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8-09 01:53:53包淳亮

族群意識二原則

過去,政治人物極樂於利用「族群(省籍)意識」或「兩岸衝突」來火中取栗;隨著陳水扁當選總統,「悲情」或將有所緩解,但在大陸的壓力下,「台灣意識」卻又可能產生新的挫折。如果這種台灣意識在台灣的優勢,與統一意識在整個華人圈的優勢,將在一段很長的時間持續發酵,我們是否除了在內部應付族群或「國家認同」的爭議,在兩岸關係上繼續碰撞對立,沒有其他可能?
然而事實上,多數希望台灣內部與兩岸能達成和解的台灣民眾,都願意走「中道路線」;「新台灣人」是中道路線,「維持現狀」也是中道路線。在族群意識上,中道路線可以歸納為二:
一、所有具有中華民國籍並在台灣生活的人都是台灣人。支持兩岸統一的、乃至於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台灣人,也仍是台灣人。
不分所謂外省人、本省人,只要在台灣生活,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就是台灣人。與此相通的另一個簡單歸類法,即所有被大陸當作「台胞」的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人中,不分外省人或本省人,都希望能維持台灣的繁榮安定,也同時有部份人希望台灣未來中國能夠統一。雖然如此,台灣省籍的台灣人,無論其統獨傾向為何,固然先天具有台灣人的身份;那些外省籍的民眾,如果「認同台灣」也就罷了,如果不認同呢?是否可以叫喊「滾回大陸去」呢?當然不可以。他們或許未能擁有來自共同歷史記憶的台灣人集體意識,但他們作為台灣生命共同體的一部份,不會因其統一意識或國家認同而有所不同。這些人或許會逐漸認同台灣,或許不會;台灣多數人或許希望他們「翻然悔悟」,但他們有權利在台灣生活。
二、所有台灣人都是中國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也仍是中國人。
無論是在政治的「一個中國」或「兩個中國」乃至於「一中一台」的前提下,由於文化的、地緣的因素,台灣與大陸都是同一個中國或中華區域的一部份。就泛稱的、文化意義的「中國人」而言,大陸人固然是中國人,台灣人也還是中國人。雖然在台灣有部份本省人或外省人支持台灣永久獨立於中國之外,甚至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無論他們說的是中國福建省南方的語言----閩南語,或客語,或國語,都是中文;無論以前述哪一種語言創造的文化財,都是中文的文化財;提昇台灣文化,就不僅是豐富了世界的文化,也是豐富了中國的文化。政治認同的歧異,不會取代文化的相通性。雖然如此,中國多數人或許希望少數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中國人「翻然悔悟」,但應該瞭解,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理想,社會才有進步。
國家認同差異,不是「敵我矛盾」,而是「人民內部矛盾」。
這裡的第一點原則,或許適合於台灣意識比較強的朋友;第二點原則,或許更適合於中國認同比較強的朋友。朋友間有些人可能只認同其中一點原則,甚至感情比較激烈,覺得「敵我意識」要分清楚,因此一點原則都不願認同。然而,多一點包容與信任,雙贏是可能的,未來仍有樂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