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19:42:14風葉

第五號屠宰場

這本書找了很久都沒找到,某天,查了圖書館的借閱狀況,竟然是被借閱中,剛好可預約,不然每次自己找都找不到>”<

 

馮內果,自從看了他的「沒有國家的人」之後,就對他一直念念不忘,之前借了「貓的搖籃」來看,看了不是很懂,跟「沒有國家的人」風格很不同,後來才知道,這老頭之前寫的,都比較偏科幻小說,而這本「第五號屠宰場」也是。

 

科幻小說我其實不愛,跟我實際的個性不太合,常常會看不懂,就像我看漫畫一樣,看了半天還一頭霧水,看起來很沒fu,所以科幻小說我只看過倪匡的一本小說(連哪一本都忘了),而漫畫也只看了尼羅河女兒的某集就放棄。

 

老實說,馮內果的這二本代表作,我看了真的沒很懂,時空常常是跳來跳去的,思緒也是跳來跳去的,都要看看書評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可是,很奇妙的,在一頭霧水當中,就常常會有一次當頭棒喝,你會突然有一種靈光一現的感覺,一種心有靈犀的感覺。

 

例如,書中第一人稱的主角去找他的老戰友奧赫,說他決定將之前戰爭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但奧赫的太太瑪麗對主角從一開始就有種慍怒的情緒,主角不名所以,後來和奧赫聊到當時戰爭的種種時,瑪麗脫口而出的一句:「當時,你們只是個小孩。」讓人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一群都是孩子的士兵,認為自己正在做偉大的事,不論是保家衛國,還是維持正義,但戰爭造成的傷害,一個孩子並不懂。

 

還有作者對大毀滅故事的感想,

「事情就是這樣。

這些人都是兩個城市的惡人,死有餘辜,沒有他們,這個世界會好得多。

當然,羅德的妻子奉命不得回頭看那些惡人及其家屬居住過的地方,但她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我就喜歡她這樣,因為這多麼富於人性。

於是,她變成了一根鹽柱。

人們不該回頭看,我當然再也不會這麼做。

我這本有關戰爭的書現已脫稿,下一本我要寫的將是一本開玩笑的書。

這一本沒有寫好,一定不會好,因為寫的人是一根鹽柱。」

 

人性,在追求太多的應該,遵循太多的教條,人們常常會忘了人性,而這才是人的根本啊!我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看到人性慢慢地淡去,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漸漸被利益所取代,只好往還沒被資本社會毒化的國家尋找,人性帶來的感動。

 

「上帝

請賜給我安詳

以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物

賜給我勇氣

以改變我能改變的事實

賜給我智慧

能表示我的異議」

 

P.S. 紫紅色字引自書中原文

上一篇:家離水邊那麼近

下一篇:臺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