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7 18:32:25柔之
漢普斯德與健康之水〈圖為作家加藍〉
搖椅上的英倫舊夢2
漢普斯德與健康之水
柔之
據說珍‧奧斯汀因為寫作勞累,喜歡泡溫泉澡舒緩身心,她經常泡在浴缸裡,泡到全身攤在缸裡,睡著了。乍聞之下我不太能完全置信,是珍在文字裡披露自己的私生活呢,亦或後人刻意散佈傳聞,混淆牧師家庭出身的珍,她淑女的形象?總之,不管如何,珍有她才女放恣的一面,是不可否認的,至於她究竟是不是愛泡澡這件事,似乎也可以納入現代人流行談論的Spa浴療話題。
珍在《曼斯非爾莊園》裡曾隱隱提到都會商業文化「入侵」的現象,這能不能替她遭曲解的淑女形象做辯護呢?或者我們還是要將她想像成泡在浴缸裡的立體畫派浴女?
我經常在旅遊雜誌看到風景清淨、優美如世外桃源的Spa美容浴療中心,其旅遊療程的介紹,以及諸多關於Spa的種種神奇療效的傳聞…所有的報導幾乎都是正面、積極的說法,只有一則書中的記載與眾不同。這則報導雖然提到Spa意為健康之水,但Spa溫泉渡假區似乎也意味著,是許多「普通人」造訪的地方,不是高尚人出沒的場所。這則報導所提到的地方,就是濟慈所住的漢普斯德附近的泉水道(Well Walk)一帶。然而濟慈就不會讓人想到泡澡一事,像珍的情況那樣。他的詩也不會讓人聯想到Spa。古典天才的濟慈其實不喜俗事,還常為文抱怨別人粗簡的生活,但似乎也沒提過這一帶的Spa溫泉。照文學的意義來說,漢普斯德應是治療肺病的醫療勝地才對,除了濟慈住在這裡療養過之外,另位為肺病所苦的女作家曼殊斐兒(Katherine Mansfield)也特地搬來這裡沐浴和風暖意,而不是沐浴Spa。
所以我們還是言歸正傳,來說說漢普斯德芬芳如花的人文氣息,以恢復我們對完整美好文學世界的嚮往,而不是楞楞坐在浴池裡,看著Spa泉水冒著氣泡發愁才好。
我們先從泉水道走過漢普斯德石南園(Hampstead Heath)的鑲綠邊緣,這裡週遭儘是安撫人心靈的秀麗風景。散發出淡淡書香味的文氣,適合嘆賞詠詩。濟慈搬到這兒住的時候,常常坐在一張長凳上欣賞遠處石南園的風景。他寫道:「…那兒和風徐徐/藍鈴花輕輕雀躍,那兒多刺的金雀花/聚成一片繁茂的金黃。」可見這一帶的清新秀緻,是文人雅士喜歡居住的地方,稱其為「棲築在漢普斯德肩膀上的一處窩巢」也不為過。待會兒我們可以爬上國會坡(Parliament Hill),俯瞰倫敦全景,把泡溫泉的事拋到九霄雲外,我們只記得梅士菲爾(John Masefield)的名句:「我要回到海上去…」梅士菲爾可能也是因病搬到這裡調養的,他無時無刻不懷念海上的生活,那彷彿經過一場沐浴清冷──另一種健康之水,令人身心舒爽清淨。大風大雨的洗禮讓人格外振奮、清醒,海上沒有文明景物的依賴,所以能真正達到與自然合一的境界。他回到陸地上生活,又是住在一處景物秀麗的石南園,這等於是幽禁一樣,被美所幽禁,他逃不出石南園「美」的範圍,只好時時刻刻掙扎著解脫,不斷唸著:「我要回到海上去…」
濟慈住在這樣一處有益身心的地方,又讓他寫出不朽之作〈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然而他的病情還是每況愈下,不得不離開芬妮到羅馬療養。他的「健康之水」應是溫暖爽淨的空氣吧,那是他的生命之水。「困在墨綠桂葉中,奮力抵抗悲劇的」濟慈去世後,漢普斯德石南園一帶,就成了世人愛造訪的朝聖地。我們可以在泉水道這邊,眺望石南園天光雲影底下的一片秀美綠意,這片公有綠地就因濟慈而名聞遐邇,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士,雖再也看不到流露水手般堅毅神情的他,但能見到他詩中的秀麗風光,也不虛此行了。目睹景物思詩人,想到他在畫家筆下,彌留前躺在床上,削瘦卻平靜的面容,令人想起吳爾芙的女友維塔‧莎克維勒-維思特(Vita Sackville-West)寫的小說──《耗盡熱情》(All Passion Spent)裡的人物,不禁動容,熱淚初湧。「健康之水」畢竟也沒救活他。
現代的觀光客大概已不懂得「健康之水」的意義了,他們會比較記得上弗拉斯克酒店(Upper Flask Inn),會對十八世紀凱蒂貓俱樂部(Kit-Cat Club)在此集會的軼聞較有興致。現代人畢竟較喜熱鬧湊趣,對於沐浴清冷的藝術,對於「健康之水」的真正涵意,只有粗淺的認識,因此漢普斯德居民會抱怨,石南園有太多「普通人」造訪,不是沒道理的。
我們再繼續往英國巷(English Lane)走去。我第一次在畫面上看到理想的「揹包世代」(Backpack Generation),竟也是英國式的優雅。只有文化根基深厚的英國人,能對這樣的族群下定義,讓他們成為可行的風尚潮流,而不是隨便又邋遢的趕流行。漢普斯德還住著一位揹包世代喜愛的作家,那就是《海灘》(The Beach)的作者加藍(Alex Garland)。那部典型的揹包世代作品曾改拍成電影,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背景設在泰國秀媚的海邊,也是與「水」有關。這是揹包世代「行遍天下」的時代,拘謹的英國人也不例外,他們一到異國情調濃郁的泰國,所有的禮教都解放了,放眼一望這個明媚秀麗、沒有學究味的東方國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也許這也是一種「健康之水」的吸引,吸引他們不畏長途旅行,來到這個夢幻國度,享受新鮮刺激的異國情調。
因此,我們會想到「健康之水」究竟是什麼呢?有沒有文化的意涵在內?就跟「揹包世代」這個名詞一樣,如果有文化就有意義。我們到台北陽明山太平洋溫泉會館,或天賴溫泉會館泡溫泉的時候,會不會想到文化層面的意義呢?或者只是為了美容浴療?後者是不是就含有「普通人」的情趣意味呢?
漢普斯德與健康之水
柔之
據說珍‧奧斯汀因為寫作勞累,喜歡泡溫泉澡舒緩身心,她經常泡在浴缸裡,泡到全身攤在缸裡,睡著了。乍聞之下我不太能完全置信,是珍在文字裡披露自己的私生活呢,亦或後人刻意散佈傳聞,混淆牧師家庭出身的珍,她淑女的形象?總之,不管如何,珍有她才女放恣的一面,是不可否認的,至於她究竟是不是愛泡澡這件事,似乎也可以納入現代人流行談論的Spa浴療話題。
珍在《曼斯非爾莊園》裡曾隱隱提到都會商業文化「入侵」的現象,這能不能替她遭曲解的淑女形象做辯護呢?或者我們還是要將她想像成泡在浴缸裡的立體畫派浴女?
我經常在旅遊雜誌看到風景清淨、優美如世外桃源的Spa美容浴療中心,其旅遊療程的介紹,以及諸多關於Spa的種種神奇療效的傳聞…所有的報導幾乎都是正面、積極的說法,只有一則書中的記載與眾不同。這則報導雖然提到Spa意為健康之水,但Spa溫泉渡假區似乎也意味著,是許多「普通人」造訪的地方,不是高尚人出沒的場所。這則報導所提到的地方,就是濟慈所住的漢普斯德附近的泉水道(Well Walk)一帶。然而濟慈就不會讓人想到泡澡一事,像珍的情況那樣。他的詩也不會讓人聯想到Spa。古典天才的濟慈其實不喜俗事,還常為文抱怨別人粗簡的生活,但似乎也沒提過這一帶的Spa溫泉。照文學的意義來說,漢普斯德應是治療肺病的醫療勝地才對,除了濟慈住在這裡療養過之外,另位為肺病所苦的女作家曼殊斐兒(Katherine Mansfield)也特地搬來這裡沐浴和風暖意,而不是沐浴Spa。
所以我們還是言歸正傳,來說說漢普斯德芬芳如花的人文氣息,以恢復我們對完整美好文學世界的嚮往,而不是楞楞坐在浴池裡,看著Spa泉水冒著氣泡發愁才好。
我們先從泉水道走過漢普斯德石南園(Hampstead Heath)的鑲綠邊緣,這裡週遭儘是安撫人心靈的秀麗風景。散發出淡淡書香味的文氣,適合嘆賞詠詩。濟慈搬到這兒住的時候,常常坐在一張長凳上欣賞遠處石南園的風景。他寫道:「…那兒和風徐徐/藍鈴花輕輕雀躍,那兒多刺的金雀花/聚成一片繁茂的金黃。」可見這一帶的清新秀緻,是文人雅士喜歡居住的地方,稱其為「棲築在漢普斯德肩膀上的一處窩巢」也不為過。待會兒我們可以爬上國會坡(Parliament Hill),俯瞰倫敦全景,把泡溫泉的事拋到九霄雲外,我們只記得梅士菲爾(John Masefield)的名句:「我要回到海上去…」梅士菲爾可能也是因病搬到這裡調養的,他無時無刻不懷念海上的生活,那彷彿經過一場沐浴清冷──另一種健康之水,令人身心舒爽清淨。大風大雨的洗禮讓人格外振奮、清醒,海上沒有文明景物的依賴,所以能真正達到與自然合一的境界。他回到陸地上生活,又是住在一處景物秀麗的石南園,這等於是幽禁一樣,被美所幽禁,他逃不出石南園「美」的範圍,只好時時刻刻掙扎著解脫,不斷唸著:「我要回到海上去…」
濟慈住在這樣一處有益身心的地方,又讓他寫出不朽之作〈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然而他的病情還是每況愈下,不得不離開芬妮到羅馬療養。他的「健康之水」應是溫暖爽淨的空氣吧,那是他的生命之水。「困在墨綠桂葉中,奮力抵抗悲劇的」濟慈去世後,漢普斯德石南園一帶,就成了世人愛造訪的朝聖地。我們可以在泉水道這邊,眺望石南園天光雲影底下的一片秀美綠意,這片公有綠地就因濟慈而名聞遐邇,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士,雖再也看不到流露水手般堅毅神情的他,但能見到他詩中的秀麗風光,也不虛此行了。目睹景物思詩人,想到他在畫家筆下,彌留前躺在床上,削瘦卻平靜的面容,令人想起吳爾芙的女友維塔‧莎克維勒-維思特(Vita Sackville-West)寫的小說──《耗盡熱情》(All Passion Spent)裡的人物,不禁動容,熱淚初湧。「健康之水」畢竟也沒救活他。
現代的觀光客大概已不懂得「健康之水」的意義了,他們會比較記得上弗拉斯克酒店(Upper Flask Inn),會對十八世紀凱蒂貓俱樂部(Kit-Cat Club)在此集會的軼聞較有興致。現代人畢竟較喜熱鬧湊趣,對於沐浴清冷的藝術,對於「健康之水」的真正涵意,只有粗淺的認識,因此漢普斯德居民會抱怨,石南園有太多「普通人」造訪,不是沒道理的。
我們再繼續往英國巷(English Lane)走去。我第一次在畫面上看到理想的「揹包世代」(Backpack Generation),竟也是英國式的優雅。只有文化根基深厚的英國人,能對這樣的族群下定義,讓他們成為可行的風尚潮流,而不是隨便又邋遢的趕流行。漢普斯德還住著一位揹包世代喜愛的作家,那就是《海灘》(The Beach)的作者加藍(Alex Garland)。那部典型的揹包世代作品曾改拍成電影,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主演,背景設在泰國秀媚的海邊,也是與「水」有關。這是揹包世代「行遍天下」的時代,拘謹的英國人也不例外,他們一到異國情調濃郁的泰國,所有的禮教都解放了,放眼一望這個明媚秀麗、沒有學究味的東方國度,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也許這也是一種「健康之水」的吸引,吸引他們不畏長途旅行,來到這個夢幻國度,享受新鮮刺激的異國情調。
因此,我們會想到「健康之水」究竟是什麼呢?有沒有文化的意涵在內?就跟「揹包世代」這個名詞一樣,如果有文化就有意義。我們到台北陽明山太平洋溫泉會館,或天賴溫泉會館泡溫泉的時候,會不會想到文化層面的意義呢?或者只是為了美容浴療?後者是不是就含有「普通人」的情趣意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