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9 20:04:36Constance M.Y.

有一開必有一遮

                黃鼎殷醫師

我們有很多人會斷章取義,或是想要用一字一句來論斷所有的道理。有一開必有一遮,當你把這真理的某個部份彰顯了,也必有你掩蓋掉的另一部份。 

有些人修行修到槁木死灰,變成了枯木禪,其原因就是就是因為他想要息念、止念,這樣只是壓抑念,而不是無念。什麼叫無念?當對象消失的時候,當下的一念就只是當下的這一念,一念接著一念,念不繫縛就是無念。無念的意思是沒有對象的念,所以無念的「無」並不是沒有的意思。 

中國人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忠孝節義,這個都是對內在精神、本性的一個描述,但是就怕人把它當某一種對象來追求。一個忠臣應該符合這個樣子才是忠臣,那就完全搞錯啦!我們往往會把本性的體驗當做一種境界而開始繫縛在裡面了,小心,當你以為真理就是這樣的時候,你已經離開真理了。 

所以為什麼所有的修煉都強調要從寂靜、沉默、禁語的修行開始去接近本性,因為它是人的言語跟行動到達不了的地方,因為言語只能在言語之中,行動只能在行動之中,你只能在沉默時認出祂,這也是儒家說的「默而識之」;也是王陽明講的「無聲無臭(嗅)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當你在自己獨處時你跟祂相遇了,我的說法就是「感動」,而王陽明的說法就稱為「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