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3 15:20:29包淳亮

中國崛起下的兩岸前景:問題仍在是否民主

過去的一個多月,中國大陸在許多技術軍種上,都做出重大的展示。在太空科技上,反衛星飛彈成功試射;在空軍,與F16比肩的殲十戰鬥機正式成軍;在海軍,聲稱已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

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每隔一段不算太長的時間,類似這樣的里程碑似的時間點就會不經意的出現,似乎既讓人習以為常、又目不暇給。一九九一年,台灣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達中國大陸的廿五倍左右,國際貿易總額還多於大陸;到去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雖然仍比大陸多七倍以上,但總額則由略少於大陸的一半,到成為大陸的七分之一;至於進出口貿易額,大陸更已是台灣的五倍以上。

國家之間實力對比的變化,通常具有很高的穩定性,但在特定時期,變化之快又往往出人意料。蘇聯崩潰前的經濟實力是中國的五倍;而今日的俄羅斯僅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一來一去就是廿倍的差距。遲至九七金融風暴前,東南亞的人均所得還高於中國大陸,今日則僅剩下一半。這種轉變都不免改變國際關係的主從態勢,而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實力對比的戲劇性轉變,自然也牽動了國內政治。

前總統李登輝近日作出的調整,擺在此一脈絡下,說得難聽點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回頭看李前總統接掌大位時的兩岸態勢,回頭看當時各國學者對中國前景的悲觀估計,那麼我們大可接受李前總統當前的戒急用忍乃至於兩國論,多少都含有理性乃至於為台灣百姓的幸福著想的成分。

今日形勢既已變化,與其抱殘守缺,還不如改絃易轍。因此李前總統希望前進大陸,蘇貞昌院長的內閣正悄悄進行著兩岸假日包機直航,謝長廷先生繼續主張憲法一中。仍有政治前途的領袖人物,都不會在兩岸議題上畫地自限,像陳水扁總統一般把自己逼進牆角。

雖然十多年來,台灣人民在民意調查中愈來愈支持林濁水所謂的「務實台獨」,不過與林濁水不同,筆者認為民調顯示的其實是務實,而非台獨。台灣人認知到自身不是國籍意義上的「中國人」,是一種務實,但務實的民眾也不憚於尋求兩岸妥協的契機。只不過「妥協」需得建立在正當的關係上,而正當或要使台灣人能夠參與國際社會,或要能讓台灣人不至於淪為中國的二等公民。

因此統一其實也可以是正當的兩岸關係,只要台灣人能夠在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影響中國的政治。從國人對花大錢鞏固邦交、加入聯合國並沒有非常大的積極性來看,立足於民主的正當的統一,在台灣其實仍是一個有巨大潛在市場的政治選項。

然而,對於統治正當性仍立足在六十年前內戰勝利的中共政權來說,實踐「民主」卻仍是其改革遠景中的最大挑戰------挑戰既然巨大,台灣民眾就算認知到中國崛起,對兩岸前景也還是會猶疑不定,因此政治人物在此議題上朝三暮四,又有何可怪?

沙包 2008-01-21 10:27:31

從咖啡女士那兒連接到一些網站,比我的網站都有去得多。

大地主的烏托邦:http://sunshine-rain.blog.sohu.com/
美國外交官的中國太太:
http://luyanusa.blog.sohu.com/
漂洋過海來台北:
http://taipei-now.blog.sohu.com/

咖啡 2008-01-21 01:19:02

中國大陸現在的狀況
無論她多有錢
我也不要[回到她身邊]
[跟她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
如果兩岸用
同屬一[宗]
同一個老祖宗
炎黃子孫
操作上彈性不是更大嗎?
而且誰也不得罪

蓝岛 2007-05-03 17:38:14

(联合早报网讯)据中时电子报报道,中国以导弹击毁卫星十天后,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面对美国询问,两手一摊,“我一点消息也没有”;手下则花了两星期想办法如何向世界各国解释。

  预计五月上市的《外交事务》双月刊一篇专文,对中国军事部门这种“自行其是”的心态表达了忧虑。

  《外交事务》的专文,由中国专家、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部门负责人季北慈与研究助理马丁.卡理柏共同执笔。文中说,二○○一年四月的南海上空撞机事件,解放军并未提供完整讯息给其他部门,导致中美外交官很深的挫折感。到了二○○三年元月时,广州军区就知道“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华南蔓延,二、三月,北京军区的几所医院也发现案例,可是中国军方始终不通报。

  文章说,到了今天,在中国专制统治下,若干资讯仍是“独得之秘”,解放军的作法更是极端隐密。文章说,中国当然是“党指挥枪”,所以身为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事前一定知道军方以导弹击毁卫星。但是其他非军方部门获知多少相关讯息,令人担忧。

  文章说,后来的种种发展,让美国获得结论:中国外交部门领导人在事后都未获告知,不要说事前了。所以中国外交部花了整整两星期,苦苦思索如何向世界各国解释。正因为如此,事件之后十天,李肇星说,“没有接到任何信息”。

  文章说,如何改变军方心态,如何加强跨部门的联系,是否建立类似美国国家安全会议这类的机制,如何建立稳健的“文人领军”体系,都不是易事,但也因为猎杀卫星一事而显得更为迫切。
----------------------
当时,这条消息的确也让我吃惊不小,
从技术上评估,这并不困难.
关键技术,这个制导系统,也就是导引系统,远比大气层中普通导弹击中另一个机动目标简单得多.
而且,按照我的理解,也有变通方法.
比如说,可以通过为一颗燃料耗尽的卫星加注燃料的办法.来宣泄有这样一个能力.

没法理解在这种不合时宜的时间,实验这种不合时宜的落后技术.

还有这个神舟飞船技术,闪亮登场时,
起码我对这种落后的总体方案结构设计,也是目瞪口呆.

这也正是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体制内部有多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