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的重要~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的入門課
自從賴佩霞轉型成為心靈療癒的作家後,一直很關注她後續的作品,因為她的覺察分享,就是一種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修持,而不是那種都高來高去的能量傳達的文字敘述,那種讓人常常一種有霧裡看花的茫然。
在觀賞了『轉念,好好說話』的演講影片後,我再次地被她在面對人生課題的省思所觸動,起心動念想閱讀賴女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當時網路預約排得落落長,所以我心想就等一陣子再說吧!然而,就在不久後去圖書館還書那天,在書架亂尋書,就這樣在架上拿到書,當下的心情真的很驚喜,超級感恩這即時的幸運啊!
在走過一段總是言語文字被誤解的漫長歷程之後,我很能體會那種明明言詞間並無惡意,但說出的話卻被對方曲解、進而觸怒對方的無奈,尤其這誤解若是來自周圍親近的關係,常常更讓人百口莫辯。
一段失敗的對話中,其實當事人說出的話,往往並非是心中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而是使用了錯誤的句子所致。誠如書中說的:「追溯問題源頭,都是因為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感受而不傷人。」
以下內容摘要自賴女士書籍:
親密關係的關鍵就在於「好好說話」。尤其是夫妻之間,最好要有一個共識,就是:「允許對方的意見跟自己不同。」敞開心面對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要讓對方理解自己內在發生的狀況,同時不要阻礙彼此說出自己的感受。
親密關係中,不批評、不評斷非常重要。學著使用沒有批判、不帶勒索的字眼,甚至採用較多自省的態度來進行討論。
好好說話要從自己開始做起。良好的溝通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付出高成本的。好好說話剛開始或許需要投注較多的時間,不過伴隨而來的是長期的延續效果。好好說話讓我們擁有豐富的『情感積蓄』跟『信任存款』,也比較能容忍彼此犯下的錯誤。倘若沒有足夠的『情感積蓄』跟『信任存款』,失控讀負面情緒所帶旯的殺傷力就相對強大許多。
這本書六堂課的核心為:
如何減少傷害,如何培養同理心對話?
話要怎麼說才算為自己負責?
如何讓別人願意跟我們合作?
如何讓自己的付出充滿喜悅?
如何提出請求?
如何聽到彼此的真心?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
觀察甚麼呢?先觀察那些引起我們情緒反應的事實與事件,然後據實以報。簡單來說就是敘事、陳述事實,不帶評論地把自己所看的事情說出來。就像監視錄影機一樣把發生的經過如實地描述一遍。
陳述事實,沒有夾帶任何評論,也就沒有甚麼負面的情緒要處理。
改變使用語言的習慣,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不斷地提醒自己,才可能改變原有的習慣。
心理學領域都非常強調『誠實』這件事,陳述事實就是其中一個方式。
我們很容易在敘述時,陷入籠統、不明確或者是回到舊有的模式,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過程,必須不斷地檢視自己的遣詞用句。
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甚麼?
沒有人喜歡被貼標籤的感覺,即便我們自以為是褒獎或說好聽的話,對某些人來說很可能是心中最深的痛。
感受指的是我們內心的感覺。
練習目標是協助我們找出內心真正的感覺。這裡強調的感受,不是只我們對別人言語或行為的評價,而是我們對於自己內心狀態的陳述。
唯有透過摸索出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更篤定明白自己內心的需求,進而釐清我有甚麼需求需要被滿足。
我們往往比較在乎別人怎麼想,而不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們並不抗拒改變,人們抗拒的是被改變。
我們之所以要學習溝通方法,就在這裡:如何從認為『別人需要改變』的說話模式,轉換成我們一起做些調整。
說出自己感受是無罪的,在表達自己感受時,不需要加入詆毀自己的言語,像是自私、無情、冷漠等字眼。
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需要』都不盡相同。一旦學會了掌握自己的『需要』,我們會更容易理解別人的需要,也更有能力幫助別人滿足他的需要。
對他人的批評,其實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
明明心裡有所盼望、有某種需要,希望獲得滿足,卻沒有辦法告訴身邊的人(或許自己也搞清楚),只能迂迴的透過對別人、對環境的批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渴望。這種情形都有一個共通點:「用批評取代期待,以攻擊取代需求與請求。」夫妻之間有一種共同的需要,卻往往是造成夫妻失和的重要因素,這個共共同的需要就是:尊重。
別再用批評、指責、分析來表達不滿,先釐清自己要甚麼,然後說出自己的需要。而且必須明確說清楚,那種刻意含糊迂迴的表達方式,只會讓對方搞不清楚到底我們真正的需求是甚麼。
當然,要能精準地表達,就要靠練習、練習、再練習。
甚麼是請求?簡單說,就是希望對方怎麼做,坦白開口請對方請「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請對方提出他的需求,兩個人盡可能以合作的方式來成全彼此,一切就圓滿了。
在非暴力溝通裡,這是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個步驟。
真正的請求,不是單方面、不是一廂情願的,也不是強迫別人一定要接受的。
必須是讓對方理解的,可以拒絕的,還要讓對方心甘情願同意的。
就算對方拒絕,也能試著去理解原因。不會讓雙方的連結中斷。
請求不是要求,對方可以選擇說不,我也不要刻意施壓,重點是與對方繼續溝通下去,保持對彼此的好奇與同理。
請求三要件:明確、正向以及引發具體行動。
我喜歡作者用很多生活裡面常見的相處對話作範例,讓人很容易對於情境的展現跟改變一目了然,幾乎沒有使用甚麼心理學領域專業性的字句或言語,讀起來很輕鬆,而且夫妻、親子、職場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幾乎天天都要面臨的關係,幾乎在學習過程中就套用練習,而不會流於理論的空泛。
對於賴佩霞女士談論親密關係這區塊的看法非常有感,最後想在推薦她的這一本我要心動一輩子:親密關係的10道練習題,很推薦所有處在親密關係中的男女閱讀,值得參考!愛情只是一瞬間激情的迸發,但因愛延續的生活卻需要智慧去經營,光是有愛,沒有覺察與智慧去經營,愛最終也會困難重重,這是我個人長達二十年情感種種經驗歷程的體悟。
上一篇:南懷瑾老師的《老子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