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8 15:54:52Constance M.Y.
好在世界上有倫敦 (三)
An Afternoon Along the Regent's Canal
(倫敦紀行 四) 運河船旅
寫於 / 攝於 2013年10月
絣棄乘船遊泰晤士河 (其實這條河邊的景也真是看夠了拍夠了…) 改而前往Regent’s Canal 攝政運河是正確的決定。
乘船那個下午氣候舒爽宜人, 從Cadem Market 遊船至 Little Venice 小威尼斯 (8磅,非常值得),先逛過宛如台北通化街夜市的 Cadem Market—不知為何街上鞋店特別多—小區裡有不少異國食物路邊攤, 觀光客們像看到寶一般大塊朵頤…但對於長住台北、隨便在一條街裡就可以發現各種異國餐廳的東區咖—我—來說,吸引力不大。
這趟運河小旅行可以看到倫敦在地人的生活景況,單車族一定愛死這條路線!
居民在運河邊散步、野餐、冥想,船隻經過時還會對船上的我們露出笑容或招手示意;河岸旁的優美住宅讓人不禁想像(假如)自己住在這裡的景況…事實上運河邊確實有水上人家 (不是東南亞那種!這裡的水上人家給人的印象相對比較「有序高尚」--(船隻絕不是沉舊骯髒的小木船),可以看到居民們坐於船頭,在陽光的映照下悠閒地看著書…)
船長不開口當導遊,只專心當駕駛,遊客們自由倚靠船艙,小聲聊天或恣意賞景,或像我一樣斷斷續續地按著快門…
陽光穿梭綠葉間,河水因船隻起波瀾,光影閃爍變化,帶來輕鬆怯意之感…
有時候我也懷疑為何在旅行途中能夠感受到平日少有的寧靜與安適?
就因為是在旅行不是在工作吧?!
旅行中整個人的感官與身心交給了未知、好奇、輕鬆、自在這些在日常工作中難以企及的狀態 (住在台北,我們什麼時候會去遊河啊?)
旅程結束,身心獲得舒展,視野擴大轉換,
誠如Henry Miller 所言: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2013年10月3日:
一直以來我都用著一份放大影印、標註各景點和Walk tour、至少參考兩本包含台灣和倫敦作者旅遊書的半自製地圖行動,今早在前往Tate Modern 的路上搞丟了,難過一陣後,決定剩下在倫敦的日子就憑感覺行動……
哪知我走原路回underground行經一座橋下,眼睛總是東看西看的我赫然發現地上有本面熟的東西-我的地圖!!!…
因為有橋蔽護,地圖沒有被雨摧毀,也沒有被丟棄,瞬間有種找回親人之感,好奇妙~~
加註:
因為不喜歡讀流水帳式的遊記 (教人家怎麼玩、怎麼買票、怎麼訂旅館、哪裡有美食、哪裡有文創商店、哪裡有市集或者怎麼花小錢玩大旅行.......等等),也討厭受限於他人的眼光與界定 (為什麼我的旅行要變成「驗證別人書裡的內容」或者「走一遍別人走過的路」啊?),而如果是「世界知名景點」,大家會去的地方、會做的事都差不多,也沒啥好比較參考的,不是嗎?
通常我的旅行都比較看自己想看的東西 (有朋友就不解我會花了錢、搭了長途飛機到國外,然後進博物館或圖書館或一間小房子參觀……或者他們也不瞭解為什麼大部分人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櫻花季時,都擠到傑佛遜紀念碑附近的湖邊賞花,而我卻跑去某個半山腰不知名的絕美墓地賞櫻?……) ,方向感不錯,出門鮮少迷路,與其使用GPS,我還比較相信傳統地圖,那些線條、顏色、地名,總是引發我的好奇。
時間有限的時候,難免墜入「旅行洪流」之中,跟大家走差不多的路線;而這一回在倫敦,我特地找了一本倫敦人所寫的城市導覽,先認識倫敦人心目中的必造訪之地,再自己規畫路線,途中有意想不到的驚訝與驚嚇,終究完成了各位目前閱讀的旅誌……
上一篇:好在世界上有倫敦 (二)
下一篇:好在世界上有倫敦 (四)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