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5 20:02:29包淳亮

秦字頭詞彙的冷與熱

秦字頭詞彙的冷與熱
  • 2010-01-15
  • 旺報
  • 【包淳亮】

     隨著近年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以中國,或者「秦」字開頭的西文新詞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比較值得重視的有三,其一是中國與美國的合稱秦美利堅(Chimerica),其二是中國與印度的合稱秦地亞(Chindia),其三是中國與非洲的合稱秦阿非利加(Chinafrica)。

     秦美利堅,台灣許多媒體翻譯為「中美國」,由英籍哈佛大學教授佛格森在2006年將之炒熱,形容美國消費與中國生產的完美結合;到2009年,佛格森又聲稱此一秦美利堅即將終結。也許不妨以此詞彙形容新時代的「G2」,以免此一兩大超級強權與20世紀的美蘇兩大超強混淆,不過這與其原意的美中交融,已經頗有差異了。

     秦地亞比起秦美利堅,更早被提出;此一詞彙為印度學者所創,並被華裔學者譚中翻為「中印大同」。秦地亞概念強調中國與印度代表兩種文化,關係悠久深遠,現在都處於上升期,經濟上可有所長,政治制度的差異也可以互相借鑑。近代以來形成西方文明主導世界的格局,中印之間較少互動,此一詞彙的提出也在於鼓勵中印之間的密切互動,從而有利於形成多樣化的文明秩序。

     北京共識對非洲影響深遠

     比起前二者,秦阿非利加一詞在維基百科還未建立單獨的頁面,但中國主導的「中非合作論壇」在其網頁的英文與法文版本,已經使用此一詞彙來描繪中國與非洲關係。在當前世界,秦阿非利加的關係比起秦地亞深刻得多,因為在非洲,經濟上強調自主開放的「北京共識」,似乎已凌駕美國強調全面開放的「華盛頓共識」之上。秦阿非利加一詞象徵了非洲在中國帶領下開始發展,且走上一條與歐美期望不同的道路。法國記者撰寫的《黑暗大布局》(此為台譯,原書名La Chinafrique)一書,描繪了中國人在非洲的建設與構成的影響,中國對非洲的貢獻,比起七大工業國過去幾十年要大得多。

     秦灣一詞僅反映韓國問題

     在這三個詞彙中,秦美利堅是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但又彷彿是蝙蝠俠與青蜂俠的翻版,中國還是其中次要的角色,有苦勞而少功勞。秦地亞是兩個10億人口的文明之間的關係,歷史的色彩很重,但現實中中國雖已成為印度最主要貿易夥伴,印度對中國卻仍頗為猜忌。秦阿非利加反映中國在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破碎地帶對歐美主導的世界構成的挑戰,在此地中國已漸獲得主導地位,但由於捲入了非洲的一些內戰,且投資多為了資源礦藏,隱約有剝削殖民之嫌。

     比起這三者,中國與台灣的秦灣(Chiwan)亦不過是茶壺裡的口水,僅僅彰顯了兩岸合作在資訊產業上對韓國的挑戰;秦灣一詞反映的是韓國的問題,不是世界的。至於秦歐羅巴、秦羅斯、秦斯蘭、秦大利亞、秦亞細安、秦拿大等等詞彙,更不成氣候;或許這幾種關係較缺乏新聞價值?

     (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