁到案說明,庭訊結束後,針對媒體提問是否圖利賴聲川等問題,他說,他與賴聲川沒有特別私交,而這個標案共有13個廠商,「我跟廠商根本不認識,都可查證。」
「夢想家」總導演、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在4月26日到北檢接受偵訊,他面對記者提問,答稱自己是清白的。
回應
終於還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清白了!接下來看看那些污蔑他的政客,媒體和文化界人士要怎麼找下台階了!?
北檢簽結夢想家案 馬、吳、盛皆無不法 2012/9/4 11:42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音樂劇「夢想家」貪汙圖利案,台北地檢署4日偵查終結,3名被告馬英九總統、副總統吳敦義、文建會前主委盛治仁均查無違法事證,未涉刑事罪嫌,予以簽結。
北檢襄閱主任檢察官黃謀信說:『(原音)有關賴聲川人選之選定,馬英九、吳敦義並未具體指示。另關於標案預算金額2,200萬元部分,乃盛治仁參考國內外大型演出經驗而自行決定,後續規劃及標案之選定,亦為盛治仁、文建會、建百基金會相關承辦人與表演工作坊接洽,均與馬英九、吳敦義無涉,自難認馬英九、吳敦義有何不法之犯行。』
雖然沒有刑事責任,但北檢認為,盛治仁編列晚會預算缺乏具體規劃,只因信賴表演工作坊就編列大筆預算,涉有行政疏失。黃謀信說:『(原音)又僅因信賴表演工作坊所提之預算金額,即編列2億5千多萬預算籌備該晚會,檢察官調查後,認為其間不無行政疏失或行政瑕疵,故承辦檢察官將另函請權責機關,就本件行政缺失部分予以究責。』
建國百年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因為支出超過新台幣2億元,經費過高引發爭議,藝文團體還曾連署要求當時的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下台。文建會在去年11月主動移請檢調偵辦,盛治仁也請辭主委獲准。
詳參【圖博館】:馬文化政策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投資9千多億 北京首鋼文化產業園啟動 / 陳東旭
北京首鋼老廠區大變身,計畫以十至十五年時間,耗資二千億人民幣打造「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圖為服務首鋼近四十年退休的蒸氣火車。特派記者陳東旭/攝影
大陸最大舊工廠改造行動,正在北京首鋼啟動。歷經十年搬遷,首鋼去年底全部停產。首鋼舊園區將至少投入二千億人民幣(約九千二百億台幣),以十至十五年時間開發成一個具文化創意的「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區」。
「這個鐵鉈子(專門用來砸鐵渣的重錘)重十九噸,可以賣十萬人民幣,但賣了,就沒有了!」首鋼搬遷期間,許多舊設備、廢料都留下來,有的成為舊廠房的鎮寶之物,有的是許多廠區一隅的特色景物。
「這輛一九七一年製的蒸氣火車頭,五年前退休。卅多年下來,最少拉了一千三百萬噸的鋼材、鐵渣。員工都與它有了感情,退休後將永久成為展物」。
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陳世杰說,「賣一件,少一件。首鋼過去靠它們;未來(轉型升級)更要靠它們。」
圖為原首鋼鍊鐵廠三號高爐。 特派記者陳東旭/攝影
原首鋼二通廠房改造成的「首意工坊」目前展出「鋼鐵韻律─趙成民鋼雕藝術展」,每個維妙維肖的作品,全部從首鋼零件和廢鋼拼湊組合而成。
位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鋼自一九一九年建廠,已經有近百年歷史。民國時期風雨飄搖、國家內憂外患、加上沒有技術,首鋼前卅多年累計僅生產廿八點六萬噸生鐵,連鋼都沒能力生產。如今首鋼搬遷至河北唐山曹妃甸後,以全新的廠房和技術,今年可達三千萬噸鋼產量。
首鋼過去雖然推動了北方的重工業,但也製造了汙染,在首鋼最生產量最大的時期,石景山周遭每年每平方公里的落塵量高達卅四噸,居民不敢開窗,出門必須戴口罩。
為了改善環境,並落實辦好北京奧運的承諾,首鋼十年前開搬遷。如今留下的八點六三平方公里的舊廠區,將以二千億人民幣(不包括產業投資)、十至十五年全面規畫成含有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首鋼園區。這是大陸迄今改造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的舊廠房區。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475419.shtml 2012-11-04 11:29:45
老國貨回潮 老外也追中國時髦 2011/4/27
梅花運動服、永久自行車、北冰洋汽水、大亨果茶、回力鞋、蛤蜊油……一個個伴隨著我們成長的品牌,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仿佛是我們的老朋友一般,感覺到親切。如今,這些久違的朋友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之中。他們或是借助新創意、新設計,“老瓶裝新酒”贏得原有受衆群的回歸,博得新消費群體的喜愛;或是大打懷舊牌、情感牌,在堅持品質的同時,與消費者再續前緣。
老外的腳也“解放”,“飛躍”國門!
早在2008年4月,當著名影星奧蘭多布魯姆這位主演過《指環王》《加勒比海盜》等多部影片的偶像級人物穿著一雙飛躍鞋出現在曼哈頓片場的時候,驚呼的不單只有他的外國粉絲,更多中國人的目光瞄准了他的那雙鞋,真沒想到,早已淡出國人視線的老品牌“飛躍”怎麽能出現在這個老外的雙腳上。
爲了追尋流行的腳步,記者也特意走入北京鑼鼓巷這一最具時尚氣息和曆史文化韻味的雙料地區,恰巧一位金發碧眼的女遊客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雖然一會英語一會中文的攀談有時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手裏面的大亨果茶和腳上穿的飛躍鞋已經表明,這是位追中國時髦的老外粉絲,她對記者說:大亨果茶是導遊送給她的,聽說這是中國人小時候喝的“可口可樂”。味道很好,不過只有中國才能買到。聽導遊說,大亨是純天然的,現在國外也有很多人喜歡純天然的飲料。腳上的這雙運動鞋是在家買的,花了47.5歐元,相當于500塊人民幣。真沒想到在中國這鞋這麽便宜,也就幾十塊錢!”
通過了解,走出國門的“中國經典”並不僅僅是飛躍,像回力、解放等老品牌均已成爲了國外消費者喜歡的品牌。一雙解放鞋在日本也可以賣到840日元(約70元人民幣),改良的解放鞋有的在美國也可以賣到65美元(約450元人民幣),而在其他國家,有的還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其他風靡一時的化妝品老牌片仔癀、大寶、華姿等也早已遠銷國外。
在計劃經濟時代,老國貨們依托質優價廉以及龐大的消費人群占領市場,而面對當下變化無窮,充滿競爭的市場環境,創新、質量、價格等因素才是發展的關鍵。如何將時髦與懷舊轉化爲發展的前驅力,達到真正的涅槃,相信衆多老國貨廠家的管理者們有著各自的打算,祝願我們久違的朋友們能夠回來得越來越多,更希望他們發展的道路能夠越走越遠。
http://bbs.tiexue.net/post2_5037948_1.html
另參本館:國貨回潮 《文化很好賺》
▲馮小剛電影《1942》將帶動重慶台灣街重現往日風華?
▲陳誠官邸最低消費600元人民幣起跳。(特約記者鄭圭雯攝)
文化,向來就是一門好生意,尤其某段時間所發生的歷史,更容易被汲取出來成為一門好生意。在大陸,像文革經過商人包裝變成懷舊餐廳,在大陸風靡了十年。現在民國概念也逐漸在大陸盛行起來,特別是在國民黨時期的陪都──重慶,變成一門好生意。
今年三月,當外界正在關注王立軍案件引起的政治效應時,在重慶下城舉行的一場派對卻在年輕人間引起極大回響。來自河北的名流地產公司在重慶推新建案時打出「尋找我的民國範兒」口號,吸引不少媒體目光,因為名流地產所在的地塊很特別,從前有許多國民黨部門在那裡辦公。
重慶馬甲文化首席執行官羅渝負責上述活動的公關,他表示,「尋找我的民國範兒」活動類似角色扮演與選美活動,找來很多年輕人要他們以想像中的民國範裝扮自己,並請很多文化人士、歷史學家來當評審,最能完整反映以前時代特色的就是優勝。
打開羅渝提供的活動現場照片,重慶年輕人理解的民國時期的服飾,不是豪華如同登台表演的歌女衣服,清一色塗著大紅口紅、加上細細上揚的眼線;要不就是寬寬大大的上衣,襯著長長裙擺的學生服;男的則是改良版的長袍,肩上掛著一條白圍巾,或者戴著報童帽,加上斜格紋的西裝外套;不然就是戴著一副圓鏡框。都是非常帶有戲劇效果的裝扮。
大量電影講述民國故事
為何說有戲劇效果?因為參賽的學生,雖然穿著旗袍,但不是裙子極短就是開叉很高,而且好多女生喜歡搭著羽毛外套或者穿著黑色絲襪,要不就是網襪;就算走清秀的樣子,想要模仿女大學生樣,穿的百褶裙長度卻又不對,都在膝蓋以上,要不就是裙子摺子極細。
負責評審的蕭能鑄是重慶最有名的民國文化研究學者,他苦笑說,參賽者都是看大眾媒體的演員裝扮學來的。
民國,對大陸來說,指的是1912到1949年間,在這將近40年期間,中國幾乎都在打內戰,卻也是大量外國思潮進入中國的關鍵時期,有上海灘的繁華與歌舞昇平、五四運動的風起雲湧,當然也有國共諜報戰的驚險刺激,對大陸年輕一代來說,關於那段歷史的想像,主要來自電影與電視,尤其這幾年大陸拍了許多那個時代的電影。
蘇有朋主演的《風聲》、李安的《色戒》,講的是偽南京政府的歷史,《金陵13金釵》講的則是南京大屠殺,近期則有馮小剛的年度大片《1942》將要上演,先不論其中所植入的史觀正確與否,越來越多關於那段歷史的電影上映,也帶動一股流行的風潮,這也讓商人看到其中衍生的商機。
在重慶觀音橋的逸林喜來登酒店正對面,一家夜店最近正紅,因為裡面的擺設與陳列就好像電視劇裡的上海灘富貴人家一樣,有豪華西洋水晶燈,卻也有中國風的木質貴氣傢俱,加上特殊的沙發布料,上面有高腳水晶杯,中西式混搭讓整個房間充滿特殊情調。
這家夜總會的老闆很低調,喜歡人家叫他劉叔叔,他也給這夜店散發出來的氛圍起了一個時尚的名字叫「黑色民國範」。他說,這夜店的氛圍比較曖昧,就像以前上海灘的舞廳包廂一樣,紅男綠女跳舞完後,男的可以在一旁的桌上談正事,女的就穿著旗袍坐在沙發上啜飲紅酒,展現的是浮華的味道,當然是黑色民國範。
民國懷舊風有巨大商機
有刻意演出的民國味道,在曾經是國民黨陪都的重慶,更不乏直接大賺民國文化財的例子。
在重慶渝中區的陳誠公館,如今被開發商拿來當作建案裡的私人會所,在店裡消費,不含酒水,人均消費以600元(人民幣,下同)起跳,通常進去裡面消費至少要1500元,賣的也不過就是普通的宴會菜色,但有了歷史加持,加上是以前國民黨高官的住所,生意頗好,不事先預約還進不去。
除了餐廳外,就連重慶官方也做起民國概念的文化財生意。馮小剛的電影《1942》是重現當年的解放碑街景,由發跡於重慶的餐飲品牌「陶然居」出資打造,現在則是兩江新區政府負責招商與經營,希望能帶動這個影視城所在地「龍興小鎮」的發展,實際上,重慶市政府在七月初剛宣佈龍興是下一個重點發展的五個新區之一。
現在負責影視城招商的兩江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公司總經理王倪,曾經是重慶著名的廣播人。她說,以前馮小剛的《非誠勿擾》捧紅了西溪濕地公園,希望將上映的《1942》也能帶動民國街影視城。兩江新區的相關單位規劃,未來將有廠商進駐,周邊也會有影視城的二期工程,將以洋氣的別墅風味呈現,跟過往民國街的風貌也有所不同,但民國風味本來就是多元的。
據說,兩江新區接下來的二、三期工程面積共約400畝,以影視城為核心,要打造亞洲藝文中心,規模超越浙江橫店影視城,要朝「中國好萊塢」前進,而這個概念是帶民國範的。 2012-08-28 12:20:36
奧運閉幕式… 有點歷史惆悵【聯合報╱朱立安/教2012.08.14
這屆奧運,不少選手都只中學年紀,閉幕派對卻彷彿曼谷夜店在每周留出一天當「復古之夜」!倫奧主辦單位大剌剌用退休的流行歌手去詮釋「英國味Britishness」,除了俗麗,更有點「日不落國」終成歷史的惆悵。這閉幕式說不上震撼,甚至算不上唯美嚴謹。整個倫奧花掉九十億英鎊,只帶來卅億英鎊收益。
奧運開幕、閉幕是否該當成show,見仁見智,但倫敦藉此表現英國文化的意圖明確,而台灣前陣子辦聽奧,賴聲川手法更細膩深刻!
英國想表達英式風格的平凡魅力,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電視噱頭卻很難說得上是真實的英國。而且,意義之表達停留在如此業餘的滿足。
倫敦奧運與先前京奧連在一起才更看出歷史文化之多樣性。京奧表演之流暢整齊、莊嚴精確的同步性有如「禪」,每個動作恰如其分地發揮最高段的集中力。
回應
國際的評價是京奧第一,倫敦奧第五
英國的開閉幕節目,正是英國所謂傲人的文明只是在流行時尚,流行音樂,007和哈利波特一類賣座電影上,缺少深刻文化底蘊,這種節目,像是一場大型國際演唱會,很難與奧運這種概念連結在一起,我看了有點失望
2012倫敦奧運:美46金稱雄 中38游泳最亮 英主場優勢29百年來最佳
本屆奧運會,中國、美國的獎牌榜榜首之爭,幾乎貫穿了比賽的整個過程,雙方交替領先幾個回合後,中國軍團最終落居第二,但38枚金牌已經是除北京奧運會之外,他們曆屆客場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戰績。
美國是世界頭號競技體育強國。在之前實際舉行過的26屆夏季奧運會上,有15次高居獎牌榜第一。 (楨:美中金牌比 1984年83:15。1988年36:5。1992年47:16。1996年44:16。2000年37:28。2004年36:32。2008年36:51)
六大王牌縮水10金
北京奧運會,中國軍團的6支夢之隊──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舉重和射擊,絕大多數項目有超水平發揮,最終奪得36枚金牌,6大項目的金牌總數居然與美國軍團持平,為中國軍團突破50金大關作出了突出貢獻。
時隔四年,中國軍團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加上一些項目優勢度縮小,使得6支夢之隊的金牌總數下降到26枚,比北京奧運會少了10枚之多。與歷史相比,這一成績屬於正常水平,2000年和2004年兩屆奧運會,6大強項的金牌總數分別為24枚、22枚。
人民日報:淡化金牌不可取 佳績靠舉國體制支撐 (楨:在現今政經體制優勢之上,可再仿美大學以高金吸引世界頂尖、尤其第三世界/田徑游泳選手!)
缺乏養成機制 台灣體育失根
運動與政治:從國際體壇回顧冷戰兩陣營的共生關係
(葉詩文事件顯示西方為)為奪牌,更改遊戲規則! 中美較勁新戰略
人民日報 (評葉詩文禁藥/羽球打假球):故意抹黑阻擋不了中國體育
中國羽球首次包攬奧運5金 BBC:獨一無二壯舉!
美媒:中國奧運評論 反映被圍堵疑慮(楨:抹黑還不准人自白的白人至上觀!)
外媒:史上最激烈美中榜首之爭 中國算不上體育強國(楨:這顯示西很會酸)
長江日報:中美金牌之爭 勿自大也勿自貶
長江日報:爲什麽不是體育強國 (楨:這顯示中會自省)
外媒:倫敦正成爲史上最差一屆奧運 還是北京好
英國29金創百年紀錄 奧運財卻落空
倫敦騷亂事發地複興? 居民歎奧運設施爲誰而建
倫敦小偷最愛偷懷揣巨款中國人 神偷日收入2萬鎊
奧運盡是陸志工 台灣人呢? 2012.08.13聯合報
倫敦市長發布會現偏見一幕 14位提問者均歐美人
倫敦地鐵沒有空調無手機信號 乘客交談只能私語
央視正妹記者:倫奧生活如狗
(楨:還英國的軟實力呢!另參本館:《柔性權力》)
英國的軟實力
倫敦布50多萬攝像頭 每人每天被拍300次(另參本館:《誰在操縱我們》)
巴西奧組委承諾:裏約奧運會上座率將超倫敦
跆拳道吳靜鈺衛冕摘第36金
進攻狂人 4年僅2敗場均淨勝10分
謝教練用武術精髓教導 以上2012-08-09新浪奧運
跆拳改電子護具 節奏變慢難得分(楨:頭部應改用電子護具、現場只能有2台攝影機也要增加!)
別人日行千里 我們原地踏步 看看吳靜鈺 怎能不汗顏? 以下2012-08-10 中國時報
秋風掃落葉 吳靜鈺摘金
中國武術 助吳靜鈺跆拳衛冕
楊淑君:台灣踢法不夠開放
台灣無動力世代 拖垮體育競爭力
戰術保守 中華隊輸得不冤
戰術被破解 情蒐不扎實
總教練 論敗因 眼界封閉、打法保守 輸得不冤
金牌迷思 選手、奧運精神雙輸2012-08-11中時社論(楨:以下則顯示台灣忽而自貶忽而自大!)
美好盛會中若找不到自己身影 聯合報社論 2012.08.11
近4屆最少(楨:? 2008四銅,今年1銀1銅) 綠委砲轟戴遐齡 自由時報
體育當然是國力 2012.08.12聯合晚報社論(回應:臺灣極度自卑自大﹗楨:又在韓國行台灣不行了!另參本館: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爭議! 陳一冰0.1分失金
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體操史上黑暗一天 吊環裁判羞愧嗎
裁判談陳一冰稱無可奉告:找技術委員會去問吧
陳一冰:對手比完仍覺金牌歸我 這哥們沒站穩啊
意大利隊公開怒斥裁判不公:陳一冰應該是冠軍!
陳一冰:我已做到了最好 難道去跟裁判打一架?
鏈球張文秀遭改判痛丟獎牌 中國申訴遭駁回調查
張文秀教練:尊重判決 可能繼續進行申訴或抗議
荒謬判罰致公平于不顧!
張文秀震驚不理解 尿檢單上仍第三
劉翔被絆倒告別奧運 官方確認跟腱斷裂 將在倫敦接受手術
劉翔跟腱手術成功兩天後將回上海
醫生稱能參加2016奧運會 劉父稱劉翔想跑到35歲
劉翔還要跑? 網友:時代過了
劉翔跟腱傷 專家:不可能復原
總教:賽前沒想到會受傷 誰讓劉翔冒險上跑道
劉翔曾向團部彙報傷情:再重也跑
劉翔母親:如他不再優秀請原諒他 感動世界卻不能感動國人?
人民日報:劉翔的傷我們的痛 新華社:金牌留給曆史補發
BBC:英雄失敗了 京媒:本可退卻舍身取義
央視斥表演論:沒人拿跟腱表演
黨中央國務院代表贊揚劉翔 上海副市長深情賦詩 劉延東慰問
姚明:他盡力了 史冬鵬:罵的人太多他才堅持
張健:劉翔再跑2016是在學習姚明
金牌至上 劉翔只能傷害自己贏回尊敬
劉翔是在表演嗎? 不﹗(回應:劉翔不欠國人一塊金牌;反而是國人欠劉翔一個寬容和道歉﹗)
劉翔的痛與媒體的樂(楨:理盲濫情的霉體﹗)
劉翔假摔?大陸網友酸氣沖天(楨:憤/糞青﹗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人生的偶像崇拜》) 2012-08-14 12:42:03
「奧運精神」不容「消極比賽」【聯合報社論 2012.08.03
倫敦奧運第五天,發生了奧運史上最醜陋的「打假球」事件。細究事件原委,最該譴責的,是始作俑者的中國大陸隊。
回應
什麼是消極比賽﹖這次羽球被抓包只是作的太不漂亮而已﹐並不是創舉﹐韓印賽更是離譜﹐但這是奧運史上最醜陋﹖不﹐醜陋一直都在,「打假球」台灣已幾十年經驗了…
這種八股文實在看到令人倒胃。
蛙,真的很高贵耶,台湾人!人家BBC还在纪念他们的赛艇运动员战术性放水,你怎么不放个pi?
我參加過小型羽球比賽,這種擺爛的打法也做過,這真的是賽制問題!策略性放棄比賽(或所謂擺爛、放水)已經是所有運動分組賽的常態!羽球在奧運出事,不代表出事球員(或國家)就沒運動精神,如果真要貫徹運動精神的話,奧運官方對所有分組賽可多要睜大眼睛才行!
真爛,改成分組淘汱就要預期有這種結果,現在有分組比賽的有那個隊伍不搞這種戰術。更奇怪是南韓學中國? 你當人家韓國教練是膿包?
假如奧運最後一名拿金牌,誰要拼命去贏球?這是制度問題。假如遊戲的規則是贏一場比賽不利拿獎牌,誰要去贏?
規則不出問題,比賽就不出問題,此社論者,旨在嘲笑中國而已。猶如台灣民主出問題,造成台灣沒前途,卻不敢批判民主體制同樣荒謬,祇怨天尤人。前幾日北京無預警降暴雨成災,台灣媒體嘲笑謂「北京奧運能辦,為何辦不了雨災?」果不出幾日,台灣就鬧風災,天理不容,必有還報。
中國在奧運成績太好,就遭西方媒體嫉妒.中國女泳將葉詩文成績太好,超過男將,惹西方媒體嫉妒,謂「有吃藥」。台灣媒體始終站在西方媒體一邊,對祖國同樣有嫉妒,令人同情且厭惡,因為台灣選手拿出不好成績來之故,促使台灣媒體酸溜溜的寫出一大堆不利於祖國的言論。
我們自己少笑別人了。去翻翻過去台灣"國球"參加國際賽,哪次沒有"策略性"安排出賽投手,以求最有利的複賽對手?
如果輸球會贏得比賽,贏球會輸了比賽,你會如何選擇?很顯然,出現這樣的現象,羽總的責任絕對是最大,卻以坑殺球員來卸責。上述兩個問題,聯合社論看不到嗎?還是假裝看不到,玩「假球」?
從1F開始,許多發言都不是謾罵的讀者,可見社論有多麼的迂腐。還有,給主編,妳們的社論的確有唱高調的趨勢。
相關新聞
羽球放水司空見慣 倫奧瞎在裝的太不像了
運動場放水失格 國內也有
避免重演放水 羽總未來將改賽制
潛藏苦練 大陸游泳登頂
一個國家要強壯,除了人民要從內心熱愛自己的國家,對國家的發展有強烈的責任與使命感之外,人民本身更要有好勝、好強與堅毅、耐苦的性格。也因此一個國家在奧運所獲獎牌數量,大致上反映著那個國家國勢的強弱,與其在國際政經、軍事、文化、和科技的地位。
我們來數一數倫敦奧運獎牌數目的排序:美國104枚,中國87枚,蘇俄82枚,英國65枚,德國44枚,日本38枚,澳洲35枚,法國34枚,韓國28枚,義大利28枚,……。特別值得提的是窮國家如哈薩克13枚,牙買加12枚和肯亞11枚;令人皺眉頭的是印度6枚,北韓6枚和台灣的2枚(排行第50之外)。
每一位獎牌得主都有他或她獨特的奮鬥史,尤其是窮國家如肯亞、牙買加和哈薩克等,不靠自己的堅持很難克服萬難,終至於參加奧運,並爭得世界各國競相爭取的奧運榮譽。即使是有錢的國家,每一位選手的遭遇也不盡相同,有些國家如中國和一些專制國家,奧運選手是由政府從小選拔之後,經過殘酷的專業磨練培植出來的,民主國家則靠個人興趣和家人與私人機構的耐心培育。(楨:?)
最令人驚奇的是中國政府如此的賣力並耗費大量國家資源訓練「職業」運動員,而且民眾對成功的世界級運動員也崇拜有加,但是仍然敵不過人口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國。部分中國民眾自以為中國國勢早已超越美國(楨:?),但中國在奧運所獲獎牌數目卻顯示不同結論。不知如此一來,世界上還有多少人相信中國國勢現在就已經超越了美國。
如果我們看看美國奧運的業餘運動員是如何培養的,那麼大家只會更加驚訝。美國奧運選手多半來自一般國中和高中的學生,他們在正常課業之外接受課餘訓練,而不是專門集中在國家體育中心做專業磨練。當然有些學校聘請知名教練,主要目的在於培育傑出選手為學校和其體育課程在校外比賽爭光。
……………
回應
按您的邏輯, 牙買加比擁有核子武器的印度還強, 看來全世界的政治學教科書要重寫了,
金牌運動人才產生有幾個要素﹐激勵﹐發掘﹐培養﹐苦練﹐獎賞﹐缺一不可﹐而且要系統化持續化進行﹐美國和歐洲國家從二十世紀初就著手奧運獎牌爭取﹐起步早中國幾十年﹐長期布局和體育推廣系統都優於中國﹐眾所周知美國每年直接間接用在培養運動員費用是中國幾十倍﹐奧運參賽運動員決大多數是大中學生﹐美國在學校體育投入非常大﹐很多學校以出運動員為傲﹐學業成績很差但運動獎杯排滿滿﹐電腦沒錢更新但體育館設備齊全﹐體育教練比校長數學老師還種要﹐大手筆出獎學金爭取運動員﹐運動支出佔學校經費很大部份﹐民間對體育資助捐贈可減免所得稅﹐表面看美國政府沒直接出錢給奧運隊﹐但實際花費於運動員培養非常可觀。中國經濟比美國還差一段﹐加上中國傳統觀念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所以對運動整體投入遠不及美國﹐只是中國採用效率較高的金牌運動員選拔和培養方式﹐所以能在奧運獎牌取得第二。
大陸的選手是"國家從小以殘酷的訓練方式培養出來的"嗎?這一點請版主應該經過查證再行評論!或許部分是,但未必是全部.此外,大陸人對表現優異選手的崇拜是有的,但這在台灣又何嚐不是如此.況且,大陸對於金牌數不如美國,是早有自知之明的,京奧時因為是地主國,面子問題所以許多項目都以雙保險方式派多人參加,且以穩健的熟面孔為主,但本屆倫敦奧運則不是,大陸派出總選手人數只有約京奧的六分之四,且以新舊交替為主要目的,所以在體操及跳水等傳統強項上,年輕選手尚不穩健的表現以及不以雙保險保金牌下,丟失了不少金牌,大陸的整體國力本來就遠不及美國,居第二乃符合常理,運動場上,像各類田徑,游泳,籃球,手球等,都是西方人種或黑人佔體能優勢的強項,美國在游泳就拿了16面金牌,誰人能敵,版主應該反過來看看,身為黃種人的東亞國家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竟然能拿到如此多的獎牌,這是難能可貴的.況且大陸社會整體發展遠不如西方國家,改革開放才三十年,有此成就,已屬不易,未來期待大陸能更多元,健康性的發展國民體育
版主提到我國運動表現下滑原因,是大陸開放後,台商前進大陸,賺錢容易,以致於養尊處優,這種推論好像有問題!這種推論,好像台灣年輕人的運動表現,都要怪大陸開放台商投資似的!從事專業運動人口的不足與意願低落,除了養尊處優,還有國家產業結構以及傳統升學主義吧!大家都罵政府沒作為,可是這是數十年的問題,政府砸錢也解決不了,因為沒有太多人願意放棄升學而全心投入.再談國旗問題,一個民間的倫敦街道商會要掛什麼旗,政府能拿人家怎麼樣?再者,我方參加國際奧會的條件,本來就是以會旗取代國旗,是當初同意我方重返國際奧會的條件,我們自己簽字同意的,人家依奧會規定掛回會旗,我們能說什麼?想為難地主國嗎?
http://blog.udn.com/tsongtt/6710721 2012-08-15 10:48:59
鐵一般的中國——關于倫敦奧運開賽以來的冥想 2012-07-31 自由電台評論員阿列克謝·庫茲涅佐夫
開賽兩天以來,各國成績不盡相同。俄羅斯的成績暫時不算好也不算壞,而東道主英國在獎牌榜的名次卻十分不盡如人意。除了我一個腦袋有病的朋友希望俄羅斯隊敗走倫敦並認為這能夠重挫“普京制度的形象”以外,大部分的人都不懷疑,俄羅斯將同英國爭奪獎牌榜第三的位置。
先把俄羅斯的問題放一邊吧。所有人目前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中國。十分明顯的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體育強國已經是第二次讓其他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場級別最高的體育競技的發展原則了。
而中國做了什麼呢?遠在北京奧運之前?全面的國家監督體系?——這已經不是新聞了,蘇聯與民主德國的運動員也是如此訓練的。給奧運結果制定計劃?同樣不是新聞。培訓儲備人才?--蘇聯也不外乎此。難道中國有什麼獨有的東西嗎?我想,這也許是追尋同一個目標的理念吧。中國極力訓練其青年運動員,令每5-6個人同時爭奪國家隊的領先地位。這樣一來,原本占據領先地位的運動員就不會放松,能夠時刻感受到來自追趕者的灼熱呼吸。
不過,人們對以上這些也比較熟悉了。中國的法寶也許是富有創造性的發展社會主義體育模式。中國領先的原因或許就是將這一模式同幾乎無限的中國商業機遇結合在一起。最終,國家獲得了最強的體育自主生產體系。是的,這是絕對強硬又強硬的體系。是基于民族能力、為了目標舍己為公的體系。當然,這並非民主的體系。但至少到目前為止,這個體系非常非常的有效。
直接的講,俄羅斯或許也在追求這一體系。但似乎無論如何都無法達成。半數資源被陸續偷光,而另外一半則與民族特性有關,當然這絕非中國的民族習慣。這大概就是中國目前在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影響力逐步超越俄羅斯歐洲部分對該地區影響力的原因。
好吧,不要如此嚴肅的對待金牌榜了。說不定,中國這種過于嚴格的體系對其本身有害?又或者,將商業元素加入國家運動體系正是在試圖軟化武士道式的中國體育基礎?(楨:更可能是兼二者之優!)
相關新聞
陸金牌背後心酸事 引議論(楨:反中者之妒評!)
國旗事件:無可救藥的自卑感
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盛大開幕,精采的片段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許多人拿它與四年前的北京奧運開幕式相比較,感受到兩個開幕式有各擅勝場的魅力,而倫敦奧運的開幕式似乎更能引發普世的共鳴
留言
倫奧至今錯誤百出,根本就沒打動人心,打動的是西方奴才台灣人,那是台灣人本來就是西方的奴才,可笑的奴才台灣人才會有這種拍馬屁的中時媒體。中國游泳女小將葉詩文年僅十六,這幾年來在國際游泳比賽橫掃歐美,拿金牌數都比她年齡還多,在本次倫敦奧運隨隨便便輕輕鬆鬆又是破世界記錄及奧運記錄拿了幾面金牌。此時心理變態自卑感極重的歐美就跟台灣黑心貪腐民進黨一樣輸不起就有了嫉妒心就以一個中國小女子怎麼可能游得比美國名將羅切特還快(即本次比賽擊敗在北京奧運八面金牌的美國飛魚水怪菲爾普斯)所以一定是吃禁藥,當然自甘為西方國家奴才的台灣媒體立刻跟進,台灣的媒體是黑心造謠媒體會跟著西方主子造謠不奇怪,這就是奴才嘛。
胡錫進談葉詩文事件:西方媒體心態畸形
英國奧委會主席莫伊尼漢31日在記者會上說,葉詩文通過了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檢查,被驗證未使用任何興奮劑。他說,“這就是故事的結局,她是清白的。”他還說,關于此事有如此多的炒作令人遺憾。我認爲,這件事再次反映了西方媒體在涉及中國時已經心態畸形,背叛了客觀性。只好我們中國人大度些了。
奧運的「中國崛起」 2012-08-02 中時 莊佩璋
倫敦奧運第五天,中國大陸像開「金店」,已囊括十三金,把九金的美國遠拋在後。北京奧運,中國以五十一金大勝美國卅六金,歐美媒體冷嘲是「地主優勢」;現在,中國在倫敦「超英趕美」,英美如何說嘴?
更讓洋人「情何以堪」的是,游泳向來是洋人天下,北島等東洋「忍者」踩進地盤,已是「曠古未有之變局」;現在竟連「東亞病夫」都侵門踏戶;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紐約時報》馬上酸酸地暗指中國金牌泳將葉詩文使用禁藥;「輸不起」的心態表露無遺。
看到這樣的表現,全球華人都會振臂歡呼:「中國人站起來了!」不過,如果不自我陶醉,稍微清醒的人都知道,體壇的「中國崛起」也只是「讓少數人先『站』起來」而已;因為中國培養出全球最優秀的運動員,卻沒有多少運動人口。
回應
作者有點不懂裝懂阿,奧運比的是競技體育,作者說的是全民體育,這其實是兩回事。競技體育就是為了取勝或商業利益(更多是兼而有之),而根本不是為了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其實競技體育運動員身上的傷病遠遠超過普通人。當然競技體育和全民體育最好是相輔相成,就像對岸在強大其競技體育的同時也應該提昇全民體育,而且相信他們也想這麼去做。但不論怎樣,絕對不能像這個蛋頭作者一樣把兩者混為一談。
鋌而走險為金牌 誰默許?【聯合報/黃煜/竹大學體育系主任 2012.08.02
進入第四天賽程的倫敦奧運,因中國大陸、南韓與印尼羽球選手「策略性」輸球引起譁然,即使中國大陸媒體對自家選手也有所批判;面對輿論壓力,國際羽球總會快刀斬亂麻地將八名選手判定失格。
回應
羽球一直都有這個問題在,那是規則出了問題,韓國印度也都是如此做,要檢討的是制度,而你是讀蔣介石教科書長大的,滿腦子停留在國共內戰冷戰思維,你當然就先想到去醜化中國嘛,誰人不知啊。西方醜化中國游泳女小將葉詩吃禁藥,台灣的媒體是黑心造謠媒體會跟著西方主子造謠不奇怪,這就是奴才嘛。
別在那邊唱高調了,你是體育系主任,會不知道台灣很多體育競賽也都有類似情況?甚至在小學生的足球賽中也出現「技術性放水」,好好教導你們體育系的學生吧,不要為了名次而不擇手段就好了!
我倒不同意作者得觀點和國際羽球總會的處理。運動場上的公平競爭指的是不能有外力造成不公平,但運動員自願的行爲,不應扯上公平不公平。例如決賽的冠軍,有時不是預賽的小組冠軍,可見他在預賽時未盡全力,算不算失格?猶太教或基督教信徒放棄在周六或周日的比賽,算不算失格?運動員參加比賽,目的就是在奪標。要奪標就要在主辦單位訂下的規則裏擬定戰術與戰略,而且團隊精神也是運動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爲了團隊得標,有時個人也得隱忍。如果奧運只是爲了鼓勵凡事拼命傻帽,豈不失之偏頗?自己設計的規則有瑕疵,就不要怪人戰術有問題。
白岩松:對取消資格憤怒! 規則糟糕不合理 2012-08-01 CCTV
央視著名評論員白岩松對此感到遺憾和憤怒。白岩松認爲,現在許多人開始用道德角度攻擊運動員,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老舊的規矩、不合理的安排導致本國選手提前遭遇。對此,應該修改規則,而不是單純指責運動員。不贏卻可以獲利的規則是糟糕的! 2012-08-02 11:24:42
古老帝國的創意巧思【聯合晚報社論 2012.07.29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給人驚嘆號連連,其訊息很清楚,創意不見得要花大錢。英國以不到京奧三分之一的經費(楨:倫敦奧運史上最貴!),把倫敦打造成展示英國文化特色的國家劇場,也凸顯把文化創意當產業來經營的成功範例。
英國人雖然一向給人拘謹、木訥、甚至保守的形象,可英國人自有一套幽默邏輯。京奧若是雄壯傲人開場,那倫敦奧運便是以輕鬆幽默感性登場。
回應
這篇社論的感想是,反正是外國月亮比較遠,先射箭再畫靶....。英國沒錢是事實,就算有京奧的經費我也很懷欵會有京奧的水準,文化深度有差,難怪之前美國政客很不客氣批評。
為什麼我看起來像是小丑舞台戲,沒啥經過大腦創意的內容,找ㄧ些過氣藝人主題來做發揮,卻被主編吹捧成這個樣子?
看不到十分鐘就想睡,奧運史上沒見過那麼爛的開幕式,還真驚嘆!?
爛到爆的開場 一堆喪屍從地下跑出來﹐整場都是像煙霧彌漫的地獄﹐再來放一大堆病床在場中﹐老不死面無表情的出現,想起早代賣鴉片起家的爛國。還有些小丑在讚﹗
有創意?我怎麽一點都看不到哦,用替身,如果按照4年前對北京的標準,是假的哦,欺騙大眾哦,當時北京不過用電腦視頻合成煙花,就被台灣媒體噴哦,現在一個大活人,假冒從空中跳下,怎麽沒人說話啊,整整一個騙局,女王沒上飛機,没跳傘,007也是,倫敦就是用這種創意來糊弄大家嗎?
英國人也不是沒有大花費過。去檢索一下當年大英帝國為維多利亞女皇祝壽時列艦式的照片,何等的排場,爲何今日變得如此小家子氣?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沒錢了,與聰不聰明無關。
主筆可別自欺欺人 把一場乏味無聊 與我們半個地球隔格不入的倫敦奧運開幕 說得五光十色 如果台灣主辦奧運也走英國這種省錢~自閉~自賞~自樂~模式.大佈景演出全民客廳即工廠 加工出口區 河川土地戴奧辛污染. 然後轉場景 孫悟空率群猴吊鋼絲裝翅膀亂亂飛 歌仔戲空鏘空鏘殺大刀 三太子伊伊呀呀扭臀秀 布袋戲乒乒乓乓吐劍光 原住民嗚拉拉歌舞秀 再加一個老番癲替身跳傘秀 !我看西洋人一定看到滿頭黑雲 霧煞煞 然後罵到脫痔 !!
我實在看不出這些gimmicks有啥了不起的創意。女王以一國之尊又屆耄耋之齡 還來跨刀折騰 跟大眾文化的戲子相提並論 若在美國,那是渾樸自然。但在英國這個"去古未遠",其國人之自我了解中還沒脫盡帝國習氣,階級區隔仍然嚴重的國家,則顯得矯揉造作。
倫敦奧運的文化洗禮 2012-07-30 中時 趙哲聖(開南傳播系助理教授)
比起上一屆北京奧運所營造的大國崛起氣勢美感,英國展現了另一種「時間與空間印記」,及「符號與空間經濟」的訴說及發揮。如同知名社會學者拉許Scott Lash所分析,組織化的資本主義,這些符號分為兩種方式侵入我們的感官。一為認知內容為主,後工業化與資訊化的商品氾濫(英國國旗附身的各類商品);另一種則為美感內容的後現代商品,例如流行音樂、電影、運動等符號湧現,如同此次開幕儀式的呈現。
相關新聞
英倫的驕傲與自省【聯合報 林以君 2012.07.29
回應
既然自省,別忘了鴉片戰爭,大英帝國有段,靠鴉片賺大錢的年代
倫敦不想比京奧【聯合報黑白集 2012.07.29
接在北京之後舉辦奧運,倫敦不免要承受被相提並論的壓力,策劃開幕式的導演丹尼鮑伊一開始就拋棄和中國比宏大、比排場的想法,實屬明智。就如首相卡麥隆駁斥羅姆尼的唱衰時所說的,這不是一場「國營」的運動賽事,這是「民營」的奧運會,也是意在清洗人們的京奧印象。
回應
那個倫敦奧運開幕式的表演, 說到底不過也是白人文化中心, 請問美洲紅人、非洲黑人就一定喜歡嗎?
我闻到了一股很浓的酸腐味/葡萄酸味。
倫敦奧運開幕典禮確實是很遜,但與北京奧運花那麼多錢搞蚊子館相比,倫敦的務實做法還是比較好(楨:京奧前後館費之效益比皆優於它國!另參本館:蚊子館再啟)
规模和档次与北京奥运会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已经有许多运动员抱怨比赛设施不能令人满意.
開幕式乏味!boring !!
卡麥隆應心知肚明: 憑英國人現有的懶散習性,就算有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兩倍經費,也根本演不出類似「兩千響鼓 劃一齊鳴」的震撼場面。所以,僅說英國對舉辦理應宏大的國際盛宴,已「心有餘,而力不足」;算是客氣的了!
英人冷漠看奧運?是錯覺(楨:?) 2012-07-30 中時 吳育光
奧運開幕典禮前,有媒體報導,英國人對他們第三次辦奧運已司空見慣,多半冷眼旁觀、冷漠以對;但事實並不盡然,正式比賽開始第二天,各地場館湧現人潮,幾乎到了座無虛席的地步。
相關新聞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仍未售完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最高2012英鎊4倍于北京奧運
倫敦奧運開幕式:觀衆吐槽門票昂貴看不起
倫敦奧運開幕式門票遇退票潮
奇!場內空空 場外買不到票
場館現大面積空座 奧委會急征召軍隊填充場館
地主要發威 英國衝21金(楨:?)
京奧輸陸15金 美誓返金牌榜首 美媒預測:美40金險勝陸38金(楨:?)
亞洲奪牌率增 奧運越來越「全球」
倫敦奧運史上最貴 英國不指望賺錢 今日新聞網 2012-6-29
2005年,英國奧運申辦委員會提出的奧運預算是24億英鎊,但是奧運預算費用去年已增至92.98億英鎊,還有5.27億英鎊的緊急預算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另外還有11.3億英鎊的反恐經費和44億英鎊的國家安全與情報經費未納入其中,遠高於2008年北京奧運約新台幣1,458億元的經費。
相關新聞
奧運商機誘人 英國經濟卻降0.7%
倫敦奧運商機至少4,750億美元(楨:?)
奧運近七成商品 大陸貨
倫奧紀念品難買 正版貴山寨俗
國旗故事:攝政街撤旗 蘇貞昌護旗【聯合報社論 2012.07.29
倫敦攝政街上原本掛出的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被撤去換上會旗,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臉書上主張「愛這個國家就要為這面國旗爭取尊嚴」;前者反映了國旗對外的處境,後者則顯現了國旗對內的糾葛,皆是發人深省。
奧會模式應以限於奧會官方程序為宜(楨:此即打著會旗打會旗、似民進黨打著國旗打國旗!);二○○九年高雄世運建立的默契,北京應努力維持,以累積善意,勿三不五時在這台灣人最痛的傷口上撒鹽。
回過頭來看蘇貞昌對此事的回應。他在臉書說:「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愛這個國家就要為這面國旗爭取尊嚴、爭取立足空間。」
蘇貞昌的這一段言語,令人驚異。網友說:「民進黨不是說『地瓜旗』才是『台灣國』國旗嗎?」「最好以後民進黨的活動都要有國旗,不然這篇(臉書)文章顯得有點怪怪的。」
但是,蘇貞昌的「護旗宣言」,仍是值得肯定與期待的。倘若民進黨真正心痛在攝政街的一面國旗被撤去,何不把國旗掛回民進黨黨部?何不讓國旗飄揚在民進黨的群眾集會中?
相關新聞
國旗被撤 蘇批馬不積極護主權
殷瑋批蘇 以「批馬」為目的噴口水 2012-08-02 09:31:09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11-11-25 10:42:49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2011-11-21 09:44:57
夏學理主編: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五南,2009)
目錄top
第一篇 綜論(夏學理)
第1章 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
第2章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環境
第二篇 表演藝術產業(秦嘉嫄)
第1章 什麼是表演藝術產業
第2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結構
第3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工作模式
第4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相關法規
第5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觀眾
第6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經濟影響
第7章 表演藝術產業的前景
第三篇 視覺藝術產業(陳國政、洪琬喻)
第1章 產業的漣漪擴散--創作品、市場與產業
第2章 視覺創意產業的複雜性與未來挑戰
第3章 創意的管理
第4章 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說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現況
第四篇 生活美學產業(施沛琳)
第1章 生活美學產業範圍
第2章 生活美學產業的數位化浪潮
第3章 生活美學產業的條件
附 錄 案例(謝知達、施沛琳)
日本的ACG產業(謝知達)
生活美學實例--韓流成功席捲亞洲(施沛琳)
泰國設計(謝知達)
琉園上海蓋水晶廠 全球最大【經濟日報記者陳怡君08.12.09
琉園斥資2億元在上海北嘉定開發區打造全球最大、面積相當於六個足球場的水晶玻璃脫蠟鑄造廠,第一期新廠完工後,產能較舊廠擴充一倍,希望能建構一個與國際玻璃產業交流的平台。
身為華人水晶玻璃的領導品牌,同時是國內第一個上櫃的文化創業產業,琉園在成立14年後跨出一大步,在上海嘉定打造占地4.3公頃的新廠,目前第一期已完工量產。包含土地取得成本、第一期廠房及設備等硬體建設、人員訓練費在內,新廠總投資金額為2億多元。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表示,新的廠房啟用後,預估產能較過去增加一倍,第一期工程的最大產能可達到每年13.5億元;以產品的市價計算,產值約可達9.5億至10億元。
等到第一期廠房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5%以上,將啟動第二期工程,順利的話就是明年。等到以研發中心及藝術家工作室為主的第二期工程完工後,嘉定廠的年產能可擴充至23億元。屆時,琉園將邀請國際玻璃藝術家駐廠。
琉園嘉定新廠第一期光是窯爐區就有多達100多個爐子,每個月的電費高達人民幣20多萬元。
上海琉園水晶製品副總經理張子賢表示,新廠啟用後,一般作品的良率可從60%增加至75%。新廠可將委製作品的交期縮短三分之一,降低生產成本。
琉園嘉定廠所在的區域為嘉定開發區,從1992年起發展至今,已有超過1,000家企業進駐,主體為歐美及日本企業,BMW也將在此打造上海培訓中心,台資企業以琉園及震旦為代表,去年嘉定開發區的產值超過人民幣700億元。
上海嘉定工業區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洁表示,引進琉園是希望提升嘉定工業區的文化,並規劃發展工業旅遊,讓更多人到此了解水晶玻璃的文化,也讓嘉定成為上海,甚至是大陸的工業旅遊基地。
義大利以吹製玻璃著名、捷克是切割與雕花、法國為鑄造,琉園引領華人的脫蠟鑄造法,與西方品牌一較高下。新廠的規模將超越同樣以脫蠟鑄造出名的法國品牌Daum,躍居為脫蠟鑄造廠的龍頭。
琉園特別重視綠化,聘請在美國的園藝專家陳瑞圓以環保概念規劃綠化空間,以溼地配合季節、植物、生物,打造自然生態區。第一期綠化占地面積三分之二,第二期完工後綠化占地三分之一。
哈利波特也不敢豪賭 延期上映氣炸影迷
‧商業周刊 2008/10/07 越來越多上映電影追逐著戲院的有限座位,因此,發行電影像豪賭,牌不好,好萊塢巨頭寧願不出手。【文/彭浩偉】
對於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粉絲(Fans)而言,時代華納(Time Warner)公司總裁侯恩(Alan Horn)無異就是現實世界食死人(Death Eater)、黑巫師佛地魔(Voldemort)的爪牙。因為,侯恩八月中旬決定,原預定今年十一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第六集︱︱「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上映日期將延後到明年七月。
30封咆哮信寄到片廠
拜網際網路之賜,這項消息宣布後,抗議的電子郵件開始大量湧入時代華納公司網站。一名傷心欲絕的《哈利波特》迷寫道:「我再也無法呼吸,因為你(侯恩)的所作所為令我心碎。」有的粉絲則指控侯恩「是在欺騙全世界,」甚至有人直接詛咒,「希望你被自己的口水嗆死。」
澳洲的一位書迷則是仿效《哈利波特》迷書中的「咆哮信」(howler),一口氣寫了三十封抗議信,全部用紅色信封裝著,寄給華納兄弟片廠,以表達不滿。所謂的「咆哮信」,是一個會對收信人大吼大叫的紅色魔法信封,如果收信人拒絕拆信的話,信封就會當場爆炸。
今年七月,華納推出了一支長度一分鐘半的「哈利波特第六集」電影預告片,同時宣傳新片將於十一月底上映,引燃了《哈利波特》迷的熱切期盼。所以,在侯恩宣布延後電影上檔日期之前,華納高層其實已經預料會引起反彈,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衝擊會是如此激烈。
華納總裁道歉惹惱粉絲
八月十九日,侯恩向所有《哈利波特》迷提出正式道歉,並且保證電影公司「絕對不會做任何有損於哈利波特電影的事。」
但侯恩並沒有解釋延期上檔的原因,華納也拒絕提出進一步的說明,如此一來反而在粉絲原本已經沸騰的不滿情緒上火上加油。許多粉絲認為,華納將電影延到明年七月上檔,只是為了希望在暑假期間能創下更高的票房數字。一名粉絲在寄給時代華納執行長比克斯(Jeffrey Bewkes)和其他高層主管的電子郵件中怒斥:「你們簡直是打了所有的《哈利波特》迷一記耳光,讓我們認清你們根本不在乎我們想要什麼,你們只想要我們的錢!」
上海文化產業去年產出超2700億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7-31 陳恆光/綜合報導
在30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記者獲悉,上海去年近三千億元人民幣的文化產業“大蛋糕”,民營企業吃掉了一大塊,在文化休閒娛樂服務和網路服務領域唱起了主角,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民星”攜钜資進入文化產業的商海。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創意產業已領跑大陸,影視製作業欲再成王者……有著“東方巴黎”美稱的上海,文化產業近年來日益繁榮,而即將舉行的二0一0年世博會更給上海文化產業提供了最佳的機遇,在全球化時代,海派文化也將在國際市場上贏得自己的份額。
上海市政府統計局30日下午公佈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二00七年,上海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為六十二點三三萬人,全年總產出達到二千七百一十八點九五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五點七。實現增加值六百八十三點二五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四點二;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百分之五點六一;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百分之五點六,拉動申城生產總值增長零點八個百分點。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止靜介紹說,近年來上海文化產業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以其為主要經濟成分的部分文化服務行業高速增長。
據介紹,民營文化企業為主要經濟成分的文化產業領域,除網路文化服務以外,還有文化休閒娛樂服務。二00七年,上海文化休閒娛樂服務實現增加值一百二十五點八三億元,占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的百分之二十八點八,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三點一。
“上海去年共製作電視連續劇一千五百多集,大部分由民營影視公司完成;申城現有的二百八十一家演出機構八成以上是民營企業;網路文化更頻現民營龍頭企業,新媒體行業同樣是民營企業獨領風騷……現在在上海的文化產業的許多領域,民營企業已逐漸占大頭。”上海市文廣影視管理局副局長張哲表示。
有關官員表示,今後上海的文化產業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尤其是更為具體、更為有力地鼓勵、吸引、支持更多的“民星”進入文化產業。
表演藝術市場低迷,問題在哪裡?
‧PAR表演藝術雜誌 2008/07/30 物價油電連連攀升,各行各業叫苦連天,而表演藝術也跟著面臨票房寒冬,多檔演出因售票狀況不佳宣告停演,也有叫好叫座大卡司節目面臨票券難銷與票房下滑的慘況……問題出在哪裡?藝術經紀公司與表演團隊又如何因應?而他們又期待政府如何出手?【文/周倩漪】
物價連三漲,票房倒!倒?倒…
一、戲劇類節目,票房「剩一半」
在國外節目部分,韓國音樂劇《大長今》、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因票房失利而取消演出,新象創辦人許\\\博允指出:「《大長今》廣告投下百萬,但每天只賣出個位數的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來台演出的《秀才與劊子手》亦票房不佳。三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今年花上更多的行銷費用,但票房仍下滑。而以國內節目來看,分析自啟售至截稿日(六月二十五日)的狀況,即使是由鴻海集團郭台銘加持、三度加演的華文音樂劇《四月望雨》售票亦遠不如預期。而挾著兩大卡司李立群與金士傑主演的果陀劇場《針鋒對決》,在以往如此的卡司應是搶購、爆滿與加演,今年售票的速度卻宛若牛步前行。卡司失靈同樣出現在音樂類節目,由京劇名伶魏海敏、歌仔戲名角唐美雲與許\\\秀年、琵\\\琶演奏家楊靖與台灣國家國樂團NCO合作的「她們的美麗與哀愁」,賣座黯淡。……
三、親子類節目亦「難逃出生天」
挾迪士尼之威、掛百老匯票房保證的《獅子王》,在這片不景氣之中,票房表現也難有起色……「台北兒童藝術節………
藝術是不是民生必需品、精神必需品?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35714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35717
男高音波伽利坦承:追名利賤賣美聲【聯合報╱夏嘉玲08.05.07
義大利跨界男高音波伽利(Andrea Bocelli)專輯在全世界賣出6000萬張,讓他成為唱片業寵兒,名利雙收。但他坦承,為了迎合大眾而唱跨界歌曲,是為了名氣與財富賤賣自己的天賦美聲,他對沒有多鑽研讓歌藝更上層樓頗感懊悔。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49歲的波伽利12歲失明,他是融合古典歌劇與流行曲目的先驅,引領樂壇跨界風潮,影響所至,連帕華洛帝等三大男高音都從歌劇領域轉戰流行樂壇,搶占商機。
某些古典樂界人士不樂見這股風氣,知名女高音卡娜娃最近抨擊演唱時得用麥克風的跨界歌手不過是「新一代樂迷聽的新冒牌貨」,波伽利對此也有同感,認為不用麥克風才能自然發揮。
吳敬璉:中國大陸創意產業發展不足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3-21 張達智/整理
中國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法制環境不完善和創意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中國大陸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新網報導,吳敬璉近日前往蘇州考察創意產業發展情況表示,中國大陸創意人才培養和儲備落後於歐美、日本等國,創意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
他說,中國大陸動漫作品要走出國門,可以從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神話掌故出發,不必一味滿足外國觀眾的獵奇心理。
對於企業如何保護作品,吳敬璉表示,中國大陸創意產業發展所需要的法制環境還不夠完善,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做好產品的版權保護等相關工作。
報導說,吳敬璉考察蘇州工業園區的「創意泵站」。「創意泵站」是蘇州工業園區內一處創意產業園,由一座2萬平方公尺的老廠房重新裝修而成,命名為「創意泵站」。自2007年 7月首家創意企業「蝸牛電子」入駐至今,「創意泵站」已引進近30家創意企業。
琉園 挑戰國際一線品牌【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改「行銷導向」
「今年是琉園的品牌元年,今年起琉園tittot品牌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目標是角逐全球玻璃藝術一流僅4-5個國際精品品牌。」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如果說過去10餘年琉園是業務為導向的品牌策略,那麼,自今年開始,將是琉園以行銷為策略導向的品牌元年,準備向全球水晶玻璃工藝一線品牌挑戰。
琉園的文化創意品牌策略分為兩個階段,王永山說,第一個階段是以業務為導向通路體系,這在過去10餘年,在大中華區品牌定位、形象、管理、通路摸索完成,建立約50-60個點之後,今年進入第二階段以行銷觀點的通路策略,爭取國際認同,要向歐、美發展,躍升為國際品牌,預估到2011年要在全球設200家據點,成為國際品牌。「我們對自己的創作與製造很有信心,可以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甚至比歐美的一線品牌更好。」但作品、創意本身不是問題,王永山強調,能不能成為國際一流品牌的最大難度關鍵在於「如何建立以行銷思維的管理體系。」
王永山說,水晶玻璃藝術精品世界,幾乎是歐洲人的天下。精品市場每一個地區消費者習慣都不同,更是標準的B2C而非B2B市場。王永山說:「我發現某一國際一流的品牌大廠,客人從訂貨到拿到手中只需要3天。但奇怪的是,這家公司與我們公司的作法類似,講究手工,單單純手工製造就需要至少兩個月,這家公司怎麼能在3天內做到?就算是生產線上所有的產品都中斷讓路,都做不出來。我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來。」
後來,我們知道他們如何play,王永山說,「他們是在全球建立訊息網,只要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賣掉一件,他們就會立即補一件,不需要銷售預測」,運用生產管理Just in time及時生產後勤管理作業體系,但,因琉璃產品一做就是2-3個月,能夠做到「賣一件、補一件」,存貨管理系統成為關鍵,而不是銷售預測的思維。
怎麼說呢?王永山進一步解釋,一般而言,以製造為導向的庫存管理原則觀念是:庫存越少越好,流動性越高越好,將資金成本壓低,透過靈活的調度支應,創造現金流量,這在製造業的生產管理學中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經營精品市場,卻必需逆勢而行。因為琉璃精品是手工,單件產品製造時間長達2-3個月,必需維持適當的庫存,而且庫存與開點的店數有一定關係,點開得多,庫存要跟著增加。但是,要保持適當水準的存貨,又要壓低資金成本,兩相衝突,如何處理?王永山體悟出,「那表示產品售價一定要高,而高售價就必需提高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王永山說,琉園經過這10幾年的摸索,要與這些一流大廠競爭,就要了解他們的管理模式,現在大約學到了8成。因此,決定走向以行銷為導向的管理體系,針對產品特質,建構對的形象、對的服務、對的通路等整體性搭配,才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全球一流的品牌。
對的通路與點
近日琉園台北101、上海形象店相繼開幕,配合行銷導向,花重金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與定位。有了對形象,更要有對的通路,王永山認為對與不對的通路,影響很大,王永山舉例,琉園在大陸上海徐匯區東方商廈設點後,銷售額是原來不到100公尺內舊點銷售額的7倍,為何差這麼多?因為,徐匯區東方商廈點是上海貴重精品、禮品集中地,而原來並不是,因此「只差100公尺,但銷售額就差7倍」。未來通路策略,大中華地區以直營店為主,而歐美以專賣精品店為主。
王永山有信心在對的通路與點,將過去10餘年大中華區建立的50-60個點,在未來4年內年擴展4倍至200個點,在對與正確的點,以及服務、形象搭配,琉園已準備好用行銷方式,讓tittot進軍全球,準備在4年後挑戰國際玻璃藝術的頂級品牌
品牌思維:讓客戶得到尊貴與滿意【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琉園tittot產品以限量、純手工製造,精品藝術價值被肯定,但如何突破數量、收藏價值與生活普及化,達到發展商品文化產業?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精品品牌的經營思維是「讓客戶得到的尊貴與滿意」,不只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準時交貨而已,王永山強調,所謂尊貴滿意,最重要的是原創,這世界上只有我有,保證別人不會有,客人買了之後,不必擔心會與別人「撞衫」,對於這件商品的創意與內涵,只有客人最了解,為了維持這樣的原創性獨特性,其產品的附加價值就更高了。其次如工藝、手工的完美,在行銷上高水平的形象、通路、服務都是令客戶尊貴滿意要件。
王永山說,歐洲品牌水晶玻璃大廠,當年度限量只有2%,98%是沒有限量的,因為如果都是限量,那麼產品一定很貴,他們會特別強調那2%的限量,但沒有限量不是粗製濫造的,王永山強調,要使98%不限量普遍受到歡迎,後面支持的就是品牌投入,例如建立清楚的形象、完整的客戶服務、完整的通路服務,令客人到任何一家店都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尊貴感,使得消費者得到一流精品品牌所獨有的感覺,讓98%的不限量產品提升到如2%的限量一樣的精品品牌附加價值,中間是不矛盾的,而且這才是精品的經營重要思維。
由於tittot一開始的藝術創作價值就被肯定,過去幾乎都是100%限量,比歐洲2%的限量高出許多。大件特殊作品維持100%限量約3-6件;而另一種限量,如限量800個,賣完就不賣了,又如Y2K商品限量2000個,一般限量約300-800件;還有一些量身訂作的產品,未來擴大至中國之後,不限量商品就會增加。王永山說,考慮到創作珍貴及東方人對稀有性的感受,琉園希望未來維持30%-50%限量,但是,要達到這樣的水準,品牌投入的支撐必須到位才行。
不論是限量與量產,關鍵是產品本身要有特色,王永山說,「取名為tittot就是源自「剔透」的色澤與光亮」,加上原創上傾注特有東方語彙文化特性、以及色彩繽紛,讓西方人一眼就看出作品來自東方tittot;在工藝技術上,選擇最難的精細工藝脫蠟鑄造為主。
編按:「台灣品牌築夢」系列報導,至今天告一段落,為慶祝聯晚20周年,全系列內容已出書,書名為「誰在玩品牌」,歡迎讀者洽購聯經門市。
王永山 弟弟王俠軍最大靠山【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初見執行長,溫和而親切,用字遣詞感性具哲理,強烈文人特質的抽象語彙。王永山唸的是臺大經濟系、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BA高材生,多年從事管理工作,但言談不像商學出身,談數字,說績效,反而想傳達的是創作與藝術內在的意涵與理想,彷彿在骨子裡藝術DNA不斷的滾動。
就如同,進入琉園台北101的形象店,除了色彩繽紛的琉璃作品,電視牆上透出不斷燃燒的火焰,王永山說,這代表著創作需要不斷熱情燃燒,更代表著非生即死的決心與意念,代表琉園想傳達的夢想與決心。
王永山是王俠軍的兄長,與生俱來藝術DNA,王俠軍推動藝術創作之路終不悔,而王永山以金融管理見長,結合內在藝術血脈,當感性碰到理性,完成今日王家兄弟中國玻璃水晶藝術夢想與成就。
王永山、王俠軍兄弟出生在印尼,是印尼華僑,王永山於民國49年離開印尼來到台灣,當時11歲。王家對中華文化十分熱愛,父母嚴格督促他們博覽歷史典籍,更請來私塾先生教中文,每天跟著私塾老師吟詩誦詞,使得王家兄弟從小就注入中華文化與藝術特質,王家的藝術細胞不僅來自先天的DNA,也加上後天的培養。
王永山唸建中時,是圍棋高手,並曾經贏得全國國畫第一名,寫得一手好字,而在北投成立的「琉園水晶博物館」門館上的題材,就是出自王永山獨特的書法風格。因為小時候吟詩作詞的根基深,與同事對談,王永山不時引經據典,信手捻來名詩佳句,而自己熱愛藝術,並長期贊助捷克玻璃學校與博物館,還在琉園內設立「文化講座」。
王俠軍曾與張毅、楊惠姍合資的琉璃工房,但因財務問題而離開,但王俠軍熱愛玻璃藝術,不甘心被財務打敗,這時,學經濟、有財金背景與管理經驗的哥哥王永山,成為王俠軍最大的依靠。
1994年,琉園成立,王永山當時說:「我跟俠軍說,我用一年的時間幫他把工作室的架構搭好,讓他用藝術家的身份玩十年。」顯見,王永山對自己的財務與管理經驗充滿信心。
王永山說,當藝術變成商品之後,就要管理,用理性來管理藝術的感性,達到打造中國人的玻璃世界願景。
麗江世遺走味 面臨亮黃牌【世界日報08.01.29
雲南麗江在經濟急速發展中面臨生死考驗,10年前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雅典、羅馬、威尼斯等偉大城市比肩;10年後,古城卻被指摘過度商業化、原住民大量流失,聯合國本月中旬派出檢查組到當地調查,麗江面臨被亮「黃牌」警告的憂思。如果情況未見明顯改善,可能將被列入「瀕危名錄」,甚至吊銷「世界遺產」稱號。
據南方日報報導,1997年12月4日麗江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10年僅是歷史的一瞬,然而這10年的變化幾乎超過了過去八百年的總和。雕梁畫棟、小橋流水的古城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搖搖欲墜,詩人、專家、學者感嘆:在酒吧街的燈紅酒綠中,在小販的叫賣聲中,古樸一點點褪去,麗江古城正變成一具沒有內容的空殼。
報導稱,麗江古城能申遺成功,既靠有形的建築群落,更是靠存在於街頭巷尾間的納西市井生活,聯合國科文組織正是看中它是保存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與自然美妙結合的典型,才授予其桂冠。但目前古城核心區域商舖客棧林立,原住民紛紛將房院騰出,租給外來商人賺取一年十幾萬元的租金,並用這筆錢在新城購置洋房,他們搬走家當的同時,還搬走了在城中存活了近千年的民俗文化。
去年6月,在紐西蘭舉行的第卅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麗江古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布達拉宮和雲南三江並流六項中國世界遺產,被要求在大會上就管理上出現的問題作出解釋。本月14日至17日,聯合國派檢查組到麗江實地考察麗江古城並提交報告。這個報告對於麗江是否會被列入世界遺產「瀕危目錄」(即遭亮「黃牌」)至關重要。
據悉,雖然麗江官方早已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10年間累計投入十多億元資金用於保護古城。去年底還召開了古城保護管理萬人動員大會。不過當地不少官員卻對保護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認為即使聯合國真亮「黃牌」也無妨,因為麗江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知名度」。
印度狂潮
‧玩物 2007/12/25 2008春夏,印度、中東風大行其道,然而,還未等待時尚發酵,珠寶早先一步吹起一股綺麗的印度熱,這亮晃晃的熱潮,在 Cartier 推出全新的印度風珠寶後,再次掀起話題,充滿異國調的華美珠寶,預告了明年的流行,亦讓我們得以一窺異國風珠寶今與昔。【撰文/游雅如;圖片提供/Cartier、Harry Winston、Bvlgari、Tiffany & Co.】
關於印度風珠寶,其絢爛而神秘的風格,曾為西方珠寶時尚帶來極大的撞擊也為其寫下輝煌的扉頁。事實上,這在珠寶史上極重要的東西交會,可以追溯至兩、三百年前,當時,有著「現代鑽石貿易之父」美譽的法國人 Jean-Baptiste Tavernier 六度遠渡重洋至印度旅行,帶回許多珍貴的寶石,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充滿各式各樣傳說的 Hope Diamond!這場華麗的交易,令印度豐饒的礦藏聲名遠播,直至東西交通頻仍的19世紀中葉後,這華麗的古文明才和西方有了密切的往來。當時東印度公司將印度納為殖民版圖,帶回了不少印度珠寶與巨鑽,有意思的是,輸了自主權的印度卻以悠遠的珠寶工藝左右了西方的珠寶時尚。
印度文化的啟蒙
巴黎因地處歐洲的中央,大量的物資、寶石交易,造就了巴黎為珠寶時尚龍頭的地位。事實上,自十六世紀起,東西方熱絡的文化、藝術活動,造就珠寶時尚東方熱潮的萌芽,而在這段文化與寶石的旅程中,Cartier 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印度風珠寶在 Cartier 歷史裡占有極重要的地位,1913年 Cartier 在紐約舉行的印度風格展中,其展覽的書籍「印度文化的啟蒙」,即介紹了20件受印度藝術啟蒙的作品。
而自1919年開始,卡地亞兄弟即在俄羅斯與印度遊歷,更在孟買成立貿易公司,為印度的皇宮貴族打造華美的珠寶,接下來的25年,印度大君們將傳家之寶交予卡地亞訂製,而就在接受訂製的同時,Cartier 將寶石、切工與珠寶藝術帶回巴黎,帶動起巴黎珠寶時尚的東方熱潮!在 Cartier 有著極重要地位的 Jeanne Toussaint 女士,當時就經常配戴印度珠寶,並將印度珠寶高純度的黃金搭配彩寶,融入創作中,成為當時的流行。 同時間,巴黎 Vend埄e 芳登廣場上另一個珠寶品牌Boucheron,亦積極拓展與印度的寶石交易。1928年印度大君派了60名親信,帶了六大箱寶石、149件珠寶,要求 Boucheron 重新鑲嵌,而就在這此時,為Boucheron 神秘、絢麗的設計風格墊基。
Maharaja,印度風珠寶的推手
回首印度風珠寶,自20年代起大量訂製的印度大君功不可沒!不啻讓追逐神秘力量的異國風蔚為時尚,也留下許多珠寶史上重要的作品。! 1925年印度大君 Maharaja Bhupindar Singh 捧著一顆234.69克拉的黃色彩鑽「De Beers」與諸多鑽石前來委託卡地亞訂製,卡地亞花了三年時間完成這近1000克拉的項鍊,華美至極的作品,Cartier 近幾年曾重新整理後公開展示。但其奢逸與經典遠不及 Cartier於1925年為印度大公打造的「Tutti Frutti」水果錦囊系列,它是 Cartier 印度風珠寶中最重要的設計。
最大特色是用紅寶、藍寶、祖母綠這三個貴重寶石所打造,這個由146.90克拉水滴型切割藍寶、50.80克拉葉型切割藍寶、42.5克拉圖圓形切割藍寶、紅寶、雕紋祖母綠與鑽石所打造的絢麗項鍊,有著印度珠寶最經典的寶石組合,磅礡的奢華氣蘊,成了 Cartier 印度風格中最經典的作品,後來亦延伸創作,近年,幾乎年年都有其新款推出,成了最完整的系列作品! Cartier 之外,Boucheron 要算是在這一波神秘的印度風珠寶裡影響最深的品牌。1928年接受印度大公的委任狀中,Boucheron 將成色極佳的寶石鑲嵌成149件絢麗的作品,這些多半成了 Boucheron 的旗艦設計,除了著名的, Laperouse、Pampille 之外,其中運用白珍珠、粉紅剛玉、金色珍珠、藍寶石與祖母綠所打造的Jaipur 項鍊,將印度大君的珍藏巧妙地鑲嵌成華美的項鍊,絢麗之餘,Boucheron 在印度風裡找到獨樹一格的設計風格,亦是眾多珠寶商中,最能捕捉印度珠寶的感官與神秘氣蘊之品牌。
印度熱在20、30年代大似興起,就連遠在紐約的 Harry Winston 亦感受這股強大的熱潮。有意思的是,當年,有著「鑽石之王」美譽的 Harry Winston 先生曾多次遠赴印度採購寶石,因緣際會下,發掘了印度籍設計師 Shinde。自40年代開始,Shinde 終其一生都在Harry Winston 服務,其東西融合的背景,打造 Harry Winston 奢逸中見典雅的風格,將 Harry Winston的鑽石王國推向高峰。Shinde 曾說過,「He encouraged me to let go,to use as many diamonds as I wanted( 他鼓勵我放手去作;無論我想要運用多少鑽石!),一語道盡他和 Harry Winston 先生的知遇!
Shinde 在 Harry Winston 40多年的期間,最著名的作品是當時受印度大君委託鑲嵌的 Indore Pears 鑽石項鍊。這兩顆超大的梨型鑽石交叉於胸前,俐落的線條仍見其典雅的細節,將鑽石的璀燦光彩發揮至極,卻又顯得巧妙而優雅,是 Harry Winston 歷年的作品裡相當重要的設計。
東方的寶石車工 vs 西方的結構與鑲嵌
設計之外,寶石礦藏富饒的印度,在寶石的運用與切磨上和西方珠寶時尚有很大的差異,其別具特色的琺瑯工藝、高純度金飾、寶石雕刻等,張揚的鋪陳與設計,成了孕育西方1920年代裝飾藝術(Art Deco)珠寶風格的養分。 而當時,印度珠寶中最常為西方珠寶品牌沿用的即是寶石車工。在印度的古文明裡,寶石愈少雕琢愈能保持其自然力量,所以一般大多只是粗略的磨光,一直要到了1920年左右受到蒙兀兒王朝影響,才在寶石上雕花刻葉。於是乎,當時 Cartier 自印度習得寶石切割,在紅寶石和祖母綠上切磨出雕紋或稜紋,抑或是運用水滴型切割法或玫瑰型切割法來切磨鑽石,打造饒富東方色彩的花卉、水果或是具象的圖案,揉合西方珠寶裡常用的白 K、結構與鑲嵌方式,繽紛的彩寶以較為冷靜的方式表現華麗,東西的交融大大地震撼了當時西方珠寶時尚,從倫敦、巴黎到紐約,仕女們無不追逐這些精緻、饒富異國調的珠寶時尚。
而印度,可以說是成就 Boucheron 神秘、異國珠寶風格的精髓,當時許多的創作仍延伸迄今成為 Boucheron 的旗艦設計,其中又以融合東西方藝術的Art Deco 影響最為顯著。在工藝上,印度珠寶裡突顯彩寶色澤的方形、圓形車工成了 Boucheron 珠寶設計的基調,而中東、印度珠寶裡常有的黑色 K 金的運用與水滴型設計更是成就 Boucheron 媚惑、華麗形象的重要元素,例如,在當時接受印度大君訂製的珠寶中,其中一款以水滴型車工烘托祖母綠車工的 Laperouse 戒指,指間輕晃的性感,迄今仍是店裡常賣的設計。
有意思的是,從印度珠寶我們可以解讀出當時對自然力量的崇信與象徵財富、權勢的意涵。將蛋型切割引進歐洲的彩色珠寶商 Bulgari,在50~70年代大量運用蛋型車工推出了幾個極具印度風格的珠寶!雖說蛋型切割並非全然為古印度珠寶的車工方式,但其為將寶石色澤完整呈現的磨光方式意義是相同的,以最少的車工面保持其自然的色澤與力量。而這樣略帶著異國調的珠寶時尚,深獲新一代女星所喜愛,Keira Knightle 日前在頒獎典禮上即配戴了 Bvlgari 在70年代運用蛋型切割的紅寶所打造的古董珠寶,典雅的設計揉合異國的神秘風情,愈加突顯 Keira Knightle 自信、不羈的魅力。
印度時尚浪潮
婆娑、飄逸的紗麗,隨著寶萊塢的音樂、電影站上世界舞台,神秘的東方成了熱門話題,不時引入時尚的主流中。而打從第一件印度風珠寶開始,Cartier 從未忘情這充滿傳說與魅力的國度。今年,Cartier 再次聚焦印度,回溯這傲人的歷史,重新詮釋這1925年為印度大公打造的「Tutti Frutti」水果錦囊系列,其遵循著古印度珠寶設計的風格,切磨出刻紋的寶石成串緊密鋪鑲、透過主石在四周鑲嵌上細緻的珠寶,奢華的彩寶透露著深遂而炫麗的印度風格,再次掀起珠寶時尚的異國風。
Tiffany & Co.在甫發表的2008年 Blue Book,亦可見多款饒富異國風情的設計,從大自然取材的蜻蜓、大象,以濃艷的彩寶詮釋,有別於其平日講究結構的創作,增添了分熱鬧的氣息。 有意思的是,來自東方的 Mikimoto,自2005年開始為期三年的絲路計畫, 其設計總監矢島友博(TOMOHIRO YAJIMA),分三個區段親身訪遊絲路,將旅途中的所見,轉化成極具異國風格的珠寶。在完成第一階段的作品後,第二階段的絲路系列已於今年發表,他從古印度貴霜(KUSANA)王朝的首都「犍陀羅」(GANDHARE)出發,也就是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往東行到敦煌。
這段路程處處可見佛教藝術傳入中國的歷史,於是乎瑰麗的印度,在他的手中幻化成神聖的宗教國度,「佛教藝術」成了第二階段的設計主軸。有趣的是,這三段絲路的作品中,皆出現了月亮的創作,因為獨鍾月亮的矢島友博認為,在絲路每個地方看到的月亮皆不同且十分美麗,為其帶來無窮的靈感。迥異於西方珠寶時尚的華麗詮釋,東方人眼中的印度多添了分詩意與寂靜。儘管手法、巧妙各有不同,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肯定是個熱鬧滾滾的印度年。
年輸出創意產值130億美元 新日不落 英國如何輸出創意
‧遠見 2007/12/21 英國秉著語言和占時區之便的優勢,向全球輸出創意產值130億美元,居全球之冠。在橫掃歐洲市場後,目標轉向亞洲,鎖定中、印兩大市場,期盼真正再造創意日不落國神話。作者/王念綺】(攝影/黃漢華)
英國秉著語言和占時區之便的優勢,向全球輸出創意產值130億美元,居全球之冠。
在橫掃歐洲市場後,目標轉向亞洲,鎖定中、印兩大市場,期盼真正再造創意日不落國神話。
「好,把老闆的辦公桌改到後面,保住財位,」英國建築師班哲明.華納(Benjamin Warner),身高將近兩公尺,他對著風水師點頭,願意遵循東方習俗,改變高雄市慶富集團的大樓設計。
他還依照風水師建議,改了大樓裡的廁所、電梯位置。
華納的來頭不小。他和獲得2007年建築業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的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gers)合作20年,在東京開設cdi建築公司。
羅傑斯原本不贊成華納到高雄接案子,直到華納說服他來台勘查,以及品嚐芒果冰後,才改變想法。
經常往返台灣、東京的華納,憑著精湛的技術,參與高雄捷運出口站的設計,即使還沒有通車,流線造型的車站,已經矗立高雄街頭,令民眾忍不住多看兩眼。談吐風趣的他,在台灣也廣結善緣,還成為義守集團董事長林義守的座上賓,替他設計學校圖書館。
像華納這樣從事創意產業,向海外擴展的創意人,在英國算是相當普遍。
曾經接下台中古根漢博物館規劃案、也是普利茲克獎得主的英國建築師查哈.哈蒂,在世界各地就有多項作品;貌似影星妮可基嫚的建築師阿曼達.樂維特,率領著30人團隊,從歐洲到亞洲、從地鐵站到百貨公司,都有她的設計。
大舉輸出:57%往國外發展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2002年,英國創意產業出口值居全球之冠,為85億美元(約2780億台幣)。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最新統計,2004年英國創意產業輸出更達130億美元(約4250億台幣),占全國出口值的4.3%。
以英國擅長的設計業為例,海外收益在2005到2006年驟增到8億3100萬英鎊(約553億台幣),較前年增加19%。有57%的業者向國外發展,其中,高達七成在歐洲建立市場,北美地區則居次(見頁134表3)。
21世紀的英國人靠著腦力和創意,再次居全球領導地位,從家庭生活到公共場所,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英國人的作品。
回溯17世紀,英國曾經以船隻槍砲,向外擴張勢力,在美洲、亞洲、非洲占領殖民地,創造「日不落帝國」的神話。
如今,創意產業征服全球市場,英國「日不落帝國」的神話會不會再起?
「創意產業是我們的利器,外國人看到這一點,才找我們參與,」一頭金髮的英國貿易總署資深顧問羅思嘉(Christine Losecaat)笑著說,創意產業讓英國成為「旭日東升的國度」。
先天優勢:語言和時區之便
英國能成為創意產業的輸出強國,不是沒有道理,先天的英語優勢就讓他們占盡便宜。
羅思嘉認為,英語是國際商用語言,和歐洲、美洲地區做生意,溝通沒有障礙。
而英語能成為世界語言,和過去的帝國歷史有很大關聯。在大英帝國全盛期,他們還以倫敦為世界中心,訂定標準時區,這讓今天的英國人做起國際生意來,又占了一項便宜。
「倫敦24小時都能跟國外做生意!」羅思嘉解釋,倫敦的早上是亞洲、澳洲的下午,可以觀察日經、恒生指數,到了下午,華爾街股市開盤,美洲公司開始營業,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倫敦這麼方便。
從事產品設計的Alloy設計公司業務總監傑夫.麥可米說,他的西雅圖客戶無法全天候和東京的供應商聯絡,可是,倫敦就能,挾著這項地理優勢,有助英國輸出創意產業。
北京創意博覽會 台北館太偏僻少人氣【聯合報07.11.09藍孝威
「第二屆中國北京文化創意博覽會」昨天揭幕,其中「台北主題館」匯集法藍瓷、陶作坊、頑石創意等多家台灣知名廠商,向北京展現台灣的精緻多元文化。
不過,部分廠商抱怨,展館地點臨時從入口處的一號館,移到偏僻的六號館,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隨團參訪的台北市議員侯冠群對場地布置感到失望,「感覺是急就章搭出來的」。
廠商表示,原本主辦單位已安排好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第一館區內,設置「台北主題展區」,但由於第一館區同時還安排大陸其他省、市、自治區的主題館,可能台北市文化局擔心地位遭矮化,因此臨時通知廠商「搬家」,遷到六號館展出。
廠商不滿地說,原本攤位都已經租好了,台北市文化局事前未經任何協商程序,上月卅一日傍晚臨時以公文片面知會,廠商參展人員隔天即搭機飛往北京,「簡直就是考驗參展人員的臨機應變能力,而且感覺不受尊重」。
參加北京文博會「台北主題館」開幕剪綵的中共國台辦交流局局長戴蕭峰面對媒體詢問,台北主題館的位置不佳,無法吸引人氣;他四兩撥千斤地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還是會有很多人衝著「台北」二字前來參觀。
面對廠商對「台北主題館」位置偏僻的質疑,帶隊的台北市文化局局長李永萍解釋,文化局沒有介入展館的安排,相關細節是委由台北市電腦公會的專業策展人員處 理,所以後來和北京主辦單位如何協商,她並不清楚。究竟是哪個協調的環節出了問題,回去後將開會檢討,下一屆參展時一定會改進。
文化產業登陸 兩岸各有盤算>朱建陵/專題報導
規模龐大的中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昨天正式開展,「台北主題館」只是其中一個小小支系,就像它的展覽位置一樣,位處主展館稍嫌偏遠的位置。因為政治因素干擾,台北避開人群摩肩擦踵的一號館,選擇了相對門庭冷落的六號館。
開幕前一天舉行的「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論壇」,大陸官員高呼「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很務實的口號,但多數台灣與會者想的可能更務實,讓台灣先賺大陸的錢再說。
選擇到大陸參加博覽會的台灣企業,並不是沒飯吃的,而是一群已經具有一定台灣及國際市場規模,並想獲取中國大陸更大市場的創意商人。與影視領域因涉及「意識形態」因素而處處遭遇限制相比,法藍瓷公司總裁陳立恆認為,台灣創意人在其它領域仍大有可為。
法藍瓷在「台北主題館」中租下最大展區,歐式的設計風格,精雕細琢的細部造型,每每吸引瀏覽者的目光。由於價位因素,法藍瓷在大陸主攻的是禮品市場,但除了大陸市場,陳立恆表示,法藍瓷在江西景德鎮設置總部,也在藉助「中國瓷鄉」的風光。
參與展會的陶作坊是另一個期待搶佔大陸市場的例子。成立於一九八三年的陶作坊,早年曾經參加大陸各類展會,但直到四年前才正式在大陸設立經銷點,目前所有生產仍在台灣完成。陶作坊總經理林榮國說,他將在大陸推出一個「以茶引器」的理念,針對不同口味的茶葉選用不同的茶器。
與中共國台辦交流局長戴蕭峰一起到場參觀的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說,喝茶文化確實是台灣人帶進北京的,但這種文化引進的背後,主要還是依賴大陸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
根據大陸方面的統計,目前在北京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工作的約有二千名台灣人,大多集中在海淀區、朝陽區,個體流動性很強,只涉及相關產業鍊的部分環節,沒有形成整體產業鍊現象。
大陸經濟環境的改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二十多年來的交流,囿於政治因素,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進軍大陸,仍是涓涓滴滴,迄今未形成洪流,遑論達成「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目標。
預算遭擋嗆釋憲?粉專踢爆「奇怪開銷」:2場戲花8千萬
立法院2024/0920日開議,立委高金素梅不滿「原住民禁伐補償金」預算編列不足,提案退回總預算案,在藍白合作下,以59票對46票,聯手退回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提釋憲。粉專「政客爽」直批,包括文化部兩場歌仔音樂劇就花掉8千多萬,排擠到其他表演團體的獎補助費。
太陽光電計畫花大錢結果效率超低,都執政八年了大家只看到光電發大財的成效。最後台電負債爆表,「高買低賣購電、不合理的購電成本」,還好意思講財務虧損撐不住才漲電價,這就像開餐廳賣虧本餐,然後還要逼客人加錢。
《1624》總共耗資超過8600萬,兩天就燒完,相當驚人。這種由中央政府出面打理的藝文盛事,尤其以天價計的開銷,理應經過詳細的規劃與嚴謹的預算編列、審查。但他翻遍文化部及傳藝中心的預算書,卻找不到這筆預算科目,極度懷疑是臨時動支預備金或各單位湊出來,沒有按規定編列,更沒經過國會審查。假如政府的開銷都可以這麼做,那還需要預算審查嗎?要怎麼為人民血汗錢把關?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也當著時任文化部長史哲面直批《1624》完全沒有原住民觀點或台灣主體意識,「沒有海洋史觀只有歐洲國家的強盜史觀!」
相關新聞
預算被退也要釋憲?藍委怒轟:大法官淪為綠營圍事小弟
回應
文化部長小野變強盜
預算亂編確實該退回,以前亂編有冥黨利委護航例如8800億分贓預算,結果還淹大水。
民進黨政府在圖利表演團體?
100萬找個歌仔戲團搞定,淨賺7900萬,爽!
養肥貓,有圖利他人之行為,檢調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