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4 11:40:55包淳亮
台灣正名及其之後

China Affairs Weekly, 2003/9/4, No.73
編者的話
李登輝前總統雖然像江澤民一樣,該退不退,很討人厭,不過寶刀未老,一出招就是「台灣正名」,弄得台灣人仰馬翻。
我想兩天後的遊行,恐怕會有不少人參加吧!為台灣正名這個口號聽起來很好,乍聽之下完全聽不出其實是要毀棄「中華民國」代之以「台灣共和國」的意思。而且在台灣當前的氣氛下,就是知道是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也未必會在民眾間造成多少漣漪。
早早正名其實未必壞;不「正名」一下,事情總是沒完。老是有人以為改名換姓就能帶來台灣的彌賽亞,說實話是又好氣又好笑。一百年前的翻譯者就沒做好事,當初就應該把聯邦下的各國翻成國,state本來就是國嘛!邦就是國嘛,聯邦就是國的聯合嘛!美國的名稱,其實說白了就是美利堅諸國聯盟,不是嗎?只是中國人自己想不通,把「國」弄得像個什麼尊貴詞彙,一定要把聯邦下的說成「州」,搞得現在「台灣國」或者「中國」也還都尊貴無比。
一開始翻譯就直接是「國」,或許對於推行「聯邦思想」大有裨益。如果是聯邦制,叫「中華聯邦」其實也和「中國諸國聯盟」一樣,名詞之爭,其實是次要之事。
我刻意說「中國諸國」,也許有人就耍白爛,把後面的「國」字去掉,念一念自己心理爽!這不是阿Q嗎?
講白了,這兒的詞彙之爭,顯示了權威心態在處處作祟。例如總統是president,但是校長也是president,我們就偏偏一定要把「總統」當成尊貴無比的政府唯一大統領的稱呼。老共那裡也是一樣無聊,一堆人整天想的就是統一後台灣的領導人不能叫「總統」!
馬友友就很可愛,到高雄中山大學表演時,把中山大學的校長叫成「總統」;當然我們可以說他中文不好,不過細細想來,其實是他心裡不覺得總統「仰之彌高」!孟子嘗言「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文句之間已經顯示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君權,已經讓人常常感到「巍巍然」了。「父權」已經逐漸被揚棄的現代社會,君權還如盛夏的烈日,可嘆之至!
後面把一些編者舊文、還有一篇他人文章重貼,溫故知新。早早正名,或者讓正名者講個夠,台灣才好進入後台獨時代,真真切切底看看台灣是啥?不要一方面想要為小國台灣正名,一方面又以為自己是了不起的世界大國,心口不一,最是危險!兩岸問題的重點是在正名之後,如何維持兩岸關係?
雖然有以上看法,但最後編者還是得說,「正名」固然沒啥不好,但正名運動者的心態頗可議。「正名」的發起者,擺明了是瞧不起「中國」、要和中國劃清界限;那麼五十年後,如果中國不是分裂成七塊八塊,反而成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一霸,屆時台灣人的後代,恐怕要為祖先的「勢利眼」而付出代價!
說到這,「正名」在國際政治上的作用,也就是讓台灣在「反中」的特快車上買一張車票。雖然我不喜歡這種零和思想,但形勢看來就會演變成這樣子!我想,這也是台灣的悲哀吧。
圖:宣傳一下台北捷運的遠期路網。全部完工後,長度將達200餘公里,算免強符合需要吧!
編者的話
李登輝前總統雖然像江澤民一樣,該退不退,很討人厭,不過寶刀未老,一出招就是「台灣正名」,弄得台灣人仰馬翻。
我想兩天後的遊行,恐怕會有不少人參加吧!為台灣正名這個口號聽起來很好,乍聽之下完全聽不出其實是要毀棄「中華民國」代之以「台灣共和國」的意思。而且在台灣當前的氣氛下,就是知道是以台灣國取代中華民國,也未必會在民眾間造成多少漣漪。
早早正名其實未必壞;不「正名」一下,事情總是沒完。老是有人以為改名換姓就能帶來台灣的彌賽亞,說實話是又好氣又好笑。一百年前的翻譯者就沒做好事,當初就應該把聯邦下的各國翻成國,state本來就是國嘛!邦就是國嘛,聯邦就是國的聯合嘛!美國的名稱,其實說白了就是美利堅諸國聯盟,不是嗎?只是中國人自己想不通,把「國」弄得像個什麼尊貴詞彙,一定要把聯邦下的說成「州」,搞得現在「台灣國」或者「中國」也還都尊貴無比。
一開始翻譯就直接是「國」,或許對於推行「聯邦思想」大有裨益。如果是聯邦制,叫「中華聯邦」其實也和「中國諸國聯盟」一樣,名詞之爭,其實是次要之事。
我刻意說「中國諸國」,也許有人就耍白爛,把後面的「國」字去掉,念一念自己心理爽!這不是阿Q嗎?
講白了,這兒的詞彙之爭,顯示了權威心態在處處作祟。例如總統是president,但是校長也是president,我們就偏偏一定要把「總統」當成尊貴無比的政府唯一大統領的稱呼。老共那裡也是一樣無聊,一堆人整天想的就是統一後台灣的領導人不能叫「總統」!
馬友友就很可愛,到高雄中山大學表演時,把中山大學的校長叫成「總統」;當然我們可以說他中文不好,不過細細想來,其實是他心裡不覺得總統「仰之彌高」!孟子嘗言「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文句之間已經顯示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君權,已經讓人常常感到「巍巍然」了。「父權」已經逐漸被揚棄的現代社會,君權還如盛夏的烈日,可嘆之至!
後面把一些編者舊文、還有一篇他人文章重貼,溫故知新。早早正名,或者讓正名者講個夠,台灣才好進入後台獨時代,真真切切底看看台灣是啥?不要一方面想要為小國台灣正名,一方面又以為自己是了不起的世界大國,心口不一,最是危險!兩岸問題的重點是在正名之後,如何維持兩岸關係?
雖然有以上看法,但最後編者還是得說,「正名」固然沒啥不好,但正名運動者的心態頗可議。「正名」的發起者,擺明了是瞧不起「中國」、要和中國劃清界限;那麼五十年後,如果中國不是分裂成七塊八塊,反而成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一霸,屆時台灣人的後代,恐怕要為祖先的「勢利眼」而付出代價!
說到這,「正名」在國際政治上的作用,也就是讓台灣在「反中」的特快車上買一張車票。雖然我不喜歡這種零和思想,但形勢看來就會演變成這樣子!我想,這也是台灣的悲哀吧。
圖:宣傳一下台北捷運的遠期路網。全部完工後,長度將達200餘公里,算免強符合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