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平等的經濟而努力
著名的經濟學者林毅夫曾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認為廿餘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達到美國的一倍以上。這樣的可能性並非無稽,事實上,在過去的不到廿年期間,中國以美金計算的經濟規模,已經成長了十倍,其中還由於匯率因素而長期徘迴不前;考慮到未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的人均GDP趕上美國一半,使中國GDP總量超過美國,實在也不會太過令人意外。
中國正努力構建可以支持此一夢想實現的物質基礎。高速鐵路,已開工或將開工的即達數萬公里,並且已擁有本國製造的能力;航空業,正積極展開大型商用客機的研發工作,十餘年後亦將量產;汽車業,兩三年內就將成為世界最大生產國,並逐漸向高級轎車與跑車升級;核能發電,已吸收美國最新三代核電設備,將大量興建;電信業,有自己的第三代手機標準;鋼鐵業,早已是世界最主要生產者;造船業,如上海長興島之類巨型造船基地數年之間已然矗立;金融業,已有數間超大機構,並籌劃吸納華爾街人才。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各行各業的向上提升,是中國發展的微觀景象;這種提升還包括了大學生村官,共黨組織部門的調整,公務員的海外學習,腐敗現象的遏制等。很多報章聲稱中國官場腐敗,但許多台商感覺並不嚴重,甚至直率認為台灣的各級議員、政府部門黨派任命的政務官們更為腐敗。民意監督是一種有著自身發展邏輯的獨立的機制,但這種機制縱然有所不足,也不代表政治即是一片覷黑,這一點台灣往往由於宣傳需要,而迷失在自我催眠當中。
不過,藉由擴大投資,而實現產業的發展轉型;藉由有限的政治改革,實現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政治穩定,固然都可以預期,但最終一方面仍得面對經濟進一步突破,以真正跨入先進之列的終極挑戰;另方面得面對自由、民主、平等等價值作為一種素樸的個人期望,對於國家社會的期待。
最終得實現人在政治權利上的平等;不過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未必會止步。林毅夫認為廿年之後中國人均GDP可能趕上美國一半,他沒說之後如何;事實上,一半不是多麼了不起的目標,如果各項有利於均富的政策得到實踐,且在人力上的投資足夠,人均完全追上已開發國家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國內推動平等,在國際上也實現平等,這個經濟上的大同的、平等的經濟,是值得努力的長期目標。
下一篇:中國所將迎來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