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5 16:02:59包淳亮

中國是世界的中間階級

聯合早報,2005年4月24日

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官員和知識份子經常得向各國同儕解釋中國的定位和理念。由於其他文明並不容易理解「和諧」、「大同」等「中國式」觀點的神髓,「解釋中國」成為一樁複雜困難的任務。愚見以為,「世界的中間階級」既是當前中國的現實,也是中國當前的價值觀基礎,同時還是中國的外交政策的理路所在。

我們可以從許多指標認識到中國在現實上已成為世界的「中間階級」(middle class)。例如世界銀行出版的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計算了全球的貧富差距狀況,指出了相對性的貧富差距縮小的現象。此一「差距縮小」的觀點,乍看之下似乎與與許多強調世界的貧富差距仍在不斷擴大的「常識」有所不同,但無論從健康(預期壽命)、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齡),或者在較小的程度上,從收入(購買力評價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來計算,世界的不平等確實正在縮小。而其原因,則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發展,使得上述各項統計上貧富國家之間「雙峰」分佈,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逐漸轉變為「單峰」的連續分佈,世界的「中間層」於焉出現。

中國從赤貧的「貧下中農」轉變為「中間階級」,既得利於穩定且以發展為重的政治環境和政策取向,其結果也使中國更加傾向於和平與發展。1950到1970年代,中國是世界的「革命者」,以打倒「帝國主義」的剝削為使命,有些自命不凡,但讓地球村內的權貴們頗覺不安。1980年代,雖然逐漸開放,阮囊羞澀的國家處境,中國在心態上還有些「農民工」的浮躁。到了新世紀,中國已成為地球村裡的小工頭、小老闆,雖然與村內的地主權貴們還有一些差距,但身份地位都已和過去極為不同。顛覆「新秩序」的世界革命,對於逐漸成為秩序內成員的中國來說,已愈來愈不具有吸引力。就像英國「經濟學人」才在不久前引述了一項調查,已發現中國人超過美國人,是世界最主張市場經濟的民族。

然而,身為中間階級的現實,又使中國比起那些權貴之家,更主張世界的民主。與權貴階層坐享其成、盛氣凌人不同,中國的「世界觀」是中間階級的勤勞致富,因此就像各國的中間階級一樣,中國的「政治觀」更具有全球的平等意識。中國一方面有意願積極維持當前的「全球化」秩序,另方面也對國際弱勢更能感同身受,從而更願意將心比心底進行國際性「慈善事業」。所有這些,都既像是一個市場國家內部的中間階級的利益所在,也像是這種階級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

基於上述,我們可以用「中間階級」這種經濟語彙,來向人們回答「中國的價值觀」、「中國的企圖」或者「中國的定位」之類疑問。當人們對於中國的經濟地位、價值取向和國家政策有了基本的認識,瞭解到中國的「階級利益」包含著許多善意和合作的可能,再讓我們談些更大的題目,例如「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