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00:30:29荒蕪的夏日

再談蔣勳的生活美學【天地有大美】

喜歡上蔣勳是這些年的事情,因為發現他對於藝術的見解精闢,文字充滿感性、且學識淵博,僅僅是一段文字的敘述,也可以從中充分感受作者對於經營生命的專注和熱情,那種回歸到生命基本面的簡單純粹,正是現代社會庸庸碌碌的多數人們所最最欠缺,但又不自知也不願意承認的事實。

如果說『孤獨六講』讓我們嘗試著思索著如何在充塞過多聲音的社會,找出真正合適的溝通;也讓我們重新學習如何聆聽沉默的聲音,如何不被表面的聲光影音所迷惑而偏離的溝通的正道......

那麼【天地有大美】就是讓我們學習思考如何緩下腳步,用單純的生活態度重新檢視人生的導引................

這幾年,台灣的步調在經濟的催發下,變得異常的迅速!不只是工作上的效率要求,這種求變求新的態度甚至已經蔓延到日常生活來,學習的速度要加快,學習的項目要增多,所以每個孩子除了上學,同時間學習好幾項才藝幾乎是常便飯的事情;成人為了工作需求,下班進修上課也是常態;很多新事物的學習出發點都不是出自於真誠的自願,而是一種向社會妥協的迫不得已。

讀了不少心靈書籍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觀念,那就是面對生命的態度和觀念,跟你有多少財富,學歷高低沒有太大關係。誠如蔣勳說的:『名牌之所以為名牌,是因為背後有文化支撐,如果你和這個文化並不協調,放在身上有時候會很勉強。』

在多數人一昧追求時尚,把品牌的知名度和價格高低視作是流行時尚的指標,對所謂的名牌照單全收,好像因為身上有一件名牌,生命才得以瞬間因而產生巨大的價值感;有時候回過頭省思這樣的心態,是不是其實也是代表著我們普遍對自己信心不足,所以才會潛意識裡想利用外在有形的物質去武裝自己的內在呢?

在序言裡有這麼一段很棒的話:

我們必定是先有了心靈的空間,才能有容納他人的空間;我們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與眾人分享。


這幾年很多書籍都在談『慢』的生活態度。蔣勳說生活美學第一課是懂得停下。

用慢也是去醞釀出美的感覺,是現代人很難體會的事情,甚至於可能因而發展出焦慮,因為我們都被灌輸了太多必須要過度積極的生活態度。不是用在技能學習或賺錢的事情都可能被說成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的下一代面對生活的態度幾乎都跟花錢有關,聲光娛樂的過度刺激之下,她們難以單獨面對心靈的沉靜,也無法理解甚麼是生活中自然界無時無刻存在的美,很多對人性細微的感動都被大量的社會意識所麻痺,所以怎麼樣讓我們自己和下一代能夠回歸到最單純的生活上,是我們要去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分享幾段很值得思考的話:
生活美學裡,各式各樣的人會被尊敬,因為他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了!

美沒有任何絕對好或不好的問題,它是相對的,你必須了解到這個文化的背景之後,就會開始尊重這個族群的生活方式。
生活美學很重要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種尊重的態度。

美不需要太昂貴的價值,而是必須要用心。
所謂的用心是,你關心自己的的食物,關心自己的衣服,它就會有一個風格出來,不必和別人比較,要有自己的自信。

在談論到住之美的章節,他提到了擁擠的東京,日本人守法的道德性和排隊的秩序,以及遵守自己的生活空間和他人的生活空間的關係,甚麼是秩序?秩序就是你的尊重。

『居住空間本身是難度很高的教養練習。』這是我非常認同的一句話!


教養有時候是一種人性的反省,就是你活在這樣的空間裡,願不願意將這個空間處理好,讓自己和別人都感覺到快樂,並且也影響到周邊的人。


我也常常努力把這樣的觀念傳遞給周圍的人,而我最常的舉的丟紙屑的例子和蔣勳在書裡說的如出一轍!


一個人願意撿起一張紙屑,地球就少了一張垃圾;一個人任意丟下一張紙屑,地球就多了一張垃圾,而這個加一或減一的動作,看起來沒甚麼大影響,但擴散出去則會變成驚人的數量,造成驚人的影響!這和宗教裡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道理其實非常相似。



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個不斷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緩慢之間有平衡的生命。


怎麼樣在忙碌中保持愉快且和緩的心情是我一直以來不斷嘗試的學習,怎麼樣在所謂忙碌和虛度光陰間尋得平衡更需要學習!


騎車在等紅綠燈口時,我會暫時忘記綠燈的讀秒,靜下來心看看天空的變化,感受一下行道樹梢微風輕輕吹過的涼意,感覺到鼻息間呼吸存在的美好,感覺到陽光的閃耀和熱力傳遞的飛揚~



生活中有很多等待的小片段,看起來零散而沒有意義,但其實我們可以選擇賦予它意義,就好像我們不能選擇上班工作千篇一律的內容,但我們可以選擇利用午休時間做自己心情的微調,也可以選擇善用下班的時光,做些舒緩自己的事情。


生活的美學中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對或錯,重要的是有沒給自己的心情喘口氣,稍作歇息?

 

             圖片取自網路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11-10-18 18:02:38