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你嫌虛幻,莫非你喜歡重口味的西洋羅曼史或肥皂劇,這在民風尚屬保守的六七0年代不合一般人口味。
噯啊,你們兩个男人怎會懂女人心,林芳玫的《解讀瓊瑤愛情王國》(時報,1994)就是要批評由你們男人掌控的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二分的文學分類,她認為「瓊瑤所顯示的愛情觀,充分顯示了女性的軟弱與無力感,但在極端無能中死命地攀住一段愛情,由此反而流露出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耐力,瓊瑤把女性無力/有力的弔詭發揮得淋漓盡致。」(p.268)
怎那麼熟悉?哦!原來是英國「文化批評」者常有的調調,調到最後只能吊死自己,不信?不然你看林氏怎麼看弔詭:「瓊瑤企圖以情感融化父權制度,但是弔詭的是……更加強化了父權制度。」(p.268)
你這是只從「批判」和「抗拒」看問題,林氏反批:果真存在徹底的「批判」和「抗拒」嗎?答應是否定的,現實總是兼具「保守妥恊和批判抗拒」(p.279)。所以從大陸學者來看,瓊瑤小說是反封建反父杈的,反而是台灣學者批之為保守妥恊。林氏認為「從追求愛情的過程而言,瓊瑤式人物是叛逆的,但是從結局而言,則是妥恊。」(p.282)
即便是「病、瘋、死」的妥恊結局也充滿瓊瑤式愛情宗教的救贖與希望,所以瓊瑤小說兼具羅曼史小說的幸福承諾和肥皂劇的宿命感(p.277-8)。
厲害,那台灣當局應重新包裝瓊瑤小說來對抗日韓劇,甚至發展成文化外銷產業。
只可惜不夠本土,政治不正確。
所以林氏才會認為「言情(?所有!)小說並不适合成為女性主義從事文化政治的工具,不管以負面的觀點批評它或是持樂觀的看法而寄望於它的顛覆潛力。」(p.284)
那林氏在整本書中怎極力在反駁別人對瓊瑤小說的批評並強調它的顛覆性?
還不是你們先從政治性來批判瓊瑤小說。
我了,就像德國「批判理論」先批判「文化工業」,英國的「文化批評」才會不平則鳴?
怕是骨子裡仍對自己曾喜好過的通俗文化感到自卑,才會用挑戰高手的方式,來自抬身价吧。
瓊瑤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制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爲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中國臺灣當代作家。原名陳喆,筆名瓊瑤、心如、鳳凰等。湖南衡陽人。她生逢戰亂,1949年隨家遷臺灣,就讀于臺北師範附小及臺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後未能考取大學。16歲在臺灣《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雲影》。讀高中時,先後發表200余篇文章 。1963年自傳式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一舉成名 。1963 ~ 2008年 ,共創作長篇小說 《幸運草》 、《煙雨蒙蒙》 、《 幾度夕陽紅 》、《彩雲飛》 、《心有千千結》 、《在水一方》 、《月朦朧 ,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碧雲天》、《冰兒》等42部。美化人生的愛情理想是她小說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郁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因此她的言情小說擁有龐大的讀者群。並有大量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片.
瓊瑤的小說可分爲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曆朝曆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臺灣爲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衆多、情節複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臺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臺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複雜、高潮叠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衆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裏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爲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曾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袁行恕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外祖父袁勵衡爲銀行家,曾執掌交通銀行。曾外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統皇帝之師。母親的胞妹袁靜爲作家。母親的胞姐袁曉園爲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漢語拼音發明人。瓊瑤的妹妹陳錦春、妹夫陳壯飛,都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General Sciences 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爲是華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一。
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爲瓊瑤的舅母。瓊瑤的媳婦何琇瓊是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藝術指導。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注釋:
瓊琚:美玉美石之通稱
匪:非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志發表。1957年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臺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臺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9遷往臺灣臺北,父親任教于臺北師大曆史系,母親任教于建國中學
1959結婚
1963在《皇冠》雜志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爲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蒙蒙》,《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1976成立巨星公司
1979與平鑫濤結婚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1988首度返回大陸
1990出版《雪珂》,首部曆史古裝長篇小說
提及香港和臺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爲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曆朝曆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臺灣爲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衆多,情節複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征.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于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臺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臺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複雜,高潮叠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衆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裏則完全屬于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爲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作品 寫作時間 同名影視 拍攝時間
《窗外》 林青霞 1973
《幸運草》
《六個夢》
《煙雨蒙蒙》 趙微 2000
《菟絲花》1964
《幾度夕陽紅》1964 劉雪華 1986
《潮聲》1964
《船》1965年
《紫貝殼》1966
《寒煙翠》1966
《月滿西樓》1966
《剪剪風》1967
《彩雲飛》1968
《庭院深深》1968
《星河》1969
《水靈》1971
《白狐》1971
《海鷗飛處》1971
《彩雲飛》1972 劉雪華 1989
《心有千千結》1972
《一簾幽夢》1973
《浪花》1973
《碧雲天》1974
《女朋友》1974 劉雪華版 1988
《在水一方》1975 林青霞 1975
《秋歌》1975
《人在天涯》1976
《我是一片雲》1976 林青霞 1977
《月朦朧鳥朦朧》1976
《雁兒在林梢》1977
《一顆紅豆》1977 林青霞 1979
《彩霞滿天》1977 林青霞 1979
《金盞花》1978
《夢的衣裳》1979
《聚散兩依依》1979
《卻上心頭》1980
《問斜陽》1980
《燃燒吧!火鳥》1980
《昨夜之燈》1981
《匆匆,太匆匆》1982
《失火的天堂》1983
《冰兒》1985
《剪不斷的鄉愁》1988
《我的故事》1989
《雪珂》1990 劉雪華 1990
《望夫崖》1990 劉雪華 1991
《青青河邊草》1990 劉雪華 1991
《梅花烙》1993
《蒼天有淚》1997
《新月格格》1994 劉雪華 1994
《還珠格格I》1997 趙薇 1998
《還珠格格II》 趙微 1999
《還珠格格III天上人間》 黃奕 2003
《又見一簾幽夢》
http://baike.baidu.com/view/6866.html?tp=0_11
瓊瑤作品集(免費網文)
女朋友 冰兒 翦翦風 卻上心頭 梅花烙 燃燒吧火鳥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燈
http://www.millionbook.net/yq/q/qiongyao/index.html
通篇避世、投降、逃跑,以現在的角度看,紅樓夢不過是一個精編版的瓊瑤小說
【本文來自《以“殺過人”定義梁山好漢就是沒看懂水滸》不用死鴨子嘴硬,這四大名著,你要去找裡面的邏輯矛盾,以及噁心的東西,那肯定是能找出一堆的。還肯定能找出一堆,你對文學創作,真是一點譜都沒有,這話說出來,其實這討論就已經結束了,沒啥意義了。】
一個後宮媽寶
跟水滸和三國裡的真英雄比,境界雲泥之判,面對逆境,面對吃人的封建社會,他們身上那種反抗的精神,歷經百年仍熠熠生輝
方向錯了,寫的再好,不過是完美的蒼蠅;就跟降清的那些酸腐寫的文字一樣,有人稱讚”無一字不妙“,但是通篇避世、投降、逃跑;以現在的角度看,紅樓夢不過是一個精編版的瓊瑤小說
回應
寶玉恰恰不是媽寶,後宮更談不上,說他“妥協,逃避,軟弱”,更是誤解。
寶玉一直在對抗封建父權家長,賈政罵他不讀書,寶玉恰恰不是不讀書,只是不讀八股,不讀那些“經世濟用”,用來謀取功名的書,卻偏愛雜書,唐詩宋詞西廂記,陶冶性情。寶玉挨打,就是父權的一次鎮壓。
所謂後宮,寶玉正是整部小說最尊重女性的人,每日面對大觀園諸女子,沒有半點淫邪,平等對待,一片真誠。相比賈璉賈珍薛蟠之流,視女性為玩物,他在富家公子裡絕對的異數。
所謂的軟弱逃避,恰恰相反,書中處處都在抗爭,多數失敗了,還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寶玉就是一雙眼睛,一個見證者,帶讀者經歷這些“曆幻遭劫”,看著賈府轟然倒塌,大觀園風流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然後飄然而去。我認為這是寶玉經歷了世事後的超脫。人生近看是喜劇,遠看是悲劇。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青山依舊。電視劇《三國演義》有首曲子《貂蟬已隨清風去》,就是這個意味。
全世界都看入迷?每集5分鐘的中國微短劇,都在紅什麼?|志祺七七
回應
這種幹片看久了 人的腦子前額葉會變薄 這種變薄是不可逆的,直接宣布你往後人生對於事物的專注力越來越差。
你更应该担心由于你们台湾的市场太小,连对全球流行说“不”的影响力都没有
微短劇劇情非常芭樂,很多都是直式影音,觀看體驗真的不是很好,每段劇情看起來短,可是你看下去就是好幾小時,那些劇本都很像以前租書店出現的言情小說、輕小說。
其實就跟抖音一樣,透過速食給人們刺激感官,讓你一直看一直滑,而且微短劇台灣早就有了,就是微電影
微電影絕對和微短劇不一樣......微電影1994年就有了,有完整的敘事結構和畫面表現,發留言前至少看一下維基百科吧
微短劇_百度百科
微短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着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內容。 中國微短劇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的《屌絲男士》與2013年優酷上映的《萬萬沒想到》。這兩部劇以其短小的劇集生產模式以及“沙雕式”的內容情節在網絡得以迅速流通,為微短劇的形成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增設了“網絡微短劇快速登記備案模塊”,正式將網絡微短劇納入影視作品分類之中。同年12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微短劇”的定義、審核標準、審查細節、備案誤區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微短劇代表作品有《逃出大英博物館》《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等。 [23] [25]
微短劇具備普遍性的特徵:人物關係簡單,形象扁平化,性格層次單一,常常突出某方面的特徵,帶有誇張色彩。情節碎片化,強調情節的快節奏、強衝擊和多重反轉,不太重視情節的連續性和結構的起承轉合。敍事具有跳躍性,注重瞬間的情緒、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間的邏輯關聯,需要觀眾調動想象來補充情節的省略部分。
針對微短劇出現的內容亂象,2022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強網絡微短劇准入備案、規劃引導、內容審核等十個方面的管理舉措。 針對不良內容,2023年11月,多平台公告下架部分違規微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